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论文:谈在工程机械中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在我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使用的重型机械比较多,但是由于管理上或使用中存在不足,经常会出现丢失或者被损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停工,对工程工期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工程机械在长期的使用当中,会出现一些提供故障,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将故障及时的传送给售后,尽早解决问题,也方便了用户的统一管理,提高了设备运行的效率。 一、系统基本功能 ①机械紧急保护。在机械长期的运行中会出现老化、磨损等,引起的机器的故障,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在操作人员采取措施之前,就会停止系统的运行,进入保护模式,避免机器出现其他的故障。这样就降低了机械损坏的程度,不仅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而且降低了维修的费用。②统一管理。在GPS定位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重型移动机械动态位置的确定,然后传输给用户中心,就实现了对机械的运行状况的实时了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管理能力。③提高售后的质量。在机械出现故障时,通过GSM网络将故障的原因传送给生产厂家的数据中心,然后对故障进行分析处理,将处理的措施反馈给用户,减短了维修的时间。④性能参数的反馈。在系统的设定中在定期内就会将机械的运行参数通过网络传送到生产厂家,然后对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如果出现潜在的隐患,就能够及时的解决,为改进机器和创新产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工程机械监控系统的主要的结构是集散型分布式处理结构,其组成部分包括主要由地面中心站、井下监控分站、传感器、控制执行器、图形工作站、集线器及远程终端等组成。其中监控中心站是整个工程机械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该部分的监控软件能够实现系统任务调度、设备组态、定义配置、数据通信、数据处理以及网络数据共享任务。而监控分站主要是具备各类数据实时采集、预处理、报警、控制以及与监控中心站间的数据通信等功能。其中监控系统中心站的设计主要有通信协议与交互连接设计。 配置接口提供了请求数据和更新数据两个方法实现外界与动态数据库间得交互连接。配置接口能够设计各种配置程序,来满足用户对系统的各种需要。该配置接口的程序配置的过程主要,首先通过传递一个参数向动态数据库进行请求数据,然后动态数据库对传递的参数进行相关的处理,并将核实的数据传回给请求者。当配置程序对配置修改以后, 可以通过数据更新方法把新的配置更新到动态数据库。所以在煤矿安全远程监控系统中,配置接口能够实现设计了数据库配置、分站类型配置、模拟量类型(传感器类型) 配置等配置程序的功能。 二、可满足的技术指标参数 在设计的指标上要满足以下几种参数的范围:工作温度:—20℃——50℃之间;存储温度:—25℃——70℃之间;系统电源功率不能超过60W;交变湿热保持在95%以上,(30℃——60℃);部件的重量不能超过12KG;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要大于2000小时。通过子系统的作用下,对智能仪表的所有数据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实现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GPRS无线网络的运输上要满足:使用三级网络控制系统。传输的过程为:首先是操作人员,然后传送到用户控制中心,最后传达到生产制造厂的网络控制中心。 三、具体的技术应用 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采用了三层网络结构,在底层网络上使用了CAN总线技术;上层网络采用GPRS传输技术,在底层系统中能够将各种参数通过传感器的作用传递给CAN总线,然后再传送给监测分析嵌入系统,经过系统的处理,将数据通过上层的GPRS网络传输给生产厂商。 1、移动机械性能检测分析综合系统的应用 主要是将智能仪表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然后对机械的整体运行情况做出评测,使操作人员能够清楚的了解机械的使用性能,如果在检测中性能参数出现问题,在应急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机械的快速保护。监测分析主要的性能参数包括:机械发动机的转速、工作时间、总计时间、冷却液的流出、机油的温度、液压油的温度以及输出电流电压等。只有对这些参数及时的评测,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GPRS的网络传输,能够将所检测到的机械运行的性能参数传送到用户中心的上位机处理系统中,这样用户就能够掌握机械的运行状态,同时制造商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的系统来监测机器的运行情况,提供更加优质的售后服务。在GPS定位模块上能够准确的定位到机械的位置,主要是通过在通信模块的基础上,将地理位置信息传送到用户中心,然后在嵌入式系统的作用下,将机械的位置信息存储在存储器当中,为用户查询机械位置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操作人员在操作上出现失误,会导致机械的性能的改变,如果程度不严重,在报警后会提醒操作人员及时的修复;如果对机械的损害非常的大,就会强行的采取保护措施,比如自动切断电源、停止机械运行。 2、人机页面的应用 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使用了移动机械车载操作监控界面,操作人员能够直观的在液晶显示器上看到机械运行的状态,该界面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能够满足重型机械生产环境的使用要求。在用户中心监控界面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机械型号的形式来查询机械的性能参数,同时接收远程系统传送来的报警信息,在这个界面上,能够对报警信息、机械的损坏信息以及位置信息都能及时的掌握。 总而言之,目前在我国的重型机械越来越多,通过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使用户及时的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当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快速的给用户提供解决措施,保证了机械的正常运行,实现了工程机械的智能化的发展,提升了系统自身的性能,所以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研讨 1系统总体设计 1.1系统规划 系统由手持式智能工业终端(PDA)模块、专家故障诊断模块、数据录入模块、工作原理结构检测装配与调整模块、维修方案生成模块、训教模块、帮助模块和打印输出模块等组成,图1为程序流程。 1.2专家故障诊断软件 故障专家诊断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使用维修人员提供的现场故障信息,综合系统所融合的维修保障领域专家有关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识别、总成或系统工作原理、结构、分解、检修、装配与调整等方面的经验、技能信息,对工程装备的故障进行系统的诊断与分析解剖,并能根据故障原因的不同给出故障维修方案,包括维修方法、维修时间、维修编组、维修器材与工具等技术方案。另外,专家诊断模块也可用来进行维修操作人员的维修保障训练、实习等工作。该模块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1.3数据录入软件 为防止初学者输入无效数据,破坏故障数据库内容,所以数据录入模块面向高级用户,在进入数据录入功能时要求输入高级用户密码,只有正确输入密码才能进入数据录入界面。数据录入界面除下拉式操作菜单外,也提供了方便的操作命令按钮,如“插入节点”、“插入子节点”、“更改节点名称”等,用户可以利用菜单或命令按钮,方便地进行新型工程机械故障的数据录入工作。各个故障数据节点均由自身编号(ID)和父编号(parent)组成,如图3所示。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由par-ent链接,下级节点的父编号(parent)与上级节点的ID号相同,形成从上级节点到下级节点的单向链接关系。故障树的层次结构成为动态扩展的树形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大数据量存储与数据库结构的固定分配空间约束这一难题。 1.4维修方案生成软件 维修方案主要包括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分析、故障的排除和调整方法、故障零部件的更换与修理时间、零部件维修的编组、机具设备、工具材料及辅料等内容。维修方案和排除步骤是在专家诊断并确定故障原因后,提供的给维修人员的维修方案和维修操作步骤。维修方案数据的存储方式与故障数据存储方式相似,也是采用单向链表的形式,不再赘述。 2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1故障层次结构数据库与检索方案的设计 由于新型工程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复杂性,在设计故障信息数据库时面临极大的困难。实际工程应用中,同一故障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而每种故障原因又可能由不同的零部件引起。同一零部件又会产生多种故障原因。因此,故障零部件、系统、故障原因、故障现象等元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领域专家的相关的经验知识,这些元素在数据库的存储时很难处理。在设计数据库时,合理的融合了链表式结构与层次化结构,构建了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故障分析过程数据表,满足了专家推理的需求和程序的高效运行的要求。 2.2工作原理、结构、检修、分解、装配与调整数据信息高效存储与显示 每一个新型工程机械,其组成零部件至少上万,考虑到其检修、分解、装配与调整等信息数据,其数据量几乎是海量的。如何存储这些数据,并恰当地显示出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过对当前所能见到的帮助系统和工程装备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应用了Word文档格式转换为Html格式,将相应的主题信息存储到SQLServer数据库中,开发了编译软件,对转换后的html文件和数据库进行编译链接,较好地处理了数据库信息检索、html文档数据存储和可执行文件数据查询三者联合作用的工作原理等数据存储与显示模式。程序执行效果与人机界面都是比较优秀的。 3结论 新型工程机械故障专家诊断系统在研制开发过程中,认真贯彻了有关设计标准、规范,主要性能指标满足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所采用的嵌入式工业级移动数据终端、嵌入式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具有先进、成熟、可靠等优点。系统的开发设计充分贯彻了模块化、一体化、结构化、面向对象和面向应用的设计思想,使系统的软件稳定、可靠,达到了使用要求。 工程机械论文:谈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在机械工程中,有效利用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机械工程中的生产效率、减小能量的损失、节约能源,而且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提高自动化水平,使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广泛使用机电一体化不仅可以使机械工程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技术价格比,而且可以使操作更加简单、轻便,在当前,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具有以下功能: 1.1自动报警、电子监控以及故障自检功能 在工程机械中,电子监控就是对其传动系统、工作配件、制动系统、发动机以及液压系统等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一旦在监控过程中发现了异常现象,自动报警系统就会对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准确地定位,然后便能有效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迅速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还可以使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变得更加简单,使停机维修的时间减少,降低维修使用的费用,尽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1.2有效控制柴油机的功能 在工程机械中,有效利用电子油门的控制装置、自动停机装置、自动升温控制装置以及电子调速器等机械设备可以真正实现控制柴油机的功能。 1.3使作业精度提高的功能 在沥青以及水泥混凝土搅拌的现代设备中,为了能够提高成品料的作业精度,都广泛采用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称量系统,而且实现了称量过程的自动化。因为应用了自动化的找平系统,所以大大提高了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另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因为使用了有超声波技术的自动供料系统而完全实现了调节的自动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摊铺的质量。对铲运机铲斗刀刃、平地机刮刀以及土机铲刀进行机电一体化的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机械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真正提高了工程机械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1.4使生产率提高、降耗节能的功能 在传统的工程机械中,一般能量利用率比较低,比如液压挖掘机的燃料能量的利用率在30%左右,这样低的能量利用率使得工程机械必须注重节能发展。在发达国家,他们的挖掘机都已经采用新型的节能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不但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采用卡特电子效率的控制系统,通过综合控制泵和发动机,大大提高了工程机械的生产效率。 1.5工程机械作业过程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功能 为了真正减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机械的生产效率,大量的企业在工程机械中开始实行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控制。这种功能还减少了由于工作者的经验不足而对作业精度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先进的企业中,其挖掘机都设有特殊的轨迹控制系统,即挖掘轨迹控制系统。在控制板上,有关的工作人员只要把挖掘机运动轨迹的路线设计好,就可以依照各种角度传感器的信号利用微机控制系统对动臂、铲刀和斗杆进行自动控制,这样不仅实现了对工程机械作业进行自动化控制,而且还能够精确挖掘各种特定开口与断面的斜面、沟槽。 2我国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前景 由于控制、电子、计算机、光学等多种学科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在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前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模块化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精细,我国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数量和产品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应该加快实现机械产品的动力接口、机械接口和电器接口的标准化,虽然这项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困难,但是却尤为重要,因此说,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变成模块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是,只要实现了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模块化,就可以有效匹配各单元和部件,比如:具备视觉、识别以及图像处理等功能的控制单元、减速于一体的动力单元等等。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进一步分工,新产品才能更快被研发,工程机械才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2.2智能化 在21世纪的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将会把智能化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应用上。一般所说的智能化就是指在有关的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模糊数学、心理学、运筹学等新思想、新手段在工程机械上中进行应用和分析,让工程机械通过自己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以及自主决策等能力进行运作,这样就使得机电一体化满足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将成为必然。 2.3网络化 机电一体化之所以在工程机械中获得广泛应用,这与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目前,大多数新型的机电一体化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强大的功能,而且有相当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只要借助网络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畅销。与此同时,在工程机械中监视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也已经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看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趋向信息化和网络化。 2.4可持续化 不可否认,工业化的进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然而,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严重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公民也一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绿色产品的概念和设计制造越来越受到欢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制造、使用、设计以及销毁工程机械产品时都注重环保的要求,尽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所以,在工程机械中,可持续化的绿色机电一体化产品将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3结语 在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占据越来越大的优势,而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因为大量企业对机电一体化都很重视,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工程机械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就应该及时顺应时展的潮流,赶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快速地了解、掌握和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现代化的工程建设中去,为我国的工程机械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概况 由于网络信息化、计算机智能化在工业技术领域有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不再是数量多,也提高了对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要求。对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要求主要是表现在对工作部件的进一步控制,目前在现代化的机械工厂,从最开始的材料输入到机床启停,以及调整参数,再到工件拆卸直至运输都可以实现全数字化、全自动化,不需要人来看守。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给各个传统的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然工程机械行业也随之发生变化。 1. 国内外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发展情况,但是由于我国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的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国外相比比较低。长期以来国际市场上的工程机械技术产品被欧美、日本等企业集团垄断,我们可以用国外的797F型矿用卡车来对国外的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大部分的矿山企业里大型的机械每天工作长达十二小时,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操作人员坐在大约有四层楼高的驾驶室里,忍受着噪音、酷暑和严寒等恶劣环境的影响进行工作,但是797F型矿用卡车具有远程遥控操作功能,那么操作者就可以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驾驭这一机器完成各种工作任务[1]。797F型矿用卡车拥有VIMS 3G监控系统,机器上的传感器使VIMS系统能够快速的交换和监控所有的系统传来的信息,操作人员可以轻松的在办公室里或者是车间里迅速的下载数据并将数据生成报告,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提高定期维护计划的效率,尽量的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797F型矿用卡车还拥有生成和有效负载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用来提高卡车或者是装载工具的效率,从而提升车队的生产能力,有助于延长卡车机架、轮胎等部件的寿命,这款卡车还有外部有效负载指示器,能够正确的致使操作人员什么时候停止装载,以达到最佳有效的负载,此外还可以对道路进行分析控制[2],能够有效的改善维护养护的周期时间,延长机架和轮胎的寿命。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智能化工程机械已经具备了远程监控和智能维护、工程机械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在我国智能化工程机械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内首先开展了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的研究工作,很多的高等学院和科研机构等多家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联合进行了开发研究。我国的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在最初开始发展时期,所有控制系统软件都是依赖进口,而在国内的主机厂家设计人员也主要是以电气系统设计和元件选型为主,这种情况制约了我国工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随后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生产的控制器,设计人员根据工程机械主机控制策略进行再次开发[3],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开始关注控制模型的搭建,但是由于控制器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我国的工程机械在智能化、信息化领域还是处于初期阶段。随着后期的不断研发以及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我国的机械工程也在逐渐的推出一些产品,直到现在我国开始了现代化手段开发,并且验证了工程机械控制策略,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进入到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变速器和高液压件等关键零件还是依赖于进口,那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整体工程机械厂商的战略扩张。 2. 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指的是在工程机械中应用信息采集和智能控制技术,使工程机械有一定的自我感知和自动控制等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化施工项目大型化的需求,新一代的工程机械不仅需要实现集成化操作智能控制,还需要将他们组成基于网络智能化机群协同控制系统,以便能够获得项目施工的高效率和降低耗能。目前工程机械化产品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是指工程机械利用工程机械集成信息,应用计算机微控制器通过系统的程序最终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工程机械的信息化包括了售前信息和售后信息,如果售前信息和售后信息得到了有效的集成并且方便读取,那么对于机器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后期的维修养护等程序将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3. 结语 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是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以及网络技术等多层领域的集成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必将不断的发展,给我国的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控制提供更多的改进方向,工程机械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管理 1各等级技术保养时机的计算 无论是制订季度保养计划还是月保养计划,都必须计算出各台工程机械的各级保养时机,这样才能进行各种工程机械的保养次数统计,才能确定具体的保养日期。为便于计算,现以工程机械运行时间(h)为矢量坐标,得出如图1所示的某型号工程机械运行时间与各等级保养的关系,其中TD表示大修间隔期(h),TZ表示中修间隔期(h),TⅢ表示三级保养间隔期(h),TⅡ表示二级保养间隔期(h),TⅠ表示一级保养间隔期(h);同时,设某台该型机械至本月底已运行了T0小时,按使用计划,该机下月需运行T1小时,即该机至下月底总的运行小时数为T=T0+T1;并假设:本月的保养项目已按计划实施完毕,没有推迟到下月进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按照保养规程的规定,在做高等级保养时,应完成低级保养的内容;2)由于中修的停修时间比较长(1个月左右),所以某型工程机械若在某月需进行中修,则在之后至本月底基本上不能承担施工作业任务。 2当0 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如果T0n×TⅢ,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三级保养;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其中:n为保养间隔期的倍数,正整数。如果T0n×TⅡ,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二级保养;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如果T0n×TⅠ,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否则,该机在下月可以不进行任何等级的保养。 3当TⅠ (1)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1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2)如果TZ-T1 4当2TⅠ (1)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2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2)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1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3)如果TZ-T1 5实例说明 下面以某型机械为例作简要说明。该机的相关定额参数分别为:TD=4800h,TZ=2400h,TⅢ=1200h,TⅡ=400h,TⅠ=100h;同时,该机械至本月底已运行小时数为T0=1090h,按使用计划,该机下月需运行小时数为T1=230h。那么根据以上方法,可推算出该机下月的保养时机为:该机在本月运行到1000h已完成了一级保养之后,又运行了90h,那么在下月运行10h(即总运行时间达1100h)时,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之后再运行100h(即总运行时间达到1200h)时,需进行1次三级保养,之后继续运行100h(即总运行时间达1300h)时,还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因此该机在下月总共应进行2次一级保养1次三级保养,分别在其总运行时间达到1100h、1200h和1300h之时进行。 6执行技术保养计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如果工程机械使用计划因受自然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而调整,则保养计划的保养日期也将随之变化。保养计划在执行中,可依据工程机械实际运转小时数,视完成任务的需要和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等情况,允许适当提前或推迟,但提前或推迟时间一般不应超过各级保养间隔期定额的10%。(2)下达保养计划时,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应与工程机械使用计划同时下达,技术保养计划应同时下达给工程机械使用单位和保修单位,月保养计划还应抄送通知工程机械使用操作人员,以确保技术保养计划的落实。(3)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与施工或培训任务发生矛盾时,不可因施工或培训任务重而挤掉保养工作,应本着既要坚持定期保养制度,又要满足施工或培训需要的原则处理。(4)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确实较差,不能延期保养,而施工作业任务重,可利用施工作业的空闲时间,分时分段进行保养,即将规定的保养项目分几次进行,这样既完成了规定的保养内容,又不影响施工或培训任务的完成。 7结论 根据文中给出的关系图和计算方法,可准确地推算出各种类工程机械的等级保养时机,为科学制订技术保养计划提供了依据。把握好文中所提出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可有效解决保养计划与施工任务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确保技术保养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工程机械论文:营销模式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广大朋友们,关于“几种营销模式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是由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工程机械的需求也是突飞猛进, 市场上的需求已发展到目前高质量全方位的竞争, 迫使厂商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 改变经营方式,各个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所采用的营销方式不尽相同。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立足于市场,除了要重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外,还要重视营销。 一、不同营销模式特点 工程机械企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营销模式:直销、一般销售、授权销售、区域独家( 专营)销售、融资销售和租赁销售。 1.直销。直销方式就是企业自身建立营销机构、设置办事处,在所属区域内开展营销工作,与终端客户面对面交流沟通,由企业与终端客户直接签订最终的合同。由于工程机械产品的专业性、复杂性及工程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销和售后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国内,对于经营规模较小且产品专业性较强的一些工程机械产品适合采用直销方式营销。 2.授权销售。授权销售被定义为“ 执行联系生产者和用户,以完成营销任务的活动的组织机构网络”。工程机械产品的终端客户较为分散,产品价值较高,销售过程需要特别的服务,销售周期较长。一般来讲,授权商无权独立制定销售政策,如价格、折扣等。 3.区域独家(专营)销售。区域独家(专营)(以下简称区域总)销售是企业在一个界定的营销区域内仅仅授权一个商,这种制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区域总以其特有的经营方式,在制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有力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4.融资销售。融资销售是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销售的一种运作方式,也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有力措施之一。融资销售的主要优点是:较好解决了终端客户资金不足的问题,终端客户在购买工程机械产品时,仅仅需要支付部分货款,就可以取得设备的使用权,降低了终端客户资金运营成本,解决了客户资金短缺而又急需设备的难题;制造企业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避免了其他营销方式中的经营风险;商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利润,完成资本积累;有利于企业、商拓展市场。 5.租赁销售。租赁营销是生产企业或商为了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将新产品尽快推向市场,为用户提供的具有金融服务性质的销售。租赁销售建立在高度诚信基础之上的分期付款销售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工程机械论文:正确认识和开展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施工企业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机械 管理工程机械是当前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而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如何设法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1.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1.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 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1)随者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2)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3、结 语 总结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其次,要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都要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都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问题的浅议 摘要:由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95%以上的产品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企业销售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销售模式的路越走越窄,并一直困惑着中国的设备制造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种边缘产业,将融资与贸易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交易方式。它不专属某一特定行业的边缘性,可以组合成若干种灵活的结构,降低对信用的过渡依赖,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解决工程机械企业销售困境的难题。 关键词: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厂商 1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现状分析 1.1业务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面对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激烈竞争,制造企业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采用了“分期付款”、“以租代购”或“先租后购”等灵活销售手段,有点类似融资租赁,但还不是具体的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进入我(文秘站:)国虽然时间不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发展一直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就更少。对目前具体业务的开展更是很少,基本上处于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阶段。除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依托其全球融资租赁经验在中国市场为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外,国内现有的融资租赁公司涉足工程机械融资领域的并不多,而国内制造厂商开展融资租赁的更是很少。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在融资租赁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国家,租赁公司中的大部分是有银行或厂商背景的。 1.2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前景广阔 我国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需要的大量的设备投资,单靠银行贷 款、直接购买,既行不通也不现实。通过融资租赁,即可满足上述地区、工程的投资需要,又能盘活东部发达地区的闲置设备、存量资产,促进中国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贷 款的相对困难,对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对库存商品和闲置资产的租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当下,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贷 款、上市这两条融资渠道尚难走通,融资租赁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现实选择。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的租赁需求量仅占全国工程机械设备需求量的10%左右,与高达80%的相应的国际水平相距甚远。2004年,美国租赁业对GDP的贡献已接近2%,而我国仅为0.17%。比例低正说明市场空间大。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共性,对比发达国家,面对全国供、求市场都非常巨大的工程机械设备,工程机械租赁业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2工程机械企业融资租赁模式比较分析 2.1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 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指融资租赁公司和厂商达成合作销售产品总意向,当用户需要租赁设备时,融资租赁公司则向厂商直接购买设备,然后租给用户,用户再分期向租赁公司缴付租金的租赁形式。 一般情况,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中的承租人大都对其自身承担的责权利有清楚了解,采用租赁形式也是以解决分期付款的融资需求为主,而金融租赁公司则以收取租赁手续费或租金价差为主要目的。这种模式虽然具有参与各方角色明确、操作程序简单的优点,但是已经不适应租赁业“专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若不予以操作模式创新,不适合融资租赁公司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力的经营需要。 2.2转租赁 转融资租赁是由出租人从另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或厂商租进设备,然后租给下一个承租人使用。转融资租赁与其他融资租赁的主要区别在于转融资租赁是从租赁公司或开发商取得融资便利,其他是从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融资便利。转融资租赁的关键在于多了一个第三人充当转租人,其功能可以通过最终承租人和转租人两方面以体现。对转租人而言,当租赁公司在其借贷能力较弱,融资技术也不发达,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利用别家租赁公司条件优厚的融资便利,往往会采用转租赁的方式。 转融资租赁在租赁中引进了转租人这样一个中间人,解决了承租人信用额度不足的缺陷和贸易壁垒的障碍,使承租人通过转租人完成融资,使承租人在直接融资租赁成本的基础上,还要增加转租人的成本利息、转租人承办租赁业务的费用、转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租赁服务所赚取的利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租金,使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融资租赁方式。 2.3委托租赁 委托型租赁指厂商作为委托人,将产品委托租赁公司分别给其指定用户达到销售目的的租赁形式,而租金额等租赁款项则由厂商与用户事先约定。 在委托型厂商租赁中,融资租赁公司一般不承担风险,只是担当租赁中介角色,以收取委托租赁手续费为目的。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厂商。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拥有较多闲置资产的工程机械厂商、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设备制造厂商、能控制用户租金归还风险的厂商等。在当前租赁市场,该模式的创新现实意义也很大,融资租赁公司也可以打破常规,在承担部分租赁风险、代为寻求承租客户、增加中介经纪或二手设备供应商参与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构想。 2.4杠杆租赁 对于建设和运营中所需的一些购置成本特别高的大型设备的融资,利用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难以实现,杠杆租赁则为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杠杆租赁指租赁公司以现金投资设备成本费的20%~40%,其余购置费用通过向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借款获得,然后把购得的设备出租给承租人。租赁公司要把租赁物的所有权、融资租赁合同的担保受益权、租赁物的保险受益权及融资租赁合同的收益权转让或抵押给贷 款人。对于隧道挖掘的专用机械设备等购置成本特别高的大型设备,采取杠杆租赁方式可以分担资金风险、解决融资困难。 在杠杆租赁中,对于出租方而言主要体现在债务杠杆作用。出租方自有资金投资利润率的提高,出租方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出租方使用权益资金所获得的收益。另一部分是出租方使用负债资金所获得的收益负债对权益资金收益能力的放大效应,称为 财务杠杆正效应,财务杠杆正效应的条件是: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的利息率;税收的屏障效益,负债筹资可以给出租方带来税收上的优惠,因为按照规定,生产经营期间的负债利息作为出租方的财务费用可以在当期或以后若干期内的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表现为国家财政少收了税款而给出租方带来价值的增加。企业的负债越多。利息抵税效用就越大。 3工程机 械企业融资租赁的可行性分析 3.1融资租赁对工程机械企业的功能优势 工程机械制造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有着企业长远的战略考虑。因为现阶段相当多的制造商销售受到了很大的外部力量牵制,随时会有来自银行的不确定因素。尽管有了银行的介入,其风险控制的专业手段和给客户的心理压力确实有助于项目的风险控制;但当银行亦要求厂商、商提供回购担保时,信用风险的最终落脚点仍然落在了厂商和商身上。因此,当工程机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用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改善销售产品的风险控制、降低销售门槛、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更为有效直接。 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说,融资租赁在法律上明确地界定了所有权问题。银行按揭是一个抵押担保问题,但是如果涉及到承租人破产及三角债问题,从法律上来讲没有清晰地界定物权。而融资租赁过程中,法律已经十分清晰地界定了物权,只有当承租人缴纳完全部租金,并付清最后的设备残值费之后,设备的所有权才转移到承租人手中。融资租赁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一旦承租人不还租金,一可以收回物件;二可以保留债权,避免三角债;三可以处置担保资产。法律上,租赁物件不参与承租企业的破产清算,一旦承租人经营不善、企业破产,租赁物件不会灭失,债权不会全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促销租赁创新模式的探寻过程,实际上就是金融租赁公司和厂商之间不断寻求共同创利方法的过程,厂商租赁创新必须服从于获取利润的需要,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3.2应对国外厂商的冲击 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和金融租赁市场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2004年世界租赁年报——中国分报告》)。从2000年以来,外国工程机械厂商、外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纷纷抢滩进入中国工程机械金融租赁市场。近年来,一些欧美大的跨国公司及其工程机械厂商开始进入中国租赁业。这些大公司介入中国融资租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为推销他们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因此,国内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必须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制造商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的经验,引入融资租赁业务,抢占先机。 结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拥有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将面临整个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一直采用厂商销售模式来销售产品,但是目前这种方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工程机械厂商引入融资租赁业务是其发展的当务之急。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修理方式的研究 摘 要:工程机械现场修理可以缩短设备的维修周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开发一系列功能较全、使用可靠和实用性强的工程机械修理车,将对保障工程机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率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高度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了大量的工程机械、车辆和设备。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和维修保养任务绝大部分应在现场予以解决。现场修理能力强可以缩短设备的维修周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 现场修理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它的能力强弱首先取决于它使用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一般情况下,工程机械作业现场高度分散,机械的使用强度大,发生故障的突发性高,施工时间紧迫,因此,现场修理现代化首先是要求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工艺材料的现代化,并要求能将这些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各种材料等成套装车,形成不同功能机动灵活的修理车系列,便于及时、迅速靠近作业机械,组织实施紧急抢修和预防性检修。有些施工单位也曾因陋就简地设计改装过若干修理车,但皆因配套设备陈旧、落后,不能适应车载要求、功能不全、故障率高加之机动能力差等原因,逐渐被淘汰。 我们长期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并要求经常不断地到工地上去对大量的工程机械组织维护保养和修理。其中有不少修理项目,如各种机械的修复;电气电子设备的修复;柴油机的修复;液压部件的修复等等,在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和工具方面,都已获得了不少新的科研成果,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尤其是在工程机械的维修中,可汲取的内容很多。如能将这些成果加以修改、组合,就不难推广到工程机械修理的广阔领域里来。因此,开发一系列功能较全、使用可靠和实用性强的工程机械修理车,将对保障工程机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率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 开发新颖的工程机械修理车系列,目前条件比较成熟,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军用修理车制造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引进和广泛应用,各种专为修理车车载配套设计的设备、仪器和工具的相继研制成功,都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将能缩短其开发周期,节省开发的费用。 1、现场修理手段现代化的内容 对修理现代化手段的主要要求是:首先,是在故障诊断、零部件拆装、净化处理、修复工艺和组装调试等各个环节,要求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工艺材料的性能能满足维修质量的要求;其次,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第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不污染环境,不伤害人体健康。 1.1大力推进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在维修设备、仪器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维修手段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检测设备中,大量地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传感器,可使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在故障诊断、参数测量和调试时达到不解体、快速和准确的目的,使维修工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测试技术和提高故障诊断能力。 采用电力电子逆变技术检测喷油泵试验台的主轴转速,其瞬时稳定度极高,转速可以预先设定;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高性能传感器,可使试验台的集油、量油数字化,且快速、直观,测量精度大为提高,量油的准确率可达10-5L以至更高,操作实现了半自动化并十分可靠。 采用电力电子逆变技术,还可将直流弧焊机的质量从200多千克降到20几千克,它的焊弧稳定,焊接质量极好,工作可靠,尤其适合在野外机动使用。将焊机的外特性稍加改变,再配上自动送丝机和电弧喷涂枪等,即可变成一套轻便的高速电弧喷涂设备,就可在现场对各种零件的磨损、腐蚀部位进行修复和保护。 采用超声电子技术,可在液压系统油管外测其流量,判断故障部位;超声波清洗机配上高效、无毒、无磷的常温水基金属洗涤剂,就可以快速、安全、低成本地清洗许多手工难以清洗的零部件;超声电子技术还可进行无损探伤、测厚等。 1.2大力发展各种表面工程技术。表面技术是维修工程中的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和实用技术,是现代化维修手段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可以提高在现场修复各种零部件的能力,还可根据需要改变零件的表面性能状态和消除其缺陷。 电刷镀和高速电弧喷涂是在野外容易进行的表面维修工艺。广泛引入先进的化学材料和处理工艺,可以弥补在表面工程技术中一般物理、机械方法的不足。 采用各种性能优异的有机和无机粘接剂,能较好地解决各种强度要求的零部件的粘接修复。克服螺栓连接和铆接的一些致命弱点;采用一种新型的常温下固化的粘接剂,能快速修补轮胎和橡胶零件;采用多种性能的化学密封剂,可解决在复杂条件下使用的油、水、气的密封和堵漏;采用一些高抗腐涂料,可解决南方湿热和沿海盐雾地区工程机械使用过程中的防腐问题。 采用一种特殊的清洗剂,通过自动循环装置,对发动机的燃油系、冷却系、润滑系进行不解体清洗,净化程度高,不腐蚀机体,不污染环境。和分解机体后清洗的办法相比,工时仅为其几十分之一,发动机的功率、油耗、排放也随之大幅度改善。按期清洗,对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有明显的好处。 发动机和用油液润滑的各种机械部件,如果所用润滑油管理不善或者盲目换油,都将造成浪费;如果更换不及时,将使机器严重磨损。一种新型的鉴别润滑油质量好坏的成套化学试剂,能在野外快速、准确地辨别润滑油的质量状况。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检测,十分方便。 引进一系列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化学养护材料,能自动提高其机件表面润滑能力,使机件减少磨损;或能使发动机气缸内燃烧充分,提高功率输出,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值得在现代维修工程中加以推广。 1.3采用多功能、轻型的机械加工设备。多功能小型设备可以在野外独立无援的情况下,临时加工仿制部分急需的零部件。这是在现场修理时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十分必要。如一种重量较轻、功能很强、专为修理车设计制造的多功能小型机床,利用变换多种功能附件,便能实现车、铣、磨、钻等多种功能,尤其适合在现场修理时使用。 要大力发展各种高效、多功能、适用的电动、液压和手动的工具,以便快速、安全地拆装零部件。 2、现场修理手段的现代化 应根据实际需要组装成一系列不同用途的多功能工程机械修理车,按照不同的性能价格比供用户选用。如有的以检测为主;有的以通用机械修理为主;有的以发动机、液压系统修理为主;也可以是单项功能的,如专门调修喷油泵或专门用于不解体清洗发动机等等。当然如有用户需要,也可生产功能较全的综合型的修理车或车组(即由几辆车组成的一套修理车)。 3、人才队伍建设和观念的转变 现场修理手段的现代化只为维修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能否使这些新型的、现代化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掌握现代化修理能力的队伍,两者缺一不可。 3.1业精于勤。这支队伍应能刻苦学习,有潜心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先进的设备充分发挥潜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维修设备现代化后,操作使用往往更加简单可靠、容易掌握,训练的周期将相应缩短,但仍需要努力钻研,要想得到预期的好效果,不付出辛勤劳动是不行的。 3.2要转变观念。维修工作尤其是现场修理,长期不被真正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修修补补、辅助性的工作,它的建设和投入被放 在次要的地位。现在提出手段现代化问题,和现实情况相比反差很大。不少人抱观望态度,或者“敬而远之”,觉得这些要求太“超前”了。仔细分析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长期受经济条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实际情况怎样呢?当我们大胆地采用一系列新的维修技术和工艺后,不但能使那些陈旧、落后的修理手段得到更新,变为高效、准确、可靠且操作简单的技术和工艺,而且能给工程机械现场技术保障带来一片新的气象。 3.3现代化的设备坏了怎么办?设备现代化的概念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不仅要求设备有很高的可靠性而且还要有很高的可维修性。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不会出故障的,万一出了故障就要尽可能地缩短故障的现场修复时间。这是设计开始时就必须考虑的事,也是设备研制最着力的地方。许多新型设备十分复杂,其设计制造的难度很大,没有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是做不出来的,但它的操作使用却十分简单、可靠,修理也不困难;对操作者不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但对维修设备的制造厂,则应要求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液比例阀 负载感应 压力补偿 先导控制 遥控 1 引言 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种类和形式 电液比例阀包括比例流量阀、比例压力阀、比例换向阀。根据工程机械液压操作的特点,以结构形式划分电液比例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螺旋插装式比例阀(screwin cartridge proportional valve),另一类是滑阀式比例阀(spool proportional valve)。 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是通过螺纹将电磁比例插装件固定在油路集成块上的元件,螺旋插装阀具有应用灵活、节省管路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近年来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有二通、三通、四通和多通等形式,二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节流阀,它常与其它元件一起构成复合阀,对流量、压力进行控制;三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减压阀,也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中应用较多的比例阀,它主要是对液动操作多路阀的先导油路进行操作。利用三通式比例减压阀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动减压式先导阀,它比手动的先导阀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控制精度。可以制成如图1所示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减压阀使输出活塞具有不同的压力或流量进而实现对多路阀阀芯的位移进行比例控制。四通或多通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可以对工作装置实现单独的控制。 滑阀式比例阀又称分配阀,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最基本的元件之一,是能实现方向与流量调节的复合阀。电液滑阀式比例多路阀是比较理想的电液转换控制元件,它不仅保留了手动多路阀的基本功能,还增加了位置电反馈的比例伺服操作和负载传感等先进的控制手段。所以它是工程机械分配阀的更新换代产品。 出于制造成本的考虑和工程机械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特点,一般比例多路阀内不配置位移感应传感器,也不具有电子检测和纠错功能。所以,阀芯位移量容易受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波动的影响,操作过程中要靠视觉观察来保证作业的完成。在电控、遥控操作时更应注意外界干涉的影响。近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内装的差动变压器(LDVT)等位移传感器构成阀芯位置移动的检测,实现阀芯位移闭环控制。这种由电磁比例阀、位置反馈传感器、驱动放大器和其它电子电路组成的高度集成的比例阀,具有一定的校正功能,可以有效地克服一般比例阀的缺点,使控制精度得到较大提高。 3 电液比例多路阀的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 为了节约能量、降低油温和提高控制精度,同时也使同步动作的几个执行元件在运动时互不干扰,现在较先进的工程机械都采用了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是一个很相似的概念,都是利用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去调节泵或阀的压力与流量以适应系统的工作需求。负载传感对定量泵系统来讲是将负载压力通过负载感应油路引至远程调压的溢流阀上,当负载较小时,溢流阀调定压力也较小;负载较大,调定压力也较大,但也始终存在一定的溢流损失。对于变量泵系统是将负载传感油路引入到泵的变量机构,使泵的输出压力随负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始终为较小的固定压差),使泵的输出流量与系统的实际需要流量相等,无溢流损失,实现了节能。 压力补偿是为了提高阀的控制性能而采取的一种保证措施。将阀口后的负载压力引入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对阀口前的压力进行调整使阀口前后的压差为常值,这样根据节流口的流量调节特性流经阀口的流量大小就只与该阀口的开度有关,而不受负载压力的影响。 4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先导控制与遥控 电液比例阀和其它专用器件的技术进步使工程车辆挡位、转向、制动和工作装置等各种系统的电气控制成为现实。对于一般需要位移输出的机构可采用类似于图1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驱动器完成。电气操作具有响应快、布线灵活、可实现集成控制和与计算机接口容易等优点,所以现代工程机械液压阀已越来越多地采用电控先导控制的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代替手动直接操作或液压先导控制的多路阀。采用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在工程车辆上可以大大减少操作手柄的个数,这不但使驾驶室布置简洁,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操作复杂性,对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2是TECNORD公司JMF型控制摇杆(joystick),利用一个摇杆就可以对如图2中的多片电液比例阀和开关阀进行有效控制。该摇杆在X轴和Y轴方向都可以实现比例控制或开关控制,应用十分方便。 随着数字式无线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性能稳定、工作可靠、适用于工程机械的无线遥控系统,布置在移动机械上的遥控接收装置可以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控制电液比例阀的比例信号和控制电液开关阀的开关信号,以及控制其它装置的相应信号,使得原来手动操作的各个元件都能接受遥控电信号的指令并进行相应动作,此时的工程机械实际上已成为遥控型的工程机械。 无线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工程机械的遥控改造。从安全角度考虑,它发射的每条数字数据指令都具有一组特别的系统地址码,这种地址码厂家只使用一次。每个接收机只对有相同地址码的发射信号有反应,其它无线信号即使是同频率信号也不会对接收装置产生影响。加上其它安全措施的采用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装载机、凿岩机、混凝土泵车、高空作业车和桥梁检修车等多种移动式机械的遥控改造中获得成功。工业遥控装置与电液比例阀相得益彰,电液比例阀为工程机械的遥控化提供了可行的接口,遥控装置又使电液比例阀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5 电液比例阀在工程机械上应用实例 图3所示为某型汽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简图,图中仅画出了与电液比例阀有关的部分。该机采用了3片TECNORD TDV-4/3 LM-LS/PC型比例多路阀,负载传感油路中的3个梭阀将3个工作负载中的最大压力选出来送至远程调压溢流阀的远控口,调整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使液压泵的输出压力恰好符合系统负载的需要即可,从而达到一定的节能目的。压力补偿油路使得通过每一片阀的流量仅与该阀的开度有关,而与其所承受的负载无关,与其它阀片所承受的负载也没有关系,从而达到在任一负载下均可随意控制负载速度的目的。 图4 是某推土机推土铲手动与电液比例先导控制实例。当二位三通电磁阀不通电时,先导压力与手动减压式先导阀相通,梭阀选择来自手动先导阀的压力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当二位三通电磁阀通电时,先导控制压力油通向三通比例减压式先导阀,通过梭阀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 6 小结 以上简要介绍了电液比例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工作特点,对比例阀的负载感应和压力补偿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电液比例阀的不同应用,特别是在工程机械的先导控制和遥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电液比例阀对简化工程机械操作、提高效率和作业精度以及实现智能化作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日益拓宽必将使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现场的应急维修 摘要:在工程机械工作中,机械设备一旦损坏,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因此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文章从寻找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掌握几种应急维修技巧、使用日用品应急代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工程机械应急维修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机械;应急维修 在工程机械工作中,现场环境往往是不佳的,例如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多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加之工程施工经费偏紧、机械设备的品种多且型号杂,因此机械设备一旦损坏,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在机动车维修中,机动车行驶突然出现故障,一时买不到标准配件时。因此我们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这样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采用某些容易得到的日常用品应急代用,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这里,本文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应急维修方法。 一、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及现场如何解决 1.零部件的安装失误 例如有些工程机械中液压缸密封件中的支撑环(主要由充填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弹性较差,因此在安装前应先将其在100oC的油中浸泡10~20分钟,使其变软,然后乘其弹性较大时安装上。 2.零部件操作上的问题 这方面引起的问题较多,尤其时在工程车运行中,新驾驶员不熟悉机器性能的情况下。例如,有台工程车的半轴的花键经常磨损,后来发现是驾驶员使差速锁一直未脱开,导致使用时加重了传动部位的负荷,使其磨损严重,因此要改善操作。 3.相关部位的故障引起零件的损坏 例如,一台挖掘机上的两个行走液压马达同时坏了,经检查,是多路回转接头上的油封损坏而堵塞了回路所致,因此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日后液压马达还会损坏。 4.零件的质量问题 例如有台挖掘机,其液压马达、液压泵、减速器的轴承都损坏过,更换了原厂的轴承后还是坏,最后安装了进口轴承就解决了问题。同样,这台挖掘机动臂缸的油封在夏天也经常损坏,后来发现是原厂的活塞与缸筒的配合的间隙太大之故。现场重新加工活塞后,油封就没再坏过。 二、几种应急维修技巧 1、巧用扳手拧螺栓 有时由于缺少合适的扳手导致拆装零部件困难,特别是进口工程机械的有些螺栓,拆装时用国产扳手非大即小。另外,有时由于随机携带的扳手不全,拆装也会出现问题。此时采用下面的办法可解燃眉之急(主要针对梅花扳手、开口扳手(呆扳手)和内六角扳手而言,尽可能少使用活动扳手和管钳等工具,否则易损坏部件),如果所使用的梅花或开口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或螺母)大,内六角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小,可在扳手内(梅花、开口扳手)或扳手外(内六角扳手)垫一些铜皮、铁丝或螺丝刀等物,而后慢慢加力拆、装;而当开口扳手比螺栓头(或螺母)小、内六角扳手比螺栓头大时,可分别用锉刀将开口扳手开口锉大、将内六角扳手的六方尺寸锉小。通过以上处理多数情况下可以解决应急拆、装工作,而且经改制的扳手可以留作以后使用。 2.巧拆轴承座圈 W4一60挖掘机打气泵(SKI一82型)的连杆轴承常易损坏,损坏后轴承外圈仍镶在连杆孔内很难取下,因外圈坚硬用钢锯锯时易打滑,而硬打硬敲又易使连杆损坏。这时,可将连杆夹于台钳上,选用重型套筒扳手中的套头,一侧使用比轴承外圈稍小的套头顶住轴承外圈,另一侧用比连杆轴承孔尺寸稍大的套头顶住连杆孔侧面,然后逐渐加力夹紧台钳,这样轴承外圈就会慢慢被压出来。如有气割工具,则可直接用气割割断轴承外圈。 3.巧拆轮胎 在拆卸大型轮式装载机、推土机的轮胎时,分离轮胎和轮辋是一件较困难的事,由于长时间使用而未拆卸过,轮辋可能发生锈蚀,使轮胎和轮辋粘得很紧。采用放气、来回行走碾压的方法拆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用下述方法则能取得较好效果:即在取下锁圈后(有些进口工程机械如WD140推土机其轮胎装有外边环),在轮胎和轮辋之间加水以利润滑,用两台推土机铲刀分别压轮胎两边,中间用长短合适的一根铁棒横在轮惘上,而后穿上钢丝绳用起重机或装载机等起吊,这样轮胎和轮辋就很容易分开。 4.巧换销套 W4一60C挖掘机各销轴处销套因长时间使用,缺乏润滑而损坏,更换时如不注意方法,常使销套安装不到位,造成端部损坏。对此,可将销套套在对应的销轴上,再将销轴穿人销套座孔对中定位,而后用手锤锤打销轴端头,使销轴头部将销套压入销套座孔内。此法不损坏销套、不产生歪斜,简单可靠。 三、使用日常用品进行应急代用 使用日常用品应急代用是不得己时的应急措施,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要简便易行,制作时间短;二是要保证行车安全;三是要不损坏原有装置,不造成其它零件的损坏;四是应急之后,要及时调换正规的配件。 1.使用自行车零件应急 1.1如果柴油机喷油器顶杆内孔的小钢球丢失,可以用自行车飞轮滚珠代替,也可以用报废的黄油嘴内的小钢珠代替。 1.2当农用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回位弹簧断裂,可以用自行车车座下的拉伸弹簧代用。 1.3东风一12型手扶拖拉机上固定转向拨叉与转向臂的销子若磨损,可以用自行车曲拐销代替。 1.4在给轮胎充、放气时,经常需要把气门芯拧出来,有时因用力不当,或经长期使用后气门芯的螺纹下部折断在气门嘴内,而断头部分较难取出。这时,可取一根自行车辐条,将其带螺纹一端强行向断芯的气门嘴内拧入,使辐条螺纹攻人断芯内,而后用力猛地将辐条向外拔出,即可将残留在气门嘴内的断芯取出。此法简便易行,屡试不爽。 2.使用生活用品应急 2.1清洗发动机油底壳或者机体内表面时,如果铁屑和杂质太多难以洗净,可以用适量的面团粘吸。 2.2当汽油机化油器的浮子破损时,可以用热水瓶的软木塞改制代替。 2.3如果机动车的制动液泄漏流失,可以用白酒或一定浓度的肥皂水代替。 2.4牙膏中含有研磨材料,可以用牙膏研磨气门与气门座、柴油机三副精密偶件以及机动车车灯玻璃上的经微划痕。 2.5家庭用的洗洁精等,可以用来清洗机械零部件,尤其适合清洗橡胶零件,洗后不会发生溶胀和变形现象。 2.6用洗衣粉加锯末清洗沾有润滑油的零件。 2.7如果发现蓄电池电解液液面过低,为防止极板硫化,可以购买市场的纯水、太空水倒入蓄电池内。 2.8剪开易拉罐壳,可以很方便地制作机动车上的铝垫圈或者加油、加水的漏斗。 2.9当发现水箱、机油冷却器和液压油散热器等多管(芯)部件损坏导致漏油、漏水和漏气时,为迅速判断损坏部位,可利用香烟吹气法找到泄漏处。即点燃一支香烟,深吸几口,含烟于口中,将怀疑有故障管(芯子)的一端堵死,对准另一端吹烟,则管(芯)上冒烟处即为故障部位,然后再查找下一个部位。此法简便易行,有效可靠,但要注意安全。 3.使用电器用品应急 3.1如果柴油机高压油管接头台肩处漏油,剪一段16号电工保险丝绕在紧固螺母下面。 3.2如果拆卸磁电机时不慎丢失高压触点炭棒,造成磁电机不能产生高压电,可以用干电池的炭芯磨短一段代用。如果汽车分电器盖中心电极碳棒损坏或丢失,可以用5号干电池中的碳棒稍磨后代用。 4.其它应急方法 4.1如果高压油管乳头处漏油,可以用塑料片或软金属片剪成一个小环形,垫在接头凹穴内。 4.2当发电机碳刷磨损过度或弹簧力不足影响发电时,可以用木块或树皮削成炭刷长宽一致的小块,垫在弹簧与炭刷之间,以增加炭刷与整流子的接触压力。 4.3可以用洗净的丝瓜络代替空气滤清器的铁丝滤芯。 4.4如果橡胶油封的自紧弹簧过松,可以用加添橡皮筋的方法予以弥补。 4.5零件的接合表面常用密封垫片密封,并在垫片上涂一层耐油密封胶以增加密封效果,但如一时没有密封胶,也可使用油漆代替;油漆的粘性较大并干后变硬,使密封可靠,效果较好。如一台日产WD140-4型推土机打气泵出现故障,修理后安装时由于没有密封胶而在泵盖密封垫上涂上一层油漆,经使用证明效果很好。 工程机械论文:论常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 论文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常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不当而对其造成的危害,探讨了如何适当维护液压系统。 就液压传动的工程机械而言,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其良好技术状况的一个主要标志。合格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保障,正确的维护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根本。为此,本人根据工作实践,就一般作业环境中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作一粗略的探讨。 1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传递压力、润滑、冷却、密封的作用,液压油选择不恰当是液压系统早期故障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按随机《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牌号选择液压油,特殊情况需要使用代用油时,应力求其性能与原牌号性能相同。不同牌号的液压油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液压油产生化学反应、性能发生变化。 深褐色、乳白色、有异味的液压油是变质油,不能使用。 2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 清洁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生命。 液压系统中有许多精密偶件,有的有阻尼小孔、有的有缝隙等。若固体杂质入侵将造成精密偶件拉伤、发卡、油道堵塞等,危及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固体杂质入侵液压系统的途径有:液压油不洁;加油工具不洁;加油和维修、保养不慎;液压元件脱屑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固体杂质入侵系统: 2.1加油时 液压油必须过滤加注,加油工具应可靠清洁。不能为了提高加油速度而去掉油箱加油口处的过滤器。加油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手套和工作服,以防固体杂质和纤维杂质掉入油中。 2.2保养时 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滤清器盖、检测孔、液压油管等部位,造成系统油道暴露时要避开扬尘,拆卸部位要先彻底清洁后才能打开。如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时,先除去油箱盖四周的泥土,拧松油箱盖后,清除残留在接合部位的杂物(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水渗入油箱),确认清洁后才能打开油箱盖。如需使用擦拭材料和铁锤时,应选择不掉纤维杂质的擦拭材料和击打面附着橡胶的专用铁锤。液压元件、液压胶管要认真清洗,用高压风吹干后组装。选用包装完好的正品滤芯(内包装损坏,虽然滤芯完好,也可能不洁)。换油时同时清洗滤清器,安装滤芯前应用擦拭材料认真清洁滤清器壳内底部污物。 2.3液压系统的清洗 清洗油必须使用与系统所用牌号相同的液压油,油温在45~80℃之间,用大流量尽可能将系统中杂质带走。液压系统要反复清洗三次以上,每次清洗完后,趁油热时将其全部放出系统。清洗完毕再清洗滤清器、更换 新滤芯后加注新油。 3防止空气和水入侵液压系统 3.1防止空气入侵液压系统 在常压常温下液压油中含有容积比为6~8%的空气,当压力降低时空气会从油中游离出来,气泡破裂使液压元件"气蚀",产生噪声。大量的空气进入油中将使"气蚀"现象加剧,液压油压缩性增大,工作不稳定,降低工作效率,执行元件出现工作"爬行"等不良后果。另外,空气还会使液压油氧化,加速油的变质。防止空气入侵应注意以下几点: 维修和换油后要按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排除系统中的空气,才能正常作业。液压油泵的吸油管口不得露出油面,吸油管路必须密封良好。油泵驱动轴的密封应良好,要注意更换该处油封时应使用"双唇"正品油封,不能用"单唇"油封代替,因为"单唇"油封只能单向封油,不具备封气的功能。 3.2防止水入侵液压系统 油中含有过量水分,会使液压元件锈蚀、油液乳化变质、润滑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磨损。除了维修保养时要防止水分入侵外,还要注意储油桶不用时,要拧紧盖子,最好倒置放置;含水量大的油要经多次过滤,每过滤一次要更换一次烘干的滤纸,在没有专用仪器检测时,可将油滴到烧热的铁板上,没有蒸气冒出并立即燃烧方能加注。 4作业中注意事项 4.1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 机械作业应避免粗暴,否则必然产生冲击负荷,使机械故障频发,大大缩短使用寿命。作业时产生的冲击负荷,一方面使机械结构件早期磨损、断裂、破碎,一方面使液压系统中产生冲击压力,冲击压力又会使液压元件损坏、油封和高压油管接头与胶管的压合处过早失效漏油或爆管、溢流阀频繁动作油温上升。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操作手要保持稳定。因为每台设备操纵系统的自由间隙都有一定差异,连接部位的磨损程度不同因而其间隙也不同,发动机及液压系统出力的大小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赋予了设备的个性。只有使用该设备的操作手认真摸索,修正自己的操纵动作以适应设备的个性,经过长期作业后,才能养成符合设备个性的良好操作习惯。一般机械行业坚持定人定机制度,这也是因素之一。 4.2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 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经排气后不能消除,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 4.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班司机停放机械时,要保证接班司机检查时的安全和检查到准确的油位。系统是否渗漏、连接是否松动、活塞杆和液压胶管是否撞伤、液压泵的低压进油管连接是否可靠、油箱油位是否正确等,是接班司机对液压系统检查的重点。常压式油箱还要检查并清洁油箱通气孔,保持其畅通,以防气孔堵塞造成油箱真空,致使液压油泵吸油困难而损坏。 4.4保持适宜的油温 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30~80℃之间为宜(危险温度≥100℃)。液压系统的油温过高会导致:油的粘度降低,容易引起泄漏,效率下降;润滑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的磨损;生成碳化物和淤碴;油液氧化加速油质恶化;油封、高压胶管过早老化等。为了避免温度过高:不要长期过载;注意散热器散热片不要被油污染,以防尘土附着影响散热效果;保持足够的油量以利于油的循环散热;炎热的夏季不要全天作业,要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油温过低时,油的粘度大,流动性差,阻力大,工作效率低;当油温低于20℃时,急转弯易损坏液压马达、阀、管道等。此时需要进行暖机运转,起动发动机,空载怠速运转3~5min后,以中速油门提高发动机转速,操纵手柄使工作装置的任何一个动作(如挖掘机张斗)至极限位置,保持3~5min使液压油通过溢流升温。如果油温更低则需要适当增加暖机运转时间。 4.5液压油箱气压和油量的控制 压力式油箱在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油箱气压,其压力必须保持在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压力过低,油泵吸油不足易损坏,压力过高,会使液压系统漏油,容易造成低压油路爆管。对维修和换油后的设备,排尽系统中的空气后,要按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检查油位状态,将机器停在平整的地方,发动机熄火15min后重新检查油位,必要时予以补充。 4.6其他注意事项 作业中要防止飞落石块打击液压油缸、活塞杆、液压油管等部件。活塞杆上如果有小点击伤,要及时用油石将小点周围棱边磨去,以防破坏活塞杆的密封装置,在不漏油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连续停机在24h以上的设备,在启动前,要向液压泵中注油,以防液压泵干磨而损坏。 5定期保养注意事项 目前有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设置了智能装置,该装置对液压系统某些隐患有警示功能,但其监测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液压系统的检查保养应将智能装置监测结果与定期检查保养相结合。 5.1250h检查保养 检查滤清器滤网上的附着物,如金属粉末过多,往往标志着油泵磨损或油缸拉缸,对此,必须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才能开机。如发现滤网损坏、污垢积聚,要及时更换,必要时同时换油。 5.2500h检查保养 不管滤芯状况如何均应更换,因为凭肉眼难以察觉滤芯的细小损坏情况,如果长时间高温作业还应适当提前更换滤芯。 5.31000h检查保养 清洗滤清器,更换滤芯,清洗液压油箱,更换液压油。长期高温作业换油时间要适当提前。当然,如能通过油质检测分析来指导换油是最经济的,但要注意延长使用的油,每隔100h应检测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并更换变质油。 5.47000h和10000h检查维护 液压系统需由专业人员检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修。根据实践,进口液压泵、液压马达工作10000h后必须大修,否则液压泵、马达因失修可能损坏,对液压系统是至命性的破坏。 工程机械论文:环保节能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与趋势 随着工程机械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工程机械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荷。为保护人类十分宝贵且有限的地球资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及工作舒适性,努力达到人、机和环境的亲和,很有必要按照汽车行业的环保标准来设计工程机械产品。尽管目前工程机械尚未归并入限制排放的机动车行列,但随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用烟度、噪声等指标的限制愈来愈严格;特别是随着装载机等数量大的工程机械产品在市政建设中的使用量不断加大以及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可以预见开发研制环保节能型产品是今后工程机械发展的趋势。鉴于此,徐工科技在装载机行业中率先推出了ZL40G环保型轮式装载机。 本文以ZL40G环保型轮式装载机为例,就机械材料的选用与设计、所要遵循的要点和所需考虑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设想。 1、环保型材料的利用 1)尽量采用能再生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在各系统及部件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尽量是可回收、易分解、能再生而且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的材料,特别是结构件的设计应尽可能采用比较容易装配和分解的大模块化结构和无毒材料,提高工程机械材料的再生率。 2)长寿命、低能耗及减轻重量的设计原则 通常来说,延长产品寿命就等于减少了机械的生产量和降低其报废量,降低产品能耗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减轻产品重量即可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消耗。要从减少环境负荷的角度尽可以考虑各系列产品同类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性。为此应在保持主机各项性能参数前提下,尽量减少主机和附属作业装置或机具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实现液压系统的轻量化和高效率。 3)尽量采用低环境负荷材料 工程机械零部件设计中应尽可能不使用氟利昂(空调)、含氯橡胶、树脂及石棉等有害材料。如装载机驾驶室和内饰上使用难以自然分解且对环境有害的工程塑料及其它一些非金属材料都加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仪表、散热器及蓄能电池等采购生产中,应尽可能减少或替代铅的使用量。因此在主机设计中一些附属零部件选用新型环保型材料很重要。 4)废弃零部件处理的污染最小化及综合成本最优化 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初始阶段就要考虑报废件处理简单、费用低和污染小,零部件要解体方便、破碎容易,能焚烧处理或可作为燃料回收。 2、环保型工程机械产品设计 1)选用低公害发动机 发动机是工程机械所有系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部件,采用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高效率的环保型水冷增压柴油机能大大降低对环境的负荷。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正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措施或应用新型的环保燃料来进一步降低排放、噪声等,努力适应第三次排放法规要求。 2)降低整机振动与噪声 减振与降噪应该是产品设计中最需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在装载机设计中,动力装置采用双向减振悬挂系统就能克服整机动力传动系统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噪声及对动力系统的疲劳破坏;后桥设计成中心摆动结构能使后桥摆动中心与动力输入中心重合,很好地减少附加力矩对传动系统不停冲击所产生的振动与噪音,避免在崎岖不平道路上整机各部件相互冲击所产生的噪声。除选择低噪声的发动机外,主机的结构布置或系统的结构设计也可以进行某些针对性的改进。如冷却风扇可不再由发动机直接驱动,而可单独由液压马达带动,这便于将风扇与发动机隔开并将整个发动机密封起来,从而使噪声不能通过风扇出风口传到外部,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液压管路排列来降低液压油泵振动、阀节流和油管振动产生的噪声;可在机罩等覆盖件处设计粘贴吸音隔音材料;可设计全密封整体式驾驶室,密封减震,隔音降噪,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3)液压系统的清洁和防渗漏 保持传动液压油的清洁度对工程机械的液压传动非常重要,因此精心设计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如采用高效高精度过滤装置)十分必要,这样就可去除油液中微尘垃圾、机械磨损物等杂质,减少液压元件故障与磨损、延长常用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液压油的更换频率;同时可有效避免液压油在工作中温度升得过高过快,延长换油间隔时间,减少对周边作业环境的污染。另外通过采用增压液压油箱,可改善泵的吸油效果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能很好地防止外界灰尘和水分进入油箱,提高整个液压系统的清洁度。液压系统的渗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是目前部分工程机械产品中普遍存在的,液压管路采用耐腐蚀、防老化、具备优良密封性能的进口优质胶管很有必要;为了减少损坏软管的废弃量,设计时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使用硬管;对设计过程中只能采用软管并且容易破裂时油液流出而污染环境。 4)系统高效节能的设计 工程机械的高效节能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减少能源消耗即意味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用电控高性能长寿命节能型发动机是研制环保型机械最基本的一环;另外在设计时采用双泵分合流技术、液压负荷传感技术、静液驱动技术等都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工程机械产品人性化的设计 1)环保安全关怀型驾驶室的设计 如采用防紫外线辐射玻璃的全密封整体式、经减震降噪处理的“安全环保型”驾驶室,室内配置无氟环保型冷暖空调,并设计FOPS及POPS驾驶室以确保驾驶员的安全;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如司机座椅可全方位调节、功能集成的单操纵手柄、可调式转向驱动器、全自动换挡装置、电子监控与故障自诊断系统,再辅以合理美观的颜色搭配,可大大改善司机的工作环境,缓解疲劳,提高作业效率。 2)自动加脂装置或集中润滑系统的配置 传统的手动加注润滑脂费时费力,而且通常有多余的油液溢出来污染周边环境。因此研制环保型工程机械就能自动定时加注润滑脂的设备,如集中润滑系统就能自动定时给各铰销加注黄油,其加油量经过仔细计算后设定,可很好地保证各销轴得到足够的润滑而又没有多余的油溢出,既环保又方便。另外对于小型机械,鉴于降低设计成本,可采用密封的销轴或使用新型材料的特殊轴套、或设计二级防尘结构等防止外部异物的进入和内部油脂的排出,从而延长加注润滑油的间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外观美学设计 传统的工程机械产品一直是外形粗放、笨重的形象,环保型产品更应注重外观美学和车身的流线型设计,达到机器的环境的谐和,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如发动机机罩就可进行造型别致美观的流线型设计,整机的标识标牌应精心布置、设计,良好地体现环保特色。 4)人性化设计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化代表了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微机控制技术,实现了各种工况下自动判断、挖掘机器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达到发动机的最佳功率匹配,减少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并自动诊断机器状态,使机器使始终能保持良好状态,因此控制和操纵的人性化能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系统可靠性设计 尽量运用高可靠性的成熟技术和借用经市场考验后的成熟系列零部件可延长各关键系统或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次数。例如降低制动元件的更换频率就相当于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液比例阀 负载感应 压力补偿 先导控制 遥控 1 引言 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种类和形式 电液比例阀包括比例流量阀、比例压力阀、比例换向阀。根据工程机械液压操作的特点,以结构形式划分电液比例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螺旋插装式比例阀(screwin cartridge proportional valve),另一类是滑阀式比例阀(spool proportional valve)。 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是通过螺纹将电磁比例插装件固定在油路集成块上的元件,螺旋插装阀具有应用灵活、节省管路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近年来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有二通、三通、四通和多通等形式,二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节流阀,它常与其它元件一起构成复合阀,对流量、压力进行控制;三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减压阀,也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中应用较多的比例阀,它主要是对液动操作多路阀的先导油路进行操作。利用三通式比例减压阀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动减压式先导阀,它比手动的先导阀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控制精度。可以制成如图1所示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减压阀使输出活塞具有不同的压力或流量进而实现对多路阀阀芯的位移进行比例控制。四通或多通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可以对工作装置实现单独的控制。 滑阀式比例阀又称分配阀,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最基本的元件之一,是能实现方向与流量调节的复合阀。电液滑阀式比例多路阀是比较理想的电液转换控制元件,它不仅保留了手动多路阀的基本功能,还增加了位置电反馈的比例伺服操作和负载传感等先进的控制手段。所以它是工程机械分配阀的更新换代产品。 出于制造成本的考虑和工程机械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特点,一般比例多路阀内不配置位移感应传感器,也不具有电子检测和纠错功能。所以,阀芯位移量容易受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波动的影响,操作过程中要靠视觉观察来保证作业的完成。在电控、遥控操作时更应注意外界干涉的影响。近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内装的差动变压器(LDVT)等位移传感器构成阀芯位置移动的检测,实现阀芯位移闭环控制。这种由电磁比例阀、位置反馈传感器、驱动放大器和其它电子电路组成的高度集成的比例阀,具有一定的校正功能,可以有效地克服一般比例阀的缺点,使控制精度得到较大提高。 3 电液比例多路阀的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 为了节约能量、降低油温和提高控制精度,同时也使同步动作的几个执行元件在运动时互不干扰,现在较先进的工程机械都采用了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是一个很相似的概念,都是利用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去调节泵或阀的压力与流量以适应系统的工作需求。负载传感对定量泵系统来讲是将负载压力通过负载感应油路引至远程调压的溢流阀上,当负载较小时,溢流阀调定压力也较小;负载较大,调定压力也较大,但也始终存在一定的溢流损失。对于变量泵系统是将负载传感油路引入到泵的变量机构,使泵的输出压力随负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始终为较小的固定压差),使泵的输出流量与系统的实际需要流量相等,无溢流损失,实现了节能。 压力补偿是为了提高阀的控制性能而采取的一种保证措施。将阀口后的负载压力引入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对阀口前的压力进行调整使阀口前后的压差为常值,这样根据节流口的流量调节特性流经阀口的流量大小就只与该阀口的开度有关,而不受负载压力的影响。 4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先导控制与遥控 电液比例阀和其它专用器件的技术进步使工程车辆挡位、转向、制动和工作装置等各种系统的电气控制成为现实。对于一般需要位移输出的机构可采用类似于图1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驱动器完成。电气操作具有响应快、布线灵活、可实现集成控制和与计算机接口容易等优点,所以现代工程机械液压阀已越来越多地采用电控先导控制的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代替手动直接操作或液压先导控制的多路阀。采用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在工程车辆上可以大大减少操作手柄的个数,这不但使驾驶室布置简洁,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操作复杂性,对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2是TECNORD公司JMF型控制摇杆(joystick),利用一个摇杆就可以对如图2中的多片电液比例阀和开关阀进行有效控制。该摇杆在X轴和Y轴方向都可以实现比例控制或开关控制,应用十分方便。 随着数字式无线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性能稳定、工作可靠、适用于工程机械的无线遥控系统,布置在移动机械上的遥控接收装置可以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控制电液比例阀的比例信号和控制电液开关阀的开关信号,以及控制其它装置的相应信号,使得原来手动操作的各个元件都能接受遥控电信号的指令并进行相应动作,此时的工程机械实际上已成为遥控型的工程机械。 无线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工程机械的遥控改造。从安全角度考虑,它发射的每条数字数据指令都具有一组特别的系统地址码,这种地址码厂家只使用一次。每个接收机只对有相同地址码的发射信号有反应,其它无线信号即使是同频率信号也不会对接收装置产生影响。加上其它安全措施的采用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装载机、凿岩机、混凝土泵车、高空作业车和桥梁检修车等多种移动式机械的遥控改造中获得成功。工业遥控装置与电液比例阀相得益彰,电液比例阀为工程机械的遥控化提供了可行的接口,遥控装置又使电液比例阀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5 电液比例阀在工程机械上应用实例 图3所示为某型汽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简图,图中仅画出了与电液比例阀有关的部分。该机采用了3片TECNORD TDV-4/3 LM-LS/PC型比例多路阀,负载传感油路中的3个梭阀将3个工作负载中的最大压力选出来送至远程调压溢流阀的远控口,调整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使液压泵的输出压力恰好符合系统负载的需要即可,从而达到一定的节能目的。压力补偿油路使得通过每一片阀的流量仅与该阀的开度有关,而与其所承受的负载无关,与其它阀片所承受的负载也没有关系,从而达到在任一负载下均可随意控制负载速度的目的。 图4 是某推土机推土铲手动与电液比例先导控制实例。当二位三通电磁阀不通电时,先导压力与手动减压式先导阀相通,梭阀选择来自手动先导阀的压力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当二位三通电磁阀通电时,先导控制压力油通向三通比例减压式先导阀,通过梭阀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 6 小结 以上简要介绍了电液比例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工作特点,对比例阀的负载感应和压力补偿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电液比例阀的不同应用,特别是在工程机械的先导控制和遥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电液比例阀对简化工程机械操作、提高效率和作业精度以及实现智能化作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日益拓宽必将使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浅谈冶金建材工业发展策略:冶金建材工业发展策略分析 本文作者:陈振华 1钢铁工业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1992年钢产量超过80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1994年钢产量超过9000万吨(为9153万吨),跃居世界第二位。据发展规划至2000年,我国钢产量将达1~1.2亿吨,可能居世界首位,发展前景很好。但是,我国钢铁工业在前进中问题也不少。郭廷杰在文章中,分析了当前钢铁工业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产品品种、质量还不能满足需要;企业劳动生产率低、消耗高、缺乏竞争力,能源供应仍是薄弱环节,节能任务艰巨。作者认为造成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偏小(年产1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产量仅占总量的62.7%),设备容量小(1990年全国县以上钢铁企业,高炉平均炉容103米”,电炉4.43吨,转炉23.27吨,约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企业组织结构不完善,部分企业仍使用二次化铁炼钢(1991年达870万吨),并为严重浪费资源的小高炉和土法炼焦提供了市场,企业机构庞大、臃肿,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改善。文章对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机制,向经济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发展,以大钢厂为核心组建冶金集团公司,主辅分离,发展第三产业等建议。纪贵东在文章中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状况〔2〕。指出:1992年全国钢铁企业职工298万人,年产钢8000万吨,人均26.8吨,大体相当于日本的1/25,美国的1/15。国内最好企业(宝钢)达人均200吨,但比日本新日铁687吨/人•年,韩国浦项657吨/人•年,仍低得多。作者认为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辅助生产及后勤服务庞大,企业组织管理机构重叠低效,职工素质不高,就业压力大。就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出应从提高装备水平、改革用工制度、强化现代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分离辅助作业和后勤服务、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深化改革。 郭廷杰还就我国钢铁工业节能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我国1990年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为977公斤标煤(其中宝钢为810,首钢为875),而同年日本全国吨钢可比能耗为629公斤标煤。文章按主要生产工序分析了节能措施和潜力。如采用大容量节能型焦炉、干法熄焦、余热调湿加煤,采用超碱度烧结矿和酸性球团矿相配合的节能型炉窑和大型设备;采用精料、高压炉顶、余压发电、富氧喷吹等高炉节能措施;淘汰平炉、发展直流电弧炉、转炉复吹、炉气回收和铁水预处理;大力发展连铸;发展热装、直接轧制、连续轧制及节能型加热炉,等等。作者在此基础上对我国2000年钢铁工业能耗作了预测,如高炉、转炉联合企业产钢占70%,电炉钢占30%,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可降至640公斤标煤,略低于日本水平。文章还就近年钢铁工业节能途径和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科学管理和科技节能,大力推广结构节能(压缩二次化铁炼钢和平炉炼钢,取代土焦等),扩大企业规模,鼓励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等。 郑硕生就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了信息与工程咨询、技术进步和企业文化作为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指出信息是企业竞争获胜的重要因素,工程咨询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的重要保证。技术进步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要制定鼓励技术进步的政策、加强考核、保证必要的科技投入,确定技术进步的战略重点(扩大品种、提高质量、节能环保、综合利用以及高起点的技术改造),技术选择的原则应包括基础技术原则(材料、能源、信息)、主导技术原则(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与经济合理性原则。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管理方式,其实质是重视人,重视职工的意识和观念,激发其进取和创造精神,要鼓励职工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发挥领导模范行为的作用,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并不断根据形势发展创新企业文化。 2有色金属工业 1994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继续发展,全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375.2万吨,比上年提高7.5%,由于市场行情看好,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宋永高就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我国铝土矿资源并不丰富,世界人均4.45吨,而我国人均仅1.45吨,按目前开采水平我国铝土矿资源可开采130年(世界200年以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如人均耗铝由0.6公斤提高到下世纪中期的3.5公斤,则只可开采50~60年,应重视资源保护和节约。关于铝工业发展原料选择问题,认为将是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并重,指导思想应是效益原则,国内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关于铝工业布局问题,作者认为利用国外铝土矿生产氧化铭比进口氧化铝合算,故氧化铝基地除国内靠近资源建设外,必将在东部沿海建设,以处理进口矿和其它铝资源,电解铝厂布局应考虑原料、电力和市场,利用国产氧化铝的电解铝厂应重点在中部和西部,利用进口原料则应布局在东部,并随着东部能源(核能)条件改善和靠近市场,东部将会发展迅速,随着铝制品由为国防服务转向民用为主,铝加工业由“三线”向沿海转移趋势将会继续存在。总之,铝工业布局东移将是必然趋势。蒋绪斌在文章中〔6〕,对原苏联铝工业作了全面介绍,原苏联是世界铝生产大国,1989年生产氧化铝350万吨,原铝238万吨,产大于销66.5万吨,对国际铝市场影响很大。原苏联解体后,一方面大量抛售铝,以缓解国内经济困难,另一方面铝工业面临成本上升、装备老化、供销渠道(原各加盟共和国之间)受阻等问题。作者认为对我国的启示是: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搞好铝电结合,发挥规模效益,加强与原苏联各国的铝业合作。丁立言在文章中〔了〕,介绍了发达国家再生铝情况,指出80年代以来,由于再生铝能耗仅占原铝生产的5%,普遍重视再生铝的回收,再生铝在原铝中的比重,1980年为21%,1987年为27%,1992年达36.7%,其中日本达98.74%,意大利、美国、墨西哥等均超过50%。 万臻新就我国铜工业发展问题作了分析〔8〕。文章指出:我国铜工业发展较快,铜产量由1952年的1.05万吨,发展到1990年的50多万吨,年平均增长7%。但我国铜消费增长更快,长期以来我国铜自给率在50%~60%,据预测至2000年我国铜消费量可达125~185万吨,供需矛盾还将扩大。我国铜工业发展艰难,探明尚未利用的铜资源丰度不够,建设条件不好;现有铜矿山困难重重,难以在40万t/a含铜量基础上有大的发展;废杂铜回收利用不力。作者提出:发展铜工业首先必须立足于国内,重视原料工业建设,鉴于铜矿山建设还贷期长(15~20年),国家应加大投资比重,实施优惠政策,并在建设方针上深化改革,积极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一般可节省投资和缩短建设周期30%,作好废杂铜的回收与利用,我国再生铜产量约占25%~30%,国外可达60%~70%;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和资源,以进口铜精矿为主,适当进口铜废料、精铜和铜材,满足国内需要。曹异生就当前铜熔炼建设过热问题提出异议〔9〕。文章指出:1991年我国粗铜生产能力42。71万吨,当年产粗铜38.46万吨,达实际能力90%,但1992年起,铜熔炼厂建设掀起高潮,据调查已开工扩建和新建19家(新增能力26.51万吨),即将开工建设的14家(新增能力35.9万吨),设想准备建设的还有9家(可新增能力69.3万吨),如全部建成粗铜生产能力将达173万吨,为现有能力的4倍,生产能力将居世界首位。文章对建设铜熔炼厂基本条件(主要是原料)进行了分析、经详细计算,国内至2000年矿山铜含量生产能力仅46万吨,产量水平40万吨左右;由于我国铜白给率仅64%,长期靠进口弥补(至1991年已系计进口550万吨),通过详细分析,认为至2000年我们可争取到的进口铜精矿含铜约为10~15万t/a,据此,至2000年国内可供熔炼的铜含量为50~55万吨,考虑留有余地,国内铜熔炼能力最多只需增加20~30万吨。作者认为,对当前盲目建设铜熔炼厂应十分慎重,并建议重点抓老厂技术改造,限制小铜厂发展,否则会造成极大浪费。 曹异生对我国铅锌工业现状作了介绍,并预测了发展前景。我国铅锌工业发展较快,累计投资40亿元,形成年产铅45万吨、锌7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重要铅锌生产大国(1992年铅居世界第三位,锌居第口位)。过去我国铅锌产量尚不够国内需要,但从1986年起已自给有余,1992年产量为消费量的比例:锌137.5%,铅132.1%,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文章从消费领域分析着手,采用回归分析法和弹性系数法,预测至2000年和2010年我国铅锌需求量分别为35万吨(铅)、85万吨(锌)和50万吨、120万吨。作者指出:我国铅锌工业发展有喜有忧,90年代铅锌将会有较大发展,但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建议重点开发锌高铅低资源,适应市场需要,抓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铅锌产品出口。 李恩生就锡工业生产与消费等发表专文。文章介绍了我国锡资源丰富,至1991年保有表内金属储量373.6万吨,以脉锡矿为主。近年来世界锡产量略有减少,1991和1992年世界精锡年产量在20万吨徘徊,国际精锡消费呈持平状态(1991年为22.14万吨)。我国1991年精矿含锡和精锡产量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1992年产量分别为4.58和3.96万吨,国内消费目前约为1.5万吨(预测至2000年可达2.55万吨),锡工业存在主要问题是:砂矿资源消失、老企业资源枯竭、资源破坏严重、技改资金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国际锡贸易量在13~13.6万吨之间,国际锡生产国协会(我国已加入)限额我国精锡出口不超过1.5万吨(实际超过),但1991年我国进口马口铁耗汇(26632万美元)超过出口锡产品创汇(14042万美元)。文章就我国“复关”后锡工业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锡工业产品价格优势已逐渐消失,精锡成本按公布外汇牌价折算已超出国际锡价现货价,竞争力不强,加之世界锡消费变动不大,我们增加锡出口,只会带来锡价下跌,创汇并未同步增加。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控制精锡产量,至2000年前总量应控制在4一4.5万吨(出口按1.5万吨);测算脉矿含锡小于0.5%、砂锡矿含锡小于0.18%的资源暂缓开采,国内锡冶炼能力仅发挥60%,不宜再新建锡冶炼厂;改革产品结构,争取多出口锡制品;加强老矿山外围勘探,提高综合回收水平,优先开发富矿;开展多种经营,扩宽经营渠道,弥补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足。 3云南冶金工业 1994年云南冶金工业取得好成绩,钢产量超过13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2万余吨,提前实现“八五”规划目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姚天佑在1994年全省冶金工作会议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提出了发展规划,布署了1994年工作。报告指出:云南1993年产量与1980年相比,钢增长1.28倍、生铁增长2.07倍、十种有色金属增长3.55倍,并在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科技进步、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报告提出了云南冶金工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优势,加快云南冶金工业发展,钢铁工业达到产品数量基本自给,有色金属要加速优势资源开发,拓展深度加工,为国家多作贡献,规划目标是至2000年,钢产量230万吨,生铁200万吨、钢材180万吨、锰矿石6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50万吨(地方33万吨)、有色加工材6万吨、实现利税20亿元(地方16亿元),发展布局上,全省形成十个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报告并对1994年工作做了布署。龚振华从资源、基础、外部条件(能源交通)、市场、环保、资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t个方面,论述云南冶金工业可以发展成为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按规划实现,至2000年工业总产值可达110亿元,实现省政府提出超百亿元的目标〔‘3〕。1994年8月,冶金部部长刘淇、副部长王汝林,同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副省长李嘉庭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就加快云南冶金工业发展进行了商谈,冶金部表示积极支持云南钢铁工业发展,重点建设昆钢,并可选择一、二个条件好的铁厂,建成30~50万吨能力钢铁企业,支持云南建成我国的富锰矿基地,冶金部协助列入计划,支持云南建成国家级黄金基地,争取引进技术和资金加快矿山建设,积极支持云南与周边国家合作开发矿业。云南省政府表示,把云南冶金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建设决心不变,已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不变;已给企业的优惠政策不变;云南冶金工业管理体制不变。 关于云南钢铁工业发展,龚振华在文章中简介了云南钢铁工业现状,全省1993年有县以上钢铁企业44个(大型企业仅昆钢一家),6.5万职工,固定资产18.1亿元,产钢114万吨、铁153万吨,钢材109万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矿山滞后、装备老化、小型企业多且基础差、区域不平衡,品种、质量、数量还不能满足省内需要。文章提出云南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是:在一段时间继续以数量增长为主,然后分层次推行结构优化;为实现2000年全省规划目标,其发展方针,一是依托昆钢,确保2000年实现2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布局,滇中、滇西、滇东北和滇南都能利用当地资源,立足。 当地市场,发展地方钢铁工业,优化结构,鼓励和支持新技术发展,特别是电炉短流程和最终型连铸技术;协调发展,大、中、小企业,省、地、县企业,国有、集体、合资企业,都要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陈启忠就调整钢铁工业产业结构,加快云南钢铁工业发展发表文章〔,幻。文章指出,即使按省规划实现,至2000年云南钢材供应尚缺口80万吨左右,云南钢铁工业必须上一个新台阶。文章在分析了国内外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后,提出了云南钢铁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利用云南电力优势,发展短流程炼钢工艺;技术装备必须高起点,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以超高功率电炉和炉外精炼为特征的,短流程连铸连轧的新型钢铁企业,向产品多元化发展,发展中宽热轧带钢、不锈钢、硅钢系列产品;有计划地发展直接还原铁、锻热压块、金属化球团、脱碳粒铁等炼钢新原料,多渠道集资,发展钢铁工业。最后就钢铁市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开发的产品方案,特别对特钢产品市场及外延产品开发提出了建议。任廷孝在全省地县骨干炼铁厂会议讲话中,对全省小高炉炼铁发展状况、科技进步、综合利用、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云南地县炼铁企业的发展指导思想、经营方针、矿山及焦炭基地建设、技术改造方向等提出了若干意见。傅先良从云南锰矿资源特征、锰铁高炉熔炼的优点等分析,提出云南发展高炉锰铁的建议。 关于云南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问题,姚天佑在报告中提出,2000年前发挥现有及新建骨干企业作用,形成滇中铝铜铅及材料、滇东北铅锌锗及材料、滇南锡及铅锌铜镍、滇西南铅锌银、滇东南锌锡锑、滇酉北铅锌及锡、滇东10万t/a电铝及铅锌硅、哀牢山国家黄金生产等八个生产基地。杨炜、刘星等发表调研报告,针对个旧地区以锡为主的支柱产业面临的困难,即结构悬殊及产品附加值低,锡资源减少及市场竞争加剧,老企业包袱重等,提出开发巨大霞石资源,生产氧化铝、钾碱产品和水泥,作为今后主要接替产业,同时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开发铜、锌资源,以及发展轻化工业等。焦苏华从分析云南铝工业现状出发,提出应优先发展云南铝加工工业的论点〔2。〕。文章认为,发展铝冶炼存在高能耗、环境污染、原料靠外进口等问题,提出铝冶炼发展速度要有所控制。而铝加工工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有广阔前景和潜在市场,发展铝箔为云南“两烟”工业配套,包装铝箔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铝型材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并可开发印刷用PS板及电气用铝材等。文章在剖析云南铝加工工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铝加工企业集团、建立铝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技术改造步伐、改革管理体制等建议。此外,赵惠英和杨涌分别就云南玉溪地区和兰坪县铜资源开发发表了看法〔?‘,2忿〕。文章对资源情况、开采现状及问题、发展铜生产建议等作了论述。林万儒就文山州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发表文章。介绍了文山州本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分析了矿产资源损失的方向和原因,提出合理开采、充分回收、综合利用的意见。 4金属市场回顾与展望 1994年由于日本、欧州、独联体钢生产下降,至上半年钢产量比1993年下降1.9%,8月份开始回升,9月份起日本开始增产,使全年钢产量预计为71640万吨,略比1993年(72630万吨)减少约900万吨。但1994年西方经济继续复苏,全年钢消费量估计增加3.9乡命因此,1994年世界钢材价格虽有所波动,且地区不一,但总体上价格有所上升。国际钢价自1993年n月跌入低谷后,至1994年中期约上涨2%~5%。一季度美、德、法线材逐步提价,二季度欧州型钢、远东钢坯、亚洲板材等均提价5%以.上,三季度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板材、轧材、带钢均要求提价10~20美元/t,其中无缝管达20%~30%。年终由于中国进口钢材减少,远东地区钢材价格有所回落(特别是线材和小型材)。我国钢材一直供不应求,1993年共进口钢材3034万吨,其中12月分达454万吨,1994年上半年进口势头不减,1~5月共进口820万吨,估计全年可达1800万吨。进口钢材严重冲击了国内钢铁工业,1994年9月份国务院发出完善钢材进口管理的通知,加之国内钢材价格下跌,进口已无利可图,进口势头才减缓。我国钢材价格,主要受需求而不是受成本所影响〔24〕,由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扩大,造成钢材供应偏紧。自1992年3月价格放开,实行市场价格后,国内钢材价一路攀升,1992年价格上涨一倍,1993年上半年又上涨30%,国内钢材价格已高出进口钢材平均价的30%~40%,改变了国产钢材价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的状况,从而刺激了钢材的大量进口,加之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紧缩银根,压缩基建规模,国内钢材出现供过于求,使钢材价格受到很大冲击,1993年下半年平均价格下降25%。1994年受进口钢材冲击,价格一直起不来,年中国内各钢厂钢材大量积压,销售价已跌至成本价(2850~3000元/t)边沿或以下,加之贷款拖欠严重,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好。至年底尚无明显好转。 1993年世界有色金属市场一直不景气,出现较为严重的供过于求。产量增长趋缓(约0.22%),消费增长有限并存在地区差别,但贸易非常活跃,投机气氛增强;价格在大起大落中趋于下滑,但是1994年世界有色金属市场将明显好于1993年〔25〕。据预测,1994年西方七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2.2%~2.4%(1993年为1.1%),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较高的增畏速度(5.5%~6.5%),从而促进了有色金属的消费和生产。据预测报道:1994年全球产钾量1102.5万吨,铜消费量1132.5万吨(19岛年为1095万吨),全球铅产量443万吨,消费量达463万吨,全球锌产量预计为544万吨,比1993年下降0.8%,消费量预计为567万吨,增幅3.2%,全球锡产量预计为11•7万吨,比1993年下降8.6%,西方国家铝产量预计为1445万吨,低于1993年的1512万吨,而实际消费量为1574万吨,增幅3.1%,西方国家镍产量为57万吨,而实际消费量预计为67.7万吨。以上可见,1994年主要有色金属产量低于消费量,因此,促使有色金属价格全面上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几个时期主要有色金属价格见表1。特别是锑价戏剧性大涨,由3月的1719美元/t,至6月达3150~3300美元/t,9月更达到5360~5500美元/t。国内有色金属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与钢材价格下跌相反,一路攀升。上海金属交易所(SHME)和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SME)1994年四个季度铜铝成交价见表2。其它金属也均逐步上升,锑价由年初的8000、10000元/t,最高升至45000~50000元/t。 1995年金属市场预测,有关报道均较乐观,主要是西方国家经济继续恢复,预测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3.9%;东欧及独联体经济也将停止继续衰退,加上发展中国家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1995年钢材及有色金属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价格将进一步_L涨。 1995年世界钢产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世界钢消费量将达7.17亿吨,接近最高的1989年,钢材消费量达6.5亿吨。过去20年钢材消费平均年增长2%,今后可能达2.8%。1995年钢铁产品价格将会缓慢增高。首先因为原料价格上涨,世界主要铁矿石出口国1995年粉矿价格将上涨5.8%~9.3%,球团矿将提高售价12%一20%,废钢价格也将上涨,必将促使钢材价格上涨。据已见报道,日本六大钢铁公司宣布1995年出口钢材平均_L涨10%。由于热轧、冷轧、镀锌钢板需求看好(欧州增5%,日本增7%),1995年价格可能提高40~100美元/t,德国、乌克兰等国也将提高线材销价(德国拟提高80马克/t)。1995年国内钢材市场情况是:社会需求将平稳增长,需求总量将达1亿吨,国内生产能力充足,预计钢材产量8800万吨,比1994年增10%,并有增产条件;钢材进口将继续回落,国际钢材价格上升和1994年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将有利于钢材出口而不利于进口,预计全年进口钢材会在1200万吨以下,且主要是国内短缺品种,价格将稳中有升,随着进口钢材减少,库存消化,预计国内钢材将由供大于求逐步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促使价格合理回升,由于国际钢材价格看好,国内钢材价格还有进一步趋于坚挺和上升的可能。 1995年世界有色金属需求形势看好,估计西方国家在经济衰退后的两年里,金属需求增长率达10%~15%。据预测:全球铜产量将达1157.5万吨,增长5%,铜消费量将达1165万吨,增长2.9%;铅产量456万吨,消费量475万吨,锌产量为550万吨,增长1.1%,消费量为587万吨,增长3.5%,锡产量为12.05万吨,增幅1.9%,西方国家镍产量为58万吨,需求量为69.3万吨(有文章分析全球消费量超过90万吨);西方国家铝产量将降至1433万吨,而消费量将达1631万吨,增幅3.6%。各主要金属的消费量将超过生产量,由于原料短缺,库存减少,故将促使价格上涨。据有关预测,1995年有色金属价格为:铜2755~3000美元/t,铝1563~1800美元/t,锌1065~1100美元/t,铝646~700美元/t,镍6550~5000美元/t,锡5908~7000美元/t,均比1994年年平均价有较大幅度提高。国内有色金属生产将进一步发展,除铜需进口外,其余金属均可满足需要,并将增加出口。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价格已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市场价格直接影响国内价格,故1995年国内有色金属价格必呈上涨趋势。同时,由于国内有色金属冶炼能力偏大,而原料(矿山)生产能力严重不足,1995年必将出现原料大战,抬高原料价格,以及外部条件(能源、运输提价)影响,生产成本也将上升,推动价格上涨。此外,本刊1994年还发表了电子工业引线框架材料、铜线杆等市场分析专文,以及国内外铝市场综合评述等,不一一叙述。 浅谈冶金建材工业发展策略:冶金建材工业色彩赏析 本文作者:李庆福 色彩是客观存在,人类无时无刻不与色彩发生密切关系。色彩最善于赋于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感受,因而是人类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作为建筑色彩来说,不仅在建筑艺术领域中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方面,而且在体现建筑功能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民用建筑是这样,工业建筑也是这样。尤其是就建筑功能而言,工业建筑的色彩设计比民用建筑更为重要,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因为第一,处理好工厂建筑的色彩设计,提高其建筑效果,不仅可创造舒适的作业环境,使生产人员得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从精神功能方面启迪工人爱厂如家,提高其劳动积极性。显然,这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第二,可利用建筑色彩的功能,向生产人员提供视觉上的警告和辫识的信号,防止生产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第三,处理好厂房内部的色彩设计,可改善工人的视力作业条件,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这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保证。第四,好的建筑色彩设计,可使人们精神舒畅、心情愉快,这在心理作用和精神功能方面,能够降低生产人员的疲劳强度,增进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劳动出勤率。近些年来,国外在工业建筑设计中,极为重视人类工程学的研究,而建筑色彩设计,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受到普遍的重视。目前,色彩在现代化的工厂建设中,正在被广泛地运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现仅就冶金工厂的建筑色彩设计,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必须彻底改变灰黑污浊的面貌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界对工业建筑的色彩设计是不重视的,尤其是冶金工厂的建筑色彩,更是无人问津,因而造成厂区建筑色彩单调、一片灰黑的状况。即使在建设初期厂房内部喷刷了白灰,但由于年久无人管理,早已沽满污垢,也变成灰黑的颜色了。这样的生产环境,不仅严重危害着工人们的健康,而且给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今后的冶金工厂建筑设计,必须彻底扭转这种违反科学的局面。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宝山钢铁厂,在建筑色彩设计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先例,把人们印象中又黑又脏的冶金工厂,建设成了一座绚丽多彩的现代化工厂。该厂的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视建筑色彩的处理。一开始就在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条件中,对建筑色彩设计作出了明确规定:将全厂区的厂房建筑按其生产属性划分为五个色彩区,规定每个色彩区的主要厂房建筑,均采用同一基调的建筑色彩;并对全厂的辅助建筑物的建筑色彩,也分别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其具体色彩规定,详见表1和表2。由表1、表2可见,宝钢的建筑色彩是丰富多彩的,并且按功能分区做不同的建筑色彩处理,既有变化、对比,又有协调统一,体现了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的全新风貌。 二、厂区内建筑物的外部色彩设计 建筑物外部色彩的设计,应根据其周围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建筑物本身的性质、功能、体形、规模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统盘考虑,这是建筑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于冶金工厂来说,其厂区内建筑物的外部色彩应如何具体处理?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整个厂区的建筑外部色彩,在色相的选择上应避开红色、金黄色等过热的色相。因为冶金工厂的工人,在全部生产过程中,都是与火红的铁水、熔渣、钢水、热钢锭钢坯等打交道,一是高温烘烤,二是火光刺眼,如果建筑色彩也处理为热色、火色,则必然会导致内外夹攻、火上加火、热中增热的局面,从而加剧生产者心理上的灼热感和疲劳感。因此,整个厂区建筑物的外部色彩,都应选取偏冷或中性的色相,如淡绿、淡蓝、浅灰绿、浅蓝绿以及浅咖啡、银灰等等。这样,工人在上下班时,行走在厂区会有轻快、凉爽、舒适之感。 2.在色彩的彩度选择上,应以低彩度、力求淡雅为原则。这一方面是由于淡雅色彩的建筑物容易与其周围的绿化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由于冶金工厂的生产特点是劳动繁重、精力高度集中,火光刺眼、噪声较大,工人们在心理上总是希求一个轻快、安静、凉爽的环境。而清淡、雅致和恬静的建筑色彩,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清心悦目的环境,使人们得以轻松、愉快,这对确保工人的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均可起到较大的作用。而高彩度、过艳的色彩,只能加剧人们心理上的紧张、烦乱之感,使人们的疲劳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另外,对于地处南方的冶金工厂来说,低彩度淡雅的室外色彩,对于反射太阳辐射热,改善厂房室内热环境,也是极为有利的。 3.如前所述,整个厂区建筑物的外部色彩,虽均应以偏冷一些的色彩或中性色彩为基调,并力求协调统一,但在协调统一中还应求得变化、对比。因为有变化、对比的色彩才有生气,才能活泼、动人。那末,如_何求得变化、对比了第一,可以像宝钢那样,按不同的功能进行分区,如炼铁区、炼钢区、轧钢区、机修区等等。对不同区域的厂房建筑,采取不同的外部色彩,而各区域的建筑色彩之间,又要互相有联系、差异不过大。这样,就会使全厂区的建筑色彩既有联系、协调,又有变化、对比。第二,在同一个色彩区域内,也应在协调、统一的色彩基调中,求得变化和对比。比如对于区域内部形体小的办公和生活福利建筑,可以选取明度高、色相偏暖、彩度稍艳一些的建筑色彩。这样就可以与形体高大、色彩偏冷的厂房建筑形成对比的效果。而且,办公、生活福利建筑物就会像建筑小品的作用一样,对厂区的建筑色彩起到点缀、润色和补充的作用。另外,对厂区内的烟囱等高大构筑物,均涂以红白相间等醒目色彩,这一方面可丰富厂区的空间色彩,更重要的是为航空飞行提供信号,以确保安全。还有,对厂区内不同功能的管线(如煤气管、氧气管、油管、水管等等),分别涂以不同的色彩,这样既可取得色彩变化、对比的效果,又对操作者识别各种管道,以及保养和安全等方面,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三,对每一座单体厂房建筑物来说,除了大面积的统一色调,如淡绿、浅蓝、银-灰等色之外,还应配以其它色调的线条,如在檐口、栏杆、勒脚和门窗等处,以求得变化、对比的艺术效果,避免出现色彩单调、呆板的弊端。但是,在运用变化、对比的处理手法的同时,须往意两个问题:一是配色的运用要适宜,不能喧宾夺主,而要烘托、陪衬,突出主题,为基调服务。也就是说,整个区域内点缀、对比的色彩不能过多、过杂,以免冲击了基调,导致杂乱无章的局面。对于单体厂房建筑来说,色彩对比时要注意对比色与基调色的面积比例,对比色的面积要显著的小一些。特别是用艳色作为对比色时,其面积比例更要严格控制,否则可能造成眩目刺眼的后果。二是色彩的对比不宜过强,因为过分强烈的色彩对比,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引起人们心机跳动和情绪不安。 三、厂房内部色彩设计 厂房内部的色彩设计,以处理好环境色、设备色和聚焦色为主要内容。 1.环境色 所谓环境色,是指围绕着生产机械设备的建筑空间色彩,亦称为背景色。厂房内部环境色的设计选择,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厂房的生产性质、工艺布置、设备状况、室内温度以及采光通风要求等等。对于冶金工厂来说,绝大多数为热车间,生产都是围绕着熔融或赤热的钢铁展开的。因此,其内部环境色宜采用沉静的冷色调,以缓和生产工人心理上的紧张、灼热之感,并恢复视力的疲劳。即利用建筑色彩的功能来改变室内气氛、创造室内良好环境。另外,厂房内部环境色也应以选择低彩度,力求淡雅为原则。一方面是因为过艳和.过杂的色彩,会导致生产者心情烦燥不安、精力分散、视力模糊不清,并加剧疲劳感;另一方面,过艳的环境色会削弱甚至破坏聚焦色的信号功能效果,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利用色彩处理的反射效果来改善厂房的室内照度,也是内部环境色设计中应遵守的原则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厂房内墙面、天棚面等大面积色彩,也是以采用明度较高的浅淡色彩为好。 2.设备色 厂房内的生产设备,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视力集中的部位,因此其色彩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如何减少眼睛视力疲劳这个因素;同时又要确保其色调能与加工部件明显的区分开来,避免混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特别是对于机械加工性质的车间来说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设备色应比厂房内部的环境色稍深一些。这样,在浅淡的背景色衬托下,使设备更为醒目。第二,应选取沉静、有利于视力保护的色调,如苹果绿、灰绿、蓝绿等,以使生产者得以清心悦目的感受。第三,不应采用高光泽的色调,以避免由于镜面反光作用而导致眩光。 3.聚焦色 所谓聚焦色,包括两个方面的概念。其一是指警告标志色而言,即为了确保安全,用最明亮、最醒目的色彩来标志和描绘所有危险性部位,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警告,或指引人们注意安全出人口及疏散的路线等等。如车间上部开行的吊车、地面上行驶的运输工具、有触电、爆炸、火灾、毒气等等危险性的部位,以及危险障碍物、未加围栏的坑洞、有危险灾害的机械设备、太平门等等。聚焦色的第二个概念是指识别标志色而言。即为了便于保养维修和抢救生产事故,将电缆和各种不同用途的管道均涂以具有明显识别性和诱目性的色彩,为工作人员寻觅和识别复杂的管线系统创造有利条件,以避免因识别错误造成生产事故。 在设计中,应根据色彩的诱目性、认识性和可读性的特点来选择厂房内部的聚焦色。一般来说,彩度浓的红色、黄色、橙色以及红白相间、黑黄相间等色彩的明视度高、醒目效果好。所以警告标志色,如火警、危险、停止、注意等等,均选用这些色彩。绿色、蓝色也有一定的醒目效果,但不及前者。 国外有些国家专门制订了工业安全颜色和管道识别规范,对工厂聚焦色的选择予以法律性的规定,全国统一,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色彩的诱目性、认识性和可读性受其背景色(即内部环境色)的影响较大、当背景色和标志色的色调比较接近时,则标志色的诱目性、认识性和可读性将被破坏,甚至完全丧失标志作用。因此,鉴于人们习惯于用红、黄、橙等高彩度的热色相作为聚焦信号色,所以为了提高这些色彩的诱目性、认识性和可读性的效果,厂房内部的环境色以处理为低彩度、淡雅的冷色调为好。 另外,在处理厂房内部粗大管道的识别标志色时,要注意强烈的大面积标志色彩可能干扰工人对工作的全神贯注,引起精神分散,甚至会导致操作质量低劣和生产事故,同时也会造成工人视觉疲劳。因此,对于粗大管道的识别标志色不宜满涂,可采取涂带状色、环状色或在局部位置、关键位置涂标志色等等措施。这样,既可达到识别目的,又避免了因大面积艳色所带来的弊病。 总之,厂房内部色彩的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且在选择环境色、设备色和聚焦色时,要注意处理好其相互之间的衬托关系,以便更好地发挥建筑色彩的功能,达到美化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事故,以及增进工人健康水平等目的。 当代世界,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时代。冶金建筑设计也必将跟上时代步伐,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不仅会体现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方面,而且将体现在重视人类工程学的开发,进入以协调人一机一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中心的新的设计领域,其中建筑色彩设计将是主要内容之一。因此重视建筑色彩设计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使命,是建筑设计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浅谈冶金建材工业发展策略:现场总线在冶金建材工业中的运用 本文作者:房启超李培松斯可克单位:江苏淮钢集团有限公司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经过多年的论证和争论,国际电工委员会在标准IEC61158中,最终采纳了多种现场总线于一体的折中方案,看起来是把最终选择推给了用户,但从技术角度看这种选择并非是无章可循的。通过对不同现场总线技术特点的深入分析后,我们认为选用哪种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依据是:应用对象的类型和现场设备的种类。本文首先分析冶金工业自动控制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基金会现场总线(FF)的特点及优点,然后介绍基金会现场总线在冶金工业应用的实例。 1冶金工业自动控制的特点 冶金工业虽然属于流程工业,但它的控制内容却是热工过程控制(典型的如加热炉)和运动逻辑控制(典型的如轧钢)的混合,其中许多还带有批控制的特性(如转炉炼钢等)。冶金工业的现场设备既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变送器和调节阀等热工仪表,也有位置编码器、调速电机这类机械量测量和运动逻辑控制设备等。冶金工业热工过程控制系统中回路控制所占比例通常不大,而采集检测占大部分。冶金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大部分属非易燃爆炸性质,少数需防爆的(如煤气)也可划归I类防爆区从而可使用隔爆技术。因此每条总线上可挂较多设备(如16台),有节省90%电缆的明显效果。 冶金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仍存在许多不易测量的参数和不易控制的过程,所以软测量(即间接测量)和先进的控制策略(如专家系统)等也是非常需要的。冶金工业环境较恶劣,主要是温度、粉尘、振动和电磁干扰等,需要现场设备有较强的环境承受能力。 从经济角度看,冶金工业属于大规模工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设备投资巨大,物流、资金流规模巨大,使其有经济实力使用高档次的自动控制设备。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使其不得不提高其自动控制水平,它们已经或正要实现从检测到企业管理各层次、全系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但是,市场竞争又使得利润趋于微薄,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不得不降低自动控制设备的档次,其自动化水平往往还停留在基本检测和必要的单机控制。 2基金会现场总线(FF)的特点和优点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低速总线H1直接联接到现场设备(变送器,阀门等),支持传统的两线制供电和本质安全。高速总线HSE用于大量的H1总线链接桥路或与集中的控制器联接,与DCS控制总线有些类似。与其它现场总线一样,FF是全数字化的通信总线。FF现场总线采用设备描述技术和互可操作测试,使其开放性和互可操作性最好,不同公司的产品可做到像4~20mA设备一样即接即用。 与其它现场总线不同的是,FF-H1现场总线将控制分散到总线上的现场设备中,从而分散了控制风险,弱化甚至取消了集中的控制器,减少了系统硬件数量。目前FF支持的现场设备以热工过程仪表为主,例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浓度、酸碱度等变送器和调节阀。FF不排斥远程I/O设备,对于简单的信号采集来说,这仍然是最经济的选择。FF不排斥PLC,它把逻辑控制器仅看成一台智能现场设备。与复杂、低速的热工回路控制不同,简单快速的逻辑控制并不需要控制彻底分散,所以PLC还是相对集中的控制器。FF也不排斥PLC常用的总线,如Modbus等,对那些与H1总线无关的信息,可直接通过它们和上位机通信;对PLC中与H1总线有关的信息则通过接口卡和其它现场总线设备交换信息。 由于控制被分散到现场设备中,系统由有控制功能的智能设备垒砌而成,系统规模的变化主要在于智能设备的数量不同而无其它本质区别。这类系统的一个特点是:在小系统上被证明的功能,可以简单地推广到大系统上,而且系统规模越大,其优越性越突出。 现场总线技术是从控制室向现场设备的一次大变革,使现场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它带来的主要优点是:(1)来自现场设备的信息量增加几十倍,这些信息除用于控制以外,大量的用于维护、诊断和管理。控制系统从传统的I/O卡扩展到现场设备。许多原来要到现场完成的工作如校线、诊断、调试可方便地在控制室操作站上完成,原来需要停电的维护现在可在运行中进行。许多原来要手工完成的管理文档现在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和保存。(2)节省大量电缆(50%~90%),节省盘柜、硬件设备、控制室面积及相应的施工工作量,这是既先进又节省的技术。(3)硬件设备的简化,控制功能的分散,包括现场设备在内的实时自诊断技术都导致了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提高,而数字化又必然导致控制系统的精确度和鲁棒性的提高。 对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优点,往往仅仅被简单地理解为/节省电缆0,实际上只有在我们尝试到充分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后,才会发现节省电缆只不过是现场总线技术的表面和非首要的优点而已。 现举例说明如下。 图1是典型的基金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框图。此系统集成了仪表控制(彻底分散),电气逻辑控制(适度分散),信号采集(集中或远程I/O就地),先进控制和企业管理,即所谓EIC一体化,管控一体化。以一大型现代化高炉为例,它可分为炉顶、槽下配料、炉身、水渣、循环水、热风炉、制煤粉、喷煤粉、余压发电等部分,共使用约380台压力、流量、液位变送器,约100个控制阀门,数千个采集和逻辑信号。现场到控制室平均距离约250m。可以这样来粗略估算,对于380台变送器,100个阀门,只要用(380+100)/16=30根H1现场总线,而不是通常的480根电缆,节省450根,节约的长度为450@250=112500(m)。其余上千个开关量信号和温度信号则由分布在各现场的约20台PLC或远程I/O就近连接控制,而它们仅由2根冗余的Modbus总线与系统通信,估计节省60%的电缆。更重要的优越性是系统可通过现场总线直接、在线地管理、诊断和维护那些智能现场设备。将冶金工业自动控制的特点与基金会现场总线(FF)的特点和优点对比,可以说基金会现场总线(FF)在冶金工业应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3基金会现场总线在冶金工业的应用实例 例1:煤气混合控制中高炉、焦炉煤气通过混合调节达到压力和热值的稳定。为防爆采用本质安全系统,硬件连接如图2所示。一条H1现场总线共挂11台现场总线仪表,由3个安全栅进行限能隔离以保安全。所有控制计算都在现场总线仪表中完成,包括气体流量温压补偿、压力流量串级调节和热值修正配比调节。下装在现场总线仪表中的软件功能块的连接如图3所示。高炉煤气温度输入AI-t1、压力输入AI-p1和流量输入AI-f1经ARTH-1进行温度压力补偿后到PID-1功能块中进行副环调节,其设定值来自流量分配计算功能块ARTH-3,它的输入是来自混合煤气压力输入AI-p3经PID-3主环调节和热值调节PID-4的结果。当混合煤气压力波动时,同时调节高炉焦炉煤气的阀门开度,以维持压力稳定。而混合煤气热值波动时,则改变高炉、焦炉煤气的阀门开度的比例,以维持热值稳定。各虚线方框为现场总线仪表,方框内圆圈表示内装的软件功能块,功能块间的联线表示通过现场总线通信的信号连接。 例2:某6000m3制氧机(含提氩)成功地实现现场总线控制。 其系统为双操作站冗余,4条H1总线共挂32台现场总线仪表,完成出空冷塔空气压力控制;空冷塔液位控制;下塔液空液位控制;液氨蒸发器出水温度串级控制;空透出口压力防喘振调节;1#增压机出口压力控制;2#增压机出口压力控制;出冷箱污氮压力控制;粗氩液化器氩侧压力控制;粗氩液化器氮侧压力控制;纯氩塔上部压力控制;纯氩塔下部压力控制;纯氩泵出口压力控制;纯氩冷凝器液氮液位控制;粗氩冷凝器液空液位控制;粗氩塔下部液氩液位控制;纯氩塔蒸发器液氩液位控制;纯氩塔阻力控制;粗氩流量控制。还有15个手动遥控回路,共34个控制输出,另外还有85个模拟输入和77点温度输入,101个DI,62个DO,逻辑控制由一台PLC完成。本系统还通过DDE与其它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信息交换。 浅谈冶金建材工业发展策略:冶金建材工业结构整改分析 本文作者:孙振岳陈连金单位:浙江省冶金(有色)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 1前言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原材料基础工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但是,浙江省冶金工业总体上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消耗高、效益差,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在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处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关键时刻,适时对全省冶金工业进行结构调整,以摆脱困境,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浙江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意义。这里就浙江省冶金工业的结构调整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2浙江省冶金工业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浙江省冶金工业概况 浙江省冶金工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经过“八五”、“九五”期间的结构调整,形成了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耐火材料制品业、冶金碳素制品业、金属丝绳及其制品业等8大门类的工业体系。全省共有冶金企业1270家,从业人数14.04万人,其中县办以卜企业127家,从亚人数8.46万人,大中型企业48家,被列人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培育企业8家,系统内国有企业68家。1997年底,全省已具有年产钢158万认钢材180万t、生铁83万t、焦炭63万t、有色金属19万t(其中铜•12.5万t、铝3.8万t、铅l万t、锌2万t)、有色金属加工材50万t(其中铜材加工40万t、铝材加下10万t)、铁合金14.6万t,以及钢丝、钢丝绳、钢绞线6.9万t、黑色有一色矿山采选309万t的生产能力。据浙江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98年全省黑色、有色冶炼压延加工企业为338家(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人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不包括矿山、金属制品、耐火材料、冶金机械企业),工业总产值167.n亿元,销售总收人167.95亿元。全省产钢量为166.6万t,成品钢材258万t,生铁为91.5万t,铁矿石156万t,十种有色金属达10.82万t,生产铜材34.7万t,铝材8.7万:,实现利润总额4.14亿元,工业增加值(现价)32.8亿元。至今已初步形成黑色冶炼与压延加工以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为主、铜冶炼和加工以宁波地区和绍兴地区为主、焊管以浙江金洲集团为主、不锈钢管棒以浙江久立集团和温州地区为主、耐火材料以湖州地区为卞的区域经济结构,但在这些区域经济中除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等少数企业外,仍然存在着企业规模偏小、低水平重复建设、工艺装备陈旧以及初级产品占主导等结构性问题。 2.2“八五”、“九五”期间结构调整上所做的工作 2.2.1”八五”期间结构调整工作 “八五”期间,浙江省冶金工业依照“打基础、上水平、增效益”的指导思想,国有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9亿元。首先,一批工艺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如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的焦化二期工程、焦化热电站工程、6000m3小制氧机、5万二户煤气柜、3号连铸机工程、110Kv变电站、中轧改造,绍兴轧钢厂650热轧开坯项目,杭州万胜钢缆集团公司的铝锌合金镀层钢绞线,浙江漓铁集团公司的选可改造,温州冶炼厂锌技改工程,浙江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解铝工程等。还有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年产25万t的小型连轧生产线,绍兴钢铁总厂70t电炉工程等致力于开辟以连铸生产为中心、带动炼钢和轧钢的新土艺项目在“九五”初期相继建成投产,为全省冶金行业结构调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次,“八五”期间,全省冶金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原省冶金工业总公司与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合并组建了浙江冶金集团)浙江漓铁集团公司、浙江天工矿业集团公司、嘉兴钢铁集团公司、东风莹石集团公司、浙江建德铜矿集团公司、浙江姚冶集团股份公司、杭州万胜钢缆集团公司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也先后成立。其他冶金企业也积极推进内部“丁制”改革,在“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2.2.2”九五”期间结构调整工作 “九五”期间,全省冶金行业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市场总量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下,生产经营运行能够基本保持平稳过渡,得益于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九五”前三年全行业国有企业在结构调整方面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1亿元。首先,企业装备水平有所改善,工艺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主要建设项目有: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小型连轧工程、80、超高功率电炉工程、220KV输变电工程、热带轧机改造、3号烧结机改造、二号制氧机改造及高速线材工程前期工作,绍钢70t电炉改造及配套,浙江漓铁集团二期工程,绍兴平水铜矿二期工程等;杭州钢铁集团、遂昌钢铁厂、宁波钢铁总厂相继实现了小型连铸,提高了炼钢连铸比,嘉兴钢铁集团棒材生产线和绍兴轧钢厂线材生产线也相继实现了“一火成材”工艺;嘉兴东方钢帘线有限公司年产l万t汽车子午线轮胎钢帘线工程(一期)、嘉兴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年产3万t精密冷轧薄板生产线、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年产8万t(一期)高精度冷轧不锈钢薄板生产线也相继建成投产。这些项目起到了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其次,产品结构调整也迈出了较大的步伐,普通钢材比例有所下降,合金比有所提高。如宁波兴业集团着力发展拳头产品—高精度铜板带,杭州万胜钢缆集团开发生产55%铝锌合金镀层钢丝及钢绞线、5%铝锌稀土层钢丝及钢绞线二个新产品,绍兴第三铜材厂开发的C2720黄铜带列人1998年国家重点新产品。通过加大技改投人力度,产品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企业的产品质量档次和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市场竟争力进一步加强。再次,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尤其是“杭钢股份”的顺利组建及上市,对全省冶金工业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学•邯钢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围绕成本管理,进一步降低消耗。“九五”前三年全行业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八五”末有了明显改善,先后培育了一批部、省、地市名牌产品和星级企业,多家企业通过了I阳9000质量体系认证。 2.3浙江省冶金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钢铁工业 自1996年钢产量突破一亿吨以后,我国钢铁工业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由以数量为主的“规模扩张”阶段进人“结构调整”阶段,钢铁工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结构调整和优化上,转移到品种、质量、效益上。而浙江省钢铁工业的结构尽管在“八五”、“九五”期间进行了一些调整,但还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仍制约着全省钢铁工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一是产品结构尚不合理,仍以生产普通钢材为主(1998年普钢为111.4万吨、优质合金钢为55.2万吨),常规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初级产品仍占主导地位,新产品、短缺产品生产能力不足,支柱产业急需的特殊产品还不能生产;二是工艺结构不尽合理,工艺装备陈旧,不少企业还是靠落后的设备唱主角,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全省50多座5t以下的小电炉及几十架横列式轧机,已不符合口前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属于必须淘汰的设备;三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偏小,离散度大,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断,大量资本沉淀,不良资产得不到及时置换,抗风险能力弱,尚未形成以大型优强企业为核心带动众多中小型专业化生产企业的生产体制和产品开发体制。 2.3.2有色工业 从有色行业来看,在产品结构方面与钢铁企业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常规产品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严重下跌,造成了全省有色行业效益低下,资金紧张,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当然浙江省的有色加工业也有它的特色和强项,一些具有优势的非国有一企业在唱主角,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特别是铜材约占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 2.3.3矿山企业 从矿一山企业来看,资源枯竭的状况相当严峻,浙江省大部分矿山都是五六十年代建成的,经过三四十年的开采,资源已处于枯竭状态,加上“八五”期间地矿部门提交的地质储量极少,按目前的生产规模最多只能维持几年。必须加大新矿体勘探力度,寻找新的矿山资源,否则矿山企业必将无矿可采,陷人困境。综上所述,加快浙江省冶金工业的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 3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 3.1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我们认为,浙江省冶金工业结构调整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三改一加强”。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加速产品结构、工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尽可能满足社会总需求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关键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以“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先进工艺技术改造老企业,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大力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搞好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决策管理水平,要按照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确定投资方向,投资决策要实行“效益否决”;全面提高全省冶金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全省冶金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结构调整的重点 3.2.1钢铁工业实行总量控制 根据国家经贸委要求,钢铁工业将实行总量控制。重点控制对一象是: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高、产品质量差的“五小”等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连续三年以上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和生产线;严重供大于求的产品;年产50万t以上的国有重点大中型企业。要坚决制止重复建设,3年内不再批准新建炼钢、炼铁、轧钢项目。已经停产的企业和生产线不得恢复生产,其设备就地淘汰不得转移。据此,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坚决制止重复建设;要加强对生产许可证和钢材市场的管理,积极配合国家冶金上业局、技术监督部门,把已发放的77份热轧带肋钢筋产品生产许可证压缩30%一40%,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对“以产顶进”钢材则给予优惠政策及扶持。 3.2,.2工艺技术装备结构调整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落后工艺装备已成为制约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其结构的调整是钢铁工业调整的核心。近期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以连铸为中心的技术进步,抓好现有连铸机的挖潜与高效化改造,提高设备利用率,促进工业技术及装备的整体优化和升级。二是坚决按照国家经贸委、冶金工业局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能源、质量政策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加强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和整顿钢材交易市场等手段,限期淘汰污染严重、能耗高、产品质量差的“五小”企业,刘列入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目录的要加快淘汰,削减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生产能力。5t以下的小电炉,无环保设施,1998年冶炼电耗超过630kw•h/t钢,1999年要停产;5一10t小电炉,在2002年前淘汰,而对于无环保设施,冶炼电耗超过省定最高限额(630kw.h/t钢)要提前关停淘汰;1999年小电炉钢产量争取再压缩10万t;同时严格控制新增生产能力,坚决制止重复建设。省、市有关部门要积极给予配合和支持,使全省冶金工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实施。三是强化以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为中心的工艺配套改革和监控技术,把节能与环保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全行业要充分重视和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科技开发的力度,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行小方坯连铸工艺、轧钢一火成材工艺、高炉喷煤粉、交交变频等成熟的先进技术,进一步节能降耗,搞好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重点抓好一批结构调整项目,如杭州钢铁集团公司80t电炉达产达效,淘汰3座5:小电炉,高速线材工程,连铸机高效化改造,烧结机改造和中型轧钢扩大品种改造及热带分厂热装热送改造;浙江久立集团公司年产4000t工业用中、大口径不锈钢焊管项目;浙江星鹏铜材集团年产3O0()t高效节能内螺纹铜管项目;温州宏源铜业公司年产1万t宽幅高精度铜带项目;浙江兴业集团公司“三环”牌铜板带名牌产品的扩产;以及浙江漓铁集团公司矿I匕二期工程、绍兴平水铜矿矿山二期工程、遂昌金矿二期上程等。 3.2.3产品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是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对冶金产品品种和质量的多层次需求,特别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冶金产品(如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冷轧不锈钢板、机械用钢、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新型刹车材料等),要立足国内解决,实现“以产顶进”。主要措施: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艺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和配套,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及大J一不愿生产,而小)一又不能生产且有一定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二要加强技术开发,搞好科研攻关和引进技术软件,在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上下功夫。三要寻求机会,利用浙江省港口的优势引进外资,合作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项目,实现“以产顶进”。 3.2.4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步伐,要以现有企业改造为重点,盘活存量资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充分重视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通过所有制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产业的跨越,盘活存量,跳出原有产品和工艺的老圈子,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体制上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引入非国有经济和外地经济参与我省冶金国有企业的改组,大胆进行资本结构多样化的实践。通过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组建较大的集团公司,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达到壮大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同时,对产品无销路、亏损严重、扭万无望、不能如期偿还债务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 3.2_5培育和发展 “五个一批”重点骨干冶金企业全省冶金行业目前有8家企业被列为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服务功能,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以冶金工业总量控制为契机,把行业整体结构调整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要自觉地承担重任,在行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各市、县财政也要视财力可能,对省冶金“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在技改资金和贴息资金中给予重点支持,为这些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通过培育和发展“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规模经济。 3.2.6加强冶金行业的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及省政府、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有色局等有关部门对冶金行业的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切实编制全省冶金行业整体结构调整的实施计划和“十五”规划。要加强行业主管部门与有关市、县政府的联系,做好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冶金行业整体结构的调整。 3.2.7深入学邯钢降成本,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全省冶金企业要将学邯钢活动推向更深的层次,推行管理、科技进步、技术改造等全过程成本管理,建立扭亏责任制,加大激励和约束力度,切切实实地做好扭亏增盈工作。认真贯彻《浙江省冶金有色工业质量振兴计划》,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创品牌,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努力塑造全省冶金产品的良好形象。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分离辅助、减人增效工作,将分离辅助和实施再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4结语 1)浙江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之一,而作为原材料工业的冶金工业其结构不合理,滞后于总体工业水平,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碍于全省经济发展,浙江省冶金工业结构性调整已迫在眉睫。 2)面对国内外冶金工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工业对冶金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浙江省的冶金行业如不迅速行动起来,抓住机遇,坚决淘汰那些落后的装备和生产工艺,调整产品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逐步萎缩C 3)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全国大市场逐渐形成的情况下,要做好冶金工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除了需要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制订相关的政策和扶持措施以及给予大力的支持。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的作用: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研究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中对时事政治的进一步应用与讨论是促进学生对国家体制,国家经济发展了解的重要渠道,不仅为学生准备高考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能够通过高中政治课中相关时事政治的引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应用;意义 时事政治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时事政治是对高中课本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促进高中学生对当前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也是学生将相关学习理论与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成绩和培养良好政治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是促进我国学生发展,培养新型社会人才的重要理论保障。其一,实施政治的应用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意识,是实现我国“人民的政府”[1]的基础途径。其二,我国教育改革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向着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深入开展时事政治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社会人才发展方向,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例如:十八大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将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管理,注重民生建设,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学生能够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内容中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二、在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成为高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中的阻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首先,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内容流于表面,例如:对我党提出“三严三实”精神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三严三实”内容表面[2],对这种政治精神在我党建设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没有开展深入讨论,导致时事政治的课堂教学成果不明显。其次,高中时事政治教学仅作为教师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例,没有将时事政治的相关理论真正贯穿到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此外,教师在教学引用的教学内容往往带有相应的主观色彩,对学生理解时事政治理论具有“误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深入学习。 三、高中政治教学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新”措施 (一)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时事政治 高中政治教学对时事政治教学的进一步应用,首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时事政治,提升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兴趣,形成“时事在身边”的思想意识。例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的落脚点[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环境,开展保护环境宣传周,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时事政治落实的影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关注时事政治,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主导关注时事政治的发展。 (二)讲时事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高中教师开展时事政治教学是应当将时事政治的相关教学内容与学生政治学习中的相关内容相联系,同时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实践应用。一方面教师教学时注重将时事政治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例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4]与政治理论教学中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及市场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相联系;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指人才创新和技术创新,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提个基础,这种将时事政治与学生自身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时事政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三)实施有计划地时事政治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程度 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对时事政治的深入讨论应当坚持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部分。教师可以适当的在政治教学课堂上开展时事政治相关管理论讨论,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学习的兴趣。例如:高中政治课堂中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进行深入讨论,学生从不同政治角度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程度,促进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深入开展。结论时事政治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大政方针把握的重要途径。加强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我国当前国家发展的总体把握提供方向,促进我国人才向着创新型和实用型发展,为从促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作者:张永宁 单位: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 摘要:对于高中的政治课程,时事政治也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时事政治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时性,教师通过对时事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目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我国目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下的问题,并提出的相应的措施,促进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时事政治;应用分析 想要使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就应该不断提升教师本身对时事的分析能力,并且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含量,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兴趣和关注程度[2]。所以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对政治教学突破陈旧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1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1.1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深入不够:在很多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对时事政治都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充分利用时事政治进行教学,仅仅是简单的在课前和课后引入时事新闻,作为政治教学的补充,没有将时事政治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政治课堂的全过程,严重的忽略了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3]。学校还存在部分教师对时事关注度低的现象,既没有充分的发挥时事政治的热点效应,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讲座。教学过程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说服力低,致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1.2在政治课堂中,教师对时事缺乏客观性:教师对政治教学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导致在进行时事事件的分析时出现信息传达错误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对时事政治认识不够充分、不够深刻。另外教师在政治教学中没有整合热点,忽视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没有充分借助他们之间的联系性进行政治教学。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日常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热点的关注,将教材内容作为讲课的重点,没有将时事政治贯穿于讲授的过程中,导致政治教学过于理论化,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2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2.1将时事政治贯穿于政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2.1.1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枯燥的政治教学中若是能够将新鲜和新颖的事件引入课堂中,就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学生只是得到了信息,并不能准确的理解,也不能利用学到的知识有效的分析,所以学生存下的疑问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要及时的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学习如何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1.2使政治教学具有时效性:政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也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热点和焦点。现在政治和时代紧密联系,教师要巧妙的运用政治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中,不仅可以完善课本的内容,学生还可以借助学到的知识分析和理解时事政治,从而将时事政治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将时事政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延伸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为学生补充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师及时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中,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也关注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紧跟时代的步伐。 2.2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2.1提升教师自身的水平:教师提高自身的时事分析能力不仅能够推动政治课堂的发展,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的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形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3],知识体系不完整在教学过程就不能自如的讲解和交流。教师要借助书籍和网络,收集各种时事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量,深度挖掘事件之间的深层联系和政治价值,这样才能为以后教学奠定良好的理论和资料知识基础。 2.2.2合理创设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事主要是一些国际和国内的重大事件,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借助教师创设的情景,会不自觉的产生共鸣,情不自禁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搜集时事新闻,主动探索和分析时事热点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追求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2]。 2.2.3创设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利用课前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收集到的素材,让学生在讨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个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每一次的时事新闻评论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政治学习的水平。教师也可以针对专门的重大事件设置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3结束语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和渗透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也培养学生用马克思观点分析社会焦点和热点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所以教师要加大时事政治在教学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提升政治学习的效率。 作者:张淑花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州中学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的作用: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高中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时事政治具有时效性,内容多样繁杂,加之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导致主动涉猎时政的学生并不多。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补充时事政治,紧跟社会热点,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作用;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政治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高中时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升学压力的增加,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及时政热点不够关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使其在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本文就笔者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谈政治课堂融入时事政治的有效措施及积极意义。 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教学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及思辨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对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政治课程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感悟能力都有严格要求。近年来,高考试题的背景大都来自时政,来自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8题的背景材料就是时政热点“一带一路”建设。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加入时事政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其熟悉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如在教学高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部分时,可以引入2016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讲述长征故事 弘扬长征精神”的内容。一方面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另一方面拉近了距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给课堂注入了时代气息和活力。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长征故事和长征精神,还让学生明白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只要我们不屈服,不后退,咬牙坚持,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时事政治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读社会热点的能力。如在高二“当代国际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的相关时政材料,让学生了解G20,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解读时政材料,从而在时政的解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可谓一箭双雕。又如在高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国庆假日旅游消费等新闻素材,让学生了解目前中国部分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能比照自己及家人的消M行为,取长补短,力争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由此可见,政治课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生活,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时事政治为背景巧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解读问题,并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更好地锤炼自己。如在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时,教师可提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相关考题。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具有挑战性,但学生愿意去尝试,去挑战,在动手、动脑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时事政治教学是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引入与时代相契合的知识点能扩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促使他们积极进取。然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政治内容多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为了突出时事政治教学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转变观念,加强对实施时事政治的重视 为了课堂的生动性及课堂效率,教师备课时应考虑时政与教材的结合以及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课前认真筛选时事政治,选择对课堂教学有最大价值的时政材料,以期通过时事政治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如选择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材料等。 创新多种方式,丰富教学模式 时事政治在高中课堂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发起、创办社团。社团活动多种多样,如时政热点专题讲座、演讲、辩论赛、时政知识竞赛、出版时政报、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寒暑假撰写时政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等。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分析时政,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导其把握时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批判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阔视野,提高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许多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众论天下大势,观看四海风云,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教师把时事政治教学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增强了学生对时事政治的自觉关注。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多媒体进入了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教师在安排时事政治教学中应科学使用现代化设备,通过高科技手段播放一些与时事政治有关的视频、图片等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高中政治教材“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海外华人喜迎新春”等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对中华儿女的影响及海外游子的爱国之情,丰富课堂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扩展学生的眼界,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多种方式,丰富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时事政治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学引入时事政治的路径研究 摘 要:时事政治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改革、高中政治学科特点、高考以及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都需要在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教育。研究发现,学校政策的扶持、教师自身对时政动态的掌握、政治教学对时政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政能力的提升等构成了时政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时事政治;问题情境;时政意识 时事政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有机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对时事政治概念的界定,本研究阐述了时事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究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时事政治的内涵界定 《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对“时事”的定义为:“最近期间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时事侧重指各种大事情本身,适用于最近期间所发生的事。”“大事”的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制和道德等。1993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几点意见》对时事教育进行了较为狭义的规定,指出时事教育“主要是指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及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哲学常识,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属于人文学科,理所当然要凸显和张扬人文精神的学科特质。而时事政治因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具有丰富的人文与社科背景,在思想政治课堂实现积极有效的引入不仅可以开阔高中学生的知识视野,具体体现其趣味性、现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等特点,还可以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指引下帮助学生了解时事表象背后的本质,满足高中生在青春期智力发育高段的认知渴求,培养高中生独到的观察力和问题意识,增强他们对时事现象和人文精神的深度理解与思考。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穿插一些时事材料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使之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时事政治与高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1.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时事政治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思想政治教育学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形势教育、日常德育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2年确定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方案》里规定形势政策教育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从1998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与之相配套的新教材在全国得到普遍推行,高中《课程标准》序言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时与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教学是必然的趋势,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思想政治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 首先,思想政治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从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目标取向看,改革中的政治课日益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对能力的要求比较特殊,必须紧密地联系现实、国内、国际和生活周边以及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其次,政治学科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政治学科具有的政治性特点要求学生对政治问题、政治事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三、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途径 教师时政素养的要求: 1.教师应自主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良好习惯 时事指的是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新奇性的特点,与社会联系广泛,与生活密切相连,学生对此有很大的兴趣。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新鲜的新闻资讯,教师须坚持每天收听广播电台的“新闻报纸摘要”,定期收看《新闻联播》,尽可能地从《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栏目捕捉最新的时事热点,从各种新闻资讯中攫取可以运用到政治课堂上的新闻热点。这样可以切实有效地做到新闻资讯与政治教材的有机统一。 2.将时事政治融入课堂教学各个方面 (1)丰富时事政治的表现方式 如可以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视频、实物演示、图片、音乐渲染、活动营造、文字或语言描述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想法,生成新的资源,在克服或弱化思维定势干扰的同时,解决来自学生的新问题。 (2)营造探究性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能力 政治教学可通过提供适当的时政背景,设计启发性、益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多元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时政现象;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在问题与探索的过程中引发时事政治与学生多种思维的碰撞。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讨 摘 要: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本文针对本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学模式及教学具体方法的探析,提出课程应当注重教与学地位转化、打破标准答案束缚以及多元化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在教学具体方法层面,建议课程设计可以结合多媒体材料等辅助工具,以主题辩论、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英语教学不再只停留在“高分低能”的纸上谈兵,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多语种的工作需要。如何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的难题。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目的主要是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商务英语氛围,提高管理工作用语及日常工作用语的交流能力,熟悉中外企业常用专业用语,及能熟练进行商务对话。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由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两部分来综合分析。 1 教学模式创新 1.1 “教与学”地位的转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及主导地位,负责课堂设计、课程教授、课堂疑问解答等一系列活动;而学生处于“唯师命是从”的接受者地位,只负责抄抄笔记听听课,主要输入较少输出。而对于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英语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多听多读多说多练,为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教师应该从自身教授风格创新,运用有声语言及肢体语言等多种手段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应当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设计,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科学的质疑、批评和改进意见。其次,教师和学生身份可以互相转化,由学生参与甚至负责某些课程篇章的教学设计、课堂讲述以及疑问解答,而教师则转化为学生的角色在讲台下参与课程的学习、提问及点评环节。一方面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作为“教学”角色负责整个课堂,在讲述过程中充分锻炼了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块基本技能,同时通过讲解促使其加强对学科的理解巩固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习”角色,在聆听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学生的理解的难点及误区,同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课堂,促使学生不断拓展知识面。 1.2 突破“标准答案”的限制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后者主要针对于基本词汇,日常用语等方面做基础性训练,强调对基本语法语序词汇等学习。而专业英语应该更偏重与对专业领域的适用性,培养其专业技能。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更要为学生在日后商业管理活动中的沟通奠定基础。在真实的商务世界,没有一成不变或者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本课程也应该贴合实际,更加注重在具体商业环境中的实际运用而非单一模式化传递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质疑以及创新的观念,不能否决学生的见解,而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更合适的答案。在讨论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发挥空间,鼓励其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适合实际情况,即可以为“适用”答案,从而打破“标准答案”的简单衡量尺度。 1.3 注重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多文化沟通贯彻了全球化经济的各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课程设计中也应当穿插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单纯课文翻译及词汇讲解的情况下学生仅仅掌握了正确的语法用词以应对考试,但无法真正做到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英语。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大跨国企业均将多元文化发展提上战略地位,企业文化中也倡导跨国文化交流及开放式氛围的构建。为此,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入多元文化教学。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应适当进行文化知识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文化意识,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及共性,以及在现实使用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英语课程的教学配合多元文化的解析,让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管理专业英语的内涵。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2.1 案例讨论教学方式 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多采用案例教学方式,特别是结合本章节的主题进行案例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在国外工商管理众多实例中挑选经典案例,以案例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英语对案例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讨论发言,老师在旁边对语言使用予以纠正指导,同时对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启发式教育,促使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相关章节的关键知识点。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要点提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2 情景模拟教学方式 在某些管理教学章节,特别是特殊情景的管理知识点解析时可以采取模拟情景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克服英语怯场等问题。比如在讲述人力资源管理章节中的招聘面试环节,可以由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面试官及应聘人员,将课堂模拟为公司面试现场。教师作为第三方人员,一般不参与模拟现场的角色,在模拟结束后对各角色进行点评及对人力资源相关英语知识点进行总结。在面试模拟过程中,作为面试官的学生必须按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及岗位要求,自己准备面试问题及面试步骤,最后,面试小组选出应聘成功人选,并进行评选理由陈述;作为应聘人员的学生必须按面试官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回答,并且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晰。在整个面试环节要求学生均用英语来进行答与问,如果遇到无法正确表达的情况,可先用中文表达,由教师从旁进行英文辅助。再比如学习管理沟通章节,可以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能是客户、同事、合作伙伴、上司等等,由学生共同参与特定商业活动,教师要安排相关活动内容,设计多方沟通环节,由学生代表的角色间进行信息传递,最后完成整个商业活动。教师通过此类模拟练习来帮助学生培养专业英语的语感,提高英语实际表达能力,以及增强英语表达的自信心。 2.3 主题辩论教学方式 商业实践中有许多现实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切合真实商贸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安排主题辩论,引导学生由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解决问题。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后期阶段,结合前期所学的管理知识,可在实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有兴趣的并且能有较多认识的主题进行辩论。教师首先安排管理类相关主题,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准备论点论据。在课堂辩论时间中,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英语引导双方的辩论的方向,并对学生的英语表述给予指导,使学生在整个辩论过程中自觉使用专业英语陈述观点反驳对方,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辩论能力。更进一步,主题辩论可以延变为商务谈判。商务谈判是商务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使学生了解熟悉商务谈判的流程、技巧和表达方式,在商务实践中提高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课程设计后期教学中,可以在对学期知识总结的基础上,模拟商务谈判的环境。在商务谈判环节中学生分组,分别代表对立两方公司,进行相关主题的商务谈判。由教师设定基本信息、角色和主题,学生负责资料收集、谈判论据准备等工作。最后由老师点评双方学生在谈判中的专业英语的表达,谈判技巧使用及管理知识的运用。 3 结语 总之,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对教学模式创新及对教学方法改革,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与练紧密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引导角色,鼓励学生多学多练,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主题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配合多媒体教学材料的辅助,全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档案袋评价法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档案袋评价法是一种源自美国的管理评价模式。文章通过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探索,总结出在专业英语教学考核方法中应用档案袋管理办法,以过程考核代替原来的期末考核,重点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法 专业英语 过程考核 随着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和教师评价也推陈出新,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我们发现源自美国的档案袋管理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它改变了以往评价对最终结果的定量追求,把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的学习计划与总结、学习成果、课堂学习实践、自我反思记录、学习日记等作为评价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由此转入了以注重学习质量和过程为特点的评价方法,并以此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避免以往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侥幸心理。 一、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 (一)档案袋(portfolio)评价起源 最初使用档案袋管理形式的是欧美的画家和摄影师,他们有选择地收集自己的作品向委托人展示。档案袋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档案袋所收集作品的创作者。在学习效果管理中引入这种评价方法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学生通过计划和反思学习过程而构建起来的有关学习过程信息的系统收集,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故此,这种档案袋可以称为“学习过程档案袋”。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档案袋中应当选择收集哪些信息资料,并无统一的标准。它可以包括各种资料,比如学习管理档案袋中可以包括学期初的学习计划、阶段性学结、课外自学资料、、课堂互动过程记录、期末成果以及就学习问题与教师沟通的信件等。而且,档案袋不仅是学习材料的一个归集,同时也应该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方法的一个过程。 (二)档案袋评价的基本思路 档案袋评价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方式,在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教学评价手段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评价的重点由重“量”转向了重“质”;既重视学生学习成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就业之后能干什么,因此,每个学生档案袋的构建都是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由每位学生自行构建自己的学习管理档案袋,期末交由任课教师评价成绩。档案袋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使教学活动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自主学习有了更新的意义。同时,在档案袋评价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从档案袋的创建,到内容资料的充实,以及最后的成绩评定,教师的指导示、范和建议不可或缺。 二、档案袋评价法的具体实施 (一)档案袋的类型 理论界对档案袋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比尔・约翰则把档案袋分为最佳成果型、过程型和精选型;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格莱德勒以档案袋的不同功能为出发点,将档案袋分为五种相应的类型:文件型、理想型、展示型、评价型和课堂型;比较经典的是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安・艾德斯布鲁克和皮・帕玛里・豪柯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他们将档案袋分为过程型档案袋、作品型档案袋和展示型档案袋。过程型档案袋主要突出表现的是创作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或学习成果,从而达到了解该创作者在这段时期内的具体发展情况。作品型档案袋就是要集中表现出创作者为满足外界需求而开发的特定信息资料的汇集,目的在于表明该创作者达到了一定的实际水平,可用以获得资格证书或某种奖项;而展示型档案袋则是创作者个人最佳作品的归集,据此可以给予创作者一定时期内发展情况的一个总结性评价。这三种档案袋的构建原则都是在计划和总结的基础上收集过程中的不同信息资料,不同之处在于档案袋的目的、所收集资料的类型以及收集这些资料的具体方法等。需要强调的是,大部分档案袋的归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通常是几种类型的相互结合。 从上述关于档案袋类型的阐述中可以发现构建档案袋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提交对象以及创作者不同的具体情况都会使档案袋的构建过程有所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档案袋的构建都服务于一定的目的,构建之前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由于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主要可以按过程型档案袋来进行具体的构建。 (二)档案袋评定法的设计与实施 在学期初开始构建档案袋,向学生解释档案袋评价方法,将档案袋的构建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要求教师与学生同步构建教学档案袋,整个构建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在学期初告知学生本学期的教学规划和学习内容。教学规划由教师撰写,并放入教师教学档案袋中。根据以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撰写出本学期学习计划,将学习计划放入自己的学习评价档案袋中。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1)书面教材和课外阅读资料(雷涯邻,John A Parnell.工商管理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2版;傅伟良.英文经济报刊精读.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教材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讲解完成,课外阅读资料的学习由教师每周指定阅读文章学生课后完成。(2)课外听力练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自行选择听力材料,推荐CCTV-2的经济新闻和CCTV-9英语新闻。(3)课堂演讲(Oral practice),按照学号轮流进行,每次课两位同学进行演讲,演讲内容不做限定,其余同学要求认真聆听,并提出问题。 2.要求学生将每周的学习活动资料放入档案袋。具体包括:对书面教材每周一个教学单元的学结(summary)(此学结教师也要自行撰写并放入教学档案袋);每周所选听力资料或听力练习记录一次;每周轮流做演讲(oral practice)的同学所用的演讲材料。 3.撰写期末总结,放入档案袋。学习期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期初所制定的学习计划,结合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撰写期末总结,内容应包括本学期学到的主要知识和取得的进步,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此总结要求教师与学生同步撰写,并放入各自档案袋中。 4.根据所构建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学习目标实现程度来评定期末成绩(如表1,见第251页)。期末由教师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并进行成绩评定。由于对学习目标的实现(下转第251页)(上接第248页)程度的评定具有一定主观性,因此最终成绩的评价以档案袋内容的完整性为主。 在档案袋的构建过程中,学生除了放入教师所要求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成果之外,也可将学习过程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学习心得体会加入,以备日后的查阅和学习,同时也可体现出档案袋的个体创新之处。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不尽相同,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继续深造,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毕业就业;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在学期初进行学习计划的撰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出其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教师也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为其布置恰当的书面作业(在指定阅读材料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阅读文章),并在考核时一并考虑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给予成绩评定。 三、结束语:构建一种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成绩评价模式 从学生学习评价档案袋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创新型的教学改革实践: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我们已经把重心放在了学生整学期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中,学生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们应逐渐把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在专业英语学习上的需求,并思考以何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由学校和教师尽力协助,配合或提供必要的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能够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始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结束于考核方式的变革,考核方式的改变是整个改革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考核方式不进行变革,前面的改革很可能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最后仍然是以期末的一次性考试为导向。只有注重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才能改变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也只有通过平时的积累,才能水到渠成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希望档案袋评价模式能够使学生养成系统管理学习的好习惯,并能在过程管理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大同 037009)(责编:贾伟)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摘要:要提升学生运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自主交互的语言环境。将交互式教学理念引入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采用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的多层次、多角度对话、沟通、情感交流展开的语言交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拓展学习内容和空间,切实提升英语教学实效。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发展使那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是经管类专业学生使用英语为表述载体学习管理学专业知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与管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还要自如地运用英语围绕这些理论知识展开语言交际,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切实提高管理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成为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正如著名语言学家S.P.Corde所言[1],教师实际上不能教会学生一门语言,而只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这个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及自主英语学习能力充分、自由的发展。鉴于此,本文认为,将“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交互式理念引入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可以切实达成通过营造教学中的语言交互环境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1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教学理论主张,语言习得必须发挥学生先天具有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师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协调活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交际理论的影响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不是主宰课堂语言活动的惟一权威,也不是向学生提供语言知识的唯一源泉。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示范、推动、激励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积极进行语言知识学习积累和语言实践运用活动,扮演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指导员(instructor)、教练员(trainer)、促进者(facilitator)的角色。交互式英语教学是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一种有效模式。从教师的角度看,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利用自己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协作与互动学习,共同完成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从学生的角度看,自己才是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核心主体,是课堂的真正“主角”,并且,通过各种交互,有意识地回顾、反思、进而改进自己的语言学习过程。 2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是一门以工商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为框架,用英语讲授的一门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运营管理等管理知识。将交互式教学引入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就是让英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或交互主体—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沟通及情感交流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结合本课题团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轴心的方式,在传统的“师生互动”基础上,引入“生生交互、人机交互”,来深化课堂内外的语言交互式教学,在增强学生英语交际兴趣、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2.1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问答型互动 师生间的交互,是教师以“任务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话题进行讨论,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以及与教师对话、交流等形式,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这种情景下,师生双方地位平等,双方是交互的参与者,也是不同观点的分享者,这促进学生在轻松、愉悦、平等自主的情境中自由地、创造性地学习。《工商管理英语》教材中的每一章节都有大量的管理术语与管理理论,在师生交互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结合教材,向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通过问题的调节,激发学生思维,开展有效的语言交际。以教材中《人力资源管理》一章为例,课程开始就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得竞争优势”,以这个高质量问题为主线,带领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具体环节,学生不仅更主动的学习相关术语的表达,也形成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提问在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中占20%~40%,对语言习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提问的质量问题上,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建构起一种亲和的师生关系[2]。 2.2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生生间的交互,是学生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为达成共同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显然,同伴也是学习的重要促进者,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不仅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也得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例如,在讲到《管理的基本原理》这一章节中管理者技能的内容时,笔者给全班学生提出了如下语言交际主题:“位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对于三种管理技能的需求有何不同”,并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扮演高层管理者,第二组扮演中层管理者,第三组扮演基层管理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如此一来,“管理技能”这个知识点不再无趣或枯燥,通过营造一种真实而且自由宽松的环境,学生自主运用听、说、讨论并以答问、对话、辩论、表演、竞赛等形式在同桌间、小组间开展交互活动。学生之间,将那些干巴巴的语言知识点置于有血有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入情入境,学生既能自由地展示自己,又可以向其它同学学习借鉴,达成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 2.3人机交互活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也只有通过交际才能学好语言。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学生在现实环境中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有限,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强大的网络交互界面,为学习英语找到了一个全新有效的界面。人与机的交互,是指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设备开展的交互学习。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英语学习资源库,网络拥有形式多样的互动在线语言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练习材料。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网络上适宜的英文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英语理解与表达的能力,体验交互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学生也可在教师指导下,在网上与教师、同学甚至异国朋友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擅长充分利用人机交互的优势,补充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及资源方面的不足,将学生学习英语交流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管理人才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经营理念,实现与国际市场的真正接轨,就必须提升其运用英语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开展商务英语交际的技能。在这种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学习显得非常必要。我们研究认为,将交互式教学引入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将学生引导到自主交互学习的主体地位,将极好地提升语言交际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工作挑战。 作者:王琳;郑月龙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要全面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保证工程施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从管理意识、税收筹划、队伍建设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以便提升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质量。 一、财务共享与成本核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财务共享模式概述 财务共享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方式,它要求在不同的项目上建立一个独立的部门,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模型,使财务工作能够根据标准来制定,减少重复的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由此可知,财务共享与企业的集中化管理相似,在成本管理中合理运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子公司实行统一的管理、评价标准,提出统一的业务流程,以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另外,为了使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必须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创新基本功能,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以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过程管理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包括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材料成本、人力管理、行政成本等各类成本的管理。从前期的预算费开始到完工,施工企业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合理的控制,防止出现违规操作等问题,从而实现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从工程各参与方的观点来看,对工程人员进行成本管理与预测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内容,因此必须明确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以保证工程整体效益为主要准则,帮助员工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并将其融入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中。在建筑项目建设中,从项目经理到项目管理人员到项目施工人员,都要科学地划分责任,明确权责,使其有效地实施项目的成本控制;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并在必要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加速工程进度,减少工程造价。 2.责权一致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质量、成本的正确处理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三方面的整合,改进单一的经营方式和控制目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准则与控制标准,使权力、责任、利益有机结合、协调一致,既能达到质量要求,又能降低成本。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必要性 在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成本核算与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制订出一套科学的企业发展策略,从而使企业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①随着施工企业在价格上的优势逐渐丧失,在市场中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合理的造价控制可以使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谈判中的谈判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企业在成本上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②运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是一个营利的组织,为了使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对其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赢利。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对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仍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采用分级核算的方式进行全面的经营,涉及的核算点比较多,整体的组织链条比较复杂。由于各分支机构的成本核算方式和管理特点不同,导致了各层级的信息不均衡,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信息的正常流动,加大了财务控制的风险。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成本核算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新的时代,施工企业必须正确运用财务共享的方法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缺乏有效使用财务共享模型的意识 当前,许多企业的员工缺乏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质量低下。①财务共享模式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保证决策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然而,由于人们对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多数单位只注重收益的提高,忽视了成本的控制,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无法真正发挥其真正的效用,无法充分地体现财务共享的价值[1]。②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有两个途径:第一,提高收入;第二,控制成本。这是两个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杠杆,二者同样重要。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资源消耗较大,实施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能保证施工单位获得预期的效益。然而实际操作中,在施工阶段,对材料的损失控制明显不够,导致工程成本的上涨,缺乏对规模效益的理解和全面的理解。 (二)不理解财务改革,容易产生误会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共享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方式。财务行业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同的施工企业对这个相对复杂的工作过程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在很多方面产生了一些误会,从而阻碍了行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很多财务工作者错误地认为,“转型”是一种职业转换,他们对“转型”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使很多简单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有些人还会因为错误的认识而产生抗拒,不愿意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有些企业也不知道这种转变能否取得成功,常常以完成的工作来衡量企业的转型成果,不能对企业的现实状况进行准确、及时、有效的评价。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税收风险增加 首先,企业财务与所属税务局的沟通不够顺畅,很多政策的传达不及时,造成了税收风险的不同。其次,企业对税收政策尚不熟悉,对政策的理解不足,致使许多重大政策无法正确、全面地掌握和运用。由于财务共享模型的存在,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忽略了优惠政策上的差别,从而导致了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现实脱节,影响了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共享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风险,有关部门要加强这种认识,做好具体的工作,才能合理地减少税收风险[2]。 (四)财务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固化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范围较广,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各区域的资金需求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实行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常常是比较死板的。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标准的程序来核算各分支机构的成本,无法灵活地适应现实,导致很多项目因为缺少经费,需要申请与报备,这些工作的重复和冗长使得决策系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并且效率低下。另外,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核算大多来自总公司的员工,他们对分项目的认识不足,以及对分行的服务意识不足,导致决策僵化、不能灵活地处理各种财务需求、执行共享管理,拖延了各子项目、分项目、建筑工程的决策和进度,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成本核算意识 为了使有关财会人员更加理解财务管理,注重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必须及时更新成本核算的意识,提高成本核算能力。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更深入地了解到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以及财务共享的实际意义,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科学理念与社会地位的综合整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要适时地引进新的项目,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强成本管理,以提高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通过对工程项目融资方式的深刻理解,结合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灵活地使用成本、财务管理等手段,以提高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控制水平。在财务共享的过程中,必须避免与已有的商业模式发生冲突,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整合程度。同时,通过聘用成本核算专业人才,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聘请专业的成本核算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系统的成本核算培训,使有关人员具有成本核算的能力,并在较好的环境中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最后,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既要通过管理者来进行,又要把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及时地传达给员工,通过财务共享模型,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顺从和支持,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核算效率。在成本管理方面,必须主动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不断地更新现有的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成本核算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成本管理之中。在信息化的帮助下,对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追踪,并对原来的扩充管理方式进行了完善,使成本管理思想与工程施工相结合。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材料的多样化,利用不同的材料差异进行量化管理,并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分析与反馈,建立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以对各方面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3]。 (二)强化税务风险管理 为了减少税收风险,必须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加强与税务顾问的沟通、联络,制订科学的防范措施,以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合法、高效。但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地域分布比较分散,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设立专门负责财务工作的不同部门,以精确掌握不同地区对工程建筑工程的税收法规。由于不同地区对建设行业的优惠政策不尽相同,若实行投资、集中经营,由于财务人员缺乏对税收政策的理解,缺乏有效的沟通,会导致经营成本的不断增长,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了有效地控制税收风险,必须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加强与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的联系和交流,使其对税收的风险有更深刻的认识,降低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为此,必须对不同工程项目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的税务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使今后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符合地区政策的需要,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同时,按照企业的财务划分方式,可以对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从而达到整体效益。此外,从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角度来看,实行“财务共享”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信息传播。因此,企业要在成本管理中增加税收咨询模块,财务人员要主动与税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全面掌握和掌握税收信息的各个子项,准确地预见到政策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变动,并对共享服务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避免可能出现的税收风险。首先,提高对税务人才的投资比重。实际情况说明,税收工作的实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只有在企业内部保持足够的人力资源,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从而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水平。其次,可以采用派遣税员的方式,使税务机关与当地的税务机关进行深入、全面的沟通,从而对税收政策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再次,在进行成本控制和核算时,要严格遵守法律底线,尽量减少发生税收风险的可能,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能力,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税务机关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动,有效识别市场信息,减少税收风险,充分掌握地方的税收优惠,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大的利润空间。最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专业的顾问企业,通过税务顾问企业的协助,尽量减少企业的税收风险,创造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环境[4]。 (三)在建筑项目领域加强管理 由于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量比较大,所以在实践中往往忽视了少数的损失资金,造成了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困难,从而使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出现了一些混乱。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以提高施工质量。具体来说,第一,施工单位要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和管理措施,以保证成本核算的效果最好,而在运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时,要根据项目的不同侧重,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其核算的准确性,从而不断地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第二,在工程施工中,有关工作人员要重视不同的施工阶段由于材料的不同而造成的成本核算上的差别,并运用最新的技术,对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使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核算机技术建立一个特定的核算模型,以便更好地了解项目的进度,更好地掌握项目的资金流向,减少投资的失误和风险。第三,要持续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以提升员工的创造力为核心。一方面要激励员工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实行责任制,针对每个员工的具体情况,制订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使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更加精确,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四)建立成本核算管理团队 为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实施财务共享,有效避免现有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提高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可信度,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成本分析团队,以保证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其真正的效益最大化。在这种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可以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但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不能根据工程的特点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因此,必须在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组建一支更加专业化的成本分析队伍,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效用。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进行重点的培训与讲解,使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成本分析师,并能在以后合理运用有关的模型进行成本核算,进行规范化数据的分析,及时汇总,筛选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数据,对各个项目进行成本管理的利弊进行及时分析,为决策者合理地进行项目的选择和收益最大化提供可靠、有效、全面的科学决策资料,保证决策的有效性和效果。此外,合理制订评价指标,以促进员工的创造性发展。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保证项目成本的精确度[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经营转型与多元化发展。因此,通过改变员工观念、优化管理队伍、拓宽税务咨询渠道、深化业财融合等途径,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税收筹划的力度,从而有效地解决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义.基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成本核算与管理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10):57-59. [2]郑隆.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4):161-162. [3]张皓.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公司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研究[J].当代会计,2021(21):19-21. [4]尹东梅.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分析[J].大众商务,2022(8):53-55. [5]肖宏丽.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2(2):69-71. 作者:郭嘉嘉 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酒店室内设计与施工:浅析大连城堡豪华精选酒店室内设计 【摘 要】:现代酒店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酒店功能、文化、客户需求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更是酒店空间、形体、色彩、虚实关系、意境创造、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协调结果。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艺术、文明、和谐等与精神相关的词语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世界,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因此对于酒店室内设计要从动线,经营管理,建筑设计,功能分区及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考虑。本文就基于对大连城堡酒店室内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同时也探讨了其设计要素。 【关键词】:酒店 室内设计 要点、要素 酒店作为有着特殊经营规律和服务特点的企业,其室内功能布局不同于一般的办公楼或商业大厦,它要求从酒店经营的角度去进行室内功能布局与经营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目的是使酒店既适应宾客需要,又符合经营管理的要求,并且能够发挥酒店各功能部门的作用,提高投资效益,满足现代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 1.分析酒店室内设计的环境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酒店室内设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酒店的功能设计逐渐向文化设计方向发展,为酒店客户创造了全新的酒店室内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客户就是上帝的观念也在不断深入人心,积极深入探讨客户的知识水平、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特征,满足客户的功能性和文化性需求,是每一个酒店设计人员应该注重的话题。在现代化背景下,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文化素养、审美理念等也开始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层面,对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就给酒店室内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大连城堡酒店室内设计的要点 2.1酒店的室内设计要考虑散客和团队客人不同的需求,除主入口外,还设有团队会议客人独立出入口和行李出入口。设计两个出入口,分别方便住店顾客和非住店顾客人的活动,使非住店客人的活动路线与住店客人的活动路线划分,相互之间没有大的影响。 2.2酒店室内设计要满足经营管理和发展需要,在初始规划酒店室内整体功能时就要适应社会人口、消费结构和地方特色。把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构建设计酒店室内空间。一定程度上调整或修改空间的布局、功能、大小,满足顾客的各类要求。在确保健康、环保的前提下为酒店产品创造品牌。 2.3建筑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第二次创造。一个酒店不管规模大小都必须确保拥有娱乐、休闲、生活、工作所需的一系列空间:酒店大堂、全日餐、中餐、大堂吧、甜点房、大中小型宴会厅、会议室、商务中心、多功能厅、客房、酒吧、SPA等。高效空间的设计能提供更多的空间种类,更有趣的空间组合,更短的步行距离。 2.4酒店室内设计功能布局要合理,服务区域的划分区要合理。酒店种类繁多的区域既要划分明确,又要有机联系统一,使酒店的每一寸空间都派上用场。无论是规模大小,都能让顾客进去后不觉得拥挤.都很方便。 2.5酒店室内设计应提倡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吸收本地、本民族和民俗的母体文化,使酒店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个性,从而确定每个酒店各自的形象。 2.酒店室内设计要素 2.1酒店大堂设计 大堂是酒店的中心,是客人对酒店第一印象的窗口,是酒店整体形象的体现,大堂的合理布局极为重要。大堂的面积应与整个酒店的客房总数成比例;风格应与酒店的定位及类型相吻合;流线要合理,避免客人流线与服务流线的交叉;重视大堂的灯光设计。 2.2酒店餐厅 餐厅的设计围绕经营而进行,以顾客为中心,还需考虑酒店的整体风格、餐饮的整体规划、投入和产出等相关问题。确定恰当的规划和比例,重视流线设计,重视灯光设计,营造文化氛围。中餐包房应设置备餐间和传菜口,便于服务员准备菜品、酒水、水果和餐具。豪华的包房还要设计专用的吧台和小厨房,供高档菜品的二次加工。房间灯光应集中在餐桌上的菜品,突出就餐的氛围,但不宜大量采用射灯,以免夏季室内温度过高。 2.3酒店客房 客房是酒店获取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客人入住后使用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具有私密性质的场所。客房设计以往常被忽略,客房布局设计中的人性化尤为重要。要有合适的面积指标,重视房间隔音效果,注重客人的隐私,强调床的尺寸与舒适感,把浴室作为提升客房品质的重要指标,灯光及弱电系统设计要作为客房设计工作的关键环节,精益求精。 2.4酒店室内色彩设计 色彩是大自然传递给我们的第一信息,它可以使我们在第一时间最最直观的感受物体或环境,室内的色彩也是如此。五颜六色进入人的眼帘,除能引起人们产生冷暖、明暗、大小等感觉之外,还能产生兴奋、紧张、轻松等心理效果,带给人们极大的视觉享受,同时更有助于调节人的情绪。阳光充足的酒店室内,色调适合设计偏冷的色调;反之则以偏暖些为宜。作为酒店室内的主要陈设品,应当顺应整个酒店室内色彩的基调,不仅要讲求其色调美,还要注重质感美给人以舒适之感,使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由此可见色彩在酒店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 2.5酒店室内绿化饰品设计 一个现代化的酒店室内设计将绿色植物引进室内已不是单纯的“装饰”,而是提高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酒店设计室内绘画和装饰虽能美化室内,但是缺少花草树木那种充满生机的力量,起不到绿化的供氧和湿润空气的作用。尤其在高度都市化的城区里,酒店设计室内布置绿化饰品可以给人幽静、宽松的感觉和无限美好的遐想。如在家具或沙发的转角和端头、窗台或窗柜周围,以及一些难利用的空间死角布置一些绿化饰品,可使这些空间景象一新。酒店设计绿化饰品在酒店室内空间处理上,可以起到内外空间的过渡与延伸、指示与指向、限定与分隔及对空间的硬质感进行柔化等作用,可以提高规格礼遇,表达各种情感,当宾客进入客房、餐厅时,看到桌上的鲜花和周围的绿化,会有一种亲切感 ,有一个很放松的心情。 2.6酒店室内家具、灯光设计酒店家 2.6.1在酒店室内设计中,家具设计无论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艺术性的角度考虑,或者是从设计的方法上考虑,最终都要表现出层次感与角度感,要最大限度地与其室内环境设计交叉与融合,始终表现出统一与变化和整体上的和谐。 2.6.2在酒店室内设计中,灯光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酒店室内合理的灯光布置可以渲染酒店的空间气氛,可以增强酒店空间层次、丰富空间内容,又可以强化和体现装饰风格。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务活动和旅游度假,使得酒店的作用愈显重要。酒店的类型越来越多,人们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酒店早已不是以往外出人员中途落脚休息的旅馆。现代酒店室内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研究价值。从满足顾客的需要出发,这是酒店设计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出功能合理、舒适便捷的酒店室内环境,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要求。 酒店室内设计与施工:对于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探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艺术、文明、和谐等与精神相关的词语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世界,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对于现代酒店来说,只有加强酒店室内设计,把握好空间、形体、色彩、虚实关系等的和谐统一,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精神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现代;酒店;室内设计 现代酒店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酒店功能、文化、客户需求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更是酒店空间、形体、色彩、虚实关系、意境创造、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协调结果。成功的酒店室内设计成果,是设计师的自身专业知识与艺术修养的表现,也是室内设计师与建筑中的结构、设备等方面协调的结果。 一 分析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环境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酒店室内设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酒店的功能设计逐渐向文化设计方向发展,为酒店客户创造了全新的酒店室内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客户就是上帝的观念也在不断深入人心,积极深入探讨客户的知识水平、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特征,满足客户的功能性和文化性需求,是每一个酒店设计人员应该注重的话题。在现代化背景下,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文化素养、审美理念等也开始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层面,对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就给酒店室内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图1所示。 二 分析现代化酒店室内设计的理念 在现代化背景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都呈现出较高的水平,且不同人们的需求层次和方面也各不相同,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理念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和“强调个性化”两个原则。 首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为在进行酒店室内设计的时候,要站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根据酒店的功能性质、所处环境和一般标准,充分运动现代设计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的原理,设计出人们满意的酒店。 其次,“强调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酒店设计出了一般酒店没有的个性化特征,满足了某一类人们或人们的某一方面的需求,即酒店注重个性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更为高级层次的生活质量,是人们对新事物、新领域、新环境的需求。从更具体的方面来说,酒店室内设计的个性化理念可以表现在酒店的主题定位和文化定位方面,定位酒店的主题也就定位了酒店的顾客特征,彰显了酒店的风格特色,而酒店的文化定位对于营造酒店的精神观念,彰显城市或地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三 分析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功能定位 1.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功能定位要符合经营理念 酒店室内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功能定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只有定位好酒店设计的功能性特征,才能让酒店实现较大的功能性,从而从客观上满足顾客的需求。在酒店室内设计的前期,设计师要了解清楚酒店应该设计成什么类型的酒店,是满足哪一类顾客的哪一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要给酒店一个功能性的定位。具体说来,对酒店室内的功能性定位应该要定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酒店的类型、是否属于品牌经营。第二,酒店的星级,服务对象。第三,酒店的功能组成部分,功能发挥效果等。也就是对酒店的大堂、宴会厅、多功能厅、客方、餐饮场地、厨房、电梯、会议厅、公共领域、娱乐领域等功能组成部分的是否需要和需要大小,布局特点等进行定位。因为酒店的市场性很强,在进行酒店室内设计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建筑美学,还要考虑酒店各个功能部分的使用价值,设计之后的施工工艺与造价等因素,充分结合市场中的相关理论进行设计,以设计出经济适用、美观得体的酒店。 2.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功能定位要尊重客户的需求 对于酒店室内设计的功能定位除了要考虑经营理念以外,还应该考虑客户的审美、功能等需求,只有充分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在客观和主观上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酒店的功能最大化。 在进行酒店室内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应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客户喜欢的酒店整体风格、特殊功能部分需求、需求大小等进行准确定位,以确定设计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例如,有一些客户喜欢健康的娱乐活动,酒店就可以在娱乐场所中设计健身设备,以促进客户的健身需求得到满足。例如,酒店的投资人或经营者想将酒店发展成为一个社交中心,那么在酒店室内设计的时候就要着重考虑到公共领域方面的问题。总之,客户的需求是酒店室内设计的功能性设计的最大目标,是不可缺少的设计考虑因素。 四 分析酒店室内设计的文化功能定位 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国家和地域的文化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这些文化特征对于人们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对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现代酒店室内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文化特征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作用,通过将酒店设计成为直接表达人们的审美取向手段,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到酒店中来。因此,如何利用酒店的风格特色、材料肌理、色彩、光影、空间布局等表现当地的文化独特性,或表现较为新奇、遥远和异国情调的文化特征,都是酒店室内设计的重要成功因素。 1.风格形式在酒店室内设计中的表现 每一个建筑都得重新设计,每一个建筑内部也得个别设计,这不仅关乎着建筑本身的特点,也关乎着建筑代表的文化特征。对于现代酒店室内设计来说,室内设计风格也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特征,这对于吸引客户无疑是最有力的手段。风格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的深刻反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风格并不是形式,也不会停留在某一个地方。在现代酒店室内设计来说,可以通过装饰设计的风格来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也可以通过绘画、造型艺术、文学、音乐等来彰显出不一样的文化艺术。 2.材料肌理在酒店室内设计的表现 材料肌理好比人们的肌肤,是在视觉或触觉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式,酒店室内设计的材料肌理具有面积大的特征,对于彰显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酒店室内材料肌理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设计师运用材料肌理来表现酒店文化气质已经成为目前的一种较流行的方式。例如,在室内设计中,通过拓展材料肌理的应用范围和表现力度,可以极大地丰富现代酒店室内设计中的形象特征,让酒店室内空间形态和文化效果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征。 3.色彩在酒店室内设计中的表现 酒店室内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色彩的信息来构建出独特的酒店环境。色彩作为大自然传递给我们的第一手信息,在酒店中运用色彩,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客户的注意力,构成最直观的环境感受效果。我们知道,色彩多样多样,而且会根据光线、温度等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酒店室内设计中,充分利用色彩信息来传达文化氛围,再通过光线、温度等的变化等来表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效果图,这就给酒店文化特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达到了酒店文化定位的效果。例如,利用绿色表现出清新淡雅的氛围,利用红色表现热情浓烈的氛围等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4. 光影在酒店室内设计中表现 光影对于氛围具有一定的渲染作用,也可以对环境起一定的烘托作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影,在光环境不断发展的今天,光影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强大的艺术感染效果,彰显了人们对艺术和精神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在酒店室内设计中,充分利用光影的表现效果,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满足酒店室内空间形成、变化、分离等各种形态需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人们的视觉判断,因而对渲染氛围和建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可以合理设计酒店室内空间布局带来的效果,对酒店的文化特征起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现代酒店室内设计要综合遵循“以人为本”和“强调个性化特征”两个原则,在注重酒店室内设计功能性定位的同时,也要强调酒店室内设计中的文化性特征定位,以满足酒店客户不断发展的精神文明需求和物质文化需求。 酒店室内设计与施工:现代酒店室内设计 摘要:酒店作为有着特殊经营规律和服务特点的企业,其室内功能布局不同于一般的办公楼或商业大厦,它要求从酒店经营的角度去进行室内功能布局与经营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目的是使酒店既适应宾客需要,又符合经营管理的要求,并且能够发挥酒店各功能部门的作用,提高投资效益,满足现代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本文阐述了现代酒店室内设计。 关键词:现代酒店;室内;设计 1、酒店设计定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的一门实用艺术。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底蕴、建筑风格、环境氛围等精神因素。 所谓的现代酒店,包括了商务酒店,星级酒店,度假酒店,主题酒店,连锁酒店等,无论哪种都由许多功能不同的设施项目组合而成,各个功能区域有各自特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标准上至少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1它是一座设备完善的众所周知且经政府核准的建筑。 1.2 它必须提供旅客的住宿与餐饮。 1.3他要由为旅客以及顾客提供娱乐的设施。 1.4还要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上的理想服务。 1.5 它是营利的,要求取得合理的利润。 2、现代酒店遇到最大的设计问题 酒店装修设计涉及到的材料、设备、和用品的数量、类型可想而知,数量的巨大,每一种都应有专业的知识来选择和处理,但实际上,我国一个酒店的设计,很多不是由专业酒店设计团队来完成,部分是设计为主跨行业发展而来的。其次酒店设计又多由一个设计单位负责,只由一位主任设计师负责设计,由于设计涉及专业过多,个人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设计上应有的需求,往往就造成了设计的漏洞百出,无法做到酒店需求的设计功能。再者由于很多投资方对设计的误解,导致很多中小型项目的酒店设计标准化流程没有规范,直接影响出图流程和项目的整体质量。功能规划相当于人的躯体,科学、合理的功能规划赋予酒店协调的肢体,运作起来行动自如,完美无缺。 3、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经验分析 3.1关于酒店入口的通道设计 酒店室内设计要满足经营管理和发展需要,在初始规划酒店室内整体功能时就要适应酒店的室内设计要考虑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调整或修改空间的布局.功能、大小.满足顾客的各类要求。散客和团队客人不同的需求,除主入口外,还设有团队会议客人独立出入口和行李出入口,这点在度假酒店设计中尤为重要。设计两个出入口,分别方便住店顾客和非住店顾客人的活动,使非住店客人的活动路线与住店客人的活动路线划分,相互之间没有大的影响。 3.2关于卫生间的设计 我们将卫生间分成两个区:干区、湿区。四个功能:淋浴、浴缸、座便、洗手台(有的酒店的客房卫生间还增加了化妆台功能)。除了要求满足上述功能外,最重要是要方便使用,干区与湿区的分割要合理,卫生间内的流线设置顺畅。 在实际应用中,有些细节是需要设计师认真思考的: ①很多的酒店卫生间天花板选用防水石膏板,我建议使用铝板或其它表面防锈防水的金属材料;②进入卫生间的门下地面设一防水石材板,以免卫生间的水流入房间通道;③选用抽水力大的静音的马捅,淋浴的设施不要选用太复杂的,而要选用客人常用的和易于操作的设备,有的因为太复杂或太新奇,客人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而造伤害;④水龙头的水冲力不要太大,要选用轻柔出水、出水面较宽的水龙头,有时,水流太猛,会溅到客人的裤子上,而造成一时的不便和不悦;⑥镜子要防雾,并且镜面要大,因为卫生间一般较小,由于镜面反射的缘故,而使空间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显得宽敞。卫生间巧用镜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⑦卫生间的地砖要防滑耐污。地砖与墙砖的收边外最后打上白色或别的颜色的防水胶,而让污物无处藏身; ⑧卫生间的电话要安放在马桶与洗手台之间,以免被淋浴的水冲到;卫生间的门及门套离地200左右的地方要做防水设计,可以设计为石材或砂钢饰面等;⑨镜前灯要有防眩光的装置,天花中间的筒灯最好选用有磨砂玻璃罩的。 3.3关于房间的室内设计 ① 客房的地毯要耐用防污甚至防火,尽可能不要用浅色或纯色的,现今,有很多的客房地面是复合木地板,既实用又卫生而且温馨舒适,是值得推广的材料;②衣柜的门不要发出开启或滑动的噪音,轨道要用铝质或钢质的。因为噪音往往来自于合页或滑轨的变形;③目前流行采用一开衣柜门,衣柜内的灯就亮的设计手法,其实这是危险的,衣柜内的灯最好有独立的控制开关,不然,会留下火灾或触电的隐患;④保险箱如在衣柜里不宜设计得太高,以客人完全下蹲能使用为宜,千万不要设计在弯腰的地方,不然客人会感到疲累;⑤穿衣镜最好不要设在门上,因为镜子会增加门的重量,而使门的开启不显得那么轻巧,时间长了,也会导致门的变形,穿衣镜最好设计在卫生间门边的墙上;⑥酒柜烧开水的插座不要离台面太近,起码要有50~60的距离,不然,插入插座时,由于插座的尾线是硬质的不能弯曲而不能使用;⑦床离卫生间的门起码不得小于200,因为服务员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床头灯的选择要精心,既要防眩光,也要耐用;这点尤其在精品或小户型的特色酒店设计中比较重要,因为这种酒店客房的面积一般较小。 ⑧天花上的灯最好选用带磨砂玻璃罩的节能筒灯,如此,不会产生眩光。 3.4酒店室内设计功能布局要合理,服务区域的划分区要合理。 酒店种类繁多的区域既要划分明确,又要有机联系统一,使酒店的每一寸空间都派上用场。无论是酒店规模大小都必须确保拥有娱乐、休闲、生活、工作所需的一系列空间,高效空间的设计能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酒店服务,更有趣的空间组合,更好的酒店体验。 4 、酒店设计与文化 酒店设计,能使酒店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个性,从而树立了各个酒店的形象。比如擅长北美风格酒店设计的国际顶尖酒店设计大师雷格GREGORY,专门打造完全地域文化的特色,崇尚环保,自然主题……在注重本土文化的同时,风格日趋现代、简约和时尚。建筑与室内设计走到今天有太多的风格和主义。世界酒店设计的潮流经过剧烈的震荡或超越后,再次迎得了新的平衡。酒店设计师也将新古典和欧陆风琐碎的装饰抛在一边。去繁从简,以清洁现代的手法隐含复杂精巧的结构,在简约明快干净的建筑空间里发展精美绝伦的家私、灯具和艺术陈设。要让酒店保持时尚,酒店设计师要独立创新和标新立异。这是一个长期而永不间断的工作。设计师要有新思想、新创意,这种对新技术和时尚的追求才会使酒店生命之树常青。 5、酒店室内设计趋势 科技+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酒店空间设计领域,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设计,将是未来中国酒店设计发展的方向。在风格多样、百花争艳的同时将最终形成自己的新民族特色。酒店设计应高举环保、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旗,坚持吸收本地、本民族和民俗的母体文化。使酒店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个性,从而确定每个酒店各自的形象。因此,酒店设计师要研究项目所在地“文化”,包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脉,在最初方案设计中如能准确、合理地定位好酒店的文化内涵,酒店就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魅力,从而带给客人的享受不仅仅是生理上,还情绪上的,并且是心灵上的,实现设计创造三重价值。 室内设计既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对建筑空间进行第二次设计,它还是建筑设计在微观层次的深化与延伸。室内设计在空间中营造良好的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机能关系的同时,达到设计的心理及生理的平衡与满足。这些高的标准和要求,更需要我们培养更多国际一流的酒店设计专家,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的社会需求。所以室内设计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设计活动之一。 酒店室内设计与施工:浅析波普艺术影响下的酒店空间室内设计 【摘要】以波普艺术为主要的切入点,从酒店的装饰、家具、色彩、图案等角度来解析波普艺术影响下的酒店空间设计,最后结合酒店空间将波普艺术更好的融入到此次的设计当中。 【关键词】酒店 波普艺术酒店 室内空间设计 第一章 波普艺术的理论认知以及在室内空间的表现 1.1波普艺术的风格及特点 1.1.1波普艺术的风格 波普艺术的萌芽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英国,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风行,在美国和英国发展起的新的艺术流派。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即为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因为波普艺术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这一单词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就是这样,着迷于五彩斑斓的商业化和大众化,这决定了波普风格装饰图案、内容和风格上,具有商业化与大众化的文化特色。 1.1.2波普艺术的特点 波普艺术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其赤裸裸的强调通俗、商业、媒体等支离破碎的感觉,毫无掩饰,清清楚楚;波普艺术风格的设计都带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以高度娱乐、戏谑、玩笑的手法,达到与正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形成明显的波普艺术的风格。这种艺术风格的设计打破了功能主义设计观念的束缚,强调空间物体的装饰性,大胆使用了明亮、夸张、强烈对比的色彩,展表现出与功能主义完全不同的设计新概念。 1.2波普艺术在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 波普艺术在室内设计中会更多采用引入具象语汇、运用象形语言、引入商业元素、运用明艳的“原色调”的手法,在室内设计不乏很多体现出追求个性、时尚、放纵不羁、标新立异等不和谐、不统一的作品,以满足人们的猎奇消费的心理,对室内设计进行“个性化”打造。这类的空间设计不断涌现,波普艺术在室内设计当中会有更进一步的延伸、引用。 第二章 波普艺术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 2.1 波普艺术装饰语言在酒店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波普艺术风格的装饰图案有几个特点:其一是注重强化图形的轮廓美,造型美。这种形式常常概括与加强轮廓线条,也十分注重轮廓的处理,这样强化的线条处理,跟随他的出席、浓淡、急缓的各种变化,出现了不同的视觉节奏。其二是平面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摆脱了关于传统绘画关于透视和空间的理论的约束,把复杂饿空间简单化,让各种物体在平面中体现出来,采用归纳的简单的图形和色彩,用大块面平涂的方法来压缩空间,是得空间内的各个造型相互衬托。其三是色彩丰富的表现。这种表现手法把自然的色彩加以强化、变换和转换,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的意愿的表现,同时侧重于色彩纯度的表现,极其鲜艳夸张,其中色彩之间的跨度较大,对比也十分强烈,有强烈的视觉感召力和吸引力,以及丰富的表达内容。其四是一部分波普艺术的装饰图案中,吸收以往各种艺术风格的图案,有的直接在一些纯艺术作品提炼图案设计成表面装饰。其中一段时间复古风格的大量的装饰图案采用了新艺术运动的平面风格,其五就是调理与反复的装饰手法。这种手法是使得这些图案、色彩和构图,按照一定的规律化、条理化呈现以及重复的排列,给人们以整齐并且具有节奏的视觉美感。 结合以上几种手法和特点,有一些具体的表现:比如英国波普艺术包装设计,它具有装饰性的波普图案十分吸引人们的眼球并给管着十分强烈的视觉感受;其中波普艺术大家安迪.沃霍尔,他颠覆了传统的美学,采用了一些完全相同的形象或是不影响人们识别主要形象的些微改动,重复并且均匀的排列在画面中,玛丽莲.梦露去世后,他最先印制了她的头像画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3-1)。其中设计运用了机械复制排列的方式、大胆明艳的装饰色彩、简单概括的轮廓线条,使得人像的五官更加亮丽性感,风趣并且自然。 第三章 波普艺术风格主题酒店设计分析 3.2 酒店设计方案理念与分析 3.2.1 酒店设计方案的理念 此次设计的是酒店空间,是以波普艺术为主题的主题酒店。方案总共七层,这次的设计进行了三层的布置。这次的设计一波普艺术为主要风格进行设计,改变了往日风格单调、陈旧的空间设计,在设计中强调了新奇与独特、并且大胆的采用了艳俗的元色调。从设计上来说波普艺术的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直想的风格,而是各种风格的混合。此次的酒店空间设计运用了一些波普艺术风格的设计元素。 (1)强烈的色彩冲撞:各个界面上强烈的色彩冲撞,已达到视觉上冲击,强调色块的搭配,平和与冲突,色彩的强烈碰撞与和谐。 (2)常见的条纹图案:条纹是最常用的波普元素,很多时候几乎让人忽视这种波普风格,虽然有时候只是简单和重复和单调的黑白灰,却能够演绎出永恒的味道。 (3)黑白复古圆点:黑白色圆点的波普图案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是经典中的经典。 (4)彩色圆点图案:彩色圆点在规则的图案与不成规则的轮廓中,寻找其特立独行的平衡,活泼的色彩也显示出一种天马行空的浪漫。 (5)明星人物头像:波普风格的人物头像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种分割大部分被设计是用来纪念某些人,不过却是波普艺术的独特的标志。 (6)简洁的夸张效果:波普艺术的风格不是单一、一致的夸张,其中混搭和借鉴的风格也相映生辉,退去了繁复浮躁,简单夸张的图案,是人们更显得格外的实在和脚踏实地。 (7)几何图案与色彩冲撞:视觉几何波普艺术是以不规则的几何特性搭配了鲜艳明快的色彩,强调新奇与独特,追求大众化的通俗趣味。 (8)重复叠加,跳跃的色彩:时尚、设计,加上时代的演绎,再配上设计者的理解创造出了经典。 3.2.2 酒店设计方案分析 这次设计的主要空间有大堂、宴会厅、两个空间。 (1)大堂:大堂二层挑空,层高九米 ,地面采用黑色大理石铺装,进门左右手双方分别有一处休息区,座椅造型独特、运用波普纯色系;大堂正中央是运用纯色快组成的简单的造型座椅休息区;接待台后面的墙面采用多色彩的撞色竖条纹壁纸,大胆的运用了波普艺术中的严肃的色彩,同时配有波普风格的大型挂画以及造型独特的时钟;四周墙壁也运用蓝色的壁纸没配合多张波普风格的挂画;天花采用高低不一、大小不同的圆形造型,每块圆形造型配有抽象的足球吊灯,并且重复复制,每个吊灯大小不一,运用统一元素,大量挪用们同事整体颜色采用纯白色使得整个空间不至于凌乱。(图4-4) (2)宴会厅:宴会厅,是以中餐为主的宴会厅,餐桌人数为十人,座椅一改往日宴会厅单调、乏味的座椅,选用造型简单独特并且运用明亮的黄色,使得整个空间的桌椅较为突出,桌子相对简单与黄色的椅子相互衬托;同时在地面与柱子的处理上运用简单的圆点图案和复杂抽象的花纹地面来突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天花运用朴素的白色中和明亮的黄色以及地面复杂的图案的繁复相互衬托;墙面运用大面积的纯蓝色衬托黄色座椅,并简单的配有一些无框挂画,简单却又不失趣味。 第四章 结论 在这个提倡消费的社会里,波普艺术既丰富了城市的面貌,同时也贴近生活、走向大众,所以在这个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趋向通俗化、商业化、个性化美学元素的社会中在主题酒店的空间设计中采用元色调以及明艳的色彩、运用具象的现成品、采用复制拼贴手法引入商业元素,在空间设计中体现出追求个性、时尚、放纵不羁、标新立异的新的设计作品,以满足人们对现今社会个性化的追求。
工业建筑设计及建筑结构探析:转型期人性化工业建筑设计初探 【摘 要】人性化的工业建筑设计是体现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和环境心理学等理论,对建筑进行设计或改造,创造更安全,美观,舒适的建筑环境。本文结合温州天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新厂区的设计,探讨人性化工业建筑设计。 【关键词】工业建筑 人性化 设计 美感 引言:在新建筑的探索中,工业建筑的角色从来不寂寞,曾经由贝伦斯设计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柏林)就是一个代表,成为现代建筑的雏形。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式经营的工业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面临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新模式起航,新模式对工业建筑提出新要求―人性化设计。 温州天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新厂区是最先投入建设的温州海涂围垦项目,各级领导赋予较大期望。本设计突破常规的厂房设计理念,独树一帜,同时又融入周围的环境,成为飞云江入海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温州瑞安经济开发区,东临东海,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项目西南侧为规划中的公共绿地、横二河,西北侧和东北侧分别为规划中的围一路和东二路,周边均为工业用地。厂区地理位置优越,区域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工业集中。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21亩,总建筑面积约2万 m2,拟建两幢楼,其中: 生产车间:约1.5万m2 综合楼:约5千m2。 2. 总体规划构思和理念 2.1、处理好厂区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关系,解决新厂区和工业园区的整体和谐,把厂区融入环境,充分利用横二河及河边公共绿化景观带的环境景观优势,同时处理好规划道路和厂区功能区块的关系。 2.2、处理好厂区内部的布局、生产工艺和空间组合的关系,各建筑之间比例、尺度等关系,内部道路、广场、休闲绿化区的功能关系,,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生活区、绿化休闲区)。 2.3、研究各建筑的美学空间关系,及设计风格和产品的关联关系。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厂区视觉美观角度,作出统一的设计。 3. 主厂房建筑设计 3.1多样化功能空间设计 设计中我们尝试在内部空间中设置休息中庭、宽敞的回廊、内院等空间形式,创造出不同比例和尺度的多样化空间,和不同私密层级的空间环境,给工人提供一个休息场所,使环境更有人性化。 3.2运用色彩设计 利用色彩心理学的知识展开设计,对车间管线、不同的机器设备、墙壁和顶棚均开展色彩设计,可以有效的建立识别系统的同时,也能为单调的厂区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贴近生活,使环境更有人情味。 3.3管网设备布局设计 在生产车间中,机器设备和管线,占据大部分空间,在满足工艺流程的条件下,布局要按照美学原理布置,条理有序,对不雅观、易产生光污染、声污染等部位应进行隔离或遮挡,对生产工艺各环节,进行分析,安动静分离布局,有污染和无污染的分离布局。满足工艺流程和理性的基础上,创造人性化的室内环境。 3.4外立面造型设计 主厂房立面设计,造型高底层次错落――单层的动力房配合上方的混凝土构架通透造型,虚实结合,与东侧顶层构架造型,互相呼应,仿佛跳动着的音符。车间东南角处,深色立柱造型,拔地而起,配合幕墙玻璃造型,在蓝天白云倒影下,仿佛欲直冲云霄,动感强烈。相似造型,在后一排车间中重复出现,视觉效果得到,二次加强.外墙色彩统一,营造了一个统一,简洁,明快的现代企业形象。 3.5屋顶活动场地的设计 在当前中国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的现实条件下,在地面增加活动场地困难重重,为解决员工活动场地的迫切需求,建设屋顶活动场地是不二选择。 3.6隔音降噪,空调通风设计 本项目在设备的选型上,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对噪声相对较大的设备加装隔声、消声措施;加强设备的维护,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构建独立的发电机房,采用厚墙及隔声材料封闭,进风出风口安装消声器。 3.7工艺陈列、工业体验馆的设置,结合休闲旅游的开展设计未来。 本项目设置了工业产品制作体验区,为工业旅游的推广做好准备,对于企业形象的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影响。 4. 综合楼建筑设计 4.1楼层功能布局设计 首层架空设计,设置员工活动场地,方便雨天和日晒条件下的室外活动。二层食堂餐厅。三层办公用房.,四层~六层宿舍,七层员工活动室。 4.2无障碍设计 设置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居室,为残障人士就业和生活提供便利,彰显人性化的关怀。 4.3员工交流活动室设计 七层设置员工活动室,方便员工交流学习;七层局部大露台设计,露台地面种植绿化景观,上方设置7米高透空构架,员工在亲近大自然的环境中生活。 4.4屋顶生态设计 屋顶地面种植绿化景观,上方设置透空构架,美丽的屋顶花园,又一处员工休闲的好去处。同时为夏季的顶层隔热,冬季保温,默默的工作着。 4.5外立面造型设计 为打破传统综合楼的方盒子感觉,设计中利用房间的退台或挑出,使立面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底层花岗岩的门台造型,及东南角7层多高的4个不锈钢立柱,从地面垂直贯通到顶,支撑起顶部构架,使整栋大楼更显气势。 5.环境绿化设计 5.1理念:“以人为本,环境为先”遵从自然环境与人融合协调,追求环境园林化,生活环境健康化,展示人与环境相存相依的企业文化。 5.2运用植物造园和造景的手法空间构成布局方,突出布局的整体性,景观的完整性和视觉上的渐变性,并采用3-4层高低错落的植物体现丰富的层次感观。 5.3多种植对工业区,具有杀菌消毒,吸烟滞尘,具有降低噪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的树种。 5.4同时考虑屋面和室内设绿化,种植花卉灌木,还配备了休息廊、草地、小径、假山瀑布、跌水,动静结合得当,高低错落有致,景景相扣。 结语:在温州天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新厂区的人性化工业建筑设计探讨上,充分挖掘人性化设计的可能性,为推动工业建筑设计进步出一分力。 工业建筑设计及建筑结构探析:对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的浅谈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建筑在我国建筑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工厂建设对工业建筑设计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建筑;建筑设计;分析 一、工业建筑的内涵 建筑学是应用科学,建筑的目的是以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预期的理想人工环境,使人类在从事特定的生产活动中得以舒适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建筑与社会、经济、历史息息相关。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因其使用性质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所以建筑的内涵也具有差异性。由于民用建筑面对的是社会大众,更多的则是表现文化、美学的内涵;而工业建筑必须首先满足生产的要求,其外形经常超越大众所熟知的常规形式和固有类型,成为功能主义的典型,从而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经济性和高科技的特征。 二、工业厂房设计理念 随着全国各地环保搬迁的进程,重工业厂房逐渐搬离主城,随着建筑观念的改变,重工业厂房设计除了考虑功能的实用性,还应赋予建筑以科技化,人性化,多元话的特性,使工业厂房不仅满足其使用功能,也能体现工业建筑的艺术美,赋予了现代工业建筑新的设计理念。 1、节能设计 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厂房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 2、绿色设计 指从建筑的原材料、工艺手段、工业产品、设备到能源的利用,从工业的营运到废物的二次利用等所有环节都不对环境构成威胁,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 3、洁净设计 洁净设计是强调在生产和使用工程中做到尽量坚守啊废弃物的排放并设置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系统,以实现无污染。这是工业厂房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间的资源再生利用,因此有效的利用资源、能源,实现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负责人的,具有生态环境一时的工业厂房常成为必然。 三、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方法 1、工业建筑节能设计 现代工业建筑不但需要美观、安全,而且还需要经济、实用。建筑设计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减少能源的消耗,注重节能技术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有效使用土地资源 工业设计也应当按照工业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化率严格设计,将分散的厂房集中设置,减少大面积、单层厂房数量,提倡将工艺流程相近,联系紧密的厂房进行联合化设计,从单层向多层发展,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用地的使用率。 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 在满足工艺流程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平面及立面设置,尽可能采用通风、自然采光,减少机械通风及照明的能源消耗。现有资源的统筹使用,也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 在控制楼的设计中,控制室与配电室的位置布置合理,就能大大减少电缆桥架的长度。集中布置空调使用房间就能有效减少空调数量等。 4、智能化设计 工业建设设计要积极的引入自动化和电子通讯技术,力争实现智能化建筑设计,逐渐推进绿色建筑的高效能、高标准及低污染的最终实现。 5、工业建筑绿色设计 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切实的引入绿色建筑理论能够实现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建筑设计要力争实现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有效结合。 构建开放的空间形象和集中的建筑布局 我国的工业建筑一般采用的都是线性的空间布局,在园区的构建上主要坚持动态和开放的空间体系设计思想。为此,为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污水处理的高效性,在建筑的施工中应采用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以此来不断促进工业整体环境的高效构建。 6、协调住区内外环境 工业建筑的设计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从整体出发来运用分景、借景、组景和添景等多种有效手段,最终实现工业建筑的一次设计和科学设计。在协调住区内外环境时要坚持远近结合、统筹考虑和突出重点的原则,通过分部实施来促进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营造良好环境的目的。 四、工业建筑设计的创新 1、工业建筑设计的空间创新 工业建筑设计空间创新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创新对于工业建筑具有很大影响。所以要满足多样创新的城市空间,使建筑在城市中保持原有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它要求满足城市多样性的要求,打破现有的卫星城镇的形成分散的结构形式,重新建立通过工业建筑和城市间的互补关系,工业建筑和工业园区逐步向城市开放,推动城市文脉的传承,调整建设团结,使工业园区富有活力;要与城市建立互动关系,丰富厂区环境,加大绿化力度,降低建设投资和土地资源,形成系统的高科技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不断营造生态环保的厂区空间,保持生态完整性,促使人与自然协调,科技与环境共生。通过绿色建筑产业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因素,将景观、建筑、植物融为一体,将损失降至最低,追求建筑自然一体化。另外,增加个性怡人的生活空间,提高厂区环境自然度,加强生产环境生活性,使工人能够真切感受到建筑与自然和谐的感觉。 内部空间创新。工业建筑更多提供了空间,空间是建筑的灵魂。生产空间是工业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体现着工业建筑的整体设计特点。所以在创新中要求提高空间灵活性,即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可变性。提高空间可生长性,以更好地满足工业建设施工进度的要求。提高空间适宜性,充分考虑主观感受;要做到服务空间创新,创造舒适的服务环境,充分考虑员工的生产生活质量,以加强建筑内部空间外层空间开放。建筑学能每个人提供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工业建筑的开放,同时注重人的审美感受,营造的美丽的厂区环境和建筑;要做到交流空间创新,建筑师应该提供一些功能空间以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并注重企业内部交流,并使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得到有效的休息。 2、工业建筑设计的形象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建筑开始注重工业建筑形象的独特性表达,地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而生产是工业建筑的主要特征,使用强大的本地特征或传统建筑造型,是建筑师建立反映区域文化通常采用的方式。它表现在对传统材料的应用,容易使房屋和环境融入。现在企业开始重视工业建筑形象的产品特征表达,工业件建筑与城市的界限日益模糊,开始显示其工作过程和生产过程是开放的,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效果。工业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亮点,工业建筑作为提升企业形象的理念,增强公众参与性等手段达到体现企业文化的目的,促进营造一个温馨,欢快的交流气氛,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增强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工业建筑形象的生态性表达与创新。以无公害型”工业建筑形象为标准,绿色建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因为绿色建材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树立“能源型”工业建筑形象,从天然植物资源和使用功能出发,反映在技术含量高的理性,另外生物型”建筑同时考虑对人体与环境的双重保护,能保证工业建筑的室内温度,从而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结语:现代工业建筑设计要从建筑的节能设计方面入手,加快低碳建筑的建设。建筑设计师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文化内涵,环境宜人的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设计及建筑结构探析:工业建筑设计中现代设计理念运用分析 【摘 要】工业建筑也不再单单是工业厂房那么简单,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越来越不适合当前时展的潮流。论文笔者结合某省某公司的大型煤矿选煤厂项目设计,对现代建筑设计在当前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充分体现了大工业集约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的建筑本质,强调由内到外的理性构成、组合,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简捷明快的几何形体,体现现代工业建筑时代气息。 【关键词】工业建筑;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1. 引言 (1)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的祖先留下了辉煌的建筑文化遗产,然而,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特别是近20多年的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在城市的改造和兴建中,出现了不少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问题,说明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存在还没有摆脱传统束缚,运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放手创造新工业建筑的现象。 (2)近年来,我国每年完成的建设工程投资额中,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之间的百分比53:47,工业建筑占了建筑工程的一半以上,我国的工业建筑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现代工业也已从早期以加工业为主转型为技术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化学、生物、金属机械工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即从劳动密集型转型提升为技术、资讯密集型。现代工业建筑设计需要适应并满足生产产品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等要求,将工业建筑的特点、功能与地域、民族、文化、企业相结合,充分发掘并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追求工业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协调,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业建筑新形象。 (3)某省某公司的大型煤矿选煤厂项目,建设内容有主厂房、筛分车间、皮带机栈桥、综合办公楼、食堂及倒班宿舍等。本次设计遵循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在追求最佳效益、技术进步的同时,尊重现有环境,保护、利用、整合自然资源,建设成一个环境清新舒适、生产便捷高效、具有现念的绿色高技术产业基地。 2. 规划设计理念 2.1 构建开放的空间形象和集中的建筑布局:方案以线性的空间布局,如成品煤生产区沿发展轴的排列、带状的绿化、沿城市道路的景观带等,形成选煤厂厂区开放、动态的空间体系。生产区内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为实现资源共享和废水等集中处理提供了保障。 2.2 塑造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城市景观:营造良好的选煤厂厂区环境,并注重建筑群体与环境的融合。一方面是成品煤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现代高新企业展现自身形象、塑造标志性建筑的需要。 2.3 实现分期建设的步骤和持续发展的目标:线性的空间布局使厂区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下自由生长,弹性化的建筑布局,从而使厂区始终处在动态的、充满活力的、持续的发展状态中。厂区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远近结合、科学设计、突出重点、统筹考虑、一次设计、分部实施,做到既能满足当前煤炭生产的需要,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并能保证对周边及自身环境无污染的要求。 2.4 营造适于交流的场所和人性化的空间努力创造一个鼓励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厂区同周边城市之间相互交流的空间,并将对人性化的设计始终贯穿在每个空间中,使厂区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聪明才智的场所。 2.4.1 规划结构。 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持续发展的目标,将一期、二期用地整体设计,形成了“一轴”、“一带”、“两环”的空间结构。“一轴”指贯穿用地的南北向发展轴,是将各主要成品煤生产的建、构筑物串接起来的连廊。规划中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1)通过连廊加强了成品煤生产区内各建、构筑物间的生产和人员的联系。 (2)现代选煤技术的展示廊道。 (3)衔接一期、二期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骨架。 (4)体现人文关怀的休憩、交流场所。 “一带”是指位于成品煤生产区同煤炭科研管理区之间的带状绿化,既合理划分厂区功能分区,也是厂内“线性”模式的开放空间,为人员休息、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两环”即环绕生产区的大交通环路以及在一期用地内的小环路,是主要的人流、车流和物流的通道。 2.4.2 功能分区。 考虑到用地的不规则形状以及煤炭生产厂区一期、二期衔接的需要,将主要的成品煤生产区布置在用地的东侧,即用地相对规整、规模较大的区域,便于生产区的延伸和布局;将厂区内的管理区布置在场地的西侧。两个功能区之间以绿化带作为隔离和过渡,也是厂区内的休闲和生态区。 2.4.3 景观设计。 将综合办公楼同主厂房及筛分车间以整体的建筑群体形象展现在周边城市面前,建筑与城市道路间大片的绿地和水面更加衬托出厂区集中、开放的布局和现代的建筑形象。绿化带的设计掩映于各个建、构筑物之间。 3. 建筑设计理念 3.1 创造更为灵活的煤炭生产厂区室内、室外空间,各个建、构筑物间纵横交错的连廊、厂院空间,将阳光、新鲜空气、绿化植物引入煤炭厂区各个角落,营造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体现人文、生态的设计理念。 3.2 以一横一竖两道人文性质的连廊组合几个体块,横向的连廊以一组开放的绿化空间为主,使建筑空间内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纵向的连廊为一个带有玻璃采光顶的序列空间,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在这一半私密性的空间中,作为建筑的真正灵魂核心――人,将被得到充分的尊重。空中连廊与蓝天白云结合在一起,将使这一个体现煤炭工业化发展和管道集中的“信息走廊”摆脱了给人冷冰冰的感觉,而洋溢着浓郁的人性品质,通过丰富的交往与过渡空间的设置,创造了停留与景观观赏空间,使高科技的工业建筑,具有浪漫宜人的诗情画意,科技和人文在此得到交融。 3.3 自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来,以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为核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工业建筑设计师们追寻的方向,曾经以展示现代工艺技术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派”也开始致力于关注本土文化和地域气候,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气候观,走上一条从“高技术”到“生态技术”的探索之路。山西省多个大型煤炭选煤厂考虑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方案满足现有工艺生产要求,同时适应今后技术发展变化;采用有效节能和环保措施,注重工业厂房内各个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生态特质。集中布置的大型选煤建、构筑物:根据生产工艺,各个建、构筑物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集中布局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统一模数,达到构件尺寸统一、加速建设进度、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建设投资的目的。工业建筑设计师们在注重建筑与城市文脉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同时,根据当地的气环境候条件,在建筑采光与遮阳、自然通风等技术环节上积极的尝试,建筑设计师们利用先进的结构、材料和工艺,他们最追求创造一种健康、舒适的人工建筑微气候,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并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采光,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然通风。建筑关系人类的生活质量,风格和形式是第二位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此得到最深刻体现。 3.4 大面积、大体量的各种建、构筑物以其恢弘的气势,壮观的造型和精美的细部使其具备鲜明的个性和可识别性,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完整的建筑格调。丰富的建筑轮廓线,构成一组气势磅礴,造型优美的新型工业建筑。 4. 论文结束语 此方案经过缜密的分析、测评,在整体意念上,摒弃了传统工业厂区规划中各个选煤建、构筑物与综合办公楼,附属用房等具有民用性质空间的分割,对立状态,充分体现整体与和谐的理念,将各个选煤建、构筑物与综合办公楼等具有民用性质的建筑一体设计,以一个凯旋门的意象,把两大部分功能清晰地分开,但同时又把两大部分体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门”的整体意象又同时隐喻着“科技之门”和“厂区之门”的双重含义。造型设计具有强烈的个性,通过与各个建、构筑物大跨度、大尺度的连接关系形成壮观的建筑轮廓线,独特的建筑体形,个性化的现代工业建筑成为周边选煤产业的地标性建筑。 工业建筑设计及建筑结构探析:浅谈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 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繁荣,同时为适应工业生产的不断变化,也对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当前企业生产需求,而且还要考虑企业长远发展以及节能环保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工业建筑总体布置、内部空间设计、节能环保设计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现代工业建筑设计要点,对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可持续 0.前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业生产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工业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工业企业以及工业区的整体规划、外观以及内部设计等影响工业企业和工业区的整体面貌,而且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的重视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工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种高科技的不断应用给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现代工业建筑设计要点 1.1现代工业建筑整体布局设计 工业建筑在总体布局设计时应当以工业生产的工业流程为主,综合考虑实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各种工艺管线的布置,还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要根据工业建筑占地面积情况,从整体上考虑建筑单体与整体的关系,合理划分建筑周围的道路和绿化带,一方面要保证其为工业建筑整体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做到规划合理,不占用额外空间。对生活区、办公区与生产区的位置处理上,不但要考虑观感感受,还要考虑工业生产对生活和办公区域的空气、噪声等影响,可见,在对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整体布局上,不但要发挥出建筑的使用功能,还要促进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 1.2工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首先,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工业生产,因此应当以此为主要考虑因素,根据工艺的设计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但在设计时还要注意不能墨守成规,应当因地制宜,以火电厂为例,其主厂房由汽轮机房、煤炭存储间、控制楼、锅炉房等组成,设计时要既要考虑工艺流程的顺序,还要考虑模块之间相互的影响,如避免明火区域与煤炭存储间过于挨近,防止造成火灾等。其次,对于内部空间各个房间和管线的布设要有合理的顺序,一般情况下以经济性和有序性为主要原则,但如果增加费用不高,却能够达到更好的空间效果则应当另行考虑,例如电厂主厂房内部的主控室、休息室、卫生间、办公室等功能性房间的设计应当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为增加建筑物内部整体空间效果服务。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应当充分运用色彩,一方面使工业建筑内部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起到对各类构筑物、设备区分的作用。例如对室内墙体、地面和顶棚涂刷暖色调的涂料,使室内空间更加赏心悦目,而对有危险性或潜在危险性的设备、管道等涂以带有警示性的冷色调颜色,要求这些颜色在地面、墙体等背景颜色的衬托下要更加显眼。最后,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工业建筑的采光通风,避免出现眩光、通风不畅等现象,为工业生产人员提供安全、舒适、人性化的工作空间。 2.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应当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节能环保的需求,具体来说其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2.1工业建筑的大空间、大跨度和高层化趋势 工业建筑的占地面积一般很大,随着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以及工业生产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大型机械设备不断得到应用,对建筑面积的需求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因此必须不断开发工业建筑的空间利用,为使工业建筑内部的空间更大、布置更灵活,一是需要减少柱子、墙体的数量,因此,大跨度、大空间的工业建筑将会是现代工业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二是可增加工业建筑的高度,充分开发土地可利用空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业建筑高层化无法实现的因素主要是机械设备重量太大,一方面很难将其运输到较高楼层,另一方面对高层建筑的楼板承受负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楼板承受荷载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同时工业生产自动化流水线也向着重量轻、体积小的方向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可考虑将较低层数作为生产用房,而将较高层用作办公等,这些都给工业建筑向着高层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单元化设计 单元化设计就是采用标准柱网的结构将工业建筑设计成标准单元,一方面有利于工业建筑的整体规划,增加工业建筑的通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厂房的扩建,是现代工业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单元化设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总体规划,分期建造。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前期投资,便于工业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扩大生产规模,并且由于单元化设计的通用性,简化了后期的设计,在工业建筑扩建时对既有建筑的正常运行无影响。 第二,用定型的单元组合成厂房。这种方式可根据设计要求直接组合,极大缩短了工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对于后期改造来说,只需要更换某单元即可,可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快速完成改扩建。 2.3节能型工业建筑 传统的工业建筑对能源的消耗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工业企业的运营成本,为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应当在对工业建筑的设计上考虑节能效果,力求降低投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第一,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将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降至最低,减少供暖和制冷系统的运行消耗。实际设计中,可采用导热系数低、热阻值高的保温隔热材料,如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来替代传统的实心砖,采用聚苯板等保温材料,优先选用外墙外保温的形式,以免出现冷桥现象。围护结构的门窗是保温隔热的最薄弱环节,为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可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low-E玻璃等替代传统平板玻璃,提高门窗的隔热能力。 第二,为减少空调和照明设备的使用量,可在设计时考虑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例如对于自然采光来说应将生产线尽量布置在靠窗位置,增加天窗,对于建筑通风来说可采用新风系统,利用室外自然风与室内空气的循环流动,增加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和含氧量,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好坏对于工业建筑的施工进度、运行成本、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大影响,并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资源、环境等因素也对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工业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工业建筑设计及建筑结构探析: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及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 摘要:工业建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工业建筑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变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业建筑设计之弊病日益凸显,笔者以多年的设计工作经验,简述当今工业建筑的特性及设计 关键词:工业建筑; 特点;发展趋势 建筑学是应用科学,建筑的目的是以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预期的理想人工环境,使人类在从事特定的生产活动中得以舒适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建筑与社会、经济、历史息息相关。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因其使用性质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所以建筑的内涵也具有差异性。 由于民用建筑面对的是社会大众,更多的则是表现文化、美学的内涵;而工业建筑必须首先满足生产的要求,其外形经常超越大众所熟知的常规形式和固有类型,成为功能主义的典型,从而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经济性和高科技的特征。实际上,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使得相应的生产空间也不相同,因而所对应的建筑物(构筑物)大多数都没有约定俗成的建筑艺术造型、空间变化和建筑装饰的要求。根据工业建筑的这些特性,建筑师在设计中就应当从工艺流程、地域环境和使用要求着手,采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加以区别对待。 一、 现代工业建筑的一般特点 建筑师要搞好工业建筑的设计, 首先应明确对工业建筑形象创作的认识。工业建筑的空间形象一般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生产工艺流程对空间尺度的要求;二是规划部门的经济技术指标要求;三是社会对工业建筑的时代要求。其中第一点是最基本的,工业建筑是为生产服务的,它的艺术形象必须依从工业生产本身的功能,符合工艺流程的塑造。建筑对工艺只有绿叶配红花般地有机融合,才是建筑师创作工业建筑形象的正确态度。当然,这也不是说一切都得由工艺专业这个“龙头”拍板,而是各个专业都是在保证生产这个主题下共同塑造工业建筑的良好形象。其次,建筑师应当了解工业建筑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从工业建筑发展实践看,现代工业建筑大概表现这样几个特点。 1工业建筑发展史及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 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18世纪下半叶起源于工业革命最早的英国。随后蔓延到美国、德国以及欧洲、亚洲等几个发展较快的国家。20世纪初期,由于社会发展,技术更新,生产机械化,使得工业建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被人公认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我国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工业建筑的雏形,但真正有较大发展是在解放以后。上世纪50~70年代的厂房大多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下指导建成的,工业建筑往往只考虑满足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空间的要求,较少考虑环境因素对人的关怀,结果工业建筑设计几乎成了生产设备构筑物的简单包装。工业建筑的形象成了“傻、大、黑、粗”,存在着土地利用率不高,耗能,环境污染严重,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建筑也随之飞速发展;而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也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另外,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等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工业建筑在满足生产功能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之外,也与时展相适应,有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 2 大体量大空间 大面积、大体量的联合厂房以其恢弘的气势,壮观的造型成为现代工业建筑的普遍现象。由于现代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工艺流程的进步,专业化系列设备的连续配置,厂房自然要长、要宽,尺度要大。同时多跨联合可以适应工艺流程的不断发展变化。 3 形象个性化 现代工业建筑形象作为企业的外包装,是吸引人才、宣传企业产品、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愈来愈重视自身的形象。产品质量固属根本,而工业建筑本身同样是企业重视的广告形象。因此,要求工业建筑的形象创作要表现出生产特征乃至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内涵,通过耸立着的建筑载体告之于社会。如我院正在设计的合加环保生产基地,业主一再强调要体现环保企业的形象及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形象。 4 环境人性化 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烟飞声噪、古板单调的工厂气氛不同,现在的工业建筑空间环境已大为改观。厂区环境的绿化,厂房外观的清爽,厂房内部空间的开阔,内部组成与设计的生活化,文化内涵的渗入等等,促使今天的工业建筑日愈人性化。工业建筑空间环境不只是创造劳动与生产价值的地方,也是才智发挥、心理和谐、生活快慰、文化互应等共生的天地。如我院正在设计的合加环保生产基地,业主一再强调高品位的景观设计,在业主的支持下,我们充分利用横贯生产基地的城市排洪明渠,使其成为该基地厂前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现代工业建筑的形象设计 了解现代工业建筑的生产要求与发展特点, 是建筑师进行工业建筑形象设计的前提。现代工业建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的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也应随之相应改变,并且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此外,搞好形象设计还需要建筑师主动地发挥才智。 1 简洁美 工业建筑本身的体型(基本为矩形)为简洁美提供了先天条件。建筑师可以运用其简洁的体量创造单纯的美。工业建筑在简单的体块中可稍加变化,如在单纯大色块中局部变化色彩(如勾勒水平连续的檐部线条;重点入口处变化色块等);又如在长条块体中进行节奏与韵律的变化等。今天, 许多现代大型工业厂房大多集中建设在开发 区、城郊工业区,它们远衬山峦,近邻郊野,与自然景观相呼应。在表现简洁美的同时,借助于其他辅助建筑设施及环境因素的调整,沟通起人与机器尺度的联系,创造人与生产环境的整体和谐。 2 特性美 各类工业建筑自身的生产特性直接关系着不同工业建筑的形象。如要求高洁净条件的生产厂房,可以做成全封闭式的无窗厂房建筑,大片墙体创造出实体美;而采光要求较高的精加工之类的机械厂房,可以夸张其窗户或幕墙,表现透明的建筑美。 3 韵律美 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具有条理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现代工业建筑存在很多重复的因素,可有意识地对这些构图因素进行重复和渐变的处理,能使工业建筑形象给人以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三、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生态化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此原则下,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理念。有关工业建筑的各种生态化建筑的探讨,已从建筑理论的研究深入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并与新建筑形式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对工业建筑区域的环境设计、节能、节地、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等问题给予了极大重视,并广泛应用。运用生态学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结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生态循环方面,将是工业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高科技化 工业建筑在本质上应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其设计指导思想不能只局限在形式美、图形美上,而更要重视高科技的掌握及应用。 在科技应用方面,工业建筑设计的新动向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①采用高新技术及设备以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现代化管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生产产品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②采用新结构体现技术美,在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同时,达到结构美和建筑与空间形象美的统一;③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合理设计物流、人流及信息流,特别在信息流方面,体现越来越充分;④利用高科技材料,提高工业建筑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多样化的要求等。 3节能省地 工业建筑设计历来就很重视设备节能,利用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采光。但工业企业合理提高建筑密度,发展节能省地型的工业厂房,严格控制新增工业建设用地,并加强监督和监管,仍是今后工业建筑设计面临的重要任务。
绿色化学论文:探讨环境污染与绿色化学的关系 1生活中的“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就是将一切的资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采用无公害、无毒的原料,在无害无毒的条件环境下进行反应,从而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污染,使“零排放”得到充分的实现。其实在我们看来看似平常的事物中很多都是与绿色化学有关的,只是由于我们的不在意而给忽略了。 1.1“亚硝酸盐”我们人体内的亚硝酸盐一般都来源于长时间煮沸或是反复煮沸的水;在鱼肉类食物中有时候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的时候,能够分解出胺类的化合物这是由于鱼肉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有时候为了食品的外观显得好看,一些不法商贩就会使用发色剂等食品添加剂。 1.2“甲醛”很多时候,在我们的室内家居中都存在着甲醛,多来源于装修布料、粘合剂、以及复合木材中的酮醛树脂,而常用的衣物整理剂中也会含有甲醛,如果穿上含甲醛的服装,会使人们因为衣物和皮肤之间的接触而对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引起皮肤炎等。 1.3水果的“催生剂”也许很多人都会注意到现在市场上出现不少的奇形怪状的水果,虽然水果看起来好看漂亮,但是吃起来要么无味,要么酸涩。其实是因为有些商贩为了抢占市场的利润,采用催熟剂、膨大剂等一些化学激素,将尚未成熟的水果进行加工后将其提前上市。 2绿色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随着绿色化学的广泛应用,在进行绿色化学研究的同时,应该遵循其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使绿色化学在进行环境保护的时候得到最大有效地发挥。总的来说,绿色化学研究的原则主要有:原子经济性,尽可能的使合成直收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废物和环境污染的预防;设计使用高效安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助剂以及安全溶剂的使用;使能源经济性得到提高;尽量使可再生原料的得到广泛使用;尽量减少和避免衍生物的生成。 3绿色化学与环境污染 3.1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也在加快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工业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时,同样也带来了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土壤、大气和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化学工业有关有毒气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的二氧化碳气体、各种有害气体污染每年都是呈上升状态,使大气污染变得更加的严重;而也正是由于大量的使用各种塑料产品或原材料导致白色污染越来越厉害;大量的农药与化肥的使用也使得农田呈现贫瘠化。正是由于这些大量的环境污染存在,使人们在治理污染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虽然人们在治理污染的力度逐步在加大,但是,比如气候变暖、臭氧层受到破坏、重金属及农药在环境介质中的互相传递等等污染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的。因此,要想在享受工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实现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绿色化学的实施,严格遵循绿色化学的相关理念,尽最大努力做好绿色化学的一切工作。 3.2环境污染与绿色化学的相关问题 绿色化学的主张是通过化学转换来获得新的物质,而在其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每一个原子,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一开始就采用实现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此在整个过程和结束都能够实现零污染和“零排放”。现今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而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是氮的氧化物,而二氧化碳主要是由生活、生产中的石油、煤炭等燃料进行燃烧而产生的,还有一些事来自于使用硝酸或是生产硝酸的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气。当二氧化碳与碳氢化物共同生存与空气中的时候,经过紫外线的照射,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一种特有的光化学烟雾,这些光化学烟雾多发生在一些大城市中,尤其是阳光强烈的夏秋两个季节。因此,怎样才能将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阻止已经成了现今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绿色化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不产生不处理废物,不使用有害有毒的物质,采用化学的方法和技术,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消灭对人类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催化剂、产物等,是人类追求完美、绿色环境的一种至高表现。 3.3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研究成果 随着人们对绿色化学研究的重视,绿色化学也在逐步的发展,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研究成果也是硕果累累。 (1)能源清洁。对于我国目前来说,在能源中仍然处于主要的重要地位的还是归属于煤炭。一直以来,有关部门和相关部门在处理煤炭污染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广洗煤技术以及煤炭液化技术。与此同时,作为新的清洁能源的核能、太阳能也已经受到人们普遍的使用,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大量有效地降低了环境污染中的能源污染。 (2)二氧化碳的有效吸收。现在,全球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而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还得属二氧化碳,而其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燃烧。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味无色的气体,其的密度与空气相比略大于空气,在水中得到溶化并且能够生成碳酸,而燃烧煤炭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在短期内是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怎样才能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已经是人们面对的严峻问题之一。正因为绿色化学研究的推动,现今已经研究出膜分离技术、碳酸钾加热化学吸附法、乙醇物理吸附法等相关方法对二氧化碳进行有效地吸收。 (3)环境友好的产品开发和化学反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逐渐的提高,除了要求能够对现今存在的污染源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外,还一直在努力的研制出新的能源,期望能够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类健康生存的环境。以前,在化学工艺中,有些原料是有害的,对于环境的污染和人类的健康都存在着很大的威胁。现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加快发展,人们把酶作为催化剂,以生物作为原材料,从而消除一些原料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环境污染。 4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 4.1开发利用一切的绿色能源传统的燃料燃烧只有低于40%的化学能能够被转化成为有用能,而其余的能量则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可避免的消耗了。纵观全球来说,水利发电是目前已获得商业应用的可再生能源,其发电量占全球的发电量约有18%,但是这仅仅只是全球的水能资源10%的开发利用。因此,对资源、能源等一切可再生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尤为重要,大幅度的减少和降低环境的污染气体等。 4.2大量可再生材料的重复使用可再生材料的大量重复使用,可以通过对材料的降解和生物质的充分利用以及对人类生活中众多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通过化学对生物质的特有结构进行充分的发挥衍生出各种各样具有不同功能甚至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精细化学品。针对目前我国的国情来说,在化学工业中引领和开展绿色革命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4.3实现农药化学的绿色化农药化学即是 生物学与有机化学进行交叉而形成的研究分支学科,农药在全球化中化学污染处于主导地位,而农药污染也是环境污染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将农药绿色化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和必走之路。在现在和未来的社会中,化学农药仍然是植物保护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选择高效的能与环境友好相处的化学农药是其主要的方向。 5绿色化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为人口不断的增加,工业污染物以及生活废弃物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目前正在面临着日益家中的生态环境危机和资源短缺问题。由此可见,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一个重要课题。不断的通过走绿色化学的途径,从科学性研究出发,发展绿色化学技术,强化公众对环境的保护观念,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全面提高化学反应整个过程中的资源利用,不断推进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的低碳经济发展形式,从而创造一个情节美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6结论 对于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来说就得从源头抓起,要实现“零排放”,要采取标本兼治的一切方法,将绿色化学与环境污染相联系,利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源头,绿色化学也是化工发展和化学发展的新阶段,对实现经济和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性。 绿色化学论文:化学工程中的绿色科技 1绿色科技促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我们所谓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就是二氧化碳。无论是以往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还是现阶段科技含量高,日趋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化大生产,这些工厂每年要向大气排放数万甚至数十万吨的二氧化碳[1]。这些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成为了造成全球性的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造成这一现象的那些工厂却不用为温室效应负担任何一点费用。 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许多化工企业正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甚至有一些企业将二氧化碳作为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原材料来使用。例如,有的化工企业将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一种原材料来生产尿素。仅这一种工艺,就可以使该企业的每年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减少数十万吨。 2海水淡化工程的预处理过程中运用绿色科技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离开水,水对于每个人的生命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资源。而这种重要的资源,又具有这有限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淡水的危机成为了世界性的环境难题。而我们中国,又是世界上最缺乏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就成了缓解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现状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海水淡化所必须的成本也在逐渐的趋于大众化,使这一技术不再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才使用的起得奢侈的技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引进并采用了这一技术。 3绿色化学技术在我国传统香精香料工业中的应用 在日常化学产品的生产中,香精香料是不可缺少的添加剂之一。我国的香精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加深,及全球性经济萧条的状况逐渐加剧,我国的香精香料出口产业收到了很大的打击,产品订单大幅度减少。 4绿色化学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任务逐步向前推进 传统的化工生产,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能源。其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的工程中所做的贡献是不不忽略的。但是呢,又由于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过后的残余物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又造成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生态平衡的失调。这样,就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新世纪,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所提出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这种道路的选择,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国策。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工业,在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导之下,最行之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法便是绿色化学的开发和利用。绿色化学,不单单是指那些对环境产生的有害影响小甚至没有有害影响的化学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包括那些行之有效的且作用明显的价格平民化的化学化工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绿色化学的生产过程只产生非常少量的废物处理,或者不产生废物处理。其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资源,使原材料转化为产品,尽量不产生污染。有利于化学化工产业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道路的切实执行。 绿色化学论文:对中学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析 绿色化学理念是化学家在研究环境问题时提出的,所谓绿色化学即用现代化学手段去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的使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产物、副产物和废物,它的目的是把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可以说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的一场革新。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刚刚起步,绿色化学的现论仍不完全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所了解,中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与绿色意识。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将绿色化学这一重要新信息传递给学生,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使人类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传统化学工业为绿色化学工业。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绿色化学对于我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要抓住这个机遇就需要千千万万具有绿色意识、懂得绿色化学知识的绿色化学人才,绿色化学教育正是培养绿色化学人才的孵化器,因此,在我国开展全民绿色化学教育已势在必行。 中学教育是人生的最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在这个关键时期,绿色意识一旦形成,势必对其一生的社会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中学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到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就会让全民逐渐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在工业中发展绿色化学工业,在生活中选择和使用绿色产品,用绿色化学来造福人类,逐步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中学化学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策略 (一)在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学任务的主载体,是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绿色化学素材,将绿色化学教育“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其中。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指出化学电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倡导回收旧电池;在“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的教学中,介绍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危害,以及如何处理汽车尾气的方法;在讲“氮的固定”时,对人工化学固氮、雷雨闪电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三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人工化学固氮和雷雨闪电固氮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植物根瘤菌固氮既不消耗能源,也对环境无污染,是最好的固氮方法。 此外,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扩充绿色化学内容,如在介绍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时,引导学生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等概念。又如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原子经济论、绿色反应、绿色能源等,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 (二)用绿色化学思想设计、改进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包括一系列的教学实验,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有60%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污染问题,因此利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已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根据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特点和意义,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绿色化学实验设计: (1)推广微型实验。采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实验,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将硫粉用量从常规的0.5克减少为0.02克,就将二氧化硫生成量从l克减少为0.04克,减少了排污量,另外还可以在集气瓶中装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减少了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2)改进实验。教材中的很多化学实验是沿用多年的设计方案,污染环境且成本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对实验加以改进,从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如考虑到CO的毒性,在还原CuO实验中可以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指示剂与酸或碱作用等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可放在点滴板中进行,实验所产生的酸的废液和碱的废液可混合在一起进行中和反应除掉,这样可以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3)加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进行绿化教育。如将化学实验产生的各种废物分别放入回收容器内,采用中和、吸收、回收循环利用等方法来处理;如在氯气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对有机溶剂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采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活性炭对使用后的有机溶剂进行吸附预处理,活性炭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0.1~0.5∶1;2.过滤,除去活性炭,得到预处理后的有机溶剂;3.预处理后的有机溶剂通过提纯回收有机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机溶剂回收利用方法工艺合理,先利用价格低廉的活性炭对有机溶剂进行预处理,吸附部分杂质后再进行回收处理,操作简单,具有环保、节约等优点。 (4)创意利用废物。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废物作为化学实验用品,在充分利用废物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如将饮料吸管作气体导管,用废弃的玻璃瓶等制作酒精灯,用一次性输液器做导气管、多用滴管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1)开展多媒体教学 现当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它在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它在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中的作用也很突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科学化仿真实验等能让学生在愉快、振奋的氛围中直观地学习到知识,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开展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显然无法达到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绿色化学的目的,举办绿色化学专题讲座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学方法。学校应定期举办与绿色化学有关的讲座,邀请环保局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 宣传环保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绝不意味着污染,绿色化学作为更高层次的化学值得大家去学习,去探究。 (3)开展社会实践 虽然环境污染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共识,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并没有从感性上认识到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因此,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学校负责联络社会机构,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自然,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亲自体验绿色化学问题。例如安排学生对居住的周围环境、工矿企业、大气、土壤、山川等进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总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原本十分紧张的教学课堂里从容地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更新观念,以身作则 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化学教师在绿色化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新中学化学教师的观念是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前提性条件。首先,化学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树立绿色意识,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来重新认识化学学科,这样才能将教师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充分掌握关于绿色化学的知识、理论,这样才能合理地将化学教学与绿色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作风。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知识丰富了,才能达到传授绿色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绿色化学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需要,绿色化学必将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站在这一化学改革的前沿,要树立绿色化学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注重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实验等方面,始终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化学实验意识,促成绿色社会准则和规范的形成。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实践,绿色化学教育将成为我们永远的教研课题。 绿色化学论文:浅论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 化学实验是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对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观点,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领悟和感受到科学给人类创造文明的同时,也伴随着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因此,为了适应绿色化学新要求,化学实验必须进行改革。 论文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化学实验教学 一、绿色化学12条原则 Anastas和Warner提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1) 最好是防止废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再来处理; (2) 合成方法应设计成能将所有的起始物质嵌并入最终产物中; (3) 只要可能,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4) 设计的化学产品应在保持原有功效的同时,尽量使其无毒或毒性很小; (5) 应尽量不使用辅助性物质(如溶剂、分离试剂等),如果一定要用,也应使用无毒物质; (6) 能量消耗越小越好,应能为环境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所接受; (7) 只要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使用的原材料应是能再生的; (8)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过程(如基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物理与化学过程的临时性修改等); (9) 尽量使用选择性高的催化剂,而不是靠提高反应物的配料比; (10) 设计化学产品时,应考虑当该物质完成自己的功能后,不再滞留于环境中,而可降解为无毒的产物; (11) 分析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使能做到实时、现场监控,以防有害物质的形成; (12) 一个化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或物质的形态,应考虑尽量减小实验事故的潜在危险,如气体释放、爆炸和着火等。 综观以上12条,可以看出:绿色化学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地防止化学污染。这也是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二个概念不同的地方。绿色化学是“防”,环境保护是“治”,只有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才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同时,我们也看到,绿色化学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二 、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 (1) 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microscalechemicalexperiment或microscalelaboratory简称M.L.)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的高校为解决化学专业,耗资巨大的三废处理问题、实验安全问题及一些试剂价格过于昂贵而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实验方法,它的试剂用量是常量实验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微型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把握住微型化学实验的精髓,积极开展化学实验的微型化研究。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原理与技术,而不一定要在微型仪器中进行。由于试剂用量大大减少,产生的“三废”量也非常少,基本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大大地节约了实验费用。多年来,我们对传统的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性质实验点滴化,分析实验减量化,合成实验微型化”,用已有的仪器就能完成大多数实验,从而实现了“以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目标。如性质实验,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试剂的浓度,减少试剂的用量;滴定分析实验,将标液的浓度由0.1mol·L降至0.01mol·L~0.02mol·L,滴定管使用25mL的,锥形瓶改用100mL微型化学实验的主要优越性在于:试剂用量大大减少,减少了相关辅助材料、水电的消耗,降低了实验成本,也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产生的“三废量很少,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型化学实验具有减少污染、安全、节约实验经费与时间等优点,是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重要手段,值得大力提倡和采用。 (2) 串联实验以及试剂的回收利用 串联实验是指通过调整实验次序,使一个实验的产物成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如把萃取和蒸馏实验安排在一起,利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水溶液,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然后在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紫色刚好消失,利用反萃取把四氯化碳分离出来,最后进行蒸馏,使四氯化碳回收再利用串联实验以及试剂的回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常规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3) 寻找替代性试剂、溶剂、催化剂 实现同一变换可能存在几种可供选择的试剂、溶剂、催化剂,只要可能,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寻找实现同一变换最无害的试剂替代有毒有害的试剂;通过改变反应的溶剂,用不易挥发、无害的溶剂(H2O)代替挥发、有毒的溶剂;用高效、无毒、无害的催化剂代替腐蚀性严重的催化剂。如无机实验中,可用硫代乙酰胺替代有毒的硫化氢进行阳离子沉淀实验;有机实验中,甲苯可用来代替苯作为更安全的有机溶剂;酯类合成实验中,可用无机盐、离子交换树脂、高效固体酸Fe2O3-SO4代替浓H2SO4作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转化率,还可避免浓H2SO4腐蚀性,而且反应速度快,催化剂易于分离回收重复使用等特点是一类理想的环保催化剂。 (4) 妥善处理实验产生的“三废” 化学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应规范化、制度化,应对每次产生的“三废”进行处理。把用过的酸类、碱类、盐类等各种废液、废渣,分别倒入各自的回收容器内,按照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进行处理,可采取中和、吸收、燃烧、回收循环利用等方法来处理废弃物,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及腐蚀性的气体,在通风橱内完成实验,并将尾气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吸收、中和等方法集中处理,对于重金属废液一般采用回收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开放实验中,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废液的处理或回收实验,如银废液回收银、含碘废液回收碘、含铬废水的处理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其他途径 (1) 开放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方式。研究性课程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应加以合理引导,抓住机遇,从课题选择上适当调整,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2) 提高教师 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能力和专业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学生的基本保证。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与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结合的产物,是化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仍然属于化学范畴,因此,化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系统地学习关于绿色化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有关绿色化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知识,还必须有扎实宽厚的化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 (3) 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伴随着应试教育产生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电化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录像、光盘等)和信息网络手段(如上网、使用多媒体等)能更直观、形象的体现绿色化学内容,更迅速地获取有关绿色化学知识及技术的最新成果,便于教师教和学生学。还要开发能辅助设计的计算机软件,以帮助设计和实施绿色化学,这对绿色化学的发展进步大有裨益。 环境保护是我们的立国之策,强国之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思想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轻实验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使化学实验绿色化。总之,全面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道路还很漫长,这期间,不但需要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绿色化改革,更需要高校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绿色化学论文:谈绿色化学与生活 随着21世纪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绿色化学被提出,绿色化学也叫环境友好化学,它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新兴学科。美国在1996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此来奖励那些在减少化学污染方面取得成就的人;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标志着绿色化学的正式产生。绿色化学确实应该提倡,它是我们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绿色化学与传统的化学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能为人类生活做出贡献,但绿色化学是使反应物的原子100%利用,且实现零排放,即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又节约了环境。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映有两个显着有点:一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是: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式量/反应物质的式量之和)×100%。 一、绿色原料 绿色原料的选取是进行绿色化学的开始,所以选择原料是十分重要的,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如以塑料为例,塑料在工程材料总产量中居第二位,仅次于钢铁材料。但“白色污染”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后,可降解塑料成为了化学界的新热点。21世纪初我国塑料制品使用量较大,导致废弃塑料达到几千万吨,其污染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就相当大了。但如果这些废弃塑料中有少部分是可降解塑料,那对于我们的环境改善将会很有利。据统计,我国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厂家还不多,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量。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可降解塑料的类型主要有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化学降解塑料和组合降解塑料等类型。其中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 二、绿色溶剂 造成环境污染不仅来源于制造产品的原料,也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有关。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溶剂对环境又十分不利,急需找到替代品,即无毒无害的溶剂已经成为研究绿色化学的重要任务。 正如超临界流体,它是指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是流体。超临界流体的特征是具有流体密度、气体粘度、扩散系数适度和具有可压缩性且无毒、不燃性,但可观的还是廉价。 三、绿色催化剂 1836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提出催化剂作用这一概念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就一直在发展,但许多传统的催化剂如液体酸催化剂都对设备严重腐蚀、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大危害,还有就是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很大。 绿色固体酸碱催化剂在工艺上很易实现连续生产,不存在产物与催化剂分离及对设备的损坏等,并且活性高,这就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较为成熟,彻底消灭了废液排放,废渣也少且无毒无腐蚀性。 四、绿色食品添加剂 我们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来满足自身的生长和发育,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更高要求,色、香、味和行都要考虑到,且还要延长保存时间。市场上很多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合成物质,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选择时一定要小心。 海藻糖是一种具有很好防腐作用的防腐剂,这是由它的抗干燥特性决定的,它是一种非特异性保护剂,几乎能保护所有的生物分子,且还能在干燥的环境下形成保护膜,达到了防腐和保存的双重效果。 琼脂是一种天然增稠剂,又叫做琼胶,它是一种半乳糖的多糖聚合体,能改善食品物理性质,增加其粘稠性。琼脂在我国很早就可食用了,特别是用于糖果的制造,还有就是增加果酱的粘度。由于琼脂具有粘着性、弹性和持水性,所以它的食用范围非常广泛。 五、绿色农药 农药的种类很多,有的农药可以长期存留在土壤中,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还有的进入到食品中,严重的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绿色无公害农药有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基因工程农药、化学合成类农药、半合成生物农药和激素与信息素等较为广泛。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绿色农药在农业生产甚至国民经济中也会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大力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绿色农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绿色化学品 我们在生活中洗涤用品是必不可少的,但洗涤用品主要是洗涤剂,最终导致大量的洗涤废水被排入环境中,造成污染。 普通的洗衣粉多数含磷,不仅其排泄物对环境污染,其洗出的衣服对人体本身也有害。随着三聚磷酸钠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沸石、偏硅酸钠和层状硅酸钠被研制,1990年已研究出4A沸石并已工业化生产;1997年北京工业大学在国内首先开发成功,这都标志我国的洗涤助剂已达到了新水平。 绿色化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是实用性强、国计民生急需解决的热点研究领域。绿色化学也是我们人类向前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两个方面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绿色化学论文:绿色化学化工学的论文 1绿色化学化工的发展现状及优点 绿色化工行业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最开始绿色化工行业出现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的严重,这就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绿色化工行业的发展,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绿色化工行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趋势的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绿色化工行业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于绿色化工行业的认识较晚,导致了我国绿色化工行业的起步也较晚。但是,我国对于绿色化工行业的认识较为透彻,这就导致我们在处理如何发展绿色化工行业中投入的力度,并且受到了国家科技部门的重视。绿色化工行业的突出优点是:第一,最大限度地利用环保能源。较以往传统的生产方法不同的是,绿色化学化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所使用的生产能源,并且一般绿色化学化工所使用的能源都是绿色环保可回收利用的能源,在生产使用时都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防止浪费,减少污染排放,从而节省能源,绿色环保。第二,反应物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减少对外界的废物排放。一般情况下,传统的化工生产都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排放物质,这些排放物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但是绿色化学化工在生产之前都会将反应物生成的有害物质整体的化学结构进行重新排列,从而将有害成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除,这样既可以保留生产所需要的有效成分,又保证了在反应的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负担。绿色化学化工从产品的根本上避免了化学化工生产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源头,绿色化学化工是名副其实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第三,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子能源,有效节约能源。传统的化工生产一般只注重生产效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没有能够被完全充分利用,一些有效成分被浪费了,但是绿色化学化工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重组材料内部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有效成分,在材料被利用的同时就减少了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排放。第四,确保了产品的绿色环保性。在过去那些传统的化工生产中,生产方式比较粗放,也没有能力将生产材料的内部结构进行重组设计,生产的过程当中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污染环境,但是如今的绿色化学化工注重科学环保,在生产之前会重新组合产品内部结构,保证了生产出的所有产品都是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的。 2绿色化学化工产品的发展研究 即使人们都十分清楚绿色化工化学的优点与好处,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少有人对其高度重视,所以绿色化学化工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问题,例如社会关注程度不够、发展模式单一、人才匮乏等。现阶段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将绿色化工化学进行全面推广与宣传,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生产方式 虽然绿色化学化工产业已经兴起多年,但在全社会范围内,它还未能被深刻的认知与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良性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各大平面媒体和网络、电视、广播对绿色化学化工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对绿色化学化工有深刻的认知与了解。 2.2在学科教育上加大投入与合作,力求创新 绿色化学化工的发展不仅仅是依靠微观的分子水平的化学,还要依赖宏观的大规模的化工技术,因此,要在一定层次上促进两者的结合与协作。国家应加大对绿色化学化工的资金投入,建立与绿色化学化工有关的国家实验室以及教学基地,作为发展绿色化学化工的创新性平台,设置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并持续不断地为实验室和教学基地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3重视人才培养 在我国,绿色化学化工属于新兴产业,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起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了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和研究新型能源。绿色化学化工行业是未来化工行业发展的主体方向,因此我国要抓住机遇,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对绿色化工行业的投入,力争在未来的绿色化学化工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绿色化学论文:分析绿色化学教育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绿色化学已经成为了新时代化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将绿色化学和环保化学的观念灌输给学生,使化学能够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污染环境的根源。 1 绿色化学的教育现状 绿色化学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他们最先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且将这个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教育当中,以此来实现真正的绿色化学。首先是美国,美国不但在中学生课堂中提出了绿色化学,还将其写进教材中,积极开发绿色化学实验设备和绿色污染化学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不仅如此,美国的相关协会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关于绿色环保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和公众都充分参与了进来。 现在,美国还在不断修整中学化学教材,在其中大量介绍了绿色化学的知识,并告诉学生哪些化学物质是有毒的,从而避免污染。美国还在一些大学中设立了关于绿色化学的专业,并且举办绿色化学挑战奖,对获得奖项的优秀大学生进行奖励。一些大学生已经开始使用安全无毒的化学原料,或者是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资源的消耗。这也说明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后来,另外一些国家也纷纷开始实施绿色化学的教育,比如日本,日本编写了一些关于绿色化学的教学培训资料。而我国的绿色化学观念相对来说较落后,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一所大学开始编写《绿色化学》的教材,其他一些高校也纷纷进行效仿。但是比起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已经开设了一些关于绿色化学的教育培训课程,为绿色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到21世纪初,多个国家已经设立了绿色化学的奖项,用于奖励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贡献,或者有一些成就的人,美国还专门设立了培训机构,用于培训绿色化学领域的人才,并且鼓励他们参加绿色化学的奖项。 2 绿色化学教育将面临的挑战 2.1 要让学生弄清楚复杂的化学成分 化学物质里的有毒成分以及其他成分很复杂,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有害物质对环境和水质的破坏,并且还要让学生明白化学物质的有毒性是可以进行控制的。不但要让学生弄懂复杂的化学成分,还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明确这些有毒分子处于环境中发生的变化,这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2.2 如何将绿色化学的教学延伸到现实的环保措施中 虽然中学生绿色化学传授的知识是有关于环保的,但是这些知识仅仅只是停留在原理和理论上,如何将绿色化学的教学延伸到现实的环保措施当中,这将是一个难题,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比如,对助剂或者溶剂的毒性进行测试,并且开发出无毒原料来代替助剂,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挑战。 2.3 教师的能力和技能 绿色化学除了要求教师要有基本的化学知识以外,还要求教师要对环保知识及其他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也对教师的能力和技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绿色化学教学还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会学生如何分解材料、如何用环保化学成分来代替有毒材料,等等。如果学校不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的知识结构就会无法满足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能力和技能对于绿色化学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2.4 教学方法的挑战性 绿色化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且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粗放型”教学方法,从而转变为“集约型”教学方法,同时,这也是绿色化学对教学的一个要求。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还要使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整个化学课程中,要将环保无污染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化学领域,又要把绿色化学的内容和知识融入到化学教学当中去,从原理到实验过程,各个环节都要采取环保的标准。 3 绿色化学教育的措施 3.1 改进不环保的实验方法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环保的实验方法,并且选用一些无毒无危害的材料。比如绿色自燃实验,在之前的课堂上,教师都采用的是白磷来给大家做实验,但是白磷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物质,而且白磷在燃烧的过程中发挥的有毒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可以用其他一些无毒的物质或者材料来代替白磷,比如碳粉等。 3.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可以鼓励学生对“减量、减废”进行实验或者改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此之外,也要给学生灌输节省资源的观念,带领或者指导学生对化学教材中的化工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或者重新设计一条生产工艺流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辅助设计,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 3.3 更新教学手段 原来的化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再适应绿色化学的要求了,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教学工具、教学材料以及训练手段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让他们形成绿色化学的意识和环保意识。新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投影、录像、光盘等)以及计算机技术,便于学生和教师获取知识和技术,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 4 总结与体会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化工污染的程度也在随之而加深,树立环保的理念要从教育开始,因此,必须要推行绿色化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树立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理念,从而实现生态环保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绿色化学论文:绿色化学与生活 随着21世纪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绿色化学被提出,绿色化学也叫环境友好化学,它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新兴学科。美国在1996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此来奖励那些在减少化学污染方面取得成就的人;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标志着绿色化学的正式产生。绿色化学确实应该提倡,它是我们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绿色化学与传统的化学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能为人类生活做出贡献,但绿色化学是使反应物的原子100%利用,且实现零排放,即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又节约了环境。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映有两个显着有点:一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是: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式量/反应物质的式量之和)×100%。 一、绿色原料 绿色原料的选取是进行绿色化学的开始,所以选择原料是十分重要的,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如以塑料为例,塑料在工程材料总产量中居第二位,仅次于钢铁材料。但“白色污染”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后,可降解塑料成为了化学界的新热点。21世纪初我国塑料制品使用量较大,导致废弃塑料达到几千万吨,其污染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就相当大了。但如果这些废弃塑料中有少部分是可降解塑料,那对于我们的环境改善将会很有利。据统计,我国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厂家还不多,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量。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可降解塑料的类型主要有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化学降解塑料和组合降解塑料等类型。其中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 二、绿色溶剂 造成环境污染不仅来源于制造产品的原料,也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有关。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溶剂对环境又十分不利,急需找到替代品,即无毒无害的溶剂已经成为研究绿色化学的重要任务。 正如超临界流体,它是指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是流体。超临界流体的特征是具有流体密度、气体粘度、扩散系数适度和具有可压缩性且无毒、不燃性,但可观的还是廉价。 三、绿色催化剂 1836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提出催化剂作用这一概念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就一直在发展,但许多传统的催化剂如液体酸催化剂都对设备严重腐蚀、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大危害,还有就是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很大。 绿色固体酸碱催化剂在工艺上很易实现连续生产,不存在产物与催化剂分离及对设备的损坏等,并且活性高,这就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较为成熟,彻底消灭了废液排放,废渣也少且无毒无腐蚀性。 四、绿色食品添加剂 我们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来满足自身的生长和发育,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更高要求,色、香、味和行都要考虑到,且还要延长保存时间。市场上很多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合成物质,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选择时一定要小心。 海藻糖是一种具有很好防腐作用的防腐剂,这是由它的抗干燥特性决定的,它是一种非特异性保护剂,几乎能保护所有的生物分子,且还能在干燥的环境下形成保护膜,达到了防腐和保存的双重效果。 琼脂是一种天然增稠剂,又叫做琼胶,它是一种半乳糖的多糖聚合体,能改善食品物理性质,增加其粘稠性。琼脂在我国很早就可食用了,特别是用于糖果的制造,还有就是增加果酱的粘度。由于琼脂具有粘着性、弹性和持水性,所以它的食用范围非常广泛。 五、绿色农药 农药的种类很多,有的农药可以长期存留在土壤中,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还有的进入到食品中,严重的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绿色无公害农药有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基因工程农药、化学合成类农药、半合成生物农药和激素与信息素等较为广泛。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绿色农药在农业生产甚至国民经济中也会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大力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绿色农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绿色化学品 我们在生活中洗涤用品是必不可少的,但洗涤用品主要是洗涤剂,最终导致大量的洗涤废水被排入环境中,造成污染。 普通的洗衣粉多数含磷,不仅其排泄物对环境污染,其洗出的衣服对人体本身也有害。随着三聚磷酸钠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沸石、偏硅酸钠和层状硅酸钠被研制,1990年已研究出4A沸石并已工业化生产;1997年北京工业大学在国内首先开发成功,这都标志我国的洗涤助剂已达到了新水平。 绿色化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是实用性强、国计民生急需解决的热点研究领域。绿色化学也是我们人类向前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两个方面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绿色化学论文:论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正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不管是在工农业生产,还是在土木工程建设上,相关部门人员都在狠抓、紧抓节能工作,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化学工业中,仍然提倡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化学。尤其是在近几年,绿色化学工程和工艺在我国化工业界异军突起,并以其绿色、节能、生态、健康的发展理念成为化学工业界的宠儿。下面对绿色化学工程和工艺在化学工业节能中的作用加以论述。 1.绿色化学工程和工艺的开发必要性 1.1绿色化学工程和工艺的概念 绿色化学工程和工艺的开发,实际指其的形成和产生,但在分析其开发原因以及开发必要性之前,我们需要对绿色化学工程和工艺的概念作相关的了解。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其实质是一种化学技术和化学方法,主要指通过改进和改良现有的化学技术或化学方法,来达到减少,甚至完全消除化工原料、催化剂、溶剂、废物或化工产品等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的目的。简单来说,便是改进化学方法,减少化学工业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同时实现化学工业节能。 1.2绿色化学工程和工艺的开发必要性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化工产品以及化工生产、制造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废物、垃圾等给人类生活、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危害和污染。化学工业发展不仅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汲取,还会在发展中对自然环境进行污染,这种既利用又污染的发展方式显然不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因此各国领导者必然会采取相应措施来对其进行制止。于是,绿色化学工程和工艺应运而生。 当“绿色”、“节能”理念渗入到化学工业中时,绿色化学的设想内容便有了相应的改变。在化学生产中,绿色化学提倡使用无毒、无害物质来进性化学生产,保证化学生产不再产生废物和垃圾,保证不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如此来看,绿色化学工程和工艺作为一种实现绿色化学的手段,其通过改良化学生产方法和改进化学生产技术,来实现减少化工产物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对化学工业节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我国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开发方法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开发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摒弃原有的被动、治标不治本的治理措施,从化工污染的源头、化学反应的始端入手,坚持零排放、零污染的清洁生产和加工原则,有效防止和控制化学污染的产生。下面对现阶段,我国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常用的几种节能方法加以介绍。 2.1无毒、无害化学原料的选用 从化学原料的选择入手,尽量选择无毒、无害,并且可进行再生利用的化学原料来进行化学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较为常见的无害化学原料有:野生植物、农作物等生物质。将诸如芦苇、木屑、树枝等野生纤维植物以及诸如蔗渣、麦秸、稻草等农副产品的废弃物作为原料加工为糠醛以及醇、酮、酸类化学品,用生物质气化产生氢气等,都是绿色原料应用的典型例子。 2.2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 烃类选择性氧化是一类具有强放热性的反应,石油化工中经常会有这种反应,其目的产物不稳定,容易进一步氧化成H2O和CO2。在各类的催化反应中,此反应的选择性最低,有时有些产品还具有异构体形式,为了得到更多的终产物,需要使用那些选择性高的试剂。为了降低分离产品和纯化产品的难度,需要提高反应的选择性,这样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3采用无毒无害的化学催化剂 目前,约90%以上的化学反应要实现工业化生产必须采用,催化剂提高其反应速率。开发新型高效、无毒无害的催化剂是绿色化学工艺的方向之一。国内外都在研发新的烷基化固相催化剂。 3.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化学工业节能中的应用 基于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下的化工产品的大量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的化学工业节能,就目前而言,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国内已经得到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 3.1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清洁生产技术也被称为无害、无毒、无废的绿色化技术,比如先进的脱硝和脱硫技术;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生活垃圾制沼气技术;高效清洁的煤气化技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发电技术等等,这些都利用了清洁生产的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这其中有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等;辐射加工技术,如离子束、射线和中子束等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引起一些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才能进行的反应;绿色催化技术,这里有多种催化剂,比如分子筛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等;超临界流体技术,这里有超临界H2O和超临界CO2,都能阻燃并且无毒。清洁生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其产品清洁无毒,不管是对环境还是对人体都是安全的。 3.2结合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领域包括有细胞、基因、微生物和酶等的技术范畴。它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化学仿生学和生物化工。生物酶在生物体内作为一种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广泛参与到生物合成的各个过程。而在化学仿生学中主要是膜化学这一领域使用到生物技术。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部分采用了生物技术,使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早期的有机化合物原料多数直接来源于动植物,之后才发展到利用石油和煤炭作为原料。在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催化剂一般用的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酶或者是工业酶。酶与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性质优良等优点。比如制备丙烯酰胺,使用的是丙烯腈,换用酶催化后,能耗大幅度降低,反应完全且无副产物。 3.3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 发展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其目的是生产出环境友好型产品。在生活中有许多实例,比如寻找替代品来替代氟利昂,这样可以保护大气的臭氧层;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无磷洗衣粉、清洁汽油等等。因为传统汽油柴油给大气带来了严重污染,近年来国内外流行使用的新汽油、低硫柴油或者是其他无污染燃料,大大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又如在山东推行的用二甲醚来做汽车用的燃料,二甲醚既经济又环保,这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巴西在生物能源的开发上取得一定成就,如使用乙醇汽油,利用甘蔗产酒精,酒精燃料已经取代了接近一半的汽油消费。另外还有H2和CO2在太阳能和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合成乙醇这一新工艺,生产过程和产品均对环境友好。 4.结束语 总之,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采用无毒害的溶剂、原料、催化剂等,选择无污染、低耗、节能的化学工艺过程, 应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实现生产与环境相容,产品和生态友好。开发和应用绿色化学工艺,已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 绿色化学论文:浅论化学工程中的绿色科技 一、绿色科技促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我们所谓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就是二氧化碳。无论是以往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还是现阶段科技含量高,日趋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化大生产,这些工厂每年要向大气排放数万甚至数十万吨的二氧化碳[1]。这些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成为了造成全球性的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造成这一现象的那些工厂却不用为温室效应负担任何一点费用。 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许多化工企业正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甚至有一些企业将二氧化碳作为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原材料来使用。例如,有的化工企业将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一种原材料来生产尿素。仅这一种工艺,就可以使该企业的每年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减少数十万吨。 二、海水淡化工程的预处理过程中运用绿色科技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离开水,水对于每个人的生命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资源。而这种重要的资源,又具有这有限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淡水的危机成为了世界性的环境难题。而我们中国,又是世界上最缺乏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就成了缓解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现状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海水淡化所必须的成本也在逐渐的趋于大众化,使这一技术不再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才使用的起得奢侈的技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引进并采用了这一技术。 海水淡化技术指的就是一种利用物理上的或者化学上的方法将海水里面的盐和水进行分离的技术。在进行海水淡化技术的预处理进程中,任何影响环境状况的不良影响都没有产生。并且在获取海水资源的过程中,并没有继续对生态环境构成伤害。我们的党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就是指要在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可以继续发展的环境状况。因此,将绿色的化学工艺运用于海水淡化的过程中的这一举措至关重要。因此,将绿色的科学理念与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便成为了现代世界化的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海水淡化构成的预处理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氢氧化镁,成为了环保领域新的宠儿,这种物质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处理效果良好的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绿色化学技术在我国传统香精香料工业中的应用 在日常化学产品的生产中,香精香料是不可缺少的添加剂之一。我国的香精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加深,及全球性经济萧条的状况逐渐加剧,我国的香精香料出口产业收到了很大的打击,产品订单大幅度减少。 在深入地调查我国香精香料产品出口订单锐减现象的原因之后,不难发现,产品中有害杂质含量超标,是其真正并且主要的原因。造成有害杂质含量超标的原因则在于生产工艺方面的缺陷。例如提取原料的成分在产品中有残留以及包装材料的使用不当等原因。其中,提取原料的成分在产品中的残留的问题,可以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提取技术来改变。包装材料使用不当的问题,则应通过加强企业和工厂的监管力度,督促生产商家和企业反复试验,选取符合有害杂质含量标准的外包装物等方法来改善。还要牢牢掌握我国香精香料产品的优势方面,不断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才能够满足生产出高质量、低能耗的香精香料产品的要求。 四、绿色化学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任务逐步向前推进 传统的化工生产,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能源。其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的工程中所做的贡献是不不忽略的。但是呢,又由于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过后的残余物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又造成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生态平衡的失调。这样,就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新世纪,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所提出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这种道路的选择,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国策。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工业,在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导之下,最行之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法便是绿色化学的开发和利用。绿色化学,不单单是指那些对环境产生的有害影响小甚至没有有害影响的化学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包括那些行之有效的且作用明显的价格平民化的化学化工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绿色化学的生产过程只产生非常少量的废物处理,或者不产生废物处理。其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资源,使原材料转化为产品,尽量不产生污染。有利于化学化工产业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道路的切实执行。 绿色化学论文:对化学实验教学和绿色化学教育的浅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化学实验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就化学反应带来的污染问题需要考虑,所以要时刻遵循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 一、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重要性 在化学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时候同学们会对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反应现象感到疑惑,甚至于有时会难以理解,不利于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而化学实验就是针对这样的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成为了这门学科的一个基础,它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一,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很重要的老师。有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才会让学生的积极主动去学习化学知识。由于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声音、光、热、气泡、颜色变化等奇妙的现象,让同学们引起好奇心,甚至于在生活中去发现化学,产生疑问,解决疑问。比如厨房里的苏打粉放在食醋里,就会“冒泡”,表面看起来很奇怪,启示就是两种物质反应,并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现象。知识来源于生活,再服务于生活,学生会从其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其二,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颜色、气体、气味等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老师与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可以使同学的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老师带动同学们从表面到原理,由现象到本质,甚至于由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化学实验还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探究化学奥妙,生成创新思维。 二、绿色化学的基本含义 绿色化学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友好化学,它通常会从根本上去阻止污染的产生,是利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过程和产品更加环保友好。 绿色化学的“5R”原则即“Reduction;Reuse;Recycling;Regeneration;Rejection”,其一就是减量,减量不仅要对反应物减量,在一定程度上这样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也可以减少了污染废气、废液以及废渣的排放,并且必须保证在国家标准范围以内,其中对转化率进行提高,对于损失要尽量减小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二是指重复利用,一方面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就像一些催化剂、反应载体等化学药品,就可以进行重复利用,节省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排放。其三是指回收,即对一些没有反应的化学原料、有可利用价值的废气、废液进行回收,有时是可以再利用的;其三是指再生,再生是把反应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变成有用的产物,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污染,而且可以节约化学资源,能源不浪费。关于再生有时在化工原料生产的设计时就有所考虑了。其五是指拒绝使用,我们对于一些反应后污染严重,而且根本无法回收、再生、回收利用的化学药品原料拒绝使用,这一原则非常重要。 三、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一些有效措施 1、要让学生生成绿色化学的浓厚意识。对于绿色化学教育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对于教师绿色化学教育意识的培养,因为如果教师都没有绿色化学意识,如何去感染学生,意识是需要在平时的课堂、实验中去一点一滴的深入到学生的潜意识里面,这其实是一种行为效应。只有化学老师对于绿色化学有了充分的认知与学习,在课堂上就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同学们自然会得到老师的言传身教,受到感染,从而逐步的产生强烈的绿色化学意识。 例如:在做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化学反应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尽量坚持做到“5R”,并且一定要把这种思想言传身教给学生。对于尾气的处理要加以重视,对于废气的排放也要进行控制。在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不准随意丢弃化学药品,不准随意对残留的液体随意倾倒。化学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去观察绿色化学的现象,在潜移默化中就去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形成绿色化学的一种能力。 2、在化学实验的选材设计和实验进行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化学老师通常针对某一个化学实验,总是选择最有效的绿色化学途径,他们带动学生由反应物到反应过程再到反应产物这一整体过程进行绿色化学分析,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子利用率、环境因子以及“5R”原则,做出最好的绿色化学设计.其中,现代绿色化学教育中总是加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以及项目,比如一些特定环境下的催化反应,超声波、电化学、微波等合成技术的相关项目,让同学们最先了解一些新的绿色化学新技术。现在,还流行一种新的化学试验方法,就是进行微型化学实验,这种方法是在不影响观者获取信息的同时,在微型容器中进行反应,不仅节能还可以减排。另外,通常还会在不影响化学反应的同时,用比较环保不产生有害物质的试剂去代替原有的不环保试剂,逐步引导学生这样的思想,从而达到绿色化学教育。 [总结]总而言之,绿色化学顺应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主义新理念,是化学教育的一个指明灯,我们必须坚持走下去,因为绿色化学教育是未来化学教育重中之重的问题。化学教师要不断学习绿色化学新知识,并且把这种思想以及能力深入每位学生,提高绿色化学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对绿色化学的理论探究继续深入,防止停滞不前,不断得出新的绿色化学新方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全体化学从业者不断的努力,向前发展,为绿色化学教育事业做贡献。 绿色化学论文:浅析关于高中化学绿色环保实验理念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化学实验 绿色环保 实验污染 【论文摘 要】绿色环保实验是新课改下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实验理念,通过绿色实验,可以有效降低实验的污染性,减少化学实验的环境压力。在本文中,笔者就简单阐述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为绿色环保实验理念的培养有所裨益。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占据了整个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然而,大部分的化学实验都带有一定的污染性,可以说,每一个实验室都是一个污染源,而全国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所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实验格局,努力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实验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化学实验的污染,同时,通过改进的化学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良举。 一、发展微型实验 化学实验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和化学实验的药品残留,如果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对实验进行改进,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使得实验微型化,这样自然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污染。所谓微型实验,其核心内容就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器材微型化。一般来说,在微型实验中,其药品的用量仅仅相当一般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最少甚至能达到千分之一,由于药品用量的明显减少,从而使得微型实验中所产生的污染也大大减少。不仅如此,由于药品用量减少,其相应的水电等能耗也会大大降低,并且也使得爆炸、燃烧等实验的危险性降低了很多。关于微型实验,在国际上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经验,然而,微型实验在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我国最早研究微型实验是在1988年,然而,多年以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微型实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改进化学实验,努力推进实验的微型化,降低实验教学的污染成本。 二、改进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药品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或者产生的污染物便于处理,而有些药品在实验时产生的污染很大,并且处理的成本也非常高。因此,我们可以想办法改进实验以降低实验造成的污染。例如,对于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化学实验药品,我们可以想办法寻找一些更加环保的替代品。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我们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加热高锰酸钾或者氯酸钾的方式来制取氧气,然而,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产生的污染物是非常难以处理的。在国外很多的教科书上,在制取氧气时,都会采取过氧化氢分解的方式,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以后产生的是O2和H2O,而这两种实验产物显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实验更加的环保。基于这种更加环保的制取氧气的方式,现在我国的很多教材中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来制取氧气。 三、注意实验药品的回收和利用 在过去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通常会把实验残留药品经过简单的处理,然后丢弃掉,但事实上,很多化学实验的残留药品,生成的废液废渣等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例如,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实验中,很多人在得到氯气以后,就会把实验的废弃物直接丢掉,然而,事实上,二氧化锰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如果直接丢弃,不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在实验结束以后,我们要注意对实验药品的回收和利用,这样,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实验成本。 四、适当开展多媒体模拟实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以该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工具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就包括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不但造成的污染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像是探究氯气的漂白作用的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等,正因如此,很多原本应当做的实验,由于课堂环境下不具备条件,从而只能用讲实验的方式来替代。很明显,通过讲实验的方式当然无法起到真正地实验教学的效果。而有了多媒体工具以后,一些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化学实验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视频,把他们同Flash动画结合起来,这样,通过计算机技术,就可以给学生模拟出整个实验过程,使得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来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了解实验原理。这样一种依赖多媒体工具的模拟实验不但是一种零污染的绿色实验,同时,这种模拟实验相较于传统实验还有很多自身的优势,例如,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现象时间非常短暂,或者发生的反应非常不明显,一旦学生不注意就很难观察。而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时,当遇到一些不明显的实验现象时,可以采用放大的技术让学生看的更加清楚,而遇到一些实验现象时间很短时,则可以采取回放的技术让学生反复观察。这样,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实验,模拟实验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虽然模拟实验有很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取代传统的实验,毕竟,很多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在亲自动手的传统实验中才能够获得。 在化学实验中树立环保理念,推动实验的绿色化,不但是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 绿色化学论文:浅析关于高中化学绿色环保实验理念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化学实验 绿色环保 实验污染 【论文摘 要】绿色环保实验是新课改下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实验理念,通过绿色实验,可以有效降低实验的污染性,减少化学实验的环境压力。在本文中,笔者就简单阐述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为绿色环保实验理念的培养有所裨益。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占据了整个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然而,大部分的化学实验都带有一定的污染性,可以说,每一个实验室都是一个污染源,而全国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所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实验格局,努力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实验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化学实验的污染,同时,通过改进的化学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良举。 一、发展微型实验 化学实验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和化学实验的药品残留,如果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对实验进行改进,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使得实验微型化,这样自然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污染。所谓微型实验,其核心内容就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器材微型化。一般来说,在微型实验中,其药品的用量仅仅相当一般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最少甚至能达到千分之一,由于药品用量的明显减少,从而使得微型实验中所产生的污染也大大减少。不仅如此,由于药品用量减少,其相应的水电等能耗也会大大降低,并且也使得爆炸、燃烧等实验的危险性降低了很多。关于微型实验,在国际上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经验,然而,微型实验在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我国最早研究微型实验是在1988年,然而,多年以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微型实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改进化学实验,努力推进实验的微型化,降低实验教学的污染成本。 二、改进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药品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或者产生的污染物便于处理,而有些药品在实验时产生的污染很大,并且处理的成本也非常高。因此,我们可以想办法改进实验以降低实验造成的污染。例如,对于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化学实验药品,我们可以想办法寻找一些更加环保的替代品。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我们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加热高锰酸钾或者氯酸钾的方式来制取氧气,然而,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产生的污染物是非常难以处理的。在国外很多的教科书上,在制取氧气时,都会采取过氧化氢分解的方式,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以后产生的是O2和H2O,而这两种实验产物显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实验更加的环保。基于这种更加环保的制取氧气的方式,现在我国的很多教材中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来制取氧气。 三、注意实验药品的回收和利用 在过去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通常会把实验残留药品经过简单的处理,然后丢弃掉,但事实上,很多化学实验的残留药品,生成的废液废渣等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例如,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实验中,很多人在得到氯气以后,就会把实验的废弃物直接丢掉,然而,事实上,二氧化锰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如果直接丢弃,不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在实验结束以后,我们要注意对实验药品的回收和利用,这样,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实验成本。 四、适当开展多媒体模拟实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以该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工具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就包括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不但造成的污染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像是探究氯气的漂白作用的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等,正因如此,很多原本应当做的实验,由于课堂环境下不具备条件,从而只能用讲实验的方式来替代。很明显,通过讲实验的方式当然无法起到真正地实验教学的效果。而有了多媒体工具以后,一些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化学实验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视频,把他们同Flash动画结合起来,这样,通过计算机技术,就可以给学生模拟出整个实验过程,使得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来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了解实验原理。这样一种依赖多媒体工具的模拟实验不但是一种零污染的绿色实验,同时,这种模拟实验相较于传统实验还有很多自身的优势,例如,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现象时间非常短暂,或者发生的反应非常不明显,一旦学生不注意就很难观察。而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时,当遇到一些不明显的实验现象时,可以采用放大的技术让学生看的更加清楚,而遇到一些实验现象时间很短时,则可以采取回放的技术让学生反复观察。这样,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实验,模拟实验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虽然模拟实验有很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取代传统的实验,毕竟,很多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在亲自动手的传统实验中才能够获得。 在化学实验中树立环保理念,推动实验的绿色化,不但是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 绿色化学论文:基于绿色化学理念下的无机化学实验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下的无机化学实验 随着一个化学教育的新课题、一门新兴学科——绿色化学的倡导,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启蒙实验课,如果可以与绿色化学思想融会贯通,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对提升学生的环保危机与使命感,建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环境与资源观念。该文参照绿色化学原则,化学药品使用时参照5r规则(reject、reduce、recycle、reuse、regenerate),依次为:远离危险品、降量使用、循环使用、反复使用和再生,对怎样贯彻其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做了分析讨论。 一、寻找替代品 按照绿色化学的思想,在源头上防止污染源,按照实验目的,在可以实现相同教学成效的要求下,找寻替代品,最好用低毒、无毒化学试剂替换有毒的化学试剂。 举个简单的例子,多相离子平衡的实验,是遵循溶度积思想,平衡移动原理实现沉淀生成、沉淀溶解、沉淀转化、分步沉淀。遵循实验基理与绿色化学的思想,再次选择沉淀离子、沉淀剂,且对以往实验及改进后的实验,展开比较分析, 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其改进后的实验结果很好,且现象也显著,可以实现实验的目的,且降低了有毒的物质的使用、排放,致使无机化学实验初步实现绿色化。 二、推行微型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微小型的实验仪器里,在实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用比较少的试剂来做的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致使接近微型化,它是绿色化学常用实验手段。它作为在绿色化学指引下,用防止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方法、技术,对传统的实验改进、发展的必然的趋势,是化学实验的方法的伟大革新。如:无机化学实验里的性质实验,其以往的做法是在试管里完成,其试剂用量为1ml-2ml。为此采用点滴板的做法,其试剂用量降低为几滴,一样实现实验的效果,大大降低化学药品造成环境污染,将这类实验实现绿色化。 三、发展封闭式实验 一些有剧毒气体生成的实验,采用绿色化学思想,对这类实验改进成封闭的实验,使反应在密闭体系里发生,且在反应体系里对废气处理掉,实现污染零排放。如:制备硫酸亚铁铵,一般用废弃物铁屑做反应物,可是以前实验装置是敞开的,其废铁屑里含硫、磷杂质和硫酸进行反应时,生成h2s、h3p有毒气体,致使实验室飘着刺鼻的刺激性气体,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不是绿色化学的原则。为此,我们革新实验的第一步反应,对制备硫酸亚铁仪器改成闭路回收式,用碱性吸收液处理第一步反应生产的h2s、h3p有毒气体,达到污染零排放,改善了实验环境。 四、发展串联实验 串联实验就是根据调节实验计划,其巧妙安置实验顺序,合理利用相关的反应,最好使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转化为接下来实验的反应物,达到实验不间断。如:配制溶液中的稀硫酸能和废铁屑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铵,得到的产品回收利用,用作三草酸合铁制备反应物,其制备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同样又作为三草酸合铁(ⅲ)配阴离子组成、电荷数测定实验的原始材料。另外还有,制备五水硫酸铜时(使用孔雀石),产物可测定无水硫酸铜铁含量以及结晶水含量,也可以进行差热分析。革新实验后,大大降低实验废弃物质排放量,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大大促进学生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得到了解。 五、开发模拟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实验,实验试剂多,排放污染物较多,污染物成分纷杂多样,且污染环境现象严重。另外,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就是单纯地混合、滴加,学生做完实验后掌握的不牢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若把这类实验改进成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做实验,根据模拟实验的优点,可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从而帮助学生简明、生动的学习无机化学实验,防止以往无机化学实验,带来的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问题,一举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六、回收利用产物 回收实现实验产物的利用,是实现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方式手段。依照绿色化学的思想,使实验的生成物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药品,且降低、避免有害物进入环境,使环境污染。如:制备硫酸亚铁铵,其实验生成物的硫酸亚铁铵,若把它废弃,将污染环境,且浪费。在实际教学里,先开展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又把实验产物回收保护起来,其次作三草酸合铁的合成起始物,最终结果是节约实验药品,最主要一点是降低实验废弃物的排放,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通过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出,在绿色化学思想的引导下,采取污染全过程控制,可以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在教学管理角度出发,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都要照顾到环境保护问题,都要做到绿色化学的要求;在应用到实际教学时,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合理的参照绿色化的原则,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绿色化学论文:关于中学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析 绿色化学理念是化学家在研究环境问题时提出的,所谓绿色化学即用现代化学手段去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的使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产物、副产物和废物,它的目的是把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可以说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的一场革新。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刚刚起步,绿色化学的现论仍不完全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所了解,中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与绿色意识。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将绿色化学这一重要新信息传递给学生,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使人类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传统化学工业为绿色化学工业。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绿色化学对于我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要抓住这个机遇就需要千千万万具有绿色意识、懂得绿色化学知识的绿色化学人才,绿色化学教育正是培养绿色化学人才的孵化器,因此,在我国开展全民绿色化学教育已势在必行。 中学教育是人生的最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在这个关键时期,绿色意识一旦形成,势必对其一生的社会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中学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到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就会让全民逐渐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在工业中发展绿色化学工业,在生活中选择和使用绿色产品,用绿色化学来造福人类,逐步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中学化学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策略 (一)在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理育 课堂教学是教学任务的主载体,是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绿色化学素材,将绿色化学教育“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其中。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指出化学电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倡导回收旧电池;在“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的教学中,介绍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危害,以及如何处理汽车尾气的方法;在讲“氮的固定”时,对人工化学固氮、雷雨闪电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三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人工化学固氮和雷雨闪电固氮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植物根瘤菌固氮既不消耗能源,也对环境无污染,是最好的固氮方法。 此外,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扩充绿色化学内容,如在介绍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时,引导学生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等概念。又如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原子经济论、绿色反应、绿色能源等,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 (二)用绿色化学思想设计、改进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包括一系列的教学实验,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有60%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污染问题,因此利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已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根据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特点和意义,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绿色化学实验设计: (1)推广微型实验。采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实验,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将硫粉用量从常规的0.5克减少为0.02克,就将二氧化硫生成量从l克减少为0.04克,减少了排污量,另外还可以在集气瓶中装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减少了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2)改进实验。教材中的很多化学实验是沿用多年的设计方案,污染环境且成本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对实验加以改进,从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如考虑到co的毒性,在还原cuo实验中可以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指示剂与酸或碱作用等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可放在点滴板中进行,实验所产生的酸的废液和碱的废液可混合在一起进行中和反应除掉,这样可以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3)加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进行绿化教育。如将化学实验产生的各种废物分别放入回收容器内,采用中和、吸收、回收循环利用等方法来处理;如在氯气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对有机溶剂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采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活性炭对使用后的有机溶剂进行吸附预处理,活性炭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0.1~0.5∶1;2.过滤,除去活性炭,得到预处理后的有机溶剂;3.预处理后的有机溶剂通过提纯回收有机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机溶剂回收利用方法工艺合理,先利用价格低廉的活性炭对有机溶剂进行预处理,吸附部分杂质后再进行回收处理,操作简单,具有环保、节约等优点。 (4)创意利用废物。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废物作为化学实验用品,在充分利用废物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如将饮料吸管作气体导管,用废弃的玻璃瓶等制作酒精灯,用一次性输液器做导气管、多用滴管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1)开展多媒体教学 现当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它在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它在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中的作用也很突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科学化仿真实验等能让学生在愉快、振奋的氛围中直观地学习到知识,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开展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显然无法达到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绿色化学的目的,举办绿色化学专题讲座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学方法。学校应定期举办与绿色化学有关的讲座,邀请环保局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宣传环保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绝不意味着污染,绿色化学作为更高层次的化学值得大家去学习,去探究。 (3)开展社会实践 虽然环境污染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共识,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并没有从感性上认识到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因此,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学校负责联络社会机构,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自然,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亲自体验绿色化学问题。例如安排学生对居住的周围环境、工矿企业、大气、土壤、山川等进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总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原本十分紧张的教学课堂里从容地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更新观念,以身作则 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化学教师在绿色化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新中学化学教师的观念是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前提性条件。首先,化学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树立绿色意识,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来重新认识化学学科,这样才能将教师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充分掌握关于绿色化学的知识、理论,这样才能合理地将化学教学与绿色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作风。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知识丰富了,才能达到传授绿色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绿色化学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需要,绿色化学必将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站在这一化学改革的前沿,要树立绿色化学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注重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实验等方面,始终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化学实验意识,促成绿色社会准则和规范的形成。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实践,绿色化学教育将成为我们永远的教研课题。 绿色化学论文:化学实验与绿色化学教育研究 [摘要] 化学是一门重要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相应的动手实践能力,以确保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由于缺乏正确思想的引导,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非绿色”的状态,虽然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实验结果通常会产生污染,给周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之中掌握绿色化学能力。文章对化学实验教学和绿色化学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污染;绿色化学教育;化学实验能力 绿色化学又名环境友好化学(EFC)、环境无害化学(EBC)或清洁化学(CC),其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其要求研究者应用化学技术与化学方法来消除对环境存在污染和不良影响的原料、试剂、溶液、催化剂及各种各样的相关产物与副产物。这种理念非常适用于当前的化学素质教育,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迅速发育的时期,其不成熟的身体对有毒有害物质或废物缺乏足够的抵抗力,若是化学实验中不坚持这种理念,其未来发展必将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必须坚持“绿色化学”教育。 1绿色化学概述 1.1绿色化学的定义 从广义来说,绿色化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理念,其可以借助化学技术或化学方法来消除化学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减轻化学产品对人们健康产生的危害,避免化学污染给环境带来破坏,其从源头上阻止了化学污染的扩散,是当前工业生产领域亟须实行的一种绿色生产理念。从狭义来说,绿色化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保护,隔绝各类有毒物质、产物或副产物给学生身体带来的伤害,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坚持的“教学理念”。以原子反应为例,在绿色化学理念的要求下,所使用的催化剂与溶剂应该是无毒无害的,反应物原料除了需要满足无毒无害的要求,还应该是一种具有可再生性的能源,而反应产物需要兼具可降解性、安全性以及可重复利用性,即使是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也需要采用安全度较高的生产工艺,确保能源的高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学生产的经济性或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1.2绿色化学的原则 (1)从源头上阻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而不是在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后再行处理。(2)尽可能地使参与反应的物质以及最终生成的物质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3)在设计方案中,最好能使所有最初的反应物被嵌入到最终产物之中;反应后的遗留物应没有或尽可能地少,或是没有滞留在环境之中,或是降解为不具有毒性的产物。(4)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分离试剂或溶剂等辅助性物质,若必须用,则应确保其无毒或毒性尽可能低。(5)出于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应尽量降低化学反应的能量消耗,或是将反应过程中的临时性修改、基团保护与去保护等非必要衍生过程裁剪掉。(6)若是满足经济性目标且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则应选用具有再生性的原料。(7)催化剂应优选具有高选择性的,不建议采取“通过提高反应物配料比”的选择。(8)化学物品应在保持原有功效这一前提下尽可能地无毒或低毒;分析方法应进一步开发,确保做到现场全面监控,以预防有害物质的生成,降低物质因形态变化而产生事故的风险性。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推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科研教育的基础,我国受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理念影响,化学教学依然以传统实验方式为主,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消耗大量的药品,使用具有挥发性、易燃性的有毒试剂,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操作,给环境带来污染的同时也给自身健康带来威胁和安全隐患。而为了改变这种“损人损己”的现状,教学工作者必须使化学实验教学走上“绿色化学教育”这一必由之路,通过绿色化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使其具备绿色化学实验能力。可以说,推行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对于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素质教育对“绿色化学教育”有着迫切的要求,其次化学教学需要传播绿色化学的观点,最后学校需要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社会与未来。可以说,绿色化学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保护了环境,预防和治理了污染,非常符合当今社会“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推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具体方法 3.1精选“绿色”实验项目 在传统化学实验中,教师优先考虑的是实验现象的鲜明性,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诸如最终产物、反应物的污染轻重与试剂、催化剂、产物的毒性则被教师无意识地忽视了,学生或是没有得到保护,或是得到被动的保护,这无疑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而在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除了需要保证实验项目中的现象具有鲜明性、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其还需要兼顾到实验的“绿色”要求。首先,教师应该以“保护环境、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产生”为出发点来筛选实验项目,将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项目予以排除,优选一些污染小的环保型实验,确保实验中的反应物与产物毒性小、污染轻、废物尽量少。以溴苯类实验为例,传统实验通常使用液溴与苯进行化学反应,原材料液溴具有较大的腐蚀性,苯则对人体造血系统有着鲜明的损害作用,基于“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教师应使用正丁醇与溴化钠两种安全物质替换掉苯与液溴。 3.2为无法替换的化学实验进行“绿化改进” 化学教学需要依照教学大纲进行,其中许多有机化学实验是无法替代的,其与绿色化学理念并不是完全符合的,教学工作者可以基于当前既有的科研成果对项目中的某些设计方案作出改进。 3.2.1使用绿色溶剂 在原有的教材中,柱色谱分离实验所使用的原料为无水苯与乙醚,在化学反应中将邻硝基苯胺与对硝基苯胺进行分离。但是苯的毒性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可以按照1∶3的比例使用乙酸乙酯、石油醚制备洗脱剂,同样可以取得理想的分离效果。而在分离亚甲基蓝与荧光黄的化学实验中,若是换用乙醇与水作为洗脱剂,同样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并且,由于所涉及的反应物具有安全性和可重复利用性,所以可以反复进行实验来验证不同混合物浓度、氧化铝高度、探索柱直径给分离结果带来的影响。而结果证明,在1mg荧光黄加1mg亚甲基蓝的样品中滴入4滴1mL剂量、95%浓度的乙醇中,将会在最短的分离时间内获得最明显的分离效果,且所耗费的溶剂量也是非常少的。 3.2.2使用绿色催化剂 在必开的实验中有一种需要制备酯类化合物,教材中记载的催化剂为浓硫酸,这种物质多有酸性废液与反应副产物,其本身则具有强氧化性,污染性大、危险性大。基于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可以使用[SiO2/SO2-4]作为浓硫酸的替代物,既能减少污染,还能提高化学实验的产率,且这种物质还具有可再生利用性。 3.2.3使用绿色氧化剂 有机化学实验———己二酸制备可以将其中的氧化剂进行替换,以达到绿色实验与绿色教学的目的。乙二酸可以用于尼龙-6,6的生产,这种单体的制备通常以硝酸作为实验氧化剂,但是这种物质可以产生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若是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那么所产生的副产物只是水,不具有污染性,也非常安全。 4结论 绿色化学实验与绿色化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符合化学实验的发展趋势,学校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化学教学的安全与无害。 作者:尹永奎 侯雨彤 李莹 师冬菊 张海峰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牡丹江市红旗医院 绿色化学论文:中学化学绿色化学教育实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产活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环境保护已经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环境保护更要从学生抓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将环保理念和化学教学相结合,实现中学化学教育绿色化,是现代中学教育的新形式,也是未来化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将主要分析和讨论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绿色化学也是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在化学反应和实验过程中遵循“原子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在化学反应中获取新物质的同时,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一个原子或者分子,将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污染从最开始就进行预防和遏制,实现从最开始到最后的化学零污染和零排放,这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学实行绿色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中学绿色化学教学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绿色化学简介 绿色化学是近十年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一个“化学新婴儿”,主要涉及到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最早是1984年由美国环保局提出的“废物最小化”概念,并与在1989年提出的“污染预防”概念相结合,形成初步的绿色化学思想。主要有五大核心:第一是Reduciion———减量,就是减少废气、废水和废物的排放;第二就是Reuse———重复使用,比如化学试验中常用到的催化剂、化学载体等,对这些实验原料进行重复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减少废物的排放;第三就是Recycling———回收,能够有效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要求;第四是Regeneration———再生,也就是变废为宝,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第五就是Rejection———拒绝,对于无法替代、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有毒副作用、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化学材料拒绝使用。绿色化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体现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将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进行有机结合,是化学领域内高度发展的重要产物。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让中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学习绿色化学,是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实现绿色化学教学途径 (一)宣传绿色化学。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对待环境问题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解决环境污染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教育资源向学生进行宣传和推广。教师可以从环境保护方面讲解,向学生讲述当今的环境污染现状和我国的环保政策,培养学生对待环境的忧患意识,再利用化学课程的特点,以点带面,介绍环境问题和绿色化学之间的关系。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化学实验也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中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理念,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以往化学实验中的污染和浪费行为,改变传统实验中的不良行为。 1.改革试验方式。在化学实验中,对于颜色变化明显的实验可以在点滴板上进行。比如石蕊遇酸会变红,遇碱变蓝,这个实验就可以通过点滴板变色观察得出,简化了实验操作,也节省了实验材料。 2.改进和创造性演示实验。化学实验中会有毒气、爆炸、燃烧、放射等危险元素存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应当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或者改进。比如在制备二氧化氮、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备氯气的时候应当连接尾气装置,将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通过化学反应消除。如制备氯气产生的氯化氢是附属产品,就可以通过和水反应生成盐酸,盐酸则是化学试验中最常用到的酸性液体之一。对于氢气爆鸣实验,因为该实验危险性较高,为了安全起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通过视频观看,观察实验过程。 3.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如果处理不当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教师应当对这些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或者合理利用,不仅能够杜绝环境污染,甚至还可以变废为宝形成有用的化学材料。比如在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中,会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就可以作为强碱进行回收利用。对于废液的处理,化学实验室一般有专门的废液槽,学生应该将其导入槽内,禁止乱倒。如果废液中含有贵金属,比如做完银镜实验后,试管中的液体含有贵金属银,此时就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将银提取出来进行回收。 (三)通过作业布置,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思想。教师在布置化学作业时,可以选择一些关于绿色化学思想的习题,通过作业导航,使学生明确绿色化学思想的深刻含义和具体运用。比如在氢气的制备方法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到的化学知识,选择一种最节约资源、最经济、对环境污染最小的方案。还可以让学生对每次的实验课进行总结,对于自己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实验报告中呈现出来,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绿色化学的教学中来,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文章主要就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讨论。首先分析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和核心,其次主要就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详细的论述。总之,实现中学化学绿色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过程是十分漫长的,教师和学生要通过不断努力,从自身做起,树立绿色化学理念,深入贯彻绿色化学思想,落实绿色化学行动,才能使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中学化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宋丹 单位:长春市农安县第五中学 绿色化学论文:绿色化学教育渗透 摘要: 绿色化学是环境保护中较为重要的环保理念,是一门前沿的学科,又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以及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理念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知识、技术等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以此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并有效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 绿色化学理念;高中化学;保护环境 绿色化学是一种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建立,另一方面还能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研究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面、实验教学方面、习题练习方面以及课外实践方面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进行探讨分析。 一、在高中化学习题训练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点能得到更好的巩固,并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会设计很多化学习题,习题训练是化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而在习题训练这一教学环节中,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能运用化学知识。所以,在进行化学习题训练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和绿色化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比如,现在很多年轻群体十分喜欢吃垃圾食品,很多属于油炸类食品,在生产这些食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毒气体,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为其中含有很多致癌物质。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这样的习题:在煎炸食物的过程中会生成C2CHO(丙烯醛),这是一种既有毒又有害的化学物质,那么请问C2CH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C2CHO的氧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100gC2CHO中碳元素质量又是多少?学生在这样的习题练习过程中,因为习题本身就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对绿色化学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树立起良好的绿色化学理念。 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对化学教材中隐藏的绿色化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挖掘和应用,并将化学教学和绿色化学理念进行紧密结合,然后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生产问题,让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此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中与硫酸有关的知识点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硫酸生产的工艺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硫酸传统生产工艺和新工艺两种不同的生产工艺视频,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对这两种不同的生产工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区别。学生在对硫酸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对硫酸的传统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对环境的危害性有清楚的认识。当学生掌握了硫酸生产工艺对环境的危害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绿色化学意识,可以接着为学生讲解SO2的处理方法,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的记忆。再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与空气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已成为人们关注热点的雾霾问题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查阅或者上网搜索资料等了解雾霾的产生原因。这样的课堂教学,将实际问题与化学教材进行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点,还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广泛,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实验是支撑化学这门学科的根本,所以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加强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很多化学实验中涉及的药品、试剂都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以绿色化学为实验原则,在使用有毒物质进行实验时应该先对其进行处理,还要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液和废渣)进行处理,以此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尾气吸收处理的时候,应该做好尾气吸收处理装置,选择U型管与碱溶液相连接,对酸性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四、在高中化学课外实践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还应该在实践活动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教师可以在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与环保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环保问题调查。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中与水资源有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水污染的危害以及减少水污染的方法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调查。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学生会对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以及减少水污染的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在强化自身环保意识的同时,还拓展了知识面。此外,为了缓解高中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出现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各种有关绿色化学理念的比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3•15植树节等环保节日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组织学生植树,并举办手抄报比赛或者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演讲比赛,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绿色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既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有助于推动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江 单位: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绿色化学论文:新课程高中绿色化学教育探讨 摘要: 为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及质量,增强学生的化学素质,本文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绿色教育措施,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绿色教育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已初步取得了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为了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高中化学教学的重心逐步向新课程理念转变。作为编写教材、日常教学、课堂评估及考试命题的依据,《新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门管理及评估课程的前提,客观地展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体验、学习方法及价值观念的要求。下面,笔者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绿色教育。 一、转变传统理念,重视绿色教育 学校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化学绿色教育,进一步扩大资金投入,从根本上认识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还要强化本校化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组织相应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逐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团队,保证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材内含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师无法通过讲解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试验的魅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链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校要统一采购化学教学设备,确保教学设备符合国家标准,设立微型化学实验室,逐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化学学习平台,为全体师生创造学习条件。同时,学校还要以各年级为单位组建兴趣小组,如年级化学兴趣小组,并邀请国内外知名化学专家入校演讲,营造严谨的教学氛围。 二、以探究性实验为主,丰富教学方法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水平仍停留在粗放型教学阶段,一部分学校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低下;一部分学校的教学基础薄弱,现有的教学设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逐步转变教学工作的重心,改变原有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实验为主要内容,以验证实验为辅助内容,丰富现有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弥补原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教学双方的共同成长,便于学生得出准确的实验报告,巩固教学成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拟定实验步骤,监督学生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目标,得出准确的实验报告。同时,教师应重视实验反馈,以实验所得数据为基础,提出具体的实验感悟。 三、规范教学操作,培养良好习惯 受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模仿对象,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部分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学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如桌面凌乱、实验效果差及操作错误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规范自身教学操作,加大对实验安全性的重视程度,降低实验风险,树立安全隐患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保持实验桌面整齐,试剂取量准确,实验现象显著,从而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教学“硫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还能在氧气中燃烧”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背景,区分硫燃烧的颜色。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多,高中化学教学水平逐步趋于成熟,为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及效率,加快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变革,实施高中化学绿色教育,能有效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作者:康玉才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中学 绿色化学论文:高中绿色化学教育实施 【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中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高中教学只有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由于化学的知识点是比较零碎的,因此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困难学科。高中化学已经由原来的理论为主,实验为辅,逐渐地改为实用性。化学具有了一定的实用性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高中化学教学的这些改变,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理念,而绿色化学理念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分析了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为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参考。 【关键词】 绿色化学理念;高中;化学教育;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理念是指尽量减少化学研究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化学化工行业一直污染着环境,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绿色化学理念,可以给学生宣传一些绿色环保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增加化学课堂的实用价值。 一、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的特点 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方面是比较广的,既涉及了各种化学化工企业,也涉及了初中高中的化学实验,由此可见,绿色化学理念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而高中化学中最常用的就是化学实验,因此最需要注意的也是化学实验设计。实验的设计中不仅要重视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要能够妥善处理化学产生的酸性气体、化学废液等。教师和学生在作实验的过程中,都应该具有绿色化学的理念,能够明确和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找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化学教师和学生只有坚持绿色化学的理念,并且把这个理念应用在化学实验课上,才能真正地使化学实验课起到环保的作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把绿色化学理念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是把传统的化学教学分割为环境保护和应试两个部分,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学生对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有理性的认识。当然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也将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学生将会由原来的被动学习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实施 (一)教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此只有教师不断地把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绿色化学理念,才能够在化学实验课中考虑到环境问题。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上,教师主动给学生设计好实验内容,连接好实验器材,学生只是在一旁观察实验现象。这种实验教学方式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也是很难让学生意识到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书本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内容,连接实验器材,最后教师给学生指出实验计划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当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废气、废液处理的问题上有一些错误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全面的分析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纠正。教师在指导学生改正错的过程中就能够增加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印象,从而把绿色化学理念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制乙烯时,用氧化铝代替浓硫酸,可以减少硫酸对空气的污染。还有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就是对常见的固、液试剂提出了限量要求,这样不仅能节约实验用品,也能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 (二)合理地进行实验装置的连接 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实验装置进行绿色控制,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化学污染,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例如:在二氧化硫的制取过程中,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硫,教师把尾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然后再用酒精灯加热,这时品红溶液的颜色又重新显现,给学生证明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时这个现象同时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硫。教师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更加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更是一种向学生传递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学生践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方式。 (三)用绿色化学理念处理实验废物问题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产生很多的实验废物,主要包括:废气、废液,或者是药品的残余。这些实验废物的存在,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还会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化学实验废物进行科学处理,从而实现化学药品的循环利用。教师可以把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废物再进行二次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化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绿色化学理念应用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可以实现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能够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绿色化学理念的价值是巨大的,是值得高中化学教育采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来改变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信绿色化学理念的使用可以实现高中化学教学创新性的发展。 作者:王艳 单位:云南省元江县第一中学
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是中小企业获得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决定中小企业能够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对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及财务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新时期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中小企业开始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正在跟随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步伐进行深刻的变革,预算管理作为中小企业发展内部管控的关键环节,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认清当前中小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多个方面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为新时代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预算和财务工作支持。 一、船舶修造企业的特点 船舶修造具有复杂多变、系统全面和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每一个船舶在船体结构、机电产品型号等方面的都是不同的,具有品种繁多、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涉及到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机电设备、通信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因此船舶修造企业很难与大批量的流水性生产企业一样采用相对稳定性的预算管理方式进行预算财务管理工作。同时,随着我国造船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的船舶修造企业已经开始朝着造船、修船、钢结构加工、机械加工等多种业务活动为一体的企业发展模式,相应的对预算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更高。 二、当前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实践意义 缺乏实践意义的预算管理战略目标是当前中小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这表现为,一是中小企业编制的预算着眼于短期经济利益,缺乏对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的考虑和长期经济效益的规划。比如船舶修造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导致预算无法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指导,甚至可以说是阻碍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另外,在由于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的正确分析,在长期战略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了单纯的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经验的做法。在实际预算过程中没有体现船舶修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宏观经济等,导致制定的编制缺乏实际的效用。 (二)预算管理的全面组织架构不够完善 在中小企业中,缺乏健全的预算组织机构、预算管理的职责不清、岗位不明等问题一直存在。认为预算管理就是一种财务管理,就应当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这种意识下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导致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三)预算编制工作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在编制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闭门造车”的现象,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根据以往的预算编制和简单的财务数据进行预算编制,没有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导致预算编制的指标选取不科学,没有结合船舶修造企业的特殊性和发展的实际,预算管理不够全面、精细。二是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形成科学的现金预算管理方式,对潜在的资金链断裂风险认识不足,对中小企业的长期投资、融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三是预算编制过程的监督控制不足,监督管理严重缺位,最为明显的就是预算执行力度不足,保证且实施的制度不够健全。 三、加强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一)科学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容 根据船舶修造企业的发展实际和外部影响因素,船舶修造企业的预算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投资预算三个部分。其中,损益预算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包括销售、生产、物资采购、人工费用、制造维修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根据企业的利润目标来核算销售成本,然后按照经济责任制的方式对销售预算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对各个相关部门的活动进行指导,确保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而在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方面,作为企业预算管理的核心,主要是实现对现金的流入、流出、多余或者是不足的预算管理,目的是对企业的现金应用进行合理的控制,按照“收支两条线、量入而出、确保重点、略有结余”的原则进行预算管理。最后在投资预算管理方面,主要是基于船舶修造企业在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规划做出的预算投资管理。 (二)收集并合理运用预算管理编制的信息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建立在科学实用的预算编制上,因此,很要必要对预算编制所需要的材料进行详细的收集。以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收集预算编制所需的信息时,一是会分析公司内部的财务及业务数据,二是也会分析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数据。该公司每年通过对购买的船舶行业的报告数据进行分析来预测下一年的订单量以及市场走势,以便从大体上由船舶的设计到船舶的制造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上针对公司客户所处的不同地区、船型的业务等,结合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地区经济等来进行数据的整合,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健全企业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保障 为了确保预算的权威性以及与船舶修造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强化预算管理的控制力和执行力,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结合船舶修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建立企业预算委员会,由船舶修造企业的主要领导和各专业的主管领导,如造船专业、修船专业的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业务的开展。根据船舶修造企业发展的实际,将办公室设在财务部,财务部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科,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等相关工作。 (四)优化和提升企业预算编制流程和管理 中小企业应当将全面预算管理引入到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当中,按照制定目标、编制指标、监控执行、结果分析等环节优化企业预算编制和管理。首先,在制定目标方面,主要是依据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行业发展的形势和外部市场环境,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行管理情况、投资和融资发展情况等科学制定预算管理的目标。其次,在编制指标方面,主要在依据制定的目标,从企业的各个部门经营管理活动和工作实际进行分析,结合企业资源流转、市场行情等确定具体的预算管理指标。另外,在预算监控执行方面,主要是根据具体的预算指标对预算执行的实际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并且要构建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其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小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知到预算监督和管控的重要性。最后,在预算执行结果分析方面,主要是通过预算监督管控的部门对预算执行的实际结果进行分析,具体的就是将预算指标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进行对比,发现差异,调查原因,形成报告,并且将其及时反馈给企业的领导层。 (五)构建完善的企业预算考核体系 中小企业应当将预算管理的执行考核作为部门成绩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的重压组成,并且将其与部门和个人的奖惩联系在一起,通过考核和激励的方式来推进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工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将预算责任进行细化,不仅可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同时可以将预算执行与船舶企业的成本管理相结合,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发展。以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集团通过建立“责任分层”制度,根据每个部门或者工作组的情况,在预算编制的基础上,设定成本控制目标,对责任进行不同级别的划分,将责任进行细化,达到压力与动力并存的状态。通过细化责任,可以更好地进行评价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合理的奖惩,将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和实际效果作为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部门和个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的实现新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必须要对最为关键的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对预算管理进行改进和优化,促使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中小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比非常大,国家和社会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各项施工技术的应用,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才能够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取得理想的施工和建设效益,使水电水电工程各项设施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全面的发挥出来。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要对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制定相应技术措施,提高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水平,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1.1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技术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们在水利水电行业发展方面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水利水电项目改革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技术是水电工程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施工技术的优化和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更多的优势,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水利水电项目发展过程中,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的发展重视度越来越高,不仅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是利用水发电工程项目,同时还直接关系到可靠、稳定的电能供应。水利水电项目中只有不断应用先进施工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支撑和保障水利水电项目持续稳定发展。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项目经济效益,同时施工技术也属于整个工程项目重要组成,因此,只有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先进施工技术,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使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技术的价值和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1.2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管理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的持续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水利水电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管理,那么很难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好企业内部工程管理,才能够节约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同时提高水利水电项目开展有效性。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如果未做好管理工作,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将过于散乱,对施工质量有严重影响。只有提高工程管理方面重视度,在工程管理开展过程中加大各项施工管理力度。才能够使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实现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使这些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全面发挥,保证水利水电项目工程项目建设中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可以达到理想的建设目标,为水利水电项目持续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管理和技术有足够的重视,使技术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在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维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技术 2.1混凝土坝施工技术 混凝土坝在施工工艺方面分为两种,一种是现浇混凝土,另一种是预制混凝土。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较多高强度混凝土,需要在现场设置高效高容量设备,更好地满足混凝土运输和施工实际需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方法的应用可以选择冷集料技术,使用冷水浸泡或者喷淋方式实现对集料的预冷,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施工难度,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施工效果。为了提高混凝土坝施工有效性,还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补偿混凝土收缩,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多的裂缝。比如,使用低热膨胀技术,简化温度控制步骤,在缩短施工时间的同时节约工程项目花费,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2混凝土大范围大面积碾压技术 混凝土大范围大面积碾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以土石方填筑为基础,针对感应的混凝土建筑材料采取大面积滚动处理方式,之后进行浇筑。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应用,这项施工技术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与一般的普通混凝土有一定的区别,能够在减少水泥使用量的同时使沉积物浓度明显增加,添加较多的粉煤灰,所使用的大直径骨料较少。这一混凝土材料粘度范围有明显下降。在混凝土下碾压技术中,该混凝土有着一般混凝土所没有的优势,比如,路面硬度高、不容易出现塌陷等。 2.3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需要以预应力混凝土为基础,包含混凝土预应力拉锚技术和预应力岩锚技术不同形式。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是在满足设计和施工需要情况下,结合锚固深度、方向位置和大小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考虑,为基岩和建筑物等施加预应力,在改善其受力情况的同时实现对混凝土的有效加固。 3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存在的问题 3.1技术管理措施问题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以技术管理作为核心和灵魂,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管理不到位等情况。虽然很多项目施工建设前都会进行项目工程施工设计以及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等,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技术质量管理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和目标。技术管理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同时还与投资效率以及工程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做好项目建设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达到技术管理规范,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目标,使水利水电项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全面发挥。 3.2项目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进度和项目建设质量有着较为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素质同时也是工程项目建设一项主要问题,如果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项目施工要求,各项操作标准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那么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非常容易有违规操作等情况出现,最终导致整个工程项目丧失其原有的管理价值和意义。 3.3建设执行程序问题 水利水电项目需要较长的建设和运行周期,在项目完成建设后,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水利水电项目的投入往往由国家和政府负责,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回报率和投资安全性。因此,各项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措施的应用都需要有规范的程序进行约束,只有程序方面的约束和规范,才能够使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工作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使项目建设安全性、有效性和全面性得到保证。 4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策略 4.1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水利水电项目项目施工之前,需要组织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等,针对工程项目的勘测数据和放线结果等反复校核,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事前需要做好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施工条件以及技术能力等方面研究分析,同时结合工程规范和设计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考虑,找到施工薄弱环节和存在安全隐患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整治和预防措施,提高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有效性。 4.2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进度的管理和控制 水利水电项目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项目要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等因素相结合,综合分析考虑项目标准和设计方案。同时做好工程作业先后以及活动合理性的规划,针对施工中的成效展开细致的分析考虑,对比设计进度,如果发现存在较大差距,必须要及时明确原因,及时有效调整施工方案,避免延误工期。 4.3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个方面,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施工物资都需要经过采购,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需要做好事前调查工作,对当前的市场价格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厂家、供应商的信誉、生产能力等方面条件,将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性放在最主要地位。在物资使用过程中,采取限额领料等制度,制定项目各个工序和环节要求,避免有资源浪费和损坏等情况出现,将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 5结语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在基础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项目的设计、条件以及性质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考虑,制定和研发了不同的施工和设计方案。但是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仅仅通过现有的项目施工技术很难使施工安全性和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必须要与水利水电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施工技术和设计方案选择合理性,在施工过程中展开针对性的监督和控制,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安全行为和操作,保证工程项目在预期工期和成本内顺利完成,取得理想的建设效益。
随着我国化学专业的飞速发展,化工企业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商业往来日益频繁,应用化学专业英语在工作中的作用日显突出。同时,“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要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这一新形势的产生对化学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大量具有较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参与国际一体化竞争的创新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并对周边东盟区域起到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广西地区自身的地理及历史原因,使得该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广西地方院校以特定的教学对象为导向,不断改革与完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 广西地区属于我国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相对欠缺,该地区学生普遍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高考时英语平均成绩不算高,尤其有部分学生在90分(满分150分)以下,甚至只有30几分。而进入化学专业的,又有很多是其他专业调剂的,情况可能更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已经有过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在大三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普通的英语对话还是没办法顺利地进行,很多同学对于一些基础的单词发音都没能掌握。在期末考试时,不及格率也比较高。另外,专业英语教学目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专业英语不像基础英语那样,有国家四、六级统考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很多学校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或考查课,没有将专业英语放在与专业课对等的位置上。其次,学生对应用化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的工作领域不会用到相关内容,因而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没有热情,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二)翻转课堂等较新式的教学方式效果不佳 目前各大高校纷纷开始采用较新的教学方式,以改变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如翻转课堂等。例如,本人在应用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组模式,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组为单位进行,如单词听写、课堂报告等。其中,课堂报告是课本之外与应用化学相关的话题,通过学生在组里进行讨论,确定本组的报告主题,然后各自通过查资料和文献,集思广益,得到成稿的报告文件。最后,组里的成员一起讨论如何将报告内容语言表达出来,并互相帮忙纠正发音。因为最后上台报告的人是随机从组里抽一个人,并以这一个人的成绩作为全组人的成绩。预期是通过这样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查询资料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课本之外的各方面视野,实现各方面的共同提高,但效果并不尽人意。学生普遍反映课外自己做功课工作量太大,上课时未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节奏太快,跟不上。评教中提的意见多是希望可以采用词汇教学的方式,集中于课本上,更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对象导向的教学方法 (一)以词汇为节点进行串联的教学方式 针对广西区教学对象的特殊情况,教学方式要因地制宜,盲目跟随现在的趋势反而会适得其反。结合学生的意见及个人上课的一些心得,采用以词汇为各个结点串联起整个教学内容,并扩散辐射开去。例如,在上分析化学滴定的部分,首先将相关的专业词汇都列出,重点进行读、写、听的训练。最基本的单词如titration,buret,indicator等,经过反复强化训练,可以较熟练地掌握。在此基础上,以这些单词为契机,引入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再延伸至专业文献中包含该单词的句子,发展到学习科技文献的写作语法,再介绍来源文献的内容,介绍有关学科前沿的内容。在查询文献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会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给学生上文献检索课,这样辐射出去成为一张知识的大网,而结点即是各个专业词汇。 (二)及时评价辅助的课堂教学内容 应用化学专业英语面对应用化学这一大类学科,其内容丰富广泛,涵盖面涉及材料、环境、医药、能源等多个方面。若是不加筛选,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完成教学,并且各个学科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桂林理工大学推出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教师可以通过二维码简单的问题,例如“刚刚的问题听明白了没有”,学生扫描后,可以收到学生的即时反馈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对教学的进度和内容进行调整。根据本人的教学经历,通常在讲到生物相关方面的内容时,学生多数反映内容过于陌生,因为他们在之前的选修课程中大部分都没有生物化学这一门课,很多人在高中也并没有生物课的学习,对于一些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如DNA、酶等都没有相应的概念。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课过程中就要及时进行调整,降低教学目标和要求,从基本的碱基名称、酶的大致作用体系讲起,使学生了解该方面的相关基础即可。而对于一些新兴的领域,如功能特异的新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学生则兴趣较高,可在此处进行深入讲解,对于合成、表征、应用等方面都有涉及,并延伸至目前较为前沿的学术发展情况,使其在理论基础上了解实验方面的内容。为了适应多变的教学内容,对于教材的选择就不能过于单一。如应用化学方面,本人的参考书目包括《QuantitativeChemicalAnalysis》(LiNa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化学专业基础英语》(魏高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应用化学专业英语》(黄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与化工英语1》(廖世敬等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只有自己的储备足够,才能给学生带去丰富有趣的内容。 (三)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广西地区的大部分学生现阶段的状态是水平较低,因而普遍没有自信心,不愿意也不敢主动去进行英语交流,而在专业英语方面情况就更严重,因为大学英语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有早读,还有学校的一些英语角的活动让他们有一些机会进行交流,英语的影视作品也相对较多,专业英语则完全没有这样的条件。在夹缝中生存的专业英语通常会被学生忽略掉,他们基本不会去尝试这方面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抽出一些时间让他们开流,并开启表扬模式。只要能开口,就算只是几个单词也大加赞赏,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实力的,开流没那么难,自信心也会大大提升。其次,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讲前沿的、比较有意思的科研现状,如表面超疏水和亲水效应形成的一些自然界奇妙现象,引发他们在该方面的兴趣,主动去阅读相关文献。 (四)灵活但不失严格的考核制度 虽然目前学生的水平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不能因此让他们有可以懈怠、随意的心理,对这门课程的考核要灵活而不失严格。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告知学生考核的各个项目,如课堂听写、课堂做报告、口语,以及最终的笔试。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在哪个项目重点得分,一旦选定,就严格执行,不可以随意变动。适当的严格要求也有助于学生在该课程上分配有效的时间和精力,不至于产生轻视或忽略思想。 三、展望 专业英语是各专业课程设置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把控课程内容、规划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兴趣,真正实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这一问题需要授课教师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索。现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在此过程中,与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探讨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是否可以有机结合也是现在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袁亚利 聂瑾芳 李建平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独特的川西地域条件与特殊的历史社会环境共同孕育了雅安全手工软包皮拖鞋制作技艺,它集浓厚的川蜀人文气息和川西艺术魅力于一身,是川西地区制革历史与鞋履文化的综合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川蜀地区传统制鞋技术受到现代制鞋技术的冲击,雅安全手工软包皮拖鞋逐渐走向消亡,为了解雅安全手工软包皮拖鞋在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引起业界对地域性“传统鞋履”发展方式的探讨,本研究相关人员于2022年6月赴雅安市芦山县进行考察。 1雅安全手工软包皮拖鞋 1.1发展历史 四川盆地除少数高山地区外,整体气候湿润闷热,雨热同季,雅安全手工软包皮拖鞋既柔软舒适又透气方便,适宜川蜀地区的人民日常穿着。雅安全手工软包皮拖鞋制作技艺是四川省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软包皮拖鞋”),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雅安当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思想观念、民族审美等方面发展变迁的综合体现。1939年为抗战军兴,软包皮拖鞋技艺第二代传承人苏红应招入厂,将家传的全手工、软包裹等核心技艺带入工厂,为推动川藏地区贸易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1]。如今,由于疫情下软包皮拖鞋制作周期较长难度大,目前仅有几双成品在金步鞋文化博物馆作为藏品进行陈列展示,市面上少有见到。 1.2工艺制作流程 软包皮拖鞋以全手工和软包裹为技术核心点,以川藏地区出产的牛皮羊皮及少量马皮为制鞋原材料;以传统巴蜀题材为装饰图案,如熊猫食竹、变脸等;受羌、藏、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影响,造型风格多样,常以刺绣、绘画、编织等方式为装饰手法。软包皮拖鞋的制作工艺复杂,要经历选料、裁料、清帮、折边、镶接、美化、翻点子、内胆制作、底子制作、帮底缝合、装内胆、鞋底缝合等12道大工序、82个小步骤,最后烘烤成型[1]。因其具有唯一性、复杂性和艺术性,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鞋文化历史传承的载体之一。 2软包皮拖鞋的发展环境 2.1政策导向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于今后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工作原则、主要目标,为非遗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雅安市政府对软包皮拖鞋的保护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软包皮拖鞋技艺完成了区、市、省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1]。2014年,皮软包拖鞋产业化项目作为新产业集群中的代表被雅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列为“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业项目”,解决了芦山地区两百余名技术工人的就业问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助力人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和影响[1]。 2.2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目前软包皮拖鞋的相关研究较少,仅有《雅安皮拖鞋技艺研究》调查研究并记载其历史起源和基本发展脉络,探讨了软包皮拖鞋的基本特点与多重价值,从专门史的研究角度,收集照片和数据。在软包皮拖鞋技艺传承人的认定管理方面,孙泽慧(1969-2020),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安全手工软包皮拖鞋”代表性传承人,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屡获大奖,得到了皮革行业及社会、市场的极大肯定和认可,荣获中国轻工“大国工匠”称号。在软包皮拖鞋技艺整体保护方面,雅安政府借助《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重建专项规划》等政府政策优势和资金扶持,在芦山县建立相关产业园区,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该技艺传承与发展共进的产业化道路。软包皮拖鞋传播及普及方面,雅安市雨城区文化馆帮助孙泽慧团队创办了西南地区第一家以皮履革靴为主题的博物馆———金园鞋文化博览馆,馆藏大量传统鞋履外还收藏了软包皮拖鞋、制鞋工具实物与文字资料,为我国鞋履文化传承提供了实物支撑。 3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传承人才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主要有群体传承、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等三种传承方式。在考察中发现软包皮拖鞋技艺传承为群体传承和社会传承共同组成,群体传承和社会传承前期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孙泽慧去世后,软包皮拖鞋技艺目前现存一位市级传承人,每年相关固定补助金仅2000元。其余技艺传习人员未获得任何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的情况下生存状况堪忧,传承人员大量流失。 3.2内外源创新不足 软包皮拖鞋技艺的传习队伍主要由芦山地区农村妇女组成,未接受过专业的鞋履设计培训,创新工作基本由代表性传承人孙泽慧完成。孙泽慧的去世对软包皮拖鞋创新发展方面是毁灭性打击,软包皮拖鞋技艺面临无人教学传承,无人创新发展的地步,同质化现象严重,内源创新力严重不足。软包皮拖鞋生产企业目前以家族经营管理模式为主,技艺传承人作为参与主体,无经营经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该主体拥有的大多是著作权、专利等无形资产,管理模式陈旧,产业外源创新不足,该技艺在产业化进程中受到明显制约。 3.3审美变化带来的文化不自信 改革开放后国外大量鞋款涌入中国市场,国人的美学观念逐渐趋于国家化和现代化,市场在崇拜、模仿甚至山寨外国鞋款的时候,没有发掘自身的文化优势。对于很多传统鞋履款式,消费者不敢穿着,企业不敢生产,设计师不敢应用和创新,文化不自信心理让很多优秀的地域文化成为灯下黑。图1中展示的软包皮拖鞋尖头折边造型和裸后跟造型已经在市场中消失,圆头半包款式成为当前软包皮拖鞋造型基础,简单的素面、花朵、熊猫成为主要装饰图案。失去造型、装饰辨识度的软包皮拖鞋在川渝人民的生活中逐渐被其他拖鞋取代。 3.4协同互动脱节 非遗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不是单方面的责任,每一个参与者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作为非遗技艺的代表性主体,是传承技艺技法的核心。目前,软包皮拖鞋代表性传承人只剩一位,疫情当下企业停工,传习人才流失严重。专家学者对软包皮拖鞋非遗技艺关注度较低,相关数据记载和研究较少,软包皮拖鞋行业人才基础仍待完善。地方企业是让非遗技艺回归群众生活的实践者,承担着促进脱贫致富、灾后重建和“非遗”传承保护三个方面的社会责任[2]。设计师作为鞋款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时尚潮流的创造者,地方企业现合作的设计师除了非遗传承人以外多为中老年设计师,时尚敏锐度不足。消费者作为产品实际使用者,意见建议不能与企业或设计师直接反馈,消费者作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被生产者忽视。受财政压力影响,雅安地方政府对软包皮拖鞋的后续关注度和支持力不足,地方企业缺乏政策性指导和监管,企业资金流维持困难。博物馆作为非遗文化的展示窗口和宣传角色,在软包皮拖鞋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中缺乏对新媒体的运用。 4传承与发展策略的思考 对软包皮拖鞋的传承保护应当是在软包皮拖鞋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中进行的,更是“活”在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传承和保护,面对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现实困境,怎样让软包皮拖鞋“活得久”和“活得好”,实现其活态传承与发展值得我们进行反思与探索。 4.1重视培养传习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以人为载体进行技术传承与文化传播,“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是对非遗传习人员的保护[3]。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管理、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长期跟踪传承人的传承动态,积极引导中小学、博物馆、地方高校等开展软包皮拖鞋传承保护相关课程,拓宽传习途径,让软包皮拖鞋“活得久”。另一方面,地方企业革新经营管理方式,制定流程规范和质检标准,生产高质量产品。以“企业+家庭工坊”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将软包皮拖鞋的生产制作融入当地群众生活中,两种方式并进为其注入新的生命活力,让软包皮拖鞋“活得好”。 4.2挖掘特色文化,在传统中创新 四川作为多民族聚居大省,多彩的地域文化是软包皮拖鞋的创新宝库,当前软包皮拖鞋的创新工作基本上围绕着鞋面图案和装饰手法,未涉及鞋楦、鞋履造型、原材料等方面探索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要想打破这一现状,设计师和企业应当以现代审美和需求为基础,传承技艺同时挖掘四川特色文化和民族元素,扩宽设计装饰题材和元素,在进行文化提取时除了常见的大熊猫文化、麻辣文化、四川戏剧文化外还有道教文化、金沙遗址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在鞋楦和造型上遵循传统,让尖头翻折、裸后跟等款式重新散发光彩。原材料创新上,多使用印花皮革、压印皮革等新型工艺皮革,为软包皮拖鞋创新提供更多可能。 4.3建立有效“非遗”管理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主体受益、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有机结合的非遗管理机制[4],有利于长效性推进软包皮拖鞋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通过调研发现软包皮拖鞋产业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地方企业管理和经营出现了交叉和牵制,创新效率较低。同时,政府未有后续政策性指导和监管,地方企业依靠自身融资困难。雅安政府作为“非遗”保护工作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应加强多方角色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科学有序地推进软包皮拖鞋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的各项工作,以此对软包皮拖鞋文化进行立体、全面、综合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 4.4新媒体推广宣传,文旅融合 随着西南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旅融合成为四川发展文化产业、振兴地区经济的有效手段。雅安各级政府、地方企业、博物馆等应当依托背后丰富旅游资源,运用新媒体丰富营销手段,以视频、图文、文创产品等形式推广软包皮拖鞋体验项目,如软包皮拖鞋技艺纪录片、软包皮拖鞋制作体验课程等,让其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展品。同时宣传软包皮拖鞋文化,举办软包皮拖鞋文化节等大型线下推广活动,让软包皮拖鞋可看、可听、可穿、可玩,回归群众实际生活。 5结束语 软包皮拖鞋生长发展于川渝地区,是川渝传统鞋履的一个缩影,体现着川渝独特的地域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精神风貌。目前,软包皮拖鞋技艺技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传承上的人才断层,内源外源创新缺失,多方协同脱节等等,都是当前传统鞋履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多个角色间怎样平衡好“守旧历”与“创新规”的关系,做到软包皮拖鞋的活态传承和发展,让传统鞋履从博物馆展品回归群众生活,从理论到实践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作者:李科 顾任飞 雷昕怡 单位:温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刑事诉讼法论文:论新旧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论文摘要 本文就中国新旧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合法权益保护的变化展开系统系剖,以找到其中的不足,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针对新刑事诉讼法的具体背景,展开有关被害人合法权益保护的积极探讨,这是日常对于法制的要求,也是一种必然发展的趋势,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进行刑事诉讼法系统的分析,找到运行中的漏洞,展开有效的监督、执法,从而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国家的法制建设等。 论文关键词 新旧刑事诉讼法 被害人合法权益 方案设计 具体措施 一个国家脱离了严格的法制系统,必然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这就需要做好日常的法制工作的事情,在具体环节中,综合利用各种措施,进行积极的法制改革,以维护被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政治运行的稳定性,有利于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的稳定环境。 一、关于新刑事诉讼法制定的背景 近年来,中国的刑事诉讼法系统取得了一系列完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剖析,找到其中运行的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一系列进步,经济、政治与法制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尤其是这几年来的政治建设的展开,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驱动力,在此过程中,民主法制化逐渐成为中国政治建设的重点,党的十五大会议开展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确定了依法治国的优良战略,它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有利于完善中国仍然存在漏洞的政治体制,在这一过程中,党的执政方式与执政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改变,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健全。在此其中党的领导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在新出台的刑事诉讼法中,重点强调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强化了对国家权利的监督,有利于国家行政执法部门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国家经济政治建设的广阔深化。在这一过程中,被害人的相关权益有所提升,有利于保证中国公民的合法利益、合法权利,这是新经济形势下,公民权利与国家机关的平衡和谐。 自从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政治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改革,逐渐得到深化,并且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完善,中国公民的意识也得到一系列提升,公民本身更加注重以及明确自身的合法权益。新型的政治建立有利于公民合法权益的觉醒,有利于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这一条件下,改革的成果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规则性,另一方面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政治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避免了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社会动荡,秩序紊乱问题,也解决了政治改革,没有强大物质做保证的问题。有利于整个国家机器的合理有序运行,有利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少数国家的推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至于各种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国家日常的经济政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防止国外势力的政治意识渗透,我们要积极进行相关刑事诉讼法的改革,以确保中国刑事诉讼法系统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保证中国公民的人权,以避免西方意识形态的侵入,保证国家机器的合理运转。这与国家进一步推动刑事诉讼法改革是分不开的,需要我们进行大力推动,以保证国家的政治形象,避免被其他国家利用人权借口进行攻击,也避免其他国家意识文化的渗透,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进行具体系统的改革。 二、关于新旧刑诉法变化的分析 目前,刑事诉讼法,有利于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国内实情,给出正确的解决方式,有利于中国刑事诉讼法系统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保证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形成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良性监督,有利于维护国家司法的公正性,有利于打击社会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有利于国家政治建设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改善深化,有利于公民良好法治意识的养成,有利于国家司法行政体制的建立健全,有利于解决中国在政治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具体解决,以确保国家政治建设的稳定推动,促进中国司法建设的日益深化。 中国新刑事诉讼法的改革,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利,有利于保证人权,有利于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在以前的旧刑事诉讼法中,由于有些规定的不明确,不能很好的保证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不利于中国的司法政治体制的深化完善。在旧的诉讼法中,被害人与检察院的关系没有做到完善的和谐性,有时候不利于对被害人的权益实现,在一些情况下相当于公民的合法权益被剥夺。在新刑事诉讼法之后,被害人的权益维护问题得到了一些改善,有利于被害人直接参与相应的诉讼程序中,有利于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在此过程中,有利于被害人与国家司法行政体制的和谐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被害人与国家政治建设的协调,有利于国家政治建设的平稳运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与政治法制建设的有效结合,共同发展。新刑事诉讼法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保证中国司法政治体制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中国政治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中国公民权利权益的实现。 通过新旧诉讼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国家司法体制建设的日益完善,中国公民权利范围的日益提升,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中国法制社会的建立健全,更有利于提高中国的政治实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以应对国外不良意识形态的侵蚀。 三、关于被害人合法权益在法律规定上的缺陷分析 在日常司法行政建设中,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密切, 它不是那种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对权利关系,是同一刑事诉讼中的对象、主体。在实际法制建设中,新刑事诉讼法,不能对两者的权利权益关系给出一个系统的公平性,也就是相对公平性,这不利于保证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比如在新刑事诉讼法法中,缺少对被害人委托诉讼人权限的具体规定,不能合理的进行权利划分,也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司法环境,不利于形成相对平等的诉讼权利与公平性的诉讼地位。国家司法机构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完善,促进辩护人权利系统的完善,以有利于建立健全中国的司法行政建设,有利于中国各个诉讼阶段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保证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诉讼人的权利范围没有给出具体的划分,导致人的权限不明确,不能在具体的刑事诉讼案件中,确保该确保的权利,避免该避免的问题。这些东西对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需要国家行政司法部门给予相关重视,以确保中国政治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实现现阶段中国刑事诉讼系统的建立健全,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具体的刑事诉讼案件中,关于被害人的上诉问题,总是遇到一些麻烦,新刑事诉讼法中也缺乏了相应对于被害人上诉权利的详细规定,只是给出一些大体的方案。这对中国司法机构保证被害人的权益水平是很不利的,不利于保证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不利于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国家司法体制,健全新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体制关于人权权益的保护更加完善健全。 在实际诉讼案件中,一些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依然根据以前相关诉讼法的规定,将被害人的范围限制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利于中国司法行政体制的完善,不利于中国政治建设的建立健全。由于新出台的刑事诉讼法不能对被害人范围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这就不能避免在实际生活中,被害人相关权益保障的缺乏,不利于打击目前社会中的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保证国家政治建设的稳定进行,不能很好实现目前国家对于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也就不能适应目前国家日益严峻的政治形势,不能保障中国政治建设的平稳运行。针对目前新型犯罪的日益增多,对于日常增长的法人犯罪率,我们需要积极的进行刑事诉讼法体系的建立健全,稳定社会政治秩序,以促进中国政治建设的顺利运行。针对具体情况,扩宽被害人的应用范围,以满足当前形势犯罪斗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扩大被害人的适用范围,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提升,有利于被害人日常政治权益的维护。 四、关于实施新刑事诉讼法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中国各种性质的犯罪形势与以往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在传统的刑事司法中,注重的是国家经济效益与政治效益的维护,违法犯罪分子的危害性。国家公诉机关取代被害人的相关权利,一定程度上,不能让被害人渗入到司法体系中,不利于被害人具体权益的保证,不利于被人害权益系统的延伸完善。在以前的体系下,被害人起到的作用是辅助国家公诉机关进行办案,并且其缺乏必要的灵活性,限制了被害人相关权利的发挥。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出行,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了相对提升,具有一定的控制权与灵活性,有利于实现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保证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在实践中,硬性的刑事法律调整所产生的结果有时候与社会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有所差别。对被害人而言,伤害既已造成,这时候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里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经济利益用以弥补人身和财产损失,精神利益则是通过惩罚犯罪人使被害人或是被害人家属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对犯罪人而言,在自由和经济损失之间,自由总是显得更加可贵一些,大多数人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愿意选择刑事和解的。刑事和解不仅有利益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更能保正刑事被害人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通常来说,有些刑事案件可以避免,但是由于犯罪人与被害人当时的情绪冲动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双方矛盾的恶化,在导致刑事案件之后,双方可能出现后悔的举动,甚至有些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是亲戚、朋友、远亲等的关系,新刑事诉讼法法中的冲突双方的和解设定,有利于缓和双方矛盾,改善双方的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有利于保证国家政治法制建设,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尽可能的降低被害人的损失。有利于调动犯罪人与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双方关系的缓和,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 五、关于新刑诉法对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分析 纵观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发现中国社会每个时期的政治建设特点都是不同的,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别害人的权益根本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人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刑事诉讼程序的主动者是国家中央集权机构,而被动者只是被害人,这段时期是没有人权,缺乏基础人权保证的社会。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国家刑事诉讼法制体系的建立健全,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日益的改善,其在国家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有利于中国被害人权利的保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高潮,在此过程中,相关人们的权益得到了维护,中国人权保证日益得到了维护。 刑事诉讼法论文:略谈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保护 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现代各国对刑事犯罪的追诉,有的采取国家追诉主义,即检察官公诉垄断主义,有的采取国家追诉和私人追诉相结合,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方式,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是在充分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同时也重视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修改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正是把充分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作为修改重点之一,进一步强化了对被害人的法律保护。被害人内容上的修改是新刑诉法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本文试就现行刑诉法与新刑诉法中被害人的不同规定加以比较分析,以此透视一下二者在立法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方面的变化趋势。 一、关于被害人法律规定上的变化 (一)法条数量上的变化 现行刑诉法涉及被害人的条文有10条,其中将“被害人”一词直接用于规定的仅有8条;而新刑诉法关于被害人的条文有20条,其中涉及被害人一词的规定就达17条。新刑诉法较现行刑诉法改动了110处,其中补充、修改有关被害人的规定占改动问题的七分之一。刑诉法修改决定对被害人的原有规定之所以大幅度地增补,旨在平衡打击与保护的关系,增强被害人的控诉功能。同时力图通过被害人诉讼保护这一窗口,体现我国刑事诉讼的民主化程度。 (二)被害人诉讼地位上的变化 现行刑诉法第五十八条将被害人列为诉讼参与人之列,其诉讼地位与证人相似,不同于证人之处是被害人享有一定的申请权或申诉权。现行刑诉法中的被害人不属于诉讼当事人,一般不直接参与诉讼,只是由于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了犯罪行为的侵害,才与刑事诉讼发生联系,其参与刑事诉讼是被动的,其在诉讼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害人诉讼权利受诉讼地位的制约,其诉讼权利的行使主要依靠并通过司法机关对犯罪追诉行为的实施而达到自身合法权益保护之目的。改现行刑诉法第五十八条为新刑诉法第八十二条,将“被害人”修改为“诉讼当事人”。被害人由诉讼参与人变为当事人,这一规定上的变化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地,势必将形成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等且独立的诉讼地位,这将大大提高被害人直接参与刑事诉讼的程序,为其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提供更多的契机。 (三)被害人诉讼权利上的变化 现行刑诉法中的被害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其诉讼地位有近似于当事人之处,执行一定的控诉职能,有一定的独立请求权,但不是当事人,有证人的作用,而不是证人。现行刑诉法中的被害人实质上是介于证人和当事人之间的一种诉讼参与人,是具有一定独立请求权的特殊证人。其诉讼权利主要有:①控告犯罪和请求赔偿经济损失。控告后如果不立案,有权申请复议;②对人民检察院免诉和不起诉决定有申诉权;③可以亲自参加法庭审理,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证人、被告人发问,有权参加法庭辩论;④在自己的诉讼权利受到非法限制或剥夺时,有权提出控告;⑤委托人依法参加诉讼。新刑诉法则对被害人在不同诉讼阶段的权利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①控告权。对被害人的报案或控告列出专款加以规定;②对不立案决定提出异议权;③侦查起诉过程中对证据或者案件处理发表意见权;④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权;⑤直接起诉权;⑥参加法庭审理权;⑦申请提出抗诉权;⑧对生效裁判的申请权。此外,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还被明确赋予申请回避权和委托诉讼权。 现行刑诉法中被害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其诉讼权利带有较大的局限性,权利范围相对狭窄。被害人权利的局限性在现行刑诉法中最显著的表现有三:第一,诉讼权利的行使往往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相对滞后。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决定其不能直接参加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其权利也只有在诉讼中的部分阶段体现出来,而且一般要在司法机关作出某种诉讼行为之后,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譬如,被害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的申诉权,要在人民检察院作出免诉或不起诉决定之后才能行使。第二,某些诉讼权利的法律依据有限。被害人的委托权现行刑诉法中没有规定,根据律师暂行条例和司法实践,被害人在起诉后,开庭前可以委托律师或近亲属担任其诉讼人参加法庭审理,其委托权的行使仅限于法庭审理阶段。第三,诉讼权利范围窄小。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主要局限于控告权、申请复议权和申诉权等一些补救性权利。窄小有限的权利范围直接束缚、抑制了被害人控诉职能的发挥。鉴于现行刑诉法中被害人规定的种种局限性,新刑诉法首先提高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规定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之一,明确赋予被害人申请回避权和委托诉讼权,并将委托诉讼权扩及整个诉讼阶段;其次,对被害人在诉讼全过程中的诉讼权利作了系统而具体的规定。主要体现是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被害人的控告权、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权、参加法庭审理权和对生效裁判的申诉权等原有权限的适用规定;另一方面增设了被害人对不立案决定提出异议权、侦查起诉过程中对证据或案件处理发表意见权、直接起诉权和申请提出抗诉权等新权项的规定。新刑诉法完善并扩展被害人的诉讼权限、丰富其权项内容,有利于提高被害人直接参与诉讼的广度和深度,强化了被害人作为公民个人的法律保护,充分体现了新刑诉法既注重依法惩治犯罪,又注重保证诉讼民主,维护公民权利的立法宗旨。 (四)被害人与公检法机关关系上的变化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告状无门”的问题反映强烈。有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害后,投诉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立不上案,甚至不被受理;有的立案了,对被告人却该逮捕的不逮捕,该起诉的不起诉;法院判案,也存在着重罪轻判,该判不判等问题。究其原因,不可否认这背后常有“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作祟;但也不能忽视公检法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行为缺少外部力量的有效制约,尤其是缺乏被害人一方的制约。 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提高和权利的扩展必然对公检法行使职权产生制约,从而使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与公检法机关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现行刑诉法实施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诉讼行为在不同诉讼阶段分别受到三机关不同程度的制约。其诉讼行为以三机关的主诉讼行为为前提而存在,属于辅助性、附属性或补充性的行为。纵观我国公诉案件追诉活动的全过程,不难看出,我国现行的刑事追诉形式是国家追诉。公检法机关在国家追诉活动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被害人成为附属。诉讼中的公检法与被害人存在着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被害人无法约束影响公检法的诉讼行为,其投诉难、告状难的问题在所难免。造成此问题的症结是现行刑诉法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规定明显匮乏,关于被害人对公检法机关诉讼行为的反制约缺少规范。笔者 认为,立法界修改现行刑诉法时可能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在新刑诉法里建立了一套新制度,增补了三项重要规定: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意见;被害人对有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检察机关不立案、不追究的,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其中对不立案提出异议权、申请提出抗诉权的规定是被害人通过合法手段间接制约、监督公安机关、人民法院诉讼行为的立法规范。直接起诉权是三项规定中反制约特色最突出的一项,这一规定表明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若不服或不满公安、检察机关阶段性的追诉结果(结论),可以直接起诉(自诉)。直接起诉权的行使,可以使公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使国家追诉转化为个人追诉(自诉)。这实际上扩大了自诉的范围,有利于解决“告状难”的问题,使被害人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积极性提高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被害人对公安、检察机关的制约和监督,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可以预测,新刑诉法实施后,公诉案件的刑事追诉将构成以国家追诉为主要形式,个人追诉为补充形式的双轨追诉机制。为依法惩治犯罪,行使国家追诉权的公检法机关与拥有自诉权的被害人双方在诉讼中将形成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新型关系。 二、关于被害人规定上的不足及立法建议 被告人与被害人,本是犯罪行为中相对的双方,作为刑事诉讼主体,被害人应享有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相同或相对的权利,然而,新刑诉法中双方的某些诉讼权利既不相同,也不对等,被害人的权利规定明显存在两点缺陷:其一,新刑诉法缺乏被害人委托诉讼人权限方面的规定。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之一,其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有同等的诉讼地位和对等的诉讼权利,推而及至,其委托诉讼人也应与辩护人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具有同等的诉讼地位。新刑诉法关于辩护人的权利规定得系统、完善、具体且贯穿于不同诉讼阶段,便于操作。相比而言,关于被害人委托诉讼人的规定仅见于新刑诉法第四十一条,此条规定也仅仅是列举了诉讼人的范围,没有述及诉讼人的权限。被害人的诉讼人与辩护人在权限规范上的不对等、不均衡,无疑是新刑诉法的疏漏之处。其二,新刑诉法缺少被害人上诉权的规定。对于应不应该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是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争议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对此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如果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势必产生两大弊端,一是导致上诉案件数量大大增加,不利于二审法院开庭审理案件;二是将使上诉不加刑原则名存实亡,形同虚设。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能够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另外,在被害人上诉的案件中,上诉的被害人与人民检察院的关系也难于处理。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弊大于利。另一种意见认为,注重保护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当代刑事诉讼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现行刑诉法在保障被害人诉讼权利方面规定得很不够。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依法行使检察权,不是被害人的代表,对于被害人请求抗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并不一定会提出抗诉,因此应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上诉权。上述两种意见都有其道理,笔者倾向于第二种意见。笔者则认为,尽管上诉权的适用中可能会出现诸多棘手的问题,但上诉权是被害人的一项固有必要的诉讼权利,不可取消或剥夺。取消上诉权,就会破坏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整性,这与人权保障的全面性要求不相适宜。赋予被害人上诉权,还可减少刑事终审裁判后的申诉现象。权衡利弊,为了既避免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可能产生的弊端,又加强对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保障,笔者建议对被害人的上诉权可限制有条件的适用。即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生效的一审判决、裁定不服,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经审查不符合抗诉条件的,决定不抗诉的,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此外,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范围,现行刑诉法是指正当权利或合法利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适用对象包括自然人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对这一解释,《刑诉法》修正案既未修改补充,又未出台新规定,致使被害人的适用对象依旧狭窄、套用,不能适应当前犯罪斗争形势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法人犯罪和其他新型犯罪日趋增多,犯罪中经济损失或合法利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受害方往往是法人和国家。法人、国家能否成为被害人?若将法人、国家界定为被害人,其诉讼权利由谁行使?笔者认为,扩大被害人的适用范围势在必行。建议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细则》中重新界定被害人的内涵,划定被害人的范围,将被害人的适用对象扩及到法人和国家,适应当前惩治各类犯罪的需要。同时还应明确规定:若被害人是法人的,其法定代表人可依法行使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若被害人是国家的,在国家利益遭受犯罪行为不法侵害,受到一定程度损失的情况下,从立法上应根据具体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犯罪客体来具体确定被害人。即确定有职责代表国家保护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社会关系,依法有义务维护国家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利益不受侵害的国家职能机关或主管机关为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由其具体承担国家作为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诉讼中在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情况下,若其不服人民检察院不起诉的决定,只要其有证据证明其所维护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国家利益遭受了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的不法侵害,可代表国家作为被害人行使自诉权,以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挽回国家的经济损失。 为顺应世界潮流和刑事诉讼发展的客观规律,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在促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方面突出被害人的立法保护,笔者建议全国人大应制定专门的法律,采取下列措施对被害人的权益予以切实保障。首先,扩大被害人适用对象的范围;其次,对被害人的控告权在情况紧急时的相应保护措施;第三,对不立案决定、不起诉决定的申请复议权,司法机关应慎重对待,在规定期限内,将不立案的原因和复议结果及时告知被害人;第四,赋予被害人对未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有限的上诉权;第五,确立被害人在参加庭审活动中与被告人同等的诉讼权利;第六,扩大对被害人法定赔偿损失的范围,确立被害人先行对被告人财产进行预防扣押的申请权;最后,确立对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 刑事诉讼法论文:分析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近几年来,刑事诉讼法的研究不只是在内容上的拓展,在研究方法上是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却没有被拿来研究,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现在的困境以及解决的办法来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论文关键词 刑法 刑事诉讼法 协调统一 在我国法律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行法和刑事诉讼法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协调的问题,二者互动不明显,无论是在法制观念上还是在立法和司法的实践中,二者的关系都是分离、割裂甚至是断层。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因为犯罪联系到一起,他们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都受到刑法政策的知道,在我国法律历史上是并存的,所以,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的认识,对于树立形式一体化的观念和整体立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关系 (一)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本质上是因为犯罪而联系在一起的 犯罪时人和人之间因为利益的冲突而发生恶变,从而产生了犯罪,犯罪这一行为不仅仅是侵犯了当事人的利益,更严重的是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秩序,为了消除犯罪这种不理性的行为,国家就一定要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规范,所以,刑法以及保证刑法能够顺利实施的一系列诉讼法就产生了。 格兰威尔·威廉斯在《刑法教科书》中是这一命名犯罪的:“犯罪是一种可以引起刑事诉讼并导致刑罚的违法行为。”因为犯罪的联系,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更加密切,没有刑事诉讼这一程序,案件就没有办法展开认定,犯罪的不到打击,刑事纠纷也不能解决,刑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刑事诉讼是刑法两个最近被要素——犯罪和刑罚之间一个连接,是一个过程。 反过来说,刑事诉讼法也是离不开刑法的,刑法是对保护对象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如果一旦没有了刑法,那么定罪量刑就没有了标准,诉讼过程也会无的放矢,刑事诉讼法也没有了实际的意义,对于国家惩处犯罪来说,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他们的共同的功能就是处理犯罪引发的刑事纠纷,真是因为这样,才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是一样的 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刑法和心事诉讼法的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书本上的字里行间,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次和理念上的默契,在价值取向上具有相同的特点,“正义所关注的是法律规范与制度安排的内容,它们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人类幸福与文明建设中的价值。”正义的体现,是刑法的最终的追求,而这一追求靠的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 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遇到的困境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是我国的基本的法律,同时他们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二者互相配合,和谐发扎。但是在我国的法制实践中,二者的关系还石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二者的关系认识理解上存在误差 在认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的方面,存在着两种极端的认识,一是在我国法律的发展史上,都是延续着“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古老观念,刑事诉讼法的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而是作为刑法的附属品与其他的法律合并存在,这种情况延续到现在社会。二是随着法律程序法基础理论的发展,尤其是程序正义理论的导入,刑事诉讼法的价值被很多学术研究者逐步的认识了解,并且去提升它的地位,在学术界开始引起一番实体与程序那个重要的争论。 (二)对于刑事立法来说,没有考虑协调统一的特点 对于国家来说,立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在立法的程序中,一定要保证规范和严密,并且要考虑到其他的法律,保证协调统一,但是我国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时间不能同步,这就造成了刑事诉讼法在处理犯罪问题时候的不协调。 (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收到形势政策的指导影响 形势政策值得是一些能够代表国家权利的公共机构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围绕着预防、控制和惩治犯罪所采取的策略和一些有力的措施,还有对这些策略和措施鞥够涉及到的犯罪嫌疑人、犯罪人和被害人所采取的态度。国家在形势政策的指导下创立设置了刑罚,刑事诉讼的中心任务就是对刑事责任进行落实,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形势政策的最终决定意义才得以体现。 在刑事立法、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刑事的政策,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刑事政策的一个载体,刑事政策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制定的一个依据和标准,刑事政策的精神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体现出来,刑事政策可以说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灵魂和核心。 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现良好关系发展的方法 (一)在观念上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联系起来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当前的这种不密切的关系现状,首先就要从观念上改变认识,重新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进行定位,这是能够正确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处理好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在对待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上,对任何一方面的重视或者是疏忽都是片面的,过度的对程序独立价值的强调,牺牲了实体的价值,这种方法只是架空了刑事实体法,并且让刑事程序的本身失去了存在了价值。但是,如果没有实体法的支持和指导,程序的推进是盲目且没有目的性的,在实体法的立法过程中冒然将动态的诉讼过程切断,留着一些看着很美好的刑法的制度,最后却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所以,无论是立法、司法还是进行理论性的研究,都应该将刑事一体化的观念摆在前头,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将原先的重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区别,却忽略二者之间的联系将他们分开对待的陈旧思想,从根本观念上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等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对二者的关系要理性的对待和认识,真正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二者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一观念竖立起来。 (二)在立法的时候注意立法的整体性 在立法的层面正确处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能够保证二者的互相呼应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在立法的过程中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二者衔接的自然通常,就要将它们密切联系,看成是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减少二者之间的冲突,在系统配合的上才能做到完美。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实施和废止也应该做到时间的统一,在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时候,要宠妃考虑刑法相对应的问题,同样的,在制定刑法的时候也要将刑事诉讼法的问题考虑进去,将二者的实体法规范完美结合,对他们进行探讨和沟通的时候也要保证是同时进行的,保证二者在立法方面的协调统一和互动。除了注意立法时候的协调统一,在二者法律的内容规定上和技术方面也应该做到协调,心思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条文内容中,要注意协调,多推敲文字记述的处理,对二部法律内容上出现的矛盾和不协调的地方要尽量避免,努力做到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互相交流和共同发展。 (三)在刑事立法之前,应该做好前期准备 在刑事立法之前,预测工作是不能避免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系统的工程,所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自身的特点应该和当前社会发展、经济形式等各方面相结合,制定者不仅要有远见,还要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够提出立法的方向、趋势和立法的重点,喂将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能够创建一个良好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在学科研究方面也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联系 由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的,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对象及领域,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被放在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因为这种划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更加疏远,各自发展,没有互动也没有联系,对于二者的发展和沟通是非常不利的,导致很多刑法的研究者都忽略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的研究,学习刑法的只研究刑法,学习刑事诉讼法的只研究刑事诉讼法,将它们越拉越远,二者的研究者对彼此的领域有的只是简单的涉及,却做不到像研究本学科一样精通,这种后果就是研究者们在研究法律上各自为政,思想停留在一定的地步不会前进,这种思维模式,造成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很想交叉研究的缺乏,就造成了对很多问题的研究都只是表面性的,做不到深入的研究。 所以,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研究领域,就要做到知识的相互联系和使用,对研究二者的学者要进行知识的普及和联系,鼓励他们多将二者联系起来,从研究的领域解决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遇到的瓶颈问题,这样不仅能够确定立法的严密和准确性,保证二者之间的亲密联系和和谐统一,更重要的能够促进我国立法的准确稳定的进行,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服务,创建一个和谐统一的安定社会。 刑事诉讼法论文:仅凭同案被告人揭发不能定罪───兼谈对刑事诉讼法第46条的理解 陈某与曾某因合伙经营事务发生纠纷,于92年8月30日下午,纠集甲、乙、丙、丁四人,言明去“教训”曾某。随后,五人于当晚二十时许,驱车赶至曾某居住的工棚。陈某留在车上,甲等四人下车后,用拳脚和携带的凶器将曾打伤,致曾头部、躯干部多处受伤,倒地不起。作案后,陈某担心被围攻,立即率领甲等四人乘车逃离现场。后曾某因肝脏破裂,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陈某回到住处后,害怕曾某伤情严重,产生严重后果,随又连夜返回现场查看情况。当晚,陈某和丙、丁三人被公安人员抓获,甲、乙二人闻风潜逃。2001年11月12日,甲荒车毓踩嗽弊セ窈笠扑凸榘浮I笪适保⒍《私曳⒓锥质凳┥撕υ承形猓?其余被告人和现场证人均未证实甲实施了伤害行为。甲自己亦只供认到了现场,但未曾动手参与殴打曾某。 审理本案中,对被告人陈某系主犯,认定其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没有疑义。但对甲的处理上,产生了分歧,主要有两种意见:第一,甲事先明知是去“教训”曾某,并相随数人一同前去现场,同案其他俩被告人丙、丁均检举揭发甲分别在工棚内和工棚外参与殴打被害人,是本案实行犯之一: 第二,甲拒不承认有动手直接伤害曾某的情节,只有丙、丁这两个同案被告人检举揭发,而其他同案被告人陈某(主犯)、乙和证人均未证实甲动手打人,仅凭丙、丁的口供,不能认定甲动手参与殴打被害人。即,甲不是实行犯,而是帮助犯。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了七种证据,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就是七种证据之一,并规定“以上七种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在共同犯罪中,常常遇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揭发举报案外人或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即“攀供”,其具有多大的证明力,其可采信和可信性如何,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切忌追求“内心确信真实”,满足于“高度盖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又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并提出了证据要“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反映了法律对口供慎之又慎的态度。 上述运用证据的原则和证明标准,都要求我们在对口供进行审查判断时,要审查口供是在什么情况下取得,是否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如引诱、逼迫、威胁、暗示等,逼供和串供等情况是否存在?还有这些口供是否合情合理,是否前后一致,对同一事实情况是否一致,有无矛盾之处?要审查其动机和与案内其他证据能否一致,相互印证。 我们知道,口供具有双重特征:一方面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自己的行为最清楚,可能是案件最真实、最全面、最具体的证据材料;另一方面,由于案件的处理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责有直接利害关系,出于各种动机,他们会作出虚假的供述和辩解或虚假的检举揭发。一方面是证据的一种,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另一方面又具有辩护的性质,是诉讼权利的行使。因此,口供的真实成份与虚假成份并存,有时也可能全部是虚假的成份。口供自身的这种特点,也要求我们对其从形成过程、内容、动机和与案内其他证据的关联程序来查证。本案五被告人在共同实施伤害曾某行为中,究竞甲是否有罪?在作案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处于什么犯罪地位?而甲及其辩护人认为本人确未动手,亦无证人证实,仅凭丙、丁二被告人的“攀供”,不能认定其有罪,应作出无罪的推定。下面按照前述审查口供的要求作一下分析:首先丙、丁的口供从来源、形成过程上看,没有证据反映出存在有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或存在串供;从口供的内容上看,丙、丁二人在涉及实施暴力时,均对自己的行为轻描淡写,且相互推诿。在具体细节上亦不完全一致。如丙说甲在工棚内动手打人,丁说甲在工棚外动了手。可见,对甲动手打人这一点虽然是一致的,但时间、地点不能吻合;从动机上看,不能排除丙、丁二人无推卸罪责,逃避处罚的可能性。恰恰相反,证人林某证实,在实施殴打行为的人当中只看清楚丙、丁两人实施殴打行为,且动用了凶器,这俩人是“主攻手”。心理学告诉我们愈是罪行严重,愈会在对其追究责任时将罪过推得一干二净,本能使然。从平素表现看,丙、丁二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且有前科,作案当天才来到包工头陈某的工地,并非同甲乙二人一起打工劳动。故丙、丁二被告人“攀供”的真实性质更加值得怀疑;从与案内其他证据的联系来看,丙、丁的口供无法得到印证。因为,再无其他证据证明甲实施了殴打被害人的行为,那么,丙(或丁)的口供只能用丁(或丙)的口供来印证,但这又会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逻辑矛盾:用真实性值得怀疑的事实去证明另一个事实的真实性。这也正是“先入为主”在逻辑上的矛盾表现之一。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丙、丁的口供不能查证属实。 (2)再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把被告人供述、辩解理解为仅指甲本人的口供,那么,丙、丁的口供只能作为证人证言来对待。同样可以发现,由于丙、丁二被告人受其诉讼地位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影响,不能排除其没有隐瞒事实真象,编造谎言,蒙混过关的动机,也即不能“排除合理怀疑”,且在重要细节上陈述并不完全一致,其证言亦不能证明甲动手殴打被害人。而且,由于共同犯罪中各被告人口供,因其相互检举揭发与对其本人的定罪处罚有相当的利害关系,即使甲、丙、丁三被告人口供相互一致,也即甲作出了不利于自己的供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必须满足严格的限制条件,如绝对排除串供、逼供、诱供的可能性,在侦查、起诉、审判各阶段均未翻供,细节基本一致,分别指认的现场情况相互吻合,符合情理,且无不良动机等等,才能谨慎地以口供作为定案的根据。特别是在涉毒、贿赂等具有证据种类单一化特征案件的审理中,尤需严把此关。 (3)甲虽不能认定为与丙、丁是同一犯罪地位的实行犯,但其仍然是有罪的,不能因未直接动手打人即可作出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甲从主犯陈某的工地随同其他被告人出发时,即已明知此行前去打架,是去“教训”曾某,而且是结伙行凶。甲未以任何言辞或行为表明自己是搭乘顺车外出办事或纯粹看热闹,其余被告人亦无这样的认识。这说明,在主观上,甲的个人认识和意志与其他同案被告人及犯罪嫌疑人的认识和意志已经联结成他们共同的认识和犯罪意志,那就是──“教训”曾某。客观上,甲自己也承认进入作案现场。从工棚内的挑衅、撕打到工棚外的暴力行为,整个过程均能较为详细地描述出来,这一事实已查实。即使其本人确未曾直接动手打人,但其冷眼相观,即不劝阻,又不制止,在客观上一方面助长了实施殴打行为者(即实行犯丙、丁等)的嚣张气焰,从而使其更加有恃无恐,恃无忌惮,使犯罪行为升级化。另一方面也使被害人及其身边的人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反抗。甲的这种冷漠态度和“坐收渔利”的行为并没有切断自己先前伙同他人乘车前来打人的预备行为与共同犯罪的联系,从而丧失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原因力作用。在这种特定的场景 中,甲的不作为实际上对犯罪的完成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远远超过了道德的底线,超出了道德所能调整的范围,应受刑法的调整。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替实行犯出主意,想办法,撑腰打气,站脚助威等均属于对实行犯的精神性帮助,其与物质性帮助一样,同样也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从犯,是帮助犯。而帮助犯只有在及时制止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并且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中止,显然,被告人甲的不作为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4)虽然,对被告人甲动手参殴的事实不能认定,即甲不是实行犯,但对其站脚助威的行为则完全可以认定,即甲是帮助犯。而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可以作为主犯量刑,对本案而言,个别实行犯的实行过限要由全体实行犯承担过限的刑事责任,帮助犯只能作为从犯来量刑,不承担过限的刑事责任。后者在刑罚幅度上要轻于前者。因此,这样处理也符合“疑罪从无,疑罪从宽”的原则精神。 (5)有人认为刑事诉讼法46条中的“被告人”应包括共同犯罪中的同案其他被告人,笔者认为可以。关于被告人口供,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意思:承认犯罪或指控的事实,叫供述;说明自己罪轻、无罪,是辩解;还有对他人犯罪行为的陈述,则为检举揭发(本文仅指对同案其他被告人的检举揭发)。供述纯粹是针对自身行为,而检举揭发则是矛头指向别人,所述事实皆由他人所为。以本案为例(仅指甲是否动手这一事实展开讨论),甲与丙、丁的口供可分为几种情况: 1、甲不供认被指控的犯罪事实,而丙、丁却检举揭发之; 2、甲不承认犯罪,丙、丁亦未检举揭发其犯罪事实; 3、甲供认自己的罪行,丙、丁亦有相同的口供印证; 4、甲对被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而丙、丁的口供不能与其相互吻合。 5、甲交待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丙、丁亦交待了各自的犯罪事实。 对了第1种情形,前面已论证了它的不可信性,在此不再讨论。第4种情形属传统意义上的“只有被告人供述”,对其如何处理,法律已有明确规定,即不能认定甲动手参殴;第3种情况,表面上看甲、丙、丁三人口供都能一致,相互吻合,似乎可以定案了。但实际上,丙、丁亦处于被告人地位,受其复杂的心理动机(如报复、陷害他人、相互推诿、蒙混过关、出于私情包揽罪行等)影响,对其口供真实性的怀疑是相当合理的,也是正常的,符合一般经验法则。因此,如果除被告人口供外其他种类的证据一点也没有,绝对不能轻易定案,除非满足所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至于第2种情形,则属典型的“没有被告人供述”,此时就要靠其他证据来认定,只要确实充分亦可认定甲动了手。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是1、3两种情况。审判人员往往为在审限内结案或不使罪犯逃避惩罚,勉强以丙、丁二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来认定甲动手打被害人的犯罪事实,作为定案的根据。而且在审查被告人供述与案内其他证据是否一致时,将同案其他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放在同物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同等证据地位上来印证待证事实,这是一个误区。被告人的口供笼统地讲既包括甲的供述、也包括丙、丁的检举揭发。但仔细研究, 刑事诉讼法第46条中的“只有被告人供述”,仅指甲(或丙、丁等)承认自己犯罪或有被指控的事实存在,即“供述”:“没有被告人的供述”,则指甲(或丙、丁等)说明自己罪轻或无罪的辩解,甚至对他人罪行的检举揭发。这里不能将“供述”扩大解释为“口供”。因此,把这一点搞清楚,“被告人”的范围有多大则不言自明了。现在反过来再看第5种情形,就可以发现甲、丙、丁三被告人所供认的罪行均关乎自身,亦未相互纠缠,是清一色的“被告人供述”,此时如无其他证据,他们的供述无法得到查证属实,当然不能认定甲动手打人这一情节。可见,无论是被告人的供述,还是辩解和攀供,它们都处于同一的证据地位,具有相同的特性,尽管出自数个被告人之口,但对其互证力不应期望过高,即“不轻信口供”,一般情况下,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被害人死亡未留下任何陈述,即死无对证的情况下,更不能轻易用同案被告人的口供互证其罪。而要把着力点应放在口供外的其他证据补强上,放在调查研究上,要“淡化”口供。这既是口供自身特征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人权,杜绝刑讯逼供,促使司法人员提高办案水平特别是侦察水平的大势所趋。立法者的本意也正在于此。 刑事诉讼法论文:浅论对新刑事诉讼法中技术侦查措施规定的反思 论文摘要 技术侦查侦查措施的使用无不涉及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因而从适用对象、批准权限,以及每一措施的适用方式和期限,都要按照法律规定严格进行,坚决杜绝违反程序使用、越权使用和滥用。故此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我国存在已久的技术侦查措施进行法律上的规范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势在必行的一步。 论文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技术侦查措施 进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郎胜于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说明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犯罪情况的变化,一方面,要完善侦查措施,赋予侦查机关必要的侦查手段,加强打击犯罪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侦查措施的规范、制约和监督,防止滥用。”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刑事犯罪的攀升与犯罪手段的智能化、技术化,已经成为不可争议的现实。这一现实告诉我们,不仅侦查观念要更新,而且侦查模式、技术手段更要更新;另外,在侦查行为方面,由于不规范导致的冤假错案也时有发生,收集证据中的违法乱纪现象,滥用侦查权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侦查权运行的现状急须加强制约和监督。针对以上的问题,《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侦查程序方面作了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批准,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决定由特定人员实施秘密侦查,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的交付;明确规定采用技术侦查、秘密侦查措施控制下交付收集的材料可以作为证据适用。 一、对技术侦查措施进行法律上规定,是对权力限制的必要体现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刑事诉讼活动其主要特征之一在于国家公权力的参与,故需加强对公权力制约,规范公权力的行使是处于打击惩罚犯罪的合理需要。由于公权力带有天然的扩张性,所以必须对其严加控制防范,以防其成为脱缰之野马。刑事诉讼法作为规范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自然具备了公法的属性,即应通过合理的程序设计有效控制国家公权力的运行,防止因公权力滥用给被追诉人造成损害。“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便绝对地腐败”,应把权力制约为修法的重中之重,这是实现其保障人权目的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刑事诉讼法才是一部“民权法”而非“治民法”。在刑事诉讼法中,事关重要的首为侦查权。侦查权是刑事诉讼中的“双刃剑”,既关系到犯罪的控制又关涉犯罪嫌疑人基本权利的保障,因此,应当缜密设计,以防止权力滥用给犯罪嫌疑人权利造成侵害。在此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其中之一亮点是新增了“技术侦查”一节,把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从现实中的“幕后”推至立法的“台前”,修正案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人民检察院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由相关机关执行、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适用对象以及期限等相关规定,通过这些规定来进一步增强技术侦查的外部制约因素,从而减少技术侦查行为恣意的可能。 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技术侦查措施规定了相关原则 在此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其中之一亮点是新增了“技术侦查”一节,从第一百四十八条到第一百五十二条不难看出,条文本身对技术侦查措施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首先,“重罪”原则。“重罪”原则指所采取的技术侦查措施要与侦查机关所要保护的公共利益相适应。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去讨论技术侦查措施,技术侦查的投出要与收入成正比,起码不至于失衡,俗话说“杀鸡焉用牛刀”,如果对轻微的刑事案件而采取与之不相符的或者说投入成本大的技术侦查措施,那就必然会浪费国家的司法资源,不符合侦查成本效益分析原则;因为它对公民基本人权的侵犯性比传统侦查行为的侵犯性更为严重。在此次的刑事修正案中,首先规定的就是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案件的性质,明确规定公安机关采取措施的为“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检察院的为“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同时修正案也通过以上条文明确除此之外无其他例外情况。 其次,人权保障原则。从保障人权角度讲,由于技术侦查措施所主动介入的事件(活动)性质有时会尚未确定(即是否犯罪事件),此时所采取的侦查措施是建立于“假想犯罪”之上的,于是它也就可能会对公民的隐私权、通讯自由权等人权造成侵犯。从保障人权角度分析第一百五十条,其对公民的基本权益在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时也做出了保障。在采取措施时,应注重保障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在进行俗称“卧底侦查”的时候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于此同时也规定了,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对期限的延长也做了相对的规定。 再次,侦查程序法定。程序法定原则对于诉讼法的重要性不言而明,而现代刑事诉讼中同时亦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重要作用,刑事程序法定包括立法和司法两层含义:一是立法方面的要求,即刑事诉讼程序应当由法律事先明确规定;二是司法方面的要求,即刑事诉讼活动应当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的刑事程序来进行。刑事程序法定,是由刑事诉讼涉及利益的重大性决定的。刑事诉讼的过程,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过程,而刑罚权包含着国家以强制力剥夺公民的财产权、自由权乃至生命权等最重要的人权。因此,程序的确定性、公平性尤为重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程序(法)即无实体(法)”。这一法律格言,在刑事领域体现得最为彻底。为此,由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律事先明确规定刑事诉讼程序,规范刑事诉讼活动,保证刑事诉讼的有序性和公正性,就显得尤其必要。此次的刑诉法修正案的出台,规范了技术侦查一章。在此前技术侦查的主体、对象、程序、监督、 救济和结果使用等方面在刑事诉讼法中均没有明确规定;以及技术侦查其本身的特性决定,在其没有程序规定时必然会导致滥用或者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此次修正案从规定有权决定技术侦查措施的主体,执行主体、执行种类、期限、材料作为证据使用等方面都做了相关的规定,完善了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 三、对技术侦查手段进行了规定,完善侦查机关侦查措施,屏蔽法外手段的需要 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颁布出台前,各种技术侦查措施和秘密侦查措施都在法外存在,而且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从权力法定的原则看,侦查机关在侦查案件时使用法外的侦查手段又是缺乏法律基础的。由于是法外手段,必然会缺乏监督,权力缺乏限制;于此同时,基于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手段的自身特性加之其法外性,导致了技术侦查措施的滥用。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存在许多不同的技术侦查措施,如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录像、进行邮件检查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在我国,笔者认为技术侦查措施主要包括三类:技术类侦查措施(电子侦听、电话窃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录象、邮件检查等);诱惑类侦查措施(如机会提供型引诱、虚示购买、控制交付等);派遣秘密调查人员类侦查措施(包括线人、特情、卧底侦查员等)。从而不难看出,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第151条肯定以上三大类的技术侦查措施。此条文明确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即明确了派遣秘密调查人员类侦查措施,包括线人、特情、卧底侦查员等;以及“对涉及给付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即明确了诱惑类侦查措施。 四、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赋予证据合法性。 在法律上,我国相关法律已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做了一定的规定,如《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侦查机关依照有关规定采用技术侦查措施所收集的物证、书证及其他证据材料,经法庭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1998年公安部实施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63条第2款规定:向人民检察院移送案件时,只移送诉讼卷,侦查卷由公安机关存档备查。技术侦查获取的材料,需要作为证据公开使用时,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理。由于上述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加之规定的法律性质和地位的特殊性,导致的结果是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所取得的证据材料在事实上无直接的法律依据。在司法实践中,犯罪人的反侦查能力却在提高,增加侦查取证的难度,尤其在“一对一”案件、无被害人案件中,取证难度不断加大,制约了侦查工作的打击犯罪效果。尽管我国在实践中,技术侦查工作取得了许多经验,实践工作中对提高科技含量热情很高,但是法律对此却没有积极回应。我国技术侦查多是以“隐形法”规制。 然而,在此次新修正案中明确规定采用技术侦查、秘密侦查措施控制下交付收集的材料可以作为证据适用。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依照本节规定采取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使用该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审判人员在庭外对证据进行核实”。修正案此规定为侦查机关在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时所获得、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弥补了在司法实践中对相关案件侦查难,取证难的不足。 刑事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存在的问题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从1997年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它总结了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施行16年的经验,又吸收了国外刑事诉讼发展的新成果,在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改,体现了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统一。《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主要的有: 一、认识观念问题 一是实体和程序的关系问题。《刑事诉讼法》是一部程序法,和作为实体法的《刑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实体,轻程序”观念,已经成为制约新刑诉法正确实施的一大障碍。一些办案人员认为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不考虑方法、程序。对刑诉法程序的完善反而认为是“束缚了手脚”、“影响了打击犯罪”,因而违反程序、省略程序甚至规避程序进行办案。侦查机关开始摆脱新刑法刚出台时的担心,仍然存在刑讯逼供现象,在新刑诉法实施后,有的警察甚至还因刑讯逼供致人死亡而被判刑。有的法院审判方式改革只是“走过场”,“先定后审”现象仍然存在,律师辩护依然是“你辩你的,我辩我的”。为了达到“直接开庭、当庭宣判”的效果,只得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开庭。名为控辩式庭审,法官往往不自觉地又和检察官一起追诉犯罪,控审职能不分,难以达到控辩式庭审的要求。 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从古到今,对一些行为认定为犯罪的实体标准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对由谁认定、如何认定等程序问题上却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也是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司法实践中,被上诉或再审改判的案件毕竟是少数,但群众有意见的案件却不少,程序总是是一个重要原因。粗暴执法、办案拖拉、司法人员和利害关系人私下频繁接触,怎能不引起群众的不满? 二是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问题。刑诉法的修改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保护人权的精神,如比如第一次在法律上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行确定有罪”的原则,取消了收容审查和免予起诉制度,将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案犯在交付审判前都称为“犯罪嫌疑人”,等等。从实施情况来看,“宁错勿纵”、“有诉必罚”的观念仍然很有市场。特别表现在宣告无罪的案件中,有的法院规定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不必经过审判委员会讨论,但对宣告无罪的案件却非常慎重,一定得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害怕被指责为“放纵犯罪”。尤其是对因证据不足而被指控无罪的,不仅观念上难以接受,实际操作上更是谨小慎微。也正是由于忽视了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律师介入诉讼才举步维艰。不仅会见在押被告人有许多条条框框,在实际开庭辩护中,也往往是“你辩你的,我判我的”,被告人的辩护权难以得到彻底的保障。监视居住被曲解为到指点地点进行居住,由于监视居住可长达六个月,使之形同收容审查。 违反程序也是违法。只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才能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真正发挥刑诉法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中的作用。 二、司法解释问题 由于《刑事诉讼法》比较抽象,适当的法律解释是必需的。但自新刑诉法实施以来,出现了多头制定司法解释的问题,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刑诉法实施规定就达1159条,是刑诉法本身条文的5. 15倍。其中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为342条,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实施细则》为414条,公安部的《程序规定》为355条,以上三部门及全国人大法工委等六部委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48条。由于实施细则制定主体繁多,内容上不协调,有的已超越刑诉法本身的内容。由于刑事诉讼从侦查、起诉到审判本身是连贯的过程,但法律解释上的不一致影响了司法过程的互相衔接。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试行)》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时,“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对同一被告人不能同时使用”,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实施细则(试行)》则规定“必要时,也可以责令犯罪嫌疑人同时提出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不仅如此,地方立法还与中央立法不协调。如刑诉法第36条规定,辩护律师自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同在押的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检察院许可也可会见。但广东公安厅却明文规定要由检察机关批准会见文书才准予会见,律师也不例外。可见,各自为政的解释有损于法律的统一和尊严,造成办案程序的混乱。 三、审判方式改革问题 修订后的刑诉法,顺应刑事诉讼发展的科学规律,提出变革审判方式。审判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行“控辩式”庭审,让公诉人和辩护人就犯罪是否成立进行辩论,法官居中裁判而不是和公诉人一起审问被告。所有定案的证据,应当在法庭上经过当庭举证、质证、认证。但在实施新刑诉法进行审判方式改革中也遇到不少问题: 一是检察机关的地位问题。控辩式诉讼要求控、辩、审三权分离,检察官和辩护方在法律地位上平等,亨有同等的诉讼权利,法官居中裁判。但是检察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诉讼的一方,又是法律监督者,造成控辩双方事实上的不平等,法官更多 地要考虑控方的观点和主张。控辩双方地位在开庭礼仪上也很能说明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25条规定“审判人员入庭时,请全体起立”,就引起了检察机关的强烈不满,最终无法实行。 二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问题。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一项宪法原则,也是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不仅包括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权,不受其他机关的干涉,也包括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新刑诉法实施后,法院行使审判权受到其他机关干涉的情况有所好转,这也是全社会法制意识提高的结果。但在法院内部却并不能完全做到独立行使审判权,表现在先定后审和请示报核两个问题上。在案件开庭前,法官就根据现有的证据材料在合议庭内部先进行讨论,预先确定判决刑期,这就是先定后审。先定后审与新刑诉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而且侵犯了被告人的辩护权,使开庭流于形式。不仅如此,有部分法院对审理中遇到的疑难复杂案件,动胤打报告向上级法院请示,而有关法院也乐于解答,以为是帮助下级法院解决实际问题。从请示报核的动机上看,业务水平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害怕上诉后被上级法院改判而被追究错案责任。请示报核的存在,违背了二审终审制原则。因为经请示后判决的案件,实际上是二审并为一审,便当事人的上诉权得不到保护。 三是证人作证问题。按照控辩式庭审的要求,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公开质证、认证。根据举证责任的要求,证人应当由举证方负责保证出庭。但新刑诉法规定证人由法院通知,并且绝大部分证人不愿出庭作证。据某法院统计,该院审理的刑事公诉案件中,证人出庭率只有5%左右。证人作证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刑诉法上没有规定证人不履行作证义务的后果,也没有对证人的具体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是由法院、检察院还是律师负责通知证人出庭,各方认识不一。第三,证人本身法律意识不高,害怕打击报复、得罪人,存在传统上不愿涉讼的心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证人不出庭作证,当事人就只能对书面证言发表承认或否认的意见,无法对证人进行询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证。 四、司法机关的配合问题 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实现刑诉法的目的。新刑诉法施行一年多来,虽然总体上配合得不错,但在某些方面也衔接得不好,主要表现在二方面: 一是赃款赃物移送问题。新刑诉法专门增加了一条关于赃款赃物移送的规定,但比较原则。在实际执行中,有的司法机关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不移送赃款赃物。因为有的地方财政对赃款赃物采取提成的办法,即使不提成,执法机关也可凭入库赃款数额为筹码要求多拨办案经费。而且在六部委的《规定》中,一方面讲“对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依法移送”,另一方面又规定“不得以未移送赃款赃物为由,拒绝受理案件”。如果公诉机关不移送作为证据使用的赃款赃物,(事实上赃款赃物肯定是案件证据,且是否是赃款赃物只有通过审判程序才能确定),法院则处于两难境地,既不能退回侦查,也不能轻易作出罪名不成立的判决。赃款赃物不能依法移送,还很容易产生司法腐败。 二是卷宗材料移送问题。新刑诉法对庭审结束后检察院是否向人民法院移送案卷材料无明文规定,而“两高”司法解释又不一致。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检察院在庭审后3日内将其全部案卷材料移送法院,且移送的证据材料必须是原件。而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证据只移送复印件,且不移交内部材料。另一方面,对移送的卷宗材料中,如发现在庭审中未被指控的犯罪,按控辩式庭审的要求,法院不能处理。但如果不处理,是否会导致放纵犯罪? 五、财产刑执行问题 新《刑法》实施后,罚金、没收财产等财产刑适用范围扩大,相关条文从20条增加到139条。但新刑诉法关于财产刑执行的规定仅2个条文,即使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也仅有2个条文,造成司法实践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被羁押的犯罪分子,是由其本人缴纳还是应由其亲属代为缴纳?应在判决生效时缴纳还是刑满释放后缴纳?对未成年人应否适用罚金?如果适用应由谁缴纳?对死刑犯的罚金或没收财产如何执行?如何区分犯罪分子个人财产及其家庭财产?罚金刑由刑庭执行还是由执行庭执行?诸如此类问题,由于法无明文规定,各地做法不一,使刑事生效判决的严肃性受到影响。 这些问题立法机关应当加强研究,完善立法。司法机关应严格依法办事,不断规范程序,以更好地发挥刑诉法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中的作用。 刑事诉讼法论文:分析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缺陷与完善建议 一、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存在的缺陷分析 (一)该条依然把“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作为辩护人的责任,却又未指明这一责任是针对谁应付的责任和性质,易使公安司法机关依然误认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责任还由辩护人承担;一旦辩护人未尽到这一责任,公安司法机关完全可能据此作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利的刑事裁决。 (二)该条虽然规定了辩护人上述责任,却没有规定,辩护人未尽其责,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难以保证辩护人怀着满腔热情,积极主动、自觉地为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努力“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相反,他可能根本不“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因为即使如此,辩护人也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这样,就很可能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三)该条规定与刑法的规定不完全相符合。根据我国1997年刑法有关规定,当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有如下几种:①单纯有罪宣告,减轻处罚;②作有罪宣告,从轻处罚;③作有罪宣告,减轻处罚;④免除其刑事责任等。例如,1997年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就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等等。“根据法律”的要求,辩护人有权也应当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为了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履行“提出其从轻处罚的材料和意见”的职责。然而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却没有规定辩护人要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履行这一职责,这有可能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该享有的“从轻处罚”的合法权益落空! (四)依然重视实体辩护,没有规定辩护人有权也有义务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履行“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刑事办案机关及其办案人员违反法定程序而遭受侵犯的材料和意见”的职责,只是笼统地规定辩护人“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这可能导致辩护人本来想提出,却不愿或不敢提出抑或根本就不提出此类辩护意见,因而不能确保辩护人去积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五)把原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中的“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改为“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它合法权益”,本意很好,强化、扩大了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的内容和范围———使之从笼统的“合法权益”具体到“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但是,却依然把其作为辩护人应实施的行为内容及其结果本身”,而不是作为其“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刑事办案机关及其办案人员违反法定程序而遭受侵犯的材料和意见”所追求的结果和希望实现的目标,未免强辩护人之难。因为,这一结果是否得以实现,不完全取决于辩护人是否提出了这些材料和意见,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裁判方是否公正司法,听取和采纳辩护人所提出的正确材料和意见。即使辩护人提出了上述正确的材料和意见,如果裁判方也完全可能置之不理,作出不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它合法权益的裁决。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不考虑辩护人的个人能力及其主观努力程度,一律要求辩护人完全做到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它合法权益,显而易见,这是勉为其难!另外,本条也未限定辩护人的责任的时空范围和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合法权益”所指,有可能使人们误认为,只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无论其是否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涉案件相关联,辩护人都有责任加以维护。 二、对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再修改的建议 笔者以为,为确保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的科学化,协调其与刑法的关系,促使辩护人更好地尽力履行自己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职责,消除不良影响和后果,有必要对其进一步修改。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规定辩护人的职责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履行”而不是仅仅笼统地规定“辩护人的职责是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以便从根本上排除“公安司法机关和其他人错误认为辩护人应当向它们履行这一职责”的理念和可能性,从而防止和消除公安司法机关以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为据,以辩护人未向它们履行该职责为由,作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利的裁判。 (二)在本条尾部,增加责任规定,即增加“辩护人不履行该职责,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内容。“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同理,“没有责任的义务或职责,不是义务或职责。”一个人的义务或职责,只有在其得以全面正确地履行的时候,才能真正表明其真实的存在;当其没有被全面正确的履行,义务人就必须依法承担因此带来的不良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义务人或承担此职责之人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全面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应尽的义务或职责。一个人不全面正确履行义务或职责,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应尽义务或者职责的得以全面正确履行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作为辩护人,也不例外。因为,一方面,既然辩护人具有这一义务或职责,当他未全面正确地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履行这一义务或职责时,毫无疑问,也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辩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使辩护人积极主动、自觉全面正确地履行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尽的义务或职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树立辩护人敢于承担责任的优良形象,建立起人们(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辩护人的信任度或依赖感,以便人们愿意更多地寻求获得辩护人的法律服务,从而为辩护人拓展法律服务市场创造条件。不过有一点需要强调,辩护人的这一法律责任,还有待法律进一步完善。 (三)与刑法相协调,增加“根据事实和法律,辩护人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轻处罚”或者“从轻承担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的内容。因为,一是,“从轻处罚”与罪轻还是存在明显的不同。前者是量刑问题,既可以是轻罪引起的“从轻处罚”,也可是因为存在“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而作出的;而罪轻既包括罪质方面的轻即轻罪,也包括罪量方面的轻,具体有两点:①某一犯罪存在不同的量刑幅度的犯罪时,指其中的轻刑幅度的该犯罪;②指某一犯罪的同一刑罚幅度内的轻刑所对应的犯罪情形。二是基于此,这是实现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的需要。 2012年3月14日新刑事诉讼法第一条中规定: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新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其中,查明犯罪事实“是指查明谁实施了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的过程,以及其他与他定罪量刑有关的情况。” 而这有赖于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明犯罪事实(包括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轻处罚)的证据,也仰仗于辩护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尽忠职守,积极提出能够用于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轻处罚的材料和意见。“正确应用法律”,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在将法律应用到已经查明的具体案件事实时,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非罪的界限,做到定罪准确,并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做到量刑适当。” 为了实现上述刑事诉讼法目的和任务,规定辩护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存在从轻处罚的情形,一经查证,这无疑有助于公安司法机关依法从轻处罚。“尊重和保护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仅仅指通过惩罚犯罪,保护无辜的守法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包括依法处罚犯罪人,做到罪形相适应,罪当其刑刑应其罪,不过分剥夺、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当辩护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提出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轻处罚的材料和意见,且经查证属实,被公安司法机关采纳,贯彻、体现和实现了公安司法机关对犯作出相应的“从轻处罚”的裁判,这无疑是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精神和宗旨。 不仅如此,新旧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都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的材料和意见”其中,“根据事实,是指辩护人根据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情况,包括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罪量刑一切事实情况。其中,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的从轻处罚的情节在内;“根据法律是指根据与处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涉案件有关的所有的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理所当然包括刑法在内。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具有刑法所规定的“从轻处罚”情节时,辩护人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轻处罚的材料和意见,以便公安司法机关采纳,并对他(它)们作出从轻处罚的裁判。 (四)增加“辩护人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公安司法机关违反法定程序而遭受侵犯的材料和意见”的内容,真正强化程序辩护,维护程序公正,从而真正实现刑事辩护的维护实体公正与程序统一的维护司法公正职能。 (五)在“维护……权益”之前加个“以”字;在“其他”与“合法权益”之间增加“与案件相关的”限定词。笔者之所以建议作如此修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把“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与案件相关的其他合法权益”设定为目的,使之与“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的行为区分开来,增强后者的目的性,表明辩护人实施这一行为是为实现“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与案件相关的其他合法权益”服务的,而不是盲目的;二是明确后者作为目的,有可能实现———若能实现则最好,也有可能不实现。如果辩护人全心全意,竭尽所能,做到了“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从轻承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旨在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与案件相关的其他合法权益,但是由于辩护人所无力、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公安司法机关徇私枉法,对其材料和意见断然拒绝采纳,依然作出违背事实和法律,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极为不利的裁判,不能苛责于辩护人。因为“法律不强人所难”,“法律不能命令人们实施不可能的行为,也不能禁止人们实施不可避的行为。” “即使是善良的事项,但如果不可能,法律也不强求。”这是法律正义的要求和体现,也体现了法律对辩护人的公平。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议,将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再次修改为:“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应当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尽心尽责,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从轻承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以及其因公安司法机关违反法定程序而遭受侵犯的材料和意见,以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与案件相关的其他合法权益。辩护人不履行该责任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刑事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刑事证据收集规则,属于程序性规则,是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乃至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侦查中刑事证据收集活动的准则。其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侦查活动,使证据的收集合法化、程序化,保证收集到的证据的合法性,避免侵犯人权,防止侦查权的无限扩张。然而目前我国的刑事证据收集规则很不完善,现有的收集规则零散分布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学术界对此问题也较少涉及。笔者力图通过对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反思探寻更为合理的规则。 一、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立法现状及反思 我国现代证据立法吸取了大陆法系证据立法的有益成分,在诉讼法内以专章对证据制度的有关内容作了规定。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据也有专门规定。然而,关于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法律规定却不甚完善,存在立法缺陷。 (一)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对刑事证据收集规则作出了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该法第89条至第118条、第131条关于侦查的规定中也包含有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140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该规则第160条规定:“不得采用羁押、刑讯、威胁、引诱、诱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获取证言。”该规则第265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51条规定:“公安机关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以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该《规定》第九章关于侦查的规定中也包含有刑事证据收集规则。与刑事诉讼法相适应,《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以上为我国现行法律、司法解释中关于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规定。 (二)反思 1、法律本身的缺陷——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强。 一项完整和独立的刑事程序性规则由实体性规则和实施性规则构成。实体性规则指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什么诉讼行为的规则;实施性规则指规定如何实现实体性规则的内容的规则。同样,刑事证据收集规则也分为实体性规则和实施性规则。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解释》第61条、《规则》第140、160、265条、《规定》第51条属于实体性规则,其余规定属于实施性规则。目前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其缺陷具体表现在: 刑事诉讼法论文:谈基层检察工作如何应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批捕条件、羁押审查、诉讼程序、审问方式、辩护制度等诸多方面都提出新规定,也对基层检察院行使公诉、批捕、法律监督、反贪污贿赂、反侵权渎职等职能做出了新要求。牵一发而动全身,新法律产生了连锁反应,对基层检察的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制度与机制建设都提出了新挑战。基层检察工作如何应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呢?我简要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基层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意识。 针对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可以从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培训:首先,重点培训新法律条文。组织法律专家、业务骨干等开展新法条文学习活动,全面把握新新刑事诉讼法的内容与规定,特别突出修改部分的内容,指导干警全面掌握法律条款。可开展新法专题考试活动,可开展新法知识竞赛活动,可开展新法适用理论研讨活动,引导干警加强自学,积累新法规知识,把握尺度,学会依新法办事。其次,重点培训新法精神。以培训方式指导干警把握新法规的立法背景、立法精神和立法意图,明确新法对于司法公正、促进和谐的重要意义,增强基层检察队伍的执行意识。可开展“我与新法关系”的大讨论、大辩论活动,重点明确新法给基层检察员、各科室、各岗位带来的新任务、新责任,引导检察队伍转变旧思维,树立新观念,自觉执行新法律。三可开展模拟演练活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体现了“保障人权”的精神,客观上给检察工作增加了难度。可充分预见执行新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突发情况、高难度审讯情况、媒体炒作等,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开展应对各种情况的模拟训练活动,提升攻坚能力。四可强化职业操守与职业形象培训。新法对文明执法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无疑增加了检察工作的透明度,这就需要强化对干警职业操守与职业形象教育,以便展示检察队伍依法办案、公正执法、专业能力强的整体形象。 二主动对接新法规,改进检察业务管理制度。 按照新法规依法行使检察机关各项工作职责,必须突出建章立制,规范业务管理。一要全面梳理检察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程序性制度。对照新法精神和具体内容,全面梳理检察业务流程,该简化的简化,该增加工作的程序的增加工作程序,确保执法程序合法、规范。比如,过去的审查逮捕工作程序相对简单,主要采取“构罪即捕”、“一押到底”的作法;新法要求“确有必要逮捕方可逮捕”、“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可结合这一转变,建立健全有关“必要逮捕”的条件性规定和捕后羁押的审查规定,明确什么条件进入审查,审查的程序是什么等,适当增加执法程序与工作环节,落实新法的规定。二要全面梳理业务制度,补充改进业务管理制度。有些不符合新法的制度,该废除的要废除,需补充的要补充,该新建的要新建。要特别注意完善业务部门管理制度,视情增加部门的新职责;比如审查起诉工作要从单纯的指控犯罪向同时承担指控犯罪的举证责任和收集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转变,相关职责要增加;要特别注意完善岗位职责制,将落实新法各条款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防止出现走老路、违规执法现象。比如,针对新刑事诉讼法延长了传唤、拘传时间和职务犯罪嫌疑人决定逮捕时间的相关规定,可建立相关岗位职责和部门管理制度,落实好相关执法环节在时间上的规定。当然,亦可针对“案情特别重大、复杂,拘留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决定逮捕的时间才可以从14日延长至17日”这一规定,明确什么情况属于“案情特别重大、复杂”,建立相关执法标准。三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创新业务制度。新法的实施必然会使检察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包括检察队伍、法律监督对象及罪犯嫌疑人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在实践中中要及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细化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三适应新法律环境,完善基层检察工作机制。 为了适应新法律环境,还需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新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把各部门、各岗位落实新法的情况作为重点考核事项,除联合其他执法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外,还可以针对新法的执行开展专项考核,高度关注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二是完善组织机构机制。新法给一些部门一些岗位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基层检察机关原有的组织机构不一定适应新的工作形势,可适当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人员岗位,给相关部门充实人员,人员配置上向业务一线适当倾斜。三要完善物质保障和科技保障机制。新法的实施给侦破、取证、调查、审问等环节增大难度,加大了某些部门的的执法成本,因此亦应强化物质保障机制建设,在资金、设备、办案交通工具等方面予以保障;结合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从传统的人力密集向信息密集、技术密集转变,以及审问办案过程对现场录像的要求,坚持科技强检,适当引进运行效率高、投资成本的信息技术新设备,加强技术保障。 总之,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给基层检察工作带来的深远的影响和新挑战,关键要需要基层检察班子转变思想,提升观念,以制度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为抓手提高业务及队伍管理水平,积极适应新法律营造的新环境,促进检察工作再上新水平。(编辑:圆圆) 刑事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草案完善的基本方向以人权保障为重心 2011年8月,期待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颁布并面向公众征询意见,通过认真学习,笔者认为,《修正案(草案)》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如完善辩护制度、明确任何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对于推进我国刑事法治的进程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修正案(草案)》在控制犯罪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如增加了技术侦查及特别程序的规定,赋予司法机关较为笼统宽泛的决定权,这也极有可能对被追诉人的基本权利造成损害。 基于对《修正案(草案)》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与担忧,笔者认为,《修正案(草案)》的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强化人权保障,凸显立法目的“如果说刑法是犯罪人权利的大宪章(贝卡利亚语),那么,刑事诉讼法则可以被看作被告人的大宪章。”刑事诉讼的本质决定了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是其永恒的主题。一方面,刑事诉讼中的强弱对比关系决定了人权保障的必要性。在公诉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犯罪表现为公民个人与国家、社会利益的冲突和对抗,面对强大的国家公权力的追诉,被追诉人的弱势地位十分明显,其个体的基本权利极有可能遭受国家公权力滥用的侵害。 在悬殊的力量对比之下,要保证控辩对抗能够平等理性地进行,就必须特别关注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即通过立法确认、赋予被追诉人权利,使之有能力与公权力相抗衡。正如德沃金所言:“在大多数社会里,给予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以明确的法律保护。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些群体的成员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而不是由于这些人对社会更有道德价值。与此相类似,给予个人的更多的权利保护,是因为面临政府滥用权力的时候,个人是脆弱的。权利理论强调个人权利,因为需要特殊保护的是个人而不是社会。”另一方面,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考察,被追诉人的权利实为社会上每个公民应有的个人权利。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诉讼法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即是对每一个公民的人权保障,故必须认真对待权利,在立法上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利保障体系。 刑事诉讼法论文:诱惑侦查初探——刑事诉讼法理角度的思考 [内容摘要] 诱惑侦查,是犯罪侦查中一种特殊的侦查方式,但对其合法性存在争议。本文针对实践中两类诱惑侦查的特征和法律性质,从法理角度划清了诱惑侦查的合法与非法的界限,着重剖析了“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违法性危害及法律后果。 [关键词] 诱惑侦查 犯意诱发型 提供机会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案件日益复杂化,出现了一些无被害人的犯罪,如贩毒、行贿、组织、伪造货币等。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和组织性,给侦查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于是产生了各种特殊的侦查方法。诱惑侦查,就是被实践证明为查获此类犯罪的行之有效措施之一。 所谓“诱惑侦查”,或称“诱饵侦查”,是指侦查人员在掌握了一定的犯罪线索而又没有足够证据时,亲自或者使用民间侦查合作者创造情境,诱使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然后当场将其抓获进行证据收集。这种侦查手段的优势在于,由于事先设置了诱饵,整个犯罪过程都在侦查机关的严密监控下,犯罪嫌疑人很难毁证、匿赃、逃脱,也难以翻供翻证,所以案子破得干脆利落,富有效率,因此对于侦破一些较难获取证据的案件是极其有效的。因此,诱惑侦查即使在法制发达的西方国家的刑事侦查中也并不少见;在我国,由于打击犯罪的需要,诱惑侦查在各种刑事案件的侦查中也越来越受到青睐。然而,对此法律上并无相应规制,因此,诱惑侦查的合法性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一、诱惑侦查的基本类型 诱惑侦查的一般做法是,警察或警察雇用的原犯罪集团的成员,扮作犯罪者,根据已掌握的线索接触嫌疑犯,伪装要卖、宿娼或行贿,而在对方同意并开始交易时立即将嫌疑人逮捕。引蛇出洞,诱以利益,后发制人——从侦查技巧上分析,这无疑侦破疑难案件的成功方案。然而,如果某人并不吸毒或以戒毒,但扮成贩子的警察却一再向他推销或者怂恿贩毒,使他决定试一试。如果因此而将这个人逮捕,则我们显然会感到这是不公平的。那么,我们如何从法律角度来判断这种诱惑侦查是不公平或者违法呢? 其实,归纳实践中采用的诱惑侦查,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诱惑者促使被诱惑者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我们称之为“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这种诱惑侦查的主要特征是,被诱惑者原本是没有犯罪意图的,他只是被侦查者认为是嫌疑人;而诱惑者采取了“主动行为”或“积极行为”,致使被诱惑者在强烈的诱惑下实施了犯罪行为。这种方法在美国曾经广为采用,并为法律所允许,直到后来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警察设置的圈套实际上是在“引诱”原本清白的人进行犯罪活动,因此违反了宪法修正案第四条,构成非法搜查。[1]对于圈套(entrapment)的确切定义尽管仍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它应包含这样一种情形,即“侦查机关在本来并无犯罪倾向的无罪者(innocent person)心里植入(implant)犯罪意图,诱使其实施犯罪行为,然后使他们受到追诉。”[2]所以美国的所谓“警察圈套”(police entrapment)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犯罪诱发型”诱惑侦查。例如,在某重大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侦查人员化装成刑事被告人的亲友,向审理该案的法官行贿,并一再表示无论事成与否决不声张,保证没人知道等,待法官经不住反复劝诱而收下贿赂时,再以贿赂罪追究法官的刑事责任。在这类诱惑侦查中,侦查机关无异在诱使或者鼓励无罪的人犯罪,所以应当属于非法的侦查行为。现实中许多国家也是对“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是持否定态度的。 第二种类型是,诱惑者为已具备犯意的被诱惑者提供机会,我们称之为“提供机会型”的诱惑侦查。这种诱惑侦查的特征是,被诱惑者本来已产生了犯罪意图,甚至已有犯罪行为,诱惑者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其犯罪实施的特定条件和机会,相对来说,侦查机关的行为是被动的、消极的,往往是守株待兔地等待犯罪人现身或犯罪团伙暴露,所以并不存在诱发无罪者犯罪的倾向。例如,警方得知有一抢劫团伙欲在某银行运钞途中行动,遂把作了记号的大量现金用运钞车招摇过市运往银行,暗中布下严密的控制,待犯罪分子全面行动之时将其一网打尽。在这个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早已产生的犯罪意图,警察的行为只是提供了其实施犯罪的有利场合与环境,目的是获取证据,擒获隐蔽的罪犯。由于避免了引诱清白者犯罪的弊端,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欧洲人权法院均对“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持肯定态度的。 二、诱惑侦查的实践区分 “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和“提供机会型”的诱惑侦查在理论上较易界定,但在实践中如何区分二者的界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从诱惑侦查的作用对象来看,有无明确的犯罪嫌疑人和充分怀疑理由是区分“犯意诱发型”和“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的先决性条件。笔者把这称之为“目标明确性原则”。如果侦查机关事先掌握了大量的线索,确定某人(也许是潜在的)有犯罪嫌疑,说明侦查机关的行为并非随意性,诱发犯意的危险性就降低了;反之,毫无根据地把某人确定为诱惑对象,就可能面临侵犯一个根本没有犯罪意图的清白者的声誉。 其次,从被诱惑者的主观方面来看,“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中的被诱惑者应当具有明显的犯罪意图(正在进行犯罪准备活动或正准备继续犯罪),这可以称为“犯罪倾向性原则”。当然,被诱惑者主观上有无犯意是较难判断的,但是主观犯意也会在不经意间通过外部行为暴露出来,例如在言语中流露出明确的犯罪预谋和计划,事先已作好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或者有迹象表明其正在秘密从事犯罪。这就要求侦查机关在初步的侦查中掌握一定的证据材料,根据线索确定犯意是否已经产生。要注意避免一种思维定势,即把有过犯罪前科或者类似劣迹者都想当然地认为具有犯意,而应当具体的犯罪案件中具体分析,否则很容易走入“天生犯人”或“犯人无法矫正”的犯罪论误区。如果犯罪意图在诱惑前已经产生,即犯意是犯罪嫌疑人“自发性产生”而非经诱惑者“植入”的,受到诱惑后“一拍即合”,从而自觉实施犯罪行为的,我们就不能认为是“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 再次,从侦查者的行为强度来看,诱惑程度是否超过合理限度,是决定诱惑侦查属于何种类型的客观标准,此乃“行为适度性原则”。例如女警察假扮“女护士”对存在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诱惑侦查,如果该“女护士”身着性感暴露,并且用身体或语言进行挑逗引诱,致使被诱惑者受到巨大刺激而犯罪,则该诱惑侦查可以说超越了“提供机会”的限度。行为是否适度,可以以一般侦查行为的强度,普通人承受诱惑的能力等作为参照进行判断。 当然,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作出如此详尽的规定,所以上述分类和判断标准只是从学理上进行研究得出的,但这并不妨碍暂且抛开法条的局限,就诱惑侦查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思考,并为刑事诉讼立法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三、诱惑侦查的违法界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基本上可以下结论:“提供机会”型的诱惑侦查基本上是合法的,而且考虑到目前与贩毒、行贿、组织 、伪造货币等犯罪斗争的严峻形势,应允许其使用;“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则基本上是违法的。所以在此主要讨论“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违法性及其法律后果问题。 笔者认为,“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在侦查活动中虽然对侦破特殊案件发挥了较大作用,但从法律价值层面分析,它却存在着难以忽视的危险: 第一,“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侵犯了公民的不受公共权力干涉的人格自律权。首先,从公民权利角度说,公民作为有理性的人,应被视为对自己行为的利益后果有着认识的,只要不触犯法律,他可以在社会容许的范围内依靠自律决定自己的行为,而排斥公共权力的任意干涉,所以代表国家的侦查机关不能毫无根据地对无罪的公民采取侦查手段。人格自律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在许多国家被规定为宪法权利(例如日本宪法第13条就明确规定了人格自律权),尽管在我国宪法中并无反映,但并不能因此无视其存在而任意侵犯;其次,从人性的弱点来说,不能否认人有七情六欲,有贪心,易受诱惑,甚至有犯罪的冲动,但只要不明确地表现为特定的犯罪意图,只要其行为对社会秩序并未造成任何妨碍,我们应允许任何人通过自律改正,如果利用人性的弱点而使其实施本来不会实施的犯罪,则无异于引诱清白的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就大了。 第二,“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突破了打击犯罪的底线,有陷人于罪的嫌疑。诚然,诱惑侦查手段的采用是为了侦破难以取证的案件,实现惩罚犯罪的目的,但是如果错误地使用了这种手段则又很可能走向它的反面。“国家只能打击和抑制犯罪而不是制造犯罪,这是国家行为的基本界限,也是任何公民行为基本界限。”[4]而在“犯意诱发型”的侦查中,政府充当了诱人犯罪的角色,无异于设置圈套,陷人入罪,显然背离了其打击犯罪、抑制犯罪的本职,违背了诱惑侦查的初衷。这种情形如果用中国一句古谚来反讽,倒是颇耐人寻味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第三,“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由于不要求掌握犯罪嫌疑人具有犯意的一定线索和证据,容易被侦查机关滥用,特别是受部门利益的驱动,而过分扩大犯罪的打击面。这里的利益驱动,并不一定是经济利益,更多的往往是社会治安的压力和上级部门的影响,如在一定时间破不了案显然会有一种“不利益”的后果,这有可能导致侦查机关不择手段,为求破案率而不顾侦查活动本身的合法性,甚至侦查机关知法犯法的事情也时有耳闻。这就误导了侦查活动的基本方向。 第四,从根本上说,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已经背离了现代诉讼(包括侦查活动)的公正价值,有损于侦查机关的道德责任,有损于国家机关的威信。它不仅违背了法律精神,也违背了社会的价值标准,必然会在社会上造成消极影响。丹宁勋爵曾言:“人身自由必定与社会安全是相辅相成的。……每一社会均须有保护本身不受犯罪分子危害的手段。社会必须有权逮捕、搜查、监禁那些不法分子。只要这种权力运用适当,这些手段都是自由的保卫者。但是这种权力也有可能被滥用,而如果它被人滥用,那么任何暴政都要甘拜下风。”[5] 四、违法诱惑侦查的后果 既然“犯意诱发型” 诱惑侦查是违法的,那么这种侦查活动将导致怎样的法律后果呢?日本诉讼法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致有如下三种观点:(1)有的学者主张对通过违法的诱惑侦查获得的证据,应该适用违法收集证据排除规则;[6](2)有的学者认为,诱惑侦查违法的原因是程序不公正,应以违反正当程序为依据驳回公诉;[7](3)有的学者认为,诱惑侦查违法时,因为缺乏国家处罚的资格,所以应予免诉。[8] 应该说,诱惑侦查的违法性问题并非单纯地属于非法收集证据的问题,而是超越了证据可采性的更大问题,所以第一种观点未免有失偏颇。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的区别是,驳回公诉的判决在日本是形式判决,不适用一事不再理,而免诉判决属于形式判决还是属于实体判决在日本虽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它是发生一事不再理效力的。所以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田口守一教授认为,如果诱惑侦查违反程序的程度已经到了不允许行使国家刑罚权程度的话,可以通过一事不再理效力的免诉中止程序。[9] 在我国对诱惑侦查的研究中,实际上也存在诱惑侦查违法时的法律后果问题,但学者论及较少。而实务部门呢,一般是不加区分诱惑侦查的类型而采纳其获得的证据的;也有少数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采用诱惑侦查手段侦查终结的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以“诱发犯罪”为由不予起诉,退回公安机关。虽然,公安机关使用诱惑侦查方法侦破案件在法律上没有直接的依据,但是检察机关的这种做法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为我国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均没有规定什么样的诱惑侦查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诱惑侦查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只是在理论界,有人分析后指出,对于“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所取得的证据,应该不予采纳。[10]然而,这对于明确违法性的诱惑侦查的法律后果来说依然是不全面的。 笔者认为,对于“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基于本文前述的种种危害,权衡利弊,应当在刑事侦查活动中禁用,以免过分倾重打击犯罪而侵犯了基本的人权,因此,对于通过“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取得的证据,相应地就必须在刑事诉讼中排除;如果属重大违法(如引诱清白的人犯罪,陷无辜者入圈套)且达到了不允许行使国家刑罚权的程度,就应当不予受理(我国并未真正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同时视违法情节的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对于“提供机会型”的诱惑侦查,由于其并不违法,考虑到打击犯罪的需要,可以采用,并可根据其收集的证据定罪处刑;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在量刑时应适当从轻处罚。 刑事诉讼法论文: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与被告人之人权保护 一、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概述 在中国近代化以前,中国的刑事诉讼以发展了近2000年,但这种刑事诉讼只能归类于纠问式刑事诉讼,其文明与民主成分含量极少。因此,到了现代,这种纠问式诉讼制度就毫不犹豫地被抛弃了。而一部科学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刑事诉讼法典,应把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各个程序,各个制度之中,成为人权保障的有力屏障。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除了通过打击犯罪以保护人民的权利不受犯罪分子的侵害以外,主要指:(1)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等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行使;(2)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和惩罚;(3)保证有罪的人得到公正的惩罚。以上三点,第一点是从诉讼过程中说的,第二第三点是从结局上说的,只有诉讼参与人权利在诉讼过程中得到保障,才能使诉讼结果的人权保障得到实现。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十分重要的,世界上任何民主的刑事诉讼法,都着重规定了旨在保障人权的各种原则、制度。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是如此,它不仅规定了“保障无罪的人有受刑事追究”的任务,而且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的精神,规定了辩护权、诉讼参与人权利及其保障,规定了其他一系列保障人权的原则、制度和程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刑事诉讼中的人权理念和制度保障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仅从被害人和被告人角度上阐述一二。 二、 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补充健全了我国人权保障制度 (一)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确立 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第58条规定:“当事人”是指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另规定: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被害人、法定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和委托人。”从中可看出,被害人是处于一种既不是当事人,也不是证人,而是执行控诉职能的独立诉讼参与人与类似诉讼地位的有机统一。这就使得刑事被害人诉权难以实行,严重地损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鉴于以往立法的不足,并借鉴外国立法经验,新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的地位。 新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当事人”指被害人、自诉人、被告人……。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确立,突破了刑事被害人不能成为刑事当事人的禁域,开创了刑事被害人能以当事人身份参与刑事诉讼的先例,表明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对刑事被害人诉权的法律保护有了重大发展。 刑事诉讼法中的被害人指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并在诉讼中执行控告职能的主体。首先,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受害人,对犯罪的全过程有较为清楚的了解,能准确地提供犯罪的时间、地点、犯罪分子的特征,对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法庭辩论过程中,一般来说被害人不仅可以完整地,全面地向法庭提供被告人的犯罪情况,还能有力地揭露犯罪真相,反驳被告人的无理辩解,对于公诉机关、审判机关查明犯罪分子的全部犯罪事实、核实证据都有重要作用。其次,被害人作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不仅具有获得经济赔偿或补偿的欲望,而且更有着使对其实施侵害的犯罪上受到法律上的谴责、惩罚的要求。刑事诉讼的进行,在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处于待定状态的同时,也使被害人的上述欲望和要求处于待确定状态,这是赋予他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理论基础。再次,被害人基于实现使被告人受到合法的报应这一要求,具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诉讼过程、影响裁判结局的愿望。只有满足被害人的这种愿望,使其作为拥有较广泛诉讼权利的当事人,诉讼活动的进行才能对国家、被告人、被害人等各方面的权益作出适当、合适的平衡。因而,确立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对于查清犯罪事实,正确定罪量刑、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人权保障制度完善的要求。 但是,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与被告人居于大致相同的诉讼地位,但刑事诉讼毕竟不同于民事诉讼,在检察机关作为追诉机关已成为被告人的强大对手的情况下,被害人如果再拥有与其完全相同的诉讼权利,那么被告人事实上将同时面对两方面的指控,其诉讼地位将处于十分不利的状态,因此,为维护控、辩双方的地位平衡,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也作出了一些限制,使其不至于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原告人。 (二)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身份的权利 1、 申请回避的权利 诉讼法第28条中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在肯定了被害人当事人的地位后,理所当然地享有了申请回避的权利,这一立法意图的转变,正是新刑事诉讼法保护人权最显著的地方之一。这是因为:第一,法律规定回避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或偏袒一方,保证对案件作出公正处理;第二,被害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等等。 2、 赋予被害人委托律师诉讼的权利 委托律师代为一定的刑事诉讼行为,是被害人借助律师的法律知识、诉讼技巧, 实现自己诉讼权利,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1979年刑事诉讼法,只赋予了被告人委托的权利,没有规定被害人有该权利。在新的刑事诉讼法第40条中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人;自诉、附带民事诉法的当事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人。”这从立法上是一个小的转变,但从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角度出发,它起到了到关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被害人权益的实现和保障。 3、 刑事被害人申诉权,起诉权的确定 赋予被害人的对公安机关不予侦查决定不服,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以及对检察 机关决定不起诉不服而提出申诉或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的权利,是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保护刑事被害人诉权的又一新发展,它表明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已开始以被告人权利保障为主逐步转向寻求被告人与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平衡,从而使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新刑事诉讼法第88条、第145条规定了被害人对于不立案侦查的案件,及决定不起诉的案件的决定不服时,规定了法律保护措施。根据规定,被害人对公安机关不立案侦查时,可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人民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如不立案理由不成立时,检察机关应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被害人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诉,请求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应将审查结果通知被害人,被害人对维持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检察机关应将有关材料移送法院。这些规定对于消除司法不公,加强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惩罚犯罪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4、 刑事被害人请求抗诉权的赋予 新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 院第一审的判决后,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赋予刑事被害人请求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权利,改变了以往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对裁判结果只能被动接受,完全无能为力的状况,使《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体现和具体化。 三、 被告人享有更多人权保护,这是刑事诉讼立法不断完善,走向法治化人权保障正轨的标志 (一) 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区分具有深刻意义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对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究的人的两种称谓。公诉案 件,受到刑事追诉者在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以前,称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提起公诉以后,则称为被告人,作此区分,具有深刻的实质意义。 首先,根据诉讼法的一般理论,提起正式的控诉是确定被告人的前提。控诉是 指依法拥有起诉权的部门或个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正式的控告,要求追究某人刑事责任的法律行为。它是刑事审判程序的启动器。而在检察机关正式提起控诉以前,受刑事追诉者之所以参与诉讼活动,是因为他涉嫌犯罪并受到起诉,而不是因为他受到控诉,他只是犯罪嫌疑人,而不具备刑事被告人的身份。所以作此区分,符合包括不告不理原则在内的一系列诉讼原理。 其次,将犯罪嫌疑人确定为被告人需具备法定的条件。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 机关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审查案件是否具备起诉的条件。其中确定据以证明受追诉者有罪的证据是否已达到提起公诉所要求的证明程度,是实体审查一个重要方面。受追诉者能否被正式确定为被告人,也要视审查起诉的结果而定。在程序上,如果条件具备了起诉的条件,检察机关应正式提起公诉,制作起起诉书,犯罪嫌疑人随之被确立为被告人,因此作此区分,符合刑事诉讼法的实际进程,也与他在诉讼中地位的变化相适应。 再次,将受到刑事追诉者在诉讼过程中统一称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诉讼 公正、民主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两种称谓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标志着受刑事追诉者在诉讼过程中不是罪犯,这从法律上排除了他的罪犯身份,赋予他诉讼主体的身份,这是彻底废止有罪推定防止主观臆断所必须的,也是诉讼民主、文明、公正的重要标志。 (二) 无罪推定原则的确定,是被告人人权保障的最大突破 无罪推定是在废除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项刑 事诉讼基本原则,它与罪刑法定原则共同构成了现代刑事法律制度,根据这一原则,任何人在法院依法确定有罪之前,一律被推定为法律上无罪。这一原则包含着一系列法律规则: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一律由起诉方承担,这一责任是不可转移的;检察官证明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否则就不能推翻无罪推定,原来的无罪推定也就会转移为无罪的判定;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或无罪或责任,而享有辩护的权利,在其罪行得不到证明的情况下,法院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被追诉者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保障任何人免受不公正的追究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以往的刑事立法,通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导致很多的案 子无法作出确切结论,实事求是原则在处理疑罪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当案件事实因各种原因而无法查清时,按照该原则就不能作出确切的结论。于是,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便成趋势。 新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 定有罪。”这条明确了无罪推定原则,成了修改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最显著之处。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之前,我们不能称被告人为罪犯,但也不是说他没有罪或者假定他无罪,即“宣告一个人无罪并不等于他事实无罪,只能说明我们不能证明他有罪,只要不能证明他有罪,就得宣告他无罪。”②为了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到刑事追究,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这一规定的设定是重要的,并且也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赋予被告人各种权利,让其享有人权内容的保护。 为了贯彻这一原则,新的刑事诉讼法作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首先,废除了 免除起诉制度,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不得作出有罪但免于起诉的决定,将原免于起诉的部分对象纳入不起诉的范围,防止分割法院定罪权,防止因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造成人民检察院滥用定罪权侵犯被追诉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明确由控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公诉人在法庭调查中有义务提出证据,对被告人有罪承担证明责任,并应使这一证明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而被追诉者则没有证明自己有罪或无罪的责任。另外,刑事诉讼法摒弃过去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与“宁枉勿纵”“有罪推定”观念相联系的疑罪从有、从轻原则,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 (三) 被告人的权利 1、 被告人不受不必要羁押的权利 依据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1)逮捕人犯的条件是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拘留的条件是:罪该逮捕,有新刑事诉讼法第61条的7种紧急情况之一;逮捕的程序是: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的批准或人民法院的决定。(2)被拘留者对逾期的拘留有向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要求释放的权利。这些都是在合法程序下进行的,是对被告人人权保护的有力表现。 2、 接受迅速、公正和公开审判的权利 根据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1)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和二审公诉案件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到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特殊情形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一个月(新刑事诉讼法第168条,第196条)。(2)为了保证公正的审判,被告人有权申请回避。(3)除涉及未成年人、国家机密、个人隐私以外的案件一律公开审理(新事诉讼法第152条),且所有案件的宣判必须公开。这些规定合理、及时地保护了被告人的权益。 3、 被告人有辩护权和辩护依赖权 根据规定:(1)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或委托辩护人辩护。(2)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在向被告人送达起诉副本时,应当告知他有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的权利;被告人是聋、哑,或者未成年人的,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为他指定辩护人,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未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等等一些应该说被告人在法院有罪判决之前,有充分的权利为自己辩护,解除或减轻自己的责任。 4、 对不公正判决的上诉权及申诉权 根据规定:(1)被告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新刑事诉讼法第180条)。(2)对于被告人及其法定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新刑事诉讼法第190条)。(3)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新刑事诉讼法第203条)。 四、 刑事诉讼立法实践中有关人权保障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一)关于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关于证人了庭作证方面,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比例相当高,原因有:第一,对证人安全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上述规定侧重与事后对伤害证人的行为实施惩罚,但由于对证人事前和事中的预防性保护制度尚未确定,还缺乏有组织的保护运行机制;第二,缺乏对证人的财产权保护。证人因出庭作证,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对此,刑诉法中未作规定;第三,对拒绝作证缺乏有力的制裁措施,证人作证本是一项法律义务,如不履行这一义务,就应当加以适当的制裁。刑诉法未作相应规定是一漏洞。此制度对于保护被害人、被告人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保护被告人的权益。④证人的作证能使被告人得到公平的对待,从而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为了让证人能出庭作证必须从制度上入手,来确定证人作证保障机制:第一,确立证人对控辩双方的平等作证义务,现行法律规定不利于控辩双方的抗衡;第二,完善证人作证的保护制度,应加强对证人人身安全保护,进行事前、事中保护,并建立补偿制度,保护证人的财产权利;第三,健全拒绝作证的制裁制度,可采取强制性措施,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作证的证人,司法机关可以强制传唤,甚至可以考虑采取一定的罚款或拘留措施,并且严重的,可判其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二)关于逮捕羁押的运用 根据刑事诉讼法对逮捕运用条件及程序的严格限制,逮捕羁押对于防止犯罪嫌疑人自杀、逃跑具有一定意义,其运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只有当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严重到足以阻碍诉讼的进行时,才应逮捕羁押。然而,据统计,我国各级人民检察中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基本上被羁押,受到羁押而最终未被处于刑罚的比例相当高。这说明在现实中,滥用逮捕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不必要逮捕的,公检法机关为图省事,一抓了之,将导致官僚主义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不公。审判中,已被羁押而未有证据证明有罪的被告人未被处于刑罚,但人身自由事实上被剥夺了一定时期,而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并未对些做出规定,实在是立法的一大缺陷。 为此,为了更好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应更加严格的控制逮捕的程序, 不得滥用逮捕权,同时在立法上确立对此类情况进行国家赔偿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权。 (三) 关于证据开示制度 证据开示的基本含义是庭审调查前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相互获取有关案件 的信息。这一制度的核心要求是:在辩护方提出合理申请的情况下,法庭可以要 求指控方将其掌握的证据材料展示给辩护一方,展示的具体方式是允许其阅览、 复制;同时,在法定特殊情况下,法庭也可要求辩护方将其准备在审判中提出的 证据材料向指控方予以公开。意义最主要是保护辩护权利,保证被告人,犯罪嫌 疑人合法权益。 我国刑事审判实行由控辩方举证的庭审方式的情况下,实行庭前证据开示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判方式下,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这使得律师较多依赖于侦控方所收集的证据,这就使庭前查阅证据具有更大的作用。但现实中律师的阅卷受到很大的障碍,需要完善:首先,应明确规定控方向辩方开示证据的范围,原则上应全部开示;其次,应明确规定辩方向控方开示的证据的种类和范围,如被告人案发时不在现场的证据等;再次,确立违反证据开示制度的制裁措施,包括程序性制裁和实体性制裁等。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法治化的向前推进,公民法律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人权的法律保障正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我国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便是一例,它特别强调了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刑事诉讼主体的人权保护,并逐步健全。另外,人权保障制度深深渗透刑事诉讼法的方方面面,使人权保障在刑事法方面得到有力体现。 刑事诉讼法论文:透视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上的变化 论文摘要: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着眼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进行了较大的变化。在法条数量上,涉及被害人的由原来的10条增加到20条,直接用于规定的由原来的8条增加到17条,注重平衡了打击与保护的关系,增强了被害人的控诉功能。在诉讼地位上,被害人由先前的诉讼参与人变成了当事人,获得了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等且独立的诉讼地位,为其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在诉讼权利上,明确赋予被害人申请回避权和委托诉讼权,并将委托诉讼权扩及整个诉讼阶段。在与公检法机关关系上,增补了三项重要规定,扩大了自诉的范围,有利于解决“告状难”的问题,也增强了被害人对公安、检察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公诉案件的刑事追诉构成了以国家追诉为主要形式,个人追诉为补充形式的双轨追诉机制。公检法机关与被害人双方在诉讼中将形成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新型关系。新刑事诉讼法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对被害人的上诉权及其委托人权限没有明确规定;二是对被害人范围界定上,仍未将法人、国家界定为被害人,致使被害人的适用对象依旧狭窄;三是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立法保护上,如何使被害人实现其诉讼权利、防止再度被害及精神损害赔偿与《民法通则》不协调的状况等方面有待于继续完善。 关键词:被害人 诉讼权利 刑事诉讼法中的被害人指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并在诉讼中执行控告职能的主体。现代各国对刑事犯罪的追诉,有的采取国家追诉主义,即检察官公诉垄断主义,有的采取国家追诉和私人追诉相结合,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方式,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是在充分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同时也重视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修改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正是把充分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作为修改重点之一,进一步强化了对被害人的法律保护。对被害人内容上的修改是新刑诉法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现试就79年刑诉法与新刑诉法中对被害人的不同规定加以比较分析,以此透视二者在立法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方面的变化趋势。 一、关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在法律规定上的变化 (一)法条数量上的变化 79年刑诉法涉及被害人的条文有10条,其中将“被害人”一词直接用于规定的仅有8条;而新刑诉法关于被害人的条文有20条,其中涉及被害人一词的规定就达17条。新刑诉法较79年刑诉法改动了110处,其中补充、修改有关被害人的规定占改动问题的七分之一。刑诉法修改决定对被害人的原有规定之所以大幅度地增补,旨在平衡打击与保护的关系,增强被害人的控诉功能。同时,力图通过被害人诉讼保护这一窗口,体现我国刑事诉讼的民主化程度。 (二)被害人诉讼地位上的变化 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第58条规定:“当事人”是指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另规定: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被害人、法定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和委托人。”从中可看出,被害人是处于一种既不是当事人,也不是证人,而是执行控诉职能的独立诉讼参与人与类似诉讼地位的有机统一。这就使得刑事被害人诉权难以实行,严重地损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此外,如果被害人对审判结果不服,认为判决过轻或不公,但由于其不是独立的当事人,只能通过请求检察院来实现愿望,如果检察院不接受请求,则对被害人明显不公.有鉴于以往立法的不足,并借鉴外国立法经验,新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为当事人的地位。 新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当事人”指被害人、自诉人、被告人……。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确立,突破了刑事被害人不能成为刑事当事人的禁域,开创了刑事被害人能以当事人身份参与刑事诉讼的先例,表明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对刑事被害人诉权的法律保护有了重大发展。 79年刑诉法第五十八条将被害人列为诉讼参与人之列,其诉讼地位与证人相似,不同于证人之处是被害人享有一定的申请权或申诉权。其中的被害人不属于诉讼当事人,一般不直接参与诉讼,只是由于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了犯罪行为的侵害,才与刑事诉讼发生联系,其参与刑事诉讼是被动的,其在诉讼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害人诉讼权利受诉讼地位的制约,其诉讼权利的行使主要依靠并通过司法机关对犯罪追诉行为的实施而达到自身合法权益保护之目的。而事实上,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受害人,对犯罪的全过程有较为清楚的了解,能准确地提供犯罪的时间、地点、犯罪分子的特征,对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法庭辩论过程中,一般来说被害人不仅可以完整地,全面地向法庭提供被告人的犯罪情况,还能有力地揭露犯罪真相,反驳被告人的无理辩解,对于公诉机关、审判机关查明犯罪分子的全部犯罪事实、核实证据都有重要作用。其次,被害人作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不仅具有获得经济赔偿或补偿的权利,而且更有着使对其实施侵害的犯罪人受到法律上的谴责、惩罚的要求。刑事诉讼的进行,在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处于待定状态的同时,也使被害人的上述权利和要求处于待确定状态,这是赋予他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理论基础。再次,被害人基于实现使被告人受到合法的制裁这一要求,具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诉讼过程、影响裁判结局的愿望。只有满足被害人的这种愿望,使其作为拥有较广泛诉讼权利的当事人,诉讼活动的进行才能对国家、被告人、被害人等各方面的权益作出适当、合适的平衡。因而,确立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对于查清犯罪事实,正确定罪量刑、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人权保障制度完善的要求。 改79年刑诉法第五十八条为新刑诉法第八十二条,将“被害人”修改为“诉讼当事人”。被害人由诉讼参与人变为当事人,这一规定上的变化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动,势必将形成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等且独立的诉讼地位,这将大大提高被害人直接参与刑事诉讼的程序,为其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提供更多的契机。 (三)被害人诉讼权利上的变化 79年刑诉法中的被害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其诉讼地位有近似于当事人之处,执行一定的控诉职能,有一定的独立请求权,但不是当事人,有证人的作用,而不是证人。被害人实质上是介于证人和当事人之间的一种诉讼参与人,是具有一定独立请求权的特殊证人。其诉讼权利主要有:①控告犯罪和请求赔偿经济损失。控告后如果不立案,有权申请复议;②对人民检察院免诉和不起诉决定有申诉权;③可以亲自参加法庭审理,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证人、被告人发问,有权参加法庭辩论;④在自己的诉讼权利受到非法限制或剥夺时,有权提出控告;⑤委托人依法参加诉讼。新刑诉法则对被害人在不同诉讼阶段的权利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①控告权。对被害人的报案或控告列出专款加以规定;②对不立案决定提出异议权;③侦查起诉过程中对证据或者案件处理发表意见权;④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权;⑤直接起诉权;⑥参加法庭审理权;⑦申请提出抗诉权;⑧对生效裁判的申请权。此外,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还被明确赋予申请回避权和委托诉讼权。 79年刑诉法中被害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其诉讼权利带有较大的局限性,权利范围相对狭窄。被害人权利的局限性最显著的表现有三:第一,诉讼权利的行使往往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相对滞后。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决定其不能直接参加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其权利也只有在诉讼中的部分阶段体现出来,而且一般要在司法机关作出某种诉讼行为之后,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譬如,被害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的申诉权,要在人民检察院作出免诉或不起诉决定之后才能行使。第二,某些诉讼权利的法律依据有限。被害人的委托权在79年刑诉法中没有规定,根据律师暂行条例和司法实践,被害人在起诉后,开庭前可以委托律师或近亲属担任其诉讼人参加法庭审理,其委托权的行使仅限于法庭审理阶段。第三,诉讼权利范围窄小。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主要局限于控告权、申请复议权和申诉权等一些补救性权利。窄小有限的权利范围直接束缚、抑制了被害人控诉职能的发挥。鉴于现行刑诉法中被害人规定的种种局限性,新刑诉法首先提高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规定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之一,明确赋予被害人申请回避权和委托诉讼权,并将委托诉讼权扩及整个诉讼阶段;其次,对被害人在诉讼全过程中的诉讼权利作了系统而具体的规定。主要体现是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被害人的控告权、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权、参加法庭审理权和对生效裁判的申诉权等原有权限的适用规定;另一方面增设了被害人对不立案决定提出异议权、侦查起诉过程中对证据或案件处理发表意见权、直接起诉权和申请提出抗诉权等新权项的规定。新刑诉法完善并扩展被害人的诉讼权限、丰富其权项内容,有利于提高被害人直接参与诉讼的广度和深度,强化了被害人作为公民个人的法律保护,充分体现了新刑诉法既注重依法惩治犯罪,又注重保证诉讼民主,维护公民权利的立法宗旨。 (四)被害人与公检法机关关系上的变化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告状无门”的问题反映强烈。有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害后,投诉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立不上案,甚至不被受理;有的立案了,对被告人却该逮捕的不逮捕,该起诉的不起诉;法院判案,也存在着重罪轻判,该判不判等问题。究其原因,不可否认这背后常有“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作祟;但也不能忽视公检法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行为缺少外部力量的有效制约,尤其是缺乏被害人一方的制约。 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提高和权利的扩展必然对公检法行使职权产生制约,从而使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与公检法机关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79年刑诉法实施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诉讼行为在不同诉讼阶段分别受到三机关不同程度的制约。其诉讼行为以三机关的主诉讼行为为前提而存在,属于辅助性、附属性或补充性的行为。纵观我国以往公诉案件追诉活动的全过程,不难看出,我国一贯的刑事追诉形式是国家追诉。公检法机关在国家追诉活动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被害人成为附属。诉讼中的公检法与被害人存在着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被害人无法约束影响公检法的诉讼行为,其投诉难、告状难的问题在所难免。造成此问题的症结是79年刑诉法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规定明显匮乏,关于被害人对公检法机关诉讼行为的反制约缺少规范。立法界修改刑诉法时可能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在新刑诉法里建立了一套新制度,增补了三项重要规定:第一项是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意见;第二项是被害人对有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检察机关不立案、不追究的,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第三项是被害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其中对不立案提出异议权、申请提出抗诉权的规定是被害人通过合法手段间接制约、监督公安机关、人民法院诉讼行为的立法规范。直接起诉权是三项规定中反制约特色最突出的一项,这一规定表明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若不服或不满公安、检察机关阶段性的追诉结果(结论),可以直接起诉(自诉)。直接起诉权的行使,可以使公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使国家追诉转化为个人追诉(自诉)。这实际上扩大了自诉的范围,有利于解决“告状难”的问题,使被害人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积极性提高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被害人对公安、检察机关的制约和监督,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新刑诉法实施后,公诉案件的刑事追诉构成了以国家追诉为主要形式,个人追诉为补充形式的双轨追诉机制。为依法惩治犯罪,行使国家追诉权的公检法机关与拥有自诉权的被害人双方在诉讼中将形成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新型关系。 二、关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在法律规定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变化趋势 (一)新刑诉法中关于被害人的权利规定存在的缺陷 被告人与被害人,本是犯罪行为中相对的双方,作为刑事诉讼主体,被害人应享有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相同或相对的权利,然而,新刑诉法中双方的某些诉讼权利既不相同,也不对等,被害人的权利规定明显存在两点缺陷:其一,新刑诉法缺乏被害人委托诉讼人权限方面的规定。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之一,其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有同等的诉讼地位和对等的诉讼权利,推而及至,其委托诉讼人也应与辩护人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具有同等的诉讼地位。新刑诉法关于辩护人的权利规定得系统、完善、具体且贯穿于不同诉讼阶段,便于操作。相比而言,关于被害人委托诉讼人的规定仅见于新刑诉法第四十一条,此条规定也仅仅是列举了诉讼人的范围,没有述及诉讼人的权限。被害人的诉讼人与辩护人在权限规范上的不对等、不均衡,无疑是新刑诉法的疏漏之处。其二,新刑诉法缺少被害人上诉权的规定。对于应不应该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是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争议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对此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如果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势必产生两大弊端,一是导致上诉案件数量大大增加,不利于二审法院开庭审理案件;二是将使上诉不加刑原则名存实亡,形同虚设。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能够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另外,在被害人上诉的案件中,上诉的被害人与人民检察院的关系也难于处理。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弊大于利。另一种意见认为,注重保护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当代刑事诉讼发展的潮流和趋势。79年刑诉法在保障被害人诉讼权利方面规定得很不够。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依法行使检察权,不是被害人的代表,对于被害人请求抗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并不一定会提出抗诉,因此应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上诉权。上述两种意见都有其道理,但第二种意见更具说服力一些。尽管上诉权的适用中可能会出现诸多棘手的问题,但上诉权是被害人的一项固有必要的诉讼权利,不可取消或剥夺。取消上诉权,就会破坏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整性,这与人权保障的全面性要求不相适宜。赋予被害人上诉权,还可减少刑事终审裁判后的申诉现象。权衡利弊,为了既避免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可能产生的弊端,又能加强对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保障,对被害人上诉权的适用可以有条件的加以限制。即,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生效的一审判决、裁定不服,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经审查不符合抗诉条件的,决定不抗诉的,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二)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范围的重新界定势在必行 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范围,在79年刑诉法中是指正当权利或合法利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适用对象包括自然人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对这一解释,《刑诉法》修正案既未修改补充,又未出台新规定,致使被害人的适用对象依旧狭窄,不能适应当前刑事犯罪斗争形势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法人犯罪和其他新型犯罪日趋增多,犯罪中经济损失或合法利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受害方往往是法人和国家。法人、国家能否成为被害人?若将法人、国家界定为被害人,其诉讼权利由谁行使?因此,适当扩大被害人的适用范围已势在必行。建议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细则》中有必要重新界定被害人的内涵,划定被害人的范围,将被害人的适用对象扩及到法人和国家,适应当前惩治各类犯罪的需要。同时还应明确规定:若被害人是法人的,其法定代表人可依法行使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若被害人是国家的,在国家利益遭受犯罪行为不法侵害,受到一定程度损失的情况下,从立法上应根据具体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犯罪客体来具体确定被害人。即确定有职责代表国家保护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社会关系,依法有义务维护国家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利益不受侵害的国家职能机关或主管机关为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由其具体承担国家作为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诉讼中在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情况下,若其不服人民检察院不起诉的决定,只要其有证据证明其所维护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国家利益遭受了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的不法侵害,可代表国家作为被害人行使自诉权,以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挽回国家的经济损失。 (三)促进诉讼制度民主化,突出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立法保护 为顺应世界潮流和刑事诉讼发展的客观规律,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在促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方面突出被害人的立法保护,我国全国人大应制定专门的法律,采取下列措施对被害人的权益予以切实保障。首先,扩大被害人适用对象的范围;其次,为被害人实现其诉讼权利提供物质保障。例如:被害人因经济困难无力参加诉讼应如何救济、被害人缺乏起码的诉讼常识应如何提供帮助等等;第三,加强对被害人的整体保护,防止被害人再度被害。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有的被害人因人身受到威胁而不敢参加诉讼,有的隐私案件的被害人在诉讼中因人格、名誉受到毁坏而苦不堪言。因此,国家立法应在整个法律过程中加强对被害人的整体保护,必要时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防止对被害人的威胁和报复行为;第四,扩大对被害人法定赔偿损失的范围,将精神损害列入法定赔偿的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和刑法第36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赔偿范围仅限于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对于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失,被害人不得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我国《民法通则》中已将民事损害赔偿的范围扩大到精神损害赔偿,这就在我国立法上形成了一个极不协调的状况。因此,刑诉法的规定应尽快与《民法通则》的规定相协调,将精神损害赔偿合法化,消除就同一问题两部法律的规定相冲突的现象及由此导致的弊端;第五,建立国家对被害人的补偿制度。在实践中,由犯罪导致的被害人死亡、伤残以及惨重的经济损失,往往会因犯罪人无力赔偿致使被害人承受无限期的被害延续。为了避免被害人痛苦的无限延续,应由国家对不能从加害人那里得到赔偿的被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这样,可以使被害人的心理得到平衡,提高被害人及其他公民同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犯罪人的负罪感,唤起其良知从而有利于矫正犯罪。 总之,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地位的变化及其权利的赋予,表明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在加强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使其拥有完整的诉讼权方面,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利于刑事被害人充分行使法律赋予其的各项诉讼权利,是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合法权益进行依法保护的最突出表现。这些变化对于消除司法不公,加强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惩罚犯罪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制建设的加强,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将会更加完善。
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篇1 对于我国现代城市的发展来说,园林工程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来说,大部分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周期都比较长,需要经过前期准备、施工种植以及后期养护3个阶段,只有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才能为园林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尤其要注重对施工技术和养护技术的应用与管控,才能确保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园林工程的主要特点 1.1施工对象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园林工程的施工对象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多样化的,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科学栽种,借助苗木一年四季的色彩变化及其本身的特性,可发挥出优化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整体面貌、调节城市气候以及净化空气等作用。 1.2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之间的协调性 园林绿化主要追求的是人造景观的自然性、艺术性和美观性,能给人们带来身心上的独特享受。在实际进行园林工程建设时,要求必须用到特定的技术方法,具体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的搭配、景观小品的设计等多个方面,不但要通过园林风景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同时也要让置身于其中的人充分体会到设计者的意图和用心,并能因此对城市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所有自然美感、艺术美感的呈现都需要施工团队的协同努力、辛勤付出,通过采取实际行动来满足设计者的相关要求,进而塑造出真正完美的园林艺术作品。 2园林工程施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 各类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只有尊重植物的生长习性,合理选择园林植物进行种植,才能充分发挥出园林工程的实际作用。相关施工人员应对不同植物的栽种技术、生长条件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栽种,这样才能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对于一些需水量较大的植物来说,可在其叶片表面喷洒一些抑制水分蒸发的药剂,以免其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过度失水的现象。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应在施工前全方位勘察现场的具体情况,根据现场环境特点,选择最为可行的施工技术,从而确保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施工任务能得到有效落实。 2.2优先选择本地植物进行移栽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以,不同地区适宜生长的植物也各不相同。本地植物是在当地自然气候、土壤条件不断演化的过程中自然生长而成的,和外地引进的植物相比,这些植物的适应能力往往要强得多。因此,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时,应尽可能选择本地植物进行栽种,特别要注重对本地野生植物的选用,这样才能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同时也能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另外,本地植物的选用对构建完整、平衡的城市生态系统以及预防园林植物病虫害等问题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2.3优化生态配置 要打造出与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园林,就必须全面掌握城市当前的自然环境状况,结合本地区的植物生长特性,选择乔、灌、草等不同的植物类型进行搭配,并在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适当引进一些外地植物,建立一个稳定完整、和谐共存的植物群落。 2.4严把材料质量关 城市园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施工材料,这些材料的质量对工程建设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为确保园林工程建设的综合质量,相关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材料质量保障体系,对进场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所有材料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检验之后才可投入到施工过程中,以免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3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3.1落实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开展园林工程施工活动时,首要的一步就是完成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后续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考虑到园林工程的施工对象主要为植物,各类植物本身在生长习性上就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根据当地的光照条件、地形特点、土壤环境等,合理选择园林绿化中需要用到的植物品种,从而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比如,杭州地区某园林工程施工时,为了确保植物生长性能良好,通过对比分析之后,选择了树形相对高大的植物来开展成活率试验,在运输过程中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液,从而保证植物能得到生长所需的足够水分,将通过成活率实验的植物投入到园林施工中,并提前剔除其中有病虫害的苗木,这一做法对园林施工综合效益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2整地和挖坑技术 整地是园林施工中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整地深度应在40cm左右,要全面清除40cm范围内的大小石子,同时还要注重土壤标高的控制,严格根据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确定土壤最终的标高,沿着花槽或路面的土壤标高应当低于花槽与路面高度约5cm,若土壤较少,可适当填充一些土壤,所有土块必须翻整达到基本的平整度要求,坡度则应当满足排水灌溉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应结合施工现场的面积大小来确定坡度。 3.3选苗和取苗 在选择移栽苗木时,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优先选择长势较好、外部形态美观、不存在病虫害的苗木。与此同时,还要结合设计要求确定苗木的规格大小。如果是种苗,则应树形端正,树冠繁茂浓密,不能出现过大的偏斜或者畸形。在花卉的选择上,应当确保花叶茂盛、花朵多而密的品种。另外,草种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应优先选择适应性较强的优良品种。待确定好园林工程施工中需要用到的苗木后,应根据苗木的根茎形态和大小,用草绳对其进行打包,打包完成后的苗木还要开展修剪枝条等工作,从而确保其观赏价值的充分发挥,并对其进行科学养护,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4移栽技术 在移栽苗木前,应剪掉病虫为害或发育不良、遭到外部损害的枝条,在正式移栽过程中,必须保证苗木与地面之间保持垂直,并尽可能将其最佳的观赏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对于大型乔木移栽,一般应分2次进行埋土,第1次可通过木杠进行夯实,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对树枝、树皮的保护,尽可能避免其出现损伤。对于铺地植物、灌木等,则应当严格根据设计图纸中的相关要求确定好植株之间的距离,不能太稀疏,也不能太密。 4园林工程养护技术分析 4.1树木的养护 树木是园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绿化苗木进行科学搭配和设计,使其疏密有致、形态美观,可充分发挥出园林的绿化作用。对于灌木来说,树形是非常重要的,而要保证其保持良好的树形,就必须做好定期修剪工作,可将其修剪为蘑菇型、线条型、球型、方型或者扇形等多种形态,同时,也可借助铁丝来设计文字。园林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为害,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等,虫害有金龟子、介壳虫、天牛等,要防治上述病虫害,除喷洒化学药物以外,还要加强日常养护,及时清理枯枝败叶,确保树木生长环境的清洁,并及时排出地面积水,以免因积水过多而导致植物根系腐烂。 4.2草地的养护 很多城市园林中都设有专门的草地,在进行草地养护时,应坚持均匀性和一致性原则,确保草地纯净无杂质,并能一年四季保持常绿。通常来说,绿化草地在植后10~15年会逐渐退化,而通过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则能将绿化草地的退化期延迟6~7年。 4.3花卉的养护 在花卉生长过程中,应及时修剪枝叶,尤其要剔除干枯枝叶。同时,在夏季高温时还要做好地表覆盖工作,保证土壤的湿度,避免出现干旱缺水问题,并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另外,病虫害的防治一般应每个月杀一次虫,在暴雨天气或者修剪枝条过后,应喷上适量的杀菌剂。一些花卉由于栽植较为疏散,透光性和通风性较好,出现病虫害的机率较低,但要注意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病虫为害,应立即喷洒配制好的杀虫剂。 4.4灌溉和施肥 在进行园林植物灌溉时,应坚持适量原则,做到勤灌、少灌,结合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进行针对性、科学性灌溉,确保树木无论在何时都有足够的水分供给。常用的灌溉水源主要有河水、井水、自来水以及经过净化处理的废水等,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水源进行灌溉。苗木的施肥应在其基本存活以后才可适度进行,而且要做到根据植物特点有针对性施肥,保证植物对肥料的充分吸收。 5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的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环保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保证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就必须落实好工程施工工作及后期养护工作,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和养护技术。在正式施工之前,必须将相关准备工作做到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则要控制好整地和挖坑、选苗和取苗等重点环节;在园林工程的后期养护中,主要涉及到树木、草地和花卉的养护,养护人员必须确保养护工作开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作者:高铭怀 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园林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园林工程项目开展周期长、复杂程度高,施工和养护工作难度大。现阶段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仍存在显著不足,施工和养护措施结合不到位,导致园林项目建设得不到预期效果。笔者针对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展开研究,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园林施工与养护存在的问题 1.1绿化栽培工作不到位 园林项目建设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扩大绿化面积,取得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但就目前来看,园林施工中,对植物绿化栽培工作重视度不足,造成施工质量严重下降。例如,园林项目工作人员对选择绿化植物的重视度不足或缺乏专业性知识,对当地原有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了解不充分等,选择的绿化植物无法适应当地环境,降低植物的存活率,给园林项目增加费用支出[1]。其次,在栽培时,园林项目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足,未全面掌握绿化植物种植技术,不重视对绿化植物生长环境、气候条件的选择和调整,如在夏季种植不耐高温的樱花、海棠、鸢尾等植物,不仅加大了后期的园林养护难度,还可能造成绿化植物大批量死亡,影响绿化植物的成活率,直接降低园林工程项目建设水平。 1.2园林施工与养护工作未有效结合 园林施工与养护是园林工程项目中两个很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园林项目的建设效果。园林施工与养护工作未有效结合,两者独立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园林项目的质量提升。例如,园林施工回填种植土质量未严格把关,园林绿化植物栽种后未及时进行修剪、施肥、杀虫等养护工作,可能造成植物形状不美观、高矮不齐、长势不旺、缓苗期长、死亡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园林项目效果。 1.3未建立专业化施工与养护团队 目前我国园林施工和养护主要依靠人力劳动进行,这对园林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随着我国园林工程项目数量的逐渐增多,进入施工队伍的人员组成情况愈来愈复杂,施工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考核难度加大。园林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组成结构不平衡,专业对口且具备较高知识水平和实际施工经验的人员较少,施工人员对园林施工和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施工前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影响施工设计意图不能有效呈现,严重制约了园林建设项目总体质量提升。 2园林施工与养护工作的有机结合 2.1加强落实绿化栽培工作 绿化植物的选择与培植,是园林施工和养护工作中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效果,关系到生态环境改善情况和城市形象的树立。做好绿化栽培工作,是促进园林施工和养护有机结合的重要基础。首先,园林项目工作人员要加强绿化植物的选择,不能以单一的条件作为绿化植物选择的依据,而是应该立足于全方位考虑的基础上,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选择。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降水等因素,综合性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生长、栽培难度小、存活率高的绿化植物。例如山东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可选择种植国槐、白蜡、栾树、白皮松、华山松、樱花、海棠、玉兰等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植物。考虑到园林项目建设的作用之一是美化生态环境,工作人员可选择巨紫荆、紫薇等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植物[2]。在植物栽培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施工人员充分考虑到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切实提高绿化植物生长存活率。在栽培前,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苗木优选工作,选择生长状况好、无病虫害的植物苗木,对于需要长途运输的苗木,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根部保护工作,在根部带上土球,用吸水充足的海绵和薄膜将其完整包裹,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碰撞对植物根部造成损坏,影响绿化植物成活率。合理选择苗木移栽的时间,一般来说应在植物休眠期进行移栽最为合适。 2.2园林施工和养护工作渗透结合 养护工作应以园林施工实际情况为基础,细化养护工作类目,切实保证园林项目建设质量提升。在园林施工阶段,需要有效落实渗透养护工作,以施肥浇水为例,部分园林项目的施工基础条件不佳,土壤质量差、降水量不足,不足以支撑植物的良好生长,工作人员需要立足于园林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和植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及时进行施肥浇水工作,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如针对速生法桐生长速度快、萌芽力强、喜肥水的特点,工作人员可在早晚适量浇水,少量多次对其进行施肥,保证土壤具有充足的水分。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种类植物的需肥特点,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处理,在移栽初期、萌芽前、开花期等阶段,需要增加施肥量,工作人员可采用田润宝灌溉根部或叶面喷施威林露的方式施肥,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为其提供生长所需肥料,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工作人员还需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疏除枯老或多余枝条,为新枝条生长提供空间,对于部分一年生枝条,工作人员需要在开春发芽前对其进行二次修剪处理,保证枝条生长良好。在越冬季节可采用修剪或刮皮涂白的方式治理病虫害。越冬时期害虫卵、茧等喜欢在树枝或树皮缝隙中过冬,工作人员可对存在虫卵的植物枝条进行修剪销毁处理,或在树干涂白,能够得到较好的病虫害防治和防冻效果。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植物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樱花褐斑穿孔病的防治为例,其主要发生在植物老叶和嫩梢上,感染病毒的叶片出现紫褐色小点,后期发生病斑感染,导致叶片脱落,针对这一病害,工作人员可调配喷洒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可达到较好的植物病害处理效果。 2.3加强工作人员的选聘培训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施工与养护能否实现有机结合,园林项目能否取得良好的建设效果。为从根本上提升园林项目建设质量,相关部门应加强工作人员的选聘与培训。组建专业化、高质量的园林项目施工团队,需要相关部门从工作人员选聘方面着手,提高园林施工与养护工作准入门槛,对参与招聘人员的园林施工技术、养护知识和实践经验等进行全面考察,优先选择系统化学习过园林建设知识的工作人员,保证工作团队的质量和水平。园林绿化事业在不断向前发展,工作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施工和养护知识体系,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的园林知识,形成独立的园林施工知识体系,在园林施工和绿化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 3小结 园林施工与养护是园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现阶段园林施工与养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渗透养护技巧,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保证园林工程项目取得良好的建设效果。 作者:崔锋 单位:泰安市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 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篇3 0前言 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是园林工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应当加强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园林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园林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园林施工和养护管理的要点 1.1园林施工要点分析 园林施工要点可以分为3点: 1.1.1做好园林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当携带设计图纸到施工现场进行核对,充分保证设计图纸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1.1.2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园林施工指的是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科学地种植植物,以此来充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并起到良好的美化作用[1]。 1.1.3编制施工组织计划。为能充分保证施工进度,确保工程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竣工,应当对施工现场开展详细调查,确定园林施工工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并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1.2养护管理要点分析养护管理要点分为4点,分别是灌溉、排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2]。 1.2.1灌溉。水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因此,在对植物进行灌溉时,应当做到适量浇水,即遵守“少灌、勤灌”的原则。此外,植物种类不同,所需要的水分也是不同的,基于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科学灌溉。 1.2.2排水。由于植物的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量以及对水涝的抵抗能力都是不同的,基于此,在植物种植之后,应当采取积极的排水工作。最为常见的排水方式有3种:明沟排水方式,这种排水方式可适用于大雨过后的抢排积水工作;暗沟排水方式,即利用地下排水管线,与排水沟相连,这种排水方式虽然比较有效,但造价却比较高;地表径流方式。这种排水方式要求坡度应当控制在0.1o~0.3o。 1.2.3施肥。树木在成功成活之后,应当展开科学的追肥工作。 1.2.4病虫害防治。在对植物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通常采取的是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应当充分掌握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并采取综合防治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 2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园林工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而且还能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3]。园林施工是园林工程的基础,养护管理是园林工程的保障。 3园林施工和养护管理有机结合现状 3.1设计方案存在不足 科学的设计方案是工程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园林工程工期的重要保证,但就我国目前的园林工程设计方案来说,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部分方案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设计,因此,设计方案与现场情况存在明显不符的情况[4]。 3.2养护管理工作存在不足 灌溉、排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养护管理中的重点工作内容,每一个工作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长势。但就目前大部分养护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其并不能有效完善管理工作,究其主要原因,养护管理工作人员既没有认识到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也不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的养护技术,这使得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阻碍,植物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5]。 4园林施工和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路径 4.1优选植物种苗 每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园林施工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切实了解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植物种苗[6]。这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本地的特色,而且还能充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起到了良好的美化作用。 4.2完善生态配置 植物造景环节是园林施工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园林工程美化作用的重点环节[7]。在进行植物造景工作时,应当结合区域环境的实际发展特点,科学选择植被种类,并且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以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生长习惯基础,科学选择需要搭配的灌木和乔木等,这能充分保证植物群落的有效构建。 4.3科学搭配植物 在植物群落中,地被植物通常处于最下层,地被植物既对灌木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又能够与灌木相结合,形成错落有致的美景,这成了城市中亮丽的风景线[8]。此外,如果某些城市的冬季缺乏绿色,那么还可以引进一些绿色物种,从而达到美观环境的特点。搭配的植物具有掩护明显的季节性,既可以避免单调性,又可以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满足人们对景观的需求,给人们的眼睛带来愉悦的享受。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学会科学的搭配植物。例如,地被植物可以和上层相对比较稀疏的灌木进行种植。 4.4强化养护管理工作 4.4.1草地养护。草地的养护原则是均匀一致、景观一致,均匀一致是为了保证草地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平整的草地通常能够让人心情愉悦。景观一致指的是草地应当与主要种植物形成互补,从而形成具有极强美观性能的景致。对草地进行养护,不仅要保证草地的颜色、高度和密度,而且还要充分保证草地的再生能力。在对草地进行养护时,应当遵循以下4点原则: 4.4.1.1针对设备性能等方面进行检修。剪草机在正式投入修剪草地工作之前,应当对其进行检修,包括机油、刀片和空气过滤等,这为修剪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让草地免受病虫害的侵袭。 4.4.1.2使用科学的方式剪草。在开展剪草工作时,应当充分遵循“三分之一”原则,即剪草的高度不能大于叶片高度的三分之一。过度修剪会降低草地的存储量,过少修剪会对草坪造成一定的压迫。 4.4.1.3为能充分保证草地的生长,可以对草地进行施肥,比如优质氮肥。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在新草出土的时候科学、适量施肥。但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注意的是,施肥量一定要适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施肥的效果。 4.4.1.4使用合理的手段处理斑秃问题。斑秃问题是草地的常见问题,并且如果斑秃问题严重,还会影响到草地的美观。通常情况下,春季是最好的斑秃补种季节,因此可以选择在春季进行补种。在选择补种的品种时,应当选择能够适宜草地生长的品种,否则很容易出现不平整的现象。 4.4.2树木养护。“三分种,七分养”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科学养护不仅能够让树木健康成长,而且还能有效避免病虫害的侵袭。对树木进行养护,可以从施肥、灌溉、排水、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中耕除草等方面展开养护工作。 4.4.2.1通常情况下,施肥有2种,分别是局部施肥和全面施肥。局部施肥指的是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针对局部部分开展施肥工作。全面施肥指的是在播种、育苗和定植之前,使用基肥普遍施肥。在使用肥料时应当注意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比如,化肥应当在全部粉碎之后使用,有机肥料应当在充分腐熟之后使用。 4.4.2.2对树木进行科学灌溉,能够充分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是不同的,应当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环境和实际土壤条件选择灌溉的方法以及灌溉的时间。 4.4.2.3如果土壤的含水量过多,那么土壤中的空气就会受到水的排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缺乏氧气,根部无法进行呼吸,如果水分含量过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树木的根本就会发生腐烂,从而导致树木致死。 4.4.2.4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指的是通过剪、锯和捆扎的方式促使树木长成希望的样子,如蘑菇形和扇形等。有效的整形修剪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园林的作用,而且还能让其看起来错落有致,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4.4.2.5治理病虫害。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基于此,应当加强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有效增强树木的抗性,使树木在日后可以茁壮成长。 4.4.2.6开展中耕除草工作。如果树木的根部具有比较多的杂草,那么杂草便会和树木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这不利于树木健康成长。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清除树木周围的杂草。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当定期开展地表锄松工作,这能充分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墒能力,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4.3盆栽花卉养护。盆栽花卉对城市具有比较强的美化作用。在对盆栽花卉展开养护工作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4.4.3.1修剪。盆栽花卉的每一个生长时期都需要进行修剪,修剪不仅可以让花卉具有良好的外观,而且还能有效促进花卉健康生长。一般来说,修剪盆栽花卉的方式有3种,分别是疏剪、抹头和摘心。 4.4.3.2支架。支架指的是在花枝的两侧放上细竹竿,并用小夹子将花枝和竹竿进行固定,从而有效避免花枝因重量过大而下垂。此外,支架还能让花卉始终具有好看的外表。 4.4.3.3病虫害防治。不同的花卉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会发生不同的病虫害。因此,应当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开展差异性的防治措施。对于感染十分严重、不能根治的病枝,应当将其及时移除,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对盆栽花卉进行检查。 4.4.3.4补缺工作。补缺工作指的是移除病枝之后,应当及时移植生命力顽强并且健康的植株,以此来充分保证盆栽花卉的美观性。加强对盆栽花卉的养护管理,可以有效保证盆栽花卉的成活率。 4.5实现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生产是园林工程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园林工程效率,加快园林工程进度的重要手段。机械化生产意味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工作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必然选择。自动喷灌设备、割草机和绿篱修剪机等机械化工具的应用,让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工作量也有所减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在展开相关的工作时,还需要采取传统的手工作业的方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园艺水平和综合素养。 4.6制定科学管理制度 为能充分保证园林工程和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应当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管理制度的制定还能够规范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行为,并促使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更加认真、细心,并具有主动性。比如,管理制度应当园林施工工作和养护工作作出严格、明确的规定,即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可以有制度可依,并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按照规定完善自身行为,从而充分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能充分激发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的积极性,还可以制定完善的奖励措施和激励措施,奖励措施指的是对于在工作中可以时刻保持认真的员工,应当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促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加认真、负责,明确自身岗位职责。激励措施指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不吝啬对工作人员鼓励和夸赞,并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促使其可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夸赞可以让工作人员感到自己受到了肯定,这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社会在快速发展中,因此,一次性的管理制度并不能一劳永逸,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工作人员的需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管理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督促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5结束语 园林施工和养护是园林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其能够有效促进园林工程良好发展。基于此,应当充分重视园林施工和养护工作,从而打造出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实用性的园林作品。将园林施工和养护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园林工程的作用,使园林、城市具有艺术感和美感,而且还能促进园林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探究[J].农家科技,2020(2):142. [2]王金云.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策略[J].风景名胜,2020(2):1. [3]林海钦.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0):2. [4]邵淑娴.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探讨[J].砖瓦,2021(9):112-113. [5]王琰.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1(9):2. [6]冀文汇.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注意事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20):2. [7]张学梅.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9):2. [8]宋闻天,张萌,徐婷婷.浅析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3):1. 作者:吴雁翔 单位: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化学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及现实意义探寻 摘 要:自主学习就是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活动,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标。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愈发引起教师的重视。通过对高二化学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接受学习;实践 传统教学主要就是老师的传授式教学,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高二化学教学中,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地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学产生的兴趣也就是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探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它对老师的要求也十分高,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乙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结合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酒进行教学,通过这些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也可不断对酒的文化和物理性质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乙醇结构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对乙醇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我国文化对酒进行诠释,通过描述酒的一些诗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对这些诗词进行背诵。有的学生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还有学生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这时老师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问题,如酒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得出,在医院里用酒精消毒;可以作为饮料,可以作为燃料等。最后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酒的认识,就可以提出乙醇就是酒的主要成分,要求学生分析其物理性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二化学论文:“化学原理观”在高二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渗透 我从教化学教育多年,也做了多年的学生德育工作――“班主任”,经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化学原理教育观”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即:利用化学原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学生思想教育融于教学中。我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自信,自我完善,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入手,通过“平衡观”、“电离观”、“活化分子观”,阐述“化学原理观”在高二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渗透,以实现教学、教育的统一。 一、“平衡观”――自主学习 平衡移动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则平衡总是向着能够减弱(不可能抵消)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在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既要扮演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的角色,又要扮演积极参与其中成为普通一员的角色。教师应自觉树立强烈的民主意识,一言一行体现民主精神,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共同参与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引导学生通过内部动因,自主地经过注意、观察、记忆和情感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学习潜能,使其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生长新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相反,如果对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平衡体系”的双方,则教学中学生只会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认为自己的角色是一种由教师控制的被动角色,认为教学的主动权完全在老师手里,即“教师不教,学生不学;教师不教,学生不会”。这样的教育教学,其结果必定是降低教育教学成效。首先,这样做使所有学生只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接受同样的内容,教学目标单一,从而抹杀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是因为,一旦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成了矛盾的对立面,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当教师提出某一具体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时,尽管大部分学生会朝着教师所要求的方向努力,但是,由于这不是学生的自主行动,学生在最后达到目标时,总是要“减弱”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跟教师预先提出的教学目标总会有一定差距,从而弱化教育教学效果。 二、“电离观”――建立自信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分子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但是,一旦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同一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又会发生很大改变。 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一碰到困难,总认为自己的脑子不如人家聪明,自信心不足,甚至单向思维得出“我不行”,从而失去前进动力。其实,作为已有弱电解质电离理论的高中学生,只要及时引导,学生是非常容易被鼓动和激发的。告诉学生,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具备的能力和水平一定,好比是某一种“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电离程度”是一定的,但是一旦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同一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又会发生很大改变。因为,一个人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为此,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应该是信任和鼓励,每当学生碰到困难时,应该及时加以鼓励,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信心,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拥有自信才能不会向困难低头;才不会害怕暂时的不足;才不会低估自己的潜能。自信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强大内驱力,是人生奋发向上的激情之源。成功源于自信,自信使学生充满朝气和活力。 三、“活化分子观”――自我完善 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前提是反应物分子间必须有碰撞,而且只有那些具备一定能量――活化能的反应物分子――活化分子,按照一定取向进行碰撞――有效碰撞,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活化分子观”类比以上理论,学生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就好比是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每个学生不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只有具备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所必需的能力和素质――“活化能”,再勇敢地参与竞争――敢于去“碰撞”,才有可能使之发生“有效碰撞”,才有可能完成人生的“化学反应”――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句话,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理想――实现理想的“有效碰撞”,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设法使自己成为“活化分子”。特别在没有结果之前,决不能放弃努力,要勇敢地参与竞争――敢于“碰撞”。所以,培养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坚韧不拔战胜困难的勇气,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然,所有理想只能成为泡影。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也如此。只有方法得当成效才会显著。合理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平衡观、电离观、活化分子观”等在高二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渗透,对高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复习指导策略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八点复习策略。 关键词: 文科班 化学“小高考” 复习策略 高二文理分班后,语文、数学、英语和两门选修科目是高考科目,其他4门必修科目必须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方有资格参加高考,因此必修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也被称为“小高考”。化学学科是文科班学生的“小高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令他们比较头疼的学科。因为,首先,绝大多数学生是由于高一时因学习不得法导致理化学习比较吃力,基础差,能力弱,题目不会做,考试成绩不好,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怀疑自己的智力,讨厌理化。相较理化学科注重抽象思维而言,政史学科注重形象思维,只需背背记记即可,稍微好学一些。他们选择文科不是真正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而是逼不得已为之的。再加上政史学科不像理化那样有做不完的题目,学习相对轻松一些(懒惰心理使然)。其次,“小高考”是在进入高二后的来年3月举行,只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既要完成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新授课学习,又要进行所考三本书《必修一、必修二和选修一》的一到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4门必修同时举行“小高考”,年底前还要举行劳动技术省级测试,如果不过关,就一样不能参加高考。关键是高考5门科目学习不会停止,每天都有大量作业)。要想一次性全部通过,并尽可能得A(一门A高考时总分加1分,4门皆A,总分加5分),化学老师的压力确实比较大。面对这样的学情和考情,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益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带“小高考”的体会,谈谈高二文科班化学复习策略,不当之处,敬请行家批评斧正。 一、透彻研究《考试说明》,深刻领会考试要求和命题动向,准确把握备考复习方向。 “小高考”之前,省考试院都会公布命题的指导性纲领《考试说明》,老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考试要求和命题动向,从而增强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实现复习效益最大化。研究《考试说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小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小高考”“命题指导思想”阐述了命题依据、主要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是“小高考”试题命制的核心。学习、研究这部分内容,要结合最近几年“小高考”试题真题和《考试说明》后提供的“典型题示例”等具体题目,考查这些题目所涉及考点和能力要求是如何体现“命题指导思想”的。 第二,研究“测试内容和要求”,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考试说明》在“测试内容和要求”中明确了“小高考”的命题考点及其考查时的相关能力层级要求,有助于备考师生增强复习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效益。研究这部分内容时,要明确“小高考”有哪些考点和能力要求?这些考点和能力要求在近几年“小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与以往相比,考点和能力要求有无调整与变化?如有,体现何在?这样的调整与变化说明了什么?有可能会怎么考?所有这些,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第三,研究“典型题示例”。“小高考”《考试说明》后提供的“典型题示例”所选用的题目都是近些年的“小高考”真题,是《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和“测试内容和要求”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认真研究“典型题示例”,有助于备考师生粗略感知“小高考”的深浅难易,克服恐惧心理。 二、认真研究“小高考”试题。 在透彻研究《考试说明》之后,就要研究“小高考”试题了。研究“小高考”试题,不能仅满足于将这些试题做一遍,要在此基础上,研究试题的命题意图、命题思路、命题方法,预测揣摩命题趋势。还要注意研究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发现自己教学与“小高考”在考查方式和能力要求上的差距,进一步完善教学。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从宏观上研究历年考题找共性、研究近年考题找趋势、研究相同考点找规律、研究不同考卷找特点。微观上,分析“小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把握命题重点、命题难点和热点,了解哪些考点会重点考、反复考,找出命题规律,明确复习方向;对比近几年的“小高考”试题,总结命题的稳定性;结合考点和能力要求揣摩命题意图,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分析并结合参考答案的答题角度、表述方式、评分细则,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做到该得的分拿足拿满,不应非智力因素而无谓丢分。 三、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文科班学生在高一时因学习不得法导致化学学习比较吃力,基础知识较差,题目不会做,考试成绩差,学习信心严重不足。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化学学习规律,从基础入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解题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收获成功喜悦,积跬致远,从而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四、“三有”“六要”贯穿复习迎考始终。 在复习迎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始终做到“三有”、“六要”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 五、围绕考点,夯实基础,兼顾能力,满足学生目标需求差异。 化学“小高考”的考点及其相关能力要求在《考试说明》中都予以了明确,老师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必须围绕这些考点进行复习,要求学生该记的概念和定义必须记住,该记的方程式必须会默,该记的实验现象必须清楚……要围绕这些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反复考查和训练,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就自然记住了。基础知识过关了,通过“小高考”基本不成问题,因为“小高考”试卷的难易题比例是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2:1。对于绝大多数文科班学生而言,能够“过关”。但对于部分优秀生而言,他们是需要冲A加分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设计题目时要适当兼顾能力,所设计的题目要让想冲A的这部分学生踮起脚尖跳一跳才能“够”到,要有一定的思维考查力度,否则这些孩子就不够“吃”。 六、实行“教学案”,坚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强化“启发式”教学,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实行“教学案”,坚持备课组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备课时,要做到“五个一”和“一个二”,即集体备课由一个人主备、主讲、主修改、主编学案和练习,备课组成员回去后结合本班学情进行二次备课,以调整充实。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启发式”教学,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要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努力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关爱的和谐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坚持“四分原则”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观,关注个体差异,共同进步、提高。 鉴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复习迎考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四分原则”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观――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分别要求,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档提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八、必要的题量训练,反复推敲错题。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做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小高考”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适当数量的题目训练是必需的,但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在做题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反复推敲错题,认真思考自己的答题思路,挖出出错根源,快速纠错。同时动笔制作错题集,在考前一两天仔细查看,避免考试时再犯同样错误。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高二化学论文:如何在高二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调动高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学习热情。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积极进行课前准备,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调动 关键词:高二;学习热情;激发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如何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学生在高二阶段的学习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高二学生的表现却是不如人意。在课堂上,有些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有些学生看小说,有些学生人在课堂,但心不在课堂等等。种种现象都表现出高二学生学习的懈怠性。而在高一和高三课堂中,这种现象出现得很少。因为高一学生有着刚进高中的新鲜感,高三学生有着面临高考的紧张感。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高高二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了我们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找了部分高二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上课为什么睡觉或者开小差,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学习热情,自己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有没有从现在开始准备"这几个问题展开。结论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打算,总想等着高三的系统复习,现在就随便听一听;有些学生觉得老师对他们太凶,上课太紧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上课有些知识没听懂,积累多了,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思维障碍。面对这样的回答,笔者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课堂上一味地追求进度,一味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的引导。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重视探究学习的课前预备的策略 完整的探究活动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基础及实验条件的不足等等原因制约,要使探究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将探究活动的一些环节延伸至课外,在课前做充分的探究准备,保证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核心问题的探求。 案例一: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节课的导学提纲中,我们设计了脑筋急转弯"黑笔能写出红字吗?"并给出了设计方案和装置图:把滤纸用氯化钠、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锌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黑色的铅笔在滤纸上写字,试试看!学生都会认真阅读课本,找出理论依据,积极交流,并且在课题上也会迫不及待地纷纷动手做实验。 2.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的策略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的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实施探究式教学,为了使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能够创设一个适当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而且要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思维状况,态度和价值观,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是有效地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情境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接近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案例二: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节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航天飞机、交通工具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池,并指明这些电池与《必修二》中的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原理相同,使学生产生好奇,并能以极大的求知欲完成教材中: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能量转化的探究。 3.注重实验探究,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的策略 在反应原理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也就是实验的提升作用,因为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去实现理论上已知的东西,这说明他对有关的原理是达到了设计水平的。即充分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让学生用实验提升原理的理解水平。 案例三:在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节中,学生通过必修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化学平衡的概念,知道条件改变,平衡会移动,但平衡怎样移动,学生是不清楚的。在教学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交流评价――获得结论这一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是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基础上,设置驱动性问题,不断地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而且实际上也是同时给学生搭了一个台阶,引领他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为什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也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本质原因是什么等有关问题,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样的做法比抛出一个大问题让学生自由分析更有效。这样更能体现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并且可避免探究过程产生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的问题。而且倡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彼此促进,也平衡弥补学生能力的差异,使其共同进步。使课堂具有内驱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载体。 4. 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素材深入挖掘教材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化学常识,教师要学会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知识不仅能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 比如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识性问题:怎样除去衣服上的黄斑?怎样除掉水壶中的茶垢?怎么能够辨别金银的真假?喝醉之后为什么喝适量的食醋能够解酒?这些生活问题的解决都要运用到化学常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则一定会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激发他们想要探究事实原因的兴趣,然后教师通过一些化学常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一些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老师在知识的引领下给他们提供帮助,这样不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他们领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而且拓展学生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真正成功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在课堂上一味地传授知识,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慢慢不再适应于现代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不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传授一些基本的知识外,还要通过其他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高二化学课程而言,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辩论、演讲、小品、快板等,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些活动内容中,使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不仅放松身心,而且主动接受很多化学相关知识,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和了解化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的讲课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这一有利条件,针对高二学生这一特殊的团体,充分创设情景,让高二学生重新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逐步实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目标。 高二化学论文:浙江新高考化学选考加试题分析及高二教学应对策略 摘 要:2015年10月浙江新高考正式开考,加试题与往年理综4大填空题相比,稳中有变,难度略有提升,注重学科思想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因此,在新高二的教学中总体上要整合规划,统盘安排,备课上要立足“三本”,有的放矢,教学上要把握“主干”,建构观念,作业上要层层递进,体现广度。 关键词:新高考;加试题;分析;高二教学;策略 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这是高考制度的一次巨大变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高考方案中化学是“7选3”中的一门,所谓“7选3”指的是学生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中任选3门作为高考科目,也称为选考科目。对于选考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和高考选考(以下简称选考)两考合一,即选考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必考题”为必修内容,分数为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加试题”考试内容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分数为30分,时间延长30分钟。2015年10月底,新高考引来首次开考,本次考试,由于教学进度等限制,考生以参加学考为主,比如我校在此次考试中没有学生参加选考。但作为新高考下首次高考的试题却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后面30分的加试题,对负责高二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盏启明灯。因为高二教学需要完成的是加试题部分需要掌握的三本必修加选修课程,即《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和《有机化学基础》。分析试题,把握新高考的方向,这对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高二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可以为高二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选考30分的加试题情况,打破当前高二化学教学困局,明晰教学思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新高考化学选考加试题分析 1.新高考化学加试题题型和考点内容分析 新高考化学必考题29题,30~32题为加试题,3道加试题均为填空题,每大题10分,共30分,其中30题考查的是原理加元素化合物,31题是实验加元素化合物,32题是有机化合物。从内容上来说,与以往理综高考中化学最后的4个大题有点接近,理综4个大题分别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原理,实验及有机化合物。可以看成是将原来的4道大题整合成3道,并相应地减少分值。 与往年理综试题比较,三道加试题与2013年和2014年浙江高考试题最为接近,2015年高考试题不做比较的原因是教学内容上差别较大,因为深化新课程改革,2015届和2016届学生没有《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两本教材,因此高考试题差别较大,可比性不强。2017届是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第一届,《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又重新列入高考范围,内容上与2014届前的教学内容相仿。 从考点上具体分析,2015年10月新高考中30题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原理应用、焓变、盖斯定律、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方向判断;这些考点除了电解原理应用,其他考点在2013年和2014年浙江高考理综26题和27题中均有体现。并且知识点考查的重现率也很高,比如新高考30题考查了通过定性定量计算推断出物质MgCO3・CaCO3,而2014年浙江高考26题考查了通过定性和定量计算推断出物质CaCO3・FeCO3。 31题考查的是实验名称、减压过滤的实验方法、实验条件选择及信息方程式书写,这道题有点类似于原高考理综26题元素化合物和28题实验题的合体。并且考点重现率也很高,比如31题第(2)小题:分离CdSe纳米颗粒不宜采用抽滤的方法,理由是 。与2013年浙江高考28题第(4)小题:Fe3O4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法实现固液分离?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这两个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32题是有机推断题,考查了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有机物性质判断,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体书写,合成路线设计。此题的考点内容分布与2013年和2014年高考的29题也相差无几。 2.新高考化学加试题考查方式和难度分析 从考查方式上来看,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新情景下反应方程式书写有3小题,比重与原来理综相比有所提升,原理综52分的填空中,反应方程式书写也就2小题,顶多3小题,而现在30分中就有3小题,体现了对元素观、物质观、转化观等化学学科核心观念等考查,并且对转化观的要求有所提升,难度也有所加大,反应的书写需要定量计算或根据前后关系推断出物质,才能准确书写。 对于原理的考查,基本沿用了2012年―2014年浙江高考中原理的考查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图像分析原理和根据原理自己绘制变化曲线图,比如30题考查了平衡常数和温度变化曲线,需要考生自己绘制改变温度后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考查的点集中在主干知识上,如焓变、盖斯定律、速率、平衡常数、平衡移动等,从难度上来说,今年关于焓变及平衡常数考查上较以往的一大区别是,综合程度更高,从而使难度加大,比如今年的焓变大小判断需要考生先根据图像判断出平衡常数和焓变关系,再根据盖斯定律定量判断焓变相对大小,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对于原理考查的另一个变化是电化学内容考查方式的改变,以往理综7+4中电化学内容都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这次加试题中以填空方式考查,这也许会成为一个改变的趋势,因为前面选择题都是必考题,而必考题对电化学要求很低,特别对电解是没有要求的,要深入考查电化学内容,只能在加试题中考。 对于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实验仪器名称,这次考的是冷凝管,这在2011年浙江高考中也考过,有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等。这次考查中有一个变化是对实验条件的选择采用了图像方式考查,需要考生分析图像,并理解应用,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对于有机化合物,考查方式基本上是2013年和2014年浙江高考题29题的翻版,难度也相仿,变化不大,唯一的变化是由于分值减少,题量由原来的6小题变为5小题,减少了关于有机物转化过程中试剂选择的小题。有机推断需要考生利用逆向思维,由最终产物倒推出前面物质,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总的来说,新高考加试题注重学科思想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考查,试题稳中有变,难度略有提升。 二、新高考方案对高二教学的冲击 1.高二教学任务更重、进度更紧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分析,新高考方案要求参加化学选考的学生完成三本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以及两本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这与2014届以前还需外加两个IB模块相比似乎任务减轻了很多,但由于考试时间发生改变,任务其实一点也没有减轻。原先到高二结束,基本只要完成5本书的教学即可,到高三高考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复习,但现在选考学考时间改在每年的4月和10月,考生有两次机会,意味着最迟在高三第一学期的10月,即高三开学初就要参加第一次选考科目高考,也就是说到高二结束不单单要完成五本书的教学,还要留一定的时间复习,以便学生有更好的状态参加第一次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这样任务就更重了。而高一结束,大多数学校为了应对高二10月份的学考,一般都只完成学考相关内容,即《化学1》除《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两个单元,《化学2》及《化学反应原理》中学考要求的一小部分内容。即便我校在高一第二学期就进行了化学选考、学考分类走班,我们的选考班只完成了《化学1》《化学2》两本书,《化学1》中《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还遗留到了高二来上,高二需要完成《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三本书,再外加一单元内容,还要留时间复习。这样一来高二的教学压力比以往更大。 其次,从课时安排上来说,以往到高二,理科班化学一般都能安排5课时,课时相对会比较充裕,而这一次到高二,在10月底学考前的两个月,11门文化课全开,课时根本排不过来,化学选考班只有每周3课时,到11月份增1课时,也只有每周4课时,课时不够,进度紧张,这对高二教学的冲击相当大。 2.选考加试题较以往综合程度更高、难度加大 从对加试题上分析上可以看到,除了有机题与以往难度相仿外,其余两道加试题难度较以往都有所增大,而加试题难度有所增大本也在意料之中,因为新高考试题分为必考题和加试题,必考题只需学考难度,难度降低了,而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需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那就只能适当加大加试题难度了。但难度加大后,对高二教学来说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因为加试题内容主要集中在高二教学内容中,目前的情形是课时紧,任务重,难度还加大,高二教学该何去何从,这给高二教师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三、应对策略 1.总体上整合规划、统盘安排 新高考对高二教学的冲击很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更需要高二教师全面研究、细致分析、广泛交流、早做准备,依据学校的整体教学安排,制订适合本校学生实情的教学计划,这个计划不单单是一个学期的,更应该是整个学段的教学计划,对于高二教师来说,应该制订到高三10月底选考科目高考前的整体规划。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我们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学期主要上《化学1》中遗留的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学期主要上《有机化学基础》,将《实验化学》教学任务分散到原理和有机中间,穿插着上。具体穿插方式为: 这样安排的目的: (1)原理的学习一直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最深奥、最难懂的一块内容,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穿插实验,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实验可以反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速率观、平衡观。 (2)将《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放在《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之后,可以更好地完善含氮化合物家族,从元素观、物质观、转化观角度形成更完整的含氮化合物的体系。 (3)将不能很好地穿插在新课中的实验化学内容,放最后与必修1的复习整合在一起,或者在复习过程中穿插实验,使枯燥的复习增添新鲜感,提高复习效率。 (4)这样安排可以使教学节奏更加紧凑,减轻课时紧带来的压力。 2.备课上立足“三本”,有的放矢 这里所说的“三本”,一是指课本,即教材,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二是指《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考试标准对学考和选考的考试范围、内容即要求作了明确的要求;三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学科指导意见是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我省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在国内外高中化学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制定的,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依据。教师立足于这“三本”,结合新高考加试题,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考才能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避免做无用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教学上把握“主干”,建构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能更准确地把握主干知识,理清重点、难点、易混点,明确知识体系,学会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新高考加试题综合能力的考查归根结底是对考生化学学科素养和核心观念的考查,比如转化观、平衡观等等,也就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知识的重组和推理能力、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以观念建构为目的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针对《化学反应原理》教学,速率观和平衡观是需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的重要观念,这些观念建构不是一节课就能建立起来的,但教师运用观念建构思想设计的课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其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促进其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是精简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比如化学平衡学习中平衡观基本建立后,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就会轻松很多,同时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学习又能进一步强化平衡观的形成。 4.作业上层层递进,体现广度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有梯度,尽管新高考试题难度略有提升,但思维训练毕竟不可能一蹴而就,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提升都需要有个过程,作业设计时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首先还是需要夯实基础,不可过难,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要减轻学生负担,所以在平时作业设计时要避免面面俱到,障碍重重,可以大胆删减一些难题、偏题、怪题、有争议的题等,避免题海战术。但可以在每次作业最后设置一道能力提升题,体现作业的广度。“广度”是指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前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即体现综合性。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设计呢?笔者认为,既然以“观念建构”设计课堂,那也应该用“观念建构”设计作业,以考试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习题为参照,以观念建构为目标,设计配套作业,这样的作业针对性更强,对帮助学生建构化学核心观念也是非常有益的,同时还能减轻高二的教学压力。如果平时教学和作业中都能注重核心观念建构,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再回过头来看高考综合题也就能从容应对了。 总之,分析新高考加试题,帮助理顺了高二教学思路,使教学更具有前瞻性,不至于走一步看一步,同时寻找到了以核心观念建构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使教学更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找到了破解高二课时紧任务重的基本策略,能更好地指导教学。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策略 摘 要: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二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是学生成绩分化的一个分水岭。因此在高二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高二化学学习能够顺利进行。本文针对学生化学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探讨如何正确有效地提高高二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关键词: 高二化学 学习热情 提高策略 高二作为一个中间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容易产生懈怠和懒惰心理,在课堂上表现为睡觉、看小说、走神等,这些都严重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从而给高三的升学率埋下隐患。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化学课堂教育方面,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热情。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 1.把风趣生动的语言融入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听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的老师授课,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风趣幽默的语言会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听课的热情和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语言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授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语言的使用,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塑造出独特风趣的语言风格,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学内容。 比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背诵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内容给学生翻译成不同版本的顺口溜,易于学生背诵和掌握,在讲述乙醇的性质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一些丰富的词汇形容,把它的燃烧过程说成“轰轰烈烈”地氧化了,把灼烧的铜条插入乙醇氧化成醛的过程说成是“附有代价”的氧化,在总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由原来总结的浮、熔、游、响、红这五个字转变成一句诙谐讽刺又不失幽默的话,即“芙蓉姐姐又想红”,这样一来,学生立即就能记住实验结果,不仅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的魅力,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特色,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把语言艺术和课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素材深入挖掘教材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化学常识,教师要学会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知识不仅能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 比如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识性问题:怎样除去衣服上的黄斑?怎样除掉水壶中的茶垢?怎么能够辨别金银的真假?喝醉之后为什么喝适量的食醋能够解酒?这些生活问题的解决都要运用到化学常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则一定会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激发他们想要探究事实原因的兴趣,然后教师通过一些化学常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一些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老师在知识的引领下给他们提供帮助,这样不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他们领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而且拓展学生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化学课堂而言,化学实验非常重要。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大多都源于奇妙的化学演示,学生会对这些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产生很强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能够使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其中奥妙。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所呈现出来各种各样的化学仪器和层出不穷的实验结果,使学生想要动手,投入到实验中一探究竟。在化学实验中,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或者有沉淀现象时,要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观看,或者用明显的背景加以衬托,以便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感知实验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涉及比较危险性的化学实验时,老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如有毒的气体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气体扩散,避免危害学生安全。在操作过程中,还可以主动地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同时让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疑问,在实验结束的时候,教师再根据实验过程对实验进行总结和补充,教师也可以在课下安排分组的实验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更深入地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为高二枯燥疲乏的学习生活增添一点小小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生活。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很重要。课前预习使学生在上课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老师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接受这些知识,每课的知识都是连贯的,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则有可能导致其对老师讲课内容感到陌生,与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不上,从而降低继续学习的兴趣。课后复习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使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充分消化和吸收于大脑中,如果没有进行课后复习,则很可能导致学习过的内容很快就忘记,或者学过的知识很难消化和理解,长时间的积压下,会有越来越多不懂的知识,最后造成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成绩严重下滑。因此,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课前预习时间和课后温习时间,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 现代课堂教育应该抛弃原来那些旧的固定模式,不再只是老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所有知识,而应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应充当一个引导教育角色,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发表个人见解或者疑惑,以便老师能清晰地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改善的方向。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学生之间可以分组讨论交流,互相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可以举手发言或者是走向讲台发言,发表自己分析的结果和相关看法,之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意见更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真正成功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在课堂上一味地传授知识,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慢慢不再适应于现代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不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传授一些基本的知识外,还要通过其他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高二化学课程而言,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辩论、演讲、小品、快板等,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些活动内容中,使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不仅放松身心,而且主动接受很多化学相关知识,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和了解化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总之,高二的课程学习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进一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高二化学论文:如何在高二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调动高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学习热情。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积极进行课前准备,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二;学习热情;激发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如何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学生在高二阶段的学习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高二学生的表现却是不如人意。在课堂上,有些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有些学生看小说,有些学生人在课堂,但心不在课堂等等。种种现象都表现出高二学生学习的懈怠性。而在高一和高三课堂中,这种现象出现得很少。因为高一学生有着刚进高中的新鲜感,高三学生有着面临高考的紧张感。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高高二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了我们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找了部分高二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上课为什么睡觉或者开小差,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学习热情,自己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有没有从现在开始准备”这几个问题展开。结论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打算,总想等着高三的系统复习,现在就随便听一听;有些学生觉得老师对他们太凶,上课太紧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上课有些知识没听懂,积累多了,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思维障碍。面对这样的回答,笔者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课堂上一味地追求进度,一味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的引导。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积极进行课前准备,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1.微笑面对学生,让幽默风趣充满你的课堂 有一位学生跟我说过:她喜欢哪个老师,她就会充满兴趣,从而那门功课就会突飞猛进。虽然这句话缺乏科学性。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教师是否具有亲和力也是学生学好这门功课的因素之一。从心理上来讲,教师课堂上的态度随和,学生的排斥感减少,自然能使他们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在课堂中严厉批评,因为你的严词很可能会造成后半节课的低效率。教师应该尽可能采用一些其他的手段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幽默风趣,知识是乏味的,但是教师是位神奇的创造家,可以将这些知识变成跳动的文字,激起学生学习的火花。如讲乙醇性质时教师常把燃烧形容为“轰轰烈烈”的氧化;灼烧的铜条反复插入乙醇,氧化成醛说成是”附有代价”的氧化;果酒久陈变质称之为“悄悄地”氧化通过这些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能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2.精心设计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记忆的知识比较零碎,而且容易混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素材,积极做好课堂准备,帮助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如,学生对生、熟石灰的化学式常张冠李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根据硫酸钙分子前面的系数,用俗语“一回生,两回熟”来记忆。 或者教学中,教师如能选用一些引起学生熟悉、富有情趣的事例作比喻,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例如,讲述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时,教师可打这样一个比喻:苯就像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骡子一样,既有牛高马大的身材,又有长耳细尾的驴征,苯中碳碳键就是单、双键“杂交”产生。所以,苯既具有烷烃的某些性质,也具有烯烃的某些性质。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必然会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地汲取知识。 对于一些有规律的知识,教师可以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进行记忆。同时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当然,用表格或图示也可以进行归纳、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结成网络。例如对于众多种类的有机物,将其总结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会使学生学起来更加系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相关内容,对学生更有启发性。 3.精心准备实验,让学生的好奇和感叹充满课堂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也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姿百态的化学仪器,层出不穷的实验现象等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充满诱惑力,同时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美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可见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教师课前应预做,若现象不明显的可加辅助手段,如溶液、沉淀、火焰的颜色可衬以背景观察,现象细微的用投影仪,要让所有同学都能感知一切。注意安全,如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用药品吸收,若弥漫在空气中,不仅损害师生健康,还会使学生对搞化学研究产生畏惧心理,将求知欲、理想扼杀在萌芽状态。而对无高难度操作的演示实验,可让学生自动请缨上台演示,台上的做得小心谨慎,力求规范,台下学生带着挑剔的目光,看得认真仔细,效果会更好。不过无高难度的实验尽量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从实验中学化学,从实验中记忆操作、注意点等。高二学生学习已经呈现一种麻木心理,实验或许可以调节他们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当然中间也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因此在组织化学实验教学时,需要老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在寓教于乐的化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1.课前充分预习,课后认真复习 课前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后认真复习。这是学生顺利接收新内容的保证。因为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前几节课的内容没有掌握好或者学生对课堂中所讲内容一无所知,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障碍,自然在学生中会产生畏难情绪,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例如,在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每节课都要充分预习以及复习,因为每学一种物质,其中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相关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没有这些知识做铺垫,学生学习就会比较困难。 2.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人意识 课堂应该交给学生,应该改变让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示范,一道有机推断题,我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讲出整个反应流程,台下的学生也饶有兴趣,一则是觉得好奇,一则又有点挑剔。最后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可能是学生之间的语言比较接近。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就单纯做一个引导者。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来。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的讲课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这一有利条件,针对高二学生这一特殊的团体,充分创设情景,让高二学生重新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逐步实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目标。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文科生化学认知策略应用情况的探查 摘要:通过问卷测试和发声思维等方法,对高二文科生的化学认知策略应用情况进行了探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复述策略以意义复述为主;对信息的精加工以“扩展与引申”和“概括”策略为主;学生以列提纲法为主要组织策略。 关键词:高二文科生;认知策略;测验分析 高二文科学生大多物理和化学学习不够理想,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不大,但他们大多数仍要学习“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知识(针对江苏省而言)并要通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该模块内容覆盖面较广,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注重实践应用性。而当前,针对文科生化学学习的认知策略研究相对较少。为此,笔者以“化学与生活”模块知识为载体,通过测验和发声思维等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了解文科生认知策略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1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1 理论基础 加涅(R. M. Gagne,1977)认为,认知主要是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如对信息的编码、转换、储存。认知策略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内部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其功能在于使学习者不断反省自己的认知活动,是一种处理内部事物的能力[1]。 温斯坦等(Weinstein, et al.,1983)将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复述策略(rehearsal strategy)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2]。对于某些简单任务,直接进行几次口头重复即可,这是机械复述方法。而对于某些复杂任务,往往需要采用关键词复述、位置复述、联系复述、理解复述和组块复述等意义复述方法[3]。 精加工策略(elaborative strategy)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是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信息加工策略[4]。根据已有研究,精加工策略主要包括概括法、类比法、比较法、质疑、扩展与引申和先行组织者等。施米克和格罗夫(R. Schmeck,E. Groue)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大学生比不成功大学生更常常回答出一些精加工的事例,如“我能说出两者的异同”,“新概念通常使我想到类似的概念”[5]。 组织策略(organizational strategy)是学习者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通常有列提纲、画网络图(或概念图示)等方法[6]。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相对于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更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认知策略的实际应用并不是割裂的,而往往是联合使用,从而达到对学习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处理。 1.2 测验设计 结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化学)》,参考了高峰《高中生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认知策略的研究》等,编制了“高二文科生化学认知策略应用情况测验卷”。测验卷分为四部分(见表1)。 主试在进行认知策略介绍时,主要通过举例说明相关策略类型。对于复述策略的介绍,以对某些内容作下划线、记住关键词、与生活实际联系等方法来加深记忆为例进行说明。对于精加工策略,主试先告知学生有类比法、比较法、质疑、扩展与引申等策略并简单阐述概念,随后以扩展与引申策略为例,主试从“疏松剂如小苏打,能使食品酥脆、疏松”出发,扩展到“疏松剂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气体”,“气体可以使食品内部形成均匀致密的海绵状多孔组织”,从而引申出“疏松剂受热分解产生气体而使食品酥脆、疏松”这一扩展与引申就加深了我们对“疏松剂”的理解,把“知其然”深化为“知其所以然”。对于组织策略,主试先告知学生组织策略的概念及列提纲、画网络图等具体策略,并以北美五大湖为例,包括Huron(休伦湖)、Ontario(安大略湖)、Michigan(密歇根湖)、Erie(伊利湖)、Superior(苏必利尔湖),采用提纲式(或金字塔式)取其第一个字母组合为“HOMES”来完成材料的组织,完成对五大湖名称的记忆[7]。 1.3 调查实施 进行大范围测验前,先做了小样本测验,并根据测验结果对试题的数量、表达形式和提问方式等进行修正。然后采用了整体抽样的方法,选择了江苏省四所高中的高二文科学生作为测验对象,这些学生的教学进度和教材相同。共发放测验卷206份,回收有效测验卷202份。 1.4 测验分析与数据处理 试卷回收后,批阅与复述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相关的试题,实行采点计分,即学生根据试卷所给阅读材料,能正确复述或分析出一点,计1分。对两类试题分别计分,并根据认知策略类型对学生所回答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对于组织策略应用的试题,则根据学生对试题材料所采用的不同组织方式进行分类统计,测试结果均采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随后,根据统计结果选取部分典型个案(涵盖不同选科类型,男女生各20名)进行发声思维,以探查学生应用认知策略的思考过程。例如,对阅读材料“工业碳酸钠法脱硫技术”进行发声思维时学生进行精加工的思维行为图(见图1),笔者用“[1]”表示题给信息,用“(1)”表示学生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的信息,用“①”表示加工后的信息。 从图1可以看出,该学生首先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减少煤燃烧时向空气中排放SO2”、“专题1中讲到‘石灰石法脱硫’”,推断出“脱硫的目的是防止SO2污染环境”、“可以用多种方法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再结合材料中信息“碳酸钠法脱硫的反应原理”,同时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石灰石脱硫的反应原理及反应产物”、“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等知识,进而推断出“石灰石脱硫是将硫元素氧化为石膏”、“碳酸钠法脱硫考虑吸收剂的循环使用”和“要综合考虑工业成本和经济效益”等。 2 探查的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的复述策略以意义复述为主 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曾说,“记忆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如果人类没有记忆,那么感知就不能留下痕迹,人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复述是记忆的初始环节,成功的记忆必须是在正确理解、掌握并善于运用识记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艾宾浩斯(H. Ebbinghaus)和肯斯雷(Kingsley)的研究也恰恰揭示了意义复述在记忆的数量上、精确性上以及时间的节省上都大大优于机械识记。根据意义律提高记忆效果,要促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取得联系,促使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进行联系。一方面,只有当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系统与网络中,新知识才真正被理解;另一方面,新知识也只有固定在旧知识的“桩”上,才不会成为孤立的、零星的、易被遗忘的知识点[8]。 但是在测试中,也发现学生在复述策略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他们没有自觉地采用组块策略。所谓组块策略,就是将零散的构件组成有意义的单元。例如,可以通过两种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对缓冲溶液构成进行初步组块——都是两种互不反应的分别呈现弱酸性和弱碱性的溶液混合,从而完成对缓冲溶液概念的深化记忆,但学生仅是以两种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来复述而已。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组块是人对信息进行组织或再编码。可以说,要想增加阅读的容量,提高阅读教学的材料加工效率,组块策略的应用很关键[9]。 2.2 对信息的精加工以“概括”和“扩展与引申”策略为主 以“工业碳酸钠法脱硫技术”为测验材料,分类统计学生的信息精加工结果。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进行了精加工处理,仅约5%的信息未经加工。在此基础上,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发声思维,以了解学生进行精加工的思维过程和具体策略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学生首先会采用画线法和笔记法对材料进行初步加工,对自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画线,如在“石灰石法脱硫”、“碳酸钠法脱硫技术”下画线,在空白处进行某些注释,如写出石灰石法脱硫的化学方程式,等等。在对材料的精加工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概括法、类比法、比较法和扩展与引申等精加工策略(见表3)。概括法是在思维上对某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从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并能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其他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认识。比较法则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区别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精加工方法,通过对易混淆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不仅能揭示不同事物的关键特征和差异,而且能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10]。 扩展与引申策略又分为求同引申和求异引申两类,如“两种脱硫方法均能够在脱硫的同时讲究工业经济效益”是求同引申策略,而“石灰石法是气-固相反应,物质易于分离;而碳酸钠法是气-液相反应,需要其他相应操作进行物质分离”则是求异引申策略。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扩展与引申是深化学习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思考程度增加,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与外延,也更易与已有认知结构建立连接。 随后,笔者根据结果对部分学生进行发声思维,结果显示85%的学生能较为清晰地根据提纲对所给材料信息进行重现(重述信息达到约70%以上),有15%的学生存在较多疏漏。可见,高二文科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组织策略来分析材料的结构,使材料变得更有系统性、组织性、形象性,结构更加明确,使材料的内容简化、精炼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材料,形成知识的结构网络,提高认知结构的清晰度和可利用性。 温斯坦和梅耶(C. E. Wainstein, J. Mayer,1996)就提出了两种有用的组织策略:列提纲(outlining)和画地图(mapping),认为科学应用组织策略将新的、零散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组织构建一个意义结构,能显著帮助学习者进行复杂知识的学习,也可以让教育者和学习者本人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12]。 3 结语 笔者的研究表明,高二文科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意义复述、概括、扩展与引申、列提纲等认知策略,同时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组块策略、知识网络图等策略还有待提高。目前,学术界已普遍认为认知策略作为一种内隐的认知技能是具有可教性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加以揭示,并形成可供传授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的[13]。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学习心理、学习动机的积极影响和特定的策略训练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高二化学论文:对高二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高二新教材的使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遵循“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拓宽和拔高。在启迪创新思维、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质方面独具特色。 一、注重编排和整体性 高二新教材的选修内容是在必修课(化学1)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而不同于旧教材的选修,把原本必备的知识体系分割开来,造成知识逻辑性差,系统性不强,让文科生感到遗憾,理科生觉得难学。新教材在必修章节顺序不变的情况下,部分知识点合同延伸和拔高,选修内容水到渠成。 旧教材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强、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和溶液PH值、盐类水解,中和滴定和原电池等)糖类、蛋白质列为选修,将合成材料列为选学。导致学生在高一、高二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缺乏理论指导,对很多化学事实和实验现象不能解释,如泡沫灭火器的原理、FeCl3溶液的配制等。 新教材把原来的选修内容也列为了必修,现在的选修中是必修(化学1)中部分知识点延伸和提高,如氮族元素中学了氮、随后选修介绍了磷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平衡一章中必修介绍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选修中提高到用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的观点进行解释,引进了化学平衡常数,用来解释影响平衡的因素,选学了化学反应的方向,介绍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几种重要的金属一章中,必修学了铝之后,选修中介绍了镁的物性和化性,铁的重要化合物及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最大变化是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安排在金属这章,烃的衍生物中选修了溴乙烷、卤代烃的性质,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糖类中介绍了食品添加剂,增补了肥皂和洗涤剂,酶的性质,合成材料中介绍了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二、注重方法和可读性 随着学生学习的需要,新教材适时推出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学便能回答相关问题,能紧扣学生的心,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如在高一学生感到方程或难于配平,教材在氮族一章中式的配平,如把过量计算和多步反应计算独自成一节进行了规范的系统的讲解,并且过量的判断方法和多步反应关系式的建立介绍了多种方法,同时专门介绍了有机物分子式的推导和结构式的确定。对事物认识生动形象能做到深入浅出,如用活化分子,有效碰撞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用投篮作比方,让学生一看便懂。对事物认识更加定量化,逻辑化。如用化学平衡常自寻数解释影响平衡的因素,并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知识面广,时代性强,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中介绍了干电池、蓄电池及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源。糖类、油脂、蛋白质安排在一起,介绍了食品添加剂、肥皂、洗涤剂和酶等知识。将高分子化合物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性学习,教材最后还介绍了新型的合成材料。 三、注重贴近生活和环保性 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是化学的重要功能。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氮和磷一节中介绍了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及危害,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条件中介绍了冰箱中食品保鲜,在石油和煤中介绍了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在卤代烃中介绍了氟氯烃破坏臭氧层,在合成洗涤剂中介绍了水体污染问题,合成材料中介绍了“白色污染”,在封面设计同样体现了环保思想,如可降解塑料的分解。 四、以注重以人为本和安全性 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新教材都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思想。如氨的灼伤处理,硝酸的腐蚀性处理,苯的硝化、溴代实验也删去了。 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我们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探索教学方法和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有以下体会: 1、吃透大纲,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高度。 调整后《大钢》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大幅度的处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原理升高了一个档次,原来文科生不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胶体、糖类、蛋白质、而现在却是必修内容。有关电离度的计算删除,但理科生对速率和平衡的认识,提升到了有效碰撞和平衡常数的高度,却又没有提出活化能及平衡常数的计算。虽选学中提到了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可并没有点破自由能、焓、熵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如何把握“标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这就要求一定要吃透大纲,认真钻研新教材的教参,准确把握教材内容高度和广度,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积极组织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大有好处,同时,这方面的考查在高考中也已有体现,如2005年“3+理综”中化学实验题关于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设计。如果教师平时对实验原理多侧面、多层次加以指导、并组织同学加以设计研究,而不要局限在传统的实验装置上,这方面的考题将会迎刃而解。 3、切实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个称职的化学教师、不但要有系统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有驾轻就熟的实验技能,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氨遇氯化氢产生白烟,氮的喷泉实验的改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条件中在烧杯底上画“+”号等,让学生耳目一新,思维豁然开朗。 4、教学中注意科学性,严密和规范性 在平常教学中,化学用语、符号、数字的书写和解题步骤一定要规范到位。如原子量、系数、式量、化学反应速度等不再使用。在数的书写上,已采用国际书写原则,即整数以个位往前每三位数字紧排,小数点后每三位数字紧排,数值与单位符号之间留一空隙,如0.123mol/L而不再写成0.123mol/L。 总之,新教材比旧教材更贴近化学的特点,更贴近生活。作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引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二化学论文:浅谈高二文科班化学教学 【摘要】高中二年级是高中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文科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准备在来年的4月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进入文科班的同学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的确对文科非常感兴趣的同学,这部分学生要求考“A”;一类就是从高一就开始上课走神,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化学基础很差(有的甚至对“化学”一片空白),不得已而选择文科,这部分占了绝大多数。以上实际情况,使得文科生在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会考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关键词】文科生 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基础 化学教学 一、学生坚决不“跑神”,老师坚决要“换位” 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课跑神造成的。“跑神”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玩手机的、有瞎想其他事情的、有看窗外的、有打量同学、观察老师的、有打瞌睡的,有看课外书的、有与别人说闲话的……如此等等。特别是打瞌睡,简直可以说是“严重的听课事故”,是退步的导火线!是学习进入“恶性循环”的开始,是“不会学习”或“狂妄自大”的重要表现!只要你跑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没法抢答,只能成为被动的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教学中主动的参与者。 因此,只有杜绝上课跑神,你才能进步,才能走出“差生”的阴影,做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生。 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绝对的服从。但现在,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方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 二、学生上课多表达,老师上课巧组织 一直以来,面对高二级文科班的学生,化学课堂上教师多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教材讲道理,而学生仿佛象一群“沉默的羔羊”正襟危坐,被当作容器灌输,这样的课堂几乎是教师一人独唱到下课。其实文科班的学生也很希望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希望能激烈讨论,唇枪舌剑地潇洒讲一回。因此,迫切需要教师发挥课堂指导作用,创造机会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活泼的课堂,组织学生“百家争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教材内容的见解和主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经常进行对话式教学,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将作为化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学生的潮流,让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生活化,课堂收效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对此教师要转变思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考方案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怕吃苦、怕动脑”,大多数选择了逃 高二化学论文:新课标下高二化学探究教学的组织策略研究 摘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高二化学;探究教学;组织策略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教育也正面临着全球经济开放、多元文化汇合、高新科技发展和国际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围绕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高二化学探究教学组织策略的原有状况 高二化学的《化学反应原理》是课程标准规定的选修模块之一,也是高考必考内容,该基础理论模块与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相衔接。涉及的概念原理多,往往抽象难懂;在实际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式,教师们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掰开揉碎地讲,还唯恐学生不懂,二是尽管采用探究教学,但存在如下的误区:自主探究缺乏正确的指导成了"放任自流,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课堂时间短,探究教学不能顺利完成。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因此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推测问题,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的难度,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懂,不愿意学,也严重地影响和制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而化学反应原理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促进学生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我们开展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有效的探究教学法。 二、高二化学探究教学组织策略的具体做法 (一)依据文献,获取理论指导。 首先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获得了 一些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概念,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知识,对探究式学教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打下一个铺垫。 (二)重视探究学习的课前预备的策略 完整的探究活动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基础及实验条件的不足等等原因制约,要使探究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将探究活动的一些环节延伸至课外,在课前做充分的探究准备,保证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核心问题的探求。 案例一: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节课的导学提纲中,我们设计了脑筋急转弯“黑笔能写出红字吗?”并给出了设计方案和装置图:把滤纸用氯化钠、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锌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黑色的铅笔在滤纸上写字,试试看!学生都会认真阅读课本,找出理论依据,积极交流,并且在课题上也会迫不及待地纷纷动手做实验。 (三)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的策略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的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实施探究式教学,为了使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能够创设一个适当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而且要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思维状况,态度和价值观,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是有效地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情境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接近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案例二: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节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航天飞机、交通工具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池,并指明这些电池与《必修二》中的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原理相同,使学生产生好奇,并能以极大的求知欲完成教材中: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能量转化的探究。 (四)注重实验探究,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的策略 在反应原理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也就是实验的提升作用,因为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去实现理论上已知的东西,这说明他对有关的原理是达到了设计水平的。即充分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让学生用实验提升原理的理解水平。 案例三:在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节中,学生通过必修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化学平衡的概念,知道条件改变,平衡会移动,但平衡怎样移动,学生是不清楚的。在教学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交流评价——获得结论这一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是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基础上,设置驱动性问题,不断地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而且实际上也是同时给学生搭了一个台阶,引领他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为什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也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本质原因是什么等有关问题,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样的做法比抛出一个大问题让学生自由分析更有效。这样更能体现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并且可避免探究过程产生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的问题。而且倡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彼此促进,也平衡弥补学生能力的差异,使其共同进步。使课堂具有内驱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载体。 (五)通过陈述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比较,及时修改和完善总结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案例四: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节中,由化学老师选择了15、16班两个水平相近的班级,在两个教学班采取不同的教学处理,并通过讨论实用电池以及原电池腐蚀和防腐,应用原电池模型,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在是围绕“电流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盐桥”模型,从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入手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电极反应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在探究过程中认识电极反应,构建起原电池模型;在对比班,是围绕“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的,从电极材料、电解质的种类入手分析问题,构建起原电池模型,主要是教师陈述渗透。实验班注重的是探究过程及对探究结果的分析,而对比班采取的是“表层”渗透处理方式。 三、高二化学探究教学策略取得的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我们得出了在概念原理中有效的探究教学策略,即:合理设计导学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和教辅资料首先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学准备,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 以缩短、减少学习难度,并避免了课堂容量大、时间紧使教学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创设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带着问题去读,去想,去听,去做,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由于情景的引入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接近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创新能力及小组合作精神。 (一)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化学的感受明显改观,问题意识、思考意识都有较大的变化,产生了研究的欲望与兴趣,对化学概念与原理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合作品质,合作技能也初步形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在小组讨论中能够认真听取其他人意见的人数增多,并能礼貌的提出不同意见。学生在化学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发展。从我们的课堂录像和学生学习档案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气氛有较大的差别,实验班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对话较多,学生普遍喜欢上化学课;而对照班则较为沉闷,部分学生特别是“一般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下降。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从传统的“重视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向“重视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变。教学评价已经从“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方向转变。在实施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实行民主教学,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合作意识,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和发展的机会,引导他们去揭开知识发生的过程,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多种解释,使学生拥有自主发展的主动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二化学论文: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高二化学实验的反思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推动了国家教育体制的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大帮助。从客观角度来分析,高中阶段的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化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科目,对于理科学生而言,是一项很有影响力的内容。特别是在高二阶段,化学开始进入实验教学当中,通过大量的实验反应,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更加深刻,为后续复习提供较多的保障。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高二化学实验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二;实验;化学 目前,我国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体上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可从近几年的教学来看,部分教师的方法表现为灌输式模式,基本上很少考虑学生的想法,直接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强加灌输,最终的教学成绩并不理想,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状态,整体上未达到预期的成就。高二化学实验过程中,一定是要以学生为主,各个方面的教学都不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缺失,否则将直接导致学生的能力下降、学习效果不突出。 一、实验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增强趣味性、体验性 从教学本身来分析,高二化学实验所占有的比重较大,基本上每一节课程,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实验来完成,可是考虑到教学资源的限制,仅仅能够在部分课程上进行实验教学。所以,教师对实验本身应高度重视,不能单纯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开展。建议在今后的高二化学实验当中,必须积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同时在多个方面增强趣味性和体验性,要让学生了解到教与学的互动。 1.教师在选择实验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心理预期进行分析,包括是否可以接受实验的内容、是否可以完成动手操作的标准、是否能够积极地配合等。高二化学实验的知识点特别多,学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较大压力。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将实验趣味性、体验性,保证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使思路更加清晰,提高学习成绩。 2.在开展高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良好体验,要切实了解知识的挖掘过程,而不是直接将实验与理论成果进行套用。当下的教学工作,非常讲究灵活性,如果学生仅仅是在机械性地重复实验操作,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设定差异化的目的,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挖掘到另一个知识点,并且紧密结合实验来分析,消除死记硬背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占有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教师处于客体地位,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足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过多的干预。高二化学实验过程中,新课标的要求非常突出,学生自身不仅要对书本知识充分了解,同时还必须在创新能力上加以巩固,要持续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性。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设定多元化的实验目的。现如今,书本上的知识并不多,虽然在公式定理方面仍然体系健全,可是内容的删减比较突出。此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更好地进行探究,而不是直接拥有“现成的知识”。在化学实验的操作方面,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自主寻找正确的实验方法、仪器安装等等,教师密切地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批评指正,保证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学习。 2.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充分思考,不同的化学反应物、化学条件被改变和替代以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该如何替代。由此,可以引出更多的知识点,保证学生的学习日趋深入。 三、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是当前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遵循的是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准则。也就是在试验中尽可能减少有害物的产生或者彻底消除有害物。高二化学实验的实施,已经涉及很多的化工基础生产内容、日常化工内容。为此,在教育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时,应该积极地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消除各种不足和缺失,保证学生的化学实验方法正确无误。化学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实验现象明显直观、操作简便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微型微量实验、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等问题,使学生在实验中自觉感受到化学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自觉形成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 本文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高二化学实验展开讨论,从已经获得的教学成果来看,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掌握较为熟练,多数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整体上符合预期效果。今后,应该对高二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深入讨论,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完善,为学生的成绩提升以及能力巩固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方法之我见 【摘 要】会考是教育行政机关主持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被普遍称作为“小高考”,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高二年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本文围绕着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方法,以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帮助学生在“小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化学会考;小高考;高二文科班;复习指导方法 化学学科是文科班学生的会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令他们比较头疼的学科。一方面,化学知识点琐碎、知识繁杂,文科班学生分科后,化学课堂学习时间减少,对这些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另一方面,化学科目每个章节的知识和关系多而复杂,文科学生难以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并查阅先关文献资料,对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方法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帮助文科班学生快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知识,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一、明确会考要求,研究命题范围和历年会考题目 会考之前教育部门会组织专家、教授和中学高级教师编写高中各科会考大纲,称作《会考说明》。《会考说明》对考试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试卷结构及考试形式、题型示例和样题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备考时有所遵循。同时,也作为统一命制会考试题的依据。 高中化学教师要认真研读《会考说明》,明确高中化学的会考要求和命题范围,了解化学会考的知识层次要求和对各个知识点的难度系数要求,以便在指导文科班学生复习时,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复习掌握。高中化学教师还需要分析近几年化学会考试题,研究化学会考试题的试卷结构、题型比例、试卷难度比例、内容比例等,让学生对化学会考试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类似会考结构的化学题目训练,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化学知识,熟悉化学答题方法,总结化学会考思路。 二、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课程中讲授的知识多而碎,并且知识点复杂,很多文科班学生提起化学很头大,不知道该如何梳理汇总。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把握,没有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树桩结构来呈现思维过程,帮助文科班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网络。 例如,以《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笔纸,引导学生思考: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先分为哪几类?学生通过查看课本和思考,便能在纸上写出来:纯净物、混合物。然后教师再引导:纯净物又分为哪些大类呢?学生会在纯净物的结构下写上:单质、化合物。教师继续让学生思考:在化合物中,又分为哪些呢?学生会在化合物的后面列举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按照这种树桩结构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先绘制出大的结构,然后再在每个结构下面细分思考,绘制出详细的知识结构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边想边画,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区分和关联,在脑海中形成体系化、系统化的化学知识体系。 三、巧用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 高中化学课程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混淆概念。这时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需要借助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 例如,在复习CO2与SO2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用图表列出它们的特点。比如先比较它们物理性质的异同点,CO2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无毒性,但是过量则产生温室效应,而SO2也是无色气体、密度也比空气大、比CO2易溶于水、有毒,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然后再列出它们化学性质的异同点,这里不再赘述。学生采用图表对比的方法,可以详细地列举出CO2与SO2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加深对两个的区分和记忆。 另外,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谐音或者顺口溜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谐音记忆法是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比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顺口溜记忆法是将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编成押韵句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比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这些有趣的记忆技巧,不仅提高了学生复习化学的乐趣,而且也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化学知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要结合文科班学生的实际,明确会考要求,研究命题范围和历年会考要求,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巧用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通过多种举措,帮助文科班学生快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知识,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高二化学论文: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在课堂教学方面,也贡献了越来越多的力量。由于化学教学的特殊性,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老师通常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向学生讲解清楚。而现在,利用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将图形、影像、声音等结合到一起,并通过合理的程序设定,将原本抽象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在学生眼前,极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本文通过计算机在高二化学课堂上的实际运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我们的化学老师,起到一些正面的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高二化学;应用策略 关于化学的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也从原来的单纯应试,转变到重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拓展的能力上来了。教学重心也随之改变原本是老师的“独角戏”,现在变成了学生的“大合唱”。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必须将化学学习与计算机结合到一处,帮助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理解。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多元化。 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高二,可以说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大都适应了高中学习生活,也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而老师对于自己所教授的内容,也有很长时间的积累了。这两点综合起来,可以说对高二的化学课堂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很可能会使课堂的教授形式教条化,而学生的学习也固定化。这样对于化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知识,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一知半解。所以,在高二化学课堂上运用计算机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简明,另一方面,还能活跃老师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老师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高二的“结构化学”这一章节的学习中,由于结构化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所以,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想要把它们直观的表现在学生面前,怕是不太容易;而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微观结构的观点来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所以,老师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动画的演示,可以将那些化学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结构,直观的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细致的了解那些物质的结构特点。还有,对于高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计算难度较高的问题,这个时候,借助计算机,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师进行课堂的讲解。 二、通过虚拟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多数学校不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内容,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的短缺。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以后在化学学习上的发展。所以,老师不妨借助计算机,来帮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通过虚拟软件对现实环境中的真实实验进行模拟操作,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这样既可以改善当前学生实验课程短缺的现状;还能帮助老师节约教学资源,减少教学开支。同时,虚拟实验对于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小觑的。 例如像用氢气来还原氧化铜,由于氢气可燃性较强,容易发生爆炸,所以、让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大规模的操作,很可能会导致意外的发生。老师不妨利用计算机上的虚拟实验的模仿软件,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这样不仅能够规避风险,还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计算机对于步骤的检测,要比人为的观察更加敏锐。在虚拟实验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先停掉氢气,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判定失败的警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操作了问题,应该“先灭灯再停掉氢气”。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虚拟实验,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实验手法,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三、方便进行课后的总结 高二化学的知识点,有着承前启后的左右,对前后的内容都有所串联。所以,老师在进行教授时,不能忽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总结与归纳,这关系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有没有进行自己的思维加工。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老师在课上讲授的知识点较多,加上例子、题型等内容的参与,所以想要引导学生进行精准的总结,也并非易事。但是有了计算机的介入,老师就能够将本堂课的重点,在开讲前进行一个大致的归类,然后在讲课的过程中,用所讲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到了课后总结的时候,老师利用计算机制作PPT,或者别的手段,来快速的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例如,老师在课尾对本堂内容进行总结的时候,不妨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让他们反映自己在那个问题上有疑惑,或者对于哪个概念有别的看法,老师一方面可以借助计算进行快速的查找,将学生有问题的内容及时抽调出来;同时,利用计算机还可以统计学生对于这个章节中存有疑惑的内容进行统计,帮助老师意识到自己在讲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及时进行改正。这样一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课后总结时,不光光是学生进行巩固,对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也有促进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二化学中的应用,将会极大的提高化学教学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帮助老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当然,对待这一先进的教学技术,老师要抱有清醒的态度,既不能盲目拒绝,也不能过度沉迷,只有合理合适的将它运用进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化学的学习能力。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文科班化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初探 一、高二文科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文科班学生的构成 与大多数学校一样,我校高中学生在懵懂的高一年级结束后就进行了文理分班。一部分对理科很感兴趣并且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如愿进入了理科班;而很大的另一部分同学则进入了文科班。就我校实际而言,进入文科班的同学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类是的确对文科非常感兴趣并且有能力和信心把它学好的同学,这部分学生不到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一类是在文科和理科之间摇摆不定,最后觉得学理科平时要演算大量的习题很辛苦,怕最后坚持不下来的同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最后一类就是从高一就开始上课走神,没有花多少精力在学习上的同学,学习基础很差,不得已而选择文科,这部分占了绝大多数。 (二)高二文科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要表现 (1)学习目标很低。由于选择了文科,化学不在文科高考科目之列,绝大多数学生都把学习的目标定得很低―只要高二会考时能过关(达到C等)就行。他们把绝大多数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文科的学习中,化学科的正常学习环节初步放弃,完全处于一种应付的学习状态,整个班学习化学的气氛非常淡薄。 (2)缺乏自信。由于学习文科的同学大多数是在高一时化学成绩不好的同学,所以整个班级中的佼佼者屈指可数,大多数同学自己打心眼里都把自己看得很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自暴自弃。尤其体现在理科上面,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学都考不及格。 (3)学习上很懒惰。主要有上课听讲不认真,走神,只喜欢听自己感兴趣的;不爱动手,连一些比较有趣的化学实验都不愿意动手操作,而是喜欢操着手看别人“表演”;对作业抱有完成任务的态度,就连老师评讲过的课后习题的答案都不愿意动笔写在书上;课后不注意复习巩固;不爱发言,对知识不求甚解,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4)缺乏吃苦精神,抗拒挫折的能力差。现在城市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正是这种优越的条件,造成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及劳动中,有一种“避难就易,拈轻怕重,试图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丰硕的成果”的思想。岂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这些愿望破灭后,就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平时对他们的言语非得仔细斟酌后再出口,哪怕是他们考试一塌糊涂,还不能打击,要鼓励,否则就会让全班的微妙的自信心都跌回谷底。 (5)纪律较为涣散,虽无剧烈程度的违纪,但轻微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上课迟到,课堂上看课外书,做其他科的作业,与其他同学说话,乱接嘴,哗众取宠等等。 二、高二文科班化学教学的对策 针对文科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实际,想要让他们像理科班的学生那样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知识并达到较高的水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何让文科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获得尽可能多的化学知识,恐怕是我们文科班化学教师主要应研究的问题。根据我从事文科班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我认为上高二文科生的化学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第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本质,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提高认知动机,从而确立较高的学习目标。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这些动机对学习化学的推动作用强弱顺序为:认知动机>崇高理想动机>自我实现动机>义务动机>受迫动机>依附动机。认知动机是造成学生学习化学效果差异的主要动机因素,所以在重视培养学生崇高理想动机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知动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当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根据当代的学习观,学生有责任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发生改变,学生应当是自我指导、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学习者。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花一定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并不只是为了应付会考,而是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科学素质,况且有些重点大学在录取时也会参考各科的会考成绩等,所以一定要把学习的目标定得高一些,才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也才会更好。 第二,善于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增强自信心。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一种想自我实现,在某一件事情上都有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在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相反,如果经多次努力仍然失败,就会产生为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因此,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机会,不但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学生成功学习的心理愿望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要及时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实行激励性评价,激起成功欲望,品尝成功的喜悦,唤起自信,主动学习。 第三,狠抓学习这个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习带全局。在学习上,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听课,整理笔记,学会适应老师教法及巩固复习。要让学生感觉学得很轻松,但是很有效果。比如我在讲第二章《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这一知识点时,由于涉及到化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很枯燥很抽象,也比较难,连理科生都很头疼。为了让他们有兴趣听,我把工业上合成氨这一本是理科生学的内容也放在课堂上讲给他们听,让他们通过我的讲解明白这一知识点在生产实际上的巨大作用。中间还特别添加了勒夏特列和能斯特与合成氨工艺遗憾地擦肩而过的故事以及历史上曾有人企图用增加高炉高度的方法来减少高炉气中CO含量的错误做法。并且结合他们所感兴趣的 “一战”、“二战”等历史问题介绍了哈伯的生平。这样一来,大家就觉得化学还是那么的有趣,而且还可以与历史社会相联系。在下一次我进课堂的时候,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上化学课的,甚至对上课还有一些期待。 第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科情感。文科班的学生因为基础差,化学成绩不好,有自卑心理,一般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密切与文科班学生的联系。通过经常性的个别谈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战胜自我。针对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就应帮助他们仔细分析,找出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认识自己的潜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情感,学生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在学习中就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自觉、主动地学习。 第五,上课要情绪饱满,幽默风趣,尽量地少发脾气。教师的情绪是要影响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授课,很容易学生感染。用风趣的语言艺术,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仰,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小动作,只要是影响不是太坏,都要尽量去包容,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提醒、制止。 第六,必要的严格要求。比如说课堂纪律一定要比较良好,绝不允许在课堂上太随意;一定要有学习效果;该完成的作业必须得完成,考试的时候认真对待等等。 以上是我在文科班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一点体会。总结一下就是,教师不能放弃文科学生的化学学习,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学到一些知识。
档案类论文:轨道交通建设设备分类及档案类目设置分析 【摘要】轨道交通建设单位作为一个大型工程建设企业,参建单位众多,涉及专业众多,形成的档案资料内容广泛,档案分类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档案的分类必须合理、科学规范,才能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民生。 【关键词】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设备分类;设备档案;类目设置 在传统的档案分类“十大类法”中,是把项目和设备安装分开的,即设两个一级类目:基本建设和设备仪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这两类比较难以区分。尤其是设备部分概念的模糊,哪些设备安装可以随基本建设归类,哪些设备应单独归类。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涉及档案资料的分类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轨道建设工程中设备分类的现状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组成可分为工程基本设施和运营设备系统两大部分:工程基本设施主要包括轨道、路基、隧道、桥梁、车站、主变电站、控制中心和车辆段综合基地八大项。运营设备系统主要包括车辆、供电、通风、空调、通信、信号、自动扶梯、防灾报警、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监控设施和给排水及消防等,所以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设备安装工程是除土建工程以外的第二大工程,相应地,轨道建设工程施工资料也分为两大类:土建施工资料和设备安装资料。 在国家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CJJ/T180-2012)里,施工资料就分为两大类:土建和机电设备施工资料,只是两类资料包含的内容与我们前面的划分有所不同。它将电力安装工程分为建筑电气和供电系统两个部分,把建筑电气纳入土建施工范围,供电系统则纳入机电设备安装范围。 在广东省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分类规则》(DB44/T1308-2014)里,施工资料类别的划分则复杂得多。土建施工范围只包括车站、区间土建、公共区装饰装修三个方面,将通风空调、给排水和消防、建筑电气(简称“风水电”)、车站设备区装修、智能建筑统称为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将供电、通信、信号、电梯与自动扶梯、屏蔽门、地铁车辆等统称为系统设备安装工程,将控制中心、变电所、车辆段综合基地等的土建与设备安装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工程,称之为复合工程,另外还将人防、轨道、声屏障、钢结构等称为专项工程,与前面四类并列。 在这两个标准里,关于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里的设备分类并不统一:国家行业标准里除建筑电气外,其他设备统一称为机电设备。由于建筑电气与土建工程关系密切,而将建筑电气纳入土建工程的范围,使得建筑电气有无类可归的嫌疑。而广东地方标准则将风、水、电等设备称为建筑设备,将供电、通信、信号等称为系统设备。通常,“风水电”也称为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弱电系统,从这些设备的名称来看,也就是说风、水、电也是系统设备,所以,既然系统设备包含了建筑设备,那么就不能将系统设备和建筑设备并列。 这里出现了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机电设备、建筑设备、系统设备,建筑电气与供电系统,究竟如何区分这几个概念呢? 二、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设备的概念 (一)建筑设备。建筑设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系统的总称。建筑设备种类繁多,按其作用可分为改善环境的设备(如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空调设备等)、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的设备(如电话、电视、电梯和卫生器具等)、增强居住安全的设备(如消防报警、防盗、抗震设备等)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设备(如计算机管理、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等。按专业划分,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通风空调、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三大类。 建筑安装单位的习惯做法是,把通风空调、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即“风、水、电”统称建筑机电设备(简称建筑设备),与工业机电设备相对应。“风”指建筑物的通风空调系统,包括送风、回风、新风、排风及消声、减振和空气净化装置等;“水”指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生产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这里的“电”就专指建筑电气,也就是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弱电设备、电梯和电气安全与建筑防雷等。建筑电气是建筑设备的一个专业组成部分。 所以,在建筑行业里的机电设备和建筑设备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即建筑机电设备,都是指组成建筑物的设备部分,依附于建筑物而存在,是建筑物现代化程度一种标志。 (二)机电设备。机电设备指机械和电力设备的总称。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设备都采用电力作为动力的情况下,机电设备的涵盖范围最广,当然也包含了建筑电气在内,在轨道建设工程项目中,几乎所有设备都是机电设备,那么把机电设备中的建筑电气归入土建范围,而将其他所有设备称为机电设备,有以偏概全之嫌。 (三)系统设备。系统设备是指某些设备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共同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它是一组机电设备的统称。所以,系统设备是相对于单台套的设备而言的,单台套的机电设备不能称为系统设备。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只有车辆段里的一些检修设备是单台套的设备。所以系统设备与建筑设备不构成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不能作为同一级分类类目来设置。 (四)建筑电气与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就是电源经过主变电站、开闭所、牵引、降压变电所等层层降压,通过接触网等送达轨道交通车辆运行所需的“工业用电”设备安装、运行系统;而进入建筑物供电线路之后的设备供配电、动力照明等低压、智能建筑等弱电安装部分,称建筑电气,与建筑物相对应,也可以理解为“民用电气”。在一般小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只有建筑气的施工内容。 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划分整个工程中的电力系统:高、中压变配电系统及提供地铁车辆设备运行所需的电力设备系统(供电系统)、低压系统(建筑电气)、弱电系统三部分。其中弱电系统,根据设备不同的服务范围,单体建筑物的弱电系统即为建筑物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或办公条件,称之为智能建筑;为地铁车辆运行提供服务的弱电系统,根据涉及的专业不同,分别称之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等系统。因为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通信、信号、综合监控、自动监控、火灾报警等弱电系统是由线路控制中心统一控制的子系统,而不是单独作为一个车站建筑附属物而存在的,因此与单体建筑中的弱电系统(即智能建筑)应有所区别。所以本文所指建筑电气概念里不包含弱电系统,将其原有范围进行缩小。弱电系统与机电设备、建筑设备、系统设备一样,他们相互之间是包含或交叉关系,不能同时设置为同一级档案类目。 档案类论文: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分类整理刍议 【摘要】质量监督档案和竣工验收备案档案是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两大部分内容,通过分析两类档案的内容组成,探索内部联系,结合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分类整理方法,编制方便快捷的检索工具,实现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科学整理,便捷利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质量监督档案;竣工验收备案档案;分类整理 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是承担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验收备案工作的事业单位,2010年顺利通过档案管理AAA级认定,成为武汉市建设领域第一家档案管理AAA级单位。2013年、2016年,顺利复查换证,确认为省特级,保持了档案规范管理领先水平。在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室藏档案中,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类别及内容 (一)质量监督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资料、工程监督工作方案及监督交底资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记录资料、工程质量验收监督记录资料、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相关资料、行政执法资料、需要保存的其他文件资料等。 (二)竣工验收备案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质量评价资料、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相关机构认可文件、工程质量保障文件、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资料等。 二、分类整理方法 (一)类号的确定。将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确定为专业档案,采用混合号码制方式确定类号,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确定为“Z1”,竣工验收备案档案确定为“Z2”。 (二)分类方法的确定。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围绕工程建设分阶段逐步自然积累,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对象明确,实体单一,联系密切,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档案资料有明确的内容,外部界限清晰,便于归类。基于上述特征,采取“性质―工程项目分类法”进行分类。 (三)档案号的确定。市政工程大多跨多年施工,以年度为单位整理难以完整反映工程建设全过程,在编制档案号时不以年度为限,直接以流水号顺序排列,采取“分类号+案卷顺序号”的方式编制档案号。 (四)档案保管期限的确定。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是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的原始资料记录,是工程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出现投诉后进行调查处理的重要依据,是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履职尽责的有效凭证,依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保管期限为永久。 三、结合档案实际的特殊处理 (一)两类档案的对应。每项工程既有一套质量监督档案,又有一套竣工验收备案档案。为照顾其相互联系,在分类整理过程中,对两类档案分别确定类别号,但使用相同的案卷号。如此,通过工程名称按照案卷号查阅到质量监督档案后,同一案卷号对应该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档案,反之亦然。 (二)工程建设周期的对应处理。利用流水号方式顺序编排案卷号,直接从档案号中无法反映档案的生成年度和工程建设周期。整理过程中,采用增加备注、编制专用检索工具的办法予以解决。首先在档案装具封面上标注质量监督注册登记号和竣工验收备案号,直接反映工程的开工建设时间和验收时间;其次是在编制检索目录时,在案卷号后备注对应工程的质量监督注册登记号和备案号,在检索工具中实F一目了然。 (三)特殊档案的处理。市政工程情况复杂,有的工程完工后迟迟不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造成质量监督档案已经形成,竣工验收备案档案无从整理。按照两类档案对应一致设置案卷号的原则,已形成的质量监督档案也难以编号整理。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单独形成的质量监督档案,采取类别号剔除阿拉伯数字只确定为“Z”,案卷号仍以流水号方式编排的方式加以整理,集中保管时归为临时档案,待对应的竣工验收备案档案形成后再重新编号整理。 四、相关工作体会 (一)根据档案实际合理分类。各地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多样,质量监督机构承担的工作职责也不尽相同,有的监督站可能并不承担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工作职责。在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分类整理过程中,档案人员应从已有的档案资料出发,合理确定分类整理方法,保证档案资料得到妥善保管。 (二)加强内部协同配合。在质量监督机构中,档案部门并不是监督档案的生成主体,要做好档案管理,就要加强与一线监督部门的协同配合,档案人员要主动出击,不仅把档案管理的要求宣贯下去,更要充分掌握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内容构成和内在联系,为合理分类、科学整理、便捷利用打下基础。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管任务繁重,相对于监督执法检查工作,档案工作往往是薄弱环节。在痕迹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做好档案管理刻不容缓。只要全体人员不断提高档案意识,加强协同配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必将持续走向规范,不断提升水平。 档案类论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档案分类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特种设备的需求与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传统档案管理思想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工作人员认为它只是单一的统计和记录方式,并不需要过多的技巧和经验。所以,在执行阶段并没有给予其过多的重视,使得数据测量和记录存在偏差,引起后续实施的不便。因此,本文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档案分类管理的问题入手,对主要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档案管理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指根据设备的种类与特点进行的文字、图片整理方式。管理者可以从档案中一目了然地对各类设备进行深入化理解,并作出基本的活动判断。同时,单位对相关人员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例如:特种设备检验数据要精确地表示出来、管理方法不得混乱,要有一定的对应性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档案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一、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档案分类管理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于许多工作者而言,档案管理的意识不是非常明显,甚至会出现松懈的情况。从本质上来讲,此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分类”“管理”上。如果对这两个词进行延伸,相关人员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实施手段,还要做好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提高生产的有效性。但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工作人员片面地认为只有登记是他们的本职,其他的后期保护与业务管理都不应该计算在内。 (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负责人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宣传,转变管理者的思想。第二,没有给予档案管理部门适当的便利,使他们在数据采集、特种设备的文件归类中无法形成一个明确的方向。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都要定期对任务进行规划,实现工作程序的统一分析。如果缺少了这一指向,则不利于后续方案的设定与实施。第三,少数的领导认为,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根据设备检测明细中合格证书内容对照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并进行文件的定期核查工作。在这种条件下,工作者缺少一定的技术支持,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在相P资料检索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使管理工作混乱。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许多特种设备检测单位中都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管理方式的缺失所导致的。首先,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定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没有将具体的惩罚和奖励方案落实下去,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员工对其中的认同感欠缺。其次,在档案外借、归还以及安全保密工作上没有体现得当性。档案借出的条款不明确,一些人员没有及时归还,管理者也没有与其进行协商或者催促,使得一些特种设备的资料“有去无还”。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对资料并不爱惜,管理手段不得当,当数据记录错误时随意进行涂改,使档案的真实性出现了缺失。 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档案分类管理 (一)提高档案分类管理的认识与责任感。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认识与责任感的提升主要针对两部分人群。第一,对于实施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讲,他们应该转变传统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特种设备的不同类型划分为主要目标,将维修改造、使用年限、产品参数、生产厂家等重点记录下来,以保证每一个特种设备的日常状态都能够记录在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将其进行重点划分。第二,从管理层人员的角度来讲,要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例如:可以在每月定期召开例会,档案管理人员以工作的分类总结为主,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着重说明,并提出改进方案。对于一些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人员,管理者要以表扬、鼓励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反之,对于一些投机取巧的工作者,管理人员也要及时批评,并督促其改正。 (二)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完善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确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人员除了要协调记录与核准方式外,还要将档案的借阅与归还放在首位,实现工作体制的有效性。第一,每一个特种设备都要登记在案。管理人员要根据其编号进行排序,并适当调整入库时间,将范围精确到分钟。具体执行者要建立一个excel表格,将设备管理中的对应事项都审核清楚,并查看是否有遗漏,便于日后的验证工作。第二,档案管理人员在信息预览、复制和外借方面予以创新。例如:可以在本单位的官网上设定一个OA软件。每个特种设备都有其具体的号码,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它们的身份象征。内部人员如果有需要,可以将自己的员工编号输入进去,并依照特种设备的号码进行预览。在借出和归还方面,内部人员要携带上级负责人盖章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同意的证明,管理者将借出时间与限定日期在系统中输入,程序会进行自动提醒。当借出者归还档案时,工作人员同样要进行审查,以保证内容中没有被涂改或者损毁的地方。如果出现了此种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汇报。 (三)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者应该及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评估,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第一,要聘请专业的人员对档案工作者的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例如:指导人员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在理论方面,主要讲解一些档案的统一管理方式。在实践方面,带领工作人员“走出去”,让他们去其他地区与单位进行业务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身的管理技术。第二,每隔一段时间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考察。以“综合简述题”“日常操作管理”作为两个重要记点。前者主要是对工作者的工作方法进行考察,选择10道覆盖面较广的题目来进行查验。后者则是以平时的工作经验总结为主,看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记录的标准和要求将设备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等内容具体化。总体来说,管理者对两部分成绩进行统一设定,对连续两次排名在首位的员工,升职加薪时予以考虑。而对于成绩不合格者,也要有一定的经济惩罚。 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档案分类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优化档案监督与交接工作。特种设备档案的分类管理工作是文件合理交接的重要前提。如果工作人员出现了岗位上的变动,工作的交接是必不可少的。假定档案的分类不明确、设备的种类设定不完整,会为交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检测秩序。第二,促进档案的定期检查工作。管理的有效性会使得档案按照一定的编码表示出来,操作人员能够依据具体的明细进行装订或查询,提升了工作速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档案分类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二,阐述了档案管理的主要措施。第三,对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档案分类管理工作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中至关重要。因此,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召开例会进行宣传,完善内部秩序。同时,工作者也要以技能的提升为标准,促进档案安全,为分类质量的增强奠定基础。 档案类论文:试析档案管理归档整理分类技巧 摘 要:档案以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形式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档案也往往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好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且在管理、归档、整理等面提升专业技巧,从而促进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本文就档案管理归档整理分类技巧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档案管理;归档;分类;整理 档案具有记录宝贵信息的作用,无论是社会的关键变革、科学重大发展或者是历史上伟人的决策、重大会议的记录都能够在档案中找到相应的资料,可见档案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档案是一种传承,它不仅对于当代社会有着推进作用,更能够传承到后世并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而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使档案在很大程度上保存的更加安全,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快速的查找到人们所需要的资料,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档案归档、档案整理以及档案分类技巧。 1 现阶段档案相关工作分析 1.1 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不足 在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档案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档案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的档案管理工作,时代的发展使得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所涵盖的行业、档案内容、档案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有所上升,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这一状况,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另一方面,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档案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很大一部分的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专业学历背景,这一部分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原本是在单位内部的其他工作岗位工作,之后通过岗位调动的方式组成了当前的档案管理团队,这种情况下也就直接导致目前的档案管理团队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能力,影响了正常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现阶段很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档案管理团队的成员频繁调动,这也就导致了虽然单位经常展开担纲管理工作的培训,但是档案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迟迟上不去,最终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 1.2 档案归纳整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现阶段的档案归纳管理工作中,经过调查发现一部分的档案管理人员未能够掌握相应的档案归纳整理技巧,在调查过程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没有清晰的认知,尤其是一些篇幅较大的资料不知道应该对其进行删除还是整体保留,这也就使得在目前的档案归纳整理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不必要的档案文件,不仅占据了有限的档案储存空间,还消耗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经历。 1.3 档案分类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档案分类上,没有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分类方案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分类标准的交叉使用,使得档案文件分散归档,对文档的检全率具有较大影响。在《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中,归档文件的分类方法有三种,分别为保管期限-年度-机构、保管期限-年度-问题以及保管期限-年度,但在实际的归档文件分类中,采用级次分类法、收文发文分类法、文号分类法等方法的现象多有存在,这些分类方法不是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在反映归档文件间的历史联系、形成规律以及文件内容方面多有不足,容易给文件检索与存取造成困难。 2 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技巧 2.1 档案管理的相关技巧 档案的管理技巧并非一成不变的,档案的管理技巧往往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身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革,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在学习档案管理技巧之前要充分的了解新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P理念,并且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我们有几个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注意档案是否有损害,档案有历史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原始档案是非常珍贵的孤本或是脆弱的磁盘,在管理中注意档案是否有损害,有哪些损害这些都要进行细致的记录,否则一旦档案发生损害,甚至不可恢复的话,会导致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损失,特别是文化断层的出现,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削弱了国家的软实力;其次还要注意到维护档案安全,一方面的安全指的是作为实物存在的珍贵文物、孤本等的安全,这些珍贵的实物能够真实的映射出当时的统治阶级、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必须让它们能够安全存在。另一方面的安全指的是档案作为记录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决策的文件,如果不能保证它的安全,导致泄密情况的发生的话,那么国家在政治上就会处于不安全的情况,不利于国家的安全、团结和发展;最后还要注意到要延长档案的寿命,有些纸质或老化的机器,由于脆弱性和不可恢复性的特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注意采取恰当的措施延长档案的寿命,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2.2 档案归纳整理技巧 在档案的整理归纳过程中,首先,注意对档案文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确定档案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需要删除的,科学取舍进行归纳整理,还要根据档案的重要性进行细致的划分,同时档案之间是存在历史联系的,因此在档案归纳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档案间的联系,不要把它们分割开;其次还要注意加大档案资料的收集力度和收集质量,这样在档案归纳整理过程中可以保证档案完整性,不会有信息的缺失,确保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由于从前国家针对档案归纳整理没有制定统一的规则标准,因此省市县之间的档案归纳整理方法不尽相同,不利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下发文件《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制定了统一的规则标准,我们在进行档案归纳管理时要注意改变从前的归纳整理方式,遵循统一的规则,这样馆和馆之间的交流就变得容易许多;最后还要注意在档案归纳整理过程中如果发现类目不符的情况要逐一进行修订,还有已归档文件如果出现错误的话要注意及时进行更正,同时一些细致的工作如装订、封皮、卷皮填写要保持仔细认真的态度,否则在出现错误后再进行更正的话,就会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 2.3 档案分类技巧 在档案分类过程中要注意,对档案文件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根据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分类是档案工作的核心工作,档案分类正确的话可以保证档案信息的提供和档案利用率的提高,同时针对分类文件要有明确的标识,确保寻找方便,有利于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档案无论是对于现代社会还是后世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全面的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出现失误,那么就将不利于人们对于相关资料的查询,甚至还会造成重要历史信息、资料的缺失。档案归档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除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外,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也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 档案类论文:档案与人类同在 【文章摘要】 档案的要义是记载,记载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存活和发展。人的记忆有限,生命也有限,要想有所记住和传承,要想让经验有所保存,要想让知识得到积累,要想让思想认识能够获得完好的延续和提升,就需要有外储记忆来帮助,档案可以说是人的容量无限的另一个大脑。档案学,或可说是少数人的学问,然而档案对于每一个来说都是有用的,人无一不生活在档案的支撑中,就从积累了许多相关智慧和知识的医药档案来说,正是它保护着人类一步步走到今天,而且还将向着更好地保护生命的方向不断发展,档案工作者尤当意识到,档案与人类同在,它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 【关键词】 档案;医药;生命 说到档案,一般人会想到那些纸张上书以文字,成摞、成袋、成排、成架存放起来的东西,然而档案并不局限于此,比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就还存有冯玉祥的印章和民国三峡水利工程设计模型图。 2007年7月,东北大学出版社推出丁海斌、陈凡编著《中国科技档案史》,作者对远古先民的石器、陶器、岩画以及火种、粮食、麻布、住房乃至家禽、家畜的出土遗骨也是从档案学的角度去打量的,这些无不代表着远古先民的智慧和经验,对这些智慧和经验的接收和继承无疑又抬高了后继者的起点,从而能向更高处发展,中国的科技档案史,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从生命繁衍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档案的要义是记载,记载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存活和发展。石器是有记忆的,陶器也是有记忆的,前者记住了狩猎,记住了打磨的不断精进,后者记住了汲取和保藏,记住了烧制可以越来越精致,而岩画,则既有远古先民祈祷年丰人瑞等祭祀意义,又是对其生活经验之存档,如内蒙古白岔河永兴一幅青铜时代的狩猎岩画上绘有猎人手持弓箭,这既证明了当时当地人的智慧程度,也使后人看有所学。人猿揖别,抛石头的时代过去了,在这里,岩画有了档案的意义,档案为历史记下了光辉的一页,从而也光荣了档案本身。 随着语言文字和书写印刷的发展,最能帮助人记忆的书册文本占了上风,档案到底是以此为主了,《汉语大词典》解释“档案”一词即说:“档案,指具有查考使用价值,经过立卷归档集中保管起来的各种文件材料。”卷,既具体指书籍字画的卷轴,又泛指书籍、书本,作为量词,又指书籍的册、本,这些都与书册文本有关,而案卷,恰是档案的意思,一个“卷”字,相关意思都隐含于其中了。 人的记忆有限,生命也有限,但是,倘不能不断地有所记住和传承,多少经历过的痛苦必然会重复经历,多少用生命换取的知识和经验,也必然还要用生命去换取,以人的大脑容量和生命局限,面对大千世界悠悠时空,要想有所记住和传承,要想让经验有所保存,要想让知识得到积累,要想让思想认识能够获得完好的延续和提升,就需要有外储记忆来帮助,档案可以说是人的容量无限的另一个大脑。 自古以来,凡需有所记载和传承的,多与生存有关,衣食住行之外,对人类生命至为重要的,便是医药,没有医药的保护,人类走不到今天。据那本《中国科技档案史》介绍说:“中国古代的医药史,是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的。此外,原始社会还有‘庖牺制九针’以治病的传说。考古发现证明,远古时代的人们已使用了砭石、骨针等医药器具。按照正常逻辑推断,当文字产生后,人们就应开始记录病状和药性等,并因此产生了初期的医药文件、档案等。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记载较多,如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载:‘黄帝使歧伯尝味本草,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又《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载:‘于是雷公之化,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这些记载不但说明了远古时期已有医药文件,而且‘历代宝之’,作为档案代代相传。” 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发现,《山海经》是一部宝书,研究上古神话用得着它,研究远古地理用得着它,研究古代矿物、民族、物产等等也用得着它,就是中国远古医药,在这部书里也有存档,不仅有,而且惊人。《中国科技档案史》是这样说的: 《山海经》中有大量的药物方面的记载。有人对《山海经》中的药物名作过统计,其中矿物类药5种,植物类药28种,木类药23种,兽类药16种,鸟类药25种,水族类药30种,其他类药5种,计达132种,部分药物至今仍在利用,而大部分不得其知。药方相当简单,都是单药单方单功用,没有复方,故产生时代原始。有学者指出,药物的发现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渔猎畜牧时应动物类药发现多,而植物类药大量出现,是农业有较大发展的结果,矿物类药少,表明手工业采矿业开始时间还不长。《山海经》中的药物名,是出自对远古以来人们辨识和利用药物医疗经验的汇集,也可以说是借鉴了相关的医药档案编撰而成的[1]。 从《本草经》到《山海经》,可知中国人行医识药之早,而且“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早早地意识到了存档的重要。 如果说“黄帝使歧伯尝味本草”还属于传说,夹杂于《山海经》中的药物方面的记载还有些散乱,那么,早在周代,关于中国医药档案工作已经有了大致记载,档案工作也已步入专业化。《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杨天宇撰《周礼译注》是这样译的:“医师,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府”是做什么的,“史”又是做什么的?杨译没有说明,《中国科技档案史》则破解道:“其中的府、史,应是医疗部门的文书、档案工作者。”而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医药档案事业已是非常可观,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医学著作和许多名医。医药事业的繁荣导致并有赖于医药档案工作的发展。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当时出现了最早的有明确记载的医案,即现在所称之病历档案。据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所诊者,皆有诊籍’。这些诊籍详细记载了患者的姓名、籍贯、职业、病名,分析了病因、病理、脉象,并载明了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等”。 数字信息化时代,档案越发不仅仅局限于纸质文件,档案载体的增多,无疑给档案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课堂,当此时代,有人及时地提醒和指出道:“目前除了大量的传统纸质档案,还有许多珍贵的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由于各类载体形式的档案的管理制度尚未健全,没有把各种载体的档案分类排放,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不仅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管,更对以后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计算机、医疗信息系统在各个医院的普及,还形成了海量的电子医疗病案。这些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管理条件各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载体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按照不同载体档案的具体要求管理档案[4]”。 结 语: 档案学,或可说是少数人的学问,然而档案对于每一个来说都是有用的,人无一不生活在档案的支撑中,就从积累了许多相关智慧和知识的医药档案来说,正是它保护着人类一步步走到今天,而且还将向着更好地保护生命的方向不断发展,档案工作者尤当意识到,档案与人类同在,它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 档案类论文: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探析 摘要:由于大量饮食技艺面临失存、失真、失信、失传、失众的危险,本文以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为例,探析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目的在于通过档案的视角,反映传统饮食技艺的发展演化过程,为饮食技艺的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饮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 “民以食为天”,饮食技艺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不仅是饮食文化的系统映射,更是进行民俗、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饮食技艺指饮品与食品加工制作的技术与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的一部分,目前已有48项饮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项目大多存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知名企业(如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茅台酒酿制技艺等),主要通过生产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媒体宣传等途径进行保护,着重开发其经济价值。事实上,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大量民间饮食技艺受制于生产技术难度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环境艰苦、利润空间有限等原因,面临着失存、失真、失信、失传、失众的危险。档案式保护使无形的文化遗产能以档案的形式得以“存下来、传下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措施,已多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中被明确提出,尽管如此,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并未引起档案界关注,保护实践仍处于自发状态。本文以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的档案式保护实践为例,探析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以促进其规范性、科学性。 一、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档案式保护实践 白肉罩火烧最初名为“猪头肉锅罩火烧”,是创建于1908年义春楼饭店的经典小吃,深受保定市老百姓的喜爱。该小吃是将上好的猪肉煮熟切成薄片,再将外脆里嫩的火烧撕成彩云状,用秘制的汤反复浇制而成。冯玉祥对该小吃的评价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脆而泽鲜,软而不烂。”在现代化、快节奏的冲击下,与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也面临着传承的困难。出生于1949年的李领根师傅是“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多年来,他在经营义春楼饭店的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学校教育、传统节日展示等多种宣传方式寻找第四代传承人,虽然期间有很多人愿意尝试学习、传承该项技艺,但尚无一人能够坚持下来,目前仍无合适人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流变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化(如白肉罩火烧由传统的一种口味发展到现在的六种口味),甚至会由于实践条件的变化而永远消失(如集体劳动、田间劳作时哼唱的劳动号子)。因此档案式保护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形成档案,进而通过对这些档案的整理、保管、开发与利用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1]南京云锦、金陵刻经、金线金箔、秦淮灯会等项目的档案式保护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措施的科学性,同时也为其他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实践提供了经验。结合相关实践经验以及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自身情况,其档案式保护实践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采集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档案 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档案是全面记录和反映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本身及其保护、管理过程的信息集合,包括该项目的本体档案、传承与保护档案、申遗档案。[2]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于2013年入选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档案,但都与第三代传承人李领根师傅的个人档案、家庭档案、图书以及其收藏品混放在一起。经过选择,与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密切相关的档案主要包括:图书档案9册、实物档案13件、报纸档案33份、文书档案3份、照片档案66份、光盘档案7张。 由于现存档案不能全面反映该技艺的历史演化过程及传承现状,因此通过拍摄、访谈等方式对档案资源进行了补充:第一,针对目前项目本体档案数量少且不系统的状况,对整个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进行录制形成完整的本体档案,包括选面、和面、火烧制作、撕火烧、熬汤、选肉、炖肉、切肉、浇制以及各种小料制作的整个过程,同时每个环节的操作技巧、技术要领、体会等由李师傅讲述。第二,形成口述档案,主要由李师傅讲述该技艺的传承脉络、经典的事件,如白肉罩火烧名字的由来、一些名人与白肉罩火烧的故事等。第三,由于实物档案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极其珍贵,通过拍照、文字记、测量的方式形成记录并与实物一同保存。 (二)为已有档案建立登记册 参照《档案著录规则》《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等,对以上选择出来的档案按载体及表现形式进行分门别类登记,建立登记册。图书主要登记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备注(主要用来说明与本技艺或传承人的关系)、损毁状况等。照片主要登记照片的拍摄者、拍摄时间、拍摄地点、背景、主要内容或人物、是否清晰、损毁状况等。文书档案主要登记标题、文件编号、形成者、形成时间、内容摘要、关键词、文种、载体形态、损毁状况等。报刊主要登记报道的标题、内容简介、关键词、报刊名称、刊发时间、刊次、损毁状况等。实物档案主要登记实物名称、描述、规格、来源(是征集而来,还是传承、购买而来)、获得时间、存放地点、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等。光盘主要登记拍摄者、主要内容、关键词、拍摄背景、时长、损毁状况等。由于照片档案、实物档案、光盘档案的背景信息没有准确记录,主要依据李师傅个人回忆进行著录。 (三)档案修复与保护 由于大部分保存下来的档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笔者利用河北大学档案保护实验室的设备和材料对部分档案进行除酸、修裱、字迹加固等处理。但需修复档案种类多样、数量较大、问题繁多,目前仍有大量档案(如光盘)处于不可读、不可用的状态,亟需社会力量的关注。另外,数字化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其保护、宣传开辟了新的窗口。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享受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利用扫描、文字识别、图像处理、全息拍摄等技术对传统载体形态的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建设上传至网站“保定名小吃――义春楼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将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借助网络平台提供给更多的公众享用,以实现更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二、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档案式保护的问题 (一)建档不齐全 李领根师傅具有较强的档案保护及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积累了大量与该技艺相关的档案,如证书、牌匾、题字、照片、光盘等。但由于该项目存在历史较长,义春楼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多年风雨,大量珍贵资料被损坏,加上档案主要是靠李师傅个人力量保管,保存下来的档案不全,不能系统反映该技艺的历史演变过程。如项目本体档案只有一些成品的照片,而其选料、配料、加工制作过程并没有形成记录;传承与保护档案中,只有李师傅在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传承以及参加相关比赛、组织社会活动、进校园、进社区开展的技艺传授活动、传承人的选择和培养等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各种奖章、证书以及编著的书籍(有的并没有正式出版)等档案,而有关第一代、第二代传承人的档案已经全部遗失。 (二)档案实体保管分散 由于义春楼在经营中经历多次迁址、开设分店,其照片、实物、证书、奖章、牌匾等各种形式的档案也随着饭店的每一次搬迁被分散保存在义春楼原址、总店及各个分店。由于缺乏档案保管的专业方法和设备设施,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被堆积存放,分类、整理工作也没有展开。另外,一些档案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部分档案(如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创始人张洛丙使用过的独梨木案板等工具,冯玉祥赠予的牌匾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被分别保管在李师傅家中以及专门的保管场所中。 (三)档案保护不科学 虽然李师傅尽其所能地积累了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设备及专业方法,档案保护面临着较大的问题,表现在:许多珍贵的书籍、报道该小吃的新闻报刊以及其他相关的档案,不仅纸张变黄变脆,掉页、缺页严重,还有部分档案由于潮湿、虫鼠咬噬等原因导致有些内容已经不能识读;虽然部分意义重大的老照片经过了塑封,但是还有许多老照片(包括黑白照片、彩色照片、数码照片),由于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冲印的,大量照片图像已经不清晰,照片的拍摄背景、时间、地点、拍摄者、照片中的内容等信息完全依靠李师傅的回忆才能弄清。此外,光盘无专门设备保管,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部分光盘内容已经不能读取。 三、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实践的思考 不同饮食技艺的历史沿革、传承状况、所用原材料、工艺流程、设备、技法、产品、社会组织与经营状况等方面各不相同,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及其传承状况在我国复杂的饮食技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档案式保护实践也启发了对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几点思考。 (一)全面建设档案 建档是传统饮食技艺档案式保护的起点,全面系统的档案资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基础,这就要求所建档案不仅要真实反映该技艺的技术、工艺与文化内涵,还要动态反映其历史演变过程。首先,提高传承人的档案意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传统饮食技艺档案主要是在技艺传承中积累下来的,有关该技艺的本体档案、传承档案、申遗与保护档案是否会被有意识地保留下来,都取决于一代代传承人的档案意识。另一方面,档案式保护更加强调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保护,其效用是潜移默化而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档案式保护还需要传承人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已有档案进行整理,拍摄、补充饮食加工制作的过程,离开传承人的付出,终将无计可施。其次,建档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应用于档案采集、档案管理、档案开发利用等多个环节。如可利用全息拍摄、运动捕捉技术、动态三维成像、复原与演变模拟技术、立体扫描等技术,采集饮食技艺加工制作过程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工具、原材料等;利用数据库技g组织与存储档案;利用数字化模拟与再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数字化展示等技术,通过多种平台吸引公众参与,并将所建档案资源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二)系统保管档案 系统保管应贯穿于传统饮食技艺档案式保护的整个过程。由于大部分档案都由技艺传承人个人保管,而档案保管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因此系统保管档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档案部门的积极参与,档案式保护已多次在法律法规中被明确提出,但做什么,如何做都尚未予以明确。档案部门利用其专业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采集范围、采集方法、采集标准、分类、著录标引的工具与标准、鉴定等专业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供档案管理者借鉴,以确保所建档案是系统资源而非一盘散沙。二是全面提高档案保管者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由于传统饮食技艺档案被分散保管在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群众艺术馆、烹饪协会、餐饮协会等不同机构和个人手中,档案保管的质量也取决于这些机构档案管理者的水平,但是这些档案管理者大多为兼职人员,未必具有系统、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使其准确理解档案保管的要求、内容、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科学保护档案 确保档案安全是传统饮食技艺档案式保护成果的保障,但该类档案具有内容丰富、载体多样、保管分散、利用频繁等特点,因此档案保护的复杂程度和实施难度略高。科学保护档案,首先,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除了日常要采取措施防火、防盗、防潮湿、防高温、防鼠、防虫、防水、防污染以外,还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技术手段做到防泄密、防僵化、防无序。这是由传统饮食技艺的部分档案内容具有一定的机密性、档案形成的持续性、档案利用较频繁等特点决定的。其次,妥善保管、修复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因为大量伴随传统饮食技艺“幸存”下来的档案不仅稀缺,而且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损毁,修复这些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这些档案大部分以纸质、照片、缩微胶片等传统形式存在,因此可借鉴修裱、复制、缩微影印、数字化扫描、数字化迁移、异质异地备份等方法进行补救。尤其要重视实物档案的保护,实物档案是在传统饮食技艺的传承活动中产生、使用的一系列实物,如生产工具、作品、牌匾、奖杯、锦旗、印章等。这些实物档案大多散落在传承群体中,或是由于饮食加工制作中仍需继续使用(如工具、道具等),或是由于需要保存在特定文化空间进行展示、宣传(如牌匾、奖杯、锦旗、印章等镇店之宝),对于这些实物档案的保护,可借鉴博物馆、档案馆保护文物、实物档案的方法。 档案类论文:优化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措施研究 [摘 要]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合同是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做好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成为了风电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任务。随着风电企业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展,合同档案的数量随之增加,如何更好的管理合同档案,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和便捷服务,是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企业合同档案的基本特征,随后在分析合同档案分类优化的措施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优化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合同档案;风电企业;管理分类 合同档案详细记录了风电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在企业制定年度预算、评估和审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对合同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合同档案管理存在分散、混乱等问题,给档案的查找和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风电企业必须要采取合理的合同档案管理分类办法,实现合同档案的科学分类和优化管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 企业合同档案的基本特征 对风电企业来说,企业运营中产生的档案种类主要有技术合同、劳动合同、工程合同等,这些档案虽然在具体内容和使用价值上各有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法律性 法律性是企业合同档案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于企业其他档案的标志之一。合同档案的内容主体是合同,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企业合同档案具有明显的法律特征,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合同档案的保存、管理还是销毁,都必须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定程序。除此之外,合同作为记录了企业经济活动和维护企业法律权益的文件,也只有在具备法律特性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凭证性 近年来,风电行业蓬勃发展,风电企业在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部分企业为了谋求私利,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从而带来许多经济纠纷。合同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企业应尽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进行了明确说明,在解决经济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凭证作用,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1.3 规范性 规范性是企业合同发挥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合同档案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合同档案内容的规范性。一份完整的合同档案,应当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内容、当事人的H笔签名、合同的数量以及书写形式等,只有这些条件符合法律规定,才能确保合同具备法律效力。另一方面是合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合同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损坏或缺失,都会影响其法律效力的发挥。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合同档案的完整性。 1.4 繁杂性 企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合同,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同时,企业合同档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合同签订前的洽谈、招投标等;合同签订后的招标书、评标报告、会议记录等。要想确保合同档案应用价值的发挥,相关工作人员就要收集、整理和保存好这些合同档案。 2 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优化措施 2.1 强化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合同档案管理机制,能够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完善的管理机制应当包含合同档案的收集、汇编、整理、保存等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风电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补充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以确保合同档案的管理能够与企业发展向适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说,只有在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下,才能借助于合同档案,帮助企业减少市场竞争风险,进而在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推动风电企业实现健康和持续发展。 2.2 加强合同档案之间的联系 企业合同档案数量较多,如果采用单独整编和单独管理,必然会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剧增。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效率,在进行合同档案的整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有重点的寻找合同档案间的内在联系,而合同档案的分类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其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例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单立类目、分类组卷,这能够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当然,企业管理者也要为合同档案管理分类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可指派独立部门负责合同档案管理的相关事宜。 2.3 实施合同档案的统一编号 为了便于进行合同档案的管理,风电企业在开展分类管理时,可以将不同的合同进行统一编号。这样一来,今后在查找某一份合同档案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翻找,而是直接查找编号,极大的提高了合同档案的管理效率。合同档案的编号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例如可以根据合同档案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物资类、工程类等;还可以根据合同档案的生成时间进行分类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分类形式,都需要在档案袋上进行标注,避免混淆。 2.4 定期进行档案材料的整理 合同档案的管理是一项动态的工作,随着企业各项业务的不断开展,也源源不断的产生了许多新的合同档案。因此,风电企业在进行合同档案的管理分类时,也要注重对新生产合同档案的整理和保存。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进行档案检查,确保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要保持合同档案储存室的整洁干燥,避免因空气潮湿导致档案发霉、变潮。在合同档案移交时,也要提前清点好合同档案的数量、种类,对于失效的合同档案要按照法律流程进行销毁。对合同文件变化情况都要进行及时的掌握,由于有些合同文件资料的不确定性,不能一次性终结,因而不主张将刚签订的合同归入档案室,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关注合同的变化情况,将完结的合同档案统一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这会使合同档案分类管理更为全面和系统化。 档案类论文:房地产档案的分类原则及利用 摘 要:我国目前正处于房地产热的阶段,每天都会发生大量的房产交易,在这些交易完成过后,必然会留存相应的文件材料以证明交易的发生。将这些文件归类分档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房地产的扩建、买卖、交换、赠与等状况都在不断的发生,在建档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但为了保证房地产档案的真实性和连续性,就必须要及时运用相关的房地产档案分类原则,做好房地产档案分类工作。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分类原则 房地产档案的种类繁多且复杂,为房地产档案进行分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专心还要十分的细心,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运用相应的分类原则才行,只有弄清了房地产档案的分类原则,再按照分类原则来判断此次房地产交易档案符合哪一原则,根据相应的分类原则进行分档即可,既省时又省力,还能够保证房地产档案的真实性和连续性。 1 房地产档案分类原则 1.1 什么是房地产档案 房地产档案是房地产行政管理部,经过一定手段将收集整理来的,文字材料、音像制品等能够反映房屋、土地等现今的产权人及使用状况的文件材料进行建档的行为。 1.2 依照用途进行分类 在房地产档案的分类过程中,可以依照房地产的用途来进行分类。按照用途来对房地产档案进行分类简单来说,就是依照房地产的不同使用用途,对房地产档案进行分类,将相同用途的房地产档案集中排列管理。这种方法在房地产档案的分类工作中被频繁利用。 1.3 依照产别进行分类 依照房地产的产别来对房地产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也是房地产档案分类工作中常见的手段。其产别的性质是由相关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其固定的硬性的标准。我们在运用产别进行分类时,只需要按照规定先判断其产别性质,再将相同产别的房地产档案进行集中的排列整理,按其不同产别对房地产档案进行管理和利用即可。 1.4 依照地域进行分类 在房地产档案的分类工作中也会运用到按照地域进行房地产档案分类工作的情况。按照地域进行放那个地产档案分类,顾名思x即根据房地产档案内容所反映的地域特征进行分类的原则,在分类的过程中一般第一层都是按区域分布平面图进行划分,第二层按照地域分布平面圈划分,第三层按照街名、路名进行划分,之后按栋分开,再在每栋内按照权属和单元划分。 2 房地产档案的利用 2.1 房地产档案利用必要性 房地产档案房产合理、合法拥有的有效凭证,它能合法的证明权利人与房屋、土地之间的权力关系。房地产档案在实际运用中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房地产档案的来源必须要具备真实性和有效性,必须要有相应的真实性保障,以确保房地产档案能够在我国的产权保险体系中发挥效用,保证房地产的产权保护和产权管理,能够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有效进行。 2.2 利用面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档案利用,基本都是在本部门、本系统内部运用,并没有拥有一个能够面向外部、面向社会的机制。只在部门内部运用房地产档案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再加上目前房地产档案的准确性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很有可能出现错记、漏记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不能促进房地产事业的兴旺发展,反而还会抑制房地产事业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增加阻力。 2.3 房地产档案工作人员良莠不齐 房地产档案工作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档案整理工作,房地产档案还是反应房地产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从属关系的有效凭证,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必须要保证它的真实性、延续性和有效性。为了减少房地产档案工作的错误率,房地产档案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减少自身的出错率,从而保障房地产档案的真实性。然而我国目前在房地产档案的工作中,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只有当房地产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时,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房地产事业的繁荣发展。 2.4 完善房地产档案利用工作的侧重点 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了,我们在房地产档案的利用上不能还仅仅是局限于过去的老眼光。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潮流,完善网络房地产档案的更新工作,建立全面的完善的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一体化。能够通过网络来实现房地产档案的共享,扩大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房地产的开发与利用,推动我国房地产经济繁荣昌盛。 3 房地产档案的利用方向 3.1 利用房地产档案管理房地产权属关系 我国房地产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交易产生,这种权利的交易转换显示着房地产权属关系的更迭变换。房地产档案的开发利用是确定房地产权属关系的直接的、有效的、合法的证明材料。房产、地产的买卖、交割、转增、合并、裁决等情况能够导致房地产权属关系的变更。由于房地产档案具有真实性和延续性,所以房地产档案是最直接、最明显且最易得的能够证明房地产权属关系的原始凭证,因此在房地产权属关系的排列管理过程中,是绝对离不开房地产档案的。 3.2 利用房地产档案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它的繁荣和发展又取决于规范的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活跃,这些都要以明晰的房地产权利归属关系为前提。因此要想确保拥有一个稳定的规范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使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继续繁荣,就必须要明确房地产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保证其真实性和延续性,从而明确房地产权利归属关系,以便在必要时能够有理有据有效的证明其真实性,从而规范房地产市场。 3.3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发展 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和经济评估的判定都离不开房地产档案,房地产档案可以反映出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状况,产权的更迭变换频率和地域间的产权变更现象,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房地产发展热度,和房地产地域性的差别,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房地产行业热度中心地。从而令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该具体针对哪些地区、那些现象实施相应的促进房地产市场经济的手段。 3.4 解决房地产交易纠纷 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纠纷,当这种纠纷产生时就要有相关的依来判定,谁是正确的一方。并且这一依据必须要具备可信度,首先必需是真实的有效的,能够清楚地反应此房地产的权力从属关系,并且要具备法律效力,不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信息。那么房地产档案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其具备真实性和延续性,真实的反映了房地产的从属关系并且具有法律效力。是解决房地产交易纠纷的有效依据。 4 结语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属于大热阶段,房地产市场还具有不完备性,这就更加明确了房地产档案建立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克服了房地产档案工作的弊端,才能在产生房地产交易纠纷时及时提供有效的凭证解决纠纷,同时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法律制度,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兴旺与繁荣。当然具备完善的房地产档案体系的过程仍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按照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档案类论文:浅谈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档案管理问题 摘要:档案是学校办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记载,也是高校档案管理中的核心,它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学档案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最原始的材料,是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历史资料,妥善保管教学档案对今后查找类似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教研教改等资料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艺术专业的教学档案与非艺术专业教学档案的保管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艺术专业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的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一、艺术类专业教学档案包括范围 艺术档案包括的范围很广,加之艺术类别的不同,内容繁杂。 (1)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籍档案。从学生一进校后,就产生了相关的学籍档案材料,学生高考档案、进校后新生学籍核对、电子注册学籍信息、各类等级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学籍变化相关材料、作弊违纪处分材料等。 (2)艺术类教学管理档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与教学有关的档案材料,比如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材料、教师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进度计划、教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学生考试产生的试卷、记分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3)艺术类学科竞赛作品。各类参加学科竞赛的活动档案,报名表、指导教师指导过程、参赛作品、照片、获奖证书等;教师和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教师和学生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艺术展演活动档案。 二、艺术类专业档案管理现状 1.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教师、领导都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上,而忽略了对教学档案进行收集和归档。在思想上对档案工作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教学档案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需要时刻保留好档案。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教学档案的重要性,同时部分二级系院领导对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比较懈怠,没有意识到完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很多艺术专业档案往往都保存在创作者手中,没能及时归档到各档案管理部门。 2.档案管理员专业性不高 各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员往往是由各学院的教学秘书担任,大部分的档案管理员并不具备档案相关专业的学科背景,学科背景的缺失意味着从结构上就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而且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档案而言,艺术专业的档案内容更加繁琐,保存方法更加细致,工作难度更大,需要注意的细节更加繁杂,而艺术专业的档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对档案管理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要求更高。艺术专业档案有别于其他类别、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文本档案。教学秘书大多时候已经忙于教学工作,很少有精力来系统地收集管理档案,加上档案的特殊性,如果缺乏基本的艺术修养,缺乏艺术档案的鉴别能力,容易发生分类错误的问题。 3.艺术专业档案管理难度大 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产生的艺术档案的形式和方式也是多元化的。例如,美术专业的绘画作品就有大、中、小不同的尺寸和规格,舞蹈专业学生跳舞的视频,播音专业的音频档案,影视专业的戏剧视频档案,等等,加上有些档案对温度、湿度等都有要求,这就对存放这些档案的地点有着一定要求。但是地方高校有别于专门的艺术高校,艺术档案的保存地点和存放设施不能符合要求。 三、加强艺术专业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对艺术专业教学档案归档建章立制 从制度上,应该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收集存档的体制。因为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所以在对档案管理员进行培训的时候,应该明确保管档案的范围,什么档案需要存档、怎么存档、存档年限都应该有具体的实施指导方案。明确领导、教师、档案管理员的职责,在整个过程中应承担的工作,从制度上给予保障。档案管理员要动态和定点两个时间点收集相结合。加大对艺术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指导的力度,培养教职工自觉保存和上交档案材料的意识。 2.艺术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目前处于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应该应用到对艺术教学档案的管理中来,这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艺术档案的生命,使得查阅资料变得简单轻松,有利于避免艺术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也提高了艺术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艺术档案处于沉睡的状态。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注重提升档案管理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如邀请艺术专家来讲座、外出培训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提升他们在工作中的鉴别能力。在当前所处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对教学档案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也提出了要求,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教学档案都是通过互联网传递,越来越多的是电子档案的使用,所以熟练掌握信息管理技术是必然的要求。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艺术教学档案内容和种类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收集和保护好档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应最大限度地对师生开放,发挥艺术教学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工程机械类论文:正确认识和开展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施工企业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机械 管理工程机械是当前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而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如何设法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1.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1.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 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1)随者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2)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3、结 语 总结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其次,要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都要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都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问题的浅议 摘要:由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95%以上的产品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企业销售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销售模式的路越走越窄,并一直困惑着中国的设备制造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种边缘产业,将融资与贸易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交易方式。它不专属某一特定行业的边缘性,可以组合成若干种灵活的结构,降低对信用的过渡依赖,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解决工程机械企业销售困境的难题。 关键词: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厂商 1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现状分析 1.1业务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面对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激烈竞争,制造企业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采用了“分期付款”、“以租代购”或“先租后购”等灵活销售手段,有点类似融资租赁,但还不是具体的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进入我(文秘站:)国虽然时间不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发展一直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就更少。对目前具体业务的开展更是很少,基本上处于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阶段。除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依托其全球融资租赁经验在中国市场为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外,国内现有的融资租赁公司涉足工程机械融资领域的并不多,而国内制造厂商开展融资租赁的更是很少。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在融资租赁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国家,租赁公司中的大部分是有银行或厂商背景的。 1.2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前景广阔 我国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需要的大量的设备投资,单靠银行贷 款、直接购买,既行不通也不现实。通过融资租赁,即可满足上述地区、工程的投资需要,又能盘活东部发达地区的闲置设备、存量资产,促进中国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贷 款的相对困难,对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对库存商品和闲置资产的租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当下,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贷 款、上市这两条融资渠道尚难走通,融资租赁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现实选择。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的租赁需求量仅占全国工程机械设备需求量的10%左右,与高达80%的相应的国际水平相距甚远。2004年,美国租赁业对GDP的贡献已接近2%,而我国仅为0.17%。比例低正说明市场空间大。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共性,对比发达国家,面对全国供、求市场都非常巨大的工程机械设备,工程机械租赁业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2工程机械企业融资租赁模式比较分析 2.1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 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指融资租赁公司和厂商达成合作销售产品总意向,当用户需要租赁设备时,融资租赁公司则向厂商直接购买设备,然后租给用户,用户再分期向租赁公司缴付租金的租赁形式。 一般情况,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中的承租人大都对其自身承担的责权利有清楚了解,采用租赁形式也是以解决分期付款的融资需求为主,而金融租赁公司则以收取租赁手续费或租金价差为主要目的。这种模式虽然具有参与各方角色明确、操作程序简单的优点,但是已经不适应租赁业“专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若不予以操作模式创新,不适合融资租赁公司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力的经营需要。 2.2转租赁 转融资租赁是由出租人从另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或厂商租进设备,然后租给下一个承租人使用。转融资租赁与其他融资租赁的主要区别在于转融资租赁是从租赁公司或开发商取得融资便利,其他是从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融资便利。转融资租赁的关键在于多了一个第三人充当转租人,其功能可以通过最终承租人和转租人两方面以体现。对转租人而言,当租赁公司在其借贷能力较弱,融资技术也不发达,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利用别家租赁公司条件优厚的融资便利,往往会采用转租赁的方式。 转融资租赁在租赁中引进了转租人这样一个中间人,解决了承租人信用额度不足的缺陷和贸易壁垒的障碍,使承租人通过转租人完成融资,使承租人在直接融资租赁成本的基础上,还要增加转租人的成本利息、转租人承办租赁业务的费用、转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租赁服务所赚取的利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租金,使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融资租赁方式。 2.3委托租赁 委托型租赁指厂商作为委托人,将产品委托租赁公司分别给其指定用户达到销售目的的租赁形式,而租金额等租赁款项则由厂商与用户事先约定。 在委托型厂商租赁中,融资租赁公司一般不承担风险,只是担当租赁中介角色,以收取委托租赁手续费为目的。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厂商。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拥有较多闲置资产的工程机械厂商、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设备制造厂商、能控制用户租金归还风险的厂商等。在当前租赁市场,该模式的创新现实意义也很大,融资租赁公司也可以打破常规,在承担部分租赁风险、代为寻求承租客户、增加中介经纪或二手设备供应商参与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构想。 2.4杠杆租赁 对于建设和运营中所需的一些购置成本特别高的大型设备的融资,利用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难以实现,杠杆租赁则为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杠杆租赁指租赁公司以现金投资设备成本费的20%~40%,其余购置费用通过向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借款获得,然后把购得的设备出租给承租人。租赁公司要把租赁物的所有权、融资租赁合同的担保受益权、租赁物的保险受益权及融资租赁合同的收益权转让或抵押给贷 款人。对于隧道挖掘的专用机械设备等购置成本特别高的大型设备,采取杠杆租赁方式可以分担资金风险、解决融资困难。 在杠杆租赁中,对于出租方而言主要体现在债务杠杆作用。出租方自有资金投资利润率的提高,出租方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出租方使用权益资金所获得的收益。另一部分是出租方使用负债资金所获得的收益负债对权益资金收益能力的放大效应,称为 财务杠杆正效应,财务杠杆正效应的条件是: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的利息率;税收的屏障效益,负债筹资可以给出租方带来税收上的优惠,因为按照规定,生产经营期间的负债利息作为出租方的财务费用可以在当期或以后若干期内的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表现为国家财政少收了税款而给出租方带来价值的增加。企业的负债越多。利息抵税效用就越大。 3工程机 械企业融资租赁的可行性分析 3.1融资租赁对工程机械企业的功能优势 工程机械制造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有着企业长远的战略考虑。因为现阶段相当多的制造商销售受到了很大的外部力量牵制,随时会有来自银行的不确定因素。尽管有了银行的介入,其风险控制的专业手段和给客户的心理压力确实有助于项目的风险控制;但当银行亦要求厂商、商提供回购担保时,信用风险的最终落脚点仍然落在了厂商和商身上。因此,当工程机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用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改善销售产品的风险控制、降低销售门槛、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更为有效直接。 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说,融资租赁在法律上明确地界定了所有权问题。银行按揭是一个抵押担保问题,但是如果涉及到承租人破产及三角债问题,从法律上来讲没有清晰地界定物权。而融资租赁过程中,法律已经十分清晰地界定了物权,只有当承租人缴纳完全部租金,并付清最后的设备残值费之后,设备的所有权才转移到承租人手中。融资租赁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一旦承租人不还租金,一可以收回物件;二可以保留债权,避免三角债;三可以处置担保资产。法律上,租赁物件不参与承租企业的破产清算,一旦承租人经营不善、企业破产,租赁物件不会灭失,债权不会全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促销租赁创新模式的探寻过程,实际上就是金融租赁公司和厂商之间不断寻求共同创利方法的过程,厂商租赁创新必须服从于获取利润的需要,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3.2应对国外厂商的冲击 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和金融租赁市场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2004年世界租赁年报——中国分报告》)。从2000年以来,外国工程机械厂商、外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纷纷抢滩进入中国工程机械金融租赁市场。近年来,一些欧美大的跨国公司及其工程机械厂商开始进入中国租赁业。这些大公司介入中国融资租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为推销他们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因此,国内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必须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制造商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的经验,引入融资租赁业务,抢占先机。 结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拥有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将面临整个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一直采用厂商销售模式来销售产品,但是目前这种方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工程机械厂商引入融资租赁业务是其发展的当务之急。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修理方式的研究 摘 要:工程机械现场修理可以缩短设备的维修周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开发一系列功能较全、使用可靠和实用性强的工程机械修理车,将对保障工程机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率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高度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了大量的工程机械、车辆和设备。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和维修保养任务绝大部分应在现场予以解决。现场修理能力强可以缩短设备的维修周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 现场修理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它的能力强弱首先取决于它使用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一般情况下,工程机械作业现场高度分散,机械的使用强度大,发生故障的突发性高,施工时间紧迫,因此,现场修理现代化首先是要求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工艺材料的现代化,并要求能将这些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各种材料等成套装车,形成不同功能机动灵活的修理车系列,便于及时、迅速靠近作业机械,组织实施紧急抢修和预防性检修。有些施工单位也曾因陋就简地设计改装过若干修理车,但皆因配套设备陈旧、落后,不能适应车载要求、功能不全、故障率高加之机动能力差等原因,逐渐被淘汰。 我们长期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并要求经常不断地到工地上去对大量的工程机械组织维护保养和修理。其中有不少修理项目,如各种机械的修复;电气电子设备的修复;柴油机的修复;液压部件的修复等等,在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和工具方面,都已获得了不少新的科研成果,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尤其是在工程机械的维修中,可汲取的内容很多。如能将这些成果加以修改、组合,就不难推广到工程机械修理的广阔领域里来。因此,开发一系列功能较全、使用可靠和实用性强的工程机械修理车,将对保障工程机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率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 开发新颖的工程机械修理车系列,目前条件比较成熟,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军用修理车制造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引进和广泛应用,各种专为修理车车载配套设计的设备、仪器和工具的相继研制成功,都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将能缩短其开发周期,节省开发的费用。 1、现场修理手段现代化的内容 对修理现代化手段的主要要求是:首先,是在故障诊断、零部件拆装、净化处理、修复工艺和组装调试等各个环节,要求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工艺材料的性能能满足维修质量的要求;其次,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第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不污染环境,不伤害人体健康。 1.1大力推进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在维修设备、仪器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维修手段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检测设备中,大量地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传感器,可使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在故障诊断、参数测量和调试时达到不解体、快速和准确的目的,使维修工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测试技术和提高故障诊断能力。 采用电力电子逆变技术检测喷油泵试验台的主轴转速,其瞬时稳定度极高,转速可以预先设定;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高性能传感器,可使试验台的集油、量油数字化,且快速、直观,测量精度大为提高,量油的准确率可达10-5L以至更高,操作实现了半自动化并十分可靠。 采用电力电子逆变技术,还可将直流弧焊机的质量从200多千克降到20几千克,它的焊弧稳定,焊接质量极好,工作可靠,尤其适合在野外机动使用。将焊机的外特性稍加改变,再配上自动送丝机和电弧喷涂枪等,即可变成一套轻便的高速电弧喷涂设备,就可在现场对各种零件的磨损、腐蚀部位进行修复和保护。 采用超声电子技术,可在液压系统油管外测其流量,判断故障部位;超声波清洗机配上高效、无毒、无磷的常温水基金属洗涤剂,就可以快速、安全、低成本地清洗许多手工难以清洗的零部件;超声电子技术还可进行无损探伤、测厚等。 1.2大力发展各种表面工程技术。表面技术是维修工程中的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和实用技术,是现代化维修手段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可以提高在现场修复各种零部件的能力,还可根据需要改变零件的表面性能状态和消除其缺陷。 电刷镀和高速电弧喷涂是在野外容易进行的表面维修工艺。广泛引入先进的化学材料和处理工艺,可以弥补在表面工程技术中一般物理、机械方法的不足。 采用各种性能优异的有机和无机粘接剂,能较好地解决各种强度要求的零部件的粘接修复。克服螺栓连接和铆接的一些致命弱点;采用一种新型的常温下固化的粘接剂,能快速修补轮胎和橡胶零件;采用多种性能的化学密封剂,可解决在复杂条件下使用的油、水、气的密封和堵漏;采用一些高抗腐涂料,可解决南方湿热和沿海盐雾地区工程机械使用过程中的防腐问题。 采用一种特殊的清洗剂,通过自动循环装置,对发动机的燃油系、冷却系、润滑系进行不解体清洗,净化程度高,不腐蚀机体,不污染环境。和分解机体后清洗的办法相比,工时仅为其几十分之一,发动机的功率、油耗、排放也随之大幅度改善。按期清洗,对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有明显的好处。 发动机和用油液润滑的各种机械部件,如果所用润滑油管理不善或者盲目换油,都将造成浪费;如果更换不及时,将使机器严重磨损。一种新型的鉴别润滑油质量好坏的成套化学试剂,能在野外快速、准确地辨别润滑油的质量状况。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检测,十分方便。 引进一系列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化学养护材料,能自动提高其机件表面润滑能力,使机件减少磨损;或能使发动机气缸内燃烧充分,提高功率输出,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值得在现代维修工程中加以推广。 1.3采用多功能、轻型的机械加工设备。多功能小型设备可以在野外独立无援的情况下,临时加工仿制部分急需的零部件。这是在现场修理时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十分必要。如一种重量较轻、功能很强、专为修理车设计制造的多功能小型机床,利用变换多种功能附件,便能实现车、铣、磨、钻等多种功能,尤其适合在现场修理时使用。 要大力发展各种高效、多功能、适用的电动、液压和手动的工具,以便快速、安全地拆装零部件。 2、现场修理手段的现代化 应根据实际需要组装成一系列不同用途的多功能工程机械修理车,按照不同的性能价格比供用户选用。如有的以检测为主;有的以通用机械修理为主;有的以发动机、液压系统修理为主;也可以是单项功能的,如专门调修喷油泵或专门用于不解体清洗发动机等等。当然如有用户需要,也可生产功能较全的综合型的修理车或车组(即由几辆车组成的一套修理车)。 3、人才队伍建设和观念的转变 现场修理手段的现代化只为维修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能否使这些新型的、现代化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掌握现代化修理能力的队伍,两者缺一不可。 3.1业精于勤。这支队伍应能刻苦学习,有潜心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先进的设备充分发挥潜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维修设备现代化后,操作使用往往更加简单可靠、容易掌握,训练的周期将相应缩短,但仍需要努力钻研,要想得到预期的好效果,不付出辛勤劳动是不行的。 3.2要转变观念。维修工作尤其是现场修理,长期不被真正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修修补补、辅助性的工作,它的建设和投入被放 在次要的地位。现在提出手段现代化问题,和现实情况相比反差很大。不少人抱观望态度,或者“敬而远之”,觉得这些要求太“超前”了。仔细分析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长期受经济条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实际情况怎样呢?当我们大胆地采用一系列新的维修技术和工艺后,不但能使那些陈旧、落后的修理手段得到更新,变为高效、准确、可靠且操作简单的技术和工艺,而且能给工程机械现场技术保障带来一片新的气象。 3.3现代化的设备坏了怎么办?设备现代化的概念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不仅要求设备有很高的可靠性而且还要有很高的可维修性。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不会出故障的,万一出了故障就要尽可能地缩短故障的现场修复时间。这是设计开始时就必须考虑的事,也是设备研制最着力的地方。许多新型设备十分复杂,其设计制造的难度很大,没有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是做不出来的,但它的操作使用却十分简单、可靠,修理也不困难;对操作者不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但对维修设备的制造厂,则应要求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工程机械类论文:谈在工程机械中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在我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使用的重型机械比较多,但是由于管理上或使用中存在不足,经常会出现丢失或者被损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停工,对工程工期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工程机械在长期的使用当中,会出现一些提供故障,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将故障及时的传送给售后,尽早解决问题,也方便了用户的统一管理,提高了设备运行的效率。 一、系统基本功能 ①机械紧急保护。在机械长期的运行中会出现老化、磨损等,引起的机器的故障,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在操作人员采取措施之前,就会停止系统的运行,进入保护模式,避免机器出现其他的故障。这样就降低了机械损坏的程度,不仅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而且降低了维修的费用。②统一管理。在GPS定位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重型移动机械动态位置的确定,然后传输给用户中心,就实现了对机械的运行状况的实时了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管理能力。③提高售后的质量。在机械出现故障时,通过GSM网络将故障的原因传送给生产厂家的数据中心,然后对故障进行分析处理,将处理的措施反馈给用户,减短了维修的时间。④性能参数的反馈。在系统的设定中在定期内就会将机械的运行参数通过网络传送到生产厂家,然后对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如果出现潜在的隐患,就能够及时的解决,为改进机器和创新产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工程机械监控系统的主要的结构是集散型分布式处理结构,其组成部分包括主要由地面中心站、井下监控分站、传感器、控制执行器、图形工作站、集线器及远程终端等组成。其中监控中心站是整个工程机械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该部分的监控软件能够实现系统任务调度、设备组态、定义配置、数据通信、数据处理以及网络数据共享任务。而监控分站主要是具备各类数据实时采集、预处理、报警、控制以及与监控中心站间的数据通信等功能。其中监控系统中心站的设计主要有通信协议与交互连接设计。 配置接口提供了请求数据和更新数据两个方法实现外界与动态数据库间得交互连接。配置接口能够设计各种配置程序,来满足用户对系统的各种需要。该配置接口的程序配置的过程主要,首先通过传递一个参数向动态数据库进行请求数据,然后动态数据库对传递的参数进行相关的处理,并将核实的数据传回给请求者。当配置程序对配置修改以后, 可以通过数据更新方法把新的配置更新到动态数据库。所以在煤矿安全远程监控系统中,配置接口能够实现设计了数据库配置、分站类型配置、模拟量类型(传感器类型) 配置等配置程序的功能。 二、可满足的技术指标参数 在设计的指标上要满足以下几种参数的范围:工作温度:—20℃——50℃之间;存储温度:—25℃——70℃之间;系统电源功率不能超过60W;交变湿热保持在95%以上,(30℃——60℃);部件的重量不能超过12KG;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要大于2000小时。通过子系统的作用下,对智能仪表的所有数据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实现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GPRS无线网络的运输上要满足:使用三级网络控制系统。传输的过程为:首先是操作人员,然后传送到用户控制中心,最后传达到生产制造厂的网络控制中心。 三、具体的技术应用 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采用了三层网络结构,在底层网络上使用了CAN总线技术;上层网络采用GPRS传输技术,在底层系统中能够将各种参数通过传感器的作用传递给CAN总线,然后再传送给监测分析嵌入系统,经过系统的处理,将数据通过上层的GPRS网络传输给生产厂商。 1、移动机械性能检测分析综合系统的应用 主要是将智能仪表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然后对机械的整体运行情况做出评测,使操作人员能够清楚的了解机械的使用性能,如果在检测中性能参数出现问题,在应急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机械的快速保护。监测分析主要的性能参数包括:机械发动机的转速、工作时间、总计时间、冷却液的流出、机油的温度、液压油的温度以及输出电流电压等。只有对这些参数及时的评测,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GPRS的网络传输,能够将所检测到的机械运行的性能参数传送到用户中心的上位机处理系统中,这样用户就能够掌握机械的运行状态,同时制造商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的系统来监测机器的运行情况,提供更加优质的售后服务。在GPS定位模块上能够准确的定位到机械的位置,主要是通过在通信模块的基础上,将地理位置信息传送到用户中心,然后在嵌入式系统的作用下,将机械的位置信息存储在存储器当中,为用户查询机械位置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操作人员在操作上出现失误,会导致机械的性能的改变,如果程度不严重,在报警后会提醒操作人员及时的修复;如果对机械的损害非常的大,就会强行的采取保护措施,比如自动切断电源、停止机械运行。 2、人机页面的应用 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使用了移动机械车载操作监控界面,操作人员能够直观的在液晶显示器上看到机械运行的状态,该界面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能够满足重型机械生产环境的使用要求。在用户中心监控界面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机械型号的形式来查询机械的性能参数,同时接收远程系统传送来的报警信息,在这个界面上,能够对报警信息、机械的损坏信息以及位置信息都能及时的掌握。 总而言之,目前在我国的重型机械越来越多,通过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使用户及时的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当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快速的给用户提供解决措施,保证了机械的正常运行,实现了工程机械的智能化的发展,提升了系统自身的性能,所以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研讨 1系统总体设计 1.1系统规划 系统由手持式智能工业终端(PDA)模块、专家故障诊断模块、数据录入模块、工作原理结构检测装配与调整模块、维修方案生成模块、训教模块、帮助模块和打印输出模块等组成,图1为程序流程。 1.2专家故障诊断软件 故障专家诊断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使用维修人员提供的现场故障信息,综合系统所融合的维修保障领域专家有关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识别、总成或系统工作原理、结构、分解、检修、装配与调整等方面的经验、技能信息,对工程装备的故障进行系统的诊断与分析解剖,并能根据故障原因的不同给出故障维修方案,包括维修方法、维修时间、维修编组、维修器材与工具等技术方案。另外,专家诊断模块也可用来进行维修操作人员的维修保障训练、实习等工作。该模块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1.3数据录入软件 为防止初学者输入无效数据,破坏故障数据库内容,所以数据录入模块面向高级用户,在进入数据录入功能时要求输入高级用户密码,只有正确输入密码才能进入数据录入界面。数据录入界面除下拉式操作菜单外,也提供了方便的操作命令按钮,如“插入节点”、“插入子节点”、“更改节点名称”等,用户可以利用菜单或命令按钮,方便地进行新型工程机械故障的数据录入工作。各个故障数据节点均由自身编号(ID)和父编号(parent)组成,如图3所示。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由par-ent链接,下级节点的父编号(parent)与上级节点的ID号相同,形成从上级节点到下级节点的单向链接关系。故障树的层次结构成为动态扩展的树形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大数据量存储与数据库结构的固定分配空间约束这一难题。 1.4维修方案生成软件 维修方案主要包括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分析、故障的排除和调整方法、故障零部件的更换与修理时间、零部件维修的编组、机具设备、工具材料及辅料等内容。维修方案和排除步骤是在专家诊断并确定故障原因后,提供的给维修人员的维修方案和维修操作步骤。维修方案数据的存储方式与故障数据存储方式相似,也是采用单向链表的形式,不再赘述。 2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1故障层次结构数据库与检索方案的设计 由于新型工程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复杂性,在设计故障信息数据库时面临极大的困难。实际工程应用中,同一故障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而每种故障原因又可能由不同的零部件引起。同一零部件又会产生多种故障原因。因此,故障零部件、系统、故障原因、故障现象等元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领域专家的相关的经验知识,这些元素在数据库的存储时很难处理。在设计数据库时,合理的融合了链表式结构与层次化结构,构建了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故障分析过程数据表,满足了专家推理的需求和程序的高效运行的要求。 2.2工作原理、结构、检修、分解、装配与调整数据信息高效存储与显示 每一个新型工程机械,其组成零部件至少上万,考虑到其检修、分解、装配与调整等信息数据,其数据量几乎是海量的。如何存储这些数据,并恰当地显示出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过对当前所能见到的帮助系统和工程装备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应用了Word文档格式转换为Html格式,将相应的主题信息存储到SQLServer数据库中,开发了编译软件,对转换后的html文件和数据库进行编译链接,较好地处理了数据库信息检索、html文档数据存储和可执行文件数据查询三者联合作用的工作原理等数据存储与显示模式。程序执行效果与人机界面都是比较优秀的。 3结论 新型工程机械故障专家诊断系统在研制开发过程中,认真贯彻了有关设计标准、规范,主要性能指标满足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所采用的嵌入式工业级移动数据终端、嵌入式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具有先进、成熟、可靠等优点。系统的开发设计充分贯彻了模块化、一体化、结构化、面向对象和面向应用的设计思想,使系统的软件稳定、可靠,达到了使用要求。 工程机械类论文:谈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我国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功能 在机械工程中,有效利用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机械工程中的生产效率、减小能量的损失、节约能源,而且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提高自动化水平,使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广泛使用机电一体化不仅可以使机械工程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技术价格比,而且可以使操作更加简单、轻便,在当前,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具有以下功能: 1.1自动报警、电子监控以及故障自检功能 在工程机械中,电子监控就是对其传动系统、工作配件、制动系统、发动机以及液压系统等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一旦在监控过程中发现了异常现象,自动报警系统就会对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准确地定位,然后便能有效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迅速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还可以使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变得更加简单,使停机维修的时间减少,降低维修使用的费用,尽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1.2有效控制柴油机的功能 在工程机械中,有效利用电子油门的控制装置、自动停机装置、自动升温控制装置以及电子调速器等机械设备可以真正实现控制柴油机的功能。 1.3使作业精度提高的功能 在沥青以及水泥混凝土搅拌的现代设备中,为了能够提高成品料的作业精度,都广泛采用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称量系统,而且实现了称量过程的自动化。因为应用了自动化的找平系统,所以大大提高了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另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因为使用了有超声波技术的自动供料系统而完全实现了调节的自动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摊铺的质量。对铲运机铲斗刀刃、平地机刮刀以及土机铲刀进行机电一体化的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机械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真正提高了工程机械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1.4使生产率提高、降耗节能的功能 在传统的工程机械中,一般能量利用率比较低,比如液压挖掘机的燃料能量的利用率在30%左右,这样低的能量利用率使得工程机械必须注重节能发展。在发达国家,他们的挖掘机都已经采用新型的节能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不但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采用卡特电子效率的控制系统,通过综合控制泵和发动机,大大提高了工程机械的生产效率。 1.5工程机械作业过程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功能 为了真正减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机械的生产效率,大量的企业在工程机械中开始实行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控制。这种功能还减少了由于工作者的经验不足而对作业精度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先进的企业中,其挖掘机都设有特殊的轨迹控制系统,即挖掘轨迹控制系统。在控制板上,有关的工作人员只要把挖掘机运动轨迹的路线设计好,就可以依照各种角度传感器的信号利用微机控制系统对动臂、铲刀和斗杆进行自动控制,这样不仅实现了对工程机械作业进行自动化控制,而且还能够精确挖掘各种特定开口与断面的斜面、沟槽。 2我国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前景 由于控制、电子、计算机、光学等多种学科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在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前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模块化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精细,我国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数量和产品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应该加快实现机械产品的动力接口、机械接口和电器接口的标准化,虽然这项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困难,但是却尤为重要,因此说,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变成模块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是,只要实现了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模块化,就可以有效匹配各单元和部件,比如:具备视觉、识别以及图像处理等功能的控制单元、减速于一体的动力单元等等。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进一步分工,新产品才能更快被研发,工程机械才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2.2智能化 在21世纪的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将会把智能化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应用上。一般所说的智能化就是指在有关的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模糊数学、心理学、运筹学等新思想、新手段在工程机械上中进行应用和分析,让工程机械通过自己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以及自主决策等能力进行运作,这样就使得机电一体化满足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将成为必然。 2.3网络化 机电一体化之所以在工程机械中获得广泛应用,这与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目前,大多数新型的机电一体化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强大的功能,而且有相当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只要借助网络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畅销。与此同时,在工程机械中监视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也已经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看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趋向信息化和网络化。 2.4可持续化 不可否认,工业化的进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然而,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严重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公民也一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绿色产品的概念和设计制造越来越受到欢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制造、使用、设计以及销毁工程机械产品时都注重环保的要求,尽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所以,在工程机械中,可持续化的绿色机电一体化产品将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3结语 在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占据越来越大的优势,而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因为大量企业对机电一体化都很重视,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工程机械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就应该及时顺应时展的潮流,赶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快速地了解、掌握和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现代化的工程建设中去,为我国的工程机械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管理 1各等级技术保养时机的计算 无论是制订季度保养计划还是月保养计划,都必须计算出各台工程机械的各级保养时机,这样才能进行各种工程机械的保养次数统计,才能确定具体的保养日期。为便于计算,现以工程机械运行时间(h)为矢量坐标,得出如图1所示的某型号工程机械运行时间与各等级保养的关系,其中TD表示大修间隔期(h),TZ表示中修间隔期(h),TⅢ表示三级保养间隔期(h),TⅡ表示二级保养间隔期(h),TⅠ表示一级保养间隔期(h);同时,设某台该型机械至本月底已运行了T0小时,按使用计划,该机下月需运行T1小时,即该机至下月底总的运行小时数为T=T0+T1;并假设:本月的保养项目已按计划实施完毕,没有推迟到下月进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按照保养规程的规定,在做高等级保养时,应完成低级保养的内容;2)由于中修的停修时间比较长(1个月左右),所以某型工程机械若在某月需进行中修,则在之后至本月底基本上不能承担施工作业任务。 2当0 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如果T0n×TⅢ,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三级保养;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其中:n为保养间隔期的倍数,正整数。如果T0n×TⅡ,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二级保养;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如果T0n×TⅠ,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否则,该机在下月可以不进行任何等级的保养。 3当TⅠ (1)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1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2)如果TZ-T1 4当2TⅠ (1)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2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2)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1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3)如果TZ-T1 5实例说明 下面以某型机械为例作简要说明。该机的相关定额参数分别为:TD=4800h,TZ=2400h,TⅢ=1200h,TⅡ=400h,TⅠ=100h;同时,该机械至本月底已运行小时数为T0=1090h,按使用计划,该机下月需运行小时数为T1=230h。那么根据以上方法,可推算出该机下月的保养时机为:该机在本月运行到1000h已完成了一级保养之后,又运行了90h,那么在下月运行10h(即总运行时间达1100h)时,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之后再运行100h(即总运行时间达到1200h)时,需进行1次三级保养,之后继续运行100h(即总运行时间达1300h)时,还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因此该机在下月总共应进行2次一级保养1次三级保养,分别在其总运行时间达到1100h、1200h和1300h之时进行。 6执行技术保养计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如果工程机械使用计划因受自然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而调整,则保养计划的保养日期也将随之变化。保养计划在执行中,可依据工程机械实际运转小时数,视完成任务的需要和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等情况,允许适当提前或推迟,但提前或推迟时间一般不应超过各级保养间隔期定额的10%。(2)下达保养计划时,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应与工程机械使用计划同时下达,技术保养计划应同时下达给工程机械使用单位和保修单位,月保养计划还应抄送通知工程机械使用操作人员,以确保技术保养计划的落实。(3)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与施工或培训任务发生矛盾时,不可因施工或培训任务重而挤掉保养工作,应本着既要坚持定期保养制度,又要满足施工或培训需要的原则处理。(4)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确实较差,不能延期保养,而施工作业任务重,可利用施工作业的空闲时间,分时分段进行保养,即将规定的保养项目分几次进行,这样既完成了规定的保养内容,又不影响施工或培训任务的完成。 7结论 根据文中给出的关系图和计算方法,可准确地推算出各种类工程机械的等级保养时机,为科学制订技术保养计划提供了依据。把握好文中所提出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可有效解决保养计划与施工任务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确保技术保养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工程机械类论文:营销模式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广大朋友们,关于“几种营销模式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是由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工程机械的需求也是突飞猛进, 市场上的需求已发展到目前高质量全方位的竞争, 迫使厂商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 改变经营方式,各个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所采用的营销方式不尽相同。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立足于市场,除了要重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外,还要重视营销。 一、不同营销模式特点 工程机械企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营销模式:直销、一般销售、授权销售、区域独家( 专营)销售、融资销售和租赁销售。 1.直销。直销方式就是企业自身建立营销机构、设置办事处,在所属区域内开展营销工作,与终端客户面对面交流沟通,由企业与终端客户直接签订最终的合同。由于工程机械产品的专业性、复杂性及工程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销和售后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国内,对于经营规模较小且产品专业性较强的一些工程机械产品适合采用直销方式营销。 2.授权销售。授权销售被定义为“ 执行联系生产者和用户,以完成营销任务的活动的组织机构网络”。工程机械产品的终端客户较为分散,产品价值较高,销售过程需要特别的服务,销售周期较长。一般来讲,授权商无权独立制定销售政策,如价格、折扣等。 3.区域独家(专营)销售。区域独家(专营)(以下简称区域总)销售是企业在一个界定的营销区域内仅仅授权一个商,这种制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区域总以其特有的经营方式,在制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有力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4.融资销售。融资销售是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销售的一种运作方式,也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有力措施之一。融资销售的主要优点是:较好解决了终端客户资金不足的问题,终端客户在购买工程机械产品时,仅仅需要支付部分货款,就可以取得设备的使用权,降低了终端客户资金运营成本,解决了客户资金短缺而又急需设备的难题;制造企业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避免了其他营销方式中的经营风险;商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利润,完成资本积累;有利于企业、商拓展市场。 5.租赁销售。租赁营销是生产企业或商为了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将新产品尽快推向市场,为用户提供的具有金融服务性质的销售。租赁销售建立在高度诚信基础之上的分期付款销售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液比例阀 负载感应 压力补偿 先导控制 遥控 1 引言 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种类和形式 电液比例阀包括比例流量阀、比例压力阀、比例换向阀。根据工程机械液压操作的特点,以结构形式划分电液比例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螺旋插装式比例阀(screwin cartridge proportional valve),另一类是滑阀式比例阀(spool proportional valve)。 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是通过螺纹将电磁比例插装件固定在油路集成块上的元件,螺旋插装阀具有应用灵活、节省管路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近年来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有二通、三通、四通和多通等形式,二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节流阀,它常与其它元件一起构成复合阀,对流量、压力进行控制;三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减压阀,也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中应用较多的比例阀,它主要是对液动操作多路阀的先导油路进行操作。利用三通式比例减压阀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动减压式先导阀,它比手动的先导阀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控制精度。可以制成如图1所示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减压阀使输出活塞具有不同的压力或流量进而实现对多路阀阀芯的位移进行比例控制。四通或多通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可以对工作装置实现单独的控制。 滑阀式比例阀又称分配阀,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最基本的元件之一,是能实现方向与流量调节的复合阀。电液滑阀式比例多路阀是比较理想的电液转换控制元件,它不仅保留了手动多路阀的基本功能,还增加了位置电反馈的比例伺服操作和负载传感等先进的控制手段。所以它是工程机械分配阀的更新换代产品。 出于制造成本的考虑和工程机械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特点,一般比例多路阀内不配置位移感应传感器,也不具有电子检测和纠错功能。所以,阀芯位移量容易受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波动的影响,操作过程中要靠视觉观察来保证作业的完成。在电控、遥控操作时更应注意外界干涉的影响。近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内装的差动变压器(LDVT)等位移传感器构成阀芯位置移动的检测,实现阀芯位移闭环控制。这种由电磁比例阀、位置反馈传感器、驱动放大器和其它电子电路组成的高度集成的比例阀,具有一定的校正功能,可以有效地克服一般比例阀的缺点,使控制精度得到较大提高。 3 电液比例多路阀的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 为了节约能量、降低油温和提高控制精度,同时也使同步动作的几个执行元件在运动时互不干扰,现在较先进的工程机械都采用了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是一个很相似的概念,都是利用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去调节泵或阀的压力与流量以适应系统的工作需求。负载传感对定量泵系统来讲是将负载压力通过负载感应油路引至远程调压的溢流阀上,当负载较小时,溢流阀调定压力也较小;负载较大,调定压力也较大,但也始终存在一定的溢流损失。对于变量泵系统是将负载传感油路引入到泵的变量机构,使泵的输出压力随负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始终为较小的固定压差),使泵的输出流量与系统的实际需要流量相等,无溢流损失,实现了节能。 压力补偿是为了提高阀的控制性能而采取的一种保证措施。将阀口后的负载压力引入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对阀口前的压力进行调整使阀口前后的压差为常值,这样根据节流口的流量调节特性流经阀口的流量大小就只与该阀口的开度有关,而不受负载压力的影响。 4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先导控制与遥控 电液比例阀和其它专用器件的技术进步使工程车辆挡位、转向、制动和工作装置等各种系统的电气控制成为现实。对于一般需要位移输出的机构可采用类似于图1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驱动器完成。电气操作具有响应快、布线灵活、可实现集成控制和与计算机接口容易等优点,所以现代工程机械液压阀已越来越多地采用电控先导控制的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代替手动直接操作或液压先导控制的多路阀。采用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在工程车辆上可以大大减少操作手柄的个数,这不但使驾驶室布置简洁,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操作复杂性,对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2是TECNORD公司JMF型控制摇杆(joystick),利用一个摇杆就可以对如图2中的多片电液比例阀和开关阀进行有效控制。该摇杆在X轴和Y轴方向都可以实现比例控制或开关控制,应用十分方便。 随着数字式无线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性能稳定、工作可靠、适用于工程机械的无线遥控系统,布置在移动机械上的遥控接收装置可以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控制电液比例阀的比例信号和控制电液开关阀的开关信号,以及控制其它装置的相应信号,使得原来手动操作的各个元件都能接受遥控电信号的指令并进行相应动作,此时的工程机械实际上已成为遥控型的工程机械。 无线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工程机械的遥控改造。从安全角度考虑,它发射的每条数字数据指令都具有一组特别的系统地址码,这种地址码厂家只使用一次。每个接收机只对有相同地址码的发射信号有反应,其它无线信号即使是同频率信号也不会对接收装置产生影响。加上其它安全措施的采用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装载机、凿岩机、混凝土泵车、高空作业车和桥梁检修车等多种移动式机械的遥控改造中获得成功。工业遥控装置与电液比例阀相得益彰,电液比例阀为工程机械的遥控化提供了可行的接口,遥控装置又使电液比例阀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5 电液比例阀在工程机械上应用实例 图3所示为某型汽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简图,图中仅画出了与电液比例阀有关的部分。该机采用了3片TECNORD TDV-4/3 LM-LS/PC型比例多路阀,负载传感油路中的3个梭阀将3个工作负载中的最大压力选出来送至远程调压溢流阀的远控口,调整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使液压泵的输出压力恰好符合系统负载的需要即可,从而达到一定的节能目的。压力补偿油路使得通过每一片阀的流量仅与该阀的开度有关,而与其所承受的负载无关,与其它阀片所承受的负载也没有关系,从而达到在任一负载下均可随意控制负载速度的目的。 图4 是某推土机推土铲手动与电液比例先导控制实例。当二位三通电磁阀不通电时,先导压力与手动减压式先导阀相通,梭阀选择来自手动先导阀的压力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当二位三通电磁阀通电时,先导控制压力油通向三通比例减压式先导阀,通过梭阀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 6 小结 以上简要介绍了电液比例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工作特点,对比例阀的负载感应和压力补偿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电液比例阀的不同应用,特别是在工程机械的先导控制和遥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电液比例阀对简化工程机械操作、提高效率和作业精度以及实现智能化作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日益拓宽必将使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现场的应急维修 摘要:在工程机械工作中,机械设备一旦损坏,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因此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文章从寻找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掌握几种应急维修技巧、使用日用品应急代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工程机械应急维修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机械;应急维修 在工程机械工作中,现场环境往往是不佳的,例如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多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加之工程施工经费偏紧、机械设备的品种多且型号杂,因此机械设备一旦损坏,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在机动车维修中,机动车行驶突然出现故障,一时买不到标准配件时。因此我们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这样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采用某些容易得到的日常用品应急代用,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这里,本文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应急维修方法。 一、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及现场如何解决 1.零部件的安装失误 例如有些工程机械中液压缸密封件中的支撑环(主要由充填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弹性较差,因此在安装前应先将其在100oC的油中浸泡10~20分钟,使其变软,然后乘其弹性较大时安装上。 2.零部件操作上的问题 这方面引起的问题较多,尤其时在工程车运行中,新驾驶员不熟悉机器性能的情况下。例如,有台工程车的半轴的花键经常磨损,后来发现是驾驶员使差速锁一直未脱开,导致使用时加重了传动部位的负荷,使其磨损严重,因此要改善操作。 3.相关部位的故障引起零件的损坏 例如,一台挖掘机上的两个行走液压马达同时坏了,经检查,是多路回转接头上的油封损坏而堵塞了回路所致,因此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日后液压马达还会损坏。 4.零件的质量问题 例如有台挖掘机,其液压马达、液压泵、减速器的轴承都损坏过,更换了原厂的轴承后还是坏,最后安装了进口轴承就解决了问题。同样,这台挖掘机动臂缸的油封在夏天也经常损坏,后来发现是原厂的活塞与缸筒的配合的间隙太大之故。现场重新加工活塞后,油封就没再坏过。 二、几种应急维修技巧 1、巧用扳手拧螺栓 有时由于缺少合适的扳手导致拆装零部件困难,特别是进口工程机械的有些螺栓,拆装时用国产扳手非大即小。另外,有时由于随机携带的扳手不全,拆装也会出现问题。此时采用下面的办法可解燃眉之急(主要针对梅花扳手、开口扳手(呆扳手)和内六角扳手而言,尽可能少使用活动扳手和管钳等工具,否则易损坏部件),如果所使用的梅花或开口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或螺母)大,内六角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小,可在扳手内(梅花、开口扳手)或扳手外(内六角扳手)垫一些铜皮、铁丝或螺丝刀等物,而后慢慢加力拆、装;而当开口扳手比螺栓头(或螺母)小、内六角扳手比螺栓头大时,可分别用锉刀将开口扳手开口锉大、将内六角扳手的六方尺寸锉小。通过以上处理多数情况下可以解决应急拆、装工作,而且经改制的扳手可以留作以后使用。 2.巧拆轴承座圈 W4一60挖掘机打气泵(SKI一82型)的连杆轴承常易损坏,损坏后轴承外圈仍镶在连杆孔内很难取下,因外圈坚硬用钢锯锯时易打滑,而硬打硬敲又易使连杆损坏。这时,可将连杆夹于台钳上,选用重型套筒扳手中的套头,一侧使用比轴承外圈稍小的套头顶住轴承外圈,另一侧用比连杆轴承孔尺寸稍大的套头顶住连杆孔侧面,然后逐渐加力夹紧台钳,这样轴承外圈就会慢慢被压出来。如有气割工具,则可直接用气割割断轴承外圈。 3.巧拆轮胎 在拆卸大型轮式装载机、推土机的轮胎时,分离轮胎和轮辋是一件较困难的事,由于长时间使用而未拆卸过,轮辋可能发生锈蚀,使轮胎和轮辋粘得很紧。采用放气、来回行走碾压的方法拆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用下述方法则能取得较好效果:即在取下锁圈后(有些进口工程机械如WD140推土机其轮胎装有外边环),在轮胎和轮辋之间加水以利润滑,用两台推土机铲刀分别压轮胎两边,中间用长短合适的一根铁棒横在轮惘上,而后穿上钢丝绳用起重机或装载机等起吊,这样轮胎和轮辋就很容易分开。 4.巧换销套 W4一60C挖掘机各销轴处销套因长时间使用,缺乏润滑而损坏,更换时如不注意方法,常使销套安装不到位,造成端部损坏。对此,可将销套套在对应的销轴上,再将销轴穿人销套座孔对中定位,而后用手锤锤打销轴端头,使销轴头部将销套压入销套座孔内。此法不损坏销套、不产生歪斜,简单可靠。 三、使用日常用品进行应急代用 使用日常用品应急代用是不得己时的应急措施,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要简便易行,制作时间短;二是要保证行车安全;三是要不损坏原有装置,不造成其它零件的损坏;四是应急之后,要及时调换正规的配件。 1.使用自行车零件应急 1.1如果柴油机喷油器顶杆内孔的小钢球丢失,可以用自行车飞轮滚珠代替,也可以用报废的黄油嘴内的小钢珠代替。 1.2当农用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回位弹簧断裂,可以用自行车车座下的拉伸弹簧代用。 1.3东风一12型手扶拖拉机上固定转向拨叉与转向臂的销子若磨损,可以用自行车曲拐销代替。 1.4在给轮胎充、放气时,经常需要把气门芯拧出来,有时因用力不当,或经长期使用后气门芯的螺纹下部折断在气门嘴内,而断头部分较难取出。这时,可取一根自行车辐条,将其带螺纹一端强行向断芯的气门嘴内拧入,使辐条螺纹攻人断芯内,而后用力猛地将辐条向外拔出,即可将残留在气门嘴内的断芯取出。此法简便易行,屡试不爽。 2.使用生活用品应急 2.1清洗发动机油底壳或者机体内表面时,如果铁屑和杂质太多难以洗净,可以用适量的面团粘吸。 2.2当汽油机化油器的浮子破损时,可以用热水瓶的软木塞改制代替。 2.3如果机动车的制动液泄漏流失,可以用白酒或一定浓度的肥皂水代替。 2.4牙膏中含有研磨材料,可以用牙膏研磨气门与气门座、柴油机三副精密偶件以及机动车车灯玻璃上的经微划痕。 2.5家庭用的洗洁精等,可以用来清洗机械零部件,尤其适合清洗橡胶零件,洗后不会发生溶胀和变形现象。 2.6用洗衣粉加锯末清洗沾有润滑油的零件。 2.7如果发现蓄电池电解液液面过低,为防止极板硫化,可以购买市场的纯水、太空水倒入蓄电池内。 2.8剪开易拉罐壳,可以很方便地制作机动车上的铝垫圈或者加油、加水的漏斗。 2.9当发现水箱、机油冷却器和液压油散热器等多管(芯)部件损坏导致漏油、漏水和漏气时,为迅速判断损坏部位,可利用香烟吹气法找到泄漏处。即点燃一支香烟,深吸几口,含烟于口中,将怀疑有故障管(芯子)的一端堵死,对准另一端吹烟,则管(芯)上冒烟处即为故障部位,然后再查找下一个部位。此法简便易行,有效可靠,但要注意安全。 3.使用电器用品应急 3.1如果柴油机高压油管接头台肩处漏油,剪一段16号电工保险丝绕在紧固螺母下面。 3.2如果拆卸磁电机时不慎丢失高压触点炭棒,造成磁电机不能产生高压电,可以用干电池的炭芯磨短一段代用。如果汽车分电器盖中心电极碳棒损坏或丢失,可以用5号干电池中的碳棒稍磨后代用。 4.其它应急方法 4.1如果高压油管乳头处漏油,可以用塑料片或软金属片剪成一个小环形,垫在接头凹穴内。 4.2当发电机碳刷磨损过度或弹簧力不足影响发电时,可以用木块或树皮削成炭刷长宽一致的小块,垫在弹簧与炭刷之间,以增加炭刷与整流子的接触压力。 4.3可以用洗净的丝瓜络代替空气滤清器的铁丝滤芯。 4.4如果橡胶油封的自紧弹簧过松,可以用加添橡皮筋的方法予以弥补。 4.5零件的接合表面常用密封垫片密封,并在垫片上涂一层耐油密封胶以增加密封效果,但如一时没有密封胶,也可使用油漆代替;油漆的粘性较大并干后变硬,使密封可靠,效果较好。如一台日产WD140-4型推土机打气泵出现故障,修理后安装时由于没有密封胶而在泵盖密封垫上涂上一层油漆,经使用证明效果很好。 工程机械类论文:论常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 论文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常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不当而对其造成的危害,探讨了如何适当维护液压系统。 就液压传动的工程机械而言,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其良好技术状况的一个主要标志。合格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保障,正确的维护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根本。为此,本人根据工作实践,就一般作业环境中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作一粗略的探讨。 1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传递压力、润滑、冷却、密封的作用,液压油选择不恰当是液压系统早期故障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按随机《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牌号选择液压油,特殊情况需要使用代用油时,应力求其性能与原牌号性能相同。不同牌号的液压油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液压油产生化学反应、性能发生变化。 深褐色、乳白色、有异味的液压油是变质油,不能使用。 2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 清洁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生命。 液压系统中有许多精密偶件,有的有阻尼小孔、有的有缝隙等。若固体杂质入侵将造成精密偶件拉伤、发卡、油道堵塞等,危及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固体杂质入侵液压系统的途径有:液压油不洁;加油工具不洁;加油和维修、保养不慎;液压元件脱屑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固体杂质入侵系统: 2.1加油时 液压油必须过滤加注,加油工具应可靠清洁。不能为了提高加油速度而去掉油箱加油口处的过滤器。加油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手套和工作服,以防固体杂质和纤维杂质掉入油中。 2.2保养时 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滤清器盖、检测孔、液压油管等部位,造成系统油道暴露时要避开扬尘,拆卸部位要先彻底清洁后才能打开。如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时,先除去油箱盖四周的泥土,拧松油箱盖后,清除残留在接合部位的杂物(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水渗入油箱),确认清洁后才能打开油箱盖。如需使用擦拭材料和铁锤时,应选择不掉纤维杂质的擦拭材料和击打面附着橡胶的专用铁锤。液压元件、液压胶管要认真清洗,用高压风吹干后组装。选用包装完好的正品滤芯(内包装损坏,虽然滤芯完好,也可能不洁)。换油时同时清洗滤清器,安装滤芯前应用擦拭材料认真清洁滤清器壳内底部污物。 2.3液压系统的清洗 清洗油必须使用与系统所用牌号相同的液压油,油温在45~80℃之间,用大流量尽可能将系统中杂质带走。液压系统要反复清洗三次以上,每次清洗完后,趁油热时将其全部放出系统。清洗完毕再清洗滤清器、更换 新滤芯后加注新油。 3防止空气和水入侵液压系统 3.1防止空气入侵液压系统 在常压常温下液压油中含有容积比为6~8%的空气,当压力降低时空气会从油中游离出来,气泡破裂使液压元件"气蚀",产生噪声。大量的空气进入油中将使"气蚀"现象加剧,液压油压缩性增大,工作不稳定,降低工作效率,执行元件出现工作"爬行"等不良后果。另外,空气还会使液压油氧化,加速油的变质。防止空气入侵应注意以下几点: 维修和换油后要按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排除系统中的空气,才能正常作业。液压油泵的吸油管口不得露出油面,吸油管路必须密封良好。油泵驱动轴的密封应良好,要注意更换该处油封时应使用"双唇"正品油封,不能用"单唇"油封代替,因为"单唇"油封只能单向封油,不具备封气的功能。 3.2防止水入侵液压系统 油中含有过量水分,会使液压元件锈蚀、油液乳化变质、润滑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磨损。除了维修保养时要防止水分入侵外,还要注意储油桶不用时,要拧紧盖子,最好倒置放置;含水量大的油要经多次过滤,每过滤一次要更换一次烘干的滤纸,在没有专用仪器检测时,可将油滴到烧热的铁板上,没有蒸气冒出并立即燃烧方能加注。 4作业中注意事项 4.1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 机械作业应避免粗暴,否则必然产生冲击负荷,使机械故障频发,大大缩短使用寿命。作业时产生的冲击负荷,一方面使机械结构件早期磨损、断裂、破碎,一方面使液压系统中产生冲击压力,冲击压力又会使液压元件损坏、油封和高压油管接头与胶管的压合处过早失效漏油或爆管、溢流阀频繁动作油温上升。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操作手要保持稳定。因为每台设备操纵系统的自由间隙都有一定差异,连接部位的磨损程度不同因而其间隙也不同,发动机及液压系统出力的大小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赋予了设备的个性。只有使用该设备的操作手认真摸索,修正自己的操纵动作以适应设备的个性,经过长期作业后,才能养成符合设备个性的良好操作习惯。一般机械行业坚持定人定机制度,这也是因素之一。 4.2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 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经排气后不能消除,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 4.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班司机停放机械时,要保证接班司机检查时的安全和检查到准确的油位。系统是否渗漏、连接是否松动、活塞杆和液压胶管是否撞伤、液压泵的低压进油管连接是否可靠、油箱油位是否正确等,是接班司机对液压系统检查的重点。常压式油箱还要检查并清洁油箱通气孔,保持其畅通,以防气孔堵塞造成油箱真空,致使液压油泵吸油困难而损坏。 4.4保持适宜的油温 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30~80℃之间为宜(危险温度≥100℃)。液压系统的油温过高会导致:油的粘度降低,容易引起泄漏,效率下降;润滑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的磨损;生成碳化物和淤碴;油液氧化加速油质恶化;油封、高压胶管过早老化等。为了避免温度过高:不要长期过载;注意散热器散热片不要被油污染,以防尘土附着影响散热效果;保持足够的油量以利于油的循环散热;炎热的夏季不要全天作业,要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油温过低时,油的粘度大,流动性差,阻力大,工作效率低;当油温低于20℃时,急转弯易损坏液压马达、阀、管道等。此时需要进行暖机运转,起动发动机,空载怠速运转3~5min后,以中速油门提高发动机转速,操纵手柄使工作装置的任何一个动作(如挖掘机张斗)至极限位置,保持3~5min使液压油通过溢流升温。如果油温更低则需要适当增加暖机运转时间。 4.5液压油箱气压和油量的控制 压力式油箱在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油箱气压,其压力必须保持在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压力过低,油泵吸油不足易损坏,压力过高,会使液压系统漏油,容易造成低压油路爆管。对维修和换油后的设备,排尽系统中的空气后,要按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检查油位状态,将机器停在平整的地方,发动机熄火15min后重新检查油位,必要时予以补充。 4.6其他注意事项 作业中要防止飞落石块打击液压油缸、活塞杆、液压油管等部件。活塞杆上如果有小点击伤,要及时用油石将小点周围棱边磨去,以防破坏活塞杆的密封装置,在不漏油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连续停机在24h以上的设备,在启动前,要向液压泵中注油,以防液压泵干磨而损坏。 5定期保养注意事项 目前有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设置了智能装置,该装置对液压系统某些隐患有警示功能,但其监测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液压系统的检查保养应将智能装置监测结果与定期检查保养相结合。 5.1250h检查保养 检查滤清器滤网上的附着物,如金属粉末过多,往往标志着油泵磨损或油缸拉缸,对此,必须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才能开机。如发现滤网损坏、污垢积聚,要及时更换,必要时同时换油。 5.2500h检查保养 不管滤芯状况如何均应更换,因为凭肉眼难以察觉滤芯的细小损坏情况,如果长时间高温作业还应适当提前更换滤芯。 5.31000h检查保养 清洗滤清器,更换滤芯,清洗液压油箱,更换液压油。长期高温作业换油时间要适当提前。当然,如能通过油质检测分析来指导换油是最经济的,但要注意延长使用的油,每隔100h应检测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并更换变质油。 5.47000h和10000h检查维护 液压系统需由专业人员检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修。根据实践,进口液压泵、液压马达工作10000h后必须大修,否则液压泵、马达因失修可能损坏,对液压系统是至命性的破坏。 工程机械类论文:环保节能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与趋势 随着工程机械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工程机械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荷。为保护人类十分宝贵且有限的地球资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及工作舒适性,努力达到人、机和环境的亲和,很有必要按照汽车行业的环保标准来设计工程机械产品。尽管目前工程机械尚未归并入限制排放的机动车行列,但随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用烟度、噪声等指标的限制愈来愈严格;特别是随着装载机等数量大的工程机械产品在市政建设中的使用量不断加大以及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可以预见开发研制环保节能型产品是今后工程机械发展的趋势。鉴于此,徐工科技在装载机行业中率先推出了ZL40G环保型轮式装载机。 本文以ZL40G环保型轮式装载机为例,就机械材料的选用与设计、所要遵循的要点和所需考虑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设想。 1、环保型材料的利用 1)尽量采用能再生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在各系统及部件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尽量是可回收、易分解、能再生而且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的材料,特别是结构件的设计应尽可能采用比较容易装配和分解的大模块化结构和无毒材料,提高工程机械材料的再生率。 2)长寿命、低能耗及减轻重量的设计原则 通常来说,延长产品寿命就等于减少了机械的生产量和降低其报废量,降低产品能耗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减轻产品重量即可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消耗。要从减少环境负荷的角度尽可以考虑各系列产品同类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性。为此应在保持主机各项性能参数前提下,尽量减少主机和附属作业装置或机具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实现液压系统的轻量化和高效率。 3)尽量采用低环境负荷材料 工程机械零部件设计中应尽可能不使用氟利昂(空调)、含氯橡胶、树脂及石棉等有害材料。如装载机驾驶室和内饰上使用难以自然分解且对环境有害的工程塑料及其它一些非金属材料都加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仪表、散热器及蓄能电池等采购生产中,应尽可能减少或替代铅的使用量。因此在主机设计中一些附属零部件选用新型环保型材料很重要。 4)废弃零部件处理的污染最小化及综合成本最优化 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初始阶段就要考虑报废件处理简单、费用低和污染小,零部件要解体方便、破碎容易,能焚烧处理或可作为燃料回收。 2、环保型工程机械产品设计 1)选用低公害发动机 发动机是工程机械所有系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部件,采用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高效率的环保型水冷增压柴油机能大大降低对环境的负荷。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正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措施或应用新型的环保燃料来进一步降低排放、噪声等,努力适应第三次排放法规要求。 2)降低整机振动与噪声 减振与降噪应该是产品设计中最需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在装载机设计中,动力装置采用双向减振悬挂系统就能克服整机动力传动系统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噪声及对动力系统的疲劳破坏;后桥设计成中心摆动结构能使后桥摆动中心与动力输入中心重合,很好地减少附加力矩对传动系统不停冲击所产生的振动与噪音,避免在崎岖不平道路上整机各部件相互冲击所产生的噪声。除选择低噪声的发动机外,主机的结构布置或系统的结构设计也可以进行某些针对性的改进。如冷却风扇可不再由发动机直接驱动,而可单独由液压马达带动,这便于将风扇与发动机隔开并将整个发动机密封起来,从而使噪声不能通过风扇出风口传到外部,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液压管路排列来降低液压油泵振动、阀节流和油管振动产生的噪声;可在机罩等覆盖件处设计粘贴吸音隔音材料;可设计全密封整体式驾驶室,密封减震,隔音降噪,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3)液压系统的清洁和防渗漏 保持传动液压油的清洁度对工程机械的液压传动非常重要,因此精心设计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如采用高效高精度过滤装置)十分必要,这样就可去除油液中微尘垃圾、机械磨损物等杂质,减少液压元件故障与磨损、延长常用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液压油的更换频率;同时可有效避免液压油在工作中温度升得过高过快,延长换油间隔时间,减少对周边作业环境的污染。另外通过采用增压液压油箱,可改善泵的吸油效果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能很好地防止外界灰尘和水分进入油箱,提高整个液压系统的清洁度。液压系统的渗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是目前部分工程机械产品中普遍存在的,液压管路采用耐腐蚀、防老化、具备优良密封性能的进口优质胶管很有必要;为了减少损坏软管的废弃量,设计时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使用硬管;对设计过程中只能采用软管并且容易破裂时油液流出而污染环境。 4)系统高效节能的设计 工程机械的高效节能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减少能源消耗即意味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用电控高性能长寿命节能型发动机是研制环保型机械最基本的一环;另外在设计时采用双泵分合流技术、液压负荷传感技术、静液驱动技术等都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工程机械产品人性化的设计 1)环保安全关怀型驾驶室的设计 如采用防紫外线辐射玻璃的全密封整体式、经减震降噪处理的“安全环保型”驾驶室,室内配置无氟环保型冷暖空调,并设计FOPS及POPS驾驶室以确保驾驶员的安全;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如司机座椅可全方位调节、功能集成的单操纵手柄、可调式转向驱动器、全自动换挡装置、电子监控与故障自诊断系统,再辅以合理美观的颜色搭配,可大大改善司机的工作环境,缓解疲劳,提高作业效率。 2)自动加脂装置或集中润滑系统的配置 传统的手动加注润滑脂费时费力,而且通常有多余的油液溢出来污染周边环境。因此研制环保型工程机械就能自动定时加注润滑脂的设备,如集中润滑系统就能自动定时给各铰销加注黄油,其加油量经过仔细计算后设定,可很好地保证各销轴得到足够的润滑而又没有多余的油溢出,既环保又方便。另外对于小型机械,鉴于降低设计成本,可采用密封的销轴或使用新型材料的特殊轴套、或设计二级防尘结构等防止外部异物的进入和内部油脂的排出,从而延长加注润滑油的间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外观美学设计 传统的工程机械产品一直是外形粗放、笨重的形象,环保型产品更应注重外观美学和车身的流线型设计,达到机器的环境的谐和,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如发动机机罩就可进行造型别致美观的流线型设计,整机的标识标牌应精心布置、设计,良好地体现环保特色。 4)人性化设计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化代表了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微机控制技术,实现了各种工况下自动判断、挖掘机器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达到发动机的最佳功率匹配,减少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并自动诊断机器状态,使机器使始终能保持良好状态,因此控制和操纵的人性化能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系统可靠性设计 尽量运用高可靠性的成熟技术和借用经市场考验后的成熟系列零部件可延长各关键系统或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次数。例如降低制动元件的更换频率就相当于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工程机械类论文:电气工程机械管理探究 摘要:伴随电气工程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高,电气工程机械已是企业的核心生产力。而电气工程机械的普及不但缩短了工程工期,同时从根本深化了工程品质。但是,电气工程机械在使用环节会因很多外在因素所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气工程机械的正常使用。因此,怎样完善电气工程机械的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以试论电气工程机械管理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关键词:电气;工程机械;管理 一、影响电气工程机械管理工作的因素 在工程环节,电气工程项目通常存在涉及面大的特性,机械装置、工作者调动频繁。管理系统若无目的的精简机械设备及管理工作者,或将工作人员整合至其他系统予以兼管,那么就可能造成管理层和操作层断档,进而导致工程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有效性下滑。同时还有一些工程企业未构建健全的机械管理体系,对机械设备的台帐与相关档案缺乏有效且明确的管理,致使机械管理工作毫无章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度。一些工作者只是侧重于使用,对所存在的问题无法第一时间予以有效的处理;同时,在机械发生故障需维修时,一些维修者无法从实质处理故障,因此导致机械故障变得更为严重。这但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及工期,同时还提高了维修资金与运转费用。因为个别工作者对工程技术与设备使用并未完全掌握,特别是短期聘用人员,专业能力层次不齐,通常不会侧重于工程条件与作业方法的适应性,进而造成机械设备始终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更有甚者会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这从根本加剧了机械的磨损度。现阶段一些工程企业对电气工程机械的故障与老化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电气工程机械无法匹配于现代工程的需求。个别管理工作者仅侧重于短期收益,并没有顾及电气工程机械的有效性,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举措使用已经淘汰的设备,造成电气工程机械故障率骤增。这不但为相关工作者带来安全隐患,同时还会导致施工效率降低的问题。 二、电气工程机械管理的有效举措及建议 电气工程机械管理即为电气工程的核心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为:从电气工程机械的使用周期掌握管理的客观规律,同时深入了解电气工程机械系统的最优管理机制。电气工程管理的侧重点即为分析保障系统的有效性,以保证维修能力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收集分析电气工程机械的稳定性与维修保障方面的参数,和过去积累的使用维修分析参数予以对比,分析其保障的有效性,因此对电气工程机械使用及维修情况予以评价及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改进建议同时反馈至维修设计以及设计制造阶段,以深化此阶段内的工作,同时为设计新机型的维修规划及维修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依附于运行费用统计参数予以经济评价。构建现场电气工程机械的保养及维修工作,第一时间处理现场电气工程机械故障;依附于电气工程机械的使用状态,设计维修计划,安排好现场电气工程机械的保修,从根本减少机械维修对工程的不利影响。现场修理的侧重点是对电气工程机械突发故障的现场抢修。而抢修即在工程现场上通过应急诊断与修复举措,以恢复工程所需的基本功能为先决条件,第一时间对电气工程机械的损坏区域予以修复,让电气工程机械可以完成预定的工作并撤离现场,其特点为:时间紧迫、恢复状态存在多元化特性。现场抢修的特性直接影响了修理的模式,其既可以是现有规程上制定的修理手段,举例说明:总成互换修理、原件修复,同样也可以是临时性的修理模式,举例说明:配用、粘接、焊接、捆绑以及拆拼修理。众所周知,电气工程机械具有更新换代较快的特性,而更新换代也会从根本影响企业的工程竞争力。所以,企业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不要仅为眼前的效益,我们要遵循机械报废原则,深化电气工程机械的换代。经合理的检测,把高能耗、效率低且无法适用于工程的机械换掉,用以保障工程品质及稳定运行。同时隶属明令禁止淘汰的电气工程机械,予以报废处理。要让电气工程机械时刻保障良好的工作效率,因此为工程项目建设铺平道路,从根本深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气工程企业若想深化电气工程机械的管理,那么就要遵循下述几项基本管理原则:第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完善的体系即为电气工程机械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定岗到人,予以整体管理;第二,构建完善的机械设备统计机制,深化电气工程机械的整体管理,同时要设立明确的设备档案,同时做到按时检查;第三,拟定绩效机制,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电气工程机械管理者要遵循保养使用说明,拟定有指向性的保养计划,同时和操作者予以技术交底,阶段性抽查保养工作。构建明确的奖惩制度,将电气工程机械的保养以及运行等归类于奖惩制度,以深化相关工作者的责任心,进而确保电气工程机械的稳定运行。伴随现代科技的全面进程,电气工程机械也在持续的更新,其技术含量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需要相关工作者加强学习,了解前沿的技术知识。工程企业要深化培训力度,挑选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工作者,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定期组织工作者参加电气工程机械操作竞赛,构建一个技术交流、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同时依附于工程的实际情况,利用技术知识讲座等举措,第一时间推广有效的经验,因此去深化工程机械操作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电气工程机械管理我们需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定岗到人,在此基础上予以整体管理。构建机械设备统计机制,深化电气工程机械的整体管理。同时要拟定绩效机制,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电气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对企业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侧重于电气工程机械的管理工作。电气工程机械管理有效性会从根本影响企业利益。所以,要有指向性的完善电气工程机械管理,相互制衡,以科学为基点,探索并择取前沿的管理举措,让电气工程机械的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合理化。 作者:张勇 单位:山东招标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研发中的环保节能技术 摘要: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在工程建设领域当中,工程机械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效率,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机械研发的过程当中,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对此进行了必要的研究。 关键词: 工程机械;产品研发;环保节能;生态环境 自从商业世纪90年代开始,以房地产市场为代表,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开始快速发展,同时大量的工程机械被投入到建设领域当中,极大的推动了工程建设的力度,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在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工程建设的力度也将不断加深。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工程机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工程建设进度以及效率的有力保证,因此工程机械被大范围的使用。但是工程机械的大范围使用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机械研发的工程当中加强环保节能技术的使用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既保证了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同时也避免了环境污染。 一、国内外工程机械产品的环保节能分析 (一)国外工程机械产品的环保节能分析 目前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在工程机械领域当中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同时也非常重视节能环保的问题,同时还制定了具体的标准。例如,在德国的工程机械领域当中大部分的发动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与管理,可以随时对发动机的功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动力损失的状况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大幅度的节省了燃料,同时也使得发动机的寿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西方发达国家,在最近几年当中以微电子为代表的各种先进技术都逐渐被运用到工程机械的研发过程当中,从而极大的推动了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的水平。一般来说国外在进行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的过程当中都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降低发动机排放,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同时最近几年当中也逐渐开始向着混合动力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环保节能分析 我国在工程机械领域方面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拓展,一大批工程机械公司逐渐开始发展起来,例如,三一重工、徐州重工等都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工程机械公司。但是目前阶段我国在工程机械的环保节能研发方面的起步较晚,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技术指标与法律法规。例如,目前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工程机械都存在着噪音大、尾气排放量大的特点,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此外,目前阶段我国的工程机械领域在节能多路阀以及液压泵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从而无法与发动机实现有效的匹配,限制了节能环保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工程机械研发中的环保节能技术研究 在上文当中笔者对当前阶段工程机械研发过程当中环保节能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目前阶段国内外市场当中在工程机械环保节能方面的基本情况,在下文当中笔者将介绍在工程机械研发当中的几种环保节能技术。 (一)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目前阶段,全电子控制的柴油发动机在工程机械研发中的使用力度已经逐渐越来越大,通过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的柴油喷射量以及喷射时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可以通过软件来控制其实现动态的变化,因此,在不同的工况下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曲线,从而使得柴油机的动力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同时还可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以及排放量。目前阶段我国潍柴发动机已经开始研发发动机的电子控制技术,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电子插装结构多路阀 电子插装结构多路阀与传统的多路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主要是通过电子液压系统来实现对产品不同功能的实际控制,同时还采用了CAN总线控制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双平行阀功能,此外还需要采用整体式结构,最终使得电子控制有效实现,能量损失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终达到节能的根本目的。 (三)新型传动系统 目前阶段许多企业对传动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也表明改进传动系统可以有效节省能源。新型传动系统主要包括液压传动系统、机械传动系统以及电传动系统等不同的组成部分,多种系统共同组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机械传动的效率,从而使得极大的提高了节能效果。例如,在液压传动系统当中,静液压传动装置是以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为主组成,附加各种变量控制单元和传动元件成为一种无级变速的传动装置。与传统的液压传动系统相比其效率更高,布局也更加的灵活,同时对于功率的利用也更加的合理。 (四)人性化设计 在现阶段的工程设计当中,人性化设计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强工程机械的人性化设计不仅可以使得产品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使得操作人员操作的灵活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在最近几年当中我国的工程机械研发在人性化设计方面以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在驾驶室的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设计的加热空气悬浮式司机座椅可全方位调节、防紫外线辐射玻璃的透明天窗。 三、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我国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加强工程机械研发的环保技能技术的研究不仅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工程建设的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本文当中笔者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工程机械研发环保节能方面的基本现状,并总结了具体的环保节能技术,希望能对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的研发有所帮助。 作者:舒龙挺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工程机械类论文:公路工程机械配置与维护 摘要: 公路施工为社会交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于公路建筑设备和机械管理十分重要,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机械设备,文章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经济化配置,并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分析了公路机械设备的管理科学化策略,希望能够为公路施工建设机械设备管理起到作用。 关键词: 机械设备;公路施工;配置与维护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配置和维护在公路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能够加深对公路机械设备配置与维护的了解,本文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经济化配置中优化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和在选配机械设备注重效率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对机械设备维护提出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化检查和科学合理维护机械设备等建议,希望能够对公路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的配置和维护起到作用。 1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经济化配置 在公路的管理过程中,要能够针对公路机械设备进行优化配置工作,通过对公路建设机械设备的优化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进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公路建设工作效率,从而能够缓解管理建设劳动强度,有助于达到节约人力物力,增加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加强管理效率,取得更加优秀的经济效益。 1.1优化选择施工机械设备 在公路施工建设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不同的施工设备选择,要能够根据施工量的大小进行机械设备的选择,要能够根据施工量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施工设备,同时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机械来选择不同的型号和数量,同时要能够提前规定好不同的进出场时间,以保证施工设备和技术能够应用在公路的施工建设中来,同时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建设标准来选择不同大小的设备和机械。比如针对一些建设工程量较大的公路工程,要能够选取数量较多和型号较大的施工机械和设备,以保证公路施工工程有序进行。针对一些公路施工量小的工程,要能够选取数量较少同时型号也是较小的施工设备,以保证公路施工工程有序进行。但是在进行设备选择方面,不能够简单的依据施工工程量的大小来进行选择,同时要能够考虑到不同的施工工程量,采用科学分析的态度,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和设施。以保证公路施工设备之间能够科学高效配合,保证整个公路施工科学高效进展。要能够根据公路施工的条件和手段来进行选择更加适宜的公路建设设备,保证整个公路施工经济成本得到合理控制。在公路施工方面,不仅仅要选择科学适宜的施工设备,同时要能够选用科学高效的施工技术,以施工技术作为主导,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更为合理的施工工程建设。比如针对公路的土方施工,要能够综合考虑到土方的运输情况,在进行施工设备选择方面,多选用推土车和运输车等设备,以保证整个土方施工工程合理进展。在针对公路路面建设方面,要能够针对性的选用混凝土拌和设备与摊铺机,同时要注意对路面的夯实机的选择,通过对不同施工设备的选择,保证每个工程建设能够各司其职,每个设备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独特的功能效用,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工程建设迈向新台阶。 1.2选配机械设备应注重效率 在进行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要能够科学选择合理的机械设备,要能够根据不同的设备来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连贯性。另一方面,要能够将整个公路施工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工作条件及基础综合分析。机械设备本身制作的条件和实际的工作条件略有差异,要能够结合具体的工作去进行选择合适的工作设备,在进行施工设备选择时,要避免设备选择的盲目性。在实际的工作期间,机械设备的使用条件主要指的是机械设备所发挥出的自身效益和工作效率。所以在整个公路工程建设期间,要能够从根本上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避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出现相关问题,阻碍公路工程建设的进展。对于整个公路设备机械要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对机械设备的维护:(1)进行设备机械选择的过程中,要能够综合考虑到公路建设工程后续工作,尽量避免选择功能单一的施工设备,尽量选择一些有相对搭配的施工设备,保证机械设备发挥出应有的工作效益。(2)在进行机械设备选择的同时,除了选择有可搭配的设备,还要能够选取相关综合性能的机械设备,以缩小建筑设备配套环节,保证整个公路施工过程中简单便捷,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个公路建设的工作效率,为后续的工作建设打下良好基础。(3)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相关的主力设备和设施,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薄弱环节,比如在进行道路路面施工过程中,运输车的效用要比在土方施工中发挥效用低,但是同时也要注重对土方运输车的使用,可以安排土方运输车进行输送其他与公路建设相关的物品,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科学高效,从而能够达到局部施工机械设备之并列实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科学化维护 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机械设备很容易存在相关障碍,机械设备一旦出现障碍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有的工程设备是主力施工机械,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公路建设停滞。而对于一些重大的机械故障,主要是因为一些小故障没有得到重视造成的,由于忽略了一些设备中的小障碍,久而久之,才可能引起整个机械设备出现大障碍的情况,机械设备一旦出现大障碍,不仅会导致工程的建设进度减缓,同时也有可能造成整个机械设备报废。为整个公路工程的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会造成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在施工工作进行中,要能够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护工作,保证整个公路建设设备处于健康平稳的状态。 2.1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化检查 众多实践表明,在整个机械出现故障过程中,多数都是由于不重视日常出现的小毛病而导致的,如果在故障发生最初时间内,对机械设备进行相应预防检查,那么就会很大程度上避免机械设备出现更大故障。所以对于机械设备,要能够实现日常检查工作。对于机械设备的检查,要能够从日常维护和巡检两个方面进行,在日常维护方面,可以借助相关的技术来达到对机械设备的检查效果,可以对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和中途休息内进行检查,对此可以利用“十字作业法”来加大对机械设备的检查,保证检查的高效率性。另外一个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巡查人员,进行对设备机械的检查工作,每日进行检查,做好记录,然后每周进行汇总,将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能够看出机械设备的使用特征和潜在故障,可以设立奖励机制,以鼓励每个工作人员的检查意识。 2.2科学合理维护机械设备 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化和科学技术的检查工作,能够发现机械设备之中存在的相关障碍,对此要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维修措施,加大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力度。针对不同的故障要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切不可盲目修理。比如针对机械设备缺乏润滑油的情况,要能够针对性添加润滑剂,同时要做好工作记录,为后续工作进展提供数据支持,千万不可随意进行维护,必须合理选择润滑剂维护机械设备。 3结束语 总体来说,公路工程施工与建筑设施和机械的选择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此我们要能够在机械设备选择的过程中优化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和在选配机械设备时注重工作效率,同时要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的科学检测,针对机械设备存在的故障采取更为科学的方法进行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工程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促进工程施工效率的提高。 作者:许伟芳 单位:云南第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摘 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企业单位不得不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合理的防范和控制,尤其是医院单位,其财务状况相对更复杂,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文章通过对医院财务风险以及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地研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医院财务工作的高效合理运行,推动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应对措施 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管理能够保证医院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医院的财务部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方向以及经营状况,所以医院需要不断地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与监督体系,制定合理科学的经营目标和方案,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将医院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做好全面安全的防范措施。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含义以及分类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含义 医院财务风险是医院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财务经营问题,使得医院的财务工作方向偏离既定的经营目标,甚至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等不良后果。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比较多元化和复杂化,财务部门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就会很容易导致财务风险,可能使医院出现财务危机,负债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分类 医院的财务风险一般分为四大类,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筹资风险的出现是因为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市场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财务方面的经营管理决策以及实施出现失误,使得医院的筹资工作不能够按照预期经营目标顺利实施,增加了医院筹资的风险。投资风险的出现是医院没有把握好投资方向,对于市场影响因素、资源流动状况以及相关因素调查工作不够全面准确,使得各种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性的因素影响到了医院投资方案的制定,使得医院财务部门所预测的投资报酬率出现误差,影响到了投资决策。医院经常会出现资金回收风险,因为医院在进行资金回收的工程中回收资金的时间与回收的金额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资金回收的效率,加大了医院资金回收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的出现是由于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管理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合理,使得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不能够高效的运行,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收益分配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分析 在大部分的医院中,经常会片面的追求盈利最大化,在为社会提供各种福利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不断地提高医院的盈利水平。医院还不断地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医疗产品,确保人们有病可医,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医院对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错误地将医院的盈利同实现社会效益对立起来。 (一)医院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医院的财务人员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对财务报表的制作和对财务的处理上,体现了医院这一特殊单位的公立性质,而医院的内部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引导和培训,对于风险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没有正确的认识,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会增加医院的财务风险。 (二)医院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能够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在医院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没有完整可行的规划,只是将财务管理监督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没有从医院自身的特点出发,理论机制与实践经验不符,增加了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实施的难度,对于财务部门出现的问题和漏洞没有进行及时严格的处理,增加了医院的财务风险。 (三)风险管理的整体意识淡薄 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比较关注,但是大部分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具有长远性,没有考虑到医院整体经营目标,破坏了整体的和谐性,不利于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了医院整体的财务风险。 (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风险性 医院的变现能力比较弱,特殊的行业特点使得医院拥有大量的医药、医疗设施设备等存货,花费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利用拖欠药品费用的方式来减少存货使得医院的负债增大,极大地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 三、针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的财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对医院内部的管理结构和经营体制进行全面合理的改革和创新,要不断地吸取其他企业单位的财务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地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实现医院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出严格规范的财务规章制度,强化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制定完善的医院财务规章制度 在医院财务部门的人员有不同职责和义务,只有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才能够确保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顺利建立和运行,要坚持“统一领导,集中核算”的原则,设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提升医院资金的使用率,做到财务部门工作流程规范化,防止医院财务方面的漏洞和不良行为的发生,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 医院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对医院的偿债能力、发展潜力、获利能力等进行预测,医院要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进行各种支出和开销,而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可以对医院的盈利状况进行精确及时的把握,有利于医院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 医院可以采用回避法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对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从而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医院可以采用分散法规避财务风险,对于风险大的项目,医院可以与其他的企业单位合作,从而分散医院的财务风险,例如医院的产品出现滞销可以通过多家医院联营的方式实现多种经营,从而分散医院的收益预期风险。 (四)利用资金预算控制来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 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确保资金的运行效率,通过资金预算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财务风险,通过合理科学的财务计划,实现医院资金的优化配置。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是医院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地强化医院领导阶层以及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提升其财务风险识别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医院的利润最大化。 (五)对医院投资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 医院的投资风险一般表现在银行融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等方面,要对其风险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投资方案中的投资报酬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银行融资的周期性风险,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复杂性,建立银行利率与外汇汇率等基础数据库,对医院的坏账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利用折旧方法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管控。 四、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医院在筹资和投资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强化对医院的财务风险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对于市场因素、自然环境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性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完整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与医院整体的财务经营目标保持一致,实现医院的利润最大化,控制和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促进其持续稳定的发展。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基于内部控制下的医院财务风险 [摘 要]本文讨论了在内部控制下的医院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以及产生原因,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针对风险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发生。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财务风险;措施 如今防范财务风险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财务风险的出现对医院的收益影响重大,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很可能导致资金链的紧绷,降低了医院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想要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频率,就要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因为各种主观或者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在实际获得财务收益时,无法和预期计算应获收益数额吻合,存在庞大的数额偏差,可能会最终造成前期投入无法收回或由于投入缺漏而惨遭资金损失。医院财务活动中的组织和管理,只要其中某一个方面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只要有四个方面,下面做一一阐述: 1.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实际可行分析 医院在投资上过于盲目导致资金回收困难。很多医院在进行投资项目时往往缺乏事先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的调查和研究,一旦投资项目失败,将会导致资金回收速度减慢,使资金周转困难,减弱了偿债能力,为医院发展带来危机。 2.资金使用率低,尤其在药品材料管理的不到位 在医院,药品和材料购买的支出在财务支出中占的比率较高,所以对于药品和材料支出,资金的管理是重中之重。然而很多医院针对管理药品和材料支出资金方面的措施过于片面,没有深入实施,例如在储存时所需要消耗的资金成本以及缺货成本。这也就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药品、材料的大量堆积等等问题。 3.资金回收困难,资产负债比率过高 过度的负债经营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风险,同时资金周转能力下降导致医院偿债能力下降,不能偿还欠款影响了医院自身的信誉。另一方面,应收帐款中过多的坏账发生,减少了资金收益,这其中医疗欠费在应收帐款中占较大比率。有些病人由于家庭经济问题导致欠费,没有钱偿还医疗费。还有些病人恶意欠费,试图赖账,这其中也牵扯到很多医疗纠纷。资金回收困难,医院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供应自身发展,也就造成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使得实际收入和预期差额过大。 4.实际病人缴费和入账不一致 医院存在部分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故意给病人增设条目从中收取费用,不给病人开具票据或者实际收到的费用金额并没有入账等等。由于医生自身的原因导致了医院收益受到损害,时间长了不仅使病人对医院的不满加大,也给医院的名誉带来了污点,更深层次的导致看病人数的减少,医院的收益减少,给医院的经营带来困难。 5.医疗事故的发生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医疗事故风险是让各医院谈之色变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医院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不仅有可能为医院造成重大经济赔偿损失,并且对医院形象影响具大,造成医患之间矛盾尖锐,给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措施 只有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时控制问题,因此可以从医院内部控制上着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措施: 1.购买药品和材料上要严格监督管理 很多医院为了减少采购成本,在购买材料和药品时,选择了劣质的产品,盲目的缩小购买支出,或者是采购人员在采购中吃回扣,故意购买不合格产品,材料劣质不合格导致手术失败,药品质量不合格引起过敏、输液反应等,最终引起医疗纠纷,不仅没有减少成本,反而因为医疗纠纷付出资金代价和名誉代价。因此在购买材料和药品中,要严格的把关购买的材料和药品的质量,严格把关采购人员的受贿情况,实行监督机制。 2.完善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想要降低医院实际支出成本,就需要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要严格控制成本,但前提是不能减低医疗服务质量。第二,加强票据管理。签发支票和印签需要分开管理。为了防止资金的流失,在对收发票据的管理上要做到严格把关,对票据的审核都要严格监督。第三,加强医院的审计制度。医院要按照国家财务管理的规定,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上要做到贴合政策安排,设立内部审计制度,实时地对医院内部的财务经营状况以及实施情况做出审计,进行及时地财务分析,把即将出现问题的隐患及时预防解决,对已经出现的财务问题积极改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财务问题,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3.严格控制资产管理 对医院实际资产情况做出调查和汇总,全面清查实际资产数额,是否出现账面和实际事物有出入,有帐无物,有物无账,账务不清,一定要理清楚实际资产情况。比如加强药品出入库管理,采用药品出入库管理系统,确保各种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模型。管理系统的应用会将药品的出库、入库工序做到更加方便、更加严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工作当中不出现问题,避免了损失,也同样会及时地将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 另一方面,在调查资产实际数额的情况下,不能前清后乱,医院需要建立资产管理体系,做好房屋、设备、药品和器械等等做出详细的清查记录,及时对过期的物品进行记录和更换。对资产的调查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职责,需要每个部门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对资产做出清查,及时登记上报,做到帐账相符,帐实相符,保证资产的完整。 4.加强医院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想要减少资金的浪费,做到对大型资金投入时要根据实地情况,实时情况做出科学性的判断,尤其是在医院投资上,盲目的投资不仅仅浪费资金的使用,也给医院带来不了收益。医院在投资、购买大型设备时一定要做到事先的预期调查,是否项目可行再定义能否进行资金投入。其次,在成本控制上,减少成本的浪费使用,最大程度上节省资金供应周转,通过奖惩机制加强审核,严格把关资金使用时出现的问题。最后建立监督检举机制,一旦发现有挪用资金的情况要大胆站出来检举揭发,为医院的发展,良好风气的发展做出带头作用。同时检举揭发的人会有相应的奖励,检举力度大的获得的相应奖励就越丰厚,鼓励医院人员之间互相监督。最后,加强医院医疗欠款的回收工作,建立医生、护士、财务三位一体的住院费管理机制,除特批造成的欠费外,其他费用由科室负责追回,并且可以成立专业的催款小组专门负责医疗欠费的回收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医疗欠费的产生。 5.防范医疗事故 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工作范围与内容,加强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医疗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及业务技能操作水平,定期举行相关培训,提高全员医疗事故预防意识。在进行医疗行为前,事先告知病人及家属其中风险,与病人及家属签定协议书等,明确责任。 三、结语 医院是治病扶伤的神圣之地,医院的信誉名誉至关重要,因此严格的控制医院内部的资金管理重中之重。良好的财务管理才能给医院带来好的口碑和发展,强化内部控制降低医院财务风险,为良好的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医院资深需要做到彻底的改变,从以前仅仅只是对收支管理变换到与时俱进的资本运用的管理,不能被动的承受财务风险,而是要积极地主动预防,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浅谈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的控制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负债经营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这为医院发展赢得了时间。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竞争力的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本文在阐述医院负债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分析负债经营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财务风险,探讨如何在通过负债经营加快医院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其财务风险。 【关键词】医院 负债经营 财务风险 控制 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使医院已从以前单纯依靠财政拨款转向要在市场中生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了负债经营这种方式来加速医院发展。所谓负债经营,就是指企业通过从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或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经营方式。据有关数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医院建设发展中的长期负债增长率达到年均24.5%左右,平均资产负债率则超过了36%。客观地看,负债经营可以给医院带来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短时间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为医院发展赢得时间。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负债经营对外来资金的依赖以及还贷的巨大压力,可能会使医院不得不在还贷的压力下牺牲公共利益,甚至是因为资金链出问题而危及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一 医院负债经营的作用分析 1.负债经营可以改善医院经营条件 通过负债经营,医院可以适度的筹集资金,用来改善经营条件。一方面,通过负债经营获得的资金,医院可以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不断增加专业科室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医院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拥有了更强大的财力,可以加速专业设备的更新,不断提高医院对患者的服务水平。现代医院对大型专业设备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而一些大型医疗专业设备大多价格昂贵,仅仅靠医院的资金积累很难在短时期内采购,使医院错过发展时机。通过负债经营,获得采购大型医疗专业设备的资金,可以迅速解决问题。 2.负债经营可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负债经营使医院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设备和设施的升级换代,不断强化医院传统强项,弥补弱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负债经营,医院在获得资金后,可以在能够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方面,引进相应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每一个医院都会有本医院最强的专业科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也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通过负债经营获得强化这些科室的资金,有利于强化强项,提高医院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负债经营,医院可以迅速通过人才引进、设备采购等开设新科室,从而弥补医院固有弱项的不足。 3.负债经营可以提高医院经济核算工作 负债经营模式下,医院在面临外部竞争压力的同时,更要时时应对负债所带来的还贷压力,这使得医院不考核加强经济核算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一直以来,医院在财政拨款模式下,缺少经济理念,成本压力非常小,这直接导致医院不重视经济核算工作。而通过负债经营,不做好经济核算工作,不进行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降低医院经营管理成本,医院很有可能难以应对负债带来的还贷压力。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核算工作水平。 二 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分析 医院负债经营,是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产物,随着财政拨款的减少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所需资金不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从市场中找钱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我们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主要是在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以及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而且财政资金也较少,为了解决医院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医院以负债经营的方式从市场中寻找资金支持也就再所难免,这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样也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盈利能力与债务资金成本的不确定性。医院的盈利水平主要依赖于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医疗服务水平,受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如果负债过多,负债成本过高,很可能因为还款本息超过医院盈利水平而使医院出现资金链断裂。二是负债资金不合理。这主要是指在负债时,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等内容对医院不利而引起的医院对债务的疲于应付,财务风险也就再所难免。三是负债经营与现行政策还是存在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在竞争推动下,医院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来看,国家不允许医院有过高的收支节余,对药价、医疗服务价格等都进行着严格的控制,正所谓收入是计划的,成本是市场的,这也决定了医院的收入与利润十分有限。一旦医院的负债规模过大,这种政策冲突性将给医院发展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 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医院负债经营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庞大资金的注入而使医院获得快速发展,也可能因为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使医院的发展陷入困境,甚至危及医院的生存。医院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要利用好负债经营的益处,也要控制好财务风险。 1.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 负责经营不是坏事,前提就是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一方面,风险意识是一种习惯,是有利于强化医院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主人翁意识的习惯。要加强医院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通过风险意识的教育,提高医院的成本控制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负债经营的适度性。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医院的口碑,并不是单纯依靠医院的规模与技术设备来决定的,医疗服务水平等软件也是重要因素。同样的,负债经营要坚持适度原则,过度负债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影响医院生存。坚持科学决策与适度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2.坚持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 在医院负债经营的实践中,不乏医院盲目上项目和引进设备,最终拖垮医院的教训。运用好负债经营,有效避免财务风险,要将负债经营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负债经营的初衷是给医院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负债获得引进医疗服务技术设备和扩大规模,提高医院的盈利水平。要真正做好医院负债经营的科学决策,在建立院长负责的科学决策机制的同时,坚持将有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角度,科学分析所要投资的项目可能带来的盈利水平,以及医院是否会因此而冲击正常运转,从而决定是否引进负债。不仅是盈利水平,而且要根据投资水平,对投资回报率进行科学的测算。同时,结合整体大环境的分析,判断所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的可持续性,从而确保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 3.选择正确的负债内容 从当前情况来看,医院的负债方式主要有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两种,他们的负债成本是不一样的。对负债成本的考量,是进行负债经营的前提条件,从医院当前的盈利水平来看,要避免财务风险,应该首选负债成本相对较低的商业信用。相对于银行贷款,这种方式还具有先天的优势,即医院经营特殊性所决定的商业信用融资方式的便捷。同时,要注意负债还款期限、还款条件等内容,要给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留出余地,减少财务风险。 4.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为医院发展筹集资金的负债经营作用十分突出,但借款总归是要还的,在开源的同时,节流一样的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使财务风险控制具有坚实的基础。要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成本控制,从制度入手,严格财务资金的使用,严格控制医疗器材、药品领用,严格固定资产使用制度,努力降低医院经营成本;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资金,考虑负债到期日与利息支付日,根据医院用款的周期,避免资金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财务风险。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探讨 【摘要】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也逐渐得到了完善和健全,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事业单位,其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医疗行业的技术、设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财政状况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在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基础认识上,对风险成因以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出现竞争白热化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对医院的财务状况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加强对风险防范制度的管理;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医院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以促进医院的相关建设。财务风险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也有相对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时刻保持一种警惕心态,将发展的压力转化为一种内在动力。 1 医院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 医院财务风险是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风险意识,具体来讲是针对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而没有达到医院的预期收益目标,或者产生的一些经济损失等。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回收风险以及分配风险。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决策者的错误决定对企业带来的财务紧张。在资金周转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对财政带来极大的危机,为了确保医院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加强医院领导层以及财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对于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医院财务风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全局性,所谓的全局性,是指财务风险会影响到医院各个大小部分的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第二,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由于医院的发展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而这些环境特征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变化,因此,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不能够得到确切的评估。第三,医院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在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中。第四,风险和效益具有并存性;也就是说在医院的运行中,风险的大小与效益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大。第五,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当的财务压力,可以帮助医院的管理者形成一种忧患意识,能够使他们在工作中提高警惕,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合理性。因此,科学解决医院在运行中的财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2 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 2.1 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 通常情况下,医院对财务的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例如:盲目追求医院利益的最大化,将医院的性质完全归纳到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忽视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责,在运行过程中,也是无限量的提高盈利能力,而不是治病救人的能力;这种观点很容易将医院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脱离开来,使医院没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或者管理目标。 2.2 缺乏理智投资 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免不了会用到专业性较强的医疗设备,而这些医用设备的费用普遍较高,在医院发展工程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但是换句话讲,很多设备如果尚能满足治疗需求,进行大规模的更换,将是对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是对资金的严重浪费,因此,在引进先进的治疗设备时,要根据医院的目前发展水平,以及财务状况,对市场进行准确的调查研究,对有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预测,做到谨慎投资。 2.3 财务工作者缺乏管理能力 由于管理工作者缺乏较强的财务管理知识,而使医院陷入财政风险中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要求完善医院的上岗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在职员工的专业素养。 3 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3.1 要树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事业单位,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它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社会公益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医院还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这就使医院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努力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在承担起社会职责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经营的盈亏,在服务大众的基础上,确保医院的财务管理能够达到预算水平。因此,只有树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在社会中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才能使医院真正发挥其重要的实际价值。 3.2 医院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每一个事业单位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医院也不例外。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为财务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然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且要结合医院自身的发展实况进行科学的制定,同时,还要注意制度的落实情况,要确保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标准,这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3.3 提高医院财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 医院的财务风险意识,很大程度上受财务工作者自身风险意识的影响,要想切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从财务工作人员入手,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要充分了解医院内部的财务运行情况,在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将可能出现的后果,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要有处理风险的能力,当陷入财务危机时,能够临危不惧,谨慎处理每一项工作,采取适当的措施补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3.4 要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者的综合能力 由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的整体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到整个医院内部的运行情况,因此,该岗位需要工作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较高的个人修养,这就要求在医院的财务工作者进行岗位之前,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采取竞争上岗的措施,对于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才能够参与到工作中去;对于在职财务工作者,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或者考核,使财务工作者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同时使医院的人才构成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4 结 语 医院作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事业单位,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医院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探索 摘 要 新医改下医院如何控制好自身的经营行为已经成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笔者选择这一研究,主要是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进行确认,希望能够针对风险存在的形式以及关系到的领域,寻找医院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得以完善的对策,从而确保医院财务系统能够安全地运行下去,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医院稳定的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医院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 与其他组织不同的是,医院具有独特的服务特点,受这些特点的影响,以致医院出现诸多财务风险,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严峻的负面影响。以药物为例,随着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临床药物更新换代较频繁,新一代药物的产生势必要造成旧一代药物销售量大大消减,导致大量的旧一代药物库存,并占据医院药品成本,进而不利于医院现金正常有序流转。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新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等一系列医疗保障政策,受这些保障政策的影响,给予医疗基金使用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如易引发医疗基金结算被拒风险等,以至于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医院财务风险管理高效性职能。 一、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1、经营风险。推进医院补偿机制变革是新一轮医改政策的核心内容,该项内容要求实现医药分开,规范以药补医机制,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收入补偿渠道。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后,医院药品加成收入补偿渠道被取消,致使医院财务支出、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另外,医院资金周转状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改革配套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即若各项改革配套措施均能够落实到实处,将能够促进医院资金高效有序周转,以保证医院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运行。以新医改政策实施为例,新医疗政策要求取消药品加成收入补偿渠道,并由政府财政部门与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进行相应补偿,其补偿款是否能够按时足额拨付给医院,将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经营活动运行状况。除此之外,医院各类科研项目、绩效薪酬也需要占据大量的资金,加剧了医院资金负担,易引发医院财务风险。 2、分配风险。医院发展与职工利益实现之间的关系同样是财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要求医院协调好自身发展与职工利益实现之间的关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进程不断推进,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医院岗位竞争大幅度增加,导致利益分配矛盾日益突出。 这里提及的医院利益分配矛盾主要体现为医院发展的资金投资与职工短期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既对医院资金流量控制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降低了医院偿债能力,进一步加剧了医院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医院因无法及时回收患者的医药费用,以致发生医疗欠费或资金紧缺等现象,甚至让医院面临着坏账、呆账风险,从而影响到医院各项经营活动正常开展。从深层次方面讲,医院资金回收风险的发生与医院所坚持的社会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直接关系。 4、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尽完善,无法合理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以及提高医院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医院实现发展战略。 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已经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了体现。其一,缺乏资产管理控制力。一方面,对于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够充分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投入资金上缺乏重点方向。对医院投资项目,缺乏必要的效益评估,自目的投资,使得资产闲置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给医院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导致了资金不必要的浪费。而投资项目无法快速地回收,加上价格波动地影响,使得投入资金闲置和流动资金短缺现象并存,从而造成浪费出现;另一方面,对流动资产缺乏积极有效管理。存货的库存量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库存物资的管理是否有效执行,应收医疗款项的形成、回款的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等等,都可能影响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特别是,对应收医疗款形成原因的管理是否到位(如对医疗保险等政策的解读及医疗诊治行为是否规范等),则直接影响到医疗欠费的结算,严重的还可能产生负债(如罚柳。其二,缺乏实时的内部财务监控力度,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绝大多数医院内部的财务监督执行都是表面现象,缺少内部监控体系,更不存在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约束体制。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1、加大应收医疗款管理力度。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府部门越来越关注广大人民医疗卫生问题,并打出“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口号,由此可见,日后,病患的待结算款在医院业务收入中的比重将持续升高,医院所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为此,需要医院不断加大应收医疗款管理力度,尽可能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资金回收风险,具体从下述四方面进行:(1)医院各部门应全面落实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严格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各项医疗服务活动;(2)科学合理配置、使用医疗、新农合基金,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诊治行为,以防因诊治违规而出现拒付医疗结算款现象;(3)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构建信息系统,依托于信息系统实时监管各项诊疗行为;(4)医院财务部门应依据预算管理合理配置医疗、新农合基金,并规范临床部门基金使用行为,切实规避资金浪费、流失现象的发生。 2、构建医院风险监督与评价体系。风险监督与评价是医院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决策监督与评价。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能够有效规避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所以要求医院组织相关部门对实时监督评价财务管理全过程,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足之处,并采取应对措施予以解决。同时,着力于市场、政策等多个方面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依托于该体系确保医院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高效性;另一方面,项目监督与评价。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跟踪监督重要投资项目运行状况,一旦发生风险因素及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以保障医院投资项目高效有序运行。 3、提高成本核算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水平。由于医疗服务技术性强、涉及面广且复杂多样,专业分工精细,业务流程和经济的运行比较复杂,而且成本核算的层次多,数据量非常大,因此医疗服务的成本核算必须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医院要在全院建立一套功能完善、包含核算管理功能模块的计算机系统,在收费处、临床、医技科室、仓库、药库、后勤、财务实行联网,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共享,全面提高成本核算管理质量和效率,使计算机网络在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发挥作用。 4、严格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正在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医院必须把人力资源作为战略资源考虑,合理控制人员增长,精简科室人员,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实行竞争上岗、转岗分流,避免因人才的“高消费”而导致成本的升高,从而影响医院经济效益。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形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总的说来,随着不断深入的医疗改革,医院处于不断激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想要在市场当中站稳脚跟,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对医院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尽可能地降低、规避风险,将医院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才是医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公路工程施工研究篇1 0引言 坚持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是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以安全为目标开展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运输、仓储、物资的安全;建构筑物使用的安全等。安全管理是对施工中存在的危害、有害因素进行发现、分析和控制的行为过程。严格管理公路工程中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爆破等安全施工情况,切实做好全天、全员、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以此实现安全零事故的动态目标。 1公路工程施工中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 1.1施工准备阶段 在公路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团队与测绘团队需要开展工程测量、场地清理、场地调查、临时办公设施建设、设备调试与安装、测量放样等作业。在开展工程测量时,可能需要在狭窄山体、水域等地区进行地质勘查、水系调查,面临山体崩塌、深水淹溺等意外情况;在临时办公设施建设时会面临安装物体坠落、设备漏电、物体撞击、高处坠落等危险因素。 1.2路基施工阶段 路基施工是指公路工程中的沟塘回填、土方作业、场地清表、爆破作业、基槽开挖、物资设备运输等环节。在石方和路基开挖中需要运用爆破工艺,爆破作业具有有毒气体、爆破震动、爆破飞石、爆炸冲击波、爆破噪声等危害;土方作业需要人工和机械配合挖掘,作业人员在使用锄头、铁锹、一字镐等工具时会出现把手和铁具接头脱落分离的情况,导致伤人事故,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基槽开挖若采用掏洞挖掘的方式,会使顶部土层失去支撑而坍塌,作业人员会遭到土方埋压;在物资设备运输时,若指挥人员或驾驶员对施工现场地势地貌缺乏足够了解,或施工警示牌不明显,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路基施工需要频繁使用施工机械,部分机械的摆动部件、啮合部件移动速度较快,如果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或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则会造成机械伤害[1]。 1.3路面施工阶段 在路面施工阶段,作业人员需要开展公路路面的基层施工、测量放样、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混凝土路面施工、老路改造施工、机械碾压施工等。在制作材料时如果操作不慎会造成作业人员高温烫伤或酸碱腐蚀,在熬制沥青时存在火灾风险,若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具还会引起沥青中毒;在使用钢丝测量放样时钢丝绊线桩过松,导致钢丝脱落致人受伤;在测量路基时所架设的水准测量仪会被料车撞倒而砸到作业人员致人伤亡;运输机械或车辆在大纵坡路段失控会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在老路改造施工时,平板车周转会刮伤周边行驶车辆;施工现场围栏装置不到位,也会导致作业人员被通行车辆碰撞。 1.4桥梁施工阶段 桥梁施工类别复杂,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地势、河流条件等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深基坑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等。在深基坑工程中,需要挖掘深度为5m左右的基坑,基坑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若地下管网损坏,则会导致作业人员触电、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等危害;在脚手架工程中,作业人员需要搭设高度50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可能出现机械触电、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等危险情况;在模板工程中,作业人员需要搭设混凝土支撑模板高度8m、跨度18m、总载荷15kN/m2,在施工中可能面临物体撞击、气瓶爆炸、高处坠落等危险;在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中,需要作业人员运用非常规起重设备单次起吊重量超过100kN的物体,若起重设备发生毁坏,则地面作业人员将面临起重机体砸落等重大危险。 1.5机械作业阶段 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使用到土石方机械、钻孔机械、运输机械、起重机械、压实机械等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是施工过程中产生危险的主要因素。比如,汽车式起重机可能发生吊索吊具断裂、钢丝绳断裂、起重起吊超载等情况,会引发吊物坠落、物体撞击、吊机倾翻、挤压碰撞等,都会严重威胁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运用旋挖钻机开展钻孔作业时,若操作员无证违规操作,或出现钻机下陷、钻杆钢丝绳断裂等现象,则可能引起机械损害和物体撞击损害,造成人员伤亡;运输机械或车辆可能发生轮胎螺丝松动、气压指数异常、制动异常、超速行驶等情况,会引发车辆损害或交通事故。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总体目标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总体目标包括控制目标、安全管理目标和工作目标三项内容。控制目标是从施工根本上隔绝、控制或减少危害,最大程度地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率,严格控制和避免施工和生产过程中由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与环境污染等危害。安全管理目标是在施工过程中的重大事故隐患、一般隐患的消除率应达到95%;施工引发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危险作业危害的控制率应达到100%;施工场地的安全指标必须符合当地安全施工、文明用地的标准。工作目标是全员开展安全作业教育,关键岗位施工人员的上岗持证率应达到100%;安全施工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开展安全隐患检查,定期对各类隐患的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情况、整改验收人进行检查,并打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施工作业环境,确保安全施工达标率达到100%。 3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的应对措施 3.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现场检查、施工测量和场地清理三项环节。在现场检查环节,应优选施工设备的临时存放点。根据地质和水文条件选择稳定性、防护性强的环境,切勿选择泥沼、悬崖、陡坡,并选择稳固、干燥的地基用作生产车间、变电站和临时办公区。工人和场地安全责任人要重点检查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房、生产车间、仓库、变电站、发电机、炸药库、爆破器材库等处的安全问题,并按照安全管理规定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安全保管易燃易爆物品和有毒材料。在施工测量环节,测量人员需严格依照护林防火规定对密林草丛进行施工测量,时刻保持稳定的联络信号;钉桩测量时禁止对面使锤或随意投掷钢钎工具;危险区域的测量需要作业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水文测量需要测量人员穿戴救生衣,与测量船的距离不宜过远,水中抛锚时,测量船应与港航监督部门保持信号连接。在场地清理环节,树木砍伐和草丛清除时应注意在伐树范围设置警戒线,清除灌木、藤条等障碍物,并确保树木按预定方向倾倒。若在山崖陡坡处伐树,需要在树枝等杂物掉落处设置安全防护网,树木截锯时要稳固架设三叉马和树干垫撑。在拆除建构筑物时,需要提前切除连通的水、电、气管道,由上到下、由外及里分层拆除,作业人员应在结构稳固的脚手架上操作,及时对倒塌架构采取稳定支撑措施,房屋梁柱的拆除要优先拆除底层承载物,禁止采用掏空、挖切等拆除手段[2]。 3.2路基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主要涉及土方作业、石方作业和防护工程等环节。人工挖掘土方时作业人员与土方的横间距和纵间距分别不可小于2m和3m,且要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按照安全施工标准挖掘建筑物、电线杆、脚手架、地下管线、煤气管路等处。高陡边坡土方挖掘时,应躲避装运施工设备,如遇地下水涌出,要在排水结束并保证边坡稳定之后方可继续作业,并时刻防范峭壁的孤散滚石,切勿将施工设备和机具置于危石下方。若土方作业地点位于滑坡处,则应从滑体两侧由外向内挖掘,避免整体开挖,也不可能将土方挖掘的弃土堆于主滑区内。在石方爆破作业中,爆破负责人和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落实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爆破前锻制钢钎时,应牢固摆放与安装煊钎和淬火支架,在煊钎截断时应轻巧给力,并分开放置热钎和冷钎。所选的炮眼口前方应保持空旷,避免正对电线、机械设备和建筑物,并及时清理炮眼凿打产生的碎石。入口凿打炮眼时,使锤人员和掌钎人员应侧向而站,多人冲钎时,动作应同步进行、协调发力。使用凿岩机扩大炮眼时,应使用湿式或具有捕尘器的凿岩机,平稳放置凿岩机支架,机械管道应顺直,控制凿岩机气压值和电流值维持在正常水平。在边坡防护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检查地基和脚手架搭建所用的扣件、连接件,运用牢固性强的绳、筐、桶等器具搬运石块和砂浆。在挡墙挖基施工中,应根据土质和湿度搭设安全边坡,采用边挖边运的方式及时清除基坑顶部的碎石,并在基坑中修建宽度大于0.7m、高度小于1.5m的土层台阶。 3.3路面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路面工程涉及基层施工、沥青路面施工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基层施工的安全管理需要按技术标准严格处理石灰等粉状材料,石灰消解时切勿边投料、边注水、边翻拌,操作人员应穿戴安全防护用品,与石灰消解容器保持安全距离,并避免在户外大风天气消解。在沥青路面施工前要封闭施工现场、清扫路面,路面清扫作业人员要处于顺风口并排吹风,严禁出风口对人;撒布机在撒布碎石时要保持匀速,不可中途换挡、不可长途自行转移,并时刻查看周边行人和车辆,避免碎石飞溅或碰撞引起伤人事故;在加热沥青箱时,应先打开沥青箱上的排烟孔,在液态沥青淹没火管后再点燃喷灯,装满沥青的撒布车切勿高速行驶,在遇到障碍物、转弯、下坡时要提前减速,避免紧急制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需要装卸和安全钢模板,应选用20cm高的槽钢作为钢模板的侧模,模板的缝宽要控制在2mm以内,经监理工程师安全检查后方可开展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运输途中,运输车辆应平稳行驶,并与其他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停稳后直到车厢完全放下时,才可顶升卸料和清除残料。使用轨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施工时,布料机与振平机应保持5~8m的安全距离,严禁垂直放置混凝土刮板,并避免摊铺机脱机或利用惯性冲击料堆[3]。 3.4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桥梁施工时应做好基础工程施工、墩台工程施工和上部结构施工的安全管理。在基础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筑岛施工应搭设双向运输便道,根据施工环境中的土质、涌水、挖深情况运用挡土板或板桩设置围堰,时刻保持挡土板、板桩等设施的稳定,如遇涌水、流砂、碎石冲击导致板桩支撑结构变形,需立刻停止挖掘并及时撤离施工现场。在墩台工程施工中,需提前搭设脚手架的操作平台。在浇筑10m以上高度的墩台时,操作人员应在砌筑材料完全停稳后,才能应用吊机或桅杆转移砌筑材料到施工台面进行作业。墩台模板吊装前,要牢固连接模板,拉紧箍筋并内撑拉杆,模板起吊机必须拴紧溜绳,避免超载,并禁止起吊机的吊斗碰撞墩台模板和脚手架。在桥梁的上部结构施工中,装配式构件、吊装构件等机具的安装与选择必须按照统一的施工指挥系统操作,吊钩的中心线要穿过吊体的重心,禁止采用倾斜的吊钩方式,避免导致构件偏心。若施工中的单导梁、架桥机、吊装机等机械设备构件的边棱突出,则应在构件和钢丝绳接触的位置放置垫衬,然后启动机械,查看垫衬与构件的适配度和运作的流畅度,必须保证安全可靠方可继续作业。 3.5机械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在公路工程施工的机械作业中,要事先检查作业环境中是否具备充足的水、电、油条件,设备的各项操作和仪表指示灯能否正常运行和显示,查看油温、水温是否符合设备稳定运转的指标。设备管理人员和控制人员应时刻将柴、汽油机的运行温度控制在60~90oC之间,若温度下降到40oC以下,则禁止强制运转机器。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检人员必须提高安全服务意识,高度关注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情况,工程负责人应组建设备安全巡检小组,安排精通各项设备运作规律和运行特点的人员不定时进行现场巡检。同时,还应加强与细化机械设备的附件库管理和维护工作,开展对机械设备机貌、机况和组件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根据附件库的设备型号、规格以及设备维护频次建立台账,重点管理和维护存在安全隐患和事故历史的机械,若危害较大或设备附件损毁严重则需要由技术人员检验后报废处理,确保机械设备从出库到施工现场使用都能保持良好性能,从而将机械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点。 4结语 公路工程的安全施工是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施工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危险性较大的安全隐患,工程负责人必须组织全体操作人员精准识别和分析各类危险源,并完善预警和防范机制,将生产的安全性作为项目施工的核心控制目标,落实安全管理目标的行动机制,以此达到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管理目的。 作者:汪志能 单位:安徽鸿道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施工研究篇2 公路工程施工规模较大,且建设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项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如果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则会导致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使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不利于公路工程建设与发展。为此,需要准确掌握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完善方法,采取科学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切实保障公路工程建设安全,打造安全的公路工程施工环境。 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会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危险因素,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管控,都会对公路工程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机械设备等存在很大威胁。因此,为了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开展,则需要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其重要性如下。 (1)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施工人员是公路工程建设的主体,对于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则必须做好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发生施工意外事故,为相关人员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从而有效避免危险事故发生。 (2)保障公路工程经济效益。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危险事故,会对施工人员、机械设备以及工程造成直接影响,从而需要支出额外的成本用于解决危险事故。为此会导致公路工程施工成本增加,不利于公路工程经济效益提升。例如当发生危险事故导致施工机械设备损坏,则需要采购新的施工设备,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公路工程造价目标。 (3)促进公路工程可持续发展。我国公路工程整体建设质量较高,公路工程基本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覆盖,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施工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前列,所取得的成就与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密不可分,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避免公路工程出现意外事故,从而保障公路工程可持续发展。 2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制订完善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前,必须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从而提高解决方法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结合相关公路工程的实践经验,得出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2.1管理人员 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安全施工管理工作需要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为基础,如果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较差,对于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掌握不够全面,或在施工管理方面不具有专业经验和能力,就会导致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实效性受到影响。虽然制订了相应的安全施工管理模式和制度,但是却无法发挥出实际效果,不利于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1]。 2.2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开展必须具有制度性保障,才能够将各项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和规定落实,但是当前部分公路工程中,安全施工管理存在随意性的问题,没有制订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模式和制度,从而导致安全施工管理无法有效推进。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指导,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作用实现,是当前影响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2]。例如,部分公路工程缺乏完善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作业现场存在较多危险因素和不可控因素,是引起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针对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因素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但是当前许多公路工程却没有制订科学的作业规定。 2.3管理技术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才能够保证安全管理制度顺利实施,从而保障整体施工安全性,但是一些公路工程项目所采用的管理技术缺乏实效性的问题较为严重。例如,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布置的安全管理方面,需要根据施工作业具体情况,做好施工区域现场安全防护布置,才能够有效保障施工作业安全性,但是部分公路工程因为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制订完善、全面的作业区域现场防护装置,从而导致施工人员缺乏完善的保护,是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 2.4施工现场管理 公路工程中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安全性的核心因素,如果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则会增加公路工程施工风险隐患,但在一些公路工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较差,各项安全规定没有得到执行,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危险事故频发,是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所包含内容较多,施工人员、作业机械、施工物料等,都需要进行有组织的规划,同时加大安全管理规定管控力度,才能够保障作业安全性,但是当前许多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力度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严重影响施工安全性。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的有效完善方法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公路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但因公路工程建设较为复杂,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所以部分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制订科学的解决方法,以此提高公路工程整体施工安全性。 3.1提升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则必须做好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强化工作。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态度等是影响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加强对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针对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方面,必须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管理能力,所以需要聘请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管理人员,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强化,使其能够高效识别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且能够为施工人员的风险作业行为提供指导,从而提高安全施工管理工作质量。 (2)需要加强安全施工管理人员思想素质教育,使其能够在安全施工管理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精神,施工中保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从而全面提升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性[3]。 3.2完善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施工管理模式需要包括影响施工安全的所有因素,例如施工人员管理、施工物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等,不同因素会引起不同的安全事故,所以需要根据具体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安全施工管理模式。因此,总结如下几项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方法。 (1)需要根据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制订整体性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为施工项目开展提供安全管理指导,使各项施工工作能够在制度的管控范围内完成,从而全面提升施工安全性。 (2)需要根据公路工程具体的不同施工项目,制订针对性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准确把握具体施工项目的施工安全影响因素,例如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需要明确机械设备的运行检测周期,确保机械设备故障能够高效识别,防止因施工机械设备故障引起施工事故,不仅能够保障设备使用安全,还能够避免设备故障伤人等问题发生[4]。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出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并以数据分析的方式帮助管理人员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效促进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提高。 3.3强化公路工程施工人员管理技术 当前部分公路工程中安全管理技术存在较大问题,所采用的管理技术无法有效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为此需要对安全管理技术进行全面强化。例如,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具体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充足的交通维护安全设施以及设备,确保所采用的工程安全设施齐全。在工程开展前需要做好施工安全防护设备准备工作,为施工人员提供充足的安全防护设备。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技术进行全面创新,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准确识别本次工程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订科学的安全事故管理方法,以科学的管理技术有效提高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性。 3.4做好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1)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为了保障作业安全性,需要做好施工区域的交通标志、表现以及其他设施准备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及其他设施,应从警告区开始,向终止区推进。 (2)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志方面,施工标志和辅助标志设置于施工现场,施工区域的距离标志,用于预告距离施工现场的长度,安装在警告区起点附近,辅助标志需要按照施工区域长度值进行确定;施工区域的长度标志用于预告作业路段长度,需要安装在缓冲区起点附近。 (3)为了防止其他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性,需要做好交通管制工作,在交通管制前临时停车方面,需要选择视野良好的路段用作应急车道,尽量避开弯道、下坡等危险路段,同时开启车载导向灯、爆闪灯、双闪灯等,并按照顺行车方向摆放,按先后顺序分别设置相应的前方施工提示牌、车道变窄提示牌、限速牌、导向牌、施工长度提示牌以及路护栏等设施,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现场作业秩序[5]。 (4)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及时发现公路工程现场存在的风险隐患,当发现存在危险隐患时,需要立即进行指导,从而将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打造安全的现场施工环境,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4结束语 全面阐述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对部分公路工程中影响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多项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不断提高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保障公路工程整体施工安全性。 作者:范东旭 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施工研究篇3 1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应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措施,监督力度不足,安全管理多以突击检查为主。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在事中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即发生安全事故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整个管理阶段很少考虑到事前危险防范。 (2)施工企业对施工安全管理的认识程度较低。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企业过于注重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控制,轻视安全管控,施工安全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安全管理水平比较落后,难以形成规范的施工安全管理细则,很多施工企业设立的项目经理部专职安全员设置数量不足。少数施工企业安全员数量配备满足要求,但安全工作滞后,造成严重后果。有些施工企业只注重安全内业的整理,往往疏忽安全外业的管理,专职安全员的职业素养不高,不能很好地找出现场安全隐患[1]。 (3)施工安全保障投入力度不足。现有的安全管理手段相对比较滞后,安全防护设施科学性不强。目前公路工程以建筑安装工程费为基数提取1.5%为施工安全生产费用,公路施工本身存在行业危险性高、施工难度大、施工要求高、现场条件复杂等特点,安全生产的花费较高,特别是包含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高边坡工程、边通车边施工的国省干道改扩建工程,施工本身的危险性比较大,安全防护用品消耗多,只有确保资金投入充足,才能推动安全施工的开展[2]。 (4)安全教育及培训流于形式。现场施工人员的整体能力比较差,对安全防范更是不太重视,没有掌握先进的安全技术,对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不当,难以满足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求。2引起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安全行为,如管理人员违规指挥、施工人员违章操作,或者是其他人为因素造成安全事故(见表1)。 2.2物质因素 物质因素主要指机械设备、施工物资等不符合施工安全要求,而这也是引起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关键要素。在实际施工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施工用临时建筑自身结构构造和设置的不安全状态;支架等承受施工荷载的不安全状态;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垂直运输设施(井架、泵送混凝土管道等)设置的不安全状态;安全防护不到位、物体存放不当、施工操作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等[3]。 2.3环境因素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现场周围的环境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行为、施工物资及设备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起施工安全事故。公路工程建设大多属于露天作业,在施工操作中涉及的范围很广,各个施工程序比较繁杂,存在交叉作业的现象,加上施工过程对材料所需量及种类有较高要求,施工现场环境又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4]。在施工现场,如果环境良好,各种设施、物资摆放合理,则可以推动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反之,现场环境不佳,材料设备等安排不当,或者是在施工现场随意拉各种电线,这就会对公路施工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会引起施工人员的不良情绪,出现危险操作的行为。 2.4管理因素 公路工程建设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现场环境大多是引起安全事故的表层原因,其本质上是由于在施工中安全管理不规范,采取的安全管理方法不当,从而引起了诸多安全事故。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关注度不高、安全施工观念不强等情况,这都是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引起的。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3.1准确识别危险源 (1)明确危险源分析系统。在实践中施工企业需要借助相应的系统识别危险源,这就需要施工企业确认所要使用的系统,并对系统中的所有活动进行辨识,为危险源识别提供基础条件。 (2)危险源调查。在经过系统分析以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对危险源开展全方位的调查,包括对公路施工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操作、安全防护要求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事件,识别危险源类型,精准定位重大危险源。 (3)危险区域划定。在公路施工中,如果危险源引起了安全事故,那么其本身是具有一定影响范围的,以危险源为核心,确定的防护范围就是危险源区域。在实践中,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危险作业场划定、危险源类型是线源还是点源、危险源是固定的还是移动的来确定危险源区域[5]。 (4)存在条件分析。在不同条件下,一定数量的危险物质被触发,演变成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是存在一定差异的,造成的安全事故影响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危险源辨识中,对触发因素进行分析是很重要的。在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管理的重心并不是事故本身,最重要的是对危险源进行管控,降低危险源转变成危险事故的可能性。安全事故是危险源触发后的不良后果,安全事故管理属于事后管理,而无法做到事前控制,因此只有规范危险源管理,实现对危险源的精准识别,才能针对性地进行事前管控[6]。 3.2强化人员安全管理 人员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操作行为进行控制。首先,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公路建设中很多岗位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的岗位对操作管理技术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作业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施工前,施工企业应对整个工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出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对其进行分级,等级越高的危险源越需要由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管理[7]。其次,需要注重安全文化建设,要做好施工人员的考核培训工作,注重岗前安全培训、技能教育活动。对于在危险岗位工作的人员,施工企业更要对其开展专业的培训引导活动。 3.3强化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首先,要对机械设备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找准危险源头,抓住核心管理对象,借助危险源评价来把控安全隐患危害程度,为安全隐患整改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控制固有危险源,并做好危险源的消除、防范工作。其次,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还可以通过完善规范的操作流程、科学的施工工艺等方式进行,提高对现场施工安全设施的投入,科学设置安全作业任务,还需要对设备运行稳定性、人员操作安全性进行检查,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实现对公路工程施工物资、施工设备的全方位监控[8]。在设备管理中,施工企业需要根据施工量、施工任务强度来选择相匹配的设备,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4强化施工环境管理 首先,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施工平面布置工作,保持施工现场道路通畅,使交通运输方便,尽可能减少二次运输的情况。同时,减少临时施工设施的出现,这样既能减轻施工建设任务,为施工人员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在环境管理方面,还应对一些突发情况进行分析,如卫生事故、火灾事故等,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其次,对现场各个功能区进行划分。施工企业应该结合项目建设进度及要求规划施工现场各个区域的功能,确定施工作业区的位置及材料保存区的位置。同时,要注意施工作业区需与生活办公区域分开,两者之间的距离要符合相关管理要求。在生活办公区域,还要明确安全防控要点,避免人员作业生活区存在施工风险。在施工现场,施工企业需要注重安全警示标志的合理设置,要结合公路工程的特点、施工不同阶段特征,在既有危险性区域设置有针对性的标志、安全警示标志,为施工人员现场安全施工提供警示。此外,在实践中,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还应该定期对作业环境开展安全评估活动,对于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及时指出并做好整改工作。 3.5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在明确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以后,需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如日常检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制度、安全生产责任、交接班制度、操作人员考核制度,为施工安全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对各级危险源开展定期检查工作,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该结合危险源等级,安排专人进行管控,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汇报工作,推进安全管理活动的开展。再次,施工企业应该进一步做好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活动,切实保证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全面执行日常管理制度。公路工程的负责人、安检部门也需要认真记录各项施工活动操作,定期开展严格的考核活动,结合考核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最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该注重开展危险源控制管理基建工作,标明危险等级,简单标注安全防范措施,建立专门的危险源档案,实现安全管控。此外,开展施工操作时还应该对危险源进行必要的跟踪管控,特别是对于特别危险的危险源,更要做到专人跟踪监管,要求其可以在现场安排应急措施。如果是一般性动态危险源,则可以由项目经理安排安全管理人员跟踪调查。 4结束语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其工作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要素较多,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准确识别安全风险源,采取科学的方式开展施工安全管理活动,真正地发挥出公路工程建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欧书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2,7(2):123-124.[2] 江臣,陈光伟,马文宁.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指数的创新及应用[J].中国公路,2022(1):46-49. [3]刘慧敏.代建制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1. [4]李增明.武汉某超高层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风险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5]李曙光,任少强,王洪坤,等.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变形规律及安全风险评估[J].公路,2022,67(1):355-362. [6]陈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策略探讨[J].人民黄河,2021, 43(S2):186-187. [7]成连华,贺晨.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882-11889. [8]殷智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研究与实践[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20. 作者:高见峰 单位: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宁夏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项目造价是固定成本支出的关键内容,整体分析项目准备与建设过程的费用支出,对企业效益造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一般通过开展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得到最佳的成本支出与经济收益。基于预结算工作分析,造价预结算和成本管理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可以在项目主要位置为资金投入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可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1造价预结算在成本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1.1节省成本,达到管理目标 在目前造价预结算中需要开展很多工作,比如审查定额套期、工程量等。一定程度推动了成本管理,特别是在设计与筹备项目过程中。在进行预结算工作时,需要对项目建设前期施工图进行造价预算,这也是操作整体项目的基础,同时根据国际规范实行设计与规范。其中,特别需要结合不同项目方案估算工程量,从而计算与确定预算定额。在整体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费用,都要在预算报表内体现。进一步获得工程成本,再综合考虑技术指标与水平,结合评价结果做好资金配置。 1.2把控成本,配置资源 项目缺少资金必将无法成功实施,而拥有资金的支撑,科学有效地分配才是主要问题。预结算工作有利于企业更好对资金实施应用与配置。通过开展这项工作,节省操作中需要投入的材料与人工成本,进一步更为科学地应用资金。这对于成本控制和扩大利润来讲发挥了推动作用。 1.3合理监督成本管理 在审查项目造价预结算中,应当保证获得准确的预结算报表,只有如此才可以提升施工水平。具体方法如下:①制定有关的预结算制度,对投资和管理固定资产严格规范,并且强调其合理性;②利用预算对项目牵涉的报价和价格合理预测,并且认真调整操作过程,避免发生浪费资金的现象;③利用预算制度严格监督施工,认真查找操作中隐藏的资金问题,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 1.4审查图纸和项目预结算 对于项目建设来讲审查预算十分关键。审查工作可以提升预结算准确度,并且保证贯彻执行有关政策,使造价指标有效减少,从而达到严控成本的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①有效监管项目装饰造价成本;②对投资固定资产进行了不断加强,如此节省了项目综合投资;③明确项目的承包价格,达到严控项目构成的目标;④对预算实际价值有效审查,应对项目经济参数全面掌控,并且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度。经过比较克制,只有不断改进薄弱内容,才可以提高建设质量。 2协调成本管理与造价预结算的策略 2.1改进配比制度 第一,审查预结算过程中,比如套现、工程量和费用等审查,应保证工作的完整性,并且制定预算报表和数目需要科学合理。在制作过程中,有关人员应认真考察工地,并且密切联系建设单位的操作情况,开展科学调整,严格根据相关流程,认真审查。若发现报表不符合实际情况,则需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提出不科学之处,之后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另外,应根据真实情况开展审查工作,避免过分强调资金数量,还要集中精力仔细分析成本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利用审查结果有效控制成本管理。 2.2明确预结算责任制 这一制度是成本管理的有效保证,要求有关人员结合项目真实情况,对责任制度不断完善,并且按照制度内容贯彻执行具体工作。比如,在某一项目建设中,相关责任人结合制度组织会议,主要内容是如何解决成本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联系总结的结果制定与企业情况相符的预结算责任制度。相关内容使项目管理者有责任保证各项操作顺利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要独立计算实际操作流程,进一步达到有效管理全部工作细节的目标。此外,建设单位采取互相管理的方式,认真控制有关的建设资料,为审核结算提供关键依据。 2.3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在预结算操作过程中,专业化的技术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对各项操作非常熟悉。建设单位还需要为员工安排技术培训活动,有利于员工全面掌握各项预算工作内容,并且对其加强监管,为这一操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4构建监督造价管理部门 我国项目造价偏高,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成本管理人员存在严重的谋取私利、中饱私囊行为。不仅造成管理效果差,还增加了项目成本,同时这种不良影响也限制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项目建设操作时间较长,在这一过程中不免会发生一些问题,所以应当构建完善的监督造价部门,对相关人员有效监管。定期审查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各部分资金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人员在购置材料设备的过程中选择价格低廉、质量较差的设备,但是却报高价。基于这部分问题,迫切需要严格检查各个计算资金应用状况。 3结束语 综合分析,在建设单位控制项目造价工作中,审核预结算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相应增强了竞争激烈程度,对管理成本产生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建筑企业要想获得健康发展,必须获得最大竞争优势,高度重视审核工作,从而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由此可知,造价预结算管理能够创新施工方式,提升操作水平,推动新技术的贯彻执行。这一管理有效结合成本控制,为项目竣工提供了重要保证。
1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项目,与人们的根本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紧密相连。我国水利政策的不断出台与完善,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相关政府机构以及其他部门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越来也大。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西北地区严重缺乏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建设为我国缺水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也突破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地区还利用水利水电工程所提供的丰富水资源进行发电,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质量,而且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浅层支护技术 在水利水电施工工程中的边坡开挖支护施工中,边坡浅支护包括排水口、锚杆束以及喷混凝土等环节。在边坡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浅层支护技术需要结合施工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天气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有的支护需要设置排水孔,有的需要采用混凝土喷灌方法。依靠技术人员提供精准的测量结果进行钻孔作业,保证施工作业与施工设计相协调,将二者之间的误差值降到最大。在整个施工作业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一些大型机械式设备。在锚杆束钻孔中,使用哪种机械设备或者型号需要根据施工具体要求来进行,全液压钻机比较适用于成形的施工平台作业,也就是说如果施工现场没有现成的施工作业平台,就无法使用全液压钻机。全液压钻机造孔速度极快,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在安装锚杆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如果发现岩石层比较完整,要在注浆之后再插杆。如果发现岩石层地质情况比较差,应该调整安装步骤,先插杆后注浆,防止出现破碎或者塌孔等问题,总之,因地制宜,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3砂浆锚杆施工 在砂浆锚杆支护施工开始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地的环境以及地理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勘察,必要时可以采取模拟试验,并形成书面策划方案,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地勘察的数据信息,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并根据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使用相关的技术。此外,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将地质结构与自然因素相结合,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综合分析与考察当地的地势、地质、气候条件以及周围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支护技术,并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施工方案,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之上,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全面考虑可能影响钻孔精确度的因素,保证钻孔位置的精确性与合理性,这样才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合理科学地使用支护技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完成,而且降低了施工现场塌方与滑坡现象的产生,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4喷混凝土施工 喷混凝土是支护中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任务就是对边坡具体情况进行考察,然后根据相关数据信息来评估边坡防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设计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做好防范措施。其主要目的就是将开挖到位的边坡建基面进行强化封闭,保持其稳定性与密封性,尽量减少建基面基岩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边坡施工作业会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且很容易因为边坡作业造成施工工作延期,不仅影响施工质量,也增加了建设成本。因此,在边坡支护施工中,一般情况下会使用混凝土喷涂,其厚度大约在10~20cm,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原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以及较强的抗腐蚀性,不仅可以抵抗雨水侵蚀边坡主体,还可以提高边坡的使用寿命。在混凝土喷涂之前,需要对喷层表面进行清理,保证其清洁度与整洁度,防止喷涂不均匀。通过锚杆施工钢管脚手架平台,使用混凝土喷射机利用湿喷工艺将C20的混凝土材料喷射到所需要的位置上,喷涂作业中要保证不间断连续的喷涂,喷涂要快速进行,以此保证混凝土面层的凝结质量。 5排水孔施工 为了保证边坡安全顺利排水,避免山体中的水压力给边坡带来不利影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边坡排水布孔方案。在水利水电工程排水孔施工过程中,永久排水孔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喷混凝土或者贴坡混凝土区域中的应用,其可以减轻山体内部水压对边坡的损害,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6贴坡混凝土支护 贴坡混凝土是边坡施工支护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对于贴坡混凝土的要求是在水电站边坡施工中,后坡高度要达到390m,贴坡混凝土必须是厚度大于4cm的C20混凝土,只有这些条件都符合之后,才可以进行贴坡混凝土施工作业。此外,为了保证顺向边坡的稳定性与施工的安全性,必须在边坡高耸位置增加钢筋条并且用混凝土进行再次加固。 7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使得边坡开挖支护技术被广泛应用。为了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将边坡支护与边坡开挖相结合,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边坡开挖支护技术,解决了施工中坡度不稳的问题,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的地上地下的建筑物增加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成本;轨道交通工程承揽竞争日益激烈,僧多粥少,导致可能低于盈利成本或微利中标,因此,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如何保障施工企业盈利是非常重要的。而轨道交通工程物资成本是工程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控制和降低轨道交通工程物资成本,必须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物资管理的目的是有序有效管控物资,合理合规降低工程生产成本,让施工企业在轨道交通工程中能够盈利,提高其在同类市场的竞争力。因此,为了控制和降低工程物资成本,必须做好轨道交通工程物资管理,下面进行相关探讨。 1轨道交通工程物资管理概述 轨道交通工程物资管理是指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工程量计划物资需求量,物资部门组织有序合规进行物资采购、使用、储备,严把物资进入工程的关口。物资管理包括制定计划、采购物资、使用物资和储备物资等几个主要环节,各环节衔接紧凑、互相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物资供应链造成不良影响。(1)物资计划管理是最初始的工作,为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程部门要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相应的物资需求清单;物资部门要做好根据轨道交通工程物资市场调查工作,了解当地及周边各种资源状况,掌握物资行情和价格,做出可行性调查报告;财务部门则为物资计划提供资金支持。(2)物资采购管理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对成本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施工企业加强采购管理的办法通常是采用区域招标采购、网上竞价采购、询价采购等,据此选择履约能力强、信誉度高、产品质量可靠、产品价格合理及售后服务周到的供应商,以达到降低物资成本的目的,同时确保及时供应物资。(3)物资使用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物资浪费和物资正常消耗。在没有正确使用物资的时候,会造成物资浪费,例如PVC材料切割不当造成使用不上、混凝土浇筑过多超出既定高度等。在物资正常消耗方面,需要严格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物资消耗监督,严把物资使用关口,合理节约开支。(4)物资储备管理是在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物资需要的前提下,保证后续生产需要而进行合理库存,避免缺少物资而影响施工进度。在进行物资储备管理的时候,除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物资需求以外,还应根据市场因素预测物资价格变化,及时适量采购以降低成本,同时满足施工需求。例如,采购大宗物资钢材、线缆、混凝土和五金等,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这就要求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和施工进度计划,选择正确的进货时间和物资,以避免因外部环境的影响,物价超出正常水平,增加物资采购成本。 2轨道交通工程物资管理的意义 (1)节省成本。根据轨道交通工程不同的施工环节制定相应物资需要计划和对应的资金需求计划,并进行合理优化,确保人力、财力、物力的高效利用,从而节约成本。(2)确保施工顺利。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需要技术人员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编织施工组织设计和制定施工专项方案,并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对需求物资品类和数量进行预计;需要造价人员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提出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技术人员和造价人员互相配合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物资短缺的状况,顺利推进施工,提高资金和物资利用率。 3轨道交通工程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市场价格体系不完善。在物资市场上,同一类物资价格不一样,价格高低存在着很大差异。相同产品,厂家不同,其价格往往不同,且存在很大差异;而同一厂家因物资供给对象不同,对同一产品也会有不同的定价,给物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另外,为确保物资货源充足,企业往往会从多家供应商采购物资,这进一步增加了价格管理的难度。(2)内控制度不完善。企业的物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难以对物资采购计划、采购活动、存储管理等工作进行绝对有效管控,存在死角和漏洞。(3)物资管理队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物资管理队伍中,有的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到施工一线了解情况少,出现对物资库存不了解、对施工生产所需物资不清楚的情况,使得物资供应过多或不足,影响施工生产进度,变相影响施工成本。 4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物资管理水平的建议 (1)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在建立市场信息机制时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因素:一是建立物资供应商数据库,以便施工生产需要某类物资时,以最实惠的价格买到物美价廉的物资;二是建立物资价格目录,在工程建设需要某类物资时,以便进行对比和选择;三是制定供应商信誉评价考核表,了解供应商的综合能力,为后续工程选择供应商提高参考;四是充分认识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物资采购的外部环境对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市场季节性变化、通货膨胀等。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因素对物资价格的影响,据此做出正确的预测,及时合理进行物资采购,为工程的施工生产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2)加强物资管理制度建设。健全物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推动物资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实行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制,将物资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增强职工责任意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进行物资管理,使得各项工作规范开展。(3)加强物资管理队伍建设。要加强对物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一支业务能力过硬、专业素养高、责任心强的物资管理队伍;另外还需引进优秀物资管理人员,充实自有团队,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4)重视对物资验收、领料环节的管理。严把物资验收质量关,严把物资领料环节,这一环节关系到物资的消耗量,需要详细登记物资领用使用情况,做到购进物资全部使用在工程上,排除物资被侵占现象;同时也了解工程量大小与物资使用量的对应关系,为以后工程所需的物资数量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还应定期进行物资盘查,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物资遗失。 综上所述,由于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本中,物资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做好物资管理十分必要。既要清醒认识当前轨道交通工程中物资管理存在的不足,也要根据工程现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完善措施,提高物资管理水平,让工程产生更多效益,为施工企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存栓.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物资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5). [2]下景华,胡春燕.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 [3]蔡昕.对于新形势下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4]齐家.路桥工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作者:张峰凯 单位:中铁二十四局集团
建筑物的基础是影响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想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最为关键的是落实基础施工,其中,所谓桩基础施工具体指的是利用桩基,桩顶建设承重台或者是通过运用各个桩连接成为建筑平台,从而为建筑基础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重要保障。 1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要点 1.1因地制宜 近些年,桩基础技术广泛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对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桩基础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技术的有效性以及适用性。各个建筑项目的施工环境存在不同,而施工技术极容易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诸如土壤成分,地下水水位以及桩端持力层等都是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实际开展桩基础施工之前,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全面深入的分析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并比对好不同的桩结构以及参数,而后根据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桩进行施工。 1.2荷载量控制 各个桩的承载力极容易受到建筑基础的荷载量影响,为此,在开展工程施工过程中,作为设计人员要准确计算建筑荷载量,保障计算的可靠性与科学性。而后根据计算出来的荷载量选用合适的桩基础,并明确桩的数量,确保各个桩承载能力的合理适中,防止发生荷载过大等方面问题,从而为建筑的稳定性提供重要保障。 1.3工程进度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好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间关系,避免进度过慢或者是进度过快等问题。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基础上确保如期完成工程,从而推进建筑工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针对这个问题,在开展桩基础施工中,可以考虑选用静力桩,这样可以保障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能够如期完成。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施工中可以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工程施工速度,而且拓宽了挖孔桩的适用范围,从而保障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之间的协调。 2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筑施工中的合理运用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桩基础技术作为土建施工一项重要的技术,为了使这个技术更好发挥它的作用,要对施工的每一个前提考虑周全,制定一个完善的施工前的计划。首先,施工单位先进行对施工地点的实地考察,探测施工地点的周边环境包括当地的水质条件和地理位置、土壤的疏松程度等方面。紧接着将这些影响施工建设的因素做好记录,进行一个对比,从而掌握最新的施工地点的情况;其次,以这些信息作为基础,制定一系列的理想方案,包括最基础的施工桩大小,质量和实施方案,以及通过各项实践分析所得到的施工工艺参数;最后,对桩基础技术的施工现场的放线定位进行全方面的处理,调整每根桩基的水准点,达到精确的高度,还要对施工现场做一个准备,对每根桩基的高度了如指掌并且达到相应的标准高度,做好施工前记录,严格按照一切施工标准执行,将所有的相关数据收集完整。 2.2运用于施工中 预制桩是以施工地方和施工的各种材料、施工的各种形式的桩作为制作的前提,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定桩,根据施工地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中国的建筑施工领域预制桩的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混凝土预制桩;另一类是钢桩。钢桩的在沿海地区和冲积平原地区有着广泛的运用,因为软土层需要用钢桩加固地基,使地基更加牢靠。钢桩的优点在于重量轻,承载力高,桩长易于调节,能使施工效率加快。而最为大力推广的预制桩是混凝土桩,它具有成本低廉和经久耐用等优点,应用于大部分地区和各个领域的建筑,包括边缘滑坡的抗滑。如制作预制桩的首要条件要求场地的平整和结实,桩与任何接触面做到不粘连的情况,制作桩的顺序要与打桩的顺序相对应,先做到桩的本身尺寸不允许任何的偏差,进行浇筑时,从桩顶到桩尖,不允许中断的现象发生。而沉桩有打入桩、振动沉桩、静力压桩、射水沉桩、钻孔埋桩这几种方式,面对不同的施工场所用不同的沉桩方式。射水沉桩适用于砂砾土,碎石土的施工地方并不常用,其他种打桩方式用的频率比较高,但是还是对土层的破坏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考虑邻近结构的影响,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2.3灌注桩施工方法 灌注桩相对于预制桩,具有施工时噪音小,无振动的优点,适用于大城市中的密集地区。而灌注桩是根据成孔的方法不同,有三大主要分类,分别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顾名思义,以钻孔机械作为主要工具,然后埋设护筒,注意要先进行桩孔的清洁处理,后下钢筋笼,并且在孔中浇筑混凝土;沉管灌注桩的方法不同是用锤击打桩法或者振动打桩法将桩尖牢牢沉入土中,一边浇筑混凝土一边锤击或者振动,最后形成桩。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廉,有着较高的利润空间,方法简单快捷,但是相对于其它的打桩方式,容易发生断桩等现象;挖孔灌注桩是主要依赖于人工挖掘,挖掘出来的孔用来下钢筋笼并且浇筑,施工时要注意防患措施,制定合理的护壁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这三种灌注桩施工方法有利也有弊,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运用实施,不可盲目选择。发生断桩现象有主要三种原因,第一,混凝土的质量差,搅拌不均匀;第二,灌注的方法不对;第三,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漏斗没有放正,为了避免每个因素可能会发生,施工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每一个步骤,达到完美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施工建设中桩基础技术有着显著的优势,对于该技术的运用,要全面考虑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在实际施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工艺参数以及设备参数等符合要求,再对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情况选用桩基础进行施工。
青海省有着悠久的羊养殖历史,藏羊养殖产业在当地的畜牧养殖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科学确定育肥羔羊的饲料配方是实现高效育肥提升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推动藏羊养殖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就需要,本次研究探讨了不同日粮配方对藏羊羔羊育肥羊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选取 从该藏羊养殖合作社当中选择年龄体重相近,身体健康,经过严格检疫检验不存在传染性疾病、体表寄生虫疾病以及体内寄生虫疾病的杂交藏羊公羔羊80只,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划分成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和对照组4个组别,每只羊取20只。在正式试验之前,对各个组别的藏羊进行称重处理,然后计算平均体重。 1.2饲料配方 根据藏羊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养殖需求和养殖标准,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配置了三种不同的精饲料配方,三种精饲料配方,分别对应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饲料配方和营养成分如表1所示。在4级试验期间,各个试验组别的羔羊应该做到每天定时定量饲喂。试验时间为90d,并将其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划分成育肥前期育肥中期和育肥后期。育肥前期为30d,每只羊投喂精饲料0.5kg/d。育肥周期为30d~61d,每只羊投喂精饲料0.6kg/d。60d~90d为育肥后期,每只育肥羊投喂精饲料6.9kg/d。在此基础上应该保证统一投喂粗饲料,粗饲料按照青竹饲料与玉米秸秆5∶1的比例混合之后让羊群自由采食[1]。对照组的羔羊按照养殖管理人员的日常饲喂配方进行饲料投喂。在育肥养成管理过程中,对照组的羔羊投喂精饲料0.55kg/d左右的精饲料。粗饲料是青贮玉米和玉米秸秆按照40∶60的比例混合之后自由采食。 1.3饲养管理 在本次试验过程中设定5d的预试期,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羔羊能够逐渐适应育肥养殖的环境,并逐渐过渡到试验阶段的饲料配方,然后正式进入到试验期。在试验过程中饲料投喂应该做到定时定量,由同一个饲养管理人员分2次投喂/d,让羊群自由采食粗饲料,主要以青贮饲料、玉米秸秆为主,并保证有充足的饮用水供给,定期对圈舍进行有效的清理,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防范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2]。1.4指标测定在正式试验前,对每只试验组的羔羊早上空腹测定体重,预示期结束之后,再次测定羔羊空腹体重并作为试验初始重。试验开始的第30d、60d和90d分别测定羔羊空腹体重和饲草饲料的采食情况、身体健康水平。掌握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同饲料配方模式之下,羔羊的体重变化情况变化情况,并进一步计算整个试验期间的经济效益。 2结果 2.1不同饲料营养水平育肥羊的增重不同 饲料营养水平,育肥羊的增重如表2所示,从表2数据当中能够看出,试验各个组别羔羊的育肥初始重相近,差异性不显著,试验结束之后,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的平均增重能够达到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0.41kg、18.84kg、17.94kg、15.82kg,其中以试验一组的增重效果最好,其次是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试验一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达到了4.59kg,差异性极其显著(P<0.01)。试验二组、试验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分别提高了3.02kg和2.12kg,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相比差异性不显著。这说明在育肥养殖管理过程中,日粮当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对增加羔羊的重量有很大帮助。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2.2不同饲料营养水平下育肥羊的养殖经济效益 结合表3数据可以看出,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相较于试验之前平均增重分别为20.41kg、18.84kg、17.94kg,按照市场上肉羊价格22元/kg计算,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每只羊群的实际增收分别为449.02元、414.48元、394.68元,相较于对照组,每只羊群的实际增收348.04元,分别提高了100.98元、66.44元和46.64元(未去除精粗饲料成本前提下),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与对照组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P<0.05),其中以试验一组的经济收益最好。从纯经济效益来讲,不同饲料配方模式下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相较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77.82元、49.62元、36.62元。由此可以得知,在羔羊育肥养殖管理过程中,通过适当增加蛋白质的含量,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讨论 本次研究制定了三种不同的全价日粮配方,通过饲喂试验能够发现试验一组的羔羊日增重以及经济效益最为显著。试验一组的增重达到了20.41kg,日增重能够达到226g以上,并且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增值达到了277.86元,相较于对照组增加了77.82元。这说明在羔羊整个育肥养殖管理过程中,要按照羊群的育肥养殖需求,适当的增加饲料的投入量,明显的提高羔羊的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有利于实现羔羊的快速育肥养殖[3]。从上述三个日粮配方的整体育肥效果来看,试验一组试验二组的育肥效果相对较好,其中试验一组的育肥效益好于试验二组,上述两个饲料配方都值得在今后的肉羊育肥养殖管理进行推广应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肉羊育肥养殖管理过程中,在确保肉羊品种优质适应能力较强的基础上,结合育肥羊群的实际营养需求,做到科学搭配饲料,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研究出适宜羔羊生长发育的最佳饲料配方,保障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科学搭配,能够满足肉羊的增长所需,尽量的缩短养殖周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武斌,闫秋良,曹阳,等.不同杂交品种和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3):62-65. [2]王晓薇,马青,赵正伟.基于《NY/T816—2004肉羊饲养标准》的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滩羊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4):62-63. [3]沙文锋.山羊育肥技术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4(14):33-36. 作者:韩雪梅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畜牧兽医站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1)地基。地基作为重要的土木工程建设施工部位,对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应用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开展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需要明确地基的作用,增强其结构性能,使工程整体承载力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利用桩基施工方法提高地基结构稳定性,使其在整体施工过程中起到基础作用。在对地基施工进行设计时,施工人员需要明确工程建设施工的极限,对地基的承载极限进行了解,才能对桩基施工技术进行利用。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对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选择适当的桩型,对桩吊的吊点进行确定。由于在对桩吊进行预制的过程中,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振动和冲击,施工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考虑。地基施工容易受到施工环境及条件等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设计时,需要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使地基技术的应用起到相应的效用。 (2)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设施工需要使用的主要材料,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不仅需要考虑其施工质量,还需要对其成本造价进行合理的制定。在实际开展工程建设施工时,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预制法和现浇法,使工程建设施工发挥效用。在利用预制法开展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在工程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浇筑模具,使施工支架的稳定性提高。这种施工方式的成本较低,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对其成本造价进行较好的控制,并且其浇筑的混凝土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利用现浇法开展工程建设施工时,则需要创建施工模型,使其支撑性较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粘性。在利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两者产生的施工效用相同。但是整体来说,预制法的施工效率比较高,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需要利用合理的施工方式按照流程完成相关施工内容。 (3)钢结构。在开展钢结构施工时,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对道路旁边的构件进行运输,还需要做好道路修建工作。在开展工程建设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与管理人员共同合作,对钢结构施工设备进行检查,防止设备问题产生工程质量问题。在对钢构件进行运输时,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先后顺序对其进行下场运输,将其存放在起吊位置,再利用木枕垫底。在对钢构件进行实际应用时,需要对其型号及位置进行检查,做好清洁工作,使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利用发挥效用。在对钢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利用时,施工人员需要对钢结构的连接进行处理,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完善工程建设施工。施工人员需要注意钢构件的连接位置,熟悉技术应用方法,使得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管,使得钢结构施工效用达到要求,为工程整体建设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未来发展 (1)自动化。就现代化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来说,要使土木工程建设满足时展的需求,需要对其自动化进行发展。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在往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开展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质量符合建设施工要求,需要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转型。现代化土木工程施工需要与传统施工区分开来,对其技术进行转变,还需要强化工程整体建设施工效用。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自动化能够使得工程施工成本降低,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现代产业都已经在往自动化方向发展,土木工程作为建筑领域的重要部分,也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自动化发展主要是通过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增强施工效用,还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利用,使施工环节得以优化。在实际开展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时,建筑企业需要建立自动化施工目标,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内容,使建筑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升,对加快建筑企业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2)生态化。生态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施工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还需要对生态化施工内容进行实施。虽然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对整体经济效益进行控制,但是其还需要建立在生态化建设施工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在开展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应用,杜绝资源的浪费。施工设计人员需要从生态的角度对工程各个施工方面进行设计,使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能够满足相关标准。施工单位需要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灰尘等进行处理,使周围的环境不会受到影响。在我国生态化发展步伐逐渐逼近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建设生态化也会更加完善。 (3)科技化。科技化是当前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开展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经常会应用科技化施工技术,使施工质量得到保障。虽然科技化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广,但是其还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开展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科学的测量方式提高检测效用,使工程建设施工能够利用准确的测量工具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借助科技化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用,还能够利用其进行造价预算,控制工程建设施工成本。在对施工环境进行考察时,管理人员需要与施工人员进行合作,通过对环境的考察,制定合理的施工规划。科技化的应用还能够使工程建设施工的人力物力得到节约,提高建设施工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发展土木工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利用,还需要明确其未来发展情况。在实际开展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地基、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技术进行较好的利用,还需要实现土木工程的自动化、生态化及科技化,使社会的经济发展得以提升。
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深,同时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重要阶段,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里生存,建筑企业除了要保证质量、安全、进度的工程三要素外,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也是其关注的重点对象,与此同时成本的控制预算也要跟着有所改变和突破;怎样保证在安全、质量、进度的同时,对预算成本加以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挖掘和处理建筑工程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也是提升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0前言 就目前的发展形式来说,对于建筑行业,虽然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会,但是建筑行业的瓶颈也随之到来,在全面提升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可拓型思维模式,在建筑的整体设计上做出改变,是突破的方法之一。使用可拓思维进行建筑设计对于使用者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同时也是预算成本的一种提高。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工程预算提高的问题,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工程的预算,就是建筑企业所要面对和等待解决的问题。 1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认识 1.1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前期的施工设计和工程预算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获得经济回报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对于项目的成本预算,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获取经济利益的保证,良好的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获得经济成果的基础,在目前的建筑行业中,虽然投资方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做了提高,表面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会有所提升,但是对于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对于后期的成本投入和工期的准时完成都无法做出保证,就会使预算随之提高,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工程经济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都是有着重要的要求。 1.2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作用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来说,建筑工程的经济及预算和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筑工程造价是由建筑工程的预算定额和企业工程的定额所决定的,因此企业可以用建筑工程造价来管理企业的工程成本,要求各部门完全按照相关规定去执行,其次在建筑工程可以在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的条件下制订相关的管理规定,便于在日后的工作上做出管理。最后在建筑工程的预算上,有着较强的政策性,对于相关材料的使用和管理条件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保证了建筑企业在财务上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建筑工程预算,可以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提高了可靠性。 2预算经济与成本控制的原则 2.1贯穿性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工程的预算要满足贯穿性的原则,即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前期起,就要对于所做项目进行前期的预算,包括在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招投标阶段施工图预算、施工阶段的施工预算,资金准备阶段、材料采购、施工阶段都需要有着建筑工程的预算在内,对于工程的能够保证质量的完工,起着保护作用。 2.2综合性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来说,不能作为以简单的支出和管理方法使用,在建筑工程的前期和施工过程中,用于施工的支出成本、质量管理、工期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使用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起到其综合性强的作用,同时企业需要提高自我认知,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使用和认识。 2.3全员参与原则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在预算和成本管理和控制上不是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它需要建筑企业各部门的合作来达到更好的作用,所以在建筑公司的培训活动中,需要培养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意识,来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为公司的经济利益提供保障。 3提升经济成本控制效益的措施 3.1完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体系 在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管理和控制预算成本是有效增加企业经济收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有效的管理预算经济成本,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合理的管理体系,在企业施工前期,对于施工的特点和困难进行分析,了解和预设施工可能遇见的问题,做出实际的应对方法,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安排管理计划和方式,同时对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出合理分析,保证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方案和进度能正常运行。从而起到保护企业和工程的全面作用,健全的管理体系是经济预算及成本控制的前提保障因素,也是相关人员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依据。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不可一概而论,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在经济预算及成本管理中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中应体现出责任制度及奖罚制度等相关内容,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3.2强化监督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管理 强化项目预算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一定的监督政策并且实施,让项目的各个部门和人员都能够被安排有明确的责任和职能。而项目管理的造价部门、承包方以及中介造价咨询机构,都是需要对其进行责任和职能的认定的,防止重要部门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3.3强化预算管理与执行力 在实现经济成本管理目标中应该强化预算管理和执行,确保企业的经济成本管理目标能够被很好的实现。为了确保管理与执行效率,应该使用科学的方式对企业预算编制、审核进行全面的优化。 4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公司的来说,在建筑工程的前期和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建筑企业要有足够的认识,同时对于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其原则性、综合性、全员参与性,全面提高建筑企业的建筑水平,帮助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医院的领导人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医院的文书档案和实物档案,因为,这些档案室医院领导人员进行某些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因管理不当造成档案缺失,医院的领导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做出错误的决策,对于医院的发展和就医人员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加强档案管理是医院发展中必须要落实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医院的领导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不能够定期进行查考,对于档案管理人员也没有时常进行考核。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医院领导人员的重视,使得档案医院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书档案管理、收集工作时受到严重的阻碍,甚至医院的一些部门十分排斥档案管理工作,导致档案信息内容模糊、不确定,档案管理形同虚设,没有将文书档案资源的价值良好的发挥出来。同时,对于一些实物档案缺乏管理,很多实物档案都是医院艰辛发展历程的代表,它是医院精神、文化的载体,却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而逐渐丢失。 2.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是影响医院档案管理的关键,一些医院的文书、实物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而是身兼多职,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系统、规范的概念,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科学的、有效的进行。医院也没有时常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医院在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内容会不断地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够及时地吸纳外界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使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巨大的差距。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策略 1.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医院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基层人员都要积极的学习档案法,要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到医院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特别是医院的领导人员,因为领导人员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有效开展的基础。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的发展相融合,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进步发展。医院其他基层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的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扫除道路上的障碍。 2.提升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选用一定要慎重,一是要聘用经过专业培训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医院聘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区别[1]。二是要考虑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不仅仅包括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并且积极的对于外界新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进行吸取,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保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真实性。 3.加强对于文书档案标准化规范要求 医院的档案管理包含的内容众多,但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时,首先要进行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收集工作是所有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在档案收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经过多次确定后才能够进行归档,且对于档案信息一定要准确判断,不能够存在模糊的概念[2]。收集工作进行完毕的下一步就是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要根据档案的日期、类别将档案信息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规定的装订标准对其进行装订,最终查看归档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文书档案的标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电子档案工作提供便利。 4.加强对于文书档案归档的管理 医院的文书档案包含的内容众多,也为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其中有关医疗方面的档案往往会占据医院整体文书档案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可以将档案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医疗机构或是医院管理机构对医院下达的文件,比如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各项决定决议、各种用药规范、临床路径等等;第二部分是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管理文件、材料等;第三部分是医院的临床医疗数据;第四部分是医院所拥有的医疗设备存档,医院的基本建设资料等;第五部分就是医院的人事和财务文书档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应该归档和不用归档的文件的内容挑选出来,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严格的遵守档案管理规范,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5.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才能够保证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系统、有效的进行。对于医院的档案资料不仅仅包括文书档案,其中还包括一些实物档案。对于实物档案的类别进行分类,然后进行保存。例如医院所获得的荣誉奖杯等,那些实物是医院精神、文化的代表。是医院众多工作人员通过长时间努力才得来的荣誉,对于这些实物档案都必须要合理的保存,只有完善档案管理机构才能够使这些实物档案永久的保留,不会在历史中遗失。 四、结语 工作内容复杂,工作内容涉及广泛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征。只有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规范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机构才能够使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才能将医院档案的价值良好的发挥出来。 作者:胡顺芳 单位: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分析 一、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层对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事不到位 目前,很多医院的管理层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充分认识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简单的认为医院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不高,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十分简单,缺乏技术性,忽略了医院人事档案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以及医疗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医院人事病人就诊程序一般都是先挂号,然后领取一本人事诊疗手册,在医生诊疗完成之后由病人直接带走,没有在医院留存备份,即使是医院留存了备份,也只是简单将病人档案收集起来,没能形成系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由于人事管理的缺失,不但造成医院诊疗信息的流失,更重要的是使得医院在越来越多的医疗诉讼中处于被动地位。 2.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是保证医院各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比较缺失,或者有些医院虽然有比较具体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特别是一些医院中甚至出现了政府分头管理、自成体系的问题,这就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医院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并不明显,最终致使医院呢的科室职责混乱、管理机构冗杂以及权利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引发科室职责不明确、管理机构繁多、人员配置过多及科室权利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3.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是非专业人员出身,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事管理工作培训,很多的工作人员都是行政部门、医护部门和后勤部门调岗过来的,专业素质较低,理论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很难适应医院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求。而且,很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涣散,对自己要求不高,认为自己的工作可有可无,没有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以人为本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团队建设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开始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转变工作思维,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为了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综合水平,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医院应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其次,医院应该积极的加强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医院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最后,医院应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机制,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奖惩分明,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 2.树立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落后,人事管理部门设置比较松散,机构冗杂,人事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数量过多,办事效率地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院的人事管理效率,不适应医院的改革发展需求。因此,聘用制成为医院加强人事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基于聘用制形成的岗位管理需要一种新型的用人机制,以用来弥补医院传统管理模式的漏洞,实现医院的资源优化配置。医院在实施新型的用人机制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进行,一方面,医院应该设置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聘用制度,针对不同的职位和技术要求制定职工聘用和晋升的标准体系,使得职工的工作方向更加细化,并且根据员工的职位和技术能力确定员工的薪酬,真正发挥聘用制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医院应该根据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发展需要,对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操作岗位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设置,保证每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个员工能够高效率的工作,真正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 3.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为了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医院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管理的重要事项来抓,将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纳入到医院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应该不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充分调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认真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孟宪敏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传染病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黑龙江档案杂志》2015年第一期 一、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医院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要依照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从而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具体化、规范化。实行奖惩制度,使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医院档案的销毁、保密、归档、调档以及库存管理等工作都可以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良性、健康地运行。此外,建立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和交流制度,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如,定期组织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技术以及档案技能的培训,并定期地聘请一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及时纠正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为医院档案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医院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医院档案管理必要的办公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配备扫描仪、摄像机、计算机、打印机与照相机等现代化的管理设备,采用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借阅、检索、立卷、统计与编排等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此外,依照医院档案管理建设标准,为医院档案管理提供专门的库房、办公室与借阅室,并添置一些必备的医院档案保护硬件设施,如,监控器材、空调与消防器材等,从而为医院档案管理营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医院档案合理化模式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规范化与制度化的高标准工程,档案管理的合理化与现代化,是时代不断发展的需求,其可以确保档案管理人员选择目标管理、电子网络以及系统工程等方式开展创新工作,所以,医院档案管理机构应该选择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设备,多途径与多渠道地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构建全面的档案信息网络。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效率 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把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充分地应用在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处置与保存等活动中,从而有效地使其社会效益、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等得到提升。最近几年,随着医院办公信息化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往的轻利用与重保管等工作思路以及立卷归档手工操作等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医院档案管理的需求。因此,要求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尽早地构建医院档案数据库,以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地实现数字化;充分利用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局域网,使医院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化;要有计划地把光盘技术与缩微技术应用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以不断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 作者:李春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析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化配套设施跟不上,档案管理模式还处于传统手工操作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但很多医院档案管理还处于传统手工管理阶段,未进行数字化管理,没有建立独立的医院内部档案管理局域网,医院内部各科室间不能通过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差,档案管理整体水平受到制约。当前,各医院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仅重视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与继续教育,而档案管理人员较少有获得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导致其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档案管理理念与方法,档案管理仅停滞在传统手工操作阶段,档案质量较低。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中也存在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要的思想误区,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将医院档案按照要求做到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得整个医院档案管理水平都受到了制约。 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医院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医院领导作为档案管理决策与督促者,其重视与支持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首先,医院领导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把档案管理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学习与借鉴其他医院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其次,医院领导要改变以往只重视医疗技术而忽视档案管理的思想,将医疗技术管理与医院档案管理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医疗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共同成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合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发挥医院档案的实用价值。医院档案管理是一个连续、动态、长期的管理过程,内容与形式需要不断地更新与改进。在不涉及单位机密与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医院可有针对性地向医院内部开放档案资料,通过更深层次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内部信息流通与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更有利于医院整体的形象。一是积极开展医院档案创效工作。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通过对档案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医院医疗活动进行跟踪与超前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档案资料在医院工作中发挥高效能。二是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对医院各种档案资料进行总结与汇编,并建立电子档案与医院内部局域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为医院的科研机构改革、人事变动和职称评定等提供准确而详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加快硬件建设步伐,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医院应适应时展的要求,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必要的基础设施与办公设备的投入,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配置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及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并通过档案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对相关档案进行电子立卷、编排、检索、统计与借阅等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走向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优势,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能。同时,依据档案管理规范标准,为医院档案管理配置专门的办公室、阅档室与库房,添置保护档案所必需的一些硬件设施,如空调、消防器材、监控器材等,努力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四)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医院领导应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业务水平培训纳入培养人才的计划之中,通过各种培训与教育手段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如定期举办各种档案技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定期聘请档案管理方面相关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亲临医院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应充分肯定,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科学化与现代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应培养大局、全局与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能掌握档案业务知识,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努力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 作者:张文华 单位:大庆市中医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 一、改进措施 1.宣传档案法规加强领导认识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的档案管理工作由副书记直接领导,并由信息科主任负责,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档案员利用各种形式向领导、全院职工大力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及科技档案的重要性,争取领导的支持和科室的配合,增强医务人员自觉归档的意识。 2.全面开放收集科技档案科技档案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收集的完整、准确、及时是保证科技档案有效价值的根本保证。扩大科技档案的收集视野,以档案室为中心主动“辐射”,把属于科技档案的材料全部收集到。扩大科技档案的收集范围、收集内容,档案员到各个科室、病区收集归档材料,提醒各科负责人归档时间。收集每一项完整的科研材料,收集科研项目全过程的、全方面的记录,收集成果性、总结性、鉴定性和获奖证书的归档材料。提高档案员的工作态度,明确工作责任,甚至予以奖惩,提高档案员收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科技档案收集的全面、准确、及时。 3.健全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医院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能够为医院发展提供宝贵借鉴,对推动医院的学术、技术进步,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建立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制订了《科技档案工作制度》、《科技档案归档范围与要求》,科研档案管理纳入了管理制度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4.科技档案工作纳入同步管理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真正实行了“三纳入”、“四同步”的管理制度。把科技档案的形成、收集、管理、归档工作纳入医院工作程序;科技档案归档纳入工作计划;把科技档案管理纳入职责范围。计划任务与要求归档同步;检查科研进度与检查科研材料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评审科研成果与档案室出具科研课题归档证明材料同步。各科课题从立项起,由负责人收集、保管和整理本课题科研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文件材料。在科研项目完成后,将科研文件材料整理归档。每年科研办给档案室列出本年结题需归档的课题目录,档案室出具归档证明。恰当地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也是做好科研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有效措施。医院上报成果、申报奖励时,档案材料归档齐全、完整,档案室才能在申报材料上加盖档案章。 5.调动医务人员归档的积极性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正在改革阶段,对科技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重新设岗定位。2013年对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定晋升工作有新的规定,科研论文、著作、文件材料必须归档。科研人员在填写考核表、职称申报表时,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的著作、获得的奖状必须由档案室核对,个人提供的材料与档案室核对一致才有效,否则以档案室提供的为准。医院做好离岗人员科研材料的归档。科研人员在离岗时,档案室人员检查是否有借阅档案未归还。科研办对科研档案审查工作有重要规定,科研人员在办理手续时,经手的课题所形成的文件材料是否交接完毕,如果科研人员所经手的课题已结题,必须整理归档,如果课题尚未结束,必须有本人办理课题材料交接手续。这项改进的实施,保证了科研档案的及时收集、整理,也使科研人员、课题负责人更加重视科技档案。 6.树立档案工作的效益观念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档案员要树立效率观念,及时、准确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的利用价值,特别要认识到医学科技档案就是潜在的生产力,一旦发挥作用,就能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服务。 二、利用网络技术提供优质服务 1.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学习档案管理的新技术。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适应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网络化的需要。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安装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文书档案数据库、基建档案数据库、科技档案数据库、科研成果档案数据库、科技论文数据库、科研著作、奖状等数据库,逐步实现了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实现了全院人员查找、利用档案时,以最便捷的方式、短时间内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科研档案既有公开的也有保密的。严格做好有密级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只有参加课题的人员才能借阅,其他人员必须经本课题负责人批准方可借阅。在做好科技档案的保密性的基础上,为医院医务人员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查询服务。 2.开放科技档案的利用科技档案的利用是最终目的,储存是为利用服务的。科技档案的开发性越来越高,让有现实开发价值的档案信息从档案中游离出来,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发挥科技档案的功能。(1)科技档案信息加工。根据医院工作需要,围绕课题对原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筛选,计算、研究加工,形成专题汇编、专用图解、大全等,为医务人员提供实时的文献服务。(2)建立科技档案目录、检索工具,对档案中储存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论文等以题目、简介、文摘等形式,在医院“OA”网上发表,在业务人员间进行交流宣传,医务人员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及时查到想要的档案目录信息。(3)将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库一些非涉密的信息,开放在医院“OA”网上,如:医院职工,科研课题目录、科研经费查询等,以方便全院职工查询,让档案服务于民,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易受损的、利用率高的纸质科技档案,利用扫描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存入计算机中。对电子形式的科技档案,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医院科技档案是不可再生的的重要资源,作用越来越得到显示。档案人员在确保档案数据资源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档案的整体开放。探索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是新时代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的一个新的命题和要求,对实现科技兴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和兴兰 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高学校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高校医院档案工作是高校各项建设事业重要环节。本文从主观认识、专业人员素职、档案收集和档案信息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高校医院档案管理,对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使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医院;档案管理 高校医院档案是高校医院在医、教、研、防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等各门类及载体的文件,是高校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凭据,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高校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高校医院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好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人员目前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高校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高校医院档案工作是高校各项建设事业重要的环节。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各种流行性疾病不断发生,高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同时又是流动性比较大的场所,极容易爆发各种流行性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各项正常工作。因此,科学规范地管理高校医院档案工作,是现代高校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预防、预测和治疗各种流行性疾病,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校医院的档案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不足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亟待改进和完善。 二当前高校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院档案资源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有效利用档案资源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档案界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是对于高校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却是少之又少。长期以来,高校医院处于附属地位,有意无意忽视了相关管理工作,档案部门养成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和作风,使得档案归档不全面,对于教职工、学生的病历、健康档案,有的高校医院根本没有建立相应档案管理,放任自流。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资源丢失,严重束缚了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未接受正规培训,缺乏专业素质当前高校医院人员不是通过人才引进,而是通过教师家属调入,进入档案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档案知识。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工作中不知道收集什么,影响了归档齐全率;整理时档案时不能正确地分类,档案混乱;案卷标题拟写不准确,出现案卷之间交叉等。由于高校医院缺乏专业档案工作人员,使档案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缺乏潜力,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没有受到重视,其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这种队伍状况难以跟上现代高校医院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高校医院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集不够全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或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已有。由于高校主要群体是大学生,学生流动性比较大,而高校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各部门档案分散管理,许多档案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已有的档案也处于长期堆放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有的已腐烂发霉,更谈不上利用。由于高校医院对纳入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明确要求,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对档案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造成档案管理混乱。 (四)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经费缺乏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传输技术的发展,以电子档案为代表的新型载体档案取代传统形式的纸质档案,将是未来档案工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医院档案信息量大,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医院档案进行管理,可大大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然而,由于社会历史、经济条件、管理模式、人员素质等原因,当前高校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明显落后。一些高校医院还停留在手工登记档案,或者只用一台计算机简单记录案档,使得高校医院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明显偏低。高校医院的人才培养中,一般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没有纳入计划,使得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高校对医院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档案信息化必要的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缩微设备等方面投入很少,制约着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医院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确立档案管理发展理念通过对档案法的宣传,不仅可以加强高校、医院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也使医院广大职工的档案意识得到加强,使他们认识到医院档案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意识到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重要的信息资源。要将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医院主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考核。因此医院档案事业要发展,必须重视医院档案工作,改革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起开拓进取的发展观念。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打造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专业队伍。一方面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不断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使档案管理人员成为“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既熟悉档案现代化管理知识,又能掌握计算机、缩微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医院档案管理人要深入临床第一线,调查了解医疗、教学、科研对档案的信息需求,不断总结、探索档案工作经验,增加新信息,追求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确保医院档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上台阶。 (三)充分收集病历材料,为高校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高校医院档案管理主要是高校医院病历档案的管理,只有病历记录全面,才能做好病历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采取多种形式收集病历记录。病历记录浩繁复杂,既有一般的诊治记录、检验报告,也有手术治疗过程的记录,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与医护人员协调,与病人沟通,形成全员收集档案的良好氛围,把各类病历资料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起来、同时涉及到病人的隐私问题应做好保密工作。其次认真鉴定整理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对收集的病历档案资料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整理、甄别,编排案卷,做到分类清楚、组卷合理、编目规范,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加大资金投入,实行高校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现代化管理医院档案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医院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医院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可以拓展医疗科技档案及病历档案的服务领域,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使档案业务工作变得方便、快捷、高效,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总之,加强高校医院档案管理,提高医院档案资源利用率对高校的稳定与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医学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改进高校档案管理及利用方式,为人民健康事业及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如何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医院档案是重要的医院信息资源,同时也是医院管理和科研的重要依据。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以达到医院现代化建设、医护人员进步、患者满意为目的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修学习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将医院档案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来。档案管理工作基础性很强,管理人员必须要实际操作,甚至可以说这份工作有些枯燥,很是考验工作人员的工作严谨性和责任心。 关键词:新形势;医院;档案管理 医院档案是重要的医院信息资源,同时也是医院管理和科研的重要依据。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创新和改良才能跟上医院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技术和理念方面落后,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低效的现象,没有体现出档案资源应有的价值。在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体现在管理制度和手段上,使得医院档案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更好的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1加强宣传力度 医院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做好与医疗人员的沟通工作,向各科室医疗人员宣传档案工作对医院医疗事业的重要意义,并向档案管理人员普及《档案法》,让其充分意识到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任务,必须让职工人员明白做好档案工作对医院文化的建设、医院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与医院领导做好汇报和沟通,得到领导的支持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增强全体职工人员的档案意识工作,真正做到把档案管理工作当成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工作来做,将其放到与医院业务建设的同等的地位,要从为党和国家、人民健康负责的高度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 2提高管理人员专业度 档案管理工作基础性很强,管理人员必须要实际操作,甚至可以说这份工作有些枯燥,很是考验工作人员的工作严谨性和责任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相关职工人员也必须要提高自身档案管理工作能力,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一方面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此方可在面对档案工作中的分类、鉴定、整理、编辑等繁琐环节上不出差错;第二个方面是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太过死板,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一直在提升,要抓住当前机遇,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如此才能发挥出医院档案资源应有的作用;第三方面是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班,进修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新型的工作模式,以适应当前医疗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3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 《孟子》里曾提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岗位都必须有规范化的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样的,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开展的前提基础,医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涵盖面非常广,比如档案收集分类制度、档案调取制度、档案归档制度、档案保管期限及调取期限制度等规定,并且将相关的规章制度纳入医院档案管理岗位考核要求之中。基于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繁多复杂、相关管理部门多而分散、管理工作要求专业技术性强、医院档案要求机密保管等特点,医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档案制度中档案收集管理条例必须要制定的符合实际情况才能有效果,因为医院的各行政部门、后勤管理部门、临床各科室、各科室的医疗技术人员、各级部门领导每一天都会产出一些各类文件档案,这类档案资料的形成不集中,且类别繁复多样不利于收集整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档案收集制度的制定必须要结合实情并要求全体医疗人员的积极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才好进行。 4发挥档案应有的价值 医疗档案是医院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只有不断的参考以往的工作历史,才能对医疗体系下一步发展进行指引和修正。医疗档案的收集、调取工作有效进行能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科学规范化的快速完善。以往我们总是认为档案是机要文件,不可轻易示人,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医院档案只有被良好利用才能产生价值,以往“你查档,我调档”的传统观念是不可取的,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对所藏档案类别做到充分了解,然后通过相关渠道对各科室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去主动了解各科室的工作需求,主动送相关档案资料上门;二是当有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调阅档案资料时,要做好协助工作,通过自己的专业度找到大量相关核心的资料提供给相关需求人员,协助他们完成科研需求;三是为医院各科室人员撰写论文、解决医患纠纷、提供患者医疗病例等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另外,相关人员查阅资料后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将医院各级信息实现横向联系,真正意义上实现医院档案资料的共享,利用我们档案管理人员优质的专业度,来服务医疗人员、科研人员、管理者、患者等。 5将信息手段融入医院档案管理 医院档案管理要跟紧社会科技进步的步伐,医院档案的范围已经不单单是原来那些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病历档案、照片档案等了,现在新增的病理切片档案、胶片档案、科技档案、实物档案、计算机磁盘档案、声像档案等等使得档案内容愈加繁复,要想解决这种情况就必须将现代化信息方法融入到档案管理中,医院应对这一块进行投资,购买先进的管理设备,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6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以达到医院现代化建设、医护人员进步、患者满意为目的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修学习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将医院档案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来。医院的管理者也要意识到档案资源的潜在价值和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帮扶和投入,亿元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在新形势下呈现新的生机。 作者:林勇 单位:宁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摘要】医院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建设和医疗发展。为适应医疗改革和发展形势,推进医院工作创新,必须重视和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基于此,本文从技术创新、统筹发展、创新管理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强化医院档案管理。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医院档案是新时期医院建设及发展的重要记录,包括党政、医疗、临床科研、设备采购、财务等管理方面的信息,对医院及上级管理部门作出经营和管理决策提供必要依据[1]。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新医改的深入,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及时、系统、完整地保存各类档案,更要求不断提升医院档案的应用率,更好的服务于医疗服务[2]。所以,医院必须重视和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1加大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有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文本、影像、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已有良好应用,直接改变了传统医院档案的信息编制、录入、保存、开发及利用等环节,但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尚未实施,仍以手工处理为主,而跟新阶段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发展难以适应,不能更好的满足临床医疗服务需求[3]。因而,医院应把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到医院战略建设中,有计划、有步骤做好各项工作。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充分应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扫描、数据库等技术,推进医院档案信息存储、检索、编制及管控等数字化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引进数字化、智能化档案管理技术,创建新型档案室,实现室内温湿度控制、防火、防窃、防虫等自动化,以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4]。此外,还应逐步开展微机化管理,建立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系统,对于不需纳入保密范畴的档案信息、资料数据可通过网络收集、整理,这样不仅可节省人力和物力投入,还能有效解决科室档案移交不及时等问题。 2统筹建设,兼顾协调发展 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必须正确、有效的处理内、外部各种关系,跟医院其它方面的工作能协调发展[5]。具体而言,应做好这几项工作:一是基于系统论,重视档案管理协调发展。医院档案涉及范围较广,自横向层面看,需和医院行政部门分系统密切联系;自纵向层面看,和各科室分系统要有良好联系,而各分系统又是由多个专业、专科等子系统组成。基于此种情况,因各个系统管理人员的认识、出发点及管控机制等方面有所差异,必然会产生多种矛盾。而要实现医院管理协调发展就需应用好系统论原理,一方面,应把存在矛盾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另一方面,使矛盾产生一定积极效用,实现档案效益最大化。二是统筹规划,兼顾发展。一方面,“横向”要协调统筹,必须妥善处理档案管理科室和档案生成部门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纵向”也需要统筹,要对医院档案管理科室和各科室兼职档案人员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6]。 3稳定发展,推进管理创新 一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改进,不仅要满足于当前的工作需要,还应看到长远发展目标。医院档案是医务人员在“基于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医疗中,是医院建设、创新及发展的重要信息记录。医院档案并非普通的存储性档案,而是有着挖掘历史、指导现在、促进发展的思想及创新认识的源泉[7]。换言之,医院档案管理有助于医院稳定、健康发展,是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创建有助于医院档案自主发展、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而这正是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发展核心。应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医院档案的开发及利用是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创新和发展基础。因此,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类医院档案,尤其是临床医疗科研档案,有助于医院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而创新是医院档案管理持续改进及完善的内在动力。只有重视管理创新,才可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适应并服务新时期医疗事业发展。 4以人为本,提升人员素质 医院档案管理能否与时俱进,可否发挥出最大化效益,与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有着密切关系。医院档案管理科室担负着档案保管、开发利用、服务于上级决策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责任,而要确保该项工作有效开展,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养,须学习并熟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各种信息化手段,提升医院档案管理质量及效率。所以,医院应为档案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培训、学习、交流等条件和机会,让他们的职业素养、能力得到不断提升[8]。比如:定期开展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论研讨会、档案管理技术培训等活动;并要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医院档案管理的先进理念、方法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此外,还应不断强化道德教育,强化责任心,并要积极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良好的素质。同时,应采取多种路径深入宣传医院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以强化医务人员,特别是医院科室负责人、领导的档案意识,增强他们的档案法制观,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作用,明确相关原则,掌握档案的编制、归档方法,以提升全体医务人员档案管理能力[9]。 总之,医院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而意义非凡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建设及发展。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要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重要性,以服务患者为理念,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以提升医院的医疗及管理水平。 作者:郭小艳 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人事科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基层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通常对于广大基层医院来说,需要尤其注重加强档案管理方面工作。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档案管理方面始终存在诸多实际问题,因此,非常不利于医院对档案信息良好的管理。基于此,该文通过分析基层医院实际问题,针对如何充分落实档案管理阐述一下意见。 关键词:基层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 对于广大基层医院来说,实施预防保健、培训、科研、治疗过程中,普遍需要用到医院档案,医院在其有效引导之下,也才能利于各方面工作顺利实施。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比较重要,能够利于医院顺利发展,在医疗技术水平方面,也能够实现较为明显的提升。然而在具体开展的各项管理中,现如今普遍面临一系列问题。 1医院档案的定义以及分类情况 目前情况下,不少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混乱的情况,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便是医院档案的定义含糊不清,分类界定不明。所以,要改变当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必须从定义入手,对医院的档案进行严格的划分以及界定,从而提升医院档案的管理水平以及能力。医院的档案主要是在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医药管理、行政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具备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像、声象等作为载体的记录。根据相应的要求,医院的档案具体的划分标准各不相同,一般可以分成病历档案、人事档案、设备档案、财务档案、实物档案等,在所有的这些中,病历档案是非常重要的档案,其不仅仅是医院医疗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医院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凭证。人事档案是医院选拨以及任用人才的记录,是医院考核、培养、职务晋级的重要保证。科技档案则是医院的医疗成果鉴定以及推广实施的重要的有效保障。基建档案主要是指医院在建设、管理、维修、扩建等方面的真实的记录形式,它不仅仅服务于医院的经济建设,而且有助于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所以,做好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发展等尤为重要。医院的财务档案包括一些具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个人保险的资料、奖金、津贴等,主要是以书面的形式来进行核算的资料,以及上级部门所发出的文件、法规制度的操作流程。其不仅仅反映了会计工作的有效控制,而且也为医院建立完备有效地档案管理提供了原始的、真实的数据。除了书面的表现形式,声像资料也是医院档案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是指医院在医疗活动、社会活动中依靠电子设备摄录的形式来完成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照片、磁盘、录音带、录像带等,其是医院医疗活动、科研活动、教学活动的真实反映,是医院众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难以完善 目前档案管理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已经并非局限于查看、保密、存放和保管,并且包括电子档案方面的管理,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共享,以及分级审查等内容。因此,如果仍然采用以往的管理制度,势必难以符合管理的迫切需求[1]。一些医院在这方面开展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实物档案等方面,普遍未予以及时有效的归档,缺乏相对完善的制度,这样往往就会容易造成存在大量档案材料,在实际进行归档的时候往往就会不齐全,另外普遍容易出现重复归档。档案一旦被整理之后,同样无法进行迅速地查找。 2.2硬件设施落后 在档案管理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就硬件设施方面来说,目前难以保障先进性,并和现代化管理有出入[2]。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具体开展阶段,存在着很多设施过于落后,陈旧和老化现象相对来说就会比较严重,一些医院甚至缺乏比较独立的办公室,这无疑不利于档案的良好保存,使用一段之后可能就会容易出现一定的破损,容易影响寿命等方面,另外对于档案保密来说,同样具有较大隐患。 2.3重视度缺乏 通常来说档案管理对于整个医院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档案管理能够实现更好地服务于医院。但是目前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在档案管理上也缺乏足够的意识,因而使档案资源没有达到预期的利用效果。另外对于档案管理队伍来说,普遍难以做到完善,因此,实际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一些原本有用的档案资源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档案资源甚至出现了闲置和丢弃,导致相当一部分档案资源的浪费,因此,缺乏档案重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2.4业务水平较差 对于档案的各项管理而言,应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团队,使其具备一定专业性。然而一些医院实际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较为完备的档案管理团队,甚至均属于部门转岗而来,因而就本质来说也就非专业了。他们一方面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另一方面未受到过培训,因此,容易认识程度不足,并且在一些具体的业务上,同样容易一知半解。 3怎样有效加强基层医院档案管理 3.1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在档案管理具体开展阶段,应改变分散模式这一方法,大力推崇集中模式。医院不同相关部门之间,需要进行较为有力的协调,在资源方面也应该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档案管理方面来说,还需要不断完善职能机构,并且充分肯定档案室的地位[3]。另外应根据档案工作具体情况,有机完善岗位责任制度,让各环节具体的工作,都能够充分实现有章可循。对各类档案文献,也应该力求予以集中式管理,档案管理的具体开展阶段,应力求实现综合性,当成一个独立整体,然后通过较为统一规范化标准,予以一定程度的系统整理。 3.2注重增加资金投入 基层医院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且应该及时引入现代化技术。就现阶段档案数量与种类方面,已经持续得到增加,因此,档案开发利用实际阶段,如果仅仅依靠人工进行管理,普遍难以实现迅速查找档案,往往就会具有一定困难。所以,应该通过计算机等较为先进的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档案整理,管理能够朝着现代化步伐前进。 3.3加强开发利用 应充分重视资源的开发,这样才能充分利于后续较为良好的利用,并能够充分避免重藏轻用的实际问题。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力求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力求较为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并且还应该秉承着较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效组织编研活动。在服务观念方面,也应该力求实现创新。另外在档案具体进行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反馈信息,应重视这方面的管控。 3.4不断提升档案人员水平 档案管理具体开展阶段,人员培养相对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应该不断提升管理人员水平。应注重加强培训规划,让档案管理方面人员,应该定期深入到实际中去进行参观,积极有效地进行有关的学习,并且彼此之间加强交流,并且应该利用继续教育手段,持续更新自我的知识,并且有效提升知识水平。 4结语 该文根据目前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就怎样落实档案管理陈述自己观点,旨在能够为同行所参考。就现阶段情况来看,很多医院仍然采用人工管理这样比较传统落后的手段,无法真正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当前网络化管理的普及,更要求人们应该及时有效创建有力平台,并不断完善管理方式,这样档案管理才会达到预期目的。总之,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在思想上,医院应该首先提高重视程度,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范莹 单位: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人事科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刍议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 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顺利开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利于医院医疗事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关系到众多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然而,当前一些医院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只将档案管理看成简单的病历资料的搜集和保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不大,不能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而严重制约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档案管理对于是否归档的材料信息缺乏明确的内容界定,日常监督、检查与考核很难得到落实,档案资料信息的收集不全集中于医院系统中,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了适应医院发展需要的、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各类人员的职责范畴,而关于档案管理的制度和相关职责却未加设定,同时也缺乏相关的监督、检查及考核措施。在医院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也并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的范畴,自上而下整体上存在着无视档案管理的现象,致使医院的综合管理工作呈现较为混乱的状态,不利于医院全面工作的正常开展。 3.档案管理工作软、硬件设施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各医院的基础设施、软硬件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于医院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当前门诊、急诊及住院病房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便出现了医疗用房不足的现象,甚至档案管理库房被肆意占用,乃至达到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程度。同时,也由于缺乏资金投入,造成档案管理设备及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一部分档案得不到合理有效保存,出现年年倒柜的耗费人力、财力的现象,也抑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 4.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医院管理专业人员队伍中,仍缺乏专业性强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在文化程度、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方面都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一直固守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管理观念及管理水平已经无法适应新医改发展的基本需求,档案管理缺乏活力和创新机制。 二、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入手。 1.必须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服务性综合管理工作,因此,应自上而下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必须认真贯彻《档案法》,调整和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档案部门也应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使全院上下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杜绝各部门无视或忽视档案资料的现象,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2.将档案工作纳入医院综合管理工作之中 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力求做到“三纳入”和“四同时”,“三纳入”是指纳入医院规划和计划、纳入档案管理制度、纳入相关人员的职责范畴;“四同时”是指在布置、检查、总结和验收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时,必须抓好档案管理的布置、检查、总结和验收工作。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内容来抓,与医院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同步规划和同步发展,以便更好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3.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必须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档案管理制度,如收集制度、整理制度、归档制度、借阅登记制度、统计制度、鉴定销毁制度等,使收集有范围,整理有标准,借阅有规定,管理有措施。同时,有效构建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档案管理模式,各部门设立兼职档案员,依照档案管理制度做好本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形成完善的系统化档案管理网络。 4.加大档案管理工作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改善档案管理的设施及提升技术水平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条件。首先,逐渐改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及相关保护措施,比如档案库房的空调、除湿设备,防火、灭火设备,高效灭虫、灭鼠设备,全面实现档案的现代化高效管理。其次,投入资金,全面引入和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第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必须有必要的资金支持。 5.建立或完善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建立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和高效,使以前耗时耗力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异常省时省力,使档案信息的收集、处理、保存和利用均能获得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医院必须建立或完善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医院档案信息的收集、传递、保存和开发利用,将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具体分类,如可分为基建管理、业务管理、行政管理、患者信息等诸方面,录入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确保档案完整、准确、真实。 6.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促使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真正掌握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综合技能,逐步形成系统化、全方位、立体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使医院档案信息资源为医院发展提供全面服务。其次,深入了解和掌握临床一线的医疗情况、科研发展对于档案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不断总结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以最大化推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7.开发医院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 由于医院全面工作运营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决议、方案、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真实反映了医院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具有很重要的查考价值。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积极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明确内容归档范畴,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强化服务意识,力求为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提供全面服务。组织开展各种编研活动,精心编写各类专题汇编,并在医院网站上各类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医院争创优秀医院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综合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要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强化自身档案管理意识,全面做好档案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传递、研究和利用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服务,从而推动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张丹工作单位: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剖析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完善渠道论文 [摘要]建设工程关系到百年大计,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加强基建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基建档案管理因素,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们每个基建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医院基建档案管理;作用;措施 随着医院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医疗业务不断的扩大,基建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当务之急是必须高度重视医院基建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基建档案管理的因素,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们每个基建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基建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1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目的是记载基建在建设、改建、维修、使用过程和结果的技术状态记录。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收集基建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由于医院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因而形成的档案有多种载体、档案数量多、保存价值高。这些档案既是医院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也是整个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医院的建设、维修、管理、改扩建服务,又为医院的经济建设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服务。所以,做好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基建档案涉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基建档案,就缺少了使用和改造的依据。它不仅反映了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也对医院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涉及提供周围相互关系相互要求的条件;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也有利于未来,所以越来越受到各级建设单位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1.3基建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的财富 随着医院总体规划的逐步进行,近年来我院的基本建设可以说是接连不断,而且又都是在交叉进行,这就需要办理和查阅许多相关资料。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和社会的财富。收集、管理和保护好这种资源是每个职工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职责。例如我院基建处的老处长张乃云,他在儿童医院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上对医院的每项建筑、下对全院地下的每一根管子都了如指掌,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它们的位置。为了便于工作,张乃云在医院总平面图上仔细、认真地在每个建筑物旁都标注了建筑年代和面积,这张图纸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它包含了医院自1955年建院至今所有建筑的年代和面积,它减少了我们许多需要到档案室大量查阅资料的麻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将原图保存起来,平时使用复印件,而且还将上面的数字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摘抄整理出来,这就更加便于查找、保存和计算了,特别是每年向卫生局做报表时,这一表格是我们最可靠的依据。 2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政策性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经历了改扩建、代建、改造装修、融资、拆迁征地等建设工程,每一次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学习的过程,但最缺乏的是对工程政策、性质的了解和指导。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流向提出了新的问题。 2.2档案知识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对档案的知识特别是对基建档案知识了解得不够,缺乏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 2.3全员档案意识不强 基建档案资料应该力求完整、正确、真实、严谨,在工作中发现与施工单位和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日期有的不明确或没有写;工程的名称前后不相吻合;施工单位来函有的编号较乱,有没有编号的、有重复编号的;请示报告之类的函件有的没有标题。这些不仅给档案管理人员归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接收上级审查时也很麻烦。 3对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3.1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 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维修、改造、扩建,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系列制度。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行多项改革,随着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日益增多,边建设、边报批、边设计的事情常有发生。这给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应制定相应的基建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基建档案前期的收集工作,力求后期档案的完整、真实,使基建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从而确保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 3.2加强文件形成者、档案管理者的业务培训 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发挥档案价值作用的前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必须发挥全体参与人员的档案意识,一起参与档案收集,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初期,遵循项目建设和档案形成的规律,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树立科学的档案观,让科室内每个工作人员都知道、了解、重视基建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各负其责,大家尽量配合把好自己的关口。这是做好基建档案和医院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 3.3提高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随着基建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现代医院管理中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熟悉基建专业知识,掌握电子文档管理和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理论的技能。以业务素质的提高为着重点,可以争取各种机会参加有关基建政策文件、档案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不能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医院档案中如实记录了医院各项医疗活动开展情况,包括病历档案、影像资料、人事信息等内容,具备较高的保存价值。在我国医疗制度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其服务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作用。本文将简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 医院档案内容涉及范围广,主要包括医疗、科研、教学、人事、财务、基建等内容,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尤其是随着当前就诊人数的增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对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促进医院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过程中,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文件资料收集、归档不及时、档案利用率不高等。而很多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档案保密意识不强,为了工作的方便,随意将档案资料堆放到档案室,这样容易造成珍贵材料的丢失与损坏,无法保证医院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医院很少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能及时掌握最新档案法规与制度,未能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自身工作职责不明确。这些都是医院需要尽快改进的地方,通过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医院的科研、教学和医疗等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提高人员意识。医院应加大宣传工作,让全院人员切实提升档案意识,清楚《档案法》中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对医院领导干部来说,能更好地增强责任意识。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开展有效的宣传工作,让医院领导干部、医务人员都真正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自觉投入到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中,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二)完善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医院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可以让各种文件、信息、资源得到及时收集与归档,避免出现破损与丢失的问题。若是制度不完善,则档案管理就无章可循,变得无序、混乱,为档案资料的利用带来不便。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充分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医院也要与时俱进,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体系,将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明确下来,统一管理医院各种门类与载体的档案,并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档案管理行为得到约束与规范。 (三)增加投入,配齐现代设备。医院要增加资金投入,将各种现代化设备配置齐全,并采取先进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医院要加快档案库房建设,并购置空调、去湿器,将防火、防虫、防潮等措施做到位。同时,医院还要配置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将档案信息录入计算机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医院档案得到长久保存,还能提升今后查阅、检索的速度,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率,节省人力、物力与财力。此外,通过实F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可以避免占有过多的存储空间,保存也更加方便、安全,避免档案资料发生遗漏问题。 (四)注重开发,体现档案价值。医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对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履行好自身职责,从管理细节入手,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方便。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多层次、多渠道地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工作,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临床等提供可靠、准确的参考资料。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将更加实效、多层次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并及时反馈档案利用情况,在医院内部加强信息的横向联系,从而更好地共享信息,确保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需求得到满足,最大限度发挥出档案资料的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五)加强培训,提升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严峻考验。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胜任传统纸质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以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懂得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对此,医院要定期组织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能够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此外,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学习,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将医院档案资料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语 总之,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医院的医疗、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工作,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对此,医院方面要高度重视,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与管理技术,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医院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析 【摘要】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医院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思想上不重视,制度不完善,管理效率低,人员素质不高等,这些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将简述新医改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档案管理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医院开展的业务活动也越来越多,每天都会形成大量档案资料,这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考验。对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水平,将档案服务医疗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医院也要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施设备,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认识不足,档案利用意识不强。在新医改背景下,很多医院未能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思想上的忽视。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缺乏较强的责任心,流失了大量档案资料。此外,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重收藏、轻利用”的情况,很少站在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医院档案得不到有效利用。 (二)制度不完善,收集不及时。当前,很多医院只重视医疗、护理以及人事等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但是从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来看,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也不够明确,忽视了日常检查与考核工作。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中,这样导致很多档案收集不及时,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三)投入少,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医院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将主要场所用于医疗服务,导致档案室非常小。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标准与规范。这样一来,档案资料容易出现发霉、虫蛀等问题,为档案的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档案管理有了更多手段,但是很多医院不重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利用方式非常落后。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由于还采用手工的方式,导致档案原件出现破损,字迹也变得不清晰,对档案资料的安全与齐全造成影响。 (四)档案人员素质不高。从很多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没有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加上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不熟悉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业务,导致很难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此外,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工作经验不丰富,理论知识不扎实,也不懂得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这些都影响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无法满足新医改背景下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管理,增加资金投入。医院要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依法开展。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能够主动执行相关法规与制度,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与完整,便于今后的利用。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快购置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各项设备。医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快档案室建设,将防火、放盗、防潮等措施做到位,各项设施设备要配置齐全,如灭火器、去湿器、空调等。此外,医院还要配置扫描仪、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化设备,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有力条件。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涉及事项众多,任务繁重,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方可顺利开展。医院应结合《档案法》相关规定,建立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查阅、销毁等相关制度,确保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此外,要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规范人员的行为,这样才能加快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为医院科研、医疗及教学等提供服务。 (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档案的形成、种类、内容以及载体也更加丰富,在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等方面,出现了巨大变化。对此,医院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少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并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让档案资料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医院要采用各种新技g,如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做好纸质档案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让珍贵资料信息可以得到长久保存,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操作方法。对此,医院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能掌握更多现代化知识,并积极引进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人才,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学习,跟上时展步伐,从而真正胜任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三、结语 总之,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此外,医院还要投入更多资金,建立完善的制度,提升人员的素质,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开展,让档案资料的应有价值得到体现。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创新探讨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带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大多数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走上时代的前沿,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尤其针对医院档案管理这一项工作来说,必须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效率与质量。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跟上科技的脚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做好档案管理的本职工作,建立完善的医院档案服务体系,保证建立的医院档案服务体系能够持久顺利的运营下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服务创新。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管理模式;工作现状;创新模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颁布的新医改政策实施范围越来越大,医疗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想要适应当今医疗界的快速发展,各个医院的档案管理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新型管理体制,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对于当前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状况来看,尚还存在很多可以解决的问题,想要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实现医院更高的价值,必须针对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可靠性解决方案,以此帮助医疗机构可以更加妥善地管理医疗档案和相关资料。唯有调整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才能帮助医院更好地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1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很多医院还没有确立妥善的档案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多数医院面对经济的发展浪潮,往往选择经营方面工作的发展,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理念的转变正在引导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仍然采用原来的管理方法,忽略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创新,这使得医院管理工作中这项较为重要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较多的资金投入,导致目前大多数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先进。再加上新医改的颁布致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上必须产生变革。可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是很多医院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医院内部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这些弊端导致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规范,档案资料的保存与使用都存在严重的偏差与遗漏,最终档案管理效果质量都不高。加上档案管理员整体素质并不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竞争意识,尚未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使得档案的管理结果并不理想。 (二)缺乏专业的医院档案管理人才 合理安排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医院内部隶属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专业技能不高,专业素养较低,这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没有充分的医院档案管理知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差,而且思维想法已久停留在过去,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很难适应高新科技带来的设备变革;另外这些工作人员英语水平较低,对国外先进医院档案管理思想有一定的抵触情怀,不能接受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从客观条件上来看,虽然大多是档案机构已经采用了先进的储存系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但是档案管理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他们对于档案的本质内容并不了解,只能操作一些单一的低层次的服务,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他们进行约束,整体的业务能力跟不上硬件设施的更新,工作不主动缺乏危机意识。这都限制了我国医院档案管理的长远进步。同时,目前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数量不够稳定,离职率逐渐上升,造成医院档案管理在职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徘徊不前。 (三)医院档案管理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随着这几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医院档案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单纯依靠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医院的发展要求,过去的医院档案管理技术只会间接降低医院工作效率与质量,给医院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想要实现医院的长久发展和快速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向全球化的互联网服务模式改进。在快稳准的设备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才会帮助医院完成预定的功能,M足人类的要求。 2 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相关工作创新的有效措施 医院档案管理可以说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交叉工作,具备广泛的扩展性能,它对整个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个部门必须团结一致,同时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医院档案管理员也必须明确档案需求者如病人及其亲属、医院工作人员的需求,深度挖掘需求者的潜在要求,帮助需求者获取详细信息,让档案需求者少走弯路,从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让档案需求者更有效果的使用信息。 (一)增加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设施设备 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形式如检索、查阅与资料整理流程已经难以满足医院工作的需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想要满足高质量高品质的用户需求,必须实施长期的高效管理,延展深层次的服务理念,借助计算机技术提供开放式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可以顺应社会发展对于医院工作的需求。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很多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也由原来的纯人工服务转变成电子索引与网络查找,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突破与进展,但也给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出了深层面的要求。首先医院相关部门要看到医院档案合理管理的重要性,增加相关先进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扩大设施设备的构建,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建立一个科学的、快速的网络互连体系、性能优越的服务器、海量的存储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购买一些质量较好的数据库,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做好医院档案管理理念的创新工作,方便医院工作人员的使用。 (二)培训专业的医院档案管理员,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转变他们的思维模式 医院档案管理具有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必须保证其档案的保密性。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培养有能力的带头者,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找出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确保其安全性的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模式。医院档案管理员不光要熟知相关专业知识,更要熟悉所需要的功能要求,了解学科服务、计算机技术等综合知识,具有良好的全面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熟练掌握医院内部档案信息,方便医院档案需求者的使用,能够快速获取相关信息,为多层面的医院工作付出可靠有效的努力。 (三)采用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按时整合相关的医院资料,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将有用且需要保存的信息储存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在医院或者用户需要这些信息时可以及时准确地传递给需求者。能够实现传递与使用的医院档案资料不仅仅是医院档案管理内部的资源,也可以是与其他系统共享的资源,这样也加强各医院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大医院在档案共享的流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以便于我国的医疗事业可以在世界立足。唯有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实现管理模式创新,才能帮助医院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作者简介 黄思齐(1990-),广西靖西县,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保障医疗机构可以稳定运行的主要信息资源之一就是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这项工作如果能够稳定的运行,不仅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会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如实的反映医院管理机制的完整性,医疗机构中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从侧面反映出了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专业上的素养水平,是医院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希望得出的结论可以给相关人员的工作带来具有参考性的价值。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思想;加强领导;管理机制 档案信息管理上的内容可以全面地反映医院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面貌,与此同时,这些医疗工作者的重要信息得到妥善的管理以后。整个医院的各项事物才能平稳的运行,这些文件包括文书档案、病历档案、人事档案等这些内容,包含了医院所有工作事项的开展,这项工作如果能够得到高效率的运行,才能让医院的未来发展得到稳定性的保障,基于当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加强管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是每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医疗改革下,医院系统开始着手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努力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实现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从而真正有效的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效率。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本文就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这一问题从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高职工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重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及领导、完善档案管理机制,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等方面展开一番论述和剖析。 1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高员工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 如何做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是新的发展形势下,改革对于我们医院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而在新的发展要求驱动下,要想有效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素养、实现管理的专业化、探究先进的工作方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那么首先需要有效的提高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管理思想及管理意识。 提高员工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我们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或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让医院的全体职工都能够积极参与相关的档案管理活动中,从而慢慢的提高自身的n案管理思想及管理意识。 1.1 在档案管理人员的聘用和选择上,医院着重考察相关岗位工作职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特别是档案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及意识的敏锐性,只有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较强的人员选任在档案管理岗位,那么才能够保障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并且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通过档案管理岗位职工较强的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可以有效的规范医院档案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医院全体职工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思想及意识,实现医院档案的高效管理和发展。 1.2 医院档案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职工在档案知识及管理方法方面存在漏洞,因此,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按其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层次,举办各种档案专业技能培训,请档案局专家或本系统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授课,传授档案专业知识;定期实行严格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测验既可以有效的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也能够有效督促大家努力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思想及意识。 2 重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及领导 为了让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开展,只要对这项工作制定严格的管理体制,医院要安排据有经验的专属工作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归档与整理。但是,许多医院在开展工作时,对档案管理上的工作并没有认真的落实,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当然信息查找麻烦、管理分类不够明确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工作管理效率的低下。 新时展要求下,如何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大跨度的提升,是医院管理层认识当前工作开展的重点,应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将档案工作规划进医院实际的长远发展规划中去。将责任落实到人,让管理人员将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行充分的认识,在档案工作管理过程中还要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准对于工作管理上的分层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确,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开展相互协调一致,这样的紧密配合才能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挥发。档案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也应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积极配合方案信息整理上的事项,尽量可以将需要存档的信息调整成统一的格式,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可以得到减轻。 3 完善档案管理机制,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处理范围非常不仅包括医院各个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信息资料等,也包括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病历。这些资料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在信息保存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差错。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会直接导致医院的工作无法以正常的秩序开展,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中制定出高效的管理机制,让档案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可以以标准化的形式展开工作。在对档案进行归类处理时也要制定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方法的处理,可以让档案信息在整理于使用过程中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医院管理层人员应开发出更多新型的管理手段,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管理方法。与此同时,医院也要购进相应的新型硬件设施,积极使用当代网络信息技术让档案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简单高效,这不仅可以让档案信息得到准确性的保障,也能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得到减轻,让档案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4 结论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被动,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向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模式转变。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将被动转换为主动,努力提升自己在管理上的素养与管理水平。积极掌握高新管理技术,让档案管理系统可以稳定的运行。医院的管理层也应该投入更多的监督力度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高效的运转,在实际工作的落实过程中,要积极完善档案管理上的体制,让档案信息可以得到妥善的保管,让这些资源在使用以及浏览过程中简化那些不必要的申请步骤,让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科研类论文: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论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总结、记录、表达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广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论文把它描述出来,公诸于世,进行交流,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写教育论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又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维的系统性、明确性;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为考核知识、检查能力、锻炼思维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可以这评说,教育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理论修养的“窗口”,是考核知识水准、业务专长的标尺;同时,撰写论文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关心社会,关心未来,扩大视野的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是从延长学术生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回有所进地写作教育论文。苏联学者AH鲁先生在《创造心理》一书中说:“发表科学论文是衡量科学家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创造才能的高低。”这正说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础,论文是“窗口”。撰写教育论文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论文的特点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准确、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最新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 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四)教育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上分 (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的取向又该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归宿和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 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全面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全面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展将册,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此外,从立论的角度分,还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这里不再赘述。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全面、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优秀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的文献资料。同样, 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最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期刊可不注明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科研类论文:高水平科研平台机械类教师教学论文 一、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证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就高校而言,要正确认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既是高校独立职能之一,同时它又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教学型高校不是不要科研,而是离不开科研,要敢于坚持科研,发展科研,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声誉。因而,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机械类人才。让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局势。 作者:苏春建 王薛滔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科研类论文:高水平科研机械类教学理论论文 一、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证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论 总之,就高校而言,要正确认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既是高校独立职能之一,同时它又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教学型高校不是不要科研,而是离不开科研,要敢于坚持科研,发展科研,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声誉。因而,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机械类人才。让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局势。 作者:苏春建 王薛滔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科研类论文:航天科研类班组管理论文 一、背景及问题 根据班组长访谈和对班组的问卷调查,发现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工作还“欠一些火候”,特别是管理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问题,本文课题组查阅有关班组建设的理论书籍,借鉴其他央企的有效做法,多次实地调研基层班组建设情况,同事间头脑风暴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其中的核心就是通过研究、探索科研类班组的内在规律,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把班组建设工作真正作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从源头抓起,调查科研类班组的建设现状,找准工作“短板”,科学地确立班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推动班组建设工作创新奠定扎实基础。 二、经过及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准确了解科研类班组管理现状五院共有1315个班组,其中科研类班组683个。为了解基层班组员工的工作状况,查找科研类班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升科研班组的管理效能,根据相关理论,本文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五院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和计划、工作效率和质量、学习和培训情况、压力和激励情况、班组长领导力等五个方面。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制形式,由课题组直接把问卷发放到员工手中,员工独立完成之后密封上交课题组,全程没有班组管理人员干预。第二步:锚定短板,深入分析影响管理效能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课题组深入调研并综合应用管理学中的“X理论”、“Y理论”、“Z理论”分析得出班组管理效能“短板”和需重点提升的要素项。通过对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科研班组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五院的科研班组管理对于“Y理论”和“Z理论”的应用比较到位,人性化管理和企业文化都做得不错,对于“X理论”的应用比较欠缺,科学管理的建章立制还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强。第三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的对策研究根据科研班组管理效能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必须从计划管理、学习管理、激励管理、现场管理、班组长领导力五个方面入手,强化对“X理论”的应用,将国际理念与班组建设实践相结合,集成国际、国内班组管理的先进方法、工具和模板,归纳总结现有的班组管理经验和案例,为班组建设开辟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方案如下: 1.班组计划管理提升 班组计划管理,就是围绕单位年度发展目标以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计划,以提高集体与个人的工作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围绕组织总体目标高效开展,最终顺利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根据五院的科研任务特点,班组计划管理的思路是“制度统一化、模板差异化、实施信息化”,即在制度上统一要求制订周期性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小结;在具体表格模板上采用适合各自工作特点的计划填报模板;在计划管理的实施上采用信息化支撑系统。通过优秀的计划管理,使班组计划既产生于工作目标又服务于工作目标,切切实实给班组以及个人的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确保实现企业总体发展目标。 2.质量管理提升 质量是航天的生命。科研班组最直接的工作产品就是一份份技术报告和技术成果,其质量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基层班组要通过练好内功,达到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来推动班组工作的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单位需要的科研管理新体系,达到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要求和产出。班组质量管理适用于班组全体成员,班组长(或班组长指定的人员)应要求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班组质量管理的流程、制度执行,并对执行的情况进行打分,适当给予奖惩。质量管理必须形成一种“草根文化”,广泛依靠群众的力量,形成群众性的长期运动。 3.班组学习管理提升 班组学习管理,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班组内部学习,促进班组成员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班组学习力、创新力和凝聚力的过程和活动。通过班组学习,可以提升班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科研服务;可以让班组成员劳逸结合,减轻工作压力,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可以引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具,提高服务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要想打造基层班组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班组成员的观念,倡导一种“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并具体细化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班组的每一位成员要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成长的状态,当作是一个需要毕生努力和坚持的方向,通过个人的持续学习来实现自我的完善和生命价值的完满。二是倡导“全员学习”。班组的业绩来自于全体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没有个体的努力则不可能换来班组集体的成功。因此,不管是班组长还是班组成员都要长期具备“学习”的状态。三是提倡“全过程学习”。班组要将“学习”贯穿于各项工作的计划、控制、执行、反馈等环节,使班组前进的每一步都打上学习的烙印。这就要求班组成员要做个学习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学习。四是注重“共同学习”。每个人要坚信集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以“共同学习”的心态促进个人的成长,不断提升班组集体的学习能力,打造卓越班组。 4.班组激励管理提升 激励就是通过影响人们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增强或削弱其积极性,从而影响人们的实际行动。实施班组激励管理,旨在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舒缓员工的工作压力,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执行力高、战斗力强的团队。 5.班组长领导力提升 班组长领导力的提升是基层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鲁克说:领导能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班组长是否具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能否创建学习型班组,是衡量班组长是否卓越的主要依据之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科研班组长技术过硬、管理技能缺乏的问题,结合五项修炼的要求,可以从领导力的五个要素:领悟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凝聚能力着手,通过12项具体整改措施来提升班组长的领导力。 三、思考与启示 1.深入掌握科研班组管理现状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前提。 加强科研班组建设要充分掌握这一群体的特点,了解其管理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出管理短板。 2.准确分析影响因素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 找准科研班组管理短板,班组建设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准确地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地制定对策措施,才能真正促进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效能。 3.科学制定对策措施是加强班组建设的根本。 影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对策措施的科学性、贯彻执行的及时性等是影响班组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关键因素,只有围绕关键因素合理制定对策措施,重视前期的调研分析、统筹策划,准确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对策措施,才能切实增强班组的管理效能,促进班组建设实效。 作者:董嘉娜 李岩 单位:航天五院 科研类论文:科研类班组管理论文 一、背景及问题 根据班组长访谈和对班组的问卷调查,发现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工作还“欠一些火候”,特别是管理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问题,本文课题组查阅有关班组建设的理论书籍,借鉴其他央企的有效做法,多次实地调研基层班组建设情况,同事间头脑风暴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其中的核心就是通过研究、探索科研类班组的内在规律,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把班组建设工作真正作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从源头抓起,调查科研类班组的建设现状,找准工作“短板”,科学地确立班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推动班组建设工作创新奠定扎实基础。 二、经过及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准确了解科研类班组管理现状五院共有1315个班组,其中科研类班组683个。为了解基层班组员工的工作状况,查找科研类班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升科研班组的管理效能,根据相关理论,本文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五院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和计划、工作效率和质量、学习和培训情况、压力和激励情况、班组长领导力等五个方面。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制形式,由课题组直接把问卷发放到员工手中,员工独立完成之后密封上交课题组,全程没有班组管理人员干预。第二步:锚定短板,深入分析影响管理效能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课题组深入调研并综合应用管理学中的“X理论”、“Y理论”、“Z理论”分析得出班组管理效能“短板”和需重点提升的要素项。通过对科研班组员工工作状况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科研班组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五院的科研班组管理对于“Y理论”和“Z理论”的应用比较到位,人性化管理和企业文化都做得不错,对于“X理论”的应用比较欠缺,科学管理的建章立制还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强。第三步:提升五院科研类班组管理效能的对策研究根据科研班组管理效能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必须从计划管理、学习管理、激励管理、现场管理、班组长领导力五个方面入手,强化对“X理论”的应用,将国际理念与班组建设实践相结合,集成国际、国内班组管理的先进方法、工具和模板,归纳总结现有的班组管理经验和案例,为班组建设开辟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方案如下: 1.班组计划管理提升 班组计划管理,就是围绕单位年度发展目标以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计划,以提高集体与个人的工作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围绕组织总体目标高效开展,最终顺利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根据五院的科研任务特点,班组计划管理的思路是“制度统一化、模板差异化、实施信息化”,即在制度上统一要求制订周期性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小结;在具体表格模板上采用适合各自工作特点的计划填报模板;在计划管理的实施上采用信息化支撑系统。通过优秀的计划管理,使班组计划既产生于工作目标又服务于工作目标,切切实实给班组以及个人的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确保实现企业总体发展目标。 2.质量管理提升 质量是航天的生命。科研班组最直接的工作产品就是一份份技术报告和技术成果,其质量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基层班组要通过练好内功,达到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来推动班组工作的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单位需要的科研管理新体系,达到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要求和产出。班组质量管理适用于班组全体成员,班组长(或班组长指定的人员)应要求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班组质量管理的流程、制度执行,并对执行的情况进行打分,适当给予奖惩。质量管理必须形成一种“草根文化”,广泛依靠群众的力量,形成群众性的长期运动。 3.班组学习管理提升 班组学习管理,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班组内部学习,促进班组成员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班组学习力、创新力和凝聚力的过程和活动。通过班组学习,可以提升班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科研服务;可以让班组成员劳逸结合,减轻工作压力,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可以引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具,提高服务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要想打造基层班组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班组成员的观念,倡导一种“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并具体细化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班组的每一位成员要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成长的状态,当作是一个需要毕生努力和坚持的方向,通过个人的持续学习来实现自我的完善和生命价值的完满。二是倡导“全员学习”。班组的业绩来自于全体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没有个体的努力则不可能换来班组集体的成功。因此,不管是班组长还是班组成员都要长期具备“学习”的状态。三是提倡“全过程学习”。班组要将“学习”贯穿于各项工作的计划、控制、执行、反馈等环节,使班组前进的每一步都打上学习的烙印。这就要求班组成员要做个学习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学习。四是注重“共同学习”。每个人要坚信集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以“共同学习”的心态促进个人的成长,不断提升班组集体的学习能力,打造卓越班组。 4.班组激励管理提升 激励就是通过影响人们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增强或削弱其积极性,从而影响人们的实际行动。实施班组激励管理,旨在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舒缓员工的工作压力,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执行力高、战斗力强的团队。 5.班组长领导力提升 班组长领导力的提升是基层班组管理效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鲁克说:领导能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班组长是否具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能否创建学习型班组,是衡量班组长是否卓越的主要依据之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科研班组长技术过硬、管理技能缺乏的问题,结合五项修炼的要求,可以从领导力的五个要素:领悟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凝聚能力着手,通过12项具体整改措施来提升班组长的领导力。 三、思考与启示 1.深入掌握科研班组管理现状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前提。 加强科研班组建设要充分掌握这一群体的特点,了解其管理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出管理短板。 2.准确分析影响因素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 找准科研班组管理短板,班组建设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准确地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地制定对策措施,才能真正促进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效能。 3.科学制定对策措施是加强班组建设的根本。 影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对策措施的科学性、贯彻执行的及时性等是影响班组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关键因素,只有围绕关键因素合理制定对策措施,重视前期的调研分析、统筹策划,准确分析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对策措施,才能切实增强班组的管理效能,促进班组建设实效。 作者:董嘉娜 李岩 单位:航天五院 科研类论文: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论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总结、记录、表达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广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论文把它描述出来,公诸于世,进行交流,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写教育论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又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维的系统性、明确性;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为考核知识、检查能力、锻炼思维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可以这评说,教育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理论修养的“窗口”,是考核知识水准、业务专长的标尺;同时,撰写论文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关心社会,关心未来,扩大视野的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是从延长学术生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回有所进地写作教育论文。苏联学者A•H鲁先生在《创造心理》一书中说:“发表科学论文是衡量科学家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创造才能的高低。”这正说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础,论文是“窗口”。撰写教育论文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论文的特点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准确、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最新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四)教育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上分 (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的取向又该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归宿和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全面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全面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展将册,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此外,从立论的角度分,还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这里不再赘述。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全面、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优秀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的文献资料。同样,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最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期刊可不注明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科研类论文:田径科研论文在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现状分析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2011年-2014年16 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田径科研论文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体育类 核心期刊 田径 科研论文 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1年一2014年这4年期间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分布分析 4年期间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所刊发的有关田径论文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中国体育科技》刊发田径科研论文数量最多的,占总数的49.2%;其次是《体育学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各8篇,均占总数的6.78%;第三《西安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科技》各6篇,均占总数5.08%。结果显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中国体育科技》是田径科研论文的主要科研力量,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的发文数量最少,只有2篇和1篇,仅占1.7%和0.8%,说明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的发表严重失衡,所以要注意期刊发文的平衡性。 (二)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基金情况分析 田径科研论文基金项目是衡量田径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也反映了田径科研水平被社会认可程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对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的基金项目类及分布的统计与分析,从表 2调查的论文统计可以看出,在四年期间的田径基金科研论文中,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19篇;省市级管理课题11篇;院校级课题5篇。从总体来看,基金课题总文章数量为35篇,占四年来田径科研论文总数的35.4%,64.6%的田径科研论文需要作者自费研究发表费偏高给部分作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部分分文章为了省版面费而精简字数导致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完整性下降甚至改投其他体育刊物。另外,在田径科研论文基金来源项目中,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总体比例较高,占基金总数的19.2%,但院校管理课题占总数比例偏低,只有5.1%,所以,在今后的田径科研论文基金投入上有待增加。 (三)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作者情况分析 科研论文署名作者是论文信息的直接责任人,科研合作程度的高低可以通过署名作者的多少表现出来。了解田径核心期刊科研论文作者的相关情况,不仅有利于田径项目自身的建设,而且有利于田径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与长远的发展。 (四)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研究内容分析 1.田径科研论文研究的主题分布分析 如表5显示,对2011年-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田径论文的研究领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运动训练占主要地位(69),依次是教学(16)、运动竞赛(18)、裁判器材(5)、人体科学(7)、心理(3)和其他主题(11)。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领域分别占58.5%、15.3%,共占田径论文总数的73.8%,而心理、裁判场地器材以及其他领域分别占2.54%、4.24%、9.32%。 2.田径运动训练领域分析 训练水平和训练方法对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田径竞技运动训练一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逐步提高而在不断的变化。如表6所示,在田径运动训练学方面,在16种核心期刊上为118篇,占田径科研论文总数的83.9%,这些田径科研论文对我国田径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了田径各个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根据研究的需要,把 99篇田径运动训练方面的论文按研究的项目分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跨栏、铁饼、三级跳远、标枪、推铅球、撑杆跳高、竞走、全能、障碍跑、掷链球、马拉松、接力赛。从表6可以看出这四年间的田径科研论文,田赛(铅球、铁饼、标枪、链球、跳远、三级跳远、跳高、撑杆跳高)论文总数为43篇,占运动训练论文的43.4%,而在径赛(短跑、中长跑、接力赛、跨栏跑、障碍跑、竞走、)方面的论文为54篇,其中竞走的研究论文最多16篇,占总数的16.2%,其次是中长跑13篇,占总数的13.1%,而全能方面的论文只有2篇,且少而不精。综上,核心期刊在各个项目的研究上存在不均衡性,缺少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影响了田径竞技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1)从以上数据可得知2012、2013、2014年较2011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 (2)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作者占总数的 74.6%,这也反映了在今后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拥有高学历的作者必然会成为我国田径科研的主力军。 (3)在田径运动各个专项相关研究内容却呈不均衡状态,影响了田径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4)我国的田径科研论文研究受到了国家体育局、部分省市级和院校的重视,但基金项目的数量还得要增加。 科研类论文:2004―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的方法,对2004~2013年期间在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艺术体操科研数量、第一作者专业背景、参考文献状况、科研论文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10年来我国艺术体操科研论文数量呈波浪式增长趋势,于2009年数量开始逐渐下降;第一作者是非体育专业的研究人员较少;参考文献语种单一且数量少;艺术体操相关运动基础理论、器材、设备、测试设计、教学等的研究较少以及在中小学开展艺术体操教学没有受到重视。 关键词: 艺术体操;对策;体育类核心期刊;科研论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1月-2013年12月发表在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体育科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上有关艺术体操研究的论文,共173篇。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本研究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查阅了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下载并阅读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表并在网上能检索到的关于艺术体操方面的论文173篇。这些期刊所刊发的艺术体操文章基本上代表了我国艺术体操科学研究的现有水平。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对收集到的艺术体操科研论文分别按发表时间、第一作者专业背景、篇参考文献类型、篇外文参考文献数、研究内容类型进行分类并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对我国艺术体操科研成果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了解了我国艺术体操科研发展状况。对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出我国艺术体操科学研究发展的方向和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2.1.1 科研量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经统计,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的艺术体操科研论文173篇,10年中数量呈波浪式下滑趋势。2009年量和2005年相比明显下降,仅有9篇。原因主要在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艺术体操集体全能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以及国际体联在2003年和2005年对规则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极大的促进了研究成果的增加。理论的深入研究只有在实践中表现出来才能显现出研究成果的价值,终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艺术体操以35.225分历史性地夺得集体全能银牌,这是中国艺术体操的首枚奥运会奖牌。这一成绩取得之后,科研人员对艺术体操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松懈的态度,科研成果数量不断下降。 2.1.2 科研论文第一作者专业背景分析 由表1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我国艺术体操的科学研究已获得了一部分非体育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在173篇科研论文中跨专业的研究仅占总数的 1.7%。 2.1.3 科研论文参考文献状况 2.1.3.1 文献载体类型的分布特征 从图2参考文献类型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运用类型较全面,但是期刊、专著、规则标准仅三种文献载体就占到了引用总数的93.11%。 2.1.3.2 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特征 从表2中可看到我国艺术体操研究人员10年来对语种的使用状况:中文占92.9%,外文占7.1%。可以得出在语种的使用上我国研究人员还是对外文文献引用量较少,没能达到研究发展的需要。可见,加大外文文献的使用是发展我国艺术体操科研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2.2 十年来我国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类型分析 2.2.1 运动基础理论 近十年来,运动基础理论类文章共发表21篇,仅占总数的12.1%。很显然,运动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薄弱,严重阻碍了艺术体操的发展。 2.2.2 艺术体操一般理论 艺术体操一般理论主要是结合艺术体操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从社会体育学和体育文化的角度对我国艺术体操在全民健身等方面的作用及开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及中外艺术体操的对比。这类文章共26篇,占总数的15%。 2.2.3 运动训练、编排、竞赛 运动训练、编排、竞赛类文章共55篇,占总数的31.8%。从这类文章所占比例可看出大部分艺术体操研究人员更注重于运动训练、编排、和 竞赛这个方面。运动训练的方法、动作创新和编排直接影响着我国艺术体操的比赛成绩,对这方面的侧重研究也恰恰说明了其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国艺术体操的在比赛取得骄人的成绩和艺术体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4 艺术体操教学及改革 从论文的研究对象来看,研究主要是针对专修班的教学,各高校公共体育艺术体操课开展还不容乐观,中小学艺术体操课的研究几乎没有,由此可见,艺术体操课程很少在中小学开设。艺术体操课的开设对中小学的学生形体有很大影响,而且有利于艺术体操科学选材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所以艺术体操课程应该在中小学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开展以及增加对此方面的科研研究。 2.2.5 规则与裁判 近十年来,规则与裁判的文章发表数量占艺术体操在体育核心类期刊总数的19.7%,且每次新规则的修订都引来了许多艺术体操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各研究人员对新规则的研究及理解,艺术体操也在不断变化,如:艺术体操的身体难度动作不断增加,和器械的配合要求不断增高,同时,艺术体操的观赏价值也不断提升,为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6 器材与设备、测试设计 器材与设备、测试设计类文章占了总数4.0%,共7篇。近十年来,有3篇论文是关于训练仪器研制(使用)的研究,一篇关于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关于比赛器械、训练场馆的管理和利用、比赛的摄像设备等没有相关的研究。 2.2.7 其它 市场经营管理、软件利用等,如艺术体操宣传片的制作等此类论文占7.5%,共13篇。 3 结论与建议 ①在2004-2013年这10年间艺术体操相关论文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数量呈波浪式递减趋势。2009年科研人员对艺术体操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松懈的态度,科研成果数量不断下降,所以艺术体操科研工作应该有待加强。②艺术体操的科学研究已得到一些非体育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科研论文数量还不容乐观。应该加强与其他专业科研人员的沟通,以便利用其他专业知识来研究艺术体操,促进艺术体操的发展。③近十年来艺术体操参考文献载体类型主要是期刊、专著和规则标准,占到了引用类型总数的93.11%。参考文献语种中中文占大多数,外文仅占到总数的7.1%。参考文献引用的语种单一限制着艺术体操的科研发展,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多种文献类型和外文文献的检索及借鉴能力,促进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的进一步发展。④艺术体操相关运动基础理论方向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薄弱,对正确的训练和康复有着重要影响;有关艺术体操器材、设备及测试设计方向的论文也比较少,对研究艺术体操比赛等方面有一定的制约。应加强相关研究以便艺术体操在艺术体操损伤、心理、技术分析等方面有重要的突破。⑤关于艺术体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以及在中小学设立艺术体操课方面的研究较少。说明艺术体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上开展并不理想,没有在中小学设立艺术体操的学习则表明艺术体操科学选材及后备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受到重视,我们应该呼吁对中小学设立艺术体操课程,为中小学生的形体练习、艺术体操科学选材及人才的培养做铺垫,同时也应加强相关研究以便艺术体操顺利的在中小学开展。 科研类论文: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探讨 摘要: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类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过去对本科生忽视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生物类本科生在学习过程和毕业后的工作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研究。该文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研究,探索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专业选修课《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教学最佳模式。 关键词:生物类;科研方法;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是现代自然科学甚至非自然科学必备的一门课程,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自然的发生、发展规律,最终结果应用于指导生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以文献的形式将自己成果公开,使之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从而服务于人类。生物类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和趋势有很大一部分进入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科研,因此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这门课有必要性。 1.丰富教学内容 《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在本校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中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对于生物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所以在课程上,主要从科研课题的选择与阐述、文献资料的查询、科研方法的介绍、论文的写作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对于教材的选择我们选用了国内外知名教授如刘恩山主编《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和毕润成主编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由于本科生对科研缺乏一个客观的了解,总觉得科研是很深奥,所以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与阐述的介绍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内容开始以及我们大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比如“学生寝室的菌落总数测定”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这样即可调动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又可将科研简单化。对于文献资料的查询,直接介绍本校图书馆的几种中外文数据库的应用。科研方法这一章我们从基本的科研设计与科研方案开始,对科研的基本流程作一个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操作流程。并举一些简单的科研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设计。对于论文的写作上,着重介绍综述性论文和实验性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格式,特别是实验性论文的写作方法,如摘要的写作方法、引言的写作方法、材料与方法的写作方法、结果与讨论的写作方法等都一一作了详细介绍并举例说明。 2.教学方法的多方面展现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采用多媒体中的视频、动画、图像等手段进行教学,可形象逼真的给学生很强的直观感,而且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新颖。在教学中结合黑板板书,又可使的一些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很好的展现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细化,如在介绍SCI影响因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多媒体只能给出它的概念,具体的计算可以用黑板来写出并举例。 教学方法以讲授结合讨论为主。由于本科生对此门课程的陌生感,所以很多章节都是由老师先讲解一些基础理论和知识,然后再直接应用,再讨论等模式。如文献综述的写作这一章,本科生以前基本都从未写作过类似文章,教师在讲解这一章先介绍论文综述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并给出大量例子。课后再布置给学生们自己下去写一篇文献综述,并给出2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们在写文献综述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如何定题目、如何查询文献资料、如何对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等。课堂讨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或某些内容进行学习、研讨、交流。让学生们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学能力。讨论课一般是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上台阐述其对某问题的理解和看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评论发表新颖独特的观点;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归纳。课堂讨论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程教学中涉及科研方法,教师在介绍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科研的经验和体会,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乐趣等。让同学们了解科研并不是想象中的枯燥无味。重点介绍著名科学家他们的科研的发展过程,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同学们对创新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向往。 3.课程考评的改革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就不一定是试卷进行,而且该课程是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所以在课程的考核上改变以往的比较死板的试卷考核,改为更为活跃的其他考核方法如课堂讨论、试验方案的写作、论文的写作等方式。课堂讨论的方式可以采取分组进行,每组一个课题,同学们自由发挥。采用老师打分和组与组之间的互相打分的方式进行。试验方案的写作锻炼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设计与方案的写作的能力;论文的写作锻炼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格式、查询资料的方法等进行考核。这些考核方法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本科生学习的兴趣。 4.小结 初学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者,大多是模仿自己阅读的论文和导师的指导起步的。特别是生物类本科生,在大三大四选修课的一些课程考核论文中,大多数是模仿写作。由于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或是学习不够全面,在科学研究的选题与设计、论文的撰写与修改等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有时甚至使一些很有价值的试验资料受到损失,而且这种损失常常是不可弥补的。因此,在生物类本科生中开设《科研方法和论文的写作》对与将来的工作、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景观类论文:地产类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 摘要:指出了园林景观在提升房地产价值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房地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以广东地区为例,浅析房地产类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以期为开发更为优质的园林景观工程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类;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 1 引言 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11681.01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4%,增幅比上年提高30.7%;商品房销售额11442.80亿元,增长35.2%,增幅比三季度回落4.4%,比上年提高40.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28.6%和43.2%,分别比上年提高36.1%和50.1%。可见,广东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竞争非常激励,那么如何提升房地产的价值,使之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成了开发商们的共同心愿。为此,景观房产应运而生。景观房产是一种房与景混搭的房产开发模式,其具有分组团开发、景观占地超过30%及具有特色的自然环境等特点。为了实现景观房产的价值最大化,笔者结合广东地区的实际情况,浅析地产类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以供参考。 2 地产园林景观的设计 目前,我国房地产景观建设尚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工程设计不当。据此,笔者主要从工程设计方案的制定角度浅析房地产类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 2.1 优化整体布局 房地产公司应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评审由设计单位提交的园林景观工程深化方案,注意突出评审的侧重点:①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比如功能分区、项目布局规划等;②综合考虑建筑造型和地形地貌等情况;③景观路线的分级处理与布局;④软景植物与硬景的比例;⑤景点分布的主次之分;⑥景观的均好性,即:楼宇的方位、朝向及环境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布局上保证景观的均好性可优化景观的整体布局。 2.2 从经济性角度优化设计方案 房地产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满足业主的需求来提升房产的价值,其中房地产公司更看重的是景观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应从经济性角度权衡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最大限度地选用本土材料,以降低材料成本和突出地域特征;②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适度选用高档材料,以保证材料的合理使用;③坚持控制使用的原则,控制天然石材与木材的使用,以免造成生态破坏及降低房产的性价比,对此,可选用塑木等材料来实现同等的功能与视觉效果,以实现降低维护成本和遵守生态规律的目的。 2.3 提高设计与概念的结合度 针对房产类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概念不得相互脱节,同时房地产公司在评审工程设计方案时,应重视植物配置与园林景观等方面的设计:①生态概念是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概念,一般称之为生态设计。在植物配置设计时,应根据场地的自然特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按美学原则配置的植物群落虽然满足大众对自然的普遍认知,但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因为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的更迭具有一定的规律,而按美学原则选择和配置植物时,一些植物难免会慢慢衰落,亦或为了维护这一造景效果,需投入更大的养护成本。总之,地产类园林景观工程对生态主义的应用不得浮于概念或表面上,而应通过协调自然过程与人为过程之间的关系,使之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②在设计园林建筑等硬质景观要素时,应注重美观与功能的紧密结合,以突出城市居住景观环境的人性化特征。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设计师却过度追求表面的美观,而未将园林建筑的使用功能考虑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地产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小区人群,则景观设计在满足观赏功能的同时,还应满足小区居民对其空间的参观要求,具体做到人与景观的互动。另外,在地产景观设计时,应尽量满足小区居民对景观的使用要求,而不应过度承担文化宣传的责任。 3 地产园林景观的施工管理 针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图,房地产公司的技术部门应按要求组织专业的工程师对其进行审查,注意在这一审查过程中,首先应从成本角度对施工图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以往经验表明,地产景观施工图一般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小区人行道的基层设计用厚300的C30标号混凝土,这一设计无疑会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园林景观会用到给水、排污、雨水、消防、暖气及强弱电等管线,因此在对这一类工事进行审查时,应重点检查交叉部位的布置及建筑与管线的找坡情况,同时注意检查管线设置是否会对周边功能区的正常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等。总之,审查施工图是房产景观施工之前的必要步骤,理应加以重视。 房产景观的品质是设计与施工的综合体现,因此加强对房产景观的施工管理非常重要。据此,笔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房产景观的施工管理。 3.1 施工准备工作 在正式施工前,首先要熟悉施工图,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处理,然后再据此选择景观施工单位,并组织技术人员对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3.2 健全材料验收制度 房产园林景观在材料上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材料的种类较多,②苗木的成活率难以保证,因此应严控材料质量的验收,这是保证房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同时,房地产公司应针对不同种类的景观材料建立一套完善的材料验收制度,以解决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3.3 执行园林景观建设监理制度 房产园林景观建设监理制度是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管控的保证。目前,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制度逐渐走向完善,受此影响,园林景观建设监理制度也在房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继而推动了工程施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并最终提高了房产的价值。 3.4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房产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事,其中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保证这一工事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因此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握:①组织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比如在管理人员中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每一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②组织开展园林养护技术培训,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及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③密切施工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的联系,以便管理人员准确把握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从而为建设优质的园林景观提供保障条件。 3.5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013年8月,笔者有幸担任了《三亚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一期)项目园林景观及小市政工程》项目总工,该项目建设单位为国旅(三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对工程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其施工难点主要有景区内建筑物密度大、景观区域分散、河道穿插、多家施工单位同时交叉施工等。为了顺利成功的做好本工程,进行合理的施工统筹安排部署,制定切合实际的施工进度计划,使用大量大型机械辅助施工,将施工范围划分六个区域施工,采用分区、多点同时施工的办法展开流水性作业。 该工程在施工实践中,努力探索新的施工技术,总结新的施工工艺,应用新的施工材料,包括以下几点。 (1)应用树根伤口处理和防腐促根技术,土球挖好以后,对切断的根系伤口施用杀菌防腐的药剂防止伤口感染腐烂,同时在栽植前施用促进根系再生的促根激素,促进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尽快使根系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2)应用土壤透气技术,用特制的透气渗灌管,在土球放入树穴之后盘在土球周围,管头露出地面,这样既可透气,还可接上供水管,直接地供给根系水分; (3)应用营养液滴注技术,在大树移植初期,用类似给人打吊针的方式向树干的韧皮部缓慢地滴注营养液,利用非根系吸收的方式向大树补充一定的营养和刺激生长的其他物质,对大树的恢复和成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应用生物有机肥作为有机肥料,该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根系生长、保水保肥等特殊功效。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顺利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其完成效果充分体现了设计意图,实现了高品位、高要求及精致的项目定位,达到了园林景观与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及完美融合。 4 结语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年开发商也不断追求园林的品质,来满足人们对住房需求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景观房产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许多楼盘通过打造优质园林景观来提升档次。换而言之,园林景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地产的价值,使之在价格上和市场需求度上明显占有优势。比如,深圳优质的园林景观楼盘比一个普通的园林景观楼盘售价普遍高出1000~2000元/m2,可见,园林景观建设对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景观房产行业尚未发展成熟,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上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客观因素,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和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房地产的品质和价值。 景观类论文: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 要]以顺应时展潮流为基础、以人才需求为切入点、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高校职业教育特征为核心对景观规划类专业开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基础内容。在这类专业教学中,要结合专业自身特色,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精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本文结合我国景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简单阐述了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点,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景观规划;技术人才;高校;人才培养;工程;艺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周边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与之相适应的景观规划设计水平日趋成熟,并在逐步趋于完善。因此,景观规划行业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这给高校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贡献,我们也有必要对已有专业内容以及教学理念进行整合,在强调专业基础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强化教学新思路、深化改革力度。 一、景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景观规划专业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时至今日我国景观规划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景观规划专业,以缓解该类市场人才的需求量,当前景观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受到学校现状以及教学认识的差异影响,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目前,我国开设景观规划专业的院校主要包含有:林业院校、建筑院校、艺术院校以及一些综合性的大学。 1、景观规划专业内涵 景观规划本身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内容,它不仅涉及到许多建筑知识、艺术知识和一些专业性内容,还具备独具特色的内容体系,如土工学、地质学以及美学等内容。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学校性质的不同,景观规划专业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专业侧重点、名称以及教学内容不尽相同。在多数院校景观规划专业的设置中,往往都是按照本院校擅长专业为指导开展的,但由于院校教学特色、侧重点的不同造成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林学院景观规划专业的教学,它通常都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园林植物的种植、栽培以及配合等方面,注重景观规划工作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景观内容。建筑学院的景观规划专业又是以景观建筑作为整个教学主体,重在分析建筑结构对景观的影响,并将整体环境布局作为重点。由此可见,我国不同性质的院校所培养出的景观规类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差异也很大。 2、缺乏课程设置标准 面对上述种种情况,国内有关教育工作者已经提出了景观规划专业课程设计标准要求,明确指出在教学中不管是对建筑院校、林业院校、艺术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的景观专业课程设置中,都应该采用一种统一、系统的标准来开展课程,要做到课程布局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式统一以及核心课件统一的标准化要求,这也是目前景观规划专业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工作中,虽然这一问题被业界重视,但时至今日仍然未曾产生一套系统、规范的标准化专业体系。 3、景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目前的景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就连最基本的景观规划专业名称也不够统一。在林业院校的景观规划专业通常称为风景园林,建筑院校的景观规划专业则叫风景建筑,艺术院校的景观规划专业又叫环境艺术设计等。这些不同的名称所采用的课程标准也不尽相同,这给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选用带来很大的影响,各自为政局面十分明显。 二、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要点 在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强化对市场人才需求的正确认识,要顺应时展潮流的需要并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景观规划专业的自身特色,做到从专业定位角度去分析,从而有针对、有目的的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1、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对于一个学校的教学工作而言,开设特色专业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的品牌所在,它如同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对用人单位对学校技术人才的选择有着指导作用,更让学校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培育特色专业决定着学校综合发展进程,也关系到学生的生存。高职学院应面向市场培育特色专业,创建品牌。在当前景观规划专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高校应明确自身专业的定位,在办学过程中以培养景观规划行业高技术应用职业能力为主线,努力办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以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环境建设的需要。高校只有精心构建景观规划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和培养方案,不断调整拓宽专业方向,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彰显自身特色。 2、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好专业定位 当前,高职教育正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只有将“市场跟从”变为“市场导向”、“就业引领”,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找准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教育特色,才能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建立一定的地位,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3、优化专业结构 进入“十二五”,高职教育的就业情况和消费情况有两个转变:一是就业已经实现了由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的转变;二是教育消费市场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我们应把握这种变化趋势,优化专业结构。具体而言,加强专业群的培养,以龙头专业为依托,将新兴专业与传统专业相结合,宽口径结合多个专业方向,积极调整专业发展方向。从国内高职景观规划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国内高职景观规划教育存在把景观规划专业提升为专业教学的问题,结果造成专业划分过细、专业知识面狭窄、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较差。根据我国城乡环境建设需要,以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将景观规划专业分为景观规划、景观绿化、景观工程监理、景观建筑等专业方向,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4、深化改革措施 4.1、根据行业市场调查的需要,围绕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由文化素质、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方向技能三大模块组成的景观规划专业的技能训练项目体系。其中文化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为景观规划专业的必修技能,专业方向技能则根据各专业方向的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应有相应的专业方向技能。 4.2、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培养行业生产需要的一线技术应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应该坚持将动手实践和认知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牢固树立的观点。 三、结束语 高职景观规划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工程一线的,因而景观规划职业教育应结合工程实践,其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加强对学生景观规划相关知识、素养的积累与培养,让学生明白专业的相关内容以及本专业所需要的相关背景知识。 景观类论文: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 [摘 要] 绿色是国内目前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各地城市建设本色,它的应用受到国内各大城市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且将其作为城市环境改善的主要措施。在目前城市建设中,以景观规划为基础,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开展工作势在必行,这也给相关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景观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景观规划类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构建要点,仅供有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景观规划;技术人才;培养;绿色;互动机制 根据国内相关政府部门颁布的数据得出,我国每年竣工的房屋建筑总面积高达20多亿平米,而在这些建筑面积中绿地建设严重不足,景观规划规范制度欠缺。在如此庞大的建筑市场下,景观规划事业必然得到长足发展,社会对各类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也会更近一步提升。基于此,这里我们有必要做好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并就其互动机制的构建工作做简单探讨。 一、景观规划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在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新时期,景观建设与研究领域得到大范围扩展,各种研究新内容、新技术也逐渐被人们接受。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景观规划类专业,并拓展了行业需求的固有观念及其他概念,同时由于我国目前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关注,很多工程建设单位都将工作重点只放在提高景观规划与设计水平上,这也给景观规划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但受到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和教育机制的限制,我国景观规划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法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景观设计人才培养 景观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都将其作为一个美丽而又难以阐述的概念,也就是我国过去教学中一直所说的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在教学中,地理学家通常都将景观作为一个现代化科学名词,也在其中列入了学校教学当中,并逐渐形成了一类新型专业。在景观设计规划专业中,整个学科都是围绕着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以及管理等方面开展的,它是建立在自然学科和艺术学科基础上形成的,工作中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与利用,也就是通过土地作为主体进行一切改造活动。因此,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要将建筑专业知识、市政学科知识、环境艺术等有序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各种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技术人才。 2、景观规划专业人才需求 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中景观规划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景观规划的人才需求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的追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得景观规划施工、绿化养护和花卉苗木生产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 3、景观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国内景观规划专业的教学普遍采用了校内实践基地为依托,以积极探索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新策略,这种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方法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将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综合起来,使得人才培养工作仅仅依靠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符合了当今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钻研的素质,让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学生日后就业机会,并形成学生特色鲜明的规划思路。 4、专兼结合教学新方法的应用 在过去教学工作中,景观规划教学工作者通过多种不同途径以及措施积极鼓励并且推动教师队伍的进步,并逐步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教学新思路,且在这种教学策略下还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多方位的教学服务体系,鼓励并且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企业内部实训与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景观规划专业的学生学习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且有效的落实了我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要求,并且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经济能现代化景观规划技能人才。 二、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互动机制建设要点 景观规划是我国当前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基础所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全新学科,它的教学重点在于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和新颖化的方式表达有关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学生对景观规划知识的认可与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构建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互动机制势在必行,也是未来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 1、构建内涵 一般来讲,培养机制就是在培养过程中探索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遵循相应的规律和采用相关的手段,以实现特定的目标。人才培养机制可以理解为人才培养内在功能及其作用方式的总和,它不仅依赖于人才培养的特定组织机构――高等学校,同时也受其培养环境――“政府”、“社会”、“企事业”的影响。人才培养互动机制就是政府、高校、企事业社会市场诸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是否合理有效,将直接影响互动的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2、构建要点 2.1、紧跟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但仍离不开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范、指导、监督;同时高级专门人才的就业、创业与国家的宏观发展、市场调控、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密不可分,三者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才更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高校,特别是有优势教师、教学资源的艺术类高校,必须结合人才市场需求,调整好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市场又快又好地培养出景观规划工作中紧缺的人才。 2.2、科学合理整合资源,优化人才的知识能力构成 学校多年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多层面的改革与实践。由于高新技术在景观设计工作发展中介入的层面不断拓宽,全球定位系统、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及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人才培养中通过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相关各专业的综合分析和资料处理能力,为多学科协同解决重大生态问题提供保障。 2.3、创新开放式实践互动平台,构建人才培养层次性实践互动机制 在教师们景观规划建设科研项目以及相关景观设计信息化管理实践中,我们充分意识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层次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这主要包括:基础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以及初步的创业能力体验等等。 三、结束语 如果说“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是大学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如何培养人才”着眼于建设高效的人才培养互动平台的问题,那么“培养得怎么样”就是景观规划专业有关高校人才质量评价的问题,三者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景观规划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探索培养平台中的互动机制,提升景观技术人才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景观类论文:艾比湖湿地边缘带不同景观类型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摘要 将艾比湖湿地边缘带按照不同植被覆盖分为6类景观,以湿地边缘带不同景观类型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定量测定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类景观土壤盐分含量,水域景观含盐量最高,草地景观含盐量最低;6类景观土壤盐分离子含量中,Cl-含量最高,K+、Na+次之。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边缘带;景观类型;土壤盐分;特征 干旱区荒漠化过程中,最敏感、影响最强烈和变化最显著的地段是边缘带,其对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反应迅速且幅度巨大。在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干旱区比其他地区更加敏感,具有“指示”和“预警”的意义。也是进行全球变化及区域响应研究的关键区。因此,对湿地边缘带土壤的研究意义重大[1]。 艾比湖湿地是我国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湿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2]。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特殊的水文条件和植被条件下,湿地土壤有着独特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不同于一般陆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态功能,这些性质和功能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和演替有着重要意义。王勇辉、郭双双等人针对艾比湖地区的土壤盐分做过许多研究[3-4],吉力力・阿不都外力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部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扩散和堆积进行观测和取样,分析了艾比湖周边盐漠区盐尘的时空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危害强度[5]。本文以艾比湖湿地边缘带不同景观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综合应用土壤地理学、分析化学、统计学等研究手段分析了湿地边缘带不同景观类型的土壤盐分分布特征,从而了解艾比湖湿地边缘带的土壤盐分分布情况,以期为艾比湖湿地边缘带沙化研究及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提供依据。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艾比湖湿地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是准噶尔盆地西部最低洼地和水盐的汇集中心,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降水90.9 mm,蒸发量高达3 790 mm。年日照时数约2 800 h,温度在-36.4~42.2 ℃之间。主要地貌为湖泊沼泽、低山丘陵、冲洪积平原和湖积平原等,土壤类型属水成土、盐碱土和荒漠土等土纲。植被也由此形成旱生、超旱生、盐生、沙生等多种植物群落[6]。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本研究采用GPS定位技术,依据艾比湖湿地边缘带景观分布特征,采集不同景观类型下26个土壤样点,共148个土样,同时对采样点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情况等要素进行描述,并获取采样点坐标(图1)。每个土壤剖面采集6层,分别为0~5、5~20、20~40、40~60 cm。采样时间为2014年8月。 1.2.2 样品处理与分析。野外采回的土样经过风干、磨细、过筛处理后,装入自封袋并标明采集地点、土样编号之后备用。土样在实验室自然风干后,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植物残茬、石粒、砖块等杂质),将风干磨碎土壤过1 mm筛,取10 g土样与50 g蒸馏水(水土比5∶1)混合,经过振荡和离心,取上清液进行土壤盐分的测定。总盐采用质量法测定;HCO3-、CO32-采用双指示剂中和法;Cl-采用硝酸银滴定法;SO42-采用容量法;Ca2+、Mg2+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K+、Na+用差减法计算求得。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制图,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研究区地处干旱荒漠区湖泊湿地,景观类型包括人类活动景观和部分自然景观,分类以湿地边缘带植被为景观标志,同时也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考虑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状况,将研究区分为灌木林、水域、草地、芦苇湿地、棉田、裸地6个景观类型。其中灌木林景观包括以柽柳梭梭为主的灌木和覆盖有盐节木、盐穗木、黑枸杞的少量灌丛;水域景观是被湖水覆盖的区域;将罗布麻、盐穗木、猪毛草、骆驼刺、花花柴、盐节木、猪毛草等草本植物大量生长的区域划分为草地景观;芦苇湿地是大面积长有芦苇的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区域;棉田景观包括新庄五队棉花地、蘑菇滩七队棉花地和九十团棉花地;几乎零植被覆盖的戈壁裸地和基本被砾石覆盖的戈壁划分为裸地景观(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景观类型土壤盐分分布 依据艾比湖湿地边缘带景观单元构成,将研究区景观划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棉田景观、裸地景观、灌木林景观、芦苇湿地、草地景观和水域景观,由于采样点的选取并非均匀,因此对这6类景观的土壤盐分总量做标准差,从而得出各景观类型土壤盐分占总盐含量的比例图(图2)。可以看出,水域景观的土壤盐分含量最大,占总盐量的50.7%;灌木林景观的土壤含盐量居第2位,比例为12.1%;芦苇湿地景观占到总盐量的10.4%;棉田景观和裸地景观的含盐量居第3位,均为9.5%;草地景观的含盐量最小,占总盐量的7.8%。 2.2 各景观类型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分析 6类景观类型的阴阳离子中,灌木林景观中各盐分离子的含量为Cl- K+、Na+ SO42- CO32- HCO3- Ca2+ Mg2+;水域景观中各盐分离子的含量:Cl- K+、Na+ HCO3- SO42- CO32- Ca2+ Mg2+;草地景观中,各盐分离子含量大小为Cl- K+、Na+ SO42- HCO3- Ca2+ Mg2+ CO32-;芦苇湿地景观中,各盐分离子含量大小为Cl- K+、Na+ SO42- HCO3- Ca2+ CO32- Mg2+;棉田景观中,各盐分离子含量为Cl- K+、Na+ HCO3- CO32- Ca2+ SO42- Mg2+;裸地景观中盐分离子含量的大小关系为Cl- K+、Na+ SO42- HCO3- Mg2+ CO32- Ca2+。由图3可知,各景观类型土壤盐分离子中,Cl-含量最高,K+、Na+次之,灌木林景观土壤盐分离子中CO32-和HCO3-含量基本相等,水域景观中SO42-和HCO3-的含量相差不大,Mg2+含量最少,为0.36 g/kg,草地景观中CO32-和Mg2+含量最少,SO42-和HCO3-含量持平,裸地景观中,Ca2+和CO32-含量基本相等,裸地景观中Ca2+含量最低,草地景观中CO3-含量最低。 2.3 土壤盐分离子在不同景观中的分布 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在各类景观类型中,CO32-含量为灌木林景观 芦苇湿地景观 裸地 水域 棉田 草地;HCO3-含量为灌木林景观 草地 芦苇湿地 棉田 水域 裸地;Mg2+含量为芦苇湿地 灌木林景观 草地景观 水域景观 棉田景观 裸地景观;Cl-含量为灌木林景观 芦苇景观 草地景观 裸地景观 棉田景观 水域景观;Ca2+含量为灌木林景观 芦苇湿地 草地景观 裸地景观 棉田景观 水域景观;K+、Na+含量为灌木林景观 芦苇湿地 草地景观 裸地景观 棉田景观 水域景观;SO42-含量为灌木林景观 芦苇湿地景观 草地景观 裸地景观 水域景观 棉田景观。从图4可以看出:Cl-和Ca2+以及K+、Na+的含量在各景观土壤中体现为一致性;在芦苇湿地景观中Mg2+含量最高。 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的土壤含盐量:水域景观 灌木林景观 芦苇湿地 棉田和裸地景观 草地景观。各景观类型土壤盐分离子分布情况:Cl-含量最高,K+、Na+次之。各土壤盐分离子在各景观中分布情况:灌木林景观中Cl-、K+、Na+、SO42-、HCO3-、Ca2+、CO32-含量均为最高,芦苇湿地景观中Mg2+含量最高。 景观类论文:竹类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摘要:在园林景观中,竹子造景可谓是景观设计师最为青睐的造景方式之一。由于竹景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能够极大提升园林的文化和艺术品味,基于此,主要针对竹类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竹类植物;园林景观;应用 前言:在我国,具有传统色彩的观赏性植物有许许多多,然而其中的竹类植物最属特别,它聚集了传统文化的美学,是观赏性极高的一种植物。在古代,竹类植物就早已出现在园林中,在现代,竹类植物依旧是人们最喜欢的造景植物之一,因为竹子造出来的景色给人一种历史感,具有极高的传统艺术美感。在我国园林的不断发展下,竹类植物被更多园林景观设计师所采用,竹类植物在园林造景中所起的作用值得让人们研究讨论,研究成果对今后的园林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竹文化与竹类植物造景的结合 运用竹子在园林中造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竹文化它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往往给人们一种对美的无限憧憬及向往,有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中,竹文化就是一种人生的思考。一般情况下,所讲的竹子哲学与竹类植物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景色,其方式有 3 种:(1)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构建园林景色。竹不仅有端正的形体,还有深藏的寓意,把竹子的特殊形体与人们理解的寓意相互结合。(2)竹子的历史感渲染整个园林环境。把竹子的年代感引用到一些名胜古迹当中,可以激发起游客们无限的遐想,从而使竹文化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北京的紫竹公园就是借此来吸引游客,主要是用君山的斑竹为主题,营造出美不胜收的景色,在公园的山谷中、假山上、种植池中都栽种了斑竹,再加上娥皇、女英等景观,使其景色更加美丽。把悠久的历史融入竹文化中,再把传统的竹文化与其景色相结合,更进一步地提高竹文化含义,激发出人们的遐想,给园林观赏带来不一样的乐趣。(3)有着传统的诗、书、画、印 4 种文化气息。竹文化的艺术作品也是园林造景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在北京紫竹公园的八宜轩景区中,一边是竹子所构建的美景,一边则是以竹文化为元素的诗、书、画、印等艺术展览。在竹文化的作品中感悟竹子的气息,具备观赏性的同时,也给游客带来更多乐趣。 2借物抒情在景观效果营造中的应用 当所要栽种植物的面积有限时,可以栽种较少的竹子,借助周围的环境带给人们一种想象,实现以小见大的造景方式。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 3 种方式:(1)把竹子投影在白粉的墙壁上,这种组合形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白粉墙壁上投影几棵竹影,竹子在这白色的墙壁上会显得格外翠绿。当人们站在远处观望时,白墙像纸一样,上面画着一棵棵“墨竹”。(2)“移竹当窗”。在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在自己书房的窗外种上竹子,然后通过窗户观赏美丽的竹景,就好比一幅水墨画镶嵌在窗框上。把竹子移动到自己的窗前是静中有动、虚实结合的做法。现代园林中应用这一手法,游客可以通过一排的窗口去观赏窗外的美景,在游客移动的过程中,眼前的景色也会随之移动,带给人们一种忽明忽暗的感觉。除了窗景外还有一些门洞、天窗及围合建筑也可以采用这种造景方式。(3)竹石艺术,就是借竹子在奇峰怪石间构建美景,这种造景方式,竹子一般在古典园林中扮演配角,种植在墙角,它能独自成景,还可以掩盖一些生硬的景色。把它应用到空间压抑之处或者一口井旁,“一方天井,修数棵竹”从而在狭小的面积中带给人们自然万物的景色。 3丰富多样的造景手法 把竹子应用到园林造景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有几种方式:(1)大片面积种植竹子造竹成海。主要种植散生竹子,在大面积的竹林中建造一条悠长的小径,给人带来深邃的感觉。(2)丛植。将丛生竹按照一定的距离栽种,使得栽种的极有层次感,也可以将丛生竹栽种在河水边,竹影倒影在水中,又是一种美景的呈现。(3)列植。把竹子按照一定的行间距种植在道路两旁,构成一条竹景走廊。(4)散点种植。在一些假山旁边或者园林墙角、窗户旁种几棵竹子,以便更好地凸显出园林的主题。(5)混合种植。在以竹子为主题的园林中,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种植形式,比如,矮的菲黄竹构成地被,把一些中等高的竹子,比如观音竹构成绿篱,把高大的竹子采用丛植的方式,这些可以根据造景需求去科学地搭配,构建一个别具一格的竹林景观。除此之外,有些竹子还适合盆栽,放置在建筑物的两旁形成对称的景色。 4竹子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实践 竹子在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中应用广泛,特别是近 10 年来,随着竹子研究的逐步深入,引种、栽培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把竹子研究成果、单纯竹自然景观和渊源流长的竹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造园特色,丰富了竹文化内涵,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意境。 4.1 竹文化与竹类植物造景的结合。竹子入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积淀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带出了无限美感与神往,且上升为人生哲学。竹子造景的意境创造是以竹类植物为载体,以竹文化为基础,通过诗词、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运用比拟和联想等手段创造园林意境。表现形式通常为“以竹比兴、以竹比德”、“历史典故”、“诗书画印”等。 4.1.1 运用比拟手法创造园林意境。人们喜爱竹子不仅是由于它得自然外观,更多的是由于它“比德”的意义,即将竹子的自然形态与人得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4.1.2 以竹的历史典创造园林意境。历史典故应用可在游客游览过程中启迪人的想象,深化园林意境内涵。北京紫竹院公园的“斑竹麓”以君山的斑竹为主要造景元素,在两山对峙的山谷中,以自然式假山,园路围合的种植池内栽植斑竹,结合抽象的娥皇、女英雕塑,造景点题。以历史典故为主题,将渊源流长的竹文化与以竹造景融合,深化园林文化内涵,启迪人的想象,增加观赏情趣。 4.1.3 运用诗、书、画、印四种文化艺术。以竹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更是浩如烟海是园林造景创意的宝贵资源,紫竹院公园的八宜轩景区正是利用竹的自然造景,以竹文化为题材的诗、书、画、印等艺术表现形式浓缩竹的四种时态景观的一处范例。从竹文化艺术作品中联想到竹之自然美,进一步增加对竹的审美情趣。 4.2 竹类植物用于园林造景的典型模式 4.2.1 专类园。集秀园作为收集展示竹亚科植物为主的专类园,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形成竹林景观。形成一座集展示、种植、收集竹品种为主要功能的专类园。 4.2.2 竹林大道、竹林绿岛。竹子作为行道树,作为道路隔离的材料,营造出片片浓荫。如历史上的紫竹院路和现在的西直门以东小街桥以西主干道南侧是北京市很有特色的以竹作为分道植物的道路,在紫竹桥至今仍采取竹林绿岛的形式,结合中国绘画艺术的竹叶图案进行绿化美化,竹成为该条道路的明显标志。 结束语 构建园林景色要有合理的植物搭配和文化底蕴,文人墨客构建的园林提高了竹文化在园林造景中的地位,同时竹文化也影响着园林的发展。基于此,从竹文化去研究讨论竹类植物,对我国的竹文化和园林造景具有深远的影响。 景观类论文:高职艺术类院校景观设计的教学建议 【摘要】鉴于我国各类高职院校的性质、基础以及对专业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使得在景观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存在着差异。笔者根据多年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以期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 景观设计 教学建议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现状 目前,我国各类大专院校大多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只是称呼有些不同,侧重点不同。农林、园艺或生命科学等农科类院校的景观课程设置则侧重植物应用和生态效应,开设的植物基础课程过多并重复交叉,多停留在园林种植上;建设类理工院校课程设置则一般注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艺术院校中的景观设计存在于环境艺术专业,其课程设置注重场地规划等硬质景观形态,强调设计的视觉美感和设计的艺术表现。 在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中规定,目前我国艺术类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学习基础课程以素描色彩为主。第二学年上半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并在巩固、深化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加入初级的专业设计课内容。第二学年下半年开始真正接触所属专业,熟悉专业特点,掌握一般性的专业设计方法和规律,同时开始专业理论、专业材料和工艺等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课程,使学生具备专业要求的设计能力。在这种模式下的教育往往在前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前面大量的美学基础训练的功效并没有完全在后面的设计课程中反映出来,看似紧凑的课程安排,设计课程环环相扣,但是由于每轮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是十分明确,再加上相关课程如园林美学、中西方园林历史知识的缺乏,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停留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触及该专业的核心,所以设计没有灵魂没有创新成为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学生虽然会画两张效果图却往往把握不助设计真正的命脉和关键,正是这种对设计的不敏感和设计精神的缺失,使得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毕业生尚不能满足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进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我们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将无法面对未来的挑战。面对城市大规模膨胀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诸多威胁,作为一个专业设计人员,他所承担的责任已不再仅仅是处理一个视觉上的美学空间,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自然与人类生存发展相交融的物质体系,远远超出于划分几个功能区,规划几条道路或是建造亭台楼阁、种植花花草草的界限范围。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建议和构想 (一)基础设计学习阶段 在学习基础设计阶段,不着重特定具体的环境课题,籍由一连串的练习作业激发初学者对造型、视觉的表达及创造能力,抽象的分析思考习惯,尤其培养他们对环境空间的敏锐度。训练学生表达及思考的能力,除了制图训练使他们熟悉图面尺寸外,更籍由徒手画与模型制作强化他们对空间造型的感知能力。相反,对大量的美术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等则需要压缩减量,取而代之的是对设计形式构成要素与三度空间美感的大量练习。 (二)专业设计学习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基本设计的学习,学生对环境设计的敏感度以及各项专业基本技能、美学欣赏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专业设计学习阶段分两个层次完成。 第一个层次是进入到景观设计实际领域的初步设计。不仅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通过接触真实环境设计,来加强各项环境资源、景观元素的认识和设计的基本训练。如以培养空间尺度感和环境感知为主要内容的“景观设计元素和空间形式”课程;以满足特定对象空间需求的“小型主题场地设计”课程以及通过植物配置设计进行的“园林美学训练”课程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敏锐度以及空间设计能力,可以通过课题以假想的基地来进行景观配置或者是以某个场地环境为例来观察解读空间。这些课程都是从景观设计最真实的服务对象出发,通过研究各类使用对象的需求,切实可行的从精神上把握设计的关键。同时加强理论修养也是这个层次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高职特色的的园林、景观史论课程应体现出知识面广泛、针对性强、更为实用的特征,使理论知识真正的为设计实践服务,学为所用。 第二个层次是进入实际环境设计阶段。景观设计课程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该阶段的设计题目尺度与复杂度较前期有所增加,并开始进入环境规划的领域,涵盖了小而精的环境设计课题和毕业专题设计。一般来说,从课程到作业都是虚的,只有把课程变为课题,作业变为项目,才能加强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顺利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企业的过渡。在课程的主题选择上应与目前社会所热门的行业项目设计紧密联系,可以有所侧重。如与都市生活密切相连的街道与交通的专题;或者是社区住宅景观规划设计等等。在学生具备了一定设计能力的前提下,还可以开设一些能体现不同内容范畴的设计鉴赏课程,如以体现历史文化的景观专题、体现都市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设计专题,以期丰富学生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层次。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景观专业教学实施的建议 合理的景观设计课程安排是一方面,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设计的练习题目,要随着年级进阶而增加难度和复杂性,强调可实施性与现实性。这一点在高职教育中犹为重要,“设计”是指通过理性思考严密企划的行为过程,专业实践是学习设计的必然途径,特别要注重学生在设计实践考察、园林植物实践考察等课程中的主动性学习,只有这样,理想才能从平面设计落实到真实环境中。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当重视“设计笔记”的工作。“设计笔记”是学期中的学习记录,包含着设计思考过程,评图及总评心得记录(可为文字记录或手绘设计草稿),最后计入课程成绩。这项内容的积累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对以往设计工作的总结能力。还需要提到的是作为具备综合能力的高职学生,语言组织和沟通能力也是将来踏上工作岗位适应与否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在每次课题设计之前必须要组织交流会,上交设计成果时必须要上台报告,以组为单位,给予一定的时间要求,将设计的内容和文书的大纲汇报给老师和同学,达到教学双方互动的效果。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设计人员的摇篮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由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而对艺术类高职院校来说,根据景观专业建设方向合理进行课程设计还要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条件和基本素质而定,这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 景观类论文:梅花观赏特性及专类园景观营造 摘 要:梅花香幽、色雅、韵胜、格高,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本文介绍了梅花在枝干、叶、花、果方面的观赏特征,提出了梅花专类园景观的设计要点以及传统梅文化的展示方式,最后介绍了以此为依据设计的燕郊植物园梅花专类园,以期用项目实践为此项工作做出更有意义的推动。 关键词:观赏特性;梅花专类园;梅文化 梅花原产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名花和著名的观赏植物,是先花后叶的珍贵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人们借梅抒情,以梅寓意,将梅花与山水、植物、建筑及自然景物巧妙结合,形成各种各样“情”、“景”、“意”、“趣”相互交融的环境,让人回味无穷。干百年来,梅花及其所衍生的“梅文化”在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怡情励志,陶冶心性的社会功能。营造梅花专类园,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有利于更加广泛深入的发展弘扬我国传统的梅文化。 一、梅的分类 从应用观点和演化过程出发,梅可分为果梅和花梅。而现代园林造景中应用最多的是花梅品种群。陈俊愉先生用“二元”分类法将梅花品种分为3系、5类、16型,分别为真梅、杏梅、樱李梅三个系,直枝梅类、垂枝梅类、龙游梅类、杏梅类和樱李梅类五大类[1]。目前我国花梅栽培品种有300多个。 二、梅的观赏特性 (一)枝干观赏特性。直枝梅类枝条直上或斜出,老干铁骨风傲、遒劲古朴,给人以坚强、力量和希望;垂枝梅类树冠像把撑开的伞,枝条自然斜垂或下垂拂地,洒脱飘逸;龙游梅类植株矮小,每个枝条各节间成“之”字形或自然扭曲生长,犹如无数条小龙蜿蜒盘曲,风姿奇特俏丽[2]。 (二)梅叶观赏特性。梅花顶端嫩叶的色泽有紫红、红、浅红、浅黄、绿色等,与其品种的花色有很大相关性,花色为红色品种其嫩叶的颜色也偏红,花色越深其嫩叶颜色也越深。 (三)梅花观赏特性。梅树的花是我们栽培和欣赏的主要对象,相比很多花木,其花朵小巧玲珑,花瓣多近圆形且呈同心圆紧紧围绕着花蕊规整层叠排列,整齐而不纷乱,简明而不单调,从现蕾、露白、含苞及怒放,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暗香浮动月黄昏”,在这样美的情境之中再增添嗅觉上的感受,让人只觉心为之净,神为之爽。 (四)梅果的观赏特性。梅果为核果,其中结单个果的占大多数;有的品种能结并蒂果或叫鸳鸯果,有结品字型果的,还有极少数品种可结田字果,新奇有趣,具较好的观赏价值。 三、梅花专类园的景观营造 所谓梅花专类园,是指以梅花为主题植物材料,采用群植、片植的形式栽培梅花,在宏观上欣赏梅花的群体美;或者制作精工的梅花桩景,从而微观品味梅花姿韵美;从多角度、多方面宣传中国丰富多彩的梅文化,将之建设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专类花园。 (一)孤植和丛植。直枝梅苍劲挺拔,疏影横斜,多在常绿树丛前散植,最能体现 “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意境;主干略为倾斜栽植于流动的溪水泉边,最能体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佳境[3];垂枝梅最适宜与水景相配;龙游梅和各种盆景造型梅,最适宜在园林中的花台或小庭院中3~5株成丛与适量的堆石搭配,形成如诗似画的境界。 (二)梅与其他园林植物的配置组景。陈俊愉先生认为:“最好用苍翠的常绿树或深色的建筑物为背景,方可格外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4]梅与松、竹配置,可呈现出“岁寒三友”图的景观;梅、兰、竹、菊自古就被称为“四君子”;梅与柳的组合,一刚一柔,相得益彰;选择与梅花花期相近的花木,可形成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春景园”。 (三)梅与自然景物的配置。《梅品》有云:“梅在淡云、晓月、薄烟、细雨、清烟、佳月、夕阳、微雪、晓霞中观赏格外传神;尤其月夜、雪中赏梅,韵味别具。” 梅与山石配置,刚劲简洁,最能表现梅花的刚劲品格;梅与水体的配置,营造出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梅与雪的搭配,雪的洁白晶莹冷冽之气更加衬托出了梅的高洁冷峭与傲骨。 四、燕郊植物园梅花专类园 (一)设计理念。梅花独特的色、姿、韵,造就了人们以特殊的心态去认识梅花的审美,从而咏出赞美梅花的千古绝唱。设计以人们从赏梅到咏梅的一种认知和历程作为串联整个梅园,提纲挈领的线索,组织梅园的设计。 (二)设计结构。围绕赏梅的主题,以“问梅――寻梅――品梅――咏梅”为全园的线索组织游线,按不同的展示方式,将全园划分为“燕郊寻梅、精品展示、梅林草坪、滨水梅影”四大区域,展示梅的姿、色、韵,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处有科学教育意义的梅花专类园,丰富燕郊植物园的冬季景观,同时为游人提供赏梅游玩的场所,更可以发展和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梅文化。 (三)设计说明。燕郊寻梅区:包括入口处的“问梅”和向内延展的“寻梅”两个主题,以突出梅的独特姿态为主,展现梅花特有的品质和价值。为了符合寻梅的氛围,此区郁闭度较高,只给梅留出一个个自然的展示单元,道路也迂回曲折,为游人带来寻梅的欣喜之情。 精品梅展示区:位于专类园中部,为对应“品梅”的主题,将北部的水体引入园内,同时加入传统的亭廊元素,周围遍栽梅花,形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此区梅花以素雅为主,突出梅的“暗香”,并打造制作精工的梅花桩景,微观品味梅的姿韵美。 梅林草坪区:作为全园的高潮部分,此区旨在让游人置身于梅林花海的包围之中,视野开阔,展现“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的诗情画意。梅花品种以花大色艳为主,渲染花海气氛,采用群植、片植的形式栽培梅花,在宏观上欣赏梅花的群体美。为对应“咏梅”的主题,加入条石铺装场地,置石及附有诗词的园林小品等,展现梅文化。滨水景观区:临水一侧,结合滨水小路,打造水边赏梅的环境。 五、结语 梅花作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是十分宝贵的园林造景资源,我国北方营造梅花专类园,不仅可以丰富北方城市冬季景观,为人们提供赏梅游玩的场所,更可以发展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梅文化。如何更好的在我国北方城市的梅花专类园中进行景观营造,仍需要不断进行更加深入的努力和探讨。 景观类论文:类型学在景观规划中的运用与前景 摘要:类型学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无法直接从城市空间形态组合里体现风土人情的营造意图,因此本文试图从景观规划类型学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将景观类型学和城规类型学实际操作进行对比,总结出几种适合城市景观的景观类型学设计理论与手法,从而论证景观类型学在跨专业合作时的结合点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对比;景观;类型学;使用价值 1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urban landscape)是建筑学中一门特殊的学科,而景观规划,作为对建筑主题辅助设施的统筹和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景观也属于符号的范畴,因此景观规划就属于一门镌刻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白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的实践活动。 2 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景观规划和城市规划还是有区别的。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规划人员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手段,对城市空间进行部署和安排。城市规划旨在实现人工与白然完美的结合,并呈现出知性之美。相对于城市规划来说,景观规划则更重注使用者在景观三维空间中的艺术感受。在此空间中,景观的柔性相较冷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群落显得更为突出。打个比方,如果说城市规划是让人体会社会发展高度的气质的话,那么景观规划是让人领略白身发展环境中的博爱与进取精神。 3 城市规划类型学 城市规划中比较多用到的设计手法是类型学。类型学认为:研究者可以以研究目的出发,引出一种特别的次序,然后将这种次序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并将其作为主线,从而对其它非主线因素加以限制利用。也就是说类型学“试图通过事物的表象,去探索事物的内在深层结构”。此手法使人们进行城市规划时有了新思路。相较于过去的规划手法,规划之后再剖析,汲取从前现有片段的时候,做到了有据可依,并且新的东西,除整理的手法外,还可以继续发扬。 现今的城市规划越来越趋向于理性开发。但是即使有了类型学初步指导思想,规划者也不能随心所欲,或者说直接决定开发方向。如今的城市规划不仅是一项传承的工作,更是一项投资。所以,一旦城市规划的方案确定后,随之的规划意图就会被精确地量化,随后参与分析的非专业投资者也更多,众多决策会被不同程度的修改,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完全实现类型学的转化意图相对困难。 4 景观规划类型学 景观设计中的类型学的运用,由于参与者相对较少,项目限制少,因此,绝大多数的景观规划的出发点,都是从景观最本质的原型要素――自然中汲取丰富的形式语言,可以这么说,类型学源白建筑,但是非常适应景观规划。 5 景观规划类型学与城市规划类型学的对比 相较城市规划的类型学,景观规划类型学手法并不局限于“具体――抽象――具体”的传统步骤。例如,城市规划一旦确定,需要在操作过程中导人类型学,那么设计者就需要立足当地资源,对当地历史的解读,给设计对象一个城市定义,此手法意图在于使规划在城市历史文脉中能站得住脚,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结构。城规类型学并不是发明新东西,而是发现某些已经存在的新东西。 相较于城规类型学传统的一元秩序,景观规划在类型学则具有先天优势,简言之,设计者在景观类型的设计编排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因为景观规划类型学也具备2个属性,即历史的内涵和抽象的特性,但它的多重运用手法却能揭示更多样的白然法则,而非仅仅展现城市生长总体上的一维趋势。 6 景观类型学的几种设计手法 可以这么说,景观类型学的核心是“多元营造”,下面就介绍几种景观类型学的运用手法。 6.1 多元设计 多元设计要求景观规划者在类型分析的时候,违背主流意志,赋予途径给假定某些群体有更多的空间话语权,由于传统城市规划的类型学设计手法很难顾及弱势群体,因此多元设计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弥补了城规类型学的缺憾,从相对微观的景观编排出发,从另外一个角度创造公平环境,让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弱势使用者能够站在主流规划的层面上,赢得相对更多的环境体验权。 6.2 生态设计 城规类型学非常注重文脉保护,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过分关注建筑主体或者城市空间形态,以至于忽略了风土人情及当地白然群落特征,类型学的景观规划通过将生态系统的秩序及复杂性作为关注焦点,能避免城市规划中一些苍白无力的保留及模仿。这种对景观生态秩序发掘的手法更像是规划人员对白然界系统的深层理解。而正是类型学沿用这种操作手法,很好地找到了城规与景规之间的结合点,因为类型学认为“如果不根植于过去,不根植于历史和传统,要建立一个有着坚实基础的未来,或是一个能够真正保证人类文明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文化是不可能的。” 就以褐地为例来解释生态设计。褐地在城市规划类型学中属于传统的不利因素。城市规划类型学分类时将其视作非主线因素,做次要分析甚至可以剔除。但是在景观生态设计中,却可以将其归类为束缚生态设计创造里的不利方面,只是在褐地的改造与整治中,适当地减少创造灵感。景观类型学中将其看成需要整治的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因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即成了可以发挥的主题。 又或者,城市类型学很难处理土地沙漠化这个问题,城规不处理沙化问题。但生态类型学则在微观上,提倡采取各种生态措施作为生态退化激烈化的手法,在改造的同时,有可能发掘出新技术来遏制不良因素的发展,它比城市规划类型学更重视环境价值。不回避恶劣环境是否能具有使用价值,拒绝宏观上的直接推翻,而是将场地的特殊性看成秩序产生的主线,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3 场所设计 城市规划类型学往往用地表或者人工场所来成就空间,烘托设计的意图,使感受到精神与情绪的共鸣。但景观类型学更关注社会价值,它往往提炼出一种直白的叙事手法,即场所精神作为空间秩序,左右人的情绪,利用花灌木石墙等非封闭空间,白然而然地引导人的深层次感官体验。 6.4 演替设计 城市规划利用类型学的最后结果都是将秩序抽象成建筑语言。但景观规划的成果不同于城市开发,其成果具有演替的特征。因此类型学的基调完全可以由大地侵蚀,物种演变等白然规律来奠定。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堡斯公园。设计师杰克帕直接将建造新公园作为设计秩序的蓝本,将建造公园的设计类型归于一种生产过程,实现了形式到生产过程的主题,真正做到了实体要素的变更和重现设计;按照随机的网格平面交替布置2个类型的树种,它们分别是速生的先锋树种与永久的慢生树。这样的安排下,早生树可以给慢生树提供保护,这种类型学的设计手法充分体现了过程设计的内涵,并且很精致地体现了景观规划类型学的抽象手法。可以看出“多元”的景观类型学设计手法在实际操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7 景观规划的意义 (1)景观类型学的运用需要几个不同背景,不同利益的合作对象协作完成,并且主要矛盾的解决需要不同行业间的反馈与深层沟通。(2)景观规划类型学的运用能使开发商、政府和当地居民都成为受益者,相对的,设计师的写作环境虽然相较城市规划类型学更复杂却更宽松,类型的提炼与选择既有据可依又不脱离现实。因此,随着景观规划的发展,原先产生于建筑中的类型学手法,在实际操作中,与景观规划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因为,景观师的工作本质和建筑师一样,都是为了创造一个适宜人居的有意义空间。 8 结论 通过对城市类型学及景观类型学之间的对比及一些小案例的分析,阐明了景观类型学的现实可行性,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实践的深入,景观类型学能不断日新月异,成为指导景观开发文脉保护的一件指导利器。 景观类论文:各类结构在景观构筑物中的应用 摘要:归纳总结了景观构筑物的定义与分类,着重解释了景观中常用结构,并分析它们在景观构筑物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对比了各类结构的优缺点。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景观;构筑物;结构 1景观构筑物的分类 1.1景观构筑物的定义 景观构筑物作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指在景观环境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要素,具有引导性、艺术性与功能性,且能与景观环境融为一体。 1.2景观构筑物的分类 景观构筑物通常分为台阶、坡道、墙以及停留休憩类,如花架、岗亭、休闲亭等。 2景观构筑物的结构设计 2.1景观构筑物的结构设计分类 在整个景观设计流程中,景观施工图设计中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这关系到景观设计的实现效果,更关系到人在景观空间中的使用安全。按目前国内景观建造材料分类,结构分别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砌体结构及混合结构。 2.2各类结构的解析 2.2.1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是用水泥、砂、石子和水以一定的配合比生产的人造石料,经过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为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景观工程中。景观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是指没有钢筋的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则是指用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结构,通常用于承受拉力与压力。 2.2.2钢结构。钢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景观工程中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由型钢、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等构件,各构件之间采用焊接、螺栓等方式固定。 2.2.3木结构。木结构是我国使用历史最为久远的建造结构,是用木材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木柱、木梁、木衔接构件及木装饰构件,经过历史的发展,形成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2.2.4砌体结构。砌体结构是指用砖砌体、石砌体或者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在景观工程中应用广泛,可就地取材。 2.2.5混合结构。混合结构是指由多种结构形式结合而成的一种结构,在景观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有砖砌与混凝土混合、砖木混合、钢木混合及钢材与混凝土混合等。 3各类结构在景观构筑物中的应用 3.1混凝土结构在景观构筑物中的应用 混凝土结构在景观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通常主要用于道路基础,台阶基础,坡道基础。承载道路或坡道的素混凝土基础在全年不冻土区域通常为150~200mm,强度为C25,而非承载道路通常为100~200mm,强度为C15。台阶基础在不冻区域通常为素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还常用于景墙、围墙、亭廊等构筑物中,景墙或围墙,通常需根据其长度、高度、厚度确定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顶梁及地梁基础;对于亭廊等较为大型的构筑物,通常使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混凝土顶板以及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的埋深则需要根据构筑物的高度、体量及荷载确定。混凝土结构其优点在于耐久性、耐火性较好,整体性能强,缺点在于自重大,抗裂性差。 3.2钢结构在景观构筑物中的应用 钢结构相比其他材料具有更强以及更灵活的造型能力和可塑性。钢结构在景观构筑物上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景观构筑物的美感与品质,实现了许多传统材料不能实现的造型。钢结构通常用于岗亭、钢结构亭廊、雕塑、灯、栏杆、桥等,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被设计师们广泛用于现代风格的城市景观空间。其中在景观工程中最常见的型钢有角钢、工字钢、槽钢、钢板、钢管、圆钢、方钢等。 3.3木结构在景观构筑物中的应用 木结构在景观工程中是最为环保与天然。木结构常用的木材主要有圆木、半圆木、方木和木板等。木结构通常在风景区或者较为自然、中式的景观空间中较为常见,在景观构筑物中常用于木廊架、木平台、木栏杆等。木结构给人的感觉较为亲切、舒适、自然、缺点则耐火差、可塑性差等。 3.4砌体结构在景观构筑物中的应用 砌体结构在景观中通常用于种植池、低矮的围墙、景墙及挡土墙等,同时也常与钢筋混凝土柱搭配建造一些构筑物。它具有耐火性好、耐久性好、施工技术要求低、价格低等优点,缺点则是自重大、强度低、砌筑量大等。常用砌体材料有普通砖、烧结砖、其他废料制成的砖类,常用的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3.5混合结构在景观构筑物中的应用 混合结构通常用于建造景墙、景观廊架、岗亭等。景墙,通常使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梁形成的框架结构结合砖砌体结构填充,岗亭也是如此;景观廊架通常使用混凝土结构柱结合木结构、钢结构,或者钢木混合结构等。钢木结构是指运用钢构件与木构件相互组合的方式建造的构筑物结构体系,这种结构更加坚固耐用,比纯钢结构更加丰富多彩,被广泛运用于景观设计实践中。 4小结 通过分析各类结构在景观构筑物中的应用可知,景观构筑物中的结构设计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景观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结构的特性,才能设计出更加实用、美观的景观构筑物。 景观类论文:景观人类学视角的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探析 【内容摘要】文章系统梳理了西方文化景观研究以及景观文化遗产概念产生和演进的历史过程,阐述了文化景观遗产是人类创造与自然环境互动的结果。景观人类学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从人类文化产生的内在机理上研究和把握景观文化的内涵和特质,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分析了浙江省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景观人类学 文化景观 文化遗产保护 空间 文化记忆 景观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既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构成的生存环境,又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互动的结果。景观文化通过人类世代的创造与积累,形成了景观文化遗产。这种独特的文化遗产,一方面传承了不同地域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多种形态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保存了人与环境互动的文化记忆。因此,景观文化遗产在整个人类文化遗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一、景观与景观文化遗产 景观是欧洲古老的概念,最初指可以证明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所拥有的土地,后来在荷兰风景画派的影响下,景观被赋予了具有欣赏价值的自然风貌的涵义。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洪堡从地理学的意义上,把景观界定为在某一地表所能看到的所有地貌。由此,景观在地理学意义上被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两大类型。自然景观是指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综合体;人文景观是指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进行加工形成的景观。但是,地理学上的景观涵义更多的是指地貌的自然状态,而没有与文化产生关联。1863年,奥姆斯戴德(F. L. Olmsted)把景观学与建筑学进行了理论的整合,提出了“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理论。1974年,美国的麦克哈格(I. L. Mcharg)在 《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从生态与人文的双重视角,提出生态设计的理念,奠定了景观生态学的基础。 1925年,美国学者索尔(Sauer)被认为是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研究的第一人,他有力地推进了把景观的研究中心从自然风貌向人类文化活动的转向。他在所著的《景观的形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景观的概念,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由此,文化景观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索尔把文化景观理解为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提出文化景观是在特定时间与空间形成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复合体,赋予了文化景观以历史的时间维度的内涵;并给出了文化景观的定义:“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形态”。在这一定义中,文化景观从地理风貌延伸到了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同时,索尔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长期积累的结果,沉淀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记忆,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创造属于自己时代的文化景观。他指出,“就像历史事实是时间事实,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时代概念一样,地理事实可以看做是地点事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景观概念来表达。”①因此,文化景观被打上了鲜明的历史的烙印,为景观文化遗产的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美国地理学家特惠尔根据文化景观的概念,在1929年提出了景观文化的“相继占用”(sequent occupance)的论说,即每个地区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其文化景观。这一观点,已经触及到了景观文化遗产的核心问题。1963年,英国学者斯潘塞与豪沃思通过对美国和东南亚地区农业景观文化的考察,提出了构成农业景观文化的六个要素,即心理要素、政治要素、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技术要素、农艺要素、经济要素。法国学者戈特芒则提出,文化景观是识别一个区域的特征的重要标志,除了有形的文化景观外,还有无形文化景观。这一学说丰a富了文化景观研究的内容,与当代景观文化的内涵已经基本一致,或者说成为了当今景观文化概念的重要来源。上述这些学者对文化景观的不断研究,极大地拓展了对景观文化研究的视野,直接启发了当代国际社会对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从上述西方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来看,他们都强调文化景观是人类创造与自然有机结合的结果;在景观文化研究的历史进程中,景观的概念是从自然概念向文化概念逐步演变的过程;景观因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每一种景观形态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人类活动本身是文化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形成的文化景观经过不断传承与发展,决定了文化景观遗产的特征和内容;文化景观是特定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统一,每一种文化景观都被赋予了具体的文化内涵。其中,索尔是景观文化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他把文化景观阐释为是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复合体,在方法论上为当代景观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他没有在理论上深入展开,尤其是对不同形态的景观构成研究方面涉及不多,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景观文化构成方式也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索尔对景观文化理论的形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提出的文化景观命题开启了现代景观文化研究的路径,使人们对景观文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文化景观理论的产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把握和理解文化的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对于保护景观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化景观的概念开始流行,更多学者加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当中,从不同的领域丰富了文化景观研究的视角,并在实践上开展了对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应用,使这一理论与实际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在文化景观理论有力的推动下,根据文化景观学者的研究成果,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全新的视角开始高度重视对景观文化遗产的保护。1992年1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在美国圣菲召开的第16届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文化景观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内容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在《世界遗产公约》上描述为“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它体现了人类社会与居住区的长期演变,这种演变是在文化景观所处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或机遇的作用下,以及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社会、经济、文化势力不断的影响下发生的。由此在原有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新的文化遗产类型――文化景观遗产,此外还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共五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认定文化景观时,确认了三种文化景观的类型,即人类有意设计与建筑景观,如出于审美需要的园林;有机进化的景观,如化石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如西湖景区。这类文化景观被纳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对其保护的主要根据是:是全人类公认的世界罕见、目前无法替代,并具有普遍的价值;具有明确的地理――文化代表性;独特的文化因素能力;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目前,我国已有江西庐山(1996年12月)、山西五台山(2009年6月)、杭州西湖(2011年6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2013年6月)四处文化景观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二、景观人类学的理论建构与景观文化遗产保护 景观文化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文化景观与景观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如果说文化景观是作为一种与自然景观并列的景观类型的话,那么,景观文化则是从文化特征的角度来考察景观现象,更关注景观背后的文化生成机理,或者说景观在某一文化体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景观人类学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学视角的景观文化的研究,深化了对景观的文化传统及其本质的探索。 景观与文化景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一方面,人们对景观的文化意义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景观文化理论;另一方面,人们又不断地用景观文化理论去指导景观设计与创造的实践,丰富与完善了景观文化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理论与学说,包括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农学等,但由于这些学科都属于自然科学,缺少社会人文学科的视角,即没有从人类文化的维度上去阐释景观生成的肌理,因而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虽然索尔已经意识到人类文化是景观文化构成的重要基础,并提出了文化景观的命题,却没有建构完整的理论体系。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不同学科的学者对景观与文化景观的持续研究为景观人类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景观人类学是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理论,这一新学科的出现不仅深化和拓展了景观文化理论的研究,而且为景观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按照日本景观人类学家河合洋尚的解释,景观人类学中的“景观”不同于设计学或地理学中的景观,它不是一种外在的意象,而是借助于意象所透露出的文化内涵,是嵌入于文化意义中的环境,本土的居民对这种景观环境的“景观”有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河合洋尚对我国梅州地区的客家景观文化的实证性研究,充分说明了景观文化涉及到文化认同与归属感的问题。梅州的客家人聚居地,上世纪90年代之前,梅州本土居民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很低。90年代后,梅州政府重新修建了孔庙、义冢、三山国王庙等客家文化景观,但当地宗族认为,这些文化景观是新造的“假景观”,难以唤起客家人文化的认同感。于是,梅州的宗族开始修建自己的内部文化景观,以唤起梅州客家人的本土化文化认同。因此,景观人类学中“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他者如何描述和塑造异文化意象,他者因景观的文化差异,能够清晰地识别景观的异质性文化内涵与特征;其二是这种景观文化意象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形式,如何影响了现实的景观建设。景观人类学的这一视角,对我们保护景观文化遗产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即对景观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景观的外在形式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对景观内在的文化机理的把握。 “空间”与“场所”是景观人类学着重研究的两大核心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又在时间的维度上与文化传统形成交织,共同构成了时空双重维度的文化空间。虽然景观人类学与设计学、艺术学一样,也使用甚至强调“空间”(space)和“场所”(place)等概念,但是对这些概念理解的视角与方法完全不同。设计学和艺术学往往是从物质形态的视角去理解“空间”与“场所”的,景观人类学则是从文化的生成机制角度来理解“空间”与“场所”的,因此,景观人类学意义上的“空间”,是嵌入了文化意象、装入了特色文化容器之中具有边界的形式,这种边界主要是文化的要素构成的,或者说,不同的文化形成了景观文化的空间的边界。而“场所”则是被嵌入了历史与文化记忆,具有文化认同感的社会空间,是没有边界的。在这种“场所”的空间,人们能够形成共同的话语、共享文化记忆、建构文化对话的内容。 从西方早期对文化景观的关注,到现代景观人类学的研究,可以发现一条景观文化研究的清晰脉络。或者说,景观人类学学科的构建,与欧洲200年来的景观理论传统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和拓展,注入了人文学科的新鲜营养。事实上,景观人类学从文化的视角,赋予了景观概念以全新的涵义,它不仅延续19世纪初洪堡以来西方建立的古典景观理论,也融合了上世纪70年代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和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思想精华,从而形成了现代景观文化的价值观和设计理念。在列斐伏尔看来,“环境的组构、城镇和区域的分布,都是根据空间生产和再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②景观人类学对文化景观理论的发展,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保护文化景观遗产产生了重要影响。1992年1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文化景观概念并将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欧美国家将景观人类学应用于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是题中应有之义。 西方在景观人类学学科创立之前,已经开始从人类学的视角来探索景观文化的人类学问题,可以说是景观人类学理论的萌芽,为景观人类学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列斐伏尔把空间生产界定为人的生产实践产物,空间是一种社会关系,打破了传统上把空间仅仅看作是一种物质存在的观念,构建了社会―历史―空间的三重复合维度,提出了空间实践(Spatial practice)、空间表征(Representation of space)、再现性空间(Space of representation)三大范畴(1974年)。德波把景观描述为“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1973年)。他们都把景观视为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外在形式。怀利把景观作为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 是一整套关联的文化价值、实践、管理及聚落(2007年)。菲利普斯认为,文化景观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否则会破坏对文化景观理解的完整性(2007年)。欧维葛认为景观不仅是空间概念,而且是长时期积累的习俗和文化的概念(2003年)。索尔认为文化景观的产生,有自然景观与民间或国家文化之间双向的交互作用(2001年)。阿什莫和克纳普从后现代主义立场,提出文化景观是一种文化意象,其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够创造可供“阅读”的形象或文本(1999年)。欧洲理事会出台的《欧洲景观公约》,强调文化景观不仅是物质载体或空间,而且与文学、绘画、音乐等文化遗产紧密相连(2000年)。现代西方学界对景观文化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把景观看做是一种外在的意象的传统,而是把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纳入到景观文化之中,强调了景观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联,这一视角本身就是文化人类学方法在景观文化中的具体应用,同时,也丰富了景观人类学的理论内涵。 欧美对文化景观遗产的理解,强调了它是人类意识活动的表现形式;作为空间和意象的景观与人类精神活动密不可分;文化景观充满了人类的体验,是一种文化表征体系;文化景观遗产能够唤起“记忆”与“回忆”,是可“阅读”的文本或形象。同时,西方现代文化景观研究注重文化景观变迁及其解释性研究,强调“景观文化变迁是环境中的自然力和文化力之间动力相互作用的表现”③。但是西方景观研究对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地域、民族的维度重视不够,缺乏文化多样性的视角,理论建构上有明显不足,这对于景观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是有明显欠缺的。河合洋尚对中国景观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超越了西方景观文化研究的窠臼,更注重景观文化的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等核心构成要素,对保护我国形式多样、地域分布广阔的景观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基于景观人类学视角的浙江省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研究 景观文化遗产是浙江的独特资源优势,以景观资源为依托,为旅游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浙江人文荟萃、历史悠久,自然风光迤逦、景观形态多样,是我国景观文化遗产大省,尤其是拥有一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相互交融的景观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浙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历史文化因素。“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环境影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文化也对环境起反作用。”④浙江地处长三角南端、东海之滨,自然条件优越,浙赣山脉贯穿全境,西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楠溪江、大运河、太湖等河流湖泊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水文化景观,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到南宋迁都临安,几千年形成的丰厚文化积淀,为浙江留下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景观遗产。2011年,杭州西湖获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称号。这是全球第一个获得世界遗产的湖泊文化景观,为浙江景观文化遗产赢得了殊荣。 浙江省丰富的景观文化遗产资源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西湖获得世界景观文化遗产后,更引发了国内外对浙江景观文化遗产的强烈关注,并从景观人类学的视角开展了对浙江景观文化遗产的研究,形成了一批较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艺惠从传统乡村地域景观研究的视角,以浙江省古龙门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乡村景观遗产地保护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浙江龙门古镇为例”的课题研究,并获国家自然基金立项。这项研究探讨了旅游业导致文化景观遗产地商业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给文化景观保护和持续利用带来了严重威胁等问题(2009年)。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浙江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文化表征给予高度关注,提出“院落空间、街巷空间、园林空间、水空间”是其重要特色,“传统村庄的原有属性和历史记忆亟待保护”,“乡村聚落遗传因子,是乡村民众的精神寄托,构成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家园感和归属感”,但“中华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丧失了个性”(2010年)。宁波大学教授李加林则着重系统研究了浙江海洋文化景观,阐述了海洋文化景观保护的机制、分类、开发与模式,提出浙江海洋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思路(2011年),但他的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对浙江海洋文化景观的历史、地域特点的梳理不够深入。倪琪等学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出发,研究了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景观的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结合西湖的园林、建筑、山水、历史遗迹、景观题名等物质与精神元素,探究了其文化表征方式与价值(2012年)。这些研究方法借鉴了景观人类学的研究思路,充分结合浙江景观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形态,为浙江景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西湖获得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后,浙江省各级政府对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如何保护的思路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有学者指出,目前,地方政府“更加侧重保护物质文化景观,且保护尺度常以小场地和建筑空间内部的保护为主,甚至狭义地以建筑、遗址的保护取代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保护”⑤。就浙江省而言,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物质景观,轻非物质景观;重文化景观开发,轻景观资源保护;重城市景观,轻乡村聚落景观;重单一性保护,轻综合性保护。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对浙江文化景观资源的有效保护。因此,从景观人类学的视角保护浙江省文化景观遗产,笔者认为今后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景观文化中的建筑、自然风景与历史传说及其多种艺术形式,是一个完整的景观文化空间。因此,必须把建筑、自然风景等实物形态的景观,与相关的其他形式的文化统筹加以保护。比如,杭州的西湖文化景观遗产,除了闻名遐迩的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花港观鱼、三潭印月等西湖十景外,还有与西湖密不可分的诸多传说,如被称为中国四大传奇故事的白蛇传与雷峰塔,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文化景观空间整体。传说法海和尚骗许仙到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来许仙的儿子祭祀于雷峰塔,雷峰塔倒塌,白娘子获救。2000年,浙江省政府决定重修雷峰塔,却没有把这一流传千年的传奇充分地整合进去,同时,也没有从口头文化遗产的角度系统地对白蛇传与雷峰塔传说进行收集和整理。事实上,自古以来,白蛇传就有镇江说书版本和杭州说书版本,但在国家级“非遗”申报中,镇江市作为第一申报单位成功申报了《白蛇传》,杭州却成为了第二申报单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浙江省对雷峰塔的文化景观的保护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缺乏整体观的。 第二,对浙江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应将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风格有机地统一起来。浙江地理环境以山水著称,江河湖海环绕全境,形成了以水为特色的景观文化,完整地保留了一批在历史上著名的水乡聚落,如乌镇、塘栖、西塘、南浔等,同时也保留下来一批附有浓郁江南水乡风格的水建筑,如廊桥、水上凉亭、水街、水码头、滨水别墅等。这些水文化景观不仅能够充分凸显江南水乡的景观特色,也彰显了江南水乡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浙江独特的文化记忆。对于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景观文化遗产的保护,单霁翔指出:“对文化遗产内涵和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化,促使人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角度去分析和梳理文化遗产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并建立新的文化遗产类型和相应的保护方式、手段、体系,受到关注的文化遗产的类型也在不断扩充,例如‘历史城镇’‘传统村落’‘运河遗产’和‘文化线路’。这些遗产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体现出文化与自然两者的密切关联和相互结合,文化遗产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并拥有了更为深刻的涵义。”⑥ 第三,要坚持对文化景观遗产实行多元化保护的原则,尤其要注重对浙江乡村聚落的景观保护。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学者,更多地把眼光投向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或建筑的保护,忽视了对乡村聚落的景观遗产保护。这其中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缺乏对乡村聚落保护的理念和意识。事实上,许多浙江乡村聚落的景观,由于远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破坏,仍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生态的乡村文化景观,在整个景观中是难得的资源。孙艺惠认为:“乡村作为世界上出现最早、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域类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并流传了众多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Mac Antrop(2005年)指出,存在于乡村的传统文化景观有助于维护乡村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体系,使乡村景观具有更好的可识别性。”⑦笔者曾考察了安吉县山川乡的文化景观,在这个偏僻的乡村聚落中,有魏晋时期阮籍后代聚集的村落,也有唐代的寺庙,村民的生活保持着淳朴的状态。这样的乡村聚落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十分罕见了,有着不可替代的景观文化价值,体现了景观文化的多样性。 必须清醒地看到,浙江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给景观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导致景观文化遗产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传统文化景观意象遭受现代文明冲击等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旅游开发,新建了许多仿制古建筑,甚至改建古建筑,对景观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损毁。因此,政府必须制定景观文化的保护规划,在对浙江景观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排队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逐步把有价值的景观资源统一纳入到规划保护的名录中,对条件较好的景观资源,可以创造条件积极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此外,应尽快出台景观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对现有的浙江省景观遗产资源给予有效的法律保护。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景观类论文:景观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是在实际的景观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针对景观学专业当中的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和教授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景观学专业中设计类课程在实际教学改革中所实施的政策,针对景观学专业中的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方式及其在改革方面的有效形式进行了探讨。对景观学中的设计类课程实施改革对景观专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景观学专业中的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景观学;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伴随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脚步不断的加快,我国居民在其居住环境的建设以及管理的工作当中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和危机,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的比例严重失调,自然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国自然文化遗产遭受蚕食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给景观学的正常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干扰因素。自2004年12月开始,我国高校景观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在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在2007年开始,都相应的设立了景观学相关的专业并正式开始招生。我国安徽建筑大学早在2000年到2008年这八年的原理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依据传统的优势学科针对性的设立了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的景观学实用性人才,并且积累下较多的教学经验。为了更好的开展传统的优势学科,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的实用性人才,对景观学专业的设计课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设计类专业在景观学中占据这重要地位 当前,社会的发展对景观师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规划设计;第二是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第三是建设和管理。每个国家的在景观规划方面的设计师人数以及专业水准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该国家人民居住环境的质量高低,它同时也是人居环境中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二十一世纪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引导性学科。我国景观设计方面的人才培养大多都集中在农林元宵,在对相关课程进行编制的时候,对建筑类院校中有关景观类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影响比较大,景观学的办学理念和背景主要涵盖了建筑类、艺术类、农林类以及地理类这四个大方面,从而产生了设计风格多样化,每个学校之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和设计风格,针对培养层次较高的景观学专业性人才有着非常大的益处。 在农林院校当中,在软质量景观上的师资力量相比其他的工科类的院校有着较大的优势,在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社会需求当中,这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有着较大的优势,对建筑类的工科院校来说,它在景观的规划方面。管理方面、设计方面以及研究方面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而且具备了国土和地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和场地的规划、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设计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所以说,在当前的景观教学和实践当中,设计类的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设计类课程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不断的完善教学的方式以及对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进行强化,争取在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教学和科研相融合,老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在能方面的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让景观学专业中的设计类的教学更加具备研究和实践的意义。 二、景观学专业中的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 景观学理论和普通的理论性课程以及生物学科中的课程相比,其设计类的课程具备非常明显的特点,其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着较为独特的地方。设计类的专业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即形象化的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所谓的设计就是将设计者本身的思维和设计思想通过其所要设计的物体或者是景象,让人们从视觉感官上去了解设计者的索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图,这首先就要求设计者的自身需要具备非常清晰的设计框架存在脑海当中,要是本身对自己的设计结构了解不够充分,那在观赏者的角度上对其所涉及的作品就更加无法理解,在景观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是在想象能力方面较差,那样也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景观学的设计活动中 在进行景观学中的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对学生在设计技能方面的训练同样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设计类的课程中不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设计能力,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欠缺往往会对所设计的事物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做出必要的示范,很多时候会遇到用语言无法表述的问题,但是通过实物的演示和具体的操作就会让学生一目了然。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充分的参与到设计和讨论的过程中去,这样才会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景观学设计类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 教学课程的性质直接关系到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形式,在景观学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和双向交流,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景观学的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积极参与到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去。学生由被动的去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转变成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的学习模式,这时候教师也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特性进行因材施教。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景观学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设计项目,无论是真实的工程项目还是人为设计出来的虚拟场景,从其本身的性质上来看都属于同一种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景观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再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所解决的问题的具体方案最终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图纸展现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是一个设计人员,学生可以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大胆的去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将其所学的概念、原则以及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设计当中,这样才能对实际的问题加以有效的解决。 设计方面的工作,特别是针对景观设计工作,它要求设计者必须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际操作经验。同样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同样也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景观设计理论,学生也要对设计方面相关知识进行积累,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建筑工程技术以及生物方面的知识。 三、景观专业中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体制的改革模式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景观专业中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体制的改革模式可以总结为:“引导、示范和实际操作”。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可以得出这种模式的教学是切实有效的。人们通常都认为景观专业设计类的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并不是通过一种设计类的课程进行教学,其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教师具体讲授给学生多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到的知识是否可以真正的理解真正的运用到实际当中,学生需要学会独立的思考,还要具备自己的思想,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学会消化和借鉴。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对学生进行引导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首要任务,其目的主要是指引学生去充分了解设计课程的特性以及教学的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是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没有对其进行大概的了解,那么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只能是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走,在这种状况下,要想使教学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就会非常的困难。 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景观学在其所学专业中的重要位置,了解相关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修完所有相关课程可以实现的目标,这事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阶段首先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示范” 教师示范,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来进行学习阶段的初步操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这样的示范:首先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具体例子对其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演示一种具体的操作,并且在相关的演示过后分析和总结出与其相关的普遍性原理,然后在通过进一步的不同设计的实例对相应的原理加以有效证明。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这是景观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教学目的。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通常采用以下集中方式进行,第一,课后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实际动手操作的任务。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适当的加以“压力训练。第三,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项目训练。第四,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快题考试。以上所述的教学模式经过实际的应用证明是切实有效的,但是个人的教学方式还是不能充分的弥补整个教学体系,在以后教学体制的发展中还是需要不断的完善整体的教学体制,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出最高质量的景观学设计技术的教学。 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对景观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在实际的景观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针对景观学专业当中的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和教授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提出了景观学专业中设计类课程在实际教学改革中所实施的政策,针对景观学专业中的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方式及其在改革方面的有效形式进行了探讨。对景观学中的设计类课程实施改革对景观专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景观学专业中的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所以说,增强景观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水平,对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景观类论文:遂昌县景观林建设的类型及关键技术 摘要: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休闲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改善遂昌县的森林生态环境,提出了构建森林生态景观大框架,提升森林生态景观效果,建设 “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以更好地为促进遂昌县旅游事业等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景观林;类型;技术;遂昌县 1引言 遂昌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甜槠、木荷最为典型。森林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次生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中山矮林和灌丛。根据2006年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结果,全县共有木本植物100科,348属,1036种,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良乡土造林树种100多种,花卉、绿化、观赏树种300多种,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2生态景观类型 根据生态学、植物学和景观学原理,遂昌县现主要有常绿阔叶林景观、常绿落叶阔叶林景观、针阔叶混交林景观、落叶阔叶林景观、针叶林景观、经济林景观、竹林景观、灌木林景观等多种森林生态景观类型,但其各生态景观类型面积分布不均,色彩变化不大,视觉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常绿阔叶林景观面积比重少,针叶林景观面积比重大,林相单调或破碎、季相变化少、树种分布不均或单一、层次结构简单、林分稀疏等方面。根据规划区域生态景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整体形态、季相变化、层次变化等多种生态系统和空间类型出发,按照规划原则,通过在各景观类型中进行目的树种的培育或改造,逐步提高规划区域常绿阔叶林景观面积比重,减少针叶林景观面积比重,调整森林生态景观面积,丰富森林生态景观树种,增加森林生态景观层次,提升森林生态景观效果。 2.1景观保护型 将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区域内现有郁闭度≥0.5的乔木林,所有经济林、竹林、特殊灌木林以及未成林造林地(针叶林除外),苗圃地和林业辅助生产用地等均纳入森林生态景观保护型。区域内,具有较高的森林生态景观价值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常绿落叶阔叶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对这些景观,应采用限制采伐的方式进行严格的保护管理。其中,《遂昌县林木资源限制采伐工作方案》划定为禁伐区的林地面积,要严格限制采伐;对于非禁伐区的林地面积,原则上禁止采用皆伐和大面积择伐;对于林业生产经营区的人工商品林基地(含工业原料林、合作造林、世行贷款造林)可准予皆伐,但要控制采伐区块面积,避免集中成片采伐,尽量降低其对生态景观整体形象的破坏。 2.2景观改造型 将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区域内现有郁闭度 2.3景观营造型 对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区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等,根据立地条件分别宜树、宜灌或宜草等进行绿化。现有未绿化的宜林荒山荒地,基本上立地条件都较差,难以营造成较好的森林生态景观,因此要以种灌及种草来绿化为主;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荒山荒地,选择木荷、甜槠、栎类、枫香、榉树等树种营造阔叶林景观。今后采伐等形成的迹地,要及时并按照规划的生态景观建设方向造林绿化;坡耕地利用杨梅、厚朴、柿树、毛竹、茶叶等生态经济树种营造经济林景观。 3生态景观建设技术措施规划 3.1立地类型划分 根据规划区的地貌、海拔、坡向、土壤、土层厚度等对树木生长影响的分析,确定以海拔、坡向、土壤为主要因子来划分立地类型,并拟定各立地类型的主要适生树种。 2014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郑慧萍,等:遂昌县景观林建设的类型及关键技术资源与产业 3.2树种选择 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用观赏价值和生态效能高,并有成功种植经验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进行生态景观改造和培育,增加树种组合和植被层次及季相变化,既能适宜林地的立地条件,又能满足生态景观的建设要求,达到投资少、见效快、景观美、地方特色鲜明的目的。此次规划主要选择以下树种。 3.2.1按生态习性分 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有香樟、浙江樟、楠木类、细柄蕈树、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米槠、罗浮栲、栲树、南岭栲、乌楣栲、杜英类、猴欢喜、香港四照花、木莲类、含笑类、杨梅、冬青类、桂花;落叶阔叶乔木树种有枫香、缺萼枫香、毛红椿、连香树、秀丽槭、檫树、小果冬青、南酸枣、马褂木、银杏、榉树、黄连木、柿树、蓝果树、无患子、光皮桦、黄山栾树;常绿灌木树种有构骨冬青、毛瑞香、浙江蜡梅、栀子花、杜鹃、茶叶、鹿角杜鹃、云锦杜鹃、夹竹挑、女贞;落叶灌木树种有满山红、丁香杜鹃、毛黄栌、美丽胡枝子;常绿藤本植物有常春油麻藤;竹类有毛竹、遂昌雷竹。 3.2.2按主要用途分 浙南及遂昌特色树种有遂昌冬青、遂昌大果油茶、遂昌雷竹、九龙山榧、浙江蜡梅、伯乐树、乐东拟单性木兰、闽楠、凤凰楠、细柄蕈树、毛红椿;观赏树种有伯乐树、含笑类、木莲类、浙江红山茶、遂昌大果油茶、香港四照花、毛瑞香、常春油麻藤、美丽胡枝子、杜鹃、满山红、丁香杜鹃、鹿角杜鹃、云锦杜鹃等;春―色叶树种有黄连木、刨花楠、红楠、闽楠、细柄蕈树等;秋―色叶树种有枫香、蓝果树、毛黄栌、秀丽槭、银杏、榉树、山乌桕、黄连木、香港四照花等;常色叶树种有栲树、米槠、罗浮栲、南岭栲、杜英类、猴欢喜等。 3.3林地清理与整地 造林前的林地清理与整地,无论是无立木林地的造林,还是林分补植改造,都不能破环周围的森林生态环境与生态景观。所以,只对造林地劈除草灌与清理树根、石块等杂物,并保留目的树种。整地方式采用挖大穴,穴的规格一般为50cm×50cm×40cm,容器苗可适当减少挖穴规格,挖穴后及时回填,以免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3.4造林密度、种植季节与种植方式 景观营造,造林密度为2100~2700株/hm2,其中大苗造林密度为1500~1800株/hm2,小苗造林密度为2500~3000株/hm2。景观改造,有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补植密度以600~1500株/hm2,灌木林地补植灌木树种密度以1200~1800株/hm2,乔木树种补植密度以900~1500株/hm2为宜。为提高成活率,需选择春季或冬季植苗造林,即在树液流动前的雨后无风阴天定植。种植方式采用植苗种植。栽植时应严格按《造林技术规程》要求进行。苗木尽可能当天栽完,当天栽不完的必须假植。苗木在起运时要带泥球。难成活苗木,栽前可用ABT生根粉、GGR植物生长素蘸根造林等先进技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所有苗木装车时,必须认真检查,不得压伤苗木,并用湿草覆盖其根部,以防水分蒸发。 3.5补植与幼林抚育 种植后必须对幼林采用除草、松土、培蔸、扩穴、除萌、修枝等抚育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对种植后死亡的幼树及时补植,保证成活率达到合格要求。抚育次数为种植后第一、二年各1次,第三年1次,抚育时间为每年6月或9月。为防止水土流失,抚育方式采用块状抚育。 景观类论文: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摘 要 本文针对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在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现状方面,主要针对国内和国外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景观生态分类研究的发展趋势方面,主要从新技术的应用、景观生态分类在实践中应用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 景观生态分类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而可供利用的土地则越来越少,环境问题也越发严重,因此,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合理的安排环境、人口的关系,使人口与环境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景观生态,主要是指以天空为顶,以大地为底,在一定区域内的户外所有空间之中所包含的有机物、无机物,有形之物,无形之物之间所构成的互动关系,进而产生的自然效应组合。景观生态强调的是景观的生态学方面,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于景观分类的研究,前人在城市景观生态方面进行过很多研究。但是对景观生态在一定区域内、一定范围内的表现,不同要素之间的组织关系的研究仍然比较欠缺。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对景观生态进行分类,并对分类进行研究,这对于促进景观生态研究的发展,促进以景观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开展景观评价、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现状 景观生态分类通过建立等级分类系统,能够全面反映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异和组织关联,揭示其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征,是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由此可见,景观生态分类的知识面涉及的非常广,是一门非常明显的交叉学科。正因为景观生态分类相关知识作为一门交叉的综合学科,所以对于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也比较多。但真正将景观生态分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展研究,则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从国外对景观生态分类及相关内容的研究来看,目前在国际上主要流行两个学派,即以荷兰等国家为代表的欧洲学派,还有以美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北美学派。这两种学派虽然都是基于景观生态分类进行研究,但由于侧重点不同,其研究的方向差异很大。欧洲学派,相对来说对于景观规划的实践更为重视,而北美学派则对于景观规划的格局和功能更重视。两种不同学派的研究各有千秋,但初衷都是一个。尤其是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又给景观生态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使两种不同学派的研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国内对于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要比国际上大约晚20年到30年左右,从起步上落后了很多。我国真正开始对景观生态分类开展研究要追溯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景观生态室”和景贵和主持的“吉林省西部沙地生态建设”课题的立项。从这个实体研究机构和课题的立项开始,我国对于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步入正轨。后来出版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等多部相关著作。整体来看,我国的景观生态分类理论研究起步晚,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以土地类型为基础进行的划分;(2)综合考虑自然地貌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的划分;(3)以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强度或从景观功能入手进行的划分;(4)直接依据遥感手段获取地表覆被物的景观特征数据进行的分类。 2景观生态分类的发展趋势 目前,快速的城镇化以及过度膨胀的人口都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地区生态变得更加脆弱,生态平衡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为此,在新的环境下,面对新的挑战,重新对景观生态分类进行研究,也是未来景观生态分类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尤其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定位系统、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且掌上电脑、GPS 定位仪等被广泛的采用,景观生态分类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趋势。目前,景观生态分类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研究与应用的整合,并相应地推进时空尺度匹配、多学科的整合,以及研究者、决策者和景观利用者三者的整合。更多的将景观生态分类中各项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探索景观过程的物理学表达方式,逐步减少景观生态过程研究和景观动态预测的不确定性,发展和建立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提高景观生态分类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比如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土地利用与覆盖,生态恢复与生态合理建设,景观动态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地利用景观生态分类的知识进行研究。 3 结语 总之,景观生态分类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一门新的知识,在未来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相关知识的研究和实践中都必将有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为此,我们还需要对景观生态的分类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探讨新的发展趋势,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景观类论文:城市街道景观的分类与设计研究 [摘要]城市街道景观是反应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因而加强城市景观的设计对生态和谐的现代城市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城市街道景观的分类与设计研究》。首先分析了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其次就城市街道景观进行了分类;再次就如何加强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更好地促进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将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出来。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特点;分类;设计策略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对其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对街道景观的分类,且做好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以更好地促进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有效性,彰显城市文化的内涵。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分析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加强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人员,必须对其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其的设计。就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当前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文化性 文化性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特点之一。城市街道的建筑系统与道路系统的有效规划形成了城市的街道景观,在物质实体的背后其所承载的是城市文化内涵,能在了解城市街道景观文化的基础上加上对城市的印象,更好地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 1.2视觉传播性 城市街道景观的直接受益者主要是街道两边的住户以及街道上的行人,其视觉感官和使用感受是做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重要标准,因而仅凭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与哲学美学是难以将城市街道景观的视觉传播性有效的设计并体现出来,所以作为设计人员必须从住户与行人的角度去做好城市街道的设计,妥善处理街道环境与行人间的关联,并确保街道景观能有效的合理的将其蕴含的城市文化内涵传递出来[1]。 1.3整体持续性 城市街道景观的连续性较强,同时也是构成城市线性空间的重要载体,因而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城市的环境、建设的情况以及文化背景等作为基本元素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从而更好地彰显城市街道景观的整体持续性的特点。 2.城市街道景观的分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地彰显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就必须在设计之前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在现代城市街道景观分类过程中,主要分为交通类、生活类、步行街、文化街、滨水区。交通类街道即城市道路,主要用于城市车辆与行人的通行,承载着整个城市运行的重要功能,常见的交通类街道景观主要有城市的主干道、飞机场、火车站、地铁站、汽车站、隔离带等。 生活类街道作为最常见的街道类型,其对居住空间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延生,组成的元素主要有两侧的建筑物、绿化、地面以及公共设施等,与交通类街道相比,其不仅车流量小,而且形成速度较慢。步行街在城市中主要是供人们购物的街道,因而此类街道往往集中在商业区,所以其安全性十分重要,为城市人们提供安全的购物环境。文化街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性的街道,因而具有较强的传统地域文化,因而此类街道主要用于对街道文物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滨水区则是城市中特定的空间,主要是指与河流、海洋和湖泊等与水体区域相接的土地[2]。 3.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策略探究 某大道工程是近年新修建的综合性干道,由于因尚未全线拉通,所以此路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由于路西的绿化景观带是市民的聚集地,而路段内仅设置一处过街天桥,大量人流往返道路之间,对此路的车辆通行有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分流工作。以下结合本工程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策略。 3.1交通类 在交通类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鉴于其流通性较强的特点,因而一般应采取直线的方式进行道路的设计,当道路需要转弯时,必须确保转弯半径的合理性,尤其是转弯半径之内严禁设计遮挡视线的物体,在沿街建筑设计时,应确保街道宽度与树木高度之间比例关系的协调性,所设计的街道不一定非要等宽,但应采取放大局部空间的方式,把城市的绿地和广场等引进街道空间之中,从而不断丰富街道空间,提高交通类街道空间的形象。由于交通类街道包含了诸如照明设施、信息显示牌、标志广告牌、安全护栏等设施,做好此类设施设计,能有效的完善和补充道路的功能,并达到美化街道的需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降低设计人员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应对其视觉效果进行强化,切实做好快速路的修饰与美化设计工作,从而更好地将城市文化元素融入街道设施之中,给在快速路上的人们带来一种城市的温情。对于高架桥、立交桥等较为特殊的交通类街道景观的设计,由于其与地面存在高差,正是由于高差的存在形成了立体的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应设计相应的攀爬类植物,使其更好地绿化高架桥、立交桥的桥体的外侧,亦可在桥的两侧设置固定的盆栽,以更好地形成立体感较强的绿色景观[3]。 3.2生活类 对于生活类街道景观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生活性街道景观以城市生活为主的特点,注重生活类街道的邻里感与场所感,才能更好地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在城市街道景观空间的形式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设计与居民需求相符的具有较强服务性的区域,例如生活超市、购物广场、菜市场等,再结合生活类街道功能的特点,充分考虑到街道空间在变化过程中带来的美感,并尽可能地利用多种元素去丰富空间,为现代人提供相应的交流场所,加上此类街道的行人较多,因而在进行绿化设计过程中,应精心选择行道树,既要在夏季达到遮阴的效果,又要确保冬季日照的足够行,亦能选取花坛与花池等方式为街区的景色丰富带来更大的可能。 3.3步行街 在步行街设计过程中,由于其注重的主要是安全性,并集文化识别性、需求性和便利性为一体。因而首先必须在确保步行街街道景观设计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即尽可能地避免和预防机动车的进入,而这就需要设置相应的隔离设施,以最大化的确保安全隔离效果。但是由于步行街的人流量较为密集,在行走时难以察觉周边的危险因素,因而作为设计人员必须确保街道地面铺装具有较强的平坦性,尤其是在井盖口周边不得出现高差变化,并充分考虑所选铺装材料的性能,并结合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的不同,针对性的选用材料。 3.4文化街 街道设施应考虑景观造型手法与城市环境文化的一致性,要提取传统文化要素、组合地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注重街道色彩表现等,具体可以通过选取来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题材的元素并应用到街道小品中,起到强化空间文化内涵、渲染城市人文色彩的作用。以文化街中心的雕塑设计为例,城市中的雕塑能够反映出该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市民的文化素质及修养,好的雕塑品必然与环境协调并形成城市中标志性的象征。雕塑与环境相结合,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气氛和氛围,创造一种精神生活空间,使观者在这一精神生活空间或崇敬、或恐惧、或愉悦、或轻松,产生各种情感和联想,从而影响其人生态度和审美观念。优秀的建筑与雕塑组合,不但装点了市容市貌,美化了城市街景,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3.5滨水区 滨水区的街道景观在设计时应强调它的空间秩序性和自然系统、人工系统的包容性,可以在临水区域间隔设置亲水平台,让人们近距离与自然接触,在滨水区域沿水种植行道树,从而形成供人休闲的慢行通道[4]。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城市街道景观的分类与设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紧密结合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切实做好交通类、生活类、步行街、文化街、滨水区等街道景观的设计,以最大化的彰显城市的文化内涵,以精心的设计提升现代城市人生活的品位。
石油管理论文:EPC管理模式应用于石油管道管理的价值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EPC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同时,探讨了EPC管理模式应用于石油管道管理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了将其应用在石油管道管理中的好处,以期可以为我国石油管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EPC;应用;石油管道;管理 一、前言 目前,我国EPC管理模式也日趋成熟,在这个大背景下,EPC管理模式也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石油管道管理工作中也逐步的采取了EPC管理模式,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石油管道管理的效果。 二、EPC管理模式简述 EPC(engineer,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程承包模式。所谓EPC工程总承包是指由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直至交付使用进行全过程总承包的方式。总承包商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 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以项目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施工、采办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使整个项目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式分为以下几种: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方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EPC),设计加采购承包方式(EP),设计加施工承包方式(EC),设计加建造承包方式(DB),还有BOT、BOOT等多种项目建设和承包方式。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控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为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使业主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护,所以,在我国很多工程项目中都使用了EPC管理模式。 三、EPC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目前,EPC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己被广泛采用,并正被我国国内部分大型建筑企业逐步应用。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及优势: 1、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车服务工作全部委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2、业主只与工程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总承包含同。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后,工程总承包商可以把部分设计、采办、施工或投产服务工作,委托给分包商完成;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而不是与业主签订合同;分包商的全部工作由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 3、业主可以自行组建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工程进行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4、业主把EPC的管理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因而,工程总承包商要承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同时工程总承包商也拥有更多获利的机会。 四、EPC管理模式应用于石油管道管理的价值 由于长输管道的特殊性。采用EPC管理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成功的项目管理模式。并已在国内其他石化项目上得以应用和借鉴。 EPC总承包模式是我国工程市场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满足了发包人的需要,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随着输油气管道建设第二个高峰的来临。EPC管理模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管道工程项目建设的主流管理模式,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改进。并逐步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 1、EPC管理模式可以使工程管理项目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使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对于投资方来讲,因为要对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把关,所以投资方需要通过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控制PMC是对项目的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的专业化公司。通过对EPC进行监督,从而完成投资方对项目管理的任务指标采用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把项目中的设计、采办和施工进行协调管理,然后将项目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和过程分解,这样可以使项目管理更加专业化做到责任明确,管理有效。 2、EPC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项目交易成本。因为EPC承包方式是采用固定总包价格,这样就可以对总体工程成本和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显而易见,整个交易成本也因此明显地降低。 3、EPC管理模式广泛地应用了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EPC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上采用更专业的分包商。同时,通过标准化的过程控制完成项目管理EPC管理模式使设计、施工、采办三方面紧密结合,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 4、EPC管理模式可以缩短采购管理周期。采用EPC管理模式,由于总承包商提前介入工程前期工作,将采购工作纳入到设计过程中,采购工作和设计工作相融合,这样就缩短了整个工程的工期。因为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当设计工作完成时,采购工作也基本结束。采购工作又和施工工作相衔接,设计、施工、采购的结合使整个工程项目工期得以缩短再者实行EPC管理模式,使设计工作、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由于在EPC的统一管理下,设计、采办和施工三方之间责任明确,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使各项目工作得以圆满完成。同时,由于在EPC管理下的设计、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可以同时进行,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 五、EPC模式下石油管道管理的优化 石油管道管理中各种信息的动态变化以及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要求项目建设各方紧密合作。及时交流沟通。建立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解决方案机制,促进相互间的良好合作与信任,是使项目偏差得到快速解决的根本保证。而EPC模式下,业主跟总承包商沟通、总承包商再与分包商沟通、分包商再与监督、监理、设备商、供货商等沟通,使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相对较慢,并出现信息失真,不能快速满足项目变化的要求,基于此,一种建立在EPC模式下的新的快速反应与合作机制“EPC+Partnering”模式应运而生。 Partnering模式即伙伴关系管理模式,是指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通过签订伙伴关系协议做出承诺和组建工作团队,在兼顾各方利益的条件下。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建立完善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和矛盾的友好解决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Partnering模式意味着业主与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一种短期或长期的协议,在充分考虑参与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工程共同的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及时沟通以避免争议和诉讼的产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担工程风险和有关费用,以保证参与各方目标和利益的实现。 在EPC+Partnering模式下,由于业主能够和EPC总承包商通过Partnering工作小组进行及时的沟通,业主的控制力不仅没有被大大削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业主对最终设计和细节的控制力。通过监理公司必要的监督和Partner.ing工作小组及时的沟通,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成本都能得到一定的控制。对EPC总承包商的风险也有一定的控制,对整个工程的管理都能起到一个更好的沟通和控制作用,从而解决了EPC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石油管道管理工作的效果就必须要分析其管理的模式,采取EPC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升管理的效果,也可以为石油管道的运行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管理支持,值得推广。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解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油气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石油管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石油管道工程一般投资成本高、质量要求严格、工程工期长,而且多是在野外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随着长输管道项目的不断增加,对于石油管道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旨在防患于未然,促进我国油气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石油管道;风险;风险识别;方案 目前,随着我国石油长输管道的快速发展,我国新建设的石油管道大部分是采用长输管道,长输管道作为石油管线的主要架构,长输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石油本身的品质,不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生产,而且还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效益及稳定发展。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仅地理跨度非常大,而且途中涉及的地质情况比较悬殊,再加上工程本身也比较复杂,施工战线比较长,大部分是在露天进行工作,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从而增加了工程施工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工程施工中的风险性,所以加强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进行风险管理把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风险的识别 所谓的风险辨识就是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险缘由、危险因素等进行准确地研讨及辨别。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现象,首先应该对风险进行辨识。然而石油长输管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 1.1材料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原材料的质量验收把关不严格,材料验收只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只注重材料的相关文件与手续是否齐全,而忽视了材料的内存质量。 1.2技术落后,质量把控措施不到位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方面不但技术本身没有达到标准,而且应用的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不足及不恰当的因素,从而造成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把控的措施及内容即不合理又不明确,甚至明显不科学,从而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的质量。 1.3管道焊接存在着缺陷 焊接直接影响到管道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但是有些施工人员在管道的焊接过程中不能够认真执行焊接施工的相关规定,不能够依次对焊口进行准确无误的位呈标识;还有些施工人员在焊接中处理不当,没有在焊口的两端采取相应的封堵措施;或者没有按照规定在管道的焊接处进行预热。同时,在焊接完成后,不注重对焊接质量和焊接处理的检验,不注重对焊接破口的渗透检测,使得管道存在漏焊和虚焊等问题,造成管道强度不够,气密性较差,影响了管道的使用。 1.4施工管理中存在不足 因为在分包工程审核及定标的过程中存在错误,从而导致分包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纰漏;工程施工的进度规划及工程施工规划方案不够完善,从而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及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依据工程施工的实际进展情况,准备的工作报告不够完善,从而造成整个施工工程没有规矩可言;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做的不到位,从而对工程施工的后续进度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工程施工管理的方面存在着纰漏,从而造成施工现场经常发生事故;工程施工场地缺乏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无章可循;没有定期开展施工调度会及施工规划执行审查会,从而造成工程被迫停工、窝工等状况,使工程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延误工期,更增添了工程造价。 2对于风险的分析、评价与预警 2.1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指风险发生的频率及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风险发生的频率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频率,是指从过去风险发生的历史数据,或是以理论分析措施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加以确定;另一种是主管频率,是指主观方是依据自身多年的实战经验、信息反映及自己的判断,来进行主观方面的判定。 2.2风险评价 所谓的风险评价就是在工程施工中产生的风险,对各种风险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种风险的发生概率比较大,并且分析这些风险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从而提起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石油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及施工管理等进行有效的评价及风险分析,再根据工程施工的特征,确定风险评价的标准,从而给风险预警及风险应对打好基础。 2.3风险预警 在对施工工程进行风险评价之后,就应该实施某种措施,使工程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工程施工中,应该结合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若发生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超越了预先的风险预警值,就应该马上使用风险预警环节,从而避免风险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风险。 3长输管道施工风险的应对措施 3.1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对于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管道安装前,必须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材料达到施工现场后,相关质量检查人员要对各种防腐材料、阀门、管件等进行质量验收,不但要查看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出厂合格证,还应进行表面质量检查,核对规格、型号及数量。同时要注意石油管道的焊接材料、螺母、螺钉以及阀门的规格、型号、材质等是否满足国家标准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对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分开堆放、禁止使用。 3.2科学的选择技术方案 因为石油长输管道的施工场地比较复杂,所以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探讨,采取恰当的技术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逐渐进入了新的技术,在采用新技术之前,应该对现实环境的分析,选择适合的技术,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施工工艺应该进行创新、改进,舍弃那些不适合的施工方式;不要采取不达标的技术,降低因技术上的不足而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很好的把控施工质量,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质量把控作业等。 3.3加强管道焊接质量控制 (1)焊接前管道焊接之前,焊接人员要仔细检查各种焊接零件和焊接材料,确定质量和数量,焊接人员要熟练掌握焊接操作流程和焊接工艺指导。管道组对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焊接。(2)焊接过程中在焊接管道时,要严格按照管道安装施工要求,规范焊接操作,一段一段进行焊接,确保焊接的强度和严密性。(3)焊接后管道焊接完成后,要仔细检查焊接部位,落实责任制度,强化焊接人员的责任意识,每个焊接人员检查自己焊接的管道,同时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巡检,随机抽查焊接管道,确保管道焊接质量。 3.4做好施工管理 应该对分包单位的资质证明进行认真审核;充分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工程施工的现实状况为依据,设计出合理的工程进度规划及施工计划;定期组织召开施工调度会及施工计划执行审查会,加强现场的管理力度;加强施工现场的文件管理,避免工程施工现场出现无章可循的情况。 3.5做好对风险的监控 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问题,从而对工程施工的进度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一定要设置一个风险监控系统,可以聚集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风险信号,依据风险信号采取适当的措施,这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长输管道作为我国石油管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加强风险严格把控,提供工程施工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石油输送事业的发展。 石油管理论文: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对石油资源的和平利用、控制与竞争,石油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凸显,已成为当今各类重大国际事件的重要起因。石油对各大国生命攸关,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管道运输是石油资源配送的主要方式,本文从几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以及石油管道运输的一些基本特点优势,分析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技术概述 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它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如今先进科学技术体系的前导要素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如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领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运行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会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生产和应用时信息技术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在信息技术产业中,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所应用的是信息技术的生产方面,而信息技术扩散例如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体现。除此之外,相关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技术、微电子生产息技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电信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可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 在如今蓬勃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运行体系中,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它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科技的发展。本文亦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阐述了解,从而进行分析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二、石油管道运输的特点 石油管道运输,依托于其自身的输油管道系统。管道运输本身就具有着与陆地上的铁路公路运输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由于石油管道本身所具有的广范围的分布、运输所历经的线路漫长等特点,也成为了原油或石油产品到石油使用终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渠道。 (一)石油运输管道分类 石油管道的分类根据距离或者范围粉可以分成在特定企业或者区域内部的输油管道以及跨地域长距离的输油管道;也可以按照所输送的油品分为原油或成品油两种输油管道;另外,根据材料可以分为碳素钢管和耐油胶管两种类型。 (二)石油管道运输的优势特点 1.运输量大 从我国西气东输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管道运输可以通过一条管道持续完成特定的运输要求与任务,而每年通过管道运输的运输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达到几万或者亿吨。 2.占用土地空间少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油气运输管道对土地的占用率仅仅是公路对土地永久占有的3%,铁路的10%左右。由于这种运输管道是铺设在地下,所以土地资源的节约有着重大意义。 3.管道运输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与其它的交通运输系统相比较,在建设周期上管道运输系统在建设上要短三分之一以上,这样也就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4.石油管道运输具有安全持续的特点 易燃易爆、容易泄露和挥发是油气自身所特有的性质,那么在运输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采用管道运输则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石油运输可能存在的这些安全隐患。不仅如此,管道由于大部分是埋在地下,因此在运输过程中也极大地减少了挥发的耗损,规避了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节约了耗能、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三、油气管道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的意义 (一)当前石油管道运输存在不足 航空、公路、水网、铁道和管道运输是我国综合运输系统中的五种基本运输方式。而管道运输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对于油气来说可以称之为是最为可靠的运输方式,只是在我国管道运输建设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综合运输体统中它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并且在建设规划中,运输管道的网络化仍旧是当今以及今后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那么与网络化相配套的其他附属设施的构建也相对缓慢,而且这些也将是对我国石油管道运输管理应用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因此,我国今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中,应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管道设施建设和管理技术,实现管道运输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确保管道运输安全,真正实现油气管道运输的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 (二)信息化建设对于石油管道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 真正能够推动管道运输业大力发展的是科技的进步。若要使我国管道运输技术和管理实现真正协调有效、快速持续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是必然选择。而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得以应用也是必然过程,并且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1减轻系统管理的工作强度 信息化建设管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充分表明,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利用科技进行数据、流程、标准等方面分析,不仅减轻工作强度,而且使工作更加精确可靠。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作用同样如此。 2.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强资源有效利用率,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精确计算分析,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避免时间和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强化了管理的准确性的同时大大提高实际工作的工作效率。 3.有力促进管道运输管理体统的规范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共享、交换和集成,这就为管道运输管理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统一标准,进而实现现代化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而综合信息技术所有的优势,信息技术应用与石油管道运输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效率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石油化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强大支柱,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四、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执行领域的应用层次分析 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完全基于信息技术的构建和应用。在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上,信息技术的整合分析为石油管道运输管理工作事物提供参考意见和可行性依据。例如,在过去的几年中,ERP系统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行业,而在石油化工行业同样盛行。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使用类似的信息技术在统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在管理的执行层次简化了工作环节同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信息技术在管道运输管理中执行领域应用将是未来工作模式的主流趋势。 (二)管理应用分析 信息技术在石油运输管理中管理层次的应用将是最主要的。输油管道运输管理基于信息技术而言,可以从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硬件方面来说,与石油管道最为匹配的信息技术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实现对地下石油管道的具体位置和相关信息的定位和分配,对管道的详细信息数据采集,从而将相关信息数据整合与其它的信息系统或者硬件相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输油管道运输管理系统,同时可以实时监控管道情况。 从软件方面讲,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数据采集和管道的管理与监控功能。数据采集可以对输油管道所在的现场的温度流量压力等进行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处理器对所采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管道的管理与监控则是通过自检继而对输油管道的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输油管道的管理与监控还具备反馈所采集的数据、接收和执行控制指令的功能。 结语: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管道运输管理输送中的重要和主流趋势,今后长远的发展也必将是以信息技术为管理应用核心,因此,实现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实用值得推广的。 石油管理论文:探讨石油管道安全运行管理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日益扩大,整个社会经济与生活对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石油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提升,石油管道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人身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建设管道的时候,要采用最有效的安全技术,认真落实管道建设安全要求。在管道管理上,要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只有切实遵守与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石油管道安全运行。 关键词:石油管道;安全运行;管理 一、当前我国石油管道管理现状 1、安全观念单薄。一般来说,管道的建设周期较长,对于建设施工队伍而言,容易有所懈怠,形成松懈的心理,在安全设施的维护上有所放松,容易产生一系列本可避免的安全事故。因此,安全观念教育是石油企业员工的重要课题。 2、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个有积极性,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对管道的建设无疑是最有利的,在石油管道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一个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才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形成对工作的有效规范。 二、对石油管道管理进行有效的革新 1、培育高端创新人才。在人员队伍的建设上,随着我国石油管道的管理建设,培育了一批批集管理、运营、建设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这些人才是管道建设与运营的主心力量。但事实上,高端的复合型人才是供不应求的,因此,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企业为了适应复杂的管道运营建设,更加重视培养高端人才,不仅重视技术人才的选聘,在选聘之后更应注重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进修,逐步的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也带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创新管理机制。目前,国际上的大型油田企业,在管理上都是以完整性、科学性管理作为发展的重点,并构建一个更加专业化、职能更加明确的管理机制。从我国目前处于转型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存在较多的管理方式,要想规范与统一管理,在改革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我国在20世纪末已逐步开始建设新的管理机制,在成都、兰州、北京、陕西等管道基地进行逐步的尝试。在不断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同时,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为确保管道安全性能的有效发挥,也在逐步构建与完善安全管理的运作平台。 3、研发核心技术。如今,管道的运输环境地貌越来越复杂,建设管道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距离更长、信息化、环保性能、高压输送等等,这就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新技术的融入需求更迫切。国内在参考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正加大力度发展本国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的钢材焊接技术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西气东输的管道中,实现了在距离、口径、压力、焊接等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建设管道的重点是数字化建设,我国也已经进行成功的尝试。提高管道建设材料的科技含量,对于管道的运行与维护无疑是最好的,能从根本上缩减人力与物力。 三、安全管理建设 1、输油管道安全的重要性。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输油管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带来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将十分巨大,在一些落后的边缘地区,一旦发生不幸,受到条件的限制灭火将是十分困难的。而在管道油田基地,存放的都是大量的可燃物品,由于现场大量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操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众多的。 从安全角度考虑,在油田管道的选址上,应该注重远离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做好相关的安全警示,在建设施工的时候,对管道要进行重点的防腐保护,加上必要的防水、防电以及保温设备,要远离电磁大的场所,并做好管道周边的排水建设工程,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在重视安全管理的同时,构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运行体系。输油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地质水势地形地貌地震等自然条件及两岸的村镇交通等现状,并要考虑管道的总体走向管道管理维护的方便,选择合理的穿跨越位置及方式。穿越河流管段在采用加配重块石笼等方案施工时,应对防腐层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位于水库下游冲刷范围内的管道穿跨越工程防洪安全要求,应根据地形条件水库容量等进行防洪设计管道穿跨越工程上游20km冲刷范围内若需新建水库,水库建设单位应对管道穿跨越工程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2、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为了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对安全事故有效的预防,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对于管道运输而言,除了防水、防电、防火、保温等之外,还需要重视潜在的危险,例如管道的腐蚀、泄露、防腐检测等等。采取安全技术就是为了减少与预防发生事故,首先可以降低潜在的隐患,在开发新能源的时候,避免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从根本上防止中毒、火灾、爆炸等不幸的发生。其次,有些潜在的危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因此应该尽量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危险系数处于可控制的安全范围之内,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再者,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地区设立警告标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立明显的警醒标志,让人们及时的远离危险或者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 3定期检验 3.1在线检验 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石油管道进行一般性检测新建管道必须在一年内检测,以后视管道安全状况每一至三年检测一次;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石油管道的调节阀减压阀安全阀高(低)压泄压阀等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应定期检测管道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情况,及时修补损坏的防腐层,调整阴极保护参数;管道阴极保护电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经检测确认防腐层发生老化时,应及时安排防腐层大修。 3.2全面检验 石油管道应当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新建石油管道应当在投产后三年内进行检测,以后视管道运行安全状况确定检测周期,最多不超过八年;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总结 石油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管道具有大规模建设,高投资等特点,安全管理是发展石油业的核心,只有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进行根本的提升,构建一个长期、完善、有效的安全保护机制,才能将石油管道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运输管理的研究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大国,每年国内所消耗的石油总量一半是通过进口得来,而现今运输石油的主要方式就是管道运输,因此,加强对石油管道运输业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分析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的发展现状、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保护措施,并对如何完善石油管道运输业的管理制度作出建议。 关键词:石油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安全问题;保护措施;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发展,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命脉之一,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其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加。但由于我国开采技术和资源产量的限制,大量石油需要通过国外进口而来,这从而也带动了石油运输业的发展,其中管道运输作为一种安全、环保、快捷的石油运输方式而被人们所青睐;但由于它投资巨大、工程复杂,使得管理方面问题良多、容易出现疏漏,严重者更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是石油管道运输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隐患。 一、石油管道的简单介绍 石油管道指的是,由油管及其他附件所组成的、按照某种工艺流程配备上相应的油泵机等机器组装完成的一种管道系统,用以完成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的接卸、输送和转运等,其材料一般为钢管(一般有碳素钢管和耐油胶管两种),使用焊接和法兰等连接方式进行管道的长距离连接。石油管道运输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石油运输方式。 二、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石油运输的方式有很多种,除却管道运输外,还有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等,但相较而言,管道运输不受时间、空间与季节等因素的限制,更为方便和快捷,所以目前在我国,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石油运输方式。但由于石油管道运输业前景广阔,因而运营商良多,这就导致管道运输的管理制度极度复杂且不完善,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如石油泄漏引起的爆炸、火灾等;这些不良因素,正是影响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但即使如此,近十年来,我国仍是斥资建成了多条重要的石油运输管道,如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线、港枣成品油输送管道、西部管道原油管线和成品油管线等。这些石油管道,大体可分为原油输送管道和成品油输送管道两大类型,以下就分别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运输管道的建设现状。 1、原油管道 我国原油管输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在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正一点点缩小差距。现如今,我国已经熟练掌握了加剂输送、加热输送、常温输送、间歇输送、密闭输送、顺序输送等先进的管道运输技术,尤其是加热输送和加剂输送工艺已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防腐、保温、腐蚀检测等方面也有了巨大成就。 2、成品油管道 随着成品油运输的需求量增加,我国成品油管道建设也有了一定进步,先后开发了成品油顺序输送水力训算和批量跟踪及运行管理软件等来辅助成品油的管道运输,但当下总体水平仍还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目前多采用密闭顺序输送工艺来进行成品油管道运输,也有个别采用的是旁接油罐顺序输送工艺,但都自动化和科技化水平较低,还待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的更进一步开拓与发展。 三、石油管道运输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道材料质量问题 石油管道工程建设耗资巨大,动辄需要成百上千亿的投资,因此很多运营商为节省资金、争取利润而使用不合格的管道材料,从而导致石油泄漏严重、浪费过甚,更可能引起剧烈的爆炸和火灾等,给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 2、管道腐蚀 石油管道多由钢管制成,且通常裸露在空气中或深埋于土壤之下,使用时间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腐蚀状况,有着极大的安全风险。 3、焊接风险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需要运输石油的距离较长,建设的石油管道也较长,所以需要通过焊接技术来连接不同的管道。焊接质量在管道工程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焊接技术不过关,使接口处连接不良或焊接工艺不够细致,都容易令管道在石油运输过程中发生震裂等意外,对石油管道运输的安全有着重大不利影响。在我国,目前已经有过很多次由于焊接问题所造成的石油管道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以免事故再次发生。 四、石油管道运输的保护措施 1、保证管道质量 在进行石油运输管道工程建设之时,一定要详细检测所需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对其严格把关,坚决拒绝将不合格的产品投入到施工建设当中,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使用劣质材料,更不能偷工减料,要时时刻刻记着对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2、做好防护工作 由于石油管道容易被腐蚀,已经越来越影响到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的发展,所以如何防护好运输管道,使其避免被腐蚀,也是重中之重。目前,这方面最主要的防护措施是给管道涂防腐漆,这不仅能减少运输管道的腐蚀程度,还能大大延长管道的使用年限,给管道建设工程节省一部分成本,是一项极其有效的石油运输管道防护措施。 3、保障焊接技术 石油运输管道的焊接技术一定要过关,进行焊接工作的技术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焊接技术的技能培训,达到国家专业标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在焊接过程中尽职尽责、认真仔细,严格把关石油运输管道的焊接质量,避免因个人或团体的疏忽和技术水平不达标带来的质量问题;并且要明确划分责任归属,做到出了问题有人承担、勇于承担,并能够及时弥补和解决。 五、完善石油管道运输业的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企业或工程都需要一个完善和完整的制度来约束相关工作者,以达到督促和监督的目的,最终实现工作的高效率和高完成度。石油管道运输业也同样,要想让石油管道的运输过程安全效率,就必须设定一套较为完善与完整的管理制度,详细地划分好从管道的建设工程乃至石油的运输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细节,明细责任与义务,增强员工的专业水准和职业责任感,使大家都明确地认识到石油管道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从企业到个人都要做到无所马虎、无所疏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石油管道运输的安全。 六、以兰郑长成品油管道为例简要分析 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条成品油管道,其自甘肃省兰州市为始,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五个省和六十七个市县,于湖南省长沙市为止,全线总长3214公里,采用3PE防腐方案,开工于2007年8月18日,历经一年多时间机械完工于2008年12月31日,是中国石油集团的一项重大建设工程。其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斜井穿越施工、管井降水穿越施工、定向钻穿越施工等施工方式,成功穿越了70多条大小河流,并穿越了74次铁路、234次高级公路和15条隧道,克服了水网沼泽、黄土丘陵区、黄土高原、六盘山等多处复杂地形,可谓工程浩大,是我国成品油管道运输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式工程,体现了我国国务院“西油东输”战略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初步成果,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结语: 石油管道运输作为我国目前最常见、最实用的石油运输方式,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加深入和开拓性地研究石油管道运输管理,是体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所重视的一项重要问题,它有助于减少我国石油运输的成本、提高我国石油运输的效率,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开发技术有限等问题,让我国更加进一步实现国际化。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之我见 摘要:石油能源是我国较为稀缺的能源之一,随着石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也日益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石油管道项目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石油管道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文在阐述石油项目管理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以期石油事业能得到良好地发展。 关键词: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引言: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是保障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对项目管理机构建设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讨论,以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及项目控制管理为重点,同时从进度、成本、安全、合同等角度提出了相应地优化措施,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一、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石油管道工程每一阶段的项目都进行时间、成本及质量的控制管理,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掌握石油管道控制的平衡点,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能得以顺利地开展及实施。 二、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石油管理项目机构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执行力度较差 目前,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制度已较为完善,但执行力度却较差,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受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体制所致,在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无法得到真正地贯彻和落实[1],譬如,已确定的审批及项目管理程序,由于长官的意识或外界因素而走样,导致项目管理执行力度较低。 2、石油管道工程项目仍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制度已初步完善,但与现代项目管理制度相比,仍需进一步地完善,公司层、项目层无法正常维持服务及监督关系,项目管理制度无法以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支撑,且部分职能部门也频频出现服务意识缺乏的情况,严重干涉了石油管道工程项目正常工作的开展[2]。 (二)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 虽然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中具备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操作,虽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鉴定,但仍忽视了全员管理这一重要的质量管理准则,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频繁出现质量问题[3]。 2、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成本及进度问题 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按照原有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使施工进度计划仅流于形式,导致石油管道工程的工期无法达到最初的要求,而使项目的成本大幅度地增加,项目的进度更新也较慢,不能及时地反应出项目的具体进度。在对项目进行成本的核算与管理过程中,没有将配置机械设备进行优化,更没有实施动态的管理模式,出现了工作人员及设备严重闲置的情况,致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成本一再增加,无法实现成本管理与员工管理的有效结合,而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成本及进度出现严重地问题[4]。 3、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安全及合同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地落实安全教育问题,安全管理问题存在严重的漏洞,尤其在工期较短或进度延后的情况下,为了节约工序时间,而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安全管理过程中未事先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因此,在动态的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合同管理常不具有规范的合同文本,合同索赔工作的实现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三、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优化措施 (一)完善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 在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决定项目能否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完善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尤为重要。项目经理是优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组织者,更是协调各方关系的重要纽带,是承担石油管道工程项目责任的主体,在进行项目经理选拔时,必须完善选拔的具体制度,以公平、公开、公正为选拔机制的核心理念,使专业人才能在选拔过程中脱颖而出,使选拔流程能得以良好地规范。在选拔过后,要明确项目经理的具体职权与责任,建立统一的专业知识培养机制,使项目经理能更好地适应工程的要求,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使之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地学习与培养,以确保石油管道工程管理能切实有效地开展。 (二)强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控制管理 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控制进行强化管理,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有效地实现合同中既定的目标,在进行项目的控制管理过程中,以项目的质量、安全、成本及进度多角度的对项目进行控制,提高施工效益的同时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地约束。但由于石油管道工程项目较为复杂,项目的控制管理常无法有效地实施,因此,只有实行逐步控制的项目控制理念,才能将质量控制全面地落实。在进度的管理过程中,要严抓计划、调度及跟踪工作,制定相应地进度计划书,使项目进度能有序地进行。对项目进行成本管理,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加强项目的指标测算,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评估制度,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地把握,切实有效地建立起项目控制管理机制。 (三)强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安全及合同管理 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建立安全管理是保障项目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前提,针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内容,有效地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机器的正常工作,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实行动态的安全控制管理,并时常对安全控制管理进行调整、分析、检查及判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素质,使项目安全控制管理得以有效地实施,将安全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安全分工。将合同管理与成本管理、工期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项目管理能拥有全面地控制系统,优化项目管理,使之成为更综合、更全面的管理,在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管理水平也能得到很好地完善。使全员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合同管理当中,对分包队伍进行严格地筛选,使合同管理的索赔、变更项目能得到顺利地开展。 四、结语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管道运输行业也日益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只有优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管理,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自身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做好石油管道项目的管理工作,对项目及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监督,完善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明晰其主要的责任内容,强化项目的控制、安全及合同管理,对事中地监控及事后复查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地革新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使石油事业能拥有更好地发展前景。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要: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安装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 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必须严格把关。本文探讨了管道安装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石油管道 安装施工 问题及处理措施 前言 我国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新时期下,加强对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探讨,对我国石油管道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强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分析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石油化工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特性,所以在对其输送管道进行安装时,有很多的要求与标准必须严格遵循。不过,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已经给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对策分析。 二、管道安装施工的前期准备 当建设工程经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以及工程的施工图纸完成后,我们就会召集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相关单位,分专业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找出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设计及时修改,避免在日后的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当工程所需要的管道、设备、阀门、管配件等所有材料已经准备就绪,各部门人员均已到位的情况下,工程前期准备完毕,那么施工便可以按照要求开始进行,工程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将工程的具体方案及时报送给项目监理部审批。监理工程师及施工管理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图纸充分了解并掌握,并对施工单位按照管段号所绘制出的各管段单线图、以及施工单位编制的焊接规程与热处理规程进行仔细审查。在管道的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图纸与实际工程在细节上抵触的情况,这时便需要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及时组织设计、生产、施工、监理对问题进行讨论,合理进行设计修改或对施工进行调整,保证生产流程正确和工艺管道的质量等要求符合标准。与此同时,设立质量管理的检查记录,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开始之前填写并报送至项目监理部,总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严格审查,最后得出检查结论并签字盖章,这样可以起到方便工程的跟踪调查。 三、石油管道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1、管段制作常见质量问题 在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一段管道安装制作完毕后,需要对安装段的质量水平进行认真核查,校对管道安装是否与设计图纸四配,并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对管道性能进行现地测试,以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进行逐一排,确保管道安装具有较高质量水平。但一些施工企业、人员,不太注重管段制作按照工艺、技术图样的合理性、匹配性、一致性等检查的重要性,不注重管段制作性能的测试工作,为了抢工期盲目安装施工,为石油管道工程全线的安全可靠运行埋下相应的安全和质量隐患。 2、焊接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石油管道的安装质量水平,因此,在石油管道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焊接施工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对焊接性能进行认真测试,确保管道焊接具有较高质量水平。但一些施工企业在管道焊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焊接施工相关操作规范和质量性能测试,对焊口没有进行准确定位标识、对焊接质量没有实时检测、对焊缝处理不准确等,造成管道在焊接过程中存在漏焊、虚焊等质量问题,影响到管道的强度和密闭性,为石油管道埋下相应的质量隐患。 3、防腐处理常见的质量问题 石油管道性能测试合格后,管道的防腐保温工作就是管道安装质量控制的关键。但一些石油管道在安装过程中,尤其是埋地敷设的管道,可能遭受含有有机酸、碱、盐的土壤侵蚀,但在安装施工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进而导致管道在运行过程中遭受严重的化学腐蚀作用,影响到管道的施工质量和综合使用寿命。 4、阀门安装问题 对于阀门的安装,比较常见的就是阀杆问题。在对阀门进行水平安装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阀杆是不能面向下方安装的。如果重量较大的阀门还必须借助于起吊工具的帮助。由于施工人员专业知识不精,在对石油化工管道进行安装时还会出现用错阀门的问题,比如低压阀门被安装在高压管道上,除此之外,单向阀在安装时比较容易装反,必须按照其所规定的方向进行安装。这些都是比较琐碎和细节性的东西,如果不在施工中加以注意和避免,就有可能酿成不可弥补的错误与事故。 四、提高石油管道安装工程质量水平的措施 1、石油管道组对安装的质量控制 管道组对是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组对合格后,通常会立即进行焊接工序的施工,因此在施工前应明确和掌握管道焊接工艺及对组对的工艺技术要求。在组对安装过程中,其质量控制技术要点如下,即: (1)检查组对安装前,管材及附件的防腐是否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并完成性能测试验收,检现场是否存不同防腐等级的钢管混用、错用问题,(2)检查管道管口及管内杂物清理工序是否按照相关要求完工,并检查管口和管道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存在铁锈、油污、油漆等问题;(3)应核查现场进行管道起吊、组对的机械设备是否满足专用吊具设备要求。全程监督管口组对操作施工是否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指导规程进行。 2、石油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 焊接是石油管道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特殊工序,必须加大对该工序的施工质量的监控,其质量控制要点如下,即:(1)检查石油管道焊接施工现场是否按照焊接施工工艺要求配备匹配的焊接设备,并检查设备是否具有良好的运行工况状态和安全性能。检查配套的测温、测风等监测仪器仪表的精度、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认真检测恶劣天气等特殊环境下焊接作业的综合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并对焊接全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控。(2)检查施工现场所使用的焊条、焊丝的规格、型号等与管道焊接工艺是否匹配。检查焊接过程中焊条焊前烘烤是否按照厂家要求的温度、时间等指标进行,(3)检查管口预热、焊接环境条件、焊接工艺参数等是否满足石油管道焊接施工要求;(4)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进行细致检查,并采取抽样测试等方式,对焊接质量进行动态掌控,确保管道焊接具有较高质量水平。 3、石油管道防腐处理的质量控制 在对石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前,应认真检测管道是否存在油污、锈蚀等问题,一旦存在应采用喷砂等进行锈蚀处理,并确保管道表面粗糙度在控制范围内。应结合工程区土壤地质情况,合理采用防腐保护材料,有效提高石油管道的综合使用寿命。 4、阀门安装问题的质量控制 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关键组件主要有阀门、泵和压缩机等。首先,阀门的安装。一般,水平管道上的阀门是不允许垂直向下安装的,对明杆式阀门进行安装时要尽量不影响人员的通行。除此之外,阀门还必须错开安装,以减少各个阀门之间的间距,为后期维修等提供方便;其次,泵的安装。对泵进行安装时,要尽量将其布置于发生火灾概率较小的地方,如果是进行两排布置,必须保证两排泵之间的距离是合理合格的,以为后期检修提供方便。除此之外,在连接泵进出口的管道位置还需设置切断网,泵的吸入管也不宜过长,以减少折弯;最后,压缩机的安装。在对压缩机进行布置与安装时也需要将后期检修的因素考虑在内,比如压缩机管道不能太高,压缩机的上方不能设置其它的设备。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压缩机可以布置在露天位置。 五、石油管道安装的建议 施工人员必须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认真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运行。所有从事管道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工作中做到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技术规程,重视安全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只有认真的做好安装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保证质量,安全规范,让管道安装符合工艺的要求,服从于整体设计,才能将石油工艺管道安装这项工程完美地完成。 结束语 施工管理是石油管道安装的核心。因此,在石油管道安装的后续施工中,要加强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石油管道安装的质量。 石油管理论文:论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管理 摘要:当前石油业蒸蒸日上,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笔者针对当前石油管道储运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加强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管理 引言 世界各地的石油需求量的增加,带来了石油业迅猛的发展,这也给石油管道运输如何安全地进行带来了争论。在这种长距离输送过程有存在多种安全隐患,我们应该正视这些现存的问题并积极去处理。可是,在实际运送过程中,对于安全问题的处理常常不尽如人意,问题的长期存在,影响着输送的成果的使用。可见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着石油最后的效益。 一、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隐患 1.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 当前,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上,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一些方面存在政府监管部门职责定位混乱及职能交叉的现象,致使在监管管道输运上存在不足,监管工作出现混乱。此外,多部门的交叠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财政、人力的负担。 2.静电带来的破坏 石油在输送过程中,原油之中的各种成分之间、原油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相互摩擦,会产生静电荷。如果管道设施设计未考虑到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工作,长距离的输送容易引起静电荷聚集产生静电引起火花放电,引发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自然灾害所致的破坏 石油运输过程会经过多个省分,多个不同的环境、地带,难免会受到不同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其中主要是地震和洪涝灾害。当管道经过地震带时,突发的地震会不可避免地给管道的其中一段带来破坏,这会使整个石油运输系统瘫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石油的易燃易爆性质,当管道外部受到破坏时,容易带来二次灾害,会给居住附近的居民甚至更远处的居民带来安全危害,还会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4.人为因素产生的破坏 4.1.内部员工原因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所发生石油管道事故大约百分之二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主要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安全意识不充分、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不娴熟、应急情况下出现操作过失等方面带来的事故发生。 4.2外来人员原因 国内外油价的上涨带来了各地盗油的热潮,虽然各地严厉打击盗油行为,但管道不可逃避地要经过一些社会治安不是很完善的地区,这就给试图盗油的团体提供了盗窃机会。全国各地不法分子进行非法盗油过程,都要对石油管道进行打孔,这不仅使石油大量泄漏带来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周边乃至大片面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对于管道的破坏,降低管道的防腐能力,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修。此外,原油的泄漏极易引发火灾,增加地区的危害性。 5.管道腐蚀和老化 管道自身的腐蚀是目前造成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因素。石油管道放置比较复杂,交叉密度比较大,替换和维修比较困难,而且埋藏在地下不易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很多使用时间较长的管道由于管道本身的质量或是土质对管道造成的损坏等原因,出现管道腐蚀,造成管道内壁变形,易破碎,甚至出现石油泄漏等事故。 二、石油储运过程的安全防范措施 1.健全对管道储运的安全监管体制及法制 1.1对于监管部门,要求沿线的地区政府要不定期对相关单位进行石油管道安全的抽查、总结及协调处理工作。针对责任单位的违章违法的行为,要加大处治的力度。对于威胁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的行为,极力治理、整顿,责任到人,连带处治。 1.2.对于石油运输公司,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督促相关人员时刻履行石油管道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根据影响程度,进行一定的惩罚,追究相关责任人。 2.防静电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引起静电,应该观察、总结产生静电原因,并及时对出正确的处理。尤其是检查管道与地面是否连接,以及接地电阻是否在标准要求范围内。 3.防震措施 地震会造成石油管道的扭曲甚至断裂,所以提前做好防震措施非常重要。在管道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防震的措施,从而选择焊接方式及管道在各个位置的放置、距离等问题。 4.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害 4.1提高人员能力 一方面,给予工作人员不定期的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去操作,使人员规范化。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模拟突发事件,培养人员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实行责任制,选出有经验的人员作为组长,对于出现的安全问题责任到人。 4.2增加打击力度 石油企业应该协同当地的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盗油分子;加强对管道区段的监控,尤其是偏远地带;加强对防盗系统的研发,能快速定位哪个区段有非法的盗窃行动,全方位做好防盗工作。 5.防腐措施 防腐工作应该从管道内、外壁两方面着手,对于内壁的保护,主要有严格把控住石油天然气的质量以及内壁涂刷内涂层。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则进行输送和监管,严禁运送不合格的石油天然气。对于外部的保护,主要采用防腐涂料进行防护。对于防腐材料的选择,应该选用更安全环保、操作更简易、保持年限更久远、更适合当地地质的材料。 结语:这些年来,全球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日渐增加,各个国家、地区对于石油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正如前面所诉,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各式各样,其所带来的影响涉及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管道维修、人员伤亡、巨额资金的损耗等各个方面。故此,作为石油企业,应当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储运的安全性。另外,可以加强技术的更新,采用信息化的流程、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作为政府监管单位,应严格把控住各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前发现并去及时有效地处理,使管道运输能很好地进行。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摘 要: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新乡输油处滑县站,是中洛线输油管道上七个输油站中的第二个输油站,担负着将中原油田原油输送至中国石化集团洛阳(分)公司的任务。随着新乡处以数字化管道建设为核心内容的中洛输油管道工艺配套改造项目的完成,中洛管道进入了全程数字化管理新阶段。滑县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在输油生产、管道管理、日常办公上进一步加以提升,实现更加高效、准确、快捷、规范、透明的管理体系,真正将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管道储运公司“做强石化管道”的发展目标践于行。 关键词:石油管道 输油站 无线网络 远程管理 移动办公 1.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背景 滑县输油站作为管道运输最基层的单位,把加快信息化进程作为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就如何依托新乡处数字化管道平台,提升输油站数字化、信息化应用,以泵站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输油站数字化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1.1在输油站我们所使用的日常办公管理资料大多存放于电脑中,固定式的资料存储方式存在着空间限制、存放分散、系统性差、安全性差等问题。由于输油站特殊的倒班方式,办公资料的管理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各工种的技术资料无法进行有效的共享。其次,由于各专业的电子版资料都是独立管理,每个人的存放方式、存放介质都不同,当某专业管理人员不在岗时,就会造成其他代办人员无法帮助完成一些检查和上报工作,这些均不符合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1.2当输油站内设备出现故障时,传统方式是电话咨询专业人员指导处理或让抢修队人员立即从新乡赶到故障现场进行维护。电话咨询处理输油站故障上还存在由于员工对突发设备故障描述不清,抢修队人员无法遥控指挥,造成故障处理不准确不及时。故障处理还是以抢修队到现场处理为主,这样不仅费时费力,增加费用成本,还可能在等待设备维护的过程中带来新的隐患和危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从现状来看输油站移动办公、资料共享、故障应急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开发一套基于无线网络的输油站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办公资料网络化、应急指挥视频化、后勤保障智能化,提高泵站整体管理水平,是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2.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内涵 滑县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应用以“节能降耗为宗旨,有效地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员工创造快捷、方便的信息化环境”为理念,输油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增强,使员工工作更轻松。《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用》就是对传统泵站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中洛线数字化管道建设为平台,利用无线网络,实现利用手持终端与新乡处网络平台同步、实现实时远程资料查询上传、远程应急系统启动、交接班视频化、后勤管理智能化。提高自动化管理程度,消除空间、时间的限制,全站实现地面、地上、远程、近程工作状况的全过程在线监控及操作,人员、设备监测率达到100%,促使输油站生产高效低耗、清洁、安全、环保、和谐发展。 3.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主要做法 结合“中洛线数字化管道应用深化”的要求和生产实际,立足于滑县站实际,从提高整个生产厂区的科学管理水平着手,不断改善科技设施,提高自动化管理程度,消除空间、时间的限制,开展了“无线滑县、智能泵站”的试验性工作,目的是为实现本质安全提供保障,为提高泵站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滑县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就是从提高整个生产厂区的科学管理水平着手,不断改善科技设施。 3.1系统确定 (1)确定系统构架 通过大量的调研与市场分析提出输油站无线网络系统构架,并对系统构架的软件和硬件适应的各功能模块进行可行性验证。系统构架的确定实现各功能模块功能,如图所示: 技术组以滑县输油站实际情况选择应用软件,选购硬件进行搭配,逐步进行实施。 (2)确定系统设备 1)运行平台的确定 根据调研,选择.IOS的和Android两种操作系统进行比较,从平台软件数量、系统稳定性以及开发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选择IOS作为系统的运行平台。 2)应用软件对比确定 为实现系统功能,根据已选择的运行平台,对各类功能软件进行了对比选择,最终确定采用Facetime、Citrix receiver、DS file来实现部分系统功能。 3)、无线网络基站AP的确定 无线基站是实现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基础,它的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决定着系统功能的实现,所以从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方便、节约成本的原则出发,对市场常用的几种产品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多种产品的传输速率、接入点数量及防水性能等参数的对比,采用H3C的WA2620X-ANGP基站。 4)、路由器的确定 选取了几种市面上较流行的路由器,对产品的性能、特点做了分析,根据路由器的传输速率、可网管、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采用H3C的ER8300千兆路由器。 5)、服务器的确定 结合系统使用网络存储的硬件要求,从联机事务处理和硬件处理速度上进行了论证,确定了服务器的最低配置要求,对系统硬件进行了选择,采用群晖的DS212J网络存储服务器配置完全满足系统开发的要求,决定采用群晖的DS212J服务器。 6)、手持终端设备选择 小组成员从安全性、硬件配置、可操作性、易于开发等方面选取手持终端通过对手持终端设备性能、运行平台、价格的综合比对分析,小组人员决定选用苹果iPad2及苹果iPod Touch4。 7)、移动视频监控装置的选择 滑县站原有工业电视系统为固定位置安装,只能全面宏观的监控站场状况,信号传输线路容易受干扰和破坏,灵活性不够,细节有待补充,移动监控装置可以有效的弥补监控盲点。小组成员在警用电动巡逻车的启发下,对目前市场现有的电动车和高清摄像头进行了调研,确定采用WT-638半球摄像机与美嘉/MJ-88巡检车来完成移动智能巡检车的组装。 8)、WIFI开关的选择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应用成为实现远程自动控制的一项标准,在站区无线网络覆盖下,可以利用WIFI开关实现远程控制站应急设备启停等,确定WIFI开关为J-WI-FI远距离控制开关。 (3)系统功能的确定 系统功能确定为:移动办公功能、资料共享功能、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远程智能控制设备等四大功能模块。 3.2系统功能实施 (1)移动办公功能 新乡处在用的各大办公系统均采用Microsoft的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而目前所有的手持终端都无法加载microsoft的silverlight以及储运公司协同办公系统的插件,通过在手持终端中安装的Citrix Receiver可以流畅的访问所需要的各大办公系统。 (2)资料共享功能 本功能的核心就是文件资料的归档,资料录入时分为技术室资料和班组资料。 1)资料录入 组织经验丰富的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其专业内容的整理、选择,收集和本专业相关的资料,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体经验、结合实际生产,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校对、编制,组成高质量的文件库。并按照三基工作考核设置了提纲,内容包括: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电气仪表管理、能源计量管理、质量QC管理、管道管理等。小组成员又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划分了不同的系统使用权限。 (3)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 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有利于解决安全生产中的急、难、险、重问题,不仅及时有效,而且有利于降本压费。 1)远程专家协助 主要以移动智能巡检车为主,手持终端为辅助来实现应急指挥可视化的系统功能。 当站内设备发生故障时,将设备的实时信息(实时视频、声音、近距离图像、工业数据)传送到抢修人员的终端设备上,专家远程进行实时在线诊断,实时处理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快速高效处理故障。 2)工程进度实时监控 当站内工程施工在盲区无法监控时,移动智能巡检车可以有效的解决员工长时间在现场监控的问题。只要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移动智能巡检车就可以发挥他的灵活优势。重要施工视频档案作为历史档案得到留存,用于资料查询。 3)创建抢维修视频档案 建立抢维修视频档案,有助于员工学习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故障。小组成员在移动视频巡检车Web管理界面进行了传送参数的配置,保证了每次开机都能将视频保存至网络存储服务器。 (4)远程智能控制设备功能 WIFI控制开关控制消防泵、紧急照明、逃生门、排风系统等应急设备,做到正真意义的无线远程控制。 经过对系统功能的逐项验证,实现了系统的移动办公功能、资源共享功能、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远程智能控制设备功能等四大功能模块。 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些功能还会不断完善、拓展、深化。滑县站将继续依托中洛线数字化管道,本着工作不止、奋斗不息、创新不断的理念,深化数字化管道的内涵,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建设一流输油泵站,逐渐把数字化信息化泵站与物联网融合,提升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石油管理论文: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深入的发展。其中,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ERP系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正式应用与推广。为了进一步提升石油企业的生产率与效益,达到精益化的管理目标,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掌握与运用ERP系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对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促进石油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从而让石油企业能够获得更多长足利益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ERP系统 石油管道工程 管理应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当今时代,石油行业要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将市场的变化与要求作为依据,对产品的生产结构进行及时准确的组织与调整。对于这一切,ERP系统都能做到。而且,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运用ERP系统之后,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率,最终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得以提升。 1 ERP系统概述 所谓ERP系统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建立的基础,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员工以及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出良好的决策运行手段的一个管理平台。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1]。ERP系统的前身是物料需求计划(MRP),ERP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新一代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并对MRP的功能进行了扩展,供应链管理是ERP的核心思想。ERP主要是集人力资源管理(人流)、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以及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于一身的企业管理软件。其具有先进性、集成性、完整性、统一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ERP已经从传统的企业边界跳出来了,且其供应链的范围已经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工作。可以说,在信息时代,ERP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2 石油管道工程管理实施ERP的意义 2.1内部控制实时化 通过实施ERP,内部控制便能得到有效增强,从而在控制工程的过程中便能做到实时控制与明确分工,且能将每一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随时地反映出来,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自动协调,并将绩效评估所需要的数据提供出来。这样,有利于工程资源的统一规划与运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各种浪费材料、资源的情况,达到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的目的,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2.2系统运行集成化 ERP系统能够将集成的信息系统提供出来,从而对“信息孤岛”的重复建设进行了有效的规避,达到了资料与业务数据共享的目的,并对业务的流程进行了理顺与规范,使得在工程建设中各种重复劳作的情况都能得到消除。 2.3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在石油企业中,信息技术使得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模块更加细化,成为快速的数据流转。细化之后,有利于从多角度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而且细化之后,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者也能更好地对工程中各个执行的环节展开实时的监督、调整与控制,从而使得整个企业工程的运转都能变得更加高效与简明,决策与管理也能实现一步到位。 2.4绩效监控动态化 在石油管道工程中实施ERP系统管理,可以将更多的管理信息提供出来。当完全投入运行ERP系统之后,石油管道工程便可以按照实际的管理需求,通过ERP系统将信息资源设计的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提供出来,从而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的反映出来,并对其予以纠正。尤其是对于工作量比较大的石油管道工程来说,很多基层的现金都难以进行明查。然而通过ERP系统,科、部、车间等各个成本控制点的预结算工作以及费用的实际情况都能够实现横纵向的分析与对比,从而将各种工程数据及时提供出来,有利于有效的控制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 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对ERP运维费用保障的加强 在ERP系统的费用中,除了包括购买的软件与实施的费用外,还要包括后期的运维费用。以我国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为例,要使用ERP系统,不仅要缴纳大量的运维费用,还要提供出技术支持的团队,如果没有专项的资金对其进行保障,那么整个系统的运行也无法正常化。所以完成ERP系统的建设之后,还要从整个工程的层面,还应将信息系统运维的专项支出列出来,并将其交由总部进行统一的筹划与支出。 3.2各个单位部门组织亟待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与发展,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以及运维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然而,在实际的石油管道工程中,很多单位部门组织都没有较为独立的信息部门,使得在管理与协调方面出现了许多隐患,尤其是实施ERP这一大型的管理系统之后,特别需要不仅懂得信息技术而且还对本工程十分熟悉的人员来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安全可靠性则很难对其进行保障。 3.3从整体上对ERP的应用水平进行提升 企业管理是ERP的核心内容,在工程中,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就是ERP系统的核心内容。然而,在一些工程单位往往会出现各种重建设而轻应用的情况,而且真正懂得操作与使用ERP系统的专业人才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拥有的ERP系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便显得较为繁琐与复杂,从而出现不够友好的人机界面等客观原因。当然,也不缺乏人们习惯了传统的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方式,而没有对ERP系统进行主动了解与掌握等主观原因。所以,石油企业要想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对ERP系统进行运用,并将ERP系统的优势在石油管道工程中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定要加强各级人员的后期培养力度,使得工作人员的思想有一个彻底的转变,并对ERP系统形成新的认识,从而有利于ERP管理与考核制度的完善,并从整体上对ERP的应用水平进行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对ERP系统进行运用,其重点是要实现对工程进度与资金的有效控制,其核心表现为价值链。因此,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不仅仅是一种数据查询的工具,还是对工程资源展开实时的配置、优化与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说,对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石油管理论文:浅析EPC管理模式在石油管道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EPC工程承包管理模式在我国逐渐兴起。它是世界工程建设行业中较先进、较成熟的项目承包管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石油行业领域中,它被广大石油工程项目建设业主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建设投资资金少、技术质量高和工期短等特征。为推动我国石油建设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石油建设项目已采用EPC总承包模式。 关键词:油田 地面建设工程 施工管理 1、前言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工程建设和管理日益走向专业化,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也逐渐由业主自己成立工程指挥部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向EPC工程总承包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转变。EPC总承包模式以其建设项目投资省、工期短、技术质量水平高、业主承担的投资和风险小等优势,逐步被工程建设业主所接受。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相继有很多石油建设工程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实践过程中该模式正在走向成熟,同时也显露出如工程总承包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公司数量少、企业高素质人才不足等问题。如何使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石油建设项目中健康有序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课题。 2、EPC管理模式简述 EPC(engineer,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程承包模式。所谓EPC工程总承包是指由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直至交付使用进行全过程总承包的方式。总承包商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 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以项目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施工、采办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使整个项目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方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EPC),设计加采购承包方式(EP),设计加施工承包方式(EC),设计加建造承包方式(DB),还有BOT、BOOT 等多种项目建设和承包方式。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控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为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使业主权益最大化地得到保护,所以,在我国很多工程项目中都使用了EPC管理模式。 3、EPC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3.1、EPC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1)EPC 管理模式可以使工程管理项目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使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对于投资方来讲,因为要对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把关,所以投资方需要通过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控制。PMC是对项目的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的专业化公司,通过对EPC进行监督,从而完成投资方对项目管理的任务指标。采用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把项目中的设计、采办和施工进行协调管理,然后将项目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和过程分解。这样可以使项目管理更加专业化,做到责任明确,管理有效。 (2)EPC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项目交易成本。因为EPC承包方式是采用固定总包价格,这样就可以对总体工程成本和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显而易见,整个交易成本也因此明显地降低。 (3)EPC管理模式广泛地应用了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EPC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上采用更专业的分包商,同时通过标准化的过程控制完成项目管理。EPC管理模式使设计、施工、采办三方面紧密结合,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 (4)EPC管理模式可以缩短采购管理周期。采用EPC管理模式,由于总承包商提前介入工程前期工作,同时将采购工作纳入到设计过程中,采购工作和设计工作相融合,这样就缩短了整个工程的工期。因为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当设计工作完成时,采购工作也基本结束。采购工作又和施工工作相衔接,设计、施工、采购的结合使整个工程项目工期得以缩短。再者实行EPC管理模式,使设计工作、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由于在EPC的统一管理下,设计、采办和施工三方之间责任明确,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使各项目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同时,由于在EPC管理下的设计、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可以同时进行,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 (5)EPC管理模式减轻了投资方的压力,不用将过过多的精力放在繁杂事务上,业主可直接与EPC承包商签订合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对合同谈判环节,对设计、施工、采办等管理协调环节,以及其他信息的收集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关注影响项目的其他重要因素,使工程项目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6)EPC管理模式的运用使工程项目更加科学,并且符合法律程序。大多数情况下,采用EPC管理模式的项目一般都是大的工程项目,这种项目一般比较复杂,参与建设的单位也比较多,这样就会带来影响工程质量的一系列因素。如果没有法律程序的依据,只靠个人能力影响以及部门的引导,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很难圆满完成。EPC管理模式的基础是合同,因为在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所承担的义务,合同本身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这种通过合同为依据的工程项目模式,能使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得到有效的制止,从而使工程项目管理按着法制化的轨道发展。 (7)EPC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因为EPC管理模式是由承包商负全部责任。这样承包商会更重视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等因素。EPC总承包商进而会选择更合适的施工方案、具有更高的专业管理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优秀技术人员,来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 (8)EPC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配置,减轻了业主方在项目中的理负担和投入。一般来讲,传统模式下的项目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采用EPC管理模式后,使人员和资源得到整合。EPC项目管理公司是在项目确定后,按着设计、施工、采办的不同需求组建项目部,项目部的各部门人员由各单位抽调组成,EPC项目部的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工作。在项目运行时,公司的各相关部门可以对项目部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控制,以此保证项目部的活动符合各方面的利益。当项目完成之后,项目部抽调过来的人员回到原单位,EPC项目部也随之解散。 3.2、EPC总承包模式的缺点 (1)承包商风险风险过于集中。由于EPC承包模式只针对个体企业承包,因此一旦承包商违约,其他任何单位不会负连带责任,承包商就要赔偿巨额赔偿,也将会给业主带来一定的风险。正由于这个原因,承包商在报价上会显得过高。 (2)合同总价难以确定。因为工程项目在招标前,设计图纸还没有完成,具体的工程量不确定,所以难以定出合理的合同总价。 (3)对总承包商要求较高。需要总承包商必须全过程或若干阶段,同时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的能力,具有丰富的供应采购资源。 4、EPC管理模式在石油管道中几点建议 (1)根据项目需求建立适应EPC模式的项目管理体系。之前,石油管道工程一直延续旧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实行EPC模式后,就应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真正做到科学管理,使EPC承包商成为真正的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 (2)加强合同管理。项目合同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一旦在双方发生利益纠纷时,可根据合同上的协议,划分各自的责任。因此,在制定合同时,双方应遵循依法履约、诚实守信、协调合作、维护权益的原则,严格执行合同内容。 (3)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业主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充分研究美国、欧洲等国家在总承包方面管理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培养一批既具备坚实专业知识水平,又具备很强专业法律知识,懂外语、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EPC总承包模式是我国工程市场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满足了发包人的需要,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随着输油气管道建设第二个高峰的来临,EPC管理模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管道工程项目建设的主流管理模式,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改进,并逐步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 石油管理论文:浅析在新的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如何完善中国石油管理体制 摘要:职能制以及事业部制有机结合的混合型管理体制模式是我国石油管理体制所采用的主要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与改革,这一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因此在新的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我国要实现综合性能源战略公司建设的战略目标,须对我国的石油组织组织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其与新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相适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石油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 。本文在简述了新的集团管理体制下,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完善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集团;管理体制;战略目标 一、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现状 (一)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控股型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制结构以及网络型结构是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的四种主要形式,它们各有利弊。通常而言,实施中的集团管理体制并非单一的模式,而是一种混合形态的管理模式,即以其中一种为主体模式,再综合其他模式的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目前,国际上多数大型企业集团均采用混合管理体制。同时,随着市场的扩大化以及世界经济的融合,企业集团生产规模、经营范围、业务种类以及市场份额的发展变化,这些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体制层次更加明晰,并采用全面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集团总部的控制能力,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要求,其管理体制也在进行相应的变化。 (二)中国石油管理体制现状 1.总体形势良好 在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中国石油管理体制也是一种混合型的管理体制,即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国石油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也随之进行调整与完善:充实与整合了总部职能部门、强化其协调功能建设,减少职能交叉与重叠的现象,提高其内部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使其运行机制更加完善,竞争力得以增强,管理效率得到全面提高。总之,中国石油管理体制的框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正确性,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并适应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机构以及发展规模要求,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价值与实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局部问题存在 客观而言,随着我国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及其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石油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总部功能建设的力度不够,企业集团的控制力亟待加强; (2)责权缺乏对等性,其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 (3)管理界面含混不清,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并未的到充分发挥; (4)职能部门重新整合之后产生了许多的新问题与情况,须在管理体制上进行进一步完善。 当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主要战略目标即是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要有相配套的管理体制作为组织保障,并在坚持持续协调发展的方针下,逐步实现其战略目标,使中国石油企业公司的综合实力、国家竞争力得到全面增强。 二、完善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的对策分析 (一)立足于发展战略要求,调整管理体制 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直接受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其目标的影响,随着其外部环境以及战略目标的变化,企业则会适时调整其业务结构,必然导致其管理体制的变化。因此,为实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设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就须根据其环境变化情况,对其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因此,在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应有机结合“资源、市场以及国际化”三大战略目标,并认识到企业管理体制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并不存在的十全十美的标准管理模式或最佳管理模式,每一管理模式均有其弊端,主要的衡量标准则是分析企业所采用的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实施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该模式能否保持集团各层面的活力,促进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总之,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及其战略目标的演变,须对企业许多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适时的调整,促进其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适应与匹配。 (二)科学对待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利于提升企业集团的控制力及各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是指既不能过度集权,也不能过度分权,必须寻求两者的平衡点。因此,企业集团可在“控制分权”的基础上,寻求集权与分权两者间的适度点。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提升企业集团控制力过程中,应从全面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与提升其整体竞争力的目标出发,进行集权控制,而不是单纯地为实现其控制力,而进行高度集权; 2、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应视企业集团的产业领域关联度及其发展的成熟度而定。例如,在企业集团的发展初期,通常需加强集权与控制,提高其整体实力与规模;但若企业发展较为成熟且在其主体产业领域形成骨干企业之后,为增强企业集团的内部活力,发挥专业公司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就须适当扩大分权。 (三)发挥整体优势,完善管理体制 从企业的管理理论层面分析,企业体制决定其机制,而企业的机制又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因此,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是促进企业集团整体优势发挥的重要保障。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需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企业集团决策机构。企业集团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制定与实施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符合的战略目标,从而使企业集团中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有效地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各成员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其经营活动向高效的经营领域倾斜; 2、建立企业集团职能机构。企业集团强有力的职能机构包括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市场开发等机构,建立起强有力的销售服务网络、人才培训中心、结算以及科研开发中心; 3、建立企业集团监督机构。通过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并采取制度、投资以及财务等方式,控制、评价与监督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 4、根据业务类型的差异,采取分门别类的综合方式,进行企业管理体制的完善,防止“一刀切”现象产生。例如,对于专业化程度不高、资源分散以及规模小的业务,应对其非主营业务进行有序退出,并进行深化整合,使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实现规模发展。 (四)明确管理层次职责,提高运行效益与效率 企业的管理体制必须注重其运行效率以及运行效益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改革与完善管理体制过程中,充分明确各管理层次的职责,积极建立信息化的运作流程:如决策机制、业务流程、职责权限配置以及信息传递渠道等,实现内部运作机制的规范化,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与运行效益的双重提高。同时,还需注重建立一套有效体系、组织、系统以及操作方法,实行制度建设与创新,保障其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使企业集团的执行力的增强,进而提升其运行效率、效益。 综上所述,在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中国石油管理体制必须要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并根据企业发展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与完善,同时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完善其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从而为实现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提高强有力的支撑。 石油管理论文:对新时期石油管理科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石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我国石油科学管理的重难点所在,提出了改革我国石油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石油管理 科学 现状 难点 策略 一、目前我国石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在进行石油勘探设备的购置过程中所考虑的问题仅仅是设备能否满足生产的需要和设备本身价格的高低,过分考虑前期的投入成本,而忽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油耗、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维修保养的费用以及安全性能等,大多数的企业仅仅考虑短期效益,不能兼顾长期效益,不把目光放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 第二,在石油勘探设备的后期维修保养方面,过分注重设备的日常保养,例如卫生、润滑等方面,忽视设备的清洗和校正等方面的维修工作,导致设备的损坏率加重,使用寿命大为缩短,对设备的技术状况重视程度不足。 第三,对于设备的经济管理,不能做到准确的预算,大多数的预算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一种是设备的使用期限已到但是设备仍然是完好无损的,另一种是设备已经在使用期限之内出现老化问题,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 第四,随着当前多种学科交叉发展,互相渗透,石油管理中所涉及的学科和技术也越来越多,综合性越来越强。这就对设备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多学科多技术的学习。而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欠缺这种素质,致使石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管理工作的连贯性较差。 二、目前我国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的难点 1.管理组织相对落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是直线式的职能和事业管理,而设备管理则是条块分割的格局,管理工作过于严密,分工过于明晰,每个员工都有确切的工作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构的重叠和职责的重合,致使管理人员冗杂,责任推来推去,大大降低了生产系统的灵活性,使管理体系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很低。 2.设备管理流程不完善。当前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机构分别设在各个具体的部门,分别管理相应部门的设备管理工作,从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到报废工作都是由部门负责。这样严重阻碍了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不利于设备的周期费用管理工作的实施。 3.设备冗余。许多企业的设备较为齐全,甚至造成了大量设备的闲置,石油设备的利用率极低,且随着石油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闲置设备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收益,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4.管理人员思想陈旧。石油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仍旧用原有的观念开展设备的管理工作,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已经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许多管理人员仍然恪守计划维修的相关理论,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导致设备在该维修保养时不能及时做到位,不该维修时反而做无用功,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利用效率。还有的员工对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准确地判断出设备是否已经报废,往往出现以换代修的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另外大多数管理人员不能从长远着眼,仅仅盯住企业的短期利益,一味地谋求成本的降低,而忽视设备的技术状况。 三、加强石油科学管理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机构。新时期下,企业必须改革原有的设备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才能顺应时展的需要。其中,最为合适的是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即将各个管理部门按照工程项目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照职能划分到各个部门,可以在同一组织中设置职能部门,建立纵横交叉的管理网络,形成矩阵形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 2.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流程。计算机科学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革新了许多技术手段。在新时期下,要建立完善的石油设备管理流程就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将每个项目的管理人员集中到一起,组成工作团队,对整个项目的流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尽量做到成本、质量、技术和服务多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根据设备管理的复杂程度以及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设备管理流程。 3.培育设备租赁市场。为避免出现设备冗余、大量浪费情况的出现,石油企业应该实行专业化的配制,培育设备的租赁市场,强化企业内外的设备租赁业务,进而提高设备利用率。 4.加强石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管理人员作为最直接的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企业应该重视相关员工专业素养的提高,在积极引进新型人才的基础之上,加大企业已有员工的培养力度,加强智力投资,使员工摒弃原有的思想观念,以满足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要。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储运中的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措施 【摘要】石油管道储运的时间越长,发生腐蚀化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现象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给石油管道的正常、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影响。要促使石油管道的有效生产运行,必须要对现阶段石油管道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全面了解,且能够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关的事故预防措施,以确保石油管道储运的顺利运行。 【关键词】石油管道储运 安全管理 事故预防措施 石油天然气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息息相关。此外,因天然气给空气或者其它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较小,其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分析石油天然气管道在运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加以处理,不但能促进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发展,也利于我国经济生产能源的进一步利用。 1 石油管道储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受利益驱使导致管道储运隐患众多 在清除相关的违章占压问题过程中,部分企业一般是出资进行补偿,使得部分群众故意以低成本来获取高补偿。例如有的农民在管道建设土地上种植树木或者搭建房屋,通过这些来获取额外的补偿,这导致的局面就是“补偿不断”的尴尬。有的地方部门受利益驱使,把已经用于管道建设的土地又转批于其它企业,并从中获利。有的企业还在建设管道过程中,未将已用以管道建设的土地相关的限制条件告知土地使用人,而这些均为今后的管道建设治理埋下很大隐患。 1.2 石油管道储运的腐蚀问题 螺旋缝管、无缝管以及直缝管等之类的钢制管材为输送石油天然气常用的几种管材,通常是暴露于空气中,又或者是深埋于地底下、水中,这些管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受到很大的腐蚀。输送天然气中含水或硫等介质对管道造成腐蚀,对于架空型的石油天然气的管道来说,通过定期地涂刷油漆,可以有效预防管道腐蚀,可是由于有多数天然气的运输管道是埋设在地底下,极易受腐蚀,而且防护措施很复杂,这给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1.3 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监管体制及法制不完善 目前,在制定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文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在国务院颁发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第四条已有如下明确的规定,即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主管全国管道保护工作。第五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依照本法规定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管道保护工作。由这个规定来看,监管主体通常指的是地方区域的能源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可是在国务院颁发的另外一部法律中,即《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条例》的第二条,是把压力管道当做是一种特种设备,将其列入国务院以及县级以上的地方全面负责相关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部门的管理之内,也就是由我国或者县级地方的质监部门全面负责。这些规定导致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的安全监管部门存在职能交叉以及职责定位混乱的局面。除此之外,多部门的重复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国家、企业的负担。 2 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2.1 进一步加强完整性管理 完整性管理为全球最先进的一种管道安全管理的模式,其主要是通过运用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展开动态的实时的管理,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的。完整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进一步确保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安全以及降低运营的成本的基础,该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改变已有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之上,将有效减少或者是避免危险源的出现,促使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程序化方向发展,不但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避免管道事故,降低管道运行的风险,还可以有效确保大气环境、财产以及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传统的管道安全管理模式相比,完整性管理模式是进行主动维护,在事前强调打打预防针,而传统管道安全管理模式则是被动抢险,主要是在事后。 2.2 预防石油天然气管道腐蚀 预防石油天然气管道腐蚀,主要是要从管道内壁和管壁外壁两面着手,管道内壁要求石油天然气进行净化,应该对天然气的质量展开严格管控,这是延长天然气管道的使用寿命以及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在管理监控石油天然气质量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展开,要严禁不达标石油天然气的输送,在此基础上,管道内壁应涂刷内涂层,主要以二道环氧树脂为主,可以有效预防内壁发生腐蚀。管道外壁则是刷涂绝缘层。由于钢管埋在地下,会受到土壤等之类介质的化学腐蚀以及电化学腐蚀,常规防腐涂料已无法达到钢管防腐的需要。可选用聚乙烯胶带进行防腐,效果相对较好,其近期引进的一种新型防腐用料,防腐性能有保障,而且施工简便、成本低而且快速安全。 2.3 加大对储运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问责以及执法力度 在管道设施保护、管理方面,应在沿线地方政府定期举行石油管道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负责综合协调相关单位及部门的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应加大对监督检查以及治理整顿违章占压、严重危害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行为的问责力度及执法力度,应严肃处理有关的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应该将石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到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事前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管道设施的安全管理责任,认真督促相关人员履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而对于由于工作不到位导致的严重后果,应该依照相关规定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结束语 总之,要促使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是要结合目前管道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实际加以改进,这样才能确保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