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自主合作学习初中历史论文 一、自主合作学习理论 自主合作学习是目前国内教育界比较普遍适用的教学范式之一,让学生在教育中占的为主导位置,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过去机械性被动式接受知识变成,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范式应试的,师生缺乏互动,没有充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成为为了考试的工具,成绩的奴隶,而不是为了兴趣。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引入自主合作学习。 二、自主合作学习利弊分析 (一)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之处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里,老师都是在教学范式的主导位置,学生是属于被动位置、次要位置。师生之间无法互动,严重压抑学生主动性无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自主合作学习的范式能够克服这一困境,有利于充分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 1.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习关键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让学生体会一个主动学习过程。历史学科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是一种功能性极强的学科,具有自己的学习的规律。所以我们根据规律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分析历史人物之时,先讲述历史人物的发生事迹,在讲述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野史之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教学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课堂分组学习,让老师来指导学生学习,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说出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一个说完,让另一个去补充,最后组长做好笔记,加以总结,老师做点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兴趣。 2.自主合作学习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主导地位 根据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要求,让历史老师在教学范式中逐渐改变。有学生评价历史老师就像是评书人角色一样。说的很清楚,故事性很强,但是听过很快就忘记。自主合作性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让老师的演讲才华得以实现。例如老师在讲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让学生先收集材料,然后再课堂上让同学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第一次世界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危害,特别是要理解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是战胜国最后却变为失败国一方。在这个过程里,老师只是加以引导一方却给课堂带来了生动性,老师做出最后总结性发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讨论才能,提高学生交流能力。 3.自主合作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学习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舒服、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老师与同学们加强交流。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上好历史课关键。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之间无法沟通,同学们没有学习的兴趣,有了自主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教学境况有了改变。例如老师们在教授比较乏味的历史知识的时候,例如古代政治政策与经济建设的时候,同学们往往无法不愿意去听。这时,老师们可以补充相关的历史人物如何去发展当时的如何发展,当时人们吃什么、穿什么。补充当时有趣的历史史实,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气氛。 4.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同学实践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之间交流,训练他们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是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这样才能加强以后工作的竞争力。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历史知识,不仅仅是要学习历史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知道如何去看待历史事件,去分析历史人物。例如教授学生学习明治维新,老师启迪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谈维新的态度。对比中国,同样是变法,日本为什么会成功,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让同学们分成两组做PPT,一组做明治维新,一组做。让同学们在团队协作中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弊端 1.使得教学速度变缓,教案设计难度加大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里,老师只需要简单写一套教案,然后灌输同学们教学内容。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范式,同学们活动成为主要的,同时占据老师们教授的时间,会导致老师们无法按时完成教学方案。如果小组讨论超过十五分钟,老师们就会压缩讲授内容甚至造成拖堂,延迟下课时间。 2.使得课堂纪律不够严肃,一些学生浑水摸鱼 一些老师虽然展开了自主合作学习范式,但是只是简单分成小组学习,让其自由讨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热烈参与讨论,有些学生默默坐在那里玩自己东西,心不在焉。这样讨论看似课堂氛围活跃,其实讨论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在教学讨论的时候需要老师加强监督。 作者:姜海英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包头市第四十六中学本科 历史小论文:情境教学视域中初中历史论文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使用语言描绘,增强课堂气氛的活跃性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将要讲的知识描绘出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求历史教师在讲课时要富有感情,形象生动,比如在讲述一些历史英雄人物时,要慷慨激昂地讲述,让学生受到感染,进而对其充满敬意。在讲到一些比较残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要在语气上体现出气愤等情绪,使学生能够与教师的情感形成共鸣。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正确的情感带领下,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2.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比较重要的,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制作一些PPT课件,把一些重要的历史场景和事件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把学生代入当时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并认识到历史的本质。比如在讲“鸦片战争”时,可以将圆明园被烧毁之前的图片和视频与被烧毁之后的圆明园进行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事件的整个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3.通过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音乐来帮助学生体验情境,可以在讲课时将音乐声音调小一点,营造一种历史氛围,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相关的歌曲,比如:在讲述“九一八”事件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这首歌学生应该都耳熟能详,让学生试着跟音乐一起唱,增强学生对情境的体验,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效果更好 上好一堂历史课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到历史知识。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在上课的过程中和学生积极配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在学习和表演时就会有更高的兴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历史知识是否掌握全面,只为了考试而一味地枯燥讲解,强行灌输,学生很难从中真正领悟历史,也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在历史教学中加入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表演和想象,在教师设定的情境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想象力。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初中的学生普遍都喜欢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快乐中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学生从传统的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中解救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地展现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增强历史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现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作者:孛小媛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历史小论文:多媒体教学与高中历史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影像等形式将大量历史信息展现于学生面前 这样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还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史学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历史课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讲到“百家争鸣”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自编小品,扮成儒、法、道等各家代表人物进行舌战,表达各自派别观点,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营造了一个和谐、趣味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历史知识,感受了学习历史的快乐。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到“洋务运动时”,教师可以将洋务运动时期的图片展现在教学课件中,向学生展现当时运动前后期兴建的实业和代表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综合地理、政治学科的知识,分析这些实业在当时当地兴办的客观条件,并结合同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分析这两次运动成败的历史原因,并作出评价。通过学科知识的综合,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知识能力。 三、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也是历史教师应当关注的。 那么,怎样制作好的历史课件呢?首先,历史教师要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信息技能,可以通过网络、图书等资源搜索大量的相关资料,在历史事件过程中,以声音、flash动画、影视等手段,化静为动,再现遥远的历史,唤起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也是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制作课件要求大量的信息资源和相应的技术保障和创意,仅靠一人的精力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集体备课,教研合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和特长,分析整理资料,设计版面,制作模块,然后加以整合,最终完成好的课件作品。其次,历史教师还要注意把握课件制作的细节。好的课件应该简洁明快、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好的课件应该弥补平面文字的不足,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并能反映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并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多媒体教学在优化课堂结构的同时,也容易走入一些教学误区。 一是多媒体教学流程过于程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完全按照原预定的程序将课件呈现出来,而很多时候,教学过程是根据当时的课堂气氛和变化临时调整的,固定的教学程序忽视了学生的的参与性,从而限制了历史课教学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二是多媒体教学过于关注人机交流,忽略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一直端坐于计算机前,只注意显示屏上的图像,俨然成了“操作员”,而下面的学生则只注意投影屏上的图文,成了“倾听者”。这样,师生间难以进行交流和互动,课堂教学成了单向的传送与接收,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难以激发。三是课件制作过于简单和刻板。有的教师会将原有的板书内容简单地通过电脑打印出来,或插入几幅图片,或插入几段背景音乐,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学生的思维拘泥于固定的演示信息中,这都不利于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能力。 五、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当代历史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多媒体资源融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王文静 单位:河北省固安县第一中学 历史小论文:学生公民意识下初中历史论文 一、健全学校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是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完善的教育体制可以为各科教学提供制度和系统保障。作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为历史教学和学生意识、品质培养提供正确引导。就目前来说,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健全教师工作、学习、管理机制,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教学能力培养,将能否做好本职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列为教师考评目标之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工作规章制度,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德育工作,营造浓郁的校园德育氛围;颁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条例,将品质、道德、责任感培养当作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生成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机制,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学生品德、意识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教育为形象教育,切实发挥历史学科在学生品质、意识培养方面的优越性。 二、因材施教,分类加强学生社会认知 教师按照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需求,是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年龄、认识能力、心智水平加强学生意识培养和品质教育。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盲从、自觉性差等特点,开展爱国主义道理、责任感说服教育、榜样典型示范教育和道德规范约束教育。而面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辨别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使用锻炼,鼓励他们通过知识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和价值取向,进而实现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 三、立足教材,深挖意识责任培养的素材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品质并非是生而俱来的,但是有效的后天教育却可以激发个体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使之成长为一个品质优良的人。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取一切有效途径去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处于心智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许多人都有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心理,因此,教师可以立足历史教材,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品德和意识培养的素材,用伟大人物的思想和事迹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强意志。如初中历史教师可用卫青、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人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著史、苏武牧羊等故事鼓励学生磨炼自己的意志,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历史影视资料、电子素材搜索和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历史情感养成和责任感培养提供有利条件。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深挖社会责任感培养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多载体、多渠道培养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不仅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还要教师有效拓展、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渠道、各种载体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历史知识,为学生情感和意志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就目前来说,可以利用的历史教育资源有:历史教科书、图书馆藏、网络资源;社区和地方历史资源,如历史文化古迹、博物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时事报纸、国内外时政热点、历史影视资料等。而行之有效的历史教育、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载体有:历史教学课件、历史图文资料、校园德育文化活动、校史剧创编、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常用的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渠道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开放性作业、课外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总之,教师要对初中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文化知识,鼓励其树立报效社会、报效国家的理想。 五、结语 由上述可知,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就迫切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养成的最终目标。 作者:刘红霞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历史小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 1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1.1发挥历史学科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表现在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首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人物的生平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如在学禹治水时,就可以通过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行为,教导学生学禹高度的责任感;在学习司马迁的生平时,挖掘出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学习诸葛亮的相关事迹时,可以挖掘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教师对教材中历史人物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并且由此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其次,教师通过对教材中近代史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中国的近代史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中国在近代相继遭受到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多次外国的侵略,中国人民也进行了相应的抗争,在抗争过程中涌现出无数的民族英雄和他们的英雄事迹,这些民族英雄和他们的斗争实际就是教育学生爱国最好的素材。另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还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带领中国走上新的道路。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真正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才最终走向新时代。教师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讲解,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对新中国建立的重要性,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和祖国。 1.2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只有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占有主动性,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绝对主动的地位,只有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才能够有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和学的过程融为一体,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下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中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来对圆明园为什么会被英法联军烧成一片废墟进行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为什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我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生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心中的愤怒和痛恨不言而喻。中国近代史中这一段段残酷的史实教育了学生,也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仅能够学到课本中的知识,也能够对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理解,学习效果比教师的一味说教要强得多。 1.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是素质教育中应当重视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尽量对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通过声音、光照形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多方面地体会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时互动,更直观地展现出历史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如讲解二战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投影或电脑,通过影片或历史图片,向学生们直观地演示希特勒是如何发动战争,日本如何突袭珍珠港,还有日本是如何节节溃败最终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的。这些场面真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起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丰富了感性认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加全面,对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独立性都能够进行有效培养。 1.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对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相比于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历史博物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兴趣,就会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解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如在学习完鸦片战争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对“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会灭亡么?”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借用网络和课外书等工具,对相关知识进行仔细研究,在辩论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阐述,最后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说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迂腐,封建社会随着历史的前行也必然会被取代。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本节知识,还在搜集素材的同时锻炼了自学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结语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将素质教育真正结合到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教师所重视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李守龙 单位:山东省平邑赛博中学 历史小论文:问题式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一、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因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想问、敢问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问题式教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行动力强,对一些故事成分比较丰富的内容兴趣高,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所具有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具体内容恰到好处的设置问题。运用问题式教学,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现实当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中寻找根源。初中历史教材涉及的内容多,但课时少,教材编排跨度较大,甚至会出现断代现象,仅凭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补充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帮助消化课堂内容。教师应当将课堂讲解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不仅为课堂增添趣味,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是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要注意技巧,从全局考虑,标新立异,立足于事实,在学生理清史实了解其生产过程、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当然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如何提出问题的思维模式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二、创设问题式教学氛围 教学要真正实现高效,必须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要在形式上调动起来,还要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问题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发展。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实施问题式教学必须首先创设氛围,只有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教师悉心教导,真正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寻找属于自身的学习规律,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式教学氛围;鼓励和表扬是教师进行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与课本相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让学生对历史有一种亲近感;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教学视频联系相关时事,进行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说明他们已经在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应当进行引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并把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营造轻松、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解答,学生和教师进行问题探讨,有利于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增加学生的探讨热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错误,强化自身领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而不是因为错误就退缩,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才能会越来越强。 四、有技巧地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历史问题式教学模式必须要考虑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将大问题转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对学生给予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启动思维,从而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教师设问要善于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条件入手。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好题目,又要有明确指向的引导、点拨、示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开展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点。教师还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这样就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增强了交流,同时也使学生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围绕核心知识展开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引导、多启发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学会提问。 五、结语 总之,问题式教学的发展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启发式教育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正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充满活力。初中历史教学运用问题式教学有助于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采取恰当的策略,还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题互动,要把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推动问题式教学的发展。 作者:嵇华连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中学 历史小论文: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历史论文 1多元智能理论对改善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1.1教学设计方面 将多元智能化理论纳入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准确理解学生心理活动是极为有利的,教师可以依此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和历史典故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比如可以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看得到却需要努力实现的地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掌握更多的历史学习技能。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承担起高中的学习任务。 1.2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常识时可以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或者是高低起伏配上一定的环境为学生进行解读。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高中历史课程首先要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并不能一味地重方法而轻内容,需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为他们留出更大的舞台让其发展,同时历史教师也为学生指明着方向。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通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主动性方面 多元智能理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肯定学生的潜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这对提高高中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将其分组,实现分组教学。分组教学的意义在于完善信息分享,学生的很多兴趣爱好是能够相互补充的,分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班级的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实现对他人的督促和管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学习效率。 2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意义 (1)有助于转变历史教师的教育观。 高中历史教育目前仍以应试为主,对学生的其他智能有着一定的忽视,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树立新兴教学观点,转化教师的教育观,从而推动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和进步。这对缓解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历史学习兴趣具有重大意义。 (2)有助于端正历史教师的学生观。 虽然学生历史成绩的好坏与智力有一定程度上的关系,但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智力,而是多元智能发展的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发展领域,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正是通过多样化、科学化的考核,发掘学生的智能长项,全面认识和培养学生,帮助学生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发展,突出个人所长。对学生来说,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多地在于正视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感知力,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3)有助于历史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智能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自由发展所长,尽显其才。 (4)有助于历史教师发现学生的智力倾向。 有的学生喜欢演讲和发言,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参与活动,也有学生喜欢解答试卷题目。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力,发现学生的智力倾向,这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极好的,同时也是多元智能化理论的魅力所在。 (5)有助于历史教师转变评价方式。 学生身上的各种智能并不是整合存在的,它们其实是相对独立的,有着自身的规律并能够相互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评价而非多元化评价是不准确的,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和方式共同作用,以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多元智能理论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的思考 3.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的探索 语言智能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掌控力,如果学生的思维混乱,语言表述能力差,那么就不可能实现高智能化学习。其实学生语言智能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对历史的学习,历史学要求学生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成果,完成概述史实、辩论、演历史剧等内容。历史教师可以依照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学生展现语言智能的机会,并加以指导,以改善学生的语言智能。 3.2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的探索 逻辑智能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思考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表现为数据统计和分析,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的历史分析与概括能力。此外,多远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同样也是在学生进行可持续化发展中展现的较为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习题测试来完成的,同时也要依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上,挖掘教材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法,比如收集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史料分析,以此来培养逻辑—数学智能。 3.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的探索 从已知的一些史前洞穴绘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在早期就对智能空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利用多元化智能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智能的探索,促进学生视觉的敏感性,丰富想象力,有利于发散思维。如今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在空间智能探索中可以与相关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比如通过一些影视、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激活空间智能。很多时候,一些绚丽的画面,声、色、形的立体展示都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4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的探索 运动智能包括对“身”和“心”的联系,即通过对物体和身体的操控和训练,使得身体拥有极好的展现能力。人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的过程是离不开身体运动的,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就是身体活动的表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智能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积极展现身体—运动智能,用以增加对历史的理解。其表现方式可以是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或短剧,也可以是编写活动脚本,比如在讲述《两汉与匈奴的和与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历史剧的方式将其演绎出来,剧情可以依照匈奴崛起、白登之围、昭君出塞、双雄出击这四幕进行演绎,其中的皇帝、昭君等角色也可均由学生扮演。 4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智力”差异观点,强调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借鉴和指导的意义。多元智能化的高中历史教学的面向群体为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至于还有一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就等待着我们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作者:李传绪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一中 历史小论文:QQ群聊高中历史论文 一、理论依据及可行性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与资源发生关系后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该理论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从而明确了信息资源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教育部也相当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把QQ群作为重要的介质媒体,学生依据这一媒体进行合作探究不仅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且顺应了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可行性 我国研究青少年心理的专家郝滨先生曾说过: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急于在所有人面前树立和维护独立自尊的自我形象。但是他们的习惯性防卫心理同样也很强,这种心理使他们在现实的世界里不敢在众人面前真正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因如此,许多一线的高中历史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亲身感受:在传统的课堂上把一个问题抛出来以后,能得到学生呼应的,远比想象中的少(当然,这也与老师的设问技巧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关)。因为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学生更加倾向选择一些隐蔽的虚拟性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QQ群聊因符合了中学生的需求而受到越来越多中学生的青睐。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在2010年曾随机对城区200名中学生使用网络QQ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基本上都拥有QQ,而且是免费申请的QQ号码。97.6%的中学生经常利用QQ进行交流。由此可见,把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现状,是可行的。 二、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做好探究前的准备 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是一种以QQ群聊作为媒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成员共同提高的学习。成员间的参与性与协作性是影响这种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探究学习开展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特长、性格等因素对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分组,每组人数宜在5—7人之间。这样分组,能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群帮,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另外,在自荐及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每一小组应设立自己的小组长。组长应根据组员的特长予以明确分工,并注意协调各组员的工作,加强本组的团队协作与交流。 (二)精心设计探究主题 精心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主题探究学习的保证。探究的主题首先必须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核心问题,其在文本上表述要准确;其次探究的主题必须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再次,探究主题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务必要选择那些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题目;最后,探究主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因为对于还没有建构起宏观历史观的高中生(特别是高一、高二学生)来说,探究的主题过大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样反而会影响探究的效果。为此,笔者建议细化探究的切入口,从而使得整个探究活动充实而又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以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课为例。本课要突破的重难点核心问题是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三民主义作为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其本身就是带有宏观时代背景的历史概念,且理论性很强。因此,在设计探究主题时,笔者决定细化探究的切入口,把三民主义这一历史概念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同时,笔者还利用了群空间服务提供的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功能向学生传输相应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以及视频材料,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问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面对那样的社会状况,你们可能会提出怎样的救治方案?(利用群相册功能,为学生提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图片资料,为学生理解这一宏观的时代背景作铺垫。)问题2.为了救治当时的中国,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救治方案?其方案内涵如何?能否救治中国?你们如何评价它?(利用群共享文件功能,为学生提供三民主义内涵的原始材料,以便学生突破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问题3.比较你们与孙中山先生的救治方案,你们认为哪一个更为完美?为什么?(鼓励学生通过群聊讨论,认识到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这三道探究题目围绕核心问题所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群空间提供的素材又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自然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习效果更佳。 (三)重视探究过程,向探究要效果 好的探究主题犹如茫茫海洋中的航海灯,但学生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还得看探究的效果如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探究的过程,向探究要实效。在“先学后教”理念的影响下,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同样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鼓励每小组同学充分利用群空间提供的服务素材,围绕探究主题进行有效的交流。首先进行的是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老师布置的主题进行深入认真的分析,深刻理解讨论的意图和意义,然后再进行讨论。发言时,由于每小组成员人数较少,故可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在每位参与者发言结束后,大家综合所有发言者的内容,形成本小组的观点。小组长在班级QQ群上发表本小组经过讨论后形成的结论,从而使合作交流进入到组间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各小组之间最容易出现多种观点的碰撞,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体现。其实,合作探究伊始,教师就被拉进每一个群中,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充当监督者,同时也是一位指导者。他(她)应当引导每一小组就初期结论进行互相评价,从而使学生对讨论主题有不同方面的认识。还是以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课为例。学生经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对三民主义的内涵还是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一小组(设为A组)在QQ群上结论时认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要求反帝的愿望”;而另一小组(设为B组)则认为“‘民族主义’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反帝的愿望”。于是,笔者通过QQ聊天询问B组同学何以得出此结论。B组同学表示是基于对“民族主义”的内涵(用暴力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政府)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民族危机深重)这两方面的思考,从而认为“资产阶级有反帝的愿望,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笔者立即对该组的结论予以肯定,同时鼓励各小组进一步思考:资产阶级为什么不敢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呢?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通过发送功能,将一段反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民族资产阶级软弱绝望的视频发送到群空间里。笔者试图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及构建新的情境,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对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上述可见,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出网络时代下师生双向互动的交往关系。以QQ群作为媒介,学生通过组内的合作探究以及组间的交流碰撞,不断地提高自身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而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又能不断地拔高学生的历史视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度。师生的互动,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当然,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未必时刻处于在线的状态。因此,对于网聊讨论的内容,我们必须要做好保存。 (四)及时做好总结与评价 及时的总结、及时的评价对小组主题探究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的作用。及时总结,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吸纳他人之长,从而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在QQ群上对探究内容进行初步的反馈与总结,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进一步强调,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评价激励则要相当及时。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积极鼓励与赞扬;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 三、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将QQ群聊作为载体引入到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来,开拓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空间;但QQ群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它在中学生群体中疯长的时候,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小组讨论的效果,而且还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当学生对老师设定的主题不感兴趣时,可能会在小组群内讨论其他无关的话题,甚至会脱离讨论组,利用网络环境玩QQ游戏,这就会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2.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隐蔽性特点,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利用QQ群的共享功能传抄作业,这就给教学监管带来很大障碍。 3.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横向性特点,当学生进行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时,许多虚假不良信息可能会在学生中传播,这就会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二)相应问题的应对策略针对上述问题,历史教师在工作中趋利避害,对不良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制衡,制衡的主要途径有: 1.针对学生兴趣难以持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历史老师应该尽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己在各小组讨论群的监管作用,密切关注各成员发言的频率,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提示。 2.针对学生利用网络环境传抄作业以及玩QQ游戏、传播虚假信息的问题,老师不仅要抓思想,强化学生参与主题探究的同时提高他们自身的抗干扰能力;而且抓管理,制定和完善有效的利用网络参与主题探究的管理制度,从严管理、规范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探索教育真理的道路仍然很长,这种学习的方式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后,我们除了要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外,还需要正本清源,将其与传统教学紧密衔接,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规避各自的缺失,以便在历史教学中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陈彩红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 历史小论文:交互式白板高中历史论文 一、交互式白板使用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交互式白板使用的特点 当下,电子白板感应技术有很多,通过对各种技术进行分析和对比,提出教学活动中应该选用电磁感应技术来实现交互式白板的应用。因此,笔者将主要叙述电磁感应技术的特点。总体来说,电磁感应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装有电磁感应技术的白板受太阳光照射的影响很低。无论是传统教学的黑板,还是多媒体教学的屏幕,在很大程度上,都收太阳光照射的影响,形成各种反射和漫反射。第二,电磁感应的白板比应用其他技术的白板的使用寿命要长,并且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准度都比较高,从而降低了白板维护和保养的成本。第三,白板能实现录课和录屏等功能,充分提高了教师授课的效率,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直至明白教学内容为止。 (二)交互式白板定位的优缺点: 由于在生产和运用过程中,主要选择应用电磁感应技术的白板,因此本文主要叙述搭载电磁感应技术的白板的定位的优缺点。其设计的基本原理就是射频原理(RF),在白板的板芯内配备大量的传感器,在定位的过程中,接收来自电磁笔的频率信号,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其优点是:定位比较准确,因此精度和可靠性比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反应速度较快,并支持鼠标右键等操作,能实现与计算机的辅助操作。其缺点是: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使用与之配套的专用电磁笔。 二、交互式白板的运用原理 交互式白板作为一种全新的人际交互设备,可以辅助教学活动和会议。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配合投影机、计算机等设备,才能最大化交互式白板的作用。当下交互式白板主要的功能有:无尘书写,远程交流和随意书写等。当下在设计交互式白板的过程中,主要选取电磁感应、CCD、红外线和超声波等技术,但相比较而言,电磁感应技术由于具备的种种特点,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 (一)电子白板为历史画面的创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历史教师在应用电子白板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各种图片、文字信息、影音资料等。比如在高中历史必修课三的第一单元中,以《孔子与老子》为题描述孔子和老子的历史,在具体讲述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准备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对于历史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以漫画的形式讲述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对于历史知识丰富,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生,以解读具体文字的形式,讲述孔子的“仁”和“礼”。而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结合两者方式进行授课。同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筛选教学视频和图片,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实现如虎添翼的目的。 (二)教师运用交互式白板可以掌控教学的进度 课堂教学的时间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使用交互式白板,减少了错误操作和板书所浪费的时间,增大了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可以有效的掌控教学进度。比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考虑教学内容在本章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时间,对于通俗易懂的内容,可以简单略过,而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章节,要重点讲解。利用电子笔,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备注、板书和解释,从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每一秒。 (三)教师运用交互式白板可以有效的实现师生互动和教学反馈 交互式白板减轻了历史教师在操作中的负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比较先进的交互式白板配有投票器(ACTIVote),每当历史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可以在投票器中进行操作,当所有学生完成之后,在白板中显示学生的投票结果,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和程度,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供依据。比如历史教师为确定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时,可以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哪一年?A.1894B.1895C.1896D.1897然后学生回答问题,通过投票器接收学生的信息,从而实现当堂反馈和了解学生历史基础的目的。 四、总结 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传统的授课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因此在高中历史授课的过程中,选用交互式白板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的共享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并结合书本知识,提高知识掌握的速度和效率。由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采用适当的交互式白板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作者:王文集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历史小论文:史学研究理论下高中历史论文 一、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据了解,高中学生中有大部分人对历史都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对学校开展的历史课并不太喜欢,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沉闷,课堂枯燥,让人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将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唯一真理,却忽略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应付考试。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是以史实为基础,结合历史结论而构成的陈述性的历史知识教育理论。例如,在旧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认为经济危机是属于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是因资本主义的内部基本矛盾所引发的,但是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逃脱这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对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考证。随着史学研究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更新的历史研究理论成果将成为历史教学的最佳依据。 二、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以新的研究成果对教材中有误的观点进行纠正 尽管高中历史教材在这几年经过了数次修订,但是因为传统思想的限制,导致历史教材一直无法随着史学研究新的理论成果的出现不断更新,现行的历史教材中仍然有很多观点停留在过去片面陈旧的阶段。比如,在历史教材中仍然将列宁的观点作为结论,即认为帝国主义是腐朽即将死亡的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适合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帝国主义仍然还存在,这就表明,即使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仍然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方面。对于这些有误的、主观的观点都需要进行纠正,这就需要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教材修订进行补充。通过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历史,以时代的角度看待历史,达到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例如,在学习“雅典民主政治”的时候,教科书上对雅典民主政治固有的评价是:人类历史的进步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这个观点是不完善的,并没有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全面的概括,会导致学生在对雅典城邦政治体系进行解读时出现谬误。现代文明史的研究中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教师应该将这些新的观点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到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有局限性的,城邦政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让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以及西方政治体系发展有全面的了解。 2.将新的史学观点引入教学中 历史结论都会受到所提出的时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更,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也会因为时代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历史结论。历史研究学者所提出的新的时代观点,看似与历史教学中的知识没有实际联系,但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应用这些观点在课堂中引入相关的历史问题,将时代背景和历史相结合,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历史事件的相关结论是由历史学者的历史判断和道德判断进行总结,在历史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被片面的观点误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历史事件,得出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例如,提到中国近代史,讲到这段“国耻”的时候,通常都会提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观点,过去也一直将这个观点视为真理,但是这样的观点并不符合时展趋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这个观点。在讲到“十月革命”这个内容的时候,根据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是阐述俄国革命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意义,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将新的观点引入课堂,“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开启了世界现代史,让学生了解“十月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开阔学生的史学视野。 3.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史观看待问题 近几年以来,很多历史研究学者从科学和宏观的角度对我国历史的各种重大事件进行重新的审视。但是在我国中学阶段历史教学方面,不管是课堂上的教学模式还是教材,都是以应付考试为目标,迎合应试教育。为了实现新课改中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不同的考量。例如,近代史上众所周知的慈禧一直是被视为清政府腐朽势力的代表,以反面的形象被人唾弃,但是却没人知道慈禧其实是第一个敢于挑战世界的统治者,尽管最后没有成果,并且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但是却给予对外抗争一定的支持。与此类似的历史实例还有很多,因为历史教材的片面记录误导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因此,在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片面记录的“史实”并不准确,需要教师扩充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去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以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在过去讲解到“新航路的开辟”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是以全球史的角度,讲述新航路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的影响,现在各种新的历史理论的提出,可以借鉴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理解,从文明史的角度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现代化的角度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走进近现代的初始阶段。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三、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将史学研究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方向,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过去教学模式中所形成的定向思维,有助于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对已了解的相同内容进行不同方向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吸取不同史学研究成果,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观点。新的观点和知识点促进了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问题作出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形成。 作者:肖文清 单位:湖南省桂阳县第一中学 历史小论文: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论文 一、精心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 网络教学课件就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教学资源。优秀的教学课件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网络课件通常包括学生界面、学习指导、研究性学习、相关资料阅读以及课堂学习等基础模块。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历史知识的结构以及学习任务进行相关设置,将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到大屏幕上,由学生依据个人学习情况进行个人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能够进入课件中的学生界面,以界面内的问题作为学习导向,在阅读相关内容与资料的过程中进行不断思考,进而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掌握水平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课件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一,课件界面友好,便于学生操作;第二,资料内容丰富且充分兼容,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第三,各个模块指向明确,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各模块功能,提升学习便利性。网络课件具体内容的设计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撑。例如“,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材内容具有极大的跳跃性,线索也十分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通读教材内容后,将知识结构图上传至教学课件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展示的结构图对整个知识体系拥有整体上的了解。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要将包括学生在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在内的多方面差异考虑在内,既要设计基本目标、也要设计较高的学习目标,还要设计发展特长的高层次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引。 二、视听结合,启发学生思维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课在网络资源运用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图片、文字以及实物资料浩如烟海,而现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不断涌现。网络资源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触摸历史,了解历史,掌握历史。例如在讲授特定阶段的历史时,教师可以播放文献纪录片进行历史再现,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对于影视题材往往兴趣较为浓厚,优秀的影视题材层出不穷,例如《汉武大帝》《鸦片战争》《孙中山》等,这些影视作品既实现了对历史的较为真实的还原,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使历史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运用网络资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教学环境等原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直接口语交流通常较少,因此,无论是在选择视听资料还是在进行软件设计时,都应当选择启发性较强的教学资料,在适当的时机出现言语提示,同时也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例如,在讲授有关明治维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软件中设计包括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多种内容在内的有关材料,让学生在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具体做法,在经济上向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在服饰上也出现了西方化的情形,这时,学生能够自觉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基本原理,较为容易地判断明治维新的性质。 三、合作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网络环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开阔视野,发展个性的环境,也给学生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协作学习平台。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可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在网络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与同学们分享,在观点的碰撞中,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会更加全面与深刻。除此之外,交流讨论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实现优势互补。这种交流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对于交流时间、小组成员以及交流内容的局限性,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空间进一步拓展,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具体的板块设计上,教师可以设置网络讨论模块、我给老师留言模块、作业交流讨论模块、具体课题研究模块等,让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网络讨论,能够实现与教师的沟通,能够将在学习、作业上出现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探讨,能够依据兴趣结成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等,实现全方位、多样化的历史学习。 四、结语 网络教学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诸多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作者:朱海涛 单位:江苏江都中学 历史小论文:教学实践初中历史论文 一、设置相关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兴趣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探讨、研究为主,通过对历史内容的真正探讨和分析,让学生真正通过历史相关内容对历史事件和事迹的了解得到学习内容和知识。历史事件和内容是过去式,学生对于许多历史课本和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疑惑和疑问,由于历史内容的过去呈现,许多内容存在不清晰的状况,在初中历史学习课堂上,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积极的创设一系列与历史内容相关的相关场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要想真正有效的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真正完善对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在真正教学实践参与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创设相关历史事件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教学高效手段的辅助下真正得到知识和内容。例如: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设置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在讲到“商鞅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当时的场景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参与和学习,“商鞅变法当时场景的呈现”,“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等等,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真正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得到对学习内容的高效汲取。 二、设置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真正参与 高效的教育方法添加到初中历史的课堂实践中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的作用。在教学实践落实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存在的抽象问题有时会存在不理解现象,为了让学生真正高效的保证对学习内容的汲取和了解,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依据教学内容和课本呈现的内容设置一些相关的历史内容小问题,设置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真正参与,保证在学习课堂上有效获取到教学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内容和知识,让学生在这些一系列内容和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让学生真正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和透彻的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教师教学的有效落实,通过对学习内容内部设置的问题和探讨内容,使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学习和实践当中,真正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透 彻了解和掌握,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历史课堂上针对教学和需要掌握知识点的问题和探讨点,让学生自由参与和探讨,得到学习内容的有效充实和落实。在讲到“昭君出塞”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此次出塞存在的原因和相关的背景,让学生欣赏和了解课本呈现的文字知识和图片信息,然后在教学课堂基础上对于学习和探讨呈现的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和观点,让学生真正在学习基础上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和掌握。 三、注重学生自身,保证学生对学生内容的高效汲取 初中学校内部教学旨在通过现代学科教学内容培育有思想、有技能的优秀人才,学校最主要培养和教育的是学生自身,因此在真正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真正教学中真正有效的保证教学实践真正落实到学生自身,保证学生自身对于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有效汲取和掌握,学生每个人自身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汲取和掌握也不一样,要想真正保证学生自身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掌握,让学生自身得到高效的参与和实践,教师需要在真正重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身,保证学生对学生内容的高效汲取,不断注重对学生自身学习和状态的关注和了解,使学生有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对于学生自身学习和能力有一定实质性的了解和掌握,真正保证教学内容在学生自身的真正落实。初中学校内部教学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技巧,不断加强和重视教学力度,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高效化,真正保证学生高效高质的参与和汲取学习和知识,真正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作为义务教育教学实践的最后阶段,其内部教学参与和实践需要真正落实到学生自身,保证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和掌握,才能真正保证学生有效成长和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高效提升和促进的场所,初中历史作为初中学校内部教学课程的一部分,内部涉及的历史事件、理论内容、历史故事、历史史实等内容的分析和呈现,真正有效的通过三段式教学方法的辅助和参与,真正有效的保证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汲取。 作者:闫丽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六中学 历史小论文:小组合作下初中历史论文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 1.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逐渐走进了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了图片、音频和视频,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精彩的课堂。尤其是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且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贯通,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量很大,传统的灌输法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比较吃力。初中生的兴趣广泛,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反映良好。一首歌曲、一张图片、一段视频都可以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很多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教师口述的效果要好。多媒体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课堂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如在学习某个内容较为简单、知识点较繁杂的章节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配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内部共同搜集资料,准备课件展示给全班,变教师主体为主导,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并培养其主动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小组合作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轻松又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小组之间展开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擂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更加生活化,充满了趣味性。 3.引入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知的过程和方法,非常适用于前后联系紧密、知识体系庞大的历史学科,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式教学法包括阅读指导法和讨论法。阅读指导法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准,要引导到位,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讨论法既有师生之间的讨论,又有生生之间的讨论,随着讨论的逐步推进,学生一边听取他人的意见,一边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尤其对于历史这样一个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前后贯通的学科,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 作者:熊绍安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丽村镇丽村中学 历史小论文: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纵观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1.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多媒体教学容易受到课件质量和多媒体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时课堂的信息量过大,学生无法有效地消化吸收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无法达到预期作用和效果。还有些教师上课时过分依赖课件,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课程资源匮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共享的有效课程资源较少,普遍需要自己制作上课所用的课件。有的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一味地追求“高科技”,却忽视了初中历史课堂中本该呈现的历史内容,把课件变成多媒体制作的技术成果展览。还有的教师怕课堂上操作出现失误,为了方便,把课件制作成顺序式,讲课时只按一个键,顺序播放课件即可。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层次较浅、应用方式单一。 大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使用的工具是PPT软件,很少应用其他软件辅助制作,导致制作出来的课件是单一的文字式,没有动画、图像与声音等元素,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效果。 二、完善并提高多媒体的应用 针对以上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完善并提高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提几点建议。 1.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各有优势,相互互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创造情境、传递教学内容和信息,引导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建立新的认知框架。 2.加强教师的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理论水平。 除了PPT软件以外,教师还应掌握Flash等多种软件辅助制作课件,使课件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富有生命力。 3.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这样能够减少教师耗费在寻找教学资料上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在已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内容和目标的差异,制作出适合学生的优质课件。 作者:张骞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浚镇中心学校 历史小论文:历史图片高中历史论文 一、教材中的图片,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巩固 1.历史图片是进行历史内容教学的最好资源。 学生通过对历史图片的有效学习,可以近距离地与历史进行接触,进而能够很好地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比如,我们在学习到“西方列强在19世纪末掀起了对我国的瓜分狂潮”相关的内容时,这个历史事实在《时局图》中就得到了充分地反映。而“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当时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就是《时局图》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再结合这幅图进行对照,就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这幅漫画反映出来的现实意义。学生通过对漫画的了解又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当时历史事件的印象,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2.看图叙史。 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字信息的必要补充,同时又具有文字形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合理使用历史图片,能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单张图片来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概况和前因后果,也可以利用多张图片,让学生梳理相关历史知识的发展进程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言效果更好。因此,在教学中进行看图叙史,既能让学生解读图片中的历史信息,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二、有效结合地图进行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历史图片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有效的图片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综合把握;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解读历史图片能力的目的。 1.感知历史,掌握史实。 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教材中的史料图片,并且要注意充分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相关的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例如,“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一课,我们在学习到经济危机给德国带来的影响时,教材也从多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但是学生却没有形成直观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到这场危机,我们历史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材中的一幅图片进行讲解。如教师可以结合“1927年的德国关于经济危机预言性的漫画”,让学生来仔细观看这幅图,进而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很直观地体会到那时的德国贫富悬殊,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经济危机的相关背景,进而使学生形成立体的知识网。 2.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图片,不失为我们教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好素材。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课本图片中蕴含的一些历史信息,让学生进行读图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例如,“美国国父华盛顿”这节内容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即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担任总统期间的主要事迹。对此,我们教师可以结合该课中的最后一张插图“在美国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上刻的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头像”来作为新知识的导入,指导学生看图,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华盛顿能够列入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为什么华盛顿被称为美国的国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看书,自主探究。这样也可以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认同。这样,学生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历史图片既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知识的必要补充。同时,历史图片又具有高度灵活和对历史信息高度浓缩的优点。这些都决定了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不同的图片史料在历史教学的运用策略也会不同,所达到的教学或者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具体的图片和史料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播,同时还要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图片史料,充分发挥图片史料应有的价值,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历史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郭辉朋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第一中学
幼儿美术教育陶行知思想研究 摘要: 兴趣在绘画活动中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幼儿教育者要从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中汲取营养,把他的思想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寓学于乐,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 美术教育;陶行知;个性 绘画一直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幼儿大多喜欢涂涂画画,绘画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个自由的游戏活动,他们可以在绘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但是,以往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示范、幼儿临摹为主,束缚了幼儿的想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教师倍感疲倦,也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降低了他们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陶行知先生曾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由此可见,兴趣在绘画活动中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贯穿于活动的始终。教师要从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中汲取营养,把他的思想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寓学于乐,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提高。 一、尊重个体差异,呼唤个性解放 关于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曾经拿松树和牡丹花做过比喻: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如果我们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如果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受不了,会被“烧”死。这和教书育人有着不谋而合之处:种花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花木的特点,然后分情况加以照料,而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学,又要因材施教。所以,在组织美术活动时,教师要尽量使活动多样化,采取全班指导、小组指导、个别指导以及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如,在手工制作青蛙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将能力强和能力稍弱的幼儿分在一组的形式,给予他们不同程度的指导和不同的制作材料,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让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每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活动虽然是面向全体的,但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才能促进每位幼儿的个性发展。此外,教师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陶行知先生提出过“六大解放”的观点,他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空间、时间。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目中的想法,给每名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能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解放他们的头脑和心灵,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在幼儿的笔下,天空可能是粉色的,空中可能漂浮着大鱼,这些在成年人眼中可以说是荒诞的,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幼儿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荒诞”,不应该用成人的视角对幼儿做所谓的“纠正工作”,不要用简单的对或不对、像或不像评价幼儿,让幼儿拥有用自己的思维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的机会。 二、生活融入课堂,激发美术兴趣 陶行知先生有“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将美术教育生活化是一个有机的命题。教师应该让幼儿走出教室,融入自然,融入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观察树叶、天空、云彩、花朵等,他们会发现每片树叶都有自己的形状,每朵云彩的颜色都不太一样,甚至天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自然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美术真正的快乐和魅力。生活中的观察可以为幼儿的创作提供灵感。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考察过的生活是不值得经历的。这样相当于考察生活的教学方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幼儿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让美术回归生活,这是每名幼儿美术教师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除了将生活融入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游戏导入美术教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幼儿的热情,让幼儿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即实现游戏教学的目的。如,在教幼儿认识各种美术工具时,教师可以把美术工具放到一个袋子里,然后让幼儿猜袋子里放的是什么东西,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这样美术课堂也能增添不少趣味性。 三、教学做三合一,突出美术发展 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就是“生活教育”理论,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体。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做的即是教学做三者合一。如,在指导《鱼儿游游》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鱼儿游的动画片,把幼儿带入鱼儿的世界,然后向幼儿出示空鱼缸,激发幼儿装饰鱼缸的兴趣,随后发给幼儿一些彩色剪纸与制作剪纸鱼的小工具,示范如何制作剪纸鱼,这就是在做中教。在教学结束后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装饰鱼缸,鼓励幼儿大胆地制作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鱼,如果幼儿在剪纸技术方面有什么不会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这就是在学中教。在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作品都放到讲台上进行展示,鼓励幼儿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做能让幼儿更富有个性,也有益于更好地展示幼儿的创意。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是幼儿用来描述自己内心欢乐的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幼儿内心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幼儿绘画教育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幼儿美术教师需要认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内涵,并且将其与幼儿个性相结合,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主,开发幼儿的潜能,努力将绘画变成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载体。 作者:薛彦平 单位:江苏苏州市苏州外国语学校附属理想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浅论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美的因素时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感悟美?这给幼儿美术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启发。生活化美术教育就是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以美术为表现手段,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添加“生活化”元素,将生活材料与游戏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在生活中体验美、创造美,同时让幼儿充分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对教育来说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生活化美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 在美术创作中,幼儿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沉醉于自己的活动中,借助于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现行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未能调动起大部分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情感。生活化美术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教学气氛轻松化、教学资源生活化、教学形式趣味化,能够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探寻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奠定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得多。若在美术活动中贯穿以生活化取向,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幼儿自愿地表现,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产生丰富的想象。因此,生活化美术教育能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设感知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引导幼儿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 二、生活化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生活化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引导作用尤为明显。生活化美术教育的课程多为体验式,幼儿接触的事物多了,对事物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情感更加丰富了,自信心也就更强了,幼儿敢于表现自己,把情感表露出来,这样更易于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并起到引导和调节的作用,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帮助幼儿树立主体观念。所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方式,是顺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倾向,从内而外的引导,不加任何外界的强制力,使儿童在游戏的自由心情下,引导以大自然、以儿童身心的体验,或利用人造物、建筑物、自然现象等来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三、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运用 1.大自然的一切,如草、木、花、果、石、砂等,均可通过美术活动,变成有趣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例如,在设计《草地上的花》这节活动课时,教师觉得画草地上的花有许多的方法,手指点画、油画棒绘画……还想到用萝卜作刻模印章蘸上颜料拓印,教师为幼儿准备不同瓣数的萝卜花,拓印时,鼓励幼儿先数数萝卜花有几个花瓣,然后再进行压印,让幼儿得到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识,增强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 2.人造物、废弃物等加以利用制造。例如:利用纸箱作机器人,纸杯子制飞碟等等。绳画是儿童喜欢的一种美术活动,对于年龄偏小的幼儿,教师可为他们制作好染有颜色的废旧绳子,再引导幼儿在纸上移动绳子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3.利用人体来进行美术游戏。例如:画手指画时,让幼儿直接接触颜料,这样有助于幼儿对创造可变的图案、形状保持着长久的兴趣。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教师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前设计了一幅背景图,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并且运用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活动导入:“池塘里的小蝌蚪哪儿去了?你们看青蛙妈妈急得都要哭了。我们一起帮青蛙妈妈找宝宝吧!”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和对青蛙妈妈同情的情绪感染下,用自己的小手点画许多的小蝌蚪,在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完成了作画过程,同时注意力和兴趣也高效、有机地结合在活动中。 4.结合幼儿的情绪情感。例如:一直以来,在小班幼儿中存在着绘画情绪低落、不愿落笔的情况,时常有小朋友会说“我不会画”,针对这一问题的存在,我在美术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游戏《我和蜡笔宝宝来跳舞》,把12色的油画棒称为12个蜡笔宝宝,让幼儿和它做好朋友,抱着笔宝宝一起跳舞。我没有强调如何握笔、如何绘画,而是播放着欢快的乐曲,让小朋友“抱”着油画棒跳着圆圈舞、波浪舞、点点舞……小朋友们快乐地舞动着手中的画笔,没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不会画”。 5.作画工具的多样性。给予孩子作画的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例如:拓印纸板、棉签、水粉、油画棒、滴管、海绵、羽毛、牙刷等,孩子觉得好玩有趣,才会愿意参与。例如,在《美丽的焰火》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是吸管和水粉。因为幼儿肺活量较小,单凭嘴来吹画,孩子掌握不好方位,借助老师提供的吸管吹画,孩子就能很轻松的完成,而且画面的效果也很好。这些工具不仅能帮助孩子填补他们表达意图和表达能力之间的鸿沟,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参与美术活动,还能使孩子在每次参与活动前都有一份期待和盼望。 6.配合季节和节日。例如:在春天,人们会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放飞风筝,孩子们也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放风筝的体验。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设计了美工活动《风筝》,让幼儿思考使用什么材料制作风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些材料?这些问题都是由幼儿与教师共同讨论、商议决定的。幼儿制作风筝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锻炼孩子解决问题、实验、创造、计划以及担当责任的能力过程。通过教学实践,真切地感受到美术来源于生活,并且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中。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轻松的消遣,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握幼儿的现有水平,帮助他们找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环境,教师使用的指导策略,都是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综上所述,生活化美术教学在幼儿活动中是非常有价值的,美术活动中生活资源与游戏的恰当运用将会丰富美术教学,能让幼儿有更充分的生活感受,在动动、玩玩中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作者:安颖 单位:甘肃省保育院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探析 【摘要】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让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的方法,为学生日后进入幼儿园组织美术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该论文是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NJSY30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幼儿美术教育》课程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专业化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以及儿童观,并能够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美术活动。学习《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幼儿美术教育水平,因此,国家和院校应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重视,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训练学生主题性绘画的能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绘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主题性的绘画训练,改变原本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技能以及经验,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美术教学当中。要完成主题性的绘画作品,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从中寻找到一些独特的绘画素材,任课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全方面的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主题,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和发现来自由选择绘画素材,并将绘画素材积累起来,为日后组织幼儿美术教学奠定基础。 二、训练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所以任课教师应对《幼儿美术教育》课程中的手工制作部分加强训练,提高学前专业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大脑均衡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确保所教的内容符合于幼儿园教室内的场景,还需要对道具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便学生进入幼儿园后可以顺利完成与手工制作有关的任务。当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合理分配课时,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理论课程所占的课时较多,而实践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应对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供学生去幼儿园实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幼儿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一味的遵守教学准则,以刻板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从美术教学中感受到乐趣,更好的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在幼儿园内组织趣味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重新组合一些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有趣,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满足该课程的所有教学需求,仅仅依靠一间普通的教室是远远不够的。就拿绘画来说,要满足所有绘画教学的需求,就需要至少一间专门的画室。因此,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建设美术教室,并为其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安安心心的学习各种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 六、通过展览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美术知识,并进行艺术作品的展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与同伴加强交流,不断的反省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定去举办一些美术作品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同伴作品,与同伴互相交流的同时学习到同伴的优秀美术经验,拓展自己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岗位对于学前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院校应对《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并掌握灵活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日后进入幼儿园组织美术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乌斯哈拉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团校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探究 摘要: 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挖掘幼儿的创造能力。但在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存在统一示范化、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环境受限等问题。本文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探究 教育的生活化是将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还未成型,好奇心和观察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抓住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幼儿的生活为起点的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为幼儿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手脑结合的能力,让幼儿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和意义 以往的幼儿美术教育着重锻炼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注重幼儿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幼儿的生活为起点,把生活中的切身体会与美术教育融合起来,引导幼儿认识人、事、物,发挥幼儿的个性,挖掘幼儿的潜能。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时,要结合生活的常识和现象满足幼儿的生活心态、游戏心态以及探索心态。生活心态是幼儿迫切想要感知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状态。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游戏心态是幼儿喜欢玩的天性,教师寓教于乐,把游戏和学习相结合,幼儿会在其中受到启迪。探索心态是幼儿对生活中的所见、所听、所感都充满好奇,想要探索其中究竟的心理状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思考,有助于幼儿的成长。 二、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统一示范化,忽略幼儿的个性 以美术为例,绘画不仅要求幼儿画出形象生动的画,而且要注重幼儿通过这幅画所表达的思想、传达的感情。但是,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容易出现统一示范、忽略幼儿个性和思想表达的现象。例如,在幼儿园,教师会把优秀的绘画作品张贴到黑板上,这在鼓励幼儿绘画上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那些作品没有上榜的幼儿,有的就会怀疑自己的绘画能力,他原本对自己的绘画很有信心,但却因技巧稍有欠缺而不被看好,导致质疑自己;幼儿也可能对“优秀”作品进行模仿,抹杀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其实,幼儿美术教育仅是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是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教会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张扬个性,学会审美、观察和创造。 2.教学过程太过随意,不予重视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还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实际上,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并没有加大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投入,也没有真正要求美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推行生活化教育。此外,师资力量投入不够。很多幼儿园缺乏具有美术教育生活化理念和相关经验的教师,多数教师打着生活化的旗帜而又遵循着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 3.教学环境受限,生活化教育无法开展 环境是影响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目前,不少幼儿美术教育不能达到生活化的要求,原因有两点。其一,缺乏生活元素。幼儿园大多是由益智类玩具构成的世界,而很多玩具都是虚拟的动画角色,脱离了实际生活。其二,美术教学缺乏生活题材。部分美术教师仅依靠固定的教材照本宣科地教学,没有寓教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化的本质。 三、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对策 1.挖掘生活化材料,启发创作热情 生活即教育,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来源于生活的材料,例如天然材料、大自然静物、生活静物以及动植物等。获得这些材料并不难,这些材料容易让孩子感到熟悉又新奇,能激发起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发现美的意识,让他们热爱生活。 2.贴近生活教学,发现美术元素 教师可以通过特色文化和民间故事提升幼儿对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教师应该从生活的不同角度将美术元素融入幼儿自然化的创作状态中,让幼儿在创作中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到户外,感受四季的变化,获得创作的灵感,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探索、去创造。 3.增强针对性,因材施教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大多在课堂上照版画样,这样统一化、缺乏针对性的方式,容易导致幼儿逐渐丧失个性。然而,个性的差别是幼儿的天性,如果在幼儿时期对他们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会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总之,在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存在阻碍其发展的因素,需要幼儿教师和相关教育部门增强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认识,增加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投入,真正全面实现幼儿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融合,推动幼儿美术教育朝着生活化的目标不断发展。 作者:孙响占 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幼儿创造力中美术教育论文 1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的缺失 1.1美术教育思维僵化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 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思维僵化,还停留在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在于幼儿能否将一个物品画得“很像”的思维上。例如画一个苹果,能画出红色或者绿色,比较圆的苹果,并且画面比较整洁就算是幼儿学得不错,老师教得不错。假若幼儿画出了黄色、紫色的苹果,甚至可能苹果的形状是棱角分明的,就无法得到认可。幼儿美术教育陷入过度注重技能而忽略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最终导致的是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造力的发展。 1.2模式化教学阻碍对幼儿创造力的引导 现在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度受限于教学的流程和模式,一般的授课模式往往是教师讲解,示范,引导联想,幼儿模仿,教师指导修改。固化的流程,限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在引导联想的环节,教师往往会告诉幼儿月亮像船、像镰刀,像香蕉……幼儿对月亮的联想也局限在有限的事物范围内。本应该最能够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引导过程,反而成为最限制幼儿创造力的环节。 1.3家长教育思想落后,扼杀幼儿发散思维发展 除了社会和教师的思想误区以外,幼儿家长往往在教育目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代社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一部分家长来说,自己家的孩子“多才多艺”可以让自己“脸上有光”,“有面子”。抱着这样的想法让幼儿参加美术课程,于是注重的就是幼儿绘画是否“专业”,“像真的一样”,而忽略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有的教师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强调用色、构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还会引起家长不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教师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积极性,并且扼杀了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的萌芽。 2借助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2.1教师角度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做好铺垫。 最适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课堂师生关系是能够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散思维的关系。当前一些有前瞻性的美术教师采取主题式教学,即以一个词语、一个场景作为一次课程的主题,例如某种动物、植物,某个季节,某种食品等等,不附加任何限定,由教师与幼儿一起实践,甚至可以加入音乐和游戏的元素,让幼儿自己根据对主题的理解进行绘画,从而塑造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创造力。 (2)拓展幼儿的联想能力,为培养创造力创造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为幼儿发散创造力提供适当的氛围。例如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应先向幼儿讲述应当如何记忆和理解,而是要先了解幼儿的联想,并在幼儿联想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引导幼儿自己去进一步思考和联想,甚至产生主动创造的愿望。 (3)兴趣为主导,激发幼儿创造力。 在美术实践过程中,要推动幼儿用眼观、用耳听、动手练,引导幼儿尽可能用身体的各个部分去接触和感受外部世界,并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将这些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由于幼儿的记录大多是以绘画为主要模式,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幼儿有目的地将所见所闻画下来,既能够加深印象,又能够培养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 (4)转变单一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幼儿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多元化的,并且这个过程中应当以幼儿为主体,基于幼儿的角度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多时间,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在实际生活中采取不同的措施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并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在课堂上挑选最为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①多媒体合理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借鉴投影仪、录音机等不同形式的多媒体仪器,帮助幼儿通过感知、感觉了解外部世界,使幼儿对外界事物的了解更加立体化,更加生动。②情境化的教学。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打通思维与现实世界的通道,美术教师可以创设与幼儿所学习的内容相似的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建立构图和绘画的意识。③小班化教学。考虑到成人的注意力有一定的幅度,而幼儿往往又活泼好动,因此要尽可能采取小班化教学,使每一名幼儿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注,有足够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5)故事引导,创设想象情境。 对幼儿来说,故事比现实更有吸引力,因此对幼儿来说,以故事方式呈现的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他们的理解和感知。此外,故事还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学习效果也更好。 (6)教师思想的解放。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创造氛围,并依赖于幼儿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指导。因此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幼儿教师要有更为开放的思想,对幼儿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广泛接触新鲜事物,了解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从而能够在课堂上带给幼儿更为新鲜的内容。 2.2家长和社会角度 (1)提高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认识。 从家长层面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不能完全依赖幼儿教师,而是要求家长与幼儿教师通力配合也要不断更新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对幼儿参与美术教育不能只寄望于幼儿画得像才算画得好,而是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联想和创造,才能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培养。 (2)拓宽社会教学资源。 就社会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最终仍是以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为目的,因此,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当不断增加可用于幼儿美术教育的资源,使幼儿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能够有更大的空间,而不是局限于教学的教材。通过将更多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应用于教学中,才能最终实现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3结论 幼儿是我们的未来,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影响着未来我国创造性人才在人力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对幼儿美术教育来说,由于其所具有的先天优势,理应更多地负担起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职能。通过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借助教师不断的努力,一定能够使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郑茹男 单位: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多媒体技术下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幼儿教学 (一)多媒体具有灵活多变的优势,能为幼儿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 (二)多媒体能够展现直观形象的事物,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幼儿主动的参加教学活动。 (三)多媒体能够开拓幼儿思维,加强幼儿的独立性学习的习惯。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优化美术艺术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兴趣能够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技术具有多样性、形象性的特点,它能够运用声音、动画、色彩形象的展示在幼儿眼前,使教学环境趣味盎然,美术教学设计引人入胜,通过多媒体再现生活中的事物,把静态知识转化成为动态知识,抽象知识能够变得形象化,使幼儿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产生厌烦,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使幼儿感到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美术课程。 (二)多媒体技术能够优化美术教学内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 幼儿的思维活动比较形象,对于美术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并能够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把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具体化,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从而帮助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例如:在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如“地球的好朋友——太阳和月亮”其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幼儿了解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以拟人的动画形象展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公转、自转的抽象概念变得形象化,使幼儿清楚的直观形象理解三者关系,从而突破教学中遇到的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缩短教学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对画面、声音进行设计,告别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看不清、摸不到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增强了幼儿教育活动的表现力,使幼儿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我们要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活动中,“美丽的大草原”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是教会幼儿如何制作沙画,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通过示范让幼儿进行学习,由于部分幼儿能看到所以教师经常分组教学浪费了课堂时间。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后,教师通过使用投影设备进行讲解,解决了遮挡幼儿视线的问题,而且缩短示范讲解时间,节约课题教学时间,使幼儿能够更多时间进行亲手操作。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因人施教 幼儿由于遗传原因和家庭环境的不同,幼儿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可能在相同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违背了教学最优化原则,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进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无论是美术教学中的巩固练习或新知识的传授,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幼儿不同情况进行技术修改,满足幼儿的不同的教学需求。 (五)创造和谐优美的美术教学氛围,实施艺术美感教育与幼儿情感教育 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幼儿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主动接触大自然、懂得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如幼儿大班美术教学欣赏活动中,如“天安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使幼儿能够身临其境的了解和感受天安门多么雄伟与壮丽。通过幼儿观看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的过程中,有些幼儿能够情不自禁的唱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还有部分幼儿通过感染离开自己的座位站起来行注目礼。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真正感受到天安门如此庄严雄伟,增强了幼儿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三、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要克服重教育轻学习的情况,采用教育引导幼儿学习的方式,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从而激发和促进幼儿自主的学习。同时,我们要保证教师的主导教学作用,做到人与多媒体相互交融的教学方式交,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策略与多媒体课件合理融合做到有效运用,从而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做到该用时慎重选择,做到教学重点突出,不必要的时候不使用多媒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干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占用教师的讲解时间和幼儿的思维活动时间。 (三)多媒体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传统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美术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美术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从而优化美术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优质的学习,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 四、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恰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我们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组织好美术教学活动,这样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更加热爱学习,同时还能有效促进老师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增强幼儿的注意力、提高观察力、增加记忆力、开拓幼儿思维力与想象力。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教学形式逐步科学化、多样化,从而有效提高幼儿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幼儿教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作者:徐荣 单位:昆山开发区东部新城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 一、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病症及解决办法 1.不能全面地看待美术教育 多数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绘画作品、总以成人的眼光去看、纠正孩子所谓的“错误”,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小孩子会将天画成灰色、太阳画成蓝色等,这并不是错误的,而是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直观认识和表达。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这样的绘画,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在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情感宣泄的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评价方式单一,教学模式死板 课堂评价对于孩子是极为重要的,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能决定一个孩子今后的一生是怎样的。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评价方式,运用多种评价语言,要对学生起到有效作用。例如,在一堂课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绘画作业给出这样的评价“:画的很不错。“”还需要多多努力。“”画得很好!”等完全没有价值的话。 建议教师换一种方式,具体地去引导学生,例如,“你的太阳画的很棒,让老师一看到就觉得暖洋洋的”等评价语言,让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教师普遍采取教师选材,教导学生绘画的方式。然而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幼儿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毫无益处。 教师应该放弃死板的教学板书,融入孩子的世界,绘画的题材可以随意发挥,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才能最终达到量与质的转换,也可以借鉴国外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教材或作品,认真学习并运用到课堂中来,都能够对现阶段死板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教学设备 幼儿美术教育是启蒙教育,而美术教师则多数没有相关的专业的教学经验,只能以大众的、通俗的教学视角来对待教学成果,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无法有效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而教学设备的不齐全,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前进,这些归根结底,是社会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不正确或不重视。 二、总结 幼儿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幼儿美术教育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启蒙教育,应当受到关注和重视,教师本身要提高自身修养,做到有效教学、多元化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朱霞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车马湖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能力 1.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引发幼儿的创新热情 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来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游戏,使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来获取美术知识,并对美术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的创新中。然而,幼儿在对美的勇敢追求与大胆想象中,不断创新,以最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想法,逐步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通过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幼儿勇于创新与尝试的精神。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幼儿的创新灵感 与幼儿教育中的其他理性学科不同的是,幼儿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幼儿思想和情感的引导与开发,从而唤起和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融入幼儿自身的情感,感悟为幼儿的美术创造提供了最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当适当注重幼儿情感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有效培养幼儿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始终将幼儿情感的激发作为重点内容,真正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营造一个充满美好幻想和憧憬的审美环境,利用情感教学技巧,达到融情于景,以景激情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感悟和体验美术的美好画面,培养幼儿内心情感对美术画面的感悟能力,引导幼儿与美术所要表达的情境达到共鸣的效果。培养幼儿使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情境来表达内心最深处的感受,使幼儿的美术创造有感而发,将自身的内心情感融入到美术创作中。 3.积极评价幼儿美术成果,维护幼儿的创新自信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树立“过程”大于“结果”的理念,幼儿在美术的创造过程中并无是非对错之分,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维护好幼儿的创造自信心。对于幼儿的作品,教师不可采用成人的眼光进行机械式的评价,也不能采用老套和机械化的评价标准,教师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采取点评方式,使用探讨的语气与幼儿分析作品如何改进,这样不仅维护了幼儿的自信心,还可促进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的不断进步。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估中,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将培养和激发幼儿创新能力作为重点目标。教师应当努力挖掘每个幼儿的成功之处,引导和放飞幼儿的思想,让幼儿的思想插上梦想的翅膀。对于幼儿别出心裁的想象和创作,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和表扬,并努力激发幼儿的创作潜力,给孩子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提高幼儿自身的创新能力,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对于幼儿美术创作的评估,教师应当坚持以表扬为主、点评为辅的方式,充分维护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 作者:李琴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成长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1.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智力发展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认为,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双手、脑及身体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还要耐心、恒心,以及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而这一切正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进行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智力。 2.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通过美术教育挖掘幼儿的创造力,使每个幼儿能画、会画、想画、创造地画,这对培养高素质儿童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这种创造能力,就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未来和人类美好明天的创造者。 3.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幼儿创作的基础,他们在活动中所能表现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感受。孩子们作画,通常都是经过观察以后才进行的,要让孩子们学着在观察的基础上去画画。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而从小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就犹如给予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走进知识的宝库,这种能力是极其宝贵的,对幼儿的终身学习会有很大的益处。 4.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但它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无从谈起。每一幅幼儿的绘画作品,都又其想象的成分,对于还未涉足社会的幼儿来说,一切都来自于想象。洪红说:“没有比绘画更能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梦想的彼岸。”绘画能够更自由、更直接地表达出孩子用语言不能表达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感情。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新组织、加工、重建生活中所见的形象,异想天开,变化无穷。 5.幼儿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操作性强的环境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6.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儿童良好个性如今的美术教育已不是过去的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幼儿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发挥其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有意识地诱导、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7.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其他作用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交往与合作的能力,通过集体作画让幼儿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另外,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绘画的训练和学习,可以有序地培养孩子的耐心、自我控制的约束能力,调动多种因素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让幼儿学会爱父母、爱别人,不仅仅以自己为中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品德。 二、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1.创造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儿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走出教室,多看、多听,积累生活感受,提高观察能力。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培养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3.用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进行欣赏活动,并让幼儿用绘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引导并评价幼儿的美术创造活动,在孩子中间多比较,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大胆表述,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5.把多媒体技术引进美术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 6.对儿童的作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美术活动中要强调个性表现,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并给于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四、总结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提高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作为成人,应创造机会让孩子进行这样的美术活动,先通过观察,然后让孩子在想象的海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 作者:黄瑞芳 张琴秀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中的幼儿创造力 一、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首先,让幼儿动手做做玩玩,感受创作的乐趣。如实物粘贴画,用树叶、瓜子、纸板、棉花、铅笔等实物粘贴出图画;对印画,在纸的中间折出折线,在折线的一侧滴上或涂上颜色,形成对称性的图案,如蝴蝶、大树、花、小人等,另外一种则用一根沙线醮上颜料,随意摆放于对折的一侧,然后把纸合起来,一只手按牢,另一只手用力把线一拉,一幅幅抽象画就油然而生,幼儿再根据想象添画一些细节,使画面更加完整。折纸,教师可选择作为幼儿玩具的手纸内容,如纸飞机、纸船、手枪等内容,这些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他们能无拘无束的随心所欲将现实和想象的东西拼制出来。其次,让幼儿大胆表述,在自我表达中提高创造表现。幼儿得到了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我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以充分的机会,让幼儿积极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给幼儿讲的机会,让幼儿能充分的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利于教师读“懂”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继续创造。发挥儿童绘画的自主性,我们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改变以前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欣赏观察、讨论交流、尝试演示、思考的方法,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更多的让孩子自由画、创意画,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如在一次的绘画中,绘画班的赵闫宇小朋友画了一座漂亮的房子,我看了以后很满意的对他点点头,可当我指导完别的小朋友再来一看,只见他的画面变成了一团黑,我刚想发怒,可还是耐下性子问:“哎,这是怎么回事呀?”他却兴致勃勃的告诉我,刚才一阵大旋风刮来,把漂亮的房子刮成这样了,看孩子的理由是多么的充分!在一节意愿画中,雷鸣莉小朋友画的跳舞的小女孩,跳到鞋跟都掉了的画面,更让我感到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画面就是她的语言的讲述。在绘画“各种各样的大树”活动中,一个幼儿在画好的大树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问:“你的水果树很漂亮,你为什么这么画?”这个孩子乐滋滋地回答:“有了这种树,人们不用太辛苦,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我恍然大悟,忙引导说:“西瓜这么大,能挂在树上吗?”孩子思考片刻说:“给它一个网兜吧!”说着给西瓜画了个网兜。孩子的创造就这样在讲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提高。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在绘画班中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和绘画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根据幼儿绘画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提出不同绘画要求。如画“动物园”,对能力强的幼儿要求多画几种动物,并画出动物的不同姿态,对能力较差的幼儿只要求画最容易的动物。在两人合作画中,让大组孩子设计画面,小组的孩子来涂色等,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的绘画创造中,使幼儿的绘画才能都得到发展,增强了每个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四、展示幼儿作品,给以评价,提升幼儿创造的自信心积极为幼儿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对提高幼儿自信心和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很有帮助。我们要耐心倾听幼儿心中的语言,了解幼儿在每一个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体验,不随意下定语“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注重幼儿情绪体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因此,家长和教师认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成人必须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从而使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当成人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应对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很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等鼓励性的语言,要知道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幼儿都会因此得到鼓励,从而更加喜欢美术活动。 三、结语 总之,美术活动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领域,它既培养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学习对美的对象形态的描绘和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素质、能力和个性,形成幼儿对美的追求,用美的眼光来看世界。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学龄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事业奋斗吧! 作者:王翠萍 单位:甘肃平凉市铁路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中幼儿创作理念的培育 一、在美术教育中创设阅读环境,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用平等的、仁爱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幼儿,将他们看作是一个成人,尊重幼儿们的兴趣、爱好,包容幼儿的脾气、小动作,用爱去关心他们。在幼儿教育中还要给他们发言的权力,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尽管有些是不成熟的,不切实际的,但也要给幼儿们以鼓励,培养幼儿动脑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自主学习、动脑思考。为孩子提供和谐舒适的美术教学环境,可以有效的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对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注重美术教室环境的布置,激发幼儿快乐视觉欣赏能力。教师还可以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给幼儿读白雪红后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在播放背景音乐下,用生动的语言,结合适当的肢体动作,将这些画面以漂亮的幻灯片、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美术鉴赏的认识,进而培养幼儿的对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将小书上的图片剪裁下来贴在班级后的墙纸上,设置比一比、画一画视角,将孩子们平时展现的画画内容,题目和图片粘在一起,对勇于参与画画比赛的小孩提供一定的奖励,鼓励幼儿敢于想象,激起幼儿内心深处的创新潜力。 二、采取灵活的指导策略,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在对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意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做到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对内容的教育意义,教育价值充分了解,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选择给幼儿欣赏的书籍,要从书籍的文学特点、美术特点等为基础,深入解析教学教材,将最有价值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将美的内容勾勒出来,以最直观最能让小朋友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小朋友面前,让小朋友能够读懂书中的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创造和谐舒适的欣赏环境,提供多选择艺术活动,让幼儿在舒适、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体验美术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轻松,进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对美术产生兴趣,激发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对美构造的创新意识,从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做快乐的小天使。 三、为幼儿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促进创新意识养成 学校应鼓励美术教师的积极心,让美术教师从新找回自信,从而学习新理念锻炼学生的能力,另外在设备上学校应给与优厚的条件,使得学生和家长都能看到学校对美术欣赏科目的重视,从而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各样的方法来让学会放松并觉得美术欣赏很有趣。比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搜索一些名画,然后提问学生作者是谁,这时学生出于好奇心和争强心就会去注意和思考。教师还可以营造不同的学习气氛,可以使激昂壮阔的,教师拿出画让学生观赏说出自己的建议,或让学生互相去讨论,让学生自主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气氛还可以是安静的,当学生学习累的时候,教师应适当的把教师内的光线调低,播放比较柔的音乐,再给出一些名画或很有深意的画让学生欣赏,这样就能让学生很放松,达到了陶冶情操的效果。 四、结束语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起跑线,是一个人智力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发挥最大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习惯,引导幼儿快乐学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求教师充分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确定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快乐、舒适、和谐的氛围中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 作者:柳坚 单位:江西省万年师范学校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生活与童趣 幼儿美术教育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贴近幼儿、为幼儿所熟悉的。我们所指“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基于此,我们在大班主题教学的大框架下,尝试了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期翼通过这一教育手段,把生活的平凡点滴、世界的万事万物幻化成一件件富有童真的美术作品。本文结合大班建构式课程之主题内容试述以上观点: 一、观察生活之趣,捕捉生活俄罗斯一位大作家说:对生活、对周围一切诗意的理解,是童年生活给予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在儿童的眼中,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是有趣的、好玩的。作为教师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挖掘生活的细节,提供幼儿表现的素材。我们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使孩子能通过自己特有的视角,看到世界的千变万化,并将这一观察通过自己的手段表现出来。在“明亮的眼睛”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带到室外的花园里。引导幼儿选择几处自己喜欢的“景象”做多角度拍摄。如来到花朵前,做照相机的幼儿盯住花朵,另一幼儿边说“咔嚓”,边轻拉当“照相机”幼儿的耳朵,此时做“照相机”的幼儿使劲闭一下眼,表示拍摄成功。孩子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一会儿近拍,一会儿远拍。绘画活动中,有些幼儿画了一朵大大的花,细小的虫子依附在花瓣上,衬托花朵的叶子有几张是残损的;有些幼儿画的是一簇花,有蜜蜂和蝴蝶在花上停留。惊叹于幼儿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二、巧用生活中的材料,创意生活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家、园双方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收集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让幼儿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根据地域特色,收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创作,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地提高。《三八》节主题背景下我们预设了美术活动“我给妈妈做新衣”。活动前,我们邀请了所有的妈妈来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孩子们显得非常兴奋,和妈妈一起收集做新衣服的材料:报纸、塑料袋、卡纸、妈妈的旧衣服。活动中,老师先请孩子们来说说平时妈妈最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些孩子说裙子,有些孩子说西装,也有些孩子说警察叔叔的衣服。接着老师请妈妈告诉孩子,自己最想要一件什么样的衣服。经过孩子和妈妈互相讨论、商定,最后,孩子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妈妈制作新衣。孩子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给妈妈做一件特别的衣服,充满创意地装扮自己的妈妈。从孩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在制作衣服上的大胆联想与夸张表现。可以说是原有经验的重组、再现和拓展。 三、创设生活化的美工区环境,演绎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活动与表现提供机会与条件。”生活化的、熟悉的环境给幼儿的心理带来安全和温馨。美工区是幼儿进行美工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要有效地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创设生活化的美工区环境。吸引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欲望。《七彩世界》主题中,我们将美工区设置成《七彩格子铺》投放了布条、纸片、一次性杯,让孩子们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有个孩子在布条上涂上了七种颜色,一块废弃的布条变成了美丽的彩虹;还投放了花生壳、豆、毛线,引导孩子将它们涂成不同的颜色。有些孩子涂出了七彩花生,有些孩子黏贴出了豆豆小动物;还投放了妈妈漂亮的围巾,孩子们也通过自己的实践制作了围巾。最后,将自己制作的物件,展示在《七彩格子铺》。 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室美工区,为孩子们进一步认识颜色,探究颜色的奥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培养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创造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形成了节约资源的意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即生活。实践证明,在主题教学的大框架下构建“生活化美术教育”符合课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充分表明了生活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它保护孩子的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忠实于孩子自己的观察、感觉、表现方式,使绘画真正成为,幼儿借自己的手来表现眼中世界的重要手段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的暗示应用 幼教工作者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适时地给孩子们一些暗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那么,怎样在美术课中给孩子们一些暗示呢,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幼儿美术课要暗示孩子的自信心 美术教学中除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面对未来。有时候一句“孩子,你真聪明!”、“你真是个绘画天才!”在他们拿起笔作画的时候,你用这样的话暗示给孩子,久而久之,也许一个新的绘画天才在你的身边诞生了。相反,当孩子做手工时,你一句“这孩子手笨”或是当他满墙涂鸦时,你打他手指进行怒斥,也许一个新的鲁班或是另一个达芬奇就在你身边无形的消失了。所以我在美术教学中,从不把成人的模仿规范模式强加给幼儿,过分追求结果,无论学生画的是好是坏,我都适时地给学生表扬,“你画的真好”、“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你的画比老师画得好”、“继续努力吧孩子”,这些暗示对孩子在美术课学习兴趣上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许就是你这一句鼓励,一下子就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会让某个孩子一生受用。听姐姐说,小时候她曾经乱写乱画,用油笔在被子上涂鸦,遭到父母的打骂,而至今不敢动笔画画。相反,小时候我随意往墙上、镜子上画画,父母不但不管,而且说我有绘画天赋,我就考上了美术学院。这虽然是个别例子,但却是父母给孩子两个截然不同的暗示产生的不同结果,因为这件事发生在我的自身,所以我不愿意我教的孩子在我这里失掉自信心。 二、暗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个性幼儿园的美术课不是要专门培养美术天才,美术教学中除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暗示幼儿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面对未来。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这一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是否让幼儿有一种接受感、直观感,教师和幼儿的思维能否联系上,幼儿是否在进行积极的思维。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教学尽量向自由化靠拢,允许学生有奇怪的想法和超常做法,美术教学并不是一定要幼儿学会画画、学会折纸、粘贴。如我在上装饰画《拖鞋》一课时,有个幼儿说起了自己家的拖鞋,又从拖鞋说到了玩具,如果教师这时横加阻拦,幼儿作画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而教师满足他说的愿望,并适时给孩子一些美的暗示,他创作的愿望或许会更强烈。我满足了他的要求,虽然他的作品在这节课没有完成,但并不表示他没有能力或这节课他没学到什么。总之,美术教学是活泼的、轻松的、愉悦的。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有松有紧,不可刻板于课堂的记律,幼儿缺乏自律,适当控制即可。 三、把幼儿从教室中解放出来,在自然界得到美的暗示幼儿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时代,幼儿每天接触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必须打破以往陈旧的陋习,把幼儿美术创作从教室中解放出来,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鼓励幼儿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让幼儿的想象和创作有更大空间。在孩子们拿起画笔前,把孩子带出教室,带入大自然,走到户外,让孩子欣赏某一景物,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暗示大自然有许多的美景需要她们的画笔去描绘,当孩子们回到教室,用画笔在黑板上瞬间给学生展示时,孩子们就已经在下边跃跃欲试了。如果不方便把学生带人自然,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课件,展示自然景观。比如,让幼儿画《海底世界》时,我首先让幼儿观看了课件,让孩子了解海底各种各样鱼的外形特征,给孩子们讲解鱼的生活习性,鼓励幼儿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鱼,这样,孩子们就能画出自己喜爱的鱼,并给鱼赋予人的特性。 四、音乐会给幼儿绘画提供丰富的想象暗示空间其实,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在美术教学中,可让孩子们一边画,一边听音乐。让音乐这种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孩子不由自主地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在音乐中能给孩子绘画提供丰富的想象暗示空间。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转变研究 摘要:社会在高速发展同时,群众逐渐提升了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尤其是家长对学前教育培养的重视。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之中,其美术教育成为培养幼儿在学前阶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当前幼儿的美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现状亟待解决,它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在学前阶段的发展。文章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学前阶段美术教育的现状,并详细描述了其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模式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促进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更好的落实。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转变;研究 针对教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创新,实践证明多数美术专业教师都能意识到自身教育模式主要实践,主要体现在令学生亲自动手描绘,以便在描绘中学习,在动手中落实教学的特色性教育。但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令学生对该学科展开探索、创新,不能运用传统模式去落实教学,学生依照或模仿教学的美术功底,只能抑制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创新思维。因此,美术教育要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转变与改革,将新模式应用至现今美术教育中,贯彻和深入教育新模式的理念,促进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形成创新性的思维。 一、当前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现阶段社会群众受经济发展多影响,忽视了教育以及艺术的发展,多数群众字潜意识里认为只有活灵活现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美术,且浩瀚的山水画才具有美术的真正价值。因此,在经济发展、金钱的不良影响之下,众多幼儿自身具备的创新能力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他们只好被迫学习一些家长安排的教育。故美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利益化,受到不良发展等因素的深切影响,令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产生空洞,忽略了学前教育具有的启蒙作用。 二、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落后 由于美术课程主要是运用手工绘画出美术团,以供受众欣赏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该课程在即搜学内容上有具体化的特征。例如:现今对动物进行美术描绘主要以卡通为主,其卡通形象也有手脚、表情。对于小乌龟传统的美术描绘是四脚着陆地,然而当前的美术描绘方式将其两脚着陆地站立以及可爱表情等。经过对比可知,现今的美术描述方式更受幼儿们喜爱。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身在教学的方案及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的落后,会严重影响美术教育落实的效果。只有符合时展的教学内容,才能令学生以较高情绪学习美术。 (二)教学重点不明确 美术教学在幼儿而教育中落实时,无法明确幼儿阶段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传统教学主要是将重点定格在幼儿所要掌握美术的绘图技巧以及手工绘画的技能。然而,当前幼儿的美术教育在教学上更注重提升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素养,令其掌握较强的技能。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较好解决快乐美术学习之中的很多问题,进而强化他们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功底。 (三)缺乏教学延伸 美术教育在当前幼儿阶段体现的现现状主要是根据课程安排单一传授内容,因此在美术课程落实教学中没有进行深入性、多层面延伸。其美术教师扎起教学中过于注重幼儿对技能的掌握,往往忽视了美术知识、实践间重要联系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缺少课程的延伸,令学生没有对美术知识进行较高的应用性思考。通过教学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美术教学展开多项思考,从而激发出他们思维潜在的创新性以及发散性,通过实践性训练令幼儿在实际美术训练中能够灵活的应用知识,从中产生了具有独特性的美术思维,彰显出培养幼儿美术思维创新性的重要性。 三、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分析 针对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创举而言,首先要明确全体幼师制定的教育目标,同时根据教育目标去设计所要应用的教学模式等。幼师开展的美术专业教学,旨意在于培养幼师毕业后能够在工作中承担与幼儿园相关的美术工作,进而组织幼儿们举办美术相关活动的才能,和制作教学工具的相关创设性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落实教育目标时,首先要培养幼师的创新力,但也是美术教学通常忽视的环节。这主要是由教学特点界定,因为幼儿园要实现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挖掘幼儿在各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创新能力,针对该方面的培养还要依附于美术教学。因此,这就要求幼师必须储备培养幼儿进行创新的能力。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在常规教学当中时刻承担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责任,令未来幼师在工作岗位中能够较好的培养幼儿创新等综合能力。另外,幼儿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剂教学观念的转变,需引进国外先进、新颖的教学模式融合在当前教学中,这间接提升了对幼教的相关要求。在该教育发展形势之下,幼师必须将美术教学以创新性方式开展,令其在长期探索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重点培养学生及幼儿的整体创造力。要想紧跟社会发展与教育步伐的融合,应依据幼儿园在美术教学方面的特征实施,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绘画技能,由于画得好的教师不一定是教得好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想提升美术课堂的质量,其教师绘画的技能是重要前提。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美术教师应具有相对专业的美术素质。而后教师也要掌握教学具体理论,将自身出彩的绘画技能融合在相应教学手段中,进而最大化将该项技能传授于学生或幼儿。故教学模式或方法的应用,足以展现出教师在教学理论中的专业素养。例如:运用“多媒体”新型的教学手段就有效规避众多教学问题,把学生相对固定的思维以常态创新出具有特色性的美术新作品。若课堂有多余时间,教师可在上述乌龟教学环节中,令学生讲述与乌龟相关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追加其他情节的讲述。这不仅锻炼了幼儿在学习中表达的能力,还开阔了他们的学习思路,丰富他们创作的美术作品。所以,教师只有在改教学理论指引下,加之灵活运用自身绘画技巧,将美术表现形式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起,便于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多样化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当前美术教育在教学模式上提出了较高要求,更是幼儿园院校对美术幼师培养的主要需求。 四、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新模式转变的建议 首先,教师应以多种方式去培养幼儿解决美术课程问题。这要求教师应增加幼儿在学习中展开探索知识的机会。例如:多次巧设单元或小问题,进而深化幼儿的思维以及认知。另外,也要求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工具,同时以游戏方式丰富教学模式。只有令幼儿多接触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再能将美术专业知识以及创新能力全部传授给当前接受幼儿教育的小朋友。此外,着重强调美术学习具有的研究性,运用“单元化、研究性”的学习去培养幼儿的自主力,有利于幼儿较快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其次,将教学结合在实践中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以及增强其美术教学、实践间的关联性。例如:可在课前增设相关活动,令一名幼儿充扮教师的角色,其余幼儿饰小朋友角色,而后展开模拟性的教学,锻炼幼儿表达的能力以及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在上完美术课后启发幼儿,美术知识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性。若将其应用在教学上,可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学习特征,有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与实践。只有将实践与教学进行有效性融合,才能培养幼儿创新出更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最后,要想提升幼儿在美术教学中实现有效的自主性学习,美术教师应以单元作为教学的背景,从而提出具有拓展性的问题。该问题同样具有开放性且无答案,幼儿只有以研究、讨论的方式总结美术问题的答案。因此,单元问题的设立应构建在理解课程的整体内容之上。例如:色彩的三要素以及对色彩的联想等,根据问题间存在的联系性,展开讨论从中提出具有新颖性的问题。又如:三要素具体是什么以及给人的联想,该问题可激发或提升幼儿在学习中的情趣,令幼儿在寻求答案实践中展现创造力的价值。 五、结论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同时探讨了其教学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落后、教学重点不明确以及教学缺乏延伸性。相继分析了美术教学的新模式,旨意令教师拓展幼儿在学前阶段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启蒙作用的认识,针对教学新模式的转变提供可行性建议,突出教学、实践相融合的重要价值。 作者:薛艳琴 单位: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教育理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具体的要求,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寓教于生活实践中,赋予美术以生活化的意义。本文对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生活化的角度提出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幼儿美术现状对策 一、背景 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较快,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可以挖掘孩子的内心情感和感知能力。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为幼儿今后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幼儿美术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发展,将美术教育寓于生活之中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更多新奇的事物和有趣的知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注重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可以让孩子从生活中感受美术、创造美术,进而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品格。 二、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育没有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 美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美术技能教育工作对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多样化,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教学形式也不拘一格,每种美术教育模式都有优势和不足。美术教育虽多样化,但是不代表美术教育可以随意化,也不代表美术教育应该标准化或者模式化。较多的美术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一些美术教学方法偏离了教育基本要求;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没有认真观察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喜好,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没有因材施教,缺少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无法对幼儿美术感知和美术能力的提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教育过程中充斥了过多的评价,美术标准要求明显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和辨析的机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掘并感知生活中的美,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陪伴者,或者是一个朋友和引路人,而不应是一个独裁者。但就目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美术标准,并主观臆断地评价孩子的作品,往往从直观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美术表现,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仅仅将孩子的成果视作一份作业而不是作品,对待美术教育缺少一种神圣感。少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喜欢评价孩子的美术成果,或者定义孩子本身,对幼儿的心理和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没有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部分教师还对美术设定了标准,并根据标准来规范孩子的创造力,阻碍了孩子美术思维的拓展和创新。 三、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1.从生活入手,将生活材料用于美术教育中 以生活的视角,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美术教育材料。教师要积极从生活中发现美术,提高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积极搜集生活材料,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生活材料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同时,要注重美术知识教育的简单化,幼儿教育不应该采用学术化的教学方式。还应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材料展开想象,可以用生活材料的颜色、形状和性质等因素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切忌美术教育的弄虚作假,提高美术教育工作的实用性。 2.美术教育要体现生活的美,体现美术的魅力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民间艺术形式众多。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值得传播和延续,都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美术魅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展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搜集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以便实现美术生活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教师还应该在生活中融入美术因素,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寻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元素,并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创造的教学效果。 3.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都是不同的。在美术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成人的姿态,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眼光对孩子的美术创造进行评价,也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设置美术标准,否则就是对孩子和美术教育的不尊重。幼儿美术教育要因材施教,应根据每个孩子对生活感知的不同来开展美术引导教育,要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例如,对待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可以对其制作的生活化美术作品进行指导,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还可以举办绘画比赛,激发孩子的绘画才能,将美术教育融入生活中。 作者:孙响占 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园林专业论文:教学改革园林专业论文 一、高职园林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高职园林专业在当前教学中的问题还比较多样,所以要进行详细分析,这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课程的设置没有得到合理化的呈现,当前还有诸多的高校在园林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是采取传统的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以及文化基础课等层面都是自成体系,没有将重点得到突出,教学的内容也存在着重复的现象,由于内容的分工没有明确化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为主要的是不能有效达到实际教学效果。第二,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没有得到有机的结合,从当前的培养计划来看是培养从事园林植物以及规划设计和施工的中等技术科员,但在实际中比较需要的还是能够在基础生产服务以及技术管理的工作者。所以这就会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学生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的难题。第三,园林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不是很好,首先在实际教学的方式上比较单一化,对知识只是强化某一方面,这样学生在短期内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显著,但也比较容易使得学生的思维产生固化,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不能灵活的展现。再有是在科学的考核方式上以及标准层面较为缺乏,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第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些学生对园林专业的学习目标并不是很明确,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相对较差,敷衍态度比较严重。在职业的素养和个人的修养层面没有得到匹配,当前我国的各个行业的竞争压力都相对比较大,园林设计过程中通常是对实践操作比较重视,但在学生的个人修养层面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综合素质中的个人修养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实施园林设计过程中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比较重要,所以要在这一层面得以重视。 二、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探究 第一,对高职园林专业教学的改革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实施,首先要能够对教师的资源能够充分保障,这是将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要对园林专业教师的校内培训和校外进修得以有效结合,尽快将现任的教师专业水平得以提升,充分将校内的现有师资得以充分利用,对其实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可以派专业的园林专业的教师在园林企业当中进行锻炼,或者是聘请有着丰富经验的园林专家进行到校开展讲座。第二,对高职园林专业教学的目标设计要能够优化实施,首先是对教学的目标要能够确定,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来确定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能够按照职业的要求实施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能按照园林景观设计员的要求,从业务接待以及咨询洽谈等方面加以制定。而在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拓展教学目标方面要以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培养作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同时进一步的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专业技术能力发展。第三,高职园林专业的老师要和园林施工单位保持联系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施工实习前可与园林施工单位提前联系并选择较为合适的施工场地,对相关的施工资料尽可能的借阅,然后根据教学大纲来选取具体的施工项目。从具体的施工步骤来说,主要是要能够先进行现场的参观,通过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对学生讲解园林施工现场的感性知识,例如对现场的地形地貌以及施工条件等要能够有相应的了解。然后就是进行课堂讨论再接着进行具体的讲授,主要是讲述园林种植工程的意义和特征。接着是实施现场实习,结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现场的实施,将施工的程序以及操作的方法等都要能合理化的实施。第四,对高职园林专业教学的考核方式也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构建以个人实践为主的综合考核方式,当前的考核是以理论为主,对学生的实践考核没有重视,所以要能够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实践考核,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等。实践性的教学课程通过单位为考核方式,将平时的表现以及理论和实践等得到有机结合,这样在考核的效果上将会有突出的体现。另外可举办实践活动,在实习过程中对散式实习和聚式实习相结合,同时还要能够和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这样对教学的效果上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第五,对高职园林专业极爱哦学的改革还要能够将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得到融合,通过对典型的园林建设项目的解剖,来引导学生对招投标以及设计等过程加以了解。另外在现场教学方面要能够将课堂放置在具体的施工现场当中对于园林树木学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等都可实施现场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职园林专业教学要能够从多方面角度进行考虑分析,园林工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整体改革的目标上要能够坚持专业化以及规范化和技能化的方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设计技能,为其就业提供有利条件。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梅涛 李艳萍 刘洋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实践教学中职园林专业论文 一、中职学校园林专业的概况 随着当今经济的腾飞,城市乃至城镇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人们对于城市和城镇建设的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建设生态城市一直是全国各类城市努力的目标,因此,全力打造适宜人文居住的环境成为城市建设的必要的需求。所以,与园林绿化相关的专业人才就越来越受欢迎,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有比较好的就业市场。为此,在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大批的中职园林专业的学生已经是势在必行。中职园林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园林种植实践能力,将他们打造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够承担起城镇园林绿化的重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而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中职类院校都是面对初中毕业生进行招生,尤其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不够好,因此,薄弱的文化基础,不够良好的学习态度,都严重影响其审美能力的水准。而且,踏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怀着失败者的心态的,因此,为了能够改变命运,他们选择了学习一项职业技能,他们往往对于职业技能的教育,是怀着急切的期待的。因此,如果中职的教师仍然照本宣科,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中职园林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切合学生实际水平,设定新的教学计划 现在的多数中职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不高,但是动手实践能力还是不差的。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技能作为重点培养。授课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逐个章节逐一划分为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两类内容,而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上。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本地区的园林工程特点,在综合采用其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合理扩充施工细节上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园林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紧密,也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实用的贴合实际的知识,从而培养出学生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课开设前,授课者要充分斟酌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把一些重复交叉的部分做好整理,合理有效分配课时。此外,对实践技能进行实地训练是必要的。例如,为学生提供园林场所的实习环境,通过实践学会识别花卉和苗木,或者利用校园园林为学生提供学会育苗、移栽、扦插、嫁接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机会。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践课的课时比重要进一步加大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多数学校还是偏重于前者。其实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是理论知识能否灵活掌握的强有力的支撑与补充。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展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只有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才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未来的工作岗位。实践证明,在课时安排时,实践课占总课时三分之一以上是比较合理的安排。 (三)改变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辅,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能独立探究问题的答案。此外,要为学生提供仿真性实习的机会,为学生营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环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更多园林植物的养护方法,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奠定基础。 (四)利用学校校园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 园林专业的理论知识毋庸置疑是学习的基础,而实习实践活动才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园林专业的好机会。学校可以引导园林专业学生自觉担负起校园绿化养护工作。利用成立一些绿化兴趣小组,植物养护社团,平时负担学校花草树木的养护工作。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增加大家的成就感。教师也可以此对学生做出水平评定,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做出准确定位。 (五)改变传统考核办法,利用技能考核进行评价 改变原来传统教学模式的笔试考核方式,将考核的重心由考试向实践技能的考核转变,并可以不断完善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园林专业的技能大赛,对学生的插花、水培、盆栽等园林设计和养护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并正式记入成绩档案。另外,学校应该和劳动部门联合,多为学生提供获取社会承认的资格证书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结合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而且能够强有力地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更好地驾驭工作岗位,为社会服务。 作者:左明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商贸服务学校 园林专业论文: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一、琼台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1.琼台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选择 (1)海南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 海南高校风景园林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有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四大类课程,各高校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总的来说,农学特色更为突出,艺术类特色较弱,工学类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重视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强,当前发展较快,也最受学生欢迎。以海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从海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2级培养计划的专业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可以看出,公共基础课712学时,占总学分的31.3%,所占比例最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之比为8.5比1.5,理论教学比重大,实践比重小,与省内教学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课程设置的侧重点方面有明显区别。 (2)台湾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 由于台湾地域空间的限制,当地大学之间的空间距离较小,景观教育师资相对匮乏。往往一些知名的教授在不同的院校兼职,因此台湾高校风景园林教学课程体系大致雷同,形成比较一致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虽然不同的学院和院系都设立了风景园林专业,但各自课程体系的差别并不明显。文章选取办学早,与大陆合作交往紧密的东海大学2013年各年级下学期课程表为例。 2.琼台专业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的相同点 (1)理论课程设置理论课程设置 在低年级阶段,是专业通识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与基本修养是教学的主线,培养重点在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使其掌握设计的基本规律与过程。两地都开设的理论课程基本相同,主要有园林史、生态学、风景园林概论、风景园林规划理论、测量学、透视学、园林植物学和造型设计基础等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基本相同,个别课程有所不同。如,海南大学开设素描、色彩和园林设计初步三门课程以完成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相对具体些;东海大学开设基本设计这一门课程以完成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整合性较高。 (2)实践课程设置两地 在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阶段,都力求紧扣专业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使学生充分掌握风景园林设计能力与工程技能,形成以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为主线的课程设置。主要表现在教学以实验基地平台为依托,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工程实验实践能力。两地都开设的核心实践课程基本相同,主要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种植设计、园林工程、建筑材料等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基本相同,与基础理论课程相同,台湾高校实践课程整合性较高,海南高校趋于内容模块教学。 (3)专业实习安排两地高校 在风景园林专业实习阶段,都侧重学生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具有综合性与实际性,同时加入各种社会实习的环节,增加学生与设计行业接触的机会,使其参与实际项目实践。两地高校设置的社会实践及综合实习都是为了将学生推向行业、推向社会,对该专业领域最前沿的实践活动有着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设置的课程主要有社会实践、岛内外实践、景观专业实务、校外实习等。 3.琼台专业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的不同点 尽管两地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多的相同点,但是由于所处背景的差异,两地高校在课程设计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地方。 (1)公共课程设置的不同点 海南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公共课程有8门,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台湾高校公共课程有语文、英文、历史、体育等,与海南高校该专业课程设置相比,其公共课程少2~3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没有被纳入台湾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而比较特别的是,台湾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开设通识学分达到3分的资讯教育。最大的不同还是台湾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从一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这一点与大陆高校的园林或相关专业教育截然不同。台湾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并没有给学生更为宽泛的大学基础教育,只是在专业教育范围内,进行较为专门和严格的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训练。 (2)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同点 台湾高校景观专业课程在类别上多侧重于都市景观、景观与资源评估、休闲游憩、环境与生态及环境心理、行为与伦理研究。在相关研究议题方面,则应用多于方法研究,而方法研究又多于理论的探讨。学校各景观研究所偏重的研究类型重复性较高,无法突显出各研究所的特色及研究方向。具体课程设置上,数位景观与模拟、地理资讯系统、遥测学与空间判读等课程反映出其在园林技术应用上与欧美国家成熟的风景园林教育接轨;开设的环境经济学、游憩统计学、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使用计划等课程反映出其景观研究体系健全,重视规划内容的教学;开设的结构理论课程课时量更大。而海南高校仅开设工程力学选修课程,对结构内容涉及较少。这些都反映台湾高校景观教育研究性较高,学科体系较成熟。海南高校课程设置模块性更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四大模块基本覆盖了主体课程;也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但从强度和深度来说不如台湾高校;开设了模型制作、风景画写生技法、马克彩铅快速表现技法和水彩表现技法等选修课程,反映出对手工表现要求较高,手绘技巧的要求也更加全面。 4.对海南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1)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建构定位和分工至关重要 海南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建构确立,4所高校开办学士教育,2所高校开办高职高专教育;各自定位基本形成,2所高校学士教育定位于农学,海南大学兼有工学和农学,1所高校学士教育定位于艺术学。但在专业分工的角色上没有统一规划与配对,没有建立良好的体系分工及配套的发展。尚未建立省一级的风景园林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设置和配套资源。 (2)风景园林专业科系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 一个新专业科系的产生,有着不同的演变与发展历程,但其仍有脉络可循。台湾景观专业教育的发展基本上依循了课程—课程群—组—独立科系—直属科系(研究所)—跨系的院级整合的发展模式。海南风景园林教育专业科系建立经过完整渐进发展模式的只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三亚学院的风景园林教育专业尚属第四阶段的独立科系,海口经济学院的风景园林教育仅属于风景园林教学组的阶段。从整体而言,专业科系建立还不完善,需要借鉴经验,整合资源,逐步健全。 (3)课程体系突出特点 台湾高校景观学教育强化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地位,构成了台湾高校景观学的实质内涵。其高校以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景观专业的实际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并且灌输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规划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景观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体系。但是,由于台湾大学景观学专业课程体系相对比较狭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围绕景观设计进行设置,造成景观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与相关的园艺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等联系不大,学生的就业领域也相对狭小。海南高校风景园林教育课程体系延续了大陆高校的建立模式,特别是海南大学,四大课程模块构成体系,课程领域更为宽泛,专业学习内容更为庞杂,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综合。但是,除海南大学以外的几所高校由于受限于教育资源,课程体系不尽完善,或过于侧重农学或过于侧重艺术学。 (4)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适当 辅仁大学陈文锦博士谈道:“台湾景观教育在大学以下乃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在研究所则另有不同的教学定位。故在不同教学层次及目标下应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但理论与实务仍未兼顾,造成毕业学生就业的问题,与专业实际需求落差。”这反映出台湾高校景观教育存在理论与实务课程没有兼顾的问题。专业课的设置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海南高校中,因办学层次定位不同,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总课程的比重不同。海南大学定位于教学研究性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课程比重轻;其余高校为教学性高校,且多为应用型高校,实践课程比重应提高到适当比例,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琼台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资源的比较 琼台两地高校风景园林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异。从办学条件来说,两地高校情况相似,都是民办公办兼有,教学水平高低兼有,不能一概而论。从师资条件来看,台湾景观教育师资来源更为丰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教师进修机制相对完善,海南高校风景园林教育师资引进较为困难,教育团队实力较弱,学缘结构不尽合理,教师进修也相对困难,缺少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实践技能的机会。 三、琼台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特色的比较 两地风景园林专业教学都重视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海南和台湾的高校在各自发展过程中,都意识到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性,都能够比较好地将不同专业团队的运作和跨领域专业进行适当的整合,从而在研究方面更好地利用资源,展示特色。台湾高校重视实践教学,从教学设计模式到组织落实和成果形成,都力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海南的高校大力探索专业实践教学,在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的同时,利用社会实践、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在生产结合、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和探索工作。总的来说,琼台两地高校风景园林教学特色不同,甚至是各校各具特色。两地高校都重视实践教学、生态教育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具体方式方法不尽相同。 作者:张祥永 于鲸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美术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建设 一、专业培养方案 学校于2013年4月集中修订了2012级本科培养方案。在《方案》中针对风景园林专业,这样描述“培养具备园林、生态学、建筑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景观设计、各类绿地设计、景观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熟悉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综合分析、协调解决城市景观建设问题的能力和景观专业设计、管理方面的基本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建设建议 在《2012级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形成了现有的课程建设方案。在景观行业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效果图公司及各种中介公司,它们为景观设计方案提供效果图出图等服务。由于这种与原有设计方案存在脱节的二次加工,往往不能完全表达出设计人员的想法。在新常态经济的影响下,可以预想到,行业对未来的景观设计人员要求必将更加严格,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重新制定,专业课程建设也得做出对应的调整。 1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非研究型人才。考虑课程建设的专业性,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不在本次研究讨论范围之内。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设置风景园林课程结构体系(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其中必修40.5学分,选修96学分;②专业基础课,其中必修43学分,选修17学分;③专业课,其中包括必修28.5学分,选修13学分;④集中实践40学分) 2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在原有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设计软件的课程只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即CAD。但是在工作中,对软件操作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建议增加Photoshop、skechup、lumion、3dmax渲染等课程,以及增加最新软件BIM的课程教学,为未来行业输送好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增加了专业设计软件类的课程,就得相应减少其他课程的学时数。首先可以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具体如下:48学时的《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1)》与32学时的《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2)》整合为一门64学时的《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32学时的《中国园林史》与48课时的《西方园林史》整合为64学时的中外园林史。此外,在学时分配上要做一定的调整,有别于研究型院校,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有集中实践课程,包括制图综合训练、美术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设计、园林设计3~6课程设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设计、风景区与公园认识、园林工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三、小结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咬合市场需求,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输外,更应该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专业理论课程建设方面应该整合现有理论课程,该取缔的就取缔,该合并的就合并。职业技能训练方面,保留现有课程类别,但是把所谓的“课程设计”、“大作业”整合到对应的设计课程中;此外增加专业设计软件培训课程,以适应未来的行业人员需求。 作者:李莎 周津吟 阙怡 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高校园林专业论文 一、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 (一)园林专业教学理念落后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高校的园林专业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园林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例如由于很多高校开设园林专业的时间较短,园林专业教学经验不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根本就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园林专业教学工作,这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了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高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备园林苗木生产、园林规划、园林施工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很多高校园林专业一般为三年制或者五年制,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在加上有些高校园林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致使园林专业学生在园林绿化方面以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能力方面不如园艺专业学生,在园林规划与施工能力方面不如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园林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三)园林专业教学方法落后 先进的园林专业教育方法是提高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水平的基础,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园林专业教育方法还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来园林专业教学内容就十分枯燥,在加上一些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很多高校园林专业教学还是以“填鸭式”、“板书式”教学方法为主,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园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园林专业实训基地不完善,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考核方式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够使教学工作者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园林专业教学考核方式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致使园林教学工作者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的园林专业教学考核还是以理论考试为主,这样这就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平常学习不用心,而是在临近考试的几天突击一下,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使教学工作者真实的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园林专业教学,不利于园林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五)园林专业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偏低 高素质的园林专业教师队伍是提高园林专业教学水平的基础,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满足新时期园林专业教学的要求,影响了园林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例如有些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开设时间比较短,再加上学校领导的重视度偏低,使得高校园林专业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无法满足园林专业教学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园林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还有一些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偏低,对待园林教学工作马马虎虎,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专业教学效果。 二、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 我国社会的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数量、质量以及类型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校园林专业教育根据社会发展以及园林事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园林专业知识结构,积极利用新及时不断更新园林专业内容,既是遵循园林专业教学规律的一种崭新方式,同时也是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有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园林专业人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高效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促使教学工作者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的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 (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效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加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高效园林专业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而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园林专业教学内容的扩展能够使园林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拓宽高校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环节高校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三、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加强园林专业教育的重视 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工作者应该要加强园林专业教育的重视,首先高校教学工作者应该要制定各种园林专业教学方面的政策,这样能够给高校园林专业教育提供可靠的保障。其次,高校教学工作者还应该给园林专业教育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提供必要的园林专业教学设备,加强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这样有利于推动园林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高校园林教学工作者还应该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着学生开展园林专业教学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水平。 (二)明确培养目标,合理配置教材内容 园林专业要培养从事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因此高校园林教学工作者应该要进一步明确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园林专业教材内容。例如园林教学工作者应该将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管理等作为园林专业核心教材,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技术。 (三)积极创新园林专业教学方法 只有不断创新园林专业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水平,因此各大高校应该要根据学校园林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园林专业教学方法。首先,高校园林专业教学工作者应该要加强实践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把社会当成个大的实验室,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直观地专业知识,同时高校还应该要加强与相关机构联系,如其它高等院校以及植物园、园林局、城市规划局、设计院等,这样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其次,园林专业教师还应该要加强小组互动教学法的应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引导这些小组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学工作者应该要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理论考核的应用,这样能够督促学生掌握丰富的园林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高校园林教学工作者还应该要加强实践考核方法的应用,将学生的实训成绩纳入到考核体系,这样能够使学生认真的对待园林专业实训,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园林专业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高校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园林专业教学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高校应该要通过社会招聘、学校招聘等招聘渠道招聘一批高素质的园林专业教育人才,这样可以有效缓解高校园林专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压力。其次,高校还应该要加强园林专业教学教师培训,学校可设立园林科学研究所,给教师提供调查研究的实践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为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校园林专业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园林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学工作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园林专业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园林专业教育中的应用,同时高校还应该要加强园林专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园林专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为提高高校园林专业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洁喻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园林专业论文:体验式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园林专业《园林花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教学目标 《园林花卉》课程是高职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在植物学、生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园林中花卉资源的种类及其分布、生长与发育、与环境因子关系、栽培设施、繁殖与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等的一门学科。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和园林植物养护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在目标设计上,主要把握以下3点:一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是探索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途径。《园林花卉》课程的体验式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主体,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特征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一目标要求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课程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为中心。在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时,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都应该围绕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2调整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根据园林专业特点及《园林花卉》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制订课程标准,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减少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用的比重。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铺路,本着实用、管用、够用为原则,压缩、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园林花卉栽培技术的实用性。实践教学内容方面,根据花卉生产岗位群的专业能力要求以及园林花卉工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对学生应当掌握的花卉生产基本技能进行重新择优选择、提炼、组合,制作成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教学任务模块。把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教学内容力争做到紧贴生产第一线的实际要求,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学生进行技术分步讲解。确保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从生疏到准确,从熟练到精巧,逐步胜任花卉栽培的常规技术管理工作。 3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 在《园林花卉》课程教学中通过丰富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和“学”变为“教”向“导”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根据课程内容,以直观感受体验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来组织教学。 3.1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在《园林花卉》课程教学中,由于花卉种植资源十分丰富,花卉的生长发育受到时令、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无疑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在黑板上讲种花技巧,让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学生能通过大量的图片认识花卉及其丰富多彩的园林应用,提高课堂讲授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2校内现场教学 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至少要认识200种花卉,在教室上课学生很难达到要求,近年来,本院开展了园林式校园创建活动,新建了书香园、阁园、若愚园等,栽种各种树木花卉300余种,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也有盆景园、花卉苗木品种园,是学生园林花卉学习的理想场所。因此,对于花卉的识别,教师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安排学生在校园和校内实训基地现场教学,教师对着植物讲其识别要点、生长习性、分布、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园林中的应用,这样直观性很强,学生易于理解、识记。花卉识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在该课程学习期间,成立课程学习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进行花卉识别和学习、讨论花卉繁殖及栽培技术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仅认识了花卉,而且也了解了其园林应用,同时了解该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从而对本专业的学习更充满信心。 3.3动手操作型教学 在园林花卉的整地、播种、育苗、水分管理、施肥、移栽、上盆等实验、实训的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各项技能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量和质量标准,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定时定量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现场边学边做,教中学、学中教,教师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即在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使学生的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升华。一般教师根据花卉的生长季节要求,每学期购买4~6种花卉种子,划分一定面积的地块,让学生进行实训,同时参加花卉生长、发育各阶段的管理,通过实训体验让学生学会了花卉栽培的一整套管理技术。 3.4角色扮演教学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一个逼真而没有实际风险的环境中去体验、练习各种技能,可以训练学生灵活地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也能够将各种知识及时整理。如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花卉生产栽培技术,我们与江西省樟树市绿奇花卉园艺公司合作,让学生到公司进行实习,实行“工学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我们还模拟园林花卉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过程,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考核情境的体验,掌握园林花卉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知识。 4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传统的考核模式容易使学生“考前背、考后忘”,虽然学生靠上课记笔记、背课本、临时突击就能过关甚至取得好成绩,但却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因此,花卉栽培技术课程考核必须以技能考核为主导思想,建立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科学评价模式:理论知识采用笔试、口试;技能考核以过程体验考核与任务体验考核相结合,以任务体验考核为主,分多次进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每个学生在各工作任务体验时的具体表现(包括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考核。最后综合理论考试、平时表现和技能考核等几项成绩给学生一个综合的评价。对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理论考试的欠缺,可以熟练的技能操作来弥补,这种评价方法更能真实客观、科学地地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真正体现高职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园林花卉课程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任课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 体验式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好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和设计教学活动,要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因此,任课教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除了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外,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 1.1预习与复习 除第一堂外,任课教师每次授课之前都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范围,课后还要安排与教学内容一致的复习思考题,并提供参考阅读的书目。 1.2课堂提问 任课教师每次上课都要设置课堂提问,内容包括课前预习和复习范围的知识及本次课讲授的内容,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3划分学习小组讨论 将授课班级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可以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后讨论,集体完成作业,或推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或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课堂辩论。 2创设体验式课外教学环境 2.1组织学生到企业基地参观学习。任课教师积极同当地园林花卉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利用周六、周日到企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2.2创建园林类专业《园林花卉》课程教学网 如制作精品课程网,在网上课程标准、电子课件、教学科研活动信息,公开教师的电子信箱、联系方式和QQ号等,以便学生与教师沟通,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跨越时空界限的平台。 作者:李香菊金平国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生命科学系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信息管理与资源系 园林专业论文:创新能力培养下园林专业论文 一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概况 针对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北大、清华等知名院校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例如,清华大学提出:以“东西容通、新旧合治”为特征的教育理念;以“学科融贯、知行兼举”为特征的课程体系;以“多尺度、公共性”为特征的学科发展方向;以“融通型、互动式”为特征的学科发展策略。“融通”包括“古今融通”、“东西融通”、“知行融通”;“互动”包括“学与教互动”、“规划与设计互动”、“新知与古义互动”、“中外互动”、“学科间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互动”等。清华大学十分注重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引入相关学科;在课程教学上,又注重多尺度的园林设计课题训练(场地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和生态规划—规划设计综合),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风景园林的创新能力。国外知名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各具特色。欧洲的一些高等学校,风景园林课程一般包含理论与历史、植物科学、工程技术、设计课程、相关议题等,设计课程是核心课程;学徒制体系还在延续,设计课都是小组形式,强调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大融合。美国的哈佛大学强调风景园林与其它专业的合作,在吸收不同专业学生的同时,还与城市规划机构合办学历教育。他们很注重个人对空间的感受、对细节的表现,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现方法和应用技能,而并不把表现效果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日本的高校则强调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系统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教学内容的发展性,通过设置系统的课程体系、教研室(细分的研究领域),通过扎实的实践教育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设计创作提供丰富的养分和想象的空间。 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1矫正培养目标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以行业特点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实际(符合生产实际)、实用(企业急需)、实践(训练为主)、实效(学生就业率高,社会信誉好)”为教学原则,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备从事风景园林行业一线工作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学生“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快”,做到让学生安心、企业放心、家长高兴。 2创新理论体系 要重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的教学,以及跟设计关系密切的美学、艺术和植物学知识。风景园林的核心是园林,而园林的理论要素最早应该是“田园诗、山水画”,讲究的是“形、神、意、趣”。从人们对风景园林专业的要求来看仅有“形、神、意、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赋予风景园林专业生态学、植物学、地理学、土壤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建筑、山石、地形、植物、声光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场地分配,使学生的设计作品能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物化过程中,做到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要将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群落的概念引入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做到“适地适树”,把营造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作为植物种植设计的基础和落脚点。要进一步规范风景园林设计的步骤、成果和评判的标准体系。 3改革教学工作流程单一 课程体系的教学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应当转向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及其实践体系,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设计素材和全面把握设计主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为此,要制定科学的教学工作流程 4改进教学模式 要将过去的认知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形”的设计,更要教会学生“神”的设计,做到“形神合一”。设计无常形,却有常理,要把“理”传授给学生。设计灵感源于生活,出于实践,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要使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接触市场、接触生产第一线。例如,加强同一些优秀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合作,多给学生创造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 5强化设计教学 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是对地形、植物、建筑形态、设计风格、设计尺度的理解和掌握。任何一件富有创意和具备物化条件的设计作品,必然建立在专业基础课程扎实掌握的前提下,因此,除了加强手绘、电脑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训练外,景观生态、工程施工和植物种植等相关基础性学科知识教育必不可少。要训练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精准定位,对市场的成功把控,对设计元素、设计素材的合理收集、整理和运用。要丰富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内容,例如“别墅庭院设计”、“广场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设计”、“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等,并以主要园林设计类型为平台,综合性地运用历史、文化、地理、建筑、植物、小品等有形或无形的元素和素材,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及其内涵。 三结语 经过实践与探索,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历届毕业生情况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比较适应生产企业的工作,能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经第三方评估,用人单位普遍给予我校毕业生以好评,认为留得住、用得上、进步快。近三年,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作者:柳海宁何贤芬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创新教学理念下园林专业论文 一、影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 1.教学理念有待改革 风景园林专业在国外的高等院校是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在我国,风景园林依附于传统园林,固有的设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风景园林的创造,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理念有待改革。固有的园林设计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园林景观,其设计着重体现观赏性,往往缺乏对学生生态设计方面的培养。近年来,各大院校纷纷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然而由于师资原因,园林专业的教育往往缺乏真实性和规范性。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必须度过实习阶段才可以独立工作。国外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毕业后就可以独立工作,成为较专业的设计人才。 2.教学改革滞后 目前,各大院校已经把风景园林专业确定为工学学科,从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的本科学生成为工学学士。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农林院校以园艺为主,工科院校以城市规划为主,造成课程安排不统一。一些院校的园林专业注重书本知识的课堂讲授,而忽略了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实践,使专业课与实践课具有不合理性。理论与实践脱节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教学改革滞后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要求。 二、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1.创新教学理念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当务之急是创新教学观念,将专业观念从传统园林向现代园林转变,从传统专业向现代专业转变。高等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应以培养专业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培养专业设计师,以适应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积累风景园林的设计经验,建立风景与设计相互协调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通过教学创新,规范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专业教学体系,以职业制度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风景园林专业设计人才必须知识与能力并重,而且应该具备基础牢固、知识面广、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只有这样,其才能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专业人才。 2.深化教学改革 各大院校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风景园林专业要实现教学规模的扩展,就必须引进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规划和传统园林学三个领域的知识。这三个领域知识包括了环境科学、园艺学、林学、生态学、社会学、艺术测绘、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学科,使学生接受最新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动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深化教学改革,应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应秉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积极运用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在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应借鉴国外风景园林设计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拓展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业人士到课堂为学生授课,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平台。 三、结语 目前,在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滞后是限制学生创造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创造力不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各大高等院校必须创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设计师。 作者:易慜钟炽兴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人才培养模式园林专业论文 一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明确以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 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校的园林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国务《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求职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是提供就业服务的教育”“学校是教育资源的集散地、是提供教育的服务站”这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地深入人们的头脑,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被社会认可。因此,在定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在坚持国家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来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可以担任园林树木、园林花卉繁育、栽培技术员,花卉园艺技术员,园林苗圃技术员,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员,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员,园林工程技术员以及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员等。 2构建以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变化需求 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构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规律,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服务生产经营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园林生产经营实用技术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实践应用”和市场需求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校与社会园林行业及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园林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根据市场经济和地方区域特点,通过多渠道广纳生源,完善教学硬件和软件,运用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来实现中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 拓宽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体系,在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园林专业教学机制过程中,应坚持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来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一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园林科技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园林专业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引进从事现代园林生产科研的设施设备,积极申请承担市县园林教学、生产、科研课题和开展园林生产科研活动,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加强与地方的园林花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园林生产科研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的学生实习、就业途径,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搭建广阔的平台;三是利用校园内绿化的养护工作和承担校外绿化工程及绿化养护工作,为培养学生的现代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及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实践条件。通过依托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实现园林专业教学的“产—教—学—研”的有机融合,不断拓宽培养渠道,逐步探索出一条“教学实训—生产科研—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 创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探索具有现代职教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在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坚持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把园林学科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性内容和技术能力性内容及实践操作性内容三个部分,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是对基础理论课采用“讲解—示范—设计—模拟—评价”的教师和学生双向行为—学生能力自主构建—教师评价导向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二是对技术能力课要求教师采用“指导地看—重点地讲—针对地练—独立地做—严格地考”的五步教法,培养学生“自觉地看—有目的地听—针对地练—独立地做—认真地改”的五步学法和模块式教学法,如“嫁接”这一实用技术就可把它分为枝接和芽接两大模块,然后再把枝接分为劈接、切接及腹接等小模块,把芽接分为丁字形芽接、嵌芽接等小模块来教学,在实习时,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轮流对各个模块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三是对操作实训课采用案例教学法、摹拟教学法等全真模拟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与园林生产接轨的仿真学习环境。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尝试把教学课题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让学生按实际操作程序、进行消息收集、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检验实施效果和评估总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强化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 面对飞速发展的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形式和迅速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有许多观念需要更新。学校应通过多途径的媒体宣传,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开展实用技术和新技术推广、强化人们思想意识等途径,主动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活动中来,把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不断借鉴其他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专业品牌,把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高教职员工整体素质相结合,形成互为有利的人才培养体系。 2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完善教学软件建设 在专业设置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对园林专业加以技术改造,增设新学科和加强园林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研究,使园林专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形成有生源保证和与地方经济建设及与市场变化需求、学生就业与趋势和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专业体系。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重新调配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比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针对职高生的学习特点,增设实践性强的应用型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实训项目,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聘请园林专业行家里手为专兼职教师,构建学校与社会的专家技能型人才流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形成基本实践竞争意识;其次,要盘活园林资源和转化用人机制及分配机制,鼓励专业教师从事园林生产经营活动和承担园林科研课题,把园林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技术推广和产业示范作用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最后,要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在岗培训、高校深造、企业实训等途径来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教育素质。 3扩大实训项目基地,产学研相结合 在教学硬件上,加大投入,按技术能力模块来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努力创建仿真、模拟、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技术教育学习环境。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联合园林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服务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促进专业建设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训、就业”一体化进程。使专业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坚持能力本位,德育先行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生活和学习行为习惯偏差的现实特点及学生毕业后要面对的就业竞争形式,在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能力本位,德育先行”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在实习和实训中进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生活、崇尚劳动的实践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品格和言行养成教育,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通过日积月累,逐步使学生自觉养成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养成自信自强、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养成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度;养成了善于和人相处、善于和人合作的为人处事原则;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为学生毕业后参与就业竞争和创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周世兴单位: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园林专业论文: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一、构建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 1.专业基础教育模块 大学专业与学生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设计类专业更需要学生的图面感,所以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就是引导学生,为今后设计课打基础。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设计初步。设计素描与色彩是塑造学生的造型能力与色彩感觉,三大构成是所有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色彩的构成思维、空间立体思维、点线面综合运用等能力。设计初步更偏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包括线条的运用、园林制图规范、马克笔表现是正式进入专业设计的第一步。 2.设计教育模块 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就是设计,设计教育模块的二级模块包括:设计类、设计思维类与设计史类。设计类包括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场地设计、景观雕塑设计。设计思维类包括景观学导论、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环境心理学概论。设计史类包括中外设计史、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设计类以风景园林设计为中心,从大二贯穿到学生毕业,包括校园景观、居住区组团景观、滨水景观、商业街景观、广场景观、公园景观、度假区景观规划,从小到大使学生们系统的掌握现代社会景观的主要类型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其他设计属于景观设计中辅助组成要素,例如园林建筑小卖部等,广场中心的主题雕塑等,都为专业课的核心风景园林设计做点缀。设计思维类主要是传授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设计方法等,为设计课做铺垫,最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3.专业选修模块 专业选修模块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选择。专业选修模块包括风景摄影、创意景观鉴赏、景观工程施工技术、景观材料、景观工程预算等。创意景观鉴赏由教师点评优秀景观实际案例的优缺点,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把好的创意经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今后的设计课中。通过景观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能让学生在设计的同时不脱离实际,是现在的施工技术能达到的。所以专业选修模块的学习能对主要专业课学习起辅助作用,却又是模块化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实践训练模块 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人才,实践训练模块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按市场上的景观设计行业面对的工程项目类别,分别设置对应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每一教学模块应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模拟实际工程项目操作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面向市场的景观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实践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实习、认知实训、毕业实习,每一个实习都搭配一个设计项目,使学生能真正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小结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培养设计能力的模块设置,更是能消除各个课程之间的壁垒,使课程设立更科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有重要作用。但是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保障,师资的培训与进修,实习基地的建设都是模块化教学模式构建的保障。 作者:石圆圆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景观雕塑园林专业论文 一风景园林与景观雕塑的理论教学与应用关系 景观雕塑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作用如下: (1)用以表现园林主题 很强的表现力和生动的形态语言是雕塑的特征,因此,园林表达主题往往是通过景观雕塑来表现。 (2)组织园林景观 由于景观雕塑三维空间的艺术特性,可供人们全方位观赏,是景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景观设计手法之一。现代园林中,优美的环境被许多具有艺术魅力的雕塑艺术品注入人文因素,往往多数景观乃至全园的主景便是雕塑本身。环境的组织景观、美化环境、烘托气氛方面主要是靠这些雕塑来支撑的。 (3)点缀装饰环境 一些具有幽默风趣、或夸张、或颜色鲜艳、或抽象的雕塑小品常在园林景观中用来点缀环境。 (4)其它作用 园林中常设一些服务性设施,运用雕塑的表现手法,不仅拥有优美的造型,同时也满足其使用功能。景观雕塑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设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风景园林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一批能具有审美能力和实际设计能力相结合的设计师。一个专业的设计师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而通过研习绘画、雕塑等代表性的造型艺术形式来提高一个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无疑是一个好途径。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营造具有艺术氛围的宜人环境空间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景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空间中的设计要素,又在城市景观中占有画龙点睛的地位,所以面向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开设景观雕塑设计课程,使学生了解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并且能够建立从雕塑本身的设计制作与雕塑外环境的设计2个方面来考虑问题的设计意识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作为年轻的、应用型专业的景观雕塑,其教学体系的建构既要符合艺术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而景观雕塑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是重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交叉性特色浓厚的专业,它们还需要吸取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掌握设计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主要涉及绘画、雕塑、设计基础、设计表达、形式美法则、赏析、制图、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内容。专业实践层面的学习是指教学与市场应用相对接部分的教学内容。该部分的内容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协调工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主要途径。主要涉及环境艺术和景观雕塑设计考察调研、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课题以及到专业设计公司实践实习等内容。 二景观雕塑在风景园林的应用 1人文主题的雕塑 园林景观在主题选择上,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定文化、信仰、精神、概念为主题的雕塑艺术现代园林景观,不包含特定历史与地域因素,属于人文主题雕塑现代园林景观。 2历史主题的雕塑 园林景观很多城市的象征代表,往往是这个地方曾经的伟人,以及一些历史事件,会以个体形式的主题雕塑来表现。景观雕塑现代园林的策划主旨带有纪念性、历史性,并由多件纪念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的雕塑艺术组成时,雕塑艺术现代园林就可以被称为历史主题雕塑艺术现代园林。肖像雕塑艺术和抽象雕塑艺术是历史主题雕塑2种情况。根据现代园林的特色特征,通过良好的策划,在某种特殊的安排形式下,集中不具备相同主体性的抽象雕塑艺术可以在一个现代园林里表现出某种主题性的观念与意义。 3地域主题的雕塑 园林景观地域主题雕塑艺术现代园林是为了反映自然特色、地域文化。此类艺术现代园林内雕塑要求,是为了反映该地区的总体规划与旅游策划发展结合,为了能展示出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从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大的区域、大城市,其人口数量多、文化特色呈现多元化趋势,所以当地雕塑艺术现代园林景观表现主题的要求与大自然和谐相融,而小的地区则需要准确地定位和更为鲜明地反映人文内涵。 三结论 在雕塑艺术的影响下风景园林环境也不断地呈现了一种崭新的艺术面貌。风景园林和景观雕塑之间不同层面的融合、碰撞,使得新时代人文艺术背景下人类景观环境具备了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吴巍王浩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园林专业论文: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专业论文 1培养目标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拓宽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体系,在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园林专业教学机制过程中,应坚持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一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园林科技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园林专业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引进现代园林生产科研的设施设备;二是要加强与地方园林花卉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园林生产科研活动,建立和完善校企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搭建广阔的平台;三是利用校内外的绿化养护工作和绿化工程,为培养学生的现代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实践条件。通过依托实训基地,实现园林专业教学的“产—教—学—研”的有机融合,不断拓宽培养渠道,逐步探索出“教学实训—生产科研—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培养措施 2.1以教学改革为基础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课程在教学改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园林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在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过程中,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及实训条件,发展基于生产流程的生产式教学模式;划分实训土地,责任到人,形成“责任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发展“创业式”教学模式。 2.2优化教学资源分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设置上,我校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严谨的论证研究,在教学课程设计上,根据专业特点,重新调配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增设了实训项目,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聘请园林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专、兼职教师,构建学校与社会双向的专家技能型人才流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鼓励专业教师从事园林生产经营活动和承担园林科研课题,把园林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技术推广和产业示范作用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在岗培训、高校深造、企业实训等途径来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 2.3加强实训项目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2.3.1校内实训基地及实训室配置 按照课程改革及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以现有实验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为基础,学校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和扩建,改善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根据校内实训实习的需要,建立了品种园、苗圃园、组织培养研究中心与园艺植物标本室、园艺植物保护实训室、花艺设计实训室、植物生理实训室、栽培技术实训室和制图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满足学校每年招收园林绿化专业学生实验、实训的需求,能够支持本专业技能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及生产性实训等实践教学需要。 2.3.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场所,学校积极与园林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按学生人数,确定了学生与企业比不低于10∶1的签约实习企业,满足了学生的校外实训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专业基本对口,能够满足园林绿化专业学生教学实习的需求;按就近就地、相对稳定、节约开支的原则选址,至少要在3年内保持相对稳定;应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所必需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兼职指导老师。 2.4坚持能力本位 德育先行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生活和学习行为的现实特点,以及学生毕业后面对的就业竞争形势,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在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能力本位,德育先行”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实习和实训中进行热爱生活、崇尚劳动的实践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品格和言行养成教育,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作者:马晓梅单位: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 园林专业论文:英语单词园林专业论文 一、零散时间记忆法 由于园林专业学生课业负担重于其他专业,且经常需要熬夜画图,缺乏大量时间,于是零散时间记忆法无疑为适合园林专业学生最佳的单词记忆方法。关于零散时间记忆,主要是指借助于适合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手机应用,如知米背单词和百词斩等。该类英语单词记忆软件有较强的时间规划性,可督促大学生按时完成既定计划,切勿拖延。可以在画图间隙抽出十五分钟背几个英语单词,由画图时的抽象思维转化为背单词时的具象思维,既放松了大脑,又充分利用了零碎时间。每天的零碎时间总计1小时之余,如果充分利用好这1小时的零碎时间,学习效果则非常明显。 二、读音记忆法 英语单词和汉字在音与形上各有不同特点。在说英语或用英语写作时,如果想用某一个英语单词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却一时想不起该单词的拼写,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想不起单词的读音。而在说汉语时情况恰恰相反,当试图用一个中文词语来表达某种意思时,多数情况是因为想出了词语的读音而想不起汉字的字形,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提笔忘字。这一对比恰恰说明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语言首先是听和说的问题。对母语操练者来说,语音比文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能够较容易地通过语感在大脑中将语音信息调动出来。二是英语是表音的文字。单词的读音与拼写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叫读音规则。中文是表意的文字,读音和字形之间不存在系统的对应关系,所以在英语单词的记忆过程中,相对于表意的中文来说,读音是更加重要的记忆线索。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园林专业大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存在误区,即简单地将汉语意思与字母组合机械地联系在一起,用此方法记忆的单词在脑海中多是抽象的一串串字母而非单词整体的概念,因而更易遗忘。由于园林专业英语多为具象单词,例如:imperialgarden(皇家园林)。因此,读音记忆法将读音、汉语意思和该单词的具体画面相结合,在记忆单词时,与汉语意思结合的不是抽象无规律的字母组合,而是一个读音和一幅园林风景图,显然读音和图画这些具象的东西更容易被记住。记住读音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读音拼写单词,这对于从初中开始接触音标的大学生来讲是小菜一碟。就像学习舞蹈一样,要先把动作分解开,然后连贯起来,这样才容易记住每一个动作,才能把每一个动作做到位。读准了一个单词内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后,也就基本完成了对该单词词形的记忆。值得提出的是,读音记忆法记单词的另一优点体现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听力填空题上,有些空可以听清发音但不知是哪些单词,因此可以利用单词的发音规律将单词拼写出来。笔者正是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六级考试613分的成绩。 三、分解法 对于一些结构较长的英语单词,我们可以利用分解法,弄清其内涵,便于记忆。例如:autobiography一词乍看很长,记忆起来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个词的结构,就可以发现其是由auto-,bio-,-graphy三个词素构成的。auto-是希腊语,表“自己”之意,bio-是希腊语,表“生命”之意,-graphy是希腊语,表“写”之意,三个词素合在一起就是“写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自传”。对于这些比较长的词,不要有畏惧心理,只要能分清其内部结构,了解构成语素的意义,记忆起来则非常简单容易。很多园林专业学生抱怨英语单词易学难记,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结合园林专业特点,将园林专业学生擅长的具象思维与单词记忆相结合,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范诸平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专业论文:园林工程园林专业论文 一、三个基础 1综合基础综合基础 包括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验环节,用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潜力。 2学科基础 学科基础是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的实验实践环节所构成,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及表现技法、制图方法、规划设计方法、插花技法、园林植物认知方法、栽培养护技术、育种技术,具备进行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表达、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及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3职业基础 职业基础是由综合实践、社会实践、园林综合实习2(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构成,着重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园林行业各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组织大一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全国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每年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专科生招生和毕业的人数;全国园林相关就业单位的情况;园林行业不同岗位对园林人才知识结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情况。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园林行业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社会实践: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低年级学生主要围绕当年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达到“未进社会门,先做社会人”的目的,促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将自己的才能服务于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高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就业创业见习实习,根据专业特征、自身定位,提前进入行业,了解行业特征和需求,为将来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综合实习:大三下学期进行的园林综合实习2直接安排学生进入到园林设计公司、园林工程公司、设计院、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直接接触公司的实际岗位,了解园林行业每个岗位运行的具体情况、园林行业对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具体需求,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进行很好地转换,发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并在大四最后一年的在校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锻炼职业所需的各项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大四下学期为毕业设计环节,时间为16周。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校外进行,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鼓励根据就业意向单位/实习单位的实际项目制订毕业设计题目,使研究项目与具体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设计成果能被企业直接采用。这些与职业相关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园林行业的了解,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进行角色转变,更好地融入行业。 二、四个模块应对园林行业多样化的职业能力需求 突出实践教学理念中的“综合专业知识、重视职业训练”两个理念,将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课按照园林要素类型和课程性质归纳为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4个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系统研究这些课程实践大纲的内容、训练方式以及前后的衔接,做到必须训练的内容不重复、不遗漏。除了课程包含的课内实验实践训练外,还安排综合实习环节融合模块内所有课程实践的核心内容集中进行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理解相关课程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1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 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包括园林美术(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形态构成、表现技法等)、方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制作等课程的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掌握绘画技法、风景园林表现技法及电脑制图方法,具备手绘和电脑制图能力,能将设计思想和设计思路通过图纸完美地表达出来。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美术实习和园林综合实习3也对此模块内容进行重点训练,主要包括园林景观写生、手绘制图和电脑辅助制图等内容。 2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 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包括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草坪与地被、园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苗圃与树木养护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盆景学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园林植物的认知方法、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养护技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知识,具备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造型与应用的基本能力。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1和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实习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植物认知、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等方面内容。 3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 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包括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造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图案设计、室内绿化装饰、遥感与GIS概论、园林史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室内绿化设计的方法,能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3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典型园林案例实测、园林综合设计等内容。 4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 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包括园林工程测量、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预算与决算、园林施工图设计与制图、园林工程管理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园林工程的测量、设计与施工、预算与决算及管理的方法,能从事园林工程制图、预算、施工、管理等工作。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2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工程材料认知、园林工程设计、制图、预算、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等内容。 三、结语 虽然实践教学体系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但想要培养出专业技能强、职业技能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园林人才,还需要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和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为载体。本校园林系除了认真研究有效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外,还在不断地引进和培训实践教师团队,积极地进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逐渐完善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作者:刘敏厉悦徐洪国邵淑丽张志郭彦萃熊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园林专业论文:师资队伍建设园林专业论文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著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 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 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 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 2.立足现实,培养已有的教师队伍 第一,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园林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加入行业协会,贴近生产一线,经常参加行业会议,了解园林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题得以完成,又使学生体会了科学思想,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第三,增强教师国际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东北农业大学70%的园林专业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但是仅仅开设了一门校级双语课程和一个省级双语教学项目,双语教学的潜力有待挖掘。应该通过邀请国外优秀的园林企业家、工程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招收国际留学生,以提高专业的国际化层次。第四,通过制定一课多师、一师多课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将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高校教师既有科研任务,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有时难以兼顾。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助研制度,使优秀研究生能够更早地参与教学实践,为培养后备教师奠定基础。第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适当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生活和工作水平,来鼓励青年教师更专注地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3.广开渠道,吸引优秀工程人才来校兼职 聘任兼职教师是建立多层次卓越型教师队伍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改革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聘请企业界、工程界知名的专家、工程师到学校兼职。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定、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听取企业界、工程界专家学者的建议。通过开设专家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另外,可以安排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合作指导毕业实习,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水平会有较大的提升,能够保障“卓越园林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 作者:张璐刘威陈雅君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园林专业论文:化学对园林专业课程的作用管窥 一、调查师生对化学学科地位的看法 1.教师访谈 受顶岗实习引起课程数量与教学时间矛盾的影响,学校删去了园林专业化学科目。没有了化学基础究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无影响,笔者对部分园林专业教师进行了访谈。他们谈到了教学中遇到了诸多困惑:化学符号不认识、计算易出错、不熟悉实验器材、操作不规范等等,专业知识学习之前,要对这些知识详细讲解,费时费力。“磨刀不误砍柴工”,化学课程在园林专业学习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行业反馈 2010园林班长陈同学,目前在绿化公司顶岗实习,从事植物养护管理工作。实习汇报时,陈同学特别建议学校开设化学课。据介绍,其在工作中遇到许多问题,如测定土壤的酸碱性、农药的配制和肥料的使用等,都需要扎实的化学知识做基础,常感觉力不从心。化学知识广泛渗透在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诸多工作中。如用发展的眼光培养研究和创新性人才,需要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奠定学生坚实的科学基础。 二、化学知识在园林专业教材中的渗透 化学与园林专业课程有哪些联系,笔者对该专业《园林植物保护》《园林绿地施工与养护》《盆景制作》《花卉应用》《绿化工(中级)》等10多门课程中化学知识进行分析、统计。诸多课程在知识体系中多处应用化学知识。例如《植物基础知识》课程,“植物形态解剖知识”一章中“植物细胞内含物及转化”需要用到糖类化合物、油脂、蛋白质的分类与水解、可逆反应等知识,“根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用到胶体、半透膜、渗透压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植物生理知识”一章中“土壤溶液”涉及到元素周期率、元素周期表、水溶液的酸碱性与PH等化学知识,“根系的吸收”运用到盐的分类、蛋白质的性质、电解质、电离、可逆反应与电离平衡等化学知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需要有糖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反应等知识基础。“植物激素”需要学生了解乙烯、有机酸等化学知识。又如《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病虫害的治理”中要学习“化学农药、农药的稀释”等知识,学生不熟悉“溶液浓度的表示法、溶液稀释的计算与实验”等相关知识,学习起来就比较费力。再如《园林绿地施工与养护》《盆景制作》《花卉应用》等课程中,“适地适树”、“施肥”、“保鲜剂”等板块体现专业与化学的紧密关系。《绿化工(中级)》的“基础知识部分”集中在“农药、土壤与肥料基础知识”环节体现“溶液稀释的计算与配制、溶液的酸碱性与缓冲性、胶体溶液、化学肥料”等化学知识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支撑作用。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专业课需要有化学知识积累。如果单靠学生初中一年的化学基础,连简单的化肥与农药的名称都无法正确理解,更谈不上综合应用与技能操作。因此在园林专业开设化学课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 三、如何体现化学在园林专业的重要性 1.校本教材的开发 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感觉化学对专业学习是有用的,但又无法准确建立联系。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没有选对合适的教材,让学生误认为化学与园林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个体。园林专业课程与化学课程关系密切,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体现化学服务专业的功能,而通用的化学课本根本无法满足这个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对化学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增删、调整,凸显园林专业特色,编写一本实用的化学校本教材。如在物质的量一章的教学中,应降低计算的要求,增加溶液浓度表示法,强化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增加波尔多液配制的实验。 2.操作技能的训练 园林专业中专生毕业后多安排在操作性岗位,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化学作为服务专业的辅助科目,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实验、实训项目,可更好地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率。如滴定分析在测定土壤的有效磷、有效氮、酸碱度等性质时广泛应用,在化学课上此类实验可安排更多课时。 3.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始终贯穿对学生的科学观培养,从化学的角度正确认识事物。教师以身作则,杜绝拼凑数据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药品的取用与放置有严格的规定,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实验操作时失误和困难步骤反复练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尝试的精神;鼓励学生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通过对化学知识的重整与教学方法的改进,相信化学会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为其专业教学奠定更好的理论与技能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杨书芹单位: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 园林专业论文:园林专业实训的教学素材累积 一、积累课堂教学素材的意义 本人认为,园林专业的实训是个大工程,有太多副产品可以收获,而课堂教学素材是其中之一。教师在实训指导过程中,进行教学素材的积累是解决以上两个认识误区的好方法。第一,积累课堂教学素材有利于课堂教学开展,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第二,积累课堂教学素材有利于实训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积累课堂素材的操作策略 1.内容的确立与采撷 一个园林绿化工程有好几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又有好几个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又分成好几个步骤,每个步骤中又有好几个生产要点。园林实训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都可以成为我们收集教学素材的对象。一般地,我们把合同签订、规划设计、测量放样、人员组织、任务落实、器材分配、经济核算、安全规范、档案记载(包括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结果)、工作日志、心得体会等文稿作为文档素材。把园林工作过程中的重点技术、核心技能的讲解、演示、操作,以及讨论、分析会、现场诸葛会等录像作为图片或视频素材。而利用园林绿化修剪养护时剩余的苗木、枝叶、图纸、工程模型等作为实物素材。 2.形式的类型与选择 素材的收集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频和视频和实物等,一般不同的园林绿化工作内容常以不同的形式来承载信息,但同一内容也可以不同形式来表达,以便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需要,加以选择,所以收集整理素材时要尽可能地多采用几种不同形式,特别是学生喜爱的形式,以便选择合适的形式使用。 3.素材加工和归档 实训时采集到的教学素材毕竟是原始的材料,虽然有些可以直接呈现给学生,但还有许多园林素材需要通过整理加工,诸如补充、删减,润色以及修改等使之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之后再利用。 4.注意事项 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在园林实训过程中收集教学素材也应注意以下这些事项:第一、争取实训单位的配合和支持毕竟对园林公司来说,完成生产任务、获得最大利益是最终追求,而收集教学素材的过程不免要在一定的场景、人员的配合下进行的,同时为了强化突出某些效果,要有一定的设计与改变,甚至排演与重复等。这就需要我们的实训指导老师与园林公司的领导、师傅、员工等做好沟通工作,从自身、更应从对方的角度,诸如工艺水平的改进提高,公司形象的宣传等去说服他们。第二、分清主次,减少对公司生产的影响实习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带好实习,配合园林公司的生产过程做好实习指导,收集园林教学素材只是连带的副产品。虽然副产品价值很高,但只有分清了主次,以主带副,才能做到两不误。第三、选择恰当的场合与时机园林专业的实训是一个具有较长时间的教学项目,有些工作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将反复出现,而有些工作内容则是偶尔出现,甚至是一过性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进行素材的收集,对园林绿化工程中的一过性、偶尔出现的素材更应周密计划、认真准备,做到遇到不放过,对将反复出现的素材则应有选择,选一个最不影响生产又能反映主题的时机进行收集。园林专业教学素材积累过程,可以丰富教学实习内容,激发园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解决园林专业教学实习的难点、疑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也是教学实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园林专业教学素材的积累,为今后开展课堂教学积累了大量来自一线的现实素材,增加了园林绿化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有助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为同课异构创造了客观条件,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同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前,笔者积极向老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但始终觉得自己腹中有点空,缺少点什么,上不出一堂使自己满意的课来,为参加全国农林类专业教师说课比赛,笔者虽曾认真准备,但结果在宁波市选拔赛上就遗憾出局了。后来,笔者在园林专业实习指导时通过对教学素材的积累,心中有底了,教学的水平也随之提高了,获得了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所以,年轻教师更应该利用生产实习平台,积累课堂教学素材,促进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马赤骏单位:鄞州区四明职业高级中学 园林专业论文:园林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 1.1互动式教学 工程力学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本质的区别,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如果只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效果是很不理想的.但如果课堂上将主动权从老师转移给学生,效果截然相反.但是如何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呢?措施如下 1.1.1紧紧结合课堂,有针对性的提问 高超的教学提问艺术,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学中教师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巩固强化已学过的知识. 1.1.2抓住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课堂讨论 课堂上教师在讲解了一定的知识点后,要及时的设计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并进行课堂讨论,课本上的思考题或者自己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积累设计成的问题,都能及时的引导学生课堂学习,有启发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更能让学生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举例1在讲解力偶和力矩时,一般是先讲力矩再讲力偶的,基本的概念、性质、定理讲完之后,及时的问学生:力矩和力偶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出,学生就开始思考,这时就可以组织一个小讨论,让大家自由发言.综合大家讨论的内容,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力矩和力偶,而且也能完全的区分这两个力的形式.举例2在讲解拉压杆的强度问题时,要根据杆件的强度来确定结构的许用荷载,如图1中所示结构,若已知杆1杆2的横截面积和许用应力,要确定结点处受力的许用荷载.解法1根据结点A的受力平衡找出杆1和杆2受到的力与F的关系,然后根据许用应力确定F的取值范围,取交集即可;解法2根据杆1和杆2的许用应力确定两杆受到的最大轴力,再根据结点A的平衡计算力F的大小.这两种解法,计算的结果完全不同.我们就可以问学生,这两种算法是不是都正确?如果都正确,为什么结果不同呢?如果不全正确,哪个计算方法错误呢?错误又在哪里呢?这样一来,学生就开始思考讨论了.通过这样的一个讨论,大家就会明白杆件的许用荷载和结构的许用荷载的区别了.只要课堂上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远比老师在讲台灌输式的讲解强的多.可见,老师少讲,学生多想多讨论,是件事半功倍的大好事. 1.2案例式教学 工程力学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与此同时,学生又没有什么实际经验,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而《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搜集和积累一些与工程力学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举例1讲解平面汇交力系时,基本的理论知识讲完后,给大家举例园林工程施工时的轧路碾子过障碍物的实例,如图2所示.要大家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工程问题,计算拉过碾子的最小水平力是多大?拉过碾子的最小力又是多大?举例2讲解弯曲强度时,大自然赋予树木的美好造型,如形成合理的圆形截面,能够抵御不同方向的风力引起的弯曲内力和变形,上细下粗的树身,各截面弯矩自下而上越来越小,形成等强度悬臂梁. 1.3重视习题课和课下作业 为了解决《工程力学》课时相对较少内容相对较多的矛盾,一般都采取加快授课进度的办法,所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还要会熟练应用,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展开一定课时的习题课和布置定量的有代表性的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工程力学的两大部分,分别展开静力学习题课和材料力学习题课各一次,一次2学时. (1)习题课时一定要选择好题目,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一定难度,还要能联系工程实际,重点是通过题目的讲解培养学时的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讲解题目时尽量一题多解,让学生通过一个题目的解决就能熟练掌握多个知识点; (3)习题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题目讲解前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采取学生思考—设问—回答—分析—讨论—讲解—总结的过程,可以大大缩短学生掌握知识的时间; (4)课下作业一定要适量,有针对性的温习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及时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 (5)课后作业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总结,将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再重点强调一下,个别问题单独纠正.总之,一定要利用好习题课的时间,重视课下作业的整体质量,通过习题课和课下作业让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考核办法 根据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考试成绩不能采取一卷定高低的方法,而应该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 (1)将课下作业做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每次课下作业都给学生做成绩记录,不交作业的没有成绩,这样也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动力,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将课堂提问回答情况作为期末考试的一部分,提高学生课堂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期末考试时,弱化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一些常见的公式印制在试卷上,增强学生的应用知识水平. 3结束语 如何在《工程力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其应用型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是值得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作者:于敏缑瑞宾肖昕迪吴伟东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园林专业生物化学教学革新探析 1教学改革的内容与途径 1.1教学大纲的改革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了生物化学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体系、范围、进度、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和办法,是教师选编教材及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生物化学课程组根据本课程的专业特点,从地方院校的实际出发,立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从出口往回找”的原则,以课程与就业出口之间的联系为依据,重新制定了园林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大纲。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理解并掌握组成生物有机体的组成、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规律及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等。教学过程中,以讲清基本理论、传授基本技能和联系实际应用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物科技开发等工作建立牢固的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新教学大纲中减少了理论课时量,增加了实验课时量,理论学时由以前的80学时改为64学时,实验学时由16学时增至32学时。 1.2课程内容的改革 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难度较大。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即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生物大分子的代谢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以上模块的基础知识仍然重点讲解,但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基础知识与时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联系,介绍生物化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尤其是用园林研究(如植物生理学、病虫害、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及植物育种等方面)中生化问题的解释,来帮助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结构异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大米和糯米为什么有不同的黏性;再例如吃菠萝时常用淡盐水浸泡一下,其原理主要是破坏菠萝中的蛋白酶,进而解释蛋白酶的催化作用。通过上述做法,使某些使抽象和枯燥的内容的变得更加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1.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对于园林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课程组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 1.3.1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园林专业的教学任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在教学环节和形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封闭、灌输式讲解”教学形式,采用“课堂讲解”“自主探究”“课堂讨论”等多种相互联系的教学环节和形式。每节课的结束都要给学生留下讨论题目及预习题目,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重点讲解,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 1.3.2多种教学手段联合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声音、文字、图形、图象及动画等多种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原来难理解的及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精美、生动。“多媒体投影+黑板”的综合运用加速了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了课堂讲解的表现力,生物化学课程组集体制作了精美适用的《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连续用于4届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效果显著。生物化学课程在每学期开课之前都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实验大纲、实验计划和课后辅导方案等课程信息录入临沂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这有利于合理地组织丰富的教学素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3.3传统授课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授课方式通常是教师讲解、黑板板书和学生听记,这种授课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大。临沂大学在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进行了一些尝试:①采用双向讨论式教学,教师根据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设计讨论题目,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补充,讨论结束后要求各组选出一个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通过双向讨论式教学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对于氨基酸及糖的结构等内容,学生在高中以及有机化学课程中已初步学习,让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进行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讲解进一步补充,在让学生体验授课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采用研究教学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去发现生物化学学习规律,提高生物化学学习能力。 1.4实验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实验项目,实行“3+1”模式。“3”指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3个层次,其中,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不得少于总实验的60%,“1”指开放性实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综合性实验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为主。研究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自己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试剂,制定操作步骤,自主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每学期生物化学课程组都组织相应的开发性实验,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通过实验体系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了求知过程,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1.5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从2008年,临沂大学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增加了对教学过程的考核。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业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副卷成绩(30%)和主卷成绩(4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考勤成绩、平时测验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分别占平时成绩的20%、40%和40%;副卷成绩由实验成绩构成,包括实验考勤、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实验技能考试成绩3部分,分别占实验成绩的20%、40%和40%;主卷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构成,题型设置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占60%和40%。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论 针对园林专业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体系和考核方式等,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效果。2012年,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化学课程被列为山东省精品课程,生物化学课程组将不断充实与更新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力量,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进修和访学。总结园林专业生物化学改革的成效,将其先进经验用于其它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改革,为推动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于军香单位: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一)我国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随着园林行业社会竞争力的加大和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近十多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开设园林专业、建立硕士点。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76所高校(其中包括理工类、农林类、综合类院校)设立了园林本科专业,135所院校及科研院所设立了园林及相关的硕士点,18所高校具有相关的博士点。国内现存的30余所农业院校,几乎全部设置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园林行业急需的高级人才。由于园林专业本身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包含了生命科学、心理学、生态学、园艺学、地理学、建筑学和艺术等,需要多领域知识的融合与创新,又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国外成熟的培养体系相比,各院校对于园林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仍处于不断探索、改进阶段。目前国内院校已在积极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方法与经验,针对园林专业本身的特点,调整现阶段教学中不合理的部分,力争在短时期内突破传统模式,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二)现阶段我国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院校园林专业起步较晚,办学历程短,专业成立的初期基本培养模式大多以北京林业大学教学体制为蓝本,但办学、师资力量薄弱,不同类别院校教学体制有所偏重,课程设置鱼龙混杂:农林类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偏向植物造景、环境绿化、生态修复等方面;理工及综合类院校的园林相关专业大多受到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的影响,教学重点和课程设置多以空间规划、园林建筑设计为主;艺术类院校的教学体制方面则偏向环境美化与景观设计。各院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更是沿袭旧的模式,以至于学生专业口径过窄,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毕业学生优势不明显,综合实践能力也比较差,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 (三)国内外实践基地培养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基地培养模式,在国内外的许多高校园林专业中已经开展并有所成效。一些发达国家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如美国、英国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美国还将硕士研究生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评价研究生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严格筛选,毕业淘汰率高达50%,而日本、德国则更注重课程教学目的及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英国、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具有园林专业硕士点的学校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积极与艺术博物馆、展览馆、植物园、园林植物研究中心、种质资源研究所、生物分子技术试验站等这些学校所匮乏的综合性学习实践场所合作,为学生提供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教育。这种合作式拓展式教育路线现已经非常完善,既强调职业教育,也很注重基础研究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国外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是国内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走可续发展路线的方向与目标。据调查,在国内已设有园林专业硕士点的百所高校中,有十多所高校如北京林业大学、中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均与科研院所或园林相关企业建立了长久性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基地合作模式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拥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的能力,更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经过培养的这类研究生人才在知识储备与行动能力都处于优势状态,因此获得了社会较高的认可。 二、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一)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目标 研究生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性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而作为园林高层次人才主体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具有更加广扩的知识、更加全面的能力,应当了解我国及国际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思想与发展动态,掌握园林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综合运用国内外先进文化和艺术原理、设计理论和植物材料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熟悉园林工程的技术、管理、监理等,植物与设计两大方面内容必须整合为一个整体融会贯通,培养过程应多元化,具有开放性。实践基地合作模式下,研究生人才培养要从以往单一的知识创新,扩展到技术创新、开发应用、知识转化等领域,针对企业实际、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 (二)校内基础建设的改进 1.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多院校对于园林专业的硕士生培养为“1+2”的模式,研一期间学量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程,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教学计划适当缩短理论课课时,将其压缩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同时增加与理论课配套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实验实习场所在一定的组织下供学生开放使用。授课方式也要灵活多变,组织培养、植物造景等课程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多在实验、实习、实训场地亲自动手实践,要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源,如东北农业大学拥有的向阳乡实验实习基地,让实践技能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成立科研小组,合作完成部分科研项目或参与到专业课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试行“双导师”制度双导师制度指由本校导师和来自园林生产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合作导师共同组成的导师组负责制,同时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学校可制定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的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学习、科研和论文进展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优点是能够弥补单一导师所带来的知识结构欠缺,与企业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提前参与企业的研发与实践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这一制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业,很好的落实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教育培养方针。学校也在这些项目中,提高了学术水平,促进了学科建设。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以其广泛的知识面,活跃的思维,丰富的实践经验受到了高校、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同行院校、科研单位的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加大各院校各学科之间的学习交流当今各院校间教学的独立,资源和教学成果垄断,但是也会造成学生由于不能及时掌握旁系学科相关信息而产生设计单一化的情况。要根据时展和社会需求及时加大学科间、院校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利用各科交叉资源促进和加强在校生的教育和培养,可将同校不同学院师生或者其它学校师生组织起来合作比赛,既可以是本专业师生合作,也可以是其它专业师生交叉混合合作,做到知识互补,亲自动手合作,充分利用现有教学优势培养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加强各院校、各专业的竞争力,推动各院校、各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三、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一)校企合作定向培养 院校可以与一些达到资质要求的园林相关企业,如苗木公司、园林公司、科研院所,试行“1+2”的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与企业签订协议(任务书、合同书、委托书),研究生在第一年的基础课程修完并合格后,按照成绩择优选拔,在接下来的两年当中科研与实践均在企业内进行,科研内容可在签订协议前拟定,可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整,毕业论文环节可在企业和学校的双重指导下完成,学生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企业按月给学生发少量补贴或设立专项奖学金以兹鼓励。优秀学生毕业后可遵循双向选择方式到企业工作。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与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天津方正园林建设监理中心、广东棕榈景观规划设计院、深圳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34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校外实习和就业实践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实践、理论联系实践、提前了解行业现状的重要平台。从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只有提供功能全、数量足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校校合作、校研合作 学院与其他已设立园林专业硕士点高校、研究所进行合作教学,充分利用每一所科研机构、学校的资源条件与师资优势。定期进行实践教学和学术研究交流,互派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达到知识贯通,技术交叉后产生相乘的倍性效果。学校可以与其他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合申请课题,分层次有序的不断深入研究,进行多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科研院所良好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最大限度的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多的物质帮助与资源,而所合作的院校、科研院所也能加快研究进展,加快成果的获益速度,从合作中受益。 (三)与学校其他学院合作 研究生是导师的科研助手,导师对科研的方向有前瞻性、引导性和决策权,研究生则肩负着实践辅助的任务。园林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园林专业的研究生除了需要储备本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了解生命学院的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景观生态学、农学院的作物栽培、病理,艺术学院的景观规划、空间布局等知识层面,因此,各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以各学院为单位,进行院院联合培养,这不仅可以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也是对大学整体科研进展的一个更大的促进,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培养与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与合作机会。 (四)校内承包制和股份制的建立 院校不仅可以和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研究、生产,也可在校内与师生建立合作机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承包制或股份制的形式为老师、学生个人或小组提供一定面积的温室大棚、苗圃、林场等校内实践场所,组织师生亲自动手生产、培育,为学生提供扦插、组培、鲜切花盆景选育、树苗生产、诱变新品种等多种可供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机会,在生产过程中配以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管理,最后利用固定的合作渠道将产品应用于市场的销售与收益。在项目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吸引多方投资,各层共同参与,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让学校、师生有所收益,学校的收益同时又可用于实践基地的建设,可谓“双赢”。 四、实施效果 1.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已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吉林省农科院、哈尔滨市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输送了大批优秀研究生人才进行培训、实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部分学生研究生期间已能独立完成复杂科研项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通过基地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对“双导师”制度的试行,完善了课程体系,学生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又更好的了解了行业的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毕业生获得了企业较高的认可度。 3.高校科学研究在具有较大的前瞻性、探索性的同时由于在产业链中并不直接与消费端对接,科研的成果距离市场需求也有一定的距离,而科研基地的参与,充分利用了其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针对于市场要求有一套完整的产品工艺程序,能够较完整的使科研成果形成经济效益等有利因素,与科研基地或企业联合对研究生培养,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学生和教师同时进步,与之合作的科研院所也收获了优秀人才。 五、结语 实践证明,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实践基地合作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市场开发为动力,创建研究生基地合作培养模式是增强园林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校外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是学院发展趋势和新课题。基地要与行业内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企业组成合作伙伴,共享设备、设施、人才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将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的延伸,不断吸收企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合作开发新技术和产品,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金刚李洋龚束芳樊金萍杨涛车代弟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家长教育论文:试析在牧区小学教育中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 共性教育 个性教育 论文摘要: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共举才能成功的大事。小学是人生习惯、心态等养成的关键阶段,但学校主要实施的是共性教育,所以家庭个性教育是叶它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补充,因此家长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孩子从学校带回的细节问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孩子的健康人生塑造才有保障。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孩子长知识的阶段,又是孩子长身体的阶段,还是奠定孩子人生品性根基的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孩子收获如何,将直接影响他的终生。因而家长要善于配合、支持学校教育,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奠基性,学校有责任对家长进行培训。 本来无忧无虑的孩子,随着父母充满希望的视线走进学校,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倾尽心血的父母的期待中,小学阶段很快就过去了。可是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育方式下,为什么结出不同样的果实。几年以后,孩子们之间渐渐有了差距。有的孩子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个子长高了,身体结实了,更加充满自信;而有的孩子学到了知识,却面色苍白,身体变得赢弱;还有的孩子没有了笑声,失去了自信,对读书感到厌倦,甚至沾染上了不良习气…… 作为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的我,对这个过程耳闻目睹许多,同时也思考和实践许多。最终从常理中寻求到了答案,即教小学教育必须有家长的精心主动配合。现今,牧区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导致教育质量一直上不去,针对这些情况,我谈谈教育中家长作用的重要性。 牧区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区各地牧区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地方仍处于“起步阶段”,个别地方甚至处于“死角”。这种情况制约着与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前影响我区牧区学前教育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机制上的原因,也有牧民自身素质和认识上的问题。家长没有意识到学生上学的重要性,往往把四五岁的儿童谎报年龄,往学校一塞就完事,儿童在没有任何学前教育的前提下就开始小学课程,由而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其次,现在在牧区小学中,家长不支持教育,到学校不问学生学习的好坏,而是看孩子是否吃饱,是否受到欺负而已。由而教师的负担很重,从生活到学习上都得操心,加上一般班级的人数都比较多,老师无法在方方面面,都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佩服满意。同时,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也无法完全理解老师的某些做法,因此误解便油然而生。误解如果不解除,如骨鳗在喉,做什么事情可能都没有心情,儿童虽没有成人反应那么激烈,但是影响亦非浅,同时小学教育是共性教育,关注每一个是不太可能的,孩子总有被忽略的时候。这种情况处理的好坏,可能影响孩子对老师以及一项活动本身的态度,厌恶某个老师,抵触某项活动。虽然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祝福别人万事如意,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是不如意十之八九。教书育人,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可能是育人。但是育人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而且还有家庭和社会,尤其是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所以家长的育人角色非常重要,甚至比老师还要重要,因为那是面对面、一对一的直接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再次,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反映了家长对教育缺乏兴趣。部分家长送子女上学并非因为他们有这种需求,而是由于受到政府、行政措施的限制。在问及学生家长为什么送孩子上学的问题时,我们屡次听到这样的回答:孩子不上学家庭要挨罚,所以都上学。这个回答也许不能完整反映牧民的想法,但其中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对一些人而言,子女上学并非出于“我要上学”的意愿,而出于“要我上学”的无奈。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的学习态度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尤其在他们处于需要家长为之做决定的年龄段的时候。子女年龄渐大,学习兴趣是增加还是减少,无疑受更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家长的态度依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厌学、逃学在小学阶段发生率较低,在小学生中比较严重。由于部分牧民不支持年龄较大的子女继续上学。我县教育部门面临着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虽然我县2010年两基,验收进入国检,但问题是,现在还是有辍学生,很多农牧民不愿子女上学。” 最后,不少家长认为:“养子过学堂,养女各爹娘”,把青少年的教育责任全推脱到学校身上,分裂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联合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作用,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家庭是孩子最早踏入的“课堂”,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造就。因此,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把握有效的教育时机,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塑造孩子的优良人格。 在小学里的很小的偏差,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就可能因为当时的“差之毫厘”,而造成孩子成年以后的“失之千里”。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共举才能成功的大事。小学是人生习惯、心态等养成的关键阶段,但学校主要实施的是共性教育,所以家庭个性教育是对它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补充,因此家长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孩子从学校带回的细节问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孩子的健康人生塑造才有保障。在此,我呼吁,小学教育中,家长应充分而正确的发挥自己的协助作用,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 家长教育论文: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1】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对于“怎样教育好子女?“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一边是社会,学校所关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应因人而异,这其中就大有学问,教育孩子应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应先从“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抓起,即素质教育,首先,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举一些实例或者通过看电视,漫画等引导孩子告诉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其中的人物一样。 二、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家长应教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读书习惯,教他学东西时应灵活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间花不少,效果却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写生字,写了一排,过段时间他还是写不出来,这种方法太“死”,家长应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结子女。 三、“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四、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2】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知道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助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知道应该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儿连下句:“我马上把她扶起来。”……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绢、洗袜子、整理床铺等,当然,孩子干活常常不一定能够干不好,就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长就要充分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让孩子少一点压力,多一份轻松。在学习之余要注意让孩子适当放松,每晚抽出半小时进行散步、慢跑,并利用这一时间,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和孩子谈心,随时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善于利用生活小事,敞开心扉,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将子女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将子女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纵向看进步,及时发现和肯定自己孩子所获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不要让“望子成龙”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要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制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重要的习惯养成阶段,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发展方向。教育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对学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近年家庭教育的缺失已对学校教育构成了严重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学校引领下的家长制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发挥家长制在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方特殊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教育;家长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很多任课老师都将精力放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做法。但是近年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大量的小学生,存在不做或则少做家庭作业、上课不听讲、不服从老师管理等不良行为,给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更加令人不安的是这些不正常现象并没有减少,那么刚刚进入校园学习的知识的一年级学生,为什么就不想要好好学习呢?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分析 小学低年级违纪主要表现在不做作业、上课不听讲、不服从管理等方面。小学生出现以上常见违纪,主要有:1.平常习惯差,作业速度慢,基本不能按时完成,经常出现少做或者不做作业的情况。2.有个别小学生惰性在作祟,天玩,管不住自己,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很好的管住自己,经常不做作业,不服从教师管理。3.任课老师有时不能及时批改作业,或者批改时没有检查作业是否收齐,让有些学生放松了要求,认为投机取巧老师也不会发现。养成不做作业或则少做作业的坏习惯。4.有的小学生不做作业是因为不会作业,主要由于智力等原因造成的学习障碍。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原因分析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学生不良的习惯呢?根据不同资料总结主要有以下原因。1.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有效的催化剂。有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还没有适应学校的生活,可能仅仅因为刚开学几堂课没有学好,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缺乏有效的引导。2.学习基础不牢固。每个班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同学,由于一次或则几次课没有学好,导致每次都落后,而显得在学习方面比较困惑、“落后”。他们并不是不完成作业,而是他们不会做。3.学习习惯比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有些孩子的学习习惯很差,上课不集中精力听讲,作业应付了事,自控能力很差。特别是回到家里,小学生还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引导。 三、小学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变化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 现阶段教育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家长和学校站在各自立场,所变现出来的立场差异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学校作为教育主题应该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学校不应当将教育的责任都推给家长;另一方面,学校感觉自己的力量很有限,教育过程中很多需要家长的配合,但家长对于教育的认识千差万别,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愿意关心孩子教育。很多学生的不良行为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比如单亲妈妈(爸爸)忙于工作养起这个家庭,无力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的错误得不到纠正,逐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离异家庭孩子的成长已经埋下了阴影,稍微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自暴自弃。而留守儿童更是缺少父母的关爱。 四、学校引领下的家长制是化解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办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家长制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在施行家长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学校的引领作用。2.发挥党员教师带头作用,使这些先进分子能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3.多方参与共同担起家长的重任。 五、认清家长的特殊地位,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1.家长要和学生交朋友。我遇到过一个女孩,她爸妈总是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来。我知道这个孩子的问题不是仅靠关注就能解决的,我必须帮助她想办法,帮她解决这个难题。就在我们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成了朋友,她变得非常相信我,开始主动找我聊天。渐渐地,我变成了她的朋友她的“妈妈”。2.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家庭的实际情况。只有了解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好计划,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比如很多孩子很想和父母聊天,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经常视频,并且约定帮助他们与爸爸妈妈定期通信。3.通过多项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家长”的爱。与学校协商,组织联谊活动,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将他们看成自己真正的子女,将家长“爱”的味道做出来。4.认清家长的含义。有的老师因为一时热血,当了一段时间的家长就感觉可以了,慢慢的流于形式。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很多学生的转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既然将自己定位于家长,那么没有家长会仅仅关心自己“孩子”几天或则几个星期,我们需要真正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这些需要关系的孩子们。 六、结束语 对于学校而言,幸福的家庭其实不需要学校过多的关心,而破损的家庭缺是学校应该关注的要点。很多“不良学生”都来源于破损的家庭,这些家庭和孩子往往比较脆弱,如果没有学校教育的引领而只是简单的抛弃,很多时候孩子最终走上了真正“不良少年”的道路。在学校的引领下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开始就注重弥补这些孩子的家庭缺憾,这些家庭缺失孩子就能够健康成长,对学校是一种成功,同时也造福了社会,捧起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 家长教育论文: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 摘要: 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与公办幼儿园一起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进步带来了很大帮助。本文就将针对民办园与公办园中,家长教育需求的差异与共同点进行简要分析与阐述,以期探究出民办园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学前教育办学的整体水准。 关键词: 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比较 实则民办园与公办园,都是当前家长为孩子选择学前教育的重要形式,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一些家长心中,普遍认为民办园收费较高且环境不如公办园好。实际上,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算大,只要客观分析出家长内心的需求并且按照家长需求进行改进,必然可以有效开展对家长的开导工作,同时也可以提升民办园和公办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都可以享受到健康且良好的学前教育。 1幼儿园发展情况和家长教育需求的概述 1.1幼儿园发展情况: 幼儿园在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且在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办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民办园还是公办园,其办学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学生,使得适龄儿童可以接受到相应的良好学前教育。可是在两类幼儿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确实有许多家长认为民办园与公办园之间有着很大差别,许多家长都原意费大功夫将孩子送入公办园当中。因此在公办园的办学质量、入学门槛、入学费用、入学手续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公办园近些年来不断提高招收幼儿的门槛,且将门槛费设置极高。有些地区还必须凭借所谓的关系才能将孩子送入公办园学习,这种种现象都已表明,家长对公办园的期待更高,对民办园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弱。 1.2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概述: 幼儿园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整体环境两个方面。由于幼儿园承载着对一个孩童的基础教育工作要求,所以往往家长都会严格看待幼儿园的办学实力。而大多时候,家长的教育需求可以从对教师队伍的需求、对幼儿园课程设置的需求、对幼儿园教育支持的需求以及对幼儿园入园相关要求的需求几个方面入手。这些需求方面都是当前家长比较看重的内容,更是决定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办学差异的主要表现。 2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差异分析 2.1对教师队伍需求的差异分析: 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家长在教师队伍需求差异方面的表现也是相当明显的。公办幼儿园的家长比较看重教师的责任心与爱心,其次还更关注教师的年龄。但是民办园家长则更加看重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位居第二的才是教师的责任心与爱心。这就足以说明,民办园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否有所提升,而公办园的家长则更加注重对孩子的综合教育与管理。 2.2对课程设置需求的差异分析: 按照传统幼儿课程来看,在课程内容需求方面,公办园的家长相对比较传统,更加注重传统拼音、珠心算这类基础课程的安排与基础能力的训练,其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可以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效与未来的课程相联系。而民办园的家长则更加注重对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希望孩子可以学习唱歌、舞蹈、绘画、手工这类提升个性水平的特色课程。所以,这就足以看出民办园的家长注重课程的差异性与多元化,而公办园的家长则更加注重对孩子的传统教育。 2.3对教育支持需求的差异分析: 相比较前两项需求而言,家长对教育支持的需求则普遍趋于一致。家长普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产生了共鸣与担忧。许多家长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时,表示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做孩子的朋友。因此,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家长都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育儿经验,也希望可以经常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从而有效开展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活动。 2.4对入园需求的差异分析: 从入园需求角度分析,民办园与公办园家长产生了较大差别。大多数民办园的家长都认为民办园收费较高,因为民办园不同于公办园有着规定且统一的收费标准,所以费用差别不大。此外,因为民办园的办学方向与公办园相比还有所差别,除了传统的入园费以及相应的餐食费之外,还有许多特色课程都需要另外收费。所以,许多民办园家长格外看重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也更希望民办园可以适当规范以及降低收费标准,从而减轻自身的工作压力。民办园家长看重孩子的生活环境范围大小,而民办园家长则更加注重安全性、卫生性等细节性问题。究其原因,二者产生不同的关注点主要是因为两类幼儿园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别而出现的。公办园经常出现一个班中,人员数量较多的现象。所以家长不免会担心孩子的自由活动场所是否足够,是否可以满足孩子的日常活动要求。而民办园家长之所以关注卫生、安全问题,是因为许多民办园为孩子的提供的食物、住宿条件等,都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质量问题令人堪忧。 3需求的共同点分析 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家长在教育需求方面还是有所相似的,其目的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为良好、健康、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从而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首先,两类幼儿园家长都希望在入园门槛、入园费用等方面严格把控,给每一位入托儿童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使得幼儿都可以享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其次,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在宽敞、安全、卫生的环境中成长。幼儿园要确保给孩子提供的食物安全且营养,同时还要保障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空间得到保障。给孩子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再次,民办园与公办园的课程设置应该相互结合,除了要满足拼音、汉字、珠心算这类基础课程教学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幼儿的能力训练。引导更多家长对孩子进行特色训练与教育,进而适度开发出适合幼儿特点,突出学生个性的课程,打造更有特色的幼儿教育。最后,完善与更新教师的队伍结构,不仅需要有年老的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更需要不断引进年轻教师,这样才能使得教育教学更加具有活力,从而使得幼儿更加向往幼儿园生活。 结束语: 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家长在教育需求方面存在差别,但是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无论是民办园还是公办园都应该着眼于未来发展,不断提高教师水准,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满足家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少年儿童。 作者:尹琳媛 单位:青岛大学 家长教育论文:论少儿课外音乐教育中家长的作用 论少儿课外音乐教育中家长的作用 校外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课程以外的面向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是校内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发展,是连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纽带和桥梁。校外音乐教育不仅传导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少儿知美、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活动也最能体现少儿的兴趣和个性。由于校外音乐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与学校音乐教育相比,除了打破有关教学的束缚,体现教育者的个性化教学,使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完整性之外,最显著的特点是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家长直接、主动地参与“学”与“教”的全过程。所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在加强音乐教师整体素养和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注意到校外音乐的这一“独特风景”,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直接影响到校外音乐教育的效果、教学的质量和少儿学习音乐的延续。充分重视与发挥这一优势特点(即家长的主动参与),对进一步促进音乐教学、发挥音乐育人的功能,具有积极而显著的价值。因此我们对家长的情况和作用做了一系列调查、分析研究和实践。 一、家长情况分析 我们在器乐学员家长中发放了《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调查》表格,采用随机调查法,抽取了100份样本,确认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并对其提供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表1可见,目前重视校外教育的家长学历相对较高。然而,他们的学习期正好是中国教育环境的低潮及上升初期,知识不平衡。尽管有68%的人喜欢音乐,但他们对音乐、审美知识的了解很少。改革开放,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家长工作环境中竞争带来的压力促使他们把更高的理想或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倾注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渴望孩子能有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渴望孩子前程似锦,渴望末来家庭环境的改变……这也许是时下大都市校外教育热门,音乐教育与其他艺术教育形成热潮的原因之一。家长这种强烈的渴望是培养下一代的无穷动力,然而又常与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态发生严重的冲突,有时反而成了阻碍力量。 二、家长的作用 调查显示,有97%的教师认为家长在少儿音乐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9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进步与自己的关注有关,家长在校外音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对于低幼龄孩子尤为重要。 家长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增强课堂辅导力量。校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家庭直接、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向学生授课的同时,家长同儿童一起接受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也在课堂上适当地提醒、督促儿童。加深了儿童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少儿的认知水平,增加了课堂辅导力量,使儿童及时领会课堂教学的要点,在校外音乐教育中学到更完整的知识。 2.保证家庭作业质量。校外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音乐作业的完成。学生主要是通过作业获得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对于自主能力差的少儿特别是低幼龄儿童,家长坚持在少儿完成家庭作业时督促、启发、鼓励他们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从表2看,家长关注孩子学习音乐的占98%,其中60分钟以下的占55%,60分钟至120分钟的占35%,120分钟以上的占8%。可见,这样日积月累,能使少儿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少儿在校外音乐教育活动中养成有条理、学习严谨、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3.奠定学习的物质基础。从调查来看,有些家长经济并不宽裕,但为了孩子的学习,尽其所能,交学费、买材料、搞活动、订杂志。家长全心全意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是孩子校外音乐教育的有力后盾。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的审美情趣、知识范畴、品德意志,直接影响着少儿学习音乐的心态、状况及人格。家长能以身作则,用律己正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少儿,成为少儿的良师益友。鼓励少儿在校外参与音乐教育活动,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循循善诱,讲究方式方法,能提高少儿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少儿对音乐从“兴趣”发展到“志趣”。通过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促使少儿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美与丑有较高的鉴赏力和识别能力,从而造就较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这正是校外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 5.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如恰当地鼓励、适时地批评,和孩子共同弹奏等亲子教育,或探寻名山大川、走访人文景观,引导少儿用心尽情体会,用音乐尽情描绘。从调查来看,大部分的家长只要有时间都会陪孩子练习和进行辅导,大部分的少儿愿意接受或部分接受家长的指点。可见,这不仅辅助了校外音乐教育,更使少儿养成良好习惯,确定美好理想,对音乐兴致盎然,并引向更广泛的学习。教师的教育也由于家长的作用而具有持久性、完整性。 6.形成科学的评估标准。以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对少儿音乐的发展规律做出相对科学的评估。不以对不对、像不像、准不准为准,着重发掘孩子的想象创造潜能。 三、家长的副作用 家长如果对孩子学习音乐过多地参与,会使得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家长自身的素质、对校外教育理解的差异等原因,给孩子学习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1.盲目型 不根据少儿的自身素质和爱好,便自作主张替孩子选择学习音乐,使孩子学习开端就有心理障碍。有的让孩子在校外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又学其他科目,导致孩子不堪重负,始终处于疲劳应付的状态,影响了接受音乐教育的欲望与激情。有的家长见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能立竿见影便放弃。这样无法培养少儿的坚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高压型 此类家长不顾孩子成长规律和学音乐循序渐进的特点,望子成龙心切,强求孩子出类拔萃,期望值过高,逼迫孩子按照其旨意达到“满意”“正确”的效果。这样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惧心理和逆反心理,对音乐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扼杀了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半途而废。 3.应考型 此类家长,有的希望孩子在各类音乐比赛中能多获奖,考级中能获得高级别,有利于今后的升学;有的因为孩子在学校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索性让孩子纯粹以考音乐学院为最终目的。过于功利的针对性、强化性训练,造成孩子学习面狭窄,精神疲惫,感觉麻木。这种有着“明确”目标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音乐学习的片面性和注重一时的虚荣。 四、家长作用调查分析,确立教育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首先我们对家长参与促进校外教育的情形表示乐观,对由此引发的问题做了分析思考,其中首要的是帮助家长和教师一起确立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根据教育学的原理,音乐教育有三个层面:1.培养音乐一技之长,将来当作择业的手段;2.培养综合音乐素养,扩大择业的范围;3.培养天资优秀、尖子人才,提高综合素质,使其具有开创精神和竞争能力。并将此目标分析告知家长,使家长把自己的期望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统一起来。未来社会充满了竞争,有许多复杂的因素,显然把目标定位在第一项有些偏颇狭隘,主要的目标应定在第二项,至于第三项是少数人,应从第二项中脱颖而出。 根据第二项目标即素质教育的确立,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音乐演奏、演唱,而要和大音乐教育观结合起来,开设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合奏、表演、影视媒介等诸多的新课程,以完成目标所要求的任务。 五、提高家长能力,发挥家长作用 在校外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启发孩子的观察力、听辨力、感知力、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已渐渐有意或无意地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同时又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对探讨教学的偏差与失误起了积极的作用。 校外音乐教育的根本是倡导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教育的长期效应,应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教学目标。校外的一切音乐教育活动,包括课程、教材、教法、评估等,均以是否能保证和促进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为标准。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调查显示(表3),有48%的少儿学习音乐是兴趣爱好;有39%的少儿是为了自己有一技之长并能参加比赛获得好成绩;有11%的少儿是想长大后从事音乐工作。应该说孩子们的想法都不错,孩子们对学习的信心也很大。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与其他学习有冲突便会放弃音乐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全面思考,引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消除家长对少儿学习的不利影响,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重视家长对少儿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加以发挥,创造一种有助于少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更好地促进校外音乐教育。 2.创设演奏交流的机会,提高家长的感知能力 少儿的每一次演奏交流,都是经过精心准备、有感而发的,都有其“美”的一部分。创造美是一种快乐,感受美也是一种快乐,欣赏美更是一种快乐,这种“美”是少儿、教师、家长一起分享的,通过演奏交流,不仅陶冶少儿的心灵,更加净化家长的心灵。教师的音乐教学思想,孩子的成长状况与家长的听觉、视觉得以充分交流,使家长熟悉孩子的演奏风格、舞台形象、表现能力等,从而不会过于主观地评判孩子作业的优与劣。从表4可见,有100%的家长认为创设演奏交流的机会,不仅能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也能提高家长的感知能力。 3.举办少儿音乐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 请音乐教育专家和音乐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与家长进行交流问答,解决多方面的疑问,对于少儿各个时期的音乐能力与特长,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从理论上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水平。 4.建立少儿个体资料档案,研究其共同性与差异性 从少儿幼年初学音乐起到长成少年,少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认识、记忆、想象、技能、创造力、智慧等成长的过程。如果请家长把少儿各时期的“代表性”表现保存,将各时期的“状态”予以记录,使少儿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可以增加少儿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也便于教师与家长更深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同时也利于教师进行教育群体的比较,研究其共同性与差异性。 社会的发展重构新型的代际关系,当今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保护与尊重。少儿是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同时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价值。传统的代际关系正发生根本变化,家长的“绝对权威”正在受到挑战。家长不可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庸,少儿教育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在未来的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今天,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两代人共同经受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变迁的挑战。知识的存在与传播形式,也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校外音乐教育经历着不断变革、探索的漫长过程,如何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提高校外音乐教育质量,是我们永恒的探究课题。 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学校建设与家庭教育优化探析 一、家长心目中的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的兴起与发展是良好的社会现象。中国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素为有识之士所认识。从古到今,许多学者撰写家庭教育著作,比如《颜氏家训》对家庭教育的作用、原则和内容做了精辟论述,陈鹤琴《家庭教育》、傅雷《傅雷家书》等也都是卓有见地的家庭教育论著。现代家庭教育应在批判和继承传统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获取更为进一步的探索与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和专门人才需求的增长,以及学校教育的普及,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家庭教育的研究著述也日益增多。同时,国家通过教育、妇联、工会、卫生、文化、新闻等部门,日益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特别是家长学校方兴未艾,满足了广大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的迫切要求。家长学校应该发挥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与主渠道作用。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以及全部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孩子成人和成才的必备条件。目前,无论是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家庭教育实践,都依然较为薄弱。因此,家长学校应大力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素质。比如,应面向广大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使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共同进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升家长教育和培养子女的能力与水平;增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构筑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家长学校应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目前,存在很多家庭教育的研究问题,比如,全面关心孩子,科学施教;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从小具备适应社会和生活的一定能力;陶冶爱的情感,学会待人接物;塑造美的心灵,注意孩子个性发展、塑造;促使孩子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勿把孩子的金色童年变成“苦难岁月”等方面,都应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加强理论研究,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感,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教育的发展。 二、家长学校教学内容的创新 帮助家长明确“第一任教师”的重任,明晰所肩负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成长着”。一个人从降生到世界的那一刻开始,就进入一个社会环境之中。在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便开始了社会化的进程。从上述意义上来讲,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而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需要肩负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帮助家长处理好“教”与“爱”之间的关系。“爱孩子,是母鸡也有的事”。俗话也说,“虎毒不伤子”,何况人类。况且,母鸡爱小鸡,是纯粹的亲子本能,而父母爱孩子,却远远超越亲子本能,并且含意更为丰富,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和强大的教育力量,包含“望子成才”的强烈愿望。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仅仅是吃好、喝好、管好和护好,还表现在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子女思想、品德、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关心。促使家长摒弃对孩子的溺爱与严而无度。溺爱与严而无度是家庭教育欠正确做法的“孪生姐妹”,特别是年轻的父母,爱起孩子来,恨不得把孩子吸进肚里;“恨”起孩子来,恨不得一脚、一巴掌,把孩子搧死、踢死。虽然是“恨铁不成钢”的“恨”,同样充满无限的爱和期望,但这样无度的严格却常常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溺爱与严而无度常常造成孩子心灵的病态,甚至成为孩子畸形发展的病根。如何做到爱而不溺、严而有度?应做到如下方面:一是对子女应当亲近,但也应保持一定距离,对孩子的要求,切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二是不包庇,不护短,切忌基于唯恐孩子被欺、吃亏,以及受委屈的心理,总是以“保镖”和“保护伞”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三是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家长应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进行积极强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提出比过去更高的要求,并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不要超越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关注、研究和探索家庭教育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目前,存在很多家庭教育所需要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诸如独生子女;不健全(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玩电子产品,打游戏、玩手机(“网虫”);饮食卫生、传染病;超常、调皮捣蛋儿童;警钟长鸣的安全等问题。独生子女是目前谈论较多的话题。一些报刊,或关心教育的同志,提起独生子女,就冠以“小太阳”或“小皇帝”的称谓,不仅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唯我独尊”的不良印痕,而且容易使人忽视独生子女的优势。独生子女除了是其父母在最佳生育年龄生育,具备“优生”特点之外,在“优育”方面也存在诸多特点:一是受到较好学前教育;二是受到早期智力开发;三是讲文明、懂礼貌,不讲脏话;四是讲卫生。但独生子女身上的不足也是明显的,比如容易养成自我为中心、任性胡闹、蛮不讲理、骄傲神气、自私、缺乏自理能力的习性。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龄孩子具有共性特点,但更具有个性特点。家长学校应引导家长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使家长懂得,教育孩子,不能事先绘好蓝图,应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通过观察—思考—学习—分析论证—提出目标—制定措施—狠抓落实的路子,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应告诉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必须做到:有布置,要检查;有承诺,应兑现;许了愿,须还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必须带头做到。“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对“双亲”来讲,首先要做好自我教育。家长素质高,才可能形成家庭教育的良好环境。因此,家长应力求做到教育方法得当;做到文明礼貌、不说脏话、不打骂或变相体罚孩子;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做到衣着得体,使自己的形象趋于“完美”,能成为孩子的楷模与榜样。同时,以身作则胜于苦口婆心,家长要充分认识“上梁”对“下梁”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意义。引导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儿童在学习、生活上的智力因素之外的个性与心理品质,诸如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习惯、毅力、自信心、自制力、抗挫折能力、勤奋程度等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涉及较多内容,比如评价问题。孩子年龄虽小,但对家长、老师和客人的评价却很敏感。当对其表示亲切、赞许时,便会受到激励、鼓舞;当对其不公正时,便会产生对立情绪;当发现对其粗暴、厌恶时,常会因受冷遇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当孩子取得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予以充分肯定,用恰当的评价激发其积极性。同时,家长对孩子所提出学习上的要求和目标,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达成家园(校)合一的社会成效 促使家长把家园(校)合作和共同教育孩子列入重要日程。幼儿园和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儿童和少年进行教育的场所,对儿童和少年的发展、成长起到主导的作用。幼儿园和学校存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学目标与教育计划的实施。若家长仅仅根据孩子在家时的表现进行教育,往往不够全面,甚至南辕北辙,导致产生相互抵消的教育效果。家长学校应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幼儿园和学校开放日、加强个别走访等形式,将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计划,以及阶段性教育安排,适时地告知家长。促使家长增强家园(校)合作的主动性,从而形成合力教育“网络”,把共同教育孩子列入重要日程,促使学前教育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从而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做到家长与幼儿园或学校对孩子的要求相统一。首先,家长应主动地与幼儿园或学校,特别是班主任,经常保持必要的联系;积极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及时填写家园(校)联系簿,堵塞互不通气而出现的教育漏洞。其次,家长与幼儿园或学校要保持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性。切忌幼儿园或学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却带着工具代替孩子劳动,甚至代替孩子当值日生。学校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而家长却认为是浪费时间,影响孩子学习,视为“不务正业”。第三,家长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切忌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老师的歧视与不满,甚至在教师的教育手段出现偏差时,带领孩子到学校大吵大闹,由此会导致孩子对老师和学校的要求产生怀疑,或自以为有家长作后盾,而公开地与老师闹对立,人为地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或教育方法和手段,存在不同看法或分歧意见,应心平气和地与幼儿园或学校和老师,进行个别交谈、沟通,而不宜把矛盾赤裸裸地暴露在孩子面前。鼓励教师采取多途径和多渠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能认为,学生在幼儿园或学校,由“我”来教育,出了校门有社会,回到家里有父母。这样,就把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分工变成了分离,只能导致产生相互抵消的教育效果,幼儿园或学校教育的成效也会事倍功半。当家长对幼儿园或学校教育发生抵触时,教师应当以积极和热情的态度,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地与家长取得一致意见。老师和家长都应明确一条:幼儿园或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要求不协调,教师和家长闹成见,都会破坏教师或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导致孩子不尊重教师或家长,甚至扭曲孩子的性格,从而降低教育的整体成效。扭转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的状况。“望子成龙”是中国家长的传统思想。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一种美好愿望,望子“成才”实在无可厚非。但多年以来,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期望值过高、家庭教育超常化的倾向,应当引起重视。特别是在前些年,存在颇多“神童”报道,媒体更多地跟风,这里幼儿会背百首唐诗,那里五岁幼儿会解微积分,极易给家长这样的印象:只要提早定向培养、开发智力、教给知识,孩子就能成为神童,就能成名成家、荣宗耀祖,甚至一些家长不顾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智力超常,硬把早日成才的目标强加给孩子,对子女采取管制的措施,强迫孩子每天完成预定的课目,这样的状况应当改变。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度地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要处处都与他人攀比、“望子成龙”心切,从而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适当培养孩子的兴趣,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家长在望子成才的同时,不忽视孩子成人的教育与培养。家长学校应帮助家长不断地教给孩子做人的起码知识与道德要求,比如在“如何做人”方面,起点要低,从细微处做起: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说脏话;会自己吃饭,吃饭时不发出令人不快的咀嚼声;在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乱扔果皮纸屑;会把衣裳穿整齐。同时,要让孩子学会辨别美丑、是非,促使孩子逐步地成为讲文明、懂礼貌,具有自理和自立能力、遵纪守法的优秀公民。引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多一分理智的思考,少一分感情的瞎撞。首先,引导家长坚持用儿童心理看孩子的原则,切忌以成人的言行和准则提要求。譬如说,有一截圆木头,让祖孙三个人看这截木头,评论是截然不同的:爷爷看了木头,会说“是一截好木料,可以解一副好方板,做一副好棺材”;父亲看了木头,会说“是块好料,能解出一些好板,打几件好家具”;孩子看了木头,会说“呀!这么粗的木头,给中间挖个洞,我白天在里面玩,晚上在里面睡觉才美呢!”其次,引导家长坚持及早施教的原则,孩子的不良习惯养成之后再教育,是相当困难和痛苦的事情。再次,引导家长坚持一贯性和一致性的原则,坚持进行持之以恒地培养与训练,并针对孩子各年龄段的特点,处理好近期要求和长远目标的关系,同时对孩子不提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做出的决定、提出的要求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最后,引导家长坚持灵活性的原则,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说“丧气话”,以及要注意和防止出现想起来抓一抓、平时放任自流的状况。 作者:冯文宇 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部 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幼儿感恩教育论文 一、幼儿感恩教育问题分析 首先,部分家长对幼儿的感恩教育不够重视,没有较强的感恩教育意识,认为不是教育孩子的重点内容,所以对孩子进行的感恩教育活动较少;其次,部分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没有把握好恰当的教育良机,虽然对孩子进行了感恩教育,但是效果不明显,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最后,很多幼儿本身缺乏感恩意识,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认为是理所当然,更家不会主动去感恩别人,特别不会对家人主动感恩。 二、幼儿感恩教育问题对策 1.提升家长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意识 家长是幼儿家庭感恩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家长对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决定了他们对幼儿进行感恩意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起着决定性因素,所以,帮助家长提高感恩意识十分重要。首先,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接受家庭感恩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心理特点、感恩教育的作用及意义、实施家庭教育的基本技巧,容易使家长接受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帮助其具体执行,从而在思想方面认为家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其次,幼儿园指导家长学习有关感恩教育书籍或影视作品,加深感恩教育的认识,从而提升家庭感恩教育水平和作用。最后,家长可以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学习感恩教育方法与经验,在交流中共同提升感恩教育水平,提升幼儿的感恩素质。 2.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 提升家长对感恩教育认识的重要性之后,幼儿是接受感恩教育的主体,他们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和意识相当关键。所以,幼儿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幼儿的感恩意识,帮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感恩体验与实践中去。幼儿园在给家长推荐相关感恩教育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后,家长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并且总结作品里面的感恩情节,感受到感恩的伟大与意义。幼儿园可以给幼儿安排感恩作业,并且需要在家长帮助或配合下完成,例如,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小型的家庭劳动,帮忙打扫卫生,父母下班回家之后,给父母倒水,帮父母换拖鞋等,这些感恩作业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一起培养幼儿的感恩修养。 3.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感恩素质培养 家长要想使幼儿感恩教育培养取得预期效果,应该在生活实践方面花费功夫,积极培养幼儿感恩素质,并且通过实际生活拓展幼儿的感恩视野,从而使感恩教育更有效,更全面。首先,家长可以采用特殊节日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例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重阳节等,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给孩子讲解节日的来源,让孩子学会感恩别人。其次,家长利用特殊主题纪念日指导幼儿感恩社会,例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和国庆节等,让孩子对祖国和社会产生感恩情结。再次,家长使用特殊的主题日帮助孩子对大自然产生感恩,例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动物日等,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对人类的帮助,懂得感谢大自然,从而能够保护大自然。最后,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游戏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不同,在游戏中,幼儿其实是在学习如何与人、与物相处。特别是在和同龄人的游戏中,家长可以帮助和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制定相应的目标任务,让幼儿之间进行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相互激励的完成任务目标,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协作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恩,这样,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领略到感恩,并且家长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和幼儿园进行配合,毕竟幼儿时期的主要生活环境就是幼儿园和家庭。幼儿园可以提升家长对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视,并且向家长传授科学有效的幼儿感恩教育方法、技巧及策略,提升家长对幼儿感恩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过在幼儿感恩教育培养中,家长占据主导作用,应该积极主动的培养幼儿感情素质,对其以后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欣欣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幼儿园 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开放日视域下的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筹划工作 1、目的不够全面 根据调查发现,现在的教师、园长、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认识不够全面,其主要表现为: (1)教师的认识 教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主要是因为幼儿园领导的要求,并且把家长开放日活动作为自己班级工作的一部分来安排,也有的是并注意考虑家长的需要,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依法治教的今天,只有少数教师认识到实行家长开放日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法规和政策。而且,多数教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想“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了解我们老师”,“了解教师的工作”,“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面的情况”,“听听家长的要求”,“给家长一些指导”……可见,教师基本上都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待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认为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能给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益处。 (2)园长的认识 大多数幼儿园园长认为: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密切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向家长和社区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育儿知识,争取家长和社区支持幼儿园工作”,“领导和组织行政工作,包括工作人员的考核、任免和奖惩[1]”。可见,在幼儿园园长看来,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成工作计划,满足家长的要求。 (3)其他岗位幼教工作者的认识 多数幼教工作者认为,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第一是为了让不同类型的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第二是为了让双职工的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第三是为了维护家长的知情权。可见,多数幼儿教育工作者都是从家长的视野来看待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益处的。总的来说教师、园长、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认识不够全面表现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也是为了依法治教,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教育法规政策;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是为了使家长受益,而且也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2、准备热情度低 (1)教师的准备工作 通过对教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准备工作调查,我们发现,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材料;通知每位家长;告诉全班幼儿。 (2)园长的准备工作 通过对园长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准备工作调查,我们发现,园长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开放内容;审查活动安排;满足物质需求;提前通知家长;预先实地检查。综合上述,我们发现,教师和园长虽然都为家长开放日活动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但却都是“通知”家长来观看,而不是“邀请”家长来参与,因而显得不够热情、友好。 3、计划不够开放 (1)计划的制定 幼儿园在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计划的制定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自上而下制定:先是园长或副园长带着制定,然后是年级(组)制定,最后是班级教师讨论。上层园部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大计划,中层年级组制定小计划,下层班级制定更详细的计划。另一种是由下而上制定:一方面,计划的制定是从教师上传到年级组;另一方面,计划的制定是从教师上传到园领导。由下而上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计划,对班级活动的计划实行的是二级管理。还有一种是上下循环制定:任课教师把计划给分管家长工作的教研组长看看,他们都认可了以后,再给园长看,园长再整合一下,能提建议的,园长就提提建议,园长认为可以了,教师就按计划操作了。任可教师开始分工,把开课任务分给各个年级教研组长;各个年级教研组长负责把每个班级教师的教案和资料收上来,预审一下,再给任课教师。 (2)计划的改变 大多数教师认为,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不会改变,因为“预设的活动是比较稳定的”;但计划可能会有一点微调,一是因为教研活动需要你调整。“一般不会改变,教学活动计划要在年级组里商量,不是很好的教学活动计划才会改变”。二是因为特殊事件迫使你调整。“一般不会改变,除了特殊情况”,如“根据天气情况,作些调整”。三是因为幼儿发展促使你调整。“计划基本上都不会改变,一般来讲整个园的计划都不会改变,但具体的活动方案里面会有点小改变。现在是主题式的活动,我们有可能要根据孩子的发展在走、在变动,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发展到什么程度,来调整计划,但活动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完成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四是因为领导审查帮助你调整。“大的计划都不会改变,只是有一点小小的地方会改变,像你写的计划、制定的目标有哪一点不符要求,园长或副园长会加上几个字,帮你改一下,让目标切实可行”。大多数园长认为,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是不会改变的,如果说有变化的话,“变的只是时间问题,内容、形式都不会变”,或者是在其他方面进行“小的调整,比如,园长看了计划以后,发现不稳妥的地方,园长就会变化的。在正式活动开展之前,会不断完善计划”。制定好的计划“改变的比较少,因为教师对幼儿比较了解,对家长也比较了解,况且计划又是通过‘家委会’制定”的。 有上述可见:在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举行之前,家长很少参与计划的制订工作。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不会改变,只是偶尔地会随着“试教”或“幼儿”、“天气”、“活动”、“家长”、“领导”等因素的变化而做一点微调。 4、安排轻视家长 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本意是要让家长、学生、学校互动,但是,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基本上处于观众的角色,学校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安排上,大多以家长工作较忙,没有时间为由,没有让家长参与活动中,在各种活动中难以找到家长的影子。可见幼儿园在安排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现行幼儿园没能像重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那样,来重视家长的角色和作用。 5、方案比较片面 当前的家长活动日方案比较片面,特别表现在,方案中的准备阶段和活动当天的规划。在准备阶段,准备工作是比较细致的,既包括了班级的活动设计和环境布置,又包括了向家长发放通知单和问卷、做好欢迎家长的黑板,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在于:没能吸纳家长参与到集体备课和环境布置中去。活动当天的规划中,整体的布局是比较规范的,要求各班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环节的安排是比较全面的,要求各班做好家长的签到工作,摆放好家长的座位,向家长介绍学习活动的目标,记录好家长的反馈,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在于:把家长置于旁观静坐的“死角”,只能“在各走廊、底楼”来“观摩”孩子的一些活动,这样,家长就会处在完全被动的服从地位,而难以萌发主人翁的意识。 可见教师在设计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的时候,较为忽视家长这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6、环境不够丰富 当前,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环境布置上,内容显得单薄,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成为班级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组织者,还没有能“通过在墙上和教室走道做些布置”、“对教室里的课桌、椅子和其他的设施的摆设”、“对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侧面进行精心地策划”来创造“一种气氛”,以激发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当家长来到班级的时候,他们既看不到任何欢迎他们的标语,也看不到教师对活动的具体说明。这些都体现出来,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在环境设置方面考略还不够周全。 (二)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实施过程 1、时间不太适宜 幼儿园向家长开放活动的时间未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幼儿园基本上是每学期向家长开放1次活动,每次开放的时间主要为上午半天。然而现行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和家长的需要还不完全相吻合,这一方面表现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频率上:教师和园长的做法虽然比较相似,主要是“每学期”向家长开放1次活动,但是这与家长的期待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为家长希望幼儿园“每月”向他们开放1次活动。可见,家长对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的频率不够满意,期望能增加开放日活动的频率。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持续时间上:教师和园长的做法虽然几乎完全相同,把“上午半天”的时间都用于开放活动,但这与家长的需要还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家长期望开放日活动持续的时间为“2小时”。可见,家长对开放日活动持续的时间也不满意,希望能缩短开放日活动的持续时间。 2、场所较为局限 幼儿园向家长开放活动的空间,从园内场地来讲,较多地利用了本班的教室,较少地利用了班外场所;从园内外场地来讲,较多地利用了园内场所,较少地利用了园外场所。可见,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空间还局限在幼儿园内部、班级内部而没有充分利用园外的各种场所(如家长工作场所、社区场所)。 3、组织比较单调 研究教师、研究园长和研究现场都证明,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班级教师,大多数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组织只存在于教育者内部的研究,而以“家长工作忙”为由,没有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来。但是,家长却认为开放日活动应该由“教师和家长”来共同组织。可见,现行幼儿园的做法和家长的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 4、结构自由度小 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结构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动态活动和静态活动相互结合 园时的区角活动、桌面游戏属于静态活动,接下来的早操、早锻炼、户外游戏、体育活动属于动态活动,随后的两个教学活动之间有入厕、点心等静态活动;就两个教学活动来讲,第一个教学活动偏重于静态活动,第二个活动偏重于动态活动;此后是午餐午睡等静态活动。 (2)主班教师和配班教师相互配合 这些教师基本上都能做到:主班时(如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配班时,和主班教师密切合作,辅助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合班时(如来园活动、户外活动),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体现了教师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3)没有向家长表示欢迎和致谢 几乎所有教师都没有在活动前向家长表示欢迎,在活动后向家长表示感谢,因而未能强化家长来访的意识、参教的行为,错失了与家长紧密合作的许多良机。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幼儿园能较为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并适当地考虑到家长的需要,做到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这是值得称道的。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幼儿园还存在着教师间接指导的活动较少、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较少、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少等多种问题。 5、重点失之偏颇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大多数学校是把其当做是另类的教学活动来开展,这就使得,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数都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重点放在了,如何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做法却忽视了幼儿园学生的特点,幼儿园学生在学校中,并不仅仅是死板的学习知识,他更多的是通过参加各种游戏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家长活动日将教学活动作为主要形式,忽视游戏活动的做法也使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无法全面了解。 6、媒体不够充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媒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发挥实物和教具的作用。 教师都能注意通过创造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2)开始尝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个别教师已把电脑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技能尚不够熟练,还有待提高。 (3)注意发挥家庭和家长的作用。 教师较能注意调动家长为班级提供普通的教学资源和特殊的教学资源的积极性,这样,既弥补了幼儿园教学资源的不足,又实现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育。可见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幼儿园没有充分运用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致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和幼儿、教师和家长的互动方式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7、难题认识偏差 教师对祖辈家长的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而没有发现其有利的一面,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这也表现出教师对家庭系统理论认识不够,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包括着相互联系的成员,每个成员都会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其他家庭成员;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具有“边界”、“角色”、“规则”、“等级”、“气氛”、“平衡”等几个特征。 8、参与不够均衡 (1)在开放日活动中,父亲的出席率不高,远低于母亲。 研究者在统计158位幼儿园家长在选择“您的孩子怎么称呼您”这一问题的答案时,发现:53%的家长(83位)为幼儿的“妈妈”,19%的家长(30位)为幼儿的“爸爸”,12%的家长(19位)为幼儿的“奶奶”,7%的家长(11位)为幼儿的“外婆”,4%的家长(6位)分别为幼儿的“外公”、“其他人”,2%的家长(3位)为幼儿的“爷爷”。可见,家长集体中以父母辈家长为主,祖父母辈家长为辅:父辈家长与祖辈家长相比而言,父辈家长参与的更多;父亲与母亲相比而言,母亲参与的更多;男性家长与女性家长相比而言,女性家长参与的更多。 (2)在开放日活动中,家长的自主权不大,基本上是听从教师的指挥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绝大多数家长多是听从教师安排,跟随着幼儿从一个活动环节转换到另一个活动环节;观看幼儿的各种活动。缺乏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3)在开放日活动中,经常给幼儿园义务帮忙的家长不多 研究者在统计158位幼儿园家长在回答“您在孩子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义务帮过忙做过事吗”这一问题的答案时,发现:50%的家长(79位)选择了“有时”,19%的家长(30位)选择了“没有”,18%的家长(29位)选择了“经常”,13%的家长(20位)选择了“总是”。可见,只有不足1/3的家长能常在孩子班级的开放日活动中义务帮忙做事。 9、指导焦点欠准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园长指导焦点欠准主要体现在: (1)园长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对教师的指导少于对教师的观察。 (2)园长在指导家长开放日活动时,把重点放在了教师和活动上,忽视了对儿童应有的关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园长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一半以上的园长都会对教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多次、多角度的观察,但是,很少有园长对教师活动中的行为进行指导。而且,园长对教师的指导,重点是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上、活动的设计上和实施上,而儿童的年龄特点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三)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绩效评价 1、主体自评不足 大多数教师没有对自己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评价,自评力度不够。教师这个传统的被评价者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名评价者,这是幼儿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在开放日活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中,教师只居第二位,仍有较多的教师处于消极地被评价的地位,这些教师难于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 2、指标比较单一 评价是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开放日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在评价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家长这个评价主体是使用幼儿园事先制定好的评价表,按照评价表上的具体指标来对“教师”或“幼儿”、“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表现出了当前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指标的两点问题: (1)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评价指标都是由幼儿园单方面制定的,家长没有参与其中。 (2)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指标的使用者只是家长一方,园长、教师、幼儿、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都没有加以运用。 3、策略重点偏移 教师是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园长不仅注意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计划、环境创设等方面来评价教师,而且还能从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特别是教师与家长的互动等方面来评价教师;园长不仅能采用观察法,来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而且还能通过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来对教师在活动前、活动后的各种教育教学计划、反思资料进行评价。但是,园长在评价家长开放日活动时,把重点放在了教师身上而不是幼儿身上,轻视从幼儿的学来看教师的教。同时,园长在对家长的评价有失偏颇,多数园长认为对家长开放活动和对同行开放活动是不同的,一因家长重结果,同行重过程;二因家长不是专家,同行是专家。 4、结果问题较多 其他岗位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认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还存在着机械性(开放日活动的时间主要是放在学期初,重点是向新生家长开放;或者是放学期末多,重在向家长汇报)、表演性(把家长开放日活动看作是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风采,汇报幼儿的学习成果,导致了某些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出现)、指令性(开放日活动主要是幼儿园的行政命令,教师自愿开放、自主决定的比较少)、单向性(开放活动往往是由幼儿园、教师单方面设计、组织、开展的,还没有让家长参与到这些环节中来)、统一性(因为是向全园或全班家长开放,园长或教师同时要面对几百个或几十个家长,所以既难以考虑到来访家长的群体特征,也难以与到场家长进行个别交流)、片面性(向家长开放的内容不够全面,主要是让家长看上课这种教学活动,因而忽视了让家长看孩子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等问题,需要加以矫正。 (四)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价值取向 1、地位比较低下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不论是在教研活动中还是在科研活动中的地位都比较低下,还没有得到幼儿教育教研员和科研员的应有的重视。 (1)家长开放日活动还没有成为幼教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教育教研员都认为家长开放日活动不是自己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因为幼教教研活动主要是研究如何使用幼儿园教材,如何向家长传递第二期课程改革的精神;二是因为只在特定情景下,才强调家长工作的重要性。 (2)家长开放日活动也还没有成为幼教科研员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教育科研员都说明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不是自己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因为科研活动的面很广,研究的课题很多;二是因为开放日活动的研究课题题目太小,难以深入研究;三是因为开放日活动是面向家长群体的活动,难以解决个别家长的具体问题。 2、特征重表演性 不论是教师、园长的观点,还是其他岗位幼教工作者的观点,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观点既相互印证,也深化了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其它形式家长工作相比的强势所在: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直观地呈现在家长的面前,让家长有多种机会观察孩子的表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实现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多向沟通和互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平时活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竭力向家长展示其优异的一面,隐藏其不良的一面,而没有真实地向家长呈现其全貌。 3、伙伴观念陈旧 幼儿园、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没有得到幼教工作者的拥护和赞成,幼教工作者的观点滞后于家长的观点。 (1)大多数教师不赞成“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 具调查,虽然有九成以上的教师不仅赞成“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的观点(98%),而且还赞成“教师应该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的观点(92%),但却只有不到四成的教师赞成“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39%)。可见,教师对“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教师应该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这三种观点的赞成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大多数园长也不赞成“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 具调查,虽然有八成以上的园长不仅拥护“幼儿园和家庭是合作伙伴关系”的观点(94%),而且还拥护“幼儿园应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的观点(87%),但却只有三成的园长赞成“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30%)。可见,园长对“幼儿园和家庭是合作伙伴关系”、“幼儿园应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这三种观点的赞成率也在逐渐减少。 4、失败轻视幼儿 教师、园长和其他岗位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决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成功因素首先是家长,如家长是否满意;其次是教师,如活动是否顺利;最后是幼儿,如幼儿是否开心。这证明了我国幼儿园教师、园长特别是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成功与否的制约作用。 5、设想不够合理 一些园长认为未来的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一方面要满足家长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家长的干扰。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如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的需要),可通过丰富开放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改变开放日活动的时间(如放在双休日)、培训与利用家长等手段来实现。为了防止家长的干扰(如干扰孩子、干扰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如在班级安装摄像设备)、规范家长的言行来达到。 6、改革困难较多 幼教工作者大都不赞成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认为这既没必要也没可能,因为它会使幼儿园受到家长等多种负面因素的不良影响。 (1)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一方面被许多教师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会妨碍教师的教学,增加教师的负担,影响幼儿的情绪,降低家长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被许多教师认为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幼儿园物质条件较差,班级幼儿人数较多,教学秩序也会受到影响。 (2)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一方面被众多园长强烈地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会给幼儿园的管理带来困难,况且家长还没有提出这种要求,再者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还没有达成一致;另一方面还被众多园长强烈地认为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家长还没有这种需要,家长也会影响幼儿园的工作,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还不高。 (3)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一方面被其他岗位幼教工作者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会影响幼儿园工作的正常运行,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降低活动的效果,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变得更难;另一方面还被这些幼教工作者认为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师资水平、家长素质都有局限性。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和家长对管理的理解不同 家长作为当代世界的中国人,伴随着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和自由、公平竞争的意识的增强,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要求也变得日益强烈,他们已不满足于在家庭教育中按照自己的理想方式来教养孩子,所以还期望在幼儿园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幼儿园的教育问题享有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要求幼儿园天天向他们开放就是一真实写照;而幼儿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既难以摆脱“师道尊严”的长久影响,又难以打破“独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所以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满足于现在的封闭式的管理状态,不希望幼儿园天天向家长开放。 (二)教师和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同 教师和家长对教育各方面的认识都还存在着分歧,这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幼儿园教育是要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的,要为幼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家长则认为教育孩子不是“为国教子”,而是“为子教子”、“为家教子”,所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必须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而家长则认为智育、美育更重要,且在智育中,又看重教会孩子数数、识字。再次表现在对教育途径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幼儿喜欢游戏,应该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而家长则认为,游戏就是玩耍,白白浪费了孩子的大好时光。最后表现在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对幼儿要正面引导、表扬鼓励为主,而家长则认为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正是由于教师和家长在教育的诸多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所以不赞成幼儿园天天向家长开放,以免家长影响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教师和家长与幼儿的交往不同 开放日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在与幼儿交往时,存在着差别,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往的对象不同。家长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围着自己的孩子转,而教师则要和平常一样,注意关心全班的每一个幼儿,不让任何一个幼儿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并尽力为每个幼儿提供最好的条件。二是交往的方式不同。由于家长和幼儿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他们在和幼儿相互交往时,主要是以冲动的、情感的方式进行的,而教师和儿童则没有这种先天的关系,所以,他们在和幼儿相互作用时,主要是以冷静的、理性的方式进行的。由此可知,开放日活动使教师感受到他们与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行为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就不拥护天天向家长开放活动。 (四)教师和家长所承受的压力不同 由于家长开放日活动都是教师唱主角,家长当配角,所以教师和家长所承受的身心压力就截然不同,相比来讲,教师承受的压力要远远多于、大于家长。在开放日活动前,教师是设计者,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活动,还要迎合家长的需要,否则就可能是出力不讨好;而家长则是被通知者,接受教师的通知,按时来参加就可以了。在开放日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还生怕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而家长则是旁观者,像个普通的观众,倾听、观看活动就可以了。在开放日活动后,家长是评价者,他们对活动进行评价;而教师则是被评价者,要接受家长的评价,尽管家长的评价结果不一定正确。由此可见,开放日活动的实践使教师深深地体会到他们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因而就不赞成天天向家长开放活动。 三、改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相关建议 (一)对管理机构的建议 1、完善幼儿教育法规 1996年,国家教委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八章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的“第四十九条”里,明确指出:“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幼儿园可实行对家长开放日的制度”[1]。这一法规的出台,勿庸置疑对我国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14年后的今天,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就很有必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组织不同岗位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读这一法规,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然后集思广益,把大家的建议归纳起来,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使这一法规能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育。 2、贯彻幼儿教育法规 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不同的渠道,促使广大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并注意寓教于游戏活动之中,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要全面调动家长支持教育、参与教育、评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与幼儿园协调一致地教育幼儿,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3、落实课程改革法规 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幼儿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这一法规,全面认识变革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的必要性,深刻领会吸引家长参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运作的可行性,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4、执行儿童教育法规 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不同的传媒,大力宣传“儿童优先”的原则,使幼儿园能够更加重视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和教育观,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以优化儿童成长的环境。 (二)对评估机构的建议 1、反思我国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 地幼儿教育评估机构或评估专家小组,应当反思自己的评审标准,并对评审标准进行修改,适当增加一些“家庭”的条目,补充一些“家庭”的内容,并使之更加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真正发挥对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杠杆作用,以适应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借鉴国外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 2006年9月,美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开始运用新的《幼儿教育机构标准和认证指标》,具分析美国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具有:体系比较完整,定性评价明显;指标比较细化,操作较为简便;家庭指标较多,联系较为紧密;家庭地位较高,突显家庭重要等特点。因此:我国幼儿教育评估机构或评估专家小组可以借鉴美国评价早期教育机构的标准,来完善对示范幼儿园评审标准、托幼园所办学等级标准的构建,以引导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逐步走向经常化和日常化。 3、建立科学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 幼儿教育评估机构应该从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目标和体系、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来制定科学地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以实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最优化。具体要做到:重视发展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多元性评价;重视互动性评价;重视自主性评价。 (三)对科研机构的建议 1、加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 (1)广泛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不仅要研究后现代课程论、社会互动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对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价值,而且还要研究家庭系统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层次需要理论对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意义,以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为家长开放日活动搭建广阔的理论平台。 (2)深入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不仅要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而且还要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形式和方法,以指导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2、关注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实证研究 (1)开展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要深入实际,与不同岗位的幼教工作者密切配合,就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家长开放日活动质量的提升提供感性的研究经验。 (2)开展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实验研究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要进入幼儿园,与园长、教师、家长一起进行实验研究,例如,对教师的教育经验或教育能力与家长的参与水平或参与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对家长的参与水平或参与策略与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索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特点、规律和效益,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质量的提高提供系统的研究经验。 3、重视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交流活动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各种类型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为幼教工作者搭建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强化幼教工作者研究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意识和行为,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幼儿教育研究机构即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对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各种参与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又可以通过中文图书期刊、互联网、外文图书期刊、国内年会、国际论坛、专题研讨会等不同的形式,把我国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促使国内、国际同行进行分享和交流,以共同探索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完善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四)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1、调整课程设置 我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其他承担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不同学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师资培养和培训课程的结构,增设“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课程,并定为必修课,以保证落到实处,或在相关的必修课程中加大“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内容的比重,并增加课时量,使幼教工作者在步入工作岗位时,就具备了与家长进行交往和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通过在职培训而不断提高与家长交流和分享的各种技能技巧。 2、改革教学方法 要保证所设置的课程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改进教师培养(培训)的方法。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类别的师资培养(培训)工作中,不能片面强调通过集中讲授的“讲师团”方式,向学生(学员)传递系统的理论知识,过于重视学生(学员)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而应提倡通过小组研讨、录像分析、现场观摩、亲身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学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学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采用:反思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对话式教学。 3、改革考核方式 (1)完善学生(学员)评价教师的内容和形式 幼教师资培养机构应该树立“以学生(学员)为本”的教育观念,不断对学生(学员)评教的量表加以修改,重视对教师特殊能力的评价,关注对学生(学员)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使评教结果更加透明化,以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学员)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 (2)优化教师评价学生(学员)的内容和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教师对学生和学员(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学员)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是由平时学习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这两个部分构成的;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查,主要是依据学生(学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情况来决定的,约占40%,期末考试成绩主要是依据学生(学员)完成教师设计的闭卷试题情况来决定的,约占60%。可见,对学生(学员)的考核主要是通过闭卷的形式来进行的,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学员)的书面表达能力、记忆能力,这种现象应该加以改变,以提高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具体来说需要:重视考查口语能力;倡导实行开卷考试;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五)对幼儿园的建议 1、发展和家庭的伙伴关系 (1)正确认识伙伴关系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和家长的不同优势,承认家长的教育地位和教育权利,理解家长的教育需要,尊重家长的教育决定;不把家长看成敌对者、局外人,而把家长看成同盟者、合伙人。这样,当“教师把家长看作是保育和教育儿童的真正伙伴”时,“家长就会经常来观看和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幼儿园和班级就会在任何时候都对家长开放,鼓励家长无论何时有空都可以来访参观[1]”。 (2)发展巩固伙伴关系 要使伙伴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幼儿园就必须为了儿童的利益而坚持不懈地与家庭合作。 幼儿园可以把儿童的学习活动、班级的课程改革活动、年级的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与家庭开展合作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吸引家长的广泛参与,使伙伴关系从普通的公共关系活动转变为独特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要鼓励教师经常与家长交往,并为教师创造实践这些行为的机会,使伙伴关系从幼稚、不完善走向成熟、理想化。 2、完善向家庭开放的政策 (1)提高幼教工作者的认识 园长、教师应该打消“家长随时来访参观,会干扰幼儿园的正常工作”、“给儿童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等顾虑和担忧,以开放的思想和积极的心态,来对待面向家长开放的政策,相信这一政策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友好关系的发展,增加与家长交往的时机,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征和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2)增强家长的主人翁意识 园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讲座”、“家长会”、“家园小报”、“家长园地”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开放政策,使家长认识到:他们也是幼儿园的主人,幼儿园也是他们的家;幼儿园和班级的大门始终向他们敞开,他们任何时候来访和参观都是受欢迎的;他们的感受和见解对园长、对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幼儿园就是在剥夺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关闭与家长合作的重要通道,失去与家长互动的许多大好时机。 3、提高园本教研活动质量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深入改革,需要优质的园本教研活动来支撑。为了提高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幼儿园可从:形成崇尚教研的氛围;打造热爱教研的团队;开展独特的教研活动;支持教师的教学探索几个方面入手。 4、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指的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支持学校教育目的和儿童学习或发展的任何人”[1],他们是不拿报酬的。“‘志愿社会服务’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家长志愿服务是美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优良传统,今天仍被众多的幼儿教育机构所采用保教工作者鼓励并欢迎家长来到班级帮忙或参加特别的活动,家长们也都乐于利用业余时间来到孩子们中间,为班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情感。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的这些做法值得我们效仿。 四、总结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是幼儿园应该在特定的时间里向家长开放园内外的各种教育活动。对其的研究,有利于教育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助于幼儿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有益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有助于幼儿教育改革深化与发展。本文的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发展潜力巨大,它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 幼儿教育中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一、家长参与的作用 1.家长参与有利于增强幼儿园教育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综合性的教育。这一特点符合我国长期以来幼儿众多、幼儿教育资源紧张的国情。但是,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既包括身体、智力方面的差异,亦包括兴趣、性格、心理方面的不同。随着我国教育条件的进步和幼儿个体发展的多样化,上述教育模式已然渐渐变得僵硬。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应当愈发切合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符合整体但有差别的幼儿教育活动。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发展特点的把握只是一般的、普遍的厂而家长对自己幼儿发展特点的认识是具体的、特殊的。通过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充分了解这些信息,使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具理性、更具针对性。 2.家长参与有助于家长相互交流和印证家庭教育信息,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参与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园之间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一方面,家长可以与其他家长、教师就其现有教育手段进行沟通,决定是否对其现行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厂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新的、更加专业的教育手段,改进现有教育方法。 二、家长参与的途径 1.直接参与幼儿园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 这是家长参与的最直接、最普遍、最有效的方式。具体方式包括:建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在网站上公布教育活动,以吸引家长参与讨论、反馈信息厂将家长邀请到幼儿园与幼儿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等。这种形式的家长参与应当注重幼儿园、幼儿、家长之间互动的充分性,最大限度地使三方相互交流、相得益彰。 2.以适当形式参与幼儿园的相关决策与管理 从决策和管理层面引入家长参与是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根本措施。这一做法为家长参与提供了体制保障。通过该体制制定出的具体制度与规则,成为家长参与的依据。这一做法已被多数发达国家所采用。具体来讲,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参与幼儿园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支持和监督教育工作的组织,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家长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就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规划、环境设置、活动安排等事项进行研究。其应及时充分地向幼儿园表达家长的意愿,同时,听取并转达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和要求,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理解,形成理性沟通、良性互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家长参与对于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改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家长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作者:贺建华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 家长教育论文:探索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一、问题提出 随着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依旧是纯学前班式的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现有的幼儿教育水平是否符合新时期家长的需求、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新的需要又是什么样的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另外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幼儿家长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本文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调查与论述。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笔者对某农村幼儿家长进行问题调查,发放问卷和回收都经过精确计算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 2、访谈法在本研究中,笔者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是在先行调查以及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访谈的内容围绕着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访谈对象为农村幼儿家长及本人实习所在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全部采用提前预约的形式进行访谈。此外,笔者还使用了文献法,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 三、关于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需求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家长态度现状 1.对环境资源配置的态度 从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认为本村幼儿园的玩具数量种类都过少,他们希望能增添一些,使每个孩子都玩得更充分。另一方面,家长也看到幼儿园的儿童读物只有区区几本,而且年代久远,他们盼望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能和孩子的人数相适应,而且图书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更新,以使儿童知识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至于因为生长在农村就输在起跑线上。在此案例村,幼儿都是半日托,即早晨在家吃过饭大概上午8点左右到幼儿园里上课,中午11:30左右回家吃饭,下午2:00左右来到幼儿园,下午5点被家长接回家。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希望幼儿在幼儿园里吃饭,只有个别家长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吃饭,由此可以看出该村半日托的设置还是符合绝大部分家长的意愿。在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方面,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条件太差,如本村唯一的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班是一间大房子,中间有木板隔开,分成三个小格子房。与县城幼儿园宽敞明亮的大活动室相比,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不公平。他们迫切希望农村幼儿能和城市幼儿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能在更好的条件下成长。在改善幼儿园的设施环境上,家长希望政府能加大投资,而幼儿的入托费用不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2.对师资配置的态度 在案例村庄的幼儿园内,三个班只有两个老师,没有保育员。平时上课时老师在这个班讲完课留下作业后就匆匆忙忙去另一个班讲课,总会出现有一个班没有老师看护的情况。对此家长很是担忧,他们希望每个班至少要有一个老师能全天在教室里面看护,因为教师不够的话且不说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就连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保证不了,这些年来虽说没出现大的安全事故,但是像幼儿被抓被挠这样的小事总也避免不了,安全隐患是存在的,如果有老师在的话,有些安全隐患是可以消除的。关于教师的学历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学历水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对孩子的责任心强。他们希望老师在幼儿园说普通话,使幼儿从小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成长。 3.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态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语文、数学之类的课程,他们更愿意看见幼儿受到的是学前班式的教育,更关心的是幼儿在幼儿园里每天学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算术题。他们的希望是像舞蹈绘画之类的课程可开可不开,如果不开更好,即使是小班的家长想法也是如此。对于游戏,家长特别不喜欢,他们认为游戏就是纯粹的玩,对于幼儿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带领幼儿做游戏完全没有必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只要在幼儿园设置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程就最好了。 4.在私立幼儿园的设置方面的态度 在案例村中,幼儿的入园率可达98%,其中有3%的幼儿在外村或镇上的私立幼儿园,在私立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家长几乎是做生意的农民个体户。绝大部分家长对私立幼儿园抱着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的态度,通过调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私立幼儿园硬件设施比本村的公立幼儿园要好,但是收费高的话也不会送幼儿去就读。 (二)家长态度现状的原因分析 1.对物质资源配置态度的原因 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信息传媒工具也在农村普及起来。许多家长与以前相比,学历水平也有所提高,加上外出务工的原因知识面也开始变得宽广。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想法,比如他们希望幼儿园玩具图书的数量和种类能够增多,希望这些资源的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智力和知识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托管制度方面,绝大部分家长则不希望有根本的改动,因为在农村他们都是和老人一起吃住,家离幼儿园也很近,最远的步行最多20分钟也能到,所以老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做饭和接送幼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再多交一份伙食费再幼儿园吃饭。在幼儿园教室用房方面,95%的家长对现在的教室用房不满意,因为教室在下雨天的时候漏雨,下雨的时候就会被迫放假,本文作者在走访时听到有位家长这样说:“无法理解为什么城里的十几个孩子的在一间特别大的教室里学习,而在这里上百个孩子却要挤在一间相对还要小的漏雨的教室里学习,政府总在说要教育公平,可是公平的教育到底体现在哪儿啊?”其实案例村庄本身并不贫困,由村委会或镇政府出资修建幼儿园教室并不会在经济上有太大的问题,可是据幼儿园老师说每次打了修建教室的报告后,政府和教育局总是相互推托,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至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室能得到有效的修理。95%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物质资源的投资应该由政府负责,他们认为政府有责任和能力做好这件事,如果由家长来负担的话,按照他们的收入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 2.对师资配置态度的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幼儿家长现在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园老师数量方面,家长希望老师的数量能相对增加,因为单从安全方面考虑他们的担忧就有许多。笔者在幼儿园走访时发现案例村的幼儿园内有96个孩子,分成大中小三个班后只有两个老师在任教,安全隐患较多,他们认为如果老师能时时都在关注幼儿的话就能放心许多。在教师的学历方面,家长认为只要老师能严厉一些,使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多识字多做作业就行,学历水平不重要,教会幼儿学习最重要。 3.在课程设置方面态度的原因 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不少农民感觉到只有好大学高学历才能有一份好的职业,而且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所以他们特别希望下一代能够走出这一亩三分地,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大学。从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开始他们就重视幼儿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考虑素质的培养,几乎是高考考什么,幼儿园就应该为高考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幼儿每天回到家家长问得最多的是今天学了几个字,会做几道数学题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方面,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课程就好,别的课程就是在浪费时间,最好不要学。本文作者认为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在社会压力太大和农民本身的素质水平造成的。 4.对私立幼儿园态度的原因 在案例农村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想把幼儿送到私立幼儿园去,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私立幼儿园收费太高。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私立幼儿园收费是每个月300元左右,像农村本村公立幼儿园每学期五个月才收费300元,相差太多,而且学习的知识也差不多,按照他们的收入水平,把幼儿送到私立幼儿园去是一个很大负担,何况一般家庭都有两个孩子。综上所述,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需求的合理要求,不合理、不科学的观念和想法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 作者:牛付秀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一、掌握分寸,量力而行 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把握一个“度”,把握分寸。把孩子每日每时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孩子没有一点娱乐、休息、体育活动的时间,不给喘息的机会,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神童”,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应当适当给孩子减压,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有所负担。 二、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牙牙学语起,家长就担负起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连站立的姿势、说话时的声调和表情都会为孩子所效仿,因此作为父母应当做好表率。假如一个嗜赌成性的母亲经常在家里玩牌,那么他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也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家长可以经常在家里看看书、一起下棋、利用周末去做义工等。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应该用行动去感染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三、多鼓励、少批评 表扬奖励的具体方式共有三种:赞许、表扬、奖赏。可能一般的家长会认为这种教育方法很简单,但是事实其实不然。表扬奖励也有学问,要想收到积极的效果,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且要注意要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用“你怎么那么笨”“你看看人家某某某都考100分,你怎么考不了”等这样的语言说孩子,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家长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作比较,家长应当积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长处还有孩子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孩子的成长应该是收获型的,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有提高,每天都有收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应当学会赏识孩子,端正自身的教育思想,积极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四、总结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创建好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接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未来的成长之路做好铺垫。 作者:于泽洋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铁岭教学区 家长教育论文:教育误区论文:谈家长的教育误区与纠正 作者:邓惠明单位: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 家庭教育期望值过高,结果适得其反随着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孩子个体身上承受着更大的家庭重托和期望。不少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期待和要求定位太高,出现了很多“高期待”家庭。家长们在给孩子定立“成长标杆”的时候,不是面对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者是盲目地把孩子与其他的人相比较来提要求,甚至认为别的孩子能做到的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而且必须做到。在大多数“高期待”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存在“教育过度”的现象。家长和家庭为孩子付出的很多,而孩子的快乐没有增加,反而是亲子冲突在增加。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的同时,还会表现出“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普遍容易出现“无情”、(不知道感恩)、“无能”、“无责任感”的不良后果[1],这与家长原先期望的结果正好相反。孩子在这些无望实现的目标面前绝望,甚至抵触、逆反。结果不仅家长沮丧、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中“家长的期望值越高,孩子却越让家长失望”的现象,成为很多家庭不可调和的矛盾。 家庭教育目标过于功利,舍本逐末家庭教育目标是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出发点和归宿。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家长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家庭教育的要素。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化”。他们不是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把培养孩子的伦理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不是基于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兴趣提出教育要求。而是根据社会的“热点”盲目追风,社会上什么专业“吃香”,就让孩子学习什么,教育目标常常是“见异思迁”。“有一些父母根本不重视对子女个性、兴趣发展的培养,单一地崇拜时尚、盲目地跟风追求热潮,甚至有的家长不顾孩子是否承受得了,让孩子同时参加多种特长培训,使孩子每天疲于奔命,结果却扼杀了孩子原本的天性,使孩子原本存有的兴趣也变成了反感和讨厌。”[2]有的家长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孩子提出教育要求,比如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问题。有的家长求成心切,替孩子做了很多的选择和主张,包括参加什么兴趣小组,怎么安排作息时间,甚至能和什么样的孩子交朋友等。有的孩子顺从了这样的安排,养成了服从的习惯,家长会觉得这孩子没主见;有的孩子拒绝了家长的安排,却又被家长认为是“叛逆”,结果也只能是教育失效。许多家长督促孩子学习的动机在于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立足于孩子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孩子受到非常狭隘的价值观影响,容易形成自私的品质、短视的观念和单向的思维方式,出现较为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过于功利化的家庭教育目标,掩盖了亲情的温馨,亲子之间似乎进行一种交易:我给你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你给我满意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伦理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惜对孩子施压,这些都无异于在舍本逐末。 家庭教育评价的负性导向,削弱了孩子内在发展动机很多父母都已经意识到了溺爱孩子的弊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会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是,对于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很多父母还是做不到位的,对孩子缺乏具体的指导,却常常过多使用批评、指责等负性导向的评价方式来对待孩子的过失。这种做法充其量只能让孩子不做什么,却不能让孩子学会应该怎么做。如果家长是基于对孩子“高期望”而导致的失望而实施负性导向评价还易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增。父母没有针对孩子某一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缺乏积极具体的正面指导,孩子就无法在教育过程中真正掌握行为规范,还会出现父母所不愿看见的“屡教不改”。家长家长的负性评价导向会使孩子内在的发展和进步动机减弱,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消极暗示”,导致孩子出现“消极适应”的结果,即最终孩子的行为容易朝向家长暗示的负面发展,真的成为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不爱学习”、“淘气捣蛋”、“经常撒谎”的孩子。 家庭教育问题归因不全面,问题解决的效果不佳对家庭教育成败进行合理归因,是家长积累家庭教育经验的有效方法。家庭教育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与问题。家长们急于解决问题,却缺乏对家庭教育出现的失误和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就会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平常对他们比较忽略,他们就有可能通过淘气、捣蛋的方式来引起成人的关注;有的孩子可能对学校生活不太适应等因素的影响,学业成绩不良……家长不问青红皂白的训斥和怒骂,很可能对孩子改错无益,还会影响到亲子关系,阻碍家庭教育的实施。家长如果对家庭教育问题和原因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出合理解释,就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家庭教育容易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即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有可能又出现新的问题。有的家长还习惯于把家庭教育问题归因于家长和家庭以外的原因,归因于无法回溯的过去经验,使得家长出现“无力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调整家长的教育心理,提升家庭教育成效的对策 高尔基曾说,“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当前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心态,甚至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爱”,很多孩子感觉到“不幸福”。给孩子一个情感温馨、体验丰富的成长环境,提供安全的心理氛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一)变革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观念的变革缘于社会现实之变革。与现实社会相应的家庭教育观念包含有许多现代的、民主的、改革的先进成分,诸如注重子女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支持子女的个性发展的民主教育观、适应时代潮流的投资子女智力发展观等。家长们要改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天下无不是父母”等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的维护,注重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强烈的责任感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减少家庭教育中过于“功利”的成分,努力增强真情、亲情、温情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使孩子具有积极情感,增强孩子成长的自觉性。家长学会尊重孩子,学会“蹲下来看孩子”,即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问题,避免“以己之心度孩子之腹”。信任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以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如此,就有可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度,激发孩子内在的发展动机。 (二)把握家庭中民主平等的内涵 提倡家庭教育中的“民主平等”,要求亲子之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彼此要互相尊重。但家长与孩子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主体,家长是相对成熟的主体,而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学习主体。一方面,家长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充分调动孩子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家长也要适当帮助孩子控制欲望,克制情绪,减少破坏性的主体因素。家长在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时,还要“把孩子当成孩子看”,而不是当成“小大人”看,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特征,尤其是孩子的不足和过失,要有更多的宽容和帮助。家长尤其不能把孩子看成是成人的附属,更不能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三)保持积极的教育心态 家长保持积极的教育心态,对孩子有合理的、积极的期待,能给孩子更多的激励。家长要全面地评价孩子,不仅看到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看到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等社会性特征的发展,重视孩子的心理发育和道德成长。家长要多从孩子的纵向看孩子发展变化情况,而不是总看孩子是否发展得比别的孩子好。每个孩子的基础不同,发展速率、优势领域、活动方式各不相同,往往不具可比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一定要“慎比孩子”,尤其不能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反之亦然。孩子成长中出现了问题,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和解决,使问题的性质转化为孩子成长的积极经验。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学会理性地看待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 (四)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 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科学地养育孩子,是保障孩子健康幸福的前提。每一位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同时,也需要反观自我,关注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角色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事实证明,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不是家教成败的决定因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父母自身的教育素质。因此,“育人者必须先育己”,要提高孩子的素质必先提高父母的素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明确指出十年里的发展目标之一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提高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家长们可以通过自学、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或者是参加家长学校等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进而摆脱“试误”的家庭教育方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主体,有多种成长的可能性,需要有家长去教育或指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果能在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合乎当代孩子成长需要尤其是丰富精神需要的正确方法和手段施教,从而使家庭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家长教育论文:婴儿家长健康教育的效果评析 1临床资料 2007年~2008年对368名新生儿家长进行了有预见、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其中新生儿肺炎6O例、黄疸106例、早产儿4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34例、脐炎8例、其他12例。 2方法 2.1对实施健康教育人员的要求责任心强、态度和蔼、有同情心、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并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表达能力好。 2.2健康教育方式 2.2.1语言教育语言教育可采取个别交谈,也可同病种的新生儿家长组织起来集体讲解,谈话内容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教育,善于发现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重点讲解。讲解时态度诚恳、形象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举例说明问题,使家长易于理解和接受;鼓励家长提出问题进行回答。另外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每周给家长集中讲课1次,使家长从多种渠道获得健康教育知识。 2.2.2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如发放图文并茂的育儿知识,防病治病知识小手册,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比较实用。在病房的走廊墙壁上制作宣传板报,内容如母乳喂养方法、新生儿的一般护理、各种常见病的病因、预防处理、治疗护理知识和康复过程等。家长可以随时阅读获得所需知识,且不受时间限制。 2.2.3示范教育向家长进行新生儿家庭护理和营养知识宣教,如指导母亲进行合理的母乳喂养并示范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母乳不足时添加奶粉的方法、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方法、早期教育,在示范过程中随时回答家长的问题,使家长更直观、具体地受到教育。 2.3健康教育的内容 2.3.1入院宣教入院时热情接待陪伴家长,对患儿病情进行初步了解,安置好患儿后向家长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探视时间及注意事项、病区设施,向其了解疾病发生过程,与其感到关心,消除其对医院这个环境的陌生感,拉近护士和患儿家长之间的距离,在短时间内建立护士和患儿家长间的初步信任。了解新生儿的各方面情况,通过收集家长的需求资料,掌握家长关注的内容,发现家长的学习需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孩子生病,初为父母的家长异常紧张,护士应主动到床前安慰家长,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再灵活地选择适当时机针对新生儿所患的疾病讲解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治疗护理程序。使其对所患疾病有一个大概了解,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2.3.2住院期间家长探视时或治疗护理过程中遇到家长询问病情时要耐心回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多种形式讲解,充分说明该治疗、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并列举多种不同措施产生后果各异的例子,使家长更好的理解、接受和配合。反复进行健康教育让家长在新生儿未出现问题之前就有心理准备,减轻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家长的应对能力。 2.3.3出院指导新生儿多数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年轻的父母没有照顾新生儿的经验,缺乏幼儿喂养和营养发育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对家长进行育婴知识、医学知识教育、讲解婴儿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如常见病的防治、幼儿辅食的添加、营养的合理搭配等;对其进行各方面家庭护理指导、疾病康复知识和预防知识指导,向家长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指导她们在喂养、沐浴、眼部、臀部、脐部等方面的护理,介绍咨询电话,对于带药出院者做好用药指导,必要时电话咨询、随诊。 2.4问卷调查 在出院前一天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收费是否满意及对医院的整体评价等。 3结果 发放问卷368份,收回问卷366份,认为我科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对健康教育满意的350份,占95.1;认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交流技巧欠缺的9份,占2.45%;认为收费高的7份,占1.9O;其他的2份,占0.05。 4讨论 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为父母缺乏育儿经验,对患儿健康教育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做好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健康教育工作不但增进了护士与家长的相互了解,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理解,还保证了治疗护理质量,使家长们获得了许多相关的医学知识及育儿知识,提高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目前,很多医疗纠纷是由于医生、护士与家长缺乏沟通造成的,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其对医务人员的敌视心理,就可以避免一些纠纷的发生。此外,护士对新生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增进了自身的学习,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提升了护士的职业价值。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为医院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家长教育论文:幼儿家长教育模式分析 一、父母与儿童交往特征 父母教育方式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父母教育方式是家庭内外众多因素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中介,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传达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态度体系、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因此,研究父母与儿童交往的特点、内容和规律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极为关注的课题。从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类型性的研究一直占据着对父母教育方式研究的主体,这种研究模式大多以因素分析法为依据,首先建立评估父母教育方式的维度体系,再由各维度的高低组合,形成不同的教育方式类型,如Beeker的三维度八类型,Baumrind的四维度四类型等等。在实际生活中,父母教育方式作为对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使用这种维度组合的方法,尽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却难免有其片面之处。其一,父母在与儿童的交往中,既会有温情爱意的表达,也会有严厉的约束和控制,所有的家长在评价维度上的差别可能仅在于量上的不同,而且这种变化可能是一种连续的量,以简单的高低难以明确划分;也正因为如此,其二,这种维度建构法难以对所有的父母做出恰当的评价,对父母行为特点的描述也显得较为笼统。此外,在我国的研究中,采用国外的模式和经验性的总结较多,以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特点为背景研究父母教育方式特点及其分布特征的实证性研究还有所欠缺。因此,本研究力图从具体的教养行为人手,更全面地考察幼儿家长的教育方式,并对各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情况加以探讨。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来源于北京市六个城区共20所幼儿园的儿童及其母亲,在选取被试的过程中依据儿童性别基本匹配的原则,分别选取了2至6岁儿童共900名,有效被试为849名。儿童各年龄组的取样情况。 (二)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评价法,使用的工具为自编的母亲教育方式量表。问卷由45个项目构成,分为溺爱性、专制性、放任性、期望性、不一致、拒绝性和民主性7个维度,量表采用六分制评价方法,从‘完全不象,到‘完全象,分为六个等级。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ehalpha)为0.88,具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60,说明从内容效度上说,本量表也是可以接受的。 (三)研究程序 1.确定研究变量和编制问卷。在此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参考国内外有关的研究资料,依据对部分家长和教师的访谈结果,确定了研究变量,完成问卷的初步编制,经预试和修改,形成正式的问卷。2.被试取样。(具体情况见前)3.数据收集。(1)培训主试。主试由研究生、大学本科生担任。在正式施测前,对所有主试进行集体培训,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统一指导语,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2)施测。由幼儿园组织被试的母亲,在各幼儿园分别进行集体施测。(3)数据采集和管理。采用Fobxbase(VZ.O)软件和SPSS/PCDEI(V4.o)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管理。(4)数据分析。采用SPSS/PC(V4.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统计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母亲教育方式的类型及总体分布 为了划分出不同的教育方式类型,我们采用T快速聚类方法(Quiek一Cluster),聚类结果表明可划分出5类教育方式,对量表各维度的方差分析表明,各维度在5类教育方式之间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P 0.001),表明快速聚类分析的结果是合理的,由此,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各类教育方式在量表各评价维度上的得分情况,结果见图1。各维度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在此维度上的不良倾向越强,如在“溺爱性”上得分越高表明母亲对孩子的溺爱倾向越强,而在“民主性”上的得分越高,则表明母亲对孩子的民主表现越少。根据图1中显示的得分情况,我们给快速聚类分析划分出的五种教育方式进行了命名,依次为极端型,严厉型,溺爱型,成就压力型,积极型。依据上述结果,在被测的849名母亲中,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各类型的总体分布情况具体如下。在2~6岁幼儿群体当中,其母亲的教育方式已有了一定分化,明确出现了极端型、严厉型、溺爱型、成就压力型、积极型等五种类型。各类型母亲在总体中的分布比例为:积极型为39.81%,为三分之一强,明显高于其它四种类型;严厉型和成就压力型在总体中的比例基本相同,分别有61%和20.38%;极端型占总体的7.74%,溺爱型则占总体的13.4%。 (二)各类教育方式的主要特征 对于各类教育方式的主要特征,我们分别计算了各类母亲在教育方式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并进行了总体差异和多重组间差异的检验。表2即列出了各类母亲在量表7个评价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总体差异考验结果和多重组间差异考验结果。表2中的数据表明,各类母亲在量表的溺爱性、专制性、放任性、期望性、不一致、拒绝性、民主性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0.01),结合多重组间比较的差异考验的结果,各类教育方式的主要特征如下: (1)极端型母亲:这类母亲在教育方式评价7个方面的平均得分除在民主性上位居第五,在期望性上位居第二以外,其余5项均为第一。在所有的评价维度上与严厉型、溺爱型、积极型的母亲具有显著差异(P 0.01),与成就压力型母亲相比,仅在期望性上没有差异。这说明,极端型的母亲在教育活动中具有整体性的不良倾向,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她们既有迁就、过分保护的一面,同时又有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一面;对孩子有较多的体罚和训斥,指责和不满;她们要求孩子必须绝对服从自己,很少考虑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问题时,经常因时间、地点、自己心情的好坏来决定自己的具体方法。 (2)严厉型母亲:其上述7项教育方式特征方面的得分,在专制性、放任性和拒绝性上位居第二,在溺爱性、不一致以及民主性上位居第四。除溺爱性外,其余6项的得分与积极型母亲存在显著的差异(P 0.01),在专制性、放任性、拒绝性上的得分也显著地高于溺爱型的母亲(P 0.01),和成就压力型母亲相比,这类母亲在放任性上的得分显著地高出一个等级(P 0.01)。这说明,严厉型的母亲对孩子表现出较少的迁就和过分保护,对孩子的方式方法具有较高的前后事件一致性;但这类母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要求孩子对自己绝对服从,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威严,而且对孩子缺乏积极的情感,较多地采用体罚、指责或不管不问的消极做法,在处理有关事件时很少跟孩子讲述道理,也不太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3)溺爱型的母亲:这类母亲在溺爱性方面的得分显著地高于严厉型、成就压力型、积极型的母亲(P 0.01),在民主性上的得分位居第一,其余各项上的得分居于第三或第四。和积极型母亲相比,除放任性、民主性之外,其它5项上的得分均显著地高于后者(P 0.01)。这说明,溺爱型的母亲偏于迁就孩子,有过分保护的倾向;对孩子富于情感,接纳程度极高,较少表现出冷漠、训斥、体罚等消极行为;在具体做法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其他母亲相比属于中等。 (4)成就压力型母亲:在上述7项教育方式评价维度上的得分中,其期望性得分高居第一,不一致上的得分位居第二,其余各项的得分均为第三。在所有的评价项目中的得分均显著地高于积极型母亲的得分(P 0.01),在专制性、放任性、不一致、拒绝性和民主性上的得分,都显著地高于溺爱型的母亲,在溺爱性、不一致上的得分显著地高于严历型的母亲。这说明,成就压力型的母亲,对孩子表现出过高的期望,有较大的成就压力;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母亲经常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缺乏应有的一致性;但这类母亲并不十分要求孩子的绝对服从,还能接受孩子的一些意见,对孩子的惩罚、不满、指责等消极行为也属于中等水平。 (5)积极型的母亲:其7项平均得分在民主性上高居第二,其余各项上的得分均为最末一位。根据多重组间比较的结果,除民主性以外,其余各项得分均显著地低于前四类母亲,在民主性上仅与溺爱型母亲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积极型的母亲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能合理接纳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不强求孩子对自己的绝对服从,对孩子有积极的情感,经常采用说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对孩子少有训斥和打骂,在具体的做法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四、讨论 在问题提出中,已就现有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其中对父母教育方式的定型通常是根据父母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低来进行的,这种做法往往不适宜对所有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做出评价,因为,如果固守着单一的评价角度,很难对父母教育方式的特点有全面的把握,从而很难对父母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透彻的理解,这影响到我们了解在儿童早期经验乃至个体终生发展中家庭这一重要生活场所的作用,对发展心理学的完善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在实践工作中,因对现实情况缺乏深透的了解,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常仅停留在笼统的水平上,缺乏具体的培养策略和实施步骤,实际收效并不显著。因此,本研究选取了父母教育方式的多个侧面,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价,在教育方式类型的确定上,综合了各个侧面的情况,以快速聚类法对所有参加本研究的母亲进行了分类、定型、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当前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其结果也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在父母教育方式的评价中,采用了母亲自我报告的方法,结果表明,如果评价的内容得到了适当的具体化,可以有效地控制社会赞许性的出现,母亲的自我报告仍具有可信性,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简便易行的特点。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本研究着重探讨了外部因素对母亲教育方式的影响,包括母亲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这些因素与儿童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但它们影响母亲的教育方式,从而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作用;本研究还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变革为背景,探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和计划生育政策给母亲教育方式带来的可能影响。从家庭交互作用的理论出发,本研究遵循家庭互动的原则,不仅讨论了父母、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就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等特征对母亲教育方式的作用进行了考察。本研究从母亲在与子女交往中表现的具体行为出发,对父母教育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价,并采用快速聚类法,归纳出5种学前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与已有的研究相比,在结果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本研究所涉及的维度和方面较为全面,在对教育方式的分类上,考虑了父母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避免了以单一维度得分来划分的做法,从而也避免了划分上的绝对性。此外,由研究的结果可以认为,观察法并不是唯一奏效的方法,如果能将评价的内容具体化,母亲的自我报告仍具有可信性,而且在实际的实施中,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由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即便是对2~6岁的学前儿童,其母亲的教育方式也已有了一定的分化,母亲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有着不同的态度、情感投人和方式方法。积极型的母亲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经常采用说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严厉型的母亲要求孩子对自己绝对服从,缺乏积极情感,与积极型母亲一样也很少迁就和过分保护孩子;溺爱型的母亲则对孩子高度接纳,偏于迁就,很少有惩罚、训斥等表现;成就压力型母亲的最大特点在于对孩子有过高的成就期望,自身的行为缺乏一致性;极端型的母亲在所有评价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良倾向,具有多重的矛盾行为。从不同教育方式的内涵来说,他们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中并没有绝对的性质差异,它们的差异来源于在不同评价维度上的表现频率不同,也就是说母亲在与儿童的交往中都会有相同的行为表现,但行为出现的多少却各不相同。由本研究的结果可知,从总体上看在学前儿童的母亲中,积极型的教育方式约占40%,在5种教育方式中占较大比例,说明我国当前幼儿的心理发展环境主流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它4种类型的母亲在各自的教育方式中都有所偏颇,或过多的溺爱、保护孩子,或对孩子的控制过于严厉、或是对孩子的方式方法自我矛盾,或是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而这四种类型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发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利的影响,而它们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合为60.19%,比总体的一半还多。它提示我们,应当加强对母亲教育方式的研究、教育和干预,而且从儿童早期就应着手这项工作,使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健康、积极的身心发展环境。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水利工程档案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完整历史凭证,是对以往水利工作以及治水历程的直接呈现,凝聚着无数水利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具有指导实践、科学研究、经济评价、参考借鉴等重要价值。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实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这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改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是实现水利智能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18年2月,水利部出台《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把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推进水利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集中存储管理各要素信息、各层级数据,及时收集、处理和分析。对改变水利工程档案存储方式,提高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立足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广泛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和先进装备武装水利行业,全面提高全省水利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方式必须做出相应转变,提高档案信息的共享效率,为水利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方式的变化是实现档案工作本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档案管理是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档案资料对今后工作具有借鉴参考等作用,档案资料的使用者需要迅速且准确地查询到资料,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管理方式具有不方便查询、人工成本高、易出错以及利用不便、不能共享等缺点,远未能满足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种类、数量、形式日益增多,对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保存和利用档案的整个过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与海量的资源信息相适应,进馆序列、归档范围、馆藏形式等都迫切需要做出相应变革,建立全面的文件资源系统和开放的文件利用模式。为此,要努力实现档案管理方式的现代化,适应大数据时代和新发展理念。 2影响档案管理方式转变的因素 2.1有利因素 首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撑。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适应水利工程发展需要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缩短从归档存储部门至用户终端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可以极大提高文件查询使用效率。其次,当前水利工作的快速发展也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时机。近年来,国家做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全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对水利工作的资金投入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应抢抓机遇,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引进技术人才和现代化管理系统设施,实现信息化管理。 2.2不利因素 主观上的不利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分管领导抓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大,档案室被当成摆设、信息化制度不健全、经费保障不足;工作人员较少,经常会临时调整,而且欠缺计算机操作技能,对移交后的文件难以进行信息化处理。其次,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忽视档案管理的问题,许多部门不能遵循把档案管理工作贯穿始终的原则,无法及时收集到准确的文件信息。经常被当作临时工作来应对检查或者竣工验收需要,造成档案资料收集不细致、不齐全、分类归档不规范,不利于用户全面掌握项目情况。客观上,还有两个制约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方式转变的不利因素。一方面是水利工程建设一般时间跨度大,从前期、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此外,水利工程建设涉及了地理,水文,建筑,生态等多个领域,包含了大量的档案类型和形式,内容十分广泛,形成过程复杂。另一方面,电子文件管理目前还面临一些技术问题。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在所有的档案管理活动中,都必须遵循其对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这一基本原则。之前大家一直习惯于将底片作为照片档案的原始记录载体,随着相机的更新换代,数码相机产生的图片是否具有原始记录性一直存在争议;而且电子档案的特殊性,致使其在作为证据使用时法律凭证作用受到了限制,档案相关法律方面也没有对其法律凭证性做出明确;加上数字档案软件的不完善和不稳定性,电子档案的原始记录价值将被打折扣。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方式转变的思路和方法。 3转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方式的途径 3.1提高“工作作风”,树立现代档案管理新理念 要实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首先要更新管理理念。各级水利部门特别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摒弃以往认为档案工作是细枝末节的错误思想,站在服务今后水利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档案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单位总体工作的大局中进行考量。档案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新思路、新眼光开展水利档案工作,在收集、整理、分类、编目、立卷等过程中加强研究和探讨,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寻找到更为高效便捷的档案管理手段和模式。 3.2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 实现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要求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应用于整个水利系统标准统一的管理软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准确对接受众需求,提高水利档案利用效率。减少档案使用环节的人力和时间投入,档案工作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档案收集整理上,从源头上保证档案数据质量。同时,信息化的工作模式还能将工作人员的关注点从档案资料本身转移到档案流转的过程中来,有助于掌握相关文档之间的内部联系,减少出错机会,提高文件管理效率。 3.3坚持并重发展,纸质与电子档案互为补充 虽然电子水利档案相较于纸质档案具有便于存储、利用率高、共享性强、更经济环保等优势,但也同时存在易受病毒袭击、易于修改等缺点,且网络自身的不稳定容易造成终端受众电子档案信息的不准确、不完整,这些都决定了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纸质水利档案多为孤本保存,十分珍贵,且具有电子档案不具备的原始记录性,法律凭证作用不受质疑,两者互相不可替代。 3.4落实档案法规,完善档案管理体制机制 要坚持统一领导、分层级管理和各司其责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以档案管理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明晰任务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要着重加强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局里制定的《水利档案工作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等有关规定。水利部门要把业务指导与监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能力。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时代的进步,促使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渴望有了全新的认识。声乐教学本身属于一种美感的歌唱形式,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声音发生。在对演唱者天赋与勤奋方面具备非常严格的要求。声乐与声乐教学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由于声乐的多元化、多样性促使声乐表演形式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分类。在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促使声乐艺术表达形式变得更为流行与普及。因此,声乐课程为人们深入学习了解声乐艺术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从教学的实际中就可以了解到,声乐课通常是由老师来完成教学,通过示范演唱、伴奏。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非常细化,但是实际上却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高职教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针对当前声乐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用多媒体开展声乐教学具有必要性。 一、声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较于其他的学科,声乐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声乐理论知识,还强调学生在歌唱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器官。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对学生进行细致、直观的教学,需要学生反复的联系,促使学生在经过多次的实践后能够体会到歌唱时控制器官,并可以保持器官的协调性。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任务相比较繁重,同时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实现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声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教学中很快的掌握教师意图,在声乐练习中表现得更规范,有助于指导学生掌握声乐学习方法与演唱技巧。与此同时,在教学活动实施期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学生实际唱歌的情况录下来,将其播放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直观、客观的了解自己演唱水平,进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声乐学习指导,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声乐表演能力。从这就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得以应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从前文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彻底突破教学瓶颈,促使声乐教学能够获得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声乐教学在社会中获得广泛的关注与重视,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声乐教学已经成成为声乐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模式。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多媒体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对图像、视频与文字等进行必要的处理,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声乐教学形式的一种变革。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便利,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声乐教师要想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给予多媒体技术应有的重视程度,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处理,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声乐学习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展示生动化与直观化的教学内容 过去的声乐教学方法比较陈旧,难以实现声乐教学效果。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就可以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对于声乐教学活动而言,听觉是声乐教学的根据,声乐训练其实就是在歌唱的时候注意呼吸、吐字与音色是否正确。过去的声乐教学学生利用听觉来学习声乐只是,可以看到的部分相对较少,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大。而声乐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将一些看不到的东西通过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如,教师在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歌唱的时候,对于各个器官之间的配合,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头部、喉部与胸部的变化形象地展示出来,促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到各个器官在歌唱时候的运动与相应的变化,进而掌握准确的发音技巧。 3.应用声乐资料指导学生 在声乐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媒体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寻找一些与声乐教学相关的资料与信息,并将其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如在了解乐器的时候,学生仍旧不认识某些乐器,不了解部分乐器在声乐表演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解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在网上找到部分乐器图片,演奏图像,并将找到的资料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乐器外形与音色的不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知识与素养,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声乐教学中,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展示出来,不仅要求学生倾听,还需要组织学生实行实际的演唱与演奏,以此来提高学生声乐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需要注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主题,这样学生在听完歌曲后就会感受到音乐美。与此同时,教师借助这种叫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实际的演唱与演奏,鼓励学生在模拟舞台上表演。利用大屏幕模拟舞台的背景,播放立体式音乐,促使学生能够在关注的情况下,展示真实的舞台表演。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促使学生在周围同学的进行比较。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积极改正,提供学生表现力。 5.延伸声乐学习范围 教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满足每一位学生对声乐知识的需要,同时教学效果很难提高。基于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声乐教学,无论是从教师还是从家人的角度来看,需要不断地延伸生育学修范围。学生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教师教学录像下载,随后在课余时间自主观学习与观看。当然,为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将表现优秀的演唱者作品拷贝予学生,学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歌唱艺术,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语 在传统的教学中,歌唱示范就是将教学精华发扬起来。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高职学院不断完善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就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桂兰 单位: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引言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抛给学生,而学生对自己身体内部器官的运作没有直观和形象的概念,尤其是对较为复杂的歌唱技巧,是传统声乐教学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歌唱技巧之后,对声音的好坏以及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下课之后缺乏及时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缺乏及时客观的考核与评价等都是目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声乐几年之后还没有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所谓走了很多弯路,经历了很多次尝试与失败。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声乐教学中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探索出大量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果,将展现出传统声乐教学中所不具有的作用。如果能对多媒体技术充分恰当的利用,则可以较好地解决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乐教学 第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育学和心理的研究表明,人所获取信息的来源中,视觉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听觉占了百分之十左右,其余为触觉和嗅觉等,因此,声乐教学中增加视觉和听觉的信息量是学生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这是由于声乐是非常抽象的学科,外在表演全靠内在器官的活动状态,比如气息、头腔、丹田、共鸣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完全靠学生的感觉去联系,因此,声乐学科是目前音乐所有科目中最难掌握的。但是,由于多媒体的出现使得声乐教学的抽象性能够得到直接直观和想象的体现,使得复杂的过程更加明了和简单化,解决了声乐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第二,多媒体技术的录音技术和声谱波形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声音好坏的客观评价,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同时多媒体让声乐课堂更加的具有延续性。每秒的歌声应该是非常圆润且具有穿透力的,在声乐初学者的训练中,歌者对自己声乐的感觉和听着对自己声乐的感觉具有差异,比如,很多初学者自认为自己的声音是圆润和洪亮的,但是老师认为是刺耳或者不具有穿透力的,等自己把录音听一遍的时候,又不相信这是自己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学生在发生中的问题主要靠教师来指出,但毕竟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自己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联系,因此,仅有的课堂时间很难让学生对声音形成正确的概念。多媒体录音技术能够对声乐与音乐进行加工、编辑与控制,通过声谱就可以看到声音的变化,使声乐教学从传统的感觉变成视觉和听觉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听到自己的真实声音,还可以亲眼看到自己声波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优秀歌唱家的演唱片段进行剪辑和链接,让学生模仿。多媒体让声乐课堂更加具有延续性,传统的声乐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只能靠记忆去摸索,很容易将课堂掌握的感觉丢失,而多媒体电脑可以将课堂的良好状态录下的录音和声谱作为参照,进行对比练习,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上课的良好状态。第三,利用midi技术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音准。准确的节奏感和音准是学习声乐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含义,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学生的音准与节都是通过钢琴来训练的,钢琴的音准取决于调律师的水平,这或多或少地阻碍了学生形成准确的节奏与音准。运用多媒体midi技术可以将制作好的钢琴伴奏播放给学生进行练声或者演唱,这样学生就具有了正确节奏与音准的来源,更加能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声乐教师可以从伴奏中解放出来专心地指导学生的声音状态与音乐表达。第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状态与舞台表演。目前很多学生由于正处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演唱水平有限,因此参与演出与实践的机会不多,缺乏舞台表演的经验,导致舞台形象与表演能力欠缺。还有一些问题就是有些声乐教师的钢琴伴奏水平有限,对一些较难的曲目都是采用不规范的演奏,而当学生一旦和正谱合伴奏的时候会出现踩不着点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伴奏与录像功能,能够让学生的表演过程全部录下来,让学生从自己舞台表演的录像中积累经验,提高舞台表演能力。多看、多演、多改之后,学生就会逐步确立对良好舞台表演的判断,并使其表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与发展,在大型演出中可以得心应手地与乐队合作。第五,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信息量可以培养学生对多种不同声乐风格的把握,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处理的技能。学生在演绎声乐作品的时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演唱技能和正确的节奏与音准,还需要对声乐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风格流派以及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等一系列复杂的背景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这有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的内涵。传统的声乐教学教师只是简单的讲解,或者有些教师会带很多资料,但也有些教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不做讲解也不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可以储存并处理很多信息,查阅资料非常方便,因此,我们可以将世界范围内有关音乐家的图文声像等资料收集,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制作出多媒体课件保存在多媒体的数据库中,课堂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也可以方便学生和教学上网访问。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声乐课堂呈现出身临其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 三、结语 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更加科学、便捷的教学途径,能够解决声乐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多媒体运用将为我国声乐教学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柴莉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应急管理培训中的运用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转折期,也正处在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发频发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朱瑞博在《突发事件处置与危机领导力提升研究》一书中就提到“:准确认识和把握公共危机管理特征,提升领导者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科学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对各级政府而言,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执政能力大小的直接体现。”[1]因此,作为培养培训党员干部的党校、行政学院,如何开展应急管理课程教学助推干部学员能力素质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通过细致深入的调研分析,在系统总结公共突发事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助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对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是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能够多领域融合且虚拟现实的一种高新技术手段,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这种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展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成都市委党校“处理突发事件专题班”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真正使得学员成为了应急管理教学课堂的主体。主要体现在:一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学员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学员处于行政生活终端,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难点以及若干棘手问题,他们有切身的体认。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应急管理中的各类书籍、信息、文献、录像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让学员自己提出问题。这样,不仅使学员引起了共鸣,而且还使大家的思路集中,进而把问题引向实际、引向具体。二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学员的讨论推进教学过程。讨论过程中,播放一些典型案例的视频资料,以增强现场感。同时,围绕课程主题就各个案例的得失成败,分组讨论,交流分析,各抒己见,在不同观点的比较乃至于彼此之间的争锋中,将思考引向深入。三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学员之间的互动来盘活日常积累的工作经验。由于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学员的观点能够即时地在教室屏幕中呈现出来,学员阐发不同观点的画面,也在教室的另一屏幕同步展示,学员的参与热情、角色意识较快地焕发出来,平时积存心底深处的智慧与潜能,在不同意见的对峙、诘问中得以激活。学员代表作交流发言,不同屏幕同时以文字展示各小组讨论的基本结论和视频播放发言人的发言。最后,对照各小组的结论性主张,对危机应急管理中各种焦点问题进行梳理,以期达到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基本法理的认知和把握。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推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提升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媒体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如电视是眼睛的延伸,话筒是嘴的延伸,音响是耳朵的延伸。因此多媒体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它超越了一般的机器媒体。[2]那么,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推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提升呢? (一)优化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硬件环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助推教学的成功开展,完备的“硬件环境”是重点“。硬件环境”即利用多媒体技术所需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营造,包括基本的技术手段,如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计算机及网络、投影、录音录像、跟踪监控与回放等。认知规律告诉我们,认知总是以感知为前提,只有切身感知,才能被人们更好地认知。基于此,校院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模拟、创设情景,图文声并茂,充分调动学员的多种感官,使其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寓学于做,加快学员理解、吸收,切实提高其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应急管理课程教学软件环境 人是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主体,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成功开展,人的素质是关键。“软件环境”里的人主要包括主持教师、学员、教辅人员和一线专业人士。只有四者相互配合,才能在拥有较为完备的“硬件环境”下,真正发挥出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主持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从很大程度上而言,他们的知识水平、驾驭案例讨论的能力都极大地影响着课堂的最后效果。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对课堂和所讲授的知识具有完全的控制权。教师会按自己事先备好的课程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知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较少,基本都在教师先前的课堂计划之中。而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应急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性大大减弱。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可能会围绕案例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还可能会出现争执,甚至偏离讨论的中心话题等,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案例讨论的能力,保证讨论能够实现既有教学目的。 (三)利用非线性编辑等多媒体技术自主开发应急管理课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助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立足时代前沿,创新思维,以开放的视野全力打造生动形象的应急管理课程。当今世界是一个复合的视觉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蕴含高科技含量的产物越来越爆炸性的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科技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作为培养干部学员的党校、行政学院,要结合实际,真正提高应急管理培训效益,就需要打造切合时代要求,符合干部学员需要的高质量多媒体应急管理课程。打造高质量多媒体应急管理课程是成都市委党校自主开发应急管理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充分利用PR、VEGAS、AE等非线性编辑软件,在系统梳理应急管理信息、文献、录像等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自主开发、打造视听、声画同步的视觉艺术产物——应急管理视频教程。这种方式利用多种感官交互或同时产生多重刺激来传递信息,一方面为学员创造了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模拟制造出了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学员的想象力,使得学员的感官与想象力相互配合,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资源,更加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学员进行探索式的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员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灵活应变和处理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与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信息社会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爆炸、知识倍增,知识不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权威性和垄断性,人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学校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在未来的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方面,教学的焦点就必须由“教”转向“学”,由“结果”转向“课程”,由“知识”转向“能力”,以学员获取信息、创造知识为衡量尺度。在未来的多媒体技术与应急管理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所能包容、整合的信息量和可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教材、教师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未来,应急管理课程在教学中必将更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文字、声音、图形等信息,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仿真应急处置训练环境,在网络技术的配合下,使学员置身于身临其境的环境,充分刺激学生的眼、耳、手、鼻等器官,锻炼学员获取信息的感官功能,促进其记忆、思考和探讨,从而提高其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应急管理课程教学能否高效有力地开展就与多媒体技术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息息相关。鉴于这一情形,作为培养培训干部的党校、行政学院就必然要在培养学生认知、选择和理解信息能力以及运用信息创造新思想和新知识的能力的基础上,更多运用先进技术,模拟、仿真现实环境,自主开发应急管理教学课程,在软、硬件基础设施完善的条件下,创新思维,开拓内容全面、思想深入,并且极具操作性和感染力的应急管理教学课程,真正做到创新学员思想,切实有效培养其在面临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应变和灵活思辨能力。 作者:熊建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高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语文课堂缺乏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当前高校中虽然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多媒体教学设备却配备不齐全,教学设备资源短缺,与实际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齐全,但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在对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上也存在问题。课堂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还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比较闭塞,特别是对于文言文和名著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对很多通假字的用法和词义不了解,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背景信息的搜集。 高校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没有认识到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对于一些文言文而言,学生由于提前缺乏资料的搜集和准备,所以在课堂上反映不积极,在语文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玩手机甚至逃课等等。对于很多写作手法的学习,学生认为这一部分的内容不重要,所以在课堂上对于不懂的问题,不积极提问,也不会在课后主动的巩固。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严重挫伤。 (三)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差。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更加注重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而言,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学生的专业素养。但由于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遇到写作课就会选择逃避的态度。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高校在日常教学中忽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导致的。在日常的课程设置中,没有通过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来提高学生感受更多名家名篇的能力,部分学生虽然对写作手法了解比较多,但运用能力差,写作能力低下等。 二、实现语文课堂与运用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措施 (一)提高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 高校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学校也需要组织定期的学习活动,要求语文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提高他们使用和操作多媒体设备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的办公室软件。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就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进行讲座,邀请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对管理者进行多媒体相关课程的培训等。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的容量,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充分发挥学校网站传播儒学思想的作用。 要加强高校语文课堂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宣传作用。定期通过学校网站播放相关的国学经典、建立学习角,让学生获得更多汲取语文知识的渠道。让学生通过学习网站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或是定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作品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网络分享学生的写作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进步。还可以通过网络征稿的活动,提供适合学生的主题,让学生有更多写作的机会。 (三)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学习国学经典。所以应鼓励学生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了解语文课文学习的背景资料。以鲁迅的文章为例,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的民主意识差。另外还要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目的,他的写作不仅仅是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沉睡的人民,能够意识到我们的而民族处在危险当中,要勇敢的反抗,改变过去的愚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研讨,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对作品的感想表达出来。 小结: 在高校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二者的结合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课题。不可否认当前高校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力差,忽视课堂背景资料的搜集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包括提高高校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素质,学校积极主动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作品探究等等,希望能够为实现高校语文课堂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提供一些发展的思路和借鉴。 作者:李晓迪 单位:潍坊市经济学校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近些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在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初中英语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英语的教学目标。初中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加强多媒体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1.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多媒体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使用一张嘴进行英语知识的讲解,遇到了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点之后,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方法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视野受到限制。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积极地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究。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文字、图像、声音等功能,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知识动画,让学生的视野开拓,更加努力的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纠正学生发音,让学生提高英语的认识。 1.2多媒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生的思维比较灵活,喜欢灵活宽松的教学环境。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氛围,多媒体教学方法做到了。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通过大屏幕能够看见课堂之外的知识,可以是生动的视频,可以是真实的英文电影,也可以是在生活中的应用。初中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就浓厚了,就好像是有很多人一起在学习英语,英语的氛围适合学习。教师使用多媒体能够展示多种多样的知识,将英语真正的应用在了生活中,加强了生活的认识,提高了对英语的感悟。 2.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英语情境 2.1角色扮演法营造英语情景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法教学。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个电影片段或者是一段人物的动画,让学生观看这个片段之后对人物的台词和形象进行英语分析。之后教师提出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英语角色的挑战。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加强对英语本土台词的了解,提升学习兴趣。 2.2情境模仿秀营造良好情境 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个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导下进行英语知识的探究。例如教师给出的视频中涉及到了英语辩论赛,教师就可以带领着学生们进行辩论赛,话题可以是选择当前学习的教材。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掌握多种知识,加强了英语的兴趣。 3.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3.1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的口语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英语的录音、英语原声电影、英语动画等知识,或者是使用多媒体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开口说英语。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环境的英语电影,之后让学生复述英语电影的情节,提高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3.2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初中生对于社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很需要接受丰富多彩的英语知识熏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的扩充英语知识量,让学生感受到更加真实的社会生活。教师可以通过逼真的画面、精美的音乐给学生展示英语世界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考的思维,减少本土语言的干扰。学生了解的多了,就会加强对英语的认识,拓展英语的思维能力。“Iamyourteacher,soyoushouldlistentome.ButintheUS,thestudentisthemasteroftheclass.Thestudenthastherighttochangetheteachingmethods.Whatdoyouthinkofthedifferenceofthetwoteachingmethods?”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英语世界。通过营造良好的英语情景,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仿等环节中加强对英语的认识,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作者:夏云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来直接的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学生只能被迫的接受,长久以来学生就对音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将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用声音和图像等来向学生展现音乐独特的一面,学生将对音乐重拾以往的兴趣,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的进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乐趣。音乐课堂中有了多媒体的加入,一改原来的教学模式,将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变成了生动有趣的画面,使课堂中充满了和谐和有吸引力的因素,这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多积极的看法,从而主动的参与其中。 (二)创设优美的意境 音乐通过声音向人们传递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将学生引入到音乐所描绘的美好情景或是情感当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主要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来向学生讲解有关音乐当中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始终是受到限制的,尤其是对一些年代久远的音乐作品来说,教师很难将当中所描绘的形象向学生形容的很贴切,初中生本身生活经验就不够丰富,也就更难以理解当中的情感。而将对媒体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将声音、图像和视频等融为一体,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教师难以描绘的情境通过视频和图像等展示给学生,这样直白的展现方式,能够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情境当中,并感作者所感,体验到作者在作曲时的心情,从根本上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力要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音乐教学不仅是将音乐美进行复制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将音乐中的美向学生进行展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感受当中的美,同时充分开启自身的想象力,进行美的创造,这不仅是当代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想象力并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通过外界的刺激,让学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将这种刺激进行表达。在传统的教学中,单调的课堂教学,很难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而在多媒体教学中,生动的形象和美妙的声音等,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思维上得到突破,个性上得到释放,从而自由翱翔在自己的天空中,进行尽情的想象。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刺激,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能够进行自主的讨论,并将自身感受到的美进行表达。 (四)丰富教学内容 音乐本身对人能够产生较强的感染力,音乐中又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合唱、独唱,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这些单靠教师一个人来进行表现是根本不可能的。虽然在传统教学中也利用了录音机等来进行辅助教学,但始终无法将音乐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彻底打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收集起来,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结语 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说为初中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多媒体的辅助应用下,学生对音乐知识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只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知识,就一定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作者:刘娟 单位:东海县实验中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使地理课堂教学直观形象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客观、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推动学生求知的原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声并茂、虚拟现实、放大细节等特性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例如:在必修Ⅰ《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的教学中,对于两种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据教材内容加上一些插图和挂图只能从虚和静的状态进行教学,学生凭想象跟随老师学习,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两种天气系统制成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将静态的图和事物变为动态的过程,增强其动感,学生能够实在、动态地感受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各种天气现象的模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传统教法中,地理概念的学习很多是靠老师的讲授,即使运用传统媒体也无法跳出静态的束缚。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一般来说,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巧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从而能够较好地掌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比如,学习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时,学生对地球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一直比较难以建立空间概念,而这个空间概念的构建直接影响着世界气候类型的学习和掌握。课本上的示意图也只能从静态的、平面的角度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缺少空间概念。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模拟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学生能够动态地、立体地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容易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高效课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问题时,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都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而形成的。在教学中,制作模拟黄赤交角形成的多媒体课件,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明显地看到黄赤交角的形成过程,从而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本来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反复演示,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为打造高效地理课堂开拓思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作者:罗剑平 李小宁 单位:湖南省宁乡县第二高级中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1高中物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1节省课堂时间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及视频于一体,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设计教学课件,以此表现不同的物理知识、创设不同的物理情景。由于课件都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的,而且多媒体技术在处理数据、绘制图片和模拟动画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作图及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容量,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2演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有些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或者有些教学内容不能直接进行实验,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进行模拟,可以把实验过程图文并茂地演示出来,使抽象的定义、定理等更加生动形象,便于教师讲解和分析实验过程,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加深学生的记忆。 1.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补充和完善,使各种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共享。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如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使原本抽象的电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创设教学情境,突出重难点知识 多媒体技术能把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随时模拟实验过程、讲解理论知识或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便于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学重难点问题,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高中物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2.1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 虽然多媒体技术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多媒体技术只能起辅助作用,在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而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是多媒体课件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片面地追求课容量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2.2注意课件内容的实用性 多媒体技术能带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实用性,不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滥用多媒体,以免向学生传递无用信息而浪费教学时间。同时,虽然多媒体课件能形象逼真地模拟实验过程,但模拟演示不能代替真实具体的物理实验,不能忽略实物操作,不能过分夸大模拟实验的作用,把全部的实验操作都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那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崔建军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九中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能够丰富想象的机会,挖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使课堂焕然一新。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孩子们,给他们提供创新思维的素材和空间,唤起孩子们的兴趣,萌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快速开展并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变抽象为生动,变枯燥为有趣,向孩子们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对象,促进孩子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在“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孩子们有效掌握圆的特征,我们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自行车、赛车、小汽车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孩子们回答后,运用多媒体屏幕显示自行车、小汽车的模型,然后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正方形的,会出现怎样的情况?”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孩子们很快得出结论:正方形的车轮,在行进过程中没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把车轮换成椭圆,进一步证明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和圆形进行直观、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孩子们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孩子们注意力更易集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能够给孩子们的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和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孩子们遇到知识重难点时,往往很难自主解决。这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孩子们感知的过程,把他们的视觉、听觉有效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孩子们对重难点的理解,进而达到传统教学方法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应用题中相遇问题是重难点,要求孩子们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设计一道准备题:明明家距红红家660米,他们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明明每分钟走70米,红红每分钟走40米。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孩子们有效理解题意。用多媒体显示:明明、红红两家用五角星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悦耳的响声后,明明、红红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6分钟相遇,同时又发出悦耳的响声响起,明明走的路程用绿色表示,红红走的路程用紫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蓝色,色彩清晰好看。此时我们可以抓住相遇问题中“两地、同时、相遇”设计问题并加以提问,这样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结果,使孩子们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要素,并为后面的教学清除了障碍。第二步,仔细观察、积极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有效地演示明明红红走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让孩子们积极质疑,进而使孩子们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他们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明明红红家的距离这一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有效启发、点拨,给予孩子们方法上的指导,能够引导他们思维活动顺利开展,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三、利用多媒体让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得到反馈 多媒体的交互性能够使教师获得对学生课堂信息及时而有效地反馈。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于灵活运用,课堂练习是巩固和运用所学新知的最好方法。孩子们耐性较差,容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停滞,只有积极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孩子们以新鲜感,才能使孩子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真正达到高效学习、快乐学习之目的。总之,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孩子们快速、高效地获得新识、提高思维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孩子们认知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中。 作者:刘玲 单位:沧州市运河区南环小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一、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的重点和难点,初中数学相对比较简单,但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点和难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掌握,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点也相对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多向性思维,教师乐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动画,让学生通过这些模型与教师所讲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和难点,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学生也会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数学、认识数学。如:教师在讲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象,让学生快速找出其中哪些是属于二次函数的,哪些图象不属于,教师还可以用动态的图象演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景,学生会根据动画中的演示进行推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像的变化理解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的极值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讲解例题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讲解例题时,教师一般都要将很多繁琐的过程书写在黑板上,这样既耽误教学时间又不美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例题,教师可以将公式以及概念都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甚至还可以将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证明过程和涉及到相关公式的例题也一并展示出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根据公式思考解题的过程,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当学生不会做例题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步骤都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教师在讲解圆的标准方程中的例题,已知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如何确定圆的方程?教师可以在旁边问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而言,是否已经建立了坐标系?学生回答“是”教师还可以继续发问,设M(x,y)是圆上的任意一点,根据圆的定义如何建立x,y满足的关系式?学生会写出点M坐标适合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完成例题,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将解题思路与答案展示出来,学生可以与自己的答案进行对照,并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的方式既讲解了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帮助学生复习 上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在回顾的过程中,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进行讲解,当然,只靠书本上的知识和例题时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点展示出来,对学生不明白的个别知识,通过黑板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将书上没有的例题通过对媒体播放,让学生自己练习,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对于学生觉得难的例题,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可以将答案展现在屏幕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教学需求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掌握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点和疑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蒋梅香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高中物理中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在物理中的优点 1.发扬优势,轻松实施物理建模 传统物理教学的弊端在于只能够在黑板上板书,这不仅让时间大量的流逝,而且对于生涩难懂的知识,学生难以在脑海中通过空间想象来理解物理概念。这样的弊端会让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但是,这些弊端在多媒体教学上可以完美解决。例如:我们在进行动量守恒的定律教学中,只是板书讲他们是守恒的,很死板生硬,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就可以让两个不同质量不同速度但是质量和速度设置成数值相同的物体相碰撞,最后他们会一起停止运动,这样就能通过小视频直观的展现出动量守恒的定律。学生能够更好的消化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 2.让难以表述的抽象事物以图片形式具体表现 每个人在不同时段都有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的表现状态,知识也是如此。并且其中的基础部分是感性知识。物理概念中很多都是不存在的,人们为了方便表达自己想象出来的抽象的概念,对它们进行自我定义,比如光线,磁场线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见的物理量往往才是最难理解的。但是我们如果用多媒体技术,动态的表达这样的抽象物理概念,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抽象化为形象的转变。例如我们在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时候,也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在课堂上往往因为速度太快学生难以体会这个实验想要表达的物理涵义,但是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无限放慢这个步骤。这样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自由落体的实质,把握知识重点。 3.充实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教学量 课堂上的时间永远都是有限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希望能够让学生尽量了解更多知识。可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由于板书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够达到这一点。现在,我们拥有了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节约板书的时间,节约讲解抽象生涩难懂的内容的时间,这些节约下来的时间,我们可以传授更多的知识,也可以用来复习巩固课堂上知识,我们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极大的提升。 4.更加简单的突破传统教学的难点 大部分学生总是很难在整节课堂都能集中注意力,这点在传统板书课堂上最能体现出来。如何让学生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是传统物理教学上的一大难点。我们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之后,在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下,生涩难懂的知识不再在生涩难懂,学生对于新奇的教学模式也会有极大的兴趣。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能够具备极大的提升空间。例如演示氧原子外面有多个个电子,怎么分布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具体形态完美的体现出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就可以更加的牢靠,运用起来也会更加的娴熟。 5.重点知识着重突出的优越性 物理教学并不应该是学生刚接触学习时就理解的知识,学生往往会觉得有难度,产生畏难情绪,这对于物理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物理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集中在相应的PPT,在学生进行知识的吸收化解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例如在浮力的知识的讲解上,由于极难讲解密度浮力,我们可以多制作一些动画PPT,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观察出浮力的变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才能更加熟练。 二、双刃剑劣势的一面,我们在运用时的注意点 新课改要求我们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实验素质,而且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创新,摩擦出新的火花。我们必须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不走寻常路,另辟蹊径,在思维上打开思路,实现创新。但是无论信息技术多么发达,在我们的教学手段中只能是以一个助手的身份出现,千万不能反客为主。这点尤其体现在物理实验上,我们的实验操作流程,必须让学生自己操作一遍,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适应性,而且有很多教学实例也不适合多媒体技术,影响了实验的严谨性以及科学性。 三、结语 物理本身并不是神秘的学科,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却又不尽相同,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物理知识。物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内涵,学生们对于物理学习的热情才能够被激发出来。我们可以多角度发散思维,从生活中发现物理,再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这种我们学到了知识就可以应用在周边的感觉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 作者:罗天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高职计算机教学下多媒体技术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多媒体应用于计算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组织教学。他们认为,传统方式可以把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讲清楚,讲明白,用不用多媒体都无所谓,这种对多媒体手段不重视的现象在计算机教学中较为普遍。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手段组织计算机教学较为繁琐,需要制作课件,需要完善内容,远远没有自己传统的备课授课方式方便,拒绝使用多媒体,这些都是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很多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固守以往的教学方式,从心理上不愿意改变和创新;思维的惯性会延续很长的时间,尽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的呼声不断增强,创新的氛围逐渐浓厚,但是,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手段的变化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没有实践尝试,没有感到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以及高效,就无法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积极影响,也就不能产生心理的重视。也有不少教师感到多媒体操作起来较为麻烦,尤其是一些较少使用多媒体的教师,一开始操作较为繁琐,尤其是还要制作很多的课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教师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课件质量和使用问题 多媒体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通过课件形式实现的,但现在,很多教师认为制作课件很麻烦,即使应用多媒体进行计算机教学手段的创新,所使用的课件也多不是自己制作的,而是在网上下载的。这些课件存在着质量低下、抄袭严重、与教学内容不符合,不配套的现象,严重影响到计算机课件教学效果的提升。多媒体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制作课件,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制作适宜的课件,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机统一起来,以多媒体更好地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件质量。很多教师粗制的课件或者直接下载的课件不能实现设计、过程、内容的统一,不能把课件和教师的教学设计设想统一起来,多媒体手段不能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把教师的教学变成了多媒体教学,完全依靠多媒体进行播放,教学变成了看教师播放课件,弱化了教师的教学和师生的互动,完成成立教师播放,学生观看,由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满堂看“放”的教学模式。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基本都是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方式,通过展示课件实现教学的。这种课件形式教学对于有效对课本中的一些原理和知识点的解说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但课件教学不利于师生的有效互动,通过课件,教师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和思维。在传统板书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板书内为学生进行同步演练和说明,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不能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需要更好地结合传统教学,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的时间与空间,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挤压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没有了自主学习时间,就不能更好地对计算机有关知识进行思考和研究,不能做好先后对比,不能够找到不足。多媒体教学是非常直观,一下子给学生呈现出来,没有了中间的思考和研究过程,等于把结果直接给了学生,尽管非常生动直观,但是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具体过程中慢慢培养,这就剥夺了他们的学习和实践的权利,影响学生的锻炼和提升。 二、促进多媒体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成功应用的策略 在多媒体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实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有效理解,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研究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以实现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一)重视多媒体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高职计算机教师,要认识到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计算机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利用多媒体进行计算机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积极意义,能够重视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只有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才能排除一切困难,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才能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寻求成功应用多媒体的手段,促进教学的发展,只有重视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教学理念才能发生深刻的变化,才能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有效发展。例如,学习excel的应用时,传统教学是教师先给学生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分析,最后让学生在上机课上实践感知。这样的教学造成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割裂,很多学生实践起来非常困难。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边操作机器边观看教师的多媒体演示与讲解,每一步都能感知非常清楚,操作起来非常自然。既能在实践中根据教师的演示锻炼,不断加深对有关理论的感知感悟,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效率非常高,学生学习起来也非常有兴趣,有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二)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高职计算机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是,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还不是非常熟练,很多的高职计算机教师不愿意使用或者使用起来存在诸多问题。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制作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多媒体应用能力。高校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完善计算机应用教学数据库,将适合教学的影音文件、图片资料进行归类,做好多媒体教学研究,组织全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研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三)提高课件质量 作为计算机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围绕提高课件质量做工作,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提高课件质量,教师的需要研究计算机教学的特点的,研究知识点要点,研究学生情况,研究课堂设计,围绕这些制作出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的课件,这样的课件是成功的。即使,教师通过下载手段获得了课件,教师也需要对课件所包含的信息进行重现加工和提炼、限制,对于一些不符合教学内容的课件内容大胆删去,在课件中增加一些实用性的内容,多媒体可课件的内容应该是以疑问是和启发式的内容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认知探究,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四)要积极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高职计算机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应用型技术人才,才能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应用所学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习惯,即使在进行多媒体演示,在必要的时候,也要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只有这有,才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实践不断深入。 三、总结 总之,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时很重要的,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要积极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切实实现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发展。 作者:万志伟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网页设计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1网页设计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网络传输的技术以及硬件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也就为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样也有利于网页的设计体现出更为优质的效果,从而也为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2在多媒体设计中恰当的融入艺术设计的成分 网页设计不只是由多媒体元素构成,为了使其更加的美观就必须要考虑艺术性,要注意平面效果的传达,这也就需要做到不同的元素结合起来,但是在结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在设计网页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在进行设计时就需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得形式服从于内容,从而使得网络的整体效果表现出来,这也就要求网页的细节需要做得很到位,从而使得网页与多媒体元素的相关性凸现出来。 2.2突出主题要素 网页要尽可能的突出主题,使得风格与之相协调。在风格选择上要注意多媒体元素的选择,注意其色调的搭配,同时还要做好排版工作,从而使得整个网页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达到应有的效果。 2.3注重色彩搭配 在一个网页中色彩数量最好控制在4个左右,同时还要分出主次,确保总体上的统一,在局部上形成对比,要注意体现主题的色彩搭配,注意色系的选择,还要注意背景色的选择,尽可能的站在浏览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2.4注重网页布局 网页布局大致可分标题型、拐角型、框架型等,选择布局类型的依据主要是信息状况,网页状况以及结构状况,这样就会使得网页的页面可以一目了然。国字型以及拐角型的适合用于信息量大的网页中,标题正文型的适合用于纲要性的网页之中,动画型的可以灵活的运用到各种各样网页之中,但是在布局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布局类型优缺点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网页的效果更为明显。 3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并且不断地成熟起来。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同时要注意与艺术性的结合,要注意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与统一,这样才可以使得网页设计更为立体,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具有空间效果,从而使得网页可以更好的吸引浏览者,给浏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一种影像的效果,达到网站所传输出的目的,使其价值得以最优化. 作者:文利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一、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的重点和难点,初中数学相对比较简单,但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点和难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掌握,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点也相对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多向性思维,教师乐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动画,让学生通过这些模型与教师所讲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和难点,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学生也会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数学、认识数学。如:教师在讲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象,让学生快速找出其中哪些是属于二次函数的,哪些图象不属于,教师还可以用动态的图象演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景,学生会根据动画中的演示进行推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像的变化理解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的极值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讲解例题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讲解例题时,教师一般都要将很多繁琐的过程书写在黑板上,这样既耽误教学时间又不美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例题,教师可以将公式以及概念都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甚至还可以将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证明过程和涉及到相关公式的例题也一并展示出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根据公式思考解题的过程,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当学生不会做例题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步骤都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教师在讲解圆的标准方程中的例题,已知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如何确定圆的方程?教师可以在旁边问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而言,是否已经建立了坐标系?学生回答“是”教师还可以继续发问,设M(x,y)是圆上的任意一点,根据圆的定义如何建立x,y满足的关系式?学生会写出点M坐标适合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完成例题,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将解题思路与答案展示出来,学生可以与自己的答案进行对照,并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的方式既讲解了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帮助学生复习 上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在回顾的过程中,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进行讲解,当然,只靠书本上的知识和例题时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点展示出来,对学生不明白的个别知识,通过黑板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将书上没有的例题通过对媒体播放,让学生自己练习,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对于学生觉得难的例题,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可以将答案展现在屏幕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结语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教学需求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掌握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点和疑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蒋梅香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1当前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部分教师不重视甚至排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受长期以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与多媒体技术教学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相违背,遂影响和制约着高职院校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和使用。这些教师,有些甚至是有着丰富的传统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应尽熟练掌握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各种技能,也业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他们认为凭借所已具备的能力,完全可以搞好英语教学,因而无需使用多媒体技术。当然还有一些教师,由于畏惧多媒体技术,又不愿意积极学习新科技,就采取消极的方式来对待多媒体技术。他们迫于学校压力,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但却并未能真正领悟多媒体教学的真谛,形式主义色彩严重。“课件盲目注重信息量.老师只想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忘记了自己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学生面对这样的课件,也是一览而过,信息量过于大,会致使学生跟不上英文学习进度,接受不了课堂老师所讲的问题。”或者,表现出另一种极端现象,“一些老师太过于依赖课件.致使除了课件上的内容之外。不能够让自己调动起课堂的氛围,换句话,课件成为主导课堂教学的老师。” 1.2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水平欠佳,不能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需要 除了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导致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质量不高的不高的主要因素还来自于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使用能力问题。由于许多英语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大都是通过自学途径获得,他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并不深刻,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不够熟练,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他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程度。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多种多样,主要有:其一,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熟练程度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因为不能正确操作各种硬件设施而出现“卡壳”的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其二,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质量不高,其使用的教学课件要么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脱节,要么就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而来,未经自身消化提取而直接照本宣科的传递给学生。后一方面的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尤为普遍。总之,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总体上而言,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对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所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不足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高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的质量,也需要针对教师素质问题,认真研究之,努力解决之。 2提高教师素质,建构现代英语教学机制 在全面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根据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努力构建具有现代水平的多媒体教学机制是每一个英语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教师尤其是老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接受新知识,善于运用现代科技不断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观念的更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学的开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及时补充教育知识,勇于接受新知识,善于汲取新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此,学校方面要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积极鼓励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要合理引进新的教学力量,建立梯次合理、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水平的教学力量,以发挥出新老交替、相互影响的功能和效果。教师要勇于学习新技术,积极参加各种技术水平的培训,努力掌握多媒体教育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并善于根据多媒体教学的客观规律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建立起融涵多媒体技术、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等诸多要素为一体的现代英语教学机制。教师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力量,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效果,因而,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并借助于这些教学课件,构建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作为情境教学的一个主体性因子,组织他们在自主参与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这也是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目的,即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手段,建立师生互动、以生为本的教学机制,而能否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效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则是判断多媒体技术使用效果的基本评价标准。 作者:陈洁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园乒乓启蒙教育的策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园依据《纲要》精神,将乒乓教育引进幼儿园大课程,以培养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和尝试、探索、活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并了解身边的乒乓知识和技能。以乒乓运动为切入口,围绕幼儿园乒乓运动特性,培养幼儿身体素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幼儿 乒乓教育 策略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乒乓领域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我园非常注重幼儿乒乓知识和技术素养的培养,对于如何提高幼儿的乒乓素养进行了专题的研究,来寻找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生成乒乓活动 生活中乒乓球虽很常见,然而孩子们没有探索的兴趣和激情,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为幼儿所熟悉的而又能引起幼儿注意的那些乒乓教育内容才是真正能为幼儿理解的。从找到幼儿的兴趣点到一个教学活动的产生,需要以下三步走:发现:老师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经常有着困惑、疑问和探究欲望。每每这时,他们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到老师这里来寻求帮助,渴望得到解答。这时候,老师能做的不光是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而作为乒乓启蒙的教育,应该有更多的教育成分可以挖掘。思考:在孩子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疑问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思考,看看哪些具有挖掘的意义,哪些内容值得让所有的孩子都来了解一下,或者哪些具体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因素,可以让幼儿在练习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认真思考和精心筛选,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就产生了。生成:有了课题,接下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设计教学的方案了。生成的活动并非完全是临时的、随机的,也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在这样的乒乓活动中,教师既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免给幼儿错误的引导,还要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充分操作的机会。通过教师有目的生成的乒乓教育活动,能丰富幼儿的理论知识,在简单的技术方面,幼儿也有所收获。 二、合理整合各种教学,形成主题活动 在乒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将活动设计成主题活动,一个主题,若干个活动,既有体育活动,也有语言活动、科学活动,以及绘画美劳活动。这样,既能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也能促进幼儿对该内容的掌握。接着,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一个有关乒乓球的手工作品带到幼儿园供幼儿观赏,激发幼儿对乒乓球的浓厚兴趣。教师就要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设计出层层递进的乒乓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器械材料,给幼儿探索练习的空间,让幼儿在尝试错误、改正错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理论知识,提高幼儿的乒乓素养。 三、合理渗透一日活动,乒乓融入生活 幼儿乒乓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空间,并启发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乒乓活动中再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乒乓启蒙教育提供了契机,我们将乒乓教育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首先,在活动室环境中体现乒乓的氛围。在活动室中,我们特别开辟了一个“乒乓操作区”,激发幼儿把玩的兴趣,在把玩的过程中产生问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我们开辟了一个“小问号信箱”的活动,让家长将幼儿在平时生活中提出的对于乒乓方面的疑问及时记录下来,我们组织幼儿利用晨间集体谈话时间进行讨论,有价值的还可以生成集体教学活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也经常会有感而发,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这时候,我们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引导他们思考;难以解答的问题,我们就一起查资料、找答案;有条件的,我们还给孩子提供材料,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孩子们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实践,形成了较好的探究态度。 四、激发家长积极参与,形成家园合力 完善的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性结合,我们开展的乒乓课题也同样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样,课题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证明,当父母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时,孩子在幼儿园中会表现出更好的成就和更强的自尊。因此,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课题中来,让他们成为课题研究的一分子,增强他们的参与感。首先,我们要让家长了解开展本课题的意义所在,让他们知道通过课题的开展,能够促进幼儿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体能的锻炼,得到家长的认同,为接下来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接着,就要让家长了解我们开展课题的一些主要途径和方法,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各个方面。在乒乓活动中,幼儿知识的建构不是传授,而是在动手实践中习得。所以,在活动中的前知识准备是大量的、繁琐的,光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家长群体成了收集材料的生力军,在理解的前提下,大多数家长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收集到各种相关的资料,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基础。另外“,小问号信箱”的活动也需要家长做一个有心人,将幼儿平时问的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投入班级的信箱中。在家中,家长也很注意这方面的引导,经常带孩子出去参观,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同时也激发幼儿更强烈的兴趣。幼儿生来就好动,技术和操练对他们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只要教师们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开展有价值、有意义的游戏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启蒙活动,就能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习得经验、体验成功、感受快乐。 作者:徐溧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五星街道中心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二胡的启蒙教育 【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升温。二胡这一民族乐器便以其音质优美、容易入门而深受学生与家长的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胡启蒙教育也从小学提前到了幼儿园,又由于幼儿年龄偏小,身心的认知能力都还处于发展时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幼儿;二胡;启蒙教学;激发兴趣;乐理知识;音准;自信心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的主力军,得到了广泛地传承和弘扬。无锡,则被称“二胡之乡”,远有闻名世界的音乐家刘天华、民间艺术家阿炳;近有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邓建栋。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地提高,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升温。二胡这一民族乐器便以其音质优美、容易入门而深受学生与家长的青睐。早有科学结论:孩子从小学习音乐,练习演奏,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继承民族乐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更因为指尖的频繁触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对于开发智力、启迪心灵无疑都非常有益。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胡启蒙教育也从小学提前到了幼儿园。但是幼儿年龄偏小,身心的认知能力都还处于发展时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根据自己数年的基层教学实践,谈谈幼儿二胡启蒙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掌握幼儿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大都在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意识控制行为的能力较差,且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尚未完全起步,具有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而且他们还处在学前期,尚未接触到学校的相关规范,二胡学习又相对枯燥,初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任课教师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灵活掌握因材施教,科学地进行音乐教育。 (一)活。 针对幼儿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问题,笔者的办法是:打破循规蹈矩死板的教课方法,突出一个“活”字,激发他们对学琴的兴趣。如,在课前讲一个与音乐有关的小故事,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听课,练习。在课间中途休息时,安排他们听一段录音,或者看一段所教曲目的VCD,然后跟着一起哼唱乐曲,一边拍着节奏。这样,既放松了情绪,解除了疲劳,又学会并唱熟了乐曲。同时,他们也不会因为觉得上课时间长而感觉枯燥无味,反而对二胡课程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补。 笔者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孩子手的协调能力很强,但音准听力差;有的孩子乐感很好,唱起谱子来有板有眼,手却不灵巧这也许是由于遗传基因与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分别设定练习基本功的方案,对症下药,有重点的进行“补”教。如:音准差的孩子需要多听多唱——最好能够在钢琴的伴奏下视唱练耳;手感差的孩子不仅应该强化指法与弓法的练习,还应多布置一些有关手的灵活度的训练;心理节奏过慢或过快的孩子(这与个体的性格气质有关),需要给予心理暗示等指导,还应让他们多听、多看、多与同学们一块练习,逐步跟上稳健的节奏 二、手法、指法和姿势是基础,放松是关键 二胡的一切手法、指法、姿势都是为了能够让演奏者最便捷地奏出最悦耳的声音,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诠释音乐作品,表达演奏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准确的手法、指法和姿势是二胡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即从幼儿初学起步就加以规范,养成科学的演奏习惯,练好“童子功”,为日后演奏高难度的曲子打好坚实的基础。现在市面上出版了许多关于二胡教学的教材,对二胡练习的手法、指法、姿势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是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们在演奏与教学时的心得体会,他们的方法大致相同,但是其中也会有着各自的特点。本人通过二十五年来的二胡学习、演奏及教学的经验,体会是:必须用最自然最松弛的状态演奏二胡,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都必须做到放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动作,提高演奏水平。要知道,幼儿园小朋友的手都很小,臂力也很小,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相对弱一些。初学时,有人一味地强调“手型”,而孩子一时还不能准确地体验“手型”的要领;倘若再硬生生地摆“手型”,反而会导致孩子的情绪紧张、手臂僵硬,产生逆反心理,给日后演奏埋下隐患。因此这个阶段如果在细节方面太苛刻,往往会弄巧成拙。把一些小的东西放大了,而使大的框架扭曲了,导致动作僵滞、笨拙,影响演奏的效果与水平。如:在小朋友刚刚接触二胡的时候,首先要学的是持弓的方法。右手的各个手指各就各位之后,笔者灌输给小朋友运弓的概念很简单,就是三个字:“长、平、前”,要练好基本功,必须严格做到: 1.“长”,即拉满弓。就是指弓子要从头拉到尾,尽量把弓子拉满,这样手臂自然会打开,身体会舒展,声音就会响亮、有力度。 2“.平”就是弓子要贴着琴筒拉平,不要上下颠翘、左右摇晃。运弓平稳,才能保证声音的稳准、统一。 3.“前”就是指运弓的方向要朝前拉,保证弓毛贴住琴弦,声音结实,防止怪音地发生。 三、乐理知识与学琴要同步进行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学习和演奏二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教学中,笔者全身心地关注每一个孩子,对他们的每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都大加赞赏,循循善诱。可我们也看到,现在有些家长让小朋友练琴是为了考级而,功利性极强,恨不能学两三年就考个十级。事实上,有些孩子虽然把十级证书考到手了,但是若拿一个五级的练习曲,他可能连谱子都看不懂,更别说演奏了。笔者以为,要想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从学琴的第一天,就要同步进行乐理知识的培训——这也是必修的基本功之一。因此笔者在教授二胡课的初期,就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加上了简谱基础知识的课程内容,让他们先认识音符、认识一些简单的节奏,还让他们学以致用,把这些音符和节奏结合起来,可以先看着谱子唱一些简单的旋律,把这些旋律唱熟以后,再用二胡表现出来。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还要强调内心演唱的好习惯,并对比演奏出来的音乐是否与心中唱的一致,这样帮助小朋友养成练琴时不走神的好习惯,从而确保正确有效的练琴。在大大提高了授课的效率的同时,为今后演奏高难度的二胡曲目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的方法是:每学一首新曲子,先不操琴,而是先教曲谱。比如《赛马》,首先,笔者先用孩子们的语言介绍这支曲子,让他们静静地聆听,并同步讲解每段乐曲的内容、情绪,接着带领孩子们反复读唱乐谱。再进行实际的把位与弓法的教学,让孩子们心中先有了音乐的旋律和感觉,同时又认识了简谱,再学习演奏,这样效果很好。今年笔者有4个幼儿园学生考四级《赛马》,他们的乐感、音准与节奏都表现的非常出色,主考老师对他们的演奏非常赞赏。其中两人获得优秀,两人获得良好。 四、音准是拉弦乐器的大难题 在没有琴键、没有品的两根弦上,要准确地找到各个音符的位置,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已是一个大难题。那么,对于幼儿园小朋友就更是难题中的难题了。但是要使一首乐曲听起来悦耳、动听,音准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小朋友的音准概念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学琴的基本功。音准主要靠两方面来培养: (一)准确的指距。 运用准确的指距是音准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强调全音半音左手指距的变化,只有把指距变化的规律掌握好了,才有可能把音拉准。因此,笔者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一定指标的指法练习,尤其是一些难以掌握的指法变化部分,更要强化训练,直到熟练掌握。 (二)敏锐的听觉。 音准不准主要取决于演奏者的听觉,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培养小朋友的听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多听多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做示范,让学生边听乐曲边模仿指法动作。多次训练之后,使他们会逐渐地学会分辨音准,并且有意识地调整手指来达到准确的位置。笔者给学生们示范时,他们会静静地听音乐,仔细地观察动作,自觉地弹动并纠正指法。同时,笔者还建议家长带好录音或录像设备,把老师的示范录下来,以便学生回家练习时参照,这样也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专业艺术考级和文艺演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心理状态,更是能练好二胡的必备条件。自信心,对于幼儿园学琴的孩子们来说也是尤为重要,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是不可能学好练好二胡的。当然,这种自信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自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上的自信。也就是俗话说的:“手上有活儿”。这种自信是可以靠平时练习过程中积累出来的,练得越多,把握性越大;手上负担越小,自信心就越强。还有一种是来自心理上的自信。这种自信是在第一种自信的基础上依靠外界给予的肯定与认可培养出来的。那么当下热行的艺术考级和文艺演出就是学琴的孩子们得到外界肯定的最佳途径。 1.通过这些方法,既可对前一段学习进行总结,又能有效推动以后的学习。小朋友本身有着良好的练琴状态的同时,在通过参加考级、演出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肯定与赞赏中找到了自信。这对学琴的孩子们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推动作用。 2.每一次的演出和考级的经历,不仅能让小朋友逐渐自然而然地消除考试和演出前的紧张感——不怵上舞台(考场);同时,在他们多次的演出(考级)的锻炼过程中,再也不会因为心里紧张而影响演奏水平。 3.演出(临考)前的紧张和兴奋感与演出后的激动和满足感会让他们喜欢表演、热爱表演,并且更自信满满,更成熟老练。因此,在幼儿学琴的过程中,通过专业艺术考级和文艺演出来增加小朋友的舞台表演和临场发挥经验,同时增强小朋友的自信心与上进心,使小朋友的习琴过程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积极状态,在学习和锻炼中成长起来,是十分有益的。实践表明,通过对幼儿学琴进行科学的培训与教育,不仅能让他们学到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在提高他们音乐素质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拓展与开发。让孩子们在文化艺术教育的学习和锻炼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为创建和谐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作者:高能 单位:群文滨湖区文化馆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思考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幼儿的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还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不断鼓励幼儿探索的勇气,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兴趣。同时,幼儿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也是他们最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特别想亲身体验。因此,我们应该在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让幼儿亲身参与和体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培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的动手体验;重在抓住教育的契机,引领幼儿的随机探索;实施家园的配合,支持幼儿的延伸活动。幼儿是好动、好奇、好问的,他们对周围变化万千的世界充满兴趣,同时,幼儿期又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最显著的阶段,也是一生中提问最多的阶段,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倡“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然要以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为最终落脚点,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那么幼儿园如何实现幼儿科学教学任务,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精神。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一)正确对待幼儿的发问 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就要激发幼儿好奇心,当幼儿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应耐心倾听,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解答问题,而且有意表扬爱提问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以幼儿而言,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兴趣,期望常影响到孩子们从事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常参与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一同寻找,一同探索。 二、创设科学环境、提供充分的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园天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只要为他们创设科学教育的良好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有效的指导方法,才能保证探索科学活动顺利的进行。 (一)自然角 在班上自然角,为幼儿提供小动物,让幼儿亲自饲养,并在饲养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指导幼儿随季节变化,动手栽种多种植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季节特征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水、空气、土壤、阳光等。 (二)科学壁画 为幼儿提供图片,与幼儿一起布置壁画,如表现神奇大海的《海底世界》,反映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美丽的春天》,《夏天的公园》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的熏陶。 (三)科学小实验 为幼儿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如在认识溶解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水、盐、糖,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糖和盐放进水里会溶解,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精神。 三、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 (一)在日常生活中 生活周围有许多事物,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操场上玩滑滑梯,可以了解速度和惯性的关系;吹气球、玩风车,可以了解空气无处不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二)在学习活动中 常识活动是最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是其它教育无法代替的。如黑暗中脱毛衣时,会看见“小闪光”,告诉幼儿这就是“摩擦生电”现象等。 (三)在游戏活动中 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学科学,在玩中用科学。如:通过动手玩天平,认识“平衡”现象,又如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动脑、动手发明创造各种游戏材料:用塑料管制成听诊器,用可乐罐制成锅、茶壶等。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吸收,发现科技新信息、新动向,随时捕捉各种现象,抓住、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迪。 四、请家长配合,还幼儿接触,观察大自然 在节假日,家长应多带孩子到大自然郊游,观察四季的更替,知道各季节的特征。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既发现了自然中事物的奥秘,又有满足幼儿的求智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经验。总之,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幼儿的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还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不断鼓励幼儿探索的勇气,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作者:鲁慧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第二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创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背景下,教育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对于教育开始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幼儿园教育阶段”,也是“启蒙时代”。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外界出于好奇心理,善于学习和模仿,而在幼儿教育阶段的教育方式和传递的知识类型也会影响他们自身对外界的感知和后期的成长。 一、幼儿园时期教育的特点 1.知识面广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对外界探知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而在幼儿教育的学习安排下,氛围也十分活泼轻松。一般以做游戏形式或者故事之类的情景模式传授知识。但是相对来说,灌输的知识也较多,例如,简单识字、唱歌、跳舞、常识相关的问题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或者好奇的事物也会成为教学知识,所以,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启蒙阶段的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基础。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精细化了,幼儿教育阶段作为教育的第一阶段,更应该引起重视。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小班教育阶段、中班教育阶段、大班教育阶段。而在每个阶段学生的整体特征也会有差异。比如,小班一般是2.5~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外界处于萌芽状态,对外界很好奇,也是最好培养和开发大脑思维的最好阶段,在此阶段可以采用声像等进行教育,也可以根据孩子实际的状态进行动态学习培养。对于中班和大班教学时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是开始对外界有观点和看法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一般以相关事件故事的形成引发他们的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综合来说,在幼儿教育阶段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幼儿阶段开启了孩子进入学习的大门,是开发大脑的最佳时期。 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的引入探索 1.中华文化在启蒙时期的引入 幼儿教育的整个阶段是对世界认知和自我意识价值逐渐形成的阶段,被称为“启蒙时代”,此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行为意识和优秀文化知识注入的时期。中国优秀的文化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一些文化思想精神和物质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则会启蒙并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在课堂中以故事的方式向他们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如岳飞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发他们去思考和学习。根据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灵活性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向他们传授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 2.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环境探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的发展不仅向着精细化和人性化发展,更多的是靠优越的环境对孩子的二次开发!探索幼儿教育阶段的中华文化环境,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本地区域文化特色加以引入根据教育所在地区文化加以引入,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以提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化的探索精神。对于物质文化,一般用于孩子的互动,以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例如剪纸、彩绘之类的。当然,各地的文化背景之类都有所差异,所以也显示了教育的大体性和独特性! (2)结合孩子的实际教育环境进行引入虽然幼儿教育阶段是教育的第一道大门,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此教育阶段有着重大影响!当然知识对于所有孩子都是公平的传播,在对幼儿园教育时期,应结合主观和客观环境灵活教学,所引入的地域文化知识也是多样化的,应结合地域特点分享与之相关的典故,包括神话故事等,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陕西渭南的可结合“华山”,即“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加强孩子对正义和孝义的追求。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不仅加强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也加强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教育是兴国安邦之本,这句话从古至今一直都未落后。幼儿启蒙教育阶段的各种改革和创新,为孩子后期的教育做好了铺垫。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各个阶段对教育的创新都是对有生命的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面广,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引入培养了孩子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幼儿园时期中华文化教育环境的探索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作者:吴洁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探析 一、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儿童的几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幼儿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认真对待幼儿的每一个问题和发现,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了教师的支持、鼓励甚至参与,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幼儿可以充分地观察、大胆地提问、热烈地讨论。无疑,这是保护孩子好奇心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很轻易就能做到的。 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的动手体验 (一)自然角的设置 在班上随季节种植一些植物,引导幼儿浇水、施肥,并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用简单的测量和画图方法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让幼儿懂得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并通过记录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及其变化。春天,班上还饲养几只小蝌蚪。把给小蝌蚪换水的工作交给幼儿,把观察并记录蝌蚪长出后退———前腿———尾巴慢慢消失———变成小青蛙的这一过程也交给幼儿。这样的种植、养殖,观察、记录,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因为是他们亲自参与,所以他们很认真,每天的观察、记录从不落下。在整个过程中,他们还有很多关于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问题要问,教师要事先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准备,便于随时解答孩子们的问题。 (二)开展科学小实验 每周,我会在班上开展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有时来自孩子们的意外发现,有时来自于我的活动设计。如一次在绘画活动中,幼儿涂色时发现在涂了红色的颜色上面再涂蓝色,这时的颜色既不是红色也不是蓝色了,而是变成了紫色。在他们惊讶、迷茫的时候,我会及时带领孩子们做一个“颜色变变变”的小实验,并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颜色的调配实验,并做好记录。通过这些小实验的开展,幼儿通过亲手操作,既满足了他们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同时在实验中丰富了孩子们的科学知识。 (三)小型、多个区角活动的应用 在班上,设置多个科学领域的小型区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区角活动,这些小型的区角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更换、补充。如在墙面上设置一个“粘粘乐”的区域,用不同颜色的无纺布做成不同形状、大小的图形,幼儿可以根据图形、颜色、大小或者按自己喜欢的排列规律进行粘贴活动。一批幼儿粘贴完了,下一批幼儿又可重新粘贴。这些小型区角的开展,既符合我园的实际,也让幼儿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玩玩耍耍中发展了幼儿的感觉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丰富了幼儿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 三、抓住教育的契机,引领幼儿的随机探索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就蕴含着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随机教育、随机探索的契机很多。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及时引领幼儿实施随机探索。“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们教师常常会错过日常活动中这些大好的教育时机,忽视偶然事件的随机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果我们善于捕捉和利用那些稍纵即逝的科学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那么对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培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实施家园的配合,支持幼儿的延伸活动 目前,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活动还是有限的,要让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父母必须加强引导、积极参与和补充幼儿园对孩子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比如在幼儿园种植角的植物生长过程中,教师每天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但是,这样的观察肯定还有不足之处。那么,可以请有条件的家长每周末带孩子到固定的地方,观察并用相机记录下该植物的生长直到收获的整个周期。我们再根据家长每周带孩子拍到的相片,有选择性地打印植物生长过程中每个周期的图片,展示在班级墙上。同时请该幼儿或其家长针对图片给班上孩子进行讲解。这样,唤起家长培养孩子科学启蒙的教育,同时也对我们班级开展的科学启蒙教育进行了补充。幼儿想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想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甚至更广、更深地体验科学领域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带领。只有这样,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科学启蒙教育才会取得成功。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哪怕是一片叶子、一次偶然的发现、一个不起眼的现象,对幼儿来说都是有趣、值得探索的。我们能通过这些生活中的现象,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在玩耍中对孩子进行了科学启蒙教育。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就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如果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都能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相信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幼儿必将担当得起“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重大责任。 作者:杨轲雯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第四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书画教学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幼儿书画教育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 事实证明,对孩子进行书画教育,能加强孩子的右脑潜能开发,发展儿童的发散性形象思维。通过书画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广泛的书画文化氛围中学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洞察力,启发孩子的艺术创造力,丰富孩子的精神情感。我们知道,幼儿启蒙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幼儿想象力的开发。幼儿在他所处的年龄段,因为对世界缺少认识,所以他们对很多事物的想法与我们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们对每个事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我们的启蒙教育所要发掘的东西。现在我们都在提倡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书法和美术则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为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书画艺术可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自我成长的空间,在书画的无限天地间,孩子们可以任由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他们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表达他们的想法。虽然他们年纪很小,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他们没有想法,在很多事情上忽视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对的,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小世界,对很多问题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往往会给我们成年人以很多的反思。 二、幼儿书画启蒙教育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书画艺术是中国绵延五千年的国粹艺术。我们要从小培养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比如说戏剧、书法、国画、民乐等。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后天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培养。书画是孩子成长中最初的表达方式。书画的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学习中国书画,对少年儿童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幼儿其自身的特点,使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教育的方式进行再三的考虑。因为这个阶段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一旦启蒙教育出现问题,对孩子的影响则是一辈子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在幼儿的书画启蒙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想象力,那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创新教育和审美教学的落实。中国书画是最具有人文内涵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讲究诗情画意,可间接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使儿童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又可潜移默化影响儿童人格健全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越来越强烈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认识到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认识到孩子在启蒙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今后的个人气质形成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书画教育的启蒙,让孩子知道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从小树立孩子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培养孩子的文化品性与修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天性中的冥顽、懒惰、愚昧。在书画学习中,让孩子们自觉学习如何做人,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三、幼儿书画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书画的审美能力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物质时代,我们都知道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当然,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已经缺少了进行创新的能力,而在我们进行反思的时候,不能不说其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没有任何的关系,相反,教育甚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对于这个问题的把握。在幼儿的书画教育中,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不要去给孩子们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最好的引导方式就是为他们设置一个自由轻松的创作环境,给他们足够的场所和空间,给他们足够多的颜色去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些往往是他们最需要的,在这些所有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他们慢慢的会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不一样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正是他们最纯真的思想的表达。良好的品德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书画启蒙教育有利于自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书画的启蒙教育对幼儿兴趣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对儿童个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孩子学习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在日常不断的练习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的基本笔划中,在练习素描、国画的线条中,在笔墨的浓淡中,在宣纸的浸润中,接受艺术的美育与德育,对以后孩子终身性学习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四、结束语 书德与美德,书品与人品,是相辅相成、相依相生的。让孩子从小在笔墨书画的海洋中徜徉,可以起到修身养性、自我省察、健全人格的作用。通过书画学习,可以增强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洞悉能力、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书画教育的启蒙,可以让孩子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从小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培养孩子深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情操。 作者:周涛平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文化艺术馆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国内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论文 一、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现在的幼儿均为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平日里对其关爱有加,而爷爷奶奶更是对其溺爱,以至于舞蹈启蒙教育教师不敢采用严格的态度对待幼儿,这种有意迎合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导致舞蹈启蒙教育效果不佳。另外,有些舞蹈启蒙教育教师过分配合家长的要求来开展舞蹈教学,为了能让幼儿展现一段完整的舞蹈,不顾幼儿的舞蹈兴趣、年龄特征和认知行为,一味将舞蹈动作强加于幼儿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与眼前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外不良思想理念改变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人们逐渐重视眼前利益以及个人利益,加上许多不懂得舞蹈教育的家长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以至于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机构也纷纷将经济效益与眼前利益放在了教育核心地位,只注重培养幼儿的舞蹈专业技能,而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全置之不理,例如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让幼儿参加相关的舞蹈比赛,进而专门训练相关的舞蹈,为了比赛一味机械地模仿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动作,也偏离了《指南》的轨道。 (三)缺乏一支高素质舞蹈启蒙教育师资队伍 当前的舞蹈启蒙教育教师大多数比较年轻,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并且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理念缺乏一定的认识,以至于其开展舞蹈教育活动的时候,只是依据自身喜好来选择舞蹈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其舞蹈技能水平的提高。另外,任教于幼儿园以及一些艺术培训机构的舞蹈教师,平时舞蹈教学中缺少教学研讨,且很少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缺少正确的导向,以至于舞蹈启蒙教育走向不良发展道路。 二、开展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相关措施以及建议 (一)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当前幼儿舞蹈教育教师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实质目的,并且了解《指南》的精神要领,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舞蹈专业技能,又要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其将来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人才标准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应用长远的目光启发幼儿的智力、人格、技能等,从而促使其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升,使其将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有用人才。 (二)明确教材选择核心 在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教材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具体情况,幼儿园的教师要多选用充满艺术性和兴趣感的舞蹈,充分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的骨骼相对娇弱但具有可塑的柔韧性特质,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应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教材选择的核心思想。 (三)音乐启迪作为源泉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之前,可以反复播放音乐,让幼儿感知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幼儿园教学的音乐选择一定要适合幼儿年龄特征,这样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随着音乐旋律学习小兔子、小鸟翩翩起舞,教师很自然地过渡到舞蹈教学中。这些都为幼儿塑造音乐感知能力和舞蹈能力奠定启蒙基础,也与《指南》相得益彰。综上所述,笔者简单地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实质目的以及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当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同时,本文最后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及建议,但是推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广大幼儿教育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潘小余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道德启蒙教育论文 一、优化网络资源,提高幼儿德育启蒙教育成效 1.整合网络资源,优化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环境 互联网信息资源具有良莠不齐、丰富多样的特征,其中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信息。作为幼儿德育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整合资源。首先,要关注网络资源的适宜性。教师在筛选网络资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资源对幼儿是否适宜,是否与德育教育理念相符,基于适宜性原则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筛选,才能促使网络资源能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正面作用。其次,要关注网络资源的整合性。教师不能盲目筛选搜集到的资源,而是要按照主次原则,对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有针对性地使用网络资源。例如,大班幼儿教师在讲授《首都北京》相关内容的时候,需要适当筛选网上与北京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向幼儿展示,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2.开发德育学习网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师在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确定德育教育主题,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内容的可操作性,同时制作与幼儿德育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网页,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页多元化、综合性等特点,引导幼儿大胆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对此,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浏览网页信息资源的方法,帮助他们通过网络图片、书籍等资料,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给幼儿展示大量形象直观的图片,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我的家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将有关家乡的图片放到网页中,让幼儿通过网页欣赏家乡的美景,引导他们展开联想。 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幼儿德育启蒙教育方式 1.运用设备记录幼儿的日常行为,增强幼儿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在开展“好朋友”社会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日常拍摄,将幼儿一起玩耍、互相关心的画面制作成视频,并在德育课堂上播放给幼儿观看,借助影像培养幼儿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品质。 2.借助校园电视台,展示德育教育成果 校园电视台具备音频、视频、文本等多文本传输功能,幼儿园德育教师可以将其当做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将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通过校园电视台展示出来,还可以将之应用于幼儿园德育成果的宣传活动中。例如,幼儿园在开展德育诗歌诵读比赛的时候,可以借助校园电视台进行直播,让幼儿园全体成员都能够观看到比赛现场的情况,对幼儿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构建学习互动平台,拓展家园共育空间 幼儿家庭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幼儿德育启蒙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展开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帮助他们增强教育儿童的能力。对此,幼儿德育教师要努力构建起家园互动合作交流空间,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沟通平台,构建德育专栏,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德育教学现状。具体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其一,开通德育博客,将德育经验通过博客展示出来,还可以就某个德育话题展开互动交流。其二,建立QQ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幼儿的成长拍摄下来,制作小片段,借助QQ群的传送或共享功能,让家长通过视频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其三,建立“留言板”,与家长展开即时互动。家长可以将自己对幼儿德育教育相关经验或者遇到的困难,写在留言板上,然后由教师及时地给予信息反馈,给家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作为幼儿德育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积极引入课堂,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道德启蒙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张茹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机关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探究 一、幼儿音乐启蒙当中音乐节奏感培养方式 世界上许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在谈及有关音乐能力培养方面都强调应将节奏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奥尔夫教育系统当中对此进行了归纳,并形成了一种通过培养节奏感为基础的教学系统。节奏朗读教学方法以及器乐表演教学方法等,共同构成了完成的音乐练习系统教学内容。这其中节奏朗读教学是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中之重,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并让幼儿在这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律动,进一步在美的音乐当中唤醒其潜在的艺术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 二、针对不同年龄范围内幼儿的节奏启蒙 针对3~7岁年龄范围的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应当十分谨慎与科学,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形成,应当对幼儿阶段孩子进行年龄区间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大、中、小班教学。 1.小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小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的幼儿年龄范围应当在3~4岁年龄范围,这个年龄区间中,教育主体从婴儿时期进入到幼儿阶段,教育主体的思维模式主要是直觉行为方式。注意力以及观察能力都比较弱,主要通过无意注意的方式观察世界、认知世界,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主体稳定性相对较差,小班阶段的幼儿不能够脱离实际的环境与事物。因此,小班音乐节奏感的教育应当通过简单模仿开始,在具体教育活动开展中应当设置简单明快的音乐节奏。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系统中的节奏朗读教学法,让幼儿跟随教师朗读不同节奏感的歌词,令幼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节奏感的独特性。不同节奏的儿歌也应当让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与好奇。 2.中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范围在4~5岁左右,属于音乐节奏学习当中承上启下的年龄范围,并且思维活动也正在从原本的直觉行动模式中不断蜕变。中班年龄范围的幼儿具有夸张思维现象的特征,在音乐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当充分认知这个特征,不仅要设计夸张的游戏内容,还应当引导中班阶段的幼儿进行具有创造性意识的互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系统方法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说“什么动物出来玩啦”“火车开啦”等的歌儿,让幼儿在编唱歌词的构成中直接参与行为。中班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还应当融合体态动作,通过这种配合能够快速提升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 3.大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范围一般在6~7岁之间,大班阶段,幼儿在注意力以及观察能力方面都有所增强,更能够主动地具有目的性地去体验周围的事物与相关活动,甚至产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柯达伊音乐培养教学系统当中的节奏唱名教学法以及奥尔夫系统当中的创作教学法可以被应用在这个年龄范围的幼儿节奏感教学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能够掌握教音乐的乐趣。幼儿甚至在这个阶段能够进行自我创作,并通过创编的方式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能力、感知能力,形成健全的审美艺术与自我探究能力。根据不同的年龄范围进行具体的分析发现,在进行音乐艺术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幼儿音乐节奏培养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与过程。从最初的探索与发现,到操作与尝试,最终实现感受与直接体验,甚至是即兴创作。这个完成的过程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潜能以及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与理解。在整个教学中,幼儿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以及音乐创造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也从中得到节奏的训练,可培养幼儿兴趣,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所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意义,是关系到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音乐教育当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音乐素养对于促进幼儿成长至关重要,更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音乐与节奏感的培养,幼儿能够最终形成良好的基础音乐素养。 作者:奇吉雅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民族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陶行知思想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研究 一、解放幼儿的空间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科学探索乐趣 卢梭认为,幼儿的教育应顺应自然的法则,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解放幼儿的空间是具有科学性的教育观。在科学教育中教育内容的选择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育,而应着眼于园内外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物质,让幼儿去观察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案例:幼儿园组织幼儿参加“走进农场,亲近大自然”活动,孩子们走在田野的小路上,兴奋不已。豆豆突然大声叫道:“好大的瓜!快看!”老师说“:它就是我们经常吃的丝瓜啊!”孩子们惊讶不已。除了不停地问这问那,有些幼儿已经跃跃欲试去折花生的茎叶、拔蒲公英、摘番茄。教师不仅没有阻止幼儿的活动,而且还鼓励和引导幼儿将新的发现及时告诉老师。分析:解放幼儿的空间,让幼儿到自然、大社会中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片段二中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空间的解放。陶行知主张把学校教育与社会、自然结合起来,周围的环境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最好课堂;他认为:“解放了空间,幼儿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在大自然中幼儿尽情去感知、发现一切自然现象,在轻松自然的玩耍中便获得了科学的奥秘,因为,真正的科学就孕育在大自然的万物之中。 二、解放幼儿的时间等待幼儿在实践经验中获得科学道理 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有观察和探索,更重要的是还要给幼儿提供讨论的时间。陶行知认为:为幼儿安排紧凑的时间是不符合幼儿的天性的,应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进行交流。而不应该是教师强加于幼儿各种事情。案例:一盆家长带来的太阳花在班里的植物角安家落户了,每天幼儿都会给太阳花浇很多水,孩子们看着水一点点渗到土里才肯放心离去;老师看在眼里,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可是想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于是没有阻止;又过几天他们发现花瓣蔫了、叶子也泛黄了,经过商量他们认为太阳花生病了需要“营养”于是又多浇了一些水。第二天孩子们来到自然角惊呆了!太阳花死了!他们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师。老师给孩子们读了一篇关于太阳花的小百科,幼儿终于知道太阳花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分析:以上的片段不难看出,教师在幼儿照顾植物的过程中,解放了幼儿的时间。当教师发现问题时并没有选择简单说教,而是让幼儿逐步观察体验发现的过程。幼儿用实际行动和亲身体验获得的经验必将是深刻的。陶行知认为应给幼儿更多时间去探索,解放幼儿的大脑,让幼儿去思考,学会思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整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不能过早给幼儿结论,教师经常没有耐心去等待幼儿发现而迫不及待地宣布答案对幼儿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科学教育思想深入浅出,易于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随着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应该思索将赋予“六大解放”新的内涵,找到与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契合点,提高科学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良好科学素质的形成。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论文 一、关注操作中的记录 科学要有系统的观察与实验,幼儿的科学活动也同样如此。教师应注重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和记录,引导幼儿随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可以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或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感知科学的严谨性,也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比如科学活动《纸是大力士》,重点让幼儿探索让纸张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和通过操作实验初步感受了解纸的承载力。教师首先请幼儿操作,一张夹在木块之间的纸能承受多重的东西,幼儿操作并记录。接着,激发幼儿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起一只橘子的重量?请幼儿先写设想再实验。幼儿开始了各种探索、操作、体验和发现,激发出了思维的火花。通过记录,幼儿还发现有的方法甚至能承受一本书的重量,于是又引发了对各种方法的探索和讨论。“记录”让科学活动不再单一、枯燥,更多地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现问题并且做出总结,从而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认识,突破活动的重点,也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更深的科学思考。 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体验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这一观点清晰地阐述了科学活动中探索的重要性。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也强调了科学启蒙教育应生活化的教育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生活在这斑斓的世界里,随处都有让他们好奇的事物和现象。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抓住身边丰富的科学契机。比如,到了冬天,孩子总会有这样的问题:“冬天为什么我们的嘴里会冒白气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生成让幼儿做《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的科学活动。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其观察的兴趣,又可以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学习科学知识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探究的欲望会更浓。同时,教师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一次科学活动,应放眼于日常生活,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引导幼儿自主地从生活中发现,从探索中思考。 三、结语 总之,科学启蒙教育要以探讨幼儿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为科学教学的起点,感受科学、理解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联系以及它们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科学启蒙教育,幼儿不仅能获得最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注重动手操作,鼓励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培养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为幼儿的终生学习,为今后适应时代的需求,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形成较规范、严谨的科学理论而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钟斌贝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舞蹈教学启蒙教育论文 一、立足幼儿特点,巧用方法,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技能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为了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开展强制性、重复式的枯燥训练,致使学生学得辛苦、无趣。其实,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训练幼儿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在创编舞蹈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视角感受各种形象与角色,将故事情节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学游戏化,并运用肢体动作灵活展示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舞动起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避免了单纯灌输与操练带来的厌烦情绪。如在教学“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把一条腿当成“树”,另一条腿当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树”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幼儿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表现欲。 二、遵循幼儿规律,科学训练,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幼儿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立足启蒙教育视角,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的训练,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趣味,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力,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身体协调性,幼儿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育,从身体认知与形象入手,增强幼儿身体感知能力与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头、腰、肩、腕等身体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舞蹈“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鸭子的嘴是什么形状的,鸭子是怎么走路、吃东西的,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鸭子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标准,以提高幼儿观察与辨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还可以逐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准确、更熟练、更优美。 三、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创造,发挥幼儿的舞蹈个性 舞蹈不单只是动作模仿,还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进行想象升华。但是,在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差异性,采取统一标准,缺乏创造意识与个性,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动作难度大、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表现,失去学习兴趣。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搭建宽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台,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头脑与手脚,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创新思维与个性潜能,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舞蹈材料或道具,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舞动起来,感受舞蹈的快乐,提高学习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风”绑头,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选择“手环”当“手鼓”,配合女生做“转圈”“踮步”等动作。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启蒙教育视角,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方式,使舞蹈学习游戏化、趣味化,让幼儿爱上舞蹈,更好地发展身心,培养协调活动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个性。 作者:黄芳 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钢琴启蒙教育论文 一、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关于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培养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和家长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幼儿的钢琴启蒙教育中,老师和家长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角色。在培养孩子钢琴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相对自由的空间,不要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使孩子觉得钢琴学习枯燥无味,有的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使钢琴学习成为孩子的压力。有的家长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学的孩子都已赶在前面,非常着急,不时训斥自己的孩子,甚至打骂和强制他们练琴。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辄对孩子严加训斥,甚至在学生出错的时候,拍打孩子的手背。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学琴,更有甚者一听要上钢琴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怎么能学好钢琴呢?在日常练习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孩子学习时的心情,及时鼓励孩子,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对孩子实行鼓励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教学手法,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一种爱的传递,能够有效的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的动力。对孩子只有耐心地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老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学琴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好老师,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而培养幼儿的学琴兴趣,教师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接触陌生人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适应过程里,最关键的一点是使幼儿和教师建立感情。孩子一旦感觉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切,就会适应这种学习环境,钢琴学习也就变得有吸引力了。对于钢琴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持续的知识更新,并且不断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备钢琴教学的必备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思想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角色,由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态度,尽量使用亲切的语气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学琴的兴趣。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绩的时候,要及时的予以赞美和夸奖,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学琴的自信心。学生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才能有兴趣一直学下去。由于每个幼儿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一个优秀的钢琴教师,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从学生的个体情况出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多教授一些学习内容,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要放慢教学进度,并且有耐心的进行教学。人有一种基本的行为倾向: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激励和惩罚都能够在一定程度起到约束和控制儿童行为的作用,受奖励的愉快体验会激发他们的获奖行为。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的难度,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给孩子布置难度适中的钢琴作业,让孩子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及时的检查作业。当学生完成的好时要给予肯定和赞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之间要及时的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孩子的情感需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二)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有意注意还处在一个萌芽的阶段,占主导的为无意注意,自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对孩子进行钢琴启蒙教育时,要充分的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幼儿的注意力,稳定性和持久性都很差,对于枯燥而没有变化的注意对象更是如此。所以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孩子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并且尽量设计生动有趣的注意对象,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培养他们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在进行钢琴学习之前,最好不要安排孩子很感兴趣,但是却与钢琴学习没有任何关联的活动,这样幼儿在学习时,就很难将注意力转移到钢琴上,极其容易分心,这样就不利于孩子学习钢琴。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因为生理发展和知识认识的局限性,所以注意的广度相对较小,不要让孩子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同时注意较多知识点,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吃力,不利于兴趣的培养。在幼儿钢琴的启蒙教育中,理论知识是个重难点,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幼儿的特点,挑选有插图的教材,这样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应该适当选择幼儿熟悉的又朗朗上口的小儿歌作为练习的曲目,这样可以让孩子边唱边弹奏,训练乐感的同时又避免了练琴时的枯燥。乐理知识的学习也要做到循序渐进,一定要难度适中,如果过于困难就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孩子认五线谱的时候,可以编创一些生动活泼的小歌谣,帮助孩子记忆。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为学生编写适合的教材。 (三)合理的安排游戏时间 幼儿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合理的安排游戏和户外活动,是一件让孩子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长时间让他们呆在室内,一直进行较为安静的活动,他们就会暴躁不安,并且会很快感到疲惫。要注意适当的进行动静活动的交替。幼儿的注意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所以学习钢琴和练习的时间都不宜过长,否则孩子就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且产生厌倦的情绪。每天都重复一样的学习模式,是孩子缺乏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和老师要在孩子的学习之外适当地增加一些新鲜的活动内容,让孩子对学习充满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游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儿童特别喜欢。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对于游戏的巨大兴趣,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也让孩子对钢琴学习保持了兴趣。 (四)幼儿的思维具体、直接 人的抽象逻辑思维要在5-6岁才开始萌芽,所以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象来理解事物。思维过程需要具体的事物做支撑,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幼儿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正面教育。因为孩子的认识有限,所以教师在和孩子交流时,应该注意使用符合幼儿知识水平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抽象的语言。在教授新的钢琴作品和理论知识时,可以用孩子熟悉的事物进行合理的比喻,尽量使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幼儿理解新的知识内容。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因为逻辑思维还没有开始发展,大脑的思维又很活跃,学习钢琴作品主要是靠模仿,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要规范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的方法和语言要贴近幼儿的心理和语言特点,只有运用简单易懂而又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 好奇是幼儿的一大特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出现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有耐心的解答孩子的疑问。同时也要抓住孩子好奇和喜欢尝试的心理,给孩子增加有新鲜感的学习内容,适时扩大孩子的视野,这也是有效地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结语 学习钢琴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只有在钢琴启蒙阶段使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对于钢琴的浓厚兴趣,才能让他们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作者:刘笑笑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舞蹈教育启蒙教育论文 一、3至6岁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制约着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开展。从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上看,这些问题分别是幼儿舞蹈教育过分迎合家长意愿、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幼儿舞蹈教学教材内容鱼龙混杂,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幼儿舞蹈教育过分迎合家长意愿 幼儿舞蹈教育过分迎合家长意愿,是当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当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很多幼儿家长的主观意愿误导着幼儿舞蹈教师的教学,与此同时,追求经济利润,教育观功利化严重,也使得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难以有序进行。如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口味,不注重幼儿自身舞蹈素质的培养,而是一味迎合家长意愿,这种常规性的舞蹈教育活动模式,有违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值得提倡。 (二)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教育结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开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幼儿舞蹈教师的供给存在着严重不足,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舞蹈教学方法并不系统和正规,缺乏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教育机构过多追求专业化技能技巧训练,不尊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客观规律,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与此同时,轻视幼儿身心发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与心态以及舞蹈情趣等,不顾及幼儿的身心健康,使得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现状不太乐观,严重影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幼儿舞蹈教学教材内容鱼龙混杂 幼儿舞蹈教学教材内容鱼龙混杂,也使得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面临困境。目前,幼儿舞蹈教学的教材内容没有得到统一,幼儿舞蹈教学机构教材内容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符,各类教材的出版者和编写者观点不一,有的教材把基本功的训练方法讲得很细,但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较好地引导幼儿启蒙教育。而有的幼儿舞蹈教学教材是空讲理论,泛泛而谈,没有实际意义。社会上各类教材鱼目混杂,非常不利于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探索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势在必行。 二、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在了解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内涵,以及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身体的感知,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 身体的感知,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是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关键。舞蹈时孩子们的身体各个器官都在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肢体语言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使身体灵活和协调,有助于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从幼儿的成长发育上看,幼儿的脊椎在3岁时刚定型,在开展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必须尊重3至6岁幼儿身体生长的规律,让幼儿首先认识身体的每个部位,感知身体的头、胸、腰、脚等各个部位,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身体语言。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着音乐的节奏,适时加入舞蹈动作,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幼儿意识到身体各部分的作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能动起来,继而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主观参与到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来。在具体做法上,应让幼儿在感知自己身体的基础上建立“直”的意识,即身体直、手臂直和腿直。幼儿由于身体刚定型,因此对各部位的敏感度不高,为帮助幼儿在舞蹈训练初期即建立起身体直立意识,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形象引导幼儿进行感知和模仿,如大树的直立、冰棍的直立、衣架的直立、楼梯的直立等,通过引导幼儿的模仿能力,依靠身体的肢体运动来表现生活,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 (二)身体的表达,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 身体的表达,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是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身心特点,有的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未知的好奇,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等,加上幼儿身体柔软,可塑性强,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就能在对幼儿进行舞蹈启蒙教育时,尽量多以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为参照,指引幼儿以身体动作表达出来,比如情绪变化时的喜怒哀乐、遇到阻碍或困难时的一种渴望,抑或是孩子自身的顽皮等天性,都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出来,让幼儿学会思行合一。教师在带领孩子编排肢体动作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审美引导,教会幼儿分辨美与丑、好与坏,让幼儿从身体的自然表达逐渐过渡到对美的自觉追求。一是动态。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3至6岁幼儿喜欢玩游戏,喜欢模仿小动物们的爬、飞等。这些动态的物象具有外在和可视的特点,总是能够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因此说,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应是动态的,激发幼儿用身体表达他们的好奇心的欲望。二是情趣。幼儿的生活是极富天真的童趣的。选择适合以舞蹈形式来表现的素材,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如在洗手的过程中,不断地用双手拍水,并往同伴身上洒水;在雨中用双脚不停地踩水;洗澡时接水往外洒等。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教师可设置情景小剧场,让幼儿在有情景的舞蹈环境中教学,能更好地提升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三是情感。舞蹈具有感情和灵魂,而幼儿的内心情感是极其丰富的,只是往往幼儿内心的情感不会那么直观地显现出来,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还具有内在性和隐蔽性,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和揣摩才能发现。在教育幼儿舞蹈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取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将其用舞蹈形式表达出来。幼儿舞蹈形式简单优美,动作形象有趣,如表达“我爱你”“不上你的当”“我爱妈妈”等幼儿身上通常都会有的强烈情感。四是空间。舞蹈需要在一定空间的变化中完成,特别是即兴舞蹈,舞者要能在不同的空间变化中随心所欲地转换移动,所以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幼儿需要形成一定的空间意识,比如能准确判断出上下左右、前后各方位,在实践中体会站、蹲、跳等空间转换。 (三)身体的创造,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 身体的创造,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是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3至6岁的幼儿通常充满好奇和幻想,在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和创造的自由,从幼儿身体的创造入手,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创造力,对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而言,即兴舞蹈是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最好的形式之一,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知识技能水平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建立舞蹈创作的自信心,推动幼儿勇于尝试和努力。具体说来,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即兴舞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音乐即兴,二是命题即兴。其中,音乐即兴即随音乐有感而动,教师要为幼儿设计创造的环境,由教师提供一段乐曲,让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风格等,即兴演绎一段舞蹈,让幼儿用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创新。二是命题即兴,即教师指定一个形象、情景或事件,然后借助音乐,要求幼儿瞬间释放身体的动作,以表现特定的形象和内容。对于命题即兴,幼儿舞蹈启蒙教师应认真备课,考虑好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即兴创作,使幼儿产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进而积极投入到舞蹈学习创作中来,以此提升身体表达的艺术性。 三、结语 总之,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3至6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开展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遵从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点,针对3至6岁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通过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促进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李韵葳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读物启蒙教育论文 一、基于启蒙教育的幼儿读物选择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是否需要进行幼儿读物启蒙。幼儿启蒙教育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关于幼儿教师是否同样需要进行幼儿读物启蒙的问题却达不成统一意见。在过去很长时间的传统幼儿启蒙教育工作中,大多数幼儿教师坚持“榜样效应”,选择读物往往以是否具有榜样教育意义为中心,经常忽视情节是否生动有趣、孩子是否有兴趣等问题。现如今,虽然幼儿教师对幼儿启蒙读物的看法和选择已经基本突破了以前传统幼儿教育的局限,但还有不少幼儿教师没有真正考虑过我们的幼儿到底最需要什么,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停留在“教育就是给幼儿一个道理”的层面上。 二、对于基于启蒙教育的幼儿读物选择的思考和建议 (1)根据幼儿的年龄、阅读水平、学习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分类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智力水平和学习认知水平方面不尽相同,选择启蒙幼儿读物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与幼儿阅读水平、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相一致的读物。这样选择出来的读物更能发挥读物的启蒙作用[2]。 (2)幼儿读物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 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都应当明白,幼儿的心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幼儿读物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幼儿目前的认知水平,但只要孩子不排斥,就可以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阅读,这对幼儿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幼儿教师和幼儿都需要进行幼儿读物启蒙 幼儿教师是连接幼儿和幼儿启蒙读物的桥梁,幼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儿童文学应以儿童为中心,幼儿教师必须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一理念,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把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好,使幼儿文学读物真正促进幼儿的智力和思考水平,成为幼儿的精神食粮,使幼儿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提高智力水平。 (4)优秀的幼儿启蒙读物应该图文并茂 幼儿由于年纪尚小,阅读和认知能力都很有限,所以对文字的敏感性不够,但他们却对颜色鲜艳靓丽的图画充满兴趣,图片往往生动形象,容易被儿童接受,因此,真正优秀的幼儿启蒙读物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图文并茂,在图片的选择上努力做到抓住孩子的眼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生动形象的基础上,传递给幼儿有关的内涵和道理。 三、总结 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人群,理应受到更多更有效的关注和帮助。幼儿的智力水平、阅读水平、认知和判断能力都相对较低,受外界事物、人物的影响很多,优秀的适合幼儿的读物可以帮助幼儿增强阅读水平、提高认知判断和学习能力,不适合的读物将会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极大的不利影响。幼儿时的启蒙教育将会对孩子以后很长时间有极大影响。把握好幼儿启蒙读物的选择,将会更加事半功倍。 作者:彭成芳 单位:庆市城口县示范幼儿园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冶金采矿计算机软件开发研究 摘要: 进行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确保实验室管理的高效运转。系统采用LabWindows/CVI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采用嵌入式Linux进行内核编译,系统主要包括了信息处理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在于x86的标准PC环境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和实现。研究表明,该系统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信息的处理效率较高,进程跟踪实时性较好,稳定可靠。 关键词: 冶金采矿;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软件开发 在物联网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下,设计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大型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构建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联网管理和集成调度,保障计算机实验室的稳定可靠运行。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软件集成开发技术的发展,对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设计,确保实验室管理的高效运转[1]。系统采用LabWindows/CVI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采用嵌入式Linux进行内核编译,实现系统集成设计。首先进行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进行模块化设计和调试,得出有效性结论。 1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及技术指标分析 本文设计的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分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信息处理模块、网络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通信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等,采用的DSP是AD公司的AD9225芯片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信息的高速处理和采集。搭建入式Linux软件开发环境,在Windows或Linux计算机进行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开发和设计,采用交叉编译环境,在Linux下编译程序生成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目标文件[2]。在组件设计中,通过调用request_irq()函数实现译码和时序控制设置分频器和信息存储结构分布的脉宽值。根据上述参数设定,进行信息存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在存储系统的资源配置模块设计中,先打开SCSI数据硬盘,设定源代码,在LabWindows/CVI中为用户提供GPIB488.2库,基于X86架构编译生成的可执行代码,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根据上述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得到本文设计的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的技术指标描述为:8通道同步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信息采样;D/A分辨率:12位;X86架构下的代码编译功能。根据上述技术指标分析,进行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和软件开发。 2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模块化 设计及集成开发实现在于x86的标准PC环境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和实现。软件开发中,首先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Linux配置系统包括:配置工具、配置文件、makefile。输入“#makezImage”命令,开始编译内核,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的根文件系统采用库文件、脚本、配置文件进行数据保存。使用tarjxvfbusybox-1.14.2.tar.bz2命令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Busybox编译,构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访问模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Busybox编译模块如图1所示。在上述进行程序编译的基础上,进行MVB总线控制设计,对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D/A转换器输出进行调制解调。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视觉下的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网口、串口、USB口的控制,提高系统的集成管理和调度能力。 3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 根据上述设计的软件系统,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调试测试,构建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文件系统配置和编译集成开发,为测试性能,以实验室管理任务执行时间为测试指标,得到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可见,采用本文方法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实时性较好,执行时间较短。 4结束语 本文进行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系统主要包括了信息处理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在于x86的标准PC环境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和实现。研究表明,该系统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信息的处理效率较高,进程跟踪实时性较好。 作者:惠征 李倩伟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改进方法分析 摘要: 我国金融电子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银行软件行业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银行之间激烈的竞争关系使得银行对于软件的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外优秀的同类软件也在不断的参与着国内市场的竞争。巨大的市场压力迫使软件开发商放弃了传统模式的手工作坊的开发方式,转而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银行;软件开发;CMM;开发方法;改进 银行软件的开发过程的改进方法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对银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重要。银行软件项目是由技术、过程和人才三个方面共同完成的,银行软件项目的开发和改进方法离不开以上三个要素的参与,只有提高银行软件的开发质量和工作效率才能吸引创造更多地利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一、银行软件的开发方法和改进方式 1、以产品化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法银行软件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软件商针对各银行服务项目的不同进行软件的定制是当时主要的银行软件开发方式。开发人员针对每个项目中实际的需求进行调研,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开发方案再进行实施,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定制软件需要软件开发商将大量的技术人员派遣到不同的项目中去,他们的工作重复率十分高,极大的浪费了人力资源,效率还得不到提高,使得开发成本的投入不断增加,给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阻碍,定制软件的稳定性还非常差,出错几率较大,在客户满意度上始终达不到高标准。[1]使用产品化的银行软件开发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作为一种工程技术的方式,产品化的开发方法基本的研究思路是在同类软件产品的基础上,提取出相关的业务特征来予以实现,对于不稳定的部分进行参数化的处理,使其能够在较小的变化下满足大部分客户的需求。这样项目在经过首轮的开发研究之后,对不同银行的软件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维护和保养,非常有利于提高软件质量、减少成本的投入和增加市场竞争力。银行软件的开发方式以银行具体的业务标准作为基础和标准。从理论化的角度来看非常适合产品化的开发方式。但是针对目前银行界的发展情况来看,各银行之间有自己独特的业务处理程序,在流程和业务的处理方式上也大不相同,给产品化的开发带来一定的阻碍。以产品化为核心的银行软件的开发过程是建立在技术平台的基础之上,通过业务逻辑的思维能力在部分定制条件下可以快速完成对于产品的开发和使用。银行软件业务的平台的开发步骤是在技术平台作为基础的情况下,再深入理解和分析银行内部的业务,建立和完善业务平台,然后在基本业务平台之上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对于具有近似流程的业务建立建立相关模板来用作更高层次的平台,以支付系统为例,大笔金额交易的流程必须经过录入、审核。传输、修改和修正等步骤,就可以做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模板,通过对这个模板的修改和调整就可以用到其他类似的业务上。[2]以产品化为核心的开发方式除了开发制作方便快捷之外,在后期的软件维修保养和升级方面也十分快速,虽然以产品为核心的开发方法的业务平台并不是彻底的产品化方案,还需要相应的开发人员的针对具体的银行业务进行第二次的开发,但是却是非常适合当前银行业的的一种改进方式。 2、以CMM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法CMM是管理学理念在软件行业中的具体表现,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CMM用具体的成绩证明了他对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的价值,是一种更加先进的改进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银行的软件项目都适合CMM的管理理念,比如以算法为基础的银行研究性开发项目就不行,CMM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式只适合控制方便的业务型开发项目。目前我国银行的软件大部分都是以业务作为核心的行业软件,因此在具体开发技术上是不需要十分高深的算法和复杂的逻辑的,因此十分适合使用CMM的理念对银行软件项目进行开发和使用,由于开发方式的产品化等特征,虽然整体的研究成本得以降低,但是在第一次的开发程度上却十分复杂,需要更加优良的管理方式才能保障以CMM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成功。[3]我国目前对于CMM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例如对KPA中关键过程的实践内容的解析和证明,每个目标如何在单独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完成。但是CMM在银行软件的开发实施需要企业文化作为基本保障,才能确保该方法的顺利进行。CMM的管理理念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案来保障银行管理的制度化,如在具体的银行业务中,软件工程作为立法机构提出相应的规范内容,所以软件在在开发过程就必须按照这些制度来执行,保障软件的质量监督规范的实施,这样就能确保软件管理的有效性。但是传统制度下的银行软件开发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自身也处在制度之下,只有企业内形成法制化的企业文化,才能保障新方法的推行管理过程。需要参与CMM为核心的各组织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只有在不会互相影响的情况下,各组织的评估和监督工作才能从真实性和客观性出发,对软件的管理和理解才加具有意义。例如在对软件工程过程组的计划评估中,由测试组对软件工程组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时双方都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的作为前提,但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不明确,各组织属于从属的关系非常多,个别企业甚至是一组人员负责两个项目,自我监督效果极差。这样虽然从客观上采用了CMM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问题就会不断的出现,对于开发过程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所以对于软件开发企业来说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CMM是作为一个评估系统的依据和过程改进的结构出现的,主要是针对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给出了确切的目标和建议,CMM在银行软件的开发方法中的具体实现就需要结合实际的银行业务水平和企业自身的结构,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正确实施CMM的方法是根据各个项目中开发人员的技术经验来完成对KPA关键过程的目标实践并完成制定的目标。完成CMM2之后再从对多个项目的总结方案上开始对于CMM3的KPA研究分析,形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结构,最后再反向推广,以完成对过程管理的改进。[4] 3、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不论是以产品化为核心的银行软件开发方式还是以CMM为核心的开发方式,这些方案的实施基础是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对于软件企业来说人才来说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分为单一的技术型、纯业务型和管理者三种,他们各自倾向于自身领域中知识的学习和管理,目前我国的软件企业内存在着管理缺乏的现象,更是在业务型人才的培养上十分薄弱,这对软件的开发和推广以及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是十分不利的,软件从性能上可以看成是一种针对其他行业发展的服务,缺乏业合格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软件企业无法开发出优质的软件系统的。从银行软件的角度来说,业务人员是最重要的组成部门,因为银行业的主要工作就是以业务为主,本身也具备相对复杂的程序,只有技术丰富银行软件人员才能做好银行软件的开发工作。 二、结束语 银行软件的开发和改进方法主要就是包括对技术、应用过程和人才的培养上,这三个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如果其中一个方面有缺失必然会相应其他方面的进步和发展,造成资源地浪费,因此在对银行软件的开发和改进中要注意对这三个方面齐头并进,避免造成短板效应,才能真正提升银行软件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徐伟 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氚分压直接测量BIXS软件开发及运用 摘要: 在聚变堆氘氚燃料循环系统中,需要进行纯或含氚混合气体中氚分压的在线测量,氚衰变产生β射线与材料组成原子相碰撞产生连续的轫致辐射X射线(BIXS),通过X射线的计数率与含氚混合气体中氚分压数值拟合关系即可实现对氚浓度的实时在线分析。氚分压BIXS应用软件就是为了实现实验室氚分压的在线测量,而独立开发的基于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LabVIEW环境的软件程序,氚分压测量仪器使用NaI(TI)探测器作为探测部件,上位机通过USB口接收仪器所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压强进行实时显示,软件还根据实验需求实现了参数设置、动态显示、数据存取和压强平均值计算等功能,最终满足了用户对于氚分压在线直接测量的需求。所自主编制了软件完成了纯氚气体(0-10kPa)的氚分压直接测量标定实验应用验证,获得了较为稳定的线性标定曲线,其测量精度在纯氚压100Pa以上时优于5%,从而为聚变堆氚分压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BIXS;LABVIEW;氚分压;计数;压强 从氚的安全和经济角度来看,大型热核聚变反应堆如ITER和未来的聚变设施都必不可少地需要大量的高浓度氚测量手段。Matsuyama等人最近研发了BIXS能谱法可以对含氚气体的氚分压进行测量。这个技术是基于一个专门设计的小室里含氚气体放出的β射线与材料作用产生的X射线进行探测。通过探测氚衰变β射线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韧致X射线,可分析材料中氚的深度分布或气体中氚分压。此方法一定程度上可较好弥补其它氚浓度测量方法(如电离室,激光拉曼光谱仪,质谱仪等)的缺陷,因此,日本JAERI与德国FZK都将BIXS氚分压测量技术列为聚变堆氘氚燃料循环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测氚手段。本文设计并编制了基于LABView平台BIX-TP仪器应用软件,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包括氚压力-时间、氚压力-计数率、氚浓度-时间等变化图)、数据记录、数据存储及计数率-时间实时显示功能,并且完成了纯氚气体(0-10kPa)的氚分压直接测量标定实验应用验证,获得了较为稳定的线性标定曲线,其测量精度在纯氚压100Pa以上时优于5%。 1BIXS氚分压上位机应用软件系统结构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软件主要分为氚分压测量仪驱动程序层、BIXS氚分压应用程序层和面向对象接口程序层。氚分压测量仪驱动程序层将实现对测量仪的控制与通信,考虑到USB总线具有数据传输率高、支持即插即用、使用方便等特点,BIXS氚分压软件选择了基于USB的仪器控制与通信方法。BIXS氚分压应用程序层建立在仪器驱动程序层之上,提供数据的采集、数值的计算和存取等操作功能。面向对象接口程序层直接面对操作者,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选择所需功能及设置参数。 2BIXS氚分压的仪器驱动和通信函数 驱动程序的创建首先使用DriverDevelopmentWizard(驱动程序开发向导)创建INF文档;然后安装INF文档,安装使用INF文档的USB设备;最后使用NI—VISAInteractiveControl(NI—VISA互动控制工具)对设备进行测试,以验证是否正确安装,最终获得USB设备的各属性值。驱动成功后,进行USB通讯的软件设计。在创建了USB设备的VISA驱动之后,就可以通过LabVIEW应用程序进行调用,实现对USB设备的控制和通信。该过程主要通过使用NI—VISA函数来实现。在LabVIEW软件中集成了NI—VISA库函数,USB通信软件设计主要应用了VISAOpen、VISAWrite、VISARead、VISAClose四个函数。 3BIXS氚分压上位机应用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1主控模块BIXS氚分压上位机应用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主控模块主要包括两部分,菜单响应程序和数据采集主程序。操作者界面采用方便灵活的事件结构(EventStructure)来设计和实现,即等待事件发生,然后按照指定事件的程序代码对事件进行响应,此后再回到等待事件状态,避免了轮询(polling)方法对一定的CPU资源的占用(在没有事件发生时)。开始采集后,主程序首先将变量进行初始化,然后通过VISAOpen打开设备,并通过VISAWrite发送采集开始命令给下位机仪器,成功发送后,再通过VISARead读取从下位机接收到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验,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数据正确,则对该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压强值计算,最后将时间-压强图像显示于主控界面,采集结束。 3.2文件模块文件模块中包括对采集并计算得到的压强数据的一系列操作,功能包括:(1)数据的默认保存和另存;(2)读取并显示已保存的数据;(3)打印主控界面。为了方便操作者对采集得到的压强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处理与操作,本软件将压强数据保存为EXCEL电子表格格式,当重新打开已保存的压强数据文件后,主控界面中将会自动还原压强图像。操作者还可根据需要,对主控界面进行打印,尤其是可直接打印出当前实验的时间-压强图像结果。 3.3设置模块在采集开始之前,需要对下位机的仪器进行通讯和控制,设置模块中提供了对应的功能项。在通讯口的设置中,用户可以选择采集仪器所对应的设备资源名称,同时可通过对选择的设备进行确定操作来判断该设备是否连接成功,即检查通讯状态是否正常,如果设备连接成功,软件将提示设置成功,反之,提示失败,检查设备连接状态后重试。为了实现对下位机仪器的控制和操作,本软件提供了参数设置对话框供用户来改变所选择的下位机仪器的高压、增益以及需要的采样时间,软件同时对参数值进行了默认设置,也就是说,用户可不需要改变参数值直接开始采集数据,其中高压的默认值为700V,增益默认值为1倍。 3.4压强计算模块BIX-TP氚分压通过USB接口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将得到的多组十六进制数据转换为一组计数值,再按照公式推导,计算出其对应的压强值。为了实现实验过程中的自动化,减少操作者的工作量,添加了计算压强平均值功能,该功能通过ElapsedTime子VI,可以实现自动计算1、3、5、10、15、20、30分钟内的压强平均值,避免了操作者从excel中提取一定时间内的压强值,再计算平均值的繁复操作。操作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会出现本底值较高的情况,此时本底和真正的信号值混合在一起,影响计数值和最终压力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所以在主控界面上添加了扣除本底输入框,操作者可根据当前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的本底值,自行输入当前值,那么,图像显示和当前数据值显示会自动扣除掉该本底值,以还原最真实的当前值。在主控界面上添加了压强最大值输入框,操作者可根据当前图像的实际情况,随时修改该压强最大值,以便更好的观察图像所显示的操作者最关注的区域。 4BIXS氚分压上位机软件的应用 如图2是BIXS氚分压上位机软件操作界面及100Pa至10000Pa纯氚分压测量实验曲线,图2清晰显示了计数率随时间的变化,通过计数率得出氚分压测量系统中氚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进而计算出氚浓度随时间变化,得到氚分压与计数率关系数据库如表1所示,可以根据曲线拟合出纯氚分压(P)与计数率之间的公式:C=C0μP=2.28P,直接用于显示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最终可以应用于聚变堆氚燃料循环系统中含氚气体中氚分压的直接测量。从上表的试验结果可看出,在纯氚压大于0.1kPa时,测量精度结果优于3.40%,满足项目内要求的技术指标 5%,此时测量精度较好;在较低压部分(纯氚压 0.1kPa)精度稍差,分析其原因为:低纯氚压条件下有效计数率与本底计数率相差无几,本底计数率对有效计数率引入的误差较大。因此,在后续项目研究中,进一步控制本底的计数率,有望提高在低压段的测量精度。 5总结 本文所研发的BIXS氚分压上位机应用软件基于LabVIEW编程环境实现了对下位机仪器简单便捷的通讯与控制方式;完成了数据采集、计算、保存等多种功能;提供了人机交互友好,美观简洁的显示界面,可实现氚工厂氘氚燃料及工艺气中氚分压的直接测量,并获得了纯氚分压与计数率之间的拟合关系,实现了在0-2kPa范围内BIXS测量纯氚分压的精度优于5%的预期目标,是聚变堆氘氚燃料循环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测氚手段。该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并首次提出将其应用于我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氚工厂的氚测量与分析系统设计中。 作者:郭星辰 刘志珍 吉晓梅 杨洪广 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探究 摘要: 与一般项目相比,软件开发项目存在一些独有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要想真正做好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其在管理方法上与传统项目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些通用的项目管理理论或者项目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对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进行相应的实践探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实践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智能终端设备逐渐兴起,也使得人们对于软件的需求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切实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够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 简单来讲,软件开发就是依照客户的需求,构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其是一项包括了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某种本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软件开发的主要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细部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综合测试、运行以及维护。项目管理则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依照项目自身的内在逻辑规律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相对于软件开发而言,项目管理需要遵循几个基本的原则,一是依照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进行严格管理;二是做好相应的阶段性评审;三是重视产品控制;四是应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五是确保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同时对人数进行控制;六是必须能够对结构进行清晰地审查;七是必须承认软件工程实践持续改进的必要性[1]。 二、基于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实践 以智能手机系统为平台,针对手机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实践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 2.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基础与前提,能够获取和记录系统需求,确保客户与项目团队在系统需求变更上的一致性,避免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必要的弯路。需求分析法包括了用户问卷调查、研讨会以及原型展示等,需要安排专人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并及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做好应对策略。在该项目中,软件需要满足的需求包括:适用于主流手机操作平台,充分考虑不同硬件配置以及操作系统版本的兼容性;可以跨平台运行,同时不需要占用过多的系统资源;确保数据连接的速率以及操作的流畅性等。 2.2设计编码系统设计包括了总体设计和细部设计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总体设计应该大致规划出软件的功能模块,做好相应的功能分区,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设计分析,细部设计则需要给出每一个功能模块的控制流程、算法以及数据结构等,确保每一个模块都有不同的层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模块,可以交给一些经验丰富、心细缜密的技术人员完成,并做好模块的测试与修改,保证其稳定可靠,尽可能降低风险与成本[2]。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编码工作,采用代码版本管理工具SVN,以确保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系统之间的功能互补,从而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和难度,提高软件过程的跟踪率。 2.3测试运行软件测试并非单纯的某个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项目中,制定出详细全面的测试计划,并对测试用例进行用心编写。软件中的每一个子模块都应该由编程人员之外的技术人员进行反复测试,同时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由相应的编程人员进行修改。在对测试用例进行编写时,需要对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进行记录,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信息。在测试完成后,需要首先在小范围内,对软件的子模块进行试运行,确认无误后再对软件整体进行试运行,结合运行反馈结果,评估软件的可靠性,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试运行成功后,需要编写相应的用户手册,制作视频说明,帮助用户了解和使用软件,同时标注联系方式,方便用户进行反馈。 2.4后期管理在系统安装试用一段时间,具备相应的验收条件后,需要进行验收准备工作,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列出工作成果和相应的文档,审查相关技术文档中的内容和信息。应该对系统当前的完成状况进行明确,对于尚未完成的部分,应该采取有效策略去完成,或者设置相应的回避措施,确保客户在验收时不会提出这些未实现的需求。在交付使用后,需要做好软件维护工作,结合需求变化或者硬件环境变化对程序进行修改,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3]。 三、结语 综上所述,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与一般的项目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做好全过程管理,保证管理效果,在完成预定功能目标的基础上,提升软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确保软件的有效应用。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的过程控制管理 【摘要】 大型冷水机组的开发中,控制软件作为产品的一个部件,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在设计、开发、更改等全过程中必须依据相关准则和符合管理标准,本文从大型冷水机组的控制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入手,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控制管理方式及注意事项,使软件更好满足开发需求,并使开发过程具备可追溯性。 【关键词】 控制软件;过程控制管理 1引言 大型冷水机组的开发(简称产品开发)中,控制软件作为产品的一个部件,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这就意味着控制软件的管理等同产品,控制软件的管理成为必不可缺的工作。控制软件作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部件的开发,必须符合开发管理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没有管理,编制的控制软件控制逻辑考虑就会不全面,特别是当出现问题时,工程师现场进行修改会很随意,没有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只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同时,因为更改没有记录,再发生问题,也无法查找原始记录。 2控制软件开发的过程控制 管理按照现行的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ISO9001,控制软件作为产品的一个部件,包含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设计和开发策划;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评审;设计和开发验证;设计和开发确认;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2.1设计和开发策划对于控制软件编制,从从属的产品开发开始,了解产品需要控制的全部细节,如I/O点的需求,以及关键部件的功能确认,参数设置等,形成软件编制的逻辑图,成为控制软件的设计输入,这一过程就是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2.2设计和开发输入和输出作为控制软件的规划来说,各功能进行模块化管理,形成软件的标准化管理,从长远来看,是提高效率的有效办法,也是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利用PaaS平台技术的应用,实现产品在客户端运行大数据采集,进行数据建模及MIS系统开发与管理,以了解客户端产品的运行情况,实时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作为控制软件开发的输入的逻辑图是需要经过产品设计工程师及相关部件设计工程师,以及各相关部门如测试站、服务部等进行评审的,设计和开发评审是贯穿在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节点,一旦评审通过,评审通过的逻辑图将是控制软件开发的输入。每一开发阶段的输出均要满足相应的需求及有关的开发管理和约定,并要包含或引用进入后续工作阶段的验收准则,对影响有产品安全和正常工作的重要的产品特性要进行标识。 2.3设计和开发验证控制软件编制完成后,必须进行验证,验证必须要有验证的内容和达到的目的,验证内容必须是经过评审的运行大纲,目前确认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模拟箱上,对照输入的逻辑要求,设置产品工作的各个极限工作条件,按运行大纲运行控制软件逐条检查逻辑要求的功能,模拟测试,必须填写模拟测试报告,如实记录各功能测试的结果,软件模拟测试工程师不能是软件编制工程师;二是在正式产品上,前提是模拟测试通过,因为产品测试,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电费和水费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成本耗损巨大。按产品运行大纲,在产品工作的各个极限条件下,进行产品运行,并根据大纲要求检查控制软件的功能,这时的测试是动态的,通过实时的数据记录(即便测试结果未达到目标,实时的数据记录也将是后续软件修改的依据),形成产品的测试报告,证明控制软件运行正常,产品的各个极限工作条件下的测试报告将是控制软件运行正常的重要证据,同样控制软件上机测试,必须是产品设计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而不能是软件编制工程师。只有经过验证的开发输出才能提交配置管理并被验收,供后续阶段使用。 2.4设计和开发评审控制软件验证完成后,必须进行相应的评审,只有在所有已发现的缺陷的影响均被消除,或缺陷的影响虽未消除,但已弄清带着缺陷进一步工作的风险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或实现工作。如有需要对控制软件进行更改,则更改后,必须再进行相应的验证,直至评审通过,并将控制软件的逻辑图、软件验证的运行报告和源代码等开发过程的技术文件进行存档管理。 2.5设计和开发测试与确认从单个软件项到一个完整的软件产品可能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试,有一些不同的测试与集成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确认、现场测试和验收测试合为一个活动。描述测试计划的文档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文档,或是其他文档的一部分,也可以由几个文档组成。在测试之前首先要制定和评审测试计划、规格说明和规程,其中应涉及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数据、预期结果、测试类型、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软件以及测试是否完成的测试准则等。测试时应按有关规格说明记录测试结果,同时记录发现的问题,指出可能对软件其他部分或冷水机组运作时带来的影响,并通知对此负责的人员,以便对问题能进行追踪直至问题解决;应确定受更改影响的部分,并对它们进行重新测试,同时对测试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现场测试,可邀请供方和需求共同参与。在控制软件交付使用之前,应尽可能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下对整个软件产品的运行进行确认。 2.6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控制软件应用在产品上是需要进行反复的评审,测试验证、评审、修改,直至能达到设计目标,且没有任何bug。修改控制软件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修改分两种:一种是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要求,只是针对某个特定的Case,通常是在客户的特殊要求下进行;对于这种更改,由于是在标准软件的基础上增加特定的要求,需要在客户端验证后,将源代码特殊标号存档,并相应更改相应客户的档案信息,用于以后售后服务;二是因为某个功能性部件的更新或是存在开发过程中未发现的Bug,需要更新标准的控制软件;这种更改必须在仔细列明部件更改前后的不同之处,或是Bug的问题,对不同处进行更改,更改前必须经过慎重的评审,确认是有必要进行更改,更改后的控制软件需要重复开发过程的验证、评审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更改过程视同一个完整的开发过程,因为更改部分对产品的运行的稳定需要进行完整的验证,也就意味着对产品的每个极限工况条件都必须进行测试验证,验证前需要对验证用的测试大纲进行评审,确认更改部分的测试都考虑到位,测试后需形成相应的测试报告,并将整个更改过程的技术资料,测试报告,源代码等进行存档。 3结语 当准备交付经确认的控制软件产品时,应根据大型冷水机组应用需求及运行要求,同时结合相关的规定准则和方式判断该控制软件产品是否可以投入使用。在设计、开发、更改的全过程中必须符合管理标准的可追溯性,能很清晰的查阅到软件的标准号和版本号。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中配置管理的应用 【摘要】 针对软件开发平台应用的相关内容,对软件开发平台中配置管理应用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先介绍了软件配置过程中KPA的相关内容,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再结合软件开发平台的实际技术内容,对其具体应用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软件配置管理能力,为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 软件开发平台;配置管理;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开发平台开始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相关人员而言,如何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高质量、低成本成为其工作的主要内容。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出现有效的满足了人们的要求,其主要分为5个成熟度,每个成熟度级别都包含若干个关键过程域(KPA),而软件配置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KPA。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软件开发平台中配置管理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洋酒内容能对相关学者研究有所帮助。 1软件配置管理过程KPA 1.1配置管理的必要性裴树军等通过研究认为,随着软件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软件研发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数量不断增多,严重增加了管理难度。而对整个软件开发而言,配置管理是软件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若不做好配置管理工作,则势必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1同时更新的问题当两个或多个人员同时研发一种软件时,同时更新现象会损害他人工作,影响了工作的整体进程。 1.1.2通用代码问题在一些特殊的大型系统中,如果相关人员已经根据相关要求修改了软件的部分功能,则会导致所有将该内容告知所有人员;如果不能及时的告知每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则会导致部分出现严重的系统操作失误问题。 1.1.3版本冲突问题从当前部分大型软件的开发过程来看,其主要通过增量式的方式实现开发的。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大型系统可能涵盖诸多活动版本,这样很容易产生冲突现象,不利于保证软件正常运行。对相关人员而言,若不能有效处理上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混乱现象,因此做好配置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2软件配置管理分析 配置管理过程是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内容之一,这在CMMI中,配置管理目标主要分为三种包括,建立基线、控制变更、跟踪等。一般认为,建立基线主要存在三种特定的实践内容: (1)保证标示能在配置管理的配置项中,并建立一个能满足配置管理的系统,完成基线创建等基础过程。 (2)在使用一个配置管理系统后,所有的变更都能在第二个目标结束之前实现被跟踪与控制。 (3)保持配置项的记录,并按照基线的相关内容开展配置审计。 2配置管理研究 2.1配置管理的基本工具 当前在开展配置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包括: 2.1.1Starteam该工具提供了真正的协同工作,保证整个开发环境内外的所有团队与功能模块都能参与到目标活动中,保证了配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可以认为,Starteam是一个集合了版本控制、缺陷跟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软件。 2.1.2CC该工具是ROSE构建的主要组成部分,常被应用在复杂产品开发等特殊环境中,能有效解决多种产品开发与维护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CC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管理体系、明确过程控制等,是实现配置管理的主要工具。 2.1.3VSS该工具能将所有项目原文件给进行管理,并通过特有的方式将原文件进行储存。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不能直接修改数据库中的文件,而是需要通过该版本管理器,对项目项目的源程序进行控制,将其拷贝到成员自己的目录中进行修改,再讲修改结果提交给VSS,之后才能完成数据资料修改。 2.2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流程 有项目经理负责监督整个项目配置管理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项目组成员协助开展配置管理工作。在上述工作内容的基础上,配置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项目目标计划,在项目经理的指引下参与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并在日后工作中始终按照《计划》的相关内容展开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调谐《配置状态报告》,做好相应的资料备份工作。在配置工作结束之后,资产管理人员收集组织资产资料,并维护组织资料库。 2.3版本控制 总体而言,版本控制是实现软件配置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根据具体的软件管理规则保存配置项目的版本资料,以降低发生版本丢失的概率。一般认为,在确定配置项过程中,常见的状态如图1所示。在整个配置项最初建立过程中,其产生的状态为“编辑”。在这种状态下,开发人员能编制整个配置项。在编辑结束后,经过编辑的配置项进入“评审”状态,此时若显示评审通过,则会将配置项的状态改变为“正式”;而评审未通过,则进入调试状态,对配置项进行二次修改,直至成为“正式”状态。 2.4变更控制 在整个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中,变更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创建产品基线,并以此为核心,在整个产品生存周期的过程进行变更,最终建立一整套完成的软件控制修改的机制,确保其质量能满足运行的要求。从其应用过程来看,需要变更的软件首先会处在“待修改”的状态,并由具体的操作人员将其分配到具体人员的手中。在经过相关人员的修改并结束后,变更软件将会改变为“关闭”状态,此时由系统进行评审,若评审结果显示无法修改,则会将其设置为“不修改状态”。而如果认定为不需要进行修改,也能将其关闭,避免过度处理现象发生。3结束语主要研究了软件开发平台中配置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总体而言,软件配置管理在软件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相关人员而言,在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到软件配置的实际要求,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保证软件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作者:殷媛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摘要】 金融行业对于银行软件开发的关注度往往是比较高的,尤其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银行软件的数量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银行用户为了时时了解银行动态和自己的账号安全,开始越来越频繁的使用银行软件。对银行软件开发进行项目管理,能够为软件开发技术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防止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文章对银行软件的开发技术和与之相关的项目管理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银行软件;开发技术;项目管理 对银行软件开发进行项目管理,主要对其软件开发技术的成本和质量,以及它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进行的管理。这种管理能够为银行软件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而且能从侧面反映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对银行软件进行项目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银行的机密信息,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对银行软件开发进行项目管理,能够为银行在网络环境中的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支付环境,进一步保证用户和银行自身在各项交易中都能够有安全保证,有效的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 一、银行软件开发技术的需求 银行软件开发,能够实实在在的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银行业务服务,有效的减少办理业务时花费的时间和与业务相关的各项手续过程,能够大大提高银行金融业务的服务效率。特别在银行业务繁忙的时段,使用银行软件进行操作服务,能够减少银行在业务方面出现的失误,使银行处理业务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对银行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银行软件开发,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计算以及其他软件支持进行开发的,并且开发结果要达到一定要求,这样的银行软件才能为银行提供更加安全的网上业务环境,为银行的网上系统提供便利的发展机会。 1、技术需要银行软件开发的主要内容,是银行软件开发技术。拥有开发技术做后盾的银行软件,能够使银行业务具备更加完善的服务能力,而且各个银行的分行能够将数据库连接起来,为银行数据信息的传输提供更加安全、稳固的传输环境,且传输速率也会有很大提高。在进行银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对所需设备和数据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银行开发技术中较为重要的数据需要备份。备份数据主要是为了防止突发状况。[1]银行软件一旦受到攻击,或者银行的系统出现漏洞,备份数据能在这种关键时刻立即启用,有效的防止银行软件系统的崩溃。银行软件开发完成之后,要对整个银行系统进行及时维护。这种有效维护,能够防止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弥补了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能够为技术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 2、操作需求C/S开发模式,是银行软件开发技术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使银行开发技术以状体界面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系统中。这种模式有它的优点,它能够有效降低开发软件在操作上的难度。银行软件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考虑,银行工作人员在开展业务服务时不会出现操作上的困难,而且软件开发技术要符合工作人员在操作上的需求,技术开发要最大限度的满足银行操作的可进行性,为银行业务和其他各项事物的开展提供更加准确的操作支持。 3、服务需求银行软件开发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银行在各项业务上的服务质量,这种高质量服务是银行软件开发最希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所以,银行软件开发首先需要满足的,就是银行在服务上的需求。这样才能使银行软件开发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银行软件开发技术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对计算机磁盘容量的大小和计算机操作系统运行速度的快慢,有比较高的要求。只有设备的性能比较优越的时候,银行软件开发技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才能使银行系统在数据库的建设上有更加完善的成果。 二、银行软件开发技术 1、银行软件开发的总体技术银行的事务比较多,相应的银行软件该具备的事务也多,这些繁杂的事务给银行技术开发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用户管理以及用户相关业务的办理工作,是银行软件开发技术要解决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业务办理,不同的业务办理项目的内容和办理流程不同,银行开发技术应该就这些不同的内容和流程进行不同的设计和管理,只有这种规范的技术设计,才能为银行系统提供相对安全的运作条件。用户有存取款或者转账业务需求时,银行工作人员只需要在银行软件上进行相关操作,就能完成整个业务。[2]所以银行软件开发技术需要支持的业务需求必须具备类型更加丰富设计,而且各项业务的安全保卫工作系数也要进行提高,以免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为用户提供贴心、方便、安全的服务,也从侧面显示了银行开发技术的使用价值。 2、银行软件开发技术的设计银行软件开发技术要对银行的所有业务进行设计,其中就包括了银行的计算机储蓄系统。对银行计算机储蓄系统进行技术开发,编程部分比较重要。设计编程所用的语言,要根据银行工作人员的一定操作需求进行设计,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时,选择“是”或“否”。银行软件开发技术需要对银行业务中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结果的输出进行设计。银行软件开发技术对业务中的输入情况进行设计,输入时必须将账号和密码输入完整,而且密码和账号要匹配,不匹配的账号及密码,在银行软件限制的情况下是不能允许用户登录的。接下来要对处理步骤进行设计,在输入的账号和密码正确且匹配的前提下,银行开发技术对条件检测的标准进行设计。只有用户登录银行软件之后,才能选择并操作相关的储蓄系统。且为保证用户能够进行正确的操作,开发技术需要设计操作提示,为银行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银行软件开发技术对输入步骤进行设计,在系统完成输入和处理步骤之后,要将相关储蓄数据显示出来,并且在用户的要求下打印业务存储单据,运用完备的银行软件开发技术完成这些业务的软件设计。 三、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措施 银行软件开发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结果,软件开发设计人员会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对银行软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它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而且变化的过程比较快、使用周期比较短,这无疑给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对银行软件进行有效项目管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构建责任制度针对责任感比较弱的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出现随意完成工作的现象,进行项目管理时必须设置完备的责任制度。这样做能够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重加重视,而且在重视的基础上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责任制度必须对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要求,要求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任务,一旦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且在第一时间制定出相应的、有效的解决措施。[3] 2、强化部门沟通银行软件开发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只有各个部门保证流畅沟通,才能全面了解软件开发的进程。各部门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在投入到管理工作之前,需要了解相关信息。而且软件开发技术要保证一定的先进性,管理人员可以将先进技术的相关讯息告知与开发人员,这样能够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 四、结束语 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能够通过有效的责任制度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确保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完备的项目管理能够防止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风险。 作者:栾家明 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工程师实训课程建设 摘要: 探讨在高校现有的软件开发相关专业构建Android软件开发工程师课程体系,阐述如何经过半年的实训,快速培养有一定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助推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 关键词: Android;软件开发工程师;课程体系;移动互联网 1建设背景 随着3G/4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继承了互联网所有的应用,并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互联网的应用系统几乎全部延伸到智能手机应用,例如手机银行、移动商务等。据亚太地区手机使用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手机用户达到10亿[1],远高于宽带用户数;移动应用系统发展潜力更大,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急需大量的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据计世资讯的相关研究报告,国内移动应用开发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2]。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谷歌公司的Android、苹果公司的iOS、微软公司的WindowsPhone,只有Android是开源的操作系统,华为、三星、小米、中兴、联想手机制作商都采用了Android操作系统,ARM、英特尔、高通等半导体制造商也采用了Android操作系统。因此Android必将成为智能手机主流操作系统,用户数最多,与之对应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缺口最大;而目前少数高校开设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或方向,培养周期长,培养人数少,远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建设思路 Android软件开发工程师实训课程体系是在原来的软件技术专业基础之上构建的,结合AndroidAPP开发岗位及流程进行设计,采用基于模块化、导师制、项目化的Android开发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3],共分成4个递进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又细化为一个教学单元,详见图1。每一个模块有基础知识学习和项目实战,前导模块考核[4]过关之后再进行下一个模块的学习,重点积累学员的项目开发经验,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3课程体系 1)模块一:JavaSE开发技能强化(约120课时)。高校软件开发相关专业基本都开设过Java程序设计或C#程序设计,两者触类旁通,因此本模块主要针对Android开发打下Java编程基础,巩固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思想,为下一个模块作准备,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见表1。2)模块二:Web及服务平台开发(约200课时)。Web及服务平台是移动端访问的基础,后端服务器的架构决定系统的稳定性,接口的开发决定终端开发和运行的效益,因此本模块着重学习JSP和Servlet核心编程,完成服务器端业务逻辑和数据库开发,见表2。3)模块三:移动端APP开发(约220课时)。此模块真正进入Android项目开发,首先从Android基础控件入手,掌握Android开发基本原理和流程,逐步引入实际案例,综合掌握Android控件使用、UI设计、内置数据库设计、消息推送、GPS定位应用、网络接口应用等开发技术,见表3。4)模块四:作品汇报与就业指导(约30课时)。前3个模块是练好内功,本模块主要通过作品汇报会暨Android开发软件工程师专场招聘会,把学生送到对口的岗位工作,同时把参加实训的同学拉进即时交流的QQ群和微信群,方便日后在工作与学习过程中就技术与思想动态,进行交流沟通指导,提供增值服务,见表4。 4实训过程 每个模块实训过程包括实训预备期和实训期两个阶段[6]。实训预备期:参与实训的学生对Android课程体系中必须掌握的业界实用技术知识清单和相关课件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相关课程的考试,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项目实战。实训期:以模拟公司为平台,以仿真的商业案例项目为载体,将企业文化及职业素养训练、IT技能培训、行业知识以及业务流程实践等实训内容完全贯穿在模拟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企业工作环境,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和职业磨炼。实训中由实训教师统一指导,基本过程如下:(1)搭建环境:主要讲解搭建各种手机操作系统开发环境所需具备的软硬件及网络知识。(2)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主要讲解实际项目所涉及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如需求开发、设计、编码与测试、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及技术文档整理等。(3)Android手机软件应用开发:这是本实训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使学员掌握软件开发的技术、编程思想与方法,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课程注重实用性,重在培养学员对代码分析的能力、掌握编码规范、掌握调试知识和分析程序错误的能力。同时学习内存检查工具和软件配置管理等知识,课程中贯穿着一个开发项目,以增加学员开发项目的经验。(4)测试计划与软件缺陷:主要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何编写测试计划、识别软件缺陷、编写缺陷报告等。(5)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基础的讲解,让学员掌握这些技术,数据库是以主流的Oracle和MySQL数据库的运用为主。(6)职业导向训练:进行职业引导,包括就业指导和职前引导,通过座谈会等辅助训练明确就业方向,进一步了解职业发展形势。 5结语 我校2012级软件技术班在大三下学期引入Android开发工程师实训课程体系进行实训教学试点,教学效果显著,绝大多数毕业生进入Android开发领域。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带着学生承接了企业项目“好售掌上批发系统”,完成了Web平台、Android手机APP、IOS手机APP等功能设计与实现。通过第一期的试点教学,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内容和实训过程,把好售批发平台分解成若干个实训项目,构建了上述课程体系,弥补了目前Android开发工程师实训体系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局面,供有计划开设Android开发工程师实训课的学校和老师进行参考,同时满足传统的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向移动应用开发方向发展的自学教学资源,有利于他们快速转岗,助推移动互联网发展。 作者:钟石根 张振军 张良杰 单位: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车载多媒体软件开发思考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清晰、便携式的车载播放系统。该播放系统的软件设计以Mplayer为后台,实现对音视频文件的解码播放等工作,并以Qt的基础类库为基础设计了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前端控制图形界面,通过创建QProcess进程,实现对播放过程的控制,与后台Mplayer进行通信,实时获取并显示播放信息,并在指定窗口对音视频码流进行输出显示。 关键词: 汽车多媒体;车载播放;嵌入式系统;多媒体播放器 目前,国内车载电子设备市场极度缺乏多媒体综合软件,该软件能有效地将车载导航、影音图像、倒车雷达、娱乐互动等多个功能整合,方便乘客和车主的使用[1]。将多种娱乐和使用功能整合统一,使得设备简洁美观,同时降低了重复安装的成本和投入。可以极大地减少车内空间消耗,降低整车油耗[2]。多媒体共屏展示也能保证驾驶员的操作强度,保证行车安全。因此,将行车信息、娱乐互动、交流通信、车载导航等功能集于一体的嵌入式综合媒体系统符合市场和环境的发展要求[3]。 1车载嵌入式播放器总体设计 出于应用领域、自带资源、可扩展资源、功耗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Linux内核为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操作系统核心。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面临着诸多的技术难题,嵌入式设备的特点决定了其资源通常非常有限,而有限的资源意味着需要进行多方面技术的优化[4]。首先,嵌入式设备采用蓄电池提供能源,所以对系统的功耗要求比较严格;第二,嵌入式设备上通常没有实用的图像加速器,声卡等硬件加速设备的支持;第三,不存在DirectX,DirectShow等高层多媒体的支持。基于上述考虑,有必要设计适用于嵌入式应用的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根据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功能需求及技术特点,通常将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体系结构划分为硬件层、内核层和应用层,具体如图1所示。系统的硬件层的硬件平台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外围设备,通过合理选型和匹配可以完成满意的底层硬件组合。本系统的嵌入式MCU使用三星公司的S3C2410高速微处理器,S3C2410高速微处理器作为整个硬件系统的控制核心,接收、处理相关数据并实时发出控制指令。与其配合的系统外围设备是完成系统功能的必要组建和模块,涉及系统存储模块FLASH和E2PROM,LCD输出单元、主控外围电路和音频输出模块等。软件部分包含应用层和内核层两个部分。应用层包含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硬件驱动程序,包括BootLoader,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3部分。应用层包含嵌入式用户应用程序、音频解码器和GUI。本系统选择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操作系统[5]。 2操作系统平台的构建 内核是整个Linux系统的核心,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内核的配置进行选择,本质上指根据开发系统的功能需求对已有的操作系统进行选择,保留开发需求的系统单元,删除不需要的模块单元。在本系统中,嵌入式Linux内核选择ARMLinux内核。Linux内核的配置系统由Makefile、配置文件(config.in)、配置工具组成[6]。完成内核的数据参数配置后,不能将程序数据直接下载到嵌入式系统中进行调试运行,因为此时数据仍然以源代码的形式存在。此时,为了生成最终能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可执行代码[7],需要进一步对内核进行编译。过程结束后,Image和zImage两个内核映像文件会在arch/arm/boot目录下生成,zImage为压缩后的映像文件,Image为正常大小的映像文件。得到内核映像文件后,首先在开发板使用的宿主机(PC)上建立一个tftp服务,使用DNW工具,在开发板上电时按任意键进入UBoot提示符,执行以下命令。在嵌入式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时,需要使用根文件系统支持各种功能[8],在内核刚启动运行时根文件系统需要挂载起来用于支持访问外部设备,同时完成内核模块应用程序的装载和运行,避免出现Kernelpanic的情况,防止系统内核在启动时没有根文件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嵌入式操作系统使用动态随机存取器、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器、FLASH存储器作为存储设备[9]。基于存储设备,使用JFFS2,YAFFS,CRAMFS,ROMFS,RAMFS等常见系统作为存储设备的嵌入式文件系统。在本系统中,选择NANDFLASH作为硬件提案所使用的存储芯片,选用NANDFLASH上使用比较广泛的Cramfs文件系统作为嵌入式根文件系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启动流程如图2所示。系统启动流程包括六个步骤:(1)系统复位,从地址0x00开始执行,进入步骤(2);(2)启动Bootloader模块,进入步骤(3);(3)判断系统是否进入Linux,启动Linux内核映像,不启动则进入Uboot的命令操作环境,如果启动内核,进入步骤(4);(4)系统从NANDFLASH加载内核到内存中,完成对硬件设备的初始化工作,进入步骤(5);(5)挂载根文件系统,执行init进程,并从/etc/inittab取得配置文件,进入步骤(6);(6)提示执行用户应用程序或用户登录信息。 3视频播放器软件设计 3.1基于Mplayer实现多媒体播放器Mplayer是一个Linux下的电影播放器(也能运行在许多其他的Unices和非X86的CPU上)。Mplayer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输入层、分流层、解码层和输出层,其结构如图3所示。本文选择Mplayer作为后台设计播放软件。利用Qt/E为软件平台设计GUI图形控制界面,对多媒体播放器的播放过程进行控制。由于条件限制,本实验在宿主机上编译并安装了Mplayer,通过Qt设计基于X86的多媒体播放器。 3.2软件总体模块设计由于Qt/Embedded工具可以绕过XWindowsSystem协议客户端库,直接读/写帧缓存的FrameBuffer的数据信息,因此实现Qt类库对帧缓存的直接读/写操作,使用基于Qt/Embedded的应用程序可以完成。本系统使用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通过Qt的图形平台和函数库完成嵌入式多媒体综合播放。多媒体播放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其架构如图4所示。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包含五个主要的模块:(1)I/O(输入/输出模块):用于多媒体文件的读入和输出。(2)UI(用户界面单元):用户界面单元的作用是方便用户操作嵌入式媒体播放器的各项功能,提供良好的人机操作互动界面和使用体验。(3)插件接口单元:读入多媒体数据(通过输入插件获取I/O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调用Mplayer对文件进行解码播放、文件总的时间长度、编码类型、比特率等信息的获取、暂停、快进、快退、停止、输出、输入等的动作,输入动作具体指将输出插件完成解码的数据信息传送到系统输出输入单元的过程。(4)Mplayer解码单元:为了对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文件进行解码操作,系统选择的Mplayer解码单元由分离器、音视频解码器等部分组成。(5)GUI单元:为了方便快捷的产生读/写FrameBuffer以及用户界面,GUI单元通过使用Qt/E嵌入式工具作为底层图形库。软件总体模块中各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是:通过输入/输出单元读入音视频信息数据,用户界面单元在接收到播放信息指令后,调用插件模块相应的函数,产生相应的信号,调用Mplayer完成对多媒体文件的解码,完成解码之后将数据送到I/O模块输出。 3.3控制流程设计主程序设计流程如图5所示。当从菜单项打开视频文件时会触发triggered()信号,执行slotopen()槽函数,调用Qfiledialog的getOpenFileName()函数从对话框中选择要播放的视频文件。系统首先判断文件格式是否为*.avi格式,如果是,则创建一个Qprocess进程,通过该进程调用Mplayer后台对视频文件进行播放,并在指定区域进行输出显示。 4交互式图形界面设计 QImage类提供了一种与硬件访问无关的图片存储方式。QPainter则主要用来完成绘图事件。QPushButton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最长用到的命令按钮部件。此GUI交互界面利用QtDesigner以QMainWindow类为基础设计了主框架,包括菜单栏以及状态栏等;同时,以QWidget类为基础创建了一个对视频播放进行控制的插件接口,并通过合理的布局与主窗体组合在一起。 5播放系统测试在指定目录打开 avi格式视频文件,运行效果如图7所示。在播放过程中,通过状态栏实时显示当前视频文件的播放时间。通过界面下方的按钮对播放器的播放过程进行音量调节、暂停、快进、快退、停止等控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打开视频文件时,终端开始输出文件的加载路径,开始读取并输出ANS_TIME_POSITION(视频播放时间)参数值,在Qt与Mplayer之间完成了通信。当在控制台实施各种控制操作时,在终端输出执行的操作动作并发送该信号,调用相应的槽函数完成对视频播放的控制动作。以上是在主机上运行播放程序执行播放控制的过程。在主机上运行的Qt程序是基于X结构的,而在实际的嵌入式开发中,需要直接通过FrameBuffer进行显示。由于条件限制及其他因素,通过qvfb模拟程序在嵌入式开发板中运行的情况,如图8所示。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qvfb中运行该程序时,菜单项的中文显示出现了方块型的乱码,这说明菜单项已经得到了识别,只是qtopia中缺少相应的中文字体库,在默认的情况下,qvfb会调用字体库中的默认字体,这样在显示中文时会出现如上问题。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相应的中文字体库并拷贝到Trolltech/Qtopiacoreopensource4.3.0/lib/fonts中。 6结论 本文通过对车载播放系统的设计,根据车载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选择一款合适的嵌入式处理器,在此平台上构建了功能完整的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平台。经过对Qt的GUI设计的研究,以Qt的基础类库为前端设计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前端控制图形界面。通过创建QProcess进程,实现了对播放过程的控制,与后台Mplayer进行通信,实时读取并显示播放信息,并在指定窗口对音视频码流进行输出显示。通过测试表明,本系统达到了应用于车载音视频播放的要求,对相关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飞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设计学院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 对象编程、嵌入式开发等新开发模式的应用,使计算机软件开发更具有智能化、服务型和网络化的特点。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的具体应用模式,并且探讨了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网络的普及更是推动额计算机软件开发。软件开发程序主要是通过代码实现功能的系统化定位,为我国各行各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1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性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以软件工程为主要发展核心,其是推动信息技术的主要力量。软件领域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网络化的普及也带动软件行业的长远发展,网络与软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计算机的整体发展状况。当前是计算科学不断前行和发展的时代,软件开发技术要紧跟时展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用户带来更多安心的服务。 2计算机软件开发现状 2.1计算机软件的概述计算机软件主要是通过开发技术得到的相应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这是计算机发展中的重要产物。应用软件的最终工作目的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具体问题,并且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工作方法。大到淘宝和银行客户端,小到单机游戏、应用软件,都是计算机软件的实际使用案例。系统软件是计算机本身的软件,其中比较常用的软件是监督控制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其是用户正常使用计算机的必要保障。 2.2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现状计算机软件具有发展迅速、方便快捷等特点,在短短的几年发展中,逐步普及到千家万户,也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软件产业的迅速升温,造成了软件开发人才缺失,尤其在应用领域内,对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极大。 3计算机软件常用的开发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开始日趋成熟,因而,选择合理的计算机开发方法,可以保障其开发质量,控制开发进程。当前开发时间非常重要,现在在美国硅谷,一项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是一周,所以作为开发人员要争分夺秒的开发新产品,创新理念,适应变化发展的市场。目前,比较热门的软件开发方式有三类:第一是生命周期法;二是自动系统开发法;三是原型化法。 3.1软件生命周期法该方法的出发点是时间,从时间角度拆分软件的各类问题,将软件划分为若干个开发阶段。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技术方法,每一个阶段都要适应阶段发展要求。通常情况下,软件生命周期分为6个阶段,换句话也是就是6个月左右。 3.2自动系统开发法该方法主要运用的工具是第四代技术中经常运用的开发软件,开发过程中强调更多的是开放的内容和实现方式,但是没有对如何实现作出具体说明。 3.3原型化法软件开发者在没有确定软件适用性的基础上,通过描述详尽的软件目标法,采用合适的原型化法开展研发工作。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要处理好整体系统化功能,并且分析和认定相关的其他事宜。 4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前提是优化创新现有软件,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因此,相对于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而言,能够开发成功的关键所在就是软件的具体实用价值。接下来笔者主要通过计算机具体的开发实际例子,简要说明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价值。当前比较常用的两种运作模式,包括单机版的运作模式和VB6.0+Access开发模式,VB6.0+Access开发模式开发涉及的数据库开发对象是Web+XML+ActiveX。两个技术开发形式分别安装到客户端上面,单机运作模式的安装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直接安装就能解决问题,这主要是受到Access驱动和VB虚拟机微软历史版本的影响,也是说系统能够做到兼容,因而软件安装很方便。但是如果想要安装第二款产品,就需要在安装ActiveX时,更改浏览器,才能顺利地完成安装活动。安装结束后,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做好两种使用效果的比对,在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第一种安装方法没有任何问题,并且运行比较稳定。特别是在做修复安装时,要求用户之间相互独立,简单地实现兼容。但是使用中必然会有利有弊,长时间的运行中,速度必然会减低,所以需要做好转档。第二种运行方法在系统运行和维护中,通过限制浏览器的安全设置,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5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趋势 第一,网络化是计算机软件当前的开发背景,计算机软件是依赖网络才能运行的系统,因而在运行时通过带动网络化发展模型,让网络和计算机软件两者双赢,网络的产生为发展平台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因而软件开发要趋向网络化发展。第二,服务化。软件开发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用户,在发展中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未来的计算机软件发展应通过运用先进技术,树立人性化发展理念,满足客户需求,所以服务化是计算机发展的未来趋势。第三,智能化。在计算机的发展中,智能化是必要的发展趋势,开发人员要运用计算和其他智能化运行模式,让计算机接近人的思维,这也是新技术的革新理念。 6结语 计算机软件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软件在发展中不断推动网络化的普及,并且重视计算机软件开发状况,使用新的开发技术,这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技术支持。 作者:程艳楠 单位: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 信息中心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浅析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总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和高效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学科整合;合作学习;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是现在学生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整合是当今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的意义、目标和策略、以及在实践中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指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语文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语文课程,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学的工具和手段,整合的主体是语文课程而非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标 1.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目标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检索信息和积累信息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语文的有关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音响效果,教师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借助多媒体画面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了语言文字表现的内容,刺激诱发学生产生合理想象,并在想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可以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构建网络环境为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使学生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协调和监控的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师生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新的师生关系中,网络成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的教育运用是利弊并存的,也有不利于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努力克服这些不利的因素。教师要加强教学手段研究,促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以克服现代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人格感情教育方面的不足;加强教师监控;加强学生健康的学习观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的教育。 3.要选择合适的课题,在合适的时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合在网络环境里上的,很多课在网络教室里上不见得有什么优势,有时甚至效率还不如在普通的教室里上来得高。因此,教师应该要选用适合在网络教室里上的课题再把学生带到网络教室里上,不要为了网络而网络。一般来说,要选用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需要学生进行查找有关资料,或是运用网络进行交流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之类的课型。要在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阅读,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描述进行独立的思维创造的基础上,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字材料。让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扩展阅读时也是一样的,要选用恰当的时机,一般要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展,不要为了扩展而扩展,影响了对教材的学习,造成对教材理解不透彻的结果。 4.教师要认真备课,注重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发展,教师应从知识、心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充分备课,选择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研究课题,帮助和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使学生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方法,还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增强自信。备课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媒体,应该选择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媒体。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不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应该要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课件。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中小学教育的进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创设一个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于“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变革性作用。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一定能有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初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规则观念 摘要:树立规则观念是社会个体遵纪守法的心理需要,缺乏规则观念的人不可能从根本上去理解和遵守法律。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规则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该以树立学生规则观念为核心。语文教学的一大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会价值观。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决定了语文教学在树立学生规则观念上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些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规则观念。 关键词:法制社会 规则观念 渗透法制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 规则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以法律作为社会主要规范是法制社会的标志。现代人需要在法律规则之下去进行一系列社会活动,这要求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必须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学习法律首先要树立规则观念。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规则观念十分重要。语文作为中学阶段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重要科目,理所当然肩负起培养学生规则观念的重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观念成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规则观念对社会个体的重要性 法制社会要求人们以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法律是实质就是一种规则。树立相应的规则观念才可能理解法律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才可能遵纪守法。认同一种限制自己行为的规范需要从心里去理解才可能接受。如果我们只知道某种规范是这样的,而不知道这种规范对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我们很难从心里去接受,当然不可能自觉遵守。这种情况下社会个体便是被强制遵守这项规范,尽管法律具有强制性,但法律不希望都用强制手段来迫使人们去遵守它。 对于规则而言,从心里去理解、接受并自觉遵守显然是该规则追求的最高境界。法律作为一种规则,形成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是法律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有些法律本身难以凭借强制性强迫人们遵守,民法中的一些具有选择性的规范就需要凭借人们的规则观念去维护。即使具有很大强制性的刑法在司法过程中也需要靠人们的自觉遵守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秩序。总之,社会个体的规则观念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法制水平和法治程度。只有社会个体具备较高的社会规则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才能真正形成法制社会。 二、初中阶段是树立学生规则观念的重要时期 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伴随着心理成长,规则观念应该在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规则观念,用以指导其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评价,决定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情况决定了在初中开设一门纯粹的法学课不现实。同时,法学的深奥性和复杂性也不适合初中学生进行专门学习。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法律。法学的很多基本原则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是理解法学的基础。在很多国家(比如美国)就规定要专门学习法学必须取得大学以上学历。一定的理论知识则是判断法律规范的正义和价值的关键。初中学生生活实践不够丰富,在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上处于形成时期,要理性地认识社会和人生还具有一定的困难,逐步培养学生认识法律的一些基本常识、树立规则观念是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规则观念是理解法律原则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也做不到让学生一下子理解和把握那么深奥和复杂的法律 。但是培养初中生的规则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法律法规有很大帮助。 三、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不能仅限于对规则的介绍 法律没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和理论储备,是很难理解如此规定意义和作用的。不信服这样的规范,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守法的自觉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能单纯地介绍对于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规范,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规范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理解这些规范的合理性,在学生心里形成规则观念。培养学生的规则观念也不仅限于现有法律对语文课本中某问题已有的相关规范,一些还没有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规制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是否可以设置一定的法律规范规制该事物,使之更加合理有序。 涉及到现有法律条文对文中问题已有规定的,需要引导学生对该法律条文产生的背景、法律条文的合理性、社会意义等进行解释,让学生从心里去接受该法律条文。《伤仲永》一文中,仲永本该读书,但其父不使学,在当时的社会没有一个规范去约束这样的行为。如果放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对仲永父亲的行为进行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有读书的权利,家长有送孩子读书的义务。如果我们仅仅这样告诉学生,那么这样的法律条文在学生心里存在的时间可能不会很长。同时,学生对这样的规定有什么社会意义也更难以理解。如果结合社会实际,告诉学生,这样的法律条文就源于仲永这样的事例,一个天生聪慧的孩子由于没有读书而成为普通人,罪魁祸首便是自己的父亲“不使学”。因此,从保护社会人才的角度设置这样的规范,可以保证社会人才不被埋没;从社会个体权利义务角度看,人生而平等,受教育是每一个社会个体应有的权利。对于孩子,他们要实现这样的权利,其监护人应该尽到自己的监护责任。因此法律规定了孩子有读书的权利,家长有送孩子读书的义务,权利性规定从正面引导社会个体正确行使自己是权利,义务性规定则从反面禁止义务人不尽自己是义务。这样的权利义务规定,规范了社会管理机构的社会社会职能,明确了家长剥夺孩子读书权利的非法性,可以防止仲永之类的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对于一些法律还处于空白的领域,也应该鼓励学生去探讨设置相关的条文予以规范。《马说》一文谈到了发现人才与任用人才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国现在还没有相关法律条文对此进行有效规范,不妨引导学生试着对发现人才和任用人才的问题设置规范,解决“伯乐”和“千里马”的发现和“喂养”问题。如果建立一部《人才法》,让学生试拟几条法律条文,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律本质的认识,消除学生对法律的陌生与恐惧。 结语: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规则观念的培养,不能一味强调对现有规则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规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规则的合理性及社会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把握法律,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 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因此,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一、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一)、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初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 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初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1.在初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并且,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论坛中,让更多的人来评点,给意见,从中得到更好的提议,来提高写作水平。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给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或只略通一二,那么,教学与信息技术就无从整合,所以,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自我知识体系,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使自身知识与社会发展同步。将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策略都融进信息技术里,做一个有时代精神的教师,这也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因为一个新型的站在时代尖端的教师,更能吸引住学生,并能以自身的素质去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还不完善,不成熟。但相信,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更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谈初中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 摘要:作为一种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发掘与渗透,是初中美育教育的一种途径和重要园地。它对激发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诸多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美好的爱国热情,还能加强对生活、对亲情、友情等更深层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德育;审美情绪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1.引导学生充分欣赏文中之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美和形象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如窦娥冤中窦娥等悲剧人物形象,由于完善地表现人类灵魂的伟大,从而在我们内心激起一种温情的赞赏,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喜悦,我们的勇气得到鼓舞,我们的灵魂受到深深的感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她的勇气震撼了世界,《巴黎圣母院》那个外貌奇丑的打钟人,由于他的心灵洁白无暇,他的形象在人的心目中却永远是美的。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挚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2.捕捉美好形象感受人物之美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章,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生建功立业的领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模范,有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劳动者,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大声疾呼的人。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领袖人物、英雄模范、普通劳动者学习。课文中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形象,我们老师如果捕捉得好,挖掘得深,就会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3.加强朗读,提高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用感情线牢牢地牵住学生,以情激情,有效地传情播情,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处于自由、愉快、活跃的气氛和抒情格调中,调动情绪,饱含感情地朗读,从而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并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提高审美的情趣与能力。 那么如何开展朗读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进行。 3.1 激发兴趣,注重积累。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通过课内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当务之急。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体验感情,也可以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朗读来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总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才能初见其效。 3.2 教师示范,指导朗读。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感情,这些都会强烈地影响学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小说《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写下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在朗读时,要把韩麦尔先生痛苦、哽咽、激动、惜别等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个呼之欲出的高大的爱国主义者形象。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初中语文学科课程统整方式的思考与探索 所谓“课程统整”是指学校教师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与以指定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参照多种教科书,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系统设计可以直接实施的教学内容的过程。我校从2006年起就开展各学科课程统整实验,在学校大课题的引领下,多年来开展了初中语文学科内知识体系纵向统整合学科间相关知识横向统整的实践探索,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学科课程统整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所采用的组元方式是主题组元。主题组元是根据学生精神成长和阅读积累的需要确定一定的主题,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文本组织单元。主题组元有其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教科书结构缺少整体系统。主题单元的主题是教科书编者根据学生精神成长和阅读积累的需要而筛选确定,这就先天地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不同的编者对这个因素的理解很可能有较大的差异。而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或者紧密或者比较疏远,不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这就导致教科书单元主题的确定、多少的抉择、先后顺序的安排,都没有严格的逻辑依据。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只是一定数量的单元的拼接,而没有形成一个相对严密的知识结构系统。 因此,初中语文课程统整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进行学科内知识体系的纵向统整和学科间相关知识的横向统整,完善学科知识系统。 二、初中语文学科课程统整的主要方式 鉴于初中语文学科内知识体系的纵向关联和学科间相关知识的横向关联,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基础课与拓展课等学科内知识体系的纵向统整方式,以及补充、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实现学科间相关知识的横向统整的方式,达到完善学科知识体系、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1.教学目标的统整,尊重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全面考虑这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同时,初中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毕竟有限,在每节课的学习中,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层面、能力结构等方面进行设定。 2.教学内容的统整,完善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 课程统整,是一种课程设计的形态;教材是课程设计、实施的依据和抓手。二期课改促使教师的教材观必须由知识型转向智慧型。智慧型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是为教学提供的基础性文本,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教师要善于调用知识经验,利用教材,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即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统整与生成。同时,二期课改的新教材因为种种原因,某些学科内容体系还不够完善,新老教材还存在某些衔接的问题等,也需要教师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科教学文本加以统整与生成。 3.学科间相关知识的横向统整 随着学科与学科间相关知识、技能交叉渗透的日益加强,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也日益受到关注。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科内容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语文和历史、语文和政治、语文和艺术等;况且实际生活中,学生在面对和处理事情或问题时,也是不分学科的。为减少学科间知识的简单重叠,为培养学生有效地学习,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效地与人沟通,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就有必要进行学科间的课程统整。 ①补充其他学科知识,丰富语文学科内容 补充其他学科知识是指围绕语文教学内容的某个主题,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上《马来的雨》一课时,可以和地理学科教师一起就马来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给学生作一介绍,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马来的雨的特点。 ②运用其他学科知识,丰富语文教学手段 学科间的统整还可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其他学科知识,服务于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或音乐课知识来丰富语文教学手段,是我平时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方法。 在诗词单元教学中,我经常运用信息科技课和音乐课上学生已学到的知识,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为诗词内容配以音乐和画面,并制作成幻灯片形式。通过这一预习作业的布置,教师可检测到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初步了解和把握程度,为教师课堂授课提供了难点和重点的线索。同时,给诗词配音乐、配画面的预习作业,本身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和审美取向,通过这种形式的预习作业布置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初中学科内知识体系的纵向统整合学科间相关知识的横向统整,对教师而言,可以提升教学自主权,挖掘教学创造力,增进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课程统整可以帮助教师体验协同教学的优势,在合作与分享中得到专长互补,实现专业化发展。对学生而言,透过课程统整,可以加快学习方式的转变,获得较为完整的学习经验,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提升综合素质。对语文学科本身而言,课程统整,可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促进学科发展。但我们还应注意一些课程统整的基本原则,不要为了统整而统整。因为统整的目的不单在于我们创造统整的方法,而更要关注统整背后的推动力量,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素质。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学科的“联姻” 摘要:教师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极力发挥多媒体优势,通过各种形象化教学媒体的观察和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启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运用多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与现代教学法的最佳结合,叫做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尤其语文学科是一门画面感很强,语音效果较严的综合性学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可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1.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效应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智力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目的的情意心理活动过程。发音的心理越发展,知识技能掌握越熟练,越有利于陶冶感情,发展个性。因此语文教学立法的选择要讲求心理效应,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强化学习的成功体验。电教媒体的本质属性赋予了它的特殊功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能收到较好的心理效应。当讲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出一组画面: 五壮士跳崖前眺望远方。这是满怀觉悟的望,是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望。 口号声回荡在山谷,也永远回荡在我们耳边。 五壮士勇敢豪壮、不怕牺牲的精神,五壮士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悲壮之美在学生心中定会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2.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叉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职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的简化了教师的操作,实际上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个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个个说的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电”“教”兼顾,改革语文课堂结构 现代媒体深入教学内部,不仅改进了教学方法,而且使课堂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在语文教学中,用音画交融、声情并茂的手段以知激学、以情激学,寓教于乐,打破了机械分割、平面动力、岸上学泳的松散结构,更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能力,更重视课堂教学向课外的扩展和延伸,注意教学的可操作性,更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3.1整体着眼,优化设计:建立语文课的新结构,就要搞好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系统优化,其中首要一环是要优化教学目标。即从未来教育的角度思考,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并研究个别化教育。在制定具体目标时,还要考虑语文电教的重要个性。《鸬鹚》一课写景叙事。执教这一课,我试着从审美教育、智能训练、知识基础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导向下,整体把握教材,使视、听、读、讲、议、练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成为一个和谐的、完整的、充满生机的教学过程。 3.2取长补短,因课制宜: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是使教学低投入高效益。因此不能仅仅研究开发现代媒体,而应把一切媒体、一切教学资源利用开发出来。这就要求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一要对媒体特征作认真分析,努力发挥使用媒体的特长,如是用来创设情境,展示事实,还是用来显示过程,推导原理,扩大知识面。二是要精心组合多种媒介体,尽可能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交融成一个新的整体,为构建的课堂结构服务。 3.3重视反馈注意调控:课堂教学中引进了现代化的认知工具,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语文、文字、情感和操作的信息。教学过程要重视信息的调空和反馈,以利于组织严谨的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习的成功体验。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使用了中部凿井法,这是理解的难点,为了获得学生的感知信息,先让一学生作板画检测。当发现这为学生理解不够正确的信息后及时作了调控,并出示一幅抽动投影片,灯片清晰的反映了中部凿井法的六个工作面,于是,学生茅塞顿开。 多媒体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却有内在的规律。教师只有树立学生为主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才能焕发活力,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正日益显现出相互关联的基本特征,信息化与全球化。这就标志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关于对初中语文学科说课的思考 近几年,我们的很多学科都开展了说课和教学反思活动,尤其是语文学科特别频繁。这项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理清了教学思路,找到了教学的理论依据,明白了教学的目的及意义,作用相当明显。但是,就我自己的切身体会而言,该怎样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部分教师还相当的迷茫。我认为,在语文教研活动中,经常进行说课研究,它会拓宽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视野,让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以较快提升。 一、了解说课类型,帮助语文教师找准说课方向 按说课时间先后分为课前说课、课后说课(即教学反思);按活动的功能分为评比型说课(含课前说课、课后说课)、主题型说课和示范性说课几大类。其中主题型说课就是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为主题,在引导语文教师进行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用说课的方式向其他教师、专家和领导汇报其研究成果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说课,都必须说清楚“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几个问题,尤其是“为什么这样教”是进行说课的重点和难点,要突出这一重点,解决难点, 二、找准切入点,提高说课和反思的质量 说课和教学反思都应找准切入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平均用力。一定要根据文本特点,在突出重难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课和反思。比如有的教学可能在学法指导上较为突出,有的可能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方法独到,还有的可能是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当、教学环节紧凑、教材处理恰当等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抓住关键点进行说课和反思,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进行郑振铎的《海燕》教学时,我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第一和第八自然段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两个段落上,尤其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结束时就能背诵,我在指导学生读文上就下了很多工夫,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整篇阅读、分段阅读、分句朗读、品读、引读等等。尤其是在引读方面有分句引读,综合引读等等,帮助学生背诵课文。比如第八自然段,我的引读设计是:“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今天却看见了――生接读)海水是……海波是……”,“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今天却看见了――(生接读)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在第一自然段中也多次用到这样的方法,这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能在较短时间内背诵这篇课文。我认为在这一方法的运用上,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亮点,在说课时应重点说清楚。同时还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唯一的标准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指导作用。可以把它作为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教师说课应“以本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因此教师要在系统掌握教材的前提下,牢牢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关系,把课标与教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课说好、说活。 既不能只罗列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忽略文本特点,更不能只看重文本而不顾课标的要求,做到二者兼顾。 (二)处理好说课和备课的区别,说课不能照教案说 教案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连贯的教学流程、启发学生思维的学习方法、板书设计等。说课是教师在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说出教学过程及教师对各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的理论依据。简单地说,说课是回答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大多采用评比型课前说课的方式进行。许多老师把重点放在了“怎样教”这一环节上。比如有一位老师在对《小巷深处》这一篇散文进行说课时,就介绍了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我让学生通过读文,用横线画出本文的生字词,再用括号标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说理由。第二,文中描写盲母爱养女的生活片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贯穿其中的感情线索是什么?第三,边读边思考,文中刻画母亲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最后,安排了练笔题目:文中的母亲与你的妈妈相比有什么异同?把课文上学到的东西用于自己的写作练习中。”这样的说课里,对于为什么这样安排及理论依据都没有涉及,应该是偏离了重心,我认为说课的重心应该放在“为什么这样教”这一环节上。 (三)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区别,说课不能视对象为学生 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教学研究人员,是“唱”给教师听的,它侧重于理论的阐述,是一种研究性的活动,是回答了自己怎样上好这堂课的问题。但是教师往往会把握不住尺度,在阐述教学过程的时候把本应是心理上的准备与当下行为结合了起来,偏离了方向,使说课变成了上课。 (四)说课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说”字,切忌“读”和“背” 选准“说”法、找准“说”点、把握“说”度。找准“说”点即切入点的重要性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把握“说”度的问题就比较难了。说课内容从总体上讲分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大块。而在说教材的过程中要说清楚所教学文章编者的意图、所占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的定位等。教法与学法有何独到之处重点阐述。为了突出“说”字,那么我们在措词上就要有一定的要求,要适合口语表达。不能“读”和“背”。而我们目前的说课恰恰就多为读和背。这可以理解为:一方面教师对课程标准不熟悉,不能脱稿,不能自由发挥,不能“说”;另一方面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对于教材要怎样教,学生要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什么,怎样学,教师心中无数,所以不敢脱稿,不敢放心大胆地“说”。 总之,语文学科教研活动中的说课是有助于教学推进的有效手段之一,当从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改革和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有效的语言工具。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初中语文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否,是衡量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那么,以就意味着你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认可了你,自然就乐于学好这一科目。乐于学好这一科,质量自然就会提高。俗话不是说:“亲其师,信其道”吗。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学不外乎就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因此,在开学初就应拟好一套完善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这套措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找准关键词,做好听力训练 听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方法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准确地完成规定的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首先,平时多练习说普通话,多听、多看、多记,这是获取信息的首要条件。其次,在做听力题时,找准关键词,把要问的问题熟记于心。接下来在做的过程中,边听边记。第三,如果不能一下子记下完整的内容,也可记下一些重要的词语,然后再把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话串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多做这样的训练,一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 口语表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的时间,请一位学生上台演讲,内容可包括叙说时事要闻、成语故事或成语故事新编、名人故事、对自然的瞬间感悟、学习心得等,这样一来,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我们都知道,靠个人去获取知识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但通过这样的途径,我们就可从别人的口中了解更多的知识。试想:一天知道一个内容,一学期下来,会了解多少的内容呢?这个问题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 三、巧妙引导,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 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吗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语文,就是要训练学生如何读书的能力。在不断读的过程中去领会文章的大意,表达的中心,关键词句的含义等。同时,还需在读书的过程中去积累词句,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技巧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读书呢?是不是拿着书反复读就能领会以上知识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没有新意。最好的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外,教师还必须做好引导,适时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答对的学生给与表扬,对答错的学生也应给与鼓励。让他们都能在其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兴趣来了,成绩自然也就会逐步提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四、勤练习,多鼓励,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是语文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最能检验一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得好与坏的标准。有人曾说:“考语文,什么都不做,就让考生写一篇作文”。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平常的作文成绩也占了全部语文成绩的40%,就是在中考中也占了1/3的比重。因此搞好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平时应让学生多写随笔、日记或周记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内容不限制,可写自己的瞬间感悟,也可叙说自己的情感故事和内心的烦恼,或是摘抄优美文段、句子等。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有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平时不敢对外人说的话对它说,大大减小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次,要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的评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作文给出恰当的评语,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对于写得好的同学,既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不足,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对于写得差的同学,则要给与更多的鼓励,让他们从新树立写作的信心。第三,有的作文评语,我们还可就学生写作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事件的对于否。如有位老师在给学生的一篇周记评语中写道:“任何作家都不会说自己的写作是完美的。要使作品更能得到提高,必须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使自己的作品题材更广泛,更有深度,语言上再加以锤炼,使之更加生动。祝你成功。”所以说,评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需灵活掌握,便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当然,要提高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的质量,除了上述讲到的几个方面外,在教学上,必须作到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写好教案,课堂上应采用“情感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根据问题情境,适时的设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延展性的问题让优生和差生回答,一方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写好课后小结,总结经验,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总之,要想提高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去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和勇于实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初中语文学科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 要:素质教育强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把学生的主体性摆在教育的核心位置上,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须由原来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与此同时,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一切以教师讲为主为自己学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成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语文学科 自学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师讲;自能作文,不待师改。教师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达到自能读书这一目的?我就这一方面,作了以下探讨。 一、更新观念,树立意识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强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把学生的主体性摆在教育的核心位置上,这就要求老师的教育观念须由原来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中心。”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传授学法为中心”,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一切以教师讲为主为自己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成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 只有做到以上两点,达到思想上的转变,才能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自学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是终身受益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可以在后天学习和实践中培养,所以,只有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那么如何向学生传授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 从预习入手,使预习成为自学的起点。 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即学生上课前独立地自学新知识,独立思考新问题,独立地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首先从预习入手,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 我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让学生按“五步法”预习课文。第一步,学习导读,包括单元导读和本课导读,了解本单元及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做到学有目的。第二步初读课文,边读边利用工具书查阅,扫除字词障碍。第三步,读后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个主要内容是怎样写的,即理清写作顺序。第四步,自练课后题,检验预习效果。第五步,把自己弄不懂的问题整理出来,并在书上做好记号。 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学生心里有了底,听课时,有意注意就增强了,学习效益自然提高了,达到了自学的目的。 2. 从课堂入手,使课堂成为自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以往自学能力在这儿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我力求改变这一局面,让课堂也成为学生自学的主阵地。 首先,要求学生会质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要学会自学,首先要会质疑。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逐层深入,启发学生提出各种疑问,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指导学生相互讨论,让学生在独自探索和相互启发中“掌握所学知识。”这种质疑法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如:教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我要求自学小组同学互相提问,有疑而学,有的同学质疑很有价值:“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然后互相讨论,在相互启发中,对故事的发展认识及人物理解,则水到渠成,教学重难点不攻自破。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内在潜力,训练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表达、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归纳、总结。给他们时间,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达到“会学”、“乐学”。 如:教学《喂――出来》一文,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说的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小石头掉下来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同时,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讨论、争辩。整个课堂变得热闹起来,教学气氛高涨。当他们通过实践、分析、综合、归纳、总结,自己解决了这几个难题,其成功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品质,又锻炼了自学能力。 3. 从复习入手,使复习成为自学的延伸。 以往,随着一篇课文教学的结束,课文的学习也宣告完毕。而我则不这样认为。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我想:知识是有层次、有联系的。可以通过旧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因此,遇到与以往学过的课文有类似特点的新课文,在教学前,我都要求学生找出以往学过的课文,对照将学习的新课文进行复习,找出他们的相同特点。通过这种对照复习,学生不仅能巩固旧知,而且对新课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取得了好的效果。 如:教学《满井游记》一课时,我先要求他们自己预习本课,再启发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课文《三峡》,引导他们通过复习,找出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很快地白描这种描写方法在对照中被找出来。再在课堂教学中略施引导,让他们在课文中找句子体会,教学轻松,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养成习惯,提高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即“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不是靠一朝一夕完成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才有望最终完成。因此,从七年级起,从入学的第一课起,就应严格要求学生,经常训练,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读书时认真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看书时随手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等。 中国有不少名人佳作,我们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学完。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学习,如果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地过一遍,文中的精髓怎能领略,怎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说良好的习惯对每个人都终身受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更具重要意义。 达尔文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在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在不断地更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光有满脑子生硬知识的人根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教师,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我想,这大概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吧。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浅析初中语文学科中的合作性学习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合作性学习 优化措施 人的成功不仅在于智力因素,而且在于非智力因素。许多事情的完成,需要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因此,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与他人的合作便是很重要的能力。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组员之间相互支持与配合,特别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并有效进行沟通交流,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这些都有助于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与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展开合作性学习 (一)把合作性学习贯彻于上课预习的准备中。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内容多元化多样化,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学生要上好语文课,课前所做的预习准备工作太多,有的教材内容在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很大,这就要求学生分工与合作。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专题、名著导读、综合实践、口语交际等都要求学生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如在进行九年年上册《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时,学生在课前得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观看一周每日的天气预报和观察一周天空云彩,并做好观察记录,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等等,如果不分组合作,学生课前工作量太大,根本无法完成。教师可要求各学习小组分头准备,合作汇总、共同分享。课堂交流时各组组员在完成全部任务的同时重点准备一两项,展示本组学习成果。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以合作学习为重要形式组织课堂教学。 在学习新知识时,先在小组内部展开提取信息、筛选信息;然后讨论、争议、分析、概括等活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进而归纳、总结规律形成小组结论;最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如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形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作者莫泊桑如何塑造的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及主题探讨,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板块来分组合作。 第一板块:在人物性格探究上预设“深度问题探索板”,由各学习合作小组自主选择1―2个问题探讨、交流。 (1)“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句中加点词语很巧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请你加以揣摩。 (2)菲利普先生有这样一句话:“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菲利普先生“早就看出来了”吗?他究竟看出什么了呢? (3)“插叙”指的是什么?本文的插叙在哪里?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4)被打发到美洲的于勒先后写来了两封信,你认为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是累赘? (5)“我”为什么会给于勒那么多小费?你能够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课文倒数第八节吗? (6)“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读完本文,你对于勒肯定也有自己的态度?你是同情还是鄙视这个人物,或者有其它的看法? 要求合作组成员认真思考,大家热烈讨论、积极尝试,这时学生对文本材料中刻画人物形象挖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较好地掌握了小说中人物分析方法。 第二板块:探讨归纳以上问题,引导合作组积极探索。作家莫泊桑在19世纪的法国走了一遭,亲眼目睹了发生在一户中下阶层人家的悲喜剧。面对菲利普夫妇一家从悲到喜再到悲的经历,我们不得不作出更深层次的思考: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亲人互不相认,家人不愿团圆?这个因素是否具有时代性、普遍性呢?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整理小组观点。 一节课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轻松地达到了预定目标,整个课堂气氛紧张热烈,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了竞争,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在课后各项活动中渗透合作性学习。 语文中有很多的课外学习活动,以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口语交际中做回小记者,走出校门,采访一位干部或一位先进工作者;语文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深入社区开展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访问、宣传倡议;荷专题学习后有关荷诗、荷画创作、征集、评选。如此的课外合作学习与实践教材中有十多处,这些要求学生采用合作完成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合作学习机会,组员们相互影响与督促,先进带动后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保护野生动物语文实践活动中,各学习小组先明确分工到不同的社区调查访问,然后进行整合归纳,最后制定合理建议与措施。由于是合作完成,学生们各显其能,充分调动了参与意识和兴趣,完成的质量与效果都比较理想。课外语文综合实践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普遍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教学效果的优化措施 为了遏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监督学生的学习。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他们哪些弄懂了,哪些还不懂;找出他们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会把内隐的思维过程外显,并接受老师的检查和评比。老师在监督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更要把要求讲清楚,完成任务需运用的重要步骤和策略,解答学生的问题,必要时教授学生一些技巧。另外,在介入学习小组活动时,老师要掌握好时机,一介入就要帮学生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参与,但要注意即使是在介入时,老师也不能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应引导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过程教学,而不是结果教学。 (二)评估学习效果和评定学生合作情况。 1.在课程要结束时,老师可以总结要点。先让学生回忆课程的主旨,并学会分析综合;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2.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质和量时,利用形式多样的测验方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找出不足,加以弥补。最后是评估小组合作效果。即使课堂上时间有限,也应该进行小组评估,让组员讨论合作的效率有多高,还需要怎样改进。 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使我认识到,要想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期望学生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希望学生能活泼愉快地学习,教师就应该使用合作性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浅谈环保教育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摘要:保护环境是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在中学阶段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它对于塑造一代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新型建设者,使他们获得一些关于环境科学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用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去认识环境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保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这实则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思想性的体现。 而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延续和发扬。环境教育要求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而这既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密切联系,因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是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学阶段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它对于塑造一代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新型建设者,使他们获得一些关于环境科学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用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去认识环境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富有生机的教育载体,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很好地向学生们渗透环境知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呢? 第一,从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渗透环境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锦绣山河如诗如画般的美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并借助于课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魅力,培养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施展 美的才能。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增强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小石潭记》一文,教师可以教师通过图片、音乐、文字等直观教具,创设出 雄伟壮阔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地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震撼,并且让这种感觉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并产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意识。 其次,在古典诗词中蕴藏着许多环境教育的资源,这些诗词能让学生们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可以让同学们感受春的莺歌燕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以让学生领略夏天的西湖风光;体会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从而激发对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理解诗意也就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让学生懂得,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游子天涯孤旅之情,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 另外,许多课文的内容,特别是科普说明文同地理、生物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不少涉及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弄清楚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必须渗透环境教育。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受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第二,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渗透环境教育。学生习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式。语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内容出发,安排有关环境的作文,如;让学生模仿大地母亲的口气写作,以森林中一只鸟的遭遇等写作。做到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 除了课内作文外,语文教师还应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报刊杂志及环保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如世界水日来临保护水资源的征文等,同时可组织学生参与面向社区的环保宣传,如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给家长或居民写宣传稿、建议书,对不良行为进行劝阻,也可鼓励学生撰写绿色教育方面的新闻稿件、短评广告等,这样既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可增强保护好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第三,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渗透环境教育。现在的教育注重课外阅读,教师可利用语文课外阅读训练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平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适当地选取生态环境方面的文章,力争收到一举两得的成效。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环保”,那么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中一定能成功地渗透环境教育,从而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逐步形成他们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浅谈初中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 摘要:《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当代语文教师,应该懂得一些美学知识,把美育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始终,通过审美的过程,影响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使她们逐渐树立起正确的革命人生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美育教育 作为一种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发掘与渗透,是初中美育教育的一种途径和重要园地。它对激发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足多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美好的爱国热情,还能加强对生活、对亲情、友情等更深层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指导学生“赏美”,欣赏艺术美。 一、语言美 高尔基说: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可见,精美的语言多么重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语言都朴实清新,精美生动,读来令人陶醉其中,余味无穷。发掘文中的语言美还要关注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因为这也是使文章语言更见活力、情趣盎然的重要因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运用了许多精彩动人的修辞手法,他笔下淡淡的月光、田田的荷叶、脉脉的流水、袅娜的荷花、漂浮的轻雾,笔墨不多,而光、影、声、色俱在眼前,绘出了一幅空灵的荷塘月色图。可见,只要充分发掘文中的语言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音乐美 法国杰出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柏拉图也曾说过: 灵魂应该用音乐进行教育。音乐,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绘画美 语文文本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常常引起我们美的遐思。孙犁的荷花淀在开头部分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月夜荷香图;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雨中泰山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有着缤纷迷人色彩的乡村冬天之美!把美的内容溶入到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引进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张开理想之帆,驰骋在美的海洋之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因为惟有审美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 1.引导学生“辨丑”,鉴赏形象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美和形象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如窦娥冤中窦娥等悲剧人物形象,由于完善地表现人类灵魂的伟大,从而在我们内心激起一种温情的赞赏,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喜悦,我们的勇气得到鼓舞,我们的灵魂受到深深的感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她的勇气震撼了世界《巴黎圣母院》那个外貌奇丑的打钟人,由于他的心灵洁白无暇,他的形象在人的心目中却永远是美的。 但是,是否文学作品中的丑角就没有欣赏的价值, 就不美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的外表是恍若神妃仙子,但内心歹毒,阴险狡猾!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无恶不作,有谁说她美呢?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等喜剧人物形象会让读者怒目痛斥,说不出他们形象的美,然而,尽管他们是丑恶的!但在艺术美中也可以转化为肯定性的审美价值! 正如果戈里说的“难道对卑鄙无耻的人入木三分的刻画,不也就在描绘诚实的人的形象吗, 在一个天才的手中,一切都可以成为达到美的工具!如果只要善于驾驭服务于美的高尚思想的话。”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评鉴文章中的形象,特别是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形象美,领悟作者美的艺术手法,就能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之受到美的教育。 2.带领学生“入境”,体验情感美 美育是心灵的体操,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魅力。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优美的文学作品包含着浓烈的审美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真实、感人的形象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在沁人心腑的美的熏染中感化学生,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围绕爱国主义的旋律谱写的不少感人肺腑的赞歌,就是极好的教学范文。我国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不少诗文,慷慨悲壮,充满抗战的激情。他的《“指南录”后序》追叙了作者在国家危急关头,出身抗敌,舌战群魔的英雄气概,以及逃归中备受艰辛,九死一生的顽强斗志,深厚的爱国激情贯穿全篇。例如课文中的第四段按时间顺序历数十八次自以当死竟不死的“非人世所堪”,一连串排比句语气紧迫,真切地概括了一个接着一个“层见错出”的危恶境界。这十八个镜头淋漓尽致地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坚贞不屈的斗争意志和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读罢这篇《后序》,再齐声背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真是回肠荡气,不禁掩卷长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了净化心灵、纯正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的目的。 3.指导学生“悟神”,领略意蕴美 文学作品除了美育的愉悦、情感的感染作用外,还具有启迪人,教育人的作用,它通过艺术形象所展示的社会生活人生的画面,帮助人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因此,注意发掘文学作品中所含的生活内涵,用深刻的,能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图景所蕴含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意义,给学生以深深地启示,从而使学生获得强烈飞美景,是学生得到美感。例如在教阿Q正传时我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去审美阿Q这个人物,鲁迅借阿Q骂谁呢,什么叫阿Q精神,什么叫精神胜利法,有疑问学生会以审美的兴趣去挖掘文章深层内涵,就会自觉地多次地体验意会最后移情到自己和周围。这样学习自是别有一番美味在心头了。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也谈如何处理好初中语文学科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语文教育也进入了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新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如何紧随时展的需要,大胆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法如雨后春笋,在大量的推广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如于漪的“点、线、面、体”立体式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等。新的教学法还在不断探索、实践、推广。这么多的教学法各有优劣,我们许多语文教师觉得今天学这种教法,明天学那种教法,总是因不得其法而无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既然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能理清语文学科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便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而灵活地学习、运用各种教法,克服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不利因素,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语文学科和素质教育的内涵 1. 语文的内涵及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确定,叶圣陶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了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和民族化四个方面的特点。 2. 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最新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说,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其实素质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提出的。而今,素质教育已从起初的一种思潮、一种观念形态,发展成为一种共识、一种社会实践。它的提出,是符合客观要求与历史必然性的,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那么,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它有什么特征?我们在探讨语文学科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之前很有必要弄清楚这一问题。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主体性、全体性、内化性和层次性六个方面的特点。 二、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语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的重要责任,决定了语文课程在学校教育,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语文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从而顺利地学习其他课程;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其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好其他功课;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其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是丰富的,语文素养是综合性的。所以,语文素养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就处于基础地位,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是人们的语文基本能力,也是构成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语文素养也是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如果说数学是学好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同样,也可以说,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地位。 三、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党中央向基础教育提出的一个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各级教育部门的中心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点收获。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课改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一直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它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据统计,学生在校9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切实加强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如课堂中的主人究竟是谁?究竟谁围着谁转?从理性上说,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上课依然手捧教案,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一味地遵从教案,就会滑入本本主义的泥潭。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目中有“人”,教书育“人”,不能像导演那样,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看上去很热闹,其实学生并无半点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结果,教师自己课上得不理想,还将责任归罪于学生“配合”得不好,怪学生“启而不发”。又如,还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学进度紧,时间来不及,上课时提问、谈话、训练反馈等总让好学生承包,后进生却坐着凉凳子“围场看戏”,尤其在公开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好学生”,还是“教好”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于如何操作,我们要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每一位学生。 1. 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识字、交流、写作。把现在课堂教学中花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的谈话,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大量时间省下来,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有效,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点拔下,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能认真地读书,积极主动地思考、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扎扎实实地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学科,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素养。 2.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育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重视过程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懂得主动学习。 第二,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有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但目前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导致课外阅读量小,甚至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而课内的阅读量又偏少,作文的次数与批改质量令人担忧。然而,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其前提则是为了提高质量。所以对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立竿见影的大运动量训练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想方设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课外阅读的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质。如果学生能在课内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将大大得益。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在如何腾出一些时间,进行扩展阅读,进一步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方面进行探究。 第三,中学作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 作文主要是运用书面语言来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但目前的作文教学又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积累”与“倾诉”的关系。不重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奉命作文,导致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体现其感情与个性,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写作动机,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加以指导,使作文成为学生自我心灵表达的一种需要。 第四,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要注意应用教育技术,科学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先进的教学媒体同最新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它的实用意义和审美价值,既要解决学习语言、进行语言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又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教育。在注意充分发挥教具的直观作用的同时注意语言的直观,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第五,建立成长记录袋,全面评价学生语文素养。 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层次和个性特征,给每位学生建立适合自己成长的记录袋,制订相应的近、中、长期的成长目标,让每位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身心都得到发展,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文水平测试,逐步变单一的语文知识考试,为德育、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评价,特别是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变单一的闭卷考试,为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考试;变单一的笔试为笔试、口试和动手能力相结合的考试;变单一的语文成绩通知单为语文素质报告单,把成长记录袋和现行考试相结合,使其成为促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基础,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师应把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学习新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革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教育局)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初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摘 要】“人文性”是《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重要补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括文本的人文内涵、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它要求教师树立“平等对话”的师生观,让语文学科回归生活,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并能结合文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从而使母语教学唤发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人文性;平等对话;生活;文本;语文活动;教学语言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旧的课程观相比,其变化是在原有“工具性”的基础上补充了一点----“人文性”。这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一次重新界定,这一变化意味着语文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已悄然来临。 1.何谓“人文性” 文化学的定义是人类文化、人类文明。心理学的定义是“人文”与“人本”同义,主要是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教育学的定义则是教材的人文内涵、学习者的人文素养(文化的、心理的)和语文学习(教学)活动中的人文关怀①。这一定义涵盖了对教学过程三大要素的新的要求,即:文本,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教师,要给予学生真挚的人文关怀。把握住了这三点,也就把握了“人文性”的基本内涵。 2.传统教学与母语的失语 近年来,媒体对语文教学的负面报道很多,我们的母语教学似乎走进了死胡同。虽然个别报道有失偏颇,但这至少反映了社会对我们的母语教学现状的不满以及一种更高的期待。 冷静地审视过去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我们会不禁发现,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存在着偏差。由于“工具理性”②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影响,传统的母语教学过于偏重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文科教学理科化,功利色彩浓厚,发展到极端的结果便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原本鲜活生动的母语教学变得索然乏味。 我们一直为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而矜持,但反观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的传统的母语教学,似乎很难寻见更多的人文精神的踪影。不同学科拥有不同的学科魅力。理科的魅力在于其缜密的思维(不妨喻之为思维的体操),理性的观照。那么,作为与我们朝夕为伴的母语的学科魅力究竟何在呢?我想,应该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真切的人文关怀和与生活的血肉联系,亦即《新课标》言及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对人文性忽视的直接结果便是师生关系异化为“师道尊严”:课堂上,教师高踞讲台,睥睨一切,学生正襟危坐,专注于听讲、记录,语文课俨然是一场“新闻会”。如此关系下培养出的学生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因此,《新课标》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发现和关注是我们的母语教育认识过程的一次质的飞跃,这种发现和关注更意味着一种最质朴的原生态的母语教学的回归。 3.语文学科人文特质的彰显 既然“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质之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体现这一学科特质呢? 第一,要转变师生关系,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对话”。 师生关系是学校众多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师生地位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不同的哲学观和价值观③。传统教育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④。这种定位决定了这样一种师生关系: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彼此互相对立。师道尊严,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被忽视了,其结果只能是其学习的潜能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高分低能,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语文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首先应做到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充分信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才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进学生,融入其中,与他们自由互动,平等对话。因此,《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平等对话”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内在要求。 第二,要让语文学科融入生活,与生活水乳交融。 生活是文本的源泉,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作家生活经验的真实再现。因此,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唤起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从而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收听广播电台是在学语文,看电视是在学语文,茶余饭后的读书看报是在学语文,和同学聊天是在学语文,留心身边的广告语、宣传标语是在学语文,踏访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是在学语文,参加文娱演出是在学语文,给远方的亲人好友写信是在学语文。因此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培养对生活的真挚感情。只有引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才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第三,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一个有待挖掘的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无尽宝藏。教师就是一个勘探者,采矿工。文本的人文价值体现在它的思想内涵、情致意境、语言辞令、谋篇布局等诸多方面,教师可精心选择其中最具价值的一两个视角引领学生发微探幽,深入感悟其中的人文内涵。课堂空间是有限的,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一篇作品,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磨洗后若还能在学生心中留有些许印象,教师的当年的教学无疑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四,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在逐步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而要使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借助具有人文关怀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个载体。通过语文活动的开展来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让情境催化学生内心深处主动探究、求知的欲望和激情。 教师在提高自身语言修养的同时,还应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的个性化,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机智幽默的,洗炼严谨的,华美诗意的,如话家常的等等。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至高境界。 综上所述,“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质之一,更是吸引学生的学科魅力之所在。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以及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使母语教学成为学生心中一道永远亮丽的风景!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现代中学生是活跃、富有朝气的社会力量,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其未来几十年主导的价值取向。在当前社会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如何逐步改变他们重个人利益,只愿享受,不知付出等品性,从而增强他们主人翁责任感,注重集体、国家的利益,重亲情、知感恩、懂回报等情感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既要学文,更要做人,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情感教育的。 一、注重点滴积累,渗透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抓住字词句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情感教育。如列举以“众”字为首的成语,明白其意,还可以造句、写短语、编故事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字形,众是“许多人”的意思,和“寡”相对。“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众擎易举”:许多人一齐用力,就会容易把东西托起,比喻大家同心合力,就容易把事情做成功……还有“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众矢之的”等。这些都说明了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中懂得做人要个人服从集体,不能有个人主义,集体生活中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应多想想他人,“人人为我,我更要为人人。”再如学习诗词,如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说明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持之以恒,定能成功。还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说明新事物是终究要代替旧事物的,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情感教育 俗语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学生感受到纯洁、善良、真实的形象时,心中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兴奋,这将有助于他们道德的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对人生真谛的领悟。电教手段以它独特的优美画面,悦耳的音乐,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作品内在美及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如在学习《散步》一文时,我拍摄了一家四口人在旭日中相互搀扶,在田间小路上缓步而行等情景。画面惬意温馨,再配上动听的音乐,伴以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沉浸在环境美、生活美、亲情美之中,感受到中华几千年孝为天下先,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及父母的责任重大、艰辛等,让同学们感同身受,意识到自己也同样被爱包围着,自己不应只知恣意享受、任意索取,也应多体谅、关心父母,帮他们多分担些。我还播放了一些纪实片,如面对汶川地震,甘肃洪水等地质、自然灾害,人们的爱心捐助等感人的场景,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品质。 三、理解文章内涵,感受人生真谛 课本中有许多文质精美,思想性很强的佳作,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被陆游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领悟诸葛亮的耿耿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拳拳爱国心,北伐前的洞察秋毫,缜密的前瞻后嘱的谆谆教导,可谓循循善诱,字字珠玑,语重心长,不禁让人唏嘘动容。再联系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大智,空城抚琴的大勇,六出祁山、深入不毛的辛苦劳顿,七擒孟获的仁爱之心等,诸葛亮这一代名相的人性光辉,让学生们深有触动,更让学生们动容。做人要讲究诚信,要有仁爱之心等,无形中增强了对学生们的情感教育,使他们明白做人应该表里如一,讲究诚信,知恩图报;对国家更要赤胆忠诚,耿耿忠心,始终不渝。 四、加强写作训练,培养良好品质 写作训练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通过观察生活,发掘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感受其乐融融的亲情,亲密无间的友情……如一位学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到:“无意间发现妈妈在递剪子时,总是把剪柄一端递给我,而自己则拿剪尖的那端,顿悟:原来母亲是怕剪尖伤了我呀……母爱无处不在,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我的心田,更像涓涓的细流贯穿我生命的始终。母亲,您是我最好的老师,你让我学会了知恩,更让我学会了爱人,谢谢你,母亲!更谢谢天下所有的母亲,谢谢那些爱别人的人!”通过学生的作文,让我感觉到学生长大了,知道感恩,学会关心人了,集体观念也加强了,爱国情感也增强了。 五、注重社会实践,培养公民意识 情感意识化作行动,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也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结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其他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如我们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献言献策,想出了许多保护环境的举措。有的同学设置了“废电池回收箱”“废纸回收箱”,有的制作了保护环境的小报、宣传画、宣传标语,有的还走出户外,捡拾白色垃圾等。根据学生开展活动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我及时进行了总结和鼓励,更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他们积极性更高了,公民意识也更强了。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了,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听、说、读、写、做中,达到了授文传道的目的,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转化为热爱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一六三中学)
咨询心理学论文:心理咨询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咨询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 【关键词】 艾滋病;心理咨询;防治策略 aids是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到目前为止,艾滋病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由于本病的特殊性,做好心理咨询非常重要,可使患者获得aids的相关知识、有效的健康信息、心理调适手段以及帮助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患者克服困难,能有效防治艾滋病,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98例患者,hiv确认实验阳性。男66例,女32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岁。感染途径:性传播83例(其中异性多性伴76例,同性恋7例),静脉吸毒11例,传播途径不详4例。工人24例,农民23例,自由职业者20例,司机27例,干部4例。 6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haart。经过心理咨询后,67例患者改变生活方式:4例吸毒患者戒毒,3例接受美沙酮治疗;21例性工作者不再从事性服务,39例多性伴者减少性伴数;58例haart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发生。 咨询方法及内容 1.咨询方法 安排责任护士接受确诊患者的咨询,第一次咨询30分钟,以后每次复诊咨询15分钟。咨询形式:直接咨询,就是在安静、整洁、单独的房间,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咨询。同时,配备内容实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资料、避孕套等,以利于患者索取利用[1]。 2.咨询内容 (1)建立和谐关系 首先向患者问好,把自己介绍给患者,然后向患者解释咨询应遵循的过程,同时强调咨询内容的保密性,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保证咨询顺利进行。 (2)评估患者的问题 询问患者的苦恼和忧虑,用心专注地倾听患者的倾诉和给予足够的发泄时间,确定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3)心理护理 由于社会的歧视和昂贵的治疗费等问题常常给患者带来悲观、焦虑、绝望等情绪,所以,护士根据患者的社会环境、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经济条件、感染方式等不同,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2],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4)鼓励患者学会自我观察 密切观察自身身体的变化,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促时,可能出现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等;出现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眼前蚊飞感等症状时,应警惕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发生;如出现头痛、头晕、喷射状呕吐时,应警惕脑膜炎的发生;出现念珠菌感染、疱疹、腹泻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就诊。 (5)预防疾病传播 交代患者戒除不良行为,改变生活方式,如:同性恋、静脉吸毒、性生活混乱等;在进行性生活时要100%使用安全套[3],包括双方都是艾滋病感染者,以防艾滋病不同毒株和其他致病菌交叉感染;女性患者要避孕,因为妊娠可能使无症状的感染者发展成艾滋病患者或使病情加重;避免共用牙刷、刮胡刀等;禁止献血、献精子、供组织器官等。 (6)营养支持 合理的营养是维持和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应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少吃多餐。 (7)对haart患者的宣教 反复强调良好的依从性是haart成功的关键,但不能根治,并存在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一旦接受haart,要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随意更改服药时间、剂量或者中断治疗,呕吐时将药物吐出后即刻补服。出现恶心、眩晕等轻微的不良反应,应坚持吃药;出现严重皮疹、贫血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找督导医生处理。同时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cd4 +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以及时了解有无肝肾功能的损害、贫血以及了解haart是否有效。 总之,艾滋病的咨询是心理咨询的技能在艾滋病防治中被成功应用而产生的一个被广泛肯定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它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效果已被证实[1],本组观察结果也显示,做好艾滋病患者的咨询工作,能有效防治艾滋病,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但由于对本组病例的观察时间尚短,心理咨询的长期效果以及如何保持长效机制等诸多问题,仍需持续观察和探讨。 咨询心理学论文:心理咨询培训对女性受训者家庭功能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培训对女性受训者家庭功能的影响,以及能预测这种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ii-cv)、防御方式量表(dsq)、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容纳他人量表(aos),对85名接受心理咨询培训的女性受训者进行培训前后2次测试,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培训后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程度、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均较培训前显著下降 (p 0.05),平衡型及中间型家庭类型增多、极端型家庭类型显著减少(p 0.05)。②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程度、亲密度不满意程度的下降与dsq、16pf及aos的部分指标呈显著相关(p 0.05)。③16pf中创造能力强者的人格因素能有效地解释培训前后理想适应性的总变异,dsq中的压抑和容纳他人量表总分能有效地解释亲密度不满意程度的总变异,dsq中的压抑和回避能有效地解释适应性不满意程度的总变异。结论:①心理咨询培训有助于改善女性受训者的家庭功能。②容纳他人量表总分、dsq的压抑、回避以及16pf中创造能力强者的人格因素是预测这种改善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心理咨询;培训;女性;家庭功能;防御机制;人格特质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正在经历着急剧的改变,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2002 年以来,数万人参加了国家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邱昌健等(2005年)发现,心理咨询培训不但是一项职业培训,同时也促进受训者人格成熟、完善,帮助重建防御机制,促进自我与经验的和谐统一,更好接纳自己及他人[1]。心理咨询培训是否对受训者的家庭功能有影响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领域,但目前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研究。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的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与个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的联系[2]。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ii-cv)是评价家庭功能最有效的评估工具之一,我们运用其中文版[3]针对心理咨询培训对女性受训者的家庭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估,探讨培训对家庭功能的影响以及哪些因素能够预测这些变化,以期为提高心理咨询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供客观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在深圳市心理咨询师培训基地参加心理咨询培训的女性受训者。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研究并完成了80%以上的培训课程。②完成培训前后两次心理测试。③过去未接受过系统心理咨询培训。排除标准:测试问卷未能填写完整者。 1.2 方法 测试工具:①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等。②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评估亲密度及适应性。对每个项目要回答两次,一次是对自己家庭现状的实际感受,另一次是自己所希望的理想家庭状况。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分别指对家庭现状实际感受与理想状态的差值(绝对值)。③容纳他人量表[4]。④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16pf)[5]。⑤防御方式量表(dsq)[6]。 在培训前、后(4个月培训结束时)进行团体测试。测试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7]及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上下册) 》[8,9]为教学大纲进行培训,此外增加了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将资料输入计算机,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为自身前后配对设计t检验、卡方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发出问卷97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87.6%)。受训者年龄22~54岁(34.95±7.53)岁。医务工作者31人(36.5%),教育工作者16人(18.8%),心理学工作者2人(2.4%),其它36人(42.4%),包括经济管理、人力资源、法律界人士等。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或中专2人(2.4%),大专31人(36.5%),大学42人(49.4%),硕士10人(11.8%)。受训者97.6%未曾接受系统心理咨询培训。 2.2 培训前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各指标的差异性 2.2.1 比较培训前后各项指标,发现培训后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程度、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均较培训前下降(p 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facesii-cv各指标比较 2.2.2 家庭类型的分布及百分比情况。分析培训前后家庭类型,可以看出培训前极端型家庭中最多的类型是低亲密度及高适应性的家庭类型,占12.9%;其次是高亲密度及高适应性的缠结混乱家庭类型,占9.4%。培训后此两种家庭类型均有减少,分别为4.7%及3.5%,见表2。表2 培训前后研究组家庭类型数量变化(括号内培训后家庭类型数) 2.2.3 比较培训前后家庭类型百分比,发现培训后平衡型及中间型家庭类型增多,极端型家庭类型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见表3。表3 培训前后家庭类型变化 2.3 培训前后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程度、亲密度不满意程度的变化与社会人口学因素、16pf、dsq、容纳他人及被他人接纳量表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由于培训后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程度、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均降低,分别以其培训前的值减去培训后的值,得到相应的三个变量在培训前后的变化(例如,培训前后理想适应性的变化等于培训前理想适应性减去培训后的值)。 2.3.1 上述指标培训前后的变化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专业等社会人口学资料无统计学相关(p 0.05)。 2.3.2 上述指标培训前后的改变与16pf、dsq、aos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理想适应性的变化有与16pf中的聪慧性、独立性、怯懦与果断性、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呈显著性正相关(p 0.05)。亲密度不满意程度的变化与dsq中的幻想、16pf中的怀疑性呈显者性正相关(p 0.05),与容纳量表总分、dsq中的压抑呈显著性负相关(p 0.05)。适应性不满意程度的变化与dsq中的回避和压抑呈显著性负相关(p 0.05)。 2.4 理想适应性、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的前后变化对16pf、dsq、aos相关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培训前后理想适应性的变化为因变量,以聪慧性、独立性、怯懦与果断性、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为自变量;以亲密度不满意程度的变化为因变量,以幻想、压抑、怀疑性及容纳量表总分为自变量;以适应性不满意程度的变化为因变量,以压抑、回避、怀疑性的容纳量表总分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表4 培训前后家庭功能变化对dsq、16pf、容纳他人及被他人容纳量表的多元逐步回归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olson的环状家庭模式理论来评定受训者培训前后家庭功能的变化。此模型有3个维度: 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家庭亲密度指家庭成员相互间的情感关系,从低到高划分为4 个水平: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低水平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情感联系、彼此疏远;高水平则过于亲密、角色不清;居中为情感距离适中,既亲密又相互独立[10]。家庭适应性是指婚姻或家庭系统为了应付外在环境压力或家庭的发展需要而改变其权势结构、角色分配或联系方式的能力,从低到高分为4级水平: 混乱、灵活、有组织、刻板。混乱的家庭缺乏协调与合作;刻板家庭过分拘泥于既定规则和模式,难以根据情境进行调查;灵活和有组织的家庭应变能力很强。根据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程度,可以将家庭分为16 种类型,4种平衡型提示家庭适应良好,4种极端型家庭常常出现适应不良,还有8种是适应中等的中间型家庭。 本研究调查了男女受训者培训后家庭功能的变化,由于女性受训者占了88.5%,对男性样本的分析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所以我们只分析了女性受训者的资料。本研究发现,女性受训者培训后理想适应性、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较培训前下降,提示培训后受训者对家庭功能的理想期待与现实体验之间的差距缩小,心态更加理性、平和;同时平衡型家庭及中间型家庭增加、极端家庭减少,提示家庭功能提高。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成熟型防御方式之一的压抑以及容纳他人量表总分是预测培训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下降幅度的主要因素,这表明,家庭成员间相互接纳宽容,合理处理自己的某些欲望、烦恼,对对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等能有一定的接受和认可,对于提升成员对家庭亲密度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容纳不够、压抑太少,家庭中就会时时有不满,处处有战火。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压抑、回避是预测培训后适应性不满意程度下降幅度的主要因素,这表明成员们协商合作、暂时压抑个人的感受,暂时回避一时处理不了的困难对于家庭在应对内外变化时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本研究还发现16pf中的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是预测培训后理想适应性的下降的主要因素,那些创造能力强的人富有创见、有敏锐的观察力,愿意进行新的尝试,有这种人格特征的受训者更容易在培训中有更多的感悟并愿意把它们带入到生活中,使得个人的提升引发家庭功能的改变。本研究提示,家庭功能是可以随着家庭成员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从一种家庭类型转化为另一种家庭类型,这印证了olson的家庭理论,即家庭类型可以随着家庭构成的演变、家庭成员的成长以及意外事件的影响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11]。 本研究提示,心理咨询培训可以使受训者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家庭功能改善,而压抑、回避这两种防御方式,容纳他人量表总分以及16pf中的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能预测女性受训者培训后家庭功能的改善程度。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中可以安排一些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受训者在上述几方面能力,促进其个人的成长。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不大,没有涉及男性受训者,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咨询心理学论文: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思考 【摘要】自四年前首次接触心理咨询,到今天作为一名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一路走来,有很多的感触。本文主要结合实践谈了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如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仍需调整、咨询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如何安排重点学生的转介等,记于这里,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心理咨询 咨询教师 思考 心理咨询是对存在有心理问题或困扰者来向心理学工作者求助时,后者应用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给求助者以帮助、劝告、辅导的过程。毫无疑问,心理咨询在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高校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应积极洞察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不断地改善,以推进这一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 加强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记得笔者2000年刚上大学时,那时根本不知道学校还有心理咨询中心,退一步想来,即使那时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在为学生服务,也不会去的,因为会有很多顾虑:害怕老师同学知道自己去心理咨询被认为“有病”、害怕别人笑话等,也就是说去做这件事情自己所付出的要远远大于从中的所获。而这样的一些想法,代表了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同学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今天当笔者正式做这项工作,在咨询中问及来访的学生怎样看待心理咨询时,他们的回答是:觉得无所谓,心里不舒服来聊一聊、咨询咨询。所以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心理学、心理咨询本身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渗透,对心理咨询,大学生越来越持有接纳和认可的态度。这一点也可以从我们的咨询量上有所体现。以笔者为例,自2009年2月25日——5月20日,笔者每周安排2次咨询接待,这期间共接待来访学生42人次。但是,且不说这样的认可仍需进一步的加强,当咨询遭遇我们的学生,它仍面临着太多的尴尬。如来访学生把心理咨询神话,认为学心理学的人无所不能;把心理咨询等同于感冒片,伤风感冒吃药打针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认为咨询应该也是这样“速战速决”;把改变的责任推给咨询老师:我有问题来找你,那么我目前不合适状况能否改变也取决于你,而我自己无需做任何努力;心理咨询无非也就是聊天说话,而且只要我来了,你就有义务取悦我,让我高兴等。而实际上如我们所知,真正的咨访绝不是感冒片和头疼脑热的关系,它是一种关系,一个过程,心理咨询老师不但没有特异功能,且在太多的时候面对来访同学的问题会无奈而无力,我们的工作范围是有限度的。更为关键的是,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得依靠来访者心理和行为的不断调整和自我激励去解决,而不是咨询教师。 但当来访同学对这些不了解时,就会以他们的理解去理解咨询,去带着很高的期待走进咨询室,可想而知很多时候也会带着失望走出来。所以,在咨询前,来访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咨询效果与来访者在咨询前是否对心理咨询能否正确认识、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很大关系。为此,应通过各种渠道,如在咨询室门前粘贴了“心理咨询中心服务内容”、“去咨询前该做的准备、” “咨询流程图”、“咨询教师简介”等内容的展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咨询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前面提到,面对来访学生的问题,咨询教师很多时候会感到无奈而无力,这一方面有来访者本身的问题及客观条件的一些限制。但必须承认,作为咨询教师本人,我们自身能力素养的欠缺也是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很大原因。我们始终强调心理咨询的教育和发展取向,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有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的正常人提供有效的帮助,鼓励他们正确认识现实和自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对现实生活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学生的问题通常也较简单,多与他们特定的年龄阶段及生活主题相关,更多也是成长和发展中的问题。 现实中的咨询也确实如此,以笔者的体会,可以说97%的来访问题属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也少),真正发展到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病的仅占3%。但凡来访的同学也都是想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咨询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应在工作中不断的去提高,熟悉学生问题的种类、总结应对措施及建议、加强学习钻研。在笔者咨询的过程中,曾有一个学生因考试焦虑问题前来,当整理咨询记录时,自己清楚没有很好的给她建议,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有待学习。这个咨询结束后,笔者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去全面掌握这部分内容,结果接下来又遇到相同问题的一位来访同学,那个时候特别惭愧,因为还是没能与他一起很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也深感咨询教师职业素养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多么重要。 谈到这儿,这又牵涉另一个问题,即大部分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都在编的是行政或思政的系列,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首先会有一系列事务性的事情需要处理,这大大消耗了他们工作的精力与专研的热情,从而影响他们工作后颈的激发。笔者认为,这也是涉及咨询教师成长过程中外部保证的重要方面。 3 重点学生的转介问题 虽然多数学生的来访问题属一般心理问题,但超出心理咨询范围的、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者也存在,这就涉及到一个向相关机构的转诊、转介问题。一般当在工作中遇到需重点关注的来访者,我们首先会汇报领导,继而会和学院取得联系,通常对这样的案例,我们会建议转诊专科医院,如果必要,也会通知家长。但在这过程中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如学院接到手与家长取得联系后,家长重视程度不够、不知道什么地方诊疗精神类的病症或因费用太高而放弃治疗。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就会被耽误下来,甚至影响其终生的发展。所以,学校心理咨询与精神病专科医院、校医院间畅通的联席制度的建立显得非常重要,如在工作中能把相关人员顺利的“请进来、走出去”,咨询教师队伍中能有既懂心理学知识、也有精神医学基础的咨询教师是非常理想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咨询预约的重要性,同一咨询教师在固定值班时间咨询的连贯性等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作为一名年轻的心理咨询教师,需要学习与反思的还有很多,我定将克服自身惰性、继续努力。一点心得,记于此与大家探讨、共进。 咨询心理学论文:个体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与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确立一套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并用此诊断大学生出现的相应心理问题,是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发展心理学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能力正常;意志健全;情绪健康;人格完整;社会适应良好;人际关系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以这一标准作为参照,可以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突出表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紧张,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和对他人的信任;神经衰弱焦虑,其中学习焦虑和就业焦虑表现得尤为突出;情绪困扰,消极情绪体验过多,自我调节情绪能力较弱;迷茫与困惑。在大学阶段一些学生会有困惑丛生、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问题在社会转型期有加剧的趋势,依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是不能够完全予以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个体咨询方法介入就是其中之一。 二、个体咨询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个体咨询介入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其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促使个体咨询的介入。大学生离开家庭开始学校生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长久以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总是以教育者为中心,仅仅采取灌输的方式,督促大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例如仅仅讲授教育知识,很少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教育者单纯地讲解,大学生单纯地听受等等。这些不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个体咨询介入法则强调社会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这些对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有重要启示,可以积极借鉴。其二,大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得个体咨询介入成为必须。有的教育模式在解决心理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运用个体咨询有助于克服这种局限性,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运用个体咨询个别化的原则和沟通会谈的技巧,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情绪和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具体到个体咨询的治疗模式包括:一是工作者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把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二是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误区,使大学生自己帮助自己宣泄情绪。三是运用行为修正模式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利用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等帮助大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三、个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个体咨询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拥有很好的推广运用前景。首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个体咨询以学生为主体提供了基础。以人为本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己的能力。大学生心理问题仅仅依靠工作者很难得到全面的解决,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学会调节的能力,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潜能。大学生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使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从而促进了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其次,个体咨询的目标和功能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基本前提。个体咨询的目标是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其基本功能是预防心理疾病、恢复心理健康、稳定和发展心理功能。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满足其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还要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再次,个体咨询的实践过程为全面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了指导。个体咨询致力于工作对象做出改变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套工作程序。科学的工作程序有助于提高工作的实际效果。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个体咨询从预估到最后的评价,其程序是非常完备的,遵循这一过程可以深入地挖掘到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寻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语 总之,个体咨询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有利于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 作者:姚型彬 胡新峰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咨询心理学论文:心理咨询教育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企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开展各种讲课活动,培养职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直视心理问题,通过共同的讨论分析问题的症结,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职工身心健康。 关键词:心理咨询;教育活动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职工在就业、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显,职工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为进一步做好公司职工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关爱服务工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工会积极作为,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形势下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扎实推进职工心理健康帮助行动。为此,集团工会首先抓好队伍建设,组织各基层单位专职工会副主席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疏导技能。尼龙化工公司工会积极响应集团工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的号召,深入开展员工心理咨询教育活动,缓解职工心理压力,构建和谐工作氛围,提高职工工作效率,不断推进心理咨询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迈进。2016年在集团工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尼龙化工公司工会成立EAP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并挂牌运行,集团为咨询室购买沙盘、音乐放松椅,公司建立微信心理咨询群,各基层单位工会主席、女工委员大力宣传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号,职工订阅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期开展课程,方便心理咨询师与职工沟通交流,引导一线职工缓解紧张情绪、疏导心理压力,以阳光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2017年,为了切实推进该项工作,公司工会将关爱一线职工心理健康列入公司工会重点工作之一,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定期培训各基层单位书记、女工委员开展心理咨询课程;二是把公司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同志聘请为各基层单位兼职心理咨询师,明确职责范围,要求兼职心理咨询师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工作,每周组织不少于一场次的心理咨询讲座;三是把兼职心理咨询师考核指标与津贴补助挂钩,充分调动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心理压力对职工的危害 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要承担着研发、安全生产等任务,还要为公司创造更高的利润,有时职工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有了冲突,难免会有情绪,导致了职工在工作上的心理压力更大,无法得到缓解和宣泄,加快心理问题的产生。工作太累以至于缺乏干劲和动力,甚至于可能出现紧张和挫败的心理。当职工的压力太大而且得不到适当的缓解,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健康危机,可能会发生工伤事件和家庭矛盾。这些事情的发生与同事的关系不够融洽、家庭婚姻发生变故、工作生活中遭遇到不公正待遇等等有密切关系。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而又得不到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企业建设心理咨询室,能够及时有效的通过心理咨询教育来解决,及时缓解心理压力使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状态,有利于人企稳定。如何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职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成为提高全员素质的重要内容。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解决方法,在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具有企业思想教育的作用,将心理咨询特有的功能与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二、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目前,公司兼职心理咨询师已按要求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深入到各项目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活动,通过PPT展示、案例研讨等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对一线员工如何进行自我调解、有效化解压力进行了针对性辅导。心理咨询教育讲座开展以来,深受员工喜爱,在广大一线员工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增长了员工心理知识,增强了大家自我调解能力,激发了一线员工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得到了基层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员工好评。公司准备进一步加大心理咨询教育工作力度,切实引导各基层工会设立职工“心理辅导室”和“职工诉求服务点”。今年3月份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举办3天的《人本/超个人心理辅导实操技能基础班》讲课活动,组织15名职工学习心理咨询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手指操”活动、五大原则、四大流派,通过“带领育人”游戏让职工从游戏中体会被呵护的温暖和幸福,同时体验和分享中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围绕在游戏中的分享体验,讲解人与人交往中语言的种类,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并从中学习如何表达感受。课程结束后,学员发表感悟,共同成长,为职工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调理和释放服务,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处理好社会、事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推进公司职工心理帮助行动的普及和实施。公司发展的快慢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高低与职工的心理因素是密不可分的。职工之间关系融洽,公司的工作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开展好心理咨询工作,可以使职工工作情绪高涨,对工作有着强烈的认同度以及满足感,从而极大的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 三、公司心理咨询需要注意的细节 心理咨询在公司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做好心理咨询教育的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1.要懂得倾听。倾听是心理咨询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学会倾听可以建立一个良好咨询关系。不随意打断来咨询职工的话题,让职工敞开心扉,充分宣泄心中郁闷和压抑。倾听时一定要认真细致的去听,不要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并适当地表示理解。2.要相互尊重。来访职工在诉说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时,咨询师可以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入手,给予来访职工充分的尊重和平等,对来访职工的心理状况等方面尽量接纳和理解,做好保密工作。3.对待来访职工要态度真诚。咨询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来访职工的心情,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应该表现出真诚的态度,要投入积极的情感,同时注意要尊重来访职工的人格和尊严,做到以诚相待。这样才能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心坎上,激发来访职工的情感共鸣,得到来访职工的信任和好感度,消除来访职工心中隔阂,有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4.共情。一般来说,根据来访职工的言行,咨询者可以沿着来访职工的思路设身处地地体验他的情感。同时,咨询者也可通过一定的咨询技巧,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来访职工。这样可以更好的抓住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要以人为本。要根据不同的来访职工情况采用不同的心理咨询教育方法。职工的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性格也千差万别,这就使得在面对不同的来访职工要采用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法,要懂得因材施教。以上几点是我对企业如何开展好心理咨询活动的一点点建议,经济的发展迅猛导致人与人之间存在激烈竞争,给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及心理压力,员工如果不能自我调节,会导致心理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员工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对生活造成负面的影响,严重者会危及自身健康或生命安全。把心理咨询应用到工作中,不仅能够减轻员工的精神压力,有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同时还可以使员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以充分的热情投身到工作当中去,用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这样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身边的人带来正能量,对整个公司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创建出更为和谐的社会氛围。 作者:陈莹 单位: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咨询心理学论文:团体咨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1、高校团体心理咨询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团体心理咨询的一般目标包含:帮助成员自我认识、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在团体中学习社交技巧和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成员的责任意识、归属感和被接纳感;培养成员独立自主、自己解决问题和抉择的能力,有效解决冲突矛盾.团体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团体成员的心理健康,提高成员的心理素质,塑造成员的健康人格.由此可见,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和我国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是一种发展性的活动,主要任务是提高成员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2、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团体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是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1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颁布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也开始融入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在高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个有效途径.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需要 目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但是,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知识讲述比较多,缺乏实际训练,学生缺乏体验,因此学生从课程中的获益较少,课程所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在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是两大支柱.个体心理咨询,每次咨询的时间大致是1小时左右,对于高校来说,即使按照教育部的要求1:4000的比例来配备心理咨询人员,要为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咨询也是很有困难的.而且高校的心理咨询老师专业素质良莠不齐,这样的境况势必使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接不暇,整天忙于应付一个个前来求助的学生,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顾及那些需要帮助但是没勇气走进咨询室的学生,这样也无暇主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团体心理咨询是一对多的方式,一个指导者同时指导多个团体成员,增加了咨询的效益,提高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效率,省时省力;同时,团体心理咨询新颖独特的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增加了学生求助的机会.因此,团体心理咨询既可以缓解高校咨询人员不足的矛盾,也为学生增加了求助的途径和方式. 二、高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有效性 近年来,团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成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主题丰富,覆盖范围广,而且不少研究已经表明团体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有效的.目前,高校团体心理咨询的主题主要有人际关系、情绪和压力管理、自我探索、学业管理、生涯规划、入学适应训练、恋爱问题、团体团队合作、领导才能训练等.高校团体心理咨询得到快速发展有着丰厚的基础:一是在大学里,学生喜欢以团体的形式学习和生活,从同伴那里获得支持和认可,有团体生活的倾向;二是在高校里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共同成长课题,如学业、人际、交友、择业等等;三是大学生有着类似的困扰,更容易接受来自同伴和同龄人的建议和反馈. 1、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笔者在三亚学院大学生军训期间,在新生中开展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叠罗汉”“直呼其名”“我是谁”等活动,使大学新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彼此熟悉,缩短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并通过“怪兽过河”“爱心传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和合作意识,促进班级凝聚力建设.大部分新生对这种形式的活动很喜欢,帮助他们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叶玉清的研究也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变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自然进程;可以有效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 2、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在笔者亲自指导的团体心理咨询中,通过“20个我”“我的左手”“我的自画像”“优点大轰炸”“我的生命线”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赞美别人、被人称赞的感受,从而进一步了解自我,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自我,能悦纳自己的优缺点,清楚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人,达到现实我和理想我的统一.并通过“价值大拍卖”等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促进自我成长.团体成员在咨询结束后报告:“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自己还有这么多优点!”“我从来没有这么好好认识过自己,真是太高兴了.”“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我能够很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点.” 3、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比高中更加复杂,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学生在相处时容易出现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不容乐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的研究显示:人际交往问题在大学生适应问题中居于第二位.个体咨询由于缺乏相似的情境,咨询的效果不容易迁移,在停止咨询之后,复发几率很大.在高校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来帮助那些人际关系不良或想要提高人际关系的大学生在更为真实的团体人际沟通情境下,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改变人际关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习新的人际模式和交往技巧,帮助他们建立建设性的人际交往模式.笔者曾在三亚学院开展两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陈菊珍、刘华山的研究也显示了团体心理咨询在改善人际关系方面的有效作用;刑秀茶,王欣对团体心理咨询的长期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咨询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具有长期的效果. 4、团体心理咨询有利于学生在团体中宣泄情绪,保持积极情绪 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团体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安全、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和被保护的环境和气氛.很多学生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他们想象中的严重,他们需要一个机会,需要一个进行情绪宣泄的机会,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机会.在团体心理咨询中,他们可以倾吐内心的苦闷和困惑.情绪得到了宣泄,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在上述的系列研究中,团体成员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都有明显的好转. 5、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笔者在做第二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后,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学生在SCL-90中的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强迫、敌对、偏执乃至精神病性等各因子上的前后得分具有显著差异,这反映了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和同事在本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保持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樊富珉对人际交往困难的大学生进行的团体心理咨询,沈士梅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团体心理训练,何瑾、樊富珉针对高校贫困学生进行的团体心理咨询等研究,都显示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效果,团体心理咨询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团体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其目标和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一致,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团体心理咨询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量的实践证明,团体心理咨询在新生入学适应、人际交往、认识自我、情绪调节、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心理咨询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团体心理咨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值得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和相关研究者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 作者:邓彩艳 黄奎林 单位:三亚学院 咨询心理学论文:朋辈心理咨询的含义及特点 作者:陈玲玲 安健 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 前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快速发展的规模和相对滞后的师资配备,给高职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严重匮乏,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对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朋辈心理咨询的含义及特点 朋辈心理咨询起源于欧美国家,是为缓解当时专业辅导人员匮乏而兴起的,后逐步运用于学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发展较早,近年来大陆一些高校也逐步引进这一辅导方式应对专业心理咨询师不足的现状[1]。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心理咨询虽已经显现出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朋辈心理咨询(peer-counseling)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因此,有时它被称为“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或者“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Counseling)[2]。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由受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及帮助,通过人际交往实现心理安慰,消除心理困扰,排除心理障碍。它具有实施方便、方法灵活多样、易推广、见效快等特点。 二、朋辈心理咨询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一)高职学生心理特点 普遍认为: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高考失败、学历之痛和就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状况分别在大学三年不同阶段突现。具体表现为: 1、承受压力大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学生承受着与其他大学生一样来自升学、就业、人际交往、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高职学生还受到家长、同学、社会的轻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些都对他们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大会给他们带来诸多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影响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自卑心理严重受高职院校录取分数低,师资配备相对落后,所学专业不理想、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等客观条件限制,很多学生不能正确面对现实,过度缺乏自信。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挫折耐受力差,以及不适当的归因方式等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孤独感较强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处于成年早期(18-25岁)的高职学生正处于亲密对孤独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渴望获得友情与爱情。但由于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父母娇宠,缺乏与人合作和沟通的技能,与同学间的摩擦不断,难以形成真正的友谊,也得不到群体的认可。容易出现自我封闭的情况,并进而加剧孤独感。 4、焦虑、抑郁症状等心理问题多有些高职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在学习上缺乏兴趣,人生观、价值观不够完善,精神空虚,对前途悲观失望,过度关注自己,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心理上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得不到适当的释放,从而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运用朋辈心理咨询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优势 1、可以较好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由于朋辈心理咨询员是与来访者年龄相近、经历相似、生活环境相同的同辈群体,他们是青少年亚文化群体中适应相对较好的人。由这些人向来访者提供帮助,不仅使他们有亲切感,更易于沟通,而且由于更能得到咨询员的理解,获得同辈人的认可,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自尊心。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同时得到满足,可以极大的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咨询员的引导下更积极主动的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2、给来访者提供良好的榜样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多数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对榜样的示范行为的观察、模仿而进行的[4]。朋辈心理咨询员是朋辈群体中的成员,由于空间、时间和心理上的相近性,他们的建议更容易得到采纳。加之朋辈心理咨询员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是全面发展的,身心都比较健全的学生,他们能够给来访者提供良好的榜样。因此他们的行为更容易成为来访者观察和模仿的对象,在双方持续的接触中,咨询员的言语、行为会对来访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专业心理咨询的有效补充由于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还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认为去找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的一定是心理有问题或有精神疾病的同学。又由于面对老师时会有隔阂感,害怕老师会嘲笑或责备自己,而对心理咨询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因而,当有心理困扰时不愿进行心理咨询。半专业性的朋辈心理咨询正好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补充。 4、是一种陪伴成长,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朋辈心理咨询虽然是在咨询员的引导下展开的,但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探讨和协作。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更多时候是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同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双方就共同关注的话题展开探讨,引导来访者自己分析发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寻找解决的途径。对于学生学会关心和接纳别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生存有积极的作用。 5、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关系融洽、相互信任,是心理咨询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咨询员与来访者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减小了相互之间的隔阂与猜疑,容易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采取的咨询方法也更加灵活,使得咨询活动在融洽、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有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自信心的培养。 三、朋辈心理咨询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心理咨询员的选拔 在选拔朋辈心理咨询员时,学院可在选修心理类课程的学生中优先选拔,如没开设此类课程,也可以向全校学生公开招募,选择其中品学兼优、学有余力者作为考察对象。然后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面试进行进一步挑选。选择其中心理素质良好,热爱心理咨询,有较好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亲和力,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性格开朗活泼、待人真诚热情的人进行培养,希望最终能将其培养成为各班的心理委员。#p#分页标题#e# (二)心理咨询员的培训 由于选拔出来的朋辈心理咨询员还缺乏基本的心理培训理论、技能和技巧,因此在上岗前必须选修心理类课程或进行简短的培训。培训要有系统性,培训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案设计也要具有好的科学性、易操作性和易实施性。为提高培训效率,提高咨询员的兴趣,可以采用主题训练的方式,如心理咨询的理念、心理辅导技术、大学生心理常见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知识、撰写学习体会等。每个主题都由理论、体验、个案分析、分享等几个板块组成[5]。在培训内容中还应包括咨询员应遵守的基本规范,如:保密性原则。这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原则,也是朋辈心理咨询员应特别注意的原则。 (三)在朋辈心理咨询实施过程中,咨询员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适度移情朋辈心理咨询员应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感情,既要注意观察来访者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又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情带进心理咨询中,更不能试图以此来影响和改变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 2、朋辈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在于倾听给咨询者向别人倾诉、自我分析问题、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机会,提高他们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尊重来访者咨访双方在人际关系上是平等的,咨询员应当尊重来访者的人格和权利。对来访者的尊重,不仅表现在行为上,更要从心理上对其加以关心和尊重。 4、转介意识咨询员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还应当有寻求帮助的意识,以让来访者得到及时的帮助。但在转介前应向来访者说明情况,并征得其同意。 5、朋辈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为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咨询员可灵活选择不同的咨询方法。同时,为更好的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切近同学生活的优势,咨询员还可主动寻找有心理困惑的同学聊天,及早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四、在高职院校应用朋辈心理咨询应注意的问题 (一)定期进行对咨询员的专业辅导,便于及时预防和发现问题虽然经过短暂培训,但朋辈心理咨询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存在欠缺,在咨询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不仅可能影响到心理咨询的效果,还可能给咨访双方带来新的心理问题。为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可以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对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辅导,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 (二)对咨询员的保护高职院校朋辈心理咨询员也是学校的学生,在咨询过程中受到来访者的影响,也可能积累负面心理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也应当加强他们的心理保护,鼓励和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 (三)对咨询员的评估评估不是给朋辈心理咨询员施加压力,而是通过评估发现问题,提供帮助以促进他们更快的成长。可以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进行,通过咨询员之间的相互经验交流和学习,将优点发扬光大,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 (四)与其他心理咨询方式相配合朋辈心理咨询在处理和解决心理问题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遇到难以解决和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必须有其他方式的介入,如向心理咨询师求助、转入心理治疗等。 五、结论 朋辈心理咨询不同于同学间的普通交往,也有别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但它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减少校园危机、创建和谐校园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高职院校,朋辈心理咨询所给予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帮助是其他心理辅导方式不可替代的,它为高职院校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咨询心理学论文:幼儿教学心理咨询技术研究 本文作者:李飞飞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现很多孤僻的孩子,甚至有些孩子很自闭,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上台表演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往后缩不敢上台,早晨个别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大声哭喊着不肯进入幼儿园等等,这些现象说明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去了解,需要我们去帮助,然而目前从事幼儿心理咨询的人员很少,而幼儿园又迫切需要心理咨询技术与心理教育来帮助部分幼儿疏导心理问题。作为一名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我喜欢将心理咨询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不但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新奇的知识和乐趣,也增加了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1.意象对话技术 意象对话是中国林业大学心理学教授朱建军在荣格集体无意识、催眠和中国古代文化等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它可以通过呈现在大脑中的意象特征来分析、透视进而调整、修改咨询对象或求助者的潜意识心理状态。和其他技术相比,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的操作简单性和意象生动性(比如通过指导幼儿想象的草坪、房子、花草等),这对于大脑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来说,是一种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新鲜事物,对于我来说它也是我的一种与幼儿交流的独特方法。初次接触意象对话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做了这样的安排,让孩子们按自己舒服的姿势坐好,然后语言提示“闭上眼睛、深呼吸、吐气、放松,想象一下自己正坐在家里的电视旁,打开电视正在看你最喜欢的动画片,认真注视着电视画面并且记住它,最后让孩子们把刚才看的动画片画下来送给老师”,当然中间还有一部分鼓励和激发情绪的引导。引导结束后孩子们一声声“哇!”“哇,太神奇了!”这次绘画的效果之好让我难以想象的,每一个孩子画的画都不一样,而且有各自的特点,男孩女孩的画分化得很鲜明,也充分地显示出了性别和个性特点。经过这次尝试,孩子们绘画时大脑空白的现象突然间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慢慢地绘画活动就养成了孩子们先想象再动笔的习惯。就这样意象对话技术走进了我们的绘画活动,它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细节观察能力,又练习了孩子的表象记忆的能力。通过教学中一段时间的具体运用,孩子们对意象对话这种新奇独特的教法感到向往,而且特别乐于参与其中。 2.想象放松技术 有些幼儿由于属于胆汁质或多血质气质类型,兴奋性高,难以抑制,午休时往往很难入睡。然而,在我们幼儿园内只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想象放松技术就可以让幼儿生活丰富多彩了。比如孩子们午休时引导孩子们(也可以是个别孩子)想象自己正躺在最舒服的地方,闭上眼睛后可以看见他(她)最喜欢的形象,等待孩子们进入状态后,引导孩子可以和这个形象做游戏。一会儿老师提示这个形象累了需要休息,最后要求孩子们和这个形象一起休息(现在眼睛累了,不想睁开,闭上眼睛真舒服,怎么也不想睁开,闭上眼睛真舒服……)。通过这种方法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入睡眠状态,随后就可以重点个别心理辅导使其入睡。班上有一个孩子小然,平时精力比较旺盛中午入睡困难。有一次孩子们都睡觉了,唯独这小家伙睁着眼睛到处“欣赏环境”,于是我走过去轻轻地将手盖在他的眼上,将一只手指头放在他的两眼中间每一次他睁开眼睛都会看见眼前的手指,这时候他会很不舒服,便会迅速地闭上眼睛。“现在眼睛累了,不想睁开,闭上眼睛真舒服,怎么也不想睁开,闭上眼睛真舒服……”两三分钟的样子小然便睡着了。另外,通过想象放松技术引导孩子做新奇独特的游戏,感知自然界的奇妙。记得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发现孩子们感到有些疲惫,于是我就想到了催眠中的经典事例———分手,以消除孩子们的疲惫感。“李老师跟大家做个游戏吧!”“好啊”,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情绪被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有的还拍着手。面对他们那一张张期待的小脸,我要求他们:“将双手平举在胸前,手心朝上,轻轻地闭上眼睛,深呼吸并憋住,慢慢地吐气(重复两次)。现在想象你的左手上放着一个铁球,右手上系着一个气球,现在气球越来越轻、越来越轻,铁球越来越重、越来越重(多次重复)”。等我发现效果明显的时候,告诉他们轻轻地睁开眼睛,这时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两只原本平行的手,现在上下分开了许多,于是我问“我说让你们把双手分开了吗?(确实没有说过)”孩子们伴着一阵阵惊奇声,问我,“李老师你会魔术呀!”就这样我的目的完全达到了,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气氛。后来还和孩子们做过许多类似的小游戏,比如说手指正常,身体长高等等,这些不但给孩子们带去了欢乐,更是增加了我在孩子们心中的魅力。 3.优点强化技术 优点强化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地发现对方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强化,以使得这种优点得到巩固。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那些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孩子,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怕事情会做不好而不去做或者推迟完成,从而不必在大家面前“献丑”。类似的孩子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尤其是那些父母要求特别严格的孩子。我们班上的小祥以前就是这样的孩子,画画的时候面对伙伴们画的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水彩画,有时候半节课过去了他还没动彩笔或是画得特别慢,不敢去画自己想象的形象。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怕自己想的东西不好,画出来老师和小朋友不喜欢。于是我鼓励他把他想画的画出来就是最棒的,结果他画出来的形象很独特,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总是画老师教过的形象。这时候,我拿起他的画向孩子们展示,看小祥画的多奇特,想象力很丰富啊,长大后你肯定可以做一名很了不起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以后的几次我都故意把他的画当作特例给孩子们展示,慢慢的小祥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总之,不论是着眼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还是为了丰富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和师幼交流方式,科学采用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咨询心理学论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思考 一、高校德育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心理咨询设备 目前,较多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方面不重视,不能为心理咨询项目引进先进的设备,无法成立相关机构,心理咨询的设备较少,部分高校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导致其无法更好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咨询环境,甚至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常常因为一些因素改变心理咨询室的位置,使学生在咨询心理知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心理障碍。 (二)心理咨询师专业素质较低 目前,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方面,都是较为忽视的,为了节省薪资的支出,高校聘用一些专业素质较低的心理咨询师,这些心理咨询师都有着专业知识学习时间短、经验少、无法更好地应用心理知识进行咨询工作的特点,一些心理咨询师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知识教育,在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不能更好地为学生改善心理问题,无法利用心理学思维一些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1]。 (三)缺乏完善的制度 目前,一些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心理咨询师没有较好的制约与管理作用,心理咨询师缺乏良好的咨询方法,心理咨询的形式不能得到完善,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心理咨询工作制度存在不足之处,高校相关人员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为大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四)无法分清心理问题与思想政治问题 在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使其心理出现问题,但是,目前部分心理咨询师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思想道德问题,然而,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个人心理的成熟度、人格形成等所决定,与思想道德问题无关,如果心理咨询师一味地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思想道德问题,那么,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将失去意义,高校心理咨询将无法有效展开。 二、将心理咨询运用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策略 (一)完善制度,打造新型德育师资队伍 高校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要将心理咨询适当的引进工作中,此时,就需要对心理咨询制度与德育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心理咨询制度的完善,要注意两点。其一,要求心理咨询师认真执行自身工作,遵守工作要求,其二,要求心理咨询师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德育工作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注意两点,其一,要求德育教师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引导大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其二,要求德育教师与心理咨询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研讨咨询事宜。另外,高校可以在心理工作室中聘用专业技术较强的咨询师,为高校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师奠定基础。 (二)把心理咨询的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中 在高校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两种教育有着很多的共同点,德育教育与心理咨询也有着很多的相似性,所以,高校要想将心理咨询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就要将心理咨询中的各种理论应用在德育工作中。首先,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应用,就是根据对大学生过去生活的了解,找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并对其进行解决;其次,对人本主义理论进行应用,为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可以得到自我调整与恢复;最后,对行为主义理论进行应用,德育教师对大学生的行为加以规范,引导大学生改善自身行为问题,进而改善其心理问题。 (三)建立心理咨询网络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进行思想方面的改善。例如: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高校的办学性质,设立属于高校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关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聊天系统,利用网络平台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因为网络聊天大学生可以不用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接触,不用告知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姓名,可以更好地做保密工作。同时,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探讨,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讨论内容,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保证自身工作的效率。通过以上类似心理咨询的形式和方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学生们所接受。总之,高校在德育工作中引进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高校应该重视心理咨询程序的规范性,使其有效性得以发挥。 作者:李小晶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处 咨询心理学论文:劳教所心理咨询工作计划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实施,劳教场所教育矫治工作面临了新的契机与挑战。从过去单一针对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咨询工作转向劳动教养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双项心理咨询工作。与劳教人员相比,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完成心理戒毒和回顾社会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在推进原有工作的同时,新增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咨询工作将是今后需要不断探索的重点问题。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矫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实贯彻首要标准,不断提高我所教育矫治质量,确保场所安全稳定。现制定心理咨询工作计划如下: 一、重视对新入所矫治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入所必测,对新入所的劳教及强隔人员进行心理测试,掌握基本状况 针对入所人员的复杂性,运用心理咨询方法,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成人版)》进行测试,初步掌握每名矫治人员的性格、气质特征以及有无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专人专管,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劳教及强隔人员展开心理咨询工作 选派取得三级心理咨询专业资格证书的民警作为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员,专门负责场所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员通过分析入所心理测试,将矫治人员问卷显示结果与平时改造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表现出有明显心理问题的矫治人员进行重点观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咨询,并根据学员的具体心理问题逐一解决,力求在新教下组前消除学员的存在主要心理问题。 (三)因材施教,创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模式 为提高心理矫治质量,心理咨询师应根据学员受教育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每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针对个别学员文化较低理解困难具体情况,心理咨询员应耐心讲解,单独辅导,突破其认知难的瓶颈,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矫治人员中。 (四)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种心理咨询表、簿、册 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心理矫治工作的完善,我所将在今年制作矫治人员心理咨询一览表、矫治人员心理咨询卡、矫治人员心理咨询申请单、矫治人员心理咨询通知单、矫治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登记簿,矫治人员心理咨询情况登记簿和心理矫治会议记录簿。心理咨询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表簿册,对新入所的矫治人员做到及时建立和填写,确保场所心理咨询工作落到实处。 档案内容包括: (1)劳教人员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生理发展特点及曾经担任社会工作的情况等; (2)劳教人员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职业、文化水平、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等; (3)劳教人员的重要生活经历,如家人去世、父母离异、意外变故等; (4)劳教人员的智力发展水平; (5)劳教人员的个性与性格特征; (6)劳教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是否出现过心理发展问题,程度和具体表现如何;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接受过多少次心理咨询,每次咨询的时间、内容和结果如何等。 档案运用的方法是: (一)根据劳教人员心理特点来制定矫治计划,发挥心理矫治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改造效果。根据劳教人员心理档案内容,可以了解每名劳教人员在各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在制定矫治计划时,要充分利用这资料和信息,按照心理健康的程度、人格特征、能力水平等因素来进行划分,从管理科学化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教建议、劳动分配建议,使每名劳教人员在改造过程中都能接受到最有效的教育,积极培养自身缺乏的品格和意志,从而达到科学的分流效果。比如,在选拔劳教人员技术骨干时,可根据其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在制定教学计划或教学进度时,也要结合各大队或各班组劳教人员的实际情况和智力特点来进行,也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等,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气质类型是抑郁质的劳教人员进行谈话教育时,言语应多以支持、温暖为主,而对顾虑重重、小心谨慎性格的劳教人员应以肯定和真诚为主;对劳教人员中存在的一些共性或倾向性的心理问题,则可通过开展团体训练、团体咨询等活动来解决。 (二)根据劳教人员心理档案中所提出的管教等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矫治工作每份劳教人员心理档案,都提供了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能力、人格特点等方面较为具体的特征和管教建议,分管民警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劳教人员开展个别教育。心理档案所提供的内容是心理矫治民警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种方法归纳、总结出的专业性的建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可以为管教民警节约大量的了解、观察和分析劳教人员的工作,将时间更多的用在教育矫治策略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同时,心理档案也是心理矫治民警开展矫治工作的基础,通过档案资料的整理分析,可及时调整矫治方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矫治水平。(三)根据劳教人员心理档案所提供的信息,开展心理矫治的调研工作,它反映了劳教人员心理发展、变化的轨迹。从劳教人员心理档案中不仅可以了解劳教人员心理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考察教育矫治措施的效果。完善心理档案工作,不仅是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加强劳教人员心理及矫治措施研究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的总结、分析心理档案资料,发掘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规律,增强心理矫治的科学性,发挥出心理矫治工作的特殊作用。 此外,在心理档案的使用中还应注意几点:一是心理档案一般只供心理矫治专业人员查阅、使用,其他人员使用时须批准并由专业人员指导,对各项数据做出科学解释,防止错误理解;二是在使用心理档案资料时,要全面的考虑问题,将建议、结论与其他各方面情况联系起来考虑和运用,防止片面和孤立;三是要遵循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对资料不能随意透露和引用,遵守保密原则,但对重特大情况应适用适度保密原则。 二、加强对封闭式管理的劳教人员以及单独管理的强隔人员的心理咨询工作 (一)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摸排工作 封闭式管理以及单独管理是对矫治人员采取的一种惩罚手段,能够起到有效抑制矫治人员违纪行为的扩大化,避免场所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等作用。处于封闭式管理时期内的劳教学员普遍症状是情绪极端不稳定,冲动性强,极易激惹状态,且改造过程中的反复性较强。针对这些心理特征,应采取相应的咨询方法,注重实效,帮助矫治人员排除恶性思维情绪,做好理性思考的引导工作,对摸排出的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员进行重点咨询。同时借鉴过去的经验,结合新增单独管理的强隔人员其实际情况及其不同于劳教人员的新特征,如出现急性脱毒期,心瘾反复发作等,进行针对性的持续性咨询工作。 (二)采取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 个别咨询是针对不同的封闭式劳教学员开展相关的咨询或治疗。在工具和方法的选择上注意因人而异。对不同问题,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团体咨询是对有相同或相似心理问题的封闭式劳教学员以及单独管理的强隔人员开展相关的咨询或治疗。在开展团体咨询前应摸排出有相同或相似心理问题的封闭式劳教学员,找出他们相似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具体形式可以是: 1、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劳教所讲学。 3、全天候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并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4、吸纳并培训警察心理咨询联络员。 5、对典型案例,实行跟踪管理,详细记录,保持联系,全程服务 6、运用沙盘,发泄等疗法。用一种利用游戏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劳教人员只需要用沙具在沙盘上设计出场景,我们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就可以了解到他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缺陷,然后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疏导、排解、治疗。 三、抓好特定时期心理咨询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的发生,矫治人员的情绪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出现波动,心理咨询员应及时掌握情况,对可预见性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心理咨询方法对矫治人员进行正确引导,将情绪左右波动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是节假日期间,心理咨询员要提前做好矫治人员心理咨询摸排工作,避免发生应想念家人等产生的脱逃思想;二是针对个别矫治人员本人或家庭成员出现重病现象或可能发生经济,法律等事务纠纷时,心理咨询员在矫治过程中应引导其平和的面对,避免因胡思乱想导致出现过激行为等;三是矫治人员在本人或家庭成员过生日等特殊时间,意志表现较薄弱,渴望家人的关心,如未得到满足,易产生孤独悲伤的情绪,心理咨询员应及时消除其可能发生的自残情况等;四是出所前,矫治人员在处所前,正反情绪波动性较强,既想出所又对出所后的生活等持不同程度的疑惑思想。心理咨询员应对每个进入出所教育阶段的矫治人员进行环境适应能力的测试,看其是否作好出所前的心理准备。对测试出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员进行单个咨询,解决其心理问题,帮助其坚定重返社会的信心;五是其他一些产生波动情绪的时期;对于一些没有预见性,突然发生的情况,如矫治人员家中出现以外事故等,心理咨询员应立即进行心理辅助等工作,掌控好矫治人员的情绪。 咨询心理学论文:中学心理咨询不足及策略 本文作者:徐春丽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 一、中学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日,笔者走访了新疆石河子市教育局有关人员及一些教师、学生,了解到本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并通过问卷对该市的7所中学进行调查,其中重点中学4所,普通中学3所。调查表明,我市中学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1.对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 很多心理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功能和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非常普遍,存在着将心理问题“思想化”的倾向,没有完全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部分心理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目标认识和过程存在偏差,存在急切心理,一有学生来咨询便迫不及待地给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甚至代替学生处理问题,而且自认为一旦这样做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过后既没时间,也没精力,更没机会询问该生是否己解决了问题。这样做造成的后果是,来访学生见没什么效果便不再回访,其他的学生见没什么作用也不去咨询了。 2.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一些错误趋向与不足 一是将使用测量工具作为心理咨询的标志。在心理咨询室中,为了迎合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员往往会故弄玄虚地摆弄一番测量工具,以示咨询的规范、专业。或者认为有了测量工具才能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否则就不能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诚然,有关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咨询人员比较客观地评估和诊断求助者的有关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但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询都需要利用测量工具。二是心理咨询流于形式,学生主动求询少,导致心理咨询效果不显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引起了全国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仅是形式而已,应试教育才是根本。因此,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和研究,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了心理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是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最终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咨询室往往被闲置,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是为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而开展一些名不符实,甚至虚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在理论知识掌握及研究上存在不足 心理咨询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是石河子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缺陷之一。就目前石河子市各中学的心理咨询人员来看,很少有人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专门训练和实践,心理学理论素养和心理咨询的实践能力十分欠缺,绝大部分处在不合格或有待提高的水平上。此外,心理咨询人员的理论研究薄弱。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认识不一,也未作深入的研究。 二、对加强中学心理咨询工作的几点思考 1.构建发展性咨询与障碍性咨询相互结合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 心理咨询通常有两种模式,即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模式。当然,二者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存在着联系,即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是预防心理障碍的最好办法,而心理障碍问题的顺利解决也有助于促进心理发展课题的完成。比较而言,发展性咨询是基础性工作,障碍性咨询是补救性工作,两者都是心理咨询内容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2.通过各种渠道,培养高素质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 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是阻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搞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对学校来说最紧迫的任务便是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人员。 3.促使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学校是学生大部分时间所在地,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港湾,家庭教育对孩子早期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社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舞台,学生的心理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应共同关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咨询心理学论文:新方法在心理咨询中的治疗过程和运用 一、引言 意象对话技术是主要由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它从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创造性地吸取了梦的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主义心理学、东方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等。通过诱导来访者做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二、意象对话的特点 (一)诊断容易,可迅速探明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治疗经验表明,用意象对话技术做心理诊断比用一般的心理量表所需时间短很多,比用一般的访谈也迅速得多,而且更容易直接切中要害。仅仅用最简单的“想象房子”这个练习,基本上就可以知道来访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重要冲突等。当然这需要心理咨询师有丰富的经验。 (二)有利于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阻抗。由于不必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因此有助于很快建立医患关系,并且大大减少治疗中来访者的阻抗。在来访者的意象反映了内心不可接受的冲突时,分析解释意象必然会遇到强烈的阻抗。精神分析治疗中,必须等到适当的时机才可以逐步把解释说出来。这样,就需要很多时间。而意象对话治疗法不解释,从而绕过了这种种阻抗。 (三)治疗时间更快。用意象对话治疗治疗时间更短,原因除了阻抗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深入。其他治疗都作用于来访者的意识层,人格的表层。人在理智上知道一个道理是很容易的很快的,但是要把这个理解变成深层人格中的领悟就需要时间了。而在意象对话中,治疗者运用意象直接作用于来访者的人格深层,治疗时间自然就缩短了,效果也更稳定。 (四)可以在不了解病史和生活史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因为用探测性意象可以发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例如:某来访者想象的房子,外面是一圈围墙,进去是一座城堡,城堡的门是关着的。由此治疗者可以知道他有人际交往问题,判断他很难和别人交朋友。即使来访者不愿意说出他病症的细节,不报告生活史,只要肯定基本症状是人际交往障碍,治疗者就可以通过意象对话技术对其治疗。 (五)适应症。目前用此技术治疗恐惧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焦虑症等多种神经症效果显著,特别适用于恐惧症和抑郁性神经症。对心身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对正常人的情绪问题、心理发展问题也有很大作用。 三、意象对话治疗的过程 (一)引入的过程。1.姿势意象对话对外在条件的要求不多,来访者可以保持坐的姿势,如果有躺椅,那么半躺的姿势也可以。原则是有利于来访者身心放松。2.说明在实际操作之前,首先要简要说明这个方法,从而引入意象对话。简要说明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来访者有安全感,不会因突然做一个不熟悉的操作而担心。对成年人的说明需要稍微详细一些,目的是消除来访者的顾虑。3.放松调整姿势,调节呼吸,要求来访者闭上眼睛(也可以不闭眼,但是还是闭眼比较好),并进行放松指导。如果来访者是第一次做意象对话治疗的话,或者心情比较紧张,放松的过程就需要长一些。通常所用的放松方法和行为疗法中的放松方法一样。 (二)进入想象过程。心理治疗师可以先设定一个意象,并诱导来访者想象它。这个意象称之为起始意象。最基本的起始意象是房子,“房子”的象征意义主要是象征人的身体或者人自我的心灵。在心理治疗的情境中,房子主要是内心世界的象征。房子内外的样子象征着来访者心理状态,因此来访者想象出的房子的特点,就可以作为判断其心理状态的依据。除了用这些起始意象外,还有另外一些开始意象对话的方法,包括从来访者的梦开始、从来访者自己使用的比喻开始、从来访者的身体感觉或异常姿势开始、从来访者自发产生的意象开始,以及从来访者表现出的情绪开始。 (三)对意象的分析和体会。因为意象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规律,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分析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四)治疗性的意象互动。心理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意象,了解和体会到了来访者的心情,知道了来访者的防御机制等,就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意象形式运用会谈技术、支持或质疑技术与来访者互动。双方都通过描述意象表达自己,以此方式进行对话,则此对话直接作用于人格的深层和原始精神机构,这就是意象对话的核心。在每次意象对话结束的时候,一般先让来访者想象他从哪个意象领域中回来,回到心理咨询中心,再让他慢慢睁开眼睛。 (五)简单总结并布置作业。完成意象对话后,心理治疗师需要布置一些意象作业,让来访者回去练习。如:“想象擦亮房子里的地板,每天做20分钟”。因为,一个新的行为模式要建立,不是做一次新的行为就可以的,而需要多次重复新的行为;一个新的意象要替代旧的意象,也需要多次想象这个新的意象,需要多次在想象中改造一个旧的意象。所以,布置意象作业,让来访者练习,这是很重要的。 四、意象对话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实际运用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正处于我国社会建设的过渡转型期,他们的人生也正处于即将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从社会层面和自身层面来看,都在平静之下暗藏激流,在面对学习和未来等问题上,经常会出现个人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矛盾、沉迷网络、恋爱困惑、考试焦虑、精神空虚等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教师通过意象对话技术与来访者沟通,可以深入拜访他们的心理世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老师们共同探讨使用相关技术对来访者进行治疗,有效缓解来访学生的心理困惑和症状,化解心理危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案例解析]小玲(化名),女,20岁,大二中医系学生。她的问题是心情抑郁、焦虑情绪无法控制,并伴有失眠现象,白天疲倦,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来访者表示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不如意的地方。她小时候深受父母喜爱,学习成绩好,顺利上大学。在意象对话中,她想象的房子外表是美丽的,走进去以后发现房子很旧,全是厚厚的灰尘。房子里只有一个落满灰尘的沙发,窗子也是关着的,玻璃很脏,没有光亮。这也就是她心理现状的折射:表面不错,旁人觉得很好,但内心很抑郁,看不到光亮。通过6次的意象对话治疗,让她练习“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并在想象中为自己擦亮房子的玻璃、沙发,等等,有效缓解了小玲的焦虑和抑郁,使她重新认识了大学生活,重新找到了人生目标。小玲谈到自己从小到大都是按照别人的要求生活,她有成功但是也很辛苦,没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再最后一次治疗时,她的房子“窗明几净,还多了很多家具”。 五、结语 意象对话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可以用它来测出一些心理问题,也可以调节情绪甚至改变性格,如果说语言是逻辑思维的话,意象就是形象思维,大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形象思维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所以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运用意象对话技术是可行的,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这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咨询心理学论文: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初探 1发展性心理咨询概述 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现状和国内外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除心理障碍等问题的心理咨询工作外,发展性心理咨询也应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重要模式心理咨询通常有两种模式.即障碍性咨询模式和发展性咨询模式。前者指为各种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对象提供心理援助、支持、干预、治疗,以消除咨询对象的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发展性咨询模式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地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所谓发展心理咨询的模式.即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努力帮助咨询对象扫除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发展性咨询模式看来.咨询对象是那些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使咨询对象学会应付的策略和有效的行为.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原已存在的能力,或形成更强的适应能力。为此,车文博主编的《心理咨询百科全书》提出了发展性咨询的四项功能①:一是激励咨询对象调整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结构,只有从信念和动力结构方面树立起咨询对象的主体意识.从总体上培养其健康的人格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二是帮助咨询对象纠正对自身内部心理状态以及对外部社会环境的不恰当认知.这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三是为咨询对象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设计和提供最佳行为策略:四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个体预防潜在的心理问题.等等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一是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根据学生职业兴趣、学习动机、个性、能力等特点,对其升学、就业、前途等进行规划与指导;二是习惯性格养成,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调整的学习方法.调节心理困惑和问题:三是恋爱交往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处理一些在恋爱中或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四是自我成长完善.旨在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2辅导员开展发展性咨询的优势分析 2.1辅导员在高校工作中人数配比较大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缺乏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困难之一.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全校三万余在校学生,而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只有十人.其中部分老师要还承担课程教学等重要工作内容。虽然按照心理健康问题的一般发生概率来看.解决和应对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和一些障碍性的咨询引导.是足够的。但对于发展性咨询等大部分学生都需要的咨询工作.却是远远不够的。与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师生配比不同.我国高校现在的辅导员与学生配比一般都达到了1:200,而且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事学生管理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辅导员参与发展性咨询工作.具有生师比较低的优势。 2.2当代高校辅导员一般具有二定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 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当代高校都鼓励和要求在校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心理咨询师方面的认证很多高校也会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聘请相应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对本校辅导员展开培训工作。所以当代辅导员一般都参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部分辅导员也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或已考取心理咨询师.使得他们在专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2.3辅导员对所带学生的职业发展、生涯规划了解比较深入 在我国高校辅导员中.相当一部分是与所带班级专业背景相同或相似的人.其自身的学涯经验和带班经验使得其一般对所在专业的职业前景、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具体客观的认识.这也使得他们对学生成长问题的预测和分析及辅导有明显的优势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第一线的工作者.辅导员也是学生专业和职业成长方面的专家.通过研究和总结大学生每届四年的成长轨迹.他们对在具体工作中为学生提供预防、引导和激励等方面的工作较为擅长。 2.4辅导员对所带学生的基本状况及日常表现了解较为深入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他们是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关系最密切的工作群体.很多高校要求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这使得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生活在一起,对学生的基本状况及日常的表现自然了解地比较深入.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也较为深厚,这一点使得其实施的教育和辅导方法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 2.5辅导员可以使用更广泛的咨询资源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他对学生不仅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还可以支配大学生干部.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并且大部分高校都为学生班配备了心理联络员或素质拓展委员,这使得其在进行发展性咨询时可以使用一般咨询师所无法使用的资源和方式,开阔了其进行发展性咨询的范围、影响力和接纳性。另外.虽然辅导员在发展性咨询方面有诸多优势,但障碍性咨询却不应作为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辅导员在障碍性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应该限制在心理排查、引导咨询、跟踪关注上。而障碍性咨询本身.应该是校心理咨询中心及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主要任务。辅导员虽然一般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能力,但因为障碍性咨询的专业性和风险性.以及辅导员本身咨询经验和系统培训的缺乏,使得其在障碍性咨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辅导员不应把障碍性咨询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内容。 3辅导员开展发展性咨询的方式方法 3.1心理调查 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需要角度来讲,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而所有的咨询也必然建立在对当事人基本特点有一定的掌握的基础上。辅导员开展心理调查一般适用于针对大一新生和每个学期开学初进行.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调查主要集中在气质、性格特点、特长等个人基本性质上.而每个学期开学初的调查则针对情绪状态、负性事件、成长障碍、挫折反应等个人经历及反应类信息。如个别同学情绪反应相对剧烈,或了解到其发生某些重大的负向事件,有必要在争得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专业的心理状态测试,如EPQ、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专业测试的时候,也可以求助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有助于辅导员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3.2针对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在对学生特点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座可以针对四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有选择性的开设,如大一适应养成,大二人际交往,学习心理,大三恋爱、职业选择,大四考研压力调节、就业指导、社会适应等。 3.3针对性主题教育活动 可以根据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需要,开展一些能以情绪升华、自我感悟为特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与家共成长”.“感恩教育”等。 3.4开放式沟通 对于一般心理困惑的咨询方法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倾听.辅导员如果能“敞开大门”.让学生消除对其老师身份的敬畏感.走进班部和辅导员交流内心的声音.那么这种咨询本身就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3.5生涯发展建议 大学生处于人生目标的模糊期.他们因为经历的限制很难对自己的生涯做出客观实际的规划.所以在成长期常常会出现情绪的躁动和思想上的迷茫.这时辅导员可以作为有一定经验的经历者.为学生分析其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其生涯规划。 3.6骨干培养 学生骨干的培养也是发展性咨询的内容之一.与一般同学不同.学生骨干在管理性和事务性工作中表现出较大的积极性.他们在学校学习中的技能培养和自我成长也包含了这些内容.一般也有从事管理类工作的未来期望。然而.学生骨干必然会面临学业和班级工作的双重压力,他们的成长中学业与工作之间的冲突.以及班级工作本身的复杂性,都可能会影响骨干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认知在现实中.常常会有学生骨干主动请辞的现象发生.而辅导员作为工作的负责人.也必然要承担起学生骨干的教育引导工作.所以为骨干进行发展性心理咨询也是开展辅导员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 3.7与其他管理工作相结合 把发展性心理咨询与其他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也是辅导员相对一般心理咨询人员所具有的一种特殊优势。辅导员可以通过科学地设置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把发展性咨询的过程嵌入到管理内容中去,通过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实现发展性咨询的目标。例如,针对大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设置轮换式值日班委,重点引导一些人际圈较小的同学.参与班级事务.增进和班级其他同学的沟通。 咨询心理学论文:员工帮助计划心理咨询分析论文 摘要:从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含义、起源与发展、具体实施及作用效益等方面介绍了这一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和基于心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了EAP的四级服务体系,探讨了EAP在中国存在的必要性和服务于中国的可能性。 1EAP的含义、起源与发展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AssistantProgram,EAP)是由组织(如企业、政府部门、军队等)为其成员和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精神福利(相对于物质福利而言)与心理援助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进行诊断和建议,对员工及其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其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企业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1]。 它充分发挥心理学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是一项由应用心理学专家队伍深入企业,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为其管理者和员工提供管理以及个人心理帮助的专家解决方案。目前这项工作主要由心理学家组织开展,此外也有社会工作者和医生等人员的参与。EAP起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一些企业注意到员工酗酒问题影响个人和企业绩效,而且人们已了解酒精依赖是一种疾病,而不是精神或道德问题,于是有的企业聘请专家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了职业酒精依赖计(OccupationalAlcoholismProgram,OAP),这是EAP的雏形。后来,二战推动了OAP的发展,由于战争的压力,建立了更多的服务项目,帮助员工克服酗酒习惯、提高工作效率。 到了上世纪的60!70年代,美国社会急剧变动,酗酒、吸毒、药物滥用等问题日益严重,家庭暴力、离婚、精神抑郁越来越影响员工工作表现,于是很多OAP项目进一步扩大范围,把服务对象扩展到员工家属,同时项目增多,内容也更丰富。如今,EAP已发展成一种综合性服务,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饮食习惯、减肥等各方面,以期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 美国EAP的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进步、企业壮大、管理思想的革新,EAP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据统计,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常年的EAP服务,其大多数员工超过500人的企业目前已有EAP,员工人数在100!490的企业70%以上也有EAP,并且这个数字正在不断增加;在英国,全部员工中有近10%能够受到EAP服务;日本企业近年来在应用EAP时则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爱抚管理”的模式,在企业设立放松室、发泄室、茶室等,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或制定员工健康研修计划和增进健康的方案,帮助员工克服身心方面的疾病[2]。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世界财富500强中,90%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了EAP项目。 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EAP是个崭新的概念。 EAP在我国的应用首先是在港澳台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地区有更多的机会与西方接触,在接触和学中,这些地方也设立了专门的EAP机构,许多企业开始应用这项服务,其中台积电(全称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位于有台湾“硅谷”之称的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EAP的实施曾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内,EAP的引进较晚,但在竞争最激烈的IT业也已引入EAP服务,2001年,联想公司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率先实施了国内首个完整的EAP项目——联想客户服务部的员工帮助计划。国内还出现了专门的EAP服务机构,2001年10月,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成立,此后相关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涌现,这表明中国的EAP发展逐渐迈向了专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勿庸置疑,在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员工受益于EAP服务。 2EAP的行业和情境需求 时间和地点!"#地点———哪些行业需要$% EAP对所有公司都有作用,而对如下特殊行业和企业特殊部门,EAP更能显现其价值: (1)服务行业或企业客服部门对这些直接面对客户的工作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如何让客户满意。但现实中时常会有员工抱怨。这样的工作需要员工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到位的理解和认识,有豁达的心胸和控制力等,但同时也需要向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释放压力的途径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处理各种来自工作的中的压力和困惑,并通过培训和咨询来加速其自我成长和发展。 (2)航空业、远洋业等行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要求飞行员、船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样,“空姐”、“海嫂”等相关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也一样重要,他们不仅要感受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不着陆的密封空间中产生的不安全感,而且要承担作为服务人员在面对客人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怨气,更要处理危急情况下的各种突发事件。所以,这类工作对员工心理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对自身的工作有清晰的认识,有方法排解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在处理与客人关系的时候,也必须有着良好的心态,有着正确释放压力的方法。 (3)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对这类行业(比如核电站、化工行业等),员工的任何动态都需要密切关注,因为其工作中的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整个公司乃至周围环境的大灾难。对其员工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包括帮助员工解决来自家庭的后顾之忧等,成了这类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头等大事。!"!时间———哪些情境下需要$% 除一些行业和企业部门需要EAP服务外,当企业处于某种特殊情况时,EAP也能显现其作用和意义: (1)机构合并、裁员时企业的全球化和多元化使得机构的合并或裁员变得普遍起来。在这种挑战与机会并存的时候,作为企业变革最主要的执行者,他们对企业现状的判断,对自己情况的分析,以及与同事关系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变革的成败。如果有力量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调节心态,处理和周围人的关系、判断企业的真实现状,无疑能使员工更快、更积极地成长,减小影响变革的负面因素。 (2)经历危机事件时面对“9.11”和SARS这类灾难性和创伤性的事件,员工的心理状态会对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表现在产出上,整个公司的氛围也会变得不尽如人意。这时,员工就需要有一种外在支持,能够让他们更清楚、客观的面对这种突发事件,了解自己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行动[3]。 3EAP的作用与效益 大量事实证明,投资方的努力是成功的,EAP的实施,有助于发现员工的心理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气氛、企业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这对企业的决策、管理、改进和员工开发都意义重大。据国内外专业机构的研究,EAP能够在以下方面帮助员工、企业和社会: (!)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节省招聘费用和培训开支;减少错误解聘和赔偿费用;降低缺勤(病假)率和工伤事故率;降低管理人员的负担;提高组织的公众形象;改善组织气氛;提高员工士气;增加留职率(尤其对关键职位员工);改进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保持社会安宁降低工作压力;减少失业机会;消除不良嗜好;节省家庭开支;增进个人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睦;改善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改善个人与社区的关系。(#)高投资回报率据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1995年的资料,EAP的投资回报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美国,对EAP每投资1美元,将有5至16美元的回报; 1994年Marsh McLennon公司对50家企业做过调查,在引进EAP后,员工缺勤率降低了21%,工作事故率降低了17%,生产率则提高了14%;1990年McDonnellDouglas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报告显示,实施EAP项目4年来共节约成本510万美元;在美国一家拥有7万名员工的信托银行引入EAP后,仅一年,其在病假的花费上就节约了739870美元的成本;据报道,Motorola日本公司在2002年引入EAP后,平均降低了40%的病假率。 4EAP的服务项目与具体实施’ "#服务项目:来自国际$% 协会的资料根据国际EAP协会提供的资料,目前EAP能够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以下7类:管理员工问题、改进工作环境,咨询问题涉及有关员工业绩改进、培训和帮助,给组织的领导者、员工及其家属提供有关EAP服务的教育宣传;为组织提供保密和及时的察觉和评估服务,以保证员工个人问题不会对他们的业绩表现有负面影响;运用建设性的对质、激励和短期干预,让相关员工认识到个人问题和工作表现之间的关系;转介员工到专门的内部或外部机构,以更好地进行专业咨询、治疗、帮助和跟踪服务;为组织提供咨询,帮助其与EAP提供者建立和保持有效的工作关系,例如那些提供治疗、管理和经营的EAP服务商;确保提供服务与组织和员工的需求确实相契合;确认EAP在组织和个人表现中的有效性[5]。 具体实施:完整的$% 作为员工职业和心理问题以及企业相关管理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完整的EAP应该包括企业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宣传教育、针对性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四级服务体系: (1)企业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是EAP有效开展的前提,旨在发现和诊断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诱因,并提出建议,减少或消除不良的组织管理因素。 (2)宣传教育应用卡片、海报、网站、讲座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员工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也提高对EAP项目本身的关注。 (3)针对性培训就是进行咨询式管理者的培训,让管理者学会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在工作中随时注意预防和解决员工心理问题;对员工开展压力应对、情绪调控、工作与生活协调、自我成长等专题的培训或小组咨询。 (4)心理咨询与治疗是EAP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的最后步骤,需建立相应机制,如开通热线电话、建立网上沟通渠道、开辟咨询室等,使得员工能够顺利、及时地获得心理咨询及治疗的帮助和服务。除上述内容外,EAP项目还应当有良好的监控和反馈机制,保证EAP的正常、正确运行,并及时报告项目进行中发现的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5EAP所展现的深层次意义 EAP除了可以提高员工健康度和企业绩效,其产生和发展对于心理服务事业和企事业组织的管理所展现的深层次意义还在于它给人们带来的新观念。’"($% 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EAP的发展历史和实践证明,EAP是解决企业员工心理和个人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成功地将以前以学校和医院为主要基地、主要面向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心理咨询活动拓展到了企业和经济领域,开辟了一条心理咨询事业职业化与商业化的光明道路,是20世纪初以来的世界性的心理健康运动的重大突破和成果之一。它对我们进一步探索心理咨询的开展模式和服务领域等问题都提出了很好的参考架构。’ 作为一种基于心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近20年的发展,EAP已从最初酗酒、滥用药物等行为矫正发展到现在对个人问题的全面帮助,现在的EAP还涉及到与员工心理问题相关的组织和工作设计、企业文化、管理风格、员工发展等方面,越来越多地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联系在一起。研究还发现,EAP的实施结果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也是一致的。 EAP给企业带来的非财务收益,除了前文所述的提高留职率、提升员工士气、改善组织气氛外,还将建立尊重员工价值、关心员工困境的文化;培养注重解决问题和个人发展的学习型文化;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业务重组、并购、裁员等变革和危机;改善管理风格、沟通组织关系、谋划工作设计等,这些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渴望达到的目标。因此,EAP将成为主流的组织干预、组织发展以及管理思想的一部分。或者说,EAP正形成一种基于心理学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超级秘书网 事实也证明,由于EAP对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形成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的良好作用,其已为世界各知名企业所广泛接受,正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6EAP在中国的前景与展望 目前国内企业引进心理服务的还很少。但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完善,这一状况也会得到改善。可以预计,EAP这样的咨询服务在中国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然,目前EAP在中国的发展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是企业和社会的观念尚不够先进,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足够地认识到处理好员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二是国内EAP发展时间太短,研究和实践的积累不足,人才的储备也很欠缺。 此外,EAP在中国的发展还会产生中国模式与本土化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EAP的发展应当符合中国社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遵循自己的应用模式和发展道路,走本土化的特色道路,而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当前中国EAP的发展,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员工的原则和方针,因为真正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员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EAP在我国是属于发展性、建设性、教育性和预防性的,侧重点应是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主要关注全体员工的健康维护、潜能开发和工作绩效提高。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史探讨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基本落实,当时的中小学音乐实现了对就有教育体系的系列的沿袭和改造: (一)逐渐形成稳定的音乐学科:1949到1956的七年间,音乐课一直被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固定科目,总体课时量也较为稳定。 (二)音乐教学模式已基本建立:虽然最初缺乏基本的音乐教学模式,但是教育部在1950年正式了暂行的音乐教学标准,并于1952年谈到了美育的重要性,并将音乐教育作为开展美育的主要手段。 (三)音乐教育服务于政治教育:根据对当时公布的系列文件的研究发现,音乐教育中也包括了大量突显政治特色、强化国家观念的相关内容,当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以服务国家建设需要为主旨的。 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7-1966年) 1957-1960间爆发的“教育大革命”给我国当时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此外,由于并没有明文规定“美育”的必要性,当时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并不很受重视,音乐教育的总课时量有了明显的减少,很多学校压缩了音乐教育的所占比重,甚至曾经一度被部分学校取消过。直至1963年国家教育部正式了工作条例文件,中小学的正常教学工作才得以逐渐恢复,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才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这十年是我国包括了中小学音乐教学在内全体教育界曲折发展的十年。虽然也曾历经波折,但是其发展整体方向还是积极向前的,也为后来音乐教育的逐渐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三、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 适时正逢全国推广改革开放和落实现代化建设的大好时期,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文化事业都有了较长足的发展: (一)教学整体内容日益丰富,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音乐教育的具体内容所占的比重也有了详细规定,这些改进都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考核体系也日益完善,具体的考核要求、方式以及时间都有了较为精准的规定,明晰了音乐课程的考核必要性和实践性。 (三)音乐教育的内在功能也日渐被认可和接受,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让中小学生学会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完善中小学生精神世界和道德体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改革开放飞速发展时期(1991-2000年) 上世纪末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很显著的提升。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历经多年的摸索和调整后,迎来了迅速提升发展的阶段,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将音乐教育纳入艺术教育范畴:长期以来,我国习惯将音乐教育划分到文化课范围内,不能体现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如果将音乐教育纳入艺术教育范畴,则可以很清晰地体现出音乐教育的艺术特点,并且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同时囊括在内,实现了与其他艺术教育课程的具体区分。 (二)音乐教育的功能、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具体环节的相关体系逐渐形成并得到了较好的完善。音乐教育为培育人和发展人而服务,音乐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很有必要,树立并形成了应有的音乐教育系统理念,同时还增添了必要的教学评估体系。 (三)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得到了深入发展。我国的教委会于1989年了国内第一部明确艺术教育的总体规划要求和执行标准的规定文件,具体阐述了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大作用和重要位置,分析了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才综合素养和总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1993年中共中央更是针对“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作用正式了我国的教育发展及改革纲领文件。 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期(2001年至今) 当今社会对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认可度及推崇度越来越高,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美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步入了全面改革的新阶段。 (一)教育部颁布的最课标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评估体系提供了建设和完善标准。新课标强调要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扩充音乐教学效果评估成员的规模和构成。与此同时还要设立和发展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例如开展老师与老师、老师和学生的互评、自评,以及上级部门的和学校高层的跨越评审。新课标的颁布和推广、落实不仅对各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提出了一定要求。 (二)我国的音乐教学实现了以老师讲解为主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模式转变,“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不断被学校和老师认可和实行。时至今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培育目标已经发展为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引导学生形成和加强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个人三观理念,培样学生尊重和理解差异性文化等等思想高度层面的相关要求。 六、结语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反思和创新,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发展历史的研究,能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作者:关群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传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播 一、师志传承,提高素养 教师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他们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和认识。所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据调查目前我国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以传授西方音乐体系为主体。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首先,自1840年以后,国人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其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方面也颇受影响。因此,当面对学生时,他们教授更多的是欧洲音乐体系。其次,由于打开国门后的中国人为了使国家富强起来在各方面向西方学习,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音乐领域也是如此,因而造成了国人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知之甚少。再次,音乐教师由于自身长期生活在这种重视西方轻视传统的环境中,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得知,如果想提高我国中小学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首先必须提高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在传统音乐方面的素养。关于如何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在传统音乐方面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观点。冯光钰提出从音乐教育的“母体”出发,即从师范类院校的音乐系入手,此类高校在培养中小学及幼儿教师时,应当注重类似传统音乐文化等课程的开设和培养。从而使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未来的教师岗位中可以有能力传授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给予学生。 二、尊重传统,把握方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大部分是按部就班的遵循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并通过钢琴精准的音高和准确的节奏节拍教会学生演唱歌曲。然而,当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时,我们最好较少的运用钢琴和固定的节奏节拍教授学生。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律学运用的是五度相生律,而钢琴则是十二平均律;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有许多都是以自由的节奏节拍表现的。所以,较多的运用钢琴教学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时失去最初的音乐风格。我国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口传心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音乐感觉,而且可以直接通过音乐和语言交流从而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在学生学习传统音乐时,我们应该遵循“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更好的把握传统音乐的学习。除此之外,由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本身的内容是让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所以,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尽量的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欣赏到最真实的音乐。由此我们应当提倡“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请进来”是指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请一些民间艺人走进课堂,为中小学学生讲述我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走出去”是指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感受我国最纯真、最淳朴、最淳厚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通过实地观看传统音乐的形式,体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感受和欣赏我国传统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三、坚持方向,实现创新 在当今全球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各领域各部门分都应该充分加强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要坚持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本文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恢复中国传统音乐的统治地位,忽视西方音乐,搞文化复古主义。我们并不是要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音乐,而是要实现要对传统音乐教育的创新。立足于当代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是进行创新的基本要求。我们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音乐,空谈教育创新,任何形式的音乐,都不可能摒弃传统音乐而从头开始。这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创新的根基,这其中蕴含了太多艺术家们一生的积淀。另一方面,在音乐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又不能过分拘泥于传统音乐,也要随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这就需要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音乐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音乐为营养,充分吸收西方音乐中的有益成果,海纳百川、熔铸百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想让这条河流越流越大、越流越长,就必须保护好它的源头和支流,也就是说我们在音乐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音乐,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新音乐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又要反对一味推崇西方音乐,根本否定传统音乐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倾向。 作者:苏杭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探析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徐沛东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培养孩子的艺术素质,但每个时代都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教育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有各级少年宫和文化馆,现在变的更家庭化、个性化,有些家长互相攀比,花了很多钱,负担很重。徐沛东认为,要加大社会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力度,不能光靠家长。应该由国家来负责,不是盖几个图书馆,弄些设施就可以,而要真正的把实际有用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习。徐沛东还建议,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是好事,针对特殊的艺术天才,可以特殊培养。 二、让中小学音乐课“活起来” 在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意识里,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等同于“唱歌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打着节拍唱,学生跟着教师唱,毫无新意可言。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反而会增加学生对艺术的厌恶和排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而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让课堂“活起来”,要满足学生自我表现欲,让音乐课堂焕发活力。 (一)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寓教于乐 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智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和表现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寓教于乐,展示才华。 (二)为音乐教学注入鲜活气息 素质教育下理想的音乐教学应该是将歌唱、身体律动、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这样可以统一调动孩子们的听觉、视觉、身体动作与心理情感,让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的同时,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这一教学过程的最大优点是将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轻松和快乐,引发孩子们对音乐艺术的兴趣,从而自觉自发地学习音乐,并逐渐形成其全面的音乐素质。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让音乐课真正活跃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说:“我的科学成绩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实践证明,音乐可以启迪智慧、开发智力,在提高人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音乐教育是中小学必备课程之一。音乐中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和代替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儿童情操,活跃思想,还能激发创造想象力,放松自己,使学生在享受音响美、配器美、意境美的过程中以美怡心,彻底放松。 作者:蔡珍 单位: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中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学生音乐教育论文 一、创新教育应树立新的教师观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单单只是传道、授业及解惑,而是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具备视野开阔,学科专业水品要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水品以及沟通能力。当然,总结下来要想当好新时期的教师,无疑就是要树立新的教师观。 1.教师不代表权威 陈旧的教育比较强调教师的尊严,学生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需要听取,非常注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这也导致了教师的权威地位,致使学生的想法被忽略、拒绝,长此下去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都会失去。因此,要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对等的关系,就要把学生当成有主见、有思考能力的人,尊重他们的选择,对学生自己的意见要允许他们发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2.教师只是作为对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能力的一个培养者现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实施,网络教育也逐渐开展起来,科学文化知识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且速度也逐年上升。在短短的几年间,教师不可能完全把学科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也不是过去单一的角色,即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培养各种能力与积极个性的人。所以,其教学中心应是“学”。 3.在学生的人生中,教师只是引路人 教师为了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潜能有更好的掌握,观察及交流沟通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把握人生目标、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能力等特点,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学生有更高远的奋斗目标。当然,另一面上,教师要想作为学生健康心理、良好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就需起到自身经验与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试、自我选择,鼓励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动机,并能使其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创新教育应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在传授知识及培养能力两者之间把关系处理好,就一定要在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上加重培养,从而引起学生的质疑,进而去调查、探究。教师应做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不同的需求都要满足,对个体之间的不同也要关注。在教育环境的创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很好运用知识、掌握知识。 三、只有对教学方法设置的加强,才能创新教育 (一)为激发兴趣应采用背景音乐,创造艺术氛围 学生上课进出教室时,其背景音乐一定要选择明快、活泼且节奏感强的优美歌曲或者是乐曲。这样在音乐课中可以创造不一样的艺术氛围,对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的过程中会激发起兴趣与向往。 (二)为引发兴趣应采用范唱、范奏 为了使中小学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可以采用教师或学生范唱、范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对《天鹅》欣赏时,会大提琴的学生可以进行演奏,这对课堂教学会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三)为增加兴趣应采用电教、媒体等教具 对音乐教育的感染力、时效性的增强离不开电教及媒体。教师可以在开头,就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效果,在中间营造出花团锦簇,结尾时抛砖引玉,这样能让音乐课更加形象、生动,让知识成为一体化、网格化。这样,在现代化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产生愉悦之感。 四、结束语 为了让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创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培养,就需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之上,对其课程、课堂教学、学科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对其内容开始拓展,对其学科的特点优势充分利用。这样可以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所推进,也可以让人类历史向前迈进一大步。 作者:卢君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七小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国内中小学音乐教育状态研究 什么是音乐?识谱、乐理究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把钥匙,还是一堵墙?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1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学校音乐教育不够普及、不够深入 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蘅,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仍不健全,音乐课开课率不平衡,有的还很低,音乐师资缺额大,外流情况严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整体上教学设备奇缺等等。面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仍然沿用以前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广度,轻深度;重传统,轻创新。音乐教师常为“阵地被占领”(音乐课被“主课”占用),“地盘被侵略”(音乐教室被挪做它用)而苦恼和叹息。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尤为普遍与严重。这种为了提高升学率,忽视音乐教学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音乐教学也就走了过场。 1.2社会主流媒体的责任心不强 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去获得自己喜爱的音乐。电视、录音机早已司空见惯,复读机、随身听、mp3、电脑等都已成为学生们获取各种社会信息的渠道,音乐也不例外。近几年网络歌曲、超级女生已风靡全国各地,这些新时代的产物对我们的中小学生及社会青年一代无疑造成了一股很强的冲击影响。运用这些音乐资源的时候,要注意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不能放任自流。首先要提供好的内容和引导正确的艺术观,在这些资源库中,存在着良莠并存的无序状态,对艺术鉴别能力有待提高的中小学生来说,如不加以引导,势必会受到一些低级庸俗音乐的消极影响,以致产生负面效应。因此传媒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2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1中小学音乐是中小学生人格、品质的净化剂冼星海说得好:“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主要是通过美的渗透来影响青少年的精神境界,也是他们心灵的净化剂。教师应该用音乐艺术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震颤,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升华。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可见,音乐在净化人类灵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宗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在音乐课内感受美,欣赏美,识别美,创造美,并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使音乐教学真正成为灵魂的净化剂。 2.2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开发中小学生的音乐潜质 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首要任务,艺术教育不应只注重知识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艺术感受,培养人的创造性。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破除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使学生对音乐感到十分亲切,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造。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比听的可能。还有,新教材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综合表演,小学低年级主要安排了“歌表演”、“随着音乐表演”、“音乐网页”等活动形式,教师则在具体环节上给以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还应着重学生音乐潜能的挖掘,激发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质,为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加强中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人的综合素养 俄国音乐理论家霍姆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应该是人的教育。”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之外,更重要的是使人的综合素质得以培养与提高。但是喜欢音乐却缺乏音乐素养的人却很多。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偏爱流行歌曲,无论是在放学的路上,还是课后,你都能听到学生哼唱的总是流行歌曲,甚至在校园歌曲大赛上也听不到民族风的艺术歌曲,取代的都是通俗和摇滚乐。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教师应从“多听、多练、多看”这三点来抓起。多听:聆听能使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多练:练习识谱,视唱,节奏与和声等;多看:看音乐方面的书,比如音乐专业基础知识,音乐文化书籍。学校应以多种手段来鼓励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创新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更是绚丽多彩,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中国民族音乐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而形成,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气质的象征。今天民族音乐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符号,是各个国家、各民族之间增进了解的通用语言。中国民族音乐为其他国家和民族打开了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民族文化,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更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审美教育形式。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手段,它的作用不只是美育本身,而且有益于中小学生的德、智、体全面提高。首先,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民族音乐在给中小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教育中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刘天华先生作于1931年春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1931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寇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对生活都抱有一种悲观情绪,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偏移。刘天华先生的这首《光明行》就出现在这个时期,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用主和弦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刘天华先生借这首乐曲来鼓励国人,并且告诉国人,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我们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中小学生们在学习这首乐曲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容易理解这首乐曲的中心思想。这样一来,中小学生通过民族音乐不仅接受了审美教育,同时也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其次,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民族音乐赏析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它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赏析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家以及音乐作品的意义、价值,使中小学生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如在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讲讲其作者华彦均的故事,通过对曲作者生平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到《二泉映月》并不是一首赞叹美景的作品,而是一首作者吐露心声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不但懂得了《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还学会了应该如何去赏析其他同类型的乐曲。所以说,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是很有帮助的。再次,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前面已经提到过,民族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小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老师还应该教授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让同学们通过这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去发现民族音乐之美,并学会怎样认识民族音乐的美。综所上述,民族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各方面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应该在中小学教育中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各地音乐教材中都增加了乡土教材的内容。这表明教材编写者的基本方针是正确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是另外一种情况。那么我们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第一,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了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强烈冲击。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张口就能说出一大批流行歌星的名字,他们平日里主动接触的也仅限于流行音乐。因此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仅限于流行音乐,而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少之又少,在中小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民族音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另外,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热衷于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的学习。而在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上,尤其是民族器乐的学习上,很多家长和学生视民族乐器为“土”乐器,不愿意学习。这样就造成了某些民族乐器后继无人,乃至失传。 第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育不被重视。虽然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学实际教学中看重的还是升学率,把升学率看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一来,不属于升学考试课程的音乐课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其他“主课”的排挤。很多中小学的音乐课可有可无,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关心。使得音乐教育无法按照《课程标准》执行,更不用说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了。 第三,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过分地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了中小学生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应该得到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虽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并且许多中小学校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和技能作为音乐课程的首要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但还是有很多的中小学校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违背了“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依然过分地强调知识点的掌握,从而忽视了中小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中体验、探索、感知民族音乐。 第四,现代社会过分地看重音乐的功利性。因为学习民族音乐不能给人带来现实的利益,从而使得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人不注重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而是用其他音乐所带来的现实利益来与民族音乐作比较。人们逐步远离民族音乐是因为学习民族音乐不能给人带来现实的利益,人们不会只重视审美的价值而对民族音乐的深远意义发生兴趣。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一部分中小学生,使得一些中小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了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了民族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不是某种现实的利益。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音乐带给人们的现实利益,那么我们就偏离了音乐的本质,曲解了音乐的真正价值。 第五,音乐的娱乐功能被过分地放大,主要表现为“快餐式”的流行音乐盛行。这种音乐的确可以起到为高节奏生活减压的作用,但其内容大多与爱情有关,且传递的音乐思想过于低俗,所以并不适合中小学生。如果中小学生过多地接触这种“快餐式”的流行音乐,首先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会影响到他们学习文化的态度,再次会对他们学习民族音乐形成障碍。举个例子,近几年来类似于“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特别火爆,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这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一赛成名的选手幸运地过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前呼后拥、光彩照人、名利双收等等。而且这一切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往往是被星探相中,然后重金包装就行了。由此可见,过分放大音乐的娱乐功能会对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以笔者之见,现在的中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上述几个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也是亟待解决的。 三解决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所面临问题的途径 民族音乐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在音乐领域的积淀,它体现着本民族的民俗、民情,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第一,我们要创造良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气氛。学校可利用广播、报刊等各种宣传手段宣传民族音乐,传播民族音乐的知识,组织民族音乐知识讲座,成立民乐学习兴趣小组,组织民族乐队,举办民族音乐演唱、演奏比赛,组织学生下乡采风,广泛收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传授音乐知识,提高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能力,真正繁荣民族音乐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 第二,加强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各中小学校应该意识到民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是同等重要的,不能片面地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忽视甚至放弃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因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还是要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做起,从娃娃抓起。我们应该继续发掘民族音乐教育的巨大价值,肯定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第三,培养中小学生赏析民族音乐的能力,增强中小学生的感性经验。民族音乐的欣赏应本着以主观体验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民族音乐的美,领悟民族音乐的妙,体验民族音乐的情,感受民族音乐的真的原则,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在欣赏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乐曲结构、旋律发展手法等内容的分析讲解,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族音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族音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乡土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可使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区域中、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获得民族音乐的素材,更加愉悦地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第四,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民族音乐教育。我们不应该用功利的目标去衡量民族音乐教育,应该认识到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重在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了解、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开创民族音乐文化繁荣的新局面,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第五,突出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面向中小学生的音乐应该承载更多的文化传递的功能。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包含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表现意识,而且各种传统文化都可以在民族音乐中找到缩影。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辨别音乐,使学生能分辨出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音乐,并且带领学生深入地挖掘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受到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养。这并不是说中小学生的音乐不可以娱乐,但不能只是娱乐,必须在娱乐的过程中提升文化,提高素养。 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不断地发展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我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正在探索中稳步前进,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也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美好!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国内中小学音乐教育现况探索 什么是音乐?识谱、乐理究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把钥匙,还是一堵墙?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1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学校音乐教育不够普及、不够深入 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蘅,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仍不健全,音乐课开课率不平衡,有的还很低,音乐师资缺额大,外流情况严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整体上教学设备奇缺等等。面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仍然沿用以前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广度,轻深度;重传统,轻创新。音乐教师常为“阵地被占领”(音乐课被“主课”占用),“地盘被侵略”(音乐教室被挪做它用)而苦恼和叹息。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尤为普遍与严重。这种为了提高升学率,忽视音乐教学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音乐教学也就走了过场。 1.2社会主流媒体的责任心不强 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去获得自己喜爱的音乐。电视、录音机早已司空见惯,复读机、随身听、mp3、电脑等都已成为学生们获取各种社会信息的渠道,音乐也不例外。近几年网络歌曲、超级女生已风靡全国各地,这些新时代的产物对我们的中小学生及社会青年一代无疑造成了一股很强的冲击影响。运用这些音乐资源的时候,要注意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不能放任自流。首先要提供好的内容和引导正确的艺术观,在这些资源库中,存在着良莠并存的无序状态,对艺术鉴别能力有待提高的中小学生来说,如不加以引导,势必会受到一些低级庸俗音乐的消极影响,以致产生负面效应。因此传媒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2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1中小学音乐是中小学生人格、品质的净化剂冼星海说得好:“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主要是通过美的渗透来影响青少年的精神境界,也是他们心灵的净化剂。教师应该用音乐艺术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震颤,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升华。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可见,音乐在净化人类灵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宗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在音乐课内感受美,欣赏美,识别美,创造美,并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使音乐教学真正成为灵魂的净化剂。 2.2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开发中小学生的音乐潜质 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首要任务,艺术教育不应只注重知识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艺术感受,培养人的创造性。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破除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使学生对音乐感到十分亲切,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造。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比听的可能。还有,新教材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综合表演,小学低年级主要安排了“歌表演”、“随着音乐表演”、“音乐网页”等活动形式,教师则在具体环节上给以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还应着重学生音乐潜能的挖掘,激发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质,为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加强中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人的综合素养 俄国音乐理论家霍姆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应该是人的教育。”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之外,更重要的是使人的综合素质得以培养与提高。但是喜欢音乐却缺乏音乐素养的人却很多。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偏爱流行歌曲,无论是在放学的路上,还是课后,你都能听到学生哼唱的总是流行歌曲,甚至在校园歌曲大赛上也听不到民族风的艺术歌曲,取代的都是通俗和摇滚乐。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教师应从“多听、多练、多看”这三点来抓起。多听:聆听能使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多练:练习识谱,视唱,节奏与和声等;多看:看音乐方面的书,比如音乐专业基础知识,音乐文化书籍。学校应以多种手段来鼓励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创新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更是绚丽多彩,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中国民族音乐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而形成,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气质的象征。今天民族音乐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符号,是各个国家、各民族之间增进了解的通用语言。中国民族音乐为其他国家和民族打开了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民族文化,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更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审美教育形式。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手段,它的作用不只是美育本身,而且有益于中小学生的德、智、体全面提高。首先,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民族音乐在给中小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教育中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刘天华先生作于1931年春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1931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寇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对生活都抱有一种悲观情绪,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偏移。刘天华先生的这首《光明行》就出现在这个时期,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用主和弦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刘天华先生借这首乐曲来鼓励国人,并且告诉国人,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我们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中小学生们在学习这首乐曲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容易理解这首乐曲的中心思想。这样一来,中小学生通过民族音乐不仅接受了审美教育,同时也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其次,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民族音乐赏析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它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赏析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家以及音乐作品的意义、价值,使中小学生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如在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讲讲其作者华彦均的故事,通过对曲作者生平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到《二泉映月》并不是一首赞叹美景的作品,而是一首作者吐露心声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不但懂得了《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还学会了应该如何去赏析其他同类型的乐曲。所以说,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是很有帮助的。再次,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前面已经提到过,民族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小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老师还应该教授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让同学们通过这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去发现民族音乐之美,并学会怎样认识民族音乐的美。综所上述,民族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各方面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应该在中小学教育中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各地音乐教材中都增加了乡土教材的内容。这表明教材编写者的基本方针是正确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是另外一种情况。那么我们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第一,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了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强烈冲击。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张口就能说出一大批流行歌星的名字,他们平日里主动接触的也仅限于流行音乐。因此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仅限于流行音乐,而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少之又少,在中小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民族音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另外,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热衷于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的学习。而在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上,尤其是民族器乐的学习上,很多家长和学生视民族乐器为“土”乐器,不愿意学习。这样就造成了某些民族乐器后继无人,乃至失传。 第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育不被重视。虽然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学实际教学中看重的还是升学率,把升学率看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一来,不属于升学考试课程的音乐课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其他“主课”的排挤。很多中小学的音乐课可有可无,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关心。使得音乐教育无法按照《课程标准》执行,更不用说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了。 第三,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过分地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了中小学生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应该得到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虽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并且许多中小学校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和技能作为音乐课程的首要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但还是有很多的中小学校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违背了“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依然过分地强调知识点的掌握,从而忽视了中小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中体验、探索、感知民族音乐。 第四,现代社会过分地看重音乐的功利性。因为学习民族音乐不能给人带来现实的利益,从而使得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人不注重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而是用其他音乐所带来的现实利益来与民族音乐作比较。人们逐步远离民族音乐是因为学习民族音乐不能给人带来现实的利益,人们不会只重视审美的价值而对民族音乐的深远意义发生兴趣。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一部分中小学生,使得一些中小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了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了民族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不是某种现实的利益。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音乐带给人们的现实利益,那么我们就偏离了音乐的本质,曲解了音乐的真正价值。 第五,音乐的娱乐功能被过分地放大,主要表现为“快餐式”的流行音乐盛行。这种音乐的确可以起到为高节奏生活减压的作用,但其内容大多与爱情有关,且传递的音乐思想过于低俗,所以并不适合中小学生。如果中小学生过多地接触这种“快餐式”的流行音乐,首先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会影响到他们学习文化的态度,再次会对他们学习民族音乐形成障碍。举个例子,近几年来类似于“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特别火爆,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这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一赛成名的选手幸运地过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前呼后拥、光彩照人、名利双收等等。而且这一切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往往是被星探相中,然后重金包装就行了。由此可见,过分放大音乐的娱乐功能会对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以笔者之见,现在的中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上述几个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也是亟待解决的。 三解决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所面临问题的途径 民族音乐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在音乐领域的积淀,它体现着本民族的民俗、民情,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第一,我们要创造良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气氛。学校可利用广播、报刊等各种宣传手段宣传民族音乐,传播民族音乐的知识,组织民族音乐知识讲座,成立民乐学习兴趣小组,组织民族乐队,举办民族音乐演唱、演奏比赛,组织学生下乡采风,广泛收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传授音乐知识,提高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能力,真正繁荣民族音乐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 第二,加强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各中小学校应该意识到民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是同等重要的,不能片面地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忽视甚至放弃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因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还是要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做起,从娃娃抓起。我们应该继续发掘民族音乐教育的巨大价值,肯定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第三,培养中小学生赏析民族音乐的能力,增强中小学生的感性经验。民族音乐的欣赏应本着以主观体验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民族音乐的美,领悟民族音乐的妙,体验民族音乐的情,感受民族音乐的真的原则,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在欣赏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乐曲结构、旋律发展手法等内容的分析讲解,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族音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族音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乡土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可使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区域中、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获得民族音乐的素材,更加愉悦地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第四,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民族音乐教育。我们不应该用功利的目标去衡量民族音乐教育,应该认识到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重在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了解、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开创民族音乐文化繁荣的新局面,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第五,突出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面向中小学生的音乐应该承载更多的文化传递的功能。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包含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表现意识,而且各种传统文化都可以在民族音乐中找到缩影。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辨别音乐,使学生能分辨出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音乐,并且带领学生深入地挖掘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受到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养。这并不是说中小学生的音乐不可以娱乐,但不能只是娱乐,必须在娱乐的过程中提升文化,提高素养。 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不断地发展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我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正在探索中稳步前进,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也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美好!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探讨 摘要: 中小学现代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处于不断完善的趋势,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互补充,给学生营造一个持久的学习氛围。本文通过对泰安市几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进行调研,对课时量、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创新性思考观点。此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给现代音乐教育打开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音乐教育;信息化;学生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 中小学现代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趋势,不论是从师资配备方面,硬件设施提供方面还是授课方式、音乐活动展开情况等都优于过去。笔者走访了泰安市多所中小学,了解到,音乐教育领域的师资力量正在逐渐强大起来,学校广泛招聘业内优秀教师,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教师队伍,在文凭、学历、从业经验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学校对于音乐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大力倡导使用新媒体,实现现代化教学。不仅多媒体教具广泛运用到教学中来;艺术活动使用的会堂、多功能厅、活动教室、排练教室等也在不断进行修建或者翻新、完善,甚至各种艺术活动学生所需要的用具也越来越充盈,服饰、舞台化妆品、合唱谱夹、谱架、音乐情景剧道具等等。由此一来,艺术活动的展开就更加丰富、更加便易,学生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不过,当前音乐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笔者选了泰安市三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作为例子来进行比较分析,在下面将做详细阐述。 1.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 一直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于学生的覆盖面广,而且易于管理,易于形成系统性、规范性,对于教育成效也相对直观,通常来讲,学生呈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纪律性,尤其是对于音乐学科兴趣浓厚的学生来讲,他们往往能从课堂教育中收获大量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兴趣稍淡的学生也能够在纪律的约束和规范下很好地完成学校设置的课程学习,并在长时间的音乐熏陶中有所改变、提高,受到良好的影响。课堂教育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学校惯用的传统方式。 1.2课外教育艺术教育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以外,课外教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常用的方式有各类大小型活动,例如校园音乐戏剧节活动、六一儿童节文艺展演等等。这些艺术活动、讲座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让他们在不经意间便接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对于传统式教育而言,这些方式更灵活、新颖,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学习。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辅助和补充,也是良好的实践,已经逐渐被综合性大学的师生重视起来,并且在年复一年的活动中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小学现代音乐课程的潜在问题 首先是受重视程度不够。中小学教育对于音乐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他们通常认为语文、数学才是应该努力学习并且花费时间的科目,从而忽视对自己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熏陶。对于上课的纪律往往也容易忽视,甚至有些同学一到上音乐课的时间就去做数学作业。课程内容较单一也是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据问卷调查显示,平均20%--35%的学生表示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感觉有些枯燥。而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本应该起着平衡、调剂的作用,又有35%以上的学生希望再增加一些和现有学科相关的内容,使音乐课的内容更丰富一些。再就是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总是缺乏课余参加音乐实践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文艺演出的排练,这就需要花很大部分时间,有些学生因为面临期中考试或者感觉近期学习任务较重,就选择放弃。有些学生总认为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即可,实践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这是由于他们对于音乐学科的特点还认识不够。 三、创新性思考 3.1多样化设置 音乐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必须是一个长期缓慢的熏陶过程。笔者认为,在现有的日常课程安排基础上,可继续增加一部分音乐类课程的时间。此外授课方式也可多样化一些。音乐学科需要融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将学科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近年来很多教师在摸索总结下对于课堂教学都进行了创新和完善。音乐活动的开展也可多样化,例如加强校与校的交流与合作等等。 3.2客观需求与主观愿望相交融 在实施音乐教育过程中,需结合本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工作的开展,学校可参考学生自己的学习愿望来调整学科设置的比例和分量。例如,有一些学生对某一种学习方式尤其感兴趣,而他所在的班级又没有或者缺少相应的学习机会,针对这一类学生,笔者认为学校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诉求,多提供一些机会,鼓励师生之间加强交流和探讨。再比如对于课余实践活动更加重视起来,配备好的指导老师,创造更多艺术实践的平台,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总之,音乐教育的实施要将学生的客观需求和主观愿望相交融,过分地强调客观需求或者主观愿望都难以达到最佳成效。 3.3学生受益,变化显著 3.3.1积极性提高 通过对音乐类课余活动的更新、课程设置的改进,再融入学生自己的主观愿望。笔者认为,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参与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选课会更加主动积极,上课会更认真投入,课外活动的学生覆盖面也会扩大不少。对于开展音乐教育的老师们而言,效果也是显著地,学生课余生活、课堂氛围都更加丰富了起来,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与自身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接受音乐教育的方式,这是尤其重要的,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了,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3.3.2学生身心受益 良好的音乐教育带给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它能使其轻松愉悦地浸泡在艺术氛围中进行耳濡目染地感受和熏陶,长时间维持这样的状态之后,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同学来说都是一种极好的释放和调节途径,也为他们投入到日复一日的繁重学习中不断储备新的能量。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中小学教育很重视的工作,艺术教育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一定会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有所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各种负面情绪也能很好地舒缓。参与一出励志音乐剧的排演可能让人重新燃起对理想的追求,一段诙谐幽默的歌剧片段也许能让人开怀一笑……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二者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音乐教育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中的前景展望 4.1被重视程度大大提高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愈发被重视,国家的大力倡导,人们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从思想上、工作学习思路上有很大的转变。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认识,他们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会日渐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培养,尤其是在城市,从一线大城市到县级市,家长们通常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从小接受音乐熏陶的机会,例如,在艺术培训中心学习钢琴、声乐、古筝等等。对于中小学阶段,家长和孩子自身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将会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4.2现代化、信息化 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改变的步伐,教育事业也很快随着进入了改革的进程。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推进,音乐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局面,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互联网上找到各种信息,有谱例图片、视频、教学视频、教学文案、各学科专家的讲座视频等等。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愿意加入优质课程视频分享的活动中来。日前,国内外很多知名学校正在推广一种名为MOOC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文昵称“慕课”①。据了解,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情形是老师在网络上通过视频给学生讲课,甚至连校外的人,只要打开电脑,连上网络,即便不是该学校的学生,也完全可以享受到名校名师的讲课。互联网深度介入教育领域的时代势不可挡地到来了。借助于网络的便捷传播,能听到优质课程的人数会翻倍,能吸引人们的各种艺术呈现形式越来越丰富,接收起来方便快捷,视觉冲击力更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极其有利,专家大师们的学问和精神也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对学术振兴、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也就顺理成章了。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介入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在那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尝试、创造、展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与此同时,这种新形势下的教育模式对传统的师生关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于教师们是机遇,也是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们在熟悉掌握学科构架的同时,不断熟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吸纳学科最前沿的理念,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当然,这样的信息化教学和学生的年龄有密切的联系,太小的学生只能在老师和家长的辅助下完成,较大一点的则可以独立进行学习和资源利用。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以泰安市几所中小学为例,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进行综合比较。较为仔细地分析了中小学现代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参考结合多位国内专家教授们的文献著作,提出了一些对于现代音乐教育的创新性设想及看法。音乐教育的不断完善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一代又一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定呈现出乐观的走势,更加光明的前景。 作者:胡薇 单位: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哲学观分析 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儿童音乐素养发展的促进者,其专业的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它是在研究自身教学经验和改进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在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的。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对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其专业化发展历程被动且迟缓。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实施了十五年的时候,一些问题就显现出来,即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改变均来源于官方“外驱力”的驱使,大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改革意识被动,教学实践呈现出机械模仿,甚至是换汤不换药,应付检查的现象。究其深层原因,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缺少内动力。因此应寻找到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增强其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最终使其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音乐教育哲学,应该受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普遍关注,因为坚实的哲学基础可以帮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育观点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缺乏对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对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无视和冷漠,导致音乐教育哲学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之间长期得于隔离状态。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当今国内外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观点,对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成果做出正确的鉴别和选择,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与运用,使其成为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建立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在当今音乐教育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其中影响在我国较大的有“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功能(社会)的音乐教育哲学”“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以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等[1]。我国鲁东大学的崔学荣在深入研究以上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1]。 (一)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的理论基础1.多元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之间存在兼容性纵观多元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哲学思想呈现出普遍的兼容性。比如美育音乐教育哲学观兼容了审美哲学与功能哲学的思想,主张音乐教育既要培养人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又要培养人的健康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在强调音乐教育首先是审美教育的同时,认同音乐教育同样具备教育、社会、文化、创造等功能。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兼容了文化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想,在强调音乐是多样化的人类实践与学生的亲身参与的同时,提倡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理解音乐。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既从审美、实践出发,又超越审美和实践,达到审美与创造的高度,主张音乐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把音乐教育提高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上。纵观多元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既各具特性,又存在相互兼容的性质。2.课程标准中体现出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在“新课标”中所确立的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理念中,均以“美育”“文化”“审美”“实践”“创造”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作为基础。比如,在“新课标”课程性质的人文性中就是这样表述的:“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2]在“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的表述中融入了“功能”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想;在三维目标视阈以及在教学内容所指向的“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进一步体现出以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制定与修订课程标准背后的哲学理论基础,深入、透彻地把握其内涵,认同并理解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才能从更深层次上解读课程标准,才不会出现教学行为的机械模仿、盲目跟风的现象,才会避免出现诸如关注了学科综合与文化的多元性、却偏离了音乐本体,强调了音乐实践活动而导致音乐活动的花哨作秀等一些较为极端的现象。 (二)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的哲学主张鲁东大学崔学荣提出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其哲学观点:第一个层面,是从音乐教育的内容层面进行阐述,即“在音乐实践与音乐创造的过程中,体现音乐审美与文化的统一、美育论与功能论的统一。也就是从音乐教育的内容来看,要以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和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为基础”[1]。第二个层面,是从音乐教育的过程来阐述,即“从音乐教育的过程来看,以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和创造的音乐教育哲学为载体”[1]。第三个层面,是从音乐教育的目标进行阐述,即“从音乐教育的目标来看,以美育论哲学和功能的音乐哲学为指导”[1]。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融合了各种哲学思想的合理性,规避其局限性,向我们提出了开放哲学视野下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建立起“基于音乐学科本体及其文化语境的,以音乐的实践和创造能力培养为重点,同时使学生受到美育的和功能的音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1],才能将其转化为专业发展的“内动力”,从根本上实现音乐教育的优质教学,使自身成为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二、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音乐教育的多维性,丢弃“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惯式,运用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来指导教学实践。 (一)以文化为引领,以审美为核心“文化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文化”理念已广泛地被运用于基础音乐教学中,一些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不断探索着文化的切入点与音乐审美的融合与贯通。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引领学生在音乐文化的“原始语境”中进行音乐性的审美,促使音乐“原始语境”与学生“主题文化语境”的融合。要始终沿着文化的主线展开,不能偏离轨道。其次,要以音乐为本体,坚守音乐艺术的独特禀赋,引领学生探索音乐的内在表现力,使学生深入到作品内在的音乐性中,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精确体验,充分领略音乐要素所蕴含的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深刻领悟音乐艺术的独特美。同时,要避免文化淹没音乐审美,或音乐审美没有文化的现象,从而达到音乐审美体验的真正目的。例如,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课例《跳竹竿》,就是以彝族民歌为教学内容,通过用方言朗诵歌词,用惊钟、椰壳为歌曲伴奏,跳彝族竹竿舞等,将学生带进了彝族的文化语境中,充分体现了以文化为引领的教育理念。该课例在演唱、伴奏、跳舞等艺术实践中处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了以音乐为审美本体的教育思想。 (二)强调音乐实践,突出创造能力培养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引领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样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是教学的主体内容,要使每位学生都做到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是音乐实践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既要有精心设计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又要有探索教学中新生成的教学资源的勇气,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将实践活动推向纵深。其次,创造力的培养是儿童内在发展的需要,音乐是极富想象力的一门艺术,能刺激儿童产生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始终保持持续的兴奋度,就要不断地给予学生新刺激与新挑战,精密设计每个环节的创新点,不断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使音乐创造即贯穿于‘立美’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也贯穿于‘审美’的音乐鉴赏”[3],使音乐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有效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音乐实践与创造活动的设计要紧紧依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契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知识储备,只有如此,才能深深吸引学生,使其投入其中,乐此不疲。例如,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课例《月亮月光光》,教学紧紧围绕为台湾民歌《月亮月光光》配伴奏而展开,教师精心设计了聆听、演唱、演奏、音乐编创等层层递进的实践环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使全班学生做到了人人参与,亲身体验,实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教学,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做到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另一方面,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探索三角铁、蛙鸣器、小纸片、钢片琴等打击乐器的音响特点,使学生创造性地用它们来模拟月光、蛙鸣、风声、流水声,进一步烘托了歌曲意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以美育和功能为借鉴,实现育人目标教育是人类最具目的性的一项社会活动。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它综合了音乐和教育两种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感、音乐技能外,还要关注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还要培养健康人格。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借鉴古今中外的美育哲学思想和功能的哲学思想,将教育理念提升到培养人的层面上,使音乐教育成为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育人教育。总之,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热爱音乐的人,更要成为人格健全、富有创造力的新时代的谦谦君子。例如,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课例《三只小猪》,在教师的积极引领下,学生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即有秩序,又有合作,他们快乐地表演,并在表演中享受着快乐,在愉悦的氛围中认知曲式结构、乐句、音乐情绪等音乐基础知识,整个课堂和谐、友善。 三、结语 面对国内外多元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并存的总体态势,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实践中应该尊重和学习当今国内外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观点,对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成果做出正确的鉴别和选择,以发展的眼光,融会贯通的智慧,建立起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并不断针对个人所处的教学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做出修正与完善,做到研究和教学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不断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寻找到专业发展的内动力,使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使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朝着理性的、合理的和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方向发展。 作者:王景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学院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一、音乐教育的方法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将音乐旋律当成调动听众的工具,进而使其进入一种新的情绪状态。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用演唱以及美妙的音乐来感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所以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自身情绪的管理。目前,在音乐教育的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手段单一。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大多比较死板,教师教学过于看重书本教学。在调查中我们常常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也有音乐特长,但当问起他们的音乐课堂学习时就会摇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音乐教师没有把音乐课所特有的轻松活跃氛围带到课堂上,从而使很多学生根本不喜欢上音乐课,提不起积极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彩的,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不能只以教师为中心,要看重学生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思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创新和思索空间,进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发现并培养音乐人才。二是共同参与不够,双向互动匮乏。为什么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总是不愿意上音乐课呢?可见我们的音乐课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青少年学生简单、天真,他们对课堂的要求其实也很简单,尤其是音乐课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那就是期待被老师提问和重视,期待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期待参与到音乐课堂互动中。事实上,也只有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音乐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学生的潜能才能开发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接触状态,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环境,同时也要为学生参与沟通提供合适的、有自由发挥空间的课堂氛围。总之,“教学”包括了教与学两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讲,还要与学生互动,重视学生的反应状态,看学生是否接受。如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音乐问题,应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释放与开发;还可让学生简单评赏一首乐曲或对某一位歌唱家的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点评等等。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师不能时时处处包办,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始终应该是主体,主动性也始终属于他们,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则是抛砖引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这样的教育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1.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一是教师要有分工。一般城镇中小学设有音乐教师三人左右,这对于只在低年级开设音乐课,且每个教学班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的中小学来说,师资也不算紧张。重要的是现有的音乐教师一定要分工明确、合理负担,这样才有利于中小学的整体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据笔者调查,不少中小学音乐特长班的教学几乎全由老资格的音乐教师承担,而其他几位较年轻的音乐教师则闲置一边,这样一来,不仅他们的音乐才能得不到发挥,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等于是资源浪费。如果让仅有的几位教师联手合作,把试唱、乐理、声乐、钢琴、加试等项目加以分工,这样中小学特长班的成绩肯定会更加辉煌,资格较老的教师压力也会缓解很多。另外,在负责组织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的时候,这几位音乐教师也能各负其职,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二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如乐器、教室等)。对于提高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来说,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保障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由于不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音乐教学设施普遍不足,所以笔者建议在资源利用上多做文章。如不少乡镇学校还没有舞蹈房和排练房,每到有大型文艺活动,学生一般在露天场所排练,如遇刮风下雨天气就无法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种不便,我们可以把学校的闲置房简单布置成舞蹈房和排练房,供学生平时学习或排练时使用。三是合理利用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很多爱好音乐的学生都盼望着过十一、过元旦,这样就可以有文艺晚会之类的音乐活动。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们多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学生也许对音乐教育的感触会有另一番反应和见解。笔者建议平时可以组织业余的合唱团、舞蹈队之类的团体,以提升整个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氛围。对这一方面,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做得非常好,他们利用周六下午组织爱好音乐的学生排练合唱、学习乐器,还组建了合唱团、小乐队,经常演出,在江西省中小学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四是适当添置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尽力改善音乐学科的教学条件,筹备音乐教学用具专项资金,对教室环境、教师用具、音响设备、多媒体等方面逐渐进行补充、配套,使之适应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学。此外,学校还可发动一些有条件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自己多余的音乐器材,如手风琴、电子琴等常用乐器及教学挂图、教学光盘等教学用具;还可自制一些道具、教学挂图等,以填补音乐课教具的不足。 2.对教学系统的建议一是课程方面的建议。中小学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和目前社会、家长双方面的升学压力,在音乐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对此,建议教育当局一定要转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方能使这一现状得到改观。首先,要把音乐课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做到既不抬高,也不压制。其次,保证每周的音乐课有足够的课时。在课时上努力做到既不能取缔,也不能虚位。最后,让音乐课成为活跃和拓展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阵地。二是教师方面的建议。教育当局应当给音乐教师提供进步的时机,如进修、培训、交流等,经过一些专业院校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业务精、素质高的骨干音乐教师。目前,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教师继续教育、学历培训等热潮。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等课余时间来给音乐教师队伍充电,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另外,如能给音乐教师一定量的工作压力(申报课题、写学术论文),也可使之有一种责任感,容易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3.对改变教学观念的建议“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要以学习为本,克服对学生音乐学习所带来的各种束缚,要创新学习方式[。一是积极引导,尊重学生天性。教师虽然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喜好,由着性子发展,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学习天性,更不能抹杀他们的个性。这让人想起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由徐楠、尚纪元作词,谷建芬作曲,苏红演唱的《我多想唱》,在当时唱出了那个时代中小学生的心声,成为他们挣脱束缚在身上那根无形链条的呐喊。转眼已经过去20多年了,当年正值中小学生时代且备受压抑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已经为人母、为人父或为人师了,他们的孩子也多半都处于高中即将毕业或已经迈入大学门槛的青春期,如何处理当年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是再次跳入自己父母当年的思想旧巢里、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是思想解放地任由他们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看来压制打击、回避无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尊重学生活泼爱唱的天性、积极引导才是最佳的出路和归宿。按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所有目标了,但新课标实施后,我们发现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再只是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发声技能就可以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创新,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样的课标也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学会听懂还应该做一些调研,深入到学生中去,看看他们是否感觉到了音乐课堂的轻松和愉悦,以及唱好了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感,或者听到美妙音乐的那种憧憬和朦胧的幸福感。二是开放办学,实践多练。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中小学生较多的尝试机会,让学生自身感觉不到老师先入为主,而是尝试自己试一试。所谓开放办学,就是在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资源的基础上,邀请社会知名音乐人及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奏家、歌唱家、戏曲家参与学校教学,如开演奏会、演唱会、办讲座等,藉以丰富学校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弥补课堂教学单一化产生的疲软效应。还可邀请兄弟学校的音乐老师来交流学习,并给同学们介绍他们是如何上课、培养学生的,这种新鲜感会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让本校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是如何利用业余时间达到现有水平的,并通过他们的表演,使具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有了以上眼见为实的成功范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老师精心辅导,学生多实践练习,在学校的各种文娱活动舞台上给予展示,同时也走出去,到社区、工厂、企业、部队等单位慰问演出,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给特长学生更多锻炼机会,把音乐课堂无限延伸扩大到社会上……这样,才能让老师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学生也喜欢上老师和音乐这门课程。 三、结语 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音乐教育,音乐不仅可以培养人的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重视音乐教育应是教育界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因此,就目前音乐教育的情况来看,我们不仅要把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还要努力把城乡差距缩短,让远在乡下的孩子们也能公平地享受到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公民,才能全面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 作者:王媛媛单位:河南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近况与策略 1南充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1)在教师方面问题突出。首先,音乐教师负担繁重。由于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极其有限,特别是在小学里,音乐教师往往除了要任教音乐课程以外,还要肩负起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有的音乐教师甚至还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繁重的文化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让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无法顾及音乐课教学。其次,音乐教师非常缺乏。由于南充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设施落后,对优秀师资的吸引力有限,所以大多数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都只配备了一名音乐教师,而且以女性居多,如果这名教师遇到休产假或者因其他情况请假,音乐课就会无限期停上。再次,音乐教师待遇较文化课教师有所区别。如今南充地区义务阶段的教师都实行了绩效工资,其中有30%是根据教学成绩来考核和发放的,虽然需要音乐教师组织或参与的学校文体活动较多,但均未折算和纳入绩效考核的课时数,而音乐教师却因为课少甚至没课可上,导致这部分工资无法发放,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严重下降。此外,音乐教师不重视科研与再教育。笔者通过与部分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不开展教研活动,对“国培计划①”也反应平淡,报名并不踊跃。很多年才搞一次区域性的竞教比赛,完全是应付评职称而进行的竞教,也不需要精心的准备,目的只是去拿个证书,达到评职称的基本要求就够了。在发表教育科研论文方面,就少之更少了,笔者询问了数名音乐教师,他们在近5年内的科研成果基本都为0。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南充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科研要求不高,没有像中东部部分地区按年划拨科研任务及目标,教师只要上好自己专业领域的课程,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就算合格。 (2)社会捐赠系统不完善,常常赠非所需。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到影响的学校,大多都得到了国家灾后重建资金的扶持。南充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重建了新的教学楼,并由其他省市和地区的援建单位捐助了最新的教学设备、仪器等等。数码钢琴教室、多功能排练厅、舞蹈房等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学校才具备的教学设施开始在四川农村中小学中普及。另外,南充虽然是个人口大市,但经济却欠发达,许多农村孩子的家长为了生计都远赴沿海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留下子女在家乡跟着爷爷奶奶们学习和生活,也就是俗称的“留守儿童”。专门针对四川地区留守儿童就读学校而定向扶持的“阳光育苗工程”、“彩虹工程”等项目,也给南充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提供了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设备先进了,但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就是想要的设备得不到,不想要、不会使用的设备又源源不断送过来。这不仅是南充地区中小学教育中的单独现象,而是已经成为社会捐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也暴露出了我国社会捐赠中流行粗放型捐赠方式的一大弊病。送来的电吉他、电贝司、数码调音台等设备,农村音乐教师没有经过培训根本就不会使用,更别说教孩子了。本来学校需要几台古筝,结果送来几台架子鼓;需要一台钢琴,却送来一批吉他,很多时候都是赠非所需。究其原因,社会捐赠的物资和设备一般都由捐助单位或企业自发购买,然后捐献到市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然后由教育主管部门分配给各个辖区的农村中小学,这种捐赠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因为这个问题,笔者专门走访了本地教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别人有心捐赠都不错了,也不好意思找捐赠单位主动要求什么。” 2针对南充地区农村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发展对策 (1)改变社会各界对音乐课程歧视的观念,共同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音乐课程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南充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开展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审美体验、文化传承、社会交往和创造性发展四个方面。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必须有音乐教育的一席之地,以促进音乐教育与其他各科教育的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首要的问题是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在农村音乐教育中的不良教育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素质教育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同样重要。要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能够积极而正确的处理文化课与艺术课程的关系,实现以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变。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积极作用,及其在农村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而有序的开展起来,使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主力军,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新一代,达到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还要通过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文艺活动和比赛积极的向家长宣传艺术教育的功能,争取获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奠定坚实的社会舆论基础。 (2)为农村地区音乐教师减负并提高待遇,同时重视音乐教师的科研与再教育。首先,要着力解决音乐教师负担问题,使农村音乐教师从繁重的文化课和班主任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并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中来,从而实现新课标中普及素质教育的目标。其次,应该按付出教师付出劳动的多少,而不是完全以“主科”和“副科”来划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标准。应将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也纳入绩效工资的考核中去,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再次,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以外,科研能力也不能忽视,开展科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往深层次发展。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的之处: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说明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学问,同时还要兼备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与专业技能,要有对基本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还要有不断进行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能力。科研就是培养教师进行思考和改进工作的最直接最合理的方式。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深入,音乐教师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材的变革及课程功能的转变,这就要求如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科学的使用教材,而且还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甚至根据民族、地域等特点开发出最合适的校本教材,这些都是需要有科研能力的应用。此外,还要鼓励教师多参与各种形式的再教育活动,随时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3)建立捐赠需求制度,避免盲目捐赠造成资源浪费。民政部在2012年针对社会捐赠制度混乱的情况,下发了关于完善捐赠导向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捐赠需求的制度,及时将受捐地区所需的物资公布,以引导公众有针对性地捐款捐物,避免物资浪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效仿民政部的举措,建立捐赠需求制度,避免受捐学校“需要的得不到,不需要的对成山”的情况重复发生,要减少甚至杜绝“赠非所需”现象。因此,必须构建捐受双方的沟通机制。受捐方应派出代表,与捐献方进行讨论和协商,将最需要的设备提供给捐助方,由捐助方自主选择所要捐赠的设备。 3结语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只要重视音乐教育,就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本文通过调研的亲身体验,分析了南充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认真细致的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源头所在,以期能引起广大教育界同仁的关注,共同推动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李嵬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农村教育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素质教育的其中一部分就是音乐教育。本文根据我国农村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了更好响应国家号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应该是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历史责任,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素质教育;音乐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滞后的教育观念 我国号召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实施,多数农村中小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几乎被忽略,学校领导和教师一味追求所谓的升学率,学校中大量的音乐教室占用学生。音乐课的重要性常被老师们忽视,甚至有些教师认为音乐课是无关紧要的,与其花费时间学音乐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实际。殊不知,美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比数理化的小。。落后的教育理念,不进行升级,不只对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我国的教育质量有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害处也很大。应试教育在我国仍然被运用,而应试教育的实施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大部分老师忽略了音乐的特殊功能,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具有任何科目不能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能给学校带来轻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现在忽略音乐在农村中小学的作用,有限的条件,上课时间不能保证,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各种因素使音乐教育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 2、音乐教师素质较低 在许多农村学校音乐课大部分是主课教师代课进行的,教师的专业素质十分低,课堂上的音乐课只是教师用敷衍的态度进行的简单的听歌或者唱歌课。不仅如此,许多农村音乐教师的空缺使得音乐课被取消。底下的教学素质和敷衍的态度根本无法使音乐课的意义得到体现,更保证不了音乐的课的教学质量。师资短缺的问题和低质量、教学模式的呆板也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发展。据我所知,许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都没有正式的音乐训练,职业素质低,教师的水平相对较低,教学过程的随机性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其他任课老师兼职音乐课的现象并不罕见,学生从根本上得不到正规的音乐训练,这也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学设备落后、经费不足 目前制约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设施落后、经费不足。我们都知道,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常的科目。在我国城市中小学,教学设施十分齐全,这也使城乡差距一步一步拉大,城乡教育发展步伐不一致。目前,当地政府对农村小学和中学音乐教学的投资仍然非常有限,基本的教学不能别满足。另外,偏远的农村财政收入是非常困难的,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比较低的,更何况在投资的音乐,这是非常小的,这样也使音乐教育受到了限制。 4、偏远农村家庭收入低 有些偏远的农村家庭条件艰苦,经济水平远远落后城镇,没有文化的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主要是教育孩子学好主课,一门心思把主课学好,考个好成绩从而走出贫穷的农村,在他们看来音乐不能养家糊口,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只有学好数理化才有出路。孩子们受家人的影响,对音乐不感兴趣,这也是导致中小学音乐教育难以顺利发展的原因。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迅速发展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在城市里额外的受关注,城市音乐培训也在逐渐增加,在审美享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在农村地区,强调音乐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农村小学和初中音乐,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音乐教育的力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想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首先,教育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教师更应该从根本上提高意识,有长远的眼光、尽快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音乐教育倡导者的作用,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价机制消除对音乐课的偏见,音乐课与其他同样重要的科目都应该被受到同等的重视,并允许农村音乐教育的正常有序的进行,让小学和中学音乐成为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引导者,教师身上具备的素质应该是全面的,而且在本专业领域,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也应该非常广泛,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为了很好的引导学生,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而且不断扩大知识的范围,加强对使用音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加强音乐技术与音乐文化的理解,尽可能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另外学校应该增加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做好带头作用,通过走出去学习和请进来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 3、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在小学和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学设备是确保正常教学的重要条件,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结果,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努力,地方财政补贴不足的部分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使中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主要是在有效地执行多种教学硬件设施,使教学过程所需的各种乐器的音乐已达到规范要求,在检查和维修定期对乐器的同时,保证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中小学有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成长特点积极引导,而在音乐教学中很好的利用音乐教学设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增加更多的音乐资料使教室有更多更新的信息来丰富学生的视角。 三、结语 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材的安排是不是合理,教师、教学设备短缺和低的水平,不仅解除了距离对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利于有效的传播和弘扬中国音乐文化。因此,要想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根本方向入手,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适时的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学校领导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设备上也兼顾。[2]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号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历史的责任,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浩雨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具体性和不平衡性特点研究 摘要: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具体性特点和不平衡性特点。本文认为进行综合课程理念的应用,可以缩小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差异,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内外中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审美意识,提高其综合的理解力,在不断进行综合知识的扩宽和延伸过程中,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具体性;不平衡性 我国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不平衡性特点。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不仅是一门包含教学规范理论、实践操作的理性学科,同时它更是一门关于创新力与创造力培养、实现教育理念公平和教学资源平衡配置等诸多要素在内的社会学科,还是涉及学生情愫发展与审美意识培养的一门高级别的感性学科。 一、城乡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平衡性 鉴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意义,我国多年来在推行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方面,一直是不遗余力的。但是目前我国城乡间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特点。首先,课堂活动作为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依然具有重要影响。体现在这方面的不平衡,主要是在我国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时代背景下,各地配置的教师资源和硬件资源方面的差异,导致当代城乡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方式、信息的不均衡。其次,我国开始推行新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课标,这次课标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城乡间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情况,推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实现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农村则面临着设备设施缺乏,无法有效进行音乐教育,更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目标。 二、城乡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性 首先,很多的农村音乐教育教学,需要根据师资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设备等情况做出具体的教学设计,尤其需要针对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全新的探索,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需要通过在音乐课程实践中发挥教师的能动性,针对很多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因素进行弥补。其次,当前我国的城乡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还常常出现对音乐教学模式多样化、片面化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不断尝试和改革,实现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思路和具体方法等在内的素质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城市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平衡性 相对于城乡间的具体性、失衡性,城市间的不平衡性特点则更多是由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原因引起的。城市间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首先,针对上述情况,需要教师们着眼于各城市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进行失衡情况的完善和改革,需要通过多维努力、多种模式探讨,从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城市差距的具体问题着手,对需要改革的环节和涉及的参与人群、因素、单位机构等进行立体化统筹。其次,还需要教师从社会、教育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考量中小学生的音乐接受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进行多种具体要素的调动,将这些不同层次、类别的人群和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实施对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目标的补充性改革和教学策略性改革,从这些方面出发才可能让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更多关注,才可能在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现更多因素的支持,才可能进行更好的思维发展与模式探索,才可能在教育理念和机构要素等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获得社会广泛的支持。 四、乡村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性 首先,一方面新型的教育者往往留在了大中城市,乡村普遍缺乏专业音乐教育者;另一方面是新型的教师培养机构与传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中师相比,虽然专业的具体课程、模式、知识结构、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在培养优秀教师的目标模式与层次方面依然还未有根本的改进与提升,因而体制内的改革很难完成所有城乡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新型师资需求,也很难在教学思路与模式等方面实现彻底的颠覆。其次,中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建设在这些年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针对全国城乡间差异性问题的教学并没有获得彻底解决,人才流动和流失反而导致了情况的加剧,这是尤其值得重视与探讨的问题。音乐教学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音乐教师综合各类课程的结构特点,综合多种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以音乐为主体的多种知识内容的综合,准确地进行综合性教学目标的定位,在具体的课内与课外教学、辅导过程中,实现兴趣的培养和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进行富有个性和针对性的课堂内容设计。总之,综合课程,不是各类课程的形式上的综合,而是一种内容的兼容与设计,需要教师在深思熟虑和纵观所有教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音乐为主题的课堂内容设计和目标设计。
视觉设计论文:大学生视觉素养艺术设计分析 摘要: 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传播方式与视觉技术创新变革,也促进了视觉体验的多元化。在进入了视觉影响的“读图时代”之后,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被彻底改变,视觉化思维逐渐替代了传统思维,成为了目前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为内容,针对改专业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艺术设计;大学生;视觉素养 引言 视觉素养是对视觉信息认识、应用、创作能力的概括,人类借助视觉感官系统,对这个世界进行了解,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本能不代表能力,能力是后天培养的,要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获得,而这个通过视觉进一步认识、开发和了解外部世界,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就是本文所研究的视觉素养。在当代,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视觉信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对视觉素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正是因为如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才显得更加重要。 一、营造良好艺术氛围,调动学生对艺术的主观认知性 艺术专业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重点,学生艺术素养的高低,与其主观能动性有直接联系,但是目前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汲取专业艺术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学习主动性。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对艺术缺乏主观认同感,当然也体会不到艺术素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而一部分学生则是认为自己缺少艺术细胞,艺术素养也得不到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懂得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简单的设计知识与软件操作技能是无法满足其专业要求的,学生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教师要明确这一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同时,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通过奖励优胜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动性,以及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能够获得长期的熏陶和感染。 二、增设艺术类专业课程,指导学生构筑基础艺术知识体系 大学生艺术培养的关键途径就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生活只是以及人文科学知识与艺术理论知识等等。以广告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学生就必须要包括PS,3DMAX和Flash等软件的操作。与艺术专业课程相比,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则是从基础教育开始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积累,而艺术方面,与美术相关的素描、色彩等设计,都有相应的课程体系。只有艺术类相关的专业课程,尚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艺术专业的教育和发展,也抑制了学生视觉素养的提升。由于每个学校开设专业课程的数量有限,广告设计专业不能与艺术相关的全部理论课程保持一致,但是可以选择与广告设计相关的美术理论课程。包括美术概论、书画鉴定以及中华画论概要等等,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构筑基础艺术知识体系,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能力,并不断促进其艺术欣赏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以及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而仅仅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当然是不够的,学校还应该为学生开设与音乐相关的课程,包括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鉴赏等等。在现代媒体广告中,配乐对广告的影响很大,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对其未来的艺术发展有很大影响,使其能够不仅仅局限于平面设计以及包装设计等动态设计中。 三、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参与艺术活动和实践训练 学习理论知识是培育艺术素养的菜础,其后需要在艺术活动中升华,在实践训练中展现。在组织和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中,学生的情操可以深受陶冶,艺术素养得以升华。广告设计的实践训练,既能在作品中展现学生的艺术素养,又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艺术素养在广告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并帮助其认识自身的不足,推动学生自觉提升艺术素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然要紧紧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媒体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强化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写作,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进而逐渐完善其艺术审美结构,提高其专业修养。比如:学生可以开设自己的微博,加一些广告设计类的微博达人,通过观看他们所设计的作品,获得灵感和素材,汲取他们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或者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接收更多的实时设计推送,随时掌握设计方面的最新消息等等。在学校中,教师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设计交流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相关素材和作品分享出来,大家互相交流看法,在分享心得中共同进步。在学习纷业知识和艺术知识之后,实践训练是全面展示学习成果的最好方法。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报名参加广告设计大赛,寻找与纷业相关的实习,努力参与优秀作品学期展览,甚至可以在兼职网站为他人提供设计服务等方式获得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广告设计的实践演练能力,提高艺术素养。 四、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注重自身的专业修养培养,能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开拓事业,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从学校方面来看,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课程体系,开展实践课程。教师方面,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思维,做到与时俱进,教学仅仅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特点,以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取代过去单一、死板、被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能够真正独立完成设计,获得艺术体验。通过实践以上的内容,艺术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会得到不断提高,最终促进其专业技能的总体发展。 作者:吴怡昕 单位: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视觉设计论文:新媒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简述 摘要: 我国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由于科学技术的转变,因此人们在信息获取方式方面也有了极大程度上的转变。但其仍旧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平面设计的轨道。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平面设计逐渐突破传统平面设计当中的缺陷和弊端,其不仅仅只局限于二维平面处理,其开始将图、文、声、像等要素进行综合处理,使得平面设计的语言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转变,在本文当中我们将结合平面设计相应的研究理论对其中涉及到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和探究工作。 关键词: 新媒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 直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数字技术得到卓越的发展并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平面设计的对象开始由之前的静态事物逐渐转向动态事物,传播途径也由之前的视觉传播逐渐扩展和延伸到视觉和听觉综合传播的轨道上来。平面设计的物质载体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替代。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这为平面设计的工作人员提供多样的素材来源,平面设计发展的市场空间也开始被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数码形象开始增多,使得人们对于平面设计的认识更为精确,所设计的类型也更加丰富多样。 一、新媒体媒介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传播特征 1、新媒介的信日、传播特征 人类无论是在个体语言的传播还是知识体系架构的创建方面起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方式而言都更加具有创新性,基于该种潮流背景之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种类也开始日益丰富,其种类也逐渐提升,并通过不同的外在形式进行表现。互联网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信息的交流逐渐成为市场秩序正常运转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传统媒体在此背景之下,逐渐显现出其中的弊端所在,其不能够对提供无限的信息资源,也就是不能够实现信息之间的综合分析处理工作。但是使用新媒介却对传统媒体的这一弊端进行解决。其主要是通过超文本链接该种途径将信息传播给受众,其信息来源和传播范围不再受到传统媒介的限制。 2、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在新媒介信日、上的传播特征 基于我国平面设计语言发展的背景之下,平面设计也更多的突破了传统媒介当中的限制,其综合了各种新式媒体的优势所在。新媒体技术含量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相较=对较高。因在使用新媒体对信息进行传播过程当中,其无论是传播的方式还是传播的特征都与传统媒介表现形式不同。我们对其进行综合探究讨论,就是通过新媒介的传播使得其更加具有精确性并且其传播空间和传播都相较来说更加具有广延性的特征,并且能够对视觉语言进行丰富。 二、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在新媒介中的表现形式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当中更多的对时间因素进行了融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主要本质的差距就是其传播途径以及传播方式的体现。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时,其主要就是通过视觉途径进行表现,而新媒体则实现了视觉和听觉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极大程度上对传统传播媒介当中的弊端进行完善和优化。 1、由静到动的四维表现 在使用新媒体对平面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仍旧对传统平面设计手段进行了传承,其主要就是通过二维以及三维视觉对平面进行设计活动。其同时也能够对四维动态视觉效果进行凸显,使得表现对象本身更加具有鲜活性和动态性的特征,让观众能够更好的对平面设计当中的理论观念以及主体思想进行理解和认知。 2、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表现 人在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过程当中,主要就是通过口语之间的交流以及信息之间的传播来实现,而眼睛和耳朵是实现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新媒介传播的过程当中由于表现方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受众在对知识进行接收的过程当中就具有较高的自主选择性,信息其本身需要受众运用自身的主体知识以及理解方式去进行体验。通过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介其单一性逐渐朝向多元化方面发展,其中的缺点也日益得到完善。新媒体在平面设计以及信息传播过程当中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传播的方式进行体现。 三、新媒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心理分析 在对信息数据进行传播过程时,受众其自身的心理机制都是难以捉摸的,通过不同的媒介符号,每个受众对于其接受程度也会由于个体差异性而不同。通过心理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就是受众在对数据信息进行接收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其会依据之前的信息存储知识对该数据信息进行自主评判。目前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反馈,从而形成个人的主观感受,所以当传播媒介发生改变,受众的认知也必将发生改变首先,在媒介信息方面,新媒介的平面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更多的是数字化信日、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来说,数字化信..能够储存的量更大,而且能够以十分便捷的形式将信日、传递给人们,并且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其次在选择方面,在新媒介条件下受众的选择更多的是积极主动的,新媒体所负载的信息量很大,包括图、文、声、像各个方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快求奇的心理特征。 四、结论 在对平面设计当中的视觉语言进行评论过程当中,发现其中的形式以及表现方式并不是具有唯一性的,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平面设计的内涵以及传播载体都出现了转变。在新媒体传播形式之下其视觉语言呈现出新的传播形式,其传播方式呈现出综合传播的特点,也就是将视觉传播和听觉传播相融合,该种方式将平面设计当中的传统形式进行突破,传统的思维逻辑也会被重新排列。通过新媒体进行平面设计以及语言的传播活动,使得人们的思维层面得到扩展和延伸。 作者:王纪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视觉设计论文:舞蹈节目美术设计视觉影响 摘要: 舞蹈来源于生活,艺术应用形式十分广阔,具有很强的大众娱乐效果,也因其独有的魅力,成为大型文艺演出的支柱性节目。在编排舞蹈节目时采用不同的美术设计,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效果。本文通过对电视舞蹈节目美术设计传播效果对视觉冲击力的影响,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与视觉冲击力的联系进行阐述,详细的分析了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对视觉冲击力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舞蹈节目;美术设计;视觉 舞蹈节目是一种来自生活、经由电视传播的一类支柱性节目,发展至今天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舞蹈节目与其他类节目的区别在于,其他类节目可以通过语音描述增加节目的传播效果,弥补视觉冲击力方面产生的不足,而舞蹈类节目可通过美术设计及音乐效果增加节目的视觉冲击效果,吸引受众关注。其中美术设计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使得舞蹈节目中的美术设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变得非常重要。 一、舞蹈节目美术设计感染力对视觉冲击力的影响 美术设计在舞蹈节目中的使用,为舞蹈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变革,重新对舞蹈节目的视觉效果进行了定义。美术设计所拥有的感染力是舞蹈节目美术设计最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才能让舞蹈节目的视觉冲击力达到最优状态,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这不仅需要从舞蹈节目自身拥有的感染力上下功夫,更需要做好美术设计,重视美术设计所带来的感染力,利用美术设计增加舞蹈节目感染力的优点,增加视觉效果,提高视觉冲击力。美术设计感染力的重要性在于其视觉冲击力会随着美术设计细节的处理程度的增强而增强。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细节处理与其感染力有直接的联系,会对视觉冲击力的强弱产生巨大影响,同时,由于受众审美观念的提高也对美术设计的视觉冲击提出了新的挑战,即这种视觉效果不仅应吸引受众注意力,更需要有视觉冲击力,增加受众对节目的回味程度,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舞蹈节目美术设计感染力对视觉冲击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美术设计的有效性与传递的准确性 只是简单的将美术设计运用到舞蹈节目中无法发挥美术设计在舞蹈节目中的作用,也无法产生高强度的视觉冲击效果,只能被受众固定的思想信息淹没,也无法有效实现信息传播。舞台节目中美术设计主要是通过对舞台及人物造型进行设计,增强其视觉冲击力,能引导受众视觉流程,从而提高舞蹈节目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可充分利用不同受众对美术设计视觉冲击力强弱感知程度,提高舞蹈节目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正确锁定目标受众群体。 2.美术设计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 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提高信息传达有效性的同时让受众对其产生更大的认同。这意味着美术设计在提高其视觉冲击力之时不能只顾一端,而应当注意对舞台及人物造型的艺术加工,舞台效果与人物造型搭配妥帖,主题鲜明。此外,舞蹈节目中的美术设计还要满足当前受众的视觉感知水平。随着舞台艺术及人物造型艺术的快速发展,受众的视觉感知能力也逐渐增加,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感染力的艺术性不仅能吸引受众注意,实现信息的更好传播,更能增加节目产生的视觉冲击效果,营造和谐健康的传媒环境。 二、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体现的形式 视觉冲击力指的是人们看到某种图像或画面时在视觉感官与心理感知上对其内容所产生的深刻印象,优秀的美术设计能给人以良性的视觉冲击,给观众带来享受。而不恰当的美术设计可能无法带来足够的视觉冲击,更有可能使人在视觉与感官上产生厌烦的效果。舞蹈节目中的美术设计通常运用不同的色彩构建不同的舞台效果或是人物造型,并通过融合视觉艺术原理,体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目的,同时让观众在观看之时留下深刻印象,才能体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体现的形式主要有三方面,即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的色彩、造型的营造及画面动态增强。 1.色彩方面 色彩是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的重要一环,在美术设计过程,色彩往往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与表现能力。且在不同的地区与国家中,文化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均会让色彩具有独特的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不同的色彩能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暗示,如红色通常会让人觉得热情奔放,白色给人以纯洁之感,黑色庄重,绿色自然安宁。但单纯颜色的视觉效果是有限的,其与不同颜色搭配对比,更能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也能增强视觉冲击效果。但颜色搭配并没有固定的法则,在实际美术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不同的配色方案。在确定作品的主色调后,再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颜色,使作品整体达到和谐的同时,增加视觉效果。 2.人物造型方面 美术设计中,出于其舞蹈节目的局限,设计者要考虑到舞台有效性与舞蹈节目内容表达的充实性。以春晚舞蹈节目为例,设计者要实现宣传视频的视觉冲击力,需要合理设计人物造型,使其人物造型能够很好的体现舞蹈所要表现的内容,同时增加受众视觉感知能力,而人物所拥有的元素事实上均可统一视之为美术设计所必须的构成要素,成功的舞蹈节目美术设计需要人物造型、妆容、服装颜色、服装形状等准确组合搭配,实现增加其视觉冲击力的目的,合理的造型设计和布局能突出舞蹈节目中所要体现的主题,对受众造成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 3.画面动态增强方面 较之传统的美术设计,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画面动态性的增强。传统美术设计仅能使用静态图片与文字,而舞蹈节目中的美术设计则能综合运用灯光、Flash及动态图像等,加上色彩与布局的经营,充分展现设计主题,并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对视觉冲击力的影响 通常而言,视觉冲击力首先作用于受众视觉感官上,随后作用于其心理感知认同之上,任何一个舞蹈节目对受众生理与心理的作用力不会是平均的,二者各有高低。因此,视觉冲击力包括了生理器官上的刺激与心理感知上的共鸣与情感,而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上,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对视觉冲击力的强度均有着个体差异,与受众的教育水平、个人素质密切相关。但这差异性中同样包含共通性,好的美术设计能对大多数受众造成视觉冲击力,要讨论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对视觉冲击力的影响因素,应分别从其对受众生理与心理两方面产生的刺激进行分析。 1.在生理器官刺激方面 视觉冲击力对受众生理器官造成刺激,这种感知是在大脑内形成的,但眼睛是最直接的感受器官,因此,眼睛的舒适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影响这种生理刺激的则主要有四个因素:(1)美术设计的明暗对比人的视觉系统对外界明暗状况十分敏感,不仅仅是对画面本身的图、灯光、颜色的明暗强度等敏感,对画面与周边环境的明暗对比同样十分敏感。舞蹈节目的美术设计中,设计者通过需要合理处理整个场地的明暗对比,这样能大限度增强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的视觉冲击力。(2)美术设计的造型选取造型的选择是形成视觉冲击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任何舞蹈节目的美术设计都有其构图因素,这种构图元素既有造型纹样,也有纹样明暗的对比。其中,舞蹈节目中的美术设计少不了对人物头饰、服装、表情等视觉直观上的处理。且在感受事物形状的过程中,实际上进行的是一种将知觉特征与材料所暗示的结构相比对的过程,即将对象的大体形状与记忆中的抽象形状比对以进行识别,我们能轻易区分不同的动物,但很难分辨一群动物中不同的个体。因此,美术设计的造型选取往往力求简单且具有明显的视觉特征,这样的造型能让舞蹈节目中的美术设计作品获得更强大的视觉冲击力。(3)色感刺激色感指的是视觉系统区分不同光波波长的能力,人眼在光暗两种不同照明环境下都对波长介于507~555纳米的黄绿光最敏感,美术设计中可利用这一特性增强其视觉冲击力。除此以外,色相对比与纯度对比均可显著增强色彩彩度,提升视觉色感。此外,色块面积大小、色块表面肌理、质感等同样会对视觉冲击力的强度造成影响。(4)动感刺激人类的视觉天生对处于动态事物较之静态事物更敏感,要增强美术作品视觉冲击力,可从增加其“动态感”入手。传统美术设计往往是静态的,但能采用富有动态感的纹样,一般而言,波形、发射、折带、渐变、旋转、位移、斜向等手法均能较好增强静态图片的动感。而在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并不拘泥于传统的静态图片表达,而是综合运用了动态图片、Flash等,直接增强了其动态刺激,往往具有更有效的视觉冲击力。 2.在心理感知刺激方面 影响视觉冲击力的因素除了上述生理器官上的感知外,受众心理感知上所受刺激同样对视觉冲击力的强弱有重要影响。虽然心理感知刺激具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性,不同教育水平、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种种方面都影响着个体对视觉冲击力的心理感知,但总体而言,心理感知刺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复出现的东西会在人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甚至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射,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时重复出现的元素有利于给大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深刻的印象意味着更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运用这一点加深其视觉冲击力的还有音乐、背景画面、灯光效果等,统一反复出现的背景画面会给受众带来熟悉感,视觉冲击影响更大。但不能忽视的是新鲜事物对大脑的刺激,求异也是加强视觉冲击力的重要因素,接触外界新鲜事物并将之于自己旧有的记忆对比是人脑的生理本能,视觉刺激的新鲜感能带来生理上的新鲜感,美术设计需要创新,即用新的事物增强其视觉冲击力以吸引受众注意。尤其在如今舞蹈节日全盛的时代,背景画面泛滥,受众的自主性与自我选择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美术设计要产生视觉冲击,必须善于创新,强大的美术设计效果才会到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2)习俗也是影响视觉冲击力的重要原因。习俗指的是受众在其生活环境与文化环境中经过长期熏陶所得到的信息,不仅影响着个人价值取向与思想水平,同样影响其审美能力。习俗在这一方面深刻影响着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的强弱,这些因素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成为了固定的文化符号,一出现便有其相对固定的含义。(3)美术设计的内涵与设计理念同样会对受众造成视觉冲击,其纹理、色彩、明暗等可视因素都影响着整个舞蹈节目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主要是通过受众心理感知实现的,因此其强弱有着极大的个体差异性,与受众自身文化修养、审美水平有很大的关联。 四、结语 视觉冲击力指的是人们看到某种图像或画面时在视觉感官与心理感知上对其内容所产生的深刻印象,美术设计中视觉冲击力的实现需要从其色彩、造型、舞台的营造入手,体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目标的同时让观众在观看之时留下深刻印象。不仅如此,受众生理与心理双方面的感知均会对视觉冲击力强弱造成较强的影响,前者主要从明暗对比、造型设计、色感刺激、动感刺激四方面实现,后者则主要从受众自身生理与心理感知因素两方面实现。舞蹈节目中美术设计对视觉冲击力的影响一方面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因其特殊性的影响,作用有了相应的改变。 作者:庞志娟 单位: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 视觉设计论文:传统美术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 平面设计与中国传统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高校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平面设计主要涉及到色彩、文字和韵律。传统美术色彩与平面设计相呼应,是平面设计取材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大学设计课程引入西方教学体系,传统文化的强调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为了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为了传承我国的传统美术,文章从平面设计与传统美术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传统美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取决于设计者对色彩等意向的运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对色彩的把握准确,并且是生活的真实体现,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与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的关系 中国传统美术多来自于民间艺人,是生活的结晶。在色彩运用上,或鲜明、或低调,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背景有关。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平面设计则是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满足客户的需求,二者之间具有相通性,传统美术色彩自由,平面设计色彩不拘一格。纯色系经常成为民间设计的主色系,设计师认为,原色更容易吸引观众。艺术设计高于生活,他对色彩的运用则讲求柔和与搭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多运用几种颜色的结合,打造出绚丽的色彩。同时,现代平面设计讲究排列,讲求色彩的层次性。设计的不同造成表现结果不同,传统艺术作品的色彩运用使作品的在视觉上具有较大的冲击力,这种色彩本身源之于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多数民间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火热的心情。与之不同,现代艺术设计则吸收了传统色彩中的一部分方法。在现代艺术中,可以吸取传统艺术设计中最简洁的表达方式。体现作品的可视性与可读性,而这恰恰可以传统艺术设计中的色彩为载体。平面设计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设计师,设计师的理念、能力,尤其是对色彩的把握程度将决定其作品的吸引力。好的作品色彩在于突出,不能过于单调。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色彩运用上独立性差,抄袭现象明显。如何运用传统美术,使作品的色彩更加鲜明,增加作品的可视性,才是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总之,传统艺术设计与平面色彩在色彩上和在设计上有着相似之处,现代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传达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美术色彩。 二、传统美术元素的表达意向 平面设计受到传统美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色彩和图形几个方面。由于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时间短,在设计过程中,传统美术的应用较少,相反西方美术意向应用反而较多。但对于大部分作品而言,缺乏传统的中国意向,不利于其在群众中的传播,使作品受欢迎程度降低。从技术角度分析,缺乏传统美术元素的支撑,平面设计作品浮夸或者色彩应用不明显。在装饰设计上,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更多居住者的需求。需要对传统色彩的意向更好的整合与应用。 1.色彩 色彩是传统美术主要表达意向之一,也是平面设计最应借鉴的地方。传统美术多是民众在生活中的积累,能够很好的反应人们的生活,对色彩的运用则讲究鲜明。在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中,色彩和形状的运用都体现了中国特色文化。色彩选择受到文学、政治、宗教的影响。对传统美术的理解源于艺术设计师的生活,色彩应用准确则会使人心情愉快。对此,我们倡导设计师培养创新能力,真正意义的设计让人身心舒适的产品。如在家居装饰的设计上,色调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色彩的搭配原理,还要力求不同,通过颜色的多变来满足年轻的人群。在美术学中,色彩搭配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作品进行补色和色相对比可以使效果更加良好。现代设计师主张在色彩上使用此退晕和对晕两种方法,事实上,该方法就源自于传统的中国要素,是历史文化的沉淀。 2.图形 色彩与图形的结合能够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享受。在不同的图形设计中,设计师主张采用融合性强的线条,这与传统艺术设计有所不同。在传统艺术设计中,图形多讲究跳脱性,线与线之间看似毫无联系,但却能形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表现。线条的粗细、轻重都将决定作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柔和则温暖、舒适。凌厉则厚重、动感。要求设计师根据客户需求,结合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正确使用线条,优秀的作品通常由不同种类的线条组成,给人与视觉享受。 3.文字 有的设计师认为文字可有可无,但实际上,文字是艺术作品的外延。在很多景点的亭台设计中,都有文字作为依托,依靠简单的文字来表达传统文化,突出历史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汉字本身能够留给人们一定的感官享受,在平面设计中,通常不能丢失文字这一意向。尤其是在一些具有历史年代感的作品设计中,图形和颜色均无法表达其内涵,只有通过文字的使用才能体现其立体感,增强作品效率。总之,我们要明确平面设计的意向,并注重于从传统的中国美术作品中截取相关意向,将其巧妙的应用于设计作品中。 三、传统美术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 将传统美术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对其设计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我国传统美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取代的艺术设计素材。平面设计无时无刻体现着中国的传统艺术。将色彩、图形和文字上都有所体现。艺术美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为了更好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美术的视觉效果,我们将其运用过程分析如下。 1.图像信息色彩分析 在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作者的只要目的。而信息色彩则是主要传递意向。正确运用图像、文字色彩才能体现出艺术作品的设计效果。我们以图像信息色彩为目的,在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规则的与不规则的线条结合在一起,在颜色的选择上,可以将明色系和暗色系连在一起。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体现作品的特殊含义,传达出一种视觉的语言。对于设计师观念上,要注重现代化思想的传播和传统思想的结合。再比如,在装饰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选择温暖色彩,给人以好的感觉。此外,对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而言,还受到传统古典艺术设计的影响。对于美术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多种元素结合,设计师要具有创新能力,注重艺术作品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某一体育运动鞋品牌海报设计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图形、意向和文字的结合。在文字的选择上,作者选择了红色作为朱色系,而在海报的选上,选择了灰色作为其主色系,这样主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呼应。另外,作者在这一环节上还使用了摄影技术,在视觉上给人更多的享受。此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更胜一筹。 2.文字意象的具体应用 文字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主要意向,在多个设计作品中有广泛的应用。文字是艺术作品设计中的另外一个构成要素,并且是常用的视觉符号。文字中与蕴含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是对其其它意向的补充。这样结合了文字图形化特征的如在中国艺术对联的设计过程中,文字是主要的表达对象。在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应用更是广泛。总之,汉字在节日庆典中、在多种场合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现代艺术作品设计中,不应忽视汉字的作用,而是应将其巧妙的应用于作品设计中。 总结 中国传统艺术具有多年历史,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传统的美术设计中多以文字、图片和色彩的运用为主要意向。在作品的设计上,蕴含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引入西方的体系,中国大部分的传统文化被遗忘甚至被抛弃,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生动性,同时不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基于传统中国美术色彩对平面设计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积极挖掘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并注重色彩搭配。现代艺术设计师的理念也是教学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艺术学习而言,视觉传达效果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经验和理念,因此要合理的应用传统的美术色彩艺术,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艺术作品的传达效果。 作者:袁敏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视觉设计论文:注意力经济视觉信息封面设计 摘要: 今天的人类生活在一个信息溢出的时空,客观存在的信息量大于人类的注意力,注意力演变成为一种稀有资源。获得和维持注意力的方法之一,是有效的视觉信息设计。这需要设计师进行信息的分类与整合,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通过造型语言体现信息含义,以二维或多维的应用载体展现给受众,创造出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信息。进而获得信息沟通,生发情感共鸣等互动行为,引发经济收益与社会效应,并赋予其更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 注意力经济;视觉信息;封面设计;受众心理 当人们面对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的情形,人们会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当信息不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想要的或需要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生信息焦虑。”[1]引起注意力的信息,不仅可以使受众享受关注的过程,而且能够创造出丰盈的经济收益。 一、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为心理学和生理学领域概念。就人类而言,注意力是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产生的关注能力。本文主要讨论视觉注意力范畴。在经济研究领域中,国内注意力经济学者张雷认为,注意力“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尺度。”[2]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认为,“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我们的意识范围,我们关注其中特定的一条,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3]注意力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于加拿大心理学家沃伦•桑盖特(WarrenThorngate)写于1990年的《注意力经济与心理学发展》的文章中。[4]国内研究者认为,较为深入的表述是美国学者米切尔•高德哈伯(1997)的阐释:注意力经济,是指如何更有效地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低成本去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其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产,即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注意力经济学派的理论解释空间,基于信息社会形态,强调人类的符号性质,以及精神世界的主观性。也就是说,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面对海量纷杂的信息,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人类,就生物性的本能而言,注意力不可能平均分配给所有出现在人类视野里的物象。客观存在的信息量大于人类的注意力。因此,作为高级智能动物的人类会主观地、具有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演变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或者说是一种财富。在这种社会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物质意义的实体货币,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获得和维持注意力的方法之一是,有效的视觉信息设计。 二、视觉信息设计 所谓视觉,是指人类视觉器官能够看到物态形象。研究表明,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每天约有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器官获取的。由人类视觉器官引发的大脑反应的“注意”,通常由两种因素造成。一是外界因素。引起注意的事物与周边物象存在反差的视觉特征。如黑暗中的一束光芒、高饱和度的色彩、超越视觉认知的形态等等。二是契合关注者主观个体的心理需求。这与关注者的心情状态、个人喜好等有关。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注意”。信息设计,其初始含义属计算机设计领域。因其涉及的知识领域偏向的不同,而出现的名称有技术图解、战略设计、视觉设计等等,皆属信息设计的范畴。本文选择从视觉传达的角度解释信息设计。概言之,视觉信息设计,特指作为视觉信息传达者的设计师,着眼于设计本体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梳理,通过点线面的造型语言体现信息含义,以图形、界面等表现形式,通过二维或多维的应用载体展现给受众。受众关注信息的动态过程,不仅是有兴致的而且是无障碍的,从而获得信息沟通,生发情感共鸣等互动行为,最终获得双赢的效果。因此,视觉信息设计的双重使命是——引人注目和清晰传达。引人注目的使命该如何完成?托马斯•达文波特指出,注意力有多维层面,“讨论在商业环境中四种特殊关联的前景:注意力的估算,注意力的心理和生理维度,构造和保护注意力的技术,最后是企业,注意力管理已经在其中成为一门高级的艺术。”[5]笔者将从注意力经济强调的主观体验出发,着重论述注意力的心理和生理维度,讨论视觉信息引起的受众心理反应,以及最终的受众行为结果与经济收益形成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视觉信息引发的注意力 根据美国学者唐纳德•A.诺曼的情感设计理论,设计具有三种层次:本能层级、行为层级和反思层级。笔者在这里将诺曼的设计理论结合2014年美国亚马逊年度畅销书科技类书籍——《StuffMatters》的多层次信息设计方式,加以分析。该书的副标题为:ExploringtheMarvelousMaterialsThatShapeOurMan-MadeWorld,即探索浩瀚的塑造人造世界的材料。该书讲述每天在我们生活周围材料背后的故事,作者写的深入浅出,因此就语言风格而言,这是一本拉近科学与读者距离的一部著作。这本书于2014年5月27日上市,由HoughtonMifflinHarcourtPublishingCompany出版,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便跃居亚马逊科技类年度书籍第二名;并于当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该书引入我国后,在中国亚马逊2016年中图书排行科技榜,位居第三名,受到了大批的读者喜爱和追捧。就封面设计而言,笔者认为该书屡次占据畅销书榜的因素如下: 1、本能层级 首先是色彩信息引发注意力。心理学家实验表明,人类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形态感觉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态占40%;5分钟后各占50%,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我们周围的材料色彩之多,足以让人眼花缭乱,若使用多种色彩充满封面,将会导致视觉信息的混乱。因此,黑色,作为最合适的背景色而出现。就物理属性而言,黑色属于无色系或消色系,其包容性最强。黄色具有高明度、高饱和度的物理属性,在短时间的视觉信息传递中,它与黑色的搭配组合,视觉占有率远远高于红与黑的组合。由于封面本身黑色的低纯度、低明度、低饱和度的大面积陪衬,高纯度的多色信息得以在第一时间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再次,图形信息引发注意力。人类的视觉拥有生物本能性的先简后繁的关注秩序,常态下,当人们被色彩吸引后,继而关注的就是图形信息。图形的英文Graphic,源自希腊语系,原意为用手作画。它有别于照相机等数字设备拍摄的实际场景的图像。徒手绘制的图形较之机器拍摄的照片,更具有自然的亲和力。封面上以四纵三横的单元格阵列方式,手绘出看似相同又完全不同的瓶形、不同材料的直观感受,摆脱了机器制造的呆板性,融入了手绘的偶发性,再一次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最后,文字信息引发注意力。与“StuffMatters”等词语同时出现在一个平面空间中的文字,还有副标题“ExploringtheMarvelousMaterialsThatShapeOurMan-MadeWorld”。设计师把余下的文字作为次要信息传达,将其字号缩小处理。视觉系统的“先图后文”的选择模式,即使到了该关注文字的时候,人眼也会先注意面积最大的文字。经过这样处理的视觉信息设计,引发受众的关注比率会大为上升,并能够引起受众本能层级的情绪产生。本能层级的设计基于人类的生物性本能,属于先天性的研究,不分种族和文化背景。接下来的视觉信息设计需要引发受众的购买行为。 2、行为层级 唐纳德•A.诺曼认为:“优秀的行为层级设计有4个要素,即功能、易理解性、易用性和感受。”[6]就封面设计而言,这一层级的设计里,主要涉及书本的知识传播功能、文字本体的适读性、书本排版的易读性,以及因阅读书籍而产生的快感。易读性与封面设计直接相关,《StuffMatters》的封面就像一张自己手绘的卡片,带来的是视觉的愉悦感与亲切感。对于一本书的封面设计,我们不能鼓吹它是一件多么伟大的设计作品,但就色彩与文字呈现出来的版式格局而言,它走出了科技类书籍给人的严谨与理性的浅层印象,代之以轻松自由的版面空间,巧妙地匹配了作者娓娓道来的行文风格。书店里,触手可及的一本书,不仅可以享用它的文字美妙而且能够让阅读书籍的朋友产生好感,这种“感情的介入,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疑有助于记忆和辨认”。[7]定价26美元的手边小书,产生了这样的易读性,在这样的基础上促使受众发生购买行为,自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这只是传统意义的视觉信息引发的购买行为模式。随着这本纸质书籍的出版,商家拓展了电子书和CD版的售卖平台,网络平台基于同样的排版易读性原理而延续购买行为的产生。 3、反思层级 “吸引力是一种本能层次的表象,它完全是对物品外表的反应。美则是来自反思层次,美超越了外表,它来自有意识的反思和经验,同时受到知识、学识和文化的影响。”[8]书籍装帧、招贴等视觉信息设计,不仅应该在本能层次起作用,还应该在反思层次起作用。反思层次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旦产品被购买后,使用价值发挥完毕,受众产生丢弃行为,而后逐渐遗忘。那么生产——购买——盈利——再生产的经济链条就会产生断裂,相关环节的厂商运营存亡便会面临问题。可见没有反思层次的视觉信息设计,市场运作前期的努力构建的注意力吸引体系,将会变得毫无意义。换句话说,反思层次的设计,实际上是产品社会角色的构建、人的情感纽带的承载。此时的视觉信息设计承载了社会学的意义,产品的使用价值、功能性已经退居其次,受众的情感需求上升为主导需求,受众自然而然地赋予产品以纪念的意义、彰显身份的意义等等,由产品的使用而引发自我形象的关注。读者购买书籍是人类对于知识的渴望、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精神追求。在这个意义上说,自我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书本阅读,拥有自媒体时代数码终端阅读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书籍所用的材料、纸张所固有的特殊质感,可以引起读者视觉和触觉的丰富感知。读者手捧书籍,逐页翻阅,触感纸张的柔软或坚韧,视觉性质的靓丽或者素雅,都会带来种种文字以外的感受和联想。每一本书都自成一个世界,使读者在不同的世界的穿梭中体会到自身生命的痕迹。读者在浏览与品读的过程中,得到的是思想的愉悦感。不过,多数受众在购买某一件商品的时候,期望它能满足两种以上的需求。书籍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主人的价值判断与精神境界。所以,书籍本身满足了人类的另外一种需求——社交需求。阅读后产生的精神快感,引发人类与同伴之间的情感分享需要、社交话题的需要。就人类社会的群集性而言,它满足了归属的需要。这种归属感,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人类藉此而获得社交的愉悦感。就此而言,书籍已经超越了其本身所含载的文字载体功能,而更多地包含了书本之外的社会文化意义,这正是书籍的社会角色。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视觉信息设计不仅应该满足视觉关注的舒适,引发购买行为的产生,更应该考虑反思层次的设计,促发设计作品产生社会意义。 四、结语 视觉信息设计师的价值并不只是制造出那些引导系统、指示图表、产品外观的表面信息,而在于在注意力经济的语境下,通过那些信息引发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应。视觉信息设计虽然是具象的,但视觉信息设计的价值却是抽象的,衡量它,需要将其植入社会经济的宏阔视野。 作者:李姗姗 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视觉设计论文:企业标志设计视觉创意表达 【摘要】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企业文化也在日益更新,企业在发展生产力,使得本身竞争力在升高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企业总体形象,而企业标志是企业总体形象表现的核心。企业标志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图样的设计、文字的设计或者是图样和文字相结合的设计,而是要把企业经营的理念、企业经营文化、企业经营精神和企业经营性质进行整体综合,再由设计者完美安排设计表现出来的。所以企业标志设计既要有视觉创意,更要有艺术价值的表达。 【关键词】 企业标志设计;视觉创意表达 标志设计的出现应该算是历史悠久了,从最开始人们对一些事物的简单标记,到封建时期出现的店面帷幔,这都是一些标志的设计,随着人们文明不断的发展,企业开始逐渐形成了规模,形成规模的企业为了更好地标记自身企业的独特特点,开始出现了企业标志的设计,这里面的每一步进步都显现出人类无穷的智慧。企业标志展示到人们眼中,不仅仅只代表企业的名称,并且还代表了企业的方方面面,本文阐述从企业标志设计的特征、企业标志设计的需求到企业标志设计的以文字为主导的视觉创意表达、企业标志设计的以图样为主导的视觉创意表达、企业标志设计的以图样和文字相结合为主导的视觉创意表达,来说明企业标记设计中视觉创意表达的重要性。 一、企业标志设计的特征 随着历史的长流,企业标志设计从刚刚形成到慢慢壮大进而快速发展和最后完备的演变历程中,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六种特征[1]:简洁性、直接性、全局性、前卫性、易辨认性、精准性。 (一)简洁性 企业标志设计由于使用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一目了然,所以设计出来的标志必须简洁、精炼,但是简练不等于简单,简练也必须要保障体现出设计企业的内涵,要去除设计中不必要的东西,设计内容要尽量简略。 (二)直接性 企业标志主要就是让人们在众多物质中,瞬间可找到,所以企业标志设计就是要设计出让人一眼就能够迅速地识别并且记住其标志,并且其内容更要显示企业精神面貌。 (三)全局性 企业标志一般会出现在一些大型的活动,所以其设计效果,要表现出一定的视觉感应,要在整体统一的情况下,加入多元化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全局。 (四)前卫性 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企业标志也要进而更新,企业标志最好是隔一段时间进行新的整改,但时间不易过短,最好是以十年为期限,在设计的时候最好引用当下最流行的元素,这样也可以给人们一种企业一直在努力创新的时尚感。 (五)易辨认性 企业标志最基本的性能就是要具有易辨认性,要设计出独特的特点来,与其他企业更好地区分开来,在企业标志设计的时候,要设计具有与众不同的效果,要在所有标志中最容易辨认。 (六)精确性 企业标志就是要准确无误地显示出企业的信息,因为很多企业标志出现的地方都是在媒体上,他们统一的特点就是出现时间短,企业标志的设计就要达到在瞬间让人们准确地记住企业的名称、企业所涉及的产品。 二、企业标志设计的需求 企业标志的设计,是一个企业最开始给予人们的第一印象,最主要的任务为:第一,要让人们在瞬间识别出来;第二:要在瞬间被识别出来的同时,让人们接收到标志所要表达出来的含义。要更好地完成其任务,就必须要符合以下五点要求。 (一)企业标志设计必须要方便辨别和记忆 企业标志应该做到当出现的时候,引起人们视线的注意,这就要求企业标志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一定的色彩运用,让人们心理产生认同感,更方便人们记忆其企业标志。 (二)企业标志设计必须有自身的独特性 企业标志代表着企业的文化,所以设计的内容和效果必须要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不但要让人们存有深刻的记忆,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会被忘却。由于要具有独特性,就要求设计不能出现相似的感觉。 (三)企业标志设计必须精准的表达出理念 企业标志带着企业形象,所以在标志设计中,不单单只有企业名称,还要结合企业产品和经营特点等。要精准地表达出企业的理念,让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企业所涉及到的产业。 (四)企业标志设计必须适应其多方面应用场合 企业标志一般都会出现在多种媒体上,所以企业标志设计应该注重无论出现在何种媒体上,无论是过大还是过小,人们都可以清清楚楚地关注到此标志。所以标志应该考虑到各个媒体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更加让企业标志适应多方面的应用场合。 三、企业标志设计的文字中视觉创意表达 企业标志在中国的历史是相当悠久,古代一些商铺就有标志了,当时,大多数以文字为主,这种情况一直也让企业沿用至今。现在的企业设计文字作为创意表达的,一般分为两类:一种单单是以文字的形态出现;另一种是以文字加入字母的形态出现。 (一)以文字的形态作为企业标志设计 企业标志最基本的形态,是以企业名称显示出来的,企业标志设计就要以企业名称为基础创作出来,但好多文字都具有独特性,所以很多设计者会以文字加以创作,往往都会设计出更加独特的造型。企业标志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新颖和独特性,所以,文字设计不单单是把文字的字体进行简单的变换,而是要与企业精神与企业产品相互融洽地结合,使企业名称以最具有美感的状态呈现出来。 (二)以文字加入字母的形态作为企业标志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把文字与字母融合起来运用,字母不单单是汉语拼音,还有英文单词。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化,许多企业为了更好地打入国际市场,企业标志设计内容开始把字母与汉字相结合,设计出新的企业标志。当中国的象形文字与国际的英文单词完美融合的时候,进行创造,所呈现出来的形象,都会表达出独特的企业精神。 四、企业标志设计的图样中视觉创意表达 当代企业为了更加追寻现代化的生产,企业标志也有所创新,现在好多企业以不加入文字、纯粹的图样方式来进行视觉创意的表达,图像的表达往往更加生动,让人们对于企业标志印象更加深刻,也可以引起无数的想象,一般以象形图样、人类形象、具体现象、印象图样[2]这四种作为设计模板。 (一)以象形图样作为企业标志设计 象形图样,是指以自然风景和世间百物作为题材,经过设计者的提炼成为简单的但带有一定寓意的符号,再进行进一步设计,以到达更醒目并且容易理解,进而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企业。 (二)以人类形象作为企业标志设计 人类形象,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以创办者头像作为主形态,再加上艺术创作,扩大一些人物的形态,让人们对其印象更加深刻,进而记住企业名称及产品;另外一类,一般都会以漫画的形式出现,所呈现出来的是企业所经营的理念,可以使人们对企业产生一种亲近的情感,进而达到与人们熟知。 (三)以具体现象作为企业标志设计 具体现象,这不单单是作为一种具体现象的表现,而是在具体现象上进行一定的创造,主要依照具体现象进行变化,这种变化的直观性很强,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再经过设计者的艺术加工后,作为企业标志设计,人们一看,就可以看出是具体形态,让人们对此标志印象深刻,对于企业也更好的达到理解。 (四)以印象图样作为企业标志设计 印象图样,这是近年来创新的企业标志设计,这种印象图样,是企业图像由设计者进行印象转变,这种印象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是具有给人们视觉一定冲击力的企业标志,这种设计十分大胆,但却十分有效果,只有给予人类视觉一定的冲击,能刺激到人们的记忆力,进而更加对企业标志有着深刻的印象。 五、企业标志设计的图样和文字相结合中视觉创意表达 图样和文字相互结合,是前两种设计的结合,但不是前两种设计的罗列,是把图样和文字完全融合后,加以设计出来的视觉创意。要把许多图样与文字做到统一的运用,比如说农业银行,农业银行图像整体外形是一个隐藏样式的园币,代表着金融业的特征,中间一个绿色麦穗形状,表达的是农作物的深层含义。两边的对称,表现出银行和客户相互之间的平等和依存关系。这种设计所表达的视觉创意,更加充分地使文字与图样得到融合。 六、结束语 企业标志代表的是企业整体形象。随着企业向上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把企业文化、精神积极向上地发展,所以一个企业标志就尤为重要。企业标志设计既要满足设计的要求,又要敢于突破设计的传统,一个优秀的企业标志是可以带领企业更好地发展,更加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徐军 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视觉设计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文化探讨 【摘要】 近几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形式和生活习惯。同时信息技术也带动了世界民族文化复兴,在高科技应用的形式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发掘和应用,将传统文化渗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现代技术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融合发展。本文主要分析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回归传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传统文化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图”作为载体的一种信息传递艺术,属于艺术设计范畴,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行各业中。过去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一般多考虑西方时尚元素,而中国传统文化很少应用在这个领域[1]。而近几年,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大大提高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意发展,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美感。 一、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创造力不足。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设计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数字化科技的额迅速发展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改变了设计的面貌,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进入到设计课程中。目前,我国现阶段的设计教育在课程安排过程中对计算机设计的依赖性比较大,相应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和技能也得到较大水平的提高,但是学生手绘能力比较低。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偏好计算机设计,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学校教学对传统课程不是很重视。所以,在数字化科技指导到设计教育虽然培养出了一些硬件和软件技术较高的学生,但是这些人才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能力,导致这些人才仅仅算是“执行机器”。 (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缺乏文化素养。 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图案、信息和色彩等元素传达创作者所要表达的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给人一种知觉感受,让人能够领会到设计的成果。视觉设计要从追求以“文化”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实施设计,使视觉设计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们以享受,而且将设计层次提升到以语意理念为基础的设计,注意引导人们对于感知和心灵的体会。但是,目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缺少人文关怀设计教育,也就是说现代设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人文素养。 (三)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缺乏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是一种以视觉实施沟通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视觉传达,它使用视觉对象对人们实施沟通和交流,做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工作的前提就是教育和被教育者都具有一定的视觉素养。一个人设计者如果具有较高的视觉素养,就能够从理论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含义感知文化元素,从而分析出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并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提高设计艺术价值。 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回归传统文化的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我国文化传承和文化艺术的母体,当今国际视觉、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够带我们回归民族文化,重新整合文化元素和精神元素,促进多元化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视觉创达设计过程中创意比较受重视,而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创达设计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意的设计思维,在视觉创达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创造力,创作出较高价值的核心创意思想作品。 (一)在设计过程中把握议题核心素养的应用。 议题在视觉创达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实施设计定位思考,设计定位的目的是寻找一个具有创意的表达观点。一般情况下,一个设计诉求就是一段叙述语句,将这个语句转化成创意的理念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同样设计表达也需要从多角度进行选择,在目前的设计定位中,创意感的强弱决定了设计作品的好坏。所以设计定位是创意设计的开始,而做好设计定位首先必须掌握议题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营销学中的SWOT分析法以信息传达为主,确保信息完整的传达,并且保证信息的传达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歧义”。视觉传达设计目的是通过视觉媒介传达意念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策略方面入手,提出传达的主体,然后研究沟通动机,“为什么要传达”没然后掌握文化的机会,并指导传达的是什么,最后找出传达的目的和对象,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策略,确定传达的方式。这个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传承问阿虎中美学素养和视觉因素的融合,将设计的议题核心反映到设计案例中,同时要注意设计过程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上,切记凭空捏造,赋予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文化素养。 (二)注重创意切入点的寻找。 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创意切入点的寻找,从文化和社会双层层面找到影响个人设计的因素。在设计教育过程中纠正学生习惯用主管态度看事情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必须开发自我,接受过去、积极创新,重新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自我知觉的敏感度。从传统文化方面寻找创意切入点,将设计中的各种事物自由的连接和转化,连接个人和社会、目的和方法、视觉和心灵等等,从连接的事物中寻找事物发展的新意涵。 (三)传统文化融入到视觉设计中的设计策略。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之前,必须要教育学生选择于设计议题相关的内容,对设计方案的构思、背景、场地、预算等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掌握这些信息从而有效的引导设计。从传统文化方面构思发展设计的概念,考虑设计的限制因素,形成落实的设计策略,视觉传达设计必须要从传统文化方面经过研究、构思和发展形成一个具有创意的设计,从而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结语 目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确实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仅仅重视学生技术的培养,只能让学生成为制图的机器。所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创意事业的发展。 作者:孙薇卿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视觉设计论文:新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研究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腾飞。当今的网络发展尤为迅速,并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很大改变。新媒体艺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突出表现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所以说,在新媒体艺术飞速发展过程中,对视觉传达设计带来巨大创新和突破。这篇文章首先介绍新媒体视觉传达的特征,然后再介绍新媒体艺术设计给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和作用,最后探讨在新媒体艺术设计影响下,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在网络的推动之下,新媒体发展非常迅速,在艺术形式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在艺术的创作和设计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在新媒体的作用之下,艺术创作和审美需要重新进行定位,需要改变思路,融入到新的形势之中。在艺术发展中,对视觉艺术作品进行创新和突破发展的必然,是形势的需要。 一、新媒体视觉传达特征 当今是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对艺术设计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艺术设计在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也更加凸显出来。在艺术设计中对多媒体工具进行充分运用,信息在传递中的方式和途径更加的多样化。 1.变异性 新媒体不断发展,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并对视觉传达进行不断创新,对设计原则和方法都具有重大影响,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和传统的设计仍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视觉的显示和传播上,要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形式。 2.发散性 在新媒体的影响之下,使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延伸和发展,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数字视觉形式把声音、影像、图片和文字融为一体,充分使用交互技术和网络技术,使交换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以新媒体为基础,视觉传达使信息得到立体化和全方位的传播,这也是新媒体发散性的充分表现。 3.连结性 新媒体艺术产品在设计上,要进行互动、融合和连结。传统的艺术是静态的艺术,是静止的,而新媒体下的艺术是动态的,更加的活灵活现,更加有动感,对时间的概念有了很大增强,对视角进行充分考虑,成为艺术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和传统艺术有了不同,它不再仅仅是拘囿于历史故事,而是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利用人的感官,使艺术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对设计理念有很大影响,使之发生重大变化。对艺术设计进行回顾,其表现方式和手法不断进行更新,人们的生活也不再是单一化,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对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有了很大改变,也改变了视觉思维,另外,对艺术价值和美学观具有很大挑战,重新进行定位。新媒体技术在很多的领域运用,这就使得人们对新媒体有了更新的认识,人们的思维发生了变化。不管是什么样的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都具有很大影响,视觉艺术发展向实用主义迈进。很多的设计软件投入到设计中,并进行使用,对设计人员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改变。由于使用软件进行设计,因此,就使设计的难度大大的降低。 三、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 尽管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了给观众传递信息,但是在信息的传递上必须依靠多媒体技术。因此,视觉传达技术和媒体间有着一种互动,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需要借助媒体进行展现,另外,在媒体的利用上,也不能无限制的对其使用,要做到恰如其分。设计会受到媒体的影响,所以,所以,在运用新媒体进行设计中,要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关心观众的反应,使所设计的作品能够使观众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在新媒体环境之下,使文化凝聚力更加强大起来,充分展现了责任感和个性化的特征。因为视觉传达具有一定交互性,这就对人们的个性需求有了很大满足。比如,一个漂亮的界面设计,使视觉传达设计更加适合用户需求,让更多用户参与进来。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建立人和机器的交流,一个良好的界面会使人把最好的心态融入进来。在设计中使用科技手段,对艺术设计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信息数字化对传统视觉是一种冲击,它打破了传统的缺陷,使艺术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更大延伸。视觉传达设计受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很大,因为视觉设计没有形成强大的理论结构,所以,在其发展中更倾向于使用主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新媒体也不断发展起来,其发展过程是非常漫长的,然而,和传统的艺术形式相比较,它具有非常大的新颖性,焕发出勃勃生机。当今,社会在不断进步,新媒体视觉艺术也在不断突破,并逐渐在发展中成为一种主流的艺术形式,它使作者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的生动和多样。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使观众越来越喜欢这种艺术形式,在视觉上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画面。在科技不断的推动之下,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会越来越完美,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 作者:郝佳 单位: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设计论文:图形设计教学传统视觉元素分析 摘要: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能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且内容丰富,形式多变,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可以广泛运用在现代图形设计中。阐述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含义及重要性,并从文字、图形、民俗图案、色彩四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 现代图形设计;中国传统;视觉元素 我国传统视觉元素具有独特的魅力,在现代图形设计中加入这类元素,可以充分展示出设计作品的文化艺术内涵。因此,高校在进行现代图形设计教学时,要积极探索将传统视觉元素和现代图形设计科学结合的具体方法,以便更为有效地呈现出设计作品的风格。 一、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含义及重要性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指的是我国独有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同时囊括了其他许多思想文化的视觉元素体系。我国传统的视觉元素着重强调了视觉文化渊源以及多年传承的视觉文化遗产。而传统视觉元素正是从传统视觉文化当中提炼出来的颇具代表性的内容。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构成了极为丰富的视觉文化体系,而其中的传统视觉元素也拥有十分广泛的覆盖面。一些典型视觉文化元素有:文字书法、剪纸、中国结、皮影、中国刺绣、瓷器、壁画、如意、文房四宝、八卦、京剧脸谱、图腾、国画等。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人们需要利用传统视觉元素进行设计构想的传达,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利用文字或图案呈现出来。优秀的设计必须要具备精致的细节,要能够打动受众。传统视觉元素具有强化信息传递的功能,且涵盖范围甚广,可以为设计师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因此,我国种类繁多的传统视觉设计元素,对现代图形设计而言具有十分深刻的启迪作用。 二、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文字的应用 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应用汉字元素的主要方式就是要表现出汉字的形象化特点。因此,文字设计必须要符合文字本身的表达特征及其自身内涵,达到意义和形象和谐统一的效果。字形能够衬托字意,而字意又能够丰满字形。例如,在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上,其会徽“中国印”就是将印章作为设计主体,融入书法元素,打造出一个向前奔跑的人物形象,并且看上去也和“京”字十分相似。这一方式突出了奥运会的竞技性和运动特点,并将北京的文化信息传达给了受众。此外,《自在》系列海报中,也是运用了汉字传统书法,表现出物我两忘、行云流水的美感。 (二)图形的应用 我国传统图形具有悠久的历史,如窗花、货币等,都拥有较为特殊的地位。以货币为例,我国货币形象从夏朝开始就在不断变化,而秦朝统一的内方外圆的货币形状使用最为广泛,表达了“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今,经典的货币形象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众所周知的工商银行的标志,就是采用了传统货币的形象,将中间的方块变化成镂空的“中”字形象,造型简单大方。这样的设计方式,在表达银行特点的同时,还传递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民俗图案的应用 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时间的融合及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不少内涵丰富且寓意深远的民俗图案,表达了吉庆、如意、长寿、多福等含义。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民俗图案时,不能单单滞留于其表面形式,而应当深入探究其中的文化特色,将其理解、渗透之后再次加工。例如“龙凤呈祥”“年年有鱼”等,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如果直接生硬地把这些图案放到现代图形设计中,却会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价值。因此,要积极探索民俗图案的应用方法,使其与现代设计妥善结合起来,构成新的图形设计理念。 (四)色彩的应用 传统色彩中,最具备民族代表性的就是“赤、黄、青、白、黑”五种色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五行色彩”。这几种色彩在传统文化中以及在现代设计中所包含的意义也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现代图形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传统色彩。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其灵感来自于红绳古钱币,设计为红绳与钱孔构成的“中”字,底色是中国红,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热情而有力的感受。所以,在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先要充分了解色彩的古今寓意,确保色彩和谐统一,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再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及渲染。 三、结语 将我国传统视觉元素和现代图形设计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刺激设计师灵感与创意的作用,同时还使得设计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因此,在进行现代图形设计教学时,要用全新的眼光审视传统视觉元素,将文字、图形、民俗图案、色彩等妥善运用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起到“传形”和“达意”共存的效果。 作者:王娜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视觉设计论文: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展示陈列设计是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的融合与创新。视觉艺术是承载某些物质材料,塑造成以观看形式的造型艺术,在展示陈列设计中可理解为展示信息设计。空间设计是设计师借助空间来传达思想与主题。展示陈列设计不局限于文化的交流,也不是商业和艺术的融合,更多的呈现一种艺术文化的氛围。展示陈列设计运用视觉艺术营造其空间设计,采用空间设计衬托视觉艺术,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代展示陈列设计中的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的结合,借助空间的虚实和视觉艺术关系的强弱去构建一个具有时代感、科技感、以及艺术感的展陈空间,最后留给参观者去体验其中传达的思想与情感。 关键词: 视觉艺术;空间设计;时代感;艺术感;科技感 引言 在现代展示陈列设计中,展示内容丰富具有内涵;展示手法独特具有视觉冲击力;展示空间虚实具有层次感。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的融合构建出具有时代感、科技感、艺术感并存的文化氛围。 1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 1.1视觉艺术。 视觉艺术的表达方式是用眼睛去进行观察识读,再经过神经和大脑运用视觉艺术的点、线、面、肌理、色彩等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视觉心理和视觉意念。 1.1.1视觉艺术。 视觉艺术[VisualArt]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两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视觉艺术不同于听觉艺术,它是看的见,用手摸的到的艺术,强调真实性。 1.1.2展示陈列空间中的视觉艺术。 视觉艺术是多种多样的,横跨了很多领域很多行业。展示陈列空间中的视觉艺术也有很多种,简单的是说,视觉艺术在展陈空间中是一种展示信息,展示陈列设计中的视觉艺术作为一种载体存在着。例如,展品就是一种珍贵的视觉艺术,有的是陶瓷艺术,有的是雕刻艺术,还有油画艺术,都是人类的艺术珍宝。现在流行的4D环幕影院,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盛宴,绝对可疑算是一种高科技的视觉艺术。 1.2空间设计 1.2.1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展示陈列设计的基础,它不仅简单的是块场地。它更重要的决定空间总的效果,对空间环境的气氛、格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展陈设计中的基本、最重要的元素。展示陈列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视觉艺术的独立设计,它是一种空间设计的构成。 1.2.2空间设计下的展示陈列空间。 展示陈列设计与空间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的展示环境;并通过这一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合逻辑地将展示的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正确处理和把握功能空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构筑出理想的展示环境的精髓。 2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的结合 2.1视觉艺术营造空间设计。 当代的展馆中的是视觉艺术不仅是展品这么简单了,更多的包含了各种高科技的展示手段。现代的展示陈列空间中,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可以说展示手段与空间设计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这就体现了展示与被展示者之间的主宾关系,展品与展示主题的暗喻关系,展品与展示环境的动与静、图与底的对比关系,人流活动为动态,展品陈设为静态;展品陈设为图,展示环境为底,相辅相成,互相衬托,突出展品,视觉艺术营造空间设计。 2.2空间设计衬托视觉艺术。 展示陈列设计中的空间设计体现出展品与展示空间,展品与道具,参观者与空间,空间与空间照明等诸多辩证关系。新现代风格的设计中,看似无生命的横竖线条与机械性的重复,传递的正是展示设计空间所追求的强烈的形式美与抽象的情感语言。近代西方美术流派有一种强烈的创造观念,如:波普艺术、行为派绘画、偶发艺术、概念艺术、超现实主义、立体派等。展示空间设计在手法上也极力与之相呼应,推崇多元化的前卫风格,以否定传统、标新立异、创造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 3现代展示陈列设计中的运用 从首届世博会开始,世博会就成为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结合的完美载体。世博会的法国馆就是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的超完美结合。法国馆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法式园林,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等,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世界。参观者可以在阳光和水的环绕中,享受鸟鸣、美食和花香,同时,现场还会播放法国城市环境声效。法国馆除了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之外,还强调了动感和平衡感。在展馆内,设计师将以平衡理念作为设计背景,设置大量的视频投影、活动图像,以及不规则线条外框、反射跳动的波光,将建筑物产生动感。将让参观者们在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视觉艺术营造法国的浪漫情怀,让空间设计充分展示时尚的法国魅力。 4结束语 展示陈列设计运用专业技术与特殊的建造材料来组织空间、延伸空间、丰富空间形式,达到对展示功能、流线、色彩、风格、材质、照明以及展品的摆放位置的重塑,不同的环境空间以赋予不同视觉艺术形式,从而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以体现空间的情感与文化,空间设计衬托视觉艺术,视觉艺术与空间设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王婷婷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视觉设计论文:建筑设计视觉符号探究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及视觉审美有不断的需求,促使了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抓住人们的眼球,也就少不了在视觉符号上进行创新,这并不是真正的去创造出一个新的符号,而是对传统元素打散,把单体的几何形式或者符号进行重新构建,在创新结构组合当中,符号还是具有独特性和鲜明的可见性。符号作为通过感觉器官就能够被感知的对象,通过某一主题将对象之间相互连接,使其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含义一旦获得公众的广泛认同,就成为了代表事物的符号。通常而言,符号可以被分为两种:一是代表抽象意义的直接符号,表现为常用语、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等。二是代表具象意义的复合,通常在艺术作品中多体现为视觉符号。其作为传达信息的方式,也具有传达的含义。 一、中国视觉符号的发展 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是历经时空演变的,视觉信息群体具备较为丰富的视觉造型和深层含义,同时其也与我国传统艺术息息相关,例如国画、古建筑等等。中国视觉符号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于我国现代视觉设计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设计是激发传统视觉符号的基石,也是能保证其发展的源泉,我国视觉符号的内在活力在于对传统符号的转换和创新。在当前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坐拥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应当对于自身艺术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产生更多的思考的关注——通过创新运用当代艺术的理念,充分结合我国传统的视觉艺术符号,进而实现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令其更具有现念,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对简单的结合单体和传统符号元素进行融合,形成组合效应,但是在新的组合当中,也能够保持单体和符号各自的特色和长处,同时展现出碰撞的火花。 二、在设计中怎么有效的应用视觉符号 (1)提取元素,重新进行组合整体模仿、特征摄取、动态与情景描述、象征生成拓展构成法则:符号形体繁减变化、符号形体变换;探索并得出了其审美内涵:客观朴素的自然美,以劳动生活场景为中心的情景美,以动态美、整体美、特征美和秩序美为表现特征的形式美。(2)制造极端获求新意和个性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只有达到效果,甚至超过极限,才能独领风骚,脱颖而出。(3)制造冲突和矛盾,以获取引人深思的形式只要我们拟于寻常,背离其现有价值,制造异于事物本身状态的超现实状态,制造对立与事物本身属性的特征形式,也可获得创造性结果。但是在制造奇特的视觉效果的同时,必须要做到视觉流程的清晰及有层次感和空间感,视觉符号明显突出而富有深刻的内涵。(4)赋予视觉符号以一定的内涵,或具有历史性,或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视觉符号像文字一样,既根于往昔的经验,又与迅速发展的社会相联系,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召唤着新的思想。视觉符号是一种艺术符号,也是表现性符号.每一种速决符号都是具有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的,这主要表现在情感当中,根据一个情感主题进行发挥和结合。视觉上的符号一方面能够令人在视觉上产生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唤醒人们在精神和情感当中的共鸣。室内空间里集中了多种符号元素,追求具有诱惑力的独特空间形态。在建筑设计这一领域当中,视觉符号主要作为设计理念存在,在其中起着灵魂的作用,建筑也具有符号性,是因为它具有符号的特征。建筑设计中符号通常有图形性的特征,其都是由组合性的几何关系或者非几何性的关系组成。视觉符号通常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通过颜色、形状等作为媒介展示主题,通常表现为建筑的整体形态等;另一方面是通过理念、概念等精神层次展示主题,通常表现为建筑的概念意义。在西方建筑大师早期对于北美教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其采取单纯立方体累积的方式进行,在教堂设计中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是设计师对于符号语言的娴熟使用。(1)点。点在建筑设计当中作为最小的符号,其在数学上的含义通常是没有的大小只有其定位的,在建筑设计当中点的运用能够起到位置标明和形成目光集中的意义,其具备自身独特的组织模式。(2)线。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点一旦形成某种规律排列就形成线,能够给建筑观赏者整齐端庄的印象。(3)面。当一个区域内点和线具有某种规律排列的时候,就会产生建筑符号中另一重要的环节——面。在建筑设计实践当中,平面是比较常见的元素,通常建筑外观、内部设计以至于小装饰都采取平面的形式,但近年来也有空间分割曲面化的趋势,曲面的优势在于可以体现出空间的流动性和发展性。(4)体。通常一个整体建筑设计当中,点线面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组合,加上主题的广泛应用,就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 总结 视觉符号主要是指能够被视觉感官系统所感知到的艺术内涵,通过主题组合形象来令人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也是视觉印象当中代表心理符号和视觉符号的良好结合同构,同时其也具有深刻的传播意义。贝律铭设计的香山饭店为例,展示视觉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后现代表达,主要利用传统和现代的不同制造视觉符号上的冲击,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视觉效果,既能够体现我国传统建筑的优势特色,又能够融合西方先进的理念进行发展。建筑设计当中,视觉符号的广泛运用是必经之路,首先应当对于建筑设计的整体主题和方向进行确定,其次采取视觉符号的方式进行审美组合构建,同时由于建筑设计具有无形性的特征,视觉符号的运用在建筑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深化建筑设计的内涵。 作者:王彩云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视觉设计论文:平面设计视觉审美构建 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平面设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随处可见的海报设计、广告装饰在为人们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装点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并最终影响人们审美观的形成。笔者在平面设计的审美元素的基本构成出发,通过分析平面设计中常见的构成原则和其自身所具备的审美特征,最终探讨其在平面设计中的构建。 关键词: 平面设计;视觉;审美元素 1平面设计概念浅析 平面设计作为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通过二维空间范围内的设计活动,以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作品,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印刷产品,例如书籍、广告、包装纸设计等。平面设计的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当前主要包括图形文字和色彩,将其完美结合为一体,最终表达一定的感情倾向,形成属于作品自己的独特个性,并最终成为真正的印刷产品。通过平面设计所构建的视觉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心情与审美体验,并最终影响人们的生活。 2平面设计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如前所述,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即对象主要包括图形、文字与色彩,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在平面设计整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图形。 图形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之际,是由点、线、面按照一定的秩序组合而成。其中,点作为图形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可以通过对于其自身位置的把握,最终形成线的不同起点、终点以及面的不同形状与范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平面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应为点而非已经经过塑造的图形。 (2)文字。 文字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成就,是无数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平面设计领域而言同样没有例外。在平面设计对于文字的处理过程中,往往是在已经形成的整体颜色、形体的基础上,结合文字自身的特征进行统筹规划,从而使其具备自身含义之外的另一层含义内容,在影响受众审美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情感体验;不仅仅传达其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展示文字本身的构图形式。 (3)色彩。 色彩毫无疑问是平面设计中最终呀的构成要素,通过不同色彩的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同的视觉冲击效果,或者可以根据受众对于不同色彩的感知程度与反映状况,进行不同的设计最终达到吸引首宗眼球的目的。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调节色彩的明暗对比可以直接表达不同的喜怒哀乐情感;对于色彩三要素的不同搭配可以最终帮助人们领略其中不同的意蕴。因此,色彩作为与社会生活、感情生活相关度最高的构成要素,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3平面设计中构成要素的审美特征 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作为审美体验的直接来源,根据其自身所具备的不同特点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有序性、冲击性与艺术功能性。 (1)有序性。 秩序对于人们良好审美体验的获得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平面设计中,对于设计对象的审美处理首先应表现为审美要素构成的有序性,从而保证设计对象在一定的形式的调整之下具体化、形象化,最终受众形成关于审美的平衡感与和谐感,最终提高观赏者的审美体验。 (2)冲击性。 冲击性会直接决定平面设计作品的成败,因此是构成要素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这是由平面设计的作用所决定的。平面设计过程中,对于设计的对象进行审美设计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过运用图形文字与色彩的组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最终达到宣传的目的,而冲击性是吸引力产生的前提。但是由于不同的观赏者的生长环境千差万别,因此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倾向与爱好,所以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作品的作用与自身特征进行有效的选择,从而使得其所造成的对于受众的冲击性更有针对性。 (3)艺术功能性。 艺术功能性是平面设计在当今时代具有价值的本质原因。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与更加明显的重视,其中的主要原因正在于其对于商品所发挥的宣传作用。而要达到宣传的目的,则不得不考虑客户自身的体验,在对于产品自身进行加工处理完善的基础上,使得其宣传表现更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最终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最终,平面设计拉动了整个消费市场的发展,并在消费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4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主要因素不是情感的宣泄而是要以文字、图像、色彩为主来对平面设计主题进行突出和展现,从而达到给观赏者以视觉的震撼。从而对设计主题过目不忘的效果。因为创作元素的不同和地域发展的不同也会使得设计主题对不同观赏群体所造成的视觉冲击也是不同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受众基于自身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不同审美元素会产生不同反应,所以平面设计主题要有地域性、民族性、针对性对目标人群展开研究与设计,这样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够对观赏者产生共鸣。实现文字元素有机构建,促进实现与设计的全面结合。当前文字的原型是象形文字,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借助其自身的图形元素特征,使之超越自身的含义,与整个平面设计作品结合在一起,形成审美元素的完美构建。注重构图层次,充分发挥图像自身价值。首先,在构图的过程中,要做到主次分明。在一个完整的设计作品中,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图像,相反,往往是数个图像的组合叠加。在这数个图像中,应突出重点,次要的部分起到陪衬作用,而不可以过分重视对于单个图形的修饰,从而导致整个设计的杂乱无章,最终实现以一个图像为重点,作为吸引注意力的着力点,其余部分相互衬托,最终实现宣传的目的。其次,对于一部平面设计作品而言,要重视视觉牵引的作用。特别是大幅的宣传画,往往由于其自身的大篇幅导致人们很难看清整张画面的组合,但是借助视觉牵引,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整幅图画的内涵,甚至仅仅通过抽象的图形,即可以使人产生联想。以橙色为例,当看见这一色彩首先想到的即是水果,则将它作为水果类广告的平面设计图像元素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样的,明亮颜色的图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的食欲,因此在进行食品类的平面设计时,可以充分理由视觉牵引受众的整个感觉,起到不错的效果。正确运用色彩,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实现平面设计的根本目的。在进行色彩审美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证色彩的选择与整个设计的内容完美结合。色彩作为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追根究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展现设计的内容,而平面设计的内容则表现为对于产品的宣传,因此,在选择色彩时,首先应该保证宣传目的的视线。根据当前已有的理论显示,不同的色彩会有不同的使用效果,主要表现为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在受众漫长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体会,因此,面对不同的色彩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这些体验因人而异存在差别,但是也有其中的共性。在进行色彩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抓住共性,从而打开销售的大门。根据实践经验表明,红色作为亮色的代表,往往会让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最终产生冲动,而黑色过于肃穆,会让人迅速恢复冷静,而白色作为一个素颜的颜色,会让人保持心情的平静,因此在西餐厅大多是白色的桌布,配上淡雅的音乐。因此商品的颜色设计会在根本上影响人们的选择,对于食物等商品,应该尽量选择鲜艳的颜色,最终起到刺激消费的目的。针对以上的诸多情形,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颜色对平面设计的重要作用,由此,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十分必要。其次,应重视色彩与产品市场定位的契合,色彩应最大程度服务于市场。要实现色彩服务市场的目的,即应该充分分析不同群体的不同喜好,根据不同的感情倾向进行平面色彩的综合设计。对于受众而言,不同的成长环境,年龄阶段都会影响其对于色彩的体验。就年纪的角度而言,对于成年人,其往往更倾向于采用稳重,含蓄的色彩,对于这一群体,如果采用的色彩过于花哨鲜艳,就会产生轻浮廉价的感觉。但是对于青少年也正好相反,与这一群体充满活力的特征相结合,更应该采用活泼,鲜亮的色彩,从而体现其中的活力所在。除了年龄,不同的地域环境也会对颜色审美倾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重点表现为南北差异。南方的人多性格素雅内向,因此大多倾向于选择素雅的颜色,相反,北方人的性格浓烈豪迈,因此更喜欢鲜艳的色彩,只有充分认识到不同群体对于色彩的不同喜好,才能实现产品宣传的最佳目的。 作者:周梦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设计论文:普洱茶品牌包装设计视觉元素 摘要: 本文介绍了茶叶包装设计中视觉元素演进历程,分析了普洱茶品牌包装视觉元素变化的过程,提出创新视觉元素设计的举措:环保概念设计;时尚元素设计;朴拙的民族路线。 关键词: 普洱;茶叶品牌;包装设计;视觉元素 从广义上说,包装设计过程中的视觉元素也就是面对商品包装时,消费者所看到之处的包装元素,包括材质、形状、文字、图案、色彩等所有内容。但是,相较于包装材质种类的相对有限,而文字、图案、色彩则可以衍生出千百倍于材质类型的创意设计。因此从狭义上说,提到包装设计的视觉元素,人们又往往侧重于图案、色彩、文字等内容。对于茶叶包装中的视觉元素设计早在茶叶作为一种商品开始销售那天起就已开始。比如古代与瓷器混装后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外销到世界各国的中国茶就往往采用瓷器的视觉元素作为茶叶包装设计,若瓷器是青花,则茶叶包装的视觉元素就是青花,若是装在粉彩瓷里的茶,则包装的视觉元素就是粉彩。历史发展到当代,茶叶作为原产于中国的商品在内销与外销的同时也在包装设计的视觉元素上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其丰富的视觉元素则到了几乎令人目不暇接的程度。 1茶叶包装设计中视觉元素演进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含蓄与内敛决定了中国人思维习惯上并不过于认同张扬和外向,这一思想认识反应到经济活动上就是市场经济大发展以前,中国人对商品包装更加侧重于实用性而非装饰性,因此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正如中国古人创造出“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将珍珠装在一个极其华美的木匣子里,郑国人见了十分喜爱,可付了钱却只拿走了匣子而留下了珍珠。这个成语虽然旨在讽刺人取舍不当、没有眼光,可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人思想中对于华美包装所持的否定态度。就茶产品包装的视觉元素说,即使是到了当代,仍然有不少地方的茶叶销售者并未给予相当的重视,往往是只用大铝箔袋盛装茶叶,待顾客上门再按照需要量称量后随意用塑料口袋或者纸袋子一装了事。而顾客拿了商家临时提供的包装回到家也立即会将茶叶装入自家既有的盒子或罐子,茶叶包装此时成为了一种一次性的廉价消费品,根本不存在实质意义上包装设计的视觉元素。然而历史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现实需求决定了茶这种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认同的饮品在包装设计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摒弃传统上仅仅将包装视作保护和盛装茶叶的容器的狭隘认识,这也正是现在的茶业企业和包装设计者越来越重视对茶叶的包装视觉元素精心设计的原因。现代茶叶包装较过去的一个明显差异即在于装饰性视觉元素超越了实用性成为设计关注的重点,比如以纸盒、木盒、金属盒或罐等更高档材质替代了过去简单的纸袋包装,又研发出更多复合型材料扩充了易塑型的软包装的内容。在外包装上的图形设计上除了常用的实物照片或绘画等具象装饰外,越来越多的茶叶包装开始广泛采用抽象图形作为设计的创意亮点,无论是各种体式的中国书法还是大量变形夸张的符号都开始应用于现代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在包装上增加更多装饰性元素不仅成为当代时尚产品的设计思路,也成为茶叶产品包装视觉元素设计的发展趋势。 2普洱茶品牌包装视觉元素变化的过程 普洱茶作为蜚声海外的中国后发酵类茶产品历史悠久,其包装设计也十分独特,个性十足。用白色纸印上彩色图案或文字包装的圆形饼茶可谓普洱茶的代表性视觉元素,无论在超市还是商场,只要靠近茶产品货架或柜台时远远看到圆饼状的纸包装茶产品,无论大小,消费者都能不假思索地反应出“那些是普洱茶”的意识。最早使用纸包装普洱茶的历史典故已不可考,这种气息和滋味浓醇的茶叶却采用如此简易清淡的包装有时会令人费解。但不可否认的是,普洱茶对纸包装的矢志不渝历经时间考验到现今已经成为其特立独行的“专利”式包装。普洱不屑于和其他茶品竞争包装形制,其他茶品也不敢贸然模仿普洱的包装手法。早在清代时期,云南地区普洱茶商家就开始以手工制纸作为外包装进行销售,最早时会在白纸包装上将商号印制在面对顾客的一面,印制方法极为古老,是与“杨柳青”年画印制手法相同的雕版印刷术。但限于成本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限制,普洱茶包装的雕版印刷只有单色,而非套色。至于纸质则是民间纯粹的手工制纸如棉纸、草板、松皮纸、条纹纸等,不仅纸浆纹路纵横清晰,且由于常常采用薄纸,牢固性不高,极易破损。随着造纸和印刷设备与技术缓慢提高,普洱茶包装用纸升级为机械制造的“机制纸”。机械制造不仅较手工规整、均匀、相对牢固,且因适宜大批量生产而降低了成本。同时,印刷机械的应用让普洱茶外包装不用局限在雕版单调的商号印刷上,而开始有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视觉艺术设计元素,例如当时十分典型的“八中”普洱茶。所谓“八中”是指普洱外包装纸上有八个隶书的“中”字围成一个圆圈,圆圈中间是个巨大的“茶”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形成“中茶”字样,这也是这款普洱的品牌名称“中茶牌”。这一类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元素种类不多,目的在于突出商品的品牌名称,特点是极其醒目,辨识率高。但也说明厂家与商家对普洱包装的视觉元素重视程度不足,未考虑增添更多具有审美意味的装饰性成份,大众传播的能力较弱,其对包装设计的着眼点仍然只是实用而已。时期的普洱茶包装中视觉元素骤然增加,然而却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设计范畴,仅仅是由于全国上下陷入对政治的狂热而选择了屏蔽商品包装的规范性,若要对这一时期普洱茶包装中视觉元素特征进行归纳,大约只能用黑泽明的一部电影名字命名,那就是“乱”。这时众多普洱茶生产单位的产品包装走的是一条“无设计,也包装”的随意路线,仿佛一夜之间就冒出了上千种普洱茶品,却一件也不算真正的设计。若执意要从这段特殊历史时期寻找普洱茶包装中代表性的视觉元素,或许非“”特色莫属。比如云南勐海厂的一款标注了“革命委员会”字样的砖茶包装,又如景谷厂砖茶包装表面上印制的卡车、工厂、浓烟滚滚的烟囱等图案。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样影响着普洱茶包装中视觉元素的丰富程度,生产单位与销售商终于开始注意到包装对商品销售的重要影响。从此刻开始,普洱茶包装材质从简单质朴的纸进入了纸盒、木盒、金属器皿、复合材料及软包装、硬包装、软硬结合包装的新阶段。越来越多艺术与审美元素的增加让普洱茶包装档次日渐提高,除了在印刷时更多使用了烫金、立体或浮雕等技术手段外,硬包装的大量应用也让普洱茶的身价与日俱增。比如曾经的一款“小黑盒”设计就让普洱在广交会上备受瞩目,“小黑盒”为硬纸压制的盒装普洱,盒面采用战国的“龙”型图腾为装饰图案,仅黑白两色。既透露出远古的神秘,又承载了历史的厚重,视觉艺术感强烈,具有相当的冲击力。近年来普洱茶包装设计日益先进,除了已广泛采用的彩色印制模式外,包装用纸范围更扩展到了纤维面料、特种纸、铜版纸等,印制手段则有烫金、凹凸印、套印等多种手段不一而足。 3创新视觉元素设计的举措 3.1环保概念设计 绿色生态意识在商品生产领域的普及让现代消费者对包装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比如从过去的塑料材质包装转而更加青睐天然材质的包装等。普洱茶包装中视觉元素也可倾向于环保概念设计,比如经过特殊处理的竹编材料,传统的竹编包装由于存在气密度差和易虫蛀等缺点难以长久保存茶产品,经过现代工艺处理后的竹编器皿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且竹与茶自古相生相伴,竹的“虚无”与茶的“淡泊”更能体现中国传统茶文化精髓。竹编外包装既可以直接利用竹子青翠的原色,也可适当增添云南地域文化符号如吊脚楼、洱海或玉龙山的绘画与图片等,以此综合性营造出纯天然、质朴、优美的视觉艺术氛围。 3.2时尚元素设计 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由于受到更多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而对传统中国茶饮品缺乏足够的关注,普洱茶针对这类消费者时应注意在包装中增加更多时尚化的视觉艺术设计,比如在局部使用镭射立体图案与金属色的混搭。利用镭射光容易营造出金属色泽的反光效果在普洱茶外包装上以点或线的方式印制诸如炫酷的变体字母、网络流行语、即时通讯表情包等内容。这类包装处于大量人造光线的场合(如商场、超市等)中时,镭射光反射效果会立即凸显,与其他普通包装的茶产品形成鲜明对比,能够让好奇心强烈的年轻消费者较快注意而有进一步探究甚至购买的欲望。 3.3朴拙的民族路线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茶的定位是高洁和淡雅,因此茶叶包装应注意适当,切忌过度和繁复包装。当前茶产品包装设计中存在着看似高档却包装过度的倾向,比如盲目追求浮夸的装饰与炫目的色彩,既与茶产品自身质量不符,又违背了茶承载的文化属性。部分茶叶包装动辄以金、银、龙、凤等贵重材质或图腾纹样为设计要点,这样重叠的色泽与图案易产生视疲劳,且无法传达茶文化内涵及突出茶叶淡泊宁静的气质。针对这种茶叶包装设计中存在的过度包装的问题,普洱茶创新视觉元素设计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尝试走一条朴拙的民族路线。比如以陶器作为普洱的外包装,将陶器仿造一些果蔬的外形制作,如苹果、南瓜,或在几何形状的陶罐表面装饰莲花、梅花等图案。利用陶的朴与拙让被快节奏生活激发得过于浮躁的人心冷静下来,回归一种平淡。 4结束语 普洱茶包装视觉元素的发展历程与时代息息相关,从最初简易至极的纯手工纸包装到现代花样繁多的软硬包装走过了一条漫漫长路。历史和文化对普洱包装设计的影响至关重要,当代的包装设计则应在视觉元素中更多结合时代气息,使普洱的包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更多地显露出现代特点。 作者:李辉 单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视觉设计论文:网页设计视觉元素运用 摘要: 网页设计能够综合文字、图片以及色彩等视觉元素将信息进行有效传递,在满足浏览者要求的同时能够创造出比较和谐的视觉效果,也可说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 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运用 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浏览网页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对网页的要求也逐渐加大,为了改变人们的使用需求,网页在实际设计中需要逐步改变原有的风格,从而使网页在视觉表达效果上出现多样化特点。尤其是图像、文字以及色彩等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为网页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网页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色,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也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当前的网页设计中出现了网页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除了一些大型网站在社就上比较考究外,小型网站在设计上并不考究,甚至出现了视觉冲击,无法充分展现出网页的优势,而要优化网页设计离不开视觉元素,视觉元素不仅可以使网页设计更钾丰富多彩,而且使人们更加快捷的接收信息。因此也可以说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作用 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主要包括图片、色彩以及文字等三大部分,主要是因为这三种元素都是人的眼睛能够直接接收到的元素,也正是由于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融入,使网页设计更加的丰富多彩。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元素能够技法人们浏览网页的欲望 网页设计的诗视觉元素具有注视性等特点,这种特点的优势就是能够使网页设计更加受人们关注,这也是视觉元素中的基本特点,在网页设计中融入视觉元素就能够使人能更加快捷的获取与了解信息,使信息的更加明了,并使网页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引起人们对网页的关注,激发人们想要去了解网页以及浏览网页的兴趣与欲望,从而实现网页设计的根本目的。 2、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具有适应性特点,这也是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特色所在,正是由于视觉元素具有适应性,从而使网页更好的适应时展的特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改革与发展,给网页设计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网页视觉元素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升级变化的,也只有在随和时展不断增加新的资料以及元素,才能够是网页更加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浏览量。 3、加深人们对网页的记忆 加深人们对网页的记忆主要是由于视觉元素中的注视性以及适应性共同作用形成的。视觉元素能够刺激人们的眼球,吸引人们去阅读网页中的内容,在阅读浏览过程中就会使人们对这些视觉元素加强记忆,同时视觉元素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又会有新的元素融入到视觉元素中,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两种特点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视觉元素的记忆性特色,加深人们对网页的记忆。 二、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运用策略 1、文字的运用 文字是网页设计视觉元素中的基本元素,尤其是汉字是我国独特的视觉元素符号,可以表达出独特的信息,汉字在网页设计中占据很大部分比例,也使网页设计中的视觉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网页设计中为了增强汉字在网页中的有效性,在对汉字的运用中要去掉不必要的装饰,更加方便人们阅读,从而使网页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文字在运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网站信息的内容以及特点出发考虑对文字进行设计,文字的设计风格要与实际的网站内容相符合不能够出现对立或者是脱节的情况,比如说:政府网站具有严肃大气的特点,这就需要在文字设计时利用文字的简洁大气的特征,而教育类网站在文字的使用中具有需要具有清新典雅的特点,商业网站中的文字就要根据商品特点等进行设计,从而利用文字特有的个性特征,以增强人们的的视觉冲击效果,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文字的特点较多,比如说:有字体、字形等,给网页设计者带来很大的选择空间,在设计者进行网页设计时就要精心的编排与设计,利用文字的特点去增强网页的视觉美感,给人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图片的运用 图片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网页在设计中对图片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图片与文字相比较,图片所激发的诗视觉效果要比文字的视觉效果更加强烈,而且图片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立杆见影的,会给人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在设计者在选择图片过程中要尽量使字节数较小的图片,主要是由于图片的大小会影响图片的传输效果,如果图片字节数少就会极大的缩短下载的时间,从而使浏览者能够在打开网页的过程中就能够看到图片,提升浏览者的满意度,另外在图片的编排位置、数量以及形式等方面也要引起设计者的重视,从而增强网页的整体视觉效果。图片能够提升网页的视觉效果,在网页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图片也具有一定的劣势,图片不能够准确的表达出信息内容,需要文字的辅助才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3、色彩的应用 色彩也是一种重要的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色彩这种视觉元素本身就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充分的利用色彩能够增强网页视觉整体效果,在色彩的运用中设计者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首先是色彩的主色调要根据网页整体主题思想来定位,再配上与主色形成对比的彩色字体,让人们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感觉到清晰顺畅,这样也能更好的突出文字信息,图片在色彩的选择上也要以同色系的色彩为主,以更好的增强网页的整体效果。其次,在背景色的选择上,最好要与主色性相同或者是对比度较低的颜色,从而更加便于图片与文字的搭配,更好的识别文字。 总之,文字、图片以及颜色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不仅提升了网页的质量,而且是网页设计更加的丰富多彩,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但是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运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艺术,对设计者的审美以及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设计者在实际设计中不断对视觉元素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升网页的整体效果。 作者:张涛 吴倩 展庆召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视觉设计论文:平面设计视觉审美元素构建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并通过各类形式去宣传产品和打造品牌文化,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平面设计去包装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类产品的平面海报或宣传广告,不少平面设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美化了人们的视野,还让身边的环境充满生气和新意。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平面设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众的在视觉上的审美,本文主要围绕平面设计的视觉审美构成的主要元素进行阐述。 关键词: 平面设计;视觉审美;元素;构建 平面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图形和文字等的设计,各类设计元素的完美结合最终才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视觉画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的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能看见各类不同风格的文字设计,它分为多元化、艺术化和意向化。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各类文字信息的交流也不再受地域和时空的约束,各类文字开始涌入设计师的脑海中,多类文字的融合让平面设计独具视觉魅力,不仅给人极强的艺术感,同时让人们去思考图文背后的寓意。文字不再是扮演阅读工具的角色,而是作为视觉传达中的情感载体。在当代社会,设计师们十分重视文字的设计,文字与图文的完美结合使设计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如阿明•霍夫曼就十分注重平面设计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个点和线都要搭配得十分完美,不仅如此他还在文字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他追求的是文字背后的艺术价值,而不是单纯的文字识别作用。他在设计时将文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了起来,不仅使其阅读起来容易,人情味也十足。因此平面设计要注重文字作为视觉信息的传播手段,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注重文字的设计,带给大众不一样的审美效果,当然选择的文字形状和内容要符合宣传主题才能让大众感受到设计的艺术魅力和实际价值。设计是个复杂的过程,最终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是需设计师经过多方面思考和多次修改的,例如设计师需考虑颜色与文字是否搭配得恰到好处,对文字的排版、亮度、饱和度、字体大小等进行全面思考。当今世界的设计潮流注重多元化风格,文字的设计也逐渐走向国际化,注重创新,走出了传统,新元素的注入不仅深受设计师们的青睐,也得到了大众的好评,文字的魅力和价值也就体现了出来。 二、图片的设计 1.设计中应注重构图图形的层次感 平面设计作品讲求层次感主要是为了突出主题,一些设计作品的次要部分给人感觉更吸引眼球,导致大众无法从作品中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作品真正的主题,平面作品的设计十分避讳喧宾夺主现象。因此在设计作品时要有明确的主次之分,添加各类元素时应围绕设计作品的主题,通过视觉效果向人们传达作品的主题信息。 2.设计中重视构图视觉线的牵引作用 设计师在设计平面作品时,首先会确定作品的性质和类型,然后再合理搭配相应颜色,不同的颜色反应着不同的主题,设计师通常会充分发挥构图视觉线的牵引功能,蓝色或绿色系列的使用最为普遍的,橙色易时大众想起水果,因此一般的饮料和食品类的包装设计大多采用橙色作为主色调,吸引大众眼球,诱发人的食欲。 三、色彩的应用 1.色彩的搭配与商品内容要相符 平面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商品服务。一名著名包装设计师这样说到:“一件商品的包装色彩不但要华美艳丽,引人注目,而且更要重视其颜色的选择,要与包装内容相匹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甚至采取错误的包装颜色,将会铸成大错,从而削弱以至丧失买主的购买兴趣。”这句话说明了颜色的选择与商品内容搭配一致的重要性,通过颜色去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提高商品的销售量,也是商品选择高端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在心理学中,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色彩所呈现出的心理反映有一定差异的,当人们长期喜欢一个颜色或长期与某一颜色接触更多对这类颜色的商品的购买欲望会更强烈,人们面对不同颜色心理会呈现出不同的联想,如红色会让人联想到辣椒,许多火锅底料的包装则采用红色作为主打色调。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是否购买这类商品,与商品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互联系。 2.色彩与图形相统一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平面设计作品,不难发现这些作品通常不会是单纯的颜色或图形,作品都是将主题颜色配合图形去设计,色彩与图形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关系,同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若在设计时让其中一个元素单独去支撑商品主题内容时,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工作时,色彩与图像的结合方式是多样的,有的颜色是以图形的方式出现,有的则是作为底色或背景色,前者被称为“图色”,后者被称为“地色”。图色作品较为注重的是对形状的把握,设计师首先应该理解形的特征和寓意,再运用合适的色彩去填充。在设计时图像有多种可供选择,但要使商品内容更具吸引力,重点就是色彩的搭配,若图像与色彩的运用不合理,将不能完成对商品的服务工作。如卡通图形,卡通形象个性比较鲜明且形象生动,艳丽的颜色会被设计师首先选中,利用色相的对比来提高图形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图形的个性和特点容易被大众记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设计民族图案时选择色彩和图形时首先要了解该民族的基础文化,各种颜色在这个民族代表的内容是什么,如剪纸和龙凤纹等都体现着我国的民族气息,每一种图案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图案给人感觉都是鲜艳夺目或简谱端庄。在设计民族图案时有的可以直接借鉴,有的设计若不重新更改颜色会给人一种“俗”的感觉,毫无新意。在我国红、黄、青等色彩一直以来都深受大众喜爱,在设计民族图案时要把握好每一种颜色的搭配,不完全照搬,可借鉴古人或其他国家的图案作品,但也要融入自己的创意点。“地色”是指在平面设计中扮演底色或背景色的颜色,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不会选用某一种颜色作为图像的填充,一定会选用一种底色来衬托主色。一些主题为古朴且有韵味的商品在设计上通常采用素面的表达方式,在设计时多选择一些比较清雅且统一的底色,不会选用大红或大绿的艳丽颜色作为商品图案的底色。例如以前的“老爸豆腐干”,它包装上的图案是十分简单的茶壶素描,古典韵味十足,浅灰和浅黄等色彩作为它系列产品的底色,使这个产品的包装设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代表着一种文化韵味。若将改素描图形的色彩换成大红或大绿的艳丽颜色,商品的包装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3.色彩与市场定位相统一 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认知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在色彩的判断上也因年龄、喜好的不同对色彩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设计包装时要明确商品针对的消费人群,若设计时选用的颜色与主要消费人群喜爱的颜色出入过大,会直接影响该年龄阶段的消费人群对商品的购买欲望。在设计儿童商品包装时多选用鲜丽夺目的颜色吸引儿童人群的目光,他们对色彩的识别能力还存在不足,较为活泼的颜色更容易被儿童注意,如红色或蓝色。但是成年人对色彩辨别的能力已十分健全,他们更喜欢较为协调的色调。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人们对色调的选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不仅如此,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群对色彩的选择也存在差异。如南方人长期生活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素雅的色彩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北方人则更喜欢色彩斑斓的颜色。日本人将紫色认为是高贵的代表,而在罗马却代表忧愁。因此在设计时要合理的运用色彩才能更好的促进消费。 四、结语 平面设计作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也有常不被人关注的作品。人们对色彩的选择和理解因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针对的消费人群不一样,在图形和颜色的搭配上就需全方位考虑设计内容。同时消费者也受地域、文化、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对色彩的理解和选择存在差异,生活环境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为一款商品设计包装时首先要明确商品的内容,根据主要消费群体喜爱的颜色进行包装设计,通过颜色和图案的设计带给消费者视觉上的冲击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在色彩的运用上也要与商品的主题一致,才能促进商品消费,真正让设计为商品服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 1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不合理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更新快速增长,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然而在现在的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导致教学内容比较稳定、知识陈旧,教材和教学相关的软硬件环境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尤其是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紧密结合,未能达到课程内容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1.2课程体系与专业脱节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第二个学期理工类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文史类专业开设《VFP程序设计》,同一课程采取同样的教学大纲,统一学时。导致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切实解决专业的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未能达到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 1.3教学方法简单 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模式上,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没有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模式,不能满足实现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目标。 2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依据“互联网+行动计划”,对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如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讨。 2.1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别性,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学分依据理工、经管、文法、艺术、师范等类别进行了区分设置。坚持从“工具论”上升到“方法论”,从单纯的“实用技能”转变为“思维训练”与“能力训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互联网思维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 2.2构建课程体系 由于“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行动的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将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所有的专业共同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依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课程。理工类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财经管理类专业和文法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艺术类和师范类开设《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根据专业的目标,后继将要开设1—3门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师范类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学专业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有关算法的课程、自动化专业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课程、制造类专业开设有关物联网技术方面的课程、财经管理类开设有关电子商务网站的课程。通过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的应用能力。 2.3教学内容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理工类专业课程内容侧重信息检索技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跟踪学科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经管类专业课程内容侧重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文法类课程内容侧重Internet基础与应用,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能力;艺术类课程内容侧重多媒体技术,培养音频、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开设的第二门课程应依据专业类设置不同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尤其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有关的专业,探索与互联网+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算法实现和设计满足专业需求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求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 2.4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案例来组织课程讲授知识点,以应用为主线加强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坚持理论够用和注重算法实现的原则;采取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互动教学,边讲边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巩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通过精彩教学案例带动知识点,讲、学、练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物联网等有关最新技术发展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最新应用技术,开阔了视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讲”。针对专业不同开设的实验项目,如In-ternet实验、高级排版实验、PPT多媒体作品实验、电子表格实验、多媒体应用实验、迭代递归算法实验、二分查找实验、计算积分算法实验、数据库应用实验等项目。通过实验项目完成相应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方式,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结束语 本文总结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思想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必能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进行紧密结合,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当前经济的需求。在未来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仍然需要对教学改革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和研究。 作者:王振福 郑志秀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论文 1国内外课程设置现状 如何训练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灵活运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是国外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开设有计算机科学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运用示例解释抽象概念。主要采用学分制和小班制的形式,开设各类计算机进阶或个性化课程,允许课程内容由学生与老师商定。国内高校存在学生数量多、教学资源有限等客观原因,采取小班制教学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级方式较简单。目前,国内各高校主要针对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按照教育部教指委关于“分类、分层次指导教学”的要求,在认真做好通识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满足差异教学的需求。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根据教指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广泛开展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的分级改革,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的课程体系为“1+X”,部分发达地区的个别高校采用“2+X”的课程体系。通过“X”门应用课程满足大学生计算思维的高层次教学要求,培养各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他们本专业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2我校分级改革实践 随着塔里木大学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主,农、理、工、文、管、法、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因此生源较复杂,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少部分学生来自城区,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少数民族学生占比30%左右,其中部分民族学生为民考汉学生,穿插在各汉族班进行专业学习。因此,各教学班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自2008年以来,我校每年组织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周末进行。采用我院教师开发的考试系统,由考试系统自动判卷,在摸底考试前,不对学生做任何辅导,以便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通过连续多年来的摸底测试,获取了大量客观数据,为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以2008年的测试数据为例,全校随机抽取了16个汉族本科新生班级参加摸底考试,合计494人。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平均测评成绩为37.47分,满足学校合格线的学生仅占9.1%,这充分反映出我校全体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整体偏低。根据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的新生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结果,我校从2010年开始,逐步开展了一系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经过2010年至今的分类、分层和分级相结合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我校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满足我校学生计算机教学要求的课程教材。2009年以来,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教考分离,从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改革为机试。我校民族班学生,特别是民考民的学生,汉语交流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强行与汉族班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学班学习,将出现一系列的学习困难问题。因此,我校首先对民族班和汉族班分开教学,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地讲授相同各部分内容,并采用不同的考核和评价体制。然后,根据学校各学院的专业要求,按三个层次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其中,第一层次开设的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层次开设的课程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目前主要有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应用技术这两门课程,分别面向理工科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开设;第三层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主要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以各学院自行设置为主。然后,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开展分级教学模式,在新生军训完的第一周进行分级测试,对大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并将理论授课与实验授课分离,实验课除要求上课的学生外,其他学生也可随时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对分级测试中获得较高成绩的同学,另开设四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其一进行学习,包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和flash动画设计。 3我校分级改革效果 我校从2008年开始逐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级改革以来,认真听取师生反馈意见,调整教改方案,不断探索适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形成现有的分类、分层和分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3.1学生成绩提高分级教学 改革以来,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新疆自治区高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考试中达到了97%的通过率,且优秀率非常高。 3.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入学时已有较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通过分级测试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提高班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学生计算机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同学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了提高,能够积极主动拓宽学习范围,逐步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形式。 3.3教师的授课针对性更强分级 改革后,同班次的学生水平相差不大,各层次教学的授课教师所面向的教学对象的差异度相比原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能较容易实现一致的教学目标。原先“前推后拽、力不从心”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教师评价的优秀率也逐年提高。 4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虽然我校现有的分级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在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是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下一目标。我校将通过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来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施明登单位:新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的开发 摘要:社会的发展带动科学的进步,计算机也深入到各个领域。《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大一新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必须要使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给出了两种新的策略分别为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根据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四种改革策略,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联系生活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开发;教学策略研究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世界进入网络时代,计算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培养高能力复合型的人才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投入更大的精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本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开发了新的教学策略,分别为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其次根据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策略改革[1]。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开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在大学中,计算机专业也是一门热门行业。《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基础教学课程,如何有效的实施互联网教学一直都是相关学者重点研究的话题。本文开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只有两种,分别为: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这二者的对比如表1所示[2]。(1)产生式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自主地产生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去组织教学内容,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学生会根据自己安排的学习顺序去学习计算机内容,在教学者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换句话说,产生式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处于一种主动地位[3]。产生式教学具有如下优点:①能够帮助学生将计算机信息与他们自身对知识的认知有效结合,从而更加主动深入地处理信息,学习效果也会更好;②为了让学生学习进行自主学习,跟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允许学生自主实践、设计和改善他们的想法;③学生自己设计的研发教学策略,会让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积极性,使学习兴趣更加浓烈。产生式教学策略也具有如下不足之处:①完全依赖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所设计的过程极有可能是不妥的,而学生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设计,往往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②对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过于依赖,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种方法很有可能失败。(2)替代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在传统教学中更加常用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主要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对教学信息进行处理。替代式教学策略具有如下优点:①学习效率明显高于产生式教学策略,学生在短期之内就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内容;②对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没有过高的要求,知识储备有限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好。与此同时也具有如下不足之处:①因为学生在学习时投入的心力和智力较少,对信息缺少深度的处理,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4];②而替代式教学策略的安排过于紧凑,大量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受到制约;③计算机内容本来是一项极其容易出现变化的内容,但是替代式教学策略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学习过程较为枯燥。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改革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策略不够完善,各个高校应该积极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本文认为以下教学策略可以带动学生的进步。(1)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教学策略。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就会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明确学习目标与动力,全方位参加到学生的学习中。(2)“探究-发现”教学策略。“探究-发现”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事物的现象探讨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探究教学需要根据特定的流程,教师为学生抛下一个问题,学生对教师留下的问题主动思考,认真观察。(3)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为小组设定目标,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然后通过判断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评价教学策略的好坏。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分析可以了解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必须要研究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策略有两个,分别为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 作者:贺令亚 单位: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可以说推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当前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为此,教学工作者需要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情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安排进行统筹安排,通过科学合理、高效高质的教学方式推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 一、引言 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网络信息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21世纪背景下,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技巧,可以说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人们衡量现代优秀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即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大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整体偏低,更新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理论、加强教学实践、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国各大高校较为紧迫的任务。 二、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保守落后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教学内容无法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仔细观察会发现目前不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结构仍然沿用了最为传统原始的“学科体系式”,教材中的内容版块的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在瞬息万变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教学内容保守落后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教学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计算机相关技术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尽可能融入更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扎实计算机基础,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活动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不能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单一的教学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阻碍学生能力的培养最终降低教学质量。然而当前许多大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工作的展开困难重重。还有部分教师仍然采用讲授的方式灌输大量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降低。 (三)学习效果评价不够合理 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校大学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主要还是试卷考试,分数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关键。显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仅仅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理解、掌握的情况是不合理的。纸质试卷考试只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能反映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的高低。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面对当下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工作者有必要探究多种有效的方式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者要敢于尝试,积极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展开。 (一)完善课程设置,落实分层教学 不同专业的学生所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有一定差别,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即可,而对于某些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必须掌握更加系统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由此可见,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例如对于非理工类的学生群体我们可以将必修课与选修课巧妙结合起来,必修课主要是学习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选修课则是动画技术、网站建设等。将分层教学引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分层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激发课堂的活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导致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各不相同,采取分层教学符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因此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使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也有了深入的发展,在这一形势下教学工作者必须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更多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学工作者要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的教材结构体系,将新理论、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去。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工作者必须积极展开网络化教学,拓展教学范围,改善教学环境。 (三)加强实验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增加实验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大学计算机教师应当积极引入实验教学,为学生创建实验动手的平台,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养。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将实验的方法、注意事项、素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针对性展开教学指导,不断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我国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环节、落实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提升与发展。总而言之,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与社会形势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大学计算机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培养更多可用之才。 作者:姚丽敏 单位:安徽省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计算思维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浅谈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对计算机思维的定义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该思维的核心以及本质。之后笔者在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之中计算思维的现状进行简单介绍,最后提出面向计算思维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策略。 关键词: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201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国良院士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将计算机思维引入到大学的计算机教学之中。从这时起,计算机思维这一概念开始被教育界所广泛接受,并且受到极大的重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之中,加入思维能力的培养计划,可以锻炼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利用这种思维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对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计算思维的内容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早在2006年就将计算思维进行了定义。他认为计算思维就是利用计算机学科中的基础概念去解决一定的问题,或者设计系统,并且对人类的一系列行为进行解读。计算机思维实际上包含了计算机科学之中的很多思维活动。而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计算机思维这一概念也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让大家很难深入了解。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对象大多数都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即使周教授之后又对这一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归纳,但是其依旧显得十分晦涩,让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讲解的过程本身,对教师也是一大挑战。在经过讨论之后,教育工作者发现,可以对周教授提出的理论进行进一步提纯和精炼,并且将其概括成为三方面问题,这三方面问题分别是“意识、方法和本质”:(一)计算思维意识计算这一思维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之中。而这种思维意识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逐渐有所变化。因此其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发明,也并不是一种新的思维方法,而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现如今,计算思维以及理论、实验思维已经被认为是人类的三大科学思维。计算机学科是利用设计和构造来对计算思维进行培养的,而计算思维的案例在计算机教学之中也是处处存在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就是怎样将计算思维这种本能的行为转化成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行为,并且利用计算思维去解决各种问题。(二)计算思维方法计算思维方法是计算思维的核心,周教授将其延伸成为七大类,而这七大类进行总结之后可以大致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数学以及工程方法,而另一方面则是计算机科学的独有方法。计算思维以及方法之间是相互促进,呈现互补的趋势的。前者是利用后者作为工具进行研究而逐渐丰富起来的。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每一个定义基本上都有着其对应的思维方法。例如,Cache实际上就是缓存的方法。而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之中,每一个案例都是计算方式的多种集合。(三)计算思维的本质计算思维归根结底是一种抽象的、自动化的思维方式,它和数学、物理这两门基础学科的思维方式相比较,要复杂得多,甚至可以完全用符号来表示。数学抽象就是抛开显示事物的特征,仅仅保留其量的关系以及空间形式。计算机思维的抽象却具备有限性、程序性以及机械性。 二、计算思维教学现状 1.计算思维教学是无意识的。实际上,在当前这一阶段,对计算思维的研究还远远达不到成熟,而计算机这一学科本身的特性决定,其就是用来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其实就是计算思维的方法。所以目前计算机老师大多都会在课堂中无意识地进行计算思维的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是被动的、松散的。2.难以认识到培养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在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思维仅仅是应用计算机的一种能力,而没有意识到该思维实际上也同样是人类的三大科学思维之一,并且推动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正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对计算思维给予重视,所以现阶段人们很难从战略思维的高度将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凸显出来。3.教学只注重技术与应用,却忽视了思维方法。开发软件以及系统才是计算机应用最为重要的目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人们大多只重视计算机的开发过程以及相应的细节,而忽略计算机思维方式的教学。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重视思维教学这一过程,并且找到思维教学发展的方法。 三、面向计算思维的教学改革策略 进行计算思维教学是把原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提升,而不是另起炉灶,将当前的教学方式全部推翻。实际上计算机思维教学就是将计算机思维以及基础课程结合在一起,让前者变被动为主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重视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分别是“技能、知识和思维”。在当今社会,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是实际上,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是按照之前的教学策略,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解一些计算机知识,而很难顾及计算思维方法的培养。在现阶段,老师应该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且在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将计算思维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此外老师还应该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一系列方法,对学生计算思维进行强化。尽管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课程有很多,然而其中最好的课程依旧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这是因为该课程是我国各类高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而学生进行该课程的学习之后,应该可以有效地提升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并且从一个较高的层次认识计算机的本质,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而有意识地将在该课程中学习到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应用到自己本身的专业之中。我校在进行基础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计算思维这一全新的理念融合到教学之中,并且提升学生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这样一来,就可以真正地让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帮助学生提升创造能力,使得学生可以真正地利用计算思维,去解决一系列问题,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提升,进而提升我校计算机教学水平。 作者:姚丽敏 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讲解计算机科学领域里“有什么”的基础上,探索通过作品设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由“有什么”到“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升华,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化为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作品设计;教学探索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点多放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有什么”,即二进制、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多媒体以及计算机网络,这些内容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传统的教学以及考核模式把这些内容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强制灌输给学生,学生忙于机械记忆以应付考试,而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也很无奈,总想在有限的学时内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计算机技能,但最后只能走马观花式的授课,因此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想学习,事实上,大部分学生不是什么都不想学,只是对于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纯粹的基础理论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1,2]。很多同学在经历了背知识点的复习之后,考试结束如果有人问起学到了什么,经常会说好像什么也没学到,原因在于虽然学生上课听了,知识点记了,实验课上实验也做了,但是他们没有机会使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完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比如一段搞怪的动画、一段怀念中学同学的视频、一个小时候玩过的弱弱的游戏,给学生一个机会或者说一个要求,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作品,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基础知识技能的有用之处,并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一作品设计的内容 要想学生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升华、内化为一种计算思维能力,需要在“有什么”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能做什么”[3],也就是计算机能解决什么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作品设计作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热情。作品设计就是自主学习,经常有老师抱怨课时太少,这个软件也没法讲,那个软件也没法讲,可是事实上,学生玩游戏玩美图,都是软件,没有人教也会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学计算机基础中除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上讲解,还应该混合使用自主学习的模式,即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不讲软件使用的具体操作,仅仅提出一个设计作品的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完成。我们设计了三个作品,分别是计算机配置单、多媒体作品以及组装局域网,为了不让学生疲于应付,而是能够真正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作品,并不要求学生全部完成,只要独立完成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作品,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平时成绩,主题没有限制,必须独立完成,如果工作量太大,需要合作完成,可以单独申请。 (一)计算机配置单 计算机硬件组成,是计算机基础课内容之一,在基本内容讲解基础上,我们设置了一个作品,即一份计算机配置单,引导学生在一定预算之下,通过网络或者DIY配机实体店搜索当前市场上的计算机配件型号与价钱,比较学习过的各配件性能指标,综合考虑性价比,完成一份配置单,可以是Word、Excel或者PPT等形式,可以使用数据和图形分析CPU以及I/O设备花费比例。 (二)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部分的主要理论内容是音频数字化、图像数字化以及视频和动画的原理,由于学时限制,没有时间详细讲解各种软件的使用,我们尝试在介绍每种媒体结束后,介绍几种常用软件。音频数字化之后介绍GoldWare,使用这个软件打开一首音乐,就可以看到基础知识部分讲的概念,如声道、采用频率和量化精度,GoldWare有着强大的编辑音频文件的功能,课上举例截取音乐的高潮部分作为手机铃声。图像数字化之后介绍Photoshop,这个软件很多同学都用过,介绍抠图和相片祛痘功能,相片祛痘时,基础知识中的像素的概念就会出现了。视频之后介绍最常见的MovieMaker,制作过程按顺序排列图像和视频,学生可以形象地理解连续的图像播放的含义。动画之后介绍Flash,展示动画是如何在一帧一帧之间顺序变化。这部分我们设置了一个作品,即多媒体制作,音频、图像、视频以及动画都是可以的,实践证明这个作品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生们的主题很多,如家乡介绍、中学生活回顾、大学生活片段、喜爱的动画、喜爱的乐队等等,这些内容都在学生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很好的作品,不仅学生有收获,老师也对学生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组建局域网 现在每个学生都用网络,手机上网,计算机上网,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大家平时上的网是Internet,除了Internet这种广域网,还有一种也很有用的网络叫局域网,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作品,就是自己在宿舍组建局域网,局域网一旦组建成功,无需花钱上Internet,也可以在宿舍联网打游戏,一听到这个,很多学生真是眼睛发光,这一作品要求使用word或者ppt或者视频记录网络组建过程。 二作品设计的益处 (一)学生的收获 在学生的作品设计过程总结中,可以看到很多同学真实的收获。物理14级3班的林佳铭同学,在总结中写到:“老师,我做好啦~!就像你说的,真有成就感!但是我也在使用MovieMaker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1)我发现制作时在右面的预览时背景音乐与视频的同步情况和保存成电影之后的同步情况不同。保存成电影后背景音乐会比预览时走得快。本来我昨天都做好了,结果今天发现这个问题后又得重头做一遍(片中会出现歌词的文字,需要非常同步才行);(2)视频效果中的“淡入,从白变起”与“缓慢放大”或“缓慢缩小”一起用的时候会出现bug,具体情况是图片突然放大或缩小后就不动了。但遇到这种情况把“缓慢放大”或“缓慢缩小”删除再重新添加就会变得正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开始以为这是偶然情况,可是后来又遇到几次。”应用化学15级1班马聪同学,在总结中写到:“从上个星期天运动会结束一直到现在才做好。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作品后还是很高兴的,有一种自豪感,最重要的是从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功能,就像在一片森林里,不断的发现宝藏,我将会继续探索,去发现更多宝藏!”课程结束后,也许学生忘了教这门课的老师是谁,忘了背过的知识点,但他们一定会记得自己倾注心血完成的那个作品,记得那个作品背后的基础知识,这就是在知道“有什么”的基础上,完成了“能做什么”的升华。 (二)师生的交流 在网络通信发达的今天,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交流,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对于学生的答疑、解惑、鼓励和安慰,就是很好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同于一道计算题的讲解,这种交流可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表达方式以及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多一些了解,同时也多一些理解,在对话中引导,在交流中进步,教学相长。教学实践中,对于这类不同于计算进制转换、计算多媒体数据量的作业,学生还是很陌生的,最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畏难,有的学生不断向老师强调自己基础差,没用过计算机,做不了作品设计,对于这类同学我们就是不断地鼓励鼓励再鼓励,并且在课前展示已经完成的作品,请完成的同学讲解基本过程,最后很多同学表示在老师的鼓励下完成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作品。 三结束语 在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有的安装不了、格式不对、字幕加不了、软件BUG、无法保存,在我们看来这一切都是闪着光的,学生遇到的这些就是学习,不仅是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人生中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学习。 作者:孙晋非 张瑾 刘世蕾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摘要]文章介绍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指出了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阐述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的同时,提出了分层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从教学目标、教师定位、设置课程、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几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概述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1、基本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是计算机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个人计算机系统的介绍。其次是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技术。例如电子邮件的收发、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如何使用文件传输协议进行上传和下载、以及利用BBS等工具交换信息等。再次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包括如何进行文件的管理、存储方法的使用,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等。 2、主要特点 信息化学习的核心,在于信息处理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而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注重信息意识的培养,使其清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同时,信息获取的能力也不容忽略,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使其成为有用的信息。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来确定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无用的信息。而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必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尤其是引用他人成果的时候,需要对其加以标注。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加强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与信息素质培养的需要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其内容与难度而言,尚停留在中学阶段的水平,不实用的陈旧性知识还广泛存在。由于中小学阶段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却依旧存在着较大程度的重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难以满足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需要。相当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而言,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内容与知识比较陈旧。 2、教学方法单一 在授课形式上,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采用理论+上机的授课方式,主要以PowerPoint课件形式为主。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始终牢牢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容易使学生对理论课程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上机部分主要由学校的实验中心负责,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之间,缺乏了及时有效的交流,使得上机课程内容的设置针对性不足,难以让学生获得明显的收获。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既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难以达到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 3、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 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考核的最终目的。而目前尚未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机制。过度注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甚至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些学校为了应付考试,甚至要求学生熟记操作步骤,严重背离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初衷。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是最普遍、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培养途径。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促进和提高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分层教学的意义与原则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教师应变能力的提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计划的灵活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锻炼教师的组织调控及应变能力,更对其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益于教师自我提高的意识与动力的提高。而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是将其划分为不同学习层次的重要因素。分层教学的实施,还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潜在的能力。通过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激励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大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按照马克思主义认知论的观点,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把握教学的全局性 对于不同阶段的教育而言,应试教育始终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对于学生的衡量与评价,主要取决于考试的成绩。对于优等生一向给予特殊的照顾,而长期忽略了成绩较差的学生,属于典型的局部性教学。而分层教学的实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3、坚持客观性与民主性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并不适合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实施,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层次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其提供悉心的指导和帮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后进生应当坚持民主性的原则,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和提高。 4、把握激励性原则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激励性的原则,注重学生潜能的激发,增强其取得成功的信念。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形式进行细心的观察,对于其所取得的进步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及时将进步较大的学生调入更高层次,不断激励相对落后的学生,以促进学生整体积极性的提高。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 对于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由于已经拥有了较高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将其培养成为拔尖人才。注重这部分学生潜能的挖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而言,尽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却不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其培养目标应当向更高层次的学生靠拢,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由于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缺乏学习的信心,则应当以培养兴趣、树立信心为主要目标。通过规范其行为习惯,促使其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 (二)明确教师的教学定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始终占据了主体的地位,而学生则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分层教学的实施,则采用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师甘当学生的配角。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教师积极为学生做好辅助、引导的作用。无论哪个层次的教学,都包含着丰富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对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教学经验与责任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面对低层次学生的教师,更应当具有足够的耐心,以保证分层教学的效果。 (三)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语音机房,在WinXP的测试环境下,采用NCRE一级等专业的模拟软件,对入学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了计算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WinXP的基本操作、office2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以及电子邮件、网页等方面的网络操作。对于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安排一个学期;而对于基础水平稍好的学生,则考虑安排半个学期的课程,同时增加其他相关课程;对于通过摸底考试的新生,可让其选修《Photoshop》、《Flash动画》、《网页》、《VB》程序设计等课程。 (四)构建差异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分层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教育水平不同,需要差异化的评价结果。应当充分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特点,对学习的过程与操作实践进行多项小结和评价,涵盖过程、阶段、个案等内容,坚持差异性、及时性、鼓励性的原则。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更实现了对学生平时学习活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五)因材施教的编写教材 在分层教学中,教材的作用同样不容忽略。传统的一本通式教材,无法满足分层教学的需求。按照先横向分类、再纵向分层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与今后的就业方向。选择或者自行编写相应的教材,并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由于教材普遍存在着滞后的特点,应当适度的增加计算机前沿的相关知识,以及网络使用安全知识。 (六)及时转换教学方法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群体为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只占到了理论课程总量的一半。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理论课讲解,但在进制转换等内容的讲解时,则应采用黑板+粉笔的方法进行,讲解点到为止即可。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讲解主要针对其掌握较为生疏的操作部分,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助辅导。选修类的软件课成,则优先考虑小班实践教学,讲解的内容应根据学时的长短来决定,并牢牢坚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加上对于分层教学本身所引发的问题思考,以及由此而进行的教学探索,都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分层教学的实施,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此为依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能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整体提高。在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缩小学生间的两极分化,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 作者:周翔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视频资源应用 摘要: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显而易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对大学生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应用性,操作性等特点也决定了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中有特殊地位。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不断摸索和自我研究,才能实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视频资源作为新媒体的产物,随着科技不断普及而成为易得的资源。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及特点,对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视频资源;计算机;实践 随着信息化浪潮不断地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人类即将进入全面的信息化时代,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与大量应用。能否熟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深刻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一个现代人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开设目的便是给大学生普及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使其有基本的技能。实践作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没有正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结合实例对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所具有的优越性,积极性,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如何高效利用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进行思考。 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特点与现状 1.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的特点 实践,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深刻理解所教授的内容,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总的来说实践应当具有操作性,互动性,自主性三方面的特点。所谓操作性,便是实践本质的体现,实际操作,自我经历,唤醒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学生产生深入而广泛的影响。互动性是实践的基本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才能发挥教学最大的效用,学生的每一项操作都需要老师的引导。而自主性反映了实践中的主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热情。 1.2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的现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广泛开展于各大高等院校,可是实践并未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采用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实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可由以下三方面反映:(1)实践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理念滞后,“言传身教”式的教学,并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学生自主性不强,实践变得枯燥乏味。(3)学生对于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明确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以后学习与工作的作用,加上学校引导不够充分,使实践效率降低,作用降低。 2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应用 2.1视频资源的特点 视频资源作为新媒体的产物,随着科技不断普及而成为易得的资源。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视频资源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易得性,科技不断进步广泛普及,使得视频资源具有易得的特点,制作与使用十分容易。 2.2视频资源应用与实践的方式 视频资源已经大量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将实践内容录制成视频,从而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大节约老师的时间与精力。这样的思想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不断出现的高校精品课程便是此种应用方式的最好例证。此种方式在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达到课程要求,不过对学生自主性有较高要求,如何监管,如何检查教学成果有待进一步探讨。(2)开发交互式实践视频系统,学生在实践操作时,观看相应视频进行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系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视频发送,在良好互动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此种方式开发成本较高,视频数据库应当不断完善。良好的交互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种方式应用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符合大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具有很好效果。(3)课堂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部分内容由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讲解,部分晦涩难懂极为抽象的内容使用视频资源进行讲解。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应用视频资源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本质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教学方式。正是由于此种方式的保守性,使大部分老师学生都能适应,当然教学成果也较为保守,即不能最大程度发挥视频资源的优势。 3如何高效合理地将视频资源应用于实践 3.1视频资源的高效率应用 上文中已经分析了视频资源在实践中的积极性,较传统教学方式优势明显。所以视频资源的高效应用变得重要,在高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当建立视频资源教学数据库,通过合理方式保证视频的质量,建立一定的教学制度不断更新视频资源,使教学资源与时俱进。数据库的应用使视频资源的使用变得高效,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3.2视频资源与实践的合理结合 视频资源与实践的结合,使实践变得高效。但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不使用视频资源,传统实践方式弊端会越来越大,上文已探讨,不再赘述。如果大量繁杂地使用视频资源,这就会大大地冲击当前的教学模式,使其完全改变,这对于教学者与学生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大量应用视频资源显然是不合理的。视频资源使用方式与使用程度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的施教主体应采取不同模式,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所处阶段,当前的认知水平与心理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4结语 本文分析研究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及特点,对当前现状进行了研究。肯定了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优势从而从多方面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地将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应用。视频资源如何使用,如何合理使用成为后续工作的重点内容。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 作者:谢凤 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体系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国内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课程体系的思想,通过创新的实验课体系,完善的考核方式等措施,为高校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满足大学生的求知需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的实验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实验课 一、引言 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是当代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旨在研究现有技术背景和社会需求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应用计算机来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各项基本应用、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软件、硬件的频繁更新,以及全国各地的高中的师资力量分配的不够均衡等原因,导致现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不能真正达到课程设置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及社会对人才的渴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尝试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入手,探索新的大学计算机实验课体系的建立,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获。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的现状分析 (一)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大学计算机基础普遍存在实验课紧跟理论课的节奏,没有独立的实验课体系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内容广泛,包括中文录入技巧、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INTER-NET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课时所限,现在这门课程普遍是以办公软件为主要讲授对象,其他的方面只是略微讲授一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实验课时不足,实验内容相对独立,不够综合,不够系统。学生学的许多知识不能够融会贯通实验课时不足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普通问题,授课内容的百分之九十都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操作才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现实的情况是只有部分内容进行上机操作,其他的都没有机会实践。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三)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实验课内容的安排相对不够合理,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高中,而全国各地的高中由于地域的差别等原因,师资力量也相差悬殊。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计算机的的基础操作已经烂熟于心了,而有的学生甚至都没怎么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导致实验课的进程出现很大的差别。 三、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探索 (一)有目标、有计划地增加实验课在整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然而,许多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将其分成理论课的实验课来上,这样其实会一定程度地破坏很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解决方法是减少理论课时数,增加实验课时数。或者说,直接都改为实验室上课,学生在机器旁边听课边实践,效果要优于理论加实验的方式。 (二)探索构建系统的、完备的、独立的实验课课程体系现在实验课多是依附于理论课,内容不够系统,知识相对独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在新的实验课课程体系中从三方面解决上述的问题。首先,以办工自动化软件知识为例,从知识层面上,将内容系统化。在设计实验内容中,先以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实验内容的设置,这是第一层次的实验,如表格的操作;其次,在每个章节结束时以整个章节知识点为中心设置初步综合实验,如图文混排;第三,以整个软件为中心,设置综合实验,如WORD综合实验;最后,将相关软件相结合,设置跨软件的实验,如,在WORD中插入一幅图片,而该图片在插入前需使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预先处理一下,等等此类的综合实验。如此,学生可以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对前面的知识有所回顾,以及对知识的系统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次,在实验内容的编排上需要调整,不要完全依附于理论课内容的顺序。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有很多软件不能细致的讲授,但是并不代表这个软件不重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地编排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课堂老师认真检查,这样就可以弥补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但是,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所编排的实验内容一定要具体、细致、步骤清晰,语言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操作。同时,要求为这种学习方式配置严格的考核方式,只有严格考核才能有效保证学生的课余学习的品质。考核方式中可以将实验内容分为必做部分和选做部分,比如多媒体这一章,内容包含音频、视频、图像处理、动画等很多知识,每个内容其实都可以单独成为一门课程来讲解,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可以将这些内容划分为必学和选学两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知识点和实验内容来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个方面的优势和兴趣所在,以便为将来的选修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选修课中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这个学科,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后,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模式,针对学生不同的水平安排实验内容。由于学生入学前的计算机操作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同的内容对不同的学生肯定是不合时宜的,为了使学生充分利用实验课堂的时间,可以把每次实验的内容设置为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并配合相应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自主选择,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潜力。在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社会信息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不断更新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探索适合的实验课教学体系,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的节奏。 作者:郭海霞 解凯 王梦菊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计算机系 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该课程的开展方向,将逐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本文从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引入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为后续的教学改革做准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教学改革 1概述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大学生,不分专业方向,都应该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生进校后首先学习的计算机类课程,而且,该课程在许多高校是作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讲授计算机系统平台、数据表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应该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以及中小学阶段学校已经开始开设计算机类课程,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不断提高,因此,一些高校不再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同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求知欲下降;学习没有目的性等等。在这样的现状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高校就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当中的一个概念、技术和方法……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这一目标规范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方向。 2计算思维的提出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概念的提出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自然产物。2006年,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明确使用这一概念。她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2]。2010年,我国九所“985工程”建设高等学校在西安召开了首届“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课堂研讨会”。会后还发表声明了[4],核心内容是为全方位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促使其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模式,完成求解与行为方式的全方位理解,建立计算思维培养计划。计算思维从基本层面探讨计算与计算机科学的一些核心的概念与内容,这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也正在逐步向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方向转变。 3教学改革的探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是对该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根据当前我校的生源及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我校是西部院校,生源大部分都来自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薄弱,甚至极少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都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因此,结合前言中提到的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3.1教学准备 在我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有些课程的教学已经实现了分层教学,比如:大学英语。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无法完全实现分层分班教学,但是我们也在努力尝试类似分层教学的模式。在该课程的第一次课,教师将先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常用的办公软件的操作。根据调查结果,教师会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选取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在实验教学中给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实验任务,争取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理论、实践两方面进行。理论部分仍然是以讲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主,主要讲授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计算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内部信息的表示、计算机系统等)和计算机问题求解(算法的基础知识、常用算法分析等)。实践部分主要分为两级: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和Raptor语言。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求必须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训练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对于与计算机专业相近的专业班级,可以尝试直接试点改上“计算思维”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学生课后进行自学。 3.3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主要采用以Mooc和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Mooc视频,学生可以随时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较高。在课堂上,学生根据学习的视频内容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学习。实验教学主要采用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的项目来熟练掌握相应的软件操作,同时在任务设计时培养其计算思维。 3.4课程考核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考核不再采用单一的一张试卷制,该课程的考核将结合Mooc视频的观看情况、翻转课堂的表现、实验课的项目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这门课的成绩。对于办公软件的考核,采用考试系统进行。 3.5教学反馈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教学效果如何不能仅仅只看最后学生的成绩,而是具体了解学生的心声。因此,该课程结束后将从每个教学班选取相应的学生进行教学座谈会,倾听学生对这门课的教学建议和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在后续教学中教师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等。 4结论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我校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革,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应软件操作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计算思维的培养。后面的教学中将不断探索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的使用计算机来进行问题求解。 作者:王晓荣 王萌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教学设计探析 摘要: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公共必修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的教学设计方法,对如何进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对计算机文化有一定程序性的认识;二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够熟练操作;三是让学生掌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提取、分析和,让学生毕业时能够胜任信息化社会的基本工作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章节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主线,首先呈现教学案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来进一步剖析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最后可以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心得或者小组讨论得出总结,和教师共同对案例进行总结,掌握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因此针对三种不同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区别。 (1)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在教学设计时可采用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的方式。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都会疑惑: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有什么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通过呈现理论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案例,让学生明白基础理论知识的作用。如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进行案例呈现——“不同的软、硬件配置对于计算机使用的影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如分析计算机分成哪些部分?主要的计算机硬件有哪些?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软件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有何不同?最后通过案例总结,归纳出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所有理论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教学设计时采用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讲解)——案例实践——实例总结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每个章节呈现案例时,展示利用相应软件制作的综合作品,教师对操作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完成作品中所使用的操作技术有哪些。学生进行案例实践过程中也可分组,由小组长(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担任)指导全组同学进行操作,教师对组长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在学生完成案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管理,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可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最后抽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 (3)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这部分内容有些是纯理论的,有些是理论加实践的,教师可根据实验情况进行教学。如“网络信息安全”这章节内容,在案例呈现中可播放目前由于网络应用中出现的网银信息被盗、电脑信息通过网络泄露或手机上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视频,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网络信息不安全问题,组织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分析讨论,如出现的原因、如何避免,最后归纳网络信息安全包括的领域以及相关理论和操作要求。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对整个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进行个性化设计,既要注重优秀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升,也要注重全体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让所有大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都能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合格人才。 作者:石敏力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云教育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针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存在局限和困境,将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实现教与学的无缝对接与融合,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养人助长的目的。 【关键词】云教育;云数据;实验教学 云教育数据平台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教学、管理、学习、互动交流于一体,共享教育资源,分享教育成果,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即时互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一新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该课程因专业和应用方向不同,其实验教学要求各异,通过云教育数据平台,融合专业个性化教学,体现课程的教学特色,起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1云教育数据服平台概述 1.1云教育数据平台服务模式 “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是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该模式通过“一站式”应用和“云”的理念,以教育云服务为支撑,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架构一个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融合教师精品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管理与反馈,彻底打破传统教育的信息化边界,凸显教育公平、高效、便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图1所示为教育云服务模式。 1.2云教育数据平台构成 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要在开放、整合、共享的框架下,创设有效机制,协同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管理员以及技术客服等各类参与主体,设立共同愿景,形成共同目标,实现互利共赢。通常情况下,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采用“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评估准入、师生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机制。 2云教育数据平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2.1“教”与“学”的完美融合——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教科书局限,发挥互联网传播知识、快、全的优势,扩充教学的知识量,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内容量。此外,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时间最大幅度的增加了知识和信息量,突出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促使教师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思维,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2.2“教”与“学”的高效便利——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化的自习室,网络化的图书馆,网络化的教学设备逐步在高校中普及。与此同时,我们处在信息资源爆炸时代,要在网络资源海洋中快速找到吻合课程内容的资源极为困难。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是高校根据课程安排专门订制的用于教学和交流的平台,该平台上陈列的资源面向学生开放,每一份展示的教学资源都是教师精心制作,体现该教师最佳水平,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的最优资源,快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同时,依托这一平台之便利,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可以即时交流,教师之间可相互讨论教法,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师生之间可以答疑解惑,课堂一下子宽广了,“教”与“学”的效果更加明显。此外,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集资源存储、上传下载、分享、交友互动、即时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融合了当前最流行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QQ和MSN、飞信等),互动交流非常便捷。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又有别于当前流行的即时通软件,在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学生们会不自觉的进入一个学习的环境,因为在线学生在讨论的都是平台上展示的资源或刚学的课程中某个知识点。在线教师们则忙着在即时答疑解惑或相互交流教学心得。浓烈的学习气氛已经从传统的课堂延伸到课堂外的任何一个角落。 2.3“学”与“学”的互帮互助——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 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协同合作是学生未来走上任何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协同合作、互帮互助是在校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云教育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答疑解惑、交流谈心的场所,这个场所甚至不仅仅局限于本班或本校师生,它可以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甚至融入全世界。学生在半现实半虚拟的世界中沟通交流、交心结友,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不断练兵演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融入世界的速度。 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所有高校都安排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所有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基础教育课程,该课程具有基础性和通识性等特点,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处理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整体效果欠佳,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教师演示式”实验教学方法扼杀学生学习热情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师在实验课上通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教学方法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在上机操作之前,教师首先系统讲解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然后学生依据实验指导书,按照操作步骤上机操作,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对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这种枯燥的“教师演示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围观教师照本宣科的演示,然后按部就班填写实验报告的方法简单、粗糙,了然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2“单机操练式”实验教学方法扼杀学生创新能力 当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采用“单机操练—各自为战”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师一般谆谆教导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报告提示的步骤,一步步模仿练习,对教师演示或报告提示的情景无法知悉,也无法处理步骤之外的其他突发情况。这种教学方法,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禁锢了学生对计算机未知情况的探知欲望,久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3“纸上谈兵式”实验教学方法消磨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无法保障学生预习和复习要求,没有条件动手试验,也没法事先研究拓展实验题目,无法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锻炼创造性学习能力,最多只能做到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消磨殆尽。 4基于云教育数据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实现途径 4.1云教育数据平台下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 基于云教育数据平台,大学计算机实验课任课教师应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首先应研读教材,突出课程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找准学生知识能力薄弱点,对照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准备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的便利性,按照实验项目特点将学生分成实验群组,然后向每个实验群组下发实验项目,组织监控各个实验群组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的即时交流功能组织群组讨论,师生互动答疑,最后,学生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提交实验报告。 4.2云教育数据平台下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 基于云教育数据平台,高校学生也应随之转变学习模式。学生首先应认真预习教材,了解学习重点,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学生知识能力薄弱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操练自身薄弱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步骤,同时,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中的即时交流功能,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总结学习体会,巩固提高学习内容。 作者:胡艳 廖羚玲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创新改革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现状,探讨新的实验教改思路,提出新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改革创新;实验教学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实验内容既注重操作性和实用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重视实验课教学,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改革意识,摸索出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摆在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的现状 第一,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很多高校都是重视理论课教学,而将实验操作课作为补充,甚至减少实验课时。调查显示,74%的学生反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实验学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足50%,有68%的学生反映他们在实验中不能得到有效指导,教师从来不批改他们的实验结果。 第二,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自身综合素质及实验教材内容的限制,依然秉持过去单一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缺乏弹性,没有与时俱进,导致学生毕业之后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第三,实验的设置不合理与不完善。 多数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内容基本上仅是以验证教材的内容为主,综合型与设计型的实验较少。在实验类型设置方面,学生反映大多数安排的是基本操作型实验,只有少数的学生反映安排了综合运用型实验,安排设计型的实验就更少。在实验内容设置方面,多数学生认为设置实验内容过于容易,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第一,转变旧的实验教学理念。 更新陈旧的实验教学理念,教师必须意识到实验课和理论课的对等关系,不可偏颇。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制定出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目标和任务,并通过强化训练来提升学生计算机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技能,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 第二,科学设置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的设置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实验内容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科学地设置实验内容,以实验操作练习促进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应根据实验的难度及实验目的的不同,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目标功能不同的三类实验:一类是基本操作型实验。基本操作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要求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保证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二类是综合型实验。综合型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某一模块的功能,一般为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的实验。三类是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设计型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更好地表现个性和进行创新的机会,通过特色实验项目的设计,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三,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势,许多教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中均通过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将每次实验内容、实例与任务放置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自己下载,并将做好的实验操作结果上传到系统,教师及时评价。若学生在实验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在网络上及时和教师沟通,实时交换意见,这样可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进而完成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另外,为了解决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课时明显不足的情况,应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或计算机房,增加学生课外自由上机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矛盾。 三、结语 实验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也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作者:黄熙岱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摘要:利用微课教学平台引入广东省高校联合研制开发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系统——“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自主学习系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改革方案,改进了考核方式,并对教改方案实施之后的教学效果与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该教改方案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操作能力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相当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降低教学效率且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使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和学习,作为师生交流平台的网络课程网站也从传统的PC版向移动网络课程发展。本院以Tomcat为服务器,采用jQueryMobile和HTML框架,利用Dreamweaver和MyEclipse设计并实现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移动网络微课程网站。该网站主要实现了移动设备上的课件浏览、师生交流及服务器上对消息、微课程教学视频、课件等后台管理功能。网站已通过校园网,如图1。手机用户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访问本微课程网站,教师登录后即可对所有课件资源进行上传、修改、删除等维护。学生论坛让移动用户和PC用户可随时随地都可参与课程交流,满足了学生和老师对课程的各种需求。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广东省高校联合研制开发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自主学习平台[1],逐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及规划。 1.1课程改革思路 考虑到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不再是“零起点”教育,且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专业设置等因素,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依托学院新建好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改革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把网络教学模式引入到计算机应用课程中;适当弱化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结合专业特性开设不同次层与难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专业学习与科研的需求[3-4]。 1.2课程改革方案 1.2.1引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到课程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本院在2011年10月份在广东省教指委的指导下已搭建好计算机应用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平台有以下主要功能: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与管理有关教学活动;编制试题和进行评分;将实时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为下一次教学过程提供支撑[5]。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建立丰富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应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提高授课教师的工作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平台综合测试模块下的摸底考试进行学前测试。然后按摸底成绩实施分层教学:摸底考试成绩60分以上(含60)者可免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选择免修且对这样计算出的分数不满意者,可参加该课程期末统一考试;摸底考试成绩在50分和60分之间者可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参加课堂授课,参加该课程期末统一考试;摸底考试成绩50分以下者必须参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授课,参加该课程期末统一考试。 1.2.2弱化计算机应用课程课堂教学,加强学生自主练习。考虑到计算机应用的教学是“非零起点”的,本方案把该课程由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改变为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组织教师建立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同时减轻教师在课堂上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3实施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考分离”。通过自主学习平台的实验操作环境与网络考试环境,逐步实施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考分离”,从而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考试制度。 2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2.1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⑴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由于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摸底测试不及格的学生。他们看到很多学生通过了摸底测试,而且有部分学生的摸底测试成绩优秀,这些学生不需参加课堂学习,这使他们感到一定的压力,所以想通过这个学期的课堂学习提高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有的学生不仅在自己的班上认真听课,而且主动去其他班听课。有的学生虽然通过了摸底测试,但希望期末获得更好成绩,期望获得优秀奖学金,追求高分,也积极的来参加课堂学习。所以分层次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 ⑵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没有分层次教学时,由于一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也来教室上课,对课上他们熟悉的内容,他们就会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课,时常出现打游戏,上网,带耳机听音乐的情况。这就严重干扰了那些没有基础的学生。学生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遇到问题,自己又无法解决,教师只能重复讲解,有时一个问题要重复讲解三次以上,大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采用分层次教学之后,由于多数通过摸底测试的学生没有参加课堂学习,来到课堂学习的学生都是主动学习的学生,不会出现打游戏、上网、听音乐闲聊的情况,想学习的学生不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干扰,能做到集中精力听课,这样教师就不用多次重复讲授内容,基本上讲一次,大部分学生都能听到、听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⑶课堂教学对象更有针对性由于课堂学习的人数相对较少,老师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那些相对水平较低的学生,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讲解,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更有针对性。容易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小班授课效果也好。 2.2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⑴学生成绩总体提高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成绩提高符合一个规律,即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分数提高幅度最大,其次是自主学习的学生,再次是免修的学生。这说明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主学习的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学习也有一定的效果,免修的学生提高的幅度相对较小。 ⑵学生成绩提高幅度分析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成绩提高幅度大,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出勤率高,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完成作业,课后自主学习,多数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平台的所有知识点的测试,所以成绩提高幅度很大;自主学习的学生成绩提高幅度较小,自主学习的学生的自觉性不强,学期初基本没有使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由于自主学习的学生没有通过摸底测试,须参加期末考试,他们往往突击使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由于学习的时间短,成绩提高幅度较小;免修的大部分学生成绩没有提高,部分免修的学生觉得考试已经及格了,没有期末考试的压力了,也没有老师督促,就放松了学习,提高幅度较小。也有部分原因是免修的学生基础好,进步空间相对小,上课和自主学习的学生基础相对差,进步空间相对大一些。 2.3自主学习平台的使用效果 自主学习平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使用自主学习平台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可进行反复练习。部分学生通过看教学视频自学能够解决许多问题,同时自主学习平台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实践,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程更具科学性。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提供的学习平台作用十分明显。该教改方案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方案。 作者:吴琪 杜威 单位:广东警官学院计算机系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 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气,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文章通过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措施进行研究,探讨解决类似企业废气处理的技术方案,减少其对提高环境空气的污染。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治理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相关企业运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气,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影响[1,2]。因此,针对类似化工企业废气排放进行科学的治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环境工作者关注的焦点[3,4]。本文针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措施进行研究,探讨废气处理的有效方案,从而实现为类似企业的废气污染治理提供思路和依据。江苏某石油化工企业长期专业从事液化石油气(碳四)加工企业的原料及下游产品的供应销售,现已形成年产9万吨异辛烷(烷基化油)产品生产规模。项目主要以异丁烷和丁烯(包括1-丁烯、异丁烯、反-2-丁烯、顺-2-丁烯)为原料,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经烷基化反应等过程生成异辛烷(烷基化油)产品。其生产工艺包括水洗、脱水、脱轻烃、烷基化反应、闪蒸、产品精制(酸洗、碱洗、水洗)、异丁烷精馏、正丁烷精馏等流程。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中主要含有丙烯、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二甲醚等多种挥发性有机气体。各车间虽已配备了废气治理相关设施,但仍难以满足现行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因此需要对企业废气排放进行进一步治理。 1企业废气处理现状 企业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异辛烷生产车间、罐区、污水处理区等区域。针对每个区域废气特点,采用不同的废气治理方案及措施。异辛烷生产车间主要废气为不凝气,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包括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等)。针对不凝气的性质及其资源利用价值,对废气污染物治理方案及措施见图1:企业罐区主要由各种原料罐、中间产物罐、废水脱气罐、中和酸罐、中和碱罐、酸雾碱洗分液罐等组成。针对正常工况下各类储罐蒸发损耗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企业采取使用浮顶罐、安装呼吸阀挡板、高温时采取水喷淋以及加强管理等有效措施,使罐区内物料蒸发的损耗降至最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当储罐发生故障,罐内的可燃气体通过风管输送至地面火炬焚烧处理。污水处理区在废水治理过程中,会有硫化氢等污染物产生,但企业目前对这部分无组织废气收集处理情况很差,存在没有加盖收集无组织废气、没有废气处理设施等问题。 2废气整治方案 通过对企业现有废气处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对工艺有组织废气处理工艺合理、处理设施完备,废气能得到有效处理。但对无组织废气,尤其是污水处理区产生的硫化氢等废气处理措施并不完善,需要加以改善。结合企业污水处理区内无组织废气的现状,采取的改造措施包括:(1)对污水处理区厌氧池池顶、气浮装置应该加盖收集无组织废气,减少无组织排放量;(2)根据实际收集风量采用合适管径风管输送废气至处理装置中;(3)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由于污水处理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等废气,采用其他处理工艺如生物过滤等易受到温度、pH值、设备占地面积、调试时间等限制而不适合采用。因此,针对废气特点,结合企业实际,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进行处理。具体措施为在污水处理站厌氧池顶、气浮设备加盖密闭,臭气通过引风机使加盖密封空间形成负压,把密封空间内挥发出的臭气(硫化氢等)通过主风管进入活性碳吸附塔后,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通过对污水处理区废气处理设施的改善,污水处理区无组织硫化氢废气的排放浓度从初始的0.625mg/m3下降到0.27mg/m3,去除率达到56.8%,达到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 3结束语 经过上述废气治理工程改造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大大减少,处理后废气能达标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变小。在后续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需重视废气处理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企业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动向,优先采用环保型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装备,当有新的清洁生产工艺出现,及时对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从源头控制污染废气的产生,减少废气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对企业生产流程废气污染治理和控制技术的改造,使得企业生产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工程废气污染治理措施的采用能够对类似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气治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意义。 作者:潘如彬 单位:洪泽县环保局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现况分析 摘要:现代化智能仪表由于具有稳定性高、精确度高等优良性能,在石油化工行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动化仪表的的现象进行简单分析,随后针对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企业的运用价值和现状进行介绍,目的是为石油化工企业推广自动化仪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应用 一、检测执行仪表 1.1温度仪表。在石化企业日常加工声场中,需要对现场设备和管道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通常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的温度范围为-200℃到180℃,温度的测试主要采用的是接触式测试,其中最为常见的温度仪表多为双金属温度计和热电子[1]。对于现代的设备而言,需要对油罐平均温度进行测量,因此常常会石油价位特殊的热电阻,主要包括耐磨热电偶、表面热电偶以及防爆热电偶。1.2压力仪表。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其生产过程中压力需要控制在300Mpa以内,对于设备中压力传感器以及变送器的选择可以采用多种原理,目前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高温介质、脉动介质、粘稠状、粉状、易结晶介质的压力测量等,其测量的精确度较高。目前,压力仪表分为液柱式、弹性式、活塞式三类[2]。1.3 液位仪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往往会采用的是液位测量的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其准确度往往和被测物料特性有直接的关系,实际生产中往往会采用浮力式的仪表,根据其原理不用,可以分为静电式、电接触式,电容式、超声波式、雷达式、重锤式、辐射式、激光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但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均采用的是可读式仪表,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精度,则可以采用雷达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这些仪表在测量液位过程中,更多被石油化工企业采用。1.4流量仪表。上述温度、压力以及液位是常见的仪表,内容最为丰富的仪表为流量仪表,流量仪表的精确度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加工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流量考核方面占据有重要地位,流量考核一直是秉承着稳定以及优化的原则。流量测量的原理是单位界面流体有效面截的流体的体积和温度及压力补偿的大小。流量的大小和管道的性质有直接关系。1.5分析仪器和在线过程分析仪。对于现代石油化工生产而言,分析仪器和在线分析仪是近些年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新科技的产物,其大量的科研投入做出了新的研究,从工艺原理角度分析,对温度、压力、液位、力量等工艺原理进行把握,从而实现了产品质量的保证。因此在整个加工环节中,对最初的原材料以及最终的质量进行控制至关重要。 二、关于对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的现状分析 2.1常规控制。从目前组合仪表以及电动单元等仪表的变化来看,在石油化工恒压自动化仪表中主要存在连续控制、批量控制以及顺序控制等基本操作,其基本控制的策略没有随着自动化仪表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中使用了单回路调节、比率调节和分程调节等基础调节设备,这样的模块能够保证功能和算法的把握,从而对组态能力和控制方案进行合理掌握。2.2先进控制和优化。基于现代计算机理论技术的发展,在自动化控制中实现了多种智能化的算法,并且以独立的DCS为基础,同时也可以配合多种软件包以及变量的动态模型识别技术,从而对软测量技术和测控与PID串级控制相结合方式等进行智能化计算。2.3人机界面。现代自动化仪表中,主要是以LED屏幕为主要显示,辅助采用的是显示仪表,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了石油化工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采用摄像头界面,在DCS操作站的控制下,对工艺流程进行控制,能够发挥DCS和HMI的潜力,从而为企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2.4安全仪表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装置,因而在安全和环保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符合环保要求,采用DCS的设备进行全连锁保护,或者是在紧急状态下实现设置相分离,同时对火灾和可燃气体进行检测,对转动设备可压缩机组进行严格的实时监控。 三、结束语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使用自动化仪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科技的理想,但是如何有效的对自动化仪表进行控制依然是人们非常关注问题,因此对自动化仪表的掌握需要做到精益求精,对故障及时进行排除,才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任铁成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应急演练探索 【摘要】石油化工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日常的应急演练是必不可少的,应急演练可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员工的危险意识,提升应对危险的能力,减少发生事故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资产损失。石油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应急演练的重要性,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设备的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应急演练;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行业是危险性比较高的行业,由于石油的易燃性以及开采中存在的一些危险,导致石油化工企业的事故频发,并且在发生事故时伤亡率很高,带来很多人员和物资的损失。因此,石油化工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加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能力,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应急演练就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的方式,应急演练可以提升石油化工企业员工的危险意识,提高应急事故处理水平,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1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特点 1.1高危险性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物品为石油和化工产品,这些产品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开采和生产的过程中,工作环境也经常是高温、高压的,因此产品更加容易出现失火或是爆炸的情况,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1.2企业规模较大石油化工企业一般是国家大型企业,并且还在逐步由过去的几百万吨逐渐向千万吨发展,能量聚集越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就大,加之企业规模比较大,因此想要完全预防危险的发生存在较大难度,并且危险发生时带来的损失也就更加可观。1.3边生产边施工当前的石油化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还在经历着不断的改造,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速度也在加快,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还在不断的进行设备的建设,边生产边施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样的管理方式就导致了危险性的增加,安全管理方面的难度也就进一步增加了。1.4事故升级迅速石油化工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很难控制,石油等易燃物一旦燃烧,很难进行扑灭,化工产品的爆炸也会引发连环爆炸,在过程中不仅救援困难,事故还会不断升级,危及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短时间内很难化险为夷。1.5当前技术无法避免事故目前的安全管理,不论是技术、工艺、设备还是管理水平还无法实现本质安全。所以安全生产事故也就很难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然后再通过加强应急管理来减少和降低事故的危害及损失。 2应急演练的作用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当前的技术并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只能采取对应的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带来的损失,应急演练就是降低事故发生的最好方法。应急演练可以让石油化工企业的员工时刻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更加的谨慎,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经常组织应急演练,可以让工作人员掌握逃生技巧,锻炼逃生的速度,在发生事故时能第一时间逃离危险。同时也可以发现救援力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避免真正的事故发生时因救援不利带来的损失。因此,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演练是十分必要的。 3应急演练有效性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演练过程十分复杂,在演练前要将细节策划完整,根据不同的演练规模,制定不同的计划。演练之前要将注意事项向各部门员工介绍清楚,避免演练过程出现意外。应急演练的具体注意事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3.1严格按照策划方案进行应急演练策划方案是在演练之前根据演练的内容、规模,参与人员等各项因素进行制定的,其中包含了逃生方案、急救方案等多个方面,对演练的细节进行规划。在具体的演练中,参与应急演练的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演练,避免参与人员擅自行动。应急演练虽然不是真实的事故,但是对真实事故的模拟,如果参与人员认识不到演练的重要性,擅自行动,就可能会破坏整个演练,导致演练达不到效果,浪费了人力物力。3.2避免形式主义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演练,其目的是为了让员工熟练应对突发事故,减少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关系到石油化工企业人员和财产安全问题。因此在演练中避免搞形式主义,参与演练的部门人员都应该认识到演练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演练注意事项,了解安全知识,避免在演练的过程中浑水摸鱼,只“演”不“练”。演练的策划人员要紧急下达命令,而不能事先给予通知,这样才能考察到安全工作的真实水平,否则就达不到检验和锻炼的目的。3.3策划要考虑实际情况在演练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生产还处在正常状态下,与真实的事故现场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保证演练不能影响正常的生产和运转,因此演练的策划要充分考虑具体情况。例如哪些情况不能按照真实的来实施,哪些部门在哪些情况下不能参与演练等,都要提前进行设置,避免演练开始时现场发生混乱,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3.4演练要高度模仿真实情况应急演练的甚至要与真实事故发生的场景高度相似,不能为了省事或是便捷而甚至与真实情况相悖的场景,这样不仅达不到应急演练的效果,还可能会误导参演人员,让工作人员按照错误的方式逃生和救援,导致事故发生时的损失扩大,与演练的目的相悖。3.5总结和追踪应急演练结束之后的总结和追踪是必不可少,应急演练除了锻炼企业人员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更多的是发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工作人员对于逃生知识的了解是否清楚,救援准备是否充分等等,因此在演练结束之后要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追踪,升华演练效果。要及时总结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策划中出现的不足也要及时纠正,之后各部门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安全管理进行完善,提升事故处理水平。 4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中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其中的原料多是易燃易爆物品,因此事故的发生频率较大,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时带来的损失,石油化工企业应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工作人员应对事故的能力。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特点,其企业规模大,事故升级快,因此应急演练的策划方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应急演练中要注意按照策划方案实施,避免形式主义等,让应急演练发挥最大作用,减少事故发生时带来的损失。 作者:李连强 单位: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质量检测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针对化验部门来说,对企业铲平进行质量检查化验和相关评判工作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本文融合实际情况,和我国现在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的质量检测化验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 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存在比较有特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市场信息和市场的长期发展方向有着十分强烈的依靠。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把控是控制企业产品质量的主要方式。对企业的质量进行管理,主要就是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其中产品质量检测就是其中的关键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化验分析的基本方式为基础,能够获得企业产品的基本信息,从而掌握其变化发展的状况,为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提供可靠的保障,使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弱化到最小。 1现在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质检态度不强硬 对于一些国营的石化企业而言,它们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占有者很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所以在质量化验分析工作中,对其情况都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但是,一些范围比较小、生产机械比较落后、资金匮乏的化工企业,在研究技术上比较落后、市场比较狭小、管理制度不完善,对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从而使得该产品生产的技术、工艺不符合行业的相关准则,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地位,从而使得这些企业放弃了产品质量检查化验工作。 1.2内部责任划分不到位 就目前的国有企业发展形势而言,绝大多数的额国有企业在质检过程中没有十分明确的监管体系。虽然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质检部门,但是在质检的过程中责任的划分不明确,致使相关的管理工作混乱。而质量检验部门是企业各部门工作的主要内容,部门工作的独特性就需要对质量监管进行不断的加强。 1.3质检化工分析工作和企业实际生产不相符合 上述提到的问题是目前绝大多数的石化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的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在质检的过程中忽视掉了质检工作的核心,同时也忽视了自身的职责。针对于质检部门而言,其并不是为企业的效益发展而存在的一个部门。其实质是为了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有保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督查部门。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监督。针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是起到了辅助的效用,但是实际上是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密切相关。 2针对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供解决的方案 2.1健全质检制度、落实质检部门责任 质量检验的权威性、落实各部门各环节工作的知己职责,主要就是为了给企业质量检验化工分析工作构件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需要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加强思想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生产和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进行加强,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和现代化社会相融合,构件一个专业的质量分析评判部门,从而有效的提升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工分析和决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2.2进行科学化管理 在企业内部构建人才培养制度,引入和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好并且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的人才。此外,在质检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会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并且在工作中还需要为检测人员提供较为专业的检验设备。然后还需要对并且对技术标准进行规范。以长效发展的市场角度去分析企业质监部门,还要保证企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把其作为一个专业的部门机构,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保证工作管理的效率性,从而保证企业质检化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强化石油化工质量检验人员的专业培养 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质检工作中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也正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核心所在。而对于专业的技术人员而言,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与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质检化验分析工作关系密切。所以为了保证质检工作的科学可靠,相关的企业需要构件一个具有专业化力量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团队。所以单位部门,不安要加强质检人员的业务状况、技能素养的锻炼,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能力,这样才可以把比较科学、合理的管理概念、技术方式融入到质检工作中,从而提升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水准。 3结语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就目前我国石化企业来说,因为石化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其先天的特短,所以我们必须要把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和控制力度逐步的加重。这就直接使得质检部门也慢慢的发展成为石化企业生产控制过程中的核心力量。本篇论文以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在质检化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索,在文章中也找到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所以整体来说,质量检验工作是石油化工企业质检部门对产品进行化验分析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才能保证企业产品和质量的稳步发展。而针对于目前的石化企业发展形势而言,他们亟需将质检工作标准化,将质检工作中的职权清晰的划分到每一处,使质检工作成为保证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者:杨冉 单位: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设备与施工质量管控 摘要: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及其施工是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石油化工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对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的设计、采购、制造、施工、安装以及调试过程的质量管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设备;施工;质量管控;机制 石油是当前社会非常重要的能源,在军工、工业、航天等各种领域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及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着我国石油化工事业的整体水平与施工的质量。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和其他行业不同,在设备施工过程一旦出现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对生产设备装置的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继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使得工程利益降低,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 石油化工企业相关的生产设备及工艺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深冷以及连续生产等突出的特征,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的管路相对比较复杂,还具有较多的高空和立体交叉作业,在整个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工程中都贯穿着复杂的工况,即使在其中发生了较小的偏差、错误以及瑕疵也有可能会引发较大的事故,再加上单体设备、装置通过工艺管道都相互贯通,很容易造成事故的蔓延,从而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较大的影响,进而对人身、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 2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及施工质量管控现状 当前,石油化工企业在设备及质量管控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设备设计、采购、制造施工以及安装调试等过程中。首先,在设备设计阶段,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图纸的重要性,但是在设计和审核中仍然没有对其可行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确认,从而为后续的施工安装带来问题;其次,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的采购过程也是对装置、设备以及工程质量带来影响的关键环节,而该环节,采购职责划分不明,质量把关不严是主要的问题;第三,设备的制造与施工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施工没有严格按照图纸,发现问题后遮遮掩掩等问题也时常发生。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给整个设备施工管控过程的监管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3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及施工质量管控要点分析 3.1设备设计过程的质量管控 如要有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的质量,就需要首先从设计抓起,而做好设计的前提是提升图纸的质量,因而,在设计设备相关图纸时,需要反复确认在技术上的可行性、结构上的安全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在设计正式开始之前,还需要进行认证的策划和研究,深刻理解项目的识别。 3.2设备采购过程的质量管控 在设备采购过程中,首先就应对采购相关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且按照设计过程控制程序中规定的要求完成审批。而且,在采购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工作的展开。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对采购技术文件进行编写时,应该详细对采购设备的技术质量要求,包括请购单、询价图、数据表、技术规格书、图纸/资料提交目录及提交时间表、检验试验项目表、检验要求等进行描述。同时,合同上规定的要求虽然是主要的参考因素,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对经济合理性的考虑。 3.3设备制造施工的质量管控 在设备的制造、施工质量控制关键在于重点跟踪检查主要设备、关键部件、关键工序是否符合图纸及标准,设备制造及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等组成部件是否达标,加工制造的过程是否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它们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未来设备及工程的质量。于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对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设置,并严格对检验、检测标准进行执行,如果在其中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停工,在整改之后才可以进行复工,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善于对传统的观念进行转变,尽量做到精益求精,打造优质工程。 3.4设备安装调试的质量管控 只有当设备成功安装调试之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运行,因此,其安装以及施工质量对设备及生产装置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设备的调试工作来说,其主要内容是设备的测量和检查、静态和动态实验,冷态和热态实验,空载和有载实验,程序的调整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成套或者单机的试运行等。在对设备安装、调试进行影响的主要因素有方法、环境、材料和人员等等,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需要在全过程中都要对这五个因素进行监控,从而保证设备的施工质量。 4结语 总之,做好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及其施工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工程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主要对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的设计、采购、制造、施工、安装以及调试过程的质量管控进行了分析,笔者相信,随着未来我国石油化工设备材料、工艺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一定能够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事业的飞速发展。 作者:葛品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管理研究 1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特征 石油化工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数目较多,属于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进步的前提保障,是各个国家的先导性产业,更是社会经济进步的根本支撑,比如,运输行业中需求的原材料与能源、服装行业的化学纤维衣料、机械制造行业的各类生产物料,均产自石化企业生产的产品中,石油化工企业和国民日常生产生活和紧密联系,为我国社会进步的根本要素,石化企业的重要特征为以下几方面。 1.1石化企业是高新知识密集型产业 各类石化原材料的加工提取均以各类高新技术作为基础,则对各类高科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较大,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工序过程相对复杂,科技水平要求高,通常以高温度、高压以及催化作用等高新技术为支撑。 1.2在设备内运行的介质相对繁杂 石化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原材料和产品物化性质不稳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具有腐蚀性等危害性质。 1.3装备种类和规格型号及各种特殊指标繁多 石油化工生产阶段的装备种类和规格型号及各种特殊指标繁多,产品的生产环境相对严格,需科学合理配套及磨合,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顺利运作。 1.4生产需要的设备繁多,生产成本较高 石油化工企业正常生产需要的设备繁多,生产成本较高,对企业生产操作人员的综合技能与水平设定的标准较严苛。 2确保石化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需重视的内容 2.1生产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特殊的生产环境紧密联系 生产装置在部分有特殊要求的环境下,生产需重视和周围环境和谐一致,与此同时,还需要定期实行生产装置的维护工作,细致借鉴使用标准,防止操作出现问题。 2.2生产设备运行可靠性和设备运行周期关系紧密 石化企业需按照装置生产状况来决策设备检修周期,通常情况下,决定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周期需遵守相关规范,符合科学性,生产设备运行管理可靠性和运行时间成反比,所以必需强化对运行时间的重视程度,规划科学的设备运行周期。 2.3重视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 按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对生产设备分类,归纳分析技术性能,按不同使用功能分类管理,充分挖掘设备技术潜力、设计余量,提高设备出力率,依据石化设备相关规范和国家标准使用、管理设备,提高生产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3石化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方式手段 3.1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平时的维护工作 生产设备平时的维护始终属于石油化工企业监管工作的关键,当前时期,石油化工企业为了实行切实的生产设备维护工作,往往在工作人员管理和生产设备工作状况记录等角度进行生产设备的维护,可是以目前企业管理标准方面为基础,以上的管理方式不符合生产设备平时管理的标准,所以,通常应用如下几方面研究石油化工设备日常维护的模式:①以生产设备日常维护为前提,更有效利用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工作人员,依照装置设备设置状况和生产设备日常应用状况和基础生产标准,预测本月(本季度)石油化工设备运行负荷的上限和下限,且基于生产设备工况实行简要养护,生产周期结束之后,实行总体的检修维护工作。②依照该车间设备规格和特征,合理降低常规查核次数,依照历史生产设备故障问题,重视以往最常出现的设备故障方面,假如预定时限内未找到严重设备故障,则合理对生产设备实行全方位查核,确保找到未发现的设备问题。③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载体,对企业设备检修进行系统设计,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构建员工管理标准化体系,提高员工素养,全体人员参与设备保养维修,步步深入,通过制定规范,执行规范,评估效果,不断改善来推进设备管理,提高企业装备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3.2技术革新 依照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特征不难发现,技术革新本质即深入完善生产设备的检测和维护措施,归纳目前时期多见的生产设备检测和维护措施,无损探伤和远程监控为较多见的设备故障检测模式,利用微机清楚反映生产设备内部状况,提供有关故障的真实材料给工作人员,针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采用无损探伤和远程监控方式具备如下几方面好处:首先,无损探伤和远程监控方式不需要拆下设备机箱,且可以在生产设备工作阶段进行检测工作,实行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生产最大化的特征;第二,无损探伤和远程监控方式可以应用到各种设备的检测中去,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类型较多的特征,能够避免过渡检修或检修不足现象,减少企业维修花费,所以,石油化工企业需在实行技术改造阶段,切实提升无损探伤和远程监控方式的使用范畴。 3.3石化企业设备维修工作 ①生产设备维修措施。首先,设备预防性维修方式:该方式为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找到故障隐患且实行维修,避免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应用较广泛的预防性维修方式通常有:生产设备内部清灰以及对其内部进行润滑等方式;其次,设备修复性维修方式:该方式通常是生产设备出现问题之后,为确保生产设备可以达到最优运行效果而实行的维修工作,应用较广泛的修复性维修方式通常有:将生产设备部件更新和生产设备经济性革新等方式。②设备维修方式的选用。由于生产设备发生问题都有预兆,所以,选用维修方式的时候,能利用预先测定、观测与记录等方式,实时检测设备的维修工作,通常情况下,存在规律却不明显的设备问题,主要依照设备工作年限,实行定期维修。若生产设备问题不显著,进行常规设备维修。针对一些偶然发生且存在发展期的设备问题,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无法确定,却有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常规手段检测能够找到问题,因此可应用状态维修方式。针对一些方便维修的构件,采用事后维修模式,且维修关键点放到其它设备问题的修复上,针对偶然发生却不存在发展期的设备问题,由于不知其要出现问题,只能应用事后维修方式。针对关键装置,突发停机后果严重,需有备用设备,发生问题能第一时间进行切换,保证系统或装置整体运行平稳。 作者:高军 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延安炼油厂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管理措施 1石油化工企业中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现状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与否与特定的生成条件关系密切,设备做到长久运行需要与特定的环境相协调,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设备的运行情况也不尽相同。而我国当前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管理方面较少考虑到与环境的适应性,成为在任何环境下重要设备可以正常启动,就成为判断其能够运转的条件。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与否与设备维护、维修、保养关系密切,设备正常运转离不开后期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增加其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当前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对于后期的维护、维修、保养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不够严密,执行不够精准。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与否与规定的时间密不可分,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设备运行的时间进行规定,保证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做到高效、高能、科学合理。但是很多企业在对设备可靠性管理中无法保证设备运转时间的科学合理性,或者因为生产的需要,而让设备加速、超长时间运转,对设备具有一定的损害。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与否与设备性能关系密切,设备应当包括相关方面的技术性能的标准,符合国家各项规定指标的设备,才能投入到生产中,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但是一些企业因为要降低成本,对于设备的性能降低要求,造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故障频发,增加可靠性管理难度。 2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措施 2.1加强设备检测和维护,保证设备运行可靠性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维护维修,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加强设备的检测和维护,是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的保证,也是其管理的重点。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检测、维护制度,将制度和责任落实到人,每个人都有其专项的负责范围,对于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要做到认真、严谨。对于设备的运行状态、存在的缺陷以及存在的隐患等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安全、合理、科学的维修和保养方式,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2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还要注意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于超常规、超范围、超时间的运行,管理人员要坚决予以制止,时刻关注设备的利用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使用时间规定。一般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的运转为二十四小时不停歇运行,如果设备一样没有“休息”时间,则会对设备造成极大的损害,超负荷的运转只能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管理人员要根据设备的性能,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设备交替使用的时间,让设备得到缓解和“停歇”的时间,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2.3引进先进技术,综合治理考评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与其性能有一定关系,企业在引进设备的时候要注意设备的性能情况,对于性能不过关的设备要坚决予以抵制,切不可因为成本考虑而忽略了对设备的严格要求。同时还要学习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对设备性能进行综合考量,从专业角度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分析,从而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做好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 2.4加强人员培训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要做好人员的管理,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培训,让工作人员切实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规范、使用技巧,维护人员还要具有专业的维护知识,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转,保证设备的高效使用,保证设备的及时到位的维护和维修。 3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条件,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做好企业的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管理,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改进技术,不断提高设备运行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生产,增加企业理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作者:徐文莉 单位: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一厂新项目筹备组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策略探究 1环境保护监测 公司成立环境监测站,具体设在分析化验室,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并执行公司年度环境监测计划;(2)负责公司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变化情况的现场监督监测,参加环保现场监督检查;(3)负责建立和维护公司重点污染源动态管理档案和监测数据库;(4)编制环境质量报告;(5)参与企业环境污染事件调查监测,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在整个石油作业期间都要对有关环境参数实施监测,用于环境保护工作。由HSE部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由环境监测站依据国际检测规范,对以下环境要素监测:(1)空气质量;(2)地表水、地下水质量;(3)土壤和水底沉积物;(4)动植物种群,包括濒危物种;(5)考古和文化古迹以及宗教圣地研究,包括其他地理坐标或选矿地点;(6)动力使用;(7)废料有效利用;(8)噪声;(9)在污水管出口监测化学物质成分和地表水监测计划中规定的计量参数。环境监测计划应包含下列信息:(1)设施描述、尺寸和每个设施排放源数量,标明工作状态;(2)确定污染物取样地点和取样频率;(3)需要监测的参数;(4)进行石油作业期间用于减少排放体积和恢复吹洗气体的工艺和设备;(5)排放到大气中或通过火炬燃烧的燃烧物和有害物预计数量,吹洗分离器时井或管道的预计数量和从硫化氢获取硫的数量;(6)根据政府部门的合理要求,任何与监测空气质量有关的其他要求。 2环境保护教育 所有参与天然气项目的人员都应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公司和各承包商单位都应制订环境保护教育计划,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1)作业者保护环境的目的、任务和方法;(2)环境保护法律;(3)控制空气、水的质量,熟悉危险材料和废料的技术教育;(4)作业者环境保护计划教育;(5)作业者消除泄露计划教育;(6)进行环境调查、监测、取样、运输和分析时控制和保证工作质量的教育。作业者可吸收其他有关单位进行该种教育;(7)野外现场不准乱扔废弃物,乱倒废油、废液,禁止购买野生动物。 3环境应急计划 公司作业主管部门应编写涉及任何可能导致潜在泄露的活动的清除泄露计划。所有消除泄露计划应根据公司决定的合理要求每年重新审定和更新。所有消除泄露计划建议文本应包含下列信息:(1)合同区地图,标明附近居民点、特别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潜在的污染燃料、碳氢化合物、含石油废料和化学毒物的储存和排放地块位置,以及加油地点的位置;(2)用于消除泄露的设备清单、位置和总数、经培训过的负责消;除作业人员名单,及用于消除石油连续排放或短期泄露的措施、提交泄露报告的程序;(3)公司为确定在高风险地区或特别生态条件下消除泄露所需的时间、必要的员工数量和分布在作业者各个项目的设备举办的模拟演练;(4)使用分散剂的计划,标明可能使用的分散成分,对其在各种条件下有效性评价和毒性、化学成分和性质(如果有资料)的描述;(5)有关收集或排出装置,或防止石油泄漏到水表或地表的设备,包括用于收集的储藏罐,及限定范围内的材料和设备; 4危险废物控制 公司业务主管部门建立本主管业务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台账,记录品名、数量、储存地点(在专门的地图上标出)、使用日期、数量、保管单位、保管负责人等信息。HSE部环保科建立公司危险化学品台账,专人负责,每月普查登记。公司或承包商应采取迅速措施限制和清理任何泄露,恢复泄露周围的环境。 4.1油品和化学材料的储存。储油罐周围应建设防渗池,保证能承受最大储油罐的内容物并防止石油泄漏扩散到与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交汇的排出水中;在安全的场所保存要求照看的危险化学材料或对人有毒的材料(酸、去污剂等),并限制人员进入。在专门的地图上标出储存地点并登记所有化学材料总数。 4.2储存、运输和移除废料。公司业务主管部门应负责储存、运输和移除业务所辖的所有废料,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地层水、化学毒物、钻井溶液和水泥、污水及卫生用水和垃圾,避免给生命和人身健康、财产、地下淡水源、表面水源、自然资源、宗教圣地和文化古迹带来损失,或者避免威胁员工和居民安全。危险废物运输、移除要有危险废物转移单。 4.3排放工业废料。公司各业务主管部门和各承包商应采取措施防止因石油作业产生的废料排放到地表或水中,根据移除废料计划批准的排放除外。作业者应对排放的污水中物质集聚情况进行监测。 作者:高健 单位:江阴市环境保护局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进行消防监督时问题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对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和监督的重视。传统的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和监督管理体制往往不够完善,并且许多的小型石油化工企业工厂内的电气设备通常不防爆,各种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随意堆放,这都导致石油化工企业容易发生火灾等安全隐患。 1石油化工企业进行消防监督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1忽视对点火源和高温物的检查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高温物和点火源是最为常见的。它们大多是由摩擦或碰撞、静电反应以及绝热压缩等导致的,其中摩擦和碰撞通常表现在机械设备之间的转动、设备之间的摩擦等,这都容易引发火花,而引起静电反应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主要表现在液体喷射带电和液体输送带电等。针对这些容易引发火灾的现象,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和监督管理部门往往忽视对其的检查。 1.2忽视对化学反应热或潜热的考虑 众所周知,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往往都是放热反应,而对其放出的热量又不能够及时进行释放和转移,这就容易导致火灾现象的发生。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放热的现象主要有:一是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加入过多的材料或者反应设备局部的温度过高,都容易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和现象,并且在反应的过程中产生过高的热量。二是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低沸点的物质过多进入高温系统中,等到达到其沸点以上,物体形体容易发生变化,而形成蒸汽,容易发生气化超压爆炸的现象。 1.3忽视对危险性物质实施预防措施 在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中,危险性物品无所不在。从石油化工的原料到石油化工的生产,大部分的石油化工半成品、石油化工溶剂和催化剂等都是易燃易爆的产品,但是他们往往随意堆放,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和监督部门完全忽视对危险性产品的管理。同时如果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放空管位置选择不好,当石油化工物料放空的时候,容易喷洒到周围的高温设备上,也容易发生火灾。有时候一些材料的温度自燃点比较低,如果把它放置在高温设备的附近,也容易发生火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石油化工液体,它们往往是一些易挥发易泄漏的液体。 1.4忽视对石油化工企业员工的指导 对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和监督管理时,相关部门往往忽视对于员工的管理,导致员工在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中,频繁出错。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员工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对生产工艺所需的参数控制不当,往往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气体和材料,如果对其所需要的参数控制不当,容易导致火灾或者爆炸等现象的发生。其次是对石油化工生产车间的置换清扫处理不当,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诸多的材料,这些材料有些是不能够混合在一起的,员工如果在置换清扫的时候,处理不当也容易导致火灾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2如何解决石油化工企业进行消防监督时出现的问题 2.1落实消防监督的安全职责 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要落实消防监督安全职责,严格遵守各项消防法律法规,并且把这些法律法规落实到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和监督管理中。其次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还要明确企业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消防监督安全责任人,并且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正确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确保石油化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建立健全并贯彻好消防安全制度 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做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障。石油化工企业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定期让员工进行消防演练,并且对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巡查以及检查工作的培训,确保石油化工车间没有任何安全隐患。同时石油化工企业还要设置专门的消防值班室,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石油化工车间的危险状况。在石油化工生产车间还要经常准备各种消防设施和器材维护设备,以便随时处理紧急突发情况。除此之外,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检查还可以通过设置奖罚制度,对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员工给及积极的奖励,对于失职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加强员工对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和监督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有消防和监督工作人员的失职,也有石油化工企业在材料选取、设备维护以及生产车间不合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不断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并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石油化工企业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 作者:张瀚予 单位:石家庄市公安消防支队桥西消防大队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强化值班管理措施 1值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岗位责任制检查和日常检查发现,在值班管理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1值班管理规定需要持续修订完善。规章制度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定期修订,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和规范作用。值班管理办法在制定的时候,满足当时集团公司的要求和公司实际。但随着集团公司新规定的出台、公司的发展以及管理思维的转变,部分内容条款已不适应公司当前的管理实际,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管理要求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 1.2值班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部分单位领导对值班工作的重要性和出现问题的后果认识不足,没有将值班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在推进本单位值班工作上缺乏主动性、规划性和开拓性,在值班组织、制度制定、人员安排、检查考核上与公司要求还有差距。对本单位值班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落实责任,大事小罚,小事不罚,不能充分调动值班人员的积极性。 1.3值班管理工作有待规范。部分值班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公司值班管理的制度要求掌握不牢,对值班工作中应知应做的事情执行不力,工作中时常出现违反值班管理制度的行为。突出表现为值班报到不按时,延报、漏报、代报时有发生,部分单位甚至用生产调度报到代替总值班报到;个别值班人员不能坚守岗位,擅自离岗且不向总值班室报备;有的单位重要信息报告不及时,事件经过描述不清楚,关键环节把握不准确,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强化值班管理工作措施 2.1完善值班管理制度。参照集团公司值班管理、要情报送等制度和公司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值班管理实际,在充分征求基层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持续修订完善《值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值班类别、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管理要求等内容,规范值班行为,落实主体责任,细化检查标准,严格考核兑现,切实提高值班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2.2明确值班岗位工作职责。值班工作主要包括总值班、生产值班,以及公司所属生产厂和部分直属单位管理人员的夜间及节假日值班。公司总值班是行使或经授权代行公司行政管理职能,处理当班发生的有关事项,保障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公司生产值班是生产运行处、质量安全环保处和机动设备处人员在夜间及节假日值班期间,代行本部门管理职能,处理本专业系统的紧急突发事件,保障公司生产安全平稳。 2.2.1公司总值班主要职责:负责处理必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当班生产经营工作中发生的有关问题;负责处理急电、急报和上级机关的紧急通知事项,处理各单位的紧急请示事项;负责协调处理当班发生的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负责值班期间来公司办事人员、来访人员的接待安排工作;处理其他应由总值班处理的事项;负责检查考核公司所属单位各级值班人员履职情况,提出值班管理要求。 2.2.2各单位厂级值班主要职责:负责代行本单位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值班期间本单位生产经营、安全环保总体工作协调;负责及时掌握本单位值班期间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情况,并组织、协调人员处理和解决;负责突发事件汇报、重要信息的上传下达;岗位距离较远、较分散的车间可适当安排现场和电话抽查,检查结果要详细记入值班日志。 2.2.3各单位车间级值班主要职责:负责代行本装置(车间)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向厂级值班人员报告装置(车间)当班期间生产运行总体情况,保持与厂级值班的工作联系;负责协调处理当班期间生产、安全、环保等问题;负责车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逐级报告事件进展情况;负责监督、检查本车间当班人员履职情况,并做好值班工作记录;负责完成本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2.3加强和完善值班管理工作。公司总值班工作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各单位值班工作由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各单位均建立健全了本单位值班工作制度,细化值班工作职责、值班工作原则、值班工作程序和值班人员工作守则,确保各级值班人员完成值班工作各项任务。 2.4规范值班队伍管理。切实加强值班值守力量,公司总值班长不得以科级干部和一般管理人员替代,因公务和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参加值班,可与本处室或其他处室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调换并及时通知公司总值班室。 2.5特殊时期升级值班管理。周密安排和部署节假日、全国“两会”、集团公司重要会议及其他特殊、敏感时期的值班工作,实行全方位升级管理。坚持领导带头值班,公司领导担任总值班长,部分副总师和机关部门领导参加值班,各二级单位和车间要安排两级班子成员在岗值班。各级领导干部应坚守属地,不得随意变更值班人员,如确需离开,要及时请示报告并报备,外出前妥善做好工作安排和交接,并在外出期间保持联络畅通。 2.6强化值班监督与检查。公司各单位均严格按照“谁值班谁处置,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各级值班工作,做到不间断值班、无缝隙衔接、全过程受控,确保当班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公司总值班室不断加大值班工作检查、抽查力度,并对值班情况进行通报和考核。同时,各单位也相应加强本单位值班工作检查和监督力度,细化值班工作管理办法,督促所属车间、队、站切实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并做好值班检查记录。通过积极探索值班管理模式,辽阳石化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千万吨“大炼油”项目、3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改造、原油管道安全隐患治理、聚烯烃中试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完成。随着值班管理在各单位中全面实施,强化值班工作的思维已深入人心,打造规范值班的标杆已广泛树立,值班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可以说,通过探索完善值班管理工作方法,辽阳石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较好的成绩,为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竞争实力,建设以芳烃为特色的大型石化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石油化工企业探索值班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作者:李智宇 单位: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中自动化控制探讨 1自动化控制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1.1智能阀门定位器 阀门定位器的使用情况影响到产品生产的质量及安全性,为了保证石油化工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精度,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选择调节阀,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智能阀门定位器也得到了普及。智能阀门定位器中双向数字通讯减少了现场额外的布线,保护操作环境,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实现了对整个过程的控制,同时还节省了硬件开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智能阀门调节器采用全密封结构,减少了外界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维持调节器的性能,延长使命寿命。此外,FIELDVUE阀门定位器和变送器可以通过HART通讯协议及时里了解现场信息。 1.2分散性控制系统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分散性控制系统的应用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分散性控制系统在我国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规模较大的企业,目前的分散性控制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智能控制的数字化发展、装置的兼容性等,并且不同型号的分散性控制系统还可以互相连接,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便捷网络管理控制系统。分散性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油品储运系统、化工生产装置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然而,分散性控制系统仍然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分散性控制系统装置的利用率偏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且系统冗杂。 1.3火灾和气体检测系统 与传统的全球分销系统相比,火灾和气体检测系统不需要借助其他装置就可以实现对装置火灾和危险气体泄漏的检测、分析、预防和控制。火灾和其他检测系统作为一套可燃气体检测及火灾控制系统,适应了现代化工厂的HSE管理,满足了石油化工企业管理的需要。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产品的时候,其各个环节对于SIL等级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火灾和气体检测系统的组成件也必须具备相应的SIL等级国际认证才能投入使用。火灾和气体检测系统的各组成设备、附件分布在危险区域和非危险区域当中,各区域内的传感器具备检测功能,终端执行器则发挥执行功能。此外,在布置现场还会设置许多手动报警按钮,以便于及时险情并迅速做出报警反应。火灾和气体检测系统提供的主要功能有发现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火焰和火灾,提供自动和手动灭火装置。同时,火灾和气体检测系统可以将火灾报警系统和气体探测系统归属到一起进行设计,与其他设备的联网可以构成一个消防安全网络。 2石油化工企业加强自动化控制运用的有效策略 2.1采用自适应控制模式和最优控制技术进行自动化生产 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是自动化控制的两种模式,自适应控制指的是能够根据工作环境的情况而自动智能调节机器性能的反馈控制系统,从而使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的标准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工作,而最优控制则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虽然有其缺陷,但仍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石油化工企业要采用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技术进行自动化生产。石油化工企业可利用自动化控制设备来反馈企业的生产状况,从而根据反馈结果对企业生产的薄弱环节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按照原定的生产计划正常运转。最优控制的基本理论是动态规划和最大原理,采用变分法的方式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严格对温度、压力等因素进行严格控制。 2.2全面提升企业自动化生产的综合控制能力 石油化工产业本身具有生产规模大的特点,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中运用的效果较为突出。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石油化工企业要想确保自身正常运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石油生产的效率,必须要全面提高企业自动化生产的综合控制能力,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充分借鉴技术优势,做到信息管理控制一体化,优化企业的生产结构,提高企业自动化生产的效率,保证企业生产环节的正常进行。 2.3以市场需求做为自动化生产的出发点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必须要结合市场现代化需求,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规律。石油化工企业需将市场需求作为自动化生产的出发点,把握好市场的导向,生产出大量的石油化工产品,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石油化工企业还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更新自己的生产技术,做好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准备,防止出现资源浪费、技术落后的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应当及时更新自动化控制技术,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阳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节约用地分析 1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石化防火规范》4.2.12条中表4.2.12石油化工厂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新建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距离厂区围墙(或用地边界线)间距为25m,与4.1.9条中表4.1.9中甲乙类装置距离相邻工厂(围墙或用地边界线)间距为50m相呼应,也可以理解为甲乙类装置的用地边界线距离相邻工厂的用地边界线为50m,在中间有围墙的情况下,双方各占去用地的25m作为安全间距。而在实际设计中尤其是前期的规划中,会遇到装置周边两侧是与工业园区的道路相邻,而工业园区的道路均有道路红线,红线宽度都超过60m,也就是装置围墙距离道路中心线30m,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装置边界线定在离围墙25m以外的位置,则浪费掉了中间25m宽的空地。类似这种情况在《石化防火规范》表4.2.12中还有很多,如,可燃液体、液化烃储罐距离厂区围墙因储罐大小的不同间距在20~40m,是否需要按此执行,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遇到围墙外已有厂外道路,而且道路红线已定,在确定没有再建设施可能的情况下,新建设施距离围墙的间距可适当缩小,只要能满足消防和管线铺设的需求即可。《石化防火规范》4.1.9的条文说明的第三款提到,只有当相邻工厂围墙内的规划与实施不可预见时,拟建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的防火间距算至围墙,如果相邻工厂内的设施已经建设或规划并批准,防火间距可算至相邻工厂围墙内已经建设或规划并批准的设施。因此,新建的石油化工企业围墙外已确定建设设施或已规划为道路红线范围,围墙内的设施距围墙的间距可适当减小,如果直接套用《石化防火规范》表4.2.12中的相关数据,势必造成土地的浪费。 2建(构)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石化防火规范》5.4.3条中表5.4.3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建(构)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污油罐、含油污水调节池、含可燃液体的隔油池、污水池等的间距为15m,本条是根据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规定。由此分析,发现污油罐、含油污水调节池与含可燃液体的隔油池、污水池等均为爆炸危险场所,属于同性质的构筑物,相互之间不存在爆炸影响的因素。经与《石化防火规范》编制组的专家咨询,污水处理场内有爆炸危险性的设施之间没有防火间距要求,有爆炸危险性的设施与无爆炸危险性的设施之间应为15m。因此,了解所建设施的性质对确定设施之间的安全间距尤为重要。 3可燃液体储罐组的布置 《石化防火规范》6.2.9条中可燃液体储罐组(丙类储罐除外)内的储罐不应超过2排,其主要是考虑储罐起火时便于扑救。如果超过2排,当中间1个储罐起火时,由于四周都是储罐,会给灭火操作和对相邻储罐的冷却保护带来困难。充分了解规范的意图,储罐的布置不影响消防,对改造的储罐组储罐可按图1、图2两个方案布置为3排。当然,这是在储罐组的改造中为了节约用地不得己而为之,如果是新建整个罐组则应尽量避免,因为,这种布置方式在新建储罐组时不一定能达到节省用地的目的。图1、图2是某化工厂现有的5000m3航煤罐组,早期已建成4座储罐,预留2座储罐的位置,罐组东、西、南3面均已有消防通道,北侧已限定了罐组的用地边界线,应甲方要求在此罐组增加20000m3的航煤容积。根据对《石化防火规范》中不允许乙类(航煤为乙A类)储罐超过2排布置的理解,图1、图2两种方案貌似已经是3排布置,但是,与《石化防火规范》并不矛盾。方案一在罐组中增加4座5000m3航煤罐;方案二在罐组中增加2座10000m3航煤罐。两个方案中储罐之间的间距均满足《石化防火规范》的要求,而且,无论从哪一侧都能满足消防操作和冷却储罐的要求。由于罐组占地面积较罐区用地边原防火堤大,按现有防火堤的高度计算罐组内的有效容积,两个方案均能满足《石化防火规范》中规定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规定。因此,两个方案均是可行的,并将此方案咨询了《石化防火规范》编制组的专家,得到了认同。由于甲方出于工艺操作的要求,最终选择了方案二。因为对《石化防火规范》条文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本次新增的20000m3航煤在原罐区新建,如果择地新建,势必造成工艺管线的拉长,其他公用工程也相应地会增加,而罐组北侧可增加3座5000m3储罐的位置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4结语 在设计中对规范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石化防火规范》的适用面很广,某些条文难免存在局限性,当对规范条文的理解不确定时应随时向相关标准编制单位咨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正确理解规范条文的限制因素,才能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约土地资源,节省投资,同时,使得总体布局更合理、紧凑、美观。 作者:杨惜童 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新疆设计分公司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分析 1合理选择厂址 石油化工企业厂址选择要有综合性考虑,作为选择厂址最主要的技术工种人员,总图设计人员一定要本着节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总原则,合理进行厂址选择,做出合理的调研规划,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完成此项任务。可以说,选址工作非常复杂,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在选择时要对未来职工生产生活、厂址当地民俗民风、整体工程成本造价、周围土地利用开发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分析,在多种方案中,确定一个风险最小,效益最佳的厂址,一般需要做如下考虑。 1.1综合考虑仔细研究 选址一定要不影响周围百姓生活,更不能无端增加动迁费用,加大预算成本,以尽量不占用耕地、菜地、果园、居民区为原则,优先选择周边荒地山坡进行厂址选取。要分析未来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品特征,做到尽量紧凑布置、规整形状,把每一寸土地都充分利用好,避免出现不合理浪费现象。 1.2考虑站场规整形状 站场规整形状有利于厂区规划设计,使厂区实现紧凑合理的平面布置效果,全面提升土地面积利用率,最佳的形状为站场位置土地形状长宽比最好能在3:1左右,对那些空间狭长、不规则三角形、其他形状等不规则的场地,尽量不要选择,在进行厂区规划时,会出现许多死角,在总平面布置时,土地利用率降低,导致大面积边角土地得不到有效合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1.3保证站场面积足够大 经济快速发展,行业更新较快,特别是对石油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大,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石油企业将会不断进行企业更新,厂区扩建也成为必然,在进行厂区选址时,需要重点考虑为今后扩建预留一定面积,以达到企业发展的需要。 2通过合理减少装置及单元节约用地 生产装置及其辅助设施在厂区需要占用60%以上的面积,这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用地面积占用最大的一部分主体设施。(1)考虑生产社会协作。通过生产社会协作,完成生产的目标,有些环节不需要把设施建设进厂区,那么在进行厂区布置时,就要把利用社会协作条件的部分让出来,通过合理减少辅助设施单元数量,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2)加大生产装置的联合与系统单元组合。把生产装置进行综合设计,进行联合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每一块土地。组合并不是随意组合,而是要根据生产实际,科学合理的联合排列。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如下:一是考虑到生产装置联合布置的高效能,就是在联合后,保证这些装置能够同开同停、同期检修,联合生产作业,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保证机械检修与维护,规避了生产和停工之间的矛盾;二是生产装置的联合一事实上要按照规范进行,不能随意组合,一定要满足不同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可以把工艺过程相近、物料往返频繁的相关装置进行联合,以便减少工序,实现规模生产能力;三是要符合生产环保的要求,可以考虑把那些环境污染大,且短期内难以克服解决的进行联合布置,形成工艺流程相关联生产装置联合;四是应该考虑整体工程项目建设部署,在建设初期,就需要把机械设备进入现场,与施工同时进行,把相关设备进行同步施工;五是全面考虑运输需要,目的是能够方便材料和产品装车、运输。(3)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使石油化工厂大多进行老厂区改造扩建,以此提高油品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尽量避免重新建设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资源,不但节约用地面积,还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节省大量资金。也就是说除了新建生产装置以外,就需要进行科学调研和规划,正确评估厂区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油品储运和其他辅助设施是否符合未来生产需要,如果符合需要,则就要充分依托原有设施,进行改建或扩建,而不能进行新建,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合理利用了土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减少工厂道路用地面积 厂区面积较大,道路是联系各个生产、供应单元的重要纽带,起到对材料和产品工程运输的重担,可以说,厂区道路设计是否合理,能够直接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经济效益,一般道路设计时,要占据土地面积30%左右,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合理进行道路规划,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减少道路用地面积,全面合理利用厂区土地,达到节约用地的目标。 3.1厂区道路的宽度应该合理 许多规划设计人员,为了追求高档现代,把厂区道路设计成大通道、大马路的形式,不考虑运输通告需求实际,一味的设计成整齐划一的样式,既增加了道路用地面积、加大了建设成本,又违背了工厂设计模式、浪费了大量资金。通常情况下,我们根据不同功能把厂区道路分为三类,即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厂区主干道一是能够满足厂内人流交通量巨大的需要;二是满足材料、产品运输需要。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两点,根据厂区建设规模和实际情况来确定道路宽度。大中型工厂主干道宽度要控制到7~9米左右,小型炼油厂道路不得超过7米,满足需要的同时,节约土地资源。通往办公区和部分辅助区的主干道,可以借鉴城市道路样式进行科学设计,省略掉路肩设计环节,尽量减小道路宽度。厂区次干道的作用一般是用于检修、消防等,可以根据需要,将道路的宽度控制在满足消防车、检修车通行、错车的内,大、中型炼油厂次干道宽度控制到6~7米左右为最佳,小型炼油厂控制到4~6米左右。 3.2减少道路数量 根据不同单元组成和单元作用功能、性质、规模等,可以把厂区以不同使用功能情况,合理进行划分使用,多个区域的分割可以减少设施聚集,合理分配生产;增大街区面积,达到减少道路数量的目的,不同街区由道路进行分割,街区数量越少道路数量也就越少。 4管线综合设计 管线是石油化工厂运行的血管经脉,对总图设计时,一定要对各种管线综合布置,预留出与建筑物的位置。石油化工厂管道遍布整个厂区,管线布置影响着用地情况,要考虑管线路径、走向、敷设形式,管线综合布置时候,在确保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合理采用最小距离,走短、顺路径;集中管线采取多层共架同沟敷设,实现节约用地目的;站外埋地管线,集中布置,形成管廊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石油化工厂总图设计人员一定要牢记节约用地理念,在确保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规范设计、认真研究,通过生产实际深入分析规划,确保总图设计每一个阶段,都能充分把握土地资源资源情况,保证合理科学的利用土地。 作者:宋伟 单位: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雷电对石油化工企业危害研究 1雷电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危害及其分析 1.1雷电过压力的传播分析 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是雷电危害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雷电对石化企业主要的危害方式。直击雷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面物体直接被雷电击中,强大的电流经过该物体阻抗泄入大地,并在物体上产生较高的电压降。感应过电压的产生是因为雷云临近地面物体时,在地面物体上由于静电效应积聚大量的电荷,积聚在物体上的电荷在雷云放电后被释放产生的过电压。雷电点化工设备造成极大危害,使仪表设备或管路被直接击中,导致仪表失灵,进而对变送器的各种电子线路板造成严重的损害。此外,雷电流会流入仪表支架产生强大的感应磁场,从而对DCS等电子设备造成极大的危害。 1.2雷电产生的危害效应及其分析 雷电过压产生的危害效应主要有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电磁效应。机械效应是雷电电流产生的磁场,能够产生举得电动力,会对电路设备的支持部分造成机械损坏,且易造成人员伤害;热效应能够产生强大电流,其热量能够烧毁设备、熔断线路、引发爆炸和火灾;雷电产生的电磁效应其过电压能够击穿电子器件、电气绝缘、开关跳闸等。 2目前石化企业中防雷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企业安全意识,安全生产不规范 绝缘薄弱点应该安装避雷器,而很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一些领导对于自身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外部防雷体系和内部防雷体系,部分高的杆塔、带有拉线的设施和终端杆等缺少避雷针、避雷带等高架金属导体,用于保护建筑免受直接雷击的破坏。此外,还存在部分设备上所设置的避雷装置保护范围不能覆盖整个设备的现象。 2.2安全配置设施不规范 很多企业索然配备了安全装置,但安装或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规范,没有很好的起到防雷作用。如接地引下线无断接卡、采用焊接方式且在地面上敷设几米长,这样既不利于检测且易造成雷电对人员的伤害。 2.3安全监测不能做到规范有序 一些企业配备安全设施后以对于安全监测过开始懈怠。雷电灾害重在防患于未然,如一些工厂的过滤器上的卡箍是孤立导体且过滤器经常出现堵塞现象,料仓粉尘粘壁厚度大于2mm,超过指标控制值,另外料仓内可燃气体浓度经常超过工艺设计指标值,这些问题都极易在雷电发生时发生爆炸。 3对石油化工企业防雷措施的建议 3.1加强安全管理意识,使安全管理实现规范 在石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执行严格的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强宣传工作,培养从业人员的安全理念。相关管理部门也要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观念,加强安全配需,对员工进行意识强化,提高其对自身岗位的认识程度。另外,安全的管理机制是保障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企业要建设一套合理、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严抓安全隐患和严格监督。 3.2加强雷电防护体系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外部和内部防护体系,加强控制室的雷电防护。建立建立包括接闪器和引下线以及接地体组成的外部防护体系和均压等电位连接电泳保护器构成的内部保护体系。针对控制室应该运用多种防护技术,如接地设备将雷电流引入地下,应用接闪和分流技术拦截直击雷,导电器的跨接实现均压以及屏蔽、合理布线等措施建立雷电防护体系[2]。 4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极易造成雷电灾害,目前石化企业的防雷防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应该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防雷技术的开发,使得防护体系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使得雷电对石化企业的危害降到最低。 作者:池景波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气象局 石油化工企业论文:石油化工企业经济发展论文 1.我国石油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我国附近的一些国家以及中东的一些产油大国石化产能的迅速增加使很多国家都将我国作为了目标市场。亚太地区在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加,在合成纤维、合成树脂以及合成胶方面的产能都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占据着世界第一位置。不过,亚太地区在资源拥有量及消费量上也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十位石油消费国中有六个在我国的周边,世界排名靠前的二十五个炼油国家里有八个在我国附近,还有聚乙烯生产量较高的十大国家中,也有五个在我国领土范围周边,这更使得亚太的石油化工行业对市场投资及资源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比如印度,这个国家的石油工业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不断减小着亚洲的市场,也给中国造成了很大压力,使我国的石油化工对周围国家的出口难度进一步增加。最后,技术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发展,信息技术及高端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很多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都很迅猛。新一轮的战略部署及结构调整过后,国外很多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开采石油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一些新型技术和专利技术出现,在全球市场竞争之中形成了强力技术优势,这也给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很多跨国公司占据了有利的技术优势后,在世界上的各类地区建设了生产装置,并通过对其他公司进行技术转让获得高额的转让费,这种技术垄断的方式也会对技术不成熟国家造成较大竞争压力。 2.促进我国石油经济发展的对策 2.1积极采取措施缓解资源及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发展与能源储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因此必须要立足国内的实际情况,积极提高能源及资源实际利用率。第一,要坚持开发及节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并将节约问题放在首位,对于节能减排的新技术,要做好开发与鼓励,一些高物耗及能耗的产品及设备要强制淘汰。第二,要注意制定一些专项规划。注重多个行业的节材、节水及节能工作,环保型汽车就是个很好的选择,节能省地的公共建筑和住宅也值得考虑。第三,应该注意发展循环经济。要注重从生产消耗、资源开采、社会消费以及废弃物利用等方面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第四,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及时整顿开发秩序。第五,积极倡导能够节约能源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并努力在社会上建立节约之风。 2.2做好石油储备我们应从我国国情出发,明确石油战略储备基本原则,以便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导致的意外事件。首先,应对我国战略石油的储备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依照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及国防、国民经济、工业等对石油的需求,再结合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对我国石油应保持的战略储备量进行科学判断,从而随时为我国在国际石油交易过程中保持较大回旋余地,并防止石油价格波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通过法律法规的作用加强国家对石油储备的管理力度。依据世界各国石油储备经验,法律法规是保障石油储备有序、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应积极出台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以便做好管理工作,实现有法可依。最后,我国石油进口应采取多元化的战略。目前看来,中东地区属于全球石油主要供应产地。到二零二零年时,我国的进口原油中仍会有大概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来自于中东地区,这说明,我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所以,我国应对未来的石油战略做好充分安排与部署。并将其与我国目前和平外交的策略及独立自主的原则充分结合,更好地促进我国石油经济的发展。 2.3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我国石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层面上,我国应采取能源的多元化战略,通过国际市场的贸易积极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比如,海湾地区的石油化工技术较为先进,领先于我国目前的水平。对此,就可以积极引进海湾国家的石油化工技术。还需要注意的是,能源的合作不应该只表现在传统的能源领域,还要注意新能源的拓展、开发与合作。其次,我国正面临主权基金海外投资备受质疑的局面,很多西方机构及国家都在筹备制定相关主权基金投资的限定规则。我国应带头建立不同国家主权基金定期对话机制,并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从而在石油贸易及其他方面获得一定话语权。最后,生态环境上,我国沙漠化问题正不断严重,不利于一些地区石油资源的开采,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能源需求。因此,要积极治理一些环境问题,注重科技研发的重要性。 3.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石油经济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如何在国际石油竞争中保持游刃有余的状态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坚持结构调整的中心地位,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对海外的石油资源也要采取“走出去”战略,从而促进我国石油经济取得稳步发展。 作者;郭诚 韩旭 宋兴娜 韩自立 单位:渤海钻探钻采物资供应分公司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泥浆技术服务分公司 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成装备制造分公司 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国际物资分公司
教育方面论文:小议基础会计在教育方面的创新 1基础会计课程目前已有的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方式的改进如此紧迫,许多大学的会计学教师已经感觉到它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比如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案例教学法”、“工作导向、任务驱动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在教学方式上提出“问题式教学”、“网络化教学”、“个性化教学设计”等,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把握课程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科的发展;通过调整考试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从而使以前关注学生记住多少、背下多少转变成掌握多少,会做多少,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让学生明白:大学生不仅应掌握系统地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的适应本职工作。 2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应该有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应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由教会学生转变成教会他们怎么去学习,去发展;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避免教师在讲堂上唱“独角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问题”、“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之前提出的许多教学方式方法都是相对独立的,或“案例教学法”,或“问题导向教学法”,或“网络式教学”,或“互动式教学”等,均是笼统提出来的。而我认为应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因为教学阶段不同,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同样教师的教学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课程、书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生和教师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应该分阶段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即在不同的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有所侧重。 2.1“案例+问题”法 在大一新生刚入学学习《基础会计》的阶段,即开学后的前两个月里,因为此阶段专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对大一新生而言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但却是最关键的,这是入门的第一步,基础必须打好;对教学的老师来说这些知识在整个会计学体系中又是最简单的,这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是“案例+问题”法,及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向学习想结合的新型方法,多举例,而且多举简单的,与学生日常活动联系紧密的例子,比如,可以举一个准备开店的例子,就能引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引出专业词汇,让学生适应专业用语。同时,应该多提问,把用案例引出的专业词汇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学生,激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跟学生做好互动,这样的提问也可以用案例进行。 对这个阶段的教学,教师需要多找案例,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简单易懂的案例。这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最好是有多年的实务工作经验,这样,举起例子可以信手拈来。如果实务背景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注意收集案例,也可以弥补这点不足。 2.2“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法 在学期的后两个月里,学生对《基础会计》的专业概念、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会处理了,这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即提供给学生实务场景,如一些专业用具,凭证、账薄等,对学生根据会计实务中的岗位进行不同分工,并经常轮岗,让学生体验不同工作岗位上需要面对的会计实务操作,从而领会前面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基础会计》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下,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设备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在这个阶段了解到《基础会计》其实并不难,很好掌握的话,他们的畏难情绪就会慢慢消解,已经有充分的准备学习后续比较艰深的《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一系列会计课程了。 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重要的是模拟现实的财务工作环境,如,会计实务操作中所需要的一切实务资料,如凭证、账薄、报表以及其他辅助工具等。在“情景教学法”下,这些工具都能用到,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实务操作的熟悉。 通过上述分阶段的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想见的成果是:在第一个阶段,学生通过许多案例和提问能够记住《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简单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在第二个阶段,学生通过“情景教学法”,在记住背牢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把《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融会贯通,熟练地应付考试并且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会计实务操作。 两个阶段对《基础会计》的教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具体来说,这两个分阶段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在肯定老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因此需要注意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并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 作者:庄严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教育方面论文:高职教育护理方面学制比较 一、高职教育非护理专业和护理专业的特点 高职教育包含多个非护理专业,如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电气焊等,不同专业之间的学制也有所差别。在高职教育中,其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一般来说,管理类专业一般为两年,工科类专业一般为三年。而护理专业则为三或四年[1],且以三年学制为主。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市场所需。非护理专业更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高职非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服务在社会一线,技术性是其主要特征。高职教育非护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学制时间,一般二到三年的时间便可完成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为其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而高职教育护理专业的主要目的则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特定护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专业不再仅仅着眼于单纯的疾病护理,更多的是要关注患者健康、康复、保健以及疾病的预防。这就给高职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对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结构有所了解[2]。此外,由于护理是一项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高职教育护理专业通常需要安排大量的实验课程,部分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训)课程达到1:1的比例。高职教育护理专业的这些特点决定着其学制会多于其他非护理专业,也是护理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制延长为四年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高职院校的非护理专业如数控技术、电气焊等跟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招生人数未有明显增加。而由于我国的人口特征,老龄化时代逐渐到来,对高职教育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呈现出大大增加的趋势。2002年~2003年,国家卫生部对未来的护理人员需求进行了大致的评估,经专家讨论得出的结论为:我国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在卫生人员的配备上应基本达到国际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医护人数应大致为232.3万人,医护比例应达到1:1,其中千人口的医护比例平均为1.5。这就意味着,我国护理教育的年平均招生数应大致为15万人左右。这一庞大的数字充分显现出了护理人员在社会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也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随着人们对生命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优质护理已成为护理的目标之一[3]。这些因素都显示了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制为四年的必要性,也是与其他非护理专业的主要差别。 三、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制给学生就业带来的优势 高职院校通常会安排护理专业学生一年至一年半的实习时间,一般在最后一个学年进行,这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学制通常多一年或两年的主要原因。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是近年来医学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给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实习的过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开拓创新、提高专业知识的大好时机,是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训练的绝佳时期。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理论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处于或者已经找到了工作或者正在寻找工作的阶段。实习经历对于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是对今后工作的一个熟悉了解的过程,还是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知识表现得更为具体、明确,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甚至能为将来的工作解决某些方面的难题。而对于那些正在找工作的学生来说,通过认真对待这一年宝贵的实习时间,积累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护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是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能提高这些同学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加强他们求职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能够在面试过程中脱颖而出。因此,实习经历对高职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还提高了学生就业的优势,对于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积极发展有重要的意义[4]。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学制区别于非护理专业学生,是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的。学生掌握优质的护理服务技巧,可明显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患者给予全面的指导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为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一件极有功德的事情。同时,还可最终实现病人、家属、医师和医院的四赢。但是,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们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5],那就是努力寻找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新方法,从而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值得所有教育者们共同努力奋斗! 作者:杨秀兰 倪洪波 单位: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方面论文:高校五方面政治思想教育论文 一、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背景 (一)发展功能的要求 我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人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唯一对象,因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以人为本。那么,究竟何为以人为本呢?它所指的就是社会的所有发展均是为了人的发展也是依赖于人的发展的,换句话说,即“人是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是发展的手段”。因此,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改革;与此同时,还要引导人们要与实际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学习并运用科学发展观,为各项工作的改革提供正确的行为指导,为人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思想指导。 (二)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需要相适应 1、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经济全球化所影响 社会环境在不断更新,对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老套的方式方法、陈旧的思想观念已无法适应新世纪的培养目标,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也不再具备其在传统条件下所特有的优势、威信。纷繁的国际形势、复杂的文化思潮很容易造成正在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迷失其方向,自然还会对他们的伦理道德、理想信念产生影响。在新形势下面对着这些新问题,就要求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构建出全新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机制、体制。 2、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为互联网络所改变 在目前的大学校园生活中,有一个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即互联网络。互联网络的发展十分迅猛,它成功打破了信息单向传播和信息权威地位在传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要研究实现政治思想教育目标所应当注重的方面、方法和手段。 3、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环境为社会不良现象所恶化 社会正在不断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诸如某些地方治安混乱、党内消极腐败、贫富差距持续加大等不良现象。毫无疑问,这些不良现象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沉重的打击作用,导致其质疑政治思想教育,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信仰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说服作用有所降低。 4、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功利性为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所强化 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使得大学生们不得不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狭窄的专业课和具备一定实效的各种证书上。社会的改造与进步已不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只关注现实,追求功利的目标,看重个人的发展,以个人利益的获取为前提,只注重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加充实以便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他们眼中的好职业,进而成功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他们忽视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在他们看来,社会仅仅是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 (三)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弊端需要克服 以往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所形成的,比较传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考量,而太过看重社会本位,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忽略了学生的现实需求,没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这样就更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政治思想教育的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之妙处,进而导致政治思想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大大弱化。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克服这些弊端,注重“五方面的教育”,以顺应形势的新发展。 二、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应注重“五方面的教育” (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新时期的大学生将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指导自己实践。正因为如此,对他们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就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以及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二)正确的信念、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当下,学生的思想现状是比较复杂的,面对社会现实,其信念、理想也在不断徘徊,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追求实际的心态。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国家责任、社会责任意识都比较淡薄,其信念和理想均处于一种务实的氛围中;一部分学生甚至是鄙弃了理想的人生观,站在现实的态势上,坚持追求实际的价值观,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和对价值的选择上都偏重于实际;还有一部分学生精神萎靡、思想空虚,性格呈现出脆弱、孤僻、偏激等病态的发展形势。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跟当今社会上的实用化、功利化倾向是分不开的。 同时,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学生的公德意识呈现沦丧的趋势,道德品质也日渐弱化。在校园内,吃喝族、舞迷、恋爱族、电脑游戏迷和牌迷等人群逐渐出现并越来越多。这些现象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主义需要大学生去实践、去建设,共产主义理想需要大学生去奋斗、去实现,因此,大学生必须要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不懈奋斗。所以,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应当注重学生正确的信念、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强化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以及思想道德的修养。 (三)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 目前,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高校的一些学生对个人主义过于看重,纷纷谋求出国留学,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于不顾。从上世纪开始,崇洋心理就一直占据着中国人的心,近来年的出国热更是极度泛滥,使这种崇洋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一方面,这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崇洋媚外行为极力否认;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一些外来事物表现得极为热情。如当今的很多大学生盲目追捧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甚至达到了趋之若鹜的地步。因此,加强对学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强化他们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已是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爱国主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因为它是属于历史的范畴。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必须要为祖国的独立牺牲自己;在建设阶段,我们必须要为祖国的国富民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那么,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怎样才能使其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具备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大学生呢?一是要培养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二是要从知识上、思想上充分装备大学生,促使他们为祖国的稳定、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因而,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高校注重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方面的教育是亟待进行的。 (四)深刻认知国情 同志提出要切实加强教育,尤其是国情教育,即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等等。同志提出的国情教育,不仅仅是人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一个国家的人口分布、地理位置等静态数据,而是具有丰富的、系统的、深刻的内涵。特别是同志十分注重把国情教育与近代史教育相结合,更是发人深省。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凝聚了大量的、灿烂的文明珍宝。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威武不屈、奋发图强的斗争史和创业史。将国情教育跟历史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不仅是回顾过去,更是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历史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与现状,以促进学生深刻认知我国国情,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成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让学生对邓小平所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五)崇尚艰苦奋斗 现在,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再加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对他们的娇惯愈加强烈,造成当今的大学生们相较以往更加奢侈,相互攀比的心理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和创业精神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同时,要长期宣传这种精神,并将其作为一项任务,致力于在全社会树立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腐败为耻的风气。在人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励精图治的良好风尚和光荣传统。通过艰苦奋斗的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起自立自强意识、艰苦创业意识、俭朴意识、劳动意识,而这些又正是当今大学生们所缺乏的。 三、结语 在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中,这五方面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把这五个方面统一起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与其他各种教育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崇尚艰苦奋斗,以稳步推进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 教育方面论文:高等院校增强信誉方面教育思索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书记在党的 大报告中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诚信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对自己每一项行为的承诺,更是对社会关注的回报。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干部师生的诚信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意义 高校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而且涉及千家万户。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应把诚信教育变成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全方位的工作中。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必须首先要有诚信的德行。他们的榜样和示范是引领大学生走进诚信道德大厦的路标。他们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还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都应当忠于职守,热爱本职,认真负责,老老实实,决不能敷衍失职,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高尚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魅力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大学生,才能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因为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每一个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决不能为了追逐名利而弄虚作假,而应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大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召大学生,以诚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大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一批又具有诚信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以身作则,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身教高于言传。 大学生在高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论语·子路》中强调,言必行,行必果,即讲话一定要有信用、不食言,行动一定要善始善终、践行诺言。许多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加强诚信教育,首先是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学校教育在努力增长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讲诚信是人的一种道德品质,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成就一番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有了诚信,就能科学地对待自己和一切客观事物,成为一切力量之所在,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与升华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总是把诚信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与评价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缺乏应有的诚信品德,不讲信誉,也就意味着背离了做人的道德标准,也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人生价值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学校教育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品德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诚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第三是有利于满足大学生讲求个人信用的需要。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大学生向银行贷款是为了完成学业的需要,是保证学习生活的需要。道德需要是建筑在高度自觉的、完全自律的、依靠内心信念来满足的一种需要,也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的义务和责任来体现的一种需要,这正是我们在大学生中值得提倡的一种信用的需要。 二、深刻领会诚信教育要求 首先,各级领导于部要讲诚信,要做出表率,做事要做实,不要务虚名。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一言一行与社会诚信紧密相连,一定要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落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把师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勤政为民,多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办得人心的事,为师生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在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等环节上,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从制度上保证真正能发现和使用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认识和淘汰那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人,真正做到绝不能让投机取巧、夸夸其谈的人如愿以偿,也绝不能让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吃亏。 其次,广大教职工要讲诚信,要遵纪守法,廉洁从教,敬业爱生,教人求真,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教职工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高尚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大学生,感染大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教职工应当是诚信的典范,他们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这不只是赞扬教职工,更是给教职工的一种责任,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责任。教职工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大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大学生,才能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教育大学生诚信是关系其健康成长的一辈子的大事,更是关系到能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使教职工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认真制定《教职工行为准则》和《教师师德规范》,把教职工的诚信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聘任、评优奖励、评聘晋级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再次,大学生要讲诚信,要尊敬师长,遵章守纪,诚实学习,诚实做事,自尊自律,学做真人。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诚信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校期间给大学生打下良好的诚信根基,不仅可以使之受益终身,更是我们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使大学生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教育。 教育方面论文:网络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运用 【摘要】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下人们社交、学习、娱乐的重要媒介。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科学化的网络教育平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优质的网络文化环境。 【关键词】思政政治教育;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的概述 网络文化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借助于信息的传播载体,将知识文化,信息资源输出并传播,其已成为现今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的一部分。网络文化特殊的存在环境,其相较于其他的形式的文化环境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立足于学生角度,网络资源包含了丰富的资源信息,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便利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极大了提高了学生了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文化打破了空间区域的限制,方便了学生跨空间、跨区域的知识交流和学习,促使学生互通有无,扬长补短,进一步吸取先进的科学理论文化知识。其次,立足于教师角度。教师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能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对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和难点工作。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虚拟性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网络中可以变换主体身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深层次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网络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 1.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自由的网络世界中,学生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便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对自我价值进行了肯定。并可以将自身的理想付诸于行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认识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环境下,其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得以充分的展现,社会责任感也随之加强,自我意识逐步提升。 2.活跃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网络文化环境与传统的文化环境相比,其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更新及时,信息流通便捷等优势。在网络世界中,信息保罗万象,即有高雅的音乐,亦有世俗的观念,人们的思维是灵动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领域提供了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广阔的知识领域自由的选择文化内容,从而进一步拓宽视野,认知世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活跃自身的思维模式。 3.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将教师和学生捆绑于课堂之上,通过教师的语言灌输,及文字书刊的传阅诵读进行。教师教授形式单一、呆板,学生被动的听,学习效率大大折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网络作为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生动性的教育媒介,其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只是文字形式,更将图片,音乐甚至解说混为一体,打造了灵动的信息输出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网络文化教育这些特点,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思想政治不再枯燥无味,更深层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4.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加以活跃的教学气氛进而达到影响和感染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目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忌讳的是教授信息缺乏时效性、针对性,不能与时俱进的通晓世界。而在网络文化的世界中,信息更新速度快,信心含量丰富,涉及知识面宽阔,这便极大了满足了教育者高质量的传道授业需求。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督导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及时的发现学生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思想问题,未雨绸缪的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提升网络文化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措施 1.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手段。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渠道,传统的教育模式效果很难再有提升。网络信息的传播将书本的枯燥文字演变成了声情并茂的图文解说,其生动、活泼的特点深受学生青睐。网络文化的传播不仅丰富了教育的的工作形式,提升了教育效果,也使学生对知识,思想的认知更加具体化。教育者应将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开展信息交流平台,信息动态展示窗等新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强网络文化传播内容的监督。信息时代下,网络传播虽具有开放性,信息丰富,流通快等优点,但其也具有信息的传播及信息的内容缺乏权威机构监督监管的缺点。网络世界中的信息来自各方各面不同的群体,信息的传播和流转没有经过专业媒介的管理和控制,这将导致不良信息,不积极的思想观念也充斥其中。因此,教育者应充当好监督、监控、筛选网络信息的角色,将网络信息加以筛选润色后再传播给学生,以保证学生获取的网络信息受到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3.开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呆板、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狭窄,学生的受教效果不佳。而网络的教育平台弥补了这些缺点,网络中的信息含量丰富,涉及思想政治、金融经济、科教理论等诸多内容,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网络的庞大资源,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多途径的对学生加以思想政治的正确引导和和教育。 四、结束语 在网络文化体系下,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显著地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网络文化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但也随之带来了挑战。高校教育者应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以促进网络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贺立秋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教育方面论文:慕课对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方面的影响 摘要:慕课作为当下新潮流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教育从事者的深深关注。慕课自2008年开始发展出现在大众视线里,到现在被人们广泛关注,可以说他的发展是迅速的。慕课虽然对一些高校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怎样的呢?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慕课对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慕课;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未来发展 一、慕课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在线开放模式中,慕课是一种特别的类型。其出现于2008年,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慕课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极其明确的定义表明它的内容,只是简单地划分成在线开放模式的一种,简称为MOOC。近年来,慕课在中国教育界快速发展,许多高校进行了参与,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国内部分高校加入了MOCC。在慕课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例如:最明显的问题是学生毕业率低,无法保证正常的毕业率,还有知识产权的一些问题。 二、学校内留守儿童的现状 云阳县庙中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全校留守儿童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许多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现状而外出打工,使得许多儿童留守在家。近年来,虽然留守儿童问题有所改善,但在部分不发达地位,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严峻,父母常年不在家,使得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受到正确的品德教育。由于常年不在父母身边生活,部分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不能正常成长,面临许多问题,传统教育方式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留守儿童在与其他正常同龄人相比较时,表现为上课不注意听讲,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成绩会比较差:在生活上,部分留守儿童会表现得孤僻,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考他人的想法,给老师留下坏印象,这往往是其接受不到正确的德育教育造成的。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做错事情后没有人管教,往往会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传统教育方式下,中小学校的老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使得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陪伴下接受的正确的品德教育不够多,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健康成长。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父母无法解决让孩子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就读,这一点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解决,另一方面是学校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够,虽然近年来加大德育教育力度,但这对于部分留守儿童来说仍然是不够的。慕课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留守儿童应该怎样利用,怎样学习到自己想学到的知识,使自己健康成长呢? 三、慕课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怎样正确认识慕课 在留守儿童通过慕课学习知识以前应该对慕课有充分的了解,不能把慕课仅仅当做一个简单的学习平台,而应该让留守儿童把慕课当做生活中的一个老师,让其在学习中有严肃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效率,才能让留守儿童通过慕课真正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自己进步。 (二)利用慕课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进行针对性教导 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并不缺少课本知识的学习,其缺少的只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品德教育。老师和家长应该利用慕课平台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品德教育,让留守儿童们在生活中有更多机会接受品德教育,慕课平台上有许多德育资源,这些资源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利用这些针对性资源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教导。有针对性才有很强的目的性,这样更能实现教育其品德的目标,才能有效提高留守儿童的品德。通过慕课平台,留守儿童能够更多地学习到品德教育方面的知识,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的教育知识。同时,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帮助学生,也许一件小事都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其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利用慕课平台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体系 不成体系的教育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完整的,是一种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德教育之前,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协商,在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互动,形成一套机制。老师可以将学校通过慕课平台的德育教学计划分享给家长,一方面是方便家长进行其他方面德育教育,确保对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的完善,另一方面是避免留守儿童进行重复且单调的学习过程,以防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一旦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帮助其消除厌烦心理就是困难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是异常困难,毕竟父母不在身边。平常生活中,老师和留守儿童监护人要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常和其进行交流,避免其产生孤僻心理,孤僻心理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有着相当大的副作用的,要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留守儿童做错事情时,老师和其监护人要对其进行耐心教导,不要对其严厉指责或不管不问,只有细心帮助留守儿童,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认真改正,对于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就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慕课平台上的品德教育及家长和老师们的细心教导,对于留守儿童的品德有着很大提升。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综上所诉,慕课平台在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今后教育工作中,希望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张炳明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庙中小学 教育方面论文:探讨家庭教育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 孩子懂事以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天如何吃三餐才有利于健康;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要引导孩子做到:对健康有益的食物,不喜欢吃也要坚持鼓励自己吃下去,垃圾食品诱惑性再大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意念不要去吃。这些要求看似简单,要让孩子做到却不太容易。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以身作则,慢慢诱导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孩子吃饭时把韭菜挑出来,家长要明白孩子不吃韭菜的原因:吃起来嘴里感觉不舒服,所以心里面拒绝吃它。这时家长要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韭菜的营养价值———帮助人体消化、排毒、滋养阳气等,当孩子了解到韭菜对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时,心里面就接受这种食物了,此时家长再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先少吃一点,慢慢就吃习惯了。一旦发现孩子不喜欢吃某些食物时,适时地进行这样的引导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再比如方便面、麻辣条、薯片等食品孩子百吃不厌,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食品将会导致脱发,影响肠胃功能、视力等,知道有这么多的副作用,孩子很快就会远离垃圾食品了。实际上,在帮助孩子形成好的饮食习惯的过程中,孩子跟家长的关系会更密切,孩子的心性,如意志、毅力、对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 孩子回家时,家长要留意孩子的言行,感知他们的心理活动,给遇到问题的孩子最及时、最有效、最有力的帮助。孩子乐时,家长也跟着乐,这时孩子的心理产生共鸣,会告诉家长自己快乐的原因:学习进步了,或是与同学关系发展好了,或是助人为乐了等;也可能是上网玩游戏、与同学生日聚会等玩高兴了。如果是前者,就给予肯定与鼓励;如果是后者,家长心里首先要接受。出现这些情况纯属正常,要允许孩子偶尔放纵一下,但为避免孩子沉迷其中,就要采取如下措施,尽量多陪孩子:陪孩子说话、打球、跑步等,或特意买一些孩子平时特别喜欢的书籍、玩具或漂亮衣服。总之,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内心感到充实、踏实、愉快,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让他们感觉很轻松、很舒服,从而他们会喜欢听从家长的建议,远离一些不良诱导。孩子苦恼时,家长一定要营造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当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家人对自己倾心的呵护时,就会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管怎样的情况,家长切记控制住负面情绪,对事情本身做出公正合理的分析,然后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如果是孩子错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立马改正这次错误。同时可适当安慰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执迷不悟,知错就改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是他人错了,要向孩子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人的个性不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不同,在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老师交往,与家人相处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而矛盾的产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客观的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受到的伤害并不完全是他人存心施加。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会理解与宽容,容他人之过,从而形成睿智、豁达、乐观、坚强、积极上进的好品质。 三、关注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潜能 家长们一定要消除一个误区:只有孩子学习好,考上了大学,孩子才能幸福,家才能幸福。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孩子学习好并不能说明其他方面也好,学习不好也不能说明其他方面就不好,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成绩好、听话的孩子值得表扬,但家长一定要做好调控,避免孩子只会读书考试,将来适应不了来自社会的挫折而遗憾终生!孩子学习不好时,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鼓励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喜欢学习了,成绩肯定会逐步提高。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着实不爱学文化课,就要及时引导孩子向其他方向发展,人各有异、人各有志,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优秀的家长能够发现孩子的潜能,并帮助孩子把这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记得多年前,我给初一同学当班主任时,班上一名学生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打架。通过多次的耐心沟通,孩子才告诉我,他就想做饭将来当厨师。我当时觉着太惊讶:一个小男孩怎么就会想着做饭的事?但这却是个事实。孩子虽小但心意坚决,初一没上完就辍学在自家的小饭馆练手艺了。后来这个孩子在餐饮业颇有建树。自己喜欢的、适应的便是最好的。想让鱼儿游得快就把它放入水中,想让兔子跑得快就把它放在陆地上。不一样的方式,一样的好结果。总之,现行教育阶段,提倡“快乐教育”,快乐指数包含着太多的因素:知识认知能力、实践领悟能力、交往能力、吃苦能力、忍耐能力、抗压能力,等等。家长要配合学校使孩子健康成长,健康发展、形成好习惯、好性情、好品格,给孩子受益终身的财富。 作者:杨菊红 单位: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 教育方面论文:释解教育方面的机械论及技术主义 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黄冈现象”、本世纪初的“洋思现象”,还是当前流行的“衡水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提高高考升学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的。当然,衡水中学确实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所中学竟然占据全省当年考取北大清华学生总数的80%;参观门票达到每人次600元但每年仍然接待数万人参观;使教育成为衡水当地最亮丽的名片,也成为当地政府优先考虑的大事。尽管衡水模式吸引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吸附了丰厚的社会资源,成为当前教育界学习的榜样,但面对这种模式,教育学界的确应该反思,且这种反思不应是教育机械化、技术化、简约化的借口。透过上述典型,我们看到了教育科学的尴尬之处———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和作为实践的教育学几无相通之处。所有作为典型的学校都是教育教学技术化最为彻底的学校。他们普遍强调精细量化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要求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具体到每一分钟,通过加班加点、反复强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种模式又被冠以科学的名义,即同样时间内的最大识记效率就是科学的体现。深入分析这些模式,我们发现其对教育科学的理解在本质上是技术主义路线,即学校管理的量化、教师培训的技术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化,其中不乏违背教育科学的地方,如高中理科教学中的“背实验”。由于高中扩张造成校舍紧张、资金匮乏,许多学校不能同时开设那么多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并且他们也无意开设实验课程,结果是让学生把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背下来,作为应付考试的手段。这不仅是公开的“秘密”,而且因为其省时省力在高中得到普遍推广,以致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许多学生的优异成绩与其实际操作技能之间毫无联系。有重点大学老师发现,入学之前没接触过试管、没见过显微镜的学生大有人在。与此类似,山东省曾经试图把体育加入高考之中,以此强化体育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实际效果却与初衷南辕北辙,各中学普遍将体育课程化作可以量化的知识,让学生背诵三级跳远的步骤与程式、接力赛的规则与方法等,这非但不能解决当前中学生身体“豆芽菜”的状况,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山东省已经被迫取消这一改革试验,这从反面证明那种把所有知识进行量化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其实,教育学是“文化”而非“自然”的科学,其首要属性是社会性而非技术性,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技术线路图。 从宏观层面说,如果欲正确理解当下教育整体与未来发展趋势就必须注意教育这一动态系统包含的制度、文化变迁,注意教育现象与社会现象、社会制度的内在依赖性。从微观层面说,把学校教育聚焦在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并实现幸福人生奠基;认识到学生是具体的、发展中的人;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发展意识和相关能力视作教育的首要任务;认识到教育是职业更是事业,是教师的立命之基,这才是教育的根本。而所有这些,并非某些现成模式所能涵盖,也不是以精细化为名的量化管理所能达到的,相反,每个量化表格的背后都可能是机械论和技术主义在作祟。 作者:庞守兴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方面论文:高职学习方面的养成教育诠释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学习管理;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因材施教是最主要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引下,教材、课程、教师、教学等,都要与高职学生的学习情感相匹配,使之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养成教育至关重要。高职学生学习方面的养成教育在高职院校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较而言,新进校的高职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并不扎实,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欠缺,具体表现为:上课时普遍不记笔记;一次课上到第二节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要么扑头而睡,要么与人说话。如不实施强制性晚自修,教室或图书馆则很少有学生认真自习。在我国,高职院校生源一般取自高考分数线最低档。 很多高职生在中学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入高职院校后还需要由高职院校来进行必要和持续的养成教育。如何让高职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通过对高职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意识和有针对性地教育,这是摆在相应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前面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有信心来做好高职生学习方面的养成教育工作,只要我们倾力工作,认真施教,讲究教育上的科学合理,按教育规律办事,坚信任何的教育对象包括高职生在内,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成才。 首先,我们得肯定所有的高职生既然报名入学,内心深处是想好好学习的,这里边有父母的期盼和社会的压力。但又不知如何去学,付诸于行动。这使其与内心愿望产生了对立。所以外在的推动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和其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他们的推动者。所有的教育资源,都要形成合力,向他们抛撤。整个的院校上下,应该以对高职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为内容来开展工作,而高职生最后是否好学,应该是检验这项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所有国内的高职院校和与之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确认识教学对象——高职生的一些个学习上的症状,而因材施教。 对各级政府的教育部门、各出版社、各教材编写人员,每门课程所用教材必须是专为高职生编著的,绝不能用本科生所学教材。高职教材都应简明易学,不能深奥冗长;教材内容包含的是所在课程最基本的知识,以概念解释和原理透析为主,佐以实例分析;文字语句是通俗和浅显易懂的,最好能琅琅上口的。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职教育发展更快。这里边最关键的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要不惜成本大力引进“二高”和“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外,最主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上能起标示作用,名师才能有名校。高职教育的重点在教学,科研和教研是教学的有力支撑。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应以教学工作为重中之重。要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要让他们心情愉悦的上好课,专心搞好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和专业学习。 教师在上课前备课进行课堂设计时,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带着爱和亲,以最简单扼要的方式,让高职生们接受你的授课内容;在授课时,要将书面语换成口语,最好是当前流行的年轻人的语言抑或网络语言或群众俚语。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原理,要反复讲解,对计算公式,不必进行推理讲解,多以实例演算应用为主。同时,一半的精力,要花在课堂管理上,让你的课堂充满学习为主的气氛;上课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仔细洞察学生的教学反应。如出现大面积的课堂骚动,说明你的教学方法不合高职生们的胃口,这就一定要调整你的授课方式。另外,课到中间时分,你必须边讲解边下讲台,在学生们中间走几个来回,以发现一些个学生不专心听课的情况,并稍加停顿加以整治。 一定要从第一堂课开始立下一些教学规矩,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高职生上课必须坚持记笔记。高职生记笔记,可有效地解决其光听不动手的习惯,还可以使其在一次课上较少地分心。当然,还能帮助其提高速记能力。开始时可以记得少一些,此时,教师的板书或多媒体上显示的信息量不能很多,要求口述记录时,教师的语速必须慢,还要复述几遍,此后,可有所增速增量。是否记笔记,有否记全,可作为平时分加以考核。 另外,一定要增强学生们上课前预习意识和养成预习习惯。高职生在课外会觉得无事可做。告诉学生们,预习就是事,就是课程学习的重要一环。平时考核中,是否预习,应该作为主要的考核项目。 教育方面论文:教育辅导方面提高就业能力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就业观的养成、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等方面。并提出了高校应从教育与辅导两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实现扩大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本证券化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成为主导。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就业的难度也在相应地增加。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已成为高等院校必须思考的最重要问题,也成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战略性问题之一。大学生在大学中和毕业之初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尽早对社会成全面准确的认识,继而相应地在心理、观念、技能等方面做好准备,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增加“终身受雇佣的机会”,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决策,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向社会人转变,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刻不容缓。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就业能力对于国家的竞争力有着关键性的影响[1]。 1919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首开先河,在大学开设职业指导课,从此,职业指导成为一项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四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发表《Sothonne联合宣言》,将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明确地列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国内相关研究的先行者以南开大学李南、中山大学范泽瑛和谢超、华中师大的廖平胜、詹一虹、程良越、王建农等为代表,他们对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和生涯教育、考试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内容、体制、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2]。 为了扩大大学生就业,高校应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从教育和辅导两个方面,探究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具体途径。针对大学生就业力低下的各种问题,高校首先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力系统理论的研究,争取尽快形成相关理论体系。只有对就业能力系统理论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和认识,高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教育质量考核最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各项能力[3]。 1、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首先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我国高校现行的培养模式应该改变,要拓宽专业口径,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设置专业、制定培养方案,同一个专业应当具有两个及以上的就业方向。其次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多样性和先进性。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设立若干个主、辅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以及个性,选修相应的课程;另一方面,专业课程设置须与科技进步相合拍,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社会上保持领先的水平。再次高校应从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上进行变革,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及创新、人际交往、动手能力等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丢弃灌输式教学方法或者其他形式单一的方法,采用互动交流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大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2、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增强就业力。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把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作为教育的首要内容。目前,己经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愈来愈突出。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就业心理与行为模式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有的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统包统分”模式,这种观念的存在,大大阻碍了大学生就业的顺利实现。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合乎时代的就业观念,势在必行。 3、以职业生涯辅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生涯”是指个人的道路或发展途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前提下对自己所拥有的各种潜在资源进行评价,通过选择与规划,促进自己朝有序的、良性的方向发展,以实现自己与社会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4]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基础。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构建合理知识结构,鼓励参加有序的职业训练,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等为内容,以分期、分阶段指导为目标,逐步打造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4、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毕业生早期接触社会 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所以,引导大学生在求职之前,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目前,用人单位喜欢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宽广,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富有合作精神,拥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期间,有意识、有方向、有目标,培养、打造自己,为未来就业作准备,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就业力。 5、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 据笔者在高校工作的实际调查,发现在高校社团种类名目繁多,但相当一部分社团是“有其名无其实”,学生们加人社团只是图其名份,以便在个人简历上能体现比较丰富的活动经历,但实际参与和开展的活动很少。至于假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行规范管理和引导,保证将这些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做到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使大学生得到社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6、结论 放眼全球,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各国政府、高校及个人来说,就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我国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以及随着高校扩招人数的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目共睹,成为国家政府及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及个人的幸福。 作者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对扩大就业的作用,并提出了高校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但是就业不只是高校一己的事,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高校的就业能力教育运行模式。 教育方面论文:区从四方面着手加强党员教育工作 一、联系实际,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该区在党建工作中,注重从党员教育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思想动态,因人制宜,因势利导:一是对区管干部这一领导层次的党员领导干部,采用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和举办读书会、报告会的形式,聘请专家学者前来作专题讲课,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理论水平。二是对普通党员干部重点进行党的宗旨教育,通过推行民情日记、民情恳谈、记民情档案、设立民情热线等形式,教育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对广大基层党员进行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的教育。 二、因地制宜,增加党员教育的有效性。近年来,婺城区基层党组织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去年以来,全区19个乡镇和4个街道已全面推行党员电化教育;洋埠镇党委对农村基层党员实行党员分类管理的尝试;汤溪镇等6个外来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乡镇建立了外来流动党员支部,对外来党员实行有效管理;到去年底止,全区有3名以上党员且符合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做到了党员分布到哪里,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三、形式灵活,探索党员教育的多样化。婺城区各级党组织,采取措施,把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党员自身的需求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一是灌输教育。区委和有关部门通过举办“三个代表”思想报告会、WTO知识专题报告会、劳模报告会,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二是典型教育。每年“七一”前夕区委都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注重宣传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党员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三是形象教育。目前已在全区乡镇推广实行了电化教育这一直观、新颖的党员教育形式,学习的效果很好。四是活动教育。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将党员教育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庆祝建党*周年,区委安排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化下乡、党课教育、文艺踩街等活动。 四、利用阵地,实现党员教育的经常化。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区的乡镇党校建设已比较规范,乡镇党校在培训、教育农村基层党员中发挥了主阵地作用。同时,区委组织部和有关乡镇、部门一道,切实加强了农村支部的党员活动室建设,并将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列入党建工作年度考核。在此基础上,区委组织部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若干规定》,对“校、室、日”制度作了规范和明确,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促使基础党组织利用活动阵地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 教育方面论文:加强党员教育需要做好那些方面的工作 党员教育工作能否经常深入地开展下去,关键在于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首先,党委书记要亲自抓。搞好党员教育工作,基层看党委,党委看书记。书记亲自抓,这是党委加强对这项工作领导的重要前提。党委书记要经常研究督促检查党员教育工作,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结合一些重大问题亲自讲党课,做形势报告。党委抓党员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常抓不懈,避免时松时紧的现象。同时,要注意抓好典型,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工作。上级党委要定期指导下级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能否搞好党员教育工作做衡量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是健全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搞好党员教育工作的保证,也是党组织加强对这项工作领导的途径。近年来不少党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方面,建立建全了一些制度,效果都比较好。 三是搞好工作协调。党员教育工作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宣传、组织、纪检等部门分工合作,共同承担。宣传部门要经常了解、分析和掌握党员思想情况,会同组织部门制定教育规划和计划,主持搞好党员轮训和党课教员培训,负责编选、印发党课教材及其他学习材料,及时检查、总结和汇报党员教育和党员教育工作的情况外,侧重抓好党的组织生活和党课制度建设、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评选和表扬优秀党员等项工作。纪律检查部门要同宣传、组织部门抓好党章、《准则》的学习和贯彻执行,对党员进行党内党纪教育,表扬执行常规党法好的党员,批评、教育和处理违反常规党法的党员。总之,各部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 教育方面论文:检察机关法治理念教育要抓好三方面工作经典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动员和部署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会上强调,各级检察机关在教育活动中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贾春旺说,首先要认真搞好学习培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要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等形式,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分层次、分专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二,要实事求是地搞好对照检查,认真查摆在思想认识和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这是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每个检察院、每个部门和每个检察人员,都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采取自查、互查、上下帮查、面向社会开门查等形式,找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要深入扎实地搞好整改,在端正执法思想、解决突出问题上见成效。要把是否真正解决了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符合的思想和工作上的突出问题,作为衡量这次教育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对查摆和清理出来的法治理念上的问题,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对查摆出来的工作上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规范、加以解决。特别是要注重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密办案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制度体系。 教育方面论文:全国法院要重点从五方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向全国法院发出《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全面、准确把握理论精髓和实践要求;抓住关键环节,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密切联系实际,全面推动法院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着眼长效机制建设。 《通知》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标志着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中央政法委部署在全国政法机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执法工作现实问题,建设高素质政法队伍的客观需要。 《通知》要求重点进行5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二是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四是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五是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通知》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一次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级法院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把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贯彻始终;把联系实际,改进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贯彻始终;把思想教育与专项整改、制度建设贯彻始终。通过学习教育达到司法理念进一步端正,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和法院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为达到预期效果,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学习文件、提高认识。二是清理思想、正本清源。三是重点培训、深入研讨。四是考试抽查、确保效果。 《通知》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密切联系实际,一是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联系,二是要与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紧密联系,三是要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紧密联系,四是要与法院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既要认真查找和解决司法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妥善处理好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的十个方面的关系,认真落实今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知》要求,各级法院要统筹安排,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既保证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普遍受教育,又坚持以教育推动工作,把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思想有新认识、工作有新举措、队伍有新面貌上来,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既要集中开展教育,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又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教育方面论文:三方面入手对党员进行荣辱观教育 近期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和自治区党委的通知精神,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三个方面入手,及时对共产党员进行荣辱观教育。 一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教材,在学习讨论中领会内涵。全旗各级党组织以“八荣八耻”为教材,采取支部座谈、收看电视、专家辅导、领导讲课、撰写心得等多种形式,逐字逐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让“八荣八耻”入耳、入脑、入心。目前,已召开座谈会84次,领导讲课38次,邀请宣传部、党校讲师作辅导16次,共撰写心得396篇,广大党员普遍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公民社会道德建设的新要求,给全体公民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共产党员更应该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刻做到知荣明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尺,在对照检查中查找不足。在领会荣辱观内涵的基础上,各级党组织已陆续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会上每名党员都以“八荣八耻”为标尺,从自己近年来的言行是否都做到了有立场、有原则,是否时时处处都在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是否所有的言行都符合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规范,是否存在着好逸恶劳、贪图名利的思想等方面深刻剖析自己。 三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则,在社会实践中抓好整改。广大共产党员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作为最终落脚点,积极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抓好整改。旗直部门的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组织开展了政策、信息、科技、文化、卫生“五进村”活动,遍及全旗8个苏木镇,发放各种资料3万余份,演出文艺节目21场次,为30500余名农牧民进行了健康检查和咨询,并提供了大量的致富信息。苏木镇党员干部开展了与普通农户、农村党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结对子的“三到户”活动,面对面了解民情民意,心贴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牧民党员也不甘落后,及时启动了“党员六带头、共建新农村”主题活动,即要带头学习本领、带头发家致富、带头树立新风、带头美化环境、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参与活动,并示范带动全体农牧民群众,共同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幼儿家庭教育合力策略 摘要: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榜样力量、尊重幼儿独立地位、发挥学校指导和引领作用、统筹社会资源支持,从而形成以家庭为核心,整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主体;教育合力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稳定阶段。幼儿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有意识或无意识相互实施的教育及影响,可以是长对幼、也可以是幼对长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幼儿家庭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家长、幼儿及对幼儿产生影响的其他家庭成员,还包括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对幼儿发挥指导作用的学校和对幼儿产生广泛影响的社会。重视以家庭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统筹社会各类资源,才是真正的重视家庭教育。幼儿期为人一生的充分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的认知、行为、个性、情感及态度等基本上在幼儿期初具雏形,而家庭教育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终身的,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幼儿家庭教育的成功,不仅造福幼儿个人及其家庭,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和谐。 近年来,幼儿家庭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我国学者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家长们一些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也逐渐得到改善,比如,传统的“家长制”、“不尊重幼儿独立人格”的教育观念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逐渐消失,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正在建立。近日,教育部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对我国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使家庭教育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方法已得到很大的改善。 一、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作用 幼儿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孩子就是镜子中的自己。家长要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刻刻为孩子做榜样,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说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发挥榜样的作用、使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变成最有用的方法呢?建议: 1.这里的“说理”不是不让家长说理,而是家长对幼儿的“说理”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语言以简洁明了为宜。但“说理”有时会让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幼儿树立起“说到做到”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实际的体验。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幼儿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通过体验的方式,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周围的事物,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幼儿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2.家长们经常会说自己家的孩子不懂事,不守纪律,整日对其苦口婆心,效果却欠佳,这是因为家长没有掌握培养孩子纪律感的方法,没有真正了解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只对孩子说教,不能培养孩子内在的、主动的、积极的纪律,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活动培养儿童的纪律,活动是幼儿内在生命力的外在表现。通过活动,孩子在纪律养成的基础上反复练习,会形成孩子的“第二天性”,即所谓的“习惯成自然”。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自由与纪律不是对立的关系,建立在自由基础上才是真正的纪律,且孩子的纪律不是叫孩子不许动,而是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的守纪律。 3.为什么家长经常说自己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因为家长为孩子树立了爱发脾气的坏榜样。家长“发脾气”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幼儿性情的培养。理智的家长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长应该明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础,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用正面教育的活动方式替代“发脾气”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教育。比如幼儿犯错误了,家长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设定的情景活动中明白自己行为的不良,而不是“发脾气”。 4.不要刻意用感动方法,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父母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努力挣钱,希望你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等感动的话,利用幼儿的情感,去感化幼儿,但收效甚微。要知道一个刻意用感动的家长是培养不出一名真实的孩子,反而会使孩子对家长的用心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家长应该少说多做,尽可能听取孩子的意见,用实际行动去感动幼儿,行动才是最好的道理。 二、尊重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立地位 1.家长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学习的建构者,而不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被动的接受者。幼儿虽然知识和经验不及成人,但具有自然的好奇心特点,会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周围的一切环境,并在与环境的交往中获得自我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为孩子创设适宜的环境,这种环境是自由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有秩序的、轻松愉快的,能够促进孩子与环境积极主动的互动,使孩子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进而促进孩子的主动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幼儿的独立地位,不要成为孩子生活中的“包办者”或“替代者”,比如,在生活和学习上,耐心指导,让幼儿自己学会穿衣和吃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发挥想象玩玩具和游戏时,不用成人的固定思维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2.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家长更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育儿观,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探索幼儿身上的学习价值。家长向儿童学习,不是学习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学习曾经拥有的美德和寻找失去的童心,学习儿童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及创造能力。家长向幼儿学习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了解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更好地认识幼儿、教育幼儿,从而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和幼儿的相互学习,可能某一领域家长是幼儿的主人,而另一领域幼儿是家长的主人。因此,家长应该多多蹲下身来,倾听幼儿的心声,成为幼儿的学生,向幼儿学习,就如思想家老子告诫成人要“复归于婴儿”,这样才能获得人生的圆满。 3.家长要善于抓住幼儿的“敏感期”。幼儿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特征,也具有阶段性特征,正如蒙台梭利提出,要善于抓住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对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有速度,是教育的最好时机。因此,家长要随时留心观察幼儿在各个发展阶段表现出的这种心理现象,及时地引导、帮助和鼓励,尊重幼儿在“敏感期”对事物的兴趣及爱好,最大限度地激励幼儿潜能的发挥,不要错过良机而遗憾终身。 三、发挥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家庭作为教育幼儿的第一场所,作为教育幼儿的原生态环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教育方式与内容上都比家庭教育更正规,幼儿园会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兴趣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呢? 1.加强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幼儿园要挖掘各种家园沟通渠道,比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等。在园长、幼儿教师、保育员三大幼儿园主体的引领下,发挥家庭教育专家、学者和优秀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幼儿园也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为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支持,物质是精神之基础,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更能调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2.丰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幼儿园要邀请专家主持家庭教育的讨论会、座谈会及演讲会,举办关于父母教育的培训讲座及经验交流会等,引导广大家长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庭观及育儿观,增强家长教育幼儿的本领,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信心。幼儿园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开展一对一的家庭工作指导服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真正地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式方法。 3.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幼儿园要充分做好家长委员会的管理工作,比如,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宗旨及任务,增强家长教育的责任,加强家长正确的教育意识。家长委员会还要编印其家庭教育的指南及专题手册,做好家长科学育儿的宣传工作,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营造家长科学育儿的良好家庭氛围。家长委员会要发挥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及父母的宣传力量,积极向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各种家庭教育现场指导实践活动。 4.办好家长学校。幼儿园要将家长学校纳入自己的工作管理范畴,家长学校要聘请专家学者,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成研究团队,设计出实际的、具体的家庭教育课程,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同时,开发家庭教育教材、指南及活动指导手册。家长学校还需要设计各类有吸引力的、符合家长时间的课程及活动,吸引广大家长积极参加与学习,调动家长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统筹家庭教育中各类社会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说明幼儿的发展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承担起为社会造就人才的责任。社会也承担着教育人的责任,这就需要发挥社会在家庭教育的力量。 1.构建家庭、社区教育基地。社区可以邀请社区的各界人士,成立社区家庭教育委员会和家长队伍,共同创设家庭教育社区基地,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家庭教育幼儿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促进整个社区精神文明的提高。 2.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正如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发挥企业、社会团体、机关单位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比如依托幼儿活动中心、亲子乐园,为城乡幼儿及家庭提供教育指导服务,促进城乡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社区积极调动幼儿园优秀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指导作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教育“双赢”目的的实现。 3.鼓励和支持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广泛开展适合这些儿童特点和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调动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积极性,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整个社会幼儿教育质量。 4.各地教育部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及科学研究。各地教育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制,制订实施办法,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家庭教育以家庭为核心,不仅需要家长要时时刻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蹲下身来去倾听幼儿的心声,还需要家长积极主动地联系幼儿园及社区,充分利用幼儿园及社区的资源,共同教育好孩子。 家长应该积极主动联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每学期、每周、每日的教学活动安排;多与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及保育员交流,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家庭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亲子活动,切不可以工作忙为借口,错失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良机;社会作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对幼儿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及时性、适应性与补偿性等特点。 家长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比如,多带幼儿去参观博物馆、海洋馆、美术馆、歌剧院等社会场所,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展幼儿的信息量,拓宽幼儿的学习空间。还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场所,让幼儿从社区人们的生活中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综上所述,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大,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但幼儿家庭教育的主体不能相互孤立,要形成教育幼儿的合力。因此,幼儿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核心作用,在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支持下,整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才是对幼儿最有效的教育。 作者:卢清,程亚蒙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的人生成长离不开其心理的发展,需要健康心理的支撑。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父母给予较多的关注,需要父母为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此情况下,父母在家庭中要给幼儿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其获得存在感和尊重感。 关键词:家庭教育;和谐环境;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的健康成长既包括身体的成长,更包括心理的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否则,野蛮暴力的家庭环境可能会给幼儿留下一生的心理阴影。和谐友好家庭环境的营造需要父母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方式,同时要求其共同参与,陪伴幼儿共同成长。 1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1简单粗暴性: 有些家长由于缺乏基本的教育知识,加之脾气的暴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幼儿缺乏一定的耐心,在家庭教育中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这样环境下的幼儿一般会有暴力的倾向和行为,家长的错误“榜样”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2全部包办型: 有的家庭,由于父母的原因,喜欢所有事情都帮助幼儿来做。小到刷牙洗脸,大到学校的作业都全部包办。加之现在的很多幼儿都是和长辈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对幼儿的关切会更多。幼儿在家里真正成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但家长的这些良苦用心却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1.3望子成龙型: 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厚望,使他们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这是父母正常的心理需求,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他们希望孩子每一方面都比别人的孩子强,各种辅导班成了孩子周末的“牢笼”,这样做远远超过了孩子能够承受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必定造成身心的伤害。 1.4放任自流型:有些家长,尤其是一些农村家长,由于缺乏一定的教育知识,加之忙于工作,对幼儿的成长关注较少。把幼儿基本托付给没有文化知识的老人来带,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放任自流,使得这些幼儿往往没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今后的健康成长也非常不利。1.5和谐友好型:有些家长由于有较丰厚的文化积累,以及丰富的育儿知识,他们在家里主张民主,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给幼儿自由表达的权利,让幼儿积极参与家庭的一些活动,批评教育时也注重方式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样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友好家庭环境的营造途径 2.1家长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建立友好型的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的意义自不必说,在此情况下,要建立这样的家庭环境,首先要家长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这些素质主要有:一是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包括各种生活经验和教育知识内容,家长有了一定的知识才能更科学地去教育幼儿。二是要有诚实守信等做人的基本素质。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很多品行都是模仿家长得来的,有了良好的品质才能给幼儿传递无穷的正能量。三是家长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教育幼儿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劳心又劳力,若身体素质不过硬,被孩子拖垮也是可能的。 2.2家长要掌握幼儿的心理: 幼儿的成长既包括身体的成长,也包括心理的发育。要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必须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必须做到“幼儿的世界我要懂”,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其进行沟通,才能从其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教育。这要求我们的家长平时要多读些关于幼儿心理学的书籍,增加理论知识,丰富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多与幼儿进行沟通,当幼儿到了3周岁时,基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只有在沟通交流中才能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2.3家庭要营造平等的氛围: 幼儿的成长需要和谐民主的环境,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场所,在此情况下,家庭的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就有重要意义。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要求家长做到:一是要摆正自己的身份,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要给孩子以更多的引导,遇事可以多与幼儿进行探讨,在对话中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二是营造平等的家庭氛围要给予幼儿自由表达的权利。幼儿的观点无论对与错,家长都不要剥夺其说话的自由,有了问题大家一起商量研究,这样幼儿才能感受家庭的温暖。三是营造平等氛围可以征求幼儿的意见,让其感受到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让其明白自己也是家里的重要一员。例如周末全家出去游玩,这时可以询问幼儿去哪里玩,让其思考,尊重其想法。 2.4陪伴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家庭的民主平等都是建立在与幼儿一起度过家庭生活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友好的家庭环境固然重要,但我们必须保证父母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来陪伴幼儿,意即我们常说的陪伴是幼儿最好的成长方式。父母陪伴幼儿的方式很多,但最好不要把工作带回家,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父母可以带领幼儿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做饭时一起摘菜,晚饭后一起散步,周末时陪幼儿一起去公园等。此外,家长还要多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陪伴幼儿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幼儿能够从心底感受父母的关爱,能增强心理自豪感。 3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家庭的良好环境 3.1好的环境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环境对一个人影响巨大,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认识社会的幼儿来讲,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其感受家庭的温暖,让其懂得父母的关爱,能够学会去尊重他人,感谢他人。在友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和人生。 3.2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易给学生心理阴影: 当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争吵、谩骂甚至暴力时,常常使这个幼儿内心感到恐惧,长大后可能造成其自私、焦躁,对他人不信任以及暴力倾向,甚至对社会的仇恨,也有人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的成长期,父母一定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掌握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赖湘泓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第二保育院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观念也在日益更新。目前,在家庭中“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非常严重。本文通过探寻影响幼儿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策略,试图改善优化这些因素,充分发挥幼儿家庭的教育功能,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观;现状;策略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人生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所谓幼儿家庭教育,就是指三到六岁幼儿在家庭成员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制约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家长教育观念、家长教育方法、家庭社会背景,特别是家长的社会生活经历和思想文化素质。 一、幼儿家庭教育现状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院开展了“幼儿家庭教育状况与幼儿发展状况关系问卷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家庭中“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非常严重,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如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主流趋向良好。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教育子女已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共识。但思想重视,行动忽视。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样重要”的家长占96%,可是“每天可以留出2小时以上时间与孩子一起交流、游戏、学习”的只有10.3%的家长,选择“不顾劳累.坚持和孩子玩”的只有28.7%。对比数据可知,普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没有完全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内容认识不够。经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倾向依次是: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孩子与人交往;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重视孩子的自我服务;重视孩子的语言发展;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家长忽视的家教内容包括忽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如:教孩子知道自己几岁,教孩子分清性别);忽视孩子的游戏和玩玩具;忽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如:独立睡觉只占22.7%)。有部分家长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只是把家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使家庭教育缺乏了自身的特点和内容。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最大困难是孩子的某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是某种社会影响,很少有家长认真检查自己在家教中的失误和应负的责任。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家长对孩子上学期望值过高。教育目标的倾斜,导致家长产生许多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如:过度溺爱、迁就和放纵孩子。过度严厉、过度保护或者过度放任。家庭教育承担者偏移,教育意见不一致。在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的调查中显示,62.5%是母亲,21%是祖父母,16.5%是父亲。可见。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之重要,作用之重大。还有大多年轻父母工作较忙,依赖祖辈养育孩子情况普遍。扩大家庭、祖孙家庭和单亲家庭日趋渐多,家庭教育意见不够一致,其不良后果是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则会形成当面一套和因人而异的态度。 二、幼儿家庭教育策略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儿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甚至是孩子所特有的稚气、调皮和不成熟产生的“错误”;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见解,相信孩子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2.全面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 要想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情况,把握现象,知其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3.言教、身教和境教相结合。 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自己先要做到。例如: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阅读或是与孩子进行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有洗漱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善、大方。而言行不一的家长,是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甚至会使以往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在言教、身教的同时,还要做到境教,就是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和谐整体的家庭教育环境。 4.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协同进行。 家庭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教师之间、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 5.讲究家庭教育艺术。 坚持家庭教育的六项原则:教育一致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赏识教育原则、细节教育原则、尊重孩子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奖励惩罚灵活运用,掌握分寸。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从而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6.注重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端正教育态度。 作为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同时,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增强自身的教育责任。多花些时间了解孩子、陪伴孩子。其次,丢掉不健康心态。如:补偿心、反常心、虚荣心、惧怕心。总之,不同类型家庭的不同教育方式、教养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负责人。因此家长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创建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气氛,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作者:张丽莉 单位:甘肃省妇联第二保育院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在心理方面有问题,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家庭教育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充分重视。笔者根据调查,找出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家庭教育中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措施 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了心理问题,霸道、任性、粗暴、依赖性强、胆小、孤僻、交往困难等现象频频出现。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调查 本文结合与幼儿教师、家长的访谈及实地调查,制定问卷。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应着重从家庭教育入手,探索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 (一)关于幼儿的情绪 快乐是幼儿心理健康的要素,经常保持快乐的幼儿往往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据调查,65.1%的幼儿在家里是很快乐的。通常来说,情绪波动大的幼儿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无法排解的焦虑、紧张和不安,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调查结果显示,16.8%的幼儿在家中情绪波动较大。从幼儿闹情绪持续的时间上可见出,大部分幼儿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高,73.7%的幼儿能在10分钟以内停止哭闹,而在较长的时间内(1小时以上)仍在恶劣情绪中无法调节的幼儿仅占3.1%。幼儿的情绪受家长的影响最大,在幼儿面前调节好自我情绪的家长会较少或不会给幼儿造成心理的伤害。调查显示,家长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会宣泄到幼儿身上。面对幼儿的哭闹,家长态度和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哭闹时的幼儿已不能理性地思考问题,最需要的是家长爱的传递。但是,调查显示,有78.6%的家长对孩子哭闹采取的方式是讲道理,有75.2%的家长采取的方式是转移幼儿注意力,有近半数的家长采取听孩子诉说,只有17.6%的家长采取告诉孩子“我爱你”的方式。还有的家长甚至采取威胁吓唬孩子的方式制止孩子哭闹。 (二)关于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幼儿认同自我的具体表现。自信的幼儿对他人或事物可以积极探索。调查显示,44.7%的幼儿显得自信,剩下的则表现一般或自卑。在幼儿自信心树立的过程中,家长对幼儿表示欣赏,幼儿自信心就容易确立;要是家长经常批评幼儿,幼儿会对自己产生厌恶情绪,否定自我,逐渐产生自卑心理。 (三)关于幼儿的求知欲 好奇心是幼儿健康上进的重要前提。据统计,82.3%的幼儿好奇心较强,13.8%的幼儿好奇心一般。对于幼儿的好奇心,半数以上的家长鼓励幼儿并愿意给予帮助,约四成的家长持顺其自然的态度。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幼儿家庭教育,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培养心理健康的幼儿创造外部条件。 二、家庭教育中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家庭生活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很多幼儿的病态心理是幼儿的生活环境引发的,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家长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如果家庭成员感情不融洽,很少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就造成幼儿精神紧张、情感冷漠、性格怪异等问题。所以,家长应该努力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建立温暖和睦的家庭,与幼儿多交流,让幼儿有安全感,感受到温暖和爱,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家长要充分尊重幼儿,如果教育方法不正确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家长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幼儿,教育孩子要有要求、有方法,更需要有度。家长要尊重幼儿,鼓励幼儿独立做一些事情。如果成人事事包办,容易使幼儿懒惰、懦弱、依赖性强。因此,家长要尊重幼儿的独立性,让其从小就树立独立完成的信心,达到教育目的。 (三)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的个性还很不稳定。所以,在这个阶段,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在家庭中,家长的言行对幼儿人格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很多幼儿的不良行为都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因此,要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父母一定要为幼儿树立榜样,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表里如一,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上述三点,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幼儿生存发展的家庭环境,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高度重视,家长要以身作则,更加努力,为幼儿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马琳 单位: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民族幼儿园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思考 摘要:要想做好对幼儿的教学,那么不仅要重视幼儿的学校教育,家庭也是幼儿主要的教育阵地。对于幼儿来说,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便是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多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家长要做好与教师的沟通,以此来充分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状况,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与教师进行探讨,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措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是对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 怎样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的幼儿教育其实就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它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环境下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其主要包括在思想道德上与言行上的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及关系简述 1.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所以想要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从幼儿开始抓起。所谓的幼儿园教育其实就是结合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与学习任务,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上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区。而正规的幼儿园具有开放性与整体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我国制定的《幼儿园规章制度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并对幼儿实现全方面的发展,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发展目标,并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幼儿园教育不仅要以幼儿自身的特点为基础,还应当在教育中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任务。随着年龄的不断上升,幼儿所遵守的规矩也就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也就更长,对于这些,需要幼儿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这样才能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思考 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影响决定着这个人的未来发展,家庭教育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同时也是在家庭互动的过程中长辈对子女的未来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不仅包括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还包含了子女对父母的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单向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在幼儿教育中,所讲述的家庭教育更倾向于第二种,也就是比较狭义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高、连续性好等特点。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不会受到时间与地点等外在条件的影响,教育内容也可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而幼儿在接受这样的教育时,记忆也会更加深刻与具体。且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结合幼儿已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无法达到的。且在这种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幼儿不需要适应期,就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巩固自己的思想道德与言行,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二者互补 想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让家庭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让幼儿园教育辅助家庭教育。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片面性,所以会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的性质上,呈现出了较强的目的性与系统性。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家长对孩子的不听话常常无计可施,这是由于家长对教育的理念与概念不了解,也就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育。虽然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伴随在整个发展阶段,但是也应当借助幼儿园教育的指导,这样才会真正确保家庭教育具有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的教育目标能够反映出社会的需求。 二、促进家庭教育与幼儿 园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的策略要想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就必须充分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要积极开展亲子活动,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且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让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加深对彼此的理解与认识,家长通过参加亲子活动,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实际成长情况,并了解幼儿园教育,从而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学目标。这样还可确保将幼儿的知识体系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最终让幼儿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总之,想要真正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就需要幼儿园与家长联合起来,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儿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健康成长。 作者:李慧艳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浅谈 教育好幼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共同责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家庭教育在对幼儿全面发展中有独特作用,幼儿园必须重视做好家长工作,才能真正教育好幼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幼儿家庭教育,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实施家庭教育应具备的条件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气氛。从环境方面来说,家庭四周的环境是否整洁,家庭用具的设施是否美观、实用,家中是否有一定数量的书报及适于孩子的用具和玩具,这些都影响着家庭生活与教育的展开。从生活气氛来说,包括了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如父母的知识和道德修养,父母的生活态度与习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家庭生活的秩序等等。父母应当努力建立一个良好的整洁环境的生活气氛,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使家庭生活井然有序。这样,就可能促成幼儿的良好发展。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思想、行为习惯无不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幼儿模仿性强,年龄越小,父母对子女影响越大。家长要以自己模范行为影响孩子,要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才能有威信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父母应掌握教育知识,为教育好子女,家长必须学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知识,了解新时期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教育的目的、任务,正确分析幼儿的行为,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而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长培训班,使家长获取关于教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幼儿园还可以把属于自己园内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以便使家园合作紧密相连,相互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 作者:段君红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里幼儿园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的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地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家庭的教育要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正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家庭教育是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持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二、家庭教育如何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教育专业性更强,更具计划性。两者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失,只有两者配合互补,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一)家庭环境影响幼儿品格的形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行为的管理者。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幼儿园的课堂以讲授和游戏的方式为主,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要重视自己的行为,比如看红绿灯过马路、乐于助人、礼貌待人、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言而无信。由于孩子与家庭特殊情感的联系,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态度、为人处事的方式,都将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印象。比如,孩子们玩毛毛虫,倘若家长会责骂孩子,那么幼儿很可能害怕和讨厌毛毛虫。如果父母领着孩子乘坐公交,看到需要帮助的就让座位,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让位是应该做的。 (二)家庭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虽然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尽可能来源于生活,但是只能基本局限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通常只能观看图片和视频,和孩子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例如,教学涉及公园里的鲜花、礼貌用语、各种人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惯等,由于幼儿园不能把孩子带到真正的场景中去,而家庭教育却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孩子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和周围可感知的事物里得到的。家长可以花时间陪伴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花朵、树叶的形状,聆听鸟儿的歌声、虫吟,感受四季的天气变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对鲜花进行计数,不但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学习数学、科学、语言、艺术等知识,因为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文化氛围是幼儿最佳的老师。家长也要利用社区环境,培养孩子的财务管理能力。例如领着孩子到动物园,让孩子看到买票的全部过程,买完后把票交给孩子。带孩子到银行看看,教孩子观察和分析存款和取款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性,认识取款机的目的和执行程序。在超市买东西时,让孩子付钱,及时告诉孩子挣钱的不容易,不能无限制去购买所有东西,帮助孩子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三)家庭教育要确认孩子的兴趣、优势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不能完全顾及每个孩子,不能准确掌握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优势,这就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要尽职尽责、及时沟通,平时注意观察孩子,要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情感特征,根据孩子自身的优势进行教育。例如,小班幼儿对自己的名字不太敏感,总是忘记哪一个是自己的杯子,但是当老师告诉他,第几排的倒数第二个,他就能够迅速找到杯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对数字敏感。有些孩子能专注聆听音乐,对音乐表达出的情感有所感觉,则说明孩子有音乐天赋。有些孩子有强烈的节奏感,身体灵活,喜欢节拍,那么孩子表现出舞蹈的天赋。家长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以实现孩子在优势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互补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双方的努力,家庭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并对幼儿园教育缺失进行补充,才能实现幼儿最科学、最长远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 两种教育方式可以融合在一起,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创建互相沟通交流的联系,创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共同推进幼儿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相信幼儿园的教育,以真挚的态度来获得孩子父母的信任。通过电话、互联网和其他通信手段,建立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方法,可以直接邀请家长参与,促进教师、儿童、父母之间更和谐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重视交流合作的意义,创建有效的合作。 (二)儿童早期教育的前提是要求家长积极参与 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需要家长的主动参与,这也反映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相互促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于幼儿园的工作,家长要主动配合,比如,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可以建立一个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由家长组成,采取自愿参与的方式,邀请家长参加管理。 (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教育 幼儿园和家长可以一起实施教育,因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能够成为管理人员,对幼儿园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家长可以帮助提高幼儿园管理资源的质量。在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同的性格、兴趣等因素对孩子个性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父母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家长可以营造幼儿个性化的氛围,就像一个性格爽朗的父亲,会给孩子们带来的亲密感,充满活力的爸爸让孩子们能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合作,强化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针对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互补性,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实现幼儿教育更长远的发展。 作者:杨庆 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教育体育局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一、尊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一个生命从降生的那一刻起,世界就应给予认可和尊重。但实际上,家长习惯于把自己置身于强势的支配地位,他们不会也不愿意倾听幼儿的心声,表现出专制或忽视的行为。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幼儿的性格在成年后表现为怯懦、冷漠和叛逆。幼儿的心灵世界很单纯,学会尊重他们并不难。比如耐心倾听他们并不清晰、连贯的表达,交流时俯下身去与幼儿平视,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等等。 二、示范和模仿是幼儿学习的有效方式 幼儿的学习开始于模仿,周围人的言行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尤为重要。与成人示范相比,年纪相仿者的示范效果会更好。例如:俏巧是个一岁半的小女孩,聪明伶俐,语言表达能力和行走能力发展正常。但是她对上下楼梯十分抵触,无论家长怎样鼓励、劝说和示范,俏巧都拒绝尝试。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她看到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姐姐上下楼梯,高兴得乐此不疲时,俏巧一下子有了勇气,要求自己走楼梯。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年龄相仿者的示范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三、给幼儿更多选择的机会 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每个人都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有些选择是简单容易的,而有些选择则是艰难痛苦的。选择是一种能力,如何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作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结果是很困难的。在生活中,家长应为幼儿营造宽松的生活空间,并有意识创设选择情境,学会尊重幼儿的合理选择。同时,让幼儿在自然氛围中尝试选择,平静接受选择的结果。例如:周末带幼儿出去玩,可以给他提供几个备选地点,让幼儿自己决定去哪里。如果他有了自己的答案,家长就要帮助实现,并让他体验因自己的选择而带来的心理感受。优柔寡断和盲目武断都会给人生带来负面影响,家长应该培养幼儿果敢和担当的品质。 四、父母之爱是不能缺失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职场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一些父母为了家庭、理想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终日辛苦奔忙,于是照顾幼儿的重任落在老人的肩上,自己与幼儿的相处时间减少,自然就缺少了对幼儿的关爱。另外一些能自己照顾幼儿的父母即使有时间和幼儿相处,但由于缺少耐心和责任心,或者想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而忽视幼儿的情感需求,致使幼儿在性格和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影响了成长。父母之爱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是物质和他人无法取代的。许多单亲家庭的幼儿在成年后表现出较多的性格和心理问题,即从反面印证了这一观点。幼儿期有许多宝贵的人生第一次,这些美妙的瞬间稍纵即逝,错过就是父母无法弥补的遗憾。因此,父母应尽最大的努力,利用各种方式增加与幼儿相处和心灵沟通的时间,给幼儿更多的爱。 五、尊重个体发展不盲目比较 目前,我国的家庭一般养育1个或2个子女,这种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使幼儿成为家庭的核心和聚焦点。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更优秀,起跑线上的较量就此开始:谁的孩子说话早,谁的孩子走路好,谁的孩子吃饭多,谁的孩子个子高,事无大小都成为比较的内容。好的自然高兴,差的就会绞尽脑汁赶超。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存在,他们有自己独有的生命律动,盲目比较会打破幼儿应有的成长节奏,有可能会使幼儿输在起跑线上。 六、挫折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一生要遇到许多挫折,它是人生的必然。如何对抗挫折———靠强大的心灵,而强大的心灵又来自哪里?肯定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锻炼。如果家长能在幼儿时期就对幼儿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挫折教育,对幼儿的一生将是有益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要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注意规避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使幼儿享受快乐成长的时光。 作者:费梦 单位:黑河市实验幼儿园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一、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成人和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幼儿经常不能遵守游戏规则,这样容易导致幼儿间相处时不会互相谦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因此,成人与幼儿开展游戏时要注意按规则进行,让幼儿建立规则概念,形成规则意识,有利于减少幼儿交往中的冲突。比如,幼儿普遍喜欢玩飞行棋、扑克等游戏,这些游戏益智于乐,既能够开发幼儿的智能,又能够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由于想要取胜,幼儿常常不按照规则玩,或者输了游戏就走到一边生闷气,家长不要用严厉的语气批评幼儿,因为在幼儿的头脑中,他只是想要取得游戏的胜利,只不过还没有学会去遵守规则而已。因此,家长可以也学着幼儿的样子耍赖、不承认失败,使幼儿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言行,从而学会遵守规则。 二、丰富幼儿的角色经历 1.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他人家长可以给幼儿观看从小到大的照片、成长的录像,给他讲他小时候的趣事,引导他告诉家长:“我”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我”的志愿是什么、“我”的优点在哪里、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等。通过这种方式,幼儿逐渐认识到“我”是很独特的,有好听的名字、黑色的头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些缺点,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幼儿在认识“我”的同时,也修正了对“我”的认识的偏差,并能尝试设想自己的将来。在引导幼儿认识自我的同时,家长还要鼓励幼儿走出自己,和他人接触,并能够正确评价他人。家庭教育中引导幼儿关注和评价他人,有助于避免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了解他人,有助于其顺利开展社会交往。比如,家长平时可以引导幼儿说说他认识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在幼儿园的好朋友都有哪些;家长在聊天的时候,评价他人要客观、具体,给幼儿做个好榜样。事实上,幼儿描述他人并不会从成年人预想的角度描述,每个幼儿描述的角度都不同,有的幼儿会通过人身体上的气味来描述和区分,有的幼儿会通过人身体(比如脑袋)的某个部位的形状来认识他人。 2.体验不同的角色经历家长应鼓励幼儿和不同年龄的同伴玩耍。这是因为,和不同年龄的同伴玩耍时,幼儿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与比自己小的同伴玩耍时,幼儿需要照顾和帮助同伴,这时他扮演着大哥哥或大姐姐的角色;与比自己大的同伴玩耍时,幼儿需要被照顾和被帮助,这时他扮演着小弟弟或小妹妹的角色;与和自己同样大的同伴玩耍时,幼儿又扮演着协作者、合作者和竞争者的角色。在与混龄孩子一起玩耍时,请孩子轮流扮演组织者、领导者角色,要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领导力。在这些丰富的角色体验中,幼儿能够学会与不同的人玩耍,树立自信心,从而为其顺利开展社会交往奠定基础。另外,家长可以在家中和幼儿一起玩社交游戏,比如模拟一次购物经历,玩警察和行人问路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家长和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一次游戏后,双方交换角色,再次进行。这一类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让幼儿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社交场景,同时也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社交礼仪,从而为其将来很快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3.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家长要主动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让孩子将自己的同伴带到家里来玩,并为幼儿做良好的示范,给孩子作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此外,家长还要有意识地扩大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进一步增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比如,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去超市买东西、参加聚会、外出游玩,在家长在场的情况下,放手让幼儿自己和叔叔、阿姨聊天,回答问题,既锻炼了幼儿在人多的环境下说话的胆量,又培养了其社会交往能力。 三、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具有外向特质的幼儿研究表明,幼儿成为团体领导者的过程常常存在着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那些能够团结大多数幼儿、起到带头作用的幼儿往往会成为团体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具有勇敢、乐观、聪慧、喜爱社交等外向特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家长要给具有外向特质的幼儿提供充分展现其外向特质的机会。比如,幼儿之间发生小的矛盾和冲突时,尤其是对于性格开朗、喜好社交的幼儿来说,家长不要参与其中,要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勇敢面对和处理问题。另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具有外向特质的幼儿在人际冲突中团结同伴。比如,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有效途径。家长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面对冲突情景,自己体验冲突感受,由此发展幼儿的移情能力,从而引导幼儿从同伴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角色游戏中,家长要选择一个与冲突问题有关的主题,通过讲述的方式呈现冲突故事的开头(对年幼幼儿如小班幼儿则需要呈现更多的故事信息和结构),界定每个参与其中的成员的冲突角色,然后让幼儿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这个故事。比如,“有个名叫苏俊的小朋友,由于不愿分享玩具而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不好。一天,当一个小女孩刚开始玩一辆红色小汽车时,苏俊飞快地一把抓过小汽车,同时也把小女孩吓哭了……”接着,家长要让幼儿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或回忆自己的经历,进行构思并完成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冲突。在角色分配上,家长可以和幼儿协商安排,也可直接安排。事实证明,角色扮演通过实践和模仿,不但能让幼儿认识到冲突情景中不同幼儿的想法,更能让其体验到冲突卷入者的相应情绪,从而有利于幼儿接纳和肯定同伴,进而吸纳和团结更多的幼儿,成为团体的领导者。 2.具有内向特质的幼儿具有内向特质的幼儿安静、善思考、情绪平稳,在团体活动中不容易与同伴发生矛盾。发生人际冲突时,往往采用后置处理或者借助他人力量处理的方式。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通过模拟冲突情景、讨论解决方式等方法,引导具有内向特质的幼儿获得解决人际冲突的经验和策略。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人际冲突,家庭会议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家庭成员(包括幼儿)可以模拟冲突情景,回顾人际冲突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就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对于具有内向特质的幼儿来说,提出并选择他们认为有效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激发幼儿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引导其选择执行合理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家庭会议要建立起公开和自由的讨论气氛,要确保幼儿参与讨论的机会和对于讨论的贡献,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他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会得到尊重与保护。 作者:宋艳 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论文 一、家庭教育功能的再探讨 对于家庭教育的功能性,我们以往存在着各种偏差,对话、交流、关心、说教只是其表面现象,都不足以展示家庭教育的基本属性。我们考察单个家庭的教育,发现绝大多数的家庭都突破不了上述功能,而这也是抑制家庭教育潜能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其基本功能。据此,本文笔者认为“技艺、做人、信仰”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技艺指的是生存的技能,要求家庭教育需传授、教会幼儿未来安身立命所需的各种生活本领;做人指的是做人的道德品质,要求家庭教育需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信仰指的是文化思想信仰,要求家庭教育创造文化熏陶的氛围,使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述功能中,做人品质是根本,生存技能是保障,文化信仰是方向,三者独立且统一, 二“、家+园”交互教育的两个误区 在探讨“家园”教育误区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学内容。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第二部分中提出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与目标。而详细分解这些部分,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诸多的共同之处,即都希望把幼儿培养成“身体健康、善于交流、善于表达的有责任、有信心、富情感的孩子”。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存有诸多误区,主要有二:一是幼儿园教育的“家庭化”;二是家庭教育的“幼儿园化”。在前一种误区中,不管是幼儿园的管理者,还是一线幼儿教师,他们都将学生当作“襁褓中的孩子”看待,生怕他们“风吹草动”、“生病遭罪”。尤其是在“安全校园”的背景下,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提供卫生的幼儿饮食、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成为了当前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课程教育、课堂活动、课后实践则成了附属工作。从这点来看,教师如同父母,幼儿园生活如同家庭生活,幼儿教育也就越来越“家庭化了”。在后一种误区中,由于父母普遍缺少对幼儿教育相关知识的认识,导致父母教育孩子只是模仿幼师做法或者比照学校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其实就是“幼儿园中的老师”,家庭教育也就成了幼儿园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延续。因此,在创建科学的“家+园”教育模式时,我们应尽力还原二者教育的本真,使其相得益彰。 三“、家+园”交互教育的新途径 1.技能交互教育。由上可知,生存技能培养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保障性功能。细究生存技能的基本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综其一点,一为生存,二为发展。生存者,以家庭事务为要;发展者,以手工技能为要。反观《纲要》内容,技能方面的教育要求较少,更别提实践操作了。因此,笔者建议,家庭教育以家庭事务为主,幼儿园教育以手工技能为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应过分溺爱孩子,可采取“任务式”教育方法。例如,父母可借鉴“爸爸去哪”中的相关剧情,为孩子设置相应的“任务”,引导孩子去完成,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所设“任务”以孩子能够完成为限,父母可全程陪同完成,也可由孩子单独完成。所给予的奖励以物质奖励为主,精神奖励辅之。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增加手工操作课程的比例,设置专门的手工实践活动,并耐心指导幼儿完成手工操作。例如,用橡皮泥制作人物形象、生活用具;或者用剪刀、纸张制作剪纸艺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家庭与幼儿园在技能培养上的内容各异,但是二者还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只要依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即可。 2.道德交互教育 道德教育对于幼儿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虽然《纲要》中有相应的规定、要求,但在实践中做人道德的幼儿园教育还是缺失的,而家庭教育正好可以弥补。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强烈的感知事物的阶段,模仿是其最主要的感知表现手段。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最直接、最适合的被模仿对象。据此,笔者建议家庭道德教育可通过“适当说教+现身说法+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实现。首先是适当说教,要求父母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引导。此外,父母说教须避免禁止性语言或他人在场的情况。因为禁止性语言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他人在场则可能刺伤孩子的自尊心。例如,在睡觉前可以对孩子说:“宝宝,说谎是不对的,我们应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说好吗?”其次是现身说法,以现实中的例子来教导孩子,可以让孩子直接感受,参考比照。譬如为了让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你看xx在哪踢球呢,你也去踢吧,可好玩了。”最后是以身作则,以父母自身的行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行为。对此,父母应积极树立正面形象,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3.文化交互教育 当前的幼儿文化教育过于偏狭,衡量标准不甚科学,无法触及孩子的内心深处。而纵观犹太人的幼儿教育中,信仰教育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属于最高阶位的教育内容。对此,笔者有意借鉴犹太人的教育理念,只不过犹太信仰教育指的是“宗教”教育,而本文则指的是文化教育。本文中的文化信仰教育不同于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信仰,它是对于社会与自然的基本法则遵守。而对于此种教育,家庭与幼儿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需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譬如对于自然万物的认识,幼儿园可以教授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并借助教材、教具赋予动植物以人类情感,使孩子在心里树立起“与物共生、与物共存”的理念。而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引领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使孩子近距离的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起幼儿“一切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美丽的,我们应该善待它们”的意识。 四、总结 总之,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主要途径,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要明确自己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家庭和幼儿园要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智力、能力、人格的形成有着重大作用,“技艺、做人、信仰”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实现互补,我们应该重视通过技能交互教育、道德交互教育、文化交互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和呵护。 作者:薛飞燕单位:福建省屏南县实验幼儿园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幼儿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一.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理念,比如说认知错误、虚荣心和情绪心理等。首先,家长在认知方面经常将孩子把孩子“听话与否”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其次,家长对教育孩子有虚荣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吃穿的问题上的无限制的给予,这也是欠妥当的;最后,家长在教养孩子时有情绪心理,殊不知家长对待孩子的情绪化是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三)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 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1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2当出现矛盾时,应背着孩子协调。最后,笔者想用网络上一段写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话来结尾: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作者:刘淑霞单位:内蒙古包头市迎宾幼儿园分园九原区花园幼儿园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论文 一、现状与分析 ⒈隔代“亲” 案例1:下午3点3刻的时候,家长们已云集在了学校操场上等待迎接幼儿。4点的放学铃声一响,家长们跑着冲进了教学楼。一位老奶奶的腿脚有些不便,保安在问明老奶奶情况后帮忙将孩子接出来,孩子看到自己的奶奶就哭着说道“:你不是答应第一个来接我的吗?怎么是保安来的?我再也不相信你了。”“是奶奶不好,下次奶奶早点来。”老奶奶忙拿出了切好的苹果和水,孩子很自然地接过来,吃着回家了。分析:幼儿园的孩子都需要家长亲自接送,而接送孩子的大多数是老年人。许多老人将这种爱无限放大成溺爱,导致了很多教育契机的丧失。案例中的幼儿就因为奶奶晚点而责怪奶奶,这说明对幼儿的说理教育如今势在必行,而奶奶只关照孩子吃喝,错失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机。 2.教育理念扭曲 案例2:午睡的时间到了,妈妈才带着乐乐走进教室,从乐乐的表情可以看出,乐乐不高兴。我随即向乐乐妈妈打听情况,原来上午妈妈带乐乐经过玩具店的时候,乐乐一定要买自己喜欢的变形金刚,而妈妈觉得家中类似的玩具已经很多,不能再买了。就这样,乐乐哭哭啼啼闹了一上午,耽误了上学的时间,到了中午妈妈妥协后才肯来幼儿园。分析:家庭生活富裕了,家长愿意将更多的支出用于孩子的生活、教育,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失去生存能力的幼儿。案例中的乐乐就是典型的被宠溺、娇惯的宝宝,他知道妈妈最终肯定会妥协,所以只管哭闹。妈妈也觉得给孩子买下就少了一件烦心的事,反正花的也是小钱。 二、解决策略 ⒈家庭教育,孝字当先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最早接触的社会群体,在家庭的呵护下幼儿能够健康成长。随着社会、学校对幼儿健康成长教育目标的不断调整,家庭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走最利于幼儿发展的路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孩子更需要学会爱自己的长辈。学会了爱的孩子能够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可取,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具有宽广的心胸去亲近大自然、适应社会、学习知识和本领。长辈要善于发现隔代抚养、包办代替等现象的弊端,消除不利因素,让家庭成为真正的育儿基地。 ⒉学会对孩子说“不”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家长可以利用幼儿的好胜心理,尝试着学习外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通过劳动或者其他可行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钱物,这远远比伸手向家长要来的更有成就感。除了以上策略,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供榜样先锋,传递正能量;幼儿园从自身出发,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等。事实上,家长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经常为孩子出人意料的举动感到惊讶。殊不知,孩子的潜力本来就是无限的。有时候,我们成人的懒惰与无知才是问题最大的根源,这也会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发展。家长要切记:孩子跌倒了,要自己站起来;孩子哭了,要自己擦干眼泪,重新绽放笑容。我们要相信孩子自我健康成长的无限可能。 作者:史春晓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幼儿园指导下的家庭教育论文 一、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 (一)有针对性的帮助家长确定正确的教育思想,纠正不良的教育行为,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让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孩子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不适合现代的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三)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导致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园关系非常紧张。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同时也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架起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梁。 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内容不全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特点都不尽相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也应不同。但是当前,几乎没有幼儿园能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在培养思维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动作发展、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具体的指导性。多数只是对幼儿在幼儿园出现的问题或者家长询问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二)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指导时间上的安排做不到与每个家长的时间都不冲突。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个别指导时间通常是幼儿家长接送孩子或开家长会的时候,时间短暂,不能针对幼儿在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对家长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如果专门拿出时间让老师到家庭中去进行指导又会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倍增,这对于幼儿园来说的确难度非常大。 (三)缺乏更加专业的指导者通过了解发现,家长对指导者的首选是幼儿教育专家,其次是幼儿的老师,再次是“能运用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对来访者家庭的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帮助”的专业家庭指导师,最后是有经验的幼儿家长。许多教师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理论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面对家长的咨询不能指导自如,常常显得“无话可说”或“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四)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指导目前,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教师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给予指导,使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比如,家长不能很好的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不懂得如何与反叛期的孩子进行沟通等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三、改善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对策 (一)指导内容全面化在幼儿教育中每个阶段都无法忽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所需要的引导是不同的。但是这个过程幼儿园无法单独完成,需要每个家庭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家长无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干预,所以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园有必要对每个孩子的教育的不同阶段做出合理的规划,尤其在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定基础的幼儿阶段,要增强改善幼儿体质、培养良好习惯、锻炼生活能力、养成美好品格等方面给予正面的指导。 (二)指导形式多样化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家长根据幼儿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教师的职责。因此,不断改进指导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家庭教育指导中,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更良好的条件。目前,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主要有讲座、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亲子活动、电话、短信、QQ等。幼儿园应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不断创新指导形式,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能够随时随地运用合适的指导形式满足家长的需求。 (三)指导者专业化与国外相比,家庭教育指导师在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中占有极小的比例。目前,家庭教育指导者主要是幼儿教师。因此,要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水平。保证幼儿教师与家长能进行专业的指导。幼儿教师应加强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幼儿园也应该为家园合作培养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资,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指导,以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 作者:杨斌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中幼儿的创造性培育 一、巧用童话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途径 1.巧用童话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学前儿童的思维是一种我向思维,以自我为中心,采用“同化”手段,认为万事万物皆围绕“我”在转,在天地之中“唯我独尊”,客观事物如“我”一样具有生命,幻想与现实不能区分,主体和客体混沌一体,思维具有泛灵论特点。因此,幼儿在充满神奇和变幻莫测的童话世界中,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仙女精灵交朋友,童话故事深深地吸引儿童,激起幼儿的想象,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想象是对头脑中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从是否有目标和意志努力的角度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幼儿的想象特点是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正在发展中;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创造性想象逐渐增加。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用童话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创造性想象,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 (1)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丰富表象积累 想象的材料是幼儿头脑中的表象,而表象是幼儿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要丰富幼儿的表象,必须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家长可以带幼儿旅游、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也可以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工厂等地增加其表象,为想象力发展奠定基础。 (2)利用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无意想象 幼儿头脑中储存一些表象,家长可以抓住生活中某些契机,培养幼儿利用表象进行无意想象,为其有意想象的发展奠定基础。如傍晚家长带孩子散步时,看见火烧云,家长可以即兴编童话,幼儿很容易进到故事中,和家长一起编童话;马路上的广告牌,如果是卡通人物,家长也可以即兴把它与幼儿经验中某个童话人物联系起来,唤起幼儿的想象;幼儿的书包、衣服、玩具上大都是童话人物或卡通中的人物,比如,对带有米老鼠和糖老鸭的书包,家长可以问:“宝宝小书包上的糖老鸭和米老鼠在做什么?糖老鸭过生日了,我们为他准备点什么好吃的?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它的生日晚会?”幼儿吹泡泡糖时,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说“这个泡泡糖越吹越大,能把宝宝带到天空中去,宝宝会看到什么?宝宝怎么把它们带回家呀!”幼儿吃饼干时,咬了一口,对妈妈说“这是月亮”,妈妈可以说“月亮姐姐晚饭会吃什么,她会和谁一起吃?……”一日生活中,家长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有意引导幼儿进行事物间的联想,发展其无意想象。 (3)通过阅读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根据想象中创造性成分多少,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小班和中班幼儿以再造性想象为主,也就是根据童话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或故事内容进行想象,而大班幼儿可以增加人物的语言、创编出人物的动作和形象,创造性想象的成分增加。因为小班幼儿对常见的动物和具有明显特征的动物感兴趣,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主题单一、内容浅显易懂、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童话,如《小松鼠请客》、《会飞的猴子》、《小蝌蚪找妈妈》等,在讲述时,母亲可以找玩偶与孩子想象故事的场景,母亲扮演其中某个角色,鼓励幼儿对另一角色的动作、语言进行表演;也可以就着图画让幼儿讲故事,图片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有意想象。在讲童话前,家长可以放和童话有关的歌曲、乐曲,促进幼儿联想起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建立起关于所读童话的具体形象。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个方面是培养其发散思维。在讲述《小松鼠请客》中,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后,家长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语气、语调和动作表演不同动物,鼓励幼儿创编对话,如家长可以说“小松鼠除了请小鸡、小鸭子、小狗,还请了哪些小动物来做客呢?小松鼠可以准备什么好吃的请他们呢?”如果幼儿说不出来,家长可以扮演某个动物,如小燕子,小花猫等,唤起幼儿的表象,引导其把这些动物加到童话中。家长也可以就《小松鼠请客》的图片,引导幼儿把小动物涂上不同颜色,让它们穿不同的衣服。 3.利用童话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 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包括快乐、兴趣、满足、爱、自豪和感恩。研究结果表明,在创意方案制定的前期,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创意的数量。众多研究提出积极情绪有助于创造力。董奇(1993)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创造型儿童的一般人格特征概括为八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儿童在童话创造的世界中畅游,以同化方式理解童话内容,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童话中人物具有象征性意义,能够反应儿童在成长历程中心理的焦虑、迷惑、混乱、紧张等情绪以及各种的心理冲突。通过童话中的人物,儿童可以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冲突投射出来并得以宣泄,减缓心理压力,得到快乐和满足。如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创造了一个轻松、想象、自由的幻想世界,笨猫一次次地捉弄老鼠,儿童爱玩的天性得到了满足。杜威将与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相伴随的,对所学内容及学习本身养成的某种情感、态度这种学习称之为“附带学习”(collaterallearning)。杜威提出“一个人所学习的仅是他当时正在学习的特定的东西,这也许是所有教育学中最大的错误了。”可见,通过附带学习而获得的情感态度较知识来说所起的作用更大。家长在给孩子讲童话或与孩子一起看动画片、表演童话、创编童话等各种活动中,要把童话的情感功能放在首位,而把童话的知识教育作用放在次要位置,让儿童潜移默化中形成快乐的心境,为其创造性的培养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 二、利用童话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注意事项 1.童话讲述中的语言 童话的语言具有简短、重复、具体形象等特点,这些特点适合儿童的思维水平。简短的、重复的语言传递的信息量少,可以减轻儿童的认知压力,并且能创造一种儿童意料中的、可控制的紧张气氛。具体形象的语言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因此,当儿童对童话中某段重复的语言特别感兴趣,要求家长反复讲时,家长不要怕麻烦而故意省略掉这些重复的话语,因为每一次重复,都会唤起儿童不同的想象。家长在与儿童创编童话或讲述童话时,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要注意下面几点: (1)小班的儿童多用重复、具体形象的语言,童话中增加的人物不要太多,主题要鲜明,气氛要明快。 (2)如果孩子是中班年龄,家长与孩子编童话时,可以考虑增加人物,但语言要风趣,具体形象,故事线索可以增加,悬念增加,但故事的主线一定突出。 (3)大班儿童可以多讲科学童话,语言可适当增加书面用语,但抽象的语言要酌情增加。 2.要以多种形式丰富儿童的表象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和材料,因此家长可以采取多种途径丰富儿童的表象。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游玩,去动物园、博物馆等参观,引导儿童去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印象较深的表象,如初春的嫩草,搬粮食的小蚂蚁,蒲公英的花絮等等,神奇的自然界里蕴藏着丰富的形象,是儿童积累表象的宝库。儿童也可以通过看动画片、听童话、看图画书、上网等不同方式积累表象。 3.给儿童创造讲童话的环境 家长可以把儿童带到户外,优美环境中的景物易唤起儿童讲童话、编童话的热情;在室内,家长可以和儿童做一些童话中人物的道具,有助于儿童即兴表演某个童话。有时家长可以邀请其他与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儿童来家里,举行讲童话比赛,也可以几个儿童一起表演童话。童话伴随着每一代人长大。童话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快乐、充满幻想的诗意世界,它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着儿童喜欢的人物和动物,因此,在快乐童话气氛中,儿童积极的情绪得到渲染,不良的情绪得到发泄,无意识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创造性得到培养。 作者:刘海华单位:白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高中数学教育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一、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高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作者为了更好的了解高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所授课年级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80张问卷,在收回的试卷中统计发现50%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是很少提问和主动思考问题,甚至几乎从来不在数学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疑问,对于老师讲的也是似懂非懂,而只有15%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积极的去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寻找正确答案。从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可以想象的到现在学生对数学问题意识的薄弱程度。 2、数学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在这次问卷中,作者还专门因为学生数学意识薄弱而提出了一些问题,学生很少在数学课堂上问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不愿意问还是不会问,很多学生回答的都是因为不会问,很少学生是因为不愿意问而不在课堂上发言的,其中还了解到一些学生是因为不敢问,怕回答错误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和提问,甚至还有的学生是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完全不想听课的,不过这个原因的比例一般少之又少。调查卷中有个问题是问你们觉得在课堂上问老师问题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大约50%的学生回答的是因为不知道怎么问,30%的学生是因为怕回答错误时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只有20%的学生说对此并无什么阻碍。而且作者还提出了如果自己的见解和老师同学的见解有分歧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很多学生回答的是将会接受老师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还有的同学回答是选择默默的坐下,而只有3%的学生说先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然后在老师同学进行研究和讨论,不盲目的认同老师的答案。 二、增强和制定高中学生对数学问题意识的产生和方案 1、提供民主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很多学生不在课堂或课外问老师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已经把知识完全的装进脑子里并且渗透,反而是因为各种个样的原因导致的,有的是因为害怕,有的是因为不自信等诸多心理因素。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民主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同学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发散其思维,在最佳状态的情况下学习数学。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他将决定同学们以后会不会在问问题。比如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因为不了解数学、不会数学的原因,所以他们有时提的问题会比较简单,甚至没有什么作用,但是作为辛勤的园丁的我们都应该认真负责的帮助他们解决啊问题,并且应该尊重他们,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使出现问题,我们都应该耐心的听他们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不能让同学们感觉到在敷衍他们,更不能的是偏袒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才能营造民主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也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对数学应用的例子来进行课程的讲解,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来放松一下心情,让他们不感觉到数学是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比如再讲几何问题的时候,因为几何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老师们就可以通过事物来讲解几何体,比如同学们喜欢的篮球和其他几何物体。这样便能充分的带动同学们思维,同学们也会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进行提问。 2、帮助学生,为学生多提供问问题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多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展开,并且帮助他们发散思维,让同学都掉进你设的问题陷阱,那么我想同学们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比如在讲“抛物线”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当抛物线的方程式解出来,点描出来后,看到图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同学们一个个就会争先抢着回答自己所想到的想抛物线一样的东西,大脑也会随着转动起来,当同学们回答的都下不多时又可以继续问学生为什么抛物线是这个样子的呢?这样同学们又会发散其思维,不停的问问题。这样通过老师设置的步步陷阱,同学们也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找出路口,寻找到正确地而答案。 3、建立友好的师生型关系 在以前的教育中,师生是存在尊卑关系的,老师总是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样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扩大,从而导致学生更加不敢去询问老师,和老师讲心里话,老师和同学的问题将会愈积愈多,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所以现代的老师应该和同学们建立友好的师生型关系,在课外时间多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谈话,拉近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走进他们的生活,缩小学生与老师之间距离,甚至可以做到零距离,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同学和老师讲话,就像和朋友一样,同学向老师提问也会更加轻松愉快。 三、结语 现在新课标对老师提出的标准是作为老师不仅是交给他们知识,更应该做同学们的朋友,和他们成为一种合作共赢的朋友关系,和同学们共同发展,齐头并进。而且现在的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一个学生的好坏体现着其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成功和失败,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领头羊一样,带领我们去觅食,至于结果如何还得靠自己。其次是老师应该帮助学生从一些困难中走出来,让同学们变得活跃起来,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主动的向老师或同学询问,在学习中有什么不懂的能大胆的说出来,敢于问问题和说出自己的见解。教育他们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活泼开朗,敢于提问的好学生。 作者:王生光 单位:新疆和田地区实验中学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与通识教育论文 1职业高中数学通识课程开设的现状分析 (1)教学知识的起点高,不符合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是函数,针对学生的专业,再进行深层次的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学习。立足于学习职业高中数学的条件,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部分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整体数学素质水平不高,不能达到学习职高数学的条件。 (2)数学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教案进行教学的方法已经非常陈旧,很多教师都没有指定符合自身的教学方式,只简单地讲解课程中要求的部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机会向教师反映对所学知识的困惑,教师和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长期以往,形成了教学中的恶性循环,不能达到职业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 (3)知识传授不全面,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下。 数学教育要求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双向发展。然而,在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中,却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教师只简单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十分在意自己的教学成果,并把情绪带到教学课堂中来,这二者之间的矛盾穿插在教学活动中,再加上教材跟不上教学内容的需要,导致学生不能有效进行学习。因此,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开设通识课程十分有必要。 (4)教学内容不完整。 目前,大部分职业高中的数学教材都只停留在普通高中教学的基础之上,教材内容不能满足职业高中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日后走上岗位也没有帮助。另一方面,职业高中学生相较于普高学生,学习水平不相等,且这种不相等还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学生之间。职业高中的教材是统一的,不能充分考虑到各个专业、各个水平的学生的需求不同,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多样化要求。除此以外,职业高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即使是对于偏理化学科也要能做到这一点。不能关注教学的严谨性,而是要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2.1立足于通识教育,改革教学内容 在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延伸到无限的课外资源中,利用通识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开发出数学蕴藏的知识。职业高中数学的美不只体现在思维方面,透过数学,还能看到大方之美、融洽之美、抽象之美。因此,职业高中教师要能够指引学生发现数学中存在的美,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讲解数学的历史来源,数学教材中每一个理论知识点都是由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的验证总结得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简化职业高中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有创造性地选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如开展数学专题讲座、进行实践教育等形式,将课堂要传授的知识与市场要求、学生就业充分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2.2立足于通识教育,调整教学目标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口号可以被总结为: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通过通识教育,将数学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课程已经处于改革创新阶段,但是其基本框架不变,仍然是要做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是在进行基本知识理论传授的基础之上,实现知识的延续。获取数学的理论知识不仅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点,还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依赖点,更是数学教育的基本路线,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作用。另外,数学教学的主要作用还体现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上。数学能力是指能够达到数学活动的要求,也指学生自身学习数学的潜在能力。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基础理论息息相关。基础理论是能够通过书面知识进行传授的,而数学学习能力是抽象化的,只有在掌握足够多的经验之上,才能拥有数学学习能力。基础理论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做够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就不能构成数学学习能力。基础理论作为桥梁,能够辅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作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重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放在主要工作内容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能力的形成需要数学理念的支撑,从而创建出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以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行为与思想上的相统一,发挥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3立足于通识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数学考试的目的不是要学生难堪,也不是要求学生学习成绩有多高,而是为了能够检验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掌握的情况。笔者认为,职业高中可以将考核方式分为两种,笔试和实践考核。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按照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进行考核;实践考核是参照教学目标,教师单独设置考试题目,题目围绕实际应用为中心,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考核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将全班划分为几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评比。这一过程主要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沟通交流,旨在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就学生研究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在从旁给出相应的建议。由此,两种考查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2.4更新教学理念 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有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通识教育是职业高中根据社会变化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是坚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不同,它是学生进行整个职高学习的前提条件,对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职高数学教学要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力,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主要位置,充分体现它的作用性。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能够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数学逻辑思维、数学活动、数学视觉欣赏所占的比例,让数学与其他科目更加和谐;其次,要充分协调好数学学习与专业教学的课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性;最后,教师要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获得理性情感,以及数学审美欣赏能力。 2.5立足于通识教育,加强职业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高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学校和教师要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力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数学学习技巧。要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要求教师: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职业高中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十分不利,立足于通识教育,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并全面落实到教学课程中。第二,要切实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第三,要切实加强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大多数学生数学成绩很难有效提高,这需要教师的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生运用数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企业的经典案例,创建数学知识框架。另外,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通识教育的一大重点。职高数学教师也要能够涉及带其他专业知识,诸如政治学、心理健康学、数学审美学等,并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人文、军事发展等多方面领域的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同时,要切实加强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让数学教师参与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加强职业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职高数学的目标。 3总结 综上所述,职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基础虽然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稍有不足,但他们都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祖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高学生专业能力很强,相对于普高学生而言,这是他们的优点所在。按照实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立足于通识教育,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帮助职高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张星 单位:东胜现代服务业管理学校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 1.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的分数在总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学好数学是很关键的.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越来越大.数学作为决胜高考的关键,自然受到老师和学生特别关注,被作为老师和学生教学的重点课程.所以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在高考的战场上取得一个好成绩.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是非常实际的问题.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度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 2.数学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我们不仅在生活中需要它,我们在工作中也需要它要做一个国际决策需要它,我们平常买东西也需要它,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的正常生活.所以,学好数学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学好数学还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学好数学还有可能帮助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 二、高中数学教育的手段 1.社会是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而向前发展的,我们的教学手段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要根据时展所产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我们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变得更实用更完美.时代在变,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也要顺时而变. 2.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在高中阶段完全以高考为主的应试教育的现状.为了高考,我们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完全是为了在考试中的高分,而忽略了数学教育原本的作用.数学教育的本来目的是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的发展.后来数学教育被功利主义所蒙蔽,学生们学习数学大部分都是为了取得高分,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逐渐摆脱功利主义的困扰,回到素质教育的重点上来. 3.及时改革教学方法,把新兴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现在在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进了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数学教学方法中,研究出了很多新鲜有趣又很有用处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和沟通.教学方法中引入最新科技,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4.教育要讲究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的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数学教学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具有灵活性.同样,要想搞好数学教育,还要提高老师的素质.一个素质高的老师就有能力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强调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因为只有高素质有能力的老师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住教育的根本目的,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工作,也才能真正地搞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结 高中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高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育中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改变高中数学教育方式,对其它课程的教学也有有益的借鉴作用. 作者:任健波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中学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情感教学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体制明显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与培养,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优化教学作用,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智商和情商两个方面和谐发展,这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传授既有知识,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在认知转化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造。实施情感教学正是为了契合这一要求,与新课改相契合的实际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理解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深刻体会数学知识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②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和数学素养,学会用理性的眼光来审核具体问题。③在高中数学的自我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挖掘数学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体验数学知识蕴含的逻辑美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④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养成严谨、科学、一丝不苟的思想品质。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1.注重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公式、逻辑推导方式和解决技巧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个人认知能力分割开来。情感教学法便是针对此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建立数学教学活动的情感性和趣味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掘其中的情感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性,教师要善于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均衡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其次,教师合理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通过形象化展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注重利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与其他高中课程有着极其广泛的内在联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此点来深化情感教学。将数学教学在宽度和深度上进行延伸,高中生对社会生活的接触面逐步扩大,对社会生产各个层面的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抽取生活中与高中数学概念有着内在关联的实例进行讲解,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分析彩票中奖的概率性知识、手机通讯费的函数问题、交通红绿灯设置的排列组合关系、信用卡使用的利息计算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在此种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提高学生的悟性和对数学课堂的认同性。纠正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无实际用途”的错误观念,这对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意义重大。 3.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注重教学的过程 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教材内容的认识观念是枯燥而无趣的,其中没有任何的情感可言,是公式、概念,定理的集合体。大部分教师也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是难以实行和毫无道理的。但实际上数学教材内容中蕴含着许多情感因素,数学公式定理中蕴含中丰富的逻辑美学,包括几何学的立体美、构造美,排列组合中的和谐美,函数中的简洁和逻辑推理之美等。教师在实际教学要要善于抽取公式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数学哲学情操。其次,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把静态的数学教学转化为动态的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参公式推导、定量验算和实际例题推理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每个教学步骤中都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经验交流、思维形式归纳、定理的延伸应用等多方面的情感体验,以此在丰富教学活动内容的同时,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罗羽 单位:广西玉林高中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从生活中挖掘情感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到生活。高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教师应该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生活实际与兴趣爱好来创设生活情景,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情感得以提升。如在学习“概率统计”时,可以让学生统计自己班上同学们家里近几年购买电脑的数据,制成表格,通过对比,学生们发现电脑的购买数量逐年攀升,然后再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通过分析,学生们就会感受到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就会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从而对社会主义产生更大的信心,从心里认识到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2建立融洽的更生关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古人云说: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师生感情的第一步。只有博学多才、正直善良、诚实乐观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从心里佩服。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就是这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的修养。我们在平时要不断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不断地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到既专又博,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注意师德师风,不仅做学生知识上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道德方面的领路人,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立、个性,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教师才会与学生贴心,与学生之间没有距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我们还要真正从学生的心理去理解他们,宽容他们,认可他们。我们对他们不是救世主式的,而是与他们平等地相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与你做朋友,给你说真心话。 3对差生进行倾斜式情感教育 在我们的学生群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我们把他们当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差“差生”。“差生”这一称呼是传统教育的“赐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绩差的学生,在素质教育下是没有这一称呼或者群体的。素质教育不是唯分数论,是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差生”这一群体仍存在于我们的教学中。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教师和别的学生所忽视,甚至是瞧不起,长期被压抑,他们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扭曲的,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以我们所不认可的方式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上课弄些动静,提出怪问题,甚至打架。这样的学生用批评、责罚的方式是教育不过来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他们的心理因感情的缺失而冷漠。我们要用情感,用爱去温暖他们被冰所包裹的心灵。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灵才会被温暖,他们的情感才会复苏。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提问他们,让他们明白我们正在关注他们,当然,问题要简单,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知识非常缺乏,难题是答不出来的,这会让他们以为教师是在为难他们,而不是在关注他们,会适得其反的。即使他们答不出来,也要给他们机会,一次,两次,在经过多次提问后,他们会知道教师的良苦用心的。再有,就是在课下,多了解、关心他们。差生的形成是有原因的,他们当中有许多是家庭中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和心理。我们通过座谈或者家访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值得的一提的是,以上的种种做法要多管齐下,同时要做到持之以恒。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做法会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并且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见到效果的,或者见效甚微。我们教师千万不要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这样的话,不但会前功尽弃,而且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最终沦为邯郸学步,非驴非马。(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4总结 总之,我们教师要不断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不断地创造融洽、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的提高,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有生气。 作者:李立兵 单位:河北省武邑县第二中学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 1.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的分数在总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学好数学是很关键的.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越来越大.数学作为决胜高考的关键,自然受到老师和学生特别关注,被作为老师和学生教学的重点课程.所以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在高考的战场上取得一个好成绩.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是非常实际的问题.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度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 2.数学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我们不仅在生活中需要它,我们在工作中也需要它要做一个国际决策需要它,我们平常买东西也需要它,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的正常生活.所以,学好数学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学好数学还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学好数学还有可能帮助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 二、高中数学教育的手段 1.社会是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而向前发展的,我们的教学手段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要根据时展所产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我们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变得更实用更完美.时代在变,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也要顺时而变. 2.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在高中阶段完全以高考为主的应试教育的现状.为了高考,我们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完全是为了在考试中的高分,而忽略了数学教育原本的作用.数学教育的本来目的是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的发展.后来数学教育被功利主义所蒙蔽,学生们学习数学大部分都是为了取得高分,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逐渐摆脱功利主义的困扰,回到素质教育的重点上来. 3.及时改革教学方法,把新兴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现在在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进了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数学教学方法中,研究出了很多新鲜有趣又很有用处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和沟通.教学方法中引入最新科技,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4.教育要讲究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的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数学教学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具有灵活性.同样,要想搞好数学教育,还要提高老师的素质.一个素质高的老师就有能力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强调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因为只有高素质有能力的老师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住教育的根本目的,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工作,也才能真正地搞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结 高中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高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育中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改变高中数学教育方式,对其它课程的教学也有有益的借鉴作用. 作者:任健波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中学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高中数学中审美教育分析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数学审美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审美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数学教学是审美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的美,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本文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见解。 关键词: 高中;数学;审美教育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光。同样,在高中数学中也存在着美,无论在演算、推理、公式还是定理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美。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美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塑造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1挖掘数学本身的美 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不是数字的运算,就是图形的验证、推理,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这是因为他们不够深入了解数学的美。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挖掘、整理数学美,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1.1数学本身的和谐美:数学不是描述类的学科,而是一个严密的逻辑系统。它由浅入深,将一些极浅显的道理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起一个体系。数学的基础极其简单,基础的数字、基础的线条,然而内容又十分丰富,推理严谨繁复,层次分明。它把简单的基础、丰富的内容、严谨的推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和谐的整体,这就是数学的和谐美。数学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离不开基础概念和定理,这是抽象的;而这些抽象的问题又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生活的各种实体中。生活的这些实体尽管形状不那么规则,但都可以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抽象,从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数学寓复杂于简单,寓深奥于浅显,寓抽象于具体的辩证统一的和谐之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细细品味,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和谐之美。1.2数学的思维运用之美:历史上许多数学家,他们同时也是哲学家、物理学家。思维有共通性,当掌握了思维方式、模式后,用数学思维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思考其他学科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运用之美,必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个命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解析,使学生思维发散,可以从数学角度、物理角度,也可以从生活实际角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把枯燥的数字游戏、图形验证演绎成如变魔术般的精彩,让学生体现数学的灵活的思维运用,让他们感觉到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处理日常生活中问题,引导学生回味一下自己是用怎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并将之联系到数学思维上来,让学生领略到数学思维运用之美,加强对数学思想的深入理解。 2善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的美 除了数学本身的美,高中数学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数学教学课堂的美。2.1教学过程的结构美:完美的教学过程,可以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构建完美的教学过程,是高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的时间很短,如何在短时间内,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向学生渗透审美观念呢?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同时要富有感染力。2.2数学教师的言行美:首先,高中教师要注重授课语言,不能平铺直叙,使学生昏昏欲睡,而是要简洁、生动、掌握节奏,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能紧紧跟随教师节奏,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收到教师所赋予的情感教育;其次,规范而简洁的板书,也是构建教学过程结构美的重点。无论是文字或是公式验证、推导,板书书写都要工整、准确、清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还能使师生心情舒爽,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最后,教师还要讲究仪态美。教师着装应整洁、得体、大方,饱满的精神状态,恰当的言行举止,充满着正能量。这样,可以引领学生的精神思维,使学生精神振奋,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2.3利用教学手段展现数学美:高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数学之美。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带来直观感受,为数学美的展示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例如对图形的认识,以前学生多数是通过平面图形来感受,而在多媒体演示中,圆可以是这样的:向平静的湖面上丢进一颗石子产生的涟漪;也可以是这样的:漫天晚霞中的夕阳……利用这些现实而又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对图形产生认知,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 3结语 高中数学审美教育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还可以从更多、更广的角度去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心去体会、用智慧去挖掘,并将数学之美的审美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创设美的氛围,利用一切可以进行审美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这样既使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作者:张秀丽 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更为激烈的是人才的竞争。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普遍关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怎样才能对学生实施成功的素质教育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浅析了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兴趣;热情;解决问题;非智力因素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追其根源社会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成为每一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我国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经过这些年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本文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的大脑活动更为积极活跃,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主动接受数学信息。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成功,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积极的思维过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最终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喜悦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多角度地渗透数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一些有深度的、学生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切忌盲目地跟风,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只有有难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使学生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继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效果极佳。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争论的机会,让学生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获得正确的结论,掌握数学真理。同时,在相互的争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学生身边的具体问题延伸到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之后,再把这些知识最终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有一定趣味性,或者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有关联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然后,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一些运算技能,并且最终掌握这些新知识和技能,解决原先的问题。学生在整个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思想认识和解决方法上存在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深入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发挥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学科的这种功能,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性格特点、学习的意志和情感的体验等等。非智力因素应用得当就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非智力发展也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要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实践,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活跃的思维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吕曼 单位:河北省任县中学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征,这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恐惧感、畏难感,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再加上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产生了偏科现象。而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复杂为简单的教学功能,若将它引进数学课堂,便能使我们用口头语言无法讲述清楚的教学重难点以具体化和简单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使这些教学重难点得以成功地攻破,进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有效促进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可在准确的时机,将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运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做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比如,三角函数,可以说是高中教材中比较抽象的一部分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利用板书的形式向学生阐述三角函数的定理,由于它对学生抽象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这种方式的讲解只能让学生对其的理解停留在浅层层面,对于它的本质和潜在特征,却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如在对三角图形的变化进行讲解时,传统的板书演示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知,而这时若我们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事物变化的过程以动态化、逼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信息技术的画板功能,也能将振幅的变化和周期的更替以动态的过程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看得更明白、更透彻,使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得到突破,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数学概念、法则、规律等的讲解灌输,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支配者,整节课的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教师的想法进行,学生只有倾听权,没有主动参与权。而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强大资源搜索功能和存储功能,我们可以利用它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些精讲和启发,然后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改变以往只靠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中“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投影屏幕上呈现各种形状物体的图片,如足球、埃及金字塔、粮仓、水杯、吊灯、斗笠等等,然后问学生“这些图片具有怎样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什么?我们应如何描述他们的形状?能否按照一定标准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我们顺势引出棱柱、棱锥、圆柱等这些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并投影出棱柱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在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后,我们和学生一起,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和棱柱的表示。以相同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等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概念。这样,我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以往学生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数学知识灌输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学生也有了参与课堂学习的权利,实现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高中数学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没有生动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加上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工具也比较单一落后,即粉笔+黑板+教科书+三角板、直角板等,因而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觉得枯燥无味,呆板无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动感十足,可以将数学课本上的内容以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创设一种生动性的教学情境,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觉数学学习也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满心愉悦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获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就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优势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必修五第二章“数列”中有关“等比数列求和”的内容时,我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具体内容为:一位商人花了1500元从阿凡提那里买走了一匹马,回到家后突然反悔,觉得自己的价格给高了,于是来找阿凡提想要退了这匹马,于是,阿凡提对这个商人说道“:这样吧,既然你嫌马贵,那就别买马了,改买马蹄上的钉子,如果你愿意买,我就把这匹马白送给你。”商人一听,乐坏了,连忙说道“:好好,你说,怎么买?“”在马的四个蹄子上,每个蹄子都钉了六个钉子,共二十四个,第一个钉子,你给我一分钱,第二个给我二分钱,第三个给我四分钱,这样以此类推下去。”商人听了大悦,赶紧说道“:好,没问题!”而后,投影屏幕上出现以下几个大字“这位商人究竟买得起马蹄上的二十四个钉子吗?”这样,我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播放有趣的动画视频,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性教学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状态中,为本节课内容的教授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种种优势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舞台中,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找准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将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夸大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功能,无节制地去运用它,而是和常规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恰当好处,从而促使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在此教学手段的辅助下,获得大幅度提高! 作者:钟伟香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教学研究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全球日渐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竞争也逐渐显出端倪。这对我们的教育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得到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高中数学教育也开始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探索式教学也慢慢映入我们眼帘。但是探索式教学想要更加深入的融入高中教学体系,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努力,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注重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二、目前高中数学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气息太浓重,学习本身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为了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制度一定程度上是与之相适应的。而高考作为这种培养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竟然渐渐演变成了套在学生身上的一个大枷锁。部分学校和老师错误的把学习的最终目的当成了高考。进入一所名牌大学虽然对学生自身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但是这些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高中的教育者们应该对教育进行一个全新的思考并对其进行一个全新的定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自身与教育精神相适应的价值观,并把能培养出满足新世纪人才需要作为目的来安排一切教学活动。一为的只为了服务高考而进行教学,最终会导致教学模式的僵化,使师生间的隔阂加大甚至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课堂内容单调无味,师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 一堂数学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本身就非常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因为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显得比较抽象。这样的大前提下,教师的教学仅限于书本习题试卷,与学生的课堂交流甚少,仅仅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学生上课走神打瞌睡便不足为奇。再加上学生本就各赋异秉,部分老师做不到发现学生的各自的长处并因材施教,并不能教会学生扬长避短。这时对数学保持兴趣的学生便越来越少。教师应该认识到,相比那些比较虚空的分数和班级排名,学生学会一种思考的方式更加重要。最终这样枯燥的课堂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堂课结束以后,学生没有弄明白老师的上课内容,老师也不清楚学生到底听懂了些什么。 3.课堂上教授知识与实践相去甚远,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激发。 数学源于实践,这本来是很重要的一点,却常常遭到人们的遗忘。早从我们的古人结绳计数开始,数学就一直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时常很少察觉,所以我们觉得除了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计算,数学几乎毫无用处。但是数学如空气,我们很少察觉,却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它。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和实践分开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举动,这样使数学变得更加抽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像沙漠里的一滴水,不一会便消失殆尽。 三、探索性教学融入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方法研究 所谓探索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选择特定的可以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课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大胆的假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应当帮助并教会学生如何搜集知识,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这种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不同与课堂上学生纯粹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本地的教育局可以携手学校,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拨出一部分经费作为科研项目基金,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进去。 1.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我们应该还原数学本来的面目,课堂里适当的引入生活中的知识,或者鼓励学生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将课堂上原本单一乏味的知识融入生活,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向学生宣传数学文化,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其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面对这门对逻辑性和概念性要求较高的科目,学生必须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学校也可以开设关于数学史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更加深入。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 面对教师的“机械性教授”,学生应该被鼓励,从单方面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只有老师、课本和课堂,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发挥,甚至丢失了质疑的能力。但是,真实情况是,学生只有学会问、敢于问为什么,他们的思考方式才会变得更加灵活,才会有所发展和有所创新。 3.课堂教学的结构期待得到优化。 这一条想要得到实现,不但需要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于学校方面来说,应该要重视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注意上课的效率或者说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主动的与教师在课堂上互动交流,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并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更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情况反馈给教师,这样双方才可以更好的进步。 四、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是非常必然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涉及到学生的素质提高,也是这个发展越来越快节奏的社会所要求的。探索式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和实际,对于学生来说也更容易接受。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希望各方都可以认识到,这个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是成绩,而是能掌握一定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面对未知的问题,要能迅速的针对问题找到对策,最终解决问题。 作者:王丽梅 单位:内蒙古扎兰屯市第二中学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性学习方式初探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充分肯定了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高等考试作为高中学生进入大学门槛的通行证,高中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上大学的选择。挺次,如何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成为各学校关注的重点。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导为辅的学习手段在教学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文章就高中数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做出探究,希望能够为中学学校实行研究性学习做出一定指导。 二、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结合老师讲解的重点做出相关练习。或者干脆采取“题海战术”,老师讲解完知识点后直接做题,在题目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方式在应付应试教育的现代具有显著成效,但是在重视素质教育后,这种学习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单纯只是会做题,但是却不能做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俨然已经成“做题机器”,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感到身心俱疲,还会损害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这就导致了当下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正是现在大学学习的弊端根源。 三、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优势 高中数学由于其本身的知识点较难,学习辛苦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研究性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首先,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通过自主研究或者是互助的方式进行分析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去研究,在学生面对难以解决的困惑时进行辅助,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现在学生能力不足之处。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是学生在获取知识之后能够具有深刻的印象,祈祷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数学的原则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高等考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学习生涯的意义极大,因此在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数学时要注意有一定的原则。 1.学习性原则。 高中数学的教学应当围绕学生教学大纲展开,保证研究的课题与学生考试大纲紧密联系,不能脱离考试大纲。在应试教育的当下,高考成绩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必须将学习性原则加以考虑,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进行研究性学习。 2.研究性原则。 研究性原则指的是必须保证学习的研究性,不能只是表面上的研究性,要认真落实研究性的真正含义,将实际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到所要学习的课题上,真正做到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讲解为辅的学习模式。这就要做到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与时俱进,保证教师知识能力过硬足以应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众多问题。 五、高中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1.在日常的数学中进行。 数学研究过程就是将某一具体问题,通过淑芬手段建立成一定的数学模型,从而以这个问题为契机展开讨论学习。这正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所在,提出某一问题,以学生参与与老师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最终将解决问题所用的手段归结为知识点,进行总结而结束。在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公理、定理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新的问题,而这些公理定理的推导过程就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材料,将某些问题带到实际过程中,是学生通过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发现问题的一般规律并总结就成为了公理、定理,也实现了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2.以实际问题为契机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进行数学日常教学之余,可以将某些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中进行研究,通过同学们的独立思考或者是团队互助进行总结,归纳出满足公众数学知识点一定的数学模型,让同学们进行课下思考,最后将建立的数学模型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让同学们也体会出题老师在出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使课堂成为同学们展示的平台,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中也可以提倡创新,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3.通过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是学生在获取课本知识以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得信息和社会经验的重要手段,同构社会实践可以是同学们进行将抽象问题的现实化(例如在银行中存款的利率问题,工程中获得最佳使用效果二使用最少材料问题,商品进价与售价历任问题等、药物的作用时间等),将所需要的社会现象用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加以解释,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后才能发现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关注经济问题、华宁问题,现代高科技问题等研究,培养学生关注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参加社会问题的探究。从而培养一个能够服务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学生。 六、结束语 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同研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在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注重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方法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原本乏味难懂的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相信在正确引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后,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能够有更大的学习收获,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大学学习做好充足的铺垫。 作者:李莹 单位:内蒙古扎兰屯市第二中学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概述现代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呈现以往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 如在必修5第三章《基本不等式》一节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让学生直观感知静态图片中几何形状,体会其中蕴涵的数学美;然后应用几何画板,改变中间小正方形边长,让图片动起来,学生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亲身感知其中蕴含的变量与不变量,进而抽象出数学模型,提出大小关系问题。借助课件演示突破了本节课的关键,即取得等号的条件是a=b。这种得到知识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持久,这是仅凭教师“一张嘴”难以做到的。又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以往都是用教学模具辅助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但几何模型难以展示图形内部的几何关系,更不能动态变化。例如在学生刚接触立体几何中“空间四边形”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同时利用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但很多学生仍然无法脱离平面图形的束缚,习惯性地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为突破此疑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引入三维立体基本图形,课堂上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直接添加空间四边形对角线,动态展示空间立体图形形成过程,学生观察旋转运动过程中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能够充分认识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问题,从而跳出平面几何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所产生的一些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能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1.可以展示问题背景。 新课程要求学生充分了解知识发生的背景和形成的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主要是靠讲解和板书,要展示背景和过程并非易事。现在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旧的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课堂容量增大,还可以配上图片和动画,问题的背景一目了然,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2.节省抄题时间。 在统计教学中,应用题目要抄一大黑板,现在题目可以用课件在屏幕上工整地展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 3.对于练习讲评课可以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练习讲评课,如果讲得太细,则浪费优秀学生的时间;讲得太粗,后进生又留下许多疑问。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作支持,我把练习讲评课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公布结果,让学生先知道哪些对哪些错;第二步: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并在小组讨论;第三步:疑难点拨,对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第四步:展示过程。将一些疑难题的解题详细过程展示给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看,同时出一些思考题让基础好的同学做。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照顾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 (三)现代教育技术让数学实验走进课堂,改变了教学方式,改变了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实验几乎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数学中的许多内容,如概率、统计、几何、函数等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先做实验然后总结规律,现代教育技术为计算机模拟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如在必修3第139页《几何概型》的例3中,要求“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π的近似值”,方法是:向一个正方形中随机撒一把豆子,数出落在圆内的豆子数和落在正方形内的豆子数,用豆子落在圆内的频率来估计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由此得出π的近似值。如果用原始的实验方法既费时费力又不精确。我引导学生在Excel表格中,用随机函数每次产生两个随机数a,b∈[0,1),把点(a,b)看成是正方形内的一粒数学教学与研究豆子,再用逻辑函数IF判断a2+b2≤1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该点在圆的内部。将上一行复制到下一行就产生了新的一点,如要想撒一千粒豆子,只要将第一行选定后,拉着“复制柄”到1000行即可。在此表格中只要修改其中任意一个随机数,其他随机数也会随机修改,相当于重新做了1000次实验。最后用统计函数计算落在圆内的点的次数,求出近似值。有了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来探究数学问题,启迪数学思维。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优化教学;但也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在未来的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应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无节制,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设计好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时机。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和完善。 作者:罗艳妹单位:东方市民族中学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对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些尝试,以及实践探索。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思想;数学建模;数学实验 1.引言 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因而数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大量的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各个生产领域被成功应用,这些都显示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2.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展示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能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能深入自学数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即数学素质的培养,但现在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改革也迫在眉睫,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内容的局限。 众所周知,现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大都是新旧交替,内容陈旧,基本上一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框架,突出的问题为以理论知识和逻辑推导的传授为主,主要寻求问题的解析解,缺乏数值计算,重在许许多多的变换技巧,缺乏现代数学的应用性,而且许多问题都是停留在50—60年代,信息量少,不能体现现代数学方法,这使得高中数学内容滞后实际需要。同时这种重技巧的训练使得课程内容多,而学时少,师生共同赶进度,于是牺牲应用,多讲理论,深奥的理论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求知用学的积极性,更不要说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高中数学的学习进入一种不良循环,很多学生学习厌倦,当用到数学知识时,才感到数学的重要,为时已晚。 2.2现代技术的教育手段运用不足。 高中数学在强调数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教学手段也应不断更新,各种数学软件包,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数学实验的介入,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具有现代化,效果更好。而这些工具我们很少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在黑板上重复着定理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学生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这样很难减少课时数,很难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 3.实施教学改革的探索 我们教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真的是学生需要的那种数学吗?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吗?我们需要教什么,如何教,要不要加强应用意识?如何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在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交流和相互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关键所在【1】。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探索。3.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那些知识需要深度讲解。 学生不是生而知之的,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一些数学内容需要深度讲解。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对某一些数学概念未建立之前而自身需要主动建构这个知识框架的数学内容;这些数学内容包含大量的逻辑上没有联系且远离学生实际的事实,一些重要概念或不加证明的公理等[2]。这些内容教师宜作深度讲解,即采取精讲的方法——讲其过程、讲其思想、讲其方法。 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导数概念、连续性、单调性、周期性定义等需要细致深入的精讲,从其产生的知识背景及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家如何分析归纳这类现象和问题,而由此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从中我们把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思想、方法展示给学生,以此建立相关概念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导数的定义,可由数学上的切线斜率,物理上的速度、加速度,化学上的反应速率等的应用,得出其导数,它是概括了各种各样的变化速率而得出来的更一般性,也更抽象的概念,这个需要以教师为主,作深度的讲解,以此建立相关重要概念。 3.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抽象定理内容的解释,而不是证明,体现数学思想。 “证明是没有经验学生最害怕的词汇”,而解释这个词汇就不那么可怕,因为解释通常被认为不像证明那样形式化[1]。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一个好的解释里实际包含了一个形式证明的重要思想,集中精力于解释定理里所包含的数学思想而不是证明,这样并没有削弱对定理内容的理解。我们重复一个被前人已证明过无数次的定理,学生对这个定理的内容并不一定理解,我们真正的目标是理解。 对于高中数学中抽象内容,如高中数学中极限定义的叙述、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等内容的证明,要求教师形象解释,使得学生理解,通过解释来理解这些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证明。如用极限定义证明讲解过程中,通过解释让学生体会用证明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其中用来刻画接近程度,而用N来刻画,其中是任意小的量,即可以任意地小。解释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了解其背后的数学精神,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受到智慧的启迪。 3.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教育。 “学习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这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试图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尽力能刻画实际问题,能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语言,而这一种转化过程即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这个模型能否进一步推广,解决实际问题[31。 3.4在高中数学教育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多媒体计算机、投影电视系统等高新技术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技术手段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数学理论直观再现,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讲授——记忆——测验”,而且能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生使用数学软件加深了对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深入理解。 4.结语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永恒的话题。为了培养使用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我们在数学教育上,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尝试,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方式,使之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0引言 为了有效利用设备、人力资源,保证生产任务节点,工厂一般会将部分技术含量低,消耗工时长的生产任务进行外协加工,其中零件机械加工任务因其对设备、人员、场地要求较低,较易寻得承制单位,故在所有的外协任务中占比最大。机加工外协产品质量问题易形成批次性问题,影响生产交付,如质量问题在工序末端或产品总装时暴露,将会对工厂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影响生产进度。 1机加工外协产品质量现状及产生原因分析 1.1对机加工外协零件报废原因存在问题 工人粗心大意进错刻度,看错图纸;测量不准确(占25.68%);未“三检”造成批量报废(占24.46%);量具、设备故障、损坏(占21.65%);零件表面碰划伤、锈蚀(占19.36%);零件丢失(占8.85%)。 1.2对机加工外协零件一次交检不合格原因分析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表面碰划伤、飞边、毛刺(占85.29%);尺寸超差(占14.71%)。 1.3机加工外协零件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分析 针对机加工外协零件出现的质量问题,从影响零件质量的5M1E因素“人”、“机”、“料”、“法”、“环”、“测”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际调查来验证。 1.3.1初步调查 为了了解外协机械加工厂家的企业资质和生产能力,设计《机加工外协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对外协厂家进行信函调查,函调包括以下内容:a.厂名,厂址,企业负责人及联系方式;b.操作者、检验工人数、资质情况;c.质量体系认证情况;d.主要生产设备、计量检测设备;e.可承制的加工项目。 1.3.2深入调查 经过初步函调,搜集供应商信息,通过现场审核的方式对供应商进行深入调查,审核围绕5M1E:“人员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工艺方法Methods” 、“测量方法Measurement”、“环境Environment”六个方面内容进行。 1.3.3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按照1.3.1和1.3.2叙述方案进行调查、审核,其结果表明,工厂的12家机加工外协单位在产品防护和检验把关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一结果也印证了1.1和1.2的统计结果,外协零件的质量水平需要通过外协厂家加强过程防护和检验把关工作来控制。 2控制机加工外协产品质量的应对措施 2.1对现有机加工外协单位的质量管控措施 2.1.1建立与机加工外协厂家通畅的沟通渠道 a.通过发出《机加工外协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收集到外协厂家各类所需信息。b.针对外协件入厂验收过程中发现的批次性质量问题,及时发出“质量问题通知单”,通知责任单位采取措施进行纠正。c.每季度对机加供应商业绩进行综合评价,督促外协单位整改。 2.1.2合理发放外协加工任务 根据外协单位加工能力,有针对性的发放加工任务,避免超能力范围任务二次转包,或加工质量缺陷。 2.1.3协助机加工外协厂家建立基本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外协厂家进行生产,必须要有一套符合生产要求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保障。基本必须的管理制度如下:《顾客财产控制制度》、《生产设备管理规定》、《检验和检测设备管理规定》、《首件三检控制制度》、《批次管理制度》、《检验印章控制制度》、《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数控加工程序确认制度》、《产品防护和交付控制制度》。 2.1.4协助机加工外协厂家培养检验人员队伍 检验人员是把住质量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提高检验人员技能水平,可有效控制产品批次性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交付合格率。但外协单位因为企业实力限制或人员成本考虑,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往往不具备检验资质和能力,错漏检造成零件报废、批次性质量问题时常发生。 2.1.5不定期对加工外协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帮助外协厂家建立了管理制度,不等于可以放手不管,高枕无忧,质量问题频发,交付合格率不稳定的现实告诉我们,建立管理制度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续还需要我们去帮助外协厂家正确理解制度,督促其认真、坚持执行制度。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反复的监督检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指导企业进行整改,“以检查促落实,以整改促提高”。 2.1.6制定并实施机加工外协单位激励政策 通过填写《外包单位综合评价表》对机加工外协单位上年度“交付进度”、“产品质量”、“服务保障”方面的业绩进行评分,为机加工外协单位进行排名。根据排名结果,对业绩优秀者实施奖励,发放“金牌供应商”等荣誉称号,视情增加加工任务量(正激励);对于质量问题较多,排名靠后的外协单位,减少或停止任务发放责令其进行限期整改,视情取消合格供方资格(负激励)。 2.2后续新增机加工外协单位的质量管控措施 2.2.1基本条件考察 新增机加工外协单位首先应该达到以下要求:a.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b.建立有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c.配备必须的检验检测设备;d.设有专职检验人员。 2.2.2现场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对企业生产场地、设备能力、人员配置情况进行验证,对生产过程管理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待整改完毕进行验证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2.2.3检验培训授章 按2.1.4程序对外协厂家专职检验员进行培训、考核、授章。 2.2.4零件试加工 由外协单位自备原材料,按照工厂提供的工艺卡片进行试加工,试加工原则上不少于3批,每批不少于5件,经工厂检验验收合格后,出具试加工结论。 2.2.5整改后验证 当机加工外协厂家对前期现场考察以及试加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后,很有必要对其整改措施及整改效果进行验证,防止外协厂家假归零,整改措施无效造成后续生产加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完成以上步骤,可将该厂家纳入企业合格外协单位名单予以管控。采取以上措施基本上能够实现对外协厂家优胜劣汰的筛选目的,防止能力水平较差的厂家甚至皮包公司被误纳入合格名单的情况发生。 作者:毕丽娜 单位:河南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希望对我国众多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图片文字结合或视频文字结合的教学形象,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爱上语文。 一、开展识字表达相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任务之一是教字认字。一年级小学生的汉语知识量比较少,因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占据很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的时候,由于我国汉字的拼音和结构比较复杂,还有些形近字、同音字,对于思维能力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来讲,学习汉字是比较困难的。我国传统语文汉字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较为单一,小学生对汉字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倦学习汉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此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幽默和谐的汉字学习课堂。教师可以将汉字与学生的生活和环境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收集汉字的演变过程,用PPT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播放,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开展与汉字有关的学习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学习的乐趣,并认知理解汉字的本质与意义。 二、创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应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只有在科学正确的教学理念下,才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实现质与量的飞跃。传统的教学观念普遍为老师教,学生学,这种观念无法引领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到最大化。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其在教学中的辅助引导作用。例如,在进行《一夜的工作》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仅让学生阅读教材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对会停留在简单片面的认识中,无法达到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在网络中收集的关于生平的其他事迹。当课件播放完毕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自己学完这篇课文之后的感想与感悟。在自由讨论和课堂发言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习的优良品德,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严于律己的生活作风,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来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 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侧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信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小学语文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旧有很多教师采取传统的书面与口头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大幅度提升综合能力。只有教师掌握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才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地应用。另外,除了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与设备等,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审美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快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文素质。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内容转化为简单的内容,由深入浅地将语文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例如,教师在开展《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图片和视频,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小学语文辅助教学。可以让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在课上深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教师应协助朗读同学播放相关的教学课件,实现视觉教学与听觉教学的双重冲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祖国的强大与繁荣昌盛,还可以深入理解作者写此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途径广泛,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审美情趣,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语文成绩,保质保量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与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多学习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开设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字与图片、视频等结合教学,利用多媒体构建外部的学习情境,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 参考文献: [1]徐民云.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4). [2]陈潇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作者:范小平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
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医疗计量也要开展新的工作局面,破解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辅助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计量是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的活动,当前我们的医疗行业应用大量的医学设备,为我们的医学诊断提供了更精准的检测数据,不但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也极大提高了医疗工作的效率,可见医疗设备的准确可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健康安全,计量检定就是保证医疗设备无误的一种有效途径,医学计量管理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开展医疗设备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1.1保证医疗设备质量可靠 对医疗设备开展计量工作的目的就是保证医疗设备的稳定可靠,定期检测设备的状态参数,性能是否稳定,参数是否准确,运行是否正常,能否在医疗检查、诊断、治疗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医院的日常诊疗工作中,常会用到的例如血压计、超声仪器、输液泵、监护仪等医学设备,医生通过设备监测所显示出的数据对病患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失准,那么所得的检测结果也必然会出现误差,这对患者来说可能会出现致命影响,但是设备的偏差是无法通过人的感知而获得,必须由专业的计量检定方法和仪器进行检测和纠正,可以说计量贯穿于设备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保障设备稳定正常运行。另外开展医疗设备的计量工作还可以为设备的报废与淘汰提供依据,当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时,需要对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后再申请报废,在此过程中,如果设备已达年限,但计量检定后确定其依然能够正常使用,且拥有良好的性能,这样的设备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一方面通过计量检定能够确保设备不盲目被淘汰,另一方面也节约了医院的购置投入,对医院来说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定期计量检定对设备,对医院都有益处。 1.2保障检查诊断数据正确 由前文可知,我们当前医疗诊断多依赖于医疗设备的检查结果,医生根据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此就要首先保证检查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因此对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必不可少,可以说计量工作是保障医院医疗安全,加强医疗质量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医疗检查质量,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2医疗设备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医疗设备的计量重视度不够,一些医院购进设备后只要设备质量合格,验收通过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没必要再进行一次计量检测,耽误设备投入使用还增加医院负担。其实不然,由于一些生产厂家的质量检测环节多为抽检,很难保证所有的产品质量完善,计量检定则是设备质量的第二层保障,有应用的必要;其次计量工作是贯穿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活动,在设备从选型到淘汰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计量的参与,可是很多医院对于医疗计量的管理流程、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制度的缺失使计量无法顺利实施;再次医院的设备计量工作多是挂在设备管理部门,没有专业的计量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在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水平上有所欠缺,还有的管理人员懂计量却对设备不够熟悉,对设备检测很可能会得到有偏差的测量结果,工作对接不上,计量难以发挥实效。 3加强医疗设备计量检定的路径 3.1重视医疗设备计量,提高医务人员计量认知度 医院的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构成,医疗设备计量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当前的大部分医务工作者不了解医学计量,不知道计量检定对于医疗设备乃至整个医院的重要意义,当对科室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检定时,不能很好地配合计量工作,使计量工作没能按时完成,影响了计量效率。就此首先应当在领导层面加强对医疗设备计量检定的重视度,对医务人员普及医疗设备计量检定的内涵与知识,并给与医疗设备计量工作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 3.2建立医疗设备计量专管部门,培养计量人才 将计量工作从设备管理部门中独立出来,可以委派院高层领导专管计量,设置组建计量管理部门,明确计量的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对于计量部门的负责人,要选取熟悉计量法律法规,明确医疗设备计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熟知计量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哪个环节需要计量,计量工作应当如何开展等等;对于计量部门配备的工作人员,要熟悉计量检定工作流程,方法技术,同时对设备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不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开展计量管理专业培训,提高计量水平;在临床科室培养兼职计量员,负责本科室的计量设备的日常登记备案、维护工作,配合计量部门做好科室设备的计量检定和记录的保存。 3.3加强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多便利,当前已有很多信息化系统应用于医院管理,比如临床信息系统、影像归档传输系统、电子病历等,但是就医疗设备计量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医疗设备的台账管理、使用记录、维修维护记录、周期检定计划、检定结果等相关信息没有高效的信息系统予以支持,还处在纸质建档阶段,缺乏对设备的动态管理。当前医疗设备在医院总资产中占比已超过一半,就医院运营来说,建立完善设备计量信息系统是必要也是趋势,便于设备的统一管理和统计分析,设备资料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有助于将设备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孔爱华.浅谈医疗设备与计量管理[N].中国科技纵横,2015,16. [2]刘晓红,吴海波.医疗设备计量重要性及管理方法[J].科研,2016,07. 作者:叶雯 单位:景宁畲族自治县标准计量管理所
如何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课程中的职业化实训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逐渐成为当前幼儿教学专业的发展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行的教育背景之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以专业化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职业的就业需求作为教学工作发展和进步的导向,这也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前教育需要培养出专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以及教学水准较好的学前教育专业化的人才。对于钢琴课程来说,这是能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前教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基础所在。 一、当前实训教学钢琴课中存在的问题 钢琴课的实训教学工作在学前教育行业的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改善方面产生了很强的积极意义,但是相对来说高校的实训课程的开展,与学前教育专业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运用的钢琴演奏的技能方面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当前阶段职业化实训教学工作中,主要对于学生对于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和技能的开发方面进行锻炼和提升,教授内容过于基础,并且形式衔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学生的实训效果不足。一方面在教学实训工作来说,高校的教学工作与实际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之间存在的差距明显,双方之间的沟通性不足,对于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够清晰。对于钢琴教学工作来说,其弹奏技巧是课程开展的主线,而职业性方面的培养则不足。这样学生在实际进入到学前教学岗位时,所学的知识就难以快速发挥作用,与实际的教学需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样不但使得职业化的实训工作失去了其基本的意义,同时也会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教学的实践方面,在当前高校的钢琴教学工作中,只将教学目标定在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基础技能的提升方面,但是对于学生的艺术熏陶、情感塑造方面的工作则略显不足,并且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很多院校的学生不能够顺利利用所学的钢琴知识进行教学活动,这就使得这一教学工作失去了其基础的意义。 二、如何将职业化实训应用到学前教育钢琴课程 (一)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改革 在新的发展时代中,人们对于学前教育方面的工作看的越来越重要,需要学前教育的教师掌握音乐、美术、计算、文字等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技能,而对于音乐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但能够进行基本的音乐的演奏,同时还需要对于演奏过程中的相关技巧进行熟悉和掌握。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如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法、讲练结合法以及模拟实训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组教学方式来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将这些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小组内部进行轮回演奏,一弹多唱或是一唱多弹,在实训过程中全面锻炼学生的演奏和演唱水平,而教师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需要对于学生的音型选择的恰当性、弦编配的合理性以及旋律变化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评价,并且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的知识技能。 (二)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 对于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来说存在着内容老旧、反应性不足以及与时展脱节等方面的不足。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方面能够产生极大的积极意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来说,若是希望能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方式的选取适当的基础之上,还需要配备合适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相配合,进而提升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对于钢琴演练的基础知识来说,其实用性不强、难度较大、而且覆盖面相对广泛,但是这却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知识的重要途径。相关的教师需要结合当前阶段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拓展和更新。如可以对于演奏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善,在教学伴奏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前,借助于联系键盘来锻炼和培养学生对于音调方面的听力水平,熟悉键盘的调性特征,在这些基础的知识掌握之后,再对学生进行弦、调以及调和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三)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职业化实训教学工作与一般的教学工作存在的较大差距就是其职业性较强,因而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和发展,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熟悉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印证,进而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内容在学生内心中的印象和深度。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前教育行业工作者来学校进行主题演讲,对于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情况进行分享,使得学生能够对于真实的学前教育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实习,在实际的幼儿教学工作中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积累从业经验。 三、结语 总的来说,钢琴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提升、专业化技能的锻炼方面能够提供较大的帮助,而合理运用职业化实训的教学方式在钢琴课程中的应用是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浩,李锋.基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非职业化钢琴教学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7,14:133. [2]张明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18,11:75-76. 作者:刘安丽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在进行动漫创作的时候,音乐的加入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起到提升动漫作品综合质量的作用,而且也起到了烘托氛围的作用,体现出了一种精神。这也使得动漫作品获得了更加传神及生动的气质,提升了动漫作品的整体格调。我国很多动漫作品都是以民族题材为主的,例如《大闹天宫》《宝莲灯》以及最近院线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这些动漫都是以民族文化作为意识探索的基础,而在动漫中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势必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动漫音乐的民族化思考进行了探究。动漫音乐是动漫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漫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起到诠释动漫创意以及文化理念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加充分地向观众诠释出动画作品的另一面。在现代动漫作品当中,很多动漫音乐往往成为动漫作品的重要标签,好的动漫音乐可以让人印象深刻,也可以使动漫作品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1动漫音乐对动漫作品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来说,无数的“80后”以及“90后”深受日本动漫的影响,无论是《哆啦A梦》《聪明的一休》《樱桃小丸子》等适合儿童的动漫,还是《圣斗士星矢》《海贼王》《火影忍者》《犬夜叉》等适合中学生以及大学生的热血动漫,都受到了我国人民的青睐。其中的音乐作品也让人印象深刻,使得动漫的整体氛围得到了明确。[1]例如,《哆啦A梦》的主题曲活泼简练,整体节奏也清晰明快,这使得动漫作品的感染力得到增强。日本动漫配乐最为精致、传神、深邃的当属宫崎骏的动漫,这些配乐都来自宫崎骏的黄金搭档——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例如他们共同合作的《千与千寻》中的《永远同在》以及《天空之城》中的《伴随着你》。尤其是《天空之城》这部动漫,对于很多并非日本本土的人来说,一提起《天空之城》总是会先想到《伴随着你》这首音乐作品,可见这部动漫中原声配乐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动漫本身。《伴随着你》是一首宁静舒缓、深邃温暖、意境高远的音乐作品,与动漫作品自身的神秘氛围很符合,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动漫配乐对动漫的重要性。 2动漫音乐的民族化思考探索 现阶段,我国原创动漫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开始逐渐走上正轨。最近几年,我国涌现出了一些高水准、制作精良、具有文化底蕴的优秀动漫作品,例如《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这些动漫作品的出现使得我国动漫创作更加关注个人的感受,并且强调原创的重要性,而原创性也是我国动漫创新发展以及持续发展的一面鲜明旗帜。动漫音乐的民族化发展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动漫市场的必然选择。 2.1动漫音乐的民族化应该秉持多元化发展的原则 从现阶段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动漫产业开始逐渐体现出文化包容性,人们对各种文化元素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动漫事业的整体发展。[2]目前,很多动漫音乐的创作者很有自己的主见以及思想,在进行动漫创作的时候并不是一味地迎合主流观众的需求,而是将动漫音乐创作的思想内涵摆在第一位,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动漫音乐创作;从原来的“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开始逐渐体现出引导市场的趋势,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享受。在今后我国原创动漫音乐创作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会使我国动漫配乐市场的丰富性以及规模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动漫音乐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从现阶段我国动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动漫音乐的应用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在我国动漫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大众对于国漫的审美以及鉴赏能力也逐渐形成;同时,我国原创动漫还一直保持着动漫创作的核心文化基调,以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动漫创作的根基,这样一来很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其实,由于受到日本动漫的深刻影响,我国很多动漫迷最开始对我国原创动漫存在一定抗拒心理,这导致了国漫想要打造自己的市场,是存在很大困难的。但是,我国动漫创作水平以及所赋予的文化内涵都在不断提升,逐渐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国漫“粉丝”。很多中国的动漫观众都见证了中国动漫的成长,国漫一路走来虽然无比艰辛,但是却也收获满满,中国动漫以原创、个性的表现逐渐进入了主流观众群体的视野,并且还有引导主流观众审美取向的趋势。[3]我国动漫有这样的发展,不能说没有民族化动漫配乐的功劳。现阶段,我国动漫音乐的系统化逐渐得到了体现,其技术手段也越来越成熟,这也给我国动漫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数新的可能。 3结语 最近几年,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动漫创作的新思路正在被不断打开,动漫音乐的重要性也得到体现。动漫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时代已经开启,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颜飙.动漫音乐的民族化初探[J].智库时代,2017,10(009):17. [2]孙四化.动漫音乐的民族化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2017,25(7):74-76. [3]郑晓星,黄银镇.动漫音乐与民族化契合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2):160-162. 作者:黄萃青 单位:成都大学
自杀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公布全球每年超过70万人死于自杀[2]。WHO倡导各国通过全面国家层面的自杀预防战略行动预防自杀[3],然而只有20.6%的成员国制定了全国性的自杀预防计划和指南,因此预防自杀的规范化技术指导仍然较少[4]。自杀预防培训是各国广泛采用的自杀预防策略,其目标是提高对特定人群的识别能力和对潜在自杀者的应对能力,以达到预防自杀的目标[5]。自杀守门人指可能与自杀倾向个体接触并能够识别其自杀先兆行为表现的自杀预防实践者[6]。临床实践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群,扮演着自杀守门人的重要角色[7]。护士掌握自杀预防知识,对有自杀倾向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管理可以显著减少自杀现象发生[8]。本研究旨在对针对护士开展的自杀预防培训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未来护理领域内自杀预防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团队讨论确定研究问题:现有研究中自杀预防培训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培训效果。 1.2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PsycINFO、Webof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文献库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等8个数据库。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英文检索式(suicide/suicideassisted/suicideattemp-ted/suicidecompleted/suicidalideation/self-injuri-ousbehavior/intentionalselfinjury/nonsuicidalselfinjury/deliberateself-harm/self-destructivebehav-ior)AND(gatekeeping/gatekeeper)AND(educa-tion/education/training)AND(nurses/nurseprac-titioners)为关键词;中文检索式(自杀预防培训/守门人培训)AND(护士/护理人员)为关键词。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2年5月。 1.3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内容为自杀预防培训;培训对象为护士,或护士为参与者;研究场所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养老院、社区医院等;研究类型为实验性研究或类实验性研究。排除标准:基于学校护生的研究;全文无法获得的研究。 1.4文献筛选 2名经过循证护理系统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阅读题目和摘要,初步剔除显著不相关研究,初筛后的文献通过全文阅读形式进行二次筛选,最后交叉比较汇总。当出现差异时双方共同讨论协商达成一致,必要时寻求第三方意见。 1.5数据提取和分析 采用表格的形式对纳入研究的资料进行提取、汇总分析,提取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年份、国家、研究场所、样本来源、培训内容、培训时长、资料收集节点、评价指标等。 2结果 2.1文献筛选过程 检索数据库共获得文献1033篇,其中:PubMed14篇、Embase238篇、CINAHL165篇、PsycINFO294篇、WebofScience31篇、中国知网共计117篇、万方医学网数据库145篇、维普中文期刊文献库29篇;排除重复文献320篇;再经过浏览题目和摘要、阅读全文,排除研究主题、对象、类型不符以及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最终纳入14篇文献[9-22]。 2.2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14篇研究发表于2010-2022年;研究类型以类实验性研究为主(n=9);样本量39~1171人;培训形式为单次培训或周期性培训,培训时长1.5~14h。纳入文献信息汇总见表1。 2.3护士自杀预防培训的实践现状 在自杀预防培训方案方面主要包括询问、劝说和转介(question,persuade,andrefer,QPR)以及各个国家制定的自杀预防计划,其中4项研究[10-11,15,22]采用QPR培训方案;1项研究[14]为海报运动;1项研究[9]为守门人自杀意识计划;韩国[17]则通过国家层面的标准化自杀预防计划———“自杀关怀”进行培训,其余各项研究采用的培训方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行构建[12-13,16,18-21]。培训内容主要涵盖四个方面:自杀预防理论基础知识、自杀风险筛查与评估、自杀预防干预措施、自杀高危患者转介。在培训对象上以综合医院护士为主,其中1项研究[13]针对养老院护理人员,培训重点为老年人自杀预防;4项研究[11,16,19,22]培训对象为特定科室的护士,包括急诊科、消化内科、精神科和肿瘤科。培训方法以知识传授和情景演练为主,5项研究[9-10,12,14,21]的培训方式为讲解自杀预防知识;9项研究[11,13,15-20,22]在培训过程中除传授知识外还加入情景模拟演练等形式的练习。效果评价方面涵盖护士自杀预防知识、态度、行为以及目标人群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的变化,10项研究[10-11,13-15,17,19-22]评价了护士自杀预防知识变化;7项研究[12,14,16,18-21]报告了护士对自杀的态度变化;1项研究[9]报告了对自杀高危患者的转介意愿;2项研究[11,15]评价了自杀预防培训后的患者自杀未遂识别率发生率、自杀死亡发生率的变化;3项研究[12,15,20]对培训效果进行了追踪随访,随访时间为1~6个月不等。 3讨论 3.1培训模式的选择对提高护士自杀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根据培训开展时长分为简短培训和长期培训两种形式。针对护士的自杀预防培训项目往往为简短培训,侧重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知识教育,旨在提供自杀预防知识使他们有能力为自杀高危患者提供支持性帮助[23]。然而,对于需要识别自杀风险患者并提供适当干预的护士,仅仅是知识转移性的讲座式教育并不能够满足要求,还要有提高咨询技能的实践教育以及通过个人反馈而补充的强化课程等。相较之下,主动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行为实践和复盘的反复循环来培养能力,能够促进技能的潜在发展和应用[24]。长期培训方便采取多种学习方法策略,如团体焦点访谈、案例分析会、情景模拟、交互式小组讨论等。临床实践中,有咨询实践和通过案例演示的自杀预防培训模式也是护士认可度较高的实现自杀预防教育的有效方法[25]。可见,长期培训可以为护士提供更多实践演练技能的机会,通过多种教育方式的培训学习有利于培养护士自杀预防实践能力。 3.2精准化培训对提升不同科室护士自杀风险管理 能力的重要性目前针对护士的自杀预防培训体系,大部分主要针对一般护士群体,而不同疾病患者人群的自杀特征体系重、难点有所差异。不同身份人群在识别患者自杀风险的障碍因素不同,患者疾病特征也不尽相同[25]。因此,针对不同科室的护士应当结合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的自杀病学特征开展培训。研究[26]表明,针对特定人群应该量身定制不同分组和不同层次的自杀预防计划,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自杀预防的培训对象以及培训内容的精细化对提升不同科室护士自杀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未来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亚专科护士开展自杀预防培训。除此之外,在目标人群上还要加强对护理管理层的培训,因为各科室的护理管理者能在患者自杀预防护理中发挥评价指导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展护士分层培训,完善自上而下的护士自杀预防培训方案。 3.3培训结局指标的全面多维对自杀预防培训效果 评价的重要性护士自杀预防培训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主要评价指标为护士自杀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和患者自杀相关行为发生情况的改变。掌握自杀预防知识是开展自杀预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研究[27]显示,自杀预防培训对护士识别自杀者以及对自杀披露者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护士从自杀预防培训中受益,例如,增加了护士与患者开始相关对话的信心,自我效能得到提高,以及知晓应用自杀应急预案的流程等。然而较少有研究报道自杀预防培训的应用情况以及护士自杀预防培训项目对目标干预人群自杀相关行为发生情况的影响。目前针对护士的自杀预防培训的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学习评估和行为评估,反应层面和成果层面的评估较少涉及。因此,护士自杀预防培训的效果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全程评估护士参与培训的反应,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构建完善的自杀预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3.4局限性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研究设计主要为类实验研究,研究评价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另外,各研究样本量偏少且缺少应用和随访,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周期性的护士自杀预防培训计划以及随访计划,加强医院范围内自杀整体情况的数据监测。 作者:张艳 胡德英 刘义兰 吴明娥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