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探析 【摘 要】本文对当前加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必然性以及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加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成人教育 管理人员 专业化 新形势下,知识成为影响各行业竞争的关键资源,新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高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在社会生活中专业人士已经开始对社会生产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在成人教育领域,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作为引导成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规划者和指挥者,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逐步推动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者角色,其借助于自身能够直接参与到教育管理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可以对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特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Τ扇私逃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建设,为成人教育管理工作在现代社会的优化和开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切实推进成人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一、当前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必然性 (一)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是加强“四化”干部工作队伍建设的需求。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标准。新形势下,应该严格按照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和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指导方针,打造一支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干部工作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而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本身是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具有必然性。 (二)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是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本身是成人教育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推行成人教育专业化的首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建设,促使成人教育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和高效化发展,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成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三)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是管理者进行自我建设的要求。成人教育管理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事业,也具有一定的专门性,并且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重要发展目标就是在成人教育领域内成为专家学者,能够对成人教育工作的优化和开展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在实际成长过程中,应该不断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自身专业化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成人教育管理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切实推动成人教育事业向着专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二、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管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是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情况下,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包含知识亚结构,即成人教育管理的知识、政策法规等;能力亚结构,即管理人员在具备一般教育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具有实施成人教育专业化管理的特殊能力,包含对成人教育的组织和协调以及教育评价能力、成人教育未来发展预测和创新能力等。 (二)专业道德方面。在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工作中,对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的强调是又一个重要的标准。成人教育本身是为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而服务的,因此在强调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时,首先应该关注管理人员的专业道德,以期可以借助管理人员的道德引领和统帅,保证成人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专业训练方面。衡量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其是否接受过长时间的专门职业技能训练。成人教育不仅仅要对教育对象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还应该加强对成人教育工作者自身专业素质培训工作的重视,保证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一定的从业资格,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教育管理能力,能够对成人教育实施专业化管理。 (四)专业发展方面。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生命周期以及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我认同感与其自身专业生涯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个体相对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个体生活在高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接受复杂多变的专业活动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进修。个人只有积极推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够紧随时代潮流,在自身专业岗位上作出相应的贡献。 (五)专业自主方面。当一个专业在社会中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时,其专业人才培养的专长一般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其学科知识体系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高度专门发展倾向,以至于没有经过专业系统教育的外行人员无法对专业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专业自主就具有了一定的可能性。但是,从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成人教育至今尚未达到专业自主的发展程度,但从整体上看,专业自主也是成人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 (六)专业组织方面。专业组织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应该交由专门的管理部门和机构来进行组织和规划,保证建设工作的专业性。但是,还应该认识到,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管理组织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方式的专业化水平一般偏低,因此必然会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产生一定的限制性影响。 三、加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措施 (一)宏观层面:以国家政策体制为专业化建设提供相应的保障。从国家政策体制方面对成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为成人教育管理专业化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入职后的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培训。在当代社会,一次学习终身受用的学习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展潮流,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提升,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可能在工作中面临知识陈旧僵化、影响工作实效的问题。因此,必须定期对入职后的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在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中,就是应该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开展成人教育管理工作。 其次,对成人教育的专业自主权进行进一步拓展。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要求为成人教育管理者提供相应的专业自主权,也就是说,成人教育的实际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决策权力。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权力也是衡量其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还应该进一步拓展专业自主权,促使成人教育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对成人教育工作的全面管理。 最后,设置专门的专业成人教育管理部门。现阶段,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设置专门的独立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对本国教育工作进行专业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在各个国家专门的专业性教育管理部T中,一些国家提出应该针对成人教育设置相应的管理组织,对成人教育实施专业性的组织、规划和监督管理,这一观点的实践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成人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也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中观层面: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对成人教育内部用人制度加以改革。中观层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应该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建设是一个相对复杂和系统的工作,需要成人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成人教育的专业管理机构应该为管理者的专业化学习和发展营造相对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真正将成人教育结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做出正确的指引。基于此,成人教育部门应该从管理人员的基本构成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计划和执行规划,引导和规范管理者的专业化学习行为,为其专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应该注意对内部用人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我国传统的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方式主要为任命、选举、考核和聘任几种。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教育管理领域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日渐加深,传统的成人教育人员选拔聘用方式已经因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有竞争性质的聘任方式。因此,新时期加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也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对内部用人制度进行优化改革,促使成人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向着专业化方向迈进。 (三)微观层面: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从微观层面看,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建设可以从两个具体的方面入手: 首先,利用学习和反思推进成人教育管理人员活动专业化发展。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转型对教育领域产生了特定的影响,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因此,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应该自觉承担管理重任,全面、科学地组织好成人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促使成人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基于此,成人教育管理者在自身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树立一定的终身学习思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紧跟时代潮流,促使自身专业化水平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逐步的提升。 其次,基于社会建设发展需求适当地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拓展管理思路。为了能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社会的建设需求相适应,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积极探索和学习变化、创新、整体和和谐几个方面的新型管理理念,对自身工作思路进行科学的拓展,进而以更为专业手法对成人教育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紧随时展潮流促使成人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为成人教育对象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引导服务,促使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为成人教育在当代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带动我国整体教育事业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特殊教育管理中师资专业化培养 摘要:当前,教师专业化的思想已经成为潮流,在此思想的推动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也是越来越得到重视。文章将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教特点以及教师专业化一般概念综合起来,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特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分别是恪守职业道德、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具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以及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对当今我国特殊教师师资培养的目标及模式,还有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专业化的角度进行了审视,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政策,分别是完善培养目标、增强课程实用性、课程分流和分层、加强培养行动研究能力等等。 关键词:专业化 特殊教育教师 特教师资培养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对师资的培养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代教育研究中主要的思潮之一就是教师专业化。虽然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可行性还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市场需求已经由普及转变成提高质量,所以,为了普及教育而扩招的很多教师,并不具备专业化教师的素质。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制定统一规范的从业标准,实行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执照上岗。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特殊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在目前特殊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开展师资培养也比较晚,但是在我国落实特殊教育发展规划中,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数量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就是一个关键措施。 一、课程分层 应当分出层次来进行特教师资的培养,要根据障碍类型在特殊教育公共课的基础上在分出更加细化的专业课程,这样可以将课程的可操作性及针对性都很好地增强。公共课室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习的,但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细化的一些专业进行跟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实际工作的重要能力。对于分类问题也是存在争议的,有些人认为分类会造成专业范围狭窄,在学生中出现不了解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即使是了解的多么细致也会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所表达的就是希望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具有解决所有特殊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要了解,有很多方面都包含在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范围中,不可能有人能够深入了解所有方面,追求广度的情况下就要牺牲深度。那么教师在没有专长的情况下,可能对所有问题都无所适从。相反教师如果某种障碍类型十分精通就可以负责这方面的教育,在发现其他方面需要时,就可以对别的教师进行求助,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实现全纳教育。试想一下,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特殊儿童教育,一个教师怎么可能完成。此外,不论对某方面了解的多么深入还是会遇到问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认为学习已有知识的意义是不大的。当然,根据传统意义上对儿童的标签来分类并不是我们所强调的分类原则,应该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方面或者障碍类型来进行分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针对某种障碍开设特教师资的培养课程。 二、培养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是教育行动实验者在真实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的一些实际问题,行动研究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活动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在某种程度上,特殊教育教师更需要培养能力还有行动研究的意识。第一,教师因为儿童特殊教育各种不同的需要,可能随时遇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探索、研究的能力就很难正确自如的应对。所以,教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培训课程中最急需进行的工作。特殊教育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并且提升教育活动的科学性,最后时限专业知识的持续进步。第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的进行,除了个体素质的提升之外,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对于特殊教育事业也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所以,俄日了提高这一项崇高事业的声望和地位,就需要社会各界民众,特殊教育教师,特别是特殊儿童的家长一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实用性的增强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实际的工作能力是通过一定的实地训练形成的,而不是仅仅由理论知识转化而成的。特殊教育教师为什么要冠上特殊这两个字,就是因为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些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儿童,这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专业化的基础和依据。所以,一定要把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体现在培养特教师资的课程中,要以实用性为原则来安排课程的内容,还要保证实践课的一定比例。 总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任务很重,要走的路也很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及时对师资的培养,必须要把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培养健全的体制,明晰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素质达到专业化的要求。 (作者单位:永新县特殊教育学校)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研究 摘 要:继续教育专业化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首先需要管理者必须具有专业化水准。文章研究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的内涵和发展现状,提出了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的素质和能力标准,并指出了提升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 近年来高校继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向继续教育专业化迈进。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是影响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高标准的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因此,提升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成为高校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树立学校继续教育品牌的关键。 一、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是指某一职业经过长期的培养,达到一定的专业标准、取得了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就是继续教育管理者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应该具备的具有继续教育特色的专业知识、素质和能力。高校继续教育事业持续的专业化发展要求继续教育管理必须专业化和科学化,继续教育管理者也要专业化和职业化。美国著名学者李・S・舒尔曼先生认为,当代专业教育的属性特点包括:一是理想的职业道德,要有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倾向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二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有一套完整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能体系。三是专业培养,就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四是学习发展,即需要不断读书学习、思考完善和实践分析。五是专业判断,学会适应变化、融汇贯通。六是专业团队,能共享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发展水平。当前的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并不是完全的专业化职业,所以,研究和探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问题能加快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速度,提升管理者专业水平。 二、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的发展现状 (一)学历较低、缺乏工作经验 学历较低是从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一个普遍现象。因为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来源比较复杂,学校也未明确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学历要求,所以大家的文化程度都不尽相同,大学专科学历和专升本占很大比例,几乎少有研究生学历。同时从事继续教育管里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继续教育的工作经验,一部分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走向工作岗位,另一部分是其他专业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调入。以上这些情况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理论知识薄弱,管理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二)续教育管理者知识和素质的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在从事继续教育管理之前,大都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相关培训,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多管理者不掌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特点、学员的学习需求,对继续教育质量管理、项目研发、市场开拓和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知识不够熟悉。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还是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同时续教育管理者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偏低,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强烈的事业心,没有热爱本职工作,任劳任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些都阻碍了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化的发展。 (三)地位较低 高校继续教育虽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但是继续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学校普遍不够重视,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地位较低。人们大都认为继续教育是学校的“副业”,对继续教育管理者要求低,大部分从业者都是高校校外编制或者是学校引进人才的家属。因为以上原因,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已经成为高校中被遗忘的角落,工作人员的晋升没有通道,评优也没有名额,这些必然造成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强。 三、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标准与内容 (一)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国家人才观念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的使命和继续教育办学者的职能与作用,继续教育办学者应该具有合适的价值观与理念。继续教育不应该是高校提高财力、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的工具,而应该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平台,继续教育也是推动社会向终身学习型社会迈进的有力催化剂。大力提升继续教育事业和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就能保证继续教育质量、树立继续教育品牌。只有对继续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信念才能让从业者热爱继续教育工作,为学校继续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二)继续教育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应该具有:一是市场开拓能力,包括获取和挖掘培训资源的“营销”能力。二是课程研发能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三是项目管理能力,就是从项目立项到开班审批到教学过程,还有后勤服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四是组织协调能力,就是能组织好学校的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好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五是行政管理能力,就是能处理好人员管理和经费管理等。六是语言能力,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公关能力。 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一)加强立法,确保高校继续教育具有专业地位 国家对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角色进行了定位,规定了高等院校是实施高校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规定继续教育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之一。大学继续教育的目的和定位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者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继续教育在高校中应该拥有合法地位,继续教育在高校获得专业地位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创新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高校应当把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进程之中,形成管理与办学的清晰格局,进一步理顺继续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实行管办分离的管理模式,依法进行规范管理和教学。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才能有一个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者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需要有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才能引导继续教育办学者向专业要求发展。 (三)建立继续教育办学者证照资质 建立继续教育办学者准入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和继续教育办学者奖励与淘汰机制。作为一个继续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与继续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经验。为此国家和学校应该出台政策和法规,明确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入职资格、专业课程和考试制度等。同时建立考评体系,对继续教育管理者进行奖惩,从而保证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发展。 (四)支持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开展理论研究 高校应该利用其科研优势,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和继续教育工作者,探索继续教育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规律,提升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学校应加大继续教育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开展校内的课题研究,鼓励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开探讨会,组织专家评审,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等,引领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学校继续教育的影响力。 五、加强对继续教育办学者的学历培养和专业培训 国外高校已经提供了继续教育硕士学位课程,我国一些高校教育院系的硕博培养课程中也有了继续教育研究专业,为国家提升继续教育水平发挥基础性作用。加强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培训,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提高全体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技能,合理规划,科学制定培训手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形成规范、专业的管理流程,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继续教育政策法规、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培训市场开拓、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办学经验等。 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必然走向专业化,继续教育管理也必然需要专业化,必然要求管理者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工程机械专业人才教育管理模式 摘 要 高职院校办学必须与生产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大学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之路。实行“冠名订单班”、高校“董事会四导制”教育管理机制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高职;工程机械行业;四导制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黄炎培在创立中华职业学校之初,强调“社会化是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生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体制改革创新政策原则。高职院校办学必须与生产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大学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之路。 1 工程机械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能生产18大类、4500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成为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蓬勃发展活力的重要行业。2012年,我国成为超越美国、日本、欧洲后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迅猛增长。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满足了一定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技能型人才需求,但全国培养工程机械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院校还很少,导致该行业技能型人才匮乏。 行业背景 工程机械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产品由完全引进到联合开发、自主研发的产品新供应链的组合,完成了以代销转向产销结合继而发展整车销售、配件供应、技术支持与维修服务的四位一体的品牌经营模式。短短几年间,中国大地不再是单一的进口机型,也不再是孤立的玉林柴油机,日趋成熟并有效占领市场份额的中国徐工集团、柳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厦工集团、合力叉车集团、山推股份公司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近几年每年都以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快的速度发展。 行业人才需求 在迅速发展的工程机械行业面前,为之推动进步,确保全面、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上迅速显现缺口,具体表现在人才数量需求和人才质量需求方面。 在人才数量需求方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等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已被纳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据人才市场的有关统计,近年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技师一直位列全国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前三名。工程机械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每个工程机械企业都少不了维护人才、管理人才,导致人才数量紧缺。 在人才质量需求方面,当前全国工程机械维修业的技术水平已有整体提高,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大专、本科人才加入。以长春市经营各类工程机械的公司为例,各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虽在逐年上升,很多人才在一线维修前沿锻炼1~2年后,多数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但技能掌握的现状依然滞后于新型工程机械带来的对维修技术的要求。目前,先进的工程机械维修方式已从工程机械出现故障后去维修,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方向转变。此外,工程机械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近年来更出现工程机械远程诊断技术,导致行业对高技能人才质量产生更高要求。 人才数量的短缺与人才质量的滞后均体现出行业人才缺口的现状,这对高职院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人才培养是要受时间周期所限的。面对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亟待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上创新思维,推出符合行业所需、教育可行的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普遍现状 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目标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在工程机械行业专门化的今天,搅拌站、压路机、挖掘机、叉车等工程机械设备因其功能不同而在销售、维修、售后服务方面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同,不同企业呈现出不同人才需求的专向性,而学院依靠自身发展、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快速培养出专向人才无可匹配,缺乏的不仅仅是教学、实验、实训设备,连专业技能教师也不可能精通前沿技术。培养学生只能达到触类旁通,到企业工作还需再进行对接式专向培训。由此,无法快速缓解行业迅速发展与专向技术人才紧缺的矛盾,必须进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 2 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开拓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探索适合学院实施、企业可行、校企联合的方式,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实行企业冠名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工程机械专业实行企业“冠名班”订单培养方式。学生在入学之初由学院组织与工程机械相关企业签订冠名班,如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经营日本小松挖掘机为主的“小松班”、以经营玉柴工程机械为主的“永大班”、以经营拌和站为主的“原进班”、以经营三一重工为主的“恒日班”、以经营柳工机械为主的“柳工班”等与企业品牌、经营项目相对接的工程机械冠名定单班,实行订单式培养,使学生入学后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学校按照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冠名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校建立企业产品实验室,实现双方共同管理、共同培养。 实行董事会管理运行模式 工程机械专业学生在与企业实行冠名订单培养的过程中,不断紧密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并共同承担行业人才培养的重任,成立工程机械行业董事会或理事会。把有行业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领导与相关政府教育职能官员、高校资深专家等重要人士结合在一个行业组织机构里,共同规划、承担行业人才培养任务。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分院在连续五年与区域工程机械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人才订单培养模式以来,学校按照企业需求不断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和社会资源补充到学生的实习、实训中,并与企业建立紧密相关的合作关系,本着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建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分院董事会。董事会主要董事为学院分管教学领导、各冠名班企业领导等。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管理体制机制等事宜均以董事会讨论后决议实行。 实行“四导制”学生管理模式 在实行冠名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董事会管理运行模式以来,充分实现学生教育管理与企业文化对接,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对接,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实训环境发生变更,结合“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原则,实行“四导制”这一新的教育管理机制,把教学与学生管理紧密结合,切实保障学生成才、企业用才、双方管理、人尽其才。 “四导制”即新生入学后在高年级学生中选聘一名优秀学生干部作为班级的辅导员助理,选聘一名学生工作队伍中优秀的教师为班级思想政治辅导员,选聘一名专业上的骨干教师为班级学业导师,并从对口冠名班企业中选聘一名有丰富工作经验、高超技能的工程师为班级职业导师。 3 实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赢 冠名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董事会管理运行模式和“四导制”学生管理模式的运行,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并建立了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实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冠名班企业参与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对人才培养所必需的人、财、物的问题如何解决作为校企共同承担的任务。企业在校建立的实验室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以企业真实设备、产品为实验对象,同时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到冠名班企业深入一线顶岗实习。通过企业真实环境与设备、生产一线的结合,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零距离顶岗,免去了以往1~2年的企业培养阶段,改善了学校实习、实训条件,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也缓解了行业对专业人才质量与数量的紧张需求。 董事会运行管理模式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董事会运行管理模式,使高职教育吸纳了企业高层领导的加盟,在行业的发展规划上、培养人才需要的能力上提出远见卓识,并有能力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比如董事会机制下的职业技能操作竞赛、企业文化进校园、行业发展规划讨论会以及成立自主创新基金。不同形式活动的开展,使企业更深地参与到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并充分利用企业及行业的有效资源,为学生搭建了真实的校园文化教育平台。 “四导制”管理模式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双方管理,三方教育,互通共进,达到校企双赢 1)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方式,辅导员助理在“四导制”模式中充分发挥学生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自我组织的作用,弥补了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缺失之处。 2)具备系统的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师担任的学业导师,成为学生很好的“营养师”,他们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真正缺什么,能够怎样有效地补什么,确保学生正常健康地成长。并能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引导学生选修课程,参加合适的社团,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3)来源于企业工作岗位上专业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较强的职业导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指导、学科前沿技能传授、行业所需职业能力培养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较好地体现了全方位育人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要求为之培养专门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一定要结合行业的阶段性需求,适时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实现教育以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走有实效性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之路。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 本文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以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工作实践为基础,开展了培养过程监控和质量保障的探索与研究,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本文的工作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适应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教育管理 专业实践 1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现状与问题 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硕士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为完善我国学位制度,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而设置的。从1991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1997年,我国正式开展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工作。2009年起,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这是对以往硕士生培养过于偏重学术、脱离市场、知行脱节等弊端的一种完善,也是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截至2010年,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约为10万人。预计到2015年,我国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生在校生人数要实现1:1。然而,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生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的迅速扩大,其教育培养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1 社会认可度不高,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存在一定误解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从开始招生至今只有短短4年时间,属于“新生事物”,所以无论是生源还是用人单位方面,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存在一些偏差。很多人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过去传统的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混为一谈,甚至认为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生而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条件低、培养目标要求不高、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与学术型差别不大、学位证书不被社会广泛认可,就业前景不乐观。加之,很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由其它专业调剂而来,认为专业型不如学术型。因此,导致很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对自己的身份都不认可。同时,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优先考虑学术型,对专业学位存在一定歧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还尴尬遭受着“不如学术硕士硬”、“山寨硕士生”、“培养无特色”、“就业前景担忧”等质疑。 1.2 教育管理特色不突出,缺乏有效培养过程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同学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学位要求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但是高校在对硕士生及导师的管理、质量评价及考核评估上大都采取一样的教育管理制度,缺乏特色性和科学性,也严重影响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生的培养质量。例如,在培养方面,学术型硕士生偏重理论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具体到培养方案、选题报告、中期考核等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很多培养单位还没有制定完善的、特点突出的、有别于学术型的具体方案和有效的监控措施。例如,课程设置上除了少数几门学位课不同之外,并无其它差异,缺乏新意,导师也不清楚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要求,应该如何区别对待。专业实践也由于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践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少有获得真正落实。此外,全日制专业学位在论文类型、评价标准与机制等学位论文规范方面,均未能突出专业学位特色。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监控与质量保障的探索与实践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现有“航天工程”和“航空工程”两个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起,招收“航天工程”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2010年开始,招收“航天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2014年,“航空工程”领域也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目前,已累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近130人,累计毕业近70人。毕业生中近40%的学生就业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另有近40%就业于国内大中型企业,其余20%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教育工作。经过近几年迅速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论从招生规模还是在校生人数等都趋于稳定,这就对如何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多渠道提高生源质量,严格导师资格认证量 鉴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发展时间短,认可度还不够广泛,为了提高生源质量,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采取多渠道招生的办法。首先,从我院“力学”本硕连读生、“工程结构分析”及“飞行器设计”专业中,选拔一定数量成绩较优异的本科生经推荐、免试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其次,在统考生中,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在笔试、面试方面区别于学术型考生,内容都更侧重工程应用方面,面试考官也选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教师担任;另外,报考学术型的考生如果愿意转报专业学位,将给予优先录取。最后,对于招生剩余名额,会从报考机械、能动、电气、电信、材料等相关专业的考生中预录,将同时愿意转为专业学位的学术型考生与报考专业学位考生一同笔试、面试,按顺选拔综合成绩高的考生进行录取。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较高的生源质量,也能达到不同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采取自愿报考的形式,从一开始就稳固了考生的心理认可度。 同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指导教师的招生资格进行严格把关。由于专业学位对应的学科只有一级没有二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目录上并没有标明特定的导师,而是在每年招生前期,会对导师就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意愿进行摸底,并对那些愿意招收的导师在总招生数量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同时对导师的招生资格进行严格把关,除了常规的要求之外,对其工程背景、主持横向课题以及到款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为之后的专业实践做好铺垫。 2.2 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硕士生教育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的实践应用特色。进一步而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生源特点和培养模式既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生,也不同于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其培养定位应有别于上述两者,有其自身特色。总体来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应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科与行业的特点,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具体到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航空航天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够在航空航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机构或大型企业承担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 2.3 培养过程监控措施及其实施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2~3年。在第四学期可申请转博,通过学院考核并获得专业学位后第五学期转入博士阶段学习攻读博士学位,这样,为那些愿意并适合继续深造的硕士生提供了机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学位在硕士生中的认可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等环节,均实行学分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并辅助以校外研究单位或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导师合作指导。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分工明确:校内导师负责硕士生在校学习与科研等,并负责在校外研究单位或企业聘请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全职人员作合作导师,与合作导师一起落实并管理硕士生专业实践并指导学位论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校期间,须修满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学术活动、中期考核、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的学分。除全校公共课之外,学院专门设置了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作为学位课或选修课供硕士生选择。此外,为拓宽硕士生知识面,要求在答辩前听够规定的学科前沿性讲座。 大部分课程学习集中在第一学期完成,第二学期开始,硕士生陆续进入专业实践阶段,专业实践应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考虑到每位硕士生专业实践的情况有所差别,所以,专业实践一般应在校外实践单位完成,可以连续完成,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分段完成。对于以导师主持的横向课题为专业实践内容的硕士生,部分专业实践内容可在校内进行,但须保证有多次赴实践单位进行调研与研开的经历。校内导师与合作导师要定期检查专业实践情况,处理专业实践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第三学期结束前,学院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进行中期考核,除课程学习、成果发表之外,重点考察专业实践情况,对于考核未通过者,将作为重点跟踪对象转入下一次考核。专业实践结束后,硕士生提交由校内导师、合作导师、实践单位共同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并以PPT的形式向学院汇报并接受考核,未通过者将重新进行专业实践,并取消其校内指导教师下一年度招生资格。 奖助金评定方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生享受同等待遇,单列指标,分开评定。依据课程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进行排名,末位学生将转为自筹生。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建议导师提供相应的助研岗位津贴,并协助其申请助学贷款,或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此外,为鼓励硕士生重视专业实践,对于专业实践审查中成果突出或解决了重大工程问题的学生及其导师会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2.4 学位规范多样化,评价机制特色化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技能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是可否被授予学位的关键。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特殊性,对其学位论文的要求及评价机制都不能完全照搬学术型硕士生的办法。 我们的做法是:学位论文可由校内导师与经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要把完成学位论文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位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软件研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等形式,论文字数要求3万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通过中期考核后,才可申请学位。在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预答辩后,方可进入论文评阅及正式答辩。送审时,论文评阅人共2名,其中1名必须是校外研究机构或企业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答辩委员会由3至5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一位应是相关专业领域的校外研究机构或企业的专家,也可以是硕士生的校外教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要求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各环节要求且成绩合格,通过正式学位论文答辩后,由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专业学位。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几年以来,我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逐步进入正轨,规范化和特色化愈来愈明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可度有了较大提升,不再认为自己是“二等公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达100%,去向包括研究院所、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等。然而,在实际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中期考核、奖助金评定等指标体系中除专业实践外与学术型硕士生的差异不大,部分学生专业实践内容与学位论文结合不够紧密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与工作中不断改进。 3 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3.1 转变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 在“世界竞争力报告”的排名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排名靠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亟需进一步改革。改革表现之一,就是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由此应运而生。如何转变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树立为真正教育品牌的关键所在。 首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特点决定了学生不能只坐在书斋中,要真正走到社会实践中去。基于这个特点,学校应积极调整过去“关门搞学术”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在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社会实践资源等方面下功夫,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良性互动。其次,完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内部评价和使用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的评价,除了在招生、培养、专业实践、学位答辩等环节中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外,还要引入外部评价机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逐步调整管理理念与模式,这也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能否真正得到社会各界认可的关键所在。最后,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一支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3.2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实践与就业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社会特定职业需求的高端专业人才,因此,要特别注重专业实践对其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提高。具体说来,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学院和导师的作用,加大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授课教师和导师,应本着“实践第一”的原则合理匹配,更多吸纳一些具有企业一线科研、管理、经营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加入授课、指导教师队伍。应以横向课题为主,要求指导教师将所指导的专业型研究生纳入课题组,参与完成一些任务。另一方面,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投入,用于包括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导师培训、课程建设、硬件设施配置、与实践单位交流合作、校外导师聘任、就业指导等方面。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用人单位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专业学位硕士就业渠道。 3.3 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有益经验 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例,它是当今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专业学位早期主要向德国学习,到1970年后,“本土化”趋势开始加强。经过近90年的发展,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有力推动了美国经济快速增长,逐步形成结构日益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美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为我国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明确区分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定位。专业学位的培养应面向社会,培养目标坚持职业性方向,课程设置体现应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不同学科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也应各具特色。其次,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扩展专业学位学科或领域,满足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需求的增长,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重心应逐步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移到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在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的同时,适时设立新的专业学位类型,进而不断扩展专业学位学科或领域范围。最后,加强校企合作,贯彻实施“双导师”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斯坦福大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开创了大学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形式。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大学基础学科的教学、科研优势,又能发挥企业设备先进、经费充足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探究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思政教育管理协同理论下的联动 摘要: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诉求倾向于“全员育人”,但实际践行过程中受教师评价体制以及辅导员师资专业水平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这就要求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管理之间的联动性,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提升思政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专业教师 思政教育 管理协同联动性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管理理论被应用到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教育部于2012年形成了以任务为牵引的协同管理理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管理协同理念和高校管理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逐渐发掘其应用可行性,优化管理高校日常事务的手段,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在本文中重点论述了在协同管理理论指导下,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的必要性。 1 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理念中的现实诉求表现 当今社会培育人才的出发点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的传授,还包括德育思想的形成。高校教育应当以育人为首要任务,尤其是德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复杂性、特殊性和繁重性,是一项思想内涵丰富、教学和管理相互整合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这不仅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断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大环境对提升人才思政教育科学性的需求。 2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教师思政教师单独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诸如:现实功利主义的影响、实用主义的影响、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教学各类评价体系以及高校辅导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影响等。且“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执行阶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化,其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2.1专业思政教师队伍和辅导员教师队伍两者之间相互脱节,互不作为 思政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依照两者工作职能性质的差异,都具有相对独立性。按照学校的教学规定和教学要求,两者能够在互不影响的时间、空间段教授相同的教育对象,这就间接的导致双方沟通存在问题,很容易出现排斥孤立情况,其明显问题为:其一,两者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多角度认识和理解学生,但面对同一位学生,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教师有可能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其二,容易出现相互牵制的情况。一般来讲,专业教师的育人思想意识相对薄弱,很容易漠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一些负面问题的出现。诸如,散布一些和当代主流文化相互违背的思想观念。 2.2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提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开展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但由于高校近年来广泛扩招,多所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严重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辅导员工作的任务量,受工作任务量、工作范围以及工作过程的影响,造成专业辅导人员激情退散。同时,角色不清、地位边缘化、思政教育周期长、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造成辅导员工作不积极,不能及时认真学习相关思政理论知识,更谈不上使用新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3 加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联动协调管理的必要性 管理协同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利用协同管理的基本思想提高系统管理内部各子要素依照协同管理的方式相互整合,加强系统功能之间的互通性。同时,管理协同还要遵循系统整体性原则,把焦点集中于要素层面上,再施加特定的管理方法,激发其中的有利属性,增强系统结构的有序性,进而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弥补辅导员单独管理和专业教师单独授课之间的矛盾问题。 3.1将资源利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一般来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加关注的是系统内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辅导员在思政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其管理能力。但是思政联动教育管理更加重视对系统外部资源的利用,它将传统思政教育管理的优势纳入其中,最大化的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 3.2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管理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化思想以及劳动分工,将教育工作的主体限定在特定的活动单元中,从表面来看,教育主体工作效率很高,但实际是分割对立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教学的效率。而管理协同更加强调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重视系统效益的最大化。 3.3管理协同能够有效的提高思政教育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不仅要强化辅导员自身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还要协同一切能够协同的有利资源来填补自身的缺陷。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互相协同的优势是能够增强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增强时效性。反之,很可能出现相互牵制,离散的现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协同理论是将系统由不稳定状态转化为稳定状态,通过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之间的协同管理,实现系统功能的自我完善,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完成高校育人的首要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新型现代化知识性技能人才。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ITP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教育管理的启示 【摘 要】督导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的重要环节和核心要素,直接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和实习能力的提高。文章以笔者参与的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实习经历为蓝本,以系统理论为探究视角,在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环路模型的指导下,结合实际问题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不同阶段督导的教育管理进行反思和探究。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教育管理 一、社会工作专业“辛晴成长路”项目实习教育督导管理 “辛晴成长路”项目由上海市某社工师事务所负责,落地于上海市闵行区某民办小学,服务对象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服务内容为为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孩子教授青少年正面成长课程、组织社区实践活动、进行个案工作等,服务目的是增强来沪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和正面成长能力。笔者在此项目中作为一线社工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和讲授、社区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和项目质性报告的撰写。 此实习项目为每位专业实习生安排两位督导老师,一位是学校督导,一位是机构督导。学校督导由高校社会工作系专业任课老师担任,机构督导老师是代表机构对实习生进行任务的安排并提出具体的实习要求,并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笔者在此项目中接受的督导主要包括每次课程之后的督导、实习中期督导和实习终期督导:(1)每次课程后的督导。由机构督导负责,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及时以小组分享和反思的形式进行,听取专业实习生的感受、问题和思考,机构督导进行解答和总结,并进行鼓励或提出下一步的目标。(2)实习中期督导。由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共同负责,不仅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询问和解答,还要以社会工作系提供的表格为依据,对专业实习生的表现进行中期评估和考核。(3)实习终期督导。由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共同负责,以学生的社工日志、每次课程或活动的社工评估表和主带社工自我评估表为依据,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督导和考核,并综合给出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成绩。 二、ITP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的启示 (一)ITP模式 Bogo和Vayda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环路模型,简称ITP模式。ITP模式是一个由4个清晰的步骤组成的一个不断循环、深入的概念体系(如图1),将理论和实践有效连接起来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图1 ITP模式图 但督导作为一种专业训练方法要完成由理论学习到实务运用过渡并不容易,需要借鉴和形成更多成熟、有效的方法模型。将ITP模式引入到社会工作督导方法中,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资料。实习督导要指导专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收集服务对象多方面的资料,包括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文化心理、掌握资源等,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能够对服务对象的资料进行概括描述和专业角度的评估;(2)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实习督导要协助专业实习生注意觉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所唤起的个人的主观反应,包括感受、思考、情感和一些猜想或假设等,并帮助实习生对这些个人主观反应进行思考、界定和澄清;(3)联接。实习督导要指导专业实习生根据案主多方面、多层次的资料、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个人主观反应寻找学习过的相关理论来进行解释,并进一步对所“联接”的理论进行反思、澄清和探讨,使其能够成为制定专业服务计划和进行专业服务行动的指导依据;(4)专业反应。实习督导要协助专业实习生确定会谈或者服务活动的具体方案和计划,并引导专业实习生将服务计划付诸实践转化为合格的服务行动。 ITP模式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的运用中也是如此,每一个轮回的进行都使得专业实习生加强了对服务对象和所处情境的理解,随着有关服务对象和实践情况的新信息的收集,新的思考和经验又会出现,新的反思和联接也会形成,新的专业反应也会促成,如此反复,不断深化发展,直到完成对服务对象的服务目标和服务行动的服务意图。 笔者以自身“辛晴成长路”项目实习为蓝本,探究ITP模式运用到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中的具体步骤和优势,总结了ITP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的启示:(1)实习督导关系的建立。督导者和被督导者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实习督导顺利开展的前提。ITP模式不仅可以用以指导督导过程,督导者还可以根据ITP环路模型的有关步骤建立与被督导者之间的信任关系。首先收集被督导者即专业实习生的材料,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除了学习情况、实习兴趣还要了解学生的人际状况,行为态度等。并对收集到的学生信息进行整理总结,综述所督导学生的特点并评价两者之间的契合程度。(2)实习督导过程的引导。实习督导过程中实习督导要学会“反思”的运用,协助实习生注意觉察在实践过程中唤起的个人的主观反应,并帮助实习生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假设等进行思考和澄清。实习督导者还需要帮助专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建立起实务和理论之间的链接,根据具体的实务情况和案主信息,协助实习生寻找相关理论来进行解释,并对理论进行探讨和反思,进而使其成为制定专业服务计划的指导依据。实习督导协助实习生确定会谈或者服务活动的具体计划,并引导其付诸实践。(3)实习督导过程的总结和评估。实习督导的整个过程是ITP模式的循环反复,在收集资料-反思-链接-专业反应的不断深化之下,完成实习督导的任务和目标。总结和评估阶段的到来正是对整个过程中ITP模式运用的综述和反思,以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目标。 督导是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和社会工作实务工作中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方法。当今,中国大陆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实务督导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如何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进行有效的督导、如何提高实习督导教育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成为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在ITP模式指导下,结合相关实务经验,探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的具体步骤,反思和总结有益启示成为一条可选之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教育管理的模式化、制度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关于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 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作为开放教育试点的重要项目,经过近几年办学经验的积累,逐渐探索出了专业办学走向成功的道路。但是事物发展都有其定律。随着办学时间的积累,教育管理专业发展中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总的来说,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本专业招生环节薄弱;第二,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进步空间还很大。比如,课程计划不完善、教材编写不合理、教学资源未充分利用等。所以,在以后办学执教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专业办学规律,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扬长避短借鉴别人先进经验,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整改进,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管理专业的办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 关键词 电大开放教育 教育管理专业 问题 对策 教育管理专业在近几年的开放教育试点过程中取得了显著地成功。对教学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但毕竟相较于传统教育来说,电大开放教育是一个新兴事物,那么在他的发展道路上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本文重点分析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现状以及对策两方面。 一、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一)招生环节中存在的问题1.招生人数逐年下滑。根据历年国家招生数据显示,国家招生的规模逐步萎缩。尤其是在2005年以后,招生人数逐步下降。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之所以在最开始的近年飞速发展是因为其新事物的特点,不但系统优势明显,而且教学网络辐射广,同时开启了电大开放远程教育的新模式。之后招生人数不断减少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网络学院的兴起,瓜分了一部分市场;二是,成人高考招生条件放宽;三是,电大开放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四是,中等师范学院升格,潜在生源减少。2.招生环节操作行为不规范。在我国,有些试点办学单位在思想上对电大开放教育认识不准确,觉得电大开放教育的本质是商业性。将整个招生工作交予社会上的盈利机构去承包,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只考虑经济效益,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在教育部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下,各省电大逐步形成拥有个人鲜明特色的办学风格,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在办学实施实施中也慢慢出现问题。1.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电大开放教育对专业的设置极为狭窄,不能因材施教,也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的需求。学科开设不合理,学不到真正的实用知识,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最终结果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2.考试试题设计只适用于应试教育。考试中大部分的考题是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过关的,题目设计根本没有考虑成人特点,导致题目难易跨度过大。3.教学计划和实际脱轨。本科的社会调查和实习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分散进行,所以达不到监控学生的目的。而对于那些本身已经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根本没有效果。4.教学执行不灵活。受到中央电大一再强调地方电大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教学计划规定的影响,地方电大在执行过程中过于呆板,完全跳脱实际问题之外,进而不可能达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5.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电大开放教育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单一的授课方式,实现了教学中心由老师向学生的转变,由书本向媒体的转变,但是不少学生还是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思想上依然存在着上学混到毕业的想法。6.教学制度不够完善。在如今的中国教育体制之下,考试仍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计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符合学习和教育规律的,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也是会有极大的影响。 二、改善问题的具体措施(一)稳定招生人数,规范招生制度1.对于招生人数锐减的情形,就需要采取措施保证生源。加强招生宣传力度,扩大招生渠道,因为生源是电大教育管理专业发展的基础。另外,针对操作行为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国家教育部门的加强监督,规范招生制度,并参照普通高校招生的模式,在教育部门的组织下,每年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地方举行招生活动,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定统一而且规范的招生合同,形成规范的开放教育市场。2.降低招生门槛。现阶段,我国对开放教育本科段报名做了具体规定需要达到专科以上文凭才有准入资格。以此类推,专科段报名则需具备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凭,如此高标准的规定就限制了许多有欲望去学习深造的公民,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这无疑是再次剥夺了他们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机会。目前,在农村发展开放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那么。此种限制显然是与我国全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我国教育的普及率的宗旨相违背的。从现实情况出发,用文凭作为招生报考标准的标杆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而且,就算以文凭作为报考标准也是起不到规范作用达不到选拔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的。因为文凭也是可以通过造假实现,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对有能力的人来说岂不是更加不公平。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是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在新经济条件下,人们需要这样开放式的教育给予他们更多成长的空间和增加自身竞争实力的机会。因而,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经验,不要唯文凭是瞻,用能力作为评判的重要指标。(二)规范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1.调整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中,限选课程的比重偏高,这对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实施,保证教学质量是很好的但不利于全国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的全面发展及提升。因为各地区发展情况不一致,标准化模块设置没有考虑地方的实际发展情况,很有可能会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境。如今,我国社会主义飞速发展,专业课程的设置如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会很容易培养出的人才素质低下。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开设具有教育特点的多门课程并进行分类与整合以适应社会经发展的要求。2.转变考试题型。电大开放教育的命题不是太难就是太容易,难易程度不合理,不能准确测试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大开放教育的考试题目应试性太强,布置极度不合理,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传统教育命题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试题难度。对于如何提高试题命题质量,可以从试题命题人入手。第一,中央电大总领工作,精心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资深的命题专家建立命题库。第二,完善命题工作责任制。第三,做好事后命题工作的反馈任务。如此一来,不仅能及时矫正试题,还能推动命题工作的发展。3.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电大开放教育的学员有很多都是在职人员,想要把所有学员组织起来去参加集体调研是不现实的。那么教学计划设计教育管理专业进行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就不科学。在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综合起来制订出一份相对合理的教学计划,实现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4.灵活执教。因为目前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计划都是统一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计划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问题。教学计划本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那么在制定过程中就可以模块化。比如:相同的专业,可以安排不同的方向供学生自主选择则。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在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总方针规定之下,放宽其余要求的限制。比如,课程设置可下放给下属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发展结构进行相应的安排。这样之后,就可避免教学执行过程中太过死板的问题,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体现电大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发展,增强电大开放教育办学的生命力。5.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极度渴望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强烈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话说两头,电大开放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单一的课堂面授教学模式,因为教学中心由老师向学生发生转变,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的内容、途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工作的中心都转到了“学”上面来,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自学习惯。6.完善教学考核制度。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中国教育考核制度还是以卷面考试的形式为主的。随着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一些其他方面的考核也纳入了管理之中,但是这种转变的程度还是很低的,根本不能转变以考试为中心的现状。所以电大开放教育模式下教育管理专业发展应该完善教学考核制度,从而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开放教育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其还在探索成长阶段,有很多地方还不成熟,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制度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化,将来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新情况。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本专业的发展规律,及时做出调整,继续发扬优势,提高办学质量。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摘 要: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专业了解不足,专业兴趣不浓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够主动,但课程多,学业压力大;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实践动手能力弱等特点。要实现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特点,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特点;教育管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近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24%,食品工业俨然已成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2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707.04万人,比上年新增39.70万人。“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主线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发展由偏数量的增长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大批食品行业相关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营养、食品加工与贮藏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研究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以期培养出食品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显得很有意义。 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 1.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从小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进入大学后更加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待人处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或顾及他人的感受,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不强,极易出现人际交往危机,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使得社会上充满了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念,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明辨是非能力弱,自制力差,抵御不了消极文化的影响,进而贪图物质享受,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功利性倾向严重,且容易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2.专业了解不足,专业兴趣不浓厚 在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中,对待高考志愿填报,一部分学生缺乏经验,没有查询录取学校和专业相关信息就轻易填报,一部分学生没有自己主见而是根据家长或老师的意见,填报的是家长或老师看好而自己不了解或不喜欢的专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第一专业志愿没被录取而被调剂到这个专业,受这些情况影响,许多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了解不足,更谈不上能够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 3.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够主动,但课程多,学业压力大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大都在理工类本科第三批录取,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一本、二本低很多,以湖北为例,近五年来,三本理工类录取批次线比一本低150分以上。学生中有一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好,但因高考发挥失常或心理素质不好,导致高考分数远远低于平时成绩,但大部分学生高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差,自觉性不够,文化基础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科严重或学习态度不端正。与此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生大一学年就要接触《微积分》、《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这样难度较大的课程,大学期间需要学习40多门课程,学生毕业至少需修满170.5学分。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薄弱,再加上难度大且数量多的课程,导致许多学生很难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厌学、旷课、挂科等情况。 4.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实践动手能力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较为丰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快速增长和传播的时代,与“80后”学生相比,他们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为开阔,更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成长道路较为一帆风顺,加之受高考指挥棒和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面向食品产业,实施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实践经验欠缺、动手能力差这一特点将严重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化解这一矛盾。 二、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1.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针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这一特点,必须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掌握丰富知识、扎实技能和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强制性灌输”、“命令”或“填鸭”的方式,回到对象化的主导性灌输之中来,围绕学生现实的思想、困惑与对课程的问题展开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使得灌输更为通畅有效,不断引导和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建设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文体、公益等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参与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深对国家、社会和学院、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适应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采取引导、咨询、指导和服务等方式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由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工作负责、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工作队伍。 2.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便邀请专业首席教授做《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专题讲座,大一上学期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并组织学生赴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福娃集团监利福娃食品有限公司等有代表性的大型食品企业参观学习,并经常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食品企业的经理高管做报告,联系从事专业对口的往届毕业生进行经验分享,同时学院每年还将举行由启动仪式、产品展示、蛋糕我做主、食品知识竞赛、食堂明星窗口评选、闭幕式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食品文化节,让学生寓教于活动之中,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学生对专业、食品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浓厚的专业兴趣。 3.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面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觉性不够、学业压力大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全体任课老师帮助学生正视现实,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要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进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考分数较低不等于素质低、文化基础薄弱不等于智力低,让他们放下“三本”的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多措并举,对症下药,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对于大一新生,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入学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学籍管理、学院规章制度、熟悉大学环境等,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让学生认识自我,为自己量身定做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规划,同时对他们实施早操制度、早晚自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年级学生,学院根据时间节点组织召开英语四级考试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学风建设相关活动。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学生,任课老师、辅导员、学生会学科部成员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各个课堂、班级考勤工作,对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每周通报并将迟到、早退、旷课情况记录在案,扣除相应综合测评分数,建立“考勤预警”和“学业预警”机制,组织召开学风建设先进班级经验交流会。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一帮一”工作方法,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此外,期中考试前后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期中教学检查,研究总结教、学、管三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前夕,对全体学生进行“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的诚信考试教育,对考试作弊行为“零容忍”,使考试作弊不再有其生存的土壤。 4.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牢固树立“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食品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需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在继承校本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直接面向产业,将“获得工艺工程师的训练”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另一方面需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与理论教学、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贯穿教育全过程。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为例,该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各类课程实验、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育人周数占四年教学总周数的27.6%。正是由于对学生学习实践实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1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2012年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并入选2013年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学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制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积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组建由30名学生组成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实验班,开始实施“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着力解决实验班的凝聚力,做好面向食品产业链办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三、结语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26所高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大部分为一本、二本高校。面对这种情况,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全体师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实施教育管理策略: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生涯辅导视角下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摘 要: 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小规模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现状,给出了生涯辅导视角下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对策,有效解决了小规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低、就业质量相对不佳的问题。 关键词: 小规模专业 生涯辅导 生物医学工程 高校小规模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刻地影响专业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关系到小规模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南航生医专业”)本科生为例,运用全程化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理论,给出了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小规模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现状 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较多困难,这是由专业的自身特点、学生的认知不断发展及就业质量的相对不佳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是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南航生医专业设立于2000年,毕业生仅有十届,每届设一个自然班约30人,具有建立时间短、专业人数少、毕业输出少等特点,类属小规模专业,学科基础较为薄弱。二是小规模专业学生专业意识薄弱,易盲目跟风转专业,综合素质较佳的学生转出后,学生整体质量降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小规模专业的低认同感,滋生自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三是从未就业学生看,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签约慢、签约率低等情况,明确招聘该专业学生的用人单位较少,学生只能以自动化或电子信息等相近专业学生身份应聘。 小规模专业教育管理面临的这些困难,在学生大学的各阶段不断推演深入、相互交织,最终在就业环节上暴露出教育管理的不足和人才培养的缺失。 二、加强小规模专业学生的生涯辅导的对策 全程化多路径的生涯辅导体系根据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特点,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多选择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2]。该体系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大周期的职业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特点及生涯辅导的规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探索期,即大学一年级;第二阶段是拓展定向期,即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上学期;第三阶段是实践实现期,即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至四年级上学期;第四阶段是过渡适应期,即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小规模专业特色鲜明,运用全程化多路径的生涯辅导方法,较好地解决小规模专业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建设优良学风 从积极方面看,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是理、工、医、生物等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该专业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学风和自主研究能力。从消极方面看,学习成绩已经成为该专业学生生涯发展的桎梏,就业或深造受到影响。因此,在学生发展的任何时期,建立优良学风应成为生医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其中,探索期应着重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力求在大一结束时建设学风踏实、勇于创新的专业文化;拓展定向期应着重搭建学术讨论和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激发专业认知需求。实践实现期和过渡适应期应将踏实扎实学风内化为自我素质的阶段,是学生自主寻求生涯机会、决定发展路径的抉择期和实现期。 2. 稳固专业思想 该专业虽然人数较少,但师生比例较高,应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效用。从实施的可能性看,小规模专业的班主任、专业教师有条件、有精力对行业、学科、专业的发展进行介绍,从更专业的角度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从制度保障看,应制定《班主任岗位职责和考核要求》等制度,对班主任从新生入校到就业离校的全过程培养教育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从思想教育看,辅导员要指导各年级树立严谨治学、踏实务实的学风,注意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参与学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从凝聚力建设看,成立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联合会”等学生组织,打造“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纵向的交流沟通平台,增进专业内部联系,活跃专业学术氛围。 3.把握关键时间节点 一是在每年转专业工作启动时,特别是认识探索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共同沟通转专业情况。此阶段学生对专业认知处于朦胧状态,专业教师抓住契机,既可以使得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又可以疏导盲目跟风转专业的行为。二是考虑到边缘交叉新兴专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拓展定向期和实践实现期内由班主任等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对就业去向逐步了解,并创造实习机会。三是积极举办专业专场招聘会,以行业带动专业,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增强就业信心。 高校的根本职能是人才培养,而专业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优秀人才的培养又能推动学科发展。从生涯辅导的角度寻找对策作用有限,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破解小规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局。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探索专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方案 【摘 要】在我国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行下,人们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关注也愈来愈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重要环节的体育教育,也被摆到了这一“风口浪尖”上,所以探索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就变的势在必行。本文从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客观实际中总结规律,提出了新的教育模式,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学科教育教学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方案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除了需要有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充裕、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以外,更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案。在以往的高校各学科的教育体系中,都会把体育教育忽视掉,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而这最终又影响了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专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任务呗逐渐重视,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引入,探索新的专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法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一、专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探索方案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基础上,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原则:一是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出发;二是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为依托;三是在身体素质提高的情况下,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到全面发展。根据上述原则,笔者提出了以下方案。 (1)改革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分类的专业体育教育中管理混乱,层次不清;在实践过程中,实践模式单一且练习时间过短等。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第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转变师生关系,课堂以学生为主;在管理模式中,采取专业定向学习管理模式,大小班综合教学,分清层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发展丰富多样的实践课程,合理增加练习时间,促进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往的高校教学模式中,体育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只有在自由活动时才会体会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体育教育管理方案的探索中,必须提升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爱上学习。第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奖罚激励机制,奖励优秀的个人或团队,诱导学生努力掌握知识重点与加强练习;第二,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模式,根据大学生性别、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类教学管理的模式,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理论与映照理论的能力,并时常提醒学生,加深学生对此的印象,做到“习以为常”。 (4)加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耐久力与毅力的培养。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差主要表现在耐力与毅力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 加强这方面的联系,强化学生的身体。比如,在实践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先做热身慢跑与体能训练,然后再实践过程中有意识的向这方面倾斜,最后再以慢跑的形式结束课程。在不断的耐久力与毅力的训练中,也会逐渐影响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开端。 (5)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专业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能改进中,除了上述几点外,优秀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必须做到:第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从外部积极引进专业素质精湛的教师,同时从内部开展培养工作;第二,定期开展理论实践研讨会,加强学术交流,吸收先进经验,弥补不足并提出或改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专业高效体育教育管理的方法 (1)教学计划管理。高校的体育教学计划管理是指对制定与体验两个环节的管理。在教学工作开始之前,就必须对年、季、月、周开展计划工作,分清个计划的层次,科学管理;在计划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各阶段不同的表现与工作完成度来合理调整计划,做到科学合理,严谨有序。 (2)教学过程管理。体育教学过程是整个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所以必须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工作。在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各层领导管理人员分派任务,定期、定时、定量尽心巡查与管理,做好记录与检查,并以此作为以后审核、评定的依据。 (3)教学质量管理。在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中,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与大纲要求,从教学课程的内容、工作质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合格、达标率进行审核、评定与监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做到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学校还可以引进或自主建立一套科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评定系统,来更好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管理评价。体育的教学管理方法是提升教学计划与质量工作的重要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高效的完成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的评价体育教学管理方法,对于整个教学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独立学院发展历程较短,随着社会发展,近几年新增设了艺术专业。因为自身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独特特征,艺术专业学生成为独立学院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文章从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入手,探讨加强此类学生管理有效性的途径和措施,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教育管理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产物。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需要,近年来很多独立学院新开设了艺术专业。对于历史短暂的独立学院而言,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如何做好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此类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一)文化基础较弱,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独立学院实行自主招生计划,由地方招生部门划定统一的分数线,考生统一填报志愿,按本科第三批录取。这决定了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文化基础比较差;家庭条件大都比较优越;心理承受力差,自我定位不准确等问题。相较于其他专业,艺术专业学生录取时标准较低,对文化课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转到美术班,通过短时间突击学画,最终考取独立学院艺术专业,但入学后这些学生公共文化课跟不上,加之专业基础薄弱,在专业的学习和发展方面也受到很大制约。 (二)重视专业学习,忽视文化课程。艺术专业本身的独特性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以此来开拓视野和思维,增加艺术创作灵感。因此在课程学习方面,大部分学生重专业课程、轻文化课程。课余时间大多用于专业技能训练。这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 (三)追求个性,集体观念淡薄。相较于独立学院其他工科、文科学生而言,艺术专业大学生更加追求和凸显个性,这突出表现在衣着打扮和为人处世方面。当下个体竞争观念强烈,这使得原本在艺术专业学生氛围中就缺乏的集体主义观念更趋于弱化。另外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以学生个体为本,这也导致了艺术类学生偏重个体,以自我为中心,对班团组织等集体活动不够积极,缺乏集体责任感。 二、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目前独立学院在学生管理方面采取“一把抓”的方式,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比如,很多独立学院设置早操和早读制度,要求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不考虑艺术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而且很多独立学院艺术专业采取小班授课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集体主义的养成,导致班级的纪律散漫,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师资短缺,硬件设施尚不完善。独立学院发展历程较短,办学模式还不够成熟。艺术专业办学时间更短,因此在办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与公办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在软、硬件方面力量都比较弱。师资以及文化氛围较弱,学科建设相对落后,相关的硬件设备也不够完善,很多实践课无法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这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三、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一)注重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独立学院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加强课程教学改革,选取贴近大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利用生动直观的影像教学吸引学生,开展启发式、参与式专题讨论和学习,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外,强化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 (二)加强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独立学院要重视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改善辅导员的福利待遇,畅通辅导员提升和晋升渠道,减少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和对学生工作的认同感。艺术专业的辅导员要针对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利用好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以点带面,努力提高艺术类学生素质。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独立学院要着力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载体加强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艺术专类学生思维活跃,活动能力强。要鼓励学生参加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体现时代特征、适应学生成长特点的文化活动纳入到教育范畴,通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教育和监管。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自律和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独立学院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控制,强化网络监管机制和措施,过滤不良信息和软件,净化网络环境。此外,将积极的校园文化引入网络,通过贴吧、BBS论坛等方式创造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学校和自身的发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也可以利用微博、QQ群、微信群等新手段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抗挫折能力较弱,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时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危机。独立学院应该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对艺术类新生进行思想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另外,要针对性地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定期对心理困难学生进行谈心,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危机,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总结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一个难题。独立学院要重视学生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断开拓和创新教育管理思路,制定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步入社会后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李春华(1985- ),女,河北衡水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装饰工程论文:建筑工程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见解 本文主要是叙述了装饰饰面工程,它室内外装饰的主要组成部分;介绍了饰面装修中的外墙面涂料工程、外墙干挂工程、外墙面砖工程等重要的施工要点,主要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谈谈施工过程工艺。 关键词:装饰,饰面,工艺,,质量控制 1、引言 本文对常见的装饰饰面工程进行介绍,如何才能做到材料互相搭配,创造出令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本案装饰效果从细节上表现细腻,整体上又互相协调表现效果大气,装饰构件与墙面质感符合设计理念,互相搭配整体效果丰富且艺术美感顿佳。 2、外墙面涂料工程 涂料饰面是指利用各种涂料敷于基层表面,形成完整牢固的膜层,起到保护墙面和美观的一种饰面做法,是饰面装修中最简便的一种形式。 2.1 装修内墙涂料分类 目前室内装修内墙涂料有以下几种:①低档水溶性涂料,是聚乙烯醇溶解在水中,再在其中加入颜料等其他助剂而成。为改进其性能和降低成本采取了多种途径,牌号很多,主要产品有106、107、803内墙涂料。这类涂料具有价格便宜、无毒、施工方便的优点。但缺点是耐久性不好,易泛黄变色。②乳胶漆,它是一种以水为介质,以丙烯酸酯类、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类聚合物的水溶液为成膜物质,加入多种辅助成分制成,其成膜物是不溶于水的,涂膜的耐水性和耐侯性比第一类大大提高,湿擦洗后不留痕迹,并有平光、高光等不同装饰类型。乳胶漆的特点是遮盖力强,色泽柔和持久,容易施工,可以清洗等。③多彩涂料,该涂料的成膜物质是硝基纤维素,以水包油形式分散在水相中,一次喷涂可以形成多种颜色花纹。④仿瓷涂料,其装饰效果细腻、光洁、淡雅,价格不高,只是施工工艺繁杂,耐湿擦性差。 2.2 涂料施工方法 在内墙涂料中,乳胶涂料占有较大比重,通常采用辊涂、刷涂的施工方法及防御措施。 乳胶漆在施工前,墙面一定要处理好,否则乳胶漆涂刷后会引起脱落、开裂、起泡等严重问题。现在许多人施工时,腻子仍然使用821腻子,其实821腻子很不耐水,当墙体内含水时,821腻子就会吸水起泡,从而造成乳胶漆大面积起泡、脱落。而且乳胶漆性能越好,成膜性越好,问题就越严重。因此,使用乳漆时,先使用封底将墙面密封,然后使用耐水腻子,从而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乳胶漆在施工时,应搅拌均匀,尤其是使用色彩鲜艳的产品时,如果不搅拌均匀,当涂料中色浆分散不稳定或由于长时间储存后色浆析出,这时施工就会造成饰面发花,严重影响装饰效果。 另外,注意在施工时可以采用刷涂、辊涂和喷涂工艺,以上无论哪种方法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需要调好乳胶漆的黏度,黏度以在施工时容易涂刷,且刷后无明显刷痕为宜。黏度太大刷痕明显,黏度偏低,则易造成流渣、遮盖力差等弊病。施工完毕,工具应及时用水清洗,否则乳胶漆干燥后,由于漆膜的耐水性,将很难清洗干净。 装饰工程论文:对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探讨 摘要:建筑工程的后期装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型专业,它把美学与建筑融合为一体,简称为建筑装饰工程。装饰工程图和装饰效果图,是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的基本依据。本文对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作用,程序,方法及因素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建筑装饰 工程预算编制 程序 方法 因素 引言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及安装工程预算是建筑企业进行企业技术经济管理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建筑装饰与安装行业的蓬勃发展,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城市的面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更加注意环境的舒适和造型的美观,这就必然促使建筑装饰行业的迅速发展。 1. 装饰工程预算的作用 ⑴是优选设计方案的依据。一个装饰工程设计方案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几个不同而又可行方案的基础之上,根据设计构思、装饰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的选择等做技术经济分析和方案比较,最后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⑵是签订装饰工程施工合同,实行工程包干,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施工单位根据双方认可的装饰工程预算,与建设单位或业主签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或预算,报价包干,当工程竣工后,根据预算进行结算。 ⑶是建设单位或业主确定和控制投资的依据。根据设计图纸或方案编制的装饰工程预算或报价,经双方认可,就可以正式确定为该工程的投资金额,并以此安排计划。 ⑷是银行贷款和拨付工程价款的依据。银行根据双方签字认可的合同预算办理工程价款拨付,它也是建设单位向银行贷款的依据。 ⑸是施工单位内部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据。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签字的预算编制财务技术经济核算计划,实行工程成本核算,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⑹是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施工单位根据合同和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提出实物工程量、劳动力计划、材料和机具需用量、资金用款计划及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自始至终处于有效计划控制之中。 2. 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程序 装饰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其预算编制需要依循以下程序及步骤: (1)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勘察现场、调查施工环境拟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确定编制方法。 (2)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熟悉和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及相关各专业间的衔接和所有的设计技术资料,依据工程量计算规则,合理的划分项目,了解工程的全貌,做到心中一盘棋。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的内容,按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注意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合理的套用定额,注意学习日常的定额问题解答,了解定额子目分项的含义,对施工前已发生设计变更及甲方的要求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编制分部分项和计算出相应工程量,防止出现漏计、重计、错套等错误。与此同时,预算人员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增长设计知识,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3)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正确的确定取费标准。一般取费时,应遵循当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和规定,依据相关的要求和文件的时效性,按工程性质合理的确定取费基础,正确的确定取费标准,即保障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又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做到公正、合理计费。 3. 装饰工程预算编制方法 装饰工程预算的编制是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定额单价(或单位估价法)、取费来编制的。装饰工程预算是确定该项装饰工程所需的全部投资文件,由直接费、措施项目、其它项目、规费及税金等五大部分组成。目前,装饰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有两种:即单价法和实物量法。从造价管理角度看,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既受现阶段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约束,必然也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说,单价法因采用地区统一单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多体现静态管理。而实物量法采用当时当地市场价,其预算单价依市场行情而变化,较多体现动态管理。当然,两种方法的基本计价依据即预算定额消耗量,均应执行法定标准限额,对造价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和计算方法也有一致的规定。但两种方法仍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实物量法的费率也可以按市场供求情况随行就市,浮动取定。这意味着凡以费率计算的费用,如间接费、利润等,在市场竞争激烈或市场价格升降幅度较大的条件下,以及在项目情况复杂条件下,可以采用实物量法予以按实计取,使造价更贴近实际。而单价法则不允许变动费率,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计算出的造价不尽合理。 (1)单价法,此种方法是利用分部分项工程单价计算工程造价的方法,计算程序为: ①根据施工图计算出分部分项工程量。 ②根据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或预算定额单价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 ③根据取费规定,计算措施项目、其它项目、规费及税金等,汇总计算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 ④通过汇总得出总预算造价。 (2)实物量法:此种方法是实际用工料数量来计算工程造价的方法,计算程序如下: ①利用施工图设计计算材料消耗的数量; ②按照劳动定额计算人工工日; ③按照装饰机械台班费用定额计算施工机械使用费; ④根据人工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费用单价等资料,计算单位工程直接费; ⑤算出间接费、利润、税金,并与直接费汇总成单位工程预算造价; ⑥进一步汇总,得出总预算造价。 4. 影响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因素 装饰工程预算是在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前进行的对项目费用的一种展望和预测,同工程结算(动态)有着质的区别。预算编制超前性注定了从一开始其自身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问题。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一项建设工程要经历决策、设计、实施三个阶段,预算是施工图设计阶段中的产物,它产生在实施阶段之前,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 ①材料价差对预算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是由市场确定,随行就市。预算材料价差按照当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公布的信息价格进行调整,随着时间推移,材料价格将会有进一步的变化。 ②国家政策性调价。工程的阶段性是由工程的时间性决定的,每一个阶段依循一定步骤,不能将下一道工序的时间提前。而国家每一阶段都可能进行政策性调价。例如:人工费、机械费调整,特别是现在根据市场情况实行动态人工费。 ③预算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施工期产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基坑排水、土方坍塌、地下障碍、文物、自然灾害等。 ④预算没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工程造价主要是由工程实体性消耗部分和措施性消耗部分决定的。实体性消耗部分一般是按施工图及说明所描述的工程实体部分计算,不应有较大出入。而措施性消耗部分,则因施工的环境、方法、工艺、手段不同产生差异。 (2)设计修改与变更。工程设计同样受到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规范、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建设需要,而预算不具备这种预见性,其结果直接导致结算超预算。 (3)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工程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繁杂的工序之一,正确的工程量计算结果是整个预算的基础。在市政道路、桥梁及安装工程项目中,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往往在图纸中已有明确标示。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计算方法和数量,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需要预算人员校核后方可使用。目前,利用图形算量软件来计算工程量,使预算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来,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率大大的提高。 (4)设备材料价格误差。在国内,同一种型号设备存在多家厂商生产竞争,价格混乱,报价不一,没有统一的规范市场,使得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同结算相差较大。 (5)补充定额的编制是否合理正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达,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的材料及新的工艺不断涌现,导致预算定额缺项或需要编制补充定额,如缺少依据、缺少资料、缺少调查和方法,就有可能所补充的定额中的人、材、机单价是否合理,这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因素。 (6)编写预算说明。一部完整的预算文件编制完毕,应将编制的依据和在编制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预算中包含和不包含的内容,应用的材料信息及一些影响的造价的变更因素,都应加以说明,补充完善,真实的反映和保证预算的准确性。 结束语 在建筑装饰预算编制时,必须熟悉设计施工图纸、工程量计算规则、准确的计算工程量、合理的套用定额、了解施工工艺、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人工、现行材料市场价格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及取费标准,提高预算业务素质,做到万无一失。 装饰工程论文:小议办公楼装饰工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 装饰材料质量的好坏、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都会影响着办公楼装饰的效果,甚至带来一定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这些质量问题的发生。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办公楼装饰工程相关经验,分析了办公楼装饰工程的施工特点,归纳了装饰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办公楼;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办公楼装修装饰的过程中,工程装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办公楼的外表美观和舒适度,同时也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2、办公楼装饰项目工程的特点 2.1、办公楼施工工期紧 一方面,由于施工单位按照合约到期及时交房等原因,都会要求办公楼装修工程及时完成。另一方面,建设单位急于入驻办公,会要求施工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办公楼装饰工程。 2.2、建筑项目工序间的制约性、依赖性 在任何一个办公楼装饰的工程中,各项工序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不能独立完成,例如一间办公室装饰需要抹灰工、木工、电工、油漆工等的共同协作,缺一不可。 2.3、施工工艺与材料的新颖性 在外墙装修工程的过程中,玻璃幕墙、贴面板材等新材料新工艺正在逐步取代以往的抹灰刷涂料。而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制定的标准滞后于实际的施工,因而在施工中由于缺乏可靠的标准而加大控制质量的难度。 2.4、施工技术人员具有专业知识技能 建筑的装饰装修不但对土木工程建筑的专业知识有所要求,还需要一定装饰、美学效果的艺术知识。这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缺乏这两方面的专业知识或缺乏类似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是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办公楼装饰施工任务。 3、在办公楼建筑装修过程中引发质量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整个建筑装饰行业施工质量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项目工程的装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包括视觉效果、实体质量等,甚至存在质量隐患,这应引起建筑装饰工程行业的重视。 3.1、建筑结构破坏问题严重 在建筑装修工程出现对承重墙进行拆除、打洞,用圈梁代替过梁,在多孔板底设置固定膨胀螺栓,在多孔板作射钉吊点等破坏结构的情况。一旦建筑结构受到破坏,其原受力状态发生改变甚至引起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3.2、建筑装修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一方面在建筑装饰工程常常会运用到一些新材料,由于新材料的发展远远超过新材料质检的速度等原因而引起项目工程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施工单位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节省成本,甚至去偷工减料极大的降低了建筑装饰工程的安全系数。 3.3、没有真正落实科学施工,施工随意性大 办公楼装饰工程与土建工程相比,在设计项目的图纸上过于简单化,就凭着几份方案图来指导施工,造成了施工过于随意。除此以外,还存在不少变更任意设计图纸和逆工序作业的现象,没有真正落实科学施工。 3.4、施工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施工装饰企业队伍的管理水平、装备技术不高、规模不大,甚至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固定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技术人员没有通过统一的施工技能培训,缺乏施工工程中的统一协调性、整体性。 4、改善办公楼项目装饰质量的控制措施 办公楼装饰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衡量:“面”即整体,“点”即局部。从面上可以判断效果,从点上可以判断工艺质量。在办公楼装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质量控制: 4.1、施工技术控制 在办公楼装饰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装饰效果、装饰理念、装饰质量,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施工企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告有针对性并上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查批准;(2)施工技术人员要通过专门的技能培训,要有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3)严格按组织设计工序来进行施工,严禁私自违反设计图或破坏承重与主体结构。装饰工程施工进度与设备管线安装互相协调同步。 在图纸基础上,对图纸中的问题要进行汇总,进行图纸会审,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都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工程项目中的技术人员在工程部和总工办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施工方 (包括施工准备、施工顺序、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措施与施工安全保证措施、降低成本措施、保证工期及文明施工措施),施工进度的计划,劳动力、材料及机具投入量计划,施工平面部署及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等。 4.2、施工工艺控制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阶段,好的工艺,就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与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好作业指导书,下发每个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安排生产时应以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的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与材料准备、施工技术的要点、质量要求与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工人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出来,从大到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针对工程特点.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再者,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问题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作出严格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检查制度,而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质检手段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所以,必须做好技术储备,针对每一工序、每一施工工艺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 4.3、施工材料控制 装饰材料的品种比较复杂,质量与档次也是很悬殊,装饰工程中所用的材料都是会受到业主条件的客观影响。所以装饰施工材料控制都是相当麻烦。在材料进场前还必须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和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为了能够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由项目部根据材供科下发的分项材料表对每分项材料的用量进行核对,及时把修正好的材料量返回材供科预算员处,由预算员下发材料计划表,此计划表可作为采购人员的采购依据,提前联系好供货单位,从而保证材料的供应。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的相关要求,从而也就使采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材料的准备。 4.4、装饰工程成品质量控制 装饰工程施工中的成品保护关系到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分部、分项工程或部位的完成有先有后,因此要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严格按照规范及操作要求对已完成的分项工程进行保护。 5、结语 总之,影响办公楼装饰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施工中要完善企业的质量意识,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的危机意识与质量意识,对装饰工程进行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从而确保办公楼装饰的施工质量。 装饰工程论文:浅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 论文关键词:建筑装饰专业 产学研合作 教育实践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行业企业发展,都要求校企双方寻求合作。本文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其与当地装饰行业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实践途径及取得的效果,并提出思考。 高职教育应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办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顺应高职教育改革趋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把握校企合作的关键——建设紧密型基地,通过基地对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的辐射以及“五位”的“一体化”运作,凸显了“高职”与“特色”两大要素,促进了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围绕“五位一体”办学特色,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从2006年开始与金华市建筑装饰装修协会、金华市百家居装饰有限公司实践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途径。 一、合作基础 校企合作的基点在于校企双方找到恰当的利益点,只有双赢的合作才是可持续的。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寻求行业企业提供支持,同时建筑装饰行业企业自身发展要求学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人力支撑。 1.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寻求行业企业提供支持 职业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成果的侧重有所不同,职业教学强调产品开发、作品创作、产业创新;传统教学更强调的是论文、学说、著作。即传统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往往把论文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成果;而职业教育,注重技能方面的训练,强调产品开发与创造。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培养承袭历史文脉,搏击时代潮流,关注产业创新,善于市场开拓,培养能够实施现代经济品牌战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另外,建筑装饰行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装饰材料的不断更新,校内基地难以应对。而校外基地能够提供全景的、实真的实训条件,可以有效弥补校内基地的资金投入、更新等不足。 2.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学校专业提供人力支撑 金华是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小企业大集群、小商品大市场”的区域特色经济。这种经济特色迫切需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地方高校强力的人才与科技实力支撑。从金华当地建筑装饰装修企业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外地进驻金华市的分公司,如浙江九鼎、广州星艺等。这些装饰公司相对实力较强,设计施工队伍齐全,在金华本地装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二类是金华市本地企业,如百姓、百家居、广华等,这些可以说是金华市区的装饰公司里面的明星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三类是小型公司,数量多,但设计施工力量相对薄弱,业务不够稳定。金华市百家居装饰有限公司属于上述的第二类企业,集装饰设计、施工、材料销售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急需专业人才支撑,热切希望与学校合作。 二、合作途径 1.联合成立研发中心,促进产研合作 金华市装饰装饰设计研发中心是由金华市装饰装修协会、金华市百家居装饰有限公司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联合成立的一家建筑装饰设计研究机构。主要面向金华地区高端建筑装饰设计市场,引领当地装饰设计时尚,提升金华装饰行业设计水平,为地方装饰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学院委派专业骨干教师负责运作,并负责基地学生实训管理。另外,中心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技术服务。研发中心为师生参与技术服务、校企产研合作搭建了平台。 2.以实际工程为教学载体,以赛促学 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学院专业教师同基地技术骨干多次协商,决定增加室内设计平面布置、效果图制作两个专题实训,强化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图纸表现能力。以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实战演练,每天安排教师对学生练习进行讲评,每周进行设计竞赛,评选出最佳方案,由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赛促学,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邀请基地、协会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开设水电专业知识讲座、法律法规讲座及金华装饰行业规定等专题讲座,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并增进对金华本地装饰行业的了解。 3.采用工作室制,兼职教师参与指导 参照公司运作模式,将学生分成六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安排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及学院专业教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负责本工作室学生的实训开展。每个工作室10名学生,保证充足的指导,增强实训效果。学生真枪实弹地进行实训,改变学校里“假题真做”的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工作室小组协作,以好带差,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实践效果 1.针对性开展实训,拓宽专业知识面,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 原有学校教学侧重方案设计、轻材料与施工。现在实训内容调整后,强化了原先相对薄弱的环节,拓展专业知识面。授课地点改变,学生有新鲜感,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公司的项目运作给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 2.设计、材料、施工一体化实训,教学内容更具实战性 学生在学校里把每次设计课题仅是当作作业来做,态度不够认真、积极,有些学生甚至是应付。而现在在实训基地,是在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实际工程项目内容,做好了便能够付诸于实施的设计,真正能够做到零距离实训。学生能够接触到承接业务、客户洽谈、现场量房、方案设计、与客户沟通、材料确定、合同签订及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由于学校内部条件限制,只能侧重于设计方案的训练,建筑装饰材料和施工等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在实训基地有设计中心、装饰材料展示中心,学生可直接参观装饰材料,并可向业务员了解材料知识。另外,基地安排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与管理。 3.增强学生对企业认可度,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装饰项目运作,了解企业文化,学生对企业有了认同感;表现优异的学生将留在公司就业,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企业得到了实惠,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四、实践反思 1.基地选择是关键 要实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寻找合适的校外基地是关键。金华市百家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集设计、施工、材料于一体,且与金华市装饰装修协会合署办公,同时设立了中装协培训中心浙中培训站。这些优势集聚为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驻基地实训提供了必要条件。纵观金华市当地装饰公司,没有第二家可以具备如此条件。 2.校企互赢是前提 校企双方合作的前提是互赢。百家居之所以愿意同学院合作,重要的前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到学院专业教师力量,在金华当地装饰设计市场暂没有优秀的设计师,而学院专业教师具备优势,可以为企业充实设计力量,并作为极佳的宣传优势。二是学生在基地实习期间,企业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培养,为补充企业设计队伍做好准备。学生培训考证能够为企业带来部分利润。而学院层面,为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平台,为学生实训和技能提升搭接了舞台。校企双方真正意义上互动双赢。 3.长效机制是难题 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企业难以长期为学校提供优越的实践平台。加上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也难以保证足够的时间到企业办公。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每届学生约100人,全部进入校外基地实训,难以保证有效指导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学习动力会随时间推移慢慢减淡。另外,学生每天从学校到企业上下班交通和中餐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有些抱怨。我们建议,学院配备必要的实训教学经费,用于学生交通等补助。另外,可考虑选择部分学生进入基地实训,这样可有效保证实训指导效果。 装饰工程论文:浅谈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工程概预算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装饰工程概预算是一门技术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研究内容既有生产力方面的课题,也有生产关系方面的课题;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际问题;既有技术问题,也有方针政策问题。作为室内设计、装饰工程、环境艺术的主干专业课和建筑工程系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真正掌握装饰工程造价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要包括装饰工程分项列项,分项工程量计算,依据工程量套用定额,编制装饰工程预算书等内容,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应具备对一般公寓与别墅装饰工程进行装饰工程预算的能力。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均开设有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也有很多相应教材出版,但是优秀的专业教材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编著”而成,只能用作参考,还达不到教材的标准要求,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装饰预算课程与建筑装饰专业有所不同,工程预算主要受室内设计方案影响,与装饰材料、装饰构造、施工工艺、市场价格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装饰材料层出不穷与施工工艺更新较快的情况下,设计方案对预算的影响就会很大,按照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的方法计算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相符合的情况,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开设装饰工程预算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专业性。 一、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课程了解不够深入,学习兴趣不高,环艺专业归属于艺术类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注重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了解较少,在没有参加工程实践的情况下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了解不够深入,无法提高学习兴趣。 1.2 授课内容繁杂,课时有限。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总学时一般较少,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完成全部授课内容,还要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制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具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在没有安排上机实验课时的情况下,工程计价软件的学习只能是课堂上教师做示范,课后学生自主练习,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1.3 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需求。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的特点是行业规范和标准更新的速度比较快,以往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不能及时充分反映新规范、新标准并突出其专业性、区域性。 1.4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实践应用能力弱。环艺专业学生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认真,只满足于听瞳课堂所教内容,没有主动掌握装饰工程计价技能的动力和需求。很多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无法独立完成完整的装饰工程造价文件。 二、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心。针对环艺专业学生不了解装饰工程造价行业的事实,授课初期主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着重介绍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的重要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为此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介绍工程造价专业的社会应用现状,展示装饰工程造价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强调本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们抓住机会,在课程结束时能够运用计价软件完成一份完整的工程造价文件,增加就业知识储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造价员岗位培训和资格培训,争取毕业后能够持证上岗。实践证明,第一次课程的专业介绍和铺垫工作为今后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调整授课内容,转变教学方法。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一直是以定额计价方式为主要授课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处于定额计价模式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并轨阶段,为了密切联系实际,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内容转变为以2008年的计价规范为主,兼顾定额计价方法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最新的国家标准和现行的地区计价方法,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为突破授课内容多、学时有限的瓶颈,主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授课内容,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抓住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集中理论讲述、案例描述、课堂练习,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这一前提下,留好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进行本章节剩余内容的自学,结合作业练习,主动掌握全部内容。教师在下次课堂上进行作业的抽查,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对于掌握比较好的内容进行鼓励表扬,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3 优选教材,适时补充最新内容。除了及时调整选择最新版本的教材之外,还可以根据社会实际的变化及时补充最新造价政策,复印最新的有代表性的地区价目表作为补充教材发放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比较及时的解决教材过时、滞后的现象。 2.4 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掌握计价软件。由于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需要掌握的概念多,计算规则多,授课内容讲的过细、过繁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工程量计算规则多数都比较好理解,再结合教材案例,学生只要课后认真练习,都能够学会,所以课堂上只抓住重点难点部分着重讲解,通过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布置课后作业方面注重连续性,每次作业均是由一个单项工程分解出来的分部工程,多次作业内容完成后,会组成一份完整的装饰工程清单计价文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基本掌握了系统全面的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这种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法也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更新造价知识,适应工程造价信息量大,内容调整变化快的特点。使毕业生真正成为一名既能搞设计会画图,又能懂预算会管理的装饰行业一专多能型人才,这也正是目前装饰企业急需的紧缺人材。 目前,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是工程造价从业者必备的技能。因此,在学生学习期间,应同时培养其应用计价软件进行工程造价计算的技能。主要方法是教师为学生选择一种比较常用的计价软件,协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计价软件的学习版本,通过课上教学和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基本掌握如何正确操作软件,要求最终应用计价软件完成一份完整的造价文件作为作业上交,达到培养学生掌握计价软件的目的。 三、结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对传统定额计价模式深刻的改革,总的来说要在“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专业背景、专业方向、教学目标、时间分配等多方面因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学有所长、学为所用,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装饰工程论文:装饰工程中电气安装时的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装饰装修工程中电气安装是整个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对工程装修过程中一些常见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装饰装修;电气;安装;存在问题;对策 装饰装修工程中电气安装是整个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关系到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工程项目由于电气安装质量不符合相关要求而造成事故的情况还是十分常见的,本文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结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对工程装修过程中一些常见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电气线路敷设时没有配合土建施工 电气线路敷设时不随土建进度配合施工,而在土建施工后,再随意剔槽打洞、断筋、或敷设在钢筋外侧,既影响土建的总体强度和钢筋的正确位置,又不能保证管路有足够的保护面。对此,电气线路要敷设时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结合土建的进度,正确的预埋管路和留洞。 1.1随墙(砌体)配管:砖墙、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配合砌墙立管时,该管最好放在墙中心;管口向上者要堵好。为使盒子平整,标高准确,可将管先立至距盒200mm左右处,然后将盒子稳好,再接短管。短管入盒、箱端可不套丝,可用跨接线焊接固定,管口与盒、箱里口平。往上引管有吊顶时,管上端应煨成90°弯直进吊顶内。由顶板向下引的管不宜过长,等砌隔墙时,先稳盒后接短管。 1.2大模板混凝土墙配管:可将盒、箱固定在该墙的钢筋上,接着敷管。每隔lm左右用铅丝绑扎牢。管进盒、箱要煨灯叉弯。往上引管不宜过长,以能煨弯为准。 1.3现浇混凝土楼板配管:先找灯位,根据房间四周墙的厚度,弹出十字线,将堵好的盒子固定牢然后敷管。有两个以上盒子时,要拉直线。如为吸顶灯或日光灯,应预埋木砖。管进盒、箱长度要适宜,管路每隔lm左右用铅丝绑扎牢,如有吊扇、花灯或超过3kg的灯具应焊好吊杆。 1.4预制圆孔板上配管:如为焦渣垫层,管路需用混凝土砂浆保护。素土内配管可用混凝土砂浆保护,也可缠两层玻璃布、刷三道沥青油加以保护。在管路下先用石块垫起50mm,尽量减少接头,管箍丝扣连接处抹铅油,缠麻拧牢。 2.敷设的管路弯曲处有折皱,凹扁及裂缝等现象。 有折皱、凹扁的管路,虽然带线能穿过去,但穿线有困难,勉强穿过去容易破坏导线的绝缘层,严重者线穿不过去。有裂缝的管子潮气易浸入,降低绝缘强度,严重影响导线的质量。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首先管子应有生产单位提供的生产合格证和材质检测报告,在敷设过程中,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3.进人箱(盒)的排管长度不一,排列不齐或不到位。 进入箱体的管口若前后都有,排列不齐,使箱体的二层板极易顶住导线,而使导线的绝缘层受损,有的管路进入箱 (盒)不到位,或进入箱(盒)太长,影响箱体的质量。 对此管口入箱(盒)、暗配的黑色钢管可用跨接地线焊接固定在盒棱边上,管口不宜与敲落孔焊接,管口露出箱(盒)内壁应小于5mm,而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箱(盒)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者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3扣,两根以上管入箱(盒)要长短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 盒、箱开孔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严禁用电气焊开孔,并应刷防锈漆,若用定型盒、箱体敲落孔大于管径时,可用铁皮垫圈垫严或用砂浆加石膏补齐,不得露洞。 进入箱体的管孔尽量往里开,使穿入的导线顺利地在二层板后并绑扎成束,敷设在箱体周边。 4.敷设的管路超过规定长度,没有加接线盒。 敷设的管路过长时会给扫管、穿线增大难度。 为了保证管路敷后,穿线顺畅,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1)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2)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3)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两个弯曲。 (4)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并且还要求管内不允许有导线的接头。 5.敷设后的金属管内有铁屑等杂物,管口有毛刺,管路连接处不平齐光滑。 金属管敷设后不清理,穿线时容易损伤导线绝缘,以致损坏线芯造成线路短路;严重的造成管路堵塞,导线穿不进去,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管路敷设后在穿线前要做到:断管后要及时铣口,应用锉把管口锉齐,去掉毛刺,并在穿线前戴上护口。管路连接处要处理好,金属管路连接不允许采用对焊的方法。 6.敷设管路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和伸缩缝时,未做补偿。 电气线路穿过建筑物、构筑物不均匀沉降或伸缩变形时,有可能导线穿不过去或导线未留有余量,致使导线会受到剪切和扭拉现象。 所以管路穿过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基础处要加保护管。过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在其两侧各预埋一个接线箱,先把管的一端固定在接线箱上,另一侧接线箱底部的垂直方向开长孔,其孔径长宽尺寸不小于被接入管直径的2倍,两侧连接好补偿跨接地线。 7.暗敷管的保护层厚度不够。 暗敷管当保护层过薄时,电线管有可能露出抹灰层或者因锈蚀造成的抹灰面脱落,或在装修时容易把管子破坏,造成安全隐患,影响工程质量。 故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 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8.线路敷设时,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够。 弯曲半径过小时,会使穿线有困难,甚至穿不过去。因此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混凝土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10倍。 装饰装修工程中电气安装的质量问题有很多,这里只例举了部分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电气安装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和安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电气安装的质量,确保工程项目的的整体质量。 装饰工程论文:建筑与装饰工程环保节能材料的技术分析 1建筑节能分析 建筑节能就是采用工程技术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节约温度控制、照明采光时所消耗的能量,并通过有效技术环保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多种天然能源来调节室内的微气候环境、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2009年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38%左右,随着《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要求新建居住及公共建筑的能耗节约50%,这就要求包括建筑装饰装修在内的建筑装修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节能问题,并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达到这一目的。 2建筑节能的途径 2.1制定相关的建材法规,从立法层面的设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承重及保温是建筑围护结构的两种功能。围护结构保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使用加气混凝土墙体等单一构造的转砌墙体;另外一种是墙体与外围保温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为了不增加墙体的重量,我们一般选用一些轻盈的新型材料,入泡沫聚苯乙烯以及岩棉等。对于第二种方式来说,按照轻质保温材料与墙体的相应位置的差异,可分为三种类型:室内保温、室外保温以及墙中保温。保温效能是检验建筑外墙保温施工的重要指标,因此为了符合建筑所在地的要求,我们在架设维护结构前,必须充分了解所选用材料的具体保温热工效能,并根据保温标准来确定保温层的厚度。同时,为了防止墙体局部的热桥现象,我们必须采用恰当的施工构造方法。 通过科学开发和有效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技术和先进设备,尽量减少建筑对一次性能源的依赖。有针对性地重点改造那些能耗高的部位,以大力提升既有建筑的节能性能。对建筑中的常规能源系统的优化利用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减少建筑对常规能源的需求量。 2.2墙体、屋面、地面、门窗等节能工程方面:墙体、屋面和地面围护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墙热桥部位。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能、中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节能设计要求。应按设计要求采取节能保温等隔断热桥措施。 2.3采暖节能工程方面:外墙涂漆及外墙贴面砖在过去的施工和材料工艺中,外墙漆料一般只有装饰的效用,或者可以提升墙体的防水效能,但在保温节能方面却没有作用。在现今的环保理念的倡导下,如果建筑外墙体进行了围护层保温处理,那么外墙漆料可以不具保温功能;如果外墙没有进行保温处理,那么外墙漆料必须具有保温功能,或者可以使用具有防紫外线且到热值低的外墙贴面砖。 ①采暖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②散热设备、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③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热计量装置、水力平衡装置以及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积极稳妥的采用各种先进的设备、技术措施,确保空调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系统在最优化的状态下运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择优化的采暖、空调系统方案和能源供应形式,比如,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比传统的冬季壁挂锅炉铸铁暖气片采暖、夏季分体壁挂式或窗式空调制冷节能40%~60%,比空气源中央空调系统节能30%~50%,运行费用节省30%~50%。金属幕墙和石材幕墙在隔热、节能方面,金属和石材幕墙的设置需要两种情况进行分析:第一种情况是墙体已经进行了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幕墙的外挂仅是处于装饰效果的考虑;第二种情况是建筑外墙体没有保温功能,那么我们在挂设金属幕墙或石材幕墙时,就需要进行保温处理,一般的做法是在幕墙和墙体之间填充保温棉等材料。 2.4配电与照明方面: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①满足建筑物的功能;②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③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同时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比较后,再选定节能设备,才能真正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建筑规划和单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采光;合理设计照明点;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要设计相应的照明节能控制措施。比如:对于住宅公共部分节能控制措施即是指采用节能自熄开关。由于住宅公共部分是无人值守的,所以灯具在人来时点亮,人去时熄灭是很重要的。对于高层住宅电梯前室,由于其对于保证人员疏散的重要意义,所以此处只能采用翘板开关,但对于住宅大部分公共楼梯间,节能自熄开关的采用可作为一条重要节能措施。高效光源顾名思义具有高光效,显色好等优点。试验证明,白炽灯只有10%的电能转变为可见光,90%的电能转变为热辐射,而这种热辐射性又往往带来火灾隐患。细管径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和节能灯均为高效光源,应积极推广应用,尽量减少白炽灯的使用量。可直接体现节约电能的效果。 3建筑内装饰的节能设计 门窗工程在建筑物的维护体系中,窗体是建筑热量最大的部件,其散热方式及途径如下:第一,窗体框架间隙的热量传导;第二,窗体玻璃热量传导。基于以上分析和总结,我们在进行窗户安装工程时,尽可能选用树脂塑料、apvc塑料,pvc钙塑等导热效能较低的窗框材料,还要采用有效的措施防止热桥效应的产生。 室内墙面(轻质隔断)室内墙面的工艺处理是建筑节能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处于对户内使用功能的考虑,内墙面不宜存在明显的凹凸,在兼顾户内材料耐火等级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采用隔温性好的材质,从而减少户内热能的损失。在需要进行隔断处理的房间,为了防止热量从一个房间传导至另外一个不需进行温度控制的房间,那么我们就需要在隔断材料内填充隔温材质,从而最大程度的防止热能的室内传递。 地面工程与室内墙面一样,对于室内地面使用功能的考虑,不宜有过多的凹凸,因此不回对户内的通风产生过多的影响,但是户内地面会通过与人体脚板的接触而传导热能,由于户内地面的热工舒适性因地面外层材料的吸热系数有密切关系,所以就算室内用不同材料铺设的地面的温度完全相同,但人站在上面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因此,地面工程也是室内装饰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吊顶工程在建筑户内4墙面体。地面以及吊顶等6个面体中,只有天花棚架可以采用凹凸设计形式。建筑天花棚架的设计对建筑室内的通风效能有直接影响,有效合理地引导自然风入内,这样就可以起到通风散热的效果,这对炎热地区的室内节能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进行吊顶处理后的净空高度也直接对室内节能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吊顶的高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要素。 结语 如何通过建筑室内装修,使建筑本体达到既美观舒适又环保节能的目的,这需要建筑设计师和装修设计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专业范围和知识都需要得到更大的拓展,希望建筑和装修的节能方法。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等的不断进步,会有更多的改良创新,也希望有更多施工工艺和新材料能发掘和利用在节约能耗上来。 装饰工程论文:建筑立面装饰工程分析 摘要:外装修的目的应兼顾建筑物的美观和对建筑物的保护作用,设计过程要考虑与周围环境协调,选材坚固耐用,阐述三个对建筑装饰有影响的方面,GRC构件、外墙保温与外墙涂料分析其中的优点和注意事项基本程序,并综合分析建筑装饰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外装修;GRC;外墙保温;涂料;综合问题 建筑立面装饰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概念深入人心,为人们不断地呈现多姿多彩的形态外观。基于建筑立面在现代房地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就目前建筑立面装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室外的装修的功能以及外装修的目的应兼顾建筑物的美观和对建筑物的保护作用。首先应考虑外墙结构材料直接受到风吹、日晒、雨淋和冰雹的袭击,以及腐蚀性气体和微生物的作用,及耐久性受到威胁的问题,因此,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又要有独特的风格,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应适当采用坚固耐久并且美观的外装饰材料,以下我简单阐述一下,本案伊丽雅特湾二期立面造型所涉及主要的构件,装饰材料。 一、目前建筑技术的发展让建筑立面变得更加的活跃和自由,而以前许多不引人注意的构件也逐渐走到了前排,甚至成为建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GRC造型的构件的应用能制作欧式或复杂的造型,能够实现想要的艺术造型,本案欧式造型丰富多样。GRc柱子、梁托、小方柱子,从细节上更完美的表现我们需要的造型效果。 GRC是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lassFiberReinforcedCement)的英文缩写,是七十年明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将轻质、高强、高韧性和耐水、不燃、隔音、隔热、易于加工等特性集于一体,在建筑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迄今,GRC已在英、美、日等四十多个国家大量应用,特别是近年来,低碱水泥、抗碱玻纤的相继出现,把我国的GRc技术引向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构件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该工程建筑风格的体现。 简述一下工艺流程:施工准备-进场构件检验-各类的铁件、支架制作-找准外墙土建基准线-按GRc构件规格定位放线-GRC构件就位安装-堵缝、修补-养护-分项验收。构件进场进行检验,由于构件系外围外加工预制,所以,必须保证进场构件的质量。依据构件加工企业标准,按外观和尺寸偏差进行现场检验。且进场构件须有出厂合格证书,严禁使用不台格的构件。 需要注意的是与主体墙面的安装的GRc构件,由于主体外面保温制作完毕后安装时,GRc构件的边缘要用网格布紧绷后贴于底层抹面砂浆上,以便与外墙保温形成整体。 二、外立面墙体保温施工对装饰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说起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是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我们现在说论述的是建筑中使用的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中的对装饰有影响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 弹好控制线:根据、建筑立面设计和外墙外保温技术要求,在墙面弹出外门窗水平、垂直控制线及伸缩逢线、装饰缝线等;挂基准线:在建筑外墙大角(阴阳角)及其他必要处挂垂直基准钢线,每个楼层适当位置挂水平线,用以控制聚苯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配制专用粘接剂;前期粘翻包网格布:凡在聚苯板侧边外露处(如伸缩缝、门窗洞口处),都应做网格布翻包处理;粘贴聚苯板:注意墙体造型的变化,比如要求不同板厚的位置,安装固定件;板面打磨、找平;配制聚合物砂浆;聚合物砂浆在聚苯板面抹底层砂浆,厚度为2mm-2.5mm。同时将翻包网格布压入砂浆中。门窗洞口的加强网格布也应随即压人砂浆中。贴网格布:将网格布紧绷后贴于底层抹面砂浆上,用抹子由中间向四周把网格布压入砂浆的表层,要平整压实,严禁网格布褶皱。网格布不能压入过深。表面必须暴露在底层砂浆之外。网格布上下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左右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网格布粘贴完后,在表面抹一层0.5mm—1mm面层聚合物砂浆。 由于本案的建筑形体比较复杂,且对整体墙面的平整性要求很高,凸出与凹进,阳台、露台都很多,施工过程中,墙面的装饰缝隙一定要事先预置尺寸。主体结构完成后,还有一定尺寸适度的装饰线脚需要采用苯板材料制作,欧式线脚不像平板那样的好直棱角直角,一定要注意造型的质量是否规矩,水平度、垂直度、是否交圈。 处理好外墙保温与造型后,需要施工涂外墙腻子,可根据饰面设计选用不同的外墙腻子,如外墙光面腻子、外墙拉毛腻子、外墙弹性光面腻子等。 三、涂饰外墙装饰涂料对于外立面装饰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根据设计要求颜色涂饰外墙涂料。选择需要的肌理质感,还有就是涂料的类型,使用普通油漆,如果墙体开裂,漆膜也会跟着开裂,从而使潦膜失去对墙体的保护功能。本案使用弹性涂料,有着对紫外线的抗性,从而具有超强的耐久性。有着永久性的韧性,从而能抵抗墙体开裂。可阻挡水和二氧化碳的侵入,维持墙面历久常新以防止雨水入侵墙体,造成墙面漏水发霉,具有特殊的呼吸能力,可以防止水分在墙体内的积累,又可使水分透过漆膜蒸发出去。皮肤机理,透气性好,保持室内不闷气。有效弥盖细微裂缝保色性能优秀,施工方便,涂刷随意,并且弹性涂料有很好的光泽度和质感,还可以滚涂出不同大小质感的拉毛。 以上分析了里面三大主要影响装饰效果方面,下面总结建筑装饰应该综合注意问题: 对于本案这种线脚丰富的实例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前期建筑设计的结构尺寸应注意与成话尺寸的差额,加之土建抹灰尺度比例不要把握,容易造成最后成活尺寸过大,造型比例不协调,再做修改费工费力得不偿失。 石材墙面注意涂料与石材分界线位置的装饰线条,最要先安装石材后在做线条,以防止由于石材找平后,石材顺应前面空隙增大,装饰线条容易无法压住石材的返工。 铁艺的安装要注意铁艺横向的管材与保温的接口出保证平整,铁艺设计的时候尽量减少给墙面造成的漏点,直接与土建交接的地方应该把土建面破开预埋固定。考虑细节问题,成活后不要露出竖向接头或竖向接头与土建台面断开。如铁艺前期安装,现场尺寸应实地测量,考虑露台或阳台非直角障碍物的处理。铁艺安装的成品保护尤为重要,以避免保温与涂料施工中对铁艺的污染,以防止饰面重耨处理耽误工期。 墙面的装饰砂岩浮雕注意防污.表面应涂刷防水的防护剂。 总之,建筑装饰的等级应该根据建筑的性质和使用者的经济实力等条件综合考虑,才能确定合适的建筑装饰标准,建筑立面装饰根据设计要合理选择需要的材料和构造的工艺做法,让所采用的材料互相搭配,创造出令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本案装饰效果从细节上表现细腻,整体上又互相协调表现效果大气,装饰构件与墙面质感符合设计理念,互相搭配整体效果丰富且艺术美感顿佳。 装饰工程论文:成熟度模型中装饰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利用成熟度模型量化了装饰工程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交易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成熟度等级,为建设单位后期有重点地提高装饰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装饰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 引言 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PM3模型就是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用于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技术改进措施。成熟度,就是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蜕变能力以及根据工程管理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能力[1]。 1装饰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构成 研究管理成熟度的模型可以从三个层面考虑:①流程;②项目;③组织。本文主要以项目层面为主导展开研究。通常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会设定5个级别,即初始级、简单级、规范级、管理级、优化级。不同级别,体现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表现。但是成熟度的各个级别之间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通过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成熟度,就可以明确管理能力。 2案例分析 本文将某高校科研实验楼装饰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数据,计算出装饰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等级,科学地评价该高校在科研实验楼装饰工程中的造价管理水平。2.1明确评价指标体系装饰工程造价成熟度模型,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目标层:工程造价成熟度评价(U);指标层包括:投资决策环节(A)、设计环节(B)、交易环节(C)、实施环节(D)、竣工验收环节(E)。其中,投资决策环节的关键指标包括项目决策准备(A1)、风险识别(A2)、投资估算(A3)、投资与融资(A4);设计环节的关键指标包括设计管理(B1)、概算(B2)、施工图的预算(B3);交易环节的关键指标包括招标管理(C1)、招标控制价的编制(C2)、招标文件的编制(C3)、签订合同(C4);实施环节的关键指标包括索赔管理(D1)、合同管理(D2)、工程变更(D3)以及工程结算(D4)等等;竣工验收环节的关键指标包括工程决算(E1)、投资控制(E2)。2.2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本案例确定10名调查对象,对同一层的指标进行比较,通过打分确定其重要程度。对各项进行评价,将判断矩阵建立起来,用层次分析法将工程造价管理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来。本装饰工程各级指标权重值如下:WU=(0.2544,0.4973,0.0394,0.0521,0.1568);Wai=(0.1235,0.2785,0.5236,0.0744);WBi=(0.1152,0.6584,0.2264);WCi=(0.5438,0.2573,0.0612,0.1377);WDi=(0.5438,0.0611,0.2754,0.1197);WEi=(0.8423,0.1577)经计算,本工程各级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2.3评价综合值的计算通过高校招标办、基建处、使用部门人员及专家对本装饰工程指标进行打分,计算出关键指标评价综合值:RAi=(65,50,60,65),RBi=(70,60,75),RCi=(85,90,85,90),RDi=(90,85,90,85),REi=(85,80);一级指标层评价综合值:RA=56,RB=70,RC=81,RD=86,RE=84;目标层评价综合值:RU=82。2.4确定成熟等级根据所获得的分数就能够对成熟度的等级予以确定[5]。可知该高校的科研实验楼装饰工程造价管理成熟等级为规范级。2.5分析评价结果通过分析一级指标层评价综合值可知,该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处于简单等级,管理水平较为落后,需要着重提高上述两个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 3结束语 长期以来,在装饰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重视技术能力而忽视规范化管理的现象,使得装饰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着随意性,投资失控现象普遍存在,采用成熟度模型实施管理,就是希望通过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的成熟度,有重点地改善工程造价管理能力,使得项目投资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作者:宋媛媛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的成本控制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人们不仅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有了日益提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建筑工程有一定的美感,因此建筑装饰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能否有效的控制装饰工程成本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成本控制;方法;原则 1引言 在建筑装饰施工期间,所耗费的所有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所产生的价值都可以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两者统称为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也就是施工期间各项费用的总和,对其进行控制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1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的分类(1)按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三大类。(2)按生产费用与工程量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3)按工程项目的成本属性分类,可分为生产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及不可预见成本四大类。1.2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的构成(1)直接成本。这一成本是指施工期间的各项直接费用支出,主要有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几大方面。(2)间接成本。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也需要耗费一系列的成本,这些成本的支出统称为间接成本。 2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1)成本控制的概念。成本控制也就是在产生项目成本期间,结合事先确定好的成本目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费用开支等,采取科学的方法实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工作,以第一时间纠正目标与方案之间的误差,使生产费用能够符合计划成本的标准,将成本控制的目标真正的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去。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成本控制其实就是对经济行为的控制,是成本施控方对于活动对象的一种控制和限制。(2)成本控制的程序。①事前成本控制。这种控制方法需要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以及成本计划展开严格的控制,还需要将成本计划内和经济指标、费用计划相关的部分进行细化,并将各项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都落实到具体的人。②事中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就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对工作期间发生的各项成本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以确定其中的不合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为后续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③事后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活动已经结束之后,对项目成本所开展的核算、分析以及考核工作都属于事后成本控制的范畴。这一工作并不会使项目成本产生变动,但有利于事前、事中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重要的是,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据来总结成本管理的优缺点,设立相应的企业定额,对于以后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3)成本控制的原则。①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工作需要将项目成本产生的整个时间段都当做控制对象,且成本控制必须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竣工等一系列活动同步开展,不能遗漏任何一个重点,而且又要松紧适中,这样才能够始终保证施工项目成本的科学合理性。②目标管理原则。为更好的落实计划方案,需要使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才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误差并第一时间纠正。③动态控制原则。建筑装饰施工都是一次性完成的,因此必须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干扰。比如:进行内部管理工作时,常常会产生材料超耗、工期延误、施工方案不科学、施工组织有漏洞等问题,这对于工程成本都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如此,系统外部的各种因素包括通货膨胀、交通状况、设计方案科学性等也会影响项目成本,因此,进行全过程动态控制是十分必要的。(4)成本控制的方法。现今,各个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有了较强的成本控制意识,各种成本管理方法也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科学、高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层出不穷,现今使用频率较高的成本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时间、进度、费用法。项目的施工阶段涵盖了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以及工程竣工验收三个主要环节,各个环节的费用支出特征都是有很大差别的,且单位时间所花费的成本和所完成的工程量一般也是线性关系。②成本控制图法。这一工作方法借鉴了全面质量管理法中的质量控制图法,在日常成本控制工作中效果最好。在施工期间,成本的偏差有:实际偏差、计划偏差和目标偏差为:实际偏差=实际成本-预算成本计划偏差=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目标偏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通过这三个偏差来调整和纠正偏差,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③成本计划评审法。在确定好网络模型的前提下,便可以使用网络计划技术来开展工作,这一技术的计划、控制效果非常经济•管理•好。现今我国的进度控制工作中常常会使用这一方法,在对网络计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时,也可以借助这一技术来确定最低的赶工成本。一般情况下,平时工作中会将成本控制和网络计划法结合起来使用,两者结合可以很好的取长补短,并且能够直观的反映工序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间的对比,反映控制进度及成本的方向。 3结语 建筑企业的工作质量以及管理质量都可以由建筑装饰施工体现出来,而且它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最直观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将项目成本控制作为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行业进步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正茂 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预算论文 1装饰单位对工程的收费难以控制 首先,客户在和装饰单位签订装饰工程合同时,由于装饰单位的信誉差别、装饰工程的差别、所用装饰材料和装饰工艺的差别等,都会造成装饰单位收取费用的不同。当前,国家在装饰单位工程收取费用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额标准,造成最终客户付出的费用远远高出最初预算的费用,也给客户的工程造价管理带来麻烦。 2解决措施 针对当前装饰工程预算造价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2.1选择合理的预算方法选择合理的预算方法,得出合理的预算方案是应对当前装饰工程预算造价过程中诸多问题的第一步。在签订装饰合同之前,客户应该对装饰单位收取的费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其费用包括装饰单位的人工费用、材料涉及耗损费用、机械涉及耗损费用、设施费用和综合费用。其中,装饰单位的人工费用是指装饰单位在工程中消耗的人力,材料涉及耗损费用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材料耗损造成的费用,机械及损耗费用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以及机械耗损造成的费用,设施费用是指为建筑物添置相关设施的购买费用,综合费用是指装饰单位的综合管理费用以及其他的利润和税金等。客户在造价管理中应该重点关注装饰单位的材料费用、设施费用和相关的耗损费用。 2.2加强对装饰工程使用材料的控制装饰工程使用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变化,是造成预算工作出现失误,造价管理不符合客户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客户在查看装饰单位的材料价格报单时,应该尽量加强对装饰材料价格的控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工程的装饰材料,用户可以尽量选择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既保护了建筑居住环境,也合理控制了装饰工程材料的费用。 2.3加强沟通和监控客户加强与装饰单位在工程施工期间的沟通,确保装饰单位在工程中的施工费用符合工程和客户的要求。监督装饰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购买和消耗、劳动力分配、机械使用以及其他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装饰单位不存在虚报或者高报材料价格等问题,最终实现对装饰工程的成本控制。 3结语 客户应该采取合适的预算方式,包括对定额法、包工包料综合报价法以及包工不包料报价法的综合选择和使用。其中,定额法是指合同双方按照当前行业的定额标准以及工程施工面积来综合讨论预算金额的多少,但这种方法受到行业价格变动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冲击,工程施工过程中变化较大;包工包料综合报价法是指装饰单位负责工程整体的人工费用、机械费用、材料费用以及综合费用等,预算工作也全部交由装饰单位全权处理;包工不包料报价法是指装饰单位根据设计图纸的装饰材料做法,仅仅报人工费用和机械费用,装饰材料由客户自行购买,对材料的要求由客户和装饰单位共同协商确定。一般客户可以根据自身对建筑材料市场和装饰单位的信誉与质量的了解来综合选择相应的预算方法,得出符合工程实际的预算金额。因此,客户应该在装饰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预算控制工作,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完美实现。 作者:王佳佳单位:西安悦盛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装饰工程论文: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一、装饰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 各种材料的堆放管理。装饰施工的现场必须悬挂属于自己企业的标注已经安全文明用语,还有大门处要悬挂“六牌一图”。施工现场的道路要顺畅,材料堆放要整齐,合理。生活和施工时产生的垃圾一定要及时清理以及合理的堆放,易燃易爆高危险物体一定专人合理的保存,在施工现场危险地区要明确表明危险的安全警示牌;但是很多装饰施工的工地都没有达到以上的要求,项目部负责人轻视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导致现场管理的不规范,这样为项目部今后的施工规范化带来了严重的安全质量隐患。 二、针对装饰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问题所做的对策以及想法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装饰企业在安全文明以及工程质量意识上必须全面的重视。施工工人的质量意识对做出来的工程的品质有至关重要的管理。工程质量高说明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精品意识比较高,反之则是较弱。我们对于工程质量的好坏必须要严格的管理,提高施工时的管理水平,让工人明确质量决定一切。虽然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全面的提高质量意识,才能全面整体的提升施工装饰成品的质量。 (2)加强施工团队的教育培训。从实践经验来看,经过专业培训的施工人员的各项素质都远远高于未经过培训的人员。所以,在日常的施工中,建筑装饰企业应该加强员工专业素质的培训,安全质量培训以及责任意识的灌输。结合培训考核结果做出明确的奖励和惩罚,让他们了解到专业知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了解工程的核心就是质量,保证工程顺利进展。同时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以及素质建设,这样不仅能加快施工进程,还能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工程质量精品,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 (3)总体来说,现在的装饰工程质量相关标准和规范比较完整和全面,便于宏观控制和指导,但是结合实际的深度和针对的力度不够,所以必须要让装饰工程质量法律法规的权威性有具体的落实,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控制措施的完善和有效的执行,保证施工质量交底全面到位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 2.装饰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针对性地对装饰施工项目部的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抽查和普查,让建筑装饰企业在每个施工现场安置足够的合格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员,并且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保证现场出勤到位率并进行监管到位,不能因为单纯的想对付验收和检查而去现场。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劳务资质及分包资质的合同抽查管理,杜绝选用零散工和未经培训考核的非专业施工队伍,务必让施工企业去招标选用有资质、有经验的施工劳务队伍,这样才能从施工队伍的稳定方面保证质量目标的达成。 (2)主管部门在管理和规范建筑装饰施工行业企业时,要积极全面的贯彻和落实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理念,使企业的人员从分包劳务队的普通工人到企业法人代表在施工现场的全权代表项目部经理都要积极地参与到工程质量目标实现当中的管理和控制。 (3)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装饰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为了真正实现严格监管工程的质量,政府管理部门应该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环节、各个方面强化质量管理,并对施工过程的隐蔽工程验收、初步验收、分部分项检验到竣工验收严格的进行检查。要加强对各项工程资源的管控,在保障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文明水平同时,倡导职业健康和环境绿色,目标的实现最终落实在对过程的苛求之中,毕竟工程的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李峰单位:烟台苑丰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论文 1目前建筑装饰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工程造价存在严重问题部分施工单位只顾追求利润,对业主进行欺骗,给行业带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施工单位愚弄业主企图利用其对行业技术的不甚了解,对一些本应包含在总工程里面的事项列出来再单独的计算价格,从而达到加价的目的。例如,在一些墙面施工中,总项目中已经把墙面抹灰的成本计算在内,施工方却重新给业主列出墙面抹灰单项,从而存在重复造假之嫌。二是,施工方没有根据国家行业标准进行定额[3]预算。国家对建筑装饰行业制定了不同的定额标准,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争取利润,违背国家标准私自调整建筑装饰材料和施工工人的数量。三是,工程预算的定额缺乏基本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如今各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充斥市场之中,这些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比起来可能价格悬殊很大,使得一些建筑装饰工程人员,抓住了空子,利用市场对定额严重高估,从而套取定额。 1.2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目前建筑装饰工程行业入门门槛较低,参与施工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施工技术也比较单一,对一些施工项目安全意识根本达不到,直接后果就是极大的提升了对整个建筑装饰工程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还有一个有效的措施对从事建筑装饰行业人员的素质进行有效的监管,加上目前人员流动性强,从而导致与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势头不相匹配,对单位、企业的发展技术力量的储备也是不利的。所以,一方面我国对建筑装饰工程行业从业人员要尽快制定考核标准之外,施工的企业、单位也要做好自我把关工作,对于那些拿不到从业标准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淘汰,保证整个施工的质量。 1.3对施工缺乏必要的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前夕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制定一个可以对工程进度具有指导作用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不仅对整个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进行控制,还要同业主进行密切的沟通,使装饰时刻达到业主的需求。科学有效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既是对施工的质量、工序做出保障的基础,也是项目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从事装饰工程的单位、企业没有对装饰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其计划,施工的一些施工图都没有,更别提一些装饰效果图了,也没有详细明确的施工方案。 2提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措施分析 2.1对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优化,合理经营不管是建筑工还是建筑后期的装饰工程其施工控制都是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有效流动的进程,而在这个进程中定型的建筑物可能是不变的,而装修过程可能是时刻“流动的”。在施工紧张时期,同空间同时间的人员、原材料、设备等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下,要合理控制工程的施工进度,优化生产要素的流动,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施工的质量、成本、进度来提高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2.2对建筑装饰工程进行动态控制,明确目标建筑装饰施工的目标可能会随着施工的进度而发生变化,最终实现工程的总目标,而这一过程中管理活动也是随着装饰工程目标时刻变化的,所以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对当前施工计划和施工目标与实际施工进度不断调整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实现实际施工与计划施工达到一致。 2.3对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人员进行管理,以人为本建筑装饰工程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比起来大同小异,都需要明确每个岗位的管理责任和管理义务,把总体目标进行细致分解到每一个责任人,使得每一个责任人目标的完成来保障总体目标的达成。而对建筑装饰工程管理,其实对每个参与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4]。所以,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必须要关注到每一个施工成员,激发施工成员的参与性及积极性,提升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这可以通过企业、单位的定期培训来完成,提高他们的施工安全意识及施工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对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 3结语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还发展的地方。只有努力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才能缩小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一些差距,为此,我们要深入分析施工管理项目,寻求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促使建筑装饰工程朝着高质量、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为建筑装饰工程行业作为一丝贡献。 作者:周文杰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不完善任何装饰工程都是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团队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上的技术要求完成施工建设。但是,很多装饰工程在施工前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检测,施工图纸不完整、设计规模不规范而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很多装饰工程的施工图纸就是几张简单的平面图或者效果图,工程设计与施工进度同步,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不完善还表现在施工技术规范不严格,技术不规范导致装饰工程质量不达标,返修过程会严重阻碍工程的进度,浪费大量建设资金。 1.2施工工艺难控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装饰行业中的材料、方法、工艺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新材料有板材贴面、玻璃幕墙等,这些材料主要用来装修外墙,与传统的外墙装饰材料相比不仅美观,而且更加经济实惠。很多新的施工工艺开始代替原有的抹灰、刷涂料技术,新工艺的产生使传统的选材标准与现有的装饰方法产生了摩擦,导致装饰工程施工投资方向不明确。我国建筑装饰工程很少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投资单位通常将几家装饰单位的报价进行对比,选择合适的装饰单位,施工工艺难控制,导致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1.3建筑装饰施工队伍素质偏低建筑装饰施工队伍的组成比较复杂,施工人员多数为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普遍存在施工安全意识较弱、施工技术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建筑装饰施工单位对职工的要求太低是施工人员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另外,建筑装饰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也严重影响到施工管理工作,近几年,我国建筑装饰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对建筑装饰工程缺乏全面有效地管理和监控,导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水品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另外,建筑装饰工程人员流动性较大,很难保持高素质、高技能的施工队伍。 2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施工管理技术体系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受时间的影响,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对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检查,根据施工人员的技术掌握程度建立健全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建筑装饰工程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资料进行分类,将企业建设的职责分配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上。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还需要管理者加大管理体系的宣传力度,从而保障施工的进度与质量。 2.2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管理者还应该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社会不断变化发展,施工技术快速革新,管理者应该关注世界各地建筑装饰工程的发展,根据市场的变化收集更新后的技术材料。另外,建筑装饰企业还应该收集不同类型建筑企业的技术材料,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有效地分析,综合运用新的技术成果,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2.3加强材料的监督和管理材料的验收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的中心工作,材料的质量影响着装饰工程的质量。施工前要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进行有效地检测,包括材料的质量规范、性能、品牌、数量等。材料的安放也是值得注意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材料的性能分类堆放,按照施工的进度合理安排材料的使用数量和进场时间。最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材料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堆放时应该远离火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安排相关人员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管理。 2.4强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队伍的管理提高建筑装饰施工队伍的素质,首先需要提高建筑装饰市场的准入门槛,杜绝聘用毫无技术含量的人员。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有的施工单位技术薄弱、职工素质偏低,审查部门应该严格抵制这样的施工单位参与施工建设。最后对已经取得资格的施工单位,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大监控管理力度,对施工单位的职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使建筑装饰工程的安全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 2.5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 2.5.1施工进度任何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都是同步的,保障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施工进度受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保障施工进度,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遇到施工问题及时调整,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5.2互相监督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保障施工质量需要管理者根据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加强管理工作来完成。首先,企业管理者可以安排专门的质量安全检测小组,对施工现场各项目的建设进行有效地监督,制定监督检测报表,经技术人员检查后,如有问题,及时反馈给施工人员。另外,施工单位还应该根据企业建设特点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企业内部职工作为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还可以节约大量建设成本。 3结束语 我国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企业建设者的当务之急。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不完善、施工工艺难控制、建筑装饰施工队伍素质偏低等,针对问题采取积极有效地防范施施,从而保障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 作者:牛跃森单位:南京市时代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当前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近年来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着创新教育的真正落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课堂缺乏民主、科学、和谐的教育氛围,学生怯于参与教学实践。师生之间谨小慎微,缺少互动,处于紧张、沉闷的状态中,学生思维和技能受到压抑,创新无从谈起;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通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缺少互动。 创新教育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分析小学语文教育缺乏创新的原因 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学科,人教版教材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若能有效运用,对于发展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课程创新还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没能完全发挥作用。具体原因:一是部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着课程创新的真正落实;二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教师性格的原因,导致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教育成为一纸空文;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沉闷,让创新无从谈起;四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没能树立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教学观。在具体教学中一味强调通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育活动 1.允许插话 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对学生疑难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学生插话,或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都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也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得以培植的沃土,是学生独立个性得到发展的可喜特征。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当然,这里的怀疑,不是怀疑一切,而且怀疑须有根据。作为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正确意见;对不够正确的意见也要表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而不是训斥、打击、挖苦。诚然,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但只要我们营造了宽松民主的环境,并加以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质疑了。 2.允许失败 创新教育强调失败和错误也对人有益,拨开失败和错误的迷雾,真理就会光芒四射。课堂上,学生不活跃,不敢大胆发言,原因之一就是怕说错,怕失败,既丢面子,又可能招致同学笑话,甚至老师的批评。这样,课堂气氛必定死气沉沉,学生的智慧必被埋没,创造力、创新精神必遭扼杀。因此,要鼓励大胆创新的精神,要使学生认同爱迪生对失败的看法。有人认为他寻找灯丝失败了500多次,而他却认为自己成功地知道了500多种材料不可以作灯丝。高度的心理自由是爱迪生创造潜能极大显现的重要因素。因此,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就要允许失败。学生的回答尽管是错的,也要赞扬他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在此基础上再启发诱导,通过读书、思索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3.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进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 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等,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 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 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发挥语文学科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比较明显,有些课文的创新思维因素较为隐蔽,这就要求师生努力去挖掘。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课程创新的思维方式,鼓励质疑,优化设计,改变旧的思维模式,精心组织教学,并进行科学指导,促进教学成果。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 衔接 教学 策略 论文摘 要: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为避免教学的脱节,教师就要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本文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字、词为教学重点,而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则倾向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中小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重点上的不同,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借鉴与学习小学教师通过唱歌、游戏、模仿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现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呢? 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语文多是以提高学生识字、朗读等基础能力为主的课程。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延续也有分化,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着力实现中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衔接。例如:初一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唤醒学生儿时的记忆,启发他们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萝、认识紫藤萝,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藤萝花的生命力,以及分析紫藤萝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情趣与想象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开始训练学生写字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字、词的增多,文言文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三、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教师要延续小学老师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掌握程度,实行分层次地教学,选择一些活泼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材料,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皇帝穿着新装游街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增添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进行鼓励,缓解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慢慢融入到初中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以行之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预习、听课、复习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有哪些?2.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3.作者是怎样使情景交融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太了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五、要注重教学评价的衔接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语言评价对学生有着判断、引导、鼓励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归纳和总结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在小学阶段,教师大多是以颁发五角星、小红花等以示鼓励,初中教师可以借用这种形式,用表扬栏里的红旗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对回答不全面或不正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总之,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学习兴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过渡与衔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应用 【摘 要】在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缺少不了对学生们进行提问,通过提问我们可以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让学生们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明显和重要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我们语文老师更要注意发挥提问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 提问 应用 小学生们容易精力不集中,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会产生一些影响。我们语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小学生们的情况,时刻想办法将他们的精力集中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来。提问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它不但有利于语文老师们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还能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扮演着主体的作用。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这种教学手段的意义,并在实际教学中熟练运用,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语文老师要精心准备小学语文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提问 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自己问,学生答;教师不应把学生单纯的视为被提问的对象,而应视为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精心设问,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用教师的教学机智营造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景。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设疑问难,启发思维,创造一个教学相长的民主气氛,使每位学生都有“发问”的机会、时间和场所,使每位“发问”的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热情、信任和尊重,从而受到鼓舞。课堂应留有自学时间,让学生去发现小学语文问题、思考小学语文问题、提出小学语文问题。 二、抛向小学生的小学语文问题不宜过于繁杂,选择合适的小学语文问题,争取更大的提问效果 小学语文问题过浅,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太简单的小学语文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有时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小学语文问题过难,远离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得学生无处下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当然不能一下子说出教师所期望的正确答案。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小学语文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 三、积极创设提问情境,让学生们提前进入被提问状态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小学语文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小学语文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小学语文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提的小学语文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小学语文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 四、尊重提问规则,坚持以学生为本 (一)老师要对所提小学语文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对小学语文问题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要有所了解。小学语文问题的推出讲究层次,由浅到难,一层层向前推进,让学生有一个过渡的空间。 (二)小学语文问题要体现本节课程的主旨,对学生们了解课堂内容要有所帮助。老师们要多设计与课堂相关的小学语文问题,环环相扣,举一反三。 (三)注重小学语文问题的提问方式和时间,只有在老师控制好提问情况的时候,才能做到科学提问。 (四)小学语文问题的难度要随着课程的进展而定,不能产生太大的跳跃,这不利于学生们的思考和接收。提问讲究提问效果,老师要在提问之后总结出提问的效果,做好下一个提问的改进工作。 (五)针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提问,这样将有助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语文问题的思考当中,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六)小学语 问题要有一定的水平,老师们要注重小学语文问题的质量。在提问时我们也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语文老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们多想象,发现新的小学语文问题。 五、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提问,突出教学效率 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课堂提问体现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时间上把握,选择合适的时机。一般来说,在讲授新知识前的提问是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学习新知识时的启发式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知识的重点;课堂小结时的提问是指导学生系统、有条理地梳理知识;课堂结束前的提问是为了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补漏。提问的时机应多选择在语言材料引入、知识信息集中、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学生稍有疲惫、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时等。 课堂提问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学生快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小学语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在总结阐释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大教育财政支持力度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教育的基础在小学,就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言,小学教育分布又集中于农村,由于受特定的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小学教育问题更为严重。笔者在贫困山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 欲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几点浅见。 一、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手段单一 目前,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延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单一使教师和学生都惧怕想象性、开放性问题;虽然国家相关课程标准、教材一变再变,但教学方法却一成不变,致使新课改在贫困山区流于空谈。 (二)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无法相比的。由于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维修校舍、添置桌凳都很是困难,就别说增添、更新教学用品,及购置现代化的教学仪器材,可以说是一种奢望。学校设施基本是“三无”状态:无图书馆、无图书角、无课外书。 (三)教师整体创新素质偏低 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师多是“”前就在山区从事小学教育的老教师,这些老师教学多年,可以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受知识更新、接受条年的限制,最终成为陈旧教学方法的主要支持者。虽然每年能够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函授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素质,但在创新方面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另学校地处偏远,教师普通话水平也较差,教学语言的使用过于方言化。加之,不能实现教师的更替,贫困山区小学教师数量逐渐减少,一个教师包一班,代一辈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及微薄的工资也不可能支持教师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导致山区教师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情况。 二、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既有条件,丰富教学方式、手段 贫困山区环境与城市环境相比,存在差距无异,但也有着城市孩子无法拥有的广阔的成长空间。针对山区小学不同年级共同上课及小学生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互助小组,由大孩子带小孩子,由成绩好的学生指导学习成绩较差的,并负有监督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在使大孩子有了责任感、成就感、获得学习动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使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专业知识。针对山区有着广袤的自然景色、纯朴的风土人情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体验身边的事物、环境,作为习作的素材。 (二)依据山区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山区经济文化条件落后,学习条件更不尽如人意,所谓“穷人孩子早当家”,山区孩子在过早品尝人间疾苦的同时,心灵也比同龄人过早的成熟。多年的教学发现,在山区孩子小学毕业,进入城镇中学后,面对衣着光鲜的城市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严重者产生厌世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是要了解孩子的认知、情感、兴趣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孩子向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其人生打下幸福的基础。山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孩子没有进入中学前给予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引导,如:在教学中适时的鼓励学生,向孩子们介绍城市孩子们的生活,使孩子形成坦然面对困难、挫折的健康生活态度。 (三)多方并举,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首先,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支持力度,所有教师必须定期到较发达的地区进修、学习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其次,想法设法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山区任教,尤其是本地区走出去的大学生;再次,努力改善山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过程中;最后,应该建立城乡小学教师交流制度,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城里的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定期安排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鼓励山区教师多与城市优秀教师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 (四)加大教育投入,添置教学设施,适当合并邻村小学 加大对山区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是改善 当前山区学校基础设施条件的主要措施。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教育投资主渠道的作用,加大对贫困山区小学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可范围内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山区小学已不像过去那样人满为患,取而代之的是数量的逐年减少,出现了部分小学几十人、几个人的情况,为实现财政投入的高效利用,可以考虑将邻村小学合并,实施联办,创办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也有利于贫困山区小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由于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及教师素质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都有一定的困难。需教师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开展多样化的教学;需要教师依据山区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需要当地及中央教育主管部门多管齐下提高山区小学语老师的专业素质、改善山区学校的教学条件;上述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读经书”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语现代化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上学主要是读经书。自从废除文言文以后,经书在语文教材中占的比重非常少。但是,目前中小学生课上、课余读经书的热潮似乎很高,这在教材编写和学业测评中都有一些体现。为什么要读经书,读哪些经书,如何正确对待“读经书”现象,这些是值得认真思考和必须明确的问题。否则,将使汉语语文教育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背离汉语现代化的目标,影响现代汉语健康发展,削弱现代汉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工具性功能。“中国语文现代化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中国语文现代化……任凭守旧派多么顽固,都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步伐”。 一、明确和弥补“经书”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 《现代语文》(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主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教学版)2002年第10期上发表了山西省作协副主席段崇轩先生的文章《“读经热”的冷思考》。文章认为,几十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失败了,丰富的文化被政治的功利代替。目前中小学读经书成为热潮,教材的古文份量也加大。这是好事。但是,读经书到底为了什么?经书的范围是什么?目前把经书与“四书五经”等同起来,就会背道而驰。读经书是为了全面、准确审视和把握中国甚至世界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去除糟粕,总结经验教训,塑造青年人深厚、开放的、现代的健全人格,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读经书不仅要读儒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更重要的是要读“五四”新文化,还要读西方文化经典。中国古代文化中提倡人和自然的协调统一,提倡中庸的辨证思想等,是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但是,专制、等级、宗法、人治、保守、迷信等,是会使人和社会僵化的病毒。因此,文化不能一概吸收和弘扬。语文教材要在“文化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具性”和“文学性”。 我们非常同意段崇轩先生的观点。是的,这股热潮直到现在还没有消减,甚至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漫布全国各地。在很多省市还兴起了“讲经堂”等中小学生课后补习班。一段时间市面上经书热销,课上课后学生诵读经书的声音不断。 我们赞同语文教学注意工具性、文学性和文化性的有机结合。“工具性”是指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要有利于指导孩子学会使用国家或者民族共同语言这个基本工具。“语言”工具是语文中基础性的物质形式。“文学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多选择具有语言艺术性的文学作品,提高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含量。“文化性”是指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指主要通过现代语言广泛涉及现代中国以及其他时间和空间的文化。 正如段先生说的,读经书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思想和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思想与文化养分。正是考虑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材安排了部份古文内容,并且把它纳入到考试范围。也许正是因为“考试”的刺激,让师生觉得学习古文的数量要大,范围要广,于是,就有了“读经书”的热潮。 其实,重视古文,学习经典文献,这是我国语文教育教学上的一种宏观的指导思想,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文化性”决定的,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触摸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认识到在这些“经书”里蕴藏着丰富的优秀的文化宝藏,从而使孩子们树立热爱、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部份古代经书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基本的文言知识,为将来在高中或者大学独立学习古代文献打下基础。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小学和初中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打好现代语言的基础,包括国家共同语——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包括具有世界共同语性质的现代英语的听、读、说、写的能力,以及利用现代语言进行交际、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因为现代语言是现代社会现代人使用的语言。孩子们没有必要也根本不可能做到用脱离现实生活的生疏、晦涩的文言实现上述目的,这一点无庸置疑。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理解现代文还是适用的,对学习经书来说,恐怕跟一句谎言没有什么不同。 从结绳记事的远古到电脑普及的今天,中国人似乎就靠背诵来获得学问,获得名利。哪里知道皓首穷经背熟的一堆文字装不满一个磁盘。记不清、想不通、找不到的问题几秒钟就可以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经典名篇倒背如流固然洒脱雅致,却不如翻一下书或者敲打一下键盘,更耽误涉猎文化海洋,实现百科交融、中西贯通的目标,这不是因小失大吗? 教师引导学生读经书,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指导。古代经书浩如烟海,从思想、文化的角度看,有精华,也有糟粕。在指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那些好的经书好的篇章、语句来学习,尤其在思想内容方面一定要把好关,一定要用健康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孩子,坚决摒弃其中的糟粕,尤其是“讲经堂”之类的辅导班,更要注意这一点。指导学生读经,不能一味强调学生背诵经书,要多介绍经书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与文化的内涵、语言及文体特征等。涉猎的面要广,侧重横向的了解而不注重单一的纵向的学习,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掌握阅读方法。古为今用,要让孩子学会辨证地批判地吸收经书中的内容,站在现代的角度去理解、吸收古代文化,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没有注释)为我们读经书指明了方向,做出了榜样。 二、防止借助“读经书”出现语言和文化的复古倒退 我们要密切关注语文教学和教材的改革,严防打着爱国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出现文化和语文的复古、倒退现象。例如,李敏生、李涛《昭雪汉字百年冤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十分可笑、无聊地给汉字“喊冤”,嘲笑和指责100年以来的中国语文现代化,作者自称早年研究辨证逻辑,后来研究文字,有创见,其实缺乏起码的文字学常识。尤其要防止进一步出现伪科学,因为“伪科学常常产生在一些与大众生活和学习有密切关系的领域,产生在多数人感兴趣又对它的科学内容掌握不多的地方”。[5](p16)例如徐德江等人利用自己操纵的《汉字文化》不仅散步伪科学言论,而且对中国的三大语文政策“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简化汉字,没有一项不反对”。[7](p468) 社会在发展,文化也随着它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今天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把求知的触角完全吸附在古代经书上,而不顾现代人的新发现新突破,这种厚古薄今的做法,是无论如何也讲不出道理的。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读经书”,不仅容易片面地产生复古倒退倾向,而且容易片面地出现所谓“淡化语法教学”、“淡化拼音教学”等倾向。有些实验学校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教英语字母,但是不教汉语拼音,只是到高年级才应付性地教汉语拼音。这就好像过河流前不建造桥梁,游泳过去以后为了应付检查才建造桥梁。 1999年教育部贯彻中央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草拟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一些学者,他们恰恰不是语言学者,趁机削弱汉语拼音教学,跟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引起首都16位语言学家给教育部和《中国教育报》写信抗议。[6](p5)拼音已经成为汉语教学和网络汉语使用不能缺少的“第二汉字”,我们怎么能够按照那些一直不熟悉汉语拼音的少数人的旧习惯随意拒绝呢? 要正确处理不同时间和空间文化的吸收问题。为了吸收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文化,教材中选进了古代文言和外国文学作品,但都要借助现代汉语这一工具来学习。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主要是用以表达和记录现代中国文化,因此要求学生首先具备听、说、读、写普通话的能力。有了很好的普通话基础,才能很好地翻译、领会经书中的精华。 为了吸收外国文化,同时,也是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要求,我们要提高现代国际通用现代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我们在中小学开设了英语课。但是,决不能喧宾夺主而忽视现代母语的学习。有些人急功近利,花费大量时间拼命学习英语,放松汉语学习,结果,英语对话纯正娴熟,而用汉语表达结结巴巴,一般的实用文体都写不好。其实,没有现代汉语的基础,外语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任何形式的表达都离不开内容,而内容的积累,现代母语是最好的工具。 为了吸收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我们需要学习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朗诵古代汉语的能力。但是,要反对学生写和说古代汉语。学习外语是面对现代活人的双向交流,学习古代语言是面向古代死人的单向交流,因此要区别对待。 2001年江苏一个高考考生模仿《三国演义》的语言写作文,被所有评卷教师一致评判满分。不管文章质量如何,形式上就不能这样提倡。这一方面违背了国家语言法律关于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规定,另一方面,也不符合现代信息社会的语言现代化潮流。这有我们老师教学引导上的问题。[3] 已故的著名的古代汉语专家王力说:“学古代汉语,是为了读懂古书……并不是为了学写古文……有个考研究生的同学给我写了一封文言的信,文言写得还不错,但是我回他的信说‘我反对你学文言文,如果你考卷中出现了文言文,我就不取你”。[4]可是,我们现在的一些老师又在提倡用文言文写作,有的学者还亲自实践文言文写作,主要表现在一些学者给别人的著作写的序言中,例如《中国儒学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的总序全文是文言。这种风气似乎要流行开来,很值得关心汉语现代化的人注意。 三、在“读经书”的同时推动语文教材和教学中的汉语现代化 对于教材和教师,尤其应该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教材不能自然主义地按照原文编写,教师不能模仿或者使用历代语言甚至方言进行讲解。 调查表明,用来自方言或者近代汉语的“将”代替普通话介词“把”,从而导致“他将将这篇课文教完”这样的说法,几乎成为普遍的教学语言,一直影响到多数现代汉语使用者在书面语中不自觉地用“将”代替“把”。一些中学语文教师连“介词”、“副词”都不能区分,还有许多老师经常说“自己个”、“来自于”等错误的表述……这样怎么实现语言规范化,提高普通话水平?普通话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语音规范问题,应该包括词汇、语法上的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材无论从课文的选择还是编辑的表达都存在语言规范问题。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编辑出版的高中《语文》试验教材第1册,第41页介绍作者“唐韬”,“韬”字用了被淘汰的异体字,没有做任何规范文字使用的说明。第37页“东西长达……这段长城高处达五米左右”后面有语法问题,也没有说明。应该说“高处高五米左右”或者“高处高达五米左右”等。 教材特别基础教育中的教材出现印刷错误非常不好,例如第49页“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这些话在2000年6月湖南出版公司重印的版本中把中间的句号漏了,使许多人读成“眯着北京人”。 由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课题组编写,西苑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素质教育新教案语文高中第一册》在告诉别人教学《琐忆》的时候,建议概括鲁迅先生的每次谈话不超过8个字,结果自己机械地概括成“抨击禁止男女同泳”,把课文里面“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中的“男女同学”这样的重要信息挤掉,真是削足适履。即使死板地规定不超过8个字,也可以这样概括成“抨击禁止同学同泳”或者“禁止男女同学同泳”。从现代语言规范角度概括,最好说“禁止男女一起上学和游泳”。而且,“作者写稿,鲁迅挨骂”和“抨击禁止男女同泳”在逻辑上没有一致性。因为“挨骂”和“禁止”都是谈话涉及的事情,“抨击”才是谈话本身的事情,所以如果后面说“抨击……”,前面应该说“笑谈代替别人挨骂”,这样才能强烈体现鲁迅怎样把恨敌人和爱朋友辨证统一的人格。 在版书设计中用了“对友能爱,对敌能憎”的话概括,被许多教师和学生当做标准使用,实在是破坏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为什么不用普通话说“爱朋友,恨敌人”这样更加简明的话呢?难怪我们的学生语文学习越多,写出的文章越来越不像现代人说的话!怎样改变这种洋泾浜汉语的局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语文教材及其教学参考书是指导老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蓝本,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性质,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要注重文化性与工具性并重,尤其是注意常常被大家忽视的工具性。 “经书热”和“外语热”给我们敲了警钟,说明我们的语文教材及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工具性与文化性的关系,要注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关系。对于出现的偏颇现象,要给予批评和纠正,确保我们语文学科的健康发展,确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健康发展,确保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工具的先进和纯洁,巩固和发展中国语文现代化成果。 虽然还有不少老师不能顺利地使用普通话,但是,我们的教材和在教学中流传的“教案”应该首先遵守国家语言法律,有明确的普通话规范意识。如果汉语自身不能规范,不能适应语言现代化需要,又怎么能够说“21世纪是汉语的天下”?在这个问题上,语文教学责无旁贷。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影视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用 在传媒十分发达的当下社会,影视文化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的一支,因其声像并茂、色彩斑斓,给人以极大的视觉满足,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加之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因此特别受中小学生的喜爱;影视文化,也成为中小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能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进行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电影教学资源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1、利用电影教学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从教师方面:⑴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电影教学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资源要起到的教学作用有足够的认识,根据教学目标来决定电影教学资源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⑵教师要有广博的电影知识,对于电影的历史发展、电影的基本知识和现今电影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全面需求。要解决课堂中“教师热、学生冷”的局面,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可以用调查问卷、座谈、讨论等形式,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电影教学资源以及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最后,要明确电影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不能把电影教学资源仅仅作为另一种文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文本阅读的补充。 2、利用电影教学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联想和想象是文本阅读与创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效的电影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从而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3、电影教学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紧密围绕提升语文能力而展开。电影教学资源与课文资源。密切联系课文文本阅读,展开电影教学资源与课本资源的对比阅读,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影视作品在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1、梗概法。在放映影视片之前,任课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先把影视片的主要内容向学生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然后让大家观看。此法适于现看难度较大的影视片与专题片,另外也适用于不同年级学生一起观看同一部片子。这有助于学生排除影片中的故事情节障碍,利于他们完整地理解故事情节和系统地接受语言信息。 2、导引法。在看录像时,任课教师同学生边看、边就影视里的情景向学生作介绍。这种方法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语言技能训练。 3、归纳法。有一些影视片很具有特色:要么形式很新颖,情节曲折多变、扣人心弦;要么构思独特,思路新、观点新,反映时代信息的积极因素和进步作用比较突出……类似这样的影视片很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所以,当学生看完该片之后,就立即组织他们进行专题讨论,让大家共同寻找影片中的敏感点、火花点、争论点,并且进行集体讨论,以便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任课教师可以进行启发诱导。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这一类影视片题材要集中、敏感点要突出;既可以是猎奇传闻,又可以是激动不已的生动故事;既可以是与青年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也可以是与大家的学习生活、文化娱乐等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还可以是反映人生价值等题材的人生哲理知识。 4、自悟法。如果有些影片故事情节比较突出、生活气息比较浓厚,而且理解难度并不太大,那么就由学生自己观看,让他们“自我理解、自我消化”。 三、教师要适时适度用好影视作品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对影视作品适时适度的利用,将会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首先,引入影视资源要注意实效性原则。面对着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影视资源用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不能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只有所选的影视资源符合教学要求,与学生的经验契合,才能引导他们采用审美批判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审视作品。其次,文本与影视作品对比研究。把影视资源转化为教学材料和讨论材料,必须考虑在什么时候适时、适度引入。教师必须加强在教学中的导向与调控作用,掌握暂停键,自配解说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影视转移到文本中的研读。要将文本与影视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观看影片并与课本做比较,从而通过自身的揣摩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对文章的描写或影视剧的拍摄提出创新意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与思考力。语文教学改革要求语文教师自觉地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影视文化、影视艺术修养。影视资源的丰富性,为语文教师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可能,教师如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规律适时适度地使用,发挥影视作品特有的优势,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具有现实的促进意义,将会把语文教学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我们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自觉地将影视资源引进语文课堂,使学生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质量,又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真正达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展示和语文素养提高的舞台。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摘 要: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集中而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笔者认为,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在发掘、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基础上,将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美育 美育意识 语文教学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不仅表现在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还可体现在它的语音、语法修辞、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富于审美特征。在教学中,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欣赏、品味,来领略语言之美和思想情感之美;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之美、自然之美,这些美通过不同的文学方式表现出来,能够使语文教学达到赏心悦目、丰富情感、陶冶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效果,让学生能真正领略到课文中美的因素。只有教师不断渗透美育知识,才能奏响学生心中美的音符,叩击学生敏感的心灵,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鲜明的想象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钻研教材,欣赏美 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同时,要把传授知识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把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美的特征;要发挥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特别是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和优秀品质,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审美观。 二、创设情境,感受美 要让学生感受美,首先要营造美的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学的一种美育途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用各种媒体设备,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 在教学中可恰当地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例如在讲授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通过视频突出“荷花”、“荷叶”两景,让学生感知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使学生感悟到景中有情、情在景中,“诗情画意”的含义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这种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进行再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三、品词赏句,陶冶美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语言生动优美,而且大部分课文有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品赏来体验教材的语言与情感形式的美。 1、美读。如在教学苏教版的《二泉映月》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的:“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在语言形式上对称工整。教学这样的句子,可以在学生熟 的基础上,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欣赏语言,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引导学生朗读;还可以让学生填补课文的艺术空白,可以问学生,阿炳还爱什么?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品赏。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虽然数量不多,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慢慢想象品尝,领悟其中美的内涵。古诗中的语言美表现在独特的音乐美以及语言的精确、凝练和含蓄美,同时,古诗中诗情画意的意境以及形象化的哲理,也是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净化学生情感的宝贵资源。因而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发学生的审美感知,设法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达到品赏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无处不在,美育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能促进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领悟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目的。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设计的一种程序,是课堂教学流程的具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尤其重要。选择有效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串讲互问式教学 串讲互问式的课堂模式,能充分体现教师在分析问题方面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师问生答、生问生答的互动,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式,主要采用“讲授——提问——练习——强化”的流程,要求教师要讲清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问答、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教师的讲授应尽可能要言不烦、抓住要领,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问题、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尽可能减少同一层面的机械重复;并加强反馈矫正,以巩固学生的练习成果。 这种策略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使学生尽快地获得前人积累的知识。设计精当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把掌握知识落到实处。但这种模式,使学生较多地处于被动地位,反复练习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二、导读思考式教学 导读思考式教学,根除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弊病。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为目标。所谓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教师设计最佳导学方案,采用最佳导学手段,探索最佳导学方法,取得最佳教学效能。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使他们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深入钻研的学习品质、有效的读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所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能提高。 导读思考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导”。 学生循导而读,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根除了“应试教育”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重教轻学”、“重讲轻读”、“重知轻能”的弊病,确立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学会学习相统一、语文知识学习与语文能力训练相互促进的基本模式,最终实现语言教学“内化为学生素质、外化为学生能力”的目标。 导读思考式教学模式的流程分三步。一是引导预习。预习可在课前,也可在课上。与过去一般意义上的预习不同,导读思考式教学赋予预习以崭新的含义。教师要着力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设计预习提纲,设置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通过圈、点、批、注,使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二是指导精读。这个环节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住重点问题,以学习提示的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与所谓“串讲”、“串问”截然不同的是,“导读法”要求教师牢牢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整体地而不是肢解地、重点地而不是泛泛地指导学生在反复读书中去领悟课文的思想和语言。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群体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大胆地说出来,经过相互启发、借鉴、补充和矫正,得出正确的结论。“导读法”强调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议论、发表和交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启发、有共鸣、有争辩。所有结论的得出,都不是来自教师的灌输,而是来自学生自己的思考。这样就打破了教学参考书的框框和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三是辅导练习。这一环节主要是辅导学生进行阅读基本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写作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种模式因其直观、富有鲜明的指导性,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效果比较明显。 三、自读自主式教学 nbsp;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以读为本”、“以生为本”是基本原则。只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保证学生的参与兴趣,变“讲堂” 为“学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他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亲身实践,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自读自主式教学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自读自主式教学的流程应该体现在学生的独立学习上。第一,独立学习。在这个环节学生主要按“五步常规教学法”完成自学任务。即:一查,查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二定,根据教师设计和课文前面的提示,明确学习目标;三找,找出课文中易错的字、词和问题;四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五分,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划分段落。第二,讨论与交流。根据教学重点,安排学生有组织地进行讨论,并请有关同学汇报学习情况,在群体交流中达到释难、解疑、明理的目的。第三,评议归纳。评议归纳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习内容的评议归纳。教师应指导学生回顾课文的结构,明确课文的知识要点以及训练的基本要求。二是对学习过程的评议归纳。教师应引导学生就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以后应注意的问题。第四,巩固练习。根据课文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 自读自主式教学,可采用“自读——操作——领悟——运用”的策略,也可以采用“自读——质疑——研讨——小结”的策略。不管采用哪种策略,都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于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摆在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明确“读”的意义 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人手,而“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人手: 2.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年级时,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的理解和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做到逐句逐段读懂课文,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2.2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充满美的魅力,孕育美的情趣。 在讲授二年级的上册《坐井观天》时,文章出现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我事先准备好了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让学生来扮演青蛙和小鸟的角色来对话,同学们一看到青蛙和小鸟的头饰,都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于是我让他们戴上头饰来表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看哪一组表演的语气最形象,结果小朋友表演的各有各的特点,有的还带上了动作,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青蛙和小鸟的语气也表演的活灵活现。 2.3在讲读和口语训练中激发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自主揣摩、表达,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比如:执教《白公鹅》一课,我在课前布置了预习的作业:①把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遍;②找一找作者笔下白公鹅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因为是简单易懂的文章,学生在读了三遍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大意之后,他们能够准确地找出白公鹅的特点:“有海军上将的派头!”在课上我随机把文章的重点“海军上将的派头”进行板书,并给学生讲“什么是海军上将”,在学生对这个头衔很感兴趣时再让学生读文章,自己找从哪些地方体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鹅的走路姿势“慢条斯理”,走过泥泞的路也沾泥,有狗在后面追也从不跑等等。通过学生感兴 趣地找读,很快找出了鹅的高傲。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训练了感兴趣地读书,让学生在找读过程中体会成功感和满足感,为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教学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话、说话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话、说话与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听话、说话能力是生活、学习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听话应该做到听得准,理解得快,记忆得牢,并具有一定的品评和组合能力;说话要用普通话,说得清楚明白,说成段的话时,还要有中心,有条理,有逻辑性,并进一步做到用尽可能精练的语言,收集和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以收到省时高效的听话、说话效果。 1.听话、说话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现代生活、学习的需要。听话、说话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备的能力,用处极为广泛,几乎人人每天都离不开听话、说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听话和说话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人机对话将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面对机器讲话,要求具有快速、准确、简洁的语言组织能力,否则,就达不到人机对话的目的。因此,抓紧、抓好学生听说训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1.2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读写都和人的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仅要想清楚说些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听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相比,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容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就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2.小学阶段听话、说话的训练过程 儿童年龄特征之一是喜听好说,求知欲强,表现欲强。初入学的孩子已经“能说会道”。但他们的思维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无意注意占优势,听话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时表达不清楚,各种语病比较多。所以,在低年级专门开设说话课,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听说训练。而低年级的听说训练,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以他们熟悉的学习、游戏、生活为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听说的话题,训练学生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练习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 中高年级不再开设说话课,要在课内、各学科之间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听说训练。中高年级的听说训练,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在听的方面,中年级要能听懂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电影、电视等中的对话。到高年级要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在说的方面,中年级要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到高年级能当众做简短的发言,而当众简短的发言,不是照着稿子读,应该是稍作考虑和准备,即席发言。或者按照简单的提纲侃侃而谈。简短发言,不能只是三言两语,应该是不少于一两分钟,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说话能力应该达到的水平。 3.听话、说话训练的主要方式 3.1看图说话。这是指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画面,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看图可以是单幅图,也可以是多幅图。说话内容可以是从图上看到的,也可以是从图上内容联想到的。而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①要选好图画。听说训练用的图画,内容应该接近儿童生活的实际,富有情趣,以便于他们进行联想,展开想象,以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发他们说话的愿望;图意要明确,使学生能抓住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去看、去想、去说;画面的色彩要鲜明,线条要清楚,富有儿童情趣。②要设计好教学的思路,把指导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看图说话一般按“观察——理解——表达”的思路进行训练。三者之间,观察是前提,理解是观察的深入和表达的基础,表达是对前面两者的检验。教学过程中,先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人手,指导他们按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观察,再要求他们按教师提出的问题,把内容说出来。 3.2创设情境说话。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巧妙创设听说情境,如模拟接待客人、借书、购物、打电话等,然后根据环境进行练习,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 流,流出心田,一鸣惊人。 3.3讨论、辩论。这种形式的听说训练,话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提出。而提供的话题,也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人或事,并且是有讨论和辩论价值的。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发表意见,通过讨论或辩论得出正确的认识。而这种训练,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大多在中高年级进行。专门组织的讨论、辩论,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好题目,使学生有所准备,如查阅有关资料,向别人请教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礼貌用语,纠正不适当的语调和姿势。 总之,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听话、说话教学,任重而道远。这就有赖于我们所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落落大方,说话得体,能说会道,成为新时代的国之栋梁。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以让小学生会学、爱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互动式教学模式 应用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语文活动有着重强调,要求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活动机会,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就越来越多。在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前,我们首先应该对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和特点有所了解。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也是这些能力的综合性体现。但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达到对学生基本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时会对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产生制约[1]。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为客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及学生天性的展示比较注重,通过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和交流环节的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通过各种活动、游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进行调动与培养,将课堂真正地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和摇篮,使学生能够点燃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实现对学生多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性培养[2]。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最爱玩、爱动、好奇心强的阶段,很难集中注意力,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了互补,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通过对学生好奇心的捕捉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思路,对学生的天性进行充分的展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 1.营造互动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提,首先应该做到知己知彼,并营造和谐的互动环境。知己知彼是互动式教学的前提,只有了解了学生和教学所需,才能最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高,激发学生的潜在个性。教师应该尽可能做到对教学内容准备的伸缩自如,能够随意选择教学进程位置,对教学交流和互动的形式与活动进行设定。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所了解,改变“填鸭式”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和谐的互动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风趣幽默且具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进行设计,讲课的风格和课件形式也应该尽量趋向与小学生的审美特征与心理特点[3]。如在讲授《狐狸和乌鸦》这一教材课程时,老师可以准被象征乌鸦与狐狸的头饰,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都可以上讲台分工合作对教材内容进行演绎。饰演乌鸦的同学就戴上代表乌鸦的头饰,代表狐狸的同学就戴上代表狐狸的头饰。在这种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教学对象中的被动方转变为主动方。在这种互动教学的环境下,通过对乌鸦和狐狸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进行培养,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表演中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总结,对症下药,随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能够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融入和应用。 2.建立互动平台,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应该建立互动的平台,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向来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在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兴趣更是教师应该着重注意的一点。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很容易调动起其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合适的时间引出学生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比如在讲授关于保护有益动物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发出“有益的小动物都有哪些”的问题,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有益和有害小动物的区别进行区分。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养小动物的各种或开心或难过的经历,这些都能很快地引发学生的共鸣,点燃学生的兴趣,从而带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自然而然地就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平台[4]。为了更好地构建互动平台,提起学生兴趣,教师还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比如在讲解《丑小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朗诵课文,并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中的角色等进行安排,教师只需要在各个小组间巡视,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肯定。待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可以对结果进行展示并组织评教。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自我设计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三、发挥互动式教学的作用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需求,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做到知己知彼,并营造和谐的互动环境,建立互动的平台,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小学生得到最适合的语文教育。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运用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教学之中已逐步脱离了“黑板板书”的教学技术,但这种教学技术上的进步却没有给教学现状带来质的飞跃,教师很难主动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寻找教学资源,仅能够借助现有的教学设备来提高现有教学的便携性,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对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作用,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转化率。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化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资源;教学运用 我国小学语文学科并非是独立的学科,学生在这一学科内要学习多种学科的复合知识,这中间既包含了社会道德规范,又包含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种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语文”教学本身,一定要有所拓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教学的实际需要,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都必须要在教学中强调基本的语文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更不利于语文学科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策略,推动学科教学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运用原有的教学策略能够满足语文学科知识的教学,而网络资源则主要用于“复合知识”教学。当然,这些知识的教学应当融合进语文知识教学中,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学科教学的发展与完善。 一、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认知渠道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正常推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主要依靠“教辅资料”来开展,在应试教育中,这种教学方式是较为合理的,而在“复合知识”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拓宽、发展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自身的认知渠道,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性发挥。当然,这种资源的更新、利用,应当由教师为学生进行展示,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例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就没有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讲解了“地心引力”这一概念。我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选择的播放内容并非是原有的教学课件,而是一些相关的科普动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了解到,网络并非只能够用来娱乐,更能够进行学习资源的搜集并用于自身的学习之上,这将有效地转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渠道。 二、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模拟现实情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为新颖的教学内容以模拟教学情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数学校的互联网带宽都能够满足教师实时教学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来模拟现实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综合知识的兴趣,推动小学语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例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我不仅借助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事先准备的教学课件,更是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料以作补充。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了出来,更是被“九寨沟”这一景点美轮美奂的景色所吸引,要求我为其展示更多、更现实的内容。我就借助互联网资源,搜索了该区域的“全景地图”,为学生作以展示,达成了相应的教学目的。 三、创建开放式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将学生连通在某一教学平台之上,在这一平台上学生能够自主、自愿地进行交流与学习,从而形成开放式的语文课堂,而这种“交流式”的学习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完善。作为教师要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自制力与前瞻性,容易被网络上的信息所误导,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学习效率,教师就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教师还应当及时为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答疑,这将有效地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场景,促进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的发展与完善。近年来,网络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教师也在探讨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但遗憾的是,由于我国辽阔的国土与复杂的国情,尚还未有一种教学方式能够“通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将网络教学资源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必须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合理化发展。 作者:王静 单位: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寻 摘要: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由于新课改的实施让小学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其主旨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辅之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保证其学习质量。小学生教学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要在当前的小学课堂上注入新的活力,让小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本文主要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整体素质;课程改革;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根据新课改的有效实施策略,我们要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并且根据孩子活泼、好动、天真无邪的特征制定一套健全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整体的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孩子能够最大程度的接受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这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题就是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出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之大,这个问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问题,但是也是最难完美解决的问题,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交朋友只有真正的了解孩子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当前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征所制定的一系列提高小学兴趣的教学手段,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无法真正的做到兴趣教学。1.2其次就是教学方法不够完善,和当代的学生特点不符,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起始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十二岁以下,所以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和灵活性。但是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把每一篇课文都生搬硬套的分为一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认识生字、课文分段、总结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还有就是作者的内心活动等,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会拘泥于这几点,而完全忽略了课程创新与改革,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使得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理论知识相脱节。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最终达到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1.3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相对于发达的大城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相应的教学设备不够发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本的重点很难掌握,脱离课本严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育模式的陈旧使得他们适应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实际的语文素质没有想象的高,自主学习能力几乎没有,这些原因一部分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的,还有就是学生的学习环境问题导致的。 2小学语文教学相应的策略研究 2.1做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学生被动学习。着重挖掘小学生的潜能,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语文教学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展示学生自己的长处。一般的小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课程当中适当的融入一些表演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教学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让每位学生表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同时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有效的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效率。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对于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地方我们要不吝于语言上的褒奖,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虚荣心,所以来自老师的褒奖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动力,对于那些出现错误的学生,老师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不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最后导致厌学、逃学现象的出现。对于褒奖一定要有度,不要让学生产生骄傲的心里,从而影响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这些方面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相应的教育机构应该加大对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育队伍,让其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排头兵。2.3小学生们的潜力非常大,对于小学生潜力挖掘是目前教育事业一直讨论的重点与难点。例如当前很火的一些小学教育方面的综艺节目,其中有珠算“神童”还有“天才音乐家”等都是对儿童天赋的发现。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潜力的发掘。2.4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我们要更多的注重网络教育,因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在,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学习跟多的语文知识,在接触不同优秀教师的过程中更深入的了解语文课本知识。其次就是政府出资派遣一些优秀的教师到重点小学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和重点学校的老师交流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效保值的教育。2.5部分教师备课主要还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工作,其制定的备课内容主要还是符合领导而不是学生,对课本的钻研不够深入,思路不够清晰没有更深入的进行思考与研究,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照抄教学参考书,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其实际价值几乎等于零,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完全理解。 3结语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我们要制定一套健全的体系,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指出一个方向,为了完善这个体系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最终达到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够高效保值的进行。 作者:韩海涛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小学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也原来越关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及老师应该更注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小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教学发展。单子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方式和课堂方式等阻碍着师生的有效互动。因此,本文首先简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师生有效互动对教学目标实现的意义,并指出目前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寻找提高小学语文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旨在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有效互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更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通过师生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老师乃至语文课程的喜爱,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语文[1]。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推动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的体现,不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传递,也培养了学生了交流能力和综合情感,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多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学生们才能兴致高昂地去学习语文,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才会更加深刻,也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意义 1.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本质就是交流,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例如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方面,通过对学生的个性掌握,可以指定相应的教学办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和自己的认知,使得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课程学习。 1.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综合性强,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小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通过小学语文课上的师生互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帮助小学生们建立对语言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1.3通过表扬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希望自己得到表扬,希望自己的学习被人肯定,而通过互动时候的表扬恰好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就有一种满足感,树立一种学习好久能得到别人肯定的动力,更好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缺少互动意识,很难把握住互动时机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互动教学成了教学的新理念,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许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办法,尤其是较年长老师更难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虽然他们可能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教学活动技巧和意愿上与年轻老师相比还是有些不足,缺少互动的意识,导致师生缺乏互动。此外,互动的时机把握不好也会影响互动教学效果。 2.2课堂及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的时间较长长,许多教师的思维模式固定,传统的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还未得到广泛应用,所以从整体上看,教学互动在科学性和系统性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可参考的具体教学方式案例较少,很多小学语文离不开读、背、写的教学框架里,导致课堂效果没有得到提升。 2.3教师盲目互动,且互动方式不够灵活 一方面,互动教学虽然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维系及轻松学习氛围的构建,但并不适用于每一堂课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然盲目地与学生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在教学时虽然与学生适时、合理地互动,但是互动方式非常单一,使学生很难在互动中提起兴趣。此外,一些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有明显的选择性,导致给予学生互动机会的不平等,挫伤部分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互动效果不显著。 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3.1加强课前的互动 要加强对教师对在小学语文中互动的认识,不仅限于课堂上,甚至在课前就可以通过建立与学生家长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等,课前就可以进行课程预习的交流以及让学生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交流,产生互动。其次,学校要加大对互动效果分析展示,突出教学效果,制定相应的规章,为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学校本身也要提高对互动教学的重视,校领导应当积极学习相关先进的互动的精神,积极交流分享互动教育的工作情况,学习相关方法促进师生互动工作开展,例如老师可以在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的课文预习上,通过选择一个晴天夕阳,跟学生们进行手机直播互动,通过实地拍摄讲解给学生的形式,让学生充满好奇,并可以与学生互动别的云彩分类,还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见解,在课前就与学生们交流好关系,才能活跃上课时的气氛。 3.2采用互动教学的形式 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备课时,要全面的观察和思考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和掌握水平,做好相应的记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采取不同的课堂教育形式;其次,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在课堂上受其他事物影响也比较容易,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中视频或者网络教学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再次,语文教学并不仅限于课堂上的授课,也可以进行户外的角色扮演,例如在对三年级下册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在操场模拟场景,让学生参与进来,老师扮演女娲,学生扮演雨神,让学生们了解文明,也让学生们知道感恩,通过课本再现,在台词的重现过程中,又可以增加对生僻字的深刻记忆和理解,在再现课本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这样就充分发挥其好奇心和参与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3.3加强课后的互动 小学生具有爱表现、争强好胜、好奇心重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对于这一特征采用竞争机制来发挥互动的作用,例如在显眼的地方设置交流簿,让学生把对老师的意见写进去,老师在交流簿上回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还可以通过课后家访的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交流[2],对于表现和学习好的学生在家长面前进行表扬,树立自豪感,而对于表现和学习都不好的学生,在批评之后要了解仔细原因,与家长一道帮助学生进行改善,通过师生交流,树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作者:陆艺方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市第一小学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分析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个学生的基础阶段,如果不能掌握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学生会在今后各科的学习乃至社会生活中出现重重困难,所以,强化对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实践尤为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并进一步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基本内涵;教育策略 一、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多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到创新,才能够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使得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一旦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创新,学生具备的素质也会体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所谓创新,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个体化创新上。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项工作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探索精神,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待学习能够具备独立性、自主性,这将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汉语语言,对待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够有一个拓展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能力。这将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我们的教学也能够在这个领域内做到有的放矢,将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 1.为学生夯实基础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材、评价方法普遍都继承了普通传统语文教学的做法,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当下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学习为渠道,不断充实自身的教育理念,放长教育目光。教师要通过学习,进一步认清楚小学生这个群体,并为其今后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认真地分析语文创新教育与其未来学业的深层次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够根据这个群体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切实有效地保障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课本上有很多识字和练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总结一套字词,让学生记忆和背诵,再以游戏或者比赛的方式来让学生反馈自身的学习情况。 2.从教材资源中挖掘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是却包含了诸多人生哲理,小学语文教材是一项宝贵的资源,里面有诸多优美的诗文,教师要适时地运用这些诗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是创新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例如在夏天,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观察雨,思考雨和“雨”字有哪些联系呢?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拓思维能力,在体验中将语文课堂上得有声有色。将知识内容与具体的场景体验结合,学生能够放松,整个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融洽。 3.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学习虽然需要教师引导,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直由教师来做指导,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现个性化思维。教师在此,要充分做好角色的转变,将传授者化身为引导者,通过引导小学生,来鼓励小学生获取知识。以往的语文教学通常比较注重课内知识的传达,但是这并不能有效地满足当下语文课程的创新教学需求。所以,在当下的教学理念中,小学语文也需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慢慢地阅读一些课外书,品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在为学生讲《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时,可以进一步为学生拓展《水浒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这一个故事,能够对整本书提起兴趣,这也是阅读教学可探索的一条途径。长此以往,学生能够从课外作品中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培养自身的作品鉴赏能力。 4.让创新教育在作文中落实 小学语文是一个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重点要落实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语文教师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合理地运用自己在书中学到的经典词句,让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教育学生写作文时,不要只将精力放在写作技巧上,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自己生活中的情感,在自身的生活体验中下功夫。为学生创造“走进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可以宽松、自由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形成一个为生活思考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需求。例如带领学生学习完王冕的《墨梅》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或者扩写,以“花草树木”为主题来进行现代文的写作,优化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能够适应写作,爱上写作。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种问题,理解某个问题有多么透彻,更要关注语言的独特运用方式,用个性化的语言去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观点,去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形成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和语言思维,强化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祝琳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论我国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调选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出发,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环境分析,贸易保护政策的有关概念及其内容,经济危机下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我国调节外汇储备对中国产业调整的举动,案例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产业的影响进行研究。 论文关键词:产业;国际贸易;中国贸易政策 一、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环境分析 (一)国内环境分析 1.中国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国际竞争力弱。 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工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产业国际竞争力弱。我国主要行业的平均集中率水平也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水平。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国内企业仅万分之三有核心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产业国际竞争力弱。 2.跨国公司利用其地理优势地位,控制市场、克制竞争的倾向初现出来。 在国内包装企业诉利乐案中,利乐倚赖其在无菌包装机方面的垄断地位。在包装耗材上实行了不正当的限制性商业策略,控制了绝大部分包装市场,并且使利乐纸的平均价格在2003到2005年的两年时间内上涨了大约2倍。 3.国内行政性垄断问题严重,行政性垄断产业的改革任重道远。 我国的行政性垄断产业主要包括铁路、港口、民航、电力、电信、城市公用事业、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特殊行业、邮政、城市公交、烟草食盐粮食药品等重要商品以及流通、军工、铸币、银行保险等金融业,产业部门涉及面广。行政性垄断造成了双重恶果: 一方面,垄断地位使得这些产业内的企业一方面攫取了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排斥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和发展动力的缺乏,长期以来.使这些产业成本居高不下,产业经营绩效低下。行业的特殊性加上国有企业的身份,使得这些产业的改革举步维艰。 (二)国际环境分析 1.跨国兼并成为主体。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这次兼并浪潮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兼并数量急剧增多。二是单项兼并交易金额世界记录屡创新高,兼并规模日趋扩大。三是跨国并购发展迅猛。四是兼并范围广。第五次兼并浪潮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加剧的结果,为了生存和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以取得竞争优势,同行业的领头企业纷纷走向联合。同时,第五次兼并浪潮的出现并没有缓和竞争。它使得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更趋激烈,通过此次兼并,在某些产业,只剩下实力超群、为数不多的几家巨型企业,为了争夺世界市场,这些企业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竞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波音和空客的竞争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注解。 2.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调整竞争政策,放松规制和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国际潮流。 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兴起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改变了传统自然垄断产业的性质。竞争政策调整的另一个动向是从对反垄断的强调转向扶助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当前,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对垄断的认定已从结构标准转向行为标准。并且还要考察垄断行为的市场绩效,“一事一议”已经成为通行的原则,对横向兼并等过去严格限制的行为已基本放任自流。 3.网络经济的兴起,对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经济是以计算机网络业为中心以及由这个产业派生出的若干相关产业。网络产品固有的规模经济性、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效应)、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和网络产品技术标准造成了网络产品的锁定效应和先行者优势。从而使得垄断成为网络产品市场上的一种必然而普遍的现象。在结构和行为上显然构成垄断的厂商,在绩效上却无可指责,结构、行为和绩效的脱节将政府的反垄断政策推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反垄断,意味着绩效损失;不反垄断,从道义上又说不过去。网络经济领域的垄断问题对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提出严峻的挑战。从1997年开始的微软垄断案,2002年最终以和解的方式解决,和解协议中,微软并没有做出多少让步。 二、我国调节外汇储备对中国产业调整的举动 2008年12月以来,计有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超过10起贸易救济措施或者法案,而以其他方式抵制中国出口的政策也屡屡出台。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出口保持增长的前景更加难测。印度提高了部分钢铁产品的关税;南共市成员试图将外部共同关税提高5%,但未获其首脑会议通过。 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5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900亿美元,吸引国外投资900亿美元。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95万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5年对外贸易保持顺差,国外直接投资始终处于净流人,目前是全 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因此这两方面的净流入使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数量剧增。其规模已远远超出理论界提出的外汇储备应维持在其外债总额的40%左右的水平上。摆脱“金融恐怖平衡”的枷锁,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急需破解的难题。 (一)扩大内需。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降低对外依存度 以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降低以净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依赖,这是减少巨额的外汇储备的根本方法。中国储蓄率高,除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外,很大的缘由是居民有许多后顾之忧而不敢消费和没有能力消费。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政府应加大在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环保等方面的投入。使国内居民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以内需为主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减少对出口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依赖,尤其是限制初级原料加工出口的企业。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及资源性原料进口,从而减少国际贸易顺差,降低巨额的外汇储备。 (二)谨慎地购买美元资产,逐步加大黄金购买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购买美元资产是拥有外汇储备国家不得不的选择。美国国债因其良好的信用、稳定的收益及流动性,是各国政府首选的投资对象。但近几年美元贬值的狂潮也令各国忧心匆匆,外汇储备多样化可以在一定程度的化解风险。同时。除了购买美国国债,还可以考虑购买美国通货膨胀保值债券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行的债券等。 截止到2009年4月,中国已拥有黄金储备1054吨,在世界各国排名第五。2000年以来,中国调整过两次黄金储备,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别从394吨调整到500吨和600吨。但目前中国的黄金储备价值约占全部外汇储备资产的1.6%,该比例远低于超过10%的全球平均水平。黄金在中国总储备的比重实际上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下降。中国黄金储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至少应达到10%左右的国际水平。 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漫漫,2000年5月亚洲国家签署了《清迈协议》,开辟区域货币合作新篇章。2009年3月中国已经与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等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达6000亿人民币,与此同时,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也在香港和内地沿海城市 开展,这种“贸易结算+货币互换”的模式,是两国规避美元汇率风险,扩大双边贸易的新探索,它对中国政府加快人民币区域自由化进程,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帮助,为中国外汇储备摆脱美元体系的束缚提供了新途径。 三、案例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一)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历来是国家重点的关注行业。根据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商品共分为十类。在这十类中,出口的主要是计算机类、通讯技术类和电子技术类相关产品,而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产品的出口相对薄弱。在进口方面,也主要集中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类。可见,信息技术类商品在高新技术贸易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看,2001年至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长率均超过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但从近期看,无论是外贸总额的增长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增长,其增幅均有所放缓,特别是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首次出现低于总体贸易额增长的情况。这也与总体的外贸环境不容乐观有一定的关联。即使外贸环境发生如何的变化,国家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态度始终不变。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大部分都维持在17%的最高退税率。国家多次调低出口退税率。虽然使得一些生产效率低的中小企业从市场中淘汰,低端产品规模逐步减少.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国家又不得不提高其出口退税率,以缓解南于产业结构升级所导致的剩余劳动力释放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由此可见。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分工不断深化、国际经济分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国际分工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的产物。商品的区际问或国际的价格;引发了国际贸易活动,而资本的区际间或围际间的现实的或澄的综合获利差异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对广泛存在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给予合理的解释。因为大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最早是南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和后来的美国等发达国家来完成,所以经典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行为长期跟踪分析和研究的结果。2O世纪80年代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兴起,又形成了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理论。 总结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可以看出:各种投资理论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各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投资领域的现象和特点,对产生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决定因素以及对各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这些认识可以为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各国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由于不同国家和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不同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上也呈现不同的经济特征。加强对不同国家和经济体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从宏观上分析世界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布趋势,从中观上比较不同区域的外资特征,从微观上分析不同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实证支撑。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相关国际贸易摩擦及解决建议 所谓国际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为了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需要,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而展开的限制出口和扩大出口的对抗,又称‘商战’,其核心是采取各种方式、手段争夺世界市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如何应对不断突出的贸易摩擦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1我国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的新形势 (1)国际贸易摩擦表现形式多样化。2008年10月以来,我国遭受的贸易救济调查涵盖了“两反“”两保”全部4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涉及了知识产权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反规避、汇率摩擦等形式。 (2)贸易摩擦涉案产品种类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纺织品等行业仍为“重灾区”,并不断向彩电、电信等产品转移。 (3)贸易摩擦涉及领域广泛。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迄今为止,国外对我国发起的贸易调查涉及到纺织、轻工、机电、医疗保健、食品等行业,已从货物贸易领域拓展到了知识产权、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 (4)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国别范围扩大。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10月以来,全球5大洲有17个国家对我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美洲25起,涉案金额53.25亿美元;欧洲6起,涉案2.5亿美元;亚洲36起,涉案35.05亿美元。 (5)低碳经济将使我国面临新的更频繁的贸易摩擦。现在适逢全球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从保护本国新兴产业出发,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贸易措施和绿色贸易措施,贸易摩擦发生更为频繁。低碳经济时代,碳关税、碳配额交易、碳审计与信息披露等各种制度层出不穷。 2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 2.1建立和完善我国贸易救济制度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关国家肆无忌惮地对我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贸易救济体系,使得外国在对我国产品采取歧视性做法时,不必担心会遇到我国相应的报复。因此,我国应根据WTO规则,进一步完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体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这样可以形成一定的威慑,使国外不敢轻易挑起贸易争端,变被动为主动。 2.2改善外贸出口结构,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之所以不断升温,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外贸出口结构严重不合理。中国出口企业要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首先,充分利用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市场,保持价格优势。除此之外,创立自己的品牌或者通过兼并国外知名品牌,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改变外贸加工的局面,开拓具有中国品牌效应的市场。改变劳动密集型和低科技含量的商品出口结构,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减少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加速资源的有效利用。 2.3运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抑制摩擦升级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应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国际贸易摩擦,打赢国际贸易摩擦做好准备。一旦发生国际贸易摩擦,解决争端的一种办法就是拿起世界贸易组织这个武器。 2.4培养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正缺乏一批熟悉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这些人必须英语流利,可以与外国进行谈判交涉。拥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具有重要作用。在反倾销国际贸易摩擦中,由于我国此方面的人才奇缺,企业反倾销应诉不利。所以,政府、企业、教育界应该积极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 2.5开征碳税,降低中国在贸易摩擦中受损风险一些发达国家已在讨论开征碳关税,如《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但如果我国已在国内征收碳税,其他国家再征碳关税就涉嫌双重征税,违反WTO协议。因此征收碳税可以降低我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受损的风险,并增加我国的税收收入。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新形势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贸易摩擦,或减轻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可能受到的损失。面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情况,我们要理性对待,在总结以往贸易摩擦处理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讨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从根本上化解贸易摩擦的困扰,切实维护国家企业的合法利益,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法律渊源的浅议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融资结算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加剧了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法律问题,文章从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国内法三个层面探究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法律渊源,以期对解决国际贸易应收款转让的法律争端提供技术支持。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 应收款转让 法律渊源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企业普遍采用赊销等买方信用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就产生了大量的应收款,在国内贸易中也普遍存在。而大量的应收款使得企业负担沉重,举步维艰,因此急需通过应收款转让进行企业融资,加速资金周转。然而,应收款转让融资由于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法制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各种法律问题。因此,在国际经济法大背景下,探究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法律渊源,对于处理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法律问题十分必要。文章拟从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国内法三个层面探究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法律渊源,以期对解决国际贸易应收款转让的法律争端提供技术支持。 一、规范应收款转让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一)《国际保理公约》 《国际保理公约》(下称《保理公约》)适用于公约规定的保付合同、应收款的转让及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供应商和债务人之间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引起的保理合同项下无论何时产生的应收款的转让,并且要求供应商、债务人、保理商所在国为缔约国,或者货物销售合同和保理协议受一缔约国法律管辖,同时对保理公约的适用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保理公约》对现有应收款和将来应收款的转让都有效力,而不管保理合同是否指明了这些应收款,并且将来应收款的转让也无须经过新的转让行为。《保理公约》承认销售合同双方当事人(供应商与债务人)协议禁止转让的应收款的转让有效,除非债务人营业地位于一个已经根据《保理公约》第18条做出声明的缔约国国内。此外,《保理公约》还对再转让及债务人的付款义务、效力、抗辩权、抵消权等做出了规定。 (二)《国际保理服务惯例规则》 《国际保理惯例规则》(下称《规则》)是当前国际保理普遍遵循的法律规则。该规则对国际保理业务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了国际通行的法律依据,也是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特别是国际保理应收款转让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规则》适用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与出口保理商签有协议的卖方以信用方式向债务人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应收款。为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出口保理商与进口保理商之间的书面协议在某些方面优先于《规则》。 (三)《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公约》(下称《应收款转让公约》) 《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公约》(以下简称《应收款转让公约》)适用于国际应收款的转让和应收款的国际转让及符合规定的后继转让,不影响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除非在原始合同订立时债务人所在地在一缔约国内或管辖原始合同的法律是一缔约国的法律。《应收款转让公约》及公约的解释性说明规定或涵盖了可以转让的应收款和不可以转让的应收款,承认一揽子转让、未来应收款转让及部分转让的效力;界定了应收款及转让的国际性;明确了公约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及公约解释原则;明确规定对所转让应收款的付款担保的对人权或对物权属于转让应收款的所有权的从属权利;详细规定了转让人、受让人及债务人的权利义务及法律适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公约以附件的形式灵活多样地提供了一套应收款转让优先权冲突规范,首次将实体法与冲突法相结合增加了确定性,对公约的适用及各国国内相关立法具有重大意义。 (四)《破产法立法指南》和《担保权益立法指南》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所制订的《破产法立法指南》和《担保权益立法指南》对应收款转让的问题也有所涉及,不过大都与《应收款转让公约》的立法条文或立法宗旨相协调。比如《破产法立法指南》第二部分第89、139-142段对破产情形下应收款转让及其做法进行了阐释与《应收款转让公约》第9条的规定是一致的。再如,《担保权益立法指南》第24~26段关于应收款转让的效力、转让合同的限制及担保权利的转移问题与《应收款转让公约》8~10条的规定高度一致。 (五)其他 除以上几个影响较大的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立法指南外,还有一些国际组织或国际团体对应收款转让的立法和制度完善做出过贡献。如国际统一私法协会2001年通过的《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欧洲理事会法律合作委员会在1982年拟订的一份所有权保留公约草案;国际商会也制定了一份可以提供19个国家有关所有权保留法律基本信息的指南;欧洲重整和发展银行《担保交易示范法》等,这些工作,对《应收款转让公约》的制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调整应收款转让的国内法 国内法中,对应收款转让的规定多体现在民法和商法中,《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美国统一商法典》、《意大利民法典》都有债权让与的有关规定。 (一)罗马法应收款转让制度 罗马法最初认为,债是特定人之间的关系,是连接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法锁,认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绝对不能改变,也认定债权不能改变。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债权不能让与的理论逐渐改变。罗马法先是允许债的变更,后来在诉讼人制度建立之后,原债权人可以委任第三人以诉讼人的名义,诉追债务人,达到债权让与。但此时的人并非单纯的人,因为他收取的债的标的并不交付于原债权人。随后,诉讼人制度进一步发展,诉讼人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起诉债务人。最后,裁判官法规定债权让与在让与人于受让人之间的让与行为成立时,即发生效力,债务人自接受通知时受其约束,从而承认了债权让与。 (二)法国、西班牙应收款转让制度 《法国民法典》规定了债权让与,视之为是买卖契约的一种形态,或称为债权的买卖。《西班牙民法典》也有类似规定。从法国、西班牙民法的立场来看债权让与在法律上与有体物买卖相同,不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认为在债权合同以外无任何独立存在的所谓物权行为,债权发生转移只不过是该债权合同生效的结果。 (三)德国、日本应收款转让制度 《德国民法典》把“债权的转让”作为债的关系法的总则,采取的是形式主义。其区分债权行为(负担行为)和物权行为(处分行为),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即使当事人之间的基础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准物权行为也不受影响,债权仍然有效移转。债权让与是准物权行为,属于处分行为,而处分行为以处分人具有处分权为生效条件,无处分权人从事债权让与无效。德国民法典认为,债权合同作为基础合同,仅说明负有债务不发生债权转移的效果,其属于负担行为;而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债权移转的合意,可称之为债权转让行为或者债权转让合同,它直接发生债权转移的效果,其属于处分行为。该类合同类似于产生物权变动效果的物权行为,但其标的物是债权而非有体物,因此又被称为准物权行为,或者准物权合同(契约)。日本民法的理论在债权让与的问题上追随德国民法学说,认为债权让与属于“准物权契约”,并承认其具有独立性,不过在有因或无因的问题上,判例与多数学说则采取有因性的立场。 (四)英美合同法中应收款转让制度 英美法系无物权行为之观念,仅将标的物的移转看作是合同的必然结果。因此,债权作为合同标的,其让与效果的发生,也是其让与合同的必然结果,合同权利不过是财产转让的一种形式。英国法中,让与的概念比较广泛,几乎所有的财产的完全转让都可以称为让与,英国区分普通法上的让与和衡平法上的让与。英国根据财产法构成的让与为普通法上的让与,不具备这些条件的让与是衡平法上的让与。美国法与英国法类似,也认为当事人之间的转移权利的合同在不符合法定的让与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产生衡平法上让与的效力。 (五)我国应收款转让制度 我国有关债权让与的规定最早见于1910年正式完成《大清民律草案》,首次承认了债权让与,随后的《中华民国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法》均有债权让与的有关规定。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债权让与持禁止态度,《民法通则》承认了合同权利的转让,但没有充分尊重债权人处分债权的权利和自由,对合同权利转让的限制过多并且对很多问题没有涉及,随后我国《合同法》的颁布才确立了我国的债权让与制度。我国民法未采取物权行为制度,在物权变动上采取债权形式主义,认为债权让与和债权让与合同是两个范畴。债权让与,是指债权自其主体处移转到受让人之手的过程,是债权变动的一种形态,因不承认物权行为制度及其理论,它属于事实行为,指债权归属于受让人这种结果,将处分行为纳入债权行为之中,视标的物所有权变动为买卖合同直接发生的效果。这与法国民法典和日本民法典的立法思想是一致的。债权让与合同则为引起债权让与的一种法律事实,并且因其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故它属于一种法律行为;因其在让与人和受让人之间产生了债权债务,故它属于债权行为。此外,根据我国《合同法》第79条的规定及其解释,类推适用《合同法》第132条、第51条的规定,可知债权让与合同需要让与人拥有有效的债权,具有处分该债权的权限。以不存在或者无效的债权让与他人,或者以已经消灭的债权让与他人,都将因标的物不存在或者标的不能而导致债权让与合同不成立,或者效力待定。 三、结语 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国际保理公约》、《国际保理服务惯例规则》、《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公约》、《破产法立法指南》和《担保权益立法指南》等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以及国内法中民法和商法中对应收款转让的规定,如《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美国统一商法典》、《意大利民法典》都有债权让与的有关规定,我国主要体现在《合同法》和《物权法》中。但国内法中关于应收款转让的相关规定多依据债权让与和物权让与的相关法理。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职校国际贸易情景教学分析 一、情景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一)情景教学的内涵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感情状态得到优化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情景教学的特征 1、体现主体性 教育的本质是价值引导情景中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因为认知是一种积极主动和不断建构的活动,学习主体要通过自身的建构活动,形成自己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新知识只有通过学习主体头脑里原有知识的加工,才能被真正认识和掌握。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于学生本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景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价值引导情景,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亲身体验的基础之上,并通过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促成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2、突出实践性 体验是教育的根基。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所提供的知识没有真切的体验,就无法将其自主建构为自身的“个人知识”,这些知识对他来讲,只能是“关于事物的知识”,没有内在的价值和实际意义。人的体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发展和加深的。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要在实践中养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而是着重于在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内在体验、发挥自身潜能,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情景教学模式尤其关注受教育者内在体验的生成和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景,使其亲历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将自身生活与社会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发展个性,理解世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3、注重协作性 “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因为他在和人交往的状态中,有一种比个人更丰富的感觉,感到更能发展自己的自然禀赋。”与人交往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具有意义的自足性,是人的个性心理发展的背景和条件,构成了人的智力背景,能使人真正涉入到由不同个性和视野所构成的“精神场”。情景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引导学生交流沟通,并将协作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教学全过程。因为只有通过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引导学生交流沟通,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思维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宽容差异,克服自我中心,培养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多元文化背景、扎实专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高素质的外贸人才。 二、国际贸易课程实施“情景教学”的教学设计国际贸易课程实施“情景教学”,主要抓好五个环节: (一)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用形象的图形或符号来表达,收集各种相关业务材料,如:单证、图片、实物等,丰富教学模块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学习与国际贸易业务情境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含义,理解国际贸易惯例,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根据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专题讨论法;对于理论性不太强,且较容易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或方法加以延伸拓展的知识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需要提出观点、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对现场的控制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还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特定的语言和文化情景。 (二)实验室教学环节 实验室教学主要采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和教学实验局域网进行模拟仿真教学。实验室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网络实验环节,主要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文制单、国际商务谈判等需要学生多次实际操作演练的外贸业务课程。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情景模拟,实现在线实习,使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仿真的情景中,交互学习,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亲临其境、自主操作、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实验室教学中,让学生以法人代表的身份,模拟完成整个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从注册新公司、在网上供求信息、开发新客户开始,模拟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关系的建立,询盘、发盘、还盘函电的草拟,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 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租船订舱,报关、报检,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制单结汇以及业务善后等主要业务操作过程,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和丰富多变的操作练习,使学生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业务环境中亲身体验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 (三)基地实训教学环节 基地实训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延续,现场实地教学通过顶岗、轮岗,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体验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其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带领学生到定点企业实习、实训,使学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通过参观学习和顶岗、轮岗实际操作,把课堂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外贸英文制单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之后,带领学生到进出口公司单证部见习;讲授货物包装环节时,直接带领学生到外贸企业包装车间实地讲授;外贸跟单环节直接由外贸企业的指导教师现场讲授,让学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通过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更深透地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并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国际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其动手操作技能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在企业特定的竞争环境中,通过顶岗、轮岗,实习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创新和竞争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知识学习不是封闭进行的,要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通过对话沟通,不断扩大视域,完成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基地实训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观点和思想都为整个学习小组所共享,小组之间通过展开争论,达到相互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教师对此加以引导和点评。在实验室教学和基地实训教学中也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习报告也要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通过组织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开展辅助教学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口语大赛”、“制单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礼仪大赛”、“操盘手大赛”等,并组织学生参加如“电子商务网络创新大赛”、“企业沙盘模拟大赛”等项赛事,以活动促教学,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邀请外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学校做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现状与前景的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做有关就业、创业经历的讲座,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申报、立项大学生科技创新等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结合地方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开展学术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英语游戏教学思考 一、游戏教学理论概述 所谓游戏教学方法[1],又称学习游戏化,是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过程基于培养目标、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等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和教学策略。其中,游戏化学习的重点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柏拉图说:“生活必须作为游戏来过。”雅斯贝尔斯宣称“:人们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总是不断通过各种实践去不断变换身心自由释然的游戏,这种不断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动可以说是倾听生命规律的行为。”[2]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帮助人们学习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活动自古有之。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3]强调在对儿童的教学中运用游戏形式,让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他认为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智力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以此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的基础。根据KrashenStephen[4]关于语言习得中“情感过滤器”的假设,语言习得是个体情感系统滤后的产物,那些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引起负面情绪或与个体不愉快情感经历相关记忆的语言和学习过程都会被过滤到个体语言记忆系统之外,过滤的产物越多,个体对该语言体系的接收、处理及消化得越慢,甚至完全排斥对语言的习得。KrashenStephen还提到,焦虑、紧张、无趣等均为“情感过滤器”的滤网。因此,教师在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降低“情感过滤器”的过滤作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激发学生的正面学习情绪,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下积极吸取教师所教授的知识。Hadfield[5]认为“外语课堂活动不仅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对语言操练具有一样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外语课堂活动能给语言习得者提供真实的交际机会,尽管仍然是在人为设定的范围内,进而将教室和教室外的世界连接起来。”这种鼓励自然交际的外语课堂活动将语言习得的过程转换成习得者自由交流的过程,将教室转换成准外部语言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转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当习得者的游戏意识和交际意识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不会再因为担心犯口头上的错误而不敢开口了。随着习得者作为外语教学研究对象的深入,教学的多样性对教学效果的迁移作用更加受到关注,外语课堂游戏无疑为外语教学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正如RichardAmato所说,“外语课堂游戏可以缓和紧张的有压力的学习气氛,可以引发新的语言点和新的想法,可以给传统的教室带来更多的选择。”[6] 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开学初,笔者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上了国际贸易英语第一单元的课程,该单元结束后,笔者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并记录成绩。之后对这两个班级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5份,收回65份,所有问卷都有效。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以下三个问题比较突出。问题一:你喜欢目前这种国际贸易英语课的上课方式吗?6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13%的学生表示一般,8%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剩下的10%的学生表示喜欢。问题二:通过目前这种教学模式,你能记住多少新授知识?47%的学生选择低于一半,31%的学生选择多余一半,3%的学生表示完全记不住,9%的学生表示几乎可以记住全部所授内容。问题三: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67%的学生选择完全有必要,15%学生表示一般,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剩下1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满意,可以看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基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多数学生希望能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练,以便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不足并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而这些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较难实现的,所以希望授课教师能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指导他们进行学习。 三、游戏教学在国际贸易英语课程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实验对象与方法 1.实验对象 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实验对象为浙江海洋学院英语本科师范专业二年级学生,共两个班级。 2.实验采取的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问卷调查、单元测试等途径采集相关数据,选取《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中第8-16单元,采用游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其他单元则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实验对比阶段 1.词汇游戏 方法一:“单词接龙”游戏(以国际贸易英语中基本术语的教学为例)。在游戏之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堂上,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组5-6人。教师给出第一个单词,如freigh(t货物运输),然后要求每组学生写出以t开头的单词,如tende(r投标),然后再写出以r开头的单词,如ratio(比率),以此类推,在规定时间内哪个小组写出的单词在正确的基础上数量最多,则该小组获胜。这种游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通过互相帮助有效地对单词进行了复习。方法二:“找搭档”游戏。由于国贸英语课程中看起来相近或相似的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对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进行较好的辨析。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师要进行一定的课前准备。准备好两个信封A、B。信封A中装有将要教授的概念性的容易混淆的词组,如:AbsoluteAdvantage(绝对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比较优势)、OpportunityCos(t机会成本)、averageCos(t平均成本)、CurrentAccoun(t经常项目)、CapitalAccoun(t资本项目)、CounterTrade(对等贸易)、BarterTrade(易货贸易 )、EntrecoteTrade(转口贸易)TransitTrade(过境贸易)等,信封B里装有这些词组相对应的解释和例子。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前预习,对游戏中所要遇到的这些概念性词组及其含义进行一定的了解。课堂中,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偶数小组,一般7-8个一组。然后,将信封A、B发给小组学生,每组一半学生得到A里的纸片,另一半学生是B里的纸片,要求学生A根据自己手中的纸片去寻找相对应的学生B。如果所授班级学生的基础一般,教师在设计时,可以一词对应一个解释,如果学生程度较高,则可以设计一词对应多个正确的解释或相关例子、案例。如果学生对自己手中的纸条不是很理解,可以用英语向其他学生寻求帮助,相互探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对概念性词组的掌握程度。最后,教师宣布正确答案并相应做出一定解释,并对最早找对搭档的小组给予表扬,通过这种游戏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点,并及时对错误的概念进行纠正。 2“.情境模拟”游戏 所谓“情境模拟”游戏就是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当的行为环境,让学生就某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将讨论的内容和结果表达出来,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合理处理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合同执行过程中保险问题纠纷为例,笔者设计了下列情境模拟游戏。首先,给出学生一个案例背景。如:国外某公司(简称买方)与我国一公司(简称卖方)签订一笔食品出口合同,交易条件为FOB大连,付款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随后,卖方收到了买方银行开来的信用证,即备妥货物,办好出口手续,按期将货物装上买方指派的船只,并向买方发出了装船通知。装船于凌晨2时结束,半小时后载货船舱出现火情,船长立即组织救火,先启用二氧化碳系统灭火,但发现该系统失灵,只好使用消防水系统灭火,才将火扑灭。经商检部门鉴定,该批货物因火灾和严重泡湿而完全丧失商业价值。卖方立即通知买方,征求处理意见。买方来电称,卖方应负责卸下毁坏的货物,重新备货装船,并声称将指示银行撤销已开出的信用证。卖方则认为,货物已装船,合同义务已履行,没有义务卸下损坏的货物和重新备货装船,并认为买方应该支付已装船货物的货款。船方则因货物已毁损而拒绝签发提单,并以火灾免责为由拒绝承担赔偿。然后将学生分组让其对此案例进行讨论,并要求他们根据案例及其讨论的结果进行角色分配,用表演的方式将整个案例和他们所讨论出来的处理方法展现出来。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各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特别是对最终案例处理方法进行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他们所讨论的案例处理方式是否正确,以此提高和巩固学生处理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合同纠纷问题的能力。此外,笔者还针对贸易条款的掌握,设计了一些不同层次的贸易谈判,让学生分别扮演贸易谈判、交易可能涉及到的各种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专业术语、谈判规则及其他可能涉及到的注意事项的记忆和正确运用。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游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皮亚杰认为,从认知的本质看,游戏的特征是“同化”超过“顺化”,也就是说“学生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提高认知水平”。[7]调查问卷表明,有53位学生赞同“游戏能帮助自己对国际贸易知识加深了解和掌握”,49位学生认为“游戏能帮助认识自己在语言沟通和国际贸易谈判技巧方面有待改善”。这些数据都说明游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的理论、原则并能将这些知识初步运用到模拟的国际贸易谈判场景中去。 (二)游戏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 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游戏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吸收知识过程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绝大多数学生(93.4%)表明喜欢这种国际贸易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方法,85.6%的学生认为游戏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92.9%的学生表示“通过游戏强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由此可见,游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 (三)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教学在课堂中提供了真实的交际环境,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使语言回归到了自然状态下交际工具的位置。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认为“通过游戏教学方式,自己比以前更愿意在课堂上开口讲话了”,96.6%的学生认为“通过游戏,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82.7%的学生赞同“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此外,在实验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学游戏的展开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发生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游戏教学也不例外,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 2.趣味性原则。游戏教学之所以能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快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在于它包含了游戏具有趣味性的特点。 3.参与性原则。游戏教学的参与性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事的乐趣。 4.纪律性原则。在游戏进行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游戏规则,做到整个课堂次序张弛有序。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将设计合理的游戏运用到国际贸易英语课堂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理论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当然,笔者所想到的这些游戏方法只是游戏教学具体应用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游戏教学方式等待我们去研究和开发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发展下的市场营销的论文 一、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形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金融数额也在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出口量也迅速增加,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对外贸易的管理工作,给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我国出口贸易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及时改正,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与进步。 二、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逐步增长,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认识到进行对对外贸易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充分的研究了进行国际贸易的必需手段。市场是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要充分的结合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相应的对外贸易策略的研究工作,采用合理有效的对外贸易策略进行对对外贸易的研究和分析工作,进而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进步,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3.1时刻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向了解与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国家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管理与营销,在国际贸易的进行过程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对外贸易的经济水平,就需要有效的把握住国际贸易的命脉就必须时刻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动态实况,了解国际贸易的环境与情况,充分的结合自身的实际贸易情况,有针对性的促进对外贸易效率的发展,从最大限度上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实务。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与新闻更有利于出口企业对自身出口产品结构与质量的优化,更全面地完善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结构。对于掌握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信息的手段,通过国际市场动态信息调查,能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与营销策略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并选择出有效的改进手段。 3.2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实行不同营销策略的细分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中,市场营销策略是应对市场变化与市场需求,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结构优化的手段与措施,而且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中,主要策略的核心就是“stp营销策略”,即重视国际贸易实务中对国际市场的正确定位与划分,“stp营销策略”通过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精确划分,决定实行相应的营销策略,并且根据“stp营销策略”,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需求也要做到充分地了解,所以对于出口国家的内部市场的微观细分应该做到更好的地步,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找出目标客源市场中客户的需求特点,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来进行销售。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应该做到对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在进行对不同区域的经济贸易的交流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选择的对外贸易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则是要求相应的管理企业能够有效的找寻出相应的管理手段,尽可能的做到可持续发展,保证在后续的对外贸易进程之中,可以充分的保证对外贸易事务的正常运行。 3.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市场是国际贸易进行的土壤与根基,因此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不断注意对新市场的开发,以及旧市场的稳固,保证市场营销渠道的通畅。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光考虑自身国家的经济效益,也应该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多下功夫,完善国际贸易对销售渠道的要求。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服务才是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国际贸易,将自己国家的产品销往国外,需要自身过硬的质量与服务来拉拢客户的心,这代表的是自身国家的面子问题。完善国际贸易产品的售后服务,进行适当的调价措施,都是加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争取国际市场份额的必要途径,出口贸易企业要认识到,产品出口国际后既是销售的结束,也是国际市场营销的开始,稳定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客户源,是当今国际贸易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结论 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现如今正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变与活用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在出口贸易企业的营销管理应用中要注意对全球市场进行市场营销与调研,要以国际贸易利益最大化为中心,为出口贸易企业的获利所服务。这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来不断地优化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方案,并且要注重国际贸易实务与市场营销结合的重要性与意义,最大程度降低国际市场中的市场营销威胁,最大程度提高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能够获得的实际利益,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浅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电子商务加快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运行的,通过网络数据把全球连接为一个整体,建立起一个虚拟的全球范围化的市场,电子商务对于传统市场来说,是新鲜事物,一些陈旧的观念被打破。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可以运用电子商务的平台来进行贸易交往活动。电子商务让全球贸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更加的密切,各国之间除了竞争之外,经济合作也越来越多。 二、电子商务让国家贸易分工更加的深入 从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电子商务在各个国家的贸易活动当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电子商务让各个国家之间能够更好的进行信息交流。每一个国家也可以将自己国家比较有特色的服务和商品推广给其他国家,从而提高这个国家服务和商品在整个世界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如此看来,各个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的趋势就非常的明显,也更加的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各个国家的竞争优势。 三、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方式不断创新 电子商务和传统的国际贸易比较而言,是有很多自身的优势条件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优势就是电子商务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更新往往能够同步进行。这个优势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些靠信息不完全开展业务的企业不得不考虑自身发展,寻求新的出路;那些因为地域、空间、信息等无法展开市场的企业,也在电子商务的启发下找到了新的出路,开展起自己企业发展新形式。所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让许多新服务和新产品都涌入到国际市场当中来。 四、电子商务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市场营销模式 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有着很多优点,例如:成本低,减少顾客对推销商品的抵触情绪,这些都为与客户建立一个良好的商务关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这种情况对于国际贸易的营销模式影响是非常大的,电子商务的宣传模式主要是运用互联网广告来进行宣传,这要比国际贸易的传统媒体广告成本低很多,而且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顾客的自主选择就会大大减少顾客对于营销产品的抵触情绪,这种缓解作用,就会产生很好的营销效果。客户可以通过登录相关的企业商品信息平台,发表评论、提供建议。这种方式能够很好与企业进行沟通,也有利于让企业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都是电子商务对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模式产生的影响。 五、划分了国际消费偏好 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之下,一切服务都是了顾客,都是为了顾客的一切利益。这种意识在电子商务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企业和商家通过网络来与顾客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商品。商家如果想在市场当中占有有利的地位,也会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产品性能,突出自己产品的特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各国贸易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日益密切,电子商务的一些理念、品味和时尚等也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得到了很多顾客的喜爱。 六、催促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全球化是电子商务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交易的双方可以是世界上任何地区和国家的人。所以,国际税必然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如互联网交易程序的差异、网上交易定性的差异以及通过网络订购但实际采用普通有形方式交易等造成的税收结果存在差异。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也存在双重税收、重复征税等问题。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较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信息安全、知识产权、域名等存在的问题。各国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都还不够完善,因此各国政府、各个企业在制定国际贸易相关政策时应结合电子商务自身独有的特点,对电子商务在处理流程以及交易规则等做出界定,使国际电子商务存在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等问题能够的到解决。在法律上各国应采取针对性的法律措施使用户的网络交易行为能够有法可依。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校企结合现状及创新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结合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放开,对外贸易企业外延扩大,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全球化的商务竞争中来,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呈多样化,质量要求更高。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毕业生的实际就业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涉外活动较多,企业急需外语熟练,外贸熟悉,懂业务、能管理、会操作的高技能外贸人才,至少是有一定经验的就业者。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偏弱。 1.1教育者对校企结合重要性认识的高度不够,管理模式不成熟,教学经验不足。高职教师队伍存在差别,其中部分教师没有从事过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理论充沛,实践指导薄弱,造成侧重点往往在课堂上,寻找理论和实践的切合点的能力有限,不能根据形势的需要进行调整。 1.2校企结合的实习活动缺乏统一的指导定向,随意性很普遍。学生实习岗位往往不是狭义上的外贸企业,岗位和所学专业差之甚远,无法接触最新的国际贸易走向,也无法检验学习效果和实际运作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完成教学实践内容。方法简单枯燥,直观性不强,实践能力不能达到有效的验证。 1.3校企结合的重点在企业,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学校的积极性较高,而国际贸易企业出于自身的考虑,关键岗位很少接受学生上岗,岗位明显不足,有的只是作为熟练工人使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到实习的效果。致使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仍然不熟悉国际贸易工作的范围、项目、运作方式以及涉外的方方面面,在陌生的环境中畏手畏脚,难以胜任,因此而转行的也不在少数。 2.运用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务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结合是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需要脚踏实地的务实和不断的创新。 2.1提高认识,打造一支校企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国际贸易的校企结合教学对师资有着特殊的要求,专业教师应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又具备丰富的外贸实战经验和丰富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在提高认识,敬岗爱业的基础上,选拨拔部分素质高的教师到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之首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用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打铁先要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实践能力做表率,校企结合的教学无从谈起。 2.2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国际贸易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系列,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有相当一部分与普通高校差异不大,没有和本专业的实际要求有机的联系起来。所以,课程设计要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基点,突出专业特色,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设置,必须保证在企业见习实习的工时,增加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尤其要是在外语口语的强化训练,外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资格资质及相应的证书等实际需求上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3提高校企结合教学过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编排,相互交融职业教育偏重于实践教学是个新的思路,国际贸易专业更是如此。在授课排序上,一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制定科学的黄金比例;二要避免把两者割裂开来,形成两层皮。在教学上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出现,在一年的两个学期中,学院学习占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其余时间安排在基地或企业进行实习。把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拿到实践中去运用,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再拿回到课堂上研究解决,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如此往复,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实践的过程,相互交融,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校企结合创造客观条件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取向相当的明确,毕业前应该具备与就业相当的自身素质,实训基地为校企结合创造了前期客观条件,不但可以解决学生的实践需要,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训专门人才,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这就是务实,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要做。有了这么一个平台,引进相关的实训软件,设置进出口公司、海关、商检、税务、检疫等部门,由学生进行虚拟运作,把仿真教学用到极致。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工作流程,以及具体的单据填写、业务洽谈、合约签收及贸易谈判可能涉及问题等等。校外实训是校企结合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检验学习效果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可以直观的接触到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操作水平,增强自信心。 2.5强力沟通,打通校企结合的瓶颈,促进交流合作校企结合的教学方式,关键的是找到专业对口,具备实习规模和专业要求的企业。高职院校缺乏实习基地已经成为这一教学方式的瓶颈,问题产生的要素在企业,也和学校的教学有着极大的关系。要做到校企合力,学校方面首先要把重点向企业转移,注意把企业在新形势下出现的阻碍外贸发展的难题,作为学校论文的选题,最大限度的和经济运行联系起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向企业提 供最新的科技信息和新技术的成果。有条件的,主动承担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适时的推荐和开发新的项目,提高企业对院校教学水平的认知度。这样,企业不再把接受实习生作为负担,而是为企业的发展进行人才储备。这种机制的形成,就会使学院和企业达到了认识上和利益上的相通,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达到双赢。 综述,如上所述,根据当前高职校企结合教学的现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校企结合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把真实外贸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出合格的,与时俱进的国际贸易人才。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浅论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革新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的大部分就属于应用型人才。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应该本着“基础理论适度、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突出”的理念,加大力度强化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 1、国贸专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专业培养方案到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纷纷向实践教学倾斜。但是许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地沿袭了旧的做法,重理论、轻实务,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有的高校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检查标准。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国贸专业的发展较滞后,竞争的激烈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2、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国际贸易专业又是操作技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与生俱来地具备应用型的特点。本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外,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业务的能力,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而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研究与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结合。 3、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产生了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它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具有领导才能的精英群体,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马上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这些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二、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学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的重要过程,为学生创造了广阔开放的空间、身临其境的感触和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力。 1、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模拟训练 可以对学生进行如制单、报关、网页制作等单项实训,也可以进行综合业务实训,亦即货物出口整个流程,从洽谈签约到货、证、船、汇,直到核销、退税等环节逐一地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 2、课内仿真案例讨论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学中,可以精选真实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核心事实应接近事实,对采用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可以拓展讨论。 3、组织专业讲座 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为学生讲授工作实例、常见问题以及新动态、新趋势等,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假期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近年来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主办的“全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是结合国际经贸专业的一项很有实践意义的行业社会活动,高校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 5、专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商贸流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让学生了解商贸活动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参与进出口业务流程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了解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6、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的练兵,能为就业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三、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在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方面,首先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财力,建立实验室、实训室,购买适合本专业的教学软件、硬件,配套的教学设备。其次对 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的质量与结构确实有所优化,学历结构与科研能力迅速提升,但真正能够胜任实践类教学课程的师资显然不足。从实践教学考虑,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还要有娴熟的业务经验,较强的外语说听能力,能理论联系实践地将知识与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事实上,许多专业老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理论功底没有问题,但在国际贸易实务、运输保险、商检报关、国际结算、商务外语沟通等领域的实践环节显然薄弱。教科书上的有些内容在文意上空洞艰涩,但只要有实践经历,通过简单的解释就能让学生理解掌握。 2、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要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突出,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对这类基地来说,既要能配合教学需要安排生产作业周期、配备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士传授和指导实践操作,又要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和经营运作。学生到公司实习,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一定的冲击,因而有些公司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同时对学生实习的管理需要严密的制度安排,需要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的潜心合作。往往因为管理的缺失,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较好的效果,甚至有些内容根本无法落实。 以通常教学安排来说,大学一年级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贸活动建立基本认识,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而进出口业务涉及到商品生产、包装、运输、保险、商检、报关、制单结汇等多个环节,这一过程不可能由一次参观而达到深入全面的效果,也不可能给学生带来深刻影响。 实习阶段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最为关键的阶段。但是外贸企业除了前面分析的不太欢迎学生实习的一般原因以外,还有其特殊原因:首先,在洽谈签约环节,贸易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到进出口双方的商业机密,而且在谈判中也需要营造特殊的谈判氛围,一般不会让实习生亲临其境,当然谈不上实习效果。其次,进出口业务涉及时间较长,实习单位很难有一单完整的交易过程让学生观其首尾。最后,进出口贸易涉及很多部门,业务工作量大面广,所需的人力、物力较多,实习过程的组织颇费周章,如果安排不好,费时费力还不见效果。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实习生到实习单位后,也只能感受一下外贸企业的工作氛围,要想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效果比较困难。 四、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建议 1、配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配备一支高水平的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知识和经验,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要使教师达到相应的要求,需要不断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首先,引导教师树立“基础理论适度、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突出”的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其次,通过培训使教师改进教学能力和方法;再次,通过进修学习和到企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势在必行的选择。所谓共建,就是在校内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以以“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业界人员做教师,可以在实训实习阶段请他们授课,也可以不定期请他们来校面向师生进行业务专题讲座。 2、对校内实验资源加大投入,同时进行科学整合,开设特色课程,设立学用密切结合的实践环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开设实践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优势及特点,开设相应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考虑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商务往来的主流,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完全可以和电子商务课程整合,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常见处理方式及运作手段。在软件环境建设方面,配备世格外贸实习平台、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外贸单证模拟软件、国际贸易全景仿真系统软件、电子商务实验软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形成软件平台和知识连锁,创造一个完全仿真的国际经贸环境,让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操作技能,增强涉外商务实践能力。 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场所 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学校应当与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建立长期固定的实训实习基地,与基地签订学生实习合同,落实学生实践环节的实训安排,并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络。实习结束以后,由实习基地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鉴定。这样紧密合作的方式,便于高校和企业的及时沟通和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可以保证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了解。 4、重视社会实践 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网络化、信息化,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还必须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如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有助于锻炼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实践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也可以是与专业有关的走访调查、社会调研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推进了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质等大有裨益。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农行绿色国际贸易融资 摘 要: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大多支持石油、化工、大宗商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与现在提倡的“碳金融”理念相悖。文章以临海户外休闲用品行业为例,浅述农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如何给低碳的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提供有效的绿色信贷支持,实现银企双方的共赢。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金融 户外休闲用品行业 国际贸易融资 一、倡导低碳金融,农行积极推进绿色信贷 农业银行台州分行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绿色银行”建设,推进“绿色信贷”。践行“低碳金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银行’,既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银行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风险的内在要求。 户外休闲用品行业为临海市的五大特色制造业之一,尤其在2003年9月22日,临海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荣誉称号后,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齐抓共管,促进休闲用品礼品行业更快发展的共识。据台州海关2009年的统计数据:临海市全年进出口总值14.13亿美元,其中出口实绩13.25亿美元,进口实绩0.88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出口总值超5.83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额的41.25%,在全市进出口十强企业中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占了50%,分别排第1、4、5、6、9位,五家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出口总值合计达到4.13亿美元,约占该行业进出口总值的70.84%。可见,户外休闲行业已经成为临海市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增长点。 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是指生产户外旅游用品太阳伞、帐篷、户外家具等产品,为户外旅游业发展提供消费品的生产企业。该行业具有低碳、低耗能、高经济效益等特点。 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大多支持石油、化工、大宗商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与现在提倡的“碳金融”理念相违悖。作为践行者,临海农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给低碳节能的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 二、农行国际贸易融资助推临海市户外休闲用品行业的发展 农行为临海市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有以下几种: 1.进口押汇。进口押汇是指农行收到信用证、进口代收项下单据或汇款项下客户提供的相关单据后,以进口货物的物权做质押或抵押,为申请人用于支付该信用证、代收或汇款项下金额所做的短期资金融通。 2010年6月,有家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A公司需要从韩国进口原材料,但由于生产旺季,资金周转比较紧张,笔者所在的农行临海市支行得知此情况后,建议A公司以进口信用证结算,并向我行申请办理进口押汇,期限为3个月。我行审查后,开证前与A公司签订进口押汇合同,我行开出信用证。1个月后,国外银行寄来单据,单证相符,A公司签定信托收据,我行放单,同时对国外付款。A公司提货后加工生产,销售产品,回笼资金,3个月到期日后归还我行押汇款。这样,A公司就获得了3个月的资金融通。流动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新鲜血液,由于我行的绿色国际贸易融资支持,满足了A公司的利益需求。打包放款。打包放款是出口商在提供货运单据之前,以供货合同和国外银行开来的以自己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向农行抵押,从而获得用于该信用证项下出口商的进货、备料、生产和所需周转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是我行给予出口商的一种“装运前融资”。 2010年8月,临海一家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B公司同德国的进口商签订了一份金额为60万美元的订单。签约后,由于资金周转紧张,B公司凭德意志银行开来的即期信用证,向我行申请金额为300万元人民币的打包放款,用于生产该信用证项下的出口产品。我行对信用证真实性、条款等内容及B公司提交的出口合同等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审查了B公司的信誉及履约能力后,考虑到该公司资金周转紧张的实际情况后,为其发放了300万元人民币的打包放款。 打包放款对出口商有如下好处:扩大贸易机会——在出口商自身资金紧缺而又无法争取到预付货款的支付条件时,帮助出口商顺利组织货源、开展业务、把握贸易机会;减少资金占用压力——在生产、采购等备货阶段都不必占用出口商的自有资金,缓解了出口商的流动资金压力;为企业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融资渠道,特别是在当前美元利率低于人民币利率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打包放款结汇,获得人民币资金的融通,降低资金成本。 福费廷业务。福费廷(FORFEiTING),又称票据包买,是指农行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的买入有进口方银行承兑的或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 福费廷业务对出口商的好处: (1)开展福费廷业务,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贸易融资途径。当前临海户外休闲用品企业主要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差异性,且大多处于买方市场,赊卖方式较多,外贸企业在现金流上普遍存在问题,迫切需要银行融通资金。福费廷业务不同于一般的贸易融资业务,其所占用的是银行额度而非企业授信额度,有高达100%的融资,既能有效地规避客户风险,又满足了企业对资金融通的需要。 (2)办理福费廷业务能满足出口企业的利益需求。第一,福费廷业务将远期应收账款变成现金销售收入,解决了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问题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同时可以减少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金额,从而改善了企业 财务状况,提高了资本的良性循环使用;第二,由于包买商无追索权地买断出口商的应收账款,因而承担了收取债款的一切责任和风险,出口商将原先面临的进口商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价风险等都转移给了包买商。第三,采用福费廷业务的方式除给出口商带来上述收益外,在我国特定的外汇管制之下还有其独有优势,即按照我国外汇政策,银行对企业的远期收汇不论是提供打包贷款、押汇还是贴现,均视为向企业提供融资,银行不能向企业即时出具相应的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而必须等到实际收汇后方可出具。企业拿不到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也就无法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和出口退税,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大量资金占用在税款上。而采用福费廷业务的方式,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外汇指定银行对境内出口企业以此取得的外汇资金,视为已收汇并可为企业出具收汇核销专用联。出口商无需等到货款实际收回后即可办理相关核销和退税手续。 (3)办理福费廷业务也可以使出口商增加贸易机会。由于国际贸易的特殊性,对国外进口商的资信并不了解,临海的大部分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一般不敢跟高风险地区的进口商贸易往来,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订单全盘拒绝。但是有了福费廷业务后,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对方银行包买票据,银行信用高于进口商信用,通过我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支持,企业可以考虑在高风险地区贸易,因此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机会。 目前福费廷业务市场运作情况良好,在严格的银行内控管理下,基本上没有银行到期拒付现象的发生。且农行大都采用福费廷业务,由第三方银行包买,我行从中赚取差价,在此方式下,我行可既不承担资金收汇风险,确保一定的银行收益,又帮助企业融通了资金,可谓“多赢之举”。同时可通过福费廷业务带动其他相关的贸易融资业务的整体发展。企业办理福费廷业务的同时,带来了信用证议付和出口托收的业务,真正实现银企双方的共赢。 与此同时,我行为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的贸易融资的方式还有出口押汇、出口贴现、国际保理、提货担保、海外代付等。真正实现不论是在出口方面还是在进口方面,我行均践行“低碳金融”,对临海的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贸易融资支持。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融资有效发展 一、国际贸易融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经济市场化进程中,金融总量开放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贸易部门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既是我国金融深化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资本流动和资源配置,推动了我国的贸易进一步深化。然而,我国的金融深化与外贸领域的市场化、国际化并不对称,外贸领域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较高,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较慢,开放水平较低,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贸发展。 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情况 1.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受阻的原因。一是企业的认识不到位,我国新一轮汇率改革才刚刚起步,在汇改之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贸易金融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尚不会以金融手段为贸易避险;二是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缺乏,大多数出口企业还沿用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交易方式,忽视对进口方资信的调查,加剧了出口企业的收款风险。三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甚至挪做他用。四是银行内部问题,各大银行虽然都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但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在观念、体制、流程、产品和人员还不适应该项业务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缺乏复合型的高素质人员。 2.各层面都在大力推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近几年各家银行都加快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市场的拓展力度。中国银行2009年底的贸易融资余额约为240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35%左右,其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超21亿美元,居全球首位,旨在建设国际一流银行,行先后获得海内外权威媒体评选的“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最佳国际业务”、“最佳贸易融资银行”等奖项;建设银行连续两年获得了《环球金融》杂志颁发的“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奖,标志着建行在贸易融资产品创新、服务技术和风险控制走在了同业的前列。国家越来越重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针对日益严峻的对外贸易形势,2009年的“金融国九条”明确指出“改进外汇管理,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适当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方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贸易融资”。 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畸形发展。基于其广泛用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已成为各家银行争相发展的业务。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投资依旧占主导地位,即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的高回报导致了很多畸形的金融现象,特别是资金的投资预期回报率与房价的涨幅挂钩度越来越高,经营环境的恶化导致资金逐步由实体经济流入房地产市场。大多数企业和个人都在固定资产上过度投资,且其资金来源越来越依赖银行融资,甚至民间融资。一些地方的金融环境过于宽松,以温州为例,温州的金融生态环境在国内一直名列前茅,过去的几年里,国际贸易融资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途径让大量的贸易流通型企业获得超过自身承受能力之外的大量资金和额度,帮助温州的许多贸易型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一家不到1000万注册资本的公司可以拿到近3个亿的额度,且全部为担保方式。只要有足够的贸易业务的支撑,就可以拿到相应的融资需求,这就是国际贸易融资能够突破企业自身限制的一个有利条件。也就是基于此,大量的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做大流量,做大贸易量。 三、银行如何有效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1.加强风险的防控能力。 (1)适应业务定位的变化,树立科学的风险经营与管理理念。一是针对国际贸易金融发展规划中的行业定位、客户定位及产品定位,明确和细化业务准入标准,通过市场细分,有选择地介入重点行业和目标客户,使风险的控制目标不受经营风险区间的变化而有所降低。二是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将评审工作的重心从风险识别逐步向风险评价过渡。三是加强与市场对接,建立有效的市场调研与沟通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授信政策和调整评审标准,合理引导营销取向。此外,不断提高专评审人员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进而逐步形成“专家型”评审。 (2)加强业务交流与培训。加强与同业的广泛交流,通过借鉴先进的风险理念及操作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 (3)加强贷后管理。建立风险监控和评价体系,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对大宗商品价格、行业景气度等保持及时跟踪。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较强的担保方案。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 3.结合市场实际和客户需求。在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区分其目的是首要的。对于非融资需求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银行承担的风险较低,理应优先发展。对于改善现金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实力,并结合其上下游客户的实力,进行选择性发展。 4.加快产品创新。分析交易链各环节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研发适应市场的贸易融资新产品。将贸易融资产品与结算、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工具等进行组合,为客户量身定做“贸易融资解决方案”。 5.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定期对操作、营销及管理队伍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专业培训,促使基层人员主动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培育一支专业化的操作、营销和管理队伍,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分析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变迁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 政策 关税 贸易理论变迁 [论文摘要]本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跨度上,研究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变迁,通过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试图总结出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出现的规律性与客观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并使之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制订有所帮助。 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采取何种的贸易政策理论作为指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使虽然有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约束,各个国家也经常发生贸易问题,比如正在解决中的美国对中国轮胎征收高额关税的事件。 在回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寻求答案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历史在惊人的重复中划过了一个大w型。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中,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交替上升,彼此替代,在对立统一中使世界经济走到了今天。如果撇除各门学科言必称的古希腊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从l5世纪初的重商主义时代一直到今天的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的加强,在政府行为方面赞成政府在国际贸易中实行无为政策的放任自由主义者和赞成实行干预的经济民族主义者之间展开了无数次的辩论,内容涉及国际贸易对国内经济福利和产业成长的影响,日益依存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利益分配等其他问题上的作用等。争论的核心和焦点是政府应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还是推行保护贸易政策。争论是如此的激烈,而且一直没有停止过,以至于罗伯特·吉尔平断言说“争论可能永远得不到解决”。近代国际贸易始于15世纪到l7世纪,当时占主导地位的重商主义政策要求政府加强管制力量,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由于西欧各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关系急剧发展,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了金银货币,货币成为全社会上至国王下至农民所追求的东西。而获取金银的途径只有开采和发展对外贸易。而这种使国家富有的对外贸易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只有保持对外贸易的顺差,才能达到使国家富有的目的。 在这种思想下,重商主义者们极力主张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对进口商品课以高额关税,或禁止进口本国不需要的商品。正如恩格斯所形象描述的一样:“各国彼此对立着,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长期重商主义政策的实行,妨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原料和谷物价格上涨,工业成本上升,影响销售市场的扩大,造成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从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对重农学派的主张及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诺斯在这里对自由贸易的思想作了出色的阐述:“阻碍贸易的法律,不论是关于对外贸易或是国内贸易,不论是关于货币或是其他商品,都不是使一个民族富裕、使货币和资本充裕的要素。……我们可以费力筑篱去为杜鹃鸟,但这是徒劳的,因为从来也没有一个人是靠政策致富的;而和平、勤劳和自由却能促进贸易和财富,此外别无其他途径”。对外贸易政策在这里开始w的第一个转折,从干预转为自由放任,其间经过了N·墨尔本、D·诺斯、D·休谟、J·洛克、J·马西、J·D·司徒亚特,至亚当·斯密集其大成,完成于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他谈到:“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l/5或20%,而制鞋时只强l,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它不是对于双方都有利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英法等国在l8世纪末至l9世纪末这个时期,大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降低关税税率,减少了纳税商品的项目,简化了税法。这种自由贸易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33年大危机之前,大多数的理论和政策均相信,经济处于不均衡状态时,“正如线上悬着一块石子,如果离开了他的均衡位置,地心引力将立即使它恢复均衡位置的趋势。”而政府确实遵照这一思想在这一时期忠实地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 1776年,美国宣布成为独立国家,为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避免成为英国的农业附庸A·汉密尔顿坚决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美国当时尚处于幼稚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F·李斯特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对这一思想做了十分深刻的论述:“在自由竞争下一个无保护的国家要想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已经没有可能。……必须牺牲眼前利益,使将来的利益获得保障。……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在这里,有趣的现象发生了。的第二个转折开始了,重商主义的思想好像又复活了过来。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理论也颇为引人注目,结构主义学派的劳尔·普雷维什提出中心——外围论,即现实的世界经济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结构,就是“中心”和“外围”。它们形成了世界的两极,每一极的生产结构有着重大差别。由于收入弹性的不同,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必须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征收保护关税,鼓励出口。发展中国家必须彻底打破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普遍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尤其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市场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国为了维持本国的生产和就业,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护手段提高关税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进口,鼓励本国商品出口,以其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从而使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贸易保护高潮。这一时期,琼·罗宾逊夫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固定的名称“以邻为壑(Beggar-t日y—Neig日bour)。超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在w的第三画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而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则可以看作是这第三画的终结。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非充分就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贸易收支不可能自动调节实行平衡,因此政府应积极加强对国际贸易的干预,进行贸易保护,奖出限入,保持顺差,以实行充分就业。贸易保护理论在这一时期占了上风。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某个国家政府采取旨在医治失业的以邻为壑的行为,会产生国际性的以邻为壑的争斗,结果是国际贸易总额与世界产出总额相比萎缩,并最终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从第二次世纪大战后到7O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力量重新分化组合,美国实力空前提高,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膨胀的经济,使其既有需要又有能力冲破当时发达国家所实行的高关税的政策。日本和西欧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愿意彼此放松贸易壁垒。此外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推动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迅速兴起,也迫切需要一个自由贸易环境以推动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于是,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出现了自由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大幅度削减关税以及降低和撤销非关税壁垒,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经济合作组织蓬勃发展,IMF、WorldBank、欧盟、WTO、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东盟、APEC等经济合作组织先后出现。w在这里重新转折,完成了它的最后一画。这一时期的政策是和理论界的“新自由主义”抬头有直接的关系。“新自由主义”锋芒直指凯恩斯主义,认为西方经济的滞胀是凯恩斯主义造成的恶果,因为政府的过度干预扰乱了市场经济的合理运行,妨碍经济增长,并且是政府预算赤字剧增,造成通货膨胀。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这一时期的理论学派如弗莱堡学派、合理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均赞成自由贸易的政策。 在几个世纪的时间内,世界经济是如此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动,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lf缶就业压力增大,市场问题严重等问题,国内劳工组织和工业资本家阶级强烈要求政府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贸易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贸易保护措施由过去以关税为壁垒和直接贸易限制逐渐变为间接的贸易限制;二、贸易政策措施朝着制度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贸易保护制度越来越转向管理贸易制度;三、国际贸易壁垒由国家间转变为区域性经济组织之间,区域经济组织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制度,组织之外则实行保护贸易制度。9·11之后,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跌至谷底,可以预见这股保护贸易的声音还会加强。看来,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这对矛盾还要继续走下去,这个w也远不是国际贸易历史形态的终结,矛盾的双方还会在对立统一中为自己开辟道路,使世界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有人说,从马嘎尔尼访华到今天的WTO,不外还是“自由贸易、协定关税”这八个字。我倒觉得这种说法颇值得商榷。虽然从最终结果来说,我们终于走上二了自由贸易的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不提。如果诚如马嘎尔尼所愿,中国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清朝就实行自由贸易,那恐怕我们现在看到的就不是一个日渐强盛的中国,而是一个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附南国了。从美国和日本发展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是发达国家老大的美、日等国,也经历上述国际贸易政策的变迁。在发展初期,他们均是利用A由贸易出日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增加的出日收益而在国际市场上筹到资金,进一步扩大出口生产,而不断增加的本地需求则引致了制造业的的大规模建立:在积累够了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后,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一些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民族工业和节约外汇。同时,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利用外国资本,引进外国技术,建立和发展本国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这就是有名的“进日替代战略”。美国从独立战争到二次大战结束这很长的一段历史中就曾实施了这一战略,赶上并超过了有“世界工厂”美誉之称的英国。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也曾用严厉的控制出口的政府保护,来推动争取其在世界钢铁、汽车及电子产业争夺领导地位的斗争。结果不久,日本这些产业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了充分竞争力。劳拉·泰森对5O年代以来日本政府的行为是这样结的:“如果在6O年代,当至少菲亚特汽车公司有一种竞争性产品提供给日本的消费者使用,日本不对外国进口汽车关闭其国内市场,那么,日本的汽车贸易会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吗?如果在70年代,日本没有对美国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的16K随机存取存储器关闭其国内市场,那么日本的半导体工业能有今天的技术及竞争优势吗?如果没有专门针对科宁玻璃公司关闭日本市场而鼓励日本发展国内这方面的生产能力,那么,本能在今天有光导纤维方面的突出优势地位吗?”当他们建立好了本国的制造业,具有了充分竞争力的产品之后,就开始高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棒.实施“出口替代战略”,来抢占世界市场,享受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的美餐。而当其他国家有了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时,他们又挥舞起“公平贸易”的盾牌保护本国工业,限制其产品进口。 中国的发展也走过了一条类似的道路。建国之初,在“自力更生”的指导思想下,我国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进行了严格控制,人为割断了国内与国际市场。客观上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底子。8O年代末期,中国制定了沿海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提出要充分发挥广大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初级产品为我们筹集到了大量资金,进一步扩大了出13.为“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转型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进入9O年代以来,通过保护政策,我国的家电行业、纺织业、玩具业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逐渐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开辟国际市场,享受由于资源禀赋不同而带来的国际分工的好处9·11之后,全球经济一片灰暗,跌入谷底,而中国经济则作为其中的少有亮点而为世界所瞩目。这正是我们抓紧机遇,缩小差距的良机: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正言行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没有优劣之分,采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政策一定要结合国情和时代特点。当前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加入WTO组织的地位,趋利避害,大力扩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额度,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要采取的贸易政策,也是谋求中华民族的第二次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摩擦对策 1我国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的新形势 1)国际贸易摩擦表现形式多样化。2008年10月以来,我国遭受的贸易救济调查涵盖了“两反“”两保”全部4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涉及了知识产权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反规避、汇率摩擦等形式。 2)贸易摩擦涉案产品种类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纺织品等行业仍为“重灾区”,并不断向彩电电信等产品转移。 3)贸易摩擦涉及领域广泛。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迄今为止,国外对我国发起的贸易调查涉及到纺织、轻工、机电、医疗保健、食品等行业,已从货物贸易领域拓展到了知识产权、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 4)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国别范围扩大。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10月以来,全球5大洲有17个国家对我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美洲25起,涉案金额53.25亿美元;欧洲6起,涉案2.5亿美元;亚洲36起,涉案35.05亿美元。 5)低碳经济将使我国面临新的更频繁的贸易摩擦。现在适逢全球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从保护本国新兴产业出发,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贸易措施和绿色贸易措施,贸易摩擦发生更为频繁。低碳经济时代,碳关税、碳配额交易、碳审计与信息披露等各种制度层出不穷。 2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 2.1建立和完善我国贸易救济制度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关国家肆无忌惮地对我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贸易救济体系,使得外国在对我国产品采取歧视性做法时,不必担心会遇到我国相应的报复。因此,我国应根据WTO规则,进一步完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体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这样可以形成一定的威慑,使国外不敢轻易挑起贸易争端,变被动为主动。 2.2改善外贸出口结构,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之所以不断升温,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外贸出口结构严重不合理。中国出口企业要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首先,充分利用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市场,保持价格优势。除此之外,创立自己的品牌或者通过兼并国外知名品牌,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改变外贸加工的局面,开拓具有中国品牌效应的市场。改变劳动密集型和低科技含量的商品出口结构,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减少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加速资源的有效利用。 2.3运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抑制摩擦升级 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应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国际贸易摩擦,打赢国际贸易摩擦做好准备。一旦发生国际贸易摩擦,解决争端的一种办法就是拿起世界贸易组织这个武器。 2.4培养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正缺乏一批熟悉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这些人必须英语流利,可以与外国进行谈判交涉。拥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具有重要作用。在反倾销国际贸易摩擦中,由于我国此方面的人才奇缺,企业反倾销应诉不利。所以,政府、企业、教育界应该积极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 2.5开征碳税,降低中国在贸易摩擦中受损风险 一些发达国家已在讨论开征碳关税,如《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但如果我国已在国内征收碳税,其他国家再征碳关税就涉嫌双重征税,违反WTO协议。因此征收碳税可以降低我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受损的风险,并增加我国的税收收入。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新形势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贸易摩擦,或减轻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可能受到的损失。面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情况,我们要理性对待,在总结以往贸易摩擦处理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讨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从根本上化解贸易摩擦的困扰,切实维护国家企业的合法利益,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
临床护理论文:谈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摘要]胃的探讨对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外科急腹症病例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蛄果本组308例痊愈,2例出现手术并发症,16例出现严重的继发病变(其中lO硎出现休克,6例出现化脓性感染),经治疗痊愈。蛄论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急腹症患者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急腹症;观察;护理 外科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是一组发病急、变化快、需要紧急处理或手术的急性腹痛疾病,容易与内科、妇科等科室的急性腹痛产生混淆,需要做好鉴别,一旦观察不仔细延误诊断,治疗方法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因此,对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密切观察判断病情,及时作出相应处理,进行恰当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收集 我院2009年11月一2OlO年7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326例,男195例,女131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9个月,平均49岁;非手术治疗65例,手术治疗261例。 2.临床观察与护理 2.1密切观察判断病情 2.1.1生命体征的观察倾听患者主诉,准确收集病史,测量T、P、R、BP等,记录液体出入量,分析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如寒战高热反复发作时,常是菌血症特征;同时伴有黄疸和低血压,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如脉搏细弱,很可能有腹膜炎或内出血;血压下降、脉压差小、呼吸急促等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对有休克症状的患者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2.1.2皮肤黏膜的观察皮肤出现苍白、湿冷可能为休克的预兆,如肝脾破裂出血引起的腹痛;若皮肤巩膜黄染提示有胆管梗阻;严重急性胰腺炎病例,可在腰部、脐部出现青灰色斑块或在背部及臀部呈棕黄色、紫色淤斑。 2.1.3姿势与体位腹痛时由于病理改变,患者会出现特有的姿态体位,如溃疡病穿孑L者常弯腰屈膝,不敢做呼吸运动或拒绝按腹;梗阻性绞痛患者常坐卧不安或满床翻滚;胰腺癌患者则往往会采取前倾位或俯卧位以减轻疼痛。 2.1.4腹部体征的观察观察腹部体征,注重了解腹痛性质和位置,并注意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范围、程度变化及肠呜音的改变。如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多发生在中上腹部,常突然发生并呈刀割样剧痛;转移性右下腹固定麦氏点压痛为阑尾炎;持续、广泛性剧痛伴腹肌紧张或板样强直多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小孩、老年人对疼痛定位不明确,含糊不清,有探索快乐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时已形成腹膜炎,但无明显的腹肌紧张,当出现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时,病情已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因此护士对每一个患者的观察非常重要,不要放过一个对诊断有价值的任何细小反应及细微的变化。 2.1.5胃肠道症状的观察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症状,且多在腹痛之后出现。对有呕吐、腹泻者要注意观察其颜色、量、性质、气味等。若恶心、呕吐明显,可考虑高位肠梗阻、急性胃肠炎可能;如便秘同时伴有不排气,则是肠梗阻表现;若呕吐同时带有血便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或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可能。 2.2心理护理掌握与急腹症患者沟通的技巧十分重要,因为患者处于十分痛苦且烦躁状态。恰当的护患沟通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配合诊疗和护理。护士应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2.3疼痛护理对诊断明确的单纯性胆绞痛、肾绞痛等可给予解痉药和镇痛药;对已决定手术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痛药以减轻其痛苦。凡诊断不明或治疗方案未确定者禁用吗啡类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外科急腹症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应严格执行四禁:禁食、禁用止痛药、禁服泻药、禁止灌肠。 2.4胃肠减压急腹症患者根据病情大多需禁食、胃肠减压,可减轻消化道的积气积液,缓解消化道梗阻,对消化道穿孔患者可避免消化液进一步漏人腹腔,减轻腹腔污染。护理时要保持胃肠减压有效的负压吸引,并需输液以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2.5配合完成辅助检查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协助作好X线、CT、B超、腹穿、直肠指检等特殊检查。 2.6做好术前准备大多数外科急腹症需要手术治疗,应迅速配合医师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工作,做好配血、备皮、术前用药、氧气吸人等工作,并迅速与手术室联系。 2.7术后护理多数急腹症是在紧急状态下手术的,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需高度重视术后护理。 2.7.1继续观察生命体征术后严密《传染病护理》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实践智慧的作用监测生命体征,尤其对于病情危重、手术复杂、血压不稳定、用心电监护者,应严密观察有无术后出血的发生。 2.7.2引流管的护理部分急腹症患者术后带有许多引流管如腹腔引流管、导尿管、胃管氧气管等,应保持各根引流管的在位通畅,做好标记,妥善固定。观察并记录各种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2.7.3预防切口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血压平稳后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协助其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防止压疮发生。 3.讨论 急腹症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能否正确观察病情变化,尽早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护理人员应该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灵敏的反应能力,系统的观察、记录、分析,动态、及时地观察病情,重视急腹症各个护理环节,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精心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急腹症治愈率、避免严重继发病变、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 临床护理论文: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摘要】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对已发生暴力行为的12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情况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护理对策。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暴力行为 护理对策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1],是精神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以攻击性行为最为突出,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危害他人,伤害自己,是一种十分危急、必须立即处置的精神科紧急情况。暴力行为可发生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癫痫性精神病,以及物质滥用等患者[2]。笔者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26例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情况做了调查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病例均为2005年1~12月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81例(64.3%),女45例(35.7%);年龄17~60岁,平均(41.7±5.1)岁,病程3个月~40年,平均(15.9±4.3)年。 1.2 诊断 精神分裂症59例(46.8%),情感性精神病28例(22.2%),癫痫性精神病20例(15.9%),物质滥用11例(8.7%),其他诊断8例(6.3%)。 1.3 方法 对已发生暴力行为的12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2 分析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 (1)精神症状影响及自知力缺失所致65例(51.6%)。患者存在幻听、幻视等感知觉障碍,以及受妄想支配(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否认自己有病。再加上被隔离和严密的防范措施,让患者感到被监视、被迫害,和永远没有出去的希望,内心产生恐惧和仇恨,所以出现暴力性攻击行为。(2)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处于兴奋躁动状态,行为紊乱18例(14.3%)。(3)人格障碍、突发冲动5例(4%)。(4)患者治疗护理不合作,强制治疗、检查、服药时引发22例(17.4%)。(5)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及言行举止不当引发16例(12.7%)。 3 护理对策 3.1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病室陈设简单、舒适,避免拥挤。保管好危险物品,消除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定时巡视病室,重点患者应置于视线下,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做好安全检查和交接班工作。 3.2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潜在的暴力行为 对既往出现过暴力行为的患者,应详细分析诱因,提出护理对策。有针对性地帮助、引导有暴力行为倾向患者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发泄。多组织患者参加集体活动,使其注意力得到有效转移。 3.3 实行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对有兴奋、冲动、暴力倾向的患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开管理,减少对其他患者的影响,防止意外发生。 3.4 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 对待患者态度要和蔼、耐心,不可持恐惧、厌恶的态度。了解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护患关系。 3.5 护理人员要学会察言观色 对那些行为、情绪失控,无法用言语劝说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避免对环境及人员造成伤害。 3.6 约束期间应注意保持体位舒适,专人看护 定时查看约束带的松紧度,保持约束带松紧适宜,防止松脱或过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给患者翻身,更换约束体位,保证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摄入,协助大小便,保持皮肤、口腔卫生,严格交接班,待患者安静合作后,及时解除约束。 3.7 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暴力行为终止后,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其疾病症状。当出现病理体验时,能主动向工作人员诉说,寻求帮助。指导患者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觉,当情绪难以自控时知道寻求帮助。 临床护理论文:成教护理临床营养学研究 1精选适应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护理临床营养学教学目的:①积极开展对病人的营养评价,以制定营养治疗方案从而全面提高病人的营养水平和免疫力;②针对病人的营养问题给予必要的营养指导和开展营养教育,让病人了解与掌握膳食指南及个体疾病的膳食指导,防治疾病,帮助和促进机体复原。为适应课程教学目的,我们选择张爱珍主编《临床营养学》为教材。开课前了解到在职护士基本无营养学知识的情况,我们把教学计划营养学基础和临床营养学学时比例调整为2∶3,这样既强调了营养学基础理论知识,又把重点放在了营养治疗方面,可满足成人教育应尽快适应目前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特点。 2改进教学方法 2.1首次授课注重阐述临床营养学的重要意义 临床营养学是主要研究营养与疾病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营养支持方法有肠内和肠外营养,尤其是外科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可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器官功能,增强抗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很多内科疾病也离不开合理的营养治疗,营养治疗甚至是某些疾病首选的治疗措施,如糖尿病和痛风等。由于现代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理论和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新的营养制剂的不断问世,使临床重症病人抢救的成功率明显提高,病人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临床营养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综合治疗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护理人员对病人开展营养指导,对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具体实施,以及对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处理,都是其本职工作及份内之事。因此,在护理医学教学内容中开展临床营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在职护士工作需要,加强其临床营养知识及技能培养刻不容缓。 2.2介绍营养学基础时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营养学是实用性的学科,但基础部分内容较琐碎,应注重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根据营养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我们在介绍各类营养素的时候密切联系实际举例,如介绍蛋白质和脂类营养素时,推荐大豆和鱼类为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碳水化合物时推荐经常食用水果、蔬菜以摄取适宜量的膳食纤维;矿物质时重点介绍我国较普遍缺乏的钙、铁两种元素。这样可使学生把相对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激发学习营养学知识的兴趣,又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观察自己的亲朋好友或病人饮食行为和有无营养素缺乏症状,并藉此宣传营养知识,使所学的知识影响到更广泛的人群,学以致用的同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3PBL与CBS相结合在营养治疗部分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目前发达国家乃至全球流行的一种新颖教学方法[4],并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单纯PBL教学可使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完全准确地掌握现有知识。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study,CBS)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研究、讨论有关的问题,同时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获得完全准确的理论知识[5]。因此,临床营养学教学中尽可能采用PBL与CBS相结合教学方法。如介绍糖尿病/:请记住我站域名/病人的营养治疗时,以临床典型的病例启发学生研究、讨论其营养治疗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 2.4教学内容上注意前后的联系和对比 介绍各系统疾病营养治疗时,注意复习营养学基础各营养素的功能,以更好理解各原则的制定依据,不仅掌握了各原则,从更深层次上也理解了制定原则的依据。并采用比较求异法、归类求同法、系统分析法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达到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化,繁琐僵化的条规生动化,并强化理解和巩固记忆。 3重视实践技能培养 3.1营养评价的技能培养 在介绍医院病人营养评价内容后,利用在职护理学生的优势,我们要求学生在医院分别对1位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并书写1份评价报告。这样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在职护士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3.2营养健康教育的实践 介绍内科各系统疾病后,布置学生对一些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书写1份健康教育提纲,根据提纲宣教1位相应病人,并观察宣教效果以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内容。 4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为更适合成人教育的特点,我们把考核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考核比例占总分60%,实践部分占40%。着重考察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理论考核命题也突出考核内容的应用性,增加理解性、综合分析性内容,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以减少记忆内容而减轻学生负担。 5教学效果 2005级89人 、2006级24人期终考核成绩分别为82.46±5.41分和83.62±3.96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在职护士普遍反映基本掌握了利用营养学知识指导病人的膳食,以及对病人存在的营养相关的健康问题进行营养治疗和教育,锻炼了临床营养学实际技能。 临床护理论文: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以往一般采取手术治疗,随着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诊疗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宫外孕在早期即可明确诊断,免去了必需手术治疗的痛苦,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即可治愈。自2007年11月以来,本院收治了40例宫外孕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经观察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妇科住院的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患者共40例,年龄l8-43岁,平均3l岁。阴道B超显示:官腔内无孕囊,附件区有大小不等的不均质团块回声,直径在3cm以内,盆腔积液在3-4cm之间。血HCG值在100-2000mIu/ml。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向患者交待病情,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可以不手术治疗,同意采取保守治疗。 1.2方法 采用交谈和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生育史、经济状况、社会关系、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方法、护理需要、心理状态等。用药前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正常,查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正常,无药物过敏史,无甲氨喋呤(MTX)及米非司酮禁忌证。MTX肌内注射,常用剂量为0.4mg/(kg.d),我们科一般执行20mg/次,1次/d,共5d,同时加服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给药期间测定血HCG,B超严密监护。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护理对策并组织实施,观察护理效果。 二、疗效评价标准 在治疗第四日和第七日测血清HCG,若治疗后血清HCG下降大于40%,血HCG呈下降趋势并三次阴性,症状缓解或消失,包块缩小则认为保守治疗有效。若治疗后血清HCG下降小于15%,应重复剂量治疗然后每周重复测血清HCG,如下降仍不明显,视为无效。 三、护理与观察 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及时,因此在保守治疗期,应加强对宫外孕患者的护理与观察。 3.1心理护理 主动、热情与患者交谈,使患者从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环境的熟悉来缓解紧张、焦虑的心理,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一些患者担心保守治疗时间长,费用高,万一失败仍需手术,责任护士应着重向患者介绍宫外孕治疗进展及治疗手段的演变;药物保守治疗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疗效肯定的治疗早期宫外孕的主要方法;保守治疗的优点及手术治疗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介绍保守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对保守治疗的信心增强,选择并配合保守治疗。有些患者血HCG没有明显下降,甚至一过性轻度升高,责任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治疗中产生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并阐明进行第二疗程杀胚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一般护理及观察内容 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重视患者的主诉,当阴道流血量不多时,不要误以为腹腔内出血量也很少。告诉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感冒,并告诉患者病情发展的一些指征。如出血增多、腹痛加剧、肛门坠胀感明显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发展的先兆,给予相应处理。 严密观察患者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如患者突然出现腹痛加剧,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应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及手术准备工作。观察阴道流血的量和颜色,指导患者使用消毒会阴垫,定时口服抗生素,以预防盆腔感染。检测血HCG变化,如下降不明显或又升高,要警惕有破裂风险,做好手术的应急准备。饮食方面宜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二次清洗会阴、预防感染。观察阴道有无排出物,必要时送病检。 3.3化疗药副作用的护理 MTX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常见的副作用有:可致口腔及胃肠黏膜损害,如口腔溃疡、呕吐、腹泻,严重胃肠道出血,抑制骨髓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易致感染和出血。大剂量长期用药可致肝硬化、和肾功能损害。定时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同时给予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真菌感染。 四、结果 40例患者,其中25例病人症状逐渐减轻,血β-HCG明显下降,出院后继续检测,15例因治疗过程中腹痛加重或血清HCG升高,彩超显示包快变大,而手术治疗。40例患者均未出现白细胞下降等明显不良反应。 五、结论 随着人们对宫外孕的认识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大部分输卵管妊娠可在破裂前确诊,为非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保守冶疗过程中也有出现宫外孕破裂而出血的潜在危险。因此,住院期间应重视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副反应并及时处理是保守治疗成功的关键,所以及时准确的观察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临床护理论文:基于耳聋疾病的临床护理综述 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杀死、消灭病原微生物、坏死细胞的能力。从治疗的经验看,大部分患者一个疗程即可取得满意效果,一个疗程效果不佳者增加疗程可提高其治愈率;疗效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是否早期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整体护理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高压氧入舱治疗前护理、升压阶段护理、稳压吸氧阶段护理和减压阶段的护理。入舱前的护理为防止意外发生应在进舱前对患者做好安全教育,包括嘱咐患者更换纯棉衣裤,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及与治疗无关的物品入舱。告知病人做高压氧并不可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询问患者有无感冒、鼻塞症状,鼻塞者应给予1%麻黄素滴鼻,排空鼻腔分泌物后方可进舱接受治疗。教会患者做开启咽鼓管动作(如吞咽、张口、打呵欠、捏鼻鼓气等)。测量血压、脉搏、呼吸。通过询问、观察、评估来确定病人目前能否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瞳孔(重症病人)及伤口有无渗血、引流液性质和量;评估病人心理状态、配合程度、呼吸道分泌物的性状、量及可耐受吸痰的间隔时间;入舱前解清大小便;检查留置的导管是否连接紧密、妥善固定,躁动者有无约束等。详细介绍舱内的环境、通讯设备以及使用方法,教会患者进舱后如何与舱外人员通话。告知患者不得随意搬弄舱内阀门、开关、按钮等设施,以防发生意外事故。升压阶段护理反复、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开启咽鼓管的动作与方法;密切观察病情,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操舱者,操舱人员应减慢或停止加压,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升压。操舱者应遵守操作规程并结合舱内人员(耳胀痛)的反应来确定升压的速度,不要盲目执行操作规程,在升压初始(压力0.00MPa~0.04MPa)阶段更应注意这点。稳压阶段护理舱压升至治疗压力时,通知患者戴好面罩,指导病人掌握吸氧的技巧,即佩戴面罩松紧要适宜,吸气时轻轻收缩腹部、闭合口唇、用鼻子吸气;密切观察病人吸氧情况,通过观察呼吸波显示仪的波动,判断病人吸氧是否正确、有效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昏、出汗、恶心、面肌或口角紧张抽搐、刺激性咳嗽、胸骨后疼痛等氧中毒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刻中断吸氧。有的病人治病心切,认为吸氧越多,治病效果就越好,有意加深、加快呼吸,这种现象要及时纠正,以免引起呼吸肌疲劳。减压期间护理减压时由于气体膨胀吸热,使舱温下降,应打开空调调节舱温,及时为患者保暖,以防发生感冒而影响治疗,嘱患者保持自然呼吸,不要屏气与剧烈咳嗽,防止发生肺气压伤。心理护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当中,护士不但要了解疾病,更要从精神、社会、文化等方面了解患者。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各有不同,其表现多有焦虑、急躁、易怒等,所以在护理过程当中我们要以加倍的耐心对待病人。由于患者听力下降,在与其谈话时,单侧耳聋患者应在其健侧耳边讲话,双侧耳聋患者讲话时声调要提高。当患者讲话时,耐心倾听最重要,与患者交谈切忌流露出厌烦的目光和不耐烦的情绪,以免影响护患关系。耳聋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往往伴随焦虑和疑病心理,对治疗丧失信心,对待类似患者应采取暗示加转移法进行安慰,可以让患者看一些趣味性的书籍,使其精神放松、心境平和地接受治疗,告诉患者病来如山倒,病走如抽丝,治疗疾病贵在坚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环境护理建立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减少外界噪音对耳部的刺激,因长期的噪音刺激可使听觉器官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使脑血管处于痉挛状态,致使听觉器官供血不足而加重病情,护士平时操作也要注意四轻,尽量减少噪音。饮食护理由于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引起食欲下降,严重者还伴有恶心、呕吐,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治疗期间,应注意膳食结构合理搭配,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易消化饮食,可少食多餐;且注意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及浓茶等,告诉病人入舱前少喝水,适当控制饮食及少食产气和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免减压时因胃肠道气体膨胀,而出现腹部不适或产生便意感[2]。 健康指导 患者应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噪音,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治疗越早越好。发病两周内开始做高压氧治疗最理想。疗效与疗程不成正比关系。一般在高压氧治疗8~9次出现疗效,20~25次最明显。如治疗40次无作用,可停止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一般年龄越大,愈后越差;病程越长,效果越差;伴有眩晕、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效果也不佳。重复加强治疗,即首次治疗后每隔3~6个月重复治疗2个疗程,可巩固疗效[3]。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出院指导 大部分患者出院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要告知患者避免听力再次损伤,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巩固治疗效果,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心情;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练;避免噪声刺激;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对听力障碍明显而影响日常语言交流的患者可推荐佩带助听器。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目前临床多用高压氧和药物联合治疗,对疾病的护理应注意使患者身心同护,消除其不良情绪与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以利于疾病的早日转归。 临床护理论文:急救气管插管临床中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 摘要:气管插管是保证呼吸通畅最有效、最确切的急救操作,是抢救心肺复苏和病危患者的一项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气道阻塞、窒息及呼吸和循环衰竭的急救。因此能否迅速成功插管是抢救成功。作者通过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对急救气管插管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气管插管;急救;并发症 1操作步骤与护理配合 1.1术前准备 1.1.1物品准备(器具物品):喉镜、牙垫、气管导管、导管蕊、开口器、吸引器、简易呼吸器、各种接头、注射器、吸氧设备,局麻药、喷雾器、无菌碗2个,生理盐水、吸痰管2根、4条大小不同规格的胶布(其一长3~3.5cm、宽0.6~0.8cm,其二长11~13cm、宽1.5cm,另两条大小相等的长30~35cm、宽1.5cm)、抢救车,呼吸机。 1.1.2心里准备:做好家属及清醒病人的心里准备。传达插管的必要性以及基本操作步骤,消除患者和家属恐惧心里,以便得到家属的理解和治疗的配合。 1.1.3体位准备:取下床头板,使病人头部靠近床头。将病人头后仰,颈上抬,使口、咽、气管基本重叠于一条轴线(标准头位),必要时可在肩背部或颈部垫一小枕,使头尽量后仰,这种体位为插管操作的修正头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头侧。 1.2喉头麻醉及面罩吸氧:如条件许可时可递给操作者喉头喷雾器进行喉头麻醉,使病人舒适、安全地耐受气管内插管,并使插管操作平顺,同时予以面罩纯氧通气2—3 min,以便增加体内氧含量,但心跳骤停患者需立即进行气管内插管除外。 1.3气管插管的配合: 插管时,护士做好医生的助手,递给操作者已安装好且明亮、大小适宜的喉镜,连接好吸痰管,打开吸痰装置吸尽患者口腔及咽喉部痰液。迅速递给操作者已上好内芯、大小适宜(男性一般为8.0—8.5,女性一般为7.0~7.5)的一次性硅胶气管导管。利用喉镜显露声门,显露声门后右手以持笔状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的插入气管内,直至套囊全部进入声门。插管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迅速处理。 1.4掌握好插管深度,稳妥固定:在明视下把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插管后一边保持好插管位置,一边加压给养,观察胸廓起伏大小,听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若不对称应调整好导管位置后再固定。立即给予气管内给氧或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用两条长胶布交叉固定导管和牙垫,未固定好之前操作者必须用双手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脱出。 2常见的不当操作引起的并发症 2.1误入食管是插管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患者因声门暴露不清或遇到肺水肿、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不断从呼吸道涌出分泌物或遇到消化道频繁溢出胃内容物遮盖咽喉部。使操作者看不清声门,将导管误入食管。 2.2 呼吸道梗阻和呼吸道漏气,在插管中较多见。呼吸道梗阻可因气管分泌物多,插管时没及时吸净或牙齿脱落误入气道,舌后坠未及时拉出而堵塞呼吸道。漏气可由于选择导管过细或气囊内注气过少,或气囊漏气使气道封闭不严而漏气。 2.3误入一侧支气管多由于插管过深滑入一侧支气管而致对侧肺不张。 2.4机械性损伤多因插管时操作不当,喉镜用力过猛或插入过深而损伤口唇至气管各部。造成门齿松动或脱落、喉水肿、咽后壁粘膜损伤引起血肿、出血。 2.5心动过缓或心跳骤停,插管时镜片顶端及导管刺激会厌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使部分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 3护理要点 3.1物品准备齐全,术中与操作者配合默契,动作徐速,保证供氧。术前、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病人的缺氧状况及氧饱和度的变化,时刻注意患者胃区有无胀气,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还要做好气道护理,保持气道的通畅,及时吸痰,保证无菌操作。 3.2预防病发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时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因插管引起的感染、咽喉炎、喉水肿等并发症。 4体会 对病人进行紧急有效的供氧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措施,因而紧急气管插管在各种急危重症抢救特别是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及减少创伤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急救时,医护之间的配合默契能有效地缩短插管所需时间,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因此急诊护士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基本步骤的配合和护理知识,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至关重要。 临床护理论文: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护理的浅谈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我院96例患者(男80例,女16例)的分析,从入院48~96 h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96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患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高血压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主要与年龄大小、职业属性、所在环境、遗传基因、食盐量及体重因素相关,普遍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下降在并发症中占重要地位,而体液、内分泌因素及肾脏等也在并发症中呈现。经常反复的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混乱,从而影响了对大脑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运行,形成了以血管收缩带来的神经冲动为主导的兴奋中枢,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接受长期治疗,且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外,院外的血压自我监督和测量对高血压的治疗与稳定也很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8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96例,其中,男80例,女16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2岁。 1.2方法 住院后24~48 h检测高血压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过量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脑出血、心力衰竭、遗传因素、动脉硬化以及各种社会因素。 采集病史:记录在发病阶段产生的最高血压及治疗效果,包括当前和过去抗高血压时应用的药物及其效果,确立影响高血压的后天因素(肥胖症、精神压力、体育活动量、饮食习惯、季节差异、酒精消耗量)。体位采用卧位或坐位,需测3次,间隔3~4 min,取平均数。对于可疑对象应逐日多次测血压,然后探讨、总结。对有疑问的患者,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再下结论为妥。 1.3诊断标准 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正常血压为130/85 mm Hg以下,130~139/85~89 mm 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 mm 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 mm 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 mm 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2治疗及护理 2.1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选用利尿剂、神经系统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并采用药物的联合应用,其优势在于产生协同疗效,能够合理递减药物的用量,降低副作用,增加治疗效果。降压不宜过于着急,以缓冲降压为主,同时不宜将血压降至太低而阻碍对心、脑、肾的供血,一般以150/100 mm Hg为宜。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休息、快速降压外,高血压脑病时给予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 2.2护理措施 2.2.1合理饮食饮食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联,食盐的摄入量过多可使血压升高,饱餐与甜食易导致人体变胖,肥胖促进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中,要保证食物具有充分的热量、脂肪和必需的钙、铁、锌,但不宜过量。适宜吃含蛋白质高的物品,如豆类及豆制产品、蛋清、牛肉、羊肉、猪的瘦肉、鱼类、鸡等;禁止食用动物内脏,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还可以防止便秘。 2.2.2适当做一些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同时也可以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加,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但是,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应选择适当的项目,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而要量力而行。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健康状况、年龄以及个人的爱好来决定运动量。 2.2.3合理饮食,减轻体重饮食中脂肪的增加会促进有肥胖倾向者的危险,体重增加明显者应减少肉类的摄入。合理的饮食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又可以控制肥胖,是高血压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保护措施。 3结果 96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无近期并发症发生。 4讨论 ①肥胖症患者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体重增加与否是监测高血压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标尺。合理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活动是保证体重正常的良好方法。②食盐的摄入与血压呈正比。血压对盐的敏感性通常涉及种族、精神状况、社会因素、肾脏功能和饮食等方面。食盐的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低盐饮食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还促进其他降压药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每人每日摄入食盐量应在6 g之内。③保持好的心情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临床护理论文:儿科临床综合护理策略研究论文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综合儿科包括了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同时我院儿科还包括了新生儿重症病房,病人多,工作繁重。加上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 一、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管理也不例外,护理管理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 关心和尊重护士 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 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 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如增加中班与夜班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 1.3 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而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4 护士长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1.4.1 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品德 历史上许多事例表明,道德颓废的人不会有人信任,品行高洁、大公无私、正派公道的护士长才能得到护士的信赖,可见树威之道修德为先。护士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护理管理的成效、人心的向背都产生重大影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威望,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是护理人员效法的楷模。 1.4.2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古人云“己不正何以正人”,护士长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护士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但身先士卒的同时又不能“一手包揽”,“苦干”式的领导者已被现代管理所淘汰,一个出色的护士长是要合理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护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常见的激励方法有奖励激励、感情激励、目标激励及行为激励。 1.4.3 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 儿科病种繁多,专科性不强,有些疾病在专科护理书上都找不到护理依据,需要在临床上摸索,这就要求护士长在认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走在护士的前面。在技术操作方面护士长也要有过硬的本领,护士们懂的,护士长要精,护士们不懂的护士长应熟,护士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士长能“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护士们的尊重。 1.4.4 正确用人,平易近人 任何一个护士长都是从普通护士中走来,虽然工作职责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护士长用人要公平合理,任人为贤,发挥每个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二、灵活使用管理策略,加强病房管理 2.1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 “首问负责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帮助吗?第二方面是患儿家长有什么疑问,如果问到哪位护士,那位护士马上负责解决,不推给其他护士,即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也必须由护士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长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况发生。 2.2 根据儿科特点创造人性化环境 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在病房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我们在病房透视窗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利用静电吸附的塑料卡通唐老鸭、米老鼠等图案;在病房走廊的墙壁上张贴色泽鲜艳的育儿知识并配有好看的卡通图画;在护士站大厅的天花板上挂上风铃;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鼓励家长为患儿买玩具,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2.3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变过去被动应付检查为现在主动迎接检查,采取日提醒、调、月检查等方法,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厂家为我科特制的各种型号的小儿胃管、小儿肛管、小儿吸氧管、小儿吸痰管及一次性中单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一次性物品既方便了护士操作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负压表、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收住肠炎病人的病房每天用消佳净消毒液拖地一次。 2.4 加强病区 经济管理 儿科由于病人多、周转快、临时处置多、工作忙乱琐碎等特点,一直存在光干活不收费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专门规定了谁处置病人谁负责收费,早上查对医嘱时由唱医嘱者检查。同时护士长每周查架上病历2次、责任班下午负责长期医嘱处置的收费、过医嘱者负责检查医生的医嘱是否按收费标准要求书写及有无漏写医嘱,有漏收费现象的及时向当事人反馈并与其二次分配挂钩。儿科耗材大盈利小,所以一定要做好增收节支,严抓经济管理。 三、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3.1 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 ①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②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③工作不到位,遗漏液体;④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⑤患儿皮肤娇嫩,液体外渗,致局部出现红肿、水泡;⑥护士忙着抢救重病人或处置新病人而没有立即为某位患儿处置;⑦病人多,治疗、护理不能及时;⑧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⑨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⑩给小孩镇静后送门诊未能及时安排检查。 3.2 纠纷的防范措施 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②护士实行弹性排班,护理人员根据年龄大小、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搭配、优势互补,解决了8h外护理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③强化法律意识,进行责任心教育,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如实记录护理文档,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④严格查对制度,每位患儿每日输注的液体(包括临时液体)都要认真查对,药名、剂量、配制人、每瓶液体的输注时间及操作护士都要有记录,责任到人;⑤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⑥须送检查时应提前与相应科室联系,小儿镇静后及时送检查;⑦执行纠纷预警制度,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除向主任、护士长汇报外,当班护士要做好交接班,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使各班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公务员之家 3.3 护士长的应对策略 护士长首先对护理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对有情绪不满或过激行为早制止,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对待纠纷要做到三宜三不宜,即宜见不宜避,宜劝不宜激,宜散不宜聚。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满腔热情地接待,耐心倾听申诉和反映,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如确实是我们工作不到要向家属陪礼道歉。对采取非法手段大打出手、聚众闹事、无理纠缠等通过院方付诸法律的方法解决。 临床护理论文:浅析支气管病人临床护理的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得到不断进步,目前来说,世界关于哮喘防治的应用方案不断更新,各种关于哮喘病的理论及其成果的研究不断开展,更有利于满足现阶段支气管病人的身心康复需要。为了做好支气管病人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支气管预防理论及其实际护理的应用是必要的,从而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提升其应用效益。 1 关于支气管病人临床护理准备的分析 (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炎性细胞导致的,从而出现一系列的气道慢性炎症情况,这里面涉及到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由于这种炎症的自身特点,会让患者出现极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情况,从而出现气道缩窄。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等情况,这种症状的发生时间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比如有的在夜间或者凌晨发生,这里面也涉及到多变性的可逆性气流情况,但是,针对这个问题,患者可以进行治疗,从而缓解。 在护理过程中,我必须落实好评估的工作,比如针对呼吸困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做好病后的应对情况及其应对措施的应用,保证患者治疗环节的正常开展,保证相关方法的应用,进行相关心理应对措施的应用。这里面也涉及到患者家属对于哮喘疾病的认识,是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刺激患者及其家属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从而满足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 (2)这就需要做好护理诊断的工作,进行呼吸道低效性呼吸型态的分析及其情理,进行支气管痉挛及其变应性炎症的分析,针对其体液情况进行分析,保证水份的积极摄入。在治疗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人身体敏感因素,可以进行止喘气雾剂的应用,从而避免激素出现副作用情况,这里需要进呼气流速的峰值控制,积极做好相关的测定环节。这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及其控制哮喘发作知识的普及,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这就需要做好护理计划及其评价,进行治疗方案的执行,保证正确止喘气雾剂的应用,进行相关步骤及其方法的协调,保证处方的有效应用。在吸入器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针对病人的吸入器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进行存在问题的解决。针对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措施的应用,结合其学习能力、教育内容、方法等进行分析,进行吸入器构造的讨论及其分析,进行正确使用方法的应用,保证其正确的使用。 (3)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吸入器的正确方法示范,做好吸药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喷口的口内放入,要双唇含住喷口,缓慢吸气,在深吸气过程中,需要将驱动装置压住,保证吸气至肺部总量,做好相关的屏气工作,保证呼气环节的良好开展。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想要再吸入,就需要进行药液的吸入,这种间隔时间的预留,是为了让吸入的药物进入狭窄的气道,从而让那些药物到达其支气管内部。在这个过程中,病人需要反复的进行联系,医护人员需要进行使用方法的观察及其判断,纠正其错误,保证其积极进步,进行吸入器清洗、保存、更换等知识的普及。这也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护理评价,保证病人按照医嘱进行止喘药的吸入,保证达到实际的工作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就需要实现医患的沟通,避免出现治疗上的问题。 2 支气管病人临床护理体系的健全 (1)总的来说,哮喘是一种综合性的气道慢性炎症,目前来说,没有有效的方法将其根治,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病人的积极教育是必要的,保证哮喘相关基本知识的获得,做好哮喘的管理工作,进行哮喘情况的积极控制及其管理,避免其复发,保证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帮助其了解哮喘,进行哮喘的控制,帮助其病人及其家人了解必备的哮喘知识。比如哮喘的病因、哮喘的控制、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法等。保证患者树立良好的自信,进行哮喘的积极参与及其控制。 这就需要进行个案危险因素的分析,进行可选择措施的应用。比如在那些真菌的季节,我们需要留在家里。要保证居住环境的干净性,要保证其无烟、无尘,避免出现患者的过敏。那些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进行卧室空调的安装,保证枕头等物品的及时清洗,做好相关的更换工作,避免一系列的化妆品等对其的腐蚀,这也需要进行宠物的回避,避免沾到那些过敏原的唾液、皮屑等。在这个环节中,也要避免用那些皮毛制成的衣物,保证日常生活的防过敏性。 这就需要引起相关护理人员的重视,做好用药的相关工作,实现医患之间的良好协调,特别是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定期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医生,和医生一起进行有效性、可行性治疗计划的制定。哮喘患者病人需要了解每一种药的药名,注意其用法及其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患者日常用药规范的遵守,进行相关处理原则的应用,避免不合适药的使用。 (2)这就需要做好定量吸入器的应用工作。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教导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吸入器的应用,特别是医生处方的那些各种类型的吸入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医生同时开出多种气雾剂,需要进行气雾剂的使用顺序说明,保证不同气雾剂的应用协调性。这也需要患者进行病情的自我检测,进行哮喘日记的记录,保证每日症状的记录,我们也可以进行峰速仪的应用,以及PEF变化情况的分析。峰速仪可帮助患者发现气道是否狭窄,争取早期用药,避免哮喘严重发作及了解治疗反应。因此,PEF的变化是医患沟通制定用药计划的重要依据,为此,建议患者购买峰速仪,按医嘱进行测定并做书面记录。 这也需要进行哮喘疾病应急措施的应用,看到哮喘发作的前兆警告,进行急性哮喘病的控制。这里可以引导病人随身进行止喘气雾剂的携带,进行哮喘发作前兆等的分析,进行PEF值的控制。如果超过其预期值,需要进行相关措施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患者保持心理平静,从而进行症状的快速控制,避免严重性的哮喘发作。症状控制后,与医生讨论本次发作的诱因及今后采取的对策。加入哮喘管理组织(如哮喘俱乐部),以获得长期系统地支持与帮助。通过教育与管理使病人面对现实,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控制哮喘,提高生活质量。 3 结语 支气管病人临床护理方案的更新,有利于满足现阶段支气管病人的工作治疗需要,这需要引起相关护理人员及其责任的重视,保证支气管病人的预防治疗准备工作,进行相关预防护理措施的优化,实现其整体应用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临床护理论文:小角度改良式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施行25o~30o会阴侧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12月收住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0例为观察组,10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式会阴侧切术。观察两组会阴侧切口撕裂率、出血量、缝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出血量、撕裂率、缝合时间(P 0.01),甲级愈合率(P 0.05),疼痛级别也有减低。观察组在切口出血量、撕裂率、缝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具有切口出血量少、撕裂率低、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切口甲级愈合率高等优点,促进和改善了产妇的预后。 【关键词】 会阴侧切术 改良 护理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分娩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降低产妇痛苦、减少产时副损伤和避免远期并发症,已成为产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传统会阴侧切术的侧切角度与会阴体呈45o,其优点是降低对直肠损伤性延伸的可能性,缺点是产妇失血多,愈合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从2011年我们将部分产妇会阴侧切角度改为25o~30o,经过临床对比研究,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出血量少,撕裂率低,缝合时间短,产妇疼痛减轻,切口甲级愈合率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12月住院自然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1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对照组102例。所有产妇均符合以下条件:初产妇,单胎,头位,无会阴病变,无骨、软产道异常,无特殊妊娠合并症。产妇年龄22~38岁,孕周37~41+3周,新生儿体重3.15±0.45Kg。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产妇的孕周、年龄、新生儿体重、缝线应用、会阴切口的缝合方式、术者技术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 会阴侧切方法 首先严格掌握侧切指征,即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分娩者[1]。在宫口开全胎头拨露1cm时均应用1%盐酸利多卡因20ml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待胎头着冠、会阴体变薄、皮肤拉紧,估计胎儿5~10min内能自然娩出时行会阴侧切。观察组:术者左手食、中指放在阴道内做指引,右手持侧切剪自会阴最低点会阴后联合中线处向左侧25o~30o切开3cm。对照组:操作同上,侧切角度45o,长4cm。产后切口缝合均是缝合前用0.9%生理盐水冲洗,2/0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缝合完毕用浸有0.5%的碘伏液棉球擦洗2次/d,共5d。 1.3监测指标 胎儿娩出前会阴切口出血量、切口撕裂伤率、平均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切口甲级愈合率。 1.4评定标准 ①切口出血量:出血量计算利用称重法和容积法估算出血量。②缝合时间:全部由同一人员操作,以10s为最小计时单位。③切口疼痛分级:参照WHO疼痛评估方法分级:0级:无痛或稍感不适,坐起哺乳时,表情自然安静;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哺乳时需侧坐,无痛苦表情;2级:明显疼痛,不敢坐起哺乳,表情焦虑;3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要求镇痛[2]。产后3日内由专人每天评估记录疼痛等级。④切口愈合分级:甲级:表皮对合整齐,外观呈一条直线,无硬结,无红、肿、疼痛,无裂开;乙级:表皮对合整齐,外观瘢痕明显,有硬结;丙级:会阴部分或全层裂开,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口出血量、撕裂伤率、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会阴侧切术效果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P 0.05 由表1可见,观察组应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出血量少,撕裂率低,缝合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促进和改善了产妇的预后。 3护理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用手术,适时进行会阴侧切缩短第二产程有益于母婴预后。切开应注意:(1)产妇宫口开全胎头拨露1cm时即行双侧阴部阻滞麻醉,可充分松弛会阴部组织,使产道宽敞,降低裂伤程度。(2)准确选择切开时机及操作时间点:如过早切开,组织暴露时间过长易造成感染,阴部组织较厚时切开,失血往往较多;但如等到会阴皮肤高度膨胀显着苍白时再行切开,往往切开后可见阴道粘膜及组织呈舌形撕裂,缝合困难,影响术后切口愈合,所以接产者应把握切开的最佳时机[3]。操作时间点应在宫缩间歇或胎头回缩时,既可避免伤及胎儿,又尽可能的掌握好侧切角度。(3)正确评估会阴扩展性及切口大小:会阴水肿、会阴缺乏弹性、耻骨弓过低、胎儿娩出过快等,均易造成会阴撕裂,所以接产前要正确判断。(4)缝合结束后应常规阴道检查,取出阴道内纱布;无论切口有无切口延伸,一定要肛查,确定有无缝线穿透直肠壁,穿过的缝线必须拆除重缝。(5)具体采用哪种术式,还取决于助产人员的助产水平。助产士应熟练掌握会阴保护、会阴切开及切口缝合技术,严格无菌操作,适时运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提升助产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的痛苦。 4讨论 4.1 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长度小,不仅减少了切口出血量,而且预防肩难产。阴道口原为纵椭圆形,有利于胎头俯屈,由于传统会阴侧切术切口角度较大,大量肌肉被切开,宫缩时与盆底肌协同作用减弱,阴道口的纵椭圆被破坏,3500g以下的胎儿,胎头几乎没有俯屈动作即娩出,容易继发肩难产[4]。而2~3cm的小切口既缓冲了宫缩时盆底肌对胎头的反作用力,减轻了盆底肌对胎头的压迫,有能使胎头充分俯屈,有利于顺应生理上的分娩机制,预防肩难产。 4.2 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角度小,不仅损伤肌肉和神经少,而且可预防阴道内撕裂伤。45°会阴侧切时球海绵体肌及肛提肌部分被剪断,侧切口弹性相对较差,内壁组织延伸撕裂程度相对大。而做25o~30o侧切时,是靠近球海绵体肌的肌腱断裂,分娩过程中可增加阴道皱襞的弹性,降低阴道内粘膜肌肉等组织的延伸撕裂率[5]。 4.3改良式会阴侧切术损伤肌肉少,组织薄,张力小,易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减少产妇术中缝合时疼痛,相对减轻产妇术后伤口牵拉痛,术后切口肿胀程度轻,降低切口感染率。传统会阴侧切术切开各层组织较厚,损伤大,致产妇伤口肿胀、牵拉疼痛明显。疼痛不仅影响着机体局部也影响着整体功能,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疼痛刺激对机体的伤口愈合及康复不利,也不利于早吸吮和母乳喂养。产妇主观感觉疼痛减轻,不仅减少了痛苦,也有利于各种生理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改良式会阴侧切术临床效果好,侧切口出血量少,撕裂率低,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减轻,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促进和改善了产妇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护理论文:临床护理论文撰写的难点和对策 护理论文是对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某种护理问题或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和说明的一种论述性文章[1]。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护理论文,既是对所从事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传播知识、开展护理科研、发展护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拟结合本人的写作实践,就临床护理论文撰写存在的难点和对策作一简要介绍。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 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 文形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2.3.4“点、线”结合法:论文写作应在“点”上作文章,也就是选题要小、叙事要深。是指对所描述的护理问题就其存在原因、解决方法、临床效果等详细分析,使写出的文章有深度、易理解、可借鉴。同时,论文写作应在“线”上找突破,通过相关的论文“点”形成“线”。它将一个专题的多个方面分类研究、总结,形成高质量、系列化的,进而就可申报和形成科研成果。 总之,要写好护理论文就应根据临床护士不同的实际情况,在“三基、三新” 学习上打基础;在实践中找题材;在思考中求突破;在写作技巧上找出路,在论文系列化上寻效益。 临床护理论文:临床护理撰写对策 护理论文是对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某种护理问题或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和说明的一种论述性文章[1]。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护理论文,既是对所从事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传播知识、开展护理科研、发展护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拟结合本人的写作实践,就临床护理论文撰写存在的难点和对策作一简要介绍。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文形 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2.3.4“点、线”结合法:论文写作应在“点”上作文章,也就是选题要小、叙事要深。是指对所描述的护理问题就其存在原因、解决方法、临床效果等详细分析,使写出的文章有深度、易理解、可借鉴。同时,论文写作应在“线”上找突破,通过相关的论文“点”形成“线”。它将一个专题的多个方面分类研究、总结,形成高质量、系列化的,进而就可申报和形成科研成果。 总之,要写好护理论文就应根据临床护士不同的实际情况,在“三基、三新”学习上打基础;在实践中找题材;在思考中求突破;在写作技巧上找出路,在论文系列化上寻效益。 临床护理论文:临床护理在腹部手术中的适用性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予以安慰和鼓励;术后护理:患者麻醉清醒后适当摇高床头和床尾,以防身体下滑,有利于呼吸及腹腔引流并可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并有利于伤口愈合;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出及脱落;观察膀胱充盈情况,必要时可给予按摩、热敷等以协助患者排尿;观察镇痛泵的作用,必要时可据医嘱另行给药。术后第1~3天(1)做好基础护理,指导患者选取恰当的排尿方式;(2)肛门排气后,嘱患者先饮少量白开水,再给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最后在过渡到普食;(3)介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 术后第4~6天(1)注意换药时切口有无红肿及渗出;(2)督促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自我进行皮肤、足部、眼睛、口腔的护理。术后第7~9天(1)评价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和饮食起居;(2)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术后第10天~出院(1)嘱患者适当运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2)饮食以低脂高维生素饮食为主;(3)健康宣教,预防疾病复发;(4)出院后l个月电话随访,追踪患者恢复情况及作相应指导。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活动依从性、术后并发症(腹胀、压疮、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CPN的制订实现了护理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以往的护理工作中,受护士个人、护士调班、患者自身等因素的干扰,往往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制定CPN后,通过采用统一规范的护理标准,明确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细节[3],使其对所要做的工作及时间一目了然,避免以往护理工作中的疏忽与遗漏。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100.0%,高于对照组的91.1%。CPN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术后活动的依从性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及术后禁食,患者体力较差,加之传统观念认为术后“元气大伤”,应卧床静养,而不愿活动。特别是有些意志力不坚强的患者,害怕切口疼痛、引流管脱出等意外而不敢活动[4]。 CPN的实施则在患者入院时即给患者强调了术后活动的理念,在术后通过心理疏导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了患者的活动方式、活动量。因此观察组患者术后活动的依从性大为提高,达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而通过术后早期活动,则加快了肠蠕动,缩短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亦减轻了术后腹胀的发生率。 CPN的应用实现了医患双赢从患者立场来看,应用CPN后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从医院立场来看,CPN的应用不仅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有条不紊,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5],而且铸造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另外CPN的实施加快了医院床位周转率,无形之中亦提高了医院业务收入。 临床护理论文: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摘要】 本文通过对65例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就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护理对策如下;改善精神障碍、规律性作息、生活护理;加强对突发性冲动作出的防范,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职业康复与社会适应。 【关键词】 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 分析 护理 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是指大脑直接或间接遭受各种外伤而造成脑组织损伤所致的精神活动失调[1]。本病在专科医院的住院患者中约占0.05%~0.15%。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做好此类患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已成为精神科很多学者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对我科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的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5例,男49例,女16例,年龄19~55岁,平均(33±8.7)岁。职业:工人26例,农民19例,教师6例,干部9例,驾驶员5例。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19例,高中(中专)26例,大学8例。饮酒者7例。 1.2 致伤因素 工伤26例,意外事故16例,交通事故14例,互相殴打致伤9例。 1.3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1)外伤后综合征:本征是颅脑外伤后常见并发症,患者可有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对声光敏感、易激惹、情绪抑郁、幻觉妄想等表现。65例均有此症状。(2)外伤后人格改变:此种人格改变是头部外伤后常常发生并为时较久的后遗症之一。患者往往失去原有的人格特征,在行为上和病前判若两人,对社会和家庭危害较大[2]。65例中16例有此表现,占24.6%。(3)外伤性痴呆:头部外伤后可产生一定的智能障碍,表现为认知障碍、智能减退、情感淡漠、健忘等。65例中9例有此表现,占13.8%。(4)外伤性癫痫:一般发生在脑外伤后数日或数年不等,临床以癫痫大发作较多见,亦有小发作。65例中癫痫症状发生者有6例,占9.2%。 1.4 结果 痊愈22例,显着进步31例,进步12例。 2 护理 2.1 改善睡眠障碍,保证患者休息 此类患者大多伴有头痛、失眠、对声光敏感,故应选择环境安静、清洁、光线适宜的病室,睡前护理人员可嘱患者放松,用热水泡脚或给喝热牛奶等方法促使患者入睡,必要时可由家属陪伴。 2.2 生活护理 部分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由于外伤后遗残疾,以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这类患者应尽心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协助患者进餐,料理个人卫生。对外伤性痴呆的患者,需督促患者洗漱、如厕、饭前便后洗手,此外,还可用鼓励、暗示、诱导的方法,训练患者生活自理。 2.3 对伴有幻觉妄想的患者要有防范突发性冲动的意识 这类患者易激惹,接触时应防止激惹患者,并注意与其他冲动患者分开,专人看护,做好病房危险品的保管工作,必要时予以保护性约束。 2.4 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特别是对有外伤性癫痫的患者,发作时应尽快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口腔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还应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并记录发作时表现及持续时间。 2.5 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合理安排患者生活,有计划地组织患者学习、劳动、娱乐,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头痛、头晕等不适。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故应帮助其认识自身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学会控制,克服不良行为,要从感情上同情关心患者,积极帮助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逐步走上正常的生活道路。 2.6 健康教育 由于该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外伤性痴呆、外伤性人格改变很难全面康复,所以做好健康教育无疑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护理人员可在疾病恢复期向患者说明坚持服药、继续治疗的重要性,并讲解相应疾病知识。此外,要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促进职业康复及社会适应。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有一定的关系,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文化水平愈低,其患病的比例愈大;工人、农民所占的比重较高,而脑力劳动者所占的比重较低。 重视和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以减少工伤。近年来,交通事故所引起脑外伤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故应提高交通管制,尽可能使交通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老年人、酒精中毒者、癫痫患者易于发生外伤,宜加以防范[1]。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做好头部外伤病例登记、统计等资料工作,以供分析、研究。争取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亲属对患者的关心及出院后的护理是患者长期康复的重要支持,护理人员应鼓励家属对患者关心和照顾,督促患者定期门诊随访[3]。此外,要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以提高全面康复率。 临床护理论文:临床护理途径在健康教导中的运用 入院介绍入院当日,责任护士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做好入院介绍及护理评估,以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取得病人的信任。具体内容:①进行自我介绍,并给病人介绍管床医生、护士长、病友;②给病人介绍医院环境与设施;③给病人介绍请假、安全、作息等制度;④嘱病人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注意休息等。住院指导在病人住院第2天至第7天进行住院指导。内容包括:①给病人介绍疾病知识,如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②指导病人中药、西药、中成药的药名及服药方法、注意事项;③告诉病人采血、做彩超、磁共振等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④给病人介绍微波治疗、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的作用及注意事项;⑤嘱病人少穿紧身裤、少蒸浴;避免久坐或长时间骑车;适当多饮水,勿憋尿;生活有规律,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做提肛运动30次~60次等。 出院指导在病人出院当日进行出院指导。内容包括:①交代出院流程(口头及书面);②给病人指导出院所带药的药名、服法及注意事项;③嘱病人定期复查;④告知病人主诊医生门诊时间;⑤嘱病人规律排精,避免忍精不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等。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在病人出院前向病人发放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问卷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表。对两组病人慢性前列腺炎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能复述教育内容的80%以上为掌握,50%~80%为基本掌握,50%以下为未掌握;满意度在90分以上为满意,80分~90分为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融洽护患关系,能及时给予病人有效的心理干预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一般病程长,经久难愈,有的甚至影响性功能、生育能力,病人多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从临床实践来看,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对病人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工作,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更容易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如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鼓励病人正确面对疾病、通过已治愈病人现身说教、进行家庭情感干预等[4],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实验组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了临床护理路径在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方面有明显的帮助,是心理干预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大多数有隐瞒病情的心理,有的甚至有到黑诊所治疗的经历,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且经济花费很大,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很好地执行治疗方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工作,病人对各项治疗、检查的目的、意义有了充分了解,就能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 病人掌握了疾病的病因、诱发因素等知识,从而就有可能自觉地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加强了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技能,促进护士对专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规范了流程,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变被动说教为主动说教,保证了将健康教育贯穿到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受到了耐心细致的健康指导,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研究实验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传统的健康教育不能针对个体差异及时发现并解决病人所需,只能把它当成一项任务被动完成,致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5]。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引导护士按计划和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防止护士一次性将健康教育内容灌输给病人,避免病人接受不了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护士按路径表的内容分时段分次讲解,病人更容易接受,而护士能根据病人掌握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有效减轻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心理负担,增强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从而有效增进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增加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减少疾病复发均有一定的帮助。 临床护理论文:基于小角度改良式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施行25o~30o会阴侧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12月收住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0例为观察组,10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式会阴侧切术。观察两组会阴侧切口撕裂率、出血量、缝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出血量、撕裂率、缝合时间(P 0.01),甲级愈合率(P 0.05),疼痛级别也有减低。观察组在切口出血量、撕裂率、缝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具有切口出血量少、撕裂率低、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切口甲级愈合率高等优点,促进和改善了产妇的预后。 【关键词】 会阴侧切术 改良 护理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分娩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降低产妇痛苦、减少产时副损伤和避免远期并发症,已成为产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传统会阴侧切术的侧切角度与会阴体呈45o,其优点是降低对直肠损伤性延伸的可能性,缺点是产妇失血多,愈合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从2011年我们将部分产妇会阴侧切角度改为25o~30o,经过临床对比研究,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出血量少,撕裂率低,缝合时间短,产妇疼痛减轻,切口甲级愈合率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12月住院自然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1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对照组102例。所有产妇均符合以下条件:初产妇,单胎,头位,无会阴病变,无骨、软产道异常,无特殊妊娠合并症。产妇年龄22~38岁,孕周37~41+3周,新生儿体重3.15±0.45Kg。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产妇的孕周、年龄、新生儿体重、缝线应用、会阴切口的缝合方式、术者技术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 会阴侧切方法 首先严格掌握侧切指征,即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分娩者[1]。在宫口开全胎头拨露1cm时均应用1%盐酸利多卡因20ml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待胎头着冠、会阴体变薄、皮肤拉紧,估计胎儿5~10min内能自然娩出时行会阴侧切。观察组:术者左手食、中指放在阴道内做指引,右手持侧切剪自会阴最低点会阴后联合中线处向左侧25o~30o切开3cm。对照组:操作同上,侧切角度45o,长4cm。产后切口缝合均是缝合前用0.9%生理盐水冲洗,2/0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缝合完毕用浸有0.5%的碘伏液棉球擦洗2次/d,共5d。 1.3监测指标 胎儿娩出前会阴切口出血量、切口撕裂伤率、平均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切口甲级愈合率。 1.4评定标准 ①切口出血量:出血量计算利用称重法和容积法估算出血量。②缝合时间:全部由同一人员操作,以10s为最小计时单位。③切口疼痛分级:参照WHO疼痛评估方法分级:0级:无痛或稍感不适,坐起哺乳时,表情自然安静;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哺乳时需侧坐,无痛苦表情;2级:明显疼痛,不敢坐起哺乳,表情焦虑;3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要求镇痛[2]。产后3日内由专人每天评估记录疼痛等级。④切口愈合分级:甲级:表皮对合整齐,外观呈一条直线,无硬结,无红、肿、疼痛,无裂开;乙级:表皮对合整齐,外观瘢痕明显,有硬结;丙级:会阴部分或全层裂开,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口出血量、撕裂伤率、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会阴侧切术效果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P 0.05 由表1可见,观察组应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出血量少,撕裂率低,缝合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促进和改善了产妇的预后。 3护理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用手术,适时进行会阴侧切缩短第二产程有益于母婴预后。切开应注意:(1)产妇宫口开全胎头拨露1cm时即行双侧阴部阻滞麻醉,可充分松弛会阴部组织,使产道宽敞,降低裂伤程度。(2)准确选择切开时机及操作时间点:如过早切开,组织暴露时间过长易造成感染,阴部组织较厚时切开,失血往往较多;但如等到会阴皮肤高度膨胀显着苍白时再行切开,往往切开后可见阴道粘膜及组织呈舌形撕裂,缝合困难,影响术后切口愈合,所以接产者应把握切开的最佳时机[3]。操作时间点应在宫缩间歇或胎头回缩时,既可避免伤及胎儿,又尽可能的掌握好侧切角度。(3)正确评估会阴扩展性及切口大小:会阴水肿、会阴缺乏弹性、耻骨弓过低、胎儿娩出过快等,均易造成会阴撕裂,所以接产前要正确判断。(4)缝合结束后应常规阴道检查,取出阴道内纱布;无论切口有无切口延伸,一定要肛查,确定有无缝线穿透直肠壁,穿过的缝线必须拆除重缝。(5)具体采用哪种术式,还取决于助产人员的助产水平。助产士应熟练掌握会阴保护、会阴切开及切口缝合技术,严格无菌操作,适时运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提升助产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的痛苦。 4讨论 4.1 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长度小,不仅减少了切口出血量,而且预防肩难产。阴道口原为纵椭圆形,有利于胎头俯屈,由于传统会阴侧切术切口角度较大,大量肌肉被切开,宫缩时与盆底肌协同作用减弱,阴道口的纵椭圆被破坏,3500g以下的胎儿,胎头几乎没有俯屈动作即娩出,容易继发肩难产[4]。而2~3cm的小切口既缓冲了宫缩时盆底肌对胎头的反作用力,减轻了盆底肌对胎头的压迫,有能使胎头充分俯屈,有利于顺应生理上的分娩机制,预防肩难产。 4.2 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角度小,不仅损伤肌肉和神经少,而且可预防阴道内撕裂伤。45°会阴侧切时球海绵体肌及肛提肌部分被剪断,侧切口弹性相对较差,内壁组织延伸撕裂程度相对大。而做25o~30o侧切时,是靠近球海绵体肌的肌腱断裂,分娩过程中可增加阴道皱襞的弹性,降低阴道内粘膜肌肉等组织的延伸撕裂率[5]。 4.3改良式会阴侧切术损伤肌肉少,组织薄,张力小,易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减少产妇术中缝合时疼痛,相对减轻产妇术后伤口牵拉痛,术后切口肿胀程度轻,降低切口感染率。传统会阴侧切术切开各层组织较厚,损伤大,致产妇伤口肿胀、牵拉疼痛明显。疼痛不仅影响着机体局部也影响着整体功能,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疼痛刺激对机体的伤口愈合及康复不利,也不利于早吸吮和母乳喂养。产妇主观感觉疼痛减轻,不仅减少了痛苦,也有利于各种生理功能的恢复。 临床护理论文:谈心理护理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方法和手段之一,着眼于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现将其特点、方法及重要性总结如下。 1 心理护理的特点 1.1 广泛性心理护理的范围很广,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每个阶段,每样事物和任何护理操作,都包含着心理护理的内容,它随时都会在患者心理上产生影响。患者从人院到出院,其心理活动无时不在护士的影响下产生作用。 1.2 个体性与深刻性心理护理的个体性即根据患者的特点,掌握每例患者的需要(物质的和精神的),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躯体疾病过程中患者不可避免会出现情绪反应,而情绪变化又由于每例患者对同类事物的认识不同而表现各异,心理护理是在观察疾病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在疾病发展中所表现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的个体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的深刻性在于患者的心理活动常令人难以理解,必须通过外显的行为予以判断,而人们有时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从外显的行为来探究心理活动比较困难,因为由表及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其难度较之躯体护理大得多,因此心理护理具有深刻的意义 . 1.3 复杂性心理护理是复杂的影响过程,它的目标是让患者在认知、情感、行为上发生变化,因此患者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护士的责任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心理护理是协调和促进的过程。 1.4 心身统一性与心理能动性人是心理和躯体的复合体,从疾病的因果关系讲,心理因素可引起躯体 rf 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反过来躯体疾病可促其产生不同的心理现象,二者相互循环影响。同时,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做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在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其结果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 1.5 不可测量性与技术无止境性心理护量依靠护理人员的信念、意志、力量而发挥作用,从而给患者以实际的感受,因此它是不可测量、无价的。同时心理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技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它的知识和技术是无止境的。 只有掌握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理论与技术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6 前瞻性许多观察和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措施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通过早期的预防性评估,收集资料,分析有关信息,便能预测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较严重的疾病引起的情绪或生理方面的并发症。因此,心理护理具有前瞻性。 2 心理护理的方法 2.1 一般性心理问题对所有患者都适宜,所有护理人员都应了解、掌握。首先要建立病友间的良性交往,可以让康复期患者向刚入院的同类患者讲述自己治愈疾病的感受和体验,可起到医护人员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其次要争取家属、亲友和同事的支持与配合,创造良好的医疗休养环境,充实患者的休养生活,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需要。同时要将心理护理寓于基础护理中,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尽力为患者排忧解难。 2.2 根据心理生理学的理论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尽量设法减少和缓解外因刺激,改变不良个性,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每患者对不良刺激的易感性,承受力和抵抗力不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免疫力。其次帮助患者重塑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行为模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适应环境。患病后临床症状轻重之一,表现繁多,其中很多与患者错误的认识评价导致的继发性障碍有关,提高患者的认识水平,能有效地改善某些临床症状,最后注意调节、控制、疏导、宣泄患者的消极情绪,情绪因素是心理因素的主要部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就是设法调整患者的情绪,通过优化情绪来维持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功能的平衡与协调,促使病情的好转。 2.3 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多用安慰、支持、鼓励、积极暗示、果断、明确的解答等治疗性语言,避免用讽刺、嘲弄、刺激、消极、暗示、犹豫、粗暴、含糊其辞的解答等伤害性语言,同时重视语调、表情、姿势、动作、态度等非语词性沟通技巧。 3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3.1 建立信任安全感营造支持性气氛 护士在心理沟通中起主导作用,有效的沟通不仅不以获取患者完整、真实的心理信息资料,还可在沟通过程中使患者体验到友好、尊重、融洽的情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之保持稳定情绪,有利患者更坦率,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3.2 合作性人是一个有意识、有思维活动、过着社会活动的人,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当人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和环境的改变,内心承受了恐惧、病痛的折磨等心理与生理压力,从而产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和反应,这些需求和反应的程度与患者的思想、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由于许多护理工作的完成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而取得患者的合作关键在于有效地沟通。通过正确及时的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履行护患双方的角色、责任、义务及各自的权利,调动主动合作的积极性。 3.3 协调与促进作用护士在护患、医护的相互联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护士与患者接触及与患者家属的联系比医生多,工作中与医生又必须密切合作,这些复杂得多角联系显示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护患关系好了,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以积极的心理效应,协调一致的行为,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 3.4 有效性患者是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统一体。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心理护理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护理工作范围将逐步扩展到对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士应该在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从心理与生理两方面整体的角度去观察病情变化。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等给患者以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尽快促进其角色适应。 4 小结 总之,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 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防止心身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使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对患者的检查和诊断,以及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病体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因此,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整体护理特色是通过心理护理体现的,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临床护理论文: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医学|教育网搜集。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近几年,本院临床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观察患者1050例,留置成功(留置时间≥1d)的1029例,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5+2)d,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1d.由穿刺水平导致留置失败6例,占失败原因的28.5%.由血管原因导致留置失败的9例,占失败原因的42.8%,由于患者不配合导致留置失败的6例,占失败原因的28.5%.留置成功的,医学|教育网搜集因导管堵塞拔针41例,占4%.因液体外渗拔针8例,占0.8%.因静脉炎拔针4例,占0.4%.根据观察,认为正确留置静脉称套管针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封管和护理可延长套管针的使用时间。静脉套管针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2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1.3做好物品的准备 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1.4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医学|教育网搜集。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5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正确的封管 2.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 2.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 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医学|教育网搜集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3封管的技术 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3],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医学|教育网搜集。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3.1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医学|教育网搜集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如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3.2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3.3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5+2)d为宜,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3.4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3.5套管针封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 3.6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4、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4.1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4.2做好健康宣教置管前护士应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告知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护理论文:皮肤扩张器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将扩张器植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等渗无菌生理盐水)增加容量,获得“额外”皮肤,利用扩张后的皮肤转移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该技术需要Ⅱ期手术完成,因此有效地观察及护理是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成功的关键。 扩张术修复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11~50岁。其中烧伤后疤痕、面部葡萄酒色斑、外伤后外额肌缺损各1例。 1.2 手术方法根据病变部位,范围按每修复lcm 头皮秃发区需要扩张容量为3~3.5ml,修复1em 面颈部的皮肤组织缺损需要扩张容量为4.5—5ml,而修复躯干和四肢者,其扩张容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选择合适大小扩张器及植入部位计算,在病灶与正常皮肤交界处作切口植入扩张器及注水壶,待切口愈合后注水扩张。扩张容量达修复要求后行Ⅱ期手术,即取出扩张器,切除病灶,利用扩张后的皮肤行推进、旋转或易位方式作缺损修复。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在病理的基础上恢复外形和功能,术前患者心理负担重,修复要求高,渴求手术成功,但又担心手术失败再添新的疤痕而产生畏惧心理。因此积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及松弛疗法。 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及优点,术后恢复效果,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并让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增强其信心,解除其疑虑,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和主动配合治疗 . (2)术前准备:术前查血常规、肝、肾、凝血功能,备皮、皮试等常规术前准备。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及范围选择合适的扩张器。扩张器埋置部位皮肤应无疖肿、破溃、感染。尤其注意Ⅱ期术前皮肤准备,因扩张器内注水,使扩张皮瓣有一定的张力,备皮时小心勿损伤皮肤。 2.2 术后护理 (1)I期手术术后护理:根据术中麻醉方式给予相应的麻醉术后护理,全麻清醒后,患者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平卧3~5d,局部制动,面颈部有血运丰富的解剖特点,术后易出血,密切观察伤151渗血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如有渗液或渗血应及时更换,以预防感染,确保负压引流管通畅,随时检查引流管有无脱出、漏气、打折、阻塞等。 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早期发现出血迹象及血肿,血肿一般发生在埋植扩张器后24h,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一般术后2—3d引流管未见引流出液体,检查切口下无积血,即可拔除引流管。 (2)注水期护理:根据扩张器的大小容量决定注水的量。注水应以不影响伤口愈合为度,术后5—7d开始向组织扩张器注液,液体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一般注射2次/周,每次的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0% ~15% ,注射时应严格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采取合适体位,注射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注射局部症状,注射后如局部皮肤张力较大、颜色苍白、无充血反应,则停止注射,若数分钟后仍不见修复,要适当抽出部分液体,随着扩张囊注射次数增加及扩张容量不断扩大,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被锐器损伤,睡觉时应注意不压迫扩张器,以免扩张器移位、脱落,影响效果。注水期间应严密观察有无皮肤破溃、感染、扩张器外露、注射壶渗漏以及疼痛的程度等,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告知医生及时妥善处理。注水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将注水过程、方法,可能出现的症状,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以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在精心正确的注水护理下,有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3)II期手术术后护理:Ⅱ期手术后扩张器取出,皮瓣修复受区,护理的主要任务是皮瓣的观察。为了充分展开扩张皮瓣,扩大皮瓣覆盖面积、减少扩张皮瓣术后回缩率,术中多会去除部分扩张包膜。而去除包膜对皮瓣的血运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术后应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主要观察皮瓣的色泽、温度、肿胀等,特别是皮瓣末端皮瓣的基底部不能有扭转和受压过紧,如发现局部明显瘀血、肿胀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应密切注意术区创面愈合,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对术区保持局部清洁,有效的制动,保持皮瓣无张力。 3 结果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并发症主要为血肿、扩张器外感染、扩张器不扩张和皮瓣坏死等。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作者加强了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措施,本组3例患者均按期完成手术,术后效果满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较大范围的皮肤缺损,从色泽、质地、厚度、毛发分布及美观程度均与缺损周围的皮肤近似或一致,而且还有血运好、有感觉的特点,供区不留明显疤痕,修复效果良好,均获得理想形态和效果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术前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进展以及预后和并发症的预防等知识,为术后护理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预防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提高修复质量。 临床护理论文:中西医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骨质增生为主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1]。膝骨性关节炎占全身骨关节炎的30%左右。临床表现以关节慢性疼痛、僵硬、功能障碍为主。在当今社会人口结构老化的趋势下,OA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增加。因此,对骨性关节炎的进行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的。对我院收治的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的80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80例OA患者,男性31例,女性49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1.3±3.7)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8±4.0)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2.8±3.3)岁。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发作性的膝关节疼痛症状,负重时明显加重;进行X线检查均发现明显骨赘,部分患者关节间隙变窄有软骨下骨硬化征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X线征象等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采用中药内服和关节腔内注射相结合的疗法进行治疗:中药采用本院所制止骨增生丸(主要成份为熟地、肉苁蓉、骨碎补、鸡血藤、海桐皮等),1次1丸,2次1天,连续服用一个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1周进行1次,注射4次。 1.2.2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治疗:每日1次200mg,持续服用1个月。 1.3观测指标标准。采用膝关节炎病人疼痛指数(Lequesne’Index)评分表进行评分,对比治疗前后的分值,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表现。参考《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评分减少95%以上为治愈,70%以上为显效,30%以上为有效,不足30%的为无效[2]。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疗效。治疗一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可见明显好转,治疗前后评分及疗效对比,差异显着,见表1。但两组疗效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未见有明显不适症状;对照组有6例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出现。6例患者均未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骨性关节炎患者也随之明显增加。密切注意膝骨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对提早发现并及时针对患者病情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高龄,肥胖,过度运动,关节感染,遗传因素,其他因素等。其病理表现主要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及骨质增生形成骨赘,从而导致膝关节出现反复发作性疼痛和膝关节功能受限。 在中医的领域中,膝骨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3]。肾主骨,肝主筋。而/!/人至老年肝肾渐衰,气血失充,筋脉痹阻加以外伤,风寒的诱因的影响引起此病。因此以熟地、肉苁蓉、鸡血藤等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的药物,诸药合用,补肾益精,温润筋脉,活血化瘀再联合西医对症治疗,以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除了治疗以外,能够恰当的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功能恢复锻炼也是十分必要的。采用恰当的训练方式,持续合理的训练时间与强度能够恢复受损关节周围组织肌肉功能,对于关节的稳固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国外建筑论文:我国房地产建筑与国外发达国家建筑的差别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建筑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业相比,我国的房地产建筑还显得比较落后。本文笔者对我国房地产建筑与国外发达国家建筑的存在的差别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建筑耗能以及建筑技术装备素质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我国的房地产建筑业的发展状况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以便正确对待我国的房地产建筑业。 关键词:我国房地产建筑;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差别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房地产建筑业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国外发达国家建筑业相比较而言,两者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别。本文笔者对我国房地产建筑与国外发达国家建筑的差别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提出了值得我们学习的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房地产建筑的经验。 一、我国房地产建筑与国外发达国家建筑的差别 1.1房地产建筑耗能方面 据国务院新闻办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以上。我国现有建筑430亿平方米,另外每年新增建筑16~20亿平方米左右,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能耗46.7%,其中包括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30%,以及建材生产过程中的能耗16.7%。现在我国每年新建建筑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 1.2在房地产建筑技术装备素质方面 从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来看,我国建筑企业同国外建筑企业相比则存在更大的差距。1996年来,我国最大的国际型建筑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技术装备率为627美元/人,远远高于同年度国内建筑企业的平均装备率4154元/人,但也仅为美国福陆丹尼尔公司的1/84,日本大成公司的1/64。从国内建筑企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我国国有建筑企业技术装备率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港澳台独资企业,也仅为外商独资企业的55.30。近些年,虽然我国建筑业有了很大发展,但设备装备率提高并不大,而动力装备率还略有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了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没有较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粗放式经营的行业。这种技术装备素质使得我国建筑企业不仅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如果排除政策扶持,也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二、值得我们学习的国外发达国家房地产建筑的有益经验 2.1发达国家进行建筑节能的政策措施 发达国家从1973年能源危机时开始重视建筑节能,经过30多年的努力,新建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已经减少到原来的1/3~1/5,其中节能政策的作用功不可没。尽管各国制定节能政策的出发点不同,但采取的节能政策措施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共同点。 第一, 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节约能源一直是德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联邦层面由环境部负责,为了深入推进建筑节能,由联邦交通建设和住房部、环境部以及KFW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德国能源署(DENA)。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技术、政策、法规等多管齐下,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第二,注重建筑节能立法 许多国家不仅制定了节能法,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法规、标准等法律文件。美国1978年就制订了《能源政策法》,德国1976年实施生效了《关于新建筑物节能法》;而日本制定的建筑节能法则要求建筑业主能自主进行节能应用,规定以“热损失系数”作为判断建筑物节能性的标准。 第三,采取经济政策鼓励建筑节能 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政府都有相应经济激励政策。如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减税,凡在国际节能规范(IECC)标准基础上节能30%~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可以分别减免税1000美元和2000美元;欧盟则提出了包括开征能源税、税收减免、补贴和建立投资银行贷款等规范性的财税政策。 第四,加强节能与开发并重的科学研究 这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主要是建筑节能综合研究,建立“节能型”建筑体系;注重太阳能、地热等建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建设节能试点工程和样板建筑,如美国政府为取得制定节能政策的定量数据资料,由政府出面组织办公楼建筑和住宅建筑的节能型样板工程。 2.2国外发达国家深化房地产建筑产业的分工体,不断提高技术装备素质 欧美等国家的大型跨国建筑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资金实力、技术和管理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房地产建筑企业,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项目上形成垄断。发达国家建筑承包商已经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项目上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项目渗透。分工体系深化的同时,建筑企业也在寻找着各自的定位。比如,瑞典的斯堪斯卡公司卖掉了在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子公司,将业务主要集中在“能够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美国市场。另外,建筑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开始走向合作,并逐步形成了全球技术资源共事的新局面。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寻找合作者共同分担,逐步将技术研发机构从母体脱离出来的同时,引入新的投资者,不断提高技术装备素质。另一方面,独立的研发机构为提高研发成果的效益,开始向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这是国外发达国家建筑业内部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笔者的分析比较说明,我国的房地产建筑业与国外发达国家建筑业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房地产建筑只要结合我国房地产建筑的实际问题,注意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技术、理念和政策措施,相信这些问题都能得以克服,不断促进我国房地产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梁万富(1991.04) 男;浙江台州 浙江工业大学。 国外建筑论文:国外居住建筑节能发展概况研究 摘要:本文在论述建筑节能意义的基础上,对英国、美国、日本居住建筑节能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国外一致认为在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中,改善隔热、保温性能是最主要的措施。 关键词:国外;居住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1建筑节能的意义 在全世界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中,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均是国家总能耗中比较重大的一项。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日常运转及建筑拆除等项目的能耗。其中比重最大(约占80%以上)的是建筑日常运转能耗(主要为采暖、空调、热水、照明、电器等用能)。随着各国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建筑的发展,尤其是居住建筑的发展,建筑耗能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建筑节能尤其是降低建筑日常运转耗能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 在能源危机出现之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对能源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建筑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浪费。发达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常因之产生建筑用能标准偏高偏疏。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落后使得能源利用率低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指标高。长期以来建筑上浪费的能源数量巨大且惊人。建筑节能己经刻不容缓。 2国外居住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2.1英国 英国研究建筑节能是从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开始的,其目的是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财政开支。英国政府规定冬季起居室的设计温度为21℃,其它房间的温度为18℃。英国市政局和房管委掌握的房屋中95%的屋顶有保温措施,50%的外墙为保温墙体。新建房屋全部采用双玻窗、保温屋面、保温墙体和地面。 目前英国规定外墙传热系数U值(我国表示为K值)的标准为0.45w/平米,两年内将逐步达到0.3W/平米。供暖系统全部采用双管供热,每组暖气片都有调节阀,可以自由调节供热量。英国几乎一年四季供暖,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43%(不包括工业供暖),其中居住建筑占61%。 英国不但对新建房屋采取节能措施,对旧房也采取节能改造措施。英国在节能建筑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采用构造措施,提高墙体、屋面及门窗的保温性能;二是利用太阳能;三是改进供热系统。 目前英国推广的被动式太阳房,不需外界机械作用,以建筑吸热保温材料为媒介,利用冷热空气的自然交换,达到对太阳能的利用。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太阳能供给的能源占总耗能量的30%。 英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建筑节能的设计工作,除制定最低节能标准外,还采取了税收杠杆政策限制用能,对新建项目进行设计节能审查及施工抽查,保工程符合节能要求。与此同时,政府还提出统一的设备能耗分级标准,并拨款资助建筑节能咨询机构为设计、施工单位和业主提供咨询服务等一系列的政策和经济措施。 2.2美国 从节能建筑的内容看,美国推动建筑节能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筑物本身的热工性能,即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门窗的密闭性能和充分利用通风、太阳能、自然采光等措施来降低采暖和空调的能耗;二是提高建筑物内的能耗系统及设备的能源效率,包括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灯具、热水器、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等。 美国政府还颁布了绿色建筑标准,成立了绿色建筑协会,来推动和鼓励绿色建筑的大规模应用。绿色建筑标准中,在强调建筑物节能的同时,综合考虑了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 美国在1981年就制定了有关节能标准,规定1985年全国所有住宅的90%和原有住宅的60%,都必须采用保温隔热措施。之后又作了修订,出台了1986年新标准,把建筑按类型分开,一类是商业与高层建筑,另一类是居住建筑,标准各不相同,其主要措施是:普遍降低室内温湿度的标准,改善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提高设备效益并发展高效率供热系统。 美国在开发新能源、使用无污染能源的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美国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给家庭、学校、公共建筑等部门提供有效的能源,应用较好,非常普及。收集的方法一种是采用蓄电池进行储存能源,另一种是直接将光电池板所收集的光能转化成电能,用来照明、供应热水、室内空调和给汽车充电等。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太阳能供暖降温房屋的建筑条例”和“节约能源房屋建筑法规”等鼓励新能源利用的法律文件;在经济上也采取有效措施,不仅在太阳能利用研究方面投入大量经费,而且由国会通过一项对太阳能系统买主减税的优惠办法。因此,美国太阳能建筑的发展极为迅速,无论是对太阳能建筑的研究、设计优化,还是材料和房屋部件结构的产品应用,都已形成完整的建筑产业化体系。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太阳能利用己得到普遍重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美国太阳能协会正在研制新型的太阳能住宅,称为建筑一体化设计,即不再采用屋顶上安装一个笨重的装置来收集太阳能,而是用那些能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嵌入到墙壁和屋顶内。这种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思想是该协会创始人史蒂文·斯特朗20年前所倡导的,由于当时太阳能电池过于昂贵,无法实施。而如今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只有1980年代的1/3,所以现在推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3日本 日本早在1979年6月就通过了《能源法》。它是建立节能体制最为完善的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专门研究节能问题。此外,还普遍建立了民间组织节能中心,彼此交流经验。日本这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节能建筑上做体制,己收到很大的效果。 日本1990年的能源消费量已较1960年增加了395%。民用部门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民用部门的能耗又多为建筑能耗。面对巨大的建筑能耗,能源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早在1997年11月就提出了2010年的节能目标,其中要求民用部门节能31%,它们被细分为:建筑节能11%、家电效率的提高节能8%、生活习惯的改善节能6%、住宅节能5%、照明效率的提高和高效率化液晶显示的采用等节能2%。显然,其中以建筑节能的幅度最大。 在日本,最近提出了“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的概念,所谓建筑的环境共存设计,是指建设计时必须把长寿命、与自然共存、节能、节省资源与能源的再循环等因素考虑进去,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构筑大家参与的“环境行动”的氛围;同时,对住宅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环境共生住宅”,并把这些因素和要求作为法规列入到地球环境建筑的法规中,即: 长寿命——应该将建筑看成是具有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可持续使用价值的社会资本,来进行计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 与自然共存——建筑应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与多种生物共存,成为良好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节能——减少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能源。 节省资源与能源的再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积极采用新建筑材料、新施工方法,避免浪费和损失。为了使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日本政府为此制定了许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节能标准,并有明确的节能目标;而且其节能标准是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分开制定的,公共建筑还按其使用功能不同而划分为宾馆、医院、百货商场、办公建筑、学校等5个类型,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节能标准。 3小结 国外一致认为在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中,改善隔热、保温性能是最主要的措施。它主要是以隔热材料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从而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因此各国都对隔热材料的生产与研制十分重视。国外资料表明,提高隔热性能所增加的投资,恰好可以由节约的能源费用来补偿。 国外建筑论文:浅谈建筑节能—国外建筑节能的启迪 摘要: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关键字:建筑节能 建筑能耗 节能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一、国外节能建筑已成模式 在欧洲高舒适度、低能耗建筑的外表朴实无华,但内部构造非常精致,尤其在墙体结构、门窗玻璃、采暖方式等方面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如将外墙、房顶和地下都裹上10至15厘米厚的保温层;使用中间带惰性气体隔离层的高性能玻璃与密闭窗框,让窗户这一主要的进热与散热源尽可能保温;在窗外加装遮阳设施,夏天阻挡热能“侵入”;采用自然送新风系统,尽量减少开窗机会,节约室内能量,从而达到既保证采光明亮、宽敞舒适,又减少能耗、降低运营费用的效果。 在瑞典节能住宅首先是要保暖。因为瑞典地处北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因此所有建筑物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就是取暖。瑞典全国总的能量消耗中,建筑供暖占了 1/4强;而在建筑能耗总量中,取暖一项就占了87%。因此,节能住宅第一就要保暖。从外观上看,小区的房子多采用深色涂料和建材。这可以在白天尽量多地吸收太阳能。从方位上看,这些房子多面南背北,门窗多朝南、西方向,以让阳光更多地进入室内。而且建筑结构上多把这些门窗设计为落地门窗。在墙体建材上,主要使用了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以使建筑吸收的太阳能容易保存在墙内,不至于迅速流失。这样,房屋白天通过窗户由太阳来加热,夜间则通过隔热材料和砖墙来保暖。 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除了整个住宅尽可能选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外,墙体还被设计成双重结构,每个房间建有通风口,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全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从而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这种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源,节约了能源。 德国还有一个零能耗住宅,所需能量100%靠太阳能。零能量住房向南开放的平面被设计成扇形平面,可以获得很高的太阳能辐射能。墙面采用储热能力较好的灰沙砖、隔热材料和装饰材料,阳光透过保温材料,热量在灰沙砖墙中存储起来。房屋白天通过窗户由太阳来加热,夜间则通过隔热材料和灰沙砖墙来加热。 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建筑节能方法很多,取得的效果也很显著。欧美各国一致认为,在实行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中,保温隔热是最主要的节能措施。认为“保温隔热是最显而易见和最有效的途径”,“是防止建筑物热损失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所以,有些国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建筑物节能的隔热令”,对各类建筑物作出保温隔热规定。 二、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而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又较晚,能源浪费十分严重,而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技术落后,供暖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当,采暖收费不合理,缺乏节能意识等。突出表现在过分强调降低建筑物的一次性投资和对某些建材制品的要求不严,结果节省了一次性投资,却造成了长久的能源浪费,得不偿失。如不赶紧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建筑能耗的浪费,那么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面对下面的统计结果,使我们不得不关注环境和资源这个问题,全球建筑耗能占去全球资源中 5O%的能源、42%的水资源和50%的原材料而且导致了全球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效应、50%的水污染、48%的固体废物和50%的氟氯化物污染,这个统计数字是如此的惊人。在我国建筑规模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但是我国建筑用钢却比国外高 10%~25%、建筑用水泥每立方米比国外多耗 80kg、建筑采暖(单位面积)在同等气候条件下比国外能耗高2~3倍,既有建筑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筑80%达不到节能标准。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专题研修班上讲话时指出大规模建造房屋本来是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但大量建造高能耗建筑又会过多地消耗能源,同时严重污染环境致使国家能源消耗和生态的临界点提前到来。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规划的建议》。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课题。这标志着我国将告别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经济增长方式,走节约型发展之路。也标志着中国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在经历了几十年反复徘徊之后回归建筑创作的本质,为建筑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几种节能途径 1. 门窗的保温隔热。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与墙体、屋面相比,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采用中空玻璃,采用百叶窗帘、窗板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2.墙体的保温隔热: 墙体是外围护结构的主体,我们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及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也可以采用复合墙体的形式,如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夹芯复合墙体等。但内保温复合墙体由于热桥对保温的影响较大,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使用内保温复合墙体使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外墙外保温的效果明显高于内保温。由于复合墙体能满足围护结构各种功能的要求,因此这种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砌的复合墙体,有着更多的优越性。 3.屋面的保温隔热: 屋面作为外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它的保温隔热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屋面的保温层,也可采用架空型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屋面保温 隔热性能的目的。 4.采暖系统的节能 城市供暖实行城市集中供暖和区域供暖,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在管网系统中,安设平衡阀,可以使管网系统达到水力平衡,从而节约能源。 除以上几种途径外,我们更提倡发展高科技来改造传统系统能效的产品,例如: 1).利用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天然气、沼气等的利用。 2).运用高技术成果开发高效节能的建筑设备,如高效供冷供热装置,高效电光源,高效介质输送设备,确保高效运行的节能调控设备等。 四、建筑节能要求十分紧迫 首先,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其次,高耗能建筑比例大,据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建设鼎盛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因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与改善任务十分艰巨。 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各界和许多开发商已经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而且,房地产市场也已逐步进入了“买方市场”,重新考虑市场需求问题已经摆在每个开发商面前。事实上,本人所参与的燕都·春江花月等项目的设计就已经进行了节能设计,并且获得了河北省十佳节能优秀楼盘奖,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像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更是已经有多个节能建筑的成功范例,反响也都很好。顺应建筑节能大潮,实现节能建筑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不断创新,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才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国外建筑论文:国外公立学校的建筑特色 大多数人都相信,要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3个基本要素是必不可少的:1)良好的师资队伍;2)和谐的家庭氛围;3)就读学校的布局构建。 长久以来,公立学校留给人们的印象基本就是单调的长廊、整齐划一的教室和过道两边的储物柜。现实中那些不满足现状的建筑设计师和当地政府已经着手改变沉闷、平淡又毫无生气的学校建筑格局,决心为我们未来的下一代重新建造学习场所。 1 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KEKEC 幼儿园 采用组合式构件作为建筑材料的这一设计理念来自于学校目前缺少游乐设备的问题。游乐室的外墙安装了可以转动的彩色木板条:一面是本色的木质长板,另一面涂上斑斓颜色。孩子们可以感受木质材料,并通过时常更换的外墙颜色识别不同颜色。 2 法国圣丹尼BAILLY综合学校 建筑群的外墙使用当下流行的玻璃幕墙,教学楼内部有幼儿园、小学和娱乐中心三家教育机构。一系列室内庭院环绕在教学楼周边,孩子们得以在此呼吸新鲜空气、嬉戏跑动。 3 荷兰海牙GALJOEN学校 这所红色砖墙砌成的小学仿佛一条俯卧地上的大鳄鱼,身形巨大,结构协调,从而改变了学校场地一贯四四方方的格局。10余平方米的玻璃窗镶嵌在教室的外墙上,从建筑物末端的一层沿着向上斜坡可以进入二层。 4 哥伦比亚北部港口城市圣玛 尔塔的TIMAYUI幼儿学校 为改善低收入人群社区的基础设施,让当地孩子免受暴力、侵扰,市政当局与Carulla基金会共同投资建设了这所学前儿童培训学校。灰色墙体镶嵌着马赛克,气窗为弧形,锥子型屋顶的金字塔状的房屋使庭院呈三角形架构。 5 葡萄牙历史名城波尔图的 ANTAS教育中心 外墙内室均粉刷成翠绿色,该中心造型设计简约,带给校园青春活力。不同尺寸的黑框玻璃窗分布在楼上楼下。 6 西班牙海边古镇拉奥罗塔瓦的RAFAEL AROZARENA中学 这里最吸引人们视线的就是整个建筑与周边地形地貌相融合。学校坐落在早期农业梯田的山坡上,利用原有地形走向,将梯田间隔出来,围成一个封闭空地用作操场。混凝土建筑上涂釉,使得楼面颜色渐变,色彩斑斓、活力四现。 7 法国索特维尔·莱·鲁昂 MARCEL SEMBAT汽修学校 学校位于市郊,靠近森林公园。汽修教学场地宽敞明亮,车间的屋顶以及连接新旧校址的桥梁通道用绿色植被覆盖,放眼望去,郁郁葱葱。 8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RES TAD 学院 这所现代派风格的学院正在推行新型教育理念,在专业、构建和教学体系方面,实现跨学科教育。4个回旋转体可以自由升降,组成整幢教学楼的整体框架。“开放学习环境”替代了传统的课堂,学院各科系形成纵向与横向之间的互联。 9 柬埔寨SRA POU技 能培训学校 这所职业学校坐落在Sra Pou乡村,也许它没有前面展示的那些科技场景,但是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值得一提。芬兰Rudanko+Kankkunen公司结合当地自然特色出具设计方案,村民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取田间地头里的红土浇筑砌墙,建设成了具有民族元素的学习聚会场所。 10 阿富汗北部城市赫拉特 Maria Grazia Cutuli小学 2011年,意大利记者Maria Grazia Cutuli在阿富汗遇害后,她的家人为完成这位著名记者的夙愿,成立以她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筹资建造了这所小学。生机勃勃的学校“是战后所有应急建设中的首选”。这座多围墙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牢固坚实,墙体涂刷成蓝色,窗框为红色。学校配有8间教室,最高的房屋是图书馆。 11 西班牙东部马略卡岛的CHRO MATIC PLAY小学 学校紧邻街道,为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教室的长宽比按照4:1设计,一层是室内教室,二层是室外活动场地。彩色玻璃装饰着墙面和天窗;吸音材料安装在地板和天花板上;屋顶的活动场配有移动遮阳装置。 国外建筑论文:国外超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工程施工方的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以迪拜万豪伯爵酒店玻璃幕墙为案例背景对幕墙工程现场施工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措施以控制风险,使国外超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工程减少和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项目在计划内安全合格的建成并投入使用。 关键词:国外,超高层,幕墙,风险管理 1 项目特点 玻璃幕墙工程作为现代城市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越来越广泛。涉及多层、高层、超高建筑的普遍应用。尤其是大跨距无梁网架公共建筑工程更是如此。如机场、码头、车站、会展中心等就是其典型代表。作为现代化建筑标志和建筑外形表现形式,在未来的国内、国际城市建筑中占据重要位置。有关这方面的技术、材料、施工管理、设计理念都在不断发展创新。有关幕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非常有实际意义。幕墙工程同时也是建筑施工行业中的高危行业,涉及高空作业、外悬挂作业、安全施工是其重中之重。施工质量,施工成果的安全性比其他建筑施工来得更加严格。稍有不慎会酿成大祸。笔者本人在玻璃幕墙业从业多年,在海外幕墙项目承包中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现就海外幕墙承包项目中安全管理谈一谈工作体会和管理经验。 迪拜万豪伯爵酒店共有72层,高约355米,酒店主要由两座高塔构成。除去顶部避雷针外,顶部皇冠造型幕墙的高度约为300米。酒店的主要幕墙类型为单元式玻璃幕墙,标准板块尺寸为3600×1200,单元玻璃板块68,000㎡,单元铝塑板幕墙9,500㎡,两座塔楼总单元板块数约为20,000块。另外在客房阳台有部分构件式幕墙。 标准玻璃单元玻璃板块的重量约为148.86kg。 本工程具有投资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技术新、难点多等一系列特点。 图1 迪拜万豪伯爵酒店效果图 项目各参与方见表1: 表1 项目参与方清单 风险管理,即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或者损失减到最少的管理过程。 迪拜万豪伯爵酒店幕墙工程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高要求的特点决定了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由于幕墙施工,与总包,及其他施工方会存在紧密的关联,因此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而且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错综复杂。这就要求幕墙施工方应对风险管理给予充分考虑,并且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同时施工现场参与单位多,且都将面临巨大经济与技术风险,要求所有参建单位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 2 风险因素识别 我们运用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经过多次的调查、得出影响迪拜万豪伯爵酒店玻璃幕墙工程的风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资金投入和使用中的控制;与外方总包和其他单位的配合;工期;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针对风险源,考虑迪拜万豪伯爵酒店玻璃幕墙建设的目标,主要有如表2所示的风险类型。 表2 幕墙工程风险类型 3 风险分析及统计 可供迪拜万豪伯爵酒店玻璃幕墙建设的风险管理借鉴的成熟案例尚不是很多。需经过中外联合咨询以及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专家调查法和主观评分法来确定风险并进行评价。在风险赋值前,专家们同意如表4所示的赋值说明。 经过几轮讨论,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按照风险级别系数对风险进行排序的结果是:其他风险、进度风险、安全风险、财务风险、质量风险、环境保护风险,因为迪拜万豪伯爵酒店玻璃幕墙项目的咨询、监理均为外方,被调查人员充分认识到合作可能产生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所以调查赋分值都较高。除此以外,进度、安全风险需要高度重视。当然,各类风险内部关键风险源的管理和控制都是不容忽视的,对这些主要风险源(关键环节)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当地的政策法规和宗教等方面因素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不便进行展开分析,故未列项。 4 重点风险管理办法 4.1 建立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迪拜万豪伯爵酒店玻璃幕墙工程设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风险责任主体;风险管理人员直接对幕墙施工方和业主负责,加强目标管理;建立了内部风险保护基金,以降低风险,提高总体收益。同时业主也要求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监理人等在投标时承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在各自范围内实施风险管理并配合业主实施风险管理。 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明确风险的应对策略。专人定期依托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体系跟踪已识别风险;同时对其他风险源进行监控,一旦出现症状就应该立即修改风险应对计划,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在风险发生时,启动事先制定的风险处置预案,并根据项目环境的变化情况,适度修改或重新采取新的风险处置策略。风险管理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风险管理流程图 4.2 确立风险管理关键点,进行目标管理 针对超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工程的建设特点,迪拜万豪伯爵酒店玻璃幕墙项目将风险系数大于或等于12的危险源作为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具体存在的主要危险源见表4: 表4 主要危险源 针对已经识别出来的关键环节,依靠已经成熟运用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职业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GB/T28001)、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以及幕墙承包方的施工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专业体系之间相互支持的机制,切实做好进度、安全、投资、质量、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有效地控制项目风险。 表5 主要危险源应对措施 注:供应商角色的响应为执行、配合 环境保护风险:作为幕墙承包方可借鉴总包方的完善机制、培训专员及项目环境管理的措施以共担和减轻风险,同时按照咨询方和监理方检查结果及意见调整执行措施。 其他风险(与英方总包和当地业主业务往来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作为幕墙承包方可采取确保翻译人员素质的措施以减轻风险,同时按照咨询方和总包方的要求严格执行措施。 6 结语 近年来我国在国外承接的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随着建筑行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项目也会越来越多。由中国企业施工的知名建筑、标志性建筑也会越来越多。幕墙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由于法规和背景与总包方和其他专业承包商存在差异,在项目管理和协同作业方面都对国内幕墙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体系将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幕墙行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国外建筑论文:国外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方法与注意事项 摘要:结合参与国外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的工作经验,阐述国外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方法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国外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方法;注意事项 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南美洲等以前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随着国力的增强,为了改善国民的生活环境,加大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市场巨大,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看到了这种机遇和挑战,纷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国外工程建筑市场日趋完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想要通过竞标取得国外工程项目,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就要注意很多事项、方法,采取合理有效的报价策略。 做好投标前的准备工作 投标项目招标前的策划和跟踪。国外工程项目标的额一般都比较大,一个项目从可研到立项到进入招标程序,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时间,快的也需要3个月以上。在这个阶段,作为一个经验的建筑企业,应该根据从各种渠道了解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的各种有关信息,并据此制定项目前期策划和跟踪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该项目业主单位,单位负责人,项目执行人,资金来源,设计标准,项目在业主处的推进情况,潜在的竞争对手情况,项目推进到各个阶段时,企业相关部门人员细致的应对措施等等。 投标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首先要熟悉和研究招标文件,认真阅读和理解招标文件中的全部内容,包括招投标范围,工期、技术要求,资质、商务条件,工程量清单,合同条件以及报价要求等等。从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环境、自然环境、业主资金、工期、技术要求等方面分析工程存在的风险,并在报价中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和风险比例。根据投标书附录和合同条件中有关工程范围、工期、保函、保险、税金、报价货币等要求以及劳务国籍的限制等条款,可以明确中标后企业可以享受的权利和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以及报价要求中有关合同类型,材料、设备和工资在施工期限内涨价及当地货币贬值有无补偿以及合同有无调价条款和调价计算公式等。防止投出的标不符合业主的要求或使报价不合理或漏项。此外,还应整理出招标文件中含糊不清的问题,以便在标前会议时提请业主或咨询工程师予以澄清。 现场考察。国外工程投标必须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闭门造车可能会对工程报价造成极大的风险,要么投标报价较低,中标后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要么投标报价较高,失去竞争力。现场考察主要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现场自然条件,包括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资料、洪水及其他灾害情况等;②现场环境,包括交通、通讯、供电、水源及供水条件、住宿和房屋租赁条件、医疗条件、施工环境、外界对施工的干扰情况、当地流行病等;③现场条件对施工方案和施工总布置的影响;④工程所在国的资源及供应情况;⑤人力资源情况,包括当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各类工人的资源情况,当地劳工法律,对外籍人员的限制等;⑥工程所在国各种税收、保险、外汇管理、当地物价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税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税法,对工程项目有很大影响,需要了解清楚;⑦项目所在国的政局稳定性、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我国的关系、政策的开放性与连续性;⑧参加竞争的外国公司与项 目所在国公司的情况。 充分调查当地市场信息,做好投标前的询价工作。中国建筑公司投国外的工程标,习惯于绝大多数人员、物质、机械都从国内出口,而不注重利用当地或附近国家、地区资源。我们刚开始在非洲投标的时候,也存在这个问题,不注重当地的询价工作,劳务人员、建筑材料除了地材外,大部分考虑国内出口,施工机械全部国内出口,报出的价格偏差很大,业主疑虑很多。询价是项目报价前非常重要的一环。询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材料、劳务、机械租赁费、国内运输、国际运输、国际运输保险、项目所在国的运输、项目组人员出国的签证费、差旅费、国外生活费、用具费、项目及人员保险等。询价前要确定哪些设备和材料从国内购买,哪些设备和材料需要从项目所在国购买或是从第三国购买;对于需要在国外购买的设备材料,发出的询价单更要明确、详细,必须要详细说明所需货物的数量、质量、性能、规格。询价单不明确,对方发回的报价就会不真实。甚至,有些卖方会利用询价人的疏忽,在报价单上做手脚,从而给项目报价造成很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接到卖方报价后,投标人要对其进行各项条件的全面审查,只有价格低,同时其他交易条件也优惠的报价才可接受。 结合投标前的准备工作情况,认真计算投标报价 人工工资的确定。国外建筑工程项目的人工工资,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中外用工比,按我国出国劳务人员和当地雇用工人分别确定。我国出国劳务人员工资单价一般包括国内包干工资、机票、国内外差旅费、国外零用费、人身保险费、奖金、加班工资等。当地雇佣工人工资单价根据项目所在国的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劳务市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以及招募、解雇等费用。工期在一年以上时,则要考虑工资上涨的因素,适当确定上涨风险范围。确定当地工人工资时还要考虑到当地的宗教习俗和节假日情况,在国内,民工可以24小时轮班,节假日加班,按完成的工作量计算工资。在国外,节假日当地人基本不加班。让当地人下班后加班,很难,加班工资很高。如果项目工期较紧,当地人的加班工资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的计算。材料、半成品和设备价格应按当地采购、国内供应和从第三国采购分别确定。在工程所在国就地采购的材料及设备,其价格应为施工现场交货价格。国内供应的材料及设备,其价格应为到岸价格及卸货口岸在施工现场仓库运杂费之和。具体包括设备及材料的出厂价、国内运杂费、海运及保险费、项目所在地的运输费用。从第三国采购的设备及材料价格包括到岸价格加上当地运输费及关税等。 施工机械使用费的计算。施工机械使用费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点、工程性质、工程量大小来确定施工机械是从国内运去,还是在当地租赁,或是第三国采购直接运至现场,这些都是报价中计算施工机械使用费的主要依据。施工机械使用费一般根据工程量和定额首先计算出台班时,再根据工程所在国的材料价格、机械租赁市场价计算出台班费,最后计算出机械台班使用费。国外项目的大多数作法是把施工机械采购费列入开办费中,机械使用费计入单项报价中。机械使用台班时中的折旧费根据工程所在国的不同,以及后续工程情况考虑的一般比国内高一些。 以上三个方面即构成了工程的直接成本(工程直接费)。 工程直接费以外的其它费用报价时要注意的事项。国外建筑工程项目除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工程直接费外,还要考虑管理费、利润、开办费、税金等费用。管理费包括现场管理费和公司管理费两部分,我公司工程项目大多在非洲,现场管理费大约占管理费的60%,企业管理费大约占40%。国际市场上,施工企业的利润一般为成本的10%-15%,具体的利润率要根据具体情况,如工程难易、现场条件、工期长短、竞争对手的情况等随行就市确定。开办费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承包商的开办费,另一部分为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开办费。承包商开办费一般包括工程保险费用,工地安保措施费用,临时道路,场地临时占用费,施工用水、用电费用,通信费用,承包人驻地建设等费用。工程如果在城市,临时占地费用和承包人驻地建设费用会多一些,如果在偏远的地区,工地安保措施费用、通信费等费用会多一些。一般承包人的开办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5%-10%左右,承包商为了前期能够多拿一些工程款,开办费一般会列的高一些。业主开办费一般由业主列出明细,承包商根据当地市场行情进行报价,中标后按明细为业主提供服务。国外工程增值税,一般在15%-17%左右,一般业主会根据资金的来源情况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工程税金的记取原则,投标人严格执行招标文件就可以了。 根据竞争对手情况,采取灵活的报价策略。 国外建筑工程投标时,投标单位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常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等报价方法。不平衡报价法是指一个工程项目在总价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合理的调整投标书中各个项目的单价,以便达到不提高总价,不影响中标,结算时能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的报价方法。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必须建立在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非常清楚,工程量清单仔细核对的基础上,并且要注意对所报单价的调整在合理范围以内,不要出现奇高奇低脱离常规的报价,以免使评标专家认为报价不合理,造成废标。多方案报价法比较适合在交钥匙类型工程的招标中使用,在这种工程招标中,一般业主只给定使用要求,外观要求,场地情况的说明,要求投标单位根据业主要求,完成从设计、到施工、到调试、到培训交付工程的全过程服务。这种情况投标单位一般要考虑多个方案,看业主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投标方案中注明,如果执行那个方案,报价是多少,这样让业主看到不同方案,投资减少,吸引业主,提高中标的可能。 总之,国外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建筑企业组建强有力的项目报价管理班子,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施工环境、物价水平、竞争对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才能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标书,在国际竞标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 国外建筑论文:国外古建筑的保护利用 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有关保护文物的国际公约中,把文物称为“文化财产(Cultural·Property)”或者“文化遗产(Cultural·Heritage)”,前者是指可以移动的文物,后者是指不可移动的文物。中国文物的定义: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文物包括了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一切历史文化遗存,在年代上已不仅限于古代,而且包括了近、现代,直到当代。古建筑是文物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文物保护包括了古建筑的保护。我们看看国外对待历史遗留下来古建筑的一些路程和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否对于我们,对现在中国的古建筑保护得到一些启示。 1、意大利博洛尼亚:活着的古迹 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它的改造方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它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也称“整体性保护”)。所谓的“整体性保护”就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既要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还要保护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这使得不仅保持建筑的原始面貌,而且里面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在改造中消失。留下的不只是古建筑的躯壳,而是使古建筑“活着”,充满着生命的迹象。博洛尼亚古城历史中心保护规划,宣示了实践“老建筑物和居住其中的人同时保护”的新途径。不仅对文物的一种尊重,更是对社会的关注。在环境改善之后,90%的居民保留下来,低收入者住房的租金不应该超过其家庭收入的12%-18%。博洛尼亚保护规划所秉承的理念是:城市发展必须要由当局充分有效地保护和引导,在公共资源和社区居民之间必须寻求平衡,公共参与和民主管理的加强。多方面的考虑使得意大利博洛尼亚不仅保留了大量古老建筑,更为难得还保留下了宛如隔世的神韵气息。 (意大利博洛尼亚的古建筑走廊) 2、英国伦敦:古老与现代的融合之路 英国伦敦,数百年来形成的“杂乱”街道并没有给现代生活带来过多负面影响,反而为伦敦这座城市增加了更多历史性、真实性。伦敦街头多为四、五层的传统砖石建筑,许多建筑的外观十分老旧,但室内大多经过了改造,市中心质量较好的老建筑被成片保留了下来,其间穿插着富有伦敦特色的红色电话亭。远离市中心的许多老建筑仅保留古典式外墙,室内则经过了改造,钢网玻璃屋顶,外部加建玻璃拱廊。这些由砖石建成的带有柱式、檐口的古典式立面与钢架玻璃顶、玻璃拱廊的组合毫不生硬,即古老又现代。如大英博物馆,便是通过保留原有古典式建筑主体,在中间的庭院加盖钢架玻璃顶,玻璃顶的重量由老建筑的内侧墙体及圆形图书中心的外侧墙体承担。新苏格兰博物馆则以精湛的细节改造,人性化地保留建筑基本抽象线条,实现新建筑的形体、细部、色彩、质感等各方面都与老建筑相神似。 (英国伦敦的古老街区) 3、西班牙巴塞罗那:卓越的造城运动 西班牙著名的巴塞罗那曾经有过“造城运动”,在世界上,他们的“造城运动”被公认为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目前,拥有5000万人口的巴塞罗那大都市是欧洲第六大都市去、第五大工业密集区,也是西班牙经济的发动机之一。 在改造前,巴塞罗那的老城区随着城区的扩张和大量人口的增加,已经变得不能够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1986年,巴塞罗那政府开始划定了城市全面改造区域。整个改造具有公司化运作的方式,针对每个住户的不同定制方案,每个案例都是针对每个住户的具体情况去研究。在任何情况下,它是一个合法设立的法定程序。在这里,几乎没有出现暴力拆迁和“钉子户”出现。历史建筑分类对待:工业遗址进行再利用。正是这样事无巨细的改造过程,使得巴塞罗那的改建十分成功。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古建筑) 在国外,在很多地方看到当地保存下来的的古建筑,过往的文明历史让我们叹为观止,啧啧称赞。国外这些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或许对现在的中国的古建筑保护有所帮助。一处处辉煌的古建筑,不仅仅是当地历史文化的实体表现,更是他们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和认真保护、切实行动的表现。 国外建筑论文:试论国外建筑大师作品对我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摘 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不同风格建筑作品也进入中国。国外建筑大师的作品,对中国本土设计师在经济理念、安全问题和合理性利用等方面都有所影响。如何把国外建筑大师的作品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作品,是本土设计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大师作品;影响;理念;经济性 前 言 全球化的风潮不可避免,建筑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如何在这竞争中把握好民族文化,更好的向高生活品质、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需要新一代的建筑师及科研人员去除糟粕,不断吸取国外优秀作品、理念、材质的应用。因此客观的去分析、研究调查现存状况,有助于中国的建筑业及经济的发展。 1.建筑大师作品的理念 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简称BedZED)的设计师登斯特,通过小区新颖的设计达到采暖,新风的效果。引入外国建筑大师先进的设计理念,作为中国环保设计理念的补充,有助于中国建筑行业向环保,节能过渡。人居环境,最少的影响自然环境。如超低能耗示范楼展示了各种低能耗生态化人性化先进的技术产品,最少消耗自然资源。 2.建筑大师作品进入中国的影响 因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国门封闭,存在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单一,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建筑发展受制于二元社会结构影响,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新建筑体系明显地显现出了引借先行成果的“后发优势”。外国建筑大师作品进入中国为中国的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篇章。 (1)接收国外大师的作品,有助于丰富我国的建筑艺术,与国际接轨有助于提升国民对设计的热情。有助于国内设计师的发展,有助于把竞争的舞台拓展到国际,让设计师有更多的平台来来发现自身的不足,接受国际上的先进设计。国外设计师设计的东西就是比中国的好,这一负面的影响限制了新生代设计师的发挥,给新生代设计师很大的冲击力。国外的新鲜元素进入中国,忽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元素在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十大艺术建筑,是积全国之力,比如: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大剧院、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它们的建成凸显出我国国力的雄厚,是国人的精神与追求所在。它们是中国的瑰宝,当建筑与艺术相结合后就切实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继而将带动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而建造大型艺术性建筑的弊端则是利用及保养费问题,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浪费。所以,中国需要建造艺术性建筑必须在能保证实用、经济、安全、美观等基本原则下去建造。建筑大师作品进入中国要合理性对待。我们有2000多年的都江堰,1000多年的赵州桥,百年的上海外白渡桥,北京居庸关的八达岭隧道……为后人服务的工程至今闪耀着光芒。“适用、经济、美观”本该是建筑的基本原则,但我们有大型建筑发生垮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负面作用难以估量,有耗巨资建后因养护费运营成本巨大而用不起。如西湖第一高楼67米高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被炸掉,在建建筑垮塌。安全不能得以保障,使得“短命建筑”让人深思并忧虑。 (2)我们应该更加客观的来看待外国建筑大师的作品,他们作品中依然有很多实用性价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纽约帝国大厦是使用当时材料最轻的建筑,381米高,由结构工程师法兹勒汗(FazlurKhan)所设计。约翰·汉考克大厦是现在芝加哥第3高和美国第4高的大楼,大厦商业用房占据了底层空间,向上逐渐为停车库,办公空间及住宅区。44楼设有一个全美国最高的室内游泳池。楔形造型既是功能需求又是结构要求。此造型有利于结构稳定性,还有利于有效使用空间。外檐柱与横梁构成一个钢筒,其结构体系非常简洁并十分有效。此项创造性的结构体系只需使用传统内柱系统用钢量的一半,十分经济。雄踞世界最高建筑的宝座达40年之久,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象征,至今仍和自由女神一起成为纽约标志建筑。这些实例都体现了外国建筑的实用性,我们更该合理地去看待外国建筑大师作品的各方面性能,凡事都有两面性,但我们更应该在符合我们文化传统,建筑物的实用性的前提下进行选择,建造出更多更能体现我国特点的标志性建筑。 3.结 语 每件事物都有着双面性,建筑大师的作品进入中国一方面为中国的建筑注入了新鲜元素,但另一方面不加选择的引入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正因为这样,在选择作品时,我们应该抱有客观理性的态度,使得其进入中国后发挥出最好的作用。 国外建筑论文:试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的比较与思考 摘 要: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建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绿色建筑”概念的具体化,使绿色建筑脱离空中楼阁真正走人实践,一套清晰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评价体系 比较 思考 在建筑界,绿色建筑的提出历史并不长。 《设计结合自然》 、《寂静的春天》等建筑生态著作为绿色建筑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进入 21 世纪,在能源危机和倡导绿色生活的背景下, 绿色建筑迅猛发展。上世纪90 年代,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立。至今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早期: 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价、 介绍与展示; 中期: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能的模拟与评价; 近期: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价。 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1 英国BREEAM 1990 年, 英国建筑研究所 (BRE)首次推出 “建筑环境评价方法” (BREEAM) 。它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际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中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针对当时英国的市场需求和绿色建筑发展状况,其评价目标主要是英国的办公建筑。同时为建筑师和开发商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建筑环境评价方法” 的住宅版, 首次于 2000 年。它满足了近年来英国市场对住宅类建筑进行绿色生态评价的新需求。其评价内容包括交通、 污染、 材料、 水、 生态与土地利用以及健康等七个大的方面。 由于英国建筑协会的参与,该证书在英国具有相当的权威与有效性。 BREEAM 评价体系的推出, 为规范绿色生态建筑概念, 以及推动绿色生态建筑的健康有序发展, 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至今, 它不仅在英国以外发展了不同的地区版本, 而且成为各国建立新型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文献。 1.2 加拿大 GBC 绿色建筑挑战 (GBC) 是从 1998 年起由加拿大发起的一项国际合作行动。其核心内容是通过 “绿色建筑评价工具” (GBTool)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发展一套统一的性能参数指标,建立全球化的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标准和认证系统, 使有用的建筑性能信息可以在国家之间交换, 最终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绿色建筑实例具有可比性, 为各国各地区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价提供一个较为统一的国际化平台,从而推动国际绿色生态建筑整体的全面发展。 1.3 美国LEED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又被称作开发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 起初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为满足美国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评估的要求而推出的一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随着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逐渐通行于全球。LEED 为提高建筑环境和经济性能提供详细参考标准,从建筑全寿命视角对建筑整体环境性能提供评测。 以 LEED2.0 为例,LEED 的评估认证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登记阶段、 支持阶段和项目认证。 登记阶段, 申请评估的项目可通过邮寄或网上在线登记的方式申请评估, USGBC 鼓励项目在预设计阶段就进行申请; 支持阶段, USGBC 通过 LEED 官方网站或其他途径向申请者提供参考指导和评分细则, 帮助设计者解决在满足各种具体的前提和得分要求时所遇到的问题;项目认证, USGBC 根据申请者所提交的文件, 对项目进行认证。 LEED 从可持续场地选择、有效利用水资源、 能源与环境、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保护环境、 材料和资源、 室内环境质量这几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估, 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 可持续场地选择约占总评分的 20%,有效利用水资源占 7%,能源与环境占25%,材料和资源占 19%,室内环境质量占 22%,创新设计占7%。LEED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虽然体系庞大但系统分明,在每个评估项目中, LEED 都提出前提条件和可能的得分条款。项目首先必须满足每个评估项中规定的前提条件, 然后可根据每个得分点的相关规定对建筑进行评估打分。 同时为了方便使用者深入了解该体系, LEED 编制有详细的技术导则和手册。 如在每一个得分条款中又包含评估目的、要求、 提交文件和可能的技术和策略,详细阐明了绿色建筑各相关技术内容和实施措施及路线, 并给予了成熟案例以指导。最终, 将所有评估项所得分数相加就可得到建筑最终分数, 满分为 69 分, 52 分以上可获得铂金认证, 39分 -51 分为金质认证, 33 分~38 分为银质认证, 26 分~32 分为一般认证。 2、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 2001 年始,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订了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 (试行稿),同时完成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体系” 的制定, 并出版了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2005 年3 月, 我国完成了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 (住区)(征求意见稿) 》; 2005 年 10 月, 建设部科技部印发了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 现今,中国建筑领域通行的是 2006 年 6 月 1 日由建设部和科技部发起施行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 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评价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 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由控制项、一般项目与优秀选项组成。 参与评定的绿色建筑应满足各类指标所有控制项的要求, 并按满足一般项目和优选项目的程度, 划分为 1 星~3 星 3个等级。 由于初次编撰的缘故且限于当前条件, 该体系只适用于评价那些总量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公共建筑、 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且不带有强制性。对于其他建筑, 根据建筑用途、 运营能耗等实际情况调整, 且只能提供参考价值。 3、与国外评价体系的比较与思考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目前还仅限于住宅,对于其他大量的公共建筑和旧住宅改造项目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走在绿色建筑研究前沿的发达国家, 已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更为系统地分类。如日本的CASEBEE 陆续完成了用于既有建筑物的 《CASEBEE 既有评价工具》 、用于短期使用建筑的《CASEBEE 一临建。评价工具》和用于改修建筑物的 《CASEBEE一改建? 评价工具》以及用于评价热岛现象缓和对策的 《CASE-BEE—H 评价工具》 。制定更为系统和专项的评价体系, 将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走向完善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是根据绿色建筑 “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地、 节水、 节材和保护环境)这一要求制订的。对比 LEED, 都是关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评价,都采用评分制的标准, 但是美国 LEED 的一些评价项并不适用于中国国情。比如, LEED 在“可持续性场地” 中强调最大化空地,以维护场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这在寸土如金的中国实际上很难做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关注于人均居住用地、 绿化率的提高, 日照时间的延长, 这种做法无疑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4、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尚属起步阶段, 缺乏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支持。在评价系统的起步阶段, 评价系统的制定应以引导鼓励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为主。 评价体系的制定应主要考察是否具有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采取了适宜的生态技术措施等。随着相关技术政策法规的启动出台, 评价重点将由鼓励引导走向监督落实。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刚刚颁布, 绿色评价所需基础数据较为缺乏, 使得定量评价的标准难以科学地确定, 随着今后有关的基础性研究的开展, 再逐渐改进定量评价的内容。 国外建筑论文:浅谈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摘 要: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绿色建筑(包括工业与民用),特别是民用建筑方面,制定了系统、先进、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就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标准 1.全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 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环境高峰会议)”第 一次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以来,绿色建筑的建设一直就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经过10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颁布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如美国的 LEED 标准,英国的 BREEAM 标准,日本的CASBEEB 标准,澳大利亚的 NABERS 标准,法国的 ESCALE标准,香港地区的 HK-BEAM标准等。这些标准无一例外都体现了“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将其贯穿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 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各国通过建立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度,规范绿色建筑的管理和指导,强化市场导向。世界各国颁布的绿色评价标准情况见图1。 图1 世界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标 虽然世界各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时间不一,评价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都具有如下相同点。 1) 共同的立足点和目标。各国的评价都是在明确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基本都可以实现以下目标:为社会提供一套普遍的标准,指导绿色建筑的决策和选择;通过标准的建立,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产品和环保标准意识,提倡与鼓励好的绿色建筑设计; 而且刺激提高了绿色建筑的市场效益,推动其在市场范围的实践;另外由于评价体系提供 了可考核的方法和框架,使得政府制定有关绿色建筑的政策和规范更为方便。 2) 共同的关注点。各国的评价体系都有明确清晰的分类和组织体系,可以将指导目标(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评价标准联系起来,而且都有一定数目的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关键问题可供分析,这些问题体现了各国对绿色建筑实践的技术和文化层面的思考和研究。评价体系中都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具体指导因素(如对可回收物的收集)或综合性指导因素(对绿色动力和能源的使用),为评价进程提供更清晰的指示。 3) 开放性和专业性。各国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数据和方法都向公众公开,任何人都可以了解使用。但数据和方法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评估过程的简单,各国对评估的进程都有严格的专业要求。评估是由相关部门给与专业认证的评估人执行的,如BREEAM的评估是由持有BRE执照的专业人士进行,而 LEED 的评估则要求所评估的项目组中至少有一位主要参与人员通过 LEED 专业认证考试。 4) 持续更新和发展。绿色建筑系统是复杂并且不断发展的,因而评价应当是可重复的、可适应的,对变化和不确定性能作出及时反应。 5) 评价结果皆有分级。各国评价分级的方法见表1。 表1 各国评价体系分级表 在国际上众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英国的 BREEAM 标准和美国的 LEED 标准。下面分别概述这两部评价编制体系。 2.英国 BREEAM 标准体系 英国BREEAM标准的全称是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即“英国建筑环保评估体系”。是世界第一个绿色建筑综合评价体系, 也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际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其目的是为绿色建筑 实践提供指导,以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BREEAM 标准主要致力于以下目标的实现:提供被市场认可的环保建筑;将最好的环保措施整合在建筑中;通过制定标准激励大众提供最好的环保创新;提高建筑物业主、使用者、设计者、管理者的环保意识。 1) BREEAM评价体系的构成BREEAM 评价体系已经颁布了多个版本,其最新的版本是 2008 年版,主要覆盖了以下建筑类型: BREEAM Office——BREEAM办公建筑评价体系 BREEAM Ecohomes——BREEAM生态住宅评价体系 BREEAM EcohomesXB——BREEAM既有住宅评价体系 BREEAM Industrial——BREEAM工业建筑评价体系 BREEAM Prisons——BREEAM监狱建筑评价体系 BREEAM Muti-residential——BREEAM多层建筑评价体系 BREEAM Courts——BREEAM法庭建筑评价体系 BREEAM Retail——BREEAM 零售建筑评价体系 BREEAM Healthcare——BREEAM 疗养建筑评价体系 BREEAM Education——BREEAM 教育建筑评价体系 BREEAM 评价体系的内容都由管理(Management)、健康和舒适(Health Wellbeing)、 能源(Energy)、运输(Transport)、水资源(Water)、材料(Materials)、大气污染(Waste)、土地利用(Land Use Ecology)、其他污染(Pollution)、创新(Innovation)10 方面组成。各方面的分值比例如表2 所示。 表 2BREEAM分值比重表 2)BREEAM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BREEAM 评价体系分为设计和运行管理 2 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对其评价的10个方面分别打分。最终将2个阶段的得分相加得到该建筑项目的总分,根据总分的高 低,建筑项目可分为通过(PASS)、良好(GOOD)、很好(VGOOD)、优秀(EXCELLENT)、 杰出(OUTSTANDING)由低到高 5 个等级,其中杰出等级的要求非常严格,除了得分需达 到规定的要求外,还需满足特殊的规定。 国外建筑论文:国外小型地下生态建筑分析 摘要:国外小型地下生态建筑是将地下建筑与生态建筑合二为一的尝试。文章结合国外较为出色的小型地下生态建筑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字:地下;结生态建筑;节能 1引言 地下生态建筑是近年新兴的热点。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将生态建筑与地下建筑的优势结合起来,建造地下生态建筑,充分利用能源与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地下生态建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师们的重视,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作品。本文针对部分国外经典小型地下生态建筑进行专项研究,旨在为今后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2国外小型地下生态建筑的特点 建筑师们意识到地下生态建筑的优势,目前世界各地小体量的地下生态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并被建筑师们赋予各种功能,新颖而有趣。地下生态建筑建成后一般都会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其设计建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造型新颖,设计通常具有现代感,内部环境舒适。常采用开天窗或大面积玻璃幕墙等措施来保证地下建筑光线充足。 (2)能够充分发挥地下建筑节能、防灾优势。此类型建筑可以显著降低对温度调节能源的需求,并且在经常发生气象灾害的地区以大地代替建筑阻挡大风、严寒酷暑和雾雪等。此外,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也十分优异。 (3)整体设计结合地形地貌,能够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这是地下生态建筑的一大特色,这种类型的建筑建造前后外观差别不明显,也不影响视野,并且可以在顶上覆盖花园或草坪。 (4)采用高科技节能材料和系统建造。从技术上保证了地下生态建筑的节能与持久。 3国外案例 3.1 英国威尔士Malator Malator 是英国威尔士橡树石地区绝对的现代意义上的房屋,被称为“未来威尔士住房的蓝图”。其基本设计很简单:房屋里面的核心房间在外面被多彩的预制构件包围,在最外层与周边的陡坡相融合。这样的设计使得Malator非常具有现代感,并一直延伸至海岸的庭院,与周边的环境完美结合。 3.2 比尔•李斯曼的地下屋群 比尔•李斯曼独一无二的地下群屋是他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漫长时间设计的结晶。其屋顶采用弯成圆形的钢杆焊接而成,地板采用混凝土垫层,在垫层里面设置了用于室内地板取暖的橡胶管材。屋子内部墙壁用混有大理石粉末的水泥进行粉刷,这种材料可以营造出光滑洁白的墙壁表面。房子的外部全部覆盖了防水沥青,并在防水沥青层上覆盖干砂层。在干砂层中纵横交错地埋入空气槽,空气槽把置于房子两侧的太阳能吸收装置所吸收的热量与干砂层进行交换,以保持室内热量。房子的最外层是橡胶膜防水层,如果在这层上面覆盖土体,土体中种植草子和花子,房顶就可以做成花园。每个房间都下设管道,管道与其它房间都连接在一起。所有线路都是从这些管道中通过,最后汇集于多功能用房中。在房屋两端原先使用的四季太阳能采集机器被节能墙和有着很大窗台的干作业墙所取代。 3.3 瑞士瓦尔斯的独特埋屋 这栋房屋坐落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瓦尔斯。这里有着世界闻名的温泉和美丽的景色,为了离温泉近一点,建筑师们把房子“埋”进了山里。 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完全里外颠倒,其外部圆形庭院位于前部,房屋大部分则埋入地下,在陡峭的山坡上建一个庭院使得房屋开窗的尺度可以放得很大,所以内部光线极好。在山坡上的房屋视角要比在平地上的房屋开扩得多,还可以看到山谷内的美景。它的外部具有现代建筑特征,内部风格则较为传统,但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4 美国加州大苏尔的掩土屋 曼宁先生是大苏尔地区第一个具有生态观念的建筑师,而草地作屋顶的构想在成为时尚之前30年就已经在他这里成为了现实。他设计的掩土屋是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之一, 这栋在库珀角的房子现在已经成了一处从大苏尔中缓缓升起的美景。房子建得像是覆盖着草地的堡垒,两边是混凝土,中间由全草屋顶连接。这里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屋顶,在种上本地的花和草种之后,更像是大苏尔美景的一种延续和补充。半埋入土的墙和6~8英寸厚的草地屋顶使得这栋房子相对来讲更加防火和节能。 4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型地下生态建筑相对于常规房屋具有明显优势。建筑空间和结构形式具有多功能适应性,设计具有灵活性及易于发展的可扩展性,最后形成开放型建筑空间。 小型地下生态建筑一般采用半地下结构形式,小部分采用全地下形式,这样既可以发挥地下建筑的防灾抗震方面的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地上光线,达到最佳效果。建筑材料一般主体选用混凝土,耐久性好。 设计风格灵活多变,具有鲜明的建筑师个人色彩。内部装饰及设计也五花八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使用功能上一般为居住用房,满足人们对住房的多样性需求。 能源利用上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在节能方面的优势,显著减少温度调节等方面的能源需求。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将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进行储存和再利用。 在生态友好方面,小型地下生态建筑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尽量减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结合地形地貌,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 就再开发利用方面来讲,在地下建造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对建筑师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在最初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其解决,因为一旦地下建筑完工并覆盖土层,设计所出现的问题便几乎不可能得到解决。所以小型地下生态建筑的再开发利用进行起来非常困难。 5结语 小型地下生态建筑的出现适应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两大发展理念,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社会向着“生态社会”和“低碳社会”的迈进做出了良好导向。借鉴国外的小型生态建筑的发展过程与经典案例,进一步推进其在我国的发展,研究其本土化的适宜性和方式方法,都将会是极有价值的工作。 国外建筑论文:从国外建设经验看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摘要:本文从我国建筑市场诚信缺失的现象入手,深入探究我国建筑业诚信缺失的根源,并从国外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重点研究在现有基础上,如何从行业信用监督和评价机制、建设领域相关法制建设、几方面有效地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关键词: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信用平台 引言: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在建筑市场的具体体现,其构建是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依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进行规划和展开的。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由于建筑市场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的特殊性,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从参与主体来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涵盖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市场上的各方主体、行业协会、还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他提供社会信息第三方机构等等;从内容上来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了信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管理机制、信用等级评定等内容。通过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使建筑市场各责任主体行为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实现从失信、缺信向守信的转变,促进建筑市场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为建筑市场的有序高效运行提供良好的信用支撑,实现建筑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概括来说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就是关于建筑市场的一套综合治理机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信用法规建设、完善信用制度和机制、统一评价标准等,有效约束和惩罚建筑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并使各市场主体的价值取向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信为本,自觉守信,诚信经营,从而提高建筑市场的整体信用水平保障建筑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 一、我国建筑市场的信用缺失及其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业目前诚信缺失现象还十分普遍,工程层层转包、大量资金在中间环节被“灰色蒸发”、建筑行业腐败惊人、高价低质的问题工程、在建项目隐患重重、长期拖欠工程款等。这些不诚信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引发了基础建设中的经济损失和严重浪费,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建筑行业的信用状况和许多行业一样,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开始制约市场经济和本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 许多政策和措施通常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采取的治标之策, 收效于一时,而且由于建筑市场涉及面广,交易额大,可变因素多,又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造成我国建筑市场目前信用缺失现象还十分普遍。因此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多视角、全方位地分析和研究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并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信用体系构建模式的国际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二、国外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经验 当代国际上各个国家信用体系构建模式类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即征信机构由政府组织设立,主要由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组成,征信机构和资信评价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由政府统一实施监管,这一类型的代表是德国;另一种是市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在市场化模式下,不仅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而且与之相伴形成了独立、客观、公正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建立,并依据市场化原则运作的征信服务机构,这一类型的代表是美国。 就这两个国家而言,二者在信用体系法律制度方面都较为完善,在德国,诚信原则体现在法律制度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从联邦一级的《联邦宪法》《联邦承发包法》《联邦招投标法》等法律,还是州、市一级的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仑州建筑法》中都有对诚信惩罚方面的明确规定。政府通过立法,有效引导和强化市场中各责任主体的诚信意识,优化市场环境。美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各方面的法律体系,美国正在实施的与信用相关的立法就多达数十项,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规范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体系,构成了一个健康的社会信用环境。二者在政府监管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德国采用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直接管理的方式,而美国则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由市场主导。德国征信机构是由政府组织设立,美国则是由市场化运作组建。在征信机构类型上也有所不同,在德国,是政府直接监管下的由国家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审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构建的非营利性的征信体系。由中央银行从各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采集数据,建立全国信贷数据库,直接向各行业有关部门和协会提供业内企业和人员的信用记录,建立诚信档案,并接受联邦内审计部门的监督。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诚信平台,使企业的必要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市场承、发包方在交易过程中的互相选择,有效改善了市场中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美国的征信机构则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营利性股份制企业。在信用评价方面,德国政府各部门间建立了科学的联动协调机制,以建筑监管为例,由政府建筑管理部门会同财政、税务、工商等各有关部门建立了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招标预选企业名录,对于这些综合实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企业,金融机构优先提供各类授信、贷款以及优质便捷的服务。美国的资信评价机构大多是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的服务性机构。 三、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是政府主导型,与德国的较为相像,因此,德国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更具借鉴意义,而美国的市场主导型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必须要有法律保障, 立法先行。一方面国家有计划地制定颁发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 如现正在征求意见的《征信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整个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起着指导的作用; 另一方面, 建筑市场应出台与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相应的部门规章和管理办法等。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法规建设, 首先要修改或完善现行的建设法律和部门规章, 整合现有的管理制度, 使之适应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并没有专门针对建筑市场而制定的信用管理法律。但有一些专门机构关注和研究建筑市场的信用问题, 如美国的发展建设实践委员会( ICPC) 。ICPC 是美国全国信用管理协会(NACM) 下面的常设委员会, 为国家信用管理协会成员提供建筑业相关信息, 有计划地提高建筑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研究并改进建筑业的相关法律、信用以及财务行为。目前, 我国许多信用管理工作需要政府牵头和经办。随着信用管理行业发展和国际交流增多, 发挥信用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其重要性和可能性, 建议在完善中国信用管理协会组织机构和章程的基础上, 设立一个建筑业信用管理分会。 2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及评价机构三方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 作为建筑市场上的重要主体,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评价机构在推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就三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当前针对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不仅要更加注重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构筑中的指导、服务、惩治和监管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体系建设具体事务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建筑行业的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的建立,完善行业的自律机制,促进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再者,积极引导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加强对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工作建议和意见,在市场化的信用征信和评价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专业性优势。 四、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实施跟踪监管和工程担保,保证合同履行 1.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建市〔2007〕9号)和我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建建发〔2006〕239号)的要求,加快招投标信息化建设,提高招投标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及时公布招标公告、资格预审结果、中标候选人、中标结果、招标活动、违法违规招投标行为的处理结果、招投标当事人不良行为记录和其他各类不良行为等相关信息,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工作,实现招投标信息共享。 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厅与省监察厅、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的《浙江省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办法》(浙建监〔2006〕80号),加强对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市场活动、信用情况的跟踪管理,将不良行为记录载入数据库,并上网公示,让社会监督。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大其违法违规的成本,限制其参加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的投标活动,以引导企业及从业人员诚信经营,以质取胜。 2.实行招标项目跟踪监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订立书面合同后7日内,中标人应当将合同送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合同未办理备案手续的,建设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要建立招标项目跟踪监管制度,对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实行全程跟踪监管。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回访招标人和中标人,落实投标承诺及合同履约情况,发现不良行为及时督促整改。实行中标项目经理锁定管理,中标人投标文件中确定的项目经理及其管理人员,未经招标人允许不得更换。招标人允许更换的,应在5日内报建设主管部门。 要严厉查处中标后随意更换项目经理(建造师)、转包、违法分包、任意进行合同变更、不合理地增加合同价款、拖延支付工程款、拖延竣工结算、拖欠农民工工资、行贿受贿等违法、违规和违约行为,促进合同的全面履行,营造诚信经营、忠实履约的市场环境。 3.积极推进工程担保,保证合同履行。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规范工程招投标行为,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保证合同履行,遏制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建设部《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要求,充分认识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义,明确目标和要求,认真学习试点城市的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工程担保运行机制的专题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工程担保工作的全面开展。 3建立健全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 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性环节。除了在法律法规、规章等给予明确规定,更要保障守信获益、失信惩罚基本原则的认真贯彻和有效落实。对于恶意拖欠工资、违法转包、发生安全事故等信用不良企业依据有关规定处以相应的处罚处理,如经济处罚、吊销证照、撤销或更改建筑资质等,加大失信的成本 。同时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给予上网公示,通过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广泛使用,切实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动机制,让失信者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对于诚信经营的市场主体,则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做到奖惩分明,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主体意识和理念的形成并不断地给予诚信行为以正面强化。同时相关负责部门或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要做好典型优秀企业的宣传,既是对于守信经营者的鼓励,也起到宣传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效果,进一步促进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的形成。只有双管其下,真正使守信者获益,失信者得到惩处,才能为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动力上的支持。 结语:缺信经营的现象是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 信用体系管理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尤其是占国民经济GDP 比重较大的建筑产业, 信用体系管理还远远不能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 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牢固地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 从信用体系建设入手,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用优良的企业信誉, 自觉维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良好的经营环境, 推动建设领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职校环艺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向 “基于工作岗位”的专业方向设置 高职教育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方向应做出调整,以往的专业设置是根据就业的方向而定,如、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家具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但随着市场经济体的发展与转型,用此方式已不在科学了。 原因在于行业岗位从最初的设计师、装修师傅转变到了设计团队、工程团队、(甲乙双方)项目监理,行业人数岗位职责更加的系统化。 仅设计团队就有主持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师助理、绘图员、制图员等多个岗位,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如果都以培养设计师或是设计团队为教育的目标,行业便会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这是无论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实际的教育体制中却是如此,设计团队岗位需求以出现负荷趋势,而为工程服务的其他岗位却依然人才难寻,如项目监理在项目中起到了贯彻设计意图、落实设计项目、沟通甲方的重要桥梁作用,不仅需要人才了解施工技术,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及审美修养,需要有全面的综合能力。但现实中,担任此项重要工作的岗位大部分是由懂施工技术却不会设计的人员担任,导致设计意图与实际施工脱轨,社会出现了大量“似猫非虎”的项目。 因此,高职教育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向不应横向广泛的开设,而是应该依据具体的工作岗位纵向细化区分。只有这样高职教育学生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开拓出一片天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设置教学的课程体系,区分学习科目的重点,使专业教学内容清晰化、针对化,只有这样高职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才能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以本行业设计师岗位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非常注重手绘表达能力培养,事实上,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美术功底较差,要培养出较强的手绘能力需要大量时间占去较多的课时,并且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手绘效果图却不常被使用,而是被电脑效果图所替代,如何优化《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如何改革为手绘表达能力做铺垫的素描、色彩、风景写生等绘画基础课程;如何重新设置专业课程体制,面对这些实际存在的情况多数高职院校会选择微调或回避的态度被动的去面对问题,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方式、方法,这种结果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就业岗位”,在“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调查研究人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最后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两点的专业建设办法,目的是为高职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找到新的方向,改变高职教育环艺人才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窘境,同时也解决行业所需人才的真正需求,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作者:陈泽单位: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环艺设计专业水彩风景画教学初探 水彩风景画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一门技术性较强的重要必修课程,也是室内外建筑空间设计表现的重要科目之一。该课程的教学应紧密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来展开,旨在解决学生的色彩空间建构、形体空间造型能力以及色彩搭配等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为环艺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重视水彩语言的表现 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前的色彩训练中都是画水粉画,很少有人画水彩画,更别说水彩风景画了。他们的水彩作业根本不够理想,除了存在画面结构松散,色彩关系不正确等造型基础问题外,还出现画面脏、焦、粉、燥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熟练掌握水彩画的技法,难以驾驭水彩风景写生语言的表达,这对于以后手绘效果图的训练将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环艺专业水彩风景画教学过程中,保持水彩语言是基本要求。 1、保持水彩艺术本体语言 所谓水彩画,并不单单指用水调和颜料这一点而言,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具有―套完整的、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的技法,它充分利用水色的作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水彩工具自身所体现的水色交融的意味,也是水彩画本体语言的首要因素。其表现方法主要有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淡彩法、沉淀法、接染法、重迭法等等。掌握这些水彩的表现技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手绘效果图和环境艺术表现之中,是水彩风景画在环艺设计专业中的主要目的所在。 当我们开始画一幅水彩风景画时,整个作画过程要控制好水分和时间,完成一幅画胜似打一场仗。取好景后开始构图,要求底稿图形准确、清晰,忌擦伤纸面,如有大的改动最好另用纸起稿。上色时要注意水分的把握,即画面色彩的浓淡、空间的虚实、笔触的趣味都有赖于对水分的把握。上色程序一般是由浅到深,由远及近,亮部与高光要预先留出。大面积的铺色时,最好一次性多调颜料,一次成形,少修改。由于水彩颜料的透明性,多次重复容易变脏、变焦,那么画面就会失去水彩独有的水润、明快的效果。 2、拓展水彩艺术语言新形式 水彩语言的突破,离不开技法创新。具体到水彩风景画课程的教学中,平时除了强调运用传统的干、湿技法,使画面保持水彩本体语言表现特征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材料、新技巧,利用综合材料,这样可以加强画面视觉感受和肌理效果,实践创新和变革。目前室内外表现图中钢笔淡彩的效果图较为普遍,它是将水彩技法与钢笔技法相结合,发挥各自优点,颇具简捷、明快、生动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水彩风景画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强钢笔淡彩的教学,这样既能加强学生的速写能力,又能使学生以快速的方法感受水彩语言的表现;其次可以利用其他材料弥补水彩难以驾驭、不够厚重等弱点,如给纸做底,吸收国画和油画的长处等。在技法使用中,“干画法”和“湿画法”交替使用,常中有变,变中有常,建立新的技法表现与创造。但是,无论怎么变革和创新,都不能丢掉水彩画应有的严格的造型感、色彩感、厚实感、空间感和透明感等技法要求,不能失去水彩画巨大的形式魅力,不能背离对该画种背后文化规定性、媒材、技法所组成的本体语言。 如何在保持水彩风景画本体语言的同时又能开拓创新,展示出舒畅宜人的形式魅力,是水彩风景画课程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注重画面形式的构成 当学生逐渐了解、重视水彩语言所独有的表现魅力,相对熟练水彩技法,掌握了水彩风景写生的特点之后,解决其画面的表现形式问题就成为环艺设计水彩风景画教学的重中之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强调画面分割和色块对比 在取景构图时,首先要端正观察方法,不能照搬景物及场景,要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莫奈说过:当出去画画时,要设法忘记你面前的物体,一颗树,一片田野……这是一小块蓝色,那是一块黄色,远处是一长条粉红色,然后准确地画下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最深的印象为止。也就是说可以把眼前的一切景物都省略掉物象生理的小细节及凹凸,用点线面来概括成平面图形和色块。这样我们就会从关注物象的具体结构变为关注造型元素和色块结构,把自然物象转化为构成画面基本图形的思维方式。在这些基础造型上再注意主观调整画面点线面的布局,把握画面的虚实变化,锻炼学生对画面形式及构成的能力。 如:以水彩风景画享誉世界的华裔水彩大师曾景文先生,在画面形式及色彩构成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他善于主观归纳,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作为写生对象,用点线面等抽象的绘画元素来组织画面,将明快、鲜艳的色块用并置法平涂,轻松地表达他内心的大自然美景。《黄色天空的香港》(图1),是他描绘儿时学习居住的故乡美景,他用平面归纳的手法把天空、远山、高低错落建筑群以及海面穿梭不停的船只,概括成点线面等抽象造型元素,画面主题突出,生动有趣,色彩对比鲜明而清新,赏心悦目,仿佛看到了画家儿时美好的童年时光。 2、注重以线造型 以线造型为骨架的水彩画,其线的运用可以吸收中国画用线的特点,突出用线来标示物象的轮廓,注意线的粗细、虚实变化,强调色彩冷暖、明暗、远近透视层次,高光留白,亮部稀薄透明,暗部色彩的重叠亦不混淆线条的痕迹,画面结构紧凑。王维新就是善于用线表现水彩风景画的画家之一,他把中国传线描与西方艺术巧妙结合,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每当在生活中发现令他激动的感人景物时,他总能迅捷地以速写形式随心勾勒下来,之后再敷上轻快的色彩,于是便创造了他自己的“随形赋彩”的画法(如图2)。 3、重视画面黑白灰关系 画面构成因素还与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息息相关。在动手作画前,应该思考一下画面的黑白灰层次结构,甚至可以画出小的黑白灰分关系分布图。虽然水彩风景画是由不同色相的色彩组成的画面,但是实质上它的素描关系,也就是画面整体的明度关系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一幅水彩风景作品无论画面色彩多么斑斓丰富,形式多么跳跃复杂,但是只要大的黑白灰关系明确,层次分明,画面就会乱中有序。 4、注重空间意识培养 水彩风景画写生是面对空间景物直接将空间形式表现在画面中,它在空间描述上给人以心理和生理的不同感受,这一特性正好符合环艺设计对空间训练的要求(如图3)。把握好透视和色彩规律,是组织画面空间的有力手段。写实风格的写生作品,要求通过形体的大小、虚实,色彩的冷暖等变化来表达景物深远的空间感,如近、中、远景等,一旦出现透视错误,就会导致画面空间的失真。平面抽象风格的作品,可以通过画面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虚实等关系来建构画面的空间关系,也许这种空间并不是一种真实的空间关系,但仍然能够表达出相应的心理空间,也就是说完全是一种精神上的概念,即“精神空间”,如 马蒂斯的色块前进后退空间。我们还可以从色彩大师的多种空间效果学习经验,如杜飞的透明空间、籍里柯的冷漠深渊空间、达利的幻觉空间、埃舍尔的矛盾空间等。 康定斯基说过: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而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相适应。因此,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在符合风景写生的精神内涵的同时,有意识地组织好画面的点线面及黑白灰的节奏和韵律,注重画面的色块明度对比关系以及空间意识,就能形成和谐以及个性鲜明的画面构成形式。 总之,水彩风景画是一门有针对性加强手绘能力,提高设计者的表现能力,锻炼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及色彩感觉的课程。我们要想学好该课程,为环艺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就要重视和加强水彩语言的表现,打破传统的对景写生的照相式教学,注重画面形式构成、空间培养等方面的探索和学习。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本文为湖南工程学院教研教改课题研究成果)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建筑速写对环艺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摘要:主要从培养环艺设计专业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提高创意能力3个方面探讨了建筑速写对环艺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以期为广大环艺设计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建筑速写;环艺设计;重要性 建筑速写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建筑室外设计和景观设计,还包括人物作品设计和物品设计等。将建筑速写课程引入环艺设计教学体系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技巧,对于完善艺术理论知识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1有利于艺术专业学生对理性思维和知识的培养 环艺设计专业相较于其它专业而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非常重要,从环艺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授课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无论是环艺设计对象结构,还是环艺设计表现手法,主要是围绕环艺设计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而展开。但是环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并没有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判定客观事物的正确与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这是环艺专业学生和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需要学校针对此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而建筑速写课程的开设,是有效解决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的重要措施。 建筑速写课程的开放,不仅可以帮助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待客观事物态度上的偏差,还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并站在理性思维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角度的转变,是对即将学习的科目进行深人认知的实践和预习。比如,将建筑速写课程引入透视专业体系中,在对透视专业学生不断展开建筑速写教学中,学生可以透过事物表象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透视规律,从而站在理性思维角度分析透视理论知识,为学生学好环艺理论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又如,在庞杂的环艺设计所囊括的各科目中,都无一例外地把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各科目要求制定教学方案。由于建筑速写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其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将建筑速写课程引入环艺设计专业体系中,通过长期的速写训练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式和客观分析事物的态度。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感性认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观察力和敏锐度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环艺专业知识中不可或缺的2种基本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感观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建筑速写训练活动是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观察能力和敏锐度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认清视觉形式美的规律。众所周知,欣赏客观事物的视觉美和艺术美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备的基本审美能力,平面和立体空间知识对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就艺术设计专业的空间和平面知识而言,是分割艺术设计作品的关键点,是影响艺术设计作品分割是否成功和是否具有视觉美感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建筑速写课程中的构图知识对于环艺设计作品分割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艺术设计学院对于年轻设计师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取舍态度方面,建设速写的练习在这方面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建筑速写训练,可以提升设计人员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和感性认识,并将这种艺术美感运用到设计作品或者设计对象中。 此外,点线面的构成关系是艺术设计家们一直以来探讨的关键点,也是环艺设计教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受时间和内容的影响,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平常只有在构成课程上才能接触到点线面的相关知识,也不能将点线面构成知识运用到其它课程中,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将点线面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但在建筑速写训练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有关于点线面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将点线面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训练课程中,从而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一问题,也使学生在全面系统的建筑速写训练活动中,接触到更为详细化和专业化的点线面构图知识。 在日常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丰富多彩的线条表现抽象化和概括化的事物,或者运用细腻、生动的设计手法变现客观事物的内涵。比如,要想凸显设计作品的潇洒或者自由,可以运用单纯的线条勾勒与描画;要想表现设计作品的个性化,可以借助装饰变形手法。总而言之,凸显设计作品的美感和个性的手法形式多样,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构图技巧和绘画语言后,就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创造出集美感和设计感为一体的艺术作品,有效发挥建筑速写准确、随意、明快和轻松的特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客观感性认识,还可以帮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不断临摹和训练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这种艺术风格中可以凸显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审美力。 3有利于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创意能力 建筑速写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在不断速写训练中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相关设计理论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创意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从事环艺设计首先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勾勒草图的能力,因为草图是设计者设计艺术作品的前提条件,也是关乎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将建筑速写课程与环艺设计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点线面构图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速写草图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运用在室外设计或者景观设计方面,可以帮助设计者快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另外。设计师还需要具备快速记录的能力,特别是在创作设计作品时爆发的灵感需要快速记录下来,以免突然忘记。草图不仅是设计师表达自己灵感和创意理念的外在表现,更是设计师创意设计技巧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建筑速写内容还包含手绘渲染图技法。因此,学生在速写训练中可以学习和掌握手绘渲染图技法,其表现手法与点线面构图方法大致相似。学生在速写训练中还需要读懂设计作品背后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剖析艺术作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从而使设计专业学生将环艺设计工作当做一种生活态度,学会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4结语 加强环艺专业学生建筑速写训练,是有效扩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和提高艺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在不断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环艺设计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学会站在理性思维角度思考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和速写剖析艺术作品背后的内涵和情感,进而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特色的艺术创作风格。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建立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 【摘 要】建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即将制定比赛方案、举办比赛等环节与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使环艺教学中应用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紧密有效地融合。 【关键词】制赛促学 设计应用课程 教学机制 环艺设计专业的学习方向可分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学习从设计的预想到项目的实施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由于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要解决居住、出行、工作、节能、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担负的社会责任较重,这就需要人才不仅具有较好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开设时间划分属于新兴专业的范畴。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社会对环艺人才需求尚未饱和,所以环艺设计专业成为了较热门的报考专业之一,在校生人数众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班级为例,学习者人数从早期的十几人倍增到了几十人,这就导致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环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结构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以及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设计应用课”三大块。其中,设计应用课所开设的课程有《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在教学中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2)设计的思路方法;(3)对专业的实践环节的了解与掌握。 第三个方面在课程教学之中尤为重要,如果对实践环节了解不够,设计方案便是纸上谈兵,缺少了存在的价值,而实践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难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原因在于学生人数增多,而教学模式却缺乏灵活性、科学性的对应调整,在以往通常会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模式:(1)以模拟课题形式开展教学。通过虚拟以及使用以往的设计项目来模拟课题,提供给学习者设计练习。这种方式使学习者对设计课题缺乏场景化的认识,导致设计思维过于抽象化、设计方案理想化。并且,设计方案优劣标准完全由教师或教师团队单方面评定,以至教学的机制不够科学。(2)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教学。即企业提供了实际项目,课程教学工作中便依据项目的要求“量身制作”。评价的标准由企业及业主来掌控,这种形式看似合理但问题重重:一是实际项目的设计时间与课程安排难以紧密结合,若一味地追求项目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便很难合理地布置,也就变得相对被动。二是虽然解决了课程学习所需的实践环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评定标准过于主观,很难形成其对设计本质理念的认识及了解,这样的教学同样缺乏科学性。 两者的教学方法各具优劣,前者的优势在于给了学习者足够宽广的设计想象空间,劣势在于设计方案空泛化;后者是虽然课程联系了实践,但由于受到实际项目的制约,设计方向单一化、标准化,对设计理念、创意的学习不够。通过怎样的机制来解决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矛盾关系,成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的实际问题。 笔者分析了两种课程模式后,综合两者的教学方法,建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即通过制定比赛方案、举办比赛等环节与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很好地解决了以上环艺教学中应用设计课程的矛盾问题。 第一,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制赛。制赛的前提是如何将比赛引入课程之中,且能合理有效地与课程教学的各环节结合在一起,需要在课程开设之前制定“教学牵头、企业配合、服务项目”的赛事计划,寻求设计的实际项目、企业合作方,如教学《居室设计》课程时便可联系房地产业开发公司,对其所开发的楼盘进行实地调研、测量与设计,再以赛事的形式把教学与实际的项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了实际的设计场地来开展实践教学,同时通过了设计赛事的形式避免了学习的单一化。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举办的“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的项目图片: 第二,课程教学的实施阶段――备赛。在项目测量与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之后,学习者已经充分地了解了设计项目的环境、位置、建筑结构、建筑定位等一系列设计前期准备环节,学习者便可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师辅导和自我理解对项目进行设计,设计既联系实际同时又不受使用方的限制,可以积极地调配学习者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举办的“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的教与做: 第三,课程教学的评价阶段――竞赛。设计方案以竞赛的形式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作者自我描述、观众观摩展览、项目方“多角度,立体直观”的审定模式,从设计方案的实施性、创造性、功能性多个环节进行论证,最终由校企评定+投票的形式为设计方案评分,给出意见评语,这样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对实际方案设计的理解能力。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展览观摩、优秀作品评选: 第四,课程教学的后续阶段――项目实施。课程成果以方案集的形式呈现出来,挑选成熟的方案加以深化修改投入到项目使用当中,教学方面可以跟踪项目进度,组织学生实地观摩学习,了解施工环节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解决项目方的实际需求,达到双赢的局面,可谓一举多得。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优秀作品制作成为样板房,教师组织跟踪学习: 通过建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程的教学开展带来了新的局面,能够达到“一个调动,两个可控,三个促进”的积极作用,即,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教学与实践的把握有了可控性,对课程进度安排有了可控性;促进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习质量,促进了区域经济服务建设。“制赛促学”教学机制的建立,使学习者、教学方、项目方都能各有所得,各取所需,解决了“教与学与做”的实际问题,也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结合环艺教学思考行业市场需具有什么样素养的设计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环艺设计专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着眼未来,市场的发展给我们环艺设计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要求环艺设计教学要培养出适应社会行业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面向市场,本论文就环艺设计教学中应该培养具有什么样素养的设计专业人才做了自己的分析…… 关键词:环艺设计;行业市场;素养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方兴未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和文化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需求是急切的,从这几年环艺设计专业报考人数和招收人数来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带给了环艺设计专业很多新机遇与挑战,环艺专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需求对行业质量和专业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面对这巨大的行业市场,环艺专业的同学却面临就业难或是就业后适应难的问题,我想,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从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来看,需思考环艺设计教学需培养具有什么样素养的设计专业人才才能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 2 分析环艺专业与当前行业市场的关系 2.1 经济发展带给环艺专业带来新机遇 “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是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上,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创造理想生存空间的工作过程。广义上:以环境生态学的观念来指导今天的艺术设计,就是具有环境意识的艺术设计。狭义来看: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在其内外空间所展开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从概念上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塑造并改变着人类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艺设计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旺盛并显示出高度的生命力。环艺设计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空间,是现在以及未来的朝阳行业,这带给从事环艺设计的专业人才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2 市场的新发展对环艺专业的新挑战 经济越发展专业人才需求量越大的同时也给环艺专业新的挑战。一方面对行业要求更加专业化,人们自身的审美素养的提高使得对行业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其行业间竞争大,也许是大家都看到环艺专业这个朝阳产业的市场潜力,全国已有一千多家院校开设了环艺专业,从事环艺专业的也人越来越多,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竞争又如此激烈,如何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也是环艺专业面临的新的挑战。 3 分析巨大的行业市场对环艺专业教学的要求 环艺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有设计能力相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应与行业市场紧密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思考培养具有什么样素养的环艺专业设计人才。 3.1 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 这相当于是电脑的硬件部分,硬件过硬了电脑才能有顺畅的运作,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的建立是必须去努力达成的目标,它包含了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素养和专业设计能力素养,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1)掌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英语和人文科学等知识;(2)掌握透视与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规范与技能;(3)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专业设计软件(圆方设计软件、Photoshop、AutoCAD、3DMAX)。(4)包括艺术的表现语言,即手绘表现;专业设计能力素养包括:(1)掌握室内外各类环境艺术设计(如:居室、办公空间、餐饮娱乐空间、商业空间、景观园林等等)的基本理论,掌握其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2)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较敏感的设计思维,能发现问题并能独立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 对设计业务的综合驾驭能力 专业知识是必须的基本素养,但是不是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就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呢?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以前在学校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秀学生,毕业出去工作后一直发展平平,得不到公司的重用。而一些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到社会工作中却能得到上级的重用同事的认可,有着良好发展前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行业市场不仅是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还须具备除专业之外的一些能力,比如设计业务的综合驾驭能力。从环艺设计项目操作流程就能看出,从项目开始到最后完工结束的流程中设计师对项目的综合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项目是否能完整地体现其设计、并顺利完成。 驾驭一个设计项目必须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也对专业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环艺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最后能转变成实物,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设计师需要和与之相关的部门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项目从设计到完成时间是有限的,对业主、自己的合作团队、各施工方之间工作如何配合展开?实施过程中出现施工与设计不符、或是中途业主要更改设计怎么办?等系列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出现时,设计师的协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设计师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决定了你对项目的驾驭程度,为此,从事环艺专业学习的同学也应做相应的培养与准备,才能跟得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3.3 与时俱进的敏锐洞察能力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作为朝阳行业的环境艺术设计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关注这个时代和市场的发展,不断学习提高和跟进,新兴市场、新兴的理念、新兴的功能等都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需要掌握并不断更新的,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设计理念跟上了,才能从设计中体现出时代特征。行业市场需要的是有着灵敏嗅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的专业设计人员,关注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新式产物。 就拿环艺专业里面的居室空间来讲,现代的人居环境住宅设计已经不是原来住宅概念的设计,现代的居室空间设计其实是在设计一种生活,每个空间在原来的功能意义上都有了新功能的延伸,比如:现代居室空间的卫生间设计,已不只是一个提供方便的场所,还是休闲空间、储藏空间等,它越来越受到设计的重视,所以卫生间里会出现电视、书报架、各种装饰物等,也有了像净身器、浴霸等这样一些新的设施;再如:书房空间已不只是看书学习的地方,把工作带回家,所以书房也是工作空间,除此以外书房还有展示功能,展示自己的品味、身份、爱好,即便有些家里其实并不需要书房的也要设计个书房以展示自己的才学,因此,书房的设计可以封闭式设计也会有开放式的设计……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不同时代人的生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只有了解熟悉才能设计出适合不同居住者的居室空间。 与时俱进的敏锐洞察能力,把握新兴市场、新兴的理念、新兴的功能等是适应现代行业市场的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 4 总述 提升环境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者,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和对设计业务的综合驾驭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敏锐洞察力的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陈宁萍(1976―),女,泸州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探究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摘 要:高校环艺设计在专业设计、教学创新等多方面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尤其是专业知识的需求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高校环艺设计专业教师管理对于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当前高校环艺设计专业面临的形式与任务的基础上,分析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主要目标,进而从多方面探讨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有效措施,综合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高校;环艺设计;师资队伍;专业技能 在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通过对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围绕教学管理中的知识能力构成、学生素质协调发展等方面,形成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等为主要模式的创新方式,细化每一个教学安排,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 阐述高校环艺设计专业面对的形式与任务 (1)整体情况概述。当前,人们对环境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注重生态、人格塑造、文化品位,以及资讯便捷等。无论是城区环境、广场改造、街巷更新,建筑还是景观设计都要首先放眼于城市整体的环境框架中,考察它们的现实与发展,力求解决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的问题。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明确,那就是培养环境设计方面人才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承担什么任务,肩负什么使命,课程设置要以此为目标。笔者认为,未来的城市设计应该是这种模式:首先有城市规划师绘制城市发展蓝图,而后有环境设计师与规划师依据这个蓝图去完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又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整体规划详图。环境设计师在这的工作,就是理论上的纽带与桥梁作用。而现在的高校环艺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补充”,去完善城规、建筑、园林等专业的空缺与不足,总是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起到主干专业的作用。 (2)专业设计的整体状况。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就更需要突出自己的学科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起自己的专业形象。譬如将城规、建筑、园林、室内外等设计课程纳入教学体系,构建在广义建筑学大系统涵盖下的环境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表现在能够发挥各学科交叉的优势,另一方面还以建筑学科的教学平台作为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建设基础及支撑条件,并依托自己的优势专业使培养的学生都能自如地渗透到环境设计的各个领域之中,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具备有统领与协调各专业的特殊能力。 2 分析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1)专业化、“双师型”教师缺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双师型”非常重要,有实际设计经验与施工管理经验的教师无疑会有利于专业的发展和教学的开展,他们会把丰富的经验带进课堂,使学生受益,领先和把握设计潮流。目前,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教育厅培训获得的“双师”资格,真正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较少。 (2)人员结构不合理。高校环艺专业一线专职教师较少,与国家所要求的“一线教师应占全体教职工总数的80%”的比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线教师的比例也应进一步提高。随着高职环艺设计类学生人数的猛增,很多学校生师比都达不到教育部的15/1的规定,有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多招生,生师比甚至达到了30/1 或40/1。一线教师严重缺乏,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学历、职称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青年教师成为各高职学校专业教师的主力军,但其中拔尖人才较少。 3 探讨提升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生态价值链 教学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首先,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及时收集、加工、处理、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了解一线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其作好相应的服务;根据教学管理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查、研究并及时处理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次,要善于利用教育生态学原理指导实践,强调对人的激励和引导来实现管理目标和效果,注重在管理工作中开发教师及学生的聪明才智,实行制度管理与人心管理相结合,谋求量化管理与模糊管理相统一。与此同时,还要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之应用到教学管理实践中去,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益。高校教学管理是全员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懈努力。 3.2 构建生态管理工作运行体系 在管理机制上,加强学术管理、层次管理与制度管理,引入创新、激励和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引导型服务,如:政策引导、信息引导等。在管理程序上,公开透明,职能部门的责任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制度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在管理功能上,寓管理于服务中,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竞争环境,为学生、教师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全方位实现为一线教学服务的职能。在管理技术手段上,建设好教学网络管理平台;通过管理信息化,不仅建立职能部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的咨询与决策机制;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教师提供更广泛、便捷的信息和服务,减少滋生腐败现象产生的温床,提高管理效率。 3.3 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在制度上要切实保障服务理念贯穿于教学管理权力运作的全过程,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强监管、弱审批,并明确界定各级管理的职责范围,进一步下放权力。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一方面积极推进学分制,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要进行学生学习评价制度的创新,树立多元质量观,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成长与发展,由运用统一标准过渡到多元的质量评价。还要建立有效的科学绩效评估制度,如:设立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考评、建立绩效诱因机制等,扬长避短,激发教学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绩效的提高。 3.4 改革现有薪酬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目前国内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比较僵硬,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成绩好差一个样,所以要想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实施薪酬改革,增加奖励制度。首先,将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师岗位职称系列分离,设立高校管理人员对应职称,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我国高校长期实行教育级别制度,管理人员职称与教师岗位职称虽然存在一定区别,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总是往教师系列靠,导致管理混乱。所以,必须设立高校管理人员独立对应的职称,管理人员与教师虽然应该有一定的比照,但更应该突出它的职业性,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与教师系列不同的工资标准。在评价考核方面,目前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关系的模糊化导致国内高校在考核管理人员时要看的数量,这与国外及港台地区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考核情况明显不同。其实,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业绩如何应该主要看管理服务工作做得如何,而不是看管理人员发表了几篇论文。发表的论文数量多并不代表工作就做得好,因为教育管理人员不是做研究工作的,的数量与工作质量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国外的方法倒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吸纳服务对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意见,看他们的满意度,以此来确定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而且,要将考核的结果与薪酬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绩效工资,同时设立各类奖金。管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好,服务对象满意要在绩效工资和奖金方面有所体现;而对于那些考核成绩差、服务对象不满意的管理人员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但另一方面要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其服务水平。通过实施薪酬改革,强化考核工作,必然会带来收入的差别化,也会给管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这对国内目前的情况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目前教育管理人员缺乏的恰恰是工作压力和工作积极性。 (1)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首先,要加大青年基金的力度,设立教学研究基金、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科研成果转化基金等项目。其次,鼓励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项目研究与申报,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技术性支持与指导。对于各级各类项目、评奖,能够从科研管理者的角度在选题、申请书填写等方面提供实质性帮助。再次,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学术交流的平台,如;参加学术交流会、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做访问学者等。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使他们在更高的学术平台上起步,走的更高更远。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在科研激励方面的经验,即考虑给青年教师安排合理的学术假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年教师创造与成就的需要。 (2)形成晋升激励机制。对部分高校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发现,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集中由教授、副教授等高校称的科研人员完成,部分高校称的科研人员在完成职称评定后失去了研究的主动性与研究热情,使得职称评审制度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效果。而多数的青年教师为了评上高校称,努力的争取科研项目,但是由于职称低、资历浅往往申请不到项目,致使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一次次消退。所以必须实现评聘分开,推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公开竞争、公开招聘、动态更新”的岗位聘任制度。聘用期内根据被聘人员的绩效状况采取动态管理,依据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获得科研成果、成果获奖等情况严格进行定量考核,对考评合格的可继续聘用岗位,对不合格的不继续聘用原岗位,给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同等的竞争机会,要形成科研人员能上能下的晋升制度。 4 结语 当今,环境设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有文理两科特点,以广义建筑学为基础,设计艺术教育为主线的,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和造型能力、富有创造性的环境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适应能力与研究型高级环境设计人才,是我们各院校建设该专业所必须面对,也必须认真思考的。 作者简介:殷辉(1976—),男,重庆潼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设计。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环艺设计专业方向的探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空间和建筑的概念进行研究和阐述,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分层的拓展论述,对于环艺设计中的文化内涵等也展开了引申,因此,对于环艺设计专业方向有着比较典型的指导意义,能够予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形式;协调;前瞻性;阶段性;地域性 一、空间的概念 “空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常见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对空间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有些认为是宇宙中的区域概念,有的是单纯理解为所处的环境。在本文中,我们所指的空间就是指环艺设计中的主体。 任何空间的存在形式都是和周围的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空间是无法脱离环境单独存在的。也就是说,空间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概念。对于学术角度来说,哲学和审美上都对空间的环艺设计有着独到的间接,也就是能将技术和文化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相结合,将这种综合性的意义赋予到环艺设计之中。保证环艺设计工程的完整性。所以,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充分挖掘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对主题的形态进行各种不同角度的丰富,其中包括细节方面如灯光的明度以及相关的色彩搭配。这些都是设计理念中所需要面对的基础性问题,也是人们审美参考的关键之处,所以,要进行全面的完善。 二、综合性因素在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关于设计的理念,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要符合“坚固、适用、愉悦”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就成为了各界建筑师们一直秉承的理念,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说,古罗马的这种最初理念是环艺设计的一种启蒙思想,也就是最基础的要求。能够对后世的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需要不断分析其深层的含义。 空间也就是建筑的本质,也是建筑所必须依托的出发点。所以,空间的理念是环艺设计的根本,在这个专业上,首先要进行空间概念的研究,才能够不断发掘综合性因素,并且能够形成比较合理的整合和配置。我们在此讨论建筑空间的结构形成问题。能够从本质上阐述和讨论空间对于建筑理念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影响。我们应该将空间的建筑形式进行多视角的研究和讨论。其中,主要的研究思路就是能够将空间的形态集合看成是建筑的根本要素,建筑的形态能够成为一种空间的转换作用,这种转换作用能够实现价值,也就是建筑后期的价值。 设计一般在最初,需要考虑的就是人们未来的需求情况和长期稳定的规划情况,并且,设计的理念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艺术元素的更迭而改变的。所以,设计一般最主要考虑的就是未来的实用性。所以,现在的艺术设计不仅仅注重艺术理念,还注重整个的使用效果,不能够华而不实,也就是说,现在的设计被要求有着更高的水准。 建筑的设计也要受到相关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而影响,这样就能够实现物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相适应。并且现在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不断加强,对于所处地域和建筑类型的文化研究也就更加丰富,所以,要求建筑物有着比较深刻或者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为了能够完善研究,我们应该加强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并且能够在实施之前进行文化的考核和内涵的研究,现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对建筑的渲染也比较深,往往建筑的艺术内涵就能够进一步借鉴相关的地域理念来进行更加详备的丰富。所以,需要完善文化的内涵精神赋予,将建筑设计展现出时代性和文化性并存的状态。 三、了解潜在的文化内涵 对于根本的意思来讲,建筑能够给人们建立一个比较适合生活和起居的空间环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用性。要进行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保证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实用性一直是建筑永恒的主体,现在很多的年轻设计师将各种建筑理念都追求潮流化,能够提出一些比较创新的想法,但是,现在的设计还不能够肤浅的根据潮流来定义,还是要针对实用性和文化的偏重。 最初人们只是将室内的环境作为一种遮蔽风雨的场所,现在,人们的室内环境成为了保证正常生活的基础起居要素。因此,人们不断重视建筑的重要性,也就不断对建筑的要求提出更加广泛的建议和要求。室内环境的设计理念也随着专业的不断拓展和扩充而变得更加丰富。所以,不仅仅能够满足审美上的需求,还能够保证起居的实用性。对于设计的规划来说,人们能够对建筑物做长线和短线的估算,一定程度上对于控制成本和稳定资源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所以,建筑设计有着比较多元化的理念,且根据设计师思想的不同,就会出现更加丰富的设计范围。人们在原则上审美一般都会遵循规则有序的几何图形。也是人类对于空间的本能适应体现。所以,需要将效果不断扩大。效果的扩大并不是面积大小决定的,而是整个的氛围和设计气质。现在,对于各种的设计来说,面积已经不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小的面积自然能够设计出温馨的气氛,大的面积则也不乏稳重大气。这些都是要根据适当的材料风格来展开的。 在设计中要不断完善综合因素的各种融合,也就是说,需要每个建筑师对自己的作品独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理念。建筑师首先要有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力以及个性化视角。能够体现出设计的创新性和排他性是设计师追求的境界。多以,在环境的设计上,要以人为本,不断结合实际来进行完善。实用性能够作为地基被稳定之后,所谓的艺术和品味,才能够得以发展的资格。它涉及到环境、功能、文化、技术、经济的各个方面,常常都是要结合这些综合因素进行考虑,才能够不断完善。 建筑空间存在这地区性和阶段性,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也就是说,人文素质以及环境特征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理念变化,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理念去生活,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比较强烈的地域色彩,所以,生存的环境渐渐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礼记·王制》说:“高山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古老地区里,往往各种先进的和经典的艺术理念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带动了设计的进步和创新。 现在的建筑行业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区分方式。也就是能够从风格、手法等各方面展开分别。有文章表示,建筑设计的三种倾向,一是 “民族形式”的设计倾向,二是商业化的设计倾向,三是“高技术”的建筑设计倾向。现在我国的建筑业中,基本上这三种思想是最主流的。 空间的环艺设计应该根据最合适的理念来展开,也就是说。能够将相对的创新性发挥,并且能够结合相关的经验,完善自身的设计理念,因地适宜,不要盲目追求潮流。 四、设计师应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建筑的设计有着不同的形式,居住空间、公共空间以及餐饮空间等等。这一项也就是对于建筑空间的设计规划进行的一种性质划分,能够在专业的指导上更加明确和具有针对性。所以,要进行建筑的设计,就要完善对不同的空间概念的认知。认知是实现建筑特点的基础和保障。对于空间的了解,能够把握空间的大轮廓和定位、风格,也就是说,意在笔先。当然也需要考虑当事人的理念意见。 我们在进行环艺设计的工作时,往往要结合时展的情况来进行。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提出合适的、灵活的理念,这样才能将建筑赋予更多的时代意义。因此,设计师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谨慎的思考能力。现在已经不再将博物馆当成单纯的陈列柜,而是像艺术设计一样,设计师正赋予它越来越多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设计师不断接触时代的风格并且能够对于变化的艺术形式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样才能够完善设计的理念,不断加深自身对于设计的独特见解,让所有的工作都能够为完善空间的完整性和实用性而服务。 五、结语 空间设计是比较复杂的,也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因此,需要把握相关的细节,展开各种的分析以便于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建筑的材料配置和风格安排。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使用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空间是为功能来服务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考虑到实用性和长期稳定的保障问题。对于设计来说,能够和周边的环境以及所使用者的身份都展开和谐的搭配,才能够完善相关的工作,还要借鉴各种先进的理念不断丰富建筑的内涵,升华设计的水平层次。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浅谈环艺设计专业教学的实践课程 一、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实践是检验知识和平时学习最好的办法,实践出真知。按照环艺的专业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和市场性。每门实践课程都以真实的案列加以分析引导,联系实际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起步做的真实的项目展开课题作业,使学生进入实践状态。 第一环节的基础课实践教学首先是素描,设计色彩,设计美学课程,要以,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第二环节的专题教学,如店面设计、广场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通过组织比赛,高校之间举办各种展出,相互观摩学习,社会实践考察,邀请专家来校座谈研讨等方法,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目前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作品,通过技能实践课题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意能力和表现能力。接触社会越多,那么学生越有兴趣,更容易进入设计的实训环节。 随着电脑飞速发展,它已经成为学生主要学习工具,我们课程内很多科目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软件教育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络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信息量较大,这也是正常教学以外的有益补充。环艺设计人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基础和应用相关软件的基础,比如3DMAX等等。所以在这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另外不能忽视学生的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和实地考察的过程之中,应多采用集体讲评、课堂分组讨论、专题报告发言,自我宣讲形式,通过PPT相互讲演,锻炼口才以及应述能力,对学生的自信心,协调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最有帮助的。 目前,学生设计的作品有一部分高于社会产品,或者说还处于概念研究阶段,最主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社会生产经验,没有亲身参与实际设计任务,所以要加大实际项目的训练环节,缩小学校课堂与设计单位工作的环境差距。学生可以通过装饰设计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与合作,达到双方的共赢,学校培养了学生实际开展项目的能力,老师也能把课题引入到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目的性,实训化。企业文化也可以得到宣传扩展,双方都是彼此很好的平台,也是对课内教学的补充。校企合租联合办学也是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不断研讨,相互提高。 二、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现状及前沿,通过课题任务书、课程教学完成及进度,讲和练习并重,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论认知,相互渗透。上述从以下两个方面渗透: 1、 设计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设计基础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内容,要重视对建筑基本形态的认识和表现,而非绘图训练,当然这可能导致学生基本绘图能力的下降,但却培养了他们的造型能力,这是得与失的关系。 造型基础课程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对"形"的认识,但单纯学习平面和立体的基本形,以及形与形的关系法则却很难与具体的设计课程衔接。特别是某些设计中的构成原理,其涉及的造型方向和建筑空间也不完全相同,要想体现有时代感的造型关系,在基础教学中加入构成训练,使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对形和空间的把握有直接的感悟,对于怎样打破简单呆板的建筑形式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从认知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空间体验 尝试用学生熟悉的建筑环境进行建筑测绘练习,以达到对空间与形体的初步认识。如选择他们每天进出的教学楼进行从"认知"到"制作"的系列练习。通过教师讲解后进行参观,然后是测绘,这代替了过去独立的测绘练习,最后进行模型制作。学生根据自己测绘的尺寸,按照一定的比例做成一个仿真的空间模型,这样不仅使他们经历了从教学到图形,从平面到立体,从空间到实体的认知和表现练习,同时从中感受到建筑空间和形式的有机联系,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比过去单纯的绘图练习生动很多。通过这种连续的作业过程,不仅在图面上理解空间的表现方法,而且从实际中了解建筑的基本形体,结构和空间尺度以及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基本的建筑概念。 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很灵活,在很多的模块教学过程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教学轻重比例还有待探索论证。作为环艺专业教师应该走出课堂,这个课程不局限于课堂之上的内容,要真正融入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项目中完成,这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得到更好的落实,与学校所在地的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产学研不分家,资源相互使用,公司环境带动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完成项目所需进程,学校的人文环境也有待孵化设计创作。让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做到“实题实做”,当然还有部分学生,达不到设计使用标准时,可以采用“实题虚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装饰课题,作为一种创作和研究。使不同的学生在工程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环境艺术装饰工程,以实际工程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在毕业答辩时既能见到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作品,又能见到工程实例图片或现场。相互联系紧密,解决了大学教育中设计作品产品化的问题,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减少反复,提高教学效率,既能获得学术认可,也能等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那么环境艺术教育的形式得到变革和发展。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环艺设计专业“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通过对环艺及室内设计专业“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实践体会及教学过程,文章总结出适用于环艺及室内设计专业“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应用规律,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环艺设计专业装饰材料教学 装饰材料或建筑装饰材料以及装饰材料构造课程教学是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展示设计专业等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所开设。室内外建筑装饰材料是实现建筑装饰活动的物质基础。设计师了解材料犹如画家了解颜料及画布性能一样。功能各异、色彩多样的建筑装饰材料将为设计师的设计活动提供无穷的想象与实施空间。任何实践设计构想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将设计者头脑中的虚拟构想通过物质手段变成客观现实。在室内外装饰设计教学体系中,装饰材料课程的认识与学习是设计师的必备基本知识,它将贯穿于今后设计师的一切设 计活动,设计师对于材料的了解与应用犹如文学家对于词句及修辞手法的熟知,更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还要随时更换词汇,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纳米等高分子装饰材料的不断出现,材料应用层面的多元化,要求设计师不但要对现有及传统材料熟知,还要时刻关注新型材料的发展。装饰材料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的教学活动。 一、课堂理论教学阶段 1.材料商品状态认识教学。在进行设计与应用层面上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装饰材料商品外观状态。在装饰材料教学活动中,第一阶段首先体现在多媒体课堂教学图片演示播放中,材料展示应尽量保证某一种材料在同一工程的实际施工前后状态的对比,在实践项目中去讲解将更易于学生理解、消化课程内容。材料商品原状态即未经使用的材料市场上的销售状态,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讲很重要,学生对装饰材料完成后的状态描述凭借生活记忆等印象比较好理解,但对材料使用前的状态却不是很熟悉,这一环节如不加强认识,在下一步装饰材料市场实践参观教学环节活动中,学生进入材料市场将会一筹莫展,很多材料将不知道使用后具体是哪一种状态。所以,不加强材料原状态的认识不利于全面了解材料,影响实际设计应用。加强材料原状态认识对于学生了解材料原状态、原规格及怎样进行更有创意的使用也很有实际意义,因为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在确保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有时可以突破常规用法。通过形象也可以加深对材料规格的了解,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材料,避免耗材与浪费。 2.施工状态认知教学。材料施工状态相当于施工构造认识,对于今后装饰材料构造与施工图绘制打下认识基础,认识材料在施工中状态图片,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性能,如强度、弯曲能力、吃钉力、粘接力等加工性能,也能形象地了解到哪些材料经常在什么状态下应用,或能够实现什么样式,哪些材料不能够在什么样式应用或不适于应用。通过材料施工过程状态图片认识,为下一步材料构造与施工工艺学习打下基础。 3.优秀案例应用教学。通过多媒体课堂优秀案例分析教学,使学生最初对于优秀案例的设计只是从形式外观上感兴趣发展为对于优秀案例材质应用的关注,切实感受到材质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材料应随着设计目的的功能性而转换。这一阶段,从材料认识、认知,从市场销售原始状态到实际完成有了完整的过程认识,案例介绍及材料施工完成状态图片有助于学生对材料与设计应用的对应感受,加强在设计应用中的合理控制,避免不切实际的材料应用,也避免了“唯美第一”的样式理念,做到合理应用材料与设计样式有机结合。 二、实践和实验的教学阶段 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任务只是使学生暂时掌握了一般材料的理论与外观认识学习,要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学习,继续在材料具体应用中体会。 1.材料样本。理论教学课堂应尽量在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装饰材料样板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将常见各种装饰材料制成小块样本或材料商提供的产品样本进行陈列,在课堂供学生观摩。如将常见板材制成小块样本,各类装饰系统可以制成小块剖面单元等,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每次课程学生将对本次课程学习的材料通过教师理论讲解、图片播放和实际样品的亲自触摸、观摩,对材料做到视觉、触觉、听觉上的全方位认识,进一步加强了对材料外观状态与性能的直接了解,增强了实际感受。 2.装饰工程样板实验间教学。装饰工程样板实验间汇集了各类小块典型施工样式,按施工的时间状态分段建设,分段陈列,使学生对于装饰构造的具体应用,对于施工方式也有了潜意识的认知,对于下一段装饰工程施工工艺学习打下材料认识基础。这段教学对于理论课堂上没有完全解决的材料认识疑问将在工程样板实验间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市场上的装饰材料有着多样性的特点,面对上千种之多的装饰材料,装饰材料的教学活动时尽可能地将室内装饰工程中常见的材料进行介绍与学习,对基本系统作重点介绍,明确面层材料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及材料科学的发展都是可替换应用的。通过基本材料与基本系统的应用学习,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来接受新材料或替代品。 三、社会课堂教学 1.装饰材料市场观摩。任何理论与实践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存在局限性,永远代替不了社会大课堂的学习,通过对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分组参观,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进行了再认识、再确认的学习,也对课堂上没有重点介绍的产品有了感性上的认识,更对一些新材料的出现充满好奇,急于想了解它的应用与性能。另外,也加强了学生对装饰材料价格的认识,增强了设计的经济观念。学习根据市场条件可通过简单记录,或经商家允许采用摄影、摄像等方式进行,最后形成市场观摩报告。对于市场的参观学习应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不间断地进行下去,因为材料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对于设计师来说要不断地了解材料与市场的发展,对于设计活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施工工程现场的观摩教学。通过对施工工程现场的观摩教学,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应安排一定学时的参观教学,加强材料学习的空间实际感受,也提前了解今后要从事的行业,实践经验显得越来越重要,毕竟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理论研究型专业,专业的应用技能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3.优秀工程的观摩教学。同学们司空见惯的商业环境、酒店、宾馆,在专业教学前可能因为购物、消费活动去往这些场所。在装饰材料教学后,即使还是因为消费目的去往这些商业场所,但会有意识地去关注材料在这些场所的应用。在本课程教学最后一段,应安排一次实际完成工程的观摩学习,可以安排商业街区、大型商场、优质楼盘样板间的参观,记录,与前一段的材料学习相联系,在实际工程中体会材料艺术效果,并进行评价整理,在课堂进行汇报。 装饰材料或装饰材料与构造类教学活动可能不止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各个院校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教学办法,也希望能给其他教学单位以借鉴与参考。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会涉及具体的材料、构造、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诸多因素,随着室内外工程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大与加深,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结构,尤其是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构造等相关课程应根据当前的室内装饰行业发展要求,结合实际设计和施工、生产与教学、研究等多方面要求来进行。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试论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实践教学效果与市场需求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08186)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08CX04050)阶段性成果 当今,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艺术设计专业在本科院校开办的数量迅速壮大,众多院校在近十年的办学经验中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培养计划。设计类高校专业的种类满足了现有设计行业对人才专业方向的需求,但同时也提出了院校培养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欠缺市场的检验和及时随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许多开设多年的艺术设计院校毕业生面对设计公司提出的创意和技能水平方面的要求出现了两种就业情况:第一种是进入设计公司对其通过一段时间培养达到实际操作能力;第二种是完全无法适应设计公司工作,无法从事设计或施工的具体工作而被迫转行。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艺术设计高校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设置无法指导设计课程的规范性和设计的可实施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艺术设计高校的实践课程设计存在于市场接轨的缺口。 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一直被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安排课外学生自行完成一些调查和分析活动而往往忽略了其与社会、市场衔接的特殊性。通过分析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现状,仅通过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课程是远远不能让毕业生进入设计行业就业和适应设计行业的激烈竞争。如何将毕业生进入企业过渡的时间段转入校内,分担设计公司培养的任务,减少市场对本科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年限的限制等问题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难题。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方向性有待争议 众多艺术高校面对设计专业是否打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问题各执己见。老牌艺术院校本着基础课程作为迈入艺术类院校的门槛,主张保持传统绘画及三大构成的教学方式。但作为学院主创专业的设计院校以及综合院校中开办的艺术设计分院却开始探讨专业的设计知识是否应该作为传统绘画及三大构成的指引者。在专业联考为基础保证之上直接将设计专业所需的表现手段和设计思想贯穿其中。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态度我们不妨站在院校历史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固然有扬长避短的趋势。 以笔者所在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将突出空间、体量,以及大尺度的比例关系作为具有专业特点的素描课程主体;将突出造型特征、表现场景以及运用其他工具表现色彩关系作为具有专业特点的色彩课程主体;将景观平面布局的色彩搭配、室内使用色彩的比例关系、建筑形体的组合关系作为引导,将专业特点置入三大构成中,形成具有环境艺术专业特点的构成基础,建立多元的教学体系,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高校艺术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课程设置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让全中国艺术类高校将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等相关设计专业称呼改名为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命名在多年来不断受到专家的抨击和争议。一个可以涵盖室内外的专业名称是否能让本科艺术设计院校在四年时间里,完成全方位对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知识的培养。各个院校在效仿后也不断发现了诸多因更名而导致的专业教育问题。如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辐射面无法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的所有设计方向和专业知识;四年制本科无法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有门类知识做系统、全面的,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虽如此,环境艺术设计的宽口径依然是很多新设立的艺术设计高校的重点专业。这一现象也说明了:一方面在宽口径下学校可以根据教师队伍情况、教学条件、市场发展倾向等等随时对培养计划做出相应的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下设分类的市场需求的修改方案;另一方面对于如今现实的膨胀性扩招的现状来看,环境艺术设计这一笼统的称呼更有利于在考生心中提升课程丰富、专业全面等等信息。就笔者所在院校该专业涉及建筑、景观、室内三大主体课程的课时量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加宽就业面与迎合市场需求似乎成了导致这一课程设置结果最有力的说明。 三、专业课程应对市场的关联性 从以上开课设置情况看基本已经将本科毕业生在面对市场时的就业选择都包含在内了。但经过多轮的教学来看,就业方向虽已明确,但是教学的深度如何控制、学生成绩如何经得起市场的检查,都无法得到最为客观的标准。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在指引学生完成各单元设计时都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但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的单元设计是否具有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水准有两个关键的要素。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现如今绝大多数艺术设计高校的任职教师学历最低标准是硕士,众多硕士毕业生没有经过市场的跳板直接转变为高校的教师,位置的变化使这类教师没有经历设计行业中的行业运作流程、运作模式、设计的评判标准、设计完成的期限压力等等。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较为权威的或者是市场需求的设计思想。但是实践课程的介入解决的依然是将设计深入问题,并非能根据设计选题找到正好适合的施工现场给学生做现场分析,而且课程实践对设计专业课程的延续作用来看,教师的实际经验又一次成为该课程实践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评价标准。 二是学生在专业课程上表现出来的创意能力较差。创新思维的缺乏与面向全国大面积不断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艺术类招生的门槛设定往往被与大文大理无缘又想挤进大学校门的考生越踩越低。这类因此进入设计学院的学生对艺术的了解浅薄,审美的态度模糊,对创意的思考毫无道理,对自己的设计的好与坏完全无法评价。“创意毫无质量可言”是现在很多艺术高校教师面对学生的设计作品时给出的结论。专业课随后跟进的实践课程中,大部分学生又会因为实践课程并没有特别严谨的时间要求而对自己放松,只是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完成课时。 四、常规实践课程对专业课的辅助作用 常规实践课程对专业课的辅助作用是否得到充分体现需要根据以下三个层面判断。 1.实践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是否得当 比如专业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举例,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总课时48学时,根据理论难度和范围,所需课时达到36学时,后续教师会用一个小型建筑单体设计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学生完成考核作业时间为12学时。从工作量看,12学时无法完成,按照该课程设计,结束该课程必须在后紧跟课程实践,用课程实践的学时数来完成后续考核内容。该教学方式的设计一是为了满足专业课程能全面但不超出应有的课时量,而是为了实践课程能有丰富的课程内容。该课程实践紧随建筑设计原理之后虽然解决了考核作业完成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发现,学生的设计作业依然只有教师作为单方评价对象,并不能通过教师评分确定该设计是否符合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该设计是否具有实际操作和实施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仅凭完成该设计并得到了较高的成绩,依然无法证明市场对该生专业能力的肯定。 2.专业考察是否是专业课程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元素的来源 一般专业考察为两次,第一次为第二学期结束后的暑假,为期三周。行程前,学生小组拟定可能产生的调研课题,行程中根据课题收集相关信息、照片和访谈,返校后将研究课题制作成调研报告。第二次为第六学期中。行程中每日速写要求,返校后提取地方特色的传统元素,做以提取元素为符号的小型建筑单体设计。该课程实践安排在第五学期,本学期课程有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制图等。因此该实践课程的考核作业可以根据前期课程完成设计。总体来说该课程的安排能保持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性,但是问题同样也出现了,提取元素虽得到了运用,但是对于元素提取的准确性、运用的合理性以及建筑单体是否可以得以实施也无从考证。 3.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是否能体现本科四年知识的综合运用 毕业设计应能运用大学本科四年专业知识,通过有效的表现手段、丰富的论据支持,将设计主题表现得全面、深刻,有一定创意。根据毕业设计出图质量基本可以看出四年的教学成果和四年教学过程中的缺陷。通过毕业生的信息反馈,通过毕业设计顺利找到景观公司并短期内进入设计工作阶段工作的只有少数。毕业设计没有实践经验的,转行从事其他工作的40%,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工作的毕业生,初进设计单位没有经过培训的几乎没有。 以上三个层面说明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的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学要求,也解决了专业课程课时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也能让学生在考察课程中学习和掌握不同地区的风俗和人文,并提炼可以运用的设计元素。第三个层面,原因在于绝大部分设计单位对于本科毕业生的概念设计表示出的是无法使用和超出实际的评价,但也必须承认,对于某些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和跨国设计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概念设计有一定的热衷度。但从最后多次修改才将设计真正实施,也同样说明了,常规实践课程,无论是否迎合了相应的专业课程,或是概念设计的被采纳,依然反映出了本科四年中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具有市场评判标准的实践课程用以提前检验学生的设计创意和综合能力。 五、实践课程项目应该适应市场需求 实践课程中通常会由教师命题。因此,学生的实践课程多为教师根据环境艺术设计前沿发展动态拟定的虚拟课题,出现的单一问题随即引出了大量的现实问题。虚拟课题具备设计发展的研究性和前沿性,但是侧面也表现出了设计课题没有评价体系,学生完成虚拟课题的结果无法得到最为客观的检验,设计图的表现好不好、设计色彩搭配的好不好,形式感好不好等等浅表的检查要点作为了教师评价体系的组成结构。 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的将是设计单位用严格的质量标准、方案的实施可能性、设计表现的个人特点、个人表达能力以及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评价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尽管有些学生缺乏的用人单位全面的评价标准,但是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某一具体方向的某一个点的设计了解透彻,也能作为用人单位对其评价的优势。也就是说无论是全面还是具备单项研究能力都需要学生无论是满足所有评价标准还是单项评价都必须能对自己的专长有全面、完整、透彻的专业知识体系支撑,才能应对市场提出的设计人才标准。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探讨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应顺应时展的脉搏与市场经济的需求,不断寻求能够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培养方式。结合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的教育现状,社会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探讨建设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 关键词:环艺设计专业 基础课程体系 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从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历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属性与市场经济体制有着紧密联系,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优越的人居环境的建立和弘扬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作为学科发展的根本任务。目前很多国内高校的教学及研究活动仍处于探索阶段。 一、背景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设置多是传承了本科院校的,在基础上进行了压缩和调整。我校的环艺设计专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作为一所大专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在有限的时间内,还要学到不少于本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这就面临课程体系优化的问题,尤其是基础课程体系的优化。 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是通向专业设计的桥梁,更是基本素质、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的关键。通过基础课程学习,使得学生在设计基础阶段初步形成一个设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修养、设计思维和设计意识等。 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认为基础课程无足轻重,随意压缩或删减,这样一来,我们就变成市场上的培训建构,有悖于高等教育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课程是环艺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对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作出的安排。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有其相对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是按照学校教育的自律性来展开的。培养目标是一个课程体系的主导,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环艺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我校对环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本专业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和应用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理论和技能,从事家庭室内装饰设计、办公环境装饰设计、商业环境设计、公共环境设计,装饰品设计的专业人才”。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模式,我们依据“厚专业,宽口径,增强适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教育要求。课程体系模式如下:专业基础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造型基础课程、设计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有设计史、设计原理、设计心理等。造型基础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设计基础课程有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 三、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教师要根据专业需要、学生实际,创新安排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适应性。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体系构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安排: 1.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 我们对专业基础课程依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去建构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设计教案。实施上遵循“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也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三维目标”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规律。是当代人才培养所提出的三个先行性基本要求,改变课程实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找到学习兴趣点和自身发展的潜在方向。 2.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 在确立了三维培养目标之后,对国内外环艺设计专业的课时安排分析,知道基础课程大多数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从课程内容上看,基础课程多以专业理论课程、造型基础课程、设计基础课程构成。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整合,需要合理安排,主要是课程在各学期的时段及比重。依据能力培养的渐进和课程体系内在结构,基础课程开设要注重模块的组合。模块式教学为教学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时间,适应了环艺设计专业教学连贯性强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效果。模块式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强调技能、强调实践、强调应用,模块式教学正是适应这些特性的有效教学方式。 3.教学方法 与课程体系相对应,应当建立适应环艺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工作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在高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引起专业教师的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和渠道。但由于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与授课方式及学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环艺设计的知识,限制了学生分析、构思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传统的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师感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过程复杂、抽象,难以口头表述,学生理解费力,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奏效。 例如,设计素描,这是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要根据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加强学生对复杂形体结构之间组合关系的表现力。再如,立体构成,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加强形体空间关系的训练,从而对空间的理解打下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极强的专业,所以我们要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重视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基础性主要表现在强化信息时代需要的基础学科,专业需要的是基础学科教学。本文是我们对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的一点思考。课题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个课程体系的适应性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检验,需要不断的完善。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试论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环艺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环艺设计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环艺设计专业的特点和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入手,然后提出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环艺设计 创新能力 环艺教育观 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也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大量增加。因而对环艺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成了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 ,全国许多院校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是这种由迅速发展所形成的繁荣景象存在着极大的隐患: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设计创新能力欠缺,总体水平不如以往。学校应该怎么样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环艺设计专业的特点 1、空间性。这里的空间是指供人类活动的城市空间、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空间是由实体形成的。没有“实”也就无所谓“空”,实体通常也称作形体,与空间密切相关。要掌握空间设计就得从形体入手,而形体又是三维的,而构成形体的空间同样也是三维的。因此,环艺设计的空间性其根本就是从空间立体上体现出来的,空间性是环艺设计最重要的属性。 2、功能性。任何艺术设计都有或简单或复杂的使用功能,脱离了基本的使用功能也就不再成其为环艺设计了,功能性一般包括了区域划分、区域流线、比例尺度等。 3、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环境艺术设计,顾名思义,侧重于艺术,是一门关于人类生活环境的艺术化的学科,它可以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给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一件艺术设计作品除了实用性之外,只有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才能为人所接纳。 二、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深厚的人文素养。从环艺专业的艺术活动来看,它的素材是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它的审美取向也在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因而深厚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必须植根于生活土壤。经济学家说过:“产品的一半是文化。”对于环艺设计的学生来说,就应该多关注生活,多积累人文历史知识,人文历史可以唤起人们更多美好的回忆,使设计更具深层的意义与哲理性,人文历史知识可以通过选修课、课外阅读以及网络来获得。 2、敏锐的洞察能力。广义地说,艺术就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一切事物,环境艺术就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在环境空间方面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学科。因此,环艺设计的学生应具有对美的敏锐的感悟力与洞察力,与环艺学科直接相关的包括图形、形体、光影、色彩、材质等方面,另外,还包括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 3、分析资料的能力。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市场现有同类或类似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必须具有对资料的分析能力。环艺设计同样需要这种能力。对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特别是感觉好的作品,要分析得出好的地方。不仅要分析视觉与外观效果,还应分析它的周边关系、空间构成、功能流线等。只有这样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即将开始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 4、扎实的表达能力。环艺设计专业的表达特点主要体现在把自己的构思用草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草图是环艺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思重要的“语言”。草图具有快速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表达的技能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只有多锻炼,才能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5、空间和形体的想象能力。环艺设计的成果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三维空间与形体的转换成二维,以图纸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无论是识图还是设计,都离不开空间与形体的想象力。 三、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环艺教育观。教育观是教育现象的认识,是个与教育目标相对应的标准。学院传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家的单一教育观念。在现代讲求大众教育的理念下,讲求民族创新的理念下,这种单一的教育理念显然是不适宜的。何况,“创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的”对于环艺设计来讲,其目的在于采用一种手段来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自然、发展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从教育理念和环艺设计的目的来看,把创新能力作为环艺专业学生的首要能力进行培养,是正确的环艺教育观。 2、建立起新的教育标准体系。实施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专业的技术业务素质四个方面内容的素质教育。除此以外,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直至个性培养,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从而将设计人才培养成多方面需要的设计科研方面的专业设计人才。 3、在教学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根据设计教育的特点,对学生的培养应从过去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建筑设计教育观向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即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培养的学习方向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也应从重知识的传授,逐步转变为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并加以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随意否定学生的构思,不以老师的想法代替学生的,以免造成不良的设计习惯,限制其创造性的发挥。“良师授以则、拙师授以法”。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应更多的指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方法,此外,学习能力和责任感的拓展也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能力和责任感,并且具备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才能不断学到新本领,才能“格物致知,厚德载物”。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高职环艺设计专业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效果图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集美术绘画的具体运用与体现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本文通过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探讨,结合本校自身的教学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效果图表现技法教学方法 创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普及,使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设计软件的学习上,对手绘学习不感兴趣,手绘效果图的能力较差。但是,真正的室内设计专业人员都知道,使用设计软件,虽然可以模拟出场景的真实性,多方面、多层次渲染出空间、灯光、材料的仿真效果和环境气氛,但在与客户现场沟通时,如何把好的设计理念传递给客户,记录瞬间迸发的设计灵感,设计出真正适合客户的方案,还得靠灵活快速的手绘。我们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开设了效果图表现技法课,希望能够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手绘能力与学习兴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再向学生介绍当代审美巨变,希望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学习这么课程。 一、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意义 “效果图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是一门集美术绘画的具体运用与体现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如何通过效果图的表现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展示出来,使设计方案通过效果图的形式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 通过绘制效果图,有助于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在效果图表现方面的能力,提高对物体的形体塑造能力,处理明暗、光影、虚实、主次等关系及质感表现、色彩表现与整体谐调能力。手绘效果图基础训练有助于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美术基础的进一步升华。通过教学的观察与经验的总结,我们感觉到凡是手绘基本功扎实的同学,设计造型能力明显就更强。手绘基础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电脑图的效果好坏。我们感到手绘图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是每一位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技巧,如果因为有了电脑制作而淡化手绘的话,将有碍于设计者空间思维的发展,因为手绘图就是表现设计师的空间、形象思维过程,是记录灵感延续与完善的发展过程。 二、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的现状 近几年来,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类专业将电脑绘图视为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纷纷开设了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电脑绘图以及电脑辅助设计能力,这为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课程体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市场打下了基础。然而,事物发展的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在浓厚的电脑学习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再动手进行艰苦细微的设计创作和表现基本功训练,致使近几年学生素质修养滑坡。这些直接反映在学生设计的作业上,只注重设计的形式,忽视对环境、功能、技术因素的考虑,不能辩证地把形式与内容、材料与技术、单体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专业知识不全面和理解不透彻。学生设计的基本功底不扎实,透视图看似逼真,但画面色调、环境气氛、配景设置等明显缺乏应有的素质和修养。 三、学习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绘画基础不一样,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应多采用一些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1.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掌握透视的基础上,偏重“快速表现技法”的内容,重点学习钢笔徒手画、线描淡彩、彩色铅笔、马克笔等快速、生动或有明显笔触的技法。特别是强调学生的钢笔徒手画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线条的表现力,通过对钢笔临绘照片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徒手技巧,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大胆省略一些无关紧要的成分,引导学生要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加以高度的线条提炼及概括。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室内外空间形状、明暗、光影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对照性的比较中探寻室内空间造型诸因素相辅相成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控制画面黑、白、灰层次的对比以及虚与实、强与弱等素描效果整体处理的能力。 对于水彩详细渲染、水粉写实技法、喷笔等细腻的表现技法,则不做要求。因为在细腻、逼真这方面电脑绘图表现得很好,而写实技法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效果也只能是模仿真实环境,无法与电脑制作的效果图相比。在教学中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教”与“学”的矛盾。 2.以案例和演示来充实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巩固为主,往往不能让学生感性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学中的理性知识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在讲授一种表现方法前,展现一个实际案例,既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使课堂气氛显得轻松;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能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节奏,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通过在课堂上分步骤演示技法,可以把抽象的技法内容具体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地面铺装表现时,把铺装的每一步分开讲解,边讲解边现场演示,学生则一步一步地跟着画,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手把手教学”。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电脑的普遍使用,使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成为必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将单纯理性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由虚拟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递进。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国际、国内一流的效果图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效果图技法动态,使学生在欣赏效果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绘图能力。 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它必将在改革效果图表现技法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跨世纪人材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其他当代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紧扣教材,并选择恰当而新颖的实例,依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经验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这门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在课程中增加效果图赏析的环节。 效果图表现技法课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和其它专业,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及建筑装饰等有很大的共同性。这些专业课程间进行横向教学成果交流,可以将展示室作为交流的平台,开展学生手绘作业展,增进各专业的学术交流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加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专业教学特色,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专业课教学评价机制。 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第二个交流平台是全国性的学生作品的交流与竞赛。通过学生作品的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教师可以找到教学上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效果图表现技法课教学也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时地做出有效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要本着“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培养思维方式”的教学手法,让这门课真正成为多元化、时尚的学科,这样才能够辅助我们的设计创意构思地传达与表现,达到传承文化地作用。
中医论文:乡镇基层中医人员培训的作用研究 问卷调查结果 接受培训前问卷68人,培训后问卷61人,经过实践后接受问卷57人。培训前调查有82.35%表示接触过名中医处方,17.65%反映从未接触过。其它困难包括:中医基础差,欠缺临床带教,基层中药房药品不齐,年纪大难记忆及掌握,实践机会少,不在中医科坐诊,认识理解有欠缺,患者信任度不高,掌握中医处方量少等。在实践后培训中对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中的作用调查,认为作用明显的为49.12%,有一定作用的为50.88%,作用不明显为0,愿意接受(或继续接受)名中医处方培训的占98.25%。对于名中医处方培训方式的选择,另外,许多学员还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如:师承带徒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名医现场指导,整理名中医经验集,制作名医视频课件,网上交流学习,增加名中医处方培训次数,名医单、验方交流,病案分析,开展处方点评等。 讨论与分析 培训前接受问卷的学员中有82.35%曾经接触过名中医处方,并且有94.12%认为名中医处方对中医诊疗工作非常有必要,这说明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人员中有应用需求和主观能动基础,这是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人员培养中能起到独特作用的基本条件。通过名中医处方的培训教育,对基层中医人员名中医处方认知程度的提高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其中一些内容的认知,如临床应用、心得体会、同行交流等,培训后认知提高的程度显着。培训前,79.40%的学员感到应用名中医处方有困难。通过培训有近58%的学员表示应用名中医处方仍有困难,主要表现为:在技术上加减应用,专科疾病的认识,辨证论治水平,中医处方掌握程度,中医基础等有欠缺;其它方面如患者信认度不高、病员少、药房品种不齐、欠缺临床带教,不在中医科坐诊等,说明这方面的困难是多元性的。培训和实践后参加问卷的学员中有98.25%表示愿意接受名中医处方的培训,100%认为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中的作用明显或有一定作用,这说明名中医处方培训在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养中是有作用的,并且绝大多数基层中医药人员愿意参加此类培训。基层中医人员对名中医处方的培训教育方式选择,主要集中在“名医讲课”、“名医亲临指点”和“名医带徒”。 对策与建议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名中医处方对城乡基层中医人员培养”这项工作,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采取多重措施,解决名中医处方学习应用中的实际困难针对基层中医人员在名中医处方培训中所反映的实际困难,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其一,各级领导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要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投入和宣传,出台相关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养力度,在中医药人员分配及中医人才引进中予以政策倾斜及给予基层医疗单位以扶持。其二,进一步加强县级中医院的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区域内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的龙头作用。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基地,更好地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常规诊疗和名中医处方应用等)的培训及推广。其三,结合县、乡一体化建设,加强上下联系(包括网络及通讯等),采取中医药人员短期进修学习、中医继承带教、名中医及中医骨干定期指导、中医药学术交流、病案分析会诊或请教答疑,以及县、乡镇中医药技术对口支援、新分配中医药人员规范化中医培训、定期举行各种中医药技术培训班等多种措施培养中医人才。同时,加强县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及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的规范化建设及配套政策的落实,完善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考核机制,促进中医药业绩考核。要建立投入、培养、考核、提高的完善机制,促进中医药人员基础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的全面提高。其四,将名中医处方的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建议在基层中医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专设名中医处方培训,从而使名中医处方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使名中医处方对基层中医人员培养的“桐庐模式”更为完善和易于推广。加强以名中医处方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处方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医处方是中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中医教科书中没有专设处方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成为中医教学中的一项空白。建议加强以名中医处方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处方教学研究与实践。一是充分认识到以实例论证处方的重要性,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中医人员积极大胆的临证运用名中医处方,并开展交流、撰写心得体会与论文等活动。二是将处方教学穿插在中药、方剂教学中,使中医人员进一步明确中医处方,特别是名中医处方的特殊之处,除了了解、熟悉处方的开方规则和格式外,必须做到辩证精当、选药正确、剂量准确、给药途径无误。充分挖掘名中医处方的文化内涵,培育中医人员的人文精神中医处方,特别是名中医处方和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记载了我国历代医学的昌明进步和中国医学史的渊源和发展,反映了医学流派和中医名家不同的个性和学术特征。要引导中医人员注意探索名中医处方的风格,了解名家临证认识疾病、处理疾病的思想方法和逻辑规律,增进中医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中医人员深刻认识丰富多彩的中医学术流派和中医学的科学特色,从而提高医学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学习和应用名中医处方,还要注意从名中医处方中学习优良的处方行为,包括历来中医名家所提倡的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系统学习等精神;正确处理症状、证候、疾病、治则、方剂、药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重视药物配伍以外的处方内容,如选择适当的药物炮制方法、剂型及煎服方法,辅助措施及服药禁忌等。此外,提倡正确、灵活地运用名医处方,要懂得名家随证以立方,旨在示人以法,并非立方以套病的道理,因为疾病是千变万化的,人的体质, 气候、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学习名中医处方不可机械搬用。这些都是在学习名中医处方时同时要学习的处方行为。发扬名中医处方的优点,纠正中医处方应用中的误区目前,随着传统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并喜爱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但据文献报道,当前在中医处方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一是中医处方反映重复用药日益加剧的趋势,二是中医处方反映“量偏重”的趋势,三是中医处方出现“大处方”的趋势,四是中医处方中出现不恰当的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趋势。由于中药价格便宜,副作用少,安全度高,对慢性病作用显着等优点而前景广阔。但目前中医处方中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正视和解决,那么传统中医就难以发扬光大。有专家提出中医处方应有科学的原则,即最好的效果,最少的副作用,最好的配伍,最少的开支,四条有机结合,有机协调,才是优秀的中医处方。而绝大多数名中医处方由于经过名家长期的“精雕细琢”,是最具备以上要求的中医处方。因此,在中医处方教学中,以名中医处方为楷模授以学员中医处方原则规范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论文:心理暗示法在中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中医教学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面临很多困惑,从调查来看学生对中医学习的兴趣不高,主动性差,课堂出勤率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学生对中医的认同度不高,中医知识晦涩难懂,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怎样才能营造一个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中医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运用心理暗示法教学,效果较好。 1. 心理暗示的涵义《心理学大词典》是这样描述心理暗示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方式,它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以无抵制的接受为基础,通过语言、行动、表情等符号,含蓄而间接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2. 运用策略洛扎诺夫曾经说过暗示教学法是创造高度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在教学中,学生是意识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他们的潜意识也在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当意识和潜意识形成积极作用时,学习效率就会成倍增长;反之,当意识和潜意识不和谐时,潜意识就会消极抵抗意识活动,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在教授中医课程时尽可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起潜意识才能提高其记忆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 2.1营造良好的专业环境暗示。任何环境都是以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易于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不同环境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暗示效应。营造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专注、投入地学习可起潜移默化的暗示效果。教学环境的暗示主要指授课教室的布置,教师的专业气质和教学态度所形成的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所形成的氛围对学生产生的暗示。前者指的是教学的硬环境,对于中医课教室来说,要有中医的舌苔模型、脉象仪、针灸图谱、针灸模型、银针、古典医籍等;另外,中医大师的肖像画、各种充满中医氛围的小装饰等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授课教室所营造的这种氛围,让学生一迈入就有种想学的冲动。 2.2运用激励性和启发性语言暗示。教学语言是实施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利用教学语言的暗示功能指导教学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普遍。运用语言进行暗示教学,要把握好分寸,讲究语言的艺术,要使教学语言的暗示对学生的学习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赞赏与信任的言语能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效应。不被重视和激励,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出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不难看出,赞赏所产生的暗示效应属于激励效应,这种心理作用能使学生产生被器重的自我意识,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减少自卑感,进而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所以当教师看到学生的进步时,不管进步是大是小,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既能表明教师在密切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同时也能表达教师对学生学习前景充满乐观的信心的潜在信息,从而有助于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勇于克服学习中医方面的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陷入困境。为了打破实训的僵持局面,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通过学生不易觉察的启发性教学语言暗示对教学训练加以引导,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3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暗示手段。暗示教学理论认为,语言的内容是思想交流的第一层面,讲话的语调、表情、手势、目光、仪态等是思想交流的第二层面。因此,教师上课时的喜、怒、哀、乐的形象性和传神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例如,面对难懂不易理解的中医辩证时,教师谦和的表情、赞赏的语言、亲切的微笑、肯定的眼神、微微的点头、竖起的拇指等会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从而减少学习的情绪阻力和畏难情绪,对知识点树立起信心。再有目光的交流与恰当的目光暗示也是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常常让学生觉得课后的刻苦练习所付出的汗水是值得的;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也常常使学生感受到师生情谊的温暖,从而为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发奋学习。 另外,教师与学生间的体位、距离同样也很重要,距离教师近的学生接受的暗示较强,距离教师远的学生接受的暗示较弱。所以,在目前教学都是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就更应该随时改变自己的位置,以便通过距离的效果来达到关注关爱暗示,引起学生课堂积极反应。 2.4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当前,中医学术空气沉闷,学术氛围不佳,中医市场空间变小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医发展的现实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就要有效避免这些消极的暗示,而应坚持多举例积极、正面的事例来引导学生,避免负面暗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再如,中医知识发展及知识背景与现代相差甚远,认知通感就显得很难,所以给教学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困难,这时教师尤其在课堂上发挥积极暗示就尤为重要,例如这时就多阐述中西医学领域中存在的认知通感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角度、多从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性等方面去激励学生,以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中医论文:中医中药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上,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致死性高危急腹症,死亡率近乎100%。在SAP的早期,由于机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胰酶活性对腺胞细胞的损害,大量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入血,引起超强的炎性反应,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以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这是SAP的主要死亡原因,所以要防治SIRS,阻断其向MODS发展的这一关键环节,是治疗SAP的重要措施。临床上,除常规治疗外,着重注重中医中药的治疗作用。对48例SAP患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5月~2005年1月收治SAP患者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其性病原因:胆源性22例,饮酒性10例,暴饮暴食8例,特发性7例,外伤性1例。本组8例中转手术,均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所有病倒均符合国内SAP的诊断标准。 治疗措施:在内环境稳态治疗、代谢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生长抑素应用的基础上,加强中医中药的治疗。中医中药对SAP的治疗,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治法与用药,中医药的介入治疗,越早越好、越理想。中医辨证治疗SAP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腑实期:表现为腹膜炎、肠麻痹、SIRS,中医辨证属少阳阳明证或阳明腑实证,中医治则,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疏肝理气及活血化瘀,代表方剂为清胰陷胸汤。第2阶段,热毒期:表现为败血症,MODS、MSOF,中医辨证属热毒炽盛,气营同病,中医治则,清热解毒,清营凉血及活血化瘀为主,辅以通里攻下,代表方剂为清胰承气汤。第3阶段,脾胃不和,气阴和胃,代表方剂为香砂六君子汤。在SAP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做到“攻”、“补”、“清”一步到位,中医药的应用应早期、足量、反复、多途径。早期胃管注入,肛管保留灌肠,做到“上推”-肠管平滑肌的推动作用,“下吸”-中药的虹吸作用,做到“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釜底抽薪,急下存阴”这样一种观点和治疗特点,以达到中医整体化治疗的目的。 结 果 本组病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在SAP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采用辨证施治,整体化治疗。达到:“攻”、“清”、“补”一步到位。其中8例中转手术治疗,并发胰性脑病2例,治疗无效死亡。并发MSOF、AROS’经临床抢救治疗无效死亡。并发胰腺假性囊肿5例,后期经内引流术治愈,1例并发胰周脓肿,经手术引流治愈。治愈率91.7%(44/48),住院时间7~92天。 讨 论 “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益气养阴”是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应用的主要治则,体现的是:“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的治疗特点。SAP一经诊断就要介入中药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临床上强调中医药SAP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足量、反复、多途径。早期是指一经明确或高度可疑病倒。开始就投用中药治疗;足量是指病人用药是常规剂量的2~4倍;反复是指24小时内多次给药,至少4次/24小时,而不是传统的一剂两煎给药;多途径是指中药到经胃管、肛门灌肠、空肠造瘘给药。 在对SAP的治疗中,应逐步形成和完善针对SAP并不是生理改变的中医药治疗体系。中医“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益气养阴”治则,就是这一体系的集中体现。其作用机理包括:缓解肠麻痹和促进肠内容大量排空;改善胰腺及胰周的微循环;促使胰液和胆汁内引流;增加生命器官、胰腺血液灌流和组织氧利用;阻断全身再灌注损害和内皮损害;拮抗细胞因子自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和维持肠内微生态系统;清降内毒和内毒素血症;抑制进入血液循环胰酶的活性。 中医药治疗SAP是最显着优势在于阻断急性胰腺炎的重症化过程。有学者认为,胃肠道损害是MSOF是发动机,中医药能有效地控制胰性SIRS、MODS和阻止或减轻坏死感染性SIRS、MODS。中药治疗SAP介的时机越早越好、越理想。中药的应用,有利阻断SIRS,平衡抗炎症反应和促炎反应。使促炎因子明显下降,抗炎因子升高,有利发送重要脏器功能,防止MODS、MSOF的发生。 总之,中医药治疗SAP的特点在于“整体调节、动态平衡”的作用,能有效地、全面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既防止了SIRS又避免矫枉过正,MODS的发生率下降。有利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在对SAP的治疗上有明显优势,中医中药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 中医论文:谈中医护理在医院管控中的效益 在各科室按照中医辨证施护病种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项目达到护理部要求的前提下,科室将每月中医特色护理开展情况上报护理部,经核实统计后上报院部,院部根据科室住院病人床位使用情况,按特色操作的收入予以一定比例奖励科室护理人员,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中医特色护理的开展。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护理部制定了护理部临床护士全员培训计划、科内培训计划、院内护士针推科轮转计划、外出进修学习计划等,以确保各项培训制度的落实。制定护理人员培训目标要求护理人员接受系统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非中医护理专业护士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中医护理培训人数达到医院护理人员总数的70%以上。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单病种≥2项,开展中医护理特色操作项目≥3项。要求中医护理操作开展项目尽量和单病种相关联。全院护士中医基本理论考核通过率达100%,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90分。院内培训(1)护理部理论培训。护理部基本理论和技能培训做到一线护理人员全员参与,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学习后,护理部上网下载专题学习资料下发到科室,课后出思考题,由护士长督促学习、提问,使护理人员巩固所学知识。2010年上半年,院部订购本科教科书《中医护理学》[2],人手一册,开设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学习班,邀请院内主任中医师、针推科主任等给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授课。全院临床护理人员怀着极大的热情,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听课,4~6月两个月的时间共完成了38次、72学时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并进行了四次阶段性的理论知识考试、一次综合性的中医理论考试。素日里,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中医护理知识专题讲座,护理部每半年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中医知识考试,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直至考核合格。(2)护理部技能培训。根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艾条灸等共4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护理骨干外出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护理部要求外出学习、进修回院的人员写学习体会,在护理人员中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业务讲座,并制定在科室开展工作的计划。护理部定时督查,以点带面,带动其它科室中医护理操作新项目的开展。 评价指标理论水平 以本科教材《中医护理学》[2]等考试成绩为指标,技术水平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3]技能考核成绩为指标,护理质量检查成绩以每季中医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作为指标。提高了护士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系统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全院护理人员对中医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促进了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009年10月呼吸内科护理单元被评为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2010年10妇产科护理单元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护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至2010年10月全院有66人取得丽水市中医药学会和丽水市中医院联合举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有125人3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2011年10月在浙江省中医医院“三级乙等”等级评审中我院的中医特色护理得到好评。护士的中医理论、技术操作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成绩、考核技能成绩,活动前后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意义(P 讨论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带动各护理单元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开展。经过3年的系统培训,中医特色操作开展项目从4项增加到12项,开展次数从186人次到10385人次,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得益于系统的中医护理培训。促进中医护理操作技能的临床应用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理论、技能应用的系统培训,护士的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明显提高,为临床护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大提高了护士工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加上医院给予合适的奖励机制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中医护理技能如拔罐、熏洗、敷贴、耳穴压豆等方面,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4]。在本院住院的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患者的治疗中有着积极作用,病人乐于接受。由于效果明显,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同时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中医论文:中医院校生物医学专业教学探讨 进入21世纪,用科技手段辅助医疗诊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使得医学生物工程在医药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中医诊断都依赖于望闻切问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中医院校,我们在继承传统诊断方式之余,还需用科学的办法对现有模式进行升级发展学习,医学生物工程这一学科,结合中医的理论,在中医诊疗及教学上找到一条创新之路。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的学科。这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几乎所有的理工学科和所有的生物学与医学分支,没有哪一个学者、哪一个学校(研究所)可以全部涉足。因此,中医院校一定要找好自身与生物工程的结合点,不能贪大求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和中医理论进行有效结合。 1.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顺序 课程体系是教学规划的体现,它对学生素养、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广度起决定作用。现在的大学课程设置仍然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一“老三段”式的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中,学生会感觉到所学课程中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专业知识的贯通上没有形成清晰体系,甚至在学完所有课程后不知自己能干什么。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体系,必须打破常规,改变“老三段”的格局,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有必要开设一门专业介绍课,介绍各个课程对本专业的作用和与本专业的联系,在实验中要能体现和应用到多种课程的知识,尽量消除学生对学习某门课程的无用感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大一学年对生物工程的全面概述,结合中医药特色,让低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现时发展和未来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亲近感。 2.组建体现特色的核心课程群 由于医学生物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在中医诊疗和医药需求上体现出对诊断和药物分析的两大行为的实现所需的科技手段,这些手段即为中医对医学生物工程的需求。简单来讲就是使用科技手段分析中医诊断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方式,如何对这些信息加以精确细化然后通过中医诊疗的逻辑确定数学逻辑模型或者一个算法。如果依据这一目的为专业侧重点设置核心课程,就可以革新“老三段”的布局课程分法。按照课程的特点安排数门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集中进行教学,以组成一个核心课程群,每个学期以实现一个既定目标为依据,这些课程群可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为单位部署,在学期期末可以将所学的多个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部署一个具体的实验任务以巩固教学效果。以大一第一学年为例,以完成对人体各种体征和特点及生病时的状态的了解为学习的目的,可以集中开设临床医学概论、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学基础、组织胚胎学等医学相关课程,首先让学生知道我们用科学手段收集的是什么事物。然后在第二学年结合这些需要学习采集的手段,如果是通过电子设备采集,那么可以开设以模拟与电子信息转换和计算机处理为主的专业课程群,这样既加强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减少了不必要的交叉重叠,使课程设置更加精练,在有限的课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拓展课程空间。 3.构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实验的课程内容,让实验的内容更具实践性。这些实验问题的来源应尽可能由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以实现实验项目和内容的更新。如: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单片机等电子相关类的实验,则可以以医学的信息采集为数据模型,提出一个个的问题作为实验目的,如采集脉搏信号,采集穴位信号,分析简单穴位信号的C语言算法,等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可以根据学科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使教学和学科发展与社会产业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与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 医学生物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习可以不用到大四才开始,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忙着找工作,实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完全可以在完成一个核心课程群的学习后就进行针对性的实习。这种模式既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了将所学融入实际应用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 5.展望 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中医药院校开设非传统(传统专业指中医、中药等)专业变成一种必然的趋势,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也必然成为医学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生物工程这一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使得在与中医的结合下拥有许多侧重方向,在教学设置上如果能把握学科侧重点,合理地设置好核心的教学课程,有效地将教学、研究、产业融为一体,必能为中医的发展插上科学的翅膀,让祖 国医学取得更高的医学成就。 中医论文:浅谈教师在中医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中医,又称国医,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集大成者,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高等院校教育已有半个世纪的历程,解放后,全国各省市大多建立了中医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教育体系,主要有师承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现代中医教育一直延用班级制、学年学分制、基础课一临床课一毕业实习三段模式,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双重特点,各地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基地,向祖国医疗战线输送了大批中医药人才,提高了中医药队伍的群体素质,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医教育规模不断壮大的情况下,出现了“后继乏人”、“后继乏学”,中医学在理沦上无重大进展、学术上无重大突破,医界无多步名医出现的窘境,甚至一度产生“取消中医”的谬论,中医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衰退,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中西医的“剪刀差”越来越大,每年中医师的增长人数还不到西医的零头,名老中医后继乏人,全国着名中医的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之所以出现中医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关键是培养人才的政策和导向出了问题,这又让我们反思中医学校教育的得失。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中医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讲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对一个教师来说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是教学的本质所在,这一点对于中医教育尤为重要,众所周知,中医学产生于几千年前,其理论在今天看起来显得抽象古朴,对多数医学生来说,乍一接触,如果没有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就会觉得其晦奥艰涩而丧失学习的兴趣,那点对中医学的好奇心一旦被浇灭,想要重新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之火,就会显得及其棘手,加之本身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做到博览群书,教学过程中能做到解疑答惑,同时还应注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还要会适时、恰当的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除了具有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外,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一个医学教师而言也非常重要,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了一定实践经验,授课时就可以融入生动的病例来充实教学内容,而且,亲眼看到书本上的东西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讲课时才会底气十足,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传统教育模式,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如上所述,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其底蕴深厚,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标榜以快速提高考试能力的各种复习资料纷繁复杂,各科都是如此,中医也不例外,学生对各类知识的记忆可以做到滚瓜烂熟,但实际运用却多无从下手,例如一类以趣味记忆方剂为内容的小手册,作者将各种常用方剂的组成简称连在一起,组成句子或短语,有的配以插图,对于备考者来讲,确实形象生动,能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实则不然,有学生以此备考方剂学,成绩确实不错,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却只知方,不知证,不知方中君臣佐使,更不知加减。究其原因,以这种简易“趣味歌诀”记忆方剂,趣则趣也,然味淡而不悠长,实为偷懒的捷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学习传统中医教育模式,采用师带徒方式,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接触临床的机会,增强其动手能力,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强化,同时对加深理解、记忆也会有很大的帮组,尽可能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到中医教学过程中。 3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我们还需努力 医学工作是一项性质特殊的工作,医学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疾苦患者,医学生未来工作的直接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作为一名医者,我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牵系着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中医药人才,不仅医术要精,更重要的是思想觉悟要高,道德品质要好。 近些年来各种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加上现在的医学生即未来的医生大多都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百般呵护,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这种“无限责任”的关心、呵护,使他们一方面变得自我意识很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对周围的任何事表现出漠不关心,缺乏基本的责任感。面对这种现状,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搞好医学专业教学,又要加强学生的医德教育。在这方面,唐代名医孙思邈堪称典范,他的《大医精诚》至今读来仍不失借鉴意义。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风尚方便,我们不光可以通过讲述历代名医高尚的品质激励学生学习效法的方式,还应当注意做到身体力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仅仅进行口头教育是不够的,以实际行动在学生面前树立学习的榜样,威力才是无穷的,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医论文:浅谈生态文明和中医药学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中医药学从我国古代有文字出现的时候就有记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神奇的医疗效果。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医疗体系,但现在大多数已经消失,被现代西方医学所取代,中医药学作为少有的独立医疗体系能与现代医学并存,并且发挥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与其以人体生理平衡为基础,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各个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密切相关。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态文明建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生态文明的进步[2]。 把人体健康与生态平衡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寻找联系,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早在春秋时代,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还把疾病的发生归诸鬼神祟蛊,中国的医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人体的病患与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有关,后来又有医生用自然界的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失和来解释病因,这曾是当时世界医学史上最先进的病因观。在这种病因观的影响下,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能对人体产生作用,从中寻找良药祛除病源也就成了当时医药学家的主要工作。 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称为生态系统,正常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各部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上相互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与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一样,充当着消费者的角色,一旦人类的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出现人类的灭绝。中医药学的实践就是把人体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如果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健康状况良好,就处于平衡状态,当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起作用导致正常生理活动被破坏,开始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就随之而来,各种治疗药物和方法都是为了弥补这种平衡。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了藏象、经络等生命活动现象,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以及病态过程中互相抗衡的“正”、“邪”两种力量的存在,穴位是调整功能的枢纽;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精神因素,即内在因素;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类,包括细菌病毒是致病的外来因素。气血是全身的动力,还有内外因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的功能因素。《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两部经典医书正是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向理性认识过渡的产物。在中医思路与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收集到的有意义的症、脉、舌象等信息确定患者的“证”,再通过对“证”的辨证施治,确立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法,这与当今许多西医学家提出的个性化治疗非常一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阴阳”、“五行”等概念,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法治则等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概念、理论体系都无一不体现出中医学注重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医用药的方剂中讲究君臣佐使,每一个方子都有不同的配伍原则,其内在也是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意义,每一种药物都有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针对疾病的主要药物为君药,为了辅助君药达到更好的效果的药物称为臣药,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称为佐药,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称为使药。君臣佐使四类药物的相互影响,给人使用后就能帮助人体尽快恢复生理平衡,疾病自然消失。 西医采用了很多化学药物,生产工艺中有很多污染问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与化学药物不同,中医药的原料都是自然界可再生资源,并且以植物为主,这与人类的饮食习惯一致,也符合现在比较热门的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现在很多人在饮食中都注意食用适合自身保健作用的有药性的食品,比如鱼腥草、马齿苋、山药、枸杞等药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这对于我们提高全民素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很有益处。对于很多新出现的疾病,西医很难在短时间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学在中国防治非典和现在肆虐全球的H1N1型流感的应用极大的作用,对于突发的疫情,中医药学工作者及时提供了相应的处方,避免了很多易感人群感染疾病的机会,给疫苗的研发机构争取了时间。 生态文明主要是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经济的目标,医药学作为社会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至关重要。中医药学发展到今天,为了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医药文化带给人类的健康,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在中医药学理论和西方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从传统中药中选择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的中药对其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寻找植物中真正起作用的成分,运用先进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其活性和质量进行监测和监控,开发出更多的源于可再生资源的新药;另一方面,将中医药学理论中的精华与西方医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医疗上的花费,相应的提高了经济效益。中医药学现在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学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很适合现阶段的社会环境,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护我们的环境是中医药学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随着生态文明与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它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论文:中医教育对傣药学发展的实用性 1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傣药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1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教学是中医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傣药学作为一门经验医学,是几千年傣族人民与疾病抗争的经验总结。傣药学学生的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其专业素质中的重要方面,而实践教学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而设定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实验室,二是临床教学基地。通过加强傣药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傣药学临床基地建设的指导,强化临床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与水平。 1.2积极加强实践教学教材体系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环节。2012年出版了《傣药学》等相关的专业教材,《云南省中药材标准》也已出版了傣药篇,并制定了一部分傣药的质量标准,《云南民族药志》也收录了一部分傣药的常用药方。傣药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在已不同的形式完善已有的理论体系。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方筹集资金,筹划、组织并出版傣药学实训教程,以推进傣药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1.3构建具有傣药学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早期在基础课阶段就安排临床见习,中期临床课学习阶段进行临床一体化教学,后期毕业实习阶段在完成各科临床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导师学术经验传承。实践环节的安排,不拘泥在临床和实验室进行,也可通过典型病例的录像讨论、临床医疗远程观摩、学生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接触患者、接触临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三基”要求,明确实训、实习目标。优化实训、实习计划,编写实训、实习手册,做好实训、实习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 1.4探索开放教学实验室的创新模式 傣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真正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目前教学计划内实验实训课时不足,部分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主动性需求等问题,建议根据傣药学实验实训类课程的特点,改革和探索具有傣药学特色、有效率的创新性实验室开放模式。开放实验应包括以下项目:①实验课内选做的实验实训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进一步强化实训。②学生自主选题的综合性、设计性、拓展性实验实训项目。③大学生创新性、研究型计划实验项目。④由学生承担的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子项目。通过教学实验室开放新模式的实践,全面调动学生及老师参与实验室开放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了实验室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 傣药学的学科专业建设,涉及到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要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学科的建设目标。学生的见习期短,实习范围有限,不足以满足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加长实习期,实践和理论的学习时间能够合理分配,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岗位得到锻炼,这就需要有全方位的实习地点可以提供实习机会。云南中医学院先后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发展中心、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傣医医院、云南省傣医妇科专科和民族医药学院等机构;在技术支撑平台方面,拥有云南省高校“民族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云南省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识药认药方面,也在积极建立傣药种植基地。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构,规范、科学见习,及早强化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联外引,加强傣药学师资队伍建设 傣药学是临床学科,除了课堂讲授外,还要进行学生临床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具有较高的辨证论治水平,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具体病例及自身的临床实践,让学生了解傣医理、法、方、药如何有机地结合运用于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傣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和方法。目前,傣药学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学、科研队伍,有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6人。其中博士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今后,应该制订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继续鼓励年青老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班、外出进修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青年老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提高他们参与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使师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绩效考核办法,鼓励更多的专业老师加入学科教学的队伍。此外,应有针对性地聘请实务部门的专家及海外学者和专家为兼职教授参与学科建设,打造一支一流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总之,在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傣药学实践教学的体系和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需要每一位傣药学教育工作者去努力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傣医药临床教学质量。 中医论文:中医药教学的情况及策略 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多数学生做作业不认真,从网上直接下载,相互抄袭,有甚者直接复印其他同学的作业,迟交作业或不做作业的现象普遍。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代考、夹带、抄袭、传纸条等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管”方面的现状管理模式难有突破高校成人教育除了采用业余、函授等学习形式具有成人教育的特色外,其他管理模式均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如集中式教学、强调授课学时和出勤情况、考核形式单一等等,忽视了成人学生的特殊性。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目标不能仅限于懂专业、懂教育教学规律、懂教育管理工作,而是要具备相当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具有学习新业务的精力和能力,在优化管理方法上具有研究能力,会管理、会综合、会协调,能协调全局并能全方位工作,这样一支多功能型的管理队伍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够虽然高校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处理一些教学管理日常事务,但在应用某些软件系统上力度还不够,尤其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上还不能尽如人意,不能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实现信息化处理。有的高校成人教学和本科教学共用一个教务管理系统,这样不能完全适合成人教学的特点。因此高校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和精力开发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将教学、教务、学籍融为一体,独立使用,与本科教学相分离。 因此任课教师首先要重视成人教育教学工作,发扬热爱成人教育、勇于创新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现代成人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学习有关成人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成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为此学院可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或开展成人教育授课业务技能比赛,教师通过这些活动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更好地服务教学[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任课教师应把理论课限制在“必需”、“够用”的范围内,加大实训课的比例,由传统的讲授为主向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注重实践操作的教学形式转变。教学过程中可尝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课后教师可将讲课课件传给学生,引导学生继续自学,再通过电子邮件、QQ等方式与学生互动讨论,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加以反馈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切实提高自身学习效果[2]。开发一套符合成人教育特色的教材结合成人学生业余学习、基础差等特点,普通本科教材根本不适用成人教育教学,应开发出一套适合成人学习的教材,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力求“浅、简、低、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配设同步习题册和助学光盘,以便学生能有效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并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工作岗位上活学活用。 建立健全教学监督与评估机制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应合理制定质量标准、可行的评估实施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一套适合成人特点的教学监督与评估机制,聘请一些业务能力强、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领导组成教学督导组,实行督导、听课制度,每学期定期检查和评估教学环节,召开任课教师、学生座谈会,并根据评估和反馈结果加以总结、改进。此外可建立奖惩制度,在每门课程结束前,学院组织督导组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知教师所在院系,对考核优秀的教师实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取消其成人教育任课资格。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学院应注重成人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必要时可增设一门思想教育课程,帮助学生端正其思想认识、学习态度与动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摆脱那种认为取得证书更重要的目标定位,进而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减轻教学管理工作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出勤率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学院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严格考勤制度,采取任课教师点名、管理人员抽查制,以及增大出勤分占课程总成绩比例的成绩评定方式。同时采取相应的考试资格制度,对出勤率未达到此课程规定课时30%的学生,将取消其此门课程的考试资格,从而督促学生按时到校上课学习。 严肃考风考纪一方面采取多样的考试形式和方法,考题着重于应用,不拘泥于书本中死记硬背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考试过程的管理,严格考场纪律,按标准安排考场和监考人员,加强巡考,以避免出现作弊现象,对作弊、代考等违纪行为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树立服务的管理理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一所高校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和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需要依靠一支精通业务、有创新思维、协调沟通能力强、信息化管理水平高的管理人员队伍。因此,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着想,为师生做好各项服务。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优化教学管理理念。再次要学习一些现代管理学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方法。推进管理制度改革高校应从成人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调研,制定全面、丰富、多形式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通过班主任、 班长双重制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建议,不断改革与完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籍管理制度,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顺利运行[3]。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高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逐步形成成人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首先要重视校园网站建设,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通知、新闻、政策等信息,另一方面将所讲授课程制成网络课件,实现开放式教学,学生可随时点播、观看及下载课件内容,以满足自主学习的需求。其次通过BBS、电子信箱、QQ等形式,方便师生间互动与交流,同时征集学生对日常管理的一些意见和建议,然后加以研究探讨和总结,促其改进。再次增加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的使用,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一些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软件系统,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便捷性。 中医论文:对于中医证候研讨及思考 近年来医家对MCI中医证候及其分布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主要是在其分布规律方面进行的,众多研究者按照相关的MCI诊断标准在临床中收集MCI患者病例,然后再按着一定的标准进行纳入和排除,整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得出MCI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现代研究中,田金洲等[9]依照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及诊断标准将MCI中医证候分为7个证候,即肾精亏虚证、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阴虚阳亢证、热毒内盛证、腑滞浊留证、气血不足证,按照相关诊断标准从北京7个社区里纳入543名研究对象(包括MCI患者159名,AD患者171名,正常对照组213名)进行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肾精亏虚证(67.6%)是MCI的最常见证候,其次是痰浊蒙窍证(40.9%)和瘀阻脑络证(35.2%),阴虚阳亢证(34.0%)、气血不足证(25.2%),但是MCI组、AD组、正常对照组3组比较,气血不足证并无统计学差异。杨志敏等[10]参照相关诊断标准,纳入研究对象98名(MCI患者44名,正常对照组54名),将98名研究对象从肾虚证、脾气虚证、心血虚证、痰浊证、血瘀证、肝郁证等6个基本证型进行辨证分析,研究发现心血虚证(54.2%)和脾气虚证(50.0%)在MCI证型分布中的重要性,这是前人的研究很少提到过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研究发现肾虚证(79.5%)、血瘀证(52.3%)、痰浊证(43.2%)是MCI的常见证型,但是与正常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故本研究提示心血虚证、脾气虚证是MCI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此亦与古代对于心脾两虚证健忘的认识相一致。朱蔓佳等[11]通过参照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252例MCI患者,运用1997年田金洲等制订的辨证量表确立五种证型,并根据量表评分进行辨证分析五种中医辨证分型中,以肾精亏虚证最为多见,143例,占56.7%;其次是气血不足证107例,占42.5%;再则是痰浊阻络证65例,占25.8%。其中单纯虚证120例,占47.6%;虚实夹杂证80例,占31.7%;单纯实证52例,占20.6%,研究提示MCI病属本虚标实,以肾精亏虚为主,其次为气血不足,兼痰湿血瘀等,治疗以健脾补肾益气为本,祛痰活血通络治标。三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张艳萍等[12]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提出的老年期痴呆中医辨证标准,结合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拟订MCI中医证型3个,即髓海亏虚型、痰浊阻窍型、气滞血瘀型。对128例MCI患者进行研究,发现128例患者中髓海亏虚症状者达121例(94.5%)。虚实夹杂证45例,占35.2%(髓海亏虚兼痰浊者28例,兼血瘀者7例,兼痰浊及血瘀者10例);单纯痰浊阻窍者5例,占3.9%;单纯气滞血瘀者2例,占1.6%。研究提示髓海亏虚证为MCI的主要证型,髓海亏虚为其本,痰浊、血瘀、毒邪互结为其标。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神明失用是MCI的主要病机。 讨论 通过诸多古代医家的论着可以看到,古代医家对于“健忘”(MCI的中医范畴)的论述众多,总结起来共有7个方面,即肾精不足、心肾不交、心气血亏虚、心脾两虚、瘀血阻络、痰迷心窍、气郁健忘。但古代医家对于各方面的分布规律缺乏科学的研究和论述。近年来MCI证候研究者结合众多医家的临床实践,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MCI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课题组曾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13],以中医证素辨证理论为指导,设心、肝、脾、肺、肾五脏为病位要素,以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精亏、痰、瘀等为病性要素,以105例认知正常老人为对照,做151例MCI患者的中医常见证素临床调查,初步发现肾、心、精亏、气虚、痰、瘀等是构成MCI的常见证素,肾精亏虚证、心气虚证、痰浊证、血瘀证是MCI常见证型;并以培元化痰、祛瘀通络、和血益智立法,组成培元益智方,治疗MCI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4,15]。且由表1可知,肾虚证、痰浊证、血瘀证、气血不足证(包括心血虚证、脾气虚证)在各组研究的MCI患者中都占有很大比例,且单一证型的MCI患者所占比例小,复合证型的MCI患者所占比例多,其他证型因为拟定的中医证型不统一,因而结果难以比较。研究提示临床中MCI患者以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气血不足证(包括心血虚证、脾气虚证)为主且常相互兼夹。但是在诸多现代研究中,对于MCI证型及其分布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以下选取两例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论述。田金洲等[9]研究认为:肾精亏虚证(67.6%)是MCI的最常见证候,与AD组、NC组相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也显示NC组肾精亏虚证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其次是痰浊蒙窍证(40.9%)和瘀阻脑络证(35.2%),阴虚阳亢证(34.0%)、气血不足证(25.2%),但是MCI组、AD组、NC组3组比较,气血不足证并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还提示痰浊蒙窍证(P=0.05)是MCI的危险因素,其他证型与MCI的危险率关系不大(P 0.05)。由此我们可知,肾精亏虚证是MCI的主要证型,痰浊蒙窍证是MCI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气血不足证在正常老年人中为常见证型,在MCI患者中并无特异性。但是杨志敏等[10]的研究却与田氏等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杨氏等认为:虽然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是MCI的常见证型,但是与正常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心血虚证、脾气虚证分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故心血虚、脾气虚或心脾两虚是MCI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心血虚证、脾气虚证或心脾两虚证是临床中常见的MCI证候类型。而肾虚证在正常老年人中为常见证型,在MCI患者中并无特异性。此种研究结果既往研究很少涉及,应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做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早期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思路。结合以上两者的研究及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笔者经过深入思考后,认为众多研究者对于MCI中医证型及其分布存在争议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条:①研究对象的收集存在问题:很多研究者只是在门诊、病房,而没有去社区进行研究对象的收集。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患者已患的非MCI疾病(已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对MCI的证型产生影响。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不统一、不可靠:虽多采用MMSE、GDS、ADL等量表测试,但是各自的分值划分不统一,且以上量表都是针对AD而设立的神经心理学量表,对于能否仅靠这些量表进行MCI的诊断得需进一步斟酌。③研究中所用的中医辨证标准的不统一、可靠性差:研究者常用的中医辨证标准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提出的老年期痴呆中医辨证标准,《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及诊断标准》,田金洲等制订的《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等。以上标准大多是针对痴呆而设立的中医辨证标准,甚至有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标准来进行MCI的辨证,缺少统一的MCI中医辨证标准,其可靠性较差。④没有设立对照组:有些研究者的研究设计中病未设立对照组,因而容易将正常老年人常有的证型误认为MCI的特异证型。⑤统计方法,P值设定的不统一,因而导致统计结果的差异。 针对以上MCI中医证候及其分布研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为进一步规范MCI中医证候及其分布的研究,研究者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注意增加社区MCI病人的收集,规范统一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制定统一的MCI中医辨证标准,科学设立对照组,尽可能的统一研究所用的统计 方法等。同时笔者还认为对于MCI中医证型的研究还可以另辟蹊径:从证素入手进行MCI中医证候、证型的研究。证素即辨证所要辨别的位置和性质,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16]。从证素入手,能从疾病的病理本质上进行辨证研究。将有关MCI的文献知识、专家经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相关数理方法,建立MCI证素辨证数据库,提取MCI证候的辨证权值,根据计算数值确定证型,可以使MCI辨证由经验性的模糊判别转变为较为清晰、客观的计量资料,从而为进一步进行MCI中医证候分型及其分布的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以上是笔者对于近年来MCI中医辨证及其辨证研究的一点思考,希望能给其他MCI研究者一些启发。综合上述古代论述和诸多现代研究,MCI中医证型可以归纳为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气血亏虚证(包含心血虚证、脾气虚证、心脾两虚证)、热毒内盛证、腑滞浊留证、阴虚阳亢证、气郁证。其中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心血虚证、脾气虚证、心脾两虚证为MCI患者常见证型。而对于中医证候及其分布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努力加以解决,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得出更加精确统一的MCI中医证型及其分布结果,为对MCI进行早期有效干预治疗,延缓或阻断MCI进一步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奠定基础。 中医论文: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路探讨 摘要】 分析了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中药密不可分,临床疗效是中医实践应坚持的标准。认为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路应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发展整体优势,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中药一体化发展;立足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药疗效。指出中医药的现代化应建立自己的标准,以提高临床诊疗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准确性为依归。 【关键词】 中医现代化 辨证论治 整体观 循证医学 蛋白质组学 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创新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的探索工作有以下几个方向:(1)基因组学研究。国家人类基因组陈竺院士提出,我国将用已经掌握的人类基因组知识技术为平台,推动中医药的发展[1];(2)蛋白质组学研究。虽然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且目前多集中在对病理学、给药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但已经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3)将现代医学中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解剖学等基础知识运用到中医的诊疗手段中;(4)采用实验室技术分析中药化学结构和提取分离有效成分。上述工作或许可以称之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大胆探索。但实践证明,由于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的截然不同,所得结论并未使中医药理论体系昭然天下,反而让研究人员自己都感到更加困惑,甚而使研究进程逐步偏离了中医药的本身。因此,仍然不能称之为中医药的现代化。由此看来,在促进中医药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某个"原则",而这个"原则"就是中医药自身独有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也是其优势所在。 1 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1.1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的两大特色,它们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指南。 整体观念的思维模式一方面注重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的"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通过全身经络而互相联系起来,既反映整个生命活动的信息,又受其他各部分活动的影响,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另一方面中医注重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命活动与自然运动规律相统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乃至疾病的诊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发展中医药学所必须继承的。在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竞争发展中,只有坚持自己的特色,才能逐步吸收对方的优势而为己用,并最终超越对方。 1.2 中医中药不可分 目前有关中医药现代化的探索研究中,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就是把中药独立于中医学进行单独研究,也就是上述的实验室采用分析中药化学结构和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探索方向。综观目前中医药领域,从教育的学科设置到院校的设立,都将中药设为中医学大专业下的一个分支学科,说明中药不应脱离于中医学独立存在。而将中药学更名为"生药学"的做法显然试图是把中药学从中医学中分离出来。 中医经典着作中确实有诸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本草专着,但只要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些经典着作中都有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中医理论,甚至中医临床。所谓的"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实是同源的,也是一致的。脱离了中医学,就不是中药;脱离了中药的中医,也不再是真正的中医了。将中药独立于中医学将使学中医专业的人不认识中药,不知道中药理论和应用;学中药的人根本不懂中医,只能成为了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的专家。 中医中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任何试图将中药独立于中医进行研究的探索都不可能反映中医的本来面目,反而给中医药的发展设置更多的障碍。 1.3 临床疗效是中医实践应坚持的标准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医学均来源于临床实践,中医也不例外。要检验一种治疗技术、治疗方法、治疗思想是否可取,必须以临床疗效作为标准。 中医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产生了很多学说。经过反复的临床验证,有的得到了肯定,成为指导原则被记录到经典着作中;有的则被否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 "验方"、"验案"都是历史积淀的成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目前西医为主流医学,当然是因为其确切的疗效。回顾其发展历程,也是经过了这个临床实践的筛选过程,才逐步确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标准治疗方案。由于中西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两者能否最终达至结合甚至融合,仍然有待实践验证。如果因为中医的理论、治疗方案、治疗措施不符合西医的体系就以"不科学"为由对中医进行批驳甚至否定,就好比是医学上的"种族歧视"。 "科学"只是验证真理的途径,并不是鉴定真理的标准。如果以现有的或已知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进行"去粗取精",被"去"掉的"粗"也许就是中医的"精华"。 2 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实现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2.1 发展整体优势,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医 中医药学是以整体、辨证的观点去把握生命、健康、疾病与药物的关系,其特色是"天人相应"和整体调节。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医学的整体观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被当代科学所认识,甚至被认为是神秘的。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宏观整体优势与特色的发掘,重视解释证候、方剂乃至于中药等概念中有关的整体、系统、协调、整合等复杂性问题;应充分吸收、借鉴现代生命科学的新成果,弥补自身不足。 可以说,中医药学是典型的复杂性科学。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医药学方法论的创新提供全新的视角。例如:复杂适应系统关于涌现的认识,可以考虑用来揭示方剂疗效机理、证候形成机理所包含的"多因微效"基础上系统的"涌现"。因为方剂疗效和复杂性疾病及其证候的形成,很可能是在微小的变动基础上系统"涌现"的结果[3]。 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对机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将传统的中医治疗过程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相结合,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揭示机体内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从而阐释以宏观辨证、整体观念为核心的中医理论体系。通过对机体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进行研究,可以直接发现由于药物作用而差异表达或特异表达的靶蛋白质,验证中医"四诊法"的科学之处[2]。 2.2 中医药现代化不能走"医药分离"的道路 从中医药现代化的多年实践来看,其基本思路是按西医科研模式,主要采取量化、直观化方法,通过动物实验与数据统计,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其有效物质,制成针对某一疾病的"新型中药"。但是,中药的重要理论是四气五味,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提纯后,它就不再具备四气五味等性能,不能参与中药处方的配伍,而应归于西药的化学成分范畴。因此,中药的现代化不能违背中医辨证立法、依法处方用药的原则。如果中药现代化走向简单模仿西药研究的道路,将使中药研究逐步失去自身理论基础、脱离特有临床经验体系的特点。其结果,不仅永远赶不上西药,而且将重蹈 "废医存药"覆辙,阻碍中医药学发展,难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中药不分家,必须清楚认识到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与中医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利用功能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经这些单味药或 复方药处理过的组织、细胞或体液表达的蛋白质组,并比较治疗前后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鉴定其中发生相应变化的蛋白质,从蛋白质组水平上对中药的多环节、多靶点调整作用进行研究,可揭示中药单方、复方的作用机制,阐明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内在的配伍规律,这无疑是中医药走向世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已作出了一定的研究 [2]。 2.3 立足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药疗效 医学的起源和发展都是以临床为立足点。回顾中医的发展历程,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可以说,中医的生命力就是体现在临床实践中。在以阐明中医药治病机理为目的的探索过程中,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医药疗效如果得不到提高,即使机理再清楚也是徒劳。因此,切不可一味沉迷于基础研究,忽视临床实践。"纸上谈兵"不应为中医者所为。 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学的临床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观察和个案报道上。而且,中医对疾病证据的采集和分析多是从宏观入手,主观因素较多,对疾病的命名一般以主要症状为依据,缺乏系统性,难以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循证医学模式恰恰在这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弥补中医之不足。循证医学采取完全随机、对照、双盲的科研设计和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以降低研究结果的片面性,提高可重复性。 中医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是一致的,都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到实践。遵循此模式所得结论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因此,应大力提倡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开展中医的辨证论治研究工作,以期使可靠的治疗方法规范化、普及化,提高中医药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药现代化应遵循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手段,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使中医药学从理论体系到临床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与升华,满足时展的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成为既具有中国医学特色,又具备当代科技水平的中国医学理论体系[4]。 目前,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已成为中医药学术创新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医对病的诊断有自身的特点,对证的诊断则为中医学所特有。虽然西医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但是这些模式对中医的效果甚微,简单的"拿来主义"已经严重制约中医药前进的步伐。因此,立足于建立自己的标准,提高临床诊疗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准确性,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观察对照研究,才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出路。 中医论文:社区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 中医护理; 社区; 居家护理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社区护理的健康观、预防观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以其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1 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1],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1].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 应用现状 2.1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2.1.1 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1.2 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3].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着,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2.1.3 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2.1.4 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2.2 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3 小结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中医论文:中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改革的初探 1、措施 1.1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整合与优化现有课程,促进课程结构综合化。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保证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无谓的重复,采用精简、融合、重组等方式,优化现有中医和西医基础课程的设置,使专业基础课与西医七年制基本持平,略高于中医五年制;同时为了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使之正确认识两种医学体系,拓展中西医结合思路,适当开设桥梁课,如中西医学比较、中西医结合思路方法学以及沟通公共基础知识与医学知识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相关课程。 (2)强化中华传统文化基础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是“源”和“流”、“干”和“枝”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些中华文化的人文课程,如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史,这样的课程比较有助于了解中医学本身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医理论知识,起方向性的导向作用。 (3)加强经典着作的学习。我国着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曾回顾历代名医的成才之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都重视《黄帝内经》等经典的学习与研究。精读中医经典,才能有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较高的理论造诣、独到的临床见解和新颖的治疗思路,也才会取得较好的中医临床疗效。因此,在本科阶段增加“四大经典”着作课时(高于中医五年制),安排在基础课或临床课之后,并且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再次学习。 (4)将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医食疗学、中医预防医学等列为选修课程,这既可满足七年制学生加强应用型医疗知识的学习,拓宽中医临床知识面,又可解决由于学科设置过多,而争抢学时的矛盾。同时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特长,开设新型选修课,并尽力为学生提供套餐式的选择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发展。 1.2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我校将CAI以课题形式立项开发,5000元/项,目前CAI课件已有180余个。在CAI中纳入常用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常见手术影像资料,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案例。案例来源于各教学医院病案室、教科书、网络。学生可以在CAI课件中学习各种临床诊疗操作技术、观看各种手术的影像资料、学习处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病并可进行模拟考核,增加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避免了考核方法的单一。 1.3推行半开放式教学 半开放式教学,是早期接触临床,增加见习比例的教学方法改革途径。增加见习时间,加强对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具体方法:①教师备课,选择病例资料并精心设计问题。②课前将病例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查阅文献。③学生模拟临床医师分析病情并提出诊疗意见。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进行床旁带教提问。⑤教师对见习的相关疾病进行具体讲学,并组织病历讨论。 1.4运用标准化病人考核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继出台,学生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诊疗操作已经不可能。要想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只有通过模拟医院引入标准化病人(即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经培训后能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的人)。他们可以无体征或有真实而恒定的体征,或模拟多种病史体征。学校每年轮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寒暑假期运用标准化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疗方案制订等临床技能操作训练及临床技能操作考核,从而打破考核方法的单一。 1.5加强临床实践教学 “5+2”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增加了半年临床实习时间,加强了临床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技能的培养,有助于临床科研能力的提高。 1.6设立七年制论坛基金 为了培养七年制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和活跃学术氛围,设立七年制论坛基金。每季度一次由高年级七年制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及研究结果,或介绍与本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最新进展,师生之间及高低年级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专家点评。每年一次邀请校内外着名专家参加,介绍某些疾病有关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围绕中医的特色优势进行讲解。对有创新性、可行性、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给予七年制论坛基金资助。每年招标一次,研究周期为一年。 1.7建立优胜劣汰和学制互通制度 七年制学生在第十学期本科毕业时进行第一次分流考核,对不合格的学生不进入硕士学习阶段,编入五年制相应班级中,按五年制要求毕业。这一阶段强化的是“五、七”分流。其次在第十二学期结束前进行第二次分流考核,通过者进入课题研究和 论文答辩程序。不通过者有两方面选择:一是仍可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但要求继续学习,须延长学制一年;二是按五年制要求以学士学位毕业。在五年制层次学生中选拔优异的学生进入七年制层次学习。这种优胜劣汰、学制互通制度培养了七年制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2、结语 七年制中医人才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特别需要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各高校应高度重视人、财、物的重点投入,大力改革,不断探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思路,努力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好、基础深厚扎实、发展潜质优秀、具有硕士学位水平的高层次临床研究型中医学人才。 中医论文:运用中医理论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关键词】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原则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在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目的就是要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以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指肢体在创伤后发生的肢体的骨和筋膜封闭的筋膜间室内因组织压升高,导致间室内容物,主要是肌肉、神经、血管发生病变和缺血性破坏的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创伤综合征。 通过理论联系具体病种,笔者浅谈运用中医理论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民工,因骑自行车过马路时与摩托车(车主发生事故后逃逸)相撞致左胫腓骨双骨折1天,未及时就诊而导致左小腿极度肿胀疼痛,入住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9.3 ℃,血压90/58 mmHg,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 min,轻度营养不良,左小腿极度肿胀,其外后侧各有10 cm ×3 cm 皮肤缺损,部分组织变性坏死,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左下肢活动受限,左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诊断为左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左胫腓骨骨折。入院后行创口扩大清创+石膏托外固定术、抗感染、脱水、高压氧等治疗28天,创面瘢痕愈合,左下肢能主动活动,申请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护理评估 根据Gordon的十一种功能态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及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找出健康问题的反应,制定护理计划,因人而异地实施护理。对于该患者,重点是评估患者小腿肿胀和疼痛程度、体温升高及经济情况等,根据收集的资料,确立护理诊断主要是:(1)疼痛;(2)体温过高;(3)焦虑、恐惧;(4)躯体活动障碍;(5)组织完整性受损;(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7)知识缺乏;(8)自理缺陷;(9)有废用综合征的表现:OCS。 2.2 护理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疼痛及身心不适减轻或消失;(2)体温降至正常;(3)焦虑、恐惧减轻或消失;(4)患者躯体能自主活动;(5)皮肤缺损能愈合;(6)维持足够的营养以促进创面愈合及骨质生长;(7)增进自我护理及保健知识;(8)患者生活能自理;(9)患者OCS症状消失。 2.3 护理措施 2.3.1 生活起居护理 古代医家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就提出“三分治疗,七分休养”,休养包括生活、起居、饮食等多方面因素。对于该患者,就需要做到:病室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制动患肢,减少伤肢活动,患肢不能抬高,不能按摩,以免加重缺血。术后由于伤口敞开不缝合,有条件应住单人房间,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同时,应嘱患者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做到起居有常,以增进病人机体正气,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2.3.2 情志护理 由于患者突然遭受强烈的创伤,对以后的工作、生活有较多顾虑,思想包袱沉重,精神、经济压力很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历代医家强调心性的修养、情志的调适,因此,做好情志护理,调畅情志气机,对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以安慰、鼓励和支持,并解释病情,说明情志、气血与疾病康复的关系,鼓励患者排除杂念,通过各种方式调节生活,转移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2.3.3 饮食护理 《金匮要略》曰:“所食之品,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也就是说,根据疾病选择食物,促进机体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疾病的早期,应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膳食,宜食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奶制品,少食多餐,忌油腻,少食酸辣及刺激性食物;在疾病的后期,可以通过饮食加以调养,以助早日康复,《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也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病人出院时,应向患者解释饮食调理与骨折愈合的密切关系,强调“食药同性”,以促进骨折的早日愈合。因骨折后期,久病必虚,根据中医虚则补之以脏养脏的原则,又肾主骨,肝主筋,因此,应指导患者适当多吃一些动物肝(肾)脏和胡萝卜、禽、蛋、瘦肉、水果之类以滋养肝肾、补益气血。 2.3.4 病情观察 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并详细检查。局部观察的方法包括:望、触、动、量。望:患肢有无肿胀、瘀斑及张力性水疱,足部是否存在红肿、青紫及大理石花纹;触:小腿皮肤张力,足部皮温,足背部、足底部感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动:足趾有无被动牵拉痛;量:测量小腿周径,每30 min 1次,观察肿胀是否加重。全身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尿液,尤其是尿液的量、颜色,并定期测体温每日4次,记录血常规、尿常规、伤口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动脉搏动和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如发现患肢末梢温度降低、发绀、麻木、疼痛等逐渐加重,首先应考虑是手术减压不彻底,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注意石膏托敷料的松紧度,每天检查露在石膏托外面的皮肤。观察石膏托敷料上的渗血,若有血迹用笔作标记并注明时间,发现血迹扩大报告医师,每日用手指蘸50%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和石膏边缘处。 2.3.5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OCS最早出现的症状,临床上患肢疼痛的主要特征是深部、广泛、无精确定位、进行性剧痛、烧灼样传向肢体远端,肢端的趾关节被动牵伸痛,术前应充分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并使用镇痛剂;术后切口疼痛剧烈者可针刺足三里、内庭、合谷等穴,还可使用镇静止痛药,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 2.3.6 功能锻炼 加强肢体锻炼,注重功能恢复。护理人员应认真指导患者在疾病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功能锻炼,这也是出院指导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吕氏春秋?季春记》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功能锻炼就是通过合理的运动以促进机体的气血运行,经络的通畅调达和脏腑的功能协调,达到筋骨强壮,加速骨折愈合的目的。本病的功能锻炼以治疗性运动为主,维持及恢复关节功能,防止肌萎缩,预防后遗症。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先做伤处上下关节处的活动和肌肉舒缩运动,这既有利于消肿,又可为将来的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术后当天即进行锻炼,主动活动为主,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采用“Tens法则”,收舒各10 s,10次为一组,10组/d[1],并根据病情的逐渐好转适当增加力度与数量。 2.3.7 健康教育 在整体护理中,将健康教育贯彻于护理活动的各个阶段,体现在患者从入院、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康复锻炼到出院都有责 任护士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到防治结合,以防为重。帮助患者寻找健康最高水平的行为,以改善、保持和促进身体的健康,避免生活中的失衡、疾病和意外,祖国医学强调“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所谓“未病先防”是指通过精神调养、合理饮食、良好的环境,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就是对疾病变化要有充分的估计,如患者骨折后就要及时就诊,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才能尽量减少伤害。 3 护理评价 中医骨伤科的患者伤处虽属局部,但与整体关系密切,在肢体遭受损伤的同时,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随之紊乱,一系列临床症状接踵而来。在施护过程中,从整体出发,找出致病的原因,提出准确的护理问题,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整个疾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中医理论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28天以来,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病情及病患的个体需要施护,做到重点突出、易懂易记、因人施护、因人施导,使患者懂得自我护理的科学理论,并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探讨 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企业的领导者和监察部门的检查,一线生产人员对于安全管理也是出于应付的心态,企业的安全管理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通常会忽视和放弃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检查;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也只能为企业生产让步,更多时候是作为辅助工作来进行的,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多数化工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企业实现安全管理的进程缓慢。企业的安全管理仍有很大层次上依托于技术、工艺和设备,企业生产中技术、工艺水平不达标,安全管理难有突破。而现实的情况中,很多企业的易燃、易爆物品中阻火器及其它防火防爆措施跟进速度有待提高;设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没有设定合理的检定周期,往往是进厂后就开始使用直至报废。安全生产要更大程度上依靠技术的力量,提高企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监测能力,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实际上,企业更愿意在生产技术上投入,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技术投入略显不足。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企业社会形象的建立,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更进一步的关键环节。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降低企业的损耗成本,对于化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意义重大。要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推动作用,用科学先进的生产理念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进行的根本前提,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明确安全生产是企业进行其它一切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通过编制安全发展规划、制订配套和保障措施,确保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指导,在企业内部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将治理安全隐患、防范生产事故发生作为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好影响制约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参与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检查;杜绝违规操作,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安全生产问责制的建立,首先要对违反国家法令条例(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行为追究相应的责任;其次,在企业内部编制严格的生产规范制度,对违反规范操作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接着,企业还应当对事故处理中的应急制度作出规定,对事故处理不力,放任事故无限扩大影响的责任人进行追究;最后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及岗位技术培训也必须落入制度管理,对不按时参加和借故逃脱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 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由设备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引发的事故不在少数,保持企业内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多数化工企业的设备都处于老化状态,设备中的一些零部件都面临磨损失效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加强企业内设备的检修制度管理,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对于企业的设备安全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设备检修工作编制作业安全方案,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保障检修作业安全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提高对企业内部的设备监测力度,应安排技术人员加强对设备的巡视,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报停维修;在操作员工的作业前技术培训中也应该加强一些设备参数的常识,以便及时监控设备的状态。 安全生产管理对于化工企业的意义十分重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化工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安全生产理念,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等损失。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化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谈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为保障国家财产和人生财产安全,确保普及电站能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各级领导、全体员工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切实抓好抓实。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在水电站工作经验,阐述了本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指导思想 安全生产 管理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水电站 1 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1 现代水电站安全生产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电行业的运行方式也在逐步转变。在水力发电领域,传统的运行方法,主要有:动态规划法、微增率法等。目前,我国的AGC应用主要是基于电网调度,针对水头变化小(即大库容)的水电站,根据网上的需要信息确定其负荷,然后用微增率法在机组间分配负荷,即从负荷到最小化流量。从以上所述的使用的情况来看,由于最初软件设计的出发点不是基于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工况,从而导致有些电站使用效果很不理想。 所以说,由于微增率法是完全根据数学理论推导而来的,其工程实用性面临很大的实现难题,在这方面,我们还需继续不断的创新,以推动提高本水电站安全生产。 1.2 安全生产的意义何在 安全生产在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管理现代化的设备,使生产过程安全顺利、高效率高产地进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生产。这个最基本目标,只有通过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实现。劳动者工作环境好,劳动者在生产中感到自身安全健康有保障,自然就会发挥出主人翁的精神,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作为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把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设备的完好,保证生产顺利高效进行,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切实抓好,决不能掉以轻心。 由此可见,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2 如何做好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 2.1 关键要从安全教育做起 树立牢固安全意识是保证水电站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近几年,我们一直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使出,把每个职工从被动的“要我讲安全”转移到“我要讲安全”,具体有以下几点做法。 2.1.1 通过正面教育、反面教育、奖励教育和处罚教育。正面教育,就是树立先进个人典型,以先进个人事迹为榜样,使职工自觉增加安全责任心。反面教育,就是以常见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血的教训。奖励教育,就是对工作中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重奖、重用;处罚教育,就是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或由于“三违”造成事故者,严格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使职工感到罚得心痛,触及灵魂。 2.1.2 通过培训技术,让职工熟习生产过程,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水电站工作涉及到的很多生产设备,对于一个新职工而言都是陌生的,而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某些细节,或者粗心大意,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所以必须对新职工专门设立一段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初步对水电站的生产流程作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加深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 2.2 前提是员工技术要到位 2.2.1 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跟班见习,让新职工尽快熟习工作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其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设备的构造、运行原理、设备性能、技术状况、操作技术要点、安全生产过程、规范等。通过比较详细的培训,进入见习期,见习期间,要不定期考察培训期培训的内容。最后在见习期满后,经统一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2.2 定期开展全员技术培训,不断更新职工对新设备,新技能的掌握。由于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不断研发诞生,对于全体员工对于新技术的掌握还不好。所以要充分利用运行班、零点班、四点班等可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全体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新技术。由主管新技术的副处长授课,从基础理论学起,结合水电站的实际情况,有安排,合理地授课,使职工都能够从机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加深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每年进行两次职工统一考试,考试成绩直接和年终考核挂钩,极大地促进了职工学习新技术掌握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3 重中之重是生产设备管理要到位 生产设备是水电站的主要生产工具,要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现代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维护好生产设备,以及保证生产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要做到以下三方面内容。 2.3.1 建立健全完善的设备账单。 其具体做法是,对每台机组建立全面的技术档案,记录机组安装时的技术参数,运行中发生过哪些异常、故障或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时是怎样处理的,需要更换过哪些零部件,机组的维修期限,以及每次维修后的试验记录,随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设备维修备件准备充足,并及时补齐,做到检修时能快速方便地进行。 2.3.2 动员全体职工参与设备管理。 每件设备都有职工专门负责,要求职工对所管理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必须掌握,熟悉常见故障及处理,加强正常巡视、维护,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必须把每个月,每个班次的设备运行缺陷上报到管理处,及时备案处理。 2.3.3 健全问题反馈制度。 水电站需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设备 运行分析会议,由各班长参加,共同研究分析问题的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全体共同分析解决上个月上报的设备缺陷和问题,具体落实到检修班,进行检查维护维修,并做好实时记录。对设备问题的备案,实行销号制,有条件能及时解决的,就要及时销号,短时间内不能得不到解决的,及时记录在案,并积极创造条件,待缺陷解决后再销号。 2.4 要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工作 对于法律,有专门负责执法的部门,也有专门负责监管执法的部门。而对于一个水电站,对安全生产也同样需要有管理的部门和监督的部门。对水电站进行针对性巡视检查,其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水电站需制定了内容详细的巡视检查项目,由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执行。要求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每小时进行1次巡视检查,每4个小时进行1次全面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采取尽可能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并及时上报。而监管部门则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中相关记录进行核实,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其巡视检查的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检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一个水电站如果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工作的落实。通过监督检查工作我们能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生产设备的缺陷,从而提高职工安全生产,保证安全生产的管理。 3 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松懈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参与。我认为只要做到了以上列出的各个方面,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人身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实现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的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浅谈如何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本文作者:宋永波 文秘站原创投稿 浅谈如何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优劣,尤其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管理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安全来说,查处事故和事故苗头隐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防范于未然”,要在平日工作里兢兢业业地把好安全关,不留任何隐患。在治黄和经济发展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抓好人员、设备、管理三个重要环节,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筑牢安全堤防,才能有力促进治黄事业和经济发展。下面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际谈一下安全管理方面的肤浅认识。 一、要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素子为核心,筑牢安全生产墙 安全生产关键是要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关键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确立意识主导地位入手,强调安全第一是管理者的责任,多层次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筑牢安全墙。结合黄河部门来讲就是要把安全第一意识与防汛、工程管理、经济发展等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坚持“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政绩”的思想和观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处理好安全和生产,安全和治黄,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于安全,把安全列入单位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各项工作的同时把安全生产防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布置,真正做到人人抓安全,事事讲安全,形成完善的安全网络。 二、要强化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根据多年从事安全工作的经历,使我体会到,安全生产教育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安全就必须全员参与,要实现安全生产,就需要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单位的每一位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层度,直接关系到整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状况。人若没有安全意识,就是最大的事故隐患,一个潜在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因此,我们要做好安全教育,利用一切会议和场合做好宣传,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人们常说,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要真正让每个人都重视安全生产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们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制度还不行,关键是如何把这些安全制度落实下去,扎根于每个人的心里,使大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警钟长鸣,这才是管理者的中心目的。针对一些轻视安全或不注意安全生产工作的职工要进行多方位教育,如:利用漫画、诗词或者利于空闲时间进行学习,采取读报纸、办演讲放录像等形式,对职工进行一些空难、沉船、火灾、车辆等方面教育,按照“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的要求,深刻吸取教训,让他们从思想上烙下一桩桩惨不忍睹的事故现场,从心灵上唤起他们注意安全生产给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平安和欢乐,真正从思想上,观念上认识到安全生产在治黄工作中的紧迫感。通过教育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全局上下拧成一股绳,营造出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三、要突出重点、科学管理 一要抓根本。人、物、环境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三大要素,人是根本,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根本因素。首先要由领导抓、抓领导,强化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增强单位领导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摆正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位置,切实把安全工作当作一件大事;其次是抓好管理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安全管理员的责任心,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骨干作用。 二要抓重点。交通事故是近几年黄河系统的多发事故,也是黄河部门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把好车辆关,教育驾驶员对交通车辆勤检查、勤保养、勤检修,保证病车不上路;第二要把好遵章关,要求驾驶员坚决遵守有关规定,违者处罚;第三要把好思想关,及时掌握驾驶员思想动态,家庭情况,严禁他们带着思想包袱驾车;第四要把好身体关、技术关,技术差,驾驶作风不好,身体条件达不好的坚决调离驾驶岗位。 三要抓好特殊时段的安全管理。夏季、冬季、节假日都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危险时期,因此每到这些时期,要求我没都要采取相应的对此和措施,布置安排好安全工作。如:下发通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督促检查,增加安全检查次数等。 四要抓好特殊危险场所的管理。仓库、档案室、机房、施工工地都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都应是每次检查的必查对象,这些场所一定要按规定配备各种安全设施,消防器材,醒目的安全标牌。在野外施工,要选派有责任心和有安全管理经验的同志做安全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五要抓好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消除各类事故的有效措施,是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有效方法。要搞好安全检查,就要全员参与,领导带头查,安全管理人员定期不定的到各个工程现场、一线班组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现场会,使每个职工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个人认为,安全生产工作与以上方面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需要我们要牢记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五同时”、“四不放过”等原则,坚决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再上新台阶。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浅谈新时期安全生产管理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优劣,尤其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管理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际谈谈安全管理的肤浅认识。 每一、抓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首先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除进行必要的正常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营造一种警钟长鸣的氛围。首先在全局范围内建立强有力的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做到安全生产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形成党政工团一齐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职人员具体抓,横到边、纵到底的上下左右都配合的管理体系。其次,还要大力开展“抓活动”,“开好会”,落实“三个不”的安全生产系列活动。 抓活动,就是要抓好每年开展的“交通安全百日赛”、“安全行车万里行”、“全国安全生产月”、“黄河车辆专项整治”、“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以活动的开展带动全年安全工作,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 开好会,就是坚持开好“月、季、年”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联系会,年初召开好安全生产工作动员会与年终召开好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会,部署全年安全生产与总结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内容,分析安全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落实“三个不”,就是制定出“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所伤害”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在生产第一线首先必须仔细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其二、作业人员身体素质、精神状态是否胜任工作。其三、在作业中该设专人监护时必须设专人监护,随时提醒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规》,严格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第二、抓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对职工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与考核。 要充分利用时间,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掌握常用的安全知识,吃透《安规》的内容。要设置两道关卡,一是严把新上岗工作人员的《安规》知识关,严格实施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与安全操作技能。二是严把持证上岗关,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验证,无证不能上岗,持证上岗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与考核,还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第三、抓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做到超前预防。 为做到安全无事故,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分析安全形势,找出防范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开展检查。检查时要从严从细入手,深挖细查,不留死角,避免走马观花。以“宁听职工骂,不听职工哭”的原则,严厉查处违章行为,对于可查可不查的要坚决查处,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与事故苗头要做到跟踪整改,对有严重的违章事件坚持上挂下联,上至主管领导,下至班组成员,一追到底,决不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突出其“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工作主题。但是,事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安全工作只要我们做到超前预防,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象黄河防汛一样“只准水不来,不准我不备”。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积极的预防思想,常抓不懈,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第四、抓安全生产管理还应注重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1)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众所周知,“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如果一个单位的安全秩序良好,生产就能顺利进行,经济就能不断发展。反之如果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力,事故频繁发生,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良好的生产环境,给人以安全感、自豪感。试想,没有安全保障的单位,生产要想得到较快发展是不可能的。只有安全工作做好了,生产发展才会有保障,才能突出其安全生产的最基础的地位所在。(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3)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两个不可缺少系统,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的长效机机制。(4)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超前预防,减少和消灭事故。(5)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或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如防汛专用车辆与防汛专用设备均为如此,确保设备安全。 第五、结论 安全生产是单位的头等大事,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事情很多。当前,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遵循科学规律,着力从管理体制、制度、责任、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办法与途径,开辟未来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天地。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钻探施工中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究 安全工作是钻井机台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生产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我们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技术安全措施,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之人人知晓,时时注意。只有保证安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创造经济效益。 随着地质钻探事业的迅速发展,新设备、新机具不断增加,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这对提高钻进效率,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熟悉掌握钻探施工中生产安全技术,减少钻探施工中人身事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造成人身事故的原因分析及种类 在施工过程中多数出现的重伤和死亡事故,都是因为违反地质勘探工作安全技术规定造成的。为加强机台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勘探施工单位还专门设有安全生产科,以保证抓好安全,促进生产。尽管这样,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人身事故,只有把所有发生人身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方能预防杜绝人身事故的发生,根据野外钻机施工安全检查,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六种: 1.1为节约开支施工中使用不宜再用的升降设备和工具,这是最常碰到的违章现象。有些机台为途便宜使用已淘汰失去工作能力的钻机。自行设计加工塔架,购买不合格的材料。 还有购买处理旧的钻铤、钻杆。最后导致出现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例如:提钻过程中,在把立根提起放到垫叉上时卷扬钢丝绳夹楔在提升游动滑车的侧面和辊轴之间,为了设法取出钢丝绳和放下滑车,钻工把钢丝绳紧绑在天车上,在用卷扬机继续解脱钢绳和滑车时钢丝绳被拉断,下落的滑车、缓冲器及提引器砸伤了机台工人。平时在工作中忽视安全技术规定,对钻塔、设备,滑车系统不注意检查。违反这些规定就成为产生人身事故的愿因。 1.2司钻人员在操作钻机时,精力不集中,当有钻工还在设备旁干活,或者钻工在不停钻的情况下丈量立轴余尺,防护设施不健全等出现的隐患。 1.3机台个别工人对个人防护用品轻视,不使用安全带,护目镜,不戴安全帽,以致发生不幸事故,如从钻塔上摔下来、头部砸伤、被下落物击伤、金属块伤害眼睛等。在一些深井机台曾发生过提钻中把立根放在立根盘上时,立根向右边偏倾,钻工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进行扶定时从高空的地方掉下来。 1.4在设备和机件运转状态下进行修理或润滑,招致严重后果的人身事故,这些都是违章操作。 2加强机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分为三大块,而重中最重的是安全生产工作,应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上来。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过去的一些规章制度进行充实和完善,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特殊工作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有关人员安全培训制度等。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狠抓整改落实。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必须提出整改措施,千万不能放松督查。 三是突出重点项目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生产。 四是逐步向安全生产行业管理过渡。 3抓好机台生产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针对机台发生的一些问题,必须搞好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这是生产施工过程中保证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定要高度重视。所以为搞好机台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以下规章制度必不可少:3.1建立钻机生产岗位责任制;3.2生产岗位交接班制度;3.3机电设备的班、周、月、维护保养制度;3.4事故分析汇报制度;3.5专业会议;3.6钻机生产分析会议。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钻探工作中违反安全技术规定是一些领导和执行人员不重视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问题的结果。对设备和器具的使用状况未能及时进行检查,存在着对个人劳保用品忽视使用的情况,在使用电气设备和在输电线保护地带内施工常常违反安全技术规定。所以在完成对事故分析和预防治理的基础上,只有各级领导重视,经常性地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警示,使钻探职工能够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地质钻探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施工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关于案例分析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它影响着电力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我国电力企业正处于深化体制改革的新时期,电力安全生产逐渐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本文立足于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对电力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初步进行了探讨,总结教训并给出建议,同时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指出了建立成熟的现代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案例分析 一、我国电力安全生产历史及现状 自2002年12月29日起,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国家电力公司资产重组为11家公司,电力企业产权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此背景下,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也不甘落后,在改良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模式接轨的现代化安全管理之路。 长期以来,由于电力生产的特殊性,我国的电力工业一直实行集中、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各项安全例行管理工作以行业指令的形式被严格贯彻,并以制度的形式被规范、延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生产秩序,有力保障了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开始在我国电力系统采用,危险点辨识及预控工作也在我国电力企业实施,许多发电企业纷纷开展危险点、薄弱点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到例行安全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已成为趋势,并且日渐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步步入正轨。虽然这些管理体系具有通用性对电力行业针对性不强,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但他们基于风险的管理理念和系统性、前瞻性的管理方法却值得借鉴。 电力体制改革给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2007年,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维持在11~16起,死亡人数11~21人,期间没有出现安全生产形势大幅波动的情况,反映出各电力企业已成功跨越过渡期,在新的体制下,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前进。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经济、优质用电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电网安全为例,电网安全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电网企业须不断改进思路,加强管理,以确保人身、电网与设备的安全。安全生产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有以下几点:高速发展的电力需求对安全生产构成巨大的压力;电力体制改革的不确定性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主辅分离、管理规范、经营模式改变等新的问题;电网运行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现场违章、运行人员技能薄弱、工作作风等问题积重难返。 据国家安全电力监管委员会报告,2010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63383起,死亡79552人,同比减少15865起、3648人,分别下降4.2%和4.4%。以电力生产、建设施工安全为例,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32起,死亡54人,同比事故增加1起,死亡人数减少3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25起,死亡33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8起,死亡人数增加10人;电力建设施工人身伤亡事故7起,死亡21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7起,死亡人数减少13人。发生3人以上人身伤亡责任事故6起,死亡25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死亡人数减少4人。因自然灾害导致3起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造成26人死亡、7人受伤、8人失踪。 虽然电力事故总量有所下降,但是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时刻提醒我们: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容不得有丝毫松懈,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断深入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并认真研究对策,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处于可控、在控和能控状态。电力生产是有风险的,安全生产应以人为本,建立日趋完善的各项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建立现代化得安全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系统的、标准化的职业安全健康自我管理机制意义深远。 二、案例引出与经过回顾 1.事故案例简述 2005年10月某电厂3台60万千瓦机组同时掉闸,甩负荷163万千瓦,导致主网频率由50.02赫兹最低降至49.84赫兹。事故发生后,网调及时启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调起备用机组,迅速将主网频率恢复正常,未造成对社会的拉路限电。 经过专家组详细调查,现已查明,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电厂检修人员处理综合水泵房开关柜信号故障时,误将交流电源接至直流负极,造成交流系统与网控直流系统的混接,从而引发了此次机组全停事故。 2.案例经过回顾 运行人员在进行0.4kV PC段母线倒闸操作时,操作到母联开关摇至“实验”位的操作项时,发现母联开关“分闸”储能灯均不亮,联系维护人员处理,13点40分左右维护人员在运行人员的陪同下检查给排水泵房0.4kV PC段母联开关的指示灯不亮的缺陷,该母联开关背面端子排上面有3个电源端子排(带熔断器RT14-20),其排列顺序为直流正、交流电源(A)、直流负,由于指示灯不亮维护人员怀疑是电源有问题并且不知道中间端子是交流,于是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三个端子中间的没有电(实际上此线为交流电,此方式测量不出电压),其它两个端子有电,于是维护人员简单认为缺 陷与第二端子无电有关,于是便用外部短路线将短路线(此线在该处线把内悬浮两端均未接地)一端插接到第三端子上(直流负极),另一端插到第二端子上(交流A)以给第二端子供电并问运行人员盘前指示灯是否点亮,结果还是不亮(实际上这时已经把交流电源同入网控的直流负极,造成上述各开关动作,#1、#4机组同时跳闸,#5机组随后跳闸),维护人员松开点接的第二端子时由于线的弹性,该线头碰到第一端子(直流正极)造成直流短路引起弧光将端子排烧黑,维护人员将端子排烧黑地方简单处理一下准备继续检查,运行人员听到有放电声音,并走近看到有弧光迹象便立即要求冯某停止工作,如果进行处理必须办理工作票,此时运行人员接到有机组跳闸的信息,便会同维护人员共同回到化学控制室。 三、事故原因分析与所暴露的问题 1.原因分析 (1)维护人员工作没有携带端子排接线图,对端子排上的接线方式不清楚,危险点分析不足、无票作业,凭主观想象,随意动手接线,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技术组专家通过对机组跳闸的各开关动作状态及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推断为直流系统混入交流电所致。经在网控5052开关和5032开关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与事故状态的开关动作情况相一致。确定了交流串入直流系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技术)原因。 2.事故定位 一起因维护人员作业随意性大、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危险点分析不足,误将交流电接入机组保护直流系统,造成运行中的三台机组、500kV两台联络变压器全部跳闸的重大设备事故。 3.所暴露的问题 1.轻视《安规》,没有把其当做工作守则严格执行 尽管《安规》中血的教训不是发生在自己单位,但是它的借鉴意义却非常重要,是所有电力单位都要严格执行的规定。安规确立的重要意义在于所有职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思想意识,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维护人员所暴露的专业知识的欠缺和天马行空式的工作习惯都是其日常工作的缩影。这样长此以往的话,违章操作、违规行为就相当容易发生了。现场的复杂情况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很容易成为事故频发的场所,诸如维修人员修理前的填票、需要停电作业的未执行挂地线操作等等,均可能酿制重大安全事故。 2.未能坚持抓住安全思想的学习,安全职责不能落实 电力企业所指定的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不是用来讲空话给别人看的,是用来自己以身作则的条款。企业的安全制度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以该事故为例,化学人员对维护人员的违规要求很合理,在考虑全局利益的基础上应制止维护人员继续作业,安全责任落到维护人员上,暴露出其安全意识的极度欠缺;维护人员作为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未能够熟练掌握必要的安全规程制度,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安全监督不严,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存在安全隐患 此次事故中的安全仪器涉及万用表,关键问题在于维护人员的误判,但这个万用表的质量却不能忽视,万用表作为电厂的基础安全工具,质量有必要放在重要的位置,定期检查更换,对于质量堪忧的安全工具,即使对于训练有素的维护人员,也有可能做出误判,酿成事故。以小见大地看,现场容易有安全隐患的工具,如承重的安全绳、登高作业器具等,都需做到定期检测,对于报废管理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不可仅仅依据外观而忽略检查工作。 四、由事故案例给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1.狠抓思想意识,深入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需要一套行之有效、全面落实的安全制度规范,首要的是思想上的规范。思想上的重视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效果不佳,厂内不能单单做好表面工作,平时一定要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譬如开展习惯性反违章活动,从领导层到基层班组人员都要充分学习安全生产的必要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动基层人员积极响应,这样安全生产的高度与效果就会显而易见。该事故是重大事故,原因是操作人员简单的操作失误,但深层原因却在于其安全意识的严重欠缺,有了这样血的教训,相信历史不会重演,然而重大的意义在于,其他电力企业以此为鉴,真正学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思想。 2.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监督 从事故反思,企业的核心之一就是不断完善的管理机制,一定是企业造就个人,企业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突出抓好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首先是加强基础管理,这是完善管理机制的第一步。对于事故的教训是,各单位、部门再次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完善、每一项工作、每台设备是否都已明确到人,尤其公用外围系统化学、输煤、除灰、水厂等系统的管理,避免存在死角。针对事故原因,要加强检修电源的使用和管理。在保护室、电子间、控制盘、保护柜等处接用临时工作电源时必须经公司审批措施到位后方可使用。在上述区域任何施工用电一律从试验电源插座取用,工作票上要注明电源取自何处。第二要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考核,完善约束机制。监督考核方面,将考核指标与各部门、各班组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全方位、全员化、全程管理安全保证的新格局。公司各部门加强对外委单位(包括短期的小型检修、施工、长期的检修维护、运行支持)的全过程管理,对外委单位安全及技术资质、对其作业的安全措施、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进行严格审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并要求其考试合格后上岗。各部门严格履行本部门、本岗位在外委单位安全管理的职责。不能以包代管,以问代考。对其安全及技术资质一定要进行严格审查,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同时对于每一项外包工程作业,必须派出专职的安全监护人员,全程参与其作业过程。 3.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 安全培训不同于安全教育,是按具体的工作要求塑造员工的行为方式,以减少员工不安全的可能行为方式类别,是将安全教育转化成投资行为之后的形式;也是使生产者工作行为规范化、科学化的训练过程。就目前来说,这两项工作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中还没有明确的区别。我国电力企业安全培训还带有普遍程度的盲目性质。由于企业对安全投资本身认识不深,企业安全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如何使企业有限的安全投资取得最大程度安全培训效果,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使人人都懂得安全、会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事故提醒我们,要严格履行两票管理规定,杜绝人员违章,从危险预想、写票、审票、布置安全措施、工作票(操作票)执行等各环节严格把关,严禁以各种施工通知、文件、措施来代替必要的工作票制度,严禁任何人员无票作业或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对五防闭锁装置进行一次逻辑疏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现场工具的安全质量管理 事故中工具的使用不是直接原因,但也需要重视。首先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器具,需要详细规定其修试、验收记录等,做到有据可查,责任到位。其次要规范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已经损坏的不合格的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同时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器具给其他人使用。 四、结束语 “十二·五”规划原文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中第二节“严格安全生产管理”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严格安全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健全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严格安全许可。实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深化煤矿、 交通运输等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防范治理粉尘与高毒物质等重大职业危害。开展安全科技攻关和装备研发,规范发展安全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技术援助和服务。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6%,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6%。” 安全生产并非是新鲜的话题,然而却是工业生产的首要原则。《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理当不断完善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追求尽量低的事故率是所有企业的责任所在。本文以事故实例为入点,分析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安全生产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周期长、复杂度高、任务艰巨等特点。因此,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社会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以先进的理念和思路为参考,同时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方法,全面地从已有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构建一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施性强、具有电力生产特色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对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摘要:近年来,我省大力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推动质量安全标准化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也涌现了一批安全管理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现将阆中市在安全管理上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关键字:安全生产 建筑施工 四川阆中海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的民营企业,自二OOO年九月组建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公司党、政、工一班人齐心协力,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抓生产不忘抓安全,抓现场重视抓文明施工,做到了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措施落实到位、安全保障有力,从而实现了年年超额完成施工生产计划,安全生产无事故的佳绩,并多次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其中:二OO五年承建施工的蟠龙。城市花园3#楼工程被评为“省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结合企业抓安全生产工作的多年实践,我们认为:抓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点是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我们的措施是: 1、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和命脉。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在公司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选拔任用了长期从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同志担负企业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项工作任务;成立了企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防火领导小组、抢险领导小组、事故处理、纠纷调解领导小组;明确了公司总经理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为第二责任人,负具体领导责任;分管其它工作的副职在其分管工作中承担涉及安全生产内容的相应责任;工会对劳动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群众监督等负责;各部门对所承担的工作负部门责任。各工地项目部均成立了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材料员、机管员和班组长等参加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及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了项目经理为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第一责任人;依据工程建设规模,按照国家持证上岗管理规定,配齐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专职安全员;同时,在施工各班组均设有不脱产的安全员;设置小组办公室,负责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工作。从而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格局,使公司的整体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处于受控状态。 2、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公司与施工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就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任务、措施、奖惩、安全风险保证金的缴纳等条款予以明确;项目部与各班组签订《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与工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这样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做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在项目部建立健全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各班组成员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把治理安全生产隐患、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发生作为考核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的主要内容,对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做出显着成绩的,公司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安全生产目标不能实现的将严格追究违约责任,从而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 3、争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创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不仅是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而且是展示企业形象的舞台。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纳入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列入年度工作安排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设有相应的机构,由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和安全保卫部成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拟定工作目标,制定措施, 并定期进行考核验收和申报。同时,为了调动项目创建标准化工地的积极性,公司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在建项目责任人积极争创标准化工地,2005年公司承建的蟠龙。城市花园3#楼工地被评为“省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公司就一次性给予了3万元的现金奖励。通过这种有效激励、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从而使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促进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4、针对项目特点,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安全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现场全部安全生产活动的重要技术文件。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就根据建设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对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一套符合实际能指导工程全部施工活动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单项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例如:在公司中标承建的阆中市行政中心办公大楼施工前期我们就编制了《安全施工方案》、《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临时用电安全施工方案》、《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施工专项方案》、《塔吊(龙门吊)起重吊装安拆施工方案》、《施工机具使用方案》等,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并报经监理公司总监审查签字后发放到项目部实施。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制定项目施工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公司和项目部双重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分工,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万无一失。 5、项目专职安全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项目专职安全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行为,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向项目经理和公司报告。其岗位职责包括:(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对项目各班组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2)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组织设计,向班组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履行签字手续,并对规程、措施、交底要求执行情况经常检查,随时纠正工人违章操作行为,对违章行为进行批评,按章处罚。(3)检查施工中安全防范措施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规定去执行;经常检查各班组作业环境及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对重点、特殊部位施工,必须检查作业人员及各种设备设施技术状况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其执行,做到不违章指挥。(4)定期和不定期组织项目各班组学习安全操作规范、监督班组人员正确使用个人劳保用品,不断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督促各班组做好班前安全教育;接受上级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定时、定人、定措施落实整改。(5)对事故隐患及时向项目经理和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因此,项目专职安全员的职责决定了其重大作用,公司在选派专职安全员任职过程中,必须对其工作态度、实践经验以及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合格方予上岗。 6、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做好对人的管理关键是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切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制度等得以顺利贯彻执行。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1)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每当一个项目开工,安全警示标语、标牌是必不可少的,旨在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位从业人员遵章守纪,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活动为载体,使抓安全工作经常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全体从业人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近年来,公司把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无事故”等活动贯穿于全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为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公司每月定期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通报前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和公司在开展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限期落实整改;同时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适时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考试。项目部每周五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对本周的工作进行小结,肯定成绩,纠正工作中的偏差。 (3)项目部在配合公司做好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的同时,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首先,根据施工现场作业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进场安全教育;其次,进行各工种的安全教育,分班组对工人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使其明白该工种怎样做才安全,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同时我们尝试了项目部《安全签到簿》做法,根据民工特点,即每天上午、下午到班前去项目部签到,相面一次管理人员,针对不同工种和不同部位,提醒安全守则,叮嘱到位,监督必备用品,从而使管理者心中有数,管理有序,行之有效。再其次是时常开展班组安全学习,专职安全员定期组织班组根据工程进度变化、作业环境改变、各季节气候变化及班组的安全动态学习相关安全生产知识。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从而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抓安全、个个保安全的局面。 7、加大对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 安全投入是企业和工人的“救命钱”,安全投入较少或者严重欠缺,导致安全技术装备、防护设施不能到位,不安全因素不能及时消除,因而极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要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持续有效地进行安全投入。一方面,公司在与业主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就按标准将“安全措施费”、“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金额予以明确,并约定在开工前予以一次拨付,同时监督项目部专款专用,不得俭省和挪用;另一方面,公司在施工检查中若发现安全措施不到位,在责令项目部限期整改未果的情形下,公司将直接动用项目安全保证金,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8、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安全技术交底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保证施工安全十分重要。施工作业人员操作前,专职安全员以书面形式和清楚、简洁的方法,对施工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认可。安全技术交底区分不同工种、不同施工对象,或是分阶段、分部分项、分工种进行,内容包括施工中的特殊问题和危险部位所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概言之,安全技术交底要做到及时、细致,符合现场实际,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9、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强化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公司和项目部管理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岗位责任制、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依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对项目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价,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予以落实,整改完毕后报公司组织人员复查。同时,为了确保今后不再 出现类似事故隐患,公司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总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参与,全程预防控制,做到安全意识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制度措施到位、安全监管到位、班组自控到位、环节联控到位。抓好事前、事中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把任何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排除在安全“门槛”之外。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安全生产论文-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如何保证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如何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如何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一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是当前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中间梗阻”的现象,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检查不落实,考核不逗硬,使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形同虚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实际上是喊得多、落实得少,叫得响、行动迟缓。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习惯性违章,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只有加强生产过程监督,下大力规范现场安全措施,加强对人员违章现场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过程监督中,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才是扭转不安全局面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安全工作管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理到位就是要理出头序,理顺关系;就是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考核奖惩办法。管到底,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人心,要严抓细管,刚性考核,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 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责任制为基础,以落实反事故措施、反违章、推行标准化工作为原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方面做了扎实工作。一方面,积极认真开展“三无”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三、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 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管理措施,采取“多层次、低重心”的管理手段,将工作的中心下移,放在生产一线的班组,开展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而且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人员素质。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激励职工钻研专业技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结合各阶段安全生产特点,加强了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安全生产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 安全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要根据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的转变,实现单位、班组、个人三级安全目标。 安全监督管理,应突出强调敢抓、敢管、敢考核。我们要十分注重“以人为本,重在教育和预防”的原则,注意发现、表彰安全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总结和推广安全管理中的好做法,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路子,激发和保护了班组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违章作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了有效的生产流程安全监督机制。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探讨 摘要: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以及电力职工的安康,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安全生产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影响着电力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在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策和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但是,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和电力职工的安康,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它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影响着电力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要使电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不断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1.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企业虽然制定出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仍然有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1.2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企业下属基层单位中职工使用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供电所的登高作业器具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 1.3不严格执行《安规》,经常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造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其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人身触电死亡事故等等。 1.4管理工作不到位。企业往往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而轻视日常的细节安全管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已经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栖息相关[3],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企业领导到基层班组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操作人员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2.2加强机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突出抓好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二是要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按照“分级管理、限期整改”原则,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三是要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管理。认真做好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2]等规程、标准的培训和执行工作。四是要加强监督考核,完善约束机制,切实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安全监督管理要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要到位、监督职责要到位、基础工作要到位,同时要强化“四种意识”,即:服务意识、从严意识、协调意识、创新意识。完善安监职能和人员配备,加强农电安全产监督管理。坚持从基础抓起,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抓好现场的监督管理。 2.3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二是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事故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2.4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安全文化是人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在企业的生产及经济活动中为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企业只有具有掌握专业安全文化的生产力,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然而,实践经验证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员工的认识,离不开员工的努力,离不开员工的奋斗。而企业安全文化,既可以肯定员工的价值观念,也可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念。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并且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1]其重点是从人的观念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方面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2.5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因此,企业也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素质,使人人都懂得安全、会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教育除了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企业还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并且要分层次、分对象、分岗位、分工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整体提高,从而适应电力生产建设的需要。 2.6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杜绝习惯性违章。规范现场作业程序,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人员失误的防范和控制水平,可以从操作层面,建立所有操作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所有业务活动、生产活动的流程化,把各类文字流程图表化、现场化。推行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明确排查措施,量化操作参数,界定操作步骤,重点推广应用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巡检、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资料、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交接班、标准化讲解、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推广应用,实现杜绝岗位员工习惯性违章的目的。 2.7抓好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设备的缺陷有关。一是以缺陷管理为中心来加强设备管理,着重应用好红外测温及成熟的在线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二是合理安排电力设备检修计划,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加强设备检修管理,稳步推进输变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建立健全输电线路设备状态评估办法;三是增加和完善保证安全的技术手段,加快老旧变电站、输电线路的改造,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四是对一时难以消除的设备隐患,加强监测和跟踪,制定完善的应对预案,采取果断措施,不能存在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五是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根据电网迎峰度夏、防洪、防汛等特殊时期保供电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电网设备各个时期的运行管理,对重要输电通道、枢纽变电站定期巡视,重点检查。 2.8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一是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己损坏的和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给其他个人使用。二是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等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总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的总则。目前,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了,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也趋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管理制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之时,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适应或超前发展,并及时让电力职工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的探讨及应用,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整体水平,促进电网安全、员工安全、企业稳定、社会和谐。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浅谈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为保障国家财产和人生财产安全,确保普及电站能安全、可靠、 经济 地运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各级领导、全体员工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切实抓好抓实。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在水电站工作经验,阐述了本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指导思想 安全生产 管理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水电站 1 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1 现代 水电站安全生产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 发展 ,水电行业的运行方式也在逐步转变。在水力发电领域,传统的运行方法,主要有:动态规划法、微增率法等。目前,我国的agc应用主要是基于电网调度,针对水头变化小(即大库容)的水电站,根据网上的需要信息确定其负荷,然后用微增率法在机组间分配负荷,即从负荷到最小化流量。从以上所述的使用的情况来看,由于最初软件设计的出发点不是基于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工况,从而导致有些电站使用效果很不理想。 所以说,由于微增率法是完全根据数学理论推导而来的,其工程实用性面临很大的实现难题,在这方面,我们还需继续不断的创新,以推动提高本水电站安全生产。 1.2 安全生产的意义何在 安全生产在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 要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管理现代化的设备,使生产过程安全顺利、高效率高产地进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生产。这个最基本目标,只有通过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实现。劳动者工作环境好,劳动者在生产中感到自身安全健康有保障, 自然 就会发挥出主人翁的精神,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作为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把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设备的完好,保证生产顺利高效进行,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切实抓好,决不能掉以轻心。 由此可见,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 政治 意义,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2 如何做好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 2.1 关键要从安全 教育 做起 树立牢固安全意识是保证水电站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近几年,我们一直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使出,把每个职工从被动的“要我讲安全”转移到“我要讲安全”,具体有以下几点做法。 2.1.1 通过正面教育、反面教育、奖励教育和处罚教育。正面教育,就是树立先进个人典型,以先进个人事迹为榜样,使职工自觉增加安全责任心。反面教育,就是以常见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血的教训。奖励教育,就是对工作中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重奖、重用;处罚教育,就是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或由于“三违”造成事故者,严格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使职工感到罚得心痛,触及灵魂。 2.1.2 通过培训技术,让职工熟习生产过程,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水电站工作涉及到的很多生产设备,对于一个新职工而言都是陌生的,而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某些细节,或者粗心大意,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所以必须对新职工专门设立一段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初步对水电站的生产流程作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加深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 2.2 前提是员工技术要到位 2.2.1 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跟班见习,让新职工尽快熟习工作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其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设备的构造、运行原理、设备性能、技术状况、操作技术要点、安全生产过程、规范等。通过比较详细的培训,进入见习期,见习期间,要不定期考察培训期培训的内容。最后在见习期满后,经统一 考试 合格后,方可上岗。 2.2.2 定期开展全员技术培训,不断更新职工对新设备,新技能的掌握。由于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不断研发诞生,对于全体员工对于新技术的掌握还不好。所以要充分利用运行班、零点班、四点班等可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全体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新技术。由主管新技术的副处长授课,从基础理论学起,结合水电站的实际情况,有安排,合理地授课,使职工都能够从机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加深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每年进行两次职工统一 考试 ,考试成绩直接和年终考核挂钩,极大地促进了职工学习新技术掌握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3 重中之重是生产设备管理要到位 生产设备是水电站的主要生产工具,要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提高 经济 效益,就需要 现代 的 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维护好生产设备,以及保证生产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要做到以下三方面内容。 2.3.1 建立健全完善的设备账单。 其具体做法是,对每台机组建立全面的技术档案,记录机组安装时的技术参数,运行中发生过哪些异常、故障或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时是怎样处理的,需要更换过哪些零部件,机组的维修期限,以及每次维修后的试验记录,随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设备维修备件准备充足,并及时补齐,做到检修时能快速方便地进行。 2.3.2 动员全体职工参与设备管理。 每件设备都有职工专门负责,要求职工对所管理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必须掌握,熟悉常见故障及处理,加强正常巡视、维护,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必须把每个月,每个班次的设备运行缺陷上报到管理处,及时备案处理。 2.3.3 健全问题反馈制度。 水电站需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设备运行分析会议,由各班长参加,共同研究分析问题的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全体共同分析解决上个月上报的设备缺陷和问题,具体落实到检修班,进行检查维护维修,并做好实时记录。对设备问题的备案,实行销号制,有条件能及时解决的,就要及时销号,短时间内不能得不到解决的,及时记录在案,并积极创造条件,待缺陷解决后再销号。 2.4 要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工作 对于 法律 ,有专门负责执法的部门,也有专门负责监管执法的部门。而对于一个水电站,对安全生产也同样需要有管理的部门和监督的部门。对水电站进行针对性巡视检查,其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水电站需制定了内容详细的巡视检查项目,由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执行。要求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每小时进行1次巡视检查,每4个小时进行1次全面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采取尽可能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并及时上报。而监管部门则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中相关记录进行核实,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其巡视检查的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检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一个水电站如果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工作的落实。通过监督检查工作我们能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生产设备的缺陷,从而提高职工安全生产,保证安全生产的管理。 3 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松懈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参与。我认为只要做到了以上列出的各个方面,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人身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实现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的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摘要: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种种诱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 管理 1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由90年代初的2500万人,到2003年升至3893万人,完成建筑业产值突破21865.4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的建筑队伍。建设的高潮一浪高于一浪,而安全生产管理滞后,甚至流行于表面形式,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2000年建筑业发生事故846起,死亡987人,而2003年发生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死亡人数几乎翻了一倍。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肃的问题。 2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建筑业是高危险的行业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的不断变化;建筑现场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建设过程时刻会面临新安全问题的挑战。 2.2 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 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音、热量、有害气体和滚滚尘土等,以及施工工人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这些都是工人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高温和严寒使得工人的体力下降,工作面的复杂使得工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触电等危险源令人防不胜防。 2.3 参建主体复杂,安全管理存在诸多漏洞 2.3.1 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 建设单位是一个投资主体,其更注重于投资资金能不能节约一点,建设质量能否搞得更好点,建设进度能不能更快一点。而往往忽略保证足够资金用于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特别是房地产商,是整个项目投资建设的老大,无论是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一切都得听他的指挥,可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哪一个单位不听其摆布,哪一个单位就要面临被撤换的危险。而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哪一个单位都想取得一份“美羹”,只能听其摆布,甚至明知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也还是张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房地产商对建筑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时更是明知故犯。 2.3.2 勘察设计单位存在的问题 有些勘察单位迫于建设单位的压力,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不够真实、准确。 有些设计单位迫于建设单位的压力,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设计,有时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设计单位服务不到位,技术交底不明确,对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设施考虑不周,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没有特别注解说明。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忽略了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建议。 2.3.3 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监理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设单位的左右。有些监理单位碍于面子,明知建设单位的行为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却不敢大胆指出纠正。 有些监理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设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比如,备受关注的广西医科大图书馆二期工程演讲厅舞台工程发生的坍塌事故,监理单位没有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也没有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监理员发现立杆间距离以及步距不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没做剪刀撑、水平拉杆没有与立柱连接,没有报告总监,也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此次重大安全事故导致7死7重伤,监理单位严重失职,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都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2.3.4 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当前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出借资质给包工头,包工头有了合法的外衣,自己找带班头,而带班头组织的劳务工人是乌合之众,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岗位技能专业培训,也没有经过安全生产的教育,所谓的“三级教育”往往是流于形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同虚设。施工单位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或挤压减少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特殊工种人员往往人证不一致,也就是说,施工单位拿出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而实际操作者并没有经过培训、考核,获取相对应的合格证。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质检人员、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到位,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责。相关管理部门对这种事管理不严,甚至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3 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3.1 解决当前建设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①建设单位在关注投资、质量、进度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有足够资金用于安全防护,文明施工。②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③建设单位应该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以及构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共同搞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3.2 解决勘察设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3.2.1 解决当前勘察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勘察单位在进行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3.2.2 解决设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设计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单位应该加强服务,做好技术交底,充分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设施,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必须注解说明清楚;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该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建议并尽可能的亲临指导。 3.3 解决监理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①监理单位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无论发现工程建设哪一方的行为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时, 都要大胆指出纠正或者报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②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设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③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如果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4 解决施工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3.4.1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治理制度的核心。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务必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4.2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 施工现场对安全工作应制定工作目标。安全管理目标主要包括:①伤亡事故控制目标:杜绝死亡、避免重伤,一般事故应有控制指标。②安全达标目标:根据工程特点,按部位制定安全达标的具体目标。③文明施工实现目标:根据作业条件的要求,制定文明施工的具体方案和实现文明工地的目标。 对制定的安全管理目标,根据安全责任目标的要求,按专业管理将目标分解到人。对分解的责任目标及责任人的的执行情况与经济挂勾,每月有考核结果并记录。 3.4.3 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所有施工项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要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作业条件以及队伍素质等,按施工部位列出施工的危险点,对照各危险点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和安全作业注意事项,并对各种防护设施的用料计划一并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经上级主管领导审批,并经专业部门会签。 对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工程项目,如脚手架、模板工程、基坑支护、施工用电、起重吊装作业、塔吊、物料提升机及其他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与拆除,及基础和附着的设计,孔洞临边防护,以及爆破施工、水下施工、拆除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等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特别对某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签字后实施,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3.4.4 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是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应当立即制止,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隐患的扩大,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定验收人员”予以整改,整改完毕要及时组织人员复检。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和处罚。 3.5 加大政府监督部门的执法力度 在安全监管工作中,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考虑对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在建筑企业资质的审查环节和招投标监管环节,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关。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模式。采取动态跟踪检查和专人定点负责的管理方式,时刻关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情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个参加建设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各方责任主体只有认真履行职责,抱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那么,很多安全隐患在萌芽初期就可以消除,好多安全事故可以合理预见予以避免,建筑事业就能够更加和谐的发展。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 分析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及生产过程中决定安全的一些基本因素,并对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方法进行了阐述,对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当前,面临着电力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着更残酷的市场竞争。项目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关键词 安全管理 1 引言 安全生产是电力建设永恒不变的主题。电力建设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反映了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施工单位应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建立起安委会领导下的以行政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重点、以思想保障体系基础、以群众监督体系为保证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目的,强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科学长效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监督检查机制;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为员工建立安全、环保、健康的工作环境;全面推广安全设施标准化,全面实施精品工程,以精品工程促进安全文明施工,以安全文明施工保证精品工程。 2 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2.1 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电力施工企业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广大员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员工进场后,首先是要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网络,坚持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对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全面推广使用垃圾通道、高处作业平台、滑线安全网、手扶水平安全绳等标准化安全设施,切实做到“临边有栏、孔洞有盖,水平保护、垂直保护、交叉保护”和“临时围栏标准化,施工照明永久化,厂区道路规范化,施工用电安全化,氧气乙炔系统无漏点,绿化跟着建设走”。这也是电力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2.2 安全生产对电力施工企业的影响 安全生产能为员工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应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坚持不懈地同麻痹、大意、不负责任三大安全管理敌人作斗争,这是保障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 2.3 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 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所有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及技能教育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不违章作业。 对项目生产管理人员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依法管理、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环境因素能预先进行辨识并制定和落实控制措施;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能正确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项目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第一安全责任人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项目施工人员必须接受项目部的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施工人员的义务。 2.4 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水平的途径 要提高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来提高。所谓间接实践就是通过学习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企业规章制度而获得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而直接实践则是吃一堑长一智,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扩散的结果。要控制能量、有害物质,从项目安全管理上来说,可从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这四方面进行控制。 3.1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首先要求操作人员要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设备;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3.2要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设备是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只要掌握其规律,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维护、保养,应能有效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3.3要合理利用、适应环境(时间、空间和技术)条件: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加夜班、节假日、人的精神状态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节。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3.4要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从项目经理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4 项目管理层如何搞好项目施工安全生产 4.1 抓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形成正确的项目安全文化 项目管理人员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项目管理人员要把项目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4.2 树立科学的战略思想 我们坚信,出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外,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安全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基石,是项目效益的前提。 4.3 加强安全管理的方法 4.3.1 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地位。在电力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在项目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项目效益就无从谈起。 4.4.2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项目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各单位和部门签订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协议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协议要求追究违章、违约责任。 4.4.3 建立起安委会领导下的以行政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重点、以思想保障体系基础、以群众监督体系为保证的安全管理体系。使五大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这几个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都要不断地给予完善。 4.4.4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加强施工危险点分析,开展危险源调查,制定危险点清单。在此基础上制订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消除、隔离、疏导等方法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 加大重大危险整改消除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部进行重点监控,做到隐患不消除、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 制定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并定期演习。建立起各单位相互联动,建立起现场医院、就近人民医院相互联动的机制。 认真做好现场警戒和清场工作。大型脚手架拆除、塔吊组立、高空落物区域等高危险作业场所切实做好警戒和清场工作,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4.4.5 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发电厂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4.4.6 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健全制度管理体系 制定创一流安全文明工地考核标准 实现管理制度化和标准化。 5 结论 安全生产是项目管理中的头等大事,而项目经理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项目经理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论述,旨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探索。 关键词:安全 管理 标准化 安全文化 危险源 0 引言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给伤亡者本人或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安全就是责任,安全就是效益,搞好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课题。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科学的决策,周密的计划,精心的组织和严密的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它损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等各个方面,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防范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并持续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核心是人,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的推动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同时还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及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本企业特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安全文化建设是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的一种“软”力量;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安全文化有导向、凝聚、激励和辐射同化功能。①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为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它们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人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的一致性和同一性。②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③激励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向员工展示了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④辐射和同化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而且,企业安全文化还会保持一个企业稳定的风格和活力,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企业安全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内部和外部文化特征,充分认识安全文化的功能,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在企业中形成重视安全、重视生命的价值观,形成统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持续提高。 3 重大危险源管理 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它损失的根源和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 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的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重大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特别是重大危险源的控制问题。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企业要抓好重大危险源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使企业各有关部门或单位能够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分类状况,使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②企业应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预防重点。③企业应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在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④加强应急管理。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系统,防患于未然,当事故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系统,把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总之,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应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民用建设工程也开始倍受人们的关注。做好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提高民用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目前,在一些民用建设工程中,尽管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管制力度,但是仍存在一些安全生产问题。本文对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发表一些浅见。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0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又快又稳,民用工程建设规模也逐年扩大,使得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奥运会与世博会的成功申请,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契机,进而使民用建设工程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显著增强。随着我国民用建设工程的逐渐兴起与不断发展,出现在民用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生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建设工程事故屡屡发生,使我们不得不重新重视起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 民用建设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1.1 民用建设工程安全问题为何屡屡发生 由于民用建设工程的建筑施工具有高危险和事故多发的特点,所以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一时很难解决。建筑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和建筑产品的类型多样性与单件性,以及建筑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的难以避免的不确定性。因为施工过程与工作环境具有多变不定的状态,所以民用建设工程屡屡出现安全事故也就不足为奇。另外,露天作业与高空作业在建筑施工中较为普遍,手工劳动和繁重体力劳动也相对较多,并且劳动者的个人素质也不是很高,这些都给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1.2 制定可行且有效的安全政策 劳动者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可行有效的安全政策与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结合,能够树立起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兴趣和福利。民用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投资,因为它也是具有成本的。用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投资所产生的直接效益主要体现在大大地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在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这方面的投资所带来的效益经常会比直接用于市场与销售方面的投资更好。制定可行有效的安全政策对企业的战略、社会责任、人力资源、财政、生产环节、市场、设计与责任、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1.3 质量与安全密不可分 有效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在方法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直接套用质量管理的方法未必在所有的领域中,都能获得良好的安全业绩。然而,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原则却是相同的。质量管理的成功需要发展相应的组织文化。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强调所有员工在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全面参与。在安全管理方面,成功的施工企业也需要付出同样的努力,在同样的基础上建立起积极的安全文化。 1.4 安全的组织管理 安全的组织管理是设计并建立一种责任与权力机制以形成安全的工作环境的过程。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能形成一种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组织管理的措施分为以下几点:企业内部的控制方法;保证安全员、班组和个人顺利合作的方式;企业内部交流的方式;员工能力培养。上述因素互相联系并互相依赖,为控制、合作、交流与能力培养所采取的行动都与管理层的理念和意愿有关。通过上述每一个方面的不懈努力,才能建立积极的安全文化并实现安全目标,积极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组织管理成功的基础。 1.5 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和文明施工工作 1.6 加强对企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2 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制度 2.1 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民用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责任必须要明确,确立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同时还要确立施工单位内部的安全职责分工和工程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 2.2 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①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国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筑企业如果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就不能够从事建筑施工活动。②建筑企业和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的考核任职制度。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当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③政府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凡事从事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施工和构配件生产活动的单位及个人,都必须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授权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行业监督管理,并且依法接受国家安全监察。④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就是对各级负责人、职能部门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⑤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在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3 结束语 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在民用建设工程中是一项极其重要、不能缺少的政策及施工方式,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同时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前提与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我国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代表着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社会全局。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提高政府资产使用效率 避免恶性循环 投资可以简单分成两类,一类叫政府主导的投资,一类是市场主导的投资。这两类投资在经济运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处理得不好,可能会陷入一个陷阱。 这个陷阱的机理就是,当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时候,为了保增长,我们就财政刺激,做政府驱动的投资。当政府驱动的投资增加了以后,就会占用比较多的资源,使得要素价格上升,进而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挤出市场主导的投资。也就是说,当政府驱动的投资多了后,就会影响整体效率,造成整体效率下降。如果整体效率下降,就会带来经济下行进一步的压力,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为什么我们会进入这样一个循环?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之前的做法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当基础设施短缺的时候,是需要政府来做投资的。如果没有这些投资,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企业的运行成本和贸易成本也会比较高。但现在情况改变了,投资到基础设施的回报越来越低,刚才说的这个恶性循环就可能会发生。 怎么避免这个恶性循环呢?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导致了下一个环节,仔细想一想并不一定是这样。比如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时候,我们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很多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其实也可以用政府的财力降低税费,这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比较一下这两个措施的差别,我们就发现,如果是政府主导的投资作为主要的成分,刚才那个循环就成立。如果降低税费,企业盈利能力增加,投资积极性提升,就会诱导更多的市场主导的投资。如果市场主导的投资多了,政府主导的投资少了,整体效率就会上升,这个循环就打破了。当整体效率上升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就减缓了,我们就走出了这样一个循环。 我建议,政府资产的使用转向,我们现在是用政府的资产把它装到融资平台中,用资产做资本,去借钱,借了钱去投资。如果政府资产的使用受到了约束,这种投资就一定程度上受到约束。如果我们加强对资产负债表的考核,加强对投资绩效的考核,是可以加政府资产管理,可以适当减少投资的冲动。同时用政府的资产来支持社会保障,就可以降低社会保障的缴费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政府资产更好地使用,从支持投资到支持社保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对于避免恶性循环,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的分析 摘 要:现代林业的发展让林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为使得林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就需要推动林业生产要素数量的增长,使其组织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在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培养一些高素质的林业人才,对实践理论进行创新和指导,这对我国的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发展;问题;措施 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我国林业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进步的方案策略。为了更好的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生产要素的增长和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利用率的提高。所以,在加大建设林业管理学科,进行创新理论实践指导,加大培养在林业方面的高素质实业人才,都具有重大意义。 1 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不但关系到能否为社会经济的而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同时也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决策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最终也会对我国新时期林业经济的发展目标能否顺利的实现带来影响。 1.1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缺乏人才 在市场经济基础下,林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森林防火取得重要成绩,进一步开创了林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在学科领域中,林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就是向科学化和现代化转变。但是现在因为一些传统原因和遗留问题,以至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普遍较低,并且他们的林业实践能力也很差。在林业领域中,缺乏大量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没有很大创新,培养模式不够先进,人们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能力,以至于新时期我国的林业出现了很多问题。 1.2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的缺陷性 一个学科的出现,需要研究人员的灵感和创造。而一个学科的发展,则离不开雄厚的理论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而言,在缺乏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其发展和建设就成了无根之水。然而,由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产生的时间比较晚,发展起点也比较低,发展时间也比较短,使得学科理论体系存在很多缺陷。从整体情况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比较零碎,形不成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体系。而且,由于不同的理论研究人员采用的研究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研究出的成果难以被有效地被整合起来,自然也就形不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很多研究者在开展学科研究工作时,基本上是处于缺乏理论的状态下进行的,导致研究成果缺乏较高的使用价值。除此之外,理论研究系统性缺乏造成研究视角狭窄,成果难以实际应用,很多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重复,使得理体系长期得不到完善。 1.3 学科研究方法不够先进 研究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结果。一般来说,研究方法越先进,研究手段越丰富,越可能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在研究体系的整体建设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并不注重与国外先进研究团体进行经验交流,而专注于闭门造车。这不仅导致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长期得不到提升,也造成研究成果缺乏时效性,研究成果的使用价值比较低。总而言之,学科研究方法的落后,直接导致研究水平普遍不高,多数研究难于与国际接轨,也落后于国内的其他相关经济管理类学科,一些复杂问题研究难以进行。 2 加快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对策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是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学科建设工作,这门学科应该需要一个偏重点。完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体系,把重点解决林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学科的主要任务,大力的推动定量分析方法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的使用,从而促进新时期下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2.1 加强学科人才的培养 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各种“硬件”,“软件”建设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加强学科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学科研究水平的关键。首先,国内林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协同各高校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的培养提上到学科建设的战略层次上。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科的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相关人才;其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革新培养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其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故而,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不适合当代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因此要积极革新培养理念,将培养的重点由理论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上来;最后,学科人才还要积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国际先进研究成果,在提高我国研究人才自身素质的同时,增强我国学科学术的综合竞争能力。 2.2 加强科学理论研究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也不是在原有水平上的填平补齐和拾遗补缺,而是以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学科升级和发展。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向高度综合化、整体化发展,呈现出多学科联合攻关、学科思想互补、学科边缘拓展、产生横断学科趋势的产物。针对林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与政策、区域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与方法等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加强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管理与政策、森林资源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2.3 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国内方面,应该加强和农业经济之间的交流,或者是和生态环境等相关学科的交流,以便能够寻求科研合作的机会。在国际方面,应该和国外同领域的人开展学术研究,以便能够引进先进的林业经济管理知识,从而提高我国林业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为了让林业学科有更为健全的组织保障,那么就应该构建完善的科研体系,创新对人才的培养方法,以便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结束语 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促进学科稳定、健康、高效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科发展,应该建设高素质学术团队,重视人才培养,开展科学研究,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选择、学科理论研究与社会需要相符的新时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冬季田径运动会暨第四届体育文化节隆重开幕 2016年11月16日上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冬季田径运动会暨第四届体育文化节开幕式在安宁校区正式拉开帷幕。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绍良、校长彭增华、执行校长侯德东、副院长杨军以及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领导,安宁职教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张毅、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副院长张涌等校外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靳来主持。 国歌嘹亮,彩旗飞扬,庄严威武的仪仗队举着国旗、院旗、会旗昂首阔步走向主席台。各学院师生方队、裁判员方队、行政部门教师方队、学长助理、教官助理方队依次入场,运动员们个个朝气蓬勃、精神抖擞,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不绝于耳,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他们步伐一致,器宇轩昂向主席台走来,口号声声入耳,动作自然协调,青春经管,神采飞扬。 开幕式上,杨军副校长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获得阵阵欢呼。他代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对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回顾了在过去一年中,学校体育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随后,杨副表示经过的发展,冬季体育运动会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大家要以此次运动会为契机,继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营造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希望全体参赛运动员,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确保运动会顺利进行。 裁判员代表康厚良老师和运动员代表尚魏锋同学分别进行了庄严的宣誓后,彭增华校长宣布云南济管理学院第冬季田径运动会暨第四届体育文化节正式开幕。 随后,来自各二级学院带来的校园文化工程展演,将“青春经管”校园文化品牌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踏着青春的节奏,沐浴冬日的暖阳,各二级学院紧随其后演出的少数民族体育舞蹈更是传承和弘扬云南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促进学院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退场的号角吹起,开幕式圆满结束。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今,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所以我们应该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加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始终将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本文将针对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发展基础,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逐渐形成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新形势。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逐渐消除城乡差异,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最终向着共同进步与繁荣的方向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概念都被引入到农业这个学科之中,所以以往的农业经济管理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在当下如何正确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并且利用现有条件不断促进其进步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1.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 1.1促进学科之间交叉发展 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不应该只是单独依靠某个学科领域,而是应该将多个学科进行融合,之后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基础,进而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互补与融合。但是学科融合不仅仅是学科之间的简单叠加,我们应该从全局把握,将未来经济作为基本的发展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实现学科的发展与升级。当前经济与学科之间共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并且以多元化为发展方向,所以在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时,应该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将多种学科进行综合探究,使学科之间的交叉形成现实。 1.2调整当前农业结构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经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业人口数量巨大,然而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外加当前的经营方式又不是十分科学合理,所以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都是相对低效的。当前农业经济的形式正在向着国家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传统农业的管理结构与现代农业的管理结构矛盾突出显现。面临这种形式,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现实状况,以科技为先行导向,在实现农业经济积极管理的同时,还有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力度开发农业资源,让生产经营不断走向组织化。在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新时期之下对与农业产品的要求,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以便在问题出现之后可以有效快速的解决。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凝练发展方向,调整农业结构,将农业经济发展推向另一个高峰。 1.3注重团队精神,提高科研技术水平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贡献,然而每一门学科的进步与发展都不可能是单独依靠某个人完成的,只有团队成员之间共同协作,才会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不断进步发展。所以当前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建设一支综合水平强大的学术队伍,以此作为技术支撑。就当前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学术队伍的建立除了要依靠国内的科研学者之外,还应该积极鼓励在国外留学的青年学者加入其中,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新骨干,不断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2.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2.1以政策研究辅助农业经济应用研究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中小规模农户经营占大部分,基于这个国情外加我国国土辽阔,并且地域之间差异巨大,所以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法律政策研究将成为当前的主流,如何制定有效的法制政策对农业经济管理经营实现更为有效的管理是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次,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内容,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前长时期应用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城乡之间存在隔离,所以如何有效制定农业经济政策辅助农业经济发展,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是重点内容。 2.2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 随着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内容,无论是在哪个方面的发展,都应该将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入其中。农业本身就是将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将自然保护性与生活的舒适性都涵盖其中,农业在环保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其他产业都不可取代的。 2.3农业经济管理将走向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形式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农业经济管理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各国之间农业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农业产品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进行农产品交易时都非常谨慎。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所以更加应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推向世界化。以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资本是农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在不断的应用中,知识不断积累,为农业经济管理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多,对其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多的方法将会被引进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3.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新时期下的形式,当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主要是促进学科之间相互发展、调整当前的农业结构、注重团队精神,提高科研水平。未来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趋势为以政策研究辅助农业经济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逐渐农业经济管理将走向国家化。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总结 摘 要:笔者结合所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创业工作室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对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一个典型案例的特色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管理学院 1 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在这一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办法和特色,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三等奖、西安高新“挑战杯―彩虹人生”陕西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淘宝创业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若干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等成果。 1.1 淘宝创业工作室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早在全民创业之前就意识到了线上经营的潜力和市场,因此在2012年就与淘宝进行了校企合作对接,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创业工作室,由学院多个专业学生参与,工作室利用淘宝网上创业的真实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融入企业文化的淘宝创业实验室学习平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网上开店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与成才开辟新渠道。为了淘宝创业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并实现基地运营目标,淘宝网作为项目的服务支撑单位,还根据学院及当地实际条件,整合一系列配套服务。 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同时淘宝网通过联合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和淘宝网会员企业,为参加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淘宝工作室从成立以来,已经有三届共计五百余名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其中有一百余名学生均实现了网店的真实经营和盈利活动,甚至很多学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出色创业活动和经验,在企业得到了重视和培养,能够全权负责企业的线上经营业务,还有很多学生利用网店的经营成功的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2 以赛促教出成果 1.2.1 沙盘模拟大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沙盘模拟训练已经成为我分院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利用沙盘模拟软件,提前进行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市场的模拟销售操作和电商环境下的真实企业构建及模拟网店运营,让学生初步具备了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近几年的全国企业管理沙盘大赛、市场营销沙盘大赛和电子商务沙盘大赛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16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市场营销沙盘大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1.2.2 “互联网+”大赛直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互联网+”大赛的开展,真正将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而学院则充分利用大赛的平台,一是在近两年内选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课程,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加入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素质规划内容,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兴趣角、行业协会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沟通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更新,四是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在近年来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上获得奖励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案例。 2 “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互联网+智慧养老 作为经济管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来说,过去是没有交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们着重于研究连锁门店的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的标准化操作、连锁企业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等问题;而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则着重于学习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老年群体的服务偏好,常见老年病及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的专业知识,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个专业的学生走在了一起。 2.1 想法初成 2015―2016年,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走进了西安市各大养老院进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同时在西安几家大型企业的社区进行了退休职工的社区养老行为调查,在这几次宣传和调查中,学生发现了老年人的需求非常丰富,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老人,居家养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而面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子女未在老人身边的情况下,很多老人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采购都无法完成,更无法说去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回了学校,刚好与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交谈中提及,而作为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伙伴西安唐久便利店正是广泛存在于西安市的各大片区之中,两个专业的学生初次走在了一起,将他们的想法告知了老师,老师和学生们反复的讨论推敲,觉得利用身边的便利店来为这些社区老人服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于是初步有了为老人提供便利服务的点子。 2.2 调研取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想法进行了梳理,首先进行了市场的需求情况调研和统计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底我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6.1%和10.5%,远远超过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统计指标。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2.43亿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生活总体达到富裕水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差别集中在居住、交通和通信费用等方面。基本生活达到富裕水平,这是社区老人的现有的生活状态。 而通过调查,西安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5万人之多,其中80岁以上老人也占有百分之十四。西安市人口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生活保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介绍,目前在西安市的老人多数以家庭养老为主。现在的生活中老人在家,儿女都在外工作。老人独自在家生活这便面临更多的问题,如现在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关心和有人照顾,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西安市几个成熟社区的退休职工、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和老年大学的抽样调查,学生统计了项目所需信息。受篇幅所限,具体信息不在此列举。 2.3 方案出炉 通过前期的调查分析,学生们最终形成了产品的核心:在APP线上负责与老人和儿女的对接,和对服务企业的审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服务方面及内容。 ①选择可靠的蔬菜供应企业进行以小区为单元的果蔬配送。老人使用APP或者智能手环网上下单,第二天由果蔬公司专人配送到社区。 ②选择有资质的出租车公司如“滴滴打车”这样可以让老人用手环选择出行路线然后下单,由企业为老人服务。当老人迷路儿女找不到老人时线上锁定老人手环GPS定位找到老人。 ③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同一个社区的老人互相了解进行帮扶养老,智能手环或者遥控器都有紧急救助按钮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医院和社区朋友的帮助。 如果老人需要保健和检测服务也可以下单做私人订制服务,可以让儿女用APP链接老人智能手环了解老人身体,也可以自己为老人选择服务,帮助父母疗养等。 ④为老人搭建桥梁,做辅导公司调查选择有资质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大学生为老人服务,老人通过手环下单,利用APP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学习情况。 ⑤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在APP上做销售,满足老人的独特需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智能手环用语音的形式来进行,然后货到付款。 2.4 项目实现 根据前期的调研和产品试用反馈,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成功研发了初期的APP软件,并提出了智能手环的概念和设计原型,目前也在积极地和企业联系之中。从市场层面,学生们利用假期,通过对养老院、大型社区、老年大学一部分人进行了初步试用,普遍反映较好。对于平台后台服务的提供商选择,学生们根据经济管理学院已有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了沟通和筛选,最终确立了交大医附院、永辉超市、唐久便利、58同城、西安普惠健康体检中心、京东商城等七家企业。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人口资源环境所所长 一、个人简介 邬锦雯,女,1969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1994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4―2008年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13年3月访问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2014年6月经国家留学基金委青骨研修资助到加拿大萨斯温彻大学进修。自1994年起至今,在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广州青年商业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民建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以及广州市花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位。 二、研究领域 邬锦文教授长期在管理信息与数据挖掘、用户分析、知识管理、劳动经济等领域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具体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宏观市场层面主要有劳动力转移和培训、信息政策与法规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研究;中观组织层面是对文化资本和竞争力、HR-MIS、知识管理和物联网的研究;微观个体层面涉及胜任力模型及应用、数据挖掘和投资行为研究。 三、研究成果 邬锦文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诸多论文,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就业机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风险度量方法及其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研究和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图书编辑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还参与了新闻出版署重要软课题、民建年度参政议政招标课题和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研究。其中“改制后新闻出版业人才评测体系建设研究――以编辑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为例”的重要软课题于2009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优秀奖;会议论文“广东产业升级中结构性缺工问题与对策”于2010年获得广东中华职教社的特等奖。邬锦文教授还是优秀的参政议政人员,2008―2014年度,民建广东省委员会授予其“优秀个人”称号;2014年,“关于制定和实施财务管理职业标准,推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提案”获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的优秀提案奖。 四、主要论著 1、2001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报告,广州出版社,2002年。 2、电子商务概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4、网上创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5、打造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组织文化资本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6、面向城镇化的人力资源与收入分配政策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7、你最胜任什么职业,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8、信息产业结构研究,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92年第4期。 9、信息产业与持续发展,情报科学,1993年第2期。 10、试论中国经济信息网络建设,情报科学技术,1995年第5期。 11、试论当代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图书情报工作.1997年第4期。 12、决策中的征兆信息识别,决策与信息,1997年第8期。 13、论信息的开发利用,情报学报,2001年第3期。 14、谈谈电子商务双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科学学报,2004年第11期。 15、中国证券市场庄家与散户的博弈,时代经贸,2008年第3期。 16、网络情报检索语言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 17、文化资本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8、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启迪,企业文化(下半月),2010年第8期。 19、广东产业升级中的机构性缺工问题与对策,中国劳动,2011年第4期。 20、缺工企业类型之深度分析与政策思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对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在当前现代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过程之中一方面应当明确发展的原则和理念,另外一方面还应当结合当前的基本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以更好的实现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基本发展现状,同时对发展的建议和基本对策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使得学科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姿态。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分析;发展趋势;发展对策 引言 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后,我国的林业经济已经逐步的成为了社会经济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改良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目前的状况加以分析,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发展的历程之中还存在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解决,而如果不能够妥善解决则必将对相关学科的建设带来重重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时间不算长,学科整体建设的水准也相当有限,所以在发展历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在今后,应当在充分的了解了学科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尽快的提升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水准。 一、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问题较多,首先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够切实的满足社会建设的需求,学科的理念以及管理的思想,也都存在有重大的缺陷性。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科学的研究方式相当匮乏,现有的研究方式较为落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发展的历程之中还存在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解决。所以在今后要想真正意义上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还应当从上述几个层面着手进行系统化的改进。 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建设水准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就当前的趋势加以分析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水准已经逐渐的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求,相关理念较为滞后,所以应当及时的实现对思想方式和研究过程的创新,以更好的相应时代的号召,更好的实现相关学科的健全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林业建设呈现出了相当迅猛的发展趋势,但是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却出现了相当显著的滞后情况,其相关学科的建设不少层面依然属于流于形式的工作方式,对于深层次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理论的研究工作不到位,科学性的思想建设较为落后,不能够很好的符合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在实践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科学的定位以及学科的研究领域等范围相当模糊,没有及时的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系统化的研究理论体系,进而使得学科之间的相关发展关系存在有重大的问题。上述问题长期存在必然使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出现落后的情况,所以在今后还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和改进。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进入至一个全新的阶段和全新的轨道之中。 2.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的缺陷性 一个学科的出现,需要研究人员的灵感和创造。而一个学科的发展,则离不开雄厚的理论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而言,在缺乏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其发展和建设就成了无根之水。然而,由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产生的时间比较晚,发展起点也比较低,发展时间也比较短,使得学科理论体系存在很多缺陷。从整体情况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比较零碎,形不成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体系。而且,由于不同的理论研究人员采用的研究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研究出的成果难以被有效地被整合起来,自然也就形不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很多研究者在开展学科研究工作时,基本上是处于缺乏理论的状态下进行的,导致研究成果缺乏较高的使用价值。除此之外,理论研究系统性缺乏造成研究视角狭窄,成果难以实际应用,很多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重复,使得理论体系长期得不到完善。 3.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研究方式较为滞后 研究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结果。一般来说,研究方法越先进,研究手段越丰富,越可能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在研究体系的整体建设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并不注重与国外先进研究团体进行经验交流,而专注于闭门造车。这不仅导致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落后,直接导致研究水平普遍不高,落后于国内的其他相关经济管理类学科,一些复杂问题研究难以进行。 二、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过程之中基本的现状和存在额问题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环节,下文将针对实践之中的主要对策和发展的建议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的改进,实现相关理念的革新。 1.不断强化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在实践之中应当全面的建设出科学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基质,不断的加强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建设。在实践当中应当加强研究队伍的发展,将重要的力量集中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上述的方式才能够切实的实现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增强,进而使得学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轨道之中。此外,还应当使得学科的理论研究水准进入至一个新的层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相关途径,使得学科之内的师资队伍水准发展可以得到整体性的增强。诸如在实践之中可以充分的结合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力的青年专家人才,重点的培养一批学术拔尖人员,同时应当使得行业之内具有影响力的人员作为整个队伍的带头人、引导者,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尽快的提升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水准。最终使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队伍的建设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得工作的开展可以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姿态。 2.建立起科学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机制 在实践之中还应当不断的实现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全,这一点相当关键。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之中不仅应当加强对硬件层面的重视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软件的建设。在实践当中应当不断的强调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且重点的增强学科的研究发展水准。各个级别的管理部门应当充分的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建立起并且协调好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的培养提升至一个战略发展的高度之中。 同时,还应当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之中全面实现对理念的革新,在世界范围之内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其发展的速度较快,所以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学科的发展需求。故在实践之中应当积极的实现对培养理念的革新,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思想和理论的研究之中,加强人才与国际上的广泛交流,尽快的提升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水准。最终使得人才的建设可以充分的吸纳国际的先进研究成果,在很好的增强人才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 3.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应突出重点和难点 最后还应当在实践的学科研究过程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这一点同样是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过程之中应当全面遵循的理念和核心的思想原则。由于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可谓是相当的迅速,所以需要及时的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使得管理水准的发展可以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之中。所以,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之下各个学科的研究机构还应当及时的掌握并且了解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以更好的提升综合发展水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的重点以及热点发展领域,应当及时的加强生态环境政策和相关管理措施的建设,应当在充分的了解了学科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区域性的科学发展,使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理念等可以在实践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此外还应当重点的强调森林资源的经济理论以及当前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重点的加强对热点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核算,使得学科的发展以及相关项目的开展可以全面的纳入至当前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之中,更好的实现对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维持,使得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更好的符合当前生态资源建设和发展的观念,综合性的提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森林资源经济理念在其中的影响。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想观念的建设意义重大,所以还应当从当前学科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进行整改,最终不断的实现行业的发展,为今后环境资源的全面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意义重大,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后,我国的林业经济已经逐步的成为了社会经济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改良有着重大的意义。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现状和实践之中应当整改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工作的开展方式以及核心的理念等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旨在以此为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学科的新发展,使得我国现代化林业经济的建设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改良和创新。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从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谈该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摘 要: 本文对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及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而进行思考,并建议学院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强化毕业生个体素质。 关键词: 经济管理 毕业生 现状 就业指导 经管学院作为宁夏大学的大院之一,其毕业生人数也常年居于其他各院之前列,为了更好地做好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特此对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总结,对该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1.经济管理学院概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 1.1经济管理学院概况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设经济学系、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农林经济管理系4个系;有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农林经济管理、电子商务7个本科专业;有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工商管理(MBA)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农业系统工程研究所3个研究所;区域经济学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市场营销学为自治区重点课程,市场营销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广告理论与实务为区级精品课程,会计专业为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学院已建成先进的教学设施系统,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会计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电子阅览室、MBA学术报告厅、MBA多功能教室、MBA案例讨论室等。2012年学院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1451人,硕士研究生62人。 1.2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共有本科毕业生306名(包括新华学院访学学生),其中男生101名,约占毕业生数的33.01%;女生205名,约占毕业生数的66.99%;外省生源36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1.76%;少数民族学生138名,约占毕业生总数的45.10%;回族学生123名,约占毕业生总数的40.20%。山区学生54名,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9.8%。本届毕业生共有7个专业,包括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学及农业经济管理。 1.2.1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与统计工作从2011年10月开始。每年10、11、12月和来年3、4月是就业单位招聘和毕业生择业的高峰期。在这段时间里,一方面是通过班级统一登记的方式获知已有就业意向或单位的毕业生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用人单位在学院招聘公告,进行企业宣讲和举办招聘会后学院通过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而获知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应聘结果,或根据学院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情况了解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意愿和最终与该单位签约的情况。毕业之际,通过毕业生办理报到证情况统计毕业生就业;毕业生离校之后,借助先前班级干部与班级同学保持联系的优势,统计完善毕业生就业情况。 1.2.2调查结果 1.2.3结果分析 截止2012年8月31日,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基本呈现一个可喜的局面,毕业生基本都有一个可选择的单位实现就业。部分同学由于未能按期毕业,考研升学,备考公务员考试或主观上不急于就业等原因处于等待就业的状态。其中会计专业中18名男生中除升学的同学外其余全部就业。但是毕业前后几个月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数量不多或是签订协议后毁约的学生也大有人在。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际都处于一种试探就业或是边就业边观望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系列企事业单位、银行单位招考后,毕业生又面临重新择业。 2.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学院每年都安排学院、学校等相关部门有经验、有专业知识的老师给三、四年级的学生做国家有关就业创业方面新政策解读、职场礼仪、简历制作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求职简历封皮大赛和面试模拟大赛引导学生制作个性化简历,学会收集、管理和使用就业信息,强化职业生涯理念和提高求职技能。针对一年级学生,从适应大学生活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专业的特点和将来适应的职业,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相关主题演讲等活动,让他们掌握职业生涯的一般理论和概念,了解成功的职业生涯需要具备的素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学院与百瑞源、银河证券等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针对二三年级学生,长期开展企业模拟运营大赛和股票模拟大赛,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各种职业特征,并根据自身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化和完善,进行自我完善和个性塑造,培养和发展创业意识,让大学生对自我能力有更深的认识和把握。 3.思考与建议 3.1完善经济管理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学院要紧紧围绕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这一中心任务,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根本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全程化就业指导、全方位求职服务,开展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要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教学过程,利用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校报、网站等多种形式介绍和宣传国家有关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同时学院应充分利用本院教师资源相伴大学生就业征程,全程随时解决大学生就业困惑;第二,积极主动开展就业基地建设,有效地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遇,学院应积极主动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并把他们请到学院,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良好的“双向选择”的服务平台;第三,建立高效信息化就业服务体系,学院应加强就业网络的维护和改进,增强和就业信息网站及人才市场信息网站的对接功能,增设网上服务项目,以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专业化;第四,加强高素质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学院要加强重视建立一支精干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扭转只顾“生成”而不顾“销售”的观念,成立院级就业指导中心、专人负责,帮助学校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层次;第五,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调查,形成反馈机制,完善教学培养计划和模式。学院应加强对在工作岗位上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本院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3.2强化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体素质 大学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市场中的激烈竞争,事实上正是大学毕业生个体之间的能力与素质的较量。在这种环境下,经济管理学院的大学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就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把握就业的主动权,拓宽自身知识面,力争做到全面发展,为使自己今后在就业时能够适应市场、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2.1改变大学生择业观念,帮助大学生克服择业不良心理 根据大学生择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鼓励毕业生将现实的社会需求同自我需要相结合,对就业期望值不要给予过高估计。要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人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办法,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个人拼搏,努力满足自身价值,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与责任。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三,帮助毕业生克服自负攀比或是自卑逃避心理。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 第四,鼓励大学生树立到基层、去农村就业的观念。从当前的现实和发展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一方面不能只靠城市生源,另一方面不能仅在城市就业。 3.2.2注重塑造大学生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大学生言行素质和敬业精神 从每一名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要求他们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全面规划,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以经营的态度,展开自己的大学生活。鼓励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社团和集体活动,加强对自己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塑造;重视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培养,具体说来,就是从点滴做起,从细处着眼,时刻注意对自己言行素质的培养,并在集体和组织生活中,加强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在待人接物时,注意诚信态度;在课业科研和社团活动中,多参与竞争,等等,培养自己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品格。 3.2.3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包括认识能力、综合能力和学习策略,要加强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二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注重组织管理知识的学习,鼓励大学生努力争做学生干部,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综合考虑自己的性格,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多地汲取和积累丰富的知识,强化能力素质培养。四是鼓励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加强对经管类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育,使学生在调查实践、体验式教学、模拟实践等教学环节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成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GMC大赛和ERP沙盘实验为依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将GMC和ERP沙盘实验加入课程设计、实习环节,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素质与实践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论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生转型,国家农业经济也随之发生转型,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了适应转型期的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经济的结构和环境发生改变和调整,农业经济的管理方法在快速发生改变,并且产生新的特征,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根据转型期的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一些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方法。 关键词: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技术不断发展,经济转型,以便适应现在社会的高要求和人们工作生活的高需要。经济的转型也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经济的管理学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的机遇。人们开始对转型期的经济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寻求适合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和特点的农业经济的管理办法,学科的发展趋势。 1 转型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1 工农的性质改变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的了解,对其工业化的过程分析,了解到在这个过程的早期发展中,是以农业发展为主体。在农业生产中投放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再把农业发展产生的资源投放到工业发展中。在工业化过程的中后期,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2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工业渐渐取代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我国的工业会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地步,工业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取得如此大显著的成果,离不开农业资源的提供、农业经济的大力支持、农民的伟大奉献。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积累的能力在逐步提高,我国政府也随之改变了相关的政策,为了保证工农产业的平衡发展,缩短工业与工业之间的差距,改变城市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规定用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用工业发展来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1.2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开始使用现代的工业、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经济管理方法,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的农业逐步改变为现代化的农业。它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手段。现阶段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化的农村,不仅会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生产力,创新农业经济的生产技术,还会为创建社会主义下的农村,实现现代化和城镇化,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经济也可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增强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的竞争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增强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国际和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加快执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有着很大的意义。 1.3 城乡一体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不平衡,农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产组织能力不高、生产设备匮乏、生产力低、增长过慢、农民收入较低。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过快,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农民对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剧烈,要求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富裕。 2 农业经济的转型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学科带来了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给农业经济的管理学科也带来一些影响和改变。 2.1 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的增多,传统农业经济逐步被现代化的农业经济所取代,农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关于农业的学科渐渐增多,管理学科的对象应着重放在农业的产业链上,注重农业生产的过程,保障农业产品安全质量。 2.2 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主要的城乡经济结构。城乡传统的经济结构被打破。在社会经济的转型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定会得到极高的重视,管理学科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现代也是一个注重环境的时代。农业本身就是经济和环境的再生产结果,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农业产品的再生产,所以环境保护理论也成了管理学科关注的重点。 2.3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逐渐深入到农业发展中,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方针渐渐变成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并且进行了一些探讨,主要体现在:政府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理念,把可持续性的使用和保护环境当作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管理学科重点,以至于农业经济的管理理论发生了质的变化;怎样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将会成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管理学科的重点。 3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改变 3.1 确定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社会经济的转型显示出很好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是转型过程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存在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很少,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还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形成农业产业的整体形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去农业发展只注重产品的重量,转变成现在注重农业产品的安全质量。这就激发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2者之间的矛盾,所以要管理好农业,就要确定好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极力解决2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3.2 分析农业经济管理,着重变现学科之间的特色 在分析了转型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管理学科的探讨对象的一些变化,了解到其中的差异,执行差异化的学科战略,把工农的性质结果、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注重农业经济的整体分析,注重生产之前、生产中和生产之后3个阶段的生产步骤,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注重环境和国际方面的问题。 3.3 加强人才的培养 从差异性的学科中可以发现,针对不同的重点有着不同的方针,这样就导致了需要不同的人才。可以提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地选取农业经济在转型期管理学科所需要的资源,例如教学教材、教师辅助教学所要用的资料和理论。恰当调整研究重点,将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技术融入到管理教学中,培养探讨重点所需要的人才。政府应加大教学的改革和规划,推出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教学中的人才培养对策,重点培养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优秀的人才,增强培养力度。 3.4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一个比较广的学科,里面主要包含了2个学科: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还包含了其他很多不同的学科。这些不能分离开来,要整体性研究,就要加强多个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合力解决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不断增强思考能力,去增强实践经验。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生转型,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有了新的要求。现在,在一些高等职业与高等专业的学校设置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这就为实现学科之间的互补和融合,增强其中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水平,推动其发展,增强教学质量。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下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 要:我国煤炭经济管理学科是一项综合型的管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体系。但是由于起步时间较晚,从而使得在现代化的煤炭行业市场中与其他的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了这门学科和其他的经济学科相比差距上还是很大。但是,作为一门真正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来说,如何能够准确定位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体系,这就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煤炭经济 学科体系 新时期下煤炭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和运用性的学科体系之一。在学科的体系建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借鉴和吸引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这是构建现代化的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关键。也是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仅能够有利于现代煤炭经济管理中的发展理论提供现实依据,也能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综合性学科研究人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好煤炭经济学科的内涵和体系,才能真正探索和构建起新时期下的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 1、我国煤炭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1.1、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上的制约 目前,我国很多的煤炭企业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造成我国很多的煤炭开采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这是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的无序竞争和资源使用过度等方面的问题,煤炭开采和销售过程中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就日益严重。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煤炭产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下,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煤炭生产大国相比,我国煤炭行业在整体上的技术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另外,行业内部上的规模等级也是不一样的,煤炭产业链也相对来说也是非常短,产品结构上也都存在不完善等问题,煤炭综合利用率也是很低,环境污染也很严重,这些问题都是新时期下我国煤炭企业所面临生态制约问题。 1.2、煤炭企业的发展遭遇到瓶颈 当前我国很多的煤炭开采区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思路和发展趋势也正在经历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我国煤炭行业也正在努力找寻能够改善自身管理的措施,但是需要企业付出更大的管理成本的压力。在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能源产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我国煤炭企业管理思路必须要能够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和世界接轨。在市场经济剧烈变化的今天,很多的企业并没有转变和适应的时间,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煤炭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导致我国直接表现在煤炭企业之间竞争呈现出无序性和管理混乱以及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1.3、煤电价格之间呈现出能源矛盾 从上个世纪开始,“煤”和“电”之间的竞争就一直没有停止。如果煤炭企业领导者只是看到当前煤电之间的竞争的表象,那么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煤炭价格是受到市场经济的调节,但是电的价格却是并没有放开。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这里就很容易得到体现,一方面使得我国能源领域当中的均衡发展水平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甚至可以说对我国煤炭企业的销售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同时,它对于今后煤炭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煤电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两者之间以某种方式爆发出来,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的能源基础,给整个国家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煤炭经济管理学科自身的定位研究 想要在新时期下构建起煤炭管理学科体系,就要能准确分析经济管理学科的定位性; 2.1、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基本原则定位 从共性上看,煤炭经济管理学科是属于经济管理学的体系范畴,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与调节以及规律方法的。同时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又要能够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能够反映和指导相关的煤炭经济管理。作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这不仅要能够注重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能够兼顾新时期下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律方法研究。所以,在从共性的原则上,必须要能够突出本学科的优势特点,突显出适应性和可行性原则,另外还要能够兼顾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发展要求,并且要能够讲求学科的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其他学科的协调性。 2.2、对于研究视角的定位分析 从上面的问题分析和推动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要促使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要能够从提升煤炭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促进我国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上出发,能够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为基本点,能够建立起煤炭的储存、开挖到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体系。 2.3、对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内涵和研究对象的定位 在对煤炭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体系中,要对学科的内涵和研究对象进行正确定位。在内涵和研究对象上,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是以提高现代煤炭经济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能够充分吸引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生态学和其他的自然学科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合理地借鉴系统论和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等方法加以融合的一门学科体系。这样通过探寻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能够要求科学的管理来指导现代煤炭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的高效运行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新时期下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构建 3.1、以人为本,加强构建学术科研队伍 在现代化的煤炭经济管理中,首先就是要能够构建起一支具备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在我国的煤炭经济管理研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的领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分散,在煤炭经济管理知识的相互融合以及相互借鉴方面还是有待提高和改进,所以,我们必须要能够有目的、有步骤、有意识的分层次培养煤炭经济管理学术科研队伍,重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同时也是学科建设上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要能够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同时注重对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能力以及系统创新能力,关注一些前沿学科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力。要能积极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业务能力强、学历高的专业人才,充实新时期下的煤炭经济管理学科队伍。并且鼓励和支持青年科研人员获取高学位,能够稳定学科研究队伍,从而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水平,优化学科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学术结构,并且能够建构起具有合理性知识结构和煤炭经济管理学术研究队伍。 3.2、着力培养高端人才 要想建立现代化的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就必须要能够加紧培养现代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目前,我国现代化的煤炭产业现在还是面临很大的矛盾,这就是要能够将现代煤炭生产经营由单一注重产能和效益并重发展,而现代的煤炭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态势,在传统的煤炭产业和现代煤炭发展矛盾突出,所以就必须要能够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并重视和加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提高现代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效推动我国现代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下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必须要能够紧密关注学科发展动向,从而能够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并增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煤炭国际贸易知识和现代化煤炭企业管理知识,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学科交流平台。培养煤炭经济管理现代化高端人才。 4、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以煤炭产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简要地探讨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构想,在对现代化的煤炭经济管理学科的定位和研究工作中,逐步探寻着对于今后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建设,只有加紧培养现代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加强构建学术科研队伍,才能实现我国煤炭经济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我国新时期下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协同创新理念下行业特色高校经济管理学院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贯彻“协同创新”的理念,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面向气象行业发展需求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考研、就业、出国为导向,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国际化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学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一个中心”、“两个需求”、“三个导向”的分类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教育部、财政部在2012年4月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其中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在高校中的组织与实施,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健全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产学研紧密合作等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对于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人才培养战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积极组织实施“2011计划”的过程中做出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1 行业特色高校经济管理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后,行业特色高校纷纷脱离原有行业部门,划归教育部或地方,大部分行业特色高校都向着多科性综合型大学方向发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为南京气象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具有明显的气象特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为学校文科学院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阵地,近年来为行业和地方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与其他综合型大学和行业特色高校经管学院相比,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科发展滞后,高层次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受到严重制约 学科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其中硕士、博士点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南信大经管学院的学科发展目前不仅滞后于国内其他综合型院校,与其他行业特色高校的经管学院相比较也处于落后地位。以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学院为例,成立于1952年,发展历史悠久,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学位点也发展比较全面。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原有经济贸易系和信息管理系的基础上于2006年才完成组建,成立时间较短,学科发展相对滞后,2011年获批准的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才完成了第一届研究生的招生,自主设置的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硕博士点目前还没有完成一个培养周期,尚无一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经验不足,处于摸索试验阶段,专业学位点建设落后,相比较其他行业特色高校的经管学院具有多年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经验,人才培养质量相对较高,能和行业需求形成有效对接,处于发展的弱势地位。 专业学位培养的学生实践性较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行业和地方在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失去了与行业、地方的有效对接,随着硕士点的建立,下一步学院将着力申请专业学位点,取得办学资格,实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1.2 师资建设虽然在着力增强,但与实际人才培养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师资力量,师资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过引进、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教师的整体水平正在逐步提升,特别是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为50%,35周岁以下教师已经实现了100%博士化(含在读),在同类综合型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中也是比较高的。可以预计在未来3~5年,随着学院教师在读博士的学业完成,博士化率将进一步提高,将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但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1)交叉学科教师不足: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教师易于受到原有单学科的惯性影响,对于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抗拒,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研究方向而转向探索成本较高的交叉学科,对于培养交叉学科的学生自然不能起到积极的带动引领作用。科研人员有清晰的学科边界,一般情况下很难在不同学科之间流动,这对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极为不利。目前,学校尚未出台明确的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的措施、办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同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不是一个自然实现的过程,一定的学科政策机制对于交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而目前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的措施、办法尚未出台,缺乏激励,学院教师缺乏涉足交叉学科的动力。 (2)“双师型”教师不足:首先,南信大经管院的教师大多数来自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院工作的专职教师偏多,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其次,学院专职教师中多数教学任务繁重,缺少去企业实践的机会;第三,校企之间合作机会较少,使得多数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南信大经管院的多数本科专业均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单证员、报关员、外销员等工作岗位,急需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指导培养。 同时学院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扎实有效的探索,减少了理论课时教学量,大幅增加了实践性教学比重,实践性教学任务也需要由双证和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来承担。 (3)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偏低:培养和造就国际化人才,首先必须拥有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截至2012年12月,南信大经管院拥有专职教师101人,其中只有28人次通过公派留学基金资助、学校国际化专业师资培训、特色试验区培训计划等渠道出国进修访学,教师国际化比例仍然较低。 1.3 专业设置趋同,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突出行业特色 一所学校要有水平,必须有学科专业特色,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学校的特色定位,它保证了学校竞争力的提升,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经济管理学科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学科专业体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设置与国内大多数综合性院校经济管理学院趋同,由于建立时间落后于很多综合型大学的经管学院,人才培养没有突出特色,作为后发的专业建设无法体现优势。 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经管学院学科专业设置名称可以按照统一规范命名,但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则需要突出行业特色,依托与行业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发挥双方优势,共同科学系统地设计课程体系内容、培养过程模式乃至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个性的途径,这样才可以和其他高校的经管学院进行差异化竞争。 1.4 本科人才培养侧重于基础理论,缺乏实践能力培养,无法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需求 行业特色高校经管学院沿袭传统高等教育的思路发展,仍然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轻生产实践,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现象。突出表现为某些课程内容陈旧,专业面过于狭窄,实践环节受到忽视,教学脱离生产实际,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法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所开设的大多数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都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但目前存在着专业门类多,专业面广而不专,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 1.5 国际化进程缓慢,人才培养缺乏国际视野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纷纷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如1+2+1等国际课程实验班、学生交换项目等形式为在校学生创造了多种出国学习的机会,但是和国内一流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出国交流人数比例为20%~30%相比较,行业特色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的国外进修比例仅为5%左右,有些甚至更低。 2 行业特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教育做了明确要求:“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重点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2011计划”的总体思路中提出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任务,目的是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增强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其中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 行业特色高校在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缺口,在这种情况下, 行业特色高校也需要着力推进自有优势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必须着眼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并依据自身实际,培养出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岗位要求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行业特色高校产生背景和发展基础都源于所处的行业,这种基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事业进步和行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专业性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日益表现为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跨学科交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成才需要,原有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门人才所掌握的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社会需求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协调统一,学科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有着纲领性、指导性的作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气象”特色明显的行业特色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紧密依托气象优势学科,形成气象经济学、气象灾害管理等新的交叉学科和研究方向,产生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新的增长点。 2.1 设置气象与经管的交叉学科专业 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继续强化优势学科,采用学科交叉、调整合并和设置新的专业方向等多种途径,改造、更新传统学科专业,剔除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和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定位,形成体现学校学科优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院依托学校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下面自主设立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硕士及博士点培养高层次交叉学科创新人才。此硕博士点整合了学校大气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等学院的师生资源,实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探索经验。 2.2 建立气象与经管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继续推陈出新,以会计学为例,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气象特色课程,包括大气学概论、气象经济学、气象工程管理、公共气象服务导论、应急管理,并要求气象特色课程必须至少修满4个学分。将专业方向课程分为Ⅰ:研究型:Ⅱ:应用型:研究型专业方向课程包括:计量经济学、环境会计、管理学研究方法、会计理论、会计信息系统、国际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应用型专业方向课程包括: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金融企业会计、资产评估学、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国际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 2.3 引导学生参加交叉学科科研课题来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等相关项目,以项目为依托,组建交叉专业科研小组, 吸引了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参与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学习,从文献阅读到研究方向确立,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挖掘,从研究综述撰写到整体论文的成文发表,学生经过了全过程的系统研究训练,确实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针对传统经管类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和能力开发以及素质培养的问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确定了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的教学理念,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据统计,学院每年开设151门次含课内实验(上机)环节的课程,其中实验和上机学时达到1132学时,约占所开课程学时比重的20%。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上机操作等不同方式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5 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国际化水平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吸引国际创新力量和资源,集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参与协同创新,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等建立实质性合作,加快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一方面通过学校组织的全球招聘,积极引进国外学者与学院签约全职或兼职教授,强化国外学者的考核指标,明确科研和教学任务,将引进海外人才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江苏省公派留学奖学金、学校国际化师资培训、科研合作计划等若干国际化项目,推动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并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中将国际化经历作为必要条件列入规定,从激烈和约束两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出国进修的积极性。 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一方面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等国外大学合作,派出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同时积极申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课程实验班项目,与德蒙福特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达成了办学意向,有望在推动学生国际化方面取得突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始终依照“协同创新”的主线,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面向气象行业发展需求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考研、就业、出国为导向,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国际化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学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一个中心”、“两个需求”、“三个导向”的分类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行业发展,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产生新的增长点,走出了一条具有气象行业特色的经管学院发展之路。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经济管理学科商业研究数据库质量与服务绩效评估分析 摘 要:本文在对国内外数字资源评估体系进行论述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藏发展、高校重点学科设置框架和读者需求特点,以中山大学图书馆经管分馆为案例,对建立经管学科商业数据库质量与绩效评估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数据库;绩效评估;评价指标 1 数据库资源评估概述 1.1 商业数据库是数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管学科商业数据库资源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数字馆藏。其评估包括买前质量比较评价和用户进行买后服务绩效评估两部分,一方面是对数据库资源质量的评价,注重其自身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价值,另一方面是对数据库资源服务绩效的评估,其重点在于数据库的利用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成本等使用效果。 1.2 数字馆藏绩效评估的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有关数字资源馆藏使用及评估的标准主要有ISO11620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标、ISO2789信息与文献-国际图书馆统计数据和NISO Z39.7图书馆统计标准。这三个指标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体系依据。 1.3 国内外数据库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建立数字资源评估指标体系是数字资源评估工作的核心。目前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库资源评估研究项目主要包括美国ARLE-Metrics、英国项目COUNTER、欧洲项目EQUINOX、美国项目CALILEO、英国项目MIEI 2以及北大图书馆肖珑的评估指标。比较而言,ARL E-Metrics、MIEI 2、肖珑侧重于资源质量的评估;EQUINOX注重数据库服务绩效指标的评估;而COUNTER项目的研究重点在于数据在线传递交流的使用和获取统计。对于数据库的学术性、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学科性和学科覆盖率等指标很少明确涉及。 1.4 评估方式和测度方法 国内图书馆界对数据库资源的评价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个案式比较研究,另一种提出更具一般意义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类型:(1)定性方法、定量方法,(2)第三方评估、用户评估,(3)用户满意度调查法。 2 建立经济管理学科商业数据库评估指标体系 2.1 必要性:(1)符合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学科性和发展政策的需要,有利于优化资源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2)解决海量商业数据库规模与有限图书馆经费之间的矛盾,实现馆藏资源建设效益最大化。(3)网络化环境下用户研究、文献需求研究的新课题使图书馆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2 明确评估目标。高校图书馆学科数据库资源具有专业性较强、二次资源比例较高、学科细分程度高等特点。其建设以高校经济管理学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发展为主要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图书馆专业数据库资源体系。 2.3 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1)学科针对性和代表性原则;(2)指标可获取性与通用可比性原则;(3)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原则;(4)指标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原则;(5)运用科学方法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性原则;(6)评价指标和体系的全面性与系统优化原则。 2.4 确定商业数据库评估方式。将商业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同类数据库的比较分析研究作为我们的测度内容,在吸收和筛选国际常规估评标准和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符合本馆学科资源属性的新指标,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图书馆评估、第三方评估、数据库公司评估和用户评估相结合。用户满意度调查部分以读者试卷调查、智力竞赛和读者意见邮件电话反馈为主要方式。 2.5 经济管理学科数字资源综合评估指标及其体系: 图1 框架指标――图书馆评估指标:数据库质量评估 ――用户评估指标:数据库服务绩效评估 具体评估指标:(1)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需求;(2)数据库资源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权威性;(3)数据库信息量和经济数据的绝对数量值、内容涵盖的全面性;(4)数据提供和传递方式与系统平台的访问方式;(5)数据库信息和数据检索的多维性和计量工具的应用;(6)数据库信息和数据的不可替代性和内容的重复性;(7)售后和升级服务质量;(8)数据库定价的合理性和产品性价比;(9)开放的数据信息定制和自定义统计功能;(10)用户满意度。 3 案例:中山大学图书馆经济与管理学科分馆商业数据库评估 3.1 经济预测、分析报告数据库比较分析:中经专网、国研网数据库和锐思数据库。经济预测、分析报告数据库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数据量的全面性、数据来源和升级服务。 3.2 经济统计数据库比较分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国研网统计数据库、锐思数据库。经济统计数据库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准确性、数据传递方式、数据量和全面性、售后升级服务。 3.3 金融分析专业数据库比较分析:WIND、CSMAR和CCER。金融分析专业数据库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数据检索的多维和计量工具、数据来源的准确权威性、数据传递和获取方式与访问平台、用户点满意度、数据量和全面性。尤其是数据库内容本身的可定制性和灵活获取方式,在泛在环境下尤其重要。 3.4 世界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库(外文)比较分析:BVD系列数据库和IMF数据库。世界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库(外文)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数据检索的多维和计量工具、数据来源的准确权威性、数据传递和获取方式与访问平台、用户点满意度、数据量和全面性、不可替代和内容重复率。 4 结束语 (1)“数据库的高校重点学科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需求”、“数据库资源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权威性”、“数据库信息和数据的不可替代性和内容的重复性”等指标是重要的个性化评估指标。(2)由于经济学和管理科学所具有的数理和计量功能,“数据库信息和数据检索的多维性和计量工具的应用(回归分析、表图自动生成工具等)”、“数据库信息量和经济数据的绝对数量值”、“内容涵盖的全面性(包括大量的宏微观、行业和区域经济数据)”、“数据提供和传递方式与系统平台的访问方式(同步EXCEL表单文件获取)”等指标是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性评估指标。(3)“售后和升级服务质量”、“数据库定价的合理性和产品性价比”、“开放的自定义统计功能”、“用户满意度”是经济管理学科数据库必须的基础质量和绩效评估指标。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分析经济管理学的科学发展现状与规划 [摘 要]在对经济管理系现有专业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经济管理系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规划。 [关键词]经济管理学 发展现状与规划 前言 伴随经济管理系的发展,我们在见证成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流中,教育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切已有的成绩都只能说明过去。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因此,未来,既充满着希冀,又充满着挑战。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继往开来,稳步发展,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经济管理系现有经济学和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分属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学科。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办这两个学科的比比皆是。要在众多的学校和学科中脱颖而出,需要自我定位准确,选好目标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特色。应用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相关领域的理论、运行规律与管理的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基本改变了大学本科人才紧缺的局面。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高等学校如果不能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充分就业,就会影响学院声誉,堵塞自己的发展道路。 贸易经济和市场营销方向侧重于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面临新的经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惯例,并且能够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技术经济是以技术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为基本对象,将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新学科。当今世界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从而对融技术和经济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术经济方向侧重于经济与技术的结合,要加强学生的工科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能胜任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对项目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决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理论的学科。产业经济学对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体制、运行机制、运行规律、组织管理、经济效益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了重要作用。选择产业经济学作为主攻方向, 还有利于经济学专业的深化和拓展。 经济管理是应用经济学专业的落脚点。经济管理涵盖广泛,既有经济分析与预测、社会经济调查、经济规划,又有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际业务操作,需要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选择经济管理作为主攻方向,有利于人才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扬长避短的定位和目标市场的选择,能够使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把专业办出特色,锻炼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梯队,同时为专业的进一步拓宽, 培育硕士点准备条件。会计学专业学科比较单一,定位简单,立足于培养“双师型”人才和中英文记账的“多面手”会计人才,并主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师资,建立起学术梯队,争创硕士点方面下工夫。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从经济管理系的起点状况和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及水平着眼,本科教育定位于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类学科。按照国家教育部现行专业目录,经济学科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学科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我院经济管理系是在贸易经济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拓展是水到渠成的事。经济管理系现有会计学专业,向财务管理专业拓展也具备了一定条件。经济管理系目前还办有市场营销专科专业,且积累了4年的专科专业的办学条件,申办本科专业的条件业已成熟。具备了以上办学条件,向工商管理方向拓展也是有条件的。经过几年的运作,经济管理系已经拓宽了本科专业发展的空间。根据上述条件, 我们初步设想,经济管理系未来十年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路为:稳步发展,控制规模,质量先行,兼顾效益。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经过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各院校的努力取得巨大的成绩;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各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者均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技术活动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但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现有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毕业生去企业需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教育方法的改革重点是增加学生对工程技术活动中所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的感性认识,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1、增加工程管理的现场教学。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均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对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对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结果是学习了大量的现代管理方法,但不知何时可以用得上以及如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理想的办法是参与一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探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和评价有关各方在工程建设中所面临问题的良好机会。 3、举办讲座。邀请工程管理专业专家参与高年级学生的研讨会,使学生有机会分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全面培养工程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进程中,需要进行巨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建设,但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成本过高、质量得不到保证等;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体系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仍存在一定距离。基于国内各院校的调研,分析了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现状,探讨了工程管理学科特征,指出工程管理学科其学科定位为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的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集成,工程管理学科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 基于调研与分析结果,研究了我国工程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问题,指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来提升工程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各院校优势,准确合理定位,各自办出特色;调整与优化工程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完善工程管理学科的办学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浅谈关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林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近年来现代林业建设的开启,如何结合科学发展观,进行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结合,建设适应时展需求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以指导我国现代林业得到科学合理发展已经成为林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吉林省作为我国林业经济大省,对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更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吉林省对于林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科中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此的深思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加强学科管理,建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培养专业的林业管理人才,使之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科研和人才保证。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建议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对于林业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林业也取得了重大发展,我国很多地区像林业大省吉林的林业生产力得到了很多的提高,林业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相对于迅速发展的林业经济来说相对比较滞后,无法完全适应迅速的林业经济发展。因此,林业相关的的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科强化建设带来的高素质人才也为我国林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但是,纵观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相较于我国迅速发展的林业经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当然也面临着很多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结合时代机遇和相应问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 时代赋予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机遇 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体系的不完完善,给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一系列发展机遇: (一)森林资源效益丰富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森林不仅是生态资源,对于生态环境起着良好的建设作用,它还属于经济资源,在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按照我国的规定(《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计划纲要(2010-2020)》),森林经济按照用途可以分类为公益林和商品林这两大类。因此这两个类别的比重设置以及利益分配,都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也使得林业经济管理的学科发展空间,得到延伸和拓展。 (二)快速提高了森林资源的配置比率。在林业经济学的发展初期,关于森林资源的经营就有了相当的关注,因此这方面内容得到的研究和积累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森林资源的经营有着较大随意性以及动态发展性,因此其经营理论和模式就不能太墨守成规,而必须随着地域环境、经济环境等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吉林省作为我国的林业资源大省,近几年来森林面积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在土地边际替代率进一步明确的基础上,还有理顺现有不同土地之间,其利用方式的经济关系。从森林积蓄量不断增加的角度来看,我们也需要不同经营效率的基础上,来配置最佳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这样一来也为林业管理学科提供了很好的发展余地和就业空间。 (三)森林资源权属结构得到了合理优化。森林资源等是林业经济研究的基本范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森林资源价值属性、产权结构、产权制度安排以及基础产权的生产组织和经济活动资源配置都是林业经济中重要的基础理论。我国的林业经济改革与发展涉及到越来越多资源产权制度层面问题。有待学科进一步理论指导。纵观我国近年来林业经济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集体林地和林木权属得到了进一步清晰发展。这样一来,森林经营主体数量得到了迅速增加,而单位主体生产经营规模迅速下降,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规模经济不相适应,更重要的是随着改革的深化,集体林资源经营产生的敬意效益却缺乏长足的增长,经济收益合理度也尚待考究,这样一来学科的发展便有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四)林业属于弱质型发展的行业。由于林业有着公益性和经济性,所以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学科建设的发展也会有着较明显的特殊性。同时,林木资源多元所有制的结构,也使得森林资源既具有生产经营对象的属性,也具有林业基本生产资料的特点,这就导致了林业属于弱质型发展的行业。在林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投入、要素配置和生产者经营行为、产品价格和不同类型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均衡、贸易及壁垒,以及林业经济宏观发展政策有别于其他行业。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林业行业弱质型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加深远的发展空间。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探讨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暴露出来的问题,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并带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措施包括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并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农业 技术推广 新模式 一、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现状 1.经济体制 市场改革到现在时间不算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发展不完善,到了如今这种市场经济社会,显得不协调,其服务效益低下,且不能满足农民致富的需求。自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来,过去由行政手段推动农业技术转向自由发展,而考财政支持的公益性服务也止步不前。而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早已分离,各自发展,技术的研制、推广、生产等各个环节不能有效地协调和联系,导致科技成果难以实现推广和发展。 2.人才匮乏 县级和乡级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部门,因为这两级的部门是知己面对农民的,需要提供技术给农民,县级部门的职能比较多,是一个综合性推广机构,既要接受来自地级市举行的科研实验,又要把最新有用的技术推广到乡级。而乡级农业技术部门的职能比较单一,主要负责将技术推广给农民。然而这种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尴尬局面,只是基层技术人员不得不另谋出路。久久不更新的知识也使得技术人员的技术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在技术新模式推广中,技术人员难以胜任。 3.经费短缺 根据调查显示,不少基层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严重缺乏,甚至有时连工资都成问题,各种去下乡考察的经费更是难以报销,致使工作人员很不满意,这也导致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出外学习,无机会与相关前辈以及当下取得卓越成绩的同行交流,导致技术人员的知识停滞不前,难以发展,更是难以取得成效。而根据另一份调查显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只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0.2%,只占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 4.僵硬的机制 目前我国基层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是有上面的行政权力操纵的,受到计划的限制,体制显得僵硬而不灵活,难以激励基层人员,致使农技干部呈现出一副消极怠工的摸样,技术人员的素质更是不同,不少上级把这个部门当做闲职,安排无关人员去工作混日子,而县乡两级部门开会讨论次数更是极少,几乎无考核,无检查,两级部门严重脱节。 二、推广新体系的方法 1.加强科技创新 要求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真正对农民有用,能够给农民带来实惠的技术,而技术的创新要建立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情,注重农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内在关系。加强推动科技研究和推广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其相互协调,解决科研和生产的脱节问题,是科研来源于生活实践,而又直接应用于农业,鼓励基层技术人员积极到一线工作,掌握第一手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进行研究,创造出对农民有用的科技成果。 2.建立新模式 2.1设立农业技术信息平台 对各级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用,各级都要配备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的研究其他各级的成果,选择其中的有用的加以推广,而各级部门技术人员也要加大研究,将成果积极分享给其他级人员,大家一起讨论,加以改正和完善,积极与各级研究单位,专业学校以及推广部门合作,从而更加有效的利用有效的资源,同时可以将成果推向大众,给大众一个咨询和信息平台。 2.2改善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 随着农业的发展,当前的服务机制一不能满足农业全方位需求,为了与农业发展相适应,服务机制以及运行机制应当积极改革,服务机制不该只限于过去的放式,要使技术服务扩大范围,将服务推广到产前以及产后。与此同时,要推广创新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最重要的是创办科技示范园,引导农民怎么做,而不是指导农民怎么做。各级部门应当积极带头,加快技术推广的速度。 2.3改革服务模式 促使企业参与到农业中,给农业带来新的生产模式,让企业带头,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新模式,企业向农民做出全方面承诺,给农民全方位的支持,包括生产的产品、生产资料以及新技术推广,形成订单生产方式。企业除了与农民合作外,也可以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双方技术人员可以合作共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形成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农业的发展。 2.4改变农资生产企业为主的服务模式 改变服务于农业的农资生产企业的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由间接供货和直接供货想结合的服务模式来取代过去间接供货的服务模式,除了要实行经营销售的服务之外,同时实行推广服务。利用多种方法和渠道对企业的产品加以介绍,使农民了解,同时也要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 2.5推广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民营科技服务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技术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的在于调动广大农业科技技术人员的研究积极性,鼓励各类技术人员加强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开发。 3.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技术的吸收能力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人,是发展农业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人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关键因素。要想农业科技能够发展,离开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难以行得通的,要使农民对技术的理解接受,并能加以利用。经过政府的努力,当代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若要使从总体上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高。近些年城市的工作吸引着农村的青壮年,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只剩下妇女老人孩子,这也导致目前农民科学素养呈下滑趋势。而对于农民的技术培训更加显得无力,不少地方更笨不存在培训,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也要增加培训机构的成立,健全培训的体系,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创新。从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农民,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推广测土配方技术 提高农业增产增收 摘 要:本文主要是分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增肥方法,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使作物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测土配方技术;土壤肥力;农业增产 测土配方技术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是节约肥料能源、提高土壤肥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我国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对新生事物的反应比较滞后,因此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 1.1 技术力量薄弱 基层农技站的农技队伍力量目前还是很单薄,老技术人员退休后,基层土肥站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的缺乏,加上业务范围又比较广,通常情况下,很多站基本出现无专职的土肥员,造成技术力量的断层。每个技术人员不仅要做技术分析化验处理,还要做侧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因此,很多时候一个工作人员兼职很多职能,严重制约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1.2质量标准体制不完善 测土配方施肥中的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属公益性职能。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作保障,但目前缺乏推动测土配方施肥长期开展的长效机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技术措施。但在生产中农民对其应用存在误区。 目前,推广机构在制定配方过程中,主要出具的是包含氮、磷、钾三元素的配方,对钙、镁、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却鲜有涉及。在配方过程只有兼顾到中微量元素,才能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 1.3农民认识不足 测土配方施肥在田间实施,实施者是广大农民,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很少有与农民生活习惯、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相适应的宣传工具和方法,致使较多农户还缺乏对测土配方技术的认识,严重阻碍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进程。 2提高农业增产增收对策 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得到大力的推广,既要让该技术市场化运作,也要让广大农民得到效果,看到增产增收,且将该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因此要完善相关的测土配方体系,建立培训基地,为农民创建技术交流的窗口,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 2.1完善监管工作体系 农业相关部门要积极的组织各基层土肥站开展各项活动,不仅要服务龙头企业,还要对民间服务。同时还要在税收贷款引导资金等方面采取鼓励优惠政策,加强对全社会测土施肥的行业管理监督和协调,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并且还对肥料管理,生产、经营、登记、市场监督、检测收费等规定明确细致,操作性强,市场督过程规范要具体。完善肥料质量监管法律规定,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给配方肥的质量监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如果通过立法的形式把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的各种政策、目标和措施法制化,必要时又可以及时进行修改,既有了稳定性,也能兼顾到延续性,有利于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成效工作机制的建立和确立,也能很大地增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通过完善立法,健全肥料监管工作,可以更好地规范肥料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保障肥料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2科学合理的配方设计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用各种单质肥料或复混合肥料为原料,配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品种的肥料。同时,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农作物需要的养分由土壤供给和施肥两部分构成,做好配方施肥, 必须依靠科学的手段,了解作物土壤肥料的情况,然后根据有机和无机相结合,大量与中量微量元素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的原则。 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三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 2.3加强业务培训与技术宣传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普及技术的重要手段。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使用者,迫切需要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方法和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技术人员、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商的系统培训,逐步建立技术人员和肥料商持证上岗制度。 在技术宣传上,采取电视广播或宣传车等宣传模式,到乡村发放宣传材料及举行讲座,使农民充分认识到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检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 技术研发是保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长效性的科技支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方法、土壤养分测试技术、肥料配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研发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3小结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试点向全覆盖延伸,配方肥施用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更为成熟、高效的推广模式必然会推动配方肥走向独立的市场化运作,带动土壤测试、配肥加工、配肥产品销售、技术推广、技术研发等行业的发展。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推广应用,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了依据,并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农田的增产增效提供了保障。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前景分析与策略探究 摘要:农业机械有利于促进农业科学的推广应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创造巨大的效益。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针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 应用 前景分析 策略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有部分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田地划块小、路况差,使得农机作业成本高、效率低,不适合农业机械的推广。此外,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体系尚不健全:首先,很多地区没有成立专门的农业机械推广的培训机构。其次,农业机械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缺乏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再次,农业机械的维修服务不到位,维修网点少,规模小,缺少专业维修设备。鉴于此,加强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二、农业机械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的发展从最基本的注重生产到注重提高效率,农业的发展进入了现代化。机械化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都得到应用。 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文件指出,要加快推进机械化生产,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快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加强售后服务工作。 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带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农业的服务能力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得到提高。很多农民通过购买农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总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加快了传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提高了农产品抗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三、农业机械推广策略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机械的广泛推广应用。 (一)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机械化生产是先进生产力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新型农村的建设。建设新农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传统农业转型,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发展,有利于新型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二)加强农业机械技术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技术的体系建设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缺少农机推广试验基地,农业机械推广的信息化建设也比较落后。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完善用人机制的建设,为机械设备的推广配备专业的人才,在农业生产领域实行就业资格考试政策,完善就业分配制度,将农业人员的待遇与绩效挂钩,并且公布结果,促进社会对他们的监督。第二,建立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积极寻求各种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模式,扩大服务的领域和范围。遵循“政府引导外加市场运作”模式,培育农机市场,引导农业机械的合理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组织化水平。 (三)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培训与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知识普与概念更新。他们常年奋战在在生产线的第一线,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农业机械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教育,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其次,要加强网络建设,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并且可以同农业相关的技术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网络。通过网络建设促进农机使用者对理论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农机操作的技巧与使用维修的技能。 (四)紧抓新农村建设机遇,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加强农业机械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定义,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全面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要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举措,突出地区发展的重点,推行不同的发展方针。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以及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适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种植制度,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重点的区域、地区以及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发展,不搞一刀切。积极探索有利于农业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模式,改善耕作方式。 四、结束语 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明确农机在农业作业中的作用、完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培训机构的建立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生物教学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应用 摘 要:农村职业教育生物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农村生产,把生物教学与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更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生物教学;职业教育;农业科技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学科,因此农村职业教育更应该在生物教学中突出生物基础理论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应用,农业科技教学培养基地也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内容特点,在让学生接受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农村生产,把生物教学与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能使教、学、做合一,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更好更快地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学员实践及推广农业科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农业科技教学培养基地的学员大都是生产一线的农民及农村科技干部,在教学中首先要大力培养他们热爱农业科技的兴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及发展前景。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人口与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等知识,向学员讲解农业的第一劳动对象是植物,而植物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人类衣食住行的来源,其产品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的粮食问题,它解决不了,则国民经济其它各行各业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以上各种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这样可让学员充分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实践和推广农业科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重在排疑解惑,突出理论的实用性 培养基地的学员大多数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知识欠缺,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避免理论的枯燥、深奥,多结合农业生产中的俗语、谚语来解析生物理论。例如通过“万物生长靠太阳”来导入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及其原理,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动力及其效能,加强对光合作用的认知及应用;通过“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其绝对性说法,讲解土壤及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及其吸收原理,排除施肥中的一些误区;通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阐释水在植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原理,引导学员科学用水;“锄头底下有水”,“锄头底下有火”等谚语讲解土壤的热容量理论,解析土壤升温降温原理,引导学员科学栽培管理,提高科学种田的实效。通过这些些经典的谚语俗语,既突出了理论的实用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员的求知欲望。 三、在教学中因地制宜,推广实验教学,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及实效性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物科学知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此结合教学培养基地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让学员动手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拓宽了他们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员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也培养了学员的自学能力,还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普及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提高学员的科学观和市场观。 在教学中除了选用校本教材教学,还经常选用农业科技杂志向学员宣传新的农业栽培技术,管理技术,农业蔬果新品种等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念及市场观念。例如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第二十七届农业科研成果及科教电影评奖大会上荣获国际评委最高奖的我国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推广,由于学员掌握了光合作用原理这一生物基础知识,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就格外信服,他们真正了解到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促进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有效转化的道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还加强了学员学习科学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生物科学观念。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思路与实践 摘要: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实现了大学和生产单位的直接联合,使大学的农业科技成果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是中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基本思路及具体内容,并总结了其在陕西农业生产中的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农业专家大院、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科技下乡、校地(企)合作、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农民培训班和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七种形式。 关键词: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思路;实践 近年来,在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的道路上,一些农林类高校进行了长期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科技推广经验,基本形成了“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大学和生产单位的直接联合,促进了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符合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实际,是中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这一文件的出台对强化大学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简要探讨了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实践。 1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思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的理念,将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紧密结合、有效连接,积极推进科研与教育体制改革,迅速组建了一支由800多人组成的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增设了农业科技推广处,在国家相关法规范围内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关政策,建立起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服务功能,在农业科技成果与“三农”对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建立“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基本思路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首先遵循现代农业发展和高校自身运行规律,在政府支持下,以市场为引导,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人才、学科、信息资源,联合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协会,结合农业区域范围内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以农业专家大院为平台,以建立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为核心,以科技下乡与校企合作为方式,以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形成密切联系、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开拓高校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新通道;为科技示范户、农业生产专业户、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协会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带动农民开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以杨凌示范区为中心,以陕西省为重点,带动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探索解决中国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三农”问题,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作出示范[1]。 1.2具体实施内容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按照陕西省的农业资源条件、地理环境、气候因素、产业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重点建立猕猴桃、苹果、甜瓜、茶叶、玉米、小麦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等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根据陕西省不同地区各自不同的农业主导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下,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以具体的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主要与陕西省内各个地级市政府开展科技攻关、产业项目合作,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实施,促进地方“三农”事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推广网为基础,建立公司化运作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快速准确地将全国各地的技术及市场信息传送给陕西农村、涉农企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群众。按照不同地方对农业发展的不同需要,在农业主导产业的核心区域建立60个农业专家大院,推动地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地方农业集约化发展,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以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科研平台、教学设备、示范基地为陕西省和西部地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支持,重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科技骨干、农民企业家和农村致富能手,以科技为动力促进西部“三农”事业的发展。及时分析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集中破解推广中遇到的难题,认真总结农业科技推广经验,初步形成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完整思路和科学体系。 2大学依托型农技推广模式的具体实践 2.1农业专家大院 “农业专家大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实施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由政府提供场地、资金和政策支持,专家提供农业科技成果,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实施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是农业科技入户的新通道。农业专家大院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和当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使政府抓产业有一个“切入点”,农业专家走进千家万户有一个“落脚点”,广大农户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有一个“示范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一个平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有一个推广基地,农民与专家实现双赢也有一个新途径[2]。 “农业专家大院”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建立了40个农业专家大院,通过10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3种运作方式:一是产业龙头型专家大院,如秦川肉牛专家大院,通过专家技术入股等形式,形成了“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的运作方式;二是科研开发型专家大院,如小麦育种专家大院,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专家+技术推广单位+农户”的运作方式;三是技术推广型专家大院,如柿子专家大院,通过科技服务有偿化形成了“专家+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运作方式[3]。农业专家大院先后为宝鸡市输送了80多位专家教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扶风县秦川肉牛专家大院大力发展秦川肉牛产业,先后建立了15个示范基地,给当地农民带来了1 0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农业专家大院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26个省市推广,这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科技与“三农”事业的完美对接,而且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2.2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 “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是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科技成果的研制者、推广传播者、生产经营者和接纳使用者连接起来,实现有机互动,成为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科教优势,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2000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及西北地区创办各类示范基地50多个,示范基地已成为促进该校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有效形式,在农业区域产业核心地带逐步建立白水苹果、山阳核桃、西乡茶叶、眉县猕猴桃、阎良甜瓜、清涧红枣、长安樱桃、合阳旱作农业、渭河林业、安塞水土保持、火地塘林业、长武小流域综合治理等12个试验示范站,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为科研积累试验资料,为农业生产展示最新成果,引领和支撑区域产业持续发展。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采取“专家+基地+示范户+农民”的模式示范推广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累计辐射3.07万hm2,新增产值2.76亿元;2010年种植甜瓜人均收入达2 600元。猕猴桃试验站在眉县建立8个示范村、400个示范户,每0.07 hm2示范园收入超过1万元,带动全县近2万hm2猕猴桃技术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种植猕猴桃人均增收4 500元[5]。 2.3科技下乡 科技下乡,即以农林院校的专家教授、科技推广人员和专业学生为主体,带着农业科技知识到乡下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科技下乡既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科技成果通向生产一线的重要枢纽,是农业科技对接“三农”的最直接方式。科技推广人员通过现场技术指导,散发科技知识资料,播放科技电教片,送种子、农药、化肥等方式提供服务,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科技下乡体现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进农民家”的共同心声,回应了亿万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切期盼。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了各种科技下乡活动。大学生每年寒暑假把学校培育的新品种带回家乡,间接地把农业新技术推广给家乡的农民群众。此外,每年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都会组织由园艺、农学、资环、动科、植保、食品等学科的农业专家带队,以农科类大学生为主体,深入农村开展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科技下乡示范活动咨询现场,广大群众也表现出对农业科技的极大热情,暑期的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但使大学生了解了农村现状,实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难点和问题,还把农业生产的新观念、新技术、新信息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百名博士访“三农”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杨凌地区的农民只需打一个电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很快就会来到田间指导。科技下乡推广模式意义非凡,不仅可以摸清农技推广的效果、农民对科技的使用程度、信任指数等,以便及时调整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目标、任务与方式、方法,还可以提升农林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爱农意识,激发他们将来投身于农业科技工作的信念。 2.4校地(企)合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与陕西省内外的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开展合作,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地方政府和涉农企业提供项目、资金、场地,学校提供人才、信息、技术、成果的良性互动机制。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宝鸡、西安、新疆、青海等地50多个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开展了科学研究与产业合作,拓展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空间,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校地(企)合作”模式效果明显。自2008年签订“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协议”以来,宝鸡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杨凌示范区两地三方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三农工作重大决策咨询、农业科技项目编制、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技信息交流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2011年以来,两地三方联手打造宝鸡杨凌景观农业圈,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扶风、眉县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区“一区十园”建设顺利,示范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其中关中风情园二期工程完成投资6 000万元、法门寺苹果园新建果园93.33 hm2、绛帐食品工业园发展高标准猕猴桃园213.33 hm2、现代牧业园奶牛存栏达到15 000头。依托宝鸡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的12个市级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区进展顺利,核心区示范引领,示范区联片发展,辐射带动全市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12年前三季度,宝鸡市农民现金收入6 505元,同比增长17.6%。千阳县苹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已建成示范园4.00 hm2,集中展示了27个苹果品种,带动千阳县新发展苹果1 000 hm2。两地三方还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区域涉农企业集团化、集群化发展。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在宝鸡建成年出栏10万头仔猪的繁育场,宝鸡秦川牛科技示范园区在杨凌示范区实施“中国杨凌万头牛养殖示范”项目,秦宝牧业在杨凌建设规模养殖场和引种基地。 2.5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自1994年开始每年举行1次,至今已成功举办19届,发展成为全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它展示推广了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发展平台。推进农科教互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院所农业新成果转化,展现农业新技术,面向广大农户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把农业科技的阳光洒向万村千乡是农高会的特色之一。截至目前,农高会已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31个省、市(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1 600多万客商、群众参展参会,成交总额2 100亿元人民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展示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普及传播科技知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农业科教优势,充分利用历届农高会科技示范和推广平台,积极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在2012年11月举办的第“农高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推介农作物新品种93个、新技术26项、农业生产实用技术103项;18个试验示范站参展,80余名科教专家参与咨询服务,有160余名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讲解与推广服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各项技术及成果引来了许多学者、企业、农民的驻足和参观。如果说农高会是世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那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是这个平台的坚实基石[2]。 2.6农民培训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注重推广过程中对农民的“教育”,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已创办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凤翔县苹果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太白县高山蔬菜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农民30多万人次。2005年,陕西省开始实施村官培训计划,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了多期“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先后有近2 000名村官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接受培训。村官培训工作效果显著,村官们利用所学知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华阴县西河村主任培训期间参观了杨凌“一村一品”后深受启发,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土布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建成“华山杨氏后裔好媳妇土布”品牌,还成立了土布工艺协会,且因其生产工艺精湛,产品供不应求,2012年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3 000元。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眉县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目前眉县猕猴桃试验站已经培训出200多名本土专家和500多名农村基层技术骨干。“农民培训班”模式坚持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是培育现代农民的孵化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也树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三农”的良好形象。 2.7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 创办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推广网和农业科技专家远程技术培训与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系统以及小麦、苹果、猕猴桃、甜瓜、樱桃、油桃、葡萄、茶叶、蔬菜等一批专业示范推广网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与陕西农林卫视合办农业科技推广专题节目,每周一期农业科技知识专题讲座;与陕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合作开展农技短信服务,将农业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信息等通过短信方式及时发送给杨凌地区的农村、涉农企业和农户。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是传播农业科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农业科技信息的高效传播,指导农民科学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使农业科技推广的实效性不断提升。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如何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现有的农业科技的宣传和服务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案,以更好的方式向农民传播科技农业的信息。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比较;创新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不容乐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研项目争取难,成果获得难,推广应用更难,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投入相对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宏观管理模式和农业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费以政府为主导、多方投入,同时具备有效的政府管理与组织、健全的法律保障与支持,良好的政策激励与有效协调,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本文结合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一、我国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以下3个方面问题亟需解决: 第一是技术推广手段和方法陈旧问题。农业技术推广旨在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因此,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核心。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信息设备缺乏,“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模式,效率不高。 第二是技术推广管理方式落后问题。农技推广人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强,推广工作内容繁杂。如果没有以信息技术作支撑的实时、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很难实现对推广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对推广人员进行科学的业绩考评,也无法对推广的成效和问题做出及时、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第三是推广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不高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已与当前的农业生产与经营脱节。有些地区虽然也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但常由于事务忙、路程远、时间短而降低了培训效果。农技人员在新领域、新问题面前,成了“外行”。 二、创新推广模式 根据相关部门在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上进行的诸多探索,提出4种创新推广模式:(1)科技单位+市场+农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科技单位利用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和生产企业联营生产出物化技术,然后在科技知识宣传普及的基础上,应用价值规律和市场直接把技术送到农户,并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和使用技术,如农药、化肥技术等。(2)科技单位+基地+农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经济合同方式,以成果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等操作手段,建立高产、优质、高校农业或生产基地。(3)产业模式就是科技单位以科技成果或技术优势、市场信息、生产管理等技术和资源优势的项目与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经济实体建立农业产业实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4)政府+科技单位+农户。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税收手段调控科技部门对农业知识进行普及和培训,最终实现一点带面的效果。 三、新阶段完善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思考 1、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国家扶持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要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大胆改革创新。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五个转变:第一,在服务对象上由原来的一家一户为主转为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科技示范户和承包大户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第二,在服务内容上由原来的以粮棉油生产为主转为以畜禽、瓜果菜等多种经营为主,由原来的单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转为生产、加工、流通一起抓。第三,在服务目标上由原来的追求产量最大化转为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调整结构,提高品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第四,在方式方法上由原来的以印发技术资料、开展经营服务为主转为搞承包、办样板、抓培训服务于农业结构调整,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五,在服务范围上由原来的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延伸,跑订单、活流通、搞加工,使产品销得出去并获得较好效益。实现这五大转变是新阶段农业发展对科技推广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冲破原有的体制,大胆创新,才能适应形势需要,使农技推广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2、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精干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改革。进一步明确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职能。改进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人员评聘、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完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推广服务人员的考核,防止公益性职能的弱化。通过竞争上岗,确保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的基本素质,清退不合格人员。加强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改善队伍的专业结构。确保公益性机构农技人员的待遇。二是放开搞活经营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积极鼓励农技人员创业,对于分流的人员,各级农业部门可结合各地情况,通过清产核资,组建股份制农业科技企业、农产品销售公司、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专业协会等,参与市场竞争,发展农技服务产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科技人员搞好农技推广服务。对经营性农技机构人员职称评定、农业科技项目安排、成果转化和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科研单位要加强科研与经济的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科研人员攻关,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服务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工作的核心是深化改革,加强科技产业化的进程。 3、积极引导,大力培育发展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工企业和中介组织一是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投入,促进龙头企业壮大,通过联合,外资嫁接,吸引外地资金、技术、信息与本地劳力、土地资源对接;二是发展专业化的农民协会,扩大经纪人队伍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创办协会,为协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培育发展农村运销大户和经纪人,这两支力量在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农业科技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4、改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手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和VCD光盘、多媒体软件、文字资料等远程传播手段和媒体覆盖面广的优势,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产品消费者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 5、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接受科学技术的能力素质,加快成果转化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心,本着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原则,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培训资源,以县、乡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将农民科技培训贯穿农村工作的始终,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重点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经营水平,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四、结束语 农业是一切行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是国之根本。所以,政府要高度的重视与农业相关的问题,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及耕种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政府要充分调动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到点、到位的指导与宣传,提高农业产量,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之忧:保险公司连年亏损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由政府发动组织的,旨在保护和扶持农业的带有公益色彩的保险产品。随着该类保险在我省的渐次推开,保险在经济补偿、社会管理等诸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同时,制约政策性农险发挥作用的因素也初露端倪。 【杠杆效应】 这两年,异常天气特别多。去年7月,济南市周边的济阳县竟有21天在下雨。 “涝灾很严重,家里的玉米地全淹了。”该县济阳街道罗家村村民杨永平说。去年,杨永平家总共种了2.7亩玉米,7月份的持续阴雨天让他损失惨重:原本亩产千余斤的玉米地,最终每亩只收了三四百斤。杨永平说,好在自己所在的村集体投保了政策性玉米保险。 杨永平投保的玉米保险,保费为10元/亩,最高赔付额为300元/亩。遭遇雹灾、涝灾、风灾和重大流行性病虫害时,在玉米苗期、大小喇叭期或成熟期遭遇绝产,保险公司可按最高赔付额的50%、80%、100%赔付。 经过保险公司实地查勘,杨永平家有1亩玉米被评定为绝产,按照苗期最高赔偿标准150元赔付;1.7亩被评定为20%减产,每亩获赔30元,两项总计获赔201元。虽然获赔的钱不多,但杨永平认为这已经减少了损失。 实际上,更让杨永平欣慰的是他一分钱保费都没出。我省农险政策规定,各级财政补贴保费的80%,其余20%由农户自担。这意味着每亩10元的玉米保险保费中,农民只需承担2元。而在济阳街道,本应农户自担的2元也省了,由街道办和村集体代付。 罗家村村支部书记罗殿华介绍,罗家村共有230户农民,527亩玉米,村里总计为农户垫付了1万多元保费。去年底,全村农户获得保险公司赔付29000余元。 不止罗家村,去年7月的21天连续降雨,济阳县共有822个村受灾,绝产10.73万亩,总受灾面积26.33万亩。中华联合财险(简称“中华保险”)济南公司副总经理张杰介绍,自2012年起,该公司承办了济阳县的小麦、玉米、棉花政策性农险,累计保费收入1443.5万元,农户自缴290万元,累计赔款支出2954.7万元,其中小麦投保率已达96%。 【定损之困】 这两年多发的异常天气,让农户逐渐认识到政策性农险的作用。随着投保农户的增多,保险公司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查勘定损压力。 为准确核定损失面积,保险公司一般要求定损到户。德州市农业局种植科科长颜士国说,火灾等出险还容易查勘,毕竟涉及的群体、面积较小,最怕风灾、雨灾,动辄涉灾上百万亩,即便保险公司“千军万马齐上阵”,也无法勘灾到户。 以人保财险平原支公司为例,该公司只有20多名查勘人员。去年6月,临近小麦收割期,一场大风袭击了平原县,受灾面积很大。灾情发生后,非查勘岗位的办公室、营销等人员要全员出动,还向平原县农业局、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求援”,成立联合查勘定损小组,才完成平原县876个村的查勘定损。 济阳县济阳街道罗家村村民陈连善对记者表示,遇到灾情时,农户先行到村集体上报,之后村集体上报到街道,再由街道报给保险公司。之后,保险公司查勘定损人员会和街道、村委以及村民代表组成“联队”,到各户地头实地勘测。 即便如此,查勘工作仍难高质量完成。“去年5月底的暴雨造成大片小麦倒伏,保险公司还未勘查完,6月紧接着又是一场。小麦马上收割了,实在来不及勘查的,农户报多少就算多少了。”颜士国说。 定损时最头疼的是虚报受灾面积。去年核损后德州市确定的受灾面积是250万亩,但上报时曾达到600多万亩。 除此之外,承保理赔信息不准确也影响查勘定损。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高级业务主管赵会堂表示,承保时填写的姓名与理赔时的姓名有时不一致,或是银行卡卡号错误,在赔款时造成大量退票,退票问题还得重新返回乡镇,乡镇安排各村核对公证,浪费大量时间。 当然,即便顺利查勘定损,农民未必“买账”。德州市平原县前曹镇人大主席姚恩新表示:“保险赔偿标准界定起来有难度,农民和保险公司在损失面积、损失程度上达成一致比较困难,如小麦绝产、减产,玉米抽穗不抽穗、抽多大穗,界定时总有争议。” 【盈利之难】 除定损难外,政策性农险还面临盈利困境。 近两年的异常天气,让农险承保企业如坐针毡。去年,人保财险累计实现农险保费收入5.14亿元,赔付金额为6.2亿元。中华保险农险保费收入3.08亿元,赔付3.5亿元。 以政策性农险覆盖率全省第一的德州市为例,该市政策性农险由人保财险和中华保险两家公司承保。2012年,两家公司保费收入1亿元,赔付金额为3.4亿元;2013年,保费收入1.44亿,赔付金额2.8亿元。连续两年大幅亏损。 中华保险山东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姚国强认为,考虑到气候的年度变化差异,费率是否合理应以一定周期计算。今年是中华保险承保政策性农险的第8年,整体算下来还是亏损。“即便是政策性农险,也应让保险公司维持微利,这样才有积极性。”姚国强说。 从费率的角度看,可能的解决渠道是提高保费或降低保额。但降低保额会招致农民反对,提高保费同样可能损害农民利益,除非保费提高部分全部由财政买单。 若保费提高的部分需财政负担。据记者测算,按照平原县目前政策性农险的承保面积,县级财政每年补贴保费超过100万元,而去年该县的小麦补贴不过83.9万元。提高保费后,县级财政能否支撑是个疑问。 赵会堂认为,可以探讨建立政企合作的经营机制,由省政府建立政策性农险财政兜底机制,不论盈亏,都要由政府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分摊。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改造工程,改造低洼地,从根本上减少农户损失,降低出险率。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日本农业推广对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启示 摘 要:新时期大力加强我国的农业推广力度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根本性措施,是发展农业经济、服务“三农”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日本农业推广的先进经验,探讨了其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推广的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农业推广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推广;日本农业;农业生产;科技转化 相较于日本,中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更多优势,如多样的气候条件、广大的耕地面积、丰富的物种资源、悠久的种植历史等。然而,日本农业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于中国,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其农业推广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日本先进农业推广事业的特点 (1)具备灵活的农业推广制度与法规。1948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农业改良助长法》是现代日本农业及其推广事业的根本法律。21世纪以来,由于日本各地农业发展形势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其农业政策也进行了适时调整。2005年日本政府正式颁布并开始施行了新的《农业改良助长法》,使日本农业推广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农业推广制度正在形成。此外,日本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它从法律上保证了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在农业技术指导中的法定地位,形成了官民结合的推广体系。 (2)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日本的农业推广体系是由以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以及民间主导的农业推广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由中央级农林水产省、都府道级农林水部、县级农政部或农业技术科和县以下的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四级构成。另外,日本民办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是农协,其主要职责是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计划的制订、农业资产信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负责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等方面给农民提供必要帮助与指导。 (3)注重农业推广人员的选拔与培训。日本的农业推广在人员的录用方面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改良普及员的录用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由各都、道、府、县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改良普及员资格考试。只有四年制大学毕业生或者指定的三年制农业院校毕业生(且有两年工作经验者)方可报名参加;二是公务员录用考试,已获得改良普及员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县公务员考试,通过后方可聘用。日本还具有完善的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制度,通过对从业人员的养成培训、基本课题培训、特定课题培训、地域课题培训等,提高受训人员综合能力以及其业务水平。 二、日本农业推广对我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启示 (1)革新和完善现行农业推广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等法律条款还不够具体,缺乏因地、因时制宜的适应性。要革除这些弊端,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法规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保证农业推广工作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做到有法必依。另一方面,中央要给予地方更大的立法空间与权力,鼓励与敦促各地方以自身农情为依据,制定适合的推广办法,因地制宜。 (2)建立新型的推广体系,革新运行机制。一方面,要打破单纯的政府主体的推广模式,使政府的“主体”地位变为“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农业推广体系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变计划经济下严格的科层式的管理体制为职能式的管理体制,努力形成以农技开发部门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民需要为中心的运行机制。要充分挖掘与发挥农协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3)组建高素质的推广人员队伍。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农业推广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制度,部分技术员知识严重老化。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农业推广人才的管理制度,可以学习日本的从业人员择录办法,采用严格的考试方法,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学历与技能准入标准,通过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等方式,进一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完善农业推广人员培训体系,不断更新农技人员的知识,使其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农业推广者。 (4)加大农业推广投入,保证推广费用。我国农业推广经费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影响下,很多专职人员甚至将本职工作作为“副业”,甚至进行了转移,造成了人才流失。我国可借鉴日本的做法,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以“税源移让”的方式对地方农业推广机构进行投资。税收支出不足的部分可设立基金,接受社会融资。农协等自发成立的组织还可以向入会的农户定期收取少量会费,以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农业技术推广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摘 要】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保证农业发展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农业的要求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问题,而农业的良好发展在于对农业技术的良好应用,通过对农业技术良好应用增加农业产量,加快农业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如何建立我国创新的农业推广模式,是我国农业是否能够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就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出了主要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对策研究 0 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扩散和农民的采纳与应用,进一步影响到农民的增产增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产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1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工作。农业技术推广是把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科学地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满足农民的多种需要。我国农业技术在推广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1.1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整体素质不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缺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人员,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都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1.2 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知识接受力低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农村地区,农业人口多而人均资源少,农业科技进步与生产脱节,加上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农业技术推广中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接受力不强,在知识面上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1.3 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不到位,项目上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各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挫伤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 农民是科技的受益者,也是生力军。农业发展的快慢,效益的大小与科技含量的多少成正比,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稳定农业队伍,必须大力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办好各级各类农校、培训班、广泛开展科普与技术下乡活动,引导农民掀起学习科技,应用科技热潮,使之掌握必要科技知识,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的面貌,特别对初中毕业的青少年,要加强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农村科技推广的带头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 2.2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及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推广人员,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另外,要解决技术人员的吃饭、经费、待遇问题,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从而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 2.3 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尽快健全强化起来,主要是政府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因资金、人员匮乏等人为原因而停滞。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入、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 2.4 建立农业生产的一体化,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只是对相关技术的推广,在技术推广的时候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便宜。在农资的购置方面要从以往的农资公司的间接销售到间接销售和直接销售结合,使得农民能够减少农资购置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中要做好对各种农业技术的指导,而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农业产品的销售工作,要建立更多的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农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犯愁,使得农民专心于农业生产之中,由于农业产品销售渠道的广泛建立,使得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增大,从而使得农民为了创造出更多的农业产量而选择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也将转变以往的被动推广模式。 3 结速语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我国的农业发展与科技进步是密不可分。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最终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不仅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关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研究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13亿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我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的稳定发展对国家的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13亿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我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了初步研究。 1.农业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经济角度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农业为工业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提供原材料和市场。同时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的劳动力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在我国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1]。 1.2农业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 从社会角度来讲,农业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村和农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生活必须的农副产品,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社会失去安定团结,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1.3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国力是否强胜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虽然表面和平,但是影响和平的因素长期存在,如果农、副产品过多依赖进口,不能保持自给,必将受制于人,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重大问题。 2.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现家庭联产成包经营责任制以来,农业有了重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可耕地少、人口多,农业资源的人均水平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种种因素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2]。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明确公益性职能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政府要合理配置公益性服务部门资源,因地制宜的做好相关设置。实现公益性和经营性行为分开,经营性行为要积极进行市场化运作,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特别是民营资本向农业发展,合理确定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公益性职能的正常履行。 3.2创新人事管理,提高人才素质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改革用人机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制度管理,实行人员聘用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积极做好改革过程中分流人员的社会安置工作,鼓励和支持富余人员自主创业,积极探索多种渠道和分流方式,帮助分流人员重新就业。制定行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农技人员理论知识更新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完善考评制度,根据职能和任务,合理确定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3.3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将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积极吸收社会闲散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向农业发展,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放宽经营性行为,政府可以订购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和评价机制,加强行业协会的职能,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3.4理顺体系,合理改革 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并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工作给予适当补助,以此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经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对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农业技体系建设推广机构在人员调配、考评、业务精分等要充分听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上级管理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管理和指导。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人员和有关企业公平参与投标,鼓励农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认真制定农业技术推广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政府要加强引导广大农业技术员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进度和效率[3]。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关系社会安定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希望我们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源,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低下、行动力不足等阻碍农业科技推广前进步伐的问题。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转变农业生产观念,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行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民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农业科技推广是通过试验、示范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传播给农民,并指导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使农业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帮助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方法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一系列活动[1],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内容[2]。 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业科技推广主要采用宣传、教育、咨询和科技人员下乡承包等多种形式[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专职推广服务人员;二是社会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参与机构与团体的推广服务人员;三是广大的农民,他们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农村人力资源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及农业发展极其可贵的一种人力资源。只有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才能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与广度,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民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 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调查发现,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民不参与决策,不参与科研,对于推广也只是被动参与,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的主体常常被完全忽视。农业科技推广的许多实践已表明,相比某些科技人员和政府官员,农民对生产内容与技术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具备很好的可持续性和低风险性,而且更符合农民的长远利益[4]。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个农业大国。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源。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只有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立起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长期稳定发展的人力资本基础,才能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世纪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5]。 农村人口流动是我国的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让农村人认识到进城务工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根据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在数量上: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11年,我国农村人口从79 014万人减少至65 656万人,比例从82.1%降至48.7%,乡村就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在质量上: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程度,而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程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以及小学程度的农村居民比例在不断下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比例在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总体水平提高,基本实现扫盲,但高层次农民仍然较少,且随着城镇化建设,部分青壮年到城市去打工,农村中可以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农村人力资源为以妇女为主的弱势群体,因此农村人力资源整体身体素质低下。 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一是失地农民总量增加,农村人口流动加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工业化对土地的需求,致使农村大量土地被占用,使得农民从当初的主动进城打工变为被动进城打工,以维持生存。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减少,可耕种土地减少,因此可发展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农民相对减少,推广农业科技的“战场”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广度。 二是农村人口性别比重失调。外出打工的多数是男性,因此留在农村的妇女要担负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但长期的腐朽思想阻碍了妇女敢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得妇女缺乏推广农业科技的意识。 三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由于“孝”文化的影响以及农村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原因,农村老人大部分在家由子女照看,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可利用劳动力的减少,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人员相对减少。 (二)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低下 一是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差。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投入大大落后于实际需要,办医形式以及农村人力资源的健康保障制度受到较大影响,农村公共预防保健服务薄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人力资源健康水平提高缓慢[5]。农民身体素质差,在进行农业科技推广时,必定会因此而分散精力,影响推广效果。 二是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是导致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素质农村教育人力资源即教师匮乏,农村教育硬件资源建设不足,农村教育软件资源建设短缺[6]。农业科技推广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农民不能直接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技能,更何谈知识的运用,导致不能进行科技推广。 (三)农民行动力不足 一是生产观念有待改善。在生产观念上,虽然逐步改变了“重农轻商”的观念,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但缺乏大市场、大发展、大开放的胆识和气魄,不敢或不愿尝试新技术。由于封建思想在农村统治了几千年,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在农村中仍有相当多的沉淀[7],妇女不被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妇女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意识。 二是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农民对法律有所认识,但“惧法厌讼”现象严重,广大农民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增长了牟利者的嚣张气焰。这种“怕事”的心态,使得农民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处于跟随地位,不愿把握技术推广机会。 三、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善于利用现有资源,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 一要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避免土地资源浪费,使土地在得到更加充分利用的同时,让农村劳动力大展拳脚,发展现代化农业。 二要实行农业产业多元化经营,加大市场需求力度。农民在耕种的基础上,要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农产品加工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增加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吸引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 三要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对于目前农村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农村妇女要认识到自己作为发展农业主力军的重要性,社会应大力支持农村“女子军团”,使其在农业推广中大展宏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可以把科技与经验结合起来,让农民更易于接受农业新科技,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同时应在农村集中开办养老院,完善养老院服务机制,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以解农民后顾之忧。 (二)加强软、硬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 一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农民对健康营养的认知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应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渐进地宣传健康知识,通过广播、培训、手抄报等形式,让农民关心自己、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认识营养的重要性,进而做出改变,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二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要加强农民培训,形成一整套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为农业科技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提升农村教育人力资源素质。在健全硬件教育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扩大农村师资力量,提高师资素质,加强农村软件设施建设。 (三)转变农业生产观念,提高农民行动力 一要改善生产观念。社会大众应认识到妇女已经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力军的客观事实,转变“男尊女卑”的观念,重视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要加强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改变农民“怕惹事”的思想,并使之落到实处,增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使之成为敢说、敢做的新一代农村人力资源。在接受政策或信息等方面,农民应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了解三农政策,主动咨询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思考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目前,虽然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有诸多因素,但是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一、一些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方法,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国农业技术在推广中现已建成比较完整的农业推广网络。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一)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匮乏,知识老化 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而农民生产上所急需的水产养殖、土化、蔬菜、能源等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奇缺;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渠道不畅,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二)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设施陈旧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们信息闭塞,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技术手段难以理解;又一些地方办公条件基本还处在“一张嘴、两条腿、一支笔”的局面,不具备最基础的检测、化验、观测条件(比如土壤养分速测等),遇到群众需要咨询和援助,农技人员不能有理有据做出确切的答复,满足不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农技人员信赖的心理。 (三)人浮于事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周期长、见效慢,绩效不明显,有一定比例的县、乡级农业工作人员,在每月领取财政工资的情况下,长期不上班或从事其他职业,文凭存在“水分大”、“含金率低”,职称和工作能力不符,出现了 “占技术岗位,干不了技术活”、“在编不在岗,在岗不专职”等现象。面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农业推广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不仅造成国家财政经费的流失,也影响其他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体制观念落后 现在的农技推广技术,延伸到了保鲜、储运、加工技术和信息服务等领域,要求与低耗、高效和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花卉、药材等新兴高效产业。农技人员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二、一点建议与对策 1、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鼓励在职农技推广人员再学习;每年有计划地公开招贤纳士,充实基层;定期选送人员参加技术短训班和技术讲座,加强知识更新。 2、按专业岗位需要择优聘用,制定切实有效的考评制度,把技术人员引向田间、引到一线,切实为“三农”服务。 3、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持续性工作,还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增强服务功能等。拓宽推广视野,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
科研类论文: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论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总结、记录、表达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广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论文把它描述出来,公诸于世,进行交流,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写教育论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又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维的系统性、明确性;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为考核知识、检查能力、锻炼思维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可以这评说,教育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理论修养的“窗口”,是考核知识水准、业务专长的标尺;同时,撰写论文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关心社会,关心未来,扩大视野的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是从延长学术生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回有所进地写作教育论文。苏联学者AH鲁先生在《创造心理》一书中说:“发表科学论文是衡量科学家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创造才能的高低。”这正说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础,论文是“窗口”。撰写教育论文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论文的特点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准确、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最新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 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四)教育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上分 (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的取向又该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归宿和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 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全面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全面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展将册,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此外,从立论的角度分,还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这里不再赘述。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全面、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优秀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的文献资料。同样, 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最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期刊可不注明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科研类论文:高水平科研平台机械类教师教学论文 一、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证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就高校而言,要正确认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既是高校独立职能之一,同时它又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教学型高校不是不要科研,而是离不开科研,要敢于坚持科研,发展科研,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声誉。因而,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机械类人才。让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局势。 作者:苏春建 王薛滔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科研类论文:高水平科研机械类教学理论论文 一、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证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论 总之,就高校而言,要正确认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既是高校独立职能之一,同时它又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教学型高校不是不要科研,而是离不开科研,要敢于坚持科研,发展科研,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声誉。因而,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机械类人才。让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局势。 作者:苏春建 王薛滔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科研类论文:航天科研类班组管理论文 一、背景及问题 根据班组长访谈和对班组的问卷调查,发现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工作还“欠一些火候”,特别是管理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问题,本文课题组查阅有关班组建设的理论书籍,借鉴其他央企的有效做法,多次实地调研基层班组建设情况,同事间头脑风暴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其中的核心就是通过研究、探索科研类班组的内在规律,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把班组建设工作真正作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从源头抓起,调查科研类班组的建设现状,找准工作“短板”,科学地确立班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推动班组建设工作创新奠定扎实基础。 二、经过及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准确了解科研类班组管理现状五院共有1315个班组,其中科研类班组683个。为了解基层班组员工的工作状况,查找科研类班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升科研班组的管理效能,根据相关理论,本文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五院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和计划、工作效率和质量、学习和培训情况、压力和激励情况、班组长领导力等五个方面。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制形式,由课题组直接把问卷发放到员工手中,员工独立完成之后密封上交课题组,全程没有班组管理人员干预。第二步:锚定短板,深入分析影响管理效能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课题组深入调研并综合应用管理学中的“X理论”、“Y理论”、“Z理论”分析得出班组管理效能“短板”和需重点提升的要素项。通过对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科研班组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五院的科研班组管理对于“Y理论”和“Z理论”的应用比较到位,人性化管理和企业文化都做得不错,对于“X理论”的应用比较欠缺,科学管理的建章立制还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强。第三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的对策研究根据科研班组管理效能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必须从计划管理、学习管理、激励管理、现场管理、班组长领导力五个方面入手,强化对“X理论”的应用,将国际理念与班组建设实践相结合,集成国际、国内班组管理的先进方法、工具和模板,归纳总结现有的班组管理经验和案例,为班组建设开辟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方案如下: 1.班组计划管理提升 班组计划管理,就是围绕单位年度发展目标以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计划,以提高集体与个人的工作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围绕组织总体目标高效开展,最终顺利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根据五院的科研任务特点,班组计划管理的思路是“制度统一化、模板差异化、实施信息化”,即在制度上统一要求制订周期性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小结;在具体表格模板上采用适合各自工作特点的计划填报模板;在计划管理的实施上采用信息化支撑系统。通过优秀的计划管理,使班组计划既产生于工作目标又服务于工作目标,切切实实给班组以及个人的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确保实现企业总体发展目标。 2.质量管理提升 质量是航天的生命。科研班组最直接的工作产品就是一份份技术报告和技术成果,其质量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基层班组要通过练好内功,达到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来推动班组工作的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单位需要的科研管理新体系,达到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要求和产出。班组质量管理适用于班组全体成员,班组长(或班组长指定的人员)应要求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班组质量管理的流程、制度执行,并对执行的情况进行打分,适当给予奖惩。质量管理必须形成一种“草根文化”,广泛依靠群众的力量,形成群众性的长期运动。 3.班组学习管理提升 班组学习管理,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班组内部学习,促进班组成员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班组学习力、创新力和凝聚力的过程和活动。通过班组学习,可以提升班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科研服务;可以让班组成员劳逸结合,减轻工作压力,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可以引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具,提高服务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要想打造基层班组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班组成员的观念,倡导一种“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并具体细化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班组的每一位成员要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成长的状态,当作是一个需要毕生努力和坚持的方向,通过个人的持续学习来实现自我的完善和生命价值的完满。二是倡导“全员学习”。班组的业绩来自于全体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没有个体的努力则不可能换来班组集体的成功。因此,不管是班组长还是班组成员都要长期具备“学习”的状态。三是提倡“全过程学习”。班组要将“学习”贯穿于各项工作的计划、控制、执行、反馈等环节,使班组前进的每一步都打上学习的烙印。这就要求班组成员要做个学习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学习。四是注重“共同学习”。每个人要坚信集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以“共同学习”的心态促进个人的成长,不断提升班组集体的学习能力,打造卓越班组。 4.班组激励管理提升 激励就是通过影响人们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增强或削弱其积极性,从而影响人们的实际行动。实施班组激励管理,旨在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舒缓员工的工作压力,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执行力高、战斗力强的团队。 5.班组长领导力提升 班组长领导力的提升是基层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鲁克说:领导能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班组长是否具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能否创建学习型班组,是衡量班组长是否卓越的主要依据之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科研班组长技术过硬、管理技能缺乏的问题,结合五项修炼的要求,可以从领导力的五个要素:领悟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凝聚能力着手,通过12项具体整改措施来提升班组长的领导力。 三、思考与启示 1.深入掌握科研班组管理现状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前提。 加强科研班组建设要充分掌握这一群体的特点,了解其管理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出管理短板。 2.准确分析影响因素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 找准科研班组管理短板,班组建设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准确地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地制定对策措施,才能真正促进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效能。 3.科学制定对策措施是加强班组建设的根本。 影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对策措施的科学性、贯彻执行的及时性等是影响班组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关键因素,只有围绕关键因素合理制定对策措施,重视前期的调研分析、统筹策划,准确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对策措施,才能切实增强班组的管理效能,促进班组建设实效。 作者:董嘉娜 李岩 单位:航天五院 科研类论文:科研类班组管理论文 一、背景及问题 根据班组长访谈和对班组的问卷调查,发现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工作还“欠一些火候”,特别是管理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问题,本文课题组查阅有关班组建设的理论书籍,借鉴其他央企的有效做法,多次实地调研基层班组建设情况,同事间头脑风暴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其中的核心就是通过研究、探索科研类班组的内在规律,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把班组建设工作真正作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从源头抓起,调查科研类班组的建设现状,找准工作“短板”,科学地确立班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推动班组建设工作创新奠定扎实基础。 二、经过及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准确了解科研类班组管理现状五院共有1315个班组,其中科研类班组683个。为了解基层班组员工的工作状况,查找科研类班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升科研班组的管理效能,根据相关理论,本文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五院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和计划、工作效率和质量、学习和培训情况、压力和激励情况、班组长领导力等五个方面。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制形式,由课题组直接把问卷发放到员工手中,员工独立完成之后密封上交课题组,全程没有班组管理人员干预。第二步:锚定短板,深入分析影响管理效能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课题组深入调研并综合应用管理学中的“X理论”、“Y理论”、“Z理论”分析得出班组管理效能“短板”和需重点提升的要素项。通过对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科研班组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五院的科研班组管理对于“Y理论”和“Z理论”的应用比较到位,人性化管理和企业文化都做得不错,对于“X理论”的应用比较欠缺,科学管理的建章立制还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强。第三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的对策研究根据科研班组管理效能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必须从计划管理、学习管理、激励管理、现场管理、班组长领导力五个方面入手,强化对“X理论”的应用,将国际理念与班组建设实践相结合,集成国际、国内班组管理的先进方法、工具和模板,归纳总结现有的班组管理经验和案例,为班组建设开辟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方案如下: 1.班组计划管理提升 班组计划管理,就是围绕单位年度发展目标以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计划,以提高集体与个人的工作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围绕组织总体目标高效开展,最终顺利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根据五院的科研任务特点,班组计划管理的思路是“制度统一化、模板差异化、实施信息化”,即在制度上统一要求制订周期性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小结;在具体表格模板上采用适合各自工作特点的计划填报模板;在计划管理的实施上采用信息化支撑系统。通过优秀的计划管理,使班组计划既产生于工作目标又服务于工作目标,切切实实给班组以及个人的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确保实现企业总体发展目标。 2.质量管理提升 质量是航天的生命。科研班组最直接的工作产品就是一份份技术报告和技术成果,其质量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基层班组要通过练好内功,达到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来推动班组工作的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单位需要的科研管理新体系,达到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要求和产出。班组质量管理适用于班组全体成员,班组长(或班组长指定的人员)应要求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班组质量管理的流程、制度执行,并对执行的情况进行打分,适当给予奖惩。质量管理必须形成一种“草根文化”,广泛依靠群众的力量,形成群众性的长期运动。 3.班组学习管理提升 班组学习管理,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班组内部学习,促进班组成员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班组学习力、创新力和凝聚力的过程和活动。通过班组学习,可以提升班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科研服务;可以让班组成员劳逸结合,减轻工作压力,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可以引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具,提高服务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要想打造基层班组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班组成员的观念,倡导一种“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并具体细化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班组的每一位成员要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成长的状态,当作是一个需要毕生努力和坚持的方向,通过个人的持续学习来实现自我的完善和生命价值的完满。二是倡导“全员学习”。班组的业绩来自于全体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没有个体的努力则不可能换来班组集体的成功。因此,不管是班组长还是班组成员都要长期具备“学习”的状态。三是提倡“全过程学习”。班组要将“学习”贯穿于各项工作的计划、控制、执行、反馈等环节,使班组前进的每一步都打上学习的烙印。这就要求班组成员要做个学习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学习。四是注重“共同学习”。每个人要坚信集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以“共同学习”的心态促进个人的成长,不断提升班组集体的学习能力,打造卓越班组。 4.班组激励管理提升 激励就是通过影响人们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增强或削弱其积极性,从而影响人们的实际行动。实施班组激励管理,旨在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舒缓员工的工作压力,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执行力高、战斗力强的团队。 5.班组长领导力提升 班组长领导力的提升是基层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鲁克说:领导能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班组长是否具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能否创建学习型班组,是衡量班组长是否卓越的主要依据之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科研班组长技术过硬、管理技能缺乏的问题,结合五项修炼的要求,可以从领导力的五个要素:领悟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凝聚能力着手,通过12项具体整改措施来提升班组长的领导力。 三、思考与启示 1.深入掌握科研班组管理现状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前提。 加强科研班组建设要充分掌握这一群体的特点,了解其管理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出管理短板。 2.准确分析影响因素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 找准科研班组管理短板,班组建设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准确地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地制定对策措施,才能真正促进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效能。 3.科学制定对策措施是加强班组建设的根本。 影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对策措施的科学性、贯彻执行的及时性等是影响班组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关键因素,只有围绕关键因素合理制定对策措施,重视前期的调研分析、统筹策划,准确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对策措施,才能切实增强班组的管理效能,促进班组建设实效。 作者:董嘉娜 李岩 单位:航天五院 科研类论文: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论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总结、记录、表达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广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论文把它描述出来,公诸于世,进行交流,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写教育论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又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维的系统性、明确性;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为考核知识、检查能力、锻炼思维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可以这评说,教育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理论修养的“窗口”,是考核知识水准、业务专长的标尺;同时,撰写论文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关心社会,关心未来,扩大视野的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是从延长学术生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回有所进地写作教育论文。苏联学者A•H鲁先生在《创造心理》一书中说:“发表科学论文是衡量科学家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创造才能的高低。”这正说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础,论文是“窗口”。撰写教育论文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论文的特点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准确、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最新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四)教育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上分 (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的取向又该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归宿和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全面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全面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展将册,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此外,从立论的角度分,还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这里不再赘述。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全面、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优秀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的文献资料。同样,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最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期刊可不注明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科研类论文:田径科研论文在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现状分析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2011年-2014年16 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田径科研论文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体育类 核心期刊 田径 科研论文 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1年一2014年这4年期间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分布分析 4年期间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所刊发的有关田径论文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中国体育科技》刊发田径科研论文数量最多的,占总数的49.2%;其次是《体育学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各8篇,均占总数的6.78%;第三《西安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科技》各6篇,均占总数5.08%。结果显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中国体育科技》是田径科研论文的主要科研力量,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的发文数量最少,只有2篇和1篇,仅占1.7%和0.8%,说明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的发表严重失衡,所以要注意期刊发文的平衡性。 (二)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基金情况分析 田径科研论文基金项目是衡量田径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也反映了田径科研水平被社会认可程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对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的基金项目类及分布的统计与分析,从表 2调查的论文统计可以看出,在四年期间的田径基金科研论文中,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19篇;省市级管理课题11篇;院校级课题5篇。从总体来看,基金课题总文章数量为35篇,占四年来田径科研论文总数的35.4%,64.6%的田径科研论文需要作者自费研究发表费偏高给部分作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部分分文章为了省版面费而精简字数导致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完整性下降甚至改投其他体育刊物。另外,在田径科研论文基金来源项目中,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总体比例较高,占基金总数的19.2%,但院校管理课题占总数比例偏低,只有5.1%,所以,在今后的田径科研论文基金投入上有待增加。 (三)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作者情况分析 科研论文署名作者是论文信息的直接责任人,科研合作程度的高低可以通过署名作者的多少表现出来。了解田径核心期刊科研论文作者的相关情况,不仅有利于田径项目自身的建设,而且有利于田径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与长远的发展。 (四)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研究内容分析 1.田径科研论文研究的主题分布分析 如表5显示,对2011年-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田径论文的研究领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运动训练占主要地位(69),依次是教学(16)、运动竞赛(18)、裁判器材(5)、人体科学(7)、心理(3)和其他主题(11)。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领域分别占58.5%、15.3%,共占田径论文总数的73.8%,而心理、裁判场地器材以及其他领域分别占2.54%、4.24%、9.32%。 2.田径运动训练领域分析 训练水平和训练方法对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田径竞技运动训练一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逐步提高而在不断的变化。如表6所示,在田径运动训练学方面,在16种核心期刊上为118篇,占田径科研论文总数的83.9%,这些田径科研论文对我国田径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了田径各个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根据研究的需要,把 99篇田径运动训练方面的论文按研究的项目分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跨栏、铁饼、三级跳远、标枪、推铅球、撑杆跳高、竞走、全能、障碍跑、掷链球、马拉松、接力赛。从表6可以看出这四年间的田径科研论文,田赛(铅球、铁饼、标枪、链球、跳远、三级跳远、跳高、撑杆跳高)论文总数为43篇,占运动训练论文的43.4%,而在径赛(短跑、中长跑、接力赛、跨栏跑、障碍跑、竞走、)方面的论文为54篇,其中竞走的研究论文最多16篇,占总数的16.2%,其次是中长跑13篇,占总数的13.1%,而全能方面的论文只有2篇,且少而不精。综上,核心期刊在各个项目的研究上存在不均衡性,缺少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影响了田径竞技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1)从以上数据可得知2012、2013、2014年较2011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 (2)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作者占总数的 74.6%,这也反映了在今后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拥有高学历的作者必然会成为我国田径科研的主力军。 (3)在田径运动各个专项相关研究内容却呈不均衡状态,影响了田径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4)我国的田径科研论文研究受到了国家体育局、部分省市级和院校的重视,但基金项目的数量还得要增加。 科研类论文:2004―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的方法,对2004~2013年期间在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艺术体操科研数量、第一作者专业背景、参考文献状况、科研论文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10年来我国艺术体操科研论文数量呈波浪式增长趋势,于2009年数量开始逐渐下降;第一作者是非体育专业的研究人员较少;参考文献语种单一且数量少;艺术体操相关运动基础理论、器材、设备、测试设计、教学等的研究较少以及在中小学开展艺术体操教学没有受到重视。 关键词: 艺术体操;对策;体育类核心期刊;科研论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1月-2013年12月发表在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体育科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上有关艺术体操研究的论文,共173篇。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本研究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查阅了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下载并阅读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表并在网上能检索到的关于艺术体操方面的论文173篇。这些期刊所刊发的艺术体操文章基本上代表了我国艺术体操科学研究的现有水平。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对收集到的艺术体操科研论文分别按发表时间、第一作者专业背景、篇参考文献类型、篇外文参考文献数、研究内容类型进行分类并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对我国艺术体操科研成果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了解了我国艺术体操科研发展状况。对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出我国艺术体操科学研究发展的方向和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2.1.1 科研量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经统计,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的艺术体操科研论文173篇,10年中数量呈波浪式下滑趋势。2009年量和2005年相比明显下降,仅有9篇。原因主要在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艺术体操集体全能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以及国际体联在2003年和2005年对规则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极大的促进了研究成果的增加。理论的深入研究只有在实践中表现出来才能显现出研究成果的价值,终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艺术体操以35.225分历史性地夺得集体全能银牌,这是中国艺术体操的首枚奥运会奖牌。这一成绩取得之后,科研人员对艺术体操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松懈的态度,科研成果数量不断下降。 2.1.2 科研论文第一作者专业背景分析 由表1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我国艺术体操的科学研究已获得了一部分非体育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在173篇科研论文中跨专业的研究仅占总数的 1.7%。 2.1.3 科研论文参考文献状况 2.1.3.1 文献载体类型的分布特征 从图2参考文献类型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运用类型较全面,但是期刊、专著、规则标准仅三种文献载体就占到了引用总数的93.11%。 2.1.3.2 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特征 从表2中可看到我国艺术体操研究人员10年来对语种的使用状况:中文占92.9%,外文占7.1%。可以得出在语种的使用上我国研究人员还是对外文文献引用量较少,没能达到研究发展的需要。可见,加大外文文献的使用是发展我国艺术体操科研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2.2 十年来我国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类型分析 2.2.1 运动基础理论 近十年来,运动基础理论类文章共发表21篇,仅占总数的12.1%。很显然,运动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薄弱,严重阻碍了艺术体操的发展。 2.2.2 艺术体操一般理论 艺术体操一般理论主要是结合艺术体操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从社会体育学和体育文化的角度对我国艺术体操在全民健身等方面的作用及开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及中外艺术体操的对比。这类文章共26篇,占总数的15%。 2.2.3 运动训练、编排、竞赛 运动训练、编排、竞赛类文章共55篇,占总数的31.8%。从这类文章所占比例可看出大部分艺术体操研究人员更注重于运动训练、编排、和 竞赛这个方面。运动训练的方法、动作创新和编排直接影响着我国艺术体操的比赛成绩,对这方面的侧重研究也恰恰说明了其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国艺术体操的在比赛取得骄人的成绩和艺术体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4 艺术体操教学及改革 从论文的研究对象来看,研究主要是针对专修班的教学,各高校公共体育艺术体操课开展还不容乐观,中小学艺术体操课的研究几乎没有,由此可见,艺术体操课程很少在中小学开设。艺术体操课的开设对中小学的学生形体有很大影响,而且有利于艺术体操科学选材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所以艺术体操课程应该在中小学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开展以及增加对此方面的科研研究。 2.2.5 规则与裁判 近十年来,规则与裁判的文章发表数量占艺术体操在体育核心类期刊总数的19.7%,且每次新规则的修订都引来了许多艺术体操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各研究人员对新规则的研究及理解,艺术体操也在不断变化,如:艺术体操的身体难度动作不断增加,和器械的配合要求不断增高,同时,艺术体操的观赏价值也不断提升,为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6 器材与设备、测试设计 器材与设备、测试设计类文章占了总数4.0%,共7篇。近十年来,有3篇论文是关于训练仪器研制(使用)的研究,一篇关于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关于比赛器械、训练场馆的管理和利用、比赛的摄像设备等没有相关的研究。 2.2.7 其它 市场经营管理、软件利用等,如艺术体操宣传片的制作等此类论文占7.5%,共13篇。 3 结论与建议 ①在2004-2013年这10年间艺术体操相关论文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数量呈波浪式递减趋势。2009年科研人员对艺术体操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松懈的态度,科研成果数量不断下降,所以艺术体操科研工作应该有待加强。②艺术体操的科学研究已得到一些非体育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科研论文数量还不容乐观。应该加强与其他专业科研人员的沟通,以便利用其他专业知识来研究艺术体操,促进艺术体操的发展。③近十年来艺术体操参考文献载体类型主要是期刊、专著和规则标准,占到了引用类型总数的93.11%。参考文献语种中中文占大多数,外文仅占到总数的7.1%。参考文献引用的语种单一限制着艺术体操的科研发展,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多种文献类型和外文文献的检索及借鉴能力,促进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的进一步发展。④艺术体操相关运动基础理论方向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薄弱,对正确的训练和康复有着重要影响;有关艺术体操器材、设备及测试设计方向的论文也比较少,对研究艺术体操比赛等方面有一定的制约。应加强相关研究以便艺术体操在艺术体操损伤、心理、技术分析等方面有重要的突破。⑤关于艺术体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以及在中小学设立艺术体操课方面的研究较少。说明艺术体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上开展并不理想,没有在中小学设立艺术体操的学习则表明艺术体操科学选材及后备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受到重视,我们应该呼吁对中小学设立艺术体操课程,为中小学生的形体练习、艺术体操科学选材及人才的培养做铺垫,同时也应加强相关研究以便艺术体操顺利的在中小学开展。 科研类论文: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探讨 摘要: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类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过去对本科生忽视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生物类本科生在学习过程和毕业后的工作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研究。该文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研究,探索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专业选修课《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教学最佳模式。 关键词:生物类;科研方法;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是现代自然科学甚至非自然科学必备的一门课程,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自然的发生、发展规律,最终结果应用于指导生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以文献的形式将自己成果公开,使之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从而服务于人类。生物类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和趋势有很大一部分进入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科研,因此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这门课有必要性。 1.丰富教学内容 《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在本校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中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对于生物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所以在课程上,主要从科研课题的选择与阐述、文献资料的查询、科研方法的介绍、论文的写作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对于教材的选择我们选用了国内外知名教授如刘恩山主编《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和毕润成主编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由于本科生对科研缺乏一个客观的了解,总觉得科研是很深奥,所以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与阐述的介绍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内容开始以及我们大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比如“学生寝室的菌落总数测定”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这样即可调动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又可将科研简单化。对于文献资料的查询,直接介绍本校图书馆的几种中外文数据库的应用。科研方法这一章我们从基本的科研设计与科研方案开始,对科研的基本流程作一个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操作流程。并举一些简单的科研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设计。对于论文的写作上,着重介绍综述性论文和实验性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格式,特别是实验性论文的写作方法,如摘要的写作方法、引言的写作方法、材料与方法的写作方法、结果与讨论的写作方法等都一一作了详细介绍并举例说明。 2.教学方法的多方面展现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采用多媒体中的视频、动画、图像等手段进行教学,可形象逼真的给学生很强的直观感,而且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新颖。在教学中结合黑板板书,又可使的一些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很好的展现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细化,如在介绍SCI影响因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多媒体只能给出它的概念,具体的计算可以用黑板来写出并举例。 教学方法以讲授结合讨论为主。由于本科生对此门课程的陌生感,所以很多章节都是由老师先讲解一些基础理论和知识,然后再直接应用,再讨论等模式。如文献综述的写作这一章,本科生以前基本都从未写作过类似文章,教师在讲解这一章先介绍论文综述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并给出大量例子。课后再布置给学生们自己下去写一篇文献综述,并给出2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们在写文献综述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如何定题目、如何查询文献资料、如何对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等。课堂讨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或某些内容进行学习、研讨、交流。让学生们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学能力。讨论课一般是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上台阐述其对某问题的理解和看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评论发表新颖独特的观点;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归纳。课堂讨论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程教学中涉及科研方法,教师在介绍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科研的经验和体会,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乐趣等。让同学们了解科研并不是想象中的枯燥无味。重点介绍著名科学家他们的科研的发展过程,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同学们对创新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向往。 3.课程考评的改革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就不一定是试卷进行,而且该课程是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所以在课程的考核上改变以往的比较死板的试卷考核,改为更为活跃的其他考核方法如课堂讨论、试验方案的写作、论文的写作等方式。课堂讨论的方式可以采取分组进行,每组一个课题,同学们自由发挥。采用老师打分和组与组之间的互相打分的方式进行。试验方案的写作锻炼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设计与方案的写作的能力;论文的写作锻炼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格式、查询资料的方法等进行考核。这些考核方法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本科生学习的兴趣。 4.小结 初学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者,大多是模仿自己阅读的论文和导师的指导起步的。特别是生物类本科生,在大三大四选修课的一些课程考核论文中,大多数是模仿写作。由于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或是学习不够全面,在科学研究的选题与设计、论文的撰写与修改等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有时甚至使一些很有价值的试验资料受到损失,而且这种损失常常是不可弥补的。因此,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对与将来的工作、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效能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全国大学生的数量在日益增加,再加上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对策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愈发严重。虽然我国各大高校都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依旧有很多问题存在,而且同国外相比,我国起步比较晚,缺少实证性研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一个就业者今后求职方向的规划,或者是帮助这个就业者所设置的职业规划。[1]职业生涯规划并非是个人今后职业发展的空想,其首先分析和评估了就业者的综合素质,再同市场经济以及需要相结合,配以就业者的职业倾向,为就业者量身选定一个适合的求职目标,并以该目标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安排,设定接下来的目标。但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能成功就业是不能画等号的,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能够顺利就业只是这个规划的基础或者说起点,是就业者将来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基石。 二、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在高校中普及这一概念。近几年,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对职业生涯规划内涵本身的研究,对高校如何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研究很少,从而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相对滞后,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只是走个形式,并未认识到其重要性,这些都源自于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 2.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体系 就目前所了解的同类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各大高校均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有的高校在实际教学中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参与授课的老师以学生工作者为主;有的高校在实际操作中更偏向于就业的指导。很少有高校把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两者融合、衔接在一起讲解。[2] 其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辅导内容,其对实践的重视远远高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大一的时候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但这个时候开设课程并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因为学生刚经历了中学到大学学习环境的转变,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于自己今后职业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认识。这个时候对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只会让其更模糊,难以认真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核心内容的认知度低 目前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而且作为当事人的大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改变“就业难”这一现状,盲目的考证热、考研热耗费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3]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认识不足,对于如何有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是不知从何下手。虽然有些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但是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兴趣以及自身的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没有充分的了解,缺乏全面剖析自己的能力。 2.教师主体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非传统学科,师资相对薄弱,教师大部分是学生工作者,课堂经验不足。就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通常是由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承担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这些老师只是对就业知识了解相对较多而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和研究,这就会导致指导教师在专业技能和经验方面相对欠缺。 3.规划的辅导过程不具有延续性 大多数高校会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希望通过大学生军训的进行让其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应该抱有进入大学就可以松懈下来的思想。但是,职业生涯规划并非是在一个时间点完成的,在不同的时间段都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变。只有在不同阶段都让学生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才能让学生不断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自己适合什么。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分内容、分阶段地进行,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 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要想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首先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完善起来。学校应该分专业、分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辅导,这样可以让每个阶段的大学生都能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4]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因为创业不仅能够让学生顺利就业,还能给别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辅导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辅导。这就要求学校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对学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成长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业老师,不断加深研究。有了专业的教师后,学校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和职业咨询,帮助学生处理其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情况给予其建设性的意见。 3.激发大学生内在动力,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的主角,要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还是要看学生自身的态度。要想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需要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去。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学生不应该盲目地按照自己最理想的未来进行设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判断和评估,量身设计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依旧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要想改善这种现状,就必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其在学校的时候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前做好准备,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身不足,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理学院)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需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力,这样才能助力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本文就大学生就业新状况、当前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和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需采取的相应措施等问题做了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就业新常态;就业指导;职业规划 一、大学生就业新现状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2014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更是达到749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近千万。与此同时,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2015年大学生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尽管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多,但需求增长的数量远赶不上毕业生供给的数量,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仍在加剧。2015年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因此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是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欠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1]。 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各高校情况参差不齐,虽然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逐渐引起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仅仅是停留在选修课阶段。甚至只是几次讲座,并没能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 2.师资缺乏 目前高校普遍没有职业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数职业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高校的专职书记或辅导员来兼任的。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仓促上阵,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指导技能,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大多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目前高校普遍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但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工作,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职能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2]。 3.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学生主动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深入普及,学生只是专注于个人的学习与成绩,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被动地接受学校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升到行为或实践层面。另外,当前大学生职业决策盲目,价值取向偏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毕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首要标准或唯一标准。 三、应对措施――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体系 面对新常态的就业形式和目前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现状,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工作力度,构建起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体系,使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和职业规划工作能切实发挥作用。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就业力 高校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分年级、分阶段、有侧重地安排不同课程模块,逐步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3]。第一步,开展新生始业教育,让新生刚进校就已开始有针对性地认识专业、规划自己的人生;大一年级开展职业认知和自我探索等初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进校就开始树立职业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以及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第二步,对大二、三学生着重开展就业能力和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重点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客观自我定位,通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学术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以及对将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的能力;第三步,对毕业班学生着重开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指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面试等,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2.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职业规划指导团队 高校要改进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就业指导团队[4]。 第一、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应当构建学院与分院两级就业工作体系。在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分院成 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毕业生代表和相关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分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形成“学院统筹、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学院分院班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培养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团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可以遵循专职和兼职相辅的思路。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聘任、选拔和培训。高校应加大投入,保证就业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再者,培育兼职指导教师力量,组织学院教师参加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邀请专家、公司人事经理等组建和扩充学院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3.坚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大学生职业咨询室,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引导信息和意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供技能信息的咨询。 总之,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正确地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要实现从“自然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转变。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不断探索,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基于营销理论的大学生就业规划策略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普遍扩招,带来的现实的问题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营销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机制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营销理论;就业规划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辽宁省共有大学毕业生26.4万人,截止到6月14日,已签约大学毕业生19.12万人、签约率为72.42%,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而2014年大学毕业生又达到了727万人。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就发展趋势而言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对于辽宁省而言,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环境变化快,我省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个职能部门都在加大力度促进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产业升级,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不能及时对此做出调整。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就业条件差距过大,也使得人才的分配出现“一边倒”的问题。 (二)高校课程内容滞后 在现如今科技与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显得尤其重要。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高校的课程内容更新的速率远远满足不了现实发展的需求,这就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能适应其岗位的要求,结果与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各个高校普遍是在自身条件所能满足的情况下来设立专业、安排课程,而不是按照市场需求来设定。 (三)用人单位选人标准不一 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多给了用人单位更多的选择权,用人单位如何选人、用人也大大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例如:有些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学历,认为高学历就等于高能力;也有的单位过于偏向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忽视了来自普通大学的求职者;还有的单位为了节省人才培训的成本,更愿意录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的阻力。 (四)毕业生自身因素 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因素是对其就业与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部分因素主要体现在:(1)大学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导致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无法达成共识;(2)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工作量等要求过高;(3)大学毕业生过于追求效益好、竞争激烈的岗位;(4)大学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先进地区,不愿意到较为偏远的地区就业;(5)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还达不到要求,等等。 二、基于营销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机制策略 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这需要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不妨将高校毕业生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那么,高校就是生产这种特殊产品的特殊企业,而用人单位则是对高校毕业生这种特殊产品的需求方。整个就业市场的分配合理、供需均衡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照以往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不难看到,有些岗位竞争激烈,有些岗位却是门可罗雀,一人难求。这正说明了当下的就业市场上,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大量资源正被浪费。 (一)高校:调整生产销售战略 高校作为就业市场中的生产方,为了达到产品的最大销量,首先应该积极了解整个市场上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方也就是用人单位的需求,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得市场结构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整,真正做到市场中各个环节都能够达到平衡,高校也能够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大学毕业生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就业概率。高校必须要不断提高竞争力,做到与时俱进,时时掌握市场的最新形势动态。在满足市场上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把自己的产品打造得有特色,有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同类的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 第一,高校要准确定位自己的消费群体。要明确自己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由哪一类的需求方来购买,只有在了解客户群体之后,才能在产品的打造上有一个准确的方向。 第二,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了自己的消费群体后,就要时时刻刻了解客户的需求。随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不会一成不变,高校要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市场淘汰。例如,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专业和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等等。 第三,打造独特的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具备过硬的核心技术――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不断提高软实力,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高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方面。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关乎专业的,它会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重要的影响。让用人单位在了解毕业生的毕业学校后就能够大致上判断该毕业生所具备的特质。 第四,大力宣传企业品牌。宣传也是营销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品牌、推广产品。高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广泛密切有效的交流,使自己的品牌得到推广。 第五,与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多建立一些固定的客户群,便可以使自己的产品有固定的销售保障,这也减轻了一些销售压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毕业生:调整自我营销战略 之所以称高校毕业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是因为他/她不光是依靠高校等外部环境来打造,还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毕业也不代表产品完善的终止,无论在何种环境中,他/她始终在不断地完善。大学毕业生是在求职过程中主要责任承担者,他/她在自我营销中能够自主地控制方向而不受生产方和需求方直接控制。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着眼于自身情况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定下自我营销的战略。 第一,必须对自己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究竟具备哪些能力和特质,在求职过程中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自己喜欢的职业和能力与所能达到的职业之间如何权衡等等。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来制定合理的自我营销策略。 第二,不断地提高竞争力。毕业并不意味着自我提高的终止,要想实现条件更为理想的就业,就要按照自己的目标要求来完善自我,使自己具备适应其标准的能力特质,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大获胜概率。 第三,适当放宽对岗位的要求。有些求职者对岗位要求过于苛刻,造成了自我营销的失败。例如,大学毕业生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高学历,一味追逐办公环境舒适、待遇优厚、工作压力小等“体面的”工作,排斥如基层、服务行业、生产一线等岗位,导致了错过了求职的黄金期。高校毕业生应该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行行出状元,自己还处在求职初期,起点低一点儿是很正常的,日后还有很多的发展机会,没什么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第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往往不愿花费过多的人才培养成本,他们更希望求职者能够招来即用,所以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成功的概率会大于应届毕业生。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在扎实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业务实践能力,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充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第五,拓宽自我营销渠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的销售渠道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高校毕业生在进行自我营销时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要充分利用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广告、网络营销等营销手段,使更多的需求方能够了解到自己的求职信息,增加求职成功概率。 (三)供职方:确定选人策略 供职方作为求职市场中的需求方,其选人用人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选用最为适合的职工为自己赢得最大的利益。那么,什么是正确的选人策略? 第一,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员工。一些供职方往往只追求产品的品牌,而忽略了产品的特质,就像一些用人单位只关注毕业生的高学历,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而对求职者的能力视而不见,或者说,他们认为学历就等于能力。结果发现找来的人才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或者无法留住人才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所以,用人单位一定要全面地了解应聘者的能力特质,以此判断求职者是否为自己需要的人才。 第二,要懂得人才的储蓄。要敢于培养新人,放宽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因为工作经验是需要在工作中积累的。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一般对薪酬待遇的要求比高校毕业生高,并且有更多同类的供职方的需求,跳槽的概率也比高校毕业生大许多。而职场新人通过工作也会有所成长,因求职的艰辛反而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 (四)政府:对市场环境进行有效监管 政府应对整个求职市场肩负起监管与调控的责任,使求职市场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一,政府应时刻掌握求职市场的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政府必须及时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准确把握形势。 第二,政府应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在高校毕业生的生产环节上,政府应扶持一些有需求缺口的学科建设;应适当放宽户口、人事关系等的限制,促进人才的流动等等。 第三,政府应在求职市场发生问题时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在就业市场发生问题时,政府可出台相关的政策,引导市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解决发生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论运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不是个人的问题,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直接决定着其能否顺利就业,所以,高校的就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其就业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对策 现今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随着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每年都有更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就业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那么逐年累积的就业压力就将使整个社会不堪重负。这不仅涉及到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在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因素中,就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概述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缺乏对就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对自身和职业的了解程度较低,对就业和未来都较为盲目。 对于就业能力的含义,国内外的学者都持不同观点,但总的来说,就业能力就是一种获得并保持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综合性的,不是单一的,它涵盖了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应用性的实践能力、对不同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等等,这一切的能力都是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体现。而实现这种就业能力的前提就是在校期间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在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就业中充分发挥其能力。此外,职业岗位所需的特殊技能、人际关系技巧、道德素质也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要注重责任感和个人素质的培养。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跟学校就业工作尚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学生就业问题仿佛只与大四的学生有关,学校也常常集中对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实践中,大学生若是能够在大学期间就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并为之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那么,在毕业之时就顺利签订三方协议是相对容易的,并且已经在大学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内容与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使之一毕业便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并没有如此明确的目标,在上大学以后便从高中紧张的学习中释放出来,对未来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对自己的认识不客观,对未来期待过高,转眼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眼中缺乏就业能力,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轨,无法适应社会,更无法胜任工作。可见,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要贯穿整个大学时期的,其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职业规划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提高大学生自身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提高就业率的首要选择,为此,高校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拓宽工作思路。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提高大学生竞争力的就业指导方式,对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专业实际和学校实际,做好自身职业的整体规划,实现个人的稳步发展等有重要推动作用,即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大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的重要支撑,是其实现职业理想的基石。 职业规划这个名词是在国外首次提出的,它的含义就是对人的职业发展预先进行计划与设计,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做好职业规划,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首先对自己和就业有一个人全面、客观的认识,一方面要对自己有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评估、准确定位,另一方面要能够依托自身的实际情况快速地把握住工作机会,始终相信机会是给做好准备的人,为此要努力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能力。对于将要从事何种职业也要进行客观的评估,集中衡量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该工作是否有发展前景,能否帮助自己实现职业理想。对职业发展目标的评估需要确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横向自己的收获及对社会的贡献。制定合适的计划,选用正确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职业目标。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随时适应职场的各种变化。 所谓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个人自身实际,在大学毕业就业前,能够设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根据兴趣爱好、能力特点以及专业培养要求等条件,在专业教师指导、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锻炼,全面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为毕业就业做好系统规划和充分准备。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每个大学生不同的个性与特质,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规划进行引导,帮组其适应社会,找到理想就业岗位。 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其发挥作用的路径体现在: 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当今时代是一个人才需求的时代,这种需求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专业人才,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与热情、具备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从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职业规划,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结构、形象气质、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情商及潜能等因素,从而科学设计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因此,签订一份适合自身的就业协议,就须了解职业满足感的来源。 二是职业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有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一般而言,大学生在入学之后一段实际内,通过自身对专业和个人能力的了解,将确立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为此,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才能坚持正确的学习和就业方向,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准确把握方向及行动时间和方案;然后,才能够将个人职业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并设计出合理的实施步骤与环节,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实施。大学生职业规划要注重挖掘学生潜能,能够坚持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要务。只要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就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实施路径或方案,并在不同时期针对阶段性目标脚踏实地的向目标迈进。当今,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想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应该不断完善自己,时刻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不足去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职业规划能让大学生尽早了解社会、尽快适应社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通过开展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能够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就业人员的充分就业,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缩短从学校到跨入社会的距离,顺利实现与就业单位的双向选择。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尽早融入社会,从而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最终实现“人尽其才”的社会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降低就业成本,避免社会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能够认认真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会对自身有比较客观和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和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最终实现与社会就业岗位的完美契合,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我国高校完善职业规划的对策 在当前高等教育工作中,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但从当前高校的发展实际来看,较多的院校仍将主要精力投放到理论和政策宣讲、就业市场信息的挖掘和就业基础知识指导的层面。因而,缺乏深入的、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所以,要完善职业规划教育,需要丰富和完善其基本理论,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不同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开设基础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是要通过加快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体系。高等学校在大学生的成才之路上承担着多层教育使命,既要传授学生广博的专业知识、就业技能,还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准备,让其掌握比较全面的就业知识以及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的基本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深化改革与创新思维等。为此,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就需要将其设定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编入人才培养方案,列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认识,保证其能够从大一开始就树立职业发展观念。同时,这一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规划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及时搜集、分析、整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就业需求信息,也能够根据自己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变化情况调整职业规划,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二是充分满足社会人才实际需求。大学生就业的最终去向是回归社会,能够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是完成大学教育、实现成人成才的重要目标。但是,现实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能力、专业、综合素质等的需求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用人单位总是会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人才选择标准。为此,不论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职业教育的规划,都应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兼顾政府的政府导向,要始终能够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开设、调整、建设专业,科学设置与调整课程安排,充分尊重市场需求,提高职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能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的院校,将难以在激烈的专业人才培养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也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就必须充分把握市场需求的基本特点,能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设特色课程,为大学生顺利找到合适的职业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高校仍需立足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摸索,要认识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它既涉及管理学相关知识,也涉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是针对性、时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应该将其与就业指导课做严格区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但是,从当前部分高校的发展实际来看,一般都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在就业指导相关部门,尚未建立专业的、独立的教育教学机构,势必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带来一些弊端。例如,在教育资源比较有限的条件下,设立专业的职业教育教研室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的专业教学工作;校内就业指导部门将开发就业市场、联系用人单位、开展招聘会等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不能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的职业教育上,势必造成老师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加大职业教育规划的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开展。另外,考核与评价的效果也不够明显,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难以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为此,高校可以深化课程改革等现有管理体制,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地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主要是基于各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来研究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我们可以用三个“W”来认识:“Who”――“我是谁?”“Where”――“我将要去哪里?”“Which”――“我将通过什么方式”。而解决这三个“W”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学校相关就业指导部门。科学、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正确的定位,以此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比较顺利地择业、就业。现详细论述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1.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提高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就业指导工作的实用性。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从每个学生进入大学开始的(尽管个别学校可能在这方面有缺陷),而不是在学生快要结束学校生活时才进行。相关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专门指导,使学生在不同学年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计划,并一步步实现,防止毕业找工作时慌忙、不知所措。许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不知道如何具体实施,而导致就业指导部门的指导工作缺乏实用性。而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渠道,能够体现出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的真正实用性、有效性。 2.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完善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尤其一些社会化服务机构及某些企业。许多高校为大四毕业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而这些基地的提供离不开与社会上这些企业的密切合作,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不管能不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其内部工作当中,其积极意义也是极为明显的。 3.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上文说,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从其入大学的那天便开始,相比而言,西方国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非从大学才进行,而是从学生上小学的那天开始,到了大学阶段,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已经相当完备,学校在此期间为学生专门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服务机构,在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同时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并且与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密切结合,为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提供全面有效的条件,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这种模式告诉我们,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好,就业指导也好,都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的指导,并且要与学生的未来就业愿望紧密结合,与学校各层次的教育紧密结合,与就业市场的供需要求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规划,从而在未来的就业中取得成功。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渐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成为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 学生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作用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渐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成为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重要课题。在就业指导工作呈现出多形式、多元化局面的今天,对此应加以必要的重视。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需进一步挖掘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缘起及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源于美国,早期以职业指导的形态出现。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的职业形态比较稳定,工作机会与选择范围比较狭窄,个人对职业的观念大多倾向于谋生的考虑,职业生活主要以工作为核心,因此,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在于协助个人做出职业的选择,仅是一项作为解决失业和就业问题的社会工作。随着人本主义思潮兴起,职业指导也逐步地由最初的简单“协助人择业”演变成了一项“协助个人发展、接受适当与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角色形象”的工作,它的名称也就由最初的“职业指导”变成了“职业生涯规划”。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涵盖了个人探索(认识自身)、职业探索(认识职业)、就业形势和政策分析、职业素质塑造、成功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指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1.认识自我、准确定位。相对客观全面的自我认识帮助大学生更好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科学清晰地分析出个人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通过就业指导老师指导借助信息化的职业倾向、职业类型测量分析,如:测定职业能力倾向的明尼苏达空间关系测验、贝内特机械理解测验、明尼苏达文书测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测评气质类型人格特征的明尼苏达多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测试、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和 MBTI 职业性格测验等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良好的自我认知。 2.准确描述职业愿景。职业愿景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所在,明确的职业愿景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职业生涯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的性强烈的职业愿景尤为关键,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关键是要准确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职业愿景。在职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撰写自己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愿景制定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精细规划大学每学年的学习生活,畅想在未来 5~10 年的完成目标,充满理想与斗志地投入大学生活。 3.发掘学生个体潜能优势,增强应对职业竞争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将会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同时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选择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4.实现发展目的与计划的统一,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谋求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与安排的设计,具有明确的计划与目的性,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了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领域,确定自己能干且能干好的工作,明确了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了个人人生目标,即给了自己的人生较为明确的定位。初步解决了“我会什么” 、“社会可能给我什么”、“我如何选择” 、“我怎么做”等问题,在发展目的与计划统一的基础上使职业理想可操作化。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对策 1.重视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特殊作用,加强对辅导员的相关学习与培训。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在大学校园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同时,辅导员也是一个多面的角色,凡是涉及学生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往往是由辅导员进行相关工作的。结合辅导员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笔者认为,让辅导员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经验,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本身的角色定位、职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辅导员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的指导者与引路人。同时,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得到提升。 2.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的班级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载体,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奋斗目标,同学们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在班级建设方面必须主动进取,立足现实又要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班级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务实、开放、有效的班级建设模式。 3.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通畅、有效的信息渠道,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及时的信息更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生命力所在。 4.引导学生重视评估与反馈。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很多,一些变化因素可以预测,一些可能难以预测。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要善于根据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职业生涯中的不和谐之进行矫正。这种建立在清晰、标准、客观、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成功要有美好的愿景导航,更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工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提升择业就业能力,对高校的良好发展与品牌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 摘要:合理认识自我与就业环境,规划好自身职业生涯,对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并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大学生 就业核心竞争力 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设置特色专业,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许多大学生比较认同及早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不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鉴于对自身比较了解,也比较重视了解自我,其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围绕自己而展开;另一个是大学生受学校环境、见识、外部资源等限制,对外部的工作环境了解较少,以至于对具体工作技巧和社会实践的规划不充分。 2.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行为呈现盲目态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只受到过师哥、师姐的指点,当他们面临择业及就业困难时,往往都是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当前大学生主要凭借对专业的兴趣、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渠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广度与深度。另外,大学生还将通过多媒体、大众传媒、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获取大量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信息,尽管这种渠道能帮助大学生获取大量信息,但是却不能为大学生提供相对感性的职业材料。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际行动脱节。许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初步制定了职业规划,但是在实际行动中,他们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实相关规划,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主动放弃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直接导致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意味着大学毕业生需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 4.高校没有对大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高校关注的焦点仍然是科研与教学,只将职业生涯规划归入学生管理工作中,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一专业的资金投入较少,以至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难以开展。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后,高校又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率,而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的指导需求,以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事业用人需求发生冲突,即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这使得企业招不到合格的人才,而高校又出现新一轮的就业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策略 1.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也包括正确的认识自我情绪。90后大学生具有自信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经验不足等缺陷。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改善大学生自卑与自大的情绪;通过情景模拟活动体验各种职业情境,在情景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求职技巧。 2.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一方面,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健全“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拓宽其就业面,促使其了解专业的前沿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提供专业技能实习基地,促使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同时,高校也应该定期组织就业讲座、求职技巧培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其培养成为企事业单位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以教学辅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为基础。同样一个专业,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对外界环境的判断而做出不同的规划;同一个人也可能因为在不同阶段,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其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由此看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机动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变。我们应该在专业教学中突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合理辅导,引导其克服规划与落实过程中的阻力,帮助其不断实现规划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 4.健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目前,各高校只针对大二的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且这门课程只作为选修课程进行教学,不要求学生做全面的职业规划,而对低年级的大学生却往往没有任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极为不利。为扭转这一局势,我们应该开发各种各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化,并以规划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中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面临就业的毕业生日趋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的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大部分大学生缺少明确的规划和强大的心理准备。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难的角度,分析高校职业规划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规划 高校 就业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未来发展确立职业方向,选择职业目标,设计职业路径,制定学习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身的潜能、特长、缺陷和经验等各种基本特征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正确评价自己,从而恰当地选择与自身能力、兴趣、价值观相一致的职业类型,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社会生存空间及发展方向。职业规划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最终目的。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职业规划主观意识模糊,依赖性强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学生中仅露12%人了了解自己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占16%。20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共同设计了((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如,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一题中,51.4%的人对此“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17.6%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职业规划”。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等。 在现实的职业规划过程中,在关系到自己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不能自己做主,总希望有人能替他做出最后的选择。而职业规划的最大特征就是个性化,规划师、父母或朋友都无法替代,只能由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客观地进行规划。 2、缺乏行动力 职业规划做得好不好,不是看规划书写得多么漂亮,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很多学生认同职业规划理念,上课时听讲非常认真,对理论也能较好地掌握,职业规划书做得也很完美,但是一到需要自己付诸实际行动的时候就打退堂鼓,不能将理论内容拿到实践中检验,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3、职业规划教育的观念滞后,师资队伍匮乏 从总体上看,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处于滞后状态,不佳适应学生求职、就业的实际需要。而且。正因为长期对职业规划教育重视不够,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本身也比较欠缺。调查显示,我国普通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一般都是由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兼任,与“思想教育”等课程混为一谈,相当缺乏专业性特征。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针对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滞后状态,我们应当以切实可行的对策。尽快地把我国的高校职业教育规划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主要从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几个方面讨论: 1、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早对职业规划的建立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包括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主体都应该是大学生自己,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生涯中心不过是提供一种方法、思路,工具、课程而已。这就要求我们特别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职业规划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的,父母、老师、朋友都不能代替自己来做决定。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目前就业难的形势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对自己就业和未来人生成功的重要性,较早接触和了解职业规划的内容。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职业规划教育已经逐渐渗透到普通教育的各个年级。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并通过职业规划,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提高的方面。 2、完善高校信息服务就业指导系统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校园网逐步建立了毕业生信息服务系统,但信息传递和网络功能还不完善。为此,要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全方信息系统,配备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从而大大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发展、科学发展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摆正个人职业选择与社会冲突的关系,增强自我校验的能力,把“人生幸福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当作职业规划的指引目标。以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较为巨大的发展和创造。 3、加大大学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完善职业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 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 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更重要的是社会单位都更愿意接受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和深化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不仅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感性认识和职业适应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夏令营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学校还要加大力度建立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未出校门先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上锻炼。经过具体的实践,大学生既能积累经验,缩短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又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将来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大学生要有目的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要学会选择那些能够不断增加经验价值的工作, 及早到理想的单位实习、锻炼, 能力有很大帮助, 为日后的事业创造最大的自由与空间。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误区和职业生涯规划探究 【摘 要】当前转型期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和存在的误区,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般规律具体实施,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并通过自我反思、调查、探索和总结,树立职业生涯最终目标。 【关键词】就业价值观;误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教育在西方从学生小学时代就开始,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要求学生致力于学习,待学有所成后再谈及职业,加之高考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很少建立起职业观念,更缺乏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加强和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尤为重要。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关于职业和就业行为的一种观念,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的观念系统,是大学生对与自身就业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并形成社会目标的判断性和选择倾向性,对其就业行为起着“指路灯”的作用。当前社会转型期形势下,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化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导致就业价值观问题上出现一定的误区。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误区 就业价值观的选择和形成是青年大学生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诸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出现一定的冲突和困惑。 (一)就业目标脱离现实。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缺乏职业生涯设计,在校期间过于放松,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注少,注意力和精力多用在应付考试和网络游戏、娱乐上。职业目标和求职方式模糊,职业期望过高,对自己没有充分和客观的认识。在择业过程中,趋于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在就业地域上,向往大中城市尤其沿海、省会城市,不愿到边远地区、基层用人单位工作。 (二)就业趋向功利性。目前很多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时都将工资的高低作为首选因素,较少或者完全不考虑社会和自我的发展需要,过分的关注物质利益,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特征。另一部分学生则在择业过程过分关注个人发展,忽视或者完全漠视自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过度纠结于专业匹配、自身兴趣爱好。部分学生固守专业对口的思想,过分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之从众心理导致就业困难,这在一些“冷专业”毕业生中尤为突出。有的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行;有的则兴趣面太窄,只认准“非本专业、本兴趣的职业不做”;有的兴趣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这些都会给大学生择业带来困惑。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般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对个人的现实要求,二是当事人自身的实际情况。辅导员要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并提供职业教育信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一)引导学生自我分析与某项工作的匹配度。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想从事的某行业或某项目工作的职责内容与素质,并列举自己与之相关的优缺点;其次由学生找辅导员或身边同学交流,修正自我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差距;最后辅导员可以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就业指导师给学生做次心理测验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自我的了解。 (二)对学生职业发展做个心理趋向的调查。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非完全一致,随着年级的递增和大学经历的增长最终会锁定自己的终身理想。在低年级阶段,辅导员可建议学生以毕业工作诉求为主题,探讨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另一方面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比较学生在不同阶段形成的职业目标,发现出现偏差较大的问题,及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分析原因,及时掌握其调整信息,有助于学生的择业观更成熟、理智和客观。 (三)全面总结自身能力与潜力。个人的职业定位最根本还是在于其能力,而职业发展空间大小则取决于他的潜力。辅导员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兴趣、参加专业竞赛的成绩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发现自身在各类社会实践、文体活动中在组织或者执行过程中的潜力,找到自身特长和技能,发现适合未来职业要求的主观条件。 (四)探索学生职业生涯所在的客观环境。客观环境包含学校、家庭、社会等所隐含的机会与限制条件,以及亲戚、同学及校友关系等人为环境。辅导员要根据国家发展形势和社会政策的调整,要求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学会观察社会和分析社会现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要丰富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授简历技巧、面试技巧等。 (五)在实践中树立职业生涯最终目标。职业目标要在实践中得到落实,而不能成为空谈。要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行动目标分解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各阶段分类实施。短期目标内又可划分为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度目标等层次,从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 总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选择和形成是其职业发展时期的重要任务。辅导员要在工作中积极分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误区,引导学生建立符合时展要求的正确就业价值观,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最终目标。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浅析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意义 【摘 要】 职业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意义显得越来越重大,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分工变得越来越明确。所以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所学专业未来从事的职业种类以及如何更好地在这个领域内有所发展。本文就针对职业规划如何对大学生增加其就业竞争力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规划;竞争力 引言:职业规划就是帮助每一个大学生进行其未来将要从事工作做一个前瞻性的规划,让其发现未来所要面对的挑战,并在在校期间对此做好应有的准备。所以每一个大学生都会因为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学专业的不同而有着不尽相同的职业规划。这个规划是经过自我剖析,通过全面地认识自己,再考虑到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做成的。包括未来既定的职业目标、工作的计划等等,并且在执行中要有时间节点。从职业规划的内容就可以看出其对于每一个毕业的大学生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和意义。 1.职业规划的特点 作为大学生未来职业中的指导性“文件”,职业规划的好坏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所以在做个人的职业规划时,一定要客观地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的优点,考虑个人的性格爱好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一般来说职业规划有四方面的特点: 1)时间延续性。职业规划贯穿着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从时间节点上来说必须是连续的,职业规划中不会存在空白的时间期。比如把规划期以三年作为一个时间段,那么不能在期间的某个三年内不做规划,这样会对未来的进程造成影响。所以职业规划一定是分阶段、分任务的。 2)具有可行性。职业规划是客观根据自身的条件作出的规划。所以规划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好高骛远,制定一些遥不可及的任务。如果在期限内无法完成指定的任务,首先对自身的自信心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其次也会降低自己的奋斗劲头。高的目标固然是一个美妙的诱惑,但是如果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定目标,反而会适得其反。 3)针对性。职业规划的针对性讲的是职业规划必须由自己来制定,从某个角度来讲,没有人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特点、价值观以及能力、爱好等,发展的动力完全来自于个人。决定自己能否胜任一项工作最主要的就是个人的爱好和能力,所以职业规划要针对性的考虑到自己的兴趣以及能力能否在将来的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4)系统性。系统性是职业规划最重要的一个性质。职业规划无论怎样进行规划,都是我们为了一个最终要达到的高度制定的节点性的指导文件,是为我们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的。所以职业规划教育要结合学生以及社会,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规划。 2.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职业规划对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制定一份符合自身条件并具有深刻指导意义的职业规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很多的职业规划中存在着一些基于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共同问题。 2.1盲目规划 随着大学逐年的扩招,毕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中总是供过于求的状态,这就导致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在逐年增加。同时,大学生素质水平的降低,造成他们在大学中忙于享受,而对未来要面对的就业压力并不是很在意,也就是就业的竞争意识不够高。而在这种状态下希望他们通过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他们最多只是间接地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简单的了解,对社会也不是很了解。缺乏实践的训练以及择业观飘忽不定都导致他们没有能力制定出一份适时可行的职业规划。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在这个高速发达的社会,任何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制定一个框架来约束自己在未来不可预知的发展方向。但其实,我们所做的职业规划只是让我们在变化来临之时有一个很好的准备。 2.2职业规划模糊 职业规划并不是简单的职业目标,因为职业规划不仅仅是确定职业目标,而且是将我们事先职业目标的道路上细化为更小的目标,就像我们每天制定的任务表一样,指导我们去奋斗。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对自己未来行业发展没有清晰的了解,对过程也不是很熟悉,导致制定的职业规划是一个离散的职业目标拼凑而成,失去了指导意义。 2.3职业技能缺乏 职业规划制定出来,其目的是要我们自己要求自己按照自己既定的方针去奔赴职业目标。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日复一日地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去执行,没有将自己的行动与计划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忘记职业规划。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茫然的原因。 3.职业规划如何提高学生竞争力 3.1明确目标 好的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明确自身未来在社会中的定位,让学生明白自己求职的目标,所以就会在求职中有足够的信心去迎接面试,充分在面试官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大大增加了应聘的概率。比如在规划中你打算在未来三年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那么就是说你已经知道未来的三年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销售。这样,在面试中你就会通过自信的描述而被面试官所喜欢。 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在求职中就会有针对性地投简历,无形中也降低了求职的成本。 3.2工作中更持久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工作可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很少大学毕业生能在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岗位上干太长时间。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系统的职业规划,在求职中没有分清方向,而只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慢慢寻找。好的职业规划就能很好地保证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岗位上工作的持久性。 3.3对自身的全面了解 很多事情,我们比结果更在乎的是实现结果的过程。做职业规划也是如此,我们在整个对自己制定职业规划的过程就是我们对自己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分析自己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自己在学校期间最成功的是什么,以及自己身上还有哪方面的缺陷,未来会对自己在职业中造成什么样的隐患,如何去完善这方面的缺陷等等。更深层次,我们还能发现自己性格对将来职业有什么要求,我们的价值观念等等。就好比对自己做了一次全身系统的体检,这样才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在未来道路上走得更稳。 3.4对职业环境的认识 做职业规划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我们能够额外学习到的内容。职业环境就是其中重要部分。我们在职业规划中必然要对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环境做一些调查,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对职业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让自己今早地为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做准备工作。 3.5确定高度 职业规划在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导致很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在初入社会的几年中表现出比较茫然状态的重要原因。在没有为自己做好未来打算的情况下,就走上了一条职业道路,尝到了没有想过的艰苦之后,加深了对别人的幸福生活的羡慕之情,频繁跳槽也是常事。 换言之,如果每个人在毕业之时,都有了一份满是含金量的职业规划,那么对于未来遇到的艰苦就会提前有所准备,在一条道路上越走越宽,最终能够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成功,也只不过是坚持地做着重复的工作,而职业规划能够给我们确定高度,带领我们在黑暗中行走。 4.结语 职业规划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只是其表现出来的一部分,更深层次的还能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走向成功。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重视起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和个人、大学生今后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估量主客观条件和内外环境优势,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 【关键词】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 一、相关概念解析 《辞海》对“生涯”一词的定义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①。大多数西方学者所接受的生涯的定义是舒伯(Super,1976)的论点: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生涯不是一个静止的点,它是一个动态的历程;不只发生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相伴人的一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简单等同于找工作,或者仅仅与工作相关。从舒伯的生涯彩虹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涯规划立体化了。从长度上,它包括了一个人人生到死的全部生命历程;从空间上,并不局限于对职业角色的关注,同样重视非职业角色对一个人生涯的影响。在舒伯的理论中,生涯规划更注重职业对人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订个人一生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根据定义,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对个人特点进行分析,再对所在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订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职业生涯的意义具有双重性,它不仅与人们的内在状态(对自我的想象、自我认同等),同时涉及政治、法律、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人才竞争是第一位的。大学生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用什么指导思想来规划自己的职业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由什么样的人参与国际一体化竞争的问题。另一方面,对精神文明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很快,大学生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要求大学生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看待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用什么理念来指导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值得每一个大学生深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方向。 2.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参与现代社会竞争的需要。职业生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时间比例,我们应该科学有效地规划、利用好宝贵的时间,促进我们人生的成功。职业生涯能够满足人生需要,实现人生价值。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途径,在完整的生涯过程中,才可能发挥潜能,实现人生最大价值,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成功就业 1.培养大学生对人生资源的驾驭能力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锻炼、培养个人能力的关键时期。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成功积累人生发展的必备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健康的身体、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其次,及时、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培养大学生对这些资源的驾驭能力。比如,通过对职业尝试性的定位与选择,反思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对个人的评估以及对职业形势的分析培养自己有选择、有目的地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锻炼自己创造人际支持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在未来人生发展中的分析、观察以及创造能力等。 2.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职业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大学生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给自我进行人生定位。大学生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 3.促成大学生成功实现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从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人生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生的成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特定的职业中去谋求。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不同的人生,因此,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首先,选择合适的职业为大学生提供自我实现的舞台。大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只有在社会中寻找和争取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最能发挥自己的才华,才能充分获得相对竞争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其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断调整和改进促使大学生取得更快、更大的成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否能得到充分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进展状况。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周围的环境也时刻在变化,这种变化要求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不断进行对自身、对职业定位的合理调整,不断发现新的职业机遇,保持职业规划计划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统一,提高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本文从大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出发,论述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的关系,并就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严峻 众所周知,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连年扩招以来,我国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今后若干年前景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日益走向市场化,而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多样化使他们在择业、就业中面临更多的选择,应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的关系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很多人研究过,如吴航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讲座中,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论述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增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可能预测;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吴巍在《华章.教学探索》中发表了一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的文章。 赵莉在《试析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中将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结合,研究了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出了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大学生应着力做好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就业软实力,并多渠道培育社会资本,以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二)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的培养 李敏在《职业时空》探讨了《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提出了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显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及其与就业能力的关系,并从高校和贫困生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了以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途径。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对就业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就业能力开发的关系,有人专门进行了调查,他们通过国内外对就业力极其构成要素的分析以及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关系。还有人对对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八个因子进行分析,即自我认知能力、职业认知能力、生涯规划意识、目标管理能力、职业定向能力、计划执行能力、反馈与调控能力与自我提升能力,从中得到影响大学生规划能力的几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情况,由此有针对性的、系统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和对策,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力提高的方法。此外,宿州学院通过职业规划设计和创业比赛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这些研究都证明了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其就业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一)高校重视,重在落实 首先,高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的发展的重要性,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参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实施全程的指导。针对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目标,给予全程指导。 一年级(适应阶段):结合入学教育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未来从大一就开始设计的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我定位和探索职业定位的能力,并通过一些心理测试和职业测试、成长经历的寻求等手段确定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价值观等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锚。 二年级(探索阶段):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指导,如开展“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和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三年级(拼搏阶段):在这个阶段职业生涯指导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提高与职业相匹配的各项能力,通过参加兼职、社团组织以及社会活动等,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自信心、主动性和受挫能力;提高表达和沟通及交往能力,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年级(冲刺阶段):针对学生择业期间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就业形势与信息的服务;加强就业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就业指导;引导其主动走向社会寻找锻炼机会。 最后,建立专业指导队伍。高校要建立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团队,给学生以最佳的指导。专业导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业、专业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就业指导员则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其确立择业取向;辅导员应该是协调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这些成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可以预防学生职业上的盲目性,还可以提高总体的就业率,实现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自身定位,加强修养 (1)自我剖析和定位。自我剖析就是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自我剖析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特长、智商、情商、以及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只有摆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实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要了解自己的专业情况,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还会影响到自己的一生。对于专业不了解,很难制定目标,学习就缺乏动力,学业、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就缺乏相应的储备,因此要在了解自己的专业、客观分析自己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了解专业需求,做好职业准备。社会需求是影响大学生进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外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职业规划的现实意义。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的需求,特别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再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达到有的放矢的规划目标。同时,在大学期间还应该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可以在学生会、社团等担任适合自己的职务,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培养所需要的素质;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受挫能力。(3)建立合理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将来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职业理想的支撑。因此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需要广博与精深的结合,不仅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通晓和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加强自己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语言技能、网络技能、综合技能等。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与此相反的则是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持续走低。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和日益高涨的自我发展需要,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更迫切需要系统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高校基本都已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是由于存在就业指导缺少连贯性、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主导思想,并借鉴各学者的研究,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 一、就业指导全程化 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正处于探索阶段(15-24岁),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笔者将大学四年分为四个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其中,体现指导的全程化。 1.导入期(大一)。大一的学生刚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对于自身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普遍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第一,入学教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二,自我认知,通过相关量表及有针对性的课程来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劣势、能力素质等;第三,专业认知,各专业负责老师通过讲座等形式向大一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职业定位、职业所需能力等,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并建立初步的职业生涯理想;第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重在帮助大一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意识,为后续就业指导打下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2.成长期(大二)。大二学生通过导入期的教育,对于自身、专业及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清晰的职业理想、自身定位不清等。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强化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职业知识教育,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介绍成功案例、专题讲座等活动和开设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第二,职业能力评估和发展,通过相关量表及校企合作评估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开设相关的能力发展课程,重在于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开展相关课程和讲座,指导学生撰写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3.过渡期(大三)。相较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大三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结合大三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要来开展指导工作:第一,实习安排,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市场合作等形式为学生开拓实习路径,提供更多的实习选择;第二,求职教育,通过开设课程、专家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求职教育,包括简历、网投、笔试、面试等;第三,职业生涯发展辅导,在前两个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大三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生涯目标定位的指导,帮助大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第四,职业能力培训,在过渡期应当重视大三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职业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这两个方面的培训。 4.尝试期(大四)。进入大学四年级,就意味着毕业和就业,大四不仅是学生四年职业生涯准备成果的检验,也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指导教育和服务成效如何检验,这一时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中心无疑是名副其实的“就业指导”:第一,提供和就业信息,其中包括校企合作招聘、开展公益性质的招聘会等;第二,就业指导和咨询,指导中心与企业、人才市场等合作,关注就业形势、开展职前培训、就业程序指导等。 二、就业指导全方位 理想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应当是全方位的,本项目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大都处于职业探索阶段(15-24岁),在本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当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意识,不断发掘和发展个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做好充分准备。具体可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目标实现辅导等。 2.能力培训。能力培训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培训机构合作、校内选修课程、校内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帮助学长不断提升其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商务礼仪等。 3.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并不单单是指在学生大四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而是包括从学生进入大学的入学教育开始,直至学生毕业就业离校。因为学生所处的阶段不同,心理变化、职业目标、个人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就业指导在每一阶段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都是不同的,要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同时,各阶段的就业指导也不是完全迥异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递进的,关注学生每个阶段的变化适时地予以帮助和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工作核心。 4.就业咨询。就业咨询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告知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等,同时也接受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咨询和求助。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主要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能加快信息的更新,加强和校外联系,为学生实习就业铺就更多的路径。 5.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能配备专业的就业心理辅导人员,该方面工作包括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心理辅导。当学生在探索职业生涯目标和实现就业的过程中,遇到某些困难或心理上产生问题时,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及时主动地予以心理帮助和心理辅导。 三、就业指导一体化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性问题,不是单单学生和高校二者能完全解决的,因此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一个媒介,连接起学生和校外用人单位之间联系,通过校企合作、校外企业家讲座、企业参观等活动,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适应企业生活,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避免供给与需求错位的现象。 四、就业指导专业化 在本项目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人员主要由高校辅导员、学工办教师等组成,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和心理咨询师较少,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层次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办事效率和效果。因此,指导人员的专业化也是理想的就业指导模式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一方面,在人员选择,高校要注意人员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择优录取,同时组织就业指导队伍的时候要注意团队内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形成一个专业化的指导队伍;另一方面,高校应当注意指导队伍的培训,包括定期培训、能力拓展等,也要时常与其他高校、职业指导专家、校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保持指导队伍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职业规划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适应研究 摘要:2013年我国将面临史上人数最多的高校毕业生,而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问题。本文将从分析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因素出发,来探讨职业规划的作用及如何设计有效的职业规划以减少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 关键词:就业 职业规划 适应 1 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递增:2005年仅280万,2011年已达643万,到2013年将达699万。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虽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问题,而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大学生主体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 1.1 不正确的择业观 不少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而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选择工作标准是大城市、高工资,而偏远地区、收入较低的单位,根本不考虑。在此就业观念下,那些大城市、高工资的招聘现场总是人满为患,而偏远地区、收入较低单位的招聘却无人问津。所以,“就业难”实际是到大城市、高工资岗位就业难,而在我国中西部、县城以下基层单位却急需大学生。 1.2 缺乏核心竞争力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50%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45%的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这种结构性矛盾问题主要在于大学生在校时,对知识、技能的积淀比较盲目,不能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及技能,缺乏核心竞争力,致使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1.3 创业意识淡薄 我国正全面进入工业经济阶段,当前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充实社会,而且需要更多的创业者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能力低下,创业意识淡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及时进行职业规划,转变择业理念,顺利完成自身能力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2 职业规划的作用 科学、有效的职业规划可以为大学生们尽早地确定人生方向,缩短成功时间及提高成功概率。合理、有效的职业规划主要有以下作用: 2.1 为发展“导航” 舒伯把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五阶段。个体的职业规划一般起始于探索阶段中的过渡阶段(18-21岁),正好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起步。大学生通过对职业规划的学习和规划,可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了解人才市场,从过去的理想进入当前的现实,调整职业期望,进行专门职业培训。因此,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职业生涯,可为他们的人生进行“导航”。 2.2 为成长“护航”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们必须在大学期间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完善自己,增强核心竞争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职业规划。有效的职业规划,可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人格特质、兴趣、潜能等,树立正确的职业动机和人生理想,最后实现人生价值。事实证明,有效的职业规划可帮助大学生确定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他们在职业发展中“走弯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护航”。 3 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3.1 确定志向 确定志向是职业规划的起点。职业生涯的发展,首先从选定方向开始,只有确定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大学生们才能朝着这个方向一步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2 准确评估自己 准确评估自己是职业规划的基础。只有对自己进行充分深入的分析,才能制定有效的职业规划。如运用MBTI性格理论了解自己属于哪种心理类型;运用霍兰德兴趣理论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具备什么能力;通过分析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剖析自己最想要什么……只有在客观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和自我学习能力等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才能知道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3.3 分析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是影响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组织与社会环境。大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要对企业、行业环境、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与结构、用人趋向和标准、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政治和经济环境等进行客观分析。调查分析时,不仅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历史与现状,更要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只有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才能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规划与职业路线选择。 3.4 职业抉择 一个人的择业适当与否关系到他一生的前途,因此,大学生要运用SWOT分析进行职业抉择。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个体自身的强势和弱势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分析外部环境的发展机会及潜在威胁。大学生利用此方法可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短处及外部环境发展机会及潜在威胁,在此基础上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计划相关的学习、培训等。 3.5 设定目标 职业目标的设定是职业规划的核心,是个体在职业与其潜能及主客观条件最佳匹配情况下,以个体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环境等条件为依据而进行的决择。大学生一般可先根据自身素质及社会发展趋势,确定长期目标,然后对目标进行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的设定要遵循具体、可度量、有挑战性、有价值、有时限五个原则。 3.6 制定行动方案 确立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行动方案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学习、训练、工作等方面的措施。行动方案可分为长期和短期方案。长期方案的实现要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社会发展趋势,不断设定新的短期行动方案。而短期行动方案要以长期方案为方向,在制定长期方案的基础上,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信息,逐步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3.7 评估和反馈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在职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环境越来越不可测,会使我们与原来制订的职业目标有所偏差,这就需要对职业目标进行评估。评估时,主要是对目标、路径和实施策略等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则要诊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再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规划指导与不良心态的矫正方法 摘要: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愈发严峻和激烈的竞争趋势使社会广泛关注着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就业成功的关键在于目标明确性,自我认识的完整性以及思考的独立性。正确地认识自我,制定合适的目标,及时调整心态是大学生成功踏出象牙塔,迈向社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职业规划 心态调整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这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社会知名调查机构麦可思一份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同比下降13%。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就业环境中的竞争愈发的激烈。很多的大学生到了即将升入大四的时候才开始思考自己以后未来的职业发展,为时已晚。社会对大学生的印象主要局限于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感,好高骛远,重视物质名利和目标模糊[1],怀抱着希望不通过一番努力便可在毕业后进入大型企业或机关部门的幻想,不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详尽实际的规划,这样终究会在毕业的时候失去竞争力。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畸形,首先应该在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不应想着一蹴而就便能够得到终生并且优质的岗位。其次要对想要从事的职业进行规划,结合自己的能力所长以及兴趣爱好,给自己制定一系列的短、中、长期目标。最后要提高自身素质,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增强学习能力。本文将从职业规划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角度给各位应届毕业生以建议和意见。 1 职业规划 1.1 使用职业兴趣测评 在进入大学后,便要对未来的职业有所规划。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时,可以参考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职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人们在符合自身人格以及自己所喜爱的职业环境中会发挥出更大的效能。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便是一个非常简便和有效的职业兴趣测评工具。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建立在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之上,得到验证并且广泛使用于国外各大机构与企业。霍兰德认为兴趣可以使人们积极、愉快和高效地面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这种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有相关性。他将人格分为了六种类型,分别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根据职业人格理论,霍兰德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VPI),量表由160个职业条目构成,他把职业兴趣分为六个方面,即对应着上述的人格的六种类型,有六种环境模式。同时职业也分成与之相对应的六个领域,根据受测者对160个职业条目的得分高低在职业分类表中查找职业。最终的职业兴趣可以是广泛的职业领域,也可以指向具体职业。自我导向探查表(Self-Directed Search,SDS)是在VPI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量表,可供测试者自己来进行管理、计分和解释结果的职业咨询工具。整个量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列出自己的理想职业,第二部分是测试部分,分别有测量活动、潜能、爱好的职业以及自我能力评定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建立在霍兰德的理论之上所编制,每个方面有题目38道。第三部分按六种类型的四个方面测得结果的得分高低,按由大到小取三种类型构成三字母职业码。(每个职业根据研究均有职业码)第四部分为职业寻找表,包括1335个职业,每种职业都标有职业码和所要求的教育水平。 1.2 使用人格测试 当人们从事与自己人格特点相符的职业时,会更容易感受到舒适感、并且也更易于获得成就感。在确定梦想的职业前可以通过人格量表对自身有更加准确具体的了解。 《NEO-PI五因素调查表》是美国心理学家考斯塔(Costa)和马克雷(Mccrae)在他们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考斯塔和马克雷将人格分为五个基本维度,即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认真性。量表包括300个题目,受测者在量表上(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共五点)指出每个句子表示他们自身特点的程度。受测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得分来了解自身的人格特点。 1.3 目标设定 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可以更有根据地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符合自己的工作才是适合的。找到自己喜爱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后,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目标去敦促自己实行。设置目标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标的设置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并不是人人皆知的。好的目标设置是遵循SMACRT原则的,即S(具体性)、M(可量化性)、A(可达成性)、C(挑战性)、R(奖励性)和T(时间限制性)。意味着要设定具体明确的行为标准,设置可量化的目标以便执行;定的目标不宜过多,要可以达成;目标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切勿过难,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目标本身要有一定的意义,让人感觉为了达成目标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使人充满成就感和愉悦感;需要有完成时间的限制。 一个长远宏大的目标是需要分解为许多个小的短中长期目标的,这样便于一一攻破。在将目标分解的时候需要注意每一个小的目标都是具体可量化并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这就保证了我们在完成目标过程中的执行能力。首先我们需要将目标按照时间长短进行分解。长期目标一般为5~10年内的目标,需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念,具有可达成性也不失一定的挑战性;中期目标一般为3~5年内的目标,需要与长期目标保持一致,基本符合价值观,能够对目标的实现做出预估;短期目标一般为1~2年内的目标,需要与中期目标保持一致,目标具体,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具有可操作性,可分为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职业目标按照性质分解为外目标以及内目标。外目标的制定侧重于职业的经济目标,环境目标,职务目标等外在标记。内目标的制定则侧重于职业生涯中知识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以及内心的感受。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进行差距分析,将目前的状况与目标相比,可找出差距,从而使目标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差距分析的过程分为4步,一是找出差距,二是找到缩小差距的方法,三是寻找实现的途径,四是将可能实现的途径列入自己的目标中,将其具体化。 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参考自身的人格特点以及能力特长,最终可以确定自己的未来的职业方向,为自己的职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选择发表文章,做实习,提高自己的绩点,提升科研水平等,增加自己的筹码,在未来面试就业的时候将拥有更大的胜算。 2 调整心态 2.1 就业前心态调整 大学生就业中的不良心态包括消极等待、好高骛远、自卑自弃和择业单一。造成这种不良心态的原因在于大学生普遍模糊的就业目标、缺乏自我认识和择业期望过高[2]。在学校生活中就应该多了解职业的新资讯,扩大职业的选择范围,将眼光放长远,调整就业的期望值,同时还需要大学生直面现实,切实地提高自身的能力,让自己真正地在将从事的职业中发光发热,肯定自己的价值。 2.2 就业后心态调整 入职意味着大学生将要走出象牙塔,走进真正的社会,压力相较于学生时代显得更加复杂和重大。 根据某国营公司对其青年员工的调查发现,目前的青年员工除了自身目标所带来的压力(渴望领导同事认可、收入增加和职位提升)外,还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高物价、高房价、经济民生问题、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以及收入分配问题),这些压力都是不可避免以及需要予以重视的。这份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的生存压力很大,因此更加需要调整心态。 刚入职时,一定会面临不少的困难,不断地试错,易产生挫败感,使人变得沮丧甚至颓废。调整自己的心态,融入新的环境显得格外重要。班杜拉曾指出,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过去的成功经验。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一种信念。高自我效能感意味着人能够更有动力去迎接挑战。通过不断地试错从中学习得到长足的进步,有成功的经历和体验,便会使我们更加地有自信,将来也必定会充满信心地完成这份工作。同时学会并保持待人接物谦和有礼,可以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尽快融入新的群体。 其次,部分大学生在入职后逐渐发现工作内容与自己的价值观念有所偏离或者不得上司的赏识,而受挫。在工作中应当摆正态度,勇于接受及面对批评和挑战,不断地挑战自己的不舒适区,将性格锻炼得更加强韧。应当以优秀的工作业绩作为追求的目标,用优秀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及价值。 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转变为精神压力时,应当尽快纾解。可以多进行体育活动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空暇时阅读书籍陶冶心灵,还可以尝试着参与到新的群体中,主动地去与他人交流,他人面对真诚的交流时也必定会投以真诚的回馈。 3 结语 当代大学生应当戒除好高骛远、盲目跟风和崇尚物质名利的心态,端正对未来职业的态度,对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有一定的把握,以此为依据选择职业,做出合理可操作的规划。同时也应戒骄戒躁,保持谦和认真的态度对待社会中的人与事,力求在入职前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增加竞争力。
数据管理论文:建立机电设备大数据管理系统探讨 摘要: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盘活工作采用手工记账,主要存在处理速度慢、传递不及时等问题;建立机电设备盘活系统可以对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盘活管理所涉及存量机电设备信息生成、存量机电设备信息公示、盘活步骤、存量机电设备使用情况跟踪、分析等进行全程闭环式信息化管理,加快了设备周转、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机电设备;大数据管理;系统 1建立盘活大数据管理的必要性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设备机电管理处、设备租赁中心的机电设备盘活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业务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机电设备信息以纸质单据或报表形式分散存放于各生产矿与集团不同部门,共享程度低,处理速度慢,易出错;机电设备信息汇总、统计慢,传递不及时,造成信息滞后,影响决策、分析;财务信息、存量机电设备台帐信息、现场实际情况对比困难,可能造成存量机电设备过储或供应欠缺;存量机电设备价值计算、平衡利库、库存预警等均依靠人工计算,工作量大。集团机电设备盘活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机电设备盘活系统或系统)对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盘活管理所涉及存量机电设备信息生成、存量机电设备信息公示、盘活申请、审批、价值评估、调拨、租赁、出售、转让、接受、报废、存量机电设备使用情况跟踪、分析等进行全程闭环式信息化管理。 2盘活设备管理流程 系统从各矿设备台帐及集团各部门财务数据开始,生成存量机电设备台帐,实时/定期对该台帐进行数据更新;各生产矿可通过实际需求查询或由系统库存报警自动生成机电设备盘活申请;设备机电管理处、设备租赁中心依据该申请,联系设备归属矿、机电处、集团财务等相关单位、对该申请进行线上核实/审批,以及线下现场检验等;获得审批通过的设备,将在存量机电设备原所属单位进行出库,在接收单位进行入库。系统为管理流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提供详尽准确数据,有效辅助集团公司解决存量机电设备盘活过程中业务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存在的执行、监控、统计等问题。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图中资产即指机电设备)。针对集团机电设备盘活业务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机电设备信息以纸质单据或报表形式分散存放于各生产矿与集团不同部门,共享程度低,处理速度慢,传递效率低,易出错;机电设备信息汇总、统计慢,传递不及时;财务信息、存量机电设备台帐信息、现场实际情况对比困难,可造成存量机电设备过储或供应欠缺;存量机电设备价值计算、平衡利库、库存预警等均依靠人工计算,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开发集团机电设备盘活数据管理系统[1]。 2.1建立集团盘活机电设备源数据仓库 目前集团公司各直属矿井、千万吨矿井、二级子公司所辖矿井的各类盘活机电设备信息共享程度低,针对各矿可盘活机电设备管理的不摸底,各矿盘活机电设备所在位置、盘活机电设备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情况不明朗。建立基于利用集团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的集团盘活机电设备设备数据仓库,对各矿盘活机电设备建立集团统一的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 2.2建立集团盘活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体系 目前集团盘活机电设备管理流程是基于手工层面的管理流程,各矿信息获取、申报、审核、批准等均处于手工或半手工状态。建立基于电子信息流程的管理体系,盘活机电设备信息状态在线共享,与集团财务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接,共享盘活机电设备的设备信息,状态建立集团层面的盘活机电设备管理运营标准实现机电设备盘活流程的电子信息化。 2.3建立集团盘活机电设备的考核指导体系 目前盘活机电设备的管理流程中有些环节还存在管理困难。目前集团各生产矿所属盘活机电设备的完整性,该机电设备是否已经被拆卸成不同配件;盘活机电设备的可用性,该机电设备是否在可以运行的状态;盘活机电设备的可靠性,该机电设备是否得到了应有的维护。由于手工操作的局限性,上述工作的管理处于缺失或部分缺失状态。利用互联网电子信息化技术,将管理颗粒延伸到每一台盘活机电设备设备,针对各台设备进行信息化考核。 2.4完善盘活机电设备分析预测功能 通过对盘活机电设备的机电设备管理运营,建立设备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各矿盘活机电设备调拨、属地化管理等进行数据分析,实现风险库存、调拨预警等功能。 2.5实现平台分级管理、远程访问等功能 系统提供数据网络接口,可以利用Internet和集团局域网将盘活机电设备信息和分析报表等传送到有关部门及生产矿井,实现盘活机电设备信息的整合和信息共享、远程查询。同时针对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开放不同级别的盘活机电设备数据,做到信息分级化管理。 3大数据在机电设备盘活方面的应用及创新 将大数据概念引入机电设备盘活领域,同时兼顾煤矿集团企业架构与煤机管理特殊背景,在国内外此项研究均属首次。系统为同煤集团机电设备盘活管理工作定制开发,以机电设备盘活工作为主线,同时兼顾研究设备维检运行、煤机调配规律等实现对集团直属矿井、千万吨矿井、子公司等分级进行机电设备设备状态的跟踪监督;通过与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对接,利用现有集团局域网、国际互联网等,实现信息共享,与机电设备盘活工作信息化。主要创新如下:(1)建立集团盘活机电设备设备的数据仓库,记录从设备采购、地理位置、归属、维检、盘活等信息,记录盘活机电设备的“前世今生”。(2)建立基于集团局域网、国际互联网的混合网络架构,通过与财务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的煤矿机电设备盘活信息化工作体系。(3)通过对每台设备的数据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盘活监督考核体系,弥补了手工作业条件下,单台设备监督苦难的缺陷。(4)通过K-means、最大期望等大数据算法,建立机电设备盘活的大数据预警机制,实现库存、采购、盘活等多维度数据分析功能。 4前期研究工作情况、现有的基础和条件 同煤集团集团公司在煤矿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塔山、同发东周窑等千万吨矿井已经成功实施库存管理系统,马脊梁矿实施了安全生产大数据系统。集团机电设备盘活大数据管理系统可充分利用机电设备管理与大数据风险预警的积累经验,为集团机电设备盘活管理工作进行定制开发。 5社会经济效益 (1)系统对集团盘活机电设备设备信息进行了统一化、标准化、数据化。通过建立盘活机电设备数据仓库,将集团各所属矿井的闲置机电设备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将各类可盘活机电设备进行信息公开与信息共享。可极大提高闲置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采购。(2)系统对集团盘活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了数据化、信息化梳理,建立完善基于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机电设备盘活管理流程。从过去的手工/半手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为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模式。(3)系统对集团盘活机电设备工作进行了深耕细作,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过去管理到矿/大类别的设备,精细化到每台设备的管理,通过监测每台设备的属地性、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大大提高机电设备盘活工作效率、通过对每台设备的精确考核,从而实现了机电设备盘活工作的闭环管理。(4)系统利用K-means、最大期望等大数据常用算法,建立大数据设备管理平台,通过监测盘活机电设备设备状态,为设备采购、设备报废、库存预警等提供管理支撑。 6结语 同煤集团存量机电设备盘活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机电管理处、设备租赁中心每年仅有数名管理人员,便已经实现了每年四亿元以上的机电设备盘活,为集团节省了大量采购开支。机电设备盘活大数据管理系通过对每一台盘活机电设备的精确管理、管理流程信息化实现、与现有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对接、商业智能机制引入,可有效提高闲置机电设备使用效率,大大节约集团设备采购数量。 作者:庞海龙 单位:同煤集团机电管理处 数据管理论文:大数据管理会计信息化解析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已经在我国众多领域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此发展过程,我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优势和应用现状以及所面临的的问题,以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些问题的控制和改善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数据;管理会计信息化;优势;应用现状;问题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管理会计的功能已经由提供合规的信息不断转向进行价值创造的资本管理职能了。而管理会计的创新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引擎之一,在大数据的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功能是否能够有效的发挥,与大数据的信息化,高效性、低廉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一、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优势及应用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下,管理者要做到有效地事前预测、事后控制等管理工作,在海量类型复杂的数据中及时高效的寻找和挖掘出价值密度低但是商业价值高的信息。而管理会计信息化就能够被看做是大数据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的一个相互结合,可以认为是通过一系列系统有效的现代方法,不断挖掘出有价值的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和其他非财务会计方面的综合信息,随之对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分类、计算、对比等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此能够做到满足企业各级管理者对各个环节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等的需求。需要掌控企业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方向就能够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来实现;需要帮助管理者优化企业生产活动就能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对供产销一系列流程进行监控来实现;需要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了解以此帮助管理者为企业制定战略性目标能够通过业绩评价信息化来实现。 (一)预算管理信息化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仍在不断加强。正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瞬息万变,与此同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方式,选择跨行业经营的模式,经营范围的跨度不断增大。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实力,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要求。虽然不同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不相同,但对通过环境的有效分析和企业战略的充分把握,从而进行研究和预测市场的需求是如出一辙的。企业对需求的考量进而反应到企业的开发研发、成本控制以及资金流安排等各个方面,最终形成预算报表的形式来体现企业对未来经营活动和成果的规划与预测,从而完成对企业经营活动事后核算向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监管控制的转变。然而从2013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和元年诺亚舟一起做的一项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调研结果中得出,仅仅有4成的企业完成了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大型的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信息化应用这方面的普及率都不高,足以说明我国整体企业的应用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从整体上来讲,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并未在我国企业中获得广泛的普及。 (二)成本管理信息化 企业由传统成本管理企业向精益成本管理企业转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而基于大数据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对计划、协调、监控管理以及反馈等过程中各类相关成本进行全面集成化管理。而进行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以及对企业价值流进行管理。企业能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对有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等进行有效地信息记录及进行标示,并结合在财务信息系统中产生的单独标签,使与企业有关的供应商、生产经营过程和销售等的过程全都处于企业的监控。以此企业可以做到掌握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时了解到原材料的消耗,产品的入库及出库等一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结合价值链的分析和价值流管理,企业通过将生产过程进行有效地分解,形成多条相互连接的价值链,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每条价值链的成本数进行有效的追踪监管和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为企业提出改进方案,并使用历史成本进行预测,达到减少企业的不需要的损失及浪费,最终达到优化生产经营过程。虽然成本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企业完成全面的成本管理,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信息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三)业绩评价信息化 业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的一种反馈信息,当企业的绩效处于良好状态,代表企业的发展状况良好,也反映了企业现阶段人才储备充足,发展处于上升期,由此企业定制扩张战略计划。而当企业的绩效不断减少,代表企业的发展状况在恶化,也反映了企业的人才处在流失状态,企业在不断衰退,此时企业应该制定收缩战略计划。企业进行业绩评价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各类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地将对员工的业绩评价与企业的财务信息、顾客反馈、学习培训等各方面联系在一起。对于企业而言,具备一套完善且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业绩评级和激励体系是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组织内部关系成熟的一种重要表现。然而,如今对于具备专业的业绩评价信息化工具平衡分卡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大的原因应该是对业绩评价的先进办法对于数据信息的要求比较简单,通常可以由传统方式获得。所以,现如今能够完全将业绩评价纳入企业信息系统,并能够利用业绩评价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企业数量并不多。 二、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不重视 我国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不重视的问题。首先,对管理会计信息化概念和建设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甚至由于对于企业自身的认识不够充分,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趋势产生了质疑和抵触心理。再者,只有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中进行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及应用,但是,企业应用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进而促使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较低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手段已经在我国众多领域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此发展过程,我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受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与软件的设计和应用也要求较高,所以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基础建设还相对较落后。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理论与企业经管机制不协调 虽然随着国家政策鼓励和扶持,很多行业的不断涌现出新的企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在规模以及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管理决策方面也产生了显著地差别。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权责统一,产生了管理层短视行为,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等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适应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在企业进行规划和建设时,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理解和考虑,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好的法律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要求企业处于相对较好的环境之中,以此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管造合适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内部环境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良好发展要求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树立有效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股东、懂事、管理层以及每个员工的价值观念体现,有利于各级员工都能够正确认识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接受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价值取向。再者,企业要储备足够的管理会计人才,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同时,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最后,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为企业创造长足的生命力,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开发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不断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会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信息系统进行组合使用,并且这种情况在未来也可能将持续下去,企业需要建立综合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也面对着一些问题。因此,相应的措施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才能够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作者:李瑞君 单位:河南大学 数据管理论文:制造企业资源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摘要] 制造企业逐渐认识到材料、标准件等基础资源数据统一管理的迫切性,传统思路是每一类基础资源建一个管理系统,存在建设重复、维护成本高、系统集成复杂等问题,文章着重分析了企业基础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共性需求,在分析基础资源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数据建模为核心的企业基础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多种类型的基础资源数据的统一管理。 [关键词] 制造企业;基础资源数据管理;管理系统;数据建模 1制造企业基础资源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深入应用,制造企业逐渐认识到基础信息资源统一管理的迫切性,开始逐步开展设计、制造等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并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将企业经常使用的材料、元器件、标准件等基础资源整理后形成内部共享的基础资源数据库。然而,制造企业研发相关的标准件、材料、元器件等基础资源的分散在各个下属单位和部门,都不全面、比较零碎。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支持,各单位的数据库结构不一致、编码不一致、建设要求不一致,信息分散、数据重复、相互封闭,缺少持续维护,各数据库多数不具备完整性、权威性和开放性。缺乏统一的有效管理,共享程度低,必然影响设计制造一体化效率。传统的基础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是为每一类基础资源建一个管理系统,虽然实现了各类基础资源的管理,但也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 (1)投资大,开发周期长。 (2)运行维护成本高,管理员需要学习多个系统的管理技巧,需要与多个不同的系统供应商合作完成系统的维护和更新。 (3)使用成本高,使用人员需要熟悉多个系统,在查找一些紧密相关的数据时,需要跨多个系统操作。 (4)缺乏统一的、完整的基础资源管理,各系统间数据重复存储,造成大量数据冗余但又有部分数据不全的矛盾现象。 (5)集成应用成本高,各个系统间是独立的,为实现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需要额外的集成工作。针对以上问题,制造企业亟需研发支持包括标准件、材料、元器件等基础资源在内的统一的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为企业各单位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也就是说,通过一个管理系统就能完成各类数据的管理和查询使用。 2基础资源数据统一管理模式 以标准件在企业里管理基础信息资源的主要过程如下。 (1)梳理数据模型:标准化管理部门完成标准件信息梳理,包括标准件类别信息,每个标准件的描述信息等。 (2)开发系统:系统开发人员根据标准件信息设计数据库,完成系统的代码开发。 (3)部署系统: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的初始化,设定人员功能权限。 (4)数据录入:数据维护人员将标准件数据录入到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中。 (5)数据使用:标准件使用人员访问管理信息系统,查找需要的标准件并下载数据。材料、元器件以及其他基础资源的实现方式大同小异,最终企业往往在逐步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矩阵模式,即标准化人员、软件开发员、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和数据使用人员需要再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完成相应的重复性工作。针对传统的多个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并存的缺点,本文提出的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抽取业务流程共性需求,通过一次系统开发实现多种类型的基础资源信息统一管理。 (1)开发系统:系统开发人员总结各类基础资源信息的数据模型共性,开发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 (2)系统建模及部署:系统实施人员根据基础资源数据结构和管理要求完成基础资源数据模型、表单模型、流程模型等模型的建立。 (3)数据录入:数据维护人员选择待录入的基础资源数据模块,将数据录入到系统中。 (4)数据使用:使用人员访问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查找需要的数据并下载数据。因此,建立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后能有效解决多个系统存在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需要设计开发兼容各类基础资源信息的建模工具。 3系统核心功能 针对新的数据对象的管理需求,数据管理功能模块为系统实施人员提供业务建模配置工具。 (1)数据建模:利用数据建模工具完成数据对象的数据模型的建立。 (2)表单建模:从数据模型中选择相关的数据源作为表单展现数据,利用模版自动生成表单的样式(HTML代码),美工人员借用第三方网页设计器完成表单页面的美化。 (3)报表设计:从数据模型中选择相关的数据源作为表单展现数据,选择报表的模版展示方式,生产报表页面。 (4)利用功能设计工具实现数据对象的展示页面(WebPage)的布局,设定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功能,确定页面的位置及关联菜单。 (5)利用工作流引擎设计数据管理的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角色、权限和业务逻辑。该步骤可选,即对于部分数据可以不经过流程直接提交数据库。 (6)用户使用新功能完成数据维护。 4数据建模设计与实现 数据建模功能是基础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块,是实现多基础资源数据统一管理系统的核心。从企业设计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标准件、材料和电子元器件数据特点分析可以得出,基础资源信息由两类数据或属性组成: (1)基本属性:可以用数据可中一个字段描述的数据,包括字符、整数、小数、时间、文件、富文本、图片等。 (2)复杂数据对象:指资源的一个属性需要用多个数据来描述,在数据库中需要用一个结构化的表格来表示。因此,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需要提供支撑上述两种属性建模及数据录入功能。在数据建模中根据描述基础资源属性的不同,采用三种类型来创建及管理。对同一种基础资源建立一个单独的库进行管理,对每个库建立分类。注意到基础资源每个类别拥有该类别的独特属性。以材料数据为例,在金属材料类别中一个常用的属性是剪切强度,但对于非金属材料而言,如橡胶而言,一般不测试热导率。为保证系统能灵活定义基础资源属性的同时保证存储空间最优化,系统采用继承树的方式存储基础资源属性。数据建模的最终目的是生成物理表,在生成物理表的过程中有“继承”关系的体现,所谓继承就是根据分类的层级关系,孩子分类结点自动拥有父级结点的属性,同时孩子结点可以有自己特有的属性。Browser是浏览器段运行的JQuery脚本程序,在客户端对建模过程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精度以及是否必需等规则开展校验,T9PcategoryTypeAct为分类管理前后台交互类,属于基础服务层,获取从浏览器发出的建模指令,判断属性字段是否存在,T9PropertyCategoryAct负责数据建模前后台交互类,属于数据交互层,根据T9PcategoryTypeAct的指令完成在数据库(DB)中完成数据库表的建立。 5结语 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制造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基于统一管理模型,能有效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有效解决多种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重复、缺乏统一管理等突出问题,系统的核心是灵活的数据建模功能,使系统适应基础资源数据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已在制造企业实际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价值。 作者:马戎 周翀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中国兵器工业信息中心 数据管理论文:探析欧洲海洋数据管理网络及其服务 欧洲的海洋观测系统是分散的。在欧洲各沿海国家内,分布着政府机构和私人工业的600多个科学数据收集实验室。他们通过船载传感器、潜水设备、固定或漂流平台、飞机、卫星等手段收集数据,用以观测物理海洋、地球物理、地质、生物、化学等参数。欧洲的海洋观测系统又是集中的。它是全球海洋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的主要海洋区域,如北极、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黑海以及北美和亚得里亚海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也都有各自的区域海洋观测系统,如西北大陆架业务化海洋学系统(NOOS)、波罗的海业务化海洋学系统(BOOS)等[2]。另外,欧洲的海岸线蜿蜒曲折,破碎复杂,各国还建立了许多局地海岸带监测系统,以便为海岸线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支持。 欧洲的数据管理网络 海洋数据的获取对于众多的海洋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预测、海洋国防安全等都离不开海洋数据。欧洲在先进观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数据信息管理和服务网络,并将它们在互联网上公开。通过使用人性化简单快捷的可视化用户界面,让来自不同背景的、无论是否具有处理复杂元数据库经验的用户来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对海洋学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轻松访问。这种便利的访问和获取方式将确保网络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业务海洋学中心和机构。学者及来自各界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将能够找到各种欧洲海洋观测系统和数据相关的信息,例如观测站点/设备,观测数据要素、测量精度、时空分布及观测数据所有者等特征信息。 1)欧洲海洋数据和信息管理网络 欧盟发起的海洋搜索(sea?search)计划聚集了来自30个欧洲沿海国家的33个研究所/中心,在不同的海洋数据和信息的管理和附加服务方面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3]。数据的学科范围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水动力学。另外,这些中心在各自的国家局扮演海洋数据和信息的国家资料中心或联络点的角色。它们是国家的中心节点,与其他的组织相连接,积极参与海洋研究和海洋环境管理活动;因此,负责监测和检查国家海洋研究活动和海洋数据流。大部分的合作伙伴也加入了IOC-IODE系统的国家海洋学数据中心。这些成员机构也参与了很多国家级和国际级别的海洋研究计划,包括一大批的欧盟委员会①计划。在多数情况下,成员机构对这些计划的海洋数据管理给予支持或协调。通过这些过程,成员机构为数据和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即数据监测、追踪、质量控制、处理、存档、产品制作、数据分析、元数据库及数据库维护、支持服务、数据分发/服务等积累了专业的技巧,训练有素的员工,以及建设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网络)。在sea?search(2002—2005年)计划期间,所有的成员组织一起建立并推广了来自欧洲30个沿海国家的海洋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泛欧洲目录以及概况。这些服务的维护、升级,以及未来的拓展由sea?search的后续计划———海洋数据网络计划(seadatanetproject,2006—2010年)来完成。sea?search计划的目标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维护及电子3个元数据产品/目录以追踪海洋数据和信息的动态,并提高欧洲海洋数据和信息的知名度、总体概况及可获取性。这3个目录分别是:①欧洲海洋环境数据集目录(europeandirectoryofmarineenvironmentaldata?sets,EDMED),一个索引和检索海洋环境相关数据集的欧洲标准,覆盖多个学科,它发起于1991年,至今仍在不断更新。目前,EDMED已经涵盖了来自超过574个资料中心的2814个数据集。②航次总结报告(cruisesummaryreports,CSR,旧称ROSCOP),一个通过调查船检索海洋航次信息的全球标准。它给出了这些航次所涉及的数据收集活动以及研究机构。航次报告由首席科学家编写。③欧洲海洋环境研究计划目录(europe?andirectoryofmarineenvironmentalresearchpro?jects,EDMERP),提供正在进行的研究计划、数据收集活动、参与机构和科学家、成果产品等信息。目前,EDMERP包括了来自超过62个研究中心的320多个研究计划。(2)针对数据和信息管理实践与方法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其发展和实施。(3)建立并组织形成处理、质控、存档不同格式海洋学数据的总体能力,并充分考虑单个团体能力差异以及新数据种类的出现。(4)定义、建立、实施公共数据索引(commondataindex)元数据目录,保证用户可以获得详细的海洋数据可获取性和地理分布信息。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技术将被应用于以分布式网络方式建立并维护新的元数据库,支持跨越多平台的检索。 2)海洋数据管理欧洲基础设施 欧盟海洋数据网络(seadatanet)计划是sea?search计划的后续计划,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来管理由海洋调查船和新型自动观测系统所收集的不同种类的海量数据集以及网络,并巩固现有基础设施,即来自35个欧洲国家的积极进行数据收集工作的40个国家海洋数据中心和卫星数据中心。这些专业数据中心的联合将产生一个独特的数据管理系统来在线提供统一质量标准的综合数据集[4]。seadatanet已联合开放数字资源库,对来自海洋船队,新型自动观测系统和空间传感器的数据、信息、产品和知识,进行管理、访问和共享。 通过使用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标准,现场和卫星海洋数据平台正在作为一个独特的虚拟数据中心提供元数据、数据和产品。seadatanet的各国合作伙伴将确保数据的归档和保存,以便它们被用于新的研究,保护不可能被重复创建的独特观测数据,提高供研究项目及海洋环境管理和教育、历史以及其他用途的数据的可用性。seadatanet还涵盖了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所强调的重要信任问题:安全性、保密性、所有权、保证来源、真实性,以及数据质量和元数据。标准的制定及其在通信和数据、元数据和产品质量保证问题方面的应用,为综合数据集提供了可通过评估的质量。seadatanet采用分布式网络方法对其数据资源实现综合协调的概述和访问,即通过制定和实施通用数据索引(CDI)服务来为用户提供了跨越整个欧洲的不同数据中心的海洋数据的可用性和地域分布等详尽信息。CDI为单个的数据集(如样本、时间序列、剖面图、轨迹等)提供了基于ISO19115的指数(元数据库),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在线数据访问接口。seadatanet同时还提供数据产品服务,其产品设计的目的是验证和综合有关海洋状态和健康监测的多学科数据集。区域涉及北极地区、北大西洋地区、波罗的海、地中海、北海等区域;主要变量包括热量和盐度、海平面、海流,还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的相关变量,如营养盐和溶解氧等。区域seadatanet产品已通过这个项目的框架开发了专用的网络界面———OceanBrowser并向公众访问开放。通过这个网络界面可查看水平断面和任意垂直剖面。图形可以导出为各种格式,包括PNG,EPSSVG和KML,还可下载NetCDF格式的整个数据产品或使用OPeNDAP下载一个子集。seadatanet开发的基本型产品主要是环境参数的网格场,用于估算其平均值、季节变化及年际趋势。分析场使得seadatanet数据中心能够进行质量比对检查和其余离群值的检测。这些产品被科研团队广泛使用,如模型初始化和新的观测地点的优化选取等。#p#分页标题#e# 同时,一批面向非专业人士的高层次产品也将被,以实现贡献于国际气候变化与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VAR)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海洋生态系统综合研究计划(IMBER)等重大国际项目、为Argo/Coriolis、My?Ocean、MFS/MOON等实时/业务项目提供补充产品等目标。用于分析的算法在优先级参数、时间和空间尺度和现有的程序方面,充分考虑了在不同海洋区域的特殊环境条件和需要。不同区域产品之间的一致性问题,由逆变模型分析进行的交叉检查来确保,并且通过参考DIVA图形软件专家和国际专家来实现。目前的工作主要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视化服务:用户将能够从产品目录中搜索到数据产品,然后在地图中查看以及下载产品。目录和地图查看服务正在与My?Ocean合作,根据INSPIRE和OGC标准进行开发[6]。在元数据服务方面,欧洲海洋机构目录(EDMO)、欧洲海洋环境数据集目录(EDMED)、欧洲海洋环境研究项目目录(ED?MERP)、航次总结报告(CSR)、欧洲海洋观测系统目录(EDIOS)等5个欧元数据服务,给出了欧洲的海洋组织和他们在海洋研究项目、大型数据集管理,以及调查船和监测计划获取的欧洲海洋和全球海洋数据方面的概要。这些目录由各国协同编制,由seadatanet合作伙伴整理。每个目录都有各自的来源,然而seadatanet已将所有目录在使用语法、语义和工具上进行了统一。下面分别介绍seadatanet的5个元数据目录[7]。 (1)欧洲海洋环境研究计划目录 欧洲海洋环境研究计划目录(europeandi?rectoryofmarineenvironmentalresearchpro?jects,EDMERP)涵盖了海洋气象、物理海洋、化学和生物海洋学、沉积学、海洋生物学和渔业、环境质量、沿海和河口研究,以及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等学科范围广泛的研究项目。在EDMERP编目中的研究计划是根据其题名或最关键内容的摘要而排列的[8]。其主要目标是支持用户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寻找其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使他们能够与计划的科研管理人员联系,并访问项目成果,如数据、模型、出版物等。数据库具有许多实用功能,例如确定沿海和河口的研究项目,包括它们的数据收集活动,确定灰色文献(greyliterature)等。EDMERP由欧盟海洋搜索(EUsea?search)项目发起。欧盟seadatanet是其后续计划,参加seadatanet的成员国覆盖了所有35个欧洲国家。此外,EDMERP最近完成了一次重大升级:EDMERP用户界面和在线内容管理系统已经升级到第二版(V2),这将更好地衔接其他seadatanet目录,并使用已被引入seada?tanet的通用词汇。用户可以查询和浏览EDMERP目录,还可以指定搜索条件的组合。由此生成的与查询匹配的结果将出现在一个浏览列表中,清晰显示所选的个数,并允许在列出的结果之间跳跃浏览。此浏览列表可按一些关键要素排序,也可查看每个条目更多的细节,用户可以从一个项目跳到另一个。所涉及的组织和国家机构名称均设置了超链接,以链接到欧洲海洋组织目录(EDMO)所提供的具体组织的完整地址和描述介绍。EDMERP条目的汇编和维护由seadatanet网络的参与伙伴进行协调,它们与各自国家的机构联系和沟通,确保收集到重要的海洋研究计划的最新信息以及有关合作伙伴机构的地址和相关配置文件。NODC通过位于荷兰的机构来协调EDMERP的维护。这是通过一个专门的网上EDMERP内容管理系统(CMS)实现的。NODC可以为该国机构设置子账户,使其可以拥有自己的登录信息,因此,各机构可以添加和编辑自己的计划记录。然而,NODC负责验证由当地机构执行的所有修改和新建条目,然后再通过EDMERP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另外,研究机构可以通过XML文件交换提供新条目和现有的条目的修改。因此,已经开发了一个新的适合单机使用的录入工具———MI?KADO。本着与seadatanet和NODC内的其他元数据库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目的,EDMERPV1XML架构和XML交换格式已使用ISO19115元数据标准的标签来制定。EDMERPXML格式使用了通用词汇(commonvocabularies),该通用词汇是在seadatanet计划内发起建立的,通过网络服务和用户客户端保持业务运行。通过使用ISO标签和通用词汇,确保了与其他元数据库之间的互操作性。MIKADO工具可兼容修订后的CSRV1的XML格式,并使用seadatanet通用词汇。 (2)航次总结报告航次总结报告 (cruisesummaryreports,CSR,旧称ROSCOPs)是记录和汇报航次调查或海上现场实验的常用手段[9]。传统上,首席科学家有义务在航次结束两星期内向其国家海洋学数据中心(NODC)提交一份航次总结报告。通过此报告给出海上测量和所采集的样本的第一级目录清单。在欧盟Sea?Search项目范围内,德国海洋局(DeutschesOzeanographischesDatenzen?trum,DOD)已经安装了一个创新的基础设施,以简化录入和更新航次总结报告(CSRON?LINE)的流程,并通过互联网搜索和提交航次总结报告(CSRRETRIEVAL)。作为其后续项目seadatanet的一部分,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参加seadatanet的所有35个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重大的升级是:CSR用户界面和维护系统已经升级到第一版(V1),与其他seadatanet目录更加一致,并使用了为seadatanet介绍的通用词汇。目前,CSR数据库涵盖了从1873年直到今天,来自欧洲30个沿海国家覆盖欧洲海域和全球海洋的超过37万条航次信息。其中也包括来自欧洲国家历史的CSR,从国际海洋勘探理事会(ICES)数据库加载的1960年之后的航次总结报告。CSR的汇编和维护由seadatanet网络成员负责协调,他们与各自国家的首席科学家沟通并且提交其CSR报表。NODC是荷兰的责任机构,协调和指导NODC成员机构整理和维护全国的CSR条目。这可以直接使用在线内容管理系统通过seadatanetCSR数据库完成,或者以CSR的形式提交给NODC,然后NODC将传输XML格式的CSR更新至seadatanetCSR数据库。为了与seadatanet和NODC内的其他元数据库标准化和统一化,使用ISO19115元数据标准的标签制定了CSRV1XML架构和XML交换格式。CSRXML格式使用了seadatanet发起的通用词汇,它通过Web服务和用户客户端保持业务。通过ISO标签和通用词汇的使用,与其他元数据库互操作性得到了确保。作为seadatanet项目的一部分,输入工具也已经升级。已经开发了一个新的输入工具:MIKADO,它适用于单机使用,与修订后的CSRV1的XML格式兼容,并使用seadatanet常见通用词汇。#p#分页标题#e# (3)欧洲海洋环境数据库目录 欧洲海洋环境数据库目录(Europeandirecto?ryofmarineenvironmentaldatasets,EDMED)。由意大利国家海洋学和实验地球物理学研究所(OGS)维护的海洋资料库目录介绍了由意大利几个科学实验室收集的500多套意大利海洋数据和普遍关心的国际数据库。该目录清单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生物海洋学、海洋气象、水文、海洋生态和水下声学等学科[10]。自21世纪初开始,已在全球范围收集多目录记载的数据集。他们的描述信息包括:观测的参数、仪器、数据处理、地理区域和时间周期、可用性和协调中心及联络人。它们以各自的格式(如数据库或文件、模拟记录、纸图、硬拷贝表格、生物样品等)被引用。完整数据集目录位于服务器上。 (4)欧洲海洋机构指南 作为seadatanet检索服务的一部分,欧洲各国的国家海洋数据中心维护着许多的元数据库。对于每个目录,重要的是具有海洋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活动和研究项目所涉及组织的最新名称和地址。因此,建立了欧洲海洋机构指南(Europeandirectoryofmarineorganisati?ons,EDMO),以简化和有效一致的方式来管理这些地址和组织概况。目前,EDMO列出并描述了超过1000个研究院、数据保存中心、监测机构、政府和民间组织,它们从事海洋和海洋科研活动和/或数据和信息管理或支持服务。EDMO条目的汇编和维护,由seadatanet网络的国家海洋学数据中心(NODCs)协调,他们与其所在国家的机构接触和沟通,以收集信息确保这些机构的最新地址和信息。每个现有的元目录的维护工作被并入这些NODCs的国家收集活动中,并已经实施新的手段和工作方法,以支持协调的维护。NODCs可以通过网上内容管理系统(CMS)检查和更新国家组织的条目。 (5)欧洲海洋观测系统目录计划 欧洲海洋观测系统目录(Europeandirecto?ryoftheinitialocean-observingsystems,ED?IO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欧洲海洋观测、测量和监测系统的检索目录,是欧洲全球海洋观测系统(EuroGOOS)的倡议之一,由欧洲委员会研究总局共同出资开发。该目录包含元数据,即位置、测量参数、频率、数据的可用性、仪器的技术信息、负责机构以及数据持有机构的链接等信息。EDIOS目录的定期更新,确保大多数欧洲进行连续观测的海洋观测系统的最新信息。该目录是EuroGOOS全面实施的先决条件,它实现了对欧洲业务模式的可用数据进行连续分析,从而能够优化仪器的布放、采样策略及分类设计;基于EDIOS可访问数据及其包括的海洋观测系统,将海洋观测设置为欧洲标准,并帮助定义欧洲海洋观测系统。EDIOS有如下几个目标:①收集目前在波罗的海、东北大西洋(包括西北部的欧洲陆架)、地中海的所有欧洲海洋观测站点/设备(站、断面、重复样品、浮标、平台等)获取的信息,包括其地理位置、技术特点、观测的频率,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一个可查询的数据库(目录)。②通过对使用中的海洋观测站点/设备进行分类来定义欧洲海洋观测系统。③创建一个可视化用户界面(用户参与),以方便各种潜在用户访问本目录。EDIOS分类系统对EDIOS元数据库中的条目进行了分类,使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的工作人员和使用者能开放式的以最小限制访问GOOS并立即识别描述观测站/数据的记录;访问某些组织和GOOS区域联盟的观测站/数据;以及那些仅设计为单一机构或本地接入和使用的观测站/数据。目前EDIOS包括12000多个信息条目,并不断地在更新中。EDIOS收录的信息包括:①数据收集手段(仪表、传感器、船舶、网络等)的技术规格。②地理坐标。③观测的详述以及他们的时空特征(但不包括观测值)。可以包括站点采样的生物和生物化学数据的信息,没有必要为这种实际记录存储做特殊的考虑。将提供包含实际记录的数据库/档案的链接。④测量的近似精度。⑤采样数据目前的应用,包括衍生产品的应用。⑥每个仪表或传感器的责任机构/研究所。⑦数据持有机构和研究所的链接。EDIOS使得各国的国家海洋观测系统能够快速组合和协调,提高欧洲周围海域的监测和建模,并发展和完善观测活动。它还允许对海洋观测和预报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并通过建立业务海洋观测系统的分类计划,来为海洋观测技术设置欧洲标准。EDIOS将鼓励对目录中包含海洋观测系统产生的数据在国家间进行广泛科学使用,以助于预测、评估,并制订应对全球变化的方案。 EDIOS对欧洲业务海洋学的促进作用将凸显在业务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从仪器制造商、海洋观测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建模到附加价值处理和客户的需求。除了IOC/全球海洋观测系统、EuroGOOS、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计划的用户外,该目录还将寻找自己的用户群体。他们将是科学家和海洋科研院所和机构,环境和资源管理机构,气象部门等其他人员;此外还包括SMEs海洋行业的中小企业。EDIOS将有助于一般的海洋资源用户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数据来源。此外,欧洲海洋观测地点/设备的汇编将有利于业务海洋学产生数据的协作及科学使用,从而减少冗余或重复的数据采样。由此带来的成本节约可能吸引更多的调查研究海洋,进而增加我们对海洋过程的整体了解。对ED?IOS测量系统的分类,将建立欧洲的海洋观测系统所需的欧洲标准。这些标准将处理由国家和区域机构存储的海洋观测站点/设备的格式、尺度、单位、地域分布、类型和详细信息。他们将有可能激励海洋观测设备的制造商和业主改善他们的系统。EDIOS将有可能首次实现对欧洲业务模式的连续性数据进行分析。主题网络将收集分散的海洋观测系统信息,将其整合归入目前正在使用的欧洲业务化海洋观测站点/设备的目录(包括黑海)。EDIOS的建立将尽可能与现有的如SEANET和EDMED等国际元数据库密切结合。如上所述,这样的一个目录能够协调各个国家海洋观测站,以改善欧洲海域周围的监测和建模,它是EuroGOOS全面实施的先决条件。EDIOS将会包括欧洲目前所有的目录以及数据存储机构和研究所的链接,从而有利于欧洲的海洋组织、机构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网和数据共享。EDIOS将采用未来定期更新的规定。EDIOS将向海洋科学、机构和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这将补充和支持元数据库,包含项目的档案记录,或该清单的科学航次,档案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目录和其持有者。到目前为止,海洋观测站/设备的信息包括:海洋站、重复站、锚系浮标、远程成像等,目前在欧洲这些信息分散且不容易获得。许多区域数据库包含某些类型海洋观测地点/设备的材料,或专注于测量变量和机构持有的数据。国家机构和研究机构通常持有他们经常使用的海洋观测地点/设备名单,但这个信息在不同的机构之间是不兼容的,即格式、尺度、单位等类型和详细信息往往不一致。因此,欧洲海洋观测地点/设备全面的目录将是业务海洋学和海洋科学领域一个新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在海洋数据管理领域,EU/MODB(地中海海洋资料数据库)率先提供了一个地中海温度和盐度的全面数据集。这项工作由EU/ME?DATLAS项目进一步发展,该项目制作了目前地中海地区最完整的数据集,包括温度和盐度的气候图集。正在进行的EU?MEDAR/ME?DATLAS-II项目,旨在通过收录化学和生物参数和黑海地区的数据推进上述工作。欧洲海域其他地区的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包括:波罗的海海洋观测系统(BOOS)收集由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运行的观测站观测信息;对于北海,欧洲北海地区的固定监测网络研讨会(SeaNet)提供浮标和平台的全面信息;其他欧洲国家建设海洋数据和元数据的数据库的行动,与欧盟支持的区域海洋大型研究项目框架内进行的海洋数据和信息管理活动相互联系(OMEX、MTP、CANIGO等)。#p#分页标题#e# 除了BOOS和SeaNet元数据库外,所有上述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主要或完全以传统海洋航次调查期间收集海洋学数据为基础。然而,欧洲的海洋预报需要具有实时数据采集能力的观测网络和分析系统、数值模式和资料同化程序。为此,大多数欧洲沿海国家维护着业务海洋监测计划,这些计划通常由国家机构和研究机构或科研组开展。然而,这些计划和项目通常只在每个国家内部运作,很少互相协调,即使在一个国家的各机构之间他们往往也是不相容的。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有10到15个不同的机构在进行业务观测,如果计算所有那些地方一级的机构,数字可以达到更高。除了国家方案,业务海洋数据也来源于国际项目(如MF?SPP—地中海预报系统的示范项目)。总之,EDIOS是业务海洋学一个急需的工具,将填补现有欧洲海洋元数据库存在的差距。EDIOS将通过提供关于欧洲在连续使用的仪器和传感器信息的一个全面的目录,帮助Euro?GOOS建立欧洲海洋观测系统。此外,它的可视化用户界面会使用户很容易获得感兴趣的EDIOS资料,从而确保了EDIOS对所有海洋部门、商业和非商业组织的实用性。 欧洲海洋观测与数据网络欧洲海洋观测与数据网络 (Europeanma?rineobservationanddatanetwork,EMOD?NET)是欧洲海洋委员会2008年发起建立的,其目的是把现有的、分散的欧洲海岸带、大陆架以及周围海盆海洋观测系统获取的原始数据整合起来,对其进行综合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存数据,为政府决策者、海洋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等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访问和获取渠道,提高海洋观测、预报、海洋资源管理、海运安全以及欧洲海洋研究效率等各项工作。EMODNET是端对端的系统,由传感器与平台、调查研究、通信系统、数据管理和信息工具几个模块组成。EMODNET将形成一个公共的数据管理办法,倡议和组织协调海洋数据的管理,包括欧盟第六框架计划全欧洲海洋数据网络(seadatanet)的延时数据、欧洲海底观测网(ESO-NET)的海底长期、多学科观测站,欧洲全球海洋观测系统(EuroGOOS)区域的实时和准实时数据,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的数据、图像和产品,国际海洋勘测理事会(ICES)的大量海洋学数据等。欧盟委员会已经签署了创建欧洲海洋观测数据网络(EMODnet)试点组件的服务合约。总体目标是创建试点门户,将分散和访问不便的海洋数据整合成完整海盆的可互操作的、持续和公开的数据流。整合的结果将有助于欧洲海洋观测数据网络的最终业务运行,为其确定流程、最优技术和近似成本。EMODnet-水文地理门户(EMODnet?hy?drographyportal)是EMODnet正在建设的数据门户之一。水文地理门户发起于2009年6月,目前正在为广大用户提供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在编制水深调查(铅垂线、单波束和多波束调查)目录方面正在取得突出的进展,并采用SeaDataNet的通用数据索引(commondataindex,CDI)结构,提供其数据检索和获取服务。此外,这些调查数据被整合处理,生成了欧洲下列海区的高精度的电子水深产品:①泛北海区域:包括卡特加特海峡(在瑞典和丹麦之间)及延伸海域。②英吉利海峡和凯尔特海。③地中海西部、爱奥尼亚海、地中海中部。④伊比利亚海岸和比斯开湾(大西洋)。⑤亚得里亚海(地中海)。⑥爱琴海-利万特海(地中海)。通过专门的数据产品查询服务,用户可以公开访问下列地理信息系统图层:①在0.25′经纬度DTM网格上的格点水深。②标注有等深线的标量水深。③选择查看单个DTM单元的质控参数和源数据。④选择显示沿航线的深度剖面。⑤海岸线。⑥通过OGCWMS协议选择添加CDI检索服务所包含的图层,如测深调查的轨迹等。用户可以下载多种格式的数字地形。此外,用户可以检索原始调查的元数据,并可以向分布式数据管理者提交对这些数据集的访问请求。OGCWMS还支持用户使用数字地形与其他门户网站数据产品相结合进行使用,这些门户包括EMODnet开发的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物理学和海洋生物栖息地门户和其他门户。许多组织参与了水文地理数据和产品的获取和提供,它们包括:①水文局,负责测量航线、港口航道,生产用于导航的纸质海图和电子海图(ENC)。②负责管理和维护港口、海防、航道和水路的主管部门。这些机构开展定期水深监测调查,以确保维持经协商的航海深度或确保国家的海防安全。③研究所,在其科学航次调查中收集多波束调查资料。④工业机构,特别是能源工业,进行多波束调查线路管道和电缆线(风电场),以及电信行业调查电话和互联网电缆的架设。EMODnet水文和海底制图组正在积极寻求与这些组织的合作,以生成更多的数据集(单/多波束调查、探测轨道、复合产品),以支持良好的地理覆盖率和高品质的水文数据产品。接收到的数据集正用于生产区域的数字地形模型(DTM),分辨率为0.25′×0.25′。该数据集本身不,但在CDI的元数据中有所描述,提供有关制作DTM的背景调查的数据,数据的访问限制、组织者和者等明确信息。这样一来,门户网站不但为水文资料的提供者设置了一个向潜在用户展示数据集的有力窗口,还可以对数据集进行有效的管理。 结束语 海洋环境现场实测资料的采集和管理是监测海洋环境变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建设、海洋国防安全等一系列涉海事业的重要基础。海洋观测资料管理涉及海洋环境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共享等多个方面。为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以海洋数据为对象,集海洋环境参数实时监测、海洋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系统。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间,全球已经建立了海洋科研数据和元数据的几个国际数据库。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已建立了海洋环境数据和信息(MEDI)数据集的查询目录。从最初打印的目录开始,MEDI已于最近被重建为基于PC的应用程序。MEDI的数据库结构以全球变化的主目录(GC?MD)为基础。GCMD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发的一个有关全球变化的数据集目录(包括海洋数据集)。近年来,国际海洋资料和信息交换委员会(IODE)又发起了海洋数据门户(ODP)计划,旨在通过IODE网络下的国家海洋资料中心完整地获取海洋数据集和目录,同时考虑通过网络服务开发,使用户能迅速便捷地查询、评估并获取数据,发展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数据系统。此外,澳大利亚也已经开发了自己的“BluePages”目录。尤其是海洋国家占大多数的欧洲,海洋数据和元数据的发展更是走在世界前列,欧洲海洋学数据和信息管理网络(EU/EURONODIM)、欧洲海洋观测与数据网络、欧洲海洋数据信息网络等项目和计划正在不断的扩充和更新。欧洲的先进海洋数据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采取具体行动,建立我国的综合海洋数据管理网络,并确保其能够持续地发展。这里仅对我国的海洋数据管理和共享网络持续发展提出几条建议。#p#分页标题#e# (1)对国内现有的各种观测系统进行行动成本和效益评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海洋观测、预报和预警系统。(2)通过加大适当的资金投入、鼓励机构间的合作、开展统一的海洋战略研究等手段,缩短各沿海省市、各涉海部门之间的数据观测和管理方面的差距。(3)尽快制定海洋观测数据和信息管理规定,指导并提高海洋数据收集方式和数据的科学使用,建立国家海洋观测资料共享机制,加快海洋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开发方便快捷的数据检索和下载界面,以方便用户能够非常轻松地访问并获取现有海洋数据和产品,并且是高质量的数据和兼容的格式。(4)尽可能收集军事与工业数据(如石油、天然气、渔业和海上运输),收集各沿海地方政府决策需要参考的数据,并列入我国综合海洋管理网络。(5)开发新技术(如深海观测站)、购置和布放新的传感器(如Argo浮标的有氧传感器);提高海洋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逐步改变我国海洋仪器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6)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参加全球和区域的观测计划,促进海洋数据和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共享,扩充我国海洋资料储备,提升我国海洋观测和预报的能力。 本文作者: 于婷 王海波 董明媚 单位:天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数据管理论文:农业物联网数据管理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榷了《ITU互联网摄告2005:物联霹》将之定义鸯萼冬各释信息传感设备葛踅联网结合藏宋而形成的一个臣大网络.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在一次会议上表示:“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n吨].”激家宝总理2009年指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毅兴产照,攘抉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并将“发麟物联网,促进倍感化”作当年“两会”期间为讨论的主题之一. 当前世界各豳都投入了大鬣的人力和物力开展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丹麦运输公司采用IBM的传感器技术允许园艺供应链中的参与者跟踪鲜花和盆栽植物的运输进度(从种植者到批发商,到零售商,遍及欧洲40个国家).整条运输链的各方公司都可以利用传感器对运输的条件和气候进行跟踪.使运输过程更加透明.英国的Pachube允许给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物品、设备、建筑和环境添加标签,并分享即时传感器信息[3]. 我国在物联网方面也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这套设备由lO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鼠等动物.远望谷开发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C型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中国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在铁路货车使用费用清算中实现了精确统计货车数量;消除了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的盲区,提高列车正点率. 然而我国当前在农业物联网应用上做的工作还比较少.本研究结合传感器网络、移动网络与智能手机实现了对农田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对于农业安全管理、产品溯源都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概述 物联网有3个特性:全面感知、可靠的传送和智能作用[4],其控制特性与传感器网络‘51有很大不同,主要强调系统的可控性,而传感器网络则强调系统的可观测性.因此将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接入时就必须对其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物联网的要求.物联网包括3个层次:1)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2)传输网络,即使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3)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进行‘…. 本研究中,物联网中的“物”包括4种:农田(棉田、麦田与玉米地)、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终端和智能手机.构建物联网的目的是将这4种“物”连接起来,使农田能够成为网络中的一个可观测终端,在此一共包括3个层面的连接: 1)直接测量.通过传感器网络采集温湿度和光照;通过数据管理终端归纳并管理采集到的数据;并通过智能手机实现数据的实时查看、分析与管理. 2)多源数据集成.将当前已建成的气象监测网络获取的数据与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数据相结合,建立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特征点数据与大环境数据的对应关系,使研究人员能够通过此网络更好地了解农田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3)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利用WebService将网络内的数据开放出去,使之可以为更广泛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例如为卫星遥感数据提供地面数据支持等. 1.2网络结构与部署 网络由3部分构成:精准灌溉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并为邻居节点提供路由;数据服务提供者——在服务器上部署相关服务,用于连通网内成员,并对外提供数据服务;数据管理终端——包括智能手机、B/S数据管理网页和C/S客户端,用户可通过不同方式查看服务器上的数据.系统在新疆与北京分别部署,服务器设在北京.在北京主要监测种植春小麦和夏玉米的农田,采集土壤湿度、空气温度和光照,并由网关节点记录喷灌机行进数据;由于新疆采用滴灌,故仅采集棉田土壤湿度、空气温度和光照,人工记录灌溉时间与灌溉量.通过B/S网页或分布部署在智能手机和电脑上的C/S客户端,用户可以远程查看农田参数与农机使用情况,分析数据以提高灌溉效率. 1.3软硬件配置 传感器网络系统采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FieldwSNs(农田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载波频段433MHz,实际部署时节点间距50~100m,每子网包含20个传感器节点构成对等网.土壤含水率传感器采用ECH20水分传感器,工作电压为2.5V. 由于部署网络区域经常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为方便部署传感器节点采用4节1.5VAA电池供电,通过稳压芯片t作电压3.0V;节点MAC层采用CSMA/CA协议,网络层采用洪泛协议;在能量管理上采用休眠/同步机制,使全部节点同时工作而后同时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量,通讯时利用网络层的洪泛机制进行全网同步[7]. 网关节点采用太阳能供电,工作电压12V;为保证网关节点在雨季也能正常工作,蓄电池容量为12Ah.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终端采用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通过WebService与服务器相连.主要目的是:1)在部署时以机载GPS定位节点,将节点位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2)在现场查看网络工作状态,方便部署与维护;3)方便管理人员远程监控农田参数、人员工作状态与农机工作状态. 1.4数据服务的设计 传感器网络在外部看来是网络化的传感器,更强调数据的采集,强调系统的可观测性【8].在传感器网络中观测的对象是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以及网络的连接情况.而物联网则强调各个相连的事物之间的连通性,以及系统的可控性,物联网中传感器网络是连接观测者与被观测对象的渠道.因此,需要对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观测者需要的形式出去.主要包括2部分服务:滤波和插值和.观察者可以访问通过这些服务了解被观测对象,这一过程对传感器网络而言是透明的. 1.5数据滤波 由于传感器网络在传感器端没有作滤波,可能会有一些奇异数据被采集回来,在一般使用中需要进行滤波,只观测台理可靠的数据.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特别关心奇异数据,也可以通过滤波服务获取这些奇异数据.为方便计算,采用简单的平滑滤波∽j.#p#分页标题#e# 平滑滤波的目的是在不影响低频率分量的情况下减弱或消除图像中的高频率分量并将观测值中的细小中断连接起来.处理后的任一输出值弧均为观测值≈与相邻元素运算后的结果,如式(1)所示:Yk=≥:口:zf, (1)t=FN滤波窗宽度为2N,ai为加权系数,k为滤波窗中值. 为方便计算采用矩阵表达,可得y=IA】X/n, (2)其中l,为输出向量,x为输入向量,Ea-1为滤波矩阵,n为平均值参数. 针对不同情况可以使用线性平滑滤波和加权平滑滤波,线性滤波的滤波矩阵为行列元素皆为1的7阶矩阵,n为7;加权滤波的滤波矩阵为行向量为[1,6,15,20,15,6,1-1构成的矩阵,以为64. 对应服务为record[]DataProcess.Smooth(Datetimestart,Datetimeend,boollinear),其中start为起始时间,end为终止时间,linear为线性滤波标志,返回值即为滤波后的输出值. 1.6插值分析 如果观测者仅能获得传感器所在位置的数据,就无法体现被观测的农田与观测者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插值,将空间插值后的数据提供给用户,使观测者只需输入位置信息即可获得所需的数据.因为同一农田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都是连续变化的,所以采用插值分析获得的数据是可信的.插值方法采用简单的两点插值和全图距离倒数插值2种. 1.6.1两点插值 两点插值又叫线性插值,取最近的2个点A,B的观测值为参考值,计算任意点的值.y一丝坚≯盟,(3)L其中L为最近两点距离,z。为插值点距A点距离,z:为插值点距A点距离,Y。为A点观测值,Y:为B点观测值.两点插值非常简单,而且不受其他点干扰,通常在部署网络时用于校验观测点传感器工作情况. 1.6.2全图距离倒数插值 两点插值计算简单,但是缺乏连贯性,每次参考点发生变化时插值结果会跳变,因此提供全图距离倒数插值服务,用户可以任意选用插值方法.全图距离倒数插值公式如下‘10]:3,一∑暑/∑z1, 其中zi为观测点i的观测值'rl为观测点到插值点的距离,n为观测点集的规模.对应服务double[]DataProcess.getValue(doublelongitude,doublelatitude,boolsimple),其中longitude为插值点经度,latitude为插值点纬度,simple为两点插值标志,返回值即为插值点湿度、温度和光照观测值. 2结果与分析 网络被部署在新疆哈密、石河子和北京,图2为新疆石河子的网络实际部署图.为保证通信质量,传感器节点和网关节点被部署在2m左右的支架上. 由于距离较远,传感器节点须通过多跳方式将数据发送到网关,实验中跳数最大为6,通信距离400m左右. 传感器网络在4个月中采集到大量的数据,通过相应的服务,可以采集区域内任意点的数据曲线. 用户观测的对象由传感器网络节点转变为被观测对象,可以通过选择位置直接获得观测值.展示了哈密实验田中经纬度与石河子实验田的土壤湿度和光照曲线,在7月4日至7月5日哈密经历了一场降雨,在降雨期间光照强度急剧下降,而土壤湿度则迅速攀升直到夜间降雨停止湿度才开始回落.而石河子则是多云问阴的天气光照强度发生变化,而土壤湿度则基本持平. 通过相关数据服务,用户可以使用装在手机上的移动客户端访问网络.定位系统包括2部分内容:1)利用手机GPS进行定位,通过服务现场记录节点经纬度,并提交服务器.2)通过服务获取网络中各节点位置及其数据,通过插值算法将数据与位置关联起来,为用户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此时传感器网络对用户完全透明,用户可以直接获取自己所关心的位置的农田参数. 数据管理论文: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信息化发展 近几年,我国各级环境监测部门都积累了大量与环境有关的数据。但是,由于数据管理的手段还停留在单机和手工处理阶段,数据质量主要依靠人工检验,这就出现了无法有效处理大量数据的情况,甚至还会引发错误。如果数据出现错误,就无法反映实际情况,相关高层也就无法及时应对紧急的环境事故,继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1开发系统的要求 建设信息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主要是为了加强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对监测数据的管理和综合分析,进而实现信息共享。利用网络、B/S、GIS、数据库、Internet/Intranet、智能化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收集、汇总、审核、统计分析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数据之后形成报表,从而实现信息的完整收集、迅速传递、高效管理、综合分析和共享。 2系统设计 2.1平台的开发 不同城市的环境监测系统开发平台是不同的。其中,大部分系统使用的都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NET作为技术开发平台,使用的开发语言为NET语言、VB语言和ASP语言,这些都是系统最常用的语言。而个别WebGIS部分是不用语言来编程的,它使用的是MAPINFO家族技术和MAPX技术。这2项技术和语言编程同样重要,并且该系统主体是用可以使系统保持正常运行的B/S构建的,而录入使用的结构是由C/S构建的,可以有效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 2.2数据库建设 该系统所用的数据库为SQL-SERVER2000,它是用关系型数据库来管理数据的。由于该系统的空间关系不复杂,而且空间属性相对简单,所以,可以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环境监测中涉及到的数据有环境质量基础数据、环境质量标准数据、自动监测数据和例行监测数据等。其中,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包括环境质量各要素的基本信息,即各级环境监测站,湖库、湖库垂线,河流、河流断面,饮用水水厂、饮用水源地、饮用水采样点,地下水、入海河口以及近岸海域监测点,噪声监测点,空气、大气监测点,网格等主要要素的基本信息;环境质量标准数据是指评价环境时用到的各种国家标准;自动监测数据包括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和空气日报预报数据;例行监测数据则由水、气、声三大监测数据组成。为了适应环境监测中一点多用的需求,数据库中还设计了水环境点位属性表和空气点位属性表。通过点位属性表,分析人员可以灵活管理点位的变化,并且按照某一属性分析数据,从而实现合理利用、监测数据的目的。 2.3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互换 系统使用了B/S架构后,要想简化操作,就可以利用WebService。这种简化主要就是实现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的互换。WebService在网络运行中能发挥调用的作用,以此来满足客户端的调用需求。只要调试了客户端,那么,WebService就可以在服务器中运行,并处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各个服务端的数据收集起来,最后再把最终的结果返回到调试区域。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互换可以实现两者间的高效互动。 3主要功能模块 信息化环境监测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有例行监测数据的录入模块,导入导出模块,数据管理、分析模块,自动监测数据的管理模块,监测点位管理模块,WebGIS数据查询分析模块和系统设置模块。例行监测数据的录入模块主要为C/S结构,它具有清空数据库、导入数据、检测值校验设置、数据录入、数据查询修改和设置地区年份等功能,同时,还能得到规范的监测数据。例行监测数据的导入导出模块主要是提供DBF格式和ACCESS格式的数据,它不仅可以排除掉错误的数据,提示错误,还可以自行规定校验的规则,比如监测点位完整性校验、监测值范围校验等。分析结果会在EXCEL中被编辑,使数据和检测结果更加直观。例行监测数据管理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和监测数据管理两部分。基础数据管理主要是指数据的查询和修改、基础代码数据年份间的转换、数据增加等;监测数据管理主要是数据的简单、高级查询,还有要按照点位属性查询监测数据。自动监测数据的管理模块包括水质自动周报管理和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管理。监测点位管理模块是为了适应一点多用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这个模块可以实现用户管理水和空气点位的需求,同时,用户还可以添加或修改属性类别满足自己的需要。WebGIS数据查询分析模块具有视图功能,可以修改图像数据,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而该模块还可以实现属性数据与地图数据的图文互查,为各类数据的分析绘制专题图,比如柱状图、面状图还有饼状图等。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询数据,还能够更加清楚地呈现相关问题。系统设置模块囊括了地区设置、数据校验规则管理和环境标准管理。 4结束语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如何利用信息为人们的工作服务,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了需要人们不断思考的内容。环境监测数据的传统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所以,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刻不容缓。 作者:程诗雨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环境保护局 数据管理论文:主数据管理应用下的轨道交通论文 1主数据管理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随着企业日益向全球化迈进,为应对不同业务部门的个性化需求,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众多系统造成数据量不断增加。主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重叠现象日益显著,由于同一主数据在不同系统内部的标志和描述不统一,从而导致企业数据大规模形成冗余,用户无法确定其有效性,造成维护成本居高不下,业务差错率升高。即便在同一个应用系统内,所涉及的物料、人员、客户等主数据信息随着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数据规模和分散的程度也不断增长,同一主数据在同一应用系统中会被不同的用户维护成为不同的对象,企业无法出具精确的分析报表,导致企业领导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在信息化道路上高质量的数据已经成为区别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主数据是企业运作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基本信息,它们长期存储在数据库中,集中存储并且可以由各组织维护和使用,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主数据的有效管控,可以支持经营管理层便捷地获取多种业务角度的全面分析报告,加深数据挖掘和透视;可以保证业务管理层使用主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并可以帮助业务操作层人员统一沟通语言,降低沟通成本。一个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是否实施了主数据管理最终的结果有着鲜明的对比。 2主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根据该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布实施的策略,主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为:1)整个集团内制定并执行统一的,并且是符合业务要求的、科学合理的主数据标准;2)通过主数据标准的执行使得企业内部各个业务环节使用的主数据完整统一,只有一个真实的版本并且质量较高;3)提高数据的使用率和用户对企业数据质量的信任度;4)满足企业的诸多管理战略目标的需求。 3主数据管理系统实施 3.1主要实施内容1)制定四类主数据标准会计科目:立足于集团财务报表需求制定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物料:包括原材料、标准件、成品和半成品,重点解决物料整体分类和对应属性标准。客户:制定集团统一管理的客户主数据的数据标准。供应商:制定集团统一管理的供应商主数据的数据标准。2)系统建设固化主数据标准和管理流程等,为用户管理主数据编码提供系统平台。实现对新增主数据编码的申请、审批、、更改、映射和查询功能。3)数据清理按制定的各类主数据标准对现有的会计科目、物料、客户和供应商数据进行清理,对清理后的规范数据进行集团统一编码,并导入主数据管理系统供集团及各企业共享使用。4)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和组织机构建立主数据管理流程和管理规范,建立主数据管理组织及职责设置。 3.2系统应用架构该公司选择了国际领先的SAP公司最新的主数据管理产品MDM7.1,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和强大的管理功能,但它本身没有流程审批控制功能。为了实现对集团主数据的申请、审核、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将主数据标准、流程固话到系统中,该公司自主开发了工作流平台,并与SAPMDM系统集成应用,实现了整个集团主数据(物料编码、会计科目、供应商、客户)申请、审核、、修改等管理流程,为整个集团实现研发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决策支持系统(BW)等系统的全面集成共享奠定基础,实现了跨企业、跨系统的业务数据集成应用,主数据管理系统应用架构。 3.3实施方法MDM系统的实施是组织、流程、标准、平台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实施推动工作巨大,主要的实施方法如下: 1)组织准备和MDM系统培训宣贯项目调研准备及集团数据标准宣贯,了解企业信息标准化现状并组织协调集团标准化专家进行标准培训。(1)了解企业各类主数据活跃数据量(存在于哪些系统,由哪些部门负责收集),确定数据收集范围。(2)了解企业各类主数据维护流程及编码规则。(3)建立企业主数据清理团队(包括内部顾问、关键用户)。(4)通过培训使最终用户了解主数据质量的重要性。(5)通过培训使最终用户了解物料、客户、供应商、会计科目等主数据标准规范。(6)通过培训使数据清理团队了解数据收集及清理方法。 2)数据收集及清理与数据的初始化(1)按照已确定的数据范围采集原始数据并存档。(2)制定数据清理流程及数据清理计划,划分数据清理过程相关人员职责。(3)汇总收集数据,按照主数据标准进行数据规范性检查,组织自身排重,检查和排重完毕后提报给MDM系统负责人,并存档;对于物料分类等标准问题,汇总记录后提交给集团标准化专家,并跟踪协调,直至问题全部解决。(4)MDM系统负责人对数据进行排重检查,将疑似重复数据反馈给原企业确认。(5)数据清理并检查完毕后,将清理出的所有主数据统一进行编码分配,导入MDM系统并下发至各企业相关信息系统。 3)MDM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1)系统集成方案讨论,结合集团现有集成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进行具体的集成方案讨论。(2)了解企业正在实施的系统内容,为系统集成及数据清理做好基础。(3)集成接口实现,制定数据映射规则,通过SAPPI进行配置,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 4)上线前准备及系统配置(1)收集企业组织机构,完成主数据管理系统内组织机构的创建。(2)收集系统用户申请表,完成平台内用户创建,分配用户的角色、业务权限及功能权限。 (3)配置各类主数据的申请流程,包括物料、客户、供应商、会计科目等主数据的申请、修改、分发等业务流程。(4)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关键用户进行MDM系统操作培训并编写用户操作手册。 5)系统上线及运维支持(1)建立系统运维组织及和职责划分。(2)做好系统支持及运维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系统与数据问题,对问题进行汇总记录,并持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 4应用效果及效益分析 4.1应用效果通过成功构建集团统一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建立集团统一的主数据标准、管理流程、支撑平台,保证整个集团基础公共数据的一致,促进了各企业规范基础管理,推进了全集团信息资源共享。为集团实现重要物料采购动态对标、财务综合分析、供应链优化提供有力支撑,有效提升集团科学决策分析能力。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实施获得了以下收益:1)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起集团公共基础数据标准库,实现了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其它信息系统的灵活数据交换,为集团整体信息化建设综合集成和信息共享奠定基础。2)有效解决集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即缺乏公共数据的标准和统一编码,尤其是物料编码的统一。这是集团推进ERP系统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之一。3)使用统一的公共数据编码标准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降低数据合并、整理、对比等工作量,提高效率,降低工作复杂性,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 4.2经济效益主数据管理系统自2009年12月上线运行以来,日均集团统一主数据编码300多个。用户每天登录主数据管理系统申请、审核、审批物料等主数据。与此同时,主数据管理系统与公司SAP-ERP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BW)的接口每天进行稳定的数据交换。由于有了统一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各类主数据的数据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按照业界调查统计报告,仅数据质量提升一项即可带来平均28.5%的收益。同时,由于主数据管理系统统一了各企业的物料编码,使得集中采购业务的操作性大大提高。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与集团供应链电子采购平台的集成应用,为推动采购对标、集中采购,阳光采购等管理手段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截止2013年底各企业线上采购金额已达到201亿元,线上降采金额约为7.6亿,综合线上采购率为50%,如果全部实现线上采购,降采金额预计超过10亿元。 作者:魏涛单位: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管理论文:开放存取资源元数据管理案例分析 1OAPS概述 OAPS是由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逢甲大学三校图书馆于2Oo4年7月共同发起的一个联合式机构仓储计划,即学生优秀作品仓储计划。目前已经加盟的成员有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并建立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_1]。该联合机构仓储的目的在于更广泛地传播和利用各个成员机构的优秀作品资源,实现优秀作品快速、有效地交流和共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是以开源软件DSpace系统为基础。通过应用OAIHarvester2.0元数据收割软件和本地开发XMLParser软件,收割各成员机构利用DSpace系统建立的本地机构仓储元数据(及数字对象)的方式建立并提供服务的仓储网站。OAPS面向全球提供免费元数据检索。并通过OpenURL技术链接至各成员机构的全文资源。 2OAPS元数据标准的选择 建立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其元数据标准.由于OAPS采用了DSpace系统,而DSpaee默认的元数据标准就是DC元数据,因此DC元数据自然而然地成为OAPS的首选标准。虽然OAPS的成员机构仓储都采用了DC元数据标准,但各成员机构在应用时的元数据结构又有所不同,因此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采用取合集的原则,尽量保留各成员机构仓储的所有元数据字段。另外,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充分利用了DC元数据的特性,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了DC元数据的14个基本元素,并增加了Degree和Course元素。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的元数据方案如表1的DSpace-DC列所示。表1也给出DC元数据与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DSpace—DC的对应关系。 3OAPS元数据的生成 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的各成员机构的元数据主要通过表单提交元数据的方式生成。当然.OAPS各成员机构都规定了只有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提交元数据表单。用户只需参照各成员机构DSpace帮助项中的“submit”指示提交元数据,“sub—mit”中对每个元数据元素的填写进行了明确的说明。虽然DSpace系统利用元数据提交表单生成元数据很方便快捷,但是在提交的过程中,缺乏自动纠错功能。如填写Tide元素时,出现词汇错误,DSpace系统的提交程序无法自动检测,只有通过管理员的审核工作才能发现。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的元数据生成主要有2种途径:一种是收割成员机构仓储中的元数据;一种是远程直接提交元数据。收割生成方式将在下节阐述。远程直接提交元数据方式与各成员机构的元数据提交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OAPS元数据的 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以及各成员机构仓储都采用了DSpace系统,DSpace系统通过OAICat作为一个数据提供者向外元数据资源。OAICat是OCLC开发的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遵循OAI—PMH协议。因此,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以及各成员机构仓储的元数据能够被诸如GoogleScholar、Scirus、OAIster之类的网络搜索引擎检索。 5OAPS元数据的收割与解析 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的元数据收割主要通过遵循OAI—PMH协议的OAI.Harvester2.0软件实现。0AIHarvester2.0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一个服务提供者(ServiceProvider)从遵循OAI—PMH协议的仓储中收割元数据。OAIHarvester2.0遵循OAI—PMH协议的技术框架,它通过HrrP协议向数据提供者发送请求,数据提供者根据相应的请求返回一个XML文档,发送的H11、P请求不同,返回的XML文档内容就不同。OAIHarvester2.0主要通过请求动词和时间戳控制其收割的元数据范围。截止到2011年5月13日。OAPS联合仓储网站已经收割到1614条元数据记录。OAIHarvester2.0将收割到的元数据存储至本地服务器。为了将收割到的XML文件解析为DSpace系统能够导人的格式。需要利用元数据解析技术对XML进行解析。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自行设计开发了一个XMLParser软件。设计者在开发时。考虑到不同数据提供者在提供的xML文档数据格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XML—Parser开发过程中,采用了通用性和适应性原则。由于OAIHarvester2.0收割到的是DC元数据元素名称,但DSpace系统可接受的DSpace—DC元数据既有元素名称又有修饰词,XMLParser在解析数据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映射处理。另外,考虑到各成员机构仓储提供的元数据有所差别.XMLParser为针对每个仓储建立了专门的映射文档,以便准确地解析出元数据。 6OAPS元数据的增值 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将收割到的DC元数据转换为本地统一的DSpace—DC元数据,通过统一的界面对元数据进行了索引。从而解决了由于不同成员机构仓储元数据结构和索引方法的不同.给用户带来的资源难发现、难检索的问题。OAPS以用户服务为中心。对收割来的元数据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聚类,如从主题、题名、作者、日期等角度对元数据进行聚类。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检索浏览方式。 7对OAPS元数据管理的评价 0APS联合机构仓储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各成员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重视,自成立以来,成员机构每年都会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讨论OAPS的发展事项.积极探讨有关OAPS的相关技术问题,如元数据标准及共享方案等技术问题。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采用DSpace系统作为资源组织的基础,遵循了OAI—PMH协议,统一了元数据标准,实现了仓储之间的互操作,并对元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增值处理。虽然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在元数据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同样利用DSpace软件开发的香港科技大学机构仓储相比,首先。OAPS联合机构仓储缺乏明确的相关元数据政策说明,不便于用户对其元数据细节的相关了解和使用。而香港科技大学机构仓储中有明确的元数据使用政策说明、元数据提交政策说明,比如其在元数据使用政策中规定任何人可以免费获得元数据,同时规定在非商业应用的情况下,只要提供其OAI标识符或原始元数据记录链接,就可以在没有获得事先许可的条件下以任何方式使用其元数据『3_。其次,OAPS联合机构仓储缺乏相关元数据技术说明,而香港科技大学机构仓储在其系统特征中明确说明其采用的是OAI—PMH协议和SRW协议。便于用户对其元数据互操作技术的了解。最后,OAPS联合机构仓储缺乏对DSpace已有元数据提交界面的修改.而香港科技大学机构仓储针对DSpace本身提交界面太复杂的特性,在其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得元数据提交更便捷,也更符合用户习惯。由于DSpace系统本身存在一些元数据处理方面的缺陷,比如DSpace在元数据扩展问题上,只能完成对新元素的注册,并不能在资源提交过程中自动添加新注册元素的属性描述项_4]。这就造成采用DSpaee系统的仓储在元数据管理上难免有些不足,因此.需要对DSpace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以增强其元数据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论文:经计局发展数据管理计划 2009年我县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市统计工作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化统计改革,夯实统计基础,规范统计行为,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质的统计服务,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精心组织,抓好国情国力调查 2009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关键之年,按照经济普查工作方案,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普查登记工作。普查登记工作是经济普查能否取得一次性成功的关键性工作,必须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普查业务培训和指导,严把普查源头数据质量关。要坚持依法普查,严肃查处经济普查中的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普查计划,力争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抓进度、保质量,确保普查登记工作紧张有序稳步推进。 二是抓好数据审核处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数据处理方案,做好普查数据的审核、录入和处理工作。要落实好审核及录入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及早做好数据处理硬件、软件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各种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抽查、审核与评估,接受上级经普办的检查。要成立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质量控制与监督检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四是做好普查数据工作。在数据审核、评估的基础上,及时向社会公布我县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有关数据,为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五是继续抓好普查宣传工作。动用各种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宣传方式,集中宣传经济普查的有关知识及方针政策,使各类企事业单位充分理解经济普查,主动配合经济普查,确保经济普查顺利推进。 (二)拓展职能,打响统计服务品牌 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增加服务品种。紧紧抓住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增强统计服务的针对性。要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把握重点。加强对全县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努力把握和反映苗头性、趋势性问题,重点加强对经济运行形势、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问题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跟踪、统计服务,充分发挥统计晴雨表功能。 二是注重调研。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依托全面、系统的统计资料,深入开展调研,加强专题研究,形成有较高价值的统计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当好参谋,做好助手。 三是深化服务。积极主动为党委、政府、人大有关会议提供参阅资料。加强部门协作,做好统计数据对外加工整理服务,并依法为企业及乡镇和有关部门做好评比、论证材料的认证工作。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在*门户网站公开有关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通过撰写《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编印《*经济动态》、《镇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卡片、《*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满足社会需求。 (三)深化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注重服务业调查、贸易业调查、能源调查等专业报表制度和“一套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等新制度,从方法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上确保数据质量。 二是加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基础工作。根据市局统计业务和我县相关考核工作要求,强化第三产业名录库管理工作,做好第三产业核算考核。 三是严格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加强对基层数据的审核力度,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严肃性。 四是严格执行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下管一级的规定,积极推进专业统计与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制度方法的协调,做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与专业统计数据衔接,着力提高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与专业统计数据的匹配性。 (四)夯实基础,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盐政办发〔20*〕1*号),进一步明确统计机构的综合职能和职责范围,完善基层统计网络,加强部门、镇(区)和村(社区)统计力量。加强统计业务培训,组织好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统计人员的统计继续教育培训,抓好统计职称教育和高级统计师的评审推荐工作,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名录库维护管理工作。积极协调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建立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利用窗口行政记录及招商信息,依托各镇(区)及部门的力量,做好统计单位登记工作,确保名录库资料按时提供、动态维护、信息共享,提高名录库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和网上直报工作。加强基层计算机技能培训,拓展网上直报专业统计领域。加强统计信息网的安全管理与维护,提高统计软件的应用与开发水平。强化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管理,指导和督促基层单位建立和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四是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督促。按照基层统计规范化、报表台账标准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调查科学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和考核,全面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五是加强部门协调。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搭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统计平台。 (五)及时准确,全面完成统计调查 一是强化质量意识,做好统计定、年报工作。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组织实施,明确目标责任,落实规范标准,及时、准确、全面完成农业、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房地产、建筑业、科技、劳动工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专业统计20*年年报和2009年定报工作。 二是强化能源统计工作。落实能源统计制度,加强节能降耗统计,认真做好我县节能进展情况、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数据质量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情况的监测,确保能源监测工作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同时,根据部门间分工协作的能源统计工作机制要求,协同配合做好我县节能降耗目标年度考核工作。 三是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县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以提高三产比重为突破口,完善服务业统计,健全规范服务业统计信息搜集渠道,全面准确反映我县服务业发展进程。 四是抓好各项专项调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抽样调查方法和质量评估机制,积极开展规模以下工业、规模以下能源、限额以下服务业、限额以下贸易业、企业景气调查、5‰人口变动与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项专项调查;做好“平安浙江”群众满意率、食品安全感、软环境调查等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做好科技、妇女儿童等统计监测工作。 (六)依法行政,推进统计法制建设 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统计“五五”普法教育。按照省、市县“五五”普法规划,落实好2009年的“五五”普法工作。充分利用业务培训、经济普查和专项调查等有利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各项宣传活动,加强《统计法》和《普查条例》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推进各项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是要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研究统计执法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统计执法的突出问题。加强执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执法水平。坚持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统计执法行为,推进统计法制建设。 三是要继续加大统计稽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以重点行业为突破口,加强日常稽查工作,扎实开展统计专项检查,加大迟报、拒报、瞒报、虚报的处罚力度。强化监察、法制、司法、统计联合执法。加大对部门、镇(区)、企事业单位典型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进程。 (七)强化效能,增强统计工作执行力 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要切实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和落实,要把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统计工作的具体实践上来。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凝心聚力,确保机关人员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 二是要加强能力建设。要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更新、学习统计专业知识,全面掌握国家及区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努力培养既精通统计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好思考分析问题和判断预测能力的专家型专业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统计部门的工作水平。 三是要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争先创优等各项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五型”机关的创建活动,使局内部形成一个团结、协调、齐心、高效的事业型、创业型团队。 数据管理论文:计算机网络数据管理 [论文关键词]数据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论文摘要]本论文讨论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数据交换每个发展阶段的技术特点。着重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分析论述。 交换设备是人类信息交互中的重要实施,在相互通信中起着立交桥的作用。交换技术的发展总是依赖于人类的信息需求、传送信息的格式和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而螺旋型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一、电路交换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路交换技术从最初的人工接续方式,经历了机电与电子式自动交换、存储程序控制的模拟和数字交换、第三方可编程交换等技术的变革,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融合多媒体格式相互通信的软交换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这类交换机称作电子交换机。最初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引入电子技术,话路部分仍采用机械接点,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只有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交换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成功地应用在通信传输系统中,对通话质量和节约线路设备成本都产生了很大好处。随着数字通信与PC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是产生了将PCM信息直接交换的思想,各国开始研制程控数字交换机。1970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地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系统,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到了数字交换时代。程控数字交换技术采用PCM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非常适合信息数字化应用,除应用于普通电话通信以外,并且为开通用户电报、数据传送等非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在电信网中使用的电路交换机全部为程控数字交换机,可向用户提供电路方式的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和窄带ISDN业务。 二、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 每个节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节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三、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交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代表着网络未来演进的方向。分组交换方式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技术使用统计复用,与电路交换相比大大提高了带宽利用率。这要求在交换节点使用存储转发,从而导致掉队现象的发生。因此,分组交换全引入不固定的延迟的概念。分组交换网络主要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方式.分组网络包含3个功能面,分别是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数据面负责分组转发,因此需要高性能的实现。目前主要的分组交换网包括面向连接的X.25、帧中继、ATM、MPLS以及无连接的以太网、CP/IP网络。 分组交换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对于分组交换技术来说,面向连接的网络与电路交换类似,也需要通过连接建立过程在交换机中分配资源;但由于它采用统计复用,所分配的资源是用逻辑标号来表示的。自分组交换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多种分组交换网投人运行。电信领域最早提出的是X.25网络,但由于它协议复杂,速度有限,逐渐被性能更好的网络如帧中继代替。帧中继网络可以认为是X.25的改进版本,它简化了协议以提高处理效率。 计算机领域的一个侧重点是局域网,即小范围、小规模的网络,用于互连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目前以太网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局域网技术。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特网获得较大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对核心路由器吞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路由器对IP分组进行转发时路由表的查找比较复杂,转发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前面指出,面向连接网络使用逻辑子信道标号进行转发表查找,速度是很快的。人们结合ATM技术在这方面的优点,提出将核心网络改为使用类似于ATM的交换机,而只在边缘网络使用路由器的IP交换技术,最终发展为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提出了多种实用的高速路由查找方法,使其不再成为瓶颈。此时,MPLS最大的优点就是流量工程(TramcEn小needng)能力,即人为控制分组流向。但是由于目前高速路由器还能够很好地工作,MPLS技术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四、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集语音、数据、图文传真、可视电话等各种业务为一体的网络,适用于不同的带宽要求和多样的业务要求。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就是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种交换技术。ATM是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用固定长度分组,并使用空闲信元来填充信道,从而使信道被等长的时间小段。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低误码率的传输通道,因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便可移到用户终端,网络只负责信息的交换和传送,从而使传输时延减小。所以ATM适用于高速数据交换业务。 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迫使电信网络必须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方向发展。这要求通信网络和交换设备既要容纳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又要容纳实时性的电话和电视信号业务,还要考虑到满足突发性强、瞬时业务量大的要求,提高通信效率和经济性。在这样的通信业务条件下,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能够胜任。电路交换的主要缺点是信道带宽(速率)分配缺乏灵活性,以及在处理突发业务情况下效率低。而分组交换则由于处理操作带来的时延而不适宜于实时通信。因此,在研究新的传送模式时需要找出两全的办法,既能达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使各种通信业务获得高质量的传送水平。这种新的传送模式就是后来出现的“异步转移模式”(ATM)。 ATM是在光纤大容量传输媒体的环境中分组交换技术的新发展。在大量使用光缆之前,数字通信网中的中继线路是最紧张也是质量最差的资源,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减少误码是最着重考虑的事情。光缆的大量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通信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这使得人们逐渐倾向于宁可牺牲部分线路利用率来减少节点的处理负担。 与此同时,人类对于通信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传送图像信息和海量数据,已经使人们对于数据通信的速率由过去的几千比特/秒增加到几兆比特/秒。这样,节点的处理能力成了数据通信网中的“瓶颈”。ATM对于节点处理能力的要求远低于分组转送方式,更能适应现代的这种环境。 ATM方式中,采用了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形式,同时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向网络提出传输所希望使用的资源,网络根据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呼叫。可以说,ATM方式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送的需要。 五、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展望 近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电信观念和体系架构,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这导致了人类社会对网络业务需求急剧增长,并且对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供话音、数据、视频业务,也要同时支持实时多媒体流的传送,并且要求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下一代网络应是—个能够屏蔽底层通信基础设施多样性,并能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的、可伸缩的、安全稳定和高性能的融合服务平台,能够支持快速灵活地开发、集成、定制和部署新的网络业务。 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光网络为基础、分组型传送技术的开放式的融合网。软交换的出现,可通过一个融合的网络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通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路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数据管理论文:电子商务数据管理 [摘要]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取决于信息的拥有量,而是取决于信息的处理利用能力。如何化信息优势为竞争优势,是企业制胜于市场的一个法宝。本文论述了一种信息处理利用的有效工具——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据挖掘方法电子商务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成熟,传统商务正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向电子商务全速挺进。这种商业电子化的趋势不仅为客户提供了便利的交易方式和广泛的选择,同时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加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信息和购物行为特征的可能性。数据挖掘技术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应用技术之一,将为正确的商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可靠的保证,是电子商务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一、何谓数据挖掘及方法 确切地说,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KDD),是指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隐含的、未知的、非平凡的及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或模式。它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比较典型的数据挖掘方法有关联分析、序列模式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等。它们可以应用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决策分析和管理的各个不同领域和阶段。 1.关联分析。关联分析,即利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它能发现数据库中形如”90%的顾客在一次购买活动中购买商品A的同时购买商品B”之类的知识。 2.序列模式分析。序列模式分析和关联分析相似,但侧重点在于分析数据间的前后序列关系。它能发现数据库中形如”在某一段时间内,顾客购买商品A,接着购买商品B,而后购买商品C,即序列ABC出现的频度较高”之类的知识,序列模式分析描述的问题是:在给定交易序列数据库中,每个序列是按照交易时间排列的一组交易集,挖掘序列函数作用在这个交易序列数据库上,返回该数据库中出现的高频序列。在进行序列模式分析时,同样也需要由用户输入最小置信度C和最小支持度S。 3.分类分析。设有一个数据库和一组具有不同特征的类别(标记),该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记录都赋予一个类别的标记,这样的数据库称为示例数据库或训练集。分类分析就是通过分析示例数据库中的数据,为每个类别做出准确的描述或建立分析模型或挖掘出分类规则,然后用这个分类规则对其他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分类。 4.聚类分析。聚类分析输入的是一组未分类记录,并且这些记录应分成几类事先也不知道,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记录数据,根据一定的分类规则,合理地划分记录集合,确定每个记录所在类别。它所采用的分类规则是由聚类分析工具决定的。采用不同的聚类方法,对于相同的记录集合可能有不同的划分结果。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较为理想的起点就是从一个数据仓库开始,数据挖掘可以直接跟踪数据并辅助用户快速做出商业决策,用户还可以在更新数据的时候不断发现更好的行为模式,并将其运用于未来的决策当中。 二、据据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能发现电子商务客户的的共性和个性的知识、必然和偶然的知识、独立和关联的知识、现实和预测的知识等,所有这些知识经过分析,能对客户的消费行为如心理、能力、动机、需求、潜能等做出统计和正确地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具体应用如下: 1.分类与预测方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分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应用最多的技术。分类的目的是构造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通常称作分类器。分类器的构造方法通常由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等。这些方法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映射到给定类别中某一个,以便用于预测,也就是利用历史数据记录,自动推导出给定数据的推广描述,从而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 2.聚类方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聚类是把一组个体按照相似性原则归成若干类别。对电子商务来说,客户聚类可以对市场细分理论提供有力的支持。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类别的个体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而不同类别的个体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通过对聚类的客户特征的提取,电子商务网站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数据抽取方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数据抽取的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浓缩,给出它的紧凑描述,如求和值、平均值、方差值、等统计值、或者用直方图、饼状图等图形方式表示,更主要的是他从数据泛化的角度来讨论数据总结。数据泛化是一种把最原始、最基本的信息数据从低层次抽象到高层次上的过程。可采用多维数据分析方法和面向属性的归纳方法。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采用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抽取,他针对的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客户数据仓库。在数据分析中经常要用到诸如求和、总计、平均、最大、最小等汇集操作,这类操作的计算量特别大,可把汇集操作结果预先计算并存储起来,以便用于决策支持系统使用。 4.关联规则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管理部门可以收集存储大量的售货数据和客户资料,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发现关联规则。如分析网上顾客的购买行为,帮助管理者规划市场,确定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等。通常关联规则有两种:有意义的关联规则和泛化关联规则,有意义的关联规则,即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的规则。最小支持度,它表示一组对象在统计意义上的需满足的最低程度,如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客户数量、客户消费能力、消费方式等。后者即用户规定的关联规则的最低可靠度。第二是泛化规则,这种规则更实用,因为研究对象存在一种层次关系,如面包、蛋糕属西点类,而西点又属于食品类,有了层次关系后,可以帮助发现更多的有意义的规则。 三、结束语 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商业运作模式的必然选择。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充分发挥企业的独特优势,促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使企业在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数据挖掘算法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数据挖掘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幼儿教育学论文:幼儿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教育是什么?幼儿应如何正确接受教育?幼儿接受与不接受教育区别又如 何?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今天,幼儿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家长,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视与否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习方面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 学习 重要性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二、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及任务 中国的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1981年10月中国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提出了幼儿教育8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 三、幼儿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幼儿园学校教育 现今,有不少父母过早与孩子缺乏亲子交往,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不到很好的保证,使孩子出现不爱交流、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会让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幼儿园的孩子又多,教师有时照应不过来,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心理的发展,容易使小孩形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孤僻的性格。这样,幼儿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危机,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使幼儿形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重视,不仅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四、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 (2)、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3)、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4)、抓住时展的脉搏,扩展科学教育内容。让我们的幼儿不断的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适当安排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 五、总结 总之,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无论是家长还是我们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起每位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操作、尝试、敢于幻想,激发幼儿追求科学的欲望,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语言、身体、社会等方面得以全面、充分发展。 中职教育学专业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日益纷繁复杂,这些必然会对中职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当他们在学习、生活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许多中职学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感到课难上、事难管,而且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误区。因此,心理学课程对中职教育学来说十分重要。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枯燥,理论性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都会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去把握幼儿的心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地向学生去灌输这些理念、这些思想,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何谈将这些利用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况且书本理论性过强,比如在《学习与幼儿心理》一书中,对“条件刺激”等一系列的词语解释不详细,定义表达含糊不清,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反而会使得很多概念更加难懂。 (二)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佼的学生多对舞蹈、关术等艺术万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三)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二、提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好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时,教师可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认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相关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做好幼教工作。 (二)设置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设置与教材相关的课堂情境,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对教师来说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得不到提高。有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以使其兴趣得以激发,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与领导、附近的幼儿园园长等商量,为学生提供一次到幼儿园中见习的机会。学生可采用旁听的方式在幼儿园教师上课的过程中进行观摩与学习,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设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的激发是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主要力量。 (三)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课堂教学内容难免有些是凌乱而小系统的,而幼儿教育的工作又是实用和具体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介绍。例如,在讲授注意力缺失与矫治中,感觉统合训练这一内容时,教师通常会采用讲授的方法向学生介绍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者、研究内容、统合训练的方案,但由于受多方面的限制,无法用实物来演示统合训练中所需要的训练道具、使用方法等,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定格、慢放、重放等方式逐项播放给学生,学生可以自观地学到每一种训练道具的样式、使用方法及训练目的,为了让学生可以有更加自观和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在播放的同时配上视频演示和讲解,从而学生会形成清晰、具体、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将来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做了更加完善的理论储备。 (四)鼓励学生发言,增强学生自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为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其主体地位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往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较少,主要是害怕回答错误而在老师、同学面前丢脸。教师需认识到这一点,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产生偏差的时候,教师可询问学生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否决。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会使其自信心增强,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幼儿品德心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提问学生:“影响幼儿品德心理的因素有哪些?”然后让学生举手回答,并根据每一个因素各举一个例子。有些同学可能会回答环境因素,并举了一个家庭环境对幼儿品德思想产生影响的例子,但是别的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认为环境因素中除了家庭环境外,还有学习环境、交友环境等。这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并对学生的善于思考给予表扬,使其自信心增强,这样就可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其积极主动性,培养其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检测是中职“幼儿心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以检测与鼓励并重为原则,创新评价机制是提高“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评价方案,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和兴趣的机会,搭建起不同学生的成功平台,让学生在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评价语言上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针对性,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自信,从不同的角度督促学生,给学生一双发现、探索的眼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要求出发,多想、多实践,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学以致用,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幼儿教育学论文:幼儿教育学课中“活动教学”的设计及其运用探讨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强化,幼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学的准备阶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重视幼儿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变,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利用“活动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有利也有弊。所以,为了使其有利的一面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要对“活动教学”进行充分的设计,对其具体的应用也应加强探讨。就幼儿教育中“活动教学”的设计和运用践行探讨,旨在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活动教学;设计;运用 活动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活动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突出优势就是能够尊重幼儿的成长天性,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适应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弊端,那就是设计和应用不合理会导致某些幼儿被孤立,对其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由于活动教学的随意性较强,所以,规范性差的话会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所以,在进行活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做好事先的设计和分析。 一、“活动教学”的设计分析 1.教学目标设计 利用“活动教学”的形式进行幼儿教学,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才会有层次感和秩序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明确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氛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对教学氛围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包括运用什么方法营造教学氛围都要一一细化。其次要对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教学过程就是解惑的过程,所以,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最后是进行幼儿能力培养的设计,也就是说,活动教学要培养幼儿怎样的能力,需要在设计中明确,能力培养明确会使教学动力更充分。 2.教学主题设计 教学主题的设计也是“活动教学”设计的重点。因为幼儿教育面对的主体是幼儿。所以在主题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所以教学主题的设计主要需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主题元素的设计。主题元素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元素的融入使得活动感觉更加突出。其次,要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因为幼儿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在主题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实事求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教学方法的考虑。不同的主题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展现,效果才会突出,所以要设计合适的方法来体现教学主题。 二、“活动教学”的运用分析 1.利用活跃的气氛提升幼儿的参与热情 “活动教学”的运用首先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活动与学习氛围,只有营造良好的氛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提升。所以在提升气氛方面,需要做好两项工作:首先是活动感要足。幼儿天性好动,所以在活动感比较足的情况下,好动的天性才能被调动,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涨。其次是学习的氛围要浓。活动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教学,所以学习的氛围必须要浓厚,这样才能将学习蕴含在活动中,达到教学目的。 2.利用益智性的游戏活动提升幼儿能力 在“活动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中,益智类的游戏必不可少。益智类的游戏有两个突出作用:首先,游戏性比较突出。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发挥出来后,整个活动氛围浓烈,教学气氛会更加的浓厚。其次,由于是益智类游戏,所以在游戏的同时可以起到启发幼儿智力的作用。另外,益智类游戏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幼儿在参与的同时,无论是思考力、行动力,还是智力和合作性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锻炼和提高。 3.强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性 “活动教学”这种幼儿教学模式根本目的还是要进行教学,所以在活动中必须强化活动的学习性。强化学习性主要从两方面来突显:首先,整个活动设计的时候就要明确学习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向着教学目的努力,将所有的活动向教学目的过渡。其次,在活动教学中要强调规范性。因为规范性弱会导致活动感太强而忽略学习,所以要规范活动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意味能够显现出来。 幼儿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准备阶段,地位不可替代。在幼儿教学中,积极地进行幼儿智力的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而言帮助巨大。“活动教学”正是将综合元素考虑在内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能力的培养具有综合性。所以积极地利用这种方式,优化设计、强化应用,效果必然会更好。 幼儿教育学论文:关于幼儿教育学课程的学法指导 摘 要: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幼儿教育学涉及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不同,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就会不同。职高幼教专业开设“幼儿教育学”课程意义重大。强调了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并为学生学习本学科做出了具体的学法指导。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学法指导;幼教专业 幼儿教育学是职高幼儿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幼儿教育学涉及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不同,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就会不同。对幼儿教师来说,学习幼儿教育学非常重要。 一、幼教专业学生学好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视音、体、美、舞等学科为主科,成天唱唱跳跳,热热闹闹,这当然没错。但他们没把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教师口语等当回事。这其实是很肤浅的认识和做法。幼教工作对幼儿教师知识方面的要求很多,综合素质书面的要求也很高。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对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1.从宏观的角度讲,幼教事业关系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提高国民素质,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我国提出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方针,要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必须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承担着这一重任的幼儿教师一定要懂教育,一定要研究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教工作的规律。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时展的要求,是国家振兴的基石。 2.从微观的角度讲,掌握幼教理论是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构成要素 但凡优秀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会很丰富、很全面。比如,我国目前的教育方针,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指导思想,比如,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特点,每一个幼儿个体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等;幼儿教育的工作特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还应该具备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因为不可能有太多的幼儿园实习机会,许多幼教方面的知识都必须从书本和老师那里获得。通过学习,对教育、幼儿教育、幼儿的发展及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等概念才有所了解和把握;通过学习,如何组织幼儿学习活动,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如何进行与小学的衔接等问题才会有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会更加明确幼儿教育的意义,明确自己即将成为幼儿教师要对社会所负的责任等,以便为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幼教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好幼儿教育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幼儿教育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在这方面,我重点谈四点。 1.培养学生纵向思维,深入钻研的学习习惯 在校期间,要引导学生学会纵向思维,深入研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研究教材,在老师的帮助下先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和编排意图。在各章节学习中,应领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每一章节的主要观点及教育思想,理清各章节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体系;对一些重点内容,要用各种笔记符号进行勾画圈点。并要求学生在课下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将每天所学的要点进行一次回顾和复习,做到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落实。 2.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目前学生学习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独立思考。习惯了一味接受老师的讲解、教材的结论和前人的观点,不会问为什么的学生就不会探索新问题,发表新见解,也不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合作和交流,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去小组研讨,相信他们会研究出结果。在大家的讨论和交流中,思想和智慧的火花一经碰撞,往往会有创造的灵感。 3.拓展学生幼教学科的相关知识 与幼儿教育学相关的学科有很多,有些科目虽然我们学校没有专门开设,但对学生要渗透“广泛涉猎、兼收并蓄”的学习理念,告诉学生: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杂家”,什么知识都需要知道一些。与幼教学科有关的如幼儿心理学、卫生学、中外幼儿教育史、语言学、社会学、哲学、美学、数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都要懂得。知识广博才能思路更开阔,工作中才有灵感和创造性。 4.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业务素质 要多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行访问、调查和见习活动。到社区或家庭进行幼儿教育现状的社会调查,到幼儿园向一线的优秀幼儿教师学习经验,深入课堂实地组织一些幼儿的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是学生理论学习的具体实践。通过实践,才能将课本中的讲解变为真正的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好理论,才能把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工作能力。如果不让学生联系幼儿教育的实际、参加实践活动,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是不可能完成的。 总之,职高幼教专业的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学法指导,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拓展视野,要组织学生多进行调查和见习活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逐渐成长为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学论文:中高职有效衔接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学》课程体系研究 摘 要: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但课程衔接一定不是中高职相同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而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均相互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幼儿教育学》是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题从课程性质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指出构建《幼儿教育学》课程体系,有利于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中高职课程衔接 《幼儿教育学》 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1]。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的桥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这从反面强调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2]。这就对中高职的学前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学》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对于本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研究3至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学科,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对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起核心作用。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理论,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把教师的讲授、辅导和学生的自学,讨论、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的同时,形成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教育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促使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幼儿教育观;(2)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3)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4)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5)了解幼儿园课程;(6)了解幼儿园如何与家庭、社区合作及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2)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在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幼儿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了解体、智、德、美目标在幼儿园的体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2)了解中外幼儿园的发展;(3)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4)知道家庭、社区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家园、社区共育的策略与技巧;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5)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以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6)了解幼儿入学前应做的准备,掌握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树立专业理想;(2)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自学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小组协作的能力;(3)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评价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具体教育案例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专业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共有八个章节,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因此,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共九个章节,每个章节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打好理论基础。 讨论法:该法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理解知识要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内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发展思维。 见实习:学生以班集体为单位到幼儿园进行幼儿园见实习。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应案例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模式,变单一的卷面考核为综合测评和卷面考试相结合。其中,综合测评占50%,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评价、平时作业、实践操作三个维度进行;卷面考试占50%,主要是期末考试。 (一)综合测评主要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具体的考核内容与分值分配:课堂评价20分、平时作业40分、实践操作40分,共计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二)卷面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形式为闭卷,分值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三)期末成绩=综合评价×50%+卷面考试×50%。 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单凭试卷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体验。 通过对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的研究,找到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的侧重点: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幼儿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够用即可;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 幼儿教育学论文:浅析如何学习幼儿教育学 摘 要 学习幼儿教育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效的学习领会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步达到。只有在学习幼儿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认真地进行思考,尝试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普通人向教育者转变,迈开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第一步。 关键词 学习 幼儿教育学 1幼儿教育学的内涵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教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理论寓于日常我们教育幼儿的活动中,有丰富而具体的表现形式。幼儿教育不是简单的带孩子,而是牵涉到有关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学。 2学习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 (1)学好幼儿教育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而这一伟大工程必须从幼儿抓起。幼师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不仅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现代中职教育自身的追求。 (2)学好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师的有力武器。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应当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了解我国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了解幼幼儿个体发展的现状、潜力和可能性;必须懂得幼儿敦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教育的原则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分析、独立思考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等等。 (3)学好幼儿教育学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只有学好幼儿教育学,才能初步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的发展及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幼儿教育机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幼儿学习活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等;才能了解幼儿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对教育的本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 3.1纵向深入 笔者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理论的第一步是认真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结构,这是读书学习的重点。除教材之外,其他参考书籍的广泛阅览也是重要的。一要反复推敲、弄懂并吃透教材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渗透在其中的重要观念、教育思想,并弄清楚每一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二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派幼儿教育理论的实质、内容、价值等,并尝试批判性地思考、分析和比较。 独立思考、切磋讨论是学习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又学会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必定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对教材和前人的结论、对流行的观点和看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必为传统的观念和结论所束缚,人云亦云。勇于探索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是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不过,独立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凭空臆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同学相互交流看法,讨论切磋,让不同观念相互碰撞,能相互启发,激起思想火花,帮助你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学理论。 3.2横向联合 (1)联系幼儿教育实际。幼儿教育理论是为幼儿教育实际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幼儿教育学的必由之路。在校期间联系实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到幼儿教育机构进行见习、实习,访问优秀幼儿教师,开展社区、家庭的幼儿教育调查,尝试设计和组织一些教育活动、做一些教育小实验,对一个或几个幼儿进行观察研究以及参加各种有关的专业活动等等,都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2)联系相邻学科和有关知识、信息。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门学科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幼儿教育学也是在不断吸收和综合其他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善的。与幼儿教育学相关的学科很多,如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外幼儿教育史、教育管理以及其他科学。相关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从多种角度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幼儿教育学的理论,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相互补充、相互拓展,有利于有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相互迁移、相互补偿。 (3)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幼儿教育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上的思潮、风气、各种现象会对幼儿教育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经常尝试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来自社会的问题进行理智的分析、思考,对各种思潮、观点进行冷静的判断、辨析,能让自己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敏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观点和看法;而且带着实际问题学理论,还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形成实事求是的学风。 总之,学习幼儿教育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效的学习领会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步达到。只有在学习幼儿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认真地进行思考,尝试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普通人向教育者转变,迈开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第一步。 幼儿教育学论文:中职《幼儿教育学》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摘要】传统《幼儿教育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样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实现《幼儿教育学》的目的和要求,不能真正发挥《幼儿教育学》的学科价值,因此,拓展《幼儿教育学》有效教学途径迫在眉睫。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开辟了见习实习、讲座报告、班会活动、竞赛活动等有效教学途径。 【关键词】 中职 《幼儿教育学》 有效教学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主力军。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就要具有科学、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并且能够娴熟运用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幼儿教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形成离不开《幼儿教育学》的指导,因此,《幼儿教育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传统《幼儿教育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这样的教学不能很好的实现《幼儿教育学》的目的和要求,不能真正发挥《幼儿教育学》的学科价值,往往导致“教而不学”“学而无用”两种后果的发生。可以说,当前《幼儿教育学》的教学处于低效的状态。因此,拓展《幼儿教育学》有效教学途径迫在眉睫。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尝试、反思,在探索《幼儿教育学》有效教学途径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见习、实习 当前,中职《幼儿教育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因为教育对象――幼儿的特殊性,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等,这些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进行培养、发展。因此,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也是教学效果检验的一种方式,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行。 教育见习分为常规见习和随机见习。常规见习一般安排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见习之前制定详细计划,做好充分准备,布置相应任务。见习任务根据《幼儿教育学》每一章节的重点知识设置,让学生带着任务观察和思考,避免见习流于形式。整个见习过程都有相关老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认真思考。见习完毕让学生提交听课记录、见习记录、见习日记等相应作业,评选出优秀学生,以此激励学生。学期初见习为期两周,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幼儿教育学》之前了解幼儿园真实的教育情境,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便于在后续的学习中深入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学期末见习为期一周,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随机见习是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幼儿教师的发展需要,随时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见习,随机见习范围小、时间短,一般安排一个上午或下午。比方说,在教学《幼儿园环境》一节时,实践性很强的章节,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讲完课之后,就带领学生去见习,观察幼儿园环境创设,分享好的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学生进步很快。 实习期一般为期一年,安排在中职生学业第三年。以往的实习学生处于完全放手状态,实习学生分布在本市各地幼儿园,很难集中管理教育,由于在教育过程中缺少老师的指导和引领,更多的依靠自己摸索和琢磨,所以走不少弯路,浪费很多时间,所学《幼儿教育学》知识也不会运用于教育实际,导致《幼儿教育学》学而无用。2013年开始,笔者建立实习学生QQ群,和学生网络互动,拓展教育渠道,实习生遇到相应问题在群里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受益匪浅。 二、讲座、报告 讲座、报告是《幼儿教育学》有效教学途径之一。讲座、报告邀请一线优秀幼儿园管理者和教育者,报告主题兼顾保育和教育方面的知识,既可以选择幼儿园常规工作进行介绍,也可以选择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专题性的讲座、报告随机性强,一般根据课程和教学需要安排,比方说要开展虚拟课堂比赛,就要邀请相关的优秀教师通过讲座、报告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一般情况下,讲座、报告还要设计一个学生与幼教专家互动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自由提问,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困惑。 讲座和报告,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每次开展学生兴趣盎然、认真聆听、收获颇丰。通过讲座报告的开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幼儿老师的教育理念,学习她们丰富的教育经验,了解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能够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人生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事业心。 三、班会活动 班会活动可以与幼教实践紧密结合,是《幼儿教育学》又一有效教学途径。班会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由班主任、教师主持,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由学生主持;既可以采用小品、角色扮演、现身说法、辩论会等形式,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分享从教心得。 笔者在本学期就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活动。班会以《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为主题,以理论联系实践为指导原则,由学生主持、讨论,通过学生现身说法、小品角色扮演、师姐经验分享、班主任倾情寄语等几个环节构成,内容深刻、实用,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受益匪浅。此类活动是《幼儿教育学》教学与班会活动的巧妙结合,拓展了《幼儿教育学》的有效教学途径,加强了《幼儿教育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另外,在每届幼教专业学生毕业前,都可以通过班会活动组织几次模拟招聘,让学生熟悉招聘环节和面试流程,熟悉常见的面试问题,让学生提前进入面试状态,对学生顺利就业有很大益处,充分发挥《幼儿教育学》的学科价值。 四、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是《幼儿教育学》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笔者曾组织过说课比赛、虚拟课堂比赛、环境创设等相关的竞赛活动,此类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将教育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幼儿教师资格证的面试环节做好铺垫,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类竞赛活动的组织计划周密、安排妥当。如说课、虚拟课堂比赛,应该安排在《幼儿教育学》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设计等相关内容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之前,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优秀幼儿园教学录像,如笔者为学生选择近几年省级幼儿园教师优质课一等奖让学生观摩学习,让学生从优秀老师身上学习经验,体验感悟一节好课时如何设计的,从而汲取灵感;然后开展讲座、报告,聘请优秀幼儿教师,现场给学生模拟说课或试讲,给学生树立模板,有章可循,学生对于竞赛活动的流程、内容以及注意事项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最后,给学生拟定活动领域和活动主题,帮助学生精心备课,写出教案。 在课堂教学之外,结合见习实习、讲座报告、班会活动以及竞赛活动等有效教学途径,《幼儿教育学》的教学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密切了与幼教实践的联系,教而乐学,学而有用,充分发挥了其学科价值。 幼儿教育学论文: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探讨 摘 要: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内容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着缺乏实践性、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的特点,因此,结合这一特点,本文认为,通过促进教材与培养目标相协调、开展案例教学法、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课后布置实践性特点的作业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教学过程;学生;实践能力;探讨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内容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当然也对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的特点 1、缺乏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是幼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和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实施路径,通过递进的方式把这三个方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理论知识介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而较少的涉及到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该门课程教学呈现出缺乏实践性的特点。 2、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该书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幼儿、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学等都进行了一定规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儿教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总结出来的规律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因此,呈现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对象规律这一特点。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把教材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巧妙地统一起来,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在提高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培养、岗位胜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充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幼儿德育”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授到幼儿德育的培养方法,如多参加劳动,增进与劳动人们的感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正确地应用到对中职生的德育培养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就达到了教材授课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最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系统整编出来,用生动的案例模拟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扮演各个角色,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一是系统整编教学案例。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编,比如可以把《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收集,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整理等。 二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案例,给予学生讲解,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是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总结案例,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差异性。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回顾,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知识的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是开展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实训教学却充满生机活力。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需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把校园内的空教室改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以学生自身为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轮流模拟教师,其他学生模拟幼儿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幼儿游戏”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成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也可以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充分想象幼儿的特点去模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表情等。通过这种模仿幼儿的游戏教学,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儿的情感,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是与本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幼儿园为主,这类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实战性场所。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广泛联系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确定选定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 4、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家访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获取调查信息后进行探索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提高探究意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要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对幼儿园教学环境这一部分讲授完毕后,先让学生去调查当前幼儿园环境中的问题及不足等现状,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合作型的作业,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针对教学中教师留下的问题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予以总结、探索,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性。 三、结论 总之,在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切实努力。教师方面要善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要高度重视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促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学论文:浅析幼儿教育学教学困境 幼儿教育学是幼师教育的必修学科,对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幼师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多年来,种种原因造成该学科的教学陷入了一种困境。在当前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特征的新一轮教育改革面前,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科建设与发展,影响着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本文试图就幼儿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与对策谈点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对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以求得对问题的早日解决。 一、幼儿教育学形成困境的原因分析 幼儿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课程教学目标认识不清,要求不合理 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是很不一致的。有人认为,幼师生缺乏教育教学技能,是因为幼儿教育学忽视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因此,主张在幼儿教育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有人则认为,幼儿教育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幼师生既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既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又具有改革创新能力。还有人认为,幼儿教育学理论抽象,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就是让她们了解学科的性质和一般要求。这些片面的理解和模糊认识,背离了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显然不利于指导教师的课程教学实践,甚至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步人误区。 (二)学生学科态度消极,学习缺乏原动力 幼儿教育学学科态度的形成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价值的认识。当学生感觉到该学科的内容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学科态度;相反,则会产生消极的学科态度。不能否认在其所包含的内容中确实存在着理论阐述偏重,操作性知识分量偏少;部分理论滞后于飞快发展的幼儿教育改革与实践等问题。幼师生对幼儿教育学的消极学科态度,跟客观社会环境和舆论的消极影响,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在客观现实中存在着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和问题又是教育理论所无法解释和解决的。这样,就容易给学生形成一种教育理论“无用论”的概念,从而影响其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价值取向。 (三)教材陈旧,缺乏时代性 现行全国统编《幼儿教育学》教材,是1987年编撰出版的。整个教材体系经教学实践检验虽还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但其内容已远远滞后于幼教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第一,不能及时地反映近十几年来幼教科研的最新成果和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经验;第二,国家在新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和用以指导全国幼教工作的两个重要法规在教材中没有得到反映,中国式的现代幼教工作特点和规律体现不出来;第三,对幼儿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幼儿园管理和幼儿园教师等问题的阐述已不符合时代要求。 二、摆脱幼儿教育学教学困境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 幼儿教育学是幼师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其教学目标直接受幼师人才培养总目标和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设立的课程目标的制约。幼儿教育学是研究3--6岁幼儿教育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一套科学范畴和理论体系,是为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提供一般规律性的知识或科学原理的。它跟实践之间有一定距离。它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是通过教学法及其中间环节来实现的,所以不能像要求学科教学法那样来要求幼儿教育学,期望通过幼儿教育学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具体的教育教学技能。 (二)转变学生的学科态度 转变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的学科态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努力。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幼儿教育学确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内中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真正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时,才会产生一种学习需要,从而确认学科的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更新和丰富教材内容,将当代许多从现实教育中总结出来的有价值的经验、理论引进课堂,拓宽学习者的视野,从而满足教育实践中多方面的需要。其次,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科情、意。情、意是学科态度中最活跃的两个因素。倘若学生对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意倾向,就会产生积极的学科态度。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理论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发现教育学科的真正价值,教育实践活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付出的劳动换来丰收成果的喜悦,其热爱学科的感情也因之油然而生。再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是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事实材料,也是赢得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理论的兴趣和信心的最有力的精神武器。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像金蚕吐丝般地把知识精华赋予学生。 (三)增加教学投入 一是政策倾斜。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联系紧密,知识更新快,也容易老化。为了给学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内容。所以,学校应在资金投入上给予相对的政策优惠。应容许该学科购置多种有用有效的幼儿教育学杂志、资料和音像设备;应鼓励和支持学科教师参加有重要价值的各种学术会议、脱产进修提高和教育考察学习等。 二是精神投入。幼儿教育学教师要不断坚持学习和更新教育观念,要经常深入基层幼儿园,与幼儿园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和实验,并把幼教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好的作法及时地引进课堂,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多种教育能力。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着意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感情,让她们通过与实际的接触和教育理论知识的应用,来理解幼儿教育学的价值。 幼儿教育学论文:实践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幼儿教育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应用与分析,取得科学的实践理论与经验,进而更好地推动幼儿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促进幼儿整体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实践教学模式 幼儿教育学 应用研究 0 前言 所谓实践教学模式,通俗地说就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在实践中去共同学习,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充分领悟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形象地把老师比喻成为一个催化剂,催化学生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里要求的是作为幼儿教师不应该把整个的教学全浪费在理论知识上,取而代之应当更注重的是具体实践,也就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建立一个科学而有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会促进幼儿教育学的自身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1 实践教学模式的定义以及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般情况下,对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定义为,即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或者是直接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和分析,进行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这对学习者来说,可以更好地促进他的发展,在实践教学活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当前,在幼儿教育学中,主要运用到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偏理论性的,而且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理念也比较落后,所以把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到幼儿教育学中,不仅能够更深层次拓展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所以实践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应用空间还是很广泛的,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 2 实践教学模式的分类应用 2.1 活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通俗的表述就是相关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里,按照所要求的目标进行学习,完成事先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在此过程中,对这个阶段的学习方法是开放的,不局限于某种形式和要求,在具体开放的实践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具体可以用一个事例进行说明:在预先进行学习如何体会母爱的伟大的一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去如何正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十分抽象飘渺的问题。因此如何真正让学生领悟到母爱的伟大,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的说明以外,需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也就是让孩子回家,通过某个具体的小的事情,这个事情必须是可以体会到当妈妈的不容易的事情,例如可以洗碗、烧饭等等(相对应幼儿学生而言)。这对学生来说,通过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更让学生从身体和认知上懂得了母爱的伟大,这对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这也让我们充分地看到实践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创新点。 2.2 主题式实践教学模式 所谓的主题式实践教学模式,即是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活动展开和实施,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主题式实践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升华,它是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例如通过具体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小鸟学飞翔”这个活动主题,这个活动的实践主题充分抓住了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极大地触动了孩子的好奇心,这个活动主题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去启发学生去学习知识技能以及实现情感的(下转第135页)(上接第110页)发展。在活动中,首先需要向孩子们讲解小鸟是如何勤奋地学习飞翔的本领的,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也应该主动地去学习、锻炼,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因此可以具体进行比如学生学习叠袜子、洗衣服等等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生活小能力,进而充分完善自己、锻炼自己。这样就通过了一个具体的活动主题的展开,进而以各种形式的活动去锻炼学生、启发学生。最终让孩子成长,为其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当然,在这个主题式实践活动中,有一个大的闪光点,那就是整个的活动可以丰富多彩,同时,整个学习氛围也比较轻松,这样符合了社会发展教育提倡的要求,即在轻松中学习。 2.3 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 这个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加强。简单地表述为,在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目标以后,让学生成立一个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这个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合作,让学生在整个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掌握主动权,不仅仅使学生很好地培养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为自己主动表述、讲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和发展,这一点对整个学生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这个过程中,平时比较死板、形式单一的课堂就变成了学生自己活动的大舞台,这个舞台上,真正的主角就是学生自己,进而充分锻炼自己、增长自己的才干。所以,自主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和合作能力。 3 实践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分析 3.1 学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 通过以上的具体分析和探究,以及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通过学生的成绩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在幼儿教育学的应用,学生的平均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分析问题以及自主探究题上,得分都比较高,这充分可以看出,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3.2 学生能力的提高 通过实践教育模式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潜力被充分挖掘,而且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等都得以很好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取得很大的发展。使学生不仅仅会清楚地表述问题,而且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说,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3.3 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就业是所有毕业生关心的一个问题,实践教学模式的展开,不仅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也使教师的授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和段落。这就为老师更好地推销自己拿到了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使得教师的就业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不仅对教师自己,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4 总结 通过以上对实践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学课程中应用的综合分析和探究,我们清楚认识到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价值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对整个幼儿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有助于未来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需要充分应用实践教学模式,促进社会和教育的更大发展。 幼儿教育学论文:幼儿教育学教学模式浅析 【摘要】幼儿教育学是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幼儿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化,在教育实践成果方面的研究活动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幼儿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然,我国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则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教育学学习成果的快速提升,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学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主要针对幼儿教育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 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 前言:幼儿教育学是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培养幼儿教育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在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使得幼儿教育学教学效果始终没有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于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更新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将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实践领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现行幼儿教育学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学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主要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 1.教学目标发生偏离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其关注的是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如今,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压力也不断增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具有实践能力,是否能够顺利的进入到工作岗位,却没有充分的考虑。正是教学目标的偏离,使得很多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却无法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很多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便手忙脚乱,这不仅对学生本身的综合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幼儿教育的缺失。 2.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学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仍然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活动以课堂集体活动居多,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获得充分跟的展现,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对知识进行反复的记忆和联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处在主宰的地位,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仅存的对世界的好奇和幻想也将被磨灭,最终成为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优点 开放式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的设计方面,也体现出更多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以此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在于开放,与传统的封闭式课堂相比,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的开放。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开放式教学模式遵循的是构建主义理论,这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2.教学内容的开放。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教材只是诸多学习内容的一种,而教学内容可以从课堂向课外逐渐的延伸,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 3.教学目标的开放。开放式教学模式关注的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记住固定的答案,提倡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4.教学空间的开放。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不被教师所局限,其可以通过各种远程手段,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开拓学生的视野。 5.教学评价体系的开放。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以分数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而是通过全面的、综合的教学评价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学的引入 将开放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幼儿教育学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体现: 1.规定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规定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并且结合实践用案例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在幼儿教育学中有一节内容是“幼儿教育原则”,针对这一章节,我们给学生设置一个规定型学习任务,“结合真实案例说明幼儿教育原则的重要性”。而通过这一任务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的比我们想象中有着更为广阔的思维,他们以“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将幼儿的需求放在首位”等为题的案例总结,语言简练,内容却很丰富,虽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但是通过这种规定型的任务模式,已经能够看到学生在开放式思维方面的巨大潜力。 2.主题型开放式教学模式 主题型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对规定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发展和完善,如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幼儿园游戏”这一章节为例,首先需要对游戏进行分析,根据幼儿园游戏的特性,对于游戏活动进行设计,同时要考虑游戏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等等;其次,要提出教学目标,根据教师的要求由学生进行游戏的设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最后,在班级内将学生设计的游戏进行分组实施,由一组学生开展游戏,其他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通过总结相关的意见之后,再进行一次展示。这种主题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创造更加活跃的课堂和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模式 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范围更大,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幼儿园进行真正的自主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我们规定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周,由教师先确定课题研究的大方向,如幼儿游戏的开展、幼儿园环境的建设等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带领进入到幼儿园中。在研究阶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组织和指导,包括研究途径、方法的指导等,以此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课题研究。研究活动结束之后,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于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理,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于幼儿教育学教育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如何有效的促进幼儿教育学成果的不断提升,是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实施效果不断提高的必然途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为幼儿教育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促进教育成果的不断丰富与更新,因此在促进我国幼儿学教育持续开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幼儿教育学论文:如何增强《幼儿教育学》的吸引力 摘要:《幼儿教育学》作为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重要性与学生的重视并不对等,改变幼师专业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的态度,增强该学科的吸引力,应该成为相关教师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吸引力;意义内容;实战经验 《幼儿教育学》是职业学校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虽然是专业课,但因为是理论课偏文字性,因此许多学生仍然对它的兴趣不浓。如何增加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就成为相关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失败者,学习兴趣不浓厚,文化基础较差,理解力不强。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虽然其专业技能:如唱歌、跳舞、弹琴、画画、手工、讲故事等的培养很重要,但相关理论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尤其是今天的幼儿教育,教师既要面对幼儿家庭角色、地位的变化,还要面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多元化,父母对孩子期望的普遍过高,全面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相比过去更显得重要。为此,老师必须采取措施,增强《幼儿教育学》这门学科的吸引力,提高幼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从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意义着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幼师专业的女同学未来都要扮演母亲这一重要的社会角色,对母亲而言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则很难成功完成这一任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今天的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已经占据了整个家庭支出的绝大部分,未来还会更高,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哪一级教育有闪失则意味着要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支付比同期别的孩子更多的成本。而家长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正确的教育观念,则与孩子教育的成功失败息息相关,并可以增强她们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职业学校虽然会统一安排学生的见实习,但很多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实际经验,她们会先于学校安排,自己到幼儿园见实习。因此,她们希望早些掌握相关的一些操作性知识,在《幼儿教育学》中,“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日常生活劳动及娱乐活动”,这些偏重于操作性的内容被安排在后面,实际教学中,这些内容应该安排在前面进行教学。职业学校的教学强调其实用性,职校学生和家长也很看重学习的实用性,通过这些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到幼儿园就能马上成为指导老师的助手,给幼儿上课、组织幼儿玩游戏、安排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只能看而摸不着,指导老师满意,学生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增强她们从事幼儿教育的信心,增添学习《幼儿教育学》的兴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限。调整教学内容后,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实用的需求,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更会促使学生思考,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三、加强与专业技能学科的衔接 职校生的专业选择完全是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的,每一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都很重视,尤其是专业技能学科,因为涉及到的都是一些学生的实际操作,因此兴趣更浓厚。如果把《幼儿教育学》与专业技能学科有效衔接,就能把学生对专业技能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幼儿教育学》上,而幼儿园游戏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又恰好融进了学生的角色扮演、手工制作、音乐演奏、故事讲述等活动。刚好能把学生在音乐、舞蹈、美术等课堂上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幼儿教育学》课堂上专业技能的展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满足了她们表现的欲望,既能增加《幼儿教育学》的动感,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四、增加学生的参与,注重知识的具体化和运用 《幼儿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完整,结构清晰,学生理解的难度不是特别大,但作为理论性学科,知识在实践层面的运用讲得不够细、不够具体,因此,在教学中应把侧重点放在如何教学生运用知识上。课堂上老师少讲,而是让学生多讨论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例如,讲授“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园教育原则”这部分知识时,就直接选择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讨论如何落实。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后明白,这一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遇到问题主动请教家长和老师。将知识变成学生头脑中直观而形象的具体操作,把笼统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幼儿教育学》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能其用。 五、灵活安排见实习,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增加实战经验 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案例情境和学生活动,始终是一种假想和模拟,学生完成活动始终与现实有一定差距。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老师可能就要花好几分钟的时间,以多种形式,如背儿歌、唱歌、做手指操等来组织,我们的同学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练习幼儿活动的指导,但在面对实际的幼儿时,她们所欠缺的营造课堂氛围、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形成有效课堂秩序的综合组织能力就会充分表现出来,这些会极大地损伤她们从教的信心。因此,我们要把过去那种集中的见实习,分散的、经常的进行,让学生置于幼儿园中,更全面、详细、具体的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以便在学校中的演练更接近幼儿园的真实情形,增加她们的实战经验,便于到幼儿园工作能尽快上手。 六、改变考试方式,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考试失败经历多,对考试的畏惧心理严重,学习惰性大,不愿化工夫记忆。幼儿教育学是理论学科,传统的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许多学生担心自己难过考试的关,因此对这一学科也有些厌烦心理。所以改变过去的考试方式,对提升这一学科的吸引力也是必要的。首先,要侧重于考知识的理解运用,而不是理解记忆。比如,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幼儿园环境知识,设计幼儿活动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其次,卷面考题和要求学生做答的题比例是2:1,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选择性做答,这样既增加了考试的灵活性,又大大降低了考试的难度,让该门学科的考试变得容易,从而增强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幼师学生能在最快的时间,明了幼儿园的活动的开展方式,学到一些指导幼儿活动的技巧,在幼儿园见实习时,能上课、组织活动,能被指导老师认可、接纳,她们真切的感受《幼儿教育学》的实用,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幼儿教育学论文:中职幼儿教育学教学评价改革初探 【摘要】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课堂,理论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尤为明显,而实践在课堂教育中无法得到实现,使教育与实践之中无法完美的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脱节”。这样的情况使得我国种植幼儿教育学教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教育力度,如何提高我国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水平是我国当下迫在眉睫的教育问题。因此,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及教学实践,本文对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评价改革进行初步探析,结合当今宏志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实践;改革 一、当前我国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现状 在分析中职教育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进行探析。两部分分别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师方面,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引导者,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及专业知识,并应当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与教育方式具有明确的规划。但是当今我国的中职教育教学人员在专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方面虽然不存在普遍问题,但是大多数中职教育教学者对教育教学目标及教育方式没有明确的规划与确定。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大多数采取理论灌输的方法,对于教育实践问题不慎重视。另一方便,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依旧对于当今教育教学存在着巨大的影响,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一直认为老师应当作为课堂的中心进行课堂教育,而如今现状以不允许老师依旧以传统的教育思想引导自己进行对课堂的绝对引导。老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c参与性,完美的将老师与学生结合起来,实现课堂上的互动。 在学生方面,一是中职学生相较于高等教育学院的学生自身素质较差,自我约束力及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对于学习没有足够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国教育体制进行了巨大的改革,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及招生范围,形成了全社会的一股高考热,使高考成为绝大部分学生目标,进入高等教育学院也随之成为绝大部分学生的最大目标。学习社会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而中职教育教学的大部分学生也正是在激烈的竞争下淘汰下来的失败者,中职教育教学的主体由此而上。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文化知识欠缺,水平不高,中职学生普遍对于理论学习无法投入自身绝大部分的经历,贪于玩耍,思想不够成熟,造成了中职学生普遍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的现象。二是,学生对于自身所学专业没有达到充分的认识,认为实际的技能是学习生活的主要部分,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不重视与忽视,造成大多数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过关。 二、对于我国当前教育问题对策初步探析 对于我国当前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首先,在学习方面,中职院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从学习的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积极学习,亦或是学习效率较低的问题。老师应对于本专业的本质与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说明,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定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专业技能知识与理论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再结合中职院校自身情况,对于自己的学习制定相应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自主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与自控力。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科学的进行科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扩张自己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范围,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将传统教育理念结合现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结合,不断进行教育实践,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完善专业技能知识网络,加强自身对理论及专业技能的了解。 最后是在学生教育教材的选定及教学内容方面,一定要进行教育内容的改革。对于教育教材的选定,一定不可疏忽。教育教材会给学生带来对本学科最基本的了解,也是学生对本学科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根本工具,认真选择教材,选择优良教材,根据教材内容,不断整理具体教学内容,整合教育方案,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三、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初步探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社会中也越来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公立或私立幼儿园,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幼教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巨大需求。如今我国对于幼教这份职业的就职人员,大多数都来自于高等师范教育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幼教专业毕业生。而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又占据着主要份额。所以,如今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儿教育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幼儿教师作为祖国的花朵的第一位园丁,作为祖国的未来的第一位规划者,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确保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的水平稳步提升,如何保证每一位中职幼儿教师可以掌握足够的教育教学知识与基本技能储备,使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课堂是实现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目的的最根本渠道,所以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处在核心地位。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的为主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应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的最大目标。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节消极沉闷的课堂,无法提高学习质量,使得学生无法完全集中精神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表现及精神状态随时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抛弃一味的像学生注入理论知识的教课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结合幼儿教学的实际影像资料,是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到幼儿教学。 总结 目前我国对于幼儿教学就职需求数量极其大,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需求极大地提升,针对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解决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现阶段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推动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尽一份力。通过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在学习与工作进行转变时,能够尽快的适应幼儿教育的工作,适应当代教育改革。 幼儿教育学论文: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中的实施 摘要: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未来数年内我国的新生儿数量将会大量增长,随之而来的各领域将会迎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幼儿教育领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师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成效成为了摆在当前幼儿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本文就探索性地研究分析案例教学法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希望能给该门课程的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教育;幼儿教学法。 当前,中职教育中幼儿教学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国家当前下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会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未来数年内我国的新生儿数量将会大量增长,幼儿教育在今后几年内将会发展为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这种形势下,中职教育者应当把握当前形势,对幼儿教育学的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优秀幼儿教育人才。 一、《幼儿教育学》课程特点 幼儿教育指的是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也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基础性。幼儿教育仅仅衔接“早教”,是教育一个孩子对整个世界最基础的认知之上的浅层次的拓展,其教学内容都是非常基础和浅显的; 二是辅助性。在这个阶段,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之后的教育,该阶段的教育并不占据孩子教育的主导地位,而是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辅助,承担家庭教育无法完成的一些教育任务; 三是针对性。3-6岁的幼儿大脑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幼儿的大脑开发,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四是课程的特殊性。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力求直观、形象和生动,以各种类型的活动、游戏为主,并且课程设置相对宽松,也不留任何的作业与考试,以更加轻松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严格意义上来说案例教学法的雏形在古希腊就已经出现,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开创了“问答式”教学法,其实与后世的案例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教育学中的案例教学法真正诞生于上个世纪初,一战前后,美国的部分大学开始以实例进行教学,正式命名“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案例其实就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案例进行展示和分析,其实就是讲教材中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完美统一;二是教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是教师主动讲述,学生被动听讲,没有形成有机的互动,而案例教学更容易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案例教学法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探讨式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将案例作为一种辅助教材,仅仅是作为教材的补充来以更加简单明了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是扮演式案例教学,这种模式比纯探讨性的案例教学更加直观,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案例中去,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三是模拟式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并不是过往的真实案例,而是教师构建出的想要达成的模拟场景,这种模式不是对过去的总结,而是对未来的展望,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都更高。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上文中提出,案例教学法分为不同的类型,对于不同教学阶段应当灵活选取不同的教学类型。举例来说,在理论教学初级阶段,就不宜选取模拟式案例教学,因为学生对于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还是一片空白,即便模拟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所以要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在案例的选取上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案例。 其次,要做好真实案例模拟。由于幼儿教育学的教育对象不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而一般人在进行联想和模拟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认为教育对象能够跟得上自己的思维和节奏。所以一定要将学生真正放置到幼儿环境中,让学生都能感受到幼儿的思维和活动模式,从而对学生未来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产生影响。 最后,要积极地做好对于案例讲述和模拟的总结。某一案例在特定情形下是有效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幼儿的行为模式更是没有一般性的规律,此案例不一定适用于彼案例。所以在案例教学完成以后,要积极地进行归纳和总结,试图从中寻找出一些一般性的规律和方法,也让学生都能够做好基本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未来在幼儿教育中更加得心应手,将教育理论和实践真正融会贯通。 四、结语 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但是各个阶段的教育或多或少地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特别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因为职业教育在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受重视,该学科的教学成果十分有限。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幼儿教育毕业生本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学理念和思想政治素养都有所欠缺,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相对生动的教学方法,它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将幼儿教学中的正反面经验和教训灌输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幼儿教育的内涵。当然,教育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中的实施也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论证,也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从而促进幼儿教育学整体的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新时期教师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摘 要】幼儿心理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幼儿心理教育是教师、家长、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但毋庸置疑,教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对教师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教师;心理教育;作用 幼儿正处于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幼儿的心理教育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的心理状态,影响幼儿的心理成长 幼儿年龄小,心理还很不成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且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可塑性极强,但幼儿却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外界事物尤其是受幼儿尊敬的人极易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教师作为幼儿知识的传授者,思想的引路人,最容易成为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人格魅力,以健康积极的心态给幼儿以正面的引导。 幼儿教师每天工作繁重而琐碎,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焦躁、忧虑等种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幼儿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幼儿的心理教育十分重要,其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幼儿教育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下一代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大事。其次,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品质。要做好幼儿心理教育,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主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中去。因为教师的心理会影响到幼儿心理的成长。如果教师心情愉快,耐心细致地教育孩子,宽容孩子所犯的错误,用爱来教育幼儿,势必会把正能量传递给孩子。 二、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以促使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很多幼儿教师总认为孩子小,还不懂事,在幼儿面前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说话随便,举止不雅。也许教师的无意之举可能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的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问题时,态度粗暴,表现得极不耐烦,总认为孩子之间的摩擦太小,有点小题大做,这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当然,原因还在于教师没有放下自己的架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幼儿年龄虽小,但是他们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教师面对着幼儿―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从内心里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要尊重他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粗暴的打骂来影响孩童 三、教师要积极改善幼儿的心理状态 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改善幼儿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要等到幼儿心理出现了问题,再去纠正,就有点晚了。改善幼儿的心理状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老师,爱同伴,教师要让幼儿明白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关怀、照顾,并不是理所应当的,要学会感恩,学会回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父母或者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爱和感谢。 2.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 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单纯,但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同伴。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别人的友情和关爱,心情愉悦。而且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幼儿逐渐有了自我观念,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这些都为他们今后适应更复杂的群体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要把幼儿心理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幼儿园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讲故事、做游戏、等。总之,在遵循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另外,幼儿园还要设置专门的幼儿心理辅导中心。目前,教育界对幼儿的心理教育重视不够,其实,幼儿正处于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应该受到重视。所以幼儿也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把幼儿的心理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幼儿园里,他们的一切活动包括生活都在教师的帮助下,对幼儿的心理教育除过课堂之外,日常生活活动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舞台,教师要紧紧抓住,从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 总之,幼儿的心理教育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一定要有爱心,耐心,要从自身做起,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自己的心态、人格来影响幼儿。教师要把幼儿的心理教育当成影响祖国未来的大事来看,从工作态度、日常教学中积极认真地教育幼儿,以促其健康成长,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优化和促进幼儿心理教育的几点浅见 【摘 要】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重视和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每一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对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教育 情感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的健康,不仅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还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当前,幼儿心理行为出现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出现凸显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时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一个人今后的人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重视和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每一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一 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片面理解幼儿心理教育内涵 当前,不少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这种认识就局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这样做忽视了通过心理教育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目标。每一个幼儿由于其个体差异,他们在生活中面对问题时其感知和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因而面对问题时有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十分正常。因此,我们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要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幼儿,通过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来帮助他们走出阴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强的品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 2.忽视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 在我国不少地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理论上给幼儿们灌输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而很少与实践相结合,忽视了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对幼儿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事实上,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养成是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幼儿平日生活的环境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多重因素影响决定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每一方面的协同培养,而不单单是有针对性的专门开设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日常生活是幼儿沟通和交往最为频繁的时候,也是幼儿最本性的表露,其心理品质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最为真实。因而,在幼儿生活中进行随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最佳,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情感体验 目前,很多幼儿园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都采取了活动式的组织形式。这种在“做”中学的方式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但是,这种方式的教育活动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很多幼儿教师在心理教育活动中都以自己为主导,在活动中唱主角,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地展开,幼儿们则十分被动地按照“计划”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大多教师不注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对其在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不予理睬,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教学缺乏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关注,是毫无意义的教育活动,难以真正达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目的。实际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既注重形式,又注重幼儿实际参与和情感体验,让其在亲身实践、亲自体验的基础上提升认识,增强感悟,才能从根本上将教育内容植入幼儿的内心,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二 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提高幼教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在幼儿们的心里既有母亲般的温柔,又有崇高的威望,在他们眼里教师是一个神圣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由于教师这个角色在幼儿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较为突出。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抓起,要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影响幼儿。为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要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幼儿,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到园内,影响幼儿。 同时,幼儿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有关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不同个体、不同情况对症下药,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2.创设良好的园内教育环境 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幼儿园需要给幼儿创造一种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养成的教育环境,让幼儿们感受关爱和温暖。创设良好的园区环境不仅是满足幼儿需要,也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证。一个和蔼的笑脸、一句轻声的关切、轻抚一下幼儿的头、亲吻一下幼儿的脸、表扬一下幼儿的话,看似简单,但却能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带来快乐和满足。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幼儿的身心不断得到满足,情绪越来越好,逐步形成了乐观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平常多注重向幼儿传达爱意,特别是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胆小、交往能力较差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爱,鼓励和引导他们多与人交往、多参与活动,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心理障碍,从而养成健康心理。 3.在幼儿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在专门的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还需要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寓教于乐,这样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例如,可以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游戏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活动形式。在游戏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幼儿较为轻松地接受相关知识。同时,通过游戏教师不但能挖掘游戏中潜在的教育因素,进行积极的引导,也能发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以便及时纠正。比如,在“开餐厅”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就能观察到幼儿是否表现出责任心,是否能与他人合作,是否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否待人礼貌、举止得体等。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一一点评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从而在游戏中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育。 三 总结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每一位幼儿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教育教学策略,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富有成效,从而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我园在幼儿健康心理与人格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人格教育 一、我园幼儿健康心理与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小班:(1)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喜欢上幼儿园,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初步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既具有男性的坚强、勇敢,又具有女性的细心、温柔的人格特质;(4)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5)喜欢参加各项活动,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中班:(1)能积极愉快地主动参与集体性活动,敢于表现自我;(2)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调节行为的能力;(3)会简单评价别人;(4)做事有信心、能克服困难坚持完成;(5)能当众表演,不胆怯;(6)有较强的求知欲;(7)能充分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于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大班:(1)能理解别人的情感,会主动关心别人,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爱护小朋友;(2)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定的责任感;(3)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去解决;(4)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中乐观、自信、友好、谦让、合作、协商;(5)能够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分清好坏,克服缺点,有坚持性;(6)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 1.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 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社会交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别人。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来源于教师对他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个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让幼儿在鼓励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帮助个别幼儿克服胆小、自卑的心理,帮助其找朋友,建立良好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另外,教师要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识。 2.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的社会交往对他们的个性、社会性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注意为同年龄组的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与环境。每个班都创设计算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表演区、科学区、娃娃家、商店、医院、餐厅等多种区域。幼儿每天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进入各区进行自主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其次,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与环境。通过角色游戏、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一起活动。活动中,增强了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培养了幼儿间的友谊,增进了相互了解,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目的。 3.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随着幼儿独立性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周围,并对许多事物产生极大的好奇与兴趣。教师有责任保持并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为此,我们在各班创设了养殖角、种植角,以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另外,我们还购置了许多声、光、电、热等科学操作材料,创办了科学游戏室,各班定期到科学游戏室活动。幼儿在科学游戏室接触到了许多未知的领域,获得了多种感性经验,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的欲望。 三、我园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学理论、促观念、变行为 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理论,提高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组织搞心理科研的教师到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接受新信息、新方法、新经验,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讨论、学习、探索、实践,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很大改变。她们把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做为工作的重点。日常教育教学中,她们努力改变自己的言行,用微笑赢得孩子的欢心,用尊重获得孩子的信任,用赞赏鼓励孩子成功。看到孩子的进步,更加激发了教师们探索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决心。 2.将心理健康与人格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我们以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蕴藏着许多心理教育因素。如孩子收拾玩具时,就有一个责任心培养问题。每次活动前,教师都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孩子能够把玩过的东西整整齐齐放回原处,但有的孩子还没收拾完就走了,有的孩子干脆不收拾。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那些能够整齐收好玩具的幼儿要及时表扬与鼓励,教育那些收不完或不收玩具的幼儿,做事要有始有终,要有责任心。生活中处处有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把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3.组织专题研究活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把幼儿心理健康及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落到实处,我们各年龄班进行了专题研究活动,如:在大班搞了“通过大带小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的实验;在中班搞了“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实验;在小班搞了“两性化人格培养初探”的实验。这些实验内容此略,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4.家园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动的开展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也不例外。 通过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及人格教育”,我园大班幼儿的责任感、自主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明显增强;小班幼儿的性格特征更接近于“两性化”人格的积极特质。幼儿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也逐渐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问题幼儿心理教育初探 关键词:问题幼儿心理分析 近二十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具有攻击性行为或其他各种具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幼儿,我都会将其列为个案培养对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留意观察,随时记录,并针对其特殊行为和举止做出分析和反思。经过长期的总结和探索积累了些许经验和一点点心得,本次研究试图了解这类特殊幼儿的心理状况和相应的教育解决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一种完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而幼儿园里的问题幼儿往往是心理的不健康,其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痉挛、活动过度、注意分散、反应迟缓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遗尿、不自主排便等排泄机能障碍,偏食、厌食、睡眠障碍、抑郁、冷漠、焦虑、口吃等),多动症,小儿自闭症等。 通过我的观察,这些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阻碍了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多年的一线工作,我发现在幼儿期,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觉得自己可以在该领域进行尝试研究活动,并通过努力,帮助和促进幼儿以更好地的发展。但因自己的能力有限,在此仅仅将所遇到的较典型幼儿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研究分析。 一、研究对象问题行为的表现特点及分析 (案例一)从小班带起的欣欣(女)小朋友常常会感到受挫折或不顺心,特别易怒,同时还会采取打人、冲撞、踢人、掷东西、大声哭喊、满地打滚(室内、户外、操场、平台随时随地)或其他类型的攻击行为。并且该行为发生的频率特别高,小班时,基本上是一天一次甚至一天多次。为制止和教育欣欣,我的身上也不知挨了多少次她的拳脚了。 分析: 通过特意与家长接触沟通,我了解到该幼儿的大概家庭状况。欣欣的家是城中村且又是个临街的大院,居住人员复杂,父母职业较自由,闲暇时间较多,父亲常去打牌往往一打几个通宵,常常当着孩子引起家庭争吵打斗。另外,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采取最简单省事儿的方式:一哄骗许诺、二无原则溺爱、三粗暴镇压。这无疑说明欣欣的坏脾气是受到了家庭因素的严重影响。很早就被传送的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揭示了这个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道理。 在观察中,我发现欣欣的这种异常行为通常出现在自己的要求未满足和于自己愿望不统一之后。如:活动结束大家都整理玩具,而她却想继续玩却未被满足。于是,她就会将手中的玩具物品使劲地扔在地上,并且哭叫打滚以宣泄不满。或者夸大同伴的一丝丝不足跑来告状,却没有听到我给予的批评后,就会立刻暴怒,自己大声指责同伴。我认为欣欣虽入园较长时间却没有建立集体意识,无论活动、思考仍以自我为中心。 (案例二) 新来的彤彤(女)初次给人的印象是表情平淡,倔强任性,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交往,易与同伴发生争执、口角,常伴有攻击行为(打、掐、抓、咬、撕扯),几乎每日发生多起。另外,彤彤的另一个行为也很是特殊---------神经性身体抽搐。(起初只是像发冷似的一天偶尔抽搐几次,后来频繁极了,间隔十多分钟一次,最严重时还会伴有不自觉的短暂叫喊。) 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仅彤彤这种身体神经性抽搐的行为已让他们身心疲惫。由于查不到原因,在专家的建议下,父母24小时轮流监测记录孩子这一症状的发生频率和次数。偶尔,爸爸会因过分担心对孩子大声呵斥,妈妈则不停地勉励孩子自己克制,却无丝毫的改变。 既然孩子在身体上都是健康的,那我们就要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原因: 心理压力是近年来人们经常提到的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压力问题不可避免地从现代人的生活中突现出来,甚至连一向被认为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也开始感觉到外界压在他们身上的种种压力。 桑德森和瑞慕斯伯格博士在他们的著作《耐压力的孩子——父母必读》中详细分析了不易承受压力的孩子的特征,对照后我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特征明显。 上述的两个案例在教学活动中成了两个大麻烦。可是,有一个西方谚语说得好:“麻烦还不算是麻烦,如何解决吗反倒是真正的麻烦。” 二、善于观察和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摆脱心理压力 (一)参与运动可减轻压力下幼儿的不良反应 这个前提是先要和幼儿有充分的交流,让其先接纳老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这一点只要有爱心和足够的耐心),然后,就是和孩子一起参与共同游戏,他会很乐意接受。 案例一中的欣欣在户外活动时总是像一条晒太阳的蛇,软软地靠着或蹲坐着只看并不参与,多次鼓励并不见效。后来,到她游戏时,我便拉着她的手一起跑或跳,起初她仍是很抗拒,但后来便扭扭捏捏地随着我一起参与,两个学期后,欣欣已经能自觉的参与70%的游戏活动了。而每次只要欣欣自己参与,我都会在大家面前特意表扬称赞她,从而让欣欣获得轻松、自信的愉快感觉。 (二)自信心的获得为幼儿减压 根据伯恩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在我们每个人的人格发展历程中,都会面临这样四种基本的人生态度:“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我行,你也行”。这四种人生态度的形成,以及其发展的过程,也正是我们自信心获得与发展的过程。 (三)提供和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融入集体中,消除心理压力 对其问题行为多包容、多理解,因材施教,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时刻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不使其异常行为过分暴露在集体或其他幼儿面前,常常让其感觉到:老师喜欢我、小朋友喜欢我。 (四)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 通过努力和准确的分析及适当的教育措施,三个月后,彤彤的多种问题行为都消失了,孩子的父母亲特别开心,感激,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问题幼儿是存在着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孩子,也是更应得到特别关心照顾的群体,做一个细心的教育者,认真的观察和准确的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关于问题幼儿的“心理教育”的理解,高岚的《幼儿心理教育与辅导》一书中所讲的“三个打鱼人”的故事便说明了其深刻的内涵。也正是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在幼儿身上,有着心理教育的起点和希望,展现了心理教育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心理教学 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每天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对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可爱幼儿,而每天最头痛的事则是对着同样一群随时可能脱离正常轨道的不听话的幼儿。无疑,幼儿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还是学习上,由于幼儿年龄及生理的限制,注定了他们会是一些特殊的“学生”。因此,为了更好地搞好幼儿教学工作,幼儿教师必须注重加强心理教学建构。 一、温柔教育取代粗暴惩罚 对大多数幼儿来说,他们的年龄一般在3~6岁之间,对这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认识。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是他们的天性。即使是在幼儿园中,他们也不能即刻就变成我们要求中的样子。而幼儿园教师因为要一整天都在教育和看管着一群孩子,所以有时候可能会对某些调皮的孩子失去耐心。其实,面对这些生理上还多少有些不能自理的幼儿,幼儿教师的角色应该更像是一个“妈妈”!一味的惩罚不可能达到好的教学目的。幼儿教师要试着用温柔的语气劝导孩子,让幼儿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都接受教育。有的教师喜欢在幼儿中树立典型,哪个是好孩子,哪个是坏孩子。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这种贴标签的方式,很容易会对他们的心理成长造成极大的伤害。另外,不要吝啬一些表扬、鼓励的话,你的一句赞许或许会使幼儿一天都处于兴奋的状态,而他也一定会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从而表现他的优秀。 二、寓教于乐取代模式教学 用三分钟热度来形容幼儿对某件事的关注度再贴切不过了。因为还处在生理及心理的发育期,幼儿很容易对一件事物产生好奇,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很容易将这种好奇转移到其他事物身上。对幼儿教师来说,首先要承认这是幼儿的天性,是正常的幼儿反应。其次,幼儿教师如果想要长久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要改变以往那种古老又僵硬的模式教学法。当然,这还需教师自身也要多一些童真童趣。例如,在课堂上播放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或者给幼儿讲故事,既能让幼儿喜欢,又能不知不觉中启发他们学到东西。另外,教学活动就不再局限在小教室里,试着不时地将孩子们带到室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神奇。寓教于乐,这才能真正让幼儿兴趣多多,并从中学会知识,慢慢成长。 作为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幼儿园教师在开启幼儿心智、帮助幼儿成长方面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如果在幼儿教育中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注重心理教学建构,从幼儿的心理出发改变以往教育教学模式,相信我们的幼儿教育一定会大获成功! (作者单位 河南省汝南县第一幼儿园)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发挥日常游戏对幼儿心理教育健康的积极作用 【摘 要】游戏是教育幼儿的一种特有的手段,也是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幼儿智力、社会性、情感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发挥日常游戏对幼儿心理教育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游戏;学习;幼儿心理教育;积极作用 幼儿的本能就是玩,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说,儿童世界的支柱之一就是是游戏,儿童通过游戏相互联系。教师与家长也可以借助游戏为沟通媒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我们可以依据儿童在游戏中运用的玩具和在游戏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表现来来解释儿童的内心世界,并依此疏导儿童。那么游戏究竟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那些影响呢?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游戏的特点和特性 游戏是幼儿的全部生活。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幼儿的游戏是活动的、具体形象的,是语言、形象、动作交织在一起的。在游戏中,家长与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它们是根据游戏的特性和幼儿的需求而要求的:①必须是孩子主动要求参加的。②在游戏中不能让孩子有输赢的心理负担。③游戏必须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下进行。④孩子是游戏的主人,通过游戏,尽可能让孩子达到一种“我能够、我可以”的心理满足。⑤游戏内容必须是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⑥孩子能认真地进行游戏,有独立游戏的能力,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遵守游戏的规则。⑦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友爱、谦让、合作、不互相妨碍。⑧会正确独、立使用玩具、爱护玩具、收放玩具。在幼儿游戏中,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结束都应由幼儿自己掌握,按照他们自己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自愿和自主是幼儿游戏的两个重要条件。 二、游戏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 每个人的儿童时代都是在玩乐中度过的,游戏是最适合于幼儿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权力,它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反而会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1.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游戏的扩展和加深来实现的 游戏的过程是幼儿在生活上遇到让他们感兴趣的一些活动,或大人在生活上设立的一些情境,幼儿在这些情境里自然地学习各种知识的一种过程。它是一种自主发现式的一种学习。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幼儿“家”里摆放的各种“家具”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家里仿造来的,从游戏中幼儿逐渐明白了饮水机如何开关、哪个按纽是冷水、哪个按纽是热水、如何喝到不冷不热的水;在《商场》游戏中,幼儿可以了解到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商品的保质期和有效期;在《医院》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医生,护士或看病的人,清楚的了解到去医院看病的顺序,也知道生病要去看医生而不应该随处找药吃,这样才不会有危险,等等。 2.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是通过游戏来促进的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幼儿根据想象进行游戏,游戏又促进了想象的发展。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先让幼儿想象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家具,哪些家具是家里没有但想要的,在教师的语言与行动指引下,幼儿与教师一起努力用卡纸制造出了床,桌子,饮水机,淋浴器等他们能想象出的家具。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是在教师的引导才会产生的,在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先想好活动内容,计划行动程序,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情有个大概的掌握,预测游戏后可能得到的结果。然后按照计划带领儿童把想象的计划变为现实活动。 三、游戏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 1.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游戏一般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参与的,游戏对幼儿情感的发展,孤僻心理的克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有的幼儿刚入学时性格胆小、内向孤僻不敢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我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了《打电话》的游戏。通过幼儿互报姓名和问候对方,使幼儿之间增加了解,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发展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儿童通过在游戏中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游戏成功的体验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有价值的,从而能够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渐渐增加游戏的智能激励性和游戏的困难程度,使幼儿在游戏中适当感受到一些失败和挫折,不但可以使幼儿增强思考能力、提高协作意识,还能够提升幼儿的智力发展空间。并能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具备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更强的心理素质。 2.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幼儿在做游戏时喜欢扮演一定的角色,在游戏中每一种角色都有相对应的行为和责任。例如在游戏“蛋宝宝”活动中幼儿须扮演“蛋妈妈”和“蛋爸爸”,他们从自己家里带来一枚生鸡蛋作为“蛋宝宝”。“蛋宝宝”可爱而且非常娇嫩,稍不小心就会摔破,作为“蛋爸爸”和“蛋妈妈”在精心照顾“蛋宝宝”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表现出少有的耐心和责任心。当有幼儿不小心把“蛋宝宝”打碎时,幼儿在失去“蛋宝宝”的那一刻,他们能够深深的体会到了伤痛之心和惋惜之情。“蛋宝宝”受伤后老师当医生为“蛋宝宝”看病,可以引起幼儿对“蛋宝宝”健康的关注。幼儿在扮演“蛋宝宝”父母的过程之中,爱心与责任心由此萌发。这些体验使幼儿在爱与被爱的动态平衡中体会到做父母的辛苦,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的品德。 四、结束语 总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掌握日常的基本生活能力,还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摸不到的亲情与友情,使他们加深对现实生活中现象的了解,更能体会父母的爱心,朋友之间的友情。因此,我们说,“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发挥日常游戏对幼儿心理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幼儿心理教育探究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与个体的需要密切相联的。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情感。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满意、喜爱等肯定性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厌恶、愤怒、憎恨等否定性情感体验。 【关键词】幼儿 心理教育 情感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那么,幼儿有哪些情感方面的需要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被人爱抚的需要 孩子们总是希望别人喜爱他,喜欢经常得到人们的爱护和关怀。在家里,父母的爱抚能够让他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在幼儿园,孩子们渴望从老师那里汲取爱的温暖,受到鼓舞。教师的每一句夸奖,每一个轻轻的微笑,都能使孩子们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内向、胆怯,尤其是平时较少得到成人关心的孩子,爱抚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那些能经常得到爱的满足的孩子,他们的心理、个性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对幼儿充满爱心,这不仅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条准则。 二、参与和取得成功的需要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孩子们的天性。只要周围的事物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会为达到参与的目的,表示满足。反之,幼儿就会显示出不高兴,甚至情绪低落。积极的参与可以唤起幼儿对本身能力的感觉。如果幼儿能够经常在游戏、劳动和学习等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他就会越来越多地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而感受到快乐和自豪。他下一次就敢于去做同样的甚至更复杂的活动。参与和取得成功的需要越是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就越深刻,幼儿的积极情感也就在反复不断的强化中获得发展。所以,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我们都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促使全体幼儿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教师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要耐心指导、细心引导、精心疏导,力求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完成活动任务,以取得成功的体验。 三、自尊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前进,教育孩子规规矩矩听话和按照成人意志去发展儿童,逐渐为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全面发展幼儿个性所代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孩子们比任何时候都表现出自尊的需要。他们学什么、怎样学,玩什么、怎样玩,都不喜欢由成人硬性规定。特别是当他们的某些愿望和行为与成人的要求冲突时,采取和蔼可亲的态度,循循善诱的说理,与幼儿平等地对话,才可能使孩子们愉快地接受成人的指导。否则,幼儿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越是有个性的儿童,逆反心理就越强。幼儿往往会因为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变得反复无常。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是极为不利的。 四、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幼儿的过失感是在他对事物萌发出某种责任感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幼儿年龄小,缺乏判断能力,理智感差,心理承受能力低等,他们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如何,因而一旦犯了过失,就会精神不振,甚至产生惧怕。这种情绪状态说明幼儿意识到某种责任后果的发生。儿童越是有责任感,过失感就越重,就越需要从过失感中摆脱出来。对幼儿发生的过失,成人不宜指责、训斥。那样容易使其形成压抑的心态,整天心神不安。相反,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过失,犯错误是难免的,改正了便是好孩子。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很好:“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过错并为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之际,教师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灵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是勇气,是宽容。此时,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他留下了信任、关爱、期望。须知,一个翘首向善、满怀希望的灵魂,他一定能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五、感情交流的需要 幼儿能够对他周围的人表示出有远有近、有亲有疏,这是感情的作用。他们常常把心目中最亲近的人做为感情交流的对象。如父母和对他影响最深的老师。而对感情最近的人,幼儿能把心中的秘密说出来,会在遭受挫折和伤心的时候,把心里的痛苦和委屈告诉他们,甚至在他们面前尽情地大哭一声,以发泄心中的不快。这时候孩子们的感情最真切,需要成人以同样真切的感情对待他们。他们渴望从成人那里获得感情上的鼓舞和力量。因此,促进与幼儿间的感情交流,成人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创造良好的感情氛围,教他们把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情感都倾吐出来。如果幼儿在他周围找不到交流感情的对象,不能正常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那就会限制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相反,就可能强化了幼儿的消极、不健康的情感。 总之,幼儿的情感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幼教工作如能较多地从关心和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出发,加强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就能从小奠定儿童情感发展的基础,为今后培养幼儿具有更高级的社会情感创造有利条件。 最后用一段名言与大家共勉: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灿烂的微笑,这微笑会像一缕春风、一抹阳光,吹散学生心头的阴霾,温暖学生的心灵;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真诚的鼓励,能给孩子们以勇气和力量,进而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诚恳的忠告,或故事、格言,能帮助学生剖析事理,明白道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幼儿园)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浅谈绘本在幼儿园心理教育中的教学运用 【摘要】:绘本阅读作为近几年幼教界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形式,以其风格迥异的画风,深邃悠远的寓意,逐渐吸引着很多孩子、家长、教师的目光。经过实践证明,绘本阅读在幼儿园的开展,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绘本的分析,以及优秀绘本的教学实操解读,对绘本教学与幼儿心理建设相结合的探索活动进行初步阐述。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心理教育 一、绘本概述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辅助,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绘本书籍特别强调视觉效果,不仅具有帮助文字传达寓意的功能,更能增强主题内容的表现。可以说,绘本是一种强调视觉化效果的文学作品类型,以其精美的图案、简练的语句、深邃的寓意而著称,用赏心悦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思维多是具体形象性的思维,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少但画面丰富,以图画带动故事情节发展,这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绘本历经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涵盖了幼儿心理教育的多个方面,如: 鼓励孩子珍惜友情的《我是霸王龙》《小黄和小蓝》《彩虹的尽头》; 让孩子体验包容、奉献的《亲爱的小鱼》《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 培养孩子学会乐观的《我的幸运一天》《幸运的鸭子》《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让孩子体验爱与被爱的:《爱的奇妙滋味》、《逃家小兔》、《抱抱》 让孩子发现自己认同自我的:《小猫皮皮》、《小猪变形记》等等。 绘本内容的多元,为教师开展幼儿心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孩子们在形式多样的内容与画面中感受美,学会爱、宽容、自信等一系列对孩子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品质与性格。 二、 绘本阅读与幼儿心理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 1、绘本以画面为主的特质决定其教学,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阅读,更是要让孩子学会依据画面进行观察、想象、推理;不仅局限于对画面的认知,更是引发孩子情感的共鸣,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孩子凭借自己对绘本的理解,以及生活经验和想象,对绘本故事情节做出种种猜想及应对措施。虽然孩子们年纪小,不可能说出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但是基于理解的记忆会使孩子的切身体验伴随孩子长远的发展,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情绪管理,当我们成人面对忧虑、压力时,除了要行动起来克服困难,更要学习尝试改变,使自己更好的适应生活、工作,如此才能扫除忧虑,进而拥有全新的生活。我们也要把这种观念带给我们的孩子:如果每一天的每一分钟都很难过、沮丧、生气、忧愁,这一辈子就是“黑暗”的。如果我们能调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有彩色、美好的人生,做好情绪管理可以帮助孩子的一生更加幸福美满。读绘本可以让孩子通过形象的画面了解怎么调整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安全感以及引导孩子学会释放情绪、学会表达情绪等等。情绪管理系列书《我好快乐》《我不想生气》等,就是以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为主人公,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画页中,体验它的喜怒哀乐;在一句句如同喃喃自语的话语中,升华情感。“快乐象小花瓣,要学会耐心,细心去收藏,不要为小事烦恼,也别去斤斤计较。”“快乐是最美丽的小花瓣,让我们的心变得好细致好柔软,好好对待身边的弟妹兄长和每一个伙伴。”“让不快乐的人也感受到快乐的力量,帮助一下别人,更让我的快乐成倍的增长。” 这些对幼儿情绪进行生动描写的书,表达了这个年龄段幼儿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画面精致美观非常具有感染性,孩子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感受各种心理状态。通过亲子共读这些绘本,也会提醒我们成人不要忽视幼儿成长期各种情绪的表现,不要以为孩子年纪小,就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理健康呵护。尤其是当今家庭的孩子多以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从小就在重重关爱下长大,使孩子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孤僻等不良性格。日常教育中,我们更要重视孩子们的情感要求并做出正确的辅导, 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美妙的绘本阅读中,培养孩子尝试减少压力、释放自我、同情他人、乐于倾听等好的品质。 2、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想象力,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绘本的最大价值和魅力在于:没有说理和说教,却能启发孩子们深入思考。通过阅读绘本,孩子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逐步提高和升华。在轻松愉 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以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为例。在这个故事中,微不足道的小老鼠和威武强悍的大老虎是一对好朋友,这之间的关系有多么玄妙,在开始阅读前就已经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此番设计,致使两个主人公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波澜迭起,喜剧气氛也被渲染到了极致,活动室里自始至终充满了孩子们的笑声。而在笑声中,又让他们受其感染,会主动反思自己与同伴交往中遇到的类似事情,更明白了日后该如何与同伴交朋友。正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情节,激起了孩子的共鸣,童趣的画面又将人物心理关系层层递进,故事所要表达的观点清晰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以诚相待、平等互利的,真正的朋友是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更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一个要学会妥协,一个要学会原谅。” 故事的结尾以新人物大犀牛的出现为大家留下了大大的伏笔,给孩子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相信,孩子们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孩子们心理经验的升华过程,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思啊。 教学是一种交流,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幼儿从不知到知之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优秀绘本的知识养分,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不断的改良和优化,才可以使绘本真正服务于教学。我们老师们首先要了解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更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健全心理、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让绘本阅读滋润每一位孩子的心灵,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绘本阅读中共同成长吧!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学前教育如何做好幼儿心理教育 摘要: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最早接受到教育的时期,幼儿的学前教育对其之后的学习乃至人生道路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幼儿园必须把幼儿的心理教育提到日程上来,尤其是现在心理疾病发生概率越累越高的情况下,更是要对心理健康加以重视。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健康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患心理疾病的人数不断呈上升趋势,且人数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从婴幼儿到学生阶段,再到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其身心状态都处于发展当中,并且各个阶段的状态都是有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成年之后患心理疾病的人,肯定从幼儿时期开始心理健康就会有一定的问题。由此看来,在学前教育阶段做好心理教育是必要之举。 1.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教育观念,使得幼儿的生活与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幼儿长期生活在较为压抑的环境下。除此之外,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围绕着"学什么"来展开,对幼儿是否愿意学、怎样学都没有太大的关心,时间久了教师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关心越来越少,在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发现。 1.2 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现在的家长工作都比较忙,对幼儿学习上的关心不够,很多家长认为学前教育就是幼儿园的责任,忽视了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幼儿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因此受到的社会教育少之又少,使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很难实现。 1.3 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够。现在的学前教育,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点都在于幼儿应该学什么知识,怎么做才能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因此往往会将一些成人的主观思想强行灌输给幼儿,而没有考虑到其是否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的范围,这会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伤害,之后甚至会发展成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2.如何做好幼儿的心理教育 2.1 优化教育环境。作为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之一,幼儿园应该肩负起心理教育的主要责任,最基础的做法就是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优化物质环境就是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与成长,例如在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这一天,用相关的信息布置板报,使幼儿对心理健康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心理环境的优化主要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认真对待每个孩子,比如说幼儿刚开始到幼儿园上学时,会因为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了解幼儿的心理,与他们做游戏,转移其注意力,不要让幼儿留下心理上的隐患。 2.2 开展针对性教育。针对性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幼儿个性的不同对其进行较为具体的教育。幼儿的心理状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个性和特点,并据此制定出具体的教育方案。例如幼儿出现厌学心理的时候,教师不能强迫他们必须学习,而是要通过劝导工作,让幼儿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味的强迫只会使幼儿的心里更加反感。 2.3 幼儿园、家庭、社会合作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合作。幼儿园可以让幼儿更多地参加社区活动,例如"学雷锋活动"等等,让孩子在社会活动中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对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十分有利。至于家庭方面,家长要注意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相关教育活动,参加幼儿园开展的观摩活动等等,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更能降低成年之后患心理疾病的几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观察方法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幼儿教育问题始终是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逐渐加深,幼儿心理教育成为了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如何积极、有效的建立幼儿的良好性格,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了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观察方法;幼儿心理教育;应用分析 所谓观察方法,指的就是对幼儿的行为和语言进行观察的一种方式。该观察方法利用了自然条件,观察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观察目的为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心理活动以及心理发展趋势等[1]。具体的方法为记录幼儿日常所说的语言以及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等,着重分析幼儿的注意力所在以及思维变换等。为了进一步熟悉并利用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本文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 一、加强幼儿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幼儿心理教育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心里想法 研究并不断加强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幼儿心里想法。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幼儿教育活动安排,亲密接触幼儿就必须科学的掌握幼儿的心里想法与心理变化情况。对幼儿的心理特性进行掌握是幼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所以应该予以认真的重视。在幼儿的世界里,世界是新奇、有趣的,他们对于周围环境和各样事物有其自己独特的认知,往往对于一个事物会奇思妙想,并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掌握这些幼儿的心里独特想法,耐心的解答幼儿提出的各种小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形成好坏之分、善恶之分。 2.过心理教育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的学习规律是分不同时期的,不同时期的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程度大不相同,所以对幼儿进行教育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实践发展情况进行。只有确保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讲解教育才能使幼儿充分的学习到相关知识,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教育结果。而目前的很多家长和教师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发展规律,一味的要求高成绩,在幼儿时期就对其进行晦涩难懂的知识教育,即使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就长远来看却大大的影响了幼儿的良性教育发展。 3.通过幼儿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创造舒适的成长环境 幼儿心理变化是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的,经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工作可见,只有使幼儿生活在快乐、和谐、轻松的环境中才能建立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加的开朗、活泼。而一旦幼儿生活在吵杂、枯燥的环境中,则会出现很多消极心理,甚至导致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出现不合群现象。通过对幼儿的心理表现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舒适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观察方法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通过观察日记记录幼儿的心理情况 使用日记记录形式是观察方法之一,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就曾采用这种方法记录她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心理变化情况,由此写出了著作《研究儿童心理学》[3]。通过日记形式记录幼儿的成长轨迹和心理变化可以有效的获取幼儿的心理信息,对于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意义重大。日记,可以记录幼儿的日常生活,包括课上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课下游戏时的情绪变化。长期的记录可以是教师明确幼儿喜欢怎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及游戏活动,并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都能做好总结,以此来充分了解幼儿。但是由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尚未被广泛采用到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工作中。 2.记录典型事件方法 典型事件记录方式是观察法中对特定事件进行研究记录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时间限制较小,可以随时记录幼儿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通过事件发生的原因、事发过程以及发生之后幼儿的表现记录来观察幼儿的心理情况以及变化。比如,可以记录两个幼儿之间的矛盾过程,通过矛盾双方的年龄、性别、家庭、矛盾发生原因、发生经过以及事件的最终结果等记录来观察幼儿在其间的心理发展情况。根据观察到的事件内容以及心理总结可以发现幼儿的实际心理所想,这样就可以在今后的教育中尽量规避这些问题,减少矛盾的发生率,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记录幼儿行为的发生率 对幼儿行为的发生率进行记录,目的在于记录并观察幼儿很多常见行为的发生情况,通过发生频率的计算最终制作相应的记录单,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进行行为规范。比如,详细记录幼儿窃窃私语情况、动手动脚习惯、烦躁不安情绪以及冲动行为等。对这些常见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可有效的提高教师对幼儿心理的了解,并对幼儿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规律的掌握来有效的吸引幼儿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结 幼儿是一个人最初对社会产生认识,并建立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幼儿阶段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其心理变化予以深刻了解,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变化模式,通过健全的人格魅力与人格教育来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充分的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变化并采用合理的观察等方法才能进一步观察幼儿的心理变化以及成长轨迹,望今后相关部门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健康心理教育与幼儿人格培养的探索 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 一、重视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主题 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文件。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目前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也应是我们幼儿园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园自2007年开始以“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研究”为主题,对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我们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健康人格的要求初步确立了幼儿心理教育基本内容为: (一)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础和基本内容。通过爱心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那得到快乐,提高能力和自尊。爱是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中的“太阳”。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为此,从园长到教师都将点点滴滴的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时刻用乐观的情绪、柔和的表情、适度的动作、温柔的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情感接触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因而使孩子们在师爱的摇篮中长大,也懂得了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 (二)探索周围世界的教育 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是在与周围世界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步开展的,而多方位、多层面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质,为此我们通过自然角的设立,科学发现室的设置,微型社会景观的引入,让幼儿从观察中接触、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多种情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环境成为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内涵、激发幼儿情感的无声的“教科书”。 (三)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为我园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们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法,丰富幼儿交往策略。其次,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交往环境,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再扩展到异龄幼儿间的交往,加强幼儿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的交流,发挥互补效应。再次,以开放式教育拓宽交往空间,将人际环境延伸到部队、奶牛场、桔园、农贸市场、商店、美容院等,以巩固幼儿交往技巧,发展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学会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也是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生活管理中,包括吃饭、穿衣、睡觉等,都帮助、鼓励儿童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教育活动中,总是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尽量做到不把自己观点、想法强加给幼儿,注意让他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自由活动,锻炼他们自主交往、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五)积极自我意识的教育 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内容,幼儿对自己积极和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时时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孩子的进步。让每个孩子相信,我能行。我们还让幼儿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利用幼儿群体的力量和强带弱的优势,帮助胆小自卑幼儿找能干幼儿做朋友,达到双方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师也严格杜绝伤害、贬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使其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升华。 三、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心理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2007年以来,我们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参照国际心理学会颁布的“儿童心理权益宣言”,在全园范围内制定出教师“维护儿童心理权益语言、体态、动作规范”,对教师在情绪、教育方式、管理、指导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使教师的教育语言和行为建立在平等、尊重儿童,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倡导教师要努力成为维护儿童心理权益的典范。 (二)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 (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 我们以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去。在各种活动中, 贯彻尊重幼儿意愿,发展幼儿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原则,让每一个幼儿真正成为各种活动的主体。 (四)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更多家长从传统家教观念中走出来。通过上述活动,使教师和家长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使幼儿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实。 通过“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这一课题的实施研究,初步形成了我园以这一主题为特征的办园模式和特色,迈出了走向21世纪幼儿教育的第一步,课题实施二年来,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不仅提高办园品位、教师素质、幼儿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的支持和赞许。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漫议幼儿心理教育课程的建构 导读:个性化就是随着身心的发展和成熟,一个人越来越显现出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人格特征。社会化是指特定社会通过各种措施使个人形成该社会所规定的具有一定共同性的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早期经验对于人格发展极端重要,在这些经验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人长期的人格基本框架与基本特征。因此,早期幼儿生活环境与教育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它,幼儿就不可能尽情游戏,也不可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为此,我们积极建构幼儿心理教育课程,旨在让幼儿的心理获得健全的发展。 一、幼儿心理教育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 个性化就是随着身心的发展和成熟,一个人越来越显现出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人格特征。社会化是指特定社会通过各种措施使个人形成该社会所规定的具有一定共同性的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个性化和社会化是心理品质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承,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因此,在幼儿心理教育课程中,我们应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既要重视幼儿的社会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又不能忽视幼儿的个性化,抹杀他们的个性特点,并且还要通过各种个别性教育措施来促进幼儿的特长和独特性的发展。 2、渗透性原则。 心理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和长时期的熏陶、教育和训练的过程,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与心理教育,提高自己的人格水平,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各种具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心理品质,将幼儿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之中。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幼儿的体能,教授学生有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巧,而且要训练幼儿勇敢、坚强的人格特征;在语言教学中,通过讲有关伟人的英雄事迹、祖国山河等等精选故事,陶冶学生的人格。 3、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品质既不是单纯的思想观念,又不是单纯的行为方式,而是认知与行为紧密联系的综合体或心理一行为结构。要培养这种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表里一致的结构,不仅要从内在思想观念入手进行认知教育,而且要从外在行为方式入手进行行为训练,只有把两种心理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否则会出现偏差。 二、幼儿心理教育课程框架及要点 幼儿心理教育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康人格为主要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整体计划。它是从属于幼儿园总课程中的一个子课程。它与其它子课程是分综结合的关系:既有各自独立的培养体系,但在教育过程中,又不是单元割裂、单科独进,而是注意相互渗透,加强横向联系,使子课程本身的有序化与课程间的结合化有机统一。 心理教育课程的编制是以促进幼儿各发展领域整体和谐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幼儿期健康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其目的是促使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使 幼儿身心各方面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 根据课程编制原理,幼儿心理教育课程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目标系统,含总目标、层次目标、年龄目标和单元目标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是幼儿心理教育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还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从心理成分上分析,幼儿心理教育的目标应包括:①认知目标,如了解某些心理教育的知识,发展感知、记忆、思维与想象的认知能力等等。②情感态度目标,如培养幼儿对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悦纳自己,养成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等等。③动作机能目标,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社会交往的礼仪与技巧,培养幼儿勤劳的习惯等等。 第二,年龄目标:依据幼儿心理教育的总目标,并考虑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分别提出每个年龄班的教育目标。小班幼儿要养成在幼儿园生活与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自己照顾自己,发展注意力与观察力等等;中班幼儿要发展记忆力与想象力,培养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认识自己的身体、心理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特点等等;大班的幼儿要发展思维与创造能力,较好地认识自己,愉悦接纳自己,培养自信心,发展承受挫折的能力,懂得关心别人与某些社会技能等等。 (二)内容系统,主要是编排心理教育课程的序列和设计活动方案。 编排心理教育课程活动序列的依据是单元目标,同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定出反映目标思想的活动名称,一系列活动名称就组成了心理教育课程的序列。心理教育活动方案有三个因素构成:一是心理教育的具体目标,即矫正与预防幼儿何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培养幼儿何种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开发幼儿何种心理潜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二是具体情景内容,通过筛选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符合目标要求的内容,把它们设计成有明确主题的、有感染力的情境;三是教师的启发引导,即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进入情境,如何调节幼儿的需要、预期和认知评价,如何启发幼儿的感受和体验。 (三)组织系统,主要含心理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和主要方法。 组织形式分为集中培养和分散培养两种形式,集中性培养的组织形式有两种:①心理教育活动。它是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开展的专门性的心理教育培养活动,每周1次~2次。心理教育活动的基本设计思想是以幼儿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主要方向,其操作原则是创设情境、强化体验。②阶段综合主题活动。它是以心理教育内容为主题,结合其他领域目标进行的阶段性活动,一般每月一次。 分散性培养的组织形式有三种:①游戏和其他学习性活动。主要是强化这些活动目标中的心理因素。游戏活动一般可以通过增设表演性角色、指导情节发展、加强心理体验等方式来强化心理教育目标。学习性活动是从两方面来加强心理教育:一是以健康―快乐为活动的主导目标,二是充分展示学习性活动内容本身的心理教育因素。②日常活动。对这一类活动除了在单元目标思想指导下,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外,更要结合偶发事件,加强心理教育的随机培养。③隐性途径。主要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建立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渗透心理教育。 (四)评价系统。根据心理教育的特点,评价的方式主要采用情境观察法(自然情境和创设情境),观察指标是幼儿的表情、言语和行为。评价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日常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心理教育活动中的观察环节和日常活动中的自然观察,对班集体进行整体性的定量评价,对典型事例进行个别性的定性描述。 (2)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一学期一次的教师主观评价和两年一次的测试性评价,都是对幼儿个体作评价。前者是教师根据日常积累的观察记录和印象,对每个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作等第评价。后者是按照目标思想设计情境,确定测试指标和评分标准,测试时,根据幼 儿在情境中反应作出评定。 在当今日趋开放的和多样化的社会中,在强调素质培养和人格发展的教育体制下,要培养出能经受住社会风吹雨打的参天大树,幼儿园心理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心理教育 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最佳的体现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对培养人的当代教育提出的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要注重在教育体系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二、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着;(2)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3)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4)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 一、游戏有利于调整幼儿的消极情感 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极情感。游戏是儿童表现自我情感的一种方法。弗洛伊德提出:“游戏能满足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生活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条件的限制和束缚,这难免会使幼儿的心里产生紧张或受到压抑,而游戏则是幼儿松弛紧张情绪的良好方式,正如荷兰心理学家拜代克所说:游戏是带有情感的,能解决儿童心理矛盾的一种活动,儿童的冲动性在游戏中能得到解放。 二、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都可能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的快,来得切实。”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 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暴露行为的缺陷,而且能通过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因素,及时进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引导。 游戏还可以使幼儿通过假装和虚构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幼儿心理教育论文:探析幼儿心理教育 幼儿心理学既是人生的本原,也是人生的归宿,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是人生每个阶段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并把“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本文运用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纵观以往本学科本领域中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比较分析国内外幼儿心理学的发展情况,进而过渡到幼儿心理教育的问题上来,探讨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及主要问题,并提出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措施。利用幼儿期这个心理发展关键期进行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可以促进未来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幼儿心理学的发展 (一)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入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幼儿心理学和婴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理论课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幼儿心理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幼师学生掌握幼儿心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并能在日后用在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兴趣和能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几个最基本的概念:“健康”、“心理健康”、“幼儿身体健康”及“幼儿健康教育”。“健康”应当包括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的,而“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因此,“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 (二)幼儿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幼儿心理发展研究起源于遥远的过去。由于近代西方社会、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在儿童观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幼儿心理的研究由一些智慧的闪光到扩展成为一门正规的学科,由早期静态的发展观到今天动态的发展观,记载着人们很多个世纪以来在认识自己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智慧的提升。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幼儿心理学思想,如《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但我国科学幼儿心理学如同心理学一样是舶来品,是从西方引进的。陈鹤琴是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其后对我国幼儿心理学发展做出贡献的还有黄翼、陆志韦、朱智贤等儿童心理学家,其中,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是朱智贤。目前,有很多活跃在幼儿心理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家们正在开垦着这片希望的土地。 三、幼儿心理的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及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从家庭方面看,现在家庭的家庭结构单一,大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家庭生活空间狭小。父母一般都是双职工,白天忙碌工作,到了晚上随着精力的消耗,很少有时间陪着子女玩耍,又缺乏和子女的沟通与交流,再加上大多数家庭住的是楼房,给孩子们的活动空间狭小,孩子们没有空间玩耍导致心理负担加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其心理健康。从环境方面看,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信息的来源众多,孩子们在多角度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过早接触到了成人世界,例如一些言情小说、电视剧或者是那些渲染暴力的影片,在没有判别力的孩子们眼里成为了最爱,这点让人们很担心。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幼儿心理教育主要可从这几点来培养健康的心理:1、培养幼儿的谦让精神。谦让精神无论是幼儿或是成人都是一种美德,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技能。所以要从小培养幼儿谦让的品质,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环境、与人和睦相处。2、克服幼儿的恐惧心理。恐惧是幼儿期较突出的负面情绪。幼儿的恐惧心理是与成人思想交流、对外部世界认识思考过程中出现的。而引起幼儿恐惧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如环境、事件、压力等等。3、养幼儿的分享精神。有些幼儿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如:幼儿自己要挑好的玩具,把好的东西藏起来,留给自己不让别人分享。父母和教师应首先让幼儿体会分享的快乐,当幼儿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时,他们能体会到同伴亲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奖。 (三)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措施。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总结性的措施。(1)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应以幼儿园有计划的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为主。在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为幼儿提供与教育内容相应, 集科学性、适应性、灵活性为一体的宽松环境。幼儿园应以人为本,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尊重幼儿的心理权益,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多个细微环节入手,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把心理健康落实到教育行为上。(2)要以家庭教育为辅。家庭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性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成员示范作用和角色定位。但父母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就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领导、教师或监工等别的角色。家长应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自身的综合素质。(3)发挥社会环境的作用。社会环境要抓住每一个契机为幼儿营造合作、乐群和创新的环境,创设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促进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成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关键,利用幼儿期这个心理发展关键期进行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可以促进未来健康人格的形成。总体上,我国幼儿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仅限于教育类,应该加大研究的力度和范围,还需要研究者拓宽视野,采用合理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以幼儿心理素质优化为目的的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盐城人民政府市机关幼儿园 江苏】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医院的领导人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医院的文书档案和实物档案,因为,这些档案室医院领导人员进行某些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因管理不当造成档案缺失,医院的领导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做出错误的决策,对于医院的发展和就医人员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加强档案管理是医院发展中必须要落实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医院的领导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不能够定期进行查考,对于档案管理人员也没有时常进行考核。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医院领导人员的重视,使得档案医院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书档案管理、收集工作时受到严重的阻碍,甚至医院的一些部门十分排斥档案管理工作,导致档案信息内容模糊、不确定,档案管理形同虚设,没有将文书档案资源的价值良好的发挥出来。同时,对于一些实物档案缺乏管理,很多实物档案都是医院艰辛发展历程的代表,它是医院精神、文化的载体,却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而逐渐丢失。 2.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是影响医院档案管理的关键,一些医院的文书、实物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而是身兼多职,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系统、规范的概念,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科学的、有效的进行。医院也没有时常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医院在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内容会不断地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够及时地吸纳外界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使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巨大的差距。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策略 1.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医院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基层人员都要积极的学习档案法,要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到医院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特别是医院的领导人员,因为领导人员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有效开展的基础。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的发展相融合,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进步发展。医院其他基层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的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扫除道路上的障碍。 2.提升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选用一定要慎重,一是要聘用经过专业培训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医院聘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区别[1]。二是要考虑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不仅仅包括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并且积极的对于外界新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进行吸取,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保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真实性。 3.加强对于文书档案标准化规范要求 医院的档案管理包含的内容众多,但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时,首先要进行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收集工作是所有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在档案收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经过多次确定后才能够进行归档,且对于档案信息一定要准确判断,不能够存在模糊的概念[2]。收集工作进行完毕的下一步就是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要根据档案的日期、类别将档案信息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规定的装订标准对其进行装订,最终查看归档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文书档案的标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电子档案工作提供便利。 4.加强对于文书档案归档的管理 医院的文书档案包含的内容众多,也为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其中有关医疗方面的档案往往会占据医院整体文书档案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可以将档案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医疗机构或是医院管理机构对医院下达的文件,比如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各项决定决议、各种用药规范、临床路径等等;第二部分是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管理文件、材料等;第三部分是医院的临床医疗数据;第四部分是医院所拥有的医疗设备存档,医院的基本建设资料等;第五部分就是医院的人事和财务文书档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应该归档和不用归档的文件的内容挑选出来,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严格的遵守档案管理规范,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5.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才能够保证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系统、有效的进行。对于医院的档案资料不仅仅包括文书档案,其中还包括一些实物档案。对于实物档案的类别进行分类,然后进行保存。例如医院所获得的荣誉奖杯等,那些实物是医院精神、文化的代表。是医院众多工作人员通过长时间努力才得来的荣誉,对于这些实物档案都必须要合理的保存,只有完善档案管理机构才能够使这些实物档案永久的保留,不会在历史中遗失。 四、结语 工作内容复杂,工作内容涉及广泛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征。只有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规范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机构才能够使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才能将医院档案的价值良好的发挥出来。 作者:胡顺芳 单位: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分析 一、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层对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事不到位 目前,很多医院的管理层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充分认识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简单的认为医院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不高,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十分简单,缺乏技术性,忽略了医院人事档案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以及医疗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医院人事病人就诊程序一般都是先挂号,然后领取一本人事诊疗手册,在医生诊疗完成之后由病人直接带走,没有在医院留存备份,即使是医院留存了备份,也只是简单将病人档案收集起来,没能形成系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由于人事管理的缺失,不但造成医院诊疗信息的流失,更重要的是使得医院在越来越多的医疗诉讼中处于被动地位。 2.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是保证医院各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比较缺失,或者有些医院虽然有比较具体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特别是一些医院中甚至出现了政府分头管理、自成体系的问题,这就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医院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并不明显,最终致使医院呢的科室职责混乱、管理机构冗杂以及权利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引发科室职责不明确、管理机构繁多、人员配置过多及科室权利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3.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是非专业人员出身,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事管理工作培训,很多的工作人员都是行政部门、医护部门和后勤部门调岗过来的,专业素质较低,理论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很难适应医院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求。而且,很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涣散,对自己要求不高,认为自己的工作可有可无,没有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以人为本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团队建设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开始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转变工作思维,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为了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综合水平,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医院应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其次,医院应该积极的加强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医院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最后,医院应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机制,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奖惩分明,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 2.树立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落后,人事管理部门设置比较松散,机构冗杂,人事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数量过多,办事效率地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院的人事管理效率,不适应医院的改革发展需求。因此,聘用制成为医院加强人事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基于聘用制形成的岗位管理需要一种新型的用人机制,以用来弥补医院传统管理模式的漏洞,实现医院的资源优化配置。医院在实施新型的用人机制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进行,一方面,医院应该设置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聘用制度,针对不同的职位和技术要求制定职工聘用和晋升的标准体系,使得职工的工作方向更加细化,并且根据员工的职位和技术能力确定员工的薪酬,真正发挥聘用制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医院应该根据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发展需要,对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操作岗位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设置,保证每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个员工能够高效率的工作,真正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 3.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为了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医院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管理的重要事项来抓,将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纳入到医院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应该不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充分调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认真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孟宪敏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传染病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黑龙江档案杂志》2015年第一期 一、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医院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要依照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从而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具体化、规范化。实行奖惩制度,使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医院档案的销毁、保密、归档、调档以及库存管理等工作都可以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良性、健康地运行。此外,建立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和交流制度,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如,定期组织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技术以及档案技能的培训,并定期地聘请一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及时纠正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为医院档案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医院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医院档案管理必要的办公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配备扫描仪、摄像机、计算机、打印机与照相机等现代化的管理设备,采用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借阅、检索、立卷、统计与编排等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此外,依照医院档案管理建设标准,为医院档案管理提供专门的库房、办公室与借阅室,并添置一些必备的医院档案保护硬件设施,如,监控器材、空调与消防器材等,从而为医院档案管理营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医院档案合理化模式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规范化与制度化的高标准工程,档案管理的合理化与现代化,是时代不断发展的需求,其可以确保档案管理人员选择目标管理、电子网络以及系统工程等方式开展创新工作,所以,医院档案管理机构应该选择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设备,多途径与多渠道地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构建全面的档案信息网络。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效率 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把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充分地应用在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处置与保存等活动中,从而有效地使其社会效益、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等得到提升。最近几年,随着医院办公信息化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往的轻利用与重保管等工作思路以及立卷归档手工操作等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医院档案管理的需求。因此,要求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尽早地构建医院档案数据库,以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地实现数字化;充分利用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局域网,使医院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化;要有计划地把光盘技术与缩微技术应用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以不断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 作者:李春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析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化配套设施跟不上,档案管理模式还处于传统手工操作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但很多医院档案管理还处于传统手工管理阶段,未进行数字化管理,没有建立独立的医院内部档案管理局域网,医院内部各科室间不能通过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差,档案管理整体水平受到制约。当前,各医院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仅重视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与继续教育,而档案管理人员较少有获得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导致其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档案管理理念与方法,档案管理仅停滞在传统手工操作阶段,档案质量较低。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中也存在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要的思想误区,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将医院档案按照要求做到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得整个医院档案管理水平都受到了制约。 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医院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医院领导作为档案管理决策与督促者,其重视与支持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首先,医院领导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把档案管理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学习与借鉴其他医院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其次,医院领导要改变以往只重视医疗技术而忽视档案管理的思想,将医疗技术管理与医院档案管理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医疗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共同成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合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发挥医院档案的实用价值。医院档案管理是一个连续、动态、长期的管理过程,内容与形式需要不断地更新与改进。在不涉及单位机密与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医院可有针对性地向医院内部开放档案资料,通过更深层次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内部信息流通与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更有利于医院整体的形象。一是积极开展医院档案创效工作。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通过对档案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医院医疗活动进行跟踪与超前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档案资料在医院工作中发挥高效能。二是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对医院各种档案资料进行总结与汇编,并建立电子档案与医院内部局域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为医院的科研机构改革、人事变动和职称评定等提供准确而详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加快硬件建设步伐,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医院应适应时展的要求,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必要的基础设施与办公设备的投入,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配置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及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并通过档案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对相关档案进行电子立卷、编排、检索、统计与借阅等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走向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优势,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能。同时,依据档案管理规范标准,为医院档案管理配置专门的办公室、阅档室与库房,添置保护档案所必需的一些硬件设施,如空调、消防器材、监控器材等,努力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四)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医院领导应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业务水平培训纳入培养人才的计划之中,通过各种培训与教育手段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如定期举办各种档案技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定期聘请档案管理方面相关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亲临医院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应充分肯定,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科学化与现代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应培养大局、全局与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能掌握档案业务知识,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努力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 作者:张文华 单位:大庆市中医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 一、改进措施 1.宣传档案法规加强领导认识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的档案管理工作由副书记直接领导,并由信息科主任负责,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档案员利用各种形式向领导、全院职工大力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及科技档案的重要性,争取领导的支持和科室的配合,增强医务人员自觉归档的意识。 2.全面开放收集科技档案科技档案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收集的完整、准确、及时是保证科技档案有效价值的根本保证。扩大科技档案的收集视野,以档案室为中心主动“辐射”,把属于科技档案的材料全部收集到。扩大科技档案的收集范围、收集内容,档案员到各个科室、病区收集归档材料,提醒各科负责人归档时间。收集每一项完整的科研材料,收集科研项目全过程的、全方面的记录,收集成果性、总结性、鉴定性和获奖证书的归档材料。提高档案员的工作态度,明确工作责任,甚至予以奖惩,提高档案员收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科技档案收集的全面、准确、及时。 3.健全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医院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能够为医院发展提供宝贵借鉴,对推动医院的学术、技术进步,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建立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制订了《科技档案工作制度》、《科技档案归档范围与要求》,科研档案管理纳入了管理制度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4.科技档案工作纳入同步管理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真正实行了“三纳入”、“四同步”的管理制度。把科技档案的形成、收集、管理、归档工作纳入医院工作程序;科技档案归档纳入工作计划;把科技档案管理纳入职责范围。计划任务与要求归档同步;检查科研进度与检查科研材料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评审科研成果与档案室出具科研课题归档证明材料同步。各科课题从立项起,由负责人收集、保管和整理本课题科研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文件材料。在科研项目完成后,将科研文件材料整理归档。每年科研办给档案室列出本年结题需归档的课题目录,档案室出具归档证明。恰当地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也是做好科研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有效措施。医院上报成果、申报奖励时,档案材料归档齐全、完整,档案室才能在申报材料上加盖档案章。 5.调动医务人员归档的积极性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正在改革阶段,对科技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重新设岗定位。2013年对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定晋升工作有新的规定,科研论文、著作、文件材料必须归档。科研人员在填写考核表、职称申报表时,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的著作、获得的奖状必须由档案室核对,个人提供的材料与档案室核对一致才有效,否则以档案室提供的为准。医院做好离岗人员科研材料的归档。科研人员在离岗时,档案室人员检查是否有借阅档案未归还。科研办对科研档案审查工作有重要规定,科研人员在办理手续时,经手的课题所形成的文件材料是否交接完毕,如果科研人员所经手的课题已结题,必须整理归档,如果课题尚未结束,必须有本人办理课题材料交接手续。这项改进的实施,保证了科研档案的及时收集、整理,也使科研人员、课题负责人更加重视科技档案。 6.树立档案工作的效益观念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档案员要树立效率观念,及时、准确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的利用价值,特别要认识到医学科技档案就是潜在的生产力,一旦发挥作用,就能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服务。 二、利用网络技术提供优质服务 1.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学习档案管理的新技术。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适应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网络化的需要。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安装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文书档案数据库、基建档案数据库、科技档案数据库、科研成果档案数据库、科技论文数据库、科研著作、奖状等数据库,逐步实现了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实现了全院人员查找、利用档案时,以最便捷的方式、短时间内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科研档案既有公开的也有保密的。严格做好有密级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只有参加课题的人员才能借阅,其他人员必须经本课题负责人批准方可借阅。在做好科技档案的保密性的基础上,为医院医务人员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查询服务。 2.开放科技档案的利用科技档案的利用是最终目的,储存是为利用服务的。科技档案的开发性越来越高,让有现实开发价值的档案信息从档案中游离出来,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发挥科技档案的功能。(1)科技档案信息加工。根据医院工作需要,围绕课题对原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筛选,计算、研究加工,形成专题汇编、专用图解、大全等,为医务人员提供实时的文献服务。(2)建立科技档案目录、检索工具,对档案中储存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论文等以题目、简介、文摘等形式,在医院“OA”网上发表,在业务人员间进行交流宣传,医务人员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及时查到想要的档案目录信息。(3)将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库一些非涉密的信息,开放在医院“OA”网上,如:医院职工,科研课题目录、科研经费查询等,以方便全院职工查询,让档案服务于民,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易受损的、利用率高的纸质科技档案,利用扫描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存入计算机中。对电子形式的科技档案,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医院科技档案是不可再生的的重要资源,作用越来越得到显示。档案人员在确保档案数据资源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档案的整体开放。探索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是新时代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的一个新的命题和要求,对实现科技兴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和兴兰 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高学校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高校医院档案工作是高校各项建设事业重要环节。本文从主观认识、专业人员素职、档案收集和档案信息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高校医院档案管理,对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使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医院;档案管理 高校医院档案是高校医院在医、教、研、防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等各门类及载体的文件,是高校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凭据,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高校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高校医院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好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人员目前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高校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高校医院档案工作是高校各项建设事业重要的环节。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各种流行性疾病不断发生,高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同时又是流动性比较大的场所,极容易爆发各种流行性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各项正常工作。因此,科学规范地管理高校医院档案工作,是现代高校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预防、预测和治疗各种流行性疾病,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校医院的档案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不足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亟待改进和完善。 二当前高校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院档案资源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有效利用档案资源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档案界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是对于高校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却是少之又少。长期以来,高校医院处于附属地位,有意无意忽视了相关管理工作,档案部门养成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和作风,使得档案归档不全面,对于教职工、学生的病历、健康档案,有的高校医院根本没有建立相应档案管理,放任自流。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资源丢失,严重束缚了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未接受正规培训,缺乏专业素质当前高校医院人员不是通过人才引进,而是通过教师家属调入,进入档案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档案知识。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工作中不知道收集什么,影响了归档齐全率;整理时档案时不能正确地分类,档案混乱;案卷标题拟写不准确,出现案卷之间交叉等。由于高校医院缺乏专业档案工作人员,使档案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缺乏潜力,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没有受到重视,其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这种队伍状况难以跟上现代高校医院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高校医院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集不够全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或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已有。由于高校主要群体是大学生,学生流动性比较大,而高校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各部门档案分散管理,许多档案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已有的档案也处于长期堆放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有的已腐烂发霉,更谈不上利用。由于高校医院对纳入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明确要求,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对档案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造成档案管理混乱。 (四)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经费缺乏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传输技术的发展,以电子档案为代表的新型载体档案取代传统形式的纸质档案,将是未来档案工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医院档案信息量大,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医院档案进行管理,可大大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然而,由于社会历史、经济条件、管理模式、人员素质等原因,当前高校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明显落后。一些高校医院还停留在手工登记档案,或者只用一台计算机简单记录案档,使得高校医院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明显偏低。高校医院的人才培养中,一般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没有纳入计划,使得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高校对医院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档案信息化必要的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缩微设备等方面投入很少,制约着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医院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确立档案管理发展理念通过对档案法的宣传,不仅可以加强高校、医院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也使医院广大职工的档案意识得到加强,使他们认识到医院档案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意识到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重要的信息资源。要将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医院主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考核。因此医院档案事业要发展,必须重视医院档案工作,改革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起开拓进取的发展观念。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打造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专业队伍。一方面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不断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使档案管理人员成为“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既熟悉档案现代化管理知识,又能掌握计算机、缩微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医院档案管理人要深入临床第一线,调查了解医疗、教学、科研对档案的信息需求,不断总结、探索档案工作经验,增加新信息,追求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确保医院档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上台阶。 (三)充分收集病历材料,为高校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高校医院档案管理主要是高校医院病历档案的管理,只有病历记录全面,才能做好病历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采取多种形式收集病历记录。病历记录浩繁复杂,既有一般的诊治记录、检验报告,也有手术治疗过程的记录,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与医护人员协调,与病人沟通,形成全员收集档案的良好氛围,把各类病历资料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起来、同时涉及到病人的隐私问题应做好保密工作。其次认真鉴定整理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对收集的病历档案资料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整理、甄别,编排案卷,做到分类清楚、组卷合理、编目规范,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加大资金投入,实行高校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现代化管理医院档案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医院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医院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可以拓展医疗科技档案及病历档案的服务领域,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使档案业务工作变得方便、快捷、高效,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总之,加强高校医院档案管理,提高医院档案资源利用率对高校的稳定与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医学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改进高校档案管理及利用方式,为人民健康事业及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如何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医院档案是重要的医院信息资源,同时也是医院管理和科研的重要依据。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以达到医院现代化建设、医护人员进步、患者满意为目的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修学习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将医院档案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来。档案管理工作基础性很强,管理人员必须要实际操作,甚至可以说这份工作有些枯燥,很是考验工作人员的工作严谨性和责任心。 关键词:新形势;医院;档案管理 医院档案是重要的医院信息资源,同时也是医院管理和科研的重要依据。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创新和改良才能跟上医院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技术和理念方面落后,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低效的现象,没有体现出档案资源应有的价值。在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体现在管理制度和手段上,使得医院档案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更好的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1加强宣传力度 医院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做好与医疗人员的沟通工作,向各科室医疗人员宣传档案工作对医院医疗事业的重要意义,并向档案管理人员普及《档案法》,让其充分意识到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任务,必须让职工人员明白做好档案工作对医院文化的建设、医院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与医院领导做好汇报和沟通,得到领导的支持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增强全体职工人员的档案意识工作,真正做到把档案管理工作当成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工作来做,将其放到与医院业务建设的同等的地位,要从为党和国家、人民健康负责的高度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 2提高管理人员专业度 档案管理工作基础性很强,管理人员必须要实际操作,甚至可以说这份工作有些枯燥,很是考验工作人员的工作严谨性和责任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相关职工人员也必须要提高自身档案管理工作能力,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一方面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此方可在面对档案工作中的分类、鉴定、整理、编辑等繁琐环节上不出差错;第二个方面是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太过死板,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一直在提升,要抓住当前机遇,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如此才能发挥出医院档案资源应有的作用;第三方面是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班,进修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新型的工作模式,以适应当前医疗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3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 《孟子》里曾提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岗位都必须有规范化的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样的,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开展的前提基础,医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涵盖面非常广,比如档案收集分类制度、档案调取制度、档案归档制度、档案保管期限及调取期限制度等规定,并且将相关的规章制度纳入医院档案管理岗位考核要求之中。基于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繁多复杂、相关管理部门多而分散、管理工作要求专业技术性强、医院档案要求机密保管等特点,医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档案制度中档案收集管理条例必须要制定的符合实际情况才能有效果,因为医院的各行政部门、后勤管理部门、临床各科室、各科室的医疗技术人员、各级部门领导每一天都会产出一些各类文件档案,这类档案资料的形成不集中,且类别繁复多样不利于收集整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档案收集制度的制定必须要结合实情并要求全体医疗人员的积极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才好进行。 4发挥档案应有的价值 医疗档案是医院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只有不断的参考以往的工作历史,才能对医疗体系下一步发展进行指引和修正。医疗档案的收集、调取工作有效进行能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科学规范化的快速完善。以往我们总是认为档案是机要文件,不可轻易示人,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医院档案只有被良好利用才能产生价值,以往“你查档,我调档”的传统观念是不可取的,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对所藏档案类别做到充分了解,然后通过相关渠道对各科室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去主动了解各科室的工作需求,主动送相关档案资料上门;二是当有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调阅档案资料时,要做好协助工作,通过自己的专业度找到大量相关核心的资料提供给相关需求人员,协助他们完成科研需求;三是为医院各科室人员撰写论文、解决医患纠纷、提供患者医疗病例等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另外,相关人员查阅资料后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将医院各级信息实现横向联系,真正意义上实现医院档案资料的共享,利用我们档案管理人员优质的专业度,来服务医疗人员、科研人员、管理者、患者等。 5将信息手段融入医院档案管理 医院档案管理要跟紧社会科技进步的步伐,医院档案的范围已经不单单是原来那些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病历档案、照片档案等了,现在新增的病理切片档案、胶片档案、科技档案、实物档案、计算机磁盘档案、声像档案等等使得档案内容愈加繁复,要想解决这种情况就必须将现代化信息方法融入到档案管理中,医院应对这一块进行投资,购买先进的管理设备,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6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以达到医院现代化建设、医护人员进步、患者满意为目的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修学习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将医院档案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来。医院的管理者也要意识到档案资源的潜在价值和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帮扶和投入,亿元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在新形势下呈现新的生机。 作者:林勇 单位:宁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摘要】医院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建设和医疗发展。为适应医疗改革和发展形势,推进医院工作创新,必须重视和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基于此,本文从技术创新、统筹发展、创新管理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强化医院档案管理。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医院档案是新时期医院建设及发展的重要记录,包括党政、医疗、临床科研、设备采购、财务等管理方面的信息,对医院及上级管理部门作出经营和管理决策提供必要依据[1]。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新医改的深入,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及时、系统、完整地保存各类档案,更要求不断提升医院档案的应用率,更好的服务于医疗服务[2]。所以,医院必须重视和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1加大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有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文本、影像、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已有良好应用,直接改变了传统医院档案的信息编制、录入、保存、开发及利用等环节,但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尚未实施,仍以手工处理为主,而跟新阶段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发展难以适应,不能更好的满足临床医疗服务需求[3]。因而,医院应把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到医院战略建设中,有计划、有步骤做好各项工作。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充分应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扫描、数据库等技术,推进医院档案信息存储、检索、编制及管控等数字化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引进数字化、智能化档案管理技术,创建新型档案室,实现室内温湿度控制、防火、防窃、防虫等自动化,以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4]。此外,还应逐步开展微机化管理,建立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系统,对于不需纳入保密范畴的档案信息、资料数据可通过网络收集、整理,这样不仅可节省人力和物力投入,还能有效解决科室档案移交不及时等问题。 2统筹建设,兼顾协调发展 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必须正确、有效的处理内、外部各种关系,跟医院其它方面的工作能协调发展[5]。具体而言,应做好这几项工作:一是基于系统论,重视档案管理协调发展。医院档案涉及范围较广,自横向层面看,需和医院行政部门分系统密切联系;自纵向层面看,和各科室分系统要有良好联系,而各分系统又是由多个专业、专科等子系统组成。基于此种情况,因各个系统管理人员的认识、出发点及管控机制等方面有所差异,必然会产生多种矛盾。而要实现医院管理协调发展就需应用好系统论原理,一方面,应把存在矛盾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另一方面,使矛盾产生一定积极效用,实现档案效益最大化。二是统筹规划,兼顾发展。一方面,“横向”要协调统筹,必须妥善处理档案管理科室和档案生成部门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纵向”也需要统筹,要对医院档案管理科室和各科室兼职档案人员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6]。 3稳定发展,推进管理创新 一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改进,不仅要满足于当前的工作需要,还应看到长远发展目标。医院档案是医务人员在“基于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医疗中,是医院建设、创新及发展的重要信息记录。医院档案并非普通的存储性档案,而是有着挖掘历史、指导现在、促进发展的思想及创新认识的源泉[7]。换言之,医院档案管理有助于医院稳定、健康发展,是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创建有助于医院档案自主发展、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而这正是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发展核心。应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医院档案的开发及利用是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创新和发展基础。因此,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类医院档案,尤其是临床医疗科研档案,有助于医院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而创新是医院档案管理持续改进及完善的内在动力。只有重视管理创新,才可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适应并服务新时期医疗事业发展。 4以人为本,提升人员素质 医院档案管理能否与时俱进,可否发挥出最大化效益,与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有着密切关系。医院档案管理科室担负着档案保管、开发利用、服务于上级决策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责任,而要确保该项工作有效开展,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养,须学习并熟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各种信息化手段,提升医院档案管理质量及效率。所以,医院应为档案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培训、学习、交流等条件和机会,让他们的职业素养、能力得到不断提升[8]。比如:定期开展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论研讨会、档案管理技术培训等活动;并要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医院档案管理的先进理念、方法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此外,还应不断强化道德教育,强化责任心,并要积极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良好的素质。同时,应采取多种路径深入宣传医院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以强化医务人员,特别是医院科室负责人、领导的档案意识,增强他们的档案法制观,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作用,明确相关原则,掌握档案的编制、归档方法,以提升全体医务人员档案管理能力[9]。 总之,医院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而意义非凡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建设及发展。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要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重要性,以服务患者为理念,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以提升医院的医疗及管理水平。 作者:郭小艳 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人事科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基层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通常对于广大基层医院来说,需要尤其注重加强档案管理方面工作。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档案管理方面始终存在诸多实际问题,因此,非常不利于医院对档案信息良好的管理。基于此,该文通过分析基层医院实际问题,针对如何充分落实档案管理阐述一下意见。 关键词:基层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 对于广大基层医院来说,实施预防保健、培训、科研、治疗过程中,普遍需要用到医院档案,医院在其有效引导之下,也才能利于各方面工作顺利实施。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比较重要,能够利于医院顺利发展,在医疗技术水平方面,也能够实现较为明显的提升。然而在具体开展的各项管理中,现如今普遍面临一系列问题。 1医院档案的定义以及分类情况 目前情况下,不少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混乱的情况,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便是医院档案的定义含糊不清,分类界定不明。所以,要改变当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必须从定义入手,对医院的档案进行严格的划分以及界定,从而提升医院档案的管理水平以及能力。医院的档案主要是在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医药管理、行政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具备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像、声象等作为载体的记录。根据相应的要求,医院的档案具体的划分标准各不相同,一般可以分成病历档案、人事档案、设备档案、财务档案、实物档案等,在所有的这些中,病历档案是非常重要的档案,其不仅仅是医院医疗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医院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凭证。人事档案是医院选拨以及任用人才的记录,是医院考核、培养、职务晋级的重要保证。科技档案则是医院的医疗成果鉴定以及推广实施的重要的有效保障。基建档案主要是指医院在建设、管理、维修、扩建等方面的真实的记录形式,它不仅仅服务于医院的经济建设,而且有助于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所以,做好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发展等尤为重要。医院的财务档案包括一些具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个人保险的资料、奖金、津贴等,主要是以书面的形式来进行核算的资料,以及上级部门所发出的文件、法规制度的操作流程。其不仅仅反映了会计工作的有效控制,而且也为医院建立完备有效地档案管理提供了原始的、真实的数据。除了书面的表现形式,声像资料也是医院档案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是指医院在医疗活动、社会活动中依靠电子设备摄录的形式来完成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照片、磁盘、录音带、录像带等,其是医院医疗活动、科研活动、教学活动的真实反映,是医院众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难以完善 目前档案管理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已经并非局限于查看、保密、存放和保管,并且包括电子档案方面的管理,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共享,以及分级审查等内容。因此,如果仍然采用以往的管理制度,势必难以符合管理的迫切需求[1]。一些医院在这方面开展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实物档案等方面,普遍未予以及时有效的归档,缺乏相对完善的制度,这样往往就会容易造成存在大量档案材料,在实际进行归档的时候往往就会不齐全,另外普遍容易出现重复归档。档案一旦被整理之后,同样无法进行迅速地查找。 2.2硬件设施落后 在档案管理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就硬件设施方面来说,目前难以保障先进性,并和现代化管理有出入[2]。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具体开展阶段,存在着很多设施过于落后,陈旧和老化现象相对来说就会比较严重,一些医院甚至缺乏比较独立的办公室,这无疑不利于档案的良好保存,使用一段之后可能就会容易出现一定的破损,容易影响寿命等方面,另外对于档案保密来说,同样具有较大隐患。 2.3重视度缺乏 通常来说档案管理对于整个医院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档案管理能够实现更好地服务于医院。但是目前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在档案管理上也缺乏足够的意识,因而使档案资源没有达到预期的利用效果。另外对于档案管理队伍来说,普遍难以做到完善,因此,实际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一些原本有用的档案资源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档案资源甚至出现了闲置和丢弃,导致相当一部分档案资源的浪费,因此,缺乏档案重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2.4业务水平较差 对于档案的各项管理而言,应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团队,使其具备一定专业性。然而一些医院实际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较为完备的档案管理团队,甚至均属于部门转岗而来,因而就本质来说也就非专业了。他们一方面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另一方面未受到过培训,因此,容易认识程度不足,并且在一些具体的业务上,同样容易一知半解。 3怎样有效加强基层医院档案管理 3.1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在档案管理具体开展阶段,应改变分散模式这一方法,大力推崇集中模式。医院不同相关部门之间,需要进行较为有力的协调,在资源方面也应该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档案管理方面来说,还需要不断完善职能机构,并且充分肯定档案室的地位[3]。另外应根据档案工作具体情况,有机完善岗位责任制度,让各环节具体的工作,都能够充分实现有章可循。对各类档案文献,也应该力求予以集中式管理,档案管理的具体开展阶段,应力求实现综合性,当成一个独立整体,然后通过较为统一规范化标准,予以一定程度的系统整理。 3.2注重增加资金投入 基层医院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且应该及时引入现代化技术。就现阶段档案数量与种类方面,已经持续得到增加,因此,档案开发利用实际阶段,如果仅仅依靠人工进行管理,普遍难以实现迅速查找档案,往往就会具有一定困难。所以,应该通过计算机等较为先进的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档案整理,管理能够朝着现代化步伐前进。 3.3加强开发利用 应充分重视资源的开发,这样才能充分利于后续较为良好的利用,并能够充分避免重藏轻用的实际问题。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力求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力求较为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并且还应该秉承着较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效组织编研活动。在服务观念方面,也应该力求实现创新。另外在档案具体进行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反馈信息,应重视这方面的管控。 3.4不断提升档案人员水平 档案管理具体开展阶段,人员培养相对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应该不断提升管理人员水平。应注重加强培训规划,让档案管理方面人员,应该定期深入到实际中去进行参观,积极有效地进行有关的学习,并且彼此之间加强交流,并且应该利用继续教育手段,持续更新自我的知识,并且有效提升知识水平。 4结语 该文根据目前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就怎样落实档案管理陈述自己观点,旨在能够为同行所参考。就现阶段情况来看,很多医院仍然采用人工管理这样比较传统落后的手段,无法真正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当前网络化管理的普及,更要求人们应该及时有效创建有力平台,并不断完善管理方式,这样档案管理才会达到预期目的。总之,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在思想上,医院应该首先提高重视程度,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范莹 单位: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人事科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刍议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 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顺利开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利于医院医疗事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关系到众多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然而,当前一些医院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只将档案管理看成简单的病历资料的搜集和保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不大,不能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而严重制约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档案管理对于是否归档的材料信息缺乏明确的内容界定,日常监督、检查与考核很难得到落实,档案资料信息的收集不全集中于医院系统中,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了适应医院发展需要的、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各类人员的职责范畴,而关于档案管理的制度和相关职责却未加设定,同时也缺乏相关的监督、检查及考核措施。在医院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也并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的范畴,自上而下整体上存在着无视档案管理的现象,致使医院的综合管理工作呈现较为混乱的状态,不利于医院全面工作的正常开展。 3.档案管理工作软、硬件设施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各医院的基础设施、软硬件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于医院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当前门诊、急诊及住院病房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便出现了医疗用房不足的现象,甚至档案管理库房被肆意占用,乃至达到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程度。同时,也由于缺乏资金投入,造成档案管理设备及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一部分档案得不到合理有效保存,出现年年倒柜的耗费人力、财力的现象,也抑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 4.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医院管理专业人员队伍中,仍缺乏专业性强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在文化程度、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方面都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一直固守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管理观念及管理水平已经无法适应新医改发展的基本需求,档案管理缺乏活力和创新机制。 二、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入手。 1.必须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服务性综合管理工作,因此,应自上而下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必须认真贯彻《档案法》,调整和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档案部门也应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使全院上下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杜绝各部门无视或忽视档案资料的现象,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2.将档案工作纳入医院综合管理工作之中 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力求做到“三纳入”和“四同时”,“三纳入”是指纳入医院规划和计划、纳入档案管理制度、纳入相关人员的职责范畴;“四同时”是指在布置、检查、总结和验收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时,必须抓好档案管理的布置、检查、总结和验收工作。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内容来抓,与医院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同步规划和同步发展,以便更好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3.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必须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档案管理制度,如收集制度、整理制度、归档制度、借阅登记制度、统计制度、鉴定销毁制度等,使收集有范围,整理有标准,借阅有规定,管理有措施。同时,有效构建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档案管理模式,各部门设立兼职档案员,依照档案管理制度做好本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形成完善的系统化档案管理网络。 4.加大档案管理工作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改善档案管理的设施及提升技术水平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条件。首先,逐渐改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及相关保护措施,比如档案库房的空调、除湿设备,防火、灭火设备,高效灭虫、灭鼠设备,全面实现档案的现代化高效管理。其次,投入资金,全面引入和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第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必须有必要的资金支持。 5.建立或完善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建立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和高效,使以前耗时耗力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异常省时省力,使档案信息的收集、处理、保存和利用均能获得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医院必须建立或完善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医院档案信息的收集、传递、保存和开发利用,将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具体分类,如可分为基建管理、业务管理、行政管理、患者信息等诸方面,录入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确保档案完整、准确、真实。 6.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促使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真正掌握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综合技能,逐步形成系统化、全方位、立体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使医院档案信息资源为医院发展提供全面服务。其次,深入了解和掌握临床一线的医疗情况、科研发展对于档案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不断总结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以最大化推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7.开发医院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 由于医院全面工作运营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决议、方案、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真实反映了医院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具有很重要的查考价值。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积极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明确内容归档范畴,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强化服务意识,力求为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提供全面服务。组织开展各种编研活动,精心编写各类专题汇编,并在医院网站上各类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医院争创优秀医院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综合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要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强化自身档案管理意识,全面做好档案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传递、研究和利用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服务,从而推动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张丹工作单位: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剖析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完善渠道论文 [摘要]建设工程关系到百年大计,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加强基建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基建档案管理因素,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们每个基建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医院基建档案管理;作用;措施 随着医院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医疗业务不断的扩大,基建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当务之急是必须高度重视医院基建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基建档案管理的因素,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们每个基建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基建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1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目的是记载基建在建设、改建、维修、使用过程和结果的技术状态记录。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收集基建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由于医院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因而形成的档案有多种载体、档案数量多、保存价值高。这些档案既是医院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也是整个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医院的建设、维修、管理、改扩建服务,又为医院的经济建设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服务。所以,做好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基建档案涉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基建档案,就缺少了使用和改造的依据。它不仅反映了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也对医院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涉及提供周围相互关系相互要求的条件;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也有利于未来,所以越来越受到各级建设单位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1.3基建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的财富 随着医院总体规划的逐步进行,近年来我院的基本建设可以说是接连不断,而且又都是在交叉进行,这就需要办理和查阅许多相关资料。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和社会的财富。收集、管理和保护好这种资源是每个职工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职责。例如我院基建处的老处长张乃云,他在儿童医院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上对医院的每项建筑、下对全院地下的每一根管子都了如指掌,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它们的位置。为了便于工作,张乃云在医院总平面图上仔细、认真地在每个建筑物旁都标注了建筑年代和面积,这张图纸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它包含了医院自1955年建院至今所有建筑的年代和面积,它减少了我们许多需要到档案室大量查阅资料的麻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将原图保存起来,平时使用复印件,而且还将上面的数字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摘抄整理出来,这就更加便于查找、保存和计算了,特别是每年向卫生局做报表时,这一表格是我们最可靠的依据。 2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政策性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经历了改扩建、代建、改造装修、融资、拆迁征地等建设工程,每一次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学习的过程,但最缺乏的是对工程政策、性质的了解和指导。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流向提出了新的问题。 2.2档案知识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对档案的知识特别是对基建档案知识了解得不够,缺乏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 2.3全员档案意识不强 基建档案资料应该力求完整、正确、真实、严谨,在工作中发现与施工单位和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日期有的不明确或没有写;工程的名称前后不相吻合;施工单位来函有的编号较乱,有没有编号的、有重复编号的;请示报告之类的函件有的没有标题。这些不仅给档案管理人员归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接收上级审查时也很麻烦。 3对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3.1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 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维修、改造、扩建,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系列制度。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行多项改革,随着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日益增多,边建设、边报批、边设计的事情常有发生。这给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应制定相应的基建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基建档案前期的收集工作,力求后期档案的完整、真实,使基建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从而确保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 3.2加强文件形成者、档案管理者的业务培训 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发挥档案价值作用的前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必须发挥全体参与人员的档案意识,一起参与档案收集,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初期,遵循项目建设和档案形成的规律,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树立科学的档案观,让科室内每个工作人员都知道、了解、重视基建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各负其责,大家尽量配合把好自己的关口。这是做好基建档案和医院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 3.3提高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随着基建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现代医院管理中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熟悉基建专业知识,掌握电子文档管理和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理论的技能。以业务素质的提高为着重点,可以争取各种机会参加有关基建政策文件、档案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不能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医院档案中如实记录了医院各项医疗活动开展情况,包括病历档案、影像资料、人事信息等内容,具备较高的保存价值。在我国医疗制度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其服务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作用。本文将简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 医院档案内容涉及范围广,主要包括医疗、科研、教学、人事、财务、基建等内容,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尤其是随着当前就诊人数的增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对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促进医院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过程中,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文件资料收集、归档不及时、档案利用率不高等。而很多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档案保密意识不强,为了工作的方便,随意将档案资料堆放到档案室,这样容易造成珍贵材料的丢失与损坏,无法保证医院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医院很少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能及时掌握最新档案法规与制度,未能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自身工作职责不明确。这些都是医院需要尽快改进的地方,通过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医院的科研、教学和医疗等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提高人员意识。医院应加大宣传工作,让全院人员切实提升档案意识,清楚《档案法》中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对医院领导干部来说,能更好地增强责任意识。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开展有效的宣传工作,让医院领导干部、医务人员都真正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自觉投入到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中,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二)完善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医院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可以让各种文件、信息、资源得到及时收集与归档,避免出现破损与丢失的问题。若是制度不完善,则档案管理就无章可循,变得无序、混乱,为档案资料的利用带来不便。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充分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医院也要与时俱进,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体系,将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明确下来,统一管理医院各种门类与载体的档案,并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档案管理行为得到约束与规范。 (三)增加投入,配齐现代设备。医院要增加资金投入,将各种现代化设备配置齐全,并采取先进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医院要加快档案库房建设,并购置空调、去湿器,将防火、防虫、防潮等措施做到位。同时,医院还要配置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将档案信息录入计算机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医院档案得到长久保存,还能提升今后查阅、检索的速度,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率,节省人力、物力与财力。此外,通过实F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可以避免占有过多的存储空间,保存也更加方便、安全,避免档案资料发生遗漏问题。 (四)注重开发,体现档案价值。医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对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履行好自身职责,从管理细节入手,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方便。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多层次、多渠道地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工作,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临床等提供可靠、准确的参考资料。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将更加实效、多层次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并及时反馈档案利用情况,在医院内部加强信息的横向联系,从而更好地共享信息,确保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需求得到满足,最大限度发挥出档案资料的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五)加强培训,提升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严峻考验。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胜任传统纸质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以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懂得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对此,医院要定期组织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能够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此外,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学习,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将医院档案资料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语 总之,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医院的医疗、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工作,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对此,医院方面要高度重视,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与管理技术,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医院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析 【摘要】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医院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思想上不重视,制度不完善,管理效率低,人员素质不高等,这些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将简述新医改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档案管理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医院开展的业务活动也越来越多,每天都会形成大量档案资料,这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考验。对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水平,将档案服务医疗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医院也要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施设备,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认识不足,档案利用意识不强。在新医改背景下,很多医院未能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思想上的忽视。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缺乏较强的责任心,流失了大量档案资料。此外,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重收藏、轻利用”的情况,很少站在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医院档案得不到有效利用。 (二)制度不完善,收集不及时。当前,很多医院只重视医疗、护理以及人事等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但是从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来看,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也不够明确,忽视了日常检查与考核工作。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中,这样导致很多档案收集不及时,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三)投入少,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医院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将主要场所用于医疗服务,导致档案室非常小。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标准与规范。这样一来,档案资料容易出现发霉、虫蛀等问题,为档案的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档案管理有了更多手段,但是很多医院不重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利用方式非常落后。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由于还采用手工的方式,导致档案原件出现破损,字迹也变得不清晰,对档案资料的安全与齐全造成影响。 (四)档案人员素质不高。从很多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没有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加上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不熟悉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业务,导致很难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此外,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工作经验不丰富,理论知识不扎实,也不懂得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这些都影响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无法满足新医改背景下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管理,增加资金投入。医院要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依法开展。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能够主动执行相关法规与制度,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与完整,便于今后的利用。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快购置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各项设备。医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快档案室建设,将防火、放盗、防潮等措施做到位,各项设施设备要配置齐全,如灭火器、去湿器、空调等。此外,医院还要配置扫描仪、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化设备,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有力条件。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涉及事项众多,任务繁重,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方可顺利开展。医院应结合《档案法》相关规定,建立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查阅、销毁等相关制度,确保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此外,要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规范人员的行为,这样才能加快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为医院科研、医疗及教学等提供服务。 (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档案的形成、种类、内容以及载体也更加丰富,在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等方面,出现了巨大变化。对此,医院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少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并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让档案资料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医院要采用各种新技g,如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做好纸质档案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让珍贵资料信息可以得到长久保存,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操作方法。对此,医院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能掌握更多现代化知识,并积极引进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人才,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学习,跟上时展步伐,从而真正胜任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三、结语 总之,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此外,医院还要投入更多资金,建立完善的制度,提升人员的素质,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开展,让档案资料的应有价值得到体现。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创新探讨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带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大多数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走上时代的前沿,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尤其针对医院档案管理这一项工作来说,必须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效率与质量。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跟上科技的脚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做好档案管理的本职工作,建立完善的医院档案服务体系,保证建立的医院档案服务体系能够持久顺利的运营下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服务创新。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管理模式;工作现状;创新模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颁布的新医改政策实施范围越来越大,医疗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想要适应当今医疗界的快速发展,各个医院的档案管理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新型管理体制,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对于当前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状况来看,尚还存在很多可以解决的问题,想要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实现医院更高的价值,必须针对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可靠性解决方案,以此帮助医疗机构可以更加妥善地管理医疗档案和相关资料。唯有调整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才能帮助医院更好地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1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很多医院还没有确立妥善的档案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多数医院面对经济的发展浪潮,往往选择经营方面工作的发展,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理念的转变正在引导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仍然采用原来的管理方法,忽略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创新,这使得医院管理工作中这项较为重要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较多的资金投入,导致目前大多数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先进。再加上新医改的颁布致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上必须产生变革。可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是很多医院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医院内部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这些弊端导致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规范,档案资料的保存与使用都存在严重的偏差与遗漏,最终档案管理效果质量都不高。加上档案管理员整体素质并不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竞争意识,尚未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使得档案的管理结果并不理想。 (二)缺乏专业的医院档案管理人才 合理安排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医院内部隶属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专业技能不高,专业素养较低,这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没有充分的医院档案管理知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差,而且思维想法已久停留在过去,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很难适应高新科技带来的设备变革;另外这些工作人员英语水平较低,对国外先进医院档案管理思想有一定的抵触情怀,不能接受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从客观条件上来看,虽然大多是档案机构已经采用了先进的储存系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但是档案管理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他们对于档案的本质内容并不了解,只能操作一些单一的低层次的服务,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他们进行约束,整体的业务能力跟不上硬件设施的更新,工作不主动缺乏危机意识。这都限制了我国医院档案管理的长远进步。同时,目前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数量不够稳定,离职率逐渐上升,造成医院档案管理在职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徘徊不前。 (三)医院档案管理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随着这几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医院档案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单纯依靠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医院的发展要求,过去的医院档案管理技术只会间接降低医院工作效率与质量,给医院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想要实现医院的长久发展和快速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向全球化的互联网服务模式改进。在快稳准的设备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才会帮助医院完成预定的功能,M足人类的要求。 2 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相关工作创新的有效措施 医院档案管理可以说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交叉工作,具备广泛的扩展性能,它对整个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个部门必须团结一致,同时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医院档案管理员也必须明确档案需求者如病人及其亲属、医院工作人员的需求,深度挖掘需求者的潜在要求,帮助需求者获取详细信息,让档案需求者少走弯路,从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让档案需求者更有效果的使用信息。 (一)增加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设施设备 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形式如检索、查阅与资料整理流程已经难以满足医院工作的需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想要满足高质量高品质的用户需求,必须实施长期的高效管理,延展深层次的服务理念,借助计算机技术提供开放式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可以顺应社会发展对于医院工作的需求。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很多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也由原来的纯人工服务转变成电子索引与网络查找,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突破与进展,但也给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出了深层面的要求。首先医院相关部门要看到医院档案合理管理的重要性,增加相关先进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扩大设施设备的构建,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建立一个科学的、快速的网络互连体系、性能优越的服务器、海量的存储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购买一些质量较好的数据库,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做好医院档案管理理念的创新工作,方便医院工作人员的使用。 (二)培训专业的医院档案管理员,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转变他们的思维模式 医院档案管理具有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必须保证其档案的保密性。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培养有能力的带头者,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找出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确保其安全性的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模式。医院档案管理员不光要熟知相关专业知识,更要熟悉所需要的功能要求,了解学科服务、计算机技术等综合知识,具有良好的全面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熟练掌握医院内部档案信息,方便医院档案需求者的使用,能够快速获取相关信息,为多层面的医院工作付出可靠有效的努力。 (三)采用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按时整合相关的医院资料,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将有用且需要保存的信息储存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在医院或者用户需要这些信息时可以及时准确地传递给需求者。能够实现传递与使用的医院档案资料不仅仅是医院档案管理内部的资源,也可以是与其他系统共享的资源,这样也加强各医院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大医院在档案共享的流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以便于我国的医疗事业可以在世界立足。唯有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实现管理模式创新,才能帮助医院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作者简介 黄思齐(1990-),广西靖西县,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保障医疗机构可以稳定运行的主要信息资源之一就是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这项工作如果能够稳定的运行,不仅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会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如实的反映医院管理机制的完整性,医疗机构中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从侧面反映出了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专业上的素养水平,是医院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希望得出的结论可以给相关人员的工作带来具有参考性的价值。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思想;加强领导;管理机制 档案信息管理上的内容可以全面地反映医院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面貌,与此同时,这些医疗工作者的重要信息得到妥善的管理以后。整个医院的各项事物才能平稳的运行,这些文件包括文书档案、病历档案、人事档案等这些内容,包含了医院所有工作事项的开展,这项工作如果能够得到高效率的运行,才能让医院的未来发展得到稳定性的保障,基于当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加强管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是每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医疗改革下,医院系统开始着手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努力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实现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从而真正有效的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效率。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本文就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这一问题从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高职工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重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及领导、完善档案管理机制,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等方面展开一番论述和剖析。 1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高员工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 如何做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是新的发展形势下,改革对于我们医院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而在新的发展要求驱动下,要想有效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素养、实现管理的专业化、探究先进的工作方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那么首先需要有效的提高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管理思想及管理意识。 提高员工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我们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或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让医院的全体职工都能够积极参与相关的档案管理活动中,从而慢慢的提高自身的n案管理思想及管理意识。 1.1 在档案管理人员的聘用和选择上,医院着重考察相关岗位工作职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特别是档案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及意识的敏锐性,只有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较强的人员选任在档案管理岗位,那么才能够保障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并且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通过档案管理岗位职工较强的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可以有效的规范医院档案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医院全体职工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思想及意识,实现医院档案的高效管理和发展。 1.2 医院档案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职工在档案知识及管理方法方面存在漏洞,因此,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按其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层次,举办各种档案专业技能培训,请档案局专家或本系统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授课,传授档案专业知识;定期实行严格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测验既可以有效的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也能够有效督促大家努力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 2 重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及领导 为了让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开展,只要对这项工作制定严格的管理体制,医院要安排据有经验的专属工作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归档与整理。但是,许多医院在开展工作时,对档案管理上的工作并没有认真的落实,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当然信息查找麻烦、管理分类不够明确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工作管理效率的低下。 新时展要求下,如何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大跨度的提升,是医院管理层认识当前工作开展的重点,应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将档案工作规划进医院实际的长远发展规划中去。将责任落实到人,让管理人员将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行充分的认识,在档案工作管理过程中还要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准对于工作管理上的分层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确,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开展相互协调一致,这样的紧密配合才能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挥发。档案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也应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积极配合方案信息整理上的事项,尽量可以将需要存档的信息调整成统一的格式,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可以得到减轻。 3 完善档案管理机制,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处理范围非常不仅包括医院各个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信息资料等,也包括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病历。这些资料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在信息保存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差错。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会直接导致医院的工作无法以正常的秩序开展,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中制定出高效的管理机制,让档案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可以以标准化的形式展开工作。在对档案进行归类处理时也要制定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方法的处理,可以让档案信息在整理于使用过程中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医院管理层人员应开发出更多新型的管理手段,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管理方法。与此同时,医院也要购进相应的新型硬件设施,积极使用当代网络信息技术让档案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简单高效,这不仅可以让档案信息得到准确性的保障,也能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得到减轻,让档案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4 结论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被动,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向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模式转变。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将被动转换为主动,努力提升自己在管理上的素养与管理水平。积极掌握高新管理技术,让档案管理系统可以稳定的运行。医院的管理层也应该投入更多的监督力度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高效的运转,在实际工作的落实过程中,要积极完善档案管理上的体制,让档案信息可以得到妥善的保管,让这些资源在使用以及浏览过程中简化那些不必要的申请步骤,让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班组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找出目前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方法,为进一步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献计献策。 关键词:班组;安全管理;班组长;教育培训;危险辨识 一、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战场,是企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环节,是一切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的落脚点。所有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规程的执行、安全隐患的排除、安全事故的防范都是在班组。因此,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关键。只有把班组这道安全防线筑得更高、更牢,企业的安全长城才能屹立不倒。 二、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意识薄弱 部分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没有形成“我要安全”的自觉意识,有的员工认为“安全是单位领导的事”,与己无关,在行为上忽视甚至无视安全。 (二)安全工作流于形式,管理松散 部分班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安全工作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没有真正将安全管理植根于班组。班组长素质不高,顾此失彼,想管管不过来,班组员工自由散漫,从而导致较松散的局面。 (三)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 部分员工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松懈心理,认为偶尔违章不会产生什么后果,久而久之,习惯了那些不正确的行为,导致班组生产现场习惯性违章现象层出不穷。 (四)安全培训落实不到位 班组安全教育落实不够、形式单一,有的过于简单,只是照本宣科,有的讲形式、走过场,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导致班组员工对安全工作丧失兴趣,员工的安全素质得不到实质性提高。 (五)班组安全活动缺乏实效 部分班组安全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质量不高、应付差事、缺乏重点、浮在表面、消极被动,致使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形式和内容得不到创新,无法使安全走进员工心里。 三、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打好班组安全管理基础 班组安全培训是搞好班组安全管理的基础,是提高班组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有力武器,是抓好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应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灌输安全理念,不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让员工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同时注重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现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培训取得实效,从而提高班组全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防范事故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强化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班组是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的主体,班组安全制度和措施执行不到位,将会成为事故发生的土壤和温床。因此,必须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制度执行不衰减、安全监督不弱化;要使制度渗透于每位员工的脑海中,用制度促进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三)安全检查不走过场,务求实效 班组安全检查是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通过经常性和规范性的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每一处作业场所和环节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彻底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四)扎实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推进班组安全管理 组织开展内容广泛、灵活多样的班组安全活动,是增强班组员工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可靠途径。班组安全活动要在扎实上下功夫,要结合班组生产实际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安全管理的目的。 (五)充分发挥班组长的核心作用,凝聚班组安全合力 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是安全生产一系列规章制度执行和落实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整个班组甚至企业的安全生产。应高度重视班组长的选拔与培养,把班组长培养成班组排头兵,就是用坚实的基石夯实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础。一个好的班组长,不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是安全生产的行家里手;不仅自身技术本领过硬,而且在安全生产上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既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薄弱环节,大胆制止,又要善于沟通,凝聚班组合力,营造出责任风险同担、安全生产共保的良好氛围。 (六)利用好班前会、班后会平台,让安全贯穿班组工作的始终 班前会、班后会是班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衡量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显著标志。将安全工作列为班前会、班后会的重点内容,是班组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保证,对班组安全生产起着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利用班前会,对班组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灌输,讲解安全技术要点,全面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及预防处理措施,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危险及应对措施心中有数,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班后会以讲评的方式,对当天的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整改意见,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以后生产的安全稳定。 (七)整治习惯性违章,是班组安全生产的最根本任务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把眼睛盯在班组,细致排查违章,不懈努力纠正违章,要从挖掘不安全的苗头着手,抓异常、抓未遂,才能做到未雨绸缪;要经常对班组员工进行教育,让员工深刻认识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和后果,根除习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使班组员工能自觉地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遵章守纪。 四、结语 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班组安全工作,不仅要把先进的安全理念贯穿到工作中,还要把安全意识渗透到员工心中;不仅要认真执行各项安全规定,把安全落到实处,还要坚决杜绝违章作业;不仅要班组长齐抓共管,还要班组员工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安全生产的大堤才牢不可破,长治久安。 作者:李歌 单位:北方智能微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机械制造行业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且强调班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则有助于减少班组安全管理的混乱与茫然。针对于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以适合于机械制造行业的班组安全管理模式,旨在提高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与生产和谐发展,并对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做出展望。 关键词:机械制造行业;班组;标准化;安全 一、前言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组是生产组织的基本单元,是企业的最小细胞。而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石。企业要想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做好班组安全工作,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工作着眼。为了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效率,促进其持久性发展,班组安全管理,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班组成员“我要安全”的意识,达到“我保安全”的目的。为了消除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混乱与茫然,班组标准化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搞好班组标准化管理建设工作,对于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水平,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今,在电力、煤炭行业等已迅速开展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建设工作,并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而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工种较多、工序复杂、作业活动繁多、生产任务繁重的行业,其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更是迫在眉睫。现根据公司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比较成熟的经验,并已得到实践与验证。提出可以适合机械制造业的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旨在切实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概况 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以参考目前国家各种行业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机械制造行业多年班组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班组自主安全管理的综合体系,并已得到验证与实践。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其涉及较为全面的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较为丰富。其主要思想以班组安全管理组织制度为基础,以危险源识别管控为主线,通过安全教育、安全文化、辅助管理手段等的实施来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具体内容包括:班组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危险源管控、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辅助管理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简称标准化安全管理。 三、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内容 1、班组安全组织、制度建设和安全操作规程 班组安全组织、制度建设等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制订班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确立班组安全负责人(一般是班长)、建立班组内安全管理网络、建立员工互保监督体系及成立危险源识别评价小组等内容。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作业指导书是员工安全作业的指南,按章、按规操作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基础。针对于此,班组应建立健全针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内容的作业规范和安全操作规定。 2、危险源管控 班组危险源识别、分析及管控是班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工作,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从企业源头-班组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掌握必要的风险分析方法,做好危险源识别、做好管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标准化一体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可通过JHA和SCL等方法进行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识别、分析与管控;编制安全状态点检表、安全作业提示卡;进行管控评价等。 3、班组安全教育与培训 班组安全教育是提高基层员工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其可以使员工充分了解班组所用的设备工具、承担的生产作业任务,掌握所属岗位应遵守的安全行为准则、操作规程、注意的安全事项、应急知识等。其具体方法可通过编制班组安全教育教材、班组安全教育考试、安全教育实施三位一体化模式。 4、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员工参与基层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丰富员工精神生活,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传承,在精神层面让职工由“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的心态,真正促进安全与生产和谐发展。对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通过班组自主安全文化活动、班组安全改善方案、班前安全喊话、安全日历等形式进行展开。 5、班组安全辅助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为了进一步实现班组的安全管控,各种辅助性活动非常有必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促进和帮助安全工作的提高。具体活动可通过现场5S管理、班组劳保用品穿戴标准化管理等手段进行实施。 四、总结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任重道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除了抓好班组安全管理这个根本外,还要努力实施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班组安全标准化,即每一个细节都坚持标准化,而且持之以恒地执行,才能保证成功!”就像在全球的任何一家“麦当劳”连锁店都可以为顾客提供相同质量、统一标准的食品、服务和用餐环境,“麦当劳”也因此构筑了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作为细胞的班组,其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标准化,从而由细胞构成的个体-企业才会标准化安全管理,其它企业也可进行同步复制与克隆,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刘建林 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企业完善班组安全管理意见 对此项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指导意见适用所有企业。各社区(村)要督促企业依据《关于企业班组开展平安生产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紧密结合自身平安生产工作实际和班组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管理工作方案。 提高企业平安管理水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平安生产年”各项工作任务。夯实平安生产基础,有效防止和减少生产平安事故发生,现就开展企业班组平安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原则和目标要求 牢固树立“关爱生命、平安发展”理念,开展企业班组平安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是认真贯彻落实“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积极建议先进的班组平安文化,不时健全完善班组平安生产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职工平安教育培训和现场平安管理,及时排查治理平安隐患,切实提高企业平安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员工的五种能力”即:抓好班组长选拔使用,目标要求是夯实平安管理基础。提高班组平安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平安生产教育,提高班组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的能力;强化班组平安生产应知应会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安保能力;严格班组现场平安管理,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搞好班组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防灾、避灾和自救等应急处置的能力。通过不时提高班组平安生产管理能力,使班组员工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生产平安事故发生。 二、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及标准 (一)建立健全班组平安组织 应明确每项工作的平安负责人。1班组设立专(兼)职安全员,建立以班组为单位的平安生产领导小组。班组分散作业时。 实行班组长作业现场平安生产负责制。平安检查员、质量监督员、群众安监员按职责做好班组相应的平安监督检查工作。2健全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明确班组是作业现场平安生产责任主体。 制订量化、细化的平安目标,3实行平安生产目标管理。要层层签订平安生产责任书。 (二)建立完善班组平安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班组平安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班前会议制度;班组长跟班工作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班组和各岗位平安评估制度;平安检查与奖惩制度;班组学习培训制度;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制度;交接班制度;现场平安文明生产制度;平安举报制度;员工平安权益维护制度等。 制定各岗位、各工种的平安工作顺序和工作标准,2推行班组平安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行风险超前预控,提高员工对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认知防范和救援能力。 落实到个人。实行班组平安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完善平安、生产、效益结构工资制,加大平安构成比重,严格考核奖惩,将平安生产作为班组、班组长、班组员工评优评先、效益工资分配的一票否决”指标。企业对班组平安生产工作每月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对考核结果实行备案管理。3完善班组平安生产目标控制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把平安生产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 提高班组平安信息基础管理水平。4加强班组平安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班组信息管理系统。班组要做好班前会和班后会平安信息记录和生产、施工等作业记录;认真填写缺勤、平安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等信息。 (三)加强班组现场平安管理 结合上一班作业现场存在问题,1开好班前会。把开好班前会作为现场平安管理的第一道程序。针对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布置好当班平安生产及各岗位应协调处理的事项。明确工作中注意的问题,识别不安全因素,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平安注意事项不讲明不上工、责任不明确不上工。 必需和下一个接班班组现场搞好交接班;要填写好交接班日志,2搞好交接班。上一个班组工作结束。把相关平安生产原始记录交接清楚,防止问题不明、措施不当而危及平安生产。 平安防护设置齐全可靠。3班组使用的各种设备、设施必需做到无隐患。 无垃圾、油渣、杂物等,4生产作业环境整洁有序。物资工具堆放整齐,平安通道疏通,平安标志明显,适当位置张贴(摆放)平安管理制度。 必需持证上岗,5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相关操作。不得安排无证人员从事特种工作。 负责其安全工作,6新上岗职工(含换新工种人员)必需明确专人监护。监护期间不得独立操作。平安监护期各企业根据人员从事的工种和平安技术情况自行确定。 7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需依照规定给职工配备合格劳动防护用品。职工在工作期间必需配戴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有平安生产决策权和组织指挥权;有检查职工平安作业情况、抵制上级违章指挥权;有对作业现场工作质量进行平安评估验收权;平安隐患没有排除或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时,8落实班组平安生产权益。班组长对现场作业条件的变化情况。有拒绝开工或停止生产权。 (四)加强班组平安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体现班组特色的平安文化活动,1加强班组平安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切合实际、形式多样。强化平安生产法制意识,培养平安生产价值观,培植先进的平安生产理念,落实职工群众平安生产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和举报权,增强平安生产内在动力,实现“要安全”培养和弘扬班组团队精神,做到工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工序衔接协调无误。 加强班组平安知识、岗位技能培训,2强化平安教育培训工作。重视和发挥班组在员工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严格新招录员工的岗前培训,做到应知应会;班组长和班组所有员工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特殊工种要做到持证上岗。 建立班组应急预案,3加强班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加强模拟演练,增强自救处置能力;加强对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适应平安发展需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促使班组员工熟练掌握平安生产操作技术,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努力营造学技术、钻业务、争先进、保安全的浓厚氛围。4积极开展班组平安技术革新。鼓励员工广泛开展平安生产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造等平安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员工立足岗位进行技术创新。 三、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系列平安控制措施都要依靠班组成员具体实施。因此,班组平安管理工作是平安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深入细致常抓不懈的工作。各社区(村)一定要充分认清开展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把这项工作纳入单位议事日程,纳入经常性的平安管理工作之中,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二)务求实效。企业作为班组平安管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周密安排,结合方案,认真组织,切实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三)评先创优。各社区(村)要督促企业结合实际定期组织开展优秀班组平安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先进经验交流活动。以点带面,不时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班组安全管理交流材料 记得刚到奇瑞公司的时候,让我一向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周的培训,其中培训最多的就数安全了.公司的“三级安全教育”,让我们这些初入公司的新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刚进班组,我指导师傅,班长给我讲的还是安全,记得班长在班前会上说过: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在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就像我们的口号“安全生产,责任为天”一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我适应了焊装车间的工作,也对我的班组有了很多了解,我发现在我们班组在安全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当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至少我在班组的这九个月里,没有看到一个同事出现安全事故,就连焊装最常见得划伤都没出现过.我想这与我们班长为班组制定的“安全管理五步走”十分不开的. 1,规章制度是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班长认为班组安全管理必须有一套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作保证.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班组安全管理,就要在不断完善和充实规章制度上下工夫,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执行规章制度要严在贯彻落实上,严在过程坚持上,严在全面管理上,严在事故发生前,使其真正起到导向和制约作用. 2,现场管理是重点.在班组安全讨论会上,我们发现:大量的事故多发生在作业中和作业现场.因此,班长说要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定为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班长和安全员还经常给我们分析生产工序和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还要求我们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对策,按岗,按班,按日检查落实情况. 3,重点部位是要害.对我们班组来说,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防范划伤,夹伤,飞溅烫伤,还有就是注意过往叉车,以及班组旁边的那个行车.为此我们还开了几次安全讨论会,讨论了怎样预防这些易发生的伤害. 4,跟踪控制是手段.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力度,明确每个层次,每个岗位工作职责,达到分工规范化,作业程序化,管理标准化,实现精细管理.对事故苗头狠抓不放,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薄弱点,制定管理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 5,全员参与是关键.班组安全管理是一种群体行为,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采取宏观和微观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自主管理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发挥员工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只有班组全员行动起来,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过程无危险,才能实现班组安全生产. 此外,班组还采用了一些奖惩手段,让每位员工都能对安全重视起来.比如考核和班会上公开道歉就是班长常用的手段.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企业运行班组安全管理质量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健全班组规章制度,实行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化;硬性做事,理性做人,以人为本抓安全;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日常工作精细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班组是电厂安全生产的主体和最基本单位,运行工作是技术和人才密集的特殊工种、实现安全与生产月标的良性循环、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安全意识强、反事故能力强的安全管理者和安全技术人员队伍、要有长期规划,短期安排、对事故和未遂者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对重点、难点、危险点进行分析,逐项列出对策,做好交底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电力生产过程中,任何细小的差错都会造成事故,任何事故都会造成损失,轻者损坏设备,重者造成大面积停电及人身伤亡事故。运行班组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最终的贯彻执行者,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厂生产安全管理浅析 0引言 班组是电厂安全生产的主体和最基本单位,运行工作是技术和人才密集的特殊工种,运行班组各岗位人员全天侯地要对发电机组各项参数进行监视操作和调整,必须持之以恒周而复始的工作,确保全厂设备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同时还要保证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的正确无误。 1健全班组规章制度,实行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化 制定出班组安全生产目标,发挥班组安全目标责任管理的功能,实现安全与生产月标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必须注重安全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环节。安全目标责任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实际,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精神的指导,形成个人向班组、班组向部门、部门向公司保安全的层次管理,着重加强各级人员的责任感,同时激发班组职工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实现班组安全管理科学化、内容规范化、基础工作制度化,班组安全目标的考核要和安全责任制挂钩,班组安全月标管理是整个班组安全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班组安全目标实现了,安全基础才能更夯实。班组安全管理工作,重在防微杜渐,要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重在超前控制,要有超前意识,要抓好苗头性问题的处置,如果有违章违纪的苗头,必须予以坚决制止,否则安全管理就会出现漏洞,班组安全目标就很难实现。 2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班组人员的安全技术 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就要知道怎样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安全意识强、反事故能力强的安全管理者和安全技术人员队伍,是岗位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岗位培训在内容上,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个性,因地制宜,加强各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运行操作规程的学习及会画专业系统图等等,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训练,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使职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正确地传达、执行操作指令,使作业活动实现规范化,从而从源头上避免“三违”现象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在方法上,要灵活多样,通过事故预想、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安全警示、业余自学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在时间上,要有长期规划,短期安排。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计划,及时总结事故经验、教训,作为教案,进行宣讲,对职工进行警示教育。在方式上要突出以班组为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学习,对在岗职工进行安全基本常识、如何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何做好安全措施、如何杜绝违章现象等方面进行培训。 3硬性做事,理性做人,以人为本抓安全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殊事”,对违章、违规行为要认真分析,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考核,处理要体现狠。安全方面存在马虎、侥幸心理的人,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对事故和未遂者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并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举一反三,使大家深深懂得”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的道理,但安全是由人去实现的,要抓安全,就要抓住人心,只有抓住人心安全才有保障,因此,日常工作中,时刻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随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经常找“钉子户”谈心,以耐心、爱心教育他们,以心换心,使他们深深领会到,安全就是为了自己,为自己就是为了家庭,为了家庭就是为了企业,为了企业就是为了社会,把安全教育触及到职工思想灵魂的深处,把每个职工都融入到“班组”这个大家庭中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发职工的士气,使人人都想要争当安全标兵的思想意识,这些做到了,安全工作就没有做不好的。 4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运行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监视、分析、操作调整,在日常工作时,往往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而常常疏忽了操作中存在的哪些影响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危险因素,以至于发生各种始料未及的事故,所以在每次的重大操作及启停机组时,各管理者和相关操作人都要认真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危险点进行分析,逐项列出对策,做好交底,让每个人都清楚,以此来提高防人身、防设备及事故处理能力,达到危险预知,确保操作无误。例如电气的倒闸操作、锅炉、汽轮机的启停、危险品化学的使用等等,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有专人监护操作的全过程,要对每一项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剖析,从中找出人为的、设备的、环境的以及管理方面的危险点,把危险点控制起来,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制度,使班组安全管理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5日常工作精细化 班组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持之以恒,扎实推进,才能获得实效,因此,班组日常工作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求真务实,从点滴做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脚踏实地,采取各种措施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运行班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节能降耗方面的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优化机组运行方式,杜绝浪费,降低各项损失、机组各项指标、参数必须控制在月度计划指标范围内,争取把月度经济小指标做的更好,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安全管理控制上必须精细,做到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经济指标没有完成,就要责任到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员的经济节能意识,才能群策群力,共同把节能降耗工作做到前列,才能把班组管理管好。班级的安全文明生产做好了,才能保证企业的最大经济利益。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消防安全管理班组经验材料 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专勤一班,为中队司机班组,全班共8人,专门负责中队各种车辆的驾驶与保养,其中战斗车辆8台,分别为,解放141泡沫车1台,曲臂登高车1台,照明车1台,解放141工具车1台,水罐车3台,斯太尔王1台,一次性载水量为26吨,泡沫为8吨。在各级的火灾扑救中,他们圆满的完成了车辆的行驶任务。上半年他们共出动车辆81台次,生产工作达到“工作零违章、安全零事故”的目标。 一、班组是企业的基本构成单元,所以班组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可以说班组是企业各种事故的主要“发源地”。因此,专勤一班坚持全员安全学习和安全培训,坚持以“以人为本、严细管理、突出预防、提高标准”的安全理念开展工作,树立起了“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理念,始终不懈地坚持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他们在班组中开展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等活动,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课的安全学习,通过安全学习班组人员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全队的安全考核中,他们班组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二、结合小指标竞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等活动,在班组中开展“节能创效”和“节约挖潜”等工作。他们班组所管理的车辆新旧差异很大,有的车辆更是过了报废期限,这就对车辆的保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车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正常的执勤备战和车辆交通安全,为此他们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逐步加大了车辆修保力度。在车辆的修理上,他们始终坚持能够自己动手修复的坚决不请修理工,能够修复的决不更换的原则,在为中队节约了大笔修理费用的同时也保障了车辆的完好率达到98%以上。 三、专勤一班在平时的安全生产中时刻不忘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明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奋斗目标,建立了一套自身的班组安全生产档案,把各岗位的安全事故隐患及危险电源记录在案,配合中队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在演练中不断完善班组成员在预案中的战斗任务,明确个人分工,为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四、该班组能够认真遵守中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条令条例,严格执行《交通二十法》和《交通管理实施条例》的管理规定,努力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事故隐患,首先他们利用每天的早交接班开展自检自查,查找车辆存在的细小问题;利用每周五的车场日开展安全大检查,组织全体驾驶员逐车进行彻底检查,确保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五、专勤一班作为驾驶班,担负着各项车辆行驶任务,其班组人员的驾驶技术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针对这一点,该班组全体驾驶员积极参加支队组织的驾驶员培训,通过培训,使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专勤一班作为一个先进班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其他班组的前列,有成绩也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专勤一班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努力总结以往经验,探索新的安全工作思路,争取带动全队班组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电气班组安全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健全制度人员素质 论文摘要:电气班组作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对它的作业要求从国家到班组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目的就是保证安全生产。那么如何切合实际实施操作?结合现场工作经历,提出从5个方面可以加强安全管理,以供同行参考。 安全是电力工业永恒的主题,电力企业离开安全就无法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各项生产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载体,更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的基础和关键。所以,班组的安全管理是保证企业长盛不衰、安全生产长周期的重要一环。因此,电气班组安全管理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执行“两票”制度,落实操作中“四把关”、“四对照”,防止误操作事故 电气专业运行值班人员85%的工作都是围绕倒闸操作开展的,然而,在倒闸操作这个关键的环节上,最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这些误操作往往是打破企业安全纪录,造成人身、设备事故的直接原因,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根据国电公司安全部统计,1997年全国发生的电气误操作事故共77次,属运行责任的有65次。其中,以操作人员走错间隔、不核对设备名称、在防误装置闭锁情况下强行解锁等行为引发事故最为典型。如果严格执行“两票”制度,认真落实操作中的“四把关”、“四对照”,这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由此说明“两票”制度的执行还没有全面落实,在某些地区和环节还存在漏洞和死角。所以,为了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所属的各企业,除了要加强对班组成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还要严格执行并落实“两票”、“四把关”、“四对照”制度,坚决杜绝无票操作、操作票跳项、漏项违章行为。 2加强倒闸操作全过程监控,层层把关,保障安全 根据我局和外局各个变电单位多年的运行经验,在电业事故调查处理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操作者的“无意识行为”导致的。一般来说,误操作的直接责任者不是故意采用错误的操作方法、手段,而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某种习惯或生理、心理因素以及外界的干扰使行为失控,从而出现无意识行为。所以,要从源头遏制这种带有事故隐患的无意识行为,加强对运行人员倒闸操作全过程的监控。监护复诵制度是基于对运行倒闸操作全过程的监控,班组作为完成倒闸操作的小团体,其成员必须严格执行监护复诵制度。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对“两票”制度和监护复诵制度的执行,起着现场直接监督的作用。《安规》中明确规定:倒闸操作必须由两人进行,其中一人对设备较为熟悉者作为监护;操作前应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操作中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操作命令和复诵操作命令都应严肃认真,声音洪亮清晰。在每项操作前,监护人应根据操作票唱票,操作人应认真复诵操作命令,并对将要操作的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核对无误。监护人应确认操作人的站位,且复诵无误后再发“对”和“执行”口令。在平时的操作中,值班人员要有意识地进行这种监护复诵训练。决不能因为操作项目少、操作简单而养成一种得过且过,干完就行的麻痹心理。这就象一名军人必须要练好队列一样,是对运行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防止无意识行为、保护运行人员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目前,除了上面的措施外,我局广泛开展了“第二监护人”制度(运行专工或所长亲自跟随操作、亲自把关),实现了倒闸操作全过程监控。从近几年这一措施的实施情况来看,既起到了安全屏障的作用,又为我局的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坚持不懈地抓好反习惯性违章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反习惯性违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电力生产的任何时期、任何小的环节上都必须坚持。有句谚语道:“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这说明违章一次并不可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违章都会酿成事故。但是,反过来说,所有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违章操作引起的,都含有某种违章的因素。违章的次数多了,那么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要大大增加。在某种意义上,违章就是事故。所以,保安全必须从防止违章着手,将违章行为当事故,把对事故分析实施“四不放过”的做法,延伸为对违章行为的分析实施“四不放过”的新做法。对违章、违规、违纪行为,要体现“从快、从重、从狠”处理的原则。班组做为电力生产的基本单位,要坚决抵制反习惯性违章,从日常小的维护工作着眼,将防止违章工作做到每个人、渗透到每项具体工作中,把习惯性违章消灭在班组之内。 3.1反习惯性违章,风气最关键。好的风气不容易形成,但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品牌”效应,就会抵制住个人的主观不良情绪或违章倾向。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班之长,必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时刻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大家,树立起良好的大众形象,让大家心服口服,觉得跟你干心理面踏实,增强全班组的凝聚力、向心力。不但自己工作不违章,还要让别人不违章,最终使班组形成一种反习惯性违章的良好氛围。 3.2有效活泼地开展安全活动。班组长要结合本班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生活动,通过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班员进行教育,提高班员对违章危害性的认识,积极引导大家认真吸取湿“鞋”人的深刻教训,消除违章的思想根源。做到讲情理,不讲情面,“一碗水端平”。对班员一视同仁,奖罚分明,使被处理人心服口服。牢固树立你安全,我安全,他安全,人人安全的大众化观念。 3.3挖掘班组年轻人的工作潜能。做为一名班组长,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广泛开拓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多为安全生产说一句话,多为安全生产出一些点子。针对设备、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要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充分发挥调动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3.4上、下级要统一思想。上级要积极支持班组的反违章工作,要尊重班组的处理意见,当受到处罚人员认为“不公平”,找到班组上级时,上级领导要耐心先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和批评,然后与当事班组交换意见,如班组处理确有不妥之处,要采取可行的方法提醒班长今后注意,并加以改正。要充分调动班组反违章的积极性,大力支持班组的反违章工作,对班组好的反违章做法应予以肯定,成绩显著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4班组建设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人的素质 人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安全工作诸多因素中的决定因素,只有把人的工作做好了,安全工作才有可靠的保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程度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已成为企业前进的主要动力。事实表明,文化程度高的职工接受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就快,分析、处理问题的敏锐性就强,反之就慢,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基层班组必须加强班组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4.1班组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知识、管理水平 班组长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经验,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眼前的那一摊子事情,更不能认为自己的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靠着“吃老本”就可以不用学习或者放松了学习,要积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4.2加强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这两个基本技能的培训 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是考核运行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的两个基本项目,它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和安全生产指标。班组任何形式的培训,都不能脱离这两个主要环节。在平时倒闸操作任务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一些模拟开票的练习。现在变电单位普遍采用了微机开票,矫正了运行人员过去存在的随意开票的情况,缩短了开票时间。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例如,有的职工不开新票,而是直接调用存在微机里面的操作票,这样就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效率。过去一些老同志都是手写操作票,因而对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清楚,干完一项之后马上就能进入下一项的操作,而年轻的操作人员干完一项之后还要反应很久才能知道下一项是什么,往往是监护人拿着票告诉操作人到哪里、干什么。因此,在平时的开票训练中,要象写票一样,一项一项的来练习,写完之后,将操作票与标准的比较,找差距,关键是分析问题的原因,自己错在哪里、漏了什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水平。同样,事故处理也不能忽视,平时的反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要认真开展,重在落实。要讲清问题,摆明道理,使职工从心里感到学到了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4.3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 我局前段时间下发了《哈尔滨电业局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读本》,里面详细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对电力职工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同时对李庆长等一些省内电力系统优秀模范、全国劳模的事迹也做了报道。班组应结合这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适时开展政治学习活动,鼓励先进、批评落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职工认识到自己的光荣职责,树立贡献企业、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5双管齐下,加强安全监督机制 为了搞好安全生产,企业仅仅靠教育、培训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从管理上规范职工行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安全生产目标三级控制、安全生产责任状等。在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三级控制中,要明确规定班组,控制未遂和异常,不发生轻伤和障碍。要开展切合我局实际情况的“五查”,“安全大检查”活动。改变“以罚代管”的不良作风。在实际作业中要求做到:作业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作业者100%执行规程,100%执行安全措施,每项作业都必须在周密的安全措施、有效的技术措施及有力的组织措施下进行。班组安全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基层安全监督作用。 班组对于违章原因和暴露的问题,不能隐瞒,要举一反三,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发生的问题,要吸取教训,尽可能扩大改进工作局面,使之在提高安全水平方面收到更多的实效。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分工负责,又不能过分地受分工的局限。在搞好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同时,与有关人员协调配合,制定一套符合本班组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班组安全管理思考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当前供电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已经出台,基层班组安全管理已经取得丰富经验的情况下,要想使多经施工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见成效、上水平,与时代同步,就必须立足于重在管理,旨在育人,做到从细入手抓管理,从严要求核绩效,在增强班长的号召力、班组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整个团队的综合竞争力上下功夫。 一、以人为本,强化班组安全思想教育 电力生产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证明,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人员思想造成的,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各因素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而人的安全行为既取决人的能力高低,也取决于自身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因此,我们把开展安全思想教育与推动班组各项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于班组每个成员工作的始终。一是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每周一安全活动。通过活动,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我为公司发展献一计,我为公司安全敬一言”的专题讨论,发动员工为搞好安全施工献计献策。二是抓住典型事例,适时开展典型教育。3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各类事故通报,用铁的事实教育员工。在学习中,要求班组成员,能紧密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例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地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制定预防措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组织分析,使员工在想问题、查漏洞,挖根源的过程中受到深刻的自我安全教育。三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开展外围教育。员工工作期间的情绪、心态,对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情绪、心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在我们公司,由于员工大多数是市郊农村的,他们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耕地,每逢春耕秋收的农忙时节,由于员工要准时上下班,农务活根本来不及照顾,此时,成员间很容易产生不理解,触发矛盾,引发不安全情绪。因此,我们适时组织人员开展家访座谈活动,并在每年的安全活动月都适时召开员工家属代表座谈会,创造机会,提供平台。由公司领导介绍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员工的工作状况,向员工家属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征求她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请家属代表发言,介绍如何支持家人工作的经验,帮助班组共同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理顺情绪,使他们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总之,我们在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方面,一贯坚持“重在疏导”的原则,把握“乘虚而入”的时机,运用“细雨润物”的方法。多在情上交融,善在理上沟通,用诚心、热心、耐心、恒心、爱心来感染、鼓舞、教育、帮助、关心员工。 二、狠抓班组业务技能培训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安全生产也无以保障,因此,我们始终把班组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一是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公司针对员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业务技术底子相对较弱的特点,制定了班组员工中、长期培训计划,确定了阶段性培训目标和培训措施,并根据计划购买技术书籍、行业标准、规程规范等;针对员工长期在野外施工的特点,公司还为每位员工备了一个“学习袋”,学习袋轻便小巧、容易携带,每个学习袋中装满了各种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安规》书籍和各类技术手册,员工到哪里施工都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都可以为自己充电,打破了常见的“填鸭式”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安全观念得到转变,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针对绝大部分员工没有出过远门参观过同行企业的特点,公司每年都会在忙里抽闲中挤出时间带领骨干人员外出进行同行比较,通过听、看别人的先进做法来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力求通过较系统的培训、灵活的学习、同行的比较来使员工的业务技能、操作水平、眼界视野得到普遍提升。二是坚持每月两次的安规考试。安规的内容都是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真理,公司为了提高员工自觉遵守安规的意识和能力,从一组建开始至今,始终坚持对员工进行每月两次安规考试,每次考试的试卷和成绩均记入员工档案,通过频繁的安规考试来使员工真正做到平常自觉学“安规”,计划工作想“安规”,施工过程用“安规”,考核验收讲“安规”,确保安全落到实处。三是坚持开好“两会”(开工会、收工会)。为了开好“两会”,我们在各施工班组和生产技术部门都配了一个写字板挂在墙上,每次施工的前一天,由工作负责人根据设计方案、现场交底及前期准备情况将施工现场的电气主接线图、工作地段、工作杆号、工作环境、危险点、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在写字板上给以绘图和标注,并召集工作班所有成员集中开会,进行具体分工、明确施工程序及危险点如何控制等,让与会人员未干之前就对第二天的工作有一个总体认识和如临其境的感受,最终做到每次安排生产周密,任务区分合理,工作责任明确,力求使员工个个有事做,件件能完成。当天工作任务完成不管是早还是晚,都要认真开好收工会,在收工会上做到:小结认真,问题找准,表扬及时,批评严肃,概括全面。使员工人人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个个清楚自己干得怎么样,此举受到市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去年的安全月活动期间,市公司安全监察部还在公司召开了“两会”现场会,此做法也在系统内的各生产单位得到了推广。 三、从严要求抓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 管理出效益,安全保效益,以为人所共识。作为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单位,就像大海汇集众河之水,把各级的指令、计划、任务,一条一条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一项一项不折不扣的彻底落实。因此,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坚持安规从严管理的必要性,不可存有“安全生产只要不出问题就是好单位”的思想而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疏于管理,姑息迁就,而是要依据制度、规定、规范、标准、狠抓管理,从严考核,不折不扣。具体讲要坚持“三抓”即抓班长、抓现场、抓奖赏。 一抓班长。班长是企业的兵头将尾,是班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长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班组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提高班长素质至关重要。在提高班长素质方面,我们一是抓好“入口”关,用人问题上,坚持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将那些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素质优良、技术过硬、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志的人安排到班长岗位。二是对班长职位实行岗位竞争。年初,我们对班长实行竞争上岗,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参加竞争,通过采用笔试、演讲、测评、员工选举等多种方式,最终由公司员工选出自己心目中信得过的班长,班长到位后,对班组成员的组成,我们让班长来挑选,形成双向选择。在公司的管理中实现了民主与公正。同时要求新当选的班长要善于通盘考虑,善于统筹兼顾,善于计划安排。力争做到:准备工作面面俱到,组织工作井井有条,安措技措切实可行,峻工验收认真仔细。通过工作上的善抓“头头”,使班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配合显得更加默契,班组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每年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现场。在班组安全活动中,我们曾对公司组建以来发生的每起异常、未遂、隐患等事故进行了统计,认为产生不安全的直接原因有90%以上是由于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造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和铁面如山的手段,狠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杜绝习惯性违章。不把他人的事故当作故事来听,而是要求班组员工能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时刻警示着我们搞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更不能凭经验行事,而应踏踏实实地按“规矩”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对此公司领导还要求全体员工进行“作业行为回头看”,定期对施工中存在违章情况进行自查,针对各位员工、各个班组自查出的问题,公司领导及时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人和限期整改时间,单独找问题严重的员工谈话,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用每人、每天、每月的零违章来保公司全年的零事故。 三抓奖赏。在公司已有的《工程施工质量考核办法》、《工程施工安全考核办法》两个考核制度的执行上,我们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从细、从实、从严检查考核。做到从每项工程查起,从每件工作做起,从每次违规看起,从兑现结果抓起来,营造人人关心安全的氛围,真正实现三不伤害,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年初,为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编制了适合公司实际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员工中实行“多劳多得、按绩取酬”,充分奖励那些为公司做事多,贡献大的员工。公司自从制度执行以来,考核非常严厉,不分职位高低、等级区分和性质限制,大家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所有员工、所有收入均实行绩效考核后再进行二次分配。一年多来公司实行绩效考核奖励员工金额合计32100余元。 四、培育员工“参政、议政、理政”的能动性。 我们在各施工班组均设立了安全员、核算员、技培员、材料员、考勤员、宣传员,即所谓的“六大员”。作为班组长,要会“弹钢琴”,充分发挥“六大员”的作用,做好协调工作。对班组成员既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要齐心协力,各负其责;充分调动“六大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他们的优势和力量,尽力引导和帮助员工养成“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的自觉性。要号召员工把班组当作家庭来建设,让员工为班组这个“小家”“苦心经营,精心制作”;鼓励员工为“家政”出谋划策,增强主人翁意识,培育员工“参政、议政、理政”的能动性,从而在班组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小范围“大管理”的局面。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班务会、每月一次绩效考核会制度,认真分析总结当周、本月的生产、工作、安全管理等班组建设情况,要求每个员工人人发言,互相点评。针对下周、下月工作如何开展得更好,要求每个员工必须提出至少一条建议供全班讨论,最后集体研究决定,拿出几条班组安全管理的月工作计划。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绩效考核制度,激发了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班组安全工作及质量管理工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如何提高供电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当前供电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已经出台,基层班组安全管理已经取得丰富经验的情况下,要想使多经施工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见成效、上水平,与时代同步,就必须立足于重在管理,旨在育人,做到从细入手抓管理,从严要求核绩效,在增强班长的号召力、班组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整个团队的综合竞争力上下功夫。 一、以人为本,强化班组安全思想教育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电力生产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证明,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人员思想造成的,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各因素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而人的安全行为既取决人的能力高低,也取决于自身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因此,我们把开展安全思想教育与推动班组各项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于班组每个成员工作的始终。一是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每周一安全活动。通过活动,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我为公司发展献一计,我为公司安全敬一言”的专题讨论,发动员工为搞好安全施工献计献策。二是抓住典型事例,适时开展典型教育。3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各类事故通报,用铁的事实教育员工。在学习中,要求班组成员,能紧密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例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地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制定预防措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组织分析,使员工在想问题、查漏洞,挖根源的过程中受到深刻的自我安全教育。三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开展外围教育。员工工作期间的情绪、心态,对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情绪、心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在我们公司,由于员工大多数是市郊农村的,他们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耕地,每逢春耕秋收的农忙时节,由于员工要准时上下班,农务活根本来不及照顾,此时,成员间很容易产生不理解,触发矛盾,引发不安全情绪。因此,我们适时组织人员开展家访座谈活动,并在每年的安全活动月都适时召开员工家属代表座谈会,创造机会,提供平台。由公司领导介绍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员工的工作状况,向员工家属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征求她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请家属代表发言,介绍如何支持家人工作的经验,帮助班组共同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理顺情绪,使他们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总之,我们在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方面,一贯坚持“重在疏导”的原则,把握“乘虚而入”的时机,运用“细雨润物”的方法。多在情上交融,善在理上沟通,用诚心、热心、耐心、恒心、爱心来感染、鼓舞、教育、帮助、关心员工。 二、狠抓班组业务技能培训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安全生产也无以保障,因此,我们始终把班组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一是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公司针对员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业务技术底子相对较弱的特点,制定了班组员工中、长期培训计划,确定了阶段性培训目标和培训措施,并根据计划购买技术书籍、行业标准、规程规范等;针对员工长期在野外施工的特点,公司还为每位员工备了一个“学习袋”,学习袋轻便小巧、容易携带,每个学习袋中装满了各种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安规》书籍和各类技术手册,员工到哪里施工都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都可以为自己充电,打破了常见的“填鸭式”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安全观念得到转变,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针对绝大部分员工没有出过远门参观过同行企业的特点,公司每年都会在忙里抽闲中挤出时间带领骨干人员外出进行同行比较,通过听、看别人的先进做法来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力求通过较系统的培训、灵活的学习、同行的比较来使员工的业务技能、操作水平、眼界视野得到普遍提升。二是坚持每月两次的安规考试。安规的内容都是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真理,公司为了提高员工自觉遵守安规的意识和能力,从一组建开始至今,始终坚持对员工进行每月两次安规考试,每次考试的试卷和成绩均记入员工档案,通过频繁的安规考试来使员工真正做到平常自觉学“安规”,计划工作想“安规”,施工过程用“安规”,考核验收讲“安规”,确保安全落到实处。三是坚持开好“两会”(开工会、收工会)。为了开好“两会”,我们在各施工班组和生产技术部门都配了一个写字板挂在墙上,每次施工的前一天,由工作负责人根据设计方案、现场交底及前期准备情况将施工现场的电气主接线图、工作地段、工作杆号、工作环境、危险点、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在写字板上给以绘图和标注,并召集工作班所有成员集中开会,进行具体分工、明确施工程序及危险点如何控制等,让与会人员未干之前就对第二天的工作有一个总体认识和如临其境的感受,最终做到每次安排生产周密,任务区分合理,工作责任明确,力求使员工个个有事做,件件能完成。当天工作任务完成不管是早还是晚,都要认真开好收工会,在收工会上做到:小结认真,问题找准,表扬及时,批评严肃,概括全面。使员工人人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个个清楚自己干得怎么样,此举受到市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去年的安全月活动期间,市公司安全监察部还在公司召开了“两会”现场会,此做法也在系统内的各生产单位得到了推广。 三、从严要求抓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 管理出效益,安全保效益,以为人所共识。作为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单位,就像大海汇集众河之水,把各级的指令、计划、任务,一条一条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一项一项不折不扣的彻底落实。因此,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坚持安规从严管理的必要性,不可存有“安全生产只要不出问题就是好单位”的思想而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疏于管理,姑息迁就,而是要依据制度、规定、规范、标准、狠抓管理,从严考核,不折不扣。具体讲要坚持“三抓”即抓班长、抓现场、抓奖赏。 一抓班长。班长是企业的兵头将尾,是班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长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班组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提高班长素质至关重要。在提高班长素质方面,我们一是抓好“入口”关,用人问题上,坚持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将那些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素质优良、技术过硬、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志的人安排到班长岗位。二是对班长职位实行岗位竞争。2003年初,我们对班长实行竞争上岗,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参加竞争,通过采用笔试、演讲、测评、员工选举等多种方式,最终由公司员工选出自己心目中信得过的班长,班长到位后,对班组成员的组成,我们让班长来挑选,形成双向选择。在公司的管理中实现了民主与公正。同时要求新当选的班长要善于通盘考虑,善于统筹兼顾,善于计划安排。力争做到:准备工作面面俱到,组织工作井井有条,安措技措切实可行,峻工验收认真仔细。通过工作上的善抓“头头”,使班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配合显得更加默契,班组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每年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现场。在班组安全活动中,我们曾对公司组建以来发生的每起异常、未遂、隐患等事故进行了统计,认为产生不安全的直接原因有90%以上是由于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造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和铁面如山的手段,狠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杜绝习惯性违章。不把他人的事故当作故事来听,而是要求班组员工能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时刻警示着我们搞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更不能凭经验行事,而应踏踏实实地按“规矩”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对此公司领导还要求全体员工进行“作业行为回头看”,定期对施工中存在违章情况进行自查,针对各位员工、各个班组自查出的问题,公司领导及时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人和限期整改时间,单独找问题严重的员工谈话,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用每人、每天、每月的零违章来保公司全年的零事故。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抓奖赏。在公司已有的《工程施工质量考核办法》、《工程施工安全考核办法》两个考核制度的执行上,我们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从细、从实、从严检查考核。做到从每项工程查起,从每件工作做起,从每次违规看起,从兑现结果抓起来,营造人人关心安全的氛围,真正实现三不伤害,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2003年初,为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编制了适合公司实际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员工中实行“多劳多得、按绩取酬”,充分奖励那些为公司做事多,贡献大的员工。公司自从制度执行以来,考核非常严厉,不分职位高低、等级区分和性质限制,大家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所有员工、所有收入均实行绩效考核后再进行二次分配。一年多来公司实行绩效考核奖励员工金额合计32100余元。 四、培育员工“参政、议政、理政”的能动性。 我们在各施工班组均设立了安全员、核算员、技培员、材料员、考勤员、宣传员,即所谓的“六大员”。作为班组长,要会“弹钢琴”,充分发挥“六大员”的作用,做好协调工作。对班组成员既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要齐心协力,各负其责;充分调动“六大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他们的优势和力量,尽力引导和帮助员工养成“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的自觉性。要号召员工把班组当作家庭来建设,让员工为班组这个“小家”“苦心经营,精心制作”;鼓励员工为“家政”出谋划策,增强主人翁意识,培育员工“参政、议政、理政”的能动性,从而在班组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小范围“大管理”的局面。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班务会、每月一次绩效考核会制度,认真分析总结当周、本月的生产、工作、安全管理等班组建设情况,要求每个员工人人发言,互相点评。针对下周、下月工作如何开展得更好,要求每个员工必须提出至少一条建议供全班讨论,最后集体研究决定,拿出几条班组安全管理的月工作计划。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绩效考核制度,激发了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班组安全工作及质量管理工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铁路班组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铁路班组是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运作执行的有效载体,在我国铁路安全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都很重要。鉴于此,本文针对于目前国内的铁路安全管理运营现状,明确提出了班组安全管理相应的管理对策,如班组中班组长与安全员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加强群体安全意识与观念的培训举措等。 关键词: 铁路班组;安全管理;群体安全意识 在生产力调整、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随之产生了管理战线长,管理难度大,自控型班组要加大自我建设,班组的自控、互控、他控能力要不断提高的状况下,班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实现前提下,应对危机,迎接挑战,促进发展极具意义。作为铁路单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第一线――班组,具有保证生产经营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作用,只有班组得到健康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1 当前国内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如今不少行业将安全生产管理当做一种形式主义,盲目违规作业,诸如工区内的线路设备检查、基础设施管理等都形同虚设、弄虚作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意识不足 对“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生产原则认识不明确,同时对于违规现象处理能动性差,即官僚主义、遥控指挥的不良风气工作环境下的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司空见惯; 2)基层管理人员职责、义务划分不清 个别同事的工作在表面看起来忙忙碌碌,其实自身不知道所作工作的意义,工作精力不集中,从而导致关于安全生产的意外事件发生,难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考虑。不少工作人员对线路上基本的常见问题处理不明,如几何尺寸超限、线路翻浆以及失效轨枕等现象到处都是,相应设施养护质量差;作业过程简化,更换失效设备盲目,造成设备多次失效,这些主要体现在轨枕更换浪费劳动力较为严重;后勤管理保障差,管理混乱,台账管理,工区考勤制度,账目不透明,生活环境条件差,职工队伍思想波动大,而有的管理者视而不见,若无其事,离团结职工队伍思想越走越远;没有安定团结、协作支持的员工队伍,致使整体协作意识有所偏差。总之,当前这些潜在因素,在很深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效能的发挥。 3)管理不规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行车班组管理也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水平。班组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的目标。但有一些班组却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方式粗暴简单,管理问题频发,主要有表现如下:劳动纪律不明确;作业办法不具体;考核办法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详细;对问题责任者处罚不合理;现场检查走过场;作业人员不互控等等。 4)设备管理欠佳 铁路行车设备是保障运输安全的基础。良好的设备可以有效地对人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解,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若设备因老化、损坏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必然对运输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影响设备管理的因素主要在于: (1)设备质量差。设备故障多,一是停电、道岔不转、闭塞机故障、断轨、涨轨、线路下沉、手制动机不良等机、辆、工、电等部门的设备的问题;二是车务部门的自管设备方面的故障等。其次还有技术落后和配置数量不足等方面的原因; (2)使用人不爱护设备、保管充电不善、交接不明确、操作方法不正确、维修养护不及时等带来的安全隐患。 2 班组的含义 班组可以说是当前每个行业基层管理的细胞,是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技能培训、文化教育、以及提高人员业务技能素质的前线阵地,是一切基础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强化班组管理效能,是保障铁路运营生产安全的一项基本性重要工作。简单来说,班组实际上就是指对生产基础工作所负责的小组,按倒班制给职工进行排班的工作团体,如调研组、乘务组、信号掌管工区、工务养护工区等。 3 班组在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3.1铁路安全生产运营的基本单位 可以说,铁路部门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生产建设指标,就一定要凭借各个分工部门的相互协作,把任务由上至下逐层承接给各个部门、单位去完成,其中最后一个基层与基本单位就是班组。由此可见,班组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完成下发指标的最基本、最基层的实施单位,是铁路运营生产的出发点,以它为开展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它去实现上层部门所下发的任务指标,同时有效的、根本性的生产记录都是由班组去开展、创造。 3.2铁路安全生产运营的实施基础 铁路基层生产活动开展,要由班组生产职工去完成,他们是安全生产活动的主要实施载体,安全制度只有围绕基层逐步展开并加以落实,同时再结合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业务物质、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等的人为性质因素为构建实施基础,才能满足铁路生产前线的客观运营生产需求。另外,凭借站段或者车间上层组织单位所派发的任务,由班组职工务实去生产实践,才能检验安全生产制度下的工作是否更加规范、符合相应生产需求。也就是说,只有通过班组职工的基本职责发挥,才能使各项技术指标、生产工艺、规章制度等得以实现与实施,使其有所依据。并且,为了不断完善与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就要记录大量的原始性记录、台账统计等,而这些重要工作却是由班组去提供经验与实施依据。这是因为,班组在铁路运输生产的最前沿第一战线,能够充分的了解每一道工序的基本流程与生产环节的潜力所在,清楚安全生产不论是设备需求,还是技术掌舵上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因此,这也就为不断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了事实依据、各种检验方法机制、与实施基础等。总之,它在铁路运输生产中所体现出的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3.3班组安全管理对铁路生产运营的影响 铁路是我国国内贯通的有轨通行线,这就决定了它的社会生产化标准要绝对统一。虽然从整体看来,各个工种与相对应的班组在生产线上的分工是分散的,但是这种分散也不是独立的,每个工种所对应班组展开的生产链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论哪道生产线出现问题,都会在一定范畴内影响着整个铁路生产线的活动秩序,使其遭到破坏。如,某个调车组在车站咽喉岔道区发生了车辆偏离轨道,这不单是影响其收发车辆的作业,还对整个列车运行范畴内的区段有着重要影响,在来往通行的众多干线上,甚至会打乱全局的运作秩序。班组的安全管理,直接对整个站段以及全局运作生产上活动的安全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4强化铁路班组安全管理的几点主要措施 为了能够使铁路运输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生产活动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为全局的生产运作奠定有利基础,就需要铁路各个班组的集体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明确岗位职责,发挥完整的职能效用,尤其是班组长与安全员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4.1班组长工作职责的有利发挥 班组长首先是肩负着上层组织指挥安全生产重大责任的核心人物,又是整个班组团队的必要成员,同样他也需要完成自身工作的生产定额。 1)班组长的安全成产管理职责。班组长要发挥出安全管理效能,就必须要充当一个安全组织引导者。班组安全管理的执行要求必须是细致化、日常化,能够长此以往的按照规章制度、基本技术标准以及用整体人员考核测评去约束与执行的。因此,班组长本身一定要有着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优良品质,引导全员安全生产,在全组成员中起表率作用,引领全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另外,在车间生产运输活动上职能划分通常是实行站长、车间主任、以及班组长的三级领导责任制。因此,对于基层生产活动的安全指挥,就要由班组长代表站长、车间主任去理性指挥,要以最熟练、最负责的心态去对待实践生产活动,能够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入到生产活动中去,真正的做到动员全员、起到表率、发挥出监督职能等积极作用。这就要求班组长的日常工作职责要例行做到以下几点:1)在车间主任领导下对本班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直接指挥本班组的生产活动;2)搞好本班组的安全管理,正确填记各种原始记录和台账簿册;3)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将班组的安全生产和收益分配挂起钩来;4)及时处理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动员班组进行技术业务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素质;5)主持召开安全生产总结会、民主生活会等,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班组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2)班组长安全生产管理权限:(1)对班组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有领导指挥权,对上级违反规章制度的指令有拒绝执行权;(2)在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权合理分配本班组工人的工作,对生产成绩突出的个人,有权进行表扬并建议上级表彰,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有权批评,必要时可暂时停止其工作,并有权建议上级给予处分;(3)有权按照经济责任制的有关规定, 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奖金进行分配;(4)对本班组工人的转正、晋级进行考核并有建议权。 4.2安全员的职责与权限 班组安全员的设立,对整个班组组织安全生产活动所必要执行的民主管理形式,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能够保障整个安全生产组织工作安全有序,奠定必要的群众基础。 1)安全员是遵规守纪的检核员。安全员同样是需要在班组长的领导下,配合班组长去展开相应职责内的流程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要监督全员的安全工作生产情况、以及组员内的遵规守纪的具体情况,检查各项规范机制与相对应举措的落实状况,检查组员内同事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检查整个小组的基本安全生产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监管不规范、违规的生产作业行为; 2)安全员是有力的指挥者。班组安全员同班组长一样,务必是班组内安全生产活动中业务娴熟、技术过硬的工作骨干。这样,安全员才能同班组长积极有效配合、协同于班组长动员全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有效开展岗位二次培训与业务技能再造、深化,从而使班组内全员熟练掌握基本作业技能,不断提高基础技能的娴熟度,强化自身业务技能素质; 3)安全员是提供安全生产状况的信息员。班组内的安全生产活动信息纪要,要通过活动实践所得,这就需要在平时工作中,要不断进行统计分析、落实对各种制度,尤其是组内安全管理规范工作的有效反馈等,这些工作由安全员负责。 5 群体安全意识对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确保安全生产,生产班组就要做诸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但归根结底,在于如何构建一种工作气氛,这种氛围不单指生产作业的整体需求,还指代全体班组成员的一种共同信念、团队协作意识、向心力与凝聚力,这就是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所必要培养的群体安全意识。 5.1群体安全意识的概念简述 群体也就集体、团体,即起码两个人员以上所组成的团队,并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相互协作、相互依赖、积极互动,就逐步构建成了群体。其具体特征为:首先是,团队内的成员要互相尊重与依赖,各自在心理认可对方,即个人行为与全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达成共识;其次是,各个成员在工作中,能够相互作用,彼此能够良性影响对方,积极发挥出高效工作职能;第三,每个成员都有较为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以团体为单位,共同追求生产目标。总之,群体安全意识属于社会舆论和集体感受,是一个班组内所有成员个人共同感知、认同和遵守的信念和意识。 5.2群体安全意识培养 1)实行正面教育。正面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以引导、导向为主要构架思想,去鼓励班组内成员用正确、规范、科学的准则、机制、方法等实现自身的工作职责与业务基础技能的整体深化。与此同时,要经常、反复地向组内成员宣传、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由此展开,逐步让全员认识到个人利益、利害得失与团体荣誉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可以说,这种正面教育是我们不断重复、不断提倡的一种思想教育,是调动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必要基础,但也就是这种正面基础教育方法,有着一般方法不能替代的显著效果; 2)进行强化激励。正面强化包括表扬和奖励两个方面,而负强化也有批评和惩罚两种。表扬和奖励可以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借以调动人们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批评和惩罚,使对象产生一种内疚心理,一种耻辱感,从“知耻”中产生改正的勇气和力量。而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和方法,目的都是使班组成员形成“安全生产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观念,从而增强整个班组的群体安全意识; 3)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企业也需要安全生产方面的先进典型。当一个人感知别人的行为时, 就会产生去进行同一行为的迫切愿望, 接下来的便是模仿。就是说别人优秀的行为影响和制约着自己相同行为的产生。这些先进的典型, 在自己的心中的威信越高,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也就越大。 6结论 总之,对于现代铁路运输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要严格规范各个成员的工作行为,履行工作职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从而使班组长、安全员以及组内其他成员能够以务实、求真、创新的工作态度去积极开展工作。另外,班组管理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从而创设条件,弥补不足,解决问题,使铁路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对机械制造行业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且强调班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则有助于减少班组安全管理的混乱与茫然。针对于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以适合于机械制造行业的班组安全管理模式,旨在提高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与生产和谐发展,并对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做出展望。 【关键词】机械制造行业;班组;标准化;安全 一、前言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组是生产组织的基本单元,是企业的最小细胞。而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石。企业要想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做好班组安全工作,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工作着眼。 为了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效率,促进其持久性发展,班组安全管理,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班组成员“我要安全”的意识,达到“我保安全”的目的。为了消除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混乱与茫然,班组标准化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搞好班组标准化管理建设工作,对于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水平,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今,在电力、煤炭行业等已迅速开展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建设工作,并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而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工种较多、工序复杂、作业活动繁多、生产任务繁重的行业,其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更是迫在眉睫。现根据公司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比较成熟的经验,并已得到实践与验证。提出可以适合机械制造业的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旨在切实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概况 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以参考目前国家各种行业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机械制造行业多年班组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班组自主安全管理的综合体系,并已得到验证与实践。 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其涉及较为全面的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较为丰富。其主要思想以班组安全管理组织制度为基础,以危险源识别管控为主线,通过安全教育、安全文化、辅助管理手段等的实施来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具体内容包括:班组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危险源管控、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辅助管理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简称标准化安全管理。 三、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内容 1、班组安全组织、制度建设和安全操作规程 班组安全组织、制度建设等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制订班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确立班组安全负责人(一般是班长)、建立班组内安全管理网络、建立员工互保监督体系及成立危险源识别评价小组等内容。 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作业指导书是员工安全作业的指南,按章、按规操作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基础。针对于此,班组应建立健全针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内容的作业规范和安全操作规定。 2、危险源管控 班组危险源识别、分析及管控是班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工作,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从企业源头-班组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掌握必要的风险分析方法,做好危险源识别、做好管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标准化一体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可通过JHA和SCL等方法进行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识别、分析与管控;编制安全状态点检表、安全作业提示卡;进行管控评价等。 3、班组安全教育与培训 班组安全教育是提高基层员工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其可以使员工充分了解班组所用的设备工具、承担的生产作业任务,掌握所属岗位应遵守的安全行为准则、操作规程、注意的安全事项、应急知识等。其具体方法可通过编制班组安全教育教材、班组安全教育考试、安全教育实施三位一体化模式。 4、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员工参与基层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丰富员工精神生活,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传承,在精神层面让职工由“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的心态,真正促进安全与生产和谐发展。对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通过班组自主安全文化活动、班组安全改善方案、班前安全喊话、安全日历等形式进行展开。 5、班组安全辅助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为了进一步实现班组的安全管控,各种辅助性活动非常有必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促进和帮助安全工作的提高。具体活动可通过现场5S管理、班组劳保用品穿戴标准化管理等手段进行实施。 四、总结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任重道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除了抓好班组安全管理这个根本外,还要努力实施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班组安全标准化,即每一个细节都坚持标准化,而且持之以恒地执行,才能保证成功!”就像在全球的任何一家“麦当劳”连锁店都可以为顾客提供相同质量、统一标准的食品、服务和用餐环境,“麦当劳”也因此构筑了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作为细胞的班组,其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标准化,从而由细胞构成的个体-企业才会标准化安全管理,其它企业也可进行同步复制与克隆,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班组生产承载力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国家电网公司为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控制,促进各项安全预控措施的有效落实,确保安全生产持续发展,开展安全生产承载力管控试点工作,突出对生产工作计划环节的管控。本文以月、周、日工作计划作为承载能力的平衡点,划分不同的风险区域,对作业风险进行事前监测,事中监控,事后监察,更加有效地控制生产安全风险作了初步分析。根据各工种班组人力资源分配,针对不同的风险区域,辨别风险来源,确定典型承载力分析表,落实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以此为依据对生产工作计划进行相应地调整和控制,将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关键词】班组 安全承载力 安全管理 一、引言 随着电网日益发展和建设,供电企业生产班组面临人员相对不足、工作量猛增、作业面广、安全风险增大、计划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造成班组超负荷工作,不安全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因而造成事故(事件)等现象的存在。本文在调研国内有关供电企业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特点和工种分布情况,以生产班组员工承载能力为切入点,运用风险评价和危险源辨识理论,通过事前精细分析,科学合理制定出生产计划方案和应对措施,形成一整套完善生产管控程序化、标准化和精益化管理及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思想。 二、生产承载力研究 为确保作业现场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理顺生产任务与人员的配置关系,确保各项检修生产计划实施在可控范围内,根据班组人员数量、技能水平、有效工作时间来确定人员工作量的最大承载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员、器材、物资的合理配置,从源头上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供电企业安 全刚性需求是基于“以 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满足安全生产的刚性需求为前提,把员工的生产承载能力作为切入点,通过事前精细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方案和应对措施,保证在更多的时间内都有充足的后备队伍,能够灵活机动的应对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主观命令式的粗放管理方式,有效实现精益化管理。 三、班组生产承载能力划分 (一)生产承载能力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生产单位工作承载能力统计方式是按专业统计,统计内容原则上包括工程、大修及技改项目,小修、维护、预试、定检等一般性停电工作和其他不停电工作,具体内容可根据不同单位实际情况调整;对安全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将安全风险划分为绿色安全区(绿区)、黄色预警区(黄区)和红色危险区(红区)三个等级。 1.绿区:是指按 照正常的人员 与装备配备标 准和劳动强度 ,该单位此时 的承载能力可以满足计划工作量需求之外,还具备充足的应对较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是较为理想的工作区域。 2.黄区:是指按 照正常的人员 与装备配备标 准和劳动强度 ,该单位此时 的承载能力可以满足工作需求之外,还有较少的应急力量,有应对普通、较小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电网运行风险等级比较高的地区和时段应该尽量避免。 3.红区:是指按 照正常的人员 与装备配备标 准和劳动强度 ,该单位此时 的承载能力已经饱和,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要完成任务必须采用延长劳动时间,或加大劳动强度,或增加人员,或增加装备等手段。此区是一种安全隐患,应该尽量避免。 (二)生产单位管理人员把关承载能力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把关承载能力统计方式是按各单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生产现场到岗到位人员统计。对安全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将安全风险划分为绿区、黄区和红区三个等级。 1.绿区:表示该单位的把关承载能力完全满足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可以同时完成工作把关以及各项管理工作要求,选派的把关人员安全素质和业务技能强。 2.黄区:表示该单位的把关承载能力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能同时完成工作把关以及各项主要管理工作要求,选派的把关人员安全素质和业务技能较强。 3.红区:表示该单位的把关承载能力已经饱和,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主要把关工作不能完全保障,没有后备把关力量或需要相关职能部室人员增加把关力量。 四、生产承载能力安全风险预控及预警 1.各单位检修车间每月依据年度检修预试计划、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其他检修工作,上报下月停电计划,计划中应优先考虑大修、技改工程等工作。 2.各单位组织月度平衡会,根据各车间承载力调整月度计划,将计划控制在绿区,并留有裕度。 3.依据月度停电计划批复情况,检修车间自行安排、调整不停电工作,纳入周工作计划,周计划原则控制在黄区,不达到红区。周计划同时要同运行车间充分沟通。 4.检修、运行车间(班组)根据周计划,结合实际突发生产任务,每天下午召开每日生产工作会,判断次日工作量是否超过本班组生产承载能力。 5.各单位每天下午组织日生产协调会,总结当日生产情况,调整次日生产安排,针对不同的风险区域,辨别风险来源。 6.预警半小时内将当日预警班组、专业、预警时间段、新增工作、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等预警信息进行,完善以“三预”(实时预报、适时预警、及时预控)和“五警”(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辨警兆、预报警情、排除警患)为核心的风险预警预控体系。 7.检修、运行班组在辨识上述风险的基础上,根据操作复杂程度、设备停运可能引起的电网风险、设备固有危险点、防误装置缺陷、操作任务数等确定运行操作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8.已运用“4M”(人Men、机器machine、环境Medium、管理 Management)安全生产风险测评体系开展综合安全管理测评试点工作的单位,在安排周计划,开展日工作会、日生产协调会时,要结合测评结果对员工岗位、工作任务作出合理的安排,管控风险。
有效教学论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操作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很多国家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去通过操作学具(如奎逊耐彩色棒、钉子板等)学习数学的实践来看,加强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一。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一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① 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②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若失败了,再试,反复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最后重点回答上面的第二问。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 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的2倍!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中这样安排,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外,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种安排,这正如罗杰斯所认为的:“怎样呈现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个人意义。”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如皮亚杰),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3=12为例: (1)① 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 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2)① 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 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3)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 有多少种摆法? (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 通过以上操作和思考,要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从( )里拿出( )与( )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 )得( )”,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凑十”规律的认识,而且恰在认知的结合部加强了同化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再辅之以反复训练,就能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做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脱口而出。 当然,操作问题的设计、编制与探究要求的拟定、提出,既要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有适切性,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亦即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为此,相应的策略,一是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提出要求,使新的学习课题与原有知识的固着点之间保持适度的潜在距离。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地提出操作问题及其要求。有时,还可将问题分解,形成有若干台阶的“问题群”,使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例如,让学生用两张全等的梯形纸片作寻求梯形面积公式推导途径的操作,所提问题可以保持一定的认知差距:怎样转化成面积公式已知的图形?也可以点明转化方向:怎样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缩短认知差距。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得出,可以只提一个中心问题:怎样由已知的面积公式得出梯形面积公式?也可以分解成问题群: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等等。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出寻找多种转化、推导方式的要求。 二.操作时的有关策略 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喜欢的图形,然后提出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学生算算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刚刚摆的图形用加法来表示。结果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3+3+3+4+4+4;4+4+4+3+3+5;3+3+3+3+3; 5+5+5+5+5;3+4+5+3+3;……从反馈的情况看,有些学生在操作中摆的不是同一种图形,这可能是老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这些同学没听清楚或是没等老师说完就急着开始先摆了。通过这些加法算式去探寻乘法的意义,恐怕也是个问题。 这里涉及到在学具操作活动前的定向指导。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 怎样做”。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有时,还可采取分步定向指导,逐渐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实效。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在上例中,如果教师能适时的介入学生的活动,可能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学生的年级越低,教师更要加强指导。小学生的知觉选择性尚在发展,有意注意难以持久。在低年级听课中,常有不少学生在摆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尤其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常常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鉴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的内容,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三.提高操作后成果的利用率。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为了主角。而操作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课堂里生机勃勃起来。这些操作活动,有多少是内容,有多少是形式,它的有效性如何呢?如何利用好操作的成果呢? 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同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 我们可以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评价其操作、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有很多,教者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有效教学论文:有效处理反馈信息 积极提高教学效率 从信息论看,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并交换、储存、输出信息,教师对学生输出信息作出评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敏捷地回授来自教师,包括自己的同学指导学习的反馈信息,或者克服思维定式,或者增强自信心,那么对学生自己积累学习经验更具有积极意义。毫无疑问,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正确处理来自学生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我认为正确处理来自对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导向性。正确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为提高反馈的正确程度,使反馈起正效应作用,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上的导向性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面对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示,教师应艺术性的有意识地选择某一、二个反馈信息,为解决“症结”开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或提供新旧知识联结点等,再次把学生引下海,扬帆启航,直至达到知识的彼岸。如教学完《草船借箭》这课后老师让学生质疑。有位学生谈到“诸葛亮”用计骗到十万枝箭,不是借来的,所以题目应改为“草船骗箭”。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课题中究竟是用“借”好,还是用“骗”好?学生意见不一。这时,教师抓住机会启发学生道:“请同学想一想诸葛亮用草船弄来箭,后来干什么用?”同学们立刻运用记忆中储存信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发表看法。有的说:“周瑜在赤壁大战中把诸葛亮从曹操那弄来的箭,又全部射向曹操,所以用‘草船借箭’这题目,更能形象说明了草船借来箭的用途。还有的说:‘草船借箭’的‘借’字,更能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骗’字却有损于诸葛亮的形象。”这样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仅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而且使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及时性。教室的空间有限,40分钟教学时间有限,是一个不变量,而提高练习质量更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小学生独立评价能力较低,只有每练一次,都给学生肯定或否定评价,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处于印象鲜明的状态中,使摄入知识更加正确。《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有“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这样的题目“来临”的“临”字意思应选“(1)靠近(2)来到(3)快要”,然后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所选择的正确答案。这样,教师及时确切了解了全班的正误比例,再及时指点学生用换词法来理解这个字在词中的意思,最后再让学生举手用手指表示所选答案。这样缩短了,错误持续时间,使训练有针对性,加快了训练步伐,训练效果好。 三、灵活性。反馈不是如同镜面反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思维品质不一,他们在摄入信息方面存在个体性,因此反馈亦会呈多样性。作为教师不仅要事先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激发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灵活地调节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哪怕是多花费一些时间,也要广泛地、全方位地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感知,这也正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如教学《蛇与庄稼》第一段时,教师要求学生首先去划出表示蛇与庄稼关系的句子,接着要画出表示蛇与庄稼关系的图式,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图式用关联词简要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在原定教学时间之后,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完成“说出关系句”这一学习要求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句不简炼或意思表述不清。这时教师就临地增加了说话时间,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助。最后再一次交流时,学生已能运用多种关联词语通顺、准确、简炼地把蛇与庄稼的关系说出来了,完成了学习要求,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在完成了学习任务后,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增强了自己能学好的信心。这就说明了教师面对反馈,要采取灵活的态度,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四、差异性。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有差异性,所以在反馈信息的处理上更要因人而异,这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中去可去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勇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提示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也要去巡视另一部分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问题,引起他们紧张的思维活动。 总之,我们要细心回授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得适度、合理、及时,增大或诱发内因,靠学生内部状态的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 有效教学论文:“辩论式”学习──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一直为低下的教学效益所困扰。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时下很多专家学者都把主体性参与作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主体参与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更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辩论式”学习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什么是“辩论式”学习 所谓“辩论式”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怎样进行“辩论式”学习 (一)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前提 只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情感,获得人格的发展。 (二)选择恰当的“论题”是保障 在语文教学中,辩论题的确定,影响着“辩论式”学习的开展。教学中依据什么来确定辩论题?我们要依据小学语文新大纲,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辩论题。那么怎样使论题聚焦呢?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 抓住课文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进行辩论学习 例如:《苦柚》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甜的”。我们就以“柚子到底是苦还是甜”作为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通过探究辩论,达成了共识:小姑娘的诚实打动了伯父的心。柚子是苦的,但伯父的心里却是甜甜的。不仅统一了认识,还体会到了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抓住课文中能产生认识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围绕“蔺相如以‘璧上有点小毛病’为由,把已献给秦王的和氏璧要回来,这是不是骗?”这个论题,展开了辩论。学生分成了两大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学生对蔺相如这个人物又有了更高的认识,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辩论 例如:学习《赤壁之战》一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该不该输?”这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他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都要谈到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原因,还要谈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还可以于“无疑”处求“疑”,引发学生开展辩论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学生学习“渑池之会”这一部分,我们就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认为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论题:在渑池之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学生在辩论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把握“辩论”的时机是关键 在语文课堂中,什么时候开展辩论最好?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即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我们引发辩论,往往是最佳时机。例如:《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当学生学完课文后,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乌鸦喝水》中,我们知道乌鸦特别聪明,那么这只乌鸦怎么会上当呢?乌鸦到底聪明不聪明?如果课堂上能抓住这个问题。顺势开展辩论,就可以说把握住了“辩论式”的时机。通过辩论学生就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爱听奉承话,再聪明的乌鸦也会上当。这样的辩论才更有价值。因为它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真正得到了发展。 三、“辩论式”学习的作用 (一)在“辩论武”学习中,落实了读的训练 在课堂上,当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辩论时,他就需要从课文中寻找论点,这就促使着学生要对课文进行研读。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在读中揣摩、探究,寻找答案,提炼出自己所需的论点,最后再把找到的论点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这样就使“读”在辩论式学习中,得到了落实。 (二)在“辩论式”学习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在“辩论式”学习中,辩论的主要武器就是语言,辩论双方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要通过语言说服对方。当然,辩论双方要更好地说服别人,还必须认真倾听对方的论述,因而辩论式学习还创设了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在“辩论式”学习中,课内外阅读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学生为了在辩论中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渠道查阅大量的资料。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很多同学在分析评点周瑜这个人物时,引用了很多《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通过这场辩论,使全班掀起了读“三国热”。这就使我们的课文的确成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潮,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使课内外阅读得到了有机结合。 (四)在“辩论式”学习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辩论式”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论题大都具有挑战性,所以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辩论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他人的见解进行评价和补充,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敏感的捕捉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辩论中,有时对对方所执的观点,要合力进行驳斥,所以在驳斥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有效教学论文: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这足以见得现代散文承担着重要的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其有效性,达到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呢? 一、要准确把握好现代散文的特点 关于现代散文的特点,在不同时期曾有过不同的概括。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是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对社会、自然、生命等独特的认识体验、思考感悟,注重个性的表现,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表现上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境中。着力于人物(有时候就是作者自己)所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气氛以及整体意境的形成,而这一切又都无不浸含着某种真挚的情思和意绪。就是说既有作者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考。而散文的魅力,就在于不拘一格、自由灵活的形式;在于风格各异的语言;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选入教材的绝大多数现代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把握住这些,我们的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就不会像雾像雨又像风了。 二、教师有效的备课是极为关键的 这一点,所有的专家、教师都是认同的,不再赘述,但针对教师对现代散文阅读的量与质的问题是需思考的。目前的教师真正读书的还是比较少的,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且不说,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就连我们手中的教材有部分教师还不是很熟悉。试想,一个连散文文本都不甚熟知的教师,光靠几本教参,网上粗制滥造的“他山之玉”(当然,不乏优秀的教学设计),学生也有的教材全解,何谈有效呢?人们经常用“一桶水”与“一碗水”来形容教与学的关系。那么,我们教师就要精而多地引来更多的“活水,厚积薄发,这样,渴望发展的学生的“一碗水”才会“清如许”。我们不必苛求志存高远,读多少中外优秀散文,但一定要把选入课本中的散文解读要到位,有个人的阅读体悟和独特的理解及评价,做到“闻道”在先。否则,我们教师也不能达标。没有阅读就没有发言权。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能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总结出的好的阅读方法分享给学生,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畅游文海,展卷拾贝,体验阅读的快感,获得美的享受。那该是多么惬意,多么美妙啊!“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当然,我们要学会对教材的取舍,会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三、“读”字当头 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教学,还是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一定要“读”,脱离“读”的教学都是无效的,否则,怎么叫“阅读”教学呢?特别是散文更要在“读”字上下工夫。散文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从语言色调看,散文如“素描”,如“谈心”;从文化内核看,散文是“观察”是“思考”,散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在散文中,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微妙莫测的心灵领域。散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散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因此,散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法:短小精悍,文辞精美的散文宜诵读;富含哲理,意蕴丰盈的散文宜思读;篇幅较长,叙事性强的散文宜速读;语言凝练优美,情味浓烈的散文宜品读;想象丰富,诗意盎然的散文宜采用联想想象法朗读……另外,还有比较性阅读、探索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等。总之,文不同亦读不同也。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不同阅读教学环节,同一篇散文也不宜刻板地采用一种读法,视情况读法也应变幻万千,使之产生最大效能。另外,教师出色的范读也会令学生领略到不同散文的不同魅力。阅读的作用不单在熟悉课文,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阅读,可以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学生咀嚼、回味课文深层内涵,并通过各具特色的朗读,通过抑扬顿挫、清浊徐疾的语气、语调变化,使学生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展开联想,创造形象思维,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要引领学生去体悟“情思”和“理趣” 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不只是抒情。王先霈在《文学文本解读》中谈到:“散文的特点,首先强调‘情思’和‘理趣’”。但是,散文的理性、理趣,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议论,而是寓理于事、于情、于景、于物,也就是说,它和散文的形象性并不矛盾。所以,我们阅读教学时,要引领学生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引导学生潜心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深入挖掘作品的“独特与深刻”的“情思”,找到作品中的那个“我”,体悟出“我”的个性。正如王荣生先生说:“教学有效性在于教学内容而非教学策略。” 而散文的内容不论是作者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描写作者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表现一个普通的日本教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读者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国人作为弱国公民备受异族人欺侮的悲惨现实。同时,散文“情思”与“理趣”是寓于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姿态横生的形式之中,所以,也要带领学生去品评,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是以评价学生为核心内容的。教师引领学生“读”和“悟”的过程,就是文本、作者、教师、学生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其中,学生是“主角”。所以,教师要有“自知之明”,尊重学生的体验,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尊重学生的阅读,就要按需选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时空,他们会达到阅读目的。现在,不少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高举着课堂是学生的旗帜,进行着丰富的表演,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尘埃落定,学生所获无几。冠冕堂皇的形式背后,就是对学生阅读主体的扼杀,有效性就灰飞烟灭了。因此,散文这种“自我”意识很强的文体,一定要让学生能静心阅读,去寻找文中的“自我”,与之产生心灵的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中学会感受自然,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有效”吗? 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并非在这里长篇大论就能有效的。这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会加倍努力,潜心钻研,引领学生探寻书山通幽曲径,泛舟文海得其乐。 有效教学论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的发展路径 一、培养写作兴趣,点燃写作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而教学形式的呆板、空洞、素材的单一、视野的狭隘以及过多写作技巧带给学生的束缚,都不能使学生张开创造性思维的双翅。因此,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的心里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是写作资源,通过让他们自掘题源、自拟题目,自由写作,将胸中的激情呼之欲出,倾泻到笔下。例如我在指导写《×××的苦恼》的半命题作文时,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带头先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苦恼。然后,再要求同学们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有的同学说自己患上近视眼的苦恼,还有的学生说自己是个小胖墩的苦闷等,最后再让同学们把自己心中的苦闷用作文的形式写下来,从作文来看,同学们个个都敞开了心扉,写出了真情实感。 同时,用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电教媒体的运用,也能减轻学生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例如有一次我校一位学生得了白血病,学校有目的的开展了一次“献爱心”活动,我就让学生围绕这次活动写一篇以“互帮互助,情深谊厚”为主题的作文,结果学生的作文字字都浸润了真情实感。再例如,在教学写游记的作文中,考虑到班上不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游览名胜古迹,因此,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湖光山色,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写起作文来言之有物。 二、阅读加模仿,打好写作基本功 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打好写作基本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可见,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活跃文思。因此,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自己读书的点滴心得,这就迫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读多练,养成了阅读和练笔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作文能力。 同时,仿写作为一种作文的训练手法能带着学生慢慢地走进“爱上写作”的文学殿堂,尤其是写作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仿写可谓是一位有效的引领者,它能减缓学生学习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顺利地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不管是作文范例的课文,还是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写法、技巧都值得研究和效仿,它能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正如王维模仿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成了《桃源诗》,的“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辉”模仿借鉴了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仿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生活积累,厚积薄发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情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学生写作文最头疼的就是缺乏材料,觉得无从下手。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作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通过随笔、日记、周记等形式笔录下来,既积累写作素材,又练了笔。 例如看过《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的节目后,可以写写自己对这些社会现象的一些看法;利用假期浏览过名山大川、观赏过名胜古迹后,可以及时记录下祖国各地的奇特风光,以及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或者生活中学生自己所熟悉的人和物等,都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他们的特征,这些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平常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索。即使是一些小事、平常事,通过观察与思考,也能找出它发人深省的价值所在,正如朱自清的《背影》,让平淡无奇的材料立刻变得深刻起来,小事也能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来。 要全面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写作兴趣,点燃写作热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阅读、仿写练好写作基本功,借助生活,学会观察,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写作教学之路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并在写作教学之路上,不断去摸索和总结,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教师自身并符合学生实际的道路。 有效教学论文:有效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定义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有效”两字,即是指经过教师系统、专业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是否切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与发展。从这层意义引申开来,决定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是否认真、努力地展开了教学工作,也不在于教师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决定于学生是否从中真正学到了东西,是否促进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换句话来讲,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努力,但学生根本就没有得到或者仅仅得到部分实质性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只能被视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而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2.音乐有效教学 经过音乐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自身有无进步或实际发展是衡量音乐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充分培养起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切实促进他们的音乐感受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并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真正达到陶冶自身情操,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音乐教学活动才是真正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音乐教学活动。 二、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最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规律以及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展开音乐教学活动,以此确保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所特有的无限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自身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与体会。例如,在教学《摇篮曲》时,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播放着母亲哄睡小宝宝的幻灯片,在此配合下,我以温柔的语调小声地哼唱着“: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熟悉的旋律、亲切的语调很快就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都不由自主地跟随着我的节奏小声地哼唱起来。这无疑促使他们充分体验与感受到了音乐曲目所带来的愉悦情绪以及积极体验。在此基础上,我趁势向他们讲解了舒伯特《摇篮曲》的创作背景:舒伯特在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之际走进了一家小饭馆,想寻到一位熟悉的朋友借点钱填饱肚子,可是却在无意中看到了饭馆桌子上的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极为朴素的小诗打动了舒伯特,他以最快的速度为这首诗谱写出了乐曲。饭馆的老板虽然不懂音乐,却依旧能觉察出这首曲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因此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来交换这首曲子,这就是经典曲目《摇篮曲》的由来……学生感受到了意外和新鲜,自然也就对这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下来自然也就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切实保障当节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被广泛运用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阶段,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更多新鲜的活力,使得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更是直言强调:“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音乐教学所服务。”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是实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也可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少年先锋队队歌》以第一人称“我们”切入,抒发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员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和平的崇高思想和情操。可是,假设由我一个人单独示范演唱的话,即使唱得再好,也难以唱出少先队员“我们”合唱的完美效果。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周年、全国第四次少代会等重大活动中由多名少先队员联袂演唱的《少年先锋队队歌》视频。富有朝气、动力的歌声,明快的进行曲节奏,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旋律以及迎风飘扬的少先队队旗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自豪,也更加坚定了自身胸怀大志、争做革命接班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在此基础上,我再带领学生演唱这首合唱曲目,他们无论是从情绪、节奏旋律还是合唱注意事项的把握上都表现出了既令人满意又令人惊叹的良好效果,而这自然为这首音乐曲目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当节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切实提高与完善。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目标之一 素质教育理念不仅局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层面,此外还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崭新概念,此为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同样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会唱几首音乐歌曲等层次之上,而应当将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真正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与此相适应,《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新课标先进理念的学习,我将这一精神灵活运用到了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除了要求学生学会演唱这首儿歌之外,我还会侧重于向他们讲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英勇事迹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民族人民奋勇抗敌的重要事件,引导他们不忘国耻,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如,在《苇叶船》这首音乐曲目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会教会学生旋律、节奏等最基本的音乐常识。另一方面,还会引导他们着重去品味与体会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大陆和台湾小朋友心连心、手牵手、思念亲人和同胞、盼望祖国早日团圆的深切感情……这些自然都为学生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有利于小学音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教学目标的切实落实与实现。 总之,新形势下,实现有效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是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永恒的教学目标与追求。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真正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课堂4分钟内切实获得进步与发展,从而为他们自身的音乐修养、综合素质的切实提高以及日后长远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有效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 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差。教学中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抓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处,教师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有一半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老师督促,回家家长不说就不认真去学习,这样教师就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 记得我刚教这个班级的时候每当上课时同学们还没有准备好这节课该用的书啊练习本啊之类的,等我说上课了才开始稀里哗啦的拿书,更不用说提前预习了。开始我很是生气,感到不理解,上了几年的学了怎么这样的好习惯都没有养成呢,于是我就和同学们说下次在上课之前一定把这节课该上的东西都准备好,放到桌子的左上角,这样会节约时间的。下次上课一部分同学听话了,还有部分同学没按要求去做。我就表扬了做的比较好的同学,下次再上课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好。所以说老师是最好的引导者。 二、关注留守儿童 对于农村来说现在的父母多数外出打工,孩子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导致在老人的宠爱下,放任自如,家庭作业不闻不问,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时候老师就成了最好的父母,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要关注这类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更要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极大的兴趣。我们班有一个这样的女孩,爸爸和妈妈都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奶奶,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平时她的零花钱是最多的,但是就是不认真学习,平时我留的作业总是不写,理由很多,要不就是弄丢了。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课下我和她交流让她感觉到老师很亲切,老师很喜欢我,这样她就不好意思不完成作业了。还有该表扬的时候我就表扬她,让她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是有地位的,这样她的学习成绩很快提高了,作业也认真的完成了。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自己都不会,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是唯一的学习者。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定期开展“我想对老师说……”主题活动,让学生说自己在学习中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所遇到的困难,这样就得到学生的信任,感觉到老师的爱。每天的课外活动时老师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这样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我就成了孩子的伙伴好朋友。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四、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1、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小组比赛看哪组得的小红花多““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比如在我的课堂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一次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这节课时我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连平时学习不听课的学生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从那时起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每个 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不能每节课都使用,我就选择用多媒体上比较好的课找机会去上。学生参与的热情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五、让数学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如,“广播操比赛,我们班男生22人,女生24人,怎样设计队形的问题”让学生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自己去设计想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体验到每个环节都与自身的生活有关都那么有趣。 这样就将课堂教学还原成一种课堂生活,不在呆板,不在僵化,师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共同体味数学的魅力。今后要努力打破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程序,还课堂生动活泼的场面。 六、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热爱,因为他们经常在人格上得不到尊重。这时老师更应该爱他们,并且爱得深、爱得真、爱得持久,才能改变他们对人对物的态度,从而产生不改正错误就对不起老师的心理。教师的爱心、尊重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后进生,善于利用“闪光点”作为推进后进生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使后进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任何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教师若能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那必然会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效果。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把知识更好的给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一条实实在在的教改之路。 有效教学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如何有效地进行单词教学 初中英语新教材词汇量大,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单词的识记是学好英语的极大障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让学生识记一定的词汇,进而运用词汇达到学生能初步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较多的尝试与探索,现将我自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作如下小结,愿与广大英语教学同仁交流。 一.采用灵活的方法教读单词。 在以往教学单词时,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先由我范读和领读,在学生会读之后就让他们自己记。然而在检查学生的识记效果时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我改变了以往常用的教法,利用投影出示、实物呈现、简笔画描绘、动作演示等形式多样的方法教新单词,效果就比以前好多了。实践证明:在教学新单词时通过投影出示、实物呈现、简笔画描绘、动作演示等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学生度过记单词的难关,获得基础知识;又能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学英语应用于实际的良好习惯。 二.提供有效的方法识记单词。 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做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在记单词的时候往往都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在记单词的时候急于记写法,而且很多人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记,写法好不容易记住了,却有的连读都不会,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在学生记单词前,让学生明确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要求先知其声,后明其意,再记其形。对于形相近的单词可采用比较记忆,对于一词多义的可结合句子记忆;对于词性不同的可注意英汉之间的差异。这样学生记单词就容易多了。 三.开展多样的活动巩固单词。 人的记忆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原本记住的东西,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内加以复习和巩固,就会很快的遗忘。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和记过的单词及时地加以复习和巩固。我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在每节课的课前或课后用几分钟的时间,用开火车、猜谜语、词语接龙、做动作、唱歌、画画、同桌听写等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单词,避免学生过快地遗忘单词,让学生把单词记得更牢。 四.制定具体的措施落实单词。 在落实单词方面,本人着重两个方面:一是听写。听写分每课听写,单元听写。对于听写分层制定达标要求。达标的给以奖励,不达标的及时加以督促。二是应用。在以往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记住了单词,但却不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很好的应用。这就需要通过做一些口头或书面练习来让学生熟练掌握。为此,我常常设置一些与新单词有关的选择、填空、造句、作文等题型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所学单词。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本人认为单词教学是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以上只是本人在工作中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现罗列出来,以求抛砖引玉。愿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有效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浅议 摘要:德育教育范围广泛,主要是指对于学生正确人格的塑造有积极作用的教育,政治思想与心理发展的教育等等都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来,以情动人,使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熏陶与影响。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途径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互动,充分调动出使学生的真情实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渗透文章语句间所要传达的德育内容,形成厚重的德育教育氛围。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将德育教育的内容领悟于心。 一、 巧用课堂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情境即在课堂中各种环境和内容相结合的境况。小学语文课文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涉猎范围广泛,视角独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调动并利用这些课文,发掘其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点。课前要深入研究课文背后的思想内涵,将课前的引入版块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平台,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提炼出课文中德育教育的关键点之所在,理解每一个段落背后的德育教育意义;之后创造出特定的课堂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分析、探索和研究,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上就可以进行授课的时候, 例如,教师在讲授《雷锋》一文时,课文引入的时候,可以提问说,雷锋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是怎么样的?身边有没有像雷锋这样助人为乐的人?然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在言语间将作者想要传达的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流露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结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身边有哪些乐于主人的事?你认为这样的做法如何?在诸如此类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中的生活气息,理解到助人为乐是一种正确的品格,值得学习与发扬。 二、巧用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处于构建自己情感框架,学习处理种种关系与感情的初期,也是关键时期。不间断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小学生积累知识,了解世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以便让小学生在督促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良好开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开端。课外阅读有助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辨别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会在课外阅读中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书籍里的问题,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式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阅读书刊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问题与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逐渐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传统的课堂上,枯燥文化知识往往使得学生忽略自身情感因素的养成和发展。在枯燥的学习中加强课外阅读,有助于打破这种现状,使得小学生能够接触更多新鲜事物,了解更加广泛和全面的知识,进而清晰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正确的感情观与世界观。 例如,通过《轮椅上的霍金》或者类似文章的阅读,学生会感知为什么霍金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引导,首先,让学生找出霍金在科学领域的成就,然后在让学生通过月的的文章体会霍金的惨痛境遇,最后总结得出霍金身上的优良品质,并相互进行交流。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的关联性,做到对文章的全面把握。 结语 为了使德育教学工作更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情境的营造,让小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文章的内涵,以产生良好的情境感应效果;注意定期课外阅读的安排,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便自主的感受德育的内容。基于以上举措,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效教学论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增强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摘要: 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新课程背景下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师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积极开展自主反思,虚心向他人学习,以促进自我发展。 一 历史学科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开放精神、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重任,肩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结合,增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艰巨使命。 在历史教学的实施中,考察教学,根本体现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有效方法,以及对客观历史作出的合理评价,从而形成长效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有效教学则要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来完成,这与新课程理念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相一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采用一定的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堂课除了学科价值和学科特点外,教学目标的准确理解与制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恰当选用,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一堂历史课的有效程度必须从这些角度考察,也就是我们关注的评价标准。 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还是在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过程,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它同时也强调,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无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还是组织协作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学习环境的创设主要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等环节,那么,这样的情境靠谁来创设?是教师。信息资源的提供也是这样,网上的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就需要教师事先仔细挑选,或者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学科站点,这样学生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另外,如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制定,教学方式的选用,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讨论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自主发展是实现有效历史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样地,教师的观念转变、知识重构、教学行为的改变也需要教师自己积极建构。这种带有建构性、自组织的专业发展动力是来自教师内部的,并伴随着发展而不断提高其自身职业自觉意识的唤醒。对自主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教师才会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并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新课程在实施中强调过程与方法,自主发展意识强的历史教师,就会认真考虑采用怎样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完成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以,教师要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二 中学历史教师应怎样自主发展,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研究是教师自主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中学教师往往理论基础比较薄弱,难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教学理论,并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改善教学实践。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是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案例写作与分析是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分析,教师可以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现象赋予理性的思考,在理论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激活隐藏在心中的教育教学思想,从而促进实践,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开展自主反思。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实现有效历史教学良性循环的保障。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增强教学合理性和有效性。自主反思就是强调教师要自觉自愿地进行反思,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反思的内容须紧扣教育教学实际,如提问的有效性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史料选择的适切性、教学行为的恰当性等,反思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总结出实实在在的体会和认识。 如对历史人物陈独秀的评价,学生往往根据教材各章节所提到的内容加以归纳,也懂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可据事后了解,学生对陈的印象并不深刻,最多只知道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还有就是大革命中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陈独秀在学生心中只是一个政治符号,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教育意义了。经过认真反思得出,这样的教学没有“通过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因此,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新理念指导下,我改进了教学行为,创设了情境,提供了一些陈独秀为人处事的事例,让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去讨论、分析、评价,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运用了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三)虚心向他人学习。教师自主发展就是要主动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采用拿来主义,向同行甚至学生学习,增强自身教学有效性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如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听同行的课,学习人家哪怕是一个优点,指出人家哪怕是一个不足,对自己都是一种长进。同时也可以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完善自己 的教学。不论是听课评课,还是与同事的交流,都是在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总之,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的是以人为本,新课程的实施,关注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历史教师要抓住机遇,与新课程和学生一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有效教学论文: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探索 工商管理专业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培养了急需的管理人才,对其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有效利用进行探索,对开放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资源利用现状 1.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脱钩工商管理专业为许多大企业集团培养过不少学生,[!]这些学生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在学习中他们反映大部分教材资料在工作中没有太大作用,只是应付考试,实用性不大,而那些注重应用性的教材受到欢迎。大部分学生购买教材,但平时很少用,只是考前才赶紧翻看,少数人考试时教材还是崭新的。 2.面授课到课率极低新生刚入学时,对学习内容和形式报有好奇的心态,但是上过一段时间的课后,感觉没意思,到课率逐渐下降,有的课甚至整个学期没人上,大部分课程的到课率也只有10%左右。学生希望有面授辅导,但又不来上课,面授课遇到了困境。 3.网上的教学资源内容繁多但用者寥寥网上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同时分为中央、省、市三级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看似很多,但能被有效利用的资源不多;学生对网上资源需求较高,但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缺乏,内容多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专业特色不够明显;资源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利用率低。 二、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1.教材内容与经济建设的相关性制约着这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学校教材的编写主要由高校教师进行,内容偏向理论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基层管理的一线,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仅凭书上泛泛的理论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内容对工作没有实质性影响。期末考试基本上是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力,所以学生对教材的利用只是在考前几天。 2.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授课内容与考试的相关度是面授课到课率高低的关键多数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枯燥而单调的内容,教材有什么教师教什么,这种陈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授课教师对考试缺乏知情权,授课时没有重点,或对重点掌握错误,导致学生对面授课缺乏兴趣,久而久之到课人数会越来越少。 3.网上资源质量不高影响利用率三级教学平台都有教学资源,种类和数量相差不多,下级平台资源粘贴上级平台的内容,造成重复,缺乏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懒得去看,网上讨论、答疑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所以资源利用率不高。 三、提高教学资源有效性的措施 1.工商管理专业的文字教材应具有应用性 工商管理专业选修课的教材可以校企合作编写,针对合作企业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充分发挥教材的应用性,满足企业对特色人才的要求。同时,可采取向兄弟院校乃至国外高校购买或合作编写等形式,以解决通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还能促进教育的跨界发展。 2.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学生的到课率 开展专题讨论和说课比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面授课内容要生动有趣、有重点,提高学生的到课率。 3.合并三级平台资源,减少资源建设的重复度 现有教学资源种类和数量都很多,但是资源重复建设多,学生需要花费精力到三级平台查阅资料,内容多有重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我们的学生属于在职人员,在自主学习中工学矛盾较突出,学校尽量减少查阅资料的复杂性,只需建立一级平台资源,方便学生学习。 4.实时语音教学是面授辅导课的较好替代资源由于家校距离较远或因晚上上课不安全,无法参加面授辅导课的学生,不想放弃和教师面对面沟通的机会,用实时语音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实验显示签到率达到60%,远远高于面授课10%的到课率,其中不签到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习惯用耳麦,一部分人没有时间。采取这种方式,教学教师可以在家授课,也可以在语音室进行,在语音室教学时,愿意参加面授的同学可以来学校听课,对各种情况的学生都能照顾到。 5.QQ群讨论、共享资源,更符合学生获得信息的习惯 每个学生和教师都有QQ号,经要求都能加入班级的QQ群,对于课程重点难点的讨论在群中可以随时进行,教师不在线时,同学间可以进行讨论解决,真正实现了小组讨论的目的,而且范围更广,打破小组的界限,避免自主学习中的孤独感。教师根据讨论较多的问题进行集中回答,学生养成每天观看群消息的习惯,可以手机上网的同学更是随时可以知道群中的消息。 6.整合资源,形成新的教学资源架构 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开设新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整合后的教学资源体系,按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提醒式教学资源为主,及时提醒学生利用一级平台的静态资源进行学习,在自建的QQ群中互动讨论,在语音和面授课上进行导学和重难点内容的学习,同时充分利用文字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资源能否被充分有效利用,关系着全民教育、终生教育的效果。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遵照自主学习的特点,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建设起适合在职人员的教学资源,并使这些资源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以促进开放教育成熟、健康、稳步的发展。 有效教学论文:分析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2.有效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可能截然不同,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二、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基于《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地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1.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特点,许多地理问题可以设计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地理探究学习的课题往往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没有现成的答案,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其要求,因此更需要合作研究。例如,在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具体步骤:(1)展示课件;(2)结合平时观察、收集事实依据;(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游戏中,学生学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学生学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学中有问。同时,生生之间,既要倡导学习竞赛,更要倡导合作互助,从而形成高远的志向、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反向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学习,从中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创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发散的思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思路。 (2)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探究式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疑难点,引导学生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比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从而达到创新性学习的目标。 5.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效益优先。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在于能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设计好的固定内容,无法完全符合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所以,不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地理教学,尤其是地理讲授教学。教师在课件设计时,要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方针,注意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设计的课件,应具有可调控性和可修改性,并能根据教学实践,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效益优先。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效教学论文: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建立 我认为,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下是我在实施高一化学新教材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因材而宜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作用,它限制课堂教学的实施,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依据教材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首先要关注的,要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对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和“必修2”的教材内容难易适度,容量适当,并有一定的灵活性,突出了化学基础和知识面,强化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对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和基本概念降低了要求。 例如,在“必修1”第一章中,“强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内容只作基本要求;对“必修2”中“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也未做系统性介绍,只要求识记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二章中的“化学能与电能”的一节内容中,在介绍“化学能源”上用了大量的笔墨,而在“原电池原理”中只要求识记“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仅仅一带而过;在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中,凸现了基础内容,尤其是在课题设计安排上合理、新颖。在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中,引导我们去学习甲烷和烷烃的性质;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带领我们通过学习“乙烯”和“苯”的性质,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化工原料和不饱和烃及芳香烃的性质;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通过“酒精”和“醋酸”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及用途。所以在内容的安排上非常合理,给人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把握好教材的“度”,不要随意扩大和一步到位,否则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教学所不允许。 二、因学而宜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是化学不同于其他一些社会科学而能特别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教学的一剂良方。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就尤为重要了,而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高一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加强了实验内容,两册教材中共包含有42 个课堂实验和14 个“科学探究”,增加了“思考与交流”。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更应组织和指导边讲边实验。 例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之一,与金属钠反应”的内容时,我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完成“钠与乙醇的反应”的实验,一组完成“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通过对比,既复习了钠的性质,又加深了对“乙醇和钠反应”的反应机理的认识,并找出了两个实验现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授“化学能和电能”一节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的印象,我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分组实验,并配以适量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类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准确判断出哪些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哪些不能构成,从而比较顺利的突破了教材中的这一难点。 三、因人而宜进行有效的学案教学 针对我校生源,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看而不听,听而不写,写而不全;有的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表现为作业不认真、抄作业、不交作业、练习册空题过多、解答题书写不规范、仅写答案等。为了纠正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学案”教学法。 我认为,所谓“学案”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从而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一份完整的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基本要素:①课题和课型:学案类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有专题课和热点课之分,因此,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②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案涉及的内容,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③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④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⑤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⑥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它能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⑦知识结构:它应该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⑧典型例题:通过设置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试题中是以什么形式、题型来设计的,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解题。⑨巩固练习:可通过设计如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衍生类、创新类及讨论类等多样化题目,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⑩课堂小结及反思:主要由学生就所学知识来体会学习成功后的愉悦,并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有效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 一、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 高中是每个人在整个受教育的阶段中身心都备受考验的学习部分。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或者没有受到老师的足够重视等原因很可能导致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上掉队。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就要首先了解学生对分块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再次要处理好与数学成绩差的学生的关系,不要让其觉得老师放弃了他,还要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其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兴趣。然而,在高中教育中仅仅依靠这些还是不够的,面对更多的实际问题还需要我们来脚踏实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效果。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育的手段 (一)要更加明确并树立教育的目标作为一名传授知识的人类工程师,首先要求数学老师要在授课前就认真的研究掌握好所要传授的知识部分的教材,从知识框架和整体的难度上总结、选择出最优的教育方案,并提前设想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掌握不灵活的地方或者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并提前设想好为学生疏导知识的新方法;其次,在课堂教育上,要求任课老师要灵活地针对不同学生对重点和难题掌握程度上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比如,在传授新知识的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浅薄的习题供同学们讨论思考并达到掌握的效果;然而如果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情况下就适当的安排一些低于高考要求而又有针对性的难题来帮助学生深层次的掌握知识了;最后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并归纳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以便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二)重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广大家长和老师对同学们的期待,也是学习的高级境界。要想达到此种境界,就要求任课老师要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要为同学们建立起来不同的数学问题所发生的背景和模型,方便同学们在头脑中勾勒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联系实际情况更易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并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三)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任何一位老师的职责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而更重要的任务是教导学生在面对难题时应当拿出何种心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一些数学基础薄弱、自信心缺乏的学生老师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对其进行单独传教,使其能够重拾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敢于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哪怕是误区也无妨,也能更好的掌握该生所存在的思考问题上的错误之处,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学生、影响学生。 三、实际案例分析总结 新教学方案的开展和应用使大多数同学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立马在大脑建立起数学模型,例如,一位高中同学在遇到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4把钥匙4把锁,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试几次就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的这个问题时大脑的建模过程:如果我用第一把钥匙来试锁,那么试四次就有结果了,第二次就试三次,以此来推,把试的结果加起来就是10次。该生由于没有考虑全面最多的含义,在老师的提点下重新整理思路:第一次用一把钥匙试只需试三次,因为如果前三次都不对那么剩下的那把锁就与之匹配了,如此类推下去最终累加的结果就是6次。本文仅以此例来探讨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来建立模型的优势和对学生学习数学上的帮助。 四、结束语 通过联系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一过程,我们看到教育改革的实际效果显着。今后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不断改善教育方式,使其更加适合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掌握。 有效教学论文:探索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 [内容] 有人读《白杨》,仅理解为是对一种高大挺拔的树木的描写,有人却由此联想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坚强性格的人们;有人学《繁星》仅看到一幅海天星空图,有人却能融情于景,透过语言文字读出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感受能力的不同。可见,语感能力会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只有对语言文字有了敏锐的感受力,才能读出文字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有哪些有效途径呢?通过自身教学的积累和他人经验的借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中产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生搬字典释义去理解词语,造成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其实,文章中的词语应区别对待,有的只要意会,有的需要简单说明,而有的能揭示特点,具有语感作用,则需仔细揣摩,透彻分析,准确把握。例如《繁星》中能显示海上繁星特点的词“半明半昧”,就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当时身处大海仰望星空的情境。教学时,我在学生自身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出这里的“半”是指星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陆地上虽然也能看到星在一闪一闪的,但海的上空气流流动大,星光有时被遮住,所以一 暗一明、一明一暗闪动得分外明显。学生认识到这点,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也就有了感知。 对有些词语,不仅要从个体上去分析,还要从语句、语段上整体把握,找到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如《老水牛爷爷》中的一段外貌描写是作者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的,显得分外传神。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古铜色”,更要理解到这是一种健康的肤色,是老水牛爷爷经常参加劳动风吹日晒的结果。“声音像洪钟”不仅告诉我们他嗓门很大,更要认中体会到他的直爽与开朗。而整段的外貌描写旨在展示一位身材魁梧、健壮爽朗的北方老汉的形象。学生理解深刻了,读的时候,这一形象便会浮现于脑海之中,自然读出语感来。 二、以激发情感来引发语感对于一些具体、生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课文,就要充分发挥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学生得到认识上的升华,美学上的享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引发学生的语感。如《春蚕》结尾的教学,我这样设计:①“又添了一些银丝”为什么不说“又添了一些白发”?②这里包含什么感情?使学生理解:银丝是美的,把白发比作银丝是一种赞美,饱含着敬重。一个孩子竟能发现母亲比过去多了一些银丝,看得这么细,表现出对母亲的由衷的敬爱。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正是语感所包含的心理因素之一。 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如教学《第一场雪》时,我将写作背景与文尾的俗语、谚语结合起来,揭示出丰收在望,人们将能过上好日子,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关切国家、人民前途的喜悦之情。学生了解了这一点,读起来特别起劲。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样在认识的同时产生的情感,并由此而引发出语感的。 三、从美感中挖掘语感有些课文写得特别美,怎样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由美感来增进语感呢?可以运用优美的描述性语言。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我就“贪婪地吮吸甘露”这句作了描述:细雨如丝,雨蒙蒙,树蒙蒙,杨梅树从沉睡中醒来,它正在兴旺地生长,它需要大量的水分,绵绵的春雨来了,多甜美啊,杨梅树贪婪地吮吸,像婴儿嘬母亲的奶汁一样,吸得多欢呢!这真是‘春雨绵绵润杨梅’。”描述,把美的主体放在美的环境中衬托,使学生感受到了杨梅树贪婪吮吸甘露的图景,由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物的美,情的美,并由此产生语感。 从语感中体味美感,以美感增加语感。如《火烧云》一课的教学,我抓住“变化极多”,一步步突出云的美,霞光的美,通过众多描写颜色变化的词语展示万里长空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的壮丽图景,极力使学生从语感中体味到美感,以美感增语感,保持课文美的基调。同时我还运用了幻灯,在云彩的基础上依次出现马、狗和狮子的形状,进行配乐朗读。通过这些辅助。强化视听形象,加强美的感受,增进语感。 四、通过朗读增强语感朗读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文字的鉴赏力。那些优美的诗词,抒情的文章,往往通过反复朗读,体验出文中美味,使学生充满感情。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话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表现。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通过朗读,使学生产生语言直觉。如《第一场雪》中的“银条儿、雪球儿”,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跟老师反复读,仔细玩味,要求读出亮晶晶、蓬松松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去掉“儿”读,通过前后对比,感到前者读得轻柔,读出了美的意境。 想象活动是语感所包含的又一个心理因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感知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如《再见了,亲人》分别描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志愿军战士的场面。朗读时,要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想象大娘熬红的双眼,小金花挂在腮旁的泪花,大嫂拄着的双拐,这一幕幕使之成为鲜活的形象,就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与提高。 语感训练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要与情感、美感融为一体,有机组合,要在朗读中得到增强。我坚信,只要重视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就能提高阅读效果。 有效教学论文:浅谈品德与社会在生活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小学品社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品社课程的核心。课标强调本课程应以学生生活理念下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探究社会,使学生不断体会,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基于以上认识,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两大方面谈谈品德与社会课堂如何在生活理念下有效地教学。 一、了解课程特征、彰显生活理念意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首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从课程的类型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思维性、开放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归根到底是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渗透着生活理念的意识。 第一是综合性。品社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和社会等学科的内容。课程基于学生社会生活与认识的整体的、具体的、易变化的特点;学习方式则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特点出发。例如,它既要求学生懂得爱父母、爱学校、爱学习、遵守公约等道理,又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国外的地理、历史知识。 第二是思想性。品社不局限于课堂,而是体现为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延续等活动过程。如课前调查、收集、筛选、整理、信息;课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课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信息和道理运用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并延伸到校内外,在生活理念下学到新知,达到更开阔的视野。 第三是社会性。品社以发展的基本需要为基点,帮助学生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人的个体社会化。课程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让儿童从自己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社会。 第四是实践性。品社有关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均离不开社会实践。是围绕儿童的生活现实和生活需要出发的,如:“生活中的你、我、他”、 “我们同有一个家”和“我在成长”等,渗透着生活理念,遵循着生活逻辑。 二、选择正确教法、掌握生活实践方法 其一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式如果单一,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匮乏。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得到主动的发展。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教师要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学生搜寻学习资源,自主地探究,用生活理念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有价值的观念或结论,真正把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例如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时,设计与伙伴在一起表演的情景,做人要诚实,要学会友好相处。学生不仅再显课本中我和小伙伴情景,还悟到生活中如何做人的道理。 其二是交流合作。在现代生活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为。品德与社会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学平等地交流与合作。例如:教学《走进民族大家庭》时。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对课前收集的民族资料进行交流、汇报,介绍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生活实践中认识民族大团结的深刻意义。 其三是探究认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理念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生活理念规范的价值观。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并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掌握生活实践方法。例如,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一课时,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和影视片段,让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从中悟出人人都应遵守交通规则,才能确保人的生命安全的道理,在生活理念下珍爱生命。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课程特征,钻研课标内涵。其次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探究,在生活理念下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彰显生活理念下有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论文:中学音乐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呼唤科学的课程评价,“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管理的作用。”音乐教学评价做得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促进其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反馈教学信息,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更好地改革、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那么如何来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和教师的音乐教学呢?如何来为音乐教学增色添彩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是利用律动、击掌,评价节奏感、乐感(随堂进行)。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组织全班学生在座位上律动,做韵律操(配上各种节奏和音乐)。首先,由教师设计动作,从中穿插各种变化的击掌,并在指定节拍上站立、坐下,身体前、后、左、右变换方位,训练由易到难。其次,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随音乐自由律动。每隔一周进行一次。在这种经常性的群体律动中,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乐感好、兴趣浓、进步快,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全体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教师清楚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情,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二是运用多种演唱形式,评价演唱表现力(期中进行)。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约4-5首),采取合唱、轮唱、齐唱、对唱、独唱等演唱形式,学生自由组合,自任伴奏,由文艺委员任指挥并组织练习。教师利用课外活动和下午课前十分钟的唱歌时间巡视各班,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期中测试时,可以让学生上台演唱这些歌曲。学生是演员尽情表演,教师是观众认真观摩。学生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评价、演唱的效果及学生平常训练时的表现进行点评。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唱歌表现力、评价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胆识,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合作精神,增进生生、师生友谊,益于教师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最佳演唱水平。 三是采用音乐知识竞赛,评价所掌握的知识(阶段进行)。将一学期所学的音乐知识做成若干抢答题小卡片,教师念题,学生抢答;碰到听音题,由教师弹奏,学生模唱、回答;可出简单的节奏、旋律接龙题、创作题;可适时让学生出题考考教师。这种评价形式,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利于师生互相促进。 四是感受、鉴赏音乐,评价感受与鉴赏能力(随堂进行)。欣赏课前,教师先向学生分发准备好的试题,要求学生查找资料进行预习;上课时教师按试题顺序播放乐曲,并稍作提示,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在试卷上作答,再让同桌交换批改评价,最后教师根据答题情况点评。这样在给学生欣赏感受音乐的同时进行了一次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五是根据课堂提问,评估平时答题成绩(随堂进行)。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或学生回答。设立答问、提问栏,把学生提问、答题情况及时记录下来,为全面、合理的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能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回答提问,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同时能促进教师平时不断学习进步。 六是根据平时表现,评价学生参与态度(平时观察)。笔者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发现:有些学生因音乐基础好,学习较松懈;有些学生虽然音乐基础弱,但他们刻苦认真,感情投入,对学习音乐有较好的兴趣。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合作交流意识,根据学生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设立学习态度评估栏。这一做法能激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 七是加试独唱、演奏、舞蹈,展现学生的才艺(期末进行)。在学期期末,可以开班级音乐会,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营造团结和谐的评价氛围:让学生自主选择能发挥个人最佳水平的选项,如加试演唱、朗诵、器乐演奏、舞蹈等表演,展现学生的才华,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共同表演,这一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生成更多的教学亮点和融合点,使师生的素质和情感得到升华,有利于教学相长。 八是巧用支持和激励性评价,肯定学生的见解(平时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可用恰当的眼神、手势语、表情语、简短的赞扬语加以表扬关注;对学生独到的见解和探索活动给予肯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评价的乐趣,从而自信的投入学习。 九是教学评价过程中注意事项。首先,一切为了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但评价的活动不宜过多,应尽量简化评价过程,每学期可选择其中2-3项实施。其次,音乐教学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采取平时仔细观察、谈话、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再次,评价学生以支持性、激励性评价为主,用形象准确、富于感染力和鼓励的语言进行定性评价;也可视需要及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评价因人而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从学生自我发展的纵向进行比较。最后,可请学生、校内教师、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听课,观摩学校艺术节、艺术展示、参加课外活动等评价音乐教学和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这样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有利于学校完善管理,做好音乐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评价应灵活开放,体现科学合理性,体现有效性和可行性,充分发挥师生双向的主动性,增强学生、教师、校领导三者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的作用。 有效教学论文:高职健美操教学的有效方法创新 健美操因其独特的运动性、艺术性、社会开放性和人文性而成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首要选择。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只有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丰富健美操教学的课堂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试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增强健美操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学生没有健美操基础 健美操与其他体育运动不同,它因其独特的体育属性和艺术属性而对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身体柔韧性、音乐合拍性等有较高的要求。大部分初次接触健美操的学生,没有健美操基础,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 (二)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高职体育课的教学中,往往因没有教材而忽视了理论教学。健美操老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动作示范和精练讲解上,不其厌烦地反复带领学生做训练。而现在一周只有一节体育课,到下节课时学生已经把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忘光了。教师只好继续在学生面前领做,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健美操的教学效果始终不能增强。 (三)缺乏有效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动作练习,往往导致学生对健美操课失去兴趣,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灌输式教学,往往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健美操教学的需要 很多高职院校缺乏专用的健美操练习场地,缺少教学必须的器材,这些都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探索健美操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注重音乐在健美操课堂上的运用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健美操也因其独特的音乐属性而与众不同。只有动作与音乐合拍的健美操才具有美感。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学生能否听懂乐句和乐段,都将直接关系到健美操教学效果的优劣。由于一周一节课的学习时间限制,仅靠课堂教学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很多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因此,教师可以将要学习的健美操音乐拷贝给学生,或在课间播放一些适合健美操练习的音乐供学生欣赏,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动感,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健美操教学语言的多样化 在健美操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提出要求、评价及鼓励等。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提示和非口头提示两种方式对健美操教学课堂进行控制。口头提示主要指教师对健美操的动作节奏、要求、联系次数及激励的语言等。这样的口令要有号召性、激励性,要与音乐节奏吻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非口头提示指的是教师在带操过程中所用的肢体、表情、符号等提示,相对于口头提示主要起辅助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语言对健美操教学有重要的作用[1]。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练习与集中训练的结合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都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领完操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同时也可以采取“一帮一”的教学模式,让动作掌握得好的学生与掌握得不好的学生一组,对照练习,相互纠正动作,达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集体练习时,可采取分的组形式,进行对比和表演练习以达到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的灌输教学方式,营造了宽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很好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四)注重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社会的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健美操教学不能仅局限教会学生几套健美操,还应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学生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基本功。 1.理论知识的学习 高职体育课往往缺乏教材,健美操教材对教学起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购健美操教材,让学生课后看教材,仔细看动作图解和动作说明,按课上要求认真练习,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 2.基本功练习 一套完整的健美操是由很多简单的基本动作组成的。基本功将直接影响健美操的动感和协调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掌握好动作之间的衔接,这是学生自我编排健美操的基础。 有了基本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学生自我编排健美操自然不成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学生都非常用心地编排动作,在队形变换上很有创新并大胆做高难度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互评,提出缺点和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三、结语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高职教学应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本文分析了传统高职健美操教学方法中的弊病,提出了改革高职健美操教学方法的措施,实践证明,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等能力,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论文:音乐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比如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环节的学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练唱次数,时限的控制,书上哪些内容要重点讲,哪,!些内容可以不讲,但所讲的一切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者不能随心所欲。 三、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分清主次,层次清楚,才能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歌曲的难异程度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情况,科学、切实、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如:教唱简单歌曲时,采用模唱法,学生听了范唱后,直接跟着音乐唱;教有难度歌曲,可采用分句教唱。 五、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有效教学目标是基础,关键还看怎样有效实施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过程。 1、要进行有效讲授。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有效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2、要进行有效提问。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多么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提问和解答相结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市政工程论文: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柔性路面的施工技术 柔性路面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受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我国柔性路面工程的施工一直遵循着“强基薄面”的设计原则。而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柔性路面工程经常存在着以下问题:路面平整度差,出现波浪形,有时路面产生沉降、疲劳性裂缝,路面衔接不平,松散,路面留有轮迹,路面泛油,光面均会影响路面的摩擦力,降低抗滑力。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加强柔性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建议:根据现实的要求,我们对柔性路面工程的施工提出以下技术管理的建议,控制沥青的质量,施工使用的沥青必须进行试验,沥青的针入度、软化度、延展、油石比等指标必须符合设计的规定;提高基层的平整度,面层的沥清混凝土应采用摊铺配合机械来施工,以保证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对于压实产生的横向微裂,可在终碾前经过复碾予以消除,也可用热沥青灌缝,对路面开裂,龟裂,可采取刷油法处理;提高路面基层材料的均匀性和强度,加强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检查,对路面下雨支管槽,可适当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处理,同时,纵横向部位两边的厚度应力求一致,对压实不到位的地方,应派人进行找平;加强沥青混合物料的管理,杜绝不合格材料使用,沥青混合料应使用软化点不低于45℃的石油沥青,如果是基层原因引起的,应先处理基层再做面层,如是面层原因引起的,在高温下加热烘烤发软后铲除,然后找补平顺,如是基层强度不足或稳定性差,应挖除并作补强后,再修补面层。 2刚性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 刚性路面工程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刚性路面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这种[:请记住我站域名/]路面在板块与板块的接缝处容易发生破坏。由于雨水侵入接缝处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对横缝、纵缝和施工缝的处理不当造成接缝处产生错台,翻浆冒泥,裂缝等问题。加强刚性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建议:做好材料的选择,施工中要选用耐热耐寒性能好、粘结力好、不易脱落的材料,并保持定期养护换料,确保伸缩缝正常使用,当接缝处相邻两板拱起损坏时,应拆除破坏的混凝土板块,重新修筑水泥砼路面;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先做坍落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浇筑混凝土应当充分振捣,使各种骨料分布均匀;在各种断缝处都应埋设传力杆,并填塞沥青混合料,以保证整个路面结构的应力分布均匀对于车辆荷载较重的地区,混凝日技内应该配置温度放射钢筋和纵横向板筋,以承受板底面的拉应力,应防止温度和拉力产生开裂;重视路面的后期保养,可以采取浇水后在路面铺一层塑料薄膜或编织袋的方法,降低板内温度,防比温度应力过大引起板内开裂,造成混凝土烧坏一般而言,在混凝土路面养护28d之后才可以通车。 3市政道路工程总体施工技术的管理建议 3.1堤高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市政道路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技术含量的工程,它对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有一定的要求。要做好工程的技术管理,就要严把“入门关”,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于不符合“入门标准”的员工不予以录用;定期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及时对新技术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其责任感,在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对技术和管理人员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就要负起责任,而表现优秀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责任感,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3.2做好技术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管 市政道路出现问题都是技术在使用中应用不恰当而遗留下来的,所以要做好技术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管。技术监管人员就一定要做到“三勤”,即: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检测。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技术监管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按规定抽查一些项目,如生石灰的钙镁含量、混合料的含灰量(含水泥的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技术监管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技术质量难题,技术监管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 4结语 经过本研究的以上分析,我们得知,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市政道路工程的好坏关乎城市的形象,各政府部门和施工单位对此都需要高度重视。要想提高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就要不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改善施工技术,同时要不断加强与国外先进施工企业的交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 市政工程论文:对市政工程的成本管理浅析 市政工程是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成本管理是市政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一个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有效的成本管理,能让企业在众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能有效的节约国家资源。只有执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才能有效的做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保证工程质量达标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市政工程成本内容和成本管理构成 市政工程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具体来说,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还可以分为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要有效的控制市政工程的成本,就得进行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合同方面、质量、材料和机械、技术和安全、行政管理和财务等。施工企业根据施工合同和设计图纸,编制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详细的策划,科学布置施工工序;对需要进场的材料进行核算;减少行政管理机构的开支;加强安全部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加强财务的审核制度;在企业和项目管理体系中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开支在有控的范围内,争取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 二、施工成本管理的目的 1、市政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能有效地节约国家的资源,能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获得自身最大经济利益化,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节约工程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 2、企业间因为价格而进行相互的竞争,某企业因为管理先进,在投标报价的时候,可以压低报价,更大可能的获得中标的机会,从而能更有效的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3、成本是各个市政项目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成本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只有做好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与方法 1、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 施工成本的管理必须依赖高效的组织机构,施工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合理的分工,确定高效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设置应该满足以下要求。①高效精干。队伍应该是具备高水平、高素质,高敬业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能有效的发挥各自的作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②分层统一。只有各负其责,上下统一协调,听从上层的指挥,才能发挥管理组织的整体优势。③业务系统化。各部门应该相互制约、相互联系,防止因为分工权限的问题或者沟通的问题而引起矛盾,影响管理组织的整体发挥。④适应变化。市政工程多在市区,施工面较小,难度较大,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这就要求成本管理组织机构能够随机应变,有较强的适应变化的能力。 2、施工成本管理的方法 施工成本的管理的方法应该是适应自身企业和项目部的情况,但是总体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实用性。施工成本管理的方法应该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时效性,根据成本管理的环境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出哪些方法是可行的。②灵活性。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是很多的,遇到不同的问题,应该灵活运用,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③坚定性。施工成本的管理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新的方法可能受更多的限制,产生干扰,因此,必要的时候,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坚定性。④开拓性。市政工程的施工企业最终目标是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于施工成本的管理应该具有创新,运用好的管理方式,创造更大的效果。 四、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流程:成本预测管理决策管理计划过程控制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 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施工成本管理,根据企业下达的成本控制目标,管理控制各种支出,分析和考核及消耗形成的成本,也要充分计入成本的补偿,从全面的角度完整地把握成本的客观性。 五、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1、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首先材料费的控制。材料的成本包括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两个方面。材料用量控制:认真审核图纸,提前计算出工程量,各施工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批领用: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材料消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损耗。材料价格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在保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资金权衡,控制运费,货比三家,择优选购。 其次是人工费的控制。在人工费控制方面,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次比例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通过现场讲解及培训来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班组的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计划,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再次是机械费的控制。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使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尽量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从而达到成本的控制。 注意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项目小组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建筑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作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2、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 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 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组建项目部。 3、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 在安排工期时,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的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六、结束语 市政工程是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的情况,强化员工对于成本控制的意识,重视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各项成本,全方面的监督、管理,从而有效的节约施工成本,同时有效的节约了国家资源,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市政工程论文: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以及控制措施 工程质量管理指的是为了达到要求工作质量,实施的监管、技术和查探的活动。工程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设计图纸是否合理、施工现场是否达标、施工人员是否具备建设水平、施工材料是否符合标准、施工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等一系列标准。 1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1)投资方、管理方变化。近几年,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市政建设的投入,然而随着市政建设的不断深入、不断改革,市政工程中的质量管理机构在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尤其是近几年市政建设已经不再是政府全权承包制度,目前的市政建设中不但有政府投资还有企业和社会机构等人士入资。随着投资单位的改变,市政建设的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据笔者从事市政建设多年了解,几年前的市政建设管理工作仅是简单的由施工单位自行把控,而现在的施工管理工作则采取了政府监管、企业把控、群众监督等多样化的管理体系。2)市政管理工作施工、勘查现状。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受到上述情况的影响,出现了几点问题。首先,近段时间,出现较为严重问题便是政府和企业在管理工作时没有明确分工,经常出现建设单位领导指挥地方政府,上级政府指挥建设单位的状态,过于形式化,政企分工不明确。没有严格落实责任制,出现问题时纷纷推卸责任现象严重,且有些企业领导人并没有法人资格,无法偿还因指挥不得当出现的法律效应。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对工程质量问题不重视,对细小的质量问题不以为然,监管单位过于形式化,管理力度弱化。质检人员素质水平不到位,无法操作先进设备,且设备精细程度过低,老化严重。政府监管力度较小,缺少权威性,严重影响了市政工程管理工作。 2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引进先进技术、经验。工程质量是近几年我国主抓的项目,因此,市政工程管理应肩负强烈的使命感。城市建设是评价一个国家的标准,若是缺了市政工程中任何一个设施都犹如给城市卸下一个重要部件,使其无法继续前行。而质量管理作为维系整个市政工程系统的管理者,更是容不得一点马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但会给群众带来人身伤害还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a.提高自身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借鉴成功经验,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有效改善并把控质量。b.严守质量,人人有责。结合错误事件,深入探索,警示建设人员问题的严重性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严守质量,人人有责”的基本原则,发起建设者自觉意识。2)责任制管理。近几年,无论企业管理还是市政管理都在沿用责任制管理工作人员。经过笔者多年经验表明,责任制在管理工作中确实起着较为明显的作用。a.指派专员。指定专业人员负责,承担领导、监督的责任,具有法人效应。b.层层把守。检测、查探施工前期、中期、后期各个细节,从购进材料质量开始把控到后期安全检查,层层把守。c.细化分工。细化分工,做到每个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工程各项环节皆有具体负责人员,增强员工责任心。3)规范工程建设细节。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其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细节,而在建设过程中包括建设前期、后期的勘查部门、设计部门、图审单位、安全监管单位、法律监控单位等都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工程管理范畴之内,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更甚于普通企业建设,市政工程建设不但要接受各种管理机构的监管还要接受群众监督、评价。因此,在市政工作管理中应将各个管理单位工作加以记录,规范工程建设的规范性、透明性,保证工程质量。4)强化建设监理作用。监管单位在市政工程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施工单位也有专人负责施工质量,但放眼于当下,即便在市政施工单位中都会不时的出现包庇现象,所以,需监理单位进行客观、科学、合理、透明的评价、维护、管理,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监管工程质量。a.培养专业监理人员。市政工作不比其他企业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需要了解道路知识、排水知识、桥梁知识等专业性极强的知识点。因此,参与市政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进行专业性培训,实地参与工作,获取经验。b.设备陈旧。由笔者实战多年经验可知,市政工程质量监管设备大多是几年之前的陈旧设备,质检仪器和精密仪器等都比较落后,尤其是中小型城市,对仪器精密程度认识更是空白。这种现象无疑给质检工作增加很大难度。c.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相关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应投入大量资金在质检仪器更新上,引进先进设备。当然,光靠质检仪器的提升是无法满足市政工程对质检精细程度的需求的,还应培养专业性人才,只有专业人才才能合理使用质检仪器,达到质检单位对精密度的需求,使监理单位达到现代化水准。 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案例 3.1道路概况 山西省某城市干路,长度为4200m,宽度为17m,属于环路内次干道。设计方案:厚度为32cm加入10%石灰土的土基,基层为14%石灰土底,碎石厚度为40cm,混凝土沥青厚度为14cm。 3.2施工管理 首先是技术准备工作,审查图纸,熟悉本市政道路相关资料,查探图纸是否与实际施工情况有出入;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判断图纸实用性,山西省属于温带气候,以黄土高原为主,因此,图纸审查时,应结合这一当地气候进行。施工阶段应建立控制网点进行测量,做到“三通一平”也就是电路要通、路要通、水要通、道路场地要平。按桩的标准找平,疏通水电。造价管理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较为重要,监管单位应向材料承包单位索要该(西安某工厂)工厂营业执照、规模、种类等相关证明,是否符合该工程要求。造价管理必须是由各个审查单位共同推选出,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控制造价;检查承包范围是否参与年检,有无材料使用期限等。施工人员管理时,应首先查看施工管理人员是否具有上岗合格证,对于素质较低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定期培养,招专人入厂培训,避免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的情况。 3.3后期审查 根据国家要求进行监管机制,委托相关单位进行监理,签订合同,保证双方责任所有。市政验收时,工程负责人应将各种勘查、监理记录交给验收单位,让验收单位有理可依、有据可查。验收完毕还需走法律程序,进行相关的采样、检验、报告等程序,此工程才算正式完工。 4结语 市政工程质量管理非常艰巨,涵盖内容多、工作种类复杂等特点。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市政工程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特点把控先进技术、人才设备的引入,精确掌握勘查仪器,做到最细化完成管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 市政工程论文:浅谈市政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审计 摘要:为促进市政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规范运作,确保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得到有效、透明运用,笔者认为相关审计机构应参与招投标的全过程,实行招投标前、中、后的全程同步审计监督,让市政工程真正成为一个阳光工程。 关键词:工程招标 工程投标 项目管理 一、招投标前审计监督 招投标前,审计人员应对招标准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认真听取招标单位对招标范围、方式和发包方式的解释,审核招标文件与招标通知书的一致性,标底的编制过程、编制质量,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等。 (一)招标条件的审计。 l、审查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情况,看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建设项目是否列入国家投资计划。 2、审查招标前的准备工作情况,看工程场地的征用、拆迁,通水、通电、通路等准备工作完成情况;设计文件和工程概算是否完整,设计标准是否超过规定。 3、审查建设项目总投资落实情况,看投资概算是否准确,有无缺口,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建设资金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拨付到位; 4、审查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机构设置是否完备,内控制度是否严密,组织形式是否合规。 (二)招标方式的审计。 1、审查招标方式是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公开招标的招标人要在指定的报刊、电子网络或其他媒体上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时间和获得招标文件的办法,以及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等内容,公告后应按规定时限要求及时对投标企业递交的投标文件进行登记工作。邀请招标应当同时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质信誉好的特定法人(或企业)发出招标邀请书。 2、审查招标是自行办理招标事宜还是委托招标机构(中介组织)办理招标事宜;招标人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是否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等。 (三)招标程序的审计。 1、审查招标单位编制的招标文件是否已经批准,是否按规定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书,其内容是否合规,合法,是否与招标方式的相应规定一致。 2、审查招标单位出售、的招标文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组织投标单位在招投标前进行解答疑难问题。 3、审查工程招标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情况,看是否作到权责分离。具体看是否做到谈判、评标、决策分开;参与标底的编制和审定人员、评标小组成员及相关当事人要接受统一安排,防止弄虚作假、“明标暗定”;不准事先组建评标小组,要在评标前采取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方法临时组建,以防止贿赂评委操纵评标;对选聘的评委要进行资格审核,看是否有个人政治、业务素质不“达标”人员。 (四)标底的审计。 标底的制定是招投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中标与失标的主要衡量标准。因此,对标底制定的审查也是对招投标工作全过程审计的重要环节。要重点审查编制标底依据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是否合法有效;看是否由相应执业资质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来编制标底;工程量清单的计算、套用定额是否严格按施工图和国家定额的有关规定,编制标底是否合理,是否控制在设计概算以内,有无提价压价,人为调整标底问题;还要注意对标底的保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开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 (五)对投标单位资格的审计。 对投标单位资格的审计重点审查投标单位是否具备投标资格,是否达到工程建设所要求的资质等级,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施工质量,是否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是否具备优良的施工和安全生产记录,还要结合该投标单位近年来所承建的其他工程项目中哪些项目取得过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工程评定的等级证明等。要深入实际考察,防止企业靠不正当关系取得资质蒙混入围,防止借用或者骗取高资质企业名义投标现象的发生,对弄虚作假、不符合要求和不具备应有能力的单位应取消其投标资格。 二、招标中审计监督 对招标中的审计监督主要是加强招标投标现场程序上的监督,审计监督其程序上的合理和合法性,包括开标、评标、定标的审计。 (一)开标的审计。 审查招标单位是否当众组织开标,有无违反规定搞暗箱操作问题;开标时是否邀请所有投标人代表参加;是否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或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场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开标过程应当做好记录,并存档备查。如果开标时发现投标文件破损,或授权委托书不是原件又无投标单位法人签章的应当当众宣布为废标。 (二)评标的审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或评审小组)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评标委员会成员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职业道德,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成员不得参与评标工作。评标的过程应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招标文件为依据,不得临时采取招标文件以外的标准和方式进行评标。评委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在完成评标后以书面形式推荐2至3家合格的中标候选人。然后招标人授权评审小组,将社会信誉好、标价低、工期短、工程质量高、施工组织管理严密、守信誉的单位(施工队伍)确定为中标人。 (三)定标的审计。 定标审计主要是对经评审小组按照法律程序和评标的条件与标准,研究确定的中标单位与招标人履行承包施工合同订立之前的手续办理过程的审查。 1、审查定标的程序、方法是否合规,是否切实做到合理的低价中标,定标价格是否符合市场行情。 2、审查投标单位提否持中标通知书到招标管理部门办理审查复核、盖章及有关手续。 3、审查中标单位是否在规定时间(一般为30日之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中标人是否按规定向招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 三、招标后监督 反馈监督,注意建立信息反馈和追踪制度,主要收集反馈信息,调查了解对招投标的意见,听取收集对招投标的建议。对发现的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幕后交易、以权谋私等问题,要及时严肃处理,并加大处理处罚力度;针对招投标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要加强合同签订的监督。审查施工合同的签订过程是否完整、手续是否齐全;合同是否以招标文件和投标书为依据,合同的内容是否与招标文件和投标书相一致,要防止签订“阴阳合同”;合同的基本内容是否完整、规范,合同条款是否符合经济法规等国家规定要求,合同中责任和奖罚是否明确等。 要把好甲乙双方履约关。要从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出发,监督甲乙双方是否严格贯彻经济合同“实际履行和适当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合同内容,有无违法分包,层层转包问题。 要把好合同纠纷的调解关。甲乙双方出现合同纠纷时,根据经济合同当事人的请示,在进入仲裁程序之前要积极参与调解,及时处理纠纷;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依照仲裁法进行仲裁,或直接进入司法诉讼程序。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加强市政工程投资项目的招标投标的全程同步审计,从源头上堵住了“人情工程”,有效刹住了利用工程进行的一些不正之风,相应的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使政府资金落到了实处,人民群众得到了好处. 市政工程论文:市政工程管理处党支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言,造成许多现实问题与矛盾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关键的一点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二、以科学发展观来开创市政工作新局面 1、坚持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提供加快发展的组织保证。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好班子,一支政治合格、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好队伍,以此促进市政经济发展。一是加强一把手抓班子带队伍责任制的落实。严格一把手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健全班长和班子成员抓班子带队伍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加强规范领导班子内部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督查。我们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在抓干部队伍建设中,把靠得住、有本事、有魄力、有冲劲、干净干事的干部放到关键岗位上。对于一些政绩平平、碌碌无为,不为经济发展服务、不为企业服务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等制度,深化单位内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进一步加大干部职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和超前性,形成以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大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新形势、新要求的认识,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收人才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对我单位人才状况进行调研,制定出可行的人才资源管理办法,在全单位营造出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把各类人才聚集到我单位经济大发展中来。三是加强对贯彻执行各项制度情况的督查。一方面有效地克服了那种把制度挂在墙上、装在文件柜里的状况,另一方面督促依靠制度建设的新的治理方式来规范我们的工作,依靠制度的功能来处理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坚持做到了凭章办事、以制管人。 2、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行动指南,探索加快发展的成功之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过去的市政,是一个典型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资金不足、行业竞争力不强的单位。近几年来,市政领导班子着力启动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在探寻由等着财政给钱到自力更生两条腿走路的发展道路中,深入开展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活动,较好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的根本性转变。我们成立宏远公司,实现由在家里等着活干向市场中求发展的转变。针对传统习惯的束缚导致思路上的小农意识,物质上的小富即安,发展上的小打小闹,工作上的小手小脚等思想障碍,带头克服封闭意识,积极引导全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改革、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 总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推进市政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市政工程论文:浅谈市政工程施工与管理 摘 要: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对城市建设施工很重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环境的好坏。文章分析了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目标 1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人员的学历不同、年龄不统一、生活环境不一样,造成有些人的思想意识淡薄,工作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偷工减料,违反操作规程,野蛮施工,致使工程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2 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想工程建设结束后能达到设计要求,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就要在工程建设开始前,制定一套可行的质量管理文件,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此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安排专业的、有资质的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把关,发现有影响施工质量的环节,坚决加以制止,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走人情账。 3 加强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内容的质量管理 市政工程要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的好坏,大部分由人为因素决定,如施工过程的操作、施工过程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素质,专业技术行为、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等,都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现实的问题,如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管理人员不按制度规章办事,随意管理,监督管理人员不作为,监管不到位,随意性大等,这些人为因素,均可能导致严重的质量事故。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事故发生,降低质量风险,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合理利用奖罚制度,以更好的激励工作人员高质量完成工作,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任何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都是以标准为基础,进行策划、执行、检查与改进的过程,即遵循pdca循环链,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也不例外,首先要根据策划的结果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负责检查,即实施施工情况与技术标准比对,找出差距,如果差距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可以接受,则继续施工,如果不可以接受,则必须采取纠正措施,以改进施工。当必须采取纠正措施时,工程必须停工,这就影响了施工进度。所以,策划与标准的统一,直接决定了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经常会发生没有预料的事情,这就需要在施工前做好策划与标准的统一。 要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原材料与设备的质量也是必须要控制的。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好的设备也会为施工过程省力。而原材料与设备的质量归根结底也是由人员来控制的,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都是由人员执行,设备的使用也是由人员操作。要提高市政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促进质量管理提升,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各施工过程工序的质量控制,做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把关,做好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检验,不合格坚决返工或采取措施更正,随时整改,避免不合格情况持续到施工的最后阶段,最终影响施工质量。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技术水平、责任心、操作方法等的差异,使得工程施工质量不稳定,又由于施工人员杂,施工工程量大,难免存在交叉作业情况,此种技术工作却做彼种技术工作,这样的交叉使得工程施工质量又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要把好施工质量关,必须严格检验制度,对于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作业过程坚决不予放行。 4 基础工作 4.1 教育培训工作。市政工程施工人员的岗前教育的效果,也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质量教育工作,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1)提高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也是建设单位的生命,要使一线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杜绝重施工速度,却忽视施工质量的情况发生。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教育,以使全体员工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领导充分重视,达到全员参与目标。 (2)岗前做好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上岗员工充分掌握施工技术要求,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安全事项等,并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学习技术操作要领,并经技能考核合格后再上岗,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4.2 标准化工作 为确保施工过程没有偏离,按策划的方案施工,必须做好标准化管理工作,具体要点如下: (1)全体员工都要执行标准化。 (2)在执行标准化过程中,必须认真、严谨。 (3)从各方面加强管理,充分运用质量管理方法。 (4)定期修订标准,并保证各部门的标准内容适用,不冲突。 (5)建立标准文件,明确标准的内容,并做好职责划分。 4.3 质量责任制 如何推行质量管理,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质量奖惩机制,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制,则有利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质量责任制的建立,需在各个层级上进行分解,首先制定公司的质量目标,再各部门逐级分解,将目标分解到每个人头上,使人人身上有指标。同时,建立质量考核制度,实事求是、奖罚分明的进行考核,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使大家从心里重视质量,行为才会有所改善。 5 实施工程过程管理 5.1 施工过程 工程质量形成的基础就是施工过程,施工过程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施工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有两方面:一是工程的质量的保证;二是建立一个管理系统,该系统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工程和优质工程。这一阶段应当侧重的方面:组织好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科学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施工工序的质量评定;最终质量评定工作。 5.2 使用过程 除了施工过程,使用过程也是考验工程实际质量的过程,使用过程发生在工程交付以后。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使用过程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继续,使用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包括交工前和交工后的服务两方面,促使不断地研究和改进工程质量,保证竣工工程的实际使用效果。 6 推行目标管理 6.1 研究公司的质量目标,将总的质量目标分解为各部门、单位的分目标。在制定质量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1)目标的可达性。必须是需要努力才能达到并且可以达到,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2)目标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同时目标应当是可量化以及可测量的,便于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3)下一级目标项目必须是上一级目标项目的全面支撑,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措施。 6.2 把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推行目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将职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结合小目标和大目标,激励职工,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定期考核员工的目标完成情况,质量责任的履行情况,衡量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以上的考核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绩效考核使各级管理者可以和职工一起回顾工作业绩,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同时绩效考核还可以检验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是否有效,管理者与员工通过沟通统一思想认识,使职工正确对待问题和差距,以便下一阶段更好的为公司创造价值。 7 结束语 市政工程施工是一项良心活,施工中要实事求是,严格执行相关文件,把好质量关,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发现有问题时,要及时整改,做到万无一失,不把任何隐患带到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分工要明确。保证市政工程能够达到市民满意。 市政工程论文:探析市政工程中对于施工的项目管理 摘 要:文章分别对市政建设的各个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组织机构、质量、成本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的简析,总结了一些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希望可以和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关键词:市政建设;施工;管理 施工的项目管理工作是由施工企业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整体把握和控制的主要手段,具有其特有的特点。首先,在主体上,施工的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管理人是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中,由企业对整个项目的施工建设进行全权的负责。其次,则是在管理的对象上,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对象是施工项目,这就是管理对象具有时间的控制性特点的原因,而这个时间就是整个工程的项目周期。再者则是表现上,施工项目管理上主要表现出一种延续性的过程,这是其内容的特点,并且内容是随着施工阶段的要求进行改变的。最后则是在整体工作的组织协调上的,项目管理不只是要求单个项目的管理,同时各个项目之间是具有着关联性的,因此应当对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进行强化。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有关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因此结合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机构、质量以及成本和安全等经验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1 管理施工的项目组织 对于组织机构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的主要内容,而施工的项目管理工作重点组织机构的管理是组成企业管理的一个部分,二者具有整体和局部关系,企业对于项目管理工作中设置一个合理的管理机构对于企业整体组织机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管理部的建立是对于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一个团结、运转灵便、工作能力强的高效组织机构对于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巨大的影响。另外项目经理则是一个组织的核心,关系到整个组织的管理系统是否能够运转正常。并且在项目经理的人选上应当因才任职,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的人才。 2 质量管理 2.1 质量的保证体系 落实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全面的建立起一套可行的保证体系,对质量进行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并且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管理特点,可以根据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起一套系统,通过制定方针目标,以及规范化手册对质量和技师进行管理。将质量变为具有指令性强操作性强可控可调的体系。 2.2 对人力物力和机械的控制 任何活动的主体都是由人进行的,因此在很多行业和活动中都倡导以人为本。而工程质量的关键之一也是人,因为人创造了高质量的工程,控制好人呢也就控制好了工程质量。因此积极地调动起人的工作能力增加人的工作责任感,将质量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保证质量的首要条件。 现代的施工基本上都是机械化的施工,因此机械是影响现代工程质量的又一要素。其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因此质量过关的设备也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2.3 对施工环境的控制 对于整个建筑质量的保证需要综合多个因素,而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技术环境、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等。技术环境主要是有关工程的水文气象以及地质环境;管理环境则是各个有关质量的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则是涉及工作面劳动组合以及作业场所的。每个项目都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因此必须针对各个项目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区别的严格控制,以此应对不同的环境因素。在施工现场应当对生产和施工环境进行文明保持,将材料进行有序的堆放,以此确保良好畅通以及有序文明的施工环境。 2.4 对施工的工序进行严格保证 每个工程都是具有一定的工序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保证质量,这样整个工程才能够达标。这也是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另外,事前控制应当作为工程质量把握的中心内容。而预防为主的工作中心必须是以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的。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 3 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3.1 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 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负责。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 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 3.2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 3.3 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 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4 施工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4.1 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属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4.2 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4.3 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总之,无论是市政工程还是其它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作为项目管理者,只要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就能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市政工程论文:市政工程工程计量浅议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越来越高,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做好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计量工作对于工程的开展十分重要,是工程顺利开展的保证。本文中,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这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计量;措施 1 引言 在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工程的招标方式都是按照工程量清单的报价方式来推行的,在此背景下市政工程亦是如此,根据工程量的清单来决定相应的合同形式,也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工程单项单价进行了相应的约束。如此,我们只要掌握了工程开展过程中相应工程量的具体数字,就能够准确计量出相应的工程费用,大大方便了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利于最终的工程结算。所以在当前,分析和讨论市政工程的工程计量问题意义重大,文中作者将结合工作实际,就这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2 市政工程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市政工程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在工程计量方面均是采用单价合同的形式,并且需要在合同的条件中充分规定好工程量的预算工程量,虽然不能作为最终工程量的计算结果,但是却是监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另外一方面,计量工作的开展是敦促承包商按照合同施工的必要手段。在当前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监理方的付款凭证来实现对承包商的义务的检查。而监理工作对工程进展过程中详实且准确的监理结果在文件层面的饭就就是工程计量结果。此外,在建立过程中,建立工作人员对计量工作负有全责,对于质量较差的工程,监理工作人员可以拒签,也可以适当按照工程合同内容敦促承包商按照合同办事。 3 市政工程计量工作的内容分析 工程计量工作涉及面十分宽泛,分析下来,主要涉及到如下几点: 1.确定各项工程项目 在市政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在制定招标文件的阶段,工程量就通过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技术图纸大致估算出来,但是这一估算结果并不能作为最终的确定的工程量,仅仅是参考。在实际的工程开展过程中,最终的工程量的计算是由监理工作人员通过工程计量工作来实现的,而计量工作设计的面需要涵盖到工程进展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并确定承包商有没有按照合同的相关内容来开展工程的建设。 2.计量合同文件中的项目 在合同中充分规定并界定好相应的工程项目以及一些包干项,需要通过工程计量工作结合合同内容对这些项目进行计量。 3.对工程变更和额外签证项目的计量 在实际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工程变更和额外签证项目的发展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两方面内容是最初制定合同时所没有预算到的,需我们开展计量工作对他们进行计量。 4.计量工程的依据 开展计量工程的依据来源很广,主要涉及到工程量清单及说明文件、合同相关图纸、工程变更令文件、额外签证单及修正工程量相关文件、相应合同条件、有关技术规范、适当的补充协议等。 5.工程量范围的界定 在开展工程计量工作中,工程量的界定主要参照工程量清单文件、修订工程量清单内容文件以及合同中规定的各项费用开展的项目文件。 6.开展工程计量工作的条件 在工程计量工作开展过程中,保证工作开展的条件往往有量大方面:首先是工程的质量必须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所有计量的工程项目均已合格,承包商所建设的各项工程的质量必须由监理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并最终确定合格,才能够签署相应文件,进而开展工程计量工作;另外一方面就是建设工程中涉及的所有验收手续必须齐全,在开展工程计量时一定要确保各项资料和手续的完备,主要涉及到开工申请表、各项自检数据、各项规范要求、监理工程师检验的各种数据、工程检验单文件等,只要以上所有文件均以齐全,才能开展计量工作。 4 市政工程计量工作的方法 在我国,按照有关条例规定,市政工程计量工作的开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工地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开展计量工作;然后是计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计量审核工作,并审查承包人上报的单价;最后是由总监理工程师进行最后的审定。 1.工地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开展计量工作 在这一环节,监理工程师开展工程的计量工作主要有三 种形式。第一种,由建立工程师独立开展计量工作,然后将计量的结果送交到工程的承包商,承包商方面如果对监理的结果有所异议,必须在两周之内以书面的形式提出质疑,进而开展相应的复核工作。第二种,有承包商进行计量,承包商方面根据工程的紧张进行计量工作,并将计量的最终记录和结果送交到监理工程师进行最后的审核。第三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共同开展计量工作,监理工作人员需要知会承包商方面开展计量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双方共同计量,最终的计量文件需要双方共同签字确认。 2.计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计量审核工作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涉及到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要确定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需要审查承包商有没有进行报验,审查监理工程师方面有没有进行验收工作,并检查工程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和相应的验收标准,如果发现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则需要进行相应的修补和返工操作,等达到最终的标准后再重新计量。 3.总监理工程师进行最后的审定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计量结果还需要报送到总监理工程师方面进行最后的省定,在这个过程中,总监理工程师可以对计量过程职工出现的错误进行相应的修正,只有经过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和批准的工程计量,才能够最终通过并支付工程款项。 5 市政工程计量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1.计量方法的选取 在市政工程工程计量工作中,方法很多,有均摊法、凭据法、估价法、断面法、图纸法以及分解计量法。在实际的工程计量工作中,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科学选用计量的方法,总额和考虑,科学计量,切忌计量过程中死板教条。 2.要建立详细的台账 在工程计量的过程中,工作十分繁杂,而且工程支付的次数也有很多次,所以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建立工作要有一定高度的认识,界定好各项工程,这就需要监理工程师做好台账的整理工作,详细的台账能够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工程计量工作的开展。 3.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工程计量工作的开展涉及到诸多方面,而且计算的过程十分复杂,极有可能会出现各种纰漏现象,导致工程计量风险的发生,为了帮助监理工程师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工程量的计量以及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操作,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4.提高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建设工程的开展事关重大,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办事,工程计量工作亦是如此。所以要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充分提高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保证工程计量的结果和工程的质量。 6 结语 市政工程的工程计量问题十分重要,涉及面很广,更是直接反映工程量的必要手段,是监理工作和工程结算工作的重要依据,做好市政工程的工程结算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对这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分析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讨论了工程计量的内容,分析了工程计量工作的一半流程、方法,并最终提出了开展工程计量工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市政工程论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审核探析 【摘 要】介绍了市政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及审核的方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控制;审核 1. 前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为了提高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均属干线型工程,且多处于市区内,影响控制因素很多,如地上及地下障碍物、交叉作业、施工作业点多且分散、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等客观因素,同时还涉及到政府部门行政指令等要求,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投资,若处理不好,投资控制就很难圆满完成[1]。笔者就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审核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市政工程造价的问题和原因 (1)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尚未形成。目前,对于造价管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预结算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核算,即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对其他阶段的控制显得薄弱。但事实上前期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2)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据统计分析,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可能性为40%~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3)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4)现场签证问题多。由于我国目前采取的是计量(监理)与评价(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施工时一般不到现场,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就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这为施工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者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cm,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m3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m3 ,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m3 计算,则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 (5)决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巧立名目,高套定额;虚设费用;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 3. 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强化和完善投资监督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3.1 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5]。 (1)推行设计招标,使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结合。长期以来,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设计思想保守,把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概预算人员也只管算数,不管设计技术问题,使技术和经济严重脱节,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无论多大规模的工程都应进行设计招标,通过招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优选设计方案。 (2)推行限额设计,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当然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省投资,应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注重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 3.2 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2]。 (1)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对于市政工程,由于工程材料所占投资比例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所以编制招标文件及签订施工合同尤为重要。 (2)施工合同是工程决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市政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3 加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阶段业已完成,其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在此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相比其他要少一些,但足真正形成工程实体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若控制不好,也会使投资失控。 (1)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并对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的工程量应不予认可。 (2)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经常性的工作,若管理不到位,就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驻地监理及甲方代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同时要经常到工地,做到“随做随签”,避免“一揽子”及日后签证。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合同外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所以要严格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制定现场签订管理程序。 3.4 加强结算工作[3]。 目前,许多城市的市政工程项目结算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于合理地定价和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大的意义。 4. 市政工程造价的审核 4.1 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工程图纸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 4.2 综合审核法。 (1)综合审核法概要。 综合审核法是结合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查法等方法对造价进行综合性的审核。这里之所以称为综合审核法,是因为这儿种方法各有各的适用方向,但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同时、交替使用的。它的优点是较好地把握整体、突出重点、抓出主要矛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继而进行更为详细的审核。 (2)用对比审核法进行指标性的总体审核和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审核。 所谓对比审核法,是指将现有工程和其它工程的经验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再针对这些分部分项进行重点计算的审核方法。这要求审核者要在总结分析其它工程造价资料的基础,找出同类工程造价的指标、综合单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 在开始对市政工程造价作计算方而的审核时,首先可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工程的总体造价。 (3)用分组计算审核法审核工程量。 分组计算审核法就是把工程造价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与其它分项工程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审查多个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核速度快,减少重复计算量。 在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各分项综合单价时,也可考虑用分组法。例如,对桥梁工程的不同等级、不同部位混凝土的综合单价,可以分成一组一起审核,这样更加清晰,更便于对比分析。由此可见,对比审核法和分组审核法可以同时使用。 4.3 用重点审核法审核主要的工程量。 单价和费用重点审核法就是抓住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审核的方法。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 程量及其单价作为审核重点,另外对费用表中的各项费用和材料价格的取定也要作重点审核。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大的工程中,应主要审核路面及各结构层的工程量和单价,如有大量土方工程,应作为一个专项进行审核。在排水工程中应重点审核用量大的管道的工程量和单价,各类窨井的工程量也较易审核。对于现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管理费、利润、措施费中的各项费率、规费中的各项费率及它们的计费基础都要认真审核。这些费用项目计算方法较简单,但一旦算错,对造价很可能会产生大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重点审核。 5. 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审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经济、法规等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工作。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可发现投资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工程投资管理不断完善。在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度。实行量价分离,形成以量为主的企业定额系统,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造福更多的百姓。 市政工程论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措施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特点,对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环节作了探讨分析,同时提出业在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了相应的造价控制措施,旨在为控制造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控制措施 1 引言 市政工程造价是指各类市政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所需的全部费用。而事实上,对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涉及的范围较广,而且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单位也较多,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等。为此,国家规定凡从事工程建设的设计、建设、监理、咨询、施工等单位,均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与其单位资质等级相适应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以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进行造价控制。而本文将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对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环节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提出相应的造价控制措施,为控制造价提供参考。 2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对于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来说,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都具备控制工程造价的功能,但不同的是不同单位为了控制工程造价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合理控制市政工程造价,就必须先明确各部分所具备的造价控制职能。 由于市政工程造价的“大额性”和“动态性”,决定了投资者或建筑商都要对拟建工程进行预先测算。其工程造价的控制职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投资控制。也就是建设单位在投资的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形成过程进行多层次的控制。(2)成本控制。以承包商为代表的商品和劳务供应企业的成本进行的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市政工程整体造价,在实行相关成本控制措施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原则,以更有效合理地控制造价: 2.1 全面控制原则。所谓的全面控制是包括全体人员控制以及全施工过程的控制, 全体人员控制就是要把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观念要灌输到所有工作人员上,让每个人都树立有成本控制意识,把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人的责任上。施工全过程控制就是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执行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从而使施工全过程都具备有造价控制意识。 2.2 动态控制原则。在整个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求的工程造价不可能总是保持持平的状态,其工程造价是在随着施工不同阶段而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成本控制必须是在变化的施工环境下所作出的管理工作。所谓动态控制原则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计算出工程实际成本,痛过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从而检查出是否存在偏离等,根据偏离结果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2.3 目标管理原则。对施工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实行严格限制管理,以做到使成本发生在控制允许范围内。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的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 、车间、小组或个人, 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系统。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2.4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成本责任原则,把责任落实到负责人身上,责任人也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工程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2.5 节约原则,也就是节约项目施工的人力、物力、财力。节约 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一方面降低成本的开支,另外一个是提高施工的水平采取更经济有效地施工技术方案。 3 造价控制措施 造价控制是在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管理,应严格按照初步设计规定的建设规模、标准、工期和质量,在初步设计范围内组织建设。现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提出可采取的造价控制措施策略如下: 3.1 施工预算控制 通过施工预算来控制人力物质等,首先在项目施工前,根据图纸来计算工程量并且根据施工预算定额编制项目的施工预算,以此来作为管理施工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变更或改变施工方法,应由预算员对施工预算作统一调整和补充,其他人不得随意修改施工预算或故意不执行施工预算。对于施工队的任务安排,必须签发施工任务单以及限额领料单,并向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队所完成的工程量以及各种材料的消耗等作好记录,作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结算的依据。任务完成后,根据回收的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进行结算。 3.2 施工定额 施工定额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预选规定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要素(人力、材料、机械、资金等)的标准额度,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工程项目所需消耗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等数量标准。施工定额本身由劳动定额、机械定额和材料定额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主要直接用于工程的施工管理,作为编制工程施工设计、施工预算、施工作业计划、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卡及结算计件工资或计量奖励工资等用,它同时也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其对于施工方来说具有节约社会劳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性施工定额作为促使工人节约社会劳动(工作时间、原材料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作进度的手段。 3.3 技术管理措施上控制 施工前,充分结合工程施工图纸以及现场实际情况、自身的机械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采取经济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当然所制定的技术方案必须与施工技术人员密切结合。从技术措施上对市政工程总体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不仅加快了工程进度,同时节省相关人力物力等,同时由于工程进度的加快又进一步降低工程总造价,而工程实践表明从技术管理措施上控制市政工程造价相当有效。其主要具体实施措施体现在:(1)对市政施工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在此基础上多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材料等措施,从施工技术上对加快工程进度取得突破。(2)从施工管理方面考虑,对施工中的大型设备等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甲供,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实行管理,有效合理地进料以及堆放材料,通过减小材料搬运与损耗来降低造价。 3.4 动态管理措施 确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通过项目经理来对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进行全面负责管理。由于成本失控必然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在项目开工前与项目经理签定目标考核协议,确立其责任。实行动态管理,每个月不定期核查成本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当目标完成后对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和考核,对比先前的成本控制标准给予奖励。对项目管理部的分配采取月度预发、阶段考核、竣工清核、奖金奖励、责任到位的办法。 3.5 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 工程实践表明,在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实施有效控制的关键措施在于对工程变更实施有效的控制。作为造价管理人员就必须抓好工程合同管理措施,要尽可能地减小工程施工中的索赔。根据笔者经验,造价管理人员可以做到事前先把好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问题,计算施工中各项变更对工程总投资的影响,合理判断工程变更的需要性,尽量减小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防止工程投资失控情况出现。 4 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对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环节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提出相应的造价控制措施。工程实践表明,采取本文所提出的相关造价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为市政工程降低投资成本,为控制造价提供较好的参考。 市政工程论文:如何做好市政工程各阶段的投资控制 【摘要】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它是搞活本地区 经济 ,改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基本条件。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创造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已成为我市乃至全国各地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它是搞活本地区经济,改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基本条件。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创造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已成为我市乃至全国各地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市政设施工程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它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投入和地方的资金筹措,而这些资金的投入与城市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是有限的,因此,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市政建设者必须努力和追求的方向。那么,如何做好市政工程各阶段的投资控制,笔者拟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 重视建设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这里所讲的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完成止的工程建设阶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都注重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因为从表象上看,工程项目的合同价格形成于施工招标投标阶段,而占造价比重最大的人、财、物的投入主要在施工阶段。但事实上,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尝试,建立项目优化评选,采用 科学 的估算,细致做好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有效遏止“三超”现象。 2 把握设计阶段造价的重点控制 我们之所以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投资控制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因此,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设计一开始,就应将控制投资的思想根植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中,通过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设计方案竞标及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统一。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设计项目的投资分析,能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造价的有效控制。 3 加强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在这一阶段,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规范招投标活动,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项目招投标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道工序,是确定工程合同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因此非常重要。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招标评标应实行合理低价中标。随着工程造价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全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即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 计算 规则,计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2 认真、严格地对待现场签证。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隐蔽工程较多,一个不符合现场实际的签证往往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的损失。 3.3 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可能在技术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3.4 把好结算审查关。目前我市工程项目结算大多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是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合理定价,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城市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只有加强对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和审查,通过控制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使投资管理的不断完善,提高投资效果。投资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管理制度,改革现行的定额计价模式,实行量价分离,形成以量为主的 企业 定额系统,建立以市场定价的价格机制。 市政工程论文: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摘 要:市政工程属于土木工程的范畴,一般是指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园林绿化、燃气、城市防洪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所以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上需要严谨的评价,评价的指标也要考虑到全面因素。综合评价体系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综合评价的目标对象,对客观事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以构造不同层次的统计指标体系,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指标赋值并确定其对应的权重系数,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值,以此进行排序和评价。主要介绍了市政工程的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的划分以及评价指标涉及到的因素三个方面对时政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其中评价指标涉及到的因素包括质量因素指标,进度因素指标,成本因素指标,安全因素指标和文明施工因素指标五个方面。 关键词:工程;评价指标;因素 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1)综合性: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市政工程的发展水平与程度,易于操作的指标宜通过量化指标反映,形象性的指标宜于定性反映。 (2)系统性:既要反映市政工程与国家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又要反映现阶段城市建设自身的特点,使其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全面的反映市政工程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其水平、目标、方向。通过该评价体系能充分和全面的体现被评项目的经济度、安全度、文明度等的综合水平。 (3)代表性:定量指标要能够反映市政工程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尽量剔除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为因素的差异导致的定量指标计算结果的较大差异,便于进行国内外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 (4)可操作性:定量指标要尽量简明、综合,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便于实际中的测算和进行现场管理。 2 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的划分 市政工程代表城市发展的形象,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美观、社会效益和居民生活。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造价管理、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五大主要工作。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市政工程管理现状,需要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现实依据和决策参考。按照上节论述的原则并结合市政工程的特点,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确定进行施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的准则层包括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文明五个方面,具体评价层次结构如图1。 3 评价指标涉及到的因素 3.1 质量因素指标 为了适应市政工程的建设发展需要,统一市政工程的质量检验和评定标准,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建设部针对不同类型的市政工程分别公布实施相应的验收评定标准,如《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1-9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2-90),《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3-90),《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4-90)。这些规范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工程,并明确了有关的验收方法,评分标准,它们是指导实际工程验收的纲领性文件,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客观上也要求我们要重视工程验收和评定。 为了更好地执行已颁布的四项行业标准,建设部又颁布了《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规定》和《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补充规定》。规定中将质量等级评定分为三个部分,即外观评定,实测实量评定,资料评定三个部分。通过对三个部分的分别打分,最后加以对应的权重得出最后的评定结果,并将评定结果分为“优良”和“合格”两个等级。 3.2 进度因素指标 工程项目的进度通常指工程项目实施结果的进展情况,因此,应该将其理解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实施状况的综合指标,它是工期、实物工程、成本、劳动消耗、资源消耗的有机结合。由于市政工程的特点,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其实质是依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采取措施,使之回到计划所预定的轨道上来,在与质量、投资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目标。因此,对工程实际进度的客观评价,既是项目进度控制的基础,也是项目管理决策的依据。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施工进度构成,都无不包含了诸如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人的整体技术水平、材料设备的情况、现场机械的使用率等多项相关因素。因此,对施工进度的评价,不能简单的只理解为快和慢的问题,它还包含了上述多项因素的整体控制,尽管总体进度涉及到多个因素,但实物工程是其建设成的最终表现形式,因此总体进度的评价应该对实物工程完成情况加以综合。 3.3 成本因素指标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台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工程处)一级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核算出的成本值主要由三大块组成,根据统计结果,原材料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60%-70%,有较大的节约潜力。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约占总施工成本的20%-30%,因不同机械台班价格及利用率相差较大,为降低成本提供较大空间:施工人员的人工费、管理费及税费等约占总成本的10%-15%,该项费用虽在成本控制中所占比重较少,但它主要涉及对人的管理,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管理,而且会影响着其他各项费用。在总结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特点后,我们可以得到对成本进行评价的指标主要为:单位造价变化率、总投资变化率、设计变更三项,具体结构如图2。 3.4 安全因素指标 市政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其施工过程中事故出现的几率较大,另外由于所产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地点在城市中,所带来的影响就尤其恶劣。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水平,本文将从项目固有风险、项目安全检查结果、项目意外事故统计数据三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4 结语 本文从规范标准等政策性文件的要求入手,根据规范标准的要求、文献资料并结合工程实际确立了市政工程施工等级评定的框架,并且确定了各项等级评价体系内容,并对各个评价项目进行细化,使评价指标具体到每一环节,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展开,即为建立判断矩阵,通过判断矩阵确定每一指标权重值打下基础。为市政工程的综合评价做良好的基础。 市政工程论文:简论市政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问题分析 论文摘要 所谓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供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市政工程建设的范围很广泛,包括了房屋建筑工程、交通建设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电力工程等等,所以市政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 论文关键词 市政工程建设 职务犯罪 国家供职人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建设项目不断上马,但因工程建设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已逐渐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时有发生,职务犯罪发案率和受处理人数远超出其他领域。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番禺区作为广州的南拓发展重地,区域内工程建设投资大、项目多,亚运城、广州铁路南站、广汽、中船、河涌综合整治、路网综合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纷纷上马。为确保工程质量、维护民生、维护地区经济,番禺区检察院近五年严厉查处市政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66件67人,占同期该院职务犯罪立案总数的41%,其中10万元以上大案48件49人,副处级以上要案10件10人,涉案总金额2600多万元。 一、市政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主要特点 (一)涉及范围广 完成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工期长,投资大,涉及多个不同的部门、单位;从立项、审批、招投标、施工、监理、质检、验收及工程款项、资金运作,都客观地存在着职务犯罪产生的土壤和条件,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纰漏,滋生腐败。2009年番禺区检察院查办的番禺区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系列案中,行贿人吕某某在多项市政建设工程中,分别向征地、填土、进度款审批、监管核算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验收、协调等等各环节负责人行贿合共120多万元,可谓是全面“打点”。 (二)涉案数额大 由于一般建设工程造价少则几百万,多则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元,企业为了拿到项目,不惜下大“赌注”。在相互竞争中,贿赂款水涨船高数额惊人。2009年番禺区检察院查办的电信系统腐败案中,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的冼某就收受了电信电气工程设备供应商200多万元贿赂款;2010年番禺区检察院查办的番禺区林果系统职务犯罪系列案中,负责监管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验收以及工程款拨付等职责的番禺区林果管理办公室主任曾某某,收受绿化工程承包人贿送的款项60多万元。 (三)犯罪行为隐蔽性强 工程建设领域的贿赂、回扣等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名目繁多,如劳务费、信息咨询费、茶水费等。有的犯罪还披着“合法”的外衣,隐蔽性强。2007年番禺区检察院查处的番禺区广电系统集体腐败案中,在台长方某某、韩某某等人指示下,下属公司经理程某某、何某某、郭某某在工程建设及设备购置过程中,随意串同工程承建商虚开工程发票套取巨额现金,任意授意设备商加大价格侵吞虚高货款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四)职务犯罪共生性凸显 以被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看,往往会出现查处一案带出多案、查处一人带出多人、查处一般干部带出领导干部,上述66起案件中,窝串案多达38件,比例高达57.58%。如2007年广电集体腐败案,上至台长下至中层干部、部门经理共8人被立案查处,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4人,另有34名干部职工参与私分国有资产被依法追缴违法所得。又如2009年番禺区检察院查办的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系列案,共立案16件16人,受贿人牵涉番禺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公室、区土地开发中心、区交通局等多个单位以及某镇主管建设的副镇长。以及2010年查办的林果系列案4件4人、自来水系统案件5件5人、2011年查办的绿化工程领域系列案5件5人等,都是典型的窝案串案。 二、市政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法制观念淡薄,个人私欲膨胀 法制观念淡薄、个人私欲膨胀,部分要害岗位党员领导干部在高额利益面前未能坚守正确的理想信念,走上犯罪道路。2007年广电集体腐败案中,副台长韩某某在谈及自己与何某某、郭某某共同贪污450万元时亦曾懊悔地说:“我是出于贪心而铸成大错,如果当初我能把持住自己,不是自己的钱坚决不拿,我是不会落得如此地步的”。2010年林果系列案,区林果管理办公室营林科科长李某某忏悔“随着工程的不断增多,接触的包工头也多了,见到他们很轻松就赚一大笔钱,我的思想开始有想法了,觉得自己那么辛苦打份工,收入却没法跟人比,因此,思想开始动摇了……”。 (二)利益竞争激烈,“潜规则”盛行 一般建设工程造价少则几百万,多则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元,所获得的巨大利润令人垂涎,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如雨后春笋,个体承包户鳞集毛萃。然而工程建设市场仍然是“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公司、承包户为了能取得工程项目和追求利润,便以金钱铺路,贿赂开道,打通关系,争夺工程建设项目。久而久之,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变成了贿赂的竞争,造成了工程建设领域贿赂之风盛行,往往是明码标价、约定俗成,成为人人皆知的“潜规则”。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要害部门领导,权力过分集中,在工程建设的重大事项上决策具有决定性作用,个人意志常常不受牵制地进入权力过程。外部监督机制不畅,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监督措施不力、监督效果差。在2007年广电集体腐败案中,就出现“正副台长联手合谋,下属公司经理为保住肥缺尽力巴结,承建商为自身利益有求必应”的情况,并最终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上下联动,内外勾结,相互关照,使民主决策、廉政制度沦为摆设,集体决定成了集体腐败。 三、应对市政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多发的建议 (一)坚决保持打击重点领域职务犯罪的高压态势 强势打击市政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不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后台多硬、关系网多密,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不留情,不手软;不断强化侦查手段和技能,提高案件的侦破率,打消腐败份子的侥幸心理,发挥刑法惩治职务犯罪的特殊预防作用,给妄图以权谋私和行贿的人敲响警钟。 (二)“点面结合”积极开展重点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彻底铲除滋生腐败的环境和土壤。近年,番禺区检察院对市政工程建设领域的预防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加强预防宣教工作,潜移默化地引导手握工程建设权力的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2010年10月,番禺区检察院建成全省基层检察机关首个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成为全区及至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阵地,目前已接待参观246批10600余人,对于促进地方党风廉政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二是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同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先后开展了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北段工程、南二环重点工程、番禺区“惠民一号”治水工程三大专项预防,积极协助业主单位以教育为基础、完善制度为保障,从完善重点环节监督制约机制入手,建立起规范的工作流程管理和健全的预防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工程建设环境。 (三)加强行业调查推动重点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专业化发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办廉政专题讲座以及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市政工程建设各环节管理“盲区”,发送“检察建议书”,堵塞行业漏洞,全面推动重点行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专业化发展。2011年3到4月间,番禺区检察院就对曾案发的番禺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85位公职人员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显示,现阶段市政工程现设领域职务犯罪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采购物资收受回扣,占10%;基础建设收受回扣,占30%;办理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占15%;公款公物私用,占30%;其他,占15%。受调查人员普遍反映市政工程建设领域仍然面临较大诱惑与廉政风险,反腐倡廉意识必须加强,防线必须加固,同时认为日常性的廉政教育对自身发展很有必要。随后,番禺区检察院根据被调查人实际需求,结合其自身行业特点和检察机关办案实际,先后开办专题犯罪预防讲座3场次,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市政工程论文:浅谈市政工程量签证管理 摘 要: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规范化、科学化及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建立及深入应用,市政公司垄断市场行业的格局逐渐打破。在这种“不重视项目经济效益,就被市场淘汰”的大背景下,要求市政企业既要注重干,也要注重算。为了改变计划经济中施工现场人员“只注重干,不注重算”,不考虑项目经济效益的现状,介绍了工程量签证的概念、内容、流程等,以促进签证工作合理、公正的反应施工,确定工程造价。 关键词:工程量签证;项目经济效益;管理权限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量签证的定义和内容 工程量签证是按发承包合同约定范围之外,施工单位实际发生的工程项目,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个代表的委托人,就合同价款之外的责任事件所作的签认证明,涉及合同价款之外的款项,是法人代表授权行为的具体实施与体现。就该定义分析签证工作包括两个内容: 1.1 工程量签证是以施工现场事实为依据,就必须发生、已经发生的施工合同约定范围和内容以外的施工项目、增补项目、零星工程、零星用工和非施工单位原因引起的窝工损失、工期损失及建材市场价格上涨超过投标估价而造成的损失等内容进行确认。工程量签证可以说涵盖了工程建设的所有方面。 1.2 工程量签证一般由三方共同签署生效即:建设单位(甲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乙方)。 2 工程量签证工作的确认程序 2.1 有施工单位提出工程量签证请求。施工单位提交工程量签证报告,内容包括:事由、时间、内容、工程量或数量大小、价款计算、工期影响等内容;必要的附图、附件;现场记录,必要时附有有关影像资料以及其它必要的资料。 2.2 由监理单位进行工程量签证初审。总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初审。初审内容包括签证理由、依据;计算方法与结果是否正确;造成的影响如何以及与客观事实的符合性等;判定该签证时间属于一般签证、较大签证和重大签证中的哪一类。 2.3 分别签署工程量签证。依据建设单位预先安排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分别由相应的责任人进行签署,并加盖公章生效。 3 签证工作中反应出的问题 3.1 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或对工程实质认识不到位等,造成少签、漏签或不签。 3.2 签证项目实施后,对其描述不清,即工程项目的形状、几何尺寸、材料规格等等。往往简单写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就算完成。这样给工程预算人员及今后审计工作造成被动局面。 3.3 签证书中概念模糊,术语性不强,用词欠考虑,写的模棱两可,让人费解,易给人造成误解。 4 签证应如实反应工程实际,做到更科学、更规范 4.1 树立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工作作风,所签内容一定要与现场实际发生的情况所一致,不得与事实有出入,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作到公平、合理、合法、有得、有据、有节。认真做好每一项现场签证工作。 4.2 认真熟悉图纸、合同、定额及有关规范文件,熟悉各工程项目的操作程序。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该签证的部分未签,而不该签证的部分重签。 4.3 各项施工内容的几何尺寸、材料规格、工作内容,各种弃土点、构土点、运距、运输工具、操作方式等一定要描述详细,使人一目了然,具有说服力。 4.4 关键用词一定要准确,常用的技术术语要搞清,工程所发生的地点以及起止桩号要写明,能用草图及其它图片说明了的尽可能附上,使之简明扼要、准确清楚。并随发生随签署。避免长时间拖延,造成误会及损失。 4.5 加强对现场签证原始资料的收集,一定要做到签证理由充分、真实。对于签证理由能附图的尽量避免单纯的文字说明;对现场的原始资料,要及时拍照或录像,对于隐蔽工程,还要对变更完成后的项目进行拍照或录像,以保存第一手原始资料;对于发生的工程量能现场测量的尽量现场逐项丈量,并作出书面现场测量记录,上面各方签字齐全,尽量避免直接签结果,包括直接签工程量;对于能够签认单价的,尽量不要签总价。 4.6 注重工程量签证的时效性。时间是签证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签证准确度的基础。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签证事项,在签证时有严格的时效和程序。例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通用条款中要求,承包人在工程变更确定后14天内, 提出变更工程价款的报告,经工程师(甲方代表或者项目总监)确认后调整合同价款。工程师应当在收到变更工程价款报告之日起14天内予以确认,工程师无正当理由不确认时,自变更工程价款报告送达之日起14天后视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已被确认。这就要求双方代表就当时在工程现场实际发生事情进行准确测量、描述、办理签证手续,但是有的建设方现场代表遇到该进行工程量签证时,往往不给予签证,或者双方只是口头商定而不及时办理,事后才突击补办,甚至于在结算审核过程中还在补办签证手续。这样只可能导致现场发生的具体情况会议不清,数据不准,在结算过程和审计过程中双方代表争吵扯皮。值得注意的是,工程量签证单不是单纯的技术核定,也不是单纯的工程量计量,因此,在办理工程量签证单时,应有技术部门和经营部门共同签核签证,做到工程审计时不发生歧义。 5 其他情况 5.1 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设计图纸、施工场地、材料设备等造成的停工、窝工。或者由于建设单位造成的停水、停电,导致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且时间较长。 5.2 由于建设单位的原因,决定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返工而发生的倒运、人员和机具的调迁等损失。 5.3 设计变更的内容,不能准确计算实物工程量,需要用工程量签证来确认。 5.4 在技改、扩建工程中,常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面过于狭小、作业超过一定高度,需要使用超过定额中规定通常选用的大型机具,方可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5.5 大型项目中,土建、安装、防腐保温等专业队伍的交叉施工,需要专业间配合时,需要不增签认工程量的。 结语 由于工程量签证发生于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且成因复杂、千头万绪,又缺少规律性,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我们从工程量签证的定义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入手,揭示了些一般性的问题,希望于同行共勉,把施工现场签证工作做的更好。 市政工程论文: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活环境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市政道路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市政刚才施工在近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其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对市政刚才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1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基本现状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城市道路车流量不断的膨胀,数量逐渐的提升,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中的各种技术问题都明显的突出了出来,并且逐渐越来越严重。市政道路工程不仅影响到了城市的景观规划,还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如果因为道路施工技术不合格,道路质量无法保证,无法按时竣工验收等等,那么就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因此可见其重要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难度也是非常的大,因此有关细节问题的处理是有关部门十分棘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需要给予市政道路施工充分的重视程度,正视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再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认真地加以落实,彻底消除各种事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从而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能够安全进行。 2我国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我技术比较传统,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技术人员为了提高我国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正在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对于混凝土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和改造。虽然现在很大利用了滑模技术来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但是该项技术还仍然处于初步的探测阶段,并没有普遍的应用到各项工作当中,并且该项设备的投入还非常的大,设备也明显的不足,不能满足道路工程的需求。 2.2排水方面技术问题 在市政道路工程当中,必须要做好排水工作。排水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就是由于排水系统出现故障所引起的问题,然后就是在道路施工前,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所导致的。部分排水管道在使用的时候,已经超过了其使用年限,由于使用时间的过长,逐渐出现了渗水和漏水等问题。 2.3路基方面技术问题 路基可以说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基石,只有做好了相应的路基工程,才可以保证后期的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和进行。路基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要求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规范的操作,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不合格的现象存在很多,很多企业都没有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施工,往往都是做出一些简单的处理,胡乱的蒙混过关。并且,在路基修建的过程当中,其平整度和密实度也都不是十分的清晰,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3市政刚才道路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3.1鼓励技术创新,重视技术培训 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现代科技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市政道路工程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采用一些新型技术,减少部分损失和故障。建设单位还应该组织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组织工程质量的研讨会,针对于出现了的问题,选择一些具体合适的技术方法对其处理,总结交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还要加强工程技术的教育工作,重视学习和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把握住它们的优点,并积极运用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以不断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 3.2加强排水系统的规范管理 为了更长久的保障工程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就必须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在工程施工前,具有明确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还需要提前对道路附近的环境进行及时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设计出经济实用的排水系统。然后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就要根据之前设计的图纸,用规范的方法对排水系统进行铺设,从根本上避免洪涝的发生。排水管道的选择也十分的重要,采购人员应该实事求是,选择最优质的排水管道,确保管道的质量,避免了后续的维修工作,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3.3加强路基的施工保护工作 路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要加强对其的管理。为了更好的保护路基,首先就需要采用合理规范的方法对路基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标准,不能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其次就是要减少雨水的冲刷对于路面造成的不良影响,尽量的降低路面的温度和湿度。在最近几年当中,矿物材料保护技术应用的比较广泛,对路基进行了很好的防护,一般应用于一些石质边坡当中。另一种方法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植物保护技术,采用绿色植物,对于道路进行保护,效果也十分的明显,这属于当前最为推崇的一种道路保护方法,不仅保护了道路,还美化了环境,取得了双重的效果,极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净化了空气,提高了生活质量。 4市政刚才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4.1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测量以及相关施工技术必要的处理。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利用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升测量的精确性,给市政道路的设计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还需要对于新技术以及新设备加大引进力度,提升整个道路施工的综合价值。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相关的地基处理以及环境的观测,保证道路路基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对于路基处理环节中的排水问题也应该加以重视,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路基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排水设计来进一步降低对施工周边地表水的影响。 4.2做好现场检查跟踪工作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环节中,需要对施工技术加强管理,同时,工程中的质量监管人员还应该对现场的施工人员加强监督,保证施工人员的额规范化施工,不定期对一些重点的施工项目进行严格检查,比如混凝土中的砂石料以及水的含量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以及钢筋的焊接和绑扎操作是否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等方面。除此之外,质量监管人员还应该对施工人员做出正确的指导,在遇到一些技术难题的时候,还要能够和施工人员互相协作,共同解决。 4.3重视现场安全管理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主要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①建材质量管理。对于建材而言必须要与施工的要求相符,需要分派专人对其检查,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使用以及进口,禁止偷工减料的现象出现。②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施工人员开展短期的培训教育工作,使得施工人员了解到偷工减料以及用电等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而尽量的防止施工过程当中能够避免的危险发生。③隐蔽项目与附属项目必须兼顾。完成市政项目的同时必须与四周附属项目的建造相互结合,比如停车场之类的必备设施。 4.4加强材料控制 成品、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必须要具备出厂质量合格证书以及见证送检报告。在施工中所需要的成品、原材料和半成品,在使用之前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抽样检查,只有当检查结果为合格的才能允许使用。如果出现送检不合格的,要按照原标准规定的要求再次进行检查,再次检查的结果为合格,才能认为这批材料合格,两次的检查报告需要同时记入施工技术文档。 4.5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实施监督检测制度,对关于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结构、使用功能以及主要部位的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测,并将检测报告进行登记。负责进行市政道路工程监督检测工作的单位,除了需要满足有关机构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管理规范。加强对承包方实验室的重视。施工方要加强对自身实验室的重视。实验室要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对实验室的房屋建设和实验仪器都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以满足市政道路建设的实际需要。 4.6加强技术的管理 在整个的施工环节中,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可以建立相关的技术责任制度,对于施工中的各个级别以及各个施工人员的技术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借助相关的技术措施,对于整个道路工程的规划意图以及规划方案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体制。建立相关的技术组织部门,对于各个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员进行明确,对于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以及工作交流,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技术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能够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提升自身的操作水平。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购买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引进现阶段的高新技术,对于技术人员的投资也应该加大力度。 5结束语 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施工工程,要想提高其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就必须对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进行全方面的研究,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的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进而提升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科技制作论文:科技小制作让幼儿超越自我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能力强的聪明的孩子面对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却轻易地放弃了获取成功的机会;平时自信好强的幼儿在遇到失败后失声痛哭,甚至迁怒于一起活动的同伴,或是活动的材料。从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启示: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是成功者,而性格活泼开朗的普通人却能够成为成功者。科技小制作活动能培养幼儿具有稳定、持久的情感,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鼓励幼儿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去认识事物,从而激发他们再探索、再创造的精神,让幼儿形成超越意识。 一、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 科技小制作引领幼儿走入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殿堂,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创设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活动中,孩子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展。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为孩子们制订出了各种有趣、好玩的科技小制作,如:跳跳娃、魔术大公鸡、纸偶不倒娃、自制桥、果奶帆船、美丽的风筝、飞机、好玩的拨浪鼓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设计图纸、绘制流程图,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制作。就这样,孩子们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中发现了其中的科学秘密。 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给幼儿充裕的材料,让他们放开思想、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大胆实践。例如,在科技小制作“桥”中,我们请来在桥梁公司工作的员工,给孩子们讲述桥的发展、桥的种类、桥的规模和风格,在操作区放置了各式桥梁模型。然后在轻松的谈话中讨论:“你准备做什么样的桥,它牢固吗?”“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为什么?”在整个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是根据自己心目中的桥,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老师只是参与其中,提醒孩子们:弓形桥用什么材料制作最合适,斜拉索怎样牢固地固定在桥面上,使他们进行更有逻辑、更为严密的思维。 二、让幼儿懂得坚持不懈 现在幼儿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孩子一遇到困难和失败便半途而废。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幼儿会碰到一系列的障碍。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克服困难,有利于增强其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培养其坚持性。例如:在制作玩具“各种各样的车子”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方形的轮子,使他们制作的车子走不了;在制作房屋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过期的电池,使他们的房子通不了电等。然后在他们要放弃实验的时候教育他们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才会把事情做好,如果半途而废,就完不成作品。老师则鼓励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想办法坚持把作品做完,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当孩子完成了一个作品或者有了新的发现时,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他们说:“祝贺你,你成功了!”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对他们说:“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一定会成功。”在不断的鼓励、赞许声中,孩子的精神上获得满足和愉悦,体验到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使制作活动成为一件愉快的事。 三、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合作是幼儿健康心理的一种表现。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相互配合、共同操作、共同探索来完成,这就需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制作风筝骨架时,教师惊奇地发现孩子们自发两两合作系绑绳子,又方便又牢固,体验到了合作的成功。又如:霖霖制作好了拨浪鼓的鼓槌,拿起透明胶准备把穿好珠子的棉线粘贴到盒子上。他找到牛奶盒侧面的中心点,把线头按上去,用透明胶去粘住,感觉位置不对,又撕下来,粘了几次,没有成功。他灵机一动,马上向旁边的妮妮求救,很快他们就把两个鼓槌牢固地固定在盒子侧面的中心点上,他高兴极了,忍不住摇动了一下盒子,“咚咚咚”,拨浪鼓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霖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表情。幼儿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逐步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优秀人合作。 四、让幼儿形成超越意识 科学小制作活动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活动,孩子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达到了超越自己的目的。“要学会游泳就得下水。”因此组织幼儿科技小制作活动时,应该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们自己找出正确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既科学又美观牢固的作品。 在自制“桥”的活动中,幼儿都喜欢制作跨越能力大、造型美观挺拔的斜拉桥。他们在制作由主塔放射出的斜拉索时,通过实践得到很多的方法:用胶布粘贴固定斜拉索;在桥面上打洞固定斜拉索;将斜拉索绑在每个桥墩上等。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否定了费时费力的方法,有的幼儿还提出每根斜拉索要均匀固定,这已远远超越了最初制作的目标。 科技小制作活动,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因此我们要继续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趣的内容,积极地引导幼儿参与科技小制作的学习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去尝试,支持他们的想法,鼓励自主探索,使幼儿在制作中不但了解科学知识,而且通过自制作品,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超越自我。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 科技制作论文: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活动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任何产业都有可能通过增加知识投入来提升其附加值”.因此,知识的价值越来越大,生产知识的科技工作越来越重要,科技竞争成为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讲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激发青少年科技制作与小发明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意识,开发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潜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要从教育抓起,创新要从小做起,创新意识要从这里起步,这就显得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尤为重要. 从物理学科的角度来讲,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和科技小发明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重中之重.下文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活动. 1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 1.1物理教师应接受物理大师教育思想 物理学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严格定量科学.物理学中所有的结论都是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升华的结晶;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力戒弄虚作假,倡导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都贯彻于物理教学的始终;还有物理学家为造福人类探索知识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孜孜不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渗透在物理学中瑰丽多姿、丰富多彩的科学研究方法(象观察、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等效替代、科学推理等),这些都无不给学生以深刻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为将来从事科研,从事创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应当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而且培养学生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要通过教育:“个人自由而有责任心的发展,使他得以在为全人类的服务中自由地、愉快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还指出学校教育“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还明确地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教育思想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和谐人.从物理学的特点来看,物理学应该注重“物”的过程,然后才到“理”的结论.物理教学恰恰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在形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物理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实验与探究,也要注重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的教学.物理教师应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接受物理大师们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2教师应接受最新教育理念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此我国将原来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了三条改革:第一是课程的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是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是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标准规定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首先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教师只有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课程标准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像科学家构建、描述科学原理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将自己的经验协调起来并纳入逻辑系统,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动手实验、学会动手制作,还要在课外活动中学会科技制作与小发明,这才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有力保证.作为物理教师,应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接受最新教育理念,真正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2教师要向学生渗透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的意义 开展科技制作或小发明活动,一般先进行宣传,或以黑板报形式通知或以文件形式通知.组织形式上常以教研组或任课教师为组织者,成立兴趣小组,再布置任务.在宣传和组织的过程中,多渗透活动的意义.最好是通过培训讲座,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讲解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的意义. 科技制作论文:快乐DIY,模型制作在科技活动中的新模式 摘 要:模型课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科技制作活动类课程,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活动,这些活动能让我们掌握丰富的知识,带来体验动手的乐趣,同时也成为现代人一种更加休闲、健康的娱乐方式,有着极为广泛的拥戴者。 关键词:科技制作活动; 模型课 模型活动的本身,也有难度与形式上的区别,比如飞机模型,从构造上来看,有用一张纸、几分钟就能制作好的最简单的纸模型飞机;也有要用上千个零件、花几千个工时才能制作好的无线电遥控像真模型飞机。从性能上看,有只能飞几米远、在空中停留几秒钟的模型;也有能飞几百千米、在空中停留几十小时的模型,所以各个学校开设情况不尽相同。模型制作活动的方式也应当做出适时的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环境。 一、实现自主设计,海陆空模型制作活动要有明确的动机 每个同学在选择模型课前,应当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制作海陆空模型,你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其次,最好不要每人都去购买成品器材。Do it yourself !对,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模型制作的比赛中来,测试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加模型活动的竞争性。第三,要实现学生的自主设计,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有效手段,不要像文化课那样,把不同的学生教成一个模样。当然,模型课不能上成发明创新课,因为从指定的制作对象来说并不要求我们去创新,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制作技能,而不要期望自己在课程中会新发明一个作品。 最后,要采用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方法:保持简单、目标明确,这可能没有创造性,但我们的目的也正在于学会设计,提升动手制作技能,它能使我们同学自然而然地产生不断革新技术的创造欲望,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化繁为简,善于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制作障碍 模型活动要用到材料学、结构学、工艺学、空气动力学、电子学、无线电学和电动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因此一般中学的科技活动课在其他老师与家长眼里只是“剪刀加浆糊”、“锤头加榔头”、“锯子加斧头”,他们根本不会相信在中学里学生会有什么高深的技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分步实施。首先可以按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教授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学习时间。当老师的课堂教学完成以后,再重新分组,即把不同知识点的同学组成一个新的小组,那么这个小组通过合理的分工,分别从原理、设计、材料、绘图及动手制着等方面入手,就可以实现针对多知识点的复杂设计与制作,因为这是建立在前面知识基础上的再学习与深化,学生往往能创造出更有技术含量的作品。 在我校,学生们通过自身努力,利用常见的材料,已经制作出了几十件“飞机能上天、潜艇能入水”的作品,这都要归功于学生团队合作的教学尝试。 三、富有个性的设计,是模型课程的灵魂所在,是模型制作中的重头戏 初学者可能会在设计上遇到困难,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可以工作什么不能,但是我仍然建议先设计。设计的好坏是制作成功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把关,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作品一定不能进入制作阶段。 模型制作中的设计基本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选择设计 需汇总制作中所需要的各种附件名称、材质、数量、国标号以及用途等,形成附件材料单。材料可以多方获取。其实作品中用的最多的也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木头、金属、塑料、绳子、电线等)。 2.一定要有尺寸的设计 加工图需明确表明各种加工方式及各部位的加工尺寸,并在需要表达装配关系的地方配组装图,表达要求有三维特点,所有这些应该符合其实际的尺寸和比例。 3.要采用KISS方法,保持简单、目标明确,寻求功能成本的最优化 设计的同学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模型的性价比,力求使整个制作活动的造价与其性能、功能相匹配。 4.一定要是全面的设计 比如设计视觉效果要求,人员分工等。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专门人员从事设计工作,一份好的设计方案,不亚于一份好的制作样品的作用。 5.一定要是可行性的设计 应尽量保证原主题设计风格不变,即车就是车,船就是船,让别人能直接体会到。 6.应该考虑加工的难易程度及装配的可靠方便性,考虑好结构配套是否可以实现该功能,从而制定出更优的配套方案及合理的加工方案;要注重配套五金件、粘胶剂的选择,满足强度的要求 四、选择合适自已的设计工具软件 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的非课本知识量很大,他们总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见解,有很强的设计欲望,但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针对这种情况,如能在课堂上使用“CAXA”或者“SKETCHUP”等一些设计软件,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学年我校的学生在上设计课时就是使用该软件来进行,同学们在前几次的熟悉过程中很容易的学会了大部分基本操作,基本可以很好的把自己的设计意图画出设计图纸来。对于同学们完成的设计图纸,不管是数量和质量都比以前用徒手草图的形式要好得太多。下面是一些学生的设计作业: 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 利用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经验,我们改进了模型课的教学方式,并进行了近两年的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开设方案。 科技制作论文:高科技数字切割设备助力高效商业广告制作 随着数字喷墨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汇出现在我们面前:UV平板打印、特殊材质印刷、高品质打印、工业数字切割、异形切割……这些新技术也日益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行业和我们的生活。 目前,国内广告制作行业许多走在技术革新前列的先锋型商业广告制作企业,如上海康达喷画、上海柏连艾广告等公司近年来都添置了许多新型的数字喷墨印刷设备,近期又完善了印前数字流程及印后的高速数字切割设备,如UV工业平板打印设备、超宽幅UV卷对卷打印设备、Latex卷对卷环保型打印设备、ESKO高速数字切割设备、Caldera色彩及打印流程管理软件等等,以期以完整的自动化工艺流程为中国商业广告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整个行业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朝着工厂化、自动化、规范化、流程化、品质化、环保化以及输出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在全球市场上领先的数字化印后加工技术公司ESKO,拥有从设计、异形排版、成本计算到印后切割的完整流程解决方案,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效率和完美的跨平台管理模式。ESKO公司的高速数字切割设备Kongsberg(康斯博)是最受欢迎的数字切割机之一,号称工业数字切割设备中的“劳斯莱斯”,是展示架及展板制作生产线的主力军,也是ESKO最为畅销的印后加工系统。它可以提供不同于其他设备的切割材料的广泛适用性,同时智能易用的软件系统保证其生产的自动化、高效率以及精确度。它集合了高速、稳定、精确的切割制作特性,特别适用于那些“24/7”生产型商业广告制作的公司。其每分钟100米的线型切割速度使其成为市场上同类产品中的领先者,从而满足那些批量灵活、快速生产型企业的需要。 Kongsberg系列切割机领先于其他同类型设备的特点在于其高效率、自动化以及广泛的切割材料适用性。同时,与切割机配置的其他工具、如压力控制、高精确度的V切工具,针对瓦楞纸和泡沫的往复式震动刀具,针对固体材料的静态切刀,以及针对包装材料的压痕工具等,也是非常受客户欢迎而实用的工具。这也是针对商业广告和标识道具制作的完美补充,实现了全数字化生产流程的POP展示及短版包装的全套自动化作业。 ESKO的ArtiosCAD(雅图)及i-cut套件,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流程——从设计到印前、再到数字印刷以及数字化印后加工的自动化。即便是印刷公司收到的文档丢失重要信息甚至是出现错误,软件也可以自动地帮助纠正,从而实现有效的版面布局设计以及数字化印刷和印后加工,有利于缩短一些不完整文件的处理时间和减少材料的浪费。i-cut套件包括三个主要模块,i-cut预飞检查PDF文档的正确性,或者在加工之前发现并解决问题,i-cut版面设计和排版保证了加工材料的最大化使用效率,同时减少印刷次数,全面提高生产率。i-cutVisionpro保证切割与印刷图像的轮廓的完美拼合。 中国商业广告制作市场已经被全球广告业公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拥有完整流程和高效率自动化设备的公司必将赢得市场的先机。高科技数字切割设备也必将成为商业广告制作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该清楚看到这些高科技设备和自动化高效流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价值,让企业摆脱束缚,一同迎接这个新的工业革命的到来和拥抱新的市场机遇。 科技制作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科技体育模型的制作兴趣 〔关键词〕 体育教学;科技体育模型;制作兴趣;指导 科技体育运动是指不需要直接的身体对抗,而是运用特定的知识、技能与科技含量较高的器材展现运动成果和技术水平的体育运动。其主要包括模型制作、定向运动和无线电运动三类项目。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合理地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对科技体育模型制作的兴趣呢?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开展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活动之前,辅导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使学生明确科技体育模型自身的特点,让他们知道其与玩具的不同之处。组织学生参与这一活动应以学生自愿,不影响他们文化课学习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为目的。要使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身心得到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分析与实践能力 当代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因受家长的溺爱,部分学生在家中缺乏动手的机会,其分析问题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很差,做起事来杂乱无章,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制作科技体育模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做事的条理性。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必须先认真阅读操作说明,然后进行观察、比较,最后再进行设计、组装。他们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可逐步养成科技体育运动的习惯,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活动,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活动设计方面下工夫。如,开展手掷飞机制作比赛、美化家园的小能手比赛,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活动之中。其间,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建立健全活动管理制度,创设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按照活动方案进行活动。从细节做起,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使一部分学生丧失科技体育模型制作的兴趣,导致他们宁愿站在旁边观看其他同学制作模型,也不愿动手动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科技体育模型陈列室,以供学生存放、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并购置一些科技体育模型、模具、科普读物等,从而为这一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身作则,提高辅导教师自身素养 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活动中,辅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其一,加强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这一活动之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其二,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科技体育知识及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技能,具备较强的活动指导能力和科技体育运动能力。其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科学素养,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四、多元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班级是开展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校如果能将这一活动纳入到对班级工作的综合考评中,则会为这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模型制作兴趣。评价方式要由教师单一评价向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综合评价转变。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应严格遵循新课程理念,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考核,评价要点在于学生的活动表现、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及科学素养的提高等。 五、定期比赛,给予学生适当奖励 要培养学生科技体育模型制作的兴趣,教师还应组织他们定期进行比赛。如,手掷模型飞机、橡筋动力扑翼模型飞机、橡筋动力固定翼模型飞机、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比赛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可以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其间,教师要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对比赛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模型制作优良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从而促进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活动深入开展。 科技制作论文:从课外科技作品《梦系青花》的制作谈水墨在青花中的运用 摘 要: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而青花瓷釉质晶莹清亮,白中泛青,给人以清洁雅致之感,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民族色彩,是我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几年,由于古典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青花瓷在各种风格的设计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探究以青花瓷为素材制作的动画设计作品,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视角绽放青花的艺术魅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梦系青花》 水墨 青花 引言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而青花瓷釉质晶莹清亮,白中泛青,给人以清洁雅致之感,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民族色彩。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瓷面洁白晶莹,青花纹饰优美,色泽清新,幽雅苍翠。尽管只有“青”、“白”两种颜色,但能将写意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古人曾用“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作为青花瓷的真实写照。 被誉为“国之瑰宝,瓷质荣光”的青花瓷最能体现文人的诗意、画意和情境。“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未太极生。”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青花明净素雅,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追求浓淡、枯涩、空灵、清远的意境。青花瓷的制作起源和中国的水墨艺术密不可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使用单色进行描绘和表现。青花瓷在制作工艺中灵活地运用中国水墨典型的黑白体系表现手法,看似简单,却十分富有表现力。 一、动画作品《梦系青花》的创建思路 任何一个动画作品都要有鲜明突出的主题,这样才能吸引人,所以制作之前的构思就显得很重要。作者的制作水平和技巧都会在动画作品中表现出来,所以认真分析制作思路、制作方向等非常重要。动画作品在制作前要充分设计好动画脚本,即动画剧本,需要制定好所表现的主体,设计好分镜头及每个镜头的表现手法,制定好特效的制作方案,这样有利于后期制作,也有利于团队的分工合作。在《梦系青花》动画作品的制作中,至少有两种思路:一是充分考虑到青花瓷传承了水墨画的精髓,同样拥有兼收并蓄的绘画特点,意境十分优美。而水墨画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画风与中国人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不仅印证了中国儒家的伦理学,还涵盖了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禅语等。制作的作品从整体上要充分体现青花中水墨意境的美。二是强调细部特征的表现特征,在设定好一个动画漫游线路之后,按照该线路所要表现的青花纹饰单体的具体形象进行科学的纹饰单体的建模工作。在构思表现手法时,还要突出动画技术优异于实景拍摄的特点,可以利用在实物拍摄中无法完成的以虚拟表现的画面实现方法。 二、青花瓷中的水墨意境 要想在作品中充分体现青花中水墨意境的美,就必须了解中国水墨画与青花瓷的内在关系。青花瓷在制作工艺中灵活地运用中国水墨典型的黑白体系表现手法,看似简单,表现力却十分丰富。黑白体系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中国的绘画艺术,特别是水墨画艺术中的黑白体系,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一样把黑白体系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形成魅力无穷的黑白世界。青花瓷正是将这种独特的中华魅力巧妙地进行运用延伸,成就了又一个民族经典。青花瓷传承了水墨画的精髓,同样拥有兼收并蓄的绘画特点,意境十分优美。水墨画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画风与中国人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不仅印证了中国儒家的伦理学,还包括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禅语等。 水墨韵味悠远,变化精彩纷呈,整个创作过程充满无数的可能与悬念。它看似温润、淡泊、平和的外表下实则隐藏了一股不可撼动的稳固的力量。青花瓷白底蓝花,静静伫立,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子,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激情与律动;它的白,并不是单纯的白,而是白里泛青,犹如玉脂,看似简练却有不动声色的低调奢华;用色单一却不单调,疏疏密密、浓浓淡淡、浓浅相映、粗细相交,于一蓝一白间,创造出不同的意境,表达出作者的思绪,幻化出无穷的神奇。 三、青花纹饰中的水墨画 在《梦系青花》作品中青花瓷器纹饰是主要的展现部分。如何在作品中更好地表现青花瓷器中的纹饰就显得非常重要。青花瓷器的纹饰与绘画风格,是一部浓缩的绘画史,并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元青花的纹饰。元青花的纹饰构图丰满,层次有序,笔法干练流畅有力,勾勒渲染粗壮沉着。元青花瓷器绘画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与人物故事等,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元青花装饰内容有作为边饰的图案,如回纹、锦纹、龟背纹、变形莲瓣、莲花瓣里加折枝番莲、团菊、牡丹、流云,其他还有缠枝花卉、海涛纹、如意纹、如意纹内加海马、卷枝蔓草等。 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这种文化底蕴不可能一时体会得完全,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关注多留意,这样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每一种青花纹样,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作品的延伸。 四、在作品创作中巧妙运用水墨的技巧 “墨分五色”主要是指作画时用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表现不同物象的明暗、肌理等,所谓“五色”即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这在水墨画创作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在陶瓷艺术中与之相通的是青花分水,即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所显示浓淡变化与中国画的五色一样,在坯上分出各种深浅不同的层次,使单一的色料富有奇妙的变化,达到浓淡分明的艺术效果。因此,无论是中国画还是陶瓷绘画,彼此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就像是音乐,不论使用什么音符,一样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这就是艺术的相通性。 我们说,现代青花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又结合了一些现代审美理念,所以我们可以在古代文人画的基础上,把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和现代青花瓷的工艺相结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 科技制作论文:初中物理科技小制作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开放性的教学方式 物理活动课,不是随意的课外活动,而是课堂内外各种方式相结合的课程。教师的角色被摆到组织者和总结者的位置,应该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参与探究的开放性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等这样一个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使学生通过书本获得的间接经验和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相结合。老师和学生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建构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学生可以自我选择内容、自由组合、采用尽可能的方式,例如亲身实践、查阅书籍、浏览网页、观看科技节目、求助于家长、社区中心等获得的各方面的知识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和处理,最后课堂组织形式则以讨论、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加工处理,完成一个小实验、一个科学探索过程或制成一件小制作。例如,在一次学习家庭电路的过程中,林嘉俊同学提出:“老师,我们对家庭电路的知识只建立在理论上,感觉很空洞,我想做一个家庭电路的模型。”当天的下午我和他们几个同学把模型做出来后,我问他们:“现在还模糊吗?”每一个同学都会心的笑了,那是一种满足的笑。当我们学习到某方面的知识时,我们会组织学生参观有关方面的实践活动、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请有关方面的人物向学生们进行讲座形式的教育。例如:当我们学习到电子器件的知识时组织学生参观电子器件的制造工厂,让学生亲眼感受生产线上的实践;又比如学到有关电灯等器件的知识时,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Edison等发明家发明创造的一些片段,组织学生上网查阅中山古镇灯饰发展的情况,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艰辛,体验家乡建设、发展的成果,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努力学习的热情。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将最大限度地运用实验教学,为此我们建立了专门的活动教室,打破传统的教室格局,采用面对面的小组组合形式。 二、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现成的实验套餐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制作。在桌面上和抽屉里摆放着小实验工具“套餐盒”,盒内是生活中简单的材料。如:铅笔、导线、铁钳、铁锤、铁钉、水杯、胶水、木版、玻璃板、橡皮筋、蜡烛、纸张等等日常的简易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充工具盒,自由选择、结合实验材料,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物品演示多个课本上的实验和小实验。在此过程中,往往有的学生会制作出很多与课本的实验相关的有创新的制作的。例如:在去年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中,有部分同学找来了一些大可乐瓶子、打气筒、一些密封的胶水等,加上老师提供的细小玻璃管、橡皮塞等工具,决定做一个“水顶球”(一个利用大气压把瓶内的水压出顶起乒乓球的实验)。他们将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多次试验才做成功),然后自己想办法密封、固定,当时发现水柱很难竖直,他们想了很多方法,最后采用了某个同学提出的在可乐瓶子的底中央涂上一点红色,调节玻璃管使管的底部对正红点的方法才把玻璃管竖直了。还有卢淑贤同学在课堂上观看滑动变阻器的演示实验后,向我提出“老师我觉得学校的滑动变阻器操作不够方便,老师演示时,由于导体细小,可见度小,我想到一种比它还好的。而且如果成功的话,全班的同学都可以自己进行堂上实验了”于是她找到了一些电阻率适合的吉他弦,一些小钉子、几根导线、一个电池盒和电池,我们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把她想到的便携式滑动变阻器做出来了。而且在学校举办的小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经过这样的一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来自同一原理但不一样的制作。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些实验的器材最好是一些利用废品和日常工具可完成的,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动手也可以培养他们节俭和环保的习惯。 三、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制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制作的能力和创新的思想。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初步定出一个方案,然后辅导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思想的前提下加以修整。定题后,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这是一个把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实践中的创新过程,必须对学生给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帮助。例如:去年的活动中初二(10)班的陈金龙同学,他从课外书上看到一段关于“失真房”的文章时,他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马上想把它缩小做成一个小制作。他把设想告诉了我,看完那篇文章后我发现把它缩小不会影响到它的失真效果,于是大力的支持他去做,我们一起研究它的构造,查阅一些相关的文章和刊物,其间我向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一些必要的帮助。最后他成功地把失真房做出来,而且在这次学校的小制作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后来,他和同班的杨志斌同学两人在一次下雨天回家的路上,观察到雨点垂直落到雨伞中央部位的声音特别大,而落到倾斜的雨伞边缘则小得多,于是产生了创作灵感。能否减小雨点打到屋顶时发出的声音呢?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几经挫折,不断完善,终于完成了“消音雨蓬”的制作。“消音雨蓬”在学校小发明、小制作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林嘉俊、杨志斌、卢淑贤等同学所获得的成绩正好体现了科技小制作的成功,他们经常这样对我说:“老师没有你的教育,我们的学习还停留在理论上,小制作活动让我们懂得了研究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公开的评价 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其中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结合,尽可能挖掘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主要通过记录学生平时参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作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等进行形成性的评价。通过本校每年一度的科技节的小制作评比对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对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的认识程度等的综合性评价,作出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去年我们分别奖励了一批小制作:一等奖“失真房”、“消音雨蓬”等五个项目;二等奖“便携式滑动变阻器”、“水汽火箭”、“一纸顶千斤”、“多功能大气压演示瓶”、“双向楼梯灯”等十个项目;三等奖“投石车”等十五个项目。通过表扬让学生感觉到成功并非高不可攀,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特长。 五、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以物理为主的活动课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能力、科学探索能力、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提高,下面使实验结果小结: 1、通过调查统计:98%的同学喜欢活动课,其中90%的同学认为趣味性强,可以动手实验;82%的同学认为思维的灵活性有所提高;76%的同学经常会有一些创新的想法。50%的同学在课外喜欢动手制作或做实验。全部参加小制作活动的同学都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2、小制作活动的学习和制作,同学们的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使同学们养成了实地调查、实验、查阅书籍、浏览互联网、求助于家长等习惯。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六、问题讨论 我校的小制作活动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完善本课题的内容和方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参考,许多问题还有待指导和不断改正和实践。 科技制作论文:如何使用Illustrator软件制作科技期刊插图 摘要:介绍了使用Adobe Illustrator获取EPS格式文件的途径、步骤和EPS格式图形的处理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利用Illustrator软件的强大矢量图形处理功能制作EPS格式科技期刊插图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手段,可以明显增强科技期刊插图的清晰度和美观程度,插图的输出质量可以达到与正文一样的效果。 关键词:期刊插图;Illustrator软件;EPS格式。 国内科技期刊排版多采用方正排版系统,而其中大多数期刊插图都采用TIF等位图格式,所以图形、线条和字符输出质量都明显不及正文。随着北大方正排版系统的升级,推出的版本已经支持Illustrator软件生成的EPS格式文件,从而为科技期刊描图的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EPS(Encap sulated PostScript)是由Adobe公司设计的用PostScript语言描述的一种ASCII码文件格式。EPS称为封装(内嵌)的PostScript格式,它继承了PS的所有优点,且能够被无损地嵌入到其他PS文件中,所以很适合于用做插图文件格式。 Illustrator系统是由Adobe公司开发的一种矢量绘图处理软件,它能够以又快又精确的方式制作出彩色或黑白图形,也可以设计出任意形状的特殊文字并置入影像。用Illustrator制作的文件,无论以何种倍率输出,都能保持原来的高品质。它的操作界面及常用工具与Photoshop类似,所以,对于熟练使用Photoshop的编辑或描图人员很容易学会并熟练使用。此软件与EPS文件格式出自同一家公司,这使两者具有更好的矢量兼容性。 一、ESP文件的主要获取方式 1.直接调用 如果作者提供单独的矢量格式文件,就可以在Illustrator系统下用“打开”方式直接调用。在Illustrator CS版本下可以直接调用的文件格式有27种之多。常见的科学计算软件生成的矢量格式图形文件,多数都能被Illustrator系统识别,有的虽不能被识别,但只需要利用第三方软件作适当的格式转换,生成通用的矢量格式图形文件就能被Illustrator系统识别。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科学计算软件资源,也为期刊插图的处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对打开的矢量文件作适当的处理(后文将介绍)后,即可另存为EPS格式的文件。具体方法为:单击Illustrator选单栏中“文件”“存储为”,出现保存对话框,选择保存路径,键入文件名,保存类型选择“Illustrator EPS(*.EPS)”,单击“保存”,出现“EPS本地格式选项”对话框,设置数据,单击“确定”,EPS格式的转存文件保存。 2.拷贝粘贴 (1)选择目标插图。将目标插图选中,进行复制。选取对象可以是电子文稿中的插图,也可以是图形处理系统中打开的图形。使用相应软件选单栏中的“编辑”“复制”,也可使用方便的功能键“Ctrl+C”直接复制。 (2)在Illustrator中建立新插图。运行Illustrator系统,单击“文件”“新建”后出现“新建插图”对话框,对“版面设置”和“颜色模式”对话框进行设置后单击“确定”,出现新建插图界面。 (3)粘贴目标插图。在Illustrator激活状态下,单击选单栏中“编辑”“粘贴”,或用功能键“Ctrl+V”,目标插图拷贝入新建插图界面中。 (4)Illustrator下的编辑加工。可对整体图像进行放大、缩小,或对图形对象进行删除或增加,及其位置、大小、线条的粗细等进行精细加工。如不进行Illustrator下的编辑加工操作,则可以跳过此项操作。 (5)文件转存,方法同EPS文件存储方法。 3.底图绘制 有时作者提供的原图是非矢量格式,如果图片的质量再不高,就可以采用Illustrator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绘制,生成的新图片也可以成为EPS格式的插图。 (1)首先启动Illustrator并打开一幅要处理的线条图原稿。 (2)在软件操作界面右边的图层控制面板中新建一个图层,选择钢笔工具,并在画笔选项中设定线宽、顶点和转角的形状;放大原稿(便于准确跟踪路径),用钢笔工具描出原图中的实线。 (3)实线部分完成后,再在图层控制面板中创建一个新的图层,同上设定画笔形状后,选虚线,设定虚线与间隔的宽度,再用钢笔工具描绘出虚线。 (4)如有更多的线条,则通过新建图层和修改笔画选项来创建新的线条。 (5)所在图线描完后,删除原来的底图图层,并在重新描绘后的图上标注文字。 (6)全部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文件存储,方法同EPS文件存储方法。 二、用Illustrator处理图形文件的方法 1.去除游离点和剪切蒙版 由于有的图形可能存在看不见的游离点或剪切蒙版,必须去除,否则可能影响图形大小,导致发排后的插图长宽比例失调,形状失真,甚至会导致在北大方正排版系统中图形无法显示。去除的方法有两种: (1)选择菜单栏中的“选择”“对象”“游离点”(“剪切蒙版”),此时可以看到图形中看不见的游离点或剪切蒙版已经被选中,按键盘上的“Delete”键将其删除。 (2)使用“直接选择”工具(默认快捷键A),框选图形,找到游离点或剪切蒙版位置,再逐个用“直接选择”工具框选中游离点或剪切蒙版,并用“Delete”键删除。 有时会出现图形比实际可见的部分大很多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可见的部分图形较远的位置存在不可见的游离点的缘故(检测方法:按Ctrl+A选中全部图形,此时在“信息”窗口上可以看到图形大小,“W”后面的数值表示宽度,“H”后面的数值表示高度;再用“直接选择”工具框选中可见的图形,在“信息”窗口查看图形大小。如果前后数值相差明显,则说明存在不可见的游离点)。此时,也可以用“直接选择”工具框选中可见图形,在菜单栏“选择”“反向”,按“Delete”键删除即可。 2.修改图形中的线条 用“直接选择”工具并配合“shift”组合键,选中需要加粗或变细的线条,在工具栏中选择线条的磅数为0.5 pt,具体的磅数大小因不同期刊对图形的要求而异。对于同样粗细或相同描边颜色的线条,也可以使用菜单栏中的“选择”“相同”“描边粗细”(或“描边颜色”)来选中,再修改线条粗细或描边颜色。 (1)修改(或添加)虚线:选中需要修改的线条,在工具栏中可以看到蓝色的“描边”字样,选中“虚线”并设置虚线和间隙的磅数。 (2)修改(或添加)箭头:选中需要修改的箭头所在的线条,在菜单栏中选择“效果”“风格化”(Illustrator效果中的)“添加箭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线条始点或终点的箭头类型。 3.修改图形中的文字 EPS插图需要并且允许配以矢量字符,在输出EPS文件之前,应该对已有的字符进行编辑和补充。通过处理可使作者植入的矢量文字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可以选择跟正文一样的字体。 用“直接选择”工具并配合“shift”组合键,选中需要修改的字,此时在工具栏会出现字体工具,可以通过调整参数修改字体类型和字体大小。图形中的汉字,最好选用与期刊正文完全相同的字体(如方正书宋);字母和数字最好选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如果图形中字母存在斜体,所以字体类型中选择“Italic”,这样所选择的字母即为斜体了。 由于Illustrator中植入的字符有些不能直接在北大方正排版系统中显示出来,所以编辑好的字符需要作“轮廓化”处理。在菜单栏中“选择”“对象”“文本对象”,选中需要轮廓化的所有字,右键选择“创建轮廓”(Ctrl+Shift+O)即完成了字的轮廓化工作。也可通过“直接选择”工具并配合“shift”组合键选择需要创建轮廓的字。这样处理后,字符变成了矢量图形再输出EPS插图,避免字体的嵌入,在发排时也不需要调用终端上的相关字库。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文件保存 考虑到与北大方正排版系统兼容性问题,制作的Illustrator文件的保存类型为“Illustrator EPS”,即文件的后缀名为“.EPS”。EPS图形文件主要用于北大方正排版系统的图文混排,保存的版本应选择“Illustrator 8 EPS”的保存版本。如果选择其他版本保存的EPS格式文件,可能不会被方正排版系统识别,会造成图形显示不出来,发排后的插图将成为空白图形框。 为了方便修改,建议在字符“轮廓化”前后分别保存至不同的文件夹,轮廓化之前的文件主要用于后期排版、校对中方便于对图片中字符的修改,它对保存版本的选择不必特别要求,默认即可。 2.颜色模式选择 由于目前彩色插图采用的是CMYK四色印刷,因此制作的EPS彩色图形要确保为四色模式,否则在发片时会出现错误。在新建图形对象时,在“新建文档”对话框中,要将“颜色模式”设置为“CMYK”。在处理已打开的彩色图形文件时,需要特别注意色彩模式的转换,将专色转换为四色。具体方法为:“文件”“文档颜色模式”设置,将图形对象的RGB颜色模式转换为CMYK模式。 3.处理文字时的图形大小 在图形处理时,建议将图形实际大小调整为排版时的图形大小,这是为了使Illustrator中设置的字体大小,不因排版输出时图形的缩放而造成字体大小发生变化。 4.其他 (1)在排版系统中使用Illustrator生成的EPS图形文件,其方法可参考相应的软件使用说明。如,在飞腾4.0版本中使用EPS文件,方法同使用TIF格式文件一样。在书版10.0版本中使用EPS格式文件的命令为: [|PS,[,][][][][#][%][:]|] (2)Illustrator用来处理Auto CAD、Grads、Microcal Origin、Excel等软件绘制的图形非常方便,这些图形都能被Illustrator以矢量图的形式识别。然而有些作者由于对编辑行业的不了解,以为提供的图片无需修改,从而错误地将原本易于使用Illustrator处理的矢量格式图形转变成位图格式,给插图的编辑加工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科技制作论文:以校园科技节节目制作焕发学校主题活动魅力 摘 要:在组织开展校园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能够亲历体验的好主题,往往决定着一项活动能否成功。校园电视节目由于其画面直观、形象,内容通俗易懂,在为儿童提供多感官体验的同时,也陶冶了儿童的审美情操,特别受学生的喜爱。优秀的电视节目形式对开阔孩子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认识能力非常有教育意义。如果主题活动能以电视节目形式为载体,将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和主题活动有效整合,从“定主题、演节目、说新闻、考知识”的方式来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有所收获,不失为一条极佳的途径。 关键词:校园电视节目制作;科技节;主题活动;有效途径 校园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具有传播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求知欲旺盛的儿童起着增长见闻、开阔视野的作用。在校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发展意识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从栏目的策划、采访到摄像、主持都将活跃着学生的身影。如果能将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形式运用到主题活动中来,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有所收获。本文试以学校科技节节目制作为例,探讨开辟主题活动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一、“焦点访谈”法――定主题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必须与社会生活相合。现在的电视节目中,访谈节目越来越多,而且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比如:“焦点访谈”“杨澜访谈”“鲁豫有约”“咏乐汇”等等。这些访谈节目往往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话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于从中挖掘主题,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亲历体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学会与人交往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能够亲历体验的好主题,往往决定着一项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选择活动的主题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借鉴访谈节目的做法,让学生观察和采访学校和当地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人们的不同看法,然后通过讨论确定主题。 比如,在制作学校科技节节目前,我首先组织学生去访一访学校里的老师、同学,家里的爸爸、妈妈等,了解学校和家长目前最关心的问题。结果,对60名孩子的采访中,有48名孩子都表示,最近学校正在开展第三届科技节,科技节活动是学校的热门话题。围绕着科技节活动,每个班级、每个年级里都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对活动内容、评选出来的“科技小明星”,老师和同学都热衷讨论。于是,通过学生自己的采访,我们达成共识,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研究主题――学校科技节。当然,由于是在学生自己的采访下确定的时下最流行的活动话题,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是激情高涨了,并且他们仍然会处在一个继续采访和调查的学习过程中,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在确定好“学校科技节”这个活动主题后,我按照“焦点访谈”的做法,让学生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命名,如制作《科技小实验》节目的研究小组,命名为“小云访谈”,访一访同学们在做实验过程中的趣事、得到的收获等。在这个访谈节目的策划中,研究小组的成员在准备什么问题、邀请什么嘉宾、如何应对节目现场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了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梦想剧场”法――演节目 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欲望,也都有表演的天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特别渴望有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很多人都喜欢看综艺类的电视节目,比如:老毕的“梦想剧场”、李咏的“非常6+1”、还有滑稽的“乡村大世界”等。这些节目都突出了观众的参与性,为广大表演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观众自己唱主角,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我们的主题活动也要增强全员的参与意识,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注重活动参与性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所有学生上台表演创造机会。校园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方案的制订、节目的编排、录像的采编、拍摄脚本的编写、演播厅的布置、活动的组织、现场主持等工作人员均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无论参与的学生擅长什么,或是对什么感兴趣,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因此,在制作学校科技节节目前,我就借用了“梦想剧场”里的那句经典口号:“梦想大舞台,有才你就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进行自由选择,建立各制作小组。我要求各个制作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一起合作完成一个与科技节有关的电视节目。一期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经过许多工序,由许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如专题片《自制泡泡水》的录制历时近半个月,有20多名工作人员,5个六年级班级参与其中。在节目准备阶段,大家合作收集电视素材,一起对资料进行推敲,确定节目的形式与风格;在拍摄现场,边拍摄边沟通;在后期,一起探讨片头、特技、配音、字幕等内容,精诚合作,为这期节目出谋划策。在这个自发组织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热情、智慧、能力已经完全得到了证明,他们自己研究体会到的教育更是不可估量。这个“梦想剧场”,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还战胜了自己胆怯的心理,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善于挖掘他们的潜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次活动中,那些后进生也表现得非常积极、突出。 2.注重形式多样化 一个活动主题我们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其形式可以是“说、看、动”相结合,这样就能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从而创设活跃的活动氛围。由于学校科技节的节目形式丰富,播出的内容反映的是学生的生活,加之科技节节目中的演员都是学生身边熟知的人,学生便想看、爱看,极易对此产生兴趣。此次学校科技节的节目形式真是丰富多彩,有专题片《最有趣的挑战实验赛》,学校电视台对“纸陀螺竞时赛”“扔不破的鸡蛋挑战赛”等科技挑战赛进行现场直播,这些精彩的挑战实验吸引了所有观众,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屏住呼吸,期待着实验的结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有纪录片《“火箭”的诞生》,记录了一个学生从自制火箭到试射成功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观看这期节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研究探索问题,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还有家庭DV《鸡蛋的沉浮》,一位学生在家里做这个科技小实验时,请家长帮忙把整个实验过程拍摄下来,然后通过校园电视台播放给全体师生观看,看着这位学生专注实验的身影,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解说,观看电视的学生沉浸在浓浓的科学氛围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了表演的乐趣,还体验到了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只要学生有好的创意,且切实可行,校园电视台都可以为他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与能力的实践舞台。 三、“小强热线”法――说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向公众传递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爱收看新闻节目,比如“小强热线”“师爷说新闻”“1818黄金眼”等等。因为节目中有大众所关心的话题,并能了解一些身边最新的生活动态和一些奇闻乐事。将这样的体裁,通过学生的编排和创造,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 在制作学校科技节节目时,我模仿“小强热线”的做法,先让学生自己推选一位队员来做新闻主持。结果,大家一致推选一位叫丁晨可的队员来做节目主持人,并将节目取名为“小丁热线”。丁晨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编排报道了一则《城北小学“体验科学 快乐成长”活动在城市广场火热上演》的新闻。报道结合了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图片资料,与解说同时进行展播,并且现场采访了参加活动的同学,手持话筒的小丁俨然一位电视台主持人的形象。节目主持人的台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临场应变的能力、调动现场气氛的能力,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不仅仅主持人,其他参与制作和配合制作节目的同学、嘉宾、现场观众,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提升。“说新闻”活动,不但发挥了班级活动的阵地建设,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让学生在浓烈的气氛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四、“开心词典”法――考知识 每一个少先队员都是好胜的,赛一赛、比一比对他们来讲都特别感兴趣。如今这样的电视节目也层出不穷,“开心词典”“超级大赢家”“超级辨变辨”等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小学生喜欢挑战,喜欢参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因为知道有知识问答环节,学生的求胜心理一定会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周围的一切,并不断地去主动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为求成功而努力。这样既丰富了主题活动内容,还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制作学校科技节系列节目时,我们就安排了一期《科技知识知多少》的节目。学生在参与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都认真地做了赛前准备,从各种报纸上、网上和图书室搜集有关资料,还积极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通过广泛的调查访问、信息收集、专业知识充电、多方研讨等活动来推陈出新,形成了一种非常激烈的学习和讨论的氛围。《科技知识知多少》节目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进取。 综上所述,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就相当于一股“东风”,为我们老师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从中吸取构建活动主题的养分。将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和主题活动有效整合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通过“定主题、演节目、说新闻、考知识”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共同参与、团结合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科技制作论文: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程电控部分教学演示动画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研究了制作教学演示动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媒体软件Flash、Photoshop、Pro/E、3D max及Director制作了交互式教学演示动画并应用于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演示;动画制作;实践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种体现,更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应用,可以促进教学观念与授课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变革,促进教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的变革,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随着多媒体技术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其中就包括教学演示动画。 为了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具体课程,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我们首先要分析课程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一、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程的特点 1.教学对象的特点 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的教学对象从年级上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从专业上分主体应是理工类的学生,此外还有少量经管、人文类的学生。 对于大一、大二的理工类学生,他们还处于基础课的学习阶段,专业课几乎没有接触。 这时他们参加选修课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学生科研立项及业余科技活动的好奇。对于经管、人文类的学生,他们能参加这门选修课,除了为获取毕业所需的学分外,更多的是为了开阔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总之,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教学对象的共同特点是,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望强,对动手实践、参与业余科技活动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专业知识不成体系,不具备基本科研能力及缺乏经验,又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容易丧失信心。 2.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每学期1-10周开课,上课时间为周六全天,上午理论授课,下午动手实践。根据教学计划,每次上课学生都必须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并且教学模块之间衔接紧密。以电控部分为例,教学模块的设置顺序为:直流5V电源制作、单片机最小系统、智能小车驱动板原理与焊接、Protel电路原理图绘制、C51程序设计基础、流水彩灯控制、舵机驱动、直流电机调速等。如果学生在某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没有掌握全部的知识点,会直接影响他下一个教学模块的学习。 二、制作教学演示动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4学时的理论授课时间内,理解、记忆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并在随后的4学时内通过指导动手实践,使学生重现所有知识点,做到真正掌握。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上述目的。例如,在讲解直流5V电源制作的教学模块中,如果单纯依靠电路原理图,虽然可以使学生理解每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但很难对电源波形的变化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直观的印象;而且原理图上的符号毕竟不是真正的电子元器件,即使学生掌握了电路原理,但由于不熟悉元器件的特性,在电路焊接时经常无从下手。如果能在电路原理图上用元器件实物照片替代相应的符号,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电源波形的变化过程,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代多媒体技术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将文字、图片、模型及影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套交互式的教学演示动画。 三、交互式教学演示动画的设计与制作 下面以直流5V电源制作为例,简要叙述交互式教学演示动画的原理背景、制作方法及演示效果。 直流5V电源制作。直流5V电源的工作原理是,交流220V市电通过9V变压器后,进入桥式整流电路,电源波形由交流变成直流;220V极性电容起到低通滤波的作用,使波形变化幅值变小;稳压芯片78L05使电源波形稳定在直流5V;瓷片电容104起到高次滤波的作用,使电源波形更加平稳。 在教学演示动画主界面上,用元器件实物图替换了原理图中的符号。在授课过程中,点击不同的元器件图片,会出现相应的文字介绍及电源波形图,按照电流的走向依次点击,可以使学生完整、形象的理解直流5V电源的产生机理。 四、交互式教学演示动画的应用 对于参加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的低年级同学,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他们理解最基本的工程概念,掌握最基本的工程方法。如果单纯借助于文字、理论公式或工程图纸,很难让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某一概念或方法的本质。交互式教学演示动画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教学中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首先对基本概念、方法做概述;然后运用教学演示动画分部讲解,将理论和实际效果有机结合,使学生加深印象;接下来学生可以参考演示动画及教材进行动手实践,完整地掌握一个教学模块的全部知识点。 在2010-2011年春季学期的科技创新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学演示动画融入理论授课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参加课程的学生分为41个小组,最终有34个小组完成了所有的教学环节,做出了实际作品(程控小车),成品率达到了82.9%。 科技制作论文:科技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中演示型CAI的设计制作及应用 摘要: 本文从科技素质教育课程的特点出发,阐明了CAI课件在该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演示型CAI课件的设计制作方法,最后以科技素质教育课程之一的《生命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的内容证明CAI课件的应用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CAI课件 设计制作 教学应用 效果反馈 1. 引言 以提高文科院校大学生科技素质为目的的课程是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在内的综合性教育课程,其中科学知识是有形的可量化的内容,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却是寓于科学知识的传媒之中。所以教与学是进行科技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平台支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具有教学信息可重现、表现手法多样化的优点,从而成为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随着各高校多功能教室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了CAI教学。而CAI教学的重要问题是课件的制作,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对教材内容把握全面而又有一定的制作技巧的教师才能制作出较高质量的课件。 2. 演示型CAI课件的设计制作 演示型CAI课件是教师课堂授课所用的一种多媒体课件,因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接近,而成为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不同于教科书和讲稿,其主要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一套优质课件除应遵循科学性、教学性、可操作性、简约性、艺术性等原则外,还应具有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操作简单直观,便于日常维护与修改的特性。 心理学家Trechler对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占知识总量的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相关联,而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60%;单用视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70%;如果听觉和视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这充分说明了视觉和听觉对学习的重要性。演示型CAI课件教学能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看课加听课,这种形象、生动、自然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还达到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学生在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的同时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2.1 课件制作所用软件的选择 用于演示型CAI课件的制作可以基于多种软件,如Word、Authorware、PowerPoint。通过分析比较我们认为: Word简单易做,文字信息及图像信息都能很好地展现,特别是“显示比例”调节功能,使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屏幕上字符的大小并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内容。但对于某些科技知识,如生命科学的微观内容的动态画面无法实现,复杂的实验过程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程序无法演绎。 Authorware做出来的课件虽然具有交互性,但教师在讲解过程不能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内容及强调重点,且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制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PowerPoint是一种专用于制作演示用的多媒体幻灯片的工具,它以页为单位制作演示文稿,然后将制作好的页集成起来,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利用PowerPoint,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各种文字,绘制图形,加入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各种媒体信息,并根据需要设计各种演示效果,且随时可以进行修改。上课时,教师只需轻点鼠标,就可播放出预先制作好的一幅幅精美的文字和画面,并能通过设定链接按钮进行调选所需要的文档文件、动画文件、视频文件进行播放。 基于以面授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于100人的综合教学班,PowerPoint是制作演示型教学课件的最佳软件。 2.2 课件内容的收集 通过对科技素质教育课程的教材选定及内容把握,在制定了教学大纲及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已有讲稿,界定了文本内容、图片内容、动画内容及视频内容。 文本是课件中不可缺少的构件。包括讲稿中的各标题、知识性概念、定义及必要的解释性内容,如引导性解释、图片的简要说明等。在选择文本内容时考虑到很多学生喜欢满片记笔记,这必将影响听课效果,因此尽量显示少量清晰的文本,做到选择词汇准确、简明扼要、易产生联想。 图片是构成多媒体课件的可视元素。静态图片是课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来源有利用平板彩色扫描仪将所需图片输入到计算机中或从网上搜索。 动画是多媒体中一种重要的图像表示法,它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生理现象,快速播放一系列连续图片,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收集过程是将静态图片进行分解,压缩成后缀为JPG的图像文件存储后备制作时调用。利用PowerPoint 2003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可将静态图片进行分解,再按有序的步骤及路径随鼠标的点击而出现。 视频是CAI课件的辅助元素,选择与教学相关的科学教育影片中的某些片段穿插在知识点中播放,不仅可以使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化,还可以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掌握知识。利用Windows Movie Maker将与教学相关的科学教育影片中的特定内容进行剪辑制作后保存,即可成为小影片供制作时链接。 2.3 CAI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好的课件来自于成功的设计,每一堂课都应有核心的内容。如何针对核心内容设计出具有创意而又新颖的教学课件,是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意图的根本,也是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同时也能说明教师对该堂课在认识上、理解上所独具的特色。例如课程之一的《生命科学》的课件制作。该门课所选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的大学生文化素质书系中的《生物工程与生命》,该教材内容编排的特点是向大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最先进和发展最迅猛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支撑这些技术的基础理论。鉴于科技知识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不论新旧总是不断地被进行着验证、修改,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应在教材基础上有所扩展。但根据课程的性质,该课程只设置了36课时,这就要求课件制作时不仅要解决生命科学领域晦涩枯燥的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生命奥秘的微观领域不可视的问题,生命科学中的某些实验过程,以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原理在课堂中的展现等,还应解决课时与信息量之间不成正比的矛盾。 2.3.1 统一背景的制作 PowerPoint虽有自带的设计模板可作为背景,但为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我们自制了各章的统一背景。制作方法是首先选择适宜的图片(均是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如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室、细胞、人体身份的认证、DNA结构的确立等),然后新建空白演示文稿,单击菜单栏的插入按钮,选择下拉菜单中的图片/来自文件,然后在给出的对话框中查找并选择预先保存的图片。将插入的图片放大到与幻灯片版面等大,打开图片编辑器,单击颜色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冲蚀,即可将图片设置成半透明状。接着在图片的上下各绘制一长条矩形做边框,并为边框选择合适的颜色。上边框的宽度略大,添加上章节的名称。最后将上下边框及图片一起选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组合,则一张背景图片即制作成功,将其予以保存以便调用。 2.3.2 投影内容的组织及编排 投影内容组织得好,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讲课思路,也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要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选取和组织投影内容时,可以按以下几点做: 2.3.2.1 简明扼要。 CAI教学课件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一个由丰富、准确的科学内容和鲜明完整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的作品。因此应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讲授要点,使投影的内容简单明了,主次分明。 2.3.2.2 合理的页面设计。 良好的页面设计对激发学生使用课件的积极性和有效地与计算机交换信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字颜色与背景的匹配应合理。鉴于多媒体教学投影所用的都是白色幕布,文字投影到屏幕上时其对比度比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要差很多,并且计算机产生的字符属点阵型字符,经投影放大以后字符的清晰度又进一步打折扣,因此字体颜色的选择首先应考虑投影效果。视觉艺术中的色彩对比研究告诉我们补色对比是最鲜明的色彩结构,因为互补色可建立完美的色彩视觉平衡。根据课件背景的色系较浅,字体颜色宜选深色的红、蓝、黑、绿。在文字的字型选择方面我们兼顾了视觉效果和美感,大标题用楷体,正文用宋体,字号选择注意教室后排学生的视觉。鉴于多功能教室的投影屏幕的规格根据教室的大小分别是120英寸(60人)、150英寸(120人)、180英寸(多于240人),经反复对比,根据不同字型、字号在投影屏幕上放大的情况,以后排学生正常视力为标准,选择了幻灯片上标题字为32号(小标题为宋体时)或36号(大标题为楷体时),正文选28号字。 在内容的排列方式上,为了突出重点,把教学内容放在屏幕最显著的位置,但由于在投影过程中难以做到常规教学中的“逐字”展示,而过多的暴露往往会造成学生先入为主的感觉,不利于他们积极地思考,因此屏幕信息的出现是一次操作(单击鼠标左键)呈现一个信息,讲解完毕再进行下一次的操作。对于某些特殊操作步骤则给出有关下一步操作的指示信息,例如:在按钮上注写必要的文字予以说明作用,对于有些超链接则直接选中文本,利用字体颜色的改变加下划线提示超链接操作。 2.3.2.3 使用插图、动画及视频有明确的目的。 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只有当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时,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由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中,通过视觉而获得的知识是83%,因此适时地插入与教学内容匹配的图片、动画及视频并配以语速适中、声音响亮的解说,就可以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掌握科技知识。 动画是利用PowerPoint 2003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制作的。虽然这种动画显得呆板,但可以随着讲解分步实现,这对于大学的教学是一种良好的尝试。方法是在幻灯片中插入扫描后经处理、分解及保存的图片,根据需要对图片进行适当的缩放,选择透明背景,再利用PowerPoint 2003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选择进入方式为“出现”及动作路径为“直线"或者“曲线”,并将其定义为“从上一项开始”即可实现。一个完整的动画过程少则4―5个图片,多则十多个图片,因此这对制作过程的细心和耐心也是一个考验,而这种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素材。 3. CAI课件教学应用及效果反馈 3.1 教学过程的应用 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要求来看,传统的讲解加板书的推理论证过程,才是课堂上最精彩的部分。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些需要详细分析、仔细推导的过程,应该通过使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在大屏幕上现场进行演绎。而生命科学教学中需要详细分析、仔细推导的内容不适宜现场演绎,虽然在制作过程中已表现在幻灯片上,但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可充分利用PowerPoint放映中指针转换功能,对需重点阐述的内容将指针换成画笔,一边讲解一边在投影屏幕上的重点内容处作记号。 3.2 教学效果反馈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清晰规范精练的文字对学生造成了多种感观刺激,不仅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力,还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某些理论的解释画面经历了静态画面、动态画面及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板演。为了对比三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蛋白质合成”,来进行教学后的效果反馈(见下表)。 分析: ①所用时间:传统教学用时最长,因为除了必要的板书,还需边讲解边画出翻译元素及过程。静态画面用时较少,是因为省略了板书及绘画过程,但为了使学生的视线、思路跟上讲解速度,每一过程间有一定的停顿。动态画面用时最少,是因为文字和图形随着鼠标的单击操作、教师的清晰讲解而适时出现。 ②课后思考题的正确率:静态和动态的媒体教学相差不多,但与传统教学相比相差最大的是对三种RNA的认识,原因在于直观表象胜于口授,对于指出教材P135所述翻译的错处,动态与静态表现出差异较大,原因是人的视觉暂留生理现象与看课加听课的效应综合的结果。 4. 结语 CAI课件的应用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课教师只有通过对教学情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的深刻理解和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才能制作出适应课堂教学的精品课件。但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注意教学方法,当不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科技制作论文:浅议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画笔制作工艺的改造 摘要:画笔在欧美有着广大的市场,学生自小学开始就普遍使用,良好的艺术氛围使更多的人一直保持着绘画的爱好和习惯。国外市场对画笔的需求量很大。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国是画笔制造大国,出口量占世界总销量2/3以上。但作为传统手工工艺产品,画笔制作的工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达到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效果。 关键词:现代科技;传统工艺;画笔制作 中国的画笔制造行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品种产量大幅增长,以及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中国生产的画笔类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市场,还远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客观的分析,就目前来说,中国成为世界制笔大国也仅就制笔生产的数量而言。2008年中国出口各类画笔12.17亿支,出口创汇仅7 615万美元,平均每支笔的出口价仅为0.063美元。由此可见,中国的画笔类产品档次低到何等程度。中国出口这么多的画笔类产品,但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一只响当当的中国制笔品牌,因此,改造中国的传统的画笔制造业及其生产工艺已迫在眉睫。 一、画笔及其制作工艺简介 画笔是一种专用绘画工具,一般笔杆多为木制,笔毛为猪鬃,也有少数狼毫和化纤的。得心应手的画笔,能给艺术家的工作带来情趣,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绘画艺术以及家庭主妇和各类艺术爱好者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 (一)画笔形状及功能 1.圆形画笔:最古老的一种画笔。它有一个钝的笔尖,可用来制造较圆润柔和的笔触;小号圆形画笔可用来勾线,侧锋使用能出现大面积的模糊的色晕,也可用于点彩技法。 2.平头画笔:扁身平头画笔直到19世纪才出现。用于制造宽阔、拖扫式的笔触;可用平头侧边画出粗糙的线条;转动笔身进行拖扫式用笔,可出现粗细不均的笔触。 3.榛形画笔:扁身圆头,又叫“猫舌笔”。兼有圆头、扁平两种画笔的特性,但难以控制。在表现曲线状的笔触时,它是一种更优雅、更流畅的画笔。 4.扇形画笔:属于新型特制画笔,笔毛稀疏,呈扁平的扇状。用于湿画法中的轻扫与刷,或柔化过于分明的轮廓。喜欢薄画法的画家常使用这种画笔。使用扇形笔揉色时,必须保持清洁,否则会妨碍它的灵巧性。 (二)画笔型号与材质 画笔型号与用途的关系最为明确。大型号画笔通常用于制作大笔触肌理和铺大色块,而小型号画笔通常用来画细线与色点。鬃毛等硬质画笔大小型号齐全,貂毛等软质画笔一般没有大号笔,而扇形画笔(多为鬃毛或人造毛)则没有小号的。 1.鬃毛画笔:多为猪鬃,弹性强、结实、有强度。着色时常会留下鬃毛印痕,能挑起浓稠的颜料。可搓、擦、刷,一般不会出现笔毛粘在一起的现象。多用于厚实的有笔触肌理的画法。 2.貂毛或獾毛画笔:属于高级画笔,软硬适中,着色时较柔和、均匀,没有笔触痕迹,适于画面的细部刻画。松鼠毛、猴子毛画笔也属于软毛画笔。 3.牛毛和骆驼毛画笔:属于软毛画笔,多用于罩色。 4.人造毛画笔:具有貂毛、獾毛等高级画笔特性。人造毛可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画笔,这种笔既能柔和局部颜色,又能进行细部刻画。但它不能放入水中浸泡,其毛在水中易变形。 除上述产品而外,通常所说的画笔还包括下列两种型号:(1)板刷:特别适宜画大幅画,有时小板刷可替代大号画笔使用。板刷另外一个作用是给干透的画面上光。(2)绘画滚子:用来铺开颜色和创造质感。使用绘画滚子从刚画过的地方轻轻滚过可以将笔触压平,并使颜色扩散开来,产生其他绘画工具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画笔制作工艺 画笔通常由笔头、笔管和笔杆三部分组成,其制作过程中首先三部分各自独立完成,然后将成型的笔头装进笔管(并由特殊胶水粘牢),最后将它们与笔杆配套,完成整枝笔的组装。 由此可见,画笔制作工艺的要点首先在于对于各种毛色的笔头处理,其次在于对包括铜材、铝材以及塑料材质的笔管加工,最后是木杆、塑料杆以及有机杆等笔杆的表面处理。 1.传统的笔头处理方法纯粹沿袭国画及书法中毛笔的制作工艺:即首先将各种笔毛在水中浸泡,漂洗后再进行梳理,清除浮毛、杂毛,然后开始手工分毛,根据型号大小分出均等数量的笔毛,用细绳或细线扎好,等待装入笔管。 2.笔管的表面处理工艺相对复杂一些:铜质材料通常需要电镀,使其表面发亮,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而对于铝质材料而言,仅仅将表面抛光打磨,进行简单的表面氧化处理就可以达到效果了。 3.笔杆的表面处理工艺相对较为烦琐而复杂,也最耗费人工:首先要打磨木质笔杆,使其表面平滑,然后手工打底即上1~2道底色,然后要根据需要在上5~8道面色,要求更高的还要再罩上一层光油,以达到晶莹剔透的艺术效果。 由于上述工艺基本依赖手工操作,除了生产能力的局限性和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有就是很难保证产品工艺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因此,要争取成为名副其实的画笔生产制造大国,能够真正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在画笔制造工艺方面花大力气,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文化传统产业。 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画笔制造工艺的主要内容 技术工艺,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是否能不断领先于竞争者的重要指标依据。随着中国画笔市场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核心生产技术应用与研发必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了解国内外画笔生产核心技术的研发动向、工艺设备、技术应用及趋势对于企业提升产品技术规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关键。 (一)笔头处理方面 用化学浸染法取代纯净水漂洗法。传统的漂洗需要相当长时间,而且未必能够洗净笔毛中的杂质。国外技术人员经过长期跟踪研究和调查实验,发现在水中添加某些化学成分不仅可以加速漂洗时间,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清除杂质和污垢。运用这一工艺处理后的笔毛,爽滑平整,甚至可以免掉原先必不可少的手工梳理一道工序,从而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尤其是对高档猪鬃笔毛的处理,在经过高温蒸煮并使用特殊化学溶剂浸泡后,笔毛会自然收缩成环状(即所谓Interlocked),不仅吸墨性能增加,更可以在若干次反复使用后仍然保持收拢的峰型。可以断定,这一技术在画笔行业的普遍运用和推广,必将大大提升中国画笔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并提升中国整体行业的实力和形象。 (二)笔管处理方面 中国笔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水平明显不及国外。画笔制笔行业的电镀大多采用传统的陈旧工艺,镀层质量不能保证。目前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颖的电镀工艺,如脉冲电镀、高速电镀、复合电镀、震动电镀等,这些高新技术都可引入中国画笔制笔业的表面处理。 针对铜管表面电镀工艺而言,目前国际上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镀行业。应用计算机与近代分析技术结合,对电镀工艺进行控制。除电镀时间、镀液温度外,还对镀液的PH值、金属离子浓度,添加剂的消耗速度进行测定、调整和维护,使工艺能控制在最佳状态,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目前国际上激光技术在电镀中也得到了采用。利用激光能影响镀层结构,使晶粒细化,改善镀层质量,采用计算机控制激光束运动轨迹,还可以得到预期的复杂几何图形,不采用屏蔽便可进行选择性电镀。我们画笔制笔行业也可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应用于制笔电镀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制笔的电镀质量。 针对铝管表面处理工艺,目前国外已研制成功不锈钢着色工艺。采用化学着色法、电化学着色法、高温氟化法、有机物涂复法,气相裂解法以及离子沉积法等工艺在不锈钢表面进行着色。此项技术也可引人我们画笔制造行业,以提高笔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水平。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金属漆涂复于铜质或铝质笔管的表面,以提高产品表面的光洁光亮度,从而达到提升产品档次的目的。 (三)笔杆表面处理方面 中国木杆的制造历史已近八十年。如今中国木质笔杆的年产量是全球之最,笔杆的品质处于世界的中游,尤其是笔杆的外观(涂料的涂布与表观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相对国际名牌油画笔外观铮光发亮,看似塑料涂层,中国的笔类产品外观短期内光泽度和丰满度等尚可,但数月后失光产生了,笔的外观再也没有原先的光亮与丰满。为提高画笔木杆外观的光泽与丰满,防止失光的产生,应当从笔杆油漆、涂料等方面寻求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 1.封闭漆:木材均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它能吸收与挥发水分。虽然画笔木杆的木材经过变性处理及杆面涂布油漆,但木材的吐纳水分的本能未消失。画笔制造工艺规定笔杆制成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涂上油漆,不然就要产生质量问题。虽然笔杆已涂了油漆,由于现行笔杆底漆(配方与材料)的封闭不严密,随着水分的吐纳,木质纤维收缩,表面缝隙加大,漆膜随缝隙下陷而下陷,漆膜下陷之后导致表面不平整。因而表现出光泽下降,丰满度下降,所以应当选择一种分子量大、收缩率小、封闭性好而且抗水分渗透更好的树脂,这样就在基础上防止了木质画笔笔杆的光泽和丰满度下降。 2.底漆:底漆一般都是填充料量比较多的一类油漆,它的作用,一方面提高漆膜的丰满度,使木质的表面空隙部分得到填补,另一方面增加漆膜的厚度,提高表面的平整度,减少面漆的次数。底漆的颜填料也要求有一定的细度标准,只有当颜填料的表面积达到一定数值,才能降低油漆实干后漆膜表面的收缩量,从而保证笔杆表面的平整度。 3.面漆:面漆在木杆油画笔表面涂装中是关键的材料,面漆既为木杆油画笔五彩缤纷的颜色,又给使用者提供一种美的享受,为此对面漆提出如下要求:(1)面漆中所采用的树脂互相之间要有很好的相溶性,而且配方中所选择的溶剂要做到两个平衡:溶剂的溶解平衡和挥发平衡,这样才能降低漆膜实干时的收缩率,保证漆膜表面的平滑度。(2)面漆中所采用的颜料一定要研磨到一定的细度标准,而且要得到一个颜料颗粒分散稳定的体系(储存时的稳定性与涂布时的施工性)。如果颜料颗粒分散不稳定,随着时间的增加,颜料颗粒会出现返粗现象,这样就破坏了涂料的施工性能及笔杆表面的平滑程度,直接导致光泽的下降。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漆膜表面用光漆罩光,一般仍不能弥补光泽度的损失,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浮色发花现象。(3)面漆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填充料,因为填充料对油漆有一定的消光作用(它在油漆中仅仅起到降低成本作用),这样虽然面漆中的成膜物质增加了,但漆膜表面的光泽度有一定的损失。 4.光漆:光漆在木杆画笔中是决定外观最重要的涂料,它一方面为笔杆表面提供光亮如镜的漆膜,另一方面为漆膜提供一定的硬度。光漆的耐磨程度和抗划伤性能,同时亦是影响光泽的几多因素,光漆的光泽度与笔杆漆面的平整度有关,更与漆膜分子的结构性质有关。为此必须对光漆提出如下几个要求:(1)光漆中所采用树脂互相之间要有很好的相溶性,而且能为漆膜提供一定的硬度和透光度。(2)光漆中所采用的溶剂要做到两个平衡:即溶解平衡和挥发平衡,使所采用的树脂均处于溶解的稳定状态,而且在溶剂的挥发过程中,溶剂的混合物始终使树脂处于溶解的稳定体系,直至最后溶剂挥发完时各种树脂均能平稳地流平。这样才能保证光漆从湿漆膜到干膜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稳定的状态,而不因为光漆中某种树脂析出而导致漆膜的光泽下降。 (3)选择合适的助剂来增加光漆漆膜的手感,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上光以后的其他工艺,特别是不影响漆膜的重涂性。 5.针对其他材质的笔杆如塑料杆、有机杆等,可以采用自动喷涂及烫塑、印花等工艺,增强其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尤其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及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流水线喷涂工艺,借鉴到画笔笔杆表面工艺处理方面来,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能够极大地节约工人手工劳动时间,成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油画笔制造工艺的主要举措 1. 2010年9月中央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要求,以创新思维带动文化企业的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也是油画笔制造行业振兴的必由之路。 主席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画笔制造产业,必须提高创新意识,提高思想观念上的创新,要用世界眼光调整和改变思维方式,审时度势,提高创新本领,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全球化的重要竞争手段。为此,各制造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必须保证将年销售收人的3%~5%用于科技创新,并不断提高这个投入的比例。 2.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关键是人才。由于种种原因,画笔制造行业的人才流失现象很严重。要在行业内进一步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气氛。要千方百计留住现有的科技人才,加大对科技人员实行激励机制的力度,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现有的科技人员要加强培训,更新知识,从而促进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大力引进外行业甚至国外的科技人才,不断提高画笔制造行业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 3.重视信息,利用信息,不断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融人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升温,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利用显得十分重要。信息资源的及时获取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决定企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将决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争取主动,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从这种意义上说,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实力。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不断地从国外、从其他行业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画笔制造产业,给制笔产业以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科技制作论文:让课外科技小制作在“变”中闪光 当前我国中学基础教育战线上正在进行一场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这种课改在很多方面就犹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意味着处于新课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和调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要做到这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处于课改一线的教师们应该有一种捕捉灵感的思考习惯,哪怕是平时的一个现象、一个物体或书本中的一段话都可能是触发思维灵感的火花。例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个外国的电视节目《超级变!变!变》,看完后,我被这个看上去似乎是为了引人发笑而开设的娱乐节目深深地触动了。联想到我校课题组在中期评估中出现的一些困惑,猛然有一种豁然开朗、思维突变的感觉。 一、思想上的“变” 分析国外《超级变!变!变》节目中凸显的先进理念――做一名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学习者。 1.这种节目的出发点就渗透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参赛节目不一定要有多少深厚的科技知识,只要能够选用自己身边的材料以最少的成本完成一个任务的演变过程,它可以是一个物体的演变或一个现象的展示,也可以是一个有创新的科技小制作,不管科学成分的多少或档次的高低,只要能让评委和观众在“变”中觉得眼前一亮,就都能顺利过关,甚至可以得到高分。 2.节目的评价目标上也体现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在整个节目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只有表演者的激情参与,没有失败的沮丧,没有扫兴的冷场,更没有不文明的举动。在表演台上是表演者努力、尽心、放开的展示,而且时不时地在主持人富有幽默感的激励和赞扬语句中掀起一浪浪高潮;在台下,我们看到的是穿着平易近人甚至令人发笑的,但绝对没有板着脸令人胆战心惊的评委。他们同样不时用一些鼓励性举动和肯定评价伴随着身后观众阵阵的笑语和如雷的掌声中送给台上努力的表演者,让他们自然而真实地了解自己设计的节目有多大价值。 3.该节目真正做到了面对全体公民:其广泛程度令人吃惊,在参与的表演者中,既有富有创造精神的主流年轻人,又有很多热情且极为投入的儿童,甚至有老态龙钟但热情不减的老人,这不仅体现了这种节目的全民参与性,而且展示了老一代与新一代在创新理念上的传承和发展。 4.参与者的团体协作精神让人敬佩:在参赛的节目中,既有一个人的创新火花,又有两、三个人的小配合,甚至有七八个人的共同表演。表演分工和难度存在很大差异,但在表演过程中这些大大小小的参与者们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性与团体合作性让人吃惊。在表演中不管你处于哪个环节,有可能是观众关注的,也有可能是观察始终都不能看清脸的配角,但他们从不在乎角色的重要程度,也不在乎观众是否关注自己,他们只在乎团体的参赛节目能否获得成功,这种团体合作精神正是新课改中的一种努力目标。 二、行动上的“变” 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困惑,调整研究理念和方式――做一名思考和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者。 反思这些《超级变!变!变》中的先进理念,我想到了我校研究课题《课外科技小制作与创新教学》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困惑,终于得到了解决: 1.在活动目的上要“变”: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应以培养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意识为主,活动中的科技小制作作品档次和科学知识成分如何是次要的,我们要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通过自主活动得到主动发展。在活动中要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乃至终身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准备器材、应用相关知识真正自主设计蓝图、动手创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学知识走向用知识,从全盘接受老师、书本的理论到用实践验证这些理论并这些理论为基础走向创新的殿堂。 2.在培养目标上要“变”:对于将在中国土地上实现现代化的未来建设者来说,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在活动中必须集中力量认真地加以培养,否则活动的实施就与新课改总的三维目标相悖。 3.在活动方式上要“变”:课外物理科技小制作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践结合,集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但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在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听科普讲座、看科普电影、写科技小制作小论文的形式辅助小科技小制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还大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在“减负”后不至于无所事事,从而真正达到了“减负”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在评价内容上要“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程度,如用小科技小制作展、小科技小制作论文评选、创新奖、学习奖、科技奖、合作奖、进步奖等评价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方方面面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物理课外小科技小制作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乐意参加的第二课堂。 科技制作论文: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 【摘 要】 在小学生的所有学习课程中,科学课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课程。科学课的学习有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求知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他们未来的方向和兴趣选择。在小学的科技课上开展科技制作的小活动,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决定了知识最后产生的效用性。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在开展科技制作的活动时,应该合理地安排教学的目标和过程,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科技课上开展有效的科技制作小活动,来进行具体的措施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科技小制作;活动开展;策略方法 小学的科技小制作指的是,教师结合课程的一些科学知识与内容,来对里面的某一个科学制作进行模仿式的学习和实践;或者,教师给定一个课外的主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来进行自主的科技学习和探索。在传统的小学科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往往很少让小学生来进行单独的动手操作,而是自顾自的将一个实验的过程或者制作的方法和学生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和演示,这种单一的方式很难真正让学生提起对科技制作的兴趣,更加不易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和生活态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许多的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握整个活动的全局动态,要时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而整个课堂的大部分的主权需要教师来交还给学生。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在自己课堂上实施的科学教学的经验,谈谈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科技类小活动时的方法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和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实践类的小活动得到顺利、有效的开展。那么,教师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一定要放在所有教学策略的第一位。兴趣是帮助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一个坚实基础,人们可通过培养自己对一门学科的兴趣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天性喜欢丰富多彩的东西,对于抽象的科学知识理论的兴趣相对较低。不仅如此,他们处于低年龄段,自制能力差,注意力难集中,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展小活动以前,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活动,巧妙地设计游戏的流程,就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活跃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科学制作的兴趣。例如,我在教三年级的小学生学习雨衣裙子的制作时,在正式开展科技制作的环节时,我会先将自己提前制作的科技作品给学生进行展示和使用。雨衣裙子是一种简便式的雨衣制作,针对在日常的雨衣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雨衣的裙边被雨水黏住裤边从而打湿裤脚和鞋子的现象,我们会在雨衣的裙边加一圈泡沫的裙边,从而撑起整个裙摆,防止出现这个情况。我在课堂上演示了这个具体的状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后来的制作过程都能处在一种十分积极、主动的状态下。 二、创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针对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出现的课堂单一性的问题,我们从整个课堂的教学模式出发,创建一种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两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结合。即将在明确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的同时,还有力地加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关于这个课堂模式的创建,教师主要注意教学情景的创设。 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以及与教学科目相关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情境导入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明确告诉学生课程学习的知识重点是什么。然而具体的情境导入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内容去进行设计安排,在小学的科学小制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情景的导入使得课堂的教学环节得以轻松、自然地进行下去,易于促进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三、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法 分组学习合作法是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合适的分配,也是在开展科技小活动时的一个不错的课堂组织方式。它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群体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任务的完成。小组内由组长和组员来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制作,每个组员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例如,我教一些简易的科学模型制作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分组学习合作法。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法,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平衡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和水平,而且让整个教学的气氛达到一个不错的顶点,学生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把控好整个课堂的场面,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意见。 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充满着活力和乐趣。而学生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促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教师要注意灵活地转换课堂的教学模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利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能在合作性的探究学习中共同、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从而完善自身的学习方式。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让学生的兴趣变得持久而稳定。也就是说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设立目标,并且鼓励学生去积极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科技制作论文: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陈鹤琴老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提出了方法论。即: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科技活动中,小制作活动成为一项幼儿喜欢的动手活动,小朋友平时在游戏活动中就喜欢把各种盒子做成一辆汽车、一次性纸杯做成一朵菊花、卫生纸卷筒做成一个小丑娃娃……而这些活动也能使幼儿手指的小肌肉很快发展起来,动作变得协调而灵活,从而也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多种形式的小制作活动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有效地“导入”,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 科技小制作活动中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动手活动中去,感受科技的奥秘,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如果我们能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主动参与科技小制作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在导入环节中,教师显得非常的平淡,幼儿就会觉得整节课活动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从而失去了兴趣,导致幼儿不愿主动去学习去动手。 如我们可以设置情境导入科技小制作活动。在开展大班科技活动《魔盒》时,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思考:为什么老师的魔盒能成功放在桌边?让幼儿也产生制作这样一个魔盒的好奇心,有了进一步动手的欲望。将枯燥、单调的科技知识蕴含在情境中,就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科技知识的熏陶,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再如《升降小桶》活动中,鸟宝宝掉到陷阱里了,鸟妈妈该怎样救她的宝宝呢?设置这样一个情境让幼儿想各种可行的办法,从而引出幼儿对升降小桶的兴趣,尝试去动手制作它。 除了以上这种方式之外,还可以有提供合理的材料导入活动、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导入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和创设适当的环境导入活动等。只有导入环节设计得生动、巧妙,才能激发幼儿主动动手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合理的材料,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的材料。幼儿年龄小,他们喜欢摆弄任何东西,而小制作活动正好能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科技区中投放不同层次水平的材料。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自选材料来进行科技小制作活动。 例如:在科技小制作活动“瓶盖溜溜球”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制作完成,自己拧螺丝,自己打结等,那么在科技角内,他就可根据溜溜球的特点选择其他制作“溜溜球”的材料,进一步巩固制作技能。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则可以选择半成品进行制作,如为他们打好结的绳子等,他们的内心得到了满足,技能也慢慢有所提高。当幼儿拿着自己做成功的溜溜球互相欣赏、玩耍时,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制作活动,树立幼儿自己动手的观念 科技小制作活动主要树立一下自己动手制作的观念。激发幼儿自己制作的欲望。在活动中。如果教师看到了幼儿有了一点点的进步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表扬。让幼儿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幼儿就会非常有信心。推动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欲望。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小制作活动中,幼儿也需要老师的热情鼓励与积极参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讲到孩子心理特点时也指出“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可见鼓励的作用对幼儿有多么重要。当幼儿在制作完一个作品后,内心一定是非常开心的,他希望与老师、同伴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称赞。此时,如果教师用否定、嘲笑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的时候,幼儿一定会失去信心,会非常伤心,而反之,如果教师用鼓励的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的话,那幼儿一定会在这样的言语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做到想做,从不敢做到敢做。 四、一日活动,强化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科技活动中,幼儿时常需要使用一些简单的技能。如:我们时常会让幼儿进行撕纸、剪纸的活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由于刚接触剪刀,他们都非常想剪好,可是越是心急,孩子们就越是剪得不好,一条直直的线被他们剪得歪七扭八的,但是,我并没有怪任何一个孩子,而是提醒他们:“小心一点,当心别剪到手哦。”甚至我会手把手教他们。这样慢慢练习了之后,幼儿的剪纸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一条直直的线也基本都能剪出来了。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还会使用到糨糊、双面胶等常用的工具,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让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制作技能,强化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科技角中,我们也提供了各种工具,让幼儿自己去摆弄、去尝试、去发现,在不自觉中就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的动手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我相信,只有在平时生活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幼儿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作者单位: 昆山市西湾幼儿园 江苏】 科技制作论文:电教手段在幼儿科技小制作活动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教手段也逐渐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所谓的电教手段,意即电化教育手段,它是一种利用电化媒体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其主要方式包括:电子计算机、投影、电影、幻灯、录音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发散思维,提高幼儿在科技制作小活动中的创新探究能力,是值得提倡并加以推广的。 一、电教手段在幼儿科技小制作活动中的应用探究 教学案例一:自制传声筒 1.创设情境,成功导入 导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次成功的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幼儿教学亦不例外。幼儿园科技制作小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利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来为幼儿创设情境,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就“自制传声筒”的科技制作教学活动而言,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传声筒,然后问学生:“这些图片好看吗,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做出回答。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两个人利用传声筒传声的动态画面,并配备相应的声音信息,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传声筒呢?”这时,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会给教师一个肯定的回答,教师的导入目的也达到了。 2.分组合作,情境化教学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两个人一组来完成这次的小科技制作。首先,材料展示。利用电子计算机和投影为学生展示制作材料:线、两个纸杯、一个起子,并把材料发到每一组学生的手中。其次,播放录音。先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展示制作方法的文字信息:①用起子在杯底钻一个小孔;②拿出线,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打上死结。为了加深幼儿对制作方法的记忆,教师要利用声、文结合的方式,把制作方法用录音的形式让幼儿再听一遍。接着,合作实践。传声筒制作成功后,教师把传声筒的玩法用影视动画形式为学生进行演示,并适当进行解说:两人分别拿着一个纸杯,一人把耳朵对着传声筒,一人对着传声筒说话。然后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科技小制作实践活动,教师并作一定程度的总结。 教学案例二:会变色的花 1.视频导入 “会变色的花”是一项科学小实验活动,它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一定的科学小知识。在此之前,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方式把幼儿的思维引入到这个科学小实验活动中,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知识导入。就“会变色的花”这个科学小实验活动而言,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动态视频的方式来实现知识导入。视频中要呈现以下画面:两朵浅颜色的花,向其中一个花瓶中注入一定的液体,接着,注入液体的那瓶花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播放视频的时候,教师要在旁边对视频内容进行解说。视频播完后,教师要问学生:“两朵一样的花,为什么其中一朵花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幼儿会根据自己所见,回答:“因为其中一个花瓶中注入了水?”教师接着问:“什么水这么神奇呢,能使花的颜色发生改变?”这个时候幼儿的好奇心就被勾起,教师也成功实现了知识内容的导入。 2.实践教学 “会变色的花”是一项科学实验活动,幼儿自然是实践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这项实验教学活动中,首先,材料展示。教师利用计算机把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用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幼儿:两朵浅颜色带茎的花,两个同样的透明瓶,蓝墨水。幼儿在对材料进行识别后,教师把相应的材料发到幼儿手中。其次,展示操作方式。对实验操作方式的展示可以先通过文字信息的展示:①注水。在两个瓶中注入相同量的水,但是其中一个瓶中要滴入几滴蓝墨水;②观察。把两朵花分别放进瓶中,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观察花的颜色变化;③记录。指导幼儿对花的茎以及花朵颜色变化作好相应的记录。但是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需要把其中的文字信息利用录音的方式传达给幼儿,并且教师要对此作一定程度的解说。 3.实验总结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让幼儿对花朵的茎以及花朵的颜色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接下来教师就要收集幼儿的观察记录,并作一定的汇总,把汇总的结果用视频展示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并利用图文声像结合的方式把科学小知识传授给幼儿:播放花朵颜色变化的实验操作画面,配有相应操作方式的录音。然后用声音传达的方式为幼儿展示这次的科学实验知识:茎对植物来说,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命的作用,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的茎可以由下而上把根中的水分输送给植物的各部分。实验中花朵颜色的变化就是因为花的茎把蓝墨水输送到了植物的各个部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其他植物进行验证,比如说用香菜、芹菜等植物代替花朵来做实验。 二、总结 总的来说,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而言,科技小制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和创新探究能力,帮助他们建构科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电教手段的利用在吸引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幼儿带来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作者单位:昆山市西湾幼儿园 江苏 】 科技制作论文:流程图在科技小制作运用中的思考与探索 科学教育从儿童抓起,是“科教兴国”国策在学前教育落实的体现。近年来,我园以“科技”为特色,围绕着“两小科技活动”制订了一系列具有我园特色的课程,以大班年龄段幼儿为主体,以科技小制作为载体,开展了幼儿看流程图、设计流程图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在使用各种流程图中,幼儿在活动中能自主参与,老师也不断地尝试,探索出多种适合幼儿年龄的可观察、利操作的流程图,有效地把教材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科技,从科技走向社会”的宗旨。 一、流程图在科技小制作中运用的意义 1.丰富学习内容 在科技活动中加入流程图,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又能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科技小制作不一定强制是课程中知识的活动,只要幼儿的知识层次与能力层次允许,都可让幼儿更多地利用流程图有效地开展活动,增强幼儿的综合素质。 2.增强学习能力 依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道理,我们只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园外,使幼儿离开幼儿园后还能继续学习和探究,这样一堂活动完成并不代表就结束了,也应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采用看流程图、设计流程图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探索,记录下来与同伴一同分享。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是主体,老师是一位旁观者,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促使幼儿来涉猎更广阔的科学领域知识。 二、流程图在科技活动中重要作用 科技小制作的魅力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让幼儿自己提出目标,拟订行动计划,可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们去完成既定任务,解决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因此,形式多样的流程图在科技活动的开展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多样化流程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科技活动中,由于每个活动内容科学原理不同,就需选择合适的流程图来开展有效地活动。比如:大班科技活动“空中缆车”,制作步骤比较简单,这时就可运用照片流程图,形象地展示,依次串联排序,让幼儿观察,他们就能看着照片来制作缆车了。但大班科技活动“会自动行驶的小船”,如果单用照片流程图来展示,最后一环节,教幼儿旋转螺栓不清楚,这时拍个螺栓旋转的视频加入流程图中,这样更有利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了。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科技活动。 2.巧妙运用流程图,激发幼儿自主探索 在开设活动前,老师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身处地为幼儿设想,使流程图的环节明了化,这样的流程图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快乐地进行轻松操作活动。另外,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老师增加一些自编的操作儿歌,比如:大班科技活动“拉拉乐”中,“小小线儿洞里钻,钻过一个又一个,两个头儿打个结”――老师自编的形象儿歌让幼儿轻松学会制作拉拉乐的基本技能,通过形象语言来完成钻洞、打结环节,让幼儿在轻松自主中习得科技操作技能,获得了小制作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制作教学方式,也更受到幼儿的欢迎,激发幼儿去探索。 三、多样化流程图种类的好处 在科技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过程中,流程图的种类上,分为照片、视频、实物的科技小制作流程图。这些不同形式种类的流程图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奇好动的特点。幼儿在小制作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通过看流程图或是设计流程图来开展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到流程图给科技活动带来的方便,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多样化流程图使探究活动富有多样性、智慧性和创造性,幼儿探究的自主性、创造性也随之提高。幼儿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老师要让幼儿去选择探索的材料,将探究、思考与表达的过程给予幼儿,让他们自主地亲身经历、深刻感受。这样,幼儿才能设计出自己眼中的科技小制作的流程图,表达出当时年龄独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才能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和表达探究活动的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小制作活动中。 四、完善流程图,避免小问题 在科技活动中,流程图的设计与制作中拉近了幼儿与创造设计的距离,使他们的思维分散和扩展,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艺术和科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那么在完善流程图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小问题的存在,才能使流程图在科技活动中得以有效使用。 1.在流程图的设计上,老师应考虑流程图上图片是否利于幼儿观察操作、各个图片之间比例与实际事物的比例相匹配等。让幼儿在观看实物来设计流程图,平时还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一些身边常见物品,才能设计出所用材料的样子和制作相关的步骤。 2.家庭是科学教育中一片重要的天地,老师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关注幼儿的科学行动,和幼儿一起参加科技小制作,记录流程等,有效引导他们到园内外去学科学、用科学。鼓励家长,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成果到课堂中来,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制作流程图,老师让幼儿讲自己最困惑的,认为最难解决的,如果有幼儿不会,就请会的幼儿来帮助,鼓励幼儿合作、互相帮助,一起来解决流程图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一次又一次流程图在科技活动中的使用,在我们不断地完善中,这样的科技制作活动,幼儿能自己看流程图、自己为小制作来设计流程图,幼儿的主动学习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做做玩玩中,幼儿已不知不觉地开启了探索科学原理和想象的兴趣之门,更全身心投入到这样的科技教学活动中!
矿山地质论文:贵州省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要:煤炭是贵州省最主要的矿产资源,省内尤以煤矿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为严重。本文全面阐述了贵州省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分析了矿山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贵州;煤矿;矿山;地质环境 1前言 贵州处于我国二级台阶的云贵高原,是世界连片喀斯特面积最大的中国西部喀斯特山区中心,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煤炭是贵州最重要的固体化石能源矿产,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聚煤区,素有“江南煤海”之美誉,查明的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位。贵州省内尤以煤矿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为严重。 2开采技术条件 晚二叠世的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和预测资源量以及原煤产量均占全省的98%以上,是贵州最为主要的煤炭资源赋存层位。根据矿山开采的煤田地质特征,特别是含煤地层、上覆岩层和下伏岩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区域地貌等差别,将贵州晚二叠世煤矿的开采技术条件为3个不同的区域,其中煤炭的开采主要集中在集中在黔西区。 3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贵州境内煤矿资源丰富,开采年代久远,开发程度高,开采方式均为井下开采,矿业的开发严重地扰动破坏了矿区原生的地质环境结构,使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得非常脆弱,引发了很多地质环境问题,尤其以矿山地质灾害最为严重。 3.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3.1.1矿山地质灾害 贵州省煤矿矿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别是大中型矿山引起的地质灾害尤为严重,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占全省矿山地质灾害80%以上。地质灾害类型以地面塌陷、地裂缝为主,其次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全省矿山地质灾害90%以上。 3.1.2地下含水层影响破坏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采空区,切断和破坏了区域地下水均衡,同时致使矿层及上覆岩体遭到破坏,改变了地下水自然流场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量减少,浅层地下水枯竭,地表泉点流量减少、甚至断流。 3.1.3地形地貌及土地影响破坏 煤矿对地形地貌及土地影响破坏主要分布于采空区、工业广场、煤矸石堆场、尾矿库。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工业广场、煤矸石堆场、尾矿库等对土地资源占用,地质灾害对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的影响破坏。 3.1.4矿山废水、废渣影响 煤矿所产生的废渣煤矸石与其它废渣混合堆放,其堆放场一般在矿区附近沿斜坡或沟谷堆放,在雨水的淋滤作用下,对其周边土壤污染及下游河沟水体造成污染。大部分中小型煤矿的污水处理池基本上没有正常运转,矿坑水、洗煤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沟谷或河流,沿着河沟径流方式污染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沿途污染土壤、林地或者低洼地带的耕地。 3.2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3.2.1自然因素 (1)地形地貌条件贵州地貌复杂,类型多样,特别是喀斯特地貌更为突出,而全省的大多数矿山都位于喀斯特山区,采矿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矿山地貌环境易损性大。(2)“上硬下软”的地质结构贵州的煤层主要分布在晚二叠世地层中,岩性为岩质较软的泥岩、粉砂岩、砂岩、煤层等,上覆地层为新三叠世地层,岩性以较坚硬的白云岩、灰岩等,透水性好,岩溶发育,地质结构条件“上硬下软”,开采下部软弱地层中的煤层,易破坏斜坡的稳定性,使得上覆岩体失去支撑,易沿自身垂直不利结构面向临空方向产生卸荷掉块形成崩塌,下部的坡体在上部的荷载作用下易形成滑坡。(3)矿层埋藏浅,矿层多贵州省内大部分煤矿的可采煤层埋藏深度小,多数在500m之内,煤层厚度小,平均厚度一般1.5~3.5m,且可采煤层层数多,一般10~20层。由于安全厚度小,采煤形成的大面积的采空区造成地表发生变形破坏,常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井泉枯竭及土地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4)气候因素据统计,贵州有95%以上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在6~10月,地面塌陷、地裂缝也多发生在雨季。强降雨使岩土体迅速饱水、软化,岩土体强度降低,易使岩土体失去平衡,诱发地质灾害,因此雨季是矿山地质灾害多发时期。 3.2.2人为因素 (1)历史原因贵州的矿业开发历史较长,90年中后期矿山大量地增加,乡镇及个体矿山大肆进行掠夺式开采。进入21世纪,以能源矿山开发为主体矿业更是全面迈进了一个新高潮期。大部分矿床未经严格地勘探,大部分矿采区也没有进行科学的设计,开采较混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不高。(2)技术水平低下贵州省内绝大多数矿山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不注重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经营粗放。开局不够合理,大矿小开、一矿多开、重复建设等问题较突出。产品结构单一,煤炭以原煤、精煤、焦煤为主,深加工能力薄弱,基本上靠消耗资源来换取原始的经济效益。(3)不合理的采矿活动目前区内仅一些大中型国有矿山基本做到了开采有规范、有规划。而大多数中小型矿山不按照有关规范进行,不按勘察和开采设计方案开挖、越界开采、矿渣任意乱堆乱排等,一些矿山不按规范留设保安矿柱,造成地质灾害、土地破坏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建议 4.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1.1政府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矿区“官商勾结”现象很普遍,很多政府人员在企业有“干股”,污水处理等许多措施形同虚设,平时根本不启用或根本不达标,只是为了应付检查。4.1.2建立健全政令制定、决策、监督程序目前许多矿山政策的制定有很大随意性和不可执行性,政策多以宣言、口号式为主。另外,许多矿山政策不具备稳定性和连续性,换一个领导就换一套制度。比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政策”矿井设计规模一年多过一年,煤矿企业为达到标准,纷纷提高产能,全省的产能大幅提高,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 4.2完善矿山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多年来中央和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矿山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标准,但这些法规和标准缺乏可实际操作性的条文,处罚力度不够,导致执法部门监管时困难重重,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做到有法可依。 4.3加强执法和监管力度 贵州省内煤矿偷排废水、废渣等的现象非常严重,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没有有效落实,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4.4严格执行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 各级政府应当认真贯彻《贵州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对新建和生产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资金到位和工作落实。 4.5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科学化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增加科技投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产业化。引进和开发适用于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新技术,进行矿区生态重建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加大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力度。 作者:刘勇 胡屿 单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矿山地质论文: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 摘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2012]第55号令)、《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函[2014]35号文)等要求,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为了夯实规划编制基础,明确规划思路、目标、方案及实施措施,为规划编制提供翔实依据,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规划编制前,规划编制项目组完成了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专题研究”等共七项规划专题研究工作。本文就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指标进行研究。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主要指标研究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指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指标主要包括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面积、废弃矿区土地复垦面积,均为约束性指标。主要根据我省目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土地复垦情况、有关法规、政策要求及“十三五”期间矿产资源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资料,提出约束性指标,并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后续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重大工程、矿区土地复垦重大工程、矿山复绿行动重大工程等之中。1.1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指标据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区结果,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总面积4020.5224平方公里。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2015年11月)、《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财建[2016]725号)等政策性文件,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促进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生态国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面积:40.21平方公里(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总面积1.0﹪)。依据《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07年第298号)、《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财综发[2007]4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5]80号)等文件精神,规划2016~2020年,市级财政、县级财政以及多方筹措的社会资金支持的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面积:40.21平方公里(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总面积1.0﹪)。1.2废弃矿区土地复垦指标根据湖北省矿山土地利用现状,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复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年3月5日公布)、《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鄂土资发[2011]102号)、《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2年12月11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同时遵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45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规〔2015〕1号)等文件精神,组织落实好矿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新开工矿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工作,矿业开发占用及破坏土地资源得到恢复与控制。规划到2020年,废弃矿区土地复垦面积75平方公里。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 2.1分区原则及依据 2.1.1分区原则 (1)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和<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9号)要求,参照《全国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修改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12年3月),依据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区结果,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分析。(2)在划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时,主要考虑突出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使矿山环境预防、保护、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以达到提高矿山环境监测精度、实现矿山环境的有效保护、确保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成效显著。兼顾考虑国家、企业和社会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承担能力。(3)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在具体分区时,首先明确各区属性,制定分区依据,确保不出现存在交叉属性的区域。 2.1.2分区依据 (1)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主要包括:矿山环境问题严重的大中型老矿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明显的矿区;城市周边、重要交通干道两侧矿山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开采破坏严重的矿区。(2)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矿山环境问题对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的区域。(3)矿山复绿重点区。主要包括:湖北省境内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简称“三区两线”)。(4)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主要包括:《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2015年11月)确定的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5〕1400号)、《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鄂办发〔2011〕40号)确立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之内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区损毁的土地。 2.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结果主要依据《2012~2013年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报告》(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2014年11月)相关成果,并根据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要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最新政策、治理资金投入新动向、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需求作出适当调整。全省共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矿山复绿重点区以及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等。1)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全省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38处,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2)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全省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49处,总面积2000平方千米。3)矿山复绿重点区:全省划分出矿山复绿重点区9处,总面积211平方千米。4)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根据湖北省矿山土地利用现状,拟定需要中央财政、省级财政重点投入的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7个,总面积495平方千米。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部署 3.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的确定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是保护矿山环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矿山生态功能、保障矿山环境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保证在时间和空间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部署的合理、科学,需坚持以下原则: 3.1.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 在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重大工程规划的过程中,考虑我省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承载能力,始终坚持统筹规划以及突出重点的原则,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以及量力而行,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山地质的实际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的成果,从时间维度以及空间维度上对治理工程进行合理化安排,从而制定出科学化的实施方案,实现目标的明确化,做到治理工作的务求实效,脚踏实地的完成治理任务。 3.1.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高度重视影响范围的实际大小、地面塌陷突发性矿区治理以及危害相对严重的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而且还必须要兼顾矿区附近区域的水资源枯竭情况以及饮用水污染情况,就矿区居民生存环境进行严格治理,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矿地纠纷,有效维护矿区周围日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预防以及减少矿区经济损失的重要作用。 3.1.3按照轻重缓急,分批实施的原则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以及先进化的科学技术作为治理保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考虑到相关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条件,进行分批治理,从而确保恢复治理工程的最终质量水平,实现预期治理效果。 3.1.4注重治理成效,强调可操作性原则 在矿山治理项目立项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开展前期论证工作与预期效益分析工作。在条件要求等同的时候,需要优先安排那些技术先进以及方法可行的项目,做到投入产出的合理化,增强治理效果。 3.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部署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主要部署在历史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重点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新中国成立前和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大中型老矿山、闭坑矿山和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矿山,矿山环境问题严重。(2)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随时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矿山。(3)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明显。基于以上原则,本省重大工程主要以黄石、宜昌和荆门等矿山密集地区作为重点,将闭坑矿山以及正在生产中的国有大中型矿山作为治理重点,争取国家恢复治理项目和资金投入,适度配套地方恢复治理资金,督促矿山企业按照法定程序积极履行相关的矿山环境恢复以及治理义务。具体来说,在实际恢复治理工程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就矿区内部已经被破坏了的土地实施复垦以及绿化,然后就矿渣以及废水等实施无害化处理或者是再回收。治理工程主要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兼顾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优先安排对人居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危害重的老矿山,加强综合治理。根据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现状,研究提出需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部署在38个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布置44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工作区总面积40.49平方千米;需市级财政、县级财政以及多方筹措的社会资金支持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部署在49个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布置49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工作区总面积39.92平方千米。 3.3矿区土地复垦重大工程部署 根据湖北省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现状,在我省重点城镇周边历史遗留的群采点(废弃露采场),研究提出需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矿区土地复垦重大工程部署在7个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布置7项矿区土地复垦重大工程,工作区总面积75平方千米。 3.4矿山复绿行动重大工程部署 依据《湖北省“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12月)、《湖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矿山复绿实施方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16年7月),优先在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即“三区两线”),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区,研究提出需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矿山复绿行动重大工程部署在9个矿山复绿重点区,布置9项矿山复绿行动重大工程,工作区总面积31平方千米。 作者:张金林 刘磊 李嵘 单位: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湖北省国土资源研究院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 摘要 :矿山中蕴含大量的矿产资源,然而伴随人类的开采活动,会对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破坏,开采过程中会形成陡直的开采边坡,影响自然状态下的岩石稳定性,遇有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作用后,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情况。因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显得越发重要起来。文章以青龙山石灰岩矿区为例,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进行研究探讨了矿山治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保护治理;对策 矿山企业不仅要注重安全生产,更要关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只要这两方面工作都认真做好后,才有利与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本文笔者以青龙山石灰岩矿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措施,希望能进一步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矿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该资源型矿区经过多年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很多采石平台以及陡崖的出现。不仅对区内地貌景观形成很大的破坏,而且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存在崩塌等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隐患,矿区开采对地下水污染也有一定影响,废石堆放掩埋破坏原有覆盖的植被[2]。 2矿区地质灾害影响破坏现状 2.1崩塌 矿区采石陡崖均为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区,特点不仅陡而且还非常高,并且存在很多岩体裂隙,很多岩石呈块状突出于破损面上,另外有大量的松散结构的风化层分布,遇到不良天气以及外力影响下,非常容易导致岩石崩落,造成崩塌灾害的发生,给生活其下部区域的人们造成安全威胁。 2.2水土流失 矿区开采活动,严重破坏了该区范围内的原有植被以及土地。特别是采用露天开采形式的矿山,破坏程度更加突出,引起矿山范围内出现大量的荒漠化现象,遇到降雨天气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长期的降雨冲刷,使有机质被雨水带走,影响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养分明显不足,给区内植被生长造成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出现了很多裸露山体,影响区内生态环境。 2.3地质地貌景观破坏 伴随矿山开采,对区内原有的地质地貌形成了很大破坏,造成很多开采平台和陡崖的形成,这些陡崖与平台上没有植被生长,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地貌,而且遇到诱发因素,非常容易导致崩塌现象的发生。而且很多矿井开采之后,占用了很多土地资源,又因其在山岭上方,给下面居住的民房造成很大威胁,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很大程度上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形成破坏,影响到区内优美的景色[3]。 3矿区地质环境稳定性分析 3.1边坡整体稳定性 根据相关调查,矿区内边坡主要为中厚岩层,属于寒武纪张夏组,非常坚硬,具有很强的抗风化性。调查发现矿区边坡这些岩石分化程度轻微,而且具有非常统一的岩性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边坡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会引起大的滑坡灾害[4]。 3.2边坡局部稳定性 在相关调查中发现,矿区内边坡坡面上分布着很多破碎的岩石,有些已经与母体进行分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诱发崩塌灾害,对景区内游人及附近居民安全构成威胁。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防治工程 4.1卸载危岩体 伴随采矿活动形成大量的采石陡崖,在陡崖区域内,分布着很多危岩体,这是危岩体是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爆破手段与风化作用的结果,这些危岩体都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主要采取卸载的方式进行治理,如果遇到危岩体体积过大,则运用静态爆破的手段进行分解卸载。对于较大的岩体,现行铁索固定,借助静态爆破手段加倒链形式将其卸下。 4.2“废石- 客土”回填工程 “废石 - 客土”回填工程主要用于采石陡崖的坡地以及采石形成的平台位置,首先,将回填区域内的杂物以及树根等进行清除,将有积水的坑穴进行填平,实施填土阶段,要加强检查与验收工作,保证填土质量。 4.3挡土墙工程 挡土墙设计使用M 7.5 浆砌石结构,以基岩为挡土墙的基点,并设置沉降缝,以间隔 15 m为规格进行设置,通常挡土墙应当入土在 0.1 m的范围,设置的挡土墙为 1.5 m的高度,底面为 1.1 m宽,顶面为 1.1 m宽,但要依照陡崖不同情况,具体进行调整。 4.4截排水工程 再用截排系统是为了有效应对雨水的冲刷,由于雨水会对回填土造成很大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主要的措施为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可以有效的拦截雨水,并将其进行汇流疏导。 4.5绿化工程 绿化是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的有利手段,本着经济、生态的模式进行种植,达到最大化的自然态,避免过多的投入管理与养护的投入,依照目前的种植基础,以乡土树种(侧柏、毛白杨、国槐等)为备选树种优先考虑,同时,种植模式应当达到乔、灌、草植物群落的多样化立体模式。 4.6治理效果 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有效的恢复治理了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了梁山风景名胜区视野范围内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梁山风景区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提高。 5结语 文章以青龙山资源型矿区为例,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通过分析区内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崩塌和水土流失以及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根据矿区不同的土地类型、破坏的特点和矿山终采后的情况确定。做到重点工程措施治理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工程措施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时也要发挥生物措施的后续性和生态效应。在进行绿化工程中,应当在原有生态基础上,以乡土树种为首选,采用乔、灌、草立体化的种植模式,增加植物的生态多样性。同时,治理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作者:温殿刚 单位: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技术及防治措施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矿山开采是十分重要的构成内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在实际开采中,地质勘查是矿产开采的前提条件,地质勘查数据的精确与全面,能够实施安全开采矿山。本文在阐述矿山地质灾害勘察技术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类型及应对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地质灾害;勘查技术;防治措施 所谓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人类采矿生产活动导致的矿区自然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产生影响的灾害性地质作用或现象。其是地质灾害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内容。我国矿业资源比较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逐步提高,且矿业发展粗放式管理模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很多矿山地质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一部分矿区态势不断恶化。所以,正确认识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 1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技术 1.1地球信息技术 对于地球信息技术而言,其技术类型主要分为三种。①遥感技术(RS)。其从宏观角度对大面积区域做出了解释,为比例尺不同的航卫片解译工作提供便利。通过航卫解译,因其更加直观、真实而准确,为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②定位系统(GPS)。全天候、覆盖面广、精度高是该就似乎的主要优势,通过该技术,用户可以进行无源设备工作,且其占用空间少,非常轻、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所以,该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在矿山野外环境调查工作中,利用GPS定位仪现场采集矿山所处环境的三维坐标数据。③地理信息系统(GIS)。 1.2水文、地质与岩土力学实验法 此试验法类型比较多,对于矿山地质灾害勘察的作用不可小觑,许多数据与资料都是通过此试验获得的。在实际灾害调查中,水文地质测试试验主要包含水质、淋滤、浸泡、含水层吸附、顶板渗透试验、采矿周边地层渗透、矿山固体废弃物毒性检测、土壤污染、溶质的迁移与富集等。 2灾害类型 2.1地面与采空区的塌陷 在井巷开采作业矿山中容易出现塌陷。在采空区,如果矿柱不足,或矿柱受外力影响支撑能力缺失,使得地面出现塌陷。对于矿体掩埋较深的矿山,没有及时进行回填,采空区面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大面积塌陷。比如铜坑与高峰锡矿采矿区面积超过百万立方米,铜铅锌矿采空区也超过了150万m3,这都是采矿作业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2.2采矿场边坡出现失稳、滑坡及岩崩 这种问题原因在于开采不合理。比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太大,在露天非金属与建材等开采矿中比较常见。比如某地区磷矿山崩事故,造成307人死亡,这种灾害比较典型。 2.3矿体坑内岩爆 又可称为矿山冲击,在掘进爆破后2-3小时内,受地壳应力作用,矿坑与顶板围岩出现的压缩比较严重,一旦作业中出现自由面,岩石内应力得到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破裂并得到释放,进而引起地质灾害。 2.4矿坑突水 这种灾害比较普遍,其突发性强、爆发规模大且造成严重后果,在开采中,如果没有准确估计矿坑涌水,老窿或暗河被打穿或穿透,大量地下水涌入井巷,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5周边环境被污染 在矿山灾害中,环境被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采矿中形成的引麦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环境,甚至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盐渍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采矿区环境及正常生产活动。 2.6瓦斯爆炸与火灾 由于矿井通风不良,瓦斯长期集聚而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损害矿井。部分硫化矿床中有这种情况,硫化物氧化产生的热量积聚到一定量,瓦斯浓度超过9.5%,就会引起爆炸,导致火灾。其危害非常大,损耗地下矿物资源,其损耗量难以估量,改变了气候环境,大量农作物与植物死亡,田地无法耕种,环境日益恶化[2]。 3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3.1重点防治区 对于矿山重点防治区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边坡参数设计要合理,并加强检测,同时设置相应的防护墙,一旦开挖中出现变形开裂,就要进行专门的地质勘查。②对原有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与预防,尽可能排除因开采造成的灾害等安全隐患。③对渣场弃渣进行严格检测,边坡坡度与挡墙要设计合理,设置相应的拦渣坝,以防发生泥石流。同时提高渣场使用效率,弃渣不能随意堆放。④加强坑道支护,开采与支护同时进行,以防顶板坍塌、冒顶等安全事故,特别是有住户的区域要防控顶部地面开裂。⑤合理设计坑道排水,以免矿坑涌水引起的危害。⑥设置相应的监测点,并做好检测与分析,有效预防易发生灾害。 3.2非重点防治区 在建设矿山进场路、生活区中,存在一定的边坡与弃渣,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因此滑坡与塌方;沿线不合理弃渣也会引起水土流失,引起泥石流、滚石以及飞石等灾害。①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增强支护与加固,边坡排水沟也很关键,阻挡地表水。②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确保弃渣堆放合理,并在险要低段建设阻挡滚石与飞石的相关设施。③完成开采后,扒平弃渣场并覆盖上土层,进行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系统[3]。其中松树适应性强,存活率高,每3平米种植一颗,且树坑规格保持在0.5×0.5×0.5(m)。3.3地质环境恢复措施为了有效预防水土流失,恢复矿区植被与景观,必须要合理开展复垦作业,以此恢复其生态功能。切勿胡乱堆放弃渣,规划统一弃渣场区域,在开采中,针对性的选用弃渣回填采空区。弃渣场被处理后方可进行敷土、植树种草。通过这些地质环境恢复策略,降低水土流失,恢复矿区生态功能,实现和谐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地质灾害勘查与预防中,通过有效治理措施,降低水土流失,恢复其生态功能,确保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监管力度,预防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重视。 作者:王翰强 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对策 摘要:中国工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提高,矿山资源开采的规模越来越大,对矿山资源开采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多的采矿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类型;防治对策 引言 中国国土面积十分广阔,国家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同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矿产资源。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中国各种大中型采矿工程项目已达到9000多个,资源开采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在过去的50a间,由于采矿行业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采矿工程技术和设备的落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及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健全等原因,矿山地质发生灾害的事故越来越多,环境破坏也越来越恶劣,矿山地质灾害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每年因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0×108元人民币,不仅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周边居民构成了极大的生命财产威胁。因此,矿山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范措施应尽早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尽快建立起科学、有效、安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 1矿山地质灾害简介 矿山地质灾害又可称之为地质灾害、采矿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等,主要是指在矿区进行开采活动时,由于开采技术或开采规模引发井巷和岩土体变形及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发生严重变化,造成开采设备损坏,自然环境遭受极大破坏的情况,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山地质灾害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引发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矿山地质灾害将对人类造成严重的生命灾害,同时周围地质环境也受到影响。随着中国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提高,这也从侧面加快了矿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大了自然环境的压力。当前中国有多种类型的矿山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一旦矿山发生地质灾害,其影响力非常巨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尽快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多种预防措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1]。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有许多种,但每种矿山地质灾害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非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煤矿)主要类型有: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煤层自燃、瓦斯突出、塌陷、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侵占农田造成土壤污染或田地破坏。金属矿山所造成的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地表裂缝、塌陷等。 2.1矿震 矿井地震是采矿活动诱发的地震灾害,一般矿震的震源比较浅,但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小型矿震会造成矿井表面及地表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辽宁北票煤矿吉井区,1981年8月21日,井区共记录震级MS(面波震级)≥0.5的地震160次,有感地震37次。虽然矿震发生的几率不大,但近几年矿山地质矿震灾害在中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避免矿震灾害发生。 2.2地表塌陷 地表塌陷是近几年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大规模的开采或不按规章制度、乱采滥挖,造成矿区地下空洞,在重力或地表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地表塌陷事故。尤其是采空区面积过大,而预留的支撑柱不够时极易发生地表塌陷事故。 2.3矿井突水 矿井突水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在采矿过程中,人为乱采滥挖,破坏防水煤柱,进入废弃的矿山挖掘,废弃的煤渣堵塞阻断山谷和河流引起。如焦作的马村矿、汉庄矿、王峰矿、冯营矿。矿井突水事故的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比较严重。矿井突水已成为矿山的一个重要的地质灾害,目前,中国大多数矿山都存在矿井突水的危害。中国有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在开采时,地下水必须排除干净,尽可能避免矿井突水事故发生。 2.4矿体内引发的灾害事故 矿体内部也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事故,主要是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引发的,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种。矿体内地质灾害主要有瓦斯爆炸、地热、煤层自燃等,瓦斯爆炸是在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从煤壁向采掘工作面瞬间喷出大量煤粉或瓦斯,引发爆炸导致矿山灾害发生。地热是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热量会渗出地表,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煤层自燃是暴露在空气中的煤,由于氧化放热或天气干燥温度过高引起的燃烧现象,煤层自燃会引发地表塌陷,或引发大火等灾害[2]。 3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a)国家必须要高度重视,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b)矿山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操作,以防止发生地质灾害发生;c)加强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1坚持以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控制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客观规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管理;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一步一步实施;确保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科学有序进行。 3.2加强矿山环境的监督管理 在采矿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边开采边破坏的现象,国家国土资源部应向矿产企业实施山区环境保护的强制性措施,加强依法行政,严格落实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和“三同时”制度。在同一时间内不定期开展地质环境执法检查,向社会公布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个人和企业,并依法追究责任。露天开采面、边坡失稳,废渣、废岩、废石多且随意堆放的,及易发生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区,应加强监督管理,一经发现违法违规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3.3地表塌陷的防治措施 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地表塌陷是国内外开展研究比较少的一个地方,地表塌陷的主要防治措施应从采空区入手。比较常见的采空区处理措施有回填处理,这种方法是将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或矿山周围存在的废弃渣石在开采活动完成后,回填到采空区中。回填法是一种比较环保和无污染的处理方法,同时又能有效避免地表塌陷事故的发生,其经济效益也是最高的,因此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预防地表塌陷的防治措施[3]。 4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矿产资源在开采技术、管理、效益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很多,应分析和掌握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此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障采矿工程安全顺利进行,促使开发资源、优化环境、发展经济三者相互促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者:荆升利 单位:山西阳煤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摘要:本文通过对七宝山矿山土地资源及土壤环境、水资源及水环境、地质灾害三方面进行矿山环境地质综合评估及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总结出七宝山硫铁矿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 在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研究方面,前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以七宝山硫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为例,分析工作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及地质环境现状,结合开发利用合理方案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矿业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加剧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作出综合评估及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 1地质环境条件概况 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可归纳为下列七方面。矿床主要为灰岩裂隙溶洞水充水矿床,±0m中段最大涌水量187.5m3/d(据1997)-1998年矿井实际涌水量资料),地下水疏干导致岩溶地面塌陷影响严重。地表主要河流——七宝山河与地下水联系不密切,对矿床充水影响小,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东部中等,西部复杂,中部简单,总体为中等类型。矿山排土、石场与废渣堆多处,堆积条件中等稳定。矿渣与废水中有害组分含量高,对水环境污染影响较重,对人居环境影响危害较大。矿山及周边地质构造简单,虽有区域性断层通过,但成为隔水边界,断层构造总体不发育,对矿坑充水和采矿影响不大。矿山岩土体类型简单,灰岩岩溶发育,矿体顶底围岩稳固性中等,总体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由于存在多个矿山与本矿山叠置开采或残采,矿井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现状条件下矿业活动引起的岩溶地面塌陷较严重,并造成一定危害;矿山露采范围大,对植被、土石环境影响严重、危害大。地貌单元类型较简单,地形坡度15°-30°,地势南、北、东高,西部低,地形条件有利于地表水的径流排泄。 2工程概况 2.1矿山开采概况 七宝山硫铁矿矿山于1988年建成,1989年4月全面验收投产,设计采选规模25万t/a。为统一规划矿产资源,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将原湖南省七宝山硫铁矿,原浏阳市七宝山磺矿、原湖南省七宝山硫铁矿铁帽金银矿和原湖南省硫铁矿铁锰黑土型金银矿整合为一个矿山,整合后的矿权人为湖南省七宝山硫铁矿,开采深度80-40m和240~40m,矿区面积1.333km2。 2.2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历史 针对矿山水资源局部影响严重,矿山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严重、岩溶地面塌陷影响严重等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矿山主要进行了如下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及土地复垦工作。废渣、废石治理:对于酸性水中的沉渣采用PE型高分子微孔烧结管过滤进行沉渣处理,最细可过滤0.5微米左右的各种固体微粒对铬、铜、锌、铁、铅、镉等重金属氧化物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过滤后的沉渣、含水率65-70%,易于运输到不妨碍农田生产的边远洼地堆存。对废石采取严格控制废石外运,统一场地堆放管理,井下采空区域回填法等管理措施,控制消除废石污染。岩溶塌陷区治理:第一期工程治理从2002年6月,对塌陷区238亩土地进行治理,填平塌陷坑154处,填土6400m3,修建石桥冲小溪标准输水渠道579m、平整土地等。第二期工程治理从2004-2006年7月完成治理工程量如下:农田覆土面积176.91亩,覆土厚度0.3-0.5m;修建排污沟工程总长297m;修建小(二)型水库,坝址建在新山冲,坝高7.1m,坝顶长34.6m,宽3m,水沟总长625m,解决了受损土的农灌问题;塌陷坑填方6800m3。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3.1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 整合后的矿山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的影响有四个方面:露采场表土层被挖损剥离、植被全毁,面积大。这不但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破坏,而且还造成生态环境和自然地貌景观的改变,其影响严重;尾矿库占地面积大,尾矿砂淋滤水对土石环境污染影响严重;岩溶地面塌陷:原塌陷成灾区已经整治复垦,随着矿山开采的继续进行,仍有点状小规模塌陷出现,其影响面积10.75m2。随着矿山疏干排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有可能再次引发和加剧该区的岩溶塌陷,将再次使已复垦的土地和居民生活环境受到危害,其影响严重;废石、废渣总堆积面积达6.0万m2,堆积量33.8万m3,不但压占土地面积,其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淋滤水对土石环境影响较重。 3.2水资源水环境影响 由于矿山井下开采抽排疏干地下水引起的降落漏斗中心地段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造成岩溶地面塌陷、井泉干涸、地表水漏失,对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严重,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这些水资源问题,虽经政府和矿山拨款得以初步解决,但矿山继续开采,水资源问题难于解决。故综合评估为:①矿山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影响严重。②矿井抽排水对整个向斜盆地的地下水区域水均衡破坏影响较轻。③矿山废水(矿坑废水、选矿废水)均经净化处理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对地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较轻。 3.3地质灾害影响 (1)矿山因采矿抽排地下水造成石桥冲小溪谷地至浮田一带岩溶地面塌陷成灾,现大部成灾区已经整治复垦,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随着矿山继续开采,矿井疏干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有可能再次引发和加剧该区岩溶塌陷,使已复垦的土地和其它农田及当地村民房屋、公路等受损,其治理难度大,影响严重。(2)采空区地面塌陷影响:根据老虎口、鸡公湾、大七形容词山三个矿段未来开采所圈定的岩移影响范围内有居民、露采场及矿井井口设施等均可能遭到危害,其治理难度较大,影响较重。 4结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现状调查与评估。在现状条件下,矿山矿业活动对区内石桥冲谷地——浮田一带地下水枯竭影响局部严重,而对整个向斜盆地的区域水均衡破坏影响较轻,对水环境污染破坏总体较轻;对七宝山河水污染较重。矿山建设占用土地资源影响较轻,但矿业活动引起的土地资源破坏与土石环境污染影响严重;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岩溶地面塌陷对人居环境影响严重,危害大,采空区地面变形影响较轻,危害小。崩塌、滑坡、泥石流及露采场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影响较轻,危害小。区内露采场对景观影响较重,所引起的矿山型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也影响较重。本矿山矿业活动所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整体影响严重,治理难度大,矿山建设适宜性差,但若能严格采取防范与治理措施,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方案认真实施,矿山可按开发利用方案继续开采。 作者:宁楚高 信栋林 单位: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三队 矿山地质论文: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摘要:以某矿山为例,讨论了该矿山地质环境以及开采现状,分析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原则,并提出了相关的恢复治理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矿山地质;滑坡;采空区;煤层 1矿山基本概况 某煤矿在经过资源整合后,批准开采13号煤层,设计可采储量为1453.02万t,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年。本矿井服务年限为8.65年。资源整合后,矿山现处在建设阶段,尚未投入生产。矿山内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海拔995m,相对高差235.1m,总体地形从西南到东北,从低中山区过渡到低山区。矿区水系属黄河水系,矿区内沟谷较为发育,但大多为雨季排洪通道。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原则 2.1矿产资源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环境保护过程中,坚持开发现有矿产资源时进行环境保护。同时,该原则要求在进行矿山环境资源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实现资源保护和当前社会经济实现协调发展。当前各部门和矿山管理者,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要实现环境资源保护和综合回收利用。也就是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以合理性和有序性进行整体建设,让开采更加具有规范性。在开发资源前提下,对现有地质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实现人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目标。 2.2坚持突出重点和因地制宜的开发原则 根据当前在进行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采用科学的开采方法对资源进行开发,减少地质环境的破坏问题。所以,矿山资源开采和开发过程中,应该根据现有矿区所在区域经济情况和地质环境问题基础上,突出整体资源开发工作重点。这也就是说,在进行治理目标制定过程中,将保护工作重点突出在资源治理工作,将矿山资源合理保护和优质治理。这样可以将二者进行紧密结合和充分交融,使整体治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最终实现治理的预期目标。 2.3坚持防治结合的资源开采原则 防治结合的资源开采原则需要相关部门或是矿山管理者,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之前,对现有的地质环境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可以将现有开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和全面的掌握,这样可以将已出现的地质问题作为整体活动开展的重点和前提。通过前提的掌握,防止在进行矿山资源开采时出现新的破坏现象,造成新的地质问题。同时,相关部门或是矿山管理者,应该对现有已出现的地质问题或是被破坏的环境,以科学的手段进行治理和恢复,最大程度降低再次开采行为对现有资源环境的破坏。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3.1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1)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对开采过的采空区出现采空塌陷(地裂缝)时,及时采取就近人工挖土,运土并对裂缝进行填埋土、再碾压等措施,以减少地表下沉量。2)崩塌、滑坡治理工程。由于该滑坡虽然为小型滑坡,滑动方量不大,但前缘临空面高达十多米,如卸载后恐引发后边连锁反应,不宜采取清理松散物地进行彻底治理。仅在滑坡前缘修建一挡土墙,对其下滑的第三系沉积卵石层进行阻挡,使其影响不到道路。 3.2矿山植被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林地恢复主要为已枯死的树木进行人工补种。根据评估区内所处的位置及气候等条件,补栽树种主要考虑适应能力强、根系发达、有较高生长速度、种植较容易、成活率高的树种进行补栽。乔木选用侧柏(株高1m~2m)、油松(株高1m~1.5m)、国槐(胸径5cm)、合欢(胸径5cm),种植密度为650株/hm2;灌木选用沙棘、连翘(三年生),种植密度为2250株/hm2等。 3.3开采环节中贯彻生态保护理念 对矿山资源进行开采,树立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的原则。各地在进行矿山资源勘查和开采的时候,应该以生态保护作为生产主线,进行各个环节的实施。要改变以往传统对资源进行开采过程中,所采用的粗放性质开采方式,应该以适应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资源开发。这样能够减少在开发过程中,对资源和地质环境造成破坏的影响。在众多开采环节中,要以保护环境为主要的使用目标和原则,尽可能实现开采前后自然环境不出现较大变化,从源头上进行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应该在具体开采的过程中强调生态治理的理念,以科学先进手段和开采方式对资源进行开采。通过这样的行为和开采手段,可以降低整体开采环节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减少地质环境破坏问题。 4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效益分析 4.1社会效益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以有效避免和预防矿区内因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解决矿区内因采煤造成的含水层破坏给村庄居民生活用水带来的紧张问题,可有效避免并解决因矿山开发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危害、可避免因矿山开发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引起群众性上访事件的社会问题,有效的促进当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与安定团结,具有潜在的社会效益。 4.2经济效益 4.2.1减灾效益 工业广场边坡崩塌、滑坡,地裂缝及沟谷泥石流防治工程费用约1567.59万元。其危害对象为工业广场的建(构)筑物、机具设施及其工作人员,5个村庄约4519人及其他设施等。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后,可以达到消除或削弱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和增强受灾体对危害的抗御能力;规范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危害,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减少建设方财产损失,经济效益可观。 4.2.2增值效益 经预测,煤矿开采对评估区内的耕地、林地等破坏程度严重,将使评估区内的190.36hm2耕地减产或者绝收,118.28hm2林地,43.16hm2草地受到破坏。如果不对这些土地进行恢复治理,一方面严重影响区内农业生产,从而增加企业赔偿费用,给企业造成持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等级,土地使用价值下降。 作者:李三三 单位:山西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摘要:矿山中蕴含大量的矿产资源,然而伴随人类的开采活动,会对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破坏,开采过程中会形成陡直的开采边坡,影响自然状态下的岩石稳定性,遇有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作用后,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情况。因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显得越发重要起来。文章以青龙山石灰岩矿区为例,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进行研究探讨了矿山治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保护治理;对策 矿山企业不仅要注重安全生产,更要关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只要这两方面工作都认真做好后,才有利与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本文笔者以青龙山石灰岩矿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措施,希望能进一步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矿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该资源型矿区经过多年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很多采石平台以及陡崖的出现。不仅对区内地貌景观形成很大的破坏,而且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存在崩塌等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隐患,矿区开采对地下水污染也有一定影响,废石堆放掩埋破坏原有覆盖的植被[2]。 2矿区地质灾害影响破坏现状 2.1崩塌 矿区采石陡崖均为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区,特点不仅陡而且还非常高,并且存在很多岩体裂隙,很多岩石呈块状突出于破损面上,另外有大量的松散结构的风化层分布,遇到不良天气以及外力影响下,非常容易导致岩石崩落,造成崩塌灾害的发生,给生活其下部区域的人们造成安全威胁。 2.2水土流失 矿区开采活动,严重破坏了该区范围内的原有植被以及土地。特别是采用露天开采形式的矿山,破坏程度更加突出,引起矿山范围内出现大量的荒漠化现象,遇到降雨天气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长期的降雨冲刷,使有机质被雨水带走,影响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养分明显不足,给区内植被生长造成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出现了很多裸露山体,影响区内生态环境。 2.3地质地貌景观破坏 伴随矿山开采,对区内原有的地质地貌形成了很大破坏,造成很多开采平台和陡崖的形成,这些陡崖与平台上没有植被生长,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地貌,而且遇到诱发因素,非常容易导致崩塌现象的发生。而且很多矿井开采之后,占用了很多土地资源,又因其在山岭上方,给下面居住的民房造成很大威胁,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很大程度上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形成破坏,影响到区内优美的景色[3]。 3矿区地质环境稳定性分析 3.1边坡整体稳定性 根据相关调查,矿区内边坡主要为中厚岩层,属于寒武纪张夏组,非常坚硬,具有很强的抗风化性。调查发现矿区边坡这些岩石分化程度轻微,而且具有非常统一的岩性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边坡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会引起大的滑坡灾害[4]。 3.2边坡局部稳定性 在相关调查中发现,矿区内边坡坡面上分布着很多破碎的岩石,有些已经与母体进行分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诱发崩塌灾害,对景区内游人及附近居民安全构成威胁。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防治工程 4.1卸载危岩体 伴随采矿活动形成大量的采石陡崖,在陡崖区域内,分布着很多危岩体,这是危岩体是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爆破手段与风化作用的结果,这些危岩体都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主要采取卸载的方式进行治理,如果遇到危岩体体积过大,则运用静态爆破的手段进行分解卸载。对于较大的岩体,现行铁索固定,借助静态爆破手段加倒链形式将其卸下。 4.2“废石-客土”回填工程 “废石-客土”回填工程主要用于采石陡崖的坡地以及采石形成的平台位置,首先,将回填区域内的杂物以及树根等进行清除,将有积水的坑穴进行填平,实施填土阶段,要加强检查与验收工作,保证填土质量。 4.3挡土墙工程 挡土墙设计使用M7.5浆砌石结构,以基岩为挡土墙的基点,并设置沉降缝,以间隔15m为规格进行设置,通常挡土墙应当入土在0.1m的范围,设置的挡土墙为1.5m的高度,底面为1.1m宽,顶面为1.1m宽,但要依照陡崖不同情况,具体进行调整。 4.4截排水工程再用 截排系统是为了有效应对雨水的冲刷,由于雨水会对回填土造成很大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主要的措施为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可以有效的拦截雨水,并将其进行汇流疏导。 4.5绿化工程 绿化是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的有利手段,本着经济、生态的模式进行种植,达到最大化的自然态,避免过多的投入管理与养护的投入,依照目前的种植基础,以乡土树种(侧柏、毛白杨、国槐等)为备选树种优先考虑,同时,种植模式应当达到乔、灌、草植物群落的多样化立体模式。 4.6治理效果 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有效的恢复治理了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了梁山风景名胜区视野范围内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梁山风景区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提高。 5结语 文章以青龙山资源型矿区为例,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通过分析区内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崩塌和水土流失以及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根据矿区不同的土地类型、破坏的特点和矿山终采后的情况确定。做到重点工程措施治理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工程措施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时也要发挥生物措施的后续性和生态效应。在进行绿化工程中,应当在原有生态基础上,以乡土树种为首选,采用乔、灌、草立体化的种植模式,增加植物的生态多样性。同时,治理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作者:温殿刚 单位: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地质环境中遥感测绘技术的动态监测 摘要:我国占地面积较大,资源丰富,地形复杂多样。但近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不断,为满足我国资源需求,对矿物资源进行开采是必然的,因此矿山周围地质环境的监测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此展开讨论,简要阐述遥感测绘技术在矿上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中的适用范围,分析该技术在进行监测时设备调试主要技术要点,最后分析实际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遥感测绘技术;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一直是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采矿建设过程中一项重点工程和项目[1]。该项目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科学、准确的动态监测平台,协助监测人员了解矿山地质环境和动态变化,提升矿山地质的综合监测水平。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遥感测绘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的适用范围 1.1山体滑波 山体滑坡在矿山地质环境中最为常见,由于矿山太过陡峭,坡度倾斜严重,山上的泥土和石头植被覆盖率不高的地段容易发生,开采道路及开挖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大雨天气则容易形成泥石流,因此,山体滑坡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随时有巨大威胁。遥感测绘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能够很好的对山体滑坡地段实施监测[2]。 1.2空间塌陷 空间塌陷也是矿山地质环境中较为容易出现的一类灾害,由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形成。具体形成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矿山地下资源被逐渐开采,则地底被开采的范围之内就出现空洞,山体上部岩石层和植被土壤的正常重力、压力导致空旷位置上部出现形变,最终形成空间塌陷。 1.3矿山污染 矿山地质环境污染具体发生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尤其是煤矿的开采,多种因素包括粉尘、过滤水、生活废水、矿渣、开采设备排放物、燃煤烟尘、放射性物质、SO2等等排放于矿山周围或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对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近年中国《环境保护法》的确立有效改善了这个问题,但在矿山开采中,遥感测绘技术对于环境污染有很好的的动态监测作用。 2遥感测绘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中的技术要点 2.1辐射校正 在矿山环境动态监测中,遥感测绘技术的辐射矫正是第一个需要注重的技术要点,要求具体监测的遥感影像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在成像时间上也要几乎一致,降低成像误差,如此才能达到监测的精准性要求,使最终影像清晰可辨,但实际情况中遥感影像会有辐射误差,在监测之前要对其进行校正:目的在于削弱或最大程度减少因太阳光照角度、大气条件、辐射因素导致的成像亮度差异,一般有相对辐射校正和绝对辐射校正。 2.2影像融合 影像融合技术是遥感测绘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中的第二个技术要点。处理对象包括光谱信息、空间分辨率、纹理等,目前常用的融合方法手段众多,传感器影像融合较为常见,其他方式包括多时相影像融合、多波段影像数据融合等等,影像融合过程中涉及到计算方式,通常采用HIS变换法,该方法有计算快速、简便等优点[3]。 2.3信息提取 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信息提取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然后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信息识别。此技术的应用是以对象遥感处理技术为基础的,监测获得遥感影像之后,进行图形分割,将分割完成的模块作为图像对象,然后具体分析和处理获取所需的分类信息。 3遥感绘测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中的具体监测方式 3.1山体滑坡监测 山体滑坡多是露天开采、连降暴雨、道路开挖等原因造成,在山体陡崖位置多有发生[4]。具体监测中发现:滑坡面凹凸差异大,呈现上陡下缓之势。为进一步监测滑坡发育状况,对测绘图像使用适宜波段处理,增强其线性显现度,从而完整的呈现出山坡完整度、植被覆盖率、岩性等特征,直方图能够通过波段进行调整,融合HSV则会进一步增强,清晰度再次上升一个层次。遥感测绘技术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中的山体滑坡监测,其它部分监测清晰,但对于滑坡位置的形态特征显示不够清晰,因其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才能清晰显现,所以滑坡位置以及下滑的石流石块,呈现色调多数较浅。 3.2空间塌陷监测 不同地区的矿山环境不同,矿种也不同,空间塌陷表现的破坏力也就有很大的差距。在遥感测绘获取的信息图像中会清晰显示。在TM图像中,空间塌陷位置一般为单独的椭圆形,也有一些呈现出环形斑点或板块,且颜色明暗度也有差别。具体监测成像之后,B4水体反映效果好,B5则可呈现更多的信息数据,会因地区及矿山地质不同产生较大的反差,B1在水体亮度值方面有显现优势,所以调整之后可根据亮度深浅判断塌陷区的变化状况。 3.3矿山地质污染监测 矿山因人们的开采需求,污染严重,尤其是煤矿,开采时周围能见度较低。具体监测中,彩色合成图像污染严重区域会呈现亮度值较高的亮白色或暗褐红色,污水则会呈现出粉红色。遥感绘测技术可有效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的大气污染以及水污染状况,并将其清晰显现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遥感测绘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中,尤其是在山体滑坡、空间塌陷、矿山空气及水体污染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遥感技术系统支撑基础下,获取矿山地质环境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测绘图像则可具体呈现其动态变化特征,协助监测人员作出准确的判断。相信未来,遥感测绘技术会不断更新发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效果也可提升至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张莉莉 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方法 摘要:在我们国家有70%以上的工业原料是从矿产资源中开采出来的,95%以上的矿产能源已经成为整个工业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经相关专家预测表示在2020年,每年的矿产的采矿总量可以达到70亿吨以上。长期对矿山的开发和开采不仅改变了矿山的环境还破坏了岩石圈的平衡状态,这就不断的致使地质环境发生恶化,发生一系列的地质灾害,例如: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土地和树木涵养水源的作用降低,出现河道淤堵等水质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现象。所以在开发矿山的同时我们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矿山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矿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活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技术经济活动,并且还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主要来源,矿业对地表地质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地质作用在短时期内可以通过人类对矿产的开采得到实现,这也时人类改造自然地最伟大的能源动力。在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时,也会对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和地质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危害自身的生存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的对待,处理好环境、自然和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问题。 1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 (1)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会破坏矿山所在地的土地资源使其丧失耕种能力,另外对矿山矿藏资源的开挖,会损坏土地,开矿使用的废水废渣会污染土地,在矿山的采空区会出现塌陷和土地地面开裂的现象十分严重。 (2)在进行矿藏开采时可能会出现由于坑采引起的地表的陷落,地表陷落现象的形成和采矿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矿山的开采,开采区域内的植被不断发生改变并且植被的能力在逐渐的下降,陷落区域会逐渐的增大,直到开采完成后闭坑。一些坑采煤矿会引起地表的陷落,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并且对于矿产资源来说,开采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矿区的采空区塌陷,露天采矿出现的矿山滑坡现象以及崩塌等地质灾害对矿产资源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会直接的造成矿产资源的经济损失。 (3)矿山地质灾害的出现会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矿山是最大的用水地区,在矿山的水资源进行利用之后水源内含有多种有害有毒的重金属化学物质。部分的矿山的污水中呈现出强酸性和碱性,在矿山附近的地下水源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矿石开产的污水的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不断的下降甚至出现地下水的枯竭。 (4)矿产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会影响矿区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还会破坏社会安定。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会破坏土地自身能力,破坏环境。对矿山附近村庄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多数的矿山和周边的村民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5)矿产资源的开采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例如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会致使矿区的地表出现许多的坑,废弃的矿石堆放。矿区内产生的污水会致使鱼虾死亡。 2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1技术经济因素致灾 (1)对矿区的地质环境的认识存在不足。例如矿山引发的岩溶塌陷的现象都是由其相关的地质灾害的背景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另外在矿区开采的过程中会引起滑坡现象。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对地质环境的认识的不足而产生的。 (2)由于工程技术的措施使用不当。例如,采空塌陷是采用冒落的方法进行矿产的开采的结果,如果能把这种开采方法改变成充填的开采矿产的方法。再加上露天开采矿产资源的矿区附近的矿山的边坡的失去稳定是由于对边坡处理方法的不恰当或者是违反有关的安全的技术要求有关系。(3)由于矿山规划和建设不当:如矿山规划区和重要工程布置在矿山的地质灾害的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内,往往就会加重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地质环境甚至会破坏地质环境。2.2矿区开采的历史因素(1)矿山的建设的不合理性,会留下许多的遗留问题。 (2)长期的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有直接的关系。 2.3人为因素 (1)主要是由于矿区人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2)由于利益驱动,部分矿区选择铤而走险。 (3)不合法的采矿的方法会酿成灾害。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3.1开展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搬迁避让及治理工作 要依据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充分利用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和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有利时机,落实受威胁居民的搬迁避让工作,按照“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捆绑投入、集中使用”原则,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资金,稳步推进为搬迁避让工作。充分利用生态恢复示范县建设及“矿山复绿”行动等有力时机,推进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及时建立治理项目监督管理机制,通过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招投标管理、定期巡查督察、严格验收等措施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保障项目实施效果。 3.2增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 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负责全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监测人员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矿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各类制度建设,形成全员防灾、群测群防、责权分明的地质灾害防范机制,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矿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矿区人民对矿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认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止措施的宣传工作,强化对矿区的资源的地质环境的管理工作。 3.3制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管理办法 要把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勘查评价防治、监督贯穿到矿山劫探设计建设生产的全过程中在矿产勘探的同时,要对地质环境的背景进行详细的勘察评价工作,尽可能的对矿产开采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新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和建议。结合相关的地质勘查的资料和对地质环境的评价等资料来对矿山进行开发设计,将矿山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结合起来并入矿山开发设计环节中。在对矿山进行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要尽认真的严谨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整治,还要随时对矿区内的地质环境进行及时的反馈。 4结束语 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期。矿山的地质环境管理防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的科学工作,尽管当前扔存在许多的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且多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还有待应用和推广,但是我们仍然要计划性的组织相关的管理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作者:李锡义 单位: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探析 摘要:基于我国矿山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笔者就中部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矿山区内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措施。对于矿山环境中出现的滑坡、泥石流等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事实证明,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有益借鉴。 关键词:矿山环境;灾害;治理 矿山是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最为强烈的场所之一。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改变或破坏了矿区的自然和地质环境,从而产生诸多地质环境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对矿山环境问题极其重视。为保护矿山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对矿山环境造成的破坏,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如何快速、客观、有效地掌握矿山的最新地质环境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方案,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1概况 1.1矿山自然条件 治理区域位于禹州市西北鸠山乡境内,省道S325从项目区穿过,治理区为低山丘陵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574.0m,最低海拔标高326.94m,相对高差247.06m,地形切割一般,植被较发育。人类活动较强烈,地形地貌破坏较严重。 1.2矿山环境地质 1.2.1地层工作 区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石炭系和第四系,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寒武系(∈):本区寒武系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中、上三个统,六个组。主要岩性:下部为砖红色薄层状泥质白云岩、灰黑色含燧石团块白云岩、灰色块状豹皮灰岩、泥晶白云岩等;中部为灰黄色页片状铁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紫红色页岩夹鲕粒灰岩、海绿石石英砂岩等;上部为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白云岩等,富含三叶虫化石。地层厚度不稳定,在500—890m之间。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分布于项目区大部分地段,岩性为灰白色铝质粘土岩,厚15-25m。第四系(Q):以残坡积粘土为主,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各地层之上。厚度一般较小。 1.2.2地质构造 该区域位于中朝准地台(Ⅰ级构造单元)南部,位于嵩箕台隆小区(Ⅱ级构造单元)南部边缘,与南部的华熊台缘坳陷(Ⅱ级构造单元)内的渑池—确山褶皱断束区(Ⅲ级构造单元)相接。区内分布有上官寺—羊皮岭断裂,该组断裂走向在20—60°之间,倾向北西,倾角50—60°,断距150m,为正断层。 1.2.3工程地质条件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石炭系和第四系,根据岩土体力学强度、结构类型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其特征如下:(1)厚层状致密块状细粒石英岩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岩组该岩组主要为寒武系内的地层,主要岩性为细粒石英岩、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该岩组主要为硬质岩石,其物理力学指标:干容重为2.59~2.66Kg/cm3,饱和极限抗压强度71.2~137.9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0~2000KPa。力学性质良好。(2)薄层状灰色粘土岩、铁质粘土岩岩组该岩组主要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内的岩石,主要岩性为灰色粘土岩、铁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该岩组主要为软质岩石,其物理力学指标:饱和极限抗压强度26.2~36.5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00~1000KPa。力学性质良好。(3)残坡积粘土类单层土体在工作区内Ⅰ号采矿区广泛分布,为中更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据区域资料,该类土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含水量17.0~31.0%,天然密度1.74~2.12g/cm3,压缩模量4.51~13.4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250KPa。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露天采场、废弃矿渣堆以及采坑边坡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高陡边坡形成的崩塌、滑坡和废弃矿渣堆形成的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及采矿活动引发崩塌、滑坡灾害。 2.1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 由于长期的露天开采,采矿活动留下的采坑、采矿边坡以及废渣堆严重破坏了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景观,分区描述如下:(1)Ⅰ号采矿区Ⅰ号采矿区位于大鸿寨风景区鸠山大学遗址西侧,省道S325北侧,为露天开采,采矿区面积为0.04km2。采矿区的北部形成一个采坑CK1,采坑面积约为13218m2;采坑四周分布着一系列采矿边坡,其中北面和南面的采矿边坡较陡峻,一般在75~85°,高度10~20m,西面的采矿边坡偏缓,一般在65~75°,高度10~20m,东面的采矿边坡一般在65~70°,而向东突出的土坡的坡度为25~35°,高度在8~20m,采矿区西部以及南部是渣堆Z1、Z2、Z3表1(2)Ⅱ号采矿区Ⅱ号采矿区位于大鸿寨风景区主峰西侧,省道S325东侧,采矿区面积为0.03km2。Ⅱ号采矿区的西部形成一个采坑CK2:采坑面积大约3000m2;采坑西部的采矿边坡为岩质边坡,覆盖层较薄,高度10~15m,坡度70~80°,采坑东部的采矿边坡,呈孤岛形状,覆盖层较厚,植被较发育,高度3~5m;该区沿着自然边坡堆放的废渣堆有4个:Z4、Z5、Z6、Z7。 2.2采矿活动引发崩塌、滑坡灾害 (1)Ⅰ号采矿区根据现场测量调查,Ⅰ号采矿区采坑CK1周围均分布着不稳定边坡,此处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层理发育,呈条带状产出。目前在Ⅰ号采矿区西部已发生一处滑坡,该滑坡岩层倾向CK1,且边坡原坡度陡峭(70~75°),滑坡后缘有多处SN向拉裂缝,拉裂缝密集发育,裂缝宽度在0~30mm;经现场测量,滑坡的长度为15m、宽度为20m、平均厚度为10m,滑坡体的体积约有0.3×104m³。初步判定该滑坡为小型顺层滑坡,主要诱因是暴雨,如遇暴雨还有再次滑动可能。 (2)Ⅱ号采矿区根据现场测量调查,Ⅱ号采矿区的采坑边坡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边坡上部偶见孤石,在边坡的北部已发生一处崩塌规模较小。由于废渣堆Z6沿着自然边坡堆放,且堆放厚度较大,坡度较自然边坡陡,目前在Z6的中部已形成一个小型滑坡,该滑坡是沿着原地形坡面滑动的,后缘拉裂缝密集发育,裂缝宽度在0~15mm,滑动规模较小。其主要诱因是暴雨。 3矿山治理工程方案 3.1Ⅰ号采矿区环境破坏治理研究 Ⅰ号采矿区位于大鸿寨风景区鸠山大学遗址西侧,省道S325北侧,为露天开采,采矿区面积为0.04km2。本区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采矿引发的滑坡地质灾害。(1)地形地貌景观破坏Ⅰ号采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主要表现为采矿形成的采坑和随意堆放的废弃矿渣堆,根据现场调查测量,采矿区的北部形成一个采坑CK1,采坑面积约为13218m2;采坑四周分布着一系列采矿边坡,其中北面和南面的采矿边坡较陡峻,一般在75~85°,高度10~20m,西面的采矿边坡偏缓,一般在65~75°,高度10~20m,东面的采矿边坡一般在65~70°,而向东突出的土坡的坡度为25~35°,高度在8~20m,总容积约为15.5万m3。采矿区西部以及南部是渣堆Z1、Z2、Z3,其中Z1渣堆1800m3、Z2渣堆240m3、Z3渣堆36328m3,共计38368m3。(2)采矿引发的滑坡灾害采坑CK1周围均分布着不稳定边坡,此处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层理发育,呈条带状产出。目前在Ⅰ号采矿区西部已发生一处滑坡,该滑坡岩层倾向CK1,且边坡原坡度陡峭(70~75°),滑坡后缘有多处SN向拉裂缝,拉裂缝密集发育,裂缝宽度在0~30mm;经现场测量,滑坡的长度为15m、宽度为20m、平均厚度为10m,滑坡体的体积约有0.3×104m³。初步判定该滑坡为小型顺层滑坡,主要诱因是暴雨,如遇暴雨还有再次滑动可能。 Ⅰ号采矿区的治理方案论证针对各种地质环境问题采用相应的治理措施,主要治理措施如下:(1)废渣清理回填工程用废弃矿渣回填采坑,这样不仅消除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可能引发滑坡灾害及水土流失的可能,还能恢复原始地形地貌。废弃矿渣回填采坑后,也消除了采坑周围的高陡采矿边坡,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也恢复了原始地形地貌。因此,废弃矿渣回填采坑即恢复了原始地形地貌,同时也消除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隐患。(2)地形地貌修整工程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场地内采坑规模为15.5万m3,但总渣量为38368m3,造成了回填量和需回填量的严重不平衡,如果从其他地方进行土方回调,一方面是11万多方的渣源周边基本没有,另一方面即便是能凑足调渣量,但在堆渣地段一般都有采坑,这个采坑回填将没有渣源,与地方关系协调比较困难,而且高额的运输费用也大大的加大了治理成本。因此完全回填采坑即不经济也不现实。 因此,根据场地渣少而采坑大的实际情况,以采坑南部+333m标高为基准进行回填,如果以一平面回填采坑,这样采坑回填量最小,基本能达到挖填平衡,但采坑西侧和北侧边坡还有9—14m的高度,北部紧靠采坑为一道路,对来往的行人还不安全,西侧的顺层滑坡还没有得到有效支挡,还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因此以+333m标高平面进行回填虽然达到了土方平衡,但是灾害隐患没有得到消除,还需要用削方、锚杆、挡土墙、护栏等工程手段对其进行治理,这样首先是造价高,另外都有设计年限,不能根除灾害隐患,不符合矿山治理的基本原则,因此,建议向北纵坡降以-3~-8%对其进行回填,这样最终回填总量为103863.4m3,回填后采坑南部、东部基本与现有地面水平,北部比现有地面低2~3m,西部比现有地面低6—9m,这样用简单的挡土墙进行支挡就解决了北部对行人的安全隐患。但是西部还留有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对西部采坑边缘向西15m地方进行下挖3m,形成梯田,用挡土墙进行支挡,这样即增加了填方量,达到挖填平衡,还消除了灾害隐患。 3.2Ⅱ号采矿区环境破坏治理研 Ⅱ号采矿区位于大鸿寨风景区主峰西侧,位于省道S325东侧,面积为0.03km2。本区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采矿引发的滑坡、崩塌灾害。(1)地形地貌景观破坏Ⅱ号采矿区的西部形成一个采坑CK2:采坑面积大约3000m2;采坑西部的采矿边坡为岩质边坡,覆盖层较薄,高度10~15m,坡度70~80°,采坑东部的采矿边坡,呈孤岛形状,覆盖层较厚,植被较发育,高度3~5m;该区沿着自然边坡堆放的废渣堆有4个:Z4、Z5、Z6、Z7,共计18180.0m³。(2)采矿引发的滑坡、崩塌灾害根据现场测量调查,Ⅱ号采矿区的采坑边坡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边坡上部偶见孤石,在边坡的北部已发生一处崩塌,崩塌规模较小。 由于废渣堆Z6沿着自然边坡堆放,且堆放厚度较大,坡度较自然边坡陡,目前在Z6的中部已形成一个小型滑坡,该滑坡是沿着原地形坡面滑动的,后缘拉裂缝密集发育,裂缝宽度在0~15mm,滑动规模较小。其主要诱因是暴雨。Ⅱ号采矿区的治理方案论证针对各种地质环境问题采用相应的治理措施,主要治理措施如下:(1)削坡工程根据现场调查,Ⅱ号采矿区的采坑边缘的高陡边坡,坡面岩石破碎,已发生一处小型的崩塌。对此处高陡边坡做支护的费用太高,故设计削坡,施工顺序采取从边坡上部坡顶开始,削坡后的边坡高宽比为1:0.5。削坡后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消除了再次崩塌的可能性。(2)地形地貌修整工程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废渣堆Z6沿着自然边坡堆放且堆放厚度较大,在暴雨情况下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采坑边坡陡峻,且岩石破碎,容易发生崩塌灾害。采坑面积3000m2,拟对采坑做回填,回填方量约19000m³,剩余的废渣沿着沟的方向回填,并设计挡土墙造成梯田,基本上挖填方平衡。这样的设计很好的修复了原有的地形,而且全部清理废渣消除了滑坡、泥石流灾害。 4总结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露天采坑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废矿无序堆放以及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2、矿区生态环境状况堪忧,已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地治理、恢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完善各项保护措施,打造和谐社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已迫在眉睫。 3、根据文件批复工程量和资金额度,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确定治理工程方案主要采用废渣清理回填工程、削坡工程、挡土墙工程、截排水沟工程、地形地貌修整工程、绿化工程等工程措施来进行恢复治理。 作者:姚艳领1,李 凯2 单位: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2.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落实思考 摘要:笔者从生产工作实际出发,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基本要求,结合编制规范和一些地方文件要求,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落实加以思考,从保证金制度的意义,管理要求、方案编制水平、报告审查等几个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技术及管理角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保证金制度;管理要求;编制水平;审查管理 1.保证金制度的形成及意义 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管理部门就以通知、规划等形式对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进行了明确要求,2005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山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提出“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2006年财政、国土、环保联合《关于逐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2008年国务院授权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制定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确定了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采矿权人收取的,旨在保证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以及矿山停办、关闭或闭坑时,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的资金,属于押金性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作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是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责、权、利有机统一的重要体现,是治理恢复财政专项保障长效机制的有益补充,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经费投入的重要保障。 2.保证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保证金的缴存数额,根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在科学评估采矿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损失的基础上,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机构核算确定。保证金纳入同级财政监督管理体系,实行保证金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缴存核算制度,保证采矿权人所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县级以上(含)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采矿权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主体;拥有对恢复治理落实情况和环境监测情况进行检查、制止和查处的权利;采矿权人必须根据本行政区内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足额缴存保证金。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则由相应的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动用该保证金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并向该采矿权人追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资金的不足部分。 3.保证金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保证金的征收比例问题 根据查阅有关资料,各地保证金缴纳计算方式各不相同,有些是根据矿山开采的产量按每吨矿2~15元或者售价的2%~4%计算;有些就是简单的按照破坏面积×30元/m2计算;有的是按照年销售额利润的5%左右进行控制;有些是按照不同矿种0.001~7.2元/m2的收缴标准×开采的破坏面积×开采方式影响系数×年度来进行计算;笔者认为这些方法均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根本没有考虑恢复治理区植被的立地生存条件,恢复治理工程与矿区的矿种、开采方式、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征收方式与实际的治理成本不能建立固定的计算联系。还是应该建立一种以技术承担单位为主体,以恢复治理目标为导向,按照实际治理需要,动态管理征收和使用保证金,随采随治,年度考核的综合管理体系,以达到保证金征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矿山企业的接受程度问题 ①矿山建设前期经济分析论证不到位,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未纳入成本控制,对保证金征收没有心理准备,矿山企业有相当的抵触情绪;②采矿生产周期较长,矿区圈占范围较大,粗放式开采等前期遗留问题较多,导致恢复费用占比较大,受市场及经营影响,矿山企业对足额缴存保证金压力巨大;③对一些采区内的群采和历史遗留问题原则上由矿山企业承担恢复治理责任,矿山企业不理解;④习惯于粗放式开采,日常监管不力,不按照设计执行,不进行边开采边治理,不按绿色矿山要求建设等等都导致恢复治理的难度增大,所需投资更多,治理费用更高等一些列问题,矿山企业对此认识不足;⑤受保证金的返还、利用以及支付方式等管理体系不健全影响,导致征收后的大笔资金闲置,致使保证金的作用和效果不能完全到位和充分发挥,矿山企业对保证金政策理解不够,认为返还希望渺茫;缺乏对保证金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利用的充分认识。 3.3恢复治理方案编制水平问题 《规定》要求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单位应该具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和良好的相关工作业绩;编制人员必须具有经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业务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方可从事方案的编制工作。报国土资源部审查的“治理方案”,其经过培训的编制人员必须有5名以上,报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治理方案”,其经过培训的编制人员必须有3名以上。矿山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众多,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立体空间变化过程,较难实现精准的预测,而且治理费用计取受时间推移影响,与劳动力价格、材料价格、管理成本等市场因素有关,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遵循不同的治理标准导致的治理效果和预算费用也不一样,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造成编制单位执行的参考标准五花八门,缺乏系统的管理和统一的认识,有些地方监管单位对从业人员管理不严,只看单位资质从而忽略了编制人员的资格要求,造成从业人员混杂,方案编制深度参差不齐,达不到预期治理效果,多数方案存在治理方案模式化,针对性不强,工作量计算简单化,施工组织省略化,方案编制随意化、配套方案不完整、评估工作精度不足等技术问题,比如预测评估时,有的编制单位不结合矿山开采设计,不将矿山设计的工业布局叠加到预测图件中,仅统计现状布局和预测期采场的变化情况,从而大大减少了预测评估的面积,造成恢复治理工程量的严重不足。另外,恢复治理方案包含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因此在方案的编制人员中还应该有具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格的人员,比如河北省要求地灾评估的主编人员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且是取得省级以上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才可以;此外,受预算标准不完善的客观影响,很多编制单位对预算标准的执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即使是一些出台了预算标准的省份,也存在标准粗糙和执行不力的问题,有些地方存在多个标准并存的现象,采用不同的预算标准计算出的治理估算费用差距是很大的。因此恢复治理项目的技术工程手段与费用定额还亟待规范,方案编制的预算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方案编制单位做为矿山企业的委托承担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往往普遍站在能让企业承担得起的角度出发开展方案编制工作,有的方案甚至连可接受的最低水平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要求都达不到;当采矿权人逃避或其他原因导致难以落实矿山实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时,收缴的保证金往往不足以进行基本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更谈不上高水平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3.4方案评审与审查的管理问题 ①应该将评审承担单位的选取纳入政府采购中,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优选评审承担单位;一来增强公信力,二来也能杜绝评审带来的一些权钱交易的弊病。②由于专家评审时仅对资质提出要求,未对编制人员提出审查要求,这就造成了参编人员鱼目混杂,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方案的编制质量;所以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按照规定要求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审查;③管理部门审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关于对评审意见是否已按要求进行修改一项,这对行政主管部门不好把握,建议增加专家组长复核的环节,由专家组长给出修改复核意见,以便增加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可操作性; 总结: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是政府监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矿山管理通用做法的接轨,该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矿山企业主动履行矿山环境保护义务和恢复治理责任的落实,这笔资金遵循“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原则,使政府管理、监督矿山企业履行恢复治理责任和义务有措施和力度,也促使矿山企业自身重视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充分考虑治理费用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从而自我约束,加强保护、规范开采,主动降低环境恢复的成本。从而进入一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轨道。同时,应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规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预算定额标准的建设,加强从业人员和资质单位的培训和监督管理,提高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水平,从而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行业水平整体提高。 作者:刘海涛 白克胜 包毅 贾会新 杨帆 单位: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工业化建设速度的持续加快,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愈来愈凸显,工业化和市场化建设过程中,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也对矿山地质环境形成了相对大的影响。所以,实施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对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进行统筹考虑、统一安排,最大限度的把矿产资源开发运用经过中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减少,渐渐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组建“和谐矿山环境”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矿山资源;地质环境问题;防治策略;研究 1矿山工程概况 田东县坡洪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按桂政发(2011)43号文“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机械化改造的决定”的精神,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决定对坡洪煤矿进行机械化改造,生产能力为9万t/a。为办理采矿权延续伸请登记,需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13年下发的《广西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文地质详查规程(试行)》要求:“对傍河、傍海、傍水库、傍供水水源地的矿山,或岩溶地区傍城镇或集中居民点的矿山、深凹开采矿山、重金属矿山等,凡是可能造成含水层破坏或污染、可能引发严重地质环境问题的矿山,必须开展水文地质详查工作”。坡洪煤矿为傍河以及可能造成含水层破坏或污染的矿山,应进行矿山恢复治理水文地质调查。 2当前国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2.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开始的时候,在矿山地质环境污染中存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废渣污染。从以往经验得出,煤矿生产中出现的粉尘和一些容易挥发的气体,是产生矿山区域环境中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而,也深深的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特别是煤矸石,给更加严重影响大气污染打导致,在影响地下水的同时也对土质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这主要是由煤矸石本身具备相对强的可燃性,易爆炸的特征决定的,一旦出现燃烧、爆炸,就会快速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直接严重影响大气环境。在开采运用矿产资源的时候,会形成废石、尾矿和冶炼废渣等,他们如果很大数量的堆积在一起,并且不做任何的处理,就会形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很大的原因是这些矿产资源副产品中存在很多的重金属和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废弃矿石长时间裸露、堆放的情况下,不仅水资源受其影响,这一区域的土地也会出现严重的沙漠化现象。与此同时,伴随着采矿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会破坏潜水层,疏干性排水现象出现,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发生明显下降,更为严重时,会引起河流断流,一些相对稳定的水环境发生不良改变,例如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区域水不平衡等,对矿山地质环境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后来,固定废弃物的污染问题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污染中的重点。现状矿山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采矿,无高边坡存在,现有井口边坡均已喷浆或浆砌石支护,边坡稳定性较好,建井至今井口边坡从未发生过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状周边亦无成规模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矿区地表主要为粘性土所覆盖,汇水面积小,现状无自然形成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矿井开采后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煤矸石,主要卖到附近砖厂作砖,堆放时间一般为数天,矸石场没有永久矸石山,现状未发生崩塌、滑坡及泥石地质灾害。因此,矿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矿井以斜井向下开采,地面变形总体不大,一般不会产生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矿山地面建筑基本利用原有设施,井口均已有护坡措施。预测矿山改造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2.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矿山地质资源开发企业缺少环境保护思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关键因素是理念指导水平相对低。在开发运用矿产资源的时候,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成为重点,关于矿山的地质环境完全被抛诸脑后,没有准确的思想指导,群龙无首,进而,对环境保护的了解方面发生严重的偏差。第二,没有有效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督管理,矿山地质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过程中,安监、国土和环保等部门自然也会牵扯其中,但实际情况是,在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很多地方存在明显的空白,责任不能详细落实到位,部门分工缺乏明确性,部门之间很少交流和协助,进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出现也屡见不鲜。第三,现在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从教训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在我国矿山环境的监管力度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最为关键的地方是,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监管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力度明显不足。 3关于矿山地质出现的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1)矿区浅部存在老窑,开采的Ⅳ煤层时,大部分在已形成的采空区下开采。采空区积水对开采仍构成一定影响,开采过程中务必先将采空区积水疏干,防范其积水透水、突水对矿山的威胁。 (2)矿山为傍河侵蚀基准面下开采,浅部开采有可能受到地表河水通过断层带及不明老窑充水的影响,应按设计留设足够的隔水煤柱,防止河水通过各种裂隙向巷道涌水,确保采空区沉陷盆地边缘离河床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在河流下挖财煤炭,如果一定要在水体下采煤,必须满足试采成功的要求,得到可靠的资料并认真分析后,向有关部门报告,得到批准后才可以实施。在开采的过程中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采”的原则进行探放水,防止发生透水、突水事故。 (3)采矿活动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主要为采空区地面变形,为避免在矿井开采后出现造成很大面积的房屋倾斜,开裂,地表沉陷、开裂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的出现,应该严格按照原先的设计规定,留设足够保障的保安煤柱,村庄下禁止采煤。在开采中,矿方应认真观测地表沉降,仔细分析地表移动变形的内在规律,最好可以尽早发现,尽早治理,从而有效的避免或减小因为地表沉陷而带来的危害。 (4)矿山开采活动产生的废水,应严格按设计和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避免、减轻矿山开采造成土壤环境、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特别是对附近村屯生活饮用水源的污染。确保暴雨季节尾矿淋滤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再外排。 (5)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和其它废石尽量用来充填采空区,尽量减少矸石堆积地表压占土地和污染水土。做好储煤场、堆矸场拦截保护,完善地表排水系统,防止废固进入附近农田。 (6)为防止闭坑后地下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闭坑前应对可能坑道水渗流到第四系的巷道位置进行处理,可采用水泥封闭。当矿山闭坑以后,遵循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以及相关的土地复垦方案的具体要求,对矿山各种工业场地进行恢复,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应将矿山的生产与土地复垦方案相结合,尽量减少耕地的压占破坏。 (7)矿山开采过程中,建立地下水水位、水质的监测网及预案机制,对矿区及周边环境进行动态监测,防范于未然,避免矿山开采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4结束语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完成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关键意义,把矿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是完成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关于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为矿山地质的环保事业建设奠定基础。 作者:雷艳荣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 南宁地矿地质工程勘察院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矿山地质灾害调查 摘要:地质调查的目的是查明影响矿山工程建设和生产的地质因素,消除各种地质灾害,保证矿山生产安全。应结合煤田地质实际,补充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水文地质调查是根据已有的矿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的与岩土稳定性有关的水文条件调查与分析。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流沙等。 关键词: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地质灾害 1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及方法 第一,收集资料和设计编写阶段。此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收集和综合工作区前人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资料,进行地质踏勘和航片、卫片的地质解译,编写工作设计。野外地质踏勘应在系统收集和综合研究前人资料以及初步解释航片、卫片后进行,踏勘路线应处置穿越工作区构造线方向,各类重要接触关系、矿化或矿产地均应布置踏勘路线。通过本阶段工作,应力求了解工作区地质矿产基本特征、工作程度及分析测试数据,统一岩石分类、命名方案和图例图式,选择各类剖面测制位置,编制地质、矿产草图,提出工作区地质、矿产调查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措施、方法和手段。第二,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此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地质剖面的测制和研究,系统的路线地质填图及矿产调查,为配合地质填图而开展的物探测量、化探测量,各类样品的采集等。本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后,应及时综合研究编绘出工作区野外地质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各类地质剖面图,作为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的主要成果和后阶段加深研究工作的依据。对采集回来的各类标本、样品,应及时编录、登记、加工或处理,送样并分析鉴定,以便能及时取得分析测试数据。第三,资料的中间性整理及野外加深研究阶段。此阶段包含野外和室内两方面,要先从资料的中间性综合整理工作入手。在中间性的综合整理中,既要对各地质剖面和系统填图中已获得的野外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研究,还应对已收到的样品分析测试数据作初步计算、作图、统计、研究。通过这一阶段综合研究,肯定成果,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制定野外加深研究计划,再进行野外加深研究工作。第四,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阶段。地质调查的最终资料整理应在野外工作全部完成,并经主管部门组织野外验收通过后进行。此阶段应对所获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编制各种成果图件,通过对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征和成矿规律的总结,最后编写出地质调查报告。地质调查的目的是查明影响矿山工程建设和生产的地质因素,消除各种地质灾害,以保证矿山生产安全。 2水文地质调查 2.1矿山水文地质工作 矿山水文地质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矿山开发阶段的水文地质工作由于不同的开采方式和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其工作内容也有较大差异。 2.2水文地质调查内容 水文地质调查是在已有的矿床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的与岩土稳定性有关的水文条件调查与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矿区内地下水的类型,包括按含水空隙条件的分类和按埋藏条件的分类。第二,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按含水体和隔水体所呈现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形式,以及含水体的水动力特征所划分的类型,可分为统一含水体结构、层状含水体结构、脉状含水体结构和管道古水体结构。第三,不同水文地质结构中的水动力特征,包括不同水文地质结构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富水特征,相互之间或与地表水体有无水利联系等。第四,含水层、隔水层、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水文地质钻孔的封堵质量。 3矿山地质灾害调查 3.1矿山地质灾害 由矿山资源开发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流沙和采空区等。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崩塌也即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地下采矿形成的采空区是造成矿山崩塌的主要因素,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是由于矿山岩溶或地下采矿形成的采空区,引起了地表变形和破坏。由于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具有突然性,因此对塌陷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在矿山开采或其他挖掘工作中,有时会遇到饱水的沙土,当其被工程揭露时,可产生流动,即流沙。流沙可以是以突然溃决形式发生,也可以是缓慢发生。流沙的存在会造成井巷施工困难,流沙的溃决会掩埋矿井,危及工人生命安全,甚至引起地面塌陷。 3.2矿山地质灾害调查 第一,崩塌地质调查。崩塌地质调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查明地形、地貌特征。陡坡和陡崖是产生崩塌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要结合现场踏勘在地形地质上圈化出陡坡地段。二是查明不同岩性岩石的分布,特别是抗风化能力强的坚硬岩石的分布。三是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四是调查本地区有无发生崩塌的历史。五是调查本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六是调查本地区历史上地震的最大烈度和人工爆破的规模。第二,滑坡地质调查。一是要查明边坡、排土场倾角、平台宽度的几何要素。二是要查明边坡不同岩性岩石的分布。三是要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四是要调查本地区气候变化特征。五是要调查本地区历史上地震的最大烈度和人工爆破的规模。第三,泥石流地质调查。一是要查明区域内的地貌条件、汇水面积、沟谷发育情况及其纵横坡度和高度。二是要查明基岩松散土层分布位置及其与崩塌、滑坡等自然地质现象的关系。三是要对泥石流流域进行大比例调查,对泥石流流域斜坡和泥石流发源地的临界条件和岩土稳定性进行研究,推测泥石流可能发生的期限。四是要调查大气降水资料。五是要对尾矿库稳定性进行评价。第四,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空区地质调查。一是要查明采空区规模和形状,包括采空区体积、空区范围投影面积、采空区形状、采空区连通情况、采空区高度及长度与宽度比。二是要查明采空区充水情况。 作者:夏逻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二四勘探队 矿山地质论文: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改造技术 1传统思想下的改造技术 1.1拆除重建 由于技术和实现落后,对于废弃矿山的处理,人们还做不到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分析,重新设计和改造,而是对其存在的价值给予全盘否定。当现有的场地、设备及其他一些因素满足不了现时发展的需要时,在传统的思想下,人们往往选择对其进行拆除重建,这样不仅破坏了原有矿山的历史价值和一些景观特色,而且要付出昂贵的成本对其进行重建,铲除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1.2遮盖回避 另外,由于技术更不上时代的发展,人们在对废弃矿山的现状做不出更好的改造时,往往采用掩耳盗铃的方法,对其破败的现状进行掩盖。通过种植一些地被覆盖矿山现有的地皮,或者栽植郁郁葱葱的树木对其外观进行遮盖。当我们对废弃矿山进行远观时,貌似这是一片良好的自然景观,其实则不然,这样的做法会对以后土地的改造造成严重的阻碍。 2现代思想及技术下的改造 污染问题现已经成为国际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景观事业的发展,废弃矿山就有了利用和改造的价值。目前,在废弃矿山改造的技术中,为了满足景观的发展和改善环境,生态恢复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它的改造范围主要针对以下对象。 2.1对污染后的土壤进行治理 废弃矿山使周围的土壤因子改变,土壤物化性质遭到破坏,造成土壤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由于废弃矿山的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增多,我们必须采用化学方法将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补充植物生长的有机质;另外,为了节约土源,将没受到污染表层及亚表层土保存起来,待改造完工后放回原地。 2.2污水处理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路线,随着技术的进步,生态工程被应用到了污水的处理当中。在对废弃矿山进行改造时,主要注意景观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主要通过自然处理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已达到资金最优化的效果。 2.3恢复植被 众所周知,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必需建立在植被的基础上,由此,根据废弃矿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对废弃矿山进行合理的植被恢复是改造的关键。另外,我们根据矿山的特性可以选择耐干旱、盐碱,固土、固氮,有较强生长力的树木,进而阻挡风蚀和水蚀的灾害发生。 2.4利用微生物技术 要想把废弃矿山改造成一个景观观赏区,就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由此,我们可以利用微生物技术,对其生物群落进行改善。尤其是利用接种细菌,来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从而改变废弃矿山的贫瘠状况,缓解污染,提高整体的利用率,是矿山达到令人满意的效益。 3技术改造中的原则 (1)在采用相关技术前,首先对拟用技术进行论证和评价,确定该技术的使用周期长短,并且明确其是否有改进的潜力或在未来市场中是否有发展空间。另外,企业的微观效益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从而促进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 (2)在改造经营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物有所用,物尽所能,节约资金。 (3)在改造的基础上,增强每个相关程序的联系,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4)改造技术的选择时,要与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且结合国外先进技术,最终选择能够总体提升改造效果的技术。 4结语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废弃矿山的改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仍需总结经验,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改造技术装备,提高矿山的综合效益,降低成本,使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对废弃矿山进行景观塑造过程中,要与科学、艺术和经济的发展充分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现代景观的发展。 作者:李金平单位: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农乡初中地理教学困境及方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当前,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迫使我们思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人们应树立这种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这正是中学地理教学的神圣使命。地理教学如此重要,为何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如此令人担忧?如何破解这种困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 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就是要保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由此可见,地理科学决不是无足轻重的科学,而是真正的经国济世的科学。因此,地方政府应起到指示、引领的作用,重视地理教学的意义,从而有效推动地理教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浓厚的舆论氛围。 2.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高度重视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能动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注重人的培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真正指导学校各个学科的协调发展,地理学科亦是如此;应加强农村学校地理教学的指导与监督,多培养、多招聘一些地理专业的教师,推动农村学校的地理教学;多开展地理教研活动,重视对地理教师的培训。 3.地理教师自身要高度重视 不管是学校、学生,还是其他部门不重视地理学科,但是地理教师一定要重视自己。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赢得社会、学校、学生的认可。我们要不断学习地理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保证课时数,学校及其他教师挤占地理课时,要善于拒绝;加强师德修养,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善于与学生沟通。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学方式上要突出师生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要转变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地理教学。总之,要改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议用建构主义构建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背景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是知识社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着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表明,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是科技的高速发展,其因果链是:科技的高速发展(挑战)学会生存(策略)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自我教育学会学习。学校教育要探索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现在还大行其道。具体地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要素各自的作用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从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从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看,还未跳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索,离不开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当前,教育理论学派林立,异彩纷呈,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因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迅速崛起。“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构建新型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正如皮亚杰在《发生认知论原理》(1981年)一书导言中指出的:“认识既不能看作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为客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概括起来,建构主义有三个重要观点:①对个人以本身经验来解释现实、理解世界、赋予意义。(世界是个人头脑创建的,事物由个人方式理解。)②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③重视小组学习。 三、新型模式的建立 1.地理知识建构的适宜性 建构主义的提出与建立对指导学习过程的研究和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具有普遍意义。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有独特的优势:①学生有大量的地理知识的经验背景,有利于建构新知识。学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作为生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的学生,通过各种书刊、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及自身的生活实践,大脑不断地接受地理知识的刺激,如太阳辐射、资源能源的问题、人口问题等,学生在学习前都有一定的经验背景。同时,许多地理问题本身就没有僵化的结论,如城市布局的最优化、环境问题的解决等,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的头脑,从不同的角度去创建,赋予不同的意义。②许多地理内容是真实性任务,有利于情境性教学。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如人类面临的沙漠化问题、水资源危机等都是情境教学的绝好内容。同时,多媒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提供虚拟现实,把火山、地震等内容设置成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地理的情境性教学锦上添花。③地理学习有较多的背景知识、真实性的任务及多元的解决问题的措施,都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组织社会性教学(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的有效性。如让学生讨论所在地的城市化问题、劳动力的迁移等,学生都会兴趣浓厚,积极参与。 2.具体模式的形成 根据以上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分析,及其同地理学科结合的探讨,我们可以形成较明确的教学观念和思路。再以皮连生先生的“六步三阶段教学”模式(陈述性知识:注意与预期激活原知识选择性知觉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根据线索提取知识。)为线索,可建立以下四步模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始上课,先放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的一些地理情境内容,如天体的运行、生态的破坏等动态的、实况的内容,以展示现实中的、专家探索的过程或有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由于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这时,学生会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背景知识,试图去同化(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此时,教师指出该情境中主要是要解决什么地理问题,如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森林的作用及破坏森林的后果等,即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思考的目标明确。并安排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浏览一下课本,把有组织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事实上,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皮连生先生的“六步三阶段教学”模型的前三步: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 (2)分组讨论,主动建构 完成了前面的程序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这是建构主义提倡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即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的发言,是他们对新知识同化后的认知结构,由于各自不同的建构,发言也各异。如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学生针对此类问题都能讲出自己的见解。如通过炸开山体把从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引到我国内陆、开发各种新能源的设想、向太空迁移人口等,都是出自学生之口。每个学生的 发言,他们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而通过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全面的理解,以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这是“六步三阶段教学”的第四步:新信息进入原命题网络。 (3)代表发言,及时反馈 各小组讨论的结果,派代表到讲台上发言。此时,各小组都会把自己建构比较成熟的结构拿出来亮相。如一个小组在讲“地热”时,用坐标来分析地热增温率,横坐标是深度,纵坐标是温度,并画出坐标图,这是书上所没有的,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通过这样的代表交流,学生的学习信息得到了反馈。对学生而言,可以不断地反思和深化自己的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就教师而言,了解了学生的建构状态,为下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这一步是“六步三阶段教学”模式的第五步: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陈述性知识)。 (4)师生交流,建立图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的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广为采用。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可针对性地点评,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共同去建立图式。如学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内容时,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共建图式。列出:黑子、耀斑扰乱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并指出:天地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另外两点影响让学生根据此图式去建构,学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再进一步明确图式:宇宙环境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如以后要学到的农业知识,相对应的是“季节气候农业生产”等都可供参考。因此,通过交互式教学,可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学习的思路更清晰,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这种图式建立后,学生就能很容易做到“六步三阶段教学”模式的第六步:根据线索提取知识。 四、总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创设情境分组讨论信息反馈共建图式”的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和信息反馈,这两个环节主要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上也是最多的。在这两个环节中,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中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形成意义建构。“联系”与“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创设情境主要是教师用客观事物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并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共建图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去进一步探索,去发现规律,去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使学生朝着有利于建构的方向发展。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新授课 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实市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根据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以及市教研室提出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共享——学会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市地理教研室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一套符合课堂教学素质化要求的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结构及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课堂结构】 一、明确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紧扣三维目标,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学习目标,此目标不仅注重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且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学习目标呈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不拘泥于形式;学习目标是学生应达到的学习要求,应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目标应注重于双基的落实与巩固,体现地理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自主学习 1、问题的设计与呈现 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依据学习目标和教材编制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纲要,便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编制自主学习纲要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目可以是知识结构、问题、填空、图表等形式。呈现方式可依据当地教学条件,多种方式呈现,例如,学案、多媒体、黒板、小黑板等。 2、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学习提纲,学习有关教材和有关资料,自主完成本部分内容。 三、展示交流 学生在依据学习提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与讨论。交流的形式包括组内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活动方式主要有互查、讨论、组内提问 展示类型主要包括学习成果展示、疑难问题展示、错题展示。成果展示即导学提纲中的学习成果,方法、思路等的展示;疑难问题的展示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模棱两可、一知半解或非常棘手的问题的展示;错题展示即学习过程中做错的题目,及错题的原因和思路的展示。 展示形式主要体现在组内宣读,生生对话;组间讨论,班内板演,投影;师生讨论、辩论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方式。展示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把握好时间和注重提高效率。同时注意对展示内容和对象的层次性和基础性。 四、自主构建 这是回扣目标,归纳总结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简练的语言建构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和体系。这一习惯和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备课和操作中需要教师灵活驾驭。 五、智能测评 1、精选习题 教师要全面把握学习内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重点,覆盖知识点,注重技能的培养,紧扣学习目标,尽可能地运用各种资料,精心编制科学、新颖的训练题。 2、测试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书写规范;评价重在学生的互评,教师的点评及归纳式讲评;评价时注意学生展示能力的提升和讨论的深度与广度的提高,并利用好评价结果。 六、迁移拓展 针对本节内容,运用现实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编制具有开发性、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集思广义,以达到知识迁移和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切忌课课必须有,牵强附会和难倒学生。 【几点说明】 1、本策略的理论依据 该策略符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思想,体现了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的观点。 2、策略特点 该策略符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3、注意事项 (1)不要把该策略看成是僵死的框框,它只是一节课大体的设计程序思路。并非每节课都必须按以上六个环节机械进行。防止程序化。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时间顺序,或选择其中的某些或全部环节。每环节所用时间长短,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应突出“展示交流”环节。 (2)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明确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活动所占时间,一般应不低于2/3。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模式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独特区域性这两个特点又决定了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大量地图、图表、资料背景、对比分析、纵横联系等等方面知识的交叉,多媒体技术则为地理课堂提供了极佳的交流通道,它改变了地理教学中传统模式,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增添了课堂教学魅力,作为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好多媒体的优势。 【关键词】:地理学科特点; 多媒体技术优势 【正文】: 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空间性、综合性强,每章节都有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必须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和运用能力。而在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地理学科应用的优势。 一、 地理课的学科特点 (一)地理学科具有整体性 地理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地理景观的变化,而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二)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 地理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等等信息;其次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三)地理学科具有动态性 现存的地理事物是由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组成的。学习地理就要求我们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这也是地理学科独特的地理思维培养的方向。 二、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特点。 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图文声像并茂,并能够突出要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二)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 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参与机会,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三)多媒体技术具有可重复性。 这种可重复性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真实情景展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还具有针对性。 多媒体技术让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优势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优势,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关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我们常常会告诉学生: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之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大洲。生硬的课本理论远离了学生的客观体验,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这个漂移的过程。板块是如何漂移的,是如何逐渐形成现有规模的,就会变得清晰,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 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难以直接体验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地理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说: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知道南极地的别名“白色沙漠”“风库”,在北极有庞然的北极熊,在南极有绅士的企鹅,但是这些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平时的课堂只能通过语言和图片理解。但是多媒体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看到难以直接观察、接触到的各种地理生物环境。师生在地理课堂中共同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帮助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弥补知识结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技术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区域地理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展视云南独特的建筑、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景象。它的民族风情之美,使学生在欣赏少数民族文化与热带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底蕴的不断传承。有些知识是在课堂之外得到的,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价值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协作工具,结合课内的知识的同时,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找更多地理奥秘。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地图具有形象、空间感、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白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的讲授,要求学生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的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地区。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良好的地理识图能力,空间感的培养。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他们海峡、运河的名字,一点实用性都没有。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好,但是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现外运航线(中东地区与美国、日本、欧洲 石油运输的轨迹),知识点变得更直观,更真实,学生也易于理解。 钱学森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地理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它不仅能反映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方法,它还能要求考虑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并从中进行探索,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具有课堂教学魅力。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析如何培养初中地理教学兴趣 根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必然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它,掌握它。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绩,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也自然成为每一位地理教师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直观形象。地理研究的对象,包罗万象,时空广远,内容广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较难掌握,必须借助地球仪、教学挂图、景观图片等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方能缘情引趣 。 1、充分发挥地图册、课本插图和教学挂图的作用。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认真设计地理板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板图,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形有意,化静为动,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优势突显其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教学手段,填补了传统教学形式的许多疏漏,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的过程,仅靠语言讲述、挂图、板图无法跳出静的框框,多媒体将静态的图、物变成动态的过程,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便于学生形象的感知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如大气循环、昼夜交替、气候成因等,都是一些难于讲解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巧用口诀,激情引趣。广义的口诀,包括民谣、谚语、古诗词、歌诀、对联、顺口溜、打油诗在内的知识性强、趣味性浓、概括性强又简单易记的句子。有形象性、概括性、韵律性等特征。巧用口诀是教师充分运用各种语言,形象地概括各种地理现象、地理数据、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它符合中学生机械记忆为主的特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单位时间的知识摄入量。 1,利用民谣、顺口溜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加深理解、加强记忆。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我国地理歌谣非常广泛,有许多专门的书籍,只要平时注意搜集,合理应用,对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大有益处。 2,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滩险、流急的美景,可吟诵《白早发帝城 》。短短几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韵律和谐,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3、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能客观反映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4、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思维,拓宽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 “江淮河汉”——四川;“红色之路”——赤道;“孔子墓”——丘陵。 口诀教学法可以活跃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生活。地理学文理兼顾,在教学中适当引用文学作品,不仅能揭示地理现象和特征,还有陶冶性情的艺术感染效果。口诀概括性强,韵律悠长、简单易记,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年龄特征,能激发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这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2、建立理课外活动小组,寓课本知识于各种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可组织学生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等。这样,地理教学就会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 激发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语文诗词与初中地理教学的巧整合 【关键词】地理教学诗词地理知识整合 【内容摘要】根据课改的要求,新版教材的教学中,应“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依托,大力加强诗词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培养了学生课标中要求的各种能力。 地理学科,一个文理性质兼备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基于学科这一特点,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大胆尝试与语文诗词的巧妙结合,以达知识间的有机整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横生的乐趣中,深入理解并挖掘教材意境,探究创新,以求达到满意的课改实效。 一、诗词巧用,贴切生动,教学生花 例如,《黄河的治理》“地上河”部分的教学中,我设计过这样的问题:“请大家识图,试用一句诗词来描述黄河‘地上河’的情景。”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真是:七嘴八舌不停口,妙语如珠说黄河。在众多的描述中,大家最推崇的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本来这句诗,是形容黄河发源地之高,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上。今天用于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描述,既形象生动,又言简意赅。把黄河下游高出地面7米甚至10米的感觉,表达的淋漓尽致,加上黄河“地上河”图片的帮助,学生们想象力的发挥,便对黄河“地上河”的意境,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再者,这句熟悉诗词的运用,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十足,而且学生对黄河下游形成的“地上河”的理解,成为易事。更值一提的是:语文诗词与地理教学的结合形式,成为学生们津津乐道、久久不忘之事。 另外,在《天气及其影响》部分的学习中,我曾经布置过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整理有关描写天气现象的诗词,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加以展示。”待到课上,学生们兴致极高地拿出了收集到的诗词资料,踊跃而自豪地展示,同样收到了满意的教学实效。例如,描写雨的诗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描写风的诗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二月春风似剪刀”、“吹面不寒杨柳风”……描写雪的诗词:“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天气“阴晴”的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描写“霜”的诗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晴”的诗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样,使学生们在极高的学习兴趣中,很快掌握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天气现象,又把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达到了知识间的整合,又促进了二学科的共同提高;同时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巧妙地把学生的学习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堂延伸到网上、图书馆、阅览室,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更培养了学生资料收集、分析整理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合作、主体参与的精神。 二、地理知识解诗意,活学妙用,兴趣无穷 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趣语,授课会增加几分诙谐;妙用一句诗词,课堂更变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用地理知识巧解语文诗词的意义,不仅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热情极高,课堂会更加深化;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例如,《地球运动》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实施了这样的活动:展示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及探究问题“请同学们分析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经过同学们小组内激烈的讨论,很快得到答案:“坐地日行”包含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八万里”包含了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的地理意义;诗词说明了地球自转一周所行的路程。“巡天”包含着地球在天空中的自转和公转;“一千河”说明天空中的无数星河。 再如,同学们也利用地理课上学到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的气温直减率知识,充分理解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一山有四季”诗词中,包含的因海拔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的地理意义。 通过以上的地理教学活动,同学们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巧解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使地理知识正向迁移。学生们既获得了一份地理知识之外的意外收获,又增强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极大兴趣。 三、诗词引用,探究趣味更浓 例如,《长江的开发》“水能宝库”部分的处理:学生们通过小组内读图、分析讨论、合作理解、找出长江“水能宝库”主要位于上游河段。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追问:“为什么长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如此丰富呢?”学生们结合识图,经过小组内小段时间的讨论,得到答案:“长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处于一、二级阶梯与二、三级阶梯两两阶梯的交界处,所以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进而,我继续启发到:“三峡处水能资源巨大,大诗人李白也曾有诗为证,想想是哪首诗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热情洋溢的尽情齐声朗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时我也被同学们高涨的地理热情深深感染,便补充:“一声猿叫未停,小船已过千万重山。虽是夸张,但也道出三峡处水流的湍急,水能的巨大。所以早在1956年,就有要在三峡处建立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有《水调歌头·游泳》诗词为证。哪位同学知道,诗词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要在三峡处建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呢?”这时,一位男生举手站起大声朗诵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本节内容进行到这里,同学们那种对所学知识的陶醉与满足,不言而喻;对三峡处巨大水能的自豪与合理开发,也叹服无比。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教学实效、思想教育双丰收。 还如,中国地势特点的分析中,学生们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变化,层层深入的讨论、探究,推出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随即我展示了以下诗词:“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请同学们说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学生们迅速抢答:“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是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 缘故。”我继续追问:“我国这样的地势特点,会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们开动脑筋,小组内快速讨论,提取信息,继而派代表抢答:“我国的地势,使同一纬度地区,大致气温东高西低,降水东多西少。”这样,通过环环紧扣、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充分印证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也使同学们加深了我国地势特征与我国河流流向、气候特征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使学生们充分体会了探究的乐趣和意义,也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的问题能力,归纳、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更使学生们逐渐形成创造性探究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语文诗词与地理知识巧妙结合的例子还很多,如:利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诗词,来理解碧草青青、羊肥牛壮的草原景观;借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来想象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漫漫的景色,利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词,来体会我国东部深受夏季风的影响,从而造成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内景象的不同等等;不一一列举。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倍感有趣,教学效果颇佳,而且学生积累的诗词宝库自然得到了挖掘,语文技能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地理知识与语文知识的有机整合。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诗词的陶冶下学习,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培养了地理、语文的双重能力,更养成了学生们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学习习惯。 所以,我把教学点滴,总结出来,告之大家;请你一试,以体会其中之奥妙。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策略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仍然非常的重要。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的共性,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全面深刻的认识地理事物、现象及蕴含于其中的规律,进而认识到这些事物、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界许多同仁密切关注和努力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提问,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提问很重要,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因为初中生对新奇的事情才会感兴趣,这样才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想,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他们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于疑难处质疑”“于无疑处质疑”“于核心处质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从而激活他们的地理思维。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形象思维的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给以展示,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和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这样就充分的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地图,重视笔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习惯 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眼睛,在初中阶段让学生读各种各样的图,可以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的潜力,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的驰骋。如学生在读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时,首先叫学生分析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很快的归纳出冬季气温低夏季高,再看降水的特点,学生也会归纳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这样通过图学生就很快的掌握了这种气候的气候特点,也为阅读其他的气候类型积累经验和方法。有一句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充分的说明笔记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初中学生自觉性较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做笔记。 三、强调动手,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探究性 地理教学如果只凭教师的语言和书上的文字,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深化,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讲气温和降水时,我们叫学生拿温度计进行测试,讲中国地理时,可以叫学生动手画中国地图,在画的过程中思考各省的形状像什么?这样既活跃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地理思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情绪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不受教材范围、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的发展,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区观察课内教学所部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未涉及的奥秘。 四、加强讨论灵活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整合性 在地理课堂中积极组织鼓励学生讨论地理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如在讲到西亚时就可以叫学生分组讨论中东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我们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平时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整合回答,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五、重基础、研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系统化 新课程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在教学中力争搞清重点,突破难点并将抽象概括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表述,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如在讲解美国时分析农业发达的原因。老师就可以教给学生分析方法,从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人文环境(市场、交通、科技、劳动者素质等)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不仅能够分析美国也会分析其他国家,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地理老师的高度重视。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试论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情景教学 初中地理 【论文摘 要】我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世界广袤无限、风土各异,地理为我们了解祖国,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天窗。地理学科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比如:人口、资源、环境、生物、地貌、地图等等。通过地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培养他们爱国情操,而且可以为将来“行万里路”奠定基础。所以学好地理非常有必要。本文就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 一、情景教学模式的特点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这种教学方式有如下特点: 1.形象逼真 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线,而是简化了的模拟,可以形成于实体相思的形象,所以给学生以真实的感觉,从而引发学生们对模拟体的兴趣,进而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实体的特征。 2.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 情景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之中,情景教学倡导“情趣”“意象”,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3.视觉、触觉、听觉,感知能力共同体会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积极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情景教学法是一个灵活多变的方法,它的灵活性,在于可以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科目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情景教学,可以用模型,可以用语言创造现场,可以走出去接触自然、走进生活。 二、目前地理教学的不足与现状 应该说地理本身是一门比较有趣的课程,它里面内容丰富,各式各样的知识里边都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人文地理,地质地貌,气候环境等等,应该说:地理是一本旅游的导游。初中的地理内容比较浅显,并不会深入的涉及某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它给人一个大的构架。就比如,我们在初中地理上学到祖国的省市划分,认识中国的地图,各省市的地图,几大地区的地形地貌,但涉及风俗人情的东西就较少。这个特点,决定了,老师在教学时不能机械的照本宣科。初中生是一群在生理上处于叛逆阶段,对事物耐心不足的年龄阶段,所以对他们的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增加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的吸引力。这些都是我们现阶段部分初中老师们较缺乏的。我们欣喜的看到,部分老师的授课水平还是相当高的,他们自然不自然的都用到了趣味教学,情景教学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好情景教学模式需要将初中地理的教学贴近日常的生活,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这一点在学习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气候。地形等运用较融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包括:“生活即教材,生活即知识”。地理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我们在学到华北地区地形地貌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学生们接触到得地形,地貌,气候,风俗等来进行教材与课本的联系。季风气候单纯的解释不容易理解,但通过学生经常生活的家乡的气候,来解释季风气候等,学生们学起来就能够加深理解、记忆。 2.运用模拟场景,及器材形象的展示地理魅力 地理涵盖的世界性的东西,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可以通过地球仪,铁塔模型,金字塔模型等教学设备来形象的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声古迹。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记录片的形式来向学生们展示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在屏幕上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几各自的形状,特点。可以通过电脑模拟火山形成机理,海啸、地震形成的过程来向学生展示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等等。 3.情景教学的良好运用,需要老师用精妙的语言,引学生入胜,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有效运用都需要老师用巧妙,风趣,有魅力的语言组织起来。老师在中间扮演的引导者,启迪者的角色。只有老师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并时常注意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意识,通过巧妙地提问,给学生以自主思索的机会,从而培养其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情景教学需要情、景交融,情景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的引导与鼓励,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教育的整合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 教学整合 平台 论文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新一代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整合的必要性出发,两者有机整合的方法与注意问题,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整合教学活动平台中的实践操作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元而广阔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也要落实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浅谈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人口 资源 初中地理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使当代中学生明确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及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正确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1.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33%)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因此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数量。我国(大陆)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上升至2010年的14亿,平均每年都新增大量人口。 (2)我国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发达国家高1.72%,2009年,我国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由2000年的8%上升至2010年的23%,仍然比发达国家低13%-35%。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与发达国家比也有很大差距,如:婴儿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人口的平均寿命比发达国家低等。 (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由于自然条件的显著差异,我国东南部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上。2000年我国老龄人口占6.8%,(进入老龄化的标准是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到2010年达到7.6%。 2.人口现状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用于消费的部分就越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则相应减少,从而直接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过多,人均占有量却处在世界后列。过多增加的人口,给就业、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严重。 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加上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浪费严重,利用率低,我国已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现象。 1.正确认识我国在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而又是资源小国,这是我国在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2.目前我国资源短缺的体现 (1)人口迅速增长导致耕地锐减。我国人口众多,需要的粮食等农产品数量也多,但我国土地中耕地占的比重较小。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和管理不善,我国每公顷土地需要养活的人口,已由解放初期的5.5人上升到20世纪末的14.4人。 (2)水资源严重不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多北少,分布不均。因为缺水,我国北方的粮食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有些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 (3)矿产资源储量有限,开发利用不够科学,损失严重。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的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滥采乱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等,导致我国面临矿产危机。 三、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全球环境恶化已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已相当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的污染和浪费问题突出 在我国,有近一半的河湖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质较差,鱼类减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上人们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据报道,2010年,我国已进入严重缺水期,到2030年,我国缺水量将达400-500亿立方米。 2.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合理地滥垦乱伐,超载放牧等,导致了我国草地退化,荒漠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等后果。 3.其他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中的粉尘和酸雨(二氧化硫)含量增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公布的报告,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排名中,我国有包括北京在内的7个,山西省的太原市名列第一,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重的城市。当前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在施行环境统计的300个中国城市当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目前我国已有七成城市不适合居住。由于大面积的森林砍伐、草原开垦,天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许多珍贵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此外,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碱化面积也逐年增大。50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损失耕地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中国的“北大仓”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口过多,经济发展的方式不对,就会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资源的过多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生存。例如,1998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造成长江特大洪灾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还与人为因素有关,人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多种粮食,在长江流域大量毁林开荒、围湖造田,造成了水土流失、河床抬高、湖泊萎缩等后果,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排洪能力。目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此,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渗透以下几点: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在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归根结底是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公民的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今后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还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措施。为此,我国已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2010年,基本遏止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从2011年到2030年,力争使全国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从2030年到2050年,在全国建立起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国家已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我国全体公民特别是中学生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资源环境意识,积极参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各项活动。 只有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才能做到既能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又能保证子孙后代的需要。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教育的整合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 教学整合 平台 论文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新一代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整合的必要性出发,两者有机整合的方法与注意问题,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整合教学活动平台中的实践操作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元而广阔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也要落实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浅谈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人口 资源 初中地理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使当代中学生明确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及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正确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1.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33%)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因此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数量。我国(大陆)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上升至2010年的14亿,平均每年都新增大量人口。 (2)我国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发达国家高1.72%,2009年,我国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由2000年的8%上升至2010年的23%,仍然比发达国家低13%-35%。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与发达国家比也有很大差距,如:婴儿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人口的平均寿命比发达国家低等。 (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由于自然条件的显著差异,我国东南部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上。2000年我国老龄人口占6.8%,(进入老龄化的标准是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到2010年达到7.6%。 2.人口现状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用于消费的部分就越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则相应减少,从而直接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过多,人均占有量却处在世界后列。过多增加的人口,给就业、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严重。 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加上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浪费严重,利用率低,我国已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现象。 1.正确认识我国在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而又是资源小国,这是我国在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2.目前我国资源短缺的体现 (1)人口迅速增长导致耕地锐减。我国人口众多,需要的粮食等农产品数量也多,但我国土地中耕地占的比重较小。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和管理不善,我国每公顷土地需要养活的人口,已由解放初期的5.5人上升到20世纪末的14.4人。 (2)水资源严重不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多北少,分布不均。因为缺水,我国北方的粮食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有些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 (3)矿产资源储量有限,开发利用不够科学,损失严重。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的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滥采乱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等,导致我国面临矿产危机。 三、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全球环境恶化已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已相当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的污染和浪费问题突出 在我国,有近一半的河湖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质较差,鱼类减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上人们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据报道,2010年,我国已进入严重缺水期,到2030年,我国缺水量将达400-500亿立方米。 2.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合理地滥垦乱伐,超载放牧等,导致了我国草地退化,荒漠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等后果。 3.其他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中的粉尘和酸雨(二氧化硫)含量增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公布的报告,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排名中,我国有包括北京在内的7个,山西省的太原市名列第一,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重的城市。当前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在施行环境统计的300个中国城市当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目前我国已有七成城市不适合居住。由于大面积的森林砍伐、草原开垦,天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许多珍贵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此外,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碱化面积也逐年增大。50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损失耕地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中国的“北大仓”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口过多,经济发展的方式不对,就会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资源的过多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生存。例如,1998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造成长江特大洪灾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还与人为因素有关,人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多种粮食,在长江流域大量毁林开荒、围湖造田,造成了水土流失、河床抬高、湖泊萎缩等后果,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排洪能力。目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此,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渗透以下几点: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在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归根结底是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公民的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今后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还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措施。为此,我国已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2010年,基本遏止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从2011年到2030年,力争使全国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从2030年到2050年,在全国建立起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国家已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我国全体公民特别是中学生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资源环境意识,积极参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各项活动。 只有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才能做到既能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又能保证子孙后代的需要。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提升 摘要: 地理科目是初中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在近几年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初中地理教学面临机遇与挑战,其中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均发生重大变革,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学仍旧摆脱不了几千年的教育弊端,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执教经验于下文中提出问题与措施。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从整体角度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不受学生重视的课程,远不及语文、数学、英语等主门课程,但是从基本属性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具备实用性的科目,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积极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成为了每一位教育者所面临的难题,下文笔者针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在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下,地理教学始终发生变化,尤其在新课改深入推动的这几年时间内,初中地理教学并无法按照三维教学的目标开展工作,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为主,所讲解的内容均以地理知识与技能为主,这种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学内容。还有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形成本末倒置的不良局势,重点知识一笔带过,而对学生感兴趣甚至与教材内容无关的知识则花费大量的时间。有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学形式,虽然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具有创意性,但是却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 (二)过分重视教学轻视学习 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真正保证教学内容规划与设计的规律性与匹配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一般情况下,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阶段,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严格按照的教学意愿进行学习,且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自己比较喜欢,认为具有效果的,这种情况下则会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不知所云的现象,难以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加以理解[1]。另外,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上会为了教而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消化能力,一节课下来,虽然赶上了教学进度,却无法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推出之后,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灵魂,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传统的角色,要在课堂中扮演学生引导者的身份,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另外,还需要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地理教学的实质出发,比如在学习气候与天气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楚了解气候与天气之间的差别,并且还要认识、掌握天气符号以及天气图,采取随堂测试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 (二)合理选择辅助教学方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初中地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通常而言,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减少板书的时间,并且能够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不可形成依赖性,并且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比如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讲述地球自转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动态模拟图将地球自转的画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转的规律,从而对知识点加以掌握[2]。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适当借助辅助工具,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设置情景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地理知识具有枯燥性,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呈现出烦躁等不良情绪,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学习,如此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情景,并且在引入问题的时候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关联,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不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3]。比如在课堂中当地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且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则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会产生兴趣,甚至有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开拓思维,回答问题。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入问题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作者:贺鱼霞 更登格西 单位: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中学 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雄龙西乡中心小学校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微课应用 摘要: 微课教学严重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有利于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强调,有利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微课;初中;地理 1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1借助微课解释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思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讲解抽象的重难点知识时,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增加学生理解生涩知识点的难度,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如果老师合理的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的色、形、光和声等功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地理课堂中学习,让学生深入感受抽象知识的连续性,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例如:在学习《四大地理区域》这节内容时,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所以便可以利用微课录制Flash,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详细的告知学生[2]。这样通过微课视频的动态演示,又有老师的详细讲解,有利于让学生更加生动、更形象的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中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2选择合适的微课程素材,提高课堂效率: 在应用微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微课程教学素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微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是灵活应用微课程教学理念的关键所在。其中,作为初中地理老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选择微课程教学素材时应注意下列两个原则: 1.2.1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所应用的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原则,而地理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也需要讲究科学性,这则要求初中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广泛搜集科学合理的微课程教学素材,并将其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植入到微课程视频教学过程中,这样有利于保障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避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误导现象[3]。例如:在《工业、城市与交通》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神州”发射的视频资料,以此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回顾西部地区的矿产分布情况,了解西部的工业主要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西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 1.2.2坚持典型性原则。 微课程在应用中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地理知识,就应该选择典型性的教学素材。例如: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内容为微课案例,其微课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全面了解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并能够通过读图准确确定范围和概括所谓位置的特点,老师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则可以借鉴《是真的吗》电视节目,提出“看三分流水,纤流细细,珠穆郎玛,唯我独尊”和“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个地理案例,充分利用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进行分析,了解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而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条件。 1.3通过微课复习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采取微课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自觉进行校正和练习,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首都———北京”一章内容的《祖国的心脏》内容时,由于课堂只有40分钟的时间,而要想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北京的简称、全称、轮廓和位置等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当这节地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辅助采用Flash进行教学,以拼图的形式组合北京的具体地理知识点,让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断进行复习,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目的。再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复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制作《黄土高原的治理试题讲解》《黄土高原的开发重难点》等微课。然而,由于学生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这节内容的基础知识,所以老师便可以组织观看关于黄土高原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在学生观看微视频结束之后,帮助学生整理学案,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纠正策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基础知识的目的。 2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以《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微课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老师展示以往美丽新疆的微视频,这时引起了学生的质疑,为什么图片中的新疆这么美呢?而当前大部分关于新疆地区的图片都是戈壁、沙漠和荒凉的景象,从而导出“生态保护”这节内容;其次,以多媒体设备将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现象融入微课中,让学生思考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部分学生提出应实施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多个自然保护区;再次,老师可播放《可可西里》中的片段,让学生思考他们是因为什么杀害藏羚羊呢[5]?原本他们仅仅只是普通牧民,但因为草原退化,土地变成了沙子,迫于生计,他们成了偷猎者的帮凶。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护区中的保护资源,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3结论 总而言之,微课程是初中地理老师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维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创新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满足中学地理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率,便需要学校老师深入探究微课的应用策略,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让微课程教学技术越来越成熟。 作者:王艳梅 单位: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人文地理分析 目前我国初中地理的教学存在着缺乏专业性的教师,以及缺乏课外实践等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师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存在着不够全面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不仅仅要认识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也要对人文地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只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形成人文地理知识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人文地理的认识,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认识人文地理,从而发掘出如何从初中的简易知识得出对人文地理的认识。 1.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地理 初中的地理教学主要是集中对基础的地理知识的认识的基础上,初中地理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一次过渡,为此,如何实现初中地理知识的更加有效地涉及其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有着基础的认识和了解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在目前的初中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此基础上,很难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需要让初中地理知识在不断涉及自然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将人文知识渗透进去,从而达到让初中学生认识和学习人文地理知识的作用。例如,在介绍沙特阿拉伯地区的自然气候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由于自然气候的炎热导致夏季酷热难耐,因此沙特阿拉伯人穿白色的大褂,由于白色反光,不吸热,从而沙特阿拉伯地区很少有人穿黑色,同时,白色的长褂是由于其中午的太阳十分炎热,如果裸露皮肤容易导致晒伤,因此沙特阿拉伯地区的居民多是穿白大褂,这样的介绍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把握到当地的气候特征,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到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这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在学习中不少老师对当地的介绍存在着生硬介绍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失去对其知识的了解和分析,因此在学习中同时要注意到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环境,由于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是不同的,换句话说,自然环境是与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的,两者是无法脱离开来,单独去认识的。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注重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交流,从而让学生不用割裂的眼光看待问题,而是可以将其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其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际上的探讨与应用,在这一实际情况下,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面对黄河泛滥造成的洪水要如何防治”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由于当地的环境的不同仅仅依靠植树是不成熟的,由于树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而且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洪水的泛滥依旧会爆发,甚至会将所种植的树木给冲走。在此情况下,学生进行分析必须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然环境,就单单拿种植树木来说,也是需要根据当地的物种结构分析的,柳树对水的需求很大,虽然有很好的固定土壤的作用,但是黄河处于北方,北方的土壤干旱,而且经受洪水的反复冲刷其中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其实已经大量流失,在这一情况下,要有效地治理洪水同样也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这一种提问,可以在不断地锻炼学习对待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初中地理教学学习人文地理 地图信息是一个很好的认识工具,由于初中的学生的空间概念还只是处于一个初步启蒙的阶段,因此在此阶段要如何实现和完善学生的印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此阶段下,地图信息所表现出各个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区别性,对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为此,在进行学习中,老师可以借助地图来进行标注和进行有效地分析,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地图的印象以及加深学生的实际空间概念和认识。同时由于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它同样也是不断向学生介绍新鲜的知识和新鲜的环境的,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中,不得不说,初中地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在其中各种环境之间的区别导致教师不能使用单一的环境解说和介绍,同样要根据不同环境的区别进行讲解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进行学习中,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环境也导致生活习惯的不同,中国人生活在温带,由于长期的生活环境导致中国人喜欢群君的生活,由于中国人口密度大,导致城市的不断庞大。而美国地广人稀,导致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空间的扩大。 结束语: 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识在新课标的课程改革趋势下的一种必然,由于地理知识它不仅仅是只是停留在书面之上,它同样需要学生进行实践的一种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会逐渐认识待到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本质上是一个整体的形式,其中的知识体系是不断地完善的,在此基础上,对人文地理知识的认识同样也是对地理知识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的一种认识,只有根据此才能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从而减少在认识上的误区,让学生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紧密相连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起到为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的铺垫以及打牢基础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 作者:吴娟 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
化学反应论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 一、前言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二、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φ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φ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φ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9、将铁片分别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亚铁溶液两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由于两个电极是用的同种金属铁,没有电流的产生。 10、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将铁氧体磁体放在某一片铁片的附近,让此铁片处在磁埸中。用电流表测量两片铁片之间的电流,可以看到有电流的产生。(如果用单方向移动的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正极应接在放磁体的那一端),测量出电流强度为70微安。为什么同种金属作电极在酸、碱、盐溶液中有电流的产生?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由于某一片铁片处在磁埸中,此铁片也就成为磁体,因此,在此铁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而在另一片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的数量少于处在磁埸中的铁片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这两片铁片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当用导线接通时,电流由铁离子多的这一端流向铁离子少的那一端,(电子由铁离子少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负极流向铁离子多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正极)这样就有电流产生。可以用化学上氧化-还原反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聚集在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没有处在磁埸中的一端多,当接通电路后,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表面上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变为铁原子沉淀在铁片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那一端的铁片失去电子(氧化)变为铁离子进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为在外接的电流表显示,有电流的流动,可以证明有电子的转移,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负极铁片上铁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硫酸亚铁溶液中。下图所示。 11、确定"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的正、负极,确认正极是处在磁体的位置这一端。这是通过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12、改变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的实验,移动铁氧体磁体实验,将第10步骤中的磁体从某一片上移开(某一片铁片可以退磁处理,如放在交变磁埸中退磁,产生的电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铁片附近,同样有电流的产生,注意这时正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指针移动方向产生了变化。 如果用稀土磁体,由于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电流表就没有必要调整0为50毫安处。而用改变接线的方式来让电流表移动。 改变磁体位置:如果用磁体直接吸引铁片电极没有浸在液体中的部份的方式来改变磁体位置,铁片电极不退磁处理也行。 下图所示磁体位置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证明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磁场中电化学反应》成立。电流流动方向说明了磁体在电极的正极位置。 三、实验结果讨论 此演示实验产生的电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此演示的重点不在于产生电流的强度的大小,而重点是演示出产生电流流动的方向随磁体的位置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说此电源的正极是随磁体在电源的那一极而正极就在磁体的那一极。因此,可以证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成立的,此电化学反应是随磁体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请特别注意"可逆"二字,这是本物理现象的重点所在。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原电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场中是不适用的(原电池两极是用不同种金属,而本实验两极是用相同的金属)。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的洛仑兹力(洛伦兹力)定律应修正,洛仑兹力对磁性运动电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转力。并且洛仑兹力要做功。 通过实验证实,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电流流流动的方向与磁体的位置有关。电极的两极是用的同种金属,当负极消耗后又补充到正极,由于两极是同种金属,所以总体来说,电极没有发生消耗。这是与以往的电池的区别所在。而且,正极与负极可以随磁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是与以往的电池区别所在。 《磁场中电化学反应》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可以循环使用。 产生的电能大小所用的计算公式应是法拉弟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和电解中通入电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指出:各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与各该物质的当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数是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产生(或所需)的电量为96493库仑。而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消耗的功应等于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用的力乘以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的距离。 四、进一步实验的方向 1、在多大的铁片面积下,产生多大的电流?具体数字还要进一步实验,从目前实验来看,铁片面积及磁场强度大的条件下,产生的电流强度大。如铁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20毫米时要比浸入10毫米时的电流强度大。 2、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还要作进一步的定量实验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如用稀土磁体比铁氧体磁体的电流强度大,在实验中,最大电流强度为200微安。可以超过200微安,由于电流表有限,没有让实验电流超过200微安。 3、产生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t(电流-时间),还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画出。 4、电解液的浓度及用什么样电解液较好?还需进一步实验。 五、新学科 由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在书本及因特网上查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以说是一门新学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此文起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我的观点是,一项新实验,需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重复实验成功才行。 化学反应论文: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教案 一、本章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充分利用是当代化学中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本章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两个第一::第一次全面接触化学定量测定实验;第一次对化学反应现象从实验与理论角度全面定量研究,探究化学反应本质规律。 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中初步学习了能源的开发利用、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弄清楚化学反应的实质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化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进一步讨论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以热效应表现时的“质”“能”关系。本章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是重点,因为热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应热效应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章既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拓展,又使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热力学处理反应热的重要思想与方法。同时引入焓的概念,为日后化学反应方向限度的学习及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是整个化学反应原理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概述 本章属于热化学基础知识。热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现象的科学,曾为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提供了实验依据,反过来,它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具体应用。它主要解决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问题。 教材立足于学生有一定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安排顺序上,第一节先从微观的角度介绍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概念、表示的方法,因此第一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化学键(键能)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第二节学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燃烧热(反应热)和日益危机的能源问题,从反应热的种类着手,引出反应热中的一个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燃烧热”,特别突出强调其中的“1摩尔物质”和“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燃烧热是一定的。另外,资源、能源、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教材为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学生关心能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社会问题作了良好的铺垫或开端,为教师的拓展发挥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节学习反应热的有关计算,这实际上是对热反应方程式的一个深化,一个再认识。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包括盖斯定律的学习,都是将热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热联系在一起的,另外,在化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通过一些实验来测定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但是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反应热都可以直接测定,只能够通过间接的方法获得,这就涉及到盖斯定律运用问题,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章内容层次鲜明,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要会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而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而且与生活联系密切,强调以人为本,体现新课标精神。 本章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三、总体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为: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1.1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可从家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等燃料的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入手 1.2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2.1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可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可引导学生调查家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 2.2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2.3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可通过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不要求学习焓和焓变的准确定义 3.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3.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4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在必修化学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物质的量的关系等也有所了解。但是,如何从化学键的角度、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使化学反应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学生还没有更深刻的了解。基于以上分析,本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和生成物形成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知道焓变简化后的意义=恒压下反应的反应热DH。 3.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燃烧热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反应热,认识燃烧热的限定条件。 6.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的内在原因,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兴趣;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讨论、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3.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4.通过对定量实验——中和热测定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能源的学习,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通过对能源问题联系实际的学习讨论,不仅可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和自学能力,也可培养学生对国家能源政策制订的参与意识、经济效益观念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 通过初中和高中必修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不陌生,但系统地研究反应热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像焓变、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等热化学理论概念,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抽象、艰深,对本章涉及到的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的计算,学生会感觉运用起来比较困难。 基于上述分析,本章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定如下: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断裂和形成间的关系。 2.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及限定条件。 4.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本章教学难点: 1.简单了解焓变的意义,熟悉ΔH的“+”与“-”的运用,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对燃烧热的概念及限定条件的理解。 3.对盖斯定律涵义的理解,用盖斯定律正确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分析 (一)运用启发和问题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建议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尽量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可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注意尽量采用启发和问题驱动方式。如可从家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化学暖炉”、“热敷袋”等入手创设情境进行讨论。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二)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使宏观现象微观化、抽象问题直观化 本章是抽象的概念学习且无原形概念比对,难理解,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不纠缠于概念而是更加倾向于概念的理解应用。在新知识形成过程中,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中的两个图示,也可以尽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形象化教学,以利于学生理解ΔH的涵义及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等内容,尽可能做到宏观现象微观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运用对比、分类等方法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在本章教学中,可采用对比、分类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学习热化学方程式时,可与化学方程式进行比较,一方面指导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另一方面,要加强练习,及时巩固,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燃烧热概念时可与中和热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特殊点。 (四)注意计算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化 有关盖斯定律的计算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涉及了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较强,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化,尽量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示,也可以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形象化教学对学生难于理解的一些抽象知识,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盖斯定律等,形象地加以说明。 (二)利用网等资源,引导学生对常见燃料、新能源的利用等问题进行搜索,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在实际应用层面,可以登录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学科网、化学资源网、K12等。 化学反应论文:化学反应速率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论文:化学反应速率同题异构课对比分析 摘要:以苏教版高中化学2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两节同题异构课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节课的课题导入、概念建构、实验设计和课堂小结四个教学环节,并就优化实验的开发与设计、难点的化解与突破和问题的设置与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同题异构;化学反应速率;概念 同题异构是不同教师就同一课题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同样的主题,不同的维度,多样的策略,教师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分享智慧,共同探讨教学的真谛。为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累教学资源,本学期我们化学学科组织了苏教版高中化学2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一节内容的同题异构教研活动。本文就二节同题异构课,谈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课题导入 老师甲: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溶洞的形成、塑料的降解、钢铁的生锈、奥运的焰火、炸药的爆炸等图片,美丽的图片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再设问学生比较它们的尺度,引导学生建立定量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意识。老师乙:请两位学生来完成一组对比实验,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加入1mL0.1mol/LKMnO4溶液,加人5滴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同时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mL0.01mol/L和2mL0.2mol/LH2C2O4溶液,观察比较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快慢。 二、概念建构 老师甲:从设问学生物理上如何给速率下定义类比到化学反应速率如何表示,启发学生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v(B)=Δc(B)/Δt、单位(mol•L-1•min-或mol•L-1•s-1),教师指出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如果Δt取值足够小就为瞬时速率;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不能用来表示某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同一时间间隔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虽然不同,但所表示的反应速率意义相同;通过习题让学生得出规律化学计量系数比等于反应过程中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变化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也等于化学反应速率之比。老师乙:将0.01mol/L的KMnO4溶液与0.2mol/LH2C2O4溶液混合,再加入少许稀硫酸。由于发生下列反应,混合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浅直至变为无色。让学生观察不同时刻反应混合物中KMnO4的浓度,见表1,思考如何用数据表示该化学反应的速率。利用表1的数据学生可算出不同时间间隔内高锰酸钾浓度的变化,强调比较反应快慢的要素时间、浓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指出: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生成物浓度(常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三、实验设计 老师甲: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1)比较碳酸钠粉末、碳酸氢钠粉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快慢;(2)比较Na2S2O3分别和不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的快慢;(3)比较同浓度的Na2S2O3和同浓度的稀H2SO4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快慢;(4)比较块状与粉末状的CaCO3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快慢;(5)比较H2O2在MnO2有无的条件下反应的快慢。老师乙:设计了如下4组实验:(1)比较相同大小的镁条和铁片与0.5mol/L盐酸反应;(2)比较Na2S2O3分别和不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的快慢;(3)比较同浓度的Na2S2O3和同浓度的稀H2SO4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快慢;(4)比较H2O2在少量MnO2、2滴0.2mol/LFeCl3溶液和一小块新鲜的动物肝脏及不加任何物质情况下反应的快慢。 四、课堂小结 教师甲:在课的结束时,先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反思学会了哪些方法、形成了哪些观念,最后通过几个练习巩固测试学生对所学掌握程度,习题渗透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也在提醒所学内容中的重点,实现了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教师乙:与教师甲相比,教师乙不仅引导学生反思本课所学内容,反思学会了哪些方法、形成了哪些观念,还特别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他询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学生回应后还设计了一个课后探究题:如何用所学的知识来加快合成氨工业反应速率,从而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 五、教学感悟 1.实验的开发与设计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知和促进学生学习,优秀的化学实验不仅能丰富学生认知手段,还能引领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探究原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以教材上的演示实验为教条,而是要结合不同版本教材、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验条件作必要改进,教师乙没有被课本实验束缚,充分整合实验资源,开发设计了新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建构概念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支架,有效地帮助学生认知和促进学生学习。2.难点的化解与突破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或者是容易产生负迁移的学习内容。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和建构概念。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时间间隔内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其数值虽然不同,但所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化学意义是相同的。教学中教师甲巧妙地用物理上大小不同车轮表示拖拉机前进速率,虽然大小轮转的圈数不同但表示同一拖拉机前进速度,这样的难点化解和突破,化抽象为具体,变晦涩为浅显,降低了学生建构知识的难度。3.问题的设置与处理问题对于驱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任何问题都是有效的和具备引发思维功能的。只有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动机,让学生通过合作研究、相互启迪中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规律。教师乙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由表及里,让学生拾级而上,不断深入,这样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发展思维。通过同题异构这个教研平台,让教师取长补短,使教师各显神通,启迪了教师思维,分享了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在交流中生成,在生成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 作者:陈伟 单位: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化学反应论文:化学反应工程教学重点与方法 摘要:《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化工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不同类高等学校选用教材的特点和差异,并根据我校化工专业的特色,提出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并从我校特点、阐述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三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改革方案,希望能为《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教材;实施方案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是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本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化工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与化学反应工程相关问题的一门科学技术,是从上世纪30年代初萌生到50年代末形成的一门由过程控制、传递工程、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催化剂等相关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而演变成的一门边缘学科[1]。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化学反应工程是大学课程中最难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学习过程中发现理论计算公式复杂,反应器种类繁多,课程学习结束后感到一头雾水,抓不住重点。因此,面对这样一门课程,如何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形象生动,从更本上改变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现状是我们目前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不同种类高等学校选用教材的特点和差异,并根据我校化工专业的特色,提出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从多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改革实施方案。 1《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在化工专业中的作用 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内的反应规律和传递现象,使化学反应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一门技术科学,是提高化工生产技术所必需的科学技术理论。化学反应工程在化学化工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各种化学品的生产和应用无不借助于化学反应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在20世纪40年代,一个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开发到真正的工业生产大概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三到五年。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试试验的规模不断缩小,试验的次数也不断减少,大大加快了化工厂建设的步伐,降低了投资建设的成本[2]。因此,作为一门理论教学课程,将化学反应工程这门课程作为化工专业方向的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对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优秀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济南大学作为一所省部共建的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直是本学校的特色学科,学校对化工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一直是培养应用型高技术的人才,每年为我国的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行业输送大约240名高水平人才,对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化工实际生产的需要,着重提升学生的反应工程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把课程、教材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提升《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效果。 2不同类型高校选用教材的特点和差异 直到20世纪70年代,化学反应工程的相关研究成果才开始被大量地介绍到国内,其中华东理工大学的陈敏恒教授,天津大学的李绍芬教授,浙江大学的陈甘棠教授,四川大学的王建华教授等是国内最早从事反应工程教学的学者。到了80年代以后,国内从事化学反应工程学科教学研究的队伍迅速壮大,并且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逐渐渗透到各种化工领域,与世界研究水平之间的差距也不断缩小,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和各种各样的专著也相继出版。反应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目前国内已有120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培养化工类相关专业的人才,例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济南大学等。目前化学反应工程学科正在蓬勃发展,由于国内高校地区和专业特色的不同,不同高校在化学反应工程教材选择上也存在差异,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就不同高校所使用的《化学反应工程》教材进行了汇总和分析。首先介绍一下陈甘棠教授主编的《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这本教材是国内许多化工类高校选用的主要教材之一,随着我国在化学反应工程这一重要学科的教育方面日渐普及,该部教材自1981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已经出版到了第三版,受到广大化工类专业师生的好评[3]。该部教材的特点是着重基础,本书共分为十章,分别介绍了均相反应过程,包括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均相反应器、非理想流动:非均相反应过程,包括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非催化两流体相反应过程、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聚合反应过程,包括聚合过程的化学与动力学基础;生化反应过程,包括生化动力学基础、生化反应器。该部教材注重反应工程研究方法的介绍,在不同的章节内容中论述了反应工程学的发展方向,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朱炳辰老师主编的《化学反应工程》也受到国内很多工科类高校化工专业老师和学生的青睐。本部教材的第一版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截至目前本部教材已经出版到第四版,其中第三版累计发行量高达32000册。《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版主要吸收了一些关于现代化学反应工程发展方向方面的知识,本部教材的主线是围绕化学反应与动量、质量、热量传递交互作用的共性归纳综合的宏观反应过程,以及如何解决反应装置的工程分析和设计。该书对近年来出现的化学反应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做了大量阐述。另外,对于国内一些偏工科的化工类高等院校,选用的教材大多数以郭锴老师主编的《化学反应工程》为主,本部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复合反应和反应器选型、非理想流动反应器、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气固相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本部教材的特点是主要突出了该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除了一些与教学大纲联系不是十分密切相关的内容,并着重讲解解决化学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罗康碧老师主编的《化学反应工程》教材结合了理科和工科的综合优势,吸收了国内外相关教材的许多内容和好的经验,增添了一些反应工程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另外,本部教材在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上更注意删繁就简,将重点放在化工专业领域内共性的基本问题上,并且同时体现了其教学性。本部教材先重点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结合实际生产,详细论述各种常用反应器的设计方法,并列出详细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用于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反应工程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近年来,梁斌等老师主编的《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也受到国内许多化工类高校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在本部教材中,主要内容是以《化学反应工程》、《反应器理论分析》及国内外相关优秀教材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际知识储备,减少了教材内容在模型分析上的过程描述,加强学生在建立模型方面的训练。另外,本部教材还增加了工业应用背景的实例分析和课后习题,在分析解答这些习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掌握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使教学内容尽量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同步。 3我校化工专业的特点和教学侧重点 济南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于理论性和应用性兼顾的一门特色化工学科,本专业始建于1992年,前身为山东建材学院精细化工专业,1993年招生,是济南大学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被学校授予校级特色专业,2012年成为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现为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依托专业之一。其中化学反应工程这门课是本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另外,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是本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理论指导和基础知识培养的作用。另外,从学校每年安排的工程实习学时就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学校每年组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三学生去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主要参观和学习2-甲氧羰基甲氧亚胺基-4-氯-3-氧代丁酸生产车间的反应器设计和工艺装置流程图。通过调研每年的学生生产实习效果发现:学生在学习完实际工业生产装置后,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的更加透彻。根据我校化工专业的特点,在《化学反应工程》的课程教学上,我们选择的教材是郭锴老师主编的《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反应工程理论的学习,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工程的理论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优化设计反应器、或者改善化学反应场所、改进现有的化工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研究的方法,为进入研究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掌握由化学动力学特性建立动力学方程、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和设计反应器及改进化工工艺的理论;运用化学反应工程的知识,能够进行基本化工反应装置反应器的设计。 4拟采用或已经实施的教学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具有跨接多种学科的特点,结合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进。(1)结合我校特点济南大学在医药中间体工业化生产、氟化学材料合成、精细化学品制备和环境催化方向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已经发展成为以新产品开发、新工艺设计、新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精细化工和化工领域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并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因此,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我校化工专业的特色,着重讲解气固相催化反应和气液相反应过程,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工程的知识进行基本化工反应装置或反应器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化学化工(医药中间体、氟化学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相关人才。(2)阐述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目前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老师主动讲,学生盲目听,导致课堂利用率低,学生学习效率不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已经普遍使用,虽然这样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导致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大大增加,学生并不能高效率的吸收每节课中所有的知识点,导致在学期末时学生对这门课的了解程度并不高[4]。例如,我在第一次讲授《化学反应工程》这门课程时,由于讲课经验和技巧都很欠缺,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多媒体上的内容进行阅读,这样生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很差。因此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盲目听从,其自主性和能动性大大缺失,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加以引导[5]。笔者认为改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要的突破口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措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探索过程如下:在阐述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时候,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充分的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讲解,在这过程中并进行充分讨论,最后老师做总结,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这种“查阅资料-主题讨论-问题反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填鸭式教学的不足。(3)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高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科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但也不能作为唯一的使用工具,教科书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这样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教材,既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在讲清楚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每一章的讲述过程中,把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实际工业应用相互关联,并阐明其主要的热量传递、动量传递、质量传递及化学反应在实际过程中是如何应用的,以加深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还要注意结合科研成果,对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目前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动向,例如在讲解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时,可以引入最新发表的经典文献,通过对文献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气固相反应本征动力学的理解,知道如何来研究一个催化剂的本征反应活性。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在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后,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转变和提高,对化工类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道伟 牟宗刚 陈国柱 李平 单位: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反应论文:谈初中化学教学的化学反应 摘要:在初中阶段,化学是一门新学习的学科,学生对其的接受能力有限,为了提高初中化学的学习效率,初中的数学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提高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阶段实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意义 1.1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于化学课堂的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更多的是对新生事物的探究以及兴趣,为此初中的化学教师应当积极的调动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课堂之中,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上,化学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缺少自我探究的意识,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优化化学课堂的讲解,使得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课堂气氛活跃,在具体的化学实验的学习与认知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探究以及动手参与,提高化学课堂的氛围以及课堂教学的效率。 1.2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初中化学课堂增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在初中化学学习阶段,初中化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时了解,切实的解决,在初中的化学课堂上引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将学生放在化学课堂的主体地位,也方便了在课堂上学生向化学教师的提问,使得整个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分给十分的活跃,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也被大大的提高。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措施 2.1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讲解化学的理论知识 在进行讲解初中化学的理论知识的时候,为了使得学生对于化学的基础知识有基本的认知,初中的化学教师应当利用化学实验演示的方法来使得学生对基础的化学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一些化学知识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在学习化学实验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使得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基本的认知,对于化学实验进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本堂课所涉及到的重要知识整合在一个ppt之中,学生在观赏ppt的时候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有更直观的了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方便了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为日后的初中化学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化学资料实时的分享给学生,在固定的信息化平台上,初中的化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的进行交流以及沟通,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初中生对于自己遇到的问题能够更大胆的提出来,化学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比较迅速,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 2.2在讲解初中化学实验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的措施 在初中阶段化学实验的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真正的化学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初中的化学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化学学习经历以及能力都受到了限制,为了使得初中生在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时候对于化学实验有正确的认识,初中的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现化学实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初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是多方面的,初中化学教师展示化学实验的途径是多样化的,突破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限制。为了合理的利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资源,初中的化学教师应当对学校内的化学资源进行综合的整合,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的进行化学实验的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初中的化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东少进行一些化学实验,使得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化学实验的设计、进行以及后续结果的分析。 2.3初中的化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的化学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出发,对信息技术手段如何融入到初中化学课堂中进行深入的思考,思考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的体验感,使得学生养成正确的化学学习态度以及化学学科学习的自信心。不仅如此,初中的化学教师对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专业的学习与提高,这样初中的化学教师才能够从中进行科学的化学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吸引学生对于化学课堂的兴趣,积极的参与到化学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中,使得初中生的化学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总结 在初中阶段,化学是新加入到其中学科,是一门比较综合并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的学科,为了使得初中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的化学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的化学教学弊端,对化学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与完善,使得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为此,初中的化学教师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对化学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与优化,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使得化学知识能够以具体的形式展现在初中生的面前,真正的丰富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给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得初中化学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完整的展现在初中生的面前,增强了初中生的化学复习效率以及学习的质量,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问题交流建立了良好的通道,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综合能力。 作者:杨晓珂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化学反应论文: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影响 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直观、显著,其影响效果一般分为以下五种。第一种是最常见的,它是指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间呈现指数关系,即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呈现出加快的趋势,比如盐酸和烧碱的反应。范特霍夫是首位提出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常数间影响关系的化学家,而他研究的正是第一类反应。范特霍夫指出,在反应物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K,化学反应速率会随着加快2~4倍,相应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也会增加2~4倍。第二种是爆炸极限反应,也就是说,当温度升高时,K增大,但达到极限时,K增加得非常快,甚至会引起爆炸。第三种是常见的催化反应,在这类反应中,温度是通过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来影响反应速率的。例如,Fe这种催化剂的活性,从500~550℃开始,随着温度升高,活性逐渐增强,并且当催化剂Fe达到最大活性值时,化学反应速率最大,而超过这一极限对应的温度时,Fe的活性会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此时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也会随着减小。第四种类比较反常,比如2NO+O2——2NO2,当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反而会降低。第五种指的是温度变化会改变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会致使副反应的发生或者反应复杂化,在这类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变化趋势较为复杂,通常有起有伏,较难把握。 二、溶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溶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而考虑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时,通常要综合分析,即全面考虑溶剂的极性,溶剂介电常数,原电池原理等。换言之,溶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面在以下四方面。第一,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它的生成物的极性大于反应物,那么在极性溶剂中反应速率较大,相反地,如果生成物的极性小于反应物,那么在极性溶剂中化学反应速率会减慢。第二,在化学反应中,溶剂的介电常数越大,表示着离子间的吸引力越弱,所以溶剂的介电常数越大,离子间的化合反应越难进行。第三,当化学反应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若金属中含有杂质,那么将形成原电池,而这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第四,如果反应物都是电解质,那么在稀溶液下,溶液中的离子强度直接影响着化学反应速率,也就是说,若溶液中存在其他离子,则将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等来实现的,而催化剂的种类,表面状态,表面性质等都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就催化剂种类而言,催化剂有普通催化剂和负催化剂之分,其中负催化剂的作用效果是阻碍反应进行,也就是说当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会降低,比如保鲜剂和防腐剂。而催化剂的表面状态是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它主要包括催化剂的表面积、表面孔径大小。通常情况下,催化剂的表面积越大、表面空穴越多,催化剂的活性就越大,相应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就会越大。比如在H2O2的分解反应中,不同状态的铂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具体而言,在粉状铂的催化下,H2O2分解反应速率快于丝状铂,而丝状铂催化下的反应速率快于块状铂。另外由于铂黑是铂的胶体分散状态,活性比粉状铂、丝状铂都大,所以在它的催化下可能会使H2O2的分解反应伴随着猛烈爆炸。 结束语 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结果,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巩固的过程。在教师教学完成后,再进行实验,再归纳总结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温故知新,增强我们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我们学生分析、探究等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这有助于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教学。其实,研究结果能反应出我们学生的学习成效、探究能力以及学习态度,而了解这些,能在极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认识到我们学生的优点以及不足,有助于因材施教。 作者:蒋妍雯 化学反应论文:条件微变对化学反应现象的影响 化学反应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常常会导致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现象和产物,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下面就条件改变会导致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现象和产物的主要反应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反应物用量不同导致现象和产物不同 1.“未充分反应产物”能与过量的酸(或碱)继续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例如:(1)NaHCO3溶液与少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Na2CO3、CaCO3和水,NaHCO3溶液与足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NaOH、CaCO3和水;Ca(HCO3)2溶液与少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CaCO3和水,Ca(HCO3)2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CaCO3和水。(2)铝盐与强碱溶液反应:强碱少量时生成Al(OH)3白色沉淀;强碱过量时则生成偏铝酸盐无色溶液。(3)偏铝酸盐与强酸溶液反应:强酸少量时生成Al(OH)3白色沉淀;强酸过量时则生成铝盐无色溶液。(4)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当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生成NaHCO3溶液;当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时则有无色的CO2气体生成。(5)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通入少量CO2气体时生成CaCO3白色沉淀;通入过量CO2气体时则生成Ca(HCO3)2五色溶液。(6)多元弱酸与强碱溶液反应:当碱的用量不同时可能生成不同的酸式盐或正盐,例如:H2CO3与NaOH反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由1:1逐变为1:2时,主要产物由NaHCO3逐渐变为Na2CO3;H3PO4与NaOH反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由1:1逐变为1:3时,主要产物由NaH2PO4逐渐变为Na2HPO4,直至变为Na3PO4。(7)五氯化磷水解,当水的量较少时五氯化磷部分水解生成POCl3和HCl;当水的量较多时五氯化磷全部水解生成H3PO4和HCl。2.“未充分反应产物”能与过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继续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特别是某些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随着反应物用量的不同,可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化合物。例如:(1)硫化氢与少量氧气反应时生成硫单质和H2O硫化氢与足量氧气反应时生成SO2和H2O。(2)木炭与O2、H2O、CuO等氧化剂反应时,木炭不足时生成CO2木炭充足则生成CO。(3)烃类燃烧时,氧气不足生成C、CO和H2O氧气充足则生成CO2和H2O。(4)磷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P2O3,磷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P2O5;磷在少量的氯气中燃烧生成PCl3,磷在足量的氯气中燃烧生成PCl5。(5)稀硝酸与少量铁反应生成NO和Fe(NO3)3;稀硝酸与足量铁反应生NO和Fe(NO3)2。(6)FeBr2溶液中通入Cl2反应,当FeBr2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产物为FeBr3和FeCl3,当FeBr2与C1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时,产物为Br2和FeCl3;FeI2溶液中通入Cl2反应,当FeI2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产物为I2和FeCl2当FeI2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时,产物为I2和FeCl3。3.未充分反应产物能与过量的反应物发生其他类型的反应。例如,硝酸银与稀氨水反应,当氨水不足时生成氧化银沉淀;当氨水过量时因发生配合反应而生成银氨溶液。又如,往沸水中滴加饱和三氯化铁溶液制氢氧化铁胶体时,滴加少量饱和三氯化铁溶液即可制成氢氧化铁胶体,若滴加过量饱和三氯化铁溶液则会因为过多的FeCl3产生带电的离子,使得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沉淀。 二、反应物浓度不同导致反应现象和产物不同 一些物质的部分性质在浓度不同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由此可导致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1.不同浓度的氧化性强酸的氧化性不同,它们与金属反应时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和产物:浓硝酸与铜、锌等金属反应时,产生红棕色气体,HNO3被还原为NO2;稀硝酸与铜、锌等金属反应时,产生无色气体,HNO3被还原为NO;常温下浓硝酸不与铁和铝反应(钝化),而稀硝酸则能与铁和铝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NO和H2O;C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CO2和H2O,而C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CO2和H2O。又如,浓硫酸能与铜反应生成CuSO4、SO2和H2O,而稀硫酸则不会与铜发生反应;常温下浓硫酸不与铁和铝反应(钝化),而稀硫酸则能与铁和铝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H2;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ZnSO4、SO2和H2O,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ZnSO4和H2;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CO2和H2O,而炭与稀硫酸则不能反应。再如,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而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却能反应生MnCl2、Cl2和H2O。2.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含量的多少也会导致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如,铁丝、铜丝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虽然都会被氧化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但不能燃烧,若将铁丝、铜丝和铝箔伸入盛有氧气(或富含氧气的空气)的集气瓶中点燃却都能剧烈燃烧。 三、温度不同导致现象和产物不同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关键问题,其中有些反应及产物的不同是因为产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不同而造成的。例如:(1)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灰白色的Na2O,而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则生成淡黄色的Na2O2。(2)炭与足量的氧气反应通常生成CO2,但在高温下氧气不足的条件生成CO;铁在氧气中燃烧通常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但在高温(例如炼钢时在钢水中吹氧)时生成氧化亚铁。(3)氯气通入冷的NaOH溶液中生成NaClO和NaCl,氯气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则生成NaClO3和NaCl。(4)硝酸铵受热分解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产物不同:110℃时生成NH3和HNO3;185~200℃时生成N2、O2和H2O;400℃以上时生成N2、O2和H2O同时有弱光;400℃以上时,生成N2、NO2和H2O并发生爆炸。有些反应则是由于反应物本身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造成的。例如:(1)苯的硝化反应对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需要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5~60℃,如果温度超过60℃,将有二硝基苯、苯磺酸等生成。(2)五氧化二磷与冷水反应生成HPO3,与热水反应则生成H3PO4。(3)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左右时,乙醇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如果是加热到140℃,乙醇发生的则是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四、反应物状态不同导致现象和产物不同 对于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聚集状态下,反应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例如:(1)铁丝、铜丝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虽然都会被氧化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但不能燃烧;而在空气中加热铁粉、铜粉和铝粉则都能燃烧。(2)氯化钠和硝酸钠在溶液中都不会与硫酸反应,而氯化钠和硝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在微热条件下可以分别生成盐酸和硝酸。(3)在气相条件中,碘化氢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氢和碘,在溶液中反应反向进行硫化氢和碘反应生成碘化氢和硫的反应。 五、介质不同导致反应现象和产物不同 1.相同溶液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例如,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卤化钠;而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则是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或炔烃)及卤化钠。2.介质的pH对反应的影响。例如,高锰酸钾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氧化性不同,导致其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也不相同,在碱性溶液中生成MnO42-,在中性溶液中生成棕色的MnO2固体,在酸性溶液中生成肉色(近乎无色)的Mn2+。又如,醛类物质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只有在碱性环境中反应才能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3.原电池中不同电解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例如,同是甲醇氧气燃料电池,其电解质分别为KOH溶液、H2SO4溶液、熔融碳酸盐和掺杂Y2O3的ZrO3的固体电解质时,其电极反应式各不相同。 六、滴加等操作顺序不同导致现象和产物不同 1.往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Al(OH)3,当沉淀量达最大值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生成NaAlO2;而往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AlCl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但白色沉淀立即消失生成NaAlO2,若继续滴加AlCl3溶液又会出现白色沉淀Al(OH)3。2.往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先产生白色沉淀Al(OH)3,当沉淀量达最大值后继续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生成NaAlO2;而往稀盐酸中逐滴滴加NaA-lO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但白色沉淀立即消失生成AlCl3,若继续滴加NaAlO2溶液又会出现白色沉淀Al(OH)3。3.往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开始一段时间无气泡产生,当滴加的稀盐酸达一定量时才产生无色气体CO2;而往稀盐酸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产生无色气体CO2。4.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向稀盐酸中滴加Na2SiO3溶液,形成无色透明溶液(胶体)。5.向NaI和CCl4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显紫色;向氯水中滴加少量NaI和CCl4的混合液,振荡后CCl4层仍是无色,因为过量的氯水将碘单质氧化成碘酸。七、其他条件导致反应现象和产物不同光照、微波辐射、磁场,超声波等可以使反应物分子中的特定部位活性增大而影响反应现象和产物。例如,用FeCl做催化剂时,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紫外光照射条件下,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环己烷。此部分由于超出中学化学考纲要求,故简单了解即可。 作者:寸待罗 单位:腾冲市民族完全中学 化学反应论文: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综述 1教学方法改进 1.1由于化学反应工程公式较多,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感到眼花缭乱,采用板书教学,更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理论。在教学中始终强调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它们贯穿反应工程理论公式推导的全部。虽然在化工原理和物理化学中都学过这些基本方法,但在运用中学生还不能熟练掌握。在釜式反应器与理想反应器的计算中,每一个公式的推导中都从基本出发,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只要掌握了基本方法,对于非恒温反应过程的问题也能很好的解决[6]。在教学中注重类比方法,减少学生记忆公式的负担。例如在讲解第二章的内扩散有效因子时需建立物料和热量传递的微分方程,注重球形颗粒物料反应-扩散方程的基本方法,强调推导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热量反应-扩散的方程。改变方程的形式,给出球形、柱状、片状催化剂统一的反应扩散方程,便于学生类比记忆,减少公式推导的繁琐。在讲解气固相催化反应工程时,再把柱状催化剂的反应扩散方程类比引申到二维固定床反应器的计算。讲解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时,类比反应物吸附和产物脱附动力学的最终形式,便于理解过程的推动力,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反应推动力和平衡的概念。 1.2在教学过程中,第五、六章、流化床反应器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展示各类工业反应器的结构,特别是显示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并以实际化工生产中的实例反应器为例说明反应器各部件的作用。由于工业反应器的设计计算较为复杂,在这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方法,采用多媒体能节约教学时间。在教学中注重讨论互动,虽然化学反应工程更多的强调计算,但对实际反应器的性能分析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7]。比如以汽车工业的尾气净化器为例,介绍尾气的温度,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实际催化转化器的活性组成和形状,发动学生讨论汽车尾气净化器所包含的化学反应工程知识。化工中反应器的多维设计计算基本上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很少有人工计算设计整个工艺,利用计算机设计可以对不同的反应参数进行对比以达到节能、经济的目的。由于教学条件和学生能力的限制,现阶段只能采用由老师在电脑上演示利用计算软件进行反应器的设计计算和优化,可以采用AspenPlus、PROii等成熟的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计算稳态操作条件下的反应器的工艺参数,也可以采用FEMLAB计算多维反应器的模拟计算,把学生从枯燥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反应器的性能和优化,提高学生对反应工程的兴趣[8]。 2改变考核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的考核中计算量较大,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做一些非等温的计算,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学生分组,给出不同的参数,要求学生按组完成一些需用计算机完成的计算问题,加强对学生的锻炼。为了强调学生的听课效果,有时会当堂做一道小题,要求学生在10min内完成,既能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又能起到考勤的效果。在期末考核上,加大化学反应工程基本概念和反应器特征分析的考核量,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过后就忘。总之,化学反应工程作为一门工程课程,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化学反应器的实践能力,由于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学时减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采用老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的化学反应工程基本理论更扎实,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更强,为现代化工生产和反应器开发研究提供优秀的人才。 作者:龚彦文 程雪妮 李晨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反应论文:化学反应工程双语教学初探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虽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但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机遇。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文字、公式、图表、动画、录像等制作成PPT,利用课件向学生进行讲解。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的优点不仅在于可以通过多种媒介传播知识,而且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表明,与板书相比,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学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另外,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做笔记,只需要将课件拷回去,课下就可以复习和自学。这种教学手段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 二、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课后学习效果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搭建了一个新的教学平台,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例题与习题、习题解答和历年试题等上传到课程网站上,即便学生在课上听不懂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没去上课,课下可以利用网络复习和自学。另外,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一个互动平台———“在线答疑”栏目,学生可以匿名的方式登录,提出自己的疑问,由教师在线解答。这样,即便是在课下,学生和教师也可以进行教学互动,从而扩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方式还解决了一些不愿意当面提问题学生的疑问。使用课程网站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网络的维护和教学资源的更新,确保网络通畅。另外,如果习题解答包含了作业题,那么这部分要逐步开放,即在学生没有完成某一章节的作业之前,这部分的习题解答是不可见的,只有学生交了作业以后再将这部分习题解答公开。 三、学生根据自己英文水平选择授课形式 双语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由于化学反应工程这门课的难度大、理论性强,即便是中文授课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不懂,如果完全采取双语教学,就很难保证教学效果。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也越来越差,能够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因此,有必要开设两种课堂,一种是双语教学;另一种用纯中文授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自主选择,以听得懂、能学会为原则。同时,对于选修双语课的学生在学分上给予适当提高(比如选修非双语课的给2个学分,选修双语课的给2.5或3个学分等),以鼓励学生选修双语课程。另外,在课程进度安排上,非双语课堂比双语课堂提前一周开课,这样学生可以先在非双语课堂上将需要学习的化学反应工程理论知识弄懂,然后在上双语课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所需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更容易接受双语课堂上的英文讲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文教学的理解能力。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保证了双语教学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做需要将双语课和非双语课安排在不同的时间上课。 四、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站在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难集中精力跟上教师的思路,更别说积极主动地思考了。虽然可以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大多数学生因为害怕答错并不配合。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实践表明,很多学生对教师讲什么内容并不感兴趣,但对教师讲课过程中出的错误(口误或PPT中的文字错误)非常感兴趣,似乎挑出的错误越多就越显示自己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学生的一种“反叛”心理。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制作课件时故意“埋伏”一些小错误(可以是一些符号错误、文字错误或者是一些计算结果错误),让学生提前将课件拷走,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讲课的时候鼓励学生挑错,每挑出一处,平时成绩加1分。学生为了能够挑出课件中的错误就会很认真地看、研究课件,无形之中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研究课件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理解不了的问题,教师在课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讲解。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新内容,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也随之变得生动活跃起来。 五、结语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高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但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提供了高效、灵活的教学工具。只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从而将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范宝安 童仕唐 毛磊 俞丹青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化学反应论文:小议化学反应方向与判据 1一切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化学平衡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 一旦维持平衡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发生改变,这种平衡状态就会遭到破坏。气体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分压或液体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就会发生变化,直到与新的条件相适应,其结果必然是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因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反应从原来的平衡状态转变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导致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因素有哪些呢?对于反应各物质在任意浓度(或分压)下的任一反应体系,当发生1mol反应时,其吉布斯自由能变:此式即为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由等温方程式可看出;当Q<K时,ΔrGm(T)<0,反应正向进行;当Q=K时,ΔrGm(T)=0,体系达平衡状态;当Q>K时,ΔrGm(T)>0,反应逆向进行。可见,若使平衡发生移动,必须使Q≠K。其途径有两个,一是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分压或浓度,这可改变反应商;二是改变反应的温度,从而改变K。同样我们也是利用化学反应等温方程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在不同的可逆反应中,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归根到底是ΔrGm来判断,但是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它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现分别说明。 2针对沉淀溶解反应 根据化学热力学等温方程式,有:比较Q与Ksp的相对大小,可得如下结论:①当Q>Ksp时,ΔrGm(T)>0,溶液为过饱和溶液,反应向沉淀方向进行;②当Q=Ksp时,ΔrGm(T)=0,溶液为饱和溶液,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③当Q<Ksp时,ΔrGm(T)<0,反应向着溶解方向进行。可此可见针对不同的化学平衡,判断的形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利用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来判定。 3针对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与原电池的电动势之间的关系ΔrGm=-nFεΔrGm=-nFε由判断化学反应自发的唯一判据可知:ΔrGm<0,氧化还原正向自发进行;ΔrGm=0,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rGm>0,氧化还原正向反应不自发,逆向自发。根据上面推导的吉布斯自由能与原电池的电动势之间的关系,可知:ε>0,氧化还原正向自发进行;ε=0,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ε<0,氧化还原正向反应不自发,逆向自发。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根据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来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从而在能量学的角度了解一个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没有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可能性。 4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就只有一个———吉布斯自由能,但是在研究不同的化学反应时,他有不同的判定形式,然而归根到底还是由吉布斯自由能决定的。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笔者体会到,要让学生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不光要逐个将概念讲解清楚,还要进一步对相关相似概念加以区分巩固,这样便于知识的条理化,清晰化,这样知识点就易于理解,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课堂更有效果,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潘勤鹤 智霞 张才灵 尹学琼 单位: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化学反应论文: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综述 一、理顺课程基本线索,精选课程主要内容 本科《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应从教材内容的组成,章节的编排体系,各部分内容的份量和侧重等方面,依据不同专业学习的特点,对课程进行适当的梳理。我校现用教课书为陈甘棠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此书内容系统,易于掌握。同时还选择李绍芬教授编写的“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反应工程》作为教学参考书,此书最大的特点是编入大量生产实际反应的例题和习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题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两本书的编排体系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更深地理解反应工程的实质。在教授内容的选择上,《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重点讲授,教学上可安排较多学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其他课程学习过的内容如化学反应速度等概念,教师应做概括性介绍,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知识和学过知识的应用拓展上。部分章节学生可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课外进行自学。生化反应工程基础等章节则可以完全不讲。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我校煤化工的特点,以讲座形式聘请客座教授为学生授课,列举典型生产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应用化学专业进行科研实践周活动,让学生在科研实践周里熟悉反应器的选型与优化操作。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选和课程线索的梳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和要求。 二、精心组织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化学反应工程》内容繁杂,难点较多,有基本的概念描述,也有枯燥的公式演绎。为了保证学生对基本概念能准确理解,基本方法能学以致用,就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满足少学时多内容的教学任务,做到各章节重点和难点突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首先,在讲课方式上,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现代教育基本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章节可采用对比法、归纳法、提问法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解,应用对比与归纳法结合的方法对均相反应器型式和操作方法进行评选。对于某些有难度同时又在几种情况下反复出现的概念,采取学生和老师现场探讨形式,而后由学生自己总结结果。这样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再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措施。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在教学上应用,可以将工厂一些实际例子和生产现场搬到课堂,学生通过逼真的影像资讯不仅可以看清楚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同时也能了解反应器内传质与传热状况,对于反应器的设计、放大与优化建立必要的感性认识。如对合成氨反应器内部结构和流体流动的展示,激发了学生对反应工程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经过近两年多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本课程多媒体教案制作完成,经过课堂的使用,同学们反应良好,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工程技术观念,做到理论实践结合 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过程。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和强化工程观念,加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力度。学生在课堂上领悟到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就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具体做法是:一方面,教学内容和实际生产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选择实际生产中与基本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并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剖析、讲解,帮助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理解。例如我们以淮化集团合成氨生产工艺为例,通过有针对性地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使同学们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巩固。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科研、专业实验相结合。我们利用专业实验和教师的科研活动,把课程教学从较为抽象的理论变成易于理解和直观的实际过程,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工程观念。有些授课教师把自己的科研与课程有关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将一些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反应工程科研思路方法,并且让部分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更深地体会本课程的精髓。近年来,随着我校“对甲酚催化氧化制对羟基苯甲醛研究”、“软化学法制备共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等课题研究的深入,在参与科研工作中,学生大大提高了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构建创新思维的能力。不少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工作这个活动,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化学工程方向继续进一步的深造。《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最能体现化学工程与工艺特点的学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并运用它并非易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不断强化工程观念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反应工程专业的教师在近两年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进行《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改革的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能力,掌握课程内容,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化工创新人才。 作者:徐继红 张茂润 李广学 王剑波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在颅脑外伤病人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全科护理在颅脑外伤病人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的病人12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全科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显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全科护理颅;脑外伤;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和工业的发达,交通事故与工地意外伤日益增多,颅脑外伤合并多发性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均有明显上升。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重型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一般都是颅内高压,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残率也在50%以上[1]。现将全科护理在颅脑外伤病人的应用效果观察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的病人120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14-88岁,平均年龄为45.29±4.38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科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科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急救护理措施①病情观察:密切检测患者的神志意识、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的变化。因脑细胞损伤的不同病灶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如出现中枢性高热提示脑干损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脑疝的发生及高血压危象对的发生[2]。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呼吸深慢不规则、脉搏缓慢时提示患者的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②静脉通道的建立: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快速准确的输入抢救药物提高生命支持,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应首选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20%甘露醇在30min内静点完毕,必要时可以遵医嘱给予速尿、激素等药物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为手术做准备赢得有利的手术时机和条件,保证并脑部供血,减少机体损伤。③术前护理:术前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密切沟通,交代患者的病情,介绍手术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术中的风险,并要求患者家属进行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讲解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的优点,消除家属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以取得最有效地配合。 1.2.2基础护理措施①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颅内血肿的患者多数由于长期卧床所致肺部痰液增多,应按时给予翻身、扣背,痰液粘稠时可以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②呼吸机的管理:呼吸机需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管道连接的紧密性,气管导管固定牢固,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各参数的调节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的各项指证做相应的调整,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选用SIMV模式辅助呼吸,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PCV,PSV,IPPV模式控制呼吸。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范围在12-14次/min,潮气量为标准体重×(6-8ml/kg),呼吸比在1:1.5-1;2,ARDS的患者必要时可选用反比通气2:1[3];吸氧浓度在40%-60%之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氧中毒,PEEP在3-6cmH2O之间。呼吸机的使用必须调节好每个参数的报警界限,禁止关闭报警音量,出现报警及时解决报警原因。 1.2.3康复护理措施及早的给予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早期活动患者的肢体,患者意识恢复开始进行神经功能训练,具体包括对定向力的训练,询问患者当天日期、时间、地点等,让患者区分自己的左右肢体,病房中的物品等;对患者实施注意力的训练,重复1-50的数字,让患者复述奇数与偶数;对患者实施计算力的训练,如连续计算100减7或者加7;对患者进行记忆力训练,回忆刚出现过的物品或者人物;对患者进行语言的训练,通过反复的听、读、说等对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训练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的能力[4];对患者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让患者独立完成洗漱、吃饭、穿袜子等。 1.3效果评价:患者呈意识清醒状态格拉斯评分为8-15分的为显效,格拉斯评分3-8分为有效,格拉斯评分为3分以下或临床死亡的为无效。 1.4数据统计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治疗效果如表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3讨论 此组研究结果证明,实施全科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经比较两组具有显著差异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意识在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中的体会 【关键词】全科护理;基层医院;护理体会 护理工作是医疗单位整体工作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会对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加强护理服务意识的建设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全科护理将成为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全科护理意识已在我国各大基层医院的逐渐推广[1],由于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推进,基层医院的护理服务意识、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以下是本人下乡期间的体会: 1产科护士要求 由于产科病房收住院对象的特殊性,病种复杂,有时患者病情来势凶险,时间紧迫,无疑给护理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难度。产科护士不仅仅是局限于产前、产后护理工作,还应有各专科疾病护理的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既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又要努力对患有不同病种的病人特殊的护理要求落实完成好,增强护理本身应有的实力和体现护理质量的特殊性。使病人对病房的全方位护理建立起一种时时在在的信任感。 2护理体会 2.1接诊、转诊护理对每位产科护理人员都要求具备一定的院前急救知识及应变能力。在基层产科,平均每周有接诊、转诊2-3例,其中有普通病例也有急危重孕产妇,如胎盘前置孕妇接诊时应同时做好大出血急救准备,由医生、护士同时在场,以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2.2急救护理产科病人病情变化来势凶险,时间紧迫,曾发生一例患者在分娩中出现羊水栓塞,护士最早发现并在现场,因此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急救技能,做到分秒必争,稳中有序,有效实施抢救,为生命争取第一时间。 2.3学校健康护理每位孕妇从建卡开始最少接受3次以上孕妇学校授课培训,要求有师资的医护人员每周进行授课1-2次,内容包括:宣传母乳喂养好处、孕期营养、孕期母婴保健、分娩知识、产褥期护理等。通过讲解传授疾病知识,减少出生婴儿残缺率。 2.4角色转变护理基层医院为综合性医院,曾收住一位智障孕妇,孕30周,羊水过多,其智力相当于6-7岁儿童,由于胎心监测曲线不连续需重复监测,护士用成人的语气对孕妇说:平躺别移动位置。孕妇依从安排并平躺了40分钟,结果尿床了。当班护士没注意到要转变儿童角色,说话时语气应缓和、鼓励、表扬等,而不是严厉批评,结果吓出尿床。 2.5传染病护理产科合并症较多,如妊娠合并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病毒性肝炎等。护士不仅要掌握有关疾病知识、传染途径、隔离措施,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新生儿做好预防接种和隔离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孕产妇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包括疫苗接种、家庭隔离和消毒、饮食保健等。 2.6合并症的护理妊娠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在产科较常见,在护理上要深知方方面面疾病知识。高血压疾病护理宣教应告知,定期血压监测,按时口服降压药,低钠盐饮食,保持情绪稳定等;心脏病患者产后24-48小时易发生心力衰竭,护理上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滴数,准确记录出入量;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宣教要具体,包括饮食习惯、品种、饮食量,指导血糖监测及合理运动等。 2.7出院健康指导以产妇为中心包括新生婴儿、产妇丈夫及其他家属,出院前对他们进行家庭护理知识讲座,介绍产后转介服务、康复护理、母婴保健等,做好丈夫及家属心理疏导,减少产后抑郁症发生;对特殊人群护理健康指导,应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让智障患者及家属得到健康支持。 2.8家庭访视护理出院的产妇在一个月内通过母乳热线电话进行家庭访视,内容包括:新生儿喂养方式、睡眠、大小便、皮肤黄疸、脐部护理;产妇产后恢复及产后42-56天回门诊复诊等。尽可能满足患者护理需要,以提高人口素质。 3总结 全科护理的宗旨是促进和维护患者健康,运用健康教育及整体护理模式全方位地为患者及家庭提供护理服务[2]。综合以上护理,作为距离广大老百姓最贴近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了解基层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医疗服务要求,建立主动健康宣教,减少并发症、传染病的发病机会。护士除了要掌握常规操作技术,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沟通艺术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更应有计划地加强临床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健康宣教,全面提升业务水平。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专业基本功,既能在极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技术要求,利用住院期间最佳时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因为宣教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现身所患的疾病,易让患者得到安慰和理解加深,在有限的环境开展宣传、指导,使她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其健康意识、知识、技能,从而提升人类健康质量。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在病区开展全科护理技术对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4月随机抽取的64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操作,观察组采用全科护理技术操作,比较2组患者对病区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区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全科护理;病区;护理质量;患者 围手术期疼痛不仅造成患者主观的痛苦,还会对机体的各个器官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如形成血栓、心肺并发症、各种心理障碍等。1995年美国疼痛协会把疼痛定义为第五生命体征,排在四大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世界医学领域正在倡导全科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理念[1]。如何构建全科护理管理体系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4月随机抽取的64例择期手术患者,32例观察组进行全科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4月随机抽取的64例择期手术患者,男42例,女24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53.1±6.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操作,观察组采用全科护理技术操作,比较2组患者对病区护理的满意度。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 2全科护理 医护人员要从思想上实现发展,重视医患两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建设人性化的医疗管理制度,争取能够在无痛的环境下开展医疗护理工作,同时结合有效的护理工作,展现人本思想的护理关键,重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的服务思想。目前,普通的普外笑话系统疾病手术都是通过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这就要给患者进行术前导尿、置胃管,主要是由于尿道神经分配比较丰富,咽喉存在喉上神经,容易受到异物的影响。所以,如果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时候进行导尿,患者的痛苦感会比较明显,也会经常出现不安和焦虑的心情;在留置针穿刺的时候,根据手术过程中数学和输液的具体要求,病房输液针要比穿刺针洗很多,所以很多患者在看到静脉穿刺针的时候会感到害怕。巡回护士要在手术之前的三十分钟为患者进行即将进行手术部位的药膏涂抹,要涂厚度为一毫米的利多卡因软膏,这样表面性的覆膜麻醉法,在三十分钟后使用无菌棉签对其进行清洁,使用碘伏进行消毒,结合一般的方法开始手术,保证操作规范。 3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病区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4讨论 医护人员要转变思想,强化医患两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构建起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也就是在无痛的条件下实施不同的医疗护理和管理工作,同时结合有效的护理工作,展现人本思想的应用,彻底落实人文和人性化关怀服务的落实。现在,一般普外消化系统疾病手术都是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导尿、置胃管,因为尿道神经分配比较丰富,咽喉存在喉上神经,容易受到异物的影响。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围术期全程无痛技术应用逐渐宽泛,手术患者对手术的基本要求是无痛进行。临床医务人员在积极开展无痛宫腔镜、无痛分娩、术后镇痛等无痛诊疗技术保证手术患者术中、术后无痛的同时,病区护士应形成无痛理念,注重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无痛导尿和无痛置胃管等全科护理技术的开展,降低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导尿、置胃管等操作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不安,以及身体的痛苦,要尽量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为患者进行手术,保证手术过程符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效提升病区护理质量[2]。 总之,病区全程全科护理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提高病区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所有手术患者来说,病区是个令人恐惧的地方[3]。如何在病区进行人性化的无痛服务,让患者充分感受到病区最安全,解除患者所有的担心和忧虑,让患者满意,是我们的病区工作的重心。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32例患者对病区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全科护理论文:社区全科护士工作规范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社区全科护士工作规范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达标要求对我院全科护士从护士礼仪举止到工作规章制度、职责和社区相关专业知识开展规范化训练,定期进行考核。结果:①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合格率从2011年的83.5%提高到2012年的98.3%。②患者满意度从2011年的91.5%上升至2012年的97.8%。③护理差错发生率从2011年百张床年一般差错发生率8%下降至2012年的2%。社区护理人员在素质、护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率都有相应的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工作质量。结论 工作规范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关键词:全科护士; 工作规范; 护理质量 全科护士是相对于医院专科护士而言的,它是以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面对社区的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团体,集预防、保健、护理康复为一体,以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主动性、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和可及性的卫生服务工作。它体现了全科医学的全病种服务(不分科)、全病程服务(未病、欲病、已病)、全生程服务(优生、临终关怀)、全面性服务(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服务(时间、空间、人间)的特点。全科护士是向社会、群体、家庭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卫生管理者,更是健康教育者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者。由于社区是慢病管理的主阵地, 护士是社区慢病管理的主力军。全科护士除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外,还经过社区医疗服务知识和系统培训,获得结业证和上岗证,其思维模式和服务模式已向社区卫生"全科"转变,且利用在医院工作的优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规范化培训与考核为切入点,以规范护士行为为重点,提高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现状 我院是一所集体所有制的一级甲医院,本中心参与了2005年海珠区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工作,全院护士有 65人,年龄18~5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22人,护士 30人。本中心管辖的社区居民有9万人。存在情况是:①护士数量少,护士人力配置难以满足社区日益递增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压力过大,造成护理人员流失多,护理队伍不稳定;②护理队伍整体力量薄弱,护理质量难以提高,护理安全存在隐患;③护理工作面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引入,加大了护理风险,扩大了专业的内涵。以上情况提示,加快护士的培养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 1.2方法 制定培训计划以6个月为一阶段,分脱产和半脱产两部分学习:①前两周脱产学习,第1w培训从护士的礼仪举止到训练语言沟通技巧,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专题讲座来提高社区护士文化传统的修养,伦理道德的修养,人际关系的修养和语言文字的修养;。第2w主要为规章制度、职责、环境、规范要求培训。②专业知识学习,根据2007年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制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将培训内容确定为:理论课,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概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特殊人群的保健、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社区紧急救护等;操作课,内容包括外科换药技术、心电图基本操作方法、包扎、吸氧、导尿、灌肠、心肺复苏等。计划中详细列出每月须了解、掌握的相关制度、操作标准、护理工作方法,集中培训内容、授课时间、考核方式。按达标要求开展阶段性的规范化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培训活动中有共同的关注点,能参与交流切磋,培训后有所得益,在工作中能切实运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 2考核 由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组成规范化培训考核管理小组,分别对参加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阶段考核和全年总考核。 2.1 护理部根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定期进行业务(临床实践,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等)和思想政治,工作态度(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阶段考核。 2.2 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制定科室规范化培训计划,护士长定期检查科室培训人员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及手册登记情况,由护士长对其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每次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积极参加并严格执行计划,如实填写《护士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2.3 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应积极参加并严格执行培训计划:认真填写《护士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按时完成基础护理量化指标,按时完成综述或论文。 2.4 每月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测试。平时要加强技能操作训练,特别是对一些常见急救操作要不定时抽查考核。采用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日常检查监督力度, 2.5 护理部年终对规范化培训完成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对不能完成计划及相关要求者,取消其年终评优评先的资格,年终考核定为"基本合格",对连续3年不能按计划达标者则实行解聘。 3 结果 ①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合格率从2011年的83.5%提高到2012年的98.3%。②患者满意度从2011年的91.5%上升至2012年的97.8%。③护理差错发生率从2011年百张床年一般差错发生率8%下降至2012年的2%。社区护理人员在素质、护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率都有相应的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工作质量。 4讨论 4.1 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以护理规范保证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4.2 规范了护理行为 从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到护理操作,使护士通过规范纠正偏差,强化服务意识,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 4.3 提高作工作效率 通过规范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庭的配合,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5结论 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全科护士工作规范使护士的交流沟通、综合应用各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灵活应变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通过系统全面地对护士进行教育培训,使护士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都能胜任工作以确保护理安全,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 探讨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性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实现护患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关键词】 护患沟通护理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执法执业的完善,护患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护患沟通成为护患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患者由于疾病缠身,存在担心、恐惧、烦躁,迫切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让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显得更加的重要。经过和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具体情况,并进行各项针对性的方案的制定,在各项方面帮助其改善不良心理表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为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1.1 对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细致的收集 对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可对其的各项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其文化水平、过往疾病史、过敏史等。详细的资料可更有利于干预方案的制定,其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加明显。 1.2 和蔼可亲、真心地对待患者可增加患者的信任 因为疾病的影响,患者会有很重的心理压力,多会有恐惧、担心、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患者非常希望医疗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和蔼可亲、真心地对待患者,可让其产生信任感,从而在治疗中更加配合,这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1.3 良好的关系可明显避免纠纷发生 进行有效的沟通可明显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关系可明显避免纠纷的发生。有文献研究称纠纷中有80%左右为沟通不畅而致使纠纷发生。故这表明和患者进行有效、细致的沟通非常关键。2 进行有效沟通的具体方法 2.1 加强与患者接触,交流,交往之初,就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做到处处关心患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的给予解决。病情加重时,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这时更应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尽快适应。 2.2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护士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要使命,必须具备良好的护理道德,具有珍爱生命的崇高情感,承担为生命负责的责任和义务,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时,及时、安全、熟练的操作,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 2.3 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科学管理,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和减少护患矛盾,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遵守医院的一切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及各项操作规程,达到有序、安全、及时准确、高效,使患者满意。 护患沟通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护士取得患者信任的必备技巧。进行良好的沟通可对患者的各项情况更加清楚,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对患者各项心理情况改善效果更明显。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顺利化解护患纠纷,让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医院的影响力。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手术室护士如何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治疗场所,我们不仅要做好手术配合,还要从整体护理的观点出发,掌握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征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极积地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患者康复。 1.做好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手术之前要经过专业的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情况的评估,在评估时应收集患者的各项心理信息,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介绍患者的疾病情况,告知其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应告知患者和家属手术的安全性,不应告知其那些只有千分之一的风险的并发症。给予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非常的重要,在沟通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运用技术性的语言。比如患者要进行局部麻醉进行腹部的手术治疗,要告知患者手术中会因为牵拉而出现一些牵拉痛,此时患者应有准备,可以用深呼吸等方法进行降低疼痛。在手术之后应用导尿管、引流管、鼻饲管等治疗器械时,要和患者进行介绍,让患者不要害怕。如果患者的手术项目很大,且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应告知其此项手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并要重点强调手术治疗的好处,让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治疗充分了解,从而愿意接受治疗,在手术中给予其配合。在进行手术之前可先领患者到手术后的观察室,告知其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不论是对环境还是对仪器都有一个准备。此项举措对患者的术中出血等情况有一定的影响,并让患者的心理紧张情况得到缓解。 另外,在手术室中一个单独的手术室中尽量只有一个手术台,不可排列好几个台子,这会让患者紧张。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医后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在进行交流时要小声,不要让患者听到后出现紧张,让患者可以平静地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中还要降低器械的碰击所发出的声音,这也会让患者出现紧张。手术中如果出现突发危险的情况,术者护理人员都应冷静对待,不可大声讨论而让患者也非常的紧张、恐惧。 2.术中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 由于环境的变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紧张,会使他们本能地产生一种恐惧、孤独、紧张无助的心理,此时他们迫切期待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帮助。因此从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手术名称等开始,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谈,告诉患者手术中从头到尾都有我们的负责和陪伴。进行各种操作前要告知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的心理理解,让其对护理人员信任,在治疗中给予配合。因为进行手术的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时,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抢救,切不可惊慌失措、焦急不安。对患者的一些要求,如口渴想喝水,不能粗暴拒绝,应和蔼可亲、耐心解释此时不能喝水的原因。在术中应少讲话,多做事,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特别是关于患者病情(肿瘤)、隐私、家庭问题应避而不谈。要告诉患者,我们时刻监视着他的生命休征和病情变化,也说明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是很重视的,术前准备是很充分的,减少或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其安全感。 3.做好患者术后的心理方面的干预 3.1 术后要告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要安全送回病室,在清醒之后护理人员和主管医师应告知其手术治疗的疗效,告知其治疗顺利,患者现在很安全,术后会有一定的疼痛,但过几天就会痊愈,希望患者坚强,早日恢复健康。一些患者会害怕伤口出现疼痛或伤口发生裂开,如患者为胸部的手术治疗,要进行排痰,可是患者害怕伤口裂开,而不敢咳嗽,这时护理人员应告知其可使用术前告知的排痰方法进行排痰,并让其放心地进行应用。在给予患者传达的信息应尽量是好的,不要老给予其消极的信息。 3.2 帮助患者缓解术后所出现的疼痛。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3.3 让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出现抑郁。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患者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努力帮助患者解决抑郁情绪。 3.4 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外科患者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还有希望。若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已转移),则还将挣扎在死亡线上。患者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所以对预后不良的患者,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手术之前的心理干预很重要,并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温暖患者因疾病而受伤的心,不仅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这是科学艺术的高度结合。 全科护理论文:浅谈护士应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护士; 全科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在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指导思想前提下,病人的身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具备全科护理比只具备专科护理的业务素质能更好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病员的健康服务。 1 全科护理 护理人员不仅具备全科护理的业务技能,而且对医院各个科室的基础理论的操作常识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所以,无论在应付本系统或跨系统的疾病时,都能较迅速地进入角色,从而使病人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护理。1)由一案例中看护士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重要性。我病房曾收治一名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诉是顽固性心绞痛,发作频繁。入院一周后一天清晨7am又感腹痛剧烈,恶心欲吐,急做心电图,图示与刚入院时无大变化。即给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吸氧等措施,无明显缓解。至下午3pm测体温38.5℃,且腹疼逐渐局限脐周,这时有一位有外科经验的老护士怀疑是阑尾炎。急请外科会诊,最后确诊为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半月后,好转出院。2)此患者为一老年冠心病人。用来腹疼首先想到的是心脏疾患。因老年人各项反应均迟钝,加之体温变化不明显,不熟悉外科常识的很难联想到是外科疾患。另外此患者原从家中也犯过同样的病,均以是顽固性心绞痛自行服药处理,所以此次患者及家属也都一致认定是心绞痛发作。3)从此病例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临床工作中,还是宣传中,护士具备全科护理的业务素质很有必要的。 2 具备全科护理素质,树立护士威信 1)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护士,在遇到临床问题时,大脑中输入信息及对应措施要比具备专科护理素质的要大、要多。从而能及时反映给医生,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避免误诊及延误病情。2)由于各科疾病都有一定地了解,并有一定的护理经验,无论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在临床工作中,遇有病人或家属询问时,都应从容应答,从而提高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树立护士在社会上的威信。3)具备全科护理优越性。还在于如发生突发事件,个别科室造成人员短缺,临时调往人员如具备全科护理的素质,不仅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且亦更为病员及家属所接受。4)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比只患一种疾病的机率明显上升,所以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护理人员更加适宜于老年人的疾病护理。5)在院外突遇危急病人时,具备全科护理素质,能迅速做出判定,做出院外分诊,为抢救和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6)为了病人的需要,许多病房都以打破了原来固有的界限,这样就使得其具备全科护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 3 具体实施方法 1)护士从护校毕业后,应在岗位上全面掌握,包括各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的理论、基础操作,尤应掌握一些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或应急手段。所以,笔者建议护士3-5年内可不定科室,就是工作达5年以上者也可在本系统内做小的转科。具体情况也可根据各自医院的条件自行决定。2)医院应定期组织全院护士参加全科护理知识培训班及各种知识讲座,包括参加院外进修等,以开阔视野,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3)医院应鼓励护士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种形式的函授、在职继续教育等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护士素质。 这样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实践,积累各种护理常识及经验,就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病员服务,使病人的身心得以早日康复。 全科护理论文:浅谈护士应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护士; 全科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在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指导思想前提下,病人的身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具备全科护理比只具备专科护理的业务素质能更好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病员的健康服务。 1 全科护理 护理人员不仅具备全科护理的业务技能,而且对医院各个科室的基础理论的操作常识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所以,无论在应付本系统或跨系统的疾病时,都能较迅速地进入角色,从而使病人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护理。1)由一案例中看护士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重要性。我病房曾收治一名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诉是顽固性心绞痛,发作频繁。入院一周后一天清晨7am又感腹痛剧烈,恶心欲吐,急做心电图,图示与刚入院时无大变化。即给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吸氧等措施,无明显缓解。至下午3pm测体温38.5℃,且腹疼逐渐局限脐周,这时有一位有外科经验的老护士怀疑是阑尾炎。急请外科会诊,最后确诊为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半月后,好转出院。2)此患者为一老年冠心病人。用来腹疼首先想到的是心脏疾患。因老年人各项反应均迟钝,加之体温变化不明显,不熟悉外科常识的很难联想到是外科疾患。另外此患者原从家中也犯过同样的病,均以是顽固性心绞痛自行服药处理,所以此次患者及家属也都一致认定是心绞痛发作。3)从此病例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临床工作中,还是宣传中,护士具备全科护理的业务素质很有必要的。 2 具备全科护理素质,树立护士威信 1)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护士,在遇到临床问题时,大脑中输入信息及对应措施要比具备专科护理素质的要大、要多。从而能及时反映给医生,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避免误诊及延误病情。2)由于各科疾病都有一定地了解,并有一定的护理经验,无论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在临床工作中,遇有病人或家属询问时,都应从容应答,从而提高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树立护士在社会上的威信。3)具备全科护理优越性。还在于如发生突发事件,个别科室造成人员短缺,临时调往人员如具备全科护理的素质,不仅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且亦更为病员及家属所接受。4)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比只患一种疾病的机率明显上升,所以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护理人员更加适宜于老年人的疾病护理。5)在院外突遇危急病人时,具备全科护理素质,能迅速做出判定,做出院外分诊,为抢救和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6)为了病人的需要,许多病房都以打破了原来固有的界限,这样就使得其具备全科护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 3 具体实施方法 1)护士从护校毕业后,应在岗位上全面掌握,包括各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的理论、基础操作,尤应掌握一些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或应急手段。所以,笔者建议护士3-5年内可不定科室,就是工作达5年以上者也可在本系统内做小的转科。具体情况也可根据各自医院的条件自行决定。2)医院应定期组织全院护士参加全科护理知识培训班及各种知识讲座,包括参加院外进修等,以开阔视野,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3)医院应鼓励护士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种形式的函授、在职继续教育等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护士素质。 这样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实践,积累各种护理常识及经验,就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病员服务,使病人的身心得以早日康复。 全科护理论文:心理护理在全科诊疗中的应用 【摘要】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理论,通过对患者表情、行为、肢体语言来判断其心理需求,进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流,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心理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人们对心理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社区护士在全科护理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护理;全科诊疗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依据心理学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流,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的手段和方法。其本质是观察和了解妨碍病人治疗和健康的不利因素,观察及探测病人有意义的行为,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科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占据着重要地位。全科诊室是患者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的第一个部门,担任接待工作的社区护士是患者就诊过程中接触的第一个医务人员。首因效应会影响患者在接下来就诊全过程的体验和行为,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患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护理人员对病人施加的心理影响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1]。作为社区护士除了应具备优雅得体的护士形象、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过硬的业务素质、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敏锐的观察能力等综合素质[2]以外,还应该掌握心理学知识,并应用于门诊分诊工作中,对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增强患者就医依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患病”是一种失去健康的状态。失去的心理过程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等五个阶段[3]。护理人员应该在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内通过观察其表情行为、肢体语言初步判断患者正处于哪个心理期,然后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用护士的语言、行为、神态、优质周到的服务去消除病人不良心理,从而使其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调动起潜在的自我康复能力。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社区全科护理实践经验和学习文献将心理护理措施及体会总结如下: 1 不同“患病”阶段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1 否认期:这一时期的患者主观上不愿接受患病这一事实。他们或不愿意就诊,或被家属劝导就医,表现出固执和不依从,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或持无所谓心态就医后不遵医嘱用药。这种心态往往导致患者贻误病机。此外这个时期的患者常常由于首次就诊或患急性病,陌生的环境让他们对就医更有抗拒。社区护士需要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和转换角色,提高患者重视健康的认知。热情接待和主动引导可消除陌生感;柔和的语调可减少抗拒;保证的语言可给予安全感;递上健康教育手册可提供相关信息和抵消等待中的烦躁;对急性病患者优先安排就诊;就诊后告知患者遵医嘱的重要性。 1.2 愤怒期: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脆弱、易激惹,心理语言是“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他们在就诊全过程中都表现出焦虑、恐惧、急躁,易迁怒他人,易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甚至对就医环境百般挑剔。这一时期护理人员应以微笑面、容温和的言语、宽广的胸怀、细微周到的服务体现出对患者的理解、宽容和同情。并适时给予患者以心理疏导,使其明白:愤怒只会加重病情,没有任何好处。 1.3 讨价还价期:这个时期的患者虽然已经接受了患病的事实,但抱侥幸心理,不相信病情发展的程度,尤其对不良转归持怀疑态度,心理语言是“没那么严重吧,我的身体扛得住”。不完全遵医嘱治疗,常常自行调整治疗方案。这种患者在短时间内能稳定情绪,但破坏了治疗的完整性。健康教育是应对这类患者的重要手段[4],宣传栏、声像材料――录像片、健教宣传碟、健教手册、咨询台等都是很好的方法[5]。社区护士需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解释,表达对患者一视同仁的尊重,鼓励患者接受现实,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1.4 沮丧期:患者已经完全接受了患病的事实,表现出消极心理,心理语言是“我太倒霉了,我太惨了”。由于对治疗疾病失去信心,表现出思维迟缓、意志力减退、冷漠、回避、自我责备、孤独、被动、依赖等特征,缺乏安全感,甚至有自伤行为。 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患者、复诊的患者和病情较重的患者易出现这种状况。社区护士应主动周到地提供患者所需的服务,并照顾到重症患者的特殊需求。向患者传输现今医疗技术发展进步境况,帮助患者竖立战胜疾病信心,同时动员家属配合,表达患者个人角色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不嫌弃、不放弃,多鼓励,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帮助患者克服沮丧情绪,重建生活信心。 1.5 接受期: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是积极的心态,心理语言是“问题来了就尽力解决”。他们依从性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学习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对就医环境不苛求,与医务人员相处和谐。这类患者需要的是认同和支持,社区护士在提供服务时不需要说教的语言,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就可以了。如果候诊环境允许,在不违反医院原则的情况下,可以让这样的患者和处于沮丧期的患者交流――同伴教育,通过个人分享帮助沮丧期的患者走出心理困境。 2 体会 失去健康的感受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会经历这5个阶段或一定按这个顺序,有时候,某个阶段可能会重复或交叉出现。患者的反应与病前人格有关,社区护士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目的是让病人尽快进入到接受期,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更能彰显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提高医疗质量的贡献。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态度、言谈、举止等,有目的的影响患者的认识和感受,从而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调动病人潜在积极因素,进而达到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完全与全科医疗模式相呼应。社区医疗机构在开展区域卫生服务工作中,应积极的引进和开展全科护理,在其护理培训中,重视心理护理的培训,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在社区全科诊疗中,辅以必要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健康促进,使病人不仅配合而且积极主动地加入治疗疾病及健康促进活动中来,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综合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430081 武汉市青山区红卫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 全科护理论文:成人高等教育是全科医学与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主渠道 摘要:随着新型医疗体制的逐步确立,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大批社区医护人员走向社区医疗服务中去;知识更新,“六位一体”的结合服务模式的建立,从事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员迫切要求提高学历层次,加快知识结构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成为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护理的核心和主渠道。 关键词:全科医学;社区护理;职业培训;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徐凯(1951―),男,汉族,辽宁省沈阳人,沈阳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任全国卫生管理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多年从事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我国在以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为根本奋斗目标的前提下。伴随着新兴医疗体制改革和创立,医疗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那么医学教育要适应医疗模式变革的内在要求,应将全科医学教育、社区护理学教育、全科医师的培训纳入以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建立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护理学教育的有效机制,逐步形成学历教育、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全科医学教育要适应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要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逐步尝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保健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纳入教学全过程,以适应社区管理的以医疗服务为主,转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国家教育部教字(2006)13号文件指出:“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是全科医师培训的主渠道。”作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应当是全科医师培训的承担者,我院2000年以来先后在沈阳市举办三期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培训,对350名学员进行了培训,原卫生部部长彭玉同志专门到我院考察。2001年我院被辽宁省卫生厅授予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毕业后教育和课程设置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成人学历教育 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后,各级卫生医疗管理部门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批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从医院的医疗服务机构走向社区。由于医疗服务模式转变,这批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亟待更新。以沈阳市社区分布情况为例。按《沈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中明确提出,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3至10万服务人口,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居民15分钟步行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补充设置服务站。按照这个标准,目前我市已有街道办事处112个,社区1290个。但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9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5个。医疗服务人员近2000人。但是这部分医疗人员学历结构依然偏低,亟待培养,以适应社区服务的要求。据有关资料证明,在全国社区医疗和护理的人员中,学历结构仍然偏低,本科学历占社区医护人员的12.5%,专科学历占社区医护人员的37.6%,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占社区医护人员的49.9%。职称层次也偏低,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占社区医护人员的3.8%,中级职称(主治医师以上),占社区医护人员的25.7%,初级职称(医师),占社区医护人员的71.5%。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和医疗服务人员相比只能是更低,本科学历占极少数,职称普遍偏低。 医疗服务人员的学历层次,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提供生源保证,随着全科医学的学科完善,职称评定畅通,随着国家逐步打开通向社区服务的医学毕业生的道路,这样形成了社区医护人员接受学历教育的生源群体,大批从事社区医疗和社区护理人员,将接受成人高等医学的学历教育。 二、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培训纳入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过程 国家卫生部已建立了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制度,国家卫生部职业鉴定中心,以逐步向社会公布了13行业的职业资格鉴定的标准。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六位一体”的结合服务模式要求,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员要逐步实施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社区中“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结合服务内容决定了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职业要求。 从“六位一体”的六个服务内容要求,全科医学和护理人员要逐步接受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 健康教育工作,可要求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参加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鉴定。预防、保健工作,可要求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参加防疫员的培训和鉴定。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的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可参加妇幼保健、护理的培训和鉴定,也可扩展社会人员参加护工的培训,有利于社区实施家庭病房建立后的护工的要求,缓解护士的人员短缺问题,逐步缓解“有市场、没人才”的局面。 三、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 大批医疗服务人员逐步要从事社区卫生服务,这批人员的知识结构急需更新。全科医师、社区护理人员在上岗前要接受系统培训,沈阳市有关资料证明(截止2006年10月),已培训了2048名医生,占全部社区医疗服务人员2238名医生的91.5%,已培训1642名护士,占全部2416名护士的68%,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86万余份。年均入户服务60余万次,使320万人次直接受益。“医疗服务进社区,卫生服务进家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社区医疗和护理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十分重要,它是医学继续教育重要内容,知识更新、五种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均需要纳入岗位培训内容。 可见岗前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继续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核心,是贯彻终生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为此承担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员培训是当之无愧,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学继续教育应当承担着历史的责任。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对社区健康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全科护理对于社区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社区接受全科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社区未接受全科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均给予全科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患者对整个护理工作的质量、满意度及原有疾病复发或恶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全科护理;社区健康水平;影响 相对于专科护理来讲,全科护理是目前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以患者身心健康为核心,以患者为主体,集结对患者疾病的预防、护理、健康以及保健于一体,从而使患者的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2]。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基层医院面临着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的窘境,其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且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较差,从而致使社区居民的患病率呈现大幅度升高状态。针对上述主要问题,全科护理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3]。在基层医院以及社区中实施全科护理能够为广大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对于疾病发生率的降低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4-5],因此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全科护理对社区健康水平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社区接受全科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社区未接受全科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49.3±15.5)岁,身高(151±37.8)cm,体重(42.4±33.8)kg;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52.5±14.8)岁,身高(153±39.4)cm,体重(44.3±42.7)kg。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影响。本研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以及医院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实施。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①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保证患者睡眠,定期靠窗通风,维持病室合适的温湿度;②监测患者的呼吸、体温、心跳等生命体征,调整患者合适体位等。 1.2.2观察组 给予全科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提高护患双方沟通水平: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来说,护患双方存在正确的沟通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不同患者的文化背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就医时对于就医环境、医疗氛围以及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均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及期望。全科护理过程中要实时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体现护士高素质及良好尊重程度的同时要尽力满足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需求,不断适应多元化服务理念的挑战。②拥有过硬的各项基础专科护理操作技能:目前,社会医疗服务领域的分科越来越细致,同时对于护理专业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所以对临床上的全科护士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能够熟练的掌握使用各项临床护理技能,且还要拥有熟练的技术操作、精妙的沟通技巧以及相关心理学护理的关键技巧。护理工作者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且护士长要在各项专业培训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全科护理工作者的全面素质。③完善的全科护理服务:加快全科服务的发展进程,同时加大护理力度,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的养生程度,且还应该加强对患者保健、心理辅导以及其他疾病相关的知识宣传教育。另外,建立重点护理对象和长期患者的个人资料档案,充分建立健全全科护理服务的电子呼救网络系统,利用多层次、多元化及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护理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患者对整个的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6-9]。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的高低采用评分制,分值越高护理质量也就越高,分值低的护理质量相应的低;患者的满意度采用评分制,满意度高分值高,满意度低分值低。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工作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l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原有疾病复发或恶化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原有疾病复发或恶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进步及社会的高速发展,应广大人民的追求,医疗行业也在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社区护理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0]。目前社区护理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从单一的护理模式逐渐发展到全科护理的一种蜕变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个医院以及社区护理中的整体水平[11]。 全科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其在近几年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全科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便利、经济、优质的护理服务,具有个性化、持续性以及综合性等各种优点[12],其护理内容包括针对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有效的治疗及健康管理方案等。全科护理不仅仅涉及单纯的临床医学学科,其涉及的主要内容还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其中全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其对于获得患者的好感,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直接性的作用,所以护理工作者的专业培训以及素质的提高对整个护理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全科护理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护理质量,而且患者对于整体护理过程具有较好的满意度,从整体上促进了社区的整体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目前社区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问题。 综上所述,在社区医疗工作中开展全科护理对于临床护理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与此同时对于以后社区医疗发展以及医疗体制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将全科护理的理念切实运用到社区服务中,将社区医疗机构作为中心,同时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将会全面而有效地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15],针对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全科护理模式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和推广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和宗旨。目前而言,全科护理在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突破,为人们的医疗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的推广和使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寻找推广全科护理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全科护理;社区护理;措施 一、全科护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全科护理的概念 顾名思义,全科护理是与专科护理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以个人的健康为中心,围绕着每一个个体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而不单单是针对某一专科疾病进行护理。通常而言全科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主要适用于社区护理当中。针对社区中的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护理,以护理为重点,以预防、保健、康复为辅助手段,最大限度的保障病人的健康问题。 (二)全科护理的特征 与医院专科护理相比,全科护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全科护理主要适用于社区当中。医院的管理结构与社区不同,它的管理、运行以及人员的安排上更加细化,并且医院的病人数量更多,如果不实行专科护理,会给医院的工作困扰,同时也不利于病人的康复。而社区不同,它所面对的病人数量比较少,而且管理结构也比较简单,全科护理更符合社区的特点,同时也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康复。 其次,全科护理的工作范围广。医院的专科护理主要是以某一专科为范围进行护理,例如,神外的护理人员只负责神外方面疾病病人的护理,但是全科护理是以个人为单位,涉及到基础护理,各种专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各个方面。因此对全科护理人员来说,要求更多,挑战更大。 第三,全科护理的灵活性更强。可以说全科护理是一种弹性的护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工作内容,虽然一些常规的工作内容大体一致,但是当出现急诊时,诊断、病床以及一些处置工作都是临时决定的。虽然相较医院而言不利于管理,约束性比较差,但是也具备自身独特的优点,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全科护理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社区护理的不断完善以及今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全科护理的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二、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的推广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规律,都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全科护理也不例外,它在社区护理的推广和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医护队伍不健全 在整个全科护理当中,医护人员处于核心地位,对患者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具有精湛而全面的护理知识、敏锐的判断能力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一方面,在专业知识上,全科护理比专科护理的要求更高,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熟练掌握多种护理知识,不仅涉及到各种专科知识,还包括心理护理等方面。一方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我国的全科护理起步比较晚,在护理人员的培养上仍然没有形成全科护理观念,虽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全科护理的适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全科护理的人才严重匮乏。这对医护人员本身以及我国医护人员的培养机制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如果全科护理人员的知识不够全面、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很难应对全科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社区的工作内容较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更高,但是工资水平较医院又比较低,大多数的医护人员更愿意到医院工作,如此一来便导致社区全科护理人员紧缺。护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护理人员,但是人才的紧缺,制约了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解决医护人员紧缺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二)全科护理发展机制不健全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社区护理模式开始引进中国,在社区护理的实践当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实行全科护理的必要性,并由此开始全科护理探索的脚步。而国外的全科护理已经存在并发展了一百多年,早已日趋完善,我国的全科护理模式还是在借鉴国外的全科护理明尼苏达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全科护理在我国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全科护理的理论研究者较少。一套完善的发展模式必须要有科学而充分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我国在全科护理方面没有权威的专家学家。虽然现在一些高校开设了全科护理的研究课程,但是仍然以培养医院专科护士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收效甚微,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从本质上讲,社区的护理人员与医院的医护人员工作是一样的,甚至工作量更多,但是实践中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低于医院的工资水平,在这样的待遇环境下,人们自然更愿意到医院工作。另外由于社区护理仍然探索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多仍然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所以也给全科护理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阻碍。 (三)组织结构不完善 与医院的临床专科护理相比,社区的全科护理的特点之一便是它的灵活性。社区服务体系仍然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和定论,再加上社区护理自身的性质,使得全科护理的组织结构变化性比较大,难以形成一套固定的组织结构。首先,社区护理的硬件设备不齐全。社区接受的患者数量比较少,客流量较为固定,而且各方面的重视度不够,资金投入少,难以支付各种器材的购买费用。其次,社会卫生保障体系的不一致,人们的经济收入和承受能力的不同等原因使得全科护理在发展中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收费标准,因此也使得社区的全科护理工作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此外,社区护理术语、交通信息联络体系等方面也有待改善。 三、完善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 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护理人员,丰富而全面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这比专科护理的要求更高。为了满足社区护理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应当重视全科护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医护人员也应形成良好的工作素养,自觉主动的接受再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护理要求的提高,医护人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自己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进行再教育,全科护理内容复杂,需要面临各种问题,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发展之必然。此外,针对社区全科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比医院临床护士低的现状,应当适当的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待遇问题,通过保障基本的工资以及奖金、保险等福利,提高人们对社区全科护理工作的积极性,积极的投身到社区全科护理工作当中。从以上两方面同时着手可以有效的环节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全科护理发展机制 若要建立完善的全科护理发展机制,理论模式的探索和人才的供应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高校应当提高重视,建立全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基地。通过教学研究,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护理发展模式,为实践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此外,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教育机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随着全科护理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建立专门培养全科护理人才的学校是必然趋势,通过高校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为了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出来之后能够学有所用,高校与社区间应当加强合作,以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社区护理的要求,也确保今后的就业问题。建立专门的全科护理培养学校,可以使得全科护理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不断的加以完善,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健康问题。 (三)完善社区全科护理的组织结构 为了实现国家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我国在医疗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变革,而社区护理是解决人们“看病难”问题的关键措施,因此如何完善社区全科护理的组织结构以实现“病有所医”成为了重点问题。首先,设备和仪器是进行全科护理的手段和基础,如果没有仪器,医术再精湛也难以保证疾病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全科护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保证社区的设备和仪器齐全,当居民来看病时能够满足基本的设备需求。其次,在满足社区护理营利性的前提上,综合考虑人们的经济水平、我国的医疗水平等因素,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形成统一的收费标准是完善社区全科护理组织结构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社区护理应当尽量克服灵活多变的特点,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四、结束语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的医疗护理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科护理的特点和作用决定其今后将成为社区护理的重点。虽然全科护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通过在高校建立全科护理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健全全科护理发展机制以及完善社区全科护理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全科护理一定能够在社区护理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意识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的意义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全科护理意识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当前卫生院综合护理的特点,基于现代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要求,研究护理意识对于卫生院综合护理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如何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卫生院中,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结果 全科医疗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要突出综合性,还要凸显服务性,同时护理质量也要求提升,应基于全科医疗,在此发展趋势下,推广全科护理意识,逐渐建立起卫生院全科护理模式。全科护理意识可有效推动卫生院综合护理发展,应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卫生院护理工作中。 结论 全科护理意识对于提升卫生院的综合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卫生院护理工作中,并逐步扩大到社区卫生室等下级医疗机构,从而带动辖区内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卫生院;综合护理;全科护理;基层医疗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近年来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因而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针对基本社会保障进行改革,医改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改中,对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和内容进行了划分,以满足各部分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卫生院属于基层医疗机构,也是地区的医疗中心,其承担了辖区内的保健、预防等医疗服务,凸显了医院自身的服务性。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性要求逐渐提高,为此,其护理开始转向全科护理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基层医疗全科护理相关文献资料、卫生部关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文件、本院综合护理工作资料等作为研究资料,分项整理、记录、统计并分析。 1.2研究方法 针对卫生院工作的综合护理工作的工作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选择基层医院的主要服务目标和服务要求,分析全科护理意识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的意义。 1.2.1卫生院综合护理工作的特征 卫生院承担辖区内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公共卫生、传染病预防等。卫生院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基层群众,院内设置基础科室,推行全科医疗,可应对常见病的诊疗,同时卫生院也履行协助转诊的义务,帮助抢救危重患者。卫生院护理工作属于综合护理,由于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因而护理人员要负责多种疾病的护理,工作十分庞杂,不仅需要按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还要登记电子病例,实施护理管理,做好交接班记录等[1]。 1.2.2全科医疗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随着医改的深化,对卫生院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开始推行全科医疗。作为卫生院护理人员,其应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因而综合护理工作也要向全科护理转型,要求护理具备全科护理意识,提升卫生院护理工作质量[2]。 2结果 从卫生院综合护理工作分析来看,其综合性特征较为突出,而随着全科医疗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要突出综合性,还要凸显服务性,同时护理质量也要求提升,应基于全科医疗,在此发展趋势下,推广全科护理意识,逐渐建立起卫生院全科护理模式,真正使卫生院医疗水平提高。由此可知,全科护理意识可有效推动卫生院综合护理发展,应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综合护理工作中。 3讨论 作为卫生院,应加快全科护理意识的推广工作,促进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本院总结了全科护理意识的推广的相关对策,如下所示: 3.1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塑造全科护理意识 基层卫生院要做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工作,因而要求护理数量掌握这些疾病的护理方法,具备较高的护理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满足全科医疗的要求。卫生院可通过培训和专题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学习)内容为:全科医疗知识、全科护理服务要求、各科临床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先进技能资料(图片、视频、纸质材料等)等[4]。培训(学习)后,院内要对护理人员统一考核,保证其学习效果良好,并树立起全科护理意识。 同时,院内还要进行业务讲座,针对具体的全科护理工作进行探讨,进一步深化巩固全科护理意识。除统一培训以外,院内鼓励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自学,追求更好的专业水平。 3.2改善护理工作态度,进一步强化护理工作服务性 全科护理强调了护理工作的服务性,护理人员应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关注患者的精神需求,提升卫生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应重视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通过护理服务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作为护理人员,要强化其思辨能力、观察能力,院内应加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辅导,使护理人员更善于体察患者的心理变化[4]。护理人员也要提升自身修养,可由护士长组织进行礼貌用语、仪表、风度学习, 培养护理人员乐观的服务态度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3.3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健教宣传,提升护理工作的教育性 对于卫生院来说,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本身也是重要的资源,因此,在 护理工作中重视健康教育,也是医疗服务进步和提升的表现。在全科护理意识中也注重护理服务本身带来的教育和指导意义,可有效弥补卫生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的缺陷,因而推行健康教育宣传势在必行。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向服务对象传播科学的保健健身知识,如低盐饮食、禁烟、锻炼、血压控制、体重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要注意对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教育,从而减少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依赖性,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护理人员有意识的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本身就是全科护理意识的体现。作为医院,要强化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责任感,使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向基层群众传达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疾病预防意识和基础保健意识。 综上所述,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应用全科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改善了护理管理环境,提升了护理行为的质量和效率,应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全科护理模式。 全科护理论文:浦东某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护理服务的利用情况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浦东上钢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护理服务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钢社区全科团队服务的3个站点15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利用过的服务项目为静脉输液等常规项目,对护理服务态度评价较高,但对护理技术水平评价不高。结论: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利用度不高。社区站点应拓宽服务项目,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居民对社区护理的利用。 关键词 全科团队服务 社区护理 利用 影响因素 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1998年率先提出和探索了“全科型、网络化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2003年6月,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体制改革举措之一是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全科团队服务依托卫生服务站点,为附近居民提供“六位一体”服务。其队伍构成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及其他人员(包括收费人员或药房、中医医生)。目前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6个卫生服务站点及相应的6个全科服务团队。为了解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的社区护理利用情况,笔者于2012年上半年对上钢社区利用过社区护理服务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对象和方法 对象 随机选择上钢社区3个全科团队服务站点,每个站点抽样利用过社区护理的居民各50名,共150名。要求被调查者需来自不同的家庭,年龄、性别不限。疾病诊断根据二级以上医院的病历记载或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结果等回顾诊断记录。 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居民一般情况、疾病状况、健康意识、对社区护理的理解和利用情况、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5个部分组成。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对社区护理的认可程度分为5级,即“非常认可”、“比较认可”、“一般”、“不太认可”、“不明确”。调查者通过该问卷,对利用过社区护理的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当场回收问卷。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的处理采用率描述,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软件分析。 结果 社区居民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3个站点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1.1、1:0.92、1:1.13。此次调查中,男性32人,占21.3%,女性118人,占78.7%;年龄(71.0l±2.35)岁,其中60岁以上者占78.0%。文化程度:文盲13.3%,小学28.0%,初中25.3%,高中或中专23.4%,大专及以上10.0%。婚姻状况:已婚60.0%,单身40.0%。家庭人口数:1人占14.7%,2人26.6%,3人及以上58.7%。个人月收入:2 000元占2.7%。所有的被调查者均有医疗保险。 社区居民疾病状况 150名居民中,90.7%有慢性病史,53.3%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其中患高血压占54.7%,冠心病占43.3%,糖尿病占16.0%,支气管病占18.0%。近2周患病率为54.0%。 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150名居民中,认为患病严重的有62人(41.3%),对自身健康评价较好的有106人(70.7%),对健康较为重视的有125人(83.3%,表1)。 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了解情况 150名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静脉输液了解的占98.7%,肌肉注射占98.7%,健康教育占44.0%,测量体温占38.7%,健康咨询占28.7%,皮下注射占24.7%,快速血糖检测占20.7%,测量血压占18.0%,静脉注射占12.0%,吸氧占9.4%,家庭护理指导占6.0%,心理护理占4.0%。 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社区护理服务利用情况 150名居民利用过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总共为12项,其利用率按顺序排列依次为:静脉输液84.0%,快速血糖检测36.7%,健康教育33.3%,测量血压20.0%,肌肉注射13.3%,吸氧9.4%,健康咨询8.0%,静脉注射6.7%,测体温4.0%,家庭护理指导2.7%。心理护理2.7%,皮下注射1.3%。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见表2。 讨论 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的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社区护理的利用主要为静脉输液等护理项目。因此,居民对社区护理的利用比较局限。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强调整个团队的合作,社区护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承担团队中更多的工作内容,从而扩展社区护理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影响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的因素 目前我国关于社区护理利用的影响因素相关报道较为少见。国外有调查显示,社区护理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家庭规模大小、经济状况、疾病类型、病情等级、医疗保险制度、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以及交通因素等。本次调查的影响因素如下。 人群结构 本次调查显示,利用社区护理的居民中,男性占21.3%,女性占78.7%。60岁以上老年人占78.0%。可见社区护理的利用者中,大多数为女性,且多为老年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老年女性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其特点。社区护士应重视对他们身、心两方面的照护。另外,此次调查发现,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对社区护理的利用越低。学历高的人群可能认为社区护理水平较低而不愿意利用社区护理服务[1]。 家庭状况 41.4%的家庭人口数为1~2人,缺少亲人的照顾是他们寻求护理服务的原因之一。社区护理应为这些居民提供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居民的个人月收入大多在500~1 500元(92.0%)范围内,来源主要为退休工资,低收入使得他们更愿意接受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 疾病状况 有慢性病者占90.7%,53.3%的人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为此,社区护士应承担照顾者的角色,对患有慢性病的居民进行疾病和心理方面的照顾。 健康重视程度 大部分居民对健康的认识比较有局限性。因此,社区护士应承担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增强居民的预防意识,与服务对象共同预防以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 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了解情况 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了解主要是“静脉输液”等传统护理工作项目,这与目前社区护士在团队中承担的实际工作以及医护人员对社区护理的宣传程度有关。在全科团队中应合理分工,让社区护士承担多样化的工作,比如社区护士可以介入健康教育宣教,甚至可以独立进行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饮食、高血压患者护理[2]等内容的宣教。护士也可以作为家庭医生的助理,补充和完善社区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工作,从而提升社区护士的服务质量,促进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了解。 3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 居民对社区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都比较满意,说明社区护士的护理技能、知识水平和素质都得到了居民的认可,这与团队服务及社区护士扎实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有关。社区护士应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从影响社区居民就医行为方面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护理的认可度[3]。 建议 从本次项目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社区居民以老年患者为主,他们对护理的传统项目特别是静脉补液比较熟悉,对护士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态度较为满意,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具有较好的服务意识。但是对于护士还能够提供诸如健康资讯、家庭护理指导、心理指导等服务,社区居民并不了解,这与原先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强调基本医疗为主有一定关系,居民片面的认为护士只能提供输液服务,无法提供其他相关护理服务。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识程度,提高对社区护理的利用率。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加强护理服务的宣传 利用墙报宣传和义诊等机会,把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范畴,向社区居民予以介绍。同时在社区开展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家庭护理和心理护理等项目,让居民了解和熟悉相关内容。 利用家庭医生平台开展工作 在家庭医生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护士可以作为家庭医生助理,参与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工作,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功能健康服务[4]。特别在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和健康行为干预指导方面,可以发扬其亲和力强的特点,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家庭护理服务,做好医生和患者间的沟通桥梁和健康服务的纽带。 加强社区护士的自身能力和素养建设 护士的家庭护理、健康咨询和心理护理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另一方面对护士来说同样是一个新的挑战。家庭护理和健康知识的更新补充,是这项服务工作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心理护理,一方面建议护士经过相关正规培训,掌握一些心理护理的技巧和知识,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工作,还可以通过对社区居民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大课堂、阳光聊天室等社区心理护理工作模式[5],充分发挥社区护士的心理服务优势。另外在部分中心,可以通过舒缓疗护服务,将社区心理护理加以实践和推广。 全科护理论文: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全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及重要环节,了解社区居民对全科护理的质量要求,探讨PKU-VPSM工具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作用。 方法 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随机选取深圳市盐田区两家社康中心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两家管理模式、政策环境、中心规模及社区类型相似的社康中心为对照组。在每家社康中心随机选取1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观察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及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作任何改变。1年后,两组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分析并比较调查结果。 结果 第一轮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比较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二轮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对您治疗及病情的了解情况,为您提供帮助的情况,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服务总体水平,中心清洁度及中心环境,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方面得分更高,分别由之前的(3.57±0.31)、(4.01±0.42)、(3.81±0.50)、(4.11±0.35)、(3.62±0.38)、(3.01±0.52)、(3.24±0.44)分提升到(4.09±0.31)、(4.14±0.41)、(3.93±0.51)、(4.11±0.35)、(4.22±0.38)、(4.56±0.32)、(4.26±0.41)分(P 0.05)。观察组患者不仅候诊时间更短,而且接受关于疾病知识、治疗的指导更多、更全面(P 0.05)。 结论 PKU-VPSM工具,有利于社区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科护理,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促进全科护理持续发展。 [关键词] PKU-VPSM;质量管理;全科护理 满意度是患者的主观感受[1]。满意度易受个人期望及偏好的影响[2]。医疗机构的服务能满足患者期望,则患者感到满意。也可能出现尽管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不高,但因患者期望值较低,致使满意度较高的状况。现今,传统的满意度调查已经不能满足医疗机构对质量控制的要求。PKU-VKSM,它是一种新型的满意度调查工具,它不仅可监测患者满意度,还可监测患者在医疗服务中的体验,以患者的体验为主,客观的反应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中,应用PKU-VKSM工具对社康中心护理质量进行改进,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随机选取两家社康中心(深圳市盐田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两家管理模式、政策环境、中心规模及社区类型相似的社康中心为对照组。调查对象:盐田区社康中心接受护理服务的居民。在每家社康中心外100米处,随机选取1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400例(若调查对象为儿童,则由其监护人完成问卷)。 1.2 调查方法[3] 调查队伍由研究者单位的医护人员组成。调查人员均接受过专业培训(即明确调查目的,学习调查技巧及如何进行问卷解说等)。考核合格之后,方可参与调查工作。本研究根据PKU-VPSM工具进行资料收集[4]。调查人员根据问卷逐一解释、询问调查相关内同,并根据居民的回答,如实填写问卷,完成问卷后,检查有无漏项、不合理及缺项等状况,确保问卷无质量问题后,将其送至质控员处。当天调查结束之后,质控员分析、总结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出现问题不断完善调查,以保证调查质量。全部问卷均由质控员当天发放及回收。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两轮调查问卷。 1.3 护理干预[5] 对照组护理工作不做任何调整;观察组针对调查问卷体现的薄弱环节及居民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年后,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调查结果。 观察组主要进行以下护理干预:①根据相关文献[6],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奖励、监督及惩罚等干预。②加强流程化护理[7]。规范就诊流程,有效缩减患者候诊时间[8]。③加强护士思想教育,责任心教育,增强护士使命感,积极性。④定期清洁,确保中心整洁[9]。确保流程化就诊,使患者井然有序。⑤诊室设屏风,注重保护患者隐私。⑥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10-12]。此外,重要项目是社康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应努力发展并维持优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第一轮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居民第一轮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显示,两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护理人员对您治疗及病情的了解情况,护理人员为您提供帮助的情况,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服务总体水平评价,中心清洁度及中心环境,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第一轮护理常见问题调查情况显示,未向患者详细阐述疾病相关知识,未向患者详细较交代治疗信息,未直接到收费处登记、收费处人员未询问患者个人信息,收费处人员不礼貌、不耐心,候诊时间过长,诊治时间过短较为常见,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2。 2.2 第二轮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经过1年的护理管理及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护理人员对您治疗及病情的了解情况,护理人员为您提供帮助的情况,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服务总体水平评价,中心清洁度及中心环境,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未向患者详细阐述疾病相关知识,未向患者详细较交代治疗信息,未直接到收费处登记、收费处人员未询问患者个人信息,收费处人员不礼貌、不耐心,候诊时间过长,诊治时间过短等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4。 3 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医护工作人员护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情况,工作人员护理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帮助情况等。通过对比表2、4可以发现,在没有使用PKU-VPSM工具之前,医护工作人员为向患者详细阐述疾病相关知识的情况所占比例达到25.5%,在使用之后这部分变化情况明显好转,已降低到12.0%。此外,之前为向患者详细交代治疗信息的护理问题达到14.0%,而经过护理干预之后,降低到5.0%。同时,收费处人员未询问患者个人信息、候诊时间过长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分别由之前的26.0%、36.0%降低到11.5%和12.0%。由此可见,在使用PKU-VPSM工具之后,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以及行为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医院注重对医护工作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考察,医护工作人员也逐渐提升对自身服务水平的认识程度。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医护工作人员整体服务水平都得到提高,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务,向患者详细阐述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其次,医护工作人员愿意积极主动向患者详细交代治疗信息。此外,在登记方面,收费处工作人员也尽可能详细的填写患者资料,详细询问患者个人信息,如实填写患者基本病理情况,使得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尽量缩短,全面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PKU-VPSM工具可解决传统护理满意度调查中虚假高分的现象,有利于临床护理人员发现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重要环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可靠依据[13-15]。PKU-VPSM工具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16]。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PKU-VPSM工具,分析社康中心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重要环节,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及干预,1年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中心清洁度、中心环境及服务总体水平评分均显著提高。此外,居民就诊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均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PKU-VPSM工具,有利于社区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科护理,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促进全科护理持续发展。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化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南海市桂城中学 陈 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与Internet连接,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目前,我校的校园网络已经与办公室、教室相连,每个教师的办公台和每间教室均有互联网信息点,教师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充分地利用,以下是本人的粗浅的看法。 一、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课题选择 1、微观粒子运动。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肉用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但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而和接受。高中化学的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有机物反应机理如消去反应等、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 2、有毒、有害、现象模糊以及较难完成的实验。如胶体的电泳、硫化氢的性质与制取、CO、SO2、Cl2等毒性实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 3、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 4、化学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陶瓷、水泥、玻璃的生产流程等。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合理、适当”,所谓“合理”就是该用的时候用,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不是为用而用,单纯追求美观、摆样子。所谓“适当”就是恰到好处,用得适时。 二、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媒体素材 多媒体课件的来源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制作,二是网上下载。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制作出的课件是智慧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应为能够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而自豪。但是,毕尽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甚至外语水平所限,完全由自己制作的课件终是少数,大量的课件还需要到网上去下载,或者进行二次开发。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化学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解决同一个教学难点甚至可以找到多个课件,我们要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当然,也别忘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挂在网上供同仁参考和下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我们所共同遵循的准则。化学教学类专业网站出现的历史还不长,其内容尚在不断丰富之中,经常光顾这些网站,会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目前开通的南海教育信息网的资源中心集中了清华同方、K12等专业的网络教育公司开发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大而全,并且有许多是积件(Intergrable ware),可由教师根据需要自己组合运用。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看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1、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的关系,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 2、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它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3、多媒体课件应以小的“积件”为主要形式。多媒体课件做好后,应是适合人人使用,不因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冲突。即一个难点对应一个课件,教学思路变了,课堂结构变了,课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有这样的课件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被推广。目前市场上许多教学课件不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在此。 4、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老师只管按鼠标,一路“next”下去,虽然省劲不少,但交互性太少,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学生 自学型的习题式课件,更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 四、化学教师如何适应网络环境 1、加强自身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意识,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就差,而且由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信息分散等因素,造成信息吸收困难。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使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效应。 2、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实现三个面向目标,迎接21世纪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科学的超前意识,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合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首先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的方法和要领。其次学会CAI课件的开发和使用,学会常用软件如Authorware 、Photoshp、Frontpage、Flash等的使用和技巧。同时学习上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获取、 应用、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摘 要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其次,在区域分析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播放功能.指出用扩充的关系数据模型作为多媒体数据模型较适宜;多媒体功能的实现则取决于多媒体数据的格式是否为RIFF格式以及对多媒体数据的应用要求.最后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 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 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 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 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 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 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 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 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 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 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 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 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 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 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应用 一、素材的选择和加工要有利于知识点的需要 1.作好操作准备。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记录数据,因此在观看动画前就应明确观看的目的,并就记录方法作一个简单的讨论,看完动画,记录完成后,汇报时可再将记录方法进行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协作分工。在教学本环节时,可设计小组合作的方式,一个学生报,另一个学生记录。既分工合作,又不至于记录时手忙脚乱,记不完整。3.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播放过快,会使学生记录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第一遍放动画时,采用原速,第二遍要求学生记录时,将播放速率调整为原来的50%,这样学生完全可以将数据很好地记录下来。下面呈现这个环节设计。【课堂实录】(节选)师:机灵的小猴听说我们这里有水果吃,也赶过来了,我们就将水果送给小猴吃,好不好?(第一次播放动画)师:小猴子吃了哪几种水果呢?生:苹果、桃子、梨子。师:那么你们知道小猴子每种水果各吃了多少个呢?生:不知道,数不清楚……师:为什么会数不清楚呢?生:水果太多了。师:单靠一个人数不过来,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小朋友都能很清楚地数出每种水果多少个?(留给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成员交流一下。生1:分工数。我们小组每个人数一种水果。师:小组分工数图形这倒是一种好主意。看来你还真会合作学习。还有不同的分工方法吗?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分工的,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小朋友报,另一个小朋友记。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生3:先将这三种水果画下来,然后每掉下来一个水果,就在相应的水果下面用符号做一个记号。师:可以用哪些符号呢?生3“:”“、√”“、?”……(第二次播放动画。记录完成后,学生汇报)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猴子的统计结果。(点击课件)…… 二、素材的选择和加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数学学科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如行程问题、轴对称图形等,这些知识点都较抽象,通常学生都不易理解,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大多数离不开形象物体的支持。借助丰富的多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但课件制作切忌眼花缭乱,一味地追求“新奇特”、“声光电”的包装,而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回归本真,因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也需要“静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增知益智。如果多媒体课件在设计过程中内容过多,必然导致画面切换过快,这将大大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不能让学生仔细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学课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做一名有心人,恰当的时机、适当的内容、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插上翅膀。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中医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 1多媒体在中医教学中的优势 1.1知识点直观生动易于理解接受 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医学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思维方式。传统的中医教学方式是以板书为主,利用挂图、幻灯、医学模型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大多古板难懂,而教师在教授时往往容易解释枯燥,语言晦涩难以描述中医学中复杂又抽象的概念,而且受教室场地、内容、人员多等影响,不能一一展示挂图及标本,让学生不能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抽象的、复杂的、不宜理解的问题直观生动的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豁然开朗,学习热情会随着多媒体形式的变化而互动。如在中医理论医史的教学中,可以展示各朝代医学大家的人物图像及着作图片,以及一些考古出土的医学珍贵资料影像,激发西医院学生对古代医学大家的遐思追崇,以及体验我国古老医学历史的真实感,同时也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增强对中医学的兴趣,再如针灸教学中,对穴位的定位及刺入的深度,可以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动画演示,从穴位的解剖定位到穴位皮下的解剖组织,让学生顿时有了清晰的思维等[1]。在中医诊断四诊的教学中,用清晰的图片展示各种舌象,面色等,这种直观的方式,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理解能力和临床实际辨识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1.2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 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比,多媒体教学穿插大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增加了信息量,多媒体多维结构的信息群,彻底改变老式二维平板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内容。把教师从书写板书中解放出来,避免了课堂时间的无谓占用;如在中药学的教学中,给以大量的植物、药物图片、药物采摘、炮制的视频,以及现代医学对中药的药理研究结果,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多样式的大量信息结合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及。 1.3优化教学难点 中医教学中存在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脉诊,在以往的教学中更是教师往往说得口干舌燥而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尤其是对于西医学生来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脉形波形图,使学生直接从视觉角度“看”到了脉象,更从现代血液流变学理解不同脉象的形成机理,使之充分接受。再如针灸教学中,对穴位的定位以及刺入的深度,可以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动画演示,从穴位的解剖定位到穴位皮下的解剖组织,让学生顿时有了清晰的思维等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通过对教学方法及难点的优化,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完成。 2中医教学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2.1局限性 中医学基础、内经、医古文、医史、文献、各家学说等,因教学内容理论性多于实践性,给运用多媒体手段带来一定的困难。之所以出现以上的情况,是因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创造性、模糊性,而不具备精确性、静止性。有些理论精深玄妙,至今未能与自然科学建立对应关系,很难用恰当的图像、声音、色彩、文字等信息表示。虽然临床教学较容易使用多媒体手段,但临床教学中最核心的临床经验也不是多媒体技术手段所能传授,大多数学生比较接受传统教学方法,认为其节奏适中,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反不受欢迎[2]。例如讲解过去的病例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重复过去的治疗过程存在较大的困难,只能模拟或记录少量病例。更多的病例只能通过语言表达完成,对教学内容难以消化,也削弱其对知识的探索性及创新性[3]。因此,多媒体手段在传递临床经验这一最重要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2.2固化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教学中最常使用的要素就是图片。与文本信息相比,图片信息一般比较直观,抽象程度较低,阅读容易,而且图片信息不受宏观和微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图片在记忆过程中,其各个特征被当作长时记忆中的基本单元-概念,按照一定的方式被储存起来。因而,当知识被利用时,个体会将头脑中的图形特征激活,从而再次将其作为概念使用。然而,中医学的概念来自古人对自然的取象比类,和现代科学概念不同,并不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中医学的概念多具有明确的内涵,但其外延会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中医学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故此古人言“阴阳”,“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会无形中将中医的概念固化为图片本身,既妨碍学生对中医概念的理解,又抑制学生针对本概念的联想。如使用腧穴的人体解剖图,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腧穴就是人体的这个部位。但腧穴并非只是一个部位这样简单,包含有许许多多的信息,如气血的多少、运行、人体的生理病理知识等,而这些内容,在学生使用图片记忆的过程中会弱化,甚至丢失。“医者,意也”,正是中医的特色与精髓,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使用图片的后果,会使这种“意”的传达流于表面而不能深入,中医的教学质量,会因此而在无知中缓慢下降乃至流失。 2.3形式重于内容 一些教师大量收集精彩图片及视频,并对其过分的渲染和展示,忽视了教学目的和内容,过分强调了课件制作技巧及浮华的形式,使学生很难得到有价值的知识信息。 2.4受制于人力财力 中医教育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在理论若干环节上有一定困难,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水准的多媒体技术产品在一个单位内部难以完成编、导、演一体化作业,这其中包括硬件投入,制作投入等。总之,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绝不是一蹴而就,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质量都要受人员、技术与资金的限制。 3中医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对策 3.1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中医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易于西医师接受。同时也应当看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改革中的众多手段之一,因此对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适度定位,不能看成是中医教学改革的惟一,更不能作为惟一的评判标准衡量教学改革的成绩[4]。应当允许,甚至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多种模式,真正作到“百家争鸣”。 3.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和中医教学环节的适用面 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教学的若干环节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但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和中医各教学环节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使用,必然会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5]。有些概念如奔豚气、梅核气就很难使用多媒体手段表现,最核心的讲解诸如经文的分析推理过程则更难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表现。以上各类则更多依靠教师的讲解和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解决,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中医教学多媒体流程合理的设计组合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当是综合应用,而非一两种媒体播放手段的简单使用,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确定科学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实践计划。科学原则主要包括:要以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主,突出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功能有效地突破难点。要优化综合主题的多种信息,使之即科学又严谨。采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方式,将理论章节的内容重新分解,形成适合多媒体教学的组合方式,再把相同相近的部分设计成模块,使课件风格程序化。具体的实践计划包括:编辑课件的文字稿本,使文字的理论性和文学性统一,同时规范专业术语,在素材库的建立上应立足于现有的出版物和图形库,以构成高效的教学系统。强化素材的编辑合成,包括文字的制作和处理,静态图像的获取和处理,动态图像和声音的采集和处理等。 3.4建立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的综合体系 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产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事情还需建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综合体系。 4小结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低效率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迅速增长以及迅速更新换代的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以适应新的知识信息时代需要,对中医教学势在必行的。教书育人,重点在于教与学,“教”要有技巧,“学”要有热情。教学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结果,与教师知识掌握水平、授课的语言表达方法,以及对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灵活应用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过程,合理地融入传统中医教学形式中,价值体现在教学的效果,而且必须服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6]。期望部分对中医学有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未来对中医学学科的发展有所贡献。因此,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应该不断改革,以期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为科学合理,更好地为培养适合社会和医学学科发展的人才服务。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移动商务领域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移动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移动商务领域能够传递全面的内容和信息,将更好地促进移动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商务;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手机 近几年,移动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息传递从飞鸽时代到电话时代花了几千年时间;从电话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花了百年时间;而互联网才兴起十多年,移动商务就出现了。随着蓝牙技术、无线网卡的出现,使得利用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进行无线商务已经成为现实。目前,WAP上网已成为一种被大众接受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尤其是3G的开通,使手机上网成为另一种重要的上网方式。可见,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兴起了一股移动商务的热潮。 从宏观上来说,移动商务是继电子商务之后计算机网络的又一次创新,它通过Internet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将电子商务推向更高的水平,它利用移动通信的各种终端将有线电子商务带给用户。从微观上来说,移动商务是指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实体利用网络和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的各项商务贸易活动。通过移动商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他们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使用智能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等通信终端查找、选择及购买商品和服务。 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与视频等。从人类感知信息的途径来看,媒体可以分为视觉类、听觉类、触觉类、嗅觉类和味觉类媒体。目前在计算机研究领域中的多媒体主要针对的是视觉类和听觉类的表示媒体,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音频等,其特点是数据量大、实时性强、交互性强以及直观型好。据有关资料介绍,由视觉、听觉、触觉传递的信息能被理解的分别占83%、11%和3%,其余的不到4%,因此,人类接受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 多媒体技术适用于移动商务的主要特点:(1)无所不在性。在移动通信方式下,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移动商务,多媒体信息的传送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2)便捷性。无线终端设备的小巧方便使得移动商务中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更具有优势。人们进行商务活动不再受地域限制,而且移动商务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商务更加便捷、直观、生动,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效率。(3)集成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4)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5)非线性。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的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6)实时性。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能够得到实时控制。(7)信息使用的方便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8)信息结构的动态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和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移动商务活动中经常要运用大量的视听媒体信息,这些视听媒体信息一般数据量较大,如下载到客户端再浏览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样便给获取信息带来延时、等待的不便,影响了移动商务中信息流的流畅,是多媒体在移动商务中的运用受到限制。流媒体是流式传输支持的业务。在无线网络中,流媒体业务主要面向CD—MA2000、GPRS/EDGE、UMTS等提供较高宽带(100Kb/s以上)的无线分组网络,课根据流媒体源的不同分为视频业务和音频业务。目前,基于有线的VOD、AOD业务,已经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在无线网络中,空中接口宽带的增加为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结合无线系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使得移动流媒体业务更具有吸引力。对流式传输而言,声音、影像或动画等文件边下载边播放,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大缩短,而且也不需要太高的缓存容量,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从网上下载后才能观看的缺点。 流媒体技术在移动商务领域的应用很广泛,(1)Mobile Music MP3。运营商联合唱片公司每星期流行音乐排行榜,用户在试听歌曲片段后,可通过小额支付下载到手机上,相当于运营商开唱片店。(2)Mobile TV用户通过手机收看电视节目,获取娱乐感受,相当于运营商开电视台。(3)Information on Demand,新闻、体育、时尚、消费资讯等。(4)现场直播,体育赛事、演唱会、会议等大型事件的直播,也可以用于交通、家庭等需要监控的场所。(5)视频广告和短片,可通过多种媒体(视频、图像、文字)组成商品广告、电影广告、旅游广告等,也可组成各种搞笑短片、旅游景点介绍、广告宣传、企业形象宣传等。 随着移动商务的不断发展,移动商务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多媒体技术的大量传输问题,使得多媒体技术对移动商务的促进作用发挥的更加充分。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移动商务将成为成为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并成为21世纪人们的主要商务模式和用来推动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工具。全球性的移动商务正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将对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商业关系和政府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 语文,不仅是一门传授语文方面的知识的学科,它更是一门可以通过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的课程。通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从而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当我们将多媒体的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加大课堂所传递的信息量。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一系列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此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增加课堂所要传递的信息量。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中,我就可以使用视频,播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课题从不同的冬季雪景的屏幕中引入,然后再利用图片逐步向学生们介绍作者,让学生首先对于这些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就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运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一系列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这些生动的情境,来更好的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将自己的思想感情都带到情景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利用多媒体 (一)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于多媒体自身的特点,所以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的课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和信息,创造出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在这样的情境中尽情的飞翔。激起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前的教学方式总是一成不变,虽然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但是也显得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而且在讲课的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创造性。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让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多种课程达标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而且还会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和交流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如何更好的利用和积累信息也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多媒体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去搜集更多课外信息,加强他们相互协作、交流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不断的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加强自身的信息和交流能力。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模式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独特区域性这两个特点又决定了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大量地图、图表、资料背景、对比分析、纵横联系等等方面知识的交叉,多媒体技术则为地理课堂提供了极佳的交流通道,它改变了地理教学中传统模式,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增添了课堂教学魅力,作为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好多媒体的优势。 【关键词】:地理学科特点; 多媒体技术优势 【正文】: 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空间性、综合性强,每章节都有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必须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和运用能力。而在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地理学科应用的优势。 一、 地理课的学科特点 (一)地理学科具有整体性 地理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地理景观的变化,而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二)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 地理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等等信息;其次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三)地理学科具有动态性 现存的地理事物是由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组成的。学习地理就要求我们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这也是地理学科独特的地理思维培养的方向。 二、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特点。 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图文声像并茂,并能够突出要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二)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 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参与机会,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三)多媒体技术具有可重复性。 这种可重复性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真实情景展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还具有针对性。 多媒体技术让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优势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优势,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关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我们常常会告诉学生: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之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大洲。生硬的课本理论远离了学生的客观体验,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这个漂移的过程。板块是如何漂移的,是如何逐渐形成现有规模的,就会变得清晰,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 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难以直接体验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地理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说: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知道南极地的别名“白色沙漠”“风库”,在北极有庞然的北极熊,在南极有绅士的企鹅,但是这些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平时的课堂只能通过语言和图片理解。但是多媒体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看到难以直接观察、接触到的各种地理生物环境。师生在地理课堂中共同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帮助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弥补知识结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技术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区域地理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展视云南独特的建筑、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景象。它的民族风情之美,使学生在欣赏少数民族文化与热带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底蕴的不断传承。有些知识是在课堂之外得到的,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价值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协作工具,结合课内的知识的同时,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找更多地理奥秘。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地图具有形象、空间感、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白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的讲授,要求学生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的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地区。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良好的地理识图能力,空间感的培养。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他们海峡、运河的名字,一点实用性都没有。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好,但是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现外运航线(中东地区与美国、日本、欧洲 石油运输的轨迹),知识点变得更直观,更真实,学生也易于理解。 钱学森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地理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它不仅能反映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方法,它还能要求考虑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并从中进行探索,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具有课堂教学魅力。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高中 实验教学 多媒体 应用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实验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实际的经验,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高中实验的教学既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仅仅是将实验原理现象和公式推导的过程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小实验来讲解,这样一些动态、直观的感性认识、清晰的物理图像学生仅靠传统的教学很难获得。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实际的经验,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在课堂上不可能进行的实验 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教学的内容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天体,有些宏观的或是微观的实验内容已经不可能在课堂上通过传统教学的操作呈现给学生。而如果没有将这些实验现象呈现给学生,学生就很难建立起相应的物理表象,知识点也会因此变得枯燥乏味。而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可以利用FLASH软件和3DS MAX软件将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物理图景、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模拟、核裂变的模拟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看,学生可以通国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获得更为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验现象 一些物理实验由于其持续的时间较短,如果想让学生观察清楚实验过程教师只能一次次地重复实验的操作,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在关键的时候再以慢镜头的形式让实验过程缓慢地呈现于学生,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分析。 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自由落体运动是稍纵即逝的,学生是难以从瞬变的动态中得到其变速的具体特征。但可通过FLASH软件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模拟,即时地将演示实验中小球的下落过程进行延缓处理,让学生初步观察到“自由落体运动”变速的具体特征,然后进一步通过设定相等时间间隔并获取相应的小球位置,让学生读出背景标尺上相应的刻度,从而进一步地进行计算、推论小球的运动规律。这样让学生感受到现象的真实性,又让学生自己从实验数据中推论物理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再如,新教材中“波的形成及过程”知识点的教学,由于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是瞬息即变的,学生初次学习是难以从瞬变的动态中理解波的成因及规律的,但用多媒体技术中的FLASH软件编制的多媒体软件,模拟“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的情境,一方面不仅是教师,学生也能方便的分步、反复地再现各不同时刻各质点的位置,从而领会介质中各质点是被逐步带动的,且离波源近的质点先振动,离波源远的质点后振动,故能形成凹凸(或疏密)相间的机械波。另一方面还能播放动画,再现机械波的传播情境,使学生能多次仔细观察与探究,得出机械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如:介质中的质点只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都是相同的……等规律。最后教师还可在“波动”的任一瞬间“定格”再现某同一时刻,波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置,并分析不同时刻波的图像,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 虽说学生已经进入高中阶段,但是对于刚接触的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的,特别是对于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就更是如此。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形象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利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化现象和去磁现象时,借助多媒体模拟实验就可以清楚地说明问题的本质。又如“楞次定律”教学的实验,如配以多媒体模拟,直接模拟外磁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感应电流,从而能更形象、更方便地研究它们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楞次定律。 四、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错误操作的后果 一些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往往再三叮嘱学生正确的操作,但是学生由于好奇,认识不到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的严重性,所以实验教学事故仍然是不可避免地发生。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错误操作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严重性。比如,电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不允许学生进行的操作,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了让学生知道错误操作的危害性,采用电学实验虚拟实验室的虚拟实验模拟错误操作的后果:电表烧毁,电池很快发热而毁坏,实验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引起火灾或引发触电而造成财产和人身伤亡事件。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模拟错误操作的后果,使学生领会到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相比较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实验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设备技术,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设备技术。另外,在实际的运用中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将多媒体教学作为噱头,一味增加这种教学的时间,造成自己教学主题的地位下降,这也是得不偿失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沙盘模型中的应用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举的发展,沙盘模型制作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制作工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模型已不再是简单的观赏性,而是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沙盘模型在政府机关和经济部门的对外展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沙盘模型的自动解说和声光电控制的技术设计与施工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声光电;控制平台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沙盘模型在政府机关和经济部门的对外展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为了突出模型的展示效果,多数用户要求制作能自动解说和声光电自动控制的沙盘模型。这就把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沙盘模型上的应用提到日程。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沙盘模型,要用到从电脑软件、硬件、单板机、电子电路······等多学科的理论。这里只就多媒体控制部分予以阐述。 1.技术设计 1.1技术设计首先要充分了解委托方的展示意图,认真分析解说词。根据展示重点及解说词的内容制定具体制作方案。具体制作方案一般要考虑沙盘的面积、比例尺、材料。 1.2根据展示内容设计光电显示的区域(点、线、面)。点:一般用于显示重点要素。线:一般用于显示境界、河流、区域范围。面:一般用于显示重点地区、水库、湖泊。 1.3根据展示内容设计光电显示所采用的光电材料。目前,用于沙盘模型的光电材料有“米泡”、节日彩灯、发光二极管、日光灯等。 1.4制定用于实现自动控制的电脑程序设计方案。选择可编程控制器、开关电源。 2.多媒体电脑程序设计 多媒体电脑程序设计是实现沙盘自动控制的关键。它关系整个沙盘制作的成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下列步骤进行。 2.1设计前的准备 根据要显示的内容,把解说词按内容或段落,分割成多个语音文件,分别记录运行时间。 2.1.2设计动作点: 在沙盘运行时,灯光的每一次亮与暗,我们称为一次动作。一次动作有时是一个点,有时是多个点。根据显示的需要设计动作点。这些动作点要在程序中明确予以区分。动作点的个数要精确统计。 2.1.3设计动作方式: 沙盘上的要素不同,显示的方式也不同。河流通常以滚动显示,路灯和建筑以常亮显示。重点地方闪动显示。 2.2程序设计 我们的电脑程序是在VB 6.0平台上开发完成的。在此平台上在设计一个链接其他运行程序的控制平台。 2.2.1建立人机交互窗口: 建立一个由多个按钮组成的人机交互窗口。每个按钮代表一个具体的动作。比如,“开始”、“结束”、“河流”等。按钮的个数应包括每一个显示要素。 2.2.2实现具体动作控制: 编写具体的应用程序。这个程序包括控制显示过程的开始与结束,每个动作的顺序,动作的时间,动作的方式,驱动所有的动作点。链接语音文件,实现声光同步。 2.2.3实现电路控制, 编写控制程序,驱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开关电路的动作,实现光电显示。 2.2.4配音: 一般来说,录制的解说词是没有音乐的。为了使解说引人入胜,我们把解说词配上动听的音乐。 2.2.5声光电联动: 链接语音播放软件和光电控制程序,以实现声光电的同步运行。 3.声光电模型的特点 3.1地形立体化:按比例尺精确制作,形象、立体地展示山地、河流、城镇、交通及单位布置,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3.2显示动态化:沙盘采用不同颜色灯光,通过单点、群点、全亮、闪亮及流水式显示等方法使沙盘显示具有明显的动态效果。 3.3控制现代化:采用计算机编程控制技术,实现沙盘声控、光控、时控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 3.4演示综合化:应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实现沙盘了声、光、电、文字、图像等分别通过沙盘灯光、音响、计算机屏幕、投影屏幕予以同步综合演示。 3.5操作快速化:通过选点技术、数据库技术、关键词控制、网络兼容及软件优选等先进技术,快速查询和演示用户关注的信息。 4.模型演示系统有以下功能 4.1自动演示:按程序自动展示录音、录像、音乐、灯光等信息。 4.2手动演示:根据演示需要手动操作控制界面展示相关内容。手动点击菜单,菜单分为多层,如:辽宁省旅游教学沙盘为例,第一层为14个地级市,第二层为各市主要景点,电击各市景点、景区,盘上灯光与录象同步输出,口头解说。 4.3声音技术:电台专业人员录音合成背景音乐以增强模型感染力。 4.4光电技术:采用进口米灯泡制作走灯、水面灯、区域范围灯等特效灯光以增强模型的动态感染力。 5.制作流程图: 5.全盘调试 程序编写调试完成后,要连接到沙盘上进行声光电联动运行。检查动作的协调性,查找并修改错误的动作点,调整程序中的动作时间,直到声光电同步。 5.1单点调试 一个点一个点的单独动作,检查其动作范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2单个区域调试 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动作,检查是否有超区域或者半区域的现象。 5.3单个主题调试 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动作,检查每个主题显示是否全面。 5.4整体调试 单个调试完成后,要进行一次从头至尾全面运行。通过这次运行整体检查调试结果,进行最后的检查、修改。 6.安装触摸屏 整个运行程序调试好后,还要在电脑显示器上安装触摸屏。安装触摸屏的目的是使沙盘模型的操作更简单易学。操作者可以直接用手点击屏幕上显示的按钮,不再使用鼠标。 以上简单介绍了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沙盘模型上的应用。这一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金融数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金融课堂教学中的劣势分析 多媒体优势很多,但并不能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其实多媒体教学和其它的一切事物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它不利的一面。(1)人机对话增多,人人交流减少。在高校中有不少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导致大屏幕演示完全取代了教师的地位。这样就会出现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用大屏幕演示代替板书设计,这样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机会减少,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主导和主体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传授知识,而这当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无疑是最好的传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这一切是计算机难以做到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频频引到大屏幕上,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一块展示板,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样就会出现大屏幕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与课本脱离,妨碍师生情感交流等违背互动关系的混乱局面,因此,计算机只能是辅助教学,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地位。(2)按部就班,成为新的工具。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双方研讨、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当是多元化、分层次进行的,教师的思维方式也应该是多向的、发散的,有较高的随机应变能力,以便能够解决课堂上随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而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一般形成之后很难在授课过程中随意更改,即便可以修改,也很浪费课堂宝贵时间。课堂上过分依赖课件,既限制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思维方式,又固化了学生的变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没有时间去考虑“为什么”就放映结束。一节课下来“,死板、无趣”便是这堂课的最后评价,长此以往,必将给教学带来严重的后果。(3)过分华丽的多媒体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是一门艺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课的精神状态而调整教学进度和授课方式方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达到惊人的教学效果。但是有的课件可能过于追求外在,制作太华丽的课件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一节课下来,只是观看了一场没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显然运用这种多媒体课件只能降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4)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创造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应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虽然能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并不能充分地利用这个优点。或者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过于单调和呆板,或者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杂乱无章的声音图像信息等,这都会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失去对听课的兴趣,更谈不上会主动地带着问题去思考,长期下去就会抑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二、如何正确地在金融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诸多优点就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或因为它的缺点就抹杀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做到“恰到好处”,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1.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之前,首先摆正它在教学中地位。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仍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手段互补的教学工具。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综合考虑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制作独具特色的多媒体课件。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师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授课风格,若想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得得心应手,必须符合自己的授课方式,所以,只有采用授课教师本人制作的独具特色的课件,才能在课堂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是图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比较丰富,而不是铺天盖地地照搬课本上的文字。比如,某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较难理解,可以利用传统的板书讲解的同时,搭配多媒体举例、图片、动画、音响效果等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质。本文来自于《经济师》杂志。经济师杂志简介详见 3.增强互动性和启发性。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一样,涉及师生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简单地传道授业,也不只是学生简单地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应该最大限度依照教学内容增加师生情感的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答疑解惑。教师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就不备课,而只是当“解说员”和“播放者”⑤,代替学生思考。相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适当地设问,带有一定启发性,通过课件形象生动的图形、声音、影像和文字,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结束语 运用多媒体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力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使自己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总之,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也有弊,但不能因为它存在问题就不敢用,关键是怎样解决问题,使之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就电脑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田径队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相信多媒体技术在运动队训练时的应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普及。我们在进行学校田径运动队的训练工作时,一位体育教师往往要带多名学生,并兼顾好几个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每个项目的技术动作各不相同。为了有利于教学训练,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田径方面有比较全面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在中小学校里,体育教师不可能像专业教练员一样,只负责一个项目。而且有时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一个在球类方面有特长的教师需去负责投掷训练,一位女教师需要去负责跳远的训练,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当在田径运动队在进行训练时,必定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专项的运动动作技术,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运动员在学习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动作的初期主要靠教师的示范与讲解。教师的示范动作如果做得优美、大方、准确、轻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才能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身体动作形象。但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由于身体素质等诸多的原因,有些动作可能自己也不会,这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如我去年在校负责训练投掷项目,说实话这不是我的专长,但工作需要怎么办?俗话说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教师的示范最好也比不上现代奥运上的世界冠军。于是我就找来大量的有关垒球这些运动项目的录像资料,和学生一齐观看共同学习,我们还把学生在做练习时的动作拍摄成录像通过剪辑、将学生的动作与优秀选手的技术动作录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不足之处,给予纠正,通过控制速度播放慢动作和暂停,使学生真正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很快地完成了投垒球的动作技术,并纠正了学生在投垒球时的助跑的错误动作。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学生对投掷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高涨,自信心倍增,训练中情绪高涨,不怕疲劳。最后我想如果利用这些相应内容的素材制作成了有关投掷动作技术的多媒体 CAI 光盘。这样配上笔记本电脑,在田径场上训练过程中也可以随时使用。 应用电脑多媒体进行体育田径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教学与训练,使我感到电教媒体的特点或者说优点是常规教学与训练所没有的,也是无法达到的。它帮助我们解决了教学与训练的难点,构建了技术动作掌握过程中的一条外部反馈通道,促使学生比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训练质量.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技术巳逐步被广泛应用。这种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的主流之一。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地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体化教学的目的。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化学概念和原理进一步系统化 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清楚,他们获得的化学知识就必然越来越模糊,对进一步学习产生障碍。但各类化学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联系,及时强调概念和原理的关联,全面促进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有益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形象逼真的处理功能,通过分步展示、同类比较、重点强化等手段,使零碎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掌握的目的。 2、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 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微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比如,通过动画,可以模拟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再现氯化钠、氯化氢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再如,利用课件,能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便于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教学。 3、 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化学实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完成。如初中化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而不宜在课堂上进行;铁钉生锈的实验要经过十天左右得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现象等。这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些化学实验,具生动直观又可打破时空界线,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技术巳逐步被广泛应用。这种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的主流之一。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地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体化教学的目的。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化学概念和原理进一步系统化 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清楚,他们获得的化学知识就必然越来越模糊,对进一步学习产生障碍。但各类化学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联系,及时强调概念和原理的关联,全面促进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有益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形象逼真的处理功能,通过分步展示、同类比较、重点强化等手段,使零碎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掌握的目的。 2、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 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微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比如,通过动画,可以模拟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再现氯化钠、氯化氢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再如,利用课件,能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便于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教学。 3、 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化学实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完成。如初中化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而不宜在课堂上进行;铁钉生锈的实验要经过十天左右得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现象等。这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些化学实验,具生动直观又可打破时空界线,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 4、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正确、高效地进行化学习题教学,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大意义。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该功能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使师生都能及时得到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师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矫正。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比用小黑板出题直观生动得多,而且教师在分析讲解时完全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正确、高效地进行化学习题教学,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大意义。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该功能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使师生都能及时得到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师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矫正。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比用小黑板出题直观生动得多,而且教师在分析讲解时完全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摘 要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其次,在区域分析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播放功能.指出用扩充的关系数据模型作为多媒体数据模型较适宜;多媒体功能的实现则取决于多媒体数据的格式是否为RIFF格式以及对多媒体数据的应用要求.最后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 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 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 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 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 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 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 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 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 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 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 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 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 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 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基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论文关键词]:教学设计;多媒体技术;交互性 [论文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并最终应用到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可以让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更高效。文章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出发,围绕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以及在教学中的优势展开介绍,以便加深教学人员对多媒体技术的重视程度。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最高境界能够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功能。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这种最高境界呢?首先要做的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国外的加涅、肯普等老一代教育专家以及国内比较有影响的乌美娜、何克抗等教育前辈对教学设计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的说法,他们提出的含义虽然存在着不同之处,然而共性的内容还是很多的。目前普遍认为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找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方案,以形成一个优化学习的教学系统。在教学设计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并最终应用到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可以让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更加有效的在教学中实施。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多媒体技术本身的优势所决定的。 下面从多媒体的定义出发来了解一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所在,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产物。从定义中提炼一下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 1)集成性——将各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他们能够在多任务系统下很好的协同工作。 2)多样性——多样性不但表现在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即不但能够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还要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产生新的信息。同时还要将它们保存在不同的存储介质上,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3)交互性——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各方都可以对媒体信息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主要是指人和机器的交互。人、机对话,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4)网络化——指多媒体信息不是像以前一样,必须按照顺序进行阅读。而是超媒体的网状结构,可以更灵活的非线性的将信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 多媒体的这些特征应用到教学中到底有什么具体的体现呢? 1)多样性优势: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大量运用文本、图片、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来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动态模拟等方式呈现出来,再加上教师的面授,通过现代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相辅相成,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使之与实际的教学过程结合得更紧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交互性优势:当前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更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建构学习、发现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强大交互性特色的多媒体技术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高效的实现方式。 在多媒体技术营造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交互型教学注重不重复前人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挑战学习内容的前沿,成为解决新问题的高手。在学习中,学生根据交互性学习软件的提示下,一步步求解问题,直到全面解决问题,并发现和掌握规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可见,多媒体技术的人机交互优势,可以将学习知识与增强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设计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 3)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与信息的丰富性优势:多媒体教学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呈现知识的方式对学生的记忆效果的促进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师不易说清道明的、学生不易理解体会的内容,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创建了一个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为一体的立体课堂环境,通过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能够扩展教师的教学功能,利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直观的大信息量教学优势,进行有益的探索。 在教学设计中结合专业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强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思维,使本来死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想不通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而且有利于巩固专业思想,使学生更加喜爱本专业。 4)网络化是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主要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网络教育实现了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远程教学中的反馈问题也不再是难题。采用以个别化的学习与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终端前听远方教室中教师讲课,也可在网上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也可通过联网共享信息资源,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学业。在教学设计时,应使多媒体技术采用非线性网络结构,学生可根据需要灵活切换。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也要注意这一特性,合理选择内容,合理安排知识间的层次及链接,让学生可以用鼠标方便地选择自己要学的内容。在各个环节设置一些进程控制,即时反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情况进入不同的分支,或学习新内容,或寻求帮助。这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多媒体教学网络使得教学从传统的密集型课堂教学走向个别化、分散化、社会化,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教学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得到了无形扩展。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又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的优势为学生关注新信息、新知识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这样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扩大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结合运用于教学,体现了教学的交互性与多元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对传统教育形式的否定,而是对其的辅助和促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是如何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特点、课程特点统一协调起来,优化组合教学设计。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改进传统教育模式,优化组合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会计新理念探讨 摘要:简述绿色会计的概念,以及加强绿色会计核算、监督理念的重要性。重视发展绿色会计,健全会计核算系统的必要性。 关键词:绿色会计;会计核算;监督理念;发展;健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现代会计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正“一日不如一日”地在某些方面失去其相关性,那就更不用说作为会计信息最高质量要求的“决策有用性”了。其表现最突出,矛盾最尖锐的当属在传统或现行会计制度影响下,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对环境资源耗用程度反映的模糊,从而造成了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展经济的“欲速不达”,在进行经济事项时或在完成经济事项的后期,仍要为抑制这种循环的继续恶化而操劳。在这种恶劣情况下,西方蕴育而生了“绿色会计”,这是一门强调现代会计人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正确、及时、合理地对企业耗用环境资源的程度进行核算的科学。 1 绿色会计:也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 传统会计产生于工业时代,它强调对企业硬资产进行核算,而事实上,企业还存在或多或少的软资产(soft as-set)。环境资源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资源,而它的稀缺性,使企业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获得对它的使用权,所以环境资源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物品,会计对它的价值理应进行核算。而在长期的传统会计体制下,由于会计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如zeff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断言: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影响的决策行为将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核算soft asset的会计学科,正是运用了会计这一独特方法,以会计人的责任心,试图启动一个好的“会计信息预警系统”,尽力“挽救”因此而“挣扎求存”的企业。所以我认为;绿色会计是一种核算企业社会资源成本的手段,它根据会计要求对企业拥有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适当的货币计量和重要性判断,并采用适当的会计方法记录企业因经济活动而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情况,是提供因不同程度的耗用(包括破坏性耗用)而需以资产形式追加补偿的财务信息,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绿色会计所核算的社会资源成本,我以为可介定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即。产品成本是产品经济成本和社会资源成本的总和。只不过,在社会资源成本的确认程序及方法上。是划分为收益性的,或是资本性的,还是有得研究的,这里不作细究。但不管如何划分,都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得以确认的。所以,例如企业在进行自然资源开发,支出的自然资源原始成本就应被附加定义上社会资源成本(惯例为:矿山的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的总和,称为自然资源原始成本)。从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应付责任的角度上看,做这样的定义是有它的必要性的。 2 加强绿色会计核算、监督理念的必要性 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即是现代环境危机所迫,也是会计信息与决策者之间关系狭隘而造成的沟通失误所迫。从中引出的问题,已不单纯是会计问题,更多意义上的是一种社会问题。绿色会计强调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责任,使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上,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承担起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资源的责任,发挥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如果忽视绿色会计,甚至不认识绿色会计,就会使企业在出示财务报告时,无形中拒绝履行支付社会资源成本的义务,从而缺漏了对“环境资源负债(soft liabilities)”的报告。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会计是报告软负债的会计学。这种负债是因企业对环境资源不同程度的耗用而需以转移或运用资产或放弃经济利益的形式的追加补偿,但过去的会计期间,会计并未计提或不能可靠计提,而企业必须现在承担起这种债务,它或是被现时清偿,或是在未来“加倍加息”清偿,最终导致企业经济资本的流出。但由于软负债清偿金额庞大,清偿期递延于较长的会计期间内,所以,拥有这种负债的企业当然不希望对它进行清偿,但企业为发展经济并获取或持续获取经济利益,是需要同时搞好环境保护的,因为,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不协调的阴影已使我们食了“苦果”,要解决环境问题,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进行现时或补偿性的“巨额”投资。《2000年中国环境战略研究》中提到的环境治理投资方案,分高、中、低标准对治理目标进行定位:①高标准——环境保护总目标是环境污染基本得到解决;⑦中标准——总目标是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③低标准——总目标是竭力使环境污染维持现状。三个标准中。资金投资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gdp):2.4%,1.6%,1.0%。若分别达到预定总目标,那么,由于污染的削减,改善了环境质量,从中减少了经济损失,盈得环境效益,每年分别为1459亿元,1056.5亿元,814.1亿元。在西方国家,常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评估公共项目社会经济效果好坏,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窘迫,所以也被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资金投入的一般性项目。环境问题的“费用—效益”分析,是用效益—费用比值法衡量社会经济效果的,但以此同时,自然资源的损毁、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的恶化,是逐日加剧的,年“环境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近千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5%,间接经济损失就更难估计了。“投入—产出”的失衡,迫使我国1999~2000年,环保投资将提高到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1.5%,约为2200~3000亿元,力求环境压力有所缓解。这惊人的数字,耐人寻味。97年若按“标准”进行环保资金的投入,则分别投入1794.53亿元、1196.35亿元、747.72亿元,如此投入你我的经济可否能承受,不投入502.4亿元,我们又如何言对后人。会计人责无旁贷,应以自己的新理念,尽自己一份责任。绿色会计为现行会计增加了三个因素。环境—未来—公平。由此可见,三者的“联姻”,正是一种责任——确保把等量的“资本”传给下一代。历史和社会赋于“绿色”就是和谐、平等、共同进步,而绿色会计人正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疾呼地球人为子孙后代多着想,在认识并探求消耗“绿色”的同时,保护它的纯洁。我们尚无法完全确定环境资源作为一种soft asset货币计价的多少,但必须承认这个soft asset的消耗,若是肆无忌惮的,只会加速它的枯竭,最终危及的只能是我们。 3 重视发展绿色会计,健全会计核算系统 发展绿色会计,就要支持、鼓励企业自觉、主动地披露自身的环境信息,这是绿色会计能否正确地、迅速地发展的关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小组第15次工作会议(1998年2月11日~13日)指出:披露环境成本(社会资源成本)和环境负债(软负债)对于清晰反映或进一步解释报表项目是很重要的。……在判断重要性时,不仅要考虑金额,而且要考虑项目性质。……(环境)信息将帮助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现金流动性、时间及未来财务资源的承诺。而现行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注重经济产值的增长速度,忽略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重在求产值。使得产值上升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取得的,这样便出现了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一方面是国民生产总值的虚幻增加,另一方面是自然资源的持久减少、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即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基础不断削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追其原因是自然资源产权模糊,资源无价论的错误影响等;追其责任是会计人对其监督核算的忽略或不可靠。所以,建立、健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核算系统,发展为保护绿色资源的绿色会计,使现代会计人树立起绿色会计的新理念,让现代会计人承担起监督、核算资源消耗情况的新责任,这是“挽救”我们自己的有效举措。也是最终“完胜”绿色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会计理论体系初探 绿色会计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并在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它还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内的专家学者对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许多内容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拟对目前存在的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观点和建议。 一、绿色会计的主体 绿色会计的主体问题实际上是绿色会计的定位问题,即如何理解绿色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有三种不同的理解:①绿色会计是一门与现行财务会计并立的独立学科。②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③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与环境科学等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由此,对绿色会计的主体就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政府,属于宏观层面;二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为微观概念;三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既涉及企业又涉及政府。绿色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主体不能仅限于企业,还应包括政府,即从宏观层次进行核算。 按核算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绿色会计主体划分为不同层次:从国家角度划分,称为宏观绿色会计主体;从区域的角度划分,称为中观绿色会计主体;以各个微观经济组织划分,称为微观绿色会计主体。这样就将会计主体置于环境系统中,从而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与补偿纳入绿色会计核算系统,体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划分规定了绿色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空间界限,即绿色会计只核算本会计主体内部的环境事项以及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事项;同时考虑本会计主体内上、下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寻求不同代人之间的环境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体现出各个会计主体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共同占有地球的环境资源,共同对资源的使用与保护负责。 二、绿色会计的客体 绿色会计的客体(核算对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因此,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必然包括自然环境,具体说来,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损耗是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以及企业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超定额消耗。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以及以排污费、罚款和赔偿等形式上缴国家或付给他人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 南京大学的杨胜雄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上表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并认为传统绿色会计的不足在于只关注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人文环境,因此革新势在必行。 由于绿色会计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对于其核算对象主要有以下观点:①“三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②“四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支出、绿色收益、绿色资产和绿色负债。③“六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绿色收入、绿色费用和绿色利润。其中,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入、环境污染收入、资源环境保护收入等;绿色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 有学者认为,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应能够帮助环境资源使用者和管理者了解绿色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以及绿色资产、绿色资源的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变化情况;了解绿色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益以及实现效益的能力;了解环境投资总额、环境投资管理情况、环境投资产生的效益及绿色负债变动情况等。也有人提出,鉴于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的情况,近期绿色报告的目标可定义为:向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理智的投资、贷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 笔者认为,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目标协调。由于传统会计理论只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单一目标,不但导致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也危及经济效益的未来可实现性。因此,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不宜定义为单一目标,但它也不是多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注重各个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多目标协调。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有关的绿色会计信息,为各决策单位实施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帮助。绿色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性质,与某一实体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等等。 四、绿色会计的假设 当前,争论最大的就是绿色会计假设。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 1.会计主体假设、受托责任假设、环境价值假设和多元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认为,绿色会计应注重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当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时,显然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 受托责任假设认为,绿色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资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绿色会计中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绿色会计中的受托已不仅仅是受出资人之托,而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受托人有义务、有责任向负有直接和间接委托关系的委托人(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披露其责任的执行情况。因此,受托责任具有双重性质,它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环境价值假设认为,虽然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绿色资源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因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它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但要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虽不适用劳动价值理论,却适用边际价值理论。 多元计量假设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核算内容在计量上具有模糊特征,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绿色会计的计量应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指标,甚至是文字说明。绿色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 2.可持续发展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但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货币计量假设认为,货币计量的优点是能为不同质量、数量的会计核算对象提供一个统一的量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计算。但由于受科学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实物量度转化为货币量度,有时其精确度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共同反映绿色资源成为必要。多种计量反映能够互相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此外,绿色会计主体内的绿色投资、绿色费用、部分绿色效益等仍然包含着劳动价值量,对于这部分绿色要素仍然可以按包含劳动价值量的货币进行计量。 五、绿色会计的报告 关于绿色会计报告,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目前也有两种主要观点: 1.“自然资源损耗+改善资源环境收益=环境保护支出”的观点。理论界有些学者认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①自然资源损耗。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损失和自然资源损耗,后者又由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的消耗成本组成。②改善资源环境收益,即企业通过环保所得收益。包括利用“三废”收益、接受外单位对污染损失的赔偿和政府发放的环保资金等。③环境保护支出。用以反映企业在环保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并设有一系列核算账户,如资产投资、业务费用、回收费用等。 与以上核算对象的内容相适应,该观点的支持者主张编制“绿色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登记“自然资源损耗”(原因是自然资源的损耗会带来企业收益的增加)和“改善资源环境收益”;负债方登记“环境保护支出”。同时,该观点认为在合理的条件下,企业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贡献应等于其收益,即在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等于负债,表明“社会资源资产总平衡,环境和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也达到了绿色会计中的理想境界。若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大于负债,说明企业行为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干涉,督促其增加环保支出;若资产小于负债,则表明企业重视环保,应得到政府的肯定和鼓励。 该观点从核算对象的内容出发,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核算账户,主张用“资产=负债”来编制资产负债表,寻求绿色会计所要实现的理想状态;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大小,来确定企业在环保方面有无贡献、贡献有多大,从而利于政府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奖惩。但是该观点也存在某些不足:①严格说来,绿色会计报表应是一组能全面反映企业资源和环境状况的报表,而上述观点仅仅提出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理想。②编制基础“自然资源损耗十改善资源环境收益:环境保护支出”,与传统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出入较大,令人费解。③在编制过程中,可以看出与损益表中部分项目重叠的倾向,易造成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混淆。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该观点有可取之处,但从全面反映资源和环境状况方面考虑,也有欠妥的地方。 2.利用会计要素编制绿色会计报表。该观点认为,编制绿色会计报表的目的是反映资源和环境状况,其内容主要包括:①企业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预测。这是绿色预算应反映的内容。②企业是否有效利用了资源。资源总是稀缺的,预算只是初步规划了如何有效利用,但经过实际的生产经营后,资源利用状况究竟如何还有待于编制绿色资产负债表予以反映。③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绿色成本的发生情况。企业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一定发生了相应的成本。成本项目有多种,需要编制绿色成本计算表来确认。④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成本和费用,相应地也会取得收益作为补偿。在提交的“绿色损益表”中,应对此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绿色会计的特征之一是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不仅可用货币计量,还可选择实物、百分数等进行辅助计量,甚至可以用文字进行叙述。企业的存在,一方面扩大了就业,取得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对其社区、附近居民带来影响。完整的绿色会计报表对此也应有必要的披露。 绿色会计论文:探讨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摘要:实施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绿色会计的特点出发,探讨了企业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我国企业的现实提出了实施绿色会计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绿色会计 现代企业 运用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与传统会计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传统会计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反映。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才有价格,才能在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经营成本,这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赋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 绿色会计的主要内容。绿色会计是在修正传统会计基础上产生的,全面监督反映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是绿色会计的重要内容。绿色会计的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为三部分: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同时,包括对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评估。 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绿色会计中自然环境核算对象通常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等。由于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其核算对象主要内容是: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 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绿色会计核算对象自然环境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它能够为人类社会的现在和未来提供多种服务,具有直接或间接价值,如水资源、土地等。如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是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的难点。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是将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也作为会计要素,经过辨认确定其数量价格,加以正式记录并入会计报表的过程。由于绿色会计计量自然环境资源价值有一定难度,笔者将价值计量公式简列如下: 现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 总用户价值=现实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 自然资产价值=总用户价值+存在使用价值 其中,间接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和存在使用价值又是自然资产价值计量中最复杂的内容,需要借助于价格替代法、支付意愿法、接受意愿法等方法计量。确实难以计量的环境污染,可用数学模型适当测算估计量化。 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思考 (一)实行绿色会计的基本原则 1.长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绿色会计的实施,不仅涉及产品成本的市场价格的变更,更主要的是,它涉及市场规律的变动,甚至全球的商品流通准则和经济制度问题。因此,笔者建议首先成立一个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对绿色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企业行为规律、产品市场规律、价格体系变动、会计核算项目、法律体系变动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对部分产品或地区市场进行试点。如果可行,则应深入研究获得推广经验,再开展宣传,逐步使公众和市场接受,而后,开始研究立法或修改有关法律,调整会计教育和管理,以及审计制度。2.灵活性和边界起步的原则。由于绿色会计所核算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在不同的环境、地域和历史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应在确定原则的情况下,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不同的产业、产品,不同的地点和时期选择核算内容和标准。也可以采取“双轨制”,一为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二为探索性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绿色会计核算的起始科目,应当从相对明确、简单和易于了解的内容入手,即所谓“边界推进原则”。而不能一开始就从模糊、无基础和多变的项目入手,如大气环流的风能成本、潮汐能等。此外,也可以采用分解综合的方法。如一片森林的价值成本,可以分解为气候、环境、地理、商业等多项价值,分别衡量,再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估。 3.系统性和多赢的原则。绿色会计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涵盖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因此,必须突出系统性原则。从理论到实践、从产品到市场、从企业到社会、从资源到环境、从国内到国际、从宣传到立法、从价格变动到公众生活等,都要系统研究。特别是环境与发展这一对矛盾,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同时,还要保持产品流通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4.强制性和三种行为结合的原则。推行一项新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具有一定约束强制性。一旦推行绿色会计制度,企业必须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资源信息,政府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作出明确的强制性规定。同时,绿色会计制度的顺利实行,必须以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有机结合为保障,缺一不可。 (二)组建绿色会计机构 为迎接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和结构的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应立即着手实施绿色会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务之急是成立机构、研究理论、确定准则,开展试点工作。笔者建议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尽快筹建中国绿色会计研究会,组织经济学家、环保专家及会计实务工作者密切配合,加大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及实施的力度。 (三)进行绿色会计试点工作 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要从实际出发,由简入繁、从易到难,先从明确的易于掌握的科目入手,即先选择个别产品在部分地区、部门试行。笔者建议绿色会计的实施先从绿色食品、用品入手,将环境资源用直接损益法计入成本,以不计算环境资源成本原始账为准,以绿色会计账做参考。在取得切实可行的经验后,再修正完善、逐步推行。 (四)对绿色会计宣传教育 建立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建议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学校环保基础知识教育,在中小学增设环保常识课,在大中专学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应将绿色会计宣传、培训列到《全国环境初级教育行动纲要》中,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尽快筹办我国绿色会计刊物,以加大绿色会计实施宣传力度。 此外,笔者建议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做到奖惩分明,用环保罚款筹集部分资金,建立绿色会计研究基金,用于奖励举报破坏、污染环境和研究绿色会计、治理污染等有功人员。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会计核算研究综述 在传统的经济核算体系引导下,自然资源的毁损和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从而导致人类有效生存空间的减少,这些本来是经济价值的巨大“亏空”或“损失”,却以经济增长形式体现在传统gdp中,歪曲了经济发展的本来面貌。随着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物质消耗水平的提高,全球环境生产力难以为继,不能向人类提供无限的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也无法消纳人类弃入的越来越多的废弃物。从环境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现有经济体系中环境因素得不到重视,都没有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包括自然资源的投入、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存指数的降低)计算在内,因此所显示出来的经济效益不够准确和全面,而且极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为了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绿色核算”应运而生。改变传统的gdp核算与会计核算体系,构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核算体系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产物。绿色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绿色会计核算,在中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构建全方位环保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行绿色核算监督,才能确保我国绿色环保战略的实施,才能更好地监督国家企事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才能将环境污染负荷及环境效益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为全面的计人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 一、倡导绿色会计核算,建立全方位环保体系 中国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急需绿色会计核算与绿色审计监督(简称绿色核算监督)。在中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实行绿色循环经济的体系保障,是构建全方位环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节能降耗的绿色核算,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真实绿色财富的绿色审计监督,才能防止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实现绿色gdp增长,才能确保我国循环经济核算战略的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核算监督,是一种循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环境清洁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核算监督,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核算监督内涵广博,包括绿色统计、绿色gdp、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融资、绿色资本、绿色税收……等核算监督。绿色核算监督已成为现今国内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主流。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刘丽君社长在《肩负媒体职责倡导绿色核算》中指出,绿色gdp核算呼唤催生了我国绿色会计核算的发展,已在我国刮起了一股绿色会计风。《中国总会计师》杂志作为中国一级财会类杂志,肩负媒体的光荣职责,早在2003年创刊第一期就推出了关于绿色会计的文章,介绍我国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核算理念;倡议媒体进一步加强对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宣传;普及绿色经济知识;报道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学术成果;探索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发展方略。为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全社会对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的认同,推动中国绿色会计事业的发展。 二、自然资本核算观 自然资本是认识环境和环境环保的一个新视角,环境是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资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然资本。将自然资本计价明确纳入资源环境与绿色核算体系中是绿色核算监督的重点与难点。把自然资本纳入资源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的观点,首先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自然资本”和环境是自然资本来源的观点。世界银行于1995年首次引用了“自然资本”概念,公布了“扩展的财富”指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要素。而由资源、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资本的涵义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第二层是由动植物、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第三层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构成的能够给人类和全部生命系统提供服务的生态系统。因此,自然资本核算观也就是概括了为支持生命系统的生态系统的总和的绿色核算观,也就说自然资本是有价值的,要把自然资本纳入资源环境经济核算观。 三、“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 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无法真实地评价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积累。该体系还助长了一些地区为追求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克服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挑战,利用全新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替代传统gdp核算体系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在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绿色gdp扣减核算法的基础上,环保专家钟定胜提出了运用“可持续、效用衡量、横向可比、数据采集”四大原则进行社会总效用衡量的“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备受人们关注。该方法针对国民经济生产中每个可能造成环境生态损害的环节都采取了虚拟环境修复措施进行弥补,因此它核算的是净社会总效用的增加情况。由于引入了社会平均治理费用来计算虚拟环境修复部门的修复费用计量核算,因此,这个核算方法不仅操作上简便易行,而且数值核算上相当稳定,基本满足数据可获得性原则和横向可比性原则,同时它又能从整体上较为准确地反映全社会经济福利的真实产出状况,可称谓真实可信的“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 四、宏观环境会计 宏观环境会计是以国家为核算主体,利用会计核算的原理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结果,对一国经济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使用、消耗)进行货币(辅以实物)核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耿建新教授与宏亮博士从宏观环境会计概念出发提出自然资源耗减估价方法进行案例分析,使入耳目一新。他们用自然资产的价值,使用未来净收入的现值估价的现值法、使用者成本补偿视同资源耗减的使用者成本法、自然资产的租金净价格法、推导出全新自然资源耗减的估价公式。把此公式运用于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火股份”)及石油天然所行业上市公司“辽河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辽河油田”),具体的资源耗减估价之中,这种对自然资源耗减估值方法的适用性与可行性进行探索性的实证研究在我国尚属首例。 五、森林资产会计核算 多年来森林资源的长期无偿使用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锐减,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物种减少洪水泛滥引人关注。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进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林业内部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森林资产管理”的实质就是实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是细化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理顺林业产权管理制度、适应中国“国情”的对森林实行的科学管理。四川省林业厅财务处退休干部陶仁川的《森林资产会计》观点鲜明务实,是对森林资产“公允价值”核算方法的重大突破,使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成为可能。“以讦估促进核算”的方法(即:市场价或公允价值核算),解决了森林绿色会计核算计量难题。其核心是以产权单位(即国有、非国有林业企事业)的森林资产,经首次评估确认其价值量(即清产核资),以后按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即生长率)来计算增值额,该方法无论理论上、具体操作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突破。 六、绿色会计应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考虑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球气候遭到改变,将直接危及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必将引起了会计领域的一次绿色革命。通过对环境会计在公司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将环境活动纳入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手段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披露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公司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已成为大势所趋。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郝冀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应用能达到此目的:实现环境投资核算可以帮助其降低经营成本,避免未来的环境负债,提升公司绿色产品商誉,增加企业绿色利润及社会环境效益。绿色会计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所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极其复杂,它的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物流运动,即从环境资源的形成、获取,到环境资源的开发创新的整个过程;它的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价值运动,即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的耗费、环境资源损失、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的经营开发收入、绿色收入和绿色利润等。 七、绿色核算研究倡议 “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是人类生命力的象征,“绿色”是21世纪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色,“绿色”以生态及环境的代名词深入人心,向一切旧传统经济观念发起了绿色文明挑战。为全面加强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课题研究,特提出绿色核算研究倡议。 1.倡议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专业委员学会的领导下成立“环境会计研究课题组”,率先组织热心于绿色核算与监督研究的专家学者,与环保专家密切合作,共同携手开创中国绿色核算研究新局面。 2.倡议树立绿色gdp科学发展观,积极为会计法及注册会计师法修改工作建言献策,建议增加绿色会计及绿色审计内容。 3.倡议开展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信息电算化研究。为严格执行环境评价法,开展企业is014000环境认证、绿色会计核算、绿色审计监督工作服务,争做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促进派。 4.开展企业环境报告披露制度研究。将争创资源低消耗、污染零排放的绿色企业的绿色核算调研列为首要研究课题; 5.上市公司要进行绿色审计,将环境审计报告书在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公布,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本公司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以便于接受股民的社会监督。 6.争做构建和谐社会绿色宣传员,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绿色核算知识,号召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从我做起,人人有责。 绿色会计论文: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绿色会计的推行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日益突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绿色会计变得与企业越来越相关。笔者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生态、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的深层原因,阐述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逐步推行绿色会计的必然性及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绿色会计 一、绿色会计在我国逐步推行的社会背景及必然性 绿色会计从本质上看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性学科,具体而言,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实施绿色会计方面,已先走了一步。我国不论是在企业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比发达国家晚走了一步,至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千方百计地逃避环境治理责任或被动地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状态。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具有特别紧迫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当今全球我国是生态危机、资源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是生态学上的一个重灾区,有效遏制和缓解这个危机,关乎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此,中央早就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继而又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措施。我国应借鉴其经验教训,政府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加紧环境和资源立法,约束企业、促进企业保护环境。 而传统的企业会计由于不考虑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不反映企业的环境收益和环境损失,因而不能满足企业绿色经营的核算需要,由此建立与绿色经营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和经营成果反映模式,将整个社会生产、交换、消费及生产主体给社会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都反映到会计核算中,建立有环境保护内容的“绿色会计”,全面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我国实行企业绿色会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绿色会计理论不成熟。尽管绿色会计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但毕竟建立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时至今日,绿色会计的假设、原则、核算对象、程序与方法、计量基础、成本范畴的确认、报告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更谈不上绿色会计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有关绿色会计的探讨不能不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尤其在我国更显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原则尚未形成。会计理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具有规范的会计核算原则。财务会计的形成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已经有了一套得到广泛认可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如对会计主体的规定,企业持续经营的假设,对会计分期的规定,对货币计量的要求等。此外,还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如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等。这些基本前提和核算原则保证了财务会计核算的统一性。而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起步于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绿色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至于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原则的确定,有的直接套用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原则,或者是做一些小的调整。 (2)绿色会计的计量方法尚不完善。现有会计体系仅对能用货币计量的、能用价格确认和交换的生产要素进行核算,而对企业消耗的暂时未明确权属和价格的资源和环境则没有计入成本,从一定意义上讲,现有会计体系是鼓励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区的当前利益、让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害的一种会计核算体系。现有的会计体系没有完全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其计算得来的收益也是不够真实的。会计工作本身是不全面的,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是不完整的,对社会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单纯的以市场交易价格为计量前提,不能满足绿色会计计量的需要。与财务会计相比,非货币计量方法当前还很不成熟,主要问题是计量单位多而且不统一,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尽管有关专家学者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多种估价方法。但到目前为止,各种估价方法仍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一种方法得到充分肯定。 (3)绿色会计报告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原则尚未形成,以及绿色会计计量方法尚不完善,导致绿色会计报告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目前,绿色会计尚未普遍实行,没有编制绿色会计报告的统一要求。环境信息披露基本上是企业的个体行为,具有很大随意性。 2、实行绿色会计的社会大环境还尚未形成。我国目前还尚未普遍推行绿色生产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许多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甚至有些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恣意的损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再加之社会各方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还不够迫切,致使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压力不够大。因此,企业还没有实行绿色会计的迫切要求。 3、未形成规范性的绿色会计的准则。我国企业还没有财务会计那样的强制性的信息披露的规定,致使大部分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绿色会计信息,更不会主动披露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信息。由此,在企业绿色会计的实践方面,还需要绿色会计理论和相应会计制度的出台。 三、构建我国绿色会计的几点建议 根据目前绿色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要求企业一下达到很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会计应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一方面要尽早起步,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快开展绿色会计的实施工作;另一方面是分阶段逐步提高绿色会计的核算水平和会计报告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1、完善环境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环境法规的效力。虽然我国一贯重视环境保护,从70年代末试行《环境保护法》至今已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政策体系。然而这些法律的覆盖面还不全面完整,各项实施细则也有待明确,可操作性不强。随着人口增长、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会出现更多问题。因此,在政府立法中应体现“预防胜于治理”的原则,体现前瞻性。 2、建立绿色税收。从世界经济学界着手研究“绿色环保经济”问题开始,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了新的职责。为了从根本上使自然资源、环境得到长远的保障,增加民众环保意识,建立“绿色”生态税收制度是我国当前绿色会计实施的基础。 我国对环境污染者不是征收环境税而是收取排污费。在税收差别和税收减免方面,虽然我国现行税制中已包含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措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议在原税收基础上增开环境税,将其作为独立的税种,其法律地位与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是等同的。在其下面还可以分为污染物税、环境能源税、环境资源税、环境关税。 3、加强社会和政府对绿色会计的监督。绿色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披露。因此,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就尤为重要。 4、加强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达国家的绿色会计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并在实践中有所尝试。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可说是刚刚起步,而实践上是一片空白。因此为了尽快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早日与实践相结合,应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大力加强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以指导实践工作。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会计论文 【摘 要】本文简述了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并对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出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我国企业推行绿色会计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绿色会计 企业发展 可行性 对策 研究 一、绿色会计概述 (一)绿色会计产生背景分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人口剧增致使需求增加、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接近枯竭,这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基础上产生的绿色会计始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旨在为保护生态环境,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提供生态环境变化的会计信息。西方绿色会计理论中,以英国邓迪大学的格瑞?威尔士大学的霍金森、加拿大审计署的罗宾斯坦等人最具代表性,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二)绿色会计研究的意义 1.绿色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2.企业应确立“绿色经营”理念,绿色会计是绿色经营系统的组成部分。 3.企业应确立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受托责任,绿色会计系统可以确认和考评企业的社会和环境受托责任。 4.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修正传统gdp统计核算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企业的绿色会计核算则是宏观“绿色gdp”计算和核算的基础。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有关我国环境污染经济落后与贫穷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根源,但依靠发展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反而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当经济增长到达一定阶段时,对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我国的环境污染类型已十分严重,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是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的。 我国对环保的重视促进绿色会计的发展 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应制定环境保护法;1982年,我国将“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写入《宪法》;1984年,中央将环保提到了“基本国策”的地位;1994年,我国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被写入《刑法》;2003年,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随之发展的绿色会计,最初的研究以理论为主,2002年启动具体实践,但相关的专业标准建设和完整的会计体系还处在完善中。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比较重视环境报告,政府管理机关是最主要的使用者,企业环境报告存在强制型和自愿型并存的局面,且以强制型居多。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6月成立“绿色会计专业委员会”,为研究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提供了平台,促使绿色会计的尽快建立。 (一)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 1.我国目前环境资源现状的需要 目前我国环境资源东乏西富,资源配置与利用不均衡。绿色会计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整体出发,要求企业对所拥有、使用的自然资源、对环境、资源的污染破坏及应履行的治理义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敦促企业转变“无偿使用”资源的错误观念,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 2.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社会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自然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要实现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 3.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必然结果 国际上要求企业将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行核算,计入损益,产品定价要考虑相关环境因素,绿色会计帮助企业顺应国际潮流,增强自身竞争力,更充分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 1.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等相关学科与会计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这些相关学科在我国发展已经较成熟,能够适应绿色会计建立的需要。 2.我国会计的基础规范工作日渐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推行,使绿色会计可以借鉴一些理论和方法,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对环保观念的认同形成良好的试点工作基础。 3.相关法律的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府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形成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外部政策性基础。 4.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绿色会计的推行形成良好的监督。 5.企业认识到绿色会计推行带来产品国际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等,会主动实施绿色会计,自愿披露绿色会计信息。 6.国际对绿色会计的不断推动,发达国家绿色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我们更多的理论经验借鉴和实务学习案例。 三、绿色会计在我国企业推行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企业绿色会计推行的准备 虽然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已经具备必要可行性,但还需要很多准备工作。 1.推行面临的主要困难 (1)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仅对财务领域知识掌握良好,缺乏环境、生物等方面知识。 (2)计量标准需要时间统一 我国有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三绿工程20”,实施显效,但环境资源方面的统一标准制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对经济事项的反映难度增加 绿色会计计量除了用货币计量,还要对事项的原因、性质和预采取的措施、预计成本进行详细解释。 (4)税收方面的缺陷 ①没有专门环保税种,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和保护作用。 ②现有资源税,税档差距小,征税范围狭窄,不能明显调节资源的合理利用。 ③环保税收优惠单一,税收政策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 ④不同污染物间收费标准不平衡,采用单因子21收费,会使企业规避纳税。 ⑤征收方式不规范,排污费由环保部门征收,影响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 2.推行绿色会计的前提条件 传统会计中的企业,往往只考虑企业的短期利益,对资源消耗无度。克服这一缺点,推行绿色会计,要以下列条件为前提: (1)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环保意识。 (2)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增强从投资改善环维护中取得效益的抗风险力。 (3)制订各种环境绩效衡量指标,完善、科学的绿色会计方法体系。 (4)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建设,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符合环境发展需要。 3.我国企业推行绿色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以下是根据我国实际,推行中要坚持的原则: (1)长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推广实施绿色会计是长期性工作,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聚的进行。 (2)灵活性和边界推进原则 实施绿色会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从简单的事项开始。 (3)系统性和双赢的原则 绿色会计面临解决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形成一个系统,要实现经济繁荣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双重目标。 (4)强制性和全方位监督原则 政府及相关部门须明确规定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全社会进行联合监督。 (5)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推行绿色会计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尽量用少的成本获取较佳的效益。 (二)我国企业目前环境信息的披露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感淡漠。美国杜邦公司有句名言:“尽量不要在地球上留下脚印”,以少用不可再生资源,将排放物减少到最低为企业发展理念。美国著名的星巴克咖啡宣称,只要是绿色咖啡,星巴克就愿意出高价购买。星巴克咖啡的ceo奥林。史密斯说:星巴克的最大成绩之一,就是说服顾客付3美元的高价买一杯“有社会责任的咖啡”。与之相比,我国多数企业对其社会责任漠视,只注重经济利益,因环保成本大,污染治理设施要么根本不建,要么不运转,不惜牺牲企业名誉换回短期经济利益。 2.我国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缺陷。目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还局限于排污申报登记、通过媒体传递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信息、在产品包装上标出绿色产品标志等初级披露方式。即使基础较好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环境信息也不多,没有统一遵循的标准,环境信息披露少且不规范,环境报告目标过于狭隘、内容和方式缺乏可靠性、可比性和透明度,具体的环境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等状况则难以为公众所知。 3.环保实施中的成败启示。据湖南省永州市环保局科研所的数据资料显示,湖南省永州市环境污染治理显效,该市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湘江上游水质明显改善。该市九条水泥公司通过安装净回收装置治理空气污染,使得工厂职工的肺病患病率大大降低以外,并且每天可回收水泥20吨,以此估算一年可收回投资,冷水滩造纸厂原每小时向湘江排放90吨废水,严重污染湘江水质,后投资水循环回收系统,可回收再用水80吨,并利用回收系统的煤渣制砖,大大地降低用水成本的同时还取得了煤渣再生利用收益,达到了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与之相反,淮河治理污染不理想,其原因是周边的企业偷排污水,企业实施环保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是众多地区污染反弹的最大诱因。“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迹,90年代身心受害。”形象说明淮河的污染日益恶化,淮河流域的莲花味精集团2003年因偷排污水被罚款近1200多万元,据测算每偷排污水一天,就能省下近10万元的排污费。可以看出,环保措施如果能够有利的得到实施,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带来利益收入的,可以以推行绿色会计的实施为契机,改变我国企业的短视行为。 (三)推行绿色会计的对策研究 1.提高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自律意识 企业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可以为绿色会计的实施创造良好主观环境。 2.创新为主,借鉴为辅借鉴 西方绿色会计理论方法和企业的成功案例,结合我国实际,加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会计体系,早日与国际惯例接轨。 3.加速绿色会计准则和制度建立,规范绿色会计核算及报告形式 界定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应包括如下的一些内容: (1)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自然资源损耗: ①环境污染损失:性质如“三废”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可按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核算,而类似环保部门罚款的赔偿,可按历史成本法直接计价。 ②自然资源消耗: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自然资源超额消耗,按历史成本计价。 (2)反映企业对环境所作的贡献,包括“三废”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等的各项支出,可以通过以下账户来进行核算: ①资本投资:与环保有关的工程设备等的购买或参与环保建设投资。 ②研究与开发费用:减少企业产品自然资源耗费和提高废物利用的投入。 ④环保行政与规划费用:维护环境资源的环保支出。 ⑤补救措施费用:企业生产破坏环境,对资源环境的补偿支出。 ⑥复原或回收费用:对资源的恢复和处理废物的支出。 (3)反映企业改善资源环境而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 ①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及因此获得减免税的收益。 ②环保方面业绩好的企业,获得国家对其发放的鼓励奖金。 ③企业通过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投资、市场销售扩大和利润的提高。 ④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产生社会效益,增加企业的商誉。 (4)绿色会计的报告形式 披露信息的方式除单独对绿色环境要素考核,还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形式。 ①资产负债表中增加反映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的内容,来披露企业因生产耗用或损害自然资源负担的社会责任。 ②利润表将与环境有关的收益和损失纳入反映系统,计算得出绿色净利润。 ③现金流量表补充内容:按照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顺序进行,如购买环保产品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给工人的环境污染补贴费、购买环保用固定资产如排污设备等产生的现金流量、创建绿色商标的耗用现金,保护环境所进行的筹资而产生的现金流量等。 4.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国家对资源使用应坚持有偿原则,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 5.运用绿色会计理论进行投资估价绿色可行性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避免重复性投资和造成环境污染投资。 6.进行企业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在某些地区或行业作为试点内容,最后推广、普及。 7.加大绿色会计宣传教育的力度 保证绿色会计的实施,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大学中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创办中国绿色会计刊物。 8.推行奖惩制度 严惩污染破坏环境行为,奖励实施绿色会计、治理污染的企业和人员。 9.加大绿色审计力度 环境审计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加强环保工作,改善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资源。 10.关于改革我国税制的思考 (1)国际经验对我国实行绿色税收政策的启示 欧盟许多国家实行绿色税收政策,对废气、废物排放征收环境税、对一般性废弃物和污染征收成本支付税。借鉴国际上环保税收政策,我国实行绿色税收应该做到: ①绿色税收政策不应加重纳税人的总体负担 执行绿色税制应保持纳税主体现有的总体税负基本不变,开征环境税时,降低企业其他税赋,将企业缴纳的环保方面的收费并入环境税中,避免重复征收。 ②新开征的环保税要达到税收的横向与纵向公平 本着“谁污染谁纳税”与“完全纳税原则”,保持新开征的税种与现有相关税种相互协调配合,形成绿色税收调控体系。 ③征收的环保税款要专款专用 财政部门编制专门的预算,审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确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2)税制的具体构想 针对现在过度消费自然、低度消费人力的情况,可以增加对环境资源使用的课税,减少与劳动和资本有关的课税,调整现行税率税目,具体如下: ①扩大消费税的课征范围,包括用难以降解和无法回收利用的材料生产的产品、预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各类包装物品、一次性使用的电池及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等产品。 ②适当提高汽油、柴油、鞭炮、焰火等污染性产品的税率。 ③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除土地、矿产、森林,要将草原、滩涂、地热、大气、水等纳入进来,调整税额,将对资源的利用的相关环境成本考虑进来。 ④征收一些与环境相关税目,如交通拥挤费、污水排放费、废弃物税、水污染税、空气污染税、燃油税和垃圾费等。 ⑤不违背wto原则的前提下,对有碍于环保的进口产品和设备采用高税率。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会计浅探 摘 要: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在近十年来发展较快,我国也在近几年着手研究绿色会计。绿色会计要求我们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这更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会计;传统会计;环境资源 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也称为环境会计,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 1 绿色会计产生的动因 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已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被动摇。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ar 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环境问题受到关注;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 2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其与传统会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传统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反映是不完整的,而绿色会计则弥补了其不足。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得不到反映,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不完全的。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2 传统会计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计量存在缺陷,而绿色会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完善。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才有价格,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才能在企业的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默许”无疑可以视为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必须赋之以价值和价格,并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传统会计相比,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认为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会计要素的变化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会计,因此笔者认为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和传统会计保持一致,即应划分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有所不同。例如在资产要素中,绿色会计应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损耗准备”和“环境资产净值”;在负债要素中应设置“环境负债”,包括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设置“环境资本”;在收入要素中设置“环境收入”,核算企业因采取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处理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交来的环境损害赔偿或罚款收入;在费用要素中设置“环境费用”,在利润要素中增加“环境利润”等等,用以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业务,这也是承认环境具有价值的必然结果。 3.2 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变化 3.2.1 会计假设的变化。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同传统会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适当调整其会计假设分属必然,但不必另起炉灶,因此笔者认为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不能以货币计量,因此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方式,在某些时候,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 3.2.2 会计原则的变化。鉴于绿色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假定的变化,其会计核算原则也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会计原则的同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 政策性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中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正确处理企业利润和环境资源保护、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要求企业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站在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必须舍弃当前单纯以企业的经营利润为标准的观念,代之以企业所创造的绿色利润。同时,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宏观调控。 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环境资源信息。 3.3 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披露 绿色会计的计量是指将涉及环境资源的经济事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但环境资源的价值在计量中存在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价值计量可以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模糊数学法等,直接市场法又具体包括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护费用法、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等。 绿色会计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它从总体上可分成两部分,一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具体披露企业本期发生应记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和与环境相关的资本性支出;二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等。 绿色会计论文:加强绿色会计发展助力低碳经济发展 摘要:低碳 经济 发展 在后经济危机时代风起云涌。资源的紧张和环境污染的扩散,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环境问题。绿色 会计 作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强资源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剖析了绿色会计在我国实施实施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和理论实务中不完善的地方,由此提出解决绿色会计实施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促使绿色会计在我国更快、更好的实施,以实现经济、社会、人与 自然 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绿色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 (二)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 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 经济 行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纯利润,只要这种经济行为的边际利润大于零,企业就会选择这种经济行为,甚至会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企业在新的运营形式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成本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在绿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业必须为牺牲和维护环境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于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绿色成本)有一个综合的测算。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决定是否扩大生产和生产的规模,以使企业的该种经济行为达到一种最优的环境污染水平。 (三)完善绿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绿色 会计 核算发挥重要影响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要尽快大力 发展 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绿色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用资源是否有效、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成本的发生情况、环境损益形成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绿色会计报表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成本报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排放表及环境政策报告。由于目前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模式,即在现行会计报表内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即单独设置“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项目,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再单独设置“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如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治理措施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处理措施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补助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 教育 力度 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要广泛开展可持续理论、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以促使政府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促使企业认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五)完善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 绿色会计实务操作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绿色会计理论的不成熟。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尤其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能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绿色会计方面加大研究,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企业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地结合。一方面,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迫切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能在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加以适当地引导,加强环境、资源、生态经济与会计等多方面理论研究的合作,将会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三、结论 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应对 金融 危机已成为全球共识,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但目前, 绿色会计论文:浅论循环经济中绿色会计的应用展望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会计应用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换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进一步完善绿色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企业的决策者们提供更加详细的绿色会计信息。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提出要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绿色会计变得越来越与之息息相关,其实际应用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拟对现实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如何更好地应用绿色会计作一研究和展望。 一、发展循环经济为绿色会计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目标 循环经济的 “3r”原则(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的排列是有科学顺序的。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属于过程,旨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旨在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拉长资源利用链条,减少废物排放,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尖锐冲突,从而获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赢目标。 总之,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客观上为进一步应用绿色会计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二、循环经济中绿色会计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绿色会计的本质 绿色会计也称环境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环境学科、社会学、会计学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交叉性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从而使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通过会计核算清楚明了地反映出来,以便于评估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代价,从而有效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之路。 (二)循环经济中绿色会计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国环境发展现状的需要。当前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相当严重: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等,如果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不注重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与环境的治理,必将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能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整体出发,要求企业对所拥有、使用的自然资源、对环境、资源的污染破坏及应履行的治理义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敦促企业转变“无偿使用”资源的错误观念,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使循环经济得到可能。 其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最后是真实披露企业经营信息的需要。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成本,准确地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二)循环经济中绿色会计应用的可行性 1.我国已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法律环境。绿色会计对象的价值能够被准确计量是绿色会计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条件,而环境标准则是绿色会计计量的起点。近些年来,我国重视环境法制建设,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除《环境保护法》外,还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渔业法》、《农业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等。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方案和计划。 2.我国已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社会环境。2001年1月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提出建立我国的《环境会计制度》内容框架应着重对环境支出的界定和规范等建议。同时,我国政府代表也已经多次参加了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组的讨论,财政部会计司在答复联合国财务国际环境会计法律法规情况的调查时,也认为企业对为减少和防治污染及恢复环境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因污染而发生的费用损失、因污染而发生的社会成本进行披露是很重要的。另外,发达国家绿色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理论经验和实务案例。 3.我国已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主观环境。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迫于政府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旗下的朝日啤酒集团自1997年开始每年发行《环境报告书》。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要想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得到市场的认同、得到社会的认可,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更不容回避。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绿色会计的应用展望 (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信息披露制度 尽管在循环经济的大前提下,中国已制定并颁布了不少环境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鉴于此,应加强绿色会计的立法工作,将绿色会计纳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同时应相应的会计制度,使绿色会计更具实践操作性。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强制规定: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平台。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及披露形式的准则,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反而影响披露效果。 (二)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绿色会计审计制度。目前中国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都没有设立环境审计组织,在《审计法》和其他审计法规以及审计规范中也未作环境审计的相应规定。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制订绿色会计审计法规,建立绿色会计审计制度。 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可以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也可将其作为考核社会责任、社会效益的主要方面。 (三)要建立健全绿色税收制度 绿色税收也称环境税收,是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为目的,建立开征以保护环境的生态税收的“绿色”税制,从而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早在1960年代,荷兰就把绿色税收引入了税制,是世界上最早开征垃圾税的国家之一,2006年荷兰绿色税收收入约占总税收收入的14%,占gdp的3.2%。瑞典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征环境税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对能源及对其他与环境有关的物品的征税,它的绿色税收规模较大,约占其gdp的13%。在“中国财税论坛2005”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透露,“十一五”期间的税制改革,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制订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这意味着,在我国“绿色税收”已经提上了税制改革的议事日程。 (四)要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形成良好氛围。 实施绿色会计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绿色会计就容易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所接受。除此以外,还要加强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及环境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更新传统的知识结构,引导他们对绿色会计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充分认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循环经济概念的深入人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融入绿色会计的理念及方法,必然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绿色会计论文: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小议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建立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高消耗低发展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也应该发生转变。绿色会计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区别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用绿色会计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真实的反映了环境因素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影响,促使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采用绿色会计进行成本核算,虽然我国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一些条件,但是仍然存在着部分空白,为此要加快建立绿色会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知识经济 绿色会计 会计核算 序言 知识经济浪潮下,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了使人类经济能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使经济达到稳定增长,又不使社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人类同自然资源统一协调、保持良好关系和最佳状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仅着眼于自然资源和谐利用的问题,更加强调在自然资源使用上的公平问题,这样就必须把会计主体视野扩大到主体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社会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来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这样“绿色会计”就应运而生了。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建立与世界经济接轨需要的绿色会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为我国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此时,绿色会计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绿色会计相关定义解析 (一)绿色会计的定义与内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修正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指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其目的在于改善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出其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会计处理中,资源和环境具有“资本”性质,这种资本的价值在于能向人造资本转换,随着这一转换,它自身价值也在逐渐减少。因此,绿色会计要计量这两种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最佳的转换比率,以利于保护社会总资产的平衡。 2、绿色会计会计处理不仅包括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基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包括与企业有关的自然界各种物质资料、废弃物以及随后的处理。 3、绿色会计的创建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增加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需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评企业财务管理的业绩。 4、通过绿色审计,帮助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确保所有的环境政策符合要求,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绿色会计的本质 绿色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管理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生产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要素及其结果进行计量、记录、披露与评价的信息控制系统。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总体说来绿色会计目标分主要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1、基本目标,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具体目标,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会计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尽可能为社会提供企业环境披露的有关信息。 (四)绿色会计核算的内容 绿色会计核算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它更强调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有偿使用,具体而言其核算内容主要有: 1、自然资源损耗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消耗成本。前者指企业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对自然资源超定额消耗的损失;后者指除人造资本以外的可用货币计量的自然资源。 2、环境污染损失 主要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如农田,渔塘及淡水、自然景观、工农业、居民生活区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其损失数据可根据赔偿费及罚款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也可按避免或重置成本核算取得。 3、环境保护支出 反映企业对环境保护所作贡献,包括在“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工作、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账户来进行归结核算。①投入资本;②业务费用;③研究与开发费用;④环保行政与规划费用;⑤补救措施费用;⑥复原或回收费用。 4、环境保护收益 反映企业从环保中所获取的收益。通过对收益的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环保支出效益情况,从而鼓励与鞭策企业改善环保工作收益,它主要包括: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及对这些产品减免税收所得到的收益;企业的绿色产业计划对各项投资的吸引;消费者因乐意消费该企业的绿色产品而导致的利润上升,以及股票价格上升而带来的收益;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所带来的一系列无形资产、社会效益及政府奖励。 二、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披露环境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一)我国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建立绿色会计是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的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过度开发和污染自然资源,从而加剧了我国资源与环境的恶劣形势。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以及解决其它资源生态问题当作自己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2、建立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发展内部环境而言,我国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即以原料、燃料的大量投入来推动产出。结果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消耗和过度污染,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致使环境极度恶化,从而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与环境关来密切,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绿色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使企业健康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通过绿色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才可使企业健康发展。绿色会计的构建有赖于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的提高。 从企业发展[论文之家外部环境而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清新的生活环境要求日趋强烈,保持良好的环境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中函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应该为环境污染特别是由它自已导致的环境污染承担责任。如果企业为环境保护作出诸如治理污染、采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型设备、研制新型绿色产品,那么企业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公众会把企业环境会计报告作为他们就一个企业的形象作出评判的依据之一,甚至会由此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倾向,因此企业将过去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3、建立绿色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在衡量国民生产总值时,未将社会环境资源作为一种资产列入资产核算,从而使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在某种程度上虚增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在衡量企业成本时,传统会计只计算人造成本往往忽视不能计价的“自然资本”,使企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获取“私利”,虚增其利润。对企业来说,由于未考虑生产给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事实上内部损耗减少了,但费用转嫁给了社会。而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加入环境资源成本,从而能较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促使企业加快发明创造挖掘的步伐,使企业在少污染或不污染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产出,从而降低“自然成本”,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4、建立绿色会计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提倡或要求其企业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作为我国企业要和国际现代企业制度靠拢,那么就必须建立自已的绿色会计体系,并对外披露,这样有利于国外对我国企业的了解,更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 具体而言: ①大量外资进人中国,要求我国建立绿色会计体系。由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其国内的一些污染严重、破坏、掠夺自然资源的企业和生产项目通过对外投资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当成其“污染避难所”,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我国只有建立了自己的绿色会计体系,要求外资企业公开、披露其绿色会计信息,才能使我国免于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 ②建立绿色会计体系可以防止外资企业资本流失。绿色会计要求把企业利用的“环境资源成本”计人其产品成本,这样就可以正确地计算出外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 ③建立绿色会计体系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我国企业到其他国家建立企业,应自觉地公开,披露其环境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外经济合作更持久,更具效益。 5、建立绿色会计体系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并产生良好的效益要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由于经济活动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联系在最初阶段却表现的与实际情况相反,所以让人们觉得似乎经济效益的取得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基础上是合乎情理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由于企业是一个理性的组织,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它很难将眼光放得长远,即使有一部分企业认识到这一点,由于生态建设和绿色会计持续运作模式单一,因此,靠一个或几个企业的努力,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国的绿色会计需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全国财政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实现。 6、建立绿色会计体系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绿色会计不仅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来等进行反映和控制。其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有经济性信息而且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它是一种微观自主、宏观顾及的“微观—一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助于会计改革和发展。 (二)我国建立绿色会计的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条件也已逐渐成熟,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能性。 1、我国实施绿色会计已具备了一定的会计环境 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防治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方案和计划。总之,从会计环境的角度来说,这些法律、条例和政策已构成了绿色会计所需的法律规范环境,这表明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实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2、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绿色会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总结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我国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些为我国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实施指出了方向。 3、市场经济的建立,为绿色会计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自然资源市场也开始逐步建立和健全。在自然资源市场上,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和提供者,勘察企业和开发利用企业作为需求方,购买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并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调控。另外,随着企业对环境保护所负责任的社会化,企业要从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方面来考虑其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核算来真正提高效益,这些都为绿色会计的实行创造了条件。 三、我国建立绿色会计的对策 建立绿色会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建立绿色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建立绿色会计的规范标准 1、在《会计法》中增加绿色会计的内容 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自然环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有使用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如果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对受侵害的人群给予相应赔偿,那么该赔偿必然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样,企业的环境行为后果就应该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就能通过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环境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得到真实反映。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环境法规,使企业绿色会计内容纳入会计法,这是实施绿色会计根本法律保障,是将会计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2、完善会计准则。 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绿色会计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的内容,披露内容主要有:①环境问题类型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案;②企业自定的环境排放指标以及企业如何对待这些指标;③根据政府法律规定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按照政府要求达到的程度,环境保护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④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已资本化了的数字及摊销情况。另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可揭示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同时反映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等内容。 此外还要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确定并公布重污染行业及重污染企业名单,对重污染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提出重点要求。建立全国性的上市公司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的环境信息。 3、建立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二) 提高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 环境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必须提高企业环境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主客观环境。只有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像并加强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真正达到绿色会计的最终目标,从而使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协调一致 (三)完善社会责任的考核体系,加强监督 绿色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的进行揭示,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加强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等方面的监督。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强化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四)确立绿色考核和奖惩制度 推行一项新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使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强制性。一旦推行绿色会计制度,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通过奖惩制度将企业的自觉性和政府的强制性结合起来。但目前由于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所以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做到奖惩分明,用环保罚款筹集部分资金,建立绿色会计研究基金,用于奖励举报破坏、污染环境和研究绿色会计、治理污染等的有功人员,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会计早日实现。 (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科学交叉渗透而成。复杂的、多元化的产权关系,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 四、结束语 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为此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紧制定绿色会计的规范标准,完善绿色会计的外部环境,加强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一套可行的监督机制。建立绿色会计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绿色会计论文:浅析绿色会计 摘 要:绿色会计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绿色会计的研究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要求我们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个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会计;理论构成;必要性 一、绿色会计的概念 绿色会计,也叫环境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换言之,是指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 二、绿色会计的理论构成 (一)绿色会计的目标 绿色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目标,就是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具体目标,就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确认和记录会计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尽可能为社会提供企业环境披露的有关信息。 (二)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 主要是指改善资源环境的投入与产出。投入一般包括研究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科研活动的支出,对“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的支出等。产出一般包括从生态环境建设、环保治理中所取得的收益。 (三)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在绿色会计中,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是起变化的。(1)会计假设的变化。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同传统会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笔者认为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训分期和多元计量。(2)会计原则的变化。鉴于绿色会训核算内容及其假定的变化,其会训核算原则也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会计原则的同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则。 (四)绿色会计的计量 1.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环境质量脱离环境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因劳动者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而给生产直接带来的损失或收益(可用前述市场价值法加以估算),而且还表现为医疗费开支的变化等,该方法就是专门评估反映在人身健康上的环境价值的方法。为避免重复计算,人力资本法只计算因环境质量脱离环境标准而导致的医疗费开支的变化,以及因为劳动者生病或死亡的提前或推迟而导致的个人收入变化。 2.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在被评估环境质量低于环境标准要求时,假如无法治理环境污染,则只能用其它方式来恢复受到损害的环境,以便使环境质量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将环境质量恢复到标准状况所需要的费用就是恢复费用一一重置成本。直接市场法是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和明确的因果关系基础之上的,所以评估结果比较客观,但是,它不仅需要足够的实物量数据,而且需要足够的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数据。如果在因环境质量脱离环境标准而带来的损失或收益中,相当部分根本没有相应的市场,因而也就没有市场价格,或者其现有市场只能部分地反映环境质量脱离环境标准的结果,在此情况下,直接市场法的应用或者不可能,或者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在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生态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空气、水、土地及原始森林自然资源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它们的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资产”。这些“特定资产”应当被确切计量,赋予一定的价值。建立一种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新会计模式已势在必行。 2.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当今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社会环境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看,如果企业考虑了环境对其自身发展的影晌,对自身发展的行为已作了规范,那么在将来便不会因环境成本费用大增而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明显的优势。 3.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成本的需要。按照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并未考虑环境因素,环境污染造成的破坏损失及环境收益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反映。通过建立绿色会计,可以从宏观上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实施策略 2017年6月,财政部办公厅了《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工作部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应对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要求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并着重提出财会类专业教育应当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努力提高会计后备人才的诚信意识。高等院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对潜在会计人员进行系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理应关口前移,在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开展会计诚信教育。由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但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与实践性。因此,文章旨在探讨将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大学生的会计情感和会计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出“知、情、意、行”合一的会计后备人才。 一、第一课堂固化认知,系统学习掌握职业道德教育 第一课堂又称课堂教学,一般由专业教师主导,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侧重固有系统性知识的传递,以考试为考核手段等特点。尽管近年来高校教学模式时有突破,但整体说来会计专业大学生在第一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较难激发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以获得学分为目的,以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职业道德往往不能成为学生的关注点。此外,根据对全国各大高校的财会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比对发现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将《会计职业道德》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绝大部分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仍然依赖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或者是《经济法》等专业必修课程,未单独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和学分。但毋庸置疑第一课堂是大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固化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针对第一课堂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如下改进:首先,在课程定位上,应确定单独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并将其列为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必修课程写入培养方案,每个财会专业的学生均必须修读,扩大课程教学的受众面。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职业道德体系,将“职业道德”理念贯穿始终,促进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利用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的耦合,发挥两者互补的作用。可以借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针对不同时期开设不同的课程。如第一学期开设偏重于知识的《会计职业道德范畴》、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偏重于实验模拟的《会计职业道德模拟实验》、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偏重于实践调研的《会计假账的道德透视》等,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职业道德知识体系。最后,在授课方式上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系统讲授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我们应该在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以系统讲授法为基础使学生通晓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法规和流程,以问题为导向生动的开展案例式教学并广泛地开展融合性讨论,模拟实验教学则可以通过实验模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主观能动性。 二、第二课堂升华情感,与文化人内化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课堂是指在专业培养方案或者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类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的总称,它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第二课堂一般由学团工作者主导居多,涵盖科技竞赛、主题班会讲座等系列活动。其具有内容的体验性、时空的开放性、参与的互动性、手段的多样性等特点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但第二课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未与第一课堂理论教学有效衔接、场面热闹实效不佳等情况。尤其是现阶段大学生即将迎来00后,其自我意识更强,市场经济社会总体的会计诚信环境较差,甚至存在着学生从潜意识拒绝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近代道德哲学家休谟就曾强调,在道德的范畴里感觉和情感比理性更加重要。因此,高校针对第二课堂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如下改进:一要转变教育观念,传统观念认为学团工作者不管专业,只管思政。2013年党中央公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就明确指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要求,从而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因此第二课堂的设计应与会计专业培养方案挂钩,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较为轻松的方式进行职业道德情感的升华;二要在内容设计上突出较强的情感体验。主题班会等设计应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如模拟招聘环节面试中被问到“你是否会做假账”应如何面对,可以通过小品、影片等情景再现的方式引发思考;主题辩论赛可以设置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辩论,如以”会计不做假账是会计的最高要求还是最低要求”等;各类专题讲座和座谈会可以事先与主讲人沟通,特别是这些职业人士分享他们的职场经验。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近年就打造了“会计名家大讲堂”“会计高端实务访谈”等品牌活动。三要在形式上注重仪式感增强学生道德体验。其一各类的科技竞赛活动要安排适宜的指导老师进行专业的技能和仪态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以赛促训”的效果;其二针对大四即将走向工作单位的毕业生组织开展模拟财务部公布的《注册会计师诚信宣誓办法》的诚信宣誓活动强化学生从事会计行业的神圣庄重体验。事实证明,庄严的宣誓活动,不仅可以使宣誓者本人,还可使参加仪式的同学也能从仪式中体味职业道德的神圣感。四要营造优质教育环境。发挥学院甚至是公寓文化育人的功能。可以细致到班训班规班歌班徽的制定,如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学团就提出“会计不做假账,从考试不作弊开始”,并坚持十余年每学期开展免监考活动,免监考专业覆盖率达到100%。五要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在校生信用档案。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以在校生日常贷款、科研、考试、社会实践、就业等为依据,以在校大学生学号为基础,及时采集、如实记载相关的信用信息,逐步形成该生的信用档案。此信用档案可以用作学生评优评奖、就业的有效凭据。 三、第三课堂磨练意志,虚拟与实体双管践行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课堂又被成为实践课堂。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等特点。在这里,我们需要厘清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一方面,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必要前提,学生只有学习了解了课堂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立场,才能将其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实践教学,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磨练他们的毅力、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一般来说,高校针对第三课堂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如下改进:一要努力建设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基地建设可采取校所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特别是针对招聘会计专业学生较多的会计事务所、银行等单位签署实习协议,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强化现场教学环节,甚至可以开展法庭旁听的方式。二要打造学校与就业单位合作的实验班、订单班。如近年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积极聘任业内优秀人士为学生事业导师,通过学院内部选拔建立班中班形式的“卓越人才班”、“天健班”、“大信班”等一系列校企合作品牌。三要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其教学手段可以通过现场教学、课题式社会调查、主题课件展示与宣讲等方式进行集中与分散、团队与个人的实践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献搜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社会调查方法,还能通过实习实践,实现了对校内职业道德教育的印证、检验、完善,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完成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四要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 四、第四课堂创新延伸,营造立体职业道德教育环境 网络正成为大学生的“第四课堂”。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63.9%。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第四课堂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以及多媒体性拓展了职业道德教育空间。现阶段,各大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实践探索较多,但怎样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深层次需求的探索还略显不足。因此,高校针对第四课堂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如下改进:我们就是要着力探索学生喜爱能够黏住学生的多种网络形式。一要专业打造“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案例库”。把社会上的热点事件进行互联网改造,成为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素材。二要整合名师资源。可以将学生身边一票难求的名师转化成触手可及的网络教育资源,通过专栏、微课堂等形式强化职业认同,三要整合校友资源。着力打造包括“职场面对面”、“菜鸟先飞”等有趣有料的网络平台营造立体育人环境,前期搜集学生热点问题,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切入,在交流中化解矛盾与困惑。四要运用榜样的力量,抓好典型示范。《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就提出要大力发掘、宣传会计诚信模范等会计诚信典型,深入剖析违反会计诚信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会计人员不断提升会计诚信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会计之星”等选拔活动来树立榜样,“会计之星”的产生可以通过自我申报—组织推荐—网络投票—自我展示等多个环节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同学。总之,高等院校不仅应该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也应把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把教育引导作为提升会计人员诚信意识的重要环节,使会计诚信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广大会计后备人才的自觉自愿行为。 作者:王婷 周兵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财经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教学题库的建设 摘要: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了解现有教学和考试中的不足,从应用环境、维护成本和动态管理上进行题库建设的优缺点分析,选择在教之初平台上自主建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题库并加以应用。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情景,同时实现资源的有效和定向共享。 关键词:会计;题库;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应对课程考核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章节习题以作备考之用。章节习题以课本后面的章节练习为主,而往年真题以教师打印并课堂分发为主。由于受到出版物的出版周期、资源来源和打印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数量和更新速度受到限制。随着财政部于2008年12月18日了《关于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指导意见》(财会〔2008〕16号),并于2010年1月15日印发了《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方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外贸管理系会计专业学生数量多,绝大部分需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响应财政部的考试无纸化要求,总的来说,现阶段的教学和考试题目有以下欠缺之处。(1)书本背后习题集自主性和灵活性差,不能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选择试卷。(2)试题库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差。考试每年都会添加新的内容,而题库中的试题必须能够不断得以补充,同时淘汰已经不做考试要求的试题。即考试题库必须是动态的,同时另一方面,作为会计专业网上试题库没有自主维护的权限,新出现的试题无法录入,而陈旧试题无法删除,这样的试题库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逐渐老化,失去活力。(3)题库资源信息不能适应现在的互联网+的要求,能够同时满足web端和手机端登陆访问的题库资源少之又少。因此,建设适合老师教学考核和学生应对考证需求的题库势在必行。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级项目为例,阐述如何建设教学题库。 1资源试题库的收集以及格式 1.1试题库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由于互联网的便利,可以在一些文档分享类站点进行试题收集下载和整理,例如百度文库和豆丁,这些试题往往其他人已经经过了初步整理,是题库题目的主要来源,而对于需要增改的试题主要来源于近年的真题。 1.2题库的保存格式 建议以excel格式按照章节和题型进行分类保存,例如,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考试试题类型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相比起word格式而言,excel格式在后期的题型适应性和增减上有更大的优势。 2资源试题库平台的选择 待资源整理完毕后,可以选择现有的题库资源平台(教之初)或者对开源的题库考试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如TCtest等)。两种类型的资源平台可以从应用环境、维护成本和动态管理上进行题库建设的优缺点分析: 2.1应用环境上 开源的题库考试平台自主度高,可以按照项目的要求进行题型的增添,同时支持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的上传。由于开源考试平台利用MYSQL进行数据库管理,后台为PHP编写管理和应用程序,使得其他科目的试题教学资源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整合,方便教学应用,但对于手机浏览支持差,对教师的编程开发水平要求较高。而现有的第三方题库资源平台可选项较少,只支持特定的题型,但平台开发规范,对手机浏览可以实现自适应。 2.2维护成本上 开源题库考试平台成本较高,除日常题库维护外,在学校无法提供服务器的情况下,需购置域名和租用网络服务器。现有的第三方题库资源平台可直接申请账号使用即可,无需日常硬件和网络维护,只需支付每年的账号使用费用。 2.3动态管理上 开源题库考试平台的数据库和第三方题库资源平台均可以支持ecxel文件的导入操作,方便资源库的内容增加、删减和完善,使得更加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综合上述,出于对自身项目的定位以及实际成本考虑,本项目使用现有的题库资源平台(教之初)进行题库的开发与建设。 3教学资源试题库的组成 根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要求以及课本章节安排,为满足日常学习和教学需要,题库设计带有答案以及答案解释的标准题目共计1961题,共计2套题库,30套试卷。其中题库一为1162题,单选(含计算题)为288题,多选题为249题,判断题339题,不定项(案例)286题;题库二(备选)为799题,单选(含计算题)287题,多选221题,判断题291题。 4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由于题库系统是按照课程的要求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建设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其针对性较强,实际应用价值大。现以日常教学应用以及考前突破两种情景进行介绍 4.1日常教学应用 教师前期对教学章节进行预准备,将学生名单导入到系统中;正常授课,预留越20分钟进行课堂习题巩固,在PPT中展示二维码;学生拿出手机扫码,使用自己的姓名学号登陆题库;题库根据所选章节随机抽出约20题左右供学生限时作答;学生作答完毕后教师手机端得到成绩;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对课程后续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点讲评。 4.2考前突破应用 教师将考证学生名单导入系统,同时开放所有习题供学生备考刷题所用;系统统计错题反馈给教师,教师考前加强复习。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学生可以随时在习题库中进行练习,通过在线的学习与复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端通过导入学生名单的做法,可在自己的教师账号上调用和统计信息,同时也在日常和备考前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赋予了教师对教学资源应用的灵活性,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结语 教学习题库资源是利用现有的web技术,对教学习题资源的再次优化和整合,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情景,同时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和定向共享。当然,如果仅仅从一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来看的话,这对于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时不够的,建设多门习题资源库并进行整合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前期的技术选择,习题删减和后期的维护应用,这也为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程茜 易烽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摘要:本文展开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会计的普遍职业道德情况,明确会计的发展现状。在当前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现阶段社会中,社会各行业均取得快速的发展,会计作为企业财务计算、报表规划等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的会计普遍存在职业道德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危害加以分析;其次,探讨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原因;自后,重点研究会计职业道德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综合能力 自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后,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市场经济环境。通过对企业发展的分析,能够明确会计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十分重要的人才,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对财务总结,报表分析等,对企业的未来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导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危害、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探究,为日后促进企业会计道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危害分析 1.干预国家经济政策 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会计职业道德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存在,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干预性。通过对会计的深入分析,能够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经营现状和生产能力。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而形成的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对国家财政部门实施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依据性作用。而会计人员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相应的职业道德问题,对企业财务相关数据实施违规操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科学性。 2.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存在,不仅干预了国家经济政策,同时也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在以往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下,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分析,明确在此体制发展形势下,信用是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做假账、偷税漏税等问题,尤其是贪污现象较为严重。上述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忽视了会计的重要作用,由此影响到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监守自盗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相对普遍。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通常存在监守自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数据收集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膨胀,过度关注金钱利益,在一定程度丧失了基本的会计法治观念。在金钱利益的熏陶下,会计从业的职业道德丧失,存在财务数据故意伪造、隐匿或是损坏等现象,尤其是部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职能的便利,挪用公款,最终造成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损失。由此能够看出,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监守自盗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水平。 2.弄虚作假 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不仅存在监守自盗的现象,同时也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弄虚作假遇监守自盗的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由于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能力不足。弄虚作假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审计业务开展中,缺乏对审计业务的独立客观评价,忽视了职业道德准则在此项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不科学、不合理的审计报告,与财务会计作假行为基本相同。此外,部分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存在故意编造数据现象,发现错误财务数据并不指明的现象,根据错误数据做出虚假报告的现象等。上述弄虚作假现象的存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 三、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探讨 1.缺乏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 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分析,明确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会计法律法规相对缺乏。根据对会计法律环境的掌握,了解到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为《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等。现阶段以会计为主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其法制环境相对较差。同时,虽然当前有部分法律以会计为主,但是其所出台的法律之间缺乏协调性,部分法律中并未对会计行为和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发生后,存在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此外,会计法律法规中也并未针对会计行为,制定出相应的惩处方案,惩处执行力度不足。由此可见,会计法律法规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职业道德问题,限制了企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2.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 在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发展进程中,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对于其职业道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三方面。其一,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部分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为非专业毕业生,对财务相关内容和工作的了解程度较低,无法单独完成相应的财务工作。其二,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受学历和见识的影响,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拜金主义较为明显,缺乏对会计行为的法律关注。其三,会计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未针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水准,对其实施系统正规的培训,导致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不足,缺乏对工作的具体认识,由此限制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四、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改善措施研究 1.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 根据当前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法律原因,应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一方面,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企业会计的发展现状,以及现有的会计相关法律条款,制定与会计工作相符合的会计条款。包括《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从不同程度上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中的条款内容。对现有和新出台的会计法律法规内容加以分析,明确其内容的完善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加强对会计职业道德现有法律的分析,探讨相关法律中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规定。在了解相应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会计行为和责任等相关问题,明确具体的职能和责任,将责任分配到个人,从而避免出现会计行为推诿责任的现象。此外,要针对会计法律法规,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惩处机制,以此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惩处力度。 2.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培养 针对当前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现状,应从不同方面实现对会计人员的综合培养。第一,应充分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学历水平的关注。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聘用的重视,在聘用时,应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关注会计从业人员应聘者的学历、经验等。通过笔试、面试和实际考察的方式,实现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了解。其二,应充分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条幅、公告说是群公示的方式,向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讲会计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的关注。第三,应充分加强对在岗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针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水准,对其实施系统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明确会计具体工作,由此提高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五、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日益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在此新的发展环境下,会计人员逐渐成为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某种角度而言,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和资金数据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部分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从监守自盗和弄虚作假方面,展开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分析。同时从会计法律法规和人员综合能力方面,展开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并从上述指标角度出发,重点研究解决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措施。期望通过本文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日后提升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 作者:许乐鑫 单位:武汉大学财务部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会计信息化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出现,而会计信息化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电子记账的模式逐渐取代了手工记账,会计工作的应用环境由此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会计信息化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要求也会更加严格。本文主要以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综合各方面案例,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国内外现状差异、相比传统会计环境对职业道德的约束差异、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一些体会及结论。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道德;传统会计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日渐广泛。从会计行业来说,会计信息化逐渐取代传统会计,记账方式及信息共享的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挑战,由此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 二、会计信息化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含义 1.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具体的会计理论发展的,它所利用的计算机技术自动计算数据功能、自动汇总数据功能、自动存储数据功能等都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或者可以说它们就是会计信息化的前身。此外,会计信息化还利用了网络技术扩大其内涵,使其不仅局限于简单的数据处理。网络技术特有的共享性以及它所连带的一系列特殊性能带动了企业财务信息固有的孤立和滞后,积极的将企业中的业务、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信息融为一体。电算化属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要学科,笼统来说,会计电算化是在原本的手工记账模式中发展起来的,主要用计算机技术将会计信息输入电脑,从而由此实现了会计工作的快速与便捷。而会计信息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可以说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发展,它像一张网,将会计电算化的信息所存在的不及时、静态、孤立等缺点加以弥补,由此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会计环境。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科学,它将会计理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主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把企业中各方面的财务信息包括各类物流管理信息和人力资源信息等充分收集,并且将这些信息充分加工运用以实现资源共享。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会计信息化有益于企业管理,它所符合的主要是管理者的需求。它将企业的各类信息整合加工,然后按照管理者的需求实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化在传统会计核算职能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它将会计原有的控制和决策加以强化。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计信息化的出现符合历史的发展,也具有其必然性。2.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而言,主要是在会计的工作中逐步形成的,用以衡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活动所产生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时从会计人员的职业认知角度产生并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不仅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的行为底线,也是他们的会计行为对社会所承担道德责任以及所要尽的道德义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被具体要求。所有的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都应该保持着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热爱这份工作,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好好学习、努力钻研,完善自己的各方面会计业务知识,让自己的技能符合岗位要求。另外,会计人员需要在熟知会计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严于律己,约束自己的会计行为,使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被限定在法律规范之内,另一方面要“严以待人”,即在约束自己的同时也要严格监督他人,广泛宣传相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会计制度等。由于会计人员接触到的是公司的财务信息,这样的工作职能相当敏感,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时保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并且要义务的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能向法律规定的其他人透露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在进入一个单位工作时应当熟悉该单位的内部运作以及生产经营状况等,积极运用自身的知识为单位提供有益于内部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服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对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加强与改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与领导,并且将相关的政策加以贯彻和实施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起到重大作用的机构与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由此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都能够落到实处。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发展的国内外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和英国的市场经济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比较领先,所以他们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上有着独特的见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都表现出了以英美为基础的延伸与发展。其中,美国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开始较早,他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主要有政府加以干涉与监管,而当地的注册会计师只负责相关资格的认定或者标准的制定等。美国将会计师划分为不同领域并且针对领域划分职业道德规范,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相当的全面。在这样的划分下形成了包括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经理、内部审计师甚至会计教师在内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美国的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指出,会计人员在熟知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保持客观正直的工作态度,积极关注公众利益。美国的会计人员所体现出来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都相当高。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于1983年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准则》提出管理会计师应该同时具有工作能力、保密、正直和客观的职业道德。甚至要求管理会计师在于企业管理当局发生道德冲突时,他们有必要辞职以维护其职业道德。美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管理都归结于美国的那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相对规范的外部环境。而英国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可以看出当地的注册会计师的自律度非常高,主要靠各大会计职业团体来制定,很少由政府干涉。英国的各大审计委员会和会计职业团体都有其各自的职业道德准则,而准则内容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相同。英国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中比较注重真实公允、客观公正、职业能力和保密性等方面。同样的,英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也有着和美国相类似的职业道德要求。英国会计人员的底线是真实和公允,随着欧盟第四号指令的出台,这两项原则亦被成员国纳入各国法律,由此各成员国的会计人员也受这两项准则的约束。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中国香港会计师公会为例,我国香港会计师公会的《职业道德指南》主要针对会员所负的责任,提出正直、客观等职业行为。同时还对部分具体的会计行为做出详细阐述,当然,最具体的还算是最后一部分的指南,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存在道德观念淡薄、道德体系不规范、以及行业环境混乱等问题。 四、会计信息化环境与传统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约束差异 现代的会计模式基本都是由传统会计发展而来的。传统会计主要依靠手工会计利用纸张、笔墨、算盘等进行手工的计算、整理、核对、分类、登记、制表等会计工作。因此,在这些繁复并且机械的会计步骤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相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有一定的差异:1.知识储备需求差异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日常的会计业务,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传统的会计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手工记账方法,而会计信息化需要会计人员多方面掌握计算机技术,从基础知识的角度来说,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有了某种程度的提高。2.信息泄露难易程度差异从信息共享的角度来说,会计信息化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它将传统会计的各项会计信息都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也就是说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信息都会被输入进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由此而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但是会计信息化是依靠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的,这样的信息就不是封闭的,如果某个部门需要抽调数据,在取得授权以后,这些信息就可以通过网络从系统中被直接抽调。传统会计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主要侧重于会计人员的义务保守秘密,而由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力度,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难度更大。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采取更强力的措施来防止重要的财务信息泄露。3.数据输入繁琐程度差异传统会计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在手工记账汇总数据以后才能得到最后的会计数据,这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比较高。一方面手工记账的工作量比较大,另一方面这样纯手工的记账统计方式更容易出现错误或者失误,每一个小错误都会导致最终数据的差异。所以,会计信息化环境中,计算机技术的加入有效的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各类科目名称的自动选择以及最终数据的自动统计汇总都有利于避免差异的产生。从这方面来说,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显得更加便捷、利索。4.信息披露即时性差异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共享信息的智能系统,它会把会计信息及时披露给利益相关者。传统会计的手工核算由于会计人员工作量很大,所以会计信息的提供基本会依靠每年的会计报表,这样的会计信息基本都是事后披露,利益相关者们很难根据这样的过期信息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因此,通过这样的渠道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及时披露让利益相关者能及时根据会计信息进行有利的预测和估计,同时也可以实现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以由此得到很大的提升。 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环境的形成,与传统会计相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中国政府的重视下,通过会计制度建设以及执业人员培训等,在原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的基础上更加严格要求,使其能够良好的贴合会计信息化的新环境。因此,不管是传统会计还是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都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同时也要严格遵守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做到不屈从、不迎合。会计信息化环境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新背景,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和普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爱岗敬业意识缺乏会计信息化环境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开放的网络环境,然而部分会计人员缺少爱岗敬业的意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享。为此,会计信息的传递与传统会计相比将途经从纸张转移到了计算机,而会计信息共享也是公司生产业务的信息共享,会计不再是传统会计时期的记账工具。然而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仍然处于一个很不成熟的状态,没有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提升。他们没有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与目前职位相匹配的其他能力的提升。他们没有认识到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他们的服务对象早已经从单位或者公司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利益相关者。2.职业底线难以防守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依然有很多会计人员违背准则,在面对经济利益的时候守不住底线。从传统会计到会计信息化,一直会有不少会计人员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不能坚持准则。在面对教唆、威胁、甚至是金钱诱惑的时候,部分会计人员会忘记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等加以粉饰,弄虚作假。很多人为此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信息化环境下,大部分的会计工作需要在计算机软件上完成,这样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相比之前的传统环境很容易导致信息的泄露,部分会计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不到保护好会计软件的职责以及保守秘密的义务。3.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信息化环境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会计人员仍然保持着在传统环境下的会计技能与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人员也应当与时俱进的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其适应时代潮流。在信息化环境下,很多会计人员没有创新与学习意识,缺乏自我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也不知道要去学习与新时展相适应的计算机技术。这样会导致很多会计工作不能够很好的进行,也达不到预期中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任务。4.监督机制仍不健全由于信息化环境是相对于传统环境发展起来的,与之相匹配的监督机制还不是非常健全。之前提到了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为此会计信息在其他部门得到申请认可以后就可以被随意提取,同时会计信息也可以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及时披露给利益相关者。这虽然从该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利益相关者以及各部门对于会计工作的监督,但是相关过程中的信息流通却不能得到监督,很容易产生秘密泄露。 六、加强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采用的方法或措施 1.积极宣传爱岗敬业的意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以及后续教育,积极宣传爱岗敬业。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环境下的会计知识技能,而应该督促他们学习新的更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强计算机技术等辅助技能的培训。2.进一步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使其适应信息化环境传统环境中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约束会计人员道德、防止他们在会计工作中出现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提出了有效的措施。总体来说,会计人员不仅需要组织会计工作,也需要在组织过程中执行相应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化环境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守法,在必要的过程中严肃执法,在其本职的会计工作中不因个人利益而徇私枉法、弄虚作假,积极做到清正廉洁、诚实守信。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应当成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的宗旨和灵魂,一切从会计职业道德出发,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法律要求,并且能及时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真实、完整的决策依据。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必须符合会计真实客观的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信息的记录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所得出的会计数据应当如实反映会计对象的生产经营状况,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没有弄虚作假,对于不符合实际的会计数据要坚决加以纠正。另外,会计人员还需要做到诚实守信,除了出于相关法律要求、职业责任等方面的需求之外,不能以个人为单位未达到某种利益需要向其他人泄露该会计对象的会计信息。3.完善会计法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监督机制需要运用企业内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应该通过对确认、核算、分析、记账、报告等会计程序的审查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法规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关要求,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社会监督也可以从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机构入手,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也是熟知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企业或单位的会计人员以及会计业务的监督更能督促其符合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我国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上,还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对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建设的惩罚机制。对于违反纪律的会计人员应当严加惩罚,而对于遵纪守法、表现突出的会计人员要适当给予奖励。4.优化社会环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仅受其工作领域的影响,由于每个社会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避免不了会被社会所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不良因素所干扰。即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相当的标准,在经历社会这个大染缸以后,都免不了会受其影响。目前的社会环境中,虽然有很多三观端正的模范,但是依然会存在道德意识薄弱、个人利益第一的不良风气。创造美好和谐的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而是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及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放在社会环境中来说就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和修养的要求。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强调要提高职业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对会计行业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十分有利。当然,会计人员也不应该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条件和要求全部加诸于外界的社会环境上,而是应当从自身出发,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觉悟。只有这样才能在自身修养提高的同时,借助外部环境优异的东风,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由此赢得人们对于会计行业的信赖。 七、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未来发展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会计信息化环境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严肃认真,尽职尽责。虽然“八审八看”是传统环境下对会计人员审核凭证的时候的要求,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这些要求由于客观原因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改变,会计人员仍然需要按照当前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工作流程一丝不苟的工作。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时刻认识到自身的服务对象相比以前更加开放,增加了很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会计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及时为需要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和服务。另外,会计人员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先进手段,不仅仅局限于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与服务,更要提供精准的信息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管理决策中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需要熟悉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确保所提供的决策方案更加针对实际并且达到预期效果。会计人员提出的管理决策都是建立在充分掌握了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市场资源状况等信息的基础上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会计人员需要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法律法规,同时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培训,只有在自身能力达标的情况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分析企业的运营管理,这样的情况下所提出的管理决策才是真正有效的。从会计人员的个人角度来说,他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当从会计人员个人出发,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应该与时俱进,在端正的同时加以升华。在我国目前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公私分明,不贪不占。会计信息化环境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更加频繁的犯错机会,而共享的会计信息让会计人员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社会的发展让金钱更加具有其价值,在这样的条件下,会计人员的严于律己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会计人员需要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不断学习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法律法规的新内容,并且正确使用法律赋予的职业权利。同时在必要的时候履行会计人员的义务。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做到实事求是,提出客观公正的职业判断。信息化环境要求会计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充分了解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了解会计对象的生产经营状况,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由于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众多的经济利益也会牵涉其中,会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独立性,坚持自己客观的立场,在不弄虚作假的同时也要及时有效的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 作者:吉欣悦 单位: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商学院会计金融系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尤其要注重对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因为它关乎到了整个单位的机密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原则要求,并进一步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道德建设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会计;行政;事业单位;职业道德;优化策略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原则要求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拥有责任感,这对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大有裨益。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主要包括了:爱岗敬业,要会计人员能够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可以适应工作需求;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的规章制度,并且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地宣传;依法办事,会计根据会计法律和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真是和完整性;公正客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业务时,应当病症实事求是的态度;搞好服务工作,会计人员需要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以及业务管理的有关情况。最重要的一点,即会计人员应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得私自地向外界透露本单位的信息。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严格落实审计监督工作 事业单位的职能、性质都决定了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上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经历,但是任何时候,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讲究效率。当下,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有了企业的性质,但是和企业的运行方式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经营活动。财务监督工作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遏制一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行为,及时地发现职业活动当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和偏差,督促财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以情分的大小来管理他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堵塞财务管理当中的各项漏洞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真正地形成以制度约束人,让工作人员可以相互监督,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鼓励财务人员自觉遵守纪律,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走形式主义的道路。审计监督的工作作用就是要发现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有力的批评与教育,并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在对行业的管理上,采用双重组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本单位的经济管理效率,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自身健康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将职业道德建设摆在第一位。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事自己的工作,就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除此之外,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也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学习技能,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更新自身的工作结构与方法,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和每个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都密切相关,实现对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可以熟练地掌握自身的本质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方式方法操作。最重要的一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保密意识,坚决杜绝因一己之私而泄露企业的财务秘密,坚持良好的原则,从而真正地走向合格的服务型工作人员。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做好自身的工作职责。 (三)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在《会计法》中存在着明确的规定,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恪尽职守、拥有正确的原则,对于一些精神可嘉的会计人员要做出物质上的奖励。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积极地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对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基于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鼓励他们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让职业道德和会计评优工作相融合,产生良好的激励效应,使得财务会计人员在追求成绩和职称的同时,也会关注自身的职业道德形象,改进自身的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的水平。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人事考核制度,真正地做到依法办事。财务管理部门要实现对项目成本、收入等问题的进一步管理。财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权责制度,结合具体的项目工作量确定工作成本,根据实际的收入管理区分析,确保工程项目在财务方面科学、合理、准确。不仅如此,财务部门也要做好精细化核算,实现对项目工作人员的精细化考核,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将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绩效挂钩。 三、结语 总的来说,会计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为其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当下的会计行业存在的失真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为了进一步稳定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将会计行业存在的问题已经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无疑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真正地实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达标,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必要的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作为政府宏观决策的依据,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决策者开始重视会计信息。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高低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如果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信息质量;主要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欲望的膨胀和职业犯罪率的上升,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道德问题。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从业人员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的道德,不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有利于贯彻执行我国的财经法规制度和维护我国的经济秩序。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通过良好的职业品质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其职业活动内必须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它不但体现了会计的职业特征,还能够调整会计的职业关系。它包括了会计职业与会计从业人员、其他职业以及会计从业人员和所服务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从狭义上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仅仅指会计从业人员个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要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不仅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形式,还是会计行为规范的基础,与此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还可以充分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以及帮助会计从业者素质的提高。 二、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必要性 第一,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要求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作为政府宏观调控、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与否,关系着能否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会计从业者,如果要成为德才兼具的管理者与理财着,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的两大核心任务。会计管理和会计信息则恰恰是这两大任务所必需的。但是,由于受到某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影响,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以及在许多领域与环节出现造假的问题。第三,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要求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从业人员也在不断面临着外界的各种利益诱惑,加上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吸气的影响,在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中,出现了贪污、奢侈浪费、弄虚造假等不良现象,对会计良好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会计行业如果要想让社会改变对其看法,会计从业人员唯有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因此,如果要想会计信息质量得到切实提高,亟需增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三、增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首先,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会计作为一种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单位是货币,在核算和监督时需要采用专门的方法。会计人员作为这种管理活动的管理者,需要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专业教育使会计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及时更新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完成,而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则可以通过社会教育来完成。目前,会计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再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其业务素质得到提高,但仅仅依靠这种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会计从业人员走出去,通过参观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来开拓其视野,自觉加强职业道德的素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对会计行业的规范,除了运用道德约束之外,还需要法律对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如果要想把全部道德规范全部法律化是完全不可能的,原因在于把道德规范全部法律化之后所需的执法成本是任何国家财力都无法承担起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的不断进步,那些基本和重要的道德规范需要国家尽可能地将其法律化,从而使会计职业道德法律法国体系得到完善。与此同时,国家还需要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要严厉惩处那些不遵循行业规则、失信的企业或个人,对于那些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要让其马上退市,并且取缔参与造假的中介结构,对涉及造假的相关会计人员的资格证书予以吊销,禁止其再从事相关的职业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民事赔偿制度,为了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利益,使用者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对因相关人员造假对其造成的损失提起诉讼,要求得到合理的赔偿。再次,完善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由于我国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内容还不够全面,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因此,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十分有必要。如果要想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通过检查,对于那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严惩,除了取消其从业资质之外,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要对进行奖励。以反面案例为借鉴,以正面典型为标杆,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营造一种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良好氛围。最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系统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它是对各级会计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措施、方法进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内部控制体系,与会计业务相关的各个环节如会计记录、授权批准等可以通过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来自动防止错误、查找错误和纠正错误,进而实现遏制造假的目的。作为会计工作与会计从业人员生产出来的“产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能力息息相关。因而,只有不断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的建设,才能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作者:王秀芹 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反思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同时,会计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纵观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其职业道德水平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就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本文对当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做了分析,并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切实提升我国会计人员水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意义;建议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是对现代会计法律制度的补充 对会计这一职业而言,法律制度是对从业人员行为的约束,属于最低要求,而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人员高层次的要求,是对会计法律法规的补充,而且其具有法律法规无法达到的作用。例如,会计人员如果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行为,则属于会计法律制度约束的层面,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专业水平的提升等法律法规无权干涉,属于职业道德建设的层面。如果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服务意识以及专业素养,那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便得不到保障。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提升其专业水平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良好补充。 (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会计行为 在行为的产生过程中,动机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规律对于会计行为同样适用,会计人员的动机决定了其行为,动机的好坏与行为的优劣有直接影响。在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下,会计人员必须养成诚实、公正的优良品德,对会计人员具有引导与规范作用,能够促进会计人员形成优秀的职业习惯,并且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现代经济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而且也是现代会计人员素质与水平提升的要求。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会计工作对于管理者的决策、判断等提供着重要信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制定与提供者,其工作质量高低与其职业道德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够促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够帮助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工作者,对于其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三)能够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 对于会计职业而言,其目标在于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而所提供信息的质量与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准则的履行情况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制定与中操作不当,会计信息便会成为无效信息,不但不能实现会计目标,而且也会由于信息无效致使使用者作出错误决定,为企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够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从而有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对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一)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第一,对会计人员展开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典型案例增加真实性,使得枯燥抽象的说教转变为形象生动的案例教学,使会计人员能够对职业道德规范有感性的认识,提升教育质量;第二,加快信用档案的建立进程,涵盖企业、单位、中介以及会计人员,对于诚实守法者作出鼓励,对于不信用人员作出惩罚,加强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信仰与遵守;第三,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以及媒体的宣传作用,在社会范围内普及诚信思想,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营造诚实信用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监督力度 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而言,加强监督工作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需成立专业监督部门,实时掌握会计人员的工作状态,保证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对会计人员在财务处理方面的工作要严格审查,以便及时发现处理不当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纠正。如果发现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有不诚信行为,必需严肃处理,防止危害继续发展。让会计人员意识到信息真实性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其工作责任感。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尽管当前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相关的法律建设并不完善。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保障会计行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需对会计职业道德体系进行规范。充分研究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发展、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融入我国传统道德因素,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 (四)不断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建设有更明确的认知,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包含上岗前、上岗中以及上岗后教育这三个阶段。其中,上岗前教育主要是为即将工作的会计人员宣传有关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内容,确保他们能够对职业道德建设有正确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上岗中教育指的是会计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规范来约束自身行为,并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上岗后教育指的是要定期对会计人员展开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分析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员工时刻保持端正的思想。此外,为了增强教育的作用,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教育机制的管理,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进程。 三、结束语 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有着特殊意义,我们必须对会计工作提高重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为信息需求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作者:王子涵 单位:天和城实验中学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 摘要:作为专门培养应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在分析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五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在向社会提供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形成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的灵魂。会计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专门培养应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的受重视程度却不容乐观。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入手,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到: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体现了国家层面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无论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遍存在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的问题。经笔者对云南省8所知名度和生源率均比较好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调查(包括5所公办高职院校和3所民办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上仍以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操作技能培训作为重点,而会计职业道德在教材内容和日常教学中仍处于次要地位,普遍存在“课本上有多少则讲多少,没有则不讲”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出,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受到重视的原因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未受到重视的原因,本文认为应当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国家层面 1.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缺少实践体系的支撑,在引导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未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随着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的相继出台和实施,会计职业道德在法律层面得到不断完善,也为高职院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但由于国家有关部门未制定配套的实践体系支撑,相关的法规和准则规范与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没得到很好的衔接。如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举办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在比赛科目的设置上主要以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等技能性科目为主,而未设置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比赛科目。这就导致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在引导高职院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因未得到很好衔接而存在导向力不足的问题。2.考评机制缺乏全面性。目前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会计类证书成为评价会计专业学生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而这些证书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等,考试内容主要以考察会计专业知识为主,对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考察比重较低。这就导致学生潜意识中不自觉的将学习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学习。 (二)学校层面 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生源问题。随着学生数量的下降以及本科院校的扩招,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较大的压力,抢生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为提高本校生源,各高职院校普遍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作为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宣传指标。为提高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各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均把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三)教师层面 一方面,从思想理念上,会计专业教师对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重视程度不足。在日常教学中,会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课本上有多少则讲多少,没有则不讲”的现象,教学方法也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致学生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太抽象、缺乏实用性;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经历了2007年—2009年招生规模快速扩大的时期,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中年轻教师占比较大,其中不少是毕业后就进入学校从事教学的。这些会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未深刻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四)学生层面 会计专业作为一个热门专业,近年来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能够顺利就业,在校学生普遍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考证和专业技能学习上;同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明星的各种绯闻炒作”,无不在一次次的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这些都导致学生从潜意识里轻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三、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丰富实践体系,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1.国家有关部门应当丰富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实践体系,使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与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间能够得到更好的衔接。如国家教育部门可以在组织举办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中,设置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比赛科目,或者组织举办会计职业道德辩论大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增强对高职院校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导向力。2.国家应建立全面的考评机制。一方面国家可以考虑逐步为会计从业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另一方面,对于会计专业职称证书的授予,国家可以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环节主要考核专业知识,面试环节则主要用来评价申请者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两者均合格后方可授予会计职称证书。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意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育理念 1.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相关要求可看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单纯的为社会培养只懂技能的专业性人才,而应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纠正为提高学校生源,以就业为导向,片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错误做法,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育理念,切实担当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2.高职院校及会计专业教师应转变过时的教育理念,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课程体系方面,进一步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必修课程,系统地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信念;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要求在专业课教学中不能仅仅讲授专业知识,而应将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期末考核方面,进一步提高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目前占总成绩的比重一般为20%,建议提高到40%~50%),平时考核除了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外作业等考核以外,还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如:诚信、纪律意识等)进行考核。 (三)营造崇尚诚信的校园风气 高职院校应重视崇尚诚信的校风建设,通过营造崇尚诚信的校园风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崇尚诚信的校园风气:(1)加强考风建设。学校可以尝试采用“无人监考”的方式,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监考,自己即是监考官又是考生,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成绩固然重要,但诚实守信更是做人的根本;(2)学校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个人诚信积分档案,设定最低标准,并与学生的档案及毕业证挂钩;(3)标语宣传,实现潜移默化教育。可以在校园、教室等场所悬挂崇尚诚信的标语;(4)宣誓教育。在会计专业学生入学和毕业时,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宣誓,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建立会计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 当前高职院校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实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相应培训,以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经验,对会计职业道德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如通过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分批派遣会计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或“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短期进修。 (五)创新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教师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学时应积极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一改过去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古板枯燥的现象。通过教师设定项目案例,学生采取小组讨论、分组辩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总之,高职院校开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改变当前的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上述对策是笔者在会计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王敏 单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高职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 摘要:近年来会计犯罪现象屡屡出现,并呈现出学历高、年龄低的趋势,原因之一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因此,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重视会计实务技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授课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空洞,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专业课程;开创教学新思路,完善教学方法;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加强职业道德考评。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大批的会计专业人才,有许多学生毕业之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会计犯罪、违规事件也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多数进入到中小企业工作,而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正常运作,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技能和职业操守,为企业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一、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案例一:“王某,23岁,会计专业专科毕业后到某市某国债服务部工作,担任柜台出纳兼任金库保管员。任职期间多次从金库偷取出国库券用于炒股,截至案发,王某共贪污国库券94.03万元,折合人民币118.51万元。案发后,当地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王某迫于各种压力投案自首,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案例分析:案例二:“陈某,22岁,利用其担任广州市番禺区某电子厂财务会计,负责该厂员工工资计算和发放的职务之便,每月在工资表格合计栏上,加大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的金额。两年期间,陈某加大工资额共计人民币78万元转入账户并占为己有。陈某被判处犯职务侵占罪,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没收财产2万元。”案例三:“刘某,29岁,担任某公司出纳职务。陈某喜欢奢侈消费,但收入不高,她便将犯罪的手伸向了公司的财务上。陈某的异常引起了公司怀疑,公司悄悄安排人查账,发现她挪用了公款44万元。江北区检察院指控,其中19万余元,是她用作废的支票存根记账的手段非法侵占,另外20余万元是她直接挪用的。”③ 2.分析总结。从上述三个案例可以看出,犯罪人员特点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毕业不久,刚找到工作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除了自身问题之外,也说明大部分的高校缺乏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仅掌握了会计的专业技能,对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没有清楚的认识。以至于刚刚步入社会,经不住外界诱惑,道德防线不堪一击,最终走上犯罪之路。面对当前会计犯罪出现学历高、年龄低的趋势,高职院校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是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会计实务技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虽然高职教育不断地改革创新,但基本都是围绕着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兴起的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使得高职院校更加坚定走技能教育路线。学校重点传授的是会计记账的方法与电算化操作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对大赛成绩也非常重视。与之相比,高职院校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重视程度相差甚远。一名真正合格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求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作为标准要求自己。 2.授课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中,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仅有一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简称《财经法规》)。虽然该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专业必修课,但由于本课程涉及法律条款的内容比较多,教师感觉比较难讲,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较为陈旧的灌输式教学。由于课堂上讲授的是比较枯燥且理论性很强的法律条文,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生动的案例,再加上学生没有机会去企业亲身体验,无法真正理解会计职业的意义。这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法律条文,课程内容枯燥,难以记忆,仅仅为了考试背诵,缺乏学习积极性。 3.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空洞,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高职院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更多的是在讲授空洞的法律条款。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除了在《财经法规》这门课上讲授法律条款,就是教师在专业课上寥寥几句,蜻蜓点水一样地提一下“职业道德”。对于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修养,要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操守,如何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荣誉感等,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这类问题。④在考核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由于没有完善的考评体系,学校无法将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这导致会计专业的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学生因为职业道德无需与成绩挂钩,更加认识不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其不予重视。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专业课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要侧重职业技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适应能力,也要注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应该将与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规范和品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时刻不忘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积极贯彻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也更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专业道德教育课程上,应该贯穿整个财会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例如: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坚持原则,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学生热爱会计职业;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开源节流,讲求效益,保守秘密。在《经济法》和《税法》课程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清楚法律条款,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2.开创教学新思路,完善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互动、开放的方式将职业道德知识贯穿课堂,把抽象的条例条文形象生动地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消化,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不定期地去搜集会计违规违法案例,将案例贯穿于授课过程中,在讲授案例时,可以让学分组讨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讲座教学是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特色教学方式之一。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会计实务界资深专家、专业人士对学生讲授会计实务,通过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进行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讲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以此达到自警自省的目标。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相关法律人士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来校进行《会计职场舞弊案》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职务廉洁警示教育。此外,增强与企业间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校外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会计职能、企业内部会计业务流程等相关事项,在实践中提高会计实操技能,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真正理解会计人员担负的责任和意义。 3.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加强职业道德考评。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遵循教学规律,要主次分明,有侧重点,不可盲目地一把抓。因此,需要对会计职业道德内涵逐一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更有效地发挥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发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提高技能”、“坚持准则”、“诚实守信”三个方面。⑤其它内容由于受学校教育的限制相对要弱一点。作为教育主体,应该将“诚实信用”的教育列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此外,应该在学生考评体系中加入职业道德素养内容。可以追踪学生各个阶段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通过学生日常的一些表象,进行评价考核。如对学生抄袭作业、迟到早退、旷课、课堂表现、考试作弊等与职业道德相关行为进行考核,综合评价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签写“考试诚信承诺书”,模拟无人监考方式来测试和锻炼学生的坚持准则、诚信、公平公正等方面的意识。 作者:郭悦超 单位:山西青年职业学院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 摘要: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职业道德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及道德底线。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层出不穷,会计职业道德也随之呈现出不断滑坡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入手,剖析会计职业道德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 在本文当中提到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活动当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计人员的个人品德作为基础,一方面能够协调会计活动当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又因为会计行业的独特性质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现如今,我国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主要是从道德示范的角度来进行,但这种研究却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同时也并没有对会计行业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结合自己的多年现状研究,将会计作为抓手,针对会计行业的特征,对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行业当中的人员道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实际的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 1.案例分析 2016年7月3日,一度撑起慈溪外贸半边天的慈溪进出口公司宣布倒闭,其原因起源于其旗下的恒源职业资金链断裂。据知情人透露,悦城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由悦城1号和9号组成,两地成交价总价为31.3亿元,创下慈溪文化商务区内土地出让的天价,投入巨资开发,这个项目光是利息就是一个巨额数字,恒源职业资不抵债导致资金链断裂,财务萎缩,层层传导,这意味着恒源职业一旦倒闭的话,慈溪进出口贸易公司也是岌岌可危。从实际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投资错误,预算失败是大多数高管人员认为此次中小企业倒闭的必然因素,许多财会人员则表示危机来临之前已经嗅到了“寒潮”气息,部分财会人员则表示自己能力不足经验不够丰富而没有做出准确的财务预算和防范措施,部分会计人员声称公司的获利和损失是老板和高管的事情,本着“枪打出头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他们选择闭口不言,大隐隐于市。还有部分会计人员则不顾法律法规违背职业道德,私相授受趁机获利。而底层工作人员则表示公司不断推迟发放工资时,他们才感受到危机意识,并表示深深的无奈,同时对老板拖欠员工工资甚至携款潜逃的行为进行深深的斥责。由此可见财务漏洞,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此次案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现象。 2.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透明度较低,加上中小企业有着较大的经营状况变化,这就使得企业以及自身的会计业务充满了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这同时也会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上出现一种不稳定的情况。具体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表现方面:(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方面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会计人员在遇到自己的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发生冲突之后,一些会计人员难以遵照道德良知,做出会计造假、作弊等行为,于是,出现了所谓的萝卜章,假公文,伪合同等掩盖报表,虚增利润的行为。甚至为了利益没有底线的参与到违法活动当中,为其出谋划策,从中谋取自身利益。一些单位的负责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无视法律法规,强行收益会计人员对数据进行篡改,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经受不住压力,放弃了坚持的准则,做出了有悖于会计道德的行为,最终走上违法的道路。“诚信危机”亦是会计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特征。“诚信”是企业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基本,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讲,也是职业准则的基石,会计职业道德的树立与坚守,能够有效的保证诚信度的提升以及公信力的加强。然而,现今社会许多会计从行者为了集中资金,保证现金流通最大化,甚至违背合同约定,推迟应当交付的往来款项,在会计界也就流行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债主最大”的潜规则,这在严重影响公司正常贸易的同时也,在消耗着公司信誉,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危机时,出现连锁反应,许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2)“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方面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对于会计讲也同样如此,由于受到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选择无视法律法规,并最终走上了违法的道路。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一己私欲,利用自己的职位以身试法,通过对会计资料的故意伪造、毁损,或者是贪污、挪用公款等来获得自身的利益。还有一些人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些行为,都反应了会计人员的错误思想。(3)“坚守原则,提高技能”方面问题。现如今,在许多高校当中,由于教学工作者一味追求训练学生专业技能,而忽视会计道德以及相关会计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选修课,或者讲师不进行深入讲解,读读大纲,一概而过,会计职业道德培育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缥缈而过。这样,使得许多会计学生进入社会后不懂得坚持原则,亦不知道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而社会上,由于大部分会计人员提高自身技能的意识浅薄,同时忙于工作,进而没有进行会计继续教育,替考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会计技能的提升止步不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逐渐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为了保住工作,一些会计人员不得不依赖制假造假而取悦老板。(4)“参与管理,强化服务”方面问题。会计学是管理学的一部分,参与管理,强化服务是会计人员的职责所在。我国中小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管理较为混乱,无疑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财务工作繁琐赘余,财务预算以及财务审批迟缓,财务工作漏洞大,工作效率低下。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制定相应的财务审批流程,使得财务各项审批条理清晰,步骤齐全,有据可依。同时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使得财务工作规范化透明化公开化,让财务不再是老板的私人小金库,而是与其他部门一样,是公司管理的一个流程,仅此而已。 二、我国中小企业产生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1.监管体制疏漏 现如今,我国正在不断加大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也推出了很多会计监管的法律。这些法律主要是针对监管的主体、重点等做出明确规定。尽管通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监管体制有了一定的出行,但在监管过程当中依然还有很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部门在管理过程当中各自为政,使得多种监管措施难以结合。一些部门甚至有矛盾的政策,这就会阻碍监管的效率。内审机构是代表国家形式内部审计职能的机构,但实际上内审机构的权利并不能有效的实施,其作用也难以履行。 2.利益的驱动,企业管理层利益冲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建设相比,精神文明则还远远落后,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要精神和经济“两手抓”,但在实际的行动当中,却往往用牺牲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来加强经济发展,在加上西方观念的影响,这就使得很多人在物欲面前失去了自我。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在资本主义当中学到了不择手段,却没有注意到西方企业是十分重视对员工德行修养的培养以及自我约束的。因此,很多企业当中的会计从业人员自然就会忽视道德,从私立的角度来谋求最大的利益,监守自盗则成为了其最好的选择。 3.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缺失 现如今,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主流思想是正确的,大部分的会计人员有着健康的思想状态,有着端正的职业态度,他们能够坚守职业操守和职业准则,但与此同时仍然会计人员的荣辱观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受到利益的诱惑时难以正确的拒绝,导致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 1.加强中小企业会计行业监督管理力度,严惩严治会计行业制假造假行为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会计行业社会监督力度,充分发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社会媒体舆论等监督作用。健全会计制度,近年来,我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在以往会计法律基础上,相继《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细则,但其中仍然还有一定的不足,对会计诚信惩罚力度不足,使得会计人员屡教不改。完善相关法案,加大处罚力度,能够进行会计从业人员。其次,确保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执法,坚持执法必严的原则,发挥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保护公众利益。最后,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促使会计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程序办事,从而约束会计人员的信用意识,企业要对自身的用人制度以及组织机构不断的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能够对会计人员的地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讲,会计人员在单位当中有更高的地位就越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与此同时,会计人员的选拔方式也会对会计人员的到道德起到影响的作用。 2.实行“高薪养廉”制度 会计人员的物质难以得到保障,是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当中出现会计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则更是如此,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常常会使得会计人员受到一定的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正确的认识到会计从业人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工资,并给予适当的福利待遇,利用“高薪养廉”的方式来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从业人员物质能够得到保障,受到的物质的诱惑就会变小,这也会促使其更加公平、公正的完成会计工作。 3.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提高企业会计职业应聘要求 会计德育教育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灌输,使得职业道德能够成为会计人员的思想,最终实现对自身的约束,遵守职业操守。会计人员需要主动学习职业道德的内容,强化职业建设,这是因为个人的水平会在实际工作当中得到表现,这也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努力,强化自身道德建设,按照该法律法规严格办事,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意识,并不断的接受后续教育,加强自身对于会计业务的学习,能够紧跟时代变化,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企业应提高会计行业的准入规则,除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外,还应当对其进行测试,增加面试笔试内容,通过面试笔试来部分了解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以及道德素养 4.建立监管机制,加强法规监管 《会计法》是针对会计职业制定的法律,《会计法》不仅对我国的会计职业人员自身道德素养提出了要求,也能够有效的维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会计从业人员在正常的工作过程当中,不会受到打击以及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也应当随之完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完善会计行业法律法规成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硬性要求。同时根据我国会计行业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会计行业管理经验,按照国际会计行业标准,我们应当设立相应的自我管制组织,自我管制的组织能够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把控,充分发挥枢纽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当中,行业、企业可以利用组织活动的举办来加强会计人员对自身职业道德的不断反思以及评价,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明辨是非,建立更好的职业道德。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除了要不断的加大执法力度,更要各方通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作者:张圣男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会计职业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会计工作是经济的基础,世界经济迅猛的发展,使会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真实与有效性对决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国家与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因此,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承载着广泛的社会责任。为了能够正确的引导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会计人员必须坚持以诚信为本,有原则有立场有信念,不为私利多动摇。但是,现在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会计人员,他们只为自己的私利着想,使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严重下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当年的三次会计诚信危机在我国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朱镕基总理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进一步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对会计道德失真的问题的极大关注,加强诚信教育,有效阻止会计失掉职业道德,已成为社会各界对会计人员的一项迫切要求。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及特点 1、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指则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社会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会计职业道德不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 (1)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个职业的规范,也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规范。会计法律制度只能对会计从法律层面上进行约束,有很多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是没有办法约束的,不宜对爱岗敬业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态度,职业技能水平有问题,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要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究做事讲道,以德服人,这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的补充作用非常重要。 (2)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有着鲜明的政治性目标。会计目标是:①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②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会计工作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经济目的,同时又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目标 (3)会计职业道德应具有廉洁无私美德,为公众服务,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会计工作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根本,人是需要互帮互助,互相服务的。会计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在工作中应该勤勤恳恳,不辞辛苦,淡泊财利,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努力。 (4)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性,是经济活动中的特殊职业。随着企业结构的不断进步,会计不仅仅为政府,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还有像投资人提供有效信息,帮助投资人选对发展方向。会计信息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与经济命运,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作为会计人员时时刻刻面对着挑战与诱惑,不仅要依法办事,还要搞好服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与危害 1、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原因 (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整。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程度是指形成和约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行为机制的完成程度。在我国的目前仅仅有适用于只有规范注册会计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但是没有适用于其他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的职业道德准则,只是零星的见与有关法规和制度中,会计的正常教育和继续教育也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内容,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2)社会环境。现在的社会,标示着多一分优势多一份就业机会。大多数人不再是为真正丰富自己的能力,而是为了生存方向的多元化选择一个技能。会计是一个看起来简单易上手的工作,所以成为了众多人的后备的生存选择,抱着侥幸的心理选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所以,在充满诱惑的现实工作中,暴露出职业道德缺失的尾巴。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意识占据主要思想,重利轻义的现象在社会上滋生蔓延 (3)会计从业的需要。会计隶属于一个团体,会计的经济来源,奖惩都依赖于此。当这个团体需要达到非真实的经济数据时,企业领导就会要求会计人员做出一些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甚至是法律法规的行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包装、美化”,如果会计人员拒绝,害怕打击报复。或者进行利诱,走上了同流合污的路。所以,一个团体的领导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会对业会计的道德水平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4)会计人员本身的道德意识薄弱。会计从业人员,大多数在从业之前都不会进行从业道德的培训,在社会中开始养成什么样的道德品质,都会带到工作之中。部分道德意识薄弱的工作人员将继续发展自己的坏品质。另外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薪资普遍较其他职业的低,由于道德意识薄弱,会出现“借用、挪用”的现象,最后无法补缺,酿成大错。 2、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 (1)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部分会计信息失真,小不追则大。会计信息层层递进,多个小部的决策错误,有可能造成大方向的错误,最后错失大好的发展的机会。 (2)危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还反映为损害企业利益为代价。为了追求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从而成为企业的蛀虫,不断侵蚀着企业的发展。另外会计信息的失真也无法令企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3)对会计人员自身伤害。会计工作是为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如果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企业损失,会计人员也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同企业管理者一同制作假账,蒙骗相关审计部门,一经查出也是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将造成偷鸡不成蚀把米,将自己的前途葬送。 三、改善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方法 1、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应不同会计职业,制定不同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让各行业的会计人员有据可查,有理可说。同时企业可以企业现状为根本,以国家为限,制定一些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企业道德规范。 2、会计人员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前辈在教授后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后辈的职业道德培养,从开始接触会计知识开始培养,专业知识与道德素养齐发展,养成一个良好的会计职业习惯。在校学生,生活在象牙塔当中,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学习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以道德败坏的职业例子为警示,从学习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每个会计从业人员入职前可以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把会计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份工作需要,考核通过可入职工作。在工作期间机关团体根据自己的现状,安排在职人员培训的机会。 4、强化企业问责、奖惩制度。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制定奖惩问责制度,勤则加冕,无则鼓励。对有错误出现的从业人员追究其责任,实施惩罚。对待积极上进,工作效率与质量并存,一丝不苟的工作人员要实施奖励。用实际的行动证明好的道德水平会的到好的发展,反之,则需要责罚。 5、强化关键人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有一个高水平的道德素养,影响其下属。如果下属犯错将影响领导的业绩与评比。每一个部门,层层递增。让领导的责任和风险意识带动个人的责任和风险意识,最后带动企业蓬勃发展。 6、自我提高道德水平,严于律已。 我们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说明一个人的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只有自己下定决定,才能将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多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人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监督所有会计人员对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节操教育,使之能够不畏强权,抵制诱惑,诚信为本、尽职尽责;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不道德行为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定期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的规范化、法制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雷秀慧 单位:北京银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浅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析 论文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我国有关会计法规的明文规定。本文借鉴海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经验,分析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提出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为了适应新形势,会计人员以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显得十分必要。2006年,财政部颁发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首次明确了会计人员每年接受面授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小时;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人员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将各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列入《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会计从业资格情况检查的内容。但是,在实践中,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海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经验 英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职业团体的重要活动在英国,会计师团体纷纷设立了考试制度,职业继续教育亦成为英国会计师职业团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合格的会计师通过法令强制登记的制度被会计师团体领导人视为最有力的保护措施。因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低水平的会计师,限制从业人数,最重要的是这种办法能最好地保护公众的利益。以欧洲最大的会计行业组织icaew为例,该组织的所有会员,不论其所做工作是否获取收入,均需按规定要求完成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制度没有强制学时要求,而完全靠会员自觉保持自身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以具备满足自己角色和责任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门技术。每年所有的会员均被要求就其当年的继续教育情况做出声明。为保证会员的声明不流于形式,icaew将对会员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要求其提供与声明内容相对应的继续教育学习记录。抽查对象主要集中于知识更新频率较高的“风险人群”,如担任理事会职位的会员、会计公司的合伙人或负责人等。 美国:以把握培训需求推进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美国会计人员职业培训方式分为五种:课堂培训、在岗培训、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和自学课程。目前在美国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是:在课前将课程知识部分借助于网络系统传播给学员,课堂教育则主要是学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这种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的课堂教学方式。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项目,在美国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学位项目和非学位项目。学位项目主要来自于被政府权威组织或市场所认同的学位;非学位项目通常是指短期培训计划,包括定点培训项目和公开培训项目。定点培训项目来自于公司委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取决于所在公司对学员培训的要求;公开培训项目体现了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只有一流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一流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课程,在社会公众中才有可能产生广泛的认同性和号召力。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性化设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活动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的继续教育课程主要由多个专业委员会及个别专业关注小组、参加活动者提出建议,通过需求调查等方式收集会员所需的继续教育信息,然后由秘书处统筹安排各类课程。香港会计师公会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非常人性化且与实际工作挂钩。培训课程设计、上课时间安排、会员培训通知、培训学时提醒等都做得非常细致,力求使会员可以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及时接受继续教育。同时,还为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会员组织各类兴趣小组,以大小班交叉教学辅以交流会、研讨会等方式,为会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增加会员的学习兴趣,以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我国会计法规的明文规定。目前,人们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认识不足。不少人认为会计人员现有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靠会计人员自学也能解决问题,所以会计人员不能主动接受继续教育。除此之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较高的学习成本对部分会计人员形成压力很多民营企业所有者不愿意出资让会计人员带薪参加培训。如果会计人员想接受继续教育,只能自费;民营企业基本不提供培训时间保证,如果会计人员要参加继续教育,只能请假,接受扣工资的处理。所以,对于民营企业会计人员来说,参加继续教育要花费较高的学习成本,这使部分会计人员不愿参加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层次单一,涉及面窄一般由省级会计管理部门出台一个指导性文件规范继续教育的内容,各地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培训课程及内容。由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了24小时的学时,各地每年确定的课程不过二三项,相对处于不同行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参训人员而言,内容显得单一,指导性不强,造成一些培训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给培训组织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会计继续教育中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教育相对来说比较重视,而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内容则较少。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国家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且两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完成。实践中却很难操作 :(1)自学形式的时间量化很难掌握与判断,缺乏可操作性;(2)继续教育往往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由教师集中讲解,学生缺乏交流沟通,并且常常是几天连续上课,讲课效果和听课效果大受影响。 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不够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有些培训机构受经济利益驱使,对培训内容避重就轻,随意降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标准,甚至还存在“只收钱盖章,不参加培训”的现象。国家对于承担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任务的人员条件作了详细规定,但在执行时,多数培训单位为了节约开支,聘请了一些只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不符合继续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此外,有些培训机构只强调教学人员的专业职称或行政级别,忽略了教学经历和经验。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策及建议 改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理念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一个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财产安全乃至国家税收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也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廉洁奉公,能在熟练掌握业务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成立会计继续教育管理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负责认可培训机构、定期检查集中培训课程、监察网上课程等工作。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为每位会员制作ic卡。当会计人员参加被认可的集中培训时,可以直接刷卡,专门委员会的电脑主机会自动记录。采用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可以传真、邮寄或进入会计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主页界面进行申报,会员可以随时进入会计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网页进行查询。每年的一定时间,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对参加继续教育学时不足的会计人员进行提醒,并发出书面通知。 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育方式的选择方面,充分考虑受训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实用性,也是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方式分为集中培训、自学、撰写专业论文等方式。集中培训主要是国家财政部认可的培训班或研讨会。自学方式包括阅读指定的行业杂志,以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提交学习心得来完成继续教育;初级资格考试合格或通过中级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部分课程,也可以视同完成当年的继续教育。会计人员可通过撰写专业论文完成继续教育,专业论文指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论文。 不断丰富继续教育内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培训内容安排方面,既要考虑把会计专用知识介绍给广大的会计人员,又要适时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宣传诚信的会计理念,做到学以致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应通过需求调查等方式收集会计人员所需继续教育信息,然后统筹安排各类课程。培训内容大致分为职业道德、制度、会计、审计、税务、咨询等。在继续教育内容选择上,还要充分考虑会计的具体工作差异、会计人员层次差异和行业差异,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应设定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从培训中真正受益。要改进培训方式,实行网络培训。网络培训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便于反复学习、异地学习,也可大大节省会计管理机构的费用,其学员信息、学习进度、测试成绩等都可以动态掌握,方便准确。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初探 摘要: 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是非执业会员保持和提高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其特点及现状基础上,从教育机制、培训经费、组织管理三个方面,研究提出改进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现状;建议 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是非执业会员保持和提高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11月23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专门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会协[2010]93号),明确提出:“非执业会员通过继续教育而保持和提升持续胜任能力,是保持其会员资格的必要组成部分。”[1]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按照该办法要求,组织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非执业会员的业务能力。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会计制度的全面规范,现有的培训模式渐渐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为此,本文拟从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特点及其继续教育现状入手,研究提出了改进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的现状和特点 注册会计师作为对单位进行独立第三方社会审计的执行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与之相匹配的职业道德水准。按是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注册会计师分为执业会员和非执业会员,中注协对两者职业继续教育的管理截然不同。执业会员因为主要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审计案例接触较多,对审计准则、会计准则的把握较准。所以,除中注协规定的每年必备的执业会员封闭学习外,会计师事务所每年会组织额外的学习培训,大型事务所之间还会有技术交流的机会。这些举措,有效保持和提升了执业会员的执业能力,使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形成良性循环。非执业会员相对执业会员,是个尴尬的存在。他们有证书,却不“执业”。虽通过严格的考试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在事务所执业,缺少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实践。他们有素质,却无“用处”。他们所从事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相比简单许多;他们具有相对过硬的会计业务素质,却还要在单位通过职称评聘获得认可,常常“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有基础,却难“发展”。由于不执业,非执业会员的工资收入也与执业会员相差较大。再加上社会上大部分单位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了解不多,注册会计师证书还不如职称证书吃香,也极大地影响了非执业会员的职业积极性。另外,受所在行业局限性的影响,职业视野普遍不开阔,这也是影响他们执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中注协对非执业会员采取只缴纳年费的宽松管理办法,对他们的职业继续教育不作强制要求。培训往往满足于完成学时,培训的实际效果和质量难以全面保证。“业精于勤荒于嬉”,注册会计师作为含金量比较高的技术行业,是否执业直接影响其执业水平,后续教育管理方式上的差异,又加大了其执业能力上的差距。 二、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及现状 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作为执业会员预备队,要想保持随时能够转为执业会员的能力素质,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组织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趋于专业化、复杂化、国际化,机关、企事业单位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机会增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自我实现的需求出发,绝大多数非执业会员也希望保持和提高自身会计业务水平,使自身始终具备随时转为执业会员的能力和素质。此外,非执业会员的存在,也引起了注师管理部门的关注:执业会员和非执业会员只是单纯的证书区别吗?如何真正有效地发挥非执业会员作为注册会计师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暂行办法》对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方式、学时等虽然进行了规范,但就目前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落实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以互联网在线培训为主,主要开设一些理论课程,如政策法规解读等,学员完成协会认可的网络教育课程学时并通过相应的在线考核即可。这种培训模式的优势在于学员可在供选择的课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择课。它的弊端主要是理论性、法规性内容多,而实效性不足,许多课程信息更新不及时,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案例分析题涉及较少,师生也无法互动沟通,学员完全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容易产生枯燥感、被动感。学时的设计看似科学,实际上只要打开网络刷时间就可以轻松蒙混过关。课后的考核设计简单,基本上只涉及概念考核和简单的计算应用,与社会上对注册会计师的考核要求相差甚远。 2.重形式,缺实效 在进行网络在线继续教育的同时,注册会计师管理部门鼓励学员通过自学和专业工作等活动达到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这样的继续教育模式要么对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要么对学员的时间、能力要求较高。如:公开发表专业著作或论文、讲授专业课程等,对于大多数非执业会员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又如:在职或脱产学历教育、通过审计、会计相关资格考试等。以上述方式来推进继续教育,可操作性较难,非执业会员大都难以达到要求,往往容易流于形式。 3.重倡导,少规划 继续教育工作实行属地原则,由会员注册地地方协会全权负责。注协本身是一个民间组织,缺少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对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改进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以上因素导致非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总体上处于以倡导为主的层面,而未能真正将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纳入注师的整体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划之中。这样实际导致了非执业会员培训教育的不良循环,一方面会员花费了金钱,却无法从继续教育中获得足够的知识更新,紧跟上时代潮流的变化;另一方面注协花精力组织了培训,非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却未取得实际效果,对会员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意义不大,会员也无法从以后的职业经历中获得提升。此外,继续教育的培训费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费用基本上公费、自费和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三种形式[2]。执业会员每年上千元的培训费一般由会员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非执业会员的培训费则由会员自己解决(目前暂时免费),所在的单位大都不愿承担此项花费。为了减轻非执业会员的经济负担,两者的培训费相差较大,低成本也难以保证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三、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改进建议 非执业会员既然是注册会计师的后备队伍,就应当切实作为预备人员对待和管理。同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不仅仅是提高注会队伍整体业务水平,更能有效提高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非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抓实抓好: 1.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培训机制,有效解决当前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①积极改进网络培训模式。网络培训因其操作简单,学员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开展学习,已越来越成为非执业会员的主要继续教育方式。但目前的网络课程内容主要是以政策法规讲解为主,学员普遍是上班族,基本上是在电脑上自主学习,缺乏约束性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学员从心理上容易产生孤单感。笔者有过切身体会,一门网络课学时2-4小时,知识点高度浓缩,学员注意力也必须高度集中,否则稍不留神就错过重点讲解。一个知识点有时要重复听几次才能理解透彻,许多知识点缺少实践应用,时间一长又忘记了。为此,必须在网络培训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其一,要适当增加案例讲解比重,让培训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了解政策法规的应用发展及变化,既能加深学员的理解,又能弥补他们在执业见识上的硬伤。其二、要努力探索建立网络互动平台,让学员在线学习的同时,能与网络教育实施方开展互动,形成在线答疑、远程实务指导等具有实践性的互动教育培训模式。②充分利用好各级会计培训机构。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工作,目前主要采取由地方协会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代训模式。笔者所在的省注协委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代训,学员通过登录其远程教育培训网上自主学习。培训机构代训的优点是专业,所谓专业人办专业事,师资力量雄厚是它们最大的优势。缺点是因距离原因使得教学分离,学习效果只能通过考试分数量化,为了提高培训通过率,考核的要求较低(一般60分及格、三次考试机会)。其实,地方各级都有一些具有会计培训资质的机构,如果从国家层面将各级培训机构的教学场所、师资等适度整合,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克服地域因素,充分利用本地区培训机构的优势。如非执业会员建立地方师资库、打造示范课程、定期开展继续教育讲坛,将现场教学与网络培训有机结合。③积极引进事务所代训模式。借鉴医务工作者继续教育由大型或知名医院代训的成功经验[3],鼓励信誉度高、有影响力事务所承担非执业会员的实训业务,让非执业会员直接到会计、审计一线学习实践。正所谓“教学相长”,事务所在承担继续教育培训时,自然会加强对负责培训的师资的管理和培养,这无形中有利于事务所自身能力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了促进事务所代训和非执业会员的学习良性发展,还可对双方从制度机制上予以规范,逐步建立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④拓展多样化继续教育方式。当前的网络培训模式,其课程一般是事先录制好的,其信息滞后是难以避免的。例如:“营改增”政策2012年上海试点,2013年全国试行,2014年网络课程才推出详细解读。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考虑培训对象的普遍性需求,对于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则难以满足。而相当一部分非执业会员因工作需要,有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的愿望,往往愿意主动花费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继续教育并参与有关会计或审计业务实践,但常常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建议注协在丰富网上培训内容的同时,为有需求的会员提供个性化实训培训的机会,除了让事务所代训外,还可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观摩、交流、见习活动,让有培训需求和能力提升愿望的非执业会员走进企业、走进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直接见习、观摩一线执业会员实际操作业务,增长见闻、增加经验。另外,还可以利用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继续教育微信公众号,让非执业会员通过微信等媒介实现继续教育的交流,及时了解注会行业的发展变化,紧跟新形势的需要。 2.积极解决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经费投入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基础,而经费难保证已成为制约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要想解决培训经费的投入问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引入市场机制。①鼓励引导非执业会员所在单位分担部分培训经费。要鼓励和引导非执业会员所在的单位转变观念,把会员和财会人员两者的继续教育培训同等对待,并有机结合起来,适当的承担一定比例培训费用。2013年8月27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18号印发《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了财会人员参加注册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时可折算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时。通常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费用由所在单位解决,如果能将注师有关培训与财会人员培训结合,并视同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注协组织的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时可以冲抵财政部门组织的财务人员培训,那么单位自然愿意承担相应的培训费。这实际上也间接地节约了单位的费用,单位承担一定金额的培训费也就合乎情理了。②通过非执业会员的学习实践产生效益,冲抵部分培训经费。在引入事务所代训机制后,非执业会员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参加实训,自然要参与有关工作业务。因此,承担实训任务的单位可根据会员承担工作、提供劳动的情况,冲抵或减免有关费用。③非执业会员适当承担培训经费。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式,以及会员个人的培训需求,合理确定会员个人应当承担的培训费,应以不增加经济负担为前提。 3.切实加强对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 非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长期以来由注协来负责管理,虽然下发一些文件,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但总体来说是松散型的管理,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加强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①健全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服务体系。注协虽然是非官方,但其为会员提供的行业约束和管理服务却是实实在在的,对于非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如果只停在应付的层面,那么势必延续过去松散的状态。为此,应当将非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与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同等对待、同步考虑,加强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一方面,可以考虑以现有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为依托加强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有影响力的会员和事务所参与管理。②加强对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规划。从表现上看,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只与非执业会员个人的能力素质相关,但实际上每个非执业会员都在影响甚至左右着其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毋庸置疑,非执业会员的能力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广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各级注会管理部门应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层面,充分认识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将非执业会员纳入国家人才培训规划、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整体规划,使之朝着科学有序规范的方向健康发展。③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充分借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非执业会员能力素质培养的规律,积极建立符合非执业会员特点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让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的成果有确切的量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评价与使用结合的培训管理机制[4],避免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确保继续教育培训真正取得实效。 结束语 各级财务从业人员管理机构和组织都应站在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以非执业会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作者:彭晓晴 单位:湖北大学财务处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会计准则变革继续教育分析 摘要: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为目标,为使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和提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再教育、再培训。会计准则作为世界商业语言,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会计人员的执业环境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化,以提高会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在对会计准则新变革进行描述基础上,结合当前主流实证研究结果,并从会计准则变革的多角度出发,来分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受到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准则变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一、引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全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发展逐渐统一化。我国于2006年正式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会计准则变革,使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这意味着会计人员要学习更多的会计知识,更快掌握新的会计准则。为了会计人员更快地适应这一新形势,更好地理解新准则规定,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从不同视角来看会计准则变革,包括会计观念、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规范。对企业行为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比如会计行为、财务行为、业绩评价方面等等,较之前的会计准则都有重大变化。因此,从多视角分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变化,会使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变革内容的认知更加深刻。 二、会计观念变革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影响 新建立的会计准则体系不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更有意义的是更新了会计观念。具体来说,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转换为决策有用观,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观转换为公允价值观,收益确认从收入费用观转换为资产负债观。这些会计观念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而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一)受托责任观转为决策有用观 “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会计信息给财务报告使用者”,新会计准则将此作为会计目标,这样不仅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准确的经济决策,还能及时反映出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观的履行情况。在受托责任观下,企业管理层主要提供一些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反映了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而决策有用观下,企业管理层提供一些与信息使用者经营决策有关的信息,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我国的会计规范首次明确了决策有用观,这是会计观念的一种突破。 (二)历史成本观转为公允价值观 历史成本观是受托责任观的计量理论基础,公允价值观是决策有用观的计量理论基础,会计目标的转变决定了计量属性的转变,由以前的历史成本观转换为现在的公允价值观。相比历史成本观而言,公允价值观更能及时地反映相关价值变动的信息。 (三)收入费用观转为资产负债观 会计目标、计量属性和收益确认,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前两者的转变同样影响着会计收益确认的变化,逐步从收入费用观转换为资产负债观。从资产负债观来看,收益属于一种综合收益。一方面,为了显示收益来源的多样性,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兼顾企业日常与非日常活动的损益报告;另一方面,为了体现企业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兼顾已实现和未实现损益的报告。人们更加关注一个企业的综合收益,而不局限于传统的净利润。所以,会计人员提供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会计信息也要着眼于资产负债表,而非之前的利润表。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剧,无论是正在推动管理变革的企业管理层,还是拟定具体行动方案的执行人员,都迫切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能够迅速提供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专业支撑为制度创新和行动执行提供高效的财务配套方案,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针对现实需求的变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调整应首先着重于会计观念的变化。 三、会计程序变革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影响 会计具体规范直接受会计观念转变的影响,紧密结合我国现行的具体会计准则,从会计程序中的不同角度,包括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逐一进行分析会计继续教育是如何受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 (一)继续教育如何受会计确认规范变化的影响 1.确认资产要素的变化。 第一、对投资的分类进行修改,并且明确规定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适用范围。第二、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具体准则,并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单独提出规范,为投资性房地产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第三、针对特殊行业里的特有固定资产,规定在其初始确认时,应当考虑其预计弃置费用。第四、规定一些长期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其中包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 2.确认负债要素的变化。 第一、重新规范了职工薪酬的范围,提出在确认职工薪酬时,要着重体现成本补偿原则。第二、针对股份支付,提出具体准则,分别明确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第三、将公允价值计量引进到债务重组,将原来计入资本公积的差额改计入当期损益中。 3.确认收入要素的变化。 收入确认时点是收入确认的主要改变,只有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才能被确认为收入,而不是按过去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 4.确认费用要素的变化。 第一、就借款费用来说,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原来只有固定资产,现又将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纳入到范围中;另一方面,扩大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例如一般借款。第二、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确定。 (二)继续教育如何受会计计量规范变化的影响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描述,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和现值。企业应首先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会计要素,如果采用其它会计计量属性,应满足金额能够可靠计量这一条件。 (三)继续教育如何受会计报告规范变化的影响 1.个别报表列报规范的变化。 第一、修改了财务报表的构成。一方面,将原来作为附表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改为主表;另一方面,在对各个行业财务报表进行整合时,补充考虑了有关行业的特殊性。第二、对利润信息的列报进行修改。一方面,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规入营业利润,扩大了营业利润的组成范围;另一方面,补充两个项目,,将“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列入利润表中,将每股收益指标由原来的表外披露改为表内列示,并需要计算稀释后的每股收益。 2.合并报表列报规范的变化。 第一、调整了合并范围。确定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除非有证据明确表明子公司不能被母公司完全控制。第二、改变了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列示。《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实体观”为导向,将所有股东权益一视同仁。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也要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并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列示;在合并利润表中,少数股东损益也要作为“净利润”的一部分,并且列示。新的会计准则在专业技能方面,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仅能进行日常账务处理,还要为企业提供策略,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发挥会计的管理作用。因此,对于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明确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不同之处。在继续教育中,要求会计人员努力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变革的相关业务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以及应因对策 (一)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新要求 通过以上部分针对会计准则变革,从多角度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出如下新的要求: 1.强化自学能力,主动并积极学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理论、新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学科之间融会贯通的趋势也越来越显著。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会计人员不能仅学习关于本专业的知识,而应该去主动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发挥会计工作真正的作用。 2.更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操作时,有很大可自由选择的操作空间。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更加注重建设职业道德修养,否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由于新会计准则在许多业务的处理方面不像以往的会计准则。尤其是规模较大、经济业务比较复杂的企业,会计人员更应深刻把握报表编制原理并准确列报报表项目。 3.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明确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不同之处,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提高。涉及会计政策如何选择时,如在确认和计量负债、资产时、确定计提坏账准备时、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时,会计人员要利用自身职业判断能力,做到客观、公正。 (二)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应因对策 1.将继续教育上升到法律高度。 由于现实中存在对继续教育的许多约束,因而有必要将继续教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制定关于继续教育的法律条文,针对未及时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相关单位,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这样才可以使继续教育得到重视,进而能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2.提高配套教材的多样性及针对性。 首先,突出教材重点。用比较法介绍新旧准则之间的差异,新旧准则之间如何过渡;其次,突出教材实用性,结合理论知识,列举案列,使理论与实际有效地结合;再次,突出教材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应有对应的配套教材。 3.将固有的教学模式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逐步过渡。 通过引进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并结合传统的面授式教学模式,逐步进行过渡。例如采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多样的教学模式,来满足不同类型会计人员的需求。五、结语本文以理论为基础,结合新旧准则之间的不同之处,经过多角度进行分析,突出了对会计人员之后进行继续教育的重点,并提出了新会计准则下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及相应对策,帮助之后的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在经济的全球化的时代,会计工作也应该全球化,逐步过渡,进而做到国际趋同。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地位举足轻重。会计人员应更加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胜任时代的要求。 作者:王金荣 王迪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 在进入新时期,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各类会计准则及法规相继出台,会计管理模式也有所更新发展,这都使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能力,以有效应对会计行业基于会计人员的高要求。本文围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析其重要性,探究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类经济业务及活动趋于增多,在此趋势下,社会行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有了更高要求。现阶段,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会计工作环境,提高自身理论及实践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应得以研究及解决。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阶段,在社会各行业中,会计职能的重要性得以凸显,而会计人员作为行使会计职能的主要载体,其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核算及会计监督功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在此背景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就显得必要且重要。具体地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各项会计新准则及新制度要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需要会计人员在遵循原有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新准则及制度加强学习,及时消化吸收。第二,现代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财会工作在内容及形式上趋于复杂,客观上需要会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掌握必要的会计处理技巧。第三,各类会计信息问题频发,反衬出我国会计人员素质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来对其从业行为加以规范矫正。 二、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凸显出的问题和不足 1.基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在2006年颁布实施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当前,多数会计人员能够意识到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基于自身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参与到继续教育中,但也有少数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会计从业人员的部门领导将会计人员的职能简单等同于记账、报账及报税等,从思想上不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时间被压缩。其次,会计从业人员将继续教育视为自身职位晋升的渠道的现象较为普遍,尽管参与到继续教育中,但没有认真领会相关内容,继续教育形式化严重。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内容及形式上过于单一化。 当前会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方式主要为网络远程学习,通过下载课件及参与网络测验的方式对继续教育的成效加以考核。在这一教育模式下,虽然相应的教育课件质量有所保障,但过于单一化的教育内容及形式欠缺实效性和针对性,没有认识到会计人员所处的单位和行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由此也导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而过于简单的网络考核,又为会计人员的舞弊提供了机会,考核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市场较为混乱,师资水平高低不均。 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方式上,主要有培训和自学两类。在培训环节,一些不具备会计培训资质的单位及企业通过开设会计人员培训班的方式,扰乱了培训市场秩序,导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市场混乱。此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在师资水平上也呈现出高低不均的现象,外加各类会计考试种类较多,使得相当部门也无法集中精力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加以监管和整治,阻碍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水平的相关对策 1.转变观念,强化宣传,提高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作为会计管理部门来讲,其应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以明确,一方面,要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一起,结合我国出台的各类会计准则及制度,制定出详细的继续教育内容及计划,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要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做好宣传,强化企业及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视性的理解和认识。其次,作为会计人员任职部门的管理者,应认识到会计人员在促进其企事业单位有序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转变对会计人员的固有观念,给予会计人员一定的时间参与继续教育,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第三,作为会计人员自身来说,其应积极响应国家相关的规定,自觉认真地参与到继续教育中,以有效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为更好地应对复杂的会计工作内容。 2.丰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模式方法,注重教育成效。 要有效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成效,完成继续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对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过于单一乏味的教育方式加以补充和改革,在有效兼顾继续教育内容和时间的基础上,丰富继续教育方式方法。一方面,应采用网络教育和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划出培训的重点和关键,结合培训人员的来源、职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方式。另一方面,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小组交流、案例探讨、情境模拟等方式,使培训内容及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既有效调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的热情,又能够有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考核及评价制度加以优化。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及评价机制是巩固及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及评价制度加以优化。首先,要严格执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涉及到的关于继续教育考核的相关标准和指标,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权和考试权加以分割,由我国财政部门统一对继续教育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与其本人的职务,岗位流转挂钩,从而起到强化会计人员学习积极性,净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的作用。其次,在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成果加以考核的同时,针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要开展相应的资质考察及筛选工作。在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考核时,着重对其师资水平、培训质量加以考察,奖励资质优秀的培训机构,处罚培训资质不足,培训质量差的培训机构。 4.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督管理,提高培训机构师资水平。 首先,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要充分尊重会计人员的自主选择,对会计培训函授机构及会计培训社会机构同等对待。其次,要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进行监管和疏导,一方面对培训机构的软硬件设施进行监督考察,确保其满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季度及年度考核,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有序竞争创造条件。其次,要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加以提高,以省为单位,开设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进修班,集中培训师资队伍,通过教学评比,研讨等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培训机构师资水平。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社会企事业单位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财务管理及会计人员的作用及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显现。针对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会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会计从业人员自身应强化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多方联动,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促进企事业单位持续发展提供会计人才保障。 作者:孙海丽 单位:凌源市非税收入管理局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 本文就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会计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单位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对会计工作有较高的认识,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而少数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有偏差,认识上有误区,简单地认为会计人员只是管管钱、记记账、付付款,不会给单位创造价值,对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漠不关心,甚至百般阻挠,不提供便利条件,不出培训经费,不安排学习时间,导致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困难重重。 (2)会计人员积极性不高。 有的会计人员对参加继续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迟到早退、缺勤旷课、上课不注意听、作业不认真写、考试互相抄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会计人员对自身要求不高,盲目自大,认为自己已有的会计知识完全能够胜任在职工作,对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持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有的会计人员本身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愿望,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者单位领导不批准,也只能望“学”兴叹、束手作罢了。 (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从多年的培训实践看,会计人员分布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和其他组织,不同性质、不同单位的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不同,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疑问各有不同;但是会计人员集中培训所用的教材基本相同,老师讲的内容不是有些会计人员想学的内容,或者有些会计人员想学的内容不是老师讲的内容,造成教与学脱节。有的承办继续教育培训的机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授课老师没有经过深入细致地考察了解,随意聘请一些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授课,导致教学内容索然无味,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学员意见较大。 (4)培训形式缺乏创新性。 在授课方式上,有的地方仍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缺少双向互动环节,缺乏沟通交流意识。在授课时间安排上,一般一年集中安排2—3天,时间短,任务重,没有做到弹性化管理和人性化关怀,有的会计人员因为工作上或生活上的原因,可能无法抽出时间参加培训或无法参加全程培训,错失学习机会,不能按时结业。在学员管理上,疏之于宽、疏之于松,对如何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方面方法不新、措施不多。 2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提高单位管理者认同感。 一是以宣传提高管理者的认识。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工作绩效的优劣,而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要大力宣传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改变管理者认为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就是浪费时间、增加单位额外费用的错误认识、偏见看法和抵触情绪,争取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浓厚舆论氛围。二是以实绩赢得管理者的信任。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后,让管理者深刻认识到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前后的变化,切实感觉到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再增强、工作水平再提高、工作质量再提升、工作实绩再显著。三是以督查倒逼管理者的支持。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各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督促检查,对没有按照规定完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单位,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处罚,对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 (2)创新培训形式。 一是实行网上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逐步由集中授课转为网上授课、网上考试。每年年初,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必学课程和选学课程放在网上,明确一定的学分、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间。会计人员只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课程,修满一定的学分,并通过课程考试即可结业,减少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将大受会计人员的欢迎。二是实行双向互动式授课方式,改变老师“一言堂”和“满堂灌”。在每次集中培训之前,会计人员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前交给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对问题经过梳理汇总后交给授课老师准备,这样老师在授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防止“教”与“学”脱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丰富培训内容。 针对当前会计行业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的现状,会计继续教育的课程安排上应由侧重会计业务知识的培训向侧重会计业务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并重方向发展。会计人员时刻与金钱为伴,要牢固树立党纪国法意识,不触碰底线,不逾越红线,不触及高压线。一方面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刻甭紧法治这根弦,懂规矩,守纪律,不合法的态度不表,不合法的事情不做,不符合程序的事情不办,警钟常鸣,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决抵制一些不合法事情的苗头和倾向,坚决同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要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勤作为、善作为、快作为,不怠政懒政、不好大喜功、不诿责推过,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勇于争先进位,敢于挥刀亮剑,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办事流程在社会监督下展开,全力打造诚信个人、透明财务。 (4)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完善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列入会计人员年度目标任务进行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未按照要求完成培训任务的会计人员,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连续两年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会计人员,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调离财务岗位。二是完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对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实行公开招标,将竞聘单位的资质条件、师资力量、具体要求等事项向社会予以公开,符合条件的单位公开竞标,优胜劣态,择优录取。对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实行以会计人员为主体的百分制考核评价机制,将培训机构的管理情况、课堂效果等指标设置一定的分值,交由会计人员评判,管理质量好不好、老师水平强不强,会计人员说了算。会计培训主管部门根据会计人员的综合评价,决定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去留,会计人员满意的继续留用;会计人员不满意的予以取消资格,下一年度重新招标。 作者:王梅 单位: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学院财务处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析 【摘要】会计人员承担继续教育的责任,不光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样是我国相关会计法规的明文规定。会计人员务必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够为多元化的会计使用者以真实和完整的会计信息反馈。所以,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全面素质势在必行。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务必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作为《会计法》中规章之一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对会计人员资格证书进行按期年检制度。若持证人员无故不进行继续教育的,或者不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将无法通过年检;会计持证人员没有参加或未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年检的,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证书注明的有效期限终止之日起自动失效。因而可知,我国把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的相关工作已经归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准则条款中,会计人员不可避免的要接受继续教育。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是为了改善和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需要。无论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的秩序,增强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准,都有着重大意义和影响。我们身处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换代、意识不停发生着转变,这在客观上对企业从事会计的人员提出新的挑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就算是一些会计“科班”出身的精英,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下,也不得不继续深造更新储备,那些“打好珠算,当好会计”的铁算盘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 一、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会计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 统计资料指出技术人员90%的知识是从后期再教育中获得的。而会师是一个技术性十分突出的职业,会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才不会被知识经济社会淘汰,而继续教育就是最主要的途径。多数企业并不会安排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调查发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比率只有50%左右。可见未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大有人在,而有的即使参加了培训班,也不能做到认真听课,敷衍了事,只是为应付课时数。此外,还有很多人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只是向培训机构支付一定费用而已,没有将继续教育意识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 (二)缺乏时效性而且培训时间短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讲求实效,学以致用,要贯彻落实财政部颁发的新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但是当前环境下存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时间安排与其日常工作时间冲突的矛盾。可能影响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到课率和听课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培训时间较短。会计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明确写到:会计人员每年的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小时,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是一年一次,一次1-3天。据了解有的培训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节约费用,培训时间集中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这与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大相径庭。 (三)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 第一,在继续教育内容方面,即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规定很明确,大多培训机构根据规定设置相关课程,但工业、商业、金融、税务等具体工作细则内容却鲜有涉及,无法把理论实际贯穿,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不同,市场中培训的一般是大一统的专业理论,这就忽略了具体到行业的会计内容,导致水平层次高的不愿听,层次低的学不懂,无法达到听课目的。 (四)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管理方面,未形成完备的考试和监督以及检查制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到底需不需要考试,目前无法达成共识,但是实践检验发现,考试是保障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我认为,高级会计人员应采用开卷考核法,中级和中级以下的会计人员应闭卷考试。无论是哪种方式,考场纪律严肃,将贯彻到位。 二、解决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加大宣传力度必不可少。特别注意的是,宣传对象不仅有会计相关人员,还应包括企业领导者。只有企业管理层关注了会计对企业的重要性,资金才能到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实问题才能解决,会计人员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当代经济社会对于他们能力的要求,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落后就要挨打,跟不上时代将会被淘汰。要通过继续教育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 (二)丰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改善培训效果 灵活采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有利于会计人员提高学习效果。方式如下:(1)课堂面授。引导第一、讲授第二,会计人员先明白“是什么”然后是“为什么”。(2)案例讲课。带着学员从理论到实践,通过不同案例充分领悟专业知识。(3)聘请行业专家教授。实时掌握行业领先的思想和动态。也可邀请国际公司和500强公司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会计事务所及院校专家开展讲座。(4)派遣精英人才至国外或国家会计学院学习和进修强化能力。 (三)严格管理,强化考勤考核 企业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较短,任务比较繁重,另外参训学员有些年纪较大,并且参加工作和有孩子的家庭,受外界的影响更大,纪律涣散且观念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经常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监督,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与日常管理责任制,学员档案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法,成立班委会员组织,指定有能力者管理班级,做好学员家庭和单位的沟通,聚集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工作,把每个学员的参训情况记录下来并且归档。在参加完一个周期培训后要进行考试测试,并且严格考试纪律,结合学员的到课情况,对每一个学员进行综合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证书,不合格的学员还要进行再继续教育培训并考试。 (四)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 (1)加强对培训单位的监督考核与评估。培训机构是实施会计继续教育的中间者,它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准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量的问题,所以,对培训机构要加强监督和审核,实行竞争制度,建立健全对培训单位的考核、评估体系。如以下几点:(1)、事前核准,培训机构进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市场实行核准制度。(2)、事中监督,监督执行的跟踪系统。(3)事后考核评估,每次培训结束后,训练单位及时组织学生填写反馈表,并记录继续教育管理局的记录。(4)、公布的考核结果应合适的采纳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意见、对信息进行披露,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培训机构实行奖励和处罚及优胜劣汰的方式。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行业在变革。会计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得到关注,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任重而道远。国内会计人员这个队伍想变得优秀和领先,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强制的、定期的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使企业得到发展,经济得到增长。 作者:米浩然 单位:西京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会计人员网络远程继续教育通知 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推广网络教育,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印发 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财会号)等有关规定,我们今年开展会计人员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远程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形式之一,主要是方便异地流动、大中专院校在校生等持证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网上继续教育开通方式。由省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开通全省网上继续教育培训网络系统,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继续教育主管部门按权限均可使用网上继续教育系统。 二、网上继续教育对象。持有省各级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 三、网上继续教育网站为:。网络继续教育由威特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四、网上继续教育方式。会计人员登录到指定网站,选修继续教育课程,参加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会计人员学满规定的学时,参加在线考试,成绩合格后颁发继续教育证书。 五、网上继续教育流程。 (一)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登陆“会计”网后,进入继续教育系统,注册会员并详细填写从业资格证号、身份证号,确定学员资格。 (二)学员缴纳继续教育费用,开通学习课程。 (三)学员在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习的课程和时间。 (四)学员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时后,参加在线考试。 (五)系统自动对学员考试进行评判,成绩合格,颁发继续教育证书。 (六)流程图 注册报名缴纳学费开通课程网上学习 办法继续教育证书实时判卷网上考试学满规定课时 六、会计人员持网上继续教育证书,逢单年份按规定到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财政部门进行继续教育登记。 七、会计人员因故当年未能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则上以参加网上继续教育的方式,补足相应学时。 八、网上继续教育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论文 【摘要】为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会计从业资格暂行办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和检查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下面是对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建议 1.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培训内容层次单一,方法单调。 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未充分考虑会计人员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培训内容往往相同,缺乏针对性,由老师集中讲解,学生听课,缺乏交流和沟通,这对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影响。课堂效果不理想。而平时的自学,往往各自为政,时间和效果均得不到保证。 1.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继续教育中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教育比较重视,而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内容较少,并且平时不少单位忽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是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1.3缺乏培训与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 对与会计人员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缺乏培训,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缺乏往往对工作有较大影响。 1.4对继续教育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会计从业资格暂行办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和检查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与规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问题:①部分会计人员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会计从业资格年检。②具体培训机构管理不严,甚至简单应付了事。使得培训质量很难得到保证。③考试要求不严。考试走过场;有的甚至不组织考试,发一个证了事。 2.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2.1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财政部门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并加强对培训实施的监督检查;其次,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可以分地点、分时间段、分批次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要保证培训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第四,严格培训期间的考勤,保证出勤率;第五,严把考试关,对于确实成绩不合格的,应重新参加培训。 2.2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 培训内容应根据会计改革的变化不断调整,并保证培训的及时性,让会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改革的最新内容。对不同层次、岗位、职位的会计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初级职称会计人员,应把培训重点放在对会计理论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强日常会计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讨;对于中级职称会计人员,应重点放在会计制度的难点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对于高级职称会计人员应主要放在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不仅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等。 2.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视培训的同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录象等形式组织学习;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或单位的组织作用,通过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 2.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会计人员假账不断,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源之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靠几天的培训不能解决,需要常抓不懈,财政部门、各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树立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会计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陶冶,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2.5加强与会计业务相关知识的培训。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经济交流的增加,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对于会计人员越来越重要。首先,应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除一些常规计算机操作和知识外,应重点掌握操作系统和财务软件的安装和日常维护,有条件的应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和设计方法;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掌握一定外语知识,要重点培养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使其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达到一定的书面和对话交流能力;第三、要加强其他相关知识如经济、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超级秘书网 2.6加强财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财政部门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继续教育活动要加强监管,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过程以及教师进行全方位审查、监督,并听取会计人员的意见,督促继续教育机构按照规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对不符合要求的继续教育机构取消其资格。 总之,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探讨论文 [摘要]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检阅,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特点、重要性及改进措施提出以下拙见。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 一、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严要求。财政部颁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学习内容、学时由财政部会计司拟订,具体实施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批准认可的学校、单位组织开展,其运作格局是由培训单位培训,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第十九条: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未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议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不予以公告。 2.在职性,层次性。会计继续教育,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按文化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 3.大量性,大规模。据资料介绍我国有1200万会计人员,我们招远市就有4500多人,每年都要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确定的教育内容进行了一次教育,培训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4.长期性,循环性。会计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循环性工作,不但在工作上要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持之以恒,而且在培训师资、教材、场地、质量、制度及管理,应长计划,短安排,综合配套。 5.新颖性、专业化。继续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工作,尚无经验可寻。要向会计知识更新为主内容的技能操作方向转化。 6.开放性,实用性。会计继续教育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既可以是读学位拿文凭,也可以为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既可以是拿会计证、会计电算证,也可以搞会计学术课题研究,还可以为考注册会计师;既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工半读,长期性与短时性相结合,属于开放型学习模式。 7.现代性,多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一般有:①函授学习;②电话会议形式学习;③有线电视形式的学习;④电教录像形式学习;⑤卫星传授电视接收形式的学习;⑥计算机为主的学习;⑦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尤其是“以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标志。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高校会计队伍庞大,并分散在全国的大、中专院校,加上高校会计人员学识水平参差不齐,给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高校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快速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决策层会计工作者,仍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1.高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强调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相协调,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会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一些新经济事物不断涌现,都给会计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会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如不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就会逐渐落伍被淘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会计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会计具体准则陆续颁布实施的今天,现代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四个转变”。(1)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2)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3)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4)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尤为重要,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自1997年开始,我国每年都有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出台,至今财政部已了为数不少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而且现在仍然有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在研究制定之中。这些新会计制度是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但如果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会计知识,会计人员势必要落伍,会计信息技术性失真将难以避免。加强会计人员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第一,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及业务水平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持政治方向,着力提高学习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第二,通过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新技术新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第三,通过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工作严谨、廉洁奉公,团结协作,谦虚谨慎。 3.继续教育是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原财政部长项怀诚曾对会计指出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三是行业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扎实稳妥地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准入制度,实现会计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素质落后的局面。因此,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要从知识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改以制度为本的专业培训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协调好会计继续教育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关系,既要注意教育内容调整和教育模式转型过程的衔接,更要注重会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目前县域内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于发挥会计继续教育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整合作用,更要以长远的发展眼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县市先进的教育经验,培养会计人员向中高级会计专业和技能水平发展,才能提高会计人员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4.继续教育是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利用现代科技的远程继续教育形式,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人的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续教育、终身教育、持续专业教育、教育深化、非传统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教育为基础,扩大人才培训的贡献率,实现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 三、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1.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财政部门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并加强对培训实施的监督检查;其次,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可以分地点、分时间段、分批次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要保证培训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第四,严格培训期间的考勤,保证出勤率;第五,严把考试关,对于确实成绩不合格的,应重新参加培训。 2.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培训内容应根据会计改革的变化不断调整,并保证培训的及时性,让会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改革的最新内容。对不同层次、岗位、职位的会计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初级职称会计人员,应把培训重点放在对会计理论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强日常会计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讨;对于中级职称会计人员,应重点放在会计制度的难点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对于高级职称会计人员应主要放在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不仅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等。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视培训的同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录象等形式组织学习;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或单位的组织作用,通过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超级秘书网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会计人员假账不断,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源之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并不是靠几天的培训所能解决,需要常抓不懈,财政部门、各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树立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会计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陶冶,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5.加强与会计业务相关知识的培训。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经济交流的增加,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对于会计人员越来越重要。首先,应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除一些常规计算机操作和知识外,应重点掌握操作系统和财务软件的安装和日常维护,有条件的应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和设计方法;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掌握一定外语知识,要重点培养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使其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达到一定的书面和对话交流能力;第三、要加强其他相关知识如经济、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6.加强财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财政部门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继续教育活动要加强监管,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过程以及教师进行全方位审查、监督,并听取会计人员的意见,督促继续教育机构按照规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对不符合要求的继续教育机构取消其资格。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以提高会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会计准则作为世界商业语言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会计人员的执业环境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使会计人员的知识不断的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分析,具体阐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和方向,以期会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在新的会计环境中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条之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尽管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前我国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训,业务素质也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确切准确执行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现状 1、会计从业人员结构失衡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达1200多万,从学历上来看,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受过大专会计教育的不足15%,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从职称上来看,高级会计师的比例只有1.16%;会计师只有8.51%;助理会计师和其他高级资格的比例只占到11.4%;其中居然有72%的从业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虽然有的会计人员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整体知识结构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会计人才匮乏,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人员要求不相适应。 2、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存在问题 就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其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业务素质、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其中业务素质指的是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熟练的记账、算账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操作技能的能力,编制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有的会计人员虽然经过正规的学习,但由于满足于现状,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导致业务知识贫乏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有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给经济管理决策者带来了失误;有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不认真学习新知识,继续教育学习不积极参加。 3、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法制意识不高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建立一个能够保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优良品质的机制,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监督较为松懈。通常情况是只要从业人员通过会计资格考试之后拿到颁发会计证,之后的工作就没有相应的再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的机制,有的会计人员缺乏理想信念和敬业精神,有的会计人员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1、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会计理念上,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公允地反映,更加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营运效果,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2、全面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从纵向看,是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横向看,38个具体会计准则和两个应用指南基本上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既有各类企业一般的、共同的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又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有了这套新会计准则系统,即使现在没有,将来可能出现的新会计业务,也可以根据基本会计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3、可操作性。从1992年至2005年底,我国先后颁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也经历了从13个行业会计制度、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为三个企业会计制度,还了一些补充规定,对会计教学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会计政策变更要调账、调表问题,增加了会计人员实务操作的难度,使得处理出来的会计信息由于经常调整,其严肃性也大打折扣。新会计准则对这一现象作了彻底的改观。不仅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由于此次新会计准则体系出台,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和完善,其科学性有助于该准则的运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性。 4、可持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 在结构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现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例合理,定义科学,表述清楚。整个准则体系,兼顾各方面利益,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不是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一味模仿,而是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很多方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全面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培训 会计人员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都习惯于执行会计制度,会计业务发生时直接套用“借”与“贷”的相应科目,但新会计准则规范的是确认计量和列报的一般原则,甚至没有具体的科目名称,这从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对会计准则有较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培训过程中,加深学习者对新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和意义理解,明白会计准则制定的目的和出发点,全面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明确新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和各层次的理念,使其更多地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让报表使用者更真实地看到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2、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一般原则的应用进行判断与选择。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强调“商业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法,而是给出某些判断的标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对具体事项的处理只能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企业的会计环境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使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职业判断的难度加大。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必须依据现有会计法律规范和制度,对会计政策和方法做出选择。 3、更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由于新会计准则在许多业务的处理方面不像以前的会计准则规定的那么具体和清晰,从而给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操作上留下了很大的可自由选择的空间,如果不注重职业道德的修养,这些空间会成为他们做假账的一个理想场所。这样做将给企业、会计人员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职业道德观念,严格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财务处理,客观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正做到操守为重、不做假账。 4、强化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更加突出,会计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服务向单位经济预测、决策、控制等高端服务转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精通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立体经济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会计政策,做出合理会计估计,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5、开展广泛的、分层次的培训活动 新会计准则培训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财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其中企业领导层应重点关注准则新变化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中层会计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和特点,实现对企业内部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准则应用方面的相关内容,认真学习与会计实务紧密联系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改革,将其切实贯彻到今后的实务操作中去。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是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它的理念、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必须从改变会计人员思想认识出发,从加强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出发。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点意见 《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这就明确了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随着会计行业的发展,会计人员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对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各地的继续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继续教育培训及教材没有体现分层,缺乏针对性;二是继续教育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和中长期计划,管理力度不足;三是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资料选编等方面仍有缺陷;四是考试考核制度不严,学员的学习自觉性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如果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增强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在第七条又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会计理论与实务;(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四)其他相关法规制度。”《暂行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内容的规定从总体上讲是合理而明确的,它涉及到了对会计人员工作胜任能力各项要求的要素。同时也不难发现《暂行规定》对继续教育目标的规定不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在现实培训过程中往往把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和不同对象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而出现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结构和知识深度两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培训对象的现象,进而影响培训工作的实效。因此,基于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出发,笔者认为继续教育必须做到分层次、分对象地进行。 分层次培训是指把所有会计人员分为三层:第一层次是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会计人员和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等单位的财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以及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相关领导。对于这一类会计人员的培训内容最多,可由财政部门单独组织培训;第二层次是具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对他们安排的学习内容比第一层次稍少,可由财政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第三层次是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以下的会计人员,对他们安排的学习内容最少,亦参加财政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 分对象培训是指把所有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金融企业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第二类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定的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第三类为上述两类以外的所有会计人员,培训的内容重点放在各类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 二、成立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增强对继续教育管理的力度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毕竟是一个教育问题,而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经验因职责不同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实践中有的培训单位给学员讲完课后而学员不知所以然,那是因为培训资格的确定上出了问题;有的由于只培训一天半甚至一天,效果不佳,但也得到了财政部门的认可,那是因为培训计划上出了问题;有的培训单位在培训过程中出了教学或管理方面的问题,有时却无人过问,仍然拥有培训资格,那是因为培训监督和评价上出了问题;如此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财政部门中设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将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度。该委员会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智囊团和决策机构,由教育界、会计界和财政部门的高层次人员组成,总体上以教学、科研单位的会计专家为主,同时吸收部分大中型企业高级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参与,财政部门本身(会计管理处)也要有专人参与,除财政部门人员外,其他成员可以采取个人自荐、财政部门审核聘任的办法。办公室可设在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处。 成立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不仅可以减轻财政部门培训任务重、人手缺的压力,而且继续教育委员会成员都是专家,他们建立在丰富专业基础上的运作,既便于突出教育的专业水平,又可以集思广益地吸收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当然,继续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不能事无巨细地包揽,继续教育的日常管理还是应该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机构承担,而继续教育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职责则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制定和修订;(2)培训单位资格的审查;(3)培训教材的确定或编写、培训计划的制定,包括长、短期教学内容计划和项目教学要求计划的制定;(4)培训过程的监督检查;(5)培训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三、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培训质量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在《暂行规定》中明确有自学和接受培训两种,并规定两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必须同时进行,且接受培训的时间不能少于20小时(初级会计人员不少于24小时)。但在实践中自学形式的量化很难统计,因此培训班的培训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们的教学多局限于“教室+黑板+粉笔”的集中面授的单一形式,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不尽人意。笔者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应尽快完善以下工作:一是授课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实例演示、问题讨论、多媒体教学等;二是培训形式应多式多样,如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专题讲座以及利用音像教材进行远程教学,出去参观学习、实习等形式也可以尝试;三是注重培训的班前服务质量,如提前下发培训通知,通知中应明确培训内容及授课人,以便会计人员及时安排好本职工作,安心参加培训。提前下发培训教材和资料,便于会计人员事前预习、自学;四是做好班中服务,如提供较系统的培训资料,培训期间组织学员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研讨等;五是做好班后服务,如对培训期间学员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研究,并作出答复,还可以建立学员意见反馈制度。 四、加强继续教育教材编写工作,提高教学培训效果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教材资料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编写出实用、高水平的培训教材是继续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据笔者了解,广大会计人员对教材内容要求最多的是:其一,前次继续教育年至本次教育年财政部新出台的各项会计制度;其二,本地区贯彻执行财政部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其三,本地区办理各项会计事务的程序和方法。所以,这些内容应成为培训教材的重点,尽可能写得全写得细些。但作为会计主管部门,对会计人员应学习的内容还要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即使一些会计人员自认为不重要的内容也应该写进教材。如一些新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法规制度和知识等。总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的内容,应既有近期的新会计制度,也有本地区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还有其他有助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内容。另外,从培训教材的形式上也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根据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的职责需要研究较系统的继续教育教材总体思路,如高级会计师应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应配备何种教材体系等,这实质上是教材资料编写的目标和核心;二是注重教材资料的实用性,采取系列教材、专题教材、案例教材、参阅资料等多形式、多品种的教材资料;三是注重综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满足会计人员查阅需要,这些资料包括法律、法规等相关信息;四是出版的设计要尽可能便于学习和保存。 五、健全继续教育考试制度,增强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不要考试,目前仍有争议,但实践证明,考试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有考试和考核两种形式,笔者认为,对于第一层次的高级会计人员宜采用开卷考核形式,而对于中级和中级以下的会计人员宜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对闭卷考试的题目不宜太难,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应占80%以上,但考场纪律一定要严肃。现在有的培训单位的考试说是闭卷,但监考老师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实质上是开卷,而且相五抄袭现象严重。本来就一两天的面授,有的学员就考试时来抄一下试卷,有的索性叫同事代抄一份了事。这样,考试就成了“意思”一下,形式而已,这极大地削弱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和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因此,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继续教育考试纪律的严格管理,同时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即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通过本年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实践证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管理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挂钩,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会计继续教育论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创新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发展新要求、会计环境变化新趋势为出发点,以学习掌握新会计理论、会计知识、会计准则为重点,以提高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主线,注重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改进培训的方法,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第一,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理念,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积极性。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人的素质非常重要。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我国有关会计法规的明文规定,更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起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工作需要。 第二,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针对性。科学设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是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关键。选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将重点放在会计人员急需的知识更新、技能补充、思维变革、观念转化、知识结构调整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会计职业道德等。在具体继续教育的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会计的具体工作差异、会计人员层次差异和行业差异,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会计人员应设定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从培训中真正受益。 第三,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式,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适用性。应在集中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基础上,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既可运用传统的面授、函授、研讨会、讲座等方法,也可运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要针对在职人员的特点,尽可能采取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形式,增强内容的可听性、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第四,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效性。为保证继续教育质量,应做到管理、培训、检查与考核相分离。财政部门会计职能处(科)应强化宏观控制和指导,制定有关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加强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准入、部门办班、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条件、培训收费和培训质量等各环节的监管;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层实施,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的积极性和优势,逐步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基地网和社会力量办学网、远程教育网;要着力抓好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和学员评教制度;建立健全教考分离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考核质量。具体的教学可委托有关会计院校或培训基地等单位组织开展,考试可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命题,由教学单位在完成学时教学任务后组织考试,考试内容除面授内容外,还应包括一定比例自学的内容,以确保会计人员的自学效果。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学习的几点建议 摘要:本文从高一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初高中数学学科的差异性、高中数学学习的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高一数学学习在方法上达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一数学学习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很多是从父母的羽翼之下第一次独立.虽然在精神层面或许有很多的独立情结得到释放的喜悦,但是或许更多的是要面对离开父母后生活、学习上更多的挑战.生活上的事情很多不是大事,但是学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那么,高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如何学好数学学科呢? 一、要认识到高一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好不容易从初中学习题海战术中趟过来,觉得高中三年的学习才刚刚起步,似乎可以稍微放松一些,殊不知自己的这个心理有可能会断送自己的数学学习.在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中,高一数学学习的知识点占到70%,这一年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由此可见,要想高中数学学得好,必须把握好高一数学学习.这是相当重要的认知.如果学生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不好的,哪怕高三年级花再多的时间恐怕也于事无补. 二、要知道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差异 初中生的学习,因为其年龄特征和学科特性,很多都是教师牵着走路的,教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差.但是到了高中,知识点的量促使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速度会加快,对于领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大多能很快适应高中教师的讲课节奏,但是那些基础一般的学生可能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高中数学涵盖的一些专门性的数学用语也特别抽象,如集合、函数、图象构成等,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在很多题目的解决上会跟学生交代清楚解题的步骤,条理清晰,有的学生硬生生记住类似题目的解题套路都能解决得基本差不多,但是高中数学要求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更强,并且思维方式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举一反三,需要整合其他的知识点,需要反复推理论证.初中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有很好的记忆力便能产生不错的效果,解题时很多知识点在题目中能让学生比较轻易地提取出来,而且每个知识点的巩固和提高都会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完成,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尤其是高一数学,往往是一个知识点刚刚讲完,或许有的学生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新的知R点就又出现了,而且新旧知识点之间的系统联系是很多学生不易领悟的.相对说来,高中数学知识点的量非常大,短时期内需要掌握的新的知识点有很多,但是高中学习的九门文化课都会占用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学生课内外消化的时间往往是不够的. 三、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技巧 1.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高中之前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的,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思维方式上很大程度习惯于接受,形成被动的思维习惯,很少主动思索.有的学生不会自主地安排学习,缺乏自学能力.高中以后,学生应该主动改变自己的这些学习习惯,加强自学能力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主动思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感悟.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模式.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在学习之前,学生应该安排自己数学学习的有序性,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养成数学学习的线性过程,包括课前的预习,也就是自身对知识点的初级领悟;包括上课的专心听讲,这一环节中包含自己课前领悟所获得知识的验证、思考和质疑,即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包括课后的及时复习,这里包含教师布置的作业、检查自己完成作业的顺利程度、会自己找题目来巩固已学知识点;包括一个单元及单元内各个知识点的系统小结,会检查自己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程度,基本能领悟知识点之间的系统联系,有探究意识,并落实行动. 3.懂得并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说到高中数学的思想,其实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一个单元、几个单元之后,学生是否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相当重要.这个环节包含了教师的提点,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复习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往往会把集合与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渗透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渗透过程中要懂得这些题目、这些知识体系中涵盖了这些思想,这些思想代表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解题中如何运用这些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把一些数学学习的具体方法毫不保留地教给学生,如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同时,学生要经常思索选择怎样的角度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适当多做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高一数学小论文:浅谈如何转化高一数学学困生 【摘 要】高中数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都很强,这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学习数学的难度很大,而如何转化学困生是保证他们顺利完成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教师加强引导,搞好入学教育;专研好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一;数学;学困生;转化 由于高中数学理论性和抽象性很强,导致大多数高一学生对数学造成厌烦,对数学兴趣也不大大下降,数学成绩也不够理想。教材教学的原因,初中数学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够强,抽象性程度也不够高;教师自身的原因:由于初中数学学习时间较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玄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中与高中数学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学生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正确引导,搞好入学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中高中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注意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二、高一教师要专研初中大纲和教材,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高中教师在了解和掌握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和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定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高一教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函数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降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数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深度上,放慢起始进度, 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习高中数学必备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做如下具体解释,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和系统小结几个方面。(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动力,(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还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3)专心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还可系统小结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四、充分理解、宽容与善待学困生 数学教学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情绪、态度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这些学困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心理有一种压抑感,有厌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若看见学困生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时,不应该完全责备,还可以主动将最好的作业本借给他们抄,并叮嘱他们要“一抄二读三理解”。第二天上课时,有意识地叫学困生到讲台前的黑板上再做一遍,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的单元测试,要讲成绩有进步的差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绩感,无数事实证明,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特别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对学困生和其他学生平等对待,甚至应给予学困生更多关怀,多给学困生参与的机会,适当降低问题难度,适时鼓励和赞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战胜自我,让他们看到希望,当然转化学困生不是轻易而举的事,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无论怎样,只要教师善于与学困生沟通,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细致地做到帮扶工作,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教学的五种有效策略 【摘 要】本文提出在高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开展必要的数学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选择探究教学形式,让学生学得更容易;注重数形结合,把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数学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关键词】高一数学 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 数学史 数形结合 学困生转化 完高一的第一感觉是:学生把数学当成了“猛虎”。作为高一的数学教师收到的投诉是所有学科中最多的。学生觉得高中和初中的知识跨度大,学习难度大,老师的讲课速度相对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来说太快,回家哭诉的有,讨厌老师的有,说要放弃的更有。那么,作为承上启下的高一数学教学者,面对如此的情况应该注意什么呢?以下是笔者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供同行一起探讨。 一、注重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发现有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深入,从定量到定性。必修1一来就是集合与函数,教材一开始就引入了大量的符号和字母,对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数学符号的理解力有很大的要求,很多题目都涉及分类讨论,对学生的逻辑和严谨性提出了挑战。比如:“集合集合 , 若 ,求 a 的取值范围。”学生对此题中集合 B 是否为空集常忘了讨论,对于包含关系下什么时候取等号常常搞不清楚。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要不停地变化条件让学生来做题和体会,才能慢慢地让学生掌握此类内容。因此,教授集合时要从一开始就耐心细致地引导,放低台阶,放慢脚步,让学生习惯数学符号的表达和书写,养成用数学符号代替自然语言的描述习惯,并学会将抽象的符号和直观的图形相结合进行理解和学习。 高一开始时,在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的同时,在新课的引入中,要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比如,函数的引入可以从初中熟悉的一次函数 y=x,二次函数 y=x2,反比例函数 着手。这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然后在讲授高中数学时,在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做铺垫和引入。如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从而引入坐标定义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数学史教学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课程应适当地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提出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由此可见,新课标理念下把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载体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学科都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笔者发现通过讲一讲数学家的一些小故事带来的效果不错,比如,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从小游手好闲,偶遇一次街头数学问题悬赏解答,强烈的兴趣使他对数学入迷,此时他已经近二十岁。数学中的经典问题也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比如,欧拉研究的七桥问题,阿基米德的分牛问题,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 笔者在高一第一节《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给学生讲了集合的创始人―― 康托尔,学生感叹他的英俊养眼同时,也记得了他的“连续统”假设(CH,Continuum Hypothesis)―― 在自然数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存在不存在一种“集合”,其元素比实数集合少一些,但是,却又比自然数集合多一些?学生的眼球一下被吸引住了,他们会思考,无穷多的数如何比较大小呢?在讲授必修1第二章《函数的概念》时,笔者给学生讲了函数的由来,从莱布尼茨对“function”函数一词的提出,到贝努利认为函数是必须有表达式,到欧拉认为图形也可以表示为函数,再到柯西提出“自变量”一词,完善到与课本接近的概念,最后到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对函数一词本质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函数不断补充和发展的过程,认识这些知名的数学家,并且对课本为何在函数概念前放 3 个不同的列子作了很好的诠释。 在高一教学中的数学史内容还有很多,笔者大概做了以下的归类: 笔者在数学史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来说很少,视野也不够开阔。笔者查了一些图书资料,觉得有两本书值得推荐,即李文林的《数学史概论》和美国数学家克来茵的《古今数学思想》,大家可以去看看。 三、合理选择探究教学形式 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应该多元化,但其主要手段莫过于“启发式”“探究式”“灌输式”教学。对学生而言,数学上由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两部分组成,这二者除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同之外,还主要存在数学学习过程的思维活跃程度上的差异。笔者用 venn 图表示两者间的关系如下: 这是否说明探究式教学明显高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很多基础性的对学生数学思维要求不高的知识内容,采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探究的数学问题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因此对什么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手段,老师要仔细考虑清楚,切不可将探究流于表面的形式,更多的要上升到内部的数学思维操作上,积极引导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探究思考,从而努力实现向更高层次过渡。 例如,在一节关于等差数列概念及其性质的教学中,有一位好问的学生提出:“既然有等差数列,是不是应该存在等和数列?”虽然这个问题和本节教学无关,但此时却是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举出了“1,2,1,2,1,…”等多个等和数列的例子,还仿照等差数列概念得出等和数列的概念,并指出了它的两个性质:(1)等和盗幸欢ㄊ侵芷谑列;(2)等和数列也一定是等积数列。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课堂上经常遇到,教师应该抓住这样的“题外话”,甚至故意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题外话”借题发挥,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探究欲望与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四、注重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题,既可体现数量与空间图形的辩证统一关系,又快捷简便,直观易懂。 例如,在集合的运算基本上,要借助数轴和 venn 图来直观形象地表示交、并、补的部分。 在函数的教学中,数形结合更为重要,例如 2015 年广东高考题最后一题: 21.(本小题满分 14 分) 设 a 为实数,函数 f(x)=(x-a)2+|x-a|-a(a-1)。 (1)若 ,求 a 的取值范围; (2)讨论 f(x) 的单调性; (3)当 时,讨论 在区间 内的零点个数。 这完全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解决。笔者让所带的高一的学生做,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基本能拿到 10 分。学生告诉笔者,他们认为和平时做的“x2-4|x|+3=m 有四个互相不相等的实数根,求 m 的取值范围”的方法是类似的,只是带有变量 a 的讨论而已,此类题目用画图方式容易解决。 像这样的例子在高一教学中实在太多了,基本初等函数(尤其是带参数的二次函数)、三角函数都对学生的作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高一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在作业上严格要求,在解题中画图与书写都不能少。只有在平时经常提醒,让学生养成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进行变形迁移。 五、注重数学学习困难生的转化 笔者认为教学和教育从来都是分不开的。笔者每年都会带到一些“让我心疼”的学生,他们乖巧听话,上课认真做笔记,课后作业认真完成,学习也很用功,课外的辅导书也是标注得密密麻麻,但是一考起试来总是在 70 分左右,有甚者是全班的倒数第一。对这样的孩子,笔者通过接触发现她们把数学学不好归结于自己不行,老师讲的东西总是记不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不太灵活,脑子不好用,太笨了,不如别的同学聪明,不是学数学的料。这样的孩子喜欢做一些程序化的题目,但是题目稍微发生变化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即使做对了,也常常怀疑自己做错了。面对这样的学生,笔者做了以下的转化策略: 1.适时表扬,增强自信 平时分析问题时,抽查问一下他们有什么好思路,只要他们的想法有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个人数学自我效能感。另外,在讲解题目时,笔者也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让学生明白老师也不是立刻就有正确的解法的,当他们下次遇到一下子不能正确求解的题目时不要轻易放弃。 (下转第162页) (上接第136页) 2.鼓励做学习方法不佳的归因 学习成绩不理想一定是方法不佳,比如,总记一些结论和解题类型,没有对概念和解题思路理解好。多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把做错的题和不会做的题目一步步整理下来,把当时为什么不会解的各种类型的题的原因记下来,也要把之后如果再碰到这类题目应该怎么办写在旁边。让他们自己去逐渐认识到初中和高中的不同,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需要自己多尝试和探索,学会独立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3.引导进行合理的外部归因 其实,除了内因外,也有一些外在的因素,如家庭环境,人际关系,身体因素等。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关心和引导,这样做也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高一数学小论文:农村中学高一数学教学的探究 摘要: 如何具体搞好教学工作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一数学、数学思想、、教学方法。 由于客观原因,使得近几年高中生源较以往大大的减少。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压力也随之增大,特别是一些条件相对艰苦的普通中学。很多降低了入学的门槛,有的甚至在不控制分数招生的情况下也很难完成招生任务。所以学生的基础是特别差的,再有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还有些内容虽然放到了初中,但并没有作为重点去掌握。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给高一数学教学新的挑战。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母行匀鲜渡仙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且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让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对策。备课组应积极行动起来,发挥集体智慧,相互交流、学习。让教师除了自己对教学内容吃透以外,还必须分析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与教学计划。那么如何具体搞好教学工作呢。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我们的教师经常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了解高一学生具体数学水平,避免高估或低估学生。开学初,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因为在初中受到严重的打击,很多同学在初中就从来没有学好过数学,所以对数学有一种恐惧心理。因此,在每次老师传授新知识的时候他都不敢去尝试,总认为自己不行,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厌学、弃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的进步方面。多关心学生,亲近他们,让学生喜欢和我们的交流。并告诉学生,只要坚持努力学习,一点一滴的积累,高中数学是一定能够学好的。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由于学生刚进入高中,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初中水平,对高中内容接受较慢。所以在高一第一章我们增加了课时数。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不能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紧扣教材,跨度不能太大。以为很多同学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就是上课听得懂,考试的时候作不起。为此,我们采取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4.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成绩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所以教师在开学必须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每一节都要进行小节练习,然后通过评讲加深理解。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通过测验去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即使的纠正、反复强调。坚持课前小测试,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教师除严格要求之外还必须做到勤奋、有爱心。 5.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特别是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强求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自觉性都很差。还有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教学生作笔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就我观察,很多同学作笔记的方法不对,比如: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题,叫同学思考,有的同学在老师还没写完题就开始作笔记,也没考虑有没有必要,当然也没有时间去思考了。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6、强化集体备课,打好教学整体战 备好课是上好课,讲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很难想象一个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上课时靠临场发挥能够将有关问题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因此,可以说,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这里我想主要谈谈关于集思广益、强化集体备课的问题。我们知道,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一个教研组整体教学成绩的高低,应当说与集体智慧、群体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一人有一技之长,十人就有十技之长。如果我们能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那么,我们就将拥有了不起的力量。有三点建议:第一,建立邀人听课制度。经常邀请备课组其他老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来听听自己的课,让他们多给自己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将授课进度适当放慢1--2节左右,听完课、改完教案再讲。第三:建立及时反馈制度。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自己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浅谈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精彩的问题情境,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作用,还能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展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高一数学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如何搞好高一数学的课堂情境教学,就成了整个高中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一数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的主要过程为“ 情境?问题?探究 ”。 由此可以知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重点,它关乎这个课堂教学的成败。数学必修1教学又是高一教学重中之重,因而高中数学必修1的问题情境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温故知新,是我们教师常常采用的引入方式。新知识的学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教师在教授新的内容时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这节课中,我进行了如下的问题情境设置: 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得出:初中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 3.“集合”一词与我们生活中的那些词语的意义较为相近? 学生讨论可以得出:“全体”、“一类” 、“一群” “所有” 、“整体”,… 4.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0,1,2,3,4,5,6,7,8,9.这些数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5.什么是集合?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从复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过渡到集合的概念,加深了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二、 在生活实例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去引入新课,学生就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二分法教学中, 我提供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km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 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 以学生感觉较简单的问题着手,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再创造的欲望,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二分法思想和方法。 三、在数学知识间对比或者类比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类比不仅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还是引入新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数学的问题情境。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我设置了如下情境: 1.作出和图像。 2.指数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3.如何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通过复习学生熟悉的指数函数的作图以及利用图像去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再提出如何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样学生很容易进行类比,联想到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此外我们还可通过表格的方式对比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性质,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四、在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发生冲突,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变式问题题组情境是其中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例如在引入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时,我采用了变式题组创造情境。 问题1的目的是复习上节课有关函数零点的概念。变式1目的是让学生能在问题1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公式求出零点再判断在区间上是否有零点;变式2是在不能利用公式求出零点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图像去判断;而变式3问题显然用求零点和直接作图的方式不能解决了。这样就能引起学生观念、经验上的冲突,有效激发了学生探求欲,为进一步学习零点存在性定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总的来说,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怎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情境必须考虑的问题。问题情境的设置,关键是要符合学生“心境”。因而问题情境的设计要遵循启发诱导、直观性等原则,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高一数学小论文:怎样进行高一数学教学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数学成绩较好,在中考考试中,要取得高分成绩不怎么困难,而步入高一后,数学考试却很难及格。学生大多认为数学难学,不少学生家长对此也疑惑不解。为什么初中学习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一后竟然如此迅速地失去了往日的“高分”呢? 为解开这个谜底,我分析了《数学大纲》、教材,调查了部分教师和学生,以翻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发现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材因素。 首先,一方面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方面相比,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在知识“量”上急剧增加,部分数学内容(如算法初步等)移到高一学习,这样就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另一方面,辅助练习及消化小结课相应减少,高一新生对此不是很适应,因而产生了数学如迷宫的感觉。其次,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在难度上“台阶”跨度较大。再次,教学内容在直观与抽象程度上的变化较大。 第二,学法因素。 首先,被动学习。许多学生升入高一后,还像初中那样,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一数学教学。其次,学不得法。高一阶段课程设置多,自习课少,学生疲于应付当天作业,预习、复习时间极少,陷于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第三,环境因素。 首先,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习惯于原来的学习环境,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法不是很适应。其次,学生情绪松动。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数学成绩从初中到高一的大滑坡。要提高高一学生数学成绩,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是关键,课本是首选 我们要明确的是: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刚进入高一,有些学生还不是很适应,如果直接学习高考技巧,仿佛是“没学好走就想跑”。任何的技巧都是建立在牢牢的基础知识之上,因此建议高一的学生多抓基础,多看课本。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好像只有多记公式,掌握解题技巧,熟悉各种题型,把自己变成一个做题机器,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最好的成绩。我以为在高考中只会做题是不行的,一定要在会的基础上加个“熟练”才行,小题一般要控制在每个两分钟左右。高一试题约占高考得分的70%,只要把高一的数学掌握牢靠,高二、高三则只是对高一的复习与补充。所以进入高中后,要尽快适应新环境,上课认真听,多做笔记。因此,我们应该在熟记概念的基础上,多做练习,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 二、教师如何教 高中数学教材容量增多,学生心理特点、认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决定了初、高中教法上的不同。如何改变学生因应付中考而造成的“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加快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为此,首先要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待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后,再酌情加快教学进度。其次,采用逐步渗透,新旧类比的教法。众所周知,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讲授新课应注意与旧课密切联系,以旧引新。第三,重视思维方法的教学。数学过程要始终体现“思维”这一主线,把数学的思维美展现于学生面前。第四,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有关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及独立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做好小结,拓展巩固,做相关习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引导学生如何学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为此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这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课前就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带着问题听课。第二,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促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渡,指导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抽象出来,进而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结论具体化,抽象方法通俗化。如讲授“集合”概念这一节时,引导学生以教室里桌子等切近生活的实物为对象从中抽象出元素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从而使集合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第三,通过测试,建立错误库。根据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加以统计,分类指导,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 四、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些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学,学起来枯燥乏味,因而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学生这些思想认识,除向学生讲清数学这门基础课的重要性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做法:第一,用事实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因和兴趣,如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和成就,介绍当今中学生进军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的历程等,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实践性,把抽象的数学内容生活化;做到不同类型的课新课导入不同;精心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思维,布置问题;注意练习的多样性,避免机械重复,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学习为主动积极学习。第三,有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口说、动手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成功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改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使高一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顺利渡过“困难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防止学生数学成绩滑坡,从总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市教研室)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偏差与矫正策略研究 十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之路使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扫描高一数学课堂教学现场,发现依然普遍存在着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其主要表现有:灌输多,互动少;交往单一,师生交流少;课堂注重结果,轻过程;学生潜能激发少.这些现象主要是由教师教学行为不当造成的.为了落实“追寻释放师生潜能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保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必须矫正老师的教学行为偏差. 一、高一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概念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是指高一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为落实市“追寻释放师生潜能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可观察的、外显的教学活动方式. 二、高一数学老师教学行为偏差的表现 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活动,对教学行为进行直接评估,基于对这些课堂现场的真实感受与理性思考,将常见的教学偏差行为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教师讲解过多.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核教师的业绩,主要看的是学生的成绩,评定学生的好坏也主要是看分数.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左右下,师生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带领学生一起去推导概念、定理、公理等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不用考虑学什么、为什么,只需要在下面认真听讲.学生只要会模仿,会做题就行. (2)交往方式单一.许多课堂的教学策略显得比较单调,与学生的互动交往只限于问答式对话,多为缺乏思维深度的“师问生答”,也缺少追问、补问.有些课堂的讨论活动重形式轻内容,是为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而设置讨论.诸如角色扮演、实验演示、案例分析、辩论等,多向的师生交往活动应用较少. (3)教学目标存在偏差.由于高考的压力,笔者所在学校依旧因循了许多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在日常教学时主要参考的标准依旧是高考的数学大纲,在课上只讲要考的内容,而考点上不在的内容一概不讲,这与新课标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不少教师还担负着管理学生的工作,加之对学生的试卷和作业的批改,备课的时间了了无几,难有时间去钻研教材,去备学情.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有的课堂片面追求活泼的教学气氛,但热闹的场景背后缺少对数学本质的揭示与思维能力培养,甚至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4)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明显倾向于教学的结果如何,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 案例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以上几步中,第5条和第6条是“归纳”的关键,从教学实践看,许多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两个步骤,因此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本质,为什么叫“归纳法”等问题都是模糊的. (5)忽视学生的错误.由于高中数学内容的深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这是学习数学的正常现象.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通常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予理睬,没有揭示错误的根源,以至于下次再做题时还会出现错误. 案例 4名大学生分配到3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一个乡镇至少一名,则不同分配方案有[CD#3]种(用数字作答). 全班56名学生有40为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只讲解正确的思路.而忽视学生错误的根源.学生,下次测试类似的一道题,还是有几个学生出现错误.原因在于学生的错误从思维过程看是对问题解决的最初想法即思维的起点上,解决方案设计有错误.学生心理预期是希望教师能给学生讲清楚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想,我的错误原因是什么. (6)师生交流少.有的教师教学的主观意识强,在课堂上除了教学内容外,和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沟通交流,完全不了解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心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话不敢说,想参与不敢参与,想亲近不敢亲近,师生关系不和谐,师生之间无法互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严重压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数学课堂教学偏差行为的矫正策略 1.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学质疑 把课堂多大程度上交给学生,这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基础由教师来把控.高中数学教材有很多章节,学生易于理解,[HJ2.15mm]教师要课前制定好方案,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诉求,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心得,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找出难点,交流解决,让学生在质疑中感悟,在碰撞中明真,在争辩中理解,在反思中提升.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调控与把握课堂,让教与学处于最佳状态,要相信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2.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交流展示 知识可以传承,但能力只有通过真真切切亲身体验与感悟才能生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把学生推到课堂的最前沿,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探究,给学生机会去交流、去展示最原始、最清纯的思维过程.依靠学生,是指让教学过程向学习过程转变,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让问题的发现、知疑、质疑、释疑的过程紧紧依靠学生,让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成果生成主要来自学生,这样学生的成就感也能得到充分满足. 3.构建适宜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互动探究 教学中,有些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很难达成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去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尝试中生成新知,达到教学目标.为了吸引学生思维主动参与,教师就必须精心设置一些问题,构建适宜的数学活动,制造“冲突点”,激活思维.教师把知识的获取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生成.过程获取曲折,但印象更深刻,课堂更精彩. 4.教师要转变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自主与合作演绎的“激情课堂”、“探究课堂”、“开放课”作为聚焦点,逐步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依赖学生、解放学生,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其在生动和谐的课堂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改变高中一数学老师在教学行为中的偏差,对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充分激发和释放学生潜能,就一定能使不同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与进步,打造出遵循学术上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又能赢下更高”升学率“的高效课堂. 高一数学小论文:关于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的研究 摘 要: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面对更加复杂难解的数学学科,很多人望而却步。不少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成绩优秀。升到高中以后,成绩下滑严重。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科目教学的衔接工作尤为重要。相关学科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来简单分析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初高中衔接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抓紧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衔接问题 作为一名高一数学教师,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解决学生从初中升级到高中的学习衔接问题,此问题必不可免且又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解决此问题,是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一数学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分析此类问题,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至于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为今后的数学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为学生以后学习相关学科培养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一、学生刚入学时遇到的问题 1.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不同 受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与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别,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时,原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没有及时调整,进而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对课本理论知识和运算规则错误理解,导致运算出现错误,所积问题越来越多,最后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前积极预习,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独立思考,进而逐渐挖掘新的学习方法。 2.高中数学内容抽象难理解 初中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简单的知识,从而加以利用,提高成绩比较容易。高中的数学内容比较难以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运算,还要分析题目中各种数据之间的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重要组成关系,来合理运用概念规律。这需要在充分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正确运用。因此,高中数学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涉及的知识层次要多得多,也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彻底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加深学习和相关理解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初中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简单,多数都是应付考试才设置的教学点,而且近年来对于初中的数学知识难度有所降低,部分知识仅作为学习了解,并不需要完全掌握。但是高中的数学知识多参与到高考当中,教师对其的重视也比初中要多得多,但是由于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并未接触,因此,教师在此方面要特别注意,将遗漏或者不受重视的知识进行总结,对学生加强补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加以运用。 3.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如运算与理解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还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培养学科素养,包括:理解能力、运算和分析问题能力等。初中学习的知识相关联系较少,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点来学习和记忆,但高中的知识点联系特别密切,通常一个例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好几个,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不能将知识作为独立的知识点记忆和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多多运用,提高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1.紧扣教材,分析例题 教材中所列举的例题一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彻底掌握例题,将刚学到的知识放到主要地位,结合其他所学知识来分析,紧密联系前后知识,彻底弄懂教材中所列举的例题。 2.分析知识点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数学教学很多定理的推理过程,学生一定要亲自推算,彻底掌握相关定理。学生推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把推算的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过程来重视,以此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点。 3.帮助学生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尽相同,教师应当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加以改变,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多多注意和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切身帮助每个学生进行学习,这还需要长期的数据分析和总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总之,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是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广大教师长期的摸索和分析总结,既要从相关教材着手进行,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高一数学小论文:浅谈如何实施好高一数学教与学 摘 要 许多高一新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束手无策,他们听数学课就像在云里雾里,根本听不懂。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一个突出的原因是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知识点侧重衔接的问题,那么,如何实施好高一数学教与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呢? 关键词 数学学习 知识衔接 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优秀,到高中之后,数学学习一筹莫展,有的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常听到学生这样说,“初中时,这些知识老师都讲过,有些没有作为重点来讲,只是了解。老师说高中老师会细讲的,但是现在老师也不讲初中的知识而是拿来直接运用。”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初中数学学习侧重点与高中的要求不吻合。 二、问题的分析 举个例子,初中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三种方法:一是直接开方法;二是配方法;三是求根公式法。在初中时重点掌握的是前两种方法,在高中,由于计算量和计算速度的要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常使用的是十字相乘法和求根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初中教材中没有,初中数学课上不作重点讲授或根本就不讲。像这样的问题很多,使高中新生不能满足高中数学课的基本要求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是螺旋上升的过程,高一的学习以初中为基础,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影响数学的学习。知识侧重点衔接出现了问题,久而久之,学不会、跟不上数学学习也就是正常现象了。 随着高中教材改革和初中减负大刀阔斧的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点侧重衔接问题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瓶颈。那么,在那些主要知识侧重点衔接上存在问题,列举如下:(1)解一元二次方程问题。(2)函数和函数图像的关系理解问题。(3)画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草图的问题。(4)二次函数的配方问题。以上问题,为什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瓶颈呢?分析如下: 1.函数图像是认识函数很好的一个途径。函数图像是函数的具体,使函数具有形的可触性,降低函数的抽象性。函数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就像是人的身份证号与本人关系一样,一个人对应着一个身份证号,一个身份证号对应一个人。仅仅看到一个人身份证号是不会了解这个人的,要了解这个人就了解这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也就是看这个人的行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每个人都有特有的行为。类似的,什么样的函数有什么样的图像。函数图像的走势、形状、最值、自变量取值范围直观地反应特定函数的性质。特定函数具有其本身特有的图像。很多高中新生没有将函数与函数图像建立联系,割裂了函数和图像的关系,脱离函数图像,仅仅是从函数式上来学习函数,而函数解析式本身是非常抽象的,这样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会并掌握是不可能的。在高中要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这些函数的许多性质都是通过图像学习的,通过图像来区分它们的不同,如果割裂函数与图像关系学习函数将是寸步难行。 2.画好一次函数图像和二次函数图像是掌握函数的基础。新高中生只知道这两种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具体到画图时总是画不准确,不能掌握基本要点。对于一次函数图像新高中生知道一次函数图像是直线,画直线时总是列出很多的点,将这些点都描在直角坐标系中,再利用这些点画出直线。不知道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会快速选出确定直线的两个点。在画二次函数图像时,先利用顶点坐标公式求出顶点坐标,然后根据开口方向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定点,之后随意勾画出抛物线,不注意抛物线的开口的大小、函数图像是否关于对称轴对称。这样画出的图像速度慢、质量难以保证,不仅影响对函数的认识,将影响以后的学习。在学习基本初等函数时,首先通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像学习函数的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必修5中第三章将学习不等式时,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如果对二次函数图像没有深刻的认识,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就会有困难,在许多含有参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中借助二次函数图像解答。在学习线性规划问题时要求快速画出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准确快速画出直线是基础。对于这两种函数图像,初中要求不高,但是高中继续深入学习的基础。而在高中数学学习内容中不包含如何快速准确画出一次、二次函数的图像。 三、问题的解决方法 1.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初中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掌握初中数学教学侧重点,找出初中数学学习与高中数学要求的差距。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心高中生进行知识测试,测查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找出他们知识的薄弱点、欠缺点。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实施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腾出足够的时间。(2)知识点的深入,不是把知识点罗列下去,应对相应的知识点多加练习。(3)补充的内容不能过深,否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初中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的学习,如果再像初中那样学习的话,会影响高中的数学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不适合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数学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在课下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解决,即使在讨论的过程中问题没有解决,学生也得到了思维上的训练,进一步养成好的数学习惯。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 【摘 要】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必须做好高一数学教学中的初高中衔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当中,进而不断取得良好的成效。尽管当前绝大多数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但仍然有一些高一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做的不到位,进而导致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缺乏有效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改进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高一数学教学中的初高中衔接问题,进而使学生尽快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当中,不断取得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一数学;数学教学;初高衔接 对于高一数学教育教学来说,无论是高一数学教师,还是高一学生,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解决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才能使学生尽快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阶段,进而取得更好的成效。特别是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这就需要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这是广大高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高一阶段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都对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特别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都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一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要想更好的解决高一数学教学中的初高中衔接问题,至关重要的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从初中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来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初中数学教材通俗具体,不仅常量较多,而且题型相对较少并且具有简单性的特点,而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普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多研究字母、变量,而且理论分析也十分重要。要想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要从过去学生“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向“主动学习”和“分析理解”的方向转变,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快的步入高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如果仍然没用初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制约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最终也会使很多学生由于无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在未来数学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艰难。这就需要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认真听讲,而且还要善于提问,更要乐于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进而使学习尽快由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转变。 二、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高一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载体,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改进教育模式,要按照秩序渐进的方式,逐步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向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转变,这一过程不能求快,而是要逐步的转变,否则会使很多学生,特别是数学基础以及数学兴趣不太好的学生无法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这就需要广大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通过45分钟的有效利用,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高一数学教师要对高一数学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使学生能够弄清前后联系,让学生把握住教材,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再比如由于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难度、深度都比初中教材要高,这就需要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将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要高度重视激励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对学生思维方法具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必须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意识更强。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比如要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意识和能力,要教育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不能一带而过、蜻蜓点水,而是要对教材中的注释、阅读材料、插图、图像等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发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四、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具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久而久之,不仅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会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养成分类、归纳和总结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和理解,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通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链”不断形成,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不同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然后由每个小组汇总后进行报告,所有小组全部完成之后,教师再进行深入的指导和凝练,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综上所述,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是每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要将这一问题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内在的教育教学规模,科学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工作,进而使学生尽快进行学习状态,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广大高中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要在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高一数学教学中初高中衔接问题,进而使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不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一数学小论文:谈高一数学如何学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阶段,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如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思想松懈。初中时,有的同学初一、二不用功,初三突击学习一段时间就考上了高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是如此,高一、高二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再发奋学习也来得及。高考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只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读有名的大学,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突击学习就考上理想大学,到头只会追悔莫及。 2.学不得法。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不提前制定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只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甚至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时间,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一数学小论文:整合备课组资源,强化高一数学备课组功能的思考 摘 要:为促进高一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提高任课老师整体素质,整合备课组资源,强化备课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完善规章制度、收集和共享资料、建立备课制度、重视作业管理、加强科研工作。从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备课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促进高一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备课组资源 高一数学 备课组功能 规章制度 备课是教师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备课组建设能促进任课老师相互交流与合作,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促进任课老师相互分享和学习经验,让任课老师更新思想观念,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教学质量提高。本文结合高一数学备课的实际需要,就整合备课组资源,强化备课组功能提出对策,希望能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 一、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并落实 通过建立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为高一数学备课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例如,建立备课组集体活动制度,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要注重落实备课时间、地点和内容,有效规范任课老师的工作,推动备课工作有效开展。可以规定每个星期集体备课的时间,设立教研室,作为高一数学任课老师集体备课的场所。明确每周集体备课的内容,提前告知任课老师,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促进备课工作有效开展。 二、注重资料收集共享,为备课创造便利 为了有效地进行备课,更好地指导高一数学教学工作,组员应该重视资料收集,完善各项资料,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合,促进资料共享,从而更好开展教学活动。主要资料包括高一数学的教材、教参、教辅书等,任课老师在备课时应该搜集这些资料,及时和全面掌握、分析并整理教学资料,从而有效完成备课任务。同时还能为任课老师的资料共享创造便利,更为便捷地获取资料,有利于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活动。 三、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确保备课实效性 备课是做好教学工作,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以往很多任课老师只注重书写工整,重视数量完整,忽视备课的实效性、创新性、合作性,导致备课成了简单的教案抄袭。为转变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理清高一数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备课负责老师应该编出教案初稿,分发备课老师,电子稿存入电脑。集体备课活动时相互讨论,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请有经验的备课老师就需要注意的环节进行指导,完善初稿。然后根据集体讨论的修改意见提出补充和改进建议,修改补充并审核定稿,完成打印工作,电子稿移入校园网文件夹。各组员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二次备课,备出个性化的教案,交给组长审查。组长和相关领导检查并评价每位老师的备课情况,同时记录在案,将其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 四、重视学生作业管理,提高讲评的效率 高一数学教学时,除了注意讲授备课内容,还不能忽视学生的作业管理,注重提高学生作业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备课组老师要把好作业内容的质量关,改变以前采用同步练习训练的单一方式,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实际,自行编制学生作业,将学生作业纳入集体备课范畴,由任课老师相互商量并最终确定,确保作业质量。注重提高作业讲评质量关,对作业在班级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统计正误率和主要错误类型,并以书面形式通报备课组成员,提醒任课老师在讲解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注重重点和典型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促进作业讲评质量提高。 五、加强备课组的科研,激发组员的活力 任课老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课和科研工作,学习其他任课老师的优点,发现备课和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要多听课,多评课,这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注重提高公开课质量,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把握其中的闪光点,在每次听课后都有收获,学习其他任课老师的优点,提高自己。评课时要求任课老师坚持全面的观点,肯定其中的优点,指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备课组长要将这些内容记录在案。采用这种方式,既能促进任课老师课堂组织能力,还能加快年轻老师的成长,让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备课组要注重教学科研工作,解决教学和备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促进高一数学任课老师教学水平提高。 备课是高一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重对备课组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备课组的功能,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促进资源共享。从而构建和谐的备课和教学氛围,提高备课组工作效率和高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高一数学小论文:浅谈高一数学教学点滴 对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会有相当多的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学,尽管他们在初中数学成绩很好,但高中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甚至有些过去的尖子生变为数学的“后进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高一新生来说尤为重要,下面我谈几点认识: 一、新课改下的高一新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1.运算能力减弱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估算能力,鼓励使用计算器。以上课改新理念是正确的,但由于不能合理使用计算器,许多学生连最简单的计算都要借助计算器解决,心算、口算能力不强,计算的准确率低。同时由于平时教学注意不够,许多学生的基本数、式运算(例如恒等变形)能力也较为薄弱,解题过程中很基础的运算都容易出错。 2.演绎推理能力也有所减弱,解题不够规范,思维不够严密 初中课标教材对证明部分进行降低难度和弱化处理,如对圆与三角形相似等相关知识的证明大大削减和降低难度,所以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方面的训练也就会相应减少和削弱。 二、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 1.教材内容的差异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各种情况等都不作要求或要求较低,这增加了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多且抽象,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高中数学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3.学习方法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多,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掌握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高成绩。因此学生惯于围着教师转,独立思考得少,对一般规律性的东西自己总结得少。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且要自己多看一些参考书。然而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连完成作业也有问题,导致虽然下了不少工夫,但效果不佳。 三、努力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在高一的教学中,若能深入研究两者之间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便能顺利地进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教学中,若能帮助学生先复习初中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便能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必修1中第三章“函数的零点”“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可先复习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必修2中第四章“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可先复习初中所学的运用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的方法,圆中弦心距、半径、弦长之间的关系,配方法等。 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对初中已有知识和新学内容加以区别联系,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必修1中“函数的概念”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用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的函数定义,再学习新的用集合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的函数定义。 四、做好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较能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 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专心听讲,特别是教师对概念的讲解、典型例题的分析,同时要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出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找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最后还应适当作些笔记或批注,以提高听课效率。 3.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归纳总结,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强化对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达到“学会”而且实现“会学”。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一中)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摘 要:高一数学是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需要不断思索。结合实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感教育 一、教师需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学生入学时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举足轻重;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初高中数学学法的本质区别,引导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课程学习。然后摸清学生知识基础,深入研究初高中课标,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从而规划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诸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立方和(差)公式”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高一学生穿插讲解,达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旧知识,加强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反复思考相似内容的区别,长期坚持查漏补缺和纠错,达到举一反三,让学生意识到适当调整自己学习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注意三点:(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生需备4本(知识归纳本、典型题采集本、纠错本、作业本),做到每时都纠错,每天有训练,每周有小结。上课做到“两前一后”,即课前两分钟整理当堂上课所需资料文具等,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课后一分钟反思当堂所学内容;(2)合理搭配成绩、性格差异的学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默化其他学生自主学习,外向性与内向性学生相互牵制,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抽象理论直观化、生活化 新课程最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探求新的事实、论证猜想、认识事物的“数”“形”属性、规律和处理相应的逻辑关系。如,函数学习通过观察图象的变化总结函数性质,分析函数问题。鉴于数学理论的抽象性,教师加强直观教学,并引用生活实例降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如,学习面面垂直判定时借助门与地面的关系等。 四、注重情感教育 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言行举止上感染学生,专业知识上震慑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由于大部分高一学生初次背井离乡,独自求学,少了父母的宠爱,家庭的温暖,容易产生失落感、忧郁感,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观察,课后了解,给予适当的关心,尤其是对上课走神的学生给予适当暗示,防止他们产生厌烦、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数学学习。 以上是本人就我校校情及学情的一点尝试。但在新课标下,如何尽快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还需要不断反思总结。 (作者单位 甘肃庆阳第六中学)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关于专业教师培养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现阶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学校中的应用现状,提出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专业教师培养的建议,旨在提升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汽车维修人才。 关键词:本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人们对汽车需求的与日俱增,导致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汽车维修工人的中坚力量,为向社会输送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不断地研究、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段进行的教学模式已被现实证明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技工学校应用到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当中,全面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是不可逆的趋势。然而,胜任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在现阶段仍然紧缺,因此,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教师已成为现阶段技工学校中重点关注的一项教学教研项目。 一、汽车维修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工种技能多,所以在教学目标制定中,培养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完美结合并能灵活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一向被作为教学重点实施的方向。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很难甚至无法做到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教学的均衡、衔接教学,往往造成学生或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或专业动手能力不强的局面,从而严重偏离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训练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助汽车或其总成实体为教具,辅以多媒体的融合,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其实施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师生的互动和“头脑风暴”,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体会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指导作用的目的。因此,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大幅提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是技工学校中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公认的,但是目前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未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却为数不少。深究限制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因素可知,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无法为一体化教学提供完善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则是较多技工学校现阶段能胜任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因而从根本上影响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推广。因此,纳入能胜任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师已成为现阶段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和提升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解决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缺乏一体化专业教师最快捷的方案之一是面向社会聘入能胜任一体化教学的优秀人才。但这一方案的实施受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社会严重匮乏此类人才,二是技工学校受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的约束,因而此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种方案是从学校现有的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当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之成为胜任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老师,这一方案在多数技工学校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从本校现有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中培养一体化教师,这些人才熟悉本校的教学流程、教学要求、教学环境和学校的教学理念,能更快地转变角色,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技工学校对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技工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三、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几点思考 1.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的途径 从本校现有汽车维修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中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是既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成本最低的可行举措。 (1)从专业理论教师中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首先需认清其专业理论知识是相对扎实的,欠缺的往往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汽车新理论知识。例如,汽油电喷发动机近年来才应用的缸内直喷技术,是一项节能、增效的新技术,但现有文献中鲜有其工作原理和特殊结构的系统阐述,以致相当一部分汽车维修专业理论教师对这项新技术也只是略知一二而已。然而,这是面对学生r不可回避的问题。像这些汽车新理论知识就是在培养一体化教师中必须引入的。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汽车及总成的拆卸、装复、检测、修复、设备的使用等动手操作的内容,这是多数专业理论教师的弱项。例如,有的专业理论教师在拆装一台简单的手动变速器时,装复到最后阶段却发现多了几个零件,这就是典型的专业理论教师动手能力差的体现。因此,汽车新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从专业理论教师中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关键。其培养的方式方法可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开展,如让专业理论教师深入学校汽修实训基地拜实训教师为师,亲身参与拆卸、装复、检测、修复等实践;安排专业理论教师到汽车维修企业跟岗、顶岗学习。 (2)从实训教师中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这时要认可实训教师动手能力的基本功是扎实的,往往是汽车新型总成的结构、调整、新型维护维修设备的使用等方面有所欠缺。例如,近年来小型汽车逐步使用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CVT自动变速器,这是很多技工学校尚未添置的新型设备,实训教师尚未掌握其结构、调整、工作原理等属正常情况。另一方面,实训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实训教师最大的短板在于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例如,笔者曾见一位中专学历、年龄较大的实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EQ1092型汽车液压操纵式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调整,至主缸推杆与主缸活塞间隙调整时,要求学生旋转主缸推杆至与主缸活塞接触,然后反转主缸推杆半圈,最后旋紧锁紧螺母。从调整效果上讲,这不存在问题,而问题在于有位学生提问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位老师解释了很长时间也讲不出所以然,最后冒出一句“这样做不会错的”了事。这就是部分实训教师缺乏系统、全面专业理论知识的典型体现。因此,完善实训教师的知识面,拓展其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是从实训教师中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关键。 (3)吸纳社会优异汽车维修专业人才,以培养成合格的一体化教师,是较为便捷的途径,也是完善一体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措施。社会匮乏能胜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师是现实,但在汽车年产销量上千万辆的我国,并不缺乏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专业对口,具备高学历,在汽车维修企业实践多年。与技工学校的汽修专业任课教师相比较,他们既具有较全面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具有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经验,已具备一体化教师的基础条件。他们所欠缺的是课堂组织、学生管理、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正是技工学校能提供的。聘入这样的优秀人才后,只要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施以培养,无需多长时日,极有可能成长为优秀的一体化教师。 2.一体化教师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学校要科学地制订培养计划。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对当前的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因而校领导班子及其教学教研部门要深入研究,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操作性强,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一体化教师总体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涉及培养对象个人的部分,一定要量体裁衣地制订。因为每一个培养对象的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优势和弱势项不同,培养的侧重方向自然不同。只有为每个培养对象量体裁衣地制订培养计划,才能迅速达到预期目的。 第二,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培养一体化教师。技工学校发展的第二次春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二产类的技工学校大多在那时起就逐步开办汽车维修专业,原三产类的技工学校进入21世纪以后大多数也开办了汽车维修专业。通过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发展,这些学校都储备了相应的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学教师,其中不乏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这些都是培养一体化教师的优势资源,要充分利用,在培养过程中,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之间可以互为老师。 第三,培养一体化老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培养过程中,学校必须重视对培养对象在汽车维修作业的环境、技术水平现状、先进维修设备的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培训。而此类培训往往因学校设备落后,教师知识更新跟不上汽车技术发展的步伐,学校缺乏完整的汽车维修作业环境等因素而受到制约。因此,在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时,可着重挑选当地具备现代化、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汽车维修企业来实施校企合作培训。校企合作培养一体化教师,要根据培养对象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与不足、学校的目标要求等因素,安排培养对象深入汽车维修企业跟岗学习、顶岗锻炼,且时间不宜短,要给予培养对象足够的时间参与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主要总成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功能修复的过程。 第四,培养一体化教师要注重教学经验和技术交流。教师之间,学校之间教学理念、经验、授课技巧的交流,对一体化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校内、校际的专题讲座,通过要求并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举办的论文比赛、技能比赛、指导学生参赛等形式和平台实现教师之间的专业经验和技术的交流,从而扩大教师的教学视野,跳出固化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此取得飞跃性的成长。 四、小结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界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尽管国家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内已推广多年,但在一些地方其普及程度并不高。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一体化教学师资缺乏。这种现象在汽车维修专业中尤为突出。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时一刻的命题,而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开发 【摘 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出行不再单一化,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多了起来。在古代人们出行是靠马,近代开始有人力黄包车,随后开始有汽车,到现在汽车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出行可以坐公交车、地铁,去距离较远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火车、高铁、飞机。这些种类齐全的交通工具使得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我们不再是那个交通靠走,说话靠吼的年代。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维修产业也快速的兴起,汽车维修所需的人才也渐渐多了起来。 【P键词】汽车维修; 人才; 培养 1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使得汽车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在世界上的汽车产量与销量位居第一,汽车的使用也在迅速的增多,与此同时汽车的维修产业也在迅速增多,全国连锁性的汽修维修保养店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在汽车上的消费开始占据更多的比重。汽车的维修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这些人才需经过专门的教学与培养,然后在社会中实践操作,才可以独当一面。 2 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开发 2.1 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来看,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一种是通过在实体汽车4S店通过当学徒工的方式学习,这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践操作的知识较多,而且因为没有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所以他们的专业素养相对来说较差。另外一种培养方式就是通过职业技术学院去学习汽车维修的专业课程,但是这种方式由于接触到的汽车有限,这些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相对偏多,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较弱。两种培养人才的方法都具有相对的优缺点。目前,在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培养的人数相对较多,所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以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汽修产业的需求。 2.2 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分析 现在的汽车修理方式主要是进行零件的替换,只需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检测、拆除和重新安装,相对来说技巧性的要求不高,而且动作的程度也是一般的标准。在拆装的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力度,检测时,需知道所检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操作过程。虽然修理方式的步骤比较简单,但是汽车整体部件较多,发生的故障类型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维修人员能够按照具体情况的维修步骤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汽车维修还对汽修技术人员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看他们是否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汽车的故障,并进行诊断,然后制定检修的流程。因为汽车的部件相对较重,所以也就要求汽修的技术人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故障时能够耐心的钻研,维修时可以认真负责,还要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敢于去动手尝试。 2.3 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是很完整,对现在汽车维修的需求不是很明确,最后对学员的能力评价体系不准确,使得培养出来的学员的能力无法应对汽车修理中的故障。学校的课程体系在基础知识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平时对于学员的基础技能的训练也不到位,学员在进行修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得心应手,而往往是在对故障进行分析时一知半解,不全面。这些都反映出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的效果不如意。还有就是一般的培训学校在招收学员时,提出的职业规划理想化,工资收入也较高,使得学员在就业后眼高手低,就业的稳定性差。 3 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1 对汽修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改进 为了应对现在汽修的发展维修需求和技术要求,应该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关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将重点放在学员的实用和实践的能力上,而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把教育教学组织特征放在以人为本上。教学模式应注重教学实施的确实有效,使得学生可以将现代化的故障检测能力和对故障的判断能力运用的炉火纯青。培养学生可以做到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专业技术,在进入社会时能够以最短时间融入岗位中,可以在汽修过程中独当一面。还要注重学员在管理能力上的培养,让他们在职业规划中可以有长远的发展[1]。 3.2 将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置成模K化和阶梯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主体的专业课程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传统的汽修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独立,将课程体系为教学模块,然后让学员进行具体的学习和训练。将教学内容进行深一层的选择和优化,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实用,并将课本的内容多放一些教学的应用实例。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注重技能性和实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动脑的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加深了理论知识的记忆也对实践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锻炼。同时培养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一个汽车故障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方法,从自己的操作中领会知识,这样比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来得更为深刻。注重操作过程的标准化,这样在进入社会的实践中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快速进行工作。 3.3 将汽车的构造进行项目的划分,然后进行项目式教学 把汽车的整体进行划分,分为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中的电器、汽车电控系统等,设立实训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训练,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设备的拆装,正确分析机器的组成原理,能够对常见的故障进行总结,提高分析汽车综合故障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应与企业接轨,并应引进汽修专业的应用仿真软件,方便学生进行技能的模拟练习,熟练汽车修理工具。 3.4 职业学院应具有高效和专业的教学队伍 学校的教学队伍应该具有专业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上,他们拥有超高的维修技术和经验,能够让学员信服。除了自己学校的师资力量,还要与企业的专业维修技师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指导教学,使他们经常与学校进行学术和技能的交流。定期让学校的任课教师去企业进行培训,以保证学校知识与行业技能的接轨,保证学校学到的技能都是最先进的。 3.5 学院应改进对学生技能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学院也会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学期期末的考核,但是由于考核内容大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实训课上的表现为主,并把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考核方式。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他们的学多为了应付考试,所以改进对能力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能够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相结合。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应把企业和行业的用人标准加入进来,立足于原有的考核体系。并且将企业和行业的标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明确的罗列,然后将其定为考核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目的地进行,并且对自己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对于新的知识,他们就可以进行提前的预习和进一步的了解。 4 结语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和建设,人才一直是社会的紧缺资源。任何一个产业的迅速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汽车维修人才就相当于是汽车的医生,当汽车出现故障的时候,需要他们查出原因,并且进行维修,使得汽车重新发挥它的作用。随着现在汽车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在汽车维修中游刃有余。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中职汽车维修专业ざジ谑迪拔榷率低原因及对策 摘要:通过分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学校应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进行系统性培训;指导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联系给予学生充分关注;学校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合理的用人协议;将学生顶岗实习平时表现计入考评系统。结论对提高其顶岗实习稳定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顶岗实习;稳定率;汽车维修专业;对策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维修汽车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对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操作比其他技能的学习更为重要。要想真正的进行实践操作,只在校园中的模拟还远远不够,步入社会的企业中来完成给定的工作才能真正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所以学校给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安排了顶岗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随机应变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就业,让学生了解社会、巩固在学校所学知识。而且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还能够接触到在学校接触不到的设备,学习修车师傅的手艺经验。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综合技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对学生来说大有好处。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安排中职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均按照要求到企业报到了,但是却存在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问题。本文就是探索分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1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原因 1.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就是因为是学校安排并且硬性要求的,不去参加就无法正常毕业,被逼无奈之下才到企业报到,自己主观上根本不认可顶岗实习,不明白参加顶岗实习对自己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就造成顶岗实习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产生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从而学生实习时缺乏刻苦精神,老师傅传授经验讲解理论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做笔记,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打马虎眼,技术不过关,使实习单位对其产生不满。这样时间越久,学生就难以融入这个单位,就会产生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不该在这个单位、在这个单位待着也没有什么发展等想法,遇到困难就想止步或者退却,向实习单位辞职,逃避到其他行业中或者回家。还有些同学因为对顶岗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而缺乏主见的跟随要辞职学生一同辞职。这就造成了顶岗实习稳定率低。 1.2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监督指导不够全面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之前都是在学校扮演学生的角色,去参加顶岗实习就是要到社会上同时扮演员工的角色,从学生到学生兼员工,这个角色转换太大、太快,学生一时间还不能适应。而平时给学生讲课引路的老师变成了指导老师,平时根本不在学生身边,学生一下子缺少了老师的督促,没有了管束,还没学会进行自我约束,就会造成其顶岗实习期间出现其他状况,这就造成了其顶岗实习稳定率低。 1.3学校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学校往往没有对参加顶岗实习的中职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其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一件事情,心理准备非常必要。很多中职生在学校的象牙塔里生活惯了,对于顶岗实习的生活存在着美好的幻想,没做好吃苦的准备。等真正该去顶岗实习的时候,到了单位,发现与自己想象的非常不一样,制度严格工作繁重,心理落差很大,没有办法接受,内心就会打退堂鼓,这就影响了实习的定性。 1.4用人单位给予的工作压力过大 汽车维修行业需要体力与脑力相结合,每天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并且有些企业还是二十四小时营业,员工轮班,工作压力非常大。实习生和员工经常一样加班加点工作,上班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不规律。实习生刚步入工作岗位,年龄又偏小,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感到身心疲惫,从而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实习的稳定。再者,与员工相同的劳动强度却换来不等的报酬,让学生难以接受。一些单位接收实习生,都不给报酬,给一定生活补贴的单位,其薪酬也比正常员工低得多。有些单位还不解决学生的住房及吃饭问题,学生还需要自己租房和向家里要生活费买饭。这样的待遇让学生觉得非常不公平,实习一段时间后,就会离开汽车维修行业,转去其他待遇更好的行业中,这就造成了顶岗实习稳定率低。 1.5家庭及其他因素影响 家庭情况以及家人的看法对实习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出生农村、家境困难的学生踏实肯干,懂得为家庭分忧,中职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父母供他们读书不容易,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在企业顶岗实习,工作那么累而报酬又少甚至没有报酬不太理解,认为这样做不值得,相对其他专业实习生报酬较高而工作又较轻松,觉得一年实习期太长,经济给予支持不够热心,思想上动摇了学生在汽车维修企业坚持实习的信心。外加外界环境中其他物质诱惑或者其他人的煽动,一些学生受不住这些影响,而选择辞职。 2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稳定率的对策 2.1学校应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进行系统性培训 为了调动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学校应对将要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让他们懂得这个汽车维修这个行业人才缺口大,发展机会多,是一个朝阳行业,而顶岗实习是步入这个行业的第一个门槛,是锻炼自己很好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参加汽车维修行业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还应邀请从业人士或者已毕业学生向他们讲解参加顶岗实习时会遇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再对实习进行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其进行顶岗实习前,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好每个学生的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做好心理生理等一切准备。 2.2指导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联系给予学生充分关注 指导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不应该像之前一样学生一年都不会见到指导老师。给每个指导老师少分配一些要辅导的学生,规定指导老师需要定期去学生实习的地方查看,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学生解决他们顶岗实习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了老师的定期探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摇摆不定的心就会渐渐放下来,老师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不再是自己孤独地面对着复杂的工作环境,有了老师的关怀帮助,学生会感觉到温暖,同时退堂鼓的念头就会自然打消。 2.3学校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合理的用人协议 针对用人单位给予学生繁重工作低报酬的情况,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对于实习的学生的劳动强度不应与正常员工相同,规定实习生的作息时间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遭遇的不平等待遇,使学生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家长也更容易理解和支持,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顶岗实习稳定率。 2.4将学生顶岗实习平时表现计入考评系统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要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顶岗实习成绩考核须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采取校企双方共担责任、联合管理、专人实施的原则,校企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顶岗实习的指导由企业指导师傅及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以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实习报告三部分为基础,企业根据学生工作期间表现进行考评。这样就做到了对学生进行一个强有力的约束。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顶岗实习稳定率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学校、学生、教师以及企业都有一定的责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作为主要方面来制定规定提出对策,对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一些合理的约束,可以让新规则实行一段时间,观察效果并进行改进。总的来说,顶岗实习其实是对学生有益的事情,不应变成学生的牵绊和苦恼,要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所收获。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智能教学在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的概念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而智能教学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当前技校汽修专业的的教学实际,研究智能教学的应用范围,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为有效解决技校汽车维修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难题提供参考建议。 智能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进行脑、心、手和口进行全面训练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分层次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技校汽车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汽车维修和保养知识和技能。立足于实际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和环境中学习汽车维修知识,不断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技能导向,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灌输式的知识传授的单一教学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强有弱的教学难题。 智能教学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对于技校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现场教学,实训研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汽车维修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教学在技术院校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汽车设备维修是汽修专业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围绕汽车电子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针对如何快速诊断汽车电气设备的故障来展开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参观汽车的维修车间,进而加深对汽车结构和原理的理解。了解整个汽车工作过程中各个系统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汽车维修课程的热情。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围绕着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操作过程与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效,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器故障和维修方法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达到智能教学的目标。 智能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应用。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目标中一个最终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技术人才,这也反映了其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的教学要求,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熟悉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同时。还能够正确的使用电子电气设备,具备解决相关故障问题的能力。通过汽车维修维修的实训教学,让学生更加熟悉汽车的构造和原理,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汽车各个模块和电子电气设备进行动态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方便的学习各个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强化实训的针对性以及教学实践的实用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突出强调对于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汽车设备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法。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智能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才做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智能教学在技校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智能教学是一个接受一实践一总结――接受的循环教学过程。接受的过程就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基本的汽车知识,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排除方法,然后在通过实训的方式在维修车间进行实际的操作,并对实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理论知识相违背的现象进行总结、求证的过程。例如。在某一智能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汽车资料。参观汽车维修车间以及观看相关的视频等方式来了解相关的电气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原件,并分享自己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智能教学在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职业技术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技术人才,而对于技校的学生而言。也是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得到相应的就业机会。因此。学校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行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实施智能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组织学生开展自由实践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专业技能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叫蹙额过程中,来时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段教学,不断的创新教学实践,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上不断改革,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根本,发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营造轻松、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老师要把握好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强化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控,将学生的自主研究放在教学的首位,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智能教学在技校维修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做好实训教学。组织好相关的实践活动。将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合理的组合。老师在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备课,做好课程设计,强化实训中重要环节,充分借助多媒体工具,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在机房演练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箱等部件的拆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在多媒体操作软件下进行的模拟操作。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实践同时也可以避免设备元件的损坏和G失。当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在进行车间的实际操作。 智能教学在技校汽车维修专I中的应用,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和中心的,其主要的应用实践是为了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从原来的消极和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积极的自主探究学习。不断强化独立思考的能力。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汽车的数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也一片光明。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大量汽车维修方面的技术人才来满足实际的要求。而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探究如何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优化。 关键词:一体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一、引言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培养人才的模式会有所区别。相比于传统的院校来说,中职的毕业生很多在毕业之后会面临走向工作岗位,所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非常明显,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能探究更好的教学模式,实现一体化教学,也是现阶段中职教师的主要目标。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都会采取教师讲授,学生理解的教学模式,并且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但是这种模式下更偏向于“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1. 学生基础较差 由于生源质量较差,中职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缺乏较高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按照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学,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会认为教师总是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并且,他们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甚者会出现逃学、厌学的情况。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也会觉得非常枯燥,导致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学生的学习质量非常差。 2. 缺乏实践教学 很多时候理论课和实践课是相脱离的,影响学生的实际的学习和技能操作。往往在进入实际的实践活动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也仅仅只是单调的模仿式操作,并不能真正地形成系统化的教学过程。 3. 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实践能力非常关键,而要锻炼这一方面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利用教学设备来进行辅助。然而,很多中职院校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面临了很大的阻碍。 三、如何在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中实现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在借鉴了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融合了我国的教学现状所开发出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并且交替进行,没有所谓的固定顺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弊端,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学场所的规划 为了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就需要对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学场所的规划。前文提到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样重要,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实践教学的联系,形成完善的学习模式。如果场所允许,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设备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配合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可以让教师在完成理论部分的讲解之后,马上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 重视教学方法的完善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教学案例。教师也需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展开分组讨论。教师将一些汽车构建的图片反映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汽车的构造,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能进行有效修理等。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更好地进行思考,并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而更加主动地进行答疑解惑,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难点。 3. 教学过程的完善 课堂教学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只有在_定教学过程之后,才能明确教学主线,从而展开针对应的讲解和释放。其实,在一体会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且对于一些安全事项等要进行规划,让学生对学习具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理论课有着很大的差别。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的职责和定位,然后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入教学内容,做到先讲解后操作,从而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 重视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如果是一些能力比较出色的学生,则可以直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对于一些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就需要转移到一些基础方面的知识上。例如,以汽车的构造为例,可以将它分为性能学习和细节零部件学习,对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基于肯定和充分评价,鼓励他们进行主动思考。 四、结语 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通过研究,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如何才能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未来的信息化时代下,人才是各企业竞争的重要条件,作为学校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加强和相关企业的交流沟通,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满足工作需求,为企业所用,为我国的汽修事业提供重要的人才保证。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600)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项目教学法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不仅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本文主要讨论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问题,希望能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汽车维修 项目教学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项目教学法是根据学生需求,将相对独立的汽车维修知识交给学生独立进行资料收集、项目设计、问题发现以及处理,最后进行评价。通过项目教学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提升。但在具体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实施原则以及方法,还要搭配其他方案共同完成,使教学效果更好。 一、项目教学法的原则 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才能发挥其最好的效果。首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全面提高素质为主,培养学生高水平的职业技术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求职以及车间生产过程中不仅技术水平扎实,而且在综合素质上不落后于人,为学生在职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对学生的培养要以未来企业的需求为基础。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多数未来是从事本行业的工作,而且三年后继续接受教育几率较低,所以在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读懂市场企业需要什么,然后有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确保学生在三年后能够笑傲职场,获得企业青睐。最后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体现民主的教育原则,让汽车维修教学活动展示出科学性与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以及认知水平,组织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舒适、宽松的学习氛围,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首先要确定项目,根据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做到对每个知识点熟练掌握,并运用于实践。例如在汽车发动机气缸盖的拆装项目教学中,让学生拆装492型汽油机气缸盖时,结合其他型号的气缸盖拆装实践,将气缸的设计、维修融入项目教学,让学生独立通过气缸盖拆装,以及其它相关项目的学习,最终掌握拆装顺序、调试方法、分析结构功能与特点,增加学生对气缸的整体认知,提升知识的连贯性。 其次项目教学法本身具有连续性,切忌只是走过场的教学。教师必须要制定教学计划,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独立完善教学步骤与目的,以免学生应付交差,草草了事,不能达到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所以教师应将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一边操作,一边体会和掌握。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相反,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因为需要帮助学生解决更多不可预料的问题,教师必须拥有更广的知识面,以便在特殊的时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项目教学法本身就是对学生自主实践的锻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直接让汽车维修或者售后企业参与,企业与学校进行校企联合培训,为学生提供最接近市场前沿的实践基地,也为企业培养专业的汽车维修技师。企业在项目教学中结合市场设计出最常用的教学项目,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市场需要。另外,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操作车间现场进行项目教学,让企业提出项目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解决,最大程度地模拟汽车维修实战,不仅帮助学生增加职场经验,还能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还要考虑拓展与评估。在项目进行中和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尤其要帮助实践能力欠佳的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提高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知识进行拓展。例如在汽车汽油机气缸盖拆装过程中,要将知识延伸到柴油机气缸盖的拆装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引出新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实践的热情,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三、配套的教学方法设计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研究项目、解决问题。不论是操作训练还是结果评定,都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参与辅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汽车维修过程中的每一个指标,一改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其次对项目教学法使用案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在故障排查以及探究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的问题与思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在汽车维修的具体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具体的故障所体现出的特殊的表现形式,经过观察、判断、复检、确定,最终完成检修。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在进行项目教学法后,可以安排学生去正规汽车维修机构进行现场教学演练。在现场由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车辆问题的排查与处理,深入实践一线,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种融入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协同沟通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综合教学,在运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在现今科技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新的材料和技术不断运用在汽车制造上,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的地方,需要将滞后、过时的教学内容删除,增加新的知识和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艺。同时还要与企业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将更先进的技术和行业知识传授给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增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帮助学生在职场获得先机。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汽车维修专业对学生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维修的综合知识,强化维修技能,不仅帮助学生获得实践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摘 要: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研究者们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为了创新实践高效的教学模式,做过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其中,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是目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在师生共同协助、配合、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潜能,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汽车维修专业 应用 1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高效教学法,也是当今教育界十分盛行的一种教学法。在进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包含若干个子任务)交予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到方案的设计与计划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分工、协作、负责完成,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来说,课程内容相对术语多,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路、枯燥乏味,使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从而,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直接影响了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有必要探索与应用“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 2 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环节 2.1 知识整合、情境创设、项目设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为了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项目及任务的设定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学生而言,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必须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整合,按照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项目及任务。该任务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还要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合作性和拓展性,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强自主学习与完成类似“任务”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师可结合生产实践需求,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项目及任务真实性和形象化。 最后,将项目及任务设计为任务书,一方面便于任务的下达;另一方面,便于小组合作的开展和竞赛考核的u分。 比如:我们在汽修高级班进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中的离合器的构造与原理教学时,首先创建一个情境,提出任务――“一辆桑塔纳2000轿车在起步时,出现严重的抖动,当抬起离合器时,车速提高不柔和、不稳定。分析轿车的故障点并排除。”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离合器产生兴趣。带领学生在车间观察离合器,并对离合器进行拆装,要求学生总结离合器的原理。这时学生脑海里存在了一个直观的离合器,但是对离合器的原理还有些模糊,不清楚各零件的名称。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进入课堂,由老师进行系统化的授课,使学生逐步了解各个零件的名称,继而掌握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在启发学生自行分析轿车的故障点后,总结出多个故障点;再由教师带领进入车间进行离合器项目实训练习,让学生用实践去证明离合器的故障原因,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主动性地去学习、实训。 2.2 精心策划、提供资料、制作学案 采用项目中任务驱动下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既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能下达任务后就放手不管了,而是应当向学生提供充分、合理的信息资料;合作小组则通过查阅资料、筛选资料、加工资料、应用资料的过程,彼此间进行不断的探讨、补充、修正和总结。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合作小组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2.3 教师主导,掌控全局、确保实效 项目教学法的根本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合作氛围中承担着大部分学习任务、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因而成为课堂的主角。但这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轻松了或无事可做;相反,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控制者、知识的讲解者,更是任务的设计者、课堂的组织者、合作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在布置好任务后,要适时地进行巡回指导并及时地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中给予必要的知识讲解与技术指导。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4 总结经验,提交成果,拓展反馈 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更出色。 3 实践项目教学法的体会 项目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适应现在学生的教学习惯,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先进的教学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教学活动中可以灵活采取“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配合、相互协作等形式来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同时,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见解的能力,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综合职业素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特别适用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强调能力性以及与职业岗位的需求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在应用中学习,在实践需要时学习,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项目教学法事实上是相关课程整合的一种方式,很值得教师继续在课程改革中进行有益的尝试。笔者认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并不是每节专业课教学都适用“项目教学法”。如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就不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因为学生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全面,要自主完成给定的任务难度会较大。只有当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使用项目教学法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的要求将企业的工作场景和环境引入到教学场景中来。在教学中可以穿插模拟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的正确操作流程,以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评的实践与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发展,国内职业院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考评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成果的重要环节,目前还没有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评的成熟系统的方法。这无法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匹配。所以,针对新教学理念和新课程,在学生考评方面急需改变。 一、传统教学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考评命题过于封闭 传统理论考试的内容基本围绕专业理论设置。常见的题目基本是教师在课上讲过的内容,在参考书上即可找到答案。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主要通过理解背诵,甚至只需在考前短时间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这样不仅无法检测学生能力和教学质量,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平时学习不积极。 2.传统考评过于重视专业能力,轻视非专业能力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期末考评分为理论和实操。纵观大部分理论试卷发现:专业内容占据90%以上,实操考评中评分点都是操作要点和操作结果,一些所谓的一体化综合卷也只是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简单拼凑。这样的考评明显与目前提倡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符。 3.学生考评分数只有总分没有细化,无法分析学生各方面能力状态,因材施教 很多老师通常将学生期末考试总分作为考评结果,发现考试分数排名与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基本吻合。但是,通过这种考评方式,教师无法发现每名学生的强项和短板,这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失去了重要依据。 4.教学考评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注 在国内职业院校中,应试教育氛围较浓厚,主要源于学校对老师的考核方式。大部分学校还是把学生的考试分数、通过率等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为了通过学校的考核,在出题和教学中都不断降低难度,缩小范围,在教学过程中也主要针对大纲中的重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教学。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仅停留在理念上,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关注。 综上所述,传统的学生考评在内容、方式、结果等方面不仅不能与现在的教学理念相匹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急需改变。 二、汽修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评的实践 针对传统学生考评的问题,笔者学院今年以汽车维修胡格班为试点,尝试了综合职业能力考评改革。考评以一个完整学习情境为载体,把学生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按照大纲中要求的点进行细化考核,全面关注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听、说、读、写、做。下面以“发动机功率不足”学习情境为例,Ρ敬慰计澜行介绍。 1.多维度、全方位考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次考评设置了9个考评指标。对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所体现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评价,具体如下:一是信息获取,即查阅、提炼、总结;二是沟通展示,即沟通能力、展示能力;三是团队合作;四是计划决策,即计划能力、决策能力;五是自我管理,即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及时记录、及时总结能力、自我改进能力、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个人成本控制能力、自信心、情绪控制、抗挫折能力;六是职业态度,即责任心、敬业、诚信、独立性、主动性和进取心;七是英语运用能力;八是规范、安全与环保;九是专业能力。 2.对接试点班上课要求的十步教学进行完整项目的考评 (1)胡格试点班教学过程要求按照十步教学实施,以完整项目训练为载体,在各环节融入学生非专业能力培训目标。 任务导入:设定一个开放性题目,学生扮演维修人员,考官扮演客户,用英文进行沟通。 理论学习:学生从提供的学习资料中查阅学习内容。 任务分析:通过客户描述和查阅的相关内容,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制订计划: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给出完成项目的方案。 做出决策: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审核确认。 付诸实施:执行方案内容,进行现场操作。 质量检查:内部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 任务交付:用英文将车辆交付给师傅和客户。 评价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反思包括学生反思,促进改进,教师对重要知识进行简略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 拓展巩固:根据条件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或运用。 (2)依据十步教学的步骤,本次学习情境“发动机功率不足”考评,学生完成考评的步骤同样按照教学顺序进行,解决客户任务的步骤具体如下: 任务接受:请用英文接待客户,和客户进行沟通,并接收客户任务。 任务分析:请查阅资料描述四冲程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请说明提供工作支持的学徒工的选择标准;请与学徒工合作对车辆进行初步检查和测试,分析工作任务的问题情况,明确工作任务。 任务计划:请列举发动机功率不足的机械故障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一份诊断和工作计划(包括物料、工具、测量仪器、时间控制、成本核算、安全与环保等);参考所提供的维修信息;考虑制造商为发动机机械修理制定了哪些规定。 任务决策:请站在客户的角度和客户沟通任务计划实施的可能性,站在厂商的角度和师傅沟通任务计划实施的可能性,最终对任务计划进行决策。 任务实施:请使用系统专用的检测仪器执行压缩压力检测和压力损失检测,记录评估测量结果并判断故障原因;拆解修复发动机机械机构部件,并对发动机进行调试;考虑制造商为发动机机械修理制定了哪些规定。 任务检查:请进行必要的最终检查和“5S"。根据实施的诊断与修理工作编制工作说明,完善改进工作计划。 任务交付:请将车辆交给师傅,就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说明;将车辆交给客户,和客户沟通客户委托完成情况。 反思评价:请反思与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态度、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寻找改进自己的可能性。 (3)围绕考核指标,针对学生考核步骤,细化考官评分表,做到全过程跟踪式打分。学生的考核顺序是按照教学中完成任务顺序进行的,其中的非专业能力并不是每项指标都有可视化结果,所以需要考官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及时评价才能确保准确。下面以任务分析环节为例,具体如下: 一级指标为查阅资料描述四冲程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独立处理或应用系统知识)。二级指标为查阅资料准确快速,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查阅能力;提炼最重要内容作为关键词,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提炼能力;制作展示美观的框图,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展示能力;四冲程发动机结构组成正确,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专业能力、系统分析;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正确,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专业能力、绘制简图。 一级指标为选择工作伙伴并进行工作合作(团队能力和沟通能力)。二级指标为注重礼仪规范、文明用语,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礼仪规范;选择伙伴标准有利于团队建设和工作实施,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团队、合作;谈话过程流畅可以控制并体现友善合作意识,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表达能力、友善;谈话内容围绕工作内容展开,清晰明确,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专业能力、表达能力。 一级指标为与学徒工合作对车辆进行初步检查和测试,明确工作任务(系统的分析明确任务)。二级指标为独立地准确地分析客户投诉,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独立性、分析能力;主动有效地寻找伙伴帮忙,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合作、主动性;初步检查和测试内容准确,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专业能力;工作任务描述准确,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专业能力。 在评分表中,一级指标与学生考评过程的h节对应。考官可以很清楚知道学生正在做哪个环节。二级指标指出了本环节学生考评点,以及学生完成该评价点的标准,方便考官进行衡量并按照配分进行准确打分。最后的评价指标能清楚地标出该评价点的指标属性,在考评结束后,能方便地进行不同指标的统计,最终形成每个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蜘网图。 三、综合职业能力考评的改革,真实体现了学生综合的能力水平,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本次综合职业能力考评通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不仅考评出学生的专业水平且在所有环节都设置了不同非专业能力考评指标的考核点。以其中一位考生的成绩蜘网图为例(图)。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该学生在团队合--作、规范、安全与环保方面做得很好;在信息获取、沟通展示、自我管理、职业态度方面表现一般;在计划决策、英语运用、专业技术方面还有待加强。 老师获得了该学生真实细化的能力数据,可以有的放矢,更加有效地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涉及规范、安全与环保方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展示或者充当小教员角色对其他小组进行指导。这样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锻炼了该学生的沟通展示能力。在教师教学中碰到学生薄弱的指标培养时,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实现一对一的辅导。例如在计划决策环节,老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一名计划决策能力强的学生对上述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老师需要在课堂上或课后对小教员辅导的内容和结果进行必要的把控。 综合以上几点,胡格试点班课程遵循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理念。本次综合职业能力考评改革完全结合实际教学,指标完整、过程完整、评价完整,是全过程的系统考评,最终取得学生全方位、多指标维度、真实有效的能力测评结果。综合职业能力考核的改革在教学改革渐入佳境、教学实施日趋成熟的今天,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了真正的收口。 引用德国职教专家胡格先生的一句话“教阻碍学”,教师只有在真实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的情况下实施教学,才能做到让课堂的每一分钟对每一名学生都是有效的。想要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材施教,综合职业能力考评是最真实有效、最全面的途径。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摘要】职业学校是培养汽修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而教学改革是各职业学校一直在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文章就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 加快汽修专业的建设,构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已变为目前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中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一些职业学校中的汽修专业受到资金、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的制约,发展较慢。职业学校要借助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支持这股东风,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中的约束条件,优化教学资源,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的办学实力。 一、当前的行业现状 汽车中的科技含量逐渐增加,机械工程愈加精细与复杂,电子运用于汽车中的范围逐渐变广。在这样的前提下,汽修中的检测及诊断设备、人员的技能素质与维修技术就显得越发重要。 当前汽车大修逐步减少,而定期保养更为大众青睐,车主较愿接受汽车的专修快修,快速便捷地排除故障,提升维修效率。维修汽车也不再倾向于原来的解体维修,而更多被检测设备所替代。 新能源车型的持续增加使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相继出现,汽车行业对维修新能源车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汽车行业的进步使汽修行业的准入门槛愈来愈高[1]。 二、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教材、教学不匹配 职业学校中的汽修专业缺乏真正的一体化教师。一些教师是毕业后直接由学校选拔得来,没有在企业中的工作实践经验,而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却又未经系统的教育及培训,真正全面型的教师还是严重缺乏;教师对汽车行业内的新兴信息技术没有及时学习并掌握,常常让学生学习旧知识而无法更新自身的技术与知识结构;目前职业学校内的教材尽管有很多,但每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及内容都不同,极难选择到合适的教材;教材内容较为老旧,有关现代汽车新兴技术的内容与维修技能的知识较少。这样一来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想要较快上岗就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二)教学设施设备的缺乏 汽车行业内产品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多汽修专业中的教学设备都较为陈旧,没有及时进行更新,致使教学设备没有可用之处,教学内容也很落后,学生无法学习最新的知识与技能。而采购新设备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学校资金的缺乏也会致使设备无法更新,学生的维修技能也远达不到企业要求。一些职业学校因教学设备缺乏,实训的工位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比如,发动机的拆装训练,通常都是四人一组进行拆装最为适合。但一些工位却会有十人左右,这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甚至还会有聊天、玩手机等现象出现。 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实现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职业学校中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还能决定其就业情况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师资的分配要满足相应的师生比例,学校应对教师多进行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培训、企业实践、岗位培训等方式,以弥补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不足;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中的技能人才引入学校,聘用修理厂中的优秀人员作为辅导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把企业中的辅导教师与本校教师相结合来开展教学,相互促进。 (二)合理地对当前教材进行开发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还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对当前市场中汽修教材不太适用的问题,教师可以自行开发教材。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中的辅导教师优化并整合当前的教材内容。同时平常要重视积累素材,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运用专业体系来重新修订汽修教材。比如学校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开发以行动为导向的教材。这种教材相对较有优势,且拥有良好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及企业的工作目标,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分为许多子任务,再将每项任务通过信息页、评价页等形式向学生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尤为积极,做到了将任务作为导向,使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知识。通过上述信息页及评价页等方式,不但能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使用理论去开展实践,还能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围绕汽车维修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法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引导文法、六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工作法等,以培养学生的汽车维修综合能力为目标。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作为核心任务,而把汽车维修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为追求的目标。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组建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课业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中起引导作用,不同的工作任务可考虑用不同的评价侧重,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学习与工作的态度、工作习惯、“5S”管理等,都结合在过程性评价之中。教师从原来知识、技术的传授者,转变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促进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制订计划与实施计划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以及学习绩效的评估者。 (四)开展小班教学且突出班主任的作用 开展小班教学有许多积极的影响。教师一边讲课、指导,学生一边听课、动手操作,每个步骤中学生数量越少,就越有教学成效,尽管实际情况中无法做到使班级中的人数过少,但也最好不要多于三十人。这样才能在教学期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踊跃地参与,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学生一旦成功进行操作,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促使其继续去完成新的实践内容,以形成良性循环。班主任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是一名德育工作者。假如班主任正好是专业的汽修教师,就可以使对学生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班主任能够在平时学生学习期间帮助解决一些专业问题;还应对所有学生的性格与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根据这个优势来进行分组教学、实践;专业技能教师对行业的透彻分析还能够合理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从而使其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内容。 (五)将多种教学资源相结合 当前的教学资源更为多样化,从音频、视频到仿真软件再到实物,各有优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有目的性地选择一种或更多的教学方式对资源充分利用,以达到资源的最大优化。此外,也可创建兴趣小组,带领学生一同设计一些简单的教学及实验设备。这也能很好地促进教学的开展,还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时间分配、设备保护、资金不足等问题。通过动手制作设备并进行研究与调试,还能有效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将理论及实`全面结合,提升了工作成就感,还增强了对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学生的积极参与能让其在制作期间不断学习,不但提升了动手能力及实践水平,还帮助其增加了自信心,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2]。 (六)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运用是现代化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使教学资源的来源不仅限于学校及教师,而是可以来源于学校之外的广阔空间。当前一些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等都是新兴的教学模式,还有其他许多有关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第二课堂、模拟教学、游戏教学、虚拟实验室、计算机支持讲解、虚拟教室等都运用到了课堂中。职业学校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拥有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及方式,给教师开展多形式教学提供了条件,且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拥有上述多种形式来供教师进行选择,教师对这些方式与技术的全面掌握,不但能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还可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兴趣,使其积极配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因此,信息化教学能促使学校创新教学模式。而这种新兴的模式也将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新兴教学模式的运用能提升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水平,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汽车行业发展的加快,社会对专业汽修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职业学校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加快对汽修专业进行改革,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手段,不断提升专业的建设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培养的探讨 【摘要】文章阐述了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维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论述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应如何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培养方案 一、引言 随着汽车制造和汽车维护技术的发展,汽车维修的内容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解体检测和不解体维修技术日趋增多,汽车维修工艺从“修理”逐步向“更换”转变。将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及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到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开展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培养背景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制为全日制三年,毕业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汽车维修工(中级)或汽车维修电工(中级)。根据调研和参考兄弟学校的课改思路,本专业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汽车装配等企业,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检测、机电维修、车身修复以及汽车技术服务和相关业务管理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目前,开办汽车维修专业的学校如雨后春笋逐年增多,汽类职业学校将会为汽车后市场专业群输送大量的掌握现代汽车相关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再沿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训课-就业”的思路来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体式的课程设置和调整,特别是要对各类汽车售后服务岗位如机电维修、钣金油漆、维修接待、仓库配件管理岗位等进行中职课程设置考虑,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业安排。此类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较为欢迎,认为其更为合适和稳定。 三、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汽车维修专业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从工作领域看,中职学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技术、生产、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那么我们培养的人才类型应该是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具体到汽车维修专业上来说,应该满足企业对“汽车护士”的需求。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就把中职与高职区别开来。我们的学生要能适应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要求,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就能提高汽车维修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二)学生培养定位 由于当前所招中职学生素质较低,学生参差不齐,而企业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灰领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之一。在对企业的调研访谈过程中,用人单位多次提到了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执行能力、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因此,学校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思想素质、外在形象,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通过用人单位的层层筛选与考验,才能有立足于社会的看家本领。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与组织观念,让学生明白“是你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发掘学生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能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常识,与客户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能够把企业的良好形象向客户展示,同时自己也能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认可的企业形象代表。 (三)课程标准的制定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汽车专业课程标准设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引入“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制度,注重学生过程考核和能力培养,同时结合职业特征与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将三年的教学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和考证培训模块,将三年学习时间分为三段:第一年学科化,第二年模块化,第三年顶岗实习。 (四)引入一体式模块化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企业实际生产的工作内容为导向。汽车维修一体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可将维修课程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现代汽车新技术、汽车保养维护实务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其特点,下设子模块,在各子模块下进一步细分,按照“系统的构造特点-常见故障现象-诊断分析-修理的路径”,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渐递增,避免了按传统学科模式可能重复讲授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知识概念零乱、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在合理打破学科体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联系企业实际,将企业工作项目转化为学校课程,因地制宜编写适宜的一体化教学校本教材,逐步实现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模块化,综合实训岗位化,技能训练项目化。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从以“教师讲过”“教师讲得好”“教师完成了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有兴趣,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准。 (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实习和实验设施的建设 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模块式、层次化、产业化、现场化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件工作时内部运动关系的结构原理,直观、动态性强,便于学习理解和掌握。汽车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实施方面,专业教室、实习车间和实验基地必不可少。因此,必须配备先进完整、齐备典型的汽车及零部件总成,汽车电器、电路各类电控系统,现代化检测诊断设备仪器等实习实验设施,保证每一位学生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同时应与先进的维修企业挂钩实习,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很快成为汽车维修业的骨干力量。 (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实践技能也非常缺乏,而一体化教师更是身兼数职,其来源大多是从工科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直接分配来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由于是“从校门到校门”,他们并不十分熟悉现代汽修企业,对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知之甚少,对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授课时存在一些知识和技能上的盲点,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切实的收益。 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从目前各学校配备的专业教师来看,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较低,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这远远无法满足现在和学校后续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在专I建设上将人才储备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光是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更要为今后学校规模发展创造条件和打好基础。学校可以从高职以上学历和在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优秀企业骨干中甄选专业教师,并且进行定人、定岗、定模块进行培训,相信三年内就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七)汽车专业技能考核模式 实行“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模式。传统考核模式侧重于理论(理论成绩70%,实践成绩20%,平时成绩10%),忽视实践成绩,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总体提高。“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模式,就是给予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对等的地位,提高实践所占比重,促使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增加实践成绩的比重,也避免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滥竽充数、相互抄袭的现象,保证了考核的真实性。 四、中职学生实习和就业思考 通过对各兄弟职业院校、企业调研与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几年来采用“校企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后的职业院校在社会影响和规模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大大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就我校情况来看,虽然汽车专业开办时间较长,但由于规模过小,发展过慢,无法体现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根据专业特点,建议围绕汽车后市场岗位进行实习就业安排,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展体现“小而专”。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断灌输发展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行业理想,坚定专业信心。 其次,邀请知名企业高管、领导、技术专家、优秀毕业生代表和就业指导教师举办就业专题讲座,这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在校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再次,对合作实习单位和4S店整合规划,形成紧密型、订单式的合作模式,邀请各用人单位企业来学校开展“双选见面会”,现场招聘,强化学生就业紧迫感,扩大学校专业社会声誉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汽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技能和企业的无缝对接能力。 最后,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并通过毕业学生进行学校和专业宣传,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面,实现良好社会效应和招生良性循环。 五、结束语 加强中职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学校的产品是课程,汽修实训课程表现为凝聚学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而学生则是课程教学的载体。开设汽车维修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更应通过教学改革,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要培养出汽修专业的优秀学生,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真正成为现代汽车维修所需要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训的摇篮。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浅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 摘 要:教学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学校多年来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并取得了不俗的发展。近些年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迫使中职学校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以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为切入点,分析其改革发展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产量迅速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前景巨大,在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应运而生,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于汽车维修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1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1.1 教师的知识面窄,教学方式落后 多年以来,尽管中职学校一直以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为主,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中职学校在招聘教师的始终没有普通高中那样严格,有些教师只是因为拥有一技之长就被聘请到了学校担任教师,这就导致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还存在知识面过于狭窄的问题,在教学的时候,教学思想和方法都较为落后。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太注重对于学生技能知识的培养和训练,而是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招来学生的反感,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1.2 教学落后于实际,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汽车维修专业不同于学生所学习的语数外等文化知识,只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充分的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足够了,汽车维修所接触到的是汽车,学生所学习的所有知识都必须要付诸于实践,如在维修一辆汽车的时候,必须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够完成。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汽车维修知识,就必须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教学。然而,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都比较匮乏,存在着“僧多粥少”的问题,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致使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知识的时候,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2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2.1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选拔高素质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教师能够使一个不好的班级变强,而一个差的教师则可能会使一个原本优秀的班级变弱。因此,在进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选拔高素质的教师。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该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呢?笔者认为,首先,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教学培训,对教师的技能进行考核,未达到考核要求的教师,可以对其给予一定的惩罚,给教师以压力,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在选拔教师的时候,教师也需要谨慎对待,不能只因为教师的某一方面能力突出,就草率决定聘用,而是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技能并选拔合适的人才,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汽车维修知识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在教学汽车维修知识的时候,理论与实际一个都不能落下,理论是支撑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基础,通过实践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经验,使学生的维修技术更为娴熟,但是如果没有理论,学生对于汽车运行的许多原理一知半解,这样对于他们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的r候,教师既不能过分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置之不理,也不能过分的强调教学实践,将理论放在一边不管不顾,而是要将二者结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开展。此外,在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充分的了解汽车维修的各方面知识,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改革教学方法,多手段开展教学 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当然,在改革教学方法的时候,也并非是盲目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改革。 比如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厌学情绪比较重,反感说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当注意从这方面进行调整,尽可能的将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如在开展校企合作之后,教师可以带领班上的学生前往相关的维修企业和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一线工人在汽车遇到诸如发动机故障、汽车空调无法制冷、刹车失灵等问题时,是如何进行维修的。再比如,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流行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视野。 总之,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做好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走得更远。但是,不论教学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也必须要认识到只有让学生掌握到了真正的知识,拥有了过硬的技术,成为被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改革才是成功的。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新形势下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汽车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汽车专业学习的改革,作为汽车相关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汽车维修专业在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作用,本文将从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目的出发,深入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促进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项目教学;汽车维修专业;应用分析 项目教学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项目任务的布置作为新的教学形式,从而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对此做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对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目的进行分析 汽车维修专业是在汽车行业不断兴起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对于汽车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在进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目的为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理论与能力的统一。在理论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汽修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的要点,对各种汽修专业设备的性能、结构和操作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为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已经学到的和掌握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汽车维修中去,能够掌握基本的拆装技能和维修流程,完成独立的维修任务[1]。我校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对项目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方法进行阐述。 二.选择教学项目,制定具体的项目教学方案 在汽修项目教学中,我校教师通过下厂调研收集常见的维修案例,如气门间隙的调整、正时皮带的更换、排气系统堵塞的检修等,再对项目教学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对具体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传统灌输式与填充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程失去兴趣与积极性,同时无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也无法开阔和创新学生思维。项目教学是一种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整体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相关的资料,以为专业课程学习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针对汽车维修专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项目,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我学习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我校对汽车维修专业提供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加深学生在专业维修知识上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能力。作为方案制定的重要内容,评估方案与教学目的相适应,通过开展的定期的考核,不H能够帮助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方案,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认识,根据自身在汽车维修操作中的不足进行完善。 三.项目资料的准备 汽修项目确定后,老师根据项目的任务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首先要对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准备,掌握一定的教学资料,为项目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在资料收集中,老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汽车维修的兴趣[2]。例如,在进行《发动机拆装与调整》 项目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搜集与发动机的拆装有关的资料,如曲柄连杆整体结构、作用;气缸体运行条件、整体结构及排列方式等,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项目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项目的有效进行。 四.项目资料的分析 老师在指导学生对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后,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分析,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汽车维修的了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入自己对相关资料的理解,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资料的补充和完善,提高在项目资料在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保证汽修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小组间的分工合作 汽修项目的完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小组之间的配合和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汽修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能够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性及其学习能力,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在五到六个,并要求学生选出一个小组长,整体负责小组的汽修任务的完成。例如,在发动机拆装项目教学中,必须首先要对发动机的拆装原理、步骤和相应的安全事项进行掌握,然后进行拆装活动,小组内可以通过相应的分工,对机体主件、活塞连杆、曲轴飞轮等拆装任务根据每个掌握的知识进行分工,并对其零部件进行有效清洗,从而完成对发动机的组装。在整个发动机拆装、清洗与组装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汽修操作能力,还能通过小组形式进行项目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对汽修项目的结果进行合理评估 汽修项目完成后,必须对项目进行有效的总结,才能充分发挥汽修项目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对汽修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估过程中,主要包括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两个部分。在小组互评中,老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汽车维修任务的检查,包括对完成程度,质量好坏等进行检查,对于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指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然后进行互评打分。在教师点评中,老师必须深入每一个小组,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对每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3]。在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两个环节的结合下,每个小组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数,认识到自身在项目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修正,从而使学生在汽车汽修的操作能力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结语: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找到适合本专业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项目教学很好的满足了汽车维修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老师在教学时必须将其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批优秀的汽车维修人才。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论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汽车维修教学的普遍现象,讨论了“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为从事汽车维修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汽车维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面对职业教育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的现状,在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一个不成文的教学策略,因此这也就造成了汽车维修行业部分维修人员遇到问题不能从深层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只能对特定的、遇到过的问题进行维修作业,知识技能迁移能力较差,常常造成维修作业治标不治本。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它的意思是知道它是这样的和知道它为什么会这样。两种致知境界,不一样的治学态度。“知其然”只是对事物现象表面的理解和把握,而“知其所以然”则是从事物现象内在本质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知其然”是感性的肤浅的“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知其所以然”是深刻理解的“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汽车维修教学中如何把握“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 一、汽车维修人才培养中的普遍现象 1.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人员对社会服务工作有严重的偏见,很多进入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这也造成接受职业教育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汽车相关理论知识无法深入理解,培养的汽车维修人才知识结构不够完善。 2.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注重“知其然” 现如今,社会发展强调实用性,职业教育也跟着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教学目标追求够用,能够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从短期的效果看,确实为社会提供了劳动者,看似达到了职业能力要求,从长远来看,职业教育中这种“知其然”的教育仅仅为社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工作的机器,而不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创造者。 3.维修诊断和维修技术落后于市场需要 一般来讲,我们经常说院校教育要走在社会的前列,引领科技发展的潮流。由于汽车维修教学的特殊性,局限于更新教学设施的经费限制,汽车维修诊断和维修自身整体发展落后于汽车设计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车辆维修过程中,由于维修人员受到维修技术和自身素质的制约,在遇到疑难的、繁杂的故障时,往往会采用在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即直接对一些零部件M行更换,给送修车主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许多在职的修理工知识水平不足或知识体系不完整,遇到疑难故障感到棘手甚至束手无策,盲目修理导致一些服务纠纷。 由于现代汽车发展技术更新较快,院校汽车维修技术又相对滞后,这就更加凸显学生“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能够适应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需要。 4.学生能力在“知其然”的教学中提高有限 在汽车维修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师傅能力的高低严重制约着徒弟的能力发展,学生在训练到一定程度后提高会变得很缓慢,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生无法体会自己摸索出来的成就感,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扼杀,当学生面临工作中的新问题时会束手无策,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1]。 二、“知其所以然”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必要性 汽车维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我们不能因为其实践性强的特点,而忽略其专业上的原理性和技术性。教学过程中,在增加技能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增加学生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如果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原理性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也仅仅能够成为没有应变能力的“机械手”,不能够触类旁通,难以满足未来车型变化[2]。 汽车维修的专业知识基本上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主要是回答“怎么办”和“如何做”的知识,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要学生需要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不仅要具有经验技能,还要具有策略技能和智力技能,能够有效解决常见问题和疑难问题。 汽车维修教学过程就是将书本理论的陈述性知识逐渐转化为学生的程序性知识的过程,也就要求汽车维修人员不仅要掌握汽车相关理论,还需要懂得维修机工具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就是说,汽车维修人员不仅需要会做,还要会分析,通过实践能够总结出怎么做能够做的更好,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促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当前汽车维修教学的现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长期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高原期”。但是“知其所以然”也不是一定要面面俱到,否则也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1.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汽车维修是能力本位的教育,它强调先“会”后“懂”,以“做”为主,对知识的掌握不需要过分深究,尤其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到“必须、够用”即可,过多、过深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如许多人游泳水平很高,却不一定精通游泳理论;反之,有些对游泳理论掌握很好的人,也不一定是游泳高手。所以对基础理论知识“知其然”即可,关I是“会做”。 2.对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相比,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从事汽车维修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竞争力的体现。职业教育汽车维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如果对学生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知其然”的层次上,则不足以体现其培养目标要求。 同时,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知其所以然”,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学历层次和学习时限而定,不可过当强求学习知识的深和精。这是需要课程设计和实施者,斟酌其“度",掂量分寸,精细把握。 三、结语 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知其然”是教学的基础,“知其所以然”是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在汽车维修教学中,需要发挥院校教学探究结构原理的优势,而且结构原理是解决维修中疑难故障的必备理论基础。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更要使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启发智慧的目的,才能够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需求的合格的汽车修理人才。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日益扩大,其中就包括对汽车的需求。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具备较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教学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在专业教育活动开展中获得有效的知识与技能,以此提高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让学生具备充分的专业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活动来培养一批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检修人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仍旧需要将有关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传授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并且围绕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来开展,将电子控制技术原理、汽车电器设备、汽车诊断仪器设备的应用等基础引入课堂中,拓展教学热荨=淌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轿车作为参考物,使学生掌握汽车构造以及汽车维修原理。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社会发展潮流、汽车维修新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汽车维修知识能够与时俱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尤其是加强对钳工和电工的基础技能操作的训练,将理论知识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技能,成为合格的汽车维修人员。 二、更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主要以教师讲授基础知识为主,教师将“教材+黑板+图片”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这就使得汽车维修教学成了理论教学。为了实现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投资,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场所。 对于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即便他们能够准确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但面对实践性极强的汽车维修,他们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方面。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学校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使其能够在技能操作方面有所提高。 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材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知识,即便教师讲得再生动有趣,学生也很难理解这些内容。这时,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实现汽车维修教学的信息化。 众所周知,多媒体具有声音、图片、视频等特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将抽象、晦涩的教材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简化教学内容。比如,笔者在开展基础知识讲授活动的时候,会利用多媒体将汽车各部分的零件以及各零件的内部运动原理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用动画的形式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三、加强校企联合 高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而存在的,其培养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需要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走进企业。因此,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有效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同时,学校也需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某个岗位对学生进行专项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既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又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以此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汽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湖南省汽车技师学院)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浅谈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出台指出,随着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现。社会对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维修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专业。迫切需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对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立足之地,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汽车工业;人才短缺;一体化教学;改革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必须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学生是否具备了这种能力?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这种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由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出现和机电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维修技术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汽车维修正演变成为“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换件修理”这样一种全新的模式。如何方便快捷地探明汽车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准确判断故障所在,为快速地排除故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对维修技术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汽车专业的发展步伐,我们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懂理论的同时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同时更要注重模块化教学,使学生学到汽车的某个系统必须学精。动手能力也要提高。比如汽车电气来讲,它分为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辅助电气系统等几大系统,基本的启动系统要求你必须了解启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能解决汽车不能启动的故障现象。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1、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专业课程建设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检修人才,因此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时,应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建立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目前职业学校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而且实用性不强,而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这就要求教材的侧重点要转移到操作技能上来,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大胆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学校开发和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把汽车最新技术结构、原理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的培养,适应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合理安排,并真正落到实处,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据制定培养方案,注重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着眼于职业能力的提高。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体化课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整车、喷涂与装饰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项目,如在汽车电气模块中,分设有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辅助电气系统等。将汽车类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汽车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避免脱节,减少重复。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汽车仿真软件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讲解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测、组装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产学结合”是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共赢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它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和学生在学校与用人单位无缝转接的有效途径。“走出去,请进来”是学校在实践中成功的法宝。依据学生的选择,针对某个岗位(发动机、电气与底盘等)进行集中训练,尽快提高学生在某个领域中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这样学生既接受了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又在专业方向的某个方面具有较专而深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可根据所开设的相关专业选择一些有一定规模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利用企业专有的技术和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施计划,共同开发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企业派相关专业人员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师傅给定向培养班学生授课。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应专门安排技术骨干对学生进行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培训,企业也能确保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产学结合”为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搭建了平台,明确了学生就业方向,尤其是供求双方零距离对接,一方面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另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的用人风险,降低了用人成本,为高效率地实施人、岗匹配战略创造了条件。 4、“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学校严格落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抽调部分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维修、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术素质。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学校稳定的兼职教师。
信息化教学论文:教师信息化教学实用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使我校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学期初开展对本校教师全员培训活动。经过近一学期的培训,教师们在多媒体运用及课件制作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将此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人员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远程培训工作,并将这个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了相关工作。由本校教师中曾参加过长清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学科培训活动的专职教师定期进行辅导,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管理,措施落实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教师在讲座中所咨询问题的及时解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训交流研讨。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行动、边总结”的思路,在远程培训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逐步构建“以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科研部门为依托,校本研修为基础平台,远程培训为主要手段”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三、搭建平台,展示交流 为了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我校将培训与研讨研修有机结合,于2010年8月16日至8月30日期间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了全员集中学习,研讨交流气氛浓厚,扎实有效地推进此次培训活动的进行。 四、跟踪考核,保证质量 我校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机制,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的“提高教育理念素养”与“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相结合,“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看”与“做”相结合,“培训”和“教研”结合,不断提高我校教育的工作效率。 五、培训效果 1、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能力 通过培训教师在多媒体有效运用方面有了较大进步,现在大部分教师可以做到得心应手地制作课件。 3、看到了不足 通过培训,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每位老师的共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断的溪水,这样才能有准备地给学生一杯水。大家认识到: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我们的知识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开阔了视野 培训让广大教师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都表示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四、存在问题及反思 1、教师参与交流的意识还不够强。 2、学习中“听听激动、想想感动”,“沉”下来思考不够。 3、认识不够,忙于应付。个别教师对此次培训认识不够,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年龄稍大教师对自己信心不足,培训中有畏难情绪。 总之,信息化教学实用技术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我们将不断总结和研究,争取在以后的培训中取得更大成绩。 信息化教学论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需要更新的几个观念及建议 摘 要:高等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面临着诸多信息化观念上的障碍,直接导致信息化绩效低下,需要信息观念上的更新和普及。本文从对几个错误观念的分析出发,依据信息系统理论及管理学相关原理,为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管理;观念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统筹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实现以资源数字化、传递网络化、流程科学化为表现形式的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目前,全国高校已经普遍建成校园网,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方式,无论是信息化的决策者还是应用者都应摒弃那些阻碍信息化进程的错误观念,尽快建立信息化的教学管理观,为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思想保证。这些影响信息化进程的观念如下: 一、管理信息化就是业务管理系统的集合 由于对信息化概念认识的限制,很多人认为,购买(或开发)若干个管理信息系统,使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处理系统,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种认识存在于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观念中,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多个业务系统应用后,人们发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困难或根本无法沟通,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无法共享,当需要数据传递的时候人们有时不得不返回原始的工作方式,当需要上报数据的时候不同系统得出不同的统计数字,这些现象我们称之为“信息化的尴尬”。如果这些问题经常发生的话,人们就会怀疑信息化的效能,甚至会质疑信息化投资的正确性。实际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统筹规划,或者不能严格遵循规划的要求,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数据不统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这些系统开发平台不同,数据平台各异,数据结构多样,信息标准缺乏,使系统间的数据交流变得无法实现或成本极高,信息化的努力可能以失败告终。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涉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而高校管理机构的相对松散化配置又决定了系统的功能模型复杂,数据源分散,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以点带面、重在应用”的原则展开。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规划先行,特别是数据规划。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及经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通过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数据分析及编码的标准化,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预先定义各mis系统间的接口规范,按照“业务分散,数据集中,系统分散,数据统一”的原则建立集中的数据库,并将这一原则在整个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中严格坚持,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信息孤岛”、“信息错位”等带来的严重问题。国内高校信息化的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较为科学、实用的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模型,比如清华大学的urp( university resources planning)模型等,已经在多个校园中得到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重硬轻软,中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实施 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校园网经过几期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先进的网络环境,购买了多个管理系统,这时人们认为信息化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可以享受信息化的成果了。 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应用。网络等硬件环境建设,相当于修好了“路”,这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购买了应用系统,也就是买回了“车”,但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最终目标体现在车中的“货物”即数据。系统实施的第一项任务应该是数据建设,基础数据不准确、不确切、不完整、不一致等都会导致后续工作产生严重问题,甚至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在基础数据和公共代码建立后,必须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策略,保证车中的“货物”准确、完整、可靠。 三、忽视信息系统对管理变革的需求 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管理应用方式有两种,即集中式与分布式,集中式的管理适合于小型的、基于单机的、功能相对简单,涉及业务部门较少的系统,采取专门人员集中管理的模式,易于保证系统的应用效率及质量。而对于一些大型的信息系统,比如企业中的erp系统,必须实行分布式的管理应用模式,即各业务部门与本部门工作对应的系统模块的使用,并分别相对应的数据负责。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涉及校园中的每一 个教师、学生和职员,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进程,这样一个基于网络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必然要求全员参与的分布式管理模式与之相对应。 四、重技术、轻管理 信息化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个管理过程。但是人们往往把它作为一个技术工程来对待,认为技术是硬要素,它是直接创造效益的源泉,而管理则不然,管理因素对组织绩效的贡献因其难以量化的非显性特征而被忽视。信息系统的理论表明,系统投入运行只是系统应用的开始,更重要的工作是系统的管理保障,是如何统筹规划数据、制定应用策略、组织人员、协调机构、划分职责以保证系统发挥最大效能的管理过程,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管理理念。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管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都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均具有系统自组织的属性。正是这一共同的属性,使得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在发展中形成相互依赖、互为动因的正反馈耦合关联,它们共同在系统的成功应用中以一种辩证统一的形式存在。 综上,决策者应站在一个新的管理模式的角度去考虑理性的、主动的应用,能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地研究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信息化管理的美好目标。 信息化教学论文:信息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 作为信息时代服务于高中教学的必然产物,信息化的教育手段,在现代社会背景和技术支持下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将来的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支撑,这就对现行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提出改革的要求,强调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要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高中英语 有效应用 创新能力 新课标对高中教学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改革,如由传统的注重知识的传授改变为注重高中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些改变是全方位的,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地推进。就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来说,其由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知识目标改变为发展高中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有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注重培养阅读能力的全方位的教学目标体系。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变化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改变,高中生的学习方式要变化,以适应新的教学目标的变化。 高中英语教学中最明显的外部变化,无外乎教学手段的变化。由于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发展高中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有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对教学手段的使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努力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营造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达到新课程对高中生发展和能力的要求。对于这些认识,可能有的老师认识不清,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进而实现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为此,有必要对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作一番分析,使广大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更好地利用好教育的信息化教学,为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服务。 作为信息时代服务于教学的必然产物,教育手段的信息化,在现代社会背景和技术支持下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将来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支撑,这就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提出改革的要求,强调教育要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种背景下,高中教学由传统的教学向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过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为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更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高中生的发展。 一、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设计教学,就会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高中英语教学为高中生提供能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高中英语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相比,更依赖教学情境,有趣的、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高中生进行语言交流的欲望和兴趣。高中生的语言学习,其根本目的在于高中生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进行交际。这些语言场合不可能实际具备,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逼真的教学场景,创造高中生学习英语的交流环境,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点上,信息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可见,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能为高中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逼真的学习场景,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机会,促进高中生的语言实践经验和锻炼高中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增强高中生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围绕高中生的学习展开,教师要想尽办法提高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依据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激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使高中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培养。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教学情境创设的效果怎样,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和高中生的学习程度,以及高中生自主性的发挥。反观我们在进行情境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手段,我们不难发现,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取得的效果更加有效和明显。因为多媒体与教师单纯地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比较,多媒体更具有得天独厚 的优势。我们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制课件,多媒体将声音、文字、图形、动画有机结合,具有直观性,使语言与语境相结合,从而使高中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形象,印象深刻。多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等特点,这些更适应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声情并茂的演绎,向高中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强教学的魅力,让高中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视频作用于高中生的“眼、耳、口、脑、手”,更有效地促使高中生动脑思考,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对高中生全方位地施加影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信息化教学可以开阔高中生视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 在不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上,教学是封闭的,与外界不发生联系,对高中生的思路有极大的局限性,阻碍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信息化教学的高中的英语教学,教师可充分利用因特网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开阔高中生的视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信息化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我们认识。在信息化教学的帮助下,我们上课更得心应手,更好地对高中生的能力展开培养,教学的信息化更适应于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论文:浅谈信息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 摘 要:在信息技术渗透到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今天,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备受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互动性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了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提高兴趣爱好,而且能力突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搜索适合自身技术特点的技术理论、视频等,这样即实现了分层教学的具体要求,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信息化教学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思 想认识 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如何能让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最主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只有在思想上接受了教育信息化,才能在行为上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师不断地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从而使教师的思想得以提高。 二、信息化教学能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的内容、策略、教法和过程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参与者。而信息化教学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则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习题进行个性化教学,有了很强的自主选择性和参与性,不再是以往的被动接受学习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摆脱了以往以教师、教材为主要渠道接受知识的局面,成了学习的主体。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加强了互动性,教学效率提高 利用图、文、音、视、画、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来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具体性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得以实现。在我国现在的教学体系中,随着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电子设备进入教室,改善了传统教学环境,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以此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进程。教师可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进行高效的人机互动,充分实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四、信息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由原来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出现了学生主动找资料学习的现象;由原来的讨厌学变为热爱学,主动提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多;由原来的不会学变为自主学,出现了自学实训教学软件的可喜场面;由原来的学不会变为学得好,多数学生把玩游戏的劲头用在了学习上;由原来的坐不住变为赶不走,即使下课铃响过也无人起身离开;由原来的听不懂变为路路通,大量学生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不自信变为比着学,由记不住变为记得牢,学生可以自学自练,教师辅导答疑。 五、信息化教学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今天,如何培养幼儿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目前十分紧迫的问题。这样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把信息化学习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同等对待,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符合现代化需要的应用型、创新性、实用性人才。通过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阅教育教学资源,学会对教育教学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运用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的现代化,从而提高其信息素养。 总之,教育信息化为学前教育专业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把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虚拟世界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促使学习者愉悦身心。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中教育信息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论文: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及其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分析 摘要:在分析时代背景和政策要求的基础上,指出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信息化教学的六大优势分析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优势;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学习方式;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持续发展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更是十分突出。表现在学校教学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到校园网的普及、精品课网站的大量涌现、数字化校园的构建、网络公开课的流行,再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特别在职业教育方面,资源库、资源云、虚拟仿真工厂等信息化资源的出现与应用,不仅拓展了教育资源、革新了教育手段、推动了教育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更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动力。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层次变革,智慧校园、公开课、微课、慕课、三通两平台、颠倒教室、电子书包、byod、移动学习、教育云、微信学习公众平台等关键词已然成为当今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流行语。据美国最新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翻转课堂、大规模开放课程、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平板电脑应用、基于游戏的学习、物联网、学习分析、三维打印、柔性显示器、下一代电池、可穿戴技术等最新信息技术将在 5年内广泛进入并影响教育领域,成为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的主流应用。由此可以预见,技术的革新将改变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等问题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时代要求以及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阐述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助推作用。 研究背景 我国以不足世界总量2%的公共教育支出承担着在占世界人口总量21%的人群中实施职业教育的艰巨任务,这无疑是“穷国办大职教”。在实训基地装备相对不足、东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差异较大、缺乏与企业生产零对接现实条件、教师培训交流成本过高、教学资源浪费、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等问题存在的情况下,融合现代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首先,在政策方面,2005年10月,国务院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使职业教育信息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2年3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同时,还提出“要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实习实训等关键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建成支撑学生、教师和员工自主学习和科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从而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的深度结合,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2012年5月,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特别指出:要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要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每年如期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促进大多数职业院校对信息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并将构建网络课程、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汇集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音像、专业群落网站等作为发展信息化教学的重点工作。 研究意义 信息化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移动、开放、参与。就学习者而言,据外媒称,年轻一代的职业者急需掌握全球化经济时代的三种新技能:学会处理海量信息;进行全球交流;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自我导向学习。而数字媒介素养也将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并积极开展应 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性实践探索。 无论从时代背景、政策指导还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以上信息无一不证明了信息化教学正在大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更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走道路。因此,提倡信息化教学,开展信息化教学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其优势的研究显得意义非凡。 相关概念界定 (一)信息化教学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在国内说法较多,目前较有影响的说法主要有:祝智庭先生提到,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为信息化教学。而信息技术支持只是信息化教学的表面特征,更深层次上,还应关注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方法。李莉在《信息化教学案例之评析》中提到,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一种教学形态,而非“技术决定论”。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创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适应信息社会的生存为本”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环境,优化教学效果,使学习者的学习更有价值。 (二)可持续发展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可持续发展作为观念,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也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即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可作为一个过程,甚至一个结果。它是一种有限制的发展,要求对世界实施“可控的干预”。可持续发展首先肯定发展是第一位的,内涵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奠定了作为培养人之活动的教育的地位。它的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这一表述被公认为是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界定,是指导21世纪社会发展的神圣宣言和行动纲领。1994年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也指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21世纪议程》更明确指出:“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职业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如何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自身如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原则进行改革(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宏观层次,即整个教育、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中观层次,即某类、某种形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微观层面,即某所学校、某个专业、某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属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范畴,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是构成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中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职业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个突破点。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会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转变,而且会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除此之外,开展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信息化教学有利于重构师生角色,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教学优化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发展信息化教学为推手,可以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因此,分析清楚如何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充分、科学、合理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是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过程。 信息化教学及其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优势 (一)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强调不受教学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对象等人为因素限制,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课堂及业余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而信息化教学的开放性正满 足了职业教育的这一需求。 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首先,信息化教学在学习内容上突破了教科书、单纯文本知识、传统固化的课件、投影的局限。教学者和学习者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搜索引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获得课堂内外、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相关资源,可以利用相关资源库、资源云中的文本、视频、音频、动画、仿真模拟等多种资源进行对比学习,并与资源进行良好的交互。其次,打破了师资资源的局限性。由于不同教师自身知识技能水平、技术偏好、审美习惯、教学风格、所处环境的差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资源的占有和选择不一样,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受教师自身影响很大。而信息化教学将教师的上课资源变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中接受被教师“先加工”了的资源,而是成为自身“无限扩展”的“用户”。再次,汇集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形成教学共同体的人力资源库。学习者不但可以和教师、同学互动,还可以利用交互平台与行业企业的专家、一线技术员、工程师进行交流互动,直接获得问题答案和实际工作经验。这点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是校企深层合作的体现,也是未来职教课堂的发展趋势。 开放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信息化教学将使学习者从单一封闭的班级授课制、集体授课模式中走出来,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教室、黑板、粉笔、实验室有限仪器的限制,打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教师上传的网络课件、微视频等在宿舍、家中随时随地学习,做到了时间空间化;打破学生排排坐、教师一言堂的形式。教师可以携带自己的设备到课堂中借助无线网络与学生在线交互,实施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行信息搜索、有效学习,可以形成亲密互助的学习小组,可以利用3d打印机实现学习任务。据调查,上海等发达城市的部分中小学已经将3d打印技术引入课堂,如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的3d打印课程,学生利用三维软件设计创意产品的外观,并利用3d注塑机制作成品。而在大力提倡“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教育中,3d打印技术将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在桥梁设计专业,可根据教师要求设计并制作不同的桥梁;在电子技术领域,可以制作替代部件、模型夹具、设备外壳等;在化学领域,可以制作3d立体分子模型;在机电工程领域,可以制作出齿轮、连杆等部件,还可根据设计快速制作出原型;在烹饪领域,可以制作出菜品展示模型、人造食品;在生物、医学领域,可以打印出分子、病毒、器官、人工关节等模型;在数学领域,可以解决几何曲面问题、城市布局设计等;在动画设计领域,可以打印出人物、动画角色的3d模型等。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经过现场或在线与课堂内外的实践专家进行讨论、提问,先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图纸,再利用3d打印技术将图纸转化为实物,最后用实物是否符合生产生活实际对理论进行再验证和再学习。 (二)参与式的学习方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 一方面,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做好教学设计,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综合性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利用开放式的信息化资源变传统课堂为参与式课堂,承担一定的情境角色,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从以往“权威”的讲授者成为与大家分享经验的引导者和全程参与者。 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平等交流的机会,不再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可以与教师单独交流,实施个性化学习;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各抒己见,发表各种观点,与外界发生思想的交流碰撞,再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协作式学习;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与信息化资源库中汇集的行业企业专家直接进行在线交流,将理论与实践对接起来,形成以教师主导、教学共同体辅助、学生主体共同建构的参与式教学,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育者甚至是企业专家,每一个人都在教学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共同达成学习成果。 (三)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第一,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同样的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难以真正发挥学生的潜能。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运用不同的信息化资源在教师的教学任务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创造力,充分开展合作学习,还可通过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方式,如图片、视频、动画等 行学习并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第二,利用信息化资源平台,学生可以和教师、专家等教学共同体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点对点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采用点对点订制式的教学服务,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资源的利用率 第三,学生的能力有大小,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时间有差别,学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视频等信息化资源反复练习相同的内容,直到学会为止。 第四,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观看视频进行学习,而在课堂上与师生讨论、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辩论自己的观点,开展“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 (四)过程化的监控与评价 利用智能手机、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线测试题、相关的静态和动态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再培训,可以在线打分,在线与学生进行评价交流以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有效地进行学习过程管理、监控和评价,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在什么时段利用了资源,在某项学习资源上停留的时间、停留的人数以及对资源的评价,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资源的有效性和被利用率,再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核实对资源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利用信息化平台设计个性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考勤、工作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并就评价结果与学生及时沟通。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在线测试和自我能力评价,做到了解自己、心中有数,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五)虚拟仿真化的实训实习 工学结合的现代职教理念强调学生在学校要能学习到企业需要的实践技能,而像诸如化工生产、机械维修类专业领域,由于企业规模大、工艺高危险、技术保密、生产不可再现、操作不可重复等原因,无法使学生学到与生产现场一致的知识,无法重复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而虚拟仿真工厂利用其高度的仿真性和综合性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ots仿真操作培训系统的应用,学生可以利用3d技术像玩游戏一样身临其境地体验生产现场,对设备进行组装拆卸;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学会对工艺的操作与参数的控制;可以组合模拟事故现场,训练其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可以单独训练某个项目,也可以组成工作小组在线合作完成整个工段的工作任务,真正实现了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对接”,这是传统教学不可能实现的。 据调研,很多企业在同类生产项目和装置上存在竞争,技术保密性强,安全管理要求高,本地企业不愿意接受他厂人员培训,企业不得不大量派员工到能接收的外地企业进行培养,造成企业培养成本奇高。职业学校利用中高端的虚拟化仿真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对新老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再培训,大大节约了企业培训的费用。同时,虚拟仿真系统的可重复操作性,可以增强员工技能的熟练程度,减少事故和错误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另外,对于一些抽象的、无法观看到的学习内容,如医药学中人体的经络状况,药物进入人体内部后对各部分的影响等,可以通过动画仿真模拟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本质,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六)微时代的移动学习 微学习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任何时间、地点的学习。内容以实用短小的模块实现,提高学习的时效性。学生可以在实训车间利用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随时点开教师关于某部分设备操作的微视频讲解,可以在企业随时点开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可以随时与教师交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时代的移动学习必将成为主流的非正式学习方式,也将成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分析 我们虽然无法预计哪一种信息化技术将会在不远的将来盛行,但我们可以判断,技术一定会向着更加灵活、便携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也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贴近职业教育本质,越来越体现技术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也会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开展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而信息化教学是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手段。积极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 型人才。 信息化教学以其显著的特征与优势成为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正催化剂,体现在:(1)方便、快捷、交互式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理念和交流方式,从而带动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使人们从被动地接受固化单一的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有效信息并通过自我建构内化为技能或经验。(2)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共享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将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互动、移动、泛在式的学习,学习变成了多元化开放式的活动,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学生变成了合作者,学生变得乐于研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3)微课、微信公众平台等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4)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实训教学的改革。将虚拟与生产实际协同交互,超越了普通实训的效率,缩短了技能训练的时间,避免了实训中的安全事故,实现了多人协同合作和个人独立操作的实训方式。(5)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需要教师及时更新理念、不断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研究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合作服务意识。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6)信息化教学利用其强大的功能性和过程的可监控性有效推动了过程考核和过程评价的改革,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个性化考核标准,借助信息化平台和虚拟仿真软件,实现理论题库随机考、实训全程跟踪考、自我测试随时考、互动交流及时评,并将虚拟仿真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衔接,作为技能评价的一部分,不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评价,还能承担企业的员工考核培训任务,帮助企业缩短员工考核鉴定的成本和时间。 (二)信息化教学有利于重构师生角色,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针对以上政策指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提出,但是由于生产设备昂贵、生产规模大、生产程序复杂以及传统一体化教室的局限,“工学结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 而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化,翻转课堂、分散合作互动式的扁平化学习、即时性学习、游戏化学习等重视合作、参与、共享的学习方式的出现,有利于深化“工学结合”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 课堂外,教师不再是重复的备课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完成作业者。教师要依据社会需求、学生发展需求重新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要针对生产实际、要与实践专家共同设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设计综合性任务;学生要学会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形式主动学习和提出问题。 课堂中,学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者和被灌输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权威人物。利用信息技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外界专家之间共同参与学习任务,在知识、技术、情感上互补,相互讨论、协作,拥有民主平等的话语权,在不同侧重点的任务角色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变了,培养的能力侧重点自然也会改变。信息化教学从以人为本、共同参与、全面发展的角度搭建行业企业、学校、学生之间的桥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训中,信息化教学大大推进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切实深入。在虚拟仿真的学习环境中,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将得到最大化的结合,虚拟软件和真实生产场景最大化协同交互。教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企业生产活动和学生无法进入的生产场景都可用技术展现,学生使用鼠标就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三维互动,实现与真实工作环境一致的操作场景,为培养学生和企业培养员工构建了超越现实实训效率的环境。 (三)信息化教学优化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更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相互促进。除了用技术单纯改变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以外,更要从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习实训、校企合作、教改科研等各方面,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保留传统有效教学过程的同时,结合学生特色、人才需求、教学内容特征,运用信息技术逐步优化、改变与学习者发展不相适宜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职业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生产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跨时空地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改变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学习习惯和方式;改变教学者传统的教育观念;促进人的综合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四)以发展信息化教学为推手,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要求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要基于实际工作环境和过程设计并实施教学,要以开放式的平台共享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教师和实践专家之间需要技术融通、互通有无;学生和实践专家要能够有效沟通;生产设备与实习实训设备有机结合;企业培训和学生培养相互联系。这些要求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反之,只有当教学、技术、研究合作到一定深度时,才能发挥出合力作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优质资源建设上,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企业等机构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发挥出来,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力量投入,通过适当的机制和政策引导,形成企业搭平台、政府和学校买服务的有效运行机制,从而深层次推动校企合作。 结语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但是,国内各地区职业院校中的信息化教学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信息化运行维护与支持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信息化技术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亟待加强;信息化深度服务、优化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要鼓励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研究,更新教育理念,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的革命性影响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习革命,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教学论文:农村环境下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以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技术已应用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手段,同时还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革新,也酝酿了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但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就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不断深化,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中小学 信息化 困难与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短短的20多年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之间的差距,导致农村的信息化起步晚、师资力量薄弱,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中,为了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创设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教育者对教育的认识才能与城市教育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能真正实现资共享。 1.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由于农村地区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信息化教育水平较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困难重重。 1.1 农村信息化教学的资金不足,设备老化。 信息化教学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但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基层组织对农村中小学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初中、小学自实行近几年以来,可自由支配经费甚少,一些学校连校舍、校园环境建设资金都感到举步维艰,很难从有限的仅能维持正常教学运转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用于添置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很多学校仅有几台计算机,条件稍好的学校拥有的计算机不是数量不足,就是计算机配置较低,根本不能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领导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观念淡薄。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农村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人还坚持“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他们在思想上还没有转变观念,认为信息技术离农村很遥远,师生学无所用,还有就是有一种畏难的情绪,不敢或恐惧尝试新的教学方式。部分农村政府领导对信息化教育不关心,只顾搞经济建设,忽视了基础教育,对当前农村教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1.3 专业信息化教学人才短缺,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信息化教学在农村刚刚兴起,很多地方还不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也相对不完善,有些教师有点计算机基础,对信息教育技术运用热情也很高,但使用不熟练,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技巧,在教育教学中机械地应用信息教育技术,不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考虑,生搬硬套,仅把激发学生精神愉悦当作是理想的教学效果,没有互动教与学的效应,其实这种做法是背离了信息教育技术原初精神的。有甚者在教学中硬件出了点小故障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受思想观念、资金投入、应用软件、信息源、专业教师、广大教师的应用水平等因素制约,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滞缓。 1.4 信息设备利用率低,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真正整合。 目前各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数量虽然在逐渐增加,但设备使用率很低。学校学生上微机课,每周只有一到二节。教师课堂教学主要采取信息技术为主的课堂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协作学习那更谈不上了。对于运用,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屏幕(的教学形式,其强大的网络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尚未得到合理开发;一些学校投资近万元的资金,只能供领导或个别教师作为一般上网服务使用,没有在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加快发展信息化教学的对策 2.1 基层部门领导及相关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基层部门的相关领导要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对未来教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领导重视了,才会制定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规划,才会舍得投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也才会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相关的教育工作中也要重视,教师作为投身教学改革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教育 息化起到推动作用。如果把学校教育信息化比作前进的车,那么,司机就是学校的领导,车轮就是教师,只有方向统一,步调一致,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才能稳步向前。 2.2 多渠道加强对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 教育公平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国家应该对农村地区适当的给与政策倾斜和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当地的基层政府和领导应该抓住机遇,利用学校有效的资金和资源,实现因地制宜发展信息化教学体制;很多当地知名企业和个人为反哺母校、回报社会,热衷于慈善教育事业,学校方面应与他们取得联系,达成共识,共同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2.3 加强农村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首先要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只有教师把互联网技术密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才能全面体现教育信息。其次要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在一定层面上讲,培训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教育观念转变及心理疏导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国家,对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意义,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畏惧心理。培训要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全员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2.4 促进信息化技术在农村中小学的普遍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不单单是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也不单单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加工和整理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只有注重运用,才能使设备不被闲置,资源不被浪费,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农村中小学中,注重运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将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求每学科教师在每周内至少使用多媒体设备或网络教室或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两个课时;对每学期举行的上课比赛都严格要求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每学期举行2-3次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等。要挖掘与学科教学整合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良好地环境,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标准,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人才培养等都需要教育部门、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的参与,在安全、投资和体制等方面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共同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营建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信息化教学论文:高校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教学研究 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研究”、“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erp原理与应用”、“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初级会计电算化”6门课程,此外,根据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未来高校有必要开设《xbrl应用实验》课程(或将其整合到现有课程的实验内容中去)。笔者根据10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对当前还没有引起大家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梳理,对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1 对相关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1 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对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差异较大,而且普遍对硕士研究生层次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学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从已经开设会计信息化相关研究生课程的高校来看,将“会计信息系统研究”作为课程名称的居多。开设了该门课程的高校虽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大相径庭,但是总体上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另一类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高级应用与管理为主要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课程应通过介绍国内外会计信息系统最新理论发展和实践动态,使会计专业研究生在了解会计信息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对会计的深远影响,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管理控制、绩效评价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建议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如下6个专题:①会计信息化的历史发展:会计信息化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学科内容及知识结构;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理论与方法:会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③集团财务与成本控制系统:信息技术在集团财务与成本控制中的应用;④网络财务报告的xbrl技术、标准及应用:xbrl的产生与发展、xbrl在中国的应用与未来的趋势;⑤it治理、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审计:国际国内的相关标准、规范、理论框架;⑥it价值管理及绩效评价:理论框架、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 1.2 关于“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内容 “计算机审计”不同于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即isaca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是信息系统审计、控制与安全等专业领域唯一公认的全球性组织,自1978年以来,由isaca发起的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认证已经成为涵盖信息系统审计、控制与安全等专业领域的全球公认的标准,它的信息系统审计和信息系统控制标准为全球执业者所遵从。从cisa的执业内容来看,与人们理解和所熟知的常规审计存在很大差异。cisa主要对组织的it治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获取、开发与实施、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支持、信息资产的保护等进行审计,对组织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提供评价与建议。 而常规审计主要是注册会计师(cpa)对组织的财务信息进行鉴证。“计算机审计”课程应主要关注常规审计中cpa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关注的是财务信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鉴证及其相关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遵循的执业准则是审计职业界所的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准则,这类审计准则是在cpa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下开发的准则。当组织采用大型化和复杂化的信息系统时,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价过程中超过cpa知识范围的那一部分,就转为cisa的业务范围,这也是cisa的一部分执业内容。 笔者认为,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与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资产已成为企业的重点保护资产,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因此,应面向高校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单独开设“计算机审计”课程,而不是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简单介绍一下。建议“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如下4个方面:①计算机及网络环境对传统审计的影响;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审计、系统开发审计;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即caat(computer-assisted audit technique),包括审计人员如何利用计算机对财务数据或管理数据进行获取和检查,以及利用审计信息化工作平台开展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④网络审计、世界计算机审计及其发展趋势。 2 对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2.1 关于“会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实验教学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会计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方向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应主要配合课程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上机实验,使其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理解主要计算机会计应用子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计算机会计应用子系统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最终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理念,对it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综合应用企业管理软件中涉及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部分,并能将先进的管理方法与计算机结合起来,提出应用解决方案,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新型会计人才。 随着审计对象与审计手段的信息化,“计算机审计”的实验教学环节对于会计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将会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应是使学生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了解和掌握,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计算机审计业务活动的具体运作方式、规则,掌握计算机审计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培育使用审计软件及相关软件工具的习惯,从而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 2.2 配合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建设 2.2.1 建立“xbrl应用实验室” 2010年10月,财政部正式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xbrl技术规范,成为中国会计信息化领域的重要里程碑;2011年财政部组织了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工作,各实施单位为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财政部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实施通用分类标准,并鼓励其他省(区、市)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本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参加实施。可见,从xbrl的应用实践来看,xbrl的普及指日可待。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高校迫切需要将xbrl的内容纳入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建设中去。2012年12月17日,财政部颁发了财办会[2012]47号——《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第二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会计软件应当能够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财务报告”,并在工作规范起草说明中指出,对工作规范新规定的会计软件必备功能(如生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财务报告),软件供应商不承担免费为客户提供软件更新的义务。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配备的教学软件一般无法通过更新或升级的途径来获得与xbrl相关的功能模块,需要相关管理软件供应商考虑教育领域的需求,为高校xbrl实验室的建立与推广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2.2.2 建立并完善“集团财务实验室” 从财政部刚刚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来看,对于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来说,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来说,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财务分析、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可见,规范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校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的实验室不能停留在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实验教学上,需要纳入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验教学内容。当前管理软件供应商提供的管理软件产品,可以分为部门级的(或称之为低端的)、企业级的(中端的)、集团级的(高端的)管理软件,一般而言,集团级的管理软件包含了丰富的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功能,如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绩效考核等等。高校如果要实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验教学,最好是能够建立独立于会计核算信息化实验室的“集团财务实验室”。到目前为止,笔者了解到,从用友的集团级管理软件产品nc以及金蝶的集团级管理软件产品eas来看,还很少有高校配置这个级别的管理软件,即使配置了这个级别管理软件的高校,也还没有开始使用或者是还没有充分利用它们进行实验教学。所以,从会计信息化的实践发展来看,高校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建立、完善并充分利用“集团财务实验室”。 信息化教学论文:浅议教学管理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 1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 在高校,教学管理是学校运作的中心枢纽,教学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状况,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建设工作、教育改革等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高校对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管理观念较陈旧,习惯于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信息收集、管理、反馈和交流,不注重信息化综合技能的提高,导致教学管理工作仍然陷于繁琐、复杂、混乱的状态中。再者,近几年来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培育机制的不断改革和调整,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化,高校的教务部门对各种教学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工作越来越繁重和复杂,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高校教育管理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信息技术,摸索一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的模式。 一所高校要走在管理的先进行列,首先要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就必须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涵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课表编排、学籍处理、教学评估等一系列教学管理环节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信息管理,形成一个严密的、有机的完整体系,能够为高校建设面向未来的、先进的数字化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并由此利用管理数据库将各类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大大减少了过去人工有纸化收集材料时的繁琐和遗漏。 2 教学秘书岗位与现状分析 2.1 教学秘书岗位职责 (1)上令下达,要及时准确。教学秘书要将学校、教务处等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相关规定,传达给分院的各教研室、各位教师以及全体学生,使教学工作井然有序。(2)下情上报,要客观公正。教师对学校和学院各类通知的疑问,学生对任课老师讲课的意见等,教学秘书都要负责将这些信息加以收集、整理,按程序上报给学院、教务处或学校的相关领导,以备各级领导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相应的对策,解决实际问题。(3)配合主管领导做好日常教学管理。一切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都必须围绕着教学活动这个中心进行,从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细到停调课,既实实在在又繁重复杂,而且应根据教学进度表做到有计划地安排,不能出现遗漏和差错。(4)各种档案材料的教学档案资料包括教学计划、授课计划、试卷、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材料等,既是过程性资料,反映原始状态的真实性,为各类评估做好积累,同时也为学院领导做好教学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保证教学管理顺利进行。 2.2 教学秘书队伍现状分析 2.2.1 教学秘书人员构成 教学管理岗位人员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院日常教学秩序稳定。从学历上讲,以我校为例,高校教学秘书岗位学历层次主要为本科,比例约占80%,其次为专科及硕士,各占10%左右;其次,从专业上讲,教学秘书多为非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对于教学秘书岗位没有专业的系统学习,缺乏理论知识;再者,从年龄上讲,我院的教学秘书队伍年轻,大多为30岁左右,占总人数的80%以上,综上所述,可见教学岗位的队伍“学历一般,专业性不强,阅历较浅,经验缺乏”。 2.2.2 教学秘书岗位存在的问题教学秘书岗位虽然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存在着以下问题:(1)从业人员多为非教育管理专业人员,高职学校尤为明显,缺乏秘书学及教育学相应培训,导致岗位适应性不强;(2)教学秘书工作繁重,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3)教学秘书处于教学管理岗位的前线,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相应的理解,对教学秘书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4)教学秘书岗位职称晋升困难,工资待遇较低,队伍稳定性差,对高校正常教学管理秩序产生影响;(5)年轻的团队虽然更有利于繁重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年轻人正处于工作、生活、学习的初始阶段,对环境压力、心理压力、人际交往的种种往往处于未成熟阶段,起伏比较大,也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整体状况。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该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3 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秘书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教学秘书应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秘书必须具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品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敢于坚持真理,批判错误,改变守旧的精神状态,敢于创新。 (2)教学秘书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教学秘书具 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类,如语文、政治、哲学等社会自然科学类知识;专业知识类,如计算机技术类、各类软件的应用,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其他还需要行政管理、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运筹学、编辑学、领导科学等相关知识。 (3)教学秘书应具备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秘书要求思路清晰,反应敏捷,表达准确简练,有条不紊,具备熟悉各类应用文的写作的文字表达能力,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调研能力,能够联系上下,广交朋友,与各部门打交道的交际能力,围绕领导工作的要求培养独立处理事务的办事能力,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各类现代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 (4)教学秘书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秘书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心理活动,经常保持心理平衡,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增强自信心,做好教学秘书工作。 4 结语 信息化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等学校在与时代接轨的同时,是否能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数字化形式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团队,还有许多的路要走,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有效促进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具体措施有:每年暑假进行定期开设教学秘书业务培训与提高班,提高教学秘书岗位的业务素质;在薪资方面,实行了按岗定酬,同岗同酬,避免了同岗不同酬引起的部分秘书的心理落差;学院每年争取若干个进编名额,来解决教学管理人员的编制问题等等。这些措施的出台与实施不仅激励秘书人员认真努力工作,也同时给予了希望,使得该岗位的秘书人员更加有归属感,从而能够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师生,这充分体现了学院重视教学秘书岗位的重要性,了解该岗位的枢纽作用对于高校的发展的推动。当然,教学秘书队伍的诸多问题不能在短时间里全部得以解决,还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逐一改善,共同提高。 信息化教学论文:关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分层次教学探讨 【 论文 关键词】 会计 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 分层次教学 【论文摘要】 会计信息化既是一门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尤为重要。通过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不但可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能力体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中,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会计信息化教学应考虑分层次进行。文章从分层次的涵义和原理出发,对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进行探索,以期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促进现行 教育 、教学改革。 引言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 (二)把握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安排好分层次的具体内容 1.学生定位的分层 会计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学生按其他课程成绩或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分班或分组进行。然而,必须承认学生经过大学前一阶段的学习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小。有的学生认真,专业基础和 计算 机基础都好,对学习也非常有热情;有的学生曾经有挂科,已对学习没有好心态,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基础一般,态度也一般,主要看课程开始后,教师上课的内容有没有吸引力(这占多数)。只有承认了这些差异,并能在实验课中尽早将学生层次对号入座,根据不同情况学生进行差异指导和引导,争取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努力实践,达到或超过课程的要求,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提起兴趣,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起兴趣。 在会计信息化实验中,学生层次是没有绝对划分的,只能是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提问等来作基本判断,而且这种分层次会随着实验内容及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现了分层次教学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应在分层次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 2.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既然学生是有层次的,备课就一定要有层次。作为实践课程为主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按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进行准备,还要按课程的实际可能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保证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另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备课要按心 理学 加上实务案例,由浅入深地做好准备工作,要通过心理、思想引导 教育 ,利用最简单和适用的知识等将他们引入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层次差的学生也能重视这门课程教学,积极投入到实验训练中来。分层次备课对教师要求较高,故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进行 总结 ,在不断总结之后完善分层次备课。 3.分层次实验 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是实践训练,以学生们通过案例资料进行验证式实验为主,可以说没有很多新知识,多是原来所学知识的贯通运用。多操作、多思考后再操作,一般都能有较好的效果,但这整个过程,分层次的讲解,分层次的要求都将对课程有极大帮助。实验中要确定基本的要求,提高后的要求,实验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验证,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具体实验操作对信息化建设有怎样的影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甚至要让学生知道出现情况后要如何调整和补救等等。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的操作情况给出不同层次的处理方式。 在分层次的实验中,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来进行,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帮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实验课程中,不妨让一些计算机知识很好的学生来帮助处理些涉及到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出现同样问题已得到解决的学生来帮助需要的学生,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实验课的压力,又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加深实验效果,同时被帮助的学生也可从中感悟很多,学生之间的感情会更深,课堂氛围也会更好。在多年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这样利用学生差异,效果确实很不错,很多在实验课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学生还常联系,沟通现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三)不断在实践中分层次、分层次中实践,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验通常是在计算机中完成,而且实验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一台属于自己操作的计算机。这对实验的独立检验和操作是有一定好处,但在分层次教学中,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利。因此,可以在单人组实验结束后,特意安排一个综合实验,并考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是知识能互补的学生安排2~3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还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最终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 相对于很多课程重视结果而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视的是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其他专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所学的更能贴近将来工作实务。实践业务在不断 发展 过程中,实验也就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学生层次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也将有差异,差异的问题解决后还会产生新的差异,这不仅要求学生不断实践,不断努力实践,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分层次,并在分层次中不断总结,最终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分层次教学不仅是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更应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应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发展。让分层次教学不是简单地分班,更不能是流于形式的“换汤不换药”,而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本文只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难免偏颇,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学习同行更好的教学经验,将教育、教学越做越好。 信息化教学论文:网络环境下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 一、网络环境下管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是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具备适应社会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管理学是一门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广泛开设的课程,通常作为必修或选修课。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学教学中,必须根据管理学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学内容与方法。然而,现实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相关管理方法,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学生也普遍觉得这门课似乎并不难学,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但同时觉得这门课“没有用”,对于求职和工作帮助不大。这种重灌输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于创新型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为管理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如何将信息技术用来既辅助教师“教”又促进学生“学”上,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上的“双向整合”,让教师的角色并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而且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既获得新知识,又学到如何获得知识的本领,这是由管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的。 首先,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涉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数学及各种工程科学等,这种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管理实践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决定了学习管理学要借助的知识、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其次,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同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相比,由于影响管理工作的因素很多,存在不可控和不确定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管理学往往没有标准答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较少的投入争取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管理创造的价值很难被明确地划分出来,是个模糊概念,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手段,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解决。 再次,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管理学一方面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科学性,但另一方面,在运用这些管理学原理解决复杂多变的管理实际问题时,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可见,运用管理知识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培养应用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实践中学会管理。 最后,管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管理学的兴起比较晚,在近几十年才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研究,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其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的关键时期,并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收到诸多效果的同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难以适应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二、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的实践性不强。 国内相当多的教材内容上存在以理论阐述为主,对案例、思考题等内容设计不充分、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缺乏生动性和启发性,学生很难把这些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又觉得难以学以致用。此外,部分教材的内容还存在不以学生思维的逻辑过程编写和难以及时反映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变化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经营国际化等外在环境和对管理内涵的认识的变化,管理过程还应包括在实践中的沟通、激励和创新等管理行为。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管理学》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进行一些观点的更新和理论的修正,以避免因教材内容陈旧而使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此外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但接受同样的教学内容,所学内容欠缺实用性、有效性,因此授课教师必须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应用不够。 目前的管理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采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一言堂式教学法,教师唱独角戏,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意识差,教师只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实践环节很少。即使偶尔使用其他方法,也只是形式而已。比如当前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使用案例讨论法,但讨论的主题和进程都是由教师控制的。好的案例教学法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管理素质,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但目前多数的案例教学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案例教学往往结合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播放的课件在内容和时间上有限制,较少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往往使学生对案例信息的了解不够充分和全面。 (三)难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管理学课程实践性很强,但由于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要求,管理学课程偏重于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和现场实践教学很少或是没有,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课堂上管理学的教学脱离了实际的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难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也很难被仪器和设备替代,因此,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难度也很大。 (四)课程考核方法单一,不够系统和全面。 目前的管理学课程对学生学知识的考核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通常根据课程最后期末考试成绩(卷面分)和平时成绩(出勤分)按一定的比例计算确定总成绩。仍然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考核方法上仍旧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也缺乏新意,客观题较多,发挥性的主观题、分析应用题较少,重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使得学生竞争的意识逐渐淡化,参与意识与动手能力不断减弱,甚至有不少学生通过期末突击,死记硬背获得高分的成绩。 三、网络环境下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应该紧紧抓住应用型本科管理学的教学特点,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 (一)管理学信息化教学的理念。 在管理学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沟通交流、团队合作、阅读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在学习方面,重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考虑如何依托校园网平台,建设管理学的虚拟教室,强调对学生特点的分析,开辟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充分支持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网上实时教学和讨论交流等教学模式,并支持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实施和自动管理。 第二,在教学条件方面,学校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基于信息资源的学习方式,对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要求较高,信息化的教学效果与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质量密切相关。 第三,在课程考核方面,实施科学的学习评价方式。信息化教学环境不仅能为师生提供快捷的信息交互工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能提供一种更为科学的评价工具给教师使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评价工具和原有评价工具,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体现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二)管理学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管理学的教学将会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完善。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起着养成系统科学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管理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应主要以管理相关的基本范畴和管理职能为主,揭示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体系,系统介绍管理过程中各种职能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要点,体现管理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由于管理学理论体系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在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中,还应适当介绍管理学科体系及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并不断补充和更新管理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内容,以体现管理学的宽广视野和管理学的动态发展。管理学教学中,将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开放的教学体系。 (三)管理学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技术。 在管理学教学中可以使用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工具有网络教学技术、数据库技术、bbs留言板技术和博客技术等。 1.网络教学技术。这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技术。国内外很多著名大学均会定期制作各类开放课堂的视频课程,通过网络教学视频可以大幅度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印象,灵活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2.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之一,包括建设案例库、习题库、资源库等手段,能有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bbs留言板和qq群等即时通讯软件技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建设简单,使用方便,师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网络沟通,拉近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4.博客技术。博客具有公开性、互动性、公共性、即时性、私密性、个性化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教师可以围绕管理学的主题建立博客,学习资料,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讨论区,允许学生开展有关讨论,使之成为教师指导学生的一个公共资源平台。 信息化教学论文:关于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校园网络应用平台;资源中心;教师个人主页;管理机制 论文摘要:本文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过程进行思考与总结,其中谈到的一些问题具有普遍性,采取的一些做法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平台、教育资源、教师培训等要素,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应整体推进,要求几个要素同步向前发展,只有这“几条腿”同时驱动,才能向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迈进。 一、硬件环境建设是学校信息化的基础 1.重视网络设施、网络安全设备的建设。这属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其他终端设备(升级频率大于网络设备),对网络设备应加大投人,主干选用性能好、可管理的网络设备,对网络性能、网络安全有决定性的作用。 要点:主干千兆光纤,百兆到桌面,采用可网管的交换机设备,便于全网监控,接人主干交换机上的网络过滤设备镜像从防火墙接人的外网连接端口,实现对外网信息的访问控制,防火墙把内外网隔离,保障内网安全,服务器区建立在防火墙的dmz安全区,增强服务器的安全性,减少网络资源占用。 2.划分区域,控制网络访问权限。采用vlan技术,把网络从逻辑上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工作组(网管组、办公组、教室组、学生机房组等),这样既可以控制流量提高网络性能,也能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3.做好设备技术文档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设备应有的效率。网管人员掌握网络关键设备的使用,根据实际应用状况,正确配置网络设备参数,对提升网络性能,增强网络安全,排除网络故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重视网络技术文档的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网络管理工作。 4.建设有特色的合作学习教室。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5.学生机房采用上网方式。多台电脑同时上网,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资源,严重影响其他用户的网络应用需求。学生机房采用上网方式,是有效的解决方案:每间机房可独立配置一台服务器,把机房设备隔离单独管理,学生机共享服务器的连接。这样既可以减少学校公共ip地址的占用,服务器的缓存功能,又能提高机房的网络访问速度,减少公共网络带宽的占用,还有利于任课教师对本电脑室学生上网行为的管理。 6.改变班级设备配置方案,确保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正常使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进人班级,但学生课后擅自使用,上网玩游戏、安装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软件、擅自更改系统设置、感染病毒致使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我校配置带有vga接口(到投影机)、用45接口(网络)、音频接口、电源插口的多媒体设备控制面板,只需购置班级数一半的笔记本电脑就足够支持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的需要。这样一来既方便管理,杜绝了因学生因素导致的使用问题,又不会因个别台笔记本电脑的故障而导致某教室不能正常上课,并可减少设备投人资金。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考虑建设校园无线网络接人系统,方便教学上的网络连接应用需求。 二、加大软件投入,建立学校核心的信息化数据库模型 现阶段的软件市场的相关资源、软件的数据接口标准不统燕存在较多设计不规范、兼容性差的问题,导致数据不能自由转换,一些软件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笔者建议学校在建设软件环境时,可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教育部颁布的标准性文件应作为学校软件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学校应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制订软件环境发展规划;根据标准性文件和发展规划,建立学校核心的信息化数据库模型;学校应主导自己的软件平台建设,而不能被市场主导,要求软件开发公司应在学校建立的核心数据库上开发学校所需的各种应用。 三、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目前学校的资源内容主要来自购买商业化的资源库和学科教师自主开发。商业化的资源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对教学缺乏支持,可用性较差;教师制作的资源满足了个别应用需求,但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教师在学校的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应成为中坚力量,学校在建设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库时,最重要的就是搭建一个网络资源管理平台,让教师愿意把自己的辛苦劳动成果(资源)放入学校的资源平台。要做到“愿意”,最重要的是平台的建设要以教师个人的信息化需要为本,让教师感觉系统是专为之服务的,能体现个性化,能作为展示其成果的平台,能让其分享别人的成果、自主决定属自己所有的资源的使用权限。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建设成一个有学校特色的、有用的、高效的网络资源库。 一个合理的资源信息汇集流程还只是个基础,围绕该流程,以人(教师、学生)为本,提供完善的系统功能服务是资源平台建设的关键,资源平台系统提供简里应用,满足初级应用是必须的,一些复杂的·高级砰钾需求同样必不可少,这样才能确保资源系统应用能持续发展。 1.教师个人主页系统是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平台。建立“教师个人主页系统”,实现教师个人教育信息应用管理的需要后,作为学校整个网络平台下的一个子系统,该子系统必须充分考虑教师信息化应用的需要,提供完善的、从初级应用到高级应用的需要。具体说来:(1)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教师可以自主创建管理资源栏目.收集、上传、管理控制资源。教师主页在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所提供的这些功能,其实是集成网络存储与网站信息各自的优点,让教师对属于自己的资源有完全自主控制权,这样才能让教师个人感觉系统是“以人为本”。(2)个人成果展示。教师可以在这个虚拟空间、展示平台上、管理各类成果,在主页模板和自由创建主页两种模式中,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模式。(3)交流互动。在主页上提供留言板、教学辅导讨论区、收件箱。并集成个人e-mail管理、qq即时通讯等。就能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的需要。(4)学校的管理单元。学校管理部门也经常要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换,提供的信息、文件群发与收件箱功能把管理部门与教师联系起来,为学校的现代化办公管理奠定了基础。 2.资源库建设采用基于“教师个人主页”的建设策略。教师个人主页就是一个小小型、微型独立式专题知识资源实库,这些小型资源库在教师个人各自的管理更新下,就能确保学校的网络平台有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流入,成为学校建设好资源库的有力保障。 因此,将学校资源构建应与教师的个人主页。系统可以采取教师在上传资源文件到自己个人主页的同时,由教师选择要置入资源库的位置的办法来汇集来自各教师的资源文件,解决资源来源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保证质量的问题,质量的保证自然就由学科资源管理员来监控,只要投于其相应的控制权限。在这样的机制下,大家各负其责,一个极具学校特色的资源库就可以形成。 3.教师个人主页与资源库的关系图 4.资源库的效益。基于教师个人主页系统的资源库建设策略,其资源将发挥最大效益,就像前面提到的.教师最接近学习者,教师筛选、加工处理、自制的资源最适合学习者的使用,教师在评价资源对学习者的效用时,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源结构,因此,这种模式建立起来的资源库的效率是毋庸置疑的。 四、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确保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在网络安全建设有一基本,仗里的“七分管理”,这里面蕴含着网络安全管理员的技术培训,再好的技术、设备,如果网络管理员不懂得使用,就不能发挥技术设备的作用和效率,同样道理,学校投人巨资,建设校园网络的软、硬件环境.教师若不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也将是巨大的浪费。 五、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时展的方向,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将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这项工程当中,解决好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更快、更好地发展,才是明智的选择。 信息化教学论文:浅析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中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改革与研究 论文摘要:为了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信息人才,为使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能有效抓住国家发展智能电网的机遇,提出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开展电力特色教学首先要开设“电力信息化”课程。首先分析了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然后分析了“电力信息化”课程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在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智能电网、绿色能源席卷全球,电力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电力不但要信息化还要智能化,电力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有电力专业背景的人才,这给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会和挑战。结合电力大学的大电力特色,为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开展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信息人才,需要开展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教学,首先要开设“电力信息化”课程。 一、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 电力信息化是指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各个环节应用全过程的统称。我国当今电力信息化现状是实施电力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包括电力工业规划、设计、施工、发电生产、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电力信息化的基础,各类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电力信息化的宗旨。智能电网将使电力信息化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是电力信息化的延续和飞跃。智能电网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变革融合在一起的产物。中国的智能电网目标是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并自主可控;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分析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可见,各国探索智能电网建设的先行策略是信息技术应用。为实现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电力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电力信息化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电力特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 面对电力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形势,特别是智能电网席卷全球,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在保有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创建特色,开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电力专业背景为辅的特色教学模式。2010年学校设立了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的教改项目,以实现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电力特色教学重点要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交叉点上,电力特色教学的先行策略是由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承担此重任。2010年学校将电力信息化课程列入433门核心课程中。修改后的2008版教学大纲中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不但要求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的内容不断优化,同时也要求对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的后行策略是在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改革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群建设,开设代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最新技术交叉点的“电力云平台”、“电力物联网技术”等课程,并将“电力信息化”、“电力云平台”及“电力物联网技术”三门课程纳入到一个课程群来建设。可见电力大学亟待探索并建立适合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 三、电力信息化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分析 1.电力信息化课程的特点 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涉及面广。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内容涵盖电力工业生产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调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课程内容包括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配用电生产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电力信息安全技术及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等。 (2)技术先进前沿。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内容涵盖当今信息和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热点技术。如在讲解变电站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电力领域的热点技术iec61850。在讲解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信息领域的热点技术soa和电力领域的热点技术cim及其在电力调度的应用。在讲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当今信息和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物联网、智能电网及云平台。 (3)与电力行业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在讲解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时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如在讲解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紧密结合发电企业的实际工程,如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火电站的dcs系统、发电厂?sis系统、发电厂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等。 (4)多学科的交叉。电力信息化课程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背景知识的融合与交叉。在讲解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时处处是多学科的交叉,如在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中涉及计算机的网络通讯技术,涉及控制领域的plc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涉及水力发电特性专业背景知识等。 (5)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新内容,没有现成的教材。当今世界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非常迅速,如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展广域全景分布式一体化的电网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制。在讲解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就必须补充这部分新技术。 2.电力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没有现成的教材,课程难度大,师资紧缺。从上述分析的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的特点可见,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及电力工程经验。 (2)课程内容与电力实际紧密结合,学生没有现场工程概念,又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生感觉课程难度大且抽象,学习兴趣不足。很多学生很想学好这门课,但他们中只了解信息技术,没有其他学科技术知识的积累。本课程开设在大三的第六学期,很多学生感觉困难后就放弃了,准备考研复习。 四、电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法 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是综合应用课程,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改革是必要的,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发掘培养人才,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吸纳不同学科的拥有前沿的信息技术、丰富的电力背景和工程经验的老师进入团队,可以根据老师的特长安排讲解相应的章节。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可由若干老师共同完成。由于国内市场几乎没有相关专著和教材,已经组织讲课团队老师撰写并出版电力信息化教材。教材包含当今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技术并提供老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的老师需要及时了解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动态的最新技术。除了合作项目途径外,老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合作、进修和交流。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没有现成的教材、课程难度大的问题。 2.补充课程中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 鉴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学习电力信息化课程时先为学生补充必需的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基础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控制通道接口技术、plc技术、串行通讯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工业以太网技术等。在学习电力信息化的具体相关内容时为学生铺垫必需的电力背景知识和工程背景内容,如讲解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时要先补充水力发电厂相关内容。通过利用一定的学时补充课程中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来降低学生课程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快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电力信息化技术。 3.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 由于没有现场工程概念,学生在学习电力信息化课程时会感觉抽象、难以理解,老师有必要与时俱进地将新的技术和理念引入课堂中。例如可以引入当今电力行业流行的先进仿真培训软件,比如三维变电站仿真培训软件,让学生在软件上仿真漫游变电站并模拟各种操作。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接触电力工业现场,建立对电力工业现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加强学生课后巩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消化和应用所学知识,可以将新的理念引入课堂中。借鉴西方本科教学及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本课程课后作业巩固环节可以尝试不同于常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每章的作业是查阅与本章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撰写提交小论文,期末每个学生制作ppt文件并开展讨论。 在学生课后巩固教学环节中老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指导本科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查找到需要的优秀文献,如何充分利用校图书馆提供的优质库资源,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读文献,如何写小论文。要求学生在每章节后阅读15篇以上相关文献资料并提交小论文。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小论文,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在下次写小论文时提醒学生注意。 4.实施案例教学 新的电力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与国内外电力发展紧密结合,既具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此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将理论与工程案例结合,实施案例教学。案例可以来源于实际经典案例,也可以来源于老师们的最新研究的相关成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如何将工程应用问题转化为计算机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iec61850和cim技术时,要剖析iec61850和cim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面向对象技术来建模的。 五、结论 电力信息化是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改革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对电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使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具有自己的特色,以实现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信息化教学论文:浅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摘 要】本文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指出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 现状 措施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化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学管理信息化对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创新人才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内外因素,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过程。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于教学规模的扩大,学科类别的增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事务更多,任务更重。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如果还采用过去的手工作业方式,很难满足学校扩招后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环境、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刻变革。在高校中,只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更新教学管理手段,建立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 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实行的时间短,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素质有待提高,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发展。 1.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管理观念较陈旧。在教学管理上,习惯于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信息收集、管理、反馈和交流,甚至有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在办公室摆上几台电脑就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由于教学管理思想落后,不注重信息化综合技能的提高,导致教学管理工作仍然陷于繁琐、复杂、混乱的状态中。 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硬件建设,系统使用效果不显著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更新周期短,但许多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更新计算机硬件设施和网络硬件的配置,同时各教学管理岗位彼此孤立,没有实现教学管理数据的充分共享,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同时也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 3.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 由于教学管理队伍组成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信息处理能力较低,其中既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又懂管理的教学管理人才更是紧缺,多数教学管理人员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上,对信息收集、处理、多采用手工的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没有使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在常规管理实际工作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不够,软件的适用性较差 高校的教学管理软件一般都由外部专业的程序员来设计,但由于设计者本身并未亲身参与教学管理的相关环节,对其内在联系不甚了解,同时往往是不同的学校使用同一套软件系统,使得软件的适用性很低,达不到预期的管理目的,有的甚至出现软件重复开发、中途搁置等现象,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 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更新观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的更新,因此,转变观念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采用全新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服务习惯和指导原则,要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日常教学运行、教学质量评价等教学管理的重难点问题,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的步伐。同时要根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制定规范、严密、适应计算机管理需要,并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2.加强硬件建设 为了使教学和管理信息资源能够高度共享,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和质量,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尽快更新落后的教学管理硬件配套设施,同时建设性能优异的网络技术设施,实现学校校园网与互联网的链接,以适应现代教学管理的需要,形成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优化管理队伍结构 教学管理人员是系统的操作者,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高校应首先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管理能力的训练,加强考核。其次,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化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并自觉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强化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和辅助决策职能,推动现代化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三要引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专业人才,做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和硬件、软件建设并重,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4.加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优质的教学管理软件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条件。要实现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在网上评教、教学运行、考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必须在开发研制教学软件时,调动所有的技术力量,最大限度的与软件公司一起进行前期的需求分析,而且在开发期间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要适当的介入,以求对软件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试,随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改进和完善,力争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 【摘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处于核心地位。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网站建立和管理技术,同时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从而培养网页制作和网站开发的技术性人才。在整体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就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页设计;制作;学生能力;培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页设计和制作技术成为网络时代非常实用的技术,这一课程也成为学校开设的热门课程。无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网页制作都成了一门重要的基础性技术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动手能力也比较差,为了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网页设计和制作的技术,需要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地培养。 1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动力,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竞争的核心。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增强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作为新时期教学的主要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整体教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方面内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可以通过兴趣教学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能够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学生只有对某一学科充满兴趣,才能够持续的钻研该学科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准备一些网页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然后提出改造的意见。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网页设计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产生做网站的想法,这样一来,通过教师的指导就能够让学生梳理一个成型的站点框架,紧接着引导学生如何做网页,如何使用工具,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就会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探索和学习,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精品赏析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灵感。网页设计和制作课程是一门艺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网页制作技巧,还要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创造的来源是灵感,而灵感的来源则是通过观察,因此,可以在教学中设计精品赏析的环节,利用上课之前的时间展示作品,向学生展示一些布局合理,设计新颖的精美网页,让学生对这些网页进行观察和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为学生以后设计出精美的作品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网页制作综合能力 在学生掌握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基本知识之后,网页制作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即使学生掌握了网页制作技术,也不一定能够设计出好的网站,只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对他们所掌握知识的综合应用,才能够设计出一个精美的网站。为此,需要注重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可以从教学实验方面入手,将所有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安排在计算机机房完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直接进入实践探索阶段。此外,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可在学校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网页设计和制作教学的老师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网站,同时给学生分配相应的网站空间,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主页,然后将自己的实践作业上传到网站空间中,设计的风格和主题不受限制,网站主页的内容也不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网页的制作,将所学习的网页制作技术灵活的运用到个人网页的设计中,做好个人网站。为了让学生在网站设计中学会创新,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具有创意的网站和网页设计的素材,和学生一起分享,然后与学生所做的网站进行对比,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网站设计中,针对不同的设计环节,学生可以自己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和解决,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3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现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工作都需要人们协助完成,这样以来,团队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内容,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就学生而言,独立意识较强,现代的学生比较自我,沟通能力也有待提升,这些缺陷显然不适合学生未来的工作。网页设计和制作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同时也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中的综合实训中可以选择采取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强弱搭配,并且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位组长,在老师布置任务之后,组长可以做好小组内的分工,让学生能各司其职,然后合力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在作品制作中,如果组内的成员存在意见不同意的现状,组长可以和其他的成员进行沟通协调,最后达成一致,当组员能够为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时,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学生最后都会有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4结语 网页设计和制作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教学作品,让他们进行赏析,在优秀作品的激励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提升,从而真正的投入到网页设计和制作的探索当中,熟练的掌握网页制作方面的技巧,增强学生开发和维护网站的能力,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完善,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作者:崔愿星 单位:鄂州职业大学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中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这种大背景下,网页设计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其不仅能够使网页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美感,而且还能提高网页设计的质量,促进网页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图像处理技术在网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且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加以阐述,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页设计;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解析 1图像处理技术在网页中的应用 在图像设计过程中,图像在网页中所占的比较相对比较大,并且图像功能在网页设计中也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如何在网页图像处理中来吸引浏览者的眼球,有效的增强浏览者的兴趣是目前网页处理过程中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在进行网页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图像的形式与风格进行准确的定位,提高网页设计的技术水平。 1.1视觉吸引作用 一般情况下,每个浏览者在进行网页浏览的过程中,首先看到的是图片上的信息,其次看到的才是网页上的文字信息。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网页的设计的这一特点,重点强调图像处理的效果,特别是对图像的色调、形式与位置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要重点强调网页的色彩调配效果,因为这样会对整个设计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2信息引导作用 在进行网页的浏览过程中,图像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图像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图像也可以充分的反映出网页设计者的风格与理念。同时,网页中的图像可以在一定程度缩短人们的浏览时间,还能有效的缓解由于网页信息过长出现的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使人享受一种美感。而就当前的形式上看,各种网站之间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如果想要在众多的网页之中获得更多的网页浏览量,就必须要利用网页中的图像处理信息来提高网页的关注度,因此,必须通过文字与图像的有效结合来获取信息,使人们能够在美观的图像前提下获取网页信息。 2网页设计计算机处理技术概述 在进行计算机网页图像技术处理时必须要以计算机软件作为主要的媒介手段,同时设计者对图像进行有效的加工,对数字、图像与视频进行合理的转化,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2.1图像去噪技术 计算机系统在进行网页的处理过程中,对图像的去噪处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进行图片的采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噪音,从而会对图片的展示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些噪音都是有计算机的物理性质所引起的,因此,在进行图像去噪的处理过程中,从而确保图像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 2.2图像增强技术 在对计算机网页图片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增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图像中的标注和重要信息突显出来,同时也要将网页中的无关紧要的信息做相应的弱化处理,以此来为后续的图像处理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对网页进行增强处理,虽然对网页图片能够进行有效的改善,然而,在进行图片的采集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会对图片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举例来说,可能会受相机分辨率的限制,使图片在视觉效果上与实际样本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进行网页图片进行增强处理的过程中,也要对图片的色彩以及边缘做增强处理。 2.3图片压缩技术 图片压缩技术是网页图片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最常用的网页处理技术。对图片进行压缩处理可以有效的满足图片处理的相关要求。除此之外,在进行图片的传输过程中,通过图像的压缩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网页图片的失真率。 3计算机处理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3.1优化图像设计在网页中的作用 由于图像的形式的不同在网页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换句话说,形式不同的图片产生的设计效果也不尽相同。一旦图像通过背景或者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显然所表达的效果会存在差异。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将图片以背景的方式展现出来时,必须要避免使用单一的设计背景,应该适当的一些是他的信息形式,从而提高整体网页的质量,进而增加网页信息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突出网页亮点,进而实现更多的浏览量。如图二所示,由于图片的背景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3.2采用格式处理方式满足网页格式需求 在进行计算机网页设计过程中,对图像具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图像格式的要求更为严格,基于此,在图像的选取过程中,必须要与设计的要求相符,以便图像与网页的设计理念相互符合。同时在处理网页图片的过程中,会运用到不同的图像处理方式,包括摄像图和截图的等等方式,然而,由于图像形式的不同会对浏览效果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网页设计时,会根据文字形式来对图像进行合理的设计。然而,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弊端,由于网页设计内容较为繁琐,这些都会对网页的设计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使网页的中心思想不能够明确的表达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网页设计作为我国目前新兴的技术产业形式,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这需要网页设计者采用适当的手段,从而对网页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网页设计中采用图像处理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网页的质量,而且还能满足大众需求,从而增加更高的点击率。 作者:谢会娜 单位:河北省深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电商网页设计中用户体验研究 摘要:随着用户体验这个理念在电商网站中不断体现,用户体验俨然成为评价一个电商网站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给用户购买时提供方便与愉悦,同时增加电商平台的收入。伴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站页面设计的艺术与美感被大众所关注。本文以淘宝网为例,探讨用户体验在电商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用户体验;网页设计 一、用户体验的概述 用户体验一词最早被大众所认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提出并推广。用户体验是用户对产品是否美观实用,以及使用起来是否方便等方面最有效的检验,同时也是用户在使用前使用时以及使用后的情感体现,包括了用户对产品的全部感受,例如: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 二、电商网页的特征以及设计原则 网页是构成网站的元素之一所以电商网页与其他网页相比具有更多的互动性。电商网页在整体页面的布局排版、图片设置、文字大小、导航栏等方面都与其它网页有所不同。网页的设计原则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用户导向性原则。在网页设计之初,设计者就需要考虑浏览网站的定位和用户的需求以及心理期望等因素。只有充分了解了用户的诉求并满足需求,设计出的网页才能让用户使用更为方便,才能让更多的人访问这个网页。 2.易操作性原则。优秀的网页设计可以帮助使用者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电商网站是大众型的网站,没有针对性的客户群体,使用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简单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网页中快速找到用户登录栏、搜索框的简洁明了、关键信息的提示等。 3.统一性原则。网页的整体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网页的色彩搭配、文字使用、页面布局等要和谐统一,不能造成视觉上的负担。通过网页设计中对比的方法,可以让设计更具有生气,但过于强烈的对比容易失去平衡统一。 4.个性化原则。个性化是独特的,别具一格的,是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有所改变的。网站的个性化并不是指花哨夸张的图片或是夺人眼球的宣传标语,而是能够体现这个品牌或企业独特的文化。例如在电商网页中可以使用企业图标logo或吉祥物等。 三、用户体验在电商网页设计中的应用——以淘宝网为例 1.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是呈现给用户视听上的体验,强调舒适性。网页的感官体验一般体现在页面布局、页面导航、色彩等方面。淘宝网整体色彩采用白色和橙色两种颜色作为主色调,橙色是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颜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欢快的色彩。橙色能使人联想到秋天收获的果实、温暖的太阳等,给人舒适温暖的感觉,能增加网页的亲和度。白色和橙色的冷暖对比,可以使网页呈现更为清晰。 2.交互体验 交互体验强调互动性,即网页给用户使用、交流的全部体验。用户在浏览淘宝网时,随着鼠标位置的移动,光标停留的文字或链接会变色,用户可通过单击变色部分进入不同的页面。淘宝网的搜索框与产品分类也体现了交互性。用户通过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词来搜寻自己所需的产品时并不能描述自己所需物品的准确信息,淘宝搜索框通过关键字联想出更多产品,同时提供历史搜索记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3.情感体验 人会对不同的东西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感性的心理体验,会受周围客观环境所影响的一种主观体验。淘宝网是一个购物消费平台,给用户更多的还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留住用户并且可以吸引用户购买产品。淘宝网给用户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于细致的分类导航、联系客服、售后服务等方面。 4.浏览体验 浏览体验是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全部感受,网页设计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观察用户的浏览习惯,用户关注的方面等内容等。淘宝网的布局采用“国”字型布局,一般最上面是网站的标题及横幅广告条,接下来就是网站的主要内容,左右分列一些两小条内容,中间是主要部分,最下面是网站的一些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版权声明等。这种常规的布局符合大众的浏览习惯。淘宝网在首页中间设置滚动广告图片已经热门品牌,提供了产品推荐,吸引用户浏览。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这一产业也发展迅速,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同的网页设计也层出不穷。本文以淘宝网为案例,从视觉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浏览体验四个方面分析了用户体验在电商网页设计中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人群的年龄跨度的不断加大,淘宝应推出更适合中老年使用的简化网页,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才能赢得用户的好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更多的网站能都以用户为中心,省去花哨的设计和广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作者:徐巍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计算机网页设计课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计算机网页的设计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其需要设计人员拥有文字版面处置的知识和动画制作以及图像的处置能力,这就需要当前网页设计教学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积极的使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对其进行使用的时候要积极地塑造一个轻松与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其能够对教师的素质加以提升,建设一个很好的师生关系;挑选适宜的教学案例,积极的建设出一个科学有效的知识体制。以往的网页设计教学,主要还是按照教学大纲里提出的要求,模式化的去进行教学的课程,这种教学形式严重的制约学生进行学习的思维,不使用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上的培养,使得理论和实践彼此脱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导入案例的教学,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目前教学的需要,科学的去对案例进行选择,把教学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对目前计算机教育培养人才的要要保持一致。 1案例教学模式内涵以及特点 案例的教学,美其名曰就是以实际的案例作为依托,然后实习网页设计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能够爆出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实践操作的要点,按照教学大纲上的需要,对于教学的目标加以确认之后,教师带着学生工程完善实践的学习,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和探索研究的方式,积极的对知识予以进一步的解析与研究,从而不断对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加以提升,另外,教师还需要积极的调动起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和从工作作风等多个方面去进行教学计划,从整体上去对学生的网页设计整体水平加以提升,在很多的实践调查分析之后我们能够看出,案例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对网页课堂教学气氛进行活跃,从而提升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网页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某旅游公司“一日游”的专题网页设计(1)企业概况。本次进行的案例教学,以某旅游公司的专题设计为内容,该公司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是一家具有民营性质的合法公司,在庐山脚下,四通八达,以“庐山”为景点的一日游独具特色,价格合理,是针对各个群体要求定制的套餐服务,该公司具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属于“三星级”旅游公司。(2)“庐山一日游”的主题介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身心俱疲,在周末或者是闲暇的时候,去庐山欣赏自然风光,缓解身心疲劳,通过体验大好的自然风光,唤醒人们对祖国打好河山的热爱, 2.2主要教学内容 (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情况,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况,设计主题,进行相关数据收集,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兴趣和学习特点作为基础,选择当前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从而保护案例教学的成功。(2)明确的设计主题。教师将成为向课堂上所有学生分发的第一种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公司情况,清晰的设计主题,要求学生设计具有风格特点,可以对互动功能页面产生市场影响。(3)练习分组。在班上有45名学生,9人分为5组,每组选择一组组长,组内容分配书面报告写,数据收集任务,调查时间为半天,讨论研究时间是长时间。在整个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参与整个过程,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教师积极与各个小组保持联系,检查他们的网页制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结束的过程。这一阶段是总结网络生产情况,分析问题,总结过程中的经验,案例评估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群体相互评价三种方法。 3案例教学落实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和谐学习分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科学知识体系,这是促进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这些方面,并为案例教学提供更多良好的条件。 3.1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网页设计教学,和谐气氛,学生的思维能更加积极,心理会产生安全感和自由感,网页设计,数据分析与分析的时间,可大胆的想象力,教师在案例教学实现,记住他只是一个指导,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辅导,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和设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完成案例教学过程。 3.2提高教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你想确保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有博潮知识,有经验的特点,这是老师为学生传授的基本条件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因为唯一的办法是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威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老师应该全面,多角度关心和关心学生,而学生在中间,为了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内心世界,然后做好老师,努力成为学生朋友。 3.3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良好的认知系统是帮助学生掌握快速消化知识的关键,学生有基本的条件来理解和适应环境,在学习中可以继续实现知识的同化适应,遵守功能也是更优秀。但是良好的认知系统不是从一开始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内在知识和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大纲为基础,案例教学,应该确保案例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充分反映相关知识点的大纲。例如,当布置网页时,可以通过使用表,框架和层来完成。例如,当你为一个食物网站制作图表:要确定页面的主要颜色,将背景图像放在第一层:添加活力和活力,可以插入第二层哈希动画:食物将被插入到第三层:为了反映食物文化,可以与第四层的歌曲相关联:增强页面三维,将浮动对象添加到第五层。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表单布局来解决问题,然后是层的内涵,然后逐渐解决问题直到完成学习任务。 结束语 案例教学是网页设计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无聊和单一教学模式,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更相关,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设计本身非常实用,教学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案例教学符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要求,提升网页设计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案例教学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作者:琚慧婷 温郭英 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软件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何让教学过程充分融入计算机与软件技术行业实践并符合职业规范,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充分考虑教材和学生特点、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软件行业职业规范,从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顺序、建立特色化项目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设计了新的面向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项目驱动型教学方法,从教学实践和推广应用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项目管理;网页设计;软件工程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对教育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重心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专业课程知识与实践教学是主要过程,因此教育系统不断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教学方法。软件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何让教学过程充分融入计算机与软件技术行业实践是重点研究的问题。针对软件类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新工具技术应用、情景模拟到任务驱动等各种课程教学方法被应用到了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以案例驱动探索教材结构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从教材课件和教育程序优化等方面探索了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总结来看,各种教学方法都关注通过情景、案例、任务等形式,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接近实践应用。 二、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一)教学内容更新的总体思路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以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网站策划、网页美工、网站程序设计、网站运营与推广等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将增强学生基本就业力、职业迁移力、持续发展力为着力点,按照“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原则选择、更新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行业规范意识、职业化能力,未来能够轻松地融入工作岗位,快速进入职业角色,能有效地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由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由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践为中心的三个转变。 (二)教学内容更新的具体做法 1.依据不同时期对工作岗位的需求,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作为软件技术专业职业技术基础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广,如:HTML、CSS、JavaScript、Asp等众多知识点。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与兴趣,为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开发模块式教学计划。2.设计实践教学特色化项目管理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流程目前,整个课程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已经建立,有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网络营销、物流信息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等课程的实践管理体系,以软件技术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将目前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行业标准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具体的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相结合,用项目的方式去管理课程实践,构建项目管理体系是基本前提。 三、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方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分组合作”教学法 分组教学,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全班40人的规律为例,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一般6人一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项目协调和管理,在16~20个学时内完成既定的项目(网站),最终分组演示,分个人答辩、项目成果展示。项目的设置由小组讨论形成,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设定网站类型和主题,其中教师只进行辅助,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不参与项目制作。通过案例实训,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综合测评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同时使团队中的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最终完成一个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四、结语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软件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承接了Web前端开发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人机界面的首要交互接口。本文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为研究对象,将教学过程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计算机与软件技术行业职业规范,以企业用人要求为导向,从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安排、建立特色化项目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设计了新的项目驱动型教学方法。从教学实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书琴 李从庆 吴艳 单位: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随着国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兴媒介也逐渐进步,并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而网页艺术设计就是其中最为新兴的媒介,其是将设计与网络交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艺术体系,可以为网站建设工作提供较为良好的支持,基于此,本文针对网页设计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几点设计方式,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引言 在网页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艺术形式的表现,保证可以提高网页设计效率,增强网络设计效果,达到网站建设要求,形成较为良好的发展体系。 2网页设计主要构成要素 在网页设计艺术之前,相关设计人员要想更好的表现出各类艺术形式,就要全面了解网页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保证可以提高网页设计质量与效率。具体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2.1网页文字设计要素文字是网页设计中信息传达的主要手段,是网页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因此,在网页设计中,文字将占据较大面积,网页设计人员也可以通过文字的设计提高网页设计质量。因此,在 网页设计期间,为了增强网页文字编辑效果,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要避免出现繁琐、杂乱的文字,保证可以提高受众度。同时,在文字编排与设计期间,还要根据信息内容的特点,对风格与文字相互融合,避免出现脱离主题或是与主题相互冲突的现象。例如:在对政府网站的网页文字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体现出规范的特性,字体造型归正有序,不可以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在对公司网站进行设计的时候,网页文字必须要体现出行业性质,或是公司产品特点,这样,才能提高网页设计效率;在对个人页面进行设计的时候,网页文字必须要体现出个人的性格特点与追求。这样,才能提高网页设计效率,充分表现出网页设计的艺术形式[1]。 2.2网页图形设计要素 在对网页图形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网页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提高网页图形设计的受众度。同时,网页图形的设计还要凸显出网页文字的主体位置,发挥衬托的作用。同时,网页图形设计具有两重性特点,主要因为网页图形不是精彩的文字语言,需要读者利用视觉理解图形,使得网页在整体设计上,展现出饱满的优势。由此可见,在网页图形设计过程中,网页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图形设计的视觉效果,将图形与文字整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另外,还可以达到美化网页页面的效果,提高网页设计质量与效率[2]。在网页图形设计期间,设计人员要注重图形的分辨率,更好的对其尺寸与范围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提高网页下载效率,更受读者的欢迎[3]。 2.3网页色彩设计要素 在网页设计过程中,色彩要素是较为重要的,除了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之外,还要提高技术的应用质量,全面掌握网站风格,体现出配色与风格艺术,提高网页设计质量。在网站设计过程中,其属于一种艺术品,主要因为网页中不仅包含着优美文字,还有新颖的图片与色彩,可以产生较为良好的视觉效果,刺激读者的感官,使得页面更加生动。在此期间,网页浏览者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会注重网页的色彩设计,并且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网页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网页色彩的设计,进而提高网页设计质量。在网页色彩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遵循色彩选择原则。就是根据网站主题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主色调,当前,部分网页色彩设计中都是以浅颜色为主,例如:浅灰色、浅黄色等,可以有效突出网页页面的重点。第二,遵循背景色调搭配特点。就是在网页设计期间,设计人员根据网站建设实际需求,对网页背景进行色调的搭配,在此期间,设计人员必须要注色调搭配的科学性,主要因为如果背景色调过于强烈,就会形成与网页文字、图片相互对立的颜色,导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过于重视网页背景,不能更好的辨识网页文字与图片。由此可见,网页设计人员在搭配背景颜色的时候,必须要应用单纯的颜色,以凸显出网页文字与图形[4]。 3网页版式设计措施 网页是网站信息的传递系统,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了解网页设计要素,将文字、图形、图象、标志与色彩等绘制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对菜单与正文等进行编排,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网页设计过程中,重视版式的设计,保证可以提高其设计质量。网页版式设计主要就是对网页页面进行布局,在有限的屏幕之内,形成良好的视听多媒体元素排列组合形式,使得页面设计个性化思维得以有效展现。然而,当前很多网页设计人员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排版设计问题,无法对每个元素的尺寸与位置进行设计,难以提高其设计效率。这就需要网页设计人员根据网站建设工作特点与需求对网页进行排版,进而提高排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达到良好的排版效果[5]。 4网页设计艺术特点 在网页设计过程中,其艺术特点较为突出,是网页设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的体系。首先,网页设计具有主题鲜明的艺术特点。主要因为网页是网站的信息传达结构,只有设计较为鲜明,才能提高网页设计效率与质量。同时,色彩鲜明的网页设计,可以满足读者心理需求,提高网站浏览效率。其次,网页设计具有内容形式统一的特点。主要因为网页中的内容与形式需要统一结合,将网页主题与形象相互结合在一起。最后,网页设计具有整体感较强的特点。就是在网页设计过程中,适当的对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并且突出网页主题与意念,形成良好的设计风格与整体性,进而提高网页设计质量,凸显出网页设计的艺术形式。 5结语 在网页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要素的应用,并且逐渐提升网页设计效率与质量,增强网页设计效果。在此期间,相关设计人员不可以一味的重视网页色彩的设计,而是要突出网页设计整体性,提高其设计效率。 作者:李伟珍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软件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课程实训立体化教学探析 摘要:网页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能使技校生有效地掌握网页制作三剑客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在网页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这对于技校生将来的就业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技工院校的网页设计课程实训立体化教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网页 实训 立体化 技工院校的网页设计课程是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为主线,采用任务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真实的案例详细介绍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以及Photoshop这几个在网页制作中经常用到的软件,并重点讲解各软件在网页制作中的实际操作。通过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就业所需的网页设计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和自主创业奠定基础。因此,该课程越来越得到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其中,由于实训教学是整个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关键核心所在,因此改进实训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对于提升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立体化教学的内涵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地成为知识的存储器。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无法体现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思想,又使学生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尤为迫切。所谓的立体化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一维化模式和教、学并重的二维化模式,将教、学、练、做四维集成一体,使四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使学生的学、练、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 二、技工院校网页设计课程实训教学采用 立体化模式的必要性一方面,传统的技工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已迫切需要得到改进、提高。随着技工院校生源的不断下降,技校生生源素质的迅速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于计算机实训教学,既要面对实训内容与市场需要脱节的窘境,又要面对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学情。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对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懂理论又具备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也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基础。 三、技工院校网页设计课程实训立体化教学的开展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的 技工院校网页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目的应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充分考虑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特点。在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HTML、CSS、javascript有关的知识。通过对Web页制作技术、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并使学生具有解决一般网页制作问题的能力。掌握运用DreamweaverCS6网页制作软件的方法、FireworksCS6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网页中图形制作和运用flashCS6动画制作软件设计网页中动画的方法,进而将这三个软件互相配合,完成网页设计与制作任务的方法。为今后从事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开发和管理奠定基础。 2.科学设置实训内容与要求 由于网页设计课程的实训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设置哪些实训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要求是实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在网页布局这一环节,设置的实训内容是在本地站点文件夹D:\myweb中,创建一个网页文件web51.html,内容自定。要求使用表格布局页面。页面要求:①有页面标题、页眉、导航栏、主内容区、页脚。②版面布局合理,内容安排有序。然后在本地站点文件夹D:\myweb中创建3个网页文件,一级页面web53.html,二级页面web531.html、web532.html,内容自定。要求使用APDiv布局页面。页面要求:①有页面标题、页眉、导航栏、主内容区、页脚。②版面布局合理,颜色设置符合美学原理,使用部分图像增强表现效果。③要求网页链接层次至少2层,完成一、二级页面的链接,并且各页面之间有统一的导航机制。最后创建一个框架网页文件web55.html,按要求给每个框架设置初始显示网页。其中左侧框架设置为导航页,被链接文件可以使用以前制作好的网页。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不再是盲目、被动地学,而是知道如何学、练、做,从而真正实现立体化教学。最后,实训考核立体化。考核不仅要综合考查学生的学、做、练,也要相应地考查教师的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立体化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齐立新 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缺陷及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缺陷和对策,分析了网页设计安全缺陷的成因和危害,并给出了几种常见网页设计安全缺陷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安全缺陷 近些年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网络,更多的企业以及机关单位都开始自行建设网站从事网络宣传和商务活动,在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拓宽业务渠道,方便工作生活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研究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安全缺陷和对策十分必要。 1网页设计安全缺陷 1.1网站建设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技术逐渐完善,黑客攻击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更加先进,黑客行为从单纯恶意攻击逐渐转变为商业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的窃取,针对网站的攻击越来越多,设计人员在网站设计工作中要对其安全问题充分重视,了解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中存在的各种安全缺陷,并在网页设计工作中找寻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提高网站网页的安全性。网站建设的基本流程主要有需求分析、美工设计、程序开发、网站运营等几个步骤,需要设计开发很多配套辅助程序,其中网页设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程序的安全漏洞更多,安全威胁也严重。 1.2网页设计 网站建设的目的是为企业和用户、政府机关和群众提供便捷的沟通桥梁,利用网站为用户和群众提供产品信息、政策信息,并搜集用户和群众的反馈信息,加深用户和群众对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的了解。尤其是电子商务网站,除了信息沟通之外,还兼具宣传产品、网络营销等商业用途,能够为企业提供展示自身产品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知名度,为达成交易创造机会,加快企业发展。网页设计是网站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网页设计质量的好坏对网站建设的整体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是网站建设水平的一个缩影,也是网站建设的最终展示效果,经过多年发展,网页设计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多种便利的编程工具,网页设计的效率更高,最终表现效果也更生动,给网站开发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3网页设计安全缺陷威胁 现阶段,网页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服务器端网页设计技术主要有动态服务器页面(ActiveServerPage,ASP),Java服务器页面(JavaServerPages,JSP)以及超文本预处理器(HypertextPreprocessor,PHP)等几类,利用脚本语言,就能够高效管理网站资源,网站使用者和网站之间的交互性更强,功能更加多样、直观、简洁。如果网页设计中存在语言编程问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安全漏洞,为不法分子利用,就可能给企业造成间接和直接损失。用户输入信息不可控,信息不确定性很大,网页设计开发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详细全面分析用户信息,避免非法信息输入损害网站安全。网页脚本语言编辑和服务器之间有着密切的数据连接,关系到网站设置和服务器数据,网页设计中的漏洞会影响网站的安全性,增加数据被窃取的风险。 2网页设计安全缺陷应对措施 网页设计中的安全缺陷会降低网站的安全性能,威胁企业隐私数据安全,现阶段,网页设计中存在的安全缺陷主要包括Web安全加固、桌面数据库泄密和文件上传漏洞等几方面。 2.1Web安全加固 常规安全设备不能抵御应用层攻击,因此互联网厂商提供了应用层防火墙,以硬件的方式抵御网络攻击,针对SQL注入式攻击能够提供数据拦截功能。但是针对网页篡改的攻击方法多种多样,攻击者会想方设法获取系统操作权限并进行违法操作。为了避免网页篡改,设计网页时要采取措施避免被篡改的网页流出服务器,同时加固网页使其不容易被修改。当前市场上防SQL服务以硬件的方式实现,而网页防篡改则通过网页设计和应用程序进行,两种防护功能的相互整合程度不高。为了整合两种功能,在内核层面,可以将文件目录以及内容修改行为封装在内核入口中,系统利用层次拦截服务验证修改操作的合法性,非法操作拒绝其调用函数进入内核,并记录攻击拦截日志;系统层面,在受保护页面和文件目录对应内核中设置防修改Incode节点位;应用层则利用事件触发保护策略监控网页文件和目录,建立多层安全加固体系,保护网页安全。 2.2逃避验证/文件上传 用户知道网页文件名、路径,就有可能逃避验证,威胁网站安全。网页如果没有设置用户登录限制,用户就可能直接将网页文件名输入网页,无需进行登录验证就能够获取网页内容,降低了网站的安全性。为了避免用户逃避验证,网页设计开发人员需要注意保护网页信息,加密网页文件名、路径,重要网站内容设置用户身份验证,用户需要验证身份之后再登录相关页面,获取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网页安全性。很多网站都设计了上传文件功能,视频网站用户可以自行上传视频,网盘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各类文件,虽然给用户带来了便捷和更多丰富的功能,但也给网站安全性带来了很大考验。一些网站设计开发工作人员在网页设计中忽视了上传文件的安全性问题,没有添加过滤功能,或者过滤参数设置不合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文件上传功能,上传恶意文件,潜入网站数据库系统进行破坏或者信息窃取。为了提高网站文件上传的安全性,网站网页设计应该设置判断程序,系统接收文件上传请求之后首先分析判别其安全性,确认其为无威胁文件之后方可完成上传操作,从而有效避免非法文件、木马病毒上传到网站,提高系统安全性。 2.3数据库下载/源代码泄露 桌面数据库被下载是另一个严重的网页设计缺陷,ASP+Access应用系统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用户在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网站的用户登录和身份验证之后方可下载网站相关信息,但是在知道Access数据库名称、路径之后,数据库中的信息就可以随意下载,导致数据库机密敏感信息泄密,给企业带来损失。例如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名称为Library.mdb,路径为URL/database,浏览器中输入URL/database/Library.mdb,就能够直接下载该数据库中的信息。为了保护数据库信息,ASP程序设计首选开放数据库互连(OpenDatabaseConnectivity,ODBC)数据源,该数据源不将数据库名称直接写入程序中,不会出现ASP源代码和数据库名称一同丢失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应该进行页面的加密处理和数据库信息加密处理,保护数据库内部资料。源代码泄露也严重威胁着网站的安全,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中为了避免源代码泄露,网站页面代码都需要加密处理,从而保护源代码,提高网站安全性能。常见的ASP加密方法主要有编程逻辑封装和ASP页面加密两种,其中ScriptEncoderASP页面加密更加常用,有着理想的可编程性,嵌入HTML页面中的ASP代码仍然可以使用常用的Dreamweaver等网页编辑工具完善HTML部分,加密目录内所有ASP文件并统一输出至指定目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2.4网页筛选过滤 网站服务器提供了过滤转送机制,方便网页设计开发工作人员额外筛选处理网页数据,该机制能够于网站服务器外挂命令文件并编译执行,利用网站服务设定,可以转移网页输入数据至网页筛选过滤模块,该模块接受网页数据之后,获得其参数数据,并将其传递给XML解析器验证,验证成功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将向用户端回传错误信息;之后输入数据传递给MAC模块,校验数据完整性,数据完好,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回传错误信息;数据完整性校验完毕,传递给网站应用程序,网站应用程序回传Cookies和HTML数据,提取HTML数据参数网址和窗体数据传给MAC处理模块,生成信息验证码,将其加入Cookie和HTML文件,回传给客户端。网页筛选过滤模块读取参数名称,判断该网页是否有待处理表单,如果没有参数名称则不做处理,有参数名称,表示有待处理表单,则逐一提取字段值、Cookies信息,XML解析验证。该功能能够过滤和分析网页,实现流程控制、其他功能模块调用和安全校验等功能。 3结语 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网络进入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网络商务行为也更加普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网络商业行为对网络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护网络信息,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中存在的各种安全缺陷,进一步提高网站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者:钱能 杨杰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先阐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然后分析其中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网页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网页设计 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 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均发生重大改变,与此同时,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以往明显提高。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网页设计是对平面设计的延续,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一方面可以极大增加网页的内容含量;另一方面,还能显著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目前,在图像化技术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最具有优势的技术之一,受到网页设计人员的青睐。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1.1在即时通信设计中的应用 网页是一种借助互联网来进行信息传播、功能实现的平台。因此,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通信质量、速度。但是,如果网页的内容比较繁多,存储需求比较大时,就会导致网页功能不能实现,比如出现网页打开速度缓慢、无法打开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即比如压缩实时通信的信息、增加长度限制等。通常情况下,用户利用网络来浏览网页信息时,在下载、读取文件的过程中,需要对音频实时采样序列操作。在网页设计中,图像、文本媒体所占内存空间比较有限,但为了使用户充分了解网页内容,实现广告吸引等,需要有大量的阐述性、介绍性信息,包括文字说明、图片、网页介绍等。此外,在大量的图形、音频文件中,同样会夹杂文本信息。要想确保网页容量处于限制范围之内,同时保证网页的正常浏览,就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即像素调节、控制文本和图形文件的长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时,应考虑压缩标准对文件质量的影响。目前,相对比较高的压缩质量为MPEG标准,但JPEG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 1.2在网络连接设计中的应用 当网页正式工作后,网络用户会通过多种渠道来浏览网页,访问量会不断增长,同时承载媒体信息的数量也会不断扩张,从而给网络连接带来一定的压力。为了满足传输需求,需要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机技术,实现对媒体数据的压缩和解压。压缩指的是用户在实时数据传输前,在进行压缩,然后再进行传输,这样一来,可以节约传输时间,有效避免出现网络堵塞问题。解压缩则是发生在用户获得媒体资料以后,它主要是先对文件进行解压,然后再实施编辑、存储等。除此之外,为了满足网页用户之间的网络连接,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建立不同的模型,比如OSI框架协议通信,它可以面向多用户进行操作,并且还具有自动纠错功能。 1.3在网页形象化设计中的应用 在网页设计中,为了确保网页的吸引性、可读性等,需要添加一些因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既可以为网页提供设计因素,同时还能利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让网页更加生动、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多媒体属于一种加载程序,所以应该适当控制其容量,避免加载过多出现一定的负担,从而设计出更加绚丽、快捷的网页来。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网页设计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其效果和效率,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1多媒体元素格式选择错误 在网页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时,视频、图片等元素的格式选择非常重要,要求其容量小、真实性好。但是,在目前的网页设计中,经常出现视频无法打开、图片不显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浏览器与文件格式不兼容,或是文件比较大,不能有效载入。 2.2视觉元素堆砌 网页平台包含多种视觉元素,既包括平面视觉构成的各个元素,同时又包括多种特有的视觉元素,比如多媒体、交互元素、动态等。但是,在网页布局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简单的堆砌,网页布局缺乏规划,缺乏美感。这样一来,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降低网页的吸引性、可读性,从而减少用户浏览量。初次之外,还有一些网页设计片面追求页面的绚丽,缺乏实际内容。 2.3视觉元素与相关应用的冲突 在网页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后,网页会包含多种视觉元素,比如文字、影像、图片等,而浏览上述元素需要通过专门的应用软件,比如浏览器、插件程序等,由于机器分辨率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网页呈现与视觉元素本身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用户在观赏Flash动画时,则需要安装特点的插件程序。此外,对于不同的浏览器来讲,对于同一网页的视觉元素,其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会出现差异。因此,用户要想获取最佳的视觉效果,需要切换浏览器。 3提高网页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做好网页设计工作。 3.1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元素 网页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元素格式,避免出现文件太大难以载入或是打不开等情况。比如要尽量多使用图像微缩图,针对无需放大的图片,可以利用相关的图像编辑软件(如Photoshop)进行处理,即先重新取样原图片,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图片的大小进行合理调整,最后再保留新图样。对于动画标题,为了节省容量,便于浏览等,可采用静止图片。 3.2将多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结合起来 在网页设计中,设计人员不能一味堆砌多媒体元素,而是要充分考虑其艺术性、实用性等。因此,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3.2.1突出主题要素。不管是哪个网页,它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因此,在网页设计中,风格要素与主题内容保持一致,以此为前提,添加文字、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同时确保色调的统一。作为主题要素,还要处理好编排位置,使其成为视觉焦点,同时组合各构成要素时,处理好结构的大小、多少、虚实等。 3.2.2注重网页布局。在网页设计中,可采用“国”字型、Flash型、标题正文型等。在规划网页布局时,需要根据信息量的大小来决定。如果信息量比较大,则可以采用拐角型、“国”字型等;对于纲要性的网页,则可以采用标题正文型。 3.2.3适当运用留白艺术。留白、虚实均是网页设计中比较重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留白艺术,形成层次鲜明、节奏感强的效果,同时化解大量信息内容聚集导致的压迫感,给用户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享受,激发用户的浏览兴趣。 4结语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网页设计中,设计人员也将其运用其中,主要体现在即时通信、网络连接、网页形象化三个方面的设计中。为了保障其应用效果,设计人员需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元素、将多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结合起来两个方面入手,提高网页设计的质量。 作者:索颖 刘乃荣 王玲 单位:辽东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Flash软件画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Flash技术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论是网站、广告、动画、游戏,甚至程序设计与多媒体化展示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运用。本文首先对Flash动画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具体化叙述了Flash的实际定义与特点,并对Flash动画当前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针对性阐述了Flash动画在整站式网页设计过程中交互式导航系统、Web图像动画展示以及鼠标动画的应用。在此针对性研究Flash动画在网页设计中的相关研究,望研究结果能够对今后的学者一定帮助。 关键词:Flash动画 网页设计 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程度呈现出优质化的发展形势,从而促进网页动画渐渐发展起来,此外网页动画设计在网页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促使人们在关注动画整体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网页动画方面。在构建及设计网页时,运用Flash帮助网页实现多媒体化的网页成果展示,同时也渐渐成为网页设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Flash的运用及特点 MacromediaFlash作为一种交互式编辑矢量图及多媒体创作软件,因特网网页设计矢量动画文件格式时常得以较多的运用,此外,针对性分析Flash,可以了解到目前其主要具备以下六大特点:第一,将矢量图形作为主要运行前提,致使其自身文件导出容量不大,在进行图片缩放时对其自身的清晰度影响不大,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便捷性;第二,Flash具备非常优质化且强大的AS代码,在设计动画时运用Flash技术,促使动画的交互性优良,便于读者在阅读过程的理解并实施相关互动;第三,针对实际运用过程分析,Flash动画在运作时主要采用插件,若用户想要实现视频观看,仅仅需要安装一次视频插件就可以直接观看,避免繁琐性多次安装的现象发生。此外,由于Flash构建的动画自身极小,所以其具备较快的调用速率;第四,在设计Flash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页面控制按钮帮助页面实现链接的跳动,还可以运用鼠标实现页面动画中的运动及移动。第五,Flash可以实现动画视听效果内容的升华,譬如渐变声、位图等等,用户在制作图片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构建全Flash制作站点;第六,Flash动画属于一种“准”流式文件内容,无需全部下载完成就可以实现动画观看。 2Flash动画在网络设计中的应用 在网页设计中,Flash动画具备非常多关键性的作用,如流式播放动画、FlashMV及短片动画等,此外其所表现的形式中存在一定的交互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网页设计时,避免繁琐、复杂的动画设计效果的存在,毕竟物极必反,只会降低网页的品质;如图1所示。2.1网页动画信息交互的实现为了进一步却宝宝网页动画信息交互整体的流畅性,其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Flash动画导航的交互性设计。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设计时,往往会使用针对性的Flash动画脚本——AxtionScript。实际设计过程中,通常由编程者的思想与Flash在事件中作用共同形成动力,并依据动画中的相应内容实现AxtionScript的具体化定义。2.2网页动画相关要素的设计第一,交互式导航系统。在网页设计中,导航栏对用户主要起到一种引导性作用。所以在设计时需要将其设计为多个导航级别,并构建针对性的标识来将其区分,以色彩为例,可以采用较为鲜艳、清爽式的搭配。第二,Web图像动画形式展示。传统网页中,Web图像主要呈现静态,不过经由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最近几年在网页设计中渐渐出现了一部分动态化的Web图像。同时在其色彩方面的运用,主要采用RGB模板,并在网页安全色方面运用216色,其主要的色彩格式包括GIF、PNG以及JPE6。第三,鼠标动画。为了实现优质化Flash动画效果,在制作动画效果时要特别注意鼠标在移动过程中其轨迹图案及色彩搭配。首先,要确保鼠标移动过程中的色彩与网页设计色彩是不同的,有助于用户一眼就可以将鼠标找到。最后就是,鼠标在色彩区别网页之后还要注意其透明性,避免遮蔽信息的现象出现。 3结语 综合全文内容,在网站设计过程中,Flash作为一个极具重要性的视觉性元素,其可以在帮助网站实现多媒体化效果展示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数据通信这一措施全面性丰富网站自身具备的素材及资源,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化的效果。截至今日,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结合Flash自身所具备的多种优质化特征,笔者相信在今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Flash动画一定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用途,更具普遍性,最终实现网页设计的主体化运用趋势。 作者:侯英杰 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改革 摘要: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对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改革的影响,提出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方向,并以两个专业、四个班的学生做为实验样本,对本年度教学内容做出了一些改革,得出了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该课程内容的改革方案和注意事项,指出为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传统教学;学即能用;CSS 互联移动终端的大面积推广,使得掌握网页制作技术的人才在各个行业里都成为必不可少的需求;同时,地方普通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使命感在不断增强,如何培养出“学即能用”的人才,使之在短时间内掌握主流的网页设计技术,提高站点访问量,是这门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进步的体现。 一、技术背景与课堂教学要求 (一)Internet发展历程 Internet经历了从Web1.0到Web3.0的迅猛发展。Web1.0是静止、单向、被动的;Web2.0则为用户开设了主动权,使得用户和网站可行双向信息互动;Web3.0提升了用户的主动权,用户可对页面的多种元素(显示、色彩、像素、框架等)按需设置,订制专属的功能模块,整合数据资源,适用于电脑、手机、PDA等多终端平台定制。 (二)传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 一般情况下,高校开设的网页设计课程从教学内容上可划分为两大块:1.相关知识介绍。网站的概念、基本元素及页面等相关知识的介绍。2.应用软件的使用。介绍使用最多的Dreamweaver系列网页制作工具,使学生掌握布局(表格、层、框架、模板等)、超级链接、表单和几种特效。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推广和“学即能用”的需求,以上内容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的特点。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课堂学到的知识是否马上就能得到应用,是否与目前社会上专业的网页制作公司的技术规格保持一致。因此,本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服务于地方”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内容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关于什么是关键内容,什么是次要内容,笔者走访了本地专业网页设计公司中企动力的设计总监马女士,通过对她的访谈,了解到时下主流的网页设计公司所涉及到的技术规范,对本校现阶段的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简化了表格布局页面、框架设计等已被淘汰的陈旧技术的授课内容,有选择地介绍了网页交互特效及表单的应用,加强了网页美化工具、HTML语言及CSS的学习内容。改革后的课程主要分为六大模块:网页和网站的基础知识、网页美化工具(Photoshop或者Fireworks)、HTML语言、网页开发工具的介绍、DIV+CSS、动态网页技术。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阐明网页、网站的定义,页面的布局类型(主要是盒模型)、整体造型及配色方案的相关知识;其次,介绍网页美化工具图片处理工具(Photoshop或Fireworks)的使用,学生可用其设计页面元素,加强页面的视觉效果与美观性,提升站点的专业度;再次,介绍HTML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语句,使学生熟练掌握其主要标签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所忽略)。实践证明,学生若不熟悉HTML的语法构成,学习DIV+CSS这一主流的网页布局模式就会相当吃力。当然,对于非专业学生而言,学习一门语言,即便是文本标记语言,由于其本身对计算机系统相关知识的欠缺,授课会比较困难,学生也学得辛苦,但这又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其所占用的时间比较长,需要设计大量实例,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之后介绍开发工具,重点是要理解页面的代码模式和设计模式,而DIV+CSS则是本门课程的重头戏,由于学生对代码有种天生的恐惧,所以,在建立CSS时又以开发工具建立为主,修改程序为辅。最后简单提及动态网页技术。由于课时限制(32节),本课程主要讲授静态网页制作。静态网页技术分为传统技术和新技术。传统课堂教学内容重点是布局表格、框架、模板等,而目前主流的网页制作公司则主要应用DIV+CSS。所以,对于陈旧的技术简单介绍即可,而把DIV+CSS作为布局的主要技术进行讲解。由于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对代码部分比较熟悉,所以,在课时中增加了相应的HTML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语句的介绍,并对主要标签的使用熟练掌握。 (二)实际授课效果 笔者今年为设计和思政两个专业的学生授课。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开设了PS,有一定的设计基础,所以,课程内容改革中的第一部分可以省略;思政专业的学生没有图片处理基础,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有意加强了这部分内容,讲授简单的图片处理方法和文字特效工具。实践证明,学生有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基本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反馈到最终的作品中。往届学生的作品更像电子小报,而今年通过课程内容改革的学生作品虽不完美,但在形式内容上更接近Internet的正规网站,教学效果良好。针对我校提出建立培养服务于地方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传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必须响应时代号召,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文仅供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参考。 作者:侯敏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简约主义视角下的网页设计 摘要: 在当前这个时代中,各种视觉信息不断泛滥,让我们眼花缭乱、应不暇接。人们越来越希望网页设计能够变得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将简约主义思想应用于网页设计中,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先分析简约设计理念的起源,接着研究简约主义视角下网页设计的特点,最后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应用简约主义理念的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简约主义;网页设计;对策 一、前言 迈入新世纪之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我们已经身处于信息时代的怀抱中,在这个时代中,各种视觉信息不断泛滥,让我们眼花缭乱、应不暇接。人们越来越希望网页设计能够变得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将简约主义思想应用于网页设计中,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先分析简约设计理念的起源,接着研究简约主义视角下网页设计的特点,最后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应用简约主义理念的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简约主义溯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就提出过“少则多、多则惑”的思想。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曾经用“简单及少”的理念来论述立方体。这足以说明简约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很早就初见雏形。事实上,正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现代主义运动直接带动了简约主义的发展与成熟。从理论角度而言,现代主义是功能主义与简约原则的有机融合。上个世纪初,英国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正式将简约主义理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使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工艺美术运动”旨在否定机械化与装饰过度的设计风格,主张真实、热情,兼具功能与价值的设计。这次运动为现代主义风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提出设计应该以功能作为核心,强调非装饰化的简单几何造型。之后,著名建筑大师米斯•凡德罗提出了经典的“Lessismore”的设计原则,直接为简约主义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如今,不光是建筑领域,产品设计领域、平面设计领域、室内设计领域、家居设计领域都开始追求简约主义设计理念。如今,关于简约主义的称法层出不穷,白色派、极少主义、“空”设计,其实都是追求简约大方的设计风格,是简约主义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本文认为,所谓简约主义,其实就是呈现最基本的要素,主张摒弃一切多余的结构、色彩、文字与图形等,这样可以让核心内容成为聚焦点,使人们迅速攫取到中心内容。 三、简约主义视角下网页设计的特点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网络承载的网页内容不断增多,功能也日趋多元化。虽然人们通过网页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由于网络世界缺乏应有的监管,导致一些网页看似华丽,实则空虚,这就对网页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简约主义理念用于网页设计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首先,网页设计应用简约主义理念,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如果只注重网页的外观设计,一味追求华丽美观,用户可能难以在网页中迅速攫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内容,这样的用户体验显然是很糟糕的。其实,在网页设计中,简约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力求摒弃泛滥与随意。网页设计的简约是对网页信息结构进行科学布置,简单清晰地向用户传达他们想要的信息,从而留住用户,提高网页的点击率。其次,网页设计应用简约主义理念,可以做到网页信息主次分明。Google产品设计副总裁MarissaMayer曾经对这个功能做出过精辟阐释,她认为简约的网页设计就犹如一把合上的瑞士军刀,用户往往只能记住一个网站的7-9个功能,脑海中留有16个左右的关键词印象,所以必须在这个范围内合理考虑用户的要求,而那些功能繁杂、页面华丽的网站,更像一把打开的瑞士军刀,可能会“伤害”用户的使用,使其感觉信息混乱。 四、网页设计应用简约主义理念的对策 自从米斯•凡德罗提出了经典的“Lessismore”设计原则,简约主义设计理念收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与认可,它提倡摒除所有无关紧要的要素,以简明、活泼、轻快的设计风格直达用户内心,满足用户诉求。如今,现代人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知识泛滥的时代中,内心越来越渴望网页界面做到简洁明快,能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有鉴于此,网页设计应用简约主义理念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合理取舍 简约主义设计风格始终追求简单明晰的设计效果,摒弃所有多余的色彩、文字与图形等设计元素,力求高效快捷地向用户传达有效信息,将他们的视觉关注点引领到关键信息中,对网页的关键要点产生兴趣。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合理取舍至关重要,具体是指强调与着重,因为简约主义不是主张去除一切,而是提倡将关键信息优先曝光在用户的视觉世界中,在保证网页好用的基础上,为用户减轻视觉负担,使他们享受到良好的使用体验。在合理取舍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这么几个基本要求:网页色彩、文字精简、图形处理、位置编排和版面的“留白”处理等。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留白,文字布局密密麻麻的网页,根本会让读者感觉无从下手,导致他们直接关上网页。所以,网页设计者必须保留一定的网页留白,在空白背景下曝光重点信息和关键信息,然后再一步步引导用户了解其他的信息。 2、合理组织视觉要素 在设计网页界面时,有了简约主义设计理念的指导,设计师应该合理组织视觉要素,力求做到简单清晰。设计者要合理分类、组合网页界面的信息,进行适当删减。分类网页信息是为了让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可以直接、快捷地了解网页布局与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在其脑海中留下一定印象;减少类别和适当删减并不是要减少网页含量,而是将重点信息、关键信息放置于一个相对简单的布局中,使用户能一眼就看到有效信息而不浪费时间。在组织视觉要素时,设计师可以先构建一个简单清晰的首页,摒弃繁杂,然后进行适当配色,色彩种类不可过多,以简洁素养为主,文字介绍也不可花里胡哨,力求做到简洁明快。 3、网页各界面保持风格统一 毫无疑问,现在的网页界面有着众多层级,设计是必须做到网页界面的风格统一和和谐,不可产生太大的突兀之感。用户一般是通过首页或者网页链接进入网页界面的某个层级中,假若网格界面的风格不够统一,甚至存在较大反差,很容易影响用户认知网页信息的效果,不利于他们顺利解读网页信息。事实证明,统一和谐的网页界面风格不仅可以增强用户的认知与记忆,提高他们搜索所需信息的效率,还能使用户对该网页印象深刻,对其形成满意度,成为该网页的“忠实粉”。对于网页界面风格的和谐统一,关键要做到同样元素的位置和大小要保持一致,起码不能差距太大,配色方案也要保持整体一致,同类型的设计要素风格也应该尽量保持一致。 五、结束语 在网页设计中应用简约主义理念大有裨益。但我们不能忽视,目前有设计师在应用这个理念时走进了误区,即为了简约而简约,忽视了网页的功能性,不注重用户浏览网页信息时的认知体验,这样的网页设计必定“费时、低效”。其实,简约主义设计理念并不是简单地简化设计元素,而是合理取舍界面要素。对于网页设计而言,设计师必须立足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网站的可用性,只有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才是真正的简约主义设计。我国网页设计师应该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案例,认真学习简约主义设计理念的精髓。 作者:穆冰玉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的视觉信息传达分析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页可以把各种信息以快捷、方便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由此人们逐步产生了对于网页审美的需求。人们对美感的追求应从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功能及其审美表现的角度出发,利用有效的传达信息,不断扩充网络的多元化,使得网页设计更注重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使信息更加快速有效的传递出去。本文重点阐述了在网页设计中提高视觉信息传达的具体方法。随着我国网民增长速度的加快,网页设计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网页的视觉传达设计更是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网页中视觉信息的表达己经从简单图、文编排的形式,发展到如今视觉元素的综合运用。由于网页链接繁琐性严重阻碍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无效的传达不利于与用户之间相互沟通,一些视觉效果受网站的信息设计结构及内容量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站,应该明确采取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使得网页设计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虽然目前我国网页设计在理论与实践上发展比较健全,视觉的表现力不强,影响了网民对网页点击率。由此可见,新媒介下的网页设计还处于一个不理想的状态,计算机编程技术还处于一个以文字为主的信息交流形式,网页设计的功能性也没有得到好的体现。 一、要实现网页中的版式功能与审美功能 为了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需要网页设计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在网页设计前期,应该明确每个网站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因此需要尽可能地使网站各个页面间的切换简便。善于运用图形来引导用户查看所需信息,一些抽象图形和引导按钮都可以起到引导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些图形不但影响着网页的视觉审美,还能以优异的视觉形成格调优美、韵味十足的良好视觉效果,。不同类型网站网页是根据网站的服务来定性的,根据网站主题设定视觉元素的不同表现,将各自的功能与网络的交叉学科相融合,使受众能更好地和更有效率地接收网页上的信息,使人浏览起来心情愉快,接收信息也会更加轻易。网页设计的审美需求,就是把传统平面设计中美的形式规律同现代的网页设计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起来,运用一些平面设计来增加网页设计的美感和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我们经常所说的如变化和统一、条理与反复的设计都是十分有效的视觉规律,首先,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的表现必须服从内容要求,网页上的各种构成是信息诉求的重点位置,在我们把大量的信息塞到网页上去的时候,必须使整体感强,同时又赋予变化,这样才会使页面更丰富,更有生气,能够突出一个清楚的主体,在用户阅读时视线流动,要避免视线流动偏离设计的初衷。网页设计中要注重其结构的轻重大小、虚实、多少等对比因素,加强视觉力度,以强化页面的整体吸引力。 二、注重色彩的设计 网页它既要求文字的美丽流畅,又要求页面的整洁,使用色彩可以使页面更加生动。浏览者在浏览网页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页面的色彩设计,因此必须把握好色彩设计。 1.整个页面中要确定一个主色调 页面一般以浅颜色为背景的居多,以浅颜色为底并配上深颜色的字,这样不但有利于突出页面的重点,而且还可以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把握。其他一些线条适宜采用不抢眼的颜色,尽量选用一些精心选择的元素,才能突出明亮的色彩,这些彩色亮点如果用得太多了,就会达不到强调的效果。 2.注重背景的色调搭配 色调搭配要注重不能有强烈的对比,大面积颜色适宜采用低比度,过于丰富的背景色彩会使文字溶于背景中,不易辨识。所以,背景一般需要一定的变化,实际上背景的作用在于统一整个网页的风格和情调,起到衬托和协调作用,一方面吸引网民的注重力并体现网站的主题。 三、提高网页设计中视觉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1.体现视觉语言的突出性 视觉语言就相当于有语法和结构的句子。视觉元素构成了现代设计中的视觉语占。每一个设计作品都与他特有的视觉符号,各种视觉元素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性排列组合起来的,要想尽快的达到识别和接受的目的,就要依靠统一与对比、虚与实、大与小等形式手法,按照信息的顺序产生强弱、主次等视觉语言的逻辑性让视觉语言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和对生活意义的领悟。 2.要体现网站独特的风格 首先网页设计应该根据需要选择一些适合主题设计风格的字体。一般常用的中文字体需要许多专用的艺术字体下载,再要确定文字的字型、大小、颜色等等,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些特效文字,如果浏览者的计算机里没有安装这种特殊的字体,就会导致读者阕读速度降低。对于网页设计来说,有很多软件就是我们常说的网页,要具有互动性,互动性能够充分调动人的参与性,在网络的环境下,充分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使用户能够从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接受,从而做出决定。其次要适合视觉传达的过程。视觉信息传达是传达者将准各传达的信息挑选出来后,对信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进行排列,使之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的视觉语言,实质上这一过程也就是译码的过程,因为传达者所发出的讯息只有引起注意,才会被接受者加以理解和接受,接受者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将传达者的信息整理阐释。网页设计离不开一定的科学技术发展,好的网页设计除考虑其内容上的精益求精外,还要对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视觉编排,这样不但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更关键的是使使用者有一种全身心的享受和共鸣。 作者:于淼 欧阳洲丹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信息可视化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1信息可视化概述 1.1信息可视化的定义 信息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支撑的、交互的、对抽象数据的可视化表示,来增强人们对这些抽象信息的认知”的方法与技术。信息可视化最早出现于18世纪,历史和政治学家Playfire和数学家Lambert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根据复杂的数据创建了可视化图表。随着人们对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信息可视化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它不再只是表示数据的一种方式,更成为深度挖掘数据之间隐藏的特征和关系的一种手段。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各种移动设备的普及,信息可视化在网页设计中又引领了新的研究热潮。 1.2信息可视化的流程 信息可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源数据处理。将收集到的海量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使其简化和标准化,以便后期的快速调度和输入可视化流程。源数据处理是整个信息可视化过程的基础。可视化图。这个过程完成从数据到可视化图表的转变,通过各种可视化技术将抽象的数据用易于理解的图形描述出来,并表达出各个信息的数量、质量和关系等特征。视图转换。将抽象的数据转换成图形以后,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显示从而完成信息的输出。除此之外,还需要将用户的反馈信息传送回软件层而实现人机交互。 1.3信息可视化的方法 信息可视化的数据种类很多,包括一维数据、二维数据、三维数据、多维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等。这里着重介绍多维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多维数据的信息可视化技术有很多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基于几何的可视化技术、基于图标的可视化技术和动画的多维可视化技术等。基于几何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平行坐标系方法、Radviz方法、散点图矩阵方法和Andrews曲线方法。平行坐标系方法使用平行的竖直轴线代表维度,在竖直轴线上标记多维数据并用折线相连相关坐标点来表示多维数据;Radviz方法使用圆形坐标系来实现多维数据的可视化;散点图矩阵方法就是将多维数据的各个维度两两组合绘制成一系列按规律排列的散点图来显示多维数据可视化效果;Andrews曲线方法将多维数据的每一数据项通过一个周期函数映射到二维坐标系中的一条曲线上从而展示可视化结果。基于图标的可视化方法用具备可视化特征的几何图形作为图标来表示多维数据,这些图标的每一个可视化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等作为维度,通过多维数据到这些维度的映射来实现可视化效果。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动画由于其形象、直观、交互性高和容易被理解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用户界面设计和网页设计中。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具有时间属性的数据。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包括线形图、堆积图、动画、地平线图和时间线方法。其中时间线方法是以时间轴为水平轴线,将数据信息以图标或者图片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标记在时间轴线上。时间线的方法最开始被应用于历史事件记录中,后又发展用于医疗记录和犯罪记录。由于其完整的记录体系和系统的记录方式,时间线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 1.4可视化变量 对于可视化变量的研究丰富了信息可视化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传统意义上的可视化变量包括位置、形状、方向、色彩、纹理、灰度和尺寸,一些学者将其中的色彩细分为色相、亮度和饱和度。近年来有学者将嗅觉、触觉、听觉等对于可视化变量的补充在很大意义上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可视化变量选取的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信息表示的质量。 2网页设计中的信息可视化应用分析 2.1网页设计概述 网页界面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界面,通过文字、图形、图片等元素传达信息内容以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存储和传播能力,网页界面将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用户。网页设计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更合理的颜色、字体、图片进行页面设计,在功能限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用户完美的视觉体验,高级的网页设计甚至会考虑到通过声音等来实现更好的试听感受。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平民化,伴随用户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网页界面的美观性和易用性越来越重要,信息可视化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网页中的信息可视化应用由来已久,从开始的视觉图形设计,到现在网络中随处可见的信息图,通过信息可视化进行的网页设计让更多信息更快更好地被用户接受。 2.2网页视觉设计与可视化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页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关键。网页界面本身就是由文字、颜色、图片、位置等为基本元素的,而这些元素也都属于可视化变量的研究范围,因而在网页视觉设计中引入信息可视化就非常自然和必要了。随着各种网站的普及和多样化,一个吸引眼球和易用的网站则会让你的网站在众多同类型的网站中脱颖而出。互联网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将传统的文字信息转换为信息图的形式,这样大大降低了用户理解信息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又提升了网站整体的视觉效果。网易的数读中国网站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数读中国将每天的国际、经济、正在、民生、社会等方面的新闻或者话题通过信息图的形式表达和解读出来,用户第一眼看上去就会直观了解到话题的内容,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浏览信息。 2.3网页交互设计与可视化 交互设计就是设计师对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预测、定义和探索的过程。网页的交互设计则是通过网页语言表达出所要告诉用户的信息,同时显示用户的操作功能。好的交互设计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地接受和理解信息,实现产品的功能。交互设计=视觉界面设计﹢用户行为设计,界面的意义是为了让用户实现同整个系统的交互,好的交互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加有效率。因此除了应用传统意义的可视化变量实现视觉上的可视化,还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预测从而设计操作流程等以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以rodania网站为例,网页中网站logo放到了主导航正中间的位置,这也是最显眼的位置,该网站的网站历史页面,以时间为截点,向用户展示网站的重要历史和传统,由于是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了时间轴的可视化展示方法,用户点击年份数字,即可查看该年份的历史时间,或者通过点击左/右翻页箭头来切换上一个或者下一个历史事件。时间轴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可以系统、完成地记录某一领域的发展足迹和详细事迹。相比传统的文字堆砌,rodania通过时间轴用最直观、简便的方式将网站历史展现在用户面前。 结语 信息可视化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网页设计中,无论是网页的视觉设计还是交互设计,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网站的易用性,帮助用户快速获得和理解信息,提升用户体验。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设计的发展提升,相信信息可视化可以在网页设计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作者:曹新瑜 郝锟 单位:燕山大学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功能研究 1网页设计及视觉元素的概况 1.1网页设计的概念 网页设计是伴随计算机互联网产生的视听设计,结合文字、色彩、图形图像、版式等对于网页版面的编排。网络设计者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对网页的结构进行艺术上的规划与设计,使网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过目不忘。 1.2网页设计的视觉特点 传统纸媒对现在的网页设计有一定的影响,版式设计上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读者往往习惯上下滚动页面进行阅读,所以排字以横向排列为主,方便读者阅读,而且对于关键词汇可以用其他色彩进行突出设计,使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对文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功能阮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831台321100章重点内容有所把握。对于网页设计一般采用网络样式,也可以进行自由样式的设计,给人们新鲜感,不会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但多样性的同时,要注意不能违背整体的设计风格,需要符合网页设计中视觉效果的特点。 1.3网页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 网页设计是在一个空间有限的页面内,将文字、图形、图案、链接等元素进行规划和排版,将这些视觉元素合理的安排,使它们可以相互协调,并且表达出指定的信息。网页设计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突出不一样的重点,根据不同的用意,使用不同的视觉元素,这些元素就形成了人们可见的视觉区域。 2视觉元素的呈现深受网页布局的影响 2.1常见的网页布局 现在的网页布局虽然没有明确的分类,但是网页风格类型却是多种多样的。 (1)大多数的网站选用国字型布局,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布局,明确的主次关系 (。2)拐角型布局,这种布局是将一些相关信息的链接或者文字信息,放在网页的左边或者右边,意思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 (。3)上下框架型布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将网页设计的内容和中心标题区分。 (4)封面型布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在网站显著的位置,设计引人注意的图案或者是动画特效,点击链接可以简单进入相应的界面。 2.2网页布局的方法 网页在设计之前是空白的,像是一张白纸,需要网页设计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将一切元素组合到一起,然后具有自己的风格。首先,网页设计者要有独特的构思,要有一定的创意,创意的好坏直接影响设计的质量,优秀的创意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胜出,可以给浏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与其他网站区别开。然后要将网页的整体框架勾画出来,把标题和主要内容先设计到网页中,使大概的轮廓呈现出来。最后进行细化,把具体内容和图形、动画等元素进行规划和设计,布局规划要符合人们的浏览习惯。 3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功能与审美性 3.1视觉元素的功能和审美性 网页设计是指利用互联网,可以将信息快速、准确、简洁地传达给用户。审美是指通过视觉,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随着网络的普及,对网页的要求越来越高,网页设计的审美性也随之产生。对于网页的审美是指用户对网页设计中的各个视觉元素的感受。网页设计的文字、色彩和图案等元素都应遵照视觉美的规律,各元素之间要相互协调,突出内容的主题,对于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要有统一的风格,并满足人们的审美。 3.2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功能和审美性的具体表现 人们对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网络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离不开网络。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检索、网络购物,下载自己所需的资料等很多功能。在网页设计上需要重点突出视觉性,方便用户浏览到需要的内容。而且,在网页浏览内容过程中,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和观点,对信息进行反馈,使信息传播变成双向性。 3.3视觉元素在不同网站上的功能和审美性存在的差异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在网络上购物已经变成十分普遍,各种各样的购物网站相继出现,但是大部分网页结构过于单调,颜色单一,对于重点并不突出。公共服务网站,存在较多的信息,统一的风格,清晰的结构,没有过多的修饰,比较正式可信。个人网站颜色明亮,个性特点鲜明,富有活力。视觉元素应用在不同类型的网站,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体验是完全不相同的。 4结语 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功能有所要求,对于美感的追求不断加深,也提高了对于审美的标准。只有将各个视觉元素,通过创意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添加鲜明的色彩,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力,使人记忆犹新,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作者:阮翔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831台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摘要:文中从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出发,具体分析了艺术设计从产生、发展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过程和根源,深入剖析了目前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以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体系;教学改革;创新 一、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我国的设计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直至建国初期在北京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是实用美术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实用美术人才,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人们的观念、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促进了中国设计教育的迅猛发展。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原有的“工艺美术”由“艺术设计”取而代之,完成了艺术设计与纯造型艺术在学科上的分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是社会发展状态下的历史必然。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 回顾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二十几年的历史与现状,不难发现,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从起源说,艺术设计与造型艺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对西方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简单模仿;二是始终摆脱不了对纯造型艺术专业教学的依赖和影响。没有把二者作为两个独立的学科去看待,以至于不论是在几十年不变的美术高考招生中,还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都脱离不了传统美术的模式与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考虑得不够,不论是什么专业的,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致相同。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的基础课没有拉开距离,使得绘画基础课训练与专业课教学脱节、“各自为政”,教学缺乏明确的课程目的,造成学生不知道怎样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为今后的专业服务。学生进校后,普遍对绘画基础课兴趣不大,原因是进校前,考试的素描、色彩内容与本专业所开设的素描与色彩内容大同小异,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学生之所以对所学的绘画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对基础绘画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是因为其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只是简单的为画而画和机械的模拟学习,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通过对中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反思,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既能注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的表现技巧训练,又能兼顾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专业基础课程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设计课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此,在继承优秀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效地吸收先进教学经验,以建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创新教学体系,培养有创造力的设计艺术人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 1.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不仅包括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包括创造性思维的正确启发和引导。引导他们打破常规,活跃其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注重学生独立观察、判断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形式美和表现力的探索。 2.构建合理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要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来实现。目前,大多数院校普遍采用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分段式的、不结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缺乏适应性,极易造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脱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按照专业方向把基础课程改革归并为工业设计造型基础、工业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工程(制造技术)、工业设计理论和计算机与多媒体等5个相互叠加的横向基础课群,基础课群与专业课形成纵横交叉的课程结构。 3.基础课的内容调整。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基础造型能力以快速表达的能力为主,快速的写实能力与表现技巧训练是必要的,速写作为收集素材和快速表达创意的有效手段在基础课中应受到更多的重视。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选择表现内容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基础课体系应尽可能地缩短与专业设计课的距离,使之逐步成为设计体系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在基础训练中,逐步加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图形创意,从而使学生较早具备创新意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样,以写实训练为主的色彩教学也不能和设计需求的色彩知识发生更直接的关联,和以培养学生掌握色彩规律和色彩的抽象表达,以及色彩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特征为主的色彩构成从时间安排和内容上都需要调整。同样和平面构成一样大量的重复手工制作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尽早地介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既可提高效率,又能使学生深入地、准确地感受色彩。所以笔者认为基础教学体系应结合专业方向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单门课程课题化,各课程互相渗透,加强教学的环节性。 1.将传统的长期素描逐渐减少,尽快转化到快速表达的速写训练,将速写训练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方向并过渡到以训练变化和取舍能力的四大变化,将写生变化的图形由具象转变为抽象,结合图案和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组织构图,根据制作的需要适时加入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快速精确完成部分作业,将平面构成的部分手法和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图形创意整合,结合相关专业课,一方面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尽早了解所学的专业。 2.将以写实训练为主的色彩教学和以培养学生掌握色彩规律和色彩抽象表达的色彩构成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整合为一个课题,并互相渗透。先讲构成中的色彩规律,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部分色彩的科学训练,再进行色彩的写生训练,然后依据装饰图案和色彩构成中的变化手法进行色彩的装饰和抽象表达训练,讲述色彩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特征,并利用上一课题中图形创意结合专业课的作业进行色调训练,强化对色彩的控制能力。 3.打破“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将部分造型基础课融入设计课题。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可以将书法课与字体设计整合为一个课题,将丝网印刷和招贴广告整合为一个课题,将立体构成和包装结构整合为一个课题,将商业摄影和包装设计整合为一个课题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更容易增加学习兴趣和提高效率。 建立优化的基础课程体系,实现设计教学的目标,是一个长期探索和磨合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专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并以专业对基础造型所需的能力为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使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由浅入深地认识、掌握设计语言,拥有运用各种语言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创作服务的能力。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浅析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 创新 审美 论文摘要:艺术与人类文明是共同生成发展的,是分割不开的组成部分。艺术类教育是在传承中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改良的。但其概念化、单一性、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还笼罩着艺术类教育,这种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的学生缺乏灵气,缺乏个性,导致学生自己汲取知识的能力下降,不能够完美的培养出具有综合创新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的人才。 一、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形势 1.艺术设计专业在当前社会的形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中国高等学校的设计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的重任。目前,各高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增长,除了原有的各大美术学院和工业类设计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以外,各大综合类等高校也相继开始了艺术设计专业。 中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起来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在表面繁荣景象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尽快顺应新形势下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办学优势,整合优化相关专业课程和部分基础课程,构建一套符合自己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出具有综合创新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的人才。 2.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现在很多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类高校没有针对自己地区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下,照搬其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模式,片面的照搬照抄,课程体系过于大而全,分散了人力财力,造成资源浪费。现代高校盲目扩招,硬件设施跟不上,办学条件差,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匮乏,没有实习基地,没有与专业相对应的实验室,教师无法引导学生将设计用于实践,只能满足于学生的纸上创意训练,学生缺乏实训与操作,缺乏动手能力与专业创新能力,知识面窄,不能独挡一面,缺乏沟通与创新能力。 在艺术设计实际教学中,一些高校缺少在专业设计和教学实践两方面都优秀的教师,特别是跟风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又急于招生,其师资多为纯绘画专业教师转行做艺术设计教学,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还有的学校人才储备不充分,年轻化、无教学经验,没有学科带头人。教学中,往往注重实际操作,注重短期即得的视觉效果,急于跨入专业范畴,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误认为理论知识是纸上谈兵,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知识体系,每个专业体系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之上的,理论知识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规律、历史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设计理论知识的引导,学生往往会陷入形而下的盲目操作,缺乏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其设计作品便会缺乏深度,毕业后也无法自我提高。这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1.加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前沿性,该专业的教师必须保持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同步,甚至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这些知识在现代的更新率非常快,这更需艺术类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非常强,学校体制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为教师提供报考在职研究生,助教进修班,在职进修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信息和机会。作为现代的,开放的大学,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高校教师应当运用已掌握和创作的科研成果,通过学术报告、科技咨询、培训人才等方式来推广成果新工艺、新技术。使其拓展知识面,练好基本功,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2.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经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反复实践以后建立了立体化课堂的教学形式,就是把以前理论与写生分开进行的教学体系打破,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接受理论,在理论研究中提高动手能力,互相推动、交叉进行。针对学生实践,艺术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必须有实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有较大的差距。那么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解决着这一矛盾。 以课堂写生实践为主的辅导性学习实践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掌握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目标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应用技能。 加强学习实践课外化措施。因教学计划的课时限制,课堂学习并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学习受到很大制约。我们为此采取了扩展课堂,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推及课外,在形式上采用了课外作业、课外参观、命题写生等,使学生充分且持续地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推行广泛的学习方式和实践领域。把学生的学习与学校的重大活动、节庆及社团生活结合起来。我们针对设计课程的特征,有目的地将学生的学习实践以重大节庆展览、活动场景美术设计、专业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加以丰富化、趣味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丰富了校园文化,产生强大的带动效果,使学生将课堂的学习实践带到课外,带进生活和专业发展中,且效果明显、易于接受和操作。 3.开放式的教学环境。现代艺术教育中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进程的催化作用日益重要,建立面向社会实践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技术知识支撑体系,让学生从旧有的局限于师生对话的单一传统教学方式里、从个人冥思苦想构思方案的封闭系统中解放出来,扩散思维、启迪思路、激发灵感。艺术各专业涉及较多学科的知识,立足专业特点,积极注入新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成果,加强同社会的交流,引进项目进行实践教学,促进发展活跃开放的教育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讲座和展出活动,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把长远和短期需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需求结合起来,把自身和他人结合起来,与社会上的设计公司、装饰公司、广告公司等相关单位定期合作交流,引进双师型人才参与教学,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展出,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开放的研究、交流环境。 当然,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总结改革的地方也有很多。尤其针对某一院校而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将直接关系到专业的设置问题。我们只能就艺术设计专业总体的角度提出一些创新想法为教学提供一个参考。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摘要】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存在着多种成因,需要完善就业机构系统及课程教学等加以解决。就业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本文就高职就业机构、课堂教学、学生本身和社会主体等多方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反思这些成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就业 高职艺术设计 就业对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在近年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岗位缩减、毕业生人数又攀新高、就业市场风雨飘摇等一系列因素叠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不争之事实,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一本“难念的经”。 1 高职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 1.1 就业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由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属起步阶段,众多职业院校的就业队伍建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的“一把手工程”的就业指导团队,但基本上只有三五个人组成,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又是从原来从事行政工作人员中抽调而来,有些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就业,且只当作“闲衙门”安排“皇亲国戚”来做这等“闲事”。因此就业指导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他们不懂专业特点、不懂企业特点、不懂学生特点,就业指导内容也缺乏战略性和实际性。就业指导课一般是由就业指导中心人员讲授,他们基本上只懂就业政策和发发就业信息,普遍缺乏专业背景,针对性差,讲授的内容都是程式化、标准化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就业理论,仅仅停留在向毕业生灌输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策略性层面,忽视对其专业特点、行业特点以及学生学业现状给予创造性、灵活性、可行性的指导与建议。形式上的几次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里的最后一课”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的指导,不能起到真正的就业指导意义和个性化咨询。 1.2 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失调,热门专业过热 在我国,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学历教育、对热门专业都存在一种迷信和崇拜的心理,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学历教育的指挥棒下,人人都想成为高端人才,学校承受的压力自然就随之加大,考生和家长的需求迫使许多职业技术类的学校向综合类发展,培养结构自然也就发生了非理性的变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高职追求综合发展或者经济效益,近几年高温不下的艺术高考热潮,促使很多高职为争夺生源,未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盲目上马热门专业,而师资力量与专业教学设备设施跟不上,课程开设变得随意,无序的教学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加上热门专业过热导致生源良莠不齐、素质高低不等、鱼龙混杂,“2+1快餐”式的人才培养加剧了高职艺术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1.3 艺术学生就业心理落差大、难平衡 大学毕业生过剩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企业招人比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还要难,许多集团公司每年都有几十、甚至几百个专业性、基础性的岗位空缺,却没有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干。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个性较强、自我定位较高,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执着,加上艺术专业因属“高投入”专业,所以艺术类学生与家长都渴望高回报,择业期望值也就相对的高。但事实上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眼高手低、浮躁虚夸”;个人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容易自以为满腹创意,自命不凡、高人一等,从而使大学艺术理想与现实脱节的自负心理表现在择业中,高不成低不就和不喜欢轨迹清晰的生活,由此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就失业”半空悬的尴尬局面。 1.4 社会企业用人理念与高职培养制度错位 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风生水起,企业专场招聘也是热闹非凡,但许多企业观念陈旧,没有形成独到的企业文化,喜欢随波逐流,90%以上的招聘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潮流,进高学历的人才成风,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很难进入人才市场。因此有些高职学生片面理解工作经验,导致利用本来应该用于学习的宝贵时间去社会企业中从事实习、勤工俭学等社会工作,偏激地追求实践经验,结果主次颠倒、本末倒置,造成学生“学没学会、练没练好”。还有,部分高职高专教育“知识老化、学用脱节”的培养模式仍普遍存在,高职课堂教学缺乏与岗位贴近,难以满足发展迅猛的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所带来的同质化竞争已成为很多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使企业对刚从高校出来的就业者的职业技能缺乏信心。这些不良倾向给高职毕业生的正常就业带来了障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两股道上跑的车,产生了结构性错位。 2 提升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需要毕业生、学校和相关社会主体高度重视,转变观念,用创造性的思路迎接挑战。面对新增就业人口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继续呈现人才结构不断优化、高端人才不断积聚的态势,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院特点思考和探索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力争突破就业瓶颈、逆风上扬。 2.1 引威客任务进课堂,加大实战实训、提高“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是就业的“一道坎”,没有哪个企业会傻到‘花金子价买馒头吃’,要想使大学毕业学生更易就业,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如何让应届毕业生有“工作经验”。为了不让每届毕业生因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挡在职场大门之外,不让同样的悲剧年复一年地上演,我们应改变课程课堂教学,加大实战实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笔者所在学院在近几年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重视实战设计,把传统的课堂作业向真实实战设计项目转变,我们将“威客任务”植根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建立网络化专业实习基地。c2c witkey已成为社会主流,充分利用威客 2.3 深化、细化校企合作,课堂对接岗位,提升职业能力 “零距离对接”或“捆绑式”或“产学研一体化”或“三对准、四贯通”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办学可谓“百花齐放”。突破校企合作只停留在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只是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的合作,将课堂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课堂实训与职业岗位对接、课堂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对接、传统考核与职业认证对接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细化校企合作模式。我们突破传统的“就业与实习式合作”的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主干课程与多企业岗位对接并保持长期联络的体系,相关课堂教学作业和学生课余设计均由企业实时提供实战项目,企业并参与到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中,创建没有“围墙的课堂”,彻底改变职业教育课程“不职业”的现象,避免校企合作是“一纸空文”。如《vi设计》、《包装设计》、《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训作业由合作企业提供实战设计项目,为避免影响异地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对接设计职业岗位结合艺术设计课程特点、特色采用“远程顶岗”与“双导师”制的实训实习模式,即在授课期间学生在学校接受企业一线设计师利用网络“远程”指导,“远程”感受实习岗位,做好与企业直接交流、对话,为学生的“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既节约了合作双方的人力、物力,又方便管理与操作,也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设计能力、沟通交流等职业能力。 2.4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广泛争取老师、校友等社会资源,竭尽所能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校友会的建设不重视或只是形式性设置“闲职机构”,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和国内本科院校。大学校友是一个信息丰富、知识密集、与母校有着特殊感情联系的群体,是蕴藏在校外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有利于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为在校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学习的好榜样,也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建立良好就业信息库以及专业设置、课堂教学改革的反馈建议。作者所在学院艺术系充分利用好校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每一届的系部校友会—“校友qq群”,保持长期与校友间的情感、业务的联络与沟通,发挥着学校联系社会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及时了解社会职业岗位要求与就业信息动态。积极关注校友动向,不让校友会成了“庆典聚会”和“困难捐赠”的代名词,不定期邀请不同专业的优秀校友回校给在校大学生作报告或者在“校友qq群”作就业心理咨询等。同时加强校友间的互动,让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也加入到往届毕业生的“校友qq群”,使毕业生在校期间就接触、了解同专业校友的工作岗位状况等;鼓励高职学生主动参与各艺术设计网络论坛发表自己的作品和交流讨论,运用艺术论坛和网络人才交流会平台积极展示自己、宣传推销自己,让表现欲、展示欲与竞争力共长,让“网络”认识学生、选择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5 客观看待社会环境,理性进行职业选择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心理问题亦日益突出,学校和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了解社会,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丰富工作经验,客观地分析、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清华的博士去修车、北大的学子去卖肉,大学生当掏粪工、搓澡工等错位就业早已不是新闻了。刚刚毕业的高职生更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不可能所有的高职艺术毕业生都挤上设计创作的独木桥,未雨绸缪早定位,更新就业观念;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做设计师就做设计制作人员或低端工作,要开始理性面对就业。当然,在就业过程中也要掌握各种求职技巧,精心设计个性的推荐材料、主动推销自己。艺术,不是追求美的技能,而是对美的追求本身。 2.6 按需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除了要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职院校办学方向以外,还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不要不盲目跟风开设“热门专业”,高职院校必须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并对每年的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立足校情结合自己的师资力量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热门专业招生人数“过剩”时应做好调控,防止三年后毕业时出现就业危机,可考虑根据市场需求分析、生源素质而灵活调整、设置学生就读专业方向或转读相关类似专业,积极引导、指导学生选择、定位职业方向。比如通过学生一年的基础学习、接触,比较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等后引导学生定位好职业生涯规划,将平面设计专业分广告、包装、企划、美工、制作等职业培养方向,形成提前就业“分流”;加大多种类职业岗前培训力度,部分学生通过“诊断”和岗前培训也可转向网页设计、动漫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就业。 3 结束语 就业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一切要重新开始,第一个工作也许不是理想的,但它开始了你迈向理想的第一步,实现零的突破至关重要,也是人生成功的一半。总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在职业学校学习,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不求人人冒尖,但求个个上进;不求人人成才,但愿个个就业。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建筑空间认知的研究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建筑空间与建筑设计的起点和有效途径,以及初始建筑设计课题的内容设定和组织结构。同时,强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面对所涉及的诸多学科领域和“大知识组团”的围合中,应以研究组成专业的中心要素为主的专业体系建设。 论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空间 功能与形式 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国内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发展历程较短,正处在蓬勃向上的成长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院校的各自优势,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注重教学规律的探索与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广阔,专业结构上是由多种学科领域交叉构成的复合体,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大知识组团”,而且有领域扩大化的趋势。对此各院校应结合本校资源结构特点,在环艺专业的内容设置上突出重点,抓中心领域的构成研究,或围绕中心领域开辟新的专业知识增长点,避免大而全的做法。但也不能将环艺专业的发展建设依附于某个学科,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哪个学科的分支。应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建设的研究,保持专业良性发展的趋势,共同努力,形成专业发展的合力,完善专业体系建设。在分析构成环境艺术设计中心要素时,应以视觉艺术要素为切入点,对涉及到艺术表现且与环境相关的领域和专业,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其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使之更有针对性和连贯性,而不能只是将相关学科专业的内容简单相加。只有构成内容的合理配置,才能形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有机整体。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心要素,至少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城市规划、公共艺术等。对各中心要素内容的整合研究、学习,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之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对人们所处的生活空间环境进行有序地规划与设计的过程,是使自然环境生态化、社会环境艺术化、人工环境和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大环境”的改善和创造。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今人们的活动空间范围日趋扩大,建筑的概念不只局限于建造的房屋,应包括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因此正确地评价建筑应该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指出:“建筑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场地、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舞台。”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两个发展迅速的方向。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休闲的物质要求和精神需求所进行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后者是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因此,环艺专业的学生对建筑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个艺术的接受者和欣赏者的角度,应以空间的概念理解建筑,应从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升华对建筑艺术的认识。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是成功的一半。 建筑设计的初始学习,自然十分关键。小住宅建筑设计(或称别墅设计)是建筑专业学习建筑设计初始的课题。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将其内容作必要的调整,使之成为环艺专业认知建筑空间与设计原理的主要起点课程。 首先,通过对小住宅建筑历史的回顾,以点带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建筑艺术在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历程,以及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传承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向大师学习,现代许多建筑大师都曾对小住宅(别墅)的设计情有独钟。感悟他们在小住宅设计中体现出来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可以从中解读世界现代建筑思潮和流派的演变、发展、兴盛与更迭的历史轨迹。如,柯布西耶在萨伏伊别墅设计中体现了他倡导的现代建筑五原则,“建造出与以往的石砌结构形式的建筑彻底决裂的里程碑建筑”。(安滕忠雄语)同样、密斯·凡·德·罗在其设计的图根德哈特以及范斯沃斯等住宅中,也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并将钢和玻璃的组合提升到一种精神境界,对建筑细部的处理,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流水别墅”的设计在建筑史上留下了绝妙的一笔,赖特的“有机建筑论”更是具有深远影响。如他所言:“我努力使住宅具有一种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使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建筑史上将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各种建筑思潮,称为“后现代主义”时代。这其中的许多代表性人物也大多在小住宅设计中最先体现出各自对建筑空间建构、材料的表现性等建筑语言方面的探索与追求,也反映了在新的价值观基础上,设计者对建筑人性化的关注和对建筑的时代性与建筑表达的可能性等问题的思考。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留下了他们当中很多人的足迹,如设计cctv新楼座的库哈斯,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的设计者矶崎新,自学成才的安滕忠雄,奥运会场“鸟巢”的设计者之一的德梅隆和多次来华讲学的文图里等,这使我们近距离、多方面体会名家的作品成为可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设计课,也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构成特点而设立的。目前环艺专业的学生以造型为专业基础,对形式的感受力强,但对空间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平面中所形成的三维虚拟的立体空间上,并且在设计时常有重形式、轻功能的问题。因此,培养未来的专业设计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一、课题内容的确定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形态意识,并对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建筑的尺度、材料与色彩,建筑与环境等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同时,更需关注建筑与人文精神、与经济技术、与所服务的对象的关系这些建筑设计中的本质问题。 二、课题的定义和特点 小住宅建筑涵盖了别墅的定义,但小住宅不一定就是别墅。最大的不同在于别墅的用地有其特殊性,“往往指建在环境优美的地带,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独户住宅”。而小住宅可以身处闹市,环境条件并不一定优美,但它有别墅的特点,它不在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也不是用富丽堂皇来衡量,而是讲求独具特色,追求便利、舒适和美观。这种单独设计、个体建造的小住宅建筑反映了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特征、品位和理念。 三、教学的目的与方向 1.小住宅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初始,通过学习了解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程序、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方式、方法,对建筑的认识有质的飞跃。 2.一个好的小住宅设计应当解决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问题,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地将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创造性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3.解决好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以人为本合理细化功能组织,使空间布局自由流畅、富于变化,同时各空间元素具有内在的有机衔接,且比例、尺度人性化。 4.学习掌握建筑形态构成的一般原理,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对形式美感的独特感应能力和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将生活的感受、知识的积累通过艺术的知觉提炼,浓缩为抽象化和空间化的形态构成。 5.通过学习小住宅建筑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语言与技巧,提高设计方案从概念至全面深化的能力。培养从平面草图至立体模型表现的设计能力,以及规范运用制图正确表述方案的能力,为日后环境艺术设计中正确处理好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开端。 四、小住宅建筑设计的内容与主要步骤 一是由教师选定一个基地环境并设立功能任务书,如,在依山傍水之地设计建筑面积300平米左右的单层或多层小住宅建筑(别墅)。二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模拟客户。根据要求选择基地环境,参照任务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和调研活动,然后写出调研报告,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小住宅建筑的形式、功能、景观、车流和人流等做出全面规划,并选择自己最为理想的构思创意方案,最终完成住宅的设计。 五、难点分析 1.在空间的认识问题上,应注重空间的功能性对人感知空间时的心理影响。“功能性”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满足实用需求,应强调居住者在空间中的心理感应(由视觉引起),唤起人们在空间中的情感与联想,所以设计时应始终关注实用与立意的结合,并将其作为创作的目标。要创造首先能感动你自己的有意义的空间与形态,并且能将功能有机地贯穿组织起来,使空间兼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2.艺术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初学建筑设计时,对潮流和时尚感觉敏锐,且有较好的形式感和表现力,欠缺的是通过理性思维和推理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能力。设计初始,往往形成一个或多个构思,但只停留在对形式的直观感受层面,缺少系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时只形成一个概念性方案但深入不进去,使最终的方案得不到升华。应当注意的是,设计方案的构思立意明确以后,各环节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个既定的程序模式,更不是一个问题完全解决之后再考虑下一个问题,因为毕竟方案设计不是加工标准件的过程,方案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互动的、相互关联的整体,应同时关注几个环节和环节的各个方面。这期间的反复推敲,“一步一停、一步二晃”,都在所难免,应把握立意这条主线,统筹兼顾,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弄清问题的相互作用点,并进行整理归纳,在衔接中解决矛盾。 设计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两个课题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积累,并且有赖于教育者经常性的正确引导,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文明进步成果,打破专业界限,培养起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赫哲族“鱼皮艺术”产业的对接研究 一、关于赫哲族“鱼皮艺术” 鱼皮文化艺术是人类一项独特的生存艺术,它创造了人类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奇特景观。鱼皮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之中发展与演变,一脉相承的“鱼皮艺术”是赫哲族鱼皮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文化遗存。赫哲族人世代以三江为家、渔猎为生,具有着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反映了浓郁的北方捕鱼民族的地域特色,“鱼皮艺术”利用野生鱼皮天然特有的鱼鳞花纹形成的自然肌理之美,引起视知觉的强烈感受来造成视觉心理的情感共鸣,传达出风格浑厚、古朴粗犷、造型别致、色彩和谐、工艺精细的艺术风貌,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装饰性和艺术性。其独特的材料与工艺特征,体现出了重要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和“民间瑰宝”。 二、赫哲族“鱼皮艺术”产业的成因及现状 近几年 “鱼皮艺术”产业的兴起并得以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赫哲族人没能与商品经济的时展同步,仍然处于渔猎经济时期,依旧穿着鱼皮衣使用鱼皮制品,这一独特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来换取、购买、收藏鱼皮制品,使其在不经意间得以传承至今。这一现象引起了文化学者以及文化机构、政府部门的注意,并成为“鱼皮艺术”产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先后出现了学者的研究著作、论文、相关新闻报道等,经过黑龙江省佳木斯地方的整理挖掘2005年“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批准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近几年赫哲族“鱼皮艺术”在国内的各类展览、展会上不断得到推广,赫哲族鱼皮工艺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也给赫哲族渔民带来了可观的丰厚利润。“鱼皮艺术”所产生的高额经济利润同时也刺激了更多敏锐商家的介入,使专门从事“鱼皮艺术”产品制作的企业和个人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鱼皮艺术”产业。 目前是“鱼皮艺术”产业由原始的稚拙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鱼皮艺术”产业呈现出了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加工制作群体也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制作工艺水平良莠不齐、层次较多,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赫哲族渔民在冬闲时节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方式,虽然时有地方组织培训,但整体风格仍呈现粗犷化、形式单一化在特点,二是少数鱼皮艺术传承人或爱好者单体设计制作,其中不乏佳作,但产量较少,三是由工厂、公司设计制作营销的鱼皮画的艺术品在数量与质量上相对较好,价格昂贵,流水化制作易呈现过于模式化、商业化气息浓,从而造成设计风格单一,难见精品。 三、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鱼皮艺术”产业对接的重要意义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及其专业群对接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群是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地域优势与“鱼皮艺术”产业紧密结合,及时准确地把握地方“鱼皮艺术”产业发展、变化和升级的方向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的功能和成效,实现产业化生存和发展的拐点。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利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论体系服务于赫哲族“鱼皮艺术”产业,提高制作人员的艺术审美修养的,为保护和创新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使其在保持原始粗犷类型的基础上向更精美的高端产品发展势在必行,对保持“鱼皮艺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鱼皮艺术”产业对接的研究途径与研究内容 1、鱼皮的加工工艺研究: 高职艺术院校通过到赫哲族及企业、商家调研走访,研究传统与现代的鱼皮晾干去鳞、晾晒鱼皮、捶熟、漂色等加工技艺与处理方法及不同处理手法的鱼皮风格特色,现在鱼皮艺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养殖基地,也有了稳定的鱼皮供货货源。 2、鱼皮艺术的形式、功能与发展方向研究:在校内实施阶段,组织师生到商家观摩,参观三江国际旅游节赫哲鱼皮艺术展,记录赫哲族鱼皮艺术的多种形式及使用功能,介绍赫哲族鱼皮的加工工艺、作品形式、题材、功能,鼓励师生大胆的拓展设计思维,开展实训操作训练,组织教师开展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教研室关于“鱼皮艺术”的专题研论。增加相应实践课程讲座,通过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指导专业学生拓展现代鱼皮艺术发展新的可实现的艺术形式及可应用的领域及方向。 3、鱼皮画的设计形式、题材、风格、内容及发展演变:通过分组搜集素材、市场调研等,研究传统鱼皮画的设计制作形式及题材内容拓宽现代鱼皮画的形式,将现代的画面构成由平面的层次间的拼贴向深度空间、半浮雕、半立体、立体的雕塑式的形式发展;以引起更大的视觉效果;题材应该体现出民族化、国际化的多元化发展方向,由赫哲族传统渔猎生活内容向更加艺术、更生动的题材发展,结合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审美的需要,将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或写意或工笔;风格由粗犷转为精美、生动或简约、华贵大方。丰富作品规格,在原有小幅作品基础上向更大型具有恢宏气势的作品发展。 4、运用形式美学原则创新鱼皮画艺术的发展水平:组织师生到校外企业或农民中做设计思维指导,充分利用鱼皮天然肌理而形成的自然美的独特风格,运用高职艺术设计系统的教学展示将平面形式美规律及色彩学的原理去追求画面的生动效果,抽象画与具象画两大风格,或运用明度对比强化肌理效果古朴粗犷意境深沉幽远或运用素雅的色彩突出画面雕塑之感,或者强化色彩对比色彩斑澜运用装饰效果,提高地方“鱼皮艺术”的美学水平及作品层次。 五、“鱼皮艺术”产业对接的思考与启示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始终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需求为宗旨,以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发掘、传承与创新为己任,开放教学思路,主动与行业、产业流程建立通道,参与地方“鱼皮艺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互动。使其不仅具有原始稚拙的风貌,也应当具有更高的艺术品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将鱼皮加工技艺视为商业机密,不愿轻易传授也不充许拍照留存,这种现象阻碍了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内容的进程。另外笔者十分担忧“鱼皮艺术”产业群在盲目的追求利润的同时出现的不负责的粗制烂造,是否将会将“鱼皮艺术”如昙花一现最终走向绝境。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的紧密对接是关键,这还需要政府加大牵线搭桥的力度,搭建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装潢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景德镇陶瓷学院自身的特点与条件,通过对装潢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改革,试图解决以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如何建设有特色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使装潢艺术设计教学沿着良性,有效的方面发展。 关 键 词:装潢艺术设计 课程体系 改革 一、我国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以及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存在的问题 现代设计自19世纪开始发展以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短短的100多年里,艺术设计对数千年的传统设计面貌进行了彻底的全面的改革。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都发生了形式与内容上的巨大变化。现代艺术设计奠定了现代物质文明的形式和内容基础,是21世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设计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不断完善。景德镇陶瓷学院于2000年设立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该专业的教学在创立之初主要是借鉴了原无锡轻工学院、原中央工艺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大都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世纪里,国内外的新思想、新设计、新形式不断涌现,学院设计教育的发展已明显滞后。借学院进行教改之机,我们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传统的教学要求和课程设置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设计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高等艺术院校除了加强对普及型艺术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以外,还应在办学思想与办学模式中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加大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力度,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的中心功能是“学习”。课程体系的新旧直接影响高校人才的培养。每所院校都根据自身的定位来设立相应的课程体系,这一点毋庸置疑。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新设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在国内众多院校纷纷开设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同时,如何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否则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国外的设计教育从包豪斯设计学院1919年成立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针对不同的设计专业,逐渐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理论,我们应合理地、有选择地吸收这些营养(而不是全盘接受),并结合我们的具体国情,从而形成自己的设计教育特色。我们此次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将在参照国内外成功的艺术设计课程教育体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从国内设计教育实际情况出发,研究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改革装潢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的陈旧内容,使其更趋于合理从而对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装潢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解决的问题是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科学论证,从2003年至2006年,我们先后考察了江南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收集和得到了第一手的课题研究资料。经过近三年的考察、整理、汇总、研究,通过参观、主要负责人交流、查看其教学文件等方式,学到很多有意义的对我们课题研究有帮助的资料。另外,我们通过其他形式的考察和各种网络、书籍资源的收集整理,并结合其他院校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学校的特色,初步确定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装潢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大框架和改革的出路。我们认为应该突出陶瓷学院的特色,不能盲目跟随国内和国外的教育形式和课程设置,一定要有选择地吸收借鉴。根据这些考察资料和其他成果并进一步研究,取长补短,制定了适合景德镇陶瓷学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二、创建特色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的研究,体现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改革的研究,体现在课程的调整及创新教育的培养。我们所制订的适合景德镇陶瓷学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拟订办学目标,绘就教学大纲。我们制订出了2004年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新的教学计划,这个计划已经在2004级新生的课程里得到了体现,它的课程思想和具体设置较2000年的大纲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第二,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所调整的课程及整个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性和科学性分析,我们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筛选和整合,在教学内容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整合重复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更加精练:对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内在联系比较紧密又单独占有一定课时的课程,为避免重复采取合并或部分合并的方式进行整合。将原计划中开设的35门专业类课程,调整至25门。(2)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适时增设新的教学内容。我们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做了较大的调整,将原来不合理的课程进行了大胆的删减和整合,使整个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例如,我们通过市场调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专业设计软件的教学中,增加了“3dsmax”设计软件教学内容,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和对网络设计人才的需求,还增加了“网页设计”课程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质量的需求。(3)重视多媒体教学以及计算机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多媒体技术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是集文字、图形、图像以及逻辑分析方法等与视频、音频以及为了知识创建和表达的交互式应用的结合体。它对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和整体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4)根据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地域性和办学特色,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注重并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体现在《装饰图案》《民族传统艺术设计与研究》等课程的学习。第三,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对装潢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理论课程及选修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已对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理论课程及选修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组合,使诸多课程都能够相互协调发展。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原计划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一共有35门课程。其中理论教学的比重远远超过实践实训课程时间,这与学院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目标极不适应。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目标来看,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设计能力是放在首位的。为此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重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课程体系,已经合理地修改和调整了原计划的课程体系并且重新调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使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逐步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学生选择余地大,符合市场目标需求的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第四,编辑精选教材,构建课程体系:对所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严格把握控制以及合理选择和编写教材。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我们依据艺术高考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们也在费尽心力地进行构建课程体系的研究。第五,进行教改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方法是确保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关键。教学内容既要广而新,又要有一定的深度。教学方法要启发式、讨论式,要加强师生对话,自由研讨。通过每门课的各个环节,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的能力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进行教改和创新教学方法,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经历了反复改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装潢教研室的老师们在设计教育理念指导下,遵循因材施教,创设了灵活多样的艺术课堂授课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就景德镇陶瓷学院自身的特点与条件对如何建设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现代设计教育要想成为设计的促进力量,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体系以及课程体系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取决于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及时更新观念,建立新思维。我们此次对景德镇陶瓷学院装潢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所进行的研究与改革,在专业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探索设计专业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在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整合的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案。并逐步使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比较全面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比较全面的艺术知识及技能的复合型素质的教育人才。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基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研究 一、选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途径,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 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艺术设计是一个应用型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贴近产业的要求分外突出,对大学生来说,不仅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更需要学生实践的能力。因此,以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与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和趋势。德国教育学家施瓦茨在其著作《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指出:“21世纪的学校必须在培养人的创造性和社会性方面提供首尾一致(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教育”。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明确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高等教育具有融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于一身的特点。大学作为知识创造的主要源头,而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又是“源头”的源头。创新教育成为21世纪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美国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美国在200多所大学中建有1000多个各种类型的大学与工业界的合作研究中心,研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和工业界,这些研究中心为大学与工业界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合作研究与创新的舞台。由美国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校企合作、教研相长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了重要作用。 这几年,国内许多高校都在谈创新教育,都在做创新教育,但从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来分析,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不善于充分利用和积极创造条件 2、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3、崇尚权威,缺乏创新思维 4、创新成果贫乏,创新技能不强 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前,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纷纷开设工作室,进行工作室的改革和研究,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但工作室必须与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紧密联系。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上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缺乏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独立从事实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实验研究能力。 2、艺术设计相关的工作室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教师的精力投入和人员配备仍存在许多弊端,设计环节的实际收效并不十分理想,仍有较多的上升空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积木式的技术拼凑和模仿,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活动仍然不够。 3、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与工作室、艺术研究所、校外实践基地,各自发展,相互协作不够。而且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只有极少数学生有参与产学研机会,从面上来说还是不够广。如何扩大艺术设计类学生参与实践、参与创造性活动,是艺术设计院校都应重视的问题。 基于对我国高校现状的分析和他国成果经验的研究,本项目将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工作室和校企联合艺术研究所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建立以校企联合艺术研究所为桥梁,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的运作机制,促成三个方面的实践环节的协作和相长,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努力提升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建设质量,在硬件设施到位的情况下,着重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重点落实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提升工作当中来。在原有工作室的基础上建设专业更细化、方向更明确的艺术设计工作室,为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2、多维实践平台硬件的建设。现有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巩固、规范,进而开拓新的学生实习基地;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和运作管理,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 促进教师工作室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校企联合艺术研究所的建设和规范。 3、多维实践平台运作机制的建设。构建生产实习基地、实验室、教师工作室的互动、协作,促成校企联合艺术研究所的建立,以研发中心为桥梁,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应用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培养、建设一支精于、善于开展产学研的教师队伍,把建立高质量的教师研究性教育群体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2、通过多维实践平台的有效运作机制,切实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竞赛活动的数量和质量。3、通过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活动,增加学生的就业通道,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4、根据艺术设计多维平台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预计在国内公开出版的刊物上2篇,并撰写研究报告。5、与省内其他高校进行交流、推广。 五、操作措施及做法 1、明确多维实践平台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创新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理念。2、规范、加强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特长建设教师工作室,对工作室提出明确的管理和考核目标,将教师吸引学生进入工作室纳入工作室的考核,促进艺术设计工作室与企业实践平台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实现教研相长。3、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室建设与产业的发展能够互动,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和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实验室教师的专业水平。4、优化学生生产实习环节,主要是巩固生产实习基地的,开拓新的实习基地,改变生产实习教师的指导方式。将认识实习、提高性实习、深入性实习和毕业实习整个实践过程,由固定的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指导生产实习,并进入不同的实习基地。5、设计完善的多维实践平台运作机制,确保平台的不断改进和提升。学院在目前生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生产实习基地,并促进教师在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基础上与实习基地共建校企合作艺术设计研究所。6、组织具有能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教师团队,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把建立高质量的教师研究性教育群体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赫哲族“鱼皮艺术”产业的对接研究 一、关于赫哲族“鱼皮艺术” 鱼皮文化艺术是人类一项独特的生存艺术,它创造了人类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奇特景观。鱼皮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之中发展与演变,一脉相承的“鱼皮艺术”是赫哲族鱼皮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文化遗存。赫哲族人世代以三江为家、渔猎为生,具有着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反映了浓郁的北方捕鱼民族的地域特色,“鱼皮艺术”利用野生鱼皮天然特有的鱼鳞花纹形成的自然肌理之美,引起视知觉的强烈感受来造成视觉心理的情感共鸣,传达出风格浑厚、古朴粗犷、造型别致、色彩和谐、工艺精细的艺术风貌,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装饰性和艺术性。其独特的材料与工艺特征,体现出了重要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和“民间瑰宝”。 二、赫哲族“鱼皮艺术”产业的成因及现状 近几年 “鱼皮艺术”产业的兴起并得以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赫哲族人没能与商品经济的时展同步,仍然处于渔猎经济时期,依旧穿着鱼皮衣使用鱼皮制品,这一独特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来换取、购买、收藏鱼皮制品,使其在不经意间得以传承至今。这一现象引起了文化学者以及文化机构、政府部门的注意,并成为“鱼皮艺术”产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先后出现了学者的研究著作、论文、相关新闻报道等,经过黑龙江省佳木斯地方的整理挖掘2005年“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批准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近几年赫哲族“鱼皮艺术”在国内的各类展览、展会上不断得到推广,赫哲族鱼皮工艺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也给赫哲族渔民带来了可观的丰厚利润。“鱼皮艺术”所产生的高额经济利润同时也刺激了更多敏锐商家的介入,使专门从事“鱼皮艺术”产品制作的企业和个人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鱼皮艺术”产业。 目前是“鱼皮艺术”产业由原始的稚拙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鱼皮艺术”产业呈现出了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加工制作群体也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制作工艺水平良莠不齐、层次较多,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赫哲族渔民在冬闲时节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方式,虽然时有地方组织培训,但整体风格仍呈现粗犷化、形式单一化在特点,二是少数鱼皮艺术传承人或爱好者单体设计制作,其中不乏佳作,但产量较少,三是由工厂、公司设计制作营销的鱼皮画的艺术品在数量与质量上相对较好,价格昂贵,流水化制作易呈现过于模式化、商业化气息浓,从而造成设计风格单一,难见精品。 三、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鱼皮艺术”产业对接的重要意义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及其专业群对接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群是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地域优势与“鱼皮艺术”产业紧密结合,及时准确地把握地方“鱼皮艺术”产业发展、变化和升级的方向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的功能和成效,实现产业化生存和发展的拐点。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利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论体系服务于赫哲族“鱼皮艺术”产业,提高制作人员的艺术审美修养的,为保护和创新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使其在保持原始粗犷类型的基础上向更精美的高端产品发展势在必行,对保持“鱼皮艺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鱼皮艺术”产业对接的研究途径与研究内容 1、鱼皮的加工工艺研究: 高职艺术院校通过到赫哲族及企业、商家调研走访,研究传统与现代的鱼皮晾干去鳞、晾晒鱼皮、捶熟、漂色等加工技艺与处理方法及不同处理手法的鱼皮风格特色,现在鱼皮艺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养殖基地,也有了稳定的鱼皮供货货源。 2、鱼皮艺术的形式、功能与发展方向研究:在校内实施阶段,组织师生到商家观摩,参观三江国际旅游节赫哲鱼皮艺术展,记录赫哲族鱼皮艺术的多种形式及使用功能,介绍赫哲族鱼皮的加工工艺、作品形式、题材、功能,鼓励师生大胆的拓展设计思维,开展实训操作训练,组织教师开展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教研室关于“鱼皮艺术”的专题研论。增加相应实践课程讲座,通过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指导专业学生拓展现代鱼皮艺术发展新的可实现的艺术形式及可应用的领域及方向。 3、鱼皮画的设计形式、题材、风格、内容及发展演变:通过分组搜集素材、市场调研等,研究传统鱼皮画的设计制作形式及题材内容拓宽现代鱼皮画的形式,将现代的画面构成由平面的层次间的拼贴向深度空间、半浮雕、半立体、立体的雕塑式的形式发展;以引起更大的视觉效果;题材应该体现出民族化、国际化的多元化发展方向,由赫哲族传统渔猎生活内容向更加艺术、更生动的题材发展,结合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审美的需要,将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或写意或工笔;风格由粗犷转为精美、生动或简约、华贵大方。丰富作品规格,在原有小幅作品基础上向更大型具有恢宏气势的作品发展。 4、运用形式美学原则创新鱼皮画艺术的发展水平:组织师生到校外企业或农民中做设计思维指导,充分利用鱼皮天然肌理而形成的自然美的独特风格,运用高职艺术设计系统的教学展示将平面形式美规律及色彩学的原理去追求画面的生动效果,抽象画与具象画两大风格,或运用明度对比强化肌理效果古朴粗犷意境深沉幽远或运用素雅的色彩突出画面雕塑之感,或者强化色彩对比色彩斑澜运用装饰效果,提高地方“鱼皮艺术”的美学水平及作品层次。 五、“鱼皮艺术”产业对接的思考与启示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始终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需求为宗旨,以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发掘、传承与创新为己任,开放教学思路,主动与行业、产业流程建立通道,参与地方“鱼皮艺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互动。使其不仅具有原始稚拙的风貌,也应当具有更高的艺术品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将鱼皮加工技艺视为商业机密,不愿轻易传授也不充许拍照留存,这种现象阻碍了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内容的进程。另外笔者十分担忧“鱼皮艺术”产业群在盲目的追求利润的同时出现的不负责的粗制烂造,是否将会将“鱼皮艺术”如昙花一现最终走向绝境。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的紧密对接是关键,这还需要政府加大牵线搭桥的力度,搭建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中国现代广告艺术设计与传统美学观的研究 本文从中国现代广告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辩证关系入手,在介绍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基础上理解现代广告设计中传统美学观的理念,接着论述了传统美学观以及色彩观在现代广告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使中国广告设计既不失国际水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不同时期的中国传统美学都在不断的发展中,中国传统美学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广告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广告艺术设计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中国现代广告设计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对于新一代广告设计师们认识传统元素与现代广告设计的关系,并能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特点与风格 工艺美术相对来说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潜藏于传统工艺美术品具有众多的特征,其实是一种经济形态,它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传统工艺美术品是是根据当时文化背景和民族风俗来创造的,其记录民俗生活,表达民俗观念,与人们的生活和民族历史和综合体民俗文化息息相关,强化了民俗事项的情境气氛,是一种广泛而积极的文化态势,其体现是一种追求幸福生活、辟邪、表达情感、美化环境的精神性和审美性特征,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保持价值。 2.中国传统美学观理念 广告具有传达信息和宣传的作用,其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其目的就是能够使人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所宣传的事物、为了使广告中构图概括集中,构思超越现实,形象简练夸张,最终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的目的,我们开始进行广告设计,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随着不断的发展,现代广告设计能够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能够使人们能够进行丰富多彩的联想,这些都是依靠传统美学的理念来发展而来的。例如美的的广告坚持的三个原则即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实际上这些都是依靠传统美学中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即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 3.中国传统美学观在现代广告要素处理上的运用 广告在我国是一门刚刚兴起的行业,但是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周易》里所述殷周时代有个叫格伯的人售马给棚先,交易以铭文形式铭刻于青铜器上就是最早的广告形式,此后广告以各种形式不断发展。现代广告已经成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活动,现代广告定义为一种以市场调查为先导,运用系统论、信息论等知识进行创意构思,同时应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为企业产品塑造良好的形象,最终用来指导消费者消费,建立消费模式并促进企业以及社会不断发展的文化现象。如今商业广告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显得更加重要,此时的广告的设计与编排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始终保留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 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内在的延续,即形式上的容纳与推动。中国现代广告设计主要是借鉴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外来文化的经验和艺术手法,在坚持传统美学的基础上使其艺术性得到进一步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本国特色,尊重我国民族艺术的独特性,抓住外来文化影响的积极方面,使现代广告设计体现我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和审美心理,展现中国民族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反映现实的时代特征,形成深层文化结构。 4.中国传统美学的色彩观对现代广告色彩处理中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观念可以说是“意足不求颜色似”,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即传统美学中对色彩具有主观想象的特点,该想象来源于生活和当时的文化背景,如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和发挥想象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色彩给人感受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是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运用色彩的象征性。“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国古代诗人应用色彩象征的手法就可以使我们传承下来,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中。 现代广告艺术设计中的绘画艺术中,色彩是研究广告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设计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前提,装饰色彩在现代广告的画面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现代广告设计起着决定性的效果。在现代广告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的美学观为现代广告设计者给予了很多的启示,例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以少用多”的精炼、“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我们要注重平衡、主调、节律、分割、强调、渐层等来提高视觉效果,运用强弱、疏密、反正、大小等形式的巧妙配合表现为色彩的重复、交替和渐变,以色彩关系为基础表达出色彩的美感,使人在视觉上有活力、跳跃的色彩效果,减少视觉疲劳,从心理上产生庄严的、优美的、悲壮的心理感受,激发人们的感情产生共鸣。 5.结语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设计思想,而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理念。因而中国现代广告艺术设计离不开中国传统的美学,我们要将传统美学应用于现代广告艺术中表达出神秘的东方色彩,复兴中式元素,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环境艺术设计形态语义之理论研究 [摘要]随着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人们对其所生活环境更加强调物质以外的功能,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形态语义本身抽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主观性诉求赋予了环境 艺术 设计更多的表现空间,并由此造成观赏者的心理共鸣。结合形态语义理论,运用环境艺术设计手法,进而去还原和重现设计者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关键词]形式追随功能 主观性 设计理念的再现与还原 在设计经历了形式追随功能的洗礼之后,张扬个性化基调的时代宣布到来。人,开始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需要重视的首要对象,主观性色彩越发凸显时代特征。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变得愈发困难,市场已经从产量的竞争让位给了想象力的竞争,说服力不仅只在于功能的本身,更在于物品亦或是场所给消费者带来的某种概念上的认同,标识由此上位于身份、地位、品味的代名词。环境艺术设计越发的融入了设计者的主观性意念和独创性新奇。 形态语义本身是一系列的感知和认知符号的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形态语义实际上也就是对一系列感知和认知符号进行编码,综合色彩、造型、材质、加上空间、时间等感知因素,进而向观赏者传递特定信息。 一、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功能的追求 环境艺术设计独特意义在于对非物质功能的追求。人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追求更高的品味成为了必然。于是,墨子说:“食必长饱,然后求美;衣必长暖,然后求丽;居必长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 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摆脱功能唯一的局限性,根据人们的爱好而而追求更多的品质。随着人类文化与社会生产力的相应演进,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逐渐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应当摆脱原有单一的由消费者被动接受的模式,满足人们跟多的精神功能与社会功能的要求,它要承载更多的内容,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形态语义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点。 人们更乐于由设计者为他们提供一种被赋予了主观性内涵的设计成果。环境艺术设计要求人们在对其进行感知和认知的时候,能够解读并参与到其中的理念。 二、形态语义的主观性诉求 环境艺术设计通常透过设计成果的形态在我们生活周围传递着某种语境。形态不单单让我们辨明事物的本质和功能,更能传达设计者本人所要诉说的文化内涵。 形态语义所要表达的内涵给人的第一印象最为强烈和深刻,它能突破文字与文化的局限性,传达被人类所共知的信息。形态本身就是信息传达的媒介,蕴含了设计者对世界或事物的认知、经验;加上文化的积淀,情绪的变化,使设计带有更多的偶然性和联想性,是建立在设计者本人对环境的了解和认知上的。设计者赋予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因素一旦为受众解读后,受众可以凭借自己认知的经验辨明眼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成果,进而激发主动意识将其与同类事物进行比较。 形态除了让受众去了解辨明一个物体以外,还能引导受众联想并探索形态元素或因素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或明或暗的情感世界。聪明的设计者不会客观的对这一领域进行限定,它会留给人们大量的思维空间去自我联想、自我创造、自我修饰。这比突兀的直白更加有效。“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是基于人们以前对该事物的认知和经验各不一样。设计者的思想在人们的大脑中能够部分的被还原,此时设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形态语义并没有用明确的文字去告诉人们这到底包含了什么样的内涵,它只是象征的、含蓄的、模糊的揭示了某些普遍的意义。 三、理念的再现与还原 环境 艺术 设计在创造赏心悦目的形态的同时,设计者创造的形态表情应该与人们的心理产生某种知觉上的共鸣,在高出人们理解能力的时候,应该接受人们心理的预期值。不能让使人们见到设计形态时,设计者所表达的与人们所理解的落差太大,这样的设计往往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环境艺术设计形态是以人的感受方式将设计的内在功能体现在人们感知体系中的。形态不能也不可能脱离于功能而独立于形式变化之外的。它不单单是功能被动的外在表现,更是积极地引导人们有知觉的去主动体验和把握形态本身的内在性能。设计者有意识的强调形态的形式因素和表现力,并与人们的知觉印象相吻合,已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设计者所力图表现的情感和诉求隐喻在形态的某些元素之中,并在观众解读还原的过程中能够再现或者部分还原设计者的初中和理念。不同的受众的自己的思维还原过程中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做出不同的判断与理解,故而其结果必然会有所不同。 四、小结 设计者把自己要表达的主观情感和理念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形态语义表现出来,人们通过形态语义表现元素还原设计者的理念并且参杂适当的联想和自我塑造,在得到功能上的满足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其职业要素、企业要素的融入一直是“软肋”。以地方院校的非重点专业建设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组织不能简单套用国家示范院校的高标准而盲目执行。以综合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参与设计全过程为依托,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改革,在场地、项目、师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及由此而产生的有关实践课程体系重构,更具推广性与借鉴性,更适于地方高职院校非重点建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是“三段式”安排: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笔者所在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群(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装潢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专业)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三个课程群的模块。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包括专业认知与体验、艺术写生考察、环艺设计工作室、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等环节。作为主要实践环节的工作室,贯穿三个学期(第三—五学期),二个年级(大二、大三)。在全面推行工作室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工作室的教学组织形式(全班必修、部分选修、可跨专业选修),考核评价体系,师资的配置不足(十几个工作室同时开设,师资、场地就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等。以江浙两省高职院校来说,较为成功的艺术设计工作室运行模式有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但毕竟占少数,推广性和实效性还有待验证。反观其他众多的高职院校,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地方性院校,运行工作室模式教学碰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师资,有实践工程经验的教师缺乏;其次是受众的学生群体面,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小班化教学组织,一般不超过20名学生;第三是工作室实践教学项目缺乏与企业的直接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与企业真实设计过程缺乏对接[1]。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核心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住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也是确保学生应知、应会,立足社会现实的根本。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特别是学校非重点建设的专业,往往由1~2位专业教师负责核心课程的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对课程的能力目标、项目选题、实施要求、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缺乏有效的规范要求,实施过程松散、片面。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在课程改革中的探索性还不够。对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核心课程并没有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作为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的“第三模块”,目前的专业实践课教学,对前一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没有进行有效、及时的综合、提升,对后一阶段的定岗实习、毕业设计也缺少有效的指引、过渡。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的内涵 运行工作室模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技能训练也通过这个特定的教学平台得以提升。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综合实训,是以岗位群典型综合性技术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而进行的项目教学,是在学生完成单项、单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集中训练的方式,以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是以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课程开发[2]。与工作室模式比较而言,综合实训课程更适用于全体学生,更有利于知识整合和技能综合,更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秉承“开放场地、开放项目、开放实施、开放教学、开放考核”的原则,基于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的工作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如室内设计方向,针对中小型装饰工程公司家装设计师岗位,完成“别墅装饰工程项目”( 括庭院设计)的设计及施工参与的综合实训项目。教师针对企业或职业技术领域的典型设计工作,提炼出具有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实践[3]。其目的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的完整训练,以拓宽同一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促成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初步养成,从而缩短学生到企业设计单位工作的适应期。 (一) 以实际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构建实训课程 课程主要针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设计开发开放式综合实训课程。如室内方向对应具体的需求岗位包括: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后期表现、概预算等。基于实际工作岗位细分的思路进行课程开发设计,以实际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构建课程,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着重培养学生完成一个典型住宅设计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如设计方案初步设计与决策能力、客户的沟通能力、设计图纸绘制能力、施工文件的编制能力、施工的参与及管理能力。除常规的专业能力外,学生也能获取一定的社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协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就业岗位目标,有效缩短适应期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首先面临室内和室外的择业,细分又对应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后期表现、概预算等工作岗位。通过开放式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学生在参与真实的设计过程中,了解了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和发展前景,近可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提供直接的感知,远可为学生职业生涯作引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较明确的岗位认知与规划。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实施 以“联排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设计”这一典型项目实施的过程为例,说明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总体能力目标 在住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效果图制作、材料与构造、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联排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设计”项目的综合实践,其目的是通过校内责任教师与校外设计公司设计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的设计,使学生在典型项目设计的完整工作过程中获得技能训练。这种在依次完成单项能力基础上的集中实训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更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实习、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二)实训项目选题 联排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设计项目,建筑面积基本选择在200~300 m2之间。通常具有客厅、主卧室、次卧室、书房、娱乐室、客卫、主卫、厨房、地下室、庭院、屋顶阳台等典型空间。 (三)项目实训任务分解 实训任务分解的子项目内容如表1所示。 (四) 过程实施要领与规范 项目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情境、教学组织过程、作业及考核安排等内容见表2。 四、以强化综合实践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从工作室到综合实训,艺术设计专业的责任教师一直在尝试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基本确立了以学校为主导,设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突破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训的诸多不足。 首先是场地,实训场地不是仅放几台电脑、陈设一些材料的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如测绘、平面方案、施工图绘制等),都可以由责任教师和设计公司协商,在施工现场由设计师指导。跟踪参与一个具体、完整的设计,对接有实力的装饰公司,比挂有多少铭牌的“人情”实训基地更有效。 其次是实训项目,改变主要依靠任课教师个人工程项目进行实训的现状(往往还缺乏典型性,与学期授课进度不同步),通过联动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紧密结合设计企业,整个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与装饰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尽可能同步(整个综合实训总课时为76课时,贯穿一个学期)。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熟悉材料和了解基本的施工工艺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难点。在综合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材料与构造课程的学习,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材料市场,抄绘施工图,而综合实训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由单一材料认知到综合应用。在施工现场的阶段性同步跟踪中(实训过程中就核心技能点可多次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由公司施工图设计师现场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构造方法,重点不是创新,而是理解程度。阶段性教学或最终项目作品答辩,引入一线设计师进行指导、评价,校内责任教师 与设计公司设计师共同指导、评定,有效提升学生实训作业的质量。作为学校课程教师与公司项目设计师,对学生实训作业评价的侧重点肯定是有差异的,这是综合实训教学活动与实际设计的差距,也是学校教学质量与用人单位期望之间的差距。在课程的阶段评价及最终评定中,更多地引入、尊重公司设计师即用人单位岗位的评价标准。 最后是强化专业师资。高职校内责任教师的普遍软肋是:年轻的硕士生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程实践项目参与太少,这可以在整个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改善。只有参与具体的设计项目和具体的施工过程,教师才能与设计企业的设计师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技能。当教师和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优秀毕业生一起投入精力,把综合实训项目做得扎实、有序时,诸多看似困难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瓶颈”问题,包括实训场地、项目、师资、教学质量评价等,自然迎刃而解。 通过综合实训的项目运行,从专业教师到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无论是意识观念,还是实践效果,自下而上都达成了一致,艺术设计专业群形成了浓厚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氛围。在学校新一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正式把综合实训作为一门核心实践课程,纳入了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两个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训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形成了能力串联、递进的关系,这是一种基于职业能力综合性递进式培养的体系构建。综合实训的前修课程为设计制图、设计速写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室内设计初步、住宅空间设计、电脑效果图、材料与构造、公共空间设计、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而后续课程是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成室内、室外两个方向,以选修课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等。相对而言,设计制图、住宅空间设计、电脑效果图、室内设计初步、材料与构造、工程预算等课程更多侧重于单项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等活动以校内课程责任教师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较封闭。综合实训课程,强调基于完整工作过程(即设计过程)的教学组织,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施工进度吻合,既对前修各课程的单项能力有了提升、综合,又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加深学生对设计方向各具体岗位的认知,提升职业技能。 五、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这是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整个实训的实施过程,不是学科、课程体系的完整,而是设计过程的完整性构建,即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测、与客户业主洽谈沟通、方案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效果图制作、工程预算、设计实施与跟踪等一般工作程序的训练,其关注的重点是保证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经验、知识、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责任教师或是主导者,或是企业设计师的教学协助人。在项目实施中,教师必须进行二次教学设计,既要尊重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及教学管理机制,又要考虑设计公司的工作环境及设计过程。这种融入企业生产要素,强化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带有普遍的意义,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可行化选择。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网页艺术设计研究 摘要: 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设计和建设网页成为了一种吸引网民的手段。人们对网页的美观度有了一定的要求,网页艺术设计教育就应运而生。一个完美的网站应该是基于设计者较高的审美能力。本文对网站艺术设计的内容、风格和布局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审美角度;网页艺术设计;研究 0引言 近几年,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网页设计更加艺术化,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网站的发展状况不好,网页的艺术设计就更加重要。而网页艺术设计和内容的统一,是一个难题。想要做出优秀的艺术网页作品,设计者就必须有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本文对审美视角下的网页艺术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1网页艺术设计的原则 网页艺术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艺术和技术的统一。在网页中要重点体现两者的统一。为了把握这重点,设计者必须紧紧跟随以下三点原则: 1.1明确的主题 网页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网页的主题和内容传达给网民。网页要通过视觉、听觉效果来与网民进行信息交流,利用网民的心理规律使页面的内容更加容易被网民接受和吸收。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只能掌握少数信息,[1]过多的信息、太过分立的信息都是容易被人忘记的。因此,用鲜明的主题以集中体现网页的内容,是网页设计最根本的要求。1.2统一的风格网页的版面设计和杂志、书籍的封面设计是类似的,并没有很大的区别。网页的风格决定该网页的内容、网页的布局和网页的色彩运用。具有个人特色和风格的网页设计,会给予网民不一样的视觉体验,除表达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信息之外,还可以使人产生感官上的美的享受。但是一个网页页面上不可以有多种风格,这会使网民在视觉上接收到繁杂的信息,无法把握真正的重点信息,从而无法达到网页页面设计者的初始目的。一个页面上最好是不超过三种原色,同时这几种颜色的位置安排、占有的版面都需要设计者考虑。 1.3色彩的丰富 颜色在网页的整体布局上处于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色调统一可以使网民感到舒服。但是统一的颜色又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页面单一,导致部分网民容易感到疲乏无味,以致没看完页面的内容就选择关闭页面。同时,页面设计者可以恰当地运用颜色对页面内容的布局进行创新,利用网民的感官感受,来安排页面上的颜色,突出重点,使网民一下就抓住重点,以达到页面艺术设计的最初目的:以网民的主观感受为优先,在他们充分体会到美好、形象的视觉、听觉享受之后,可以接受页面的艺术设计,达到最初想要宣传的效果。 2网页艺术设计的注意事项 网页的艺术设计和其他的媒体排版既有相同之处,都是在传播美的同时,宣传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但它们又有许多的不同。 2.1网页设计尺寸 印刷品都有规定的排版和尺寸。但是在网页设计上,尺寸和排版都是可以人为地设定,以追求统一、和谐,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但是这个也给网页设计者带来不小的负担,需要设计者精心调整和把握尺寸。[2]同时网页设计的组织结构也需要设计者格外注意。组织结构要按照该网页设计的风格、排版和文字位置进行调整。 2.2网页设计文字排版 一个网页除了图片和色彩,还有直观的文字解说才算是一个完整的页面。文字可以直接传达想要表达的宣传内容,给网民带来直接的视觉体验。文字除了传达主题,还有渲染气氛和烘托心情的作用。文字的魅力是巨大的。因此,文字的排版就要遵循上文提及的三点要求,即主题明确、风格统一、色彩丰富。文字是排版的重点,文字除了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文字的排版、大小、颜色等都可以影响一个网页页面的整体效果。例如,国家时事类的网页就应该运用正式庄重的语言文字;休闲旅游类的网页就应该走轻松活泼的文字风格;平时一些和百姓息息相关的资讯、贴士,最好就运用百姓的日常用语。此外,文字排版要注意文字中穿插的图片,文字要与图片形成好的整体效果。 2.3网页设计图片编排 作为视觉感官动物,人们对于图片和文字的敏感度都是差不多的。其实网页上的图片并不需要很高的辨析度,因为在网页上的图片有清晰度的设定,过高的清晰度会因为显示页面的大小而大打折扣。另外就是页面图片的使用和运输,会受制于宽带速度。文件越小,网上传送速度就越快。[3]在图片选择和优化程度上,除了考虑网络页面整体的效果,还需要考虑图片的排版整齐,和页面风格统一。最好是图片的使用要符合风格和文字的内容。图片在辅助文字表达文章主题思想的同时,突出重点。 2.4网页设计艺术修养提高 其实一切网页设计都源于页面设计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页面设计者应该在运用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然后在仔细观察生活的同时,达到可以融会贯通的高等境界。毕竟在浩如星海的网页中,最缺少的就是个人风格和特色。设计者根据网页内容,将自己的创意和风格运用到文字的编辑、图片的排版和整体的页面设计中。这些都离不开网页页面设计者自己的个人主观能力和感受。 3结语 在网络的普及下,网页上的信息传播越来越高效,所以对网页艺术设计的学习就变得更加重要,网页设计者在把握网络页面艺术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后,再在网页页面艺术设计的注意事项上下功夫。除此之外,页面艺术设计者自己的艺术修养也是极为重要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辅助以强大的技术设备支持。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CPA考试 财务成本管理 应试导读 一、全书内容结构概述 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大纲编写的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在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同时,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财务和成本管理的特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全书包括两大块(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会计),共二十二章。根据《财务成本管理》的篇章结构及其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将全书的内容大致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部分,财务估价(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第三部分,长期投资(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第四部分,长期筹资(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第五部分,营运资本管理(第十五章和第六章);第六部分,成本会计(第十七章、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第七部分,管理会计(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各章具体掌握的重难点如下: 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的重难点: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模式及其优缺点;财务目标与主要财务关系人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方法;财务管理的原则;金融市场;财务分析三种方法(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的含义及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基本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和影响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比率和分析;管理用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外部融资销售百分比;内含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现金流量的预测。 第二部分,财务估价(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重难点:有效年利率与名义利率的换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b系数计算;普通股成本的估计;债务成本的估计;债券价值的估算;股票价值的估算;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参数的估计;永续增长模型和两阶段增长模型;相对价值模型。 第三部分,长期投资(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重难点: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所得税和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的计算;项目系统风险的估计方法;项目特有风险的衡量与处置的方法;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到期日价值的确定;影响期权定价模型的三种基本原理和方法;两期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和多期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参数的估计;扩张期权、时机选择期权和放弃期权等实物期权估价方法。 第四部分,长期筹资(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的重难点: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系数的计算;资本结构决策;股利理论;四种股利政策的内容;股票分割和股票股利对每股收益、股票价格的影响;普通股发行定价和股权再融资;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结合债券价值计算);融资租赁承租方和出租方分析的基本方法;认股权证筹资成本的计算;可转换债券成本的计算。 第五部分,营运资本管理(第十五章和第六章)的重难点:现金持有量的随机模型;信用政策(含现金折扣的决策分析);存货陆续供应及使用的应用(如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保险储备量决策(如延迟交货);存货储存期控制;营运资本筹资。 第六部分,成本会计(第十七章、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的重难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约当产量法);逐步结转分步法(结合成本还原);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作业成本法程序;作业成本法应用;产品盈利分析;生产分析;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 第七部分,管理会计(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的重难点: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影响利润各因素变动分析;各因素敏感系数的计算;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预算编制的六种方法,其中的弹性预算尤为重要;现金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流程和编制方法;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平衡记分卡原理及应用;长期激励模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材中的第一、二、三、四和五部分是最重要的出题内容;而第六部分与第七部分成本管理部分应作为考试的次重点。 二、2009年考试命题规律分析 近三年考试题型及分数如表1所示,《财务成本管理》考题的数量在逐年上升,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也相应变为50%和50%,其中客观题分数比重上升,主观题分数比重下降,这说明2009年本科目考试的总体难度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应更强调以书为本,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掌握基本知识、能力和技能。 由于2010年《财务成本管理》教材修订、新增内容占教材总量很大,根据以往经验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都成为当年命题的重点,当年一般要测试到。考生有效地掌握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对于更好地把握《财务成本管理》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命题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从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实务操作能力。因此,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要对注册会计师资格考情和相关要求有所熟悉,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过关的有力保障。 三、2010年教材新增与修改的内容 第一章,2010年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增加了“企业的组织形式”,修订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金融市场”等内容;第二章,修订了“比率分析法和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第三章,增加了“长期计划”,“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股权现金流量和实体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表比率变动情况下的增长率”等内容;第四章,由原来第三章和第五章的部分内容进行合并重新组建新章节;第五章,由原来的第五章部分内容剥离出,重新修订单独成章;第六章,修订了“普通股成本和债务成本的估计方法”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相关内容;第七章,删除了实体和股权现金流量部分内容,删除了经济利润的内容,并修订了原来本章的大部分内容;第八章,修订了原来第四章的部分内容并单独成章;第九章,由原来第四章和资本成本的部分内容合并修订并单独成章;第十章,由原来第五章的部分内容剥离重新修订,单独成章;第十一章,今年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加了“资本结构理论”和修订了“目标资本结构”中的大部分内容;第十二章,修订了“股票股利、股票分割和回购”相关内容;第十三章,将原来第八章股票和债券的部分内容剥离单独成章;第十四章,将原来第八章租赁等的部分内容剥离单独成章;第十五章,增加了流动资产的投资政策,修订了“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部分内容;第十六章,将原来第八章营运资本的筹资政策和短期筹资等的部分内容剥离单独成章;第十七章,教材增加了“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中的交互分配法和计划分配法;第二十章,删除了“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内容;第二十二章,由原第十六章“责任会计”相关内容和原第十七章“绩效评价及激励模式”的相关内容合并而成,增加了“投资报酬率”及“经济利润模型”等内容。 四、学习方法指导 首先,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考生们也可以根据课程辅导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侧重薄弱章节: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4章、第5章、第10章等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12章、第22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近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要考到,如第13章、第14章等;考生只有按照考试大纲与辅导教材的要求,采取“全面复习,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熟练掌握”的策略,才能为应试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成本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并巩固主要知识点,对于难度较大的章节,可适当阅读相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同时为了提高应试能力,可选取一到两本教材精讲精读或学习指南等考试辅导丛书,通过练习力争实现从“工作经验”到“考试模式”的转变,从“知识点”向“考试分数”的转换。第三遍串读,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融会贯通,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突破,只有深刻理解其要点,反复演练习题,弄懂其原理和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才是考生制胜的法宝。 再次,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巩固看书的成果,对于应试做练习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如与新教材内容相同的历年考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如历年考题的计算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在此基础将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题训练上,要总结提升,力争按套路快速答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佳的答题效果;另外,考前应做六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成本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考察要领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查综合应试能力,又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放弃书本,一味的搞题海战术。只有系统地熟悉全书的内容,弄懂教材基本原理,掌握了主要知识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最后,运算时注意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成本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要领的掌握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注意克服粗心的毛病,一定要提高计算精确度。为达到这个目的,考生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多动手计、算。只要用足工夫,通过考试便不困难。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层次推进,医疗市场更加云谲波诡,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各医院有必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财务状况,强化成本管理,及时控制并减少财务风险,以最快的速度去适应风云变幻的竞争市场。诚然,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确实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医院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加之成本管理粗放,医院财务风险时有发生,故必须强化重视。文章阐述了医院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有效策略,以飨读者。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成本管理;有效策略 在构建医院长远健康发展的体系中,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医院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成本管理粗放、松懈、不精而导致的,于是,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从成本管理入手,而成本管理的高效性也必然会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 1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效率的可行性策略 1.1通过开展成本分析,实施成本管理来控制财务风险 成本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医院财务风险的源头在于此,控制好了成本管理,财务风险便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与防范。医院要做到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特别是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重视成本(各项目的)分析,重视成本管理。重点对主要的成本项目如医疗耗材、药品成本、水电费、职工工资、培训费等做到细致入微地分析、管理与审计等。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医院要能够及时从成本控制的各方面寻找风险产生的根源,出现的环节,并且对该环节的成本管理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以便迅速找出解决的方法。例如,在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上,医院可以从人力成本、医疗耗材、科室治疗公共的没有具体到病人的一些可以控制的药品的成本入手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成本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是预算管理,各部门应与财务做好预算管理。特别是对于医院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更要关注成本预算管理,事前做好预算计划与预算计算标准,事后还要跟进项目,尽可能缩短项目花费与成本预算之间的距离,避免因预算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 1.2完善医院制度建设,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体制 除了医院成本管理者外,完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制度,建立系统规范的风险预警、防范与控制体制是摆在医院面前的棘手任务。制度是确保医院各部门、各人才发挥作用的基础性保障,通过对制度进行建设,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整体效果将得到迅速提升。首先,医院要建立针对全体医疗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各部分人员规范化、秩序化进行。一方面,管理与监督制度的设立要做到透明、公正、公开;另一方面,管理与监督制度条文设置要细化、涉及各个方面,从各个方面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效率。其次,加大监督惩戒力度。任何个人因一己私欲导致了医院重大财务风险的产生,医院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据情节严重性给予其相应的惩戒,以儆效尤,绝不姑息纵容。最后,建立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监督管理机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后,更需要建立完善系统的预警与防范机制,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不断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1.3强化对医院财会人员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 无论是成本管理抑或是健全完善的制度均需要医院财会人员的遵守,故不断强化医院财会人员培养,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再者,近年来因医院财会人员素质偏低而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持续增高,因此,有必要通对财会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来强化财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其知识与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首先,通过系列宣传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般来说,医院可通过传单发放、专题讲座、院内广播等方式来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强化财会人员的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一般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职业素质、信息技术技能等各方面内容之外,医院还应该着重强化对员工的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控制等系列内容的培训,让财会人员从内心意识到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性。最后,强化对财会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明晰自身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防范法律责任。 2强化成本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措施 2.1医院要有目的地建立系统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 科学的成本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效率,同时也对整个医院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纵观当下我国公立乃至私立医院,大部分的医院已经建立了完善而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核算体系、分析体系等),只有少部分医院处于探索之中。但是,虽然完善系统的核算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忽视了医院经营管理以及医院多元化服务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故在体系的具体运行方面,问题依然存在,这极大地制约着成本管理体系效用的发挥。因此,医院要突破传统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范畴局限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不断地完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例如,可从医院战略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多个角度构建全新的、规范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迎合时展和医院运营情况的科学化成本管理体系。 2.2优化医院成本控制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院成本管理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医院要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方式方法,尽可能降低管理与经营成本,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在以往,医院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等方法,如今,可采用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相对科学,且已经普遍应用的有成本管理法。在具体成本控制策略方面,医院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全员、全程、全面控制法。全员控制,即医院领导以及全体职工均应该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每一个岗位上的职工均应该做到“小消耗,大成效”;全程控制,医院成本控制烦琐复杂,大到整个医院的整体运营开销(职工工资、药品费、办公费、水电费、医疗风险基金费用等),小到每个科室药品的采购、发放、护理治疗等均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即只要是医院内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应纳入成本控制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第二,分级分层控制成本。医院的层级部门较多,可实施分层化的成本控制,对每一个层级部分指定成本控制标准与任务,提高层级成本控制效率。 2.3拓展成本管理领域,有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对于医院来说,无论是成本管理理念,还是成本管理方法等均应该实现优化更新。而随着理念与方法的更新,医院还需要有目的地拓展成本管理领域,即成本管理的内容。众所周知,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有很多,而当下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已经不能仅仅以传统意义上的内容为主,而是需要不断拓展新领域,不断细化成本管理领域,突破旧的管理内涵。从更加宽泛的成本管理领域着手,一方面,尽可能控制一切细小的成本管理风险,以便更加有效地切断财会风险产生的根源,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拓展成本管理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成本管理效率,降低了医院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了整个医院在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可知,医院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想提高财务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从成本管理入手十分必要和重要。当然,要做到全方位、全角度的财务风险控制,医院还必须要从风险预警和控制体制的构建以及财会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来着手。医院成本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其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风险,关系到医院整体经营和管理效果,更关系到医院的长远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医院成本管理可从健全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成本管理领域的拓展等方面来实施,以防范风险,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 作者:王亚飞 单位:西安俪人医院有限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医院财务会计成本管理论文 一、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医药行业的政策法规,旨在通过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整改和指导作用。这两项制度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对维护医院的经济效益和促进医院长期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实践过程中,新的制度还尚未完全解决传统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缺漏,医院成本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一)成本核算机制尚未完善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医院的综合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过去医院的经营成本核算管理还没有具体、统一的规范和章程,缺乏系统、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再加上医院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到位,因而导致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并不高,这也是医院迫切需要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指导、规范和探索。 (二)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加强 从目前我国众多医院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来看,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大部分医院都接受着国家财政专项补贴,医院运转经营压力不大,市场压力和竞争压力并不明显,使得众多医院对于成本管理工作这一块缺乏重视,从而导致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并不健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复杂和困难化,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很难做到对医院整体财务活动的全面把握和掌控,因而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难免出现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医院成本管理效益的下降。 (三)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存在缺失 大多数医院都更为注重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被纳入后勤管理模块的财务会计工作则很难受到院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因而从总体来看医院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并不高,这也是众多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的原因之一。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和对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认知和掌握不足,医院财务工作和成本管理工作质量并不高,在市场经济竞争压力日渐增大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势必导致医院效益低下,运营困难,因此,从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举措 做好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成本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大块,即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医院成本核算应采用“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的工作理念,双效结合发挥成本核算对医院经营效益的监管和促进作用。 (一)完善医院成本核算机制 之所以进行成本核算,就是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原始依据和数据基础,因此,医院的成本核算机制一定要健全完善。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医院需要建立起切合实际的成本核算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当充分考虑医院当前的管理现状,由成本核算人员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每个科室的成本进行核算和总结整理,根据不同的核算对象选取相应的成本核算评价指标,对每个科室的收支情况进行统一规定和细化管理,最终形成成本核算控制业绩报告,确保成本核算机制的实用性和规范性。 (二)落实医院成本管理体系 落实成本管理体系是财务会计制度下实现医院长期发展的要求和保障,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有利于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营管理,医院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为基础,并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医院成本内容进行精细测算,在创新医院成本管理结构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成本管理办法,对医院的财务会计风险进行规避,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成本管理的法制性和规范性,使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根本上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 (三)提升会计专业人员素质 医院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性是影响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保障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医院应当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提升原有财务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前提下,吸纳更多优秀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当然,财务人员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财务管理理念,加强对成本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好地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服务。 (四)推进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日渐广泛,为各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应该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研发更高效、智能、精准的财务核算软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益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更科学、准确、高效的数据信息,切实完善和优化医院管理系统。 三、结束语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尽管如此,医院仍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的优化成本管理体系,完善成本管理机制,树立成本管理人人参与的理念,让成本管理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为医院实现科学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石。 作者:金丽琴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与含义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实施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企业战略的制定,利用战略性的成本信息对战略进行挑选,企业战略一般来说是相互之间作用的总体战略、一般性质的竞争战略以及具体的竞争战略结合而成。明确企业的总体战略之后,通过三种方式开发出竞争优势,为:成本领先、产品优质以及目标集聚。根据一般性质的竞争战略的指导,制定进一步的产品开发战略、生产战略、规模扩张以及营销战略等。其次是战略的落实,在不一样的竞争战略下对成本管理进行科学的组织。以管理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出发,要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不同的战略应当与不同的管理控制系统相对应,这也是财务管理控制系统中战略成本与精湛战略相结合的必要性所在。不一样的战略选择需要不一样成本管理方法,最终企业形成特定的竞争战略下的成本管理战略。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 战略成本的管理也就是企业的战略思想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是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实施的成本管理。将战略应用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中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和企业制定的具体战略相结合、相匹配,综合分析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因素,从战略的角度对成本实施管理。战略指的是企业对全局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趋势作出的规划,是指导性的计划与策略、企业的战略确定,那么会在很长的时间之内对未来的整体格局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并引导企业获得长久竞争的胜利。 二、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问题 当前有很多企业在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使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核算,这种方式能够更为准确的将车间的间接成本合理的分配出来,核算出企业的最终的产品成本,但是同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由于重新汇总的成本数据大、工作量也非常大,与理论中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使用作业法很容易专注于该方法的效率,而忽视了价值链整体的缺陷问题。 (二)信息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与传统成本管理方式相比较,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量大幅度上升,传统的技术方法如手工处理的方式也难以实现。比如作业的成本需要以大量的成本动因作为基础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使用纯手工的方式处理繁琐的分配工作效率会非常低下。这也就导致我国的企业财务成本系统为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与战略成本管理中实际需要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战略成本管理是在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仅仅依靠财务管理人员的双手是难以实现的,同时还需要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的关注和主动参与。 (三)价值链分析过程中的问题 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式的过程只能够只其中部分价值链进行分析,而没有系统的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在对内部价值链包含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的同时,对于外部的价值链如行业价值链、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等多个方面却没有考虑完全。比如我国相当一部分国企在经营过程中重视的是如何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忽视价值链成本的外延。同时,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是对战略成本管理理念进行生搬硬套,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通过重构的方式提高价值链的竞争力,导致我国企业在实际运用战略成本实施管理期间空有其表,不能熟练地的运用,造成企业成本管理期间对价值链的分析过于片面、不全面,难以发挥出真正的效用,进而导致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幅度难以上升。 三、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化策略 (一)建立现代的成本管理理念 当前企业中还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的现象,但是整个市场中企业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发生的转变与更新。要提高成本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应对现代成立管理理念和方式发生的变化,企业应当建立系统的管理观以及企业成本的管理观、成本的系统管理观、企业成本的控制观等新型的理念。通过这几种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能够得知,当前的成本管理观念中,企业不仅要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应当重视长远的发展。成本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降低产品成本的绝对额,甚至对企业而言不一定是有利的,单纯的成本降低行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但是其忽视了整个企业的远景规划发展,没有考虑到货币与风险在市场经济中产生的时间价值。所以,企业应当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以提高成本的效率为核心,增强综合实力。 (二)利用价值链的分析工具 有效的利用战略成本的管理分析工作才能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树立新型企业经营价值观,强调企业的上游与下游各个方向的重要性,如供应商、经销商以及顾客等等。将虚拟的企业看作为多个职能组织的价值链,以多智能为核心进行企业的管理,取长补短,使产品的价值与产品的成本实现最佳的组合,这也正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内在要求,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企业应当重视分析自身价值链成本的外延,透彻全面的分析之后积极投入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客户的价值链当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控制成本动因来获取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总而言之,利用价值链的分析工具能够确定企业是否需要实施纵向整合战略,通过与产品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来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率从而增加竞争优势。 (三)健全信息化管理手段 当前世界正处于经济一体化的驱使下,高新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成本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企业、市场和政策的各项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健全企业的各项信息化手段,及时的掌握市场信息、了解企业的不足和弊端,顺应市场发展变化从而提高企业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价值最大化,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四)建立完善的成本激励与评价机制 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进而完成企业设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完整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中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可或缺。 四、结束语 战略成本的管理是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成本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对市场竞争环境下所作出的适应性变化,是当前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企业战略成本与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之间的问题与深化方式,能够帮助增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解决当前企业的财务问题,不断拓展企业的发展思路、深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手段。 作者:张江涛 单位:浙江奇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国内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一、当前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房地产企业虽有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但是对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却不够重视。财务成本管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使用的效率,若成本管理使企业成本使用效率提升至最高水平,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房地产企业并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因而放松了财务成本管理。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企业未明确有效的工作规范、目标,且成本管理体系本质也是不完善的。部分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只对部分成本管理环节给予重视,如重视设计阶段,而忽略了施工阶段,这种现状导致财务成本管理完整性不足,且很难进行系统性管理。 2.财务管理体系与成本管理体系不匹配。 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其内部管理体系却不能跟上企业扩展的脚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仍延续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较为粗放。从宏观和微观管理两方面来看,成本管理工作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规模,且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存在脱节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执行力。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仅针对自身设置,未考虑工作制度与财务管理的衔接性,因而无法在财务管理中落实各项成本执行要求,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建筑工程预结算管理效果不佳。 作为房地产企业,工程预结算是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必须确保工程预结算工作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财务成本管理不会受到影响。当前,工程预结算管理暴露出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组织建设不足,影响了工程预结算管理的执行和工作效率;第二,定额更新速度慢,计算步骤繁琐,且无法保证预结算工作准确性进,影响了工程进度;第三,工程项目管理不足,主要表现为综合管理缺失,导致工程施工与设计的交流沟通不足,难以达到统一的管理模式,因而造成预结算款升高,影响企业的资金运作;第四,工程预结算问题严谨性不足,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导致预算远超过实际成本。 二、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财务成本管理重视程度,树立财务成本管理意识。 作为房地产企业,要认识到财务成本管理对企业效益的重要影响力,从而给予财务成本管理充分的重视。企业领导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求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并树立财务成本管理意识,使该意识贯穿至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始末。企业领导要协调各财务管理部门,加快管理制度制定,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提高财务成本管理的效率。房地产企业应明确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管理的关系,使财务成本管理部门具有参与企业各项决策的权利,从而通过成本管理优化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2.加快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衔接性。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速度,及时调整内部管理,尤其要做好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以保证成本控制效果。成本管理体系建设要从制度建设做起,强化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费用审计制度建设,进而提高成本管理的规范性。房地产企业应建设分层管理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严格划分每个层次人员的工作范围,实施岗位责任制度,便于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在具体的成本管理中,首先要保证会计主体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其次要注意财务数据实时记录与收集;最后要强调会计主体财务数据与财务管理有效衔接。为保证工作流程的有效衔接,应制定会计人员的结账、报表、编制等规范。同时,要注意成本管理的科目设置与财务管理相互一致,使两者实现统一管理,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升级。 3.健全工程预结算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现代管理理念已经在我国企业中广泛推行,房地产企业也应具有现代财务成本管理的理念。现代财务成本管理理念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企业要结合会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预算管理。 3.1加快组织建设。 预算管理应实施统一领导,以强调其内部协调一致,需要企业内部部门互相合作、协调,因而其组织体系也要包括及公司各部门。企业内部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预算管理,构建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3.2加强工程预决算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工程项目经济指标预测,尤其要注意指标项目的全面性,避免发生遗漏,影响预算成本。应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估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成本,保证预估成本与实际成本无较大差异。估算出工程成本后,应与设计方案反复比对。 3.3加强预决算人员管理。 预决算人员是预结算工作的实施者,其行为直接影响预算准确性。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及学习,提高预决算人员业务能力。为避免发生弄虚作假现象,应完善奖惩制度,提升预决算人员职业素养,使预决算人员能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4明确管理流程和工作方法。 很多房地产企业的预结算管理方法较为粗放,导致管理效率不高,因而要加快管理流程和工作方法建设。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落实综合管理,并提升预决算工作执行力度。此外,应强化预决算过程的监督工作,督促预决算人员建立较强的责任感。 三、结语 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企业对财务成本管理重视不足,缺乏未将财务成本管理意识贯彻至相关部门,这种现状对企业节约财务成本是十分不利的,企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进而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房地产企业要深入了解当前财务成本管理的现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加快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企业应重视财务成本管理规划,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提高,为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证财务安全构建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 作者:张彦红 单位:青岛银盛泰亿联置业有限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实践教学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一、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设置的分析 (一)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从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看,有些院校目标定位较高,以课程整体建设和长远的发展为宗旨。如山东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以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以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循环为教学模式,以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为突破口,以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有效途径,以建立多功能的网络模拟实验室为努力方向,不断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此类教学目标不仅对学生培养提出了要求,也对教师和教学制定了方向,较为全面。有些院校定位较具体,如上海财经大学的《成本会计》课程,将其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有关成本会计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二)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的分析 1.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的总体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有多种,通过对三门课程资料的整理归类,可以把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分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和其他4类。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EXCLE训练、财务模型的验证或综合模拟实验。实验一般有电算化实验和手工实验两种方式,各院校基本都具备电算化条件,因此电算化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实训教学是具有自主性、创新性、仿真模拟度较高的校内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和沙盘模拟实训。实习则是在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让学生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实地考察或参与实际工作,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进一步掌握财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其他包括有关财务内容的课余活动,如社会调查、证券竞赛、创业大赛和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四种教学方式中,实验教学、实习的使用频率较高,很多院校使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东北农业大学的《成本会计》课程运用了所有4种形式来开展实践环节。 2.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验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对采用了实验教学形式的课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实验的具体内容细分为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发设计型实验。基础实验主要针对Excel在财务成本管理应用中的基本操作而设计;单项实验则是对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主要知识模块进行训练;综合实验将财务成本管理与会计学各板块的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分析研究,多以案例的形式体现,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项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设计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财务管理》课程中,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性实验运用较多,研究设计型实验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课程多为基础实验。 3.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训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调查,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训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课程设计和沙盘模拟两种。课程设计主要是完成大型案例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或理财能力分析,案例由教师统一安排或学生自行搜集,按照既定的指导方案和实训要求进行团队分析,该环节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沙盘模拟实训包括手工沙盘模拟和基于ERP企业管理软件的电子沙盘模拟,这种仿真实训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或沙盘实验室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4.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习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实习中学生对真实工作环境的参与程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实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参观了解实际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的认识实习,另一类是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实习。在被调查的课程中,有19门课程有实习环节。但前一种实习方式居多,只有5门课程安排学生进行工作实习,并且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 (三)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学时安排的分析 一门课程学时的安排可以反映出课程的侧重点。67门课程中有23门课程披露了其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通过对23门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存在下列问题:1.有些院校的学时安排过少,只有4学时,这必然导致实验内容不能覆盖全部知识点。2.不同院校同一知识点的学时安排差别较大,有些院校学时安排过少,使学生无法获得深入细致的训练,实践环节浮于表面形式,达不到实践效果。3.有些院校的实践环节学时挤占了理论教学时间,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理论课无法讲完,或本该深入的问题变得浅层,本该重点的问题压缩时间等问题。 (四)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条件的分析 对于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条件,我们从是否有实验室、是否有实习基地、是否有配套的实践教材以及是否有相应的指导教师这四方面来进行分析。 1.实验室条件分析。 实验室配备相较其他教学条件稍好,超过了一半的课程配备了实验室,并且很多没开设实验课程的院校逐步重视校内实验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规模有所不同,规模较大的实验室一般均含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实验室具备相应的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但也有院校的实验室规模较小,实验室规模应根据专业人数课程内容来定,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2.实习基地条件分析。 调查显示,有32门课程有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占所有精品课程的47.76%。实习基地为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不同院校实习基地情况不同,像知名院校或者财务根基较深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则实习基地数量较多,实习企业规模较大,可供选择性也较大。但总体看来校外实习很不理想,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 3.配套教材条件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实践环节配套教材是指能够引导实践环节并提出教学要求和实践步骤的实践大纲、实践指导书或者整套的实践教材。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或指导书应包括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地位、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实践内容与实践要求、考核办法及主要参考书。67门课程中,有35门课程有配套的实践教材,占52.24%。做得较好的学校如湖南商学院课程组编写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设计》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分别应用于单项实验教学和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并对教材进行了两次修订。而有较多课程的实践大纲、指导书不够完善,只简单说明了实践内容和要求。没有详细的实践指导,就无法使学生明确实践目的和注重的要点,使得学生的实践很盲目,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4.指导教师条件分析。 67门课程中有27门课程说明有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占40.30%,所占比重较小,且多为兼职,学历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教师。 (五)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考核制度的分析 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否将大大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67门课程中有24门课程披露了自己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经分析,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存在下列问题: 1.考核制度传统单一。 大多数院校通过出勤考核或报告考核,或二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至于学生的操作过程则没有具体的衡量措施。考核办法单一、不全面,学生只在乎实习报告等考核环节,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则实践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 2.无具体考评标准。 此类有具体考评标准的课程极少,大部分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缺少科学合理详细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不利于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3.实践环节分值占课程总分比重少。 由于大多数实践环节穿插在理论课程中,因此有些院校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一部分进行考核评价,实践环节占课程总分的比重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考核制度是实践环节高质量完成的保证,没有考核制度的把关,尽管实践环节设计得很完整,但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足够重视。健全的考核制度是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取得效果的保证,无论任何学科课程的开设应制定合理完备的实践考核制度。 二、改进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门课程在理论知识中存在内容的交叉重复,致使实践环节也有此现象。如东北财经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和《管理会计》课程同时存在全面预算实验和长期投资决策实验。甚至于有些院校的课程中含有会计手工模拟做账、电算化做账等财务会计实验的内容。内容的交叉重复,使得课程特色不突出,实践环节不能体现课程特点,还浪费了资源。已有很多学者提出对《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构建《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框架,解决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随着理论课程的整合,实践环节也应保留各自独有的内容,融合三门学科相通的部分,整合成一个实践课程。且实践课程应独立于理论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教材等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料,保证课时,并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科学完善的实践课程配合日常的理论教学,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综合应用能力。 (二)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根据上述分析,大多数院校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形式较单一。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实践环节的训练应循序渐进,应包括强化知识的操作性训练、锻炼综合能力的综合训练、实际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作业。因此,各院校应构建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的全面的教学体系,各实践环节训练目标明确、难度递进、并能很好地相互衔接。实验教学要尽可能地覆盖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实训教学要注重教学设计,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工作实习必然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就需要院校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与高校共同设计实习环节的教学内容,建立长久、稳定的实践基地,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 (三)改善实践条件,为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实践教材的编写是完善教学体系的保障,需要符合课程及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其他院校课程的实践教材,但不能盲目套用,各院校应尽可能开发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原创性实践教材,教材体系要完整,最重要的是要能及时更新。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打造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现在许多企业都通过招募实习生来选拔人才,学校可以争取与之建立稳定的实习关系,使之能接纳整班学生进行实习,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组织有关教师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培训讲座等服务、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除此之外,各高校也可借助国家政策积极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如2012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就为校企合作创造了平台,实行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方式,鼓励高校创建校外实习基地。而校外资源较匮乏院校就可以将国家政策作为契机,积极联合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四)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要求更高,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院校要加强对现有实践环节指导教师的培养,积极为其提供各种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实践环节的兼职指导教师。 (五)构建完善健全的考评机制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要将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实践过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实践态度、出勤率、实践项目选题的依据与价值、实践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实践中与同学的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实践结果的考评可以通过答辩的形式进行成绩判定。财务成本管理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财务成本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实践教学能得到各院校和教师更多的重视,并结合院校及课程的实际情况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田丽娜 张楠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1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在我国事业单位都是靠政府财政划拨的经费和财政收入作为运转的资金,无论经营如何均可做到“旱涝保收”,无竞争或低竞争的经营环境使得事业单位没有形成市场化意识,因此对经营成本不够重视,成本消耗一直高居不下,这样的经营方式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我国政府逐渐将事业单位投入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基本上告别了靠吃财政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事业单位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注重经营效益,而成本是影响经营绩效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财务成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2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的必然选择 虽然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经营性质不同,其提供的产品以非物质产品为主,但其经营过程中仍然要消耗大量的物质产品,再加上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使得成本往往过高,为了衡量事业单位的绩效,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就应当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和管理,为单位经营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理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尽量减少开支,为社会做出贡献。 2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化经营经验的不断增加,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首先,受传统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系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遵循的会计准则仍然受到收付实现制的影响,会计处理方法较为落后,很难对日益市场化的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形成有效支撑,导致成本管理基础资料准确性不高,对成本控制决策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种类繁多,因此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上很难做到统一,造成了一些成本费用归属不明,在没有标准和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往往随意性很大,给绩效评价带来难度;再次,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直接套用会计管理制度作为成本管理制度,使得实际工作中对成本的管控不到位。 2.2成本核算发挥的作用有限 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注重与经营直接相关的直接成本,如人工费等,而对于办公费用、业务招待费、设备折旧等间接成本不够重视,再加上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成本预测准确性较差,常常导致预算不足;而且对成本项目的细分不够,导致一些纸面上的预算金额往往为几个项目之和,这种做法使得在后期对成本控制时对于超支的费用只能追溯到合计金额,因此达不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使成本核算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2.3成本管理的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科学的监督考评机制是反映财务成本管理情况的手段,是提高成本管理规范化水平、提高成本控制效果的有效途径。导致当前事业单位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监督不够严格,考评不够科学,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科学,对于会计业务上存在的漏洞不能及时发现,而且缺乏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使得实际工作中对于成本管理的监督考评随意性很大,准确性不够,达不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 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策略 3.1健全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不利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因此作为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健全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事业单位在市场化的趋势下,应当改变落后的会计核算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以准确反映单位年度收支项目的实际情况;其次,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再次,做好成本管理创新工作,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突出的成本管理队伍。 3.2提高成本核算规范化水平 首先,做好成本预算工作,这是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在成本预测工作中,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收集成本预测信息,力求全面;同时应当将成本项目细化,提高成本项目的层次化,使在成本核算时每一个项目均可准确追溯到源头,此外,成本项目划分如果过于细化就会增加成本核算工作量,因此实际工作中应当统筹兼顾,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划分;其次,为保证预算前后成本项目的一致性,预算项目一经确认就不能随意追加,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追加的,必须经由单位财务部门和审计监督部门共同商议、决策并执行。 3.3健全成本管理监督考评机制 首先,单位领导应当意识到成本管理监督与考评制度对于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机构,建立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将成本管理监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再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以量化为主的考核指标,并将成本考核指标分摊到每一个部门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将成本管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的评奖评优挂钩,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成本管理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虽然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但相信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在生存和发展的驱使下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作者:章军 叶爱英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1、当前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体制 房地产企业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设立的企业制度不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偏离了预定轨道,并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阻碍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不健全却是共同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实行粗犷式的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管理制约的作用。并且对于岗位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奖惩机制不分明、不完善,不仅会影响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还会降低工作效率。 1.2预决算管理存在不足 做好工程预决算工作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责任,而当前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良好的工程预决算可以帮助企业节省资金,创新管理方式和提升管理效率。当前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定额更新换代的频率慢,很多房地产企业还采用这种传统的工程预决算方法,而这种方式对于工程资金运用的真是和可靠性不够准确,并且计算繁琐,增大了工作量,降低了管理效率。第二,缺乏管理的全面性,也就是缺乏综合管理。面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方式,但是当前设计与施工难以沟通的问题,让预结算款额变得不尽合理,更有些工作人员抽逃资金,在资金上弄虚作假,阻碍了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要想健全房地产的财务成本管理,就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同时加强考核分析。归纳一下可以说有以下两点:第一,要尝试在企业内部建立成本和投资管理中心,加强利润的管理,对于工程财务预算和工程财务决算要以季度为目标,帮助企业实现合理的资金规划,加强未完成工作的审批,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要加强审查工作,将资金控制的工作做到位,实现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第二,要充分注重企业内部的上行下效,注重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因为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实现上、下级的沟通管理。企业内要注意责任到人,出了问题不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要制定月度、季度、年度的考核目标,并在周期末进行管理总结,这样才能有效健全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2.2完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 要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就要运用到信息化管理,而科学的筹集和管理资金是现代房地产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加强对企业日常资金的收支情况予以把握,做好每日现金流的核对。另外,企业要建立电子银行和核算系统,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合理的预决算,实现资金控制,让企业运用现代化真正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 2.3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升级 第一,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财务成本管理每一个层次的人员进行授权,只有财务成本管理相关具有合理的权利,才能对成本费用的支付以及资金合同的评审进行合理飘转。第二,要对每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记录与科学的收集,使成本管理人员的结账以及报表编制工作具有统一的规范,保证成本会计的科目设置与造价会计的科目设置相一致。第三,要将全面的预算体系与核算体系进行结合,使每一个会计主体得到统一,完善成本管理核算系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提高社会和公共生活满意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是房地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从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优化对策。希望以此引起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强成本管理力度,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提高。 作者:许铸 单位:合肥市长城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财务成本管理的改革 1内涵 煤炭企业财务成本的特殊性:多方面的条件影响和制约着煤炭财务成本。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后,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逐渐形成煤。由于埋藏深度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开采煤炭资源的方式包括:矿井开采(埋藏较深)和露天开采(埋藏较浅),进而在投入成本方面产生一定的差距。通常情况下,煤炭资源埋藏越深,其开采成本就越高。在计算财务成本的时候需要对开采所需的费用进行充分的考虑,进而为企业盈利奠定基础。 2做法 2.1由追求最低成本转变为追求合理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提起成本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利润的对立面,往往将成本视为利润的敌人。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是收入与成本之差,成本与利润成“反比”,成本增加就意味着利润的减少。收入减去成本等于利润,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将利润与成本看作反比就太过于武断。因为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在收入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简单地将利润与成本看成反比。如果收入发生变化,那么就很难界定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收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其变化还直接关系到成本,可以说收入是成本的函数,收入往往因成本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理论上说,当成本趋于合理时,收入与成本之差才能达到最大,也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汉山矿从管理方案入手,通过制定定额、标准化等工作,进一步对成本消耗进行控制,从根源上杜绝了浪费。制定了目标成本管理细则,通过合理预测成本费用,分区队、分科室对材料和费用归口纳入考核,各个部门需要进行内部的清算输入与产出,单位之间需要进行初步的市场模拟交易,遵遁追求合理成本的理念,而非传统上的最低成本。 2.2由降本转变为增效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企业的目标指引着其经营管理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企业最基本的目标,因此,增加效益所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共同目标,也是衡量工作的标准。与增加效益相比,成本降低的空间比较小。对于成本来说,有一个底线,如果不能增加收入,而是一味地降低成本,通常情况下,取得的成效也有限。然而对于增效理论来说,由于没有上限的限制,如果方法合理,那么空间将会是很大的。针对当前严峻多变的经济形势,古汉山矿通过掘进和开拓计划的实施,克服生产中的种种困难,不断提高生产产量,为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使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要,提高煤炭质量,从而提高收入来达到增效的目标。 2.3由强调减法转变为加法减法并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成本管理方面,需要树立合理成本的理念,以增加效益为目标,在方法上应并用加法减法。研发方面实施加法,人才开发方面强调加法。古汉山矿几年来通过不断引入大学生专业技术新生力量,另外还制定了科技成果回收奖励机制,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生产能动性,从而在技术上增强了企业的整体营运能力。 2.4由企业内部转变为产品全价值链。对整条价值链的成本进行管理,这是实施成本管理的范围所在,一方面注重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另一方面侧重企业外部成本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品的使用成本和处理成本进行充分的考虑;为了得出整体成本,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成本,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进行考虑。古汉山矿通过严格执行焦煤集团下达的有关招投标文件,通过完善招标竞标机制,对于生产中所发生的服务费用和采购费用进行规范,真正实现质优价廉,从而节约了企业的整体成本。通过研究分析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大型材料、专项工程材料等,对煤炭前沿科技给予高度关注,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2.5由职能管理转变为战略管理。在企业内部,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是平行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甚至指导关系,财务部门不能要求其他部门执行自己的政策,进而在其他部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古汉山矿在成本管理中,改变财务部门单一的职能成本管理的属性,而是进行战略管理,从企业战略层面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将所有部门和所有活动视为整体,从长远利益出发,对成本问题进行统筹考虑,通过制定目标成本管理细则,引导各部门、各员工树立成本意识,自觉展开成本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成本的主体是全体职员,同时大家又是成本管理的推行者;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需要转变自身的服务职能,为其他部门提供咨询、指导与帮助。 2.6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是企业开展成本管理活动中需要遵循的原则,通过对比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注重“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也就是通过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使用价值,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通过推广合理化建议,费用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引进新的设备虽然开支增加,但设备维修费用会节省,同时提高了设备的效率,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7推行成本责任制度。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部门,成本控制是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它最大限度地压缩非生产支出,层层分解各项成本指标,然后落实到每个部门、各道工序以及人头、岗位上,进一步将压力传递到位,在企业内部建立“没有不承包成本指标的单位和个人,也没有不被分解的成本指标”的责任网络,进而在成本管理中实现科学化、目标化、规范化。 2.8找准成本控制的切入点。首先,成本管理要从源头抓起。从项目立项开始,技术引进、资金筹集、成本构成、利润形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技术设计部门应当把设计成本看作同技术设计一样重要,同时由过去单纯的技术设计逐渐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成本设计。其次,从成本中比重较大项目抓起。煤炭生产成本包括工资、电费、材料费、折旧费、福利费等,其中工资及材料费占成本的比重较大,从管理效能看,抓住工资和材料成本,应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 3实施效果 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交流、考核,逐步提高财务以及相关人员成本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把应对降本增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清晰了成本工作思路,久而久之,成本管理将融入企业血液之中,变成所有部门的习惯,所有人员的自觉行为,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将达到最佳状态。 作者:余四祥 薛秋荣 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 焦作市中站区审计局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问题及策略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常见的问题 (一)财务成本管理缺乏健全的体系 因为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发展期,主要的财务管理经验都是来自国外及自身总结,因此并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房地产的财务成本管理的主要经验都是从失败的教训中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并不是凭空想象或者硬套照搬国外。虽然国外房地产行业财务成本管理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但是因为地域性问题,国外经验并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我们只有将其先进、成功、有章可循的经验进行分析,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都是较为混乱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核算与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手段也是属于粗放式管理,会浪费极大的人力与物理,更多的规章制度与流程都是能省则省,流于形式,表面功夫做的很足,实际效果却很差。 (二)房地产企业管理层财务成本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 社会经济体制下的房地产企业都是要求高成交率、大批优质房源、高成交价格、只是注重其中某一环节管理等等,将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重心偏移的太厉害。虽然目前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实行财务成本管理,但是因为前期效果比较小,在实行不到几天就弃之不顾或者放任不管,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成本预测与决策的时候都没有切实有效的数据来佐证其决策,也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指导,无法将谨慎的决策态度运用到其中。传统的财务成本管理办法是将财务决算报告作为成本管理对象,这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产生严重的滞后性,好比是亡羊补牢一样。虽然在财务决算报告中发现一定的错误或者不足,但是往往在上一次的成本管理结果还未出台的时候,下一次的预算已经做好,这样一次一次滞后就会导致最后财务决算成为空话,无法发挥其本身为房地产企业开源节流的作用。 (三)财务成本管理方式欠佳 因为缺乏成功经验,当前很多的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办法与方式都是照搬其他企业或者在黑暗中摸索,这样的财务成本管理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当前很多的房地产企业都比较重视局部的管理,并不对整个企业的系统管理作出全面规划,不能从根本上将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也比较倾向于静态的管理与控制,不注重动态观察,对整个财务管理按照其他商品管理办法一样进行预算与核算,并不能将财务成本预算与成本核算做出有机结合,无法将阶段成本跟部分成本之间区分与结合。 二、加强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的执行者还是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激发财务员的积极性,让其主动思考。房地产行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让财务成本管理参与到竞争中去,让财务成本管理充分显现其价值与意义。在进行房地产的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物质方面的成本,还需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非物质成本,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架出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是财务人员执行的唯一标准,如果没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的体系,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如何解决,甚至部分财务人员会自发奇想的解决,应付了事。一个健全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应该从资金预算、信息化管理、合理筹资、日常管理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只有将这几个方面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才能保证整个指挥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正确化。 (二)树立系统的管理意识,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房地产行业领导班子的管理意识强弱直接决定了整个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与最终成就,在进行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具备系统的成本管理意识,从整个房地产企业角度出发,对企业进行财务成本管理。在管理过冲必须坚持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内容全面性,根据企业的不同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构建科学化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到财务成本管理中的物质成本与非物质成本,将成本内容进行扩展,从而实现财务成本管理的目标,才能保证财务成本管理发挥其真实效用,从而提成整个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来自于《财会研究》杂志。《财会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从全方位视角出发,做统筹管理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在上文中已经做出深入的剖析,那么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出发,将资金预算、信息化管理、合理筹资、日常管理这几个方面都同时进行管理,才能将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最终效果显现出来。这几个方面都是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管理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无论是其中哪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整个管理造成影响。管理者必须具备高素质,能够将系统的管理意识作为己用,才能做好统筹管理。对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进行统筹布局,不重视其中任一部分,将所有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充分布局,细致思考,有机结合,才能将财务成本管理科学化的应用到房地产企业中。 三、结束语 面对竞争力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房地产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财务成本管理意识、体系与方法,对整个房地产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控制与管理。为此,房地产企业领导班子要树立起全面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构架出完善的体系,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将财务成本管理更好地应用到房地产企业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促进其长远发展。 作者:邹宇红 单位:武汉铁路局职工住宅建设指挥部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策略 一、新时期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 医院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影响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行影响医院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在医院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医院领导者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医院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造成医院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医院财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以及职能分工等不够明确,造成医院会计监督效果难以实现,医院财务信息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混乱现象,制约了医院财务核算工作的科学、有效执行,使得医院财务核算结果不准确,不能够为医院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另外,许多医院由于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监督机制,造成医院经营管理的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审计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制约了医院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加强,医院对于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的缺失,影响到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的发挥。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制度在医院中的不完善制约了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使得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环境,造成医院忽视成本控制。 2.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 医院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没能够将医院的预算管理与控制作为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来抓。医院对预算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楚。认为对医院的经营计划做好组织安排,就是做好了医院的预算管理和控制。这种观点没有将预算管理作为医院战略发展的重要工具。医院领导者对医院预算管理与控制缺乏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严重制约了预算管理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有效作用的发挥。目前许多医院对预算管理认识不清,对如何组织和实施预算缺乏基本的认识,会影响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医院的预算管理的目标是对医院的管理、资金、成本等进行预算,并为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指导。但是,在医院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执行和预算目标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没能够真正发挥医院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机制,会造成医院预算管理的不理想,没有健全的预算控制机制,医院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影响医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最终会导致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缺乏效率,导致医院成本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3.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 医院在新形势下为了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需要一大批在财务管理方面具有高素质和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但是,目前而言,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升级,以适应医院在新时期的转型发展。中国医院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医院内部的财务成本管理意识严重不足,传统的医院体制根源制约了医院内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视。现代医院缺乏拥有专业技术扎实、经营管理知识丰富、具备创新意识和战略思维的人才,这造成了医院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和不足,医院的财务部门作为医院战略发展的支撑部门,不能够有效地为医院的经营管理的做出提供科学的、合理的财务成本分析和财务信息支撑。(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二、完善新时期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 新时期,医院为了加强自身的财务成本管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经营绩效提升,必须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只有通过科学的健全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实现医院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计划、成本分析等完整的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实用的、规范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约束和控制医院日常经常活动中的成本消耗和成本浪费的问题。提高医院内部的资源、设备、材料、药品等的使用效率。加强对医院内部资源的采购、存储、使用等环节的成本竞争。对医院股东资产以及耗材进行财务成本控制,充分的进行成本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形成完善的财务成本报告,为医院的经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不合理的开支,实现医院的财务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2.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的财务人员应该加强对医院业务流程的熟悉,通过设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保证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化。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经营目标实现。医院良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有助于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有效的内部监督是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保证。医院通过加强自身的监督机制,使得医院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得到有效的内部监督检查,确保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得到顺利的执行和贯彻实施,从而有效地发现和改进成本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医院内部监督机制能够规范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推动医院的激励与惩罚制度的实施,促进医院员工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从而达到医院成本控制的目标。 3.强化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不能完全以营利为目的,医院应该兼具公益性,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是实现。医院必须改善医院的管理模式,树立系统的全局观念,重视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医院内部各个层级的预算管理机构,促进医院预算管理实施的组织保障。另外,医院应该加强对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员工的预算管理的观念的认识,提高医院内部成员的预算管理与控制意识,推动员工参与医院预算管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的提升,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和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在医院内部得到认可和深入推广。医院为了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与控制,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医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能够客观上改善和把握医院预算执行效果。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以前预算编制的经验的总结,科学的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调研和分析预测,对医院经营活动的产出与投入进行分析,为医院的预算编制提供正确的决策,以促进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医院经营绩效的提升和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4.加强对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审计 医院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目标,必须加强医院的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树立成本意识,提高医院全体员工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另外,医院开展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配合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内部审计的开展,能够及时地发现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应对解决。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树立成本意识,积极地参与医院内部审计当中,发现医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利弊,积极地参与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实现医院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新时期,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是医院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当前医院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控制制度,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和对财务成本管理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培养医院全体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的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经营绩效的加强。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未来医院应该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减少浪费和消耗,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作者:张庆泉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东夏中心卫生院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优化 1.确立财务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地位 制度管理是现代管理最主要的特色,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确立财务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而地位的确定又是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实现。一方面,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既能够使得财务制度满足施工的发展需要,将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中的灵活性与原则性做到统一;另一方面,能够让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解决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制度缺陷问题。 2.注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注重技能培训。①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内容要实在具体,培训人员要按时到场、培训时间要落实到位,通过培训来让施工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上一个档次;②培训应该具有广泛性。应该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安排,要兼顾财务成本管理的各种知识,要让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尽量多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识,成为“多技型”、“复合型”的人才;③细化人员培训计划。施工企业应该结合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晋升计划、再教育计划、人才引进计划以及培训计划等。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既安排员工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也要邀请专家学者到单位、到岗位上对财务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④还应该为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激励和评价考核机制。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都没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而定量评估却能够大幅度提高考核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便于对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正确评价。定量评估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详细说明每个岗位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评价、岗位条件、工作职责等;第二,量化考核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廉、绩、勤、能、德”;第三,详细分解“廉、绩、勤、能、德”,将分解项目制定为相应的评价标准;第四,根据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不同的行政职务来制定相应的分值标准,即按照普通员工、一般干部、中层干部、主要领导来设定标准分值,总分为100分。对于那些评价考核长期低于60分的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应该找其谈话,要求其整改,若还是屡教不改,则应该予以待岗、淘汰,扣发绩效。这种评估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工作人员的绩效,优化配置岗位人员。 3.建立规范有效的财务成本稽核工作规范 施工企业在制定财务成本稽核工作规范时务必要参考企业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以此来达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效果。例如施工企业的采购流程可以分为12个环节,分别为: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对供应商进行考核、选择;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批与编制;签订与执行采购合同;控制采购价格;保险与运输;货款支付与核算;检验入库;考核等。在稽核采购流程时,可以重点稽核质量检验单、采购合同的签字是否有效、是否有预算、采购流程是否合规、是否按企业的正常程序来对采购价格进行确定、采购过程是否实现了职责的分离、等,具体可独立妥善保管每笔业务的报告单,以备检查。 4.实现内控与财务稽核有机结合 第一,建立财务稽核工作网络。施工企业应该设置一级总稽核岗,而各二级院系及下属部门应该设立二级稽核岗,直接受到一级总稽核岗的管理,要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来对各二级单位的业务流程控制点进行追溯检查,及时发现效益流失环节及问题,确保符合内部控制的需要。二级稽核岗应该定期向一级总稽核岗报告稽核工作,以此来保证上下级单位之间信息的传递,特别是对于性质特殊、金额较大的重大业务要写明风险点、稽核内容、存在问题、是否符合稽核规范、解决方法建议等。一旦稽核人员发现有舍近求远采购、采购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应该及时向施工企业管理层进行汇报,而总稽核岗除了定期向施工企业领导班子编制财务稽核内部控制报告外,还应该为他们提供建设性意见以供参考,这样就能够保证日常工作与稽核工作紧密相关,增强事前事中控制、加强信息流通。第二,专项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要定期安排财务稽核人员来对某个流程进行专项检查,尤其是要对销售、采购、资本支出、货币资金等重点环节加强互查、自查工作,对风险的评估要格外重视,财务稽核结果要与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奖惩挂钩。第三,设计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予以确定,找出关键控制点来设计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必要时还可以由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来帮助制定。把好项目支出关,将项目支出细化到每一个项目,在保运转、保稳定的原则下取消了以前年度部分成效不明显的项目,并将项目资金分类管理,分级审批,以确保财政资金落到实处。 5.加强合同管理,合理索赔 随着施工企业应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法越来越多,施工企业要认真做好签证,重新审核、计算工程量,但是目前来看,薄弱之处主要在合理索赔和施工合同管理。目前很多施工建设项目都采用固定价合同,而固定价合同只能增减设计变更,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合理索赔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合同管理施工合同。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都必须遵循施工合同的条款,这是最终确定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保证,也是施工双方所要遵循的经济文件、技术文件、法律文件。由于建设施工的合同内容多、合同执行期长、投资巨大。所以,施工合同中除了有造价、质量、工期、工作范围等一般条款外,还应该要涉及到专利、文物、税收、保险等内容。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务必要对每一条款内容都进行仔细斟酌、全面考虑,不然的话,就很容易造成施工企业出现巨大损失。同时,一旦签订合同之后,施工企业就必须全面履行合同,按期按质竣工,以此来赢得良好的信誉,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第二,索赔。施工企业经常都会遇到拖欠工程款、故意刁钻的业主,对于这种情况,施工企业要对与施工索赔有关的资料和依据(如双方来往函件、隐蔽记录、施工合同、设计变更、施工图纸、图纸会审、招标文件等)进行整理、收集,要有理有据地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以书面形式将施工索赔通知给业主,施工索赔的过程中,要找准索赔依据和索赔事实,同时编制出有说服力的索赔报告。索赔报告要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要婉转恰当,数据要准确无误,索赔要求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索赔要求。 6.结语 总之,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之上,做好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提升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吴娟 单位: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研究 一、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现状 (一)财务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中国的房地产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企业,行业的竞争加剧使得企业不得不压缩自己的成本进行利润最大化的选择。在这种严峻的情势下,大部分施工企业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以夺取施工的标的权,更有甚者,直接借入高利贷进行企业的夺标项目,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这些现象层出不穷的原因在于企业对财务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企业的施工项目一旦开展之后,企业的成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中国的大部分施工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进行控股,改革观念不强,自身的实力也比较薄弱,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较高,这种情况导致了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安于现状,不对内部的体制进行全方面的建设以及改革。 (二)成本管理方法错误 现下,中国的大部分施工项目存在着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每个单位内部的成本管理以及控制方法大不相同,就连项目进度的衡量方法也不一致,这暴露出了大部分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的特点,工地作业流动性的特点使得项目的财务核算方法无法采用全面的信息化的形式进行财务信息的记录。同时,旧有的薄弱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使得施工单位不能根据自己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战略的构建,而对财务成本管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工程项目耗费上,片面地追求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对成本控制仍然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不给以充分的认识。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使得相关的管理控制制度没有完全覆盖,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缺失。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 企业对于财务成本管理的考核办法落后是现下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权责机制不明确使得现下的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定的考核制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会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企业放弃了这种考核制度或者蜻蜓点水般的进行,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效果。由于施工企业的工程流动性特点,使得大部分的工程在进行材料会计处理时,并没有实现信息实时动态化的管理,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充分地调动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发展。 (四)施工材料管理不严 施工企业原材料的混乱管理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实,项目工程进行过程中,大部分材料乱堆乱砌,来源不明的情况使得企业的材料成本大大增加。现代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大规模的不同品种的原材料,供应商繁杂以及下游的多个领料点使得材料的领取十分混乱。一个项目往往涉及到大面积土地的施工,供应商的不同使得材料的堆放规则以供应商的名称进行分类堆放,使得整个项目的管理十分混乱。而施工材料的质量往往褒贬不一,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往往要进行退货处理。同时,在施工材料运送的过程中,要对原材料的包装进行密封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以及质量不过关的材料进行检查,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建议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中国的施工单位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定位在项目的完成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保障上,对于内部的管理水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许多财务问题的产生。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下,只有通过提高有关责任人的领导意识,才能全面地进行财务成本管理意识的促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起着领头羊的作用,领导应从自我出发,充分地发挥管理才能,将财务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企业中去,使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向着精细型的管理模式转变。将企业项目的施工成本目标均匀地分配到每一名员工的身上,实施员工个人的工资与工作岗位挂勾,最大化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将成本管理的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施工企业应采用新型的科学化的方式进行项目的管理,通过对市场的磨合,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以技术化的手段降低企业的成本。防止财务成本管理走形式化的过程,将其贯穿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之中,合理地进行阶段性工作的管理以及决算方面的考核,以月为单位对各个材料的动作过程进行成本核算以及盈亏分析,真正地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实处。(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二)强化成本管理办法 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最初目标是通过科学化的会计手段,对施工企业的成本以及效益进行全面的计算,并提供合理的财务信息,以保证项目按照最初目标完成。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第一前提是明确整个会计手段的目标,以建立完善的财务责任任务中心,通过对企业项目进行的全方面的成本信息的计算,以将具体的信息分解到各个施工项目阶段,完善整个财务预算体系。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力报酬进行精确的计量,以防止冒名顶替的情况发生。对于企业内部的差旅费用以及工作人员的办公费用进行全面化地管理,以高效的办事原则为核心,进行日常办公用品的控制。对于整个施工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商品质量以及工程款项进行一对一跟进,保证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责任人。定期地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促进其竞争意识的形成,以达到提高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人员管理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完善的考核机制是成本管理制度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的前提,考核制度的出现使得施工责任可以落实到每个人的人头之上,使得责任清晰,目标明确,全面地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企业的内部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用于财务信息的审计,将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全面的梳理,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以保证整个财务管理目标的落实。为了保证整个激励的有效性,施工的企业必须将内部的激励机制与员工的薪酬福利进行全面结合,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工程的过程中,应注重施工材料的管理,尽最大可能地减小因材料管理漏洞带来的损失,只有从源头上进行施工材料的控制,才能最大化地减小施工企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成本损失。然而,原材料的管理工作并不只是进行材料的手工记录这么简单,而是进行全面的材料预购,材料使用规划以及材料使用监督等多方面管理,以杜绝不怀好意的人士利用企业的漏洞进行原材料的窃取。因此,在发现材料使用不符的情况出现时,应及时地向上级进行报告,全方位地杜绝灾难的发生。例如,河南铁通工程公司通过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强化施工项目效能监察,将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使用以及质量验收等进行了文件的制定以及下发。通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办法(试行)》、《收入推进计划》和《应收帐款回款推进计划》等办法,加强对工程建设、工程成本、物资采购等经营管理重点领域把控,各项目部整体可控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项目部百元收入可控支出平均为4.3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3元,降低了44.7%,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内部的财务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全面地掌握企业内部的工作动态,通过对内部工作人员态度的提升,以提高整个单位的财务施工水平。建立全面的财务成本的目标,以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以及工作,通过合理化地进行单位内部的权责机制实现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权力以及成本的全面匹配工作,以实现施工单位的财务成本全面化的管理机制。 作者:赵向华 单位:长春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策略 一、现阶段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 近几年来,施工企业为在建筑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应用低价中标的方法,对企业资本结构造成影响,阻碍企业后续的发展。现阶段,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严重缺乏,没有认识到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施工企业认为施工规模与施工产值是最重要的,当两者达到一定目标后,就可以解决成本的问题。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不重视内部的管理改革,改革缺乏积极性,大型的国有企业最为明显,未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财务成本管理的制度较为落后。 2.成本控制的方法不科学 根据施工企业应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同的项目在成本进度和质量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不一样,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施工企业缺乏系统性的方法。在项目成本管理中,企业未能及时地收集、处理相关的信息。在考核成本工作的过程中,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成本信息准确度不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能起到作用,企业管理层不重视成本管理的工作。 3.未制定施工合同责任成本 在施工现场,容易出现下列问题:施工材料随便摆放,没有及时清点材料的数量,材料出现变质和锈蚀,对材料的使用造成影响;在进行材料领用时,需要根据工程设计定额进行材料发放,施工人员领用材料没有固定的方式,材料用完后就去领用;对施工设备缺乏管理的力度,在使用、维修以及保养设备方面未根据施工的规定进行,操作人员素质差距较大,未根据上岗的要求进行;设备经常出现人为损坏的情况,管理不到位,增加施工成本。 4.不重视资金、时间的价值 施工企业建造的工程量比较多,时间跨度较大,建造持续的时间长,施工时间和建设资金的控制尤为关键。施工企业项目财务成本通常包括材料、人员、设备等费用。施工企业有时会同时进行多个项目,项目工程方支付资金的时间存在差异,施工企业有时借助贷款提前支出部分资金,所以,施工企业需要统一管理和利用资金,对不同项目的建造成本进行统一管理,以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 二、强化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策略 1.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为施工企业提供施工指导,在进行项目施工时,需要使技术人员发挥能动性,引导技术人员对施工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技术论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依照规范、工期等,优化安排施工进度、方法等,科学地进行资源配置,制定计划以及有效利用资源的措施,确定施工的程序以及施工的顺序,保证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需要考虑到施工的协调性、连续性等问题,为施工作业制定最佳的组合方式,防止出现重复施工的问题。科学分析,合理地确定目标责任成本。在开工前,施工企业需要明确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依照目标责任成本,制定工序标准的成本,制定考核指标。 2.强化企业成员成本管理的意识 首先,施工企业应当确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部全体人员,成本控制涉及到工程人员、技术人员,但是,成本管理的主体应当包括全体人员。强化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应当包括:项目经理和上级领导签署责任书,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情况应当承担的责任。在责任明确时,也要明确责任成本。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设立项目成本管理的机构,强化成本管理的意识。项目成本管理涉及到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比较复杂,需要具备组织保证,设定相应的机构,配置专业人员负责成本管理。建立成本核算和成本监督机构,设置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制,确定各自的职责,强化成本意识。在项目部内部,每一层都承担相应的责任,签署责任书。明晰项目部成员的职责,对项目部成员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在项目部建立考核制度,工序完成后,开展商议考核,实行奖惩制度。 3.进行成本动态控制 在进行项目财务成本控制时,施工企业应当注意应用信息化系统,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控制手段,管理具体到数据的收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与此同时,在施工的整个过程展开财务成本管理,从开工到施工的环节,进行控制,并进行动态反馈,便于及时地了解成本控制的情况。 4.控制材料费用 对于施工项目而言,材料费用会占据总成本的70%左右。要想实现财务成本管理,在材料环节具有很大的管理空间。所以,必须强化材料管理,避免损耗浪费,重视成本控制。通常情况下,材料进行成本管控,必须在以下环节引起注意。第一,预算环节。在工程开工之前,需要反复地分析工程设计图纸,获得材料的需求量,制定材料申请的计划。第二是采购环节,在进行材料采购时,需要了解货源的质量,选择价格合理质量优异的材料。明确进货的批量以及批次。合理地控制材料的储备量,降低资金成本以及管理的费用。将商家的联系方式公开,增加透明度,加强监督。第三,入库验收环节。材料到达现场以后,需要验收材料的质量、数量等,进行入库登记。第四是出库发料环节。结合用料的计划,执行限额领料的制度。完善出库的台账以及审批的程序。在领用材料时,需要项目经理或者是其指定的人进行审批。 5.引进ERP系统 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材料、库存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由点到面,功能模块实现对接,并且相互牵制。采用这种管理方法,财务成本管理能够实现预测、控制、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利润。 作者:江春秋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略析民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完善 一、民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弊端 民营企业本身很少会建立强有力的财务团队去规划企业的运营方向以及决策制定,并且在盈亏平衡点的设立上不明确,导致企业在资金花费上没有节制,使得利润无法合理分配,造成员工福利与扩大再生产之间的纠葛。部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也是阻碍民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管理的部门无关。殊不知,财务成本的节俭与有效管理是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配合来完成的,财务人员在做出成本统计的时候,需要有精确的数据进行支撑,若各部门管理人员在成本上意识淡薄,会造成自身成本控制责任感不强的状况,造成企业财务成本的无端浪费。 二、民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管理上没有制定一个健全的制度,导致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策略作为参考。制度的建立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完善来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存货管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产品的积压,这些积压产品一旦过了销售季节就难以再用同等价格销售出去,并且还会造成企业的资金占用以及库房占用。积压产品实际上也是成本的一部分,企业应该正确处理这部分成本,在产品大幅度贬值之前将积压产品通过各种手段销售出去并转化为现金,作为后期的广告宣传费用、扩大再生产费用以及人工福利费用。 2.减少成本浪费 企业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浪费现象,保证成本使用的有效性。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首先需要加强信息搜集能力,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避免出现产品因销售困难产生积压造成浪费。另外,企业应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将成本浪费在源头上进行有效消除。 3.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是对企业各部门阶段性工作的评价,对于各部门节约成本能够起到有力保障。在考核体系上,应将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对制造成本的核算工作不仅要从产品本身成本方面考虑,还应将产品的制造成本、宣传成本以及责任成本等内容考虑进去。 (二)加强成本控制 民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最大弊端就是将重点放在了对成本的精简方面,而不是想办法对成本进行控制。例如,企业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应该清楚认识到,对客户的维护所要花费的费用要远远小于开发一个新的客户。因此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成本管理的重点,认识到单纯的进行成本精简是不能够为企业长期成本管理带来益处的,要想从成本控制方面加强对企业的运营推动,需要转变成本管理理念,从控制角度完善成本管理。 (三)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财务人员的选拔方面,企业需要严格进行人才筛选,避免出现任人唯亲现象。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人员在自身财务素质上也应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保障用先进的财务成本管理思想促进工作的开展。企业应定期组织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四)加强财务成本审计工作 对财务成本进行监督与核算是保障财务管理有效进行的基础。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财务报销制度上存在着很大漏洞,让企业无端产生大量费用支出。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于原始凭证的不重视。财务部门在进行账务登记的时候,一定要凭借原始凭证,不能以复印件替代,以免一些内部人员钻了制度的空子,造成资金浪费。 三、结论 民营企业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漏洞,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必须改变传统财务成本管理模式,用新思想武装自己,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有效的财务成本管理让企业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 作者:王宁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诸如经济成分多元化,各种利益关系在发生新的变化。随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心理状态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加注重现实,讲求实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人头脑中滋生,集体主义思想、无私奉献和艰苦创业精神在一部分人头脑中谈化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地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努力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抓根本,深入扎实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职工头脑,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总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二个基本点这个核心,组织职工反复学习,集中讨论,畅谈体会,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为保证学习活动扎实有效,可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文明建设等工作实际,通过举办征文、演讲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自我教育和我鉴别能力。与此同时,对下岗职工、停薪留职人员以及离退休老同志也不能放手不管,而应该采取适合其特点灵活多样的形式搞理论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学习勿要就理论学习而学习,要注意做好结合文章,把学习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让广大干部职工受到深刻教育,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其次,摸清职工思想脉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针对当前个别职工因受“”邪教组织的影响而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种种思想认识问题,要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企业深化改革,建立企业制度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如企业兼并、破产、人员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等,有的职工不能正确理解,致使在思想上出现了较多的模糊认识问题;有的对企业改制前途命运产生疑惑、担心,甚至失去信心;有的对政府、企业抱有依赖思想和下岗后等待观望、犹豫等。为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些思想问题,采取“实话实说”等形式,引导职工从身边的人和事谈起,通过本人、家庭、企业和社会变化发展的实例,使职工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大力开展形势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和有关方针、政策教育,真正把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形势,科学分析形势,调动职工支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从而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工作。第三、言传身教并举,用自己的形象启发、引导职工,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行动是无声的命令,身教重于言教,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教育,所以作为领导者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坚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成为讲学习,勤思考,做勤奋学习的表率;讲政治动真情,做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讲正气,严要求,做清正廉洁的表率;逐渐摒弃只说不干,只讲不看,摆花架子,表面文章的不良风气。同时,面对市场经济的利益诱惑,一定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在金钱面前毫不动摇,牢固树立领导 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威信,才能起到凝聚职工的核心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和导向效应,思想政治工作也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收力。要根据职工的兴趣爱好,积极创造条件,为职工兴建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如“职工之家”“阅览室”等。同时,“五一”、“七一”、“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庆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如歌舞会、球类比赛、拔河赛等,陶冶职工情操,使广大职工在文化娱乐活动中受到教育,激发职工潜能。 二、抓实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有效地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实际工作中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是注重抓实事,力戒空对空,切实把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耐心教育与人情服务结合起来,并把职工工作、生活中“热点”、“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扎扎实实地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即由实际问题引发思想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把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截然分开。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思想根源,分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彻底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所谓实际问题,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难以处理的矛盾。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维护职工权利,保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处处为职工着想,做到尊重职工,关心职工。尊重职工就是要尊重和发挥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等,充分行使职工主人翁的权利。在企业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完善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让职工知厂情、议厂情。对企业重大事项都要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职工体会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达到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关心职工不仅要做到政治上爱护,而且要做到生活上关心。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发现和培养职工中优秀积极分子,只要符合入党、入团、提干条件的,就要按规定加强培养,及时发展或任用。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扬吃苦在前,勇挑重担,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精神。经济上关心职工要从实际出发,关心职工生活,把为职工排忧解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经常深入到职工中去,与职工平等谈话、交心,倾听职工意见和呼声,愿望和要求,更要注重了解和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如职工住房、吃饭、子女上学、晋升等。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好下岗职工生活问题和再就业问题。只要是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而企业又能够做到的就应千方百计去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应向职工耐心解释,真正做到想职工所想,帮助职工所需。 总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只要注重解决职工实际问题,时刻把职工冷暖挂在心上,切实把党的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推心置腹、赤诚相见,就一定能够换同舟共济,肝胆相照。 三、抓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要结合企业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一道去做,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主体竞赛活动,为职工提供参与和奉献的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这种以参与和奉献为核心的竞赛活动对职工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可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作用,同时也可有效地抵制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形成职工与企业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利益共同体。为此,应着重围绕以下活动载体开展竞赛。 1.以增强和提高主人翁意识为主题,开展以“优质服务,方便群众”为宗旨的竞赛,锻炼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展“爱岗位,当主人,创一流,比贡献”的竞赛增强职工的风险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2.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为主题,广泛开展拜师学艺、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竞赛。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老带新”、“以师带徒”等“传帮带”活动,制定措施,严格考核,奖惩兑现,鼓励职工虚心请教,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提高业务素质。二是开发职工创造力,使竞赛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传统的技术比武竞赛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平面上的重复,处于比名次,争高低的浅层次上。有的还只能是凑凑热闹,提提精神而已。因此,应注重层次,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工作,多动脑筋,选难题搞攻关,使竞赛跃上一个新台阶,为职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开辟用武之地。 3.以挖掘职工潜能为主题,大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活动。要充分认识“点子”的功能,开展出点子竞赛,定期组织评选好“点子”,及时采纳,付诸实施,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评选、竞赛,造就一批“点子”状元。切实把出“点子”活动纳入竞赛的规范化管理,对现有原材料、机器设备、工艺技术进行深加工利用、改造和革新,提高其利用率,促进职工发挥智能。 4.以后争先创优为主题,开展评先进,树典型活动。变“号召型”为“示范型”竞赛活动,弘扬企业精神,宣传先进人物,推广典型经验,引导职工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形成一个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新风尚。通过开展竞赛活动,使职工的才能得到发挥,精神得到充实,思想受到熏陶,为使活动搞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还要树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到量化有指标,质化有目标,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物质奖励以增加工资、奖金、改善住房条件等手段,优先满足先进职工的需要,精神奖励以晋升职务、宣传表彰等形式,满足职工荣誉感、成就感等精神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浅谈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银行做好各项业务的前提和基础。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当前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银行 问题 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是银行做好各项业务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思想政治理论和方法也被不断充实,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员工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青年员工思维活跃,思想复杂化、多元化倾向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没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少数干部、职工经不起利益、金钱等的诱惑而蜕化,致使银行业监守自盗、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这都给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说明,当前我国银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确实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论文联盟 一、当前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日益淡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银行业部分领导及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日益淡化,对党的政策和理论学习严重不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与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格格不入,可有可无;部分员工贪图享受、一味崇尚金钱,拜金思想严重;个别员工只计较个人得失,置国家、集体利益于不顾。个别银行政工部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流于形式,而不讲求实际效果。 (二)思想政治工作日益边缘化,作用和地位日益减弱 思想政治工作被片面的认为是独立于银行管理及业务活动以外的工作,而忽视了其对银行管理及业务活动的促进作用。个别领导由于片面的追求 “政绩”和“指标”,无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存在,甚至将其与银行经营管理相对立;个别银行没有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机构和专岗人员,而是由银行干部兼职,由于银行干部集中精力于搞管理、抓经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三)政治思想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政工人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者,其自身的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现。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第一银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老龄化严重,银行从减轻老员工工作负担的角度考虑将其安排进政工部门,但没有考虑是否适合做政工工作;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充斥其间,银行业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政工人员的培训教育不足,甚至无从谈起;三是政工人员自身对党的理论政策学习缺乏积极性,很难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作用。这都严重影响了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四)政治思想工作形式和内容不适应形势要求,工作方法相对传统、单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方法却没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仍旧存在以诸如汇报、读文件、开会、谈话、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交流方式大都是“我讲你听”灌输式的单向传递方式,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互动性差,员工参与度低;内容老套,空洞无物,与实际工作联系差,“两张皮”现象明显,缺乏吸引力,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个别单位以物质奖惩的方式片面的代替思想政治工作。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的力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作的成效,加强组织领导是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强有力的保障。要从思想上培养和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为银行业务经营活动服务的意识,狠抓银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在职责上加强落实,各级银行党组织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纳入工作议程,建立起明晰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其次,是在行动上加强领导,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想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发挥其作用,银行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身正示范,言行一致,给广大干部职工做出表率。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复合型的政工人员队伍是银行业改进和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做好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设优秀的复合型政工人员队伍。要建立完善的政工人员培训机制,不断加强对政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政工人员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在新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坚实的马列主义、思想等理论基础,较高的精神境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还应具备心理学、行为学的相关科学知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要敏感的把握和洞悉,准确迅速的抓住问题,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是包括工作内容、要素或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工作方式。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必须是以思想政治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各部门协调配合的科学的系统工程。工作机制的完善要在原来的并基础上着手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三项具体制度:一是定期分析制度,由政工部门或与其他部门联合成立员工思想状态分析小组,定期对员工的思想状态进行分析和收集,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达到预警的目的;二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体系,严格兑现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作为单位或领导本人评价和员工季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如将晋升或培训机会与思想政治情况挂钩等,以此激励对员工对自身行为进行强化和促进,使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在激励机制下不断鞭策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解决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必须结合各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行人员、时间、资金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科学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地位,通过人本化的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从而达到企业满意的绩效要求。以人为本体现在银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要尊重人,即在银行各项业务活动中要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采纳员工合理的建议,让员工感觉自己真正是银行的一员;二是要理解人,不同员工的思想、性格本就千差万别,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换位思考,想别人之所想,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理顺冲突,化解矛盾;三是要关心人,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走进员工的心扉,在感情上与员工形成共鸣,潜移默化中让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时代环境和特点,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继承;另一方面,在选择性继承的基础上,跳出原来僵化的思维模式,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与传统经验和方法形成优势互补,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例如,现在各银行内网建设完备,无纸化办公基本实现,可以充分利用银行内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政工”,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1];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类活动,寓教于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等等。 3、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2]。如今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重要载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可以为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培养广大干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政治工作也收到应用成效。 4、 思想政治工作与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一方面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能孤立的进行,必须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为银行经营管理服务的思想和意识,围绕银行经营管理的中心,让思想政治工作既成为银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又成为银行创造物质文明的巨大推动力;另一方面,在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和过程中,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努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动作用,这样才能增强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最终实现银行业务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渗透,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结论 当前经济迅速发展,政治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这给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缺点和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持续不断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达到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效果,为银行的经营业务及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注重人文关怀研究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80后的一代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创新、爱张扬的一代,他们青春、有活力、敢爱敢恨、敢做敢当,我们应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工作上指导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人文关怀 一、人文关怀的诠释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政策制定和日常工作中,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在高校中,要根据广大同学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人文关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思想政治工作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而应成为激励人的意志、丰富人的精神需求的精神家园。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不断吸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更多的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形成具有多学科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创新体系。然而人的思想问题是无穷无尽的,当旧的问题解决了的时候,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这就需要我们将知识创新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中,永葆思想政治工作鲜活的生命力。 二、正确的认识人 “识其所长,避其所短。”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了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渐强烈。要高度重视广大同学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也要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 作为一名辅导员,则要对所负责的班级在整体上所存在的共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在发现他们缺点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要引发学生的情感,辅导员首先要有情感,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严格要求,遵守校规校纪。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辅导员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思想,有的放矢进行教育。了解学生必须客观全面、深入细致,防止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中积极因素,还要善于分析其思想中消极因素。通过细致而耐心的工作,引导其向积极方面发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既要抓住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又要因人而异,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三、理智的管理人 一位英国哲人阿若德曾经说过:“关怀可以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暖,可以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崇高”。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一个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大,易受多种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今天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少人迷失了方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在发展中求得人性化的和谐,在和谐发展中推陈出新。我们应该对学生采取热心而不是冷漠,亲近而不是疏远,宽容不计较,以人性化的服务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沟通,解除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以心服务,以情操作,以法管理”。能在服务中创造感动,并让学生在感动中受到启发,从而达到管理的最终目的。同时也让同学们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懂得“以人为本”。在集体生活中要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心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一个学校在管理上的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好坏,都体现在作为学校“产品”的学生的质量高低上。因此,学校规章制度的指导思想都应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学习为前提。作为教师则必须“敬业爱生”。敬业指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以能当教师为荣。“爱生”则指给学生以最大的关爱,以爱暖其心。只有出于真情,受教育者才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古今中外,有很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的例子。教师在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更应爱护学生的心灵,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以朋友般对待学生,更易于与学生沟通。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学校才能和谐发展。 四、科学的引导人 “科学理性,事半功倍。”这对于激发情感、引导行为具有特殊的作用。在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今天,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这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广大同学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贫困补助、德育排名、医疗保险、生活环境、就餐条件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学校各项建设,减少学生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他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社会环境支持,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广大同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加大心理咨询投入,健全心理咨询环节,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我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为:当学生们“得意忘形”时,让他们的心中有一种像失落了某种高贵东西的感伤;当他们获得成功和荣誉时,在他们沸腾的血液里注入谦虚的冷却剂。告诫学生:面对困难,叹息和抱怨只能消磨他们的意志,犹疑和退缩只能助长一个弱者惯有的惰性。要引导同学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更要引导他们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的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既来之则安之,既干之则胜之”,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人生信条和目标。从事和开展学生教育、学生工作、学生管理是需要用心、用脑、用力、用情的。你的工作、你的事业,无论你如何去做,成功和失败都永远是朋友、是战友,我们要以心爱人、以能管人、以才示人、以德服人。让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道路上,以人为本,为学生、为学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摘 要】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育手段,积极寻求改进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 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无论是在学校数量还是学生数量方面都在高等教育中站的极大的比重。普通高校学生身上的问题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一、高等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首先,生源复杂,学生心理素质整体水平低。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高考落榜生或是找地方混日子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共同点是不爱学习或是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同时由于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认为职业教育不正规,没有发展前途等,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自己及未来失去信心,从而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产生自卑、叛逆心理,而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师资队伍缺乏,手段单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咨询等其他可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并没有进入校园。然而学校设置的思想政治课程往往脱离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对学生实行灌输式的教育,学生思想新年的确立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教育中是无法获得的。另外,职业院校普遍缺乏专职从事思想政治与心理教育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现在的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空间,缺乏有效的监管,因而网络在提供娱乐、学习信息的同时,也会存在着带有暴力、迷信、色情等倾向的信息。而且网络信息的多维与快速变化的特点使得用单一的价值观判断问题变得很困难,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者的安排,东西方价值观的碰撞使得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加困难。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与改进 (1)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及个人都要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认识的提高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其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改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态度。对高职教育加强宣传,消除社会大众及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与歧视,从而为高职教育创造出轻松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加强高职院校自身的建设。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场所,培养文化与道德兼备的学生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应该从观念的转变到经费的保障,从教育形式的规范到广泛的参与都给与高度的重视,形成以教师和党员为主要力量,以行政干部和“两课”教师为主干队伍,共青团等组织为支撑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总之,社会各界通力合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2)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创新教育手段。建立专业的、高素质的政治教育工作师资队伍是开展政治教育工作的保证。同时应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育形式,积极探索新形势、新方法和新手段。首先,“两课”的地位不能削弱,“两课”是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教学方向和内容应该进行改进和创新。只是完成课堂安排及考试是起不到实质作用的,课堂应该精简,要做到“精”讲“活”授,重视学习马克思的观点与立场,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目的。将课本以外的东西引进课堂,丰富课堂内容,课堂也可以采用互动式或研讨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的兴趣。改进课堂形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可以将政治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在课堂之余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邓研会、思政会,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度和实效性。(3)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首先,建设校园文化,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政治敏感度。其次,开展社会实践,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课堂以外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最后,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开展工作,对学生党员提高更高的要求,以期起到模范作用。(4)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高职院校的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针对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建立专门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 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加及时和直接。建立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引导学生的网络公德及法规的教育,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识别意识,提高抵抗诱惑和抑制腐蚀的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系统,对网络信息内容加以监控,建立绿色的网络空间,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对黄河基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的研究 摘要:随着黄河系统水管体制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由此产生了黄河基层单位内外部形势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只抓经济,放松了对职工思想的教育与管理,造成思想政治工作滞后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工作机制,引导、激励和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治黄工作的全过程,促进治黄和谐、健康、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黄河基层职工 思想政治 创新思路 一、创新领导机制,建立大政工格局。 目前黄河基层经济运行节奏加快,单纯由政工部门抓思想工作将出现信息滞后问题。职工的很多思想问题是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管理者如不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考虑问题,将使基层单位付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因此,要适应新形势,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真正使行政部门和行政管理者也要抓好分管范围内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他们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和思想反映,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治黄经营与管理的全过程,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编辑: 。 二、创新运行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多年一直延续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一个活动,不分行业,要求全部参加,规定动作很多,自选动作少。实际上,黄河基层各单位治黄的区域位置、受教育程度、方式方法不同、制度不同、效益情况不同、改革的进度也不同,职工的思想问题就不一样,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也不一样,单纯地实行上下同调、整齐划一的运行机制,容易脱离黄河实际,难免产生形式主义。对此,建议上级部门给基层下达任务,要有所区别,多提指导性、原则性的,少提具体、规定性的,更不能以是否全面“不走样”的贯彻来考核。应注重效果,体现差别性,真正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与黄河实际的密切结合。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引导、感化功能。 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宝贵经验。但是,在新形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光靠学理论,进行思想教育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需要用物质的激励、事业的激励来解决思想问题。例如,对困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一些技术人员和贡献大的职工而言,待遇问题反映的就会强烈一些,制定新的政策、办法、提高人才待遇,真正使分配体现人才的价值和贡献。对此,新时期黄河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用理论武装人、教育人,也要用解决实际问题感动人,用物质激励人,用发展目标、待遇、事业吸引人。 四、创新方式方法,加快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黄河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吸取现代科技的新成果,跟上时代的步伐,注重发挥网络的作用,开展“网上政工”,加快信息的交流沟通。要善于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及手段,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同时,要改进方式方法,坚持健康与创新、先进性与广泛性、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一般号照与典型宣传、正面宣传与反面教育、精神塑造与文化熏陶等相结合,区别不同利益群体的思想状况,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五、创新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同样一个思想问题、同一群人,由于工作水平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不大一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对做好工作至关重要。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黄河基层党支部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班子建设,选拔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加强干部交流,实行政工干部和经济管理干部岗位轮换制。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训,组织他们学习理论业务,学习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为改革开放和治黄事业服务的本领。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卫生人事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卫生人事管理与思想政治的内在联系,分析思想政治对卫生人事管理的作用,研究提高卫生人事管理政治工作的具体方法,例如提升卫生人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卫生人事管理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知识;找准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的关键点等方法。 【关键词】 卫生机构;人事管理;思想政治工作 1前言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显,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医疗事业的稳步前进,需要正确的思想政治做为指导。正确的思想政治指导对于卫生人事管理人员具有思想指导作用。正确先进的思想政治指导可以作为卫生人事管理在岗人员的指向标。 2卫生人事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联系 卫生事业单位是国家卫生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目的是培养符合卫生事业单位需求的医务人员,可以为卫生事业的稳步前进提供人才储备[1]。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在卫生事业单位也要得到落实,这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了顺利实现卫生人事管理的运行,在管理过程中应该为每一位医务人员搭建一个平台,使得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这也是为了让医务人员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医疗行业的工作环境。在实施卫生人事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响应国家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工作理念[2]。激励员工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努力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每一位医务人员最密切联系得体现。 3思想政治对卫生人事管理作用的体现 社会环境和思想已经开始发生了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单一,于是有些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存在等不健康的思想的出现会导师制医务人员出现人情味丧失,贿赂腐败等消极情况。因此卫生人事管理得中的思想政治指导具有一个很强大的作用就是扶正医务人员的不正之风,正确的思想政治指导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这对优化我国医疗服务水平起到很好地提升作用。在卫生事业单位的招聘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招聘方式,这对医务人员来说会存在一定的压力,比如说思想上的压力,这时就需要卫生人事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指导。避免因为思想政治的歪风吹及这些对应聘存在心理压力的医务人员。正确的思想政治指导可以有效地消除医务人员之间的工作纠纷。 4提高卫生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法 4.1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在每一个工作季度之后进行思想政治演讲活动,搭建小型的演讲现场,落实通知相关人员出席,实行考勤;有奖问答活动等等。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管理,卫生人事管理也不例外,管理需要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与时俱进,确保管理方式与社会前进的步调一致。 4.2提升卫生人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卫生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走歪路。卫生人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除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还有自身的专业管理知识和经验。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对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的又一个前提就是要保证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要在正确的轨道上,避免出现腐败或者消极的思想而导致管理受到阻力。 4.3卫生人事管理人员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知识,用党的先进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地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3]。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深刻并且正确的认识,从而在卫生人事管理道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认识,卫生人事干部要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通过管理实际工作来积累厚实的学识修养,练就好卫生人事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指导内功。 4.4找准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的关键点,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是医务人员实际需要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医务更应该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而不是专注于对金钱或者报酬。正确的思想政治指导不仅医务人员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卫生事业行业的意义也不容忽视。因此,卫生人事管理人员要务必做好思想政治指导工作。 5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要想把卫生人事管理顺利有效地推行就必须要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在卫生人事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思想政治指导及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和工作的创造性,还为推动卫生事业的前进提供了思想保证。 作者:高峰 单位:荣成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厂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当前在思政工作具体发展阶段,其内在含义比较多,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对思政内容进行分析,掌握具体管理形式的要求。以下将对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厂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1.1思政工作是管理工作前提 近些年来,电厂企业基于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干预过程中,必须了解具体管理措施,及时对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管理工作内容。思政工作能强化电厂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基于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重视电厂工作人员的思政教育,要用正确的意见引导工作人员,让员工认识到思政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而提升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1.2思政工作是管理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厂实际管理过程中,控制措施对整体管理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从当前发展现状入手,掌握具体制度的节奏,发挥管理体系的最大化作用。行政管理是指导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在工厂阶段性管理过程中,不能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必须按照组织形式和干预机制的要求,发挥思政工作体系的作用。在后续管理过程中,电厂企业的外贸交易、生产形式等,都是采取统一管理的支配形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规划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能增加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在后续管理中,只有落实思政工作,才能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完成。 1.3思政工作是提升电厂凝聚力的有效措施 随着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电厂企业要想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必须从当前管理现状入手,不断提升企业凝聚力。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后续干预过程中,必须对思政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具体控制标准和形式。思政工作对企业凝聚力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不遵循现有的管理标准,必然会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1.4思政工作有助于提升电厂管理水平 电厂在发展和改革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直接制约了企业后续发展,基于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和干预性,必须做好思政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当前,需要以思政工作内容和干预形式为基准,从电厂实际管理和生产现状入手,提升电厂整体管理水平。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做好常规性管理工作,满足电厂实际管理形式的要求,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 基于企业管理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干预过程中,需要对思政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在现有控制基础上,对管理形式进行分析。以下将对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进行分析。 2.1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电厂企业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产品质量,需要从当前发展现状入手,满足制度体系控制的具体要求,提升经济效益。在建设过程中,制度体系是以人为基础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明确控制要点,对干预因素进行分析,使其适应企业人事管理的具体要求。此外,电厂管理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制度体系的类别和干预形式,将具体管理形式落实到实处,进而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顺利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 2.2严格执行纪律 在思政工作后续施工阶段,需要对电厂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分析,避免出现管理不当情况。在后续管理中,要严格执行法律要求,规范员工自身行为。例如,在电厂工作具体管理阶段,会出现迟到或者早退的情况,多是采用罚钱的形式,部分员工对其重视度比较低。基于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要求在电厂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实相关管理工作,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政教育。由于电厂工作人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认知度差距大,部分员工不遵守制度体系的要求,需要对员工进行系统的教育,严格执行具体管理制度,及时纠正错误。 2.3确定工资绩效机制 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使其了解工资制度的具体要求。但是由于原有工资形式的特殊性,部分员工出现思想保守的情况,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平均分配,激发不了职工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发挥工资的调控作用,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电厂的后续管理干预机制比较多,为了保证思政工作的有序性,需要以现有制度形式为基准,给予工作能力强的电厂工作人员正激励,进而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2.4发挥思政工作的最大化作用 基于思政工作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在后续思想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从实际工作入手,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满足制度形式的后续要求。在具体干预过程中,要发挥思想政治的导向作用,对工作形式进行分析,在已有干预形式和控制基础上,通过制度管理实现企业的科学高效运转,为制度管理营造团结、公正的环境。思政工作的内容比较多,系统有效的创新形式符合具体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当前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满足具体管理机制的要求,进而不断促进电厂企业的后续发展。 3结语 电厂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机制比较复杂,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满足制度体系的本质性要求,对具体管理目标进行分析。电厂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各项工作进行分析,确定有效的控制形式,为了避免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必须将制度体系应用到实践中,满足具体管理工作的要求,适应企业管理机制的要求。同时,思政工作的落实,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帮助人事管理部门制定更为合理的制度体系。 作者:何晓祝 单位: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纳雍发电总厂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摘要:在当前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实现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完美结合,使得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这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的一项重大问题。笔者主要对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进行总结,从中发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怎样形成两者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的积极影响力,同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不断更新,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怎样使得文化水平稳定提高,怎样将企业文化很好地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并促进企业良好发展,是今后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和怎样进行两者创新发展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产生的企业内部员工认同的文化观念,是企业内管理者所大力倡导的,受到员工认可的群体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精神文化,被企业员工所认可的精神文化,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强大动力。所以,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活动。首先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目前很多的企业只是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社会效益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整体素质水平。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向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化建设使得员工形成正确的荣辱观,严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把个人理想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企业文化还能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前进的动力,使得整体员工都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员工具有责任感。企业文化所创造的良好气氛,使得员工和企业共同生存的意识形成,深刻认识到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受到尊重,员工对企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最后是实现自我的良好调节。企业文化可以看作更高层次的管理制度,将繁杂的制度压缩形成具有强大号召力的行为准则。管理者依据这样的准则开展员工的领导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同企业目标相一致的价值准则观念。当员工违反这些准则时,即使不被领导或者同事追究,自己也会产生内疚心理,今后努力完善自己。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 企业文化可以看作经营管理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实质是传播政治思想文化,是一种政治思想理论。两种形式都在企业中存在,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一是指导思想的出发点殊途同归。比如它们都看重人的重要作用,以充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为主。二是工作内容的共同点体现在对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上。企业文化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不断熏陶让员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教育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想的过程。三是在价值取向上有一定的共同之处。都要求着重体现人的社会价值。企业文化要求充分尊重人、体谅人、理解人,从而发现员工的内在潜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为了提高员工素质,最终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培养出有道德、有理想、有追求、有素质的“四有”人才。 三、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在很多观念上都具有相同点,但是毕竟不是统一范畴的要求,本身也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不能相互代替。它们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理论范畴不同。企业文化一般看作在经济文化的范畴之中,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然而思想政治工作一般看作在政治文化的范畴中,是党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的良好传统。二是它们作用的方式不同。企业文化是为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气氛,使人的思想受到熏陶,最终体现在工作状态和行为上,成为企业今后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但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需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教育和疏导等多种方式,以生产经营为主要目的,合理处理员工中存在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确保一切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三是具体工作内容有一定的差别。企业文化建设涵盖了物质、精神、制度等多个方面,对员工思想进行“软”“硬”两种方式的引导;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引导员工思想,通过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过程达到对员工行为的指引,所以相比企业文化建设有更加突出的党性和政治性。 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差异,它们都推动着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所以要想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结合,最大程度发挥正面效应,就必须找到关键的结合点,完美衔接和联系,保证能够顺利进行各项工作。详细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对人员的规范效应。正常的文化建设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员工能够认真服从领导的各项安排和指挥,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企业文化的规范和约束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并表现出强大的力量,利用文化氛围、科学价值观和道德信仰的价值,去指导和制约员工的各种行为,严格达到各项工作的标准,完成高品质的工作任务。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思考方式就会有怎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同时这些方式决定产生怎样的结果,是否有良好的绩效水平,所以应该将有形和无形的约束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外部企业制度和内部员工的行为管理意识共同作用,使得每一个企业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管理的影响力。 二是严格执行“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地将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最终目标,从而很好处理群众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结合这两个方面时,强调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据随着时代和市场发展不断出现的新要求,科学进行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最终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 三是党政工团要共同进行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合力。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出来,党政工团大幅度提高了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企业文化是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很好地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它的作用对内对外都很重要,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指引企业前进的方向。 四是设计各种别具特点的活动实现两者的更好融合。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强化工作,这些都要以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完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避免出现思想政治工作空泛和脱离实际的情况。比如开展“文化建设”工程,更好弘扬道德文化;开展“教育感化”工程,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样企业不断同各种管理等多方面结合,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作者:王楠 单位:神华内蒙古煤焦化西来峰硝铵有限责任公司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摘要:微时代背景下,“移动式”“碎片式”的虚拟生活环境正在深刻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多元文化冲击着高校的文化生态,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和复杂,这对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带来极大挑战。针对微时代的特点,高校应当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和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微生活”,要依靠微力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活动,并通过建立多方联动的工作微路径,有效衔接微时代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 1.移动环境下的无序生活及行为。 微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移动生活的普及,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不再受时空限制,其生活方式和行为呈现出场景的流动性和选择的随意性。大学生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学习、生活就可以从教室、宿舍、食堂向商场、公交车、网络平台等区域无障碍扩散,生活和行为与移动环境关联在一起,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学生的生活和娱乐就“永远在线”。微时代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行为方式,这些活动跟随一部手机向各个场所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到各种互动中,实现了全天候的阅读、交往和娱乐,在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中不断切换自己的行为特点。可以说,微时代让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随着移动环境变成流动的、无序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移动时代让大学生进入了移动生活、移动思维,其行为特征变得更为随意和无意识。 2.碎片思维下的信息获取及传播。 微时代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场景,同时,也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思维特征,微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大多以“微内容”呈现,“永远在线”的内容也让时间支配变得更为自由和主动,因而,大学生在时间支配和管理上就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学习和生活也以碎片化的形式获取和传播。比如,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发微信,公交站候车时可以顺便淘宝购物,坐公交时可以浏览新闻和视频;时间的碎片化,也让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变得即时和跳跃,一分钟前可能在看微博,一分钟后可能就是淘宝购物,再过几分钟可能又在和同学微信互动,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社交时间和娱乐时间以碎片式的特点跳跃着进行。当然,这种碎片化的生活使大学生可以通过零碎的时间轻松完成学习、社交和娱乐等活动,实现用碎片式的时间获取信息并传播信息。同时,碎片式的时间支配带来的就是大学生的一种碎片式思维。微时代的互联网特性,让大学生的多种活动得以相互重叠与交叉,不同活动之间的时间支配界线也被打破。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让大学生在时间使用上变得随意和消磨,导致大学生出现一种“网络依赖”的病态现象。 3.虚拟生活中的社交依赖及放纵。 微时代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出“熟人社区”和“虚拟社区”高度融合的重要特点。班级、宿舍以及同乡会等传统熟人社区虽然依然是大学生重要的社交区域,但同时,微时代也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拓展到虚拟社区,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成为大学生主流的交流工具。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交往,其虚拟性、匿名性等特征消解了传统社交中的真实性、实名性,个体甚至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色、性别、身份自由地与他人交流,不同的身份角色还可以在多个虚拟社区中流动和变化。虚拟社会的这种自由性和隐匿性可以让大学生完全解开束缚,热衷于在虚拟网络平台上实现一种“虚拟的真实”,甚至让大学生对虚拟社区的社交形成一种需要和依赖。微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交”“移动社交”正在替代高校大学生传统的社交方式,他们着迷于“虚拟”与“现实”、“熟悉”与“陌生”之间的不断转换,而且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固定束缚,在不同的时空中转换,甚至模糊“虚拟与真实”“熟悉与陌生”之间的界限。微时代给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人际交往呈现出多元与单一、虚拟与真实、熟悉与陌生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特点。大学生对虚拟社区人际交往的依赖、沉溺以及放纵等特点也日渐突出,需要高校学工部门予以重视。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多元文化冲击,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待创新。 其一,微时代的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虚拟社交平台的大众化,个人获取和信息变得非常便捷,任何个人可以随时借助微博、微信、QQ等平台信息,对社会热点问题可随意选择关注、传播、点评,加之思想行为缺乏道德制约,传播的信息也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容易造成真伪难辨的信息无限制地泛滥开来。虚拟社会中多种文化混杂,对大学生而言,既可能有先进文化的影响,也可能会被腐朽、落后的文化侵蚀,这种多元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增加,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二,互联网现实与虚拟相叠加的特征,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现实与虚拟社区中的价值错位,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对现实社会不关注,责任感缺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主流价值观发生偏差,等等,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不可控化。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靠教师、讲座、实践的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今天高校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如何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引导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革工作方式,把网络社会和现实环境统一起来,帮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清醒的政治方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2.信息载体多样,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受挑战。 微博、微信、QQ群等社交平台,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的信息获取和传播,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个体不需要面对面交流,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者和传播者,这种没有限制和约束的社交让大学生乐于参与,并成为其重要的社交生活方式。网络社交平台的信息优势非常明显,如信息便捷、快速,审查渠道不严格,陌生人之间可以任意传播、评论以及“互粉”,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情感发展的需要。在虚拟的网络社区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建构者和传播者,大学生的话语意识被激发,其思维方式呈现出简单、多变和扁平,高校的育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呈现出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现象,严重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育人效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关注点更为多元,其思维焦点也更为多变和不可测,因此,高校的育人方式和渠道也要跟上微时代的互联思维,充分认识网络社交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载体,去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联网平台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时俱进。 3.虚拟世界狂欢,思想动态及行为后果难预见。 便利的互联网环境让大学生热衷于虚拟世界的狂欢。碎片化的移动阅读,让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简单、零碎和非理性,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微语言表达,呈现出情绪化、个人化、主观化和“屌丝化”的特点,传达的大都是个人情感和非理性的观点。面对不加过滤的信息海洋,大学生可能只在乎信息是不是吸引眼球,不会考虑信息所带来的后果和负面影响,在围观与起哄中成为“看热闹”的参与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大学生无意识地深度介入虚拟网络世界,一方面,造成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行为后果很难预见及可控,给教师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高校的舆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如何主导舆论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微时代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1.微内容渗透:把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学生的微生活。 “只有将‘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有机整合为同一个‘自我’,人才能成为顺应时代的健全的道德之人。”[1]高校要创新工作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融入互联网生活,借助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的诉求,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学生互动,以无声感染及渗透的方式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利用网络新媒体宣传社会正面事迹,引导大学生关注并参与讨论,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正面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主动介入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针对微时代的微生活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微生活”,透彻剖析网络热点事件的现实背景和根源,把虚拟社区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换工作角色,做大学生的忠实听众和“粉丝”,让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舆论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微方式推进:借助微力量开展思想政治微活动。 微时代需要依靠微力量,这种微力量既包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包括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本人,通过不同力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活动。这种微力量要形成强大的合力,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和任课教师要主动融入互联网生活,了解和掌握“微时代”的新手段、新文化和新媒体,将社会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主动融入教育内容,主动实践运用“微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应用,深刻认识新媒体的优势和局限,提高自己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水平。二是要有效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让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子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优秀事迹,让正面的价值导向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三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各类专题讨论,对于学生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借助微博等平台进行多角度讨论,还可以把校园文化活动搬到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服务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也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开展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改进,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融入新媒体平台。 3.微路径实施:建立多级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微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2]针对微时代的特征,高校应当变革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分析“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构建一条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首先是顶层引领,高校要及时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利用官方平台权威信息,引领热点、焦点问题的主题设置,“以生为本”来构建开放、透明、及时的育人环境。其次是多级联动,学工部门要主动建立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学校、学院、班级为平台开展多级互动,把思政工作以分层、分类、分众的方式落到实处,学工部门通过组织班级、团支部、社团等组织开通微博、微信等交流互动平台,坚持“主导与互动、自由与控制”的原则,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再次是个体融入,包括思政工作者、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与学生做朋友,和学生无代沟地谈心及思想交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环境,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解疑、释疑和指路的引导作用。高校通过建立多方联动的工作微路径,有效衔接微时代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梁海波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一、企业员工思想状况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员工一方面更加关心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和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状态。 (一)员工思想变复杂化 随着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的不断推进,员工的思想自然也产生诸多疑虑和后顾之忧,而员工的层次不同,心态也各异。部分员工对企业改革后没有给员工带来直接或长远利益的改善,也相应产生一些失落感和不平衡情绪,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稳定。 (二)员工思想趋感性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文化也不断的向企业涌入和渗透,部分员工盲从于外在的权威和教条主义,盲目、轻信、主观臆断和意气用事,愿意跟风从众,随波逐流,容易感情冲动,心浮气躁,企业员工思想感性化倾向更为凸显。 (三)员工思想显多样化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逐渐地改变着传统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个人观点和主张的自由度、开放度、便利度以及快捷性、互动性大大增强,而且可以实现无地域限制的交流沟通,使企业员工思想变得更为活跃多样化。另外,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一些与员工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在不断增多。许多社会现象也诱发员工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有些可能会引起员工的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员工则表现出一些消极倾向,主要有以下几种状态:一是矛盾心理;二是依赖心理;三是焦虑心理。 二、有的放矢,寻找和实践解决员工思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作为思想工作者,要深入一线,了解员工的所需、所求,切实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准确选好工作切入点。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理顺员工的思想和情绪,解开疑点和思想疙瘩,把解决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相结合,热情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尽力为基层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他们对企业信任,依赖,在工作中放下思想包袱,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企业发展当中。 (二)做好宣传,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 宣传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又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重要方式。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宣传具有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导向性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做好企业宣传工作,对于营造经营环境、凝聚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外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宣传公司在团结员工、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重视培训,大力增强员工素质 员工的思想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这就需要企业每—个员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不断提高思想境界,自觉在工作岗位的实践中磨练和完善自己,努力消除那些对企业科学发展不利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技能培训则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对于自己操作技能的自信心,从而可以消减由公司改革对员工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所带来的焦虑。做好政策及制度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形成常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载体。企业文化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为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原则找到了结合点,可以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脱离的现象。 (四)以人为本,切实为员工解决问题 一个企业,要做好思想工作,相互信任是基础。在工作中,要给予员工四大权利:知情权、参与权、商议权与决定权。只有这样,员工才会觉得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有参与感、归属感、荣誉感,才能体现出主人翁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才会更加努力。当然,在工作中,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外,思想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柱和发展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工作重点放在积极鼓励员工的创业力,为员工的创业力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机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推动力。员工的思想工作是千头万绪,员工的思想状况也是千差万别。了解员工心声,才能知道员工的所思所想。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坚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鼓舞人”,才能成为员工的贴心人。始终坚信疏导胜于封堵,畅通言论渠道,以全面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并自觉把解决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以此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重要内容和保障。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改制,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企业是社会的发展的经济支柱,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培育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和谐的动力源泉,建立和谐的调节机制,进而实现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企业的政治优势,并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有被弱化的趋势。“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很多企业真实地存在。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在实践中探索规律,改进方法,不断提高服务员工的能力和水平;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重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单位等方面结合在一起,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透做实,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或“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要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使思想政治工作为民造福。另外,企业要紧紧围绕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做到管人、管事、管思想“三管齐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以进一步加强员工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做好服务员工的相关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三、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的舞台就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就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招一式、一举一措、一言一行,能否在员工的思想上,情感上引起共鸣,得到员工的认可,并为员工所接受,就得看这些是否与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结合,是否切合实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为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作风、新局面,不断增强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离不开企业的思想工作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和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王翠娜 单位:唐山港兴实业总公司党群工作部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一、概述 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在思想政治工作指导下的符合自身特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不断完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企业逐步完成从制度化管理向企业文化管理的转型,为企业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每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企业文化属于一种新的管理科学与管理方法,它的实质是将以往企业管理中对物的过分重视变成对人加以重视,对职工的观念与意识加以重视。现在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认识,而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起较大作用的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的提出,经历了很长时间。1847年,马恩共同创建了共产主义同盟,这是无产阶级的首个政党,同盟章程中出现“宣传工作”的概念。刘少奇同志解释过这一概念,他指出宣传工作实际上就相当于思想工作。我国于1951年召开了首次全国性质的宣传工作会议,刘少奇同志在会上正式提出新的概念,即“思想政治工作”。所谓的思想政治工作指的是在日常政治工作当中属于思想性的那一部分,还有思想工作当中属于政治性的那一部分。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其中的一项基本内容,通常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就相当于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互换。简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指的是相应的阶级,以及政党,还有社会群众这三者之间通过相应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观点,有一定的组织、计划,以及目的的来影响其成员,从而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符合社会、阶级的需要,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我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它必然要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出发,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四项基本原则等,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有效地保障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企业文化除了要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发展规律,更要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的方向,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支持,是上述这些要求得以顺利实现的保障。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领导的实质在于执政为民,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在企业中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企业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根本上讲,企业文化建设与实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只是从总的方向上讲是这样。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由于观念、体制、方法等原因,出现脱离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也难以避免。这些偏差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以保证企业文化确实代表多数人的利益。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和可靠的队伍,相对于企业文化而言拥有机制和体制上的优势,从而为行之有效地建立企业文化提供了有形的队伍、有效的机制,使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不会完全流于自发,而是能够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把工作的落脚点定位于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氛围外,还要主动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提供动力,推动企业文化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三、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分析 1.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中职工的思想动态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对象是职工,正因为如此,在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职工的思想,重视职工的思想动态。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时刻了解职工的内心想法,从而可以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教育的作用,从而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融入至企业的各个环节。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管领导来说,其需要大力完善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考虑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和目标以及职工的思想状况,然后有效选择工作载体,积极组织企业的各类活动,进而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带头作用。 2.用科学发展观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想要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引导作用,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培育企业的文化,要充分考虑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管理企业,促进企业在科学发展观下不断提升自己。对于企业党组织来说,其要积极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要重视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发展指导方针,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紧随时展,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与时代同步,进而得以快速、有效地发展。 3.着力加强制度建设 企业各项制度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企业党组织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断引领企业及时修订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制度。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促进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力量。以人为本,建立人才资源开发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最大的资本,人才优势是最具竞争力优势的意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要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系,实现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人力资本开发的转变,真正使企业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人才聚集之地、人才创业之地。要对企业人才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岗位描述、岗位价值测评、绩效考核与管理、教育培训与开发。还应完善激励制度,包括促进全员学习和竞争成才制度,留住、吸引和鼓励核心人才的制度等。 四、结束语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有关人员应该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优势条件,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策略。 作者:潘文举 单位: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建筑段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企业基层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部门在组织领导上薄弱 很多企业认为,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日益加剧,企业的营销任务很繁重,特别是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企业以经营为中心,并逐步建立一套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是,很多企业管理部门缺乏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思想政治工作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提不到位置,列不上议程,受到冷落。长此以往,企业将陷入意识危机,精神危机,以后必定会影响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1.2方式方法存在差距 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加强和治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这对做好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然而,在新形势下,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者们未能借鉴传统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也未能够因势、因人、因地制宜地转变工作方法,新的方法也没有,总是搞一些让人反感的形式主义,费力费时,事倍功半,辛苦了大家,却达不到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效。 1.3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 一些企业政工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知识老化,素质弱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缺乏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工队伍缺乏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懂市场、懂科学、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措施 企业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并且引导职工,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自觉担负起振兴企业和发展企业的责任,一心一意为企业分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方,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很重要,重视民生,以服务职工为目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会很容易在基层中展开,职工也会很容易接受,从而以心甘情愿的心态来配合,工作也会很容易取得成功。抓住了这个方法,就等于找到了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金钥匙”,可以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文明、有序的环境。 2.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一个高层次管理理念,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手段。主要是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精。我认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方法精;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工作要认真,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针对性强,政策性强,不能疏忽;二是工作范围要精准,行程综合管理体系,覆盖到班组,岗位,员工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制度细;分级建立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使企业各部门责任明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考核严;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实施经常化和考核管理规范化。目标实;结合不同的时期指定不同的目标来开展政治工作,以企业的目标完成情况和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检验和评价企业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追求最大效益,把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增强思想工作在经济生产工作中的实际效果。认识高,标准高;围绕实现企业经济生产效益为中心,把经济效益的增长作为企业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精细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精益求精的方式,当前形势下,是一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改革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新方式。 2.2以人为本,精神物质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多方面的需要,坚持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全力构建和谐社会,而精神动力和物质动力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物质刺激的同时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物质刺激,不能实现群众的物质需要,政治思想工作便如同空洞的说教,从而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有物质刺激,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脱离实际走向邪路。管理部门应该正确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各种利害关系,关心职工的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与此同时,管理部门做到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价值教育和知识提供相结合,分清是非和耐心等待相结合,力求贴近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注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确保所讲道理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2.3满足企业职工精神理想需求,凝聚企业力量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科技和人才,一打就倒;而如果没有精神和文化,则不打自倒。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使不同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企业文化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影响因素。对一个和谐的企业而言,必须树立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明确在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让员工看到努力的方向,才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上进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得以发挥。对基层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做好企业文化的落地执行工作,真正将员工的理想、个人奋斗目标与企业宗旨、目标、信念等融为一体,使企业成为和谐美好的员工之家。 2.4强化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模范带头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力、说服力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高尚人格和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员工正是以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为依据来判断谁是党的路线政策的忠实执行者,谁是群众利益的根本代表,从而真心实意地相信谁。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应该富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怀抱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具公道正派、廉洁奉公、自省自律的作风的领导,那么它必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必然能够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开拓前进。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干部,对待功名利禄,多一点“无我”;对待事业工作,多一点“忘我”;对待自己的缺点毛病,多一些“非我”,真正地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带头模范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基层思想工作者们应该结合企业特点,联系实际,认真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找准员工的思想难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下使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作者:吴永军单位:黑龙江省襄河农场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青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研究 1加强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利益需求趋于多元化,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多样化。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保障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化解青工思想问题、保证青工生活幸福的必要措施。时代的要求。石油工业经历一次一次的重组改制,面对的是国际化的竞争,特别是上市重组后,工作标准、规范要适应国际化要求,新的企业使命,带来了青工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部分青工的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建立“大政工”格局的需要。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并优化“大政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构想,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工、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体制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青工入职时间短,工作中还处于学习和提升阶段,难免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矛盾,促进企业政策和观念的贯彻与执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2近年来加强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采油五厂按照“贴近生产、贴近生活、贴近青工”的总体工作思路,全方位开展青工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青工队伍思想稳定,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2.1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构建青工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 制定下发相关工作制度。出台了《第五采油厂青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每季度专题听取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汇报,每半年开展一次青工思想政治工作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与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指标相挂钩,进行严格考核兑现,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化和程序化。创建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图书、微博、微信等媒体的优势,开展新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厂网页开辟工作会精神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交流园地等专栏,定期及时更新,进行青工思想教育。分门别类建立了网络QQ群、微信群,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创造了更为新颖、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 2.2掌握苗头,预测动机,增强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善于察言观色,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心人。紧密围绕“做青工所需、帮青工所困”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月度青工思想调查等多种渠道,引导青工相互沟通交流,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力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个人的心坎上,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从源头上维护稳定。坚持以人为本,真情关爱青工。定期组织领导班子轮流住井住站,督促机关管理人员经常性深入现场、班组、岗位开展工作。与青工“一对一,面对面”开展谈心活动,通过谈理想、谈未来、拉家长,了解青工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多渠道为青工排忧解难,满足青工的合理需求。 2.3创新方法,以人为本,提高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为青工积极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构建舞台阵地,把“彰显个性,激扬青春”作为舞台阵地建设的核心出发点,通过搭建文化展示平台、文化互动平台、文化欣赏平台,满足青工精神需求,释放工作压力,使青工的特长在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彰显,激发了青工队伍的活力和创新力。畅通青工信访渠道充分尊重青工的参与权和发言权。积极探索建立通畅、规范的青工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构建了“厂长接待日”、现场办公会、青工代表大会等多种党员领导干部与青工群众面对面接触、心对心交流的沟通渠道,积极引导青工相互沟通交流,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关心青工个人的成长成才问题。以“锻炼队伍、涌现人才、奉献岗位”为宗旨,每年举办一次青工技术比武活动,建立了动态的多层次后备干部人才库,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注重实践锻炼,把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青工放到关键岗位、重点工程、艰苦环境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让青工“有目标、有奔头”。 3结语 在新形势下,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是很难奏效。我们应与时俱进,准确把握青工的思想特点,创新青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充分调动起青年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源头上化解青年的各种思想问题,使他们正确面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兴衰紧密的相连在一起,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作者:李亮 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这是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所讲的一句话。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纺织行业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上,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赵林中,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何可人,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徐海芳,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范立元五位领导所各自介绍开展党建工作的实践和经验体会,不仅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也再次验证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这句话在纺织企业中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成效。 “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在富润集团赵林中书记看来,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形而上的东西,是实实在在地贯穿于我们的各项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做、做不做得到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工作、文化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永远都不会过时。 记得在2013年初秋,赵林中书记来北京出差,与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刘慧兰一起在香江戴斯酒店大堂小座交流,我有幸陪同刘会长与这位睿智但低调的纺织行业优秀企业家赵林中书记一起交谈,在谈到对企业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时,赵林中书记首先讲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创效益”。这句话让我记忆尤为深刻。 围绕转型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转型。上海纺织集团公司坚持党的工作与经济工作同行,党委在强势推进集团转型发展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把党建工作落实的着力点体现在“四个必须”和“四个有为”上,把党建服务经济工作的落脚点重点体现在“围绕中心”和“融入管理”上,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上海纺织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2016年创出了营业收入实现540亿元的历史新绩。富润集团30多年坚持不懈加强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政治保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如今成为富润的优秀传统,也成为富润的品牌和软实力。际华集团股份公司创造性提出党建工作“五个体系”,建立了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的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国轻纺城市场全力构建市场党建服务标准体系,成为全国首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类党建标准化试点市场。迎阳无纺机械公司把党建工作中激发出来的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企业的发展上,将党建成效实实在在的转化为生产力。 依靠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紧密结合,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我们很多纺织企业进行了不懈探索,创出了有效的经验,实践也验证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企业的市场竞争和稳定发展中也是强有力的生产力。 作者:姜国华 单位: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公路建设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摘要:公路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公路建设项目当中,为了确保公路建设质量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保证施工秩序的稳定,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公路建设项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推进和强化。本文针对目前公路建设项目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公路项目建设的有利作用,对公路建设项目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与强化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强化策略 一、引言 公路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与其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路建设的整体效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际的公路建设项目中比较重视施工速度和施工技术,却减少了对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在另外一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形式和方法也较为落后,这就需要针对其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以此来推动公路建设项目的更好发展。 二、开展公路建设项目中思想政治工作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1.首先是公路建设项目中职工岗位类型较为复杂。公路建设项目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种类型工作人员的协调支持,才能完成整体项目,其中主要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每一种工作人员的工作特征来说,具有较大程度的差异,另外每一种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整体文化程度也不相同,比如说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化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思想觉悟程度也个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很难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内容进行完善的规划,无法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受到较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提升速度较慢。2.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较为落后。公路建设项目根据其类型的不同,建设周期和建设方式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而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也各不相同,在公路建设项目的逐渐发展下,各种高素质人才被大批量的引入,使实际工作人员中年轻人员和高素质人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虽然提高了整个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平,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所采取的工作开展方式仍没由发生改变,不能适应目前职工的主要特点,在目前职工接收能力和学习能力发生较大程度改变的情况下,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口头教育或者讲座的形式开展,而没有借助任何信息化产品来进行,比如说多媒体教育,这样就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较为枯燥,大部分职工对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也会大打折扣。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部分公路建设项目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到功利因素、个人因素的影响,为了能够尽快的完成思想教育工作,或者将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当成一种获取荣誉、提高职称的方式,没有领会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涵义,将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而在思想引导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职工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与开展公路建设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4.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效率较低。部分公路项目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人员虽然按照相应的方式和指导思想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仍旧没有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针对性,也就是说没有根据职工的主要思想认知程度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向心力的培养并不到位。在另外一个方面,部分管理人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以简单的文件报告阅读或者纯粹的文字解说为主,没有结合实际的工作案例来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性,而由于没有指定较为完善的教育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工作人员参加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真性和积极性普遍较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能力也较低,这也是公路建设项目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三、公路建设项目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与强化策略 针对目前公路建设项目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需要从各个角度来有针对性的寻找相关改进措施,以此来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其主要强化策略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首先是做好公路建设项目的基层党建工作。要想保证公路建设项目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果,提高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工作人员思想的纯洁性和积极性,这就需要采用最先进的思想来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这样就需要做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基层党建工作。针对公路建设项目中所设置的各个不同岗位,需要有针对性建立并且完善相应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建设项目中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基层党组织人员需要行使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了解公路建设项目中职工平时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且及时的职工解决问题,以此来提升其思想政治的水平和政治觉悟程度。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在实际的公路建设项目当中,由于岗位的不同,职工所行使的责任也不同,在目前的公路建设项目当中,针对各个职工认知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同,需要改变传统口头教育和思想讲座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和理念,在对职工的思想觉悟认知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进行完善,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充分的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在另外一个方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意义,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采用先进的工作开展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采用多媒体教育的形式,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收程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率。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率,需要在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案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对其中考核不及格或者达不到相应目标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对于思想觉悟认知程度较高的工作人员给予鼓励,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针对岗位和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和标准的考核,以此来做好考核的公平和公正,在这样的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影响下,工作人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理解其中所传达的意义和内容,保证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程度能够符合公路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四、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目前的公路建设项目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维持施工秩序的稳定,增强员工的凝结力,保证公路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针对目前公路建设项目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所出现的主要问题,需要从开展形式、教育内容和相应机制的建立等几个方面,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水平,保证其中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的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曲明慧 单位:日照市公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