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模具产品设计与制造:论现代模具产品设计与制造的信息化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模具产品设计正面临严峻考验。模具企业必须利用最新的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和投放市场。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模具产品设计方式,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与设计方案。 关键词:现代模具;设计;制造;信息化 现代模具产品制造是典型的单件小批量、离散型生产。传统模具产品开发从设计、试制到产品上市周期太长,设计过程中难以与用户进行交流,难以及时听取用户的意见,难以考虑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很难全面考虑安全、维护等方面的要求,不能综合考虑生产、时间以及费用等相互制约条件的限制,更谈不上考虑整个模具产品寿命周期的诸多问题。笔者就现代模具产品设计与制造的高科技信息化及其应用谈点浅见。 1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已步入信息化时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模具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能变化、生产方式变化、技术革命。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中国模具产业作为一个行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拾漏补缺到成为主力,以及模具需求和产量的快速增长变化。但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转变和技术革命。后两种变化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过去传统的小而全的后方车间、作坊式的生产,转变为高度市场专业协作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从完全非标生产到相对标准化和准标准化生产。模具生产技术革命,浓缩到一点就是企业信息化也就是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前,很多模具是靠钳工用手打磨出来的;90年代,由于引入了数控加工机床、edm等较先进的设备,大大地提高了模具的生产工艺水平,生产周期及模具的品质也有了很大的缩短和改进。高精度加工己经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cad/cam/cae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模具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具的设计及数控加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cad/cam/cae软件对于模具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各模具企业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把企业管理也同样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作出贡献。所以模具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己经成为模具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 模具生产是单件订单式生产,在管理信息化中有其强烈的特殊性。设计是制造的一部分,工艺设计不充分,设计与工艺信息可直接重复利用价值不大。因此,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把握全面信息化管理与实用、简化管理的平衡点,是信息化的关键。这就造成很难照搬成熟的管理软件。例如汽车模具企业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原材料,仓库管理等等。购置的都是部件与部件的半成品,不存在入库出库过程,制造费用的摊销每个企业也是都不一样。又比如成本核算更应该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而不是采用一般加工制造业的办法,什么pdm、erp等软件不经过彻底的改造是完全不适应的。 2现代模具设计的CAD/CAE技术的应用 模具设计是随工业产品零件的形状、尺寸与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以及其成型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每副模具都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模具设计的内容包括产品零件(常称为制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和尺寸与尺寸精度确定与设计等,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CAD/CAE,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工程,它包括概念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管理等。应用CAD技术可以设计出产品的大体结构,再通过CAE技术进行结构分析、可行性评估和优化设计。采用模具CAD/CAE集成技术后,制件一般不需要再进行原型试验,采用几何造型技术,制件的形状能精确、逼真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有限元分析程序可以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借助于计算机,自动绘图代替了人工绘图,自动检索代替了手册查阅,快速分析代替了手工计算,使模具设计师能从繁琐的绘图和计算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从事诸如方案构思和结构优化等创造性的工作。在模具投产之前,CAE软件可以预测模具结构有关参数的正确性。 当今的概念设计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外观和结构的设计上,它已经扩展到对模具结构分析的领域。对于运用CAD技术设计出的模具,可运用先进的CAE软件(尤其是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强度、刚度、抗冲击实验模拟、跌落实验模拟、散热能力、疲劳和蠕变等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检验前面的概念性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分析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和部位,然后再在CAD软件中进行相应的修改。修改后再在CAE中进行各种性能的检测,最终确定满足要求的模具结构。 当今CAD技术的发展使得概念设计思想体现在相应的模块中。概念设计不再只是设计师的思维,系统模块也融合了一般的概念设计理念和方法。目前,世界上大型的CAD/CAE软件系统,如Pro/ENGINEER、UG、Solidworke、Alias等,都提供了有关产品早期设计的系统模块,我们称之为工业设计模块或概念设计模块。例如,Pro/ENGINEER就包含一个工业设计模块――ProDesign,用于支持自上而下的投影设计,以及在复杂产品设计中所包含的许多复杂任务的自动设计。此模块工具包括概念设计的二维非参数化的装配布局编辑器。这些系统模块的应用大大减少了设计师的工作量,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设计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新产品的开发及创新上。 3现代模具制造的CAD/CAE/CAM技术应用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模具工业的前进。CAD/CAE/CAM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在模具制造上的应用,使其在现代模具的制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AD/CAE/CAM技术已成为现代模具的制造的必然趋势。 (1)CAD/CAE/CAM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与制造一体化,CAD/CAE/CAM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中最先进、最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与制造系统,按设计好的模具零件分别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是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个必然过程。在具有现代模具设计制造能力的工厂内,该过程都是在CAD/CAE/CAM系统内进行的,其加工程序直接由联机电缆输入加工机台,在编制程序时可利用系统中的加工模拟功能进行细致的模拟,将零件,刀具、刀柄、夹具,平台及刀具移动速度、路径等显示出来,以便观察整个模具零件的切削过程和前后的形状,进而检查程序编制的正确性,这对于复杂的多曲面的模具零件尤为重要。 (2)模具的零部件除了有高精度的几何要求外,其形位精度要求也较高,一般的量具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的,这时就要依赖精密零件测量系统。这种精密零件测量系统简称CMM,即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g,是数控加工中心的一种变形。它的测量精度可达0.25μm,其测量工件的方式如下:将经由CAD/CAM系统或CMM专用软件所产生的零件数据选送至CMM的计算机系统,经过适当的设置后,即按照所给出的数据去测量工件,将所得结果与原始数据比较,得出工件加工后的误差。如果原始数据是从设计图纸得来的,则可直接将设计数据送入CMM专用软件,然后进行测量,将取得的加工误差数据进行质量分析,以判断工件的加工质量。如果检测的不是单个零件而是若干个零件的组件,则由各零件的误差积累而导致总偏差被显示出来。 (3)现代模具制造的必然趋势,就是用机械加工尽可能地取代人工加工。这就确定了先进设备在现代制造中的作用,尤其现在加工中心、数控高速成型铣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多轴联动机床、数控模具雕刻机、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精密磨床、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在工厂中的广泛使用。而且这些设备大部分所用的程序基本上都是应用CAD/CAE/CAM系统产生的。机台与计算机联机,加工程序是通过联机电缆输入机台的。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装夹工件,配备刀具和操作,机台就能自动地完成该机台上应该完成的加工任务,并将理想的模具零件制造出来或为下一加工工序完成规定的部分。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情绪变化基本不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益,这也是现代模具加工优于传统机械加工的一个方面。 总之,CAD/CAE/CAM集成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已成为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给模具制造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该技术可使模具制造者在模具制造之前能借助于计算机对制件、模具结构、加工、成本等进行反复修改和优化,直至获得最佳结果。 浅谈模具产品设计与制造:浅谈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的差异和衔接 摘要:随着我国产品的“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一项成功的设计,应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有社会发展方面的,有产品功能、质量、效益方面的,也有使用要求或制造工艺要求的快速发展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在相互关联上存在诸多难题,其中两者的有机结合以及理解概念实现起来较为困难。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的差异以及二者的衔接一种设计思路.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产品设计;设计思路;模具设计 1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产品设计的重要性,由于产品设计阶段要全面确定整个产品策略、外观、结构、功能,从而确定整个生产系统的布局,因而,产品设计的意义重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重要意义。如果一个产品的设计缺乏生产观点,那么生产时就将耗费大量费用来调整和更换设备、物料和劳动力。相反,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表现在功能上的优越性,而且便于制造,生产成本低,从而使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得以增强。许多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都十分注意产品设计的细节,以便设计出造价低而又具有独特功能的产品。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司都把设计看作热门的战略工具,认为好的设计是赢得顾客的关键。 2模具设计 产品的创新使得产品的形状,表面处理,以及工艺性要求日趋严格,所以在产品的模具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市场对模具的要求精益求精,这就要求模具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功底和细微的洞察力以及本身对产品的认知度也需要一定的提升,模具设计工作者首先对产品需要一定的认识,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产品模型在诞生之后,交付模具设计工作者根据产品的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制造模具,这一从产品模型图―模具―产品成功诞生经过多环节工作者的参与及完善缺陷。 3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差异 3.1 产品设计:主要工作是偏重产品的外观和结构.而外观设计需要各方面的信息汇总,是你平时生活所感受的所看到的通过个人见解反映出来的样子的重新组合;结构设计部分就需要对机械,电子等等方面的技术了解,包括要了解模具设计的知识。 3.2 模具设计:围绕模具制作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决定的设计。 3.3 产品设计要考虑全局,在整个过程自己牵头,从总规划时设计者就应该具备总体的轮廓并细化整体树,在设计初,就应该将可能存在并可规避性的隐患杜绝,使产品在后续的制成上对达到设计预期的目的。 但是产品设计工作者在原先的基础上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模具的制作成本以及产品是否从模具中得出,以及模具的制作成本,是否达到性价比的优势,而模具设计仅从模具的寿命和产品的易出性考虑多一点,而对产品的完整性会有一些欠缺考虑,这就是模具设计和产品设计脱节的弊端。 4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的衔接 产品设计是设计产品本身,模具设计是制造产品的工具,成功的产品需要从雏形到成品经过一段思考再实践再到最终的诞生,这中间需要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全力合作,需要产品设计的初步理念需要产品设计工作者必须和模具设计工作者及时沟通,产品设计侧重产品,模具设计侧重模具的可塑性,这就的需要一个项目总负责人将这两者的优点结合,优点交集就会更大体现产品的优良性。 4.1 首先产品设计需确定的设计思路的主干线正确,产品的轮廓需要一定的初期实现,自上而下建模,把握大方向的一致性,避免后续过多改动,是总体规划不得偏离预计期望值; 4.2 产品设计在产品轮廓雏形阶段需要求模具设计相关人员介入本次的设计阶段,把握模具的分模型式,综合讨论产品的外观性和顺畅性; 4.3 一旦产品轮廓确定,需要肢解成各个零部件,完成内部结构设计,使内部结构的优良性更大的提升,这就需要一定的模具知识功底,怎么样设计内部结构,避免内部结构影响外表面的瑕疵,这阶段需要产品设计长期积累的经验制作,经过模具设计的联合评审是否可行,加以二次把关,当分解成各个零部件时,产品设计需考虑产品的装配便携性,避免设计的出产品,却做不出产品的尴尬阶段,产品设计在手板阶段,需经过本身和他人的眼观,手动综合判定零部件是否便携性,工艺性的顺利,需要防呆处理必须进行,避免在非必要的防呆结构制作防呆,这会给产品整体装配产生很大的困扰,零部件的合适性原则必须把握,本可以做成联体,避免做成单体,无形中增加产品成本,一个人工昂贵并且装配困难的产品不能算成功的产品。这就需要产品设计采取其他的方式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4.4 在模具设计阶段,避免模具设计无法把握产品设计的理念,使之与产品设计的原始思路相违背,这就得产品设计须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告知模具设计,使得模具设计不得偏离此方向,产品设计须参与模具设计主干环节,在模具设计阶段针对产品的外观瑕疵以及危险度的要求需要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相互沟通,找到更好得解决措施; 4.5 模具在初始设计完成阶段,产品设计首先核对零部件和图纸的差异,是否和自己的设计理念相吻合,有没有过多的差异,然后根据所得差异,是否在产品的许可范围之内,如果不在之内,需要将模具结构和产品结构相调一致,避免差异性扩大使之不能匹配,经过反复的验证确认直到最终将产品模具确认下来。 5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得出通过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相互穿插并且面向可制造,可装配的的设计思路可以很有效的解决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环节脱落的尴尬,通过有效的两者结合便会缩短我们产品开发的进度,会通过此法我们产品设计出来会更好的面向制造者和消费者。 浅谈模具产品设计与制造:模具产品设计与制造探究论文 1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已步入信息化时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模具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能变化、生产方式变化、技术革命。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中国模具产业作为一个行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拾漏补缺到成为主力,以及模具需求和产量的快速增长变化。但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转变和技术革命。后两种变化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过去传统的小而全的后方车间、作坊式的生产,转变为高度市场专业协作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从完全非标生产到相对标准化和准标准化生产。模具生产技术革命,浓缩到一点就是企业信息化也就是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前,很多模具是靠钳工用手打磨出来的;90年代,由于引入了数控加工机床、edm等较先进的设备,大大地提高了模具的生产工艺水平,生产周期及模具的品质也有了很大的缩短和改进。高精度加工己经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cad/cam/cae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模具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具的设计及数控加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cad/cam/cae软件对于模具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各模具企业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把企业管理也同样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作出贡献。所以模具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己经成为模具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 模具生产是单件订单式生产,在管理信息化中有其强烈的特殊性。设计是制造的一部分,工艺设计不充分,设计与工艺信息可直接重复利用价值不大。因此,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把握全面信息化管理与实用、简化管理的平衡点,是信息化的关键。这就造成很难照搬成熟的管理软件。例如汽车模具企业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原材料,仓库管理等等。购置的都是部件与部件的半成品,不存在入库出库过程,制造费用的摊销每个企业也是都不一样。又比如成本核算更应该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而不是采用一般加工制造业的办法,什么pdm、erp等软件不经过彻底的改造是完全不适应的。 2现代模具设计的CAD/CAE技术的应用 模具设计是随工业产品零件的形状、尺寸与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以及其成型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每副模具都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模具设计的内容包括产品零件(常称为制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和尺寸与尺寸精度确定与设计等,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CAD/CAE,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工程,它包括概念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管理等。应用CAD技术可以设计出产品的大体结构,再通过CAE技术进行结构分析、可行性评估和优化设计。采用模具CAD/CAE集成技术后,制件一般不需要再进行原型试验,采用几何造型技术,制件的形状能精确、逼真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有限元分析程序可以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借助于计算机,自动绘图代替了人工绘图,自动检索代替了手册查阅,快速分析代替了手工计算,使模具设计师能从繁琐的绘图和计算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从事诸如方案构思和结构优化等创造性的工作。在模具投产之前,CAE软件可以预测模具结构有关参数的正确性。 当今的概念设计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外观和结构的设计上,它已经扩展到对模具结构分析的领域。对于运用CAD技术设计出的模具,可运用先进的CAE软件(尤其是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强度、刚度、抗冲击实验模拟、跌落实验模拟、散热能力、疲劳和蠕变等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检验前面的概念性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分析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和部位,然后再在CAD软件中进行相应的修改。修改后再在CAE中进行各种性能的检测,最终确定满足要求的模具结构。 当今CAD技术的发展使得概念设计思想体现在相应的模块中。概念设计不再只是设计师的思维,系统模块也融合了一般的概念设计理念和方法。目前,世界上大型的CAD/CAE软件系统,如Pro/ENGINEER、UG、Solidworke、Alias等,都提供了有关产品早期设计的系统模块,我们称之为工业设计模块或概念设计模块。例如,Pro/ENGINEER就包含一个工业设计模块——ProDesign,用于支持自上而下的投影设计,以及在复杂产品设计中所包含的许多复杂任务的自动设计。此模块工具包括概念设计的二维非参数化的装配布局编辑器。这些系统模块的应用大大减少了设计师的工作量,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设计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新产品的开发及创新上。 3现代模具制造的CAD/CAE/CAM技术应用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模具工业的前进。CAD/CAE/CAM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在模具制造上的应用,使其在现代模具的制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AD/CAE/CAM技术已成为现代模具的制造的必然趋势。 (1)CAD/CAE/CAM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与制造一体化,CAD/CAE/CAM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中最先进、最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与制造系统,按设计好的模具零件分别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是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个必然过程。在具有现代模具设计制造能力的工厂内,该过程都是在CAD/CAE/CAM系统内进行的,其加工程序直接由联机电缆输入加工机台,在编制程序时可利用系统中的加工模拟功能进行细致的模拟,将零件,刀具、刀柄、夹具,平台及刀具移动速度、路径等显示出来,以便观察整个模具零件的切削过程和前后的形状,进而检查程序编制的正确性,这对于复杂的多曲面的模具零件尤为重要。 (2)模具的零部件除了有高精度的几何要求外,其形位精度要求也较高,一般的量具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的,这时就要依赖精密零件测量系统。这种精密零件测量系统简称CMM,即CoordinateMeasuringMaching,是数控加工中心的一种变形。它的测量精度可达0.25μm,其测量工件的方式如下:将经由CAD/CAM系统或CMM专用软件所产生的零件数据选送至CMM的计算机系统,经过适当的设置后,即按照所给出的数据去测量工件,将所得结果与原始数据比较,得出工件加工后的误差。如果原始数据是从设计图纸得来的,则可直接将设计数据送入CMM专用软件,然后进行测量,将取得的加工误差数据进行质量分析,以判断工件的加工质量。如果检测的不是单个零件而是若干个零件的组件,则由各零件的误差积累而导致总偏差被显示出来。 (3)现代模具制造的必然趋势,就是用机械加工尽可能地取代人工加工。这就确定了先进设备在现代制造中的作用,尤其现在加工中心、数控高速成型铣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多轴联动机床、数控模具雕刻机、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精密磨床、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在工厂中的广泛使用。而且这些设备大部分所用的程序基本上都是应用CAD/CAE/CAM系统产生的。机台与计算机联机,加工程序是通过联机电缆输入机台的。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装夹工件,配备刀具和操作,机台就能自动地完成该机台上应该完成的加工任务,并将理想的模具零件制造出来或为下一加工工序完成规定的部分。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情绪变化基本不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益,这也是现代模具加工优于传统机械加工的一个方面。 总之,CAD/CAE/CAM集成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已成为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给模具制造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该技术可使模具制造者在模具制造之前能借助于计算机对制件、模具结构、加工、成本等进行反复修改和优化,直至获得最佳结果。
大学舞蹈教学篇1 一、大学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的引导能力较弱 学校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舞蹈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但是,我国当前许多大学对学生学习舞蹈的引导能力较弱,舞蹈学习氛围较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前许多大学的领导者与学生对舞蹈教育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的当前的舞蹈教育体系还不够成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当前许多大学更加重视对数学、英语等突出主干学科与特色学科的建设而忽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舞蹈教学设备不完善,学校未能发挥其引导作用,学生不能够意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导致舞蹈教学只针对舞蹈专业的学生开设。美国较早开展全面舞蹈教育,美国国内大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舞蹈技能功底,与此相比,我国当前的许多大学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舞蹈课程选修学分制度,舞蹈教育体系不成熟。 (二)舞蹈的育人功能被忽视 舞蹈教学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优秀舞蹈作品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和学习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内在美。舞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美、体验美和表现美的过程,舞蹈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表现能力。此外,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包含对集体舞的学习,对集体舞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但是,在当前的舞蹈教学中,许多大学仅仅将舞蹈教学作为一种技能学习而忽视了舞蹈教学的这些育人功能。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是当前大学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据了解,受传统教学理念、应试教育以及功利主义影响,当前许多大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且许多学生之前并没有受过培训,舞蹈基础较差,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当前大学生对节奏感较强的现代舞和外来舞更为喜爱,而大学舞蹈教学内容多为民族舞和集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大学舞蹈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当注意改革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进行规范动作演示讲解应细致,需要注意的地方需多次演示、反复强调,便于学生理解;其次,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教师应当注意加强练习,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耐心指导和纠正学生的练习,给予学生充分的互动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应当注意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讲抽象的舞蹈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因材施教 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内容。首先,学校应当注意在国家规定舞蹈教程的基础上,将舞蹈专业与其他专业区分开来,认真分析本学校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材来指导舞蹈教学,将课本以外的网络视频软件纳入舞蹈教程体系;其次,教师应当注意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了解学校特色与学生特点,以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编写适合舞蹈教学的校本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对于舞蹈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技能,而对于那些普通的大学生而言,教师应当注意从基础的舞蹈技能和初步的艺术品位出发,浅尝辄止,帮助学生掌握健身健美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舞蹈技能,使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即可。 (三)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功能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许多舞蹈教师仅仅将舞蹈作为一种技能来教授,将舞蹈教学看作简单的技能教授,导致舞蹈的育人功能被人们所忽视。因此,教师应当注意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和理解舞蹈教学的育人功能,将舞蹈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专业育人”的教学原则,在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与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大学舞蹈教育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大学舞蹈教学中还存在学校的引导能力较弱、舞蹈的育人功能被忽视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问题。为了提高大学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各高校与大学舞蹈教师应当注意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功能。 作者:杨勐进 单位: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 大学舞蹈教学篇2 舞蹈节奏作为舞蹈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的重要路径,学生拥有良好的舞蹈节奏意识,不仅能够降低学习舞蹈的难度,发掘自身的舞蹈潜力,而且还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创造力。但是部分大学舞蹈教师,由于长时间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因而轻视节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帮助,让学生始终处于初级舞蹈学习阶段,从而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纠正大学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学舞蹈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让大学生成为舞蹈教学的推动者,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感,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舞蹈表演者。 一、舞蹈节奏基本意义 舞蹈节奏是指舞蹈表演者根据不同的舞蹈时间节点展现出优美的动作,使整个舞蹈表演能够跟随音乐的节拍一起律动,促使表演更加自然、流畅。若想掌握舞蹈节奏意识,舞蹈表演者必须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背景音乐带来的舒缓感、轻松感等感觉,并能够根据背景音乐调整舞蹈技巧的幅度与力度,让整个舞蹈表演能够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审美上的舒适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同或教师的夸赞[1]。同时,对于节奏的把握也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充沛感,在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中,学生的舞蹈动作与音乐之间的配合会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与魅力。学生对节奏的把握不仅能够体现自身的舞蹈水平,还能够为整套舞蹈动作赋予灵魂,这对于个人身心成长来说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2]。在实际跳舞的过程中,有的音乐轻柔舒缓,需要学生表现稳定;有的音乐急躁热烈,需要学生展现出自己的活力。音乐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而舞蹈就是生活最好的体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各种各样的特点,在舞蹈表演中,不同的节奏会带给观众不同的体验感,舞蹈节奏体现的是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若学生对音乐、舞蹈无法做到情感真挚细腻,则舞蹈节奏也会显得平平无奇,缺乏主观意识与创新能力[3]。故此,舞蹈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意识,并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表达方式。 二、传统大学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培养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较低 音乐是舞蹈教学的主体,每一首音乐都拥有自己的“灵魂”与节奏,它的节奏与舞蹈节奏是相契合的,而音乐创作者在完成音乐创作时,也会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蕴含在音乐之中[4]。每一首音乐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详细地对音乐背景以及音乐内涵进行介绍。在实际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舞蹈教师都会选择对音乐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只是处于浅显的表面,对于创作者当时的心情根本无从体会。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即使学习舞蹈也只是跟随教师重复舞蹈动作,无法将音乐作为节奏切入点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舞蹈意识。大学舞蹈教师要理解,舞蹈与音乐作品相互融合才是完整的舞蹈教学,否则舞蹈教学必将陷入应试教育的桎梏,难以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长此以往,学生对舞蹈学习也会产生抗拒心理和逆反心理[5]。 (二)缺乏系统规范的舞蹈形体训练 大学舞蹈教育与其他形式的舞蹈教育有所不同,大学舞蹈课程基本上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休息时间主动参与舞蹈学习,而其他形式的舞蹈教育多半是培训班、教育课、即时彩排的形式,完成一段或数段舞蹈练习即可,在教育领域,大学舞蹈教育显得更加规范、科学、合理。但是现阶段,由于2020年我国受疫情影响,开展了长时间的网上教育,很多舞蹈教师已经逐渐适应通过信息传播或网课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和舞蹈技巧,逐渐将舞蹈实践锻炼变成了舞蹈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舞蹈节奏培养和舞蹈技巧培训。而大学舞蹈专业恰恰需要学生通过动作展现出自己的形体美,若学生长时间不进行锻炼,反而改为理论学习,那么大学舞蹈教学将会徒有其形而失其神,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舞蹈理论家而非舞蹈家[6]。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教育逐渐融入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教学,并在短短数年内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教学成果。但是很多教师开始迷失于信息技术的快捷与便利,他们将教学责任逐渐交给发展相对成熟的信息技术,而这种教学方法若使用得当,的确会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和实践探究能力,但如果过于长时间地使用,则会使得教学责任逐渐偏向于学生,形成学生自学、自导、自演的单项学习形式。大学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尤为注意,避免此类问题出现[7]。 三、大学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音乐的引导 舞蹈表演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学生能将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完整地融合在一起,那么他所展现出来的舞蹈表演便会令人十分满意。为此,大学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之前,应先将教学重点放在音乐节奏讲解上,让学生从音乐节奏中去体会舞蹈节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速理解音乐知识和舞蹈技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意识的目的。此外,舞蹈教师还要让学生对音乐进行细致的鉴赏,了解作曲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在舞蹈表演中将这份情感表达出来,如此一来舞蹈表演就被赋予了真正的灵魂。例如,在我校(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茉莉花》的舞蹈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意识,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重点对音乐《茉莉花》进行深入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知识选择权与自主探究权,让学生对音乐背景进行深层次的体会。如教师讲解到《茉莉花》的作者何仿时,会主动询问学生“何仿是我国知名音乐家,你们是想听他小时候的故事,还是青年爱情时期的故事,还是参军以后创作音乐作品的故事?”在完成故事背景讲解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音乐体验,感受“茉莉花”别样的美,将那种淡雅清新的情怀传递给学生[8]。 (二)加强动作的训练 动作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若学生动作无力,表演底气不足,幅度不当,则整个表演也会略显无趣。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出现,大学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加强动作的训练,帮助学生积极理解舞蹈表演动作的含义,使学生对每个动作的细微变化都能进行深入的了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契合。但是若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采取专项阶段性重复式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动作进行反复解剖与训练,让学生深化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例如,在传统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一般带领学生在拥有镜子的教室里完成舞蹈动作学习,因为学生可以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动作,逐步改进动作技巧,最终达到理想的水平。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还是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转身动作无法看到镜面,侧面展示时对于整体形态不够了解。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录像播放设备。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在舞蹈训练场所的不同角度安装摄像头,在镜子的上方放置液晶显示器,这样学生就可以完美地观察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动作,而后再进行具体调整,如此一来,即使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快速地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发全新的教学模式,如让全班学生都表演一段相同的舞蹈动作,然后通过显示器对比所有学生的动作技巧,这样学生对自身和他人的舞蹈水平都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舞蹈水平较高的学生也拥有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可以号召其他同学积极向他们学习,从而形成融洽团结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这样学生在重复练习舞蹈动作时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迸发出惊人的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舞蹈对于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习舞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毕业以后的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让学生能够懂得音乐与舞蹈的魅力所在。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理想的教学目标,大学舞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教学手段创新,注重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之间的配合,通过形体训练、音乐训练以及动作反复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内化舞蹈动作,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完成对舞蹈动作的升华,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节奏意识。 作者:杨晓婷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大学舞蹈教学篇3 大学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通过表现身体美表达舞蹈的艺术美。舞蹈可以使观众享受视觉盛宴,优秀的舞者还可以在精神层面上感染观众。舞蹈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应该将舞蹈视为舞蹈学习和表演中的一门艺术,只有专注于舞蹈,他们才有机会展示舞蹈的灵性,从而感染观众并为观众所喜爱。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舞蹈技巧,更要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使学生经过训练,通过舞蹈体现更深的内涵,展现舞蹈的魅力。 1舞蹈与表演的关系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利用身体语言表达内在情感从而反映现实生活。用肢体动作和观众做沟通,一颦一笑、一抬手、一回眸,都是需要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的堆砌。以最合适的形式向观众展示舞蹈内容是成为专业舞者的最低门槛,如果一个人仅仅依靠技巧和动作来赢得赞赏,整个舞蹈却看不见丝毫情感的表达,只是一堆技巧堆砌,那么就不能称之为表演,表演必须具有舞者情感,传达某种思想或反映某种现实的特征。基于此,可以看到舞蹈和表演具有多重意义的关系,而两者不能仅仅是等号。 1.1相互并列 舞蹈和表演本质上是在一致的。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但是表演则涵盖了更多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哪一种艺术形式。脱离表演意识的舞蹈,没有怀着一种表演的心态进行的舞蹈,只是单纯地靠肢体动作、高超的技巧来吸引眼球的,终归没有神韵,观众完全无法与舞蹈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无法表达情感。相反,通过舞蹈向观众传递情感与思想,来表达生活的感悟,舞蹈可以产生无限的影响和魅力。二者一致都表达舞者自己的实际情感,具有深厚的感染力,更加丰富表演艺术的内容和层次,深化表演艺术的意义和生命力,为表演艺术增添色彩。 1.2相互融合 舞蹈和表演之间是可以相互融合的。舞蹈有表演成分在里面,舞蹈涉及表演,这是通过身体动作执行来完成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舞者必须通过在舞台上跳舞的动作来向观众展示自己对舞蹈的认识,以感动观众并触动观众的灵魂,这是舞蹈对表演的融入。表演包含有舞蹈,从广义上而言,表演是指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手段展示音乐、展示动作和背诵诗歌等。表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诗歌朗诵、器乐表演、戏剧表演等都属于表演,而舞蹈只是其中之一。从表演科学的角度来看,表演使用某些方法来展示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内容,并通过这些内容来提高人类素养或反映某些社会现实,并呼吁人们进行改变和改善,以实现社会层面上的积极意义。 1.3相互交叉 舞蹈和表演的内容相互交叉,两者是共同存在的。舞蹈要求舞者的表演迷人,要求舞者具有饱满的情感,或热情或哀怨,心中是什么情感,然后表现的是什么形象,最后观众接收到的是什么情绪,这三者相合,那无疑是一支感人肺腑的舞蹈,也无疑是一场成功的表演。想象一下,谁会为没有情感和内容的某些行为而鼓掌,并受到这些行为的影响。舞蹈和表演要求表演者通过表情、动作等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在跳舞和表演时,表演者是身处舞台环境,完全融入了情景,眼中也只有情景中的人或事,并真正融入表演中,表现出生活的阴影清澈、悲伤和欢乐,或展现社会现实或生活意义。 2表演对舞蹈的影响 2.1表演使舞蹈更具感染力 舞蹈本身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通过身体来表达情感。如果舞者想更贴近观众,他们就必须有表演意识。舞蹈是一种基于情感的表演艺术,每一次身体运动都将情感凝聚在一起,即使技能很高,不能进行感情的沟通也不能称之为艺术。在舞蹈中,必须实现肢体与心灵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表演传达情感,感染观众。 2.2表演使舞蹈更有意境 一般而言,舞蹈也有特定的创作背景,每一支舞蹈都是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可以反映某些艺术观念,有的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情绪。表演可以帮助舞者充分表达这种思想,充分展示这种意境的美,从而增强舞蹈的视觉感。如果舞者想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他必须首先被舞蹈感动。舞者必须充分理解和整合舞蹈的艺术概念,以便获得相同的情感并将情感注入肢体动作中。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蹈很诱人、有很强的美感,这种美取决于演员对舞蹈内容和内涵的把握,从而为舞蹈营造出美丽的意境。 3培养舞蹈表演意识的方法 3.1舞蹈知识和意识的培养 首先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并对舞蹈和舞蹈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但这不仅限于对某些固定词的含义的理解和对某种文化部分的理解,而没有深刻地理解其内容。 (1)要培养舞蹈认知意识,必须培养学生对空间艺术的意识。一个好的舞者必须具有空间感,在舞蹈教学中,空间意识的培养也突出了这一时期的基本作用。舞蹈可以看作是舞者身体与空间之间的交流,为了增强学生的舞蹈意识,学生必须对他们所处的空间有清楚的了解。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周围的空气是一种有色的可见气体,而颜色是舞蹈所表达的艺术气息,因此肢体的运动留下了运动的轨迹,学生可以体验到他们存在的感觉。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练习芭蕾舞的七位手站姿时,除了对动作的标准有要求之外,学生应体验手臂与空间之间的微妙关系,并感受背部空间与身体的立体空间。 (2)有必要加强舞蹈情感和生活意识的培养。舞蹈动作的产生源于人体内部精神情感的需求,所有的动作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自然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这种精神情感。拓宽舞蹈教学的艺术空间,也会有更多更大的发挥余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使舞蹈意识成为学生改善生活境界和审美欣赏、激活舞蹈教学活力的主要途径。 3.2培养对舞蹈动作的意识 对大多数舞蹈专业学生而言,大多模仿教师的动作,或者应教师的要求,从单一动作开始,并在摆姿势和练习动作中体验四肢,感觉并记录身体动作。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简单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动作意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四肢控制能力。对舞蹈初学者而言,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外部姿势和动作,以便从外到内、从浅到深逐渐掌握舞蹈的其他方面。大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舞蹈训练,几乎没有身体意识。在舞蹈练习中,舞者独特的艺术气质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学生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逐步练习: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睡觉时卸下枕头,选择相对坚硬的床平躺,使整个身体处于笔直状态;在休息时直立。 (2)在日常舞蹈练习中提醒学生在镜子中养成运动的习惯,学生通过镜子纠正动作,而不必低头看脚。这是两个简单的生活习惯,但是它们在培养学生拥有健康规则的优美舞蹈框架中起着重要作用。 4结束语 舞蹈表演的意义是重大的。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基本的步法、动作姿势、节奏和旋律等,而且还要强调培养舞蹈中的表演意识,并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平时的要求,指导学生在舞蹈中培养习惯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启发思维、培养创造力,使舞蹈更具爆发力和表现力,在此过程中,舞蹈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韩阳.浅谈大学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8):203. [2]戴璇.大学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3):192. [3]吕璐.大学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6):73-74. 作者:赵丹 单位:衡水学院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篇1 1引言 英语是一种外语,因此,在学习外语时,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英语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很多的学校都非常注重英语的教学。所以,在学校里,教师要引导英语的学习,让他们学会英语,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在高中阶段,有不少同学的英语表现不佳,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基础阅读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加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2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 2.1英语课的兴趣缺失 目前的高中教师讲授知识、应付考试,以明确知识为中心,以理解最终含义为目的,讲授时,教师只从文章的结构和英语知识的累积来分析,并根据文本的重点和零星的英语知识,从词法、句法到句法、句型,把原来丰富的文化内涵分割开来,忽略了对读者的审美观和探索的培养,从而让阅读变得索然无味。 2.2过度分散的英语朗读 课文、阅读练习、试卷阅读语篇、课外读物、报刊文章等都是篇幅有限、内容孤立的短文,缺乏阅读的连贯性,也很难使阅读的话题具有深度。高中英语的阅读课长期处于零散的状态。而学生们的阅读目标成了“作答”“背单词”,而非从“阅读”中获得知识与乐趣,因此“读”的水平难以提高。 2.3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许多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在实践中,学生常常缺少与之相关的培训。在实际的阅读理解中,对这种教学的关注程度较低。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丧失自信。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英语的发展。在实施英语阅读理解的实践中,要着重对其加以改进。通过对英语教学的持续指导,确保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2.5教师不明确的教育思想英语教师的思维方式对英语的兴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没有全面把握英语的总体教学,其教学理念也缺少层次分明,与当前的高中阶段不相适应,导致英语的学习热情有所下降。 3高中英语阅读的策略 3.1积累大量的词汇 如果词汇不够丰富,那么学生就不能进行阅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单词,理解课本以外的单词,或者通过课外的阅读来积累词汇量,为以后的高质量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单词记录下来,尤其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要区别出不同的词义,例如,change是动词,有变化,有变化的意思,而名词就是零钱,address除了表达地址和讲话的意义之外,还可以直接与人交流。 3.2鼓励学生开展协作式的辩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们将相关的文字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分析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以及结果,团队中的成员们互相配合,最终形成一张思维导图,一些有绘画天赋的学生可以画出思维导图。让同学们从正面和负面的角度进行讨论,并透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和经典作品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方便。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的观点,让他们有更好的证据意识,从而为后续的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并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从中提炼出相应的话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很少有学生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充分发掘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高英语的阅读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教材中所包含的文章数量太少,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因此,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适时地向他们推荐一些有意义的英语短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英语课外阅读是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时,一定要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同时,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英语的语感,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3.4微课录像在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英语的概念,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目标的阅读教学,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根据教师制定的相应的阅读战略来提高自己的整体阅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英语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英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教育和专业知识,营造充满活力的英语阅读氛围,利用微课录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英语兴趣,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例如,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DV、录屏等工具,把课堂教学的情况记录在录音里,并将录音的部分做成微型课程,并指导同学们利用微课堂进行温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学水平;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同学们设计扩展式的录像,这样既可增加他们的知识,又在某种意义上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3.5进行视觉思考实践 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新的阅读,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运用思维导图和人物扮演等方法,为他们提供全新的阅读经验。高中英语的教学应该遵循“以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大量的写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性格,让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不同的思考。 3.6充分利用高中生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能、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测验培训的制约,教师们采取了一种全面的教学方式。整体式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传授英语技巧,让英语的学习成为被动的过程。但这样做对更好的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件坏事。高中英语的课堂讲授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消极地接收历史信息,向积极地学习新的信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基础。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技术、生活教育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团队合作等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3.7设计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问题设计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遵循逐步发展的思路,从关心和兴趣出发,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大多数高中英语的课文都比较长。论文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审美与科学性。通过对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话题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思维,并使他们养成积极的学习行为。教师在进行问题的时候,要牢牢地把握住课本,一步一步地进行,要有一种思路上的梯度。在提问和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激发他们的思维冲动,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把学习到的语言和技能扩展到教室以外的话题中去,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英语的感知、观察、思考和阅读的兴趣。 3.8创造一个阅读情境 在新一轮的新一波新的课标下,各个高中都在积极推进“生活情境”的学习,因此,要将英语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升英语技能。与英语教学相比较,生活场景与英语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还能通过与家庭、社会和他人的交往来熟练运用英语。此外,要想让高中生学会英语,就需要加强其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因此,在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知识知识,引导他们进行恰当的学习。在“Friendship”课上,教师利用学生的语言进行互动,使学生认识到彼此的关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激发英语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引导问题,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不但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活动,还有助于他们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地进步。例如,在学“OlympicGames”时,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提问情境,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哪些竞赛,课本中有哪些东西,让他们自己动手,让他们自己去查询与讨论,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4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要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努力,还要英语教师在英语课上进行细致的设计,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促进他们的英语素养的培养。 作者:邵增禄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赤峰新城红旗中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篇2 高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学生有更加充足的词汇量以及更加丰富的阅读量。学生要学习英语、认知英语,首先就需要从阅读开始,阅读是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获取其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学生需要培养的目标技能之一。尤其是高中阶段的阅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现阶段的各个学习目标,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养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那么,在阅读过程当中就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这篇文章的大意以及重点内容。教师要在阅读深度学习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阅读的状态,巧妙地引导,让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表层信息之下找到更深层次所蕴含的内容。在英语阅读深度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做到有效梳理以及分析逻辑关系,并进行思想观点的批判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纵深的发展,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学生的阅读目的,激发阅读动机 动机是学生在学习和阅读过程当中的前提,也是保证高效阅读和深入阅读的前提。外部动机是读者为外部需求(如课程和考试要求)而阅读的动机;内部动机表明学生对阅读本身感兴趣,例如娱乐或了解外国文化。研究表明,外部原因读者倾向于注重事实和细节等肤浅的信息,而内部原因读者则更关注作者的意图、文章逻辑和关键问题。很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只是被动地学习或者是接受教师给予的任务,自身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激发,在阅读当中常常还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是开始深入阅读学习的第一个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内在动力,就需要明确阅读目的,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想要探索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从而最大化地提高阅读的效果。例如,在学习“GreatEuropeanCities”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和使用地理、首都、名城、文学建筑、文化和部分欧洲国家语言的机会。一位教师把课堂教学设计成这样,首先在屏幕上介绍本课的主题“欧洲大城市”,然后让学生谈论他们对欧洲大城市的理解。很多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建议从学生熟悉的国外标志建筑开始,一个接一个,然后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一边讲解生词和语法,一边指导学生逐段阅读。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问题,但是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还是被动的参与。因此,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了欧洲主要城市之一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外国的著名建筑。于是,教师让学生以团体为导游,然后在团体间进行评价,看哪一组计划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改进的教学设计引入了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直接的教学方法。 二、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对课文进行充分的解释和反思,那么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注定是无聊的。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时用零碎的教学来翻译文章,分割整篇文章,分散教学内容。文字的内容、背景、内涵、文化、思想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正是阅读课上学生对文字的浅薄理解和解读不足,才使学生只是对阅读的表面信息进行学习。阅读还包括时代风格、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作者意见等诸多深层因素。对这些要素的理解需要学生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才能得到。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次阅读以后,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挑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重新进行阅读和而分析,让学生根据这句话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作业的目的进行推断。如其内涵、演绎和态度,都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方向,通过阅读和作者交谈,使学生了解文本中包含的思想,分析比较。例如,在阅读GreatScientists时,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题目猜测课文内容;其次,分段阅读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梦想、实施过程和影响。最后,教师提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激发学生讨论的愿望,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走出文字,从阅读转向生活和感情,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判断文章的价值,拓展思维,加深理解。可以看出,对核心问题的研究和利用使学生能够从表面更深入地阅读。 三、以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深入阅读不仅是对课文进行观看,还需要对课文进行思考,通过思考的方式将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从而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差的弊端,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长远的发展。在阅读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阅读,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并没有掌握。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提取整合一些教学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根据学生的反馈,开展对应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阅读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学习“TheStudentWhoAskedQuestions”时,这篇课文是对袁隆平先生及其杂交水稻进行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标题,对本文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与自己的思维进行对比。对于一位让中国和世界“吃上粮食”的伟大科学家来说,如果只是加工文字的话,学生们很难在思想上做出反应。所以,教师需要通过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也对课本的内涵有充分的认识。“在阅读中,袁隆平的梦想是什么?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读完这篇阅读,对你有着什么启发,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会怎么做?”通过这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讨论,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我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学生从文本内部到文本外部进行切换,将文本阅读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感受,从多个角度评估和分析问题,评估文章内容,深入了解和改进思想。对学习内容主要问题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形成深度思维,防止学习停留在表面,以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活动的深入拓展。教师可以根据当代高中生教材内容和成长需求设计相对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构建良好氛围的英语阅读课堂。 四、立足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认识到阅读不仅可以在看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还可以从说和听的过程中得到反思。学生彼此之间进行自由的交流,可以形成激烈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可以重新对阅读有自己的了解,并根据在交流中得到的启发,对阅读进行深入的挖掘。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基础,教师结合高中生的现状和社会现实,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搭建平台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并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积极的探索,开启深度学习。教学活动中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自身能力的展示机会,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活动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教学活动所营造的活跃氛围,可以很好地激发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其中,提高竞争意识,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究英语阅读的内涵。例如,在学习“MyFirstRideonaTrain”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一般都有坐火车旅行的经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第一次坐火车的感受说出来,相互进行讨论。在这个公开话题中,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提取和运用,不仅有效地练习了口语,而且对于英语语言的掌握也得到了提升。学生从他人的口语中,也受到了启发,对自我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各种形式的英语阅读课堂交流活动,为学生相互学习提供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安排英语学习活动,促进讨论和交流,挖掘英语阅读课的深度。 五、积极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普遍直接将阅读内容展示给学生,这样展示的内容,学生的接受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平面的过程,对于一些基础较弱、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很难快速接受阅读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改变知识传递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更加直观的学习中了解英语知识。思维导图就是将知识进行拆分,更好地为学生突出重点知识点,以更好地为学生归纳在英语阅读中出现的知识点,拓展阅读方向。思维导图的展示不仅有文字,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能够在英语阅读深度学习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导图的应用极为灵活,教师必须巧妙地结合英语阅读,将传统阅读转变为接收、综合科学处理、最终高效生产的阅读过程。例如,在阅读“MyFirstRideonaTrain”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元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画出思维导图:提取物品、过程、景观等。了解海上的风景,了解游记的书写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各种文章,通过导图分析阅读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技巧,深入探索词汇和语法的表面化记忆。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导图指南撰写旅游笔记,使其能够根据对文字的理解重新排列文字内容,然后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输出到文字中,使得表达更加流畅自然。 六、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分享心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分享自己的成绩,向所有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绩,这对于取得较好的英语阅读成绩很重要。同时,每个学生都能在展示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在分享阅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如何阅读和思考,在表达阅读体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找出阅读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Whenisyourbirthday?”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堂时间阅读本单元的内容,利用课堂时间鼓励每个学生登上讲台,在本单元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因此,在分享活动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完成相应的阅读活动。在分享阅读体验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勇气,帮助每个学生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英语阅读质量。对于台下学生来说,认真聆听,就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促进自己的英语阅读活动,在相互学习的氛围中扩大认知,提高阅读能力。 七、结语 在高中英语阅读深入学习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的阅读目标,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更加主动,同时在学生对基础阅读内容进行学习以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进行内容的延展。并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对阅读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教师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可以立足于实践,开展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我,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及从他人身上学习更多的优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在这个过程中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热情,在阅读中掌握相应阅读技巧,并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锻炼,让学生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 作者:武晓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篇3 高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节点,而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就是阅读与写作。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读与写仍旧存在分离的情况,使得部分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及写作水平始终难以突破。为解决这一现象,本文分析阐述如何更好地进行读写结合,以此促进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提升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创设阅读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若想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英语读写结合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提高主观能动性,就要从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入手。教师要在对学生环境创设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方面同步进行。教师要运用英语阅读与英语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学习英语知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将国外即时性座谈会、名人轶事、名人演讲等视频内容对学生进行播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量,这是让学生直观理解英语内容的好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是如何使用语法与词汇的,确保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英语语境、语句、语篇的内容,为后续学生开展英文写作打好基础。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Earthquake”为例,本文主要对地震灾害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描述,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文章的描写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又如:“Forthreedaysthewaterinthevillagewellsroseandfell,roseandfell.”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对地震的经过有一个了解。同时,为了便于学生对地震内容的精准理解,在阅读课文时,给学生播放地震新闻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感受到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打击,以及抗震救灾人员在地震灾害中表现出的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和视频内容,完成一篇作文,对由于不可抗因素给人类带来打击、人类如何通过顽强精神和现代化科技力量进行自救的场面加以描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多种读写实践,增强写作效果 为确保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多种读写结合,以此启发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读写一体化学习状态。教师应摒弃传统层面阅读与写作分开教学的习惯,将读与写进行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做好读写一体化教学设计。在课堂学习环节,教师应以多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启发学生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后环节,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布置更加多元化的读写结合学习任务。通过这种课前、课中、课后多元化的读写一体化教学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结合学习意识,形成读写一体化的学习习惯。在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阅读内容,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撰写阅读梗概,或者要求学生将阅读感受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内容仿写,这种启发学生以读写结合的模式进行写作的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Sportsandfit⁃ness”为例,本教学内容的主题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健身,以及认识各类体育人物等。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置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在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词汇,如Soccer、Sta⁃dium、boxing、marathon等进行阅读和书写,这会促进学生巩固记忆,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能让学生在后期的英语学习中得到帮助。而在课堂学习环节,教师应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对课文中的语境、语篇进行更深刻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词汇进行写作拓展,启发学生尝试将一个词汇在结合固定场景的情况下进行内容引申,并逐步将不同的词汇连成一个句子乃至一段话,这种循序渐进的、读写结合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突破自身学习状态,提高读写结合的能力。教师要利用课后时间为学生布置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加强学生英语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结合材料内容以及课文中的内容,提炼出所有内容的共性,再进行文章创作,真正实现读写有机渗透、相互融合。 三、创新阅读内容,丰富写作素材 高中生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阅读理解方面需要创新阅读内容,丰富写作素材,更好地完成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教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创新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常规化的阅读模式,而且有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阐述写作内容。结合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大部分英语阅读课,教师都会为学生出示选择题,学生结合阅读内容选择一个认为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但选择题的题型相对容易,等于间接地给出了学生答案,学生只能在固有的模式中寻找答案,这会限制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单纯地以选择题的模式测试学生对英语问题的理解能力是不够的,而教师对题型进行创新,是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将阅读内容应用于写作学习的有效方式。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Englisharoundtheworld”为例,教师除了将一些简单化、常规化的选择题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读写训练学习之外,还应以创新的方式对题型进行拓展,鼓励学生锻炼深入分析的思维能力,通过对英语内容的深入思考来创新学习方法。如教师提出“Whydoyouthinkpeo⁃plealloverthewordwanttolearnEnglish?”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引申思考,并鼓励学生用几句话总结思考内容,这种创新的读写结合方式,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在阅读后进行写作,使得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为学生后续写作长篇英语内容作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尝试为学生增加写作难度。例如: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后,自主寻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以此组成群文阅读形式,增强自身的阅读素养,培养主动分析与理解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将相似文章进行总结,写出一篇综合阅读大纲,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这种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寻找阅读题材,自主完成写作大纲的创新教学模式,真正诠释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写统一的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的真谛,使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读写一体化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四、开展泛读精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对学生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启发学生分析阅读题目,通常这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阅读内容。题目是对整篇阅读文章的总结,学生理解题目的同时,就会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形成认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抓住阅读重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泛读与精读,让学生能够通过题目更加完善地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在让学生了解内容后,对其含义进行总结,融会贯通,并启发学生进行命题设置,一方面提高学生总结能力,另一方面为读后续写提供基本依据。对学生设置命题作文,应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对命题作文的个性化区分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Music”为例,本知识点讲述了Choral、Folkmusic、Jazz等音乐类型。教师可以将上述内容作为带入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后开展泛读精读,并以此为依据设置写作命题。这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能助力学生在此基础上更高效地进行写作,真正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总而言之,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若想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则应更加高效地进行英语阅读。只有了解了英语阅读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运用英语知识。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环节,做好读写结合的教学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作者:白玉成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定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更加丰富多样且从学生实际需求角度出发的语文教学策略,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践性与生活性特征,在课后能够自觉地去观察发现身边的语文知识并进行实践应用,起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的教学效果。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布置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引入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课程。本文试着总结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微课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广大教师要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切实减轻学生的语文课业学习负担,并进一步提升语文课程质量,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吃饱、吃够”,又要避免学生在课后背负沉重的语文学习负担。以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媒介的微课教学模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引入微课,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语文教学模式的制订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激发。首先是,教师采用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是以独自讲解、学生被动做笔记或倾听的模式为主,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很少对教学内容产生质疑和思考,也自然无法感受到课本教材中各位优秀作家利用文字组合创造的精彩世界。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受制于硬件设备而不能够大刀阔斧地进行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压力较大,当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有波动时,部分家长可能会责问教师目前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得当。而且,语文学习情况评价也非常的单一,教师、家长都是以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学生在这样的语文教学氛围之下自然会将语文学习的重点放在各种解题技巧和提分策略上。例如,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时,许多学生关注的都是采用各种模式化写作套路以获得更高的分数。教师、家长并没有关心学生在这样的枯燥写作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学生又是否真正地获得了“我手写我写”的自由写作效果。最后是,目前学生家长并没有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正面监督和促进作用,家长虽然不是专业的教师,但是也是学生生活过程中最亲近的成年人,学生会不自觉地学习模仿家长、教师的一言一行,家长和教师都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去帮助学生进行生活化语文知识的学习。总之,要想有效地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和学生家长齐心协力,将原本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模式转变为切实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本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而非追求单一的考试分数或者成绩排名。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技术的意义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终生学习、热爱学习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教师还是像传统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制订好语文学习计划,那么不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还会在日复一日的字词学习和逐字逐句的文章分析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进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中。教师要切实改变以教学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模式,首先就要明确自己在语文教学的定位,教师一个人并不能够有效地把控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权利,让学生从“让我学”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我想学”的主动学习模式。微课教学指的是教师应用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创新教学过程。学校在积极地引入微课资源后,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加大胆地应用各种创新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语文知识教学服务,学生也可以应用各种微课技术来提升语文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何打通线上和线下语文教学模式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在引入微课技术后,教师既可以给学生家长发送微课视频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预习任务,也可以在课后播放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愉快的方式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学 微课本质上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要有效地开展语文微课教学,教师就要放下领导者的身份,切实走进学生的心中,践行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在微课教学模式的推行、改进过程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首先是,学校要积极引进相应的硬件设备为教师开展微课教学提供基础保障。然后是,学校要在校园内积极地弘扬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有让学生能够从心底萌发对现有语文教学模式的热爱之情,感受到被教师尊重,才能够自觉地配合教师,微课教学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学校还可以通过举行各种与微课教学相关的讲座、培训,不断督促语文教师精进自身的微课视频制作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然后,教师在开展各种微课教学时也要深入班级内部,对学生的反馈评价进行调查,如学生感兴趣的微课教学模式有哪些,在应用创新式的微课教学模式后学生能否产生了学习兴趣或是语文实践技能得到有效培养。在一段时间的微课教学结束后,学校要对各位教师的创新工作进行考查评价,进一步督促教师进行改革创新,而教师也要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与批评。教师还要关注微课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研读教材大纲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微课教学,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每篇课文的微课教学模式都应该有其独到之处,教师既可以在课前预习时通过微课视频帮助学生熟悉课堂内容,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主观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制作微课视频,体会应用语文知识、锻炼实践技能的乐趣所在。最后是,语文微课教学的价值要充分发挥出来,微课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辅助性质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借助科技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践中进行学习,而不是追求考核指标,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只有教师不断践行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理念,师生之间的隔阂才能够被有效破除,学生也才会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并进行拓展学习。 (二)开展分层次的微课教学 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实际学习情况都不相同,教师在开展语文微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分层次和个体化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微课学习状态。首先是,教师要对班级内各个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调查,因为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优势与劣势都不相同。如果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相同的微课教学策略,那么,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觉得教学内容太过枯燥单调,教师其实可以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权利,让他们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和微课实践技能去自主制作微课视频;而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又会容易跟不上学习进度,相应的,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调整教学策略,让他们能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提升学习效率,尽快地跟上其他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而每个学生的微课语文学习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不仅要及时评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动态变化,同时也要听取学生的个人意愿,及时地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我语文学习实际情况的层次定位。教师要让学生家长、学生都理解与支持微课分层教学,对学生开展分层次的语文教学并不是歧视对待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践行以学生为本和个体化的语文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基础组、普通组和拓展组进行个体化的微课教学。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教师可以以引领者的身份帮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提前了解课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更加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语文学习任务;而对于普通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微课视频来了解各篇课文作者的生平故事和创作背景,以更好地学习这些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行文策略;最后是对于拓展组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自主地进行微课视频制作,将自己的所学所想与生活实践结合。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给基础组的学生播放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去了解这些书面文字背后活生生的荧幕形象。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对书中的各种人物进行了解,如“本领高强降妖伏魔”的孙悟空、“憨厚老实”的沙僧以及书中形形色色的妖怪形象;对于拓展组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四大名著对比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深层次地区思考为何这几部小说能够成为古典小说中的顶峰之作,让学生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去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内涵,如古往今来为何人们对《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是如此沉迷,《红楼梦》这本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背后缘由又是哪些;而对于拓展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发散性地去进行综合实践学习,自由地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资料收集和探讨,如“《红楼梦》中的美食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小人物介绍”,让学生通过组织语言和自主录制微课的方式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对学生开展分层次的微课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享受语文微课学习过程。 (三)在读写教学中应用微课技术 读写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许多学生在面对文学著作或者文言文阅读时都存在无从下手的问题,而在写作训练时又经常容易出现言之无物和缺乏写作灵感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微课技术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读写效率,让学生不再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当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家长发送与黄河相关的科普视频,让学生了解到黄河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与《木兰诗》相关的影视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这样一个名传千古的巾帼英雄在荧幕上的具体形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了“木兰从军”的微课视频后,让学生以木兰的身份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写一封信。“如果你是在外从军的木兰,你会对远方的父母写信表达哪些内容”,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写在军营中艰苦的生活情况,同时对父母表达关心;有的学生则认为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应该报喜不报忧。通过这样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写作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写作能力,践行生活化的学习理念。 四、结语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微课教学手段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教师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开展分层次的微课教学和优化语文读写教学策略来构建高效的语文微课学习平台。 作者:李琳娜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城中学
社会要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依靠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来推动。在新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地转变。尤其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构建智慧课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开阔眼界,感知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学科素养,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生活层面来看,数学可以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从科学研究的层面来看,数学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与创新。显而易见,数学在各行各业、生产生活领域中所起到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贯穿了教育的全过程。并且,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连续性,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抓住小学打基础的黄金时期,以及学生思维成型的关键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提升数学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就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意义,以及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一、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可逆转,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而利用信息技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共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毕竟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极为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习兴趣不佳一直以来都是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利用互联网资源与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显然更适合当下小学生的习惯特征与思维特征,作为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智慧课堂的形式更新颖,实效性更强,课件风格更活泼、课件内容更丰富、课件形式更生动。这种轻松、活泼、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营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与探究意识自然而然被激发出来,在兴趣的驱动下,在探究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意愿更加强烈,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二)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前文所述,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好数学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而且数学知识结构环环相扣,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也在于此,如果没能及时吸收课堂知识内容,数学的基础就打不牢,而后面的知识一环接着一环,如果来不及进行有效吸收与消化,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出现成绩下降、兴趣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基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对教师来说,要教学数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学生来说,要学好数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在教材要求上与学生实际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课件设计,比如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然后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思考平台,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比如,在教授“圆的知识”这一节中,智慧课堂就可以设计许多学生参与的环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圆形计算面积,还可以结合生活所见拓展至圆的用途,在探索、思考以及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去主动参与,并结合过往的学习经验进行解答,从而使教学效果更显著,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除了丰富的教学形式能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有利于提升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首先,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要建构智慧课堂,首先要先对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比如涉及微课课件的制作、希沃白板的应用,而且需要在互联网上海量的教学资源中进行筛选、收集、分类,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后期的制作,以期更符合教学标准以及学生学情,很显然,如果不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无法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件内容的。其次,是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智慧课堂氛围的营造、信息化课件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课件的设计需要发挥教师的综合素养。众所周知,智慧课堂中所展示的课件有画面、声音、背景、主题,这就需要教师调动以往教学经验中的内容进行汇总,同时,在智慧课堂的建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与表现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观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应与表现进行科学的引导,比如提问环节的设计、互动环节的设计、作业的布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对后续的课件形式、教学活动实施进行不断的调整。一方面,教师需要更多的参考资源来丰富课件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推进的速度与节奏进行精准的把握。总而言之,要对课件进行不断的调整,使课件形式、内容更加完善,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这个过程,就是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一)结合学生学情,做好课程设计 智慧课堂构建的目的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课件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智慧课堂的打造上,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包括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当前的学习基础。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或是照搬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方案,虽然课件看上去很全面,但并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也就意味着无法发挥出有效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即使同一地区、同一教材背景、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程度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智慧课堂的构建上,就要结合这些差异,以及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比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采取故事型微课的课程模式,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相融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感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尤为重要,这就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实施的步骤、节奏进行科学的设计,实施过程要循序渐进,让多数学生跟上节奏,同时也要利用情境的创设来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思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逻辑规律,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并在思考过程中总结出属于个人的学习经验,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并在深度学习中获得自信心与充实感。 (二)结合教学要求,优化教学资源 智慧课堂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借助技术力量以及与互联网上海量的教学资源与教材相结合所制定的符合学生学情的智慧化课件。智慧课堂打造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当前数学教材区域范围内一致,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质量上存在差距,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在智慧课堂的构建上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一是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与性格特点进行学习资源和素材的筛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结合实际的学情制定课件,尽管互联网上学习资源非常多,但只有适合学生的、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的,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资源上,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筛选,同理,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分组资源利用,比如基础好的学生应用难度较高的作业资源,而基础欠佳的学生可以从巩固基础开始,无论是在作业的布置上还是在课堂提问上,都要对这一部分学生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让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出作用。三是要对下载的学习资源进行分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科学、精准、有效,数字化学习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作用,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结合教材实际,构建智慧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会对教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知识,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根据教材。因为在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构建起思维框架、掌握一定的解题能力,那么就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这些方法应对问题了。在智慧课堂的构建上,也要紧紧围绕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案设计与教学活动实施上,要更贴近时下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比如,除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更为科学的数学教学体系之外,还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方面与教材形成呼应作用、发挥补充作用,另一方面与互联网教学资源形成合力,以校本课程、数学教材、互联网资源来形成教学合力,促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这样多角度、多途径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巩固好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立足生活实际,打造智慧课堂 数学源自生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助力美好生活的实现。并且,在实际的学习中,以及生活中也蕴涵十分丰富的数学学习元素,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是需要以生活为依托来进行拓展与延伸。比如,在微课中利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的场景设置启发性问题情境,并针对具体的数学内容让学生展开交流、辩论,可以是分组参与讨论的形式,也可以是以个体单独回答问题的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或是公式、定律等进行实践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因为在验证的过程中必然要结合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验证,最终都会获得一定的感悟和答案;无论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提出疑问、假设,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还能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与知识建立起更清晰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重要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五)利用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及教育改革要求的指引下,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数学教学的理念与模式,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一方面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教学评价一方面是针对教师,对课件内容和设计的科学性、精准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时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互动程度、积极程度、作业完成的及时性与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结合教师与学生形成综合性的评价结果,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的转化与应用,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在高质量的发展形势下,无论是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还是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数学的助力。也正是因为如此,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必须图变与革新,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互联网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地整合起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实际情况,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智慧课堂的构建活跃课堂氛围,以趣味为引领,以智慧课堂为实践路径,通过教学模式、内容的创新,积极推动深度学习的开展,以科学的教学策略、丰富的教学形式、更符合当下学生性格特点的课程设计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在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启发与带动下,通过学、问、悟、做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的数学概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淑蕾 单位:淄博市张店区科苑街道办事处潘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