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论文:中职德育环境研究——试析南宁市中职学校为例 【论文摘要】本文以南宁市中职学校为例,就中职德育环境现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中职生德育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德育环境的不足与中职德育效果不良的关系,试图从改善环境着手来提高中职学校的德育效果,并为建立中职德育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论文关键词】德育环境 家庭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环境 社会德育环境 虚拟德育环境 中职德育环境依构成要素可划分为社会德育环境、学校德育环境、家庭德育环境、虚拟德育环境四大部分。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笔者选取与中职生德育关系密切的部分环境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方案,2006年11月初至12月底,就南宁市中职学生德育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包括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内共有6所学校,每所学校发出问卷500份。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许多可贵的数据,这些数据较为客观地描画了目前中职学生的德育思想状况,显现出在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中中职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回收后,经逐项统计、归纳、分析,现将问卷调查结果比较突出的问题总结及分析如下: 一、家庭德育环境分析 (一)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条件,而亲子沟通是形成良好关系的前提 调查表明,有48%的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良好,还有32%的家庭沟通情况一般,15%沟通少,4%无沟通,这明显不利于孩子成长。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良好家庭德育环境的首要条件,子女与父母的沟通情况反映了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劣。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即是家教,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就是家教的方式和内容。不同的沟通情况会导致孩子不同的个性。对孩子来说,如沟通情况良好,证明父母的教育能有效地引导子女,子女的人格能够健康成长。反之,对子女的人格成长很不利。 就本研究结果来说,由于一半多的被调查者家庭成员关系不理想,特别是4%的学生认为与父母之间没有沟通,这意味着这些学生背负着家庭问题来上学。在管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偏执、没有认同感、自我封闭或不善于沟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非因为管理的不力,其根源大多可追溯到家庭。因此,在管理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沟通方式影响家庭德育的效果 进一步调查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还可以发现,沟通的方式也影响家庭德育的效果。调查表明,发生矛盾时能与父母作交流并以父母意见为主的占65%,这属于沟通方式良好的情况;争吵或赌气的共占35%,这属于沟通方式不理想,这部分家庭的成员关系可能不太稳定。 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良好家庭德育环境的首要条件,而沟通方式决定了沟通的结果。良好的沟通方式应是双向的、协商式的。有些父母家教时用讲道理的方式。子女与父母讲理由,意味着双方互谅互让、互相理解。但是以讲道理的方式家教,需要的技巧比较高明。讲得好就是循循善诱,孩子的反应是心悦诚服,即使有矛盾,也会和父母作良性沟通,并能尊重父母的意见;讲得不好就会变为讲大道理、讲空话、老生常谈,孩子的反应是面上不说,心里不服,有时会阳奉阴违。由于心里不服,产生矛盾时就会和长辈争论,争不赢时就会冷战,赌气不理。 有的沟通是属于单向的。父母过度威权,家教使用高压的方式,意见单方向从父母传递给子女;或者父母过度溺爱孩子,意见单向从子女传递给父母,这两种沟通方式的结果都不太好,最后容易导致争吵或“冷战”。争吵意味着子女与父母双方互不理解,各执一词,父母的教育基本不被子女接受。高压的家教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完全由父母一方说了算,孩子服也要服、不服也要服。小时候可能没问题,长此以往,到了青春期时孩子要求独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这种家教方式常会导致过度逆反。最大的弊端在于以一方意见为主,没有养成良性沟通的习惯,最后双方互不理解,各执一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基本不被接受。孩子没学会沟通,在社交场合要么孤独沉默,不善言辞;要么唯我独尊,一言堂。调查表明有35%的家庭沟通方式与结果不容乐观。在管理中发现有些学生脾气倔强不服管教,或者有些学生嚣张跋扈,有些学生冷漠以对,根源可能就在于家庭环境。 (三)交友指导反映的是父母的人际态度,也是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态度 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除了内部沟通良好,还需要对外良好的沟通。由于朋辈关系是影响青少年德性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交友态度是考察家庭德育状况的一项指标。到了一定年龄,青少年必然要求面向家庭以外,寻找更广阔、更精彩的属于自己的世界,而朋友是他们认识外界环境的一道桥梁。但是外环境比家庭环境复杂得多,青少年热情有余、警惕不足,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朋友的蛊惑。父母对子女进行交友指导,反映了父母人际态度开放,子女能较全面地认识外环境,成长将会比较顺利。反之,青少年依靠自己的本能结识朋友,容易受到伤害。为人父母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点,注重教会孩子结交朋友的技能,孩子就会自己勇敢的长大。 调查结果表明,25%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交友指导。在另一项调查当中发现,在面对老乡会的邀请时,43%的被调查者选择参加,这表明了部分中职生择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而在管理中,中职生的朋辈关系依其密切程度来区分,最密切的是同班同乡,其次是其他同班同学,隔班交往的很少。有些学生终其中职生涯,朋辈仅限于同乡,与其他人少有交往。这说明中职生的交友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一般而言,在入学初期一些学生往往能认真对待学习生活,当与一些散漫学生结交后,会慢慢变得懒散、怠慢,逐渐游离于管理之外。这提示德育工作者考虑,应在德育过程中指导学生交友,使学生在指导下选择好的学友,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四)礼仪礼节的教育,是为人父母的首要责任 礼仪是社交的润滑剂,掌握了礼仪,至少能让一个人在社交中不被排斥,不令人讨厌。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中有15%表示父母不曾对其进行礼仪教育,这表明这部分家庭德育有责任不尽之处。很多中职生的社交生活在进入学校后才开始。在管理中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礼仪方面比较缺乏,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莽撞,对待同学不懂得相互谦让,有时为此而生出事端;对老师态度冷傲,或者公然顶撞老师;对陌生的同学或老师显得非常隔膜,等等。这部分学生并不会蓄意违纪,但是由于礼仪方面存在欠缺,和他人打交道时显得笨拙,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五)父母的价值观影响着子女成长的方向 望子成龙的家长会对子女作各方面要求。调查结果表明,仅重视智育的家庭占16%,并无特别要求的占7%。为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必须出类拔萃,因此在智育方面过度要求,这也是社会上常见的一种现象。本调查结果与此不符,原因可能是中职生的家庭背景与高中生的有所不同。中职生家庭一般对子女成长较为疏忽,要求普遍不太严,因此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太优秀,人格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道德领悟来自家庭的少,而大多得自社会、学校及其朋辈等。这些学生的道德知识来源不专、构成复杂,因此其德性是飘忽、游移不定的,在日常管理的观察中可以得到同样的印象。 健康的成长意味着德智体共同发展。与高中生相比,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稍微偏低。调查结果表明65%的家庭要求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共同发展,还有35%的家庭对学生的要求不高,这些在教学管理中都得到相应的验证。 二、学校德育环境分析 制度是学校德育环境区别于其他德育环境的特征,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保障。了解制度是遵守制度的前提。调查表明,6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造成这种局面,学校制度过于复杂、抽象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学校制度应简明扼要、学生化,容易理解、容易遵守、容易执行的制度才是好制度。 (一)制度应人性化 制度规范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蕴涵着一定的伦理精神,也影响着德育的开展,因此,好的制度应是人性化的。也就是说,要考虑人的本性,从人性出发,限制人性弱点,发扬人性优点。以往制定相关制度,都是由上而下,仅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制度为管理者的方便而设。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被调查者的24%阳奉阴违,37%采取排斥、拒绝的态度,将近2/3。这说明制度施行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社会环境变化很快,网络普及,消费经济、快餐文化兴起,对学校德育冲击很大。几年前的一些制度现在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很多规定因为过时而无意义,很多行为又没有新的制度约束,因此。管理制度应随环境改变而适当修改。10年或5年前定的制度,今天已有一些条款失去了其意义。以无意义的制度来管理学生,无疑会损害制度的权威。因此有些学生阳奉阴违或排斥拒绝就不奇怪了。好的制度既应考虑管理者的方便,也应考虑被管理者的意愿。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应参考学生的意见。 (二)校园生活应丰富而贴近学生生活 校园生活包括学校校容校貌、生活设施、文化活动设施、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等,还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校园生活独立、自由、单纯、安全,学生在同龄人群体当中生活,遵守共同的行为标准,关注共同的热点话题,其个性可得到更大的舒展。 然而,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校园生活,有38%调查者表示不喜欢。这可能是由于学校的设置有所不当,也可能是由于学生对中职生活有不正确的理解所致。例如,对于学校设置的课外活动,就有68%被调查者表示不喜欢,还有15%表示部分喜欢,仅有17%表示喜欢。对此,学校可设置一些集体活动,以调剂枯燥的学习生活,舒展学生身心,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可开展校运会、各种球类运动、歌唱、演讲、书画手工艺、计算机技能等比赛,还可以开展电影、音乐、生理卫生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等各种讲座,力求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接受程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精神追求。 (三)加强校风建设 全校或年级大会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形式。内容一般是对学校重大事项的通报,或者重要政治内容的学习。形式包括星期例会、新生入学典礼,学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大会的态度,表示认真听的被调查者为0;39%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的地方听一下;42%表示懒得听,睡觉;37%表示不听,自己玩自己的。这表明校风、学风建设没有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主要是是中职学校在进行校风建设的时候,定位不清,方向不明,往往把自己等同于普通中学,没有把握准中职的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中职学校的校风教育应务实,注重实践性;应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职业性;应与社会相联系,保持社会性。学校在进行校风建设的时候应认真把握学生求学的心理。学生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学习成绩不好,不想按部就班地读高中,考大学,但是又不想脱离学校马上进入社会。二是家庭困难,难以维持学业,于是走捷径以读中职的形式先求职业再谋进修。以上两种都是经过了认真考虑后才选择中职的。三是受父母之命或是从众心理的,这部分学生数量也不少。 (四)半封闭式管理 半封闭式管理是管理方式的一种,学校出于为学生安全考虑而设的制度,客观上对学生的出人造成不便。调查结果表明,28%被调查者认为不应该;29%认为有必要,但太严;43%认为很有必要。半封闭式管理是教育单位为了保证教学秩序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它能避免外界过多干扰校园,有利于营造一个清净的学习环境,使得广大学子能专心受教。和其他所有的管理制度一样,半封闭式管理带来一定方便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不便。学生对此的态度,可以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是否认同学校的管理方式;二是学生看待制度能否辩证,反映了学生受教化的程度。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懂得制度的利弊,能否善用制度,自觉遵守制度。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所有方面都对学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中职生受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不大,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一)通俗音乐、大众电影或热门电视剧 通俗音乐、大众电影或热门电视剧是流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风潮的风向标。这些形式的社会文化所宣扬的精神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调查结果表明,86%的被调查者拥有自己喜欢的流行文化内容。流行文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产物,直接构成一种商品经济的活动形式;第二,流行文化以现代大众传媒为基本载体,并且在大众传媒的操作体制中流行、扩展;第三,流行文化的一种消费型文化,呈现出娱乐性、时尚化和价值混合趋势。这三个特征都决定了流行文化既容易为中职生所接触,也容易被为人们所接受。 流行文化消解了文化的层阶,对传统中关于文化的高级与低级、典雅与粗俗的定位作了否定。流行文化的产品有其精神上的内涵,但是它的精神不是提升人的内心世界的动力,而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消费品。中职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缺乏鉴别能力和批判意识。由于流行文化的娱乐性,许多中职生明确表示出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和对流行文化的青睐甚至痴迷。 就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来看。流行文化的支持率远高于学校设置的校园文化。这表明,学校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形式上可适当参考流行文化的成功之处。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 歌星、影星或体育明星等是流行文化、世俗精神的代言人,俗称“偶像”。偶像的存在反映了学生的精神依托对象。调查结果表明,75%的被调查者拥有自己偶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青少年们崇拜偶像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追星的青少年是要追寻自我。当他们或早或迟地走过童年,面对纷繁的世界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们这种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谓“自我同一性”。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亟须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于是明星出现了。如果明星能够有足以让他们佩服的表演,就会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 其次,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然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很苦恼。因此,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某种意义上,这不过是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让偶像来行使父母对自己的控制。 再次,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团体的一种手段。有些追星族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们是二流的追星族。他们追求的是让自己有所归属,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知道他属于那个团体。因而他们需要知道大家正在讨论的明星的各种资料。 偶像崇拜表达的是青少年对梦想和生活的美好追求,是其发泄不满和倦怠情绪的大胆呐喊,也是对传统价值体系与教化内容的叛逆表达,其终极目标是在寻找自我。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现象。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既不应采取淡化态度或者不干预态度,也不应把偶像崇拜定义为一种纯品德行为,简单粗暴地加以排斥和否定。这说明了大部分学生需要某种精神皈依,需要一个精神指引人,这是青少年的天性使然,我们在德育中应该好好利用。 (三)书、报纸或杂志的影响 书报杂志是比较传统的获取课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是中职生接受社会文化的一个主要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有8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喜欢某种书、报纸或杂志。这说明大部分的中职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他们的知识面、人生观、世界观等受到课外读物的影响。这也表明,德育可以从图书馆开始。图书馆的建设应严把质量关,严格拒绝庸俗图书进馆,另外图书的购置要考虑学生的精神需要,在购置前可以在学生中作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采购书籍。 特别要提出来的是,中职生已经性成熟,但是心理还没成熟,图书馆应成批采购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的书,考虑到学生心理问题较多,而且有部分学生会主动寻求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应批量购置青春期心理学方面的书,特别是针对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分析的书,更要注意采购,从这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四、虚拟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虚拟环境即网络,网络对中职生来说,意味着讯息沟通、娱乐互动、学习创造、精神寄托等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对中职生身心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职德育的作用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介而居第一位。 网络是一种工具,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对中职生来说,网络世界里面的规则、秩序都是新奇的:现实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这里不用遵守;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或者不允许存在的,网络世界里都有;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这里可以得到。当中职生们在现实中得不到成功的体验、感受不到自身价值的时候,他们就会投向网络,抛弃许多正需要他们认真去做的事情,包括学业、前途、休息、健康、亲情和老师的殷切期待等。 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使得网上信息量相当丰富,上到天文、地理,下至生活百态,其中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种信息的丰富性,对于正在增长知识、好奇心强的中职生来说,肯定是一大兴趣刺激点。这种海量的信息使得许多中职生花大量的时间在电脑网络上,乐此不疲。但是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也可以发现,中职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和娱乐(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用在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学生比较少,这说明他们主要是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寻求心理满足和利用网络创造新人格面具。这也表明,要让学生善用网络,必须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一方面培养他们对色情、迷信、封建、庸俗等信息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环境发展“自主型”道德。 网络所具有的符号、自治、开放等特点,改变了“依赖型”道德形成条件,即公众舆论监督的作用方式,却有助于“自主型”道德的发展。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网络行为的匿名性和网络主体角色的“不在场”不是网络道德作用弱化的理由,反而是网络道德大有用武之地的根据。“网民”等于“符号”,而不是“同学”、“公民”等角色。现实社会的舆论对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符号”几乎失去了控制,这似乎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但是这恰好是自主型道德发展的契机。自主型道德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发展有着许多成功的例子,如在网上“求助”往往会得到及时的帮助,资助者也完全不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而纯粹是履行道德义务。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德育工作者应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控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利用网络逼真、开放、自治等优点,把网络建设为最强有力的德育环境。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部分家庭德育环境建设有明显不足之处,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并对家庭德育作出相应的规划与指导,以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其次,学校德育环境对中职生影响力偏小,原因在于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精神追求不符。应从学生精神需求出发,发挥学校德育环境可控性、系统性等优势,增强学校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力。再次。社会环境特别是其中的文化因素对中职生道德影响很大。社会文化的内容、形式与中职生的精神追求相吻合,对学生吸引力极强。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吸收社会精神财富,扬弃社会文化垃圾。又次,网络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中职生的道德感染力极大。网络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德育工具,学校应该善用网络,促进学生的现代化观念、自主意识、平等和民主观念等。最后,德育环境诸因素之间未能有效整合,需要在一个统一的目标下整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的德育合力。 中职德育论文:浅谈基于后现代教育观下中职德育目标的定位思考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德育 德育目标 中职教育 论文摘要:目前,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设定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这直接影响到中职德育的实效性。借用后现代主义的德育观理论,从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现状入手分析,认为对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设定要从力求实用效果、体现自由精神和个体差异、蕴涵人文关怀、注重发展效能等方面加以考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一、后现代主义教育下的德育观 受现代教育封闭僵化思维的影响,在中国的中职德育中,道德往往被视为一种外在的约束人的行为的律令,道德教育强调灌输和说教,不重视理解和内化。因此,中职德育工作低效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后现代教育观否定批判传统教育模式,为创造性地构建中职德育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后现代教育观的核心是强调差异性、多元性,主张偶然性、开放性、平等性、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他“通过揭露教育中形而上学、认识论方面原先预设的观点的脆弱性,揭露教育中存在的偏见,从根本上威胁现在教育的可能性。”[1] 1.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崇尚差异性,主张主体性、创造性的德育目的。后现代教育观反对现代教育培养“完人”的教育目的,认为“这种教育目的往往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强调教育具有一种‘文化中立性’,以此来推演一套民主和平等的理念。”[2] 况且,人要在教育过程中达到完善,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的完人教育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后现代教育观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达成共识和统一的标准,而是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引导学生理解他人对其选择的差异性所可能提供的各种良好理由,学习接受道德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具有社会批判能力、自我创造能力以及认可多元文化的公民。 2.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主张多元化,提倡对话、内化的道德方式。后现代教育家反对以理性主义、认知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道德教育,认为通过对学生实施理性和行为上的训练很难完全使其掌握普遍的道德法则,成为有道德的人。在后现代教育观看来,这种方式是一种对待物的方式,是把一套“世界如此这般”的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一种粗暴的道德权威主义。因此,后现代教育观主张道德教育多元化,主张允许任何方法,容纳一切思想,摆脱僵化的形式理性,从个体的差异性出发建立一个开放多元的道德教育;强调道德教育方式应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能以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接受道德教育;提倡道德情景和道德体验,以平等交流、理解、关怀的态度来对待差异的“对话式”教育方式[3]。 3.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强调开放性,主张去中心的德育课程。后现代教育观批评学科中心主义,主张构建动态的开放式课程,“要求在课程组织中倾听不同的声音,关注课程活动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和相对性以及个体经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4]后现代教育观提出:德育课程设置的宗旨是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注重道德经验之间的联系;在德育课程设置上,事实和价值二者应该紧密结合,建设开放性的课程,德育课程内容应具有批判、怀疑的特性,应扩展到各个领域,关注那些边缘性的道德主题,让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台演出;德育课程的具体实施应消除学科之间的界限,达到科际整合[4]。 4.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主张平等性,提倡主体间性的道德关系。后现代教育观反对现代教育中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主张师生关系“主体论上”的平等,提倡主体间性的道德关系[5],提倡教师和学生作为完整的精神整体在道德对话中交往,二者是平等的,在地位上没有尊卑的区别,同时也反对教师中心主义和教师的权威话语,反对教育人为地把学生随意划等分类,采取二元逻辑施教和管理。因此,后现代教育观主张在大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道德讨论、对话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扮演专家的角色,而是道德对话的推动者。“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并不是拿出真理的人。”[6] 二、中职教育德育目标现状及反思 中职德育目标是中职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中国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定位的突出特点是理想化,重心偏高,片面强调政治性,同时,又缺乏层次性,忽视教育对象(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基本上是用一个统一的、和其他高校同等级模式去塑造所有的中职学生,更多的是按照社会规范的需要来确定培养规格和设计培养过程,而没有充分注意到中职学生在“德”的发展中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把培养中职学生的“德”的素质局限在一个过于狭窄的空间和理想化的模式中,主体精神的张扬受到一定抑制,“德”的养成缺乏丰满的内容,缺乏梯度层次,缺少选择的自由度,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受教育者比较符合共性规范的要求,但其独立自由的思维、创造的意识、批判精神,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等个性化发展需求则在统一要求和进程中被大大地忽略了。因此,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职学校德育必须坚持素质化目标,综合社会发展共性需求和中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发展个性需求,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真正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来检视我们中职学校德育的目标定位,实现从理想化的模铸到素质化的转变。 三、科学的中职德育目标的建构 1.力求实用效果。现实的德育目标是从较接近社会生活实际和人的实际精神境界的,是从当前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而设置的目标,它存在于教育过程参与者的教育思想之中,为教育实践所实际追求的目标。实际上,真正实用的德育目标的实然性是很强的,它能依据德育对象的品德认知心理与品德发展所呈现的规律,为德育实践活动实际操作提供可行的具体标准。因此,所设置的德育目标就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必须实用,必须把德育目标和实际德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由于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乃至小学以来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良好得学习品质,他们的道德意识淡薄,旷课、随意迟到、早退、男女生接触过密、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也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因而,中职德育目标的设定,必须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水平和德育效果差等问题来实施德育活动,才能使中职德育目标产生实效。 2.体现自由精神和个体差异。德育的最高价值是使教育对象达到“慎独”的品德自由境界。[7]所以,只有给中职德育目标赋予自由精神,在德育实践中,德育主体中职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同时,德育目的不是强调让受教育者达到统一标准,让他们臻于完人,而应让他们了解他人并接受道德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的人格,使之成为真实的自我。为此,中职德育更应该应尊重中职学生不同于其他高校学生的差异性、偶然性以及主体性地位,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人格。中职德育目的应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应该再以统一的理想化的道德规范来约束甚至是压制中职学生,而应该是重视中职学生自我的实现,并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设计开展德育活动,鼓励中职学生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错误,引导中职学生理解他人以开放心态对待他人,培养中职学生成为真实独特的自我。 3.蕴涵人文关怀。一直以来,德育往往采取灌输的方式,把德育对象当等待灌装的容器来看,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德育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承认道德知识传授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就个人而言在当今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高水平的智力素质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提升到道德尊严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关注德育的对象首先是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德育应该培养“善良的人”,即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8]。中职德育必须围绕关心人来重新组织,教会中职学生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在中职德育目标的设置上,要融入人文关怀,通过德育实践活动来建立一种充满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让中职学生体会到个人道德生活的幸福,从而达到促使他们追求一种更高更完善道德情操。 4.注重发展效能。德育目标对德育对象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生的奋斗目标。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现实承认,另一方面要对自己进行批判与否定,才能使自己既基于现实又能不断地超越现实并高于现实,使自己既在现实之中又在提升和发展之中实现德育活动的提升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德育目标的层次性,让前一个层次德育目标的实现为后一个层次德育目标的实现作铺垫,并且每个层次德育目标的实现就是对自身的超越[7]。中职德育应打破以往传统封闭的一元教育模式,走出“规范化”的束缚,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上,以积极开放的姿势对待各种外来的精神产品,在教育过程中积极面对各种矛盾和丑恶现象,尽可能在各种领域中最大限度地扩展,利用丰富的信息开阔中职学生视野,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重视发展中职学生道德推理、判断及选择能力;注重中职学生在对自我和他人的对话理解上,将道德内化为自身的信念,自发、主动地关心他人的教育方式;注重在德育活动中,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在生活环境中进行道德渗透,促使中职学生个体产生内在需要和情感共鸣。 中职德育论文:浅析如何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 品德 素质 市场经济 【论文摘 要】中职学校如何提升学生的品行素质,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日益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职业学校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难题,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才能得到提升。本文主要是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角度来探索相应的对策。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在各地已经遍地开花,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职学校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德育教育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整体的和睹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个杜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的主流意识的自我觉醒。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他备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职业学校还承担起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增进心理能力的义务,注重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刨业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力量。 二、中职学校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前提 我们认为,德育教育实施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学校是否重视德育教育,是否以学生的进步为已任。 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这个认识不仅仅是学生的认识,还有教师和领导的认识,只有两方面都到位了,才能真正搞好德育教育,实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其次,是学校主动增加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有些学校在课余时间安排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知识不能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去,老师要言传身教。把教做事与教做人结合起来,以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这样才能收到良好地效果。 第三,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职业学校开设像高等院校一样多的正式德育教育课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第四,加强对人文社团的扶持。比如,文学社、诗社、书法协会、公关协会等。对这些人文社团的扶持,一是给经费。二是关心社团组织者的成长。三是帮助和鼓励他们搞一些大型活动。 三、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坚强保证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需要,中职教师更应快速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抓好教师业务水平,采取全方位的培养教师的德育管理能力与人性化教育的思想。 一是加强“班主任校本培训”课题结题报告的准备工作。对以往学期所开展的班主任培训与实务比赛等资料进行收集,并对班主任论坛、案例分析、优质主题班团课教案组织教师进行筛选与汇编。排定计划,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研讨,在学期期末形成课题的初步框架。 二是抓好教师参与学生个案研究的培训与实施工作。学生处对受到处分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逐步推开教师联系制度,开展一对一帮教结对活动,从而使尽可能多的教师投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实务中。 三是增强班主任助理的培训工作。适当调整各班班主任助理,明确与细化班主任助理参与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时间,及时协调与沟通班主任与班主任助理的工作,使之在班级管理中能形成最大合力。由专人落实班主任助理的培训与考核,注重培训与实践的结合、个体自学与集中交流的结合。 四、学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德育活动必须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从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现实情况出发,我们应该率先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使我们能够满怀信心地去发现和珍惜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的个性特长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步培育起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个性,通过活动“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特点“量体裁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第一,注重学生自我推荐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职校的学生离校后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如何让他们在学校里就学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与推荐,自信地步入社会,成为职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支撑点。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掘自身优势,在人际交往、谋职技巧、社会调查等方面加以辅导。 第二,以开展社团建设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优势能力的发挥。校园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培养学生能力、交流的沃土。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团体意识提供良好的契机。加大对文学社的指导和工作条件创设的力度。使文学社既成为学校的氛围营造者,又成为文学社成员交流思想、培植能力、发挥特长的团体。指导教师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2至3次学习、交流沙龙和校外采风等活动,同时确定运行机制和相关章程,使文学社有机地运转,服务学校,服务学生。职教校园的氛围应体现自身特色,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筹划与布置,使校园的墙、黑板、草坪都成为我们体现职教特色和提升学生专业思想的载体。 第三,优化学生会的工作职能,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团委、学生会组织机构,明确两者的工作内容与分工,让学生干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使这两个学生团体运作模式从教师组织开展,逐步过渡到教师指导,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模式,形成学生管理学生的校园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通过定期地组织学生干部学习管理方法,开展热点问题的讨论,到本市内的相关学校对流,邀请来访等形式,拓宽学生干部的交流面,使他们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形成和谐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团体的优势,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筹划和宣传的能力。 中职德育论文:论析中职德育课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 德育课程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 论文摘要:在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值得实施和推广。作为德育教师,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本文作者作出了相关的思考。 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改要求德育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实施和推广。那么怎样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把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引入课堂教学。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其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能力倾向、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社会联系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倡导“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讨论。小组成员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合作,这只能算是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并非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应该仅仅作为调节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 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前提.是关键性的第一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恰当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主题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德育课改对认知、知识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符合德育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教师应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中职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生活环境等重新整合教材。开拓和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课,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设计为“5.12地震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心灵的感悟与震撼中真正理解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在“企业中的劳动者”这一课,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设计为“当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让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等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当前企业最需要的是爱岗敬业、技术熟练、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劳动者,从而立志奉献社会、苦练专业本领。总之,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应该具有时代性、生成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一定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认真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1.指导学生分组分工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要尽量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最大程度的差异,使小组成员在各方面形成互补。组与组之间则要尽量保持相对均衡的水平,从而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公平竞争。 教师还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例如各小组设小组长,负责组织督促组员开展合作学习;设资料员,负责多渠道搜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料;设书记员,负责及时记录整理小组各成员的学习成果,并汇总形成本小组统一的结论;设对外联络员,负责联系采访、调查、社会实践等事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才华,既增强了责任感和成就感,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教师还要指导各小组内部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有学生等待观望或盲目跟从。产生“无效合作”的尴尬。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案。由于缺乏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其实,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例如“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一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为“中职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独立思考,为交流合作做好准备。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要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有的认为要进修培训以提高学历,有的认为要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有的认为要抓住创业的机遇,还有的认为要当公务员,为百姓办实事,等等。有了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才能踊跃发言,互相切磋,甚至据理力争。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高质量、高效率的。 3.促进学生团结合作 在竞争激烈的2l世纪.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将更多地体现在与他人的合作上。同样,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教育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协作。教师应该教育每个学生树立团队意识,以小组集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奋斗。 (2)教育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是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教师要教育学生倾听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发言.要注意听出别人的主要观点,听完后要及时评价。并发表不同意见以展开探讨。而对于别人正确的意见则要虚心接受。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立足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需要每个人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有些中职生发言不能紧扣主题,表达也不够精练,教师应该帮助其训练语言表达的技巧。还有些中职生由于自卑胆怯.不敢大胆、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则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克服自卑胆怯的不良心理,并尽量为其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4)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 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是一个人事业走向成功的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做到礼貌待人,真诚待人,宽容待人;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尊重对方,赞美对方。亲和微笑,培养友情等;教育学生掌握思想沟通、情感沟通甚至心灵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教育学生以谦和友好的态度对待争议,求大同,存小异,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四、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对各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 小组的整体表现和总体成绩是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评价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各小组的学习是否认真,探究是否积极,可设立最佳态度奖;各小组内沟通是否有效,配合是否默契,可设立最佳合作奖;各小组搜集资料是否全面细致准确,可设立最佳资料奖;各小组学习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总结发言是否科学严谨,可设立最佳成果奖。除了单项奖外,还应该对照以上指标评出各小组的总分。总之,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共同进步才算得上成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对各小组成员个体表现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展示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教师的评价要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比如要让探究能力强、合作热情高的学生更优秀更自信,让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体验到宽容与鼓励,让成绩落后、自卑怯懦的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与闪光点,增强信心与勇气。 除了教师外,小组长、组内学习同伴、学生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更能保证评价的科学与公正。 中职德育论文:浅谈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过程中的反思 [论文关键词] 情感教育 认知教育 反思 感情智力 智商 [论文摘 要] 中职的德育教育比较偏重于认知教育,对于情感教育有所忽略,本文从反思角度切入,论述了情感教育在中职德育过程中与认知教育同等重要,甚至会影响认知教育的效果。 一、在进行认知教育的同时,绝不可以忽略了情感教育 一般来说,认识教育都以教育学生认清道理为主,而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记得当学生违反了宿舍纪律时,我曾当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指出和批评这种行为是如何地损害了班级其他同学的利益,直到看到违纪的学生把头低下来为止。事后此学生找到我忧怨地说“老师,你怎么可以当着全班同学把宿舍违规这事连说了三遍啊,弄得我在同学中的面子全都没了”。当时我还想:就得这样啊,效果多好,本人认识反省得够彻底,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警醒作用。然而今天回想起来,真得好好地进行反思:如此做法是多么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呀,帮助学生认清道理固然没错,但如果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感受,是毫无益处的。面对违规了的学生,教师在说理的同时能否也顾及学生的感受,从理解、尊重、信赖和欣赏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加以扩展从而缩小其存在的缺点呢?反思: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情感的需要。这样,才会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兼顾,下面两点非常重要: 1.教师要理解、尊重、信赖和欣赏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在通过各种事情来体验以丰富人生,体验的过程本无对错之分,作为师者,去欣赏、信赖和尊重你的学生,同时给出相应的规矩就行了。给学生“规矩”、进行认知教育是必需的。在认知教育的同时,教师只有本着“理解、尊重、信赖和欣赏”的心态,才会对学生的感受感同身受,才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站在老师、家长的角度来看待其本身的违规行为,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用教师尊重、信赖与欣赏的眼光陪伴着学生,使学生自觉屏蔽粗野、轻浮、急躁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信、谦虚、勇敢、进取、尊重他人的情感。这样师生双方都心情舒畅,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 2.情感教育的准确实施需要教师能够很好地控制好自我的情绪 淡泊名利、不为“文明班”或“先进班”等荣誉所诱惑;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看到学生灿烂的笑容、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听到学生学有所成为满足。教育者不被名利所左右后,能很好地控制好自我的情绪,做到关心、热爱学生,准确地解读师生交往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能够去控制其变化。上例学生违反宿舍规定的案例中,我当时就是只考虑到因此班级中被扣了十分从而弄丢了“先进班”,只顾让名利占有着大脑,心中窝着火,批评学生的语气与态度已经相当地重,再加上只顾着自己生气而没看到此时学生的情绪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学生自尊心的挫伤。今天回想,实感惭愧。反思:做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让智慧引领着师者控制好交往中的情绪变化。老师需要的是引导学生用自我的优点与自我的缺点进行斗争,学会“轻声细语说重话!”,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老师成长的必需。 二、对越聪明、智商越高的学生,越需要进行感情智力的培养 智商英文缩写IQ,用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包含了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包括记忆力、词汇量、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视觉驱动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构成智商的“一般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性条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智商一直被确立为判定一个学生聪明与否的标准。一般认为,智商高的孩子聪明。然而,一个学生智商高低与成绩的好坏、工作的成败并不成正比。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越是聪明的学生、往往也就是问题最多的学生,如果他们的感情智力不能同步发展的话,他们往往会成为令家庭和学校头疼的问题学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对待越聪明、智商越高的学生,越需要进行感情智力的培养。 1.高智商又低“情商”的学生容易走上毁人或自毁的道路 1991年的11月1日,被公派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留学的原北大高材生卢刚,在拿到了博士学位后,却因为妒忌自己的中国同伴山林华、对自己的博导戈尔咨教授和史密斯教授误会以及对副校长安妮克黎利(Anne Cleary)女土的误解而将他们有目的、有预谋的进行了枪杀,最后自己也举枪自杀,制造了震惊全美的校园枪击事件。卢刚在学有所成时毁人和自毁,其实他的智商高乎常人,同时,他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感情智力的低能儿,高智商和低“情商”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悲剧、惨剧的发生。 2.高智商而低情商孩子的教育反思 作为家长,面对你的特别聪明的孩子时,要万分地呵护其心灵,你对孩子的心灵满足比你物质上的给予更为重要,要常与你的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及时让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为其制定适当的“规矩”;作为老师,遇到这些智力特别不一般的学生时,要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尽可能快地获取到其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协同家长一起共同制定出这类学生的情感教育目标、方式与方法,绝不可以被他们的“好成绩”所蒙骗。引导这些智商很高的学生正确与其他同学相处,赞赏这类学生把他们的“智慧”分享给别的同学的做法,全然地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本身有足够强的能力把把事情做好,同时给予他们适时适度的帮助,让他们融进班集体中,让这类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帮助这些特别聪明的学生享受到班集体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三、通过情感教育来加强和巩固认知教育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培养学生智能、体能的同时,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道理,其实就是进行认知教育。要提高认知教育的效果,最好先确保学生能够乐意主动地去“认知道理”,或起码不对“道理的认知”产生反感情绪,其所谓“亲其师,信其行”。 1.教师用充满情感的激励,使学生具有积极价值取向的情感得到张显与发展,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方面,教师善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创造性的劳动,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造就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教师对自己所教科目、所教知识充满着热情,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处处显露着对知识本身的热爱、体验着知识带给人类的积极良好的感受,这样的知识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喜爱去认知与学习。反思:当教师本身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充满反感时,对学生说的 “要遵守学校的XXX规章制度”是毫无说服力的,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知效果将会极差。有如家长自己在麻将桌中“乐不思蜀”时,却对旁边的小家伙说“你好好读书、好好完成你的作业”,这种孩子的作业肯定写得不好,书也读得不好。另一方面,教师善于把握学生中出现的良好品质,及时地、充满情感地进行激励,能使认知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很好地遵守了“规章制度”的那个时刻,及时给予充满情感的激励,认知教育的效果就会很好。相反,如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某某同学不随意踩踏草地,遵守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对于“不随意踩踏草地”的认知会随风飘过脑边一样,老师说完也就吹走了,没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认知”。可见,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认知教育,而认知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教育的途径,能把认知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至。 2.教师要学会“轻声细语说重话” “轻声细语”体现的就是教师与学生相处时的情感流露,显现着教师在认知教育过程中的个人修养与教育智慧。“轻声细语”即以学生能够接受、乐意参与的教育方式,开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个性特征的认知教育。“说重话”:对于学生某些屡教不改的不良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教师决不姑息与放纵不管,而是严格要求与纠正。现在的学校需要学生认知的规章制度和社会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很多,学生必需共同遵守团体中的这些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并得到很好的发展。反思:在进行这些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尤其重要,学会“轻声细语说重话”,是教师智慧体现的一个过程,教师用智慧使法律法规、行为规范深深地印留在学生的大脑深处,这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一门需要教育者不断提升的艺术。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人的学习、就业、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对应的是人对于情感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学生的德育工作过程中,认知教育固然必需,情感教育同等地重要,甚至影响着认知教育。因而,情感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过程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让我们都善用情感教育这个法宝吧,以助认知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职德育论文:提升信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中职德育课教师培训路径的探索和实践 论文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信息素养 专业成长 论文摘要:中职德育课程信息量大、更新快,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互为动态循环关系。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提炼了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培训路径,一是通过开网络式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采集素养,二是通过协作式培训提升教师信息评价素养,三是通过自助式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管理素养发展。关注和探讨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其专业成长的关系,对有效进行校本培训改革,优化中职德育课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行中职德育课教材涵盖内容广、材料新,对任课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通过当今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培训提升信息采集、评价和管理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学习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生产、科研、商贸和社会交往中,体现为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的同时,还涉及信息伦理、信息意识等问题。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一个有很好信息素养的中职德育课教师,他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流中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精确把握与德育课有关的信息,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成长中职德育课程包含的信息量大,既有法律的又有职业指导的;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这些信息不仅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从这个方面来说,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比其他学科任课老师更高。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成长密不可分。提升信息素养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为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信息素养是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和自我学习,不断增进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信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是动态的建构过程。优秀的中职德育课教师能够运用信息管理的方法或策略对自身的经验进行提炼,对其教学观点、教学决定、教学行动与反思进行有系统地梳理。事实上,相当多的优秀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地搜集信息,应用于自己的实践知识,为自己的教学所用。只不过这些信息管理的质量还比较低,仅限于一般的文档、计划、方案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信息的使用和创新、交流和共享还明显不足。中职德育课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掌握大量有效信息,这些信息获得一靠自身积累,二靠同伴互助,三靠专家指导。可以说,中职德育课教师提升了信息素养就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2.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互为动态循环关系 信息素养的提升会推动教师工作创新。一方面中职德育课教师通过信息素养发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素质,实现持续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得教师更加主动积极地主动进行学习,探索与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对自身知识的整理、利用、创新的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也推动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所以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永远是信息取舍增进过程,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素养的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二者形成互动、循环、螺旋上升的关系。 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的路径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是随着工作和学习的进展不断积累与更新的,要真正体现信息素养的价值和作用,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和学校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随着学校多媒体小平台的普及,大部分中职德育课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扩充中职德育课堂的信息量,但是信息采集、评价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我们据此开展了三种培训,一是网络式培训模式;二是协作式的培训模式;三是自助式培训模式。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以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 1.以技术整合为基础的网络式培训提升信息采集素养 现在,信息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它不仅极大地充实了德育课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丰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同伴互助的平台,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职德育课教师要在专业教学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研磨反思和其他教师的热心帮助。信息技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使教师之间的切磋变得更加迅捷频繁。在线学习的网络式培训已经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因此我校通过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QQ网络论坛、资料搜索和远程课堂等众多的服务内容,建立一个学习的大空间,给学习带来一个全新的前瞻视野。这种培训方式没有严格的监督考评机制,但是教师只要有心学习,心态开放,自我激励,在线学习便是一个更新专业知识获取持续成长的最佳学习途径。 目前,我校已经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了网络资源库。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校园网应用的基础。但如果教师缺乏将资源应用于教学的意识,或者不能有效地使用资源,资源越多也就浪费越多。因此,加强对校园网资源的管理,特别是让德育课教师参与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我校通过在校园网设置“空中职业指导室”栏目,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指导;通过网络心理辅导室的设立将德育课的辅导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教研组网页建设,相关德育课程信息,集成资源库。为了提高教师采集运用信息的积极性,我们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使广大教师在参与校内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又为学校开发出优质的校内教学资源奠定了基础。 2.以同伴指导为主导的协作式培训提升信息评价素养 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例。中职的德育课程外延相当广泛,从“小德育”课程范围讲包括法律、经济政治、哲学、职业指导四门功课,从“大德育”范围讲还包括心理健康、体验生涯等功课。每门功课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方式,因此,德育课教师必须根据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和尝试利用各种技术设计和开发学生学习单元,并且这些单元会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在学校层面借助同伴的力量,定专题、定时间进行课例研讨。每位教师在开学初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分工协作,搜集相关信息资源,在教研组每周的例会中进行交流研讨,评价信息的有效性。然后在课堂实践中进行运用,利用学生的反馈,评价信息的适切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投入地进行研究,进行对话沟通。学习技术工具的使用,学习各种创造胜的方法,参与者从各自经验出发,尝试、探究、学习、设想…一通过这样的努力,我校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中职德育新课程标准、教学材料、评估方式、教学方法、技术、改革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和实施。教师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信息的汇集和批判式评价,保证了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真正能够发生,也保证了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这样的教师培训是有后续反馈、支持的学习,是有反思的学习。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分享自己的成功,从成功的同事那里学到成功的范例。 3.以自主发展为特点的自助式培训提升信息管理素养 实践证明,有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化发展的整合,从根本上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教育问题。教师要将新的信息整合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他们要学会使用新的技术技能,学会信息的应用,要探究还有其他什么方法能够进行课程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教学,还要能够在新的不同的情境下解决问题。此外,他们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需要对自己关于信息应用的看法进行反思,思考信息在社会、在学校教学、在自己的13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应该发挥哪些作用。通过先进的信息管理方法,教师可以节省大量学习时间,可以对纷至沓来的各种资料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得信息获取与分析加工成为厚积薄发过程。但每位德育课教师都有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技术基础,整齐划一的培训会使教师产生厌烦情绪。自助式培训可以使培训内容与他们要求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协调一致,提高教师解决问题及适应发展的实际能力。我们学校有非常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成为我校稳固的校内讲师队伍。每学期,我们根据需求开列培训项目“菜单”,提供必须的技术支持。这些培训项目不一定以讲座的形式,有的就是以网络资源的形式,让教师有选择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管理能力。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很多德育课教师提升了信息采集、评价和管理能力,能够多渠道寻找信息,并能制作个人、班级网页以及开通博客信息,有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Moodle课程推广德育课程教学。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永远是信息取舍增进的过程,这是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中职德育论文:浅析如何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 品德 素质 市场经济 【论文摘 要】中职学校如何提升学生的品行素质,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日益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职业学校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难题,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才能得到提升。本文主要是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角度来探索相应的对策。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在各地已经遍地开花,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职学校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德育教育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整体的和睹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个杜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的主流意识的自我觉醒。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他备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职业学校还承担起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增进心理能力的义务,注重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刨业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力量。 二、中职学校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前提 我们认为,德育教育实施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学校是否重视德育教育,是否以学生的进步为已任。 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这个认识不仅仅是学生的认识,还有教师和领导的认识,只有两方面都到位了,才能真正搞好德育教育,实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其次,是学校主动增加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有些学校在课余时间安排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知识不能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去,老师要言传身教。把教做事与教做人结合起来,以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这样才能收到良好地效果。 第三,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职业学校开设像高等院校一样多的正式德育教育课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第四,加强对人文社团的扶持。比如,文学社、诗社、书法协会、公关协会等。对这些人文社团的扶持,一是给经费。二是关心社团组织者的成长。三是帮助和鼓励他们搞一些大型活动。 三、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坚强保证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需要,中职教师更应快速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抓好教师业务水平,采取全方位的培养教师的德育管理能力与人性化教育的思想。 一是加强“班主任校本培训”课题结题报告的准备工作。对以往学期所开展的班主任培训与实务比赛等资料进行收集,并对班主任论坛、案例分析、优质主题班团课教案组织教师进行筛选与汇编。排定计划,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研讨,在学期期末形成课题的初步框架。 二是抓好教师参与学生个案研究的培训与实施工作。学生处对受到处分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逐步推开教师联系制度,开展一对一帮教结对活动,从而使尽可能多的教师投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实务中。 三是增强班主任助理的培训工作。适当调整各班班主任助理,明确与细化班主任助理参与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时间,及时协调与沟通班主任与班主任助理的工作,使之在班级管理中能形成最大合力。由专人落实班主任助理的培训与考核,注重培训与实践的结合、个体自学与集中交流的结合。 四、学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德育活动必须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从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现实情况出发,我们应该率先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使我们能够满怀信心地去发现和珍惜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的个性特长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步培育起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个性,通过活动“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特点“量体裁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第一,注重学生自我推荐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职校的学生离校后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如何让他们在学校里就学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与推荐,自信地步入社会,成为职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支撑点。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掘自身优势,在人际交往、谋职技巧、社会调查等方面加以辅导。 第二,以开展社团建设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优势能力的发挥。校园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培养学生能力、交流的沃土。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团体意识提供良好的契机。加大对文学社的指导和工作条件创设的力度。使文学社既成为学校的氛围营造者,又成为文学社成员交流思想、培植能力、发挥特长的团体。指导教师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2至3次学习、交流沙龙和校外采风等活动,同时确定运行机制和相关章程,使文学社有机地运转,服务学校,服务学生。职教校园的氛围应体现自身特色,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筹划与布置,使校园的墙、黑板、草坪都成为我们体现职教特色和提升学生专业思想的载体。 第三,优化学生会的工作职能,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团委、学生会组织机构,明确两者的工作内容与分工,让学生干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使这两个学生团体运作模式从教师组织开展,逐步过渡到教师指导,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模式,形成学生管理学生的校园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通过定期地组织学生干部学习管理方法,开展热点问题的讨论,到本市内的相关学校对流,邀请来访等形式,拓宽学生干部的交流面,使他们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形成和谐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团体的优势,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筹划和宣传的能力。 中职德育论文:浅谈基于后现代教育观下中职德育目标的定位思考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德育 德育目标 中职教育 论文摘要:目前,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设定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这直接影响到中职德育的实效性。借用后现代主义的德育观理论,从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现状入手分析,认为对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设定要从力求实用效果、体现自由精神和个体差异、蕴涵人文关怀、注重发展效能等方面加以考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一、后现代主义教育下的德育观 受现代教育封闭僵化思维的影响,在中国的中职德育中,道德往往被视为一种外在的约束人的行为的律令,道德教育强调灌输和说教,不重视理解和内化。因此,中职德育工作低效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后现代教育观否定批判传统教育模式,为创造性地构建中职德育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后现代教育观的核心是强调差异性、多元性,主张偶然性、开放性、平等性、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他“通过揭露教育中形而上学、认识论方面原先预设的观点的脆弱性,揭露教育中存在的偏见,从根本上威胁现在教育的可能性。”[1] 1.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崇尚差异性,主张主体性、创造性的德育目的。后现代教育观反对现代教育培养“完人”的教育目的,认为“这种教育目的往往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强调教育具有一种‘文化中立性’,以此来推演一套民主和平等的理念。”[2] 况且,人要在教育过程中达到完善,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的完人教育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后现代教育观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达成共识和统一的标准,而是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引导学生理解他人对其选择的差异性所可能提供的各种良好理由,学习接受道德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具有社会批判能力、自我创造能力以及认可多元文化的公民。 2.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主张多元化,提倡对话、内化的道德方式。后现代教育家反对以理性主义、认知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道德教育,认为通过对学生实施理性和行为上的训练很难完全使其掌握普遍的道德法则,成为有道德的人。在后现代教育观看来,这种方式是一种对待物的方式,是把一套“世界如此这般”的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一种粗暴的道德权威主义。因此,后现代教育观主张道德教育多元化,主张允许任何方法,容纳一切思想,摆脱僵化的形式理性,从个体的差异性出发建立一个开放多元的道德教育;强调道德教育方式应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能以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接受道德教育;提倡道德情景和道德体验,以平等交流、理解、关怀的态度来对待差异的“对话式”教育方式[3]。 3.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强调开放性,主张去中心的德育课程。后现代教育观批评学科中心主义,主张构建动态的开放式课程,“要求在课程组织中倾听不同的声音,关注课程活动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和相对性以及个体经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4]后现代教育观提出:德育课程设置的宗旨是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注重道德经验之间的联系;在德育课程设置上,事实和价值二者应该紧密结合,建设开放性的课程,德育课程内容应具有批判、怀疑的特性,应扩展到各个领域,关注那些边缘性的道德主题,让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台演出;德育课程的具体实施应消除学科之间的界限,达到科际整合[4]。 4.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主张平等性,提倡主体间性的道德关系。后现代教育观反对现代教育中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主张师生关系“主体论上”的平等,提倡主体间性的道德关系[5],提倡教师和学生作为完整的精神整体在道德对话中交往,二者是平等的,在地位上没有尊卑的区别,同时也反对教师中心主义和教师的权威话语,反对教育人为地把学生随意划等分类,采取二元逻辑施教和管理。因此,后现代教育观主张在大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道德讨论、对话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扮演专家的角色,而是道德对话的推动者。“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并不是拿出真理的人。”[6] 二、中职教育德育目标现状及反思 中职德育目标是中职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中国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定位的突出特点是理想化,重心偏高,片面强调政治性,同时,又缺乏层次性,忽视教育对象(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基本上是用一个统一的、和其他高校同等级模式去塑造所有的中职学生,更多的是按照社会规范的需要来确定培养规格和设计培养过程,而没有充分注意到中职学生在“德”的发展中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把培养中职学生的“德”的素质局限在一个过于狭窄的空间和理想化的模式中,主体精神的张扬受到一定抑制,“德”的养成缺乏丰满的内容,缺乏梯度层次,缺少选择的自由度,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受教育者比较符合共性规范的要求,但其独立自由的思维、创造的意识、批判精神,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等个性化发展需求则在统一要求和进程中被大大地忽略了。因此,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职学校德育必须坚持素质化目标,综合社会发展共性需求和中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发展个性需求,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真正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来检视我们中职学校德育的目标定位,实现从理想化的模铸到素质化的转变。 三、科学的中职德育目标的建构 1.力求实用效果。现实的德育目标是从较接近社会生活实际和人的实际精神境界的,是从当前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而设置的目标,它存在于教育过程参与者的教育思想之中,为教育实践所实际追求的目标。实际上,真正实用的德育目标的实然性是很强的,它能依据德育对象的品德认知心理与品德发展所呈现的规律,为德育实践活动实际操作提供可行的具体标准。因此,所设置的德育目标就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必须实用,必须把德育目标和实际德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由于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乃至小学以来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良好得学习品质,他们的道德意识淡薄,旷课、随意迟到、早退、男女生接触过密、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也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因而,中职德育目标的设定,必须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水平和德育效果差等问题来实施德育活动,才能使中职德育目标产生实效。 2.体现自由精神和个体差异。德育的最高价值是使教育对象达到“慎独”的品德自由境界。[7]所以,只有给中职德育目标赋予自由精神,在德育实践中,德育主体中职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同时,德育目的不是强调让受教育者达到统一标准,让他们臻于完人,而应让他们了解他人并接受道德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的人格,使之成为真实的自我。为此,中职德育更应该应尊重中职学生不同于其他高校学生的差异性、偶然性以及主体性地位,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人格。中职德育目的应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应该再以统一的理想化的道德规范来约束甚至是压制中职学生,而应该是重视中职学生自我的实现,并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设计开展德育活动,鼓励中职学生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错误,引导中职学生理解他人以开放心态对待他人,培养中职学生成为真实独特的自我。 3.蕴涵人文关怀。一直以来,德育往往采取灌输的方式,把德育对象当等待灌装的容器来看,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德育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承认道德知识传授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就个人而言在当今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高水平的智力素质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提升到道德尊严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关注德育的对象首先是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德育应该培养“善良的人”,即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8]。中职德育必须围绕关心人来重新组织,教会中职学生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在中职德育目标的设置上,要融入人文关怀,通过德育实践活动来建立一种充满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让中职学生体会到个人道德生活的幸福,从而达到促使他们追求一种更高更完善道德情操。 4.注重发展效能。德育目标对德育对象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生的奋斗目标。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现实承认,另一方面要对自己进行批判与否定,才能使自己既基于现实又能不断地超越现实并高于现实,使自己既在现实之中又在提升和发展之中实现德育活动的提升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德育目标的层次性,让前一个层次德育目标的实现为后一个层次德育目标的实现作铺垫,并且每个层次德育目标的实现就是对自身的超越[7]。中职德育应打破以往传统封闭的一元教育模式,走出“规范化”的束缚,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上,以积极开放的姿势对待各种外来的精神产品,在教育过程中积极面对各种矛盾和丑恶现象,尽可能在各种领域中最大限度地扩展,利用丰富的信息开阔中职学生视野,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重视发展中职学生道德推理、判断及选择能力;注重中职学生在对自我和他人的对话理解上,将道德内化为自身的信念,自发、主动地关心他人的教育方式;注重在德育活动中,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在生活环境中进行道德渗透,促使中职学生个体产生内在需要和情感共鸣。 中职德育论文:中职德育环境研究——试析南宁市中职学校为例 【论文摘要】本文以南宁市中职学校为例,就中职德育环境现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中职生德育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德育环境的不足与中职德育效果不良的关系,试图从改善环境着手来提高中职学校的德育效果,并为建立中职德育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论文关键词】德育环境 家庭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环境 社会德育环境 虚拟德育环境 中职德育环境依构成要素可划分为社会德育环境、学校德育环境、家庭德育环境、虚拟德育环境四大部分。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笔者选取与中职生德育关系密切的部分环境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方案,2006年11月初至12月底,就南宁市中职学生德育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包括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内共有6所学校,每所学校发出问卷500份。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许多可贵的数据,这些数据较为客观地描画了目前中职学生的德育思想状况,显现出在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中中职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回收后,经逐项统计、归纳、分析,现将问卷调查结果比较突出的问题总结及分析如下: 一、家庭德育环境分析 (一)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条件,而亲子沟通是形成良好关系的前提 调查表明,有48%的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良好,还有32%的家庭沟通情况一般,15%沟通少,4%无沟通,这明显不利于孩子成长。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良好家庭德育环境的首要条件,子女与父母的沟通情况反映了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劣。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即是家教,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就是家教的方式和内容。不同的沟通情况会导致孩子不同的个性。对孩子来说,如沟通情况良好,证明父母的教育能有效地引导子女,子女的人格能够健康成长。反之,对子女的人格成长很不利。 就本研究结果来说,由于一半多的被调查者家庭成员关系不理想,特别是4%的学生认为与父母之间没有沟通,这意味着这些学生背负着家庭问题来上学。在管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偏执、没有认同感、自我封闭或不善于沟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非因为管理的不力,其根源大多可追溯到家庭。因此,在管理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沟通方式影响家庭德育的效果 进一步调查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还可以发现,沟通的方式也影响家庭德育的效果。调查表明,发生矛盾时能与父母作交流并以父母意见为主的占65%,这属于沟通方式良好的情况;争吵或赌气的共占35%,这属于沟通方式不理想,这部分家庭的成员关系可能不太稳定。 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良好家庭德育环境的首要条件,而沟通方式决定了沟通的结果。良好的沟通方式应是双向的、协商式的。有些父母家教时用讲道理的方式。子女与父母讲理由,意味着双方互谅互让、互相理解。但是以讲道理的方式家教,需要的技巧比较高明。讲得好就是循循善诱,孩子的反应是心悦诚服,即使有矛盾,也会和父母作良性沟通,并能尊重父母的意见;讲得不好就会变为讲大道理、讲空话、老生常谈,孩子的反应是面上不说,心里不服,有时会阳奉阴违。由于心里不服,产生矛盾时就会和长辈争论,争不赢时就会冷战,赌气不理。 有的沟通是属于单向的。父母过度威权,家教使用高压的方式,意见单方向从父母传递给子女;或者父母过度溺爱孩子,意见单向从子女传递给父母,这两种沟通方式的结果都不太好,最后容易导致争吵或“冷战”。争吵意味着子女与父母双方互不理解,各执一词,父母的教育基本不被子女接受。高压的家教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完全由父母一方说了算,孩子服也要服、不服也要服。小时候可能没问题,长此以往,到了青春期时孩子要求独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这种家教方式常会导致过度逆反。最大的弊端在于以一方意见为主,没有养成良性沟通的习惯,最后双方互不理解,各执一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基本不被接受。孩子没学会沟通,在社交场合要么孤独沉默,不善言辞;要么唯我独尊,一言堂。调查表明有35%的家庭沟通方式与结果不容乐观。在管理中发现有些学生脾气倔强不服管教,或者有些学生嚣张跋扈,有些学生冷漠以对,根源可能就在于家庭环境。 (三)交友指导反映的是父母的人际态度,也是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态度 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除了内部沟通良好,还需要对外良好的沟通。由于朋辈关系是影响青少年德性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交友态度是考察家庭德育状况的一项指标。到了一定年龄,青少年必然要求面向家庭以外,寻找更广阔、更精彩的属于自己的世界,而朋友是他们认识外界环境的一道桥梁。但是外环境比家庭环境复杂得多,青少年热情有余、警惕不足,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朋友的蛊惑。父母对子女进行交友指导,反映了父母人际态度开放,子女能较全面地认识外环境,成长将会比较顺利。反之,青少年依靠自己的本能结识朋友,容易受到伤害。为人父母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点,注重教会孩子结交朋友的技能,孩子就会自己勇敢的长大。 调查结果表明,25%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交友指导。在另一项调查当中发现,在面对老乡会的邀请时,43%的被调查者选择参加,这表明了部分中职生择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而在管理中,中职生的朋辈关系依其密切程度来区分,最密切的是同班同乡,其次是其他同班同学,隔班交往的很少。有些学生终其中职生涯,朋辈仅限于同乡,与其他人少有交往。这说明中职生的交友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一般而言,在入学初期一些学生往往能认真对待学习生活,当与一些散漫学生结交后,会慢慢变得懒散、怠慢,逐渐游离于管理之外。这提示德育工作者考虑,应在德育过程中指导学生交友,使学生在指导下选择好的学友,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四)礼仪礼节的教育,是为人父母的首要责任 礼仪是社交的润滑剂,掌握了礼仪,至少能让一个人在社交中不被排斥,不令人讨厌。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中有15%表示父母不曾对其进行礼仪教育,这表明这部分家庭德育有责任不尽之处。很多中职生的社交生活在进入学校后才开始。在管理中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礼仪方面比较缺乏,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莽撞,对待同学不懂得相互谦让,有时为此而生出事端;对老师态度冷傲,或者公然顶撞老师;对陌生的同学或老师显得非常隔膜,等等。这部分学生并不会蓄意违纪,但是由于礼仪方面存在欠缺,和他人打交道时显得笨拙,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五)父母的价值观影响着子女成长的方向 望子成龙的家长会对子女作各方面要求。调查结果表明,仅重视智育的家庭占16%,并无特别要求的占7%。为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必须出类拔萃,因此在智育方面过度要求,这也是社会上常见的一种现象。本调查结果与此不符,原因可能是中职生的家庭背景与高中生的有所不同。中职生家庭一般对子女成长较为疏忽,要求普遍不太严,因此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太优秀,人格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道德领悟来自家庭的少,而大多得自社会、学校及其朋辈等。这些学生的道德知识来源不专、构成复杂,因此其德性是飘忽、游移不定的,在日常管理的观察中可以得到同样的印象。 健康的成长意味着德智体共同发展。与高中生相比,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稍微偏低。调查结果表明65%的家庭要求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共同发展,还有35%的家庭对学生的要求不高,这些在教学管理中都得到相应的验证。 二、学校德育环境分析 制度是学校德育环境区别于其他德育环境的特征,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保障。了解制度是遵守制度的前提。调查表明,6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造成这种局面,学校制度过于复杂、抽象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学校制度应简明扼要、学生化,容易理解、容易遵守、容易执行的制度才是好制度。 (一)制度应人性化 制度规范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蕴涵着一定的伦理精神,也影响着德育的开展,因此,好的制度应是人性化的。也就是说,要考虑人的本性,从人性出发,限制人性弱点,发扬人性优点。以往制定相关制度,都是由上而下,仅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制度为管理者的方便而设。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被调查者的24%阳奉阴违,37%采取排斥、拒绝的态度,将近2/3。这说明制度施行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社会环境变化很快,网络普及,消费经济、快餐文化兴起,对学校德育冲击很大。几年前的一些制度现在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很多规定因为过时而无意义,很多行为又没有新的制度约束,因此。管理制度应随环境改变而适当修改。10年或5年前定的制度,今天已有一些条款失去了其意义。以无意义的制度来管理学生,无疑会损害制度的权威。因此有些学生阳奉阴违或排斥拒绝就不奇怪了。好的制度既应考虑管理者的方便,也应考虑被管理者的意愿。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应参考学生的意见。 (二)校园生活应丰富而贴近学生生活 校园生活包括学校校容校貌、生活设施、文化活动设施、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等,还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校园生活独立、自由、单纯、安全,学生在同龄人群体当中生活,遵守共同的行为标准,关注共同的热点话题,其个性可得到更大的舒展。 然而,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校园生活,有38%调查者表示不喜欢。这可能是由于学校的设置有所不当,也可能是由于学生对中职生活有不正确的理解所致。例如,对于学校设置的课外活动,就有68%被调查者表示不喜欢,还有15%表示部分喜欢,仅有17%表示喜欢。对此,学校可设置一些集体活动,以调剂枯燥的学习生活,舒展学生身心,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可开展校运会、各种球类运动、歌唱、演讲、书画手工艺、计算机技能等比赛,还可以开展电影、音乐、生理卫生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等各种讲座,力求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接受程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精神追求。 (三)加强校风建设 全校或年级大会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形式。内容一般是对学校重大事项的通报,或者重要政治内容的学习。形式包括星期例会、新生入学典礼,学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大会的态度,表示认真听的被调查者为0;39%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的地方听一下;42%表示懒得听,睡觉;37%表示不听,自己玩自己的。这表明校风、学风建设没有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主要是是中职学校在进行校风建设的时候,定位不清,方向不明,往往把自己等同于普通中学,没有把握准中职的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中职学校的校风教育应务实,注重实践性;应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职业性;应与社会相联系,保持社会性。学校在进行校风建设的时候应认真把握学生求学的心理。学生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学习成绩不好,不想按部就班地读高中,考大学,但是又不想脱离学校马上进入社会。二是家庭困难,难以维持学业,于是走捷径以读中职的形式先求职业再谋进修。以上两种都是经过了认真考虑后才选择中职的。三是受父母之命或是从众心理的,这部分学生数量也不少。 (四)半封闭式管理 半封闭式管理是管理方式的一种,学校出于为学生安全考虑而设的制度,客观上对学生的出人造成不便。调查结果表明,28%被调查者认为不应该;29%认为有必要,但太严;43%认为很有必要。半封闭式管理是教育单位为了保证教学秩序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它能避免外界过多干扰校园,有利于营造一个清净的学习环境,使得广大学子能专心受教。和其他所有的管理制度一样,半封闭式管理带来一定方便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不便。学生对此的态度,可以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是否认同学校的管理方式;二是学生看待制度能否辩证,反映了学生受教化的程度。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懂得制度的利弊,能否善用制度,自觉遵守制度。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所有方面都对学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中职生受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不大,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一)通俗音乐、大众电影或热门电视剧 通俗音乐、大众电影或热门电视剧是流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风潮的风向标。这些形式的社会文化所宣扬的精神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调查结果表明,86%的被调查者拥有自己喜欢的流行文化内容。流行文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产物,直接构成一种商品经济的活动形式;第二,流行文化以现代大众传媒为基本载体,并且在大众传媒的操作体制中流行、扩展;第三,流行文化的一种消费型文化,呈现出娱乐性、时尚化和价值混合趋势。这三个特征都决定了流行文化既容易为中职生所接触,也容易被为人们所接受。 流行文化消解了文化的层阶,对传统中关于文化的高级与低级、典雅与粗俗的定位作了否定。流行文化的产品有其精神上的内涵,但是它的精神不是提升人的内心世界的动力,而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消费品。中职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缺乏鉴别能力和批判意识。由于流行文化的娱乐性,许多中职生明确表示出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和对流行文化的青睐甚至痴迷。 就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来看。流行文化的支持率远高于学校设置的校园文化。这表明,学校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形式上可适当参考流行文化的成功之处。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 歌星、影星或体育明星等是流行文化、世俗精神的代言人,俗称“偶像”。偶像的存在反映了学生的精神依托对象。调查结果表明,75%的被调查者拥有自己偶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青少年们崇拜偶像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追星的青少年是要追寻自我。当他们或早或迟地走过童年,面对纷繁的世界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们这种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谓“自我同一性”。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亟须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于是明星出现了。如果明星能够有足以让他们佩服的表演,就会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 其次,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然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很苦恼。因此,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某种意义上,这不过是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让偶像来行使父母对自己的控制。 再次,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团体的一种手段。有些追星族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们是二流的追星族。他们追求的是让自己有所归属,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知道他属于那个团体。因而他们需要知道大家正在讨论的明星的各种资料。 偶像崇拜表达的是青少年对梦想和生活的美好追求,是其发泄不满和倦怠情绪的大胆呐喊,也是对传统价值体系与教化内容的叛逆表达,其终极目标是在寻找自我。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现象。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既不应采取淡化态度或者不干预态度,也不应把偶像崇拜定义为一种纯品德行为,简单粗暴地加以排斥和否定。这说明了大部分学生需要某种精神皈依,需要一个精神指引人,这是青少年的天性使然,我们在德育中应该好好利用。 (三)书、报纸或杂志的影响 书报杂志是比较传统的获取课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是中职生接受社会文化的一个主要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有8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喜欢某种书、报纸或杂志。这说明大部分的中职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他们的知识面、人生观、世界观等受到课外读物的影响。这也表明,德育可以从图书馆开始。图书馆的建设应严把质量关,严格拒绝庸俗图书进馆,另外图书的购置要考虑学生的精神需要,在购置前可以在学生中作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采购书籍。 特别要提出来的是,中职生已经性成熟,但是心理还没成熟,图书馆应成批采购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的书,考虑到学生心理问题较多,而且有部分学生会主动寻求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应批量购置青春期心理学方面的书,特别是针对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分析的书,更要注意采购,从这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四、虚拟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虚拟环境即网络,网络对中职生来说,意味着讯息沟通、娱乐互动、学习创造、精神寄托等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对中职生身心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职德育的作用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介而居第一位。 网络是一种工具,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对中职生来说,网络世界里面的规则、秩序都是新奇的:现实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这里不用遵守;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或者不允许存在的,网络世界里都有;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这里可以得到。当中职生们在现实中得不到成功的体验、感受不到自身价值的时候,他们就会投向网络,抛弃许多正需要他们认真去做的事情,包括学业、前途、休息、健康、亲情和老师的殷切期待等。 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使得网上信息量相当丰富,上到天文、地理,下至生活百态,其中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种信息的丰富性,对于正在增长知识、好奇心强的中职生来说,肯定是一大兴趣刺激点。这种海量的信息使得许多中职生花大量的时间在电脑网络上,乐此不疲。但是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也可以发现,中职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和娱乐(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用在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学生比较少,这说明他们主要是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寻求心理满足和利用网络创造新人格面具。这也表明,要让学生善用网络,必须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一方面培养他们对色情、迷信、封建、庸俗等信息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环境发展“自主型”道德。 网络所具有的符号、自治、开放等特点,改变了“依赖型”道德形成条件,即公众舆论监督的作用方式,却有助于“自主型”道德的发展。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网络行为的匿名性和网络主体角色的“不在场”不是网络道德作用弱化的理由,反而是网络道德大有用武之地的根据。“网民”等于“符号”,而不是“同学”、“公民”等角色。现实社会的舆论对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符号”几乎失去了控制,这似乎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但是这恰好是自主型道德发展的契机。自主型道德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发展有着许多成功的例子,如在网上“求助”往往会得到及时的帮助,资助者也完全不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而纯粹是履行道德义务。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德育工作者应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控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利用网络逼真、开放、自治等优点,把网络建设为最强有力的德育环境。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部分家庭德育环境建设有明显不足之处,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并对家庭德育作出相应的规划与指导,以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其次,学校德育环境对中职生影响力偏小,原因在于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精神追求不符。应从学生精神需求出发,发挥学校德育环境可控性、系统性等优势,增强学校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力。再次。社会环境特别是其中的文化因素对中职生道德影响很大。社会文化的内容、形式与中职生的精神追求相吻合,对学生吸引力极强。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吸收社会精神财富,扬弃社会文化垃圾。又次,网络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中职生的道德感染力极大。网络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德育工具,学校应该善用网络,促进学生的现代化观念、自主意识、平等和民主观念等。最后,德育环境诸因素之间未能有效整合,需要在一个统一的目标下整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的德育合力。 中职德育论文:浅析当前中职德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当前 中职德育 现状 成因 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多元化,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职业教育一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以往一些 贯用的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为此,笔者通过对湖南近十多所学校的学生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与同仁们一起研究其对策,希望这些能为我们当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帮助。 在中等职业学校从教十多年以来,社会在变,学生在变,职 业学校德育工作和职业教育一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 现象,以往一些贯用的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已明显不适应新形 式发展的要求。为此,笔者通过对湖南近十多所学校的学生现状 进行了调查,并与所到学校的同行们一起分析其成因,研究其对 策,希望这些能为我们当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借鉴、参考。 一、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 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们普遍 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又因用人制度的改革 尚未完善,才起步,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用人机制尚未建 立;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对接尚不吻合,学不为所用,市场不 能有效消化人才,部分专业就业难以对口;社会对职业教育、职 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呈现出异样的特 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理想信念方面 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上职中没有出息; 学习上得过且过,目的不明,缺乏动力;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 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 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 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生活懒散、贪图安逸、 今朝有酒今朝醉、谈恋爱、找对象、搞破坏等。 2.行为意识方面 侧重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不考虑行为后果, 追求自我满足,有的甚至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表现形式有: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扰乱秩序、打架生非、抽烟 酗酒、以及赌博等。 3.纪律卫生方面 强调自由、随便,淡化时间观念,纪律约束和卫生意识追求 低层次。表现形式为:迟到、早退、旷课,自习、就寝讲话、随 意走动、进出;个人生活用品不全、生活习惯不好,常用他人碗 筷、毛巾、牙刷、梳子;衣服、袜子、鞋子、头发等不勤洗、勤 换,不讲究公共卫生,随便乱吃、乱吐、乱扔等。 4.勤俭自律方面 劳动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节约,行为自控能力差,自律性 不强。表现形式为: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还自诩为“日光族”; 佩戴手饰、比吃穿、赶时髦;拉帮结伙称大哥。 5.礼仪交往方面 不善于与身边的人交往,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使用礼貌用语。表现形式为:不谦恭礼让,不 尊敬师长,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举止轻浮,给他人以侮辱 性绰号,公开揭他人伤疤和隐私、男女交往过度等。 6.心理障碍方面 看到社会腐败现象,忧虑、焦急;目前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教育思想陈旧,对学生教育不当,产生逆反心理;学业成绩不好, 缺乏自信,苦闷自卑;竞争激烈,感到压力大;感到家庭压力大, 烦躁苦恼。突出表现为:排它心理、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破罐 子破摔等。 二、导致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化,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 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如聚赌、斗殴、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吸 毒贩毒、封建迷信等等,很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又 因青年学生喜欢交友,且容易结成小群体,而某些落后的小群体 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动,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影响。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比 重,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教育经验等都 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 家庭的不良影响相关。如,有的家庭家风不正;有的家庭成员行 为不检点,作风不端正;有的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结构破坏,有的 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等,但影响更 大的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如,有的实行家长独裁, 要求孩子唯家长命是从,不允许孩子有自主权和主见,否则就训 斥、体罚或打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有的家 长对孩子不放心,实行全方位监控,时时、事事唠叨、指教;有 的家长实行放鸭,认为孩子自会成人,不需要家长管理和干涉; 有的家庭成员之间思想、意见不一,导致孩子经常处于家长争执、 “我自得利”的教育空白地带;有的家庭家长缺乏对孩子内心的 了解,缺少与孩子的对话、沟通与交流等,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 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品德。 (3)学校因素:首先,教师的人才观、教育观陈旧;教育方 法简单、缺少与学生心灵的对话、沟通和交流;全员育人意识不 强、教学渗透德育少、关爱学生少;师生信心缺乏“交叉感染”。 其次,办学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学生求学、求技等需求。 2.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用发展的、 辩证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喜欢用狭隘的视角、个人私利、宿命论的观点来为自己消极的人生价值观作辩护,加之外部 环境的影响,更使其人生价值观显现出享乐性、功利性。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不能准确理解社会道德准则在社 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缺少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很容 易受外界影响和欲望驱动,做出有违准则和他人利益的行动。 (3)好奇心强,精力旺盛,追新猎奇,盲目模仿消极东西。 仅凭一时好奇或兴趣,便对新鲜事物不加辨别和选择的模仿、实 践,误入歧途。 (4)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从而 产生许多利己、消极的行为。 (5)不良行为习惯致使在实施时会产生某种方便,甚至舒适 的情绪体验,从而又成为实施不良行为的内在动力,久而久之, 便形成为不道德行为。 三、应对措施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以职业能力报效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革命战争年代,许 许多多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前赴 后继,用生命报效祖国;改革开放年代,社会主义经济事业需要 实践者的开拓,莘莘学子为了追回十年浩劫给国家科技造成的损 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科学武装生产力,用坚韧、勤劳和 智慧创建了如联想、海尔这样举世闻名的民族品牌。今天的职校学 生正处于历史上国家综合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但也应该看到,我们 与一些发达西方国家还有明显差距。目前,我国非常重视中等职业 教育的发展,指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 础性工程。为此,职校学生应当明确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结构中的 战略地位和历史使命。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在自己的岗 位上尽职尽责,那就是最具体、最质朴的爱国主义表现。 2.严格行为规范,培养集体观念。 校园文化是一种软监督,行为规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 容之一,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催化剂。学校要形成全校动员, 齐抓共管,“学校以我为荣,校荣我也荣,我与学校共荣”的局 面。我们可以告知学生,游子远行要入乡随俗,这样才能与人愉 快相处,与环境和谐相处。进入校园,只要你能够遵守学校的行 为规范,你的环境适应能力就基本过关;进而学校可将学生环境 适应能力作为就业推荐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管理上,学校应注重 培养一支优秀高效、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利用信息化平台, 对学生每天的学习及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 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加强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廉耻心。 在我们的德育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三观教育固然重要,但对中职学生而言,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 识。荣辱观、廉耻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中最起码的道德要 求。无论市井与乡村,在我国的古代社会,荣辱观、廉耻心的体 现俯拾即是,如“人穷志不穷”、“人要脸、树要皮”、“廉者不受 嗟来之食”等等。进行荣辱观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廉耻心, 即自尊心,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修养,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也 有利于“三观”教育。古人云:“人有廉耻,百事可立;人无廉 耻,百事不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把这种主张当作封建糟粕而弃之如敝 屣。每每看到我们的国人违背了道德规范却面不改色、心不跳的 时候;每当我们的国人触犯了法律,非但不投案自首,反而畏罪潜逃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他们廉耻心、荣辱观丧失的表现。与中 国古代文化有着某种渊源的日本人十分注重面子,脸面是他们受 尊敬的标志。日本人的行为均离不开对“面子”的维护。这种观 念的产生,植根于日本的“耻”文化,使多数日本人不会也不敢 造假制假,日本人作了某种违背道德规范或法律的事,他们会因 为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寝食不安,甚至在法律还没有制裁时,就自 寻短见,以死谢罪。对于日本人这种过于看重“面子”而轻视生 命的做法,我们不能完全认同,但是,重廉耻、知荣辱的观念已 成为日本人行为规范的重要部分,对日本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 信、秩序井然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党 提出“以德治国”和“以法制国”的今天,增强学生的荣辱观, 培养学生的廉耻心已经迫在眉睫。“徐力弑母”之后,人们普遍 呼吁:改变人才标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家庭和学校对学生进 行科学的竞争教育。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发生后,有识之士 一语中的地指出这是忽视人文教育造成的人格确实的表现;“马 加爵事件”更是引起社会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注。这些都是 我们痛定思痛后的深刻反思。愿这些反思能对我们的德育走向完 善、趋向成功有所推动,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德育,愿我们 的德育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与时俱进! 4.倡导健康生命、提高心理承受力,中专职校应当特别注 意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 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健 康标准是:健康应该是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品德状态良 好的综合表现。健康是所有目标、理想、生活的根本保证,应提 醒学生健康也是相对的,包括老师在内,都可以通过良好的行为 习惯维持或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学校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叫树立 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 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正确 的、健康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危害健康的;通过健康教育, 为学生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服务。比如,让学生 知道,学校作息制度所定制的行为模式就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学 生的健康。在个案处理上,学校可以广泛发动党员、班主任,积 极与习惯不良的学生结对子,有针对性的开展情绪稳定性训练、 挫折承受力训练、动机持久性训练、相融合群性训练、开拓创造 力训练等等,并形成交流笔记,由学生处、教学处、心理咨询处 共同研究,形成一套有针对性、可行的行为不良干预办法。 5.培养感恩习惯,让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在我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让学生列一 张名单,写下他最感激的人,很快,他们写了,有的写父母,有 的写××老师;我再让同学们写出感谢他们的理由,同样,感谢的往事就历历在目,很快他们就完成了。最后,我让同学们写出 最近一次向名单中的人员表示感谢的时间、行为,这时他们大多 都有点窘迫了。感谢需要表达,感谢可以和谐人际关系,感恩应 该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个学期给父母 写一封感恩信,在爱父母的“感恩教育”中,树立责任意识、自 立意识,同时对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心生愧疚。在多年的工 作过程中,我总是非常乐意和同学们唱这首《感恩的心》。歌词 写到:……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 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便会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和谐之 光就会熠熠闪耀。 中职德育论文:浅论中职德育的有效性途径 论文摘要: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其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中职德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还需要以公共生活为中心,向生活世界回归,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还需要道德体验的交流,并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特殊群体;中职德育;现状;理论认识;有效途径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苟况在(苟子中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道德教育永远是一种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存在。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着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任何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道理既懂也能讲,而且对德育都能评判一番,而难的是操作与践行,难的是有实效,中职德育更是如此。 一、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中职学生的弱势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大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他们不是中考的胜出者,而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主动、不积极。 第二,大多数来自弱势家庭,如农村、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水平偏低,家境较为贫困。 第三,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内向和离群现象较为突出,“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成了其心理定势。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无望,有的迷失了方向,上网成瘾,沉浸在虚无缥渺的空幻之中,进网吧、聊天、玩游戏、吸烟、酗酒…一忘却了生活目标。而且,学生的不良心理有相互“传染”之势。 二.学校德育显得苍白无力 中职德育的现状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照搬普高德育经验,认为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同属一个年龄阶段,两者在身心特点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德育工作也自然有共性。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照搬或过多借鉴普高经验,偏离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未注意到: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高,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差异,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区别。 其二,德育课特色不明显。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德育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重视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学生成为接受道德规范和教条的容器。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脱节,学生拥有一定的道德教条,却又在多元的现实中手足无措。有调查表明: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不抱喜爱态度,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不合拍。 三社会环境对中职德育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存在许多负面影响。譬如,有的流行音乐和影视节目,基调消极、颓废、低俗;网吧可随意进入,网上一些不良的内容诱惑着学生。使得学生在校接受的道德约束急剧减弱甚至消失。其次是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突出体现在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上,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索取和给予,孩子认为父母的给予是天经地义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完全物质化、金钱化。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方式简单化和极端化。 四 中职德育的理论认识 第一,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_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显然,道德的目标指向是个人幸福生活。德育是快乐的、是有用的。 第二,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开发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 第三,学校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夯实,要构筑道德精神,增强道德教育的生命力。 第四,道德教育不仅需要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道德规范的训练,还需要道德感受与道德体验的交流。 第五,德育理论专家对普教的德育与心理研究深入,但对职教德育未予攻坚。中职德育不应孤立无助,它需要在呈现中张扬,在张扬中认同,在认同中壮大,因此,它需要专家的系统理论支持。 五、中职德育的有效途径 1.把中职德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 第一,创建职业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环境。 培养企业所需的员工,不仅仅要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没有专长的人才是次品,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是危险品。因此,中职德育应紧紧围绕培养“职业’作为主线,学校的德育内容围绕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组织,按岗位需求进行德育创新。构建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管理模式。 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职业教育必须引进企业文化开展学生德育,要让学生熟悉企业,不能关门搞德育,要把那些职场能手(尤其是自己的毕业生)请进来,现场说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把学生在校的一日行为和在校三年的行为规范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培养方式可分为集中与分散,集中训练形式至少有拓展训练与成长训练等,其内容可为:激发潜能、挑战自我、学会沟通、熔炼团队、自我保护、吃苦耐劳、抗击挫折、逆境求生、顽强自立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逐渐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专业纪律的养成。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同时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同伴影响作用,形成一个富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场”。 第二,突出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进行的,只有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意识为统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胜,使学生具有在岗位上发挥才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基础。离开职业特色,中职德育就会失去立足点。 在职业教育中,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职业特征、职业纪律和职业行为,如幼师专业与模具专业就有不同的职业要求。因此,中职德育要强调专业特色。职业教育强调特色是质量的标志,质量特色除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职业道德特色和行为规范特色。如若忽视,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就业,就难过用人企业检验关,就缺乏竞争力。 2.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在心态上相差很大,因此,中职德育必须在抓住同龄人的德育共性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其个性,即抓住中职学生德育的特殊性,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时代感,提高德育的实效。为此,学校应努力引导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如通过拓展训练,让其点燃激情,超越自我在活动中分享快乐、感悟生活。同时,以心理辅导为牵引,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目将“教育、辅导、咨询、服务有机结合增强学生自信。 设法让学生领悟:自卑是事业的大敌,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生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则是登堂人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是成功在等待着你,并庆祝我们努力的结果。我们不会遭遇失败,碰到的不过是暂时的挫折而且让学生在成功训练中经历磨砺生存意志的逆境体验,使其遇到挫折时而不选择逃避。 3.填补以往教育内容的空白——感恩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做感恩教育。现在,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容易忽略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有位退休老师曾伤感:有个班级他做了近三年的班主任,仅一次在教师节收到该班学生的贺卡。可后来有个实习老师只待了一个月,却得到了学生的鲜花和礼物。这说明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在意,而对于已拥有的珍贵的东西,并不珍惜。再如,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嘘寒问暧,不但不感动,却认为是唠叨。 针对这一现状,应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从教师开始,做好“感恩”榜样,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如算算读书期间所花费用),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于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 事实说明,我们不要责备学生缺乏感恩,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不能把学生“教”成不懂得感恩的一代。 4.为学生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中国有一支令世界吃惊的网络文化参与大军,据统计,在13亿人口中,有1.38亿网民。在网络狂潮呼啸而来的时候,人们的认识发生了混乱。比如,一些媒体在大量报道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同时,出现了网络妖魔化的倾向,似乎互联网就是海洛因。这种误导造成许多家庭禁止孩子上网,甚至让父母产生了网络恐慌。 然而,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换句话说,能否有效地掌握互联网这个工具,在相当程度上标志着能否有效地学习。应该说,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青少年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中职学生,关键是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和使用网络。为此,学校应购置和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在校上网,并由老师值班指导。明示上网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程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在有组织有纪律的网络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信友善,学生既善于自我管理又有责任感,而且具备抗挫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以自身的免疫力,主动规避网络风险。网络不但不会伤害他们,而且会让他们充分享受网络时代的新成果。 5.在实践中锻炼和检验学生品德 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大多数学校采取了分项扣分评比的方式对班级进行考核,但效果欠佳。因为对于集体荣誉感强的班级来说,可能会出现全班口诛笔伐的现象,用集体的舆论压力来惩治学生个人的过失。对于集体荣誉感不强的班级来说,扣多少分都无所谓,且德育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重视学校的检查与评比,而是让学生接受扎扎实实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经常化生活化的公民教育。因此,学校应让各班教师具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开展特色班级活动的自主权,为学生提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高尚的时间和空间。要在实践中锻炼和体验学生的品德,就要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和检验。换言之,就是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一个环境和机会,让他在社会上、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干,同时也暴露出问题,很多问题没有机会和环境就检查不出来。 6.构建师生平等高效对话交流机制 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对于德育而言,如果没有对学习主体的了解与尊重,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主体间的灵与肉的交流活动,而不是理智知识与认识的堆集。转化学生,需要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观点碰撞,教师真正与学生互动起来,给学生以人性的温情,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从而从认识上取得一致,使学生与教师在精神领域相遇、相识进而达成共识。因此,中职道德教育应构建一种机制,使师生之间的道德交往和交流成为一种习惯,用教师自身的高尚德行和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除此之外,中职德育还需强化队伍,加强研究,不能单打独斗,而要形成合力。换句话说,中职德育工作只有进一步“洗脑、补钙、壮骨”,方可从“贫血”的背景下突围出来。 中职德育论文: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中职德育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中职德育教育新模式.是建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创新中职学校德育观念,选择德育内容,拓宽德育途径,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与指导思想。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除了因其专业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更为重要的而往往又被我们所忽视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系统工程,高质量的中职教育不仅体现在培养人才的高技能上,而且体现在其思想素质上。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新模式,就要积极创新德育观念,选择、设计中职德育教育内容,拓展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德育观念 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要强化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功能,善于把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渗透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育人环境。 1.树立中职德育人本观。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造就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目标。中职德育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基础,把德育融人中职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将其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引导人的优势,又要发挥其关心人的强势。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的中职德育就是德育人本观的最好体现。 2.树立中职德育实践观。要使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顺利实现两个转化。即把教师所传授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又将学生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若要顺利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外化,就必须促进学生的道德体验。实践是道德体验的场所及主体性生成的基础,同时是道德体验深化、发展的动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要求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的比例达到1:1.从而使中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社会性这一本质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积极地自我发展{通过实践体验来内化教育内容,调节自我意志,完善自我认识,形成道德品质,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 3.树立中职德育开放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这就要求中职德育也应是开放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纵向来看,中职德育培养的目标不只是好学生,更应该是好员工、好公民,我们应以开放的眼光向前看:德育教育要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学生德育内容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地得到调整、充实和提高。从横向来看,中职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其德育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另外,中职德育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到工厂(实习基地)、到社会都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这就决定了学生德育素质的形成,除受校内影响外,还直接受家庭、工厂、社会的影响。而学生的德育素质,也会反过来不同程度地影响家庭、工厂、社会的德育建设。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选择德育内容 中职德育以就业为导向,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充实、调整和创新。要求所有德育教育内容必须能融入和贯穿于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之中,确保德育内容的实效性和穿透力,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1.把基础文明教育作为中职德育的基础工程。目前,要重点抓好“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我们应树立市场经济的基本意识与规则,强化学生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使学生牢记在任何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上.都要始终如一地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规则去做人做事。 2.把择业观念教育作为中职德育的特色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良好的择业观念应该是:以发展的观点审视自己,顺应时代要求,价值取向与社会利益一致,具有宽泛性和可调试性。加强对学生择业观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确:职业分类是由社会分工所致,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别,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只要顺应市场需求、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人才就都有用武之地 3.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职德育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内力所在,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之所在。首先,要加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规守时、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基本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并依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分专业进行特殊职业道德训练,提高职业道德培养的针对性,如要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培养营销专业学生“诚实守信、不欺诈”的思想,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一丝不苟、谨慎稳妥”的态度,等等。 4.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中职德育的重要补充。中职学生必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磨难教育和抗挫折教育,从而增强适应能力与就业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德育途径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这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德育教育的途径。丰富了德育资源。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是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的作用,并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在方法上突出引导和启发,突出案例教学。在内容上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择业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让“两课”教学成为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充分发挥其他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真正做到管教管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但这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它理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 2.利用实践教学网络.强化中职德育实践。中职教育中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德育实践的过程与实践的基地。传统德育往往只注重德育理论知识的教育、案例的讲授,忽视了道德的实践。从而没能形成“德行”。中职学校应把丰富的实践教育资源统一纳入德育课程教学体系,统一规划、设计、实施和考核,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例如,在企业或学校的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的职业要求。对学生建立和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严格的考核、训练制度,从着装、打卡到整个生产流程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规范训练,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3.以企业的要求营造育人环境。“环境育人”是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创造育人环境。首先。校园文化的设计应该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根据联合办学的企业或订单式办学企业的企业文化来强化校园文化,在办学理念上凸显以就业为导向.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引进企业管理的相关理念。其次,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这一主题。多开展企业与学校互动的活动.如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到企业进行见习参观。举办企业招聘现场会,成立就业指导协会等社团组织。 综上,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学校必须积极创新德育观念,选择、设计中职德育教育内容,拓展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新模式.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 中职德育论文:关于中职德育课教学应贴近企业贴近学生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德育课教学要了解企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现状,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实用性。 论文关键词:中职德育;贴近;企业需求;学生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能适应岗位的变化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由此德育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了解学生的现状,结合社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从中职学生的现状来看:他们大多都是中考的失利者,曾经的理想破灭,进入中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背负着来自家庭、社会鄙视职业教育的精神压力,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一旦遭遇挫折,便萎靡不振。他们似乎淡忘了理想这个词,单纯的只是玩,把学生生活当成是摆脱家长管理、逃避社会责任的场所,有着很多的不良习惯和人生态度,表现在: (一)学生的人生目标不够明确,人生理想不够清晰,开开心心地度日月,忙忙碌碌地谈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二)目标模糊、无追求,有的学生直接说我是来混时间的,要不要毕业证无所谓。 (三)态度懒散,生活无约束,无视校规校纪,对老师的管理抵触性强,把老师的严格要求看成是一种管制。 (四)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视为正当要求,不考虑是否有合理性,享受型心理比较严重。 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是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一位企业的老板说:有理想的员工总是有责任心,讲业绩,讲贡献,勇于挑担子;有理想的员工总是只要有一份希望,就付出百倍努力,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直到成功;有理想的员工总是善于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技术,善于提高,善于创新。我们的员工要努力成为有理想的员工,成为值得信赖、引以为豪、能作为、有大作为的卓越员工。 针对学生的现状,为唤醒学生心中那已经破灭的理想,结合社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为职业理想奋斗的信念。 二、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优越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只想到自已的需求,而从不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回报他人的意识也很淡薄,感谢他人的言语和行动匮乏。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缺乏对父母付出的认可,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学生的自我倾向相对较浓,主要表现为自私、霸道、个性强,不懂得付出,人际关系冷漠,以自我为中心。 对父母:大多数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愿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部分学生是家里的“太上皇”,稍不顺心就与父母吵架,只知道无限制地向父母索取,却从不懂得关心父母;一些中学生盲目追风,挑吃捡穿,相互攀比,不懂得体贴父母的艰辛,甚至抱怨父母无能。 对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认为老师的提问和改错惩罚都是故意刁难自己,和自己过不去;部分学生在校园遇到老师,就像不认识一样,课堂上更是无视老师的存在;甚至顶撞老师,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老师的工作。 对同学朋友:表现为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只重索取,不求贡献,需要朋友的时候一个样子,不需要的时候什么都不是;物化朋友之间的友谊,认为一切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购买和衡量的;不能宽容别人,甚至想找机会报复。 从企业的需求看:感恩之心是职业精神的核心。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如果一个员工有能力,就会是一个可用之才;如果一个人懂得感恩,就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如果一个员工既有能力又有感恩的心,那么可以把工作放手交给他去做,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会找借口来搪塞自己的职责,也不会做任何表面工作来欺骗老板。他们会珍惜一切,善待别人,并认为努力工作是对公司、对事业最好的回报,也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交代。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对家庭、对公司、对朋友、对社会都真正负起“责任”。一个企业重点要培养和提拔那些懂得感恩的人。学会感恩是一个员工做好工作的动力。懂得感恩是一个员工优秀品质的重要体现。 鉴于学生的现状,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一)让学生学会“知恩”。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她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和他人、学校、社会的恩惠,人人都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 (二)让学生学会“报恩”。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不断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和报恩能力,学会如何回报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学校和社会。 (三)让学生学会“施恩”。当我们能够做到“知恩图报”时,还应当怀着宽容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三、要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应对挫折的能力也相对较弱。不少学生在求学、求职、就业时只想到成功,没有想到失败,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焦虑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一份来自企业的调查发现:一个优秀的员工即使面对失败也是积极乐观的,因为失败对于他们来说是成功道路上最为平常的一个插曲,失败能够让他们更加努力,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竞争中更胜一筹。为培养优秀的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挫折教育,联想集团会定期邀请专业心理人士来为知识型员工作《压力管理》讲座,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都提供类似的心理培训课程。可见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应该有抗挫能力,能够满怀希望地完成工作。 为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让学生了解挫折是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树立自信心,让挫折成为他们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努力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四、要对学生进行注重细节的教育 从在校学生的现状看:由于他们文化基础比较差,他们身上毛病很多,而且大多都是些小毛病,小细节。如:走路左右摇晃,站坐没规矩,坐在座位上双腿不停的晃动。衣冠不整,见领导,老师不问候,不起立,上学迟到,上课串座位,摆弄手机等。 从实习学生的现状看:来自企业的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实习生不注重自己生活中的的细节,面试时言谈举止随意,叼着烟卷,衣着打扮很随便,手放在口袋里,东张西望,接听电话等一些细节问题而造成面试失败的超过了77%,一份份职业梦随之破碎。步入职场的实习生有的迟到、早退,无故请假,工作中煲电话粥,发短信,见到领导同事不打招呼等。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现在很多企业都倡导“细节之处出效益,精细管理促发展”的管理理念,引导员工注重从细节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中,公司规模日益扩大,员工成千上万,其分工越来越细,绝大多数员工从事的都是繁琐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正是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才构成了公司卓越的成绩。这是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即细节决定成败。各类企业的人事部门经理表示“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细节,注重他们的'软'素质”,不仅停留在专业、技能、经验上,还要考虑人才的性格、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等等,注重从细节上考察人才。很多企业要求优秀员工应做到:(一)一定要有时间观念,上班决不允许迟到,下班绝不能早退;(二)不要把请假当成小事,有些人一旦有什么事就马上请假,非常随便,这是一种非常对公司不负责任的表现。只要能坚持上班,最好不要请假,必须秉持平日认真上班的态度;(三)见面问声“早上好”,是一天工作情绪的开始,是精神充足的保证,更是沟通人际关系、给人留下好的印象的要素;(四)上班时不要随意离开座位乱串门、办私事,用公司电话谈私事;(五)和领导谈话、汇报工作或开会时关掉手机这是有教养的表现;(六)工作场所一定要保持整洁,一天的工作从工作场所整理和打扫卫生开始。可见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 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积累而成,没有小事的积累也成就不了大事,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对待任何工作都要尽职尽责,一丝不苟,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 总之德育课教学只有贴近企业、贴近学生才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还要针对学生的现状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抗挫折教育,注重细节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做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中职德育论文:论析中职德育课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 德育课程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 论文摘要:在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值得实施和推广。作为德育教师,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本文作者作出了相关的思考。 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改要求德育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实施和推广。那么怎样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把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引入课堂教学。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其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能力倾向、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社会联系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倡导“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讨论。小组成员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合作,这只能算是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并非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应该仅仅作为调节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 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前提.是关键性的第一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恰当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主题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德育课改对认知、知识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符合德育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教师应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中职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生活环境等重新整合教材。开拓和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课,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设计为“5.12地震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心灵的感悟与震撼中真正理解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在“企业中的劳动者”这一课,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设计为“当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让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等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当前企业最需要的是爱岗敬业、技术熟练、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劳动者,从而立志奉献社会、苦练专业本领。总之,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应该具有时代性、生成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一定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认真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1.指导学生分组分工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要尽量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最大程度的差异,使小组成员在各方面形成互补。组与组之间则要尽量保持相对均衡的水平,从而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公平竞争。 教师还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例如各小组设小组长,负责组织督促组员开展合作学习;设资料员,负责多渠道搜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料;设书记员,负责及时记录整理小组各成员的学习成果,并汇总形成本小组统一的结论;设对外联络员,负责联系采访、调查、社会实践等事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才华,既增强了责任感和成就感,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教师还要指导各小组内部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有学生等待观望或盲目跟从。产生“无效合作”的尴尬。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案。由于缺乏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其实,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例如“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一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为“中职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独立思考,为交流合作做好准备。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要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有的认为要进修培训以提高学历,有的认为要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有的认为要抓住创业的机遇,还有的认为要当公务员,为百姓办实事,等等。有了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才能踊跃发言,互相切磋,甚至据理力争。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高质量、高效率的。 3.促进学生团结合作 在竞争激烈的2l世纪.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将更多地体现在与他人的合作上。同样,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教育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协作。教师应该教育每个学生树立团队意识,以小组集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奋斗。 (2)教育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是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教师要教育学生倾听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发言.要注意听出别人的主要观点,听完后要及时评价。并发表不同意见以展开探讨。而对于别人正确的意见则要虚心接受。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立足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需要每个人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有些中职生发言不能紧扣主题,表达也不够精练,教师应该帮助其训练语言表达的技巧。还有些中职生由于自卑胆怯.不敢大胆、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则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克服自卑胆怯的不良心理,并尽量为其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4)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 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是一个人事业走向成功的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做到礼貌待人,真诚待人,宽容待人;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尊重对方,赞美对方。亲和微笑,培养友情等;教育学生掌握思想沟通、情感沟通甚至心灵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教育学生以谦和友好的态度对待争议,求大同,存小异,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四、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对各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 小组的整体表现和总体成绩是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评价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各小组的学习是否认真,探究是否积极,可设立最佳态度奖;各小组内沟通是否有效,配合是否默契,可设立最佳合作奖;各小组搜集资料是否全面细致准确,可设立最佳资料奖;各小组学习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总结发言是否科学严谨,可设立最佳成果奖。除了单项奖外,还应该对照以上指标评出各小组的总分。总之,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共同进步才算得上成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对各小组成员个体表现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展示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教师的评价要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比如要让探究能力强、合作热情高的学生更优秀更自信,让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体验到宽容与鼓励,让成绩落后、自卑怯懦的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与闪光点,增强信心与勇气。 除了教师外,小组长、组内学习同伴、学生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更能保证评价的科学与公正。 中职德育论文:浅论中职英语教学环境下的德育探索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教学 德育 论文摘要:英语教学环境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阵地之一。积极开发英语教材的与人价值,勇于推广英语教学的育人实践,尽力优化英语教学的育人环境,努力提炼英语教师的育人魅力,方能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开创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德育工作相融的新局面。 英语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肩负学校的德育任务。德育虽居于学校工作首位,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渗透在各门学科教学之中,从而影响着学生自我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尤其是中专职业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缺乏升学压力,他们空闲时间多,剩余精力多,小缺点多。空闲时间多就需要大量的活动填充空虚的心灵,剩余精力多就需要适当的方式供他们释放和发泄,小缺点多就需要学校和老师花费大量的和精力帮助他们改正。单纯的应试英语教学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纯粹说教式的德育方法更无助于他们的态度转变和人格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英语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我们要利用好英语教学这块舞台,开展有特色的德育工作,是新课程的迫切需要。 一、开发英语教材的育人价值 每一本优秀的教材就是最好的育人资源。翻开江苏省中职学校的英语教材,篇篇都是绝佳的育人素材。经过归纳分类,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从十个方面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 1.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food" , "keeping fit" , "sports" ,"growing up" , "health”从我们的日常饮食和锻炼谈起,提醒学生不但要从均衡的饮食、日常的运动方面注意保持身体健康,而且要从控制自己的情绪、释放白己的烦恼和避免亚健康状态等方面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2.培育和谐的交流环境。"going places" ,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告诉学生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除了有风格各异的自然美景,还有当地的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形成的别具一格的风俗人情。世界的融合需要交流,交流的前提是尊重,尊重的条件是了解。所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人乡随俗,尊重对方的社会习俗,相互之间的交流就会更畅通。同理,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不是遥不可及。 3.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通过对“popmusic", "films", "fun-ny stories”的学习,学生会拥有基本的影视知识,会就具体的作品和任务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英语教师可以钊一对学生的时下喜好作出正面引导,提倡男孩的阳刚之美和女孩的清纯之美.减少学生的“哈日”、“哈韩”及“非主流”倾向。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success and failure" , "wealth andhappiness”明白地告诉学生在人的一生中,人既要与自然打交道,又要与社会打交道。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同。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成功带来的满足和幸福,也有失败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坚持“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时的考试失利并不意味着自己永远的失败,一次的名列前茅并不能代表自己可以“一劳永逸”。抱一颗平常心,失败和成功就不会成为烦恼的事。 5.拥有充分的环保意识。"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tural disasters" , "problems of our times”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的同时,也呈现了一个不断受到人为破坏、污染和自然灾害所侵害的地球:污染加剧、森林消失、土地沙化、灾害频发,除了无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人类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破坏的程度也越来越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越来越多。地球作为人类的共同家园,需要所有的人承担起保护它的权利,那样我们才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可能。作为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创建清洁校园和绿色校园。 6.形成规范的文明礼仪。“good manners”向大家展示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范性语言和行为。简单的举手投足、招呼问候,小则反映一个人的基本文明素养,大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文明礼仪应该是先由外而内的强制行为,后由内而外的自发行为。爱因斯坦说,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学生将课本知识遗忘之后,还留下什么样的素质。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就是对其人格素质施加影响,使之向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让其一生受惠的目的。 7.走进伟人的心灵世界。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和信息时代的独生子女们,伟人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利用教材帮助学生走近伟人,了解伟人的内心世界,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和精神。great men and women就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邓小平:在留学法国期间,他做过许多工作,充分体会了低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没有强大祖国作为后盾的失落;他有雷厉风行、坦率务实的工作作风,也有普通和谐的家庭生活;他为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因为疾病的折磨而未能亲眼目睹香港回归祖国。号召学生学习他的诚实、坦率与务实,踏踏实实、努力勤奋,因为任何的成就都离不开平时的脚踏实地。 8.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将“planning your future" , "jobhunting”和“三创”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职业,什么是职业规划,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简单步骤是什么,职业规划要遵循哪些原则等问题。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楚而全面的规划.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9.保护传统的文化遗产。"festivals" , "cultural heritages"告诉我们,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面对中华文明的瑰宝,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并且懂得继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10.学会辩证地对待新生事物。“televis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让学生懂得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everycoin has two sides.”教育学生在运用任何一项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不要对那种技术产生依赖,不要成为技术和机器的奴隶,过理智而充实的生活。例如:电视和电脑游戏可以作为适当休闲的方式打发业余时间,但是不能作为主业替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切勿本末倒置,学生应当清醒地过自己的青春生活。 二、推广英语教学的育人实践 在英语教学环境下,德育的课堂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育人价值的开发,还可延伸到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竞赛、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是充分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最佳舞台,可以是英语教师自行进行,如:课外阅读、能力竞赛、英语应用文写作竞赛;也可以与校团委和学生会协作,举办一系列的英语课外活动:唱歌、朗诵、演讲、讲故事、单词接龙、智力大冲浪。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也是在进行育人实践,因为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锤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刻苦勤奋的优良品质,将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外,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从而避免陈旧的说教给学生带来的老生常谈。 三、优化英语教学的育人环境 与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环境所不同的是,我们所提的英语环境是在中文生活环境下营造的英语氛围。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用心经营出一个既不丢弃母语教育又在英语方面有所突破的育人环境,使他们耳濡目染学到许多东西。英语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人格塑造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英语教师对此不可忽视,而应加以利用,特别是教室英语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黑板报。将黑板报辟出一隅,作为固定的英语德育小故事的刊登地,简单易懂,增长知识,既语言诙谐,又意味深长。 2.学习园地。教室后方黑板两侧任意一端,发动学生,创新设计,作为专门的英语交流场所:英语作文,择优选用张贴,英语竞赛活动场景及获奖照片等。如:与奥运会同步推出各种赛事项目的英语表达,为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知识和乐趣。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就要不吝纸墨和精力。 3.英语格言、谚语、名句。"faster, higher,stronger”不但简单,而且激励学生,催人奋进。 4.英语美文和英语歌曲欣赏。如若机械记忆英语语法必将抹杀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优美动听的英语歌曲和短小精悍的美文就可以改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成见。课余十分钟,教师可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播放没有负担的英文歌曲,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同时,给学生一种惬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5.亲情树。一般地说,亲情常限于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和爱意的表达,在学校呈现出来更多的是友谊和师生情。但是,只要英语教师细心,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的英语教师,在充分关注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给某些单亲家庭或“留守孩子”如亲人般的目光,在他们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简单的"happy birthday”就足以让他或她心存暖意。根植于师生和同学之间的这颗小树,只要有了大家的共同浇灌,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四、提升英语教师的育人魁力 为人师表即德育,英语教师在德育生活化的推进过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学生一起构成学校这个大的生活环境,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品质形成。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躬白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师德要求;同志也曾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如果迟到或有事不能上课要用英语说明原因并且真诚道歉,用英语向为教师办公室拖地倒垃圾的学生表示感谢,用英语表扬取得细微进步的学生,用英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中肯的评价和祝福过生日的同学,用别具一格的颁奖仪式对学习态度欠端正的学生进行由衷的批评指正。只要有英语教师的身体力行,用自己的魅力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一定会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有所进步。 总之,只要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处处注重细节,勇于实践,那么处处即德育实践的课堂。
销售人员管理论文:销售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摘要: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工具和方法,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同,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进行研究和实践。但是,只有较少的企业我们通过绩效管理达到了预期目标。因此,如何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目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以真正起到提高绩效的作用。 关键词:销售人员 绩效 管理 一、销售人员绩效管理的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目前对销售人员难以做到有效的绩效管理,原因如下:一、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二、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三、销售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制度不完善。基于以上原因,销售人员的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难点。 二、销售人员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相脱节。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实施脱节,会导致销售绩效不能圆满完成,但企业的总体绩效不佳的状况。一方面是企业绩效目标过分追求片面的销售数量,这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导向让企业的精力没法集中在长远的战略目标上。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在制定整体目标时往往是将部门自行制定的部门目标稍加整合,这种自下而上的目标,往往来源于部门利益本位主义和职能的局限性,不利于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和实现。因此,会出现销售部门制定的目标和取得的短期绩效可能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不具有太大价值的情形。 第二,在绩效管理中缺乏沟通。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流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改进五大环节。绩效沟通贯穿于整个流程中,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沟通协调,达成目标,实现任务的完成。但是在当前不少企业中,无论是最初绩效目标的制定,还是如何达成绩效目标的实施,以及最后绩效结果的反馈与改进,都缺乏这种互动和沟通。 第三,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不够科学。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是在绩效考核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目前较多企业的考核指标中都缺乏科学性。一方面,部分企业的考核指标过分关注一些短期的财务指标而忽视了员工和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致使销售人员工作热情不高,销售业绩不稳定,跳槽现象成为常态。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在设计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时,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应当兼顾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只重视结果的考核使绩效管理变成了事后考核。 第四,绩效考核方式不科学。科学的绩效考核涉及多方面的评价,考核方式的不科学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使员工对考核结果产生不满,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打击。销售工作是销售人员、客户、销售主管三者互动完成的过程,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应兼顾主管评价和客户评价。但很多企业对销售的考核主要是主管层面的评价,忽略了客户层面。这种主管审查式的考核方式会较多地融入考核者的个人喜好及偏见等,容易使考核结果产生偏差,达不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三、我国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绩效管理的发展对策 第一,将绩效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企业的绩效管理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它强调沟通和发展。企业的决策者应将绩效管理放到其应有的战略高度,并做到“软硬兼施”。“硬件”主要是指企业内合理的组织结构、规范的职位设计、明确的责任划分以及清晰的整体战略。如果这方面存在问题,就难以明确绩效不良的责任。“软件”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核心内容,一是企业决策者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的关注程度高,形成重视绩效的氛围,从而为绩效文化的塑造打下了思想基础。二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能够切实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尤其是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管理职责有明确的认识。 第二,建立完整的销售人员绩效管理体系。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使绩效考核融入到管理流程之中,成为评价销售员工工作业绩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当具备以下五个流程:制定绩效目标,进行相关辅导,记录业绩档案,进行绩效考评,完善管理体系。这五个流程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到绩效管理的完善结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良性循环过程。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企业在确定绩效考核方式时要在适合企业自身的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考核方法,对销售员工的工作绩效作出全面的评价。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可以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等方面加以考虑。笔者认为这里并没有万能的公式可以套用,各个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要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考核指标,突出反映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销售业绩指标,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摸索和优化。各种绩效考核方法都有其优点和自身的局限,将它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对各种方法进行整合吸收,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点,克服局限。另外,企业要从各个有关的方面收集销售人员的绩效信息,包括来自上级、同事、自我以及客户等方面的信息,将获得的信息用于了解员工的销售情况,从而明确今后工作改进的方向。 销售人员管理论文:软件销售人员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摘要] 本研究以中关村15家IT企业的211位软件销售人员为实证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发现,软件销售人员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为三维结构,包括目标与胜任因子、职业发展准备因子、跨组织流动因子。并应用结构方程建模,发现培训和考核措施对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有差异性影响。文末建议企业结合实际激励员工。 [关键词]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管理措施 结构方程建模 一、研究目的 销售工作挑战性强、薪水高、考核体系透明,深受年轻人所青睐;加上劳动力市场对销售人员有强烈需求,因此销售人员的离职率远高于其他群体。尤其在产品更新速度很快的高科技行业,软件销售人员为了避免技能陈旧带来的人力资本贬值,更重视跨越不同组织的边界,频繁地流动。 销售人员除了跨组织流动以外,还有哪些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策略?企业采取的培训和绩效考核措施是否会减少员工的流动率?这一系列问题涉及到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有待探究的问题。 我国在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本土化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实证研究有待加强。本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的薄弱领域进行探索,以使企业认清员工的职业发展策略,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措施。 二、文献回顾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Individual Career Management)是个人洞察自己和环境,形成职业生涯目标和战略,在职业生涯历程中获得反馈的过程(Greenhaus,2000)。 对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构成,学者们有不同观点。Pazy(1988)认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包括自我评价、职业生涯规划、主动性。NOE(1996)认为是职业探索、职业目标设置、职业策略。King (2004)则认为是职业定位、建立影响力、职业边界管理。我国学者龙立荣(2003)对11家卷烟、机械等企业的399位员工进行实证调查后,认为我国企业职工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是5维结构:职业探索、职业目标、继续学习、自我展示、注重关系。 以往研究不仅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上没有取得一致,而且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方面也存在争议。例如,培训对员工离职率的影响,就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的研究者认为,培训提高了员工的人力资本,增加了员工进行人力资本套现的概率;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培训提供了职业发展支持,会使员工留恋组织氛围。 已往研究的结论差异很可能是样本差异引起的,任何结论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研究拟采用实证分析来检验销售人员的自我职业生涯的组成,及企业实施的培训和绩效考核措施对其的影响。 三、研究过程 1.问卷的编制 在Gutteridge(1993)、龙立荣(2003)的研究基础上,自编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问卷,经访谈后修订而成。问卷采用Likert四点量表。 2.样本的特征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向15家中关村IT企业的软件销售人员发放8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2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26%。正式样本中员工平均年龄28.6岁;平均工龄6.01年;平均服务期2.83年;男性员工占56%;基层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为29.2岁,中层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为30.9岁,高层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为39.2岁;69.7%的员工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4.7%的员工具有大专及以下学历,15.6%的员工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样本特征与中关村地区软件销售人员高学历化、年轻化的特征较吻合,样本具有典型性。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自编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问卷(含15道题项)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52。且问卷测量项目的因子负荷值均超过0.50,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较理想。 4.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1.0,路径分析软件为AMOS5.0。 四、研究结论 1.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 利用SPSS软件,采用正交极大转轴法,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抽取为三个因子,解释了58.97%的变异。题项在因子上的聚集程度良好,不存在双重载荷。研究显示销售人员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为三维结构。根据因子含义分别命名为: (1)目标与胜任因子。即制定职业目标并采取措施来胜任本职工作,包括:根据企业实际制订近期职业目标、根据岗位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胜任本职工作等。 (2)职业发展准备因子。即为了将来的职业发展而预先积累知识技能及社会资本,包括:学习其它岗位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寻求上级的指点和帮助、结交许多各行各业朋友等。 (3)跨组织流动因子。即有意识地在多个组织间流动,包括:关注外部招聘信息、换单位以积累职业阅历等。 值得注意的是,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职业发展准备的因子载荷最大,其次是跨组织流动因子,最后是目标及胜任因子。这很可能表明,与其它职业的员工相比,软件销售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流动意识更强,他们会为了职位晋升或更高薪酬,而有意识地在多个组织间流动,尽早实现人力资本的套现。 2.培训、反馈措施的影响 培训和考核是IT企业常用的两种管理措施。培训为员工提供了技能发展的支持;反馈则为受训员工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能力增强的员工,企业给予加薪、晋升、轮岗等正反馈措施,对于绩效不佳的员工,则给予辞退等负反馈措施。 本研究利用AMOS软件对培训、反馈措施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三因子建立结构方程,结构方程如图1。 根据路径影响系数,得到4点结论: (1)培训措施与跨组织流动无显著关系 培训措施与跨组织流动的路径没有通过显著度检验,说明企业实施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态度培训等措施,既不会使员工流动率上升,也不会使员工流动率下降。某些企业担心员工受训后会跳槽,得不到数据的支持。本研究分析,培训对员工离职具有双重影响,一定程度上起到抵消作用。通常员工所受培训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本企业的服务流程、产品规格等专业知识,在本企业有很高价值,但是在其它企业的用处不大。员工离职会使这部分技能无法在劳动力市场上流通,相当于损失了部分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尽管培训使员工有更多“跳槽的资本”,但同时也约束了员工随意流动。 (2)培训措施会加强员工的目标及胜任、职业发展准备行为 培训措施与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另两个因子(即目标及胜任、职业发展准备行为)分别在0.001的统计水平上有0.236和0.357的影响系数。这说明,企业实施培训,有利于员工加强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 (3)反馈措施影响员工的目标及胜任、职业发展准备行为 反馈措施比培训措施更强地影响员工的目标及胜任、职业发展准备行为,影响系数在0.001的统计水平上分别达到0.306和0.433。这说明,企业要重视培训,更要重视对受训后员工的反馈。 (4)反馈措施影响员工的跨组织流动 反馈措施在0.01的统计水平上对员工的跨组织流动的影响系数为0.186。这意味着企业的反馈措施每上升1个百分点,会引起员工跨组织行为上升18.6个百分点。这说明,基于绩效考核的反馈措施会使员工更倾向于流动。本研究分析,这既可能是低绩效员工被辞退,也可能是高绩效员工主动离职。许多IT企业严格地根据考核情况来调整员工的薪水和职位,给员工很大工作压力。导致部分高绩效员工萌生退意,想到其它企业去调整一下工作状态,然后再做打算。因为这类IT企业的工作机会是永远向能干的高绩效员工敞开的,以后要回来也可以。这部分员工离职时并不过分担心自己未来的就业。 五、启示及未来研究方向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针对特定群体,揭示出其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组织措施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行为的差异性影响。 本研究建议企业要根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决定所需要的销售人员的类型,并因人而宜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如果企业处于成熟期,已占据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希望软件销售人员的流动率控制在一定范围;那么企业可以多实施培训措施,激发员工胜任本职岗位,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 如果企业处于初始期,希望软件销售人员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那么企业应该给予基于绩效的反馈措施,会更强地激发员工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绩效。但是,企业也要承受相应的代价,即员工离职率的上升。 本研究由于时间所限,选用了横截面数据,今后的研究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更好地揭示管理措施对软件销售人员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机制。 销售人员管理论文:基于生命周期的销售人员管理模式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销售人员不同生命周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销售人员如何在不同时期进行学习和提高自己能力的策略,从而提高销售效率。 [关键词] 销售人员 生命周期 管理 任何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因此销售人员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学徒期、发展期、成熟期、到后成熟期这样一个历程。那么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管理者应让销售人员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呢? 一、学徒期 对于刚刚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们处于生命周期的开始,用学徒一词恰到好处地定义了这一阶段的一些共同特征。这一时期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基本销售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积累,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就能成为一名业绩优秀的销售人员,并有潜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徒期,销售人员自身存在明显的长处与不足,长处方面表现在:一是干劲十足充满激情,不畏艰辛,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二是可塑性强,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在脑海里渴望自己能够早日成功。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社会阅历不足和营销知识匮乏,理论和实践有很大差距,没有经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理论是肤浅和机械的,在工作中不完全能够灵活运用。 因此针对种种不足学徒期最主要的任务是在实践中学会基本的推销技能。一般来说,基本的推销技能可概括为以下内容:(1)形象良好使其接受;(2)表现热情使其感染;(3)推销理念使其认同;(4)针对所需谈产品,这一阶段对方也许会比较顺利地接受产品;(5)突出优势谈价格;(6)周到服务促成交。 二、发展期 经过了学徒期,如果继续用心去学,细心体验,成长的速度就会加快,到达发展期。在发展期,销售人员学习的重点应放在针对区域市场的知识学习上,具体要把握以下三部分重点内容: 第一,做好客户关系的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客户忠诚度,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同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众所周知,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比保留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要高几倍,所以企业要经常走访老客户以了解其所需,尽力帮助其解决,提高客户忠诚度,这就要求销售人员要在稳定老客户的前提下再积极开拓新客户,走巩固核心区域市场、抢占新市场、提高企业利润的良性发展道路。学会区分客户,正确对待客户满意和客户抱怨。第二,能够了解区域市场的有关信息。这是一名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些信息包括该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特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有关信息,主要竞争对手在该区域的产品销售状况、同类档次的竞争产品的定价如何、采用何种促销策略等等一系列的相关信息。第三,从一个区域市场上成功到多个区域市场上成功。这不仅需要销售人员对已取得成功的区域的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还要对新的区域市场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去发现新的区域市场的环境上的差异、客户素质上的差异、竞争对手营销策略上的差异等等众多差异,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再考虑到现实差异的基础上重新制订新的营销方案,以争取在新的区域市场上取得成功。 三、成熟期 能够进入到成熟期的销售人员都是优秀的,成熟期的销售人员要做到:第一,能帮其他业务员解决难题。老的销售人员能够将自己所取得的经验传授给他人,将自己犯过的错误告诫给他人,使他们减少出错的成本,特别是在别人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帮助他人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这对他人的成长以及减少企业的损失都大有好处。第二,能够带领一个团队。随着销售人员的工作历练增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阅历的增长,他们有责任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不同类型的年轻人将他们组织成为一个团队,为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做贡献。 当然,完成成熟期的销售人员,他们的经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很大一部分人由于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面对成功不知道因何成功,面对失败不知道为何失败,找不出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他们始终无法到达成熟期这个台阶,只能是在原地踏步或者更糟――提前进入衰退期。 四、后成熟期 经历了成熟期后,销售人员将迎来后成熟期。后成熟期包括两个方向,一方向就是做得很好,进入高峰期,另一个方向就是做的不如从前,进入衰退期。 1.高峰期。能够继续向上走的人可以说是人中的精英,但接下来的高峰期面一临的压力会更大,在享受高待遇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责任。此阶段的学习重点要继续上升到针对行业的知识学习,并且还要能处理好内外各方面的关系,主要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战略规划能力。作为高层的营销管理人员要接受业绩数字的“硬”考核,这种考核具有刚性,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的数字指标,这时的压力会非常之大。为此,要有很强的战略规划能力,要调兵遣将,将主要精力放在最有发展潜力、能取得最好收益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任务。 2.衰退期。作为销售人员进入衰退期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知识结构老化,思维模式僵化,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环境在不断的变化,若想保证自己永远都处在高峰期,那就必须时刻处在整个营销领域的前沿,不断地丰富自己,否则停止学习的那天就是由盛转衰的开始,再则,不能用过去的模式来解决新问题,因为时代已经变了,特别是环境的一些重大变化或突变,自己的预见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化,导致不得不退出舞台的中心位置。其次,生理年龄的影响,能顺利走到高峰期的销售人员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也要经历几十个寒暑,身体上的透支已经使得一部分精英分子不得不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 综上所述,销售人员的成长每个周期都有不同的特点,销售人员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以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自己的生命周期才会不断地得以提升或被延续下去。 销售人员管理论文:浅谈销售人员薪酬管理 [摘 要]销售人员对一个企业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与管理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而且棘手的问题,因为有太多的变量需要考虑、宏观环境和微观条件在时常发生变化。所以,销售人员薪酬管理应该建立起一套既稳定又动态的科学管理机制和系统,激励和鞭策并存、机遇和挑战兼顾,最大限度的调动绝大多数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快、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关键词] 薪酬管理 经营目标 资源配置 薪酬体系 薪酬方案 激励 科学配套 销售人员是企业与顾客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特殊纽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关键地位。 企业能够吸引、激励并留住销售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薪酬设计与管理是否合理、科学。如果薪酬管理得当,就能很好地激励员工,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导致销售人员积极性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市场下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销售人员薪酬管理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是十分重要而且棘手的问题,有太多的变量需要考虑、宏观环境和微观条件在时常发生变化。公司文化、人员结构、行业状况、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企业经营理念、顾客状况、服务支持体系等等,都需要考虑。 建立起一套既稳定又动态的销售人员薪酬管理体系,激励和鞭策并存、机遇和挑战兼顾,最大限度的调动绝大多数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销售人员薪酬管理的进行简要阐述。 一、销售人员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性原则。这是最主要的原则,是指销售人员的薪酬必须与其本人的能力和业绩相一致,并且能够维持一定合理的生活标准。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企业内部员工薪酬的公平性,是销售人员认识到企业内部人人平等。 薪酬的公平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内部公平性。(2)外部公平性。(3)个人公平性。 2.适度性原则。销售人员的薪酬应定在客观、合理的水平上,既不能让销售人员感觉到过低,也要让公司觉得付出的值。 3.竞争性原则。在社会性的人才市场中,企业销售人员薪酬标准定的有吸引力,才能招到所需的经营人才。但有竞争力,开价至少应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4.激励性原则。薪酬设计必须能给营销人员充分、有效的激励作用,以促进销售人员最大的发挥各自的潜能,同时也起到引导销售人员努力工作,确保其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 5.平衡性原则。薪酬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应该有效、平衡,不能只注重直接薪酬,而忽视非直接薪酬;不能只注重金钱薪酬,而忽视非金钱类的奖励;不能只注重短期的奖励效果,而忽视长期、长效的激励机制。 6.吸引性原则。薪酬必须是富有竞争性的,对于优秀的营销人员,给其提供优越于竞争者的条件和高于竞争者的薪酬,吸引人才,良性循环。 7.交换性原则 企业的薪酬系统与外部市场社会薪酬系统要有效接轨和配套,不能自成一套。 8.稳定性原则 薪酬水平要保证销售人员有基本稳定的生活收入,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使销售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并保持高昂的斗志。 二、如何确定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 1.工作评价。工作评价是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和办法。它是用来确定企业内各种工作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其相对价值。 2.行业薪酬水平标准。为了吸引并留住优秀的销售人员以及保持合理的人力成本,可以参照行业状况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比本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略高的薪酬标准。当然,要物质的和精神的综合运用,不能单从数字上做简单比较。 3.几种常见的薪酬方案: (1)直接提成薪酬方案:把销售人员的薪酬完全的与其一定期间的销售业绩挂钩,按一定的提成比例来支付薪酬。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利于调动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薪金完全靠提成,没有基本工资,其安全性很低。(2)固定薪酬方案:指无论销售人员的销售额多少,均按一定的时间固定的薪酬进行发放。大部分销售人员不喜欢在薪酬水平不稳定并且可能大幅度波动的环境中工作,他们倾向于稳定的正常的收入,增加安全感。值得重视的是,如果处理不好,固定薪金会使优秀的营销人员不思进取,而使一般的销售人员可能没有动力改进工作。(3)混合薪金方案:这一方案是将直接提成和固定薪金结合起来。薪酬总额中的固定部分给予销售人员基本的生活保障,提成或红利部分,对达到目标或超过目标的销售人员进行奖励。 三、销售人员薪酬管理应把握好的几个关键点 1.合理的薪酬水平有利于员工队伍建设。为了确保称职员工的稳定和吸引适用人才加盟企业组织中,基本工资水平必须达到社会公认的标准。 2.保证底薪员工的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对他们在企业中自觉劳动所消耗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应与其基本薪金水平相适应,即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最低生活费用。 3.建立科学薪酬体系,使薪酬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 4.不要过于依赖薪酬刺激的功能。单靠增加薪酬而产生的经济刺激所起的直接效果是相当有限的。 5.充分关注员工对薪酬收入的期望水平及其人际关系、归属感等意识形态的因素。 6.主动关心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关系,维持员工关系的和谐。不要等到一定数量的员工直接提出加薪要求时,才考虑加薪的必要性。 总之,销售人员薪酬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效果,关系到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团结。因此,必须要有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管理灵敏性和科学的动态机制,用好薪酬的激励和杠杆作用,最大的发挥薪酬的企业价值社会价值。 销售人员管理论文:激励视角下的销售人员绩效管理分析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销售人员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并对销售人员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结合销售人员绩效管理与激励现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销售人员 绩效管理 激励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销售人员的业绩表现关系着整个企业的价值实现,加之销售部门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因此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不仅能增强企业实力,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公众形象,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一般按照销售工作的内容,将专职销售人员分为高级营销人员(如销售经理)、一般销售人员(多为客户管理员)、推销人员(包括商场售货员和挖掘客户的推销人员)。其中销售经理和客户管理员的薪酬中固定薪酬所占比重较高,而推销人员往往是“低底薪、高提成”甚至“无底薪”的薪酬政策,从而导致部分销售人员在工作中有所顾虑,积极性不高。当前大多数企业在销售人员绩效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与不足,主要问题有:只重视销售额的考核、缺乏市场战略支持、定额考核法制定的不合理、对员工个人的考核不成体系等。 1.只重视销售额的考核 目前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对于销售额的考核,但对于不同类别的产品、新老产品以及不同区域市场之间的差异比例没有规定,对于利润和市场管理的考核重视不够,销量是唯一的考核标准。销售人员为追求销量,只把精力放在销量大的产品和市场上,而不重视新产品和高利润产品的推广,不管品牌、市场秩序等具有长远影响的要素,导致销售人员的行为短期化,使整个营销体系的运作缺乏策略性发展。 2.缺乏市场战略支持 一些企业在考核销售人员时强调硬指标销售额、利润、回款,却没有对应的市场战略相支持。企业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产品的竞争力、人员的努力、广告的投人、渠道的建设等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体系。如果自己的产品和广告投人都要比竞争对手强,当然可以对销售人员的工作成果要求高一些;但如果产品的竞争力和广告的投人都不如竞争对手的话,也就无法要求销售人员快速的达成很高的销售业绩,否则对于销售人员来讲就是不公平的。 3.定额考核法制定的不合理 有的企业采用定额考核法,依靠历史数据的经验估计加以测算。定额是一个综合了产品竞争力、销售人员素质、公共关系、企业知名度等多种因素的结果,然而一些企业在制定绩效目标时,仅仅在上一期定额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比例,而没有综合多种影响因素,更没考虑不同地区、时间、员工能力大小等因素,往往造成“鞭打快牛”的现象。 4.对员工个人的考核不成体系 没有建立起一套分层分类的科学、系统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和有效的绩效反馈、绩效改进及结果运用机制。员工认为考核仅仅流于形式,只是对绩效定额实现情况的考核而没有涉及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软指标的考核,实际效果不明显。 二、基于激励的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措施 绩效管理与激励两者相辅相成,有效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是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参与到绩效管理的各环节中来,从而达到绩效提升的目标。要把握目标明确、过程监控、全方位评估、结果反馈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公平、公开、公正”绩效考核模式,在具体执行上应注意: 1.制定具有激励性的绩效目标 在绩效管理中如能有效运用激励措施和手段,激发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大大提高销售人员及群体的工作绩效。因此在制定销售人员的目标时要坚持使销售人员能控制并能掌握其进度的目标,使其既能够全心为个人绩效负责,又有利于调动其本身的积极性并实现满足感的获得。 2.绩效管理中综合激励的应用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在管理理论界被认为是比较全面的说明了各种激励理论:一定的激励会产生一定的努力,他将导致相应的绩效。但此绩效对员工而言只是一个结果,是工具性的;通过达到一定绩效,可以获得所期望的奖酬,这才是员工的主要目标。基于这个模型的启发,在针对不同销售人员设定目标时,应充分与其进行沟通,达成共识,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 3.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综合考核体系的建立会从根本上影响销售人员的行为模式。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考核要取消目前的承包责任制度,可以采取目标考核的方式,按照公司的年度销售目标、分解到区域,然后再分解到人员。设定具体目标时,注重软、硬指标的搭配,销售奖励注重综合管理,销售费用,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方式,销量考核注重不同产品的均衡发展,销售推广注重市场基础工作的建设,另外薪酬设计要参考同行业平均收人水平。对于广大销售人员的激励除了命名为“模范”颁发“嘉奖令”等精神鼓励外,平时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与薪资分配相结合。让销售业绩直接体现在薪资分配上,这是比较现实且乐于被接受。 4.重视绩效沟通,及时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考核不是为了惩罚或者扣款,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要想做好绩效考核,必须做好销售人员考核时的结果反馈工作。考核结果出来后,考核者一定要做出相应的响应,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进行正负激励,与销售人员共同制定今后工作改进的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给予指导,形成管理上的“有效回路”。 三、结论与建议 在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同时,应注重把对员工的激励因素包含进去,这样才能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性,达到令人满意的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绩效评估和考核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的现代化运营以及销售人员的良性成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还需建立起一系列配套制度,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发销售人员的竞争活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销售人员管理论文:浅析销售人员的薪酬管理遇到的问题 摘 要: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目前我国很多公司的当务之急。员工薪酬制度是寻求经营成功的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制定明确的薪酬体系,使其能够提供有效的信息并最终促成预期的经营成果,对公司取得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销售人员的薪酬管理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薪酬;企业;员工;制度 一、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怎样才能战胜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呢?这就要考虑企业的薪酬制度能否留住人才,企业员工之间,薪酬是否公平,与其他企业相比,薪酬是否具有竞争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需要采取果断的措施,只有那些仅希望保住自己的职位和薪水的平庸的员工才会留在企业中,素质较高,能力出众并想干一番事业的优秀的员工会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企业。本章旨在研究销售人员的特点,明确销售人员薪酬的概念及原则,以便于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薪酬制度。 二、薪酬的秘密发放问题 保密工资制是通过灵活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劳务市场供求状况,并对员工的工资收入实行保密的一种工资制度。这种工资制度在某些企业中比较盛行。保密工资制度是一种争议较大的薪酬管理制度,或者说是一种管理方式,它具有一些优点,也有非常明显的弊端,其优点在于:避免员工之间在工资上的攀比,减少因分配不均产生的矛盾;在工资确定时,可以较充分的吸纳员工意见,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对短线工种和特殊人员的配置要求,保持企业各类人员之间的合理配置。由于大多数人有高估自己的付出而低估他人付出的倾向,并很容易接受自己的薪酬高于他人,哪怕这种高薪酬是不公平的。为了避免“不患寡而患不均”争议以及日后的尴尬,很多公司将彼此的薪酬保密。这样,大家都不知道他人的薪酬水平,自然不会有相互尴尬的局面出现。 在一般情况下,员工的猜测是不正确的,他们常常高估他人的薪酬,而认为自己的薪酬偏低。这会加深员工对薪酬的不满。根据美国一些学者的研究显示:员工有一种高估较低职位的薪酬,而低估较高职位的薪酬的倾向,这种错误的猜测会导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薪酬差距较实际上的差距更加缩短。这种被压缩了的上下级薪酬差距,降低了员工对升职的兴趣,同时,对上级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同时,将薪酬保密也成了掩饰一些不公平现象的薪酬制度,容许了一些不良习惯的蔓延而不被发觉,不被员工指控。相反,如果将正确的薪酬信息传递给员工,并向员工解释清楚,可以减少员工作出错误的猜测,并且对公司的薪酬制度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 三、招聘市场的起薪问题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的薪酬竞争,说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保证企业在外部薪酬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大的优势,涉及许多薪酬政策和技巧问题。其中,招聘市场的起薪问题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如果起薪低,招不来质量高的员工;起薪高会遇到两个最直接的问题:其一,总成本中的人工成本控制问题。工资水平上升,有一个联带关系,引起总成本的上升,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不能支付很高的薪资是因为受成本约束,“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二,与原有员工的工资关系问题,如何避免新人比旧人薪资高得太多,特别是干同样的,或类似的工作,否则就会由所谓外部的公平导致内部的不公平。在起薪制定上,一些常规的技术性问题是:1、兼顾学历及同工同酬,在没有科学的标准衡量的前提下(例如技术资格证书),可以按照学历起薪;2、不同的学历起薪虽不同,但做同一职务,则职务起薪要一样;3、起薪要有一定的公开标准,各种福利也要有公开的标准;4、要有明确的调薪政策及标准。 目前企业对于销售人员在市场上的起薪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两种做法。一种是“顶薪减扣分”,另一种是“低薪加得分”。如某公司对销售人员是“顶薪减扣分”,如招聘时说明起薪是3000,实际上只有当销售人员全额完成销售任务时才可以拿到“全薪”,如完成任务80%,则只拿到3000×80%=2400元,若再有其他不佳表现,可能还要扣罚一部分薪资。这种起薪策略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形成招聘市场的薪酬竞争力,且员工对薪酬有明确的期望值,缺点是让员工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并在长期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时时被笼罩在惩罚之中,当员工被扣工资有多有少时会产生不公平感,会认为销售计划制定不合理,对销售队伍的稳定性不利。克服这些缺点的方法主要有在销售人员的日常管理中增加奖励项目,改变“只罚不奖”的状况,另在制定销售任务时,销售主管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双方达成共识,而不是把销售任务强加给员工。 总结:本人阅读了大量的文献,根据自己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结合案例,对销售人员的薪酬计划进行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薪酬制度与绩效考核体系的匹配程度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薪酬制度与战略之间的匹配程度通常决定了战略是否能够有效实施。薪酬计划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如何设计的、它的主要特征被员工理解的程度如何,它如何为薪酬的参与者提供反馈,以及经理们为支持它付出了多大程度的努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销售人员管理论文:企业销售人员管理探讨 摘 要:就企业销售人员的营销、管理、任务、存在问题及应采取的管理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营销;销售人员;管理 1 销售人员管理的任务 (1)发现和巩固客户。在销售过程中,善于发现新的客户,扩大市场销售范围,并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巩固老客户,保持与客户之间的较长久的正常交易关系。 (2)加强营销过程监控。对销售业务的全过程,包括销售人员的工作过程和货物、资金的流通过程实施监督和检查,防止出现偏差和漏洞,最大限度地规避由各种内部和外部原因引起的营销风险。 (3)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对销售人员某种需求的满足及对销售人员工作业绩的正确评价,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和智慧,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气氛。 (4)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通过良好的销售、服务、咨询等,在顾客和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的声誉。 (5)收集情报信息,为企业经营提出导向建议。销售人员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能够收集到各类产品的信息、竞争者的信息、消费者的信息,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企业,经过整理归纳汇总,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企业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创新营销思路提供依据。 (6)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营销队伍。市场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要有一个好的营销队伍。要造就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品行、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营销知识、业务能力、公关技巧、语言表达、经验积累等。 2 销售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体系。有些单位虽然建立销售人员管理监督检查体系,但其方式方法不到位,导致营销管理漏洞甚多,营销费用居高不下。有些单位只注重目标管理而轻视过程管理,即使注意到过程管理,也未掌握必需的科学方法与技术。 (2)销售人员业务管理不规范,使企业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销售人员对营销基础知识、理论掌握得少,对广告、公关、促销的认识肤浅,营销技术薄弱,市场实操能力太低。销售队伍不论在人员数量、业务素质、工作经验等方面还不很适应,急待充实和培训。 (3)销售人员变成了销售机器。他们忙于推销、签约,冥思苦想的只是如何销售产品,如何提高销量,似乎已经机械化了。对营销工作没有创新,对企业整体营销工作很少考虑,缺少活力与朝气。 (4)很多企业对销售人员实施的工资政策很不合理,不够灵活,致使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更没有实现利用工资这一有效的手段,激发销售人员认真研究市场、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市场策略,创造性地开展营销工作,以提高该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 (5)销售人员开展业务时,相互干扰,无序竞争,产品价格管理不规范,存在自相残杀的情况。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某些企业产品销售不顺畅,影响和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 加强企业销售人员管理的措施 (1)要建立和完善营销激励机制。企业要积极探索更合情合理的报酬分配制度,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对于不同的销售人员采取不同的报酬方式,即在企业内部允许多种不同的报酬制度存在,对于刚进公司不久、能力经验不甚突出的销售人员可采取低风险、低回报的报酬制度。 (2)加强营销过程管理。一是选拔销售人员时,坚持品行第一、品行重于能力的原则。二是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十分必要,企业应设立一个与财务、销售人员、客户均保持联系的管理部门。此外,尽可能用转帐支票、银行汇票结算,也可以避免货款不及时上缴及携款潜逃的发生。三是建立行动报告制度。要求每个销售人员认真做好工作日记,并定时汇报业务开展情况、获得信息情况及存在问题。四是对销售人员实施定期审计和风险抵押。五是在管理上建立相互制衡的制度。企业与销售人员之间本身就是一种依赖和被依赖的关系,在建立各项制度的同时要加强两者的关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发展。六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调度制度。如:在每月或每季的特定时间,召开营销工作调度会。 (3)增强销售人员敬业精神。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好员工的智慧和精力。一是采用销售人员调查、销售人员座谈等方式,了解销售人员的意见,及时发现销售人员的思想苗头,应通过生动、形象地描绘企业的发展前景,培养销售人员爱企业、爱岗位的感情,使其更努力地工作,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的目的。二是培养销售人员的团队意识。作为企业应该提升大部分销售人员业绩,让优秀的销售人员的经验共享,提高优秀人员数量以增加平均度,增强团队集体效益。三是明确说明企业对销售人员行为与工作实绩的期望,增强销售人员的责任感。四是关心、尊重销售人员。 (4)做好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现代营销对销售人员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品质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企业要投入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培训要有针对性,逐步对销售人员实行上岗资格认定制度。销售人员培训工作可采取以下四种形式:①课程培训:对各个层次的销售人员进行在职培训。②经验培训:管理人员合理安排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轮换销售人员的工作岗位,组织销售人员参加特别工作小组,接受老销售人员的指导,以便积累工作经验。③情景培训:参加培训的销售人员在指导下,解决实际工作问题。④研讨式培训:项目小组成员通过研讨,相互学习,共同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5)做好销售人员的选聘工作。一要严格掌握选聘原则。坚持能力与学历并重,择优录用原则;市场营销专业和具有企业产品知识的人员优先原则;坚持试用原则;坚持公开与公开原则。二要周密拟定选聘程序。包括人员报名、考试、录用、培训的全过程。三要严格按照优秀销售人员的标准选拔。具体要求:要诚实、正直、可信赖;要乐观向上、自制力强、能正确对待不幸和挫折、有自我批评精神;要反应敏捷、具有洞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要敢于接受挑战;要能重视群体力量、体谅他人、善于合作;要有原则性、责任心、心胸开阔、能包容人;要有工作自信心;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路清晰。四是对那些不适应工作、无法达到实绩标准的销售人员,企业应采取公正合法的程序有计划地解聘。 (6)加强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一要坚持客观原则,考核必须依据事实,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二要科学制定考核内容与标准。要注重销售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要考虑销售人员的个人努力程度,要强调销售人员的任务完成程度。 (7)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定额。太高的销售定额,有可能导致销售人员采取寅吃卯粮、竭泽而渔的方式进行销售,甚至为了达到销售额而不惜损害企业形象和消费者的利益,当销售额不能实现的时候,还有可能挫伤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太低的销售定额不利于企业实现销售和利润目标,不利于企业积极地开拓市场并实现应有的市场份额,使企业处于不利的市场地位,造成企业的效益低下,销售人员也可能因为过于轻松而形成惰性。所以,制定销售定额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为保证销售定额的科学、合理,应建立健全销售统计资料和记录,对目标销售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市场潜力,同时了解各销售人员的工作能力、特长等。 销售人员管理论文:销售人员忠诚度与企业效益管理研究 摘要: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销售人员忠诚度对企业效益管理的影响。首先分析国内外对于员工忠诚度研究情况进而探讨出销售人员忠诚度对于企业效益管理的影响。其次总结出研究的新趋势即销售人员忠诚度在一些企业中有下降的趋势。最后得出结论提高销售人员忠诚度对于提高企业效益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员工忠诚度;销售人员忠诚度;企业效益管理 1 研究意义及背景 目前我国很多员工忠诚度存在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人员流失率,消极怠工和人为泄露企业秘密等。其中销售人员的流失现象更为普遍,主要表现为销售人员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量流向中外合资和(或)外商独资企业,以及销售人员在中外合资和(或)外商独资企业之间频繁变换工作单位。对此,企业应分析销售人员忠诚度下降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和提高销售人员的忠诚度。销售人员的忠诚度又直接影响到顾客的忠诚度,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因此,对销售人员忠诚度与企业效益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倾向于通过量表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2.1.1 员工自身素质 从员工个体层面来看,影响忠诚的因素包括员工任职期限、年龄、性格等,但各项素质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强度还没有一致的研究结果,而且分歧极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员工的年龄和任职期限均与忠诚程度呈正比。第二,FerdrikcRecihheld(2001)发现某些员工天生就更倾向于对企业忠诚,因此提出企业应设法寻找合适即与组织目标一致、愿意与企业长期共存的雇员,并设法留住他们,即在招聘员工时要考察员工性格、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文化适应力。Geo飞eM.10gna(1954)的观点和Ferdriek不谋而合,他认为提出员工自身是否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是影响员工忠诚的关键,因为使命感能够帮助员工体会工作的意义,这种使命感渗透到管理者日常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员工忠诚度。第三,BrinaScharg(2001)从道德的层面提出:任何人本身就有对企业有忠诚的需要,个人道德水准不同,忠诚度也不同,企业应该激发和培育员工的忠诚。以上三个个体因素的研究对企业的招聘和后续管理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也是目前许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忽略的方面。 2.1.2 领导者素质 Mcugimless(1998)认为领导者具有良好的管理诚信将有助培养和提高员工忠诚度。Jacqueline和Mihonfield(2002)认为领导者的沟通战略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关键因素。FerdrcikRecihheld在《忠诚法则》(2001)一书中也强调了领导者个人素质及言行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他认为领导者是否意识到员工忠诚的重要性,是否重视培育员工忠诚度,并在制订经营决策时坚持忠诚原则,把员工等合作伙伴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影响员工的忠诚程度。FerdrikcRecihheld建议领导者选择良好的沟通渠道,把忠诚的观念传播到企业各部门,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言行一致。 2.1.3 企业文化和群体关系 RogerHemrna(1999)提出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因素,因为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与员工、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感,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这一点对新一代年轻的雇员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及自身价值的实现。GeogreMolgna(1984)提出管理者与下属亲密而稳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员工忠诚度的提高,而这种亲密关系的建立则有赖于管理者有意识的管理行为建立和强化。Allen(1998)和FerdriekReiehheld(2001)在文章中提到了信任对赢得员工忠诚度的重要性。Yul-Timwong等(2002)学者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信任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 2.1.4 员工参与和沟通机制 Dvad(1989)在对纽约TPF C公司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参与和沟通能够增强其忠诚程度,ness(1998)认为有效、公开坦诚的交流是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因素。FerdrikcRecihheld(2001)也谈到类似的观点。AlnaD・Smiht(2002)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运用语音信箱、电子邮件等科技手段传递信息,但员工忠诚度是无法由这些只注重内容的硕士学位论文沟通方式获得的,只有面对面的人际沟通和交流机制才能使员工体会到人际情感交流,因此主张公司必须有意识地采用人际情感沟通方式以培育和提高员工忠诚度。 2.1.5 员工职业发展 David w・Rhodes(1989)在对纽约TPF C公司的实证表明调查能否获得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重大因素。DvaidFgainao Ci993)则认为面对裁员和机构改革,员工和企业需要重新构建心理契约的内容,让员工意识到企业不会承诺一生不变的保证,但却可以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他提出企业可以向员工提供获得“雇佣能力”的机会和所需资源,以员工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代替传统的工作安全感,培育员工忠诚度。 2.1.6 薪酬福利和工作安全感 盖洛普(Gall即)公司1991年对美国7千名员工进行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薪酬与员工忠诚度成正比。 Mcugi(1998)则认为为了培养和提高员工忠诚度,员工的工资必须根据绩效发放,同时福利政策应该比较灵活,适合员工的实际需要。Brinaschrga(Z001)强调工作安全感是影响员工忠诚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研究表明:对蓝领的裁员在降低其忠诚度的同时也会降低其他未被裁员的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对公司的忠诚。一项在经济萧条裁员时期对财富500强公司686位经理进行的调查也证实了他的观点,调查结果显示这些裁员风暴下的幸存者对公司的忠诚在过去的几年中有所下降。尽管他们平均年龄37岁且至少拥有硕士文凭DavidW・Rhodes(1989)在对纽约TPF C公司的实证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2.1.7 企业伦理价值因素 Esnavaelnmie(2002)等认为企业的伦理价值观及企业内部的伦理状况对员工忠诚度有显著影响,当员工面临新的工作机会时,往往根据个人对某些企业的构想和声誉进行决策,而且员工更愿意到伦理状况好的企业工作。sheauboreck(1994)的研究表明组织公平感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2.2 国内研究现状 对员工忠诚度形成过程的分析可得:较高的员工忠诚 度是员工期望得到满足的结果。国内学者对于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都主要从企业对员工期望的满足程度着手,但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更为丰富,不仅考察了薪酬福利等物质因素,也探讨了员工自身素质、职业发展等工作因素,更提升到组织伦理价值观的高度。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薪酬福利和员工职业发展上。除许小东的研究包含组织公平感外,唯一讨论组织内部信任的研究者黄炽森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 内容的差异不仅反映了员工需求、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研究者关注重心的差异,更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还未完全的表现。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心理期望逐渐由物质期望向精神期望转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逐步发展成为单一的经济空间,企业社会责任(CoarteSoealiReonsibili,yt简称CSR)运动的兴起和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推行也迫使国内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员工权益的满足和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因此,从企业道德管理层面考察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新课题。 3 发展趋势 如今,国外一些成功的企业,如美国的贝恩策略顾问公司、国家农场保险公司等,纷纷采用了一种“忠诚管理”的经营模式,创造了骄人业绩。在我国,尽管一些企业也己认识到“皋于忠诚的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实现顾客满意并创造顾客忠诚,但遗憾的是,这种认识基本上仍停留在“顾客忠诚”的阶段,忽视了“员工忠诚”,忽视了忠减的员工给企业所带来的效益。基于以上的现实背景,为企业提高销售人员的忠诚提供依据,并且通过对空调行业中企业销售人员忠诚度与企业效益管理的实证研究,为企业制定有效的留人政策提供了一些实证性的依据,使得该留人政策不仪能够留住优秀的人才,解决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销售人才危机问题,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管理水平。 4 结语 基于我国目前企业员工流失特别是销售人员流失严重的情况,企业急需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销售人员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中间变量顾客忠诚度为桥梁建立起销售人员忠诚度与企业效益管理之问关系模型。这为企业系统解决企业中人员的不稳定因素对企业效益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指导。 销售人员管理论文:软件销售人员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三维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要:为探究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关村15家IT企业的211位软件销售人员为实证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建模法探讨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效果。研究指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任务绩效具有强影响,而对适应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影响力较弱。三维结构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中,制订职业目标及胜任本职的策略会导致员工的高绩效。文末提供了企业选聘员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任务绩效;关系绩效;适应绩效 一、研究目的 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组织不是期待员工的忠诚,而是期待员工的绩效。销售人员是高度注重个人职业发展空间的特定群体,尤其在产品更新速度很快的高科技行业,他们不甘于长期就职于特定岗位或特定企业,跳槽频繁。爱流动的员工是不是好员工?能不能胜任工作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组织认同?换句话说,以个人为主的职业发展策略,能否导致组织所期望的行为绩效,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差,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本土化研究有待深入。本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的薄弱领域进行探索,以企业最关心的员工绩效做效果变量,探究个人导向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行为绩效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采用扩展的三维绩效做效果变量,克服了以往研究仅选用单一绩效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可使企业了解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具体策略,认清其对各种行为绩效的影响,从而根据企业的需要选聘员工,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措施。 二、文献回顾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Greenhaus(2000)指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Individual Career Management)是个人洞察自己和环境,形成职业生涯目标和战略,在职业生涯历程中获得反馈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中国员工的职业生涯意识日渐觉醒,本土化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效果的研究成为热点。 对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构成,学者们有不同观点。例如NOE(1996)认为是3维结构:职业探索、职业目标设置、职业策略。而龙立荣(2003)认为是5维结构:职业探索、职业目标、继续学习、自我展示、注重关系。研究者不仅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上没有取得一致,而且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上也存在争议,特别是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Jacobs(2003)认为,个人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能够促进工作绩效。而部分学者持相反观点。NOE(1996)认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工作绩效无显著相关关系,原因是员工有不同的职业目标定向。例如有的员工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目标不是追求职业能力的提高,而是达到考核的最低标准即可。龙立荣(2003)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员工注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可能会使工作投入相对减弱,影响了工作绩效。 尽管存在分歧,但是前人的研究勾勒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效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略显不足的是,以往研究多选择实际工作业绩为绩效变量,忽视了影响实际工作业绩的因素较多,其中的市场状况、产品质量、公司声誉等因素是个人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显然,将个人可控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同个人不能完全控制的业绩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并不恰当。 本研究吸纳了绩效研究的最新成果,将绩效看成一种行为,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行为性描述。它是包括任务绩效、关系绩效、适应绩效的三维变量。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是“员工履行组织规定角色的行为”;关系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是“可以促进任务绩效和提高整个组织有效性的非直接生产和服务活动”;适应绩效(Adaptive Performance)是“当工作要求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个体在一个任务上的学习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另一个任务上的行为”(Borman,1993;Pulakos,2000)。基于行为观的绩效概念剔除了员工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比基于结果的绩效概念更准确地衡量员工的努力程度。而且扩展的绩效概念比单一的绩效概念更全面地揭示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既有任务绩效(如高质量地工作,完成本职岗位的任务),也有关系绩效(如主动加班,帮助同事解决工作困难),还有适应绩效(如适应工作新要求,适应新工作岗位)。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认为,前人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很可能是由于抽样群体的差异性引起的。由于不同时空下的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因而应将实证对象限定在特定群体中,以便减少抽样误差。考虑到知识型员工有较强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意识,而销售人员跳槽频繁,典型地代表了员工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下的职业流动,因此本研究选择软件销售人员为研究对象。 1.问卷的编制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及三维绩效问卷是在龙立荣(2003)、温志毅(2005)的研究基础上,经过访谈后修订而成。问卷经初测和再次修订后,形成正式问卷。问卷采用Likert四点量表。 2.样本的特征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向15家中关村IT企业的软件销售人员发放8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2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26%。正式样本中员工平均年龄28.6岁;平均工龄6.01年;平均服务期2.83年;男性员工占56%;基层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为29.2岁,中层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为30.9岁,高层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为39.2岁;69.7%的员工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4.7%的员工具有大专及以下学历,15.6%的员工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由于软件销售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知识,不同于消费品销售,因此员工的学历普遍较高。又因为销售工作挑战性强、薪水高、考核体系透明,受年轻人所青睐。本样本特征与中关村地区软件销售人员高学历化、年轻化的特征较吻合,样本具有典型性。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自编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问卷(含15道题项)及绩效问卷(含12道题项)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52和0.853。且问卷测量项目的因子负荷值均超过0.50,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较理想。 4.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1.0,路径分析软件为AMOS5.0。 四、研究结论 利用SPSS软件,采用正交极大转轴法,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抽取为三个因子,解释了58.97%的变异。题项在因子上的聚集程度良好,不存在双重载荷。 根据因子的含义分别命名为:目标与胜任因子(即制定职业目标并采取措施来胜任本职工作,包括:根据企业实际制订近期职业目标、根据岗位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胜任本职工作等);职业发展准备因子(即为了将来的职业发展而预先积累知识技能及社会资本,包括:学习其它岗位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寻求上级的指点和帮助、结交许多各行各业朋友等);跨组织流动因子(即有意识地在多个组织间流动,包括:关注外部招聘信息、换单位以积累职业阅历等)。 对绩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3个因子解释了65.33%的变异,分别代表任务绩效、关系绩效、适应绩效。 利用AMOS软件对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三因子同三维绩效建立结构方程,结构方程如下图。 实证研究得到一下结论: 1.跨组织流动因子与三维绩效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从直接影响系数来看,跨组织流动因子与三维绩效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其余二因子与绩效显著正相关。 这说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绩效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某些策略的结果是利组织的,而某些策略则相反。譬如单纯的跨组织流动。假设某销售人员频频跨组织流动,采取尽快积累职业阅历的策略,把企业当成临时过渡的“跳板”。既不制订在本企业内的职业发展目标,努力掌握岗位所需技能;也不积极建构人际网络,与单位同事和领导关系疏远,那么该员工不可能有高绩效。 2.目标及胜任因子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最显著 在0.01的统计水平上,目标及胜任因子对任务绩效的直接影响系数达到0.48。这说明,有抱负的员工倾向于采取“先站稳,后站高”的做法。即便对目前岗位不满意,仍然会积极设法胜任本职工作,以出色的任务绩效引起上级关注,向外界发送自己是高效率员工的信号。这类销售人员,会表现出办事效率高、工作质量高等行为特征。 3.目标及胜任因子对关系绩效的影响相对最显著 从直接影响系数来看,职业发展准备因子和跨组织流动因子与关系绩效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只有目标及胜任因子对关系绩效在0.05的统计水平上,直接影响系数达到0.25。 这说明,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职业管理策略,考虑的是个人职业技能的提升及职业发展空间的延展,而不是组织的利益。但是个人的抱负总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实现,职业成功离不开组织。而员工要得到组织的接纳,得到调配组织资源的更多权力,需要表现出认同组织的行为,以及乐意为组织奉献的姿态。例如向年长员工请组织的文化规则;在企业需要时主动加班;在同事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同事解决问题。这些行为便是有利于组织、有利于他人的关系绩效。因此,当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侧重于胜任本职工作时,他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利组织行为。 4.职业发展准备因子对适应绩效的影响相对最显著 从直接影响系数来看,职业发展准备因子对适应绩效的影响在0.05的统计水平上达到0.21,超过了目标及胜任因子对适应绩效的影响。这说明,个人积极地构建社会人际网络,学习其它岗位的知识技能,能够提高自身对工作新要求或新岗位的适应能力。 五、启示与未来研究方向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更细致地揭示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绩效的差异性影响。本研究显示,员工以自我为中心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对于员工绩效有利有弊,具有双重性。侧重跨组织流动的员工没有表现出组织期望的任何绩效行为;但是侧重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为了获得组织接纳或得到更多组织资源,会表现出高任务绩效和亲组织行为;至于积极为职业发展做准备的员工,通常职业适应力强,一定程度上能完成本职工作,但未必有利组织和利他行为。 因此,企业要因时制宜地选择销售人员。 如果企业希望销售人员队伍保持稳定,员工乐意为组织奉献,则企业挑选的员工,应该是偏好胜任本职工作,不太喜欢跨组织流动,表现在履历上就是较长时间地服务于某个企业,在某个岗位上的工作时间较长,工作业绩突出。这类员工的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都是最高的,他们不仅工作质量高,还愿意帮助同事解决工作困难,分享工作心得。 如果企业处于初始期,希望销售人员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那么企业挑选的员工,应该是热衷社交、偏好工作轮换,即侧重职业发展准备的员工。表现在履历上就是在某个企业有一定的服务年限,且有若干工作岗位的工作经历。这类员工的适应绩效是最高的,也有一定的任务绩效。 至于频繁更换岗位及就职企业的销售人员,如果他/她缺乏职业目标和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动,亦无积极学习新知识的倾向,实证显示,这类员工在各方面的绩效都较低。 由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策略会受到所在企业的管理措施的调节,而本研究尚未探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交互作用机制,这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李维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销售人员管理论文:新疆燕京啤酒有限公司销售人员薪酬管理研究 摘要:啤酒企业属于典型的快速消费品,其产品功能和技术日趋同质化,企业很难在产品功能、技术方面保持长久的创新,即使有所创新,也可能面临被其他企业快速复制的风险。新疆燕京啤酒有限公司自2007年投产以来销售量增长了400%,但是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销售人才的大量流失、销售人员满意度低等问题。新疆燕京啤酒公司急需分区域实施全面薪酬计划提高销售人员满意度; 实行核心员工激励计划以降低销售人员流失率;以燕京特色的福利计划增强销售人员归属感。 关键词:新疆 燕京啤酒 薪酬管理 截止2011年12月,新疆燕京啤酒有员工936人,其中销售人员达421人。自2009年,三年产销量增长了4.13倍,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实现利润200万元,同比增长41%[1]。但是,在企业快速增长的同时, 员工对薪酬的总体满意度低;薪酬问题导致人员流失、招聘困难;薪酬问题引发员工对公平性的质疑等。新疆燕京啤酒急需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提供不同薪酬管理优化方案,通过薪酬管理的优化,使企业留住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国内薪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块,即绩效薪酬、全面薪酬和宽带薪酬;其中目前国外发展形势来看,全面薪酬发展最为迅速,适用最广。学术界和企业界普遍认为薪酬体系必须和绩效体系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激励作用。近年国内对绩效管理和绩效考评的研究同益完善,从绩效的定义、绩效考评的目的、对象、程序到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指标的确定等方面均有大量的著述,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平衡计分卡的运用。并且随着人们对内在激励作用的认识,全面薪酬体系已成为国内薪酬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目前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全面薪酬、自助式薪酬的概念、内涵、意义等理论层面,对技术性较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全面薪酬方案的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燕京啤酒公司薪酬管理现状调研问卷的分析及二次开发得到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为新疆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薪酬管理,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优化策略;为快消品其他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借鉴。 1.研究内容及方法 1.1研究内容 对新疆燕京啤酒公司销售人员薪酬管理进行调研。 在对新疆燕京啤酒销售人员薪酬调研的基础上,得出影响薪酬管理质量的因素分为7个因素,分别是培训、工资待遇情况、工作性质、绩效考评情况、工作关系、领导与领导效果、职业生涯情况和员工流失概况,并对其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在查阅大量有关快速消费品薪酬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燕京啤酒销售人员的实际,发现啤酒企业的薪酬研究暂时缺乏,故提出了新疆燕京啤酒有限公司销售人员薪酬管理研究。 其次,本文利用上海交大的唐宁玉学者的薪酬管理调研问卷,针对新疆燕京啤酒的薪酬现状,将影响薪酬管理质量的因素分为7个因素,分别是培训、工资待遇情况、工作性质、绩效考评情况、工作关系、领导与领导效果、职业生涯情况和员工流失概况。 然后本文对问卷进行了二次开发,对人员培训、人员晋升公开与透明、不同地区薪酬差等方面进行研。 2.结果分析 2.1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计发放200份至直接的调查对象,如业务代表、销售主管和销售经理。被调查人员占公司全体人员的47.5%,问卷回收188份,回收率94%。 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三大综合指标的综合 图1 新疆燕京啤酒销售人员对三大指标的综 第二,三大指标各细项得分 图2 新疆燕京销售人员对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结果 由图1可以看出,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指标最低,满意度仅为57%;其次是流失率指标,最后是归属感指标。由图2可以得到销售人员普遍对绩效考评情况、职业生涯和培训情况感到不满意。而得分相对较高的是领导和领导效果以及工作关系。 2.2人员培训方面调查 图3 问卷针对培训项目的调研结果 由图3可以得到:第一,仅有26%的人了解公司有关于培训方面的明确政策, 并且这26%的人了解公司有关于培训方面的明确政策,这些人全部集中在石河子办事处。这说明公司有关于培训方面的明确政策,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只是传递给了离公司最近的石河子办事处。;第二,仅20%人参加了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的培训。如果连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相关培训都不甚了解的话,那么势必难以形成培训的合力,也难以将培训效果最大化。 2.3人员晋升公开与透明 由表1可以得到:第一,新疆燕京啤酒公司的销售人员,在企业工作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工资,其次才是晋升机会;第二,95%的销售人员认为,公司提拔销售人员时,特别是提拔为经理职位时,最重视的是有没有关系,关系到不到位,其次才是重视人员的个人能力。第三,80%的销售人员选择在公司待1-2年,在实际访谈中,这些销售人员普遍认为,公司效益好就在干1-2年,效益差,马上换单位。 图4 新疆燕京啤酒对销售人员的薪酬计划相关项目 由表4可以得到:第一,71%的销售人员,由于内部分配的不公平和不满意,从而对目前的工资待遇感到不公平;第二,仅32%的认为公司的工资待遇是能充分反映各工作的责任轻重和难易程度。这部分主要体现在弱势区域的数据对比,特别是北疆区域的销售人员;第三,有52%的人员,满意公司现行的福利制度。这些人员集中在南疆区域和部门中线核心区域,其薪酬待遇水平较高。 2.5不同地区薪酬差 图5 新疆燕京啤酒分区均货币薪酬域的月平数据 图6 新疆燕京办事处月均货币性薪酬差距 图5表明:一、南疆区域的人均薪酬达5000元/月,是北疆区域的两倍;二、中线区域,作为企业的重要盈利和销售量贡献区域,工资不如偏远的南疆区域;三、北疆区域,作为公司销售阻力最大的区域,销售人员的薪酬是最低的。过分注重销售量和利润指标,必定造成经理和销售人员的市场行为短期化,其结果必定导致绩效考核缺乏内部公平性,从而引发人员对薪酬分配的不满。图6表明:同样是销售人员,做得一线基础工作基本是雷同的,但是2011年底喀什办人均货币性薪酬达8100元/月,而全公司最低的阿勒泰办事处其货币性薪酬仅为2300元/月。不同区域工资差异太大。 结论 燕京啤酒薪酬管理的三大因素,分别是员工流失率问题、员工满意度问题以及员工归属感问题。分区域实施全面薪酬计划提高销售人员满意度; 实行核心员工激励计划以降低销售人员流失率;以燕京特色的福利计划增强销售人员归属感。才能使企业留住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本文就高校足球文化的构建传承与发展策略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拓展高校体育文化、足球文化发展的新境界、新路径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足球运动是一种多人参与,具有高强度对抗性的体育活动。伴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足球运动的认识与参与意识也随之愈发强烈。同时,在足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足球文化也随之产生,并深刻地影响到足球运动地发展。随着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团结拚搏、振兴中华”的主旨也成为了学校体育文化、足球文化的精神核心,其对学生体育思想、体育形成的影响尤显突出。尤其是足球文化中的体育人文精神也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与思想产生了强烈的震憾作用,并成为了参与体育学习、体育运动、足球运动实践的源动力[1]。2015年时,我国出台了《中国足球发展发展总体方案》,其在指明中国足球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为校园体育文化、足球文化建设提供了思路与方向。因此,正确地、科学地构建高校足球文化,系统研究高校足球文化的构建、传承与发展则是促进高校体育改革、足球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高校足球文化的构建传承与发展策略进行系统阐述。 1.构建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现实意义 1.1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既可以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其健康意志品格。学生在校园足球活动中,既可以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学生在足球运动的对抗性、趣味性中还可以不断培养、提升意志品格,使之能够具备良坚韧、不畏艰苦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其团队意识、集体精神,并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另外,高校校园足球文化还是一种可持续的育人文化,其可以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并在校园足球文化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之能够在足球运动中逐步形成积极、向上、奋斗、拼搏的精神,真正为培养、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2]。 1.2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文化传承功能 “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国学大师钱穆)因此,构建高校校园文化既可以促进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在校园足球运动的深入开展过程中,真正地将足球意义、足球精神展现出来,这对足球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校园足球文化的传承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 2.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构建、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物质文化因素 物质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构建、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校园足球文化的物质基础主要涵盖了两大方面:一是高校足球运动场地设施;二是高校足球教学、训练的师资力量。高校足球场地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及数量是发展校园足球文化的基础性条件,还是保障高校校园足球教学活动以及足球运动开展的基础,更是推动校园足球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高校足球师资力量及教学、训练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因缺乏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而直接影响到了其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传承与发展[3]。 2.2规范文化因素 规范文化主要涵盖了规范体系和运动模式。因此,规范文化是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构建的保障性因素。随着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深入化、成熟化,业已不再是单纯的足球教育、训练,更涵盖了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果更好地保障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与健康运转,这就需要进一步规范校园足球运动的相关运行模式与规章制度。但很多高校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因缺乏了科学的、规范的运动模式与规章制度,而直接影响到其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与发展。 2.3精神文化因素 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核心与主旨。精神文化在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中其承载着学生的精神寄托,也承载着全体师生的足球理想,更是体育精神、校园精神的结合体。因此,精神文化因素是推动校园足球文化构建、传承与发展的精神保障。一些高校在校园足球文化构建中过于侧重物质文化与规范文化,忽视了精神文化在校园足球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因此,对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传承、发展形成了精神上的阻断[4]。 3.促进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构建、传承与发展的有效策略 3.1构建校园足球物质文化 3.1.1加强足球教学、训练场地设施建设。高校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大足球教学、训练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合理规划足球场设施建设、提高场地利用率,为学生搭建、提供良好的足球教学、训练、比赛的平台。3.1.2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宣传媒介建设。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类媒体,积极进行体育文化、足球文化、校园足球文化的宣传,如借助校园广播、校园网、学生会、教务、团委等渠道多元化、多视角地进行校园足球文化的宣传,为校园足球文化构建、传承与发展提供媒介宣传的保障。3.1.3强化足球师资力量建设。高校应加强专职、专业足球教师及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全面完善足球教师队伍结构的同时,还要充实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师资力量。同时,高校还要坚持以体育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出学术成果的引领作用,进而为全面推动、促进校园足球文化的传承、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1.4打造高水平、高素质校园足球队。校园足球队是促进校园足球发展、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学校应通过组建校园足球队、足球俱乐部等形式不断吸收优秀的大学生足球人才,且通过举行校园足球赛、校际足球友谊赛等来不断提高学生足球技术水平,为全面推动、宣传校园足球文化奠定基础。 3.2丰富校园足球规范文化 3.2.1规范高校足球教学、训练规章制度。高校应不断完善足球教学、训练以及相关比赛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协调学生在足球训练、比赛期间的上课、考试问题,来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专业学习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也要通过相应的奖罚制度来进一步明确足球队员在训练、比赛期间取得的成绩或是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相关规章制度的规范、指导下更好地完成足球训练或是比赛。3.2.2创新、完善高校校园足球竞训机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完善的校园足球竞赛机制。因此,高校应积极地将自身校园足球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或与社会中的足球资源相结合,积极地参与到各类社会足球赛事之中,或组织、开展校园足球竞赛,进而才能保证高校校园足球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对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3.3传承校园足球精神文化 3.3.1提高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重视度。高校领导必须重视校园足球队伍及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还要将校园足球文化及传承纳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在全面保障学生运动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之中,为校园足球运动发展及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3.3.2营造校园足球精神文化核心氛围。高校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校园足球精神文化的核心氛围,如利用足球教育教学、训练以及各种形式的足球比赛、足球游戏等,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过程中能够体验、享受到更多的足球乐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足球,使之真正成为校园足球活动及文化构建与传承的一份子,进而才能促进校园足球文化的进一步发展[6]。 3.4发展校园足球行为文化 首先,建构高校特色化足球协会或俱乐部。高校建构特色化足球协会或俱乐部,既可以改善高校原有课外足球无秩序状态,还有利于高校组织、开展相关足球赛事、与足球相关的文艺活动,这对促进校园足球及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社团活动。高校可借助足球协会、足球俱乐部、校园体育活动等来不断丰富校园足球活动的形式,并通过鼓励足球受好者组成足球社团、足球运动组织等来进一步促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这对有效促进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传承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高校足球文化建设对高校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意志品质等均具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并采用科学的方式、手段来积极传播校园足球文化,帮助师生树立起长远的、健康的足球文化构建与传承理念,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足球活动来实现校园足球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而为拓展高校体育文化、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的新境界与新路径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恒.基于足球文化传承的高校体育文化塑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3):55+54. [2]酒华炜.“校园足球热”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与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1):102-106. [3]李恒.教育改革视野下校园足球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融合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1):2-3. [4]高源.生本视域下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策略[J].运动,2018,(06):76+90. [5]陶运三.安徽省高校足球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路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6(05):88-91. [6]张晓通.校园足球改革背景下高校足球文化的内涵与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66-67. 作者:徐智鹏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方法 摘要:小学阶段是启蒙教育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还属于懵懂时期。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良好品格的形成,都与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密不可分。如何能够让德育的效果变得更好,是所有小学班主任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因此,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德育管理经验和参考相关文献来谈谈对于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方法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方法;师生关系 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品格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班主任教师的长期教导,教师也需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多加注意对于学生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班主任教师在德育管理上,要做好每一个细节。不能轻易忽略在任何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上的德育。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达到德育的目的。 一、以身作则,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虽然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但是老师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就觉得孩子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味地严厉也会让孩子们觉得反感。社会的发展,使得现在的学生获得信息更加便捷化和多元化。这也使得现在的学生跟以往的学生相比,思想成熟得更快。所以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无论是年龄大还是年龄小的孩子,都要用一颗有爱、平等的心去对待。有爱是指要将所有的学生倾注像对子女一样的爱,平等是指班主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教育中,注意到学生虽然年龄小,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不要总是以一个训教者的姿态来对学生高谈阔论,讲大道理。空洞的讲道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会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很多人都知道学生有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父母的行为。其实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班主任教师平时的行为习惯也息息相关。如果班主任经常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语言粗鲁,或者是经常偏袒一些同学,都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对于学生的品格形成极为不利。班主任教师是除了父母以外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耳濡目染,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古人云以史为镜,其实教师也应该以学生为镜。学生的行为往往是对于教师品行的最好反映。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品行端正的班主任教师,引领的班级风气必然也是积极向上的。如果一个对自身要求都不严格的教师,势必会带出一群散漫的学生。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常说,学生要注意观察身边优秀的同学,以他们为榜样。而其实,班主任教师,才是小学阶段学生们最重要的一个榜样。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班主任教师要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获得学生的威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感受到教师的和蔼。 二、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而且由于年龄原因,本身就好动,记忆中不集中。面对一些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不能总是用呵斥来解决问题,强迫式地学习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对于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来说,这种呵斥并不能起到作用。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才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正确解决方法。班主任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一些智力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自身也要多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延伸一下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逐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小学班主任教师要学会恰当地适时地表扬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在上课预备铃响了以后,还在大声说话。这个时候大部分教师都会严厉呵斥那些调皮的学生,让班级安静下来。而对于调皮的学生来说,这种呵斥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时候不妨教师们反其道而行之,表扬一下已经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准备好书本的学生。笔者在课堂中运用这种方法,发现效果远远比呵斥课堂纪律涣散的学生们效果好。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教师的肯定,因此适当的表扬永远要比一味的呵斥好。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德育管理中要更加耐心,更加有爱心。这是所有德育管理方法的基础,只有小学班主任教师倾注了耐心和爱心,才能做好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作者:杨秀玲 单位:甘肃省兰州新区秦川镇胜利一校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浅谈 摘要: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起来非常有难度,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很多时候对教师严肃的管理行为产生畏惧或者逆反心理。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艺术对管理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特点,然后细致讨论了锤炼管理语言艺术的基本要点。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工作;管理语言艺术 1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特点 1.1言之有理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要注重言之有理的特点,也就是说班主任的每句话都要讲道理。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或者讲道理的时候,要良好的掌握语言在表述中的逻辑关系,更好地将事情经过或者道理有条不紊、条理清晰的讲述出来;除了注重描述事件和讲述道理的条理外,还有注意观察小学生的情绪,保证班主任和小学生双方都在理性和平静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并思考问题。班主任和小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更好地发挥管理语言艺术言之有理特点的前提。1.2言之有别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言之有别是指在班主任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个体的差异,针对不同性格学生要运用不同的语言。小学阶段的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性格各有区别,班主任应该更深入的对每个学生的性格进行了解,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沟通。这种言之有别的管理语言艺术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完成班级管理工作。1.3言之有物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求班主任结合事实说话,给学生们阐述各种道理。这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说理更为清晰且直观,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道理,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2小学班主任锤炼管理语言艺术的要点 2.1管理时要思路清晰:管理语言的艺术主要源于思路清晰,从而能够在对话当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自己思想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种机智的语言对话比说服教育效果好很多。说服教育中,孩子是在被动接受大量信息,巧妙的语言管理是激活孩子的大脑,让孩子自己梳理自己的思绪。这种管理方式,切实将“教师主体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实处。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在管理行为之前,先要给学生提示语。例如,“听懂话,做对事”就是一句很好的提示语。在组织学生排队出操时,就可以这样说“听懂话,做对事。放下笔,站两排。”语言表达生活化,多使用词语,便于记忆。对于没有听懂话,或者故意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说:“离群的小鸡,会被大花猫抓走,快快站到这里来。”这样的表达幽默有趣,并且学生会顺着教师手指的方向乖乖站好。管理不是摆架子,管理是让被管理者服从管理,按照管理者的计划行事。所以,管理的效果说明了管理质量的优劣。2.2管理时要兼顾学生心理: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需要教师时刻呵护。在对班级纪律进行管理时,对于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既要让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的严重性,又要避免苛责和严厉的批评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例如,很多小朋友上课接话,打断了教师讲课的秩序。对此,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非常好,我们下课讨论。”这样让接话的学生感受到教师是认可他的想法的,即便是纯心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会被教师的赏识所感化,从而在课堂上乖乖听话。这种管理语言饱含赏识教育,会变成管理的润滑剂,减少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摩擦。2.3管理时要就事论事:小学班主任工作一般是由女教师担任的,女性的思维是扇形的,即有一个点可以联系到诸多方面,最后把一件事扩散开来。小学生的思维是简单的,是单线条的,并且小学生一下子处理不了大量的信息。在班级管理中,对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班主任在管理时常常会联想起学生之前的错误,从而非常不高兴,容易找学生“算总账”。为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首先管好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要随意扩散事情,要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否则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处理问题缺乏调理,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信服度。2.4管理时要迁移学生注意力: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听话,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事。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进行矫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该做的事情上去。所以,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语言表达要注意技巧,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批评矫正,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正事上。如果先告诉学生该做什么,然后在喋喋不休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2.5管理时要换位思考: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但是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是非常强的。很多时候小学生会用撒娇的方式来让对方妥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小学低龄年级。对此,教师一方面要疏导学生,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用赖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用学生撒娇的方式来回答其问题,这样的结果会让学生感觉很滑稽,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例如,在一次家长会结束后,学生不想自己背书包,学生的爸爸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的书包自己背。这时候,学生这样撒娇说:“不,爸爸这次你帮我背。”学生爸爸显得无可奈何,这是教师模仿孩子的口气说:“不,这次必须得宝宝自己背”。这个时候,学生、家长和教师都笑了。教师还顺势将书包给孩子背上,用手指轻轻点了学生的小鼻子。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很快解决了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给学生上“尊老爱幼”的一课,也免去了家长对孩子教育无可奈何的尴尬,可谓一举多得。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班主任锤炼管理语言艺术,其主要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仅仅学会辞藻的堆砌是不够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了解小朋友说话的语言特点。班主任和小孩子的交流中要有语言和思想的交锋,这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沟通,解决问题。所以,班主任尝试用孩子的语言去与孩子沟通,也是锤炼语言艺术的良好方法。总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语言艺术要具有创造性,不能照搬管理类书籍的既定方法。 作者:宋亚芹 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连生乡中心校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简析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各方面发展都不太成熟,因此班主任在他们的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不仅要管理整个班级的学习、纪律等问题,还负责和家长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沟通。所以班主任的工作离不开和学生、家长以及其他老师的沟通,这时候班主任在沟通过程中的语言艺术的运用就有其特殊作用。现实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语言艺术和沟通方法的运用有其必要性。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教学以及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语言艺术;沟通方法 班主任是否懂得运用语言艺术来帮助自己更好的促进班级管理是决定班级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懂得沟通技巧的人往往能够使事情处理起来更加顺畅。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状态以及学习情况,从而与学生保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是很有必要的,家长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校的教育工作。班主任不仅要懂得语言的魅力,擅于利用语言沟通,更要掌握沟通的有效方法,使得事情进展更加顺利。 一、师生双方平等,互相尊重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摆正思想观念,脑海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师生双方是地位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像是教师向学生问话,有些学生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谈话就会被其他同学看作是“犯错误”的象征,所以他们从内心拒绝被班主任“邀请”至办公室。作为素质教育下的班主任管理,教师应该在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建立在关心孩子,为孩子好的目标基础上。即使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地位不同,年龄差异很大,学识经历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作为班主任,依然应该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更加切实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外,小学生还处于心智各方面都相对稚嫩的阶段,需要班主任教师的不断引导,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教师在与他们进行沟通时,应该更加多的表现出对他们的关注。 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每个学生自身都具有闪光点,但同时也会有缺点。作为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每位同学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学生的优点,我们一定要给予表扬和挖掘。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养成,应该要让学生明白他是一个拥有很多优点的学生,他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情。所以班主任老师必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特点,不断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而面对学生的缺点,教师要想办法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弥补缺点。另外,在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时,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也要采用不同的语言。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教师的沟通形式也应该因人而变。比如有些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向老师表达自己想法,这时候作为班主任,应该在平时多给予这些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从而在集体中放开自己;而在面对有些自尊心过强的学生来说,作为班主任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尽量少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批评他,同时也要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语言风趣幽默,真情流露 沟通需要真情实感,班主任管理中同样也需要教师是真情表达。小学生是纯真无邪的代表,所以在与小孩子沟通交流时,一定是满怀真心的,学生们喜欢的是把他们当做朋友,愿意与他们交流相处的班主任。有些班主任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但是还是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这是因为他们不仅对学习要求严格,在与学生交往时也是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真心,他们把学生当做朋友,学生愿意与他们交流,学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理解和尊重。除了真情流露以外,教师的语言还需幽默风趣,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贴近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活力,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热情好动。因此教师的语言也应该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感情。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班主任应该站出来给学生加油鼓劲,给他们带去坚持下去的动力。四、晓之以理,合理批评在进行班主任管理时,除了要动之以情,我们还要晓之以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首先要确保自己用词用句的准确性,坚持从理出发,这样做事才能更有说服力。比如,要让学生明白,在班级应该要遵守班级纪律,这是全班同学都应该遵守的规定,而在学校内,应该要遵守校规,这是学校对于全校同学的约束。我们所有人的行为都应该在班规和校规的范围之内,只有明确的和同学们约定好这些规矩,在与学生沟通时就可以说明道理。既然是学生,就难免会犯错误,所以在对待学生犯的错误时,教师的批评就更要慎之又慎,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同时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受损害。因此教师首先就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不能平白无故的判定一个学生有错,教师只有经过全面的调查之后再来判断学生的过错。其次,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教育学生,批评教育应该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最后就是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私下谈话,或者点到为止,因为这样的学生可以理解教师的用意。而对于有些健忘的同学,教师就应该提出严肃批评,以给他深刻教训。 四、小结 基于小学阶段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了小学班主任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个工作需要教师考虑到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且要以学生为中心,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发挥沟通的效用,与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主动的配合班主任更好的管理班级,和教师一起共同把班级管理好,建设好,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率。 作者:郁娥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华冲实验小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对策 摘要: 德育管理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占据首要位置,是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德育管理工作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作用,所以不管是在教育部,还是各级学校都应将德育管理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教育部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每位学生应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这不仅要求教学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还要求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实施,而班主任作为德育管理工作实施的主体,并且其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引导性作用,因此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积极与家长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抽象化 教育部就小学生日常行为制定了一系列准则,并作为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德育管理的指南,此准则内容极为具体和全面,以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但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也需要对准则内容进行完善,相关学者分析了中外多个国家的小学生行为准则内容之后,发现我国关于小学生行为准则的内容倾向于抽象化,具体实施措施不全面,这给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不紧密 小学生人生的第一堂课通常是在家庭中开启,所以家庭作为德育管理的重要场合,应积极配合学校以及班主任的工作,而班主任也应让家长了解到小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性,以寻求家长的积极配合。但实际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一些家长更是娇惯孩子,仅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德育管理,认为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学生在校内形成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却未引起家长重视,使得德育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三)实施机构单一 很多西方国家通过社区、公益机构等形式鼓励学生亲身参与、身体力行地体验德育的重要意义,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我国的德育工作在实施机构方面较为单一,主要依托于班主任以及规章制度等形式,通过言传身教、强制规定等手段开展德育工作,未与其他社会机构形成合作机制,无法进行现场教育,学生也没有机会和场合体会德育的重要意义,学校强制规定和班主任说教下的德育管理缺乏一定现实意义,预期效果很难达成。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小学班主任综合素质 班主任作为班级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对学生的校内学习和生活负全面责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接触校园教育,而此阶段的学习和经历也是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可见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还需要对学生生活以及心理等给予关怀,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综合素质。首先,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爱心。班主任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呵护,以真诚之心对待学生。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启蒙者,关系着学生未来成长,所以要求班主任具备爱心,关爱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用爱去对待他人,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和关爱。其次,班主任应具备耐心。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思想意识不成熟,难以管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一定的耐心,在不改变管理原则的前提下,管理方式应跟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出改变,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解决。最后,班主任应具备细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注重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细心观察,对其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机进行细心分析,注意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日常表现。例如:通过观察学生发呆、皱眉等面部表情,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学生之间矛盾;可能因为知识点不理解;可能因为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班主任应采取对应方式帮助解决,引导学生走出困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强化班主任与家长、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 对待不同关系的人,小学生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学生进入校园之后,家长、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都较为有限,而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学生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所以小学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应保持与家长、任课教师的合作关系,积极与家长、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直接决定着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所以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等通讯工具,建立沟通平台,把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性以故事的形式发送至平台中,引起家长的重视。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将优秀学生的表现公布,得到家长的支持;将学生在校园内的不良表现单独告知家长,并与家长沟通,寻找最佳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德育管理不仅需要家长的支持,任课教师的辅助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班主任应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兴趣爱好,利于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课堂教学和德育管理联系起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起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班干部 在拥有几十个学生的班级中,仅依靠班主任一人进行管理,能力有限,因此班主任可以培养班干部,组织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减少管理任务量,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学生担负起管理的责任,利于培养其责任意识、增强其自身自制力。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干部轮流制的形式组织学生管理班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轮流进行管理,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对于工作表现出色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及时纠正,加以引导,以提升班级德育管理水平。 (四)丰富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的丰富性可以促进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开展围绕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的校园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体会成功的快乐。例如,书法比赛、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各方面才能得到展现,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另外可以组织礼仪操学习,改善学生不良形态,对学生健美身姿和良好形象的养成十分有利,提升学生的动作节奏、表现力和美感,养成礼仪习惯,提升心理和身体素质。 三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利于教育目标落实 将小学生培养为“四有新人”即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对小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提出了相关要求。由班主任负责强化小学生的德育管理,从实际工作成果分析,德育管理工作应持续不间断的开展,在短时间内,其效果与成绩难以展现,需接受时间的检验,而班主任则需要长时间的付出,才能使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得到巩固。 (二)助于小学生成长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疾病预防和改进的过程,为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保证。校园伤害事件的出现警示着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班主任则可以通过德育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给予积极引导,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抵制不良文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等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给现代社会环境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小学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如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电视中的不雅行为等,这一系列不良文化使小学生出现逆反、早熟等心理问题,而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学生开启一片绿色屏障,对不良文化有抵制作用,使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净化。 四结语 小学班主任作为教育中的首要工作者,工作量大且复杂,但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所以要求班主任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发展,尽职尽责完成自身工作,把德育管理工作渗透在每个工作环节中,另外,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的配合,通过在班级中选拔班干部以及与家长、任课教师积极沟通等方式提升管理效率,不断巩固德育管理成效,使学生发展成为有能力、有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作者:王运抗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第一小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班队会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作用 摘要: 班队会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有效提升班主任教学管理质量,基于此,文章在分析班队会的形式和作用的基础上,以班队会为出发点,从注重班队会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做好班队会的引导工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班队活动;教师要及时对班队会进行反思总结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班队会;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 班队会对于小学班级管理而言就如同企业中的公司例会一般,可以有效反映班级问题,促进学生讨论,对学生思想行为具有教育作用,可促进班级、学校规定及思想的推广。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对班队会的形式和作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才能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班队会的形式和作用 班队会一般情况下都会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规定的主题进行班队活动。主题的设定可以是学校方面的任务要求,也可以根据班级的需求进行设定。主题班会是教师了解学生想法的重要途径。例如,可以进行班级干部选举或者班级相关活动意见的收集,班队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事务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工作安排,从而有效地做好个人学校生活的规划。例如,学校放假通知等信息的,班队会是学生接收正确信息的有效渠道,通过班队会传达相关信息可以避免信息的误传,让信息的传达可以更为及时、有效。关于当前班队活动的开展情况,由于部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较大,或是创新能力不足,使得班队会过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教学管理作用。因此,深入分析班队会活动开展方式,有助于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积极作用。 二、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班队会作用的策略 (一)注重班队会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班队会并不一定要停留在简单的传统会议模式上,传统会议形式较为呆板,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班队会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多样化,才能有效发挥其引导作用。例如,可以在班队会上开展主题演讲、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充分尊重班级管理实际所需的基础上,班队会的内容要不断地更新、变化,要针对班级每周每月每年的实际问题,积极组织班队会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使学生有话可说,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班委会成员的能力,从而让班委会更好地辅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二)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在班队会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尤其是在思想上的引导,要保证学生的思维方向正确。如果学生在讨论中有不当言论出现,教师要及时地指出并加以引导。班队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为班级管理服务的,能避免不良行为与言论的出现,防止错误的行为和言论对班级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班队会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的正确引导,更能高效地完成班队会的任务,让班队会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意见。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诸如多媒体、操场等教学资源,班队活动不一定要在室内开展,也可以带领学生在户外进行,这种活动方式更为轻松,能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敞开心扉,使教师更能有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多媒体资源的直观性、欣赏性,能够给学生更直观的教育,也能让班队活动变得更为灵活丰富,贴合学生不同情况需求。例如,在进行法制教育的班队会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班队活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法律片段,让学生在了解基础法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看实例视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班队会的形式,还能对法律知识做有效的宣传。 (四)教师要及时对班队会进行反思总结 班队会结束后,教师、班委会、学生要进行会议活动的总结,反思其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从而为下一次的班队会开展积累经验。可以将班队会的活动方案做成书面材料,可在下次班队活动开展时进行借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锻炼班委会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师对班队会活动做好最后的审核及监督工作,始终使班队会的工作处于严谨的状态,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班级管理工作服务,为教育工作服务。 三、结语 班队会在班主任教学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促进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但在实际操作上仍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班队会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服务,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 作者:杨代琴 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小学校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德育自主管理 摘要: 在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更加安心地进行学习,就必须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内容的形成仅仅靠教师自己是很难实现的,为此教师应该“放权”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管理班级、提升自己的权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 民主治班;自主管理;小学德育 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让学生意识到争做班级中的一员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从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制度探讨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班级中的制度都是由学校或者教师制定的,作为班级中的重要成员,学生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长期这样会削弱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渐渐产生自己是为老师、家长而学习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改变这一错误的想法,教师可以定期召开班级制度制定会议,让学生通过探讨共同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从而让学生更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制度。比如,某次学校组织春游,为了确保春游活动顺利地开展,教师组织大家一起开展了一次春游制度管理策划会议,先将班级学生分为5个小组,然后由小组成员自由探讨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确保整个春游活动既有趣又安全,经过探讨,每个小组给出了以下制度:“1.每个小组至少带一部手机;2.任何活动都以小组方式进行,不能单独行动;3.活动期间互相帮助,树立良好的集体形象;4.有福同享,有难同当;5.为小组出彩者受到奖励,反之受到惩罚。”大家制定出来的规矩,教师有权进行修改,但不宜改变过大,这样学生在参与春游活动时,由于是自己制定的规则,因此会更加自觉地遵守,从而保证整个活动顺利地开展。 二、班长轮换制,让每个学生承担管理责任 班长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是一个班级的领头人,更是一个班级的代表。然而长期以来班长都是固定的,一位班长一旦被确定下来,在不出错的前提下一般都会长期干下去,时间久了班长的思想意识就会有所放松,傲慢、焦躁的心理就会充斥班长内心;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不能当班长,渐渐地也就打消了当班长的想法,降低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为此教师应该采用班长轮换制,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在担任班长的同时体会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更强的集体意识。比如,班级中有甲乙两位同学,甲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缺乏班级管理意识,当轮到他当班长的时候,头几天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管理班级,于是教师给他灌输了一些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并让他向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乙同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甲终于适应了班级管理。过了1个月后,轮到乙同学进行班级管理了,这位同学是一位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但平时贪玩,不喜欢学习,因此尽管班级管理较好,但无法服众,为此教师又让他与甲同学坐在一起,让甲同学给乙同学补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补课,学生乙的成绩得到很大提升,大家对他也更加信服,这就是班长轮换制的优势。 三、活动策划制,让每个学生精心组织活动 班级活动对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天玩,他们喜欢通过一些游戏来充实自己的小学生活,因此通过各种趣味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然而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一直都是由教师策划的,学生只能当作参与者,这可能无法满足班级每个学生的意愿,为此教师可以将班级策划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制定活动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在一次“爱护花草人人有责”的主题班会中,教师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组,让学生自由探讨如何根据活动主题策划活动,于是小组成员进行活动内容的探讨,最终确定以下四套方案:“1.开展爱护花草的游戏;2.制作各种素材,在校园中进行张贴和宣传;3.带上袖标巡视校园,发现问题及时制止;4.开展修护花草的活动。”制定出4套方案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活动的探讨,由各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随后由班级同学投票选择活动方案,要求自己的小组成员不能选自己的方案,经过投票最终确定方案2为最终方案,于是方案2的小组成员成为整个策划的设计师和管理者,全体同学都应听从这个小组的要求来开展活动,最终该小组制定细致方案:“1组制定整体活动方案,并积极参与到整个班级活动实施之中;2组负责收集素材,设计制作相关宣传画册;3组和4组同学负责在校园中宣传,让更多的同学意识到爱护花草的重要性。” 总之,在进行小学班主任日常德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让学生明白树立班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为此班级学生必须从自我做起,努力为班级添砖加瓦。为此教师应该开展制度探讨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制度建设;开展班长轮换制,让每个学生承担管理责任;开展活动策划制,让每个学生精心组织活动。 作者:黄海群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语言艺术管理 摘要: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小学班级管理一直是教育的难点。小学生的心灵又非常脆弱,如果教师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没有注意语言的话,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向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班级管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然后从四个层面论述了班级管理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旨在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语言艺术 1小学班级管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小学班级管理的语言艺术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在表达交流过程中语言富有魅力能够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学生崇拜教师,就能够更好地支持其各项工作的开展。第二,具有艺术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在矫正学生的失当行为时,让孩子欣然接受,避免了机械性管理给孩子心理上带来的阴影。这种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思想。第三,小学阶段的孩子,其思想认知尚未形成,会潜意识的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和语言。教师的管理工作在语言上具有艺术性,孩子们也会无形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好的口才是一张优质的名片,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诸多裨益。 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 2.1小事幽默说: 在班级管理当中,语言艺术体现在小事幽默地说。班级发生的非原则性的小事,在管理中可以幽默地说。这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行为需要修正,同时也能够避免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过于谨小慎微,还能够让孩子在轻松地氛围中优化自己的行为。例如,孩子在班级将纸张撕碎,然后扬的漫天都是。这时候,班主任老师可以这样说,“你这先是晴雯撕扇,然后是天女散花。Areyouanangle?”老师文学经典和英语来质问学生,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首先是非常好奇,本能的反映是在想老师说我像谁啊。孩子此时的心理活动颇为复杂,一方面是对老师的崇拜,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没有直接指责批评他的感激,自然会将纸屑乖乖地收拾起来。然后老师继续为大家讲述《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和神话中的天女散花,这样不仅幽默地制止了学生随意丢撒纸屑的行为,孩子增加了学生的文学常识。 2.2大事动之以情: 小学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男同学打架的行为,这种事情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在处理的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比“晓之以理”,教师主要工作是“动之以情”。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知道打架是不对的,但是有些家长也告诉孩子,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所以,在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矛盾,是听老师的,还是听家长的。管理班级这种事情,首先要了解清楚导致打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弄清事实,另一方面能让孩子舒缓情绪。然后要从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孩子来分析大家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最后,将互打后疼的感受描述出来,让对方都知道自己伤害了别人。此外,还要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妈妈知道自己受伤了,心理会是什么滋味。为了不让妈妈心疼难过,要自己处理好事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对家长进行教育。人性的弱点是自私,当自己孩子受欺负时,家长本能的反映是让孩子还手。尽管在日常沟通时家长会否认这种思想,但是很多家长仍然会这么教育孩子。小朋友在一起发生这些状况也很正常,关键在于怎么去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与家长联系起来,分享一些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例如,《美国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即如果小朋友欺负你,爸爸希望你也去打他,并且希望你赢,但是记住一点,你可以打他屁股,可以掐他大腿,但是坚决不能戳他眼睛,坚决不能掐他喉咙。当班级管理延伸到对家长的教育,语言艺术就要从直接说教改变为“指鹿为马”,借用社交媒体将自己赞同的管理方式分享给学生家长。 2.3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育: 灌输各种教育思想,让学生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这样的教育方法非常直接,但是收效不好。就如同让孩子背下了很多公式和定理,但是孩子不用运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将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样,学生能够将故事中的情景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对照,从而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例如,给学生将马克.吐温的故事(马克.吐温和一个贵妇走在同一条小路上,贵妇鄙夷地说她从不给疯子让路,但是马克.吐温非常绅士地说他恰恰相反,然后礼貌地让路给贵妇。)这样的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机智,面对别人的挑衅可以行为上礼让,同时要给对方思想上的教育。当学生们掌握了处理事情的巧妙方法,班级冲突也会减少,班级管理工作也会更好开展。 2.4班级管理工作要与科任教师配合: 对于班级管理工作要与科任教师配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工作就是一个像演员一样的角色,时而亲切,时而严厉,让学生又爱又怕,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还能够保证班级管理的力度和效力。例如,当某学生行为失当屡教不改的时候,就要对该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学生在受到批评之后,其心理上肯定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要与科任教师配合,科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予以这个学生更多的关注,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其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同时还要发现其优点,并进行鼓励,从而让学生在班主任哪里失去的爱和关怀在科任教师那里找到,进而让孩子的心理保持一个平衡状态。放学之后,班主任教师要继续找这个学生谈话,表扬他在科任课上学习状态良好,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然后在学生情绪平静的状态下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配合工作能够让孩子的心理保持一个平衡状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班级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指导孩子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育人工作是人民教师的责任,班主任和客人教师合作体现了教师的责任感。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语言艺术对于管理的效果和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能够让管理效果倍增,能够让学生在童年形成健康的心理,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来解决问题。因此,班主任要在语言上锤炼自己,一方面要积累词汇,另一方面要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此外,班主任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聊天热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就地取材”在管理中让学生心悦诚服。 作者:王立侠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河沿子小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具体表现。在新时期,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把班级管理提升一个新高度,成为了摆在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学生日常纪律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学习能力 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直接参与者,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琐碎并且繁重,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及良好的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好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笔者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学生日常纪律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级风气。 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高效的学习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是全体小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的。在班级管理中我要求小学生首先要弄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学习,是为了什么来到学校,也就是所谓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班级风气形成的关键,我会经常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跟他们分享一些学习的经验和趣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比如,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让小学生意识到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争取尽快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在班级中选出成绩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榜样,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提高班级文化建设,创立学习小组。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要有健全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也会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在新时期,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的思想,避免一人独大的情况发生,在做决定前征求小学生的意见,让全体小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我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了班徽和班歌,还制定了班训和班规,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极大的作用。每天早上班级集体唱班歌,鼓舞学生的士气,让学生有个好的学习状态。每天放学前统一宣读班训,提高学生的追求,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创立学习小组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式,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合作共赢。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给予学生尊重和理解,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二、优化学生日常纪律 1.组建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中的带头人,也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拥有责任心强和管理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开始。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小学生进行民主选举,选出他们信任的班干部。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协助班主任更好的进行管理。如果仅靠班主任自己的力量,很难将班级管理好。比如,自习课,我会让学习委员到讲台上带领大家上自习,并保持好班级秩序;集体活动中,我会让班长或者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在卫生清扫时,让生活委员带领学生认真做好教室卫生,给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等。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我还会在班级中实行轮流班干部制度,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2.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 要想让班级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班主任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小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约束,提高对班集体的热爱。我会把班级中的设备和教学器具等分配给学生管理,让小学生发挥潜力,改善班级日常纪律。比如,班级中的黑板、桌椅、门窗、电灯、卫生工具、教学设备等都落实到学生个人,这样就会极大的减少破坏班级公共财物的现象。我还会定期召开班会,让小学生畅所欲言,对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然后我综合学生的建议提升班级管理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小学生增强社会竞争力。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还体现在班级的整体表现上。 三、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班主任积极推进情感教育。 对小学生的管理要体现关爱和尊重,赢得小学生的喜爱。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学会情感教育,让学生信任和爱戴。首先,要用真心对待每一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当小学生因为家境不好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时候,我会鼓励他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还会让班级中的学生多关心爱护他,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其次,对于爱犯错误的小学生,班主任不能给予全部否定,要看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给予学生发挥优势的机会。不能当学生犯错误以后就严厉的批评,忽略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班主任的工作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上课爱捣乱的学生可能体育方面有天赋,也可能音乐方面有天赋,要挖掘出小学生的潜力。当然,班主任还要以身作则,给小学生做出榜样。 2.关心小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关注小学生的每一个微小变化,关注班级中的每一次改变,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小学生都体会到你的关注。在全面实施教育结构转型的今天,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了小学阶段教育的关键。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着学生,用发展和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班主任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打破班级中严肃的等级气氛,当小学生在学习中或者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与班主任真诚的沟通。同时,班主任要为小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而骄傲,培养小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确保小学生用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和生活。 作者:孙丰富 李慧霞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柳疃中心幼儿园 山东省昌邑市柳疃初级中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提高 【内容摘要】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教学工作的一项内容,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这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班主任教学质量的高低将会决定学生基础素质的高低,所以教师应当重视班主任工作,努力采取搓死提高自身管理班级的能力,从而构建一个好的班级环境,本文结合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状况,对小学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质量进行浅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 个性化管理;小学班主任;管理质量;提升方法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就好像一张白纸,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张白纸上形成印记,所以说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内学生接受教育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学生的一生都造成影响。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都不一样,所以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个性风格,作为班级的班主任,我们要管理好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从学校中学到有用的知识,那么教师就需要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管理,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从而提高教师的管理效率,让班级变得更加优秀。 一、个性化管理措施的具体定义 学生彼此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这是学生的特征,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所以教师在管理学生的时候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为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法会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制定管理策略才能最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与众不同的人才,这就是个性化管理措施的定义。以往的小学管理模式是同化处理,班主任对所有的学生都提出相同的要求,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激发学生发展的极限,而个性化管理则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常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最终成为社会的人才。 二、班主任提高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 实践证明:个性化管理是提高班主任管理效率的良好措施,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如何实施个性化管理措施呢?班主任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管理学生的效率呢? 1.管理模式需要趋向自由化 小学生是非常活泼的,他们的大脑思维非常活跃,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需要放宽班级管理的限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自主管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以往的小学班级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下缺乏生气,小学生的行为受到教师严格的限制,所以学生在班级中很难发挥自身的个性,因为受到太多的限制,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整个班级的氛围非常差。落后的管理措施造成了差的班级管理质量,所以教师需要放宽管理的严度,给学生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增长,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从而形成一个好的班级。笔者觉得班主任可以给学生自主选举班级管理人员的权利,让学生自主争取班长、副班长、团支书等班级职务,通过自有选举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公意识,让学生在班级中自己管理自己。 2.开设班级会议,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一个班级,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教师需要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彼此,对班主任来说,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行自由化管理,可以根据学生的特色制定管理计划。对学生来说,教师与学生交流可以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让学生更理解教师,明白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传统的班级模式中,班主任并不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他们总是以命令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务,这种管理模式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极大地阻碍了教师管理的实施。比如说笔者每周都会与学生开一次班会,班会的形式是茶话会的形式,笔者与学生相对而坐,互相讨论过去一周的管理成果,对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总结,从而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错误总结之后,笔者还会与学生讨论管理的成功之处,然后对学生进行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3.教师需要给学生自主展示的机会 个性化管理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非常乐意展示自己的才能,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展示自主个性的机会,机会的缺失是学生失去自主表现的信心,最终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在新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能再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错误,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应当给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机会,在管理的过程中创设一个平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满足内心展示的欲望。以笔者教学为例,笔者会采用白板进行文明行为的评奖,用摄像机记录在学生个性表现的瞬间,然后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给所有人,这样便可以在全班展现学生的优异之处,激发他们竞争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在班级中自我约束,使他们满足文明班级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班主任应当注重对班级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满足当前社会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人才。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 作者:牛玉梅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民族师范附属小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运用 摘要: 教育的各个阶段当中,小学教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小学生心理和思想还不成熟,良好的小学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拥有活泼好动的本性,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肩负着管理秩序,促使其积极努力学习的重任,因此班主任管理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新时期,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注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从而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运用 前言: 小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教师,班主任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传统的小学班主任在实施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存在着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缺陷,这样一来,管理工作没有充分根据学生思想特点进行,不仅达不到管理的作用,还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挫,同时产生恐惧心理。不仅无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1现阶段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语言艺术缺陷 1.1语言死板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我国传统的小学班主任管理模式当中,教师并没有注重语言艺术的应用,在督促小学生学习并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语言使用过于死板和严肃,没有幽默气氛。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容易忽视教师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而单纯的因恐惧而克制自己的喜好。这种恐惧心理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将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对学生的成长严重不利[1]。 1.2语言直白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挫: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拥有天真好动、不受拘束的特点,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对其进行管理,通常会选择相对直白的命令式语言。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旦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没有正确理解教师的含义就会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这样一来,全班学生都会对该学生留下负面印象,还有的学生会选择不和他做朋友等。这将导致小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挫[2]。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反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自尊心受伤,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语言艺术的有效运用 2.1转变管理观念,注重保护学生心理: 新时期,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积极转变了教育理念及模式,为促使人才全面成长不断努力。我国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新时期应当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在管理过程中注重语言艺术,选择学生能够听懂并真正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的词汇。转变管理理念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时刻谨记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工作开展以前应深入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思想及内心深处的想法,以聊天的方式拉近双方的距离,并对学生的秘密及人格表示充分的尊重。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学生心理成长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教师某些敏感词汇的刺激,从而产生自卑或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语言体现包容性和理解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关爱和在乎的,因此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批评和鼓励,对于自己的某些行为进行积极的调整。 2.2运用轻松幽默语言活跃班级气氛: 在小学教育当中,班主任的管理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能够养成更加真诚的习惯。我国传统的小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过于直白的语言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排斥与人沟通和交流。这种管理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长期成长的[3]。新时期,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在达到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教师应注重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促使学生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能够不感受到过大的压力和歧视,而是能够真正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进行改正,学生在改正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及时的对其进行表扬。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做正确的事情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艺术进行小学生管理的目的。同时幽默诙谐的语言还有助于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信任教师,从而接受教师的指导意见,为自身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3运用激励性语言充分挖掘学生优点: 我国传统的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准学生进行个性发挥,而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做到统一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于性格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就会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促使学生明确教师的教育目的,同时还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产生自卑心理。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行为习惯,努力引导其进步,而不是批评[4]。例如,有些学生性格更加倔强,教师在引导其达到统一标准,要针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进行大力的表扬和鼓励,促使其明确教师的用意,从而更加积极努力的向班级整体进步的方向前进。 3结论 我国传统的小学班主任管理模式过于死板和守旧,不利于促使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新时期,我国小学班主任在实施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和魅力,促使学生充分了解教师的引导及用意,而不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批评,这样一来,管理质量和效率将会大大提升。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如何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艳杰 单位:吉林市丰满区第一实验小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探析 1.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交谈 著名心理学理论中的“认同理论”指出,两个人如果兴趣相同,就会有很融洽的交流;两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有着相同的看法,那么他们就容易相互理解彼此;两个人如果有很多共同之处,那么两人心与心的距离就非常近;两个人如果相互信赖,那么两人就存在十分亲近的关系。由此可见,班主任管理学生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予以理解与信赖,如此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才能在管理过程中调动学生兴趣与积极性,保证学生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实现班级进步。 1.1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谈话。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希望得到更多关注与爱护,当谈话以自己为中心开展时,学生是愉快开心的。因此,进行师生交流时,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保证良好的谈话效果。如学生上课不认真、表现异常,教师交流时就应询问学生是否遇到困难或者身体不舒服等,使学生感受到关心与爱护,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管理,向教师说明原因。 1.2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展开话题。 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话题展开交流。如此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如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对学生予以赞美,让学生感到愉悦与开心,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如此学生才更乐意接受教师的建议。 2.如何运用语言艺术说服学生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说服学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并改正,产生积极的学习与心理行为。班主任说服学生时,必须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掌握说服技巧,不能生硬地将想法植入学生思想中,否则必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1注重以情动人。 班主任说服学生时必须做到以情动人,即注意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的行为与心情予以充分理解,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并且注重运用动情的言辞,使学生感动,确保双方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保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使其乐于接受教师的说服教育。如此才能在保证学生不排斥教师的情况下,达到说服教育的预期效果。 2.2注重以理服人。 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说服教育时,必须对学生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因此,在说服教育过程中,必须站在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班级管理就无法正常开展。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常理,主要依据是校规校纪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信服,得到学生的理解与认可,进而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促进班级发展。 2.3运用巧妙的语言技巧进行劝说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劝导时,必须注意运用巧妙的语言技巧,交流不能过于生硬,以很高的姿态与学生交谈。因此,班主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征,以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保证学生对班主任的劝说持不排斥、积极的态度,配合班主任的管理,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3.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拒绝学生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在理解事物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为,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必须拒绝。然而,如果拒绝方式不合理,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班主任必须合理运用语言艺术,掌握方式方法,保证在理由充分的情况下拒绝学生的不合理要求。 3.1态度式回绝方法。 通常班级日常管理中,小学班主任拒绝学生的不合理要求的方式主要为态度式回绝。这一方式分为几类。如果学生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是针对一些不必要小事,那么班主任拒绝时可以采用比较委婉的方法,避免学生由于遭到拒绝而继续纠缠,并且不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例如在学生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班主任可以不通过语言进行解释,仅以一摇头的方式回绝,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此外,还可以采取摆手的方式拒绝学生不合理要求,拒绝时应注意面部表情,让学生了解到教师的态度,进而放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通常这一拒绝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并且避免班主任为寻找理由而浪费时间。 3.2时间拖延法。 班主任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时,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可以采用时间拖延法。一旦学生提出不合理要求,那么班主任可以不发表意见,等到事情明朗之时再与学生交流,此时班主任应采用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言辞,保证学生接受班主任的建议。这一方法使学生淡忘自己提出的要求或者对自己的要求进行思考,同时为班主任寻找拒绝理由提供时间。 4.结语 在小学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如何运用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展开深入研究,提出合理的方法,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班级管理与发展。 作者:邓振辉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校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中小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关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理念,是教师自身教育内涵的体现,是动态的,不是死板的。优秀的班级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对生命发展有着重大规划且意义重大的文化氛围与精神力量。班级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样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充满体验的学问,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积累,沉着、创新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路的引导人。因此,我们要聚集我们的智慧,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思考,通过有效的管理,定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二、班级管理的作用 班级是构成学校最基本的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可以称得上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路人,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进行指引。当然,学生的自我参与与自我管理也包含在内。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同时也保障了学校的纪律、教学的质量,是合格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及教育者,是班级与学校、班级与家长之间的纽带。班主任首先应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与同学们交流意见、想法,在此过程中,慢慢地引导他们,最后形成统一的结果,让学生能感觉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是有力度的、是权威的,一个班主任倘若在班级打闹时,走进去,学生应该知道自己该保持安静的。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在他们心中是值得敬畏的。这样,一个班级任务的下达、布置,更易分配、完成。这样的一个班级才会有向心力、凝聚力,才能走得更好,学生进而才能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现如今,对班主任素质总的要求为:责任心、原则性、纪律性、创新性。(1)责任心:班主任负责一个班级几十号的学生,既然做了一个班级的领头人,就要意识到对这些学生负责,将工作当事业做;(2)原则性:制定好班规,要严格执行,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上的严师;(3)纪律性:一个班级像一个军队,面对任何突发事件,都能够井然有序地处理,抓住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再次发生。(4)创新性: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到老,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体验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与学生亦师亦友,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在敬畏你的同时接受你。 三、班主任工作中的策略探索 在中小学实习的经验,让我体会了一部分中小学老师抱怨的一个字“累”,其实,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班主任,我想大家并不怕累,怕的是一些重复地去做事情,怕的是一些低效的累,这是一种对自己管理能力的羞愧。因此,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能,成了班主任幸福感、积极性的一个保障。现在很多的班主任要么把自己定位在一个独裁者的位置,控制学生的思想行动;要么与学生成为朋友,放纵他们,进而导致班级纪律涣散,班级工作无法开展。这样两种情况,一个极端压制、一个过于软弱,让学生怕非敬畏或者不把班主任放在眼里。这样一来,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花费了很多精力但而成效却并不理想。导致班主任自身幸福感及工作积极性的降低。而一个好的班主任,对于学生应当是亦师亦友的,那么,该怎样形成这样一种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制订切实可行的班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切实可行的班规,会使班级里形成好的班风,学生会根据规则进行自我约束,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当然,制定后的班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做出适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班规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过于理想化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降低标准;如果一些标准已经让学生形成了习惯,那么,可以进行新的班规的补充或提出补充。与此同时,既然我们“有法可依”,适时的奖惩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加分、减分,最后进行先进小组及个人的评选,听上去好像幼稚了些,但学生却是非常认可这样的制度,这也是对他们表现好的一种肯定。这样一种鼓励机制,使得学生相互督促,大大维护了班级的秩序。 2.发挥班干部队伍的作用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任何事情倘若都亲力亲为,除了“累”之外,学生的能力也不能得到锻炼。学生干部是班级各项活动的小组织者、领导者,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可以帮助班主任间接了解学生的更多信息。首先,要选好得力的班干部;其次,要分配任务,明确各自责任,充分调动积极性;再次,严格要求班干部,比如每周例会,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班级发生的事件。树立他们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培养其善于处理纠纷的能力,事后要善于总结工作;最后,要让班级的班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 3.重视道德教育 现如今,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学生中毒事件、幼教实习生虐待幼儿事件层出不穷……我想,这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也是有关联的。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成绩,却很少关注生活中反映品德的细微事件。因此,我们要吸取经验,作为班主任,我们有比其他老师更多的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自己搜集类似的事件,分小组或个人,上台发表他们的看法或者相互讨论,这样的“榜样”法,对于在他们今后的成长之路一定有很大的启迪。 4.善于和学生拉近距离 班主任不仅要熟记学生的名字,还要了解他们的资料,包括:生活环境、个人基本情况等。管理好这些特殊个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些学生,开始可能会让你感觉他们根本不把班规当回事儿,看不出他们的一点儿上进心。只让你觉得,他们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整天忙于一些恶作剧的头疼学生。但是,往往正是这些调皮的学生,会有很强的号召力。如果班主任“放弃”他们,时间一长班级不仅会一发不可收拾,这也是班主任不负责任的体现。当然,处理这部分个体一定不能过于着急。经过摸底调查,你会发现,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十分特殊,有离异的、单亲的或父母在外打工的,甚至有的父母从不过问孩子等。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的暑假,我分别参与了上海市的爱心学校的活动。除了发现前面我所说的重要策略之外,我还发现,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交流比大吼大叫要好很多。当时,我接手的那个班级有一个非常令前一个志愿者老师头疼的学生,他还特意点名让我留意。我开始管理班级,采用了我的策略之后,我发现,其实他是一个很立求上进、各方面也很优异的学生。于是,下课后,我将他叫到了旁边的图书室,跟他进行谈心。第一次,他说的并不是很多;后来,我发现他有下棋的爱好,我碰巧也会些,于是,第二次,便成了我们在图书室下棋。下了两次之后,他的话多了起来,跟我也谈起了他的梦想。我借此说道“: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除了健康体魄,开朗性格,有多种爱好之外,必不可少的是有好的成绩。上课的讲话,也许就使你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许正是这个知识点会让你与梦想失之交臂,你会不会后悔呢?”他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点点头道:“老师,您说得对!”现今,这个学生仍然有我的联系方式,他偶尔还向我炫耀他的考试成绩。用肯定、鼓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你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渴望被关注的,哪怕他在犯错误,其实也是想获得你的关注,所以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5.营造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 学生白天的时间基本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一个班级的氛围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在班会课上,依据区域、性格、兴趣、特长、成绩等进行划分,每周进行分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友谊的发展,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引领我们的班集体,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从而构建文明、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再如:每期黑板报的策划、墙报的宣传工作,每次分配一批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干,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激发他们的兴趣。还有课外活动,也可以每次分配一些学生负责,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组织开展,这样举行一些他们喜欢的小活动,可以劳逸结合,释放压力。我们发现,作为班主任,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优异的管理能力,要有自己的个人风格,这样才能协调好班级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帮助班级形成良好的体系。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这个展示师生个人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形成“不仅是体悟,更是共鸣”。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老师与学生中间最好的状态,便是亦师亦友、敬畏与信任。班级管理不仅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在班级中塑造积极乐观的氛围。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不断完善,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更优的环境。学生都有着阳光的心,必然会形成一个阳光的班级。 作者:任晓玲 陈静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浅析 一、加强对孩子的了解 我作为一名老班主任,也不得不说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了解孩子的还是他们的父母,所以为了全面地了解孩子,我邀请他们的父母参加周班会。第一,最初的时候我只邀请部分孩子的家长参加,让家长谈论其孩子在家的表现,家长提出对老师的要求、建议和意见。这让我很快地了解了家长的想法,明确了自己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第二,循序渐进,听取家长对于班级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对孩子的要求。同时和家长达成共识,如果孩子在家里的管理和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大家第一时间沟通,共同来想办法解决。第三,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每一个孩子出现的情况,如作业不完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不好等,我都及时告知家长,力争快速、高效地处理好存在的问题。 二、关爱每一个孩子 高万祥老师说:“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教育方法,爱心教育是最有力的方法。只了解孩子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班主任应该给予孩子更多关爱。我带的这个班有个学生,周五放学后与另一个同学打架。次日,家长来电告诉我,说孩子磕着了,且眼睛里伴有血丝。我告诉她,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待检查完毕再说。家长有些情绪地说“没什么,不用去看了,我家孩子也不听话”。的确,这个同学平时比较调皮,有时也打架。但孩子在我眼中都一样,不能因为孩子顽皮,犯了错误就不去管。于是,我向家长诚恳地表达了对孩子要关心、爱护的意见,家长终于同意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经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我和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家长对我的做法非常赞同,她认为老师没有用歧视的眼光看待她的孩子,而是十分关心和爱护学生,这使她非常感动。 三、加强与科任老师的沟通 搞好班级管理,与科任老师的沟通尤为重要。我担任的是数学老师,但是我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向语文、英语老师询问班上孩子的课堂纪律、课上表现、学习能力及作业完成等情况,对“学困生”更是重点了解,把他们的情况烂熟于胸。我不仅主动征求科任老师的意见,还邀请科任老师参加我班的课外活动,和孩子一起跑步、谈心,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以促进班级健康、和谐发展。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我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记事本,专门用于记录老师交代的事或布置的作业。同时,我每天坚持检查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他们记得是否认真、交办的任务是否完成等,以培养孩子有条理和细心的行为习惯。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坚持要求孩子认真做“两操”,且动作要准确、规范。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服装整洁、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爱惜学习用品、节约水电等。对发现的不良言行苗头,及时纠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3.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我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把对孩子的要求写在校报上,让他们更直观地看到自己该做的事,而且知道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每学期我要总结1~2次,做得好的表扬,不足的给予批评,逐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让孩子真正学会走、学会做、学会读、学会写。 五、提高班级管理的参与率 怎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有条不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各尽所能。我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来安排班干部,让更多的学生“当官”,人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直接参与班级管理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50%以上。且各个班干部的职责明确,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班级管理氛围。 六、班主任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在我当班主任的班,由于孩子较小,孩子的很多习惯和能力尚未培养起来。开学第一周,正值周四大扫除,我安排一个孩子擦黑板、擦讲桌、整理讲台,我认为这事非常简单,可他却说不会做。我当时有些不解,就问他在家的情况,孩子回答说,他在家什么都不做。我当时非常气愤,批评一顿后还叫他站在一旁观看别的孩子打扫。事后想想,这么小的孩子是不会撒谎的,便打电话问其家长,家长说,“孩子小,作业又多没有时间做事。而且孩子也做不好,自然就不要孩子做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孩子根本就没有锻炼的机会。于是,我决定亲自安排每天的值日,亲自看着学生做,手把手地教。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学生有进步了,做事也有模有样了。 七、管理学生要讲究艺术 所谓艺术,就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我认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付出真情、用心去呵护外,还要做到会操心和会关心,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学不久,家长常为孩子去同学家玩或跟谁在一块,可就不知道怎么联系上而犯愁。我发现此事后,把每个孩子间的信息都汇集成册,以便学校、家长、学生的及时沟通。另外,还要注意批评孩子的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把握时机、选择场合,在批评前首先学会聆听孩子的声音,肯定学生的优点,以鼓励为主,在大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 作者:王玉文 单位: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自来屯小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论文 一、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动机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 信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对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开展自我教育的起点。所以,教师要先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发现自身的优点,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具体做法: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找优点,让他们懂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自信心,尤其是那些有些自卑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找到自身闪光的地方,提高自我学习的信心。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有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才能实施自我教育,否则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学生找优点的活动后,也要让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自身存在的缺点。而学生只有正视了自己,才能根据自身的缺点去开展自我教育。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自我 开展任何活动都需要动机,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了自身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后,才能逐步去完善自我。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树立自我完善的动机,只有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学生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小学班主任应千方百计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供机会。 (一)实行责任制,进行自我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将日常班级工作分配出去,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因为每项工作都有了具体的责任人,所以即使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班级工作也会照常进行,且有条不紊。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做班级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能放任不管,任学生随意安排,而是要用心留意,及时发现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关注、解决,给予表扬,使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下积极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二)在学生内部设立“班主任”,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懂得自我学习。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当好“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增强自主能力。所以,小学班主任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转变管理方式,建立一种民主、开放、能够展示学生自我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学生中设立“班主任”就是按照不同的分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做“班主任”的机会,或者一周、或者一天。在这期间“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组织全班学生开展集体活动,针对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检查,督导班干部的工作进度。在这种制度的督促下,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 三、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指的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总结和检讨,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教育的针对性。小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的他律到自律、从评人到评己、从片面到全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得学生简单地讲清楚事件、事实,而对于班内应该表扬的人或者事,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然后自己表达意见和立场。对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让学生评价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先让学生评价事件本身,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该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该事件对于自己有哪些启示和帮助,从而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以往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他们已课堂的主体,应该具有发挥自我调控的能力,并根据需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教师在平等的权利内交流互动,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让学生在自我约束内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于正确事情的坚持和对不正确事情的制止两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能力低下,需要班主任的引导。一是学生自己确定目标,自觉执行。自控能力的本质就是自己应向自己确定的目标迈进。如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可以先让小学生自己讨论应该注意的问题,自己制定方案。这样,由学生自己确定的目标,他们自然会主动去遵守,并能够相互监督。二是事先预告,克服矛盾。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都比较低,对于确定的目标一会儿就可能忘记,所以,班主任要事先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去做、什么不可以去做,从而在教师的提醒下逐渐树立自我控制的能力。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发展。 五、结语 总之,良好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堡垒。小学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班集体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不断提高管理班集体的水平,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让小学生在活泼、民主、平等的班集体内健康成长。 作者:夏炳群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育新小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探索 一、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和训练,在课堂上要利用一切时间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学生在读书、写字时,要做到精神集中,不能左顾右盼,接头接耳,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不能离书本太近,这样不仅能形成好的习惯而且能避免近视、驼背等状况的发生。其次,学生在发言时要起立站直,双眼要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而且声音响亮,吐词清楚。这样不仅是对教师的尊重,也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二、耐心教育学生,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赞美 学生难免会做错事,犯了错应该受到批评或者惩罚,但批评和惩罚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另外,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班上总有一些学生不用功,所有课堂活动既不反对抗议,也没有积极参与,在通常情况下,他们既不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也受不到教师的批评,很容易被“遗忘”。因此,班主任要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和尊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对于某一问题、某一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在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方面也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和学生交朋友,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因人而异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如学生的考试成绩没考好,不要严厉的批评,向家长抱怨孩子的不足,而要当着家长的面鼓励学生在某些知识的掌握比上次进步了,但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间接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情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学校,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班主任应带头去做: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要做到礼貌对待每个学生;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己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劳动;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要先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朋友。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尚道德来影响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四、营造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效果。班主任在课堂上要注意营造正确的舆论,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好的生活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的窗户没有关闭就走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在会上学生对小事进行探讨,并且列举了一些身边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实践证明,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德育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总结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千头万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爱,用博大的胸怀对学生们进行爱的教育,对他们加以启发、引导,让学生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作者:李霞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胶西镇百盛小学
证券投资论文:行为金融理论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 摘 要 作为中国股市的主流资金,证券投资基金近年来偏离其预期的“稳定市场中坚力量”的功能定位并表现出超乎现代金融理论所能解释的一定的非理性。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其羊群行为特征进行解释和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基金业及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行为金融 证券投资基金 羊群行为 现代金融理论是建立在投资者是理性人和有效市场假说(EMH)基础之上的。但EMH在实践与实证检验两方面同时受到了强烈挑战。大量存在于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对现代金融理论提出了质疑。与之不同,行为金融理论则主要从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相关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弱点来分析投资者的行为,研究个体心理决策程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来改善决策行为,为金融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本文就试图运用这一理论,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解释和分析, 1 基金羊群行为的表现 根据Bikhchandani(2000)的定义,“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存在性和表现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实证检验和分析,并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显着的羊群行为。 施东晖(2001)应用“从众度”作为衡量羊群行为的指标检验了从1999年1季度到2000年3季度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基金,他认为,平均而言,投资基金对于单个股票的买卖存在显着的羊群行为。袁克、陈浩(2004)采用LSV方法检验了1999年1季度到2003年2季度上证和深证所有证券投资基金的季度投资组合样本。结果表明,基金对所有规模的股票均表现出较显着的羊群行为,而且羊群行为程度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孙杰(2004)对我国的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分别进行检验,认为我国封闭式基金羊群行为较开放式基金更为显着,并且一定程度上卖出股票的羊群行为要强于买入股票的羊群行为。基金对于高增长型、高风险和新兴产业股票的羊群行为更加明显。吴福龙等(2004)采用Wermers的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扩展,把机构投资者在某个时期内的交易行为分为只买不卖、只卖不买、既买又卖以及不交易。实证检验发现,中国投资基金在只买不卖方面的羊群效应高于美国互助基金相应的羊群效应,在既买又卖和只卖不买方面并不高于美国互助基金的羊群效应。 2 基金羊群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羊群行为具有的学习与模仿特征使众多基金经理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当许多基金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的股票时,对该股票的超额需求曲线将会向下倾斜,从而导致单个股票的价格大幅波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也有学者认为,基金的羊群行为并不一定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如果基金经理比个人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来评估股票的基本价值,那么他们将同时买入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远离价值被高估的股票,这种羊群行为和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产生相互抵消作用,促使股价趋向均衡价值。此外,基金经理的羊群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同样的基础信息作出了迅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交易行为加快了股价对信息的吸收速度,促使市场更为有效。 然而国内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基金羊群行为和股票价格波动之间形成了一种正反馈机制,这种机制是:基金存在较严重的羊群行为的情况下,当某些先知先觉的基金率先买入某些股票,这些股票价格的上涨导致基金资产净值大幅提升以后,追逐市值提升的动机必然促使越来越多的基金加入买进的行列,由于基金交易金额巨大,从而推动股价大幅上升;反之亦然。可见,基金的羊群行为加剧了某些股票的价格波动。更为重要的,基金在股票市场中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如果众多基金同时卖出大量价格不断下跌的股票,会对整个股市信心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起股市的崩溃。这也使得许多学者认为基金羊群行为是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过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3 行为金融对羊群行为形成的描述 行为金融学通过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偏差的系统分析来描述羊群行为。当证券市场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时,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心理因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着微妙的改变,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会不知不觉地主宰着投资者的行为。每一个投资者开始总是试图进行理性投资,并希望规避风险。但是,当他发现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把握投资行为的可靠性时,便会向政策的制定者、媒体、专家或自己的感觉、经验等寻求心理依托,投资行为的前景愈不明朗,这种心理依托感就会愈强烈,人类特有的认知偏差的弱点就会显现。 金融投资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动态的心理均衡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的或非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则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这些偏差由于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而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中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的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产生一种锚定效应或框定效应,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在这个“反馈环”中,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4 成因分析 (1)委托—关系下,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的存在和风险厌恶是导致羊群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在证券投资基金中,投资人是委托人,基金管理公司是人。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基金经理的素质,无法区分基金赢利是否由基金经理工作的努力程度所致。而对基金经理来说,他比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更清楚自己的素质、能力和努力程度。他会想方设法利用自身种种优势减少努力程度,从而有可能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即产生道德风险。同时,基金经理对风险的厌恶使他在减少自己努力的同时认为与其他经理保持一致是最优选择,从而出于利益和声誉的考虑而选择羊群行为。 (2)基金经理关注声誉超过对盈利的关注是基金经理羊群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基金经理可分为“能力强”和“能力弱”两种类型。“能力强”的可以从各种信息渠道观察分析得到关于投资对象的有用信息,而“能力弱”的观察后得到的是噪音信息。在作投资决策之前,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均不知道他们属于哪种类型,只有通过决策后的结果得知。由于基金经理对自己的能力并不清楚,也就不知道自己观察到的是有用信息还是噪音信息。所以他可能会模仿其他经理的行为。因为,如果自己采取与其他经理不同的行为而事后证明自己错了,即证明自己“能力低”,而如果别的经理错了,自己和他们一样,并不能说明自己“能力低”,可以把错误归于不可预测因素。 (3)基金经理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在投资行为上具有较高程度的同质性。席勒(Shiller,1981)认为,在经济主体拥有有限理性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在不同时点采用相似的模式进行投资决策,这种模式可称之为大众模式。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指出,机构投资者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盈利预警或证券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做出相似的反应,在交易活动中表现为羊群行为。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显着的羊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股市价格的过度波动,而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一非理性行为主要源于基金经理在投资时相关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弱点以及制度缺陷为其认知和情绪弱点提供了发挥空间。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改善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外部环境。一方面要规范上市渠道,尽可能地扩大市场的容量,并重点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使基金在选择自己的投资组合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及足够的风险对冲工具,为基金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外部环境。 (2)建立科学适用的基金评价体系标准。鼓励更多高质量的独立的证券中介机构从事基金评级、证券分析等业务,逐渐改变投资者对基金只看收益不看风险的选择标准,引导基金向建立自身独特投资风格以吸引投资者的方向发展。 (3)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要加强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降低各种信息成本,控制内幕交易;另一方面要适时在基金界引入市场约束机制,建立形式和内容规范统一、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以加强基金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4)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基金经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在基金经理层面,确定合理的业绩激励措施,在衡量业绩时还要衡量多方面的能力,如考虑创新性、设置工资水平下限、对赢利者设置额外奖赏,以避免委托—的激励不相容;在组织运作层面,特别是对于公司型基金管理公司,激励机制应该考虑对于关键人才的长期激励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从建立柔性的组织文化入手,建立良性的心理契约。 证券投资论文: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摘要]文章对各类证券品种的特点及证券投资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投资策略 工薪阶层是以较为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论文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作为社会经济群体中最大一部分的工薪阶层有了投资证券的经济条件和现实需求。因此,基于各类证券品种的特点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研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具体策略问题,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工薪阶层资产的增值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一)工薪阶层的收入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薪阶层的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8%,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5%。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万元以上的共有74.95万人,占到工薪项目纳税人数的10.5%。“工薪阶层都是低收入者”的观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阶层的抗风险能力同步增强,具备了进行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现状 200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28.72万亿元,增速为18.95%,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9.9%的增速,其中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也剧增到14.11万亿元。高储蓄的现状直观反映了当前工薪阶层仍以储蓄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是储蓄的低利率使之无法为工薪阶层带来较高的收益。大量调查表明,工薪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储蓄的理财现状。然而,工薪阶层的特点使其无力进行大额的房产或实业投资,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不熟悉、投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也将他们挡在证券投资的大门之外。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主要产品 工薪阶层收入有限,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因此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毕业论文 目前,我国适宜于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工具主要有:债券、股票、基金。 (一)债券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又称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公司债券的数量很少,金融债券多一些,最多的是国债。金融债券和国债的信用度都非常高,而金融债券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买进,因此适合于工薪阶层购买的主要是国债。国债是由国家发行偿付,因此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但是收益也是各种债券中最低的。国债的发行价格和利息支付方式比较复杂,但是国债的利率也是根据银行利率制定的,其收益率一般都要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稍高,并且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因此国债作为个人投资的渠道,要优于定期存款。对于收入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工薪阶层,债券的收益比较稳定,变现能力也比较强,风险不高,是一种适合工薪阶层投资与储蓄双重目的很好的理财工具。 (二)股票 1990年l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股票投资,股票投资者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差;二是红利。在现阶段中国股市,个人投资的获利渠道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决定股票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市盈率,但是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价格和涨幅最高的股票往往和市盈率没什么关系。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还不规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由于多种因素使之投资股票存在许多劣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用于研究股市的时间很少,因此,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很难把握。虽然股票投资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投资股票必须谨慎,适合于有相当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不过参与股票投资,切忌不可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股票。 (三)基金 基金产品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三种。 股票型基金是最主要的基金产品类型,以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其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40%。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硕士论文 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这种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的特点决定其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股票型基金在所有基金类型中风险最大,同时收益率最高,适合那些追求较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工薪阶层投资者。经常炒股的工薪阶层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基金基本上属于收益型投资基金,一般会定期派息,具有低风险且收益稳定的特点,适合于想获得稳定收入的投资者。保本型基金是一种半开放式的基金产品,在存续期内一般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管理该类型基金的基金公司通过担保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在一定的投资期间内为投资者提供本金安全的保证,同时通过其他的一些高收益金融工具的投资,为投资者提供额外回报。在市场波动较大或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保本型基金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回报的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同时又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由于保本基金的结构和运作原理的关系,保本基金在股票市场牛市中难以跑赢大市,但它却是熊市中的理想避险品种,适合于喜爱投资凭证式国债之类产品的投资者。 三、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原则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 作为工薪阶层,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薪金,且薪金增长幅度较低。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投资才是明智的。投资有风险,个人理财的各个渠道也具有风险,医学论文 只是风险的特点与各种投资工具的类型有关。作为工薪阶层,投资于证券市场,必须首先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虽然各种投资品种的风险不同,但是各种投资工具具有一些共性的风险特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 1.市场风险。任何市场中都存在风险,只是各种市场的风险特点不同。以股票市场为例,在1997年的香港金融危机中,如果没有国际炒家的投机活动,香港股市也不会有那么史无前例的波动。虽然香港最终战胜了国际炒家,但毕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01年以来中 国股市的低迷使无数股民损失惨重。 2.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许多投资工具利率制定的依据,例如债券、股票、基金等。在利率较低时,债券、定期存款的利息也很低;当利率上浮后,原来那些固定利率的投资工具的利率可能低于现实利率,导致相当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券、定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很强,利息损失很小;股票的变现比较随机,股价的波动比较频繁,变现的损失也不确定,但一般变现的损失比较大;至于其他的理财工具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变现损失。 4.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景气的时候,投资的收益高涨,股票、基金、部分期货,甚至贵重金属都会升值,但是债券就要贬值。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原则 1.保障生活需要原则。日常生活需要支出的,如家里有小孩要准备上学费用,可以预留现金以备一段时期的生活支出,如果五年后有固定的支出,可以做五年期的长期投资,例如债券、基金等。理财的收入归根结底还要用于生活支出。 2.量力而行原则。工薪阶层投资要保证资产安全,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对于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如果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预期很高,而且还有相当的一笔闲钱,那么可以考虑做投机性强风险大的项目。但对于一个普通员工来说,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都比较稳定,没有多少闲钱,节余的钱主要用于后段的子女教育和养老医疗,那么这个人就只能谋求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 3.合理规划原则。每个人的收入是长期的,收入也是长期的。确定一段时期的财务目标可以使个人能够积累资金,满足将来的资金需求。 四、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策略 (一)抓住时机。低价买进策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在工薪阶层证券投资中尤为重要。职称论文 每一个时机的到来,都包含在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趋势、收入水平的升降、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信息之中。因此,时机的把握需要投资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以及高度的投资敏感性。如果时机把握不准,就会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何时买进是关键的投资策略。就购进时机而言,不外乎于证券行市景气时进场或于证券行市低迷时进场两种情况。在证券行市景气期,此时是短线投资的良机。投资人若想抢短钱、赚差价,便可值此即时进场。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投资报酬率较高,但风险也较大,原因是上述景气指标反应到证券市场需有一段时间,况且投资人个个都会依此原则性的做法去操作,人人看涨,需求增加,可能最终落个“买高卖高”的结局。证券市场低迷时,人们深受“便宜没好货”价值观念的影响,常有“追涨不追跌”的投资习惯。其实,证券行市景气循环受周期影响,有繁荣一定有低迷,却可能是最好的时机,关键在于证券市场景气低迷时是否大胆进入,以逆向操作的方法运用时势。 (二)分散投资。一“石”多“鸟”策略 投资与投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戒贪”。它要求投资者把资金分散在股票、债券、基金或存于银行等多种投资渠道。对于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也要采取分期限、分产品等适当分散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变现情况,注重长短期品种的结合,在收益率有所保证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投资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变现能力。这可借鉴传统的投资“三分法”,虽然其收益不可能大,但可以减少风险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 (三)深入研究。领先一步策略 个人投资想盈多亏少,就必须在审时度势、捕捉商机上高人一筹。很多人风潮一起就很快跟随追涨,当然可能赚上一笔。但想大赚一笔,就必须主动先人一步寻找信息,挖掘商机,并对此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才有可能使自己在投资市场的搏杀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高低组合。成本平均策略 工薪阶层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有价证券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如果在证券投资中投入了未来有既定用途的资金,则更应倾向于风险较小证券的投资,如国库券等。 (五)按需而变,时间分散化策略 根据投资有价证券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提高的原理,建议工薪阶层在年轻时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时,由于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强,可以考虑进攻型的理财策略,比如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股票的投资比重逐步减少,主要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并加重债券投资的比重;到老年阶段,应该以投资收益有底线保证的国债为主,尽量少选风险大的激进型证券,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 (六)委托理财。借“鸡”生“蛋策略 如果有比较可靠的富有投资经验的合资伙伴,也可以尝试将资金托付于其进行投资。现在全世界投资渠道、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多种信息收集做到准确、及时、全面将更加困难,收集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个人投资在市场上很难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委托他人进行投资,或购买受益凭证,或给建共同基金,也是投资成功的一种策略。 (七)理性审视。风险转移策略 对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不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可向负责该项目的富有实力的投资方进行投资,让出部分收益,转移投资风险。工作总结 如通过申购投资基金的办法,可将部分投资风险转移出去。 证券投资论文:资产配置证券投资的论文 一、证券投资中的资产配置 (一)证券投资方案资产配置的意义就是把各种各样的资产所获取的利润与投资者的喜好放在一起,并组合成最佳形式,证券投资的最基本的意义就是优化资产配置,建立可观的优化配置确定最有效的投资组合,通过合理的控制风险获得最可观的利益。作为金融投资而言,必须对全球的经济节奏了如指掌,只有知己知彼才会做到万无一失。对于目前的购买者而言部分购买者对于自己的判断能力具有过高的自信心而成功概率却并不乐观,所以就要求对信息的判定仔细斟酌,隔离效应、动量效应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都是其中出现的现象。还有就是心理账户是投资人自己大脑中的一种自我判断,投资市场中还有羊群效应这都是需要改变的。 (二)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证券投资方式被分析成几种类型,对于基本分析来,是以传统的分析经济理论当做基本思想从而进行分析,并且以当前的企业价值形式进行仔细研究,从而分析企业的价值对证券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目前的证券价格做对比进行分析,其次要有技术指导作为指导,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等设备对当前一段时期的形式作图分析其变化频率等。并且实时的听取相关专家的证券分析等,只有对证券交易进行全面的掌握才能够进行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的风险性与其带来的利益是相对的,风险与效益相并存,只有进行充分的“备战”,才能够在“战争”中取胜。 (三)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分为两类,证券投资市场的也必须通过买卖才能够进行市场形式的体现,在一级市场当中分为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对于二级市场就是证券发行以后转让流通的市场,证券行市就是证券买卖的价格,它等于预期的当期证券收益与市场利率之比。其根据当前交易形式的不同还分为证券交易所和店头交易市场。但是两者的交易并不能够进行互相之间的渗透。每种证券的安全性都不相同,投资者必须在选择证券之前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购买,以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市场上越来愈多的职业分析人员,他可以对消费者购买的证券进行分析并从中赚取提成。 二、证券投资研究 (一)投资规划如今在西方证券业发达的国家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基金绩效理论体系。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就是企业在证券部分投入部分资金已获得更大效益的方式,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当中包含实物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就是用现金或是固定的资产进行投资而间接投资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进行投资。对证券的规模正确的处理和合理的进行投资会对企业的良好发展产生重大的意义。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是一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提出的理论证券投资决策方法。其方法是将投资风险与投资的收益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避开风险最大基础上进行收益。 (二)决策方法全球资产管理行业趋势表明,相比区域、规模和风格配置,行业配置策略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对于证券投资的方法来说,是将投资收益与风险相联系,并且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权衡利益的大小,最终进行证券的妥善处理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对于证券来说都不宜长期持有,要适时的进行出手,对于持有者还有秉着本金安全的基础思想,股票是相对具有风险的,证券相比之下是更安全的选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对于证券分析的工具之一,对于资产定价模型可以对证券的期望报酬进行判断,计算好其价值并对投资方案进行选择。 (三)风险性证券投资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风险,但是其中又包含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的风险。 系统风险就是不可避免的市场风险,是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但是这都是在决定参与证券活动中不可避免要承担的,其次就是非系统的风险,这种分先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消除进行最小程度的减小风险。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四)证券投资的价值形式经济是拥有自己的周期的,有行业轮动周期,在特定经济环境下回出现的特定现象,对于资产配置而言,要对所购买的证券进行了解,资产可以答题分为三个方向, 第一类是资本资产第二类是非耐用可交易的资产,第三类就是保值类资产例如古董等,房地产就处于多种的结合体,在选择之前要对资产的每月收益的动态分布图进行分析以及波动率是否稳定。 三、结语 对于这个处于风口浪尖的投资项目来说,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必须进行实时的分析,从国内外的经济形式进行分析才能够对当前的局势进行良好的分析,另外现在有很多专业的理财人士。可以雇佣相关人员进行帮助,也是一种办法,对于证券投资中的资产配置决策就是从当前的经济分析并不断的关注当前的专家的分析,不断进行学习看相关的书籍等,这是一门风险与诱惑相并存的行业,所以只要检定信念并不断学习,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最终的结果还是很可观的。 证券投资论文:谈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摘要:我国于2005年7月1日颁布实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然而,保护基金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仍须不断完善,以求发挥保护基金维护投资者信心和证券市场稳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筹集;使用 为维护投资者信心,进而稳定证券市场,我国于2005年7月1日颁布实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以下称保护基金)。保护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是保护基金制度中的关键环节,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保护基金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着力予以完善。 一、对保护基金筹集问题考察及完善建议 (一)保护基金筹集途径及风险评级的问题考察及完善建议 《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基金按照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的原则筹集。”⑴按照这一原则,第十二条规定了基金的来源。根据保护基金公司2007年-2009年年报可得到如下数据(从各筹资途径所筹资金数额及占筹资总额的比例)⑵: 交易经手费(亿元)证券公司上缴基金(亿元)申购冻结资金利息(亿元)捐赠利息、投资和受偿收入(亿元) 2007年20.338(19.063%)28.403(26.623%)56.593(53.046%)1.352(1.268%) 2008年15.784(13.8%)44.026(38.73%)44.257(38.94%)9.596(8.44%) 2009年28.518(29.85%)40.810(42.71%)13.490(14.12%)12.731(13.32%) 作为市场化的处置证券公司风险的举措,保护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证券公司所上缴的费用。从表中数据可知,证券公司上缴费用在保护基金筹资总额中所占比例正逐年上升。根据《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证券公司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具体的缴纳比例由保护基金公司根据证券公司风险状况确定后,报证监会批准,并按年调整。缴纳的费用在证券公司的营业成本中列支。由此可知,我国是根据证券公司风险的高低采用浮动费率制,这种收费机制有利于促使证券公司自觉提高风险控制水平。然而,《管理办法》对证券公司的风险评估及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费率标准的具体办法未作规定。目前,保护基金公司已经有证券公司在缴费方面的评级方法,并根据评级结果,对证券公司确定不同的费率。 对证券公司通过评级分为A,B,C,D四类,A类再分为AAA,AA,A三个级别,B类分为BBB,BB,B三个级别,C类分为CCC,CC,C三个级别,D类只有D级,AAA级的证券公司的缴费费率为0.5%,AA级为1.0%,然后依次增长0.5%,D级证券公司的缴费费率则为5.0%。⑵虽然保护基金公司运用了风险评级,但是在实践中,证券公司为了少缴基金,可能会隐瞒问题和风险,以增加讨价还价的砝码;甚至以商业贿赂收买基金公司工作人员,以降低名义风险值,监管机构即便能查出来,也会多花时间和精力,导致风险延后和加剧。⑶对风险评级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根据前一年的证券公司的收处置情况,投资者诉讼案件的数量,证券公司的盈利水平等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使进行风险评级所依据的信息尽量客观透明,从而让风险评级的结果更加公正,更好地发挥风险评级机制对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证券公司缴费费率的问题考察及完善建议 《管理办法》对证券公司的缴费费率规定为0.5-5%,所缴费用从营业成本中列支,在实际操作中,风险高的证券公司缴费费率也会达到4.5%以上,从2010年11月份的月报显示,缴费费率在2.5%以上的证券公司为42家,占统计范围内的证券公司总数的39.6%。⑵然而,美国每家证券公司只需交纳150美元的年费,香港则是证券买卖双方各缴付成交金额的0.002%(每宗50,000港元的证券交易,双方分别须缴付1港元会费)。由此可见,我国所规定的费率较高。这会给证券公司造成较大的经营负担,证券公司则可能将此负担转嫁给证券投资者。从各国(地区)的收费情况来看,费率是逐渐降低的,如美国将以前的浮动费率改为很低的固定收费。此外,加拿大投资者保护基金每年收缴的费用比率以不超过全部成员单位总收入的1%为限,这样从总体上降低了证券公司的缴费负担。因此,在保险基金达到一定规模且证券公司的整体质量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我国也应逐步降低收费,并可对保护基金公司每年对证券公司的收费总量作出限制,这样既能保护投资者利益,也有利于证券公司的发展。 二、对保护基金使用问题考察及完善建议 (一)对保护基金使用对象的问题考查及完善建议 《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基金的用途,然而对保护基金的使用时机及可以获得赔偿得债权人的范围均未具体规定。作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保护基金的动用应有其他保护机制予以配合,否则保护基金将难以承担重负。对此,证券监管当局应将出现风险的券商所的客户账户转移到监管当局设立的特别清算账户中,避免券商做小委托理财账户的亏损,做大挪用客户保证金的行为,监管当局在条件适宜时应当促使券商建立专门的缓冲基金账户,作为投资者赔偿得备付金,最后方可动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⑷ 这里的“债权人”指向的是证券公司,对保护基金公司而言,称为“证券投资者”更为恰当。《管理办法》如果对“债权人”的范围不加以界定,必然会影响到赔偿工作的展开,投资者也不能确定其是否属于保护基金的保护范围,对投资者信心的维护也是不利的。因此《管理办法》有必要对“债权人”的范围界定清楚。对此,在界定“债权人”范围之时,可以不区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而主要采取排除的方法,将对证券公司倒闭负有责任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关联人及其他过失方排除在外。 (二)对保护基金使用限额的问题考察及完善建议 关于保护基金对每位投资者给予赔偿的限额,《管理办法》没有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则对投资者的损失分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和个人债权,对两者采用不同的赔偿标准,对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本息予以全额赔偿,对个人债权则将资金额段按不同比例予以赔偿。对个人债权的分段赔偿是为了防止部分投资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违规购买高利金融产品,从而防范道德风险,培养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然而,个人债权中包括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股票、债券而形成的债权,对该部分债权,投资者不可能预计到高风险,因此不应成为打折赔偿的对象,而应该将该部分债权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归于同一类,获得全额的赔偿。对于个人债权部分进行赔偿的上限,可以参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并 总结实践中的经验,作出具体的规定。比如对单个投资者的损失进行赔偿的最高额为30万元,对10万元以下部分全额赔偿,对10万元以上部分90%赔偿,并可以采用现金和有价证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偿,对现金部分所占的比例予以明确。只有作出区别对待和对赔偿限额予以规定,才能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谨慎投资。 总之,保护基金的筹集和使用事关保护基金的生存和发展,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发挥保护基金维护投资者信心和证券市场稳定的积极作用。 证券投资论文: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途径分析 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的问题 1.1证券市场产品缺乏多元化 个人投资之所以能被证券投资基金代替,是因其进行证券投资组合能够降低风险。成熟的国外资本市场主要是由股票、长期抵押贷款和债券市场构成的,国债、市政债券和公司债构成了债券市场。但是当前证券市场在我国欠发达,可以供证券投资基金选择的仅有国债、股票等很少的金融产品,并且我国国债的交易规模、品种数量很有限及流动性不强,而企业债券发展的又非常缓慢,还没有完全实现流通法人股、国有股,这就使得证券投资基金极大缩减了投资空间。基金管理人很难通过组合来实现风险对冲的目的,这样基金就无法发挥规避风险的作用。 1.2基金公司内部存在的治理结构缺陷 对基金管理人来说,基金规模化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得以实现的根本,基金管理人依赖的基金持有人的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使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并非依赖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从这个角度看,基金管理人因其行为涉及更多的是普通投资者,应赋予其对企业更多的控制权,这就弱化了股东的影响力。在基金公司内部注重是管理层强、股东弱的体制,充分体现为内部人控制。此外,就董事会的职能而言,董事会参与经营活动,而在基金业董事长的定位没有显现出来。董事长作为法定代表人应对基金公司的法律方面及经营效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在我国基金公司内不需要由其完全承担经营职责。 2推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建议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伴随我国对金融业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当下的基金业无论是从内部结构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涌现出基金新业务和新产品,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重大决策以促进基金业、证券市场的深入改革和稳定发展,例如综合治理证券公司、在商业银行内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等,基金业的生产发展环境大为改观。为了适应基金业整体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以防《证券投资基金法》制约了基金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现行《证券投资基金法》中不合时宜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和完善。所以必须对基金信息披露加强监管,避免披露信息时基金经理的人为粉饰;要让基金运作提高透明度,防范基金的内部交易、暗箱操作,向基金管理者施压以保障其合法运作。 2.2创新投资产品 我国基金业与基金业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产品的雷同率高,一直存在替代性比较强的问题,产品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创新基金产品。首先,对市场进行细分以准确定位。基金产品的产生是为了能够让投资者满足理财要求,只要投资者有不同的需求,就一定存在创新产品的空间。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掌握客户需求并且开发出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产品设计要以客户的认可度和投资需求为基础,选择准确的目标市场和进行精确的产品定位。产品设计还需要有个性化,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收益偏好。其次,创新投资领域和机制。对金融工具和手段的进一步丰富是创新基金产品的重要基础。基金公司应在深度和广度上对投资对象进行突破,建立创新基金产品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QDII来创新多样化、分散化的投资方向;通过提高业绩和服务水平以塑造自身的品牌优势,进而借助品牌使产品实现差异化。 2.3基金公司强化内部治理结构 基金公司的治理需要坚持长期投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考核基金经理不以短期排名为准,进而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还要推行股权激励,鼓励员工积极努力工作。此外,独立董事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基金经理与关联单位的违规行为而造成投资者受到损害是独立董事的责任。作为股东利益代表的独立基金董事应以监督者的角色,参与决定聘用基金会计师、基金管理人及分销商,并且监督和检查基金管理人和其他关联人。 3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市场经济、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的大量涌现,不断扩大规模的证券投资基金,在金融市场已逐步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一个金融中介。快速发展的证券投资基金促进了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完善了金融市场体系和调整经济体制。 证券投资论文:中美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基金持有人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规律,发现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却不尽合理和完善。低收入、高投入、高成本、低财富,投资理念不成熟,机构投资者少,风险承受能力低是当前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显着特征。由于基金的波动特别是流动性风险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本文对如何优化和改善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等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持有人 特征比较 对策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2.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所占比例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非常大,这类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承受短期风险的能力强。美国共同基金中大约40%的份额由退休资金持有,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和来源于401k 的退休计划大约各占一半。401K计划是美国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制度,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取决于该账户投资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增值情况。而我国基金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所占比例不足2%,机构投资者主要以保险公司和其他一般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介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持有基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赎回率高,投资行为短期化 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04年我国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到63%,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85%,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国基金持有周期也明显缩短,持有人逐渐“从长期投资走向中期投资”:20世纪50年~60年代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度赎回率仅为6%左右,相当于基金持有周期长达16年。 4.基金产品线结构不够丰富 美国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资产占全美基金的63%,债券基金资产占14%,货币市场基金占23%。美国股票基金的构成丰富,有行业基金、国际基金或海外基金、蓝筹基金,也有高风险的基金。而我国股票型与配置型基金共占据基金市场总规模95%,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为主,基金市场结构严重失衡,需要进一步优化。 5.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增高 美国1980年时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与之相似,我国的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也在增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07年四季度的调查统计,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个人投资者,占比76%,可见这是一个中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等工薪阶层人员。 6.缺乏鲜明的选择基金的标准偏好 在美国,牛市时年均20%的收益率会使6%左右的基金费用被忽视,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费率将减少实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对费率成本就会格外重视。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查阅基金的收费情况。我国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资金的集中趋势明显。这说明,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服务的创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过往业绩、市场形象等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点参考标准。 7.基金整体收益跑输大盘、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 美国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赢大盘指数,而1940年当时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赢大盘。1983年~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大盘收益的79%,落后于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资讯的分类,2006年我国运作满一年的138只股票型基金算术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28.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1.55%,绝大多数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仅有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等9个产品,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10%。 三、优化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开辟长期资金来源 大力发展资金稳定性、风险收益倾向,以及投资周期不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减少基金集中赎回发生的概率 。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风险低,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加大他们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将有助于基金的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末, 美国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31978万亿美元, 2002年末总额达到10115 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155 倍。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 我国拥有13亿人口,20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需求强烈。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建立类似美国401k 的个人养老账户投资计划,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2.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税收保护机制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税法中,根据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长、则卖出时的税率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就会注意税后回报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就比较长期化。我国现行法规中,个人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都是免税所得,机构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应税所得,机构的股票分红为应税所得,机构的基金分红为免税所得。 3.调整基金收费结构,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通过调整基金申购赎回费率结构,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如采用时间累退制下的赎回费率设计,根据基金持有人持有时间的长短不同,分别收费,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再者灵活调整基金的各种费率,进行基金分级。还可以按照投资者的类型进行分类费率设计。机构投资者又可以细分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几类,设计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4.推广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 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过固定缴费计划帐户持有共同基金的。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在市场面临短期调整时不会赎回基金份额,反而会以较低的价格,用同样的资金,购入更多的基金份额。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推广,将为我国开放式基金提高稳定的资金流入,从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 5.设计差异化产品,树立成熟的投资理念 依据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不同偏好,为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种显得十分必要。考虑到行情低迷时的稳健需求,可以适当加大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比重,大力发展保本型基金等避险基金应对股市调整,形成一条完善的基金产品线。还可以考虑基金分拆、二次发行、基金理财帐户的推出等创新方式。 证券投资论文:证券投资风险统计指标的建立 近年来,金融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金融衍生工具应用快速膨胀,国际金融交易规模剧增,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加大,风险管理任务更加艰巨。在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中,证券市场最具高风险特点。因此,证券公司在其日常经营过程中随时面对风险与收益的博弈。证券投资风险源于市场内外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价格的波动性,直接影响了证券投资的最终收益。因此,进行证券投资风险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证券投资风险的概念 证券投资的未来收益可能偏离其预期,这种偏离将导致投资者可能面临得不到预期的收益甚至亏损的危险,这种危险就是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可能性损失,另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的可能性损失。第一种风险,在多种情况下都有可能产生。第二种风险主要来自于通货膨胀。 二、证券公司风险的类型 证券投资风险按其性质不同以及能否分散,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在数量上,总的风险等于这两部分之和。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整个市场出现问题导致的投资者缺乏信心、市场运行困难等情况而引起的损失。非系统性风险是一种仅与特定公司或行业相关的风险,它来源于企业的微观因素,一般只同某个具体的股票、债券相关联。 三、单个证券投资风险的度量 证券投资的收益是投资者预期可获得的全部收益,它有两个来源,一是经常收益,它来自发行企业的经营收益,如股利收入或利息收入;二是资本增益,来自于所持证券价格变动的资本利得或资本损失。其中:R为预期收益率,Ri是第i种可能的收益率,Pi是Ri收益率发生的概率,n是可能的数目。对单个证券风险的度量,我们常用以下方法来计算: 1.标准差和方差。预期收益率描述了以概率为权数的平均收益率。实际发生的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平均绝对偏差越大,投资于该证券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对单个证券的风险,通常可用统计学中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表示。 2.变差系数。变差系数是相对偏离程度的衡量标准—每单位预期收益所含风险的衡量标准。变差系数越大,投资的相对风险也越大。 3.风险系数β。β系数是表明某一证券相对于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程度的比较指标,所以有时又被称为风险度或反应度。如果一种证券的β系数值大于l,说明该证券风险大于证券市场的风险;如果β系数小于1,说明其风险小于市场风险;特别地,当β系数等于1时,则表明该证券风险与市场风险一致。根据日系数的取值,投资者就能判断该证券相对于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程度。 四、证券投资风险统计指标体系 1.非系统风险指标。目前评估上市公司基本状况最为核心的财务能力指标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本文在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中选取如下反映这些能力的七项重要指标每股收益(X1)、净资产收益率(X2)、资产负债率(X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X4)、总资产周转率(X5)、总资产增长率(X6)、主营业务增长率(X7)。本文选取了41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013年前三个季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其中43家金融业上市公司包括:16家银行,4家保险,17家证券期货,3家金融信托和1家其他金融业。在研究中,先对41家公司的指标值进行相关性检验。KMO测度是提供判断原始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的统计检验方法之一,一般而言,KMO测度值 0.5意味着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测度结果表明,KMO测度值为0.653,显着性概率为0.000 公共因子是根据原始指标信息提取的反映指标间公共信息的因素。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计算公共因子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根据公共因子的贡献率提取4个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5.993%,即4个公共因子反映了85.993%的原指标信息。从特征值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等于3.064,大约占去方差43.588%,Factor过程提取前4个因子,4个因子的特征值共占去方差的85.993%,说明这4个因子提供了原始数据足够的信息。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进行旋转,旋转后的因子系数已经明显向两极分化,有了更鲜明的实际意义。 从旋转后因子负载值可知,第一个公共因子对应的每股收益(X1)的负载值较大,主要反映盈利能力,可称为盈利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对应的总资产周转率(X5)的负载值较大,主要反映偿债能力,可称为偿债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对应的总资产增长率(X6)的负载值较大,主要反映成长能力,可称为成长因子;第四个公共因子对应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7)的负载值较大,主要反映金融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可称为营运因子。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指标:(1)盈利能力指标: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润—优先股股利)/期末总股本;(2)偿债能力指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3)成长能力指标: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4)营运能力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五、结语 1.在以上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采用了因子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达到降低和减少评价指标之间信息的叠加和冗余,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在借鉴统计分析结果的同时,充分考虑各种具体的情况,并结合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加以比较和综合。只有这样,才可能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尽可能减少风险和失误。 2.以上的指标体系设计均采用定量指标,而证券市场中的证券种类很多,不同证券的定性特征不同,即使在定量指标相同情况下,不同证券的收益和风险也各异。所以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需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紧密结合。在具体的分析中,应设定反映证券总体特性的定性指标,如企业的商业特性指标、品牌商誉指标、分红形式指标等,并选用适当方法如百分制、十分制打分法等使其量化来对证券投资风险做出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 证券投资论文:浅谈证券投资法律管制和风险防控 一、跨国证券投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积极意义 我国在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投资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外国的投资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建立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国际资源改善国内市场经济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履行世贸承诺。对于国际投资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国际投资只包括国际直接投资,而广义的国际投资则以资产为基础,强调的是投资的客体范围,既包括直接投资、国际承包、BOT、补偿贸易等直接投资方式,也包括对国际股票、债券、衍生金融产品等国际证券的间接投资方式。①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便是资本的跨境流动。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跨境资本流动主要分为三类:跨境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跨境组合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FPI)以及主要由银行贷款构成的其他投资。其中,跨境证券投资即包含于跨境组合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FPI)中的一种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实行了资本市场自由化政策,资本账户完全对国际投资者开放,这样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90年代以来,国际证券市场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证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证券市场占国际资本市场份额已经大于70%,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证券投资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利用外资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改革开放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形势推动下,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必然的。开放资本市场,意味着跨国证券投资成为国际投资中的核心部分。跨国证券投资是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体系完善的内在所需。首先这是我国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表现;其次跨国证券投资是我国加快金融体系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加快适应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挑战的重要手段;再者,跨国证券投资有益于我国吸引利用外资,调整资金流动性,防范资本风险。 二、跨国证券投资内涵、性质和中国跨国证券投资的现状 跨境证券投资即包含于跨境组合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FPI)中的一种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半包含于跨境投资的范畴之内。根据IMF在1996年发表的“Coordinated Portfolio Investment SurveyGuide”所定义,跨境组合投资(FPI)是指国居民对另一国实体(entity)发行的证券进行的跨国界投资。FPI的首要目的在于获取资本利得,而并非追求在被投资实体中获取重大影响力和持续性利益。此定义所指的跨境证券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跨境投资,投资者仅仅以获取收益为目的而持有股票或其他证券,对被投资的“另一国实体(entity)”并不参与经营及享有控制权或支配权。①跨国证券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与外商证券投资两方面。②国际证券(International Securities)是指发行人在其本国境外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并流通的,以发行地所在国或其他可兑换货币为面值的证券,是国际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投资证券化以及国际借贷证券化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国际证券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③对于跨国证券投资的性质问题关系到跨国证券投资的管理和控制标准,对于一国而言影响到其规制的法律规范以及审核批准条件,所以有必要先对跨国证券投资的性质进行认定。一般认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区分主要集中在企业有无控制权这一问题上。确认一项投资行为是国际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有一定的标准,各国有关法律规定不一。有的国家以一定的外资股权比例作为确定国际直接投资的唯一的标准,一般10%~50%不等。例如美国1974年《外国投资研究法》规定,只要个人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一家以公司形式组成的工商企业的任何等值的投资额就构成了直接投资。从形式上看,证券投资是一种间接投资,因为投资者并非直接与目标公司进行收购交易,而是通过证券市场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的流通股票,通常是在证券市场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交易。然而在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的趋势下,单纯将跨国证券投资定义为间接投资已不适应证券行业发展的需要,证券投资亦可不通过中介机构进行,而是直接入市交易。④笔者认为,认定跨国证券投资的性质应当参照两方面的标准,一方面是控制管理标准(主要是持股比例),具体的控制管理标准需结合各国的实际国情和对外投资政策倾向;另一方面是审查证券投资的根本目的,为了获得控制权还是为了短期购进后抛出获利是区分直接还是间接投资的一个标准。若投资行为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标准并且目的是为了取得对标的企业的控制权,可以认定为是国际直接投资,反之则是间接投资,前者主要受投资法的规制,而后者要受到金融法和投资法的共同规制。跨国证券投资的形式不同,其管理规制的力度也有所不同,各国对于境外投资和境内外商投资的监管标准迥异,表现出各国的不同投资倾向和市场管理目标。我国的跨国证券市场投资主要分为境外证券市场投资和境内证券市场投资两部分。境外证券市场投资又可以分为:①境外上市外资股,即中国公司经证监会批准向境外投资者募集并在境外上市的记名股票,但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主要有境外直接上市国企股和境外间接上市红筹股两类。②海外发行债券,是指由中国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以外国或境内货币为面值的债券,使外国投资者购买后形成的证券投资。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境内证券市场透支主要是外资收购上市公司。外资收购上市公司可以由多种方式进行,除了境内上市外资股方式外,主要包括QFII收购、协议收购、要约收购、定向增发等。①我国证券市场顺应对外开放浪潮,表现在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有条件地开放境内企业和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对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开放程度的加深等方面。首先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国际化是以B股、H股、N股等股权融资作为突破口的,与此同时我国也越来越依赖国际债券市场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从2001年开始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放开境内资本市场,颁布一系列法规规制境内外商投资行为,既充分利用外资又保护国内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安全。2011年1月,中国证监会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允许QFII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交易,表明我国进一步开放了国内资本市场。虽然目前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尚未完全开放,但是对外金融投资和个人外汇管理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06年6月,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商业银行开展QDII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逐步扩大了境外投资范围,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共批准90家合格境内投资者,投资额度高达696.61亿美元。 三、跨国证券投资风险概述 跨国证券投资的规模不断壮大,其撬动的资金量十分庞大。以我国为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企的海外投资前所未有地扩张。据国资委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共有108家国企投资涉及境外单位5901户,国企境外资产超过4万亿元,当年利润占国企利润总额的37.7%,甚至有的企业境外项目利润占公司利润的50%。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之际,我们应当看到跨国证券投资带来的巨大利益,充分利用国际化、金融化的资金平台,但同时应该更加注重风险的防控和震荡后的及时恢复。冰岛国家宣布破产、美国信用等级下降,昭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证券市场成熟完善与否的重要性。在联络日益紧密的国与国之间,因为大量的资金往来,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足见跨国证券投资面临的风险相较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利比亚局势的动荡直接影响了国际原油股价,各国在利比亚的投资也必然受到牵连。国际化的投资方式必须有相应的国际化的风险防控机制,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是一样的。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是吸引外资,利用国际资源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的金融环境、证券市场成熟程度与国际金融市场相比有明显差距,在证券业的规范运作、违规惩罚、风险防范等方面还有待改进。跨国证券投资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机遇,同时也使证券监管面临新的风险问题。证券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市场风险是价格和市场环境引起的风险。国际国内环境、市场需求、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都会造成市场风险的诞生。市场风险主要由经济学者通过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和结构、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来进行规制。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漏洞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对其的防控表现为一种宏观环境的整体防控。管理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交易风险和结算风险。证券交易中的风险主要由以下行为引起:资金违规入市交易,结算漏洞,非上市公司股票欺诈交易,委托理财中的违规行为,信息披露不实,内幕交易等。在跨国证券投资中,投资风险还包括:战争、政治、市场准入、外汇、税收等可能导致证券投资损失的因素。在各种证券投资风险中,我们着重强调法律风险,因为法律风险防范的思路应当由事后补救转为事前防范和全程控制为主。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执行会长、上海并购俱乐部秘书长费国平认为:“以往‘走出去’只注意到经济方面的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等,对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往往忽视或尽职调查没有做到位。”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伴随着的各种危机是否能够得以有效防范和制止,与金融体系本身的法律制度以及更广泛的、金融运行外部法律环境是否健全息息相关。“人们对一个国家的信心,除了经济上的层面外,还要看这个国家在处理危机时,法律是否健全。”当法律不健全、歧视性执法或发生法律冲突,相关法律风险就可能转变为一种现实危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可见法律风险是证券投资市场必须予以重视的一种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强调,“要平衡好法律风险防控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风险巨大、难以防范的境外项目,即使有较好的商机和效益,也不要轻率进入。”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很多规范在吸收借鉴别国经验的过程中还有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规定,不利于我国的证券交易发展和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四、跨国证券投资法律监管和风险防控 不断深入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的规模还将继续增长,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同时效利用国际资本,如何对日趋频繁的跨国资金流动进行有效的监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把法律管理嵌入境外投资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确保法律部门全程参与境外投资尽职调查、立项决策、谈判签约和运营管理,形成依法决策、防控风险、高效运转的境外项目管理团队。法律部门要深入研究境外投资的法律环境,努力做好涉外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控制工作。”这是对“走出去”企业的要求,也是对我国跨国证券投资进行管理的要求,必须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层面上统一地完善起来。 (一)跨国证券投资法律监管和风险防控的基本原则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简称IOSCO),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各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为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达到对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建立起来的相互交流、协商、咨询的全球性组织。①IOSCO的咨询文件中,《证券监管的目标和原则》对于构建我国的跨国证券投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在证券投资法律监管中应当借鉴IOSCO的规定,以期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监管体系,在确定监管和风险防控制度之前应当明确以下原则。1.保护投资者的原则证券市场是重要的融资手段,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渠道,若市场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那么投资者在丧失市场信息之后就会撤离资本市场。所以保护投资者是证券法律法规应当有的基本精神。“完全地、实质地披露”是保护投资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当在此原则的基础上明确化、具体化,切实从各个层面实现这一原则的要求。2.确保市场的公平、效率和透明原则市场效率是市场参与者所追求的,要保障市场效率必然要保证市场的竞争环境,公平对待市场参与者。表现在跨国证券投资中就是要确保非东道国在东道国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地位和权益不受到非常规的损害。只有在保障本国市场秩序同时保障市场参与者竞争性的前提下,才有宜于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3.降低系统风险的原则随着银行、证券与保险等跨部门行为的发生以及全球范围内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与保险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的出现,银行以及保险业的系统风险也向证券市场开始进行转移和扩散。①监管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分享机制,对资金进行严格审查,加强监管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监管。 (二)跨国证券投资法律监管和风险防控的措施1.跨国证券投资法律监管(1)对证券发行的监管证券的发行可采用私募发行和公募发行两种方式,但因为私募发行的证券不能进入公开的流通市场,市场规模有限,发行人难以筹集到所需巨额资本,在国际证券发行中私募发行的比较少见。发行人受到所在国对国际证券发行的监管的同时还受到发行地所在国的监管。对发行人所在国来说,国际证券的发行构成了资金的内向跨国移动,②影响到本国的对外负债的良性循环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为了防止大量涌入的外国资金造成的通货膨胀或者集中挤兑,发行人所在国通常采用数量限制、最低准备金制度、利率管制、税收管制等方式进行控制。而对发行地所在国来说, 证券发行直接导致得是本国资金的外流,故各国根据本国的证券市场发展程度和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力度的管制措施,一般而言,主要是通过审核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来进行监管。 (2)对证券流通(交易)的监管发达国家的法规监管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方面,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完全放开资本市场,对证券的监管的范围要更广,除了信息披露之外,还包括:交易额度限制、外汇管制、交易范围的管理、资产与证券账户管理等。监管措施必须要有法律依据,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本身也会产生监管风险。(3)对QFII和QDII的监管QFII和QDII是我国资本市场未完全开放而应全球化的要求应运而生的跨国投资方式,是向开放的资本市场过度的桥梁,其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对其的监管也应该慎重。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对这两项投资方式的监管主要是从以下方面进行的:市场准入的管理;资产的管理;交易的管理;外汇的管理。2.跨国证券投资风险防控(1)立法层面完善跨国证券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市场准入、市场交易、信息披露、违规责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法律构建。只有有了完善的法律才能预先对于风险的发生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有相应的事前防控机制,如果法律本身就有漏洞,可能漏洞法律本身就会引起争议和纠纷,会产生投资中的法律风险。在立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借鉴美国《索克斯法》立法中的利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进行立法。《索克斯法》认为绝对无管制的市场容易走向极端和混乱。①尽管该法匆忙出台,但仍可以给我们颇多启示。首先我们在立法时应当意识到监管是有成本的,带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利益。立法者在立法时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成本效益分析,尤其是在应对危急情况仓促立法的情况下。立法应当全面,完整,准确。(2)执法层面在有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如何将这些立法落到实处,得依靠市场监管机构的职权行为。监管机构有效的工作才能保证防范于未然,把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内,且若有风险发生也能及时处理。首先,监管者应当避免直接管理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其次,应当有明确的监管规则指导监管者的监管活动,将风险防控放在首要位置。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监控。建立各个部门和各个国家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调查协作和相互援助,制约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波的跨国际蔓延。(3)投资者自身层面构建有效的内部风险监控和防范机制,如成立由董事会、高层管理者组成的风险管理系统和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测定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评估系统。①切实履行风险披露义务,不作虚假陈述、不传播虚假证券信息。防止内幕操作,违规交易。跨国证券投资风险往往来自于市场的不成熟和监管失效,有效的监管体系与规范的法律制度是证券市场正常和稳定运行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证券市场发展本身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完善我国在跨国证券投资方面的立法和监管体制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的必然要求。 证券投资论文: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 一、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及研究背景 我国封闭式基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共有22只传统型封闭式基金,132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截至 2013年3月,我国共有基金销售机构242家,基金托管银行19家,基金管理公司80家,证券投资基金1258只,资产净值37346.30亿元,其中封闭式基金的资产净值为1721.74亿元,占基金总资产的4.61%。证券投资基金已成为证券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我国的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基金品种的日渐繁多,以及投资者自身需求的多样化,如何准确评估基金的收益状况、风险水平、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投资需求的基金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但国内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基金投资效率评估体系,因此,设计一套全面的,能够真实反映基金运作状况的业绩评估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基金业绩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 (一)样本和指标选取 本文以22只传统型封闭式基金作为封闭式基金的样本代表,即:同益、鸿阳、汉盛、汉兴、同盛、安顺、天元、泰和、裕隆、久嘉、通乾、景宏、兴和、景福、科瑞、银丰、裕阳、普丰、普惠、丰和、金鑫、安信。并从基金收益、基金风险、基金管理能力方面选取了八个指标,即:投资收益率、特雷纳指数、夏普指数、詹森指数;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和系统风险;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选择能力。 (二)基金业绩评估指标的测算 资料来源:同花顺软件和金融界网站 (三)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可得到以下结果: (1)大部分传统型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市场基准收益率。22只基金中有10只基金的综合得分大于零,取得较好的收益。19只基金的特雷纳比指数、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都为正值,表明基金在经过风险调整后取得了高于预期水平的正收益。 (2)相对于普通投资者,基金管理者不具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参照实证过程可知,占基金总风险很大比重的系统风险接近市场系统风险,这说明,基金的系统风险并不比散户的系统风险低,基金没有发挥专家理财的优势。 (3)我国基金管理人不具有显着的择时选股能力。14只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指标值为正,8只为负;19只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指标值为正,3只为负。但并不是同时为正或为负,说明基金管理人不同时具备择时和选股能力。 (4)不同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投资效率存在差异。差异的实质在于基金管理公司经理投资策略的差异,与管理公司自身的整体水平及其管理人员的能力有很大关系。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虽然我国基金业绩表现不错,但基金经理在规避风险方面还存在不足;基金经理的专业素质不强,不具备择时和选股能力;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对基金的业绩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一,降低基金风险是提高公司业绩的首要任务,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非系统化风险,通过改善市场投资环境、创新风险规避工具来减少系统性风险。 第二,加强国内投资基金经理的专业素质是公司业绩的软性竞争力所在,基金公司应多组织对基金经理的培训,让他们对整个金融体系有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基金经理自身应培养遇事冷静、理性、沉着果断的性格,这样才能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第三,最优投资策略的形成是基金管理公司业绩提升的重要途径,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应在遵循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投资策略,使公司的策略遵循实际,这样才能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证券投资论文:关于证券投资的定义和特征分析论文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 (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 (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 (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 、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作为保险资金,另1%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投向平衡型基金,4%购买国债,2%购买货币型基金,1%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公务员之家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 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 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 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 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 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 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 (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 (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 (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证券投资论文:对证券投资学教学设计探索 一、证券风险管理 期货和期权、互换、贝塔值调整、套期保值、在值风险测度,虽然模块化课程设计强调教学与实践的统一,与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但是不能走到“轻理论,重实验”的另一个极端[4]特别是基本理论部分应该包括:收益和风险、Markowitz的组合投资、单指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多指数模型。对于这些投资理论如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使用、教学软件的练习和相关实验内容的制定非常重要。我们拟通过加强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辅助计算,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理论内容。如Markowitz的组合投资理论、单指数模型、贝塔值估计、财务分析、久期和凸度的计算、股票和债券的估值、二叉树期权定价等大量运用EXCEL进行计算。技术分析更是实践教学的强项,运用现代证券软件的强大功能,让学生掌握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的技术要领,结合基本面分析的结论,得出市场未来可能的运行轨迹。道氏技术分析是技术分析中较为经典,是判断市场趋势的重要方法。市场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介绍一些技术分析方法也是有此必要。但是,在学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夸大技术分析,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技术分析方法不下几十种,要求学生竟量多地掌握;另一种是放弃技术分析方法,认为是对投资的一种误导,从而独崇基本分析方法。我们认为投资应两种方法兼取,因为技术分析主要是判断市场行情,基本分析方法是判断证券的内在价值。但也不宜夸大技术分析的作用,把主要教学内容集中于此是个错误。原因在于市场行情的判断仅为投资的“择时”提供参考,一般的证券市场都已达到“弱有效市场”,技术分析并不能提供超额收益。 二、证券投资模块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完善 现代证券投资用到许多数学方法帮助分析,如果数学基础好,学习相对轻松。但是,对于不少国内本科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文理兼收,并且多数学校课程设置偏“文”,许多学生数理基础不好,一遇到模型或公式就“发晕”。对于这种现象,一方面,这类院校应加强经济数学课程内容,或添加数理经济学或金融数学等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数学应用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在教授组合投资、衍生证券定价等数理推导的同时,更应结合实际理解推导的结果和变量的含义,而不应追求数学方法的艰深。布置较多题目来强化知识的掌握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证券投资学模块化教学也不例外。但现在学生的课程设置科目较多,时间有限,如何提高学生的掌握投资理论的效率和应用分析能力,是我们教授知识不得不考虑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考核模式,如组合投资有关内容,可以限定在一定风险要求下,选择8只股票的组合,计算各自选择的股票,并计算最优组合比例,并持续跟踪自己组合的股票,比较未来一段时间的绩效,同时与指数组合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掌握组合投资的内容。对于一些内容,可以让学生集体参加学院、金融组织或协会组织的投资大赛。如外汇投资大赛、期货投资大赛、股票投资大赛等,学生在参加这些比赛时,会在兴趣的推动下,投入更多和精力学习相关内容,并立即投入实际应用,积累经验。作业不宜过多,防止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可以只要求完成几次较高质量的报告即可。例如,在组合投资环节,可以要求学生运用EXCEL完成一个含有十只股票的组合;在单指数模型中运用EXCEL求出某几类股票中的一些股票的β值等等。既提高了理解水平,又提高动手能力。实验的内容也主要为熟练理解和掌握理论服务,同时增强感性认识。例如,固定收益债券中有关久期的概念和影响久期的因素。我们如果仅仅告诉学生久期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有:到期时间、息票率、到期收益率等。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都很困难。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比如改变某个变量或某几个变量对久期的影响。进而为下一步理解债券的免疫和债券的凸性等概念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分析技术,是证券投资能力提高的重要内容。在理论上要让学生理解基本分析的要点:宏观经济分析的要点、行业分析的要点、公司分析的要点,这些影响股票估值的哪些变量,影响程度如何,等等,然后通过提交分析报告的形式,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可以较多的信息量,可以通过案例讲解概念,提高对证券投资的感性认识,同时便于掌握概念[5]。证券的种类、证券的发行、证券分析等有大量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好。 三、总结 文章根据证券投资的培养目标,依照模块化教学设计理念,设计了证券投资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等几个方面,提供了模块化教学应关注的重点,并与传统教学模式予以比较,阐述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先进之处。指出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模块化教学在实践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为证券投资的教学实践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意见。可以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证券投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证券投资论文:谈高校学生从事证券投资的几点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股市已经成为投资者重要的理财渠道。牛市的赚钱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加入股民大军,但相比专业投资人士,高校学生专业技能浅,实战经验少。如何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科学合理的从事证券投资,培养投资理财意识,成为当前高校金融类教师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高校学生;证券投资:金融理财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个很证券投资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已是众所周知的名词。目前我国证券行业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0年底我国股市市值达25万亿,占GDP总值的62.8%,股民人数已超过1.6亿,占总人口的9%。随着我国人民金融理财意识的不断提高,股市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投资的重要渠道。 自2006年以来的牛市赚钱效应让股民群体迅速庞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也成了证券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也不乏大量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高校学生投资者在股民群体中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入市资金大多较少,学习能力和好奇性强,容易模仿。作为在校学生从事证券投资本无可厚非,但相比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几乎不具备证券投资方面的基础知识,若未加培训而直接进行实战交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亏损。如果能对高校学生从事证券投资进行正确、系统的引导,就可以既培养他们的投资理财意识,又能在资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通过证券投资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和可能的收益,从而为培养未来可能的专业证券投资者打下铺垫和基础。 二、股市开户 证券投资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开户,如何选择证券公司至关重要。老牌证券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因此客户相对较多,客户服务可能不到位;新生证券公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为了吸引客源,极可能开出一些优惠条件和良好的售后服务。高校学生初次股市开户选择证券公司时,可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券商佣金和售后服务。 开户时选择佣金较低的券商是降低股票操作费用的主要方法。券商佣金是在股票交易时产生的一部分费用,它是股民开户所在的证券公司预先设定的,根据不用的时期和不同的交易金额,各个证券公司佣金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开户相对较早,的股民,交易时的佣金也较高。若在2008年开户,各大券商佣金大多为1.5‰;开户的汪券公司成立的越晚,交易时的佣金越低。如在2010年,某新成立的让券公司其交易佣金仅为0.6‰,前后相比佣金差了一倍多。因此高校学生新开股市账户时,要尽量选择佣金较低的券商;而对于已有账户可考虑转户至佣金较低的证券公司,也可以和现开户券商协商申请降低佣金。 选择售后服务较好的券商是提高高校学生证券投资收益的重要渠道。很多券商现在非常重视对客户的售后服务,定期对投资者进行培训,这对缺乏投资知识的高校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证券公司良好的售后服务既能帮助高校学生了解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又能帮助他们提升证券投资转行业技巧,从而在实战中规避风险,获得可能更高的投资收益。因此,高校学生在股市开户时,也不能忽视券商售后服务的质量。 三、买卖交易 开户完成后,就可以从事股票买卖操作了。根据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主要探讨实战交易中的划拨资金、选股、买卖等4个重要环节的技巧。 (一)划拨资金。包括转入资金和转出资金。这一环节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相当重要。首选,高校学生要用“闲钱”从事证券投资,切忌挪用学费、生活费等资金。这样可以避免股票被套时由于急用资金而被迫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转出资金,从而造成亏损。高校学生使用“闲钱”炒股,可以使自己有更大的周转余地,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的风险。其次,对于已经获得的盈利,建议高校学生在适当的时机从股市转出部分资金套现。股市内的资金,本来就是在盈利和亏损之间来回波动的。股市中的投资者“1赢2平7亏”,对于能盈利的更是难能可贵,高校学生直该如何保住已经到手的利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当盈利达到一定的比例如10%,就果断把盈利的资金转出变现,及时享受胜利的果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把部分盈利转出股市账户后再发生亏损时,损失的金额客观上也减少了。 (二)选择股票。主要包括技术面选股和基本面选股。关于技术面选股的方法较多,在这里不详述。从实际交易中看,建议高校学生从基本面人手选择股票,重点关注公司的运营情况、股票的流通市值和股票筹码集中度这二个方面。 首选,选择公司运营情况正常,业绩没什么大的风险的股票。股票的波动,除了反应资金炒作的痕迹之外,还体现了公司本身的运营情况。而公司业绩的大幅变动,正是我们基本面选股时需要剔除的。对于初入市的高校学生,可以考虑选取一些公司知名度很高的股票,如五粮液、苏宁电器、格力电器等。这些公司都是行业的领先者,具备一定的成长性,业绩上没有什么大的风险。买人这类股票可以放心长期持有,几乎不必担心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导致股票下挫。 其次,选择公司总股本和流通市值较小的股票。一般选择总股本不要超过5亿股,流通市值不超过50亿的股票。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对于流通盘较小的股票,庄家和机构只需要相对较小的资金就可以控盘和拉升,因此股票股性相对较活,股价波动相对较大。而股票的波动程度恰和其盈利空间是密切相关的,大盘股由于炒作时所需的资金较大,相比之下波动性就小的多。 再次,选择股东人数持续减少,筹码相对集中的股票。股东人数持续减少表示庄家和机构在持续的吸筹,当庄家的筹码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准备拉升股票了。反之,股东人数有所增加,表明散户开始接盘。对于这样的股票庄家需要进行洗盘才能完成拉升,而洗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煎熬的过程。高校学生可以观察股票每季报中的股东人数变化,并结合股票的技术形态,综合判断庄家控盘的程度,争取在建仓或者洗盘的尾声阶段果断买入,从而在时间上达到最高的利用率. (二)买卖股票。完成了各种分析之后,就需要完成买卖交易了。股票所有的盈利和亏损都在买卖之间产生,如何把握合适的买卖点,对于高校学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高校学生在选择股票买入点时,遵循以下原则通常成功率较高(1)在K线形态形成双底时买入。股票只有当底部牢靠时,未来走势才能稳健。双底形成时间相对较长,庄家吸筹较为充分,容易完成初始建仓工作,因此离股票拉升的时间较近。(2)股票从高位下跌超过40%时买人,前提条件是基本面没有大变化。股票波动同样适用运动学中的惯性理论:跌多了就涨,涨多了就跌。如果公司运营正常,而其股票前面涨幅过大,后期调整自高点算起跌幅超过40%,可以考虑部分仓位买入,抢底抄反弹。(3)股票价格站到所有均线时买入。此时,该股票已经突破了所有重要的压力线,进人中期上升趋势。买入并果断持有这样的股票,可以抓住股票的“主升浪”,实现短时间内可观的收益。 股市中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高校学生初次进入股市,缺少实战经验。如果已经持股获利,如何选择卖出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给高校学生以下几点建议,考虑作为实战卖出时操作的原则。 对于已经盈利的股票,需要设定止盈卖出价,股票价格跌倒止盈线坚决卖出。在操作中需要果断的执行此原则,千万不要因为贪婪把已有盈利变成账面亏损。止盈线最低可以设置为成本线之上%2的。对于盈利较多的,比如幅度超过10%,也可以采取金字塔式的卖出,持有的股票每达到一定的涨幅,减少部分仓位变现,遵循这样的原则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对于已经亏损的股票,需要设定止损卖出价。高校学生从事证券投资的第一要务首先是保存本金,其次才是获得盈利,所以及时止损是当账户发生轻微亏损时,保存自身资金的有效措施。如果买入后股票下跌到达止损价位时,应该果断卖出或者减轻大部分仓位,场外观望不进行操作,把损失降到最小。 对于在轻微的亏损和盈利之间来回波动的股票,除了遵循上述两条原则之外,如果其他股票有好的机会,也可以考虑换股操作,再次买入上升趋势明显,拉升幅度不大的股票。 四、其他注意事项 高校学生参与证券投资,除了要考虑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初始阶段投入资金要少,以获取经验和技能为主,以营利为辅。(2)多看少动,遇到困惑时考虑观望,切忌频繁买卖操作。(3)注重趋势,不要在乎短周期的K线形态。(4)保持良好的心态,涨跌平常心。(5)需要学习有关的汪券投资知识武装自己,要有“备”而“炒”。(6)要明白股市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决不能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股市。 五、结束语 近年来高校学生越来越热衷参与证券投资,这对于培意大养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股市有风险”,对于入市不深的学生,高校金融类教师有责任也应该学生进行止确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知道股市,体验股市,领悟股市。 证券投资论文:证券投资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 一、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 证券投资风险就是投资者在投资期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证券投资的风险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可能性。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主要由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宏观因素。(1)政策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而对投资收益带来的风险。如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1%调整为0.3%,两市股指跌幅均超过6%。同时一些间接的政策变化也会产生一系列风险,如房地产市场调空政策的出台会影响两市房地产股票的波动。(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动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影响证券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从而导致证券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利率的调整与股价的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给股市带来了很大的利率风险。(3)购买力风险。物价变化导致资金实际购买力的不确定性,称为购买力风险,或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较高且持续一段时间后,会使整个经济形势变得不稳定,风险增大。通胀还会直接降低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文秘站:)。(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证券投资活动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行情势头的变化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周期循环、资金的供求变化、市场的季节变化、市场预期等都影响市场行情走势。 2.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指由非全局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可能性。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市场销售、重大投资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公司的股价走势。(1)经营风险。企业内部项目投资决策失误,不注重技术更新,竞争实力下降;不注重市场调查,不注重开发新产品,满足现状;销售决策失误等,引起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相对下降,使企业产生经营失败的可能性,这种风险是个别的、可以规避的风险。(2)财务风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无力偿还到期的债务,利率变动风险,利率变动增加成本风险,再筹资风险等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影响到企业的收益。(3)信用道德风险。上市公司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隐瞒公司经营状况或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尤其是虚假财务数据的编报等,来达到发行上市或骗取投资者投资的目的。 二、防范证券投资风险的对策 根据上述证券投资风险及其成因分析,系统性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产生影响,不能进行回避和分散,而非系统性风险是某个产业或企业独有的风险,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分散这类风险。下面主要针对非系统性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个人投资风险防范。在证券市场上,庄家如大鲨,散户如鱼虾,稍不小心就会被庄家吃掉,个人投资者经常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因此,在防范风险上,个体投资者(即散户)尤应警戒,不断充实自己。(1)要量力而行,理性看待高风险。在进行证券投资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借入资金进行投资。另外还应理性看待高风险。当一些个股在短期内以涨停板跳跃式上涨时,投资者就一定要注意风险,若有投资者在高位追涨,定会被套牢。(2)运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风险。进行证券组合投资应遵循如下分散风险原则:a.所购证券的发行单位要分散;b.公司所属行业要分散;c.证券种类要分散;d.证券投资期限要分散。对于投资者而言,应根据证券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原则,做到四个“分散”,定能降低证券投资的风险,保障投资利益。 2.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及其关联人在股票发行与交易中的行为,督促其按照法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批露公司的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主要内容是期内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会计资料,是投资者分析的主要依据。临时报告包括常规公告,重大事件公告,收购合并公告,股东持股变动公告等,主要是在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时,向公众投资者批露相关信息。 3.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立法、执法。要规范证券投资市场,从客观上说,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严格的监管法规,规范上市公司、监督过度投机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我国立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法律体系比较健全,各法之间衔接性很强,且奖罚分明,既体现了对经营者的监管,也体现了对监管者的行为进行约束;(2)突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增强他们对证券市场的信心;(3)针对性强,突出了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市场服务机构等进行分行业监管的原则;(4)证券法规的形成超前于证券市场的形成,防患于未然;(5)法规的内容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严肃性,又能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增强其适应性。 三、总结: 通过对证券投资风险的剖析,我们对投资中所要面临的风险有了具体深人的了解。在投资中我们将这些防范风险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未来的投资活动中摸索出一套更加完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一定会达到投资收益最大化,投资风险最小化的最终目标。 证券投资论文:论证券投资的技术 技术分析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图表、数据规律的分析,再通过运用历史价格、成交量、未平仓和其它交易数据去研究和分析价格的运动模式,找出市场变动的某些规律,从而达到预测市场价格走势的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是一种经验的总结,是对历史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与分析的一种结论。在技术分析的结论中,不仅有对市场走势的判断,还有对价格目标的推测,以及对时间规律的判别,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已被交易实践所检验和证实。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实际上是行为金融学的具体应用。每一根K线,每一天的成交量都是投资大众心理活动的反映,图表、数据实际上是与市场有关的各投资主体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 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是进行技术分析的基础。其主要的思想是认为影响股票价格的每一个因素(内在的和外在的),包括股票市场上每个人对未来的希望、担心、恐惧等等都集中反映在股票的价格和交易量上。不必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具体是什么过多地关心。外在的、内在的、基础的、政策的和心理的因素,以及别的影响股票价格的所有因素,都已经在市场的行为中得到了反映。即盘面反映一切:对于一些已经发生、将要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事情,K线早已提前反映了价格。K线里面已经包含了政策面、心理面及基本面等各种因素。作为技术分析人员,只关心这些因素对市场行为的影响效果,而不关心具体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不承认这一前提条件,技术分析所作的任何结论都是无效的。 价格沿一定趋势移动,是进行技术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其主要思想是股票价格的变动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股票价格有保持原来运动方向的惯性。正是由于这一条,技术分析师们才花费大量心血,试图找出股票价格变动的规律。一般来说,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或下跌,那么,今后一段时间,如果不出现意外,股票价格也会按这一方向继续运动,没有理由改变这一既定的运动方向。“顺势而为”、“不要与趋势为敌”是股票市场上的名言,如果股价没有反转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没有必要逆大势而为。这也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影响股价运行的各种因素也不会一夜之间完全逆转。这是第二条假设合理的主要理由。否认了第二条假设,即认为即使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也可以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或者认为股价走势完全是随机的,没有任何规律可寻,技术分析就没有了立根之本。但从中国证券市场10多年股价走势图来看,股价的变动的确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而不是随机的,只有运用技术分析这个工具找到这些规律,才能对今后的股票买卖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历史会重演,是从人的心理因素方面考虑的,也是行为金融学最具体的体现。正因为历史会重演,才使技术分析有了操作的依据,即可以通过分析过去的股价或其他投资品种的走势图形,总结容易上涨的和容易下跌的形态,并以此作为以后的操作指南。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那么技术分析方法也就完全失去了作用。 这三大假设就是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一条肯定了研究市场行为就意味着全面考虑了影响股价的所有因素,第二条和第三条可以将找到的规律能够应用于股票市场的实际操作之中。 证券市场历史会重演的根本原因 那么历史会不会重演呢?是简单的重复还是在本质不变的前提下的重演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历史重演的呢?就拿中国股市最近的行情来说,始于2001年6月的四年熊市使大众投资者亏损累累,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达到极限。2005年12月,当上证指数跌至1074.01点,连涨27天,于2006年1月涨到1231.22点的位置,至2007年1月涨至2800点,涨幅180%。 在金融市场中有人注意到这种被称为“无理性”投资心理的问题而提出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从投资者情绪变化来解释一些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市场现象。市场上进行具体买卖的是人,并最终决定操作行为。人必然要受到心理学中某些规律的制约。股市也一样。在某种情况下,按一种方法进行操作取得成功,那么以后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情况,就会按同一方法进行操作;如果前一次失败了,后一次就不会按前一次的方法操作。那么历史上操作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真能指导以后的操作吗? 本文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两个实例。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或者再引而广之,在传统K线理论中,对高位放量“流星线”必须立即抛出所持股票,让我们从投资者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其内在合理性。所谓“流星线”是指有着长长上影线的K线,如果这根K线同时伴随很大的成交量,那么这根K线就具有非常强烈的顶部反转征兆 从图1中可以看出,标准的“流星线”一定是开盘时迅速上拉,大多直接拉到涨停位置,然后全天逐波下跌。在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中,如果资金大户集中资金力量在短时间内大量抛出或大量买进某种投资品种,一定能够影响该品种的价格走势。在“流星线”的形成过程中,开盘时迅速拉至涨停实际上就是资金大户集中资金力量影响价格走势的表现,有着非常强烈的战术意图,而且肯定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问题出在随后的逐波下跌。 从心理活动上来分析这个下跌,首先,既然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行动,如果资金大户的目的是要将股票价格抬升到更高的位置,那么这个涨停肯定能够封住,至少不会逐波下跌。其次,由于开盘时参与的投资者相对较少,更容易将股票拉至涨停位置,同时给未参与买卖的该股票持有者一个心理预期,即强行地将涨停价作为卖出参考价格深深地烙在这些投资者心中,造成惜售。设身处地想想,如图2,如果没能在涨停位置卖出股票,那么在其它位置卖出会是满意的结果吗?所以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会采取持股观望的态度,而股价一直在下跌,那么是谁在不停地卖出股票呢?结论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也是前几年很多投资者10元买进0568泸州老窖,而该股票最高涨至26.8元,但最终还亏损的原因。所以,人们在操作决策中因贪婪和恐惧导致的过盛的投机心理才是证券市场“历史会重演”的根本原因。 “流星线”是资金大户巧妙地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成功地卖出他们在底位买进的股票的经典例子。对资金大户而言,要买进某只股票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要在较高价位卖出这些股票则很困难。因为相对中小投资者而言,资金大户持有的某只股票的数量很多,要让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持有股票不动,而自己能够从容地全身而退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历史会重演对技术分析的启示 据笔者统计,在我国股票市场中,伴随大成交量的流星线出现后的第二天,股价下跌的概率超过99%。从“流星线”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历史的确会重演,历史会重演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在操作决策中因贪婪和恐惧导致的过盛的投机心理才是证券市场“历史会重演”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嘉路兰螺旋历法存在的基石。因此,在进行技术分析时,就可以利用过去成功的案例来指导未来的操作,技术分析方法才有了存在的价值。但必须强调的是,历史会重演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股票市场的市场行为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情况重复出现,差异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无论羊群效应、处置效应还是成本陷入陷阱 等投资异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并有其合理性。股市就是人生的缩影,悲欢离合、贪婪恐惧透过市场以数据表达出来,趋势是各种已知、未知因素的合力表现,强弱状态反映了做多、做空的力量对比和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成交量则是人们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因此要更多地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通过投资者心理活动的相同性来分析图形的相似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运用历史资料来指导未来的操作,那种单纯地按图索骥的操作方式是不可取的,最终将会失败。 证券投资论文:形成证券投资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的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了独立型和模仿型两类证券投资主体,并分析了他们不同的预期、决策和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和模仿从众传染两类市场内在非线性机制。 关键词: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证券市场风险;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2.预期和决策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调节对所有新的、公开的信息能作出迅速反应,其信息集合除包括市场本身的客观信息外,还包括公开的证券市场相关的场外客观信息。简而言之,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场内外相关客观信息都能在上市证券的价格中得到充分迅速的反映。因此,通过证券市场价格计算的证券收益同样能够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证券市场场内外相关的客观信息。 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过程通常总是通过证券收益客观信息的识别,获得证券未来收益的预期信息,提取证券投资的决策信息,然后选择证券投资行为。 根据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模式的差异,可以将预期分成理性预期和有限理性预期两大类型。 理性预期是利用最好的经济模型和现已掌握的信息所得出有关证券未来收益水平明确的预测。其中包括不直接研究证券市场价格涨落,而直接研究证券市场所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通过博弈模型进行证券本来收益的预期。 有限理性预期指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经济模型,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收益的经济预测。 类似的,根据证券投资主体决策形成途径的差异,将决策也分成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两类。 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通过合适的证券投资决策模型或者通过证券的技术分析,然后选择投资行为的证券投资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证券投资决策模型,也不采用技术分析,仅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所进行的证券投资决策。 证券市场中,完全不考虑证券未来收益水平和变动趋势的完全非理性证券投资主体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本文研究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的预期和决策两个环节中都具有理性或者有限理性。 3.两类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两个主要环节上是通过经济模型或者技术分析独立获得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故称他们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有限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在两个主要环节上都是凭借自身证券投资经验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他们也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如果,至少在一个环节上,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或者有限理性决策信息,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选择自身投资行为,称他们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 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可能采用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技术分析,也可能凭借各自相似的证券投资经验,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产生客观相似的效应。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基于自身认知的内涵、认知的结构和认知的层次以及投资的经验。投资的偏好和投资的心理的局限,不足以从客观信息中独立获取证券未来足够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对各自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置信程度不足以独立选择投资行为。他们不得不通过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以便获取各自足够的预期信息,提取各自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达到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置信程度,客观上模仿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进行证券投资。因此,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产生模仿的效应。 模仿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比独立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客观上非理性含量更高一些。通过社会心理和认知心理分析,特别是证券投资博奕分析可以得到,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选择的投资策略是随大流的从众策略。 综上所述,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可能存在客观相似性,而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必定存在模仿从众性。 4.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上市证券的价格能充分迅速地反映证券市场所有场内外相关信息。所有证券投资主体都能任意地、不断地获取有关上市证券价格、涨跌幅度和交易量的客观信息。因此,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证券投资主体的客观信息是对称的,证券市场的竞争对所有证券投资主体是公平的。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两类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的模式和决策形成的途径具有较大差异,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未来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不同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证券未来收益的波动也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两类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引言所述,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就是投资证券的风险,两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风险产生不同的作用,他们就是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通过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独立获得各自的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通常是大致相同的。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凭借各自的投资经验大体相同,他们独立获得的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也大体相同。 上述情况下,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便具有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对称性,通常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产生客观相似的作用。否则,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是非对称的,其证券投资行为也不尽相同,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桑塔弗研究所(SFI,Santa Fe Institute)通过计算机模拟完全由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组成的股票市场发现,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股票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即证券投资风险和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程度及其变化速度有关。 综上所述,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一种内在机制。不妨称为独立客观相似机制。其客观相似程度以及所持资本资产结构的变化速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会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出现复杂现象,价格大幅波动,交易量增加,泡沫形成,甚至累积成危机。正如桑塔弗研究所模拟的股市一样。说明形成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是证券市场内在的非线性机制。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各自独立获取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的决策信息,通常是非对称的。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需要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以便选择各自的证券投资行为,他们的投资行为就会或多或少地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也就是从众选择各自证券投资行为。这种模仿从众行为会在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传染蔓延,他们个体的有限理性投资行为演化成证券市场整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极度剧 烈地波动,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大幅度增加,证券市场风险增大,甚至风险累积成为危机。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模仿从众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另一种内在非线性机制。不妨称为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两类证券投资主体的证券投资行为对于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机制和模仿从众传染机制。它们都是证券市场内在的非线性机制。值得一提的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间,可能存在独立客观相似性,而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必定存在模仿从众传染性,因此,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内在非线性机制主要是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无论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或者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投资证券未来的收益和风险,以及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内在机制更合理、更科学的经济假设体系应由有效市场假设、有限理性假设。客观信息对称性假设、预期和决策信息非对称性假设以及简化问题的一系列假设组成。本文在上述经济假设体系中,仅对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内在非线性机制作了定性的研究和阐述。更具有科学性的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实证研究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证券投资论文: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所能面临难题论文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主要受制于外部客观问题和内部治理问题。来自外部环境的主要是政策市场特征、投资者参与意识淡薄、产品单一及相关法规不健全等。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要从拓宽资本来源渠道,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速监管的市场化进程以及推进产品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及“开元”、“金泰”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设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迅速发展,并已逐步成长为我国证券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但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来自外部的客观问题和基于内部治理范畴的问题,本文仅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来自外环境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所面临的非内部治理范畴问题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加大了证券投资基金系统风险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尽管市场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在增长,但是政策仍然是决定我国证券市场走向的首要因素。有关专家曾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高达6%,非系统风险为4%,而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一般为25%,非系统风险为75%。从股票市场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转折都伴随着重大政策的出台,市场在政策的干扰下发挥着微弱的作用.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很难发挥作为我国经济运行晴雨表的作用。一般而言,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只能分散非系统风险,却对系统风险无能为力。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只有能够准确预测和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才能够分散系统风险,而对于政策的变动,证券投资基金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无疑加大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系统风险。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明确严重影响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业监管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基金业发达的美国,对共同基金的规范和监管,不仅有证券法、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而且有基金行业的自律,国内目前基金监管所依据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行业自律和基金管理人的自我监控尚处于探索之中。 同我国的上市公司一样,我国基金管理公司也普遍存在委托问题。基金持有人委托信托人行使基金持有人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基金管理人受托管理基金,基金托管人监督基金管理人的实际运作。目前在我国基金的实际运作中,尚无信托人这一法律主体,基金托管人在某种程度上兼任了信托人的角色。根据有关规定,基金托管人只能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担任。由于法律法规上的缺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托管人职责仅仅限于基金的会计核算和基金资产的托管,而面对基金运作中违规操作和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时,采取何种法律行动,履行何种法律程序,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基金的管理和惩罚完全通过证监会的行政处分来实现。且处分多来自行政手段,极有可能为基金管理公司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而不受法律制裁留下隐患。 从实际的运作效果来看,我国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人和人只是法律形式上的关系,委托人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和制度安排来防范人的道德风险,当人未能履行诚信义务的时候,利益损失就不可避免,而当利益损失发生后,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委托人追偿由于人行为不当所形成的损失。 对于现阶段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言,虽然在形式上构筑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国有化的倾向,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约束和制衡精神却远未在实际公司运作中得以真正体现,自律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基金管理公司的规范程度。因此,委托问题就不可避免。 (三)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的意识淡薄,对基金缺乏认识 投资基金最初产生于英国,但目前最发达的是美国。投资基金在美国成为共同基金(MutualFund),把许多投资者不同的投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业的投资经理进行操作,所得收益按投资者出资比例分享。投资基金本质是一种金融信托。目前国内投资者对基金缺乏认识,一方面认为投资基金不如投资股票;另一方面认为投资基金不如存款,因为后者安全系数更高。其实,基金既有股票的收益性,又有存款的安全性,不过程度都略低些它是一种介于股票和存款之间的投资品种。投资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内居民金融投资意识淡薄,参与证券投资的程度较低,我国居民证券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尚不足5%。 (四)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单一 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众多的基金产品。就投资对象而言,由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衍生金融产品基金、混合基金等,股票基金内部又有成长型基金、价值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小企业型基金、科技型基金、行业型基金、地区或国家型基金、指数基金等。 目前我国基金品种比较单一,从基金类型上而言,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就投资对象而言,仅有股票基金或者说股票债券混合基金。一般而言,一个国家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与该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育程度及开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基金产品创新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证券市场的不断开放和不断成熟来解决,而不仅仅通过模仿西方市场的产品来解决。 (五)基金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从业人员的从业时间还比较短,投资技巧及防范风险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整个管理人员队伍还有待建设;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也较短,企业形象尚未完全建立,管理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的对策 (一)拓宽基金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将资金用于购买基金凭证,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不仅量大而且稳定,可以为基金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输血”通道。为此,可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于基金的比例,逐步允许社会保障资金进入基金市场。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真正推动基金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养老基金的发展。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 增加,企业养老基金和居民养老基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 (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乏而无法得以及时公正的处理,往往是由行政政策取而代之,而行政政策的透明度和持续性通常很难得以保证,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其后果就是市场参与者自行其是,从而导致普遍违规甚至普遍违法。 因此,建立健全以《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基金法律制度体系,使基金持有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信托人、基金管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明确市场运行规则,从而逐步摆脱过去过分依赖行政指令的发展轨道,逐步实现我国基金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建立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及机构 建立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及机构对投资者而言是大有裨益的,首先,投资者可以借此评价基金经理完成汇报率目标情况如何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如何。其次,投资者还可以对基金之间、基金与实行被动投资战略的基准指数之间进行比较,评价其绩效情况。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及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不仅可以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加强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防范,而且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使证券投资基金真正发挥“专家理财”的作用,充当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稳定器”。 (四)加速基金监管市场化进程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监管层应逐步调整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标,加速基金监管市场化进程。市场化的监管包括:维护和促进市场的公正、公平、公开、高效和透明,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防止基金业内的犯罪和欺诈行为。公务员之家 为达到上述监管目标,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下列监管途径:对于基金公司、托管银行及基金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监督;促进基金从业人员的自律,遵守道德标准和职业规范;加强向社会公众进行基金业的信息披露,维护公众对于基金的信心;利用社会媒体的力量加强对基金业的监督;加强对于基金公司、托管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检查力度等。 (五)完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 人才素质是决定基金业发展的根本,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加人到基金行业是监管层和基金管理公司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完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基金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和认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完善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建立包括社会监督在内的监督机制,督促从业人员格守职业道德。 (六)推进产品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借鉴国际基金业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证券市场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基金产品的创新,适时推出价值型、成长型、平衡型、指数型、行业型等基金品种,丰富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并根据市场变化积极探索推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国际市场基金、保本基金、B股基金等,扩大基金的投资范围,引导储蓄资金和养老基金逐步进人资本市场,优化居民和企业的资产结构,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要求,从而推动基金业的良性发展。 证券投资论文:论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论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 资金来源 产品多元化 论文摘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 发展 主要受制于外部客观问题和内部治理问题。来自外部环境的主要是政策市场特征、投资者参与意识淡薄、产品单一及相关法规不健全等。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要从拓宽资本来源渠道,完善 法律 法规体系,加速监管的市场化进程以及推进产品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及“开元”、“金泰”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设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迅速发展,并已逐步成长为我国证券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但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来自外部的客观问题和基于内部治理范畴的问题,本文仅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来自外环境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所面临的非内部治理范畴问题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加大了证券投资基金系统风险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尽管市场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在增长,但是政策仍然是决定我国证券市场走向的首要因素。有关专家曾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高达60%,非系统风险为40%,而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一般为25%,非系统风险为75%。从股票市场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转折都伴随着重大政策的出台,市场在政策的干扰下发挥着微弱的作用.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很难发挥作为我国 经济 运行晴雨表的作用。一般而言,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只能分散非系统风险,却对系统风险无能为力。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只有能够准确预测和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才能够分散系统风险,而对于政策的变动,证券投资基金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无疑加大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系统风险。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明确严重影响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业监管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基金业发达的美国,对共同基金的规范和监管,不仅有证券法、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而且有基金行业的自律,国内目前基金监管所依据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行业自律和基金管理人的自我监控尚处于探索之中。 同我国的上市公司一样,我国基金管理公司也普遍存在委托问题。基金持有人委托信托人行使基金持有人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基金管理人受托管理基金,基金托管人监督基金管理人的实际运作。目前在我国基金的实际运作中,尚无信托人这一法律主体,基金托管人在某种程度上兼任了信托人的角色。根据有关规定,基金托管人只能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担任。由于法律法规上的缺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托管人职责仅仅限于基金的 会计 核算和基金资产的托管,而面对基金运作中违规操作和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时,采取何种法律行动,履行何种法律程序,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基金的管理和惩罚完全通过证监会的行政处分来实现。且处分多来自行政手段,极有可能为基金管理公司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而不受法律制裁留下隐患。 从实际的运作效果来看,我国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人和人只是法律形式上的关系,委托人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和制度安排来防范人的道德风险,当人未能履行诚信义务的时候,利益损失就不可避免,而当利益损失发生后,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委托人追偿由于人行为不当所形成的损失。 对于现阶段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言,虽然在形式上构筑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国有化的倾向, 现代 企业 制度所要求的约束和制衡精神却远未在实际公司运作中得以真正体现,自律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基金管理公司的规范程度。因此,委托问题就不可避免。 (三)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的意识淡薄,对基金缺乏认识 投资基金最初产生于英国,但目前最发达的是美国。投资基金在美国成为共同基金(MutualFund),把许多投资者不同的投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业的投资经理进行操作,所得收益按投资者出资比例分享。投资基金本质是一种 金融 信托。目前国内投资者对基金缺乏认识,一方面认为投资基金不如投资股票;另一方面认为投资基金不如存款,因为后者安全系数更高。其实,基金既有股票的收益性,又有存款的安全性,不过程度都略低些它是一种介于股票和存款之间的投资品种。投资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内居民金融投资意识淡薄,参与证券投资的程度较低,我国居民证券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尚不足5%。 (四)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单一 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众多的基金产品。就投资对象而言,由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衍生金融产品基金、混合基金等,股票基金内部又有成长型基金、价值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小企业型基金、科技型基金、行业型基金、地区或国家型基金、指数基金等。 目前我国基金品种比较单一,从基金类型上而言,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就投资对象而言,仅有股票基金或者说股票债券混合基金。一般而言,一个国家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与该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育程度及开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基金产品创新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证券市场的不断开放和不断成熟来解决,而不仅仅通过模仿西方市场的产品来解决。 (五)基金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从业人员的从业时间还比较短,投资技巧及防范风险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整个管理人员队伍还有待建设;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也较短,企业形象尚未完全建立,管理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的对策 (一)拓宽基金业 发展 的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将资金用于购买基金凭证,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不仅量大而且稳定,可以为基金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输血”通道。为此,可进一步放宽 保险资金投资于基金的比例,逐步允许社会保障资金进入基金市场。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真正推动基金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养老基金的发展。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 企业 养老基金和居民养老基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 (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 法律 法规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乏而无法得以及时公正的处理,往往是由行政政策取而代之,而行政政策的透明度和持续性通常很难得以保证,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其后果就是市场参与者自行其是,从而导致普遍违规甚至普遍违法。 因此,建立健全以《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基金法律制度体系,使基金持有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信托人、基金管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明确市场运行规则,从而逐步摆脱过去过分依赖行政指令的发展轨道,逐步实现我国基金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建立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及机构 建立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及机构对投资者而言是大有裨益的,首先,投资者可以借此评价基金经理完成汇报率目标情况如何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如何。其次,投资者还可以对基金之间、基金与实行被动投资战略的基准指数之间进行比较,评价其绩效情况。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及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不仅可以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加强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防范,而且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使证券投资基金真正发挥“专家理财”的作用,充当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稳定器”。 (四)加速基金监管市场化进程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监管层应逐步调整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标,加速基金监管市场化进程。市场化的监管包括:维护和促进市场的公正、公平、公开、高效和透明,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防止基金业内的犯罪和欺诈行为。 为达到上述监管目标,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下列监管途径:对于基金公司、托管银行及基金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监督;促进基金从业人员的自律,遵守道德标准和职业规范;加强向社会公众进行基金业的信息披露,维护公众对于基金的信心;利用社会媒体的力量加强对基金业的监督;加强对于基金公司、托管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检查力度等。 (五)完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 人才素质是决定基金业发展的根本,建立 科学 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加人到基金行业是监管层和基金管理公司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完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基金从业人员的资格 考试 和认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完善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建立包括社会监督在内的监督机制,督促从业人员格守职业道德。 (六)推进产品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借鉴国际基金业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证券市场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基金产品的创新,适时推出价值型、成长型、平衡型、指数型、行业型等基金品种,丰富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并根据市场变化积极探索推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国际市场基金、保本基金、B股基金等,扩大基金的投资范围,引导储蓄资金和养老基金逐步进人资本市场,优化居民和企业的资产结构,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要求,从而推动基金业的良性发展。 证券投资论文: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构想及其意义 摘要:本文阐述了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构想的内容及其意义。认为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构想是在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下完成的制度创新。如能实施,则能促进股市的诚信和公平建设;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能切断关联交易的黑手,从根本上遏制虚假包装、虚假重组、以及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财、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能使国有股成为证券市场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和稳定器;能使原国有股通过基金单位在场外的转让而得以间接流通;能使国有股的全流通或减持变得轻松自如;能使社会保障基金获得相当充分的资金补充;并能为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提供资金支持。所以,其意义十分巨大而深远。笔者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它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构想、意义 笔者在研究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的时候,最早于2001年12月,提出了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构想。凡几年来,该构想的内容日渐丰富,而对其意义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兹进一步论述于后。 一、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构想的主要内容 (一)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集合起来,按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隶属关系分别设立国家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和地方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 (二)国家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设立两家以上;而地方上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原则上只设立一家,而如上海、深圳等上市公司较多,金融人才也不少的地方,则也可设立两家以上。 (三)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所持有的各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以净资产值为基准,结合考虑净资产的收益率等因素,折合成基金单位。并将其按20、30和50的比例分别交由社保基金、原国有股股东和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持有。 (四)原国有股被质押的,改为以相应的基金单位质押。 (五)基金单位在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解决之前暂不上市流通(即不能通过二级市场以集中连续竞价的方式转让),但可以经由做市商在场外进行转让。当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解决之后,或者社会公众持有相应基金单位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额,并且持有的基金单位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则可安排上市交易。 (六)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原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除非国有股经过缩股(如按市净率缩股等)则可有控制地上市流通,或者虽然国有股未经过缩股,但征得流通股股东多数同意则可减持。 (七)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原国有股的上市流通、缩股或减持的原则、程序等,经全国人大授权,由国务院制定。 (八)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人和管理人的资格、选任等,可参照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以及将要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 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意义 (一)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是在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下的制度创新,能促进股市的诚信和公平建设。 依现有的制度安排,由于政企不分,上市公司在大股东(无论是国有股、民营股或外资股)的操控下,“三会”形同虚设;各种各样的关联交易广泛存在,使得虚假包装、虚假重组等轻而易举,大股东因之获利最大,风险则极小;而中小股东的利益则大量地被侵害,且司空见惯。所以要促进股市的诚信和公平,并非易事。非进行制度的创新不可。而且制度的创新,需得以公平、正义的理念为引导,要着眼于实现政企分开,着力消弭大股东非正当获利机制的弊病,而不是要消灭大股东本身。因为大股东无论如何是消灭不了的,而其如果被消灭了,也未必有利。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构想就是包含着这样的思考而提出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设立后,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并将切断大股东非正当获利的黑手,彻底改变大股东获取利益的机制,使其与上市公司和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更加紧密,从而能促进股市的诚信和公平建设。 (二)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政企不分可以说是妨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制度性瓶颈。多少年来,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实现政企分开,然而事实上是分也分不开,无论是承包制、租赁制或股份制的改革都没能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承包制、租赁制导致“庙穷方丈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最终还得政府来买单,还得国有企业职工来承担本不应该由其承担的过多的改革成本。这里就不多说了。而依现有的股份制来说,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但是,这里的改制,改的只是表面,只是招牌,是为了国有企业更方便圈钱而已。其运行机制与改制前本质上并无二致,甚至较改制前还更不如。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是政府(大股东)的钱袋子,为政府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职能;政府则为上市公司保驾护航。所以,有市长可以担任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有上市公司造假、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可以得到政府的庇护;有部长或主任公然要求媒体帮忙使其掌管的公司上市;有省长在创业版因何而设,和设一个怎样的创业版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便急急提出设立创业版的议案等。凡此种种,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政企不分的现实。为此,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必须要改变政企不分的状况。而如果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可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依照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构想,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集合起来,按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隶属关系分别设立国家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和地方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这样,政府将不再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而只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持有人,和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持有人一样,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和基金契约的规定,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其可以选择基金管理公司,但不能选择基金管理公司的经理(可依基金契约指派特别监事或督察),更不能直接决定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不能直接处分上市公司的财产,不能直接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并且,在政企分开的条件下,为了防止上市公司为内部人所控制,就必然促使政府更加重视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加大从外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的力度。这也使得从制度上保障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成为可能。 (三)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能切断关联交易的黑手,从根本上遏制虚假包装、虚假重组、以及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财 、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上市公司或者拟上市公司所以搞虚假包装、虚假重组,甚至包括某些“真包装”或“真重组”,其目的就在于大股东或操控者要想更多的侵吞或骗取或摄取中小投资者的资财,而且多是仰仗关联交易而得逞。比如,通过关联交易,使每股盈利增加,或由亏损转为盈利,就可以高价发行新股(包括首发、增发和配股等),而圈取更多的钱。然后再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关联交易(当然还有其他方式,如高额分红、非法拆借或担保等)将上市公司的资财转移给大股东或操控者的手中。所以,切断关联交易的黑手就是从根本上遏制虚假包装、虚假重组,乃至大股东或操控者侵占上市公司资财、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现象的决胜之招。 将国有股集合起来,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由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替换原来的国有企业而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者,因国有证券投资基金不能经营实业,所以就从根本上切断了关联交易的黑手,使得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无由产生;一者,因国有证券投资基金不能借贷融资,所以也无法以借贷或担保的方式侵占上市公司的资产。这样一来,作为大股东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要想获利,就必须致力提升上市公司的素质,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并加强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忠实于公司和股东利益以及勤勉工作的督促。而不能指望其他。这和广大中小股东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必将促进上市公司全体股东之间的和谐,为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为股市的诚信和公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能使国有股成为证券市场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我国现有国有股的存量计3千多亿股,所代表的净资产额有9千多亿元人民币,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巨大的经济力量。而如何看待和使用这种力量,将毫无疑问地决定证券市场的命运。 应该说,社会各界在如何看待国有股的问题上,分歧是明显的。至今仍有不少人将国有股的大量存在看作“拦路虎”。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使公司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是滋生证券市场各种问题的根源,防碍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阻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所以要“减持 ”、“减持 ”、“再减持”,使其大而化之。将国有股向外资转让,或者鼓励外资控股或私营企业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或者搞管理层收购等,就是受这种观点影响的具体实践。而笔者则以为这是有失偏颇的,要不得的。我们应该可以从更高、更远的战略上考察国有股。我们能够看到国有股非但不是“拦路虎”,反而是“发动机”、是“稳定器”。 依照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构想,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集合起来,按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隶属关系分别设立国家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和地方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这样就可以不需要国家投资一分钱,而迅速培育出数十家超大型的证券投资机构,他们必将在推动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和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国有股就又是证券市场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我国作为对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外国投机资本的觊觎,而如果我们有了数十家超大型的国有证券投资机构,则外国的投机资本也无可如何。 再者,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出现剧烈动荡,或危机,这往往需要国家以经济的力量加以干预,以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因国有股而设立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就是这种经济力量的战略储备。 这些,也都充分表明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重大意义。 (五)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使原国有股通过基金单位在场外的转让而得以间接流通 依照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构想,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以净资产值为基准,结合考虑净资产的收益率等因素,折合成基金单位。并将其按20、30和50的比例分别交由社保基金、原国有股股东和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持有。而基金单位可以经由做市商在场外进行转让,并可以质押。这样,就通过间接流通的方式使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从而大大缓解二级市场的压力。 基金单位因是以国有股的净资产值为基准,结合考虑净资产的收益率等因素,折合而来的。所以,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所持有的原国有股,只要不显著低于净资产值转让,就不会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这就给国有证券投资基金寻找更好的国有股全流通或减持方案,创造性地解决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的问题,预留大的空间。 (六)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使国有股的全流通或减持变得轻松自如 依照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构想,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原国有股的上市流通,或缩股或减持的原则、程序等,经全国人大授权,由国务院制定。而各上市公司原国有股的具体上市流通,或缩股或减持方案,则由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人依照国务院的规定,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以及股市环境等具体情况而提出,经流通股股东多数同意后才得以实施。这样,就必然促使数以十计的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人,一方面自行或委托民间专业研究机构研究各具体的国有股上市流通,或缩股或减持的方案;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流通股股东的沟通;就必然使得最终形成并付诸实施的国有股上市流通,或缩股或减持的具体方案精彩纷呈,而实施起来,也就轻松自如。实在是证券市场景气、繁荣的一幅美妙景象。 (七)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能使社会保障基金获得相当充分的资金补充 社保基金的充足是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我国现有的社保基金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想方设法加以补充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 依照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构想,将20%的国有股折合为基金单位,交由社保基金持有。其所代表的净资产值有近2000亿人民币,而可变现的价值则金额更大,大概有3000到4000亿元人民币(因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的状况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并且社保基金也可以通过持有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单位获取分红收益,而补充资金。这样,就无须国家另行出资,而使社保基金获得相当充分的资金补充,从而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成就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这可以说是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构想的又一成功之处。 (八)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能为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情况下,仍有许多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非常困难,非进行有效的重组和改造,无以焕发其生机和活力。而要进行有效的重组和改造须得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仅仅着眼于外资或民企的购并是不行的,是“崽卖爷田”。 依照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构想,将30%的国有股折合为基金单位,交由各上市公司的原国有股股东持有,其所代表的净资产值约计3000亿元人民币,而可变现的价值则金额更大。以之用于国企的重组和改造,就能加快经济的结构调整,提升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并为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这对培育和树立诚信、公平和互利多赢的理念,夯实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意义重大总之,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构想是在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导下完成的;意图促进证券市场的诚信和公平,解决证券市场,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并简单易行。所以,虽然其难免有所缺失,笔者仍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它的成功实践。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研究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严重违背幼教规律。 当下很多幼儿教育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问题也都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在对幼儿教育教学传授小学阶段才教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部分幼儿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高成绩”“高效益”的目的,盲目比拼起“知识产量”,但是却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忽略了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硬性地为孩子灌输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孩子们被动地强行接受,尽管孩子产生了死记硬背的暂时记忆,但是这种教育严重地违背了由儿童生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学习心理特征,对今后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的培养都是很不利的。 2.管理方式和模式落后。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稳步前进,幼儿园的数量也相对在不断的增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的管理方式与模式也会随之得以调整,很多幼儿园的管理理念、模式还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幼儿园中,年轻的女教师比较居多,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希望为幼儿园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但是倘若这种理想无法实现的话,很多教师就会失去积极性,对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也就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教师中男女比例失调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误区。此外,由于幼儿园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这一因素也抑制了教师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就限制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采取的对策 1.充分应用教材,研究科学教法。 教材是幼儿教育教学的基础,传授知识也是以教材为依据的,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地掌握教材的结构,熟悉教材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考察和专研,把教材各章节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将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精髓提炼出来,要做到把教材的知识点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就能够充分地利用好教材这一资源了。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能够信手拈来,灵活运用。而且还利于教师在知识讲解的时候,适宜地插入引申知识点,扩展孩子们的思维;抛出一些较为新颖的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促使孩子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串讲已学的知识,相互对比、相互参照,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这些新知识,还能够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幼儿促进记忆的迁移。此外,在知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梳理教学的脉络,理清逻辑顺序,帮助孩子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和辨识事物的能力。 2.杜绝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现象。 幼儿教育一旦出现了偏差,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要真正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积极地响应素质教育的倡导理念,科学合理地开展一些幼儿活动。此外,还要和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也都认识到幼儿教育开展小学化给儿童未来的发展带来的危害,家园共同努力,使得幼儿教育更加的科学,促使幼儿教育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当然,幼儿园教育也要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打好一定的基础。比如说,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使儿童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儿童顺利适应地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形式的前提。这也就需要国家给予幼儿教育足够的重视,要结合国家幼儿教育的现状制定出一些较为适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来,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的地区,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创多元化的幼儿教育机构,提倡社会给予足够的关心,倡导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幼儿教育,要从心底尊重教育工作者,给幼儿教育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让幼儿教育也能在教育事业中大放光彩。 作者:朱淑芬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第一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钢琴课程教学幼儿教育 一、对钢琴课学习的必要性的理解 (一)就学习钢琴本身而言,它对于整个音乐过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与对音乐的感知力。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与弹奏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的练习,而这种练习,无形之中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力,钢琴学习是锻炼儿童意志力的有效途径。儿童开始喜欢学习钢琴,是因为对新事物的好奇。可当课程逐渐复杂,兴趣也就随之减退,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意志力去坚持。在困难中不断的前进。长期的坚持不懈,使音乐的能力一点点提高,经过这种长期的艺术熏陶,也会使孩子整体的艺术修养有所提升。 (二)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对于钢琴的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它对音乐其它门类的学习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而钢琴的学习恰恰是练习音准最好的一个工具。钢琴乐器每年都需要调律师进行校对音准。孩子每天在大量反复的倾听音乐中,对音准有准确的判断,还可以在家里进行练耳的练习。长期的练习对音准和节奏感都是有益的。 (三)钢琴演奏中,有即兴伴奏的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即兴伴奏的方法,即兴伴奏是钢琴弹奏教学中的一个延伸和发展。了解最基本的和声、音阶、琶音走向。在歌曲中最常见的音型与织体。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训练,既增强了乐趣,也促进了钢琴本身的教学工作。使孩子视奏能力加强。也为日后进入到真正的即兴伴奏打下基础。 二、多元化的钢琴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现在的钢琴教学课程,多分为两种形式。一对一教学,和小组集体课的形式。针对小些的孩子建议两者混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一)集体大班形式的音乐素养课程。音乐素养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手型的游戏训练。利用这种人数较多的课堂,增加孩子们的凝聚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形式好于一对一的教学,在课堂上孩子们既能体会到集体,也会展现个人能力。 (二)在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一对一的教学,是每个孩子必须要经历的课堂模式。这种个别课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去单独解决。但这种一对一的课程时间不宜过长。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在前十分钟可以进行新知识和曲子的改错环节。接下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要时刻关注孩子兴趣所在,如果出现了厌烦,就要及时变换形式,利用新颖去吸引孩子。这种方法也是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 (三)钢琴小组课观摩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也非常适合人数多,年龄低的学生。作为初学者,演奏上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基本的方法也都是一样的。可以把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学生普遍的问题,统一讲授去解决。统一的演奏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还可以进行互相学习,指正。 三、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改革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完美人格。钢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优于其他乐器的极强的表现力、音域广、和声效果极为丰富等特点。在美妙的乐曲中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的各种能力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和锻炼。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注重它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宗旨,要采用用兴趣去引导孩子,寓教于乐。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使孩子愉快的学习。 (一)钢琴教学法 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幼儿教师有着引导孩子热爱音乐这一重大责任。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活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不破坏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如何能在儿童在游戏中去学习,如何能轻松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幼儿教师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保证正确的弹奏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儿童心理变化的掌握,对知识传授出现问题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很关键的。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今后对音乐热爱的程度。 (二)即兴伴奏课程的设定 学龄前儿童年龄为3—7岁,他们对音乐的熟悉大多是各国的儿童歌曲,而这些简单的歌曲也是我们即兴伴奏的主要内容,在具有了一定钢琴基础的同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为自己喜欢的歌曲添加伴奏。这对于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特色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挖掘不同伴奏形式应该用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中。 (三)教材的使用与确定 1.在针对幼儿钢琴使用教材上,主要以实用性为主。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节奏鲜明,曲谱简单些的儿童歌曲,可以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增加孩子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有实践教具的教材,利用儿童喜欢的彩绘图画,或者手工游戏、贴纸。将这些与枯燥的曲谱结合,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利用已经熟悉的乐曲,加入自己简单的即兴伴奏,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对调性、和声有基本的概念。 2.教材的民族性在教材范围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全世界优秀的作品,同时运用。将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并驾齐驱。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味的作品去欣赏、学习。通过我们教师的双手,去引领孩子全面的了解中国,了解世界。这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推进。 作者:丛琪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幼儿课程教育实践现状 (一)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能力薄弱 目前,随着现代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幼儿课程设置与传统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教法或者教材。而正是这些自由选择权限,导致部分幼儿园直接搬用其它大城市示范幼儿园的教材与教法,但是这些教材与教法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除此之外,还普遍存在幼儿课程与生活经验脱节、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这对幼儿的正常教育将会严重影响。 (二)课程结构单一化 在笔者长期的调查实践中发现,在很多幼儿园的课程中都采用园内课程资源结合国家标准文本教材进行教学,但是对于园外课程资源以及非文本课程资源等形式在开发与应用上相对较少,尤其是部分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及家长未有效发挥课程资源开发中主体作用,从而导致幼儿园课程资源结构出现明显的单一化现象。课程结果单一化不仅制约了课程资源的多层次综合开发可利用资源,还导致幼儿教学缺乏必要的生机与活力。 (三)课程内容脱离幼儿生活 在我国部分教育水平较低的幼儿园中,其在教材及教法上基本上都是借鉴示范园、实验园的课程模式,因此导致教学内容与幼儿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由此在教学活动中极易出现被动、死板等现象,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很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而无法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回归幼儿生活课程教育实施措施 (一)选择教育内容,关注幼儿生活 现代幼儿教育,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的生活是感性的、生动的,与成人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而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拓展契机和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1]。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缺乏教育敏感度,从而错失了大量的教育契机,更多的是直接搬用文本中的教学内容,长而久之,便让幼儿教学逐渐远离幼儿生活,从而让幼儿无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游戏中的简单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积极关注幼儿生活,让教育内容紧贴幼儿生活。 例如:在“保护牙齿”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的教学素材便可直接从学生中获取带。记得有一天早晨,有一位小朋友急急忙忙的跑到老师面前,急促的说道:“老师,小东的牙齿掉了,嘴里还流着血!”于是老师跑到学生面前,发现小东手里正拿着一颗被虫蛀掉的牙齿,老师帮助小东将血擦拭干净之后,发现周围的孩子对被虫蛀掉的牙齿非常的好奇。于是教师抓住这样契机开展“保护牙齿”的教育活动,孩子们热情的提出了各种问题,老师都给予全面的讲解,“保护牙齿”的主题系列活动由此而展开了。 通过这个教育活动中我体会到,只要我们能够及时抓住幼儿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便可从中寻找到很多的教育素材,从而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广泛。 (二)依据兴趣需要,理性组织活动 幼儿课程设置应该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很多活动都是依据自身的兴趣而开展的,若不能有效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那就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2]。因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兴趣需要角度出发,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点去寻找适合他们的主题素材,理性组织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车”的主题活动设计中,必须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或者需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消防车,为了增加活动的实效性,我们请消防叔叔给我们演示了消防车的作用,孩子们参观后都马上兴奋地指手画脚的讨论起到,关于“车”的主题活动由此而展开了。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发现、探索车的奥秘,我们建议家长带孩子们去参观车展,用相机记录经典车型或者喜欢的车型,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们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记忆,之后再带领孩子们利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车”,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参与到造车的活动中,结合自己对车的印象及想象力制造自身心目中的汽车。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孩子们在自由的发现、探索活动中实现了积累经验——验证经验——拓展经验,这样有利于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与实践能力。 (三)抓住生活点滴,进行随机教育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让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的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幼儿课程设计中不仅仅是选择幼儿的生活来作为教学内容,而是通过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生活既是教育,接受这个理念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如何将它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 例如:在开展“小鱼吹泡泡”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每喝完一杯水,就在自己的小鱼嘴边有规律的贴上一个“小泡泡”,每天喝多少杯水就在小鱼嘴巴贴几个“小泡泡”。这样设计初衷在于以前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不喜欢喝水,老师和家长都比较担心。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那些不爱喝水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去喝水,在放学时和家长一起数小鱼嘴巴上的“小泡泡”,这样不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将数学教学活动无形地渗透到活动中,从而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四)参与课程建构,凸显幼儿生成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成为他们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要在开展主题活动中体现教师这种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使用过去那种“守株待兔”的教育方式了,作为幼儿的引导者,要引导孩子的新发展就应该创编出适合他们的新活动[3]。作为幼儿的支持者,教师必须认观察孩子的实际需要,以此来对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作为幼儿的合作者,在配合他们活动的同时还应对活动作出适当的调整。 如:班上有个孩子玩耍着一个录音机器人,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孩子们想办法创造各种声声,有的拍桌子,有的拍手、有的大喊大叫,想办法将自己的声音录到机器人的肚子里。我看到孩子们对录音机器人的喜爱,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预设了一个“有趣的声音”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玩找声音的游戏,并向孩子们提出了游戏的要求:用自己的话把你们找到的声音表达出来。在游戏活动中,小浩使劲扇着书说:“风来啦,风来啦”,萱萱用手拍打着桌子说:“雷公公打雷啦”。平时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声音,在孩子们的表演下成了观快的音符。接着,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着根据新物体创造出不同的声音,我编制了一个“打雷起风下雨”的诗歌,这就样,我根据特定的情景设置教学活动,努力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并参与到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能力。终于,孩子们的玩耍游戏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活动。 三、结语 总之,通过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要求我们的幼儿教育活动应该遵循“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基本理念,让幼儿教育真正转化为幼儿生活,利用生活化的教育活动来引领、拓展幼儿的实际生活技能。因此,在幼儿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收集幼儿的生活行为,敏锐地捕捉蕴含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以此来践行“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这样的课程才真正回归到幼儿生活的课程教育。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中合作精神培养 一、学生分享精神的培养 在独生子女中,在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分享,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把这一课补上,因为,这不仅是合作的基础,也是能够让孩子长大后心里能够想到和关怀到别人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以“孔融让梨”的故事说起,让孩子们体会分享的乐趣。同时,在班级开展活动的时候,比如在分食物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们去判断应该如何去分,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潜意识中逐步培养起分享的意识。还有,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不断的分享孩子们成功的案例,让其他孩子们能够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好的价值取向,从而锻炼其分享意识,并把其逐步上升为自我意识。再有,要锻炼学生们和父母的分享,比如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孩子们让他们把自己好的地方分享给父母,以达到影响父母来公共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教育。 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修正 人的成长就像树一样,如果没有外界的修正,一个人就很难顺利成长,而最终可能成为自己和家庭的悲剧。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动脑筋,不断的研究新的方法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以达到其正常成长的目的。比如,在活动中,一个孩子抢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这时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一般比较好的办法是,先控制好局面,然后再有空的时候单独的找这个孩子谈,让他能逐渐的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并促使其主动的向对方道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能够帮助学生们逐渐的学会分享,学会自立。再比如,在一次孩子的打架中,教师在分开他们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认真教育,让孩子们真正的能够体会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在老师的强大压力下违心的向对方承认错误,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三、分工活动中的配合 在学生们的活动中,有许多是涉及到配合的,如果一个孩子出现怠工现象,整个的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比如在学校,我们都有值日的这项义务劳动,每天早中晚,当天的值日小组要完成教师的保洁工作。在进行卫生清扫的过程中,有的可能负责打水,有的可能负责清扫,有的可能负责擦黑板,有的可能负责倒垃圾,这样,在一个分工明确而学生们又都十分配合的小组中,各项工作就会顺利的开展。而相反的,一旦有一个学生出现问题,该小组的怨言就会不断的增加,最后使得整个小组的矛盾不断的升级,最终使小组活动失败。因此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就要不断的关注每个学生小组在活动中的每个成员的表现,对于那些表现不佳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其错误,防止事态发展到严重的地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来避免学生们的怠工现象,使小组配合达到完美的境地。在幼儿教育中,尤其是在演出这样的活动中,是培养孩子们极好的一种合作配合的方式,比如《白雪公主》情景剧中,可能大多数女孩子都愿意演公主,而很少的人愿意演霸道的皇后,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能够正确的对待情景剧的分工,互相配合,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顺利的完成情景剧的汇演。 四、角色分工的稳定性 在上面我们已经举例说明角色的分工,但角色的分工是需要稳定性的,试想一个孩子在自己不是主动的去表演一个角色,那么演出的效果也会是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角色分工时,不但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特点而对其分工,更要在分工之后稳定每一个学生的情绪,使得此项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角色互换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比如一个不适合演皇帝的孩子偏要演皇帝,教师不妨让其先试一下,然后再从形象和内涵上对其表演进行分析,使其能够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差异,不至于执拗的去做这件事。再有,在角色分工的稳定性上,还要考察整体的布局,因为,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这个道理。我们的所有的活动都不能偏离这个团队建设的主题。 五、团队建设的和谐性 有了以上的培养教育之后,下面就是团队建设了,实际上,按照学生的特点,我们只不过是把独生子女的单一的自我意识放大为团队的整体意识,虽然意识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范围的扩大,将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从团队建设上来讲,我们要按照管理学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和队员之间的作用,使其达到一种和谐,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调整领导与队员的角色,一方面让每一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不成功的领导一个反思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团队的建设,从而达到团结建设的和谐。总的说来,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不但有利于孩子们摒弃其独占的恶性,学会和别人分享与合作,还有利于其顺利健康的成长,不但对家庭,而且对社会都是十分有利的。新的社会需要新的血液补充,而新的血液应该是对新社会更具适应性,而不是被社会淘汰的杂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董蕾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市直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发展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起源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独创的音乐教学体系。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奥尔夫自1924年与友人创办京特学校起,就痛感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从根本上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提倡将音乐教学与动作紧密结合起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奥尔夫才将幼儿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将幼儿音乐教学实况通过广播和电视进行播放,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到1963年正式成立了奥尔夫学院,世界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中心,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最初、最原始,将戏剧、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的艺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有完整的体系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无论从教学理念到教材、教法等,都具有十分完整的体系。它是以节奏为基础,在旋律、和声、曲式及配器等方面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它虽以器乐为特色,但又是声乐与器乐并重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拍拍打打。 2.富有很强的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源泉,也是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同时奥尔夫通过对幼儿的特性深入研究后,认为在幼儿教育中打击乐器是最好的学习乐器,通过击打乐器鲜明的节奏感和简单易学极大的满足了幼儿们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语言和动作极大的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3.富有创造性 一般在音乐教室里老师弹琴,没有强制行为,幼儿在地毯上唱歌、跳舞、敲打节奏乐等,幼儿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动口、动脚,去唱、去跳、去做游戏,他们的音乐天性可以得到自由发挥,在自己设计的音乐和动作中快乐地学习感受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对幼儿们来说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即兴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音乐产生的本质出发,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幼儿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力,从而激发幼儿的音乐灵感和兴趣,达到“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目的。总体而言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最适合幼儿的启蒙教育,本文笔者从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入手,深入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给幼儿带来全面的审美体验 在实践中要求幼儿能通过演、奏、唱、跳及临场设计和创作,完成自我学习和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结合自由朗诵、歌唱、乐器及即兴舞蹈来引导和鼓励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和表演中去,这种音乐学习是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综合教学模式。这种能将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等融合在一起,给幼儿视觉上、心理上及身体活动上都创造了全面又丰富的审美体验。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挖掘幼儿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强调还原幼儿的天性,这种教学法能挖掘幼儿的自然天性,让幼儿在唱、跑、跳、笑的同时更开心快乐。如,教师在教幼儿们《两只老虎》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拍打出歌曲的节奏来。当唱“两只老虎时”,幼儿们的表现形式就有点五花八名,拍手的,拍肩的,甚至拍腿的;唱到“跑的快,跑的快”时,幼儿们不约而同跺起了脚;当唱“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时,幼儿们的天性就被挖掘出来了,拍屁股,拍脸蛋,拍肚子;唱到最后一句,幼儿们撅起小嘴做出思考的表情,幼儿也变得更加活泼快乐。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极富创造性,更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节奏、和声到声势律动的即兴创作能拓展幼儿敏锐的听力,对音乐逻辑的理解以及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度。如,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工具类字词》的节奏活动学习时,教师要求幼儿们手拿各种交通工具模仿各种车辆和飞机发出的声响,教室里传出了不同的交通工具声响“嘀嘀嘀”“铃铃铃”“呜呜呜”等。在愉快的游戏中不仅进行了“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练习,也培养了幼儿的即兴创编和反应能力。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引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合理又充分地融入到幼儿教育教学发展中去,对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且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髓,让这种教学法的理念一直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为把每一个幼儿培养成具有独创性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作者:李娜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一、幼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幼儿园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更加注重价值观教育。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启蒙,对幼儿进行教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幼儿主要活动场所的幼儿园,自然要加强对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幼儿多是备受关注、相当受宠的,导致幼儿对一些观念认识错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幼儿园就要加强对幼儿的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包括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就是对优良品德的传承。二、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幼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幼儿教育中的贯彻。首先,教师和学校的观念未得到改变,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够重视。其次,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对于幼儿只是简单的理论传授,没有对实践活动的落实,只是纸上谈兵,不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价值观的内容。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德教育中的地位不足,价值观应该引领着美德教育,是美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在幼儿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知识素养,传达给幼儿最准确、先进的理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观的内容贯穿到讲学内容中。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育中去,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或许幼儿并不了解什么是价值观,也不懂价值观的内容,教师们要用浅显易懂的例子教育他们。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国学三字经、弟子规等的比重,培养他们体会传统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教师们要经常举办一些小游戏,主题活动,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些优秀的优良传统。如我园在幼儿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就紧密地和集体教学活动相融合,老师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创造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编成儿歌“清幼小娃娃,拍手笑开颜,核心价值观,字字记心间……”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给孩子教唱,还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在幼儿中间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加深了对价值观的理解。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对幼儿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要体现在校园建设之中。幼儿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幼儿园的良好环境可以促进价值观的进一步贯彻。可以根据幼儿园幼儿年龄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学校的周围张贴一些标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价值观的作用。注重为幼儿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理解、信任的师幼关系,以良好的环境影响人,以生动的活动感染人,以积极的体验塑造人,以有趣的学习发展人。如我园在楼道内布置了礼仪墙,让幼儿通过动手剪礼仪卡通字,动手画礼仪卡通画等形式将“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以字画的形式布置成精美的主题墙,教育幼儿说文明语,做文明人,为幼儿营造了活泼、激励的学习氛围。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儿美德教育活动中 价值观是对于幼儿道德的教育,所以在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对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始终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幼儿的美德教育紧密结合,以实践和活动为桥梁,广泛开展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践行美德的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针对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美德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转化为幼儿自觉地行动。利用特殊节日,举行幼儿歌谣比赛。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勤俭节约,讲文明礼貌,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如在“六一”儿童节,我园开展了“童心飞扬.快乐成长”幼儿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画笔,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想象绘画出自己的美好未来,积极鼓励他们从小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作贡献,无形中对幼儿进行了美德教育。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了幼儿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社会思潮发展多样,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价值观对于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文章中提出的几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的建议,从集体教学活动中,学校文化上和美德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何永清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清泉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 一、幼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地位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幼儿园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更加注重价值观教育。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启蒙,对幼儿进行教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幼儿主要活动场所的幼儿园,自然要加强对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幼儿多是备受关注、相当受宠的,导致幼儿对一些观念认识错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幼儿园就要加强对幼儿的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包括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就是对优良品德的传承。 二、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幼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幼儿教育中的贯彻。首先,教师和学校的观念未得到改变,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够重视。其次,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对于幼儿只是简单的理论传授,没有对实践活动的落实,只是纸上谈兵,不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价值观的内容。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德教育中的地位不足,价值观应该引领着美德教育,是美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在幼儿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幼儿教育对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上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分析,以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集 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知识素养,传达给幼儿最准确、先进的理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观的内容贯穿到讲学内容中。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育中去,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或许幼儿并不了解什么是价值观,也不懂价值观的内容,教师们要用浅显易懂的例子教育他们。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国学三字经、弟子规等的比重,培养他们体会传统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教师们要经常举办一些小游戏,主题活动,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些优秀的优良传统。如我园在幼儿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就紧密地和集体教学活动相融合,老师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创造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编成儿歌“清幼小娃娃,拍手笑开颜,核心价值观,字字记心间……”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给孩子教唱,还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在幼儿中间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加深了对价值观的理解。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校 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对幼儿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要体现在校园建设之中。幼儿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幼儿园的良好环境可以促进价值观的进一步贯彻。可以根据幼儿园幼儿年龄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学校的周围张贴一些标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价值观的作用。注重为幼儿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理解、信任的师幼关系,以良好的环境影响人,以生动的活动感染人,以积极的体验塑造人,以有趣的学习发展人。如我园在楼道内布置了礼仪墙,让幼儿通过动手剪礼仪卡通字,动手画礼仪卡通画等形式将“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以字画的形式布置成精美的主题墙,教育幼儿说文明语,做文明人,为幼儿营造了活泼、激励的学习氛围。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 儿美德教育活动中价值观是对于幼儿道德的教育,所以在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对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始终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幼儿的美德教育紧密结合,以实践和活动为桥梁,广泛开展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践行美德的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针对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美德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转化为幼儿自觉地行动。利用特殊节日,举行幼儿歌谣比赛。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勤俭节约,讲文明礼貌,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如在“六一”儿童节,我园开展了“童心飞扬.快乐成长”幼儿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画笔,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想象绘画出自己的美好未来,积极鼓励他们从小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作贡献,无形中对幼儿进行了美德教育。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了幼儿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社会思潮发展多样,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价值观对于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文章中提出的几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的建议,从集体教学活动中,学校文化上和美德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何永清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清泉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教育机构 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多样,主要是服务于0~6岁幼儿的保育教育机构。多指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胎教学校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相应教育指导的机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有其自身历史性,不仅包括幼儿园,还有与小学一体化的衔接班,乡镇中心学校幼儿教育教研机构,社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妇联、企事业单位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城镇社区教育两个角度来解读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 (二)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体现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教育素养,它不仅包含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相应的教育技巧,以及与幼儿交流沟通的教育艺术。农村幼儿家长在育儿理念上更秉承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以及老人看护的教育形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幼儿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意识的萌发,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国家重视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向小型单元的家庭教育倾斜,将会给农村幼儿教育带来帮助。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家庭的教育行为、内容以及家庭结构中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的影响、家园互助行动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所要解决的范畴。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要放在家长的素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意识层面角度都愿意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教育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家庭的收入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变量。农村幼儿家长无论收入高低,都会在物质层面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缺少精神上的关怀。收入的高低会决定教育的投入,但对教育的投入高并不意味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势在必行,适度的投入,获得有效的回报。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家长,他们的职业也决定了对幼儿教育指导的局限性。因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素,很难有固定的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幼儿教育机构进驻幼儿家庭中进行实践指导会更好地服务父母,提供育儿理念,提升育儿意识。 (二)农村幼儿家庭结构的关系 农村幼儿家庭结构关系中分为两大结构,一个是两代的亲子关系,一个是三代的三世同堂。两代的亲子关系中,农村的大多数家庭以两个孩子为主要结构。农村幼儿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但因为父母自身素质或劳动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无暇或无意识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不懂得怎样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尤其两个子女的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幼儿教育教研机构,从小学内部的衔接班(学前班)到社区教育机构,都为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服务。因为地域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更是被忽略。只有各个机构以发展幼儿教育为己任,在分析幼儿园外部因素问题的同时,重视对家庭教育内部机制问题的探索,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派专业人才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进步。 三、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家庭教育的内容由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5]幼儿园和社区等幼儿教育机构以此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家庭进行教育指导。 (一)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农村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力量,它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指导策略,形式多样的指导方式。而且国家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过对幼儿师资的相关培训,使教师吸收了很多优质的育儿理念,可以把当前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通过有效途径输送给幼儿家长,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 1.建立沟通渠道 农村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限于早晚接送幼儿,而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沟通途径。家访和家长约谈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幼儿经验,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给予指导。班级QQ群、微信群的建立,可以随时接受家长传递的困惑性信息,并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家长的调查问卷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必要指导。因为地处农村地区,很多幼儿都是由老人来照顾,家长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了难题。但多种沟通渠道的建立,可以间接的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 2.搭建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的搭建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长教育理念的平台。最直接的途径是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知识。家长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园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例如乡镇的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讲解幼儿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条件和设施略好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建立育儿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参与开放活动 农村的家长开放日不能只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需要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园来建立对幼儿的关注,和其他的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途径的开放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家长进行系统家教知识的讲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幼儿园也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不仅及时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也请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出谋献策,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城镇社区的出现与逐步的发展完善正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社区的发展逐渐被认可,其前提需要农村社区发展的整体与全面,以及格式布局的合理性。社区中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值得期待。但城镇社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幼儿通过社区获得知识、掌握技巧、培养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必需。社区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服务于本区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 1.联合辖区资源,进行育儿专项指导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离不开社区的扶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本辖区的有效资源,进行育儿的专项指导。例如,可以利用辖区内的医院,邀请相关医生为家长讲解卫生保健的常识,补充家长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录制相关的育儿采风,增补家长幼儿美育教育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有村官大学生的社区,可以邀请为本辖区的家长讲解育儿品行和认知教育方面的知识,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2.根据不同需求,开展育儿沙龙活动 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同样重要。根据本辖区家庭的不同需要,城镇社区也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育儿沙龙活动。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园长与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认知学习的重要性问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育儿方法等问题。还可以邀请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研员讲解国家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倾斜,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村幼儿家长重视育儿教育的意识,补充育儿知识的理念,从根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巨大影响,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争取政府资金,完善育儿资源建设 社区的资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城镇社区还在稳步建设中,必然会存在缺少资源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重点的鼓励和扶持,那么城镇社区应该积极做出本辖区育儿指导教育方面的计划与预算,争取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城镇社区需要建立教育图书馆,采买书籍要包含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书籍。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建立阅览室和放映室,在休闲时,可以组织家长到阅览室阅读书籍,到放映室观看科学育儿知识的视频。同时,城镇社区应该为辖区幼儿建立城镇档案,从而制定科学的育儿计划,指导父母详细记录幼儿的成长,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 四、结论 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要有责任地服务于家庭教育。育儿教育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与表面上,应该深入到生产生活具体的实践中,让农村幼儿有知识、有素养、有能力的健康的发展。总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要在外部机构的有效干预下,家庭内部因素的积极内化配合中,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有效的途径进行切实的指导,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从而实现社会全体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邓红红 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信息技术幼儿教育论文 1信息技术与融入幼儿教育整合的分析 1.1如何将信息教育融入幼儿教育 教育的初衷旨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身体、心灵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她们更多的是参与各种游戏和有益的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融合在一起,就相当于把学习、游戏、活动等等形式融合在一起,一定会使学前教育卓有成效。对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形成,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很有限,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这样才会使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后取得预期的效果。 1.2信息教育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特点 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首要的一点,我们一定要从幼儿的视角来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因为他们才是教育的主体。其次,信息技术本身是有一定优势和特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优势,使其以一种简洁易懂、容易为幼儿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校一定要注重方法和策略。 2.1信息技术提高儿童的能力 对于新鲜事物,孩子会表现出比大人更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据此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具体做法是将信息以声音、图片等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更加便于孩子接受。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孩子叠纸青蛙,将折叠步骤通过多媒体放大,展示给孩子们,教师在一旁讲解,之后再做具体演示,手把手地教授孩子。这样孩子学习起来会容易很多,也会乐于学习。通过这种小活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开发。 2.2信息技术使课堂更生动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若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一定要灵活、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使教授的内容妙趣横生。这样一来,孩子在课堂上会更加活跃,乐于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使教授过程更加富于魅力,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使孩子成了教学的主体。 2.3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 提到幼儿教育课程,不外乎以下几种:健康课、社会课、语言课以及科学课和艺术课。这几门课程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内容上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选取合适的教授方式和教学媒体。如果是语言课,教师可以选择电视媒体,电视媒体的呈现方式更生动形象,也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此外,在熟悉所学内容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4善于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比如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使幼儿活动充满乐趣,更加丰富。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对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平时,教师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或者播放一些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新的知识。利用好这些校园内的资源,可以增长幼儿的知识,开拓幼儿的视野。2.5实现联动教育教师和学校可以对校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最终使校园广播可以实时在线收听,并建设校园电视台节目的视频点击。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联动的实践平台便会发挥出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此外,如果学校需要推广眼保健操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进行宣传,再辅以一系列的小活动,比如分组竞赛等,这种方式会更加有利于儿童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授幼儿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规避其弊端,从而优化教学成果。 作者:李红萍 单位:湖北省孝感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环境家庭教育论文 一、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二、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三、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1)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2)当出现矛盾时,应背着孩子协调。最后,笔者想用网络上一段写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话来结尾: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教育环境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作者:刘淑霞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与思想教育论文 一、了解国情,增强学前专业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例如:讲鲁迅的《阿Q正传》时,首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形成表象,体会作者对阿Q悲惨遭遇的叙述中所流露的痛苦、忧虑的情感。在分步探究环节,讲解重点,突破难点时,展示视频中“阿Q麻木不觉悟”的片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用怀疑、反叛精神来观察和思考现实,揭露阿Q的麻木不觉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在落实情感目标时,有意识将学生带入一个新的阶段:理解作者情感的理性化、社会化。让学生认识到:这既是鲁迅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也是对整个民族命运的思考和忧虑。在这样的认识目标达成后,在整体综合阶段,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社会及报刊新闻媒介所披露的种种见死不救的麻木看客,为勇士的牺牲而感动,讨论现代阿Q产生的根由,得出结论:一端深藏在内心,一端深藏在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国情:明白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必须抓好教育,而教育又必须从孩子抓起,让学生民族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幼儿教育是既琐碎而又艰辛的工作,同时,又是崇高而光荣的事业。在现阶段,要把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使命感这种爱国主义情怀落到实处,还应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有了敬业精神,才不至于见异思迁,才能为幼教事业而奋斗终身。语文教育应该把这种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例如,在讲授陈伯吹先生的儿童诗《坐火车》,在介绍作者时,我讲了陈伯吹先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七十多年,投入了一生的热情和全部才华,其间经历了各项政治运动,坎坷不断。然而,几十年的波澜起伏,竟没有动摇他的初衷,他像识途的老马,只要不倒,就默默地耕耘。用这样的事例启迪学生,要甘于奉献,用爱心悉心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把爱国主义思想落实到实处。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需要 现今时代,社会竞争激烈。这种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要在纷繁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列,必须使民族的智力水平提高到相当高的程度。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终身够用,更重要的是他们进入工作阶段后,是否还有求知的欲望和能力,是否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历史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智力水平,使之成为爱教会教,适应时展需要的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探索设计了“示范、导读、导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做出学法和教法示范的综合课。例如:讲读课利用多种手段“扶着”学生自觉地学习读写知识和读写方法。幼儿教育在整体感知阶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赏析感知课文大意,形成表象,进入情境。在部分探究阶段:讲解重点、突破难点时,可定格使用视频或音频,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在整体综合阶段,再现强化,体会感情,深入回味和引发知识迁移,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形象性、感染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整体演播,再现图景和情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实践证明,让学生看到教师怎样理解教材,怎样设计教法,怎样创设教学机制,怎样安排练习和怎样完成教学,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培养“教”的能力。在“导教”课上,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分析课文、设计教法、登台执教。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也不断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 作者:汪淑文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音乐游戏之幼儿教育论文 在幼儿练习时我出示了图谱,加深了幼儿对歌词、节奏的理解,为之后游戏活动环节做好铺垫。幼儿猜测、描述苹果被咬了之后会有的变化,以多形式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唱歌的兴趣。有的幼儿会说变瘦,有的幼儿说会没有,还有的幼儿说会慢慢变小……于是我要求幼儿变成一个大苹果,当我咬的慢就变得慢,咬的快就变得快,如果连着咬苹果造型就连这变,这样能够加强幼儿对歌曲节奏的掌握,在游戏中那些内向、不自信的幼儿也会自然而然的边玩边唱。音乐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为我们了解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多了很多启示。在这次教学中我发现了音乐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几点好处: 1.音乐游戏教学能够很好的锻炼,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音乐游戏中,我们老师会让幼儿们去认真的倾听歌曲,老师们还会去示范一些声音与动作,为幼儿接下去的学习做好铺垫。幼儿们喜欢去模仿跟学习他们能够听到看到的一切事物,他们对这个世界都是充满着好奇,充满兴趣的。音乐游戏正好给了他们这样的一种途径,他们能够去尽情的展现自己,通过他们的动作跟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切,这不是在无形中慢慢的一步步的在提高着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音乐游戏能够很好的提高幼儿们的合作能力。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幼儿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比较的任性,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严重。他们与人的合作能力在家庭生活中不能够很好的得到锻炼。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在游戏中幼儿们相互帮助与协作,为了成功的完成游戏任务,团结在一起。 3.音乐游戏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幼儿的音乐都是取自一些节奏欢快,曲调明朗的歌曲。幼儿们听到这样的歌曲时,它能够使得幼儿更加的健康活泼,让幼儿们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幼儿们好的心态,好的品德,其实就是去培养幼儿们的情感。不同的歌曲能够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感受。《值日生歌》能够培养幼儿们热爱劳动的情感。《爱护小树苗》能够培养幼儿们爱护大自然的情感等。 音乐游戏的教学方式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但是在这些教学的实际实施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我大体总结了以下的几点问题: 1.孩子们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特别的去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其实重中之重就是孩子们的安全健康问题,这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幼儿因为其年龄的幼小,自我保护能力稍显薄弱,但是幼儿们又是最充满好奇心得年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兴趣,喜欢去探索。所以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应该提前先跟孩子们交代沟通好,告诉游戏过程中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还应该告诉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该如何的去自救,处理紧急情况,比如要及时的去找老师寻求帮助等。 2.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好对待孩子们的态度问题。我们在这些活动中应该很好的去关注孩子们,注意孩子的行为表现,然后去了解孩子们的心里活动。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人与人直接的相处,归根结底取决在于两者直接相互的尊重,相互的平等。我们教师在跟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要给与幼儿跟平等的态度。游戏活动中,不要总是去把幼儿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心与心的贴近,更好的去倾听他们。 3.在音乐游戏的时,不管幼儿表现的怎么样,都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做得对与错,更不能对幼儿说“你怎么这样子的”、“你不行”、“连这都不会”等话,这样恰恰会适得其反,使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抗拒心理。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尽量多去鼓励,用“你真棒”、“加油”、“可以的”等词,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自信心得到增长,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投入到音乐游戏中来。 作者:姚佳琪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溪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小学化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自身方面 从幼儿自身方面因素讲,可能有的小孩由于有兴趣,如喜欢游泳或者唱歌之类的活动,因此会主动要求参加兴趣班,这样当然很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则因为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如看到身边的小伙伴报了某个兴趣班,自己也想和他一样,所以让自己的爸爸妈妈也给自己报名;而更多的幼儿则是出于对父母的顺从心理,迫于父母的压力和要求,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而不得不参加自己并不喜欢的兴趣班。以上从幼儿自身出发探析的几个方面原因都是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很重要因素。 二、幼儿园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兴趣班并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之上,而是基于家长的强烈需求,才使幼儿界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办得红红火火。据最新调查显示,幼儿园里只有9.3%的幼儿没有报任何园里或园外兴趣班,多达90.7%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一个兴趣班,在这其中有57.7%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两个兴趣班,更有甚者,31.3%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三个兴趣班,甚至于还有11%或更多幼儿报了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兴趣班。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看到,各地幼儿园和少年宫都开设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如二胡班、钢琴班、游泳班、画画班、唱歌跳舞培训班等,更多的还有为了幼小衔接而开设的语文班、数学班等。由此可见,幼儿园开设的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提供了良好的温床,成为推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要想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就应该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回归幼儿教育本位,正确衔接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拔苗助长的道理大家都懂,急功急利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幼儿教育,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给他们;我们应该遵循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思维形象具体,个性初步形成……因此,适宜的幼儿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确定;我们还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四、结语 通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探析与对策探讨,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慢一点脚步,等一等孩子们,等一等教育,相信幼儿教育的春天不久就会来临。 作者:黄艳 王萌萌 单位:袁州三阳未来星艺术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农村问题幼儿教育论文 一、违背教学规律 据调查,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对学前教育认识的变差,以及为了更好的迎合家长的需求,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小学化”倾向。教师在教法上一般采用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模式。而且教学内容偏重于读与算,幼儿大量的户外活动时间被挤占。这些枯燥的教学方法、教育形式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规律,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给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农村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源。 二、家庭教育薄弱 一方面由于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制约着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在园是否健康、安全,大部分家长在与老师交谈中,也只是关心孩子在园吃的可好、睡得可好、是否调皮,完全不重视孩子心理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滞后,农业人口占60%,很多年轻力壮的人都去周边发达地区打工,这就催生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低,还要忙于田间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也就形同虚设了。 三、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及思考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中,仅有很少的部分被用于学前教育事业,而这部分经费中的绝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供给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即便园内领导、老师想要规范办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更应该依法保证农村幼儿园的财政经费,认真落实《教育法》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和工作计划中。力争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2.加强师资力量,巩固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形式,吸纳和培养合格的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前提。⑴增加高素质教师的数量。一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认真落实《教师法》,使农村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应有的待遇,从而稳定农村的幼儿教师队伍、防止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通过考试等形式从师范类及学前专业类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拓宽政策提高待遇使她们自愿加入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中来,给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⑵建立有效的培训网络。由于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经费的有限,在职在岗的幼儿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很少,这对她们知识的充实、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因此,建议每个地区形成一个培训网络实行“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即城市的公办幼儿园负责一个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定期送教下乡,开展半日观摩活动以便农村的幼儿教师更好汲取最新鲜的知识养分,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网络。国家的重视、领导的关心、办园的规范化都足以证明学前教育事业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农村幼儿教育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理性面对、不断改进,我相信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作者:马睿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东双沟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生活教育与幼儿教育论文 一、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这种思想理论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更加具体化。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理论中曾指出:生活中的做就是对事情而言的,学就是对于自己的进步来说的,而教则对人产生的一种影响。教是为了更好地做。做是为了发现问题、更好地学,在“做”的过程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学”,这样有助于幼儿将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更有效地转化为理性认识。将“教、学、做”三者结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也有助于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在生活中学习,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式更有趣、更轻松,他们更容易接受。 二、“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优美画面,在环境中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环境的影响上。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所有周围的环境与事物都能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环境对幼儿的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画面,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园的走道上或是幼儿园园内四周的墙上设计一些比较生动、颜色比较亮丽的一些图画,并且图画要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美好的童话世界中学习与生活,这样更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师幼共同讨论所设计的图画,让幼儿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中发展逻辑思维,幼儿在这种画面中,既收获了视觉上的体验享受,又学到了知识。 (二)模拟社会生活,在园中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要求幼儿园的教育需要模拟社会生活,使幼儿在园中能够体验生活。比如:一些农村的幼儿园可以利用先天具备的地理条件,在幼儿园内设计一些具有农村田园气息的、充满水果芳香的“果园”。果园中的水果树在春天会开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美丽的花朵,秋天时,会结出累累硕果。幼儿在春天能够感受到百花的芳香,在秋天能够体会到收获果实的喜悦,这样对于幼儿更好地感悟春天和秋天,将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学习的能力。在大自然中学习,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开展主题教育,在活动中体验生活 此外,“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幼儿园加强主题教育,使得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比如:冬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组织幼儿观察环卫工人风雪无阻地打扫马路的卫生,让幼儿在此过程中,更好地磨炼意志,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与毅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能够不退缩、直接面对。 三、结语 通过关于“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分析,我们了解到“生活教育”可以通过创设优美画面、模拟社会生活和开展主题教育等方式,加强幼儿的生活教育。 作者:殷桃 单位:洪泽县共和小学幼儿园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解析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 论文摘要: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兴技术,各个国家在引进的时候都必须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引进技术与本国文化的整合,考虑技术位差。任何新技术如果没有现有技术对之消化吸收就是失败的,所以各个国家在制定本国ITS发展内容时,必须对本国现有技术进行整合,然后再把与现有技术相近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对策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智能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短缺,需要加快建设,另一方面也存在交通设施利用率低、管理技术落后、交通安全形式严峻等问题。鉴于我国道路在未来20年内仍然处于建设期(根据“五纵七横”公路主骨架的布局框架,建设12条约35000公里以高等级公路组成的国道主干线),而这一期间正是智能交通技术在全世界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也需要根据中国公路运输的实际需求探讨在中国公路运输网中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来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可能性。2000年,国家交通部、建设部,公安部联合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和多家高校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ITS体系框架》规定我国ITS发展主要集中在不停车收费、出行者信息服务、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路系统等9个方面。 我国ITS研究可以追朔于80年代的公路收费系统研制,那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津塘疏港公路交通工程研究”于首次在高等级公路上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用于监控和管理系统;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国际上ITS的发展。1995年,交通部ITS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与导驾系统研究、基于GPS的路政车辆管理系统等一系列项目研究,交通部还与各省厅开展了“网络环境下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联合攻关。1999年。由交通部、科技部、建设部等十多个相关部门组成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ITS。未来交通建设和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由于世界各国把不停车收费系统作为ITS领域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开发,以此来扩大道路建设资金来源,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减少环境污染,所以我国也把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列为国家ITS领域首先启动的项目。 从1998年初开始,交通部就组织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研究”,并在4个省市进行了示范工程。1999年1月1日,广州市“一卡通”不停车收费系统投入运行,到目前已开通不停车收费车道40余条。同时,围绕交通监控、汽车智能导航等系统,以及一大批科研成果及技术产品得到实际应用,对提高社会和公交出租车辆通行效率,改善城市整体交通状况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ITS建设投入已经达到40亿50亿元,据了解,预计到2010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网将基本建成,网络将贯穿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到2015年国道主干线和公路主枢纽系统将全面建成,构筑起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运输主骨架。在这个完善的道路网络里,绝大部分已建和所有新建的高速公路都预埋了比较充裕的管道,部分管孔已铺设了光纤,它将是承载智能交通业务的良好基础设施。仅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将建设3.5万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建设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目前这一部分投资一般占总投资的4%~5%。1999年,我国公路建设投资达2000亿元以上,如果其中的1000亿元用于高等级公路建设,那么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方面的投资将达到40亿50亿元,这仅仅是当前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ITS应用的初级水平。如果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今后ITS应用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我国的ITS市场规模将以百亿元、甚至千亿元计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ITS的研发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新、越来越快,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商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我国即将掀起ITS产业建设的热潮,智能交通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 二、发展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对策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建设,交通运输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交通运输技术装备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得中国交通运输已从“限制型”向“适应型”过渡,已从满足“量”的需要向满足“质”的需要过渡,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公路运输发展成为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些差距。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较快,发达国家今天遇到的问题,我们已经或者今后必将会深刻地感受到,为使交通运输业适应21世纪的要求,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根据国情发展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 1、打好ITS发展基础,特别是应加强ITS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际上ITS理论仍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我们应积极加强与ITS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在国际ITS现有发展水平上结合中国特点,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以迎接21世纪ITS发展的挑战。否则将成为别国的追随者,成为他们不成熟技术的推广试验场。 2、建立ITS协调组织机构。 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ITS的势头,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国家统一领导的,有关部门、学者、企业和研究部门参与的“ITS中国”组织,类似于美国的ITS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洲的ERTICO组织,来统一制订中国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特别是制定有关ITS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ITS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3、注重人才的培养。 随着ITS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ITS的交流合作,派出人员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将最新的ITS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ITS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4、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资金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应根据中国现有条件,以ITS个别项目人手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诸如ITS技术及其产品的标准化-ITS中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营运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t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等。从全国范围内看,由于中国生产力布局、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交通运输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即某些地区的发展(如东部、东南部),特别是大都市及其附近的交通运输已存在发展智能运输的潜在市场需要。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 一、中国发展ITS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ITS的概念及其意义 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而建立起的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治理系统。 ITS将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以推动社会信息化及形成新产业受到各国的重视。目前已形成世界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 2.发展中国ITS的必要性1)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30%,猜测2010年将接近50%;机动车拥有量目前已达6000万辆,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1.3亿多辆; 2)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是混合交通,目前自行车拥有量超过1.8亿辆,假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结构不改善,自行车拥有量将会有增无减;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治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非凡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 交通治理设施缺乏,治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 4)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已逐步由无烟煤污染转变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致使在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据之有七。同时,车辆状况差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以车况较好的北京市为例,平均日故障次数达500次以上,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二、中国发展ITS的主导思想 从上述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ITS的必要基础条件上还有较大差距,加上我国特有的混合交通特点,以及城市结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的不完善,因此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研究制定我国发展ITS的战略及发展框架; 2.中国交通运输正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也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一定要立足本国实际,走中国ITS发展之路,以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及培育自己的ITS产业; 3.二十一世纪交通治理的发展趋势必将是治理体制的集约化;治理设施现代化;治理手段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治理效率高效化;治理方式社会化。因此中国ITS的发展将带来一场交通治理体制与模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将直接影响着ITS的发展。 三、中国发展ITS的目标及基本框架 综上所述,中国ITS的发展框架应逐步实现以下三个阶段目标: (一)前期阶段(5年) 1.目标 缓解交通需求矛盾,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减少中心区交通负荷。 2.措施 1)完善道路网系统功能,实施主干道(含快速路)的交通监控; 2)加强交通需求治理(TDM),实施中心主要道路的收费治理,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 3)减少路口非机动车干扰,实施机动车—非机动车时空分离及对自行车实行IC卡治理; 4)路口渠化。实施信号灯优化配时及多相位信号控制; 5)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吸引一部分交通量,实施公交优先道路及优先信号; 6)公交线路网智能调度系统及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运用GPS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实施运行起讫点的调度,运行期间的控制、突发事件的处理,并向乘客提供实时的车辆运营情况,车辆间隔时间等服务信息; 7)建立城市机动车紧急救援系统。机动车突发故障是目前造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及时、有效地处理故障将大幅度减轻交通堵塞的发生。依靠成熟的GPS定位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利用城市现有厂、站、救援车辆资源,再加以适当扩充,可以很快形成生产力; 8)严格执法,加强违章处理,实施电子抓拍和电视监视等科技手段; 9)开展动态交通分配理论方法研究,实施集中式交通控制系统软件的开发。 3.目的 该阶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主要解决中心区交通拥堵,有目的地改进交通控制中心监控系统,改善交通结构,减少交通需求,为ITS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和交通环境。 4.阶段任务 该阶段同时要完成以下任务: 1)ITS标准化的制定; 2)ITS相关部门完成本行业ITS发展规划及信息化建设目标; 3)加强宣传、教育,发动有关企业开展ITS开发; 4)加强国际交流,了解国际ITS的动态,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研发我国ITS技术及产品; 5)进行ITS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应用ITS技术; (二)发展阶段(10年) 1.目标 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下,形成信息治理、信息通信、信息服务子系统,实现交通信息双向交互;实施交通指挥、控制,达到减少堵塞时间、降低交通事故、出行便捷及保护环境的目的。 2.措施 初步建设以下各系统: 1)城市信息治理系统 该系统按城市GIS数据库、信息网络、车辆治理信息等分步建设,不仅为ITS系统提供直接相关的动、静态信息,同时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2)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及信息三部分组成。 信息采集:实时采集交通拥挤、事故发生、道路施工、气候变化及停车泊位等信息。 信息处理、分析:采集的各项信息经交通信息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信息:将经过整理的实时信息及分析后的猜测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有线广播、电子显示屏、net网,车载器向出行者及驾驶员。 3)微波接入网系统 该系统与交通治理监控系统及交通治理信息系统联网,提供开放式联网支持,通过车载单元(微波标识卡)和路边单元(微波天线及其控制器)有效地采集交通数据,提供信息及交通控制。 4)网络下的电子收费系统 该系统是车路间信息通信系统,通过微波通信技术实行不停车收费。该系统将在全区域内实现收费路网“一卡通”。 5)多式联运治理服务系统 该系统采取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交通方式的运费、治理、服务系统联网,为客、货运输提供联运服务,提高效率和治理水平。 3.目的 该阶段的目的是信息通信网络化,建立信息通信平台,实行人、车、路之间相互传递实时、准确信息。 4.阶段任务 该阶段需要同时完成以下任务: 1)ITS相关部门在信息平台建设中,要统一规划,联合攻关; 2)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信息产业的开发和产品研制; 3)加快智能车辆的研制生产,以适应ITS发展对汽车技术提出的要求; 4)有指导性地抓好示范工程; 5)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成熟阶段(10年) 1.目标 以ITS的发展推动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创立新产业,开拓新市场。 2.措施 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并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现有水平; 2)在城市综合交通实现规划、治理、运营智能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各交通方式的综合运输规划、治理运营智能化; 3)城市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交运量占较大比重; 4)完成车间通信系统; 5)成批生产电动汽车、环保车辆及智能车辆; 6)建立社会化信息服务系统; 7)形成ITS新产业。 3.目的 1)建立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智能化运输综合治理系统; 2)实现科教兴国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推动人类迈进信息化社会。 四、结语 本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我国ITS发展的框架设想,计划用5个5年计划的时间实现ITS的发展目标。设想必定会存在主观臆想或脱离实际,仅作为抛砖引玉,引起大家讨论。设想虽然对其中的技术关键没有过多涉及,但技术问题也非常重要,是一只到达设想彼岸的船。因此,也望相关专业的同行一起讨论,共谋大计。 我们一直认为在技术上,我们国家绝不比其他国家落后,虽然在发展ITS的基础条件上远不如发达国家,但只要坚持“两弹一星”的创业精神,一定会实现工业化的宏伟蓝图。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论文 1.国外交通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许多发达国家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进行研究、试验和开发。下面就欧洲、美国及日本等一些国家有代表性的ATIS作一简要介绍。 1.1欧洲的代表性系统 欧洲的代表性系统有:SOCRATES、EUROSCOUT、Trafficmaster。 SOCRATES是一种有效发挥传统的蜂窝无线电话的基础设施(地面站)的作用,使交通指挥中心与行驶中车辆进行双向通信的系统,它的下行线路可通过“广播方式”向行驶在各种地面站的网络内的装有SOCRATES车载装置的车辆提供道路交通状况的详细数字信息。上行线路利用多频存取协议经过基地台向交通指挥中心发送信息。 EUROSCOUT是以红外线信标为媒体的动态路线引导系统。车辆和信标间的红外线通信是双向进行的,汽车就变为一个探头,将旅行时间、排队等候时间及OD信息等交通信息数据传输给中央引导计算机。 Trafficmaster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广范围高速公路使用的系统,采用传呼机网络提供交通信息。收集高速公路交通状况数据的传感器向前后方向发出2条红外线光束,并根据各光速在车上的反射波时间差检测车辆的速度。 1.2美国的代表性系统 美国的代表性系统有:TRAVTEK、ADVANCE、FASTTRAC。 TRAVTEK以实时路线引导和服务信息系统实用化为目的,由交通管理中心、信息与服务中心、装有导航装置的车辆组成。交通管理中心进行道路交通信息的收集、管理及提供,同时还进行系统运行所必需的信息管理和提供;信息服务中心收集观光设施、旅馆、饭店等为对象的各种服务信息;车载导航装置由车辆位置测定、路线选择及接口3种功能构成,可显示交通堵塞地段、事故及施工等信息的奥兰多地区的地图、按驾驶员需要进行的路线引导及提供服务的文字信息等。 ADVANCE通过电波的双向通信直接将车载导航装置和交通管制中心连通,导航装置由接触式屏幕、显示器及导航计算机构成。一输入最终目的地便可利用最新交通信息计算最佳路线。路线引导是采用声音合成及用显示器上的符号指示的形式。 FASTTRAC是把先进交通管理系统(ATMS)和先进交通信息系统(ATIS)技术组合在一起的ITS项目,它计划进行使实验车辆与信息控制方式统一的试验,亦即根据车辆测量的等候时间等使信号控制和绿色信号实现最佳化。 1.3日本的代表性系统 日本的代表性系统有VICS和ATIS。 VICS中心通过日本道路交通通信中心汇总交通管理者和道路管理者双方的交通信息。由VICS提供的信息有:交通堵塞信息、所需时间信息、交通障碍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和停车场信息5种。 ATIS是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它的通信媒体是电话线路(无线、有线)。交通信息利用者通过车上装载的导航装置或自己家及办公室的微机,可按需要接收多媒体的地图信息和文字信息。 2.交通信息系统结构方案 信息系统的本质是通过高新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对各种决策(包括交通战略决策、交通管理决策、交通方式及交通路线选择决策等)起到支持作用的信息和知识在系统中有效流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引导合理的交通行为,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交通设施潜力的目的。 为了实现智能化控制交通的要求,收集相关的实时可靠的交通信息是交通信息系统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根据不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和要求,进一步分析、传递、提供信息。信息流程见图1。 出行者所关注的信息大致包括3个方面:对“出发前”移动计划有效的信息、对“驾驶中”在道路上移动过程中有益的信息以及对“换乘”火车、客车、民航或轮船等提供乘车方便的信息。 依据出行者的信息需求以及交通管理者和物流业者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需求,结合中国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交通信息系统结构见图2。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包括一个中心即交通信息中心,交通管理、电子收费、交通诱导、交通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紧急救援、营运车辆管理、车辆安全辅助驾驶八个子系统以及道路交通管理和车辆管理两个数据库。交通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功能结构见图3。 交通管理子系统主要由交通指挥中心提供通过采集的路段、交叉口、高架交通以及城市出入口的基础数据组织而成的信息。营运车辆管理子系统包括公交和物流管理,公交管理涵盖出租车和公交车辆的管理,物流管理包含货运和租赁车管理。紧急救援子系统包括一般性的事故报警以及特殊情况的灾害救助。诱导系统含有路径诱导和停车诱导。部分子系统采集的信息将提供给整个系统共享,通过提供历史数据和实时可供预测的信息,用以支持出行决策的制定,系统实时地通过网络查询对公众交通信息,向各种媒体诱导信息。 系统的结构为分布与集中相结合,各子系统分布相对平等,交通信息中心拥有信息整合的共用信息平台。各子系统完成数据采集、局部运行管理、共享信息整合等项任务。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可分阶段进行,条件相对成熟的部门可优先发展,建成示范工程,推动其它部门发展。同时,交通信息系统的实用化进程需要各子系统所涉及的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实现系统的优化建设与运行。系统设计不但要重视系统核心的研究开发,而且要重视与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资源共享是交通信息系统的命脉。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交通,在以人为本的交通规划、管理与设计中,综合运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等手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是必由之路。交通信息系统在确定了基本结构之后,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系统设计后,加以实施。 3.交通信息系统的主要媒体和特点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中可传递信息的媒体主要特点见表1。 表1交通信息系统利用的主要媒体和特点 4.结论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必将在今后真正的高度信息通信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交通信息系统也必将在实现高效舒适的交通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未来的实施,必将在居民出行、事故和灾害救援以及货物流通等方面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在交通管理方面更加有的放矢、标本兼治,在减少交通出行、降低交通量、减少阻塞、减轻污染、提高服务水平等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论文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对策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先进成果来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IS、广播、信息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为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国,对ITS的研究虽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较多,目前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1991年,美国开始对ITS研究进行投资,仅1994~1995年就确定了104项研究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组织,着手制定ITS的研究开发计划,到1997年投资近7亿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面向21世纪运输权益法案(TransportationEquityActofthe21thCentury)”。该法案的确定为美国公路系统的继续发展和重建带来了创纪录的投资。法案跨度为6个财政年度(1998~2003),拨款总金额为2178.9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支持ITS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欧洲在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个欧洲一体化的方针,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出资进行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著名的项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界规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计划,共有12个国家的700多个单位参加,经费达5亿欧元。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汽车交通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国性的ITS推进组织,是对ITS进行研究最早、实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务等综合体系,并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地图的绘制工作,有400万台汽车导航仪在使用,其中120万台可接收信息。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意义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中国发展ITS的主导思想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ITS的必要基础条件上还有较大差距,加上我国特有的混合交通特点,以及城市结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的不完善,因此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研究制定我国发展ITS的战略及发展框架。 中国交通运输正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也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一定要立足本国实际,走中国ITS发展之路,以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及培育自己的ITS产业。 21世纪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管理体制集约化;管理设施现代化;管理手段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效率高效化;管理方式社会化。因此,中国ITS的发展将带来一场交通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将直接影响着ITS的发展。 四、发展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对策 1、打好ITS发展基础,特别是应加强ITS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际上ITS理论仍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我们应积极加强与ITS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在国际ITS现有发展水平上结合中国特点,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以迎接21世纪ITS发展的挑战。否则将成为别国的追随者,成为他们不成熟技术的推广试验场。 2、建立ITS协调组织机构 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ITS的势头,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国家统一领导的,有关部门、学者、企业和研究部门参与的“ITS中国”组织,类似于美国的ITS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州的ERTICO组织,来统一制订中国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特别是制定有关ITS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ITS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3、注重人才的培养 随着ITS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ITS的交流合作,派出人员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将最新的ITS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ITS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4、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资金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应根据中国现有条件,以ITS个别项目入手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诸如ITS技术及其产品的标准化;ITS中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营运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等。从全国范围内看,由于中国生产力布局、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交通运输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即某些地区的发展(如东部、东南部),特别是大都市及其附近的交通运输已存在发展智能运输的潜在市场需要。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论文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先进成果来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IS、广播、信息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研究报道,美国每年因交通阻塞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10亿美元,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时间损失相当于 1000多亿美元,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500~5000和50~500亿欧元。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1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为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国,对ITS的研究虽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较多,目前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1991年,美国开始对ITS研究进行投资,仅1994~1995年就确定了104项研究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组织,着手制定ITS的研究开发计划,到1997年投资近7亿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面向21世纪运输权益法案(TransportationEquityActofthe21thCentury)”。该法案的确定为美国公路系统的继续发展和重建带来了创纪录的投资。法案跨度为6个财政年度(1998~2003),拨款总金额为2178.9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支持ITS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欧洲在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个欧洲一体化的方针,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出资进行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著名的项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界规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计划,共有12个国家的700多个单位参加,经费达5亿欧元。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汽车交通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国性的ITS推进组织,是对ITS进行研究最早、实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务等综合体系,并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地图的绘制工作,有400万台汽车导航仪在使用,其中120万台可接收信息。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2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30%,预测2010年将接近50%;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13亿多辆。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是混合交通,目前自行车拥有量超过1.8亿辆,如果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结构不改善,自行车拥有量将会有增无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 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已逐步由煤烟型污染转变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致使中国处在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中。同时,车辆状况差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3中国发展ITS的主导思想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ITS的必要基础条件上还有较大差距,加上我国特有的混合交通特点,以及城市结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的不完善,因此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研究制定我国发展ITS的战略及发展框架。 中国交通运输正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也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一定要立足本国实际,走中国ITS发展之路,以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及培育自己的ITS产业。 21世纪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管理体制集约化;管理设施现代化;管理手段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效率高效化;管理方式社会化。因此,中国ITS的发展将带来一场交通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将直接影响着ITS的发展。 4发展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对策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建设,交通运输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交通运输技术装备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得中国交通运输已从“限制型”向“适应型”过渡,已从满足“量”的需要向满足“质”的需要过渡,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公路运输发展成为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些差距,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交通运输设施在技术装备、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很不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大;部分地区、部分运输方式和一些运输方向上存在着运力过剩、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现象等。 纵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经验,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其交通运输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尽管世界各国情况不同,条件也有相当的差异,但这种特征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共性。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较快,发达国家今天遇到的问题,我们已经或者今后必将会深刻地感受到,为使交通运输业适应21世纪的要求,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根据国情发展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 4.1打好ITS发展基础,特别是应加强ITS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际上ITS理论仍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我们应积极加强与ITS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在国际ITS现有发展水平上结合中国特点,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以迎接21世纪ITS发展的挑战。否则将成为别国的追随者,成为他们不成熟技术的推广试验场。 4.2建立ITS协调组织机构 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ITS的势头,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国家统一领导的,有关部门、学者、企业和研究部门参与的“ITS中国”组织,类似于美国的ITS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州的ERTICO组织,来统一制订中国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特别是制定有关ITS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ITS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4.3注重人才的培养 随着ITS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ITS的交流合作,派出人员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将最新的ITS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ITS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4.4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资金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应根据中国现有条件,以ITS个别项目入手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诸如ITS技术及其产品的标准化;ITS中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营运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等。从全国范围内看,由于中国生产力布局、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交通运输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即某些地区的发展(如东部、东南部),特别是大都市及其附近的交通运输已存在发展智能运输的潜在市场需要。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南昌建智能交通系统让道路引导车辆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简单来说,ITS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道路自己“开口说话”,将各个路口的信息汇集到中心控制系统,并智能地提供信息反馈,自动引导车辆。南昌ITS系统将有望明显缓解道路拥堵并改善高峰时期的交通状况。 关键词:智能交通;交通诱导;车辆控制:绿波交通 几十年来,当人们习惯了蓝色铁皮路牌,再看到会变色的路牌时,也许心情会不一样。本月中旬,南昌街头首次出现了带有电子显示屏的交通诱导牌。正式使用后,将通过红(拥堵)、黄(缓慢)、绿(畅通)三种色灯来显示周边道路的交通状况。 对开车上路的市民来说,在广播和交警手势获取交通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交通将能真正实现路车互动。而除了电子路牌,一个应用更加广泛的智能交通系统也已研制成功,不久就会在南昌出现。 背景 汽车化社会需要智能交通 工业化国家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大都经历了经济发展促进汽车发展,而汽车产业的发展又刺激经济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这些国家尽早实现了汽车化的时代。然而,汽车化社会带来的诸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日趋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道路设施十分发达的美国、日本都在尝试ITS(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拥堵问题。 该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运用了二三十年,EI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地区是日本,该国的VICS(道路交通情报通信系统,ITS领域的一套应用产品)已相当完备和成熟,美国、欧洲等地区也普遍应用,征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也已广泛使用。 让道路自己“指挥”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Iri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听上去有点陌生,专业地说来,它是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通俗而言,以往的交通指挥,交警管理一个路通只能依靠手台呼应邻近的一两个路口,远在两三公里之外的交通信息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盲区。而正在南昌市研发ITs的江西凌佳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柯志文说:“ITS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道路会‘说话’,它会把各个路口的信息采集到系统,让道路自己‘指挥’交通!” 关注 南昌版lTS引入日本技术 记者了解到,江西凌佳科技有限公司和日本日立公司是合作伙伴,凌佳公司正是依赖日立公司在日本几十年的城市交通运用技术,并准备将该技术带到南昌。该公司为南昌开发的ITS软件成品已在今年2月出炉。不久前,该公司已向南昌的交警、发改委等多个部门提交了一份《关于南昌市智能交通的几点建议》的资料,准备着手启动南昌版ITS商用,并同时在武汉、长沙两个城市一起推进智能化交通系统。 一期工程拟覆盖南昌老城区 记者了解到,南昌版ITS并不依赖政府出资。北到阳明路、南到坛子口、东到彭家桥、西到赣江,这是江西凌佳科技有限公司准备启动的一期工程,投资2亿元人民币,计划5年内收回成本。二期则延伸到红谷滩、瑶湖、八大山人等南昌主城区,两期工程总投资为5亿元人民币。 凌佳公司透露,他们计划在8000辆公有车辆(如公交车、出租车等)上安装信息收集系统,也就是一个不到50厘米的环形天线,用来采集交通信号。同时,该工程还会在南昌大街小巷安装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汽车信号会通过网络送到交通管制中心,中央处理装置会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编制成“拥堵信息”、“所需时问信息”等,然后在公路上设置的电子信息显示板上出现,把交通拥堵等情况及时向驾驶员传递。进城口率先使用交通诱导牌 目前,南昌交警部门正在加紧建设智能化指挥中心,并已完成1个平台、11个子系统的建设,实现对道路交通的智能化监控、诱导和指挥。系统建成后,25块大型交通诱导牌将率先在南昌市进城口启用,城区道路通行情况将一目了然。 车主“一天一元钱”可享受智能交通 除了方便交通部门管理,ITS能给普通市民带来什么?柯志文说,ITS正式开通后,公安车辆、急救车辆、消防车辆将优先试用,还有一些试用的私家车,将会安装一个7寸大小的彩色导航仪。车主到时候可以通过彩色导航仪实时掌握整个南昌城的交通情况。“比如你从高新区开车去红谷滩,如果阳明路发生拥堵,导航仪会自动提醒你从相邻的微循环系统如青山路、三经路、二经路等道路去红谷滩,通俗地说,这好比是一个南昌地方版的GPS卫星导航。车主一年只要掏300多元,平均一天一元钱就可以获取南昌市的智能交通服务。” 声音 ITS类似绿波,交通帮助不会很明显 ITS在日本运营非常成功,日本模式能否成功复制到南昌?对此,江西师大城建学院副院长闵忠荣认为并不乐观。日本很早就使用了智能交通系统,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国内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也使用了智能交通系统,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智能交通系统和国外早在推广的绿波交通类似,也就是在某条干道上,协调各个路口的信号灯设置,使一队车在绿灯时间通过一个路口后,将一路通过接下来设置的路口绿灯,而不会遇到红灯。绿波交通只在饱和度50%左右可以运用,而南昌路口饱和度已经达到80%~90%,再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帮助可能不会很明显。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智能交通系统中基于TMS320DM642的电子稳像算法实现 摘要:在智能交通系统(ITS)中,摄像机抖动引起图像序列的不稳定,直接影响监控效果。因此,电子稳像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显著。在简单分析了基于整像素级搜索的几种电子稳像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后,改进了基于半像素级搜索的电子稳像算法,并且在基于TMS320DM642的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了该算法。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电子稳像;半像素级搜索;TMS320DM642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交通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国内交通拥挤混乱的现状。因此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计算机视觉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节约大量的时间。 区别于人的视觉,计算机视觉对图像是否稳定更敏感。微小的图像抖动都会对计算机视觉的判断造成影响。当摄像头放置在车内做监控时,道路的不平整会造成严重的摄像头抖动;当摄像头固定在道路两边做道路监控时,恶劣的天气也会造成严重的摄像头抖动。因此,对输入图像先用电子稳像技术[1]进行处理,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准确性和实时性是衡量智能交通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因此,电子稳像算法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满足较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几种经典的电子稳像算法的性能,然后提出了基于半像素级搜索的快速算法,并与其他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最后在基于TMS320DM642的嵌入式系统上实现了该算法。 2 基于整像素级搜索的经典稳像算法 电子稳像算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如图1):特征块和搜索范围的确定、全局矢量搜索和图像补偿。其中,全局矢量搜索是整个电子稳像算法中最消耗时间的部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目前研究的稳像算法,主要针对的就是全局矢量搜索算法。全局矢量搜索算法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整像素级搜索和半像素级搜索。首先介绍一下三种经典的基于整像素级搜索的稳像算法:全搜索法、三步搜索法、二维对数搜索法。 2.1 全搜索法 全搜索法是指在确定的搜索范围内,对每个像素点都进行匹配准则函数评测,从中找出匹配效果最好的,因此能够得到全局最优矢量。该方法的准确性很高,但是计算量太大。 图1 算法框架 2.2 三步搜索法 三步搜索法是从全搜索法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快速的搜索方法。该算法的优点是简单、适应性强且比较准确。三步搜索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指定一个初始长度作为步长,选定一个特征点作为中心点,找到以该点为中心彼此相距步长的八个点,对这九个点(包括中心点)进行匹配准则函数评测,找出其中匹配效果最好的;(2)把在上一步中找到的最佳匹配点作为中心点,且步长缩短一半;(3)重复以上两步,直到步长缩短到小于一个像素为止。 2.3 二维对数搜索法 二维对数搜索法同样是从全搜索法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快速搜索方法。与三步搜索法相比,它需要搜索的步数增多了,但是它的准确率更高,特别是当搜索范围比较大的时候。二维对数搜索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指定一个初始步长,选定一个特征点作为初始中心点,找到与该点相距初始步长的四个点,对这五个点(包括中心点)进行匹配准则函数评测,找出其中匹配效果最好的;(2)如果上一步找到的最佳匹配点就是中心点,则步长缩短一半;如果上一步找到的最佳匹配点是其他四个点中的一个,那么把该最佳匹配点作为中心点,重复第1步的处理;(3)当步长变为一个像素时,找到以上一步中最佳匹配点为中心彼此相距一个像素的八个点,对这九个点(包括中心点)进行匹配准则函数评测,找出其中匹配效果最好的,那该点就是我们要找的最匹配点。 3 基于半像素级搜索的快速稳像算法 由于图像像素点之间最好的匹配块有可能不是整像素块,而是存在于各个整像素之间的插值空间上。因此,为了提高搜索的准确性,有必要进行半像素搜索。所谓的半像素级搜索是指在整像素级搜索的基础上,为了寻找更好的匹配而进一步在像素的插值空间上所进行的搜索。 3.1 半像素值的计算 如图2,灰色点为整点像素位置,而深黑色点为半像素点位置。半像素值通过双线性插值得到: 3.2 半像素级全搜索算法 如图3,设D0为是待估计的特征块在整像素级上的最佳匹配块,假设此时的匹配函数计算值记为T0,然后沿D0周围的8个像素点(D1-D8)依次作半像素搜索。这种搜索方法所使用的算法如下: 图2 半像素值计算图3 半像素级搜索模型 (1)新建一个数组data,用来存放插值形成的参考数据块。当搜索到D2或D7时,即与D0在同一列上,则在列方向做均值插值形成参考数据块data。当搜索到D4或D5时,即与D0在同一行上,则在行方向做均值插值形成参考数据块data。当搜索到D1、D3、D6或D8时,即与D0既不在同在一列上又不在同一行,则在行方向和列方向同时做均值插值形成参考数据块data。 (2)用匹配函数计算并记录每次搜索的T值,设为T1-T8。比较T0-T8,其中的最小值者所对应的参考块为最佳匹配块。 3.3 快速的半像素级搜索算法 3.2节中所采用的半像素级搜索方法是一种完全搜索方法,因此相对而言计算量较大。假设在小范围内搜索时,匹配函数计算值是单调的,这种单调性为减少搜索次数提供了可能。考虑到在搜索中对位于对角线“×”上的点(即D1、D3、D6和D8)的计算量要大于位于“+”上的点(即D2、D4、D5和D7)的计算量。根据这一点和上述假设,本文提出了以下3种快速半像素级搜索方法(针对如图3所示的模型)。 方法1:只搜索“+”方向上的4个点(D2、D4、D5和D7),比较相应的T2、T4、T5、T7和T0,并以其中最小值所对应的块为最佳匹配块。该方法节省了对4个对角线“×”方向上点的搜索。 方法2:首先,搜索“+”方向上的4个点(D2、D4、D5和D7),比较相应的T2、T4、T5、T7,得到最小值所对应的点,假设这里的最小值是T2。然后比较与T2所在点位置既不在同一行又不在同一列的2个点的大小:D4和D5。假设D4小于D5,搜索D1比较T2,T1和T0,以其中值最小者所对应的块为最佳匹配块。如果D5小于D4搜索D3,比较T2,T3和T0,以其中值最小者所对应的块为最佳匹配块。该方法节省了对3个对角线“×”方向上点的搜索。 方法3:首先,与方法2相似,搜索“+”方向上的4个点(D2、D4、D5和D7),比较相应的T2、T4、T5、T7,得到其最小值所对应的点,假设这里的最小值是T2。然后比较D2与D2相邻的2个对角线“×”方向上的点(D1和D3)以及D0所对应的值,并以其中值最小者所对应的块为最佳匹配块。该方法节省了对2个对角线“×”方向上点的搜索。 4 仿真结果 首先在PC机上,对以上算法仿真。选用一个100帧,大小为320×240的图像序列,在P4 2.80GHz,内存为512MB的机器上运行仿真,从准确度和实时性两方面来分析算法性能。 4.1 算法准确性分析 算法准确度是评价补偿了摄像机的抖动量后获得图像的稳定程度。如果稳定后的相邻两帧图像间的全局矢量完全补偿了,那么这两帧图像上搜索范围内相对应的每一个像素之间的差值应为零。但是,噪声、算法估计误差等原因会导致偏差。为了更准确的稳定图像,提出用算法的准确度来评价算法。PSNR(peak signal-to-noise ratio)是评价准确度的品质因子,定义为: 其中MSE是两帧图像间搜索范围内每个像素的偏差值。它反映了图像序列变化的快慢和变化量的大小。PSNR越高,图像稳定效果越好,当两幅图像完全相同时PSNR最大。 4.2 算法实时性分析 算法实时性主要是指算法处理图像的快慢,一般以每秒钟处理的帧数来衡量(fps)。算法速度与硬件指标密切相关。仿真结果如表1。 表1 各种算法的准确度和实时性比较 5 基于TMS320DM642的嵌入式实现 5.1 硬件框图 图4 硬件框图 5.2 TMS320DM642 TMS320DM642[4]是TI公司推出的一款针对多媒体处理领域应用的DSP,是目前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主流产品。其主频为600MHz,内含8个处理单元,可并行处理8条指令,并通过软件流水解决了取指令和取数据的瓶颈,其处理能力最高能到达4800MIPS。因此能达到系统要求的高实时性。TMS320DM642带有3个可配置的视频口,内含FIFO。当摄像头采集的图像通过解码芯片后,存储到DM642视频口中的FIFO内,然后当FIFO中存储的数据达到一定阈值时,由TMS320DM642的EDMA负责FIFO与SDRAM之间数据的搬运,而无需占用CPU的资源。 5.3 实验结果 根据在PC机上的仿真结果,选取准确性和实时性相对都比较高的基于半像素级的快速搜索方法2,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实验效果图如图5所示。从图(d)中可以看出,经稳像算法后,图像中只剩下零散的白色小斑块,这些斑块可以利用面积条件轻松去除,从而达到最终的稳定。 6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不同的稳像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并在基于TMS320DM642的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了一种准确性和实时性都比较高的基于半像素级的快速搜索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半像素级的快速搜索方法的准确性提高了,但实时性却降低了。因此稳像算法的选择需要根据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行权衡。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分布式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与处理平台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交通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交通拥挤和安全事故频发,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之一。数据管理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但是如何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分布式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与处理平台在交通系统中显的尤为重要。 关键词:分布式;智能交通;数据管理;设计 一、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与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增长,在建设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一些现有技术包括来进行实时的监控手段,比如电子检测器、电子视频和电子紧急通话等设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高速公路的安全性,保证了交通监控管理的需要。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交通系统进行控制和约束,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使用智能交通系统就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都必须经过科学有效的处理。如何更加高效的处理这些数据和信息是智能交通系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并没有完善和良好的数据管理机制,数据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想要更好的处理原始数据就必须有完善的数据管理与处理平台。主要作用在于收集和提供交通情报信息,针对交通中存在的异常信息和汽车行车情况进行专项的控制,对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及时联络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同时还对还道路和道路设施及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的维护和管理。因此,智能交通系统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速公路的电子监控系统要严格监控各个路段的路况信息和天气变化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和数据综合整理及时上报给各个路段的监控中心,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可以通过电子视频和电话向每个车辆告知紧急情况和提出建议性的方案,保证车辆的安全。如果监控到车辆违规或超速要及时通过合理的方式告知司机,最终做到抑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的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对车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合理的管理同时让车辆在安全快捷和舒适的公司道路是行驶。而给车辆提高安全良好的交通环境也是公路交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即使如此,也依然无法避免行车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而这些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因为车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司机的疏忽大意,更是交通系统对车辆监管不利的结果,还有可能是天气状况和环境情况引起的。而这些因素的不断发生就会导致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而作为智能交通数据管理系统在这个时候就必须发挥其优势,实时实地的监控那些异常信息和数据并且努力排除这些不安全因素带来的事故隐患。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首先,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二)其次,使用电子视频系统监视可以获得车辆的通行状况和车速,检测车辆是否超速,同时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再次,可以对突发的交通事故做出快速及时的应急预案,提供救援行动。 (四)最后,通过在数据管理系统中建立交通数据库,为改善道路管理和经营决策提高准确的数据信息。 三、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与处理的设计 分布式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与处理平台主要分为由交通管理中心控制的中心数据管理系统和由区域交通系统控制的区域数据管理系统。中心数据管理系统主要是收集和管理交通控制中的数据和信息,为各个区域交通控制中心提供数据和信息,同时还可以个各个区域交通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动态的处理中心的数据和信息。主要是指各地区的高速公路管理局需要对所管辖区域内的高速公路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各片区监控中心将各站点的视频信号和相关资料信息有选择性的上传到市级交通管理中心,由市级以上的交通管理中心统一监控和管理。区域数据管理系统主要是收集和管理本地区的数据和信息,同时做好与中心数据管理系统的上报工作,及时的把区域内的数据信息情况上报到中心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安排和管理。不管是中心数据管理系统还是区域数据管理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最大的功能就是获取最主要最可靠的交通公路信息的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主要是指检测设备检测到的每天过往车车辆车速和各种信息数据,同时电子视频系统还可以对违规的车辆进行抓拍和记录。而这些数据资料最终可以上传到交通部门的监控总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核准和分析。还有一些天气和气候状况比如,大雾天气和能见度范围都可以及时的通过监控系统监控到,这些信息需要及时并且监控车辆的紧急救援信号。同时还要对本地的视频信号进行监控并且把所管辖区域内的摄像机信号全部引入本地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备份数据,再根据具体情况上传中心数据库。 (二)数据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外界检测到的交通状态和天气情况,自动配置出交通指导方案。但是关于具体的控制算法在设计改系统程序的时候由专门的技术人员编写。这些算法常用的有基于稳态交通控制算法和动态的模型推导算法以及模糊的理论算法,这些算法是在平时的实践和应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般在高速公路上设置的数据控制系统是针对某一路段的情况进行数据监控和管理,在上传图像和数据以后,中心数据管理了系统分别对图像和相关数据进行识别和分析,对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进行统一记录和监控。 (三)外场数据管理系统。为了更好的完成数据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我们还需要配置一定较好的外场设备。外场数据管理系统除了管理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还包括若干外场数据的管理,主要包括车辆检测装置和可见度检测装置。还有闭路电视监控和紧急电话监听。还有在高速公路上设置指挥车辆安全通行得控制指令和及时向交通部门发出救助的求助指令系统设施等。 (四)计算机网络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通过联网监控,为交通部门及时提供给路段信息和监控数据。各省和各区可以形成网络。在一个站点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站点的道路信息,由于每个路段都要有专门的负责人来进行本道路情况资料和图片的上传,所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网络结构。把每个站点的道路信息及时在网络上,包括每个区域的天气状况和气象信息,以及本路段交通堵塞的信息,在其他站点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查询相关信息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还可以及时通告各个部门关于天气和交通的情况,各个部门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及时通知车辆是否前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无故造成的交通拥堵,同时也可以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比如在大雾天气可见度低得情况下,通知车辆缓慢前行,避免不必要的损害。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分布式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和处理系统在日常的交通管理中有这重要的意义,使用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和处理系统也以成为交通管理最广泛的应用,由于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想实现整个沿线的联网管理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交通系统数据管理的质量和技术,为车辆安全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蚁群算法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为出发点,结合蚁群算法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作用意义,对于今后进一步的发展给出了初步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蚁群算法;智能交通系统;最佳路径 一、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车业发展越来越快,车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尽管我国的公路和铁路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拥有自家车以及其他用途的车辆数目多,交通仍然很拥挤,智能交通系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对于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智能交通系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先进的子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监测,收集,处理。并且及时向交通管理部门以及驾驶员提高双向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对于交通道路流通量的疏散,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该系统向交通管理人员以及广大乘客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实现了交通路线最优化选择[1],给稳定发展的交通流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二)出行者信息系统。出行者信息系统是用来帮助出行者选择适当的时间,交通方式的系统。主要是通过电子网络指南来收集并向出行者提供各种交通工具设施的静态和动态服务信息,并及时反映当时的交通情况以及道路通畅情况、以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和交通工具。(三)车辆安全系统。安全是交通运输里面一个重要的环节,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预测以及监控调控系统两个部分,主要关于车辆在障碍道路时可以自动识别,自动避开,紧急转弯,绕道而行,车速,车间距的保持等在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的地方以光或者声音的形式给车辆提出警报,避免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乡村地势崎岖的地方,更加需要安全系统的保障和落实。(四)先进公共运输系统。公共运输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系统,该系统面向广大公众,主要包括公共车辆信息,行驶服务系统,电子车票系统等。以全方位的信息给乘客提供最为满意的服务,推动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 二、蚁群算法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进化法,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真实的蚂蚁觅食行为,采用具有记忆的人工蚂蚁,观察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以及相互帮助来找到食物源地最短的路径。蚂蚁在觅食时会释放激素.。后来的蚂蚁会沿着信息浓度高的方向前进。而后来蚂蚁又会在经过的路径上释放信息素,使该路径上的信息素得到加强。这个过程一直循环下去,则有越多蚂蚁经过的路径,它的信息素浓度就越高,在后来的蚂蚁选路中就更容易被选。目前蚁群算法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交通网的深入研究。蚁群算法建立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构思了关于奖惩机制的遗传蚁群算法,这种新型结合物在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上得到了大大的改善[2]。利用这些优点,蚁群算法已经深入的研究了我国交通网的现状,经过工作人员的细心研究,数据整理,分析,现在已经提出了交通网的表示方法和权重的确定方法。对于交通管理有着重大的突破意义。(二)应用到了车辆路径问题。随着蚁群算法在智能交通系统里面的应用,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以及创新改进,现在已经将蚁群算法应用到了车辆路径问题,改进了关于求解车辆路径的蚁群算法,并且通过仿真实验实现了路径的优化。(三)提出了混沌蚁群算法。通过联系实际交通中的混沌现象,结合了混沌理论进一步运用蚁群算法,并且通过实验验证混沌蚁群算法的合理性,目前混沌蚁群算法已经被运用到了智能交通系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未来展望 蚁群算法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中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了,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它在技术上还可以有新的突破和创新,来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交通环境。(一)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路径。利用蚁群算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已经在最短路径上实现了最优选择,为了进一步缩减监测时间,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优化路径的选择。大量微型传感器部署在监测区域里面,采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收集信息,进一步处理网络覆盖区域路由相关协议,最终确定选择[3]。(二)信息素区域和更新方式的改进。传统蚁群算法由于正反馈的作用,在搜索过程中出现局部最优解时,接下来的蚂蚁搜索时就会以较高的概率选择局部最优解,随着搜索循环次数的增加,就会使局部最优解路径上的信息素含量远远高于其他路径,进而造成大部分蚂蚁都会选择这一条路径,限制了算法的全局能力,很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为了防止某一区域信息素累计太多,可以在此区域设定两个临界值,避免过快的形成局部最优解。(三)局部搜索方法的改进。现实交通中,人们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和方向性,例如,我们不会选择一个背离目的地的路径出发。由于我们无法预料故障会在哪一个地点发生,所以在局部搜索时应该都设立几个储备点,改变原有的确定的储蓄点的方法。 四、结束语 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和经济的发展。蚁群算法的融入进一步完善了智能交通系统自身的结构,对于最优路径的选择,信息的收集有了更便捷的方式。今后,智能交通系统在蚁群算法的推动下将会更加显示其生命力,将波及到乡村交通,以及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全面带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朱献文,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能计算,人工生命。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当下,交通行业也需要引进先进的科技和技术,不断地加强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设。交通行业为了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车联网、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交通大稻莸鹊难芯浚然后将这些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过程当中。文章首先分析了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主要的交通技术,然后进一步分析了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发展策略。 关键词:面向未来;智能社会;智能交通系统 科技的快速发展衍生了一系列的高科技技术,各种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智能化将成为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此,相关的部门就必须要对当下的交通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然后充分地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构建出更加环保、便捷、安全、高效、公平的智能化交通系统。全面地将智能化交通系统运用到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更新。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交通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而且能显著地提升交通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 1 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的重要智能交通技术 1.1 大数据挖掘 社会的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推动交通行业的发展进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种先进的多元化集成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交通行业的管理过程当中,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交通行业的大数据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利用计算机设备和大数据技术,能够在海量的信息当中挖掘出所需的重要信息,并且通过科学的预算和分析,快速地掌握数据变化的规律。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设备了解到这些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和规律,然后能快速地对交通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另外,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能够快速地解决各种交通要道拥堵的问题,而用户通过相关的仪器设备访问这些数据,能够根据实际的出行需求选择最优的路线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出行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地建立跨区域的具有较高的立体性和综合性的智能交通系统,从而实现跨区域的交通管理。例如利用全新的先进科学技术检测驾驶行为、完成交通信息诱导、实时地对事故进行处理和监测等。这样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大数据技术在交通管理过程当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提升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1.2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车辆自动驾驶技术,通过车辆当中配置的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信息融合、组合导航、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配合,从而完成车辆的无人驾驶。无人驾驶中的导航设备可以与全球的导航系统相连,同时能够利用红外线、视觉、激光等多种方法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和交通的情况。这样不仅能够快速地定位车辆的位置,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规避行驶过程当中的障碍物和其他车辆。另外,车辆上的高智能计算机能够完成一系列的运算,用户通过向计算机下达指令能够完成转向、速度、启动等的操作。无人驾驶车辆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车辆行驶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缓解驾驶人员长期进行车辆驾驶产生的疲劳感,进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无人驾驶车辆还能够很好地在极限条件下和恶劣条件的环境当中行驶,车辆的各方面性能远远优于普通车辆。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广泛地使用于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汽车等。无人驾驶设备通过详细的定位,以及利用网络云计算、自动控制、智能规划、自动规避、自动导航、视觉环境感知等技术,能够快速地将车辆信息和周围环境信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智能设备能够在这个整体当中快速地完成各项指令和操作。无人驾驶技术不仅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智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智能交通系统构建的必然。 1.3 车联网 在构建车联网的过程当中,必须全面地遵循数据交互标准和通信协议原则,然后在车载移动互联网、车际网、车内网的基础上,构建汽车与互联网、车与行人、车与路、车与车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无线通信的大网络。在构建车联网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合理地利用大数据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计算,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推出一系列定制服务。可以不断地加强智能城市和助力智能交通的建设,也可以不断地完善政府企业车队、车行行业、4s行业、合力保险行业、云计算平台。在构建的过程当中,充分地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然后有目的性地向用户提供环保监测管理、车管业务、智能交通管理、资讯、增值服务、查询理赔、ubi保费计算等服务。车联网的建设包含了智能化汽车和物联网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交通系统当中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典型案例。相关的管理人员通过车联网,能够实时对车辆智能化控制、智能动态信息服务、智能化交通管理进行一体化的管理操作。另外,车联网还会提供一系列的产品捆绑销售,例如车联网电商、车联网保险、无人驾驶技术、声控互联等。这不仅仅是交通行业对于传统的交通网络系统的优化和创新,同时也是交通行业全面地构建智能交通系统,迈向未来智能社会的重要体现。 2 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应用措施 2.1 全面地提升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水平 现阶段,智能交通发展前沿的技术是车路协同技术。因此,中国在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时,需要全面地加强对车路协同技术的研究,不断地引进先进的车路协同技术来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智能交通和智能交通科技的发展过程当中占据优势,抢占发展的制高点,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根据我国的交通分布情况尽快地进行智能交通车路协同布局。相关人员需要加强交通仿真技术和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科研力度,不断地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优化创新,从而尽快地摆脱智能交通核心技术依靠进口的现状。在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车辆将作为重要的出行工具和移动终端,根据人们的需求汽车甚至还能衍生出比手机更加强大的功能性。因此,相关的部门必须要加强对车联网产业链的研究,不断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车联网当中,全面地提升车联网的整体科技化水平和质量。 例如,智能公交就是通过GIS地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有效地对公交车辆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然后按照实际的运行状况智能化地对公交车进行调度。通过利用车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出行人群的出行方式、出行路线、出行时间进行预测,然后制定最高效的优化路线,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当中的车辆调度问题。通过将导航规划技术和百度地图实时路况监测技术融合之后,能够对驾驶员的出行路线、出行习惯、出行方式等行为进行全面的监测,从而全面地完成驾驶人员的科学评估。 2.2 全面地加强对无人驾驶车辆的研发 在面向未来的智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无人驾驶技术主要运用于特殊环境城市、环境高速、公路环境当中,因此,需要根据驾驶环境综合地研究无人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环境当中驾驶,需要完善无人驾驶技术的车辆识别、路线跟踪、道路标志识别功能的开发和研究。在城市环境当中进行驾驶,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对无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和感知的科研,最大限度地提升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军事环境和其他某些特定环境下进行驾驶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驾驶需求和侧重点来进行无人驾驶车辆该方面性能的研发,全面提升无人驾驶车辆恶劣环境适应性和车辆可靠性等性能。 3 结语 交通行业的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仅会对人们的出行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各种物资运输和贸易交流。因此,相关的部门必须对交通行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研究,根据实际的交通管理需求引进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建设。智能化交通系统不仅仅是交通行业的管理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是智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交通行业的必然。通过全面的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动汽车、无人驾驶、车联网、物联网、出行便捷服务、车路协同系统当中,进而为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大数据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交通在日趋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交通状况更为复杂,交通堵塞更为常见,交通污染更为严重。缓解社会交通问题,改善交通效率,离不开智能交通系统的高效管理,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而智能交通系统要实现海量交通数据的快速、准确获取与处理,就离不开大数据的应用和支持。因此,本文将结合两者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大数据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并探讨相应的技术实现方式。 关键词:大数据 智能交通 交通系统 应用 引言 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推进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极大的加重了人们对交通出行的依赖和高要求。而人口密度的急剧增长,机动化出行的日趋普遍,令交通拥堵以及各类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显然,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交通发展的需求,智能交通系统的运用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作为数据挖掘、加工处理、传输预测的重要手段,大数据技术为智能交通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无疑会在交通资源配置、交通规划管理、交通安全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大数据与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1)大数据技术以及智能交通下的大数据特征 大数据技术,是指针对海量且种类繁多的数据信息,利用领先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的大容量储存和快速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交通数据,智能交通下的大数据具有显著的特征:第一,数据信息海量,数据类型多种多样,有多种呈现模态,第二,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数据存储的时间更长,效率更高,第三,由于交通数据自身对实效性的要求,需要借助高精尖的处理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第四,数据有较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交通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第四,凭借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智能交通大数据的可视化并不困难。 (2)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 而智能交通系统,是综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等领先科技,建立的基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的大规模、全方位、实时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 (3)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势 与传统的智能交通技术不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首先在硬件设施上更为完善,其次,在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其他多种领先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对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此外,在各类智能交通技术和设备的综合利用下,不仅能够快速传递和处理海量信息,还能对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运作进行综合管理和安全分析,在管理水平和安全把控上有明显的提升。 二、大数据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1、大数据在交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信息服务是在信息传感网的基础上,采集车辆、道路、停车场等多种交通信息,而如此海量的数据信息,则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中的数据挖掘和云计算来进行采集、传递,才能及时地向各个交通部门提供有效信息和指导,同时也能让车主依据实时交通状况,调整出行实践和路线,避免交通拥堵。此外,大数据技术还能利用海量的信息数据积累,为后期的道路建设和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2、大数据在交通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交通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智能交通能够凭借大数据技术,第一时间处理不同路段的实时信息,掌握道路交通的现状以及环境情况,及时做出合理的部署与安排。比如,通过对比分析某一交通路段在不同路况下的手机信号密集度,就能了解该路段是否有拥堵或者事故发生,从而及时做出疏导。 3、大数据在车辆控制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客观总结、反映许多有价值的车辆控制与安全管理规律,比如每年的车祸情况分析,车祸中驾驶员的不同操作习惯总结,各种不良习惯造成的严重后果等等。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够对安全出行做出警示,对驾驶员的操作习惯做出正确提醒,还能为车辆的安全驾驶系统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方式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大数据处理其实是一个信息采集―多维度数据分析―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为交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最终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大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实现方式。 1、信息采集模块的技术实现 在交通信息采集模块,主要有静态、动态两种信息采集方式。静态交通信息采集方式是在固定的位置设置视频监控装置或者感应线圈,然后通过道路路面下的感应线圈来产生相应的电磁感应,实现车辆的相关信息的采集。而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方式,则是运用磁频、光电、测重传感器等自动收集实时的交通流量、行车速度等交通参数,从而推算时间,预测拥堵情况。 2、交通数据分析模块的技术实现 在交通数据分析模块,首先是统一采集不同渠道,不同模态的交通信息数据,转换形成对应的图像视频后再经由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其次,对于大范围波动或者间断性缺失的数据,则通过专业的数学模型、数据集成技术以及决策支持理论来实现全面细致的交通分析。此外,在路段车流量以及安全情况的分析中,还需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来完成,并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智能计算,从而科学支撑交通数据的分析和管理。 3、交通数据处理模块的技术实现 在交通数据处理模块,一方面是通过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来处理、实现决策支持,比如对交通事故的实时探测以及对信号配时的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动态交通数据处理技术,为交通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交通异常行为分析、交通短时预测等功能,并将采集到的动态数据与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做比对,客观分析交通现状,科学制定处理方案。显然,两类数据处理技术均能有效处理看似杂乱无章的交通信息数据,一定程度上也是“智能”交通的体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借助多元技术,规模庞大的系统管理工程,一旦有效建立并科学运用,将使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日常管理水平发生质的改变,从而为广大交通出行者创建良好的交通环境,提供优质的交通服务。而将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有效应用,将更好地实现系统核心部分――数据信息的挖掘与处理,有效解决系统建设中的信息及资源问题。因此,未来还需围绕这个核心,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更高效、安全、环保的交通运输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本文结合“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的学科特点,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本课程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方面的改革方法,指出教学手段应多样化,增加师生互动;教学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考核过程化且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兴趣。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但是,我国的智能交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创新性的研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少,因此,我国需要大量的交通人才投身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之中,据此,我院以培养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交通运输专业仍将“智能交通系统”课程列为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当今社会交通领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全面了解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既教授学生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概念、体系框架、理论和先进技术等,又要时刻引领学生把握交通领域发展前沿,捕捉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热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交通人才。 1 课程性质和特点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涉及交通、通信、计算机、控制等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前沿动态教育课程。本课程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起源、发展历程、体系框架、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子系统的结构框架、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等,可以说该课程将数学模型和实践措施贯穿于整个课程理论框架中,数学模型源于实践,然而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交通管理措施解决实际的交通问题[1]。该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理论知识抽象,而实际案例应用及分析少,理解难度较大,所以该课程特点可概括为“概念多、内容多、实`少、理解难”,如果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该课程的这些特点,很难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2 教学问题浅析 目前针对“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的教学,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即:教师提前备课,制作课件,在课堂上以PPT讲解为主,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向学生传递较为丰富的智能交通系统知识,教师自我感觉上课效率很高。但是,该课程涉及多门学科且实践性较强,教师系统讲授法存在很多缺点,学生根本学不进去,听课很乏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老套。目前的授课方式以老师PPT讲解为主,虽然老师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学生常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充分调动师生的教学与学习热情,教与学都显得呆板、被动,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的锻炼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讲课费心费力,但其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比较抽象;学生听课很乏味,感觉很枯燥,难以理解,例如学生宁愿在课堂上玩手机也不愿意听老师满堂的灌输。加之该课程涉及到了多个学科,内容上大多都是宏观介绍基本概念、框架体系、相关技术和应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且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总感觉讲解内容太抽象,无法体会到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 (2)教学内容陈旧。目前,智能交通领域发展迅速,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来向学生讲解智能交通系统知识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有很多学生反映课堂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很熟悉的案例,但是感觉又很遥远、虚幻,听之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捕捉不到智能交通领域发展前沿热点,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 (3)考核方式单调。该课程目前主要对学生进行期末试卷测验,以此考查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主要考查内容包括: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概念、体系框架、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考前对课程热菟兰怯脖常虽然学生能考出高分,但是考完之后学生什么也不记得,走上工作岗位更是感觉该课程没有给他留下印象,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压制。另外,还有一种考核方式就是学期末让学生提交一篇智能交通系统学术论文,以此来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但是通过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复制网上资源,浑水摸鱼,敷衍了事,根本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的考核,这样还导致了不良学术之风。 3 教学方法改革 3.1 教学手段开放互动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门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泛的课程,教师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应具备包含内容多、表现形式丰富、交互性好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制作出既符合课程教学目标又能够吸引学生乐于学习的课件尤为重要。[1]在教师备课过程中,除了满足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之外,要特别注意如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在课件之中,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给予不同的展示方式。首先,要懂得如何挖掘课程重点和难点而又不失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次,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知识点设计不同的展示形式,如有的教学内容以文档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有的则配以视频动画讲解,这样才能最终制作出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眼球的PPT课件。 除了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之外,课堂讲解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加强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体系框架等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系统讲授法,传授的知识量大、内容丰富,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快速了解智能交通系统;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基础理论,包括动态交通分配理论、智能协同学理论、动态交通信息预测理论等,可以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由现实生活中的交通拥堵问题引出动态交通分配理论、智能协同学理论等在ITS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乐趣;针对出行者信息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等ITS子系统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些ITS子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等;对于ITS中的基础技术,如定位技术、通信技术、信息采集和融合技术等可采用研讨式实践教学法,通过GPS、手机导航地图等产品的讲解,启发学生针对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见解。 3.2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科学、前沿的教学内容是良好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要与教学大纲相结合,与教学方法相适应,并能融入新的思想理论与知识。[2]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迅速,单独依靠教材挖掘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长此以往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因此,为了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必须广泛搜集最前沿的智能交通类资料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先进的智能交通理念和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开阔视野,提升兴趣。例如可以通过网站等途径给学生介绍最新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成果及应用,如特斯拉开发的智能车辆、ETC系统、智能停车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等。 除了做好课堂教学之外,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该课程中增加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1)将课程实验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到我院交通工程系系交通工程实验室参观,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用相关的智能交通综合控制设备,并学习相关的交通仿真软件,通过实际交通问题的仿真再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时常去关注智能交通系统及设备的企业,如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航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另外,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热点,多去浏览相关的智能交通网站,如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官网等,及时获取最新的智能交通信息与新闻;(3)组织学生多参加我国智能车大赛、交通科技大赛、世界智能交通科技大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考核方式注重过程 单纯依靠期末考试试卷或提交学术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显然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实现该课程考核的过程化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课程取消期末试卷考试,将考试环节改为课程实验和专业课实践大作业。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而专业大作业由老师拟定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主题,如ETC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车联网系统等相关系统的设计,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组内人数不限,选举组长一名,进行不同的工作分工,大作业设计完成之后,在课堂上以系统展示或者PPT课件形式进行汇报和讨论,老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对其设计的系统进行提问,每组队伍之间进行相互点评和打分,以此作为该课程大作业的成绩。实现该课程考核过程化,还要做到考核的科学合理,在成绩分配时也要做到公平公正,于是,成绩设置如下:平时成绩占20%(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课程实验占30%,大作业成绩占50%。 4 结论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涉及多门学科,而且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通过分析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展示形式的教学课件,不同的教学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而且要特别强调与学生的互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捕捉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动态,让学生积极参与该课程,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做到课程考核过程化,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智能交通,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图书管理员论文:新世纪公共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素养探析 摘 要: 要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就要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本,不断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职业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世纪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服务工作特点,接着从优秀的专业素养、基本的信息素养以及很强的服务意识等方面分析了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职业素养 服务 众所周知,作为为社会提供图书和信息服务的场所,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是印刷文献向多载体文献转化,阵地服务向网络服务拓展。要充分体现这些性质,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坚持与时俱进,组织读者利用图书文献资源。因此,在新时期,随着读者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对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员要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新世纪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服务工作特点 首先,服务对象方面。一般来说,读者来公共图书馆主要就是阅读感兴趣的书籍,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也不排除有一部分读者是因为公共图书馆安静的环境让其感到舒服,当然也有来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管理知识的人员。其次,借阅方式方面。就当前情况看,公共图书馆读者借阅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网上借阅,一种是馆内借阅。前者主要集中在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人群体中,后者是年龄相对大点的或者时间充足的读者。再次,印刷文献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载体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纸质载体转化为U盘、光盘、磁带、移动硬盘、电脑、手机等载体并存现象,引发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类型发生改变,有文献信息资源以及电子信息资源,当然还有网络信息资源。最后,阵地服务方面。当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分为了文献、电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时候,使图书馆原有的格局被打破,传统的守着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的方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了进一步适应形势的变化,需要图书馆从原来的阵地服务延伸为阵地服务与网络服务结合的方式。在新世纪,公共图书馆馆员要结合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特点,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素质,就是人的基本素养的简称,主要是先天生理为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其进行后天的教育,还有环境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获得的一种品质结构,具备的特点是内在性、稳定性,能够长期影响身心特征的发展。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读者服务质量。要做好信息流通服务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不仅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具备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更需要他们在工作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专精博通,提升其综合素质。其良好的职业素养的表现如下: 1.优秀的专业素养 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要精通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了解图书馆资源的布局,要结合不同读者来馆的目的,优化合理配置相关设施,提高读者满意度,能够迅速的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在传统专业素质方面,主要是对图书馆空间的合理规划。图书馆的场地有限,但是图书却是在不断的更新,要按照种类不同对图书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对于同一个种类的书来说,还要依照出版的时间进行排列。新的图书包含着新的知识,要放在显眼的位置,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旧图书的修补,因为以前的知识不代表已经过时,已经无用,其中包含的内容可能正是一部分读者所需的。所以,图书馆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图书馆员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 2.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 这是信息时代对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新要求,要对信息有高度的敏感性,还要有很强的洞察力与判断力,能够在浩瀚的资源中迅速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资源。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网络中查找资源。在新时期,在对读者开展服务的时候,不能根据之前的“需求与供给”的简单的服务模式开展,因为这种传统的静态服务模式跟阅读群体之间相隔离。对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要提高其信息素养,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要走进这个群体,根据他们的喜好,为其快速检索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毕竟网络资源浩大,内容繁多,根本无法保障满足每一个读者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肩负其甄别与筛选信息的责任,还要负责信息的传递与整理。要按照种类不同对信息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储存,对于同一个种类的信息来说,还要依照时间进行排列。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整理分析、定题报道等动态化的读者服务,进而形成职能信息查询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3.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 作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用亲切的语言跟读者交流与沟通,能够耐心的为他们提供服务,尽到自己的职责,把职业作风发挥出来。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到读者的具体需求,统一图书馆与读者的思维理论,站在读者需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构建和谐的服务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借阅关系,这种借阅关系是建立在读者与馆员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图书馆管理制度要结合读者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等,对借阅时间进行调整,让读者能够接受新的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要想充分了解读者的兴趣以及借阅需求,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针对此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为满足读者需求做准备。 4.熟悉公共图书馆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公共图书馆的馆员来说,熟悉相关法律法不只是一种职业素养,还是体现对读者基本的尊重。虽然说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单位,但是不能因为其这个特性就不存在法律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类型都有了一定的变革。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熟悉基本的著作权法,信息传播法等,在图书馆文献传递与整理的时候,都会涉及到著作权等问题,同时购买数据库,也会存在相应的权限,特别是那些集团购买行为等。因此,熟悉公共图书馆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 5.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 知识的更新越来越频繁,信息的接受手段也变得多样化,作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跟得上时展的脚步,建立终身学习意识,明确自身的不足,这是图书馆员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与时俱进,能够用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要求自己,这是当前需要具备的终身学习观念,通过主动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而适应新时期的图书馆工作要求,注重知识的更新。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制定考察评比的相关措施,要求员工每隔一段时间写一次读书笔记,每年举行一次论文的评选活动,在年终测评的时候采取民主化测评方式,把测评的结果纳入到员工年度考核的范围中,进行量化评比,让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习进步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通过进行改革创新,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的方向。要严格执行图书管理借阅制度实行规范操作,熟悉公共图书馆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刻理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和愿景,总之,公共图书馆员职业素质的增长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与付出,才能有进步,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才能为我国的图书馆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书管理员论文:学校图书管理员的素养 摘 要:学校图书管理员要想成为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必须着力于“悟、敏、博、细、勤”五方面,努力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悟;爱;博;细;勤 一、悟,即觉悟 学校图书管理员应当是坚定的马列主义者。 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法令,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所以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观、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规范,具有理论的坚定性、言行的一致性和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 二、爱,即热爱本职工作 图书管理员是一项服务性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科研成果,但它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前期劳动,所以图书管理员必须正确认识图书馆工作,保证图书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三、博,即博学、爱好广泛 图书管理员应该是一个博采多闻的杂家,不断拓展知识面,不仅要注意积累自然科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社会调查,获取一些社会知识,这样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需要,采购新图书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四、细,即精打细算 图书管理员要精打细算,就是遇到问题能删繁就简地解决,如怎样解决兼课与学生借阅的矛盾,培养学生怎样借书等现实问题,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条件解决。 五、勤,即勤学、勤记、勤写 1.勤学。图书管理员要学图书馆学的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相关学科、发展方向等基本知识,还要学图书馆信息职能的情报学知识、信息管理学知识。 2.勤记。法律意识是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的意识,对知识产权保护等《著作权法》方面的法律尤其要勤记。 3.勤写。在实践的过程中,现代管理要经常用到计算机,图书管理员应该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能力,这样就要勤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和落后状况。 图书管理员论文:提高中学图书管理员管理能力的方法 中学图书馆在中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学图书馆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图书馆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在中学图书馆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和作用的发挥需要管理员践行。因此,可以说图书馆管理员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图书馆作用发挥的好坏。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管理能力成为中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文从提高图书管理员管理能力的途径入手,以期对图书馆管理员管理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1 中学图书馆管理员的作用 1.1 中学图书馆的的地位 中学图书馆是中学教育中有益的补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青少年时期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时期,还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课堂学习得到的知识,是按照教育大纲的安排来统一进行的,而每一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梦想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中学图书馆可以提供大量课外阅读资料。中学图书馆所蕴藏的众多图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古往今来那些英雄人物的浩然正气和高尚品德,能够给青少年带来正能量,帮助他们在心理上、生活态度上找到人生的目标。 1.2 中学图书馆管理员在图书馆中的作用 中学图书馆为中学生和教师提供知识和德育营养,而实际执行这些内容的就是图书管理员。中学图书馆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的前提是采购契合中学教育实际的图书。而采购图书需要图书管理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图书采购之后的编排上架,都需要图书管理员的亲力亲为。中学生和教师来图书馆借阅图书时,图书管理员的管理能力更是影响他们的借阅效果。总的来看,中学图书管理员的在图书馆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管理员的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2 提高中学图书馆管理员管理能力的途径 2.1 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思想道德素养 中学图书馆管理员管理能力的提升,核心是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本质上是为中学生和教师服务,应当具有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中学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服务是图书管理员树立服务精神,以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满足他们的借阅需求。这就需要图书管理员在服务意识上不断提升。服务精神是思想道德素养中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所以学生阅读活动具有盲目性和不稳定性,由此,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但要承担服务师生的职责,更要担起育人的使命。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中学生还处于思想未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图书馆管理员应当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在图书采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地位。加强中学图书馆的党组织建设,突出党组织的思想工作桥头堡作用,突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党员的先锋作用在中学图书馆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加强中学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强化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突出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思想,不断提升服务技能。最后,形成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机制,通过制度化建设将图书管理员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常态化。中学图书管理员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要将思想道德素养建设放在首要的地位。 2.2 加强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中学图书馆管理员管理能力的提升,必定需要提升专业技能,图书馆管理员提升了专业技能,其管理能力方可提升。图书管理员的专业技能,一般来说包括:图书采购、图书归类、编目、图书检索等。当前,图书馆的建O、管理已经进入了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科技时代的来临使网络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迎来了行业变革,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作为管理工具已经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图书管理行业也不例外。 信息化的图书馆普遍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成为为读者服务的日常工具。当今信息化的中学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员使用计算机编目、标引、编制数据库、光盘检索、互联网检索等。这些都需要图书管理员掌握过硬的网络信息化技术,需要图书管理员熟练使用大量的网络软件。而当前中学图书馆管理员在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专业技能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提升中学图书馆管理员的管理能力,首先要提升管理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技能的当务之急是提升其管理的信息化技能水平。 首先,加大信息化专业化技能的培训力度。中学图书馆应当加大培训投入,让每一个图书管理员参与信息化培训,充分学习当今主流的信息化技术。其次,中学图书馆应当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在图书馆的日常运用中充分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最后,在制度上形成图书管理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机制,让图书管理员不断地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提升,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培养,是提高中学生图书管理员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学图书馆应当高度重视图书管理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2.3 加强管理员的服务沟通能力 中学图书馆毫无疑问是为中学师生服务的,因此中学图书管理员应当具备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图书管理员管理能力的基本素养。中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直接决定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是服务师生。服务能力的提升直接决定了图书管理员的管理能力的高低,没有服务意识,再高的管理能力都无法发挥出来。提升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主要是通过服务意识培训和制度约束激励。首先,加强对图书管理员服务意识的培养,需要从职业的特性上让管理员充分意识到服务是其工作的本质内涵,通过不断的强化服务意识,向管理人员灌输服务是职业的根本。其次,服务意识的树立需要激励和约束机制。服务意识的培养是一个过程,需要激励和制约,因此在中学图书馆的制度构建上需要建立起奖惩制度,对服务意识突出的图书管理员予以奖励,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而对那些服务意识欠缺的,要进行惩处,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形成良性的内部互动。 中学生图书馆工作过程就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过程。较为成功的沟通交流,必须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知晓师生对图书的需求及期望。因此,图书馆管理员要深入了解师生对图书的需求,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了解掌握不同类型师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和阅读规律。了解师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规律,需要管理员具备系统而专业的沟通技巧。具备沟通技巧的前提是图书管理员具有足够的耐心和专业知识储备,在与师生沟通前,要掌握图书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对图书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掌握充分的图书管理和图书知识是进行沟通的前提。另外,沟通的技术性体现在发现读者的需求,发现读者的需求是沟通的终极目的,需求发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技术。图书管理员在与师生读者交流时,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系统、全面地了解师生读者的需求。 3 结语 本文从思想道德素养、专业技能和服务沟通3个方面对提升中学图书馆管理员的管理能力进行了论述。中学图书馆在中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图书馆重要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图书管理员,而图书管理员的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图书管理员论文:浅谈现代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摘要:图书馆是知识和文献的珍藏所、集散地和辐射源,这样的信息时代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具备专业素质和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信息素质;专业知识;网络知识 1现代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 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方面:知识经济对图书馆事业以及图书管理员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在迎接挑战图书管理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及知识管理意识、信息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终生学习意识,这样才能满足读者多层次、多学科、多类型的信息要求,为社会进步、科研发展提高质量的服务。 1.1 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图书管理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前提,是影响文献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是图书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信念、职业行为等。从职业意识来讲,能够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职业情感上讲,图书管理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自豪感和荣誉感,要以积极健康的态度从事图书馆工作,在服务工作中对读者要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尊重读者、信赖读者,真诚热情地服务读者;从职业信念来讲,图书管理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努力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把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上;从职业行为上讲,要求图书管理员庄重、大度,以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文明礼貌的服务语言、精湛的服务技能,在读者服务工作中体现出亲和力和感召力,使读者对图书馆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树立图书馆良好的文明形象。 1.2 图书管理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身心素质是图书管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只有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适应当今时代各种环境的要求。图书管理员应具有健康体魄和充沛精力,以适应繁杂、细微的图书管理和信息处理工作;其次,还要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它涉及人的性格、气质和意志、信念、价值观等个人心理特征,影响着一个人其他素质的发挥和表现。 1.3 图书管理员应具有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图书管理员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图书管理员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具有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体现。图书管理员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够识别读者的信息需求,及时跟踪、捕捉读者需求信息,并能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所获信息的价值、过滤、筛选、整理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产品;图书管理员还应该具备开发二次信息的能力,能够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加工、提炼和整序,使之成为新的知识信息的满足读者深层次的信息需求。 1.4 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可以使图书管理员和读者之间的交流顺畅,使其能够快速的了解读者的意图,把握读者的信息需求,提高咨询的效率和节约读者的时间,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馆际之间的合作、网上联合咨询的发展,体现出一种整体依赖、相互联系、团结协作的关系,因此,图书管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才能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 2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方面 2.1 扎实的专业知识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高技术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利用者,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支柱。 2.2 图书情报的专业知识图书情报专业是建立在图书馆学、信息情报学、分类学、目录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科学,更是从事图书馆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每一位图书管理员不仅要具备一般的分类编目、文献学、信息学、传播学以及图书馆管理学等基础业务知识,而且跟踪其在网络环境下发展和变化,熟练掌握网络信息知识、网络文献采集与传递以及收索引擎的选用等等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完成文献信息的采集、加工、整序、保管和流通等业务工作。 2.3 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网路知识和技能是图书管理员从事网络信息服务必备的条件。因为图书管理员应该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库建设、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对网上的信息进行查询、核实、描迷、跟踪、存储、检索和挖掘,然后通过认真分析、筛选,指引读者方便快捷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所以图书管理员现代化技术的能力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对读者服务水平的高低。 2.4 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现代图书馆为社会大众提高质量的信息保障,其中不乏外文文献资料。另外,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世界各国的文献信息都将成为读者利用的内容,而中文信息资源很有限,因此,作为图书管理员应该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尤其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要求。图书馆管理员除具有良好的外语阅读能力外,还要不断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因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特点,文字工作仍占主体部分,所以管理员除了要负责筛选、过滤各种信息外,还要用准确、清晰、简明的文字来撰写各种信息评价、摘要、专题报告、综述和学术论文等,以便使新成果、新见解得以及时的交流与推广,进一步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深层次服务。 总之,信息时代的图书管理员,其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除具备上述方面的能力外,一般还要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信息的综合能力,要有挑战意识和科学的管理能力,全面的树立现代的服务育人观念,特别是要树立以馆为家与服务相适应的服务观、人才观、质量观,具有更高的社会文化科学知识修养,为了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努力把培养图书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时代挑战。 图书管理员论文:浅谈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摘 要】图书馆事业的关键就是图书馆员,因为图书馆大部分的功能都是通过馆员来实现的。图书馆员本身的素质既决定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还会影响图书馆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否。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这意味着对于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所以,新时期做好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培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馆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实用功能,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图书馆员;基本素质;培养 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情报信息的广、快、精、准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各图书管理人员的结构比较复杂,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是从不同的渠道进入到图书管理工作领域里的,因而对涉及图书管理方面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强化图书情报意识,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的必要性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人的素质是综合的,既包括科学技术素质,也包括人文素质。深厚的文化道德修养,奋发向上的国民精神和崛起的民族意识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貌和兴衰,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图书馆实现服务现代化的需要 目前,许多图书馆在书刊采编、分类编目、著录、流通等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社会化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手工借阅和人工检索,将为计算机通讯、激光通讯等现代化技术所代替,服务手段和效率也将大大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水平。 2、满足多层次师生需求的需要 铁路职工培训基地培训的对象是铁路在职职工,因此他们的文化层次、岗位不同,查找的资料是多方面的,提出的问题不仅专业性强,而且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信息导航员,图书管理员不仅要提供多方面,各种各样的情报检索和文献信息的内容,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情报检索技能和广博的各学科知识、铁路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师生。 3、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馆藏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之间的竞争由原来的馆藏数量与建筑规模的竞争向信息组织与服务质量转变。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做好各项工作,要求管理员不仅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而且要拥有相关学科知识。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图书馆生存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立图书管理员与学校科研、教学活动相沟通的制度。在一些重要的课题的立项、评估过程中引入图书管理员,以发挥他们在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组织及综合利用的优势,对重点学科课题进行重点服务,并且将之形成制度规定下来。进行经常性的专业学习与交流的制度,利用图书管理员优先接触新知识的优势,及时把信息反馈给教师,并对课题研究进程进行跟踪指导。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技能,提高图书馆对外服务能力,提升图书馆在学校的学术地位。 二、新时期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 1、良好的思想品质 新时期图书馆员必须有着良好的思想品质,作为文化的传播者,馆员必须了解党的思想和路线,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这样才能在引导读者的时候不会出现政治错误。图书馆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只有坚定这个信念,图书馆工作者才能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馆员需要从心底认同图书馆的工作,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重要的,这样才能在工作时候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进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壮大。 2、优秀的职业道德 各个行业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展。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图书馆形象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图书馆员需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因为自己言行不当对读者造成不好的印象。图书馆员还应该在心中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明白自己的言行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对于读者需要找书或者某个方面资料的时候,不能因为对方的要求多就出现不耐烦甚至是出言讥讽的现象。要明白,读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读者,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3、积极向上的心理 网络时代科技发展迅速,图书馆中运用了很多新技术、新思维,因此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馆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出乎意料和突发的事情,当处理不当而遭到读者的投诉时,馆员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长期积累下来会对馆员的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馆员要保持积极的心理,乐观的情绪,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将遇到的挫折、困难以及失败作为自己人生的一笔财富。古语有云:吃一堑长一智,这些问题不正是让自己明白了更多做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理吗?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心理可以帮助馆员更好地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4、勇于创新的素质 一个民族有了创新思维就能不断进步。我们这里的创新不是指那种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状态的东西,而是指馆员自身的能力提升。图书馆创新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馆员的创新,当馆员具备了创新能力,就可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新时期的馆员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怀着创新的精神,将工作过程中一些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业务需要的问题找出来,然后找出新的解决办法。要让创新思维成为自己的固有思维,鲁迅先生都说过: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就有了路!因此工作过程中,需要大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三、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与提高 首先来说,要让图书管理员队伍形成自我培养与提高综合素质的意识,图书馆要制定较为严格的考核机制与奖罚措施,要从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对馆员队伍进行考核,形成外部压力,促使其不断通过自我学习与努力来适应图书馆管理策略的变化。在此过程中,要注重考核机制的完善与改进,考核目标要循序渐进,奖罚措施要公平合理,要让员工队伍逐步适应并逐渐形成自我学习与提升综合素质的习惯。 其次,综合素质自我培养与提高,还要注重馆员综合素质对图书馆工作开展及发展重要性的宣传教育,要让图书管理员们认识到自身价值与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内在的追求素质提升的欲望与动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图书馆管理者的引导教育作用十分重要,只要引导得当、宣传得力并长期坚持,就能在潜移默化下使图书管理员们形成自我培养与提升高综合素质的意识。第三,要注重图书管理员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图书管理员们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与提高,离不开自主学习这一关键要素。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与提高,否则,自我培养与提高只是一句空话,难以落实。在此方面,图书馆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培训,尤其是针对一些文化水平较低、能力较弱的馆员,更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总的来说,图书管理员们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与提高,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还需要图书馆从不同环节、不同侧面进行必要的促进,只有形成自我培养与提升综合素质的意识,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最终获得实效。 图书管理员论文: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探究 摘要: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和队伍建设上的问题,提出了讨论,并建议如何做出改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加强图书馆的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员;提高综合素质; 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是指图书馆管理信息更方便,更有序,范围更广,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以及图书馆馆员素质高层次化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专业人员队伍是图书馆自身变革和网络信息化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各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新时代的图书管理员应向素质高、知识广、多能力的方向转变。 无论哪一个图书馆,都是书籍的集散地。里面有大量的书籍信息需要整理和编辑。这些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快速处理,用计算机进行编号,统计,分类,比起人工要节省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快速高效,图书管理员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可以快速的对图书馆里的大量藏书进行资料的整理和统计,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图书管理员还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编辑,做到二次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图书馆员素质建设的必要性: (一)信息时代给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社会的进步必然带来制度的改变与革新。图书馆不仅仅是学生用来学习的地方,也是文化传承与储藏的首选,一个城市,看它的文化厚重不厚重,就看它的图书馆藏书丰不丰富,文化资源多不多。收集的图书是不是分类好了,有没有注重信息的筛选和过滤。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城市的经济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图书馆的成功建设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图书馆的引导作用,靠的是管理员的能力,管理员的能力越强,图书馆的软实力也就越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图书馆的运营效率也要加强,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图书馆的改革所要注重的地方。而且图书馆网上服务是大势所趋,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图书馆员完善自我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尽职尽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图书管理员有着传承中华文化,引领时代潮流的职责。在行业中,想要做出成绩,首先自身要很努力,其次要学习更多的东西,不管人生的机遇如何,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问心无愧。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各个行业中的人员。 二、高校图书馆队伍的现状 (一)学历一般不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中的从业人员大都是校方领导的亲属,而且大都是退休的老工人,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致使管理人员内部没有很好地秩序,有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也在其中工作,思想落后,不知变通,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革新,这群人拿着国家的工资不干活,在此颐养天年,这类人都应该被剔除出去,这是团队的毒瘤,不能让一锅好汤,坏在几只老鼠身上。 (二)图书馆专业知识整体偏低 高校图书馆馆员年龄偏大是一普遍现象,有的学校把图书馆当作老弱病残、解决家属问题和机关院系裁员瘦身的预备地方,将家中亲属安插在其中,使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结构混乱,管理无序,服务质量和专业技能低下。 (三)计算机技能和网络知识严重不足 图书馆里的人大部分是从下岗工人中挑选的,学历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不会,办事效率低,而且脾气暴躁,耐心差,导致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下降,计算机技术是现在工作中非常必要的内容,网络分析与整理也同样重要,两者结合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这部分人严重缺乏这类技术,又不肯投入学习,才使图书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渐渐被社会所冷漠,社会影响大打折扣。 三、如何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举措 (一)注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前面提到的团队毒瘤应尽早剔除,避免整个团队的毁坏。其次,对于思想素质过关的人,要加大对他的培养和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图书馆可有针对性地选送馆员参加相关岗位内容的培训班;鼓励馆员参加本科、研究生等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兄弟馆,使其开阔视野;定期组织各类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支持馆员参加学术交流会,与同行专家交流科研成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鼓励馆员的自身学习,这样,每位馆员均有机会进行知识更新,完善自己,在图书馆事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二)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是图书馆员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馆员要学会把握内心感受,学会心理调节,还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在逆境中奋飞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刻苦钻研的意志。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既感情丰富又不脱离理智的控制;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不刻板固执;既有主观见解又善于团结他人。馆员还应注意锻炼身体,善于支配时间,做到劳逸适度,合理用体、用脑,才能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保持身体健康。 (三)提高素质必须贯彻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 图书资料管理上的信息化,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管理人员素质和修养的一个严峻挑战。只有具备良好素质和素养的、远见卓识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才能有计划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个人的专业面、学习计算机技术,成为既精通图书馆学又掌握计算机及其他科学知识的人才。强调图书资料人员的素质和修养,是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搞好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树立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从主观上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能力。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才能与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步前进。 (四)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有了好的培训机制,还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激发人才的活力,促进人才的成长,体现人才的价值 [2]。激励人才的方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可采取目标激励、培训激励和考核激励。首先,图书馆要制定适当的总目标,激励馆员对高目标的追求,不断启发其奋发向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内在潜力,激发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学分制,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评价其培训效果。在服务争创活动中给每个人创造发挥才干的机会,以便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领导对于馆员参加学习和学习中取得的成果要给予充分肯定,使馆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能主动积极参加学习。最后,在考核激励上,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使之与培训、晋级、奖金、岗位等相联系,坚持激励的公正性,从而增强激励效果,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这类群体对图书馆的环境要求较高,图书馆应把着重点放在这类群体上,加快图书馆的改革,着重文化氛围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使重中之重。 图书管理员论文:图书管理员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占座行为在各大高校中并不少见,学生们占座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说用书本占座、用衣服占座等,占座行为甚至有时候还涉及到2个或者2个以上的座位,一个人占多个座位,危害巨大。本文首先对图书馆占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危害进行了概述,然后从学生、高校、图书馆三个方面对占座行为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就如何管理和改善当前大学生的占座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占座;对策 0 引言 占座行为不仅会导致图书馆资源的浪费,更会加大图书馆的管理难度,虽然已经有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但仍然存在着局限性,缺乏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抱着解决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的目的,结合实际中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诸多问题,对此展开了讨论,对于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1 图书馆占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1.1 抢占座位浪费时间,影响自修秩序 相对于单纯的去图书馆自修来说,占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首先因为占座率高,所以学生想要获得座位,需要比平日更早地到达图书馆,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占座。此外,因为占座都是认识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忙,所以占座会导致的后果就是同班或者同寝室的同学经常会坐到一起,朋友之间话题较多,所以很容易导致交头接耳、高谈阔论,使原本安静的图书馆变得嘈杂,同时也影响学生的自修时间,影响自修秩序。 1.2 抢占座位导致图书馆座位使用率降低 “占座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占”,也就是说,人没到但物品到了,位置虽然是空的,但“总有人”。一些急于学习的学生苦于没有座位学习,而却仍然有许多座位闲置。每当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与占座者交涉的时候,占座者总有借口:“上厕所去了”、“找书去了”、“接电话去了”,但是却迟迟不出现。空的座位闲置,真正有需要的同学却找不到座位,图书馆的价值和功能得不到好的实现。 1.3 个别学生顺手牵羊,导致物品丢失 占座者需要用私人物品来表达座位的“领土”属于自己,经常会用一些手机、笔记本、钱包等放在座位上,以此来占座。但是图书馆的人流量非常大,经常人来人往,有个别心术不正的学生趁别人不在座位的时候,很容易顺手牵羊,将别人的物品占为己有。因此,总有学生因为占座而丢失私人物品,虽然图书馆一再强调和提示学生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但是有些学生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用此类方法来占座,导致物品丢失的现象得不到改善。 2 占座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思想观念有误 学生是占座行为的主体,所以占座行为的形成原因,主要也是来源于学生自身。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再加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容易受到父母的溺爱,因此身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思想误区。 第一,缺乏共享意识。大学生被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和溺爱,很容易导致当前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单一,而且自我意识强烈,做事更多考虑的是其自身的得失,很少顾及到身边其他人的利益。在涉及到利益的资源抢占问题时,他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保障自己随时有座位可以用,而不是自己如何才能够不损害别人的利益。第二,缺乏公共意识。图书馆是学校的公共场所,包括其座位、图书,任何人是不能以任何方式强行占有的。但是由于缺乏公共意识,很多学生仍然是屡教不改,占座行为时常发生,即使自己不在,也会用物品来强行占座,浪费了图书馆资源,既不利己,也不利人。第三,从众心理明显。一些学生即使在一开始并没有占座意识,但是看到其他人都在占座之后得到了好处,觉得自己如果跟随大众也是没有错误的。这种心态的存在往往出于无奈,他们可能心底里是抵触占座行为的,但是如果自己不占座就没有座位,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最终这些同学也只能屈服于大众,加入到占座的行列中,只能使图书馆的占座现象更加恶化。 2.2 学校图书馆资源有限 图书馆资源有限,是导致学生占座最直接的原因。如果资源充足,学生每到图书馆总有空闲位置可供使用,那么学生是完全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去占座的。导致学校图书馆资源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年年扩招,人数增加了,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却没有因此而扩大,所以图书馆的资源紧缺。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的招生和办学规模已经超过原有计划,人数超出原有计划,有限的图书馆资源已经成为了高校的稀有品和奢侈品。这样就导致扩招与图书馆资源形成一种“剪刀差”,这种矛盾不可避免地加剧占座现象的产生。第二,高教教育改革,导致大学生的公共资源紧张。学分制和选修制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为了更好地把握时间,提高自我,学生只能选择去图书馆自修。尤其是各种考试临近的时候,比如说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考研准备、公务员考试、雅思托福考试等,便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到图书馆学习,甚至把图书馆当做自己的第二个课堂,很容易造成图书馆座位供不应求的状况。此外,现在大学里很少有给学生专门的自习室,而学生宿舍环境又十分嘈杂,无法与图书馆舒适的环境相比,这也是越来越多学生愿意去图书馆自修的原因,但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却是,图书馆有限的资源与学生日益增加的需求之间就形成了必然的矛盾,要想确保自己在图书馆中占得一席之地,学生只能纷纷走上“占座”的道路。 2.3 图书馆管理不足 图书馆对占座行为的管理和处罚力度不足,也是导致“占座”行为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图书馆虽然明令禁止学生占座,但是迄今为止,可能因为重视不够,也可能是因为管理不足,仍然很少有图书馆对学生的占座行为进行处罚。一些学生见“占座”不仅没有惩罚,反而仍然可以获得座位时,便纷纷继续开始占座。久而久之,占座行为一旦形成气候,图书管理员想要再进行管理,学生便不再配合,对图书管理员置之不理或者恶语相向。 3 解决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的建议 3.1 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主动放弃占座 第一,高校可以借助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比如说每届的迎新会议、平时的课前教育等。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与各个学院进行积极配合,通过讲座、授课等形式来对大学生的素质、思想和纪律进行教育,向学生传递文明、礼貌、有序、的理念。第二,可以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公共意识,树立大学生文明、合理、和谐、共享、互助的理念,摒弃不良的校园风气,杜绝图书馆占座的不文明行为。第三,加强对大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倡导文明的图书阅览和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形成文明礼貌的观念,从心理上共同摒弃占座行为,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已的行为,更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这种行为与素质大学生的形象相违背,大学生应当以此为耻。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引导和暗示,促使学生主动放弃占座。 3.2 增加对图书馆的投入,保障大学生对座位的需求 学校每年在扩招之前,应当首先思考自己的教学设施和资源能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人数、学校经济情况、学生需求等方面,相应地增加对图书馆和自习室的投入,其中包括书籍数量、图书馆规模、座位数量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对图书管理员数量的增加。同时改善自习室的环境,为图书馆分担压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改善教学楼自习室的环境,可以缓解图书馆的座位紧缺现状,如果学校可以为自习室配上空调、饮水机等基础设施,学生也会选择去自习室进行学习,而不是都抢着去图书馆占座。此外,延迟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开放时间,也可以减缓图书馆的压力,错开图书馆使用高峰期。如果图书馆开放的时间长,那么学生就可以不必在短时间内挤在一起,而是可以有安排地选择人少的时候去,这样一来相应就会使占座现象相对减少,既减轻了图书馆的压力,又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功能,同时也缓解了学生、图书馆、学校之间的矛盾。 3.3 规范图书馆行为标准,强化对占座行为的惩罚 “占座”行为之所以一直得不到改善,而且屡禁不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和处罚力度不够。对此,笔者认为,应对从以下几点来规范图书馆的行为标准:第一,征集大学生勤工俭学者和青年志愿者参与到监督图书馆的占座行为之中,以此来维持图书馆的秩序。图书馆管理人员人数有限,所以监督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可以由志愿者和勤工俭学的同学一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便可以协助协助图书管理员调解因图书馆座位产生的纠纷和矛盾,特别是对占座这种不文明的现象组织巡查,对占座人员特别是久占不用的学生进行相应处罚和批评教育。学生之间相互监督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心声,从而可以使管理和学生实际相结合,更加人性化地对图书馆进行管理,从而更好地监督学生占座行为。第二,制定明确的占座行为处罚标准。一些学生因为占座行为不需要承担责任和后果,因此屡教不改。对此,图书馆应该量化占座行为的标准,可以制定出明确的处罚力度。比如说关于占座行为的形成条件:“空座位时间超过20分钟以上便被认定为占座”;对于初犯者,可以进行口头教育和批评,而对于屡教不改者,可以没收其图书证,通知其所在学院,交给其辅导员进行批评教育。通过这种标准而严厉的处罚监督,相信占座行为一定会得到改善的。 3.4 增加新的图书馆管理方法,预防占座行为的发生 笔者认为,仅从素质行为等方面来要求大学生放弃占座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为大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能力尚不成熟,若想依靠他们自身的自觉意识来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有些困难。因此笔者建议图书馆可以采取全新的图书管理方式,比如说参照火车、飞机、影院的就位方法,使用电脑程序随机排号就座,以到达图书馆的人次为准,一人一号,坚持奉行“不见人不给号”的原则,可以有效预防人未到却占座的行为发生。相对而言,此方法的效果要比罚款明显,因为罚款只是对错误行为的事后教育和补救,而按人发号则可以在占座行为发生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一个是预防,一个是事后教育,差距显而易见。 4 结论 占座行为损人不利已,不仅侵犯了其他学生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权利,也导致图书馆秩序混乱,不利于管理。对此,笔者从认为,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主动放弃占座;增加对图书馆的投入,保障大学生对座位的需求;规范图书馆行为标准,强化对占座行为的惩罚。只有如此,才可以缓解大学生占座行为带来的危害。 图书管理员论文:中学图书管理员素质提升实践与思考 [摘要]中小学图书馆(室)在图书馆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资料的阵地,担负着推进课程改革、辅助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情操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阅读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目前学校在图书管理人员配备上虽然存在年龄老化、非专业化等问题,但作为图书管理员,处在学习化的时代应该紧跟潮流,明确职责、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 一、由普通的管理员变为积极的学习者 图书管理员虽然不是教师,但同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其文化修养、业务能力、学术水平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管理者自身来说,也最有条件读好书,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做一名积极的学习者。 我自1993年参加图书管理工作以来,一直坚持不断学习,除了熟悉图书管理常规业务以外,把学习当做追求,先后参加浙江教育学院图书管理员专业大专班学习和衢州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函授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并且不断改进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我认为图书管理工作虽然清苦,但学习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也是我们最好的工作方式。 二、由单一的保管员变为阅读的指导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管理员应该从单一的保管员变为阅读的指导者。 图书馆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进行阅读。阅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图书馆必须根据各个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读者阅读的需要,及时调整阅读服务的内容和策略,以便使图书馆的服务更适合读者的阅读需要。 我在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在倾听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改革选书制度,为师生选择更需要的书籍;依托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开展图书信息会推荐更适合师生的书籍;通过创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让读者在精神上亲近书籍;构建适合于读者的、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力争达到“一索即得”的效果;在书籍布局上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模式等。通过改革图书馆工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通过创建人文化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精神上亲近书籍,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让人有一种沐浴春风的感觉。同时推进图书“进廊入室”活动,学校在走廊上设立“图书吧”,每个班级设立图书角,让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图书馆。学校图书吧陈设舒适优雅,再加上丰富的书刊资源,让学生有一种温馨家园的感觉。 我认为图书管理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才能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才能实现由单一保管员向阅读指导者的转变。 三、由简单的存储者变为信息的管理者 钱学森同志说:“现在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使用者的向导和顾问。”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检索管理向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我除了参加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培训,还积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且自费到省内外数字化图书馆参观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管理能力。我和学校图书管理员一起努力在数字化图书建设中转变角色,成为前沿的信息管理员。我们利用信息平台收集互联网上的资源,把网络上大量分散的课程资源归纳起来,分类整理,编目处理,上传到本校的校园网上,并恰当地增加多种检索途径,便于师生查找建设新课标下的素材库,以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从整体上提高馆藏资源的信息提供能力。 四、由图书的提供者变为成长的引领者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管理员责无旁贷;如何促进青少年成长,我校的做法是图书馆定期举办“阅读讲座”,使之成为学生阅读的加油站;图书馆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教育,增强他们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其信息素质;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图书资源,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舒心地阅读等。 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图书馆主动请缨尝试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课。这一活动大大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也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这一创造性的做法还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信息检索课的开设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实践中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检索课的开设享有与其他选修课模块在课时、学分、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平等地位,成为我校新课程改革园地里盛开的一朵奇葩。 图书管理员论文:浅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员角色定位 摘 要:高职图书馆是一个为学校教育教学及科研提供书籍资料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机构,不仅是学校的文化场所,还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因此,高职图书管理员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对图书管理员素质的要求,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本文分析了高职图书管理员角色定位的传统误区,并提出了新时代的角色定位概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管理员 新定位 高职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及科研提供书籍资料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机构,不仅是高职院校的文化场所,而且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其服务水平及未来的发展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当前,对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员的角色定位存在一定的误区。而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是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因此,对图书管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找准新高职图书管理员的角色定位,使高职图书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图书管理员传统的角色定位误区 长期以来,很多高职图书管理员都认为图书馆是学校的辅助机构,学校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因而很难产生职业自豪感。他们认为自己远没有一线教学、科研单位的教师重要,也无须太高的学识和能力,缺乏主动的服务意识,有的图书管理员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更谈不上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 二、新时代高职图书管理员的角色定位 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图书管理员,应是信息、知识及其载体――文献的搜集、整理、加工和提供者,所以他们与高职一线教学、科研单位的教师一样,对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图书管理员要增强职业自豪感,消除认识误区和不良情绪,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服务者和文献保存、整理、传递者,而且是信息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努力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1.做热情、主动的服务者 图书管理员的价值是通过为读者提供各种有效服务而实现的。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怀有对事业的热爱和敬诚之心,要树立服务理念。作为一名服务者,把书籍管理好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还应该重视读者,时刻把读者放在首位,用真诚的服务与读者建立起一种信任与理解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用热情周到的态度和娴熟的技术,尽可能为每一位师生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图书管理员的服务不能只局限于被动的服务,还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要与读者进行有效沟通;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了解不同读者的需求;要有敏锐的图书触觉,及时搜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并补充到馆藏文献中;引导读者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发挥图书馆及时、灵活地提供文献的优势,使文献资源建设走在教学实践的前面,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做熟练的信息处理员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高职图书馆都将传统馆藏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图书馆大多数使用局域网和广域网,馆藏信息资源仍以纸质文献为主,而电子文献主要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信息数据库、流通数据库。图书的编目、借阅、网络等服务均需借助计算机完成,因此,图书管理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信息储存、网上资源检索、联机检索、建立相应数据库等信息技术;还应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成为熟练的信息处理员,并指导读者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从而提高图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3.做敏锐的图书信息洞察者 图书馆员要有敏锐的图书信息触觉,及时、准确地捕捉前沿文献,特别是本院校专业或学科发展的前沿文献以及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采编部门,从而丰富馆藏,更好地为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服务,真正发挥图书馆的教学补充和延伸的作用。 4.做学生的阅读指导者 高职学生具有多层次、多专业、多课程的特点,从生源上看,有初中学历、高中或同等学力;从专业上看,有农业、机械、药学、护理等不同专业。阅读指导是图书馆开展业务的主要内容,大多数高职学生阅读能力较差,阅历尚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对他们进行阅读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和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避免盲目阅读,起到引导作用。 三、小结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员不仅要有主动服务意识、敬业精神、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能,还要深入了解读者在专业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方面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及时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指导学生正确阅读,真正成为师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提供便利,以全新的角色定位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作者单位: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管理员论文:新时期图书管理员的继续教育研究 摘 要:从如何提高图书管理员自身素质出发,分析图书管理员接受继续教育必要性,并根据新时期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研究继续教育的办学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馆员;素质要求;继续教育 新时期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图书馆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各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仍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新时期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一、新时期图书馆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新时期网络环境下,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图书馆以自身馆藏丰富服务于用户的优势正在削弱。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出现一个服务内容信息化、馆藏文献多媒体化、资源共享网络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的现代化图书馆。这就要求图书馆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体魄外,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知识过硬。掌握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是对每一个图书馆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开展高层次读者服务的必备条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是多元的知识系统,单一知识的结构很难胜任信息服务多样化的需要。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主动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具备多种学科的文化素质,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2)具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熟练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系统分析和设计等技术,可以及时解决用户的技术问题,更好地为读者在文献信息咨询过程中提供技术服务。 (3)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服务和数字化服务的能力。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复合图书馆,复合图书馆要以满足未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己任。更快捷、更方便、更专业、更重视个性成为未来读者的信息需求特点。根据未来读者的信息需求特点,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个性化服务和数字化服务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外语是用来交流的工具,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外语,就无法从网上获取信息,更谈不上开发利用信息。特别是从事外文期刊工作的人员,更应熟练掌握外文,以便能快速、准确地了解文献内容,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信息需求。 (5)对信息有较强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在新时期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不管有用没用,也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混杂在一起,摆在每个人的眼前。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能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挖掘、判断、分析、整理,从而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二、新时期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推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工作内容、方式、环境都将发生变化,网络资源的建设和网络服务需求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趋高,图书馆将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还要有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播和网络服务的能力。因此,对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特别是在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员已经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一定要更新传统观念,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学习高新技术知识,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新时期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员的要求,这是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鼓励和开展图书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促进图书专业技术人员更新、拓宽和补充知识,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应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 (1)短期集中强化培训。根据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需要,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短期的强化培训。如对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技能、文献检索、外语等的培训。 (2)参加脱产、在职教育。鼓励图书馆员到更高一级的学校进修学位,适当地安排部分人员进行脱产学习,其余人员可进行在职学习。通过脱产、函授、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和深造,不但提高了图书馆员的学历水平,而且使其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3)提高图书馆员自学的能力。鼓励图书馆员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多读书多学习,通过学业务、学外语、学计算机知识,来拓宽和补充自己的知识量。结合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情况,把各类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通过自己的学习、吸收、消化使其转化为适应图书馆工作的新形式,以便把读者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四、结束语 总之,继续教育既是传统教育的延伸,又是正规教育的补充形式,更是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要途径。通过继续教育,可以使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时,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拓宽图书馆员的知识,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型的、复合型的人才,真正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需要,推动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图书管理员论文:图书管理员应成为社会工作者 摘要:在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员要实现图书管理员到社会工作者角色的转变,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社会性;社会工作者 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有了新的特征,图书馆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定义,当今的图书馆是以本社区服务为主,兼顾全球服务的图书馆;是以信息的收集、加工、服务为主,兼顾信息的生产与交换活动的图书馆。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图书馆正在建立适应时展的图书馆新思想、新观念,图书馆员也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面对社会的巨大变革。图书馆员适应社会承担社会的重要角色,肩负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责任,从一般意义上的书刊资料的保管员和外借员转变成面向社会各层次人员,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员,随着图书馆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图书馆员应该成为社会工作者。 1.图书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 图书馆的社会性,指的是它作为人创造的社会机构,其发展过程中能体现出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图书馆作为人们共同使用人类财富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1.1图书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具有社会性 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供读者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它所具有的收藏职能、传播职能和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社会工作的具体体现,它通过图书情报资源的开发,向广大读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力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的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读者提供健康、优秀的精神食粮,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1.2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具有社会性 图书馆的文献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资源,这种文献资源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记录社会与自然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包括文字的、符号的、图像的、声音的各种储存形式,它具有继承性和传递性。而现代图书馆所收集的文本文献、电子文献已不能满足馆藏的要求,也不能真实反映全部的馆藏内容,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包括地方文献,一些游离于“图书”范围之外各种载体,都是我们图书馆所要收集的。图书馆虽然不能囊括社会所有门类、所有载体的文献,但它所具有的广泛的社会性,决定了图书馆工作不能囿于图书馆馆藏,而应顺应时代要求,优化馆藏结构,关注社会上各门类、各载体的图书.使社会各方面的图书都能以最佳方式最大限度地加以保存和利用,履行图书馆工作应尽的社会职责。 1.3图书馆工作的开展环境具有社会性 图书馆工作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图书馆员只有通过提供服务、满足读者和各项社会实践的需要,才能实现图书馆自身的价值,才能与社会融为一体;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社会需要才能有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图书馆的服务,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接受,必须有待于社会各界对图书馆意识的不断提高,所以,离开了社会,图书馆工作就没有发展的需要,没有了发展的环境条件,因此图书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 2.图书馆工作是一种社会化服务工作,图书馆员应成为社会工作者 图书馆只有通过社会化服务,才能使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1为广大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领域也有了新的拓展,在现代图书馆,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多媒体的渗透,大大方便了读者对信息知识的获取,通过文献信息的传递,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群的需求,图书馆书馆员要根据当代社会的特点,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读者群,开展多元化服务,通过我们的服务,促进读者知识创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国家所需人才。 2.2为各级领导决策和各部门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一项最基本的职责 各级领导在研究决策本地经济和作出决策时,往往要研究、利用、借鉴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图书馆要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把相关的图书资料提供给领导借鉴参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此举可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还能进一步取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2.3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图书馆员的重要职责 图书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图书馆员要抓住机遇,及时整理相关信息,为非公经济的创业谋求发展,不失时机的主动提供服务;随着社区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发挥社区图书馆的作用,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图书馆工作才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2.4把帮残助教作为己任,是图书馆员的责任 以人为本,具有奉献和人道主义精神,图书馆员要以崇高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去接受读者,尽最大努力帮助读者,尤其是社会上身体残疾和青少年犯罪,图书馆要运用丰富的馆藏,研究适应误入歧途青少年的阅读心理,有针对性的推荐图书,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提高学习能力,做社会有用之才,对于社会上有残疾和行动不便的读者,图书馆员更应送上一份爱心,主动送书上门,使图书馆自身价值在帮残助教方面有所提升。 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图书馆工作者在做好图书馆自身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会做一名社会工作者,并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融入社会,在为社会服务中进一步发展图书馆事业。 图书管理员论文:试析高校图书管理员提高个人素养的路径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素养在一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高校图书管理员这一工作着手,论述了高校图书管理员这一群体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意义,并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分析图书管理员提升个人素质的途径,其中也论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图书管理员;个人素养;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每位公民在个人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包括个人素质和个人修养,个人素质一般是指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其文化素质。个人修养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行为处事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礼仪修养和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如果说个人素质是人的最基本配置,那么个人修养就是人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因素。学校作为个人素养教育的主要传授地,自然对作为传授者的老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图书管理员虽然是学校领域中不直接对学生授课的教师群体,并且具有常年与书籍相伴的职业特点,但他们在工作中避免不了的要与学生长期交往和接触,这对其个人素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这对于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图书管理员提高个人素养的意义 个人素养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综合体现,纵观历史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们不仅怀揣远大的理想信念,具备某一领域或多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具有高尚的个人修养和良好的个人素质,这为其增添了无限的人格魅力。因此,个人素养对于提升个人道德水准,获得成功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样,高校图书管理员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提高个人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实践意义 个人素养的提升可以使人们更好的处理家庭和社会关系,也可以更好的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高校图书管理员是面对着学校学生这样的群体,在工作中会遇到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事情,工作重复而又繁杂,对待服务的对象还需要有细心和耐心,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将平时所积累的所有的知识转化成一个个排忧解难的方法,同时高校图书管理员还需要具有很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素养,才会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才会在实践中学习,把学习的知识再运用于实践。 2.职业意义 提高个人素养的意义在于从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个人职业追求。每个人生命的长度都大概相差无几,人们都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这种价值的实现,就要在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中实现。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离开这个人世后,仍有很多人为之惋惜与感叹,那么这个人的生命就属于有价值的生命。有史可证,这类人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 当个人素养达到一定的层次时,人们就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准确的定位。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给自己的工作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从普通的工作中发掘个人的潜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此来增强个人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能够使自己更清楚的看见自己职业的发展空间,让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奋斗的激情,给看似枯燥的工作生活添一剂调味品。 二、高校图书管理员提高个人素养的路径 1.高校图书管理员提高个人素质 (1)劳逸结合,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各项器官活动的基本情况,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活动时的综合反映。身体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生活和顺利工作的前提,只有身体素质过硬,才能够有充分的精力去享受生活和工作。身体会影响一个人的行动,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如果身体素质不理想,就会变为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力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悲哀境地。身体素质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幸福感,幸福是人的一种自身的感受,他人无法判断其是否幸福。如果一个人拥有美满的家庭、喜爱的工作、充裕的物质保障,但身体状况却很差,那么这所有的令人羡慕的一切,都将不值一提。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状态是长时间的坐着面对电脑和书籍,从而导致了较多的图书管理人员患有脊椎类疾病。作为管理员自身,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中调整工作状态,劳逸结合,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一旦有闲暇,可在座位周围,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做适当的活动。学校也可适当组织一些教师职工的活动与比赛,提高教职工的运动意识,激发其运动热情,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善于思考,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面对外界的人与事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变化在其行为上所反映出的状态。心理素质的状态,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促使一个人笑对人生;极端的心理素质,会导致一个人走向低谷,甚至走向绝望。在图书管理员的日常工作中,图书馆内的环境相对来说是安静的,与人的交流远远没有与书的“交流”多。长时间的这种工作环境,有可能导致管理人员不善于与人沟通,这就要求在管理人员在选择书籍阅读时,要善于思考,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自己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充分的认识自己。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并急时的做出相对应的缓解办法,使自己在愉快的情绪下面对工作与生活。 善于思考也是要求人们要拥有远大的理想。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崇高理想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作为依托。同时,还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指引。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的完善自我、壮大自我,从而达到内心的强大。每个成功的人都一定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它需要承受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压力,所以二者是在互促中不断成长。 (3)畅游书海,提高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会直接体现在他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外在表现中,会影响其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古语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各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更是推动和指导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内涵丰富多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通过人们的积累、沉淀,经过了历史的层层考验而流传下来的,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古时读书,人们大多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在当今社会,又有了新一层的用意,读书可以在提高人的学识和见世面的同时,使其更好的融入人群、融入社会。图书管理员属于知识分子群体,因此,对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要求相对来说较高。在工作中,只有自己的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向前来借阅图书的读者们予以正确的指引。图书管理员是最接近书籍的人,他们终日与书为伴,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有利的、便利的条件,在书海中遨游,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2.高校图书管理员提高个人修养 (1)认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知礼懂礼 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礼”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史。“礼”的出现,将人类历史从野蛮与文明分隔开来。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避免不了与他人相处,在这种相处、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礼”,才能更好的形成良好的交际圈呢?我们认为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准则,人与人的相处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如果不能保证这个前提,那么继续相交将毫无意义。其次,交流对象对于自己所表现的行动要做出适当的反映,《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在这种相互尊重前提下的平等交流中增进的。 “礼”在某一种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成败。高校图书管理员面对学生这一群体,就要求图书管理员要在适当的环境做适当的事情,工作中要合体,对学生这一群体要尊重和爱护,具有亲和力,让学生体会到管理员的内在个人素养。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汲取“礼”的精华,时刻用“礼”来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例如阅读有关书籍、观看有关视频、倾听学识渊博之人的讲座或参加一些礼仪培训班等,在开会时手机应静音,否则当有电话或短信提醒时,会影响会议进度;去高档西餐厅吃饭时需身着正装,否则被视为对他人的不尊重等。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礼”需要注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对“礼”的认知,这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中畅通无阻的有力保证。 (2)认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配置之一。古人将人分为三等:中人、中人以下、中人以上。中人是指生活中常见的人,他们没有圣人的品德高尚、无私大爱,但也没有小人的品德卑劣、伤天害理;中人以下为小人,他们道德底线极低,会为了一己私利损害他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中人以上为君子,君子是古人对一人品格的最高评价,君子之最优者乃为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修身养性的优秀精神,内在的道德修养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在无形之中将人分为了三六九等。古往今来,无论古代君王,亦或公司老板,用人都是以德为先,无德无才者、德不配才者皆不可任用。 思想道德修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活中我们常用道德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无德之人,人人得以远之。道德修养对于图书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使其自身品德高尚,还能够给予借阅者正确的指引。因此,作为高校图书管理员一定要多读书,加强思想道德理论的学习,用心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参加单位和社会组织的道德实践讲座,参与生活实践。良好的道德素质养成离不开实践教育和启发,重在实践,在实践中深切的感悟和理解高尚道德的内涵。 综上所述,可知一个人的个人素养,不仅体现在外表的整洁干净、落落大方,还应该注意内在的修养,内外兼修、韬光养晦会使人变的与众不同。高素质人才的素养就是通过许许多多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体现出来的。我们所学的知识、所了解的礼度、所推崇的道德观,都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予我们有力的指引。所以,图书管理员应该利用自己有利的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汲取更多的、全方位的优秀知识,实现思想上的升华,使自己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素养的人才。 图书管理员论文:做读者满意的小学图书管理员 摘 要:图书室是小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图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和谐的馆读关系,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读者的满意度,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效能,推进小学的素质教育进程。 关键词:图书管理 综合素质 馆读关系 读者满意度 图书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管理员是知识的导航员,是书海的摆渡者。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这一特点,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基础上,需要图书管理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和谐的馆读关系,更加细致耐心地为小学生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学习掌握课外知识,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做读者满意的图书管理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1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是图书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形成以服务为宗旨的科学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明确规定了图书管理员的职责权限范围,以及读者在图书室内的行为规范,形成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让读者充分利用图书室,提高书刊资料利用率[1]。图书室规章制度应包括《读者入馆须知》《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图书室安全卫生制度》《图书借阅归还制度》《图书损坏赔偿制度》等。科学、规范的管理能够鼓励和充分发挥图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可以明确岗位职责、做到有章可循。制定图书室规章制度时,既要考虑图书室的工作需要,也要考虑读者的权利;既要保护图书室资源少受损失,又要方便读者使用;应该揭示图书室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约束什么,使图书室工作人员和读者都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保证图书管理工作和借阅、归还手续能正常有序地进行。 2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图书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然后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并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优秀的心理素养[2,3]。图书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决定着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掌握一定的相关法律知识,按照国家、学校和图书室的规定,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自觉维护图书室的秩序和安全,不有害信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图书管理员提出的道德要求,图书管理员要自觉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深刻理解“读者第一、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并付诸于行动,乐于做“专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具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过硬的业务能力是一位优秀的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只有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有效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把服务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更应该从更高的境界去看待服务,从工作中寻找并享受快乐。管理人员每天都要面对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需求的读者,针对不同的读者,需要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因而,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分析读者的心理特点、读者需要以及活动过程等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图书管理人员要注意小节,注意个人人格修炼。教育无小事,师生读者眼中的图书管理人员是具体的人,其言行对师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图书管理人员应当从细节抓起,重视个人人格的修炼,提升自身人生境界,摆正自己的价值观,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读者综合素质的提升。 3 建立和谐的馆读关系 图书馆的一切服务活动最终是为了读者,“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理念和宗旨,“读者第一”是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始终坚持的服务理念,建立和谐的馆读关系,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图书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图书管理人员应树立以读者为本,主动服务的新理念,打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界限,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为读者提供服务,并站在读者的角度,换位思考,根据读者各自不同的心理动态相应地变更服务态度和服务措施,提高读者的满意度[4-6]。同时,掌握沟通技巧,是馆读关系和谐的必要手段。不同的读者在查找文献时的心理特点是不完全相同的,有些偏向于请求帮助,而有的主动性强一些,喜欢自己查资料,但不可避免的都会遇到难题,对此,图书管理人员应当主动提出询问和帮助,这种服务方式,往往比读者请求后获得帮助,更能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图书管理人员掌握沟通的技巧,通过平等地交流与沟通,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与倾向,积极主动并有耐心地为读者提供咨询和向导服务,使读者感受到图书室的人文关怀和服务诚挚,并定期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集思广益,对资源建设提出合理要求,以促进双方相互理解利于工作的开展,这种亲切自然的交流,能够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改善并建立和谐的馆读关系,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理念。 总之,小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读者群体,小学图书馆在制定合理、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更需要图书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建立和谐的馆读关系,为小学生读者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做读者满意的图书管理员,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吸收更多更好的精神营养,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的积极健康成长,并推动和促进小学的素质教育。 图书管理员论文:高校图书管理员角色功能研究 摘 要:身为图书管理员,一定要胜任图书管理工作。文章从情报检索,高效导读;了解文献,满足咨询;以爱沟通,激励示范三个方面解读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角色功能。 关键词:图书管理员;检索;咨询;沟通 图书是人类知识传承的载体,是文化聚集的宝库,图书馆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文化传输的渠道。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高校图书管理员在进行图书管理时要满足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坚持与时俱进,升华图书管理员的角色功能。 一、情报检索,高效导读 图书馆内的书籍量非常大,师生想要找到具体的某一本书如果不凭借检索系统的话,是很难找到的,此时,图书管理员的检索和导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在进行管理时应充分发挥导读功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例如,可以在学校举行文献信息检索的公开课,让广大教师和同学们学习检索技巧,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公开课中,设置“文献信息检索基础”“计算机检索基础”“综合性中文检索系统”“外文数据库”“各种文献类型学术信息的查询”这五个章节,每个章节按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课时。在第一章“文献信息检索基础”中,介绍文献检索的意义、基本知识、检索基础和检索语言,让师生对文献检索有初步的认识。在第二个章节“计算机检索基础”中,向师生介绍计算机检索的特点、数据库的知识、计算机检索技术,并对学校图书馆主页进行介绍。在第三章“综合性中文检索系统”中,应详细地讲解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比如简单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和学科检索,方便学生查找到需要的期刊、学位论文等。另外,还要给学生讲解万方数据和维普资讯的检索方法。在进行第四章“外文数据库”的教学时,向师生们介绍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外文文献,开阔眼界,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以美国EI数据库为例讲解Compendex数据库的检索方法Quick search, Expert search, Thesaurus and Browse Indexes。在第五章“各种文献类型学术信息的查询”中,讲解各种文献类型,包括专利、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等学术信息的检索网站和检索方法。通过对文献检索的授课,提高广大师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完成学生对于收集、选择、处理、查询、利用情报资料能力的导向任务,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沟通,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功能。 二、了解文献,满足咨询 满足咨询是学校图书管理人员为学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文献。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进行服务工作,履行好解答学生咨询的职能。作为图书管理员,要跟随互联网的脚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要掌握一门外语。比如提高英语水平,熟练地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等。此外,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文献学等知识。熟悉本馆的馆藏,根据读者的阅读要求,解答读者的咨询。例如,当学生问建筑设计方面的书籍时,就可以通过检索系统的重点学科导航或关键词检索的方式,查找到该类书籍的索书号,然后根据索书号上面的信息与图书馆馆藏书籍的位置相对应,告诉学生去哪个书库哪个书架找,让学生能够快速而方便地借阅到想要的书籍。当学生问如何从外文数据库上查找到他所需要的资源时,因为英语水平的提升,就会使检索和查阅更快速高效,就会赢得学生的好评与信任,给学生提供高效的服务。通过对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在学生进行咨询时,就能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服务,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咨询需要,很好地实现图书管理员这一角色的功能。 三、以爱沟通,激励示范 作为高校的图书管理员,素质的高低和服务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这一主体。在服务时,一定要保持好的服务态度,掌握服务技巧,增进与读者感情,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给读者进行服务时,要重视与读者进行心灵的沟通,给读者展现出亲切、温和的微笑,友好、善意的表情,流畅温柔的语言和端庄的仪容。比如当学生咨询一些问题时,要通过诚挚的态度,优雅的举动,娴熟的服务技能来赢得学生的好感与信任,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体现学校的文明建设。在学生进行咨询时,对于图书馆理员的回答学生可能不是很理解,会不停地反复提问,这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和责任感,耐心对学生进行指导,态度要和蔼,不能有丝毫不耐烦的表现,通过不断的解答、交流与沟通,解决读者的问题。当读者有示范的需求时,也应当亲自进行示范,比如有学生根据指导不能找到相应书库书架上的书籍,就要亲自带领学生去寻找借阅;当学生不会检索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在图书馆官网上亲自示范指导学生如何检索和获取信息。在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好应有的角色功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员在工作服务的过程中,要尽到高效导读、满足咨询、沟通示范的工作职能。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升华图书管理员的角色功能,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图书管理员论文:初中图书管理员的作用及管理工作探析 摘 要:中学的图书管理员不仅是为学校的教育服务更是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同时也协助教师开展素质教育。因此不得不说图书管理员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有用的,因此该文就将具体探析初中图书管理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其所承担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初中 图书管理 作用 工作 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范围与深度不断扩大,每所学校的图书馆也配合着素质教育不断在改进,因此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对自身要求的提要也就是对在其中工作的图书管理员的要求的提高。图书管理员面对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如何迎接新的挑战,做到与素质教育要求同步的同时有所创新便成为了挑战。因此图书管理员应当充分利用图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步伐,对自身的角色做出准确的定位,才能更改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 1 初中图书管理员的作用 1.1 时展的要求 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国民素质相比起改革开放已经有所提高,这不得不说是国家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但是九年义务教务只是能够在人的思维尚且处于萌芽阶段做出引导,只能由教师对手头教材做出十分有限地知识传递。很显然在现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知识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的时代,九年义务教务所授知识远远不足以应对当今社会的需求。 但是图书资源的增加与类型不断得到丰富外加可资源共享的网络等优势,令得学校的图书室起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图书管理员就承担了通过管理维护图书室让学生们得到更多更丰富的课外知识,让他们尽可能地与外面世界接轨的工作。这不得不说是新时代对图书管理员所起到的作用的新的要求和必然的趋势。 1.2 促进中学生智力的开发 教师的主要任务实在课堂上传递科目知识,引导学生们对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素质,启发学生的智力。但是课堂上所能学习到的知识是有限地,学生需要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只有通过扩展阅读量才可获得。 校内的图书阅览室不仅有着经过图书管理员精心挑选的丰富的藏书,这些藏书涉及的范围都比较广,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并且图书管理员为图书阅览室创造出阅览氛围良好,能够让学生们更专注于 阅读。 1.3 向学生传递各种有用的信息 当前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十分快,教学大纲无法再短时间内做出更新,因此教学大纲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图书阅览室则弥补了这一缺憾。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在图书管理员的管理下,不仅会定时对藏书作补充为阅览室注入新鲜藏书,同时其所拥有的藏书都是有益于学生智力和心态发展的藏书。这使得学生在图书阅览室中不会见到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书籍,因此学生更能放心地汲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图书管理员的作用就是要通过书籍向学生们们传递有用的信息,因此他们所挑选的书籍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优秀合格的图书管理员才能够挑选出既符合学生发展又促进学生丰富知识的有用书籍。 1.4 图书室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场所 图书室中管理员会挑选许多关于历史政治、军事和英雄任务、革命人物的传记,这些书籍中所记录的人物和事迹都是积极向上的,这类图书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阅读这类书籍能够激励学生们发愤图强,同时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2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内容 2.1 加强学习,不断强化职业精神 要想做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必要不断加强学习,强化身为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精神。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集学术性与服务性与一体的工作,它对管理员自身的文化水平、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等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图书管理员的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价值取向都将影响到今后阅览室的藏书采购质量,其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到阅览室的有序和有效性。学校要定时对图书管理员作相关培训,强化图书管理员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职业精神,并且提出对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要求,鞭策他们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才能为初中学校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览室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2 课外阅读指导 2.2.1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图书管理员要具有职业道德修养,既对所从事的图书管理工作抱有热情,兢兢业业。当有师生需要阅读指导时应当有耐心有热情为他们做出指导,争取让读者感到满意。同时要注重工作效率,让学生们能够有效率地借、还图书。特别是对学生读书做出积极的指导,让他们的浩瀚的书海中能够挑选到对他们有益的书籍。 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前提是必须了解学生。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判断是非能力较弱,但不乏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各种各样的知识读物充满好奇,想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少初中生更倾向于阅读文艺作品,因为这类书籍简单易懂。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和世界名著等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的书籍则没那么受欢迎。还有一些学生来阅览室只是单单想要利用阅览室内的书籍解决自己在课堂上没能解决的知识问题或是对提高自己科目知识有用的书籍。无论是以上哪一种类型的学生或是该文没能提到的类型,图书管理员都应该有所了解。而了解的途径则是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任课教师做沟通,才能够知道学生真正要什么,什么对学生更有益。但无论是哪一种,图书管理员都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积极的要求,做好自身的服务工作。 要熟悉馆内藏书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具备执业道德修养的图书管理员。要想更好地知道到阅览室学习的师生,图书管理员自己首先应当熟悉藏书,了解阅览室内有哪些类型的图书,哪些图书适合哪个年级的同学,哪些图书分别摆放在什么位置,最好还能够为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同时为了让阅览室的图书更有秩序,应当定期对被乱放的书籍做出归位处理,让读者更容易找到。 2.3 抓好常规管理,满足正常教学需要 2.3.1 添置新书 学校分配给图书阅览室的资金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采购最有用的图书便是图书管理员应当考虑的内容。图书管理员应当根据学校当前的教育宗旨、教研工作进度、任课教师的要求等来选择最具有可读性、最适宜初中生阅读的图书资源,这类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书籍应当占主要。同时应当尽可能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图书资料,以增加阅览室的趣味性。不赶时髦,不采购哗众取众毫无用处的图书、以免影响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总的来说就是要考虑到书籍的层级性、类别、主旨思想等,尽可能地丰富图书阅览室的资源 读物。 2.3.2 登记排架 学校图书阅览室的所有图书都是学校的资产,因此管理员应当严格地对这些图书进行财产登记,并且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现有图书进行分类编码入册,科学规范的摆放书籍。更好地方便师生阅读和查找。 2.3.3 借阅流通 作为图书管理员,应当保证阅览室的借阅效率,让阅览室发挥其最大作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实行借阅,应当采取严格地借阅制度,规范好借阅行为,才能够让阅览室正常运转的同时基本满足师生们的需求。要定时查看丢失或是超期归还的书本,按照规定处理好此类事情。 2.4 开展特色读书活动 初中生所在的阶段往往对未知的事物和知识比较好奇,因此借助这一特点,图书管理员应当向学校申请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读书交流活动,丰富学校的特色教学。例如可以召开读书心得交流大会,积极号召同学们分享读书心得,推荐自己认为值得一读的书籍,往往学生们推荐的书籍都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要求因此更能够激发学生们读书的热情。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读书演讲会,鼓励同学们把书中精彩的片段以朗诵或是表演出来,以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阅读文学作品的行列中来。还可以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问答形式,这不仅考验着同学们的知识储备量,更考验了同学们的反应能力,让同学们更积极地去阅读更丰富的书籍。等等此类活动都旨在提高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让同学们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快乐的与他人分享。 2.5 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图书资源 图书管理员应当举办一些讲座来教同学们如何使用图书阅览室,向学生们讲述图书室的流通制度,如何进行图书借阅、归还。同时要让同学们了解到阅览室的图书室公共物品,每个人都需要爱护图书,遵守阅览规则。此外还应当让同学们知道如何在茫茫书海中选择自己想要的图书,如何查看排架与图书分类,以便更快速地搜寻到目标读物。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初中图书管理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图书管理员应当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地完成好自身的工作,争取有所创新,创造一个让同学们喜爱的阅览环境,以饱满的精神姿态与工作效果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四年级数学论文:小学四年级数学结构教学与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习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的结构性教学中,如何通过结构教学影响学生的品质,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以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小学四年级数学结构教学与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以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教学;学习品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家长、学校、教师的共同追求。小学数学教育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计算能力、解题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作为重点。 一、小学四年级数学结构教学与学生学习品质的关系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提升过程,四年级的学生在心智上已经具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品质包括自主探究、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等,在此期间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可以影响到后期初中、高中的课程学习,甚至影响到步入社会后的处事方式和思考方式。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运算型学科,其包含的内容和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类教材在实际教学中都是以培养学生自行思考、探索、求知为目的的。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结构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策略 1.教师正确引导,言传身教 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品质影响较大的重要人物,小学四年级正是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教师的正确引导、言传身教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教学的章节目标是让四年级的学生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结构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与探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印象。如讲述三角形特性后要求学生当天从看到的、听到的物体中描述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如早餐中的三明治,两边的面包长度加起来大于第三边;A4纸可以通过折叠形成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经过测量后进行相加,验证后确实是180°。 2.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结构性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教师进行结构式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需要培养,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不一定能明确自己的兴趣,经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逐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兴趣。教师将课堂上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应用相结合,是教学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表现。如进行物体比较的倍数教学时,要求学生课后观察动物园的动物,通过认识大象、熊等大体e的动物后与小体积的松鼠、兔子等进行比较,大概计算它们相差的倍数。学生在放松游玩的同时还可以对倍数知识进行巩固,趣味性的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材设置不一,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品质是逐步形成于数学教学并实际应用于多门学科的过程,在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中,教师需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结构教学中去,形成多元化结构式的数学教学,不单单局限于数学教学的解题、考试,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品质的培养。如学习位置方向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5~7个组,每组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辨别,分清楚四个方向后由组员代表阐述对参照物的理解。所有组员需要以团结协作为探索要点,可以借助学生的身体部位、学习用品等,对近距离的物体位置进行实际测量,分组教学考查学生之间的配合、分工,团结一致、分工明确的团队才能完成任务。以实际的情景教学告诉学生,友好合作、各取所长的配合是解决事情的关键。实际情景教学完毕后教师进行团队的任务评比,以激励的方式肯定小学生在此场景学习收获的勇敢、合作、自主探索的品质,教师的肯定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的动力,多种形式的结构教学让小学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四年级数学论文:对比教学法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知识点。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运用对比教学法,相信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对比教学法大数线段角 三角形乘法定律 对比教学法,顾名思议,就是把一些容易混淆、不易分辨的概念、定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横向、纵向比较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比较,丰富学生的认知思维,学生会更容易地发现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达到更好地记忆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有许多知识可以运用到这种教学方法。 一、对比教学法在《大数的认识》中的运用 再出示几道练习题,学生就很容易地总结出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2)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个“亿”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级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二、对比教学法在数线段、数角的数量、数三角形的个数中的运用 数线段时的原理是排列组合知识,但考虑到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必须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来讲。如果一条一条地数,容易数错数漏,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先数小线段,再利用倒加到1”的方法来做此类题。如,上图中有三条小线段,就可以利用3+2+1=6的方法快速数出图中一共有6条线段。 利用这种方法,不易出错,不易数漏,能快速地数出正确的线段数。其实这是排列组合原理的另一种简化方式。 同样原理,利用“倒加到1”的方法数出三角形的个数,“先数小三角形,再利用倒加到1”,可以快速地数出图中一个有3个小三角形,3+2+1=6,图中一共有6个三角形。 运用对比教学法,把三种类型的题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快速正确地解出此类题目。 三、对比教学法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中的运用 运用对比教学法,把这两个定律进行横向比较,学生快速发现两个定律的相同点不同点,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不会再把两个定律混淆了。 以上的对比教学方法,打破了常规教学惯例,改变了在教材中教中原有顺序,通过对比组合,学生也能够听清看得明,有利于多元解读,多角度思考,激发讨论,有利于师生对话内容科学组织的很好尝试,学生就更能理解和掌握,更能区分异同,不会造成混淆漠糊,知识结构显得更清晰,不但节省了时间,摒弃了繁琐,加快教学进度快,学生接受能力增强,常常记忆犹新。 四年级数学论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之探究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特别是我们高台镇的金盆小学的学生,处于湄潭县最边远山区,学生不喜欢学习,那么怎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作为数学教师,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古谚道:“受人以鱼,只饱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用。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其推导方法的共同点是将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诱导学生自觉迁移,为新知顺利的学习作好准备。然后谈话激情,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就需要老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多组织讨论,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间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的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先让学生准备好若干个三角形,事先量好每个角度,然后老师有意让学生任意报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几次表演之后,学生就奇怪了。教师就抓住学生想知道个究竟的时机,展开教学,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其中的规律,一下子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为顺序完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体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和关键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落实素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力是核心,也成了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提供创设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第四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这样安排:出示例题3/5÷3,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作适当的提示。经过小组讨论、探究,学生想出好多方法: 1/5÷3=3/15÷3=1/15 1/5÷3=(1/5×5)÷(3×5)=1÷15=1/15 1/5÷3=(1/5×1/3)÷(3×1/3)=1/15÷1=1/5 1/5÷3=0. 2÷3=2÷30=1/15 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观察并研究每种方法有着哪些局限性?哪种方法最方便?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弄清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 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高台镇金盆完小564100) 四、紧扣课标与教材,深入浅出 教师的讲授必须依标扣本,讲解的目的就是要扫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并转化为智力和能力。转化的关键点就是要求教师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较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教师能够吃透课标与教材,驾驭教材,就一定能在讲授时做到灵活运用、深入浅出。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讲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实的变化自然地引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不能自主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成份,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成份,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也是浅化教材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初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或历史人物的活动学起来很感兴趣,而对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等理性内容比较乏味,不愿听,不愿思考。从具体内容分析入手,逐渐上升到理论,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五、环环相扣,系统严密 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直到结束的历史过程,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运动着、发展着,各个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不仅要生动形象、具体,而且要系统、准确地提示出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切忌把本来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现象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历史事件。例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一课,表面上看,各子目之间似乎无多大联系,其实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1935年,日本向华北发动了新的进攻,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为了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发生了;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教师在讲授时,就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这种内在联系,并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各历史现象间的联系,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 总之,要上好历史课,提高历史课的有效性,就必须讲究授课艺术,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但必须抓住以上几个环节。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中学362500) 四年级数学论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 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错在什么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课堂 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3.激活课堂 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 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做数学 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 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的所有学生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四年级数学论文:浅谈四年级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效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的效率和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学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好奇心强、好动、精力旺盛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益,是广大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探索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善猜好问的习惯,使学生能够总结出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或者提出自身的独立见解。 2.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学生独立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有着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顺应了学生成长的特点,通过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使用等实践操作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中掌握数学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交流合作能力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课堂效率提高的措施 1.对教材的研究整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认真备课,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只有在实现教材主题、实质的掌握的前提之下,才能进行相关学习策略的研究,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加工,让学生自主进行信息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2.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标之下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等方法尽享自主的学习。 3.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水平进行关注,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进行鼓励。 4.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集文字、图像和声音、视频等为一体,创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演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应该正视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每一堂数学课的效率。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龙江街道办事处闫营小学) 四年级数学论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 摘要: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启发思考 动手操作 思维方法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进行探究,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作适当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加深刻。 2、充分的思考。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后,笔者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了4种折法。这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特征,无论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四、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而后者就是指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第二,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寻找(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帮助学生承担责任,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第三,除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具体地说,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应当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中每个人(包括所谓的“差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受到轻视或压制;另外,真理的标准是理性而不是教师,也不是任何的“权威”。显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合上述,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四年级数学论文:让四年级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绽放新的精彩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渠道,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对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探索,以期让四年级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绽放新的精彩。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新课程理念;教学;探讨 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但是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却举步维艰。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本人对新课程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体会到了改革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运用好新教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制造认知矛盾,引发认知冲突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经验尚浅,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多种多样。作为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矛盾制造“认知矛盾”,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知冲突的引导下,还有助于展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直线往往只能以线段的形式来呈现”,这一理论无法将“平行线”无限延长的特性充分表达出来,因而学生在认知方面形成了一个难点,而 这也恰恰是矛盾的“生成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矛盾生成 点,引导学生利用“摆小棒”的方式将平行线无限延长,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又如,在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典型的探究材料,如:预设五种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对其加以观察、分析、比较,当学生对图形产生不同观点时,就是矛盾点的生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将延长线去掉之后,两条线还会相交吗?从而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知和应用。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在方格内画出平行线,并自主理解平行线的原理(平移),然后提出问题:“当平行线超出方格范围时,应怎样平 移?”这就在无形中又为学生创造了一次“矛盾”体验。 二、利用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因数倍数”学习中,首先出示动手操作的具体要求:用12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一共有多少种摆法?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包含几个正方形?宽包含几个正方形?请用乘法式子将各种摆法表示出来,然后要求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虽后提问引导,分别说一下各个小组的乘法算式,并让其他学生猜一下是如何摆的。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各种不同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并投影出相应的摆法。如:4×3=12,6×2=12,12×1=12。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交流,引出具体的概念和算式,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从数到形”的认知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为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积累素材,使其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奠定基础。最后,让学生仔细阅读数学概念,再对反例进行辨析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三、贴近生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知识要实现生活化,实施生活化教学,使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渐形成一套生活化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其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引入“玩扑克牌”的游戏,利用学生对扑克牌比较熟悉的条件,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深刻体会用字母表示固定数字的意义,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此外,还可以运用“某学生到商店买东西”“家长和学生的年龄差”等生活现象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最后,课后应加强生活化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应用数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把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来。比如,在学了长方体的知识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双休日进行如下实践:你的房间是不是很漂亮呢?那么请你详细测量一下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再跟爸爸妈妈一起到建材市场挑出你最喜欢的瓷砖,同样进行长度和宽度的测量,最后计算一下,用你挑的瓷砖把房间的地板铺一下,共需要多少块?一共要花费多少钱?为了把房间布置得更漂亮,需要在天花板和墙壁上粉刷涂料,你需要先调查一下涂料的每平方米用量是多少,再计算一下除了门窗需粉刷的总面积,一共需要多少涂料?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对于各自的房间,他们平时都不太在意,而现在却要以主人的身份,自己进行装修设计、尺寸测量、材料购买,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计算所需费用。这既让学生走出了教室,步入社会,又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了出来,从情感、态度方面对学生进行关注,培养他们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增强了数学运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 四、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不注重探究数学知识的来源和过程,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凸显出来,逐渐成为人们的必备知识,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数学教学就是无效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的来源,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必要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素质教育不但要研究教师的“教”,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归纳与整理,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五、拓展数学视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很多学生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其实,数学知识是非常有趣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练就学生敏锐的数学之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将其拍摄下来并加以整理,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最终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正确概念。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印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挑战和机遇,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四年级数学论文:怎样把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得更好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个问题也让很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得更好,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际,谈一谈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自己动手;更好 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很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把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看一看”,让学生多“做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在指导,这样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与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能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论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 【摘 要】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合作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课堂上,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形式化、泛化的倾向,因此,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及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给合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仅流于形式,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本文结合现状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况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相关文献表明,合作学习按照主要取向归结为四类: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下,课堂上遵循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动等方式,共同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认知、情感等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从结果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显著进步;从过程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长远影响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他充分肯定了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一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生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展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科学合理的座位安排及和谐的学生氛围等,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都是根据座位进行分组的,教师在座位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性格差异等,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基础,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综合考虑课程类型、所涉及知识领域及学生当时的学习氛围等因素。学生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通过互相讨论实现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把合作学习简单的看成是小组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找准定位,要么是过多干预,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么是不给予适当的指导,导致部分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效率不高。此外,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的掌握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合作学习要想有效的开展,要保障有良好的环境,包括开展合作学习所取得的认可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需要有学校、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学校和社会要为合作学习投入一些教学设备,保障物质需求,家长要与教师积极配合,完成学生合作学习的预习及复习任务。 (二)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 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具备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学生特点、分组策略等因素。学生要想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进行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提前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倾听、思考、质疑的能力。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才能融入讨论,参与合作探究,才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学生只有真正的独立思考,才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从而实现共享成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 合作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感受集体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就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个性、背景等差异,努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还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操控能力,小组讨论气氛不热烈时,及时予以指导,发现有“搭车”的成员,及时给予个别帮助,小组讨论气氛过于热烈时,及时予以提醒,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的出现,一定能够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阐述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年级数学论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求知欲强,但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实际操作、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 让学生多“看一看”, 让学生多“做一做”, 让学生多“说一说”。 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四年级数学论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知识抽象、语言精确的学科。仅仅依靠教师的灌输,短时间内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这也是部分学生学习差的原因,造成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能提高。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方法 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特殊年龄阶段,这是学生的优点,但也正是这些优点,让很多教师都感到头疼。如,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做题粗心,容易冲动。怎样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点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课堂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课堂变得融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必要的,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教师进行研究与思考。本文主要以小学四年级 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分析几种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建立丰富生动的课堂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生动、活泼的课堂也是多数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在学习中有玩乐,在玩乐中进行学习,不自觉地就能学习到知识,这是最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感受到愉快,有效地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与劳累。建立生动活泼的课堂,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教学资源,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局限,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色彩、形象、动感等技巧,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转换教师角色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现代教育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个问题也是长期以来的热点问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学模式的滞后性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更应该顺应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观念,转换角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对形成的传统观念进行修正,重视对学生能力、创新及态度的培养。教师要杜绝一味地在课堂中讲,学生只是听的填鸭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对课堂进行主导。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所以,对于小学四年级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放手,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知识,在玩乐中学习,促进其全面的发展。此外,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是一个具有赏识、和谐、宽容的师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促进其学习。 三、设置猜疑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要鼓励学生猜疑。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猜疑,这对学生的思维、视野及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猜疑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想、所猜大胆地表达出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没有批评,这样学生的各种想法都会表达出来,答案也五花八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也能够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逐渐发现,通过各种开放、灵活的联系,让学生用猜疑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可以对其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一来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二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基本都在10岁左右,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多进行实践操作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为学生提供操作直观材料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学生的参与意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学生也自然学会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无意的状态下,学生在操作中逐渐发现规律、选择方法、总结特征、掌握方法,在实际体验中不断想象和创造,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都得到提升。 通过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研究,在数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转化角色,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通过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中设置各种猜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的作用,使其在玩乐中实现数学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茶店子小学) 四年级数学论文:立体引学式教学与四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如何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立体引学式教学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如何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数学呢?下面,我结合立体引学式教学理论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学生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包含着学生课堂的认真预习、课堂的灵活应变、课堂的深刻理解。 (一)启发引导学生课堂的认真的预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热情。 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学生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学生应付一下,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学生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四,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启发引导学生课堂的灵活应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学生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学生的课堂教学灵活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这样才能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实真正让学生对数学学透、学活、学用。 (三)启发引导学生课堂的深刻理解,加深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难度。 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课堂中深刻理解数学的道理、内涵,加深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难度。 二、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上,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一)启发引导学生读数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学生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启发引导学生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读题的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二)启发引导学生做数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学生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三)启发引导学生思数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习惯好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则开领学生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学生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自主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总之,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数学论文:投资只需小学四年级数学水平 翻阅美银美林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报告,十分有趣。美银美林每个月对全球约200位基金经理做问卷调查,有关全球投资主题的意见。当然人数不定,有时接近300位基金经理,有时则不足200位。其所掌管的资产总值低则2000多亿美元,高则7000亿美元,具代表性。 2012年11月在受访的亚太、全球新兴市场及日本投资者中,51%的投资者相信中国经济2013年会走强,是2009年7月以来最高。而2012年10月份只有5%。因为中国11月份召开“十八大”。不过当时中国股市正进入阶段性跌势的最后一跌,特别是小型股,跌幅较大。而海外市场A股相关资产价格则基本止跌。接着12月份调查显示,有67%的基金经理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明年走强,创该项调查有史以来新高。于是12月份中国股市出现突发行情。巨潮1000指数自12月初的2061点升至2013年2月的2745点,升幅高达33%。 2013年1月份的调查中仍有63%的基金经理继续看好中国经济。2月份的调查看好中国经济者回落至60%,但3月份暴跌至14%,4月份再跌至13%。同时,4月份有18%的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是尾部风险,5月份升至25%,成为全球基金经理心中最大的担忧。于是我们看到行情嘎然而止,3月份迅速下滑,4、5月份有所反弹但主要是小型股表现,而反应大型股表现的上证50指数则反弹乏力,超大盘指数(000043)更是横向移动。 进入6月份,调查显示有31%的地区基金经理预期中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将走软,5月份只有8%。于是中国股市进一步下跌。加上6月底出现所谓的“钱荒”,股市暴跌。进入7月份,高达65%的地区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经济未来一年将走软,刚好与2012年12月看好中国经济未来一年表现的基金经理相同。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是当前最大的风险,56%的基金经理将此问题列在首位。乖乖,基金经理在半年时间可以有如此大的转变,与散户无异。以收市指数计算,上证50指数及超大盘指数于7月29日跌至最低。 之后中国股市反弹,于是8月份的调查显示,认为中国经济放缓的基金经理回落至32%。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和原材料类股的预期则变得更加乐观。最近几日中国股市强劲反弹,相信9月份基金经理对中国经济又再度乐观起来。 近日引人注目的事件是9月10日浦发银行(600000)成交金额高达133亿元,9月12日再度成交125亿元。一只股票成交金额过百亿,算是历史性事件矣。今年2月民生银行(600016)、3月兴业银行(601166)最大成交金额亦不过60几亿,浦发因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念备受追捧,巨额成交,显示短期投资性质非常明显。2010年11月2日沪深股市合共成交5300亿元,但如今最大成交仅3476亿元。再细分,上海股市成交1954亿,而深圳股市则成交1522亿元。对比当时是上海股市成交3000亿,深圳股市成交2300亿,仅为当时的66%左右,但成交股数大增,因为股价便宜了。我们可以想象,处于熊市的中国股市最大成交可以达到5000多亿,日后牛市重临,最顶峰时期是否将达到2万亿之巨,甚至更多?!先做做“中国股市梦”,是否如此待日后验证。 本周值得注意的另一个信号是周一大升上海股市每笔成交股数高达2846股,创有史以来新高!接着周二每笔成交股数2752股,周三是2689股,周四再创历史新高:2851股。两次新高皆与金融股特别是银行股的巨量成交有关。浦发升破今年2月份高位,自然是巨量成交。套牢了半年之久的筹码欢天喜地地卖出,而看好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念者则大举买进。 去年12月14日指数大升,上海股市每笔成交股数创新高,达到2707股;接着12月25日大升,每笔成交股数2596股,之后是2013年1月14日大升的2456股、1月30日的2570股及2月5日的2569股。春节长假之后,每笔成交股数逐步回落,5月份反弹时每笔成交最低见2038股。6月25日暴跌及探底V型反转,每笔成交股数回复至2515股,显示有大户抄底。7月11日大升每笔成交股数2620股,显示大户积极买货,但7月29日指数再次探底,每笔成交股数跌至2147股,显然散户抛售。8月16日光大乌龙事件,当日每笔成交股数2575股,亦是大户入市迹象。其后一直处于2500股的水平,直至本周放大至2800股水平。 将这些数值写于走势图上,情况一目了然。最近一年,上海股市每笔成交股数大增,当前指数与2009年2、3月间差不多,但当时每笔成交股数只有1500-1700股,显然经过几年时间,散户被淘汰不少,看看上市公司股东人数亦知道。当机构投资者、大户逐步入市,说明熊市渐渐露出熊尾巴。作为投资者,应当对未来股市走势增强信心而非相反。2007年10月,上海股市每笔成交股数只有900股,当时市盈率50多倍,指数是6000点;而目前每笔成交股数是2700股,市盈率只有10倍,指数是2200点。投资价值一目了然,这并不需要获得诺贝尔数学奖才可以明白的计算结果,只需小学四年级水平(彼特·林奇语)。 四年级数学论文:浅谈适合学生发展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 摘 要: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和谐课堂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要以学生为根本,构建和谐课堂,就必须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怎样才能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呢?本文从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和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来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适合;学生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和谐课堂。要构建和谐课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师生互动的、学生能自主操作的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下面是笔者从新授课和主题活动课两方面进行探讨适合学生发展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一、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创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内化——应用拓展”。 (一)创境激疑。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②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 例如教学四年级数学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一组数:33、36、3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接着出示另一组数:23、26、2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就是个位上的数是3、6、9?学生在认知矛盾冲突的情境中肯定会引发想探究的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和什么有关系?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研究”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去“研究”。 (二)自主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1.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如探索“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学习材料:2个硬纸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个布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条绳子、2把尺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选方法:用绳子绕圆一周进行测量;在尺上滚动圆一周进行测量;把布做的圆对折后再测量。 2.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要求各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分别写出能被2、5整除的数,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多,让学生自己收集所观察的材料,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 3.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呈现3/4=6/8=9/12后,教师问:上面的等式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么变的?放手让他们观察思考,通过交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4.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先请学生用12个正方形(每个代表1平方分米)纸片摆成长方形,接着要求同桌合作用24个正方形纸片摆成长方形,分别记录长、宽和面积的数据,问:长方形的面积跟它的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5.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如计算45+29时,学生想出了如下的方法:(a)40+20=60,5+9=14,60+14=74。(b)45+20=65,65+9=74。(c)45+30=75,75-1=74。(d)29+1=30,44+30=74。(e)45+5=50,50+24=74。(f)40+20=60,5+9=14,60+14=74。(g)用竖式计算。通过尝试,不仅解决了问题,使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像第(c)、(d)、(e)几种方法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三)明理内化。 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新知,获取新知,并巩固内化,这是研究型学习的重要目标。 (四)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研究”能力。这样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 二、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为案例,简要阐述“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我们认为主要包括:活动内容与目标、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手段几个重要方面。 (一)构建“研究型数学主题活动课”的内容、目标。 学生在完成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的学习后,教材设计了一堂《图形中的规律》综合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拼摆三角形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旨在让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技能、技巧。 根据教学实际,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原来的活动课教学目标比较单薄,教学内容几近空白,对学生不具挑战性,研究的价值不是很大。为了将“研究型活动课”做的深入浅出,我们大胆地将主题活动的目标进行了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还要求学生通过选用字母,表示出所摆的图形中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图数模型。同时我们更有意渲染气氛,让学生感受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及数学的简洁美,并让学生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下,规范地解决数学问题,享受数学的价值。 实践证明,新的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我们的教学活动实际,既依托了教科书,把握了教材的精髓,又使数学活动对学生更具挑战性,值得深入研究,增添了数学主题活动课的数学味,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使主题活动内容一开始就具有研究味。 (二)构建“研究型主题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我们注重活动课的组织形式,积极贯彻“以趣导入”、“自主操作”、“感悟交流”的组织原则。 1.强化活动的趣味性,坚持以趣导入,深入浅出。在本堂课的活动中,采用学生颇感兴趣的“数青蛙”作为导入活动。在复习本单元知识重点时,让学生感到的不是艰涩、深奥,而是浅显、有趣,消除学生畏难的学习心理,营造出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2.强调操作实践,坚持感悟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小棒,并按研究活动的程序,循序渐进地开展操作实践。引导学生从1个三角形、2个三角形,到3个、4个三角形,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期间,教师充分发挥活动组织者的作用,进而相机提出7个三角形与N个三角形的研究,实现了思维训练的有序开展和跳跃发展。 在活动进行时,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研究任务,自主感悟,及时组织交流汇报,要求学生把研究中的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在教师的点拨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下,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不搞无谓的合作。我们寄希望于在学生独立自主的研究前提下,进行积极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数学主题活动课成为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个性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积极的发展。 (三)构建“研究型主题活动课”的重要手段。 在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中,可供选择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服务于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求真务实是我们对教学手段的最大追求。因此,我们把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我们的重要教学手段。 我们利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的是那种学生一看就能清楚,一想就能明白的内容。摒弃了繁杂的花边和不合时宜的音乐。我们的目的就是在降低活动成本的大前提下,返朴归真,让真正的重要信息抓住学生的眼球。 我们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拼摆课件,一开始就是着眼于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操作而设计的,改变了教师对课件的独家专用,而学生只把课件当作动画片的滑稽场面。你可以看到,在活动中师生共同操作课件,拼摆图形,共同研究数学现象,感悟数学的魅力。 我们认为:“内容要精当,形式要活泼,手段要新颖”是“研究型主题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温故入新探究感悟拓展研究活动小结”是“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总之,适合学生发展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教学、学生自主操作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包括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和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 四年级数学论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摘要】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四年级 数学教学 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1.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 让学生多"看一看", 让学生多"做一做", 让学生多"说一说"。 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5.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顾明远教授曾指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互助,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生物学论文:信息技术生物学科论文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应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应用,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我认为,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整合”,教师首先要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至少每一位教师要能熟练使用电脑,平时要经常主动上网搜集各种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资源,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经常动手制作PPT、FLASH、AUTHWARE等,还要积极学习和掌握电脑的多种应用手段,在不断尝试中将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解“整合”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状态,或是效果,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任务,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面前,教学不能退居于后,成为次要部分,无论如何,教学都是首要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都是第一位的东西。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去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必要的,但信息技术从属于课堂教学的地位也是必然的。若信息技术能在教学过程最需要的时刻发挥作用,非常自然真实地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一个步骤、一段过程……,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一种整合状态,它所达到的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刻很难说是教学还是信息技术在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它们之间不分彼此,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也就整合在一起了。 (三)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将微观世界或宏观现象通过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本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刺激学生的视、听、看等多种感官,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2.关注全体、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倦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生做题时,可以运用PPT打出不同难度的题,教师通过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关注了全体,又达到了分层教学,同时也照顾了学困生的自尊心,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实践过程中,我有过困惑,总结过经验教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突出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效果的最优化,不分课型、内容,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如果利用得当,它就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没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那么素材、课件等就会变为教师的“电灌”工具。我们如果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以电子板书替代传统板书,或是本应使用实物、模型、挂图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会搞得学生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而且还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时间长短适中,信息适量,媒体搭配合理、有序、适当,而且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及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内容、设计上不应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使用信息技术时,应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想,不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还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适当地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等来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也能对课堂收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效性。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能忽视教材,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承载了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我们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都应该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始终放在第一位,我们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才能实现最优化。 作者:刘夏末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学论文:科研质量生物学科论文 1教师科研团队 对教师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团队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每位教师科研积极性与科研质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对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多数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合并升本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因此管理方面没有态度规章与制度遵循,很多时候科研团队形成的项目经费决策权往往由主持人一人决定,其他人很少参与并且不知道经费的分配等具体情况,这样造成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具体事务也不愿参与,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经费主持人完成课题。结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项目成果质量不高,团队生命力不强。因此,创建高绩效科研团队,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用来保障科研工作任务按计划、保质量的完成。这首先这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校内教师科研团队的外部支持,如学校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配套相应的一部分经费对项目组进行建设,以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科研部门对部分教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每年均投入十多万元供采购小型仪器设备,并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团队成员对外交流;教务部门可用科研成果冲抵教学工作量;后勤部门提供办公条件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很明显。其次在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增加团队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让团队成员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增加团队的沟通,增进协作,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的部分团队,每学期会定期安排会议交流,探讨近期完成课题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等,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方法;在项目申报前期成员对申报书进行交流,相互提出问题与建议,加以改进;这些举措有效的增进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团队成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质量。 2学生科研团队 对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思考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借助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为依托条件,为培养其科研思维与技术的一批有协作精神的学生群体。生物类教师的科研往往实验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少实验试剂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严格管理,因此,在团队设立之初,除教师指导外,需要学生团队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部分学术活动,如安排组内成员汇报,共同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阶段性的工作后,可适度安排一些团体的娱乐活动,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提升人际关系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可引入组内淘汰机制,即通过观察团队各成员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将消极应对项目的成员淘汰出团队,再引进拥有较高兴趣和较好研究态度的新成员,采用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提高研究状态。 3结束语 提高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科研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实验实践性强的生物学科来说,它一方面能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与教师的科研能力,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与科研兴趣及思考能力,在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不管是工作还是读研深造都能更好地掌握动手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底子薄弱,缺少硕士点,想要在科研道路上加速发展,更需要师生团队的努力,在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上多做研究和探索工作。 作者:赵志刚徐占春单位: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物学论文:网站素材生物学科论文 1网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生物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因此,收集素材成为一项非常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物种和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进行采集,当然也可以发动学生去发现、去拍摄。深入大自然既可以放松在工作和学习中产生的紧张心情,又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和力,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对于由于时空局限等原因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种和现象,师生也可以从网上进行搜集整理。生物素材的种类非常丰富,既可以是文字,又可以是图片和视频。发动学生采集,一来可以使学生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产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二来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训练出一些进行实践操作的实用技能。收集来的生物素材要做到存放有序,以便于查找使用的时候得心应手。各种素材要存放在专门的文件夹中,依照生物学体系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每一小类中可存有相应的文字、图片、视频素材。当然也可以将各种生物知识以知识框架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然后将知识点文字与其内容建立相应的超链接。这样既有分类又有内容,有开有合,条理清晰,脉络明确。 2网站素材的处理网页中视频的处理 视频是网页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够形象地表现各种生物现象,让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从而揭示出各种生命的奥秘。详细页面中的视频素材应首先进行合理的编辑,截取掉无关或者重复的部分,保留关键内容和核心部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关键性知识,避免在枯燥的等待中浪费掉宝贵的学习时间。另外,长时间的观看很容易消磨学生的耐性,因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选取和编辑视频的时候,最好要带有声音效果,这样使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时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要点,切中中心题意。编辑视频的软件很多,如会声会影、Premiere等都是很好的视频编辑软件。网页中图片的处理图片能够形象地表现出生物的外部特征,因此在拍摄或选取图片的时候要采取慎重的态度,不能应付了事。拍摄时,一定要选取合适的角度以便能够充分地表现出生物的外部特征;选取图片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如果找到或拍摄的图片素材不理想,也可以利用图形编辑软件进行技术处理,以达到完美的技术效果。有时候某种场景变换太快,很难捕捉到恰当的动作,这时可以使用录像的形式采集信息,采集完毕之后再利用截图工具将播放过程中精彩的镜头截取下来。当然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要注意先将录像设置成高清视频,也就是较大的文件,以保证图片放大时的清晰效果。在网页中处理图片素材的时候要注意大图和小图的搭配使用。小图是为了读者在众多图片素材中迅速选取,也是为了提高浏览网页的速度;大图是读者确定好图片素材之后,双击小图便会展开的图片。大图文件较大,画面清晰,更适合读者下载使用,缺点是文件打开速度较慢,浪费读者时间;小图文件小,占据的空间小,因而打开的速度较快,方便浏览。二者搭配使用,互相取长补短,解决了图片打开和存储的难题。 3网站的规划与设计 教师在设计网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面对的读者是学生,一切要为学生服务。网站的宗旨是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查看他们感兴趣的生物学知识。文字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网站的设计既要便于教师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授课,又能针对某一章节进行深入拓展。这样的网站设计就能够很好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服务。同时在网站上要设计一些专题讨论区,用以组织一些师生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使网站能够切实地为教学服务。学科网站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网站存在,也可以嵌入到或链接到学校的网站之中。这样就可以节省服务器的存储空间,方便用户在不同学科间浏览。 4网站首页的设计网站首页的制作非常关键,它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心理,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们感到这个网站确实有一些实用性的东西,值得读下去。画面设计既要体现生物科学的丰富性,又要体现科学知识的严谨性。首页上的大图可以是一幅生机盎然的大森林的场景,上面是各种动物自然相处的状态。此时不管是以动画还是视频形式,都要以最精彩的画面进行展示。每一个崇尚自然的人都会心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畅想,从而从这里产生畅游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的愿望,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网站的导航栏的设计要新颖别致,比如动物乐园、植物大观园、微观大世界等。网站要提供一些著名的有关生物方面的文学类丛书,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图并茂的文学丛书,从优美的语言描述中、趣味的场景再现中,体味那些不为他们知晓的另类世界,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在理性方面增强对于生命科学的认识。 5网站具体页面的设计 如果说首页是一本书的封面,那么内页就可以说是知识的海洋了。如何规划好这片海洋值得深入思考。笔者的设想是这样的:当点击首页中的导航栏题目,网页跳转到相应的内页时,映入读者眼帘的应该是一幅幅生动的精美画面,使人们立刻进入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这就是内页设计的精彩之处。内页所展示给人们的应该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生动内容,让人遐思,让人畅想,能够有感而发。内页的组成应该有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其中视频应该占主要的篇幅,而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说明。内页可以这样布局:分为上左右结构,上部是网站的总导航,下部左部分是总导航下的纲目内容提要,右部分是该提要的详细内容。详细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既要风趣幽默,又不失科学的严肃性。其中图片要能对文字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切忌胡乱拼凑,凌乱不清。在选图之前要尽可能先进行美化处理,力图做到最佳效果。 6网站功能区的设计 为了保证网站素材能够为广大师生喜爱,就要保证网站的开放与更新。让师生既成为读者,又能成为编辑。这就是说师生既能从网站上获取有益的学习资料,又能够作为网站的主人,随时将自己感到有意义的内容添加到其中,从而达到共享共建的良性状态。这种做法就好比百度文库和百度百科,能够达到学用相长的目的。网站的这项功能可以通过注册会员的形式实现。凡是注册成功的会员就有权向网站中添加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也可以同其他会员就自己添加内容进行共同探讨,以便得出相对全面的结论。当然,会员也能够从中探讨事物的多样性,而不是过分拘泥于某一表面现象,产生狭隘意识。 作者:刘士香单位: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生物学论文:地方高校生物学科论文 1教师科研团队 1.1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团队地方高校重视学生教学工作,多以系或教研室成为一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如园艺学、农业科学、动物科学等),生物学科包括的专业涉及面广,如土壤学、气候学以及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相关的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主要专注于教授3、4门主干课,这种团队组合在教学中可以形成互补,但在科研中往往难以相互配合。这是因为教学团队成员往往数量较多,专业方向也教分散,其目标是以课程建设为主,这样有些教师即使教学质量很高,但科研实力却较薄弱;以笔者所在院系为例,每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基本都有十多位教师,部分教师还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双肩挑岗位,因此难于形成一个合理的科研团队。而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团队在地方院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得到了很多高校的共识。这首先选拔一位团队负责人,也即带头人,他应有明确的方向,有一些在研的项目作为团队支撑,此外,应具有治学态度严谨的学术道德和品德高尚的个人魅力,还应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其次,还有几位科研骨干教师,在其相关方向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技术;最后,吸收几位年轻的教师加入,让他们积极融入相关专业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负责人既要落实分配好团队成员各自的工作任务,又要做好团队成员,尤其是科研骨干相互之间的沟通工作。 1.2对教师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团队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每位教师科研积极性与科研质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对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多数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合并升本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因此管理方面没有态度规章与制度遵循,很多时候科研团队形成的项目经费决策权往往由主持人一人决定,其他人很少参与并且不知道经费的分配等具体情况,这样造成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具体事务也不愿参与,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经费主持人完成课题。结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项目成果质量不高,团队生命力不强。因此,创建高绩效科研团队,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用来保障科研工作任务按计划、保质量的完成。这首先这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校内教师科研团队的外部支持,如学校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配套相应的一部分经费对项目组进行建设,以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科研部门对部分教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每年均投入十多万元供采购小型仪器设备,并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团队成员对外交流;教务部门可用科研成果冲抵教学工作量;后勤部门提供办公条件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很明显。其次在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增加团队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让团队成员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增加团队的沟通,增进协作,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的部分团队,每学期会定期安排会议交流,探讨近期完成课题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等,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方法;在项目申报前期成员对申报书进行交流,相互提出问题与建议,加以改进;这些举措有效的增进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团队成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质量。 2学生科研团队 2.1实行导师制与指导毕业论文让学生参与科研导师制是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技能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增加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师生科研水平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方式。笔者所在的宜春学院生物类专业,一般有科研工作在身的教师,在学生二年级接触专业课开始,都会进行学生和教师的相互接触,接触中教师会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以及实验室的情况,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业、生活、爱好等个人情况,达到相互了解,其后,可根据学生意愿参与到学生科研团队学习,教师可依据科研内容与其本科论文相结合开展指导工作。此外,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在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是学生本科四年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综合性科研训练教学环节。按照一般学校的培养方案安排,毕业论文完成往往是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工作,但那段时期,考公务员、找工作和实习占用学生大量时间,放任自流的话常常使毕业论文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教师通常会提前介入,并找一些具体问题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前一年将题目出好,要求本科生构思;同时对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吸收他们进入团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 2.2对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思考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借助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为依托条件,为培养其科研思维与技术的一批有协作精神的学生群体。生物类教师的科研往往实验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少实验试剂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严格管理,因此,在团队设立之初,除教师指导外,需要学生团队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部分学术活动,如安排组内成员汇报,共同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阶段性的工作后,可适度安排一些团体的娱乐活动,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提升人际关系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可引入组内淘汰机制,即通过观察团队各成员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将消极应对项目的成员淘汰出团队,再引进拥有较高兴趣和较好研究态度的新成员,采用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提高研究状态。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很多地方高校都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比如大学生创新竞赛、大学生实践项目等活动,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科研素质的培养,主动性不高,往往是极少数学生有积极性,不少是教师协助学生完成项目申报,这些一方面反映出多数学生缺少科研训练及独立的科研思考意识,同时也暴露出科研奖励政策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不高,还应有更多的辅助保障措施进行实施,如可采取科研项目结题答辩或,并结合指导老师意见的对应学分转化机制等。 3结束语 提高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科研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实验实践性强的生物学科来说,它一方面能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与教师的科研能力,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与科研兴趣及思考能力,在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不管是工作还是读研深造都能更好地掌握动手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底子薄弱,缺少硕士点,想要在科研道路上加速发展,更需要师生团队的努力,在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上多做研究和探索工作。 作者:赵志刚徐占春单位: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宜春学院 生物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论文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是学好医学微生物学的动力源泉。在对教学工作的不断探索和改革中我们发现,首次的绪论课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关系到学生对教师及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绪论课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绪论课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人体自身肠道中的微生物与机体组织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耐药性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这一问题?曾经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逐渐揭开谜底。这样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可以较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开启微生物知识的大门。近年来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量的新闻报道使学生对这些病原微生物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将这些内容加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原来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使理论知识找到实际落脚点。比如2010年8月,美国鸡蛋因受沙门氏菌污染从而导致至少1300人受到沙门氏菌的感染。2011年,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豆芽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从而造成22人因生食豆芽死亡,2200人住院治疗。此外,还有近来流行的H7N9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我们通过这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引入,讲解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使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灵活多样,结合临床,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认知对象、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把课上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对于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一章节内容,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各种细菌的形态、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在细菌各论部分,选取部分教学单元由学生自主教学。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提出授课提纲、学习重点及难点并确定人员分组。小组成员细致分工、相互协作,在课后完成资料素材收集及教学课件的准备。在此期间,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及时为学生排疑解惑,引导学生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安排课堂讲授内容,并传授讲课技巧及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评价标准》,由学生从教学内容安排、课件制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互相进行评议、分析和总结,教师最后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从学生独特的视角中发现许多平时不会思索的问题;在学习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这一部分内容时,采取专题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专题讨论式学习由教师提出专题,分组学生在本专题内提出应深入讨论的问题,查资料,作综述,课堂进行讨论。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讨论式教学,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HIV-1感染的分子机制及免疫反应、T细胞功能受损的疾病、HIV疫苗的研究等,经过讨论,不仅全面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综述训练”的机会,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此外,作为一门与临床学科关系十分紧密的基础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采用PBL教学法将临床病例分析引入课堂讨论教学,由病引入菌,菌中解析病,菌病结合,解除病菌。如此,在整个讲授过程中就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检查及防治原则讲解清楚。 3反映前沿,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补充一些开拓性、时代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前沿内容。如微生物的耐药性这一章节,我们为学生播放与耐药机制相关的视频和短片,引导学生就微生物耐药机制的产生及防控进行积极的讨论,鼓励学生查阅耐药机制最新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并就学习心得进行讨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研室老师的科研方向,为学生讲授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如人体微生态学与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新出现的传染病病原体、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研究进展等教材中鲜有介绍的前沿动态,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进行科学实验研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及爱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利用网络,练习巩固,搭建师生交流的良好平台 我校于2006年底引入Blackboard教学教育平台,以整合学校所在的杭州滨江高教园区知识管理系统为载体,在园区师生中普及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协商教学改革,不断改善师生的教学关系;引导、鼓励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师生教学资源与占有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拓展。本教研室针对五年制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动性较高的特点,让学生利用Bb平台以及互联网其他资源,结合案例式教学,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处于一个将来知识被应用时相似的环境中,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自我指导性学习、问题解决技巧等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同时,教研室利用Excel表格建立课程选择题题库,用Excel函数与宏语言构建选择题练习程序。机组选项题的选项由程序根据知识库计算组合而成,实现考查内容的“72变化”,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特定具体学科问题的掌握能力,并防止了考试对知识的简单再现,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这种题型设计灵活,考核的内容源于大纲、教材,但又不拘泥于大纲和教材,摆脱了教材文字的束缚,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选择题练习程序改进成可利用计算机局域网进行课程选择题的练习系统,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选择题库设计成游戏模式,根据获得的分数和难度进级,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我们将攻关练习题库分割成五级:1级0-20分;2级21-40分;3级41-70分;4级71-90分;5级91-100分,最后可将此部分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一直遵循“学生是教学主体”,并始终贯穿“互动”的教学理论。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注重知识更新,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作者:邵铁娟何一中陶方方夏瑾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生物学论文:初中生物学法制教育论文 一、初中生物学的法制教育目标 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要充分调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针对我国青少年的现状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教育是重要实施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接受科学教育后具备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价值观,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初步形成民主和法制的意识等十分重要。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因此,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结合环保、禁毒、防艾滋病、保护多样性等内容,加强以纪律、守则、规范、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纪教育。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二、初中生物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途径 探索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这个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我国的《教师法》中关于“教师义务”部分规定,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宪法做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想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根据初中生物学学科特点和法制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的教育。 1.法律意识的教育。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实践证明未成年人的坏习惯一旦养成,要通过说教法进行校正是很不容易的,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能够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和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在生物学中可以体现为认同爱护植物、保护植被的重要性,激发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观念,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同法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强化参与环保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案例:在人教版七年级上的第六章的《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是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在教学环节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明确保护植被的最主要措施是依法保护,并积极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的活动,增强爱好植被的意识。对于如何依法保护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分析,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达到“理越辩越明”的自我内化的效果。这里的案例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这里还必须指出课外的活动是课堂的重要延伸,是实践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爱绿、护绿入手,逐步形成自觉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情感与意识,也认同法律在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2.行为准则的教育。行为准则就是个人、集体或社会的行为所服从的约束条件。行为准则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该”型行为准则,二是“不能”型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具有丰富多彩的具体内容,其中有一点就是严格遵守社会规则。例如,公务员要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提高遵纪守法和执行法律、政令的自觉性,严守纪律、严守机密;依法执行公务,不得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徇私枉法。第二个重要内容是高度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任何人类行为都是在一定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完成的,要想使人的行为具有更高的价值效率性和目的性,更好地符合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更好地符合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就是了为追求“真”、拒绝“假”。初中生物就指出教育的情感价值观目标之一是“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三节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情感目标就是确立保护生物圈意识,这可以在学习好“资料分析”中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域的角度分析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在具体的典型例子的分析中真实地理解生物圈的一个生态系统的变化会影响着其他的生态系统。同时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整个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产生珍惜和保护地球这个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家园的意识。从知道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到具体行动,比如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践减碳行动,这就是从意识的认同,实现指导生活中个人行为准则的践行,这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课堂教师的分析引导就是让学生达到意识的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课堂效果的反馈检验也是重要教育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调查,比如设计表格,让学生记录自己在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中个人所做出的努力,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肯定和表扬,从正面的角度给予学生学习的案例。这是对学生的行为准则的肯定,也是能让这种行为延续形成习惯的有效方法。 3.法律法规的教育。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在初中生物学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法制教育的相关目标有认识我国颁布的保护植被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强化依规守法的意识,初步具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决策的意识。关注噪音、光污染、动物饲料添加激素等社会问题,强化社会公德心,主动参与社会决策意识。关注传染病流行事件,初步具备预防意识和决策意识。这些目标应该在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教育,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案例:人教版的七年级下册的第二章的“合理应该与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环节是“关注食品安全”,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和广泛的问题,也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当地食品安全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通过课外学生收集食品包装,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配料表,初步学会关注营养和健康。在理解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解读和讨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学生意识到作为消费者,可以利用法律法规进行维权;第二,让学生知道从事食品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据法律法规,不能从事违法经营,如违规加入食品添加剂等。知道这些法律法规是规范经营和保证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 总之,针对初中生物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课堂一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主题活动是法制教育的延伸。对于中学生这样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的人群来说,教学要尽量形式多样化,尽量采用直观性、趣味性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活动的设计要易于组织和操作,具备兴趣性,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征。意识的认同重于对于具体法律法规的学习。当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的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法制法规的教育和渗透。 作者:洪燕飞单位:福建厦门双十中学 生物学论文: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论文 1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 结合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实际编写情况,我校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目前采用的是2004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编写距离现今已10年整。对于一门生命学科来讲,10年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有很多新的、前沿性的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补充。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更多地和实践、和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挖掘学生中存在的创新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设置少的矛盾,按照教学日历的授课计划,在绪论第一堂课的讲解中,应以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为时间主线,将微生物的相关重要事件、经典的实验设计、划时代的人物给同学们一一展现,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水产微生物学的兴趣。此外应突出课本中重点知识讲授,如细菌、真菌、病毒这些重要的微生物,并和实验课紧密结合,努力使学生达到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对于其他种类的微生物进行讲解时可压缩内容。同时,要紧扣水产微生物学的范畴,着重讲述特殊的水产微生物种类,及水产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为水产养殖业服务的现状与实例。 2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计算机在大学应用的日益普及,目前的大学授课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在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使水产微生物学这门略显枯燥的课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如在讲解细菌的二分裂繁殖时,通过动画的设计,使学生既明白了二分裂繁殖的概念,同时也对细菌强大而快速的增殖过程有了深刻而形象的记忆。同时,学院尽量保证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者从网上下载水产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视频录像,上传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中,提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解,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增加实验课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要注重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当面指出老师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出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困惑,因此,通过QQ、微信、邮箱等方式收集学生课后的反馈意见,可以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或者给学生以及时、恰当的反馈。此外,现在手机进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与严重,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集中听课注意力,就要加强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在每次上课前5分钟,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检查回顾,督促学生课下的复习与笔记整理,及时了解学生对已讲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在课堂中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及时进行提问,使他们能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实验教学形式的补充 水产微生物学是分支于微生物学,隶属于生命科学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对于实验教学的高要求是致力于提高水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不二法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农业大学的水产微生物学课程针对水产养殖专业大三学生开设,课程设置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课为20学时,所占比重较大,也凸显了学校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视。在实验课的设计过程中,实验课教学内容应突出实验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将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两大部分: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培养基的配制、高压灭菌消毒、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划线分离、微生物的培养等常规操作技能,是水产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综合实验可以设定为未知水样的综合检测,将前期学习的基本实验技术进行综合运用,自行进行试验设计,对未知的试验结果进行判定与分析。实验内容与在安排时间上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际中去,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性与动手能力,力争培养合格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微生物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微生物知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网络的普及,学生所处时代的不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水产微生物学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顺应时展,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致力于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吃苦耐劳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力争为我国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郑兰兰刘变枝高春生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生物学论文:环保教育生物学科论文 一、积极利用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高中人教版第三册教材《稳态与环境》中,就有两章内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有密切联系。除此以外,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也具有环保教育价值,如何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环保教育乃至整个生物教学活动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学生了解到绿色植物对于控制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介绍:当前地球植物覆盖正在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仅仅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与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线等内容。结合刚学习的知识,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减少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会认识得更加清晰,会有效地树立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实验深化环保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用实验手段呈现的知识、蕴含的观念意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我们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利用实验手段深化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生态缸,引导学生对生态缸中的各种微生物进行观察、记录,当学生透过实验直观地看到微型生态系统所受到的诸多影响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广大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社会,一旦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得以加强,会给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懂得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在生物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绿色之美”的眼睛,使得这些学生以后能够成为践行环保理念、保护地球环境的高素质公民,也愿他们将来能拥有一个美丽的绿色世界。 作者:王晓旋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生物学论文:学前教育生物学科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于普通初级中学,学生使用的是统一教材,教师按照统一教材实施教学。中考模式决定了初级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边沿地位。对刚进入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结论是对生物学科喜欢的人数仅占5%,对微博、微信、游戏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对文化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数学学科很重要,但没有一个学生认为生物学科重要。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小学、初中都要涉及到,但到了高中入学,一个班41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回答出光合作用的过程。试想,如果这种程度去面对对世界充满新奇、喜欢花花草草、满头脑都是“为什么”的幼儿,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倍感肩之沉重。 二、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做到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数要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 1.在教学中注重将知识点与“现象”相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内容是按生物的分类系统进行编排的。我们教师在教学备课时,不能就课本讲知识,应当对与知识点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认识和了解,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生物学原理和生物现象结合,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解释现象,揭开奥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传授“种子的类型”这一章节,就可以引入“转基因大豆”这个社会话题,通过认识了解转基因大豆及产品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社会事物进行科学判断。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老师有针对性地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生物学解释,更能让学生对社会实际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传授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2.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植物分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走入校园、走进植物园,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和辨别植物,为他们以后成为幼儿教师帮助幼儿认识身边的植物打下基础。校园的美化、校园植物角的建立、校园植物的分类挂牌,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直接参与;人们比较普遍的把“二球悬铃木”称之为“法国梧桐”,我们要在实践中把这种错误称谓纠正过来。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进一步认识,用科学的原理认真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了植物学后,让学生做“如何添置植物美化幼儿园环境”这个作业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各个器官的特点分析选出适合幼儿环境的植物,使学生在有趣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中去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不是枯燥的原理、无趣的结构。生物学知识包围在我们周边与我们息息相关,还有好多生命现象需要我们去解释,还有很多生命奥秘需要我们去揭开。 3.教师需要给学生要补充新知识。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知识面。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是接触最密切的,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都不缺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新事物不断涌现:克隆、艾滋病、转基因、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无眼蜗牛、生物战争、生态学等。这需要生物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教学对教师的需要。 4.通过生物学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独自为大的成长氛围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在团队协作、集体生活等活动中,自我意识表现尤为严重,心中无他人。我们也发现,有时候他们的犯错,不是故意而为,却是根本没想到。一次一个学生想戴一条放在家里的围巾,一个电话就要求妈妈立即给她送到学校,而她妈妈当时正在病中。让我们看到是心酸又难过。因此,我们在生物学教学中,不要单纯讲形态结构和生理,要给学生贯输群体概念,讲生物的生存竞争,将生物的团队协作,讲动物的反哺行为,讲生物对人类的贡献和危害,人类和动物的亲密关系,讲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独立生活,促使学生掌握生存技能,不怕困难和挫折,敢于去拼搏和竞争。将德育教育渗透进生物学教学中。近几年,作为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科学迅猛发展,人类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物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更紧密。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到生物学的知识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各方面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灵活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作者:李强单位:重庆市龙门浩专业中学校 生物学论文:教学实践生物学科论文 1.新课标指导下,中学生物学科面临的新的难题 1.1学生调动性不足,课堂缺乏探究性新时期新的教学目标提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即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设置积极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传授给学生新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根据近一个月的跟班听课我们发现,在目前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讲课方式,学生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上课效果不佳。再如在苏教版的生物必修一教材中,有2课的课题探析课,9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但在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常常为了追赶教学的进度往往把这些开放式的课堂取消了,改变成传统的教学模式。如2次课程的探析课教师都取消了学生的讨论环节。 1.2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度依赖多媒体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多媒体软件因其具有的新颖性、便捷性、开放性而受到广大年轻教师的青睐。为了节省时间、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为了追赶教学的进度广大年轻的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虽然利用多媒体使得教师的板书更加简洁、课件更加清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滋长了教师的惰性。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采用的课件多是经过粘贴、复制而得来的。这样就造成了课堂创新难,课堂内容陈旧、教学活动因循守旧。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材中,第一章《走进细胞》,在研究“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节中,多数教师一般是采用用PPT演示了细胞的演变过程,把论证“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单细胞(最早生命形式)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物系统、生物圈几个步骤。以一篇PPT演示了整个问题的讨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全程都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只是被动的在接受。可见过度的依赖多媒体忽略了学生,使课堂缺乏了灵活性。 1.3只注重课内教学,放弃了至关重要的课外教学例如在讲述《生物链》这节课时,如果可以代领学生到野外去参与野外观察,让学生观看生物界中不同生物是如何生存下去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2.解决策略 2.1“取之有度”,合理使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到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固定的知识,还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会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限度的使用多媒体软件,:生物学科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阔,从动植物的生物密码到细胞机理,从世界上的生物到人本身,生物学的知识无处不在。生物学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教学活动比较无聊,如何丰富课堂的教学活动,不能可以仅仅依赖于多媒体,如不能总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演示生活进化过程,还要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学校环节中。例如:在讲《生物链》这节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生物系统中有机物中的化学机能如何在生物循环系统中完成的层层传导过程。一般来讲,就是让学生明白生物链中是怎样完成一个动物吃掉另一个动物的。在讲授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合理的适度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视频播放软件,为学生播放几段视频。如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有羚羊吃草,猎豹追赶野生鹿,老虎捕食野生兔子,鳄鱼追杀在河边喝水的斑马……一系列捕食图片构成了一个生物圈,选择不同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整个生物循环的过程。接下来,在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开始演示PPT,PPT上有着本科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等。伴随着PPT的演示老师要把抽象的语言形象清楚的向学生阐述清楚,如解释清楚,在老虎吃兔子,兔子吃草的过程中,哪种动物处于生物链较高的环节,在草被兔子吃掉后,兔子又被老虎吃掉后,有机物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转化的,并有效回答学生的疑问。 2.1开放教学环节,追求探析式的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在新时期的教学环节中要以学生为主导,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细胞》这一节中,把学生带到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如根据观察的图片思考该细胞处于分裂的哪一阶段。再如《种子萌发的条件》这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种子,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种探究式学校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而述之,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实践我们也提出了新的解决策略。但创新改革的道路还很长,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继续努力。 作者:孙明崔金莲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生物学论文:环保教育凸显生物学科论文 一、积极利用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也具有环保教育价值,如何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环保教育乃至整个生物教学活动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学生了解到绿色植物对于控制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介绍:当前地球植物覆盖正在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仅仅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与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线等内容。结合刚学习的知识,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减少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会认识得更加清晰,会有效地树立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实验深化环保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用实验手段呈现的知识、蕴含的观念意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我们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利用实验手段深化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生态缸,引导学生对生态缸中的各种微生物进行观察、记录,当学生透过实验直观地看到微型生态系统所受到的诸多影响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广大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社会,一旦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得以加强,会给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懂得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在生物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绿色之美”的眼睛,使得这些学生以后能够成为践行环保理念、保护地球环境的高素质公民,也愿他们将来能拥有一个美丽的绿色世界。 作者:王晓旋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生物学论文:有效教学初中生物学科论文 一、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对生物的形态、结构、遗传、进化等展开全面研究的科学学科。然而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普遍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于一些理化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对初中生物的教学,教师面临的难度更大。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1.第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课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生物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科技图片,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将一些针对性强和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拿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来树立广大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他们在第一节课就充分的体会到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 2.有效设计导入活动,以调动学生兴趣。有效且丰富的课堂导入活动的设计是一堂课美好的开始,而且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良好课堂氛围的创造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程导入活动方面的设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创设丰富的导入活动,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幽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深入浅出,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理论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生物知识点。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1.合理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新时期,要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探究模式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广大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自主的探究问题,而教师在其中就只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生物问题实施自主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观察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生物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就明确观察的内容、方式与目的等,进而将所有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研究。如观察双子叶种子的结构,教师就可先告知学生观察的顺序:先察看种子的外形,然后将种皮剥去,并分开其两片子叶,将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胚的结构,从而全面认识种子的每个结构,最后让学生自主观察、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强化了学习效果。 3.加强学法指导的科学化。目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面获得的指导较少,即使有,也主要以记忆指导为主,但是效果不大。因此,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从学习方法指导这一方面入手,实现学法指导的科学化。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后,普遍都是采用模拟与记忆的方式来加深对其的理解,但是学生对于这些陈述性的知识往往不能形成较长时间的记忆,且极易形成各种概念间的混淆,而这也是教师平时的指导不科学的表现。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不完全丢弃“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在学生背诵知识点时指导学生将重点勾画出来,并在背诵后适当的增加课堂的检测,或告知学生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引导其用自己的话复述知识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从整体上提高记忆的水平。 三、结束语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操作性与实践性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其课堂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与其它学科一样,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巧妙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使其得到不断地优化,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从整体上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赵蕾单位:河北衡水6中 生物学论文:生物学现代教育论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而且也让教师接受了国内外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需要,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有经验优秀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教案,在探讨交流后,由于保存不便,造成流失,浪费了宝贵的经验、知识、心血。而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积累优秀教师一生的教学成果。当前人的课件被后继人使用时,后继人可以发现前人的良苦用心,可以体会和深切感受到前人的思想的深邃,经验的丰富。后继人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完善、更新,从而再次应用、留传。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方面应用的现状 (一)生物教师中很多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也缺少实际应用从调查来看,大概43.2%的教师曾参加过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而大概4%的教师是自己去的相关培训班,还有18.7%的教师表示有想法。有些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未进行实践,未在课堂中使用,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二)生物教学中,未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造成许多教学上的弊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扩大知识面,扩大课堂容量,许多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把一些重要的结论,推导都事先写在PPT上,在课堂中直接呈现出来,这样节约了时间,但是效果不佳。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时间记录,这种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爆炸式的或呆板式的混完45分钟。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十分必要 (一)年轻生物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点许多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知识点漏讲,上课时间把握不好等等,这些因素往往使学生的成绩较差。为了弥补这一缺点,这一批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非常必要。年轻生物教师对网络知识、计算机操作、信息化软件、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等各方面的接触较多,学习应用起来很快。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能胜过许多有经验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技术中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枯燥、晦涩难懂,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一味的讲解,收效甚差,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迷糊。如果用多媒体教学,老师不说,学生一看就懂,这样老师节省了精力,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提升,教学显得那么的简单。例如,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部分,书上讲的知识非常多,学生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多,由于中学阶段实验室的设备不如高校中先进,还有学生本身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科目繁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深化生物学科的实验部分,单靠书本知识还是难以掌握,难以活学应用到考试中。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知识点便会直观化,如应用实验相关的视频,那么多的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在相关视频实验中,就显得顺其自然,合乎常理,学生理解了,应用了,顿时觉得如此简单。印象深刻的选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书本第18页,实验步骤有八步,看书本,即使花很长时间,学生也难以把相关的东西整理成一个体系,而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只须一分钟就回明白实验的步骤及重点,又如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讲,未免显得太枯燥,如果加上相关的视频,再解说,学生便会很感兴趣,顿时把所须记忆的知识点掌握,理解。所以说,将现在教育技术整合到生物教学中来,十分必要。 (三)为使生物教学的内容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势在必行目前,教学成果的好坏与教学内容的更新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知识面窄,教学上的构思也大有不同,教学难点的解决各有千秋,无疑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收效不佳,难免导致落伍。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各方面知识可以快速更新,教学得到及时改正和发展,教师可以掌握最新的知识,紧跟前沿科技。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生物课整合的几点做法 (一)学校应大力推进计算机教室的建设,生物教师应积极的应用网络知识进行备课,进行交流协作,解决疑难手写教案是教师传统备课的一种方式,这种手写教案有优点,但缺点更多。如果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交流,资源共享,备课的水平,教学技能会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所以为了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满足教师的需求,学校应该大力建设计算机教室,辅助教学。 (二)为了避免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弊端,应该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多种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对于一些重要的结论,以及推导部分,不能以PPT一步到位,让学生难以接受,要以传统教学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在PPT或黑板上板书出来,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不足,恰到好处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将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的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巧妙地结合两种及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如生物中有许多美丽的植物要求学生去认识,这可以用图片的方式,直接展示出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和认识。每天以学一种植物,点滴积累,让学生去认识,在生活中自己找特点,和图片去做对比,真真切切的回归生物,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廖兴利单位:四川省安岳中学 生物学论文:生物学和医学类的论文写作指导 摘要:在生物学和医学类科技期刊的来稿中,多数研究论文都涉及到目标物质的分子大小,但作者在描述物质分子大小时使用的物理量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回顾“相对分子质量”等相关物理量的概念,指出其在运用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道尔顿;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量和单位;量符号 1引言 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论文中,常会碰到一些看似简单,实则使人头痛的物理量、计量单位和符号问题。例如,作者常常需要对研究的目标物质进行描述,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其分子大小。在我们的编辑实践当中发现,来稿中很多研究论文在描述关于物质分子大小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多数研究论文仍然使用“分子量”这一物理量,以“道尔顿”或“千道尔顿”为单位(××D或××kD)来描述;有的使用了“相对分子质量”这一物理量但是书写却不正确;只有极少部分论文正确地使用和书写了这一物理量。究竟应如何正确使用? 2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 对所研究的原子和分子的质量进行描述,以往多使用“道尔顿(D)”这一单位。英国化学家JohnDalton(1766-1844)是近代化学之父,在化学方面提出了定量的概念,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和化合量(当量)定律。在此基础上,1803年又发现了化合物的倍比定律,提出了元素的原子量概念,并制成最早的原子量表。人们为了纪念道尔顿,以他的名字作为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12C原子质量的1/12,1D=1/Ng,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以往我们常用的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是分子量,它是“单质或化合物以分子形式存在时的相对质量”[1]。我们知道,以一个12C重量的1/12为标准,其他的原子质量同这标准相对照得出相对质量,称为这个原子的原子量[2]。分子量是物质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等于分子中原子的原子量之和[3]。 对于分子来说,一个分子的质量,用道尔顿表示时,应该是“蛋白质A的质量为××道尔顿”。因为分子量为该物质的分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1/12之比,所以如果说“蛋白质A的分子量为××道尔顿”,乃是不正确的表示方法。 3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物理量 道尔顿是核物理与反应堆技术中惯用的质量旧单位,自1960年起,用原子质量单位(u)代替它,规定1dalton=1u≈1.6605402×10-27kg[4]。 作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现行有效的1993年修订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选择了“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这两个物理量名称,并在GB3102.8—93的引言中说明:“本标准中的相对原子质量Ar和相对分子质量Mr,以前分别称为原子量和分子量,在使用中,应有计划地逐步采用本标准的名称。” 所谓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即Ar=m/mu(m为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指“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即Mr=m/mu(m为物质的平均分子质量)。它们是量纲一的量,其单位为1[5]161。 4正确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等物理量和单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道尔顿当初提出原子量的概念时指出,“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这也许是原子量和分子量的单位一直用“道尔顿”的原因。 但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应当使用“相对分子质量”来描述分子的相对大小,那么,关于道尔顿(D),在现实中用作“原子质量”或“分子质量”单位时,原来的1D=1u;用作“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时,原来的1D=1,即其单位为1。 虽然“道尔顿”属非SI单位即非法定计量单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鉴于目前科学界尚有大量使用“D”或“kD”的文献存在,在某些类型的论文写作中,作者往往会坚持在某些数据中使用“D”或“kD”。例如在综述类论文中,被引用文献数据中“D”常常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有人[6]认为应尊重作者的选择,虽然期刊中会出现“非法的”D,但不应视为“违法”。超级秘书网 5正确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的量符号 既然明确了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在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这一量符号时,很多期刊没有能准确把握,造成了很多错误。在国内免疫学相关的7本杂志以及其他生物学、医学类的杂志,发现在稿约、正文以及SDS-PAGE、Westernblotting等结果图中,“相对分子质量”这一量符号出现了很多种写法,如:Mr、Mr、Mr、Mr以及仍然沿用kD为单位等多种情况。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书写这一量符号呢?根据科技书刊外文字符使用规范[5]197-201:量符号、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符号应用斜体;量符号中除表示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字母用正体。根据这一原则,相对分子质量中M是量符号,应用斜体;下标r是relative(相对的)的首字母,不是量符号,也不是代表变动性数字,更不是坐标轴符号,应使用正体。因此,正确的写法是Mr。类似地,相对原子质量的正确写法是Ar。 6结语 生物学和医学类科技期刊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展示其学术成果的舞台,要科学地将一系列学术成果展现出来,要实现科技期刊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就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需要广大科技期刊编辑担负起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加强宣传和普及,需要作者和编辑同仁长期不断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生物学论文:白内障生物学效应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特点。方法6周龄albino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UVRB辐射光来自于单色器相连的高压银汞灯,最大输出能量在300nm(UVR300nm)和310nm(UVR310nm)。各组大鼠暴露于UVRB的有效生物学剂量均为8kJ/m2。每只动物的一只眼被暴露。两组只暴露于UVRB300nm,剂量8kJ/m2,时间70min;另两组先暴露于UVRB300nm,剂量4kJ/m2,时间35min;然后同一只眼再暴露于UVRB310nm,剂量42kJ/m2,时间35min。于暴露后第7天处死动物,行光散射强度测量。结果两组比较光散射强度具有明显差异,但数值接近〔teststatistic=2.56,t(approx.)32;0.975=2.04〕。结论UVRB300nm波段的生物学效应强。在相同的暴露时间下,UVRB310nm暴露强度是UVRB300nm的10倍时,生物学效应才与UVRB300nm接近。 【关键词】白内障;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生物学效应 在最近的10年里,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线(ultravioletradiation,UVR)辐射量增加〔1〕。老年性白内障是人类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UVRB辐射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为止,单一波长UVRB辐射诱导的白内障特点已有很多报道〔2,3〕。人类每天同时接受不同波长的UVRB照射,但不同波长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波长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特点和生物学效应。 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与设备 所有albinoSpragueDawley母大鼠购自(M BDenmark),保存在可调温动物室,动物室每天12h灯光照明(平均照明度是5lx),12h黑暗;动物在此种环境中适应14d,直到6周龄用于实验。所有大鼠都按ARVO的眼、视光学研究条例进行饲养和实验操作。所有动物右眼活体暴露于UVRB,1w以后处死进行光散射测定。辐射光来自于350W的高压银汞灯,直射出的辐射线首先经过水冷却,然后经过两个单色器(λmax=300nmwith10.1nmfullwidthathalfmaximum[FWHM];λmax=310nmwith13.5nmFWHM),最后辐射光照在角膜上〔4〕。在角膜水平,辐射光被热电器(model7101;Oriel,Stratford,CT)测量。美国国家计量局建立热电器测量标准。光散射测量L光分布仪表测量光散射强度〔5〕,此仪表用标准暗箱照明。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穿透被测物,光聚焦在光电二极管上。如果物体有光散射,这部分光将聚焦在光电二极管上,并发出信号。脂质感光乳剂diazepam(Diazemuls;KabiVitrum,Stockholm,Sweden)被用于作为光散射计算标准。因此,光散射的强度单位是tEDC(transformedequivalentdiazepamconcentration,tEDC)〔5〕。 1.2方法 1.2.1实验过程 每只大鼠以95mg/kgketamine和14mg/kgxylazine混合腹腔注射麻醉〔6〕,5min后,1%散瞳剂tropicamide1滴滴双眼。5min后,固定动物右眼上下眼睑,右眼暴露于UVRB70min。1w后以过量的CO2致死大鼠,剜出双眼,取出晶体置于平衡盐溶液中(BSS;Alcon,Ft.Worth,TX)。在显微镜下去除睫状体,测量每个晶体光散射3次,并照相。 1.2.2实验设计 40只6周龄albinoSpragueDawley母大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中的每只大鼠右眼活体暴露于UVRB300nm,剂量8kJ/m2,时间70min。另一组中的每只大鼠右眼活体暴露于UVRB300nm,剂量4kJ/m2,时间35min;然后同一只眼再暴露于UVRB310nm,剂量42kJ/m2,时间35min。每只大鼠左眼没有光暴露。每只眼光散射测定3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结果 晶体光散射强度见图1。两组比较光散射强度具有明显差异。UVRB300nm,剂量8kJ/m2,时间70min组的UVRB生物学效应较另外一组小(t=2.56,t(approx.)32;0.975=2.04)。 3讨论 大气中臭氧层厚度与太阳光中UVRB的辐射强度密切相关。在最近的10年里,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7,8〕。臭氧层每减少1%,将会导致世界上每年增加100000~150000例白内障患者。UVRB的眼辐射取决于它的波长、强度、暴露时间和暴露方式。单一波段UVRB的生物学效应和白内障特点已经很清楚,但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并不为人们所知。可事实上,人类每天同时接受不同波长的UVRB照射。所以研究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对预防白内障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学者已经指出300nm波长左右的UVRB是最易产生白内障的波段〔2,3〕。因为晶体在这一波段上有最大的敏感性,所以本研究选择同一只眼联合暴露于UVRB300nm(剂量4kJ/m2,时间35min)和UVRB310nm(剂量42.01239kJ/m2,时间35min)下。因为UVRB310nm的生物学效率是低的,UVRB310nm在剂量42kJ/m2与UVRB300nm4kJ/m2的剂量,暴露时间同是35min时的生物学效率在计算上是相当的〔2〕。这样,在计算上与另一组的UVRB300nm(剂量8kJ/m2,暴露时间70min)的生物学效率才能相近。这是本研究采用如此实验设计的原因。 但实验结果显示,两组UVRB暴露后生物学效应有明显差异。联合UVRB300nm和UVRB310nm暴露的生物学效应要强,但两组数值较接近。本结果与本实验的生物学效率理论设计较接近。即UVRB300nm波段的生物学效应强。在相同的暴露时间下,UVRB310nm暴露强度是UVRB300nm的10倍时,生物学效应才与UVRB300nm接近。本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美术学生小论文: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探讨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传统的教育方式一般都是教师“专制型”的教育模式,对于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最初的“复制式”临摹是必要的基础练习。但如果高校美术教育依然沿用这种“复制式”临摹,那么对于学生艺术灵感的培养将是一种“扼杀”。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主体意识;突破传统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机制一直以来比较严格,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教育选择机会,很多老师和家长会建议学生选择美术专业。教育选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比较大的推动性作用,也为许多在艺术方面有才华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天赋培养和发展。但一部分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等美术教育后,依旧无法摆脱中小学时的美术学习习惯,没有自己的创作特点,至今处在临摹状态。通常美术专业的学生都经过基础美术培养,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术。作为高等美术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创作意识。本文主要探究高校美术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对培养自身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单一化。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教育在形式上比较自由灵活,但本质上还是无法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美术教育在内容的传播中还是局限于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高校美术教育缺乏与时代相一致的教育内容,高校美术教育的生命力无法体现。美术作为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如果将美术脱离实际,就无法表达出美术在一个时代中的意义。文艺复兴时期之所以成就了许多优秀的画家,正是因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各种文艺思潮不断涌现,画家们融入时代的脉搏,倾听时代的声音,并用画笔一一记录。欧洲著名的现实主义版画家,雕塑家科勒惠支描绘的《面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儿童与妇女饥饿形象的代表。画中两个饥饿的孩子拉着母亲啼哭着要面包,但无可奈何的母亲只能侧过身子。寥寥几笔就将因战争而处在苦难中的妇女儿童形象跃然纸上。科勒惠支用艺术视角与现实相结合,通过画作将战争的罪恶揭露的一览无余,这幅画至今都影响着人们对战争的厌恶。 (二)实践中培养高校学生美术教育主动意识。作为高校美术院校,应该多给学生外出实践观察的机会。大部分接受高校美术教育的学生都已成年,完全具备形成自己独立见解和意识的能力,学生应该自觉培养像科勒惠支这样将艺术视角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意识,主动从现实的各个方面发现、创作反映时代脉搏的作品,将高校美术教育变得多姿多彩。 二、认识高校学生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美术的教育具有三大功能,首先是最基本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教育范畴,使学生在明辨是非的同时拥有基本的美术知识;其次是审美功能,审美功能是美术生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最后是认知功能,认知功能使人们对事物的构成,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方向及对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良好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对于培养以上三点是高校学生美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三、发展美术高校学生主体地位的现实意义 美术教育最终是要服务于社会的,这就要求美术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更需要指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校美术教育中要引导学生从优秀的作品中感知生活、感知世界,培养学生的潜在创造力。高校美术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上的提高,以及积极的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责任。美术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可以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未来进入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四、多种方式培养高校美术教育 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的建立 作为一门高级的艺术学科,当下的高校美术教育无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方式,至今影响着些老师们的教育方式。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亲自实践、观察和主动融入,就需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高校的美术教育在课堂教育外,还应该冲破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性的课程和相关的课题活动。多种方式的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探索主流文化,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注重学生开拓思维上的培养。 五、学习国外高校美术教育的优秀方面 东方国家在美术方面的教育相较于西方,需要多加借鉴。国外有许多国家在美术教育领域中,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值得我们学习。我国传统的美术界在水墨画与篆刻方面比较优秀,现代主义的画作应该向西方学习。尤其作为教育领域比较发达的美国,他们在艺术的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时代节奏的把控,甚至会明确指出,新时代下的美术学习者应该掌握的基本艺术技能和素质。在美术教育中他们鼓励学习者将日常活动与艺术形式联系起来,以此来启发学习者的创造能力。 六、结语 美术教育归根结底是将基础的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只有用心了解一个时代的发展,体会一个时代的风雨变幻,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我国如今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思想中,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向商业化倾斜是在所难免的。但不可忽略的是对学生在艺术修养上的教育和熏陶。艺术修养是从事美术活动者灵感的来源,是自身必不可少的素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所创造出的作品才会有灵气,才会打动人心。 作者:吴聆 单位:江苏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美术学生小论文:初中美术欣赏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 摘要:在教师的帮助与必要的示范下,学生结合教学基本目标与个人学习情况进行学习目标的制定,并确定实践的方式,在实践中探究并监控自我,最终获得实践评价的过程即为自主性学习。本文主要围绕这一教学策略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教育;美术;初中;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性关系着学生在欣赏课中的投入程度,因此,教师应积极应用自主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在欣赏教学中的参与性,提升其审美素养与欣赏水平[1]。 1兴趣带动自主学习 总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欣赏课的教学难免会让学生产生乏味单调之感,因此,教师应注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多样化的教学来转变学生印象,促使学生发挥其自主性,同时也能够将更大的空间提供给学生的自主学习[2]。而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独立赏析作品的动力,兴趣可促使学生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体会与理解。教师可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可将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引入至课堂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感悟美术作品,升华学生认知。在信息化时代,自主性学习教学的方式非常多样,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极大的便利了自主性学习的开展,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十分有利,教师可对其加以利用来实施自主性学习的教学。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赏析为例,通过赏析作品学生就能初步掌握画中人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和具体的职业,且画中压抑、沉重之感非常鲜明,学生通过赏析也能有所体会。为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教师应多准备一些材料,如影像资料、图片等,这些素材中应包含了当时的背景、纤夫的生活状况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这幅画作,从而能够从另一个层面来欣赏画作。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而作品的赏析也变得更为立体,可有效增强学生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自主探究画作,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自主性学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教师需有此意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良好的刺激其积极性,在实践中加强自主学习能力[3]。与传统的知识教学相比,欣赏课的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学生感知与体验作品是欣赏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以学生感受能力、审美素养的提升作为教学的目标。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素材的查找,并进行材料的汇总与制作,以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教学时展现出来,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自主性学习的优势。例如,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一宋代风俗画的独特之处,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以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四名学生组成一个探究学习小组。在完成小组的组建后,由教师统一发出任务,即围绕这一作品展开探究,探究内容主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人物特征、背景知识、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则主要是提供建议与指导,了解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点拨,了解学生的探究进度并给予鼓励或指导。在探究完成后,学习小组需向教师与其他小组分享其探究成果,并对不同小组的成果进行评比。教师需注意总结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探究结果进行概括和补充,进一步升华教学效果。 3适当延伸赏析空间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广阔的赏析空间,因此,在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受限于课本知识,而是将赏析的范畴与内容不断的拓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可将教材内容的讲解作为基础,在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后适当的进行延伸,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提升其知识范畴[4]。与此同时,教师可设置形式多样的任务,并将任务安排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相关的创作背景与作品资料,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以《格尔尼卡》的赏析为例,要使学生通过教学对这一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教师需将作品本身与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在理解作品本身表达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投入到更广阔的空间中理解作品。学生在初步赏析毕加索的这一画作时产生的第一感觉就是凌乱,其次则是恐惧。在进一步赏析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体验,从小见大。在学生对作者产生好奇心时,鼓励学生去了解作者与作品创作的背景,通过延伸与想象深化理解。 4结束语 自主性学习是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策略,学生的自主性是其核心内容,学生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可持续发展是这一教学策略的目的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应用这一方法,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优化教学质量。 作者:黄莉媛 单位:江西省铜鼓县第二中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是最能直观形象的表达创造效果的方式,是启发智慧发挥想象的一片沃土,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开展实践活动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培养想象; 创新 ;实践能力; 素质培养 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主题是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青少年是人才的后备军,培养优异人才的途径很多,其中美术教育是最直观形象的,然而现实中,许多老师、家长、学生都认为美术这一学科无关紧要,是学习其他主科疲劳后的放松课,调剂插空的副科。他们很少用心地思考美术教育的功能、作用与内涵,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甚至人为地减少和压缩美术课,而让位于其他学科,挤了时间提高考试科目成绩,这样从眼前看似乎达到了一定效果,但从长远角度看,是利小弊大。小学生依据其心智特点是最需要通过视觉感觉,发现和认识外部世界的年龄段,需要通过美术教育去诱导他们的想象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由于教育机械地以“主科”为主,以主考科目分数看眼前利益,剥夺了受教育者应该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 美术学科的重要性 从生理角度看,左脑半球是完成逻辑思维的,右半脑是负责形象思维的。许多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右脑的工作能力比左脑强得多,学习美术的形象塑造和造型,对右脑是最大的开发和应用。由于对形象思维的训练少,对创造性的培养不足或根本没有,右脑用的就少,造成学生形象思维差,创造力弱。形成了高分低能,只会应付考卷而缺少创造性。新世纪培养出的学生要求注重想象和创造。科学幻想,既是激励人创新的动力,也是引导人们进行创新的萌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多数科学发明都是从科学假设开始的,而科学假设又始于科学幻想。小学生时代是最天真烂漫的,但如果学生整天陷于做题应考之中,学习知识是为考试升学,不是为创造而学,这样不知不觉中扼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要培养丰富的想象与创新能力,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主动积极地学习钻研各种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美术课是最好的手段和实验场地。因为形象思维,能充分使用右脑,把右脑中的逻辑思维形象化,再用美术语言:色彩、线条、块面、光线、明暗色调等生动优美地表现出来,把想象中无限空间跃于平面线上。一个画面不够,还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通过这样的美术创作,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既然美术是创新的最好实验室,首先就要重视美术,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教师不仅是美育的教育者,也是创新思维的启蒙者。我们实验小学站在新课标、教改的高度,不但重视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注重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以新课标为纲、以调查研究为主,搞课题研究,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美术素质,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是关键,加强情意性教学是手段,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素质是目的。 培养美术素质的四个方面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呢?结合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素质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在因素,紧扣每一个环节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四年级上学期第一课《江西民间美术》的赏析,我先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引出江西的历史,介绍江西的物产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引出瓷都——景德镇,介绍江西瓷器的辉煌历史,让学生对江西充满自豪感,热爱自己的家乡。由爱家到爱国,再联系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讲解祖国的许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告诉学生落后就要挨打,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为中国经济腾飞作贡献。加强情意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所谓情意性教学,是指教学行为的目的与行为的过程基本上统一,或者说过程不被目的过分地约束,这也是新课标的精神所在。这种教学行为给予学生的是轻松愉悦,并对应着学生的情感、直觉,与学生兴趣发生关联。体现出了一种暖性和活性,从而构成一种更趋浪漫表现性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美术的基本功还不扎实,但是他们喜欢想象肯动手,我在讲解三年级下学期《小花伞》这课时,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我先拿几把实物的伞给他们看,简述伞的结构,然后重点放在设计装饰一把小花伞上,同学们有黑白线条设计的、有用各种颜色组合的,还有在伞上写字表达心意的,还有用实物做的等等,设计不出来的同学,让他们和设计能力强的学生合作设计,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并进行成果展示。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既激发了学习的内在兴趣,又使他们的审美素养于无形中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清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唤起一个人美的情感,也往往唤起了他的道德觉悟,学生们就能对现实中的美与丑、高雅与庸俗,文明与野蛮,新生与腐朽,健康与颓废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维护美的高尚品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课本中有许多手工制作课,要求精工细作,工艺性还较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性格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工作的计划性与条理性及认真观察和有意注意的习惯。例如:四年级上学期《适合纹样》这一课是全面训练学生智能的系统过程。图案设计的过程除了开发学生智能外,还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甚至在作业过程中,调色盘、绘图工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绘制程序如何,坐、站、握笔的姿势如何,都有明确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在泥塑课中学生通过搓、揉、抓、捏为技巧训练,可增强动作的针对性与准确性,培养学生认真、耐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爱劳动、爱整洁的习惯。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尝试,培养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力,这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艺术活动是创造性的,美术学科在培养人的创造才能上有许多独特功效。如在素描中可以锻炼学生形态美、比例美、和谐美、结构美等能力,使学生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注意学科渗透,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 美术作品对现实的概括、反映,需要有科学理论和哲学的指导,需要借助于逻辑思维,有了这些才能表现出现实的本质和意义。例如:美术课中的透视知识、形体结构等的学习与立体几何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增进学生对数理化等文化课的理解,促进文化课的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事件、人物、内容、形式及有关历史环境,条件的评析,帮助学生生动地、鲜明地去认识现实,认识历史。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丰富、印象更深刻,从而增长智慧。因此,从美术作品中认识世界,可以补充从思维科学上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与语文也是密不可分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形象思维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让我们乘着课改的东风,加强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以其丰富、鲜明的视觉形象,便学生在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形象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达到知识的完善,思维的净化,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者:鄢惠云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上塘第三小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美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意义 【摘要】美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并且培养一定的特长。大学生美术课的教学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鉴赏审美的眼光,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均有较大的帮助。在紧张繁忙的大学生活中,美术教学可以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认识上的差距,对于目前的高校美术教学来说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的美术教学成功经验,提高高校美术教学水平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学;大学生;素质发展 一、引言 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亟待补充有关美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才能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过程中,知识的多寡并不能代替美术教育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大学的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层次,提高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能力,并对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一定的提高。实践证明,美术教学陶冶了学生的生命情感,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在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美术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美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人类最美好的能力之一,西方教育学家认为,对于事物的探索欲和创造力是人类内部的基本驱力。人类生存过程中必然要运用到一定的创造力才能不断发明更好的东西,发现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活方式。人类创造力的提高,离不开情感和心灵的自由以及对美好的事物的感知。创造力的存在是新事物不断出现的前提,这种新事物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又包括精神层面的。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就是由于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类的创造力不断发挥的过程。虽然在形式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创造力的实质是不变的。人类综合利用情感、智慧、生理、直觉、美感等条件,进行一定的创造。在美术作品中,就特别能体现出人类的创造力。创造力是美术作品的灵魂,不管是我国古代的彩陶还是西方古希腊的雕刻,处处彰显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创造能力。在具体的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者的基本思维模式。在一般的大学学习中,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往往在逻辑思维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逻辑思维往往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在创造性方面有一定的不足。而美术教育教学往往能够对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很好的弥补。美术教学要求学生思维敏捷灵活,注重强调个人性格的发挥,对于美术作业的完成也可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实现。美术学习教学方面的灵活,和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想象在审美的环节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美术的学习和创作过程离不开审美创造力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的过程。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还有着一定的区别。联想能力是由某一种事物想到了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只是对于人们的心理范围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作用。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一种新型的事物。因此,想象能力对于创造力的发挥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在审美活动中,想象能力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想象能力强的人,在审美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就越丰富,反之则越贫乏。大学里的美术教学,其特点之一就是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来进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在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单纯的临摹和模仿在美术的学习中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即使是技术再好的模仿作品,也难以达到原作的水平。美术教学对大学生个性的引导、鼓励和培养,会使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力获得空前的提高。这种创造思维在大学生的心中形成一定的定势,就会变成一种素质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专业的学习到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相信都会从美术教学中培养的创造能力中获益。 (二)美术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爱心的培养。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在忙碌中无法静下心来体会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安宁。而艺术这个上天赐予人们的礼物,可以让人们在进行艺术欣赏时柔化欣赏者的内心,有利于人们爱心的培养。爱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善良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必然是与社会脱节的人,没有爱心就相当于精神上的贫瘠。在社会中,爱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大学的美术教学,可以通过美术鉴赏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通过艺术的作用来柔化他们的内心,获得更多人文方面的滋养。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当然,美术教学并不是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与任务。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美育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大学生审美的过程,即是爱心的流露。因为在审美的过程中,人们会把自己最美好最善良的情感赋予所审美的对象之中。审美的过程体现出人性中的闪光点,越是懂得审美的人,越具有丰富的爱心。美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随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些学生和老师只关心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知识层面上的教育,而对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不甚重视。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失衡。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具备对美的认知欣赏能力,从而在生活中做到爱美、知美。有了一定的审美底蕴,大学生就不会对一些营养不多的流行歌曲或者一些平庸的肥皂剧进行追捧,也不会穿一些奇装异服来哗众取宠,以丑为美。因此,美术教学对大学生的人格修养起着一定的培育作用。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对于艺术语言的精确理解和对艺术情感的丰富体验。这种审美素质是依靠专业的教育和专门的训练来进行提高的。 (三)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美术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体现在对于美术作品的表象美的欣赏方面,还包括在道德层面上的认知和把握。在中国的传统美育当中,一直在强调心灵美的作用。美术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美感是从创作者的内心流露出来的,在道德的层面上达到了一定的认同感。美术同样可以给人带来道德修养方面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教育、教化作用。比如,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有许多反映战争残酷的作品,从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反战的作用。美术对于人们表现世俗中的情感,激发起人们的共鸣上有着一定的意义。美术的教化作用使大学生领悟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而独特的精神氛围,足以涤荡心灵的污垢,达到一个美化心灵的效果。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美学教育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因为,审美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超越性的活动,一个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在心理层面可以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一是对于物质性的超越。美术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活动,审美的功用主要是进行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要进行美术审美活动,需要与物质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二是通过美术教育的审美训练,学生可以学会从另一种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变得更加达观,这是一种意义上的心理调控。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对于主客体关系的超越。主客体这一二元对立的概念提出对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通过对于美术的学习,使艺术的和谐性在学生的认知观念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大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起美术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合理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来进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薛佳佳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改革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也更加重视,特别是小学的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生活有效的联系了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美术教学的改革中,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本文结合当前的美术教学改革,从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对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进行了有效分析。 关键词:美术教学;兴趣;创新精神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兴趣培养和创新精神萌芽的关键时期,因此,有效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新课改教学的推进,小学的美术教学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为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实现对学生综合培养和教学的重要的过程。因此,在美术教学的改革中,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也是本文研究和分析的重要问题。 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小学的美术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非常重要,所以,美术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学生。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这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往往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教学的有效性很难把握,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如果兴趣不高,就很难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教学。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发展,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和结果,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猜字谜等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1]。 2丰富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比较低,所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采取多种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导,促进学生的发展[2]。另外,今天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课堂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对学生也不能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所以,教师要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一定的故事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活动,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和兴趣培养。 3不断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之上,所以,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广泛的涉猎课堂学习之外的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效的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的美术教学,是对学生实现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相关知识的教学,还要进行知识的拓展,养成学生知识积累的习惯,所以,教学中应该有足够的重视,让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学生的能力提高有效的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形象化的展现出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美术教学,在教学中受到了很多局限性,色彩的表现也不到位,所以,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3]。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图画、声音等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更加形象的展现了出来,能够很好的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外,多媒体教学也要进行合理使用,不能过多的使用,否则会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产生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5加强实践教学,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锻炼,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是挖掘学生创造潜力的重要过程。所以,在当前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和进步。另外,在过一些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动性,制作一些贺卡之类的小礼物,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实现对学生的教学和发展。 6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兴趣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翟三 单位:拉萨广西友谊小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美术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问题初探 一、注重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优秀的美术技能是不够的,因为其承载着教书育人、传播美术知识的重要任务。在目前的高校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学偏重于对美术技法和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社会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创作中创新能力和文化思维都受到束缚。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在艺术修养方面有所修为。学生只有提高综合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上有更好的发展。因此,高校除了开设美术专业相关的课程以外,还应当开设提高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的课程,提升对美的感受、欣赏能力,运用正确的审美观表现美、创造美。高校还可以跨学科设立选修课,如增加社会学、民族学、哲学、文学、口才等相关领域的课程。艺术教育离不开文化支持,学生只有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人,而不是仅仅完成科目理论讲授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素养、教学能力、高尚人格。 三、美术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如今,教育从“以教为本”过渡为“以人为本”,美术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实践和知识的创新,采用新的技术,增添新的知识,教学课程要跟上时代步伐,这是适应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和就业走向,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材料、形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学校也要让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将师资水平和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条件,培养学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四、改善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能对客观事物进行记录和重新认识,满足人们的实用需要。随着社会进步,美术形式不断发展,表现技巧也不断改进,更注重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技术的掌握不再是检验美术人才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关注的是学生对社会、对事物、对生活的切实感受,对当代精神是否有深刻的洞悉和把握,能否把对事物的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当代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目前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导致学生虽然具备扎实的绘画技能,但作品缺乏灵性和美术内涵。教师应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水平,使学生具备美术理论、艺术素养、文化知识。 五、合理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具有独特性,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良好的评价,有时会仔细考量教师的喜好,按照教师的模式和想法开展创作。这使得美术教育评价无法完全发挥作用,这种教学评价方式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要注重美术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美术技巧、思维和综合能力出发,防止片面的评价方式造成负面影响。 六、加强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鉴赏能力 美术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层的、丰富的、有一定深度的,拥有美术鉴赏能力的人可以在如今繁多的美术作品中发现艺术表现的真、善、美。同时,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的教育方式对美术专业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限制,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已有的知识,这种模式往往导致同一教师教授的学生对一幅画有同样的评价和感受。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美术鉴赏存在差异性这一客观事实,简单地把美术鉴赏归为一般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授。鉴赏者因个人的阅历、文化层次、生长环境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素质教育教学中采用权威的教学方式和利用教材权威性强制教学,就不适应教学改革和时展的要求。培养美术鉴赏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时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鼓励他们敢说、敢评。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背景故事、时代背景、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思考,对于学生的各抒己见,教师也要尊重他们的看法。高校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突出问题,促进素质教育的推广,进一步提升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性。 作者:王蕾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生小论文:美术教学中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措施 一、消除畏惧及自馁心理,增强创作的勇气和信心 美术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创作开始的时候总是不敢动笔,问其原因,是怕画不好。这一现象到小学高年级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源于学生的畏惧、自馁心理,往往是学生创作的自信心不足所造成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往往眼高手低,于是对自己的创造能力产生怀疑,继而产生畏惧、自馁情绪。若任其发展,学生会逐渐疏远艺术,进而抑制自身潜力的发展。对此,教师绝不可掉以轻心。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正确认识,还要借机向学生阐明:艺术的表现手法无一定之规,只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画得如何,都称得上是一幅好作品。在《今天我值日》一课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因对人体动态把握不准而有所畏惧。对此,笔者在他们创作前先引导其欣赏著名画家的作品和其他学生的作品,之后学生觉得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相差无几。只此一举便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另外,要让学生消除畏惧和自馁心理,教师还要帮助其解决创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首先,教师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脱离学生的年龄、个性而人为地提高要求;其次,在完成难度较大的作业时,要多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加强直观演示,少定框架。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中,一些学生觉得设计纹样很难。笔者拿出一些选材极其平常的剪纸作品,如苹果、葫芦等,虽然设计、剪制并不十分精美,却是上好的作品。结果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创作灵感也随之涌现。此外,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批评,力戒讽刺挖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创新之处并给予启发、鼓励、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鼓励勤奋,克服懒惰、倦怠心理 创造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勤画、多练,而懒惰、倦怠只会使创造才能逐渐萎缩。一般来说,小学生对美术课是非常感兴趣的,较少表现出懒惰、倦怠情绪。但到了小学高年级,个别学生会有厌学情绪,只愿临摹作品,不愿开动脑筋积极创新。对此,教师应从两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倦怠情绪:第一,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对于任何一门功课都要认真学,帮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美术课。第二,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欣赏、手工、绘画教学交替行进,尤其在作业设置时应注意难易适中。对于个别较难的作业,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一丝不苟,增强意志力;另一方面要限定时间让学生完成,不拖泥带水。课堂节奏紧凑,能使学生专心致志,克服懒惰、倦怠心理。 三、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打破狭隘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智慧和意志方面的优秀品质,缺乏道德、情绪方面的优秀品质,就会使个性不和谐,影响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德、智并重。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受到美的熏陶。如,通过《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鉴赏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义感的教育;通过《最受尊敬的人》等课程教学,让学生用绘画表现好人好事,使其心灵得以净化;通过《纸带穿编》等手工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环境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应该经常通过参观画展、随堂欣赏、作业讲评、教师示范等途径将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认识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意识到艺术不能“唯我独尊”,只有百花齐放,才能繁荣艺术,从而帮助学生打破狭隘观念,使学生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造。 四、增强课堂吸引力,避免兴趣的狭隘性 兴趣会影响性格的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挥。学生兴趣广泛,精神生活丰富,会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因此,教师要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量,为学生创造奠定物质基础。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绘画课《最受尊敬的人》,教师可启发学生表现清洁工,让他们了解美好的环境是别人付出宝贵时间换来的,让学生存有感激之心,从而发自内心地创作。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大胆改革,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寓知识技能的培养于趣味性教学之中,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如,在《走进春天》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春天,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增强了美术学习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又消除了学生兴趣和知识方面的狭窄性。 五、结语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在不断消除心理障碍的过程中发展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教师掌握了学生创造活动的心理要素,就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为学生施展创造才华营造更加广阔、自由的空间。 作者:洪巧菊 单位:江苏丰县实验小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农村地区因为各种原因,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 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只看重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均衡发展,这就导致了一些农村学生没有美术兴趣,或者即使有兴趣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使学生的个性逐渐泯灭。 2.学校方面 部分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美术课开设的课时不足,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成熟,将美术上成了临摹课,或者以灌输讲解教学为主。美术课的应有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方面 学生在幼儿时期大都喜欢美术,但是到了小学一年级,喜欢美术的学生往往开始减少,小学三年级更成为一个分水岭,三年级以后部分学生为了升学,放弃了美术的爱好,但这种放弃可能使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留下缺陷。在素质教育大形势下,美术教学应该从美术的实质入手,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授课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改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很多学生有想法、有创意却不敢和教师交流,或者难以得到教师的认可。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教师或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或采用表扬激励的评价,让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气氛。小学生积极好动,对新奇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个性才华,培养学生的自信,对学生审美情趣和独立人格的培养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2.多元美术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途径 美术教学方法很多,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寓教于乐、玩中学习的开放式教育。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喜欢游戏。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组织一定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深入思考,创作个性鲜明的绘画作品。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的交互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以往的美术教育侧重示范性和临摹练习,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文字、图像集于一身,形象生动地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还可以从网上搜索有效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索。如,在教学剪纸、折纸、泥塑等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大量课本以外的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 3.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明确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 相较于以往封闭性的教学模式,现今的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所谓合作学习,即在教学活动中将个人行为转化为集体行为,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和作品展示给别人,其他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从而推动整个学习进程的发展。总之,虽然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有一些问题,但是美术教师要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更好地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自主、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自由的天地里尽享美术的无穷魅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张明泉 单位: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仙踪中心学校 美术学生小论文: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是否能够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先决条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前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方法和美术表达。教师应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变单方向的知识讲解为双向的师生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如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是直接的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查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研究讨论主动的获取知识,并体会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喜悦感,这样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 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美术较强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创新氛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做良师,在课下成为学生的朋友,把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扩展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平日里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内心世界,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怀,努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第二,师生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多元的思维等,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挫折多正面鼓励,为学生建立一个宽松和自由、崇尚个性的氛围。第三,要对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少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创作来获得的快乐。第四,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善于表现的特点,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要利用美术教育易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优势,做好美术学习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的深度上要不断开拓创新,在专业技巧上精益求精,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实行开放性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应该设计制定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题,提高内容的开放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体会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鼓励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进发新思想,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 四、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和其他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教学材料不足条件等的限制,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太少,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检索、鉴赏艺术作品的新途径,也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增强美术教育实践环节 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但以往教师的讲解却占据了大多数时间,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偏弱。因此,教师要注重增强美术教育实践环节,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于绘画和鉴赏。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外,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描绘具有自己思想和风格的绘画作品,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学生只有不断的进行美术实践,才能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高校美术教育是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和方法来改革和优化现有的高校美术教育,使其更好的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服务。 作者:张静 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学生小论文: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美术基础进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因此,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学科。学生具有思维能力才会善于发现美术学习中的问题,分析思考发现的问题,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解决发现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绘画创造能力和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训练学生观察美术事物的能力,提高形象思维水平。学生只有勇于标新立异,善于观察、学会思考、勇于创作,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构思。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能像以往一样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要学会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自主学习,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美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绘画物体要打破常规、具有创造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创新思维氛围的构建 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美术学习更加需要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学习关系,减弱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让学生毫无负担地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越有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美术有助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创新意识。 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的建立 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比较在意教师对自己的鼓励、支持和评价,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表扬表现比较好的学生,鼓励表现欠缺的学生,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重视,对于学习更有积极性。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之处和退步之处,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阶段是一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美术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和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创新思维。 作者:程晖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中职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一、美术教学能充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美术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研究表明,美术课开的早晚、是否全面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美术课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美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还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苏联在科技方面远远领先于美国,就在于苏联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美术课,并一直延续到大学,而美国在初中阶段才开始美术课程。这就充分证明了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陶冶学生情操 美术作品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和想象力。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唤起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创造潜能,陶冶情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或展览名家名作,或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鉴赏,提高审美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效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思维有一定的拓展和提升。 (三)美术教学可培养学生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学习贵在实践。书本知识的真正吸收,主要体现在运用和实践上面,美术课程的学习同样如此。无论是思想上的感悟、精神上的理解,还是心理上的认识都不能单单依靠文字表达出来,还可以依靠画笔、工艺等美术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体现美术情趣和美术意境。学生学习中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往往和美术知识、美术作品的展现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也会对学生的生活和将来从事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美术教学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有促进作用 中职学校的美术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在美术上必须有一定的造诣,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培养各种能力,陶冶情操,能够借助美术来认识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美。鉴于美术范围较广,分为工艺美术、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做出选择,了解其不同特点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课程大多是一些抽象的知识,而美术课程可以让学生触碰到实际存在的事物和具体可感的环境,这对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是十分有益的。久而久之,必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三、美术教学能帮助学生心智发展趋向于成熟 美术教育的功效不仅限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还能帮助学生的心智发展趋向于成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型人才。如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欠失了美术教育,就会或多或少地造成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差异,使个体人格和性格普遍化,使生产劳动者的感官意识和审美功能不协调,从而妨碍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如果重视美术教育,可以使中职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才能,积极展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实际上,现行的应试教育已经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美术潜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美术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相对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为其心智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四、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美术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知,自己去判断,这样学生从中获得的体验和认识才会更加深刻。为了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我让学生自己组成合作小组,要求他们通过相互合作完成一种以生活废品为原料的工艺品制作。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商讨、构思。有的用布的下脚料做成了“奥运娃娃”,有的用易拉罐做成了“树”型的工艺品,有的用各种颜色的废纸粘贴成了一条“大鲤鱼”……通过学生的动手合作,不但练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懂得了美术的实践意义。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也是思想的叛逆时期,无论是意志还是兴趣,都还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对生活中的善恶、是非也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极易表面化、肤浅化。因此,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美术活动,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意识,升华审美情趣。 总之,中职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和全面发展有很大的益处,这不仅表现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上,还体现在提高中职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因此,中职美术教育的实施应以发展学生个体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为宗旨,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绘画上,要从促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内涵入手,使其深入美术实质,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实现中职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为普及美术文化做出贡献。 作者:孙雪芳单位:浙江省杭州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学生兴趣与美术教学论文 一、转变美术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着美术教学的成效。新时期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美术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开放式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现状,积极尝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多层面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其次,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时间与空间。美术学习是一门复杂的学习活动,它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交流思想,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成功。“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功,来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2.构建开放式课堂,让学生“灵活”起来 实践证明,人在自由、平等状态下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兴趣是最浓郁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师生应该是一种平等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甚至成为学习伙伴,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美术教学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构建开放式课堂才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应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艺术见解不要轻易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保护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另类思维与想象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富有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收到最佳的授课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讲故事是通过援引美术领域的相关故事,包括美术创作的背景故事,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美术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了解美术创作的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豪感,使学生以一种饱满的情绪投入美术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美术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改变传统单一的美术教学形式,我们可以发挥多媒体资源丰富、直观形象、呈现方式丰富等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是展示美术作品、播放影视资料、讲述美术故事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准确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目的,媒体的运用是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能喧宾夺主,淡化了美术教学活动。总之,无论采用哪一种情景创设方法,都要紧紧扣住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 良好的艺术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时机、创造机遇努力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如结合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绘画比赛,通过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而且也为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增添信心;此外也有助于在校园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对每一次活动,教师要认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的筹划、组织、实施等都要紧扣活动主题,如活动海报的制作,可以发挥学生的美术才华,让学生自主制作,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教师要善于扩大活动影响,如将学生的佳作张贴墙壁上,使整个活动都散发出浓浓的艺术魅力。 三、适时开展实践活动,突出“职教”特点 “职校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大多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参与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所以提升学生美术专业素质是职业学校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要散发出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紧扣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打造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需要。 1.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灵感之源,职业教育源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觅得创作灵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对学生美术素质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摆脱狭小空间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到生活中寻找美术创造的素材,培养学生捕捉生活美、感悟生活美、呈现生活美等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及时将观察的素材、灵感积累下来,如“日记画”,学生将每日的生活观察、感悟等用美术的方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既锻炼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也为美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更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使美术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满足岗位需求。 2.以“职业”为导向开展实践活动 目前,影响职校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很大一个因素是学生的就业情况,美术专业职校生就业难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我们要积极探索职校美术教学特色,以“职业”为导向,努力推进实践活动。职业教育的特色应该定位在“职业”两字,因此,职校美术教学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美术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为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寻找实现目标的载体。除课堂教学外,我们要重视学生美术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当前职业学校实践活动主要是“工学交替”,教师要紧紧围绕职校美术设计专业的未来岗位,积极拓展实践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意义,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黄宇单位:吉林女子学校 培美术学生小论文:养学生创新能力美术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启发学生美感 美育即对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具有的美感予以利用,对人开展教育,促使人发展得更加和谐与全面。美主要从劳动中产生,但是又为劳动提供服务。人们开展生产活动不单是追求物质满足,还要求美感享受。目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艺术创意与设计有极其广泛的要求,在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均蕴含着美。一个人若无法了解现实生活美,那也无法对艺术美予以正确认识和理解。所有艺术创作的基本来源均为生活。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基本任务为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予以培养,并使其养成良好习惯,学会从生活中对美予以发现和体验,而后在创作中充分展现。 二、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 美术教学中现实与想象、形象与抽象共同存在且相辅相成,因此教师需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使学生拥有足够空间与机会去参与美术审美与创作活动,若有必要可提供个性化体验机会,促使学生对自我予以充分展现。对学生创新性思维予以培养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予以激发,故而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将学生兴趣作为出发点,并基于此对可行性、针对性与创新性均较高的教学策略予以制定,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而后对其创造性思维予以激发。同时,当前多媒体教学逐渐普及,教师应对现代化教学方式予以充分使用,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时采用更直观且形象的方式,促使学生对知识予以更好掌握和理解。例如美术密切关联于文化、音乐以及文学,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朗读诗歌等,亦可对民族文化予以介绍,为学生提供美术情境,激发其想象力,而后从自身理解角度开展创作,由此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教会学生用心感悟生活,对创新素材予以积累 美术创新并非凭空臆想或者闭门造车,而是要在一定创新素材的积累上释放艺术情愫,同时综合运用自身知识经验。美术创新的主要来源为生活,这更是美术教学得以持续开展的强大平台。要提升学生素材的积累需促使学生对生活予以细致观察并用心感悟。教师需对学生对于生活的敏感度予以有效培养,让学生学会用艺术角度对生活美景进行欣赏,并从中发现创新素材。在开展美术课堂时可增设探讨生活环节。教师可在课堂中选取一个宽泛主题,需关联于教学内容,而后让学生依据此主题去生活中对素材予以找寻,并对其予以记录,而后将其带入课堂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学生记录美时可使用简笔画、漫画、照片、素描或者简笔画等方式。 四、强化课堂有效性沟通 美术教学可对学生科学审美观予以培养,进而增强其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为学生构建一个创新环境,并开展有效沟通。教师需结合学生创新思维理念的相关要求,将学生作为主体,搭建有效平台,对学生主动性予以充分发挥。教学环境若具有民主性可促进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同时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健康环境。教师需多沟通交流于学生,创造公平民主课堂氛围,鼓励并肯定学生言行与思想,认可学生创作作品并适当表扬。及时发现作品中缺陷与不足,并指导学生修改。 五、创建合理评价机制 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需基于科学合理评价机制的构建,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性获得提升。评价时要注重鼓励与创新,避免重复与平淡,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提升。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摒弃传统的固定答案或者一个标准,这样会忽视学生个性,并且导致学生在创作时过于注重表面效果,缺乏创新见解。因此需采用科学评价方法,以增强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学中从其基本灵魂为创新。因此教学需结合时展要求对教学方法予以适当改进,注重学生审美情趣与个性的培养,使其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积累创新素材,强化对美术的理解并充分感悟。同时还要构建一个民主、活跃且轻松的课堂氛围,优化改进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进而有效培养其在美术创作中融入创新思维的能力。 作者:余谦单位: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初中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论文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就必须要改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使学生实现积极情感的转移,使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教师并不只是传道授业,是知识与智慧的化身,而且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教师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与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这样自然能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在无形中形成了。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 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时的心情。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舒适、愉悦、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以一种十分欢快的、积极的心情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来。对知识的掌握和占有欲就会凸显出来,由此表现出来的就是强烈的求知欲望。相反如果教学氛围紧张、枯燥,学生自然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与不安的心理,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即使教师付出再多,学生依旧是游离于教学之外,成为教学的附属,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为学生营造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之中,这样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正面情感效应,使学生对教学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要改变以往教学中黑板加粉笔的单调式教学,教师要学会运用优美的教学语言、高超的教学技巧、先进的教学工具来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陶醉其中,身心放松。例如,《花鸟画的欣赏》这堂课的教学,我在教学伊始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自然中花儿盛开、鸟儿起飞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抛弃单纯学习的沉重心情,敞开怀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此时在没有我任何提示和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便自己欣赏起了教材中的花鸟图画,并且津津乐道地用自己的美术知识来描述和进一步学习。这样我就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轻松的、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提高,从而自主而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因此,我们想要轻松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情趣,就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素养来精心地为学生创设和营造适宜学习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巧妙设计有探索性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得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一味地说教,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与机械地记忆,使得学生失去了展现个性与展开思考的权利。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参与教学的空间,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挖掘,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更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与教学内容的密切关联,加强问题本身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激情、参与的动力,使教学成为全体学生共同探究的平台。 四、结语 总之,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活动,突出美术的学科特色,着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朝气的美术课堂,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作者:张景华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镇建昌营初级中学 美术学生小论文: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一、利用教材明确主题,培养学生目标明确的观察力 安排学生课前自学,通过对教材图例的赏析明确主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有目的的观察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一是指导他们将目标放在寻找对象的主要特征上,发现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二是引导他们针对性地去观察与发现对象细节,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使形象更加真实饱满。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可充分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达到较为理想的观察效果。 二、观察实物提出要求,发展学生整体有序的观察力 写生教学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美术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但把实物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描绘,这样做并非完全是仅为了完成实物写生作业,而是要他们在深层的观察中加深对实物的认识,以便打破学生绘画中的概念化,克服因对实物的观察不清而草草了事的应付性描绘的现象。从技术上讲,美术基础训练中的重头戏就是教学生学会“看”,并且是“整体地看”、“有序地看”,即把外部世界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形象,都是处在和其它形象比较中的一个形象。面对观察对象,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观察要求,强调在整体的协调中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探究,培养观察的整体性和条理性。 三、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引导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大自然的神奇多彩,对学生永远有着新鲜而神奇的魅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采撷美,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表现力。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虽然有所增加,但他们仍习惯用鲜艳的纯色来概念化地表现物象,如把树涂成一种绿色,天空涂成一种蓝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深入自然,让学生到室外去认真观察一下。学生在细心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认知,丰富了画面的色调,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观察学习的兴趣。 四、拓宽视野交流评价,发展学生由此及彼的观察力 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对外部对象体会和研究的过程,是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眼、脑、手合用的过程,有效的观察总是和积极的大脑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在高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展示评价环节,鼓励学生边观察,边思索,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共同提高,在感知的同时伴随着对对象的理性的分析,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既整体概括又细致深入。观察力的进一步发展还体现在观察的深刻性和逻辑性中。举例来说,当儿童年幼时,他所画的圆柱形物体大多是上面圆圆的,而底部则是平平的一根水平线,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观察力更多地偏向于直觉。而在一个经过一定训练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眼中,圆柱上部形状和底部形状就有了一种视觉上的联系和必然———既然上部是圆的,那么底部也肯定是圆的,进一步的发展和透视知识的铺垫还能使他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圆柱的上部和底部虽然都是圆形,但因为离眼睛的高低距离不同,所以形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观察也就更加细致入微了。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整体观察法即从整体出发,保持“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一般教师在讲解整体观察法时,并不能说出整体是什么样子,更拿不出一个什么整体来,学生没有整体的表象就不能形成形象思维,利用电脑来帮助就可以先让学生获得整体的表象,把观察对象的关系,整体比例关系,色彩关系或物体的基本形态,主要特征显示出来,同时隐藏了局部的关系或局部的特征,等学生有了整体的表象和一定的概念后,再把各个局部分批显示出来,使学生明确所谓的局部是什么,先主后次地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感受整体是什么的同时也感受到局部是什么,做到既整体又入微,这种把整体和局部分离开来指导学生观察的手段是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 2.比较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比较观察法,即指在明确比较观察的目的与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比较标准与参照物,教会比较的具体方法。一个物象可以分成多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整体与局部的比例、色彩关系,在确定其中一个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时,是以另一部分物象为标准的,这样就要求观察一个部分物象时,同时观察其它相关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使各种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参照,这样才能不脱离大的整体关系,使各部分关系互为标准的不断比较中逐步确立。 3.形体结构观察法的培养。所谓形体结构观察法,即将复杂的物体归纳为基本几何形体或基本形的组合体的观察法。当物体结构比较复杂时,学生往往被某些局部的特征所吸引而忽视了形体基本结构,要指导学生先去观察形体结构,讲解法说不清道不明,示范法时间又有限。为了能是学生注意到形体结构,则可以把物体拍成照片,运用多媒体在照片中加上几何形体或几何形状来归纳物象的形体结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来观察,总结归纳形体结构。 4.按步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按步观察法即按作业步骤,先形后色的观察法。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常被物体斑斓的色彩吸引,其实美术的表现方法一般是先形后色,如果观察步骤上与之一致,对观察和作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用电脑模拟观察步骤,先出现物体的形状,然后出现色彩,这种先形后色的出示步骤有利了学生按步观察法的形成。 本文作者:陈军工作单位: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
青少年心理问题论文: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调治论文 青少年所遇到的心理挫折、负担或困惑,大体上可以从自我心理、性心理、家庭(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及社会适应几个方面来探讨。 (1)自我心理。随着心理的成熟,青少年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其中青少年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交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机关报人等等。由于对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对别人的批语与反应甚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评就反应强烈,而且很难过。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己的信心,是青少年们常遇到的内心顾虑。 (2)性心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青少年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生理上的性别取决于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象,倡在心理及行为上,每个青少年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是青少年们必须去学习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一致,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压力的来源。 (3)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青少年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际隔阂。假如父母处理不当,就有亲子关系的冲突而不悦。再者,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力求减少依赖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亲子争吵、家庭不睦。 (4)朋友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是青少年的一种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帮助,会增长知识。因此青少年们的朋友感情非常浓厚,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纳,很是重要。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非采取某种行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 (5)社会适应。青少年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假如民生剧烈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改革,年轻人常易落入变迁的漩涡当中,首当其冲受社会文化剧变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问题论文:浅谈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本文,指出了心理教育的途径方法,希望能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使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问题 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品质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人人向往与追求。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心理的健康可能更重于身体的健康。试看中国体坛上的运动健儿们,他们取得那么好的成绩,除了有强健的体魄、竞技,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之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作为心理塑造的重要时期,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个性。中学生要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二)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有好人缘,保持心情愉快。 三、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 当前中小学中存在心理问题比例相当高。好动、多话、厌学、打架、嫉妒、愤怒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燥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二)意志脆弱,优柔寡断,虎头蛇尾,缺乏主见,独立处事能力差,一味盲从他人。 (三)性格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不能自己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做事优柔寡断。 (四)贪玩好动,懒惰散漫。主要表现在课堂不听课,一味搞小动作或睡觉。 (五)爱出风头,虚荣心强。表现为部分学生只图表现,不比学习比打扮比吃穿。 (六)自信不足,自卑感强。表现为部分学生因一时的挫折,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常拿缺点同他人的优点比,对自己失去信心。青少年以上的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后果严重,轻则有损身体健康,有碍生活、学习、工作效率;重则造成离家出走、轻生、偷盗、抢劫、杀人、强奸等。所以这些心理问题,要及时医治。 四、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 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同家庭的教育无不密切相关,部分学生家长只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对孩子的心灵塑造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的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对子女教育过于武断,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的过分娇宠子女,忽视与子女的沟通和监管教育;有的父母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这无形中为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学校原因。现在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没有相应的评价制度,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乃至老师的标尺,决定着师生的前途,使学校只重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得部分老师对差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不了解、不研究,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由厌学到弃学到辍学,闲散于社会。这些有着类似遭遇和感受的青少年,在他们团伙中强烈的认同感给了他们畸形的自信与自豪,往往会结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三)社会原因。一些非主流文化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日韩文化乘虚而入,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使得一些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 (四)学生原因。青少年处于这个时期,自制力差,对外界不良影响缺乏抵制力,加之对心理知识认识不足,无法用心理知识矫正心理发展的曲形,是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观原因。 五、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 针对以上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既然,家庭、学校、社会存在的问题都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那么三者之间就必须协调起来,积极采取办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家庭方面,要发挥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教育并自觉履行职责。重视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并注重发挥子女的个性特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要引导孩子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攀比、享乐等毛病,让孩子学会感恩,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优化家庭的学习环境。注意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应平等相处,交谈要语言文明,父母之间要相敬如宾,尊敬长辈,邻里团结,避免吵吵闹闹,大动干戈。注意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力争培养积极向上、对孩子成长有促进作用的兴趣爱好,要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安静、舒适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3.常与学校沟通。家长要常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的表现,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家校教育的不统一。 (二)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1.在学校教学中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改变忽视心理教育的现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创设优良的校园环境,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学校注意确立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提倡优良的学风、教风。通过健全机制,加强心理教育专业培训,强化教师的心理教育工作意识,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开展心理咨询等,教给学生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还可以创设良好的心育h境熏陶学生,如通过美化、净化校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丰富的校园文化,占领学生思想阵地,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对有关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治,以增强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效性。这种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心理品质,是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根本途径。 2.教育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以育人为己任,积极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热爱学生,向学生讲解心理知识,开展“心理讲座”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开阔心胸;学会关心帮助他人,明白做人道理,淞⒄确的人生观,远大理想,磨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3.学校老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老师要主动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做学生的贴心人,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学生才可能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孤僻、自私、脆弱、自卑、虚荣、傲慢等不良心理特征,自觉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4.学校需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应通过网络、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对单亲家庭和有特殊困难家庭的孩子予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三)充分发挥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作用 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全社会的思想文化战线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力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树立先进事例,形成弘扬正气、扶正祛邪的社会舆论氛围。大众媒体、各文化单位要制作、刊播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作品,制作具有知识性、教育性的刊物。 2.努力优化文化环境。一是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综合治理。新闻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深入开展“打黄”、“扫非”斗争,坚决杜绝转播色情、暴力、等出版物,坚决制止向青少年兜售不良出版物。二是要加强对学校周边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网吧,尽力防止青少年接触不良场所。 (四)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的评价制度,把心理素质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青少年自身要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控制情绪,正确对待困难。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身体锻炼,加强心理训练与修养,自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完美人格。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这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心理品质必将出现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宜州市民族中学) 青少年心理问题论文:青少年心理问题常见的表现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误区与对策 【摘 要】本文列举了青少年心理问题常见的十种表现、以及目前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误区与对策 所谓心理问题,就是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常态。人的心理活动为此源头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动着,如果心里流动遇到某种阻塞,这就是心理问题。目前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开始重新并着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对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加之,目前有关方面对这项教育的内容还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因此,实践中存在不少误区,进一步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些什么是十分必要的。 1.青少年心理问题常见的十种表现 1.1抑郁 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格弱点,但严重的则是一种心理问题。患者时常愁眉苦脸、动作迟缓、忧心忡忡、对人冷漠无情、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1.2狭隘 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心理问题。心胸狭隘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过失烦恼苦闷,不能自解。 1.3怯懦 表现为在公开场合畏首畏尾,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要遮盖起来,生怕别人见到了耻笑,没有自信心。 1.4恐惧 由于多次的失败和挫折,心灵刺激较深,产生恐惧心理。有的青少年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他们害怕见老师、家长、生人,一见到责备的目光就呆若木鸡,有的被恐惧心理压抑的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责备别人时,也会惴惴不安。 1.5神经过敏 表现为异常敏感又失去自制。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能专注于学习、过分关心人际关系。心理脆弱又无主见,易被引诱,行为坦率,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吵大闹,易产生敌对情绪和报复心理。 1.6虚狂 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性情暴躁、一触即发。同时,蛮横任性、好冒险逞强,追求刺激,极好表现自己,常与人争吵、打斗,行为不计后果。 1.7过度激动 这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爱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1.8无动于衷 表现为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表现出的一种反常心态,由于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有时故作怪态,使你对他无可奈何。但满不在乎的外表下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 1.9报复情绪 有的青少年犯了错误以后,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一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任何一点动向都会触动他的神经,连别人看他一眼也觉得是在嘲弄他,甚至把无关的行为也视为挑衅,在内心时时升起一种报复情绪,并用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 1.10不良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本并非属于心理范畴,但不良积习则是源自后天的下意识动作。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为恶意的模仿、说谎、捣乱、抽烟酗酒、小偷小摸等。有时已知不对,就是不改、难改。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2.1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把开展心理测验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似乎只有对学生进行了繁多的心理测验,才算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实,这种做法更多的是成人的功利需要,轰轰烈烈造势的需要。测验了解孩子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合格的心理测验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与训练,许多学校在心理测验量表的选择,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中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对测验结果缺乏科学的认识与处理方法,随意公开结果,或以此给学生分类,这些都在有意无意的伤害学生和家长,而且违背了教育原则。心理测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与服务,它侧重与描述学生心理发展现有状况,学校应根据测验结果反映出来的规律、特点及问题,调整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心理测验,它重在教育。 2.2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咨询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为此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派出教师参观、学习,并要求教师开展面向家长、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很多学校人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咨询。事实上,由于专业能力的限制、时间、精力等局限,很多开展心理咨询教育的教师承担不了这一责任,感到力不从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局限于心理咨询,它应当体现“重全体、重预防、重教育”的思想,而不应仅满足于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心理咨询室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心。以此为依托,它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广播、电视、刊物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至于根据实际开展针对个别学生、家长特殊需要的心理咨询活动,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一种补充形式。 2.3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向学生提供心理卫生知识,开设心理课 其实这也是片面的。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获得,而心理课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体验的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主题内容外,还包括测验、咨询、班会活动、野外训练等,而这些内容无法由心理课来涵盖。再次,心理课侧重于一般性、共性的心理问题,它无法深入的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因材施教”对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不对症,岂能乱下药? 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心理知识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课程与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相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应遵循目标性、现实性、发展性、差异性和活动性原则。 (作者单位:平凉农业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青少年心理问题论文:“穿越”文化折射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 摘 要: 作为21世纪以来最引人瞩目的大众文学题材之一,“穿越”文化俨然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流行文化,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的青睐。“穿越”文化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倾向,它迎合了当代部分青少年逃避现实,释放压力,寻求自主性的心理需要,反映了青少年现实化、功利化、庸俗化的价值选择。这些都是值得教育界、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穿越”文化 青少年心理问题 干预策略 当前,作为21世纪以来最引人瞩目的大众文学题材之一,“穿越”文化俨然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流行文化。“穿越”小说借助网络的形式迅速走红,“穿越”题材的电视剧、电影、漫画和游戏更是以其奇妙、刺激、未知等特色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穿越”文化的主要受众为青少年群体。“穿越”文化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部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倾向。在“穿越”热潮的背后,隐藏着青少年群体怎样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深层意义呢?这些都是值得教育界、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者深思的问题。 一、穿越文化的现状分析 穿越,作为时下热门词汇,意即人或物发生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近几年,穿越小说狂飙突起,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劲头席卷了整个网络小说,成了最热门的题材之一,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穿越小说粉丝群。1994年,黄易的武侠小说《寻秦记》成为穿越小说的雏形,此后又有了席绢的《穿越时空的爱恋》,这些都是早期的穿越类作品。目前图书市场上也出现了多种穿越小说,其中较知名的有《绾青丝》、《梦回大清》、《步步惊心》等,且大多拥有不错的销量。作家出版社更一口气推出了“四大穿越奇书”——《木槿花西月锦绣》、《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现在这些穿越小说更是成了电视剧改编的对象。2010年以同名网络小说为蓝本,穿越古今的电视剧《宫锁心玉》的热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据湖南卫视的官方微博透露,《宫》自2010年1月31日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同时段节目之首,2011年2月16日的收视份额甚至达到14.28%。近来,受“穿越剧”收视率节节攀升的影响,穿越题材小说继续升温,尤其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追捧。 铺天盖地的“穿越”文化大多有雷同的内容、相似的模式,它汇集了历史、言情、宫廷纷争等多种元素,讲述现代人穿越时空与古人的爱情故事。其情节通常是描述一个当代青年在遭逢变故,机缘巧合下,穿越到古代的某一个朝代,美其名曰“架空”,在那里经历欺凌、磨难,阴谋、宫闱政变、后宫纷争等,女主角利用自己超前的现代经验,百折不挠地对抗恶势力,在英俊且痴情的英雄男主角的保驾护航之下,最终走向一个共同的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过着神仙般的潇洒生活。这期间还不忘宣传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等知识。这些文字、影视剧带来的是青少年对穿越的羡慕、模仿,甚至崇拜。 二、从穿越热潮透视青少年心理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穿越”就像一场华丽而旖旎的“清秋大梦”,其主要功能在于满足观众休闲和放松的需要,对于普通大众起到消遣娱乐的作用。然而,穿越热潮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甚嚣尘上,折射出当今社会,尤其青少年世界的一些心理问题。 (一)“穿越”文化迎合了当代部分青少年逃避现实、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有解除心理压力的作用。从这一层面来看,“穿越”文化更像是青春世界里一场“豪华的白日梦”,它迎合了年轻人在某种惶恐与迷惘状态下的情感需求。有学生表示:“其实我们爱它并不是因为小说本身,而是当今在学校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之下,我们暂且躲在穿越中找到一个避风港,那里天马行空,有各种我们想要却在现实中找不到的世界。”青少年“穿越迷”着迷“穿越”文化,正是因为这种文化中所展现的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生活令人向往。 当代部分青少年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文化选择,与当代社会环境不无关系。当今社会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呈全球化趋势,中国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各阶层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集体意义上的精神焦虑和心灵困惑,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穿越”文化大行其道正说明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焦虑心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某些青少年学生对“穿越”文化的痴迷,可以说是这种焦虑和困惑在校园文化生活内的折射。当代青少年处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观念巨大变化,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沟通、家庭关爱等因素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直接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对孩子、青少年学生本身对自我的期望往往偏高,家庭矛盾突出,家庭、社会成员之间的亲密度降低,社会关爱匮乏,个人情感的孤独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性格中的消极因素的形成。孤独与寂寞成了部分青年人共有的情感体验。 青少年正处于向成人的过渡时期,生理成熟而心理不成熟,面对未来,他们有着美好的憧憬,有对理想的期待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而现实生活中,各种压力使他们有时处于紧张和彷徨之中,他们需要一种排遣寂寞、填补空虚、释放压力的方式。缺乏有效的缓解途径,容易导致其心理失衡,产生逃避现实,在虚幻的“穿越”中找寻自我、宣泄挫折的潜在愿望。“穿越”文化创造的就是一种精神的虚拟。在另一个世界里,有张扬的个性和不羁的叛逆,也有对真、善、美的渴求,是当代青年理想与现实矛盾心理的最好写照。它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代部分青少年在压力下自我解脱的心理需求。他们在“穿越”制造的虚拟的空间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放松自我,“穿越”进入的另一个世界满足了他们的幻觉,释放了他们的焦虑,使他们获得了一种假想式的满足和替代式的补偿。他们把自我从现实世界放逐,实现精神上的“诗意栖居”。这种令人暂时忘却现实的“穿越”功能满足了青少年的消费口味和精神需要,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逃避,是一种缺乏主体精神和时代责任感缺乏信心和勇气的表现。 (二)“穿越”文化迎合了当代青少年寻求“自主性”的心理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相应的都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也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表现之一是人们日益感觉到自我的疏离,尽管他们有思想,有情感,却不能支配自己,从而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 当今青少年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社会终究是成人控制的社会,而青少年学生是成人教育培养的对象,他们无法实现对社会的控制。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性的实现受到社会及成人的制约,无法与成年人抗衡。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的自身发展更多的不是自我的选择,而是对社会的适应。他们生存于社会的种种规定和控制之下。社会和成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影响青少年的成长路程。社会的价值观、教育制度、就业政策、舆论力量,都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青少年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心理呈现出“独立感”和“成就感”的需求。他们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希望独立自主,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问题;他们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认同。一方面青少年要求自主,另一方面得不到自主,缺乏自我的空间与自由。“穿越”回古代,他们是“主宰者”,不仅能主宰自己,还可以主宰所处的社会。因而当某些青少年学生的“自主性”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后,他们往往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满足,“穿越”文化就成为他们欲望的无拘束宣泄的介质。“穿越”回古代,已经经历了现代文明,他们作为现代人的强势就充分体现了出来。他们追求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自我独立意识,运用现代人的理念在古代混得如鱼得水。因此,在颠倒的现实与虚幻的情境中,他们的自主性和成就感油然而生。某中学高二、已读过30余本穿越小说的小温同学表示:“小说中的现代主角正身处困境,但在另一个时空只要懂得一条基本的化学公式就大显威风,我也想像他这样到了古代变成神人。”青少年学生对“穿越”文化的热衷,反映了他们寻求“自主性”的心理需要,其实也是一种对现实教育和文化的抗议。 (三)“穿越”文化反映了当代部分青少年现实化、功利化、庸俗化的价值选择。 广大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比较大,尤其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现象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这给广大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社会大环境要靠各方努力营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有悖常理的现象,对主流文化造成了猛烈冲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尚待重建,社会评价体系失序,在一部分人中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在此背景下,某些青少年学生更关心的是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更注重对“小资情调”的追求,对“生活质量”的讲究。 “穿越”小说、“穿越”剧中,女主人公在穿越前也许资质平平,貌不惊人,但是穿越后,无不拥有成熟的心智、美丽的容颜和特别的个性,因此更容易获得王公贵族的青睐。而男主角无不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他们英俊潇洒、富贵多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青少年学生对“穿越”文化的热衷折射出了他们对现实爱情和生活的态度。这种跨越时空的爱情追求,既豪华富贵又浪漫温柔,把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共同推向极致,无疑容易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向往。他们深谙美貌、物质、金钱、地位的重要性,把自己想象为“穿越”小说、“穿越”剧中美丽多才的女主角,潇洒富贵的男主角,宣泄个人对权势的支配欲和对金钱的占有欲。在“穿越”文化备受推崇的背后,透视出当代青少年的现实化、功利化、庸俗化的价值选择。 三、穿越热潮背后的隐忧及干预策略 “穿越”就像是一次华丽而旖旎的心灵旅行,在一场梦幻中的生死之恋里,拥有一个“率性而为的我”,这个“我”万人瞩目且极尽完美,确实可以让现代人暂时缓解紧张生活节奏下的压力。然而,它仅仅是一种消遣娱乐,绝不能当成精神食粮。当代青少年通过“穿越”文化折射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得到矫正。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宽松、积极、公平的社会环境,这样有利于缓解与释放他们的压力。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我实现、释放压力、逃避现实、填补精神空虚是当代青少年群体沉迷“穿越”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和家长要注重培养年轻人独立生活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提高其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广大青年需时常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从容地接受和融入社会大环境中,提高社交能力,拓宽社交范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通过各种方式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压力。我们应该让青少年学生清楚,与其把情感寄托在想象空间里,不如通过脚踏实地的奋斗创造精彩的未来。 青少年心理问题论文: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 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会导致情绪、性格、行为与品德、人际交往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要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开设上网指导课,监督其上网行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区活动,防范青少年受网毒的侵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青少年 心理健康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青少年上网的人数和时间呈上升趋势。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强烈地吸引着青少年一代,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等的确立、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尚未完全成熟,好奇心强,辨别力与自控力还不是很强,因此,网络在给青少年带来空前的自由与满足、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不少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许多隐患,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因此,分析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探讨解决策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 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容易出现下列心理问题。 (一)情绪障碍 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欲罢不能,流连忘返,一方面会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内心体验缺乏,严重时对一切漠不关心,导致情绪冷漠症。另一方面会造成精神、躯体对上网的依赖,如果得不到满足,情绪就会变得异常低落、烦躁、焦虑不安、脾气暴躁,无法入眠。 (二)性格障碍 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对信息接受者来说,接受的过程是相对封闭的,青少年一旦离开电脑,就会感到孤独,很难表达自己,难以与人交往、沟通。 (三)行为与品德障碍 撒谎,遨游在网络世界中的人不需要真实姓名、身份,人与人的交往不需要有责任和义务,容易引发撒谎行为。 暴戾,在网络环境中,网络游戏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充满血腥和暴力,对生命毫无同情和怜悯之心,只有好勇狠斗,久而久之,会引起青少年情感的匮乏和冷酷无情,行为的暴戾。 (四)人际交往障碍 在网络世界中,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行为目的等都可以得到隐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平等性、互动性。且网络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全球性。这使得青少年倾向于在网络上与人交流,在网上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充分而真实地展现自我。也喜欢在网络世界中发泄自己的苦闷、排解孤独。传统的情感交流方式逐渐被淡化。许多青少年面对网络,能够将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通过键盘熟练地敲打出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沉默寡言,与人交谈时不知从何讲起,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二、解决策略 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措施,共同防范青少年受网毒的侵害,以保证其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控与管理,规范网络运作,以防止不良信息危害青少年。政府要严格控制网络,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实行许可制度,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限制青少年进入负面影响大的网址,要求内容提供商遵守网络操作法典,不将色情、暴力、煽动种族和宗教仇恨的内容提供给青少年。加强立法、执法,用强制性的手段对不良网站予以打击。建立有效的安全检测机制,开发安全检查软件,过滤网络信息,对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进行甄别和查堵,以保证网络信息的纯净,放心让青少年绿色上网。 (二)开设上网指导课 面对丰富而又复杂的网络信息,要注意对青少年的上网指导,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首先要求他们遵守网上公德,以道德的、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防范网上失范行为。其次要教会青少年保护个人隐私,教育他们不要轻易与网友约会,不轻易把自己和家人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告诉网友。还要教育青少年正确分辨、判断、选择网络信息,远离黄毒等有害信息,以避免受色情、暴力、诈骗等有害信息的侵蚀。 (三)监督上网行为 家庭、学校相互协调,共同防范青少年受网毒的侵害。随着电脑的普及,家庭成了青少年上网的主要渠道,家长在监督孩子上网行为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浏览不健康的信息。注意安装必要的软件或加设密码,将不良信息排除在孩子视线之外。另外还要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内容。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上网情况,协助家长做好监督工作。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更新观念,清醒地认识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青少年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提高自我免疫力,促进心理健康。此外,学校还应该开设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栏,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专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青少年富有朝气、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各种文体比赛、知识竞赛、晚会、英语角、郊游、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使他们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旺盛的精力能够得到合理释放,从而有效遏制他们沉迷于网络,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可举办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网络知识竞赛、程序编写比赛、我的博客、电子信箱、论坛等,以激发青少年学习、使用计算机的热情与兴趣,把他们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到查询资料、提高写作能力、拓宽知识面等有意义的活动中,有效防止沉迷于游戏、聊天等易成瘾的活动。 青少年心理问题论文:学业不良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及干预策略研究述评 【摘要】学业不良青少年较容易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有社会适应、人际问题、情绪问题、危险行为等;问题的成因来源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大方面;文章对学业不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进行了分析,期望对相关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业不良 心理问题 干预策略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中的每一个个体,注重教育质量整体的提高,而学生学业不良问题也一直倍受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突出,影响其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对学业不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成因探索并进行教育干预,相关的研究成果将会对学校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提供指导,有利于促进学业不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关于学业不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关注其类型、成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策略。 二、学业不良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学业不良指学习成绩低于群体平均水平,且不是由感官或智力障碍引起的。 孙红梅,姚本先(2010)研究总结发现青少年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有:情绪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网络问题、危险行为问题等。 关于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业不良对学生心理与行为健康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学业不良学生会出现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国内外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突出表现在社会适应、违纪行为、人际关系问题、焦虑抑郁情绪、自杀倾向、自我认识问题、网络问题等方面。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其学业表现,形成恶性循环。 俞国良等人(2000)对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的研究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的孤独感明显高于一般学生,并且学业不良学生的同伴接受性较差。程黎等人(2011)对10-12岁学生研究发现,随年龄的增长学业不良高智商儿童考试焦虑水平在五、六年级时显著高于学业优秀高智商儿童;而在成绩目标掌握方面低于学业优秀高智商儿童,且表现出更多的成绩回避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优秀高智商儿童的非学业自我概念在五、六年级时显著高于学业不良高智商儿童。 三、学业不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随着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干预的迫切需求,研究者们逐步探索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成因,期望对其教育干预提供指导。一般研究者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大致来源于个体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 1.个体自身因素。个体自身因素方面,学业不良学生的大脑发育程度、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归因风格、应对风格等影响其心理与行为问题。刘爱书,陈力(2004)研究发现智力不平衡和P300潜伏期延迟提示的脑功能损伤可相互验证;且有混合行为问题儿童的脑功能损伤程度比单一问题儿童严重;智力不平衡且有混合问题儿童的脑功能损害更有可能是器质性损害。其结果一定程度反映了脑损伤影响智力发展进而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类型。蒋航英(2011)研究发现学业不良者的倒摄抑制更明显,记忆绩效较差。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方面,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水平、亲子关系等因素均影响学业不良青少年心理问题。 家庭气氛包括家庭环境、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孩子学习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物理与心理环境、和谐融洽的夫妻关系、相对亲密的亲子关系将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相反,不良的家庭气氛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导致学业上的失败,引起各类心理问题。俞国良的研究发现,学业不良儿童更多的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中,而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教育分歧大,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投人相对较少。 父母教养态度和方式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正确的教养方式塑造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使青少年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错误的教养方式和教养观念,影响其认知能力及个性的健康发展。谷长芬等人(2009)研究显示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对学业不良儿童而言,母亲的惩罚严厉和父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即母亲的惩罚越严厉其孤独感越高,父亲的温暖理解越多,其孤独感越低。 家庭教育资源不足是影响学业不良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刘颂,刘全礼(2007)研究显示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在家长受教育水平、家长期望值、家庭学习氛围方面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学业不良儿童家长提供的学业支持存在不同于一般儿童的特点。 3.学校与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方面:教师对待学业不良学生的态度和给予的支持,学校同学关系、班级氛围等影响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社会因素方面,社会支持、同伴团体特征等影响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社会支持是学业不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包含学生从父母亲、教育工作者、朋友等处获得的支持力量。社会支持的力度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影响。葛娟(2011)研究显示:学业不良学生在获得父母亲、教师和同性朋友的总体社会支持上均少于普通学生,且学业不良学生对异性朋友支持的需求高于对父母与教师。另外,同伴群体的特征也会影响学业不良学生的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产生。 四、学业不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学业不良青少年的干预,目前大致有两类干预模式:医学-心理教育结合干预模式和只进行心理教育的干预模式。 国内主要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干预策略为:心理健康检测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心理辅导、家庭干预和学校干预等。 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应关注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成因并开展相关的干预。对于源于家庭因素的心理问题,家校合作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干预形式。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使家长了解和体会到健康的家庭功能对于教育和矫正学业不良学生的重要价值;并且学校也可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家长举行关于学生问题的特点、成因及干预策略方面的讲座,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积极改善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改进学业不良学生家庭环境中的社会性发展状况,也可开设关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讲座与家长交流会。对于社会适应不良的学业不良学生,应引导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技巧,并为他们提供应用这些社交礼仪的机会和场所,以发展其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结交朋友并维持友谊的能力;且可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学业不良学生的同伴接纳积极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对学业不良学生予以积极关注,学习运用班级气氛、班级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来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各类问题进行教育干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认识到积极乐观对待学业不良学生对此类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有效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同伴关系,特别是引导学业不良学生发展积极的同伴关系,增强社会交往技能。 针对学业不良儿童的严重心理问题,也可以开展相关的个体与团体辅导。关于心理辅导进行干预方面,戴育红等(2004)研究发现,小组辅导活动是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提高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普通学校宜采用个体干预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实行朋辈帮扶、学校教育、家庭辅助、社会支持的多层面结合,形成教育与预防同时并进的三级防御系统。 五、关于学业不良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反思 综上所述,研究者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探索在逐步深入,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相关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研究的特点。然而,目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实证研究非常欠缺,对于学业不良学生的发展性研究不足。 从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来讲,目前的大多研究是揭示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现状,静态研究成果较多,而相关的动态干预研究成果较少,然而对于这类群体来讲更需要的是干预研究成果来指导教育实践。 从研究方法方面来看,目前对学业不良青少年的各类问题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的是定性的调查法,然而,每一种教育现象的发生都有具体的教育情景,学业不良学生都有独特的教育生活实践,因此质性的研究方法,特别是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对学业不良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其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更容易解决实际问题,这将是将来研究的新的方法学取向。 青少年心理问题论文: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開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文章分析了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以及不健康心理成因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扩大,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新的健康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心理问题。由于这些心理问题源于早期心理素质训练的缺失,并且这些病症具有较强的不可逆转性,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儿童,其心理问题呈现出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势。如果我们不从现在開始,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他们将很难适应这种高强度、高速度、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进而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一、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 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 (三)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四)早恋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高中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们的咨询中略占1/7,“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语文老师”,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開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明确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疾患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一)社会原因 我国当前正处在全方位的社会转型之中,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使社会产生震荡。人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由于震荡而产生变化,甚至发生紊乱。而理想、信念的缺失,价值观体系的紊乱,对心理还不成熟,行为尚不够完善、缺乏人生与社会经验的青少年、儿童来说,就会显得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多重的价值观,增加了他们选择的难度。另外,再加上大众传媒上的一些误导,使学生难以形成一个稳固的、正确的价值体系,很难形成真正的“自我”。这就为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隐患。 (二)学校原因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学校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课业负担过重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受老的传统的影响,部分教师还一直把眼光盯在学生的考分上,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能考出好成绩,教师便对学生重重加码:内容上多讲,上课和补课时间延长,作业量加大。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身心疲惫,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极易形成恶性循环。 2.教育教学方法落后,过于简单 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方法简单、粗暴,不会因材施教,只会用老一套对学生管、卡、压、灌;教育学生缺乏耐心,学生稍有问题就批评、训斥、责骂甚至体罚学生,对学生搞“精神虐待”。受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习惯的影响,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评定不当的现象,不会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学生,把学生看死;用不同的标准对待学生,对优等生关怀备至,对后进生不管不问,甚至歧视、虐待后进生,等等。这样的教育方法势必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三)家庭原因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偏低,特别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往往受到家长过多的保护,从小就缺乏失败与挫折的体验,缺乏应付困难与挫折的心理准备,意志薄弱,感情脆弱,依赖性强但又盲目自尊,再加上他们缺乏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心理调节技术与方法的训练,长期的内心矛盾、苦闷、压抑,尤其是面临重大挫折的打击,很容易使他们张皇失措,“心理崩溃”,做出异常的或病态的行为。 三、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我对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动多方力量营造心理教育的优良环境 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 (二)加强素质教育的时效性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发挥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作用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四)開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相关的心理知识节目 心理咨询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给咨询对象以启发与教育的过程,即教育者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疑惧,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一些具有自私、自卑、嫉妒、孤独等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们欢迎时,才丧失自信心,表现出心理缺陷的。 当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些方法的实施、完善、发展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齐心努力,共同探索,相互协作。 目前,我国的心理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我真心的呼吁全社会,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受教环境,为孩子们寻找一种切实的教育方法,为孩子们编织一个美好的成长梦境。 青少年心理问题论文:620例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心理状况,为青春期门诊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6年~2009年来我院青春期门诊接受心理咨询的青少年620例,分析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620例青少年前4位常见心理问题依次为性心理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结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青春期门诊;青少年;心理问题 在我国,10~24岁的年轻人接近3亿。大约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是青少年。青少年在体格形态、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的同时,心理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全国14~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为12.20[1],因此,青少年心理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青春期门诊青少年心理咨询情况的总结,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2006年~2009年来我院青春期门诊接受心理咨询的青少年620例,年龄均为10~24岁。 1.2 方法:咨询方法包括门诊咨询和电话咨询,通过耐心真诚的交谈,建立融洽的咨询关系,对青少年给予无条件尊重,完成咨询后马上记录,咨询记录格式标准化。记录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在校生(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校外生、咨询内容及医生的指导意见。 1.3 统计分析方法: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数表示各类型问题。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门诊咨询403 例,电话咨询217 例。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24岁。其中,10~14岁78例,占12.6 %;15~19岁 264 例,占42.5 %;20~24岁278 例,占 45.0%。全部未婚。 2.2 主要心理问题见表。 3 讨论 3.1 青春期性心理问题:本研究显示,性心理问题占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的首位,占30.2 %。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关心的问题不同。在15~18岁的男性青少年中,手淫成为首要咨询问题。在咨询中发现,93.6%青少年初次手淫的诱因是接触色情录像或读物。由于对手淫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担心:手淫是否会缩短寿命,是否会影响婚后的性功能,是否引起生殖器感染等。19~24岁组的青少年,性成熟并开始有性经历,性行为、避孕、人工流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成为首要咨询问题。咨询中发现,他们对避孕方法的选择、性传播疾病、人工流产后的危害及保健知识知道的很少。 因此,要重视青春期性教育。学校不能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播,忽略了生殖健康保健的基本技能指导,而是要将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系统地传授给青少年。开设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园内学生健康档案,心理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感情等特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和帮助[2]。医院的青春期门诊不仅要针对青春期出现的生殖器官疾病,还要涉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疾病预防、心理咨询、性健康咨询、性健康教育等多种青春期保健服务内容[3],设置青春期健康网络。家庭要针对性对青少年适时进行性卫生知识及道德伦理教育,引导他们科学地对待自身的变化和正确地对待异性,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活动中去。 青少年无保护性性行为使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和性传播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在许多国家,性传播疾病发生的第一人群是20~24岁年龄组,其次是15~19年龄组和25~29年龄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不孕、生殖道癌症等等,直接威胁到成年期以致终身的生殖健康。医院青春期门诊要开设生殖卫生专科咨询,教会青少年选择避孕的方法,如何避免性传播疾病的传播等等。 3.2 学习问题:学习问题占21.3%。由于父母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经常批评抱怨,一些中差等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有些学生抄袭别人的作业,甚至逃学。这种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能”[4]。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中差等生中很常见。指导原则: 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鼓励对青少年进行赏识教育。老师布置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作业,使他们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成就感,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家庭作业,有困难共同克服。 3.3 人际关系:因人际关系求助的青少年有共同的特点:自卑、害羞或嫉妒。由于自卑,往往过低估计自己,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顾虑重重,行为退缩。害羞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现象,常常表现出过分的自我注意和自我约束。在陌生人面前害怕、不安、拘谨,影响人际交往。嫉妒心理也很常见。看到别人进步、成功、成绩好、有能力时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些会严重影响与同学和朋友的关系。从而导致青少年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无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危害。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反抗期,易产生亲子矛盾、师生矛盾,而诱发人际关系问题。家长和教师多给他们更多的理解,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交给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引导。 3.4 情绪问题:情绪与身心健康关系极为密切,正性情绪可促进身心健康,而负性情绪如果持续时间长,则易导致心理和身体的疾病。目前调查,青少年情绪问题发生率在10%~30%之间[2]。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抑郁可以导致自杀。兴趣与快乐是人的最主要的正性情绪状态,对青少年认知行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快乐情绪有利于青少年在心理发展时期,自信而稳定地面对各种复杂的外界环境。因此,对家长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以使孩子保持积极健康稳定的情绪状态。 总之,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素质水平,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青少年心理问题论文:社区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进展 作者:季卫东 方文莉 郑云飞 高建军 【关键词】 社区;青少年;心理问题 社区青少年是指年龄在14 a~25 a、不在学校读书、尚未就业或没有固定工作、缺乏或没有家长监管的青少年。社区青少年的概念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域特点,社区青少年的概念,有别于以往的“问题青少年”、“边缘青少年”“问题青年”等概念[1]。在社会舆论与公共生活中,后者有着很重要的价值评价和负面标签色彩,而“社区青少年”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描述,比较容易为社会、家庭和社区青少年自身所接受。随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在青少年中,社区青少年作为一个游离于学校或家庭之外、处于社会控制边缘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其危险性也更高。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不当及社区教育的不到位,使得社区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这不仅成为困扰他们成长的重要问题,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1 社区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从总体上看,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通过对比,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在校学生和工读学校的学生,其心理状况令人担忧[2]。另外有研究还表明[3],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敌意因子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区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有:情绪问题(抑郁或焦虑)、网络过度使用、暴力、精神活性物质滥用、逆反、自卑、猜疑、自伤或自杀、性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适等,由此往往导致青少年多种危险行为的发生。 参考国内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除了生理和遗传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外,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外在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4]。研究进一步显示,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首要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最重要因素,其中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父母的文化素质及家庭关系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而社区青少年作为游离于学校和工作单位之外的特殊群体,家庭环境无疑成为其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生活在健全、和睦家庭的孩子普遍心理素质好,而生活在单亲、离异、夫妻不和的家庭中的孩子相对来讲心理较敏感,承受能力较差。调查表明,在家庭方面,青少年感到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死亡、家庭成员患急重病、父母关系紧张和家庭负债等。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子女的身心受到创伤,而且会增大与父母的隔阂。而父母给与子女更多的温情与爱,子女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还有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说明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学校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资料显示社区青少年多数有学业失败感,对学校有抵触情绪;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那些不在学校、无人监管的社区青少年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现象,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暴力、色情中不能自拔。 2 国外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 在美国,没有“社区青少年”这一提法,用的更多的是“at?risk youth”这一表达方式。美国青少年群体分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数量庞大且由于年龄、种族、信仰、家庭背景、生活区域等不同而导致其兴趣爱好、人生追求、生活方式、职业趋向有很大的不同。纵向的类别差异和横向的层次分化使得当今青少年群体越来越多样化。美国青少年在道德问题上的缺陷体现在“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这与美国社会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美国提倡的是个人主义,美国人认为,个人发展了社会就发展了。美国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主要基于以下方面:完善的社区发展基础,美国每年大约有30~50万志愿者加入到社区工作当中,其中不少人员参加社区青少年的心理矫治工作;针对性强的社区青少年矫治项目,包括依据其特点设立专门的青少年辅导中心、咨询室、训练中心等机构,辅导人员必须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和丰富的专业经历;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包括集体观摩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影片,或听榜样讲座、角色扮演活动、团体训练等[5]。 NYA(National Youth Agency)是培育英国青少年和社会人士专业训练的组织机构,其服务的范围涵盖所有青少年和社会工作人士。NYA能帮助青少年通过非正式教育活动去学习和挑战更多的新知。NYA广泛地向年轻人提供运动、艺术及社区的机会,并在青少年心理发展和个人技能方面提供帮助,让他们在工作上有所改善与进展,其工作内容还包括培训和签署高等教育学院及区域雇主讨论学问小组计划。 3 我国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 我国在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方面进行的比较好的城市有香港、上海等,在香港,除了“青少年服务中心”和学校社会工作以外,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还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专门派工作人员前往青少年常去的场所和街头,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较高的地区,和青少年接触、交朋友,对中途辍学的学生、离家出走的青少年,以及一些青少年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恢复学业、回归家庭,引导他们走上正途。此项工作在香港被称为青少年的“外展社会工作”,是一项颇有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外展社会工作”选取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角度,来整合社会资源,可以说,香港的外展社会工作非常有针对性,对国内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上海在社区青少年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6]。2002年5月,建立了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担任召集人,全市18个委办局作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团市委,负责日常工作的推进与协调。浦东新区、长宁区、杨浦区率先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试点工作。同时,共青团上海市委与零点调查公司合作,组织了近5千名调查员,采用专业调查、上门家访、一对一访谈的形式,首次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状况进行普查,并建立了信息系统。调查显示,当时共有6?3万名具有上海市户籍,16 a~25 a,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就学、缺少监管的青少年(统称“三失”青少年)。2002年9月,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会议召开,向全市推广试点经验,推动上海市19个区(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在街镇和居(村)委会配备相应的工作力量,形成了市、区(县)、街镇、居(村)委会四级工作网络。2003年8月,为加强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从源头上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促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上海市委、市政府专门批准在共青团上海市委下设立了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与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合署办公),浦东新区、徐汇区、卢湾区、闸北区实施第二轮试点工作。2004年2月,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挂牌成立,并推荐产生董事会、监事会和干事人选。2004年5月,上海市全面推进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社区青少年工作在上海市全面推开。近年来,以杜亚松教授为主的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行为发展中心在青少年情绪障碍、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的预防干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时针对社区青少年也开展了相应的干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7]。 4 结语 总体而言,国外社区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体系比较完善,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值得我们学习和总结。国内社区青少年工作起步较晚,即使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香港、上海也是在某种基础上摸索前进,更多的精力和设备放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控制上面,但在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方面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要加强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队伍建设,我国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需要建立队伍网络,其中应该包括精神卫生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政府的各级相关人员、特殊治疗者以及社会志愿者等。不同的人员都需要接受相应的社会学、社区工作、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精神病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发展、环境、社会、人文的相关知识,各类人员都要以人为中心,以社区服务为主,以心理保健和预防为先,注重和搞好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区。
物理力学论文:物理力学特性及利用简析 1堤基覆盖层工程地质条件 萝卜市段岸坡稳定,堤基由含砂漂卵石层组成,漂卵石磨园度较好,岩质坚硬,粒间充填较紧密,处于稍密~中密状,无不良的软土夹层,承载力较高,堤基漂卵石层能满足承载及变形要求。堤基开挖边坡高7.5~13.5m,由含砂漂卵石层组成,建议开挖坡1∶1.0~1∶1.25。萝卜市段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1)堤基含砂漂卵石层透水性强,基坑开挖时应有相应的排水措施;(2)含砂漂卵石层结构松散,抗冲能力差,且该段位于回水区,施工应采取适当工程处理措施以避免堤基冲刷、淘蚀,影响堤身稳定;(3)原港务大楼楼脚外侧存在架空层(桩号K2+688~K2+717m、(堤)0+19~(堤)0+30范围内,宽近11m,东西长近39m的含砂漂卵石层中架空层)(见图1),该处早期原为一条小河沟并架一座人行石桥,后期经人工改造回填,局部形成架空结构(CH48钻孔中架空段达3.7m,深度为16.61~20.58m),该段沉降量较大,应采取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 2堤基覆盖层的利用与处理建议 萝卜市段岸坡稳定,堤基由含砂漂卵石层组成,颗粒粗大,承载力较高,能满足承载及变形要求。在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有:(1)地形上该处为一回水区,堤基含砂漂卵石层结构松散,抗冲能力差,对堤脚部位应进行适当保护,以免堤基冲刷、淘蚀,影响堤身稳定。(2)港务大楼外侧楼脚前存在架空层,原为一条小河沟,距堤轴线15~30m范围(见图1),后期经人工改造回填,局部形成架空结构,因此施工中针对其进行钻孔高压灌浆处理。经回填灌浆检查孔注浆法检查,满足设计要求。该段堤脚(桩号K2+679.04~K2+930.58m)采用现浇C15混凝土挡墙(高程:136.20~142.10m,宽1.0~3.0m),挡墙顶高程由140.4m自然过度到142.10m。由于堤基漂卵石层透水性强,针对漂卵石基础抗渗稳定性差,预防漂卵石层被冲刷、淘蚀以保护细颗粒不被水流带走,设计施工时在基脚混凝土挡墙外侧长20.50m左右漂卵石层范围内采取铺盖防渗处理。确保大堤抗滑稳定。 3结束语 重庆涪陵防护工程运行至今,经历了2004年该处长江段165m(黄海高程)的较高水位,近年来进行了回访,大堤竣工后进行不定期检查:城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尤其是大的厂矿排放的污水严禁进入堤体,严格按照城区规划或向防护堤排洪渠集中排泄;对埋设在堤基、堤体部位的各种监测仪器进行长期观测,认真分析各种监测资料,尤其是萝卜市段软基建堤:桩号K2+688~K2+717m、(堤)0+19~(堤)0+30范围内,漂卵石层架空结构回填灌浆处理后的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确保了大堤安全。通过对该工程堤基覆盖层物理力学特性的分析,根据其特点提出了覆盖层利用与处理的合理建议。今后遇类似堤防工程需建在河漫滩深厚覆盖层之上,应研究覆盖层物理力学特性及工程性质,并根据不同的覆盖层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廷友 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物理力学论文:物理力学教育效率提升路径 物理力学教学作为基础课程,其教学中把握教材,分析现状,提高教学效益,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我就以力学部分的教学方法为例谈谈看法。 一、物理力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仍以封闭型为主,激编辑。不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参加过不同类型的培训。大部分教师通过培训了解了新课程实施的目标与理念,转变了教学观念。但是部分教师已有的课堂提问技能跟不上学科发展的速度,课堂提问仍以封闭型为主。所谓封闭型问题,是指教师提问时要求学生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而开放型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或者说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他们虽有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愿望,但实施效果不佳。 (二)对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重视不够。 在注重升学率的今天,物理教学只注重了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力学教学中还需要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函数图像、矢量的运算、几何知识、极值等多种数学工具的综合运算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这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提高。 (三)物理力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 当前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主动学习开展很少。加上目前我国的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物理的实际教学目标与要求过高,多数学校用两年时间上完三年中学物理内容,平时加时加量,使一部分基础薄弱及思维反应稍慢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完全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无奈地选择文科。这是导致物理力学教学问题的人为因素。 二、提高物理力学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改革单一的师资培训模式,内化教育理念。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改变教学行为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内化教学理念,没有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采用的是单一的师资培训模式,即集中讲座式培训,专家讲,教师听,培训内容主要以课程纲要和标准的解读为主。但是,这种培训本身就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映,且仅靠一两次这样的培训整理就让教师们掌握和内化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是不现实的。 (二)把握教学的起点,注意阶段性和层次性。 在教学衔接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平均学习能力确定教学起点,认真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防止出现忽略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等问题。在教学时,设法创设思维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类比、等效、控制变量等方法,在学习中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的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的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总之,在不同的阶段应通过不同的物理规律来深化力的概念,通过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三)强化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1.做好新课内容的预习。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新知识的大致内容,回顾所需要的旧知识并及时复习淡忘了的部分,找出本节内容的要点,初步学习导出新知识的思路和方法,找出那些仍不明白的问题。有了这样的准备工作,学生上课听课就具有针对性、主动参与性,由知识的表面深入知识的内涵,进入较高层次的学习阶段。为了增强预习的效果,在高一开始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2.认真听课。听课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听好课,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尽量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包括动手、思考、讨论等,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强调学生听课的几个环节,真正做到教师能有效地教,学生能有效地学。 3.课后复习。复习是学习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复习,一是要及时,当天的内容应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要抓住课本,抓住基础知识的要点,进行一番认真深入的思考,融会贯通;三是注意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四是记住、记牢所学的知识。 课后复习的总结,一章或一个单元后的总结相当重要。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要使知识系统化。要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及时总结所学的知识,归纳整理出本章的结构,找出章节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个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这样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的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更提高了能力。 (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增强教师个人魅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大学生处于心理成熟期,生活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诱惑,有些学生反感某位老师时也会反感上这位老师的课。这就要求教师能吸引学生,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上,为他们指引学习的方向。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具体做法如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向教师提出意见,指出教师的不足之处,以及提出他们能接受的或他们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或讲授内容。 2.各章引言介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除了认真准备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外,在讲授每一章前都准备一个精彩的引言,介绍高科技领域的新成果,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多媒体是指文字、图像、音频、影像等形式相互结合的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结合的信息传播媒体。在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流动现象的感性认整理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五)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引起学生在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总之,只要我们切实掌握物理力学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就一定能实现中学物理力学教学效益的提升。 物理力学论文:物理力学的教育 一、力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经典力学的栋梁.现行教材的体系是先讲静力学,后讲运动学,最后讲动力学.把牛顿三定律按三、一、二的顺序安排,第三定律放在静力学中讲授.这种安排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学习静力学时,有牛顿第三定律作准备知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有力的合成与分解作先行.通过静力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二、物理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人脑的功能,通过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其它过程来反映客观现象的能动过程.物理思维就是运用思维的一般规律于物理学习、研究中所体现的具体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一章“力”要重点讲清三种力产生的条件及力的大小和方向,为物体受力分析做好准备.力的三要素,在初中已经讲过,对质点来说不会发生关于力的作用点的问题,而对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果除了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外,还跟力的作用点的位置有关.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刚体概念,但所说的物体都是指刚体.力的作用点可以沿力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一点而不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因此,与其说力的作用点是一个要素,还不如说力的作用线是一个要素.物体的平衡,用了“平衡”和“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等理想模型方法;“力的分解和合成”用了分析、综合、整理等效的方法。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用了理想模型(过程模型)的方法.高中教材以初中教材为基础,先提出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在研究物体在一直线上的运动以后,立即研究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和描述方法.运动学是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它各章的必备知识.对平面运动的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运用了分析、综合、等效的方法。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用了经验归纳方法论.虽然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但由第一定律推导出的一切结论都与实验结果相符合,这就间接地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当今的实验已能近似地验证这个定律,例如用气垫导轨实验,运动物体——滑块在水平方向可以近似地认为不受力,因而它近似地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牛顿第一定律有可能得到更加严密的证明.牛顿第二定律是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的.在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守恒这几章中,主要是用了推理的方法.如教材中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借助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推导出来的.但应当明确一点,这是一条实验规律,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这此规律能够相互推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动量定理出自于牛顿第二定律,又异于牛顿第二定律。 三、数学是表达物理学规律最精确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材的教学方法、结构搞清楚,才能达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目的.在“力”这一章中,重点解决什么是矢量和矢量的运算方法问题.对物理矢量必须透彻理解,掌握其数学运算法则——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引导学生对“代数和”与“矢量和”进行对比,体会矢量的质的差别,从而自觉地运用矢量运算法则.在“物体的运动”这一章中,先提出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并研究质点动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从数学角度分析这些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包括文字叙述、数学公式、函数图象等),再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矢量运算。 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中,牛顿运动定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能进一步加深对静力学、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为顺利学习机械能和动量铺平道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只有以地球和相对地球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系才是适用的.教材由分析物体只受一个力产生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过渡到分析物体受几个力产生加速度,以及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从而概括出能适合各种情况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ΣF=ma.在公式中,力与加速度都是矢量,故此式是一个矢量式整理.牛顿第二定律概括了力的独立性原理(或力的叠加原理),即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应等于每个力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加速度的叠加——矢量和.在解题中,运用了正交分解法等基础知识。 机械能和动量这两章是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上,讨论力的空间和时间积累效应,从而引出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概念.功和能将矢量运算变成了代数运算.教材从力对物体做功引出动能和动量定理,研究了重力、弹力做功的特点,引出势能的概念,得出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最后,从一般的功能原理阐明功的本质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作为本章的总结.能的转换和守恒揭示了物理学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在讨论动量定理时,应强调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式是一个瞬时关系,而动量定理则说明状态过程,应用它研究某一过程而不是研究某一瞬时,只有在t0时,才是相等的.实验是讲述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教材这样处理是考虑到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不是从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得出的,而是一个独立的物理规律。 物理力学论文:油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探讨 摘要:对油杉Keteleeriafortunei木材的物理与力学性质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油杉木材的气干密度为0.576g•cm-3,全干密度为0.544g•cm-3,属中密度木材。油杉木材的气干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系数分别为4.408%、3.272%和7.892%,气干差异干缩为1.347,油杉木材具有不易开裂和变形的特征。油杉木材的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分别为92.701、57.217Mpa,端面、弦面和径面硬度分别为4635.9、3420.8和3606.8N,其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硬度均属中等。50年生油杉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优于22年生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湿地松Pinuselliottii和28年生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秃杉Taiwaniacryptomerioides。 关键词:油杉;木材;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差异比较 油杉Keteleeriafortunei为松科大乔木,喜光树种,根系粗壮、发达,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适宜干旱环境。其树干端直,木材黄褐色,材质重,纹理直,耐水湿,抗腐性强,是珍贵的用材树种[1—2]。目前关于油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育苗和造林等方面[3],未见对油杉木材材性研究的报道。本文对取自福建省永春县的油杉试材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并与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湿地松P.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秃杉Taiwaniacryptomerioides木材进行比较,为油杉木材的加工利用提供技术参数。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大坪村湖内,海拔490~590m,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44″,北纬25°21′05″。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土层深厚,立地质量等级为II级,林下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和蕨类植物。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676.3mm,极端最高温39.2℃,极端最低温–3.2℃,年均气温20.4℃,≥10℃年均积温6984℃,年无霜期310d。群落面积约2hm2,2000年划为自然保护小区[1—3]。 1.2试材采集 在试验山场的上坡、中坡和下坡三处各设1个10m×10m样地,在各样地选择标准木1株,共选取标准木3株。标准木树龄50年,平均树高22.66m,平均胸径23.81cm。标准木伐倒后,在0m、1.3m、1.5m及以上按2m区分段,分别取5cm厚圆盘;在1.3m以上部位截取2m试材各一段,将每个圆盘和每段试材分别编号。 1.3方法 按照GB/T1929-2009《木材物理力学试材锯解及试样截取方法》对油杉试材初步加工,加工的试材进行自然气干后,再按照《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GB/T1932、1933、1934.2、1935、1936.1、1941-2009)进行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测定。采用全数字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对各项力学强度指标进行测定。测定的有效样本数为30个。将50年生油杉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与22年生马尾松和湿地松[4]、28年生杉木和秃杉[5]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油杉木材物理性质 2.1.1木材密度 木材密度是直接反映木材性质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木材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等木材力学指标,木材密度与力学强度呈正相关关系[6]。从表2可以看出,油杉木材的气干密度为0.576g•cm-3,全干密度为0.544g•cm-3。根据《木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分级表》[7],油杉木材属于中密度木材(气干密度0.551~0.750g•cm-3)。 2.1.2干缩性 干缩性能是木材性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木材和木制品的尺寸、性状和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使用性能的美观等[8]。油杉木材全干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分别为7.363%、5.397%和12.855%,木材气干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分别为4.408%、3.272%和7.892%(表2)。油杉木材干缩率较小,表明油杉作为用材时,具有尺寸稳定性好、变形小的优点。差异干缩(弦向干缩与径向干缩之比)是判断木材是否容易开裂及变形的重要依据。差异干缩数值偏大,说明木材干燥时容易发生翘曲和开裂;木材各方向的干缩较均匀,说明木材尺寸稳定性较好[9]。根据木材差异干缩的大小,可以大致判断木材对特殊用材的适应性[10]。油杉木材从湿材到全干状态,差异干缩为1.364,从湿材到气干状态,差异干缩为1.347,均小于2,说明油杉木材不易开裂和变形。 2.1.3湿胀性 木材湿胀性反映木材吸水后的尺寸变化。沿各方向的尺寸变化不均匀会导致木材开裂和变形,从而影响木材制品的利用[11]。油杉木材的径向、弦向、体积气干湿胀率分别为3.195%、2.250%和5.708%,径向、弦向、体积饱水湿胀率分别为7.963%、5.715%和14.794%,差异湿胀分别为2.492、2.540和2.592(表2)。油杉木材湿涨率和差异湿胀较小,表明油杉木材尺寸稳定性较好。 2.2油杉木材力学性质 2.2.1抗弯强度 木材的抗弯强度体现了木材承受静力弯曲荷载的最大能力[12]。油杉木材的抗弯强度为92.701Mpa,根据《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分级表》,油杉木材的抗弯强度属于中等(88.1~118.0Mpa)。 2.2.2木材顺纹抗压强度 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体现了木材沿纹理方向承受压力荷载的最大能力[10]。油杉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为57.217Mpa,根据《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分级表》,油杉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属于中等(44.1~59.0Mpa)。 2.2.3硬度 木材硬度是指木材抵抗其他刚体压入的能力[10]。木材的硬度跟木材的密度密切相关,密度越大则硬度越高,反之则低[13]。油杉木材的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和径面硬度分别为4635.9、3420.8、3606.8N,根据《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分级表》,油杉木材的硬度属于中等(端面硬度4010~6500N)(表3)。 2.3油杉与其他树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比较 将油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与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4]、湿地松[4]、杉木[5]和秃杉[5]等进行比较(表4)。油杉木材的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最大,分别是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秃杉的1.11、1.09、1.51、1.61倍和1.25、1.22、1.66、1.86倍。油杉木材的抗弯强度仅次于湿地松,分别是马尾松、杉木、秃杉的1.03、0.96、1.48、1.47倍。油杉木材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大,分别是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秃杉的1.68、1.56、1.65、1.75倍。油杉木材的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和径面硬度均为最大。油杉木材径向气干干缩率、弦向气干干缩率和体积气干干缩率最大,分别是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秃杉的1.53、1.51、3.22、3.36倍、1.70、1.66、1.14、1.20倍和1.61、1.59、1.83、1.91倍,但油杉木材的差异干缩最小,油杉各个方向的干缩比较均匀。采用加权法综合评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其中气干密度、全干密度、抗弯强度、木材顺纹抗压强度、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和径面硬度的比重分别为1/7),50年生油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优于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22年生马尾松和湿地松、28年生杉木和秃杉。 3结论 油杉木材的气干密度为0.576g•cm-3,全干密度为0.544g•cm-3,属中密度木材。木材气干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系数分别为4.408%、3.272%和7.892%,气干差异干缩为1.347,木材具有不易开裂和变形的特征。油杉木材的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和径面硬度分别为92.701Mpa、57.217Mpa、4635.9N、3420.8N和3606.8N,油杉木材的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端面硬度均属于中等。综合比较,50年生油杉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优于22年生马尾松湿地松和28年生杉木、秃杉。根据对油杉生长规律的研究[1],在快速生长期时,油杉树高年均生长0.55m,胸径年均生长0.61cm。目前,马尾松的松材线虫病害严重,而同为松科的油杉具有木材好、生长较快,抗病害性强和抗瘠薄等优点。因此,从木材利用和林木生长速度方面以丰富造林树种的角度考虑,油杉推广种植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物理力学论文: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力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学生在学习压强、密度、浮力等力学知识时存在着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的现状,究其原因,“应试理念”尚未革除,教师大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合作探究变为无效的玩耍,自主学习沦为“放羊式”,启发式教学成为无聊的提问,影响了物理教学成效,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力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力学教学成效。 一、关注过程,将知识传授与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积极的思考者、倾听者、质疑者,教师不能为知识而教,而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发展彼此联系、相互促进,两者不可偏废。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也要让学生亲历探究测量浮力大小的过程。让学生将曲别针、乒乓球、石块、木块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石块、曲别针沉入烧杯的底部,而木块、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会提出问题:“石块、曲别针等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有同学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理由是物体没有浮起来。也有同学认为它们受到浮力的作用,理由是物体下沉的速度比较慢。教者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石块、浸没在水中的石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学生在探究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以情优教,实施积极情感策略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物理、了解物理。“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教师要挖掘教材之美,让学生感受到大到天体运动,小到分子运动,都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教师要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描绘物理研究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物理学史影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进化过程,以科学家的故事激励他们不断前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以灵活的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课显得至关重要。一是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科学家的不懈探索中受到感染。如在学习浮力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亥尼洛国王做了一顶王冠,怀疑工匠以银替金,让阿基米德在不损坏王冠的前提下查出是不是纯金制成的,阿基米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一次,他跨入放满水的浴桶,这时有一部分水溢出,他看到这个现象,智慧的火花迸发了,狂奔街头,大呼“找到了”。他获得真理的快乐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二是以问题导入。教师也可以设置疑难问题,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好奇有趣的同时,将学生置于愤悱的境地。如在学习压强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在雪地上行走,人为什么容易陷入积雪中,而穿上宽宽的滑雪板就不会陷入雪中还能滑行?用手指轻轻夹住钢笔的两端,为什么两个手指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考虑到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从而进入压强的学习。三以多媒体导入。多媒体集视频、动画、图画文字于一体,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内容时,教者向学生播放辽宁号航母在海面上自由航行,潜水艇可以自由在水中下潜、上浮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浮沉现象。教师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 三、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开展 教学一是灵活开展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要借助于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向学生完整展示物理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时,教者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比较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关系,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有一些实验,无法在教室里完成,如测定大气压强值时,需要做托里拆利实验,而汞是有毒的,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完成实验,测得大气压强的值,弥补了无法实验的遗憾。二是以类比生活。在学习液体、气体压强时,学生常会提出问题:“液体容器内的压强是否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教者将液体所受的压强与班级相类比,大家在班级是平等的,如同同一深度所受的压强相同;大家都受到纪律的约束,随着年级的增大,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增多,如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大。通过类比,学生能学得轻松,不再感受到物理知识抽象难懂。 总之,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以问题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作者:窦长国 单位:安徽省明光市津里中学 物理力学论文:初中物理力学试题的设计分析 苏教版新课改革不断深入,许多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逐渐趋于开放性,意在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且引导其不断地总结提高自己.开放性试题需要通过不同的角度,达到锻炼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目的,因此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对试题的条件、结论及解题策略等方面的训练,有针对性的设计题目,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1物理力学开放性试题的设计技巧 1.1推陈出新,用新颖的方法设计问题在设计试题时,摆脱传统的试题的提问方法,运用新颖的提问,或者不同形式的描述题目的方法,通过图文设计,将试题变得有新意.这种试题可以增加学生对于题目、问题的印象,提高其记忆力. 1.2用小制作设计问题在设计物理力学题目时,可以使用动手制作的方法,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将题目具体化,通过制作以及实验的方法,加深对题目的印象和对试题的理解,有助于快速掌握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通过小制作,设计出相关的问题,是设计物理力学开放性试题的有效方法. 1.3用生活中的事例设计开放性问题物理力学知识本身就充斥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通过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将力学问题应用到生活中.让同学能够多观察周围事物所存在的力学现象,思考其涉及到的力学知识.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观察,增加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还充分学习和应用了初中的力学知识. 1.4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设计开放性试题物理力学的学习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物理方面的知识,还可能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设计物理力学开放性试题时,可以通过不同学科与物理力学之间的联系,设计出新颖独到的试题. 2物理力学开放性试题设计案例 例1“5.7”大连空难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潜水员在出事地点从10m深的海底将它匀速托出水面.它是体积约为50×20×10cm3,质量为20kg、表面桔红色的长方体.黑匣子防护要求很高,能经受1000℃的高温而不被烧坏,平放时能经受2.5×104N的挤压而不变形,在海水(设ρ海水=1.0×103kg/m3)中浸泡36h而不渗水,请根据上述条件,自己设计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你所提出的问题.(g=10N/kg)分析此问题为结果开放性试题,给出了许多物理条件,并且要求学生通过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相关问题.这个题目的答案具备多样性.首先分析题目,涉及到了重力、水中压力两方面的问题.可根据这两个方面进行问题的设计.提出问题:“黑匣子”在水中受到了多大的作用力?解答:黑匣子本身的重力G=Mg=20×10N=200N,黑匣子受到海水的浮力F=ρgh=1×103×10×10N=1×105N,黑匣子受到力的总和为F总=F-G=9.98×104N.因此,黑匣子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力的总和为9.98×104N.例2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两只,木质刻度尺一把,烧杯两只(每只50g),溢水杯一只,铁架台一架,水和细线若干,待测小矿石一块(ρ矿>ρ水).要求测出该矿石的重力.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方案如表1和图1所示.(1)计算阻力大小.(2)并且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出另外一个测量矿石重力的方法. 分析: 此题涉及到了杠杆的平衡、力的合成、浮力等物理知识.主要考察了重力的测量和计算.第一题通过动力臂和阻力臂与其所受力的大小成反比的定律计算出矿石的重力后,根据矿石的重力设计出其他方案,计算矿石的重力.第一个问题考察范围窄,第二个问题具有典型的开放性试题的特征.解答(1)6N(解题过程略)(2)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5N,经第一题的计算,矿石的重力为6N,超出了其测量范围,不能使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方案一:用平行并列的两只弹簧测力计将矿石吊起测量,则矿石的重力为两个弹簧测力计上读数相加之和.方案二:先将一个空烧杯放入盛水的溢水杯中,再将矿石放入空烧杯中,拿另外一只烧杯接住溢出的水.拿出矿石,将烧杯中的水倒入另一个烧杯中,用测力计通过细线分别测出两只烧杯和水的重力,示数为F1、F2,烧杯重力表示为G0,则矿石重力为G=F1+F2-3G0. 总结: 此类结果开放性的试题有许多,以上述两个例题为例,一个是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且根据自己设计的问题作出解答.另一种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案达到巩固知识,发散思维的目的.3结论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开放性试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巩固所学知识,将力学问题综合考虑,有时可以通过其他学科内容的运用,达到掌握力学知识的目的.本文中所提到的两个例题,仅仅是开放性试题中的结论开放性问题,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力学开放性试题的设计提供借鉴. 作者:杜海麟 单位:南通市田家炳中学 物理力学论文:结构动力学系统的物理参数 摘要: 提出了一种动力学系统的物理参数辨识方法。应用Padé多项式对动力学系统的动刚度曲线进行拟合,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Padé多项式中的系数矩阵,利用遗传算法对Padé拟合式中的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得到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且适用于黏性阻尼系统和非黏性阻尼系统。 关键词: 参数识别;系统辨识;结构动力学系统;Padé拟合;最小二乘法 在动力学响应分析过程中,系统辨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构动力学系统的物理参数辨识一直是结构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准确辨识结构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是准确地预计结构动力学响应的前提。Phan[1]等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通过状态空间模型辨识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Chen和Tsuei[2]同时考虑了黏性阻尼和结构阻尼来对系统的物理参数进行了辨识。Lee和Kim[3]对Chen和Tsuei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来方法拓展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并在实验验证中发现,Tsuei等人的方法若从动刚度的角度出发,辨识过程将得到很大简化,且辨识结果受测量误差和噪声的影响较小。但是,正如Lee和Kim[3]在文中所说,利用结构动刚度进行动力学参数辨识的研究还很少。广泛应用于系统降阶及参数拟合的Padé多项式是一种曲线拟合方法。Chazot[4]等将Padé多项式用于黏弹性结构降阶,其计算效率与直接计算方法相比,得到很大提高。王学雷[5]提出了一种基于Padé近似的频域辨识方法,研究了基于积分最小二乘指标的SISO时滞系统频域辨识问题。叶华[6]等利用Padé多项式来逼近时滞环节,提出了一种时滞电力系统特征值的计算方法。Fournodavlos和Nestoridis[7]从数学角度也研究了Padé在参数拟合方面的应用。作者[8]在之前的研究中,曾研究过利用Padé多项式对频域广义气动力拟合,得到时域气动力表达式,进而研究带迟滞非线性环节二元机翼的气动弹性响应问题。本文从线性结构动力学系统的动刚度出发,采用Padé多项式拟合,对动力学系统的物理参数进行辨识。首先分别从黏性阻尼和非黏性阻尼两种动力学系统介绍了系统参数辨识方法,并通过数值仿真算例对两种动力学系统的物理参数进行辨识,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 1系统物理参数辨识方法 1.1黏性阻尼系统由式(11),(13)可见,βi的取值会影响参数辨识的结果,因此,在对动刚度矩阵进行拟合时,需要对βi的取值进行优化,即βi值的确定为一个寻优过程。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优化变量βi值的选取进行优化,优化目标为使得重构后的动刚度矩阵与原始的动刚度矩阵在关心的频率范围内其误差的范数最小,其中,重构的动刚度矩阵通过对重构的频响函数求逆获得。此时刚度矩阵也不再是一个常矩阵,但对黏性阻尼系统和非黏性阻尼系统来说,刚度矩阵都应是常矩阵,所以当辨识得到的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不再是常矩阵时,说明之前假设的阻尼模型不恰当。由此可见,采用式(11)或(13)不仅可以辨识结构的阻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结构的阻尼机理:即如果识别出的频率修正项比较小甚至接近为零时,说明结构的阻尼为黏性阻尼,否则,结构的阻尼应按照非黏性阻尼模型重新辨识。 1.2非黏性阻尼系统对非黏性阻尼结构,其阻尼项一般用核函数的卷积分表示[10],系统的运动方程可写为令c(t)=C0g(t),C0为对称的正定系数矩阵,g(t)为核函数的类型。显然,当g(t)=δ(t),δ(t)为狄拉克函数(Diracdeltafunction)时,式(15)退化为黏性阻尼系统。 2数值仿真算例 2.1算例1如图1所示的三自由度质量-弹簧系统,假设阻尼为黏性阻尼。本例中Padé多项式的取修正项数l=2,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βi的取值进行优化,选择概率、交叉概率等参数的选取采用默认值(本文所有算例均采用默认值),采用遗传算法得到的一组优化解为[β1β2]=[-1.4572.296],相应地按照第1.1节的黏性阻尼系统辨识过程进行参数辨识,得到系数矩阵如下。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存在模态截断的问题,此时,动刚度曲线为有限长度,即动刚度曲线没有覆盖全部模态,如本例中仅利用覆盖第一阶模态的0~2Hz频段内的动刚度曲线进行辨识,采用相同的辨识过程进行辨识,则遗传算法得到的一组优化解。 2.2算例2如图2所示的二自由度质量-弹簧系统,假设阻尼为黏弹性阻尼。 2.2.1用黏性阻尼模型进行辨识为了说明本文方法对系统阻尼模型的辨识功能,首先对算例给出的黏弹性阻尼系统采用黏性阻尼模型进行辨识。同样,取Padé多项式的修正项数l=2。可见,质量矩阵得到准确辨识,但识别得到的系统刚度矩阵不是常数阵,阻尼矩阵为实数矩阵,由前文所述可知,选用黏性阻尼模型对该系统进行辨识是不合理的。这里,仅给出在1~100rad/s频率带宽范围内,辨识得到的阻尼矩阵(或刚度矩阵)与原始阻尼矩阵(或刚度矩阵)中的一些元素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对比,如图3和4所示。由图3和4可见,虽然刚度矩阵中的元素K11和K22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99%和3.32%,但已表现出随频率变化的特性,而且阻尼矩阵的虚部信息明显缺失,所以用于辨识的阻尼模型选用黏性阻尼模型是不合理的,应按非黏性阻尼模型进行辨识。 2.2.2用非黏性阻尼模型进行辨识当辨识阻尼模型选用非黏性阻尼模型时,采用前述针对非黏性阻尼系统的Padé多项式拟合法,对系统的物理参数矩阵进行辨识,取修正项数l=2。如图5所示为对βi的取值优化前,取不同βi值得到的辨识结果,其中实线表示的是松弛因子μ取100时的原始阻尼矩阵中的元素随频率的变化曲线。显然,需要按前一节所述对βi的取值进行优化。可见,松弛因子和系数矩阵得到了精确地辨识。在1~100rad/s频率带宽范围内,如图6所示为辨识得到的阻尼矩阵与原始阻尼矩阵的各个元素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对比(根据阻尼矩阵对称性,C21=C12,C22=C11)。显然,阻尼矩阵的辨识精度也相当高。当出现模态截断时,如本例中仅利用覆盖第一阶模态的0~20rad/s频段内的动刚度曲线进行辨识,采用相同的辨识过程进行辨识,则遗传算法得到的一组优化解为[β1β2][]=100.006128.503,辨识得到的系数矩阵如下。 3结论 (1)本文利用Padé多项式对系统的动刚度进行拟合,提出了动力学系统参数辨识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同时适用于黏性阻尼系统和非黏性阻尼系统。并且,本文方法的辨识结果能够反映一定的阻尼机理,当频率修正项较小或接近为零时,用于辨识的阻尼模型应按黏性阻尼模型进行辨识;当频率修正项较大时,用于辨识的阻尼模型应按非黏性阻尼模型进行辨识。(2)本文以Padé多项式修正项中的参数为变量,求得辨识得到的动刚度矩阵与原始的动刚度矩阵之间的误差矩阵,以误差矩阵的范数为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对修正项中的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提高Padé多项式曲线拟合的精度,辨识得到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作者:杨智春 丁允停 王乐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 物理力学论文:软粘土物理力学特点分析 1前言 目前,开发和利用沿海滩涂资源进行的围垦工程成为解决我国沿海地区用地紧张、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来,沿海地区围垦工程呈现逐步向深水、低涂、超软地基发展的特点[1]。沿海地区多有深厚的淤泥、淤泥质软土层,这类软土一般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渗透性、低抗剪强度、显著的结构性与流变性等特点,这些基本特性对工程会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其中以土体的结构性最甚。沈珠江院士早已指出粘性土结构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性[2]。吕海波与汪稔等[3-4]对琼州海峡南北港防波堤区软土的结构性进行了初步的机理分析。研究结构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相关性对于土体特性的判定、工程特性的分析及其为工程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通过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常规的土性参数预测变形与强度参数也有一定的工程价值[6]。然而目前对结构性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的研究并不多见[7]。因此,有必要对结构性存在条件下软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相关性展开统计分析。 2工程概况 浙江漩门三期围垦工程是至今该省最大的围垦工程,总围垦面积45.3km2。实体工程位于玉环县楚门半岛与玉环岛之间的漩门港湾,海堤总长5314m。本试验重点研究最长的中段珠港海堤范围内的深厚淤泥质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珠港海堤地基主要由Ⅰ层淤泥夹粉土、Ⅱ层淤泥、Ⅲ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Ⅳ层粘土夹粉细砂等组成。本研究钻探取样位置选择在海堤建造影响范围外(编号BZK),取土最大深度为59.8m,所取土样主要为Ⅱ、Ⅲ层,兼有部分Ⅰ层。 3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 根据研究内容,我们设计了相关的室内试验方案,进行基本物理性质试验,同时还进行了一维固结试验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上试验的操作方法均按照《土工试验规程》[8]严格进行。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见表1,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见图1。从表中可以看出,漩门湾海相软粘土的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液性指数范围1.15~1.94,土体全部处于流塑状态。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小,表明该地区各土层的性质空间分布的差异较小,在设计中可将每一土层的设计参数取作常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灵敏度与土层的深度呈近似线性关系,其他各指标与土层深度并非线性关系,而在Ⅱ层中出现突变,表明该层土与上下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原状土与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层土的结构性强、灵敏度大,表明该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与结构性相关。该地区软土的灵敏度在2~4之间,与已有文献调查台州地区的软土灵敏度的数据吻合[9],按照该指标评价此次试验软土为中等结构性土。 4结构性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土体的工程特性与其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密切相关,因此,对漩门海相软粘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于该地区土性的认识与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为了便于工程应用,这里仅采用一元线性关系对其进行分析。其物理力学指标相关性见图2和图3,获得对应的回归方程式见表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土体的密度ρ、塑限wP与含水率w之间线性相关性较差;而孔隙比e与含水量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同时液限wL与w、e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表明土体的微观结构与粘粒含量对土体含水量与液限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塑性指数IP与含水量的相关性较好,而与孔隙比e的相关性稍差,表明天然含水量对IP影响更大。压缩系数a1-2与w相关性较好,而与e相关性稍差,由于该层土体结构性较强,使得该层的压缩系数与孔隙比的相关性较差。压缩系数随着e的增加而增大,在Ⅱ层增大的速率上升,表明该层土的压缩系数较大,强度较低,在建造堤坝的过程中易破坏,故不宜作为持力层。另外,由于含水量与a1-2的相关性较好,故可根据基本物性试验,通过经验公式推得a1-2,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从图中可以看出,土体灵敏度与孔隙比的相关性较差,表明灵敏度与土体的孔隙比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也可能由于样本较少造成分析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5结论 通过现场原位取样与室内土工试验对漩门湾海相软粘土进行了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的统计分析,得到以下基本结论:(1)该地区各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的变异性较小,空间分布差异性不明显,可忽略空间变异性的影响,取常量作为设计参数。(2)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与土层深度呈非线性关系,各指标沿深度的变化与土体结构性的强弱密切相关。(3)软粘土的ρ、wP与含水率w之间线性相关性较差;而e、wL、IP、a1-2与w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液限wL、IP、a1-2与e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St与e的相关性较差。根据含水率w的变化,结合经验公式能够获得土体的变形参数a1-2,可为该地区工程评价提供一定的经验依据。 物理力学论文:高中物理力学实验论述 一、引言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物理是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相对而言其学习过程也较为枯燥,而在物理的力学学习中,物理力学实验又是学习的重难点,考试当中会直接考查物理力学实验相关内容,同时物理理论的学习往往也是以力学实验为基础。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力学实验学习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无法有效掌握物理力学实验的内涵,这不仅为物理理论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考试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对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索成为每个高中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下文当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经验,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具体学习方法。 二、注意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反复强调学习物理应该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因为物理就是通过前人不断的观察生活,找到规律,理解分析之后才慢慢形成的一门学科。而物理力学实验就是前人对生活中的物理力学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之后,对相关理论进行验证的一种手段,实践性强是物理力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同时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的相关内容在实际生活当中也具有非常丰富的具体表现,因此,从生活入手进行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学习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有观察生活的基本意识,对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积极地从物理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第二,挖掘力学实验素材,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之后,通过力学实验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深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学习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的过程当中,对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我们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不同,老师多年从事物理的教学研究,在多年的教学生涯当中,对物理力学实验的内容、原理、考点等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其在课堂当中所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整合了大量的力学实验信息,其内涵极为丰富,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则必然将只能停留在力学实验学习的表面当中,无法进行深入学习,阻碍力学实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且,我们在思考老师所提问题的过程当中,不能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不仅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问题通过实验进行论证。 四、参与物理力学实验学习兴趣小组 物理力学实验相对较为枯燥,学习的难度也相对较大,为了更好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掌握力学实验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参与或组建兴趣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探讨和学习。我们班就自发地组建了物理力学实验学习兴趣小组,大家自愿参加,积极参与,合理的安排搭档,互相帮助,共同去完成物理力学实验,讨论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兴趣小组不仅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大家的物理力学实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而且通过互相分析与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将自己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整合。 五、加强物理力学实验动手实践 在现阶段,高中物理高考时并不会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而仅仅是通过实验题目的方式进行考查,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倾向于采用做题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不愿意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去探索物理力学实验的相关内容,这就必然导致大家对于物理力学实验的理解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真正的物理力学实验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仅仅是做题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们必须要转变这种学习理念,积极主动地进行物理力学实验实践才能加强自己对物理力学实验的理解,提高物理力学实验能力。 六、加强对物理力学实验的分析与总结 许多学生认为物理力学实验就是对物理的力学原理进行验证的过程,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往往只是照本宣科重复课本当中的力学实验,最后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并不会对实验过程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总结。其实在做物理力学实验的过程当中,包含的信息相对较多,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地挖掘潜在的信息,进行自我思考,就无法实现力学实验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我们在完成实验学习之后,还需要对实验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与讨论,归纳总结其中的问题,并探索具体的解决方案。 七、总结 可见,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学习虽然困难而且枯燥,但是只要掌握好良好的学习方法,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认真地参与物理力学实验就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作者:朱文谦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物理力学论文: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技巧总结 摘要:目前素质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对我们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答题以及解题的过程中事半功倍,还能让我们的逻辑思维得到全面性的加强。力学学习技巧在高中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对高中物理学的学习技巧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对相关同学有所裨益,下面做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技巧;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尤其是在进行力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公式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还要对受力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但力是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物理量,想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学习,需要对其学习技巧进行全面性的总结。 一、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力学的框架及内容 1.力学框架体系的构建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构成中,力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对力学的研究中,除了要了解力学本身的特性之外,还需要对力学的概念进行一个非常深刻的了解。高中物理力学会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这些不同的层面都会与力学构成一定的联系,同时,在对力学概念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其不同的规律进行一定的区分。在高中物理力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做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需要不断进行归纳总结,要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对知识进行仔细整理并进行详细分类,尤其是书本上的一些特定的定律,一定要进行一个非常深入的理解,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导,并对其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合自己学习力学的知识框架,理解更为深刻。 2.力学重点内容的总结 基础概念是物理力学学习的基础。现在,我们很多的高中老师都会采用整章齐下、重点攻克的方法来给我们学生进行讲解,老师对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是非常的清晰、有条理,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多数学生能够对物理力学的知识有着更深一层地理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在进行力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其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在对内容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全面使用,其公式为:F=M×a。牛顿第二定律成功的将力与重力加速度结合在一起,让物体的整体受力得到了更为直观的表达,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延生以及拓展,因为在力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考虑到很多力学的因素,如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压力以及电磁力,这些都是我们在物理学习中应当注意的重点。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力学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其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率变化与力产生的关系,其是加速度与力的整体结合;其二,磁场的磁效应产生的力的变化。在学习这两个重要的板块内容时,我们都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力学的阐述,所以,在进行力学的总结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层次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让自己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力学的变化规律。 二、构建知识模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基础概念的学习和掌握,还需要对相关概念中的理想化研究模型建立一定的认知,并了解其研究过程。理想化模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抽象化的方法,也就是说,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从而达到简化研究问题的目的。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平衡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理想化运动模型,质点、点电荷等理想化模型,还有能量守恒定律,这些都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定律或概念。在进行物理问题思考的过程中,也在建立物理模型,因此在遇到相关的作业题型时,一定严格按照相关的模型建立思路,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是学习高中物理力学的最高要求。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引进理想模型的原因;(2)理想模型与实际模型的差别;(3)如何建立一个正确的理想模型;(4)理想模型研究的意义。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一个深刻的思考,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对物理模型的作用能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知,并在实际的解题中,能够明确地进行运用。 三、掌握重要研究方法和基本的解题技巧 在进行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进行受力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整体法对其进行整理,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解题的效率,但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联系,不断归纳总结,才能够又快又准的解决问题。例如:在力的动态平衡问题中,通常都是采用图解法来进行解题,但是在一些探究性的试验中,通常都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比较普遍,但是非常必要,在一些实证性的试验中,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注重图像法在力学问题中的作用 一般在物理力学的分析过程中,图像法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图像法的应用通常都建立在坐标系的基础上,是一种用于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并且,图像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不仅仅在力学中有着非常充分地应用,在电磁学、热学中也是比较常用的。例如,磁核振动图像、波动图像、电磁场图像、温差图像等,都可以运用图像法将运动的状态非常直观地描述出来。在物理学中,图像法具有非常直观的优点,但是在应用图像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看图像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横纵坐标的物理量及其相应的单位;(2)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时候,需要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图像所代表的函数关系与相关物理公式之间的联系;(3)要对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等相关的物理量所代表的物理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熟悉图像的特性,了解基础的物理图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 五、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基本的概念以及方法进行掌握之外,还需要建立一个比较严密的逻辑推理思路。例如,在机车启动这一专题中,就会遇到汽车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问题,在对这一问题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机车运动的一个状态。当机车启动的时候,先是匀加速运动,但是当机车的功率达到额定功率的时候,就会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终达到最大的速度。这类问题的分析一直是一个难点,但是它的计算比较容易,主要是进行全面的推理,并对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一定的梳理。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基础的解题方法,并采用多种方式优化。在学习技巧的总结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力学知识的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应用,在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一定要扎实学习的基础,并不断进行归纳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逻辑分析方法。同时,我们学生还要注重自己逻辑思维的培养,要学会养成找到问题、把握重点、快速解题、题后反思的学习习惯。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定能使高中物理学的学习难度得到全面的降低,自身的综合物理素养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作者:蒋勇睿 单位:聊城市第三中学 物理力学论文: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策略探讨 摘要:在学习高中物理课程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对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保证学习效率和质量,节省解题时间,而且还能够减少解题的计算量,确保解题的正确率。下面围绕力学相关知识分享一下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感想和心得。 关键词: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学习 无论课程怎样改革、变化,物理一直都是高考理科重点考察的科目。对于作为理科生的我们来说,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高考整体成绩。所以,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沿着正确的学习思路,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一、加强对解题思路的梳理 在对力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在力学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大多时候都需要借助能量守恒定律、运动定律等来帮助解题,并且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数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解题过程中也需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例如,几何图形、三角函数、图象等[1]。所以,在学习物理力学知识前,应当注意积累基础知识,从而熟练掌握函数知识和物理相关定律,以此来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 二、加强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离不开自主学习意识的支持。在学习物理力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一些较为常规且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例如,养成正确使用物理符号的习惯,在日常做题时保证解题步骤书写的规范性、严步性。唯有如此,才能在解题时清晰、明了的以文字、符号的形式将解题思路表达出来。针对物理试卷中难度较大的压轴题,我们在解题时可以先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将可能用到的定理、公式等知识简要的书写下来,然后进行推导和计算,在草纸上进行演算的过程中激发解题灵感,从而成功解题。同时,还应当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审题时,仔细观察是保证解题准确率的重要前提,只有认真审题,仔细观察,才能明确的掌握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从而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解题。 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明确学习规律 如上述所说,基础知识的掌握对解决物理力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习物理力学知识的过程中,对于物理力学中涉及的定理、定律等知识,我们应当熟练掌握,从而在实际解决物理力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针对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有依据的进行推理,以此来理清解题思路,成功攻克力学难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概念图学习法巧妙的应用到其中,首先应当构建概念图谱,对构建概念图所需知识点进行选取,保证所构建的概念图能够有效加强物理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完成对新旧知识脉络的梳理。然后,对物理知识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图的各部分内容[2]。最后,按照特定的规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排序,明确概念图的横纵结构,完成概念图的制作。通过将概念图应用到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能够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对知识点形成系统认识,为后期学习提供相应的辅助,有助于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强化。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涉及的知识纳入到概念图谱中(图1),通过整理、制作概念图明确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之间的联系。 四、加强对学习方法的积累 对高中物理力学方面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可知,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安培力、电场力、引力、摩擦力、重力、弹力、洛仑磁力等。在对力的存在进行判断时,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其一,状态能够影响弹力的情况;其二,以相对运动为机理;其三,通过提示可以判断重力;其四,通常都是先弹力后摩擦力;其五,若是相互垂直的力较大,则平行方向的力不存在。在对力的方向进行判断时,借助同一直线能够判断力的方向,标量是运算结果。针对力隔离和整体相关题型,首先可以通过外力来判断横踢,经过隔离后能够求出内力。在保持同一状态时,需要先看整体,而在处于不同状态时,则运用隔离。若是在不同状态,想利用整体,则需要先假设力的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计算。在坐标方面,一般运用正交分解,轴上矢量较多。在对力的运动趋势进行判断时,在速度与加速度的影响下,同方向的力相叠加,而反向的力则相互抵消。同时,在力的影响下,加速度发生变化,应当明确径向和切向,若是径向的方向发生改变,则切向的大小也发生改变,运动的方向就会偏径向。 五、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课程是高中学习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内容的逻辑性和实践性比较强,若是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就会觉得物理学习难度大,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最后变成学困生。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物理学习难的现状,我们应当善于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正确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为更快、更准的掌握物理力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韩庚樾 单位:正定中学 物理力学论文:高中物理力学知识学习技巧探讨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如想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高中力学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习效率。高中物理力学的解题技巧有哪些呢? 1.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步骤分析 力学解题通常可分为以下步骤:一要明确研究对象,面对一道力学题,在解题之前必须要了解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之后对这个对象的运动进行分析,对受力进行分析,按照物理特点进行分段,以确定解题的思路。二在研究对象和解题思路确定了以后,就要找出与其对应的力学规律,把对应的方程式列出来。三从所有问题中找到重点,对潜在的条件进行深挖,同时,针对问题的特点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辅助性方程式。 2.打好基础,做好受力分析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基础知识都非常重要,牢固的基础是今后学习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分数的有效途径。力学的基础知识是受力分析,一定要掌握熟练。力学中有一些概念和定理,不仅要背下来,最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要进入误区或理解上的错误。比如,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是不同的。有些同学很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认为速度是零,加速度也是零;加速度越大,速度也会越大。当基础概念理解错误时,就会大大影响解题的成功率,不能有效提高成绩。所以,在高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基础,能够正确画出受力分析图,就等于解题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 3.培养逻辑思维,能够举一反三 逻辑思维可以助推物理力学中的解题,在解题过程中,当遇到很复杂的受力,就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使整体的界限清晰明朗,有利于把复杂的力学解题变得简单化。比如:有两个物体相互纠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划分彼此之间的作用力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单独划分其中一方的作用力,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解题是有负面影响的,就会使解题变得更难了,如果把这两种物体看作为一个整体的话,对于区分彼此的受力情况就不那么难了,换而言之,也就降低了解题的难度。此外,还要掌握一个技巧,那就是能够“举一反三”。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类似的题目,其实这些题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对于同一种类型的题,要学会总结,找出其中的解题规律,久而久之就培养出了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即“举一反三”。 4.注重审题,挖掘其中信息 审题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审题要特别注意,尽最大限度从题目中挖出深藏的信息,体味题目中的内涵,这样才可以提升解题效率。力学题目大多会与生活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在审题过程中,要一边审题一边认真思考,在题目中挖掘其中的含义,找到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对解题大有帮助。具体地说,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变速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注意运动的相对性。第二,要弄清物体的受力情况,然后进行分析,物体具体受到的外力有哪些,它们的方向怎样,假如是几个物体受力,就要对各个物体之间相互的作用力进行分析,把单个物体受力的情况及整体受力的情况分清楚。第三,当物体的受力情况很复杂时,要先考虑整体受力情况,然后列出所对应的受力方程,再分析每一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这样才能保证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总之,高中物理力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力学解题过程中,需要多种解题技巧,这样才能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提高成绩。 作者:周灿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三(15)班 物理力学论文:高中物理力学三大解题技巧探讨 摘要:高中物理力学是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学习中发现,力学知识是构成整个物理结构体系的关键所在,所有的物理题目解答几乎都离不开力学知识,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应当重视力学解题技巧的分析,针对不同的题目采用相应的解题方法,应用合适的解题技巧,从而在解题中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知识;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很多人在物理学习中会产生物理难学的观念,从而影响了其学习成绩,甚至有很多人直接学习落伍。在物理学习中,力学知识点的作用十分重要,几乎贯穿到整个物理体系中,几乎所有的题目解答都用到了力学知识,因此对同学们而言,要熟练掌握解题技巧,首先打好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力学题目解答中,下面根据物理学习的经验,详细谈谈物理力学解题的三大技巧。 1强化审题、寻找有效信息 高中物理中审题的至关重要,题目所提供的解题信息很多都隐藏题目中,因此我们要重视从题目中挖掘有效的信息,尤其是在物理力学题中,稍不留神就会造成题目理解错误,从而无法组织起正确的解题思路。同时在力学题目审题过程中,要做好审题记录,对出现的信息进行重点标注,对可能用到的公式或定律进行列举,发现其题目中暗示的信息,防止对题目信息挖掘不足,造成思维困难。再者在题目审题时,要努力将题目类型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进行结合,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章节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来联想自由落体现象,从而增强了对题目的理解能力。物理受力分析是题目中常见的题型,给出一个物体或者多个物体,我们要通过受力分析来确定物体的状态,所给出的物体中有的是部分受力,有的则是全部受力,这时候就要根据实际情形进行力学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在力学受力分析中,其目的是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哪些,如果是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就要分析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受力关系。再者要分析力学作用下的运动形式,判定其运动是直线运动、静止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等,有助于解题思路设计,根据受力分析列出相应的受力方程。 2夯实基础知识、正确分析受力 在物理力学解题应用中,应当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理清题目中暗藏的知识点,并清楚其题目要求,从而做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对我们高中生而言,一定要弄清楚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并活学活用,有些同学对于基础知识点的概念不清楚,其适用范围也不明确,没有夯实基础知识,在受力分析时就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好物理力学的学习,强化基础知识的应用。首先要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作用在滑块上的力分别有拉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其中支持力垂直于其运动方向,因此支持力并没有对物体做功,对物体做功的力只有重力、拉力及摩擦力,利用这受力分析就可以列出动能方程和能量守恒定理方程[2]。在本题目的解答中,受力分析至关重要,我们在解题时可以列出动能定理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把各种技巧相互配合,从而到达融会贯通的解题能力。力学解题是一个经验性的工作,我们要反复进行受力分析训练,在解题分析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强化对错题的回顾,建立相应的错题记录本,利用这些错题来纠正解题思维上的错误,防止在同一类型题目上反复犯错,从而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力学题目解题能力。 3注重举一反三、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力学解题中培养逻辑思维至关重要,高中物理力学题型的特点是题目组成较为复杂,一个题目中包含了很多力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把物体的受力过程进行分解简化,以严谨的逻辑性思维来深入分析力学受力,例如对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其受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单独对其中一种力进行划分,就会割裂整体性的受力分析,容易造成解题错误。因此我们在力学解题上要注重对题目类型划分,对类似的题目要注重其关联性,通过反复的训练来提高思维逻辑性,从而得到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力学解题准确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较强,尤其是力学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性较强,我们要在复杂的受力图中理清其受力关系,并得出相应的方程进行求解,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力学解题的技巧,在题目中寻找有效信息,同时夯实基础知识,正确分析其受力,通过反复训练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物理力学题目的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作者:胡嘉奇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中国建筑史论文:关于建筑史的思辨 【摘 要】理论与历史往往是联系着的,但历史本身也应当是理论,史学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建筑的历史发展,其中的涵义、形态等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要强调历史的连续性,更要强调对历史研究的主观性。 【关键词】连续性;主观性;现代主义;流变 在进行建筑史学理论研究时,很多人习惯了对一段时期内的建筑发展史进行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一套理论体系这种方式,而在这里我却想从大师的作品及理论中重新审视那段历史。有关建筑史的思辨并不是简单地指建筑的发展史,而是将通过对已有理论的认知和其延展所得到对应的历史片断和现有的对历史的描述进行碰撞,看看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理论与历史往往是联系着的,但历史本身也应当是理论,史学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建筑的历史发展,其中的涵义、形态等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这里首先强调对史学研究的主观性,如果试图客观的描述只能是泛泛而谈,所能达到的深度便值得怀疑了。然而只要深入的分析,彻底的理清头绪,便会渗入自己的观点。与其如此,莫如采取一种主动的态度,所以本文会有大量的大师自述和笔者的主观感受,或许最后也未能得出明确的观点与结论,但这种尝试应该是有意义的。 一、从现代主义说起 首先,着重从现代主义建筑说起,现代主义建筑的指导理论在后来被概括为是“功能决定形式”的一种一元论的理论体系。谈到现代主义大家马上会想到他是对以往历史的一种反叛。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势必要从历史中划出它的起点以验证反叛性的彻底。可是经过查资料进行分析时,便会发现这个起点好像并非始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现代主义建筑的四巨头开始活跃时,而在此之前的两个重要人物是否已经给过人们以提示,已预示后来建筑界动荡即将开始。这两个人物便是路斯和贝伦斯,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说他们就是现代建筑的发起者,他们也属于在此之前的各个流派运动一部分分子。所以说这种反叛并非是完全推倒式的,它也是一个过程,也从古典建筑中吸取了精髓。之所以称它反叛,究其原因可能是它彻底放弃了刻意的装饰以及否定了以前那种形式大于功能的这种设计思维,所以说“功能决定形式”这一说是相对于这种反叛性的特点而言,这就提示我们在研究建筑史时,不要泛泛了解,而是应从怀疑态度中进行研究,从而理清各种关系。但这些也还仅仅是个开头,而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了解当时建筑大家的主观言论进行分析,从而自己获得主观上的感受,再与现有的对历史的描述进行对照,或许就会脱离对历史理论那种流于形表的理解。 那这里研究现代主义就从路斯和贝仑斯开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如前面所说的那样,现代建筑的反叛性并不是从某一阶段突然全面推倒式,而是与十八世纪中叶以后的各种流派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阿道夫.路斯是一个彻底的批判主义者,他在其著作《装饰和罪恶》一书中,坦诚提出了自己反装饰并同装饰决裂的原则立场。他对建筑的形式和材料有这样的认识:“丰富多样的材料和优异的做工不应该仅仅被认为是弥补装饰的不足,而应该被认为在丰富感上远远超过装饰。”1910年他设计的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是他理论认识的一种体现,这座住宅简单朴素,被不少评论家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完全的现代建筑。在这个作品之后,路斯又开始了他的“体积规划”观念的建筑,在那时路斯就已经提出了现在我们还在研究的类型学问题。路斯的这种强烈的反叛精神支撑着他大半生的激进的创作,但在晚年时,他却回复到上层资产阶级的国际圈子里,并设计了几座富有华丽装饰的别墅,这多少为他的创作生涯留下了一点遗憾。提到贝仑斯,没有人会不认为他是一个绝对重量级的人物,他不仅设计德国电器公司总部涡轮机工厂这座里程碑式的建筑,同时还直接影响了现代建筑的三位重要奠基人,而实质贝仑斯并不是一个激进的革新主义者,其在《什么是纪念性艺术》一文中表露了自己的基本上是保守派的本性。他在他的很多建筑创作中保留了不少的古典主义的装饰,而他在1920年设计的埃格法本公司于法兰克福新基地时,采用了多样的“象征主义”手法令我们或多或少地想起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的一些特征。而1925年以后贝仑斯的创作就更接近于“装饰艺术”风格了。从路斯和贝仑斯的身上,会看到现代主义已经开始发力,但又觉察到他们对现代主义建筑革新的不彻底性。一般的历史书籍上对这些被认为是现代主义之前的历史只做简单客观的介绍,所以容易认为路斯和贝仑斯是对古典建筑进行彻底反叛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者。但实际他们的理论和思想有很大的不彻底性,也可能正是因为对这种追求的模糊状态甚至让他们的一些思想延伸的比现代主义建筑还要深远,这样也会提示我们对模糊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下面该着重谈谈格罗庇乌斯、密斯和柯布西耶这三位现代主义的奠基人了。格罗庇乌斯是一个彻底的现代主义建筑的革新者,他不仅有着激进的言论,还抨击了他的启蒙老师贝仑斯的保守思想。他在1911年设计的法古斯鞋楦工厂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把现代建筑全部特征表现出来的建筑。这个建筑体现了格罗庇乌斯本人的很多观点,同时是对当时古典主义手法被滥殇使用的一种强烈反叛。他的言论是极为激进的,“建筑,别再欺骗我们自己了,别再用欧洲式的傲慢,吹嘘说我们时代的这些倒霉的建筑物能够改变整个的世界面貌了。我们的全部作品都不过识破片而已。” “我们要最终地推倒误人子弟的学院派教育在艺术与我们所有人之间的那道墙,艺术家要重新成为建造者。”这些言论不仅是他对当时建筑界情况的一种全面否定,也是他日后主持包豪斯的第一个宣言。 “思想只要一调和折衷就会立刻死亡。”他的激进甚至有些极端,但也正是这接近于极端的激进使得他有了坚定的革新信念。后来他所做的包豪斯校舍等一系列作品甚至可以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国际式的标志物。而1938年后他移民到美国,开始了对建筑教育体系的全面改革,格罗庇乌斯的革新信念是坚定的,也是彻底的。但不管格罗庇乌斯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在晚年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设计理论的局限性,即所有各种类型建筑一概保持了一种麻木,冰冷和不尽人情的状态。格罗庇乌斯所创作的大量建筑都塑造性的、规整的,但笔者主观的认为这些作品虽很好的表达了格罗庇乌斯的设计理念,但与他早期的设计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轻享有一定的相悖性,所以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主义仍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后现代主义的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又是不尽情理的,密斯和柯布西耶的晚期创作多少都为晚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些启示。 密斯是三位大师中理念最为理性和坚定的,他身上体现的是德国人一种超理性的严谨,这表现在他对材料和结构的研究上,玻璃方盒子曾经是他研究的重点,而巴塞罗那德国展示馆无疑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密斯“少即是多”理论思想。一般史书上对密斯的客观介绍往往会引起很多人误解,认为密斯和格罗庇乌斯和勒柯布西耶一样,支持工业化成批生产的做法,其实不然。密斯的唯心主义和他对德国浪漫古典主义的自然亲近感很明显的是他远离新客观派的成批生产手法。他喜欢用玻璃和钢这些新材料来建造极度理性化的新结构的建筑。“对结构我们有一种哲学观念,结构是一种从上到下乃至最微小的细节全部都服从于同一概念的整体,这就是我所谓的结构。”“我们拒绝一切美学空论,一切教条和一切形式主义,建筑使用空间的词语构思的时代的意志。活着的,变化着的,新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只有今天才能产生形式,只有这样的建筑在创造。”这些言论便是体现。“少就是多”的原则不是强调极度简化,而是将构件,空间简化成最精致,最纯净的形式。然而除此之外我还必须提醒大家一点不常在意但又不能忽略的一点是:虽然密斯的作品极具现代气质,但其严谨的平面格局和精到的建筑尺度与比例,多少体现出一种古典的气质。由于受贝伦斯和辛克尔的影响,密斯在创作上的至上主义的理智仍不时地体现出倾向于统治阶级的权威性,所以笔者主观认为密斯在对现代主义的理解上与另外两位大师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是密斯对钢和玻璃这些新材料以及新结构形式探索给了晚期现代主义主义者和高技派以深刻的启示。 虽然格罗庇乌斯和密斯晚年都面临过矛盾阶段,但是他们始终都未动摇自己的信念。而柯布西耶却经历了由极端理性向极度浪漫的转变。一提到年轻时代的柯布,我们就禁不住会想到《走向新建筑》中的豪言壮语。“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经开始,存在着一个新的精神,象洪水一般向我们冲来的工业,滚滚流向他的目标,她给我们提供了适合于这个受新精神鼓舞的新时代的工具。”“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柯布西耶早期的追求和格罗庇乌斯是一致的。萨伏伊别墅式国际式的典例之一。而马赛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会议中心则是现代主义建筑中塑性建筑的代表之作,同时也预示着柯布的绝对功能主义设计中开始出现了个人表现主义特征的转折。到了朗香教堂建成时,柯布已经很少发表什么思想言论了,这个隐喻主义式的建筑表明了柯布西耶极大的转变,所以象柯布西耶这样的人物,完全把他划归为现代主义者,我持保留意见。因为隐喻主义的手法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惯用的手法之一,另外柯布西耶的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促使他不断的改变,到后期他已经完全抛弃了国际式的那套做法,而开始个性化的创造,并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深深的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演变。所以要深入地了解一段历史,就应该怀疑先前的学者对某一历史阶段的归纳总结,因为其极有可能表现为一种断章取义的论断。所以刚学建筑史为了了解全面,自然多以客观描述方式传达知识,但是要究其深度时,就必须要有主观性了。 二、历史的一种延续性 在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阶段,既有过渡式的人物路易斯康,也有叛逆性的人物如斯特林,菲利普.约翰逊。康打破了“功能决定形式”这一法则,并在古典格局中注入了新时代的精神,被称为跨越了两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而斯特林早期是“粗野主义”的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塑性建筑的追随者,而后来他做的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则是一个典型的使用多种符号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同样菲利普・约翰逊也是用美国电报与电话公司总部大楼这座里程碑式的建筑宣告了自己已由现代主义者转变为了后现在主义者。这些都说明了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一种关联。在当代我们称为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多元化发展趋势,但其历经变革之后,后人也可能将其简单的归纳为一种表述方式。所以对待历史不仅需要有主观性,还要注意历史的连续性。 再来看一段对现代主义较为经典的论述。“现代主义者将建筑的意义托付给了理性的物理结构。他们‘相信建筑形式本质上就是结构形式,而不论最后怎样加工和装扮这些基本的结构形式。’他们的方法根本是抹去了已经存在的东西,一切重新开始;但同时也抹去了差异性的结构,抹去了绵延的文化背景,最终抹去了指向建筑平等交流的可能性;取而代之的是设计者将创造的纯粹意义纳入‘新建筑’之中。”这时再与之前通过研究得出的片段进行一下比较,通过研究得出的片断是细节性的,而已有的理论往往是对某一段历史的总体归纳,所以他抹杀了一些能说明细节问题的背景。而我们抛开这些理论对片断进行研究时,就会得到一些细节性的认识,这样反而会让你对已有的总结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避免了断章取义。同时也让你对现有的理论提出疑问,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对现有理论进行更正或补充。 三、结语 所以在研究现代主义的塑性建筑和结构主义建筑等各大类建筑时,同样要注重这种对历史连续性的对待,查其渊源所在,并进行一定的主观分析,才会得到更多的认识。另外,注重对这种理论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更有价值的可能却会是它的流变。 中国建筑史论文:建筑史和反建筑史 摘要:纵观整个人类的建筑发展史,无论是中国的建筑史还是西方的建筑史,都是一部人类继承和创造的历史。对现代建筑来说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建筑通史的编写一般是按照时间发展过程中对已建成的实体性建筑的类型予以分类的方式进行,而对于那些只存在于媒介中而没有物理性实体的未建成之建筑鲜有提及,由此日本建筑设计师矶崎新提出“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本文不评论哪种观点的对错,只讨论建筑史和反建筑史各自对现代建筑发展产生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是已建成的建筑还是未建成的建筑,都是整个宏观大建筑史的组成部分,都对现代建筑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值得同等对待。 关键词:建筑史;反建筑史;矶崎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以中国古代建筑史和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为例探讨已建成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建筑史 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简述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创造 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活动要求。在奴隶社会里,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的使用,使建筑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这时,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已初步形成,但前期在技术和艺术上仍未脱离原始状态,后期出现了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独特的体系,不论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民居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 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 (1)陕西博物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对古代皇宫建筑的继承和发展。用水泥取代了传统古代的木质结构;处处体现现代与传统相互结合,整个博物馆既具备了传统元素又具时代气息。它的色彩构思更加突破了以往的红墙黄瓦的沉闷格局,反而以白、灰、茶三色为主调,使整个建筑庄严、典雅、宁静,具有雕塑感。 (2)传统符号应用于现代建筑――上海金茂大厦 所谓符号即是用一种明确的信息单元来表达一些概念和具体事物内涵。建筑中的传统符号则是通过一种高度概括和提炼的方法,以某一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图案或造型来强调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 真正尊重传统的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复古,更不是传统符号的简单叠加和堆砌,而是恰当地把握传统的神和意,抓住其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如上海金贸大厦。上海金贸大厦运用了中国古代密檐塔的传统符号。从第一节的16层开始,每节减少两层,逐步收进到第五节的8层,此后每节减去一层,如春笋般节节收分,最终形成了与中国传统密檐塔相近的外观造型。对照一下传统密檐塔西安小雁塔的外观造型不难看出其檐部向上层层收分的相似之处。 3、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设计理念。无论是北方的传统建筑还是江南的自然林园,都有许多能体现出古人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古代如此,现在也更是如此。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保护环境等等,这充分展现了我们的现代社会开始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价值。现代建筑更注重对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 (二)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1、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主要建筑思潮简述 (1)19世纪的复古运动 19世纪在欧美出现的建筑上的复古运动是19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事实上,这场运动在18世纪下半叶就已经开始了。 这场复古运动是有着巨大进步意义的,而且在建筑形制上有所创新。只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兴起,一直绵延不断的复古建筑才成为现代建筑形成和发展的障碍。 (2)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敌视工业文明,认为机器生产时文化的敌人,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的美。莫里斯的“红屋”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建筑。新艺术运动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其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新技术的结合问题,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这两场运动又被称为“新建筑运动”,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形式基础。 (3)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和要求的崭新建筑;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这些理论用勒・柯布西埃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在实践中,也这导致了一系列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现:金属、漆成自色的混凝土和大面积玻璃窗的使用,非对称的、非装饰的立方体形式的采用等。 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学说或学派,对其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也无一致的理解。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2、西方近现代建筑思潮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将继续发展、变化和充实。20世纪最后2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建筑思潮有的已销声匿迹(如粗野主义),有的虽不成气候但仍有出现(典雅主义),甚至后现代也成了强弩之末。但是相反,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卓越作品仍然不断出现,例如“纽约五人组”的“白色派”代表人物之一理查德,迈耶的作品就是突出代表。 矶崎新的反建筑史――对未建成建筑的定义 1930年以前,建筑通史是忽略未建成的建筑的,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如果抛开未建成,建筑史就难以继续了。 在漫长的建筑史中,20世纪是杂志、展览、照片及影像等媒体具有最强大影响的时代。媒体的作用可以使得未建成的建筑具有物理性实体建筑相同的历史作用。日本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因此宣称未建成是20世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并撼动着现实的建筑界,如果没有未建成,就谈不了20世纪的建筑史。 (一)矶崎新的“反建筑史” 矶崎新被称为日本建筑界的“切・格瓦拉”,他超前的设计观念对日本、亚洲乃至现代世界建筑潮流都影响重大。矶崎新宣称“反建筑”正视建筑本身,认为唯有“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矶崎新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至今40多年的建筑事业中,每10年里有代表性的未建成作品即构成了矶崎新的反建筑,他对这些反建筑的述说也组成了其宣称的反建筑史。 1、20世纪60年代――空中城市 矶崎新20世纪60年代的未建成作品是多个空中城市方案和“孵化过程”,它们具有自由连接核心筒的自生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都市的功能和密度,同时过去和未来的废墟景象也同时被重合出来。 2、20世纪70年代――电脑城市 在70年代矶崎新最重要的未建成项目“电脑城市”规划中,计算机辅助设施的概念扩展到整个城市的范围,设计了一个蕴含着既存的各种机构的解体和再整合过程的城市模型。在这里,计算机网络被全面渗透到城市的各种活动中,这个城市被可以调节气候的穹顶所覆盖,被包容在其中的各种设施都具有可变的内部结构。 矶崎新的这个“电脑城市”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对现有的建筑形式进行了在编和分解,预见未来城市即是分散型的如便利店般包罗万象,又共存着中央集权式计算机的表象。 3、20世纪80年代――虚体城市 80年代矶崎新的代表作是“东京都新都厅舍”。矶崎新的这个设计方案充斥着柏拉图式立方体或可以解释成“风水”的几何体,并“明知故犯”地拒绝采用超高层,提出一个错综体结构的办公楼和一个体现民主的内庭广场。在此,矶崎新所关心的不是建造什么或今后的城市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关心在建造建筑物的时候如何去更改限制建筑设计的任务书,认为不修改任务书就无法建造建筑。 4、20世纪90年代―蜃楼城市。 矶崎新在这个10年的重要未建成作品是在中国的“深圳证券交易广场”和“海市”。“深圳证券交易广场”和“海市”以被压缩了的亚洲时空为舞台,前者是反映当今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系的异想;后者探索者信息资本时代网络型都市模式的多种可能性。 (二)媒体时代的反建筑史 媒体时代使得空间和时间概念近乎消逝,而仅存“间”,如在网络中,因网络具有同时性,所以时间为零,而空间则是根本不存在的。矶崎新的未建成是对20实际媒体世界的这种现象的回应,这种回应过程超前而注定成为未建成。矶崎新的未建成建筑编织了一幅20世纪由非时间的事物构成的反建筑史。这种汲取了未建成的建筑史与以往的建筑通史完全是不同的风格。 (三)矶崎新的反建筑史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现存建筑将不复存在。那时,建筑史学家将怎样回顾现在?除少数的实物史料得以传世外,媒体储存的信息将成为依据,当作为原型的实体消失时,建成与未建成之间的差距亦随之缩小。将来的人们,有可能在矶崎新的未建成作品中,发现未来建筑的前兆。 结论 现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断恶化,非常有必要学习和传承古代建筑文化,把传统的建筑文化与现代的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纵观整个建筑发展史,不论流派,不论国别,不论古今,均可对现代建筑发展从思想到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未建成建筑则是对传统建筑通史的有益补充和修正,两者共同构成了一部人类建筑发展的宏观历史,对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建筑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建筑史和反建筑史应该被放在同等的地位上。 中国建筑史论文:“中国的建筑史必须由 中国人自己来撰写!” 核心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梁思成婉言谢绝费正清和其他美国朋友的力劝、邀请,没有赴美讲学、访问和治病。他在回信中说:“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坚持在祖国的土地上,更是坚持在专注的岗位上。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建筑和文化,梁思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终于诞生了“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中国建筑史》。 期间,梁思成被打成“头号反动学术权威”,面对着造反派咄咄逼人的气势,他写下了这样一份“检讨”― ……从1928年到“七七事变”前夕这一段时间,正是我国进入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时期,对外要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要肃清买办阶级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这个时期红军完成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却一心想着要赶在日本学术界前面,写出自己的建筑史。我想赶快把这些古建筑测绘下来,以防万一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从东北踏入华北内地,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宝贵的建筑遗产的命运就难以预料了。我很惭愧,在我们民族的解放运动中,我没有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群众批判我在抗战期间龟缩在后方,抱着几座封建迷信的庙、塔、墓、窟为“奇货”,苟且偷生,干着“把中国引向黑暗”的罪恶勾当。我承认,我没有想到投笔从戎,这使我感到很愧疚! 多么虔诚的学者,多么朴实的心地啊!―梁思成的“惭愧”,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没有贡献自己的力量”;梁思成的“愧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没有想到投笔从戎”。 那是1942年,美国的著名学者费正清由华盛顿来到中国,出任驻华大使馆新闻处长。他见到了梁思成夫妇,在他的眼前竟然是这样一副情景―“他们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却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使脊椎受伤。然而,不论是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在此之前,美国的一些大学和博物馆都曾来信邀请梁思成前去访问和讲学;在此之后,费正清和不少美国的朋友也都力劝梁思成夫妇前去工作和治疗。―他回信了,但他在信中却这样写道: 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这,就是在“检讨书”中一再为“没有想到投笔从戎”而深感“愧疚”的梁思成!他是文人,他不会打仗;但他在另一个岗位上,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同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 梁思成发誓:“中国的建筑史将一定由中国人自己来撰写” 1924年梁思成考取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成为著名的建筑大师克雷教授的学生。192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并先后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同年9月,为了继续深造,他又前往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此时的国内,对于建筑学竟然一无所知,不仅愚昧地将其视为“匠作之事”,而且面对着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珍贵著作《营造法式》,更是无人能够读懂;此时的国外,这一学科却被频频热衷,不少日本学者开始觊觎中国,并将研究的方向转向了中国的古代建筑。梁思成着急了―他发问:“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为何独独没有自己的建筑史?”他发誓:“中国的建筑史将一定由中国人自己来撰写!”为此他决定提前回国:“美国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资料,我必须回到国内去搜集,两年后交出博士论文!”就这样,梁思成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了民不聊生的中国,加入了鲜为人知的“中国营造学社”。 该社的创始人名叫朱启钤,既不懂得中国的建筑历史,也不懂得外国的建筑学说,只是一个曾经在北洋政府中担任过高级职务的官员,奉命负责修缮过北京的皇宫及其周围的古建筑。但是自从他见到了那部“天书”般的《营造法式》之后,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当即拍板,以“营造”二字来命名自己所创立的学社―上世纪30年代初国内所出现的第一家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团体。 就冲着这一点,梁思成去了。他被任命为法式部的主任,具体的任务是从实物调查入手,对北京地区的古建筑进行测绘、制图、分析和鉴定。从1931年的9月到1932年的3月,是梁思成为撰写中国建筑史而进行准备的阶段―第一,他以古建筑为实物,拜老木匠为老师,逐步弄懂了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两部建筑古籍中的各种术语;第二,他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整理成教科书式的《清式营造则例》和《营造算例》二书,以方便更多的爱好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后来,梁思成曾这样解释这一“基础工程”的重要性:“研究中还有一步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明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这好比是在欣赏一国的文学之前,先学会那一国的文字及其文法结构一样需要。” 1932年的春天,梁思成对北京地区清代宫室的调查告一段落,他向朱启钤建议:走出京城,于全国范围内广泛寻找不同朝代遗留下来的建筑―“以测量绘图摄影各法将各种典型建筑实物作有系统秩序的纪录是必须速做的。因为古物的命运在危险中,调查同破坏力量正好像在竞赛。多多采访实例,一方面可以作学术的研究,一方面也可以促社会保护。”于是,从1932年的4月到1937年的7月,整整五年的时间,梁思成远离都市,远离喧嚣,他马不停蹄地奔波在荒郊野外,一处处地寻找,一处处地调查,将自己的青春与健康全部献给了古老的建筑艺术与文化― 1932年4月,考察河北蓟县之辽代木构建筑独乐寺。 1932年6月,考察河北宝坻县之辽代建筑广济寺三大士殿。 1933年3月,考察河北正定县之隆兴寺及其他宋辽时期的古建筑。 1933年9月,前赴山西,调查大同的上下华严寺、善化寺,及云冈石窟。同月,前往应县,测绘兴建于1056年的木塔,并调查浑源县的悬空寺。 1933年11月,赴河北赵县,考察建筑于隋朝大业年间的石桥安济桥。 1934年8月,同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一起,二赴山西,于晋中地区调查与勘测了13个县的古代建筑。 1934年10月,应浙江省建设厅的邀请,赴杭州商议六和塔的修缮计划,并借此前往宣平等六县调查,发现江南地区同样有保存完好的元代木构建筑。 1935年2月,赴山东曲阜,勘察孔庙建筑,并作修葺计划。 1935年9月,亲赴河南,考察安阳地区的古建筑,其天宁寺雷音殿修建于辽金时期。 1935年9月,南下江苏,考察苏州的古代建筑及园林。 1936年5月,二赴河南,考察龙门石窟及开封的宋代建筑。 1936年6月,再赴山东,考察历城、泰安等11县的古建筑,其神通寺四门塔修建于隋大业七年。 1936年10月,三赴山西,亲自测绘前一次所发现的古代建筑。 1936年11月,前赴陕西,考察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古建筑。 1937年6月,二赴陕西,应邀为西安小雁塔制定维修计划,为碑林工程做设计方案。 1937年6月,第四次赴山西,测绘宋代建筑雨花宫,并于五台山中意外发现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 …… 据统计,在这短短的五年时间内,梁思成和他的同事们所到的县市达137个,其中考察殿堂1823座,测绘建筑206组,完成图稿1898张……尤为珍贵的是,其中的许多建筑,如佛光寺、独乐寺、应县塔、大同华严寺、正定隆兴寺等等,均是首次被认识、被鉴定,它们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也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了学术界和艺术界中。梁思成无愧为国内第一个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他以自己的实践开辟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道路。 然而,这五年间的野外考察,其艰辛与困难也非一般人―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知识分子所能想象与忍受的。 比如说,测绘工作中的危险―他的学生这样回忆道:“应县木塔高60多米,我们站在塔的最高一层已经感到呼呼的大风,我们上到塔顶时,更感到会给大风刮下去。但塔刹还有十几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攀援的东西,真是令人望而生畏。梁先生凭着他当年在清华作学生时练就的臂力,硬是握着凛冽刺骨的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去。当时的古建筑都是年久失修,有时表面上看去很好的木板,一脚踏下去却是糟朽的。这座900多年前的古塔,谁知道那些铁索是否已锈蚀、断裂。我们在下面望着,不禁两腿瑟瑟发抖。” 再比如说,考察工作中的艰苦―他的助手这样回忆道:“佛光寺的‘阁楼’里住着好几千只蝙蝠,它们聚集在脊檩上边,就像厚厚的一层鱼子酱,使我们无法找到可能写着的日期。除此之外,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吃蝙蝠血的臭虫。我们站着的顶棚上部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尘土,可能是几百年来积存的,不时还有蝙蝠的小尸体横陈其间。我们戴着厚厚的口罩,在完全的黑暗和难耐的秽气中好几个小时地测量、画图和用闪光灯照相。当我们终于从屋檐下钻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发现在背包里爬满了千百只臭虫。” 又比如说,野外生活中的困难―梁思成本人回忆道:“我们简直就在泥泞里开汽车,有许多地方泥浆一直浸没车的踏脚板,又有些地方车身竟斜到与地面成45度角。路既高低不平,速度直同蜗牛一样。”这里说的是交通上的不便。“我们回到旅店,铺上自备的床单,但不一会儿就落上一层砂土,掸去不久又落一层,如是者三四次。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成千上万的跳蚤。”这里说的是居住上的尴尬。 然而,五年来的野外调查,留给梁思成的却只有快乐和欣慰。他将自己融入了这些古代的建筑之中,融入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之中。无怪乎新中国建立后,针对着北京的旧城改造,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 ―但当年他则是这样说的: 中国的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日本侵华战争击碎了梁思成的美好设想与宏伟计划。但是,没能阻止梁思成的坚持与劳作,哪怕付出最大的牺牲 然而偏偏就在这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了!―血淋淋的战火彻底击碎了梁思成美好的设想与宏伟的计划,他不得不中止了野外的考察与测绘工作。 其实,梁思成之所以马不停蹄与分秒必争,也正是为了同这场迟早要爆发的战争展开竞赛―他明白,一旦开了火,这些历史的瑰宝将会永远地葬身于炮火之中。早自1933年起,华北局势就呈现出了严重的动荡与不安:3月,日军攻占热河、承德及长城各口;4月,进攻秦皇岛;5月,占密云,抵香河;8月,占领多伦……这一年的夏天,梁思成正在河北省正定县考察与测绘宋代建筑隆兴寺,他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回到寺里,得到滦东紧急的新闻,……原定两星期工作的日程,赶紧缩短,同时等候更坏的消息,预备随时回平。”“这几天之中,一面拼命赶着测量,一面心里惦记着滦东危局,揣想北平被残暴的邻军炸成焦土。结果是详细之中仍多遗漏,不竟感叹‘东亚和平之保护者’的厚赐。” 不幸的是,战争最终还是赶在了他的前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当天,梁思成一行正在山西代县,正在为他们终于发现了唐代的建筑佛光寺而欢呼雀跃。由于交通的闭塞,他们直到12日―亦即骑着骡子来到县城之后,才从报纸上得知。林徽因立即给8岁的女儿写信:“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是的,“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这不仅是林徽因的态度,也是梁思成的立场。 北平城里,宋哲元的部队将战壕一直挖到了梁思成的寓所前,颇有一番拼死守城的决心与架式。梁思成见状亦摩拳擦掌,发誓“与城共存亡”。他将周培源、钱端升、叶公超等教授及其家人一起请到自己的宅院内居住,并储存下大量的罐头,以备长期坚守。不曾想,没过几天中国军队竟悄然撤走,古都北平陷入敌手。 儿子梁从诫回忆说:“战争对于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当时也许想得不很具体,但对于需要做出的牺牲,他们是有所准备的。”―是的,“中国营造学社”毕竟属于民办机构,面对着岌岌可危的时局,国民政府的态度只能是“弃之不顾”了。 为此,梁思成所做出的第一个牺牲,便是北平的“家”。―这个位于东城根北总布胡同3号的家,被圈内人士称之为“太太的客厅”的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有名的“文艺沙龙”。女儿梁再冰描述道:“这是一个租来的两进小四合院,两个院子之间有廊子,正中有一个‘垂花门’,院中有高大的马缨花和散发着幽香的丁香树。父亲和母亲都非常喜欢这个房子。他们有很多好朋友,每到周末,许多伯伯和阿姨们来我家聚会,这些伯伯们大都是清华和北大的教授们,曾留学欧美,回国后分别成为自己学科的带头人,各自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中做着开拓和奠基性的工作。”然而,为了不做亡国奴,1937年的9月5日,梁思成忍痛抛弃了它,抛弃了小院中的一切,还有那部名贵的雪佛莱轿车,带领全家踏上了逃亡的路程。 这次的跋涉前后长达三月余。第一站是天津,其目的是为了将营造学社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许多珍贵的照片和重要的资料,寄存在一家英国银行的保险柜里,以防丢失,更防落入日本人手中。第二站是长沙,其目的是为了同陆续来到这里的西南联大的朋友们会合,并作短期的休整。第三站是昆明,也是此行的终点站。梁再冰回忆道:“父亲和母亲是北方来的这批知识分子中首先去昆明的,同路没有熟人,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带着一家老小这样走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的确,这段原本只需要十天的路程,竟足足走了将近六个星期。一是因为山路崎岖难行,二是因为汽车屡屡抛锚―当年即有人编出这样的顺口溜:“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前行六七步,八九十人推。”为此一个个的乘客或是呕吐不止,如同害了一场大病;或是被抛在了荒山野岭,忍受着饥饿与寒冷的袭击……林徽因曾这样描述她们一家所乘坐的那部汽车:“这是一辆没有窗户,没有点火器,‘什么也没有’的家伙,喘着气,颤抖着前进,连爬过一段平路都很困难,何况是险峻的高山。”……但是在梁再冰幼小的心中,却深深地为父母的表现感到骄傲―“在这次旅途中,印象最深的是爹爹和妈妈在这种紧张困难的旅行中应付自如,十分‘专业’。譬如打行李,两人合作,动作敏捷熟练,很快地就能把一大包被褥枕头打成一个结实的铺盖卷、用油布包着的;到小饭馆吃饭时准备好一小铁盒酒精棉,将碗筷消毒后再吃。这显然是过去他们到农村考察古建筑时‘练’出来的本事。” 梁思成所准备做出的第二个牺牲,便是他与妻子的“健康”。―林徽因早年患过肺结核,而肺结核不宜劳累,不宜颠簸,这些梁思成都是知道的。果然,当汽车行至湘黔交界处的晃县时,她发起了高烧,连续数日不退。当年只有5岁的梁从诫回忆说:“我至今仍依稀记得,那一晚,在风雪交加中,父亲怎样抱着我们,搀着高烧40度的母亲,在那只有一条满是泥泞的街道的小县城里,到处寻找客店。最后幸亏遇上一批也是过路的空军航校学员,才匀了一个房间让母亲躺下。”至于梁思成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需要照顾的病号?年轻时的那场车祸,不仅使他的左腿骨折,而且使他的脊椎严重受伤。离开北平前,医生诊断他为脊椎间软组织硬化症,并为之设计了一件铁马甲,穿在衬衣里以支撑背脊骨。但这时的他,却成为了全家的顶梁柱―上有年迈的岳母,下有年幼的子女,中间还有生病的妻子―为此他只能咬紧牙关,挑起这副足以将他压垮的重担。果然,刚到昆明他就倒下了,约有一年的时间,因病情的恶化不能在床上平卧,只能半躺在一张帆布软椅上。 这样的“牺牲”,对于梁思成来说同样是早已做好充分准备的―数十年后他说过这样的话:“我当然知道这个决定所付出的代价,我不能不感谢徽因,她以伟大的自我牺牲来支持我。不!她并不是支持我,我认为这也是她的选择。……后来有朋友责备我,说我的选择使得徽因过早去世了。我无言以答。但我们都没有后悔,那个时候我们急急忙忙地向前走,很少回顾。今天我仍然没有后悔。” 梁思成率领全家所准备做出的第三个牺牲,便是宝贵的“生命”了。―数千公里的路程,不仅有山川的险阻,更有敌机的轰炸,每个人的生命随时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那是1937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正在长沙休整的梁思成一家,终于遭到了比死亡还要可怕的威胁。梁再冰回忆道:“由于事先没有警报,父亲以为是中国自己的飞机,用手遮额跑到阳台上去看,直到炸弹在他眼前落地起火,才跑入房中抱起了我,母亲抱起了弟弟,并搀扶着外婆下楼。这时门窗已震垮,到处是玻璃碎片。我们走到楼梯拐角处,第二批炸弹落下,墙上砖头向外飞出,抱着弟弟的妈妈被震下几个梯级,落到天井中。等我们跑到大街上时,日机再次俯冲,炸弹第三次呼啸而下,父亲这时估计我们一家人可能‘在劫难逃’了,但这炸弹竟没有爆炸。” 如此的惊吓,是很难不让神经受到刺激的。后来重病在床的林徽因便连连出现这样的幻觉:敌机始终在头上盘旋,“那种威胁的轰鸣声和致命的目的性,使我起鸡皮疙瘩,使我感到恶心”。梁思成没有留下心灵的记录,但是在梁再冰的脑海里,却有着这样的一幕久久不能忘怀―“在长沙,三叔和许多伯伯们都常到我家来讨论战局和国内外形势,晚间大家快要分手时,就同声高唱救亡歌曲。‘歌咏队’中男女老少都有,父亲总是‘乐队指挥’。我们总是从‘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唱起,一直唱到‘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那高昂的歌声和那位‘指挥’一丝不苟打拍子的样子,至今仍是一簇燃烧在我心中的火焰。” 中国抗战胜利的前一年,梁思成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诞生了!他终于可以告慰自己的祖国,可以告慰那些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的生命与情感中的古代建筑了 梁思成的一家,直至1938年的1月才总算是平安抵达了昆明。然而与后来的七年半的艰苦生活相比,这四个月的颠簸只能算是一个开头,一个小小的“序幕”。―逃难不是目的,逃难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更加安全的地方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然而,现实的一切却让梁思成痛苦不堪:战争除了让你必须做出“已有准备”的牺牲外,它更让你必须做出“没有准备”的牺牲―这便是一个人的“事业”!一个立志要为自己民族的建筑史做出贡献的学者的“事业”! 那是刚到昆明不久,西南联大的校长梅贻琦邀请梁思成为他们的学校设计新的校舍。梁思成兴高采烈地动手了,一稿,二稿,三稿,四稿……不曾想稿稿都被推翻了!不为别的:经费短缺!于是乎高楼变成平房,砖墙变成土墙……当他把最后一稿的图纸拿出来时,校方再次尴尬地通知他:建筑物的屋顶,除图书馆用青瓦、部分办公室用铁皮外,一律以茅草覆盖;木料和砖头的用量再削减一半,土坯墙改为黏土打垒。梁思成火了:“茅草房谁不会盖?何必要我来设计!”梅贻琦抱歉地拉住他的手:“等抗战胜利后,我一定请你来建筑一个世界一流的清华园!”梁思成的眼泪流了下来。 堂堂的建筑大师没有了用武之地,梁思成只得在昆明郊外的龙头村为自己“设计”了三间住宅。那年费正清看过之后赞不绝口:“内部是轻质的木结构和粉白的石灰墙,房后则是桉树丛中的漂亮小花园。”梁思成则苦笑不已:不曾想这三间干打垒的平房,竟是他为自己设计的第一幢“寓所”,也是他于抗战爆发后的第一个“作品”! 不久,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也都陆续来到昆明。这是一个多好的机会,梁思成上下奔波,往返努力,终于将中国营造学社恢复了起来,将停顿了一年的工作也恢复了起来。―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他的那项尚未完成的古建普查工作:当年大家曾寻访过华北和华东地区,如今何不利用这一机会将西南地区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于是在他的带领下,一支小分队很快便成立起来了。从1939年的9月到1940年的2月,他们的足迹遍及了川康地区的36个县,对于带有地方特点的古建、汉阙、崖墓及摩崖石刻等等,一一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测绘,弥补了原有资料中的不足。 西南地区不同于北方平原,一是山峦重叠,森林茂密,不仅道路崎岖难行,而且动辄迷失方向,成为了巨大的威胁;二是蚊虫猖獗,疟疾横行,不管到哪里都得背着帐子,带着奎宁;至于跳蚤,更是多得惊人―每到宿营地,第一件事就是端来一大盆水,然后站在其中,用力抖动衣裤,不一会儿水面上便漂起一层跳蚤的尸体…… 然而,就连这样的工作也没能继续进行下去,就连这样的艰苦也没能继续尝受下去。―那是调查工作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同仁们也正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突然决定迁往四川省南溪县一个名叫李庄的镇子中;原因无他,昆明的空袭太频繁,严重影响了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中国营造学社本与史语所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由于特殊的原因,两个单位竟被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炮火,敌人的炮火,几乎摧毁了昆明所有高校的图书资料;唯有史语所,由于先期已安然疏散出了13万册的善本书籍,因此他们大大地为西南联大和其他的学术机构缓解了燃眉之急。梁思成及其营造学社也同样如此,他们不仅一直借用史语所的图书资料,而且更长期地借用史语所的技术工具。因此史语所的搬迁,将严重地影响到了营造学社的工作,为了手中未竟的事业,他们只能继续“捆绑”下去。 那是1940年的冬天,中央研究院及其史语所终于“开拔”了,向着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李庄”迁移了。它的具体位置是在宜宾下游22公里处的长江南岸,下距南溪县城24公里,上扼金沙江、岷江等河口。战国时期此处为人的聚居地,秦孝文王时归属于秦国的蜀郡。人们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迁徙的队伍在路上足足走了两个星期:先是坐卡车,后是乘轮船,最后则不得不登上狭小的用桨划行的木舟…… 如今这座江边的小镇,由于当年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以及同济大学和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等单位的纷纷迁入,已经成为著名的历史遗址;而梁思成的“故居”与营造学社的旧址也修葺一新,变成供人们参观与学习的纪念馆。然而,当年的情景却远远没有今天这么闪亮:潮湿的空气,氤氲的雾霭,不仅牢牢地笼罩在人们的头上,充满郁闷与窒息,而且更噩梦般地缠绕住中国营造学社的手脚,使其举步维艰―先是经费屡屡得不到落实,一向清高的梁思成不得不四处化缘,八方乞讨,最终竟连工资也发不出了;继而则是从天津传来噩耗,由于大水,寄存在麦加利银行地下保险柜中的资料与图片全部被淹,数年来的心血付之东流;最后则是学社中的两名骨干人员辞职他就,这不啻于断了梁思成的左膀右臂。 那天梁思成失声痛哭了―经济上的拮据,他咬着牙忍受下来了;但是资料的被毁和人员的离去,则意味着他的事业面临着灭顶之灾!……很快,梁思成的一家也陷入了绝境:林徽因已是卧床不起,结核菌开始由肺部转移到了肾脏;梁思成同样是宿疾加剧,脊椎的病变使得他的头“重”得无法抬起,骨瘦如柴的身体只剩下了九十几斤。他在给费慰梅的信中这样写道:“……是很难向你描述也是你很难想象的:在菜油灯下,做着孩子们的布鞋,购买和烹调便宜的粗食,我们过着我们父辈在他们十几岁时过的生活但又做着现代的工作。”其实,远在美国的费慰梅早已从他使用的信纸上发现了问题―“大大小小和形形色色的信纸,多半是薄薄的、发黄发脆的,可能是从街上带回来的包过肉或菜的。……每一小块空间都使用了,天头地脚和分段都不留空,而最后一页常常只有半页或三分之一页,其余的裁下来做别的用了。”但是费慰梅还有许多不知:他们家中值钱的东西几乎全都送进了当铺,儿子脚上穿的是用稻草编的鞋子,全家口中“吃”的是梁思成用钢笔和手表换来的食物…… 为了抗战,梁思成牺牲了北京的家,牺牲了自己和妻子的健康,牺牲了孩子们的成长;但是唯有一点他不能牺牲―这就是事业,一名建筑学家终生追求的事业!那是1942年的春天,10岁的梁从诫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寒峭的春天―“就在这几间四面透风的农舍里,父亲同几位共患难的同事,请来当地的木匠,做了几张半原始的白木绘画桌,摊开了他们的资料,决心着手全面系统地总结整理他们战前的调查成果,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同时,为了实现他和母亲多年的宿愿,又决定用英文撰写并绘制一部《图像中国建筑史》,以便向西方世界科学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奥秘和成就。他和母亲一面讨论,一面用一台古老的、劈啪震响的打字机打出草稿;又和他亲密的助手莫宗江一道,绘制了大量英汉对照注释的精美插图。当时,父亲的颈椎灰质化病常常折磨得他抬不起头来,他就在画板上放一个小花瓶撑住下巴,以便继续工作。而母亲只要稍微好过一点就半坐在床上,翻阅《二十四史》和各种资料典籍,为书稿作种种补充、修改,润色文字。” ……又有谁能想到,这部让梁思成整整期盼了十七个年头的《中国建筑史》,这部从1927年起就不断地为它做着各种准备―搜集文献资料、进行实物勘测、研究《营造法式》、探寻演变规律―的《中国建筑史》,竟然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诞生了!竟然是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中诞生了! 那是1944年,距离抗日战争胜利还有一年,梁思成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中国的建筑史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撰写!”―他终于可以告慰自己的祖国了,可以告慰那些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的生命与情感的古代建筑了!这部权威性的著作问世以后,立即得到了来自海外的专家学者们的一致称颂。或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作出了最宝贵的贡献”;或曰“不仅是对中国的叙述,而且可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性文献。” 那天费正清悄悄地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亲眼目睹了这部著作的诞生过程。他感慨地说道:“我深深被我这两位朋友的坚毅精神所感动。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继续作学问。倘若是美国人,我相信他们早已丢开书本,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上去了。然而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却能完全安于过这种农民的原始生活,坚持从事他们的工作。”―是啊,作为一名杰出的汉学家,他能够讲述中国的历史,他能够讲述中国的文化,但他却讲述不出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何能够如此的含辛茹苦,如此的奋不顾身。 ―这就是梁思成,曾经在检讨中愧疚自己“没有想到投笔从戎”的梁思成,曾经说过“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的梁思成!抗日战争爆发的那一年他38岁,他立下的誓言就是:“中国的建筑史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撰写!” (编辑:刘顺发) 中国建筑史论文:浅谈中国建筑史 摘要:文章主要是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谈谈中国的建筑史,既横向地同西方建筑史作比较,突显中国建筑史在世界建筑史中的独特性,再纵向地剖析中国建筑史一路走来的历史演变及其过程中演变出来的辉煌;并结合自身对中国历史的一些浅薄的见识,从而借以表达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国建筑史;故宫;中国风。 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文化、政治、思想和艺术上的深刻影响,更是深根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建筑史上的辉煌成就。中国传统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变程序却简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未因受外来影响以致激起复杂变化者。即在世界东西方各大建筑派系中,相比较起来,亦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直贯系统。 纵观世界建筑中的各大流派,大凡一例建筑,经过悠长的历史演变,或多或少都会掺杂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在其结构,布置乃至外观上,经常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或是循地理推广迁移,因致渐改旧制,顿易材料外观,待达到全盛时期,则多已脱离原始胎形,另具格式。放眼中国建筑历史的长河,其经历极长久之时间,流传分布及其广阔的地面,而在其最盛期中或在其后代繁衍期中,诸多重要的中国建筑物,均始终不脱其原始的面目,保存其固有主要结构部分及布置规模,虽则同时在艺术工程方面,又皆无可置议的进化致极高的程度。尤为令人惊奇的是产生这种建筑的民族的历史却并非简单,且并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政治组织上的叠出变化;更是曾经多次强盛的外族或是在思想上和平的接触,或在实际利害关系上发生冲突战斗;可中国在建筑方面的纯粹却能如此泰然,却是令人叹为惊奇! 尽管中国建筑已达到结构和艺术上极复杂精美的程度,外表上却仍呈现出一种单纯简朴的气象,这即是中国风体现在建筑上的一大特征,且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内敛谦逊的特有品质。就结构上而言,中国独有的“架构制”与别种的制度(如高矗式之“砌拱制”,或西欧最最普通之古典派“垒石”建筑)之最大分别:(一)在支重部分之完全依赖立柱,使墙的部分不负结构上重责,只同门窗隔屏等,尽相似的义务――间隔房间,分划内外而已。(二)立柱始终保守木质不似古希腊之迅速代之以垒石柱,且增加负重墙致脱离“架构”而成“垒石”制。 这种构制的特征,影响至其外表式样的,有以下最明显的几点:(一)高度无形的受限制,绝不出木材可能的范围。(二)即极庄严的建筑,也是呈现绝对玲珑的外表。结构上既绝不需要坚厚的负重墙,除非故意为表现雄伟的时候,酌量增用外,任何大建均不需墙壁堵塞部分。(三)门窗部分可以不受限制,柱与柱之间可以完全安装透光线的细木作――门屏窗扉之类。实际方面,即在玻璃未发明之前,室内已有极充分的光线。北方因气候关系,墙体多于窗,南方则反是,可伸缩自如。 说到中国建筑的特征,绝避免不了的是中国建筑中所独有的一门“学问”――风水。风水之于中华文化,无愧于最大特色之一,也是独于世界上其他文化,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特色,中国建筑尤与风水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过程中,没有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建筑风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灵魂,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风水学依然在中国建筑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相对落后的农村盛行,在大城市里也屡屡备受关注;几乎每个房地产商的产业都与风水息息相关,无处不体现着风水对建筑的重要影响,这一切也足以有力证明了风水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建筑上的中国风的另一大方面更体现在其屋顶部分;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斗拱”部分。斗拱作为柱与屋顶间的过渡部分,使支出的房檐的重量渐次集中下来直到柱的上面,使得屋顶上的重量集中承载在柱子上,使得建筑稳固的同时;精益求精的古代工匠们更是在其结构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赋予了它新的“使命”――装饰作用。至宋以来,斗拱便变化得越趋复杂,较以前简单的结构更赋予了外观装饰的作用,雕龙画凤、色彩斑斓的斗拱相应出现在了皇宫贵族的宫殿上,将宫殿的房檐装饰的美轮美奂,使得简洁大气的中国建筑更增添了几分鲜艳的色彩,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屋顶作为建筑上最实际必需的部分,中国自古以来,不殚烦难的使之尽善尽美。使其切合于实际需求之外,又特具一种美术风格;且因解决雨水与日光的切要问题,在屋顶的基础上更扩张出了屋檐的部分。使檐突出却并非难事,但是檐深则低,低则导致阻碍阳光,且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的问题也因之发生。智慧的中华人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了飞檐,且用双层瓦檐,使檐稍翻上去,微成曲线,便巧妙的解决了问题。又因美观关系,使屋角之檐加大其仰翻曲度。这种前边成曲线,四角翘起的“飞檐”,在结构上有着极其自然而又合理的布置,几乎可以说他便是结构法所促成的。 谈及中国建筑史,不得不提及的便是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成就的故宫,作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宅邸”,自它开始修建开始,便注定了它将成为中国建筑史上最璀璨的明珠。 作为故宫最主体的建筑,是巍然崛起的三座金碧辉煌的大宫殿,它们是整个故宫的重心,同时也是故宫建筑群的核心。作为序幕的布局,在三大殿前面还有两段铺垫。第一段,由天安门,经端门到午门,两旁长列的“千步廊”是个严肃的开端。第二段在午门与太和门之间的小广场,更是一个美丽的前奏。这里一道弧形的金水河,和河上五道汉白玉桥,在黄瓦红墙的气氛中,北望太和门的雄劲,这个环境适当地给三殿做了心理准备。 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木构大殿。横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外有廊柱一列,全个殿内外立着八十四根大柱。殿顶是重檐的“庑殿式”,瓦顶,全部用金黄色的琉璃瓦,光泽灿烂,同蓝色天空相辉映。底下彩画的横额和斗拱,朱漆柱,金锁窗,同白石阶基也作了强烈的对比。这个殿建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一六九七年),已有三百五十五岁,然而它的结构却依然整严完好如初。内部渗金盘龙柱和上部梁枋藻井上的彩画虽然有所剥落,却依然可以从上面看出岁月流过曾经留下的美丽,愈显的其华美动人。 中和殿在工字基台的中心,平面为正方形,宋元工字殿当中的“柱廊”竟蜕变而成了今天的亭子形的方殿。屋顶是单檐“攒尖顶”,上端用渗金圆顶为结束。此殿是清初顺治三年的原物,比太和殿再早五十余年。 保和殿立于工字型殿基的北端,东西阔九间,每间尺度又都小于太和殿,上面是“歇山顶”殿顶,它是明万历的“建极殿”原物,未经破坏或重修的。至今上面柱上还留有“建极殿”的标识。它是三殿中年寿最长的。已经有三百三十七年的历史了。 三大殿中的两殿。一前一后,中间夹着略为低小的单位所造成的格局,是中国传统建筑美的特点。欲领略故宫的金碧辉煌与雄伟壮观,单单依据文字去想象和再现它的雄姿是远远不够的,唯有亲身去感受,用双手去抚摸,才能真切的感受中国建筑史上的史诗巨作所带来的感动与震撼! 上述的微薄见解甚是不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历史中的一粟,且希望能在此与读者们分享我个人对中国建筑历史的一些自我的了解与理解。 中国建筑史论文:术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艺术设计专业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中外建筑史这门课为例,从之前的必修课转变为选修课,从原先的64学时缩减到了56学时,教学对象也从原先的小班上课转变为合班上大课。因此,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形成更加有效合理的教学模式,成为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中外建筑史 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 中外建筑史课程是专门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的、基础性的科目。笔者深深感受到这门课的特殊性以及它对建筑学之外艺术设计专业的意义,因此在平常教学中尝试着做了一些改变,希望尽量不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感觉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善教学效果。并且,对这门课的特殊性也作了一些探讨,使其更合理,更有针对性。 一 课时量、课程性质和授课内容的特殊性 1.课程设置 中外建筑史课程从最早开课时的64学时转变为了现在的56学时,授课教材主要为潘谷西的《中国建筑史》和陈志华的《外国建筑史》,学生可选择自行查阅《中国建筑史》图说和《外国建筑史》图说。同时,课程由最初的必修课转变为选修课。 2.存在的问题 中外建筑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课时量少和授课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同建筑学专业的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相比较而言,中外建筑史课要在相同或者更少的学时中完成对这两本书的讲授。本质上,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为了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课程变为了选修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使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降低了对这门课重要性的认识,间接影响授课效果。 3.教学尝试和探讨 教学内容采取拓宽知识面,降低内容深度,使学生对中外建筑历史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的方法。以中国建筑史这一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的直观感受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侧重点非常明显,除了中国建筑近现代史这部分内容不讲以外,中国古代建筑这部分内容也有很多不讲授。如第二章“城市建设”、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和第七章“建筑意匠”等。还有一些内容,如“绪论”和“发展概况”讲授的时间也比较少。但相应的知识点讲授的时候就具有一定的深度。如讲到木构架这部分内容,会要求学生识别多种细部构件,甚至是斗栱中不同部位斗的不同称呼,以强化学生的认识深度。 笔者在刚开始给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讲授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的时候,遵循给建筑学专业学生上课的大体思路。但通过和学生课下交流以及一些教学反馈,发现效果很不理想。相同的内容,由于课时量是建筑学专业的一半,所以授课内容不可能讲得很深。另外,由于很多章节没有讲授,所以学生在这门课结束后对建筑史似乎只有一个片段性的理解,缺少对古代建筑整体发展的一个宏观性的认识。 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开始对中外建筑史的教学内容逐步做出一些调整。以中国建筑史这一部分为例,考虑到课时量和课程重点的要求,中国近现代建筑这一部分内容依然不讲授。但是,中国古代建筑史这一部分内容调整为每一章都适当地讲授。并且,讲授的重点也做了一些调整。对于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一些细部构件称呼和特别细致的做法不再作特别深入的讲授,相应地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和“古代建筑发展概况”这两章作为重点来讲授,“园林与风景建设”和“建筑意匠”这两章也各分配了1学时,目的是希望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相对全面的认识。 4.效果反馈 通过对授课内容的调整,大部分学生不再对中外建筑史课存在内容上的困惑,不再只是纠结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某个构件称呼或外国古代建筑史中某个建筑的形制,而是能够总体把握中外古代建筑的整体发展脉络。由于授课内容的调整,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区分出自己专业在建筑史的学习上和建筑学专业的差别。 二 授课对象的特殊性 1.课程设置 中外建筑史课由最初的分别面向不同专业授课转变为多专业同时授课。课程安排也从最初的二合班的小规模授课转变为四合班的大规模授课。 2.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人数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初二合班授课的时候,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教室也较小,学生距离老师较近,互动性比较强,甚至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教师几乎可以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转变为四合班之后,教室变大,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大,每一个学生的一点小动作积累起来就会对课堂纪律产生较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第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通过美术高考进入大学,文化课基础相对弱一点,但思维很活跃,思考问题趋向于感性,学生个性相对较强,课堂纪律性较弱。 3.教学尝试和探讨 第一,寻找兴趣点。作为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寻找兴趣点是最好的方式。而中外建筑史作为专业基础课,在寻找兴趣点上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这门课兴趣点的寻找应当围绕课程内容本身展开。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和完善,总结了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兴趣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到北京故宫这部分内容时,提到了天安门前的华表。备课时通过查资料,笔者得知华表的来历。因此,会告诉学生华表是来自于很久远的战国时期的秦国,和商鞅变法有关,还和现代词语“诽谤”有关。再如讲到客家土楼的墙体做法时,笔者会提到工大旧主楼竹筋混凝土的楼板。类似的兴趣点还有很多,在学生上课产生疲劳感时,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2)兴趣点的度要把握好。兴趣点不能作为讲课重点,只能作为调节课堂氛围的手段。兴趣点的采用既要使学生感到这门课并不沉闷,又不能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松散,以至于影响教学质量。 第二,结合其他的课程。笔者在辅导专业设计时发现,学生曾经在设计小区会所的时候以北京四合院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因此,在中外建筑史讲到这一部分时,可让大家回忆思考一下当初这位同学的方案从建筑史的角度看存在什么问题,是否可以设计得更完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门课以及相关课程的理解程度。 另外,可以和这门课相结合的还有学生的认识实习。由于笔者参加工作以来带过很多次实习,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提到一些和实习相关的内容。如讲到陵墓实例中的明孝陵时,就会提醒学生注意它的特点,因为在学生实习的时候要参观明孝陵。还有苏州园林,讲课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明清建筑的特点,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讲到山墙会让学生回忆一下安徽的马头墙。 4.效果反馈 在授课过程中,寻找兴趣点和结合相关课程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室大、人数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通过结合相关课程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感到与自身相关,削弱了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 结束语 高校的教学改革使许多课程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对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几年来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的调整,深深体会到了高校课程必须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出发,适时地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建筑史论文:建筑史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摘要:文章探讨了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定位,分析了建筑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体系,提出了建筑体验教学、自助式教学与多元化教学等新方法,对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特色应用型人才;建筑体验教学;自助式教学 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从单一化、整齐化走向多样化、特色化,创建特色名校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要趋势。2011年和2012年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分别下发了《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通知》。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2006年,受办学历史及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类型、生源层次、办学传统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从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应用型人才成为学院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建筑史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有效促进了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定位 (一) 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特色应用型人才是在应用型人才基础上,在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不追求高而全,而是根据学校和专业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以及地方和区域的专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定位,集中有限的教学资源,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突破,在省内具有领先优势,在国内具有较好影响,从而形成特色和品牌。 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具备系统、扎实的知识结构,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二)是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执业能力,毕业生以突出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和能够解决实际建筑问题为特点。(三)是具有突出的职业适应能力,毕业生从业适应期短,能较好地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是要有积极创新的思维观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作为一所典型的地方普通高校,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办学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聊城,辐射鲁西北,积极为聊城市和鲁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 二建筑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 (一)建筑史课程的培养目标 建筑学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既有扎实的职业工作能力,同时又具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艺术想象力与创作力的专业人才。作为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结合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建筑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为: 注重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文化底蕴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建筑史观和建筑史方法论、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富有创新意识,能将历史传统与设计实践结合,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建筑设计专业人才。 (二)建筑史课程的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特色应用型建筑人才,建筑史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在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三个方面的能力,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主体。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 不仅要建设课程硬件设施(如多媒体、图书等资料), 更主要的是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在实践教学中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制订实践指导书,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筑学专业绘图室、CAD实验室、模型实验室等实践教学设施,为建筑史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为了满足实践教学,学院还与校外几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搭建了牢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平台。 三建筑史课程改革 (一)教学内容 建筑史教学的主干由两部分组成,即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后者又以19世纪为界限,分为上下部分。调整各个部分的课时,适当增加学生们关注的当代建筑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只对每个时期的建筑类型、建筑发展进行概要的介绍,而对具体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惯、宗教文化等没有深入介绍,这一授课方式使得建筑历史平面化和静态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在讲述重点时期的建筑类型时,仔细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文化、宗教信仰,使学生能够对当时的建筑发展有个较全面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了解自身感兴趣的建筑发展时期,主动学习和查阅资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 1、 多元化教学手段 建筑史不单是对历史建筑和建筑历程的介绍,还要考虑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建筑模型等。在讲述某时期的建筑时候,可以介绍与建筑相关的故事背景,或当地的人文文化,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表达的内容可利用模型,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模型,既可以是实物制作的,有条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完成。在讲授建筑史上的若干重要构件、重要典型建筑比如斗拱、柱式、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时,就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2、建筑体验教学 由于对书本上的建筑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会造成学生产生许多疑惑。笔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充分吸收广大前辈学者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将中国建筑实例(特别是位于当地)引人建筑史教学。如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史时组织大家参观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和山东聊城光岳楼,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接受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熏陶,激发他们学习和研究建筑史的热情。在讲解现当代建筑时,组织学生到北京、天津、济南、青岛、上海、苏州等地体验参观,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的记忆。 3、自助式教学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在适当地采用自助式教学。如在讲解现代建筑大师和当代建筑思潮时,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大师或一种思潮共同收集资料、整理,最后由一位同学上台讲授。学生讲授之后,再由教师对其进行补充、修正。这种课堂角色的转换,一方便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论分析水平及建筑素养。 (三) 教学评价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包含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通过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学习,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它对个人以后工作或学习产生什么影响,这就是学生自己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课下交流、考试等形式表现出来。 2、对教师的评价 包含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每年学校和学院会组织教学比赛,评出教学新星。通过教学活动,一方面考核教师上课态度和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个人的教学水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通过教学评价系统进行的,每学期末学生到学校统一管理的教学评价系统进行本学期任课教师的网上评价,最后的评价结果会反映在教师年终津贴核算上。这些活动刺激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提高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特色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学院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建筑史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培养了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并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与沟通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效促进了建筑学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建筑史论文:浅析包豪斯校舍在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摘要:包豪斯校舍是包豪斯从魏玛迁到德绍后建成的校舍,它是现代主义建筑早期代表作之一,70年代作为建筑文物保护下来。设计人是包豪斯设计学院院长W.格罗皮乌斯。校舍的设计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提倡的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等原则。它的设计布局、构图手法和建筑处理技巧等在以后的现代派建筑中被广泛运用。 关键字:包豪斯;建筑;里程碑 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成的一座建筑工艺学校新校舍。该校校长、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设计者在这个作品中完全排斥了复古主义的设计思想,开创性地运用了一整套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把实用功能、材料、结构和建筑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座校舍标志了现代建筑的成熟,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1、包豪斯校舍简介 校舍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3部分用房组成: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组成,此外还有附属职业学校,整个平面如三叶风车,打破了传统的对称格局。 设计者首先从各用房的使用功能出发来安排各部分的关系,同时综合解决建筑的艺术形象问题。它与复古主义的设计程序──先预定一个传统的建筑形象(一般总是对称的),然后再在其中安排房间,完全不同,被称为“由内而外”的设计方法。 设计者也排斥了复古主义常用的石头建筑的外貌,从钢材、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及框架结构等提供的新的可能性出发,取消了挑檐、古典列柱、石刻和线脚,采用了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抹灰墙面,同时细致地设计了诸如条窗、雨罩、挑台和窗格的比例造型,使建筑显现出清新、明洁、朴素的现代风格。设计者强调建筑本身的体形美和材料的本色美以及各座建筑之间高低、体量、方向和虚实的对比,空间形象生动多样,也显示了各单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室内设计注意与建筑外型取得谐调。 2、包豪斯的风格 校舍的形体和空间布局自由,按功能分区,又按使用关系而相互连接。它是一个多方向、多立面、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为了使基地不被建筑隔断,公共活动部分和行政办公用房底层透空,可通行车辆、行人。 按各部分不同的功能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赋予不同的形象。实验工厂是一大通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悬挑楼板。外墙采用成片的、贯通三层的玻璃幕墙,既利于采光,也显示出与其他部分不同的外形。教室楼也是框架结构,由于间距不大,构造比较轻巧。水平的带形窗和白墙相间是它的外形特征。宿舍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承重砖墙的混合结构;墙面较多,窗较小,各房间外面有各自的小阳台,形成了宁静和互不干扰的居住气氛。食堂兼礼堂是集体使用的大空间,外形开朗。屋顶全是平顶,为空心楼板上设保温层,铺油毡和预制沥青板构成,人们可以在屋顶上面活动。全部铸铁落水管隐藏在墙内,外形整洁。[1] 在造型上采取不对称构图和对比统一的手法。一个个没有任何装饰的立方体,由于体量组合得当,大小长短和前后高低错落有致,实墙和透明的玻璃虚实相衬,白粉墙和深色窗框黑白分明,垂直向的墙面或窗和水平向带形窗、阳台、雨篷比例适度,显得生动活泼。 3、包豪斯的思想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 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 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干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相之矗立在云霄高处,变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2] 4、包豪斯在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可以说德绍包豪斯校舍的建立,是格罗皮乌斯个人设计思想的充分展现,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和建设的时候不仅仅要重视建筑的基本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还要积极的关注艺术和技术,使得两者互相统一让她们在建筑中能够有机的彰显出来。包豪斯这个建筑通过对校舍建筑的创新,引入了更加合理的构图、结构布局、现代建材、进行装饰的简化等,建筑产品的标准化、工业化以及规模化的生产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包豪斯尽情地体现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并让世人看到了影响整个20 世纪建筑直线条的明朗和新材料的庄重,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美。与其说包豪斯是由格罗皮乌斯一手设计的一座建筑,亲手创办的一所艺术设计学校,不如说它是一种影响全球设计教育思想的代名词。 可以说包豪斯校舍不仅是对现代建筑设计思想进行的一次较完整的系统的实践和创作,而且与此同时现代建筑设计的大门也得到了开启。从长远的思想影响来看,包豪斯校舍及其设计流派,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一种观念和基础。所以,从更深层次上的意义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个包豪斯校舍称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建筑史论文:运用全球史观进行建筑史教学的改革 摘要:建筑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学研究门类,除了它的专业性特征以外,也具有历史学研究的普通性特征,因此我们就要按照一般历史学研究的方法来研究建筑史,来探索建筑史教学改革的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运用全球史观进行建筑史教学改革的方面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史观 建筑史 教学改革 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适当借鉴现代史学理论对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设计的创新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史学界关注度较高的史学观念是全球史观,作为研究历史的新观点和新视角,主要强调的是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出发,以文明为单位来考察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横纵向历史现象。在这种新观点的指导下,对建筑史教学改革的研究将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收获。 1.全球史观的定义 史学界一般将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视为全球史观的开创者,认为他在1955年的论文集《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中首次提出“全球史观”。全球史观,主要以突破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或称“西欧中心论”、“欧美中心论”和“西方中心论”)的限制为特征,主张历史研究者要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克服民族和种族的局限性,以公正无私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2.全球史观对建筑史教学的影响 传统的建筑史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分为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类。多数学校的中国建筑史课程以潘谷西的《中国建筑史》为教材,外国建筑史课程以陈志华的《外国建筑史》和罗小未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为教材,多数教师也是参照教材按照朝代更替、时代变迁讲授建筑史演变过程,并辅以类型专题配合。这种分国家、分年代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它的优势,比如可以对各个时代下不同建筑类型了然于心,但是也带来一定的弊端,比如对中外建筑史的割裂认识,不能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缺乏中外建筑史的交流和互动学习。 如果运用全球史观来思考建筑史教学改革的话,在教学体系和内容编排上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全球史观强调全球、全局的视野,主张历史要横向联系,建筑史教学可以借鉴全球史观的特点,改变中外建筑史分家的教学体系,把课程整合化,用一种全球化的视野去考察不同文明类型下,同一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建筑文化和交流;或是同一文明类型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建筑文化和交流,真正做到古今贯通、中外对比。 3.全球史观指导建筑史教学改革的方面 目前的建筑史教学中,中外建筑史两大理论板块一直处于泾渭分明的发展状态,难道中国与外国的建筑风格真的是各自发展?在建筑史教材的内容编排上也多数是按时间序列说明建筑物的发展,难道仅仅是时代的推进让建筑风格不断演变?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世界是多元的、立体的,跨时空、跨地域的文明交流从来没有中断,正是这种交流造就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之间的横纵向影响。在建筑史教学中,应该建立起跨越时空的内在联系,展示世界建筑史的基本谱系和概貌。在本科建筑史教学中,开设一门世界建筑史课程,编写一本世界建筑史教材是很有必要的一项工作。 3.1 世界建筑史课程 开设世界建筑史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这便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让学生形成一种新的史观去认识世界建筑文化,那么,这个课程应该在几年级开?原来的中外建筑史课程是否就要取消?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课程安排可以设想如下: 一年级开设世界建筑欣赏和建筑师介绍,从观念上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无教材;二年级开设世界建筑史,进行通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树立把建筑文化放诸全球的眼界,世界建筑史教材;三年级开设中外建筑史课程,对具体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的建筑思想,中外建筑史教材;四年级开设专题史课程,内容涉及园林、城市、古建等,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无教材。 3.2 世界建筑史教材 全球史观指导下的世界建筑史教材应该是一个基于整体认知观下的分层次、重比较的教材,以全球为视野,文明为单位来讲述建筑史的发展、变化和交流。在内容选取和编排上有以下几个重点: (1)整体框架的构建 全球史观反对中心论,反对仅以“民族国家”为历史叙事单位,主张以“全球”作为历史研究的单位。站得高方能望的远,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建筑的细枝末节,将很难从繁冗复杂的专业史中脱离出来,也很难审视我们国家的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史中的地位。应该建立一个世界建筑的基本谱系,中外合编,方便学生了解同一时代不同国家,或是不同时代同一国家的建筑历史发展状况,这种尝试在东南大学建筑系已经有成果。这样的整合便于把握全球建筑史状况,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到中国的宋朝在修建元大都,而同时期的西班牙在建阿尔罕布拉宫诸如这样的知识点。 (2)叙述单位的编排 传统的建筑史教材常常以国家、民族、地域以及建筑风格、类型等作为单位进行分类,这些研究单位都有过于庞大或过于微小或关联不够直接等的嫌疑,多数教师在授课内容上也不够全面,往往是就建筑物论建筑物,对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都是介绍较少的,几乎把建筑史教学变成了纯案例的展示,而没有引导学生将建筑史与政治、社会、文明统一考虑,并且,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理科背景,本身缺乏历史素养,当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和资料时,如果没有明确的引导或是引导不够,更容易陷进建筑本身不能自拔。 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建立以文明为单位的建筑史教材,中外合编,古今贯通,突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文明因素对建筑的影响,突出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借鉴齐格勒的《新全球史》的框架,设想的建筑史大体系如: 第一部分:早期复杂社会的建筑(公元前3500-前500年) 第二部分:古典社会组织的建筑(公元前500-公元500年) 第三部分:后古典时代的建筑(公元500-1000年) 第四部分:跨文化交流的时代的建筑(公元1000-1500年) 第五部分:全球一体化的缘起的建筑(公元1500-1800年) 第六部分:革命、工业和帝国时代的建筑(公元1750-1914年) 第七部分:现代全球重组时的建筑(1914年至今) 通过新的研究基本单位的确定就是希望能够弥补过去建筑史研究中的不足,把全世界的建筑放入一个体系,去关注背景,关注交流,获得一些新的发现,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3.小结 时刻把握全球史观倡导的全球视野,建立以文明为单位的研究体系,重比较、重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全球眼光为目的,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史观,学会历史研究的方法,使学生真正能全面的接受世界建筑文化的熏陶,不仅是为了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学生今后的人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建筑史论文:基于历史文化的外国建筑史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外国建筑史教学内容、教学现状,指出外国建筑史教学中容易忽视历史文化背景介绍的问题,重申历史文化背景介绍是学生理解、掌握历史建筑“灵魂”的关键,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外国建筑史;历史文化;教学方法 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国外建筑的重要课程。历年教材基本采用按风格分阶段介绍的方式,以各国纪念性建筑为主要类型,以欧洲建筑为主干。章节以案例形式展开,围绕着四个“W”进行,即这是什么(What),在什么时候(When),在哪里(Where),什么原因(Why)[ 卢永毅. 同济外国建筑史教学历程——访罗小未教授[J]. 时代建筑,2004(6)],其中以What(即每一建筑案例的三度空间形式)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这样的教材编排方式奠定了外建史教学的基础,使外建史的教学停留在有关静态“类型”和静态形态学认知的阶段,使整个建筑历史变为一种风格目录,那些优秀纪念性建筑被消解成各种不同的符号——平面、立面、柱子、檐口、山花、装饰、拱券……,被现象化成一套套没有时间的母题,学生们可以把这些符号和片段当成一种外衣来装扮他们的设计作品,但这种没有深刻理解形式叙述背后意涵和原因的借用,即便在公众中间产生出某种意义的联想,但作品本身依然是没有灵魂的拼贴。 当然,现行的外建史考虑了历史对建筑认知模式发展的影响,在每章节前有围绕着Why展开的历史简介,然而这种背景介绍主要聚焦于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关于宽泛,缺乏针对性。而真正的历史背景应该是对那些隐藏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建筑的平面、立面、装饰后面的深刻语意的历史文化诠释,是展现建筑与社会文化间互动的历史。如从原始时期一直到近代工业革命,纪念性建筑的类型大多与宗教信仰有关,它们更多的是与宗教变化、思想信仰变化、仪式的变化密切相关,是一种将信仰体验有形化、仪式化、叙述性表达的艺术。当时设计者试图让所有接近和走进建筑的人(无论是传道者、君王,还是信徒、民众)都寻找到“被感知到”的体验。这些体验进一步转化成表意性结构,这些结构就是那种被历代居民所理解、传承的,拥有灵魂的建筑模式。当然这些模式也反映了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是怎样认识他们工作,并怎样将他们的工作理性化的。因此,不涉及宗教信仰变化、仪式变化以及与这些变化相对应的历史都难以使学生理解形式背后更深的内在,无法使学生触摸到影响那些国家居民灵魂的 “活”的力量。 因此,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此前的建筑以信仰类纪念性建筑为主),笔者更注意对各种文化世界图景、以及宗教信仰图景的介绍。因为当时的设计者想要为民众的信仰体验提供某种结构,使居民可以从中“阅读”出某种意象性,即在建筑中表述影响设计者和体验者的世界图景或宗教信仰图景,而这些影响着建筑平面、立面、装饰等的宗教信仰或世界图景才是建筑关键。 例如南亚和东南亚的古代建筑设计者将他们的精力与创作一直放在对曼荼罗图形或宇宙图示的表现上,因为在他们看来 “曼荼罗”就是“含藏宇宙本体”者,这种世界图景源于古印度的太阳崇拜和生殖崇拜,后分别由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等继承[ 吴庆洲. 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0]。所以,曼荼罗成为东南亚建筑学的中心主题,而不太重视建筑结构的创新,整个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佛教、印度教建筑的平面都是在“曼荼罗”信仰的影响下生成的。所以在介绍印度、东南亚建筑之前,曼荼罗成为重点介绍的背景知识。 首先要介绍曼荼罗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所含的世界图景,然后介绍这样的世界图景对建筑的影响。如同心结构的曼荼罗有方、圆、方圆几种形式,其中圆代表运动、因果、时间(图1)。在印度,运动和时间都是不明确的,因此圆是阴性的象征,代表地球,象征世俗世界[ 吴庆洲. 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8]。在佛教的传统中正好倒过来,圆成为天球的象征,正方形成为地球的象征,因此在佛教的象征性建筑中经常使用圆形,如桑奇大窣堵坡(图2)。正方形曼荼罗是明确、不变之意。一个正方形尽管它的尺寸可大可小,但其轮廓总是一样的,它不像三角形,其轮廓可以改变。因此,正方形曼荼罗成为印度建筑首选的形式,它象征着次序、不含糊的形式、男性、天球和绝对,象征神灵世界[ 吴庆洲. 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8]。正方形在印度被认为是阳性的图形,印度教的圣殿或胎室通常是正方形的轮廓。在南亚、东南亚遗存的佛教、印度教寺庙中,一般使用方形曼荼罗作为其平面设计的依据,通常是一个大方格图形,其中以交叉网格线划分出许多小方格。这种在中心方格周围安排小方格的图式代表神灵的世界,是同心宇宙组织结构图案的反映。最典型的是64 格分划的曼杜卡曼荼罗(Manduka Mandala)(图3)与81格分划的帕拉马萨伊卡曼荼罗(Paramashayika Mandala)(图4)。这两种曼荼罗都是印度教教义的反应,印度教既是多神崇拜的宗教也是一神崇拜的宗教,他们主张“我主创诸天”,即我主(梵天、湿婆、毗湿奴)就是一切其他天神,由中央的梵天大神及围绕其周围的诸神表示。反映在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印度教建筑中就是不仅突出胎室或主塔殿,而且将主神所创的“诸天”通过门、附属小室或其他附属塔殿展现,这些附属小室或塔殿供奉的次要神像,呈几何形式规则的围绕着中央的塔殿,形象地反映了“我主创诸天”的印度教教义,如以曼杜卡曼荼罗为平面的吴哥巴肯山殿(Phnom Bakheng)(图5),以及以帕拉马萨伊卡曼荼罗为平面的吴哥巴扬寺(图6)。 在介绍完曼荼罗图式及其曼荼罗对南亚、东南亚传统宗教建筑的影响后,笔者在课堂设计上进一步介绍了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的设计作品博帕尔议会大厦(VIDHAN BHAVAN)和斋普尔博物馆,解读曼荼罗图式及其南亚传统建筑对于南亚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加深学生对查尔斯.柯里亚作品的理解。 做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对建筑的认知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尝试将课堂的理解融入到实践之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所学内容。首先,让学生通过VRML( V irtual Reality Mode ling Language,即虚拟环境)模拟建筑及其历史环境,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空间环境,并要求学生模拟仪式过程,分析仪式对建筑布局、空间塑造的影响。其次,设置开放、互动的讨论环节,让学生提前分组准备不同风格建筑的背景资料(包括社会、宗教、经济、技术、建筑师等),以ppt或视频动画的形式在课堂展示、分析这些背景对建筑的影响,然后教师总结、阐述关键,并进一步提出更深入地问题以备学生课后思考。再次,注重相同类型建筑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对比,如将基督教堂与中国寺庙对比,将印度的印度教建筑与东南亚的佛教建筑对比,将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对比等等,在比较中体验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如何导致相同类型的建筑在形制上所产生的巨大差异。 总之,因为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不仅是为遮风避雨而造,更是为心灵而造。所以,为了让学生读懂建筑中不同层次的表达,在教学上就要像剥洋葱一样楔入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或世界图景,让学生关注建筑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间的互动,让他们不仅仅记得风格、符号,而且理解形制背后那些“活”的灵魂;不仅仅将这些建筑看做空间视觉艺术的中心,而且认识到一切建筑形制都生长自一种习俗和信仰体系,认识到所有优秀建筑作品都因与文化间的互动而源远流长。 中国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浅谈中国建筑史 【摘要】:中国建筑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并且丰富多彩。 【关键词】:建筑史;文化;特色 中国建筑自其源始以至于今,未尝一时停止其活动,其蜕变为继续的,故欲强为划分时期,本为一种不合理且不易为之事。然因历朝之更替,文化活动潮平之起落,以及因现存资料之多寡,姑分为下列各时期。 一、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 自上古以至秦。此期间文献与实物双方资料皆极缺乏。殷周战国以来城郭宫室陵墓遗址虽已有多处确经认定,但尚有待于考古家之发掘。殷以前则尚无实物可考焉。 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字,以蔽风雨"。此固为后世之推测然其所说穴居之习,固无疑义,直至今日,河南山西一带居民,穴居仍极普遍。宫室与穴居可以同时并存,未必前后相替也。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4 -公元220年) 此四百余年间为中国建筑发育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为丰富,建筑之结构形状则有遗物可考其大略。但现存真正之建筑遗物,则仅墓室墓阙数处,他为间接之材料,如冥器汉刻之类。 阶基为中国建筑三大部分之一。其在汉代,未央宫前殿,"疏龙首山以为殿台";"重轩三阶",文献可稽。川康诸阙亦有下以阶基承托,阶基四周刻作若干矮柱及斗者。画像石中,厅堂及阙下亦多有阶基,亦用矮柱以承阶面,柱与柱之间刻水平横线,殆以表示砖缝。直至唐五代,此法尚极通行。 柱及础 彭山崖墓中柱多八角形,间亦有方者,均肥短而收杀急。柱之高者,其高仅及柱下径之三点三六倍,短者仅一点四倍。柱上或施斗拱,或仅施大斗,柱下之础石多方形,雕琢均极粗鲁。孝堂山石室正中亦立一八角柱,高为径之三点一四倍,上下同径无收杀。其上施大斗一枚,其下以同形之斗覆置为础。出土汉墓砖中亦有上有斗下有斗形础之圆柱或八角柱,殆即此类柱之砖制者;但较为修长,其高可及径之五六倍。画像石中所见柱,难以判其为方为圆,柱下之础石,似有向上凸起而将柱底凹入,使相卯合者。汉代若果有此法,虽可使柱稳定,然若上面重量过大或重心偏倚,则易使柱破裂,故后代无用此法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 -590年) 虽在当时政治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宫殿与佛寺之建筑活动仍极为澎湃。而佛教之兴盛则为建筑活动之一大动力。实物之在艺术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Greece Buddhist)之种种圆和生动之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遗存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南北朝建筑已具备后世建筑所有之各型,兹择要叙述如下: 石 窟 敦煌石室平面多方形,室之本身除窟口之木廊外,无建筑式样之镌凿,盖因敦煌石质不宜于雕刻也。云冈,天龙山,响堂山,均富于建筑趣味,龙门则稍逊。前三者皆于窟室前凿为前廊;廊有两柱,天龙、响堂并将柱额斗拱忠实雕成,模仿当时木构形状,窟内壁面,则云冈、龙门皆满布龛像,不留空隙,呈现杂乱无章之状,不若天龙、响堂之素净。由建筑图案观点着眼,齐代诸窟之作者似较魏窟作者之建筑意识为强也。 殿 关于魏齐木构殿宇之唯一资料为云冈诸窟之浮雕(第11图)及北齐石柱上之小殿(第17图)。殿均以柱构成,云冈浮雕且有斗拱,石柱小殿则仅在柱上施斗。殿屋顶四注。殿宇其它各部当于下文分别论之。 塔 塔本为瘗佛骨之所,梵语曰"窣堵坡"(Stupa),义译为坟,冢,灵庙。其在印度大多为半圆球形冢,而上立刹者。及其传至中国,于汉末三国时代,"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殆即以印度之窣堵坡置于中国原有之重楼之上,遂产生南北朝所最通常之木塔。今国内虽已无此实例,然日本奈良法隆寺五重塔,云冈塔洞中之塔柱(第11图)及壁上浮雕及敦煌壁画中所见皆此类也。云冈窟壁及天龙山浮雕所见尚有单层塔,塔身一面设龛或辟门者,其实物即神通寺四门塔,为后世多数墓塔之始型。嵩山嵩岳寺塔之出现,颇突如其来,其肇源颇耐人寻味,然后世单层多檐塔,实以此塔为始型。塔之平面,自魏以至唐开元天宝之交,除此塔及佛光寺塔外,均为方形;然此塔之十二角亦孤例也。佛光寺塔亦为国内孤例,或可谓为多层之始型也。 四、隋、唐时期(公元590 -906年) 隋再一统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土木,为唐代之序幕。唐为中国艺术之全盛及成熟时期。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天宝乱后,及会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砖石佛塔最多。隋代一石桥,唐末一木构佛殿,则为此期间最可贵之遗物。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 隋、唐建筑实物之现存者,就型类言,有木构殿堂、佛塔、桥、石窟寺等物。其中石窟寺本身少建筑学上价值。此外尚有钟楼之一部分,亦因不全,不得作一型类之代表物。但在间接资料中,则可得型类八九种,以资佐证。在史籍中亦可得一部分之资料也。 城市设计 隋、唐之长安与洛阳,均为城市设计上之大作。当时雄伟之规,今虽已不存,但尚有文献可征。 隋文帝之营大兴城(长安),最大之贡献有三点:其一,将宫殿,官署,民居三者区域分别,以免杂乱而利公私;又置东西两市,以为交易中心。其二,将全城以横直街分为棋盘形,使市容整齐划一。其三,将四面街所界划之地作为坊,而其对坊之基本观念,不若近代之block,以其四面之街为主,乃以一坊作为一小城,四面辟门,故言某人居处,不曰在何街,而曰在何坊也。街道不唯平直,且规定百步、六十步、四十七步等标准宽度焉。顾炎武言:"予见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廨舍之为唐旧创者,其基址必皆宏敞。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唐代建置之气魄,可以见矣。 五、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 -1280年) 五代赵宋以后,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宋、辽、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其宫殿虽已毁尽,其佛寺殿宇之现存者,尚遍布华北各省;至于塔幢,为数尤夥。作风手法,特征显著,规例谨慎,循旧制之途径,增减嬗变不已。此期除遗留实物众多外,更有营造法式一书,为研究中国历代建筑变迁之重要资料。 自五代、宋以后实物存者渐多,依其结构,可分为木构、砖石塔幢及其它三类分别叙述之。就年代言,辽与北宋约略同时,金则略当南宋而短,故所举各例,但以年代为序,不分南北畛域也。但就地方特征言,则凡边疆地带去文化中心愈远则其所受文化新兴影响愈迟。当宋之世,虽在战争中屡败于辽、金,而在文化上则辽、金节节俯首于汉族。文物艺术之动向,唯宋是瞻。自实物观之,同时代之遗物,凡边陲所见胥保存前期特征较多焉 六、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 -1912年) 元、明、清三代,奠都北京,都市宫殿之规模,近代所未有。此期间建筑传统仍一仍古制。至明清之交,始有西藏样式之输入外,更由耶稣会士,输入西洋样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之刊行,则为清官式建筑之准绳。最后至清末,因与欧美接触频繁,醒于新异,标准摇动,以西洋建筑之式样渗入都市,一时呈现不知所从之混乱状态。于是民居市屋中,旧建筑之势力日弱。 七、民国时期(公元1912年以后) 民国初年,建筑活动颇为沉滞。迨欧美建筑续渐开拓其市场于中国各通商口岸,而留学欧美之中国建筑师亦起而抗衡,于是欧式建筑之风大盛。近二十年来,建筑师始渐回顾及中国固有之建筑,遂有采其式样以营建近代新建筑者。自此而后,建筑师对于其设计样式均有其地域或时代式样之自觉,不若以前之惟传统是遵。今后之中国建筑,亦将如今后世界各处之建筑,将减少其绝对之地方性。然因传统,背景,民族气质等等元素之不同,亦将自成一家,但其形成,则尚有所待耳。 中国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中国建筑史论文: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学体会与探索 摘要:为使学生从更广阔、更宏观的角度学习并掌握近现代时期外国建筑的发展背景与主要脉络,从5个方面对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学提出探索和提议,指出在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学中,应加强与社会背景、艺术史、古代建筑史的联系,注重史论与理论的平行教学,强调建筑作品的个案分析,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建立自己的建筑观。 关键词:建筑史;教学;建筑观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是建筑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建筑学系学生的必修课。相对于外国古代建筑史,该课程具有知识点琐碎、理论流派繁多、信息量大等特点。随着图文资料的增加与网络信息的传递,学生能够更多更直接地了解国外最新的建筑动态,他们对新建筑思潮的敏感度与接受力超过了部分教师。然而,大部分学生对这些信息的了解比较片段化、图像化,对一些建筑现象或思潮缺乏必要而系统的认识,这些图像与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是一种无序的状态,从而最终导致他们对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仅仅停留在图像或流派的层面上,对其相关背景及其内在逻辑缺乏必要的了解,更谈不上建立自己的建筑观[1]。近十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建筑史更深入的研究,以及外文原著和译著的出版,我们逐渐了解和接触到更多史学家与理论学者理解建筑的方式。学生素质的提升与史学研究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史教学中,首先,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建筑概念,了解建筑现象与背景,还要拓展社会人文等相关知识,使学生从更广阔、更宏观的角度去观察建筑现象;其次,强调对建筑师或建筑作品的个案分析,引入建筑理论学者的分析方法,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最后,通过对建筑大师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时代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并逐渐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建筑观点。 一、注重与社会背景的联系 外国近现展与其社会背景的大变革有着密切联系,“近现代(modern)”的划分也正是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分界点。工业革命不仅使英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国,也改变了整个欧洲城市的面貌,同时也带来了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的大发展。工业革命为近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则为现代建筑带来了思想上的启蒙与变革。在启蒙运动“重理性”思想的影响下,欧洲建筑领域19世纪出现了功能理性主义与结构理性主义思想。从劳吉埃长老(Mare-Antoine Laugier)到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普金(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和肖阿西(Auguste Choisy),他们的建筑思想成为经典现代建筑思想中功能理性、结构理性主义思想的先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调社会背景的变化对建筑学的影响,并以此解释现代建筑发展、演化的原因和动力,使学生能够打破单纯建筑现象的束缚,从更广阔的角度来审视建筑的发展。 二、注重与艺术史的联系 传统的外国建筑史教学较多强调建筑史本身的专门性,旨在发现建筑史的客观规律,实际上,外国建筑史教学应更加关注其与艺术史的联系,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事实上,在西方建筑史中,建筑一开始就与艺术密不可分。他们最初将建筑、绘画和雕塑三门艺术归于“美的艺术”。这种观点在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就已形成,后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学者的肯定并传承下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塑和绘画这三门艺术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造型艺术观念[2]。 而现代建筑是整个现代艺术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建筑的创新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绘画、雕刻和装饰艺术中的革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20世纪20年代末成立的德国包豪斯学校,所聘请的都是如康定斯基、纳吉等当时西方绘画、雕刻和工艺设计领域叱咤风云的先锋艺术家。他们的思想对包豪斯的早期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所开设的基础课也为包豪斯设计教育作出了极大贡献。此外,勒·柯布西耶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本身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学教育,学美术出身,并且在以后的建筑职业生涯中,一直坚持绘画创作,并以此作为建筑灵感的源泉[3]。 三、注重与古代建筑史的联系 相对于19世纪末之前的外国古代建筑,学生们对多变、新奇、创新的近现代建筑更感兴趣。但在近现代建筑史的教学中,绝不能与古代建筑史隔离,在某些层面二者有清晰而复杂的联系。如:许多学生常常为法国启蒙运动时期部雷的“纸上建筑”所震撼。实际上,部雷与列杜的建筑深受18世纪意大利建筑理论学者皮拉内西的雕版画影响。而皮拉内西对古罗马建筑废墟的描绘与再创作对部雷等建筑师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巨大影响。古罗马精髓及“宏伟壮丽的”建筑在18世纪再一次呈现在建筑史上。尤其在“后现代”时期的教学中,许多古代建筑史上的案例会多次出现在后现代建筑师的作品中,如矶崎新的“筑波广场”与米开朗琪罗的“卡比多广场”之间的关联;后现代建筑大师格雷夫斯反复使用的“拱心石(Keystone)”,在这种知识点的联系与相互比较中,学生既能重新回顾古代建筑史的知识点,又能增强对建筑历史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历史与理论的平行教学 传统建筑史教学较多强调建筑的线性发展,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也有一条明确的线索,比如现代建筑的开端设定在威廉·莫里斯和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之后经历了“新艺术”、现代主义的演进,在建筑四大师手中得到最大发展,达到顶峰。随之而来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多元化思潮集中体现了现代运动的成果,这种更替形式的论述在许多建筑史的参考书中都有表述。这种线性发展的观点来自佩夫斯纳(Nikolaus Berhard Leon Pevsner),许多教材与参考书都采用了这种建筑史线性发展的方式。与佩夫斯纳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吉迪翁(Sigried Giedion)和希区柯克(Henry-Russell Hitchcock),但是这种线性历史观的研究方式在二战后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理论学者开始把现代建筑的发展放在更加广泛的背景来看待,从社会学、政治经济、人文进步等方面入手,展示了一个不同的、多元化的理论形式。其中,包括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曼弗雷多·塔夫里(Manfredo Tafuri)、列奥纳多·本涅沃罗(Leonardo Benevolo)、美国的科林·罗(Colin Rowe)等[4]几位理论家,他们的研究对建筑史论多样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贡献。 建筑史的讲解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建筑现象的描述、建筑流派的比较等,而应该更多地了解和研究各种建筑史方法论,多元地解释建筑史,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要的学者,并推荐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著作。如赛维的《建筑的现代语言》(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塔夫里的《建筑的理论和历史》(Theories and History of Architecture)和《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本涅沃罗的《西方现代建筑史》(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等,以多元的视角看待并批判现代建筑,建立富有批判性的建筑观。 五、注重建筑作品的个案分析 密斯是现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学中,密斯及其作品是必须讲解的内容。巴塞罗那展馆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于其自由平面、流动空间及水平与垂直的板片元素的运用,但不去了解这座建筑的真实结构,包括隐藏在板片式墙体中的轻钢支撑,就不能理解密斯如何创造了空间的流动性和无限性,如何创造了墙体与柱在彼此分离中对话的可能性。换言之,只有将建筑形式与结构形式结合讲解,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巴塞罗那展馆的精髓所在[5]。 外国建筑史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熟悉某些作品取得的成果,而且要关注经典建筑作品背后的成因。可见,外国建筑史不应该仅是建筑风格形式的演变史。同济大学王骏阳教授曾指出,加强个案作品的建构分析正是超越风格演变史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目的是避免学生将建筑简单地等同于风格和形式。 讲解好建筑史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既要求教师讲得好,又要求学生积极配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外国建筑史相关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非常必要。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推荐的参考书籍,挑选自己喜爱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分析其思想或作品的成因,以图纸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阅读文献到完成作业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提出了自己的建筑观点,完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变化。 目前,学生对设计的兴趣远大于对历史的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储备更多的知识,努力在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内容等方面作尝试和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观历史课程在设计学科中的尴尬地位。 中国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新探索 摘要: 针对目前中国建筑学专业本科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评述东北大学建筑系在该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的、激发课程教学“活力”的初步探索。通过对该课程在教学资料“活化”、教学方法优化、课群关系“联动”、考核机制开放等方面的改革分析,总结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经验,以期抛砖引玉,探讨切实提高教育实效的途径。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一、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历史是人们了解建筑与建筑学最有效的途径。中国建筑历史是建筑学的一门主干理论课[1],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建筑历史知识与理论修养,使学生在掌握建筑历史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设计和分析研究能力,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创作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建筑史在建筑学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从目前多数院校普遍教学情况看,中国建筑史课程仍以传统的“听课、讲课”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收效不佳,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充分调动, 难以 从真正意义上激发求知欲望和兴趣,教学效果也必然受到影响。学生上课做方案、背单词、睡觉,“开小差”,的现象屡见不解。一方面表明学生对建筑历史课主观认识偏颇、重视不足;另一方面更为深刻地显示出课程本身在教学组织和授课方式上客观地存在需要完善之处。 二、 激发“活力”的教改尝试 东北大学自恢复开办5年制建筑学专业以来,始终以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 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锻炼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出发点,积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教育实效。中国建筑史课程自开设以来,更是针对目前本科建筑史教学普遍存在的“沉闷”现状,不断探索激发课程“活力”的有效方法,从教学资料、教学方式、课群关系、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活化”教学资料 中国建筑史的教学内容具有时代跨度大,建筑类型丰富,知识内容繁杂等特点。传统的通史化教育尽管逻辑清晰,结构谨严,有明确的导向性,但是其鸿篇巨制的诠释性架构体系过于机械、僵硬、形式化。正因如此,统编的建筑历史教材往往使建筑系学生错觉地认为,掌握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建筑物代表、建筑师及其设计思想是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针对上述情况,东北大学建筑系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资料,取消了固定单一的教科书,教学以专业教师教案为纲,在统编教材基础上结合不同授课阶段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参考书内容除建筑史范畴,还涉及历史、文学、思想、艺术等相关综合领域,以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广采博收,学生则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阅读。 其次,充分利用数字时代丰富的媒体信息,多渠道搜集电视、网络等有益的教育资源。如CCTV纪录频道播出的《故宫》《颐和园》等纪录片,《探索与发现》栏目涉及的历史建筑等内容。多种媒介的信息补充,使学生能够“生动直观”地感悟专业知识,系统地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另外,校外教学资源的利用也是教学资源扩展的一个直接、有效的补充手段。授课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沈阳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建筑资源, 结合课程进度采取参观考察的方式,实地体验、近距离接触宫殿、寺庙、陵墓等古建筑,教师结合实物进行现场讲解(图1)。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也使得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充满活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少的问题,学校采取厘清内容主次,把握难点重点,讲“点”串“线”地灵活教学安排,同时部分教学内容采取以问题为主导的“讨论式”教学方式。 中国建筑史基础理论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作整体性介绍分析,在课程讲授前把相关章节必须掌握和了解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思考。建筑类型评述部分,改变传统的“听讲课”教学方式,采取“讨论会”形式,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部分内容为专题,以问题为主导,安排学生课下研习、课上汇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例如:在中国传统民居部分,根据知识点及内容特征分若干专题,教师提前将相关书籍、网站向学生推介,布置学生在课下做功课,课上进行分组汇报(图2)。在汇报过程中,可随机提问,互评讨论,教师也可现场指导,最后进行总结点评。这种以讨论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了“教”与“学”的乐趣,更能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不知不觉提升了学习表现,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刻、充分。 (三)“联动”相关课程群 为有效实现课程价值,学校还非常重视中国建筑史课程同其他主干课之间的目标一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相关课程群的有效联动。 建筑史的教学除了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建筑发展认知之外,还能为其他课程,特别是建筑设计的学习提供辅助和引导性作用[3]。学校中国建筑史教学特别注重与中、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历史建筑保护改造设计专题结合。例如:三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沈阳老北站建筑保护及改造设计》题目(图3),引导学生将对历史建筑的研究分析与设计实践相结合,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踏勘、实地测绘,实现建筑历史学习与建筑设计无缝对接,把学生对设计课的兴趣直接嫁接到建筑历史的学习中来,使中国建筑史与建筑设计课程有效联动,使设计专题成为建筑历史学习的有机延伸。从而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建筑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培养全面、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建构科学的建筑观。 同时,学校中国建筑史课程还着力推动与实践教学之间的配合与互动,将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于建筑调研实习、建筑测绘实习、素描与色彩实习等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借助相关课程的学习机会,以体验、考察的方式加深对建筑历史知识的理解(图4)。 (四)开放考核机制 建立开放、合理的课程信息评价体系,并结合教改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效果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调整,是学校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采用综合的考核评定方式,即学生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两部分按比例综合构成。平时成绩的考核除了包括学生个人作业、分组作业完成情况,还包括学生课堂表现 。期末试题中加大分析和论述题目分值,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建筑史观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统编教材中知识点的机械掌握。同时,尽量均衡两部分考核内容的分值比例,以期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注重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贯穿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的评价反馈。在课程开始前、教学过程中和课程结束后都设置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计采用客观选项与主观建议相结合的模式,为消除学生不必要的心理顾虑,采取匿名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实施的反馈意见,鼓励学生讲真话,保证信息收集的原真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 正在提升的教育实效 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史课程开课几年来,以灵活性、主动性、参与性、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学设置,调动了学生对建筑史学习强烈的兴趣,也激发出了课程应有的活力。课程教学在尝试与探索中取得了初步成效,2012年学院对首届建筑学本科毕业班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评价,中国建筑史课程获得了第一名;同时毕业班的24名学生中,2名学生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学生在课程调查问卷中表示:“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很累、也很轻松,课堂上轻松的学习氛围和课下有趣的动手、动眼、动脑一系列实践活动令人愉快”“上课后知道自己欠缺的东西很多,这无形中的压力让我知道,想把这门课学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借学生所言,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刚刚起步,为切实提高教育实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尝试和调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努力。
网站开发论文:数据库设计对网站开发的影响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与科技设备的发展,网站得以出现。而随着信息科技的普及,网站也得到普及。网站在开发中涉及前台页面制作以及后台程序管理制作,而后台程序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可执行程序,可以经由服务器端执行或数据库连接进行数据交换与修改。显然,数据库技术在网站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数据库设计的质量可以反映程序员的设计水平,也能够直接影响网站的运行效率。一个优秀的数据库设计,能够充分提升网站数据传输效率,保证数据信息的一致,所以数据库设计优化才可以保障网站的运行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数据库概念、网站开发的特点、数据库在网站中的应用、有无数据库支持的网站开发对比等,进行数据库设计在网站开发中应用的论述。 关键词: 网站开发;数据库技术;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出现十几年,用非常快速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生产效率等。顺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各阶层的需求,网站被开发出来,政府机关与企业间等各种机构都开设独立网站。网站的作用可以是为企业宣传,可以是产品营销,可以是知识传递等,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因此,网站的开发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本文论述数据库设计对网站开发的作用。数据库是网站开发的核心,网站内所有的数据都需要数据库进行处理,所以数据库的设计是决定网站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数据库的设计为核心,展开数据库在网站开发中应用的研究,从而论述数据库设计对网站开发的实际价值。 1数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库在领域内被称为数据的仓库,是依据数据的传输形式与自身结构进行存储与管理的仓库。后期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的职能逐渐扩展,已经不仅用于管理信息与储存信息,而且发展成为用户所需的数据管理方式。现展下的数据库可以为用户保存数据,还可以关联到与之相关的数据。程序开发者按照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并负责数据库的运行、维护、安全保护,确保数据库的有效运行[1]。现阶段,数据库设计技术已经成熟,可对大型数据进行安全管理。所以,现代数据库设计也被应到各个领域中,如网络购物、银行系统、网站等。 2数据库的具体设计 2.1数据库设计的原则程序员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数据库设计的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程序员具有整体意识,以用户的需求为设计基础,避免出现过多不需要的数据库空间,浪费资源,同时节省人力、时间与财力。数据库设计要被限定在特定范围内,对用户所需存储的数据进行管理。在数据库开发前,需要设计者做好充足准备,全面了解数据库的网站以及对网站后期可能开发的需求。设计数据库时,要预留可再开发的空间,使数据库更具有可扩展性[2]。数据表是数据库的核心体现,因此数据表的命名要清晰,方面用户数据的查找与提取。同时,要对用户进行权限配置,限定特定的用户可以进行数据库访问,以加强数据库的访问安全。 2.2数据表字段的类型数据表的字段需要根据用户所需求的字段最小数据类型进行确认。例如,性别数据库。只有男女两个分类,可以设置为int型,数字0代表男性,数字1代表女性。但是,如此设计会造成资源浪费。于是,可以按最优设计为基准,将字段设置为bit型,true为女性,false为男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硬盘的容量逐渐提升,市场价格也逐渐下降。但是,如果数据库设计的不够合理,随着数据资源的集聚增加,占用的硬盘空间会逐渐加大,进而影响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增加用户数据浏览时所用的时间。 2.3数据表的设计数据表是数据库对用户的体现途径。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数据库的设计也有所区别,而数据库的设计与网站的规模密切联系[3]。数据库的设计需要满足用户网站的多样性与扩展性需求,网站的设计会区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因此,在进行数据表创建时,要最大化将数据资源存储到数据库的不同表中,同时建立数据字典。实例说明:某新闻网站,数据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数据表,用于用户基本信息的存储,如联系方式等;(2)菜单表,作为网站首页菜单信息的存储;(3)栏目表,作为网站信息各栏目名称的存储;(4)新闻信息表,作为网站内各项新闻内容的存储,如新闻标题、时间、信息来源等;(5)用户表,作为网站各类用户与权限信息的存储。以上所介绍的是简单的新闻网站的基本表设计,如果网站内部还有其他功能,可以继续创建新表,不受限制。 3数据库设计在网站开发中的实现 3.1网站前台的设计实现网站前台的作用是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转换为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浏览的网页。一个常用网站可以供用户浏览的信息包括三个类型:网站首页信息、网站新闻栏目首页信息、网站新闻页面信息。此三个类别中的信息均来自数据库,其中网站首页所显示的是不同新闻栏目中最近的几条信息标题,信息条数可以自行设计;网站新闻栏目首页所显示的是网站内部指定栏目的信息标题;网站新闻页面显示的是用户制定的新闻内容的详细内容。所以,网站前台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动生成网页文件,这需要数据库的辅助,各栏目内容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录入、储存、提取。数据库设计中,需要将各类信息做好数据表的分类,方便信息管理,最大化使用数据库空间[4]。 3.2网站管理后台的设计实现网站的后台管理归管理员个人使用,主要负责网站内部各栏目与内容的管理,涵盖栏目的添加与替换、内容的更新与替换、页面的修改与维护等。后台管理的结构包括权限管理、栏目管理、信息管理、模板管理、插件管理等多个板块。其中,权限管理用于设置网站的访问权限,如页面是否允许复制、管理员设置等;栏目管理可以进行栏目名称的调整,如名称替换、位置替换等;信息管理主要用于前台新闻内容的更新,可以做新闻的添加,也可以进行删除与修改等;插件管理是网站结构的管理,如首页管理、权限管理等可以将其他版块添加到插件管理中。网站管理后台涉及众多模板,需要数据库设计进行网站结构的优化。 4数据库在网站中应用的结果分析 4.1网站建立期的分析网站在建设期间有多条新闻需求,在建设期如果没有数据库的支持,则需要创建多个静态新闻页面。栏目首页需要4个,网站首页需要1个,再加上个页面的内部页面,数量居多,且如此开发出的网站不可进行重复使用,需要扩展或者更新时,则需要全部重新建立。而具有数据库设计的网站在建设期间首先通过编程建立网站前台与网站的内容管理后台,设计时需要投入较多,但是设计后网站可以进行重复利用。网站管理后台可以长久使用,可以直接进行网站的改版,从而减少资源浪费与时间成本。 4.2网站运行期间的分析网站运行维护期间,可分为两种情况:网站内部不需要内容的更新;网站内部需要做大量内容更新。第一种情况中,采取数据库设计与不采取数据库设计,后期将付出的投入没有太大差别,所以更需要考虑网站内部需要大量内容更新的情况。这主要源于现代信息社会信息量巨大,无论是处于网站优化还是企业宣传,现代企业所建立的网站都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上传与修改。没有数据库支持的网站建设,每进行一条新闻的添加,都需要增加一个新闻页面,同时还需要修改所属栏目的首页,所以一次新闻的更新需要改动三个位置,如进行大量内容的添加,导致工作量剧增。而有数据库支持的网站,增加新闻时不需要做任何页面的添加与修改,只需在后台添加已经设置好的新闻管理页面,操作简单。具体地,将需要添加的新闻标题与内容分别添加到各自的文本框,然后提交即可。可见,工作量极小。 4.3结果分析现代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海量信息在互联网内部传播,用户需要网站内部具有新闻排序、检索、分页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数据库才可以完成。通过上述对有无数据库网站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静态页面组成的网站使用与较小型的使用,内容无需更改;而具备数据库设计的网站开发方式则适用范围更广,可以支持大型网站建设,内容更新快捷,反应灵活,使用于大量制作网站的网络公司使用,可重复利用性更高。 5结语 通过上文叙述可知,单纯的网站开发需要多个静态页面进行连接,实用性较小,进行数据更新时操作工作量过大,且网站一旦建立不可重复使用,不利于资源重复利用。而经过数据库的设计可以做到网站结构的优化。网站设计前,预先建立网站前台与网站内容管理的后台,通过用户的需求将所需要的栏目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在网站首页进行页面浏览时可以快捷从数据库进行提取,而网站内容更新也可以在后台进行简单操作,网站建立后可以进行重复利用,随时进行网站改版,以可以看出网站有无数据库设计的巨大差别。网站开发的方向是实际应用,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是优化,因此数据库设计在网站开发中可以起到极大的优化作用。 作者:张莹 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网站开发论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探究 摘要: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电子网站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但是,在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数据库安全问题,难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质量,无法增强其发展效果,因此,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达到预期的开发目的。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数据库安全问题;安全防范措施 在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数据库安全问题管理制度,逐渐创新数据库安全问题管理方式,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为人们营造安全的网站环境。 1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安全问题分析 对于每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而言,数据库都是整个网站的核心体系,其中含有较多重要的数据信息,例如:电子商务网站的交易记录与商业秘密等,此类金融数据一旦被盗用,将会影响用户的财产安全,甚至会出现数据泄露等问题,难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质量。1)数据登录隐患问题分析。在电子商务网站实际设计期间,相关技术人员会利用Windows等方式进行登录,或是利用数据库验证方式开展登录工作。在技术人员登录之后,会出现系统默认账号的现象,可以支持账号再次对系统进行访问。例如:在某电子商务网站中,超级用户的账号不会被系统更改或删除,因此,系统会对其进行全面的保护,然而,开发者在实际开发期间,为了可以便于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使用,没有设置繁琐的密码,很容易在网站之后,出现修改现象,导致电子商务网站的使用出现经济损失[1]。2)数据库结构安全问题分析。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期间,经常会出现数据库结构安全问题,主要因为开发者与设计人员没有制定完善的数据库设计方案,难以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很容易出现数据盗窃的现象[2]。同时,对于数据表的重命名而言,开发人员没有利用各类组合对其进行前后缀处理,无法防止被重命名,导致出现各类安全问题。对于数据字段重命名工作而言,开发者没有全面开展密码等字段名相关工作,难以提升数据安全性,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3]。3)在电子商务网站实际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后台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难以提升后台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首先,部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人员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不能科学开展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问题,在登录页面之后,经常会出现安全屏障,忽视后台系统操作权限的设计,无法提升其安全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人员利用简单的用户名与密码,导致出现后台管理系统账号密码数据泄露的现象。同时,电子商务网站后台管理系统设计人员不能科学设计登录页面,难以在身份验证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数据库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提升后台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4)服务器地址设计问题。在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期间,服务器地址设计工作较为重要,然而,部分设计人员不重视服务器地址设计工作,难以提升其安全性。一方面,数据库用户与用户名会出现各类连接问题,很容易出现文件内容泄露等现象。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设计部门没有做好源代码标写工作,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甚至会影响整个网站的安全性[4]。5)注入泄露问题。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中,经常会因为SQL的输入出现注入漏洞问题,难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性与开发质量,甚至受到黑客的攻击,无法提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工作效率与质量。 2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数据库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数据库安全问题的解决,保证可以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逐渐增强数据库的应用效果,合理优化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系统特殊账号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期间,数据库安全控制部门必须要重视特殊性账号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提升特殊性账号的安全性,例如:电子商务网站中“sa”特殊账号是重点账户,不可以被删除,也无法被修改,在建立重新账号之后,如果新账号属于超级用户,也可以与此用户享用同样的数据库服务,但是,此类账号的安全性较低,经常会出现数据库安全问题,难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工作效率与质量,甚至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安全性。因此,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特殊账号的管理,保证可以提升保护工作效率,设置一些复杂性较高的密码,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技术人员还要避免出现数据库软件泄露的现象,不可以为不法人员留有可乘的机会[5]。2)制定完善的重命名制度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数据库重命名工作,例如:电子商务网站中目录重命名、数据表重命名等,不可以设置简单的账户或是密码,同时,还要设置非法访问阻止功能,逐渐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保证可以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3)制定完善的后台数据库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后台数据库管理制度,首先,技术人员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账号,不可以出现简单的账号或是密码,避免出现账号泄露的问题。其次,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需要绕过非法用户页面,设置一些具有用户权限的变量标识,例如:Session等,保证可以针对每一个页面进行验证,全面开展管理工作。最后,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不可以使用任何特殊账号,提升账号字符的连串性与保密性,增强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中数据库安全问题的解决效果。4)注入漏洞处理措施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应该重视注入漏洞处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注入漏洞问题。首先,电子商务开发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普通用户与系统管理员实际情况,开展权限区分工作,在普通用户查询用语不符合权限的情况下,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对普通用户进行删除处理,保证可以减少恶意代码的出现,进而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其次,必须要重视用户输入验证工作,保证可以借助各类数据库系统,开展输入内容验证工作,或是利用验证工具防止注入式攻击。同时,技术人员需要合理设计测试字符串变量内容,拒绝出现二进制数据库现象,保证可以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6]。5)制定储存验证输入系统在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期间,技术人员需要重视验证用户输入系统,保证可以利用各类储存测试技术等开展相关工作,规范各类输入内容,提升数据库的使用安全性,同时,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需要阻止恶意代码,避免出现注入式攻击现象,逐渐提升数据库的安全保障效率,增强其发展效果,避免出现各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3结束语 在电子商务网站实际开发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体系,逐渐提升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而增强其发展效果,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作者:陈文杰 单位: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网站开发论文:浅析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站开发专业建设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迎来了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春天。在众多的专业中,网站开发专业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生事物。本文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网站开发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网站开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建站(拥有独立网站或网店)的比例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网站的维护水平总体偏低,仅能进行内容的更新,缺少技术维护人员。这给计算机网站开发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网站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网站开发设计与实现能力、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站推广与优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够从事网站开发、网站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等相关工作。现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网站开发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专业建设 (一)专业方向应细化。网站开发专业的内容按网站的开发流程可以包括:网站建设规划、网站初步建设、静态网页设计、程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数据库的管理与使用、网站管理以及网站推广与优化。如按上述分类,学生将要学习八个项目的开发能力,三年时间的高职教育是不能全面完成这种能力培养的。即使学生学习了全部的知识,又会因为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而失去行业竞争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划分能力方向,做到以“专”、“精”为主。可以实行“项目能力课程体系”的专业建设模式。具体的说,就是要教师结合网站开发项目提出的能力需求和知识需求,制定出阶段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必须、实用为度,学习结束后把所学知识整合做出项目。 (二)课程设置要更新。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授课只注重理论知识,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的现象。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也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杜绝重蹈覆辙,在课程设置上要新颖、独特、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专业知识过硬、人文素养高尚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在加大自身硬件投入的同时,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学生在校期间,应到对口的公司进行实习,帮助自己定位,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进行工作定位打好基础。学校应把专业实践环节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通过各种培训机制培养学生的课题研发等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建设 (一)以网站设计师为主导。课程建设要坚决贯彻“职业技能导向”、“案例教学”、“工程活动导向”和“项目任务驱动”的建设思想,围绕网站设计师岗位的核心能力,将专业技能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导向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此为课程建设核心来组织和实施教学,体现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综合性和针对性。 (二)深化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实行项目(案例)驱动和“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大量真实的项目、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考核方式上,推行综合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教考分离和网络考试。并尝试建立试题库和网上实际操作考核平台,理论与实践测试二者结合,客观评估学生的能力。 (三)加大实践课程比例。课程设计对于学生的意义是很重大的。课程设计中要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最好能将学生送入正规的公司去参与开发的整个流程,或者仿效公司的开发流程,让学生真正在课程设计中得到锻炼。 三、校企合作 (一)课程联合建设。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网站开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 (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共建,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统一规划,互为补充,校内实训基地要基本参照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要与有关公司和企业的专家进行充分论证,争取企业的设备捐赠和教学培训赠送。并逐步使实训基地成为开放实训室,由学生来管理,通过锻炼,使学生的管理能力、开拓技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引进行业知名专家作为顾问和专业带头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给予教师带薪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建立适当的机制,奖励教学上真正有创新的人,激发教师学习热情。 网站开发论文:让你成为优秀的动态网站开发工程师 就目前来看,PHP、ASP、JSP和依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4种动态网站开发技术,凭借简单易学、安全可靠、扩展性强和易于配置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软件工程师也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人才之一。近年来,各种讲解技术的书籍越来越多,高职系列教材,本科教材和各类规划教材林林总总,但是教材的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着较多鱼目混珠的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日新月异,高职毕业生已经超过了本科毕业生的数量,高职教育成为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但是教材的建设却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许多教材虽冠以“高职”字样 却没有真正体现出高职特色,就目前来看,大部分教材依然存在如下缺陷:①借用本科同类教材或是在其基础上删减内容。②转抄内容居多,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导致应用技能培养不够。③内容陈旧,滞后于知识技术发展现状,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案例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等。 1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 教材在编写之前,进行了广泛的企业调研,对企业一线软件开发工程师进行了沟通,明确了成为一个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并在教材中予以体现,为学生顺利的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 教材采用现阶段最为流行的C#语言讲解,学习之前需要安装好运行环境IIS和.NET Framework,以及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可视化开发工具。通过对及其工作原理、C#的语法基础、Web Form网页的概念及其代码与页面的特性、HTML服务器控件和Web服务器控件、验证控件与用户控件、内置对象、数据库访问技术、的配置和优化方法、在中使用XML、Web Service等问题的讲解,提高了学生的软件开发技能。 2以案例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 教材选用了具代表性的动态网站-网上书店作为主线,在所有章节中,均以其作为案例,对重要技能点进行讲解,通过对前11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开发网上书店的所有技能,在第12章中,对网上书店进行了整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软件工程师的各项工作任务,见图1所示。 3以实践为主导,以理论为辅助 高职之所以区别于本科和研究生,根本不同在于人才的培养定位,高职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本科特别是研究生则注重对学科知识系统性的培养,偏重于研究型人才。该教材具有明显的高职特色,提出了“理论够用、实践为先”的理念,将实践提高到占主导地位的高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态网站开发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 该书由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徐红教授等编著。徐红是山东省教学名师,具备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从事软件开发教学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动态网站开发和教学管理经验。本书具备鲜明的高职特色,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体现“理论够用、实践为先”的撰写思路,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是一本优秀的高职高专教材。 网站开发论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网站开发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本文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多媒体专业网站开发方向课程体系为例,对网站开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具体做法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网站开发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分析了课程结构及每门课程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要点;主张通过3个学期的时间,采用课程深度逐次递进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网站开发课程教学。 关键词:网站开发;课程设置;课程体系 1引言 近几年,就业市场对网站开发人才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各高职院校计算机系中普遍都开设了网站开发方向或专业课。网站开发课程实践性极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快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网站开发属于应用型、操作型技术,基本不涉及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因此十分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但由于各院校的师资情况、实训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院校网站开发课程体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没有固定的模式。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网站开发类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网站开发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实践。本文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网站开发方向课程体系构成为例,对网站开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重点介绍了网站开发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分析了课程体系的构成及每门课程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要点,主张通过3个学期的时间,采用课程深度逐次递进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教学,使学生从浅入深地掌握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态网站程序开发、网站推广及服务器维护等网站开发相关技术,最终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网站开发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2课程体系整体设计 高职院校网站开发人才的培养,应当根据当前市场上网站开发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灵活、科学地设置课程。网站开发作为一门计算机综合应用技术,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大量相关知识和技能。如网页美工、版式构成、平面设计、网页动画、静态网页制作、网站程序开发、网站与推广等。这就决定了网站开发人才培养绝不是靠一两门孤立的课程就可以完成,而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网站开发所涉及的知识从浅到深依次包括静态网页设计制作、动态网站程序开发、网站推广及服务器维护三大部分。反映到教学计划中,这三个部分可以作为网站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应一个学期,每一个学期设置若干门课程。这就构成了网站开发整体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流程。其中,第一阶段培养以静态网页制作为主的初级网站开发人才;第二阶段培养具备Web编程能力的中级网站开发人才,第三阶段培养综合性高级网站开发人才。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 3课程体系构成 3.1入门期课程设置 入门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静态网页设计、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基本的HTML语法和常用HTML标记,对CSS和Javascript有一定了解。本阶段主要开设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版式构成与平面设计 网页设计与网页制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注重艺术设计,后者注重技术实现。对于前者而言,网页设计是一门视觉设计艺术,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艺术设计素质的培养。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专业网站开发方向就设置了“版式构成”、“造型基础”等艺术素养课,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 在网页的技术实现阶段,必须依靠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等)将设计图转化为具体页面,因此要求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平面设计软件。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系中,很多专业都开设平面设计课程,因此该课程可以作为整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不需要在网站开发方向中单独设置。 HTML语言是网页设计的基础语言。网站开发方向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HTML语言(包括基本的CSS和JavaScript)。由于课程门数的限制,单独开设HTML语言课程是不太实际的。最好的办法是将HTML语言与网页编辑工具(Dreamweaver、FrontPage等)结合起来,合并为一门课程。在讲解网页编辑工具的同时讲解HTML语言。这是在下一阶段学习网站编程语言的基础。 3.2提高期课程设置 提高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至少掌握一门Web编程语言,熟悉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数据库操纵语句,能够比较熟练的应用Web编程语言和数据库进行动态网站开发。本阶段主要开设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Web编程语言 当前流行的Web编程语言有ASP、PHP、JSP、等。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可能全部掌握,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师资特点进行选择。我院从2005年开始由ASP语言转向PHP语言,也尝试性的开设了。根据实践情况来看,由于以C语言为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PHP语言由于简单易学,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再加上PHP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迅猛,该语言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人才需求量也持续上升,因此可以作为Web开发教学语言的首选。 数据库 数据库是动态网站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站开发方向必须开设数据库相关课程。但是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以某种具体的数据库产品为例,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数据库操纵语法。 具体选择哪一种数据库产品进行教学,也要与开设的Web编程语言相联系。如以为教学语言,则可以选择SQL Server或ACCESS作数据库。如以PHP作为教学语言,则可以选择MYSQL数据库。如果以JSP作为教学语言,则可以选择Oracle或者MySQL数据库。根据我院近几年的实践经验,SQL Server和MYSQL都是理想的选择。 3.3拓展期课程设置 拓展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静态网页设计和动态网站开发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知识拓展,了解并掌握网页Ajax异步通信编程、动态网站模板(如Smarty)、网站与推广、搜索引擎优化(SEO)及网站安全等前沿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级网站开发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本阶段主要开设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Ajax技术和高级JavaScript技术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最近几年快速流行起来的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的技术。该技术对于改善客户体验、创建交互性强、交互界面友好的网页具有重要作用。要成为网站开发的高级人才,就必须掌握Ajax编程。而Ajax编程也是以高级JavaScript技术为基础的。Ajax和高级JavaScript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模板技术 虽然Dreamweaver中也有模板的概念,但是它与动态网站开发中的模板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动态网站开发中,用模板技术实现HTML代码和动态脚本代码的分离。即“美工”与“程序”的分离。模板技术在团队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同时使用模板技术对于优化大型网站程序的结构、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网站开发综合性人才,必须掌握模板技术。 在基于PHP的网站开发模式下,使用最为广泛的是smarty模板类库。我院在网站开发方向第3学期中开设smarty课程,培养学生的高级网站开发能力。 网站与推广 在拓展期,不仅仅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网站,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好网站。这就是网站的与推广方面的知识。如域名、虚拟主机的管理,ICP备案的申请,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SEO)等。其中SEO是一个重点。使学生掌握如何最大限度地让网站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并排名靠前。 服务器管理 仅仅掌握网站开发的技术,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网站设计师。网站设计人员必须对Web服务器有一定地了解,才能在设计网站时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在拓展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Web服务器知识,如Web服务器的分类、运行机制、安全性等。 通过本节所述可以看出,拓展期包括大量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相对比较零散。由于课程门数的限制,不可以能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开设一门课程。但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跨度较大,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可以囊括以上全部内容。因此在实践中,我院多媒体专业教学团队自行编写了拓展期的授课讲义,每个知识点用一章或两章来介绍,很好的解决了开课难和选教材难的问题。 4 结束语 各院校网站开发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但总的来说,必须通过一系列课程的设置,形成一个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结构科学、开课顺序合理的课程体系。使网站开发教学始终按照一条清晰的主线进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多媒体专业网站开发方向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在入门期开设美工设计和Dreamweaver课程,在提高期开设PHP+MYSQL课程,在拓展期开设Smarty、xAjax等课程。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技能网站开发人才具有很好的效果。 网站开发论文: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的设计 摘要: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是一个门户网站的自动生成系统,使用者利用该自动生成系统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快速建立一个企业门户网站。本文设计了建立于B/S架构上的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分析了该平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设计了其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其实现技术。 关键词: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功能模块;B/S结构 1 引言 门户网站的制作和维护主要分为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呈现给用户浏览器的是前台的网站部分,这一部分提供给用户大量的万维网上的信息供用户浏览和使用;后台部分一般不与用户打交道,由专业人士对后台的信息进行管理。它主要包括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控制着前台网站的功能和表现形式,而数据库服务器则用来存放大量的万维网上的信息资源。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门户网站的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就是网站的建设过程,它们一般从网页的设置和布局方面来考虑。网页设计的总体原则是要把万维网上的信息资源集中在一个互联网页面上,有利于简化用户对有用信息的查寻。而其具体的处理过程,则是根据不同的门户类型来确定不同的页面构成。如果每次建立一个新的门户网站都需要从最低层的网站的设计着手将是一个重复而繁琐的工作,包括网站页面的布局和设置,后台数据库的描述,信息资源的整合等方面。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是一个门户网站的自动生成系统,使用者利用该自动生成系统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建立具有类似性质的企业门户网站 。信息门户网站的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并不仅仅是要设计一个网站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功能。这样,无论是谁,即使他根本不懂网站的制作和数据库的维护等相关的知识,只要会使用浏览器,就同样可以在系统的指导下制作一个专业的门户网站。 2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设计原则 (1)系统的建设应该统一考虑,系统可重用。它不是简单的一个网站,它更多的是一个体系架构和框架,以及为实施这个体系架构的一套规范、方法和工具 。 (2)可用和实用性。建立企业信息门户并不是使用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应用将企业所有现有的应用替换,它是建立一个信息、服务的集散地。在这个集散地 ,企业现有的应用可以集中展现出来,同时,用户可以在这里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3)可扩展性。企业信息门户不仅需要将现有的应用集成起来,还必须具有良好的 可扩展性,在新的应用,新的需求被提出和完成后,可以比较方便的将其纳入整体体系。 (4)应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企业信息门户集成的各类信息非常多,所以,要求搜索引擎可以同时检索各类不同的信息。 (5)安全性。信息门户集中了整个企业多方面的信息,但企业的信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开放的 ,安全性就是指必须能够控制可以利用的企业信息门户框架下提供的服务。并将这种安全性和整个企业基础网络架构统一起企业信息门户的设计原则来。使得服务只能被授权的用户获取。这就需要提供统一的用户和信息管理。 (6)灵活性。该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之间是松耦合的,添加和删除模块非常方便,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向系统中间添加功能也将非常简单。 (7)利用成熟的技术和方法,重在整合。企业信息门户和现有系统与网站之间是一个整合的关系,己经建设成的信息服务被纳入企业信息门户,这是通过向企业信息门户提供必要的入口信息,从而通过企业信息门户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其服务,但服务的内容完全由现有的系统提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信息投资和经验。 3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设计思想 信息门户网站的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并不仅仅是要设计一个网站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功能。这样,无论是谁,即使他根本不懂网站的制作和数据库的维护等相关的知识,只要会使用浏览器,就同样可以在系统的指导下制作一个专业的门户网站――这就是该系统的设计思想。 基于该设计思想,本网站需要有一个类似于Windows向导一样的界面,指导用户使用我们的网站系统;当然如果用户已经通过我们的网站定制了一套自己的门户网站的话,那么也可以直接进入他所需要的网站里面去;当用户按照系统指定的步骤完成后,在各个步骤中所涉及到的用户的信息将会自动存入到后台数据库而无须系统管理员手动添加;前端又会通过Web页面自动呈现给用户,当然这些信息要求不能杂乱无章,需要排序和分页以提高网站的整体美观和方便使用者浏览。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在技术上,要求该系统具有“记忆”功能,系统给每一个门户网站分配唯一的一个ID 号。当新增加一个门户网站时,该网站的ID号将会被自动的存入系统,而不是象以往Web页面的“无记忆”状态;当再次进入先前设置过的门户网站时,系统会调出它的ID号进入以前的网站,这就好比要“唤起记忆”一样。本网站系统虽然较为复杂,但它毕竟还是一个网站,因而Web中的交互式程序设计,页面信息的导航和分页还有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等都是本网站设计的关键技术。 根据以上设计思想,规划本系统的设计原理图如图1所示: 4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主要功能 4.1 多站点、多栏目管理 一套系统可维护多个站点,如维护企业的外部门户、内部门户、英文版、日文版等,确保企业网站的可持续发展。可随时切换到自己工作的网站。每个站点可包括任意的栏目及子栏目,栏目包括一般栏目和引用栏目(如头条新闻、图片新闻等),可任意调整显示顺序。 用户可以直接从Microsoft Word中,直接剪切、拷贝过来,只要会用Word,就能进行丰富的页面制作。系统提供可视化编辑环境,用户可以在内容编辑中,插入图片、表格,改变字体、字体大小、对齐等。所见即所得。 4.3 所见即所得的模板制作 模板语言标准、简单,无需编程。模板中可包含其他模板,如网站的栏目菜单条、网站的左边子栏目列表等通用部分,可极大地提高模板制作的速度和质量。 模板基于浏览器的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方式,用户可以在模板编辑中,插入图片、表格,改变字体、字体大小、对齐等。所见即所得。 4.4 自动部署网站 采用静态页面生成技术,将内容库中的内容结合HTML页面风格模版,生成最终的HTML 页面。这些静态的HTML页面通过设置的FTP配置,自动复制到Internet的Web服务器上去。在最终的Web服务器上,无需数据库支持。系统对每个站点,支持定时,指定时间间隔后,系统就自动执行页面生成、部署,无需人工管理。 4.5 公告模块 支持弹出、滚动和全部三种公告类型,公告内容提供HTML编辑器。支持频道通用公告、首页公告及各频道的独立公告。公告列表功能可显示全部公告的链接及页面,公告具有一定的有效期,在有效期过后自动不显示过期的公告。 4.6 用户模块 管理员与会员分开管理,可以单独指定每个管理员管理的权限和会员组在每个栏目的浏览、查看、添加权限。每个会员组的权限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会员有权限、评论权限、短消息权限、收藏夹权限、上传文件权限、商城权限等权限和个人文集功能、个人图片集和个人下载集功能。 4.7 数据库模块 系统可支持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支持数据库的在线备份、在线还原、在线压缩等。 另外系统还具有新闻/文章模块、下载模块、图片模块、留言模块、视频模块、统计模块等,其具体的平台模块结构图如图2所示。 5 平台实现技术 系统将采用三层B/S结构,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这是当今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应用程序设计的总体趋势。三层结构的应用程序设计遵循开发的标准,保留了两层结构优点的同时,简化了程序设计的复杂度。中间层应用服务器,通过提供资源池和缓冲区等机制,能更有效的管理系统各种资源;通过标准的API接口实现对后台访问,并向客户端程序屏蔽了所有资源访问的细节。客户端程序更容易被开发和维护,因为他们不易受到后台程序变动的影响。 表示层采用+XML+XSL技术。XML-XSL技术是真正将表示与数据分开,XML只专注于传递数据及其结构,再配合上XSL就使得设计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很方便的改变显示的样式、风格,或者转换成各种形式的显示标记语言,以其他终端显示设备,如PDA,手机等,而不仅仅是HTML浏览器。由于XML和XSL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基于它们开发系统,不但方便程序功能的实现,最重要的是拥有大量的厂商支持,而且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系统的应用逻辑以及功能模块由.net来实现。应用.net技术开发的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只需要专注于系统逻辑的实现,而不需要太多理会系统底层调用的问题,如事务行为、系统安全、连接池、网络访问和线程通信等通用的 问题,可以大大缩短开发的时间。 6 结束语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是一个门户网站的自动生成系统,使用者利用该自动生成系统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方便的建立企业门户网站。本文介绍了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各个模块的功能,探讨了平台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内容,给出了平台分析与设计方案,方案综合采用多种先进理论、技术和工具,并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以确保能高质量的实现平台。 网站开发论文:Asp.net网站开发中如何实现弹出对话框 摘要:上网的多样信息、拟定个性化架构内的某网页,都应填写关涉的信息,并存留在服务器。这种状态下,网站开发这样的主体,就应拟定必备页面。设定好的页面中,应当附带着文本框、必备控件等,便于信息填写。特有的开发路径下,能弹出对话框。文章辨析了网站特有的这种流程,解析了必备技术。 关键词:;网站开发;弹出对话框;必备网页;信息填写 弹出对话框,包含三层级的总架构、数据库配有的交互路径、输入进来的验证、转换得来的精准字符串。为了规避常常见到的误差操作,在设定网站之时,应能缩减添加上去的页面数目、文本框附带的总控件。弹出对话框特有的配件,缩减页面总数。这种设计之中,针对细分出来的数据类别,修正及变更原初的文本框。这种弹出特性,提升了原有的网站水准。 1 新颖设计特有的价值 用户信息、设定个性网页,都要填写偏多的关联信息。填写好的信息,还应被存留在建构的数据库、衔接着的服务器。对应这种需求,初始时段的网站开发,就应拟定多层级的可用页面。配套页面之中,还应附带文本框,搭配可用控件。添加这类控件,方便了平日之中的信息填充、信息修正等。 从现状看,各类技术加快了原有的更新速率,缩减了刷新时段。多样媒体技术,增添多层级网页,缩减等待耗费。但与此同时,这种成套技术也布设了更多页面、文本框拟定的有关控件。用户上网之时,需要填充信息。在修正信息时,为了纠正特有的某一控件偏差,还需把拟定好的完备页面都予以修正。这种修正方式添加了额外范畴的服务器荷载,带来误差操作,缩减应有的最优体验。 为了规避这一状态,初始时段的设计之中,应能减少附带着的文本框、减少必备页面以及成套控件。设定弹出对话框,即可缩减页面。针对细分出来的数据类别,修正特有的文本框。弹出来的特有对话框,包含宏观架构下的网站框架、控件封装状态、数值提交式样。采纳CSS特有的新颖样式,拟定了带有兼容特性的精准测试。在设定好的浏览器以内,即可搜索下载。 2 总体网站构架 选取开发实例,采纳了多层级特有的网站架构。拟定出来的宏观框架,从底侧层级直至布设的前台,依次涵盖着数据库、配套访问工具、实体层级及特有的访问层级、业务逻辑关涉的层级、惯用的函数层、网站表示层。访问工具层配有的更新文件,表征了重载函数。针对细化类别,更新必备数据、其他范畴的关联数据。 表示层带有验证特性的某控件、封装必备样式。弹出对话框关涉的各类数据,都应及时提交。体系配有的浏览器,对于拟定好的样式,能测定它的兼容特性。 3 独特的数值类别 数据库存留的独特类别,包含可空类型特有的存储数据。这样的数据表征了搜集的基础值、常规范畴内的正常值,除此之外,还应添加特有的null。可空类型范畴的一切数据,在拟定好了类别之后,还应添加问号,例如在time、Data、int特有的数值之后添加一个问号。真正编程之时,常把没能填充进来的文本控件、非字符串这样的独特类别添加在流程以内。默认情形下的取值,设定成偏小日期或者对应着的偏大数值,不可添加null。 有些情形下,常会把设定好的非字符串、可填充这样的文本框控件,都填入零这样的数值,同时一并提交。若把没能填充好的非字符串、文本框以内的控件,都默认成零,那么很难判别真正用户输入、网站默认数值。表征着日期及时间这样的精准赋值,若凸显了偏大的、偏小的关联数值,则不符合本源的默认规则。 弹出对话框独有的新性能,是把没能添加进来的非字符串,赋予默认数值,不可填入特有的null数值。这是因为添加null这样的惯用做法,不利于接续的函数操作。初始程序开发,常把初始时段的最佳赋值,拟定成int关涉的某一对象。若拟定了原初的默认赋值,则这样的取值只可被设定成正负1,很多开发者并没能熟识这一规则。由此可见,用户没能添加上去的这些非字符串,应把可填入范畴的文本框控件,都设定成最佳的可空类型。这就规避了常常见到的偏多误差。底层数据库特有的常规开发、平日之中的操作,都添加了便利。 4 布设样式及封装 4.1 封装各类控件 带有验证特性的网页控件,应被封装在拟定好的文件夹以内,衔接某一文件。这种封装作用,是确保添加进来的信息精准。按照各类环境,在拟定好的页面以内,凸显提示信息。这种新式封装,提升了细节范畴的新体验。 Asc配有的各类控件,包含五类样式。这些样式状态可分成默认架构下的隐蔽状态、平日常规状态、查验成功状态、对应着的验证失败、验证时段中的警告。对于各类状态,都拟定了对应着的CSS。这种控件配有的多层级样式,都被涵盖在不同特性的文件以内。在这之中,隐藏情形下的这类状态,没能被凸显在网页之中。为此,控件表征出来的多类样式,都关联着CSS。 4.2 布设最优样式 弹出来的对话框会包含表示层,这种层级样式整合了更新特有的控件、输入查验必备控件、CSS附带的多重样式。在这之中,带有更新特性的分支控件,在对话框及附带的页面交互之中,可以及时更新,省掉了刷新步骤。输入查验依托的必要控件,确保输入进来的数值是精准的。与此同时,这类双重控件也添加了独有的新式体验。CSS范畴的新颖样式,是表示层配有的侧重部分。弹出对话框附带着的这一样式,被设定在表征样式的文件内。CSS搭配样式整合了遮蔽层、对话框范畴的局部,包含成套样式,其中遮蔽层独有的特性,是防止弹出特有的对话框时,网页仍被更改。对话框特有的总布局、多层级的配套代码,都可查验得到。 各类版本范畴的这种样式、厂商研发得来的不同样式,都搭配多样支撑。凸显出来的对话框,也带有多层级的布局差异。开发进程之中,对于拟定好的某一浏览器,应先去测定它凸显的兼容状态。例如:IE特有的这类浏览器,从原初的版本更替至现有版本,都应经由兼容测验。对于6.0特有的惯用版本,尤其注重测验。 5 结语 伴随网络普及,各类企业都建构了自带的网站。网站建构依托的新颖技术就涵盖了ASP,ASP特有的建构思路便利信息查验。企业依托这一网站,拓展自身形象,提升了内部范畴的办公成效。这种态势下,提升ASP特有的网页速率,缩减潜藏着的数值误差,是面对着的侧重任务。网站开发中,采纳了带有弹出特性的对话框,缩减了拟定的源代码。对于整个网站,设定命名规则、可空类型关涉的多样数据、数据库必备交互、字符串彼此变更、控件封装形式。弹出对话框这样的设定性能,包含数据提交、浏览器特有的兼容状态。这种新颖框架提升了上网时段的新颖体验,方便了数据存储。 网站开发论文:web网站开发与数据管理的思考 摘 要: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日新月异的web技术也同样以惊人地速度改变着世界。自从web2.0兴起以后,网站数据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趋势,如何有效地管理数据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将以web网站开发的现状分析为出发点,对web网站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开发设计原则、云计算与web网站数据管理做初步探析,希望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web网站 网站开发 信息资源组织 云计算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web网站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迅速改变。所谓web网站,就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企业、机构或个人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web页面和Internet出去,并且申请唯一的域名成为其访问标志的实体。信息化社会的到来,web网站在IT企业被广泛运用。网站逐渐成为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纽带,人类可以在网站这个虚拟的社会中生存下去。作为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和内容,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将web的作用实现最大程度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web网站开发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今天,web作为信息的载体,网站的功能取决于它承载的信息。当前,web网站开发多数是为了提供信息、从事商业活动等,根据网站基本的属性我们可以将网站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内容为主的网站,一部分是以应用为主的网站。 1.基于内容类的网站 从网站发展状况来看,基于内容的网站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内容属性是它最重要的一个属性,也是信息化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基于内容的网站组织体系除对网站的信息资源进行简单归类外,还分析用户的具体需求,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设计网站的具体规划和方案。依托计算接和互联网技术,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网站建设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容乐观的是,网站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专业性并不强,分类体系不够健全,而且各网站的分类标准不一,给用户浏览内容带来了不便。用户要想提高浏览和检索效率,笔者认为掌握一定的检索技巧会更有优势。 2.基于应用类的网站 基于应用类的网站是互联网迅速发展并得以应用具体体现,社会属性是其最重要的属性,目前这种类型的网站主要有电子商务网站和电子政务网站等。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和传统的商务活动有所不同,网络化经济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电商意识越来越强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给电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法制的不健全、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支付的安全性存在风险都使得这类网站面临考验。基于应用类的电子政务网站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方便了用户,打破了信息所受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电子政务的应用现状不平衡。总之,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为代表的基于应用类的网站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相关单位和政府不断开发和探索,实现web网站和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web网站开发设计原则 Web网站上涵盖了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大到社会科学,小到生活娱乐。近几年基于内容的网站迅速发展,各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纷纷做起了自己的网站,网站内容的来源和内容形式也日渐丰富。Web网站要想做好,就必须合理组织网站的信息资源,了解地域的属性和用户的具体需求,确定好用户群,尽可能多做原创内容,少拷贝与粘贴其他网站存在的资源。在开发设计网站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数据模式。这种模式是将互联网看作信息系统,web网站的数据库作为系统的中心,但是这种模式的语义表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用户模型。这种模式适合开发有特定需求的web网站,可以与其他的模型相结合。第三,内容模型。内容模型能够将数据、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的表达形式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地以数据为中心。 四、云计算与web网站数据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eb2.0的迅速兴起使得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的趋势,数据量的暴增对网站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web网站的发展过程中,web的数据管理系统不断更新,云计算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能够将本地的数据转移到web中。要想组织、管理好web数据,云计算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设计开发特定的应用,增强云数据库的查询、保存、处理能力。面临海量数据的管理这一难题,云计算的发展不能只停止在目前这个层面上,需要人们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五、结语 web网站开发与数据管理的思考是目前网站发展研究热点之一,做好网站组织规划、整合并归类网站信息资源、增强网站的数据能力尚待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数据量的增大势必会推动云计算的迅速发展,面对这样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我们更应该把握好机遇,积极探索,开发出更加丰富的web网站操作以及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以此来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要求。 网站开发论文:网站开发软件平台研究 摘 要: 动态网站开发已成为目前网络开发的热门话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动态网站软件开发所需的Web构件。目前流行的开发平台分为三种,分别是:开发平台、J2EE开发平台和LAMP开发平台,从几个方面比较了三种平台在性能方面的优劣,并指出了网站开发平台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动态网站 Web构件 开发平台 性能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网站开发技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动态网站并非意味着网站上有动画,而是网站对用户的一种互动和交互,网站可以实时的更新。目前除了个别网站外,绝大部分的网站都是动态网站。动态网站的开发平台成为人们热衷研究的话题。 一、网络开发 目前网络开发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体系结构,分别是C/S和B/S两种体系结构。C/S是Client/Server的缩写,即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这种结构需要在电脑上下载客户机才能运行。在服务器端也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这种软件的典型代表是网络上即时通讯的软件,例如QQ,MSN等等。B/S是Brower/Server的缩写,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我们平常访问的所有网站都是这种架构。这种结构使得在客户机上只需要启动一个浏览器即可。网站平台开发定位的是B/S结构的网络开发,网站开发又分为动态网站开发和静态网站开发。目前绝大部分网站都是动态网站。 二、网站开发所需Web构件 网站开发的具体流程可以描述为:使用数据库去存储网页内容,使用HTML标识文档结构和添加内容,使用CSS对页面进行布局和美化。使用JavaScipt完成用户与浏览器交互,实现页面特效,使用Web服务器(Apache)到网上,使用浏览器进行显示。 要建立一个动态网站,需要7种Web构件,下面对这七种Web构件进行一一说明。第1方面是客户端浏览器,浏览器的作用是给浏览者提供一个图形用户界面,实现对业务系统的操作功能。浏览器另一个作用是当服务器端更新时,浏览器端只需要刷新就能够看到新的内容。目前比较流行的有微软自带的IE浏览器,360浏览器,火狐浏览器(Firefox),谷歌浏览器等等。这些浏览器的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第2方面叫做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目前已经扩展为XHTML。HTML语言通过各种标记来标识文档结构,同时还可以标识超链接、图片、文字、段落、表单等信息。浏览器通过读取标签来显示页面,然而HTML语言并不能显示丰富多彩的样式,只能相对呆板地显示内容,这样就引出了第3方面样式表(CSS)。样式表被用来对HTML标签显示的内容进行布局和美化。样式可定义HTML元素如何被显示,可以有效地对页面的布局、字体、颜色、背景和其他效果进行更加精确地控制。第4方面是客户端脚本编程语言,Javascript、VBScript、Jscript等都属于这种语言。这种语言被用来开放交互式Web网页,可以嵌入到HTML文档中编写。第5方面是Web服务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Web服务器是运行在Web站点上的程序,用于管理Web页面的软件。第6方面是服务器端脚本编程语言,服务器端脚本是用来协助Web服务器工作的编程语言,通过服务器端的编程,可以动态地编辑、修改或添加网页内容。可以对用户提交的查询和数据进行响应,或访问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到浏览器;还可以对不同的网页提供安全和访问控制,为不同类型的浏览器设计不同的输出等等。最后一方面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网页上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来自于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当用户在浏览器上做查询操作时,系统将用户查询的条件和要求转变成SQL语句然后在数据库上执行,得到结果后返回到前台浏览器界面。 三、三种开发平台 目前比较常用的网站开发平台有以下三种:(1)、(2)J2EE、(3)LAMP 平台 是微软开发的平台,平台依附于微软的产品,和Windows系统做到了无缝连接。开发架构的组合是Windows Server+IIS+SQL Server+ASP。该平台的特点是入手比较容易,在Windows平台上安装很方便,不需要太多的配置,同时拥有很大的用户群体。但是由于Windows本身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受到了质疑。跨平台方面做的也不太完美。同时Windows和SQL Server正版价格都不低,因此用开发成本较高。 2. J2EE平台 J2EE平台开发平台的架构是UNIX+Tomcat+Oracle+JSP的组合。该组合的开发功能十分强大,同时在跨平台方面做得也比较完美。但是J2EE平台环境搭建十分复杂,同时价格也较高。J2EE平台特别适合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功能强大,但是也要难学得多,开发速度也比较慢。 3. LAMP平台 LAMP平台的结构是Linux+Apache+MySQL+PHP。其中Linux、Apache以及PHP都是开源免费的自由软件,是可以免费获得的资源,而数据库MySQL的商业版也只收取了少量象征性的费用。LAMP组合具有入手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高、开发速度快等特点,使得LAMP平台后来居上,成为广受欢迎的开发平台 三种开发平台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四、网站开发平台的发展趋势 从三种平台的对比中可以看到,LAMP平台组合具有代码开源、开发简单、安全性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Web程序开发人员的欢迎和喜爱,LAMP平台中的几个软件都可以免费获得,并且代码开源。这意味着其代码的核心部分可以被免费使用,所有源码和文档都可以在相应的官方网站上获得。使用LAMP(Linux+Apache+PHP+MySQL)平台构建的网络应用程序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更加吸引客户。LAMP无论是性能、质量还是价格都将成为企业和政府信息化所必须考虑的平台,并且逐渐开始面向企业级应用发展。LAMP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网络开发平台组合。 网站开发论文:《离散数学》精品课程网站开发与实现 摘 要 《离散数学》是一门内容涵盖多门数学学科分支的综合课程,本文结合离散数学的实际教学,采用PHP作为开发语言,后台使用mySQL数据库开发设计了《离散数学》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浏览课程信息、观看教学录像及课件、下载相关教学资料、作业查询、在线留言等功能。该网站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 【关键词】离散数学 精品课程 PHP MySQL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现代的高校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教育模式以外,网络教育模式是当代大学教育的一大特色,而精品课程网站则是网络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元素。《离散数学》课程网站对课程进行精心的网络教学设计,给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下载学习课件以及阅读在线课件或者教学视频,满足大学生的各种自主学习要求,为提高精品课程教学的质量增添了教学特色,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 1 网站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离散数学》课程网站是辅助教学的互动网站,网站基于B/S模式,采用PHP语言,后台采用MySQL数据库开发实现,其运行环境为:操作系统 windows XP及windows 7 或以上,开发工具Zend Studio9.0、AppServ、Photoshop CS4。 2 网站设计 2.1 网站总体结构 前台功能:浏览课程信息、观看教学录像和在线课件、下载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录像、作业查询、在线留言等功能。 后台功能:管理员登录和验证、管理员管理(查看管理员、增加管理员、删除管理员)、留言管理(查看留言、删除留言)、作业管理(查看作业、删除作业、作业)、上传管理(查看上传、修改上传、删除上传)等主要功能. 2.2 主要功能模块描述 2.2.1 课程信息浏览 在网站浏览时,通过对课程描述、师资队伍等页面,对精品课程的相关课程信息进行浏览,让普通用户了清晰的了解离散数学精品课程。 2.2.2 在线视频与课件 在线视频与课件,能让用户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了课件学习。 2.2.3 相关资源下载 离散数学精品课程网站为用户提供了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的下载,给所有用户带来资源共享的益处。 2.2.4 作业查询与留言 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作业查询功能,及时查询相关授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可以查看过往作业;留言功能使得用户能通过匿名留言给相关的授课教师,同时授课教师能及时查看留言。 2.2.5 管理员登录与验证 普通管理员由超级管理员注册添加,管理员使用已添加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后台管理工具通过与数据库的交互,验证和判断用户身份,做出登录成功或失败的跳转。 2.2.6 管理员管理模块 超级管理员在这个模块中拥有最高的权限,能对已有管理员进行修改、删除、查看;也可添加新的管理员用户。 2.2.7 留言管理模块 留言管理模块显示的内容是来自前台页面的用户通过匿名留言而来的,在这个模块中,管理员可以进行留言的查看和删除。 2.2.8 作业管理模块 管理员通过作业管理模块来作业、查看过的作业、删除已的作业,的作业将显示在前台网站上,供用户查询。 2.2.9 上传管理模块 管理员通过上传管理模块来上传文件,上传的文件被限制为.doc、.xls、.ppt、.txt等格式的文件,这些文件上传后用来提供给用户下载或者查阅。管理员还能在这个功能模块中修改和删除已上传的文件。 2.3 系统流程设计 2.3.1 前台页面流程图 用户先进入首页,然后从首页通过导航栏分别进入:师资队伍、课程描述、课件学习、下载中心、联系我们模块。 2.3.2 后台管理流程图 管理员首先通过身份验证和密码验证,登录到后台管理工具中,登录成功后可以进行:管理员管理(查看管理员、增加管理员、删除管理员)、留言管理(查看留言、删除留言)、作业管理(查看作业、删除作业、作业)、上传管理(查看上传、修改上传、删除上传), 3 数据库设计 3.1 系统E-R图 离散数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实体由管理员、留言、作业、上传四个组成,其中管理员中包含了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 3.2 数据字典 离散数学精品课程网站一共使用了4张数据表,分表是:管理员表(admin)、留言表(message)、作业表(homework)、上传表(upload)。 admin管理员表:管理员表用于保存管理员的信息。admin_id为主键。 4 结束语 本课程网站是一个教学辅助平台,通过本网站学生可以了解到离散数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可以在线观看教学视频、下载教学课件,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线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对促进现代教育是一种创新,也是未来高校教育的一种趋势。 网站开发论文:谈网站开发中网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网络化办公时代,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创新项目管理平台的开发使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方式由人工管理阶段进入信息化时代,。此网站的开发能使项目得到实时监控,项目文档也能及时的汇总、存档,实现无纸化办公。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问题,网站问题应该是大家在开发网站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现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与大家进行交流,以供开发人员参考。 网站ACCESS数据库 一、功能与目标 本网站主要有三种用户类型:第一为学生用户类型,第二为教师用户类型,第三为管理者用户类型。首先学生用户通过答辩后被确立为立项项目后,会得到一个项目编号,学生首先要进行网上项目的申请。教师用户主要是指学生所在学院的科研院长对项目进行实时管理,包括项目的审核、项目合同书的收集、项目的中期检查等。项目顺利完成后,学生用户需要在网上提交结项申请,这时需要管理者用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顺利完成项目,若未通过进入未完成项目,申请延期则进入申请延期项目管理。 1、学生用户 学生用户经过答辩被确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后,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建立学生用户的登录帐号及初始密码。学生得到账号及密码后登录网站。登陆成功后,进入项目申请阶段,填全相应的申请信息后,进入项目信息显示,可以对提交的信息进行修改,确定信息准确后就可以开展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在项目结项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如实汇报,如果已经完成该项目,就点击我要结项,若未完成还有想完成的意向的就点击申请延期,系统自动将项目延时一年,而那些没有完成并且没做任何操作的进入未完成项目。 2、教师用户 这里指的教师用户是指各个院部管理创新项目的教师,主要是指各学院的科研院长,或者每个院部安排一名专职教师负责管理。教师用户对项目进行实时管理,包括学生用户的建立,项目的审核、项目合同书的收集、项目的中期检查等。 3、管理者用户 管理者用户顾名思义拥有最高权限的人,管理者拥有一切别人没有的权利。管理者可以看到所有学生创新项目的有关信息,当学生点击我要结项后,进入我要结项汇总表,管理者看到此表后可以为结项做些准备,学生点击申请结项后,管理者进行审核,若符合结项要求则审核通过,进入已完成项目汇总。若不符合要求则未通过审核。 二、在网站上遇到的问题 1、如何网站 在网站与后台数据库建立连接后,首先建立一个装网站的容器。打开计算机中的管理计算机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Internet信息服务网站添加网站,会弹出一个会话框需要填写一些信息,网站名称、物理路径,这个物理路径就是放网站的容器,此容器名与网站名一致,IP地址为本主机地址,端口号为80,进行连接,会弹出会话框特殊用户,特殊用户即为超级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进行测试设置,确定即可。 将其他网站关闭,启动刚刚建立的网站,启用该网站的目录浏览,然后打开2010中的代码段,生成网站,等待片刻后,在管理中浏览网站不会生成网站,因为还有关键的一部没做,更改.NET Framework的版本为4.0,之后网站就成功了。 2、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1) HTTP 错误500.19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windows 2008下IIS7 安装 遇到如下错误:HTTP 错误500.19 - Internal Server Error无法访问请求的页面,因为该页的相关配置数据无效。详细错误信息模块IIS Web Core通知BeginRequest处理程序 尚未确定错误代码0x80070021配置错误不能在此路径中使用此配置节。如果在父级别上锁定了该节,便会出现这种情况。锁定是默认设置的(overrideModeDefault="Deny"),或者是通过包含overrideMode="Deny" 或旧有的allowOverride="false" 的位置标记明确设置的。 (2)HTTP Error 500.19 - Internal Server Error另外一种解决方案 配置错误: 不能在此路径中使用此配置节。如果在父级别上锁定了该节,便会出现这种情况。锁定是默认设置的(overrideModeDefault="Deny"),或者是通过包含overrideMode="Deny" 或旧有的allowOverride="false" 的位置标记明确设置的。出现这个错误是因为IIS 7 采用了更安全的web.config 管理机制,默认情况下会锁住配置项不允许更改。要取消锁定可以运行命令行%windir%system32inetsrvappcmd unlock config -section:system.webServer/handlers。其中的handlers 是错误信息中红字显示的节点名称。如果modules也被锁定,可以运行%windir%system32inetsrvappcmd unlock config -section:system.webServer/modules另外,如果使用的朋友,在安装IIS7的时候一定记得勾选,默认不选,也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信息另其他类似错误二HTTP 错误500.19 - Internal Server Error 三、技术介绍 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能被用于一台Web服务器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提供许多比现在的Web开发模式强大的的优势。 是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不像以前的ASP即时解释程序,而是将程序在服务器端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 Microsoft Office Access是微软把数据库引擎的图形用户界面和软件开发工具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Access的用途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用来进行数据分析: access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能力,利用access的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类汇总、平均等统计。并可灵活设置统计的条件。 第二,用来开发软件: access用来开发软件,比如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各类企业管理软件,其最大的优点是:易学!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也能学会。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探讨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暴露出来的问题,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并带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措施包括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并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农业 技术推广 新模式 一、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现状 1.经济体制 市场改革到现在时间不算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发展不完善,到了如今这种市场经济社会,显得不协调,其服务效益低下,且不能满足农民致富的需求。自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来,过去由行政手段推动农业技术转向自由发展,而考财政支持的公益性服务也止步不前。而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早已分离,各自发展,技术的研制、推广、生产等各个环节不能有效地协调和联系,导致科技成果难以实现推广和发展。 2.人才匮乏 县级和乡级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部门,因为这两级的部门是知己面对农民的,需要提供技术给农民,县级部门的职能比较多,是一个综合性推广机构,既要接受来自地级市举行的科研实验,又要把最新有用的技术推广到乡级。而乡级农业技术部门的职能比较单一,主要负责将技术推广给农民。然而这种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尴尬局面,只是基层技术人员不得不另谋出路。久久不更新的知识也使得技术人员的技术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在技术新模式推广中,技术人员难以胜任。 3.经费短缺 根据调查显示,不少基层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严重缺乏,甚至有时连工资都成问题,各种去下乡考察的经费更是难以报销,致使工作人员很不满意,这也导致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出外学习,无机会与相关前辈以及当下取得卓越成绩的同行交流,导致技术人员的知识停滞不前,难以发展,更是难以取得成效。而根据另一份调查显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只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0.2%,只占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 4.僵硬的机制 目前我国基层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是有上面的行政权力操纵的,受到计划的限制,体制显得僵硬而不灵活,难以激励基层人员,致使农技干部呈现出一副消极怠工的摸样,技术人员的素质更是不同,不少上级把这个部门当做闲职,安排无关人员去工作混日子,而县乡两级部门开会讨论次数更是极少,几乎无考核,无检查,两级部门严重脱节。 二、推广新体系的方法 1.加强科技创新 要求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真正对农民有用,能够给农民带来实惠的技术,而技术的创新要建立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情,注重农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内在关系。加强推动科技研究和推广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其相互协调,解决科研和生产的脱节问题,是科研来源于生活实践,而又直接应用于农业,鼓励基层技术人员积极到一线工作,掌握第一手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进行研究,创造出对农民有用的科技成果。 2.建立新模式 2.1设立农业技术信息平台 对各级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用,各级都要配备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的研究其他各级的成果,选择其中的有用的加以推广,而各级部门技术人员也要加大研究,将成果积极分享给其他级人员,大家一起讨论,加以改正和完善,积极与各级研究单位,专业学校以及推广部门合作,从而更加有效的利用有效的资源,同时可以将成果推向大众,给大众一个咨询和信息平台。 2.2改善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 随着农业的发展,当前的服务机制一不能满足农业全方位需求,为了与农业发展相适应,服务机制以及运行机制应当积极改革,服务机制不该只限于过去的放式,要使技术服务扩大范围,将服务推广到产前以及产后。与此同时,要推广创新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最重要的是创办科技示范园,引导农民怎么做,而不是指导农民怎么做。各级部门应当积极带头,加快技术推广的速度。 2.3改革服务模式 促使企业参与到农业中,给农业带来新的生产模式,让企业带头,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新模式,企业向农民做出全方面承诺,给农民全方位的支持,包括生产的产品、生产资料以及新技术推广,形成订单生产方式。企业除了与农民合作外,也可以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双方技术人员可以合作共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形成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农业的发展。 2.4改变农资生产企业为主的服务模式 改变服务于农业的农资生产企业的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由间接供货和直接供货想结合的服务模式来取代过去间接供货的服务模式,除了要实行经营销售的服务之外,同时实行推广服务。利用多种方法和渠道对企业的产品加以介绍,使农民了解,同时也要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 2.5推广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民营科技服务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技术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的在于调动广大农业科技技术人员的研究积极性,鼓励各类技术人员加强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开发。 3.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技术的吸收能力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人,是发展农业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人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关键因素。要想农业科技能够发展,离开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难以行得通的,要使农民对技术的理解接受,并能加以利用。经过政府的努力,当代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若要使从总体上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高。近些年城市的工作吸引着农村的青壮年,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只剩下妇女老人孩子,这也导致目前农民科学素养呈下滑趋势。而对于农民的技术培训更加显得无力,不少地方更笨不存在培训,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也要增加培训机构的成立,健全培训的体系,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创新。从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农民,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推广测土配方技术 提高农业增产增收 摘 要:本文主要是分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增肥方法,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使作物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测土配方技术;土壤肥力;农业增产 测土配方技术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是节约肥料能源、提高土壤肥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我国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对新生事物的反应比较滞后,因此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 1.1 技术力量薄弱 基层农技站的农技队伍力量目前还是很单薄,老技术人员退休后,基层土肥站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的缺乏,加上业务范围又比较广,通常情况下,很多站基本出现无专职的土肥员,造成技术力量的断层。每个技术人员不仅要做技术分析化验处理,还要做侧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因此,很多时候一个工作人员兼职很多职能,严重制约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1.2质量标准体制不完善 测土配方施肥中的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属公益性职能。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作保障,但目前缺乏推动测土配方施肥长期开展的长效机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技术措施。但在生产中农民对其应用存在误区。 目前,推广机构在制定配方过程中,主要出具的是包含氮、磷、钾三元素的配方,对钙、镁、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却鲜有涉及。在配方过程只有兼顾到中微量元素,才能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 1.3农民认识不足 测土配方施肥在田间实施,实施者是广大农民,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很少有与农民生活习惯、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相适应的宣传工具和方法,致使较多农户还缺乏对测土配方技术的认识,严重阻碍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进程。 2提高农业增产增收对策 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得到大力的推广,既要让该技术市场化运作,也要让广大农民得到效果,看到增产增收,且将该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因此要完善相关的测土配方体系,建立培训基地,为农民创建技术交流的窗口,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 2.1完善监管工作体系 农业相关部门要积极的组织各基层土肥站开展各项活动,不仅要服务龙头企业,还要对民间服务。同时还要在税收贷款引导资金等方面采取鼓励优惠政策,加强对全社会测土施肥的行业管理监督和协调,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并且还对肥料管理,生产、经营、登记、市场监督、检测收费等规定明确细致,操作性强,市场督过程规范要具体。完善肥料质量监管法律规定,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给配方肥的质量监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如果通过立法的形式把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的各种政策、目标和措施法制化,必要时又可以及时进行修改,既有了稳定性,也能兼顾到延续性,有利于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成效工作机制的建立和确立,也能很大地增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通过完善立法,健全肥料监管工作,可以更好地规范肥料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保障肥料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2科学合理的配方设计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用各种单质肥料或复混合肥料为原料,配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品种的肥料。同时,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农作物需要的养分由土壤供给和施肥两部分构成,做好配方施肥, 必须依靠科学的手段,了解作物土壤肥料的情况,然后根据有机和无机相结合,大量与中量微量元素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的原则。 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三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 2.3加强业务培训与技术宣传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普及技术的重要手段。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使用者,迫切需要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方法和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技术人员、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商的系统培训,逐步建立技术人员和肥料商持证上岗制度。 在技术宣传上,采取电视广播或宣传车等宣传模式,到乡村发放宣传材料及举行讲座,使农民充分认识到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检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 技术研发是保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长效性的科技支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方法、土壤养分测试技术、肥料配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研发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3小结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试点向全覆盖延伸,配方肥施用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更为成熟、高效的推广模式必然会推动配方肥走向独立的市场化运作,带动土壤测试、配肥加工、配肥产品销售、技术推广、技术研发等行业的发展。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推广应用,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了依据,并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农田的增产增效提供了保障。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前景分析与策略探究 摘要:农业机械有利于促进农业科学的推广应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创造巨大的效益。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针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 应用 前景分析 策略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有部分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田地划块小、路况差,使得农机作业成本高、效率低,不适合农业机械的推广。此外,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体系尚不健全:首先,很多地区没有成立专门的农业机械推广的培训机构。其次,农业机械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缺乏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再次,农业机械的维修服务不到位,维修网点少,规模小,缺少专业维修设备。鉴于此,加强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二、农业机械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的发展从最基本的注重生产到注重提高效率,农业的发展进入了现代化。机械化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都得到应用。 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文件指出,要加快推进机械化生产,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快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加强售后服务工作。 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带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农业的服务能力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得到提高。很多农民通过购买农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总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加快了传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提高了农产品抗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三、农业机械推广策略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机械的广泛推广应用。 (一)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机械化生产是先进生产力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新型农村的建设。建设新农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传统农业转型,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发展,有利于新型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二)加强农业机械技术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技术的体系建设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缺少农机推广试验基地,农业机械推广的信息化建设也比较落后。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完善用人机制的建设,为机械设备的推广配备专业的人才,在农业生产领域实行就业资格考试政策,完善就业分配制度,将农业人员的待遇与绩效挂钩,并且公布结果,促进社会对他们的监督。第二,建立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积极寻求各种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模式,扩大服务的领域和范围。遵循“政府引导外加市场运作”模式,培育农机市场,引导农业机械的合理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组织化水平。 (三)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培训与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知识普与概念更新。他们常年奋战在在生产线的第一线,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农业机械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教育,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其次,要加强网络建设,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并且可以同农业相关的技术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网络。通过网络建设促进农机使用者对理论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农机操作的技巧与使用维修的技能。 (四)紧抓新农村建设机遇,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加强农业机械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定义,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全面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要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举措,突出地区发展的重点,推行不同的发展方针。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以及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适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种植制度,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重点的区域、地区以及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发展,不搞一刀切。积极探索有利于农业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模式,改善耕作方式。 四、结束语 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明确农机在农业作业中的作用、完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培训机构的建立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生物教学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应用 摘 要:农村职业教育生物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农村生产,把生物教学与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更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生物教学;职业教育;农业科技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学科,因此农村职业教育更应该在生物教学中突出生物基础理论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应用,农业科技教学培养基地也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内容特点,在让学生接受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农村生产,把生物教学与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能使教、学、做合一,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更好更快地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学员实践及推广农业科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农业科技教学培养基地的学员大都是生产一线的农民及农村科技干部,在教学中首先要大力培养他们热爱农业科技的兴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及发展前景。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人口与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等知识,向学员讲解农业的第一劳动对象是植物,而植物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人类衣食住行的来源,其产品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的粮食问题,它解决不了,则国民经济其它各行各业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以上各种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这样可让学员充分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实践和推广农业科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重在排疑解惑,突出理论的实用性 培养基地的学员大多数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知识欠缺,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避免理论的枯燥、深奥,多结合农业生产中的俗语、谚语来解析生物理论。例如通过“万物生长靠太阳”来导入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及其原理,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动力及其效能,加强对光合作用的认知及应用;通过“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其绝对性说法,讲解土壤及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及其吸收原理,排除施肥中的一些误区;通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阐释水在植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原理,引导学员科学用水;“锄头底下有水”,“锄头底下有火”等谚语讲解土壤的热容量理论,解析土壤升温降温原理,引导学员科学栽培管理,提高科学种田的实效。通过这些些经典的谚语俗语,既突出了理论的实用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员的求知欲望。 三、在教学中因地制宜,推广实验教学,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及实效性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物科学知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此结合教学培养基地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让学员动手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拓宽了他们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员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也培养了学员的自学能力,还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普及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提高学员的科学观和市场观。 在教学中除了选用校本教材教学,还经常选用农业科技杂志向学员宣传新的农业栽培技术,管理技术,农业蔬果新品种等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念及市场观念。例如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第二十七届农业科研成果及科教电影评奖大会上荣获国际评委最高奖的我国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推广,由于学员掌握了光合作用原理这一生物基础知识,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就格外信服,他们真正了解到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促进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有效转化的道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还加强了学员学习科学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生物科学观念。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思路与实践 摘要: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实现了大学和生产单位的直接联合,使大学的农业科技成果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是中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基本思路及具体内容,并总结了其在陕西农业生产中的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农业专家大院、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科技下乡、校地(企)合作、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农民培训班和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七种形式。 关键词: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思路;实践 近年来,在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的道路上,一些农林类高校进行了长期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科技推广经验,基本形成了“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大学和生产单位的直接联合,促进了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符合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实际,是中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这一文件的出台对强化大学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简要探讨了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实践。 1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思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的理念,将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紧密结合、有效连接,积极推进科研与教育体制改革,迅速组建了一支由800多人组成的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增设了农业科技推广处,在国家相关法规范围内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关政策,建立起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服务功能,在农业科技成果与“三农”对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建立“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基本思路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首先遵循现代农业发展和高校自身运行规律,在政府支持下,以市场为引导,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人才、学科、信息资源,联合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协会,结合农业区域范围内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以农业专家大院为平台,以建立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为核心,以科技下乡与校企合作为方式,以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形成密切联系、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开拓高校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新通道;为科技示范户、农业生产专业户、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协会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带动农民开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以杨凌示范区为中心,以陕西省为重点,带动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探索解决中国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三农”问题,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作出示范[1]。 1.2具体实施内容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按照陕西省的农业资源条件、地理环境、气候因素、产业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重点建立猕猴桃、苹果、甜瓜、茶叶、玉米、小麦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等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根据陕西省不同地区各自不同的农业主导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下,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以具体的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主要与陕西省内各个地级市政府开展科技攻关、产业项目合作,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实施,促进地方“三农”事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推广网为基础,建立公司化运作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快速准确地将全国各地的技术及市场信息传送给陕西农村、涉农企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群众。按照不同地方对农业发展的不同需要,在农业主导产业的核心区域建立60个农业专家大院,推动地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地方农业集约化发展,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以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科研平台、教学设备、示范基地为陕西省和西部地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支持,重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科技骨干、农民企业家和农村致富能手,以科技为动力促进西部“三农”事业的发展。及时分析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集中破解推广中遇到的难题,认真总结农业科技推广经验,初步形成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完整思路和科学体系。 2大学依托型农技推广模式的具体实践 2.1农业专家大院 “农业专家大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实施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由政府提供场地、资金和政策支持,专家提供农业科技成果,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实施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是农业科技入户的新通道。农业专家大院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和当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使政府抓产业有一个“切入点”,农业专家走进千家万户有一个“落脚点”,广大农户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有一个“示范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一个平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有一个推广基地,农民与专家实现双赢也有一个新途径[2]。 “农业专家大院”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建立了40个农业专家大院,通过10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3种运作方式:一是产业龙头型专家大院,如秦川肉牛专家大院,通过专家技术入股等形式,形成了“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的运作方式;二是科研开发型专家大院,如小麦育种专家大院,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专家+技术推广单位+农户”的运作方式;三是技术推广型专家大院,如柿子专家大院,通过科技服务有偿化形成了“专家+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运作方式[3]。农业专家大院先后为宝鸡市输送了80多位专家教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扶风县秦川肉牛专家大院大力发展秦川肉牛产业,先后建立了15个示范基地,给当地农民带来了1 0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农业专家大院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26个省市推广,这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科技与“三农”事业的完美对接,而且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2.2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 “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是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科技成果的研制者、推广传播者、生产经营者和接纳使用者连接起来,实现有机互动,成为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科教优势,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2000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及西北地区创办各类示范基地50多个,示范基地已成为促进该校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有效形式,在农业区域产业核心地带逐步建立白水苹果、山阳核桃、西乡茶叶、眉县猕猴桃、阎良甜瓜、清涧红枣、长安樱桃、合阳旱作农业、渭河林业、安塞水土保持、火地塘林业、长武小流域综合治理等12个试验示范站,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为科研积累试验资料,为农业生产展示最新成果,引领和支撑区域产业持续发展。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采取“专家+基地+示范户+农民”的模式示范推广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累计辐射3.07万hm2,新增产值2.76亿元;2010年种植甜瓜人均收入达2 600元。猕猴桃试验站在眉县建立8个示范村、400个示范户,每0.07 hm2示范园收入超过1万元,带动全县近2万hm2猕猴桃技术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种植猕猴桃人均增收4 500元[5]。 2.3科技下乡 科技下乡,即以农林院校的专家教授、科技推广人员和专业学生为主体,带着农业科技知识到乡下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科技下乡既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科技成果通向生产一线的重要枢纽,是农业科技对接“三农”的最直接方式。科技推广人员通过现场技术指导,散发科技知识资料,播放科技电教片,送种子、农药、化肥等方式提供服务,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科技下乡体现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进农民家”的共同心声,回应了亿万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切期盼。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了各种科技下乡活动。大学生每年寒暑假把学校培育的新品种带回家乡,间接地把农业新技术推广给家乡的农民群众。此外,每年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都会组织由园艺、农学、资环、动科、植保、食品等学科的农业专家带队,以农科类大学生为主体,深入农村开展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科技下乡示范活动咨询现场,广大群众也表现出对农业科技的极大热情,暑期的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但使大学生了解了农村现状,实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难点和问题,还把农业生产的新观念、新技术、新信息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百名博士访“三农”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杨凌地区的农民只需打一个电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很快就会来到田间指导。科技下乡推广模式意义非凡,不仅可以摸清农技推广的效果、农民对科技的使用程度、信任指数等,以便及时调整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目标、任务与方式、方法,还可以提升农林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爱农意识,激发他们将来投身于农业科技工作的信念。 2.4校地(企)合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与陕西省内外的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开展合作,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地方政府和涉农企业提供项目、资金、场地,学校提供人才、信息、技术、成果的良性互动机制。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宝鸡、西安、新疆、青海等地50多个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开展了科学研究与产业合作,拓展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空间,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校地(企)合作”模式效果明显。自2008年签订“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协议”以来,宝鸡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杨凌示范区两地三方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三农工作重大决策咨询、农业科技项目编制、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技信息交流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2011年以来,两地三方联手打造宝鸡杨凌景观农业圈,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扶风、眉县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区“一区十园”建设顺利,示范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其中关中风情园二期工程完成投资6 000万元、法门寺苹果园新建果园93.33 hm2、绛帐食品工业园发展高标准猕猴桃园213.33 hm2、现代牧业园奶牛存栏达到15 000头。依托宝鸡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的12个市级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区进展顺利,核心区示范引领,示范区联片发展,辐射带动全市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12年前三季度,宝鸡市农民现金收入6 505元,同比增长17.6%。千阳县苹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已建成示范园4.00 hm2,集中展示了27个苹果品种,带动千阳县新发展苹果1 000 hm2。两地三方还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区域涉农企业集团化、集群化发展。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在宝鸡建成年出栏10万头仔猪的繁育场,宝鸡秦川牛科技示范园区在杨凌示范区实施“中国杨凌万头牛养殖示范”项目,秦宝牧业在杨凌建设规模养殖场和引种基地。 2.5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自1994年开始每年举行1次,至今已成功举办19届,发展成为全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它展示推广了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发展平台。推进农科教互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院所农业新成果转化,展现农业新技术,面向广大农户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把农业科技的阳光洒向万村千乡是农高会的特色之一。截至目前,农高会已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31个省、市(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1 600多万客商、群众参展参会,成交总额2 100亿元人民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展示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普及传播科技知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农业科教优势,充分利用历届农高会科技示范和推广平台,积极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在2012年11月举办的第“农高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推介农作物新品种93个、新技术26项、农业生产实用技术103项;18个试验示范站参展,80余名科教专家参与咨询服务,有160余名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讲解与推广服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各项技术及成果引来了许多学者、企业、农民的驻足和参观。如果说农高会是世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那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是这个平台的坚实基石[2]。 2.6农民培训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注重推广过程中对农民的“教育”,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已创办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凤翔县苹果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太白县高山蔬菜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农民30多万人次。2005年,陕西省开始实施村官培训计划,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了多期“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先后有近2 000名村官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接受培训。村官培训工作效果显著,村官们利用所学知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华阴县西河村主任培训期间参观了杨凌“一村一品”后深受启发,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土布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建成“华山杨氏后裔好媳妇土布”品牌,还成立了土布工艺协会,且因其生产工艺精湛,产品供不应求,2012年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3 000元。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眉县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目前眉县猕猴桃试验站已经培训出200多名本土专家和500多名农村基层技术骨干。“农民培训班”模式坚持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是培育现代农民的孵化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也树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三农”的良好形象。 2.7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 创办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推广网和农业科技专家远程技术培训与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系统以及小麦、苹果、猕猴桃、甜瓜、樱桃、油桃、葡萄、茶叶、蔬菜等一批专业示范推广网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与陕西农林卫视合办农业科技推广专题节目,每周一期农业科技知识专题讲座;与陕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合作开展农技短信服务,将农业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信息等通过短信方式及时发送给杨凌地区的农村、涉农企业和农户。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是传播农业科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农业科技信息的高效传播,指导农民科学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使农业科技推广的实效性不断提升。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如何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现有的农业科技的宣传和服务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案,以更好的方式向农民传播科技农业的信息。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比较;创新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不容乐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研项目争取难,成果获得难,推广应用更难,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投入相对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宏观管理模式和农业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费以政府为主导、多方投入,同时具备有效的政府管理与组织、健全的法律保障与支持,良好的政策激励与有效协调,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本文结合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一、我国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以下3个方面问题亟需解决: 第一是技术推广手段和方法陈旧问题。农业技术推广旨在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因此,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核心。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信息设备缺乏,“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模式,效率不高。 第二是技术推广管理方式落后问题。农技推广人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强,推广工作内容繁杂。如果没有以信息技术作支撑的实时、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很难实现对推广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对推广人员进行科学的业绩考评,也无法对推广的成效和问题做出及时、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第三是推广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不高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已与当前的农业生产与经营脱节。有些地区虽然也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但常由于事务忙、路程远、时间短而降低了培训效果。农技人员在新领域、新问题面前,成了“外行”。 二、创新推广模式 根据相关部门在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上进行的诸多探索,提出4种创新推广模式:(1)科技单位+市场+农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科技单位利用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和生产企业联营生产出物化技术,然后在科技知识宣传普及的基础上,应用价值规律和市场直接把技术送到农户,并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和使用技术,如农药、化肥技术等。(2)科技单位+基地+农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经济合同方式,以成果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等操作手段,建立高产、优质、高校农业或生产基地。(3)产业模式就是科技单位以科技成果或技术优势、市场信息、生产管理等技术和资源优势的项目与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经济实体建立农业产业实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4)政府+科技单位+农户。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税收手段调控科技部门对农业知识进行普及和培训,最终实现一点带面的效果。 三、新阶段完善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思考 1、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国家扶持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要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大胆改革创新。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五个转变:第一,在服务对象上由原来的一家一户为主转为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科技示范户和承包大户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第二,在服务内容上由原来的以粮棉油生产为主转为以畜禽、瓜果菜等多种经营为主,由原来的单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转为生产、加工、流通一起抓。第三,在服务目标上由原来的追求产量最大化转为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调整结构,提高品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第四,在方式方法上由原来的以印发技术资料、开展经营服务为主转为搞承包、办样板、抓培训服务于农业结构调整,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五,在服务范围上由原来的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延伸,跑订单、活流通、搞加工,使产品销得出去并获得较好效益。实现这五大转变是新阶段农业发展对科技推广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冲破原有的体制,大胆创新,才能适应形势需要,使农技推广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2、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精干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改革。进一步明确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职能。改进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人员评聘、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完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推广服务人员的考核,防止公益性职能的弱化。通过竞争上岗,确保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的基本素质,清退不合格人员。加强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改善队伍的专业结构。确保公益性机构农技人员的待遇。二是放开搞活经营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积极鼓励农技人员创业,对于分流的人员,各级农业部门可结合各地情况,通过清产核资,组建股份制农业科技企业、农产品销售公司、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专业协会等,参与市场竞争,发展农技服务产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科技人员搞好农技推广服务。对经营性农技机构人员职称评定、农业科技项目安排、成果转化和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科研单位要加强科研与经济的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科研人员攻关,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服务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工作的核心是深化改革,加强科技产业化的进程。 3、积极引导,大力培育发展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工企业和中介组织一是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投入,促进龙头企业壮大,通过联合,外资嫁接,吸引外地资金、技术、信息与本地劳力、土地资源对接;二是发展专业化的农民协会,扩大经纪人队伍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创办协会,为协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培育发展农村运销大户和经纪人,这两支力量在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农业科技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4、改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手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和VCD光盘、多媒体软件、文字资料等远程传播手段和媒体覆盖面广的优势,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产品消费者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 5、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接受科学技术的能力素质,加快成果转化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心,本着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原则,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培训资源,以县、乡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将农民科技培训贯穿农村工作的始终,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重点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经营水平,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四、结束语 农业是一切行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是国之根本。所以,政府要高度的重视与农业相关的问题,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及耕种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政府要充分调动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到点、到位的指导与宣传,提高农业产量,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之忧:保险公司连年亏损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由政府发动组织的,旨在保护和扶持农业的带有公益色彩的保险产品。随着该类保险在我省的渐次推开,保险在经济补偿、社会管理等诸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同时,制约政策性农险发挥作用的因素也初露端倪。 【杠杆效应】 这两年,异常天气特别多。去年7月,济南市周边的济阳县竟有21天在下雨。 “涝灾很严重,家里的玉米地全淹了。”该县济阳街道罗家村村民杨永平说。去年,杨永平家总共种了2.7亩玉米,7月份的持续阴雨天让他损失惨重:原本亩产千余斤的玉米地,最终每亩只收了三四百斤。杨永平说,好在自己所在的村集体投保了政策性玉米保险。 杨永平投保的玉米保险,保费为10元/亩,最高赔付额为300元/亩。遭遇雹灾、涝灾、风灾和重大流行性病虫害时,在玉米苗期、大小喇叭期或成熟期遭遇绝产,保险公司可按最高赔付额的50%、80%、100%赔付。 经过保险公司实地查勘,杨永平家有1亩玉米被评定为绝产,按照苗期最高赔偿标准150元赔付;1.7亩被评定为20%减产,每亩获赔30元,两项总计获赔201元。虽然获赔的钱不多,但杨永平认为这已经减少了损失。 实际上,更让杨永平欣慰的是他一分钱保费都没出。我省农险政策规定,各级财政补贴保费的80%,其余20%由农户自担。这意味着每亩10元的玉米保险保费中,农民只需承担2元。而在济阳街道,本应农户自担的2元也省了,由街道办和村集体代付。 罗家村村支部书记罗殿华介绍,罗家村共有230户农民,527亩玉米,村里总计为农户垫付了1万多元保费。去年底,全村农户获得保险公司赔付29000余元。 不止罗家村,去年7月的21天连续降雨,济阳县共有822个村受灾,绝产10.73万亩,总受灾面积26.33万亩。中华联合财险(简称“中华保险”)济南公司副总经理张杰介绍,自2012年起,该公司承办了济阳县的小麦、玉米、棉花政策性农险,累计保费收入1443.5万元,农户自缴290万元,累计赔款支出2954.7万元,其中小麦投保率已达96%。 【定损之困】 这两年多发的异常天气,让农户逐渐认识到政策性农险的作用。随着投保农户的增多,保险公司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查勘定损压力。 为准确核定损失面积,保险公司一般要求定损到户。德州市农业局种植科科长颜士国说,火灾等出险还容易查勘,毕竟涉及的群体、面积较小,最怕风灾、雨灾,动辄涉灾上百万亩,即便保险公司“千军万马齐上阵”,也无法勘灾到户。 以人保财险平原支公司为例,该公司只有20多名查勘人员。去年6月,临近小麦收割期,一场大风袭击了平原县,受灾面积很大。灾情发生后,非查勘岗位的办公室、营销等人员要全员出动,还向平原县农业局、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求援”,成立联合查勘定损小组,才完成平原县876个村的查勘定损。 济阳县济阳街道罗家村村民陈连善对记者表示,遇到灾情时,农户先行到村集体上报,之后村集体上报到街道,再由街道报给保险公司。之后,保险公司查勘定损人员会和街道、村委以及村民代表组成“联队”,到各户地头实地勘测。 即便如此,查勘工作仍难高质量完成。“去年5月底的暴雨造成大片小麦倒伏,保险公司还未勘查完,6月紧接着又是一场。小麦马上收割了,实在来不及勘查的,农户报多少就算多少了。”颜士国说。 定损时最头疼的是虚报受灾面积。去年核损后德州市确定的受灾面积是250万亩,但上报时曾达到600多万亩。 除此之外,承保理赔信息不准确也影响查勘定损。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高级业务主管赵会堂表示,承保时填写的姓名与理赔时的姓名有时不一致,或是银行卡卡号错误,在赔款时造成大量退票,退票问题还得重新返回乡镇,乡镇安排各村核对公证,浪费大量时间。 当然,即便顺利查勘定损,农民未必“买账”。德州市平原县前曹镇人大主席姚恩新表示:“保险赔偿标准界定起来有难度,农民和保险公司在损失面积、损失程度上达成一致比较困难,如小麦绝产、减产,玉米抽穗不抽穗、抽多大穗,界定时总有争议。” 【盈利之难】 除定损难外,政策性农险还面临盈利困境。 近两年的异常天气,让农险承保企业如坐针毡。去年,人保财险累计实现农险保费收入5.14亿元,赔付金额为6.2亿元。中华保险农险保费收入3.08亿元,赔付3.5亿元。 以政策性农险覆盖率全省第一的德州市为例,该市政策性农险由人保财险和中华保险两家公司承保。2012年,两家公司保费收入1亿元,赔付金额为3.4亿元;2013年,保费收入1.44亿,赔付金额2.8亿元。连续两年大幅亏损。 中华保险山东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姚国强认为,考虑到气候的年度变化差异,费率是否合理应以一定周期计算。今年是中华保险承保政策性农险的第8年,整体算下来还是亏损。“即便是政策性农险,也应让保险公司维持微利,这样才有积极性。”姚国强说。 从费率的角度看,可能的解决渠道是提高保费或降低保额。但降低保额会招致农民反对,提高保费同样可能损害农民利益,除非保费提高部分全部由财政买单。 若保费提高的部分需财政负担。据记者测算,按照平原县目前政策性农险的承保面积,县级财政每年补贴保费超过100万元,而去年该县的小麦补贴不过83.9万元。提高保费后,县级财政能否支撑是个疑问。 赵会堂认为,可以探讨建立政企合作的经营机制,由省政府建立政策性农险财政兜底机制,不论盈亏,都要由政府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分摊。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改造工程,改造低洼地,从根本上减少农户损失,降低出险率。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日本农业推广对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启示 摘 要:新时期大力加强我国的农业推广力度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根本性措施,是发展农业经济、服务“三农”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日本农业推广的先进经验,探讨了其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推广的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农业推广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推广;日本农业;农业生产;科技转化 相较于日本,中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更多优势,如多样的气候条件、广大的耕地面积、丰富的物种资源、悠久的种植历史等。然而,日本农业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于中国,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其农业推广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日本先进农业推广事业的特点 (1)具备灵活的农业推广制度与法规。1948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农业改良助长法》是现代日本农业及其推广事业的根本法律。21世纪以来,由于日本各地农业发展形势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其农业政策也进行了适时调整。2005年日本政府正式颁布并开始施行了新的《农业改良助长法》,使日本农业推广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农业推广制度正在形成。此外,日本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它从法律上保证了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在农业技术指导中的法定地位,形成了官民结合的推广体系。 (2)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日本的农业推广体系是由以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以及民间主导的农业推广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由中央级农林水产省、都府道级农林水部、县级农政部或农业技术科和县以下的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四级构成。另外,日本民办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是农协,其主要职责是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计划的制订、农业资产信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负责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等方面给农民提供必要帮助与指导。 (3)注重农业推广人员的选拔与培训。日本的农业推广在人员的录用方面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改良普及员的录用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由各都、道、府、县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改良普及员资格考试。只有四年制大学毕业生或者指定的三年制农业院校毕业生(且有两年工作经验者)方可报名参加;二是公务员录用考试,已获得改良普及员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县公务员考试,通过后方可聘用。日本还具有完善的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制度,通过对从业人员的养成培训、基本课题培训、特定课题培训、地域课题培训等,提高受训人员综合能力以及其业务水平。 二、日本农业推广对我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启示 (1)革新和完善现行农业推广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等法律条款还不够具体,缺乏因地、因时制宜的适应性。要革除这些弊端,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法规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保证农业推广工作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做到有法必依。另一方面,中央要给予地方更大的立法空间与权力,鼓励与敦促各地方以自身农情为依据,制定适合的推广办法,因地制宜。 (2)建立新型的推广体系,革新运行机制。一方面,要打破单纯的政府主体的推广模式,使政府的“主体”地位变为“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农业推广体系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变计划经济下严格的科层式的管理体制为职能式的管理体制,努力形成以农技开发部门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民需要为中心的运行机制。要充分挖掘与发挥农协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3)组建高素质的推广人员队伍。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农业推广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制度,部分技术员知识严重老化。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农业推广人才的管理制度,可以学习日本的从业人员择录办法,采用严格的考试方法,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学历与技能准入标准,通过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等方式,进一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完善农业推广人员培训体系,不断更新农技人员的知识,使其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农业推广者。 (4)加大农业推广投入,保证推广费用。我国农业推广经费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影响下,很多专职人员甚至将本职工作作为“副业”,甚至进行了转移,造成了人才流失。我国可借鉴日本的做法,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以“税源移让”的方式对地方农业推广机构进行投资。税收支出不足的部分可设立基金,接受社会融资。农协等自发成立的组织还可以向入会的农户定期收取少量会费,以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农业技术推广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摘 要】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保证农业发展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农业的要求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问题,而农业的良好发展在于对农业技术的良好应用,通过对农业技术良好应用增加农业产量,加快农业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如何建立我国创新的农业推广模式,是我国农业是否能够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就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出了主要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对策研究 0 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扩散和农民的采纳与应用,进一步影响到农民的增产增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产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1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工作。农业技术推广是把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科学地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满足农民的多种需要。我国农业技术在推广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1.1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整体素质不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缺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人员,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都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1.2 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知识接受力低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农村地区,农业人口多而人均资源少,农业科技进步与生产脱节,加上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农业技术推广中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接受力不强,在知识面上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1.3 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不到位,项目上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各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挫伤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 农民是科技的受益者,也是生力军。农业发展的快慢,效益的大小与科技含量的多少成正比,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稳定农业队伍,必须大力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办好各级各类农校、培训班、广泛开展科普与技术下乡活动,引导农民掀起学习科技,应用科技热潮,使之掌握必要科技知识,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的面貌,特别对初中毕业的青少年,要加强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农村科技推广的带头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 2.2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及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推广人员,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另外,要解决技术人员的吃饭、经费、待遇问题,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从而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 2.3 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尽快健全强化起来,主要是政府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因资金、人员匮乏等人为原因而停滞。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入、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 2.4 建立农业生产的一体化,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只是对相关技术的推广,在技术推广的时候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便宜。在农资的购置方面要从以往的农资公司的间接销售到间接销售和直接销售结合,使得农民能够减少农资购置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中要做好对各种农业技术的指导,而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农业产品的销售工作,要建立更多的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农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犯愁,使得农民专心于农业生产之中,由于农业产品销售渠道的广泛建立,使得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增大,从而使得农民为了创造出更多的农业产量而选择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也将转变以往的被动推广模式。 3 结速语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我国的农业发展与科技进步是密不可分。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最终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不仅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关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研究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13亿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我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的稳定发展对国家的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13亿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我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了初步研究。 1.农业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经济角度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农业为工业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提供原材料和市场。同时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的劳动力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在我国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1]。 1.2农业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 从社会角度来讲,农业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村和农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生活必须的农副产品,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社会失去安定团结,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1.3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国力是否强胜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虽然表面和平,但是影响和平的因素长期存在,如果农、副产品过多依赖进口,不能保持自给,必将受制于人,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重大问题。 2.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现家庭联产成包经营责任制以来,农业有了重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可耕地少、人口多,农业资源的人均水平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种种因素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2]。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明确公益性职能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政府要合理配置公益性服务部门资源,因地制宜的做好相关设置。实现公益性和经营性行为分开,经营性行为要积极进行市场化运作,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特别是民营资本向农业发展,合理确定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公益性职能的正常履行。 3.2创新人事管理,提高人才素质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改革用人机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制度管理,实行人员聘用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积极做好改革过程中分流人员的社会安置工作,鼓励和支持富余人员自主创业,积极探索多种渠道和分流方式,帮助分流人员重新就业。制定行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农技人员理论知识更新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完善考评制度,根据职能和任务,合理确定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3.3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将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积极吸收社会闲散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向农业发展,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放宽经营性行为,政府可以订购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和评价机制,加强行业协会的职能,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3.4理顺体系,合理改革 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并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工作给予适当补助,以此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经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对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农业技体系建设推广机构在人员调配、考评、业务精分等要充分听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上级管理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管理和指导。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人员和有关企业公平参与投标,鼓励农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认真制定农业技术推广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政府要加强引导广大农业技术员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进度和效率[3]。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关系社会安定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希望我们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源,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低下、行动力不足等阻碍农业科技推广前进步伐的问题。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转变农业生产观念,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行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民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农业科技推广是通过试验、示范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传播给农民,并指导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使农业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帮助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方法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一系列活动[1],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内容[2]。 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业科技推广主要采用宣传、教育、咨询和科技人员下乡承包等多种形式[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专职推广服务人员;二是社会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参与机构与团体的推广服务人员;三是广大的农民,他们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农村人力资源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及农业发展极其可贵的一种人力资源。只有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才能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与广度,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民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 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调查发现,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民不参与决策,不参与科研,对于推广也只是被动参与,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的主体常常被完全忽视。农业科技推广的许多实践已表明,相比某些科技人员和政府官员,农民对生产内容与技术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具备很好的可持续性和低风险性,而且更符合农民的长远利益[4]。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个农业大国。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源。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只有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立起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长期稳定发展的人力资本基础,才能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世纪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5]。 农村人口流动是我国的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让农村人认识到进城务工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根据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在数量上: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11年,我国农村人口从79 014万人减少至65 656万人,比例从82.1%降至48.7%,乡村就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在质量上: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程度,而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程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以及小学程度的农村居民比例在不断下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比例在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总体水平提高,基本实现扫盲,但高层次农民仍然较少,且随着城镇化建设,部分青壮年到城市去打工,农村中可以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农村人力资源为以妇女为主的弱势群体,因此农村人力资源整体身体素质低下。 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一是失地农民总量增加,农村人口流动加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工业化对土地的需求,致使农村大量土地被占用,使得农民从当初的主动进城打工变为被动进城打工,以维持生存。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减少,可耕种土地减少,因此可发展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农民相对减少,推广农业科技的“战场”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广度。 二是农村人口性别比重失调。外出打工的多数是男性,因此留在农村的妇女要担负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但长期的腐朽思想阻碍了妇女敢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得妇女缺乏推广农业科技的意识。 三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由于“孝”文化的影响以及农村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原因,农村老人大部分在家由子女照看,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可利用劳动力的减少,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人员相对减少。 (二)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低下 一是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差。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投入大大落后于实际需要,办医形式以及农村人力资源的健康保障制度受到较大影响,农村公共预防保健服务薄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人力资源健康水平提高缓慢[5]。农民身体素质差,在进行农业科技推广时,必定会因此而分散精力,影响推广效果。 二是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是导致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素质农村教育人力资源即教师匮乏,农村教育硬件资源建设不足,农村教育软件资源建设短缺[6]。农业科技推广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农民不能直接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技能,更何谈知识的运用,导致不能进行科技推广。 (三)农民行动力不足 一是生产观念有待改善。在生产观念上,虽然逐步改变了“重农轻商”的观念,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但缺乏大市场、大发展、大开放的胆识和气魄,不敢或不愿尝试新技术。由于封建思想在农村统治了几千年,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在农村中仍有相当多的沉淀[7],妇女不被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妇女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意识。 二是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农民对法律有所认识,但“惧法厌讼”现象严重,广大农民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增长了牟利者的嚣张气焰。这种“怕事”的心态,使得农民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处于跟随地位,不愿把握技术推广机会。 三、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善于利用现有资源,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 一要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避免土地资源浪费,使土地在得到更加充分利用的同时,让农村劳动力大展拳脚,发展现代化农业。 二要实行农业产业多元化经营,加大市场需求力度。农民在耕种的基础上,要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农产品加工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增加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吸引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 三要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对于目前农村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农村妇女要认识到自己作为发展农业主力军的重要性,社会应大力支持农村“女子军团”,使其在农业推广中大展宏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可以把科技与经验结合起来,让农民更易于接受农业新科技,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同时应在农村集中开办养老院,完善养老院服务机制,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以解农民后顾之忧。 (二)加强软、硬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 一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农民对健康营养的认知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应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渐进地宣传健康知识,通过广播、培训、手抄报等形式,让农民关心自己、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认识营养的重要性,进而做出改变,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二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要加强农民培训,形成一整套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为农业科技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提升农村教育人力资源素质。在健全硬件教育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扩大农村师资力量,提高师资素质,加强农村软件设施建设。 (三)转变农业生产观念,提高农民行动力 一要改善生产观念。社会大众应认识到妇女已经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力军的客观事实,转变“男尊女卑”的观念,重视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要加强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改变农民“怕惹事”的思想,并使之落到实处,增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使之成为敢说、敢做的新一代农村人力资源。在接受政策或信息等方面,农民应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了解三农政策,主动咨询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思考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目前,虽然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有诸多因素,但是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一、一些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方法,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国农业技术在推广中现已建成比较完整的农业推广网络。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一)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匮乏,知识老化 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而农民生产上所急需的水产养殖、土化、蔬菜、能源等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奇缺;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渠道不畅,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二)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设施陈旧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们信息闭塞,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技术手段难以理解;又一些地方办公条件基本还处在“一张嘴、两条腿、一支笔”的局面,不具备最基础的检测、化验、观测条件(比如土壤养分速测等),遇到群众需要咨询和援助,农技人员不能有理有据做出确切的答复,满足不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农技人员信赖的心理。 (三)人浮于事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周期长、见效慢,绩效不明显,有一定比例的县、乡级农业工作人员,在每月领取财政工资的情况下,长期不上班或从事其他职业,文凭存在“水分大”、“含金率低”,职称和工作能力不符,出现了 “占技术岗位,干不了技术活”、“在编不在岗,在岗不专职”等现象。面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农业推广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不仅造成国家财政经费的流失,也影响其他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体制观念落后 现在的农技推广技术,延伸到了保鲜、储运、加工技术和信息服务等领域,要求与低耗、高效和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花卉、药材等新兴高效产业。农技人员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二、一点建议与对策 1、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鼓励在职农技推广人员再学习;每年有计划地公开招贤纳士,充实基层;定期选送人员参加技术短训班和技术讲座,加强知识更新。 2、按专业岗位需要择优聘用,制定切实有效的考评制度,把技术人员引向田间、引到一线,切实为“三农”服务。 3、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持续性工作,还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增强服务功能等。拓宽推广视野,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
小学音乐论文: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路径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在小学阶段得到了较好的开展,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音乐欣赏课作为小学音乐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艺术和乐感审美艺术的关键。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问题作以下分析与探讨。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请记住我站域名/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论文:谈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说、噱、弹、唱”,对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而达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1 “说”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 1.1 准确简练 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述概念和判断,使之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即反映所讲授的内容);所谓简练,就是在教学中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大容量的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它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讲话语法不规范,就会造成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 1.2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像,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提高。 1.3 幽默风趣 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学语言中的盐,它可以吊出语言中的百味,可以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的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借助。 1.4 情深意切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会让善解人意的学生心领神会。只有注入情深意切的教学语言,才能像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颤动和共鸣,拨动学生微妙的音乐审美情思,使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噱”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创造性 “噱”的本义是笑,在这里,我姑且称它为音乐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求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发展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使其想像力更丰富、思路更扩展,从而达到鉴赏、表演、创造音乐美的能力的培养。 2.1 新课导入新奇多样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新课导入要求新奇多变:从旧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运用直观演示导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搭建过渡的桥梁;讲故事引入,变学生好奇为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老生常谈”,始终保持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来接受学习。 2.2 环节过渡自然巧妙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审美过程,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情感和能力的过程。同时它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随着教学内容的一步步深入而展开在教学活动中。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自然巧妙的过渡,让人听着、看着不会感到牵强和别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3 组织教学灵活多变 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无论怎样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教师要灵活机动的搞好课堂组织,发挥组织技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与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弹”是指教师的演奏伴奏要有技巧性 3.1 歌曲伴奏 课堂上歌曲的伴奏可以分为教师范唱的伴奏和学生演唱的伴奏。教师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无论对作品的诠释,还是随时随地的对学生予以纠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同时还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更直接、更贴切。 3.2 乐曲范奏 乐曲的范奏是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现场音响媒介,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奏,不仅能够感知器乐曲的音响,初步体念旋律、节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够感知教师范奏的姿势、演奏的方法、演奏气质、演奏风格,提供学习的“模仿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小学音乐课堂的乐曲范奏,主要是指在器乐教学时教师对乐器的范奏能力(如口琴、竖笛、电子琴),当然也包括欣赏教学中一些器乐曲的范奏,它比单纯的听录音欣赏效果更好。 4 “唱”是指教师的演唱具有示范性 4.1 准确生动 准确生动的范唱,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感受和理解歌曲风格与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教师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的口形与歌唱的姿势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较快的学会歌曲。 4.2 声情并茂 歌唱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地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4.3 适时适量 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师充当的只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责任是“点”、“拨”,即所谓“窗户纸一点就透”、“拨开迷雾见晴天”。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范唱要适时适宜,比如发声训练,需要老师多次、反复地范唱,以示强化刺激学生确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歌曲的学唱范唱就不宜过多,应让学生独立去学唱;而一些节奏复杂、音域跳度大以及演唱风格上,就需要教师适时运用具有权威性的范唱。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本文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 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2)被培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热心并胜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音乐教师骨干队伍;(4)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评价研究 1.评价内容:(1)学生方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2)教师方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 2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3.评价流程:档案纪实、分项积累:发挥特长、强项评价:鼓励为主、综合评定。 (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提供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2)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3)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鼓励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3.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4.本课题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的中从四个层面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6.体现了学科功能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学生品质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7.本课题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二)理论意义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 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三)应用价值 1.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音乐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培养和锻炼教师,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四、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条件、措施 (一)基础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由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安排。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长、进修学校校长、各业务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的课政领导小组。教委主任亲自参与听课、研讨、例会等活动,了解实验工作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由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时反映基层学校的问题,及时与进修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区教委,共同研讨,商榷解决途径。这种行政、业务、基层三维度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课改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二)条件 1.教师提高自我的愿望强烈,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2. 有多位一体的组织保证。 3.课题项目负责人是西岗区音乐教研员和科研室人员,小学高级教师,曾在《大连教育》《辽宁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过辽宁省优秀音乐教师称号,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多次上过国家、省、市、区观摩课,有实际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在国家、省、市获奖。 (三)措施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监控。 2.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施研究中心组,定期组织全区范围内的研讨,发挥中心组的辐射作用。 3.建立教研制度。我们改变了过去各校独立教研的方式,采取全区统一教研,分片教研,及时交流,共同研究,切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札记、教材小议、课后小结、教案、教学随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员,及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新课程的验证积累实证。 5. 建立经费保障制。区教委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程序与预用效果 (一)研究程序 第一周期预定为3年(2001.7~2004.9),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启动阶段(2001.7~2001.9)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01.9~2004.7) (1)研究前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 (2)研究中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学校和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 (3)研究后期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活动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0.7~2004.9) 全面总结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二)预期效果 1.阶段及周期实验报告。 2.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3.全员培训经验总结。 4.课题评价经验总结。 5.新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6.对小学音乐学科实验教材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7.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论文: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游戏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 集体舞等。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 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 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 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 势,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 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其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 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 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游戏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的 确,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满足 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综观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游戏歌占据了大部分,且大部分游戏歌的内容都是儿童生 活感兴趣的事物。可见,游戏与儿童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 的生活,如果我们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那么必将在儿童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 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 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 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 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 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 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音乐游戏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 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 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 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 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便于教学与运用, 根据游戏的功能,把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 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6.其他游戏等。 把音乐游戏归类,主要为了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我们可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游戏进行教学。 音乐游戏的运用 如何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 ,要把游戏恰如其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 一、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 的作用。 二、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 。 三、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游戏,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四、让儿童根据音乐内容创编音乐游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 五、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用游戏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六、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游戏,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另外,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 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认真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要认真聆听琴声等, 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张建平 浙江湖州爱山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论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升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还有不少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需要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方面也需要得到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面对这种形势,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着眼现实情况与学生发展内在要求,自觉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促使小学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一、切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引领,思想的进步是带动行为进步的核心。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展形势,顺应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将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悟与深刻理解。音乐教师有了先进的音乐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技能,将音乐的激情、动人、鲜活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二、切实加强音乐教学语言的人文艺术提升 课堂教学语言是传达教学内容的有声媒介,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对学生学习感受、感觉与感悟作用效果关系紧密。而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具有显着不同的作用,因为其表达形式不只是普通的语言,还包括音乐本身。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加准确、标准、生动、感人、动情且有韵味的音乐语言,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积极元素。例如,标准语音的发音、字正腔圆的咬字、行云流水般生动流利的讲解与示范演唱,可以更好地增添音乐的美育效果。 三、切实均衡发展好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当前,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以及精神的需求也是不断提升的,这也就促使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这无疑给教师的自身艺术素养提出了要求,不但必须拥有深厚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艺术修养,才 能在教学中更加准确而生动地诠释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蕴与灵魂本质,并引领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展的要求,拥有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富有更加综合的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小学音乐论文:试论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上好音乐课,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音乐呢?下面我就如何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浅见。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了敬畏心理,那么在课堂上就很难提起兴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学生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如:在面对音乐课上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时,教师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呵斥他们,可以先找他们谈心,表明虽然他们有些不太好的习惯,但老师依然关爱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坏习惯改正,肯定会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引以为荣的学生。再如: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歌唱的自身条件,在面对唱歌跑调的学生时,如果我们用“音唱得跑调了”、“这样不行”等等简单的语言去挑剔学生,只能使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要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其能得到正面引导和鼓励。话语温和亲切,能使学生时时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形成进步动力,继而在这门功课上能得到发展。如:可以用“你真棒 ”、“再想想, 你会做得更好”、“你很努力, 再下些功夫肯定行”等等类似的激励性语言评价,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改正缺点与错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真心爱他们中的每一个,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使用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精妙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良好的智力情绪,并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使用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的感性语言,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轻松愉快,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令课堂熠熠生辉。 如:在学习《摇篮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宝宝,教师扮演妈妈。“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唱歌给你听。”于是,教师故意大声地范唱起《摇篮曲》,并用力拍着孩子的背。唱完后,夸张地看着学生故意奇怪地问:“小宝宝怎么一个都没睡啊?”学生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吵死了,哪睡得着啊!”“奥!那你们要妈妈怎么唱才能睡得着啊?”学生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用多说,最后在学生们轻柔优美的歌声中老师打起了呼噜。教师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和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其作用是事半功倍的。 三、巧妙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启迪,全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律动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赛马的气氛,再现赛马时的场景,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节奏一边模仿骏马在赛场上的嘶鸣声,一边模拟策马扬鞭的场景。霎时间,课堂气氛活跃,随着音乐的起伏,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完全投入到音乐情境当中,时而挥鞭疾驶,时而身体左摇右晃,时而欢呼跳跃,仿佛已来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成了赛马场上的一员。这样的情境导入使得动静交替,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谜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歌曲内容来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在讲《小燕子》一课时,可以设计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向南去,春天回来早。”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同学们猜得对与错,热情都非常高涨,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灵活处理,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的课堂导入,真正把学生带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四、课堂有效提问,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提问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能广泛囊括内容,又能明确指定达成课程目的和目标所必需的思维操作程序。只有有效提问,才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小学低年级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课堂上四十分钟是很宝贵的,所以,在教学提问中我们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他们的注意力,所提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语言精练准确,还可以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蜗牛与黄鹂鸟》一课的教学,当学生在游戏中熟悉了曲调、体验了歌曲的意境、享受了合作的快乐后,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蜗牛与黄鹂鸟谁能先爬到葡萄树上啊?谁能先吃到葡萄啊?”学生开始议论,有的说“蜗牛先爬上树”,有的说“黄鹂鸟先吃着葡萄”,“可能蜗牛先吃着葡萄”……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起来。在问题的回答中,学生们增强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如:在教授《新疆舞曲》的课堂上,教师播放着有关新疆特色的课件,听着《新疆舞曲》的旋律,带领同学们一起参观新疆的乐器店,逛新疆的自然风光,品尝新疆的瓜果。在对新疆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范跳几种不同民族的舞蹈,提问:同学们对新疆的了解有哪些?会唱几首新疆歌曲?新疆舞蹈的风格是什么?……不知不觉中歌曲学会了,作品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深刻的人文内涵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五、音乐课的精辟小结,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风,难在点睛。”一节音乐课如果我们在结束时做到小结精辟,让学生在思考中结束教学,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再辅以科学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并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使学生在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力方面得到不断发展,我们就会不断实现课程的价值目标。如:我们在学习《红蜻蜓》这课时,当学生学好歌曲后,我们可以邀请学生唱着歌,踏着节奏,模仿蜻蜓一起飞舞,当学生情绪高涨时结束教学。这样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无穷的回味、无尽的思索,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了音乐课的教学魅力。再如:课堂收尾也可以引入竞争,设计若干题目开展竞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也可以借鉴评书联播形式,设下悬念,且听下回分解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 丰富多彩的结尾,一定要使学生对本节课难以忘怀,还期待着下一课,这样学生们就会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文导航 1、首页2、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教 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对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形式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如在教学《森林的歌声》这课时,可以以森林里的花香、鸟语、虫鸣、溪流为基调制作视频,在本课开始阶段,充满动感的“森林画面”在《森林的歌声》悠扬的旋律中缓缓呈现,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学生被大自然昂扬旺盛的景色所吸引,很快将他们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森林中。从学生闪光的眸子里,看出学生们已为音乐的旋律之美而陶醉,也对大森林心驰神往。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到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当中,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总之,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激励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实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论文:浅论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在大量的随堂听课和观摩听课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论:“这堂课比较有意境”。“这堂课 把我们带到美的意境中去了”。“听了学生的歌唱,使我们身临其境”。“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 细些,则意境可能会更深些。”……。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从许多报 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小学音乐课意境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成为广 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 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 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 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 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二、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 如:杭州市学军小学任一波老师在教学《秋天多么美》(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七册)一课时,精 心制作了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了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准备了农民在金黄色田野里开镰收割的镜 头,学生被金黄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 了《秋天多么美》,脸上也露出了像金灿灿的秋天那么美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 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三、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 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 例如:我在指导一位教师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时,为他 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 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 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 附图{图} 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随着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 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 ,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四、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 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 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 乡。这说明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杭州大关小学洪嫦老师在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方面,就有较好的尝试,比如:她在教学贝多芬写的A小调 歌曲《土拔鼠》(全日制小学音乐课本第十二册)一课时,按A[,m]D[,m] E[,7] A[,m]和弦的连接与进 行,用左手连续滚动式分解和弦为右手八度主旋律编配,使织体更富有流动性。从而渲染出歌曲中的“我”为 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音乐意境。她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一册 )一课时,则用了和声节奏音型,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过和弦的节奏性变化,来展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 晶晶的音乐意境。 上述教学实例说明,只要教师能根据教材实际设计出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织体,就能有助于音乐意境的渲 染,取得较好的意境教学效果。 五、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 :杭州市下城三小方琦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册)时,先 让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 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 ,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 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 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 ,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 六、用形体来表现意境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在范唱《可爱的羊群》(浙江省编义 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三册)时,可以用一个较大幅度的缓慢抬手、远眺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辽阔的草原意境。又 如:在为学生演奏《码头工人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沉稳的演 奏姿势,痛苦而愤怒的脸部表情,来表现受尽煎熬的码头工人挣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西湖小学肖桦老师在教学《走啊走》(浙 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一册)这首歌时,积极启发学生创编了老大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形体动作, 在教师富于表情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个性的老大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情景。 音乐意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意境教学的直观 形象化。 七、用歌唱来赞美意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 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例如,杭州学军小学邬淑颖老师在教学《小纸船的梦》(九年义务教育五、六 年制小学音乐第十二册)一课时,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一个神奇的梦境中去,在教师富有魅力的钢 琴伴奏下,学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小纸船的梦》,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神秘的梦境,而神秘的梦境又使孩子们 的歌声更加动听。 以上七个方面均反映了音乐教师积极、主动的音乐表现。音乐教师的这种主观能动的音乐表现,实质上是 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艰苦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的层次,与音乐教师的敬业精神、审美艺术修养及 音乐艺术素质紧密相关。这种二度创作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小学音乐课堂意境教学的成败。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 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坚 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使少年儿童具有优秀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感,成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 小学音乐论文: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及实施──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材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为21世纪音乐教育、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已在全国实验区开始实验(根据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新教材》有五线谱、简谱两种版本供教师选择)。现将《新教材》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编写意图”、“如何使用教材”、“课堂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作一介绍。 一、教材编写意图 人教版《新教材》在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框架,在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编排方式等各方面都有创新,单元主题的结构、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内容、音乐游戏、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以下简要介绍《新教材》一年级上、下两册的主要特点。 (一)贴近儿童生活,寓人文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单元主题内容之中 1.贴近儿童日常生活 在成年人的社会里,儿童是弱小无助者,思想受成年人的影响,精神上依赖成年人,行为上模仿成年人,儿童自己的生活所剩无几。儿童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意志,在儿童天地里满足释放和表达个人情感的需要。《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第一册第五单元“动画城”,第二册第五单元“我们多快乐”,第六单元“藏猫猫”,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友谊、歌唱、舞蹈、游戏,等等,引导儿童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感受与表现不同音乐情绪的音乐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生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音乐创作似乎只是作曲家的专利。《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则告诉儿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音乐。这一单元引导儿童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和倾听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让儿童体验到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个儿童都能创造音乐,都能拥有创造音乐的快乐。 2.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儿童是地球的未来,应从小建立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观念。第二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汇集了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表现春天的云、雨、冰雪融化、动物苏醒、春游、春耕等,启发儿童观察春天,产生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情感。第一册第四单元与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利用儿童爱动物的天性,激发儿童内心美好的情感,鼓励学生对不同音乐所描绘的不同的动物形象产生联想,将动物拟人化表现,感受人与动物的互敬互爱。 3.生动、形象的道德思想教育 祖国在儿童心目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则运用音乐手段,通过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等手段,在儿童心目中勾勒出一个具体形象的祖国。第二册第一单元“红灯停 绿灯行”,运用儿童熟悉的交通规则和游戏,吸引儿童学唱与公共秩序、道德规范相关的歌曲,培养儿童遵守公共道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的自觉性。 4.多元音乐文化 第一册第六单元“迎新春”,第二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教材围绕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展示了祖国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及服饰、舞蹈、地域风情等相关文化的差异。 (二)注重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能力 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应该从小开始,贯穿整个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理念,从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始,就以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为切入点,激发儿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儿童热爱音乐的情感。 1.创编声音故事 第一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集中体现了编写者用声音启发儿童,发展儿童感受、模仿和创造声音的能力的意图。尤其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改变了音乐创造就是作曲的传统观念,突破了儿童音乐创造能力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约束的局限,有机地将声音、想像、创造、表演融为一体,给予儿童以广阔的创造空间。此后,第二册在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春天悄悄来临》,鼓励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歌声、朗诵等表现春天的景象,延续了第一册的音乐创造方式。 2.创编歌词 第一册第六单元“迎新春”《新年好》,第二册第五单元“我们多快乐”《幸福拍手歌》,第六单元“藏猫猫”《数蛤蟆》,教科书只提供一段歌词,请学生创编其他几段歌词。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例。《动物唱歌》请学生模仿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作为自己新编的歌词。 3.创编动作 第一册第四单元“狮子、大象”,模仿狮子和大象走步;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个快乐的小熊猫》随着音乐即兴表演;第三单元‘’春天来了”《云》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细小的创造环节贯串在教材之中。第二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我家门前有条河》尝试以其他的方式,用其他的儿歌进行表演;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小毛驴爬山坡》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等,都体现了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意图。 (三)将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融入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 一年级教学重点在激发、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爱好,音乐知识和技能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直观的教学形式,发展儿童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1.节奏 一年级儿童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即兴舞蹈,按节奏即兴朗读儿歌等,都贯串着对儿童稳定的节奏感的训练。此外,要求一年级儿童能感受和体验具体音符的时值,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等。这些音符与休止 符的感受都是以生动有趣的动物叫声介绍给儿童,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如休止符的感受,先从心里默唱作为铺垫,然后有口型不出声。最后达到准确休止的目的。从儿童日常生活人手,如附点二分音符,从模仿鸭子短促的叫声引入三个四分音符,再从模仿悠长的牛叫引入附点二分音符,最后画出狗的短促叫声,请学生继续联想和思考,还有什么动物叫声悠长,可以用附点二分音符表示?2.音乐表现 引导学生注意和感受喜乐的各种表现手段,积累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如力度记号,一年级认识和了解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记号,能听辨不同力度的音乐,能运用不同的力度表现相应的音乐情绪,第二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唱歌》,唱出力度不同的动物叫声。如乐句、段落的感受与比较,第二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沙》,听辨相同的乐句,给相同的旋律涂上颜色;第四单元《保护小羊》听辨乐句不同的落音,《快乐的罗梭》听辨相同与不同的段落等等。 3.演唱、演奏 能听辩各种课堂打击乐器的音色,并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表演和创作。要求能模唱歌谱《小雨沙沙沙》《乃哟乃》,背唱《新年好》《云》《咏鹅》等。能区别领唱与齐唱,如《小胖胖》。 4.音乐情绪的感受 初步感受音乐能表达不同的情绪,第二册如《快乐的小熊猫》按音乐表现内容,给画面排序。儿童既要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发展想像不同的画面,同时要根据想像对教材提供的插图进行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第二册第六单元《玩具兵进行曲》与《糖果仙子舞曲》。采用雄壮与优美两首不同情绪的音乐对比欣赏,并请儿童为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诵。还有一首歌曲《蝴蝶花》要求比较活泼与舒展的音乐情绪。 (四)生动活泼的版面 版面设计活泼、插图丰富,卡通式人物形象富于童趣。拟人化的动物形象,骑自行车的小蚂蚁、会唱歌的猫等,给儿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儿童审美要求,使儿童爱看爱学。 (五)富于时代气息的选材及设计 一年级在保留一些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增选了具有时代气息,反映21世纪小学生精神面貌的新歌,大约有17首。其中《咏鹅》根据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歌谱曲,旋律以诗歌吟诵的音调为依据,优雅而抒情,富有古诗韵味。欣赏曲中《春天悄悄来临》也是第一次选用在教材中,冰雪融化、春寒料峭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 “我的音乐网页”是电脑科技在音乐评价方式的具体反映。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版块,既可以运用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或学期结束时使用;既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对儿童学习进行评价,也可以在课外,通过儿童相互合作,或家长监督,或儿童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了解儿童学习情况。评价手段既可以是静态的,如书面、录音带等形式,也可以是动态的,如音乐会、表演唱、音乐游戏等形式;既可以是虚拟的“音乐网页”,装载学习评价的内容,也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电脑上制作成真正的“音乐网负”,体会现代科技赋予音乐的时代特色,增强学习成就感。 (六)教学提示 在每一单元,每一课后面都有教学提示。有的是教学方法如“大声歌唱与心里默唱”,有的是教学重点“这首歌有领唱与齐唱,请你来领唱好吗?”,还有的是教学要求如“背唱这首歌”,教材编写组的初衷是在没有任何教学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教师能拿着教材实施教学,或者为音乐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自学的便利。 二、如何使用教材 传统的教材除了一首歌曲、还有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不管学生的感受,教师总有事做,教歌、教知识或教识谱。《新教材》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二年级以感受音乐为主,教科书给予教师的提示也非常有限,教师实施教学有一定困难。如何使用教材,如何实施教学,以下提供给教师一些建议。 (一)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意图 教师必须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知识点、音乐表现手段、相关社会文化等等内容,以音乐为主线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才能符合《音乐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基本上由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组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相关音乐文化。有的内容是显性的,有的内容是隐性的。 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教材显示有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一是歌曲学唱;二是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音符与休止符;三是道德行为规范。本单元共三首歌曲,一首童谣,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综合贯穿音乐感受、音乐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三个方面的内容。隐性的内容是感受音乐和培养学生内心稳定节奏感,创造性地处理歌曲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的部分,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等内容。 又如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要求听出《保护小羊》这首歌曲前、后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隐含在教材后面的意图是,前面学过的歌曲《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也是如此,教师教学《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时可以提前进行前后乐句的比较,也可以从结束音的比较,扩展到前后乐句的比较,如《小雨沙沙沙》《红眼睛绿眼睛》则是前后两句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甚至节奏与音高的比较,如《小蚂蚁》节奏不同,音调不同等。 再如,第六单元“藏猫猫”《玩具兵进行曲》,显性的教学内容是哪首乐曲适合走步?请随音乐走一走。并不是说只有《玩具兵进行曲》适合走步,整个教材很多乐曲,如《小蚂蚁》《快乐的罗梭》《小毛驴爬山坡》《幸福拍手歌》《小动物唱歌》等等,都可以走步,做律动。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乃哟乃》,请学生在有颜色标记的小节处拍手或做其他动作,潜台词是指出歌曲旋律是sol、mi、do三个音构成的音调,是歌曲的核心音调。 (二)反复感受和体验,将教材内容融入内心体验中,找对个人情感体验的兴奋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教师全面熟悉教材之后,接下来就是寻找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哪些东西可以作为切入点呢?可以是教学内容如唱歌、器乐、欣赏、创造等.也可以是音乐体裁、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等都可以是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但是教师如果抓不住重点,学生就会不得要领,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必须对教材反复琢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或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点,或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一点入手,发散和收集、整理与此相关的各种资料,展开思考并以此为主线筛选和组织教学工作。如: 1.音乐作品是教师情感体验最深刻的地方。像文学作品一样,音乐作品中也具有类似“眼”意义的元素,意蕴深厚、能传达音乐形象的主旋律,或给人留下无穷回味的主题旋律,或反复出现的节奏型,等等,可以说就是音乐作品的“眼”。“眼”是音乐作品最具灵气的地方,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也会有对“眼”的不同认识。仔细揣摩,发现音乐作品中的“眼”,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表现的处理,对音乐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陈托谈《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12) 如,第一单元“红眼睛绿眼睛”中的四分休止符就可说是歌曲的“眼”。演唱时,准确的休止,会给学生带来“红灯停”这样一种令行禁止的体验,与绿灯畅通无阻的流畅音乐形成对比。可以以此培养学生听辨旋律节奏的异同,也可以此培养学生律动,还可以此制作红绿灯的课件等。再如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乃哟乃》中sol、 mi、do三音组可说是歌曲特点最鲜明之处,以此为切入点, 可以设计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可以使用碗、碟、杯敲击演奏歌曲旋律,可以用三音继续创编和发展歌曲旋律等等。2.某一自然、社会主题。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用声音编织的故事”,采用“清晨”“课间十分钟”“公园”等主题,把声音模仿、演唱、演奏、律动、表演、创编等教学内容有机综合在一起。再如第二册第二单元《春天悄悄来临》的创编活动也是如此。 3.教学中的难题。例如,小学一年级学唱歌曲,学歌词、记歌词较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朗诵、讲故事、律动、表演、多媒体演示、分组竞争、游戏等综合方式,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词。例如在学唱歌曲《小蚂蚁》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让学生扮演小蚂蚁搬运歌词、拼接歌词、踏着节拍朗读歌词、随音乐背诵歌词、演唱歌词等环节,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歌词这一环节的巧妙构思。 再如第二册歌曲《小动物唱歌》是一首从弱起小节开始的歌曲,儿童在四四拍的最后一拍进入,是这首歌曲学唱的难点。通常解决这样的问题,先由教师数三拍,学生进入歌唱,或者由教师喊:“预备起”,直接进入歌唱。如果以此难点为突破口,教师可以做许多文章:设计由动物叫三声的前奏,动物出场亮相的三拍富有节奏感的动作等等,既解决了弱起的难点,又提高了歌曲学唱的趣味性。 还如,小学生发声习惯的养成,就可以通过生活中吹蜡烛、吹泡泡的游戏,汽笛“嘟嘟”、刮风“呼呼”声音的模仿,歌曲演唱等综合各种活动练习声带闭合、气息均匀。 (三)灵活运用、处理教材,适当扩充和删减,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重组教材 1.调整教材教学顺序,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设想与构思都是理想化的,教师应根据学生音乐能力、学校教学场地、设备、教学时间等现实操作的可能性,在保证每个学期或每个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能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调整教材教学顺序。如《我家门前有条河》,教材中有50个格,要求数l~50的数字,并同时按节奏读儿歌、做动作表演等,如果学生数数难度较大,就可以减少教学内容,或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或留待以后进行。 突出音乐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材料进行加工和丰富。挪威作曲家辛丁的《春天悄悄来临》,学生无法很快领会,可增加与春天有关的其他欣赏曲;在《红灯停绿灯行》游戏中可增设十字路口、跑道等,帮助学生进行默唱与大声唱的练习。《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增加观看《三只小猪》动画片的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等。《红灯停绿灯行》一课中,黄灯虽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但与歌曲学唱、音乐游戏关系不大,就不必在课堂上出现,不必与现实生活完全吻合。 2.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重组教材。 任何一个切入点都可发展设计多种样式。教师重组教材,许多设想纷至沓来,尝试多种构思,可以帮助教师理清头绪,选择最佳方案。 第二册《红灯停绿灯行》,教材显示有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一是歌曲学唱,二是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三是社会行为规范。而除去教材表面的这三个内容,隐含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歌词的记忆,歌曲的学唱、按歌曲的节奏走步、内心稳定的节奏感,与交通规则有关的游戏,了解小学生社会行为规范等等内容。第一个方案是,以歌曲学习为重点,把歌词的朗读,歌词的创编,旋律的听唱和模仿,上、下句的辨析,歌曲的接唱为主线,穿插着游戏、走步以及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等内容;第二个方案是以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为重点,那么听音乐走步,音乐的进行与休止,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就是教学的重点,穿插着听唱歌曲、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等内容;第三个方案是以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为重点,那么就可以把听旋律创编歌词,根据旋律填词,根据歌曲设计动作走步,如何处理音乐进行与休止等内容是重点。应该说对教材的这几种理解和处理都是符合教材要求的。取谁合谁,取决于教师对自己的了解和教学侧重的选择。偏重演唱的,可能选取方案一;偏重舞蹈的,可能选取方案二;偏重创造的,可能选取方案三等。教学重点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顺序的编排,体现了教师对音乐的内涵及表现的个人偏好与侧重,也体现了对教材重组和再创造的过程。 3.根据地方音乐文化习俗,选取恰当的角度和材料,进行富有特色的教学。 同一个教材,除了体现教师个人情感体验和教学处理的特色外,还应该具有当地的地方特色。参加实验的教师,有的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例如,海南是黎族少数民族的聚集地,黎族人在“三月三”跳起竹竿舞,音乐教师把竹竿舞弓队课堂或做律动、或创编节奏,或把学生带到节日聚会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上一堂生动的音乐课;“舞狮”是南方逢年过节及各种喜庆场面都能见到的壮观场景,在第一册《过新年》中,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扮成生龙活虎的小狮子,滚、爬、踢、打地表演狮子,十分可爱。北方的《过新年》就可以“扭秧歌”,听听秧歌节奏,学学秧歌舞,学生乐在其中。北京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就可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听国歌唱国歌,身临其境地感受国歌响起时雄壮威严的气氛等等。 (四)根据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贯彻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音乐能力、性格爱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等各种情况选择、创设情感教学的种种氛围。 1.熟悉儿童的个性,了解其生理、心理的需求,尤其寻找儿童兴奋点,响应学生汲取知识与感性体验的方式、让师生彼此融合,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不受约束,朗读、唱歌、欣赏、创造等都可似配合律动来进行。这个时期也是训练儿童感受节奏、记忆旋律、模仿音高、动作的好时机。具体音乐儿童会有具体反应,这更值得教师观察和研究,因为儿童的兴奋点恰恰是教师与学生达成共鸣的好时机。 如第一册《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是动画片《三只小猪》的主题曲,儿童在欣赏、观看动画片时,最惊心动魄的既不是三只小猪盖房的悠闲、快乐,也不是大灰狼的仓皇逃跑,而是大灰狼吹倒房屋、追逐小猪与小猪逃脱凶险的矛盾冲突,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围绕这一环节设计的音乐教学肯定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教师可充分展开和突出这个环节的教学。 2.学生感到困难的环节,是教师充分展示个人才能和想力的机会。教师以引导为主,提供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和帮助学生学习,应该重视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真正弓践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如上面提到的为了帮助学生记《小蚂蚁》的歌词,教师精心设计的诸多环节。 3.除了这一时期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共同特征,更要关注儿童在某些事物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教学中安排学生操作为主的空间,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即创造才能的表现,个人内在体验与情感的真实性的表现,充分尊重,尽情流露,进而激发学生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终身学习与现代教师 P.114) 如《三只小猪》中如何搭建房屋,如何制造风沙吹扬的效果,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如歌曲《红灯停绿灯行》,大声演唱与心理默唱的部分可交给学生扮演的“交通警察”去处理;歌曲《小动物唱歌》由学生自由摆放强弱标记,设计音乐演唱的强弱。 4.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老师可以从孩子本身汲取许多失落的童年和褪色的重心,也可以从 孩子的脸上解读另一份人生成长的喜悦,还能从儿童身上受到很多启发,教学相长。如听听学生带来的歌曲,谈谈对不同歌曲的态度和看法,讨论流行歌星名声鹊起和销声匿迹的原因等,谈谈哪位同学有音乐专长,哪位同学有组织能力,如何开展班组音乐会等,都可以和学生共同商量,共同决策。 (五)反思个人教育教学行为 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省或集体反省的过租中,可以发现个人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 反思的重要意义在于,把个人的专业经验与教育理论进行转换,不断修正和调整,促使实践与理论螺旋式的上升,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建构并持续发展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有效地将个人的专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省与提高的基础。例如,综合课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每位教师都值得在实践之后进行理论总结。 三、音乐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具有示范作用,能为教师备课、上课、评课提供依据,并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一堂好的音乐课?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堂音乐课?这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到新教材实验的问题。 过去评课主要是评教师,评教师讲课的水平,其次是评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侧重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要贯彻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个人认为评价一堂音乐课至少要考虑以下四方面。 1.首先应注意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学生与教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做了多少次?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花了多长时间?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做?收集课堂教学的事实,为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2.注重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交往状态、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等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学生交往状态:对教师提问和要求反应是否积极,与同学合作是否友好。学生思维状态:对音乐现象有没有独立见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自由、即兴地创造,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达成状态: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师要求把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3.注重教师将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能运用音乐自身的勉力感染、影响学生。这是很重要的。教师不同于学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学得好,还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和能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楷模。 4.是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好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即价值观和人生观。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步,教师在学生的愉快中感受童趣,体验成功,享受音乐。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情境交融,共同享受课堂教学,享受音乐。 结束语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和落实《音乐课程标准》,这需要在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长期地、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在新教材实验初期,尤其是这两年,教师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教育观念的更新、教材的适应,学校管理、教学设备相对滞后等客观条件,尤其是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把握,存在着争议和分歧,这更令教师感到困.惑。出现这种局面是难免的,也是教材实验所需要的。教育管理的各层组织、各个成员都在重新学习、更新观念,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人们的认识,而且出现分歧、发生争议,能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事物越争越明,道理越辨越清”,学术探索只会对发展教育事业带来好处。此外《音乐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也有一个逐渐适应现实生活和教学实践的过程。我们希望教师们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个人的经验总结,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供大家参考、探讨、交流,为促进新教材的完善,加快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而共同努力。 小学音乐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论文 一、全面做好小学音乐的引导工作,逐步将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有趣 (一)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根本保证 早在2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充分地说明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全面注重对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逐步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心动力。只有让音乐的学习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小学生受益终身。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灌输教学以及死板的音乐技巧训练为主,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同时这种教学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音乐的艺术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嵌入一定的游戏活动,做一些传递音乐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慢慢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是他们学习音乐的起点,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动力,我们只有采用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感知音乐的魅力,理解到音乐真正的内容所在,最终激发出学生天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出学生们音乐的创造能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当代的多媒体技术相对于先前的多媒体技术有了非常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地利用好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拓宽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视野,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当中也能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于学生资料收集方面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此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辩证思维的方式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加强。例如,我们在给学生进行“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的分析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一边看唯美的画面,一边聆听着这首美妙的歌曲,这对学生的听觉以及视觉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视频教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使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音乐学习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内心深处能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音乐的鉴赏能力也能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这对于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育为辅的教育方针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步地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课程,更应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其内在的创造想象力,每一首歌曲,每一个韵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都有自己欣赏思考的角度,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抹杀了这种与生俱来的智慧,那就不得不说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败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于学生丰富想象力以及本能的创新力量的保护和挖掘,对于学生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进行一味地打压。 (二)对小学生音乐的教育要做到因才施教 小学生音乐教学过程当中要想做到全面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以外一定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观察,对于一些胆怯的学生,要进行一定的鼓励;对于一些大胆创新的学生要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赞许,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想法。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同时也要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及点评,一定不能以一种“非对即错”的标准对待学生。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到对于学生个体之间天赋的差异,不能因为学生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两件事情做得不好就将学生“判死刑”,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蔑视。因为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都有一定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以及特长,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发展成为音乐家或者其他技术人才的绝对自由。不论小学生的音乐成绩如何,音乐教师的称赞都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使他们获得继续努力创造的信心及勇气。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这需要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逐步让学生爱上音乐课。让我们全心地投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工作当中去,为了学生的羽翼更丰满而不断努力探索。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融合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不管是艺术表演还是艺术创作,都需具有创造性。可以说,艺术的实践过程与创造性并存。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均属于艺术教育,具有朦胧性和不确定性,且有多种表现形式。结合音乐与舞蹈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前应以教学内容为准,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形象的舞蹈动作表达课程内容,让音乐更生动,营造一种音乐的情感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鸿雁》教学过程中,由于该曲目属于蒙古歌曲,可为学生展示几个蒙古舞蹈经典动作,如柔肩动作,表现蒙古歌曲的特点,并营造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在进行音乐舞蹈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例如,一二年级学生处于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情境,采用教师示唱、录音及播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含义,理解歌曲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指导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动作来表达歌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音乐舞蹈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生演唱《雪花》时,可先向学生描述雪花飞舞的景象,让学生观察下雪时的情景,观察雪花飘落的过程,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整处于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让学生体验雪花飘落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感受舞蹈所表达的含义和精神,理解歌曲意境。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音乐和舞蹈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弹奏简单的乐曲,朗诵歌词,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舞蹈的艺术魅力。这样一来,不管是音乐教学还是舞蹈教学,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我的小毛驴》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舞蹈学习难度较大,且某些舞蹈动作较诙谐。在指导学生时,可先为学生播放新疆歌曲,让学生聆听美妙的乐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穿上维吾尔族民族服饰,向学生展示优美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感受新疆人民热情、风趣、豪爽、刚劲、活泼的特点,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融入学习情境中。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方法教学,注 ! 小学音乐论文:快乐教学下的小学音乐论文 一、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故事总能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课上,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始课程的讲授,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新奇有趣,更加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角色当中,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同时,音乐与故事的结合还能帮助教师从故事巧妙过渡到课程教学之中,既不显生硬,又妙趣横生。比如,在欣赏歌曲《动物们的聚会》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联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动物大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歌曲的内容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二、音乐与游戏的结合 学生置于游戏之中应该是最快乐的,游戏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总有着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他们渴望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因此,音乐与游戏的结合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游戏设置理应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游戏形式应灵活多样化;第二,游戏内容应简单易操作;第三,游戏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音乐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当前形势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课堂学习素材,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多媒体技术不仅包含了文字和图像,更结合了声乐音频与视频的效果,在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是现代化课堂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奇有趣的画面,极具震撼效果的视听,正是当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指向所在。 四、音乐与兴趣的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科学的兴趣指导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作为一门艺术类科目,音乐课程给予学生的应是一种感官享受与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力求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会在音乐欣赏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学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再以这些为依据开展自身的教学设计。找到兴趣之后积极参与是关键,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五、音乐与动手能力的结合 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它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打击乐器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也是音乐基本实践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在快乐教学的理念指引下,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课堂上,教师可安排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来演奏某段旋律,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我即兴发挥演奏一段旋律,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尝试和突破的过程。制作材料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小瓶小罐或是铅笔盒、小竹筒等,然而学生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作品”。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拓展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造。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快乐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课程实施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灌输过程,而应在于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学生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快乐教学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基本认知规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寓学于乐的教育目的。小学音乐课程的讲授关键在于课堂气氛的营造,积极乐观的课堂环境不仅能够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更能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培育与体验过程。 小学音乐论文:互动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1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1.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1.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1.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2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音乐论文:赏识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赏识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教育财富和精神财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赏识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认识赏识教育进课堂的重要性,并对音乐教育中的赏识教育作初步的探索,旨在遵循教育规律,活跃音乐课堂,培养具备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小学生。在新课改下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学生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鼓励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孩子的方法。”教育的责任就是要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一、赏识教育的意义 “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了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能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信任孩子是赏识教育的原则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怯懦的学生,他们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进行歌唱表演,甚至不敢抬头看老师一眼。孩子们既有脆弱心态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用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来激发他们。帮学生们树立自豪感,就要给学生力量,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更加自爱、更加自信、更加自强。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声音非常陌生,因为他们听到自己的声音是由耳骨传送的,与声波传送的有所差异。针对这点,我经常使用电脑对学生的歌声录音,让他们了解自己那美妙的音色,激发他们的演唱激情。 三、教师要用赏识性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首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等赏识性的评价。其次,还要有一颗赏识之心,无论是成绩还是过错,都要用母爱去包容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使他们在赏识性评价中获得自信。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我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亲切的引导,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宽容同学的错误。而宽容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能愉悦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自身的价值。 四、让学生在赏识性评价中获得方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赏识性评价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活动,本质上是一次独创性很活的精神之旅,是一种从书面知识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因此,通过赏识评价来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必要。如何在赏识的同时进行引导,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同时学到学习方法?教师的巧妙引导显得特别重要。 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赏识”与“引导”融为一体,在激励的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也在老师的褒扬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赏识会让落后的孩子从黑暗中看到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赏识会让优秀的孩子喜出望外,备受鼓舞,充满自信。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争取更大成功的愿望。要让课堂评价的艺术,唤醒他们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花,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音乐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像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啬雨一样,不时地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每个学生的点滴精彩鼓掌,让每个孩子在音乐中自信地成长! 小学音乐论文: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优化教学 通过多种多样的低、中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通过说、写、画、放、讲等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两个方面,就如何优化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进行了探讨。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农村小学的欣赏教学,通常是“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的教学程序,这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听的地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音乐欣赏感到厌倦,想尽快结束和退出这种活动,因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优化音乐欣赏教学呢? 普通心理学的感知研究早就指出,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对于普通学校绝大多缺乏音乐经验的儿童来说,音乐欣赏过程中可见的(教师可以观察到的)、可控的(教师可以引导、控制的)外显操作活动应该是儿童倾听欣赏的主要活动方式。教师应努力挖掘一切可能性,帮助儿童来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可利用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作“全方位”“多层面”的探究,而不是限制于倾听欣赏。根据音乐教育的原则,结合少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动作这种方式,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欣赏课的教学中来,这是音乐与孩子们心灵间沟通的一道彩虹。 动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简单的,有复杂的,可根据年龄、音乐内容诸因素分为低级、中级、高级等阶段进行。 一、通过多种多样的低、中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1.律动 律动,是指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优美的节奏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走、跑、跳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步伐和变换队形的训练。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律动的天赋。这些平凡得令人视而不见的律动如果在欣赏课上稍加指导,孩子们就愉快地参与了,而且是全员参与。例如,欣赏低年级歌曲《运动员进行曲》,乐曲的欣赏重点是要学生感受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为了让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律动来表现音乐。学生排成4纵队或4横队,边听音乐边动作,模仿运动员进场时的步伐,还可根据音乐设计运动员进场路过主席台时的动作,孩子们表现得又激动又兴奋,好像自己真是运动员了。音乐的感染力通过律动更加有效地表现出来了。这就应验了奥尔夫的一条很重要的音乐理论,就是通过看似简单的节奏,而让孩子们学到美妙的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2.舞蹈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大序》)。歌、舞在表现情感上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根据音乐的主题,让学生边歌边舞,则对音乐的理解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例如,欣赏歌曲《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支曲子的旋律及歌词学生非常熟悉。歌曲具有浓郁的藏族风味,节奏明快,旋律活泼,人听后会情不自禁地动起来。若编排一个简单的舞蹈,用具有西藏特点的舞蹈动作如拍手、摇头、扭腰等表现音乐主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参与了欣赏课教学,他们理解了音乐的意义,并在舞蹈中陶冶了情操,这也就达到了欣赏的目的,即他们从音乐中获得了自我满足,自我发展。 3.角色表演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时会接触到情节性音乐,音乐中出现一些不同角色,那么怎样利用这些角色来丰富音乐欣赏课呢?那就要将这些角色表演出来。可引导学生预制道具、头饰等物件,让学生轮流扮演角色。如欣赏乐曲《比得与狼》,乐曲中描述的主要角色是“狼”和“老爷爷”“小鸟”“小鸭子”“猎人”“比得”“猎人”。首先将学生分成七部分,各自戴好不同的头饰,他们在表演角色时可随音乐做简单的节奏动作,通过角色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制作道具的动手能力,还把无形的音乐具体形象化了,学生也就能更直观、鲜明地感受、理解音乐。 动作表现手法还有许多,其形式越丰富,表现出来的欣赏效果就越好。 俄国文学大师例夫?托尔斯泰曾指出什么是艺术活动时说:“在自己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唤起这种感情之后,同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能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热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艺术就包括在艺术活动之中,音乐本身包含了表达、交流、创造的经验,探索发现音乐的意义所在。 二、通过说、写、画、放、讲等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中加上说、写、画、放、讲等教学方式,就会把音乐欣赏的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曾经让学生欣赏我们所学教材之外的一首鲍罗丁的管弦乐曲交响诗《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片断,采用的是将以上所述教学方法综合起来的教学方 式。首先,教师对作者、作品进行简单介绍;其次,教师放音乐录音,学生初听乐曲;再次,可以用写画的方式,让学生将聆听音乐后的感受想象用文字、线条、绘画等方式书写或绘画在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片上;再复听音乐;最后让学生使用投影仪,在投影仪前,一边把自己的艺术作品投影在屏幕上,一边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对听过的音乐的感受。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行行美妙的字句,表现出了学生们对音乐的情感世界的理解,让学生们学会用音乐去表达、交流、创造自己的情感,必将为他们将来进行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欣赏课的学习,让他们在视、听、动等同步感知中取得对音乐艺术的有益的体验。此外,若能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计划,更进一步地优化教学内容,那么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就会渐臻佳境。 小学音乐论文:谈把多媒体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优化教学模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在这种条件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运用多媒体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南极,很少看到过企鹅,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做成幻灯片,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做律动。这样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能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二、突破难点,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音乐。 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其实教学过程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例如歌曲《其多列》当中涉及到了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内容,屏幕上播放歌曲的同时还有小人的“走”和“跑”分别代替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学生们当然知道走是要比跑慢的,老师加以提醒告诉他们这里的两个跑加起来就是一个走的速度了。这样学生们可以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扩充容量,进行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拿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方式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将抗日时期的资料以课件形式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在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时的那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出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意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用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营销道德论文:广告营销道德问题及措施 1中小企业广告营销道德的研究意义 王文俊先生在其著作《论营销道德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中认为,广告营销道德的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营销道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广告营销道德是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第二,广告营销道德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要求;第三,广告营销道德是指导市场经济运作的政策导向;第四,广告营销道德是市场营销主体的行为导向;第五、广告营销道德为市场营销管理机构的运行提供理论依据。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为经济和民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有些中小企业为了片面追逐短期利润最大化,置广大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推行严重违法违德的广告营销宣传。宣传不正当价值观广告;采取不正当的对比广告;制作及播送虚假广告等,严重违背法律与道德原则,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及社会的利益。总体上我国学术界对广告营销道德的研究刚刚起步,众多企业的营销道德观念还很淡薄,制定广告营销道德标准的企业为数很少。因而,深入开展对广告营销道德的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营销道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广告营销道德为切入点,讨论提高中小企业的广告营销道德水平的对策。 2中小企业广告营销道德的存在问题 2.1广告社会责任意识薄弱中小企业广告营销道德负责的原则,要求中小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对生态负责。不少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广告营销道德意识的薄弱,他们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集中用于产品的增产和市场的扩张,忽视广告宣传的规范性。增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广告营销道德意识,是中小企业广告营销道德建设的首要问题。 2.2广告内容失范①非法广告。近几年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非法小广告,在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泛滥,大部分张贴“牛皮癣”的组织为中小企业,如:家政公司、小型建筑施工单位、小型医疗单位等。中小企业的这种行为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城市整体形象,损害市民的利益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②虚假广告。诚信是企业广告营销道德的首要原则。不实广告是指工商企业者以刊登或散发虚伪不实广告,使消费大众信以为真,而从事价格、品质不相称的经济交易。夸大事实是虚假广告最主要的表现形式。③低俗广告。很多小广告语言低劣、粗制滥造,甚至色情污秽。如:某洗衣粉广告“:泡了吗?漂了吗?”,非常卑琐浅薄。有些中小企业表现出玩物丧志的格调。有些使用语言暴力,强迫消费者认同其观念。④价值观误导广告。为迎合某些人的不健康观念如:崇洋媚外、帝王情结、物质主义,对这些观念通过广告进行放大,有损主流社会道德规范。 2.3广告不正当竞争在中小企业当中,不正当竞争广告普遍存在。比较广告是指在广告中采用对比方法,比较不同产品的特点和优劣为消费者购买选择提供参考。比较广告本身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却往往利用比较广告的反面性来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有序竞争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2.4广告新闻化诚信是企业广告营销道德要求,广告新闻化是指一些广告主体为增加广告的可信度,体现广告的份量,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广告宣传。与普通广告相比,新闻化广告欺骗性更严重,更容易让广告受众上当受骗。2.5广告渠道混乱中小企业囿于企业财力的短缺,往往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可以在电视、网络、报刊、户外广告等媒介购买大量的时间段和版面,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于是他们采用在街头和住宅区投递、散发、张贴小广告;通过骚扰性的短信广告群发等不正当渠道。这些广告渠道虽然减低了中小企业广告营销的成本,但却是以牺牲广告营销道德为代价。给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对社会环境造成视觉和文化污染。 3中小企业广告营销道德的提升策略 中小企业广告营销道德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行业、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真正促进中小企业营销道德水平的总体提高。 3.1中小企业自身建设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广告营销道德观念。中小企业虽然有一定的资源贫乏,但这不是阻碍其广告营销道德建设的借口,增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广告营销道德意识,是建设中小企业广告营销道德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②理顺广告渠道。广告给消费者的印象不仅仅由广告内容构成,广告的媒介和渠道也占重要地位。不合法街头和住宅区投递、散发、张贴,骚扰性的短信广告群发均不合理。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媒体进行信息,如购买报刊、杂志的小篇幅版面;使用邮递广告;或与图书、杂志结合的附带广告。③协调产品生命周期与广告营销道德关系。表面上看中小企业忽视广告营销道德基于成本,但从根本上看是中小企业管理上缺乏广告营销道德诚信、负责道德意识。因而要求中小企业无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遵守广告营销道德诚信、负责原则。④重视广告内容和广告美学。中小企业广告内容常表现为非法广告、虚假广告、价值观误导广告、广告新闻化、不正当竞争广告等。企业应该增强自律管理,破除广告中的夸大成分,宣传文明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诚信的原则消除广告新闻化的欺骗成分,用正当的方式制作产品的对比广告。 3.2行业自律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行会组织的作用越重要,服务的范围越宽泛。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深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经济活动与国际惯例的迅速接轨,建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自律性运行机制将提上议事日程。①建立行业准入认可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要负责依法确定市场准入,对一些不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行业状态和行为却不便直接干预,如经营者的素质水平、信誉可靠度、职业道德等,这些既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又可能会给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造成影响的行业因素,只能依靠行业自律加以解决,由各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对中小企业经营者进人市场前进行必要的审核和培训,取得业界认同,以减少进人市场后的纠纷。这样就有利于中小企业广告营销道德建设的预防。②实施行业资质评审。通过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广告营销道德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审,按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等级,一方面向社会广泛推荐介绍优秀者,以便消费者依据不同的素质决定消费,另一方面通过评审拉开经营者之间的档次,使作业层面得到优化,推动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整合。③重视行业纠纷调整。针对违背广告营销道德的比较广告之类的纠纷通过行业中介组织居间协调,可以使大多数可能激化的矛盾冲突和利益磨擦及时得到化解,增进和谐的行业气氛。④履行行业公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广告营销道德的情况,通报严重违反广告营销道德的行为,表彰遵守广告营销道德的模范,开展行业广告营销道德指导,使行业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行业广告营销道德的建设和社会影响力。⑤建立合理的行业激励模式。要树立良好的广告营销道德风气,有必要运用激励机制,培育一种个个奋发向上、人人争先创优的行业氛围。通过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如建立“广告营销道德奖励基金”等,定期评选出业界杰出贡献者,向社会推荐和宣传行业先进人物和优秀成果,促使中小企业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⑥建立信誉档案制度。按照国际惯例,这项工作一般由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来承担。要将中小企业的广告营销道德方面的清况纪录在案,向社会公示,并以备查询。 3.3政府执法监管中小企业广告营销道德的建设必须具有一个系统且稳定的法律环境,必须创新广告营销道德建设机制,提高广告营销道德建设水平,通过规范管理和指导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平等、自由和公开竞争的公共条件,创造健康有序的广告市场环境。①重新界定虚假广告的定义。广告的真实性涉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甚至涉及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广告真实性的维护是世界各国的广告营销道德管理的重点。我国现行的《广告法》虽然一再强调真实广告的重要性,却未明确界定虚假广告。有必要重新界定虚假广告的定义。②进一步限制比较广告,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目前,关于比较广告不当引起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为防止出现不正当竞争广告,应对广告主利用比较广告形式开展市场竞争行为做出更明确的界定,在原来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限制,如哪些广告允许比较,允许采用的比较手段,允许比较的范围和程度,应该指明比较商品必须是同类同级的对比,对比资料是权威的、可以检测的,必须负法律责任等。③从强调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营造良好的广告市场环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良好的政府服务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要比优惠政策重要得多。作为政府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广告业发展的研究和指导,制定广告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广告战略运用培训,帮助企业塑造良好形象,培育品牌价值。④从行政管理为主向行政与司法管理并重转变。在我国广告立法和执法中,突出了行政处罚,过多地倚重于行政控制,而弱化了司法处罚和司法主导,司法机关对广告的管理是滞后、被动和缺乏系统的。但在西方国家广告营销道德问题大都寻求法院解决。因此,作为行政部门应当与司法部门的沟通,逐步引入司法管理,进一步完善广告营销道德管理体系。⑤从单兵作战为主向综合监管转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如药品监督、卫生、规划、市容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协同努力,共同规范广告市场。还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发挥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之间新型的合作关系。 3.4社会监督 中小企业广告营销道德的社会监督,就是消费者自身或通过消费者组织,依据《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对广告宣传及广告行为的道德行为实行的监督。①信息披露分析和比较。消费者组织通过比较实验、评劣选优、劣迹档案、舆论监督等方式,要求企业给社会公众提供完整、全面、准确的信息。②社会直接援助。通过要求广告主停播、媒体公开批评、要求政府介人、代表消费者向法院控告等方式,给社会公众提供维护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的有效而权威的渠道和手段。③行会规范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独立的行业协会致力于制定行广告营销道德的标准,根据行业特点制定规章,规范会员经营行为,并解决涉及行业的消费者纠纷。④媒体和舆论监督。消费者受到侵害后,在于厂商协商未果情况下,可集合起来采取召开新闻会、记招会等形式,扩大正义社会的影响。 广告每时每刻都在将一种给定的价值观念诉诸大众,狂轰滥炸的广告传播已使其成为人们认知的一部分,作为价值判断的模具深植在我们头脑里。广告多方面、多层次地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的成长、心理的成熟和变化,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任何广告都不应该突破传播伦理的道德底线,造成对任何社会都存在的“弱势群体”事实上的侵犯。改善企业广告宣传的质量,提升广告作为媒介的社会宣传功能作用,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管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营销道德论文:保险营销监管与道德教育综述 一、前言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保险法,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保险法》最核心的三大变化是突出了保护被保险人,突出了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突出了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对保险业的依法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更强调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人寿保险作为一种以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以生、死为保险事故的人身保险,它与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息息相关。如何对于人寿保险进行良好的营销管理及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保险公司和客户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二、人寿保险营销管理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概念 良好的人寿保险营销管理及职业道德教育是寿险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寿险营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只有搞好寿险营销管理工作,才能使寿险企业的商品迅速不断地销售出去,保证企业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 1.寿险营销管理的概念。寿险营销管理的概念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所谓广义的营销管理是指寿险企业为实现市场营销职能的有关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它是以整个市场营销活动为管理对象的。狭义的营销管理,是指寿险企业对有关市场营销活动之一的销售活动的管理,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销售计划,建立销售组织,选定招聘销售人员.组织培训销售人员及销售业务管理。狭义的营销管理就是综合地组织销售活动的管理工作。在绝大多数公司里面所要涉及的人寿保险营销管理就是狭义的营销理。 2.人寿保险职业道德的定义。保险作为社会经济补偿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实现经济补偿、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的职能作用。保险职业道德作为社会职业道德部分,是适应保险职业活动的要求,在保险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演变的,与保险职业行为密切相关。保险职业道德具有它自身存在的客观基础、基本特征和类型特点,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国际的共同性、鲜明的行业特色。保险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事保险职业活动的人必须要认识的基本问题。可以说,每一个从事保险职业工作的人都要有科学的保险职业道德观。保险职业道德,是指保险从业人员在履行其职业责任、从事保险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普遍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也是社会对从事保险工作的人们的一种特殊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保险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三、良好的人寿保险营销管理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及作用 1.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职能的发挥,体现为营销管理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作用,寿险企业中的营销员以及各种设备和手段,是寿险营销活动的人身条件和物质条件。营销管理,就是要通过管理职能把业务员和各种经营手段组织起来,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营销管理的首要任务和作用。 2.提高人寿保险营销员思想水平与业务技能。通过早会、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营销员精神、心理和感情的培育,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造就一种向心力、凝聚力,使一种精神将所有的员工联系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有效地激励每一位营销员自觉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充分调动人寿保险营销员的积极性。在用人制度管理上,做到人员经过考试、培训,择优录用,持证上岗,优胜劣汰。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在业绩考核面前人人平等。优秀人才受到重用和及时提拔,充分体现动力与压力、风险与机遇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把寿险企业经营目标溶于员工个人具体行为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寿险营销员队伍充满活力。有效地调动全体营销员的积极性。 4.能够更好地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通过为保险从业人员提供行为规范,使保险从业人员坚持以人为本、以诚取信、以和为责的基本理念为保户提供最专业的服务及最优的产品,为保户服务。并且在现有产品和服务笨础之上升发新的保险商品、拓宽服务的领域,开拓新的服务渠道。 四、良好的人寿保险营销管理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过程良好的人寿保险营销管理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过程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制定营销和职业道德教育计划。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的,计划是管理的基础和首要职能。所谓计划,就是为企业的未来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的过程。营销和职业道德教育计划为整个营销活动设计了一个行动蓝图,各种营销活动都应围绕如何实现这一蓝图来进行。 2.建立营销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营销和职业道德教育计划仅仅是一种设想,一种文字性的东西。要将这种设想变成现实.需要做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营销组织工作。此项工作应按照“因事设人”的原则进行。切不可“因人设事”地在没有业务发展前景的地区设置机构。营销组织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机构设置后的业绩。 3.招聘(配备)营销和职业道德教育人员。有人才有业绩。人寿保险公司招聘合适的营销和职业道德教育人员应按照“不缺、不烂”的原则。既要大胆吸收,又要严格把关,以保证营销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4.对营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指导激励。招聘了合适的营销人员以后,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对他们进行指导和激励的问题。所谓指导和激励,就是对下属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引导下属朝着组织目标努力工作,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充分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指导和激励是与人打交道,是通过有关工作去影响和改变下属的心理与行为。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寿险营销员,受到内在和外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营销管理人员对营销员的指导和激励是一项非常困难但同时也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5.对营销活动全过程加以控制。对营销活动全过程加以控制主要指营销管理人员对整个营销业务活动从展业、核保、签单、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并随时加以监控。对业务活动中发现的偏差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这就是营销控制活动,营销控制是营销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职能,离开丁营销控制,就难以保证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良好的人寿保险营销管理及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这是一个很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新趋势,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营销道德论文:市场营销中道德资本的意义 一、道德资本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价值 道德资本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把道德作为资本,即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东西,这本身似乎与传统经济学中对于资本的定义是不相一致的。但是,主张道德是资本的学者,又认为资本在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完全脱离道德这一因素的,因此道德也在参与剩余价值的创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本形态。支持企业进行道德资本投入的理由主要有:公众支持企业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道德责任;具有道德责任感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稳定的收益;承担道德责任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承担道德责任有助于解决社会难题,会导致较少的政府管制。反对企业进行道德资本投入的理由主要有:进行道德资本投入淡化了企业的基本使命,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承担道德责任;企业缺乏处理道德问题的必要技能,承担道德责任所需的成本得不到补偿;追逐道德目标将会使企业的权利泛化;企业与道德建设等社会行动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笔者认为,道德资本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道德资本是基于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念而进行投入与运营的,它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能够帮助营销渠道成员基于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念而有效地开展经营管理 道德资本投入主体能够以有形的资本投入形式支持营销渠道成员针对产品流、信息流、促销流、文化流、所有权流、资金流、收益流等不同的经营内容和经营层面进行物质创造与精神提升的系统性改造,使营销渠道成员管理行为能够通过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尤其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价值观念而统一起来,进而使营销渠道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和管理冲突降至最低水平,并为整个营销渠道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市场营销作为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过程,它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而独立存在,因而以道德资本形式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起来,避免在核心道德价值观念迷茫以及商业文化观念对核心道德观念构成较大冲击的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的严重对立和冲突,这对解决核心价值观念不稳定、核心价值元素缺失、经营管理道德失范、价值观念冲突等问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二)道德资本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带来覆盖面广泛的间接经济利益 一般而言,市场营销活动中除了渠道成员参与者,还应当有非渠道成员参与者,例如从事金融、保险、运输、仓储、广告、咨询等业务的企业,因而一个完整的营销过程需要依赖于非渠道成员参与者的有效参与才能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营销有时会突破营销渠道的空间限制而发展成为一种合作边界较为模糊的经营管理活动,而且作为渠道成员主体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经营管理规模越大,这种边界就会变得越模糊,此时它们需要借助于“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道德传播工具与经济领域中不同类型的经营实体即非渠道成员开展广泛接触,依据市场价值、道德价值等标准对其他参与者的行为作出一致的观察与判断。道德资本投资于营销活动能够从本质上提升非渠道成员参与者的道德水平,消除渠道道德空白、道德障碍和道德观念冲突,从而为所有渠道参与者(包括渠道成员和非渠道成员)带来间接的经济利益。 (三)道德资本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它能够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 道德资本投资于营销领域会带来并不完全属于营销渠道参与者的社会利益。因此,加大在营销领域的道德资本投入,不仅会使营销活动中的各类经营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降低,而且会通过道德资本效益扩散所形成的“外部化效应”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社会越是进步,营销活动越是频繁,社会大众就越是受营销活动的影响。因此,道德资本投资于市场营销能够使那些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无法完成的道德建设任务,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营销渠道来完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营销客观上承载了道德建设的使命和任务。道德不论是被作为最终目的,还是被视为一种赢利工具,它都会产生一种有助于改进社会风气的作用。“因为,以赚钱作为人有义务要达成的目的本身,作为‘天职’,这样一种观念是与任何时代的道德观感相背反的,这几乎无须证明。” 符合道德的生产经营比不符合道德的生产经营对于社会发展更有益。作为目的性的道德投资和作为工具性的道德投资,尽管在理论上可以进行划分,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区分。尽管道德资本在市场营销中具有以上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但是企业营销道德资本运作是否一定会产生价值增值效果,这不仅需要考虑企业所处的道德环境,同时还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经营运作资本的能力。道德资本不仅是带来生产过程价值增值的工具,它同时也是联结企业与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强调道德资本在营销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是为了让企业从单纯地追求利润的逻辑思维中走出来,进而能够从长远发展角度着眼来审视自身的或者所在群体的行为,使企业成为合乎道德规范的组织。 二、市场营销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产品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主要表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存在严重的物理性能层面的缺陷和道德文化层面的缺陷,有的企业甚至专门生产一些低级趣味的产品,消费者在消费这类产品时会产生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逐渐形成不良的生理、心理反应,最终导致对于生产企业的不信任和强烈不满,进而危及到整个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基础。企业过于强调产品外在形式的奢华特征和过于强调产品核心内容的经济性,都将使产品的生产制造严重脱离普通大众消费习惯进而步入误区。这种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时存在的过度生产和生产不足,而不是如西方伦理学强调的走“中道”,势必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消费环境的严重破坏。 (二)价格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主要表现为:在价格制定过程中缺乏公开、透明的定价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严重脱离成本地制定超高价格,对于消费者这一相对处于价格谈判弱势地位的群体实施价格欺诈。价格决策直接决定利润利益的分配,因此,针对普通消费者制定超出其消费能力的高价格,事实上是直接将消费者剩余压缩到了尽可能小的空间之内,进而极大地减小了消费者由于消费产品所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满足感,在顾客满意度下降的同时,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由于价格扭曲而产生尖锐矛盾。而针对竞争者所采取的竞争性价格策略,在以低价格引发价格战时,又会导致竞争伦理发生变化,参与竞争的企业会以本能取性,进而误导社会资源配置,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出现极大的非理性成分。同时,围绕争夺市场定价权产生的激烈竞争,也会使“生存意志”伦理思潮盛行,最终导致道德伦理核心元素“同情心”“公平”“正义”的持续减弱,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全、秩序与和谐运转。 (三)渠道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主要表现为:中间商未能站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进行渠道设计和渠道经营,而是单纯地追求渠道整体系统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为了提升渠道竞争力而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经营领域,压缩中小竞争者的生存空间,以大量减聘雇员的方法来提升竞争力,以增加顾客的自选活动范围而大量减少一线服务人员,以及为赢得竞争优势地位而大量经营品牌产品,不经营适合普通大众消费的一般产品,提高产品进入商场的门槛和提高铺货费用等,这些做法都严重地恶化了社会就业和生活消费环境,导致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 (四)促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主要表现为:不择手段地制作和传播专门针对竞争者的攻击性广告,用以提高本企业及其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制作过度夸大产品功效或隐瞒产品缺陷的广告诱惑消费者购买本企业产品。使用含糊其辞的广告宣传词句误导消费者。促销人员缺乏基本的道德培训和道德素质,利用公共社会资源即人们长久以来彼此之间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的善良心理,在营销活动中设计专门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促销活动和针对亲戚、朋友、同事的促销活动,有的甚至将这些促销活动演变为非法传销,在组织结构上发展成为“金字塔”诈骗和“老鼠会”。促销策略中的各种不道德行为及非法行为,已经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有时营销道德缺失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上述某一个具体方面,而是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或者全面的道德缺失。例如,近年来普通消费者比较关注的药价高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方面道德缺失的问题,它是涵盖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各个层面,包括在生产、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的综合性或全面的营销道德缺失问题。有的药品生产企业,其产品生产成本很低,比如只有几元钱,但是在市场上却标价上百元。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有的药品企业甚至在具有大批量生产能力和经销能力时,也只是少量地供应市场以保持价格和产品的优势地位,为此在营销渠道选择上也会作出符合企业利益的经营安排。这种不顾患者消费需求的生产经营行为本身就存在着营销道德缺失的问题。为此,消除营销道德缺失现象必须重视道德资本的重要价值并增加道德资本的总量和比例,同时要强调道德资本在营销环境改造方面的具体指向性。 三、道德资本在市场营销中的具体运用 在营销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各种道德缺失现象,其重要原因除了人们对于道德规范重要性的认知水平较低之外,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对于道德环境改善所投入的道德资本不足或者是使用方向不正确所致。因此,在当前以家庭投入为主的个人私德品质教育和以纳税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公共道德统一建设的现行道德教育体制下,强调企业对道德资本的应用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企业道德资本的投资与使用主要应当是针对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一)道德资本投资于企业内部环境改造 1.个体因素和道德培训。营销人员的言行举止、价值判断、道德观决定了企业营销行为的道德与否和道德水平的高低。规范企业的营销行为,必须在营销人员选择上作出准确判断,即雇用有道德的员工,解雇不道德的员工。因此,企业应当设定合理的道德标准和采用科学的甄选技术,并将其运用于营销人员的雇佣和评估过程之中,特别是对于营销管理者的甄选和评估。营销道德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强化营销道德的一个有力手段,它能够使营销员充分了解营销道德的重要性,当他们真正面临营销问题时,就不至陷入道德迷茫之中。通过设立研讨会、专题讨论会和类似的营销道德培训项目来鼓励有道德的营销行为,这是提升企业营销道德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把自己的营销道德期望与营销人员对于本身工作的理解进行有益的沟通。 2.组织关系和组织结构。营销道德的选择不仅受个体因素影响,而且受组织中上级与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的影响。科学合理、准确明晰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营销者的道德行为。正式的规章制度中的职务说明和明文规定的道德准则,可以形成营销行为的一致性。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对个人在道德与非道德行为的抉择上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员工之间在营销道德策略中也会相互影响。绩效评估系统评价标准影响着营销者的道德性策略选择。明确而现实的营销目标的设定,对于营销人员的激励与绩效考核至为重要。如果对营销人员的要求不切实际,即使再明确的目标也可能引起道德争议。目标切实可行,就会使这个方面的压力降到合理的程度。绩效评估既要关注营销人员的业绩,同时也要关注他们所使用的营销方法的合理性。一般而言,雇员面临的工作压力越大,就越有可能在道德标准上妥协。 3.企业文化和道德准则。高强度、高标准的企业文化会促使营销者制定道德的营销策略。企业文化通过员工行为规范、工作习惯、业余活动及趣闻逸事等细节表现出来。倡导优秀的企业营销文化,首先要强调社会责任感,营销行动要兼顾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自身利益;其次要以人为本,营销目标设定合理可行;第三要帮助营销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其关注的重点从眼前经济利益转到长远发展上来。营销道德准则的制定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内容应当详尽具体,对应当鼓励的行为和不应当从事的行为,以及雇员各项行为所依据的基本思想,都应当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第二,企业推行的营销道德准则应当有一定的伸缩空间,以便于员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自由、灵活、恰当的判断;第三,企业不能孤立、静止地制定和应用营销道德准则,应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适时对其作出调整,并不断向营销人员传递企业的营销道德期望,各级营销管理人员应当支持并不断重申这些准则的重要性。 (二)道德资本投资于企业外部环境改造 1.社会环境。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家庭和政府来完成,而企业组织和社会群体并不承担主要的道德教育义务。这种教育状况使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产生了严重割裂,道德规范对社会大众行为的影响程度渐趋下降。道德资本形成是一项系统工作。因此,现阶段要通过大众媒体的宣传教育,加强对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塑造注重营销道德的社会氛围。鼓励个人、家庭、企业、媒体等都参与到良好社会氛围的构建中来,树立并褒奖道德典范,披露并惩治不道德行为,使诚实守信、公平公正、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每一个人理所当然的道德取向和行为准则。对企业管理者、职工、营销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企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道德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引导企业具有战略思维,兼顾社会整体利益、消费者利益和自身长远利益,寻求可持续发展。 2.行业环境。建设和完善行业协会,强化行业协会各项职能。行业协会介于政府与企业、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是同行业企业之间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具体履行沟通、监督、自律、协调等职能。行业协会促使整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因为,如果一家企业出现道德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商业信誉以及整体利益。行业协会应当对本行业营销道德准则作出明确规定,树立道德典范企业并予以多种形式的褒奖,如宣传、帮扶、政策优惠等,引导其他企业追随、效仿,对非道德行为实施处罚。行业协会应通过加强行业间的沟通协调,解决行业中出现的营销道德难题,通过多种措施并举,充分发挥协会的多种职能,最终提升行业整体道德水平。 3.在鼓励企业进行道德资本投入方面,政府部门也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比如,可以明文规定企业用于营销道德建设的资本投入数量、比例以及投资对象和具体项目;在企业利润分配中,明确规定用于道德资本积累的比例和数量;对于道德资本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可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在营销道德资本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扩大有道德责任心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加大对于破坏道德环境的企业的惩罚力度;从政府管理市场经济秩序的角度出发,加强道德资本筹集力度,监督道德资本的使用,加强对于该项资本使用效益与效果的研究力度,通过政府引导企业道德资本投入方向,进而把家庭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企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营销道德论文:营销渠道道德建设发展 摘要营销渠道道德是规范渠道参与主体行为的标准。通过分析渠道道德系统,指出其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同时构建了渠道道德建设模式,指出社会、政府、企业在其中的作用。 营销渠道是企业实现产品转移的重要环节。斯特恩认为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赖的组织,邓胜梁认为营销渠道是一种完成产品分配活动的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营销渠道的参与者是生产商、中间商及消费者,在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产品流、信息流、所有权流、促销流等,各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彼此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必将产生道德性问题。渠道道德是规范各参与主体行为的标准,在产品分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倡导营销渠道中的道德,不仅使生产商、中间商、消费者认清在渠道中的责任、义务及道德规范,提高各参与主体的道德觉悟,而且能协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分销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能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本文从营销渠道的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营销渠道的道德内容系统,并构建营销渠道道德控制系统,为认识渠道道德关系和渠道道德构建提供参考。 1营销渠道道德系统 1.1营销渠道道德系统构成 现代企业的营销渠道参与者一般为生产商、中间商及消费者(直销除外),这三者在营销渠道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这些参与主体两两之间的道德关系,构成了整个营销渠道道德内容系统,如图1所示。 营销渠道道德系统由两两之间的九种关系组成,构成了以下六种道德关系:①生产商之间的道德关系——供应道德关系(Ⅰ),指生产商在建立渠道时,在渠道的选择、渠道设计(长度、宽度)、渠道目标等方面与其他同类产品或互补品生产商之间产生的道德性问题。②生产商与中间商的道德关系——上游道德关系(Ⅱ和Ⅱ’),指生产商与中间商在谈判及合作全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性问题。上游道德性关系是双向的,既有生产商对中间商的道德问题(Ⅱ),又有中间商对生产商的道德问题(Ⅱ′)。③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道德关系——营销道德关系(Ⅲ和Ⅲ′)。企业建立营销渠道,是为了实现其营销目的,将产品转移给消费者。生产商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及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道德问题构成了营销道德关系。④中间商之间的道德关系——中间道德关系(Ⅳ)。与供应道德关系类似,指中间商之间在、销售竞争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而产生道德问题。⑤中间商与消费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推销道德关系(Ⅴ和Ⅴ′)。中间商不是产品生产者,它只是产品的推销者。在产品推销过程中双方行为的道德问题构成了推销道德关系。⑥消费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消费道德关系(Ⅵ)。不同消费者之间在购买产品时产生的道德问题,构成了消费道德关系。 另外,社会是营销渠道道德系统的组成部分。首先,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对渠道道德有重要影响;其次,渠道中的不道德行为会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后,社会环境对于渠道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 1.2营销渠道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1.2.1生产商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生产商与其他生产商、中间商及消费者存在道德关系。其他生产商主要是指与之有渠道竞争的中间商,如同类产品、互补品生产商以及对共用渠道有控制或影响的生产者。其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渠道的选择、渠道目标冲突、渠道设计(长度、宽度)等;与中间商的道德问题表现为生产商在产品定价、质量、库存、供货合同、促销、交货时间、账款支付、技术支持等相关的道德问题,损害中间商的利益;与消费者的道德问题表现为生产商在产品选择、价格(价格虚高和歧视价格)、质量、分销目标、渠道设计等方面的道德性问题,损害消费者利益。如产品质量低劣、不方便顾客购买、不及时分销、售后服务跟不上等。 1.2.2中间商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中间商与生产商、其他中间商及消费者有道德关系。与生产商的道德问题表现为中间商的恶性窜货、库存、分销不力、信息反馈、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道德问题,损害生产商的利益;与其他中间商的道德问题表现为争夺经销权、窜货等道德性问题;与消费者的道德问题表现为中间商在产品推销过程中的虚假广告、服务态度恶劣、隐瞒产品缺陷、价格虚高等道德问题,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1.2.3消费者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消费者与生产商、中间商及其他消费者存在道德关系。与生产商和中间商的道德问题是消费者恶意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表现为恶意索赔、漫天杀价、虚假宣传而损害企业声誉等;与其他消费者的道德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抢购、商业投机、内部购买等行为,损害其他消费者的利益。 2营销渠道道德建设模式 2.1营销渠道道德建设模式构成 营销渠道中的矛盾和冲突,不能仅靠法制来解决,即使有健全的法律体系,现代企业的营销渠道仍然需要道德来维系。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营销的扩展,需要大力加强营销渠道道德建设。构建完善的营销道德体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如图2所示。 营销渠道道德建设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渠道道德认知、渠道道德标准、渠道道德评价以及渠道道德控制。 (1)渠道道德认知。根据营销渠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问题的成因、规律进行研究,实现对营销渠道中的道德问题的准确认知。 (2)渠道道德标准。根据对渠道道德的认识以及社会中普遍的道德观念,制订渠道道德的评价标准和渠道道德规范,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操作。 (3)渠道道德评价。对渠道主体进行道德性评价。渠道道德评价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整个渠道的道德性进行评价;二是对渠道的某一主体的道德性进行评价。道德评价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适当的方法。 ⑷渠道道德控制。对渠道道德的研究,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渠道中的不道德行为,因此,渠道道德控制是最终的目的。渠道的道德控制主要从文化引导、赏罚机制、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四个方面进行。 2.2社会、政府、企业在渠道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在营销渠道道德构建过程中,社会、政府、企业都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全方位推进营销渠道道德建设。 (1)社会的作用。社会环境是营销渠道的重要环境,在渠道道德建设中理应发挥作用。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认识、道德标准、道德控制上。首先,道德问题出现在社会中,需要社会中的人、组织、机构对道德问题进行认识和研究;其次,社会的价值观、善恶观是制定渠道道德标准的重要依据;最后,社会的价值、文化引导是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环境。 (2)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体现在道德标准规范的制定、道德评价、道德控制上。政府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道德规范标准及后赏罚机制,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各渠道主体进行道德性评价。政府在道德控制中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建立相应的道德培训机构,广泛教育和宣传,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不道德行为的后惩罚成本高于其收益。 (3)企业的作用。企业是渠道的重要主体,在渠道道德建设中首先要加强自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坚持等价交换原则,互相理解,共享利润,做到义利统一,寻求长期合作关系;其次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性水平。 3结论 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供应道德关系、上游道德关系、营销道德关系、中间道德关系、推销道德关系和消费道德关系构成了渠道道德系统,并分析了各主体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②渠道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渠道道德认知、渠道道德标准、渠道道德评价和渠道道德控制。社会、政府、企业都应发挥自身的作用来提高渠道道德水平。 营销道德论文:营销道德复杂性及其衡量标准 营销道德的复杂性 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公平、自愿、诚实和守信。公平是指买卖双方互惠互利,平等交易;自愿意味着消费者有自由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力,企业有自由买卖的权力;诚实要求买卖双方在交易中要互通真实信息,消费者对商品有充分的知情权。然而在企业的营销实践中,一些企业不时的违反上述基本要求,侵犯消费者或社会公众的利益,引发了各种营销道德问题。 一方面,影响营销道德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市场、政府的因素,又有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个人的因素;另一方面,企业营销道德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营销实践中的不公正、弄虚作假的现象,又有浪费、污染环境等问题。同时,一些营销行为的不道德性表现明显,而有些营销行为是否道德却存在争议,呈现出复杂性。 (一)影响营销道德的因素 市场因素。当市场趋势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格局,企业产品不愁销路,市场缺乏竞争,这将驱使某些企业凭借其对某些产品的垄断地位,采用某些非经济手段参与市场竞争,侵害社会及消费者的利益。当市场趋势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格局,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在竞争中的行为越是受到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监督和制约。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制约企业营销道德水准的又一重要外部因素。任何企业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生存和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政府因素。政府因素是影响企业营销道德水准又一重要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立法调控体系健全程度,政府对企业违法及违德行为的态度。如果地方政府对企业非法与非道德行为采取严厉的态度进行制约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将有力地限制非道德行为的泛滥。反之,如果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违法与违德行为持纵容或包庇、保护态度,这必然会加剧本地区企业的非道德行为。 企业领导者个人因素。企业最高领导者是企业的人格化,其个人道德哲学必然会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企业领导者个人哲学对营销决策的道德水准起决定作用。领导者具有正确的经营哲学,在制定营销决策中,才能既考虑企业的利润同时兼顾消费者及社会利益,而体现出企业营销决策的道德性。反之,如果企业领导者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不惜损害消费者与社会利益,营销决策必然会偏离道德的轨道。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直接影响企业营销道德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是指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企业风格习惯及传统,经营哲学和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而企业价值观引导着企业的经营行为,规定着企业领导者及广大职工的决策动机。 以上因素对营销决策的作用不是孤立地发生的,它们相互交错、彼此渗透交溶在一起共同起作用,其中企业领导者起主导作用。 (二)营销不道德的表现形式 营销道德是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标准,其实质是解决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妥善解决企业利益同消费者利益、自然环境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关系,强调营利与道德的双重标准,在谋取利润的同时,也要满足消费、引导消费、传递新的生活标准和新的价值准则,引导社会道德风尚,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实际生活中,企业营销中不道德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来说主要有: 市场营销中的不公平:产品生产或服务中侵害消费者的健康与人身安全,如有潜在危险性的玩具;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利益的同时,忽略了其他少数人的利益,如香烟满足了广大烟民的需求却导致了许多被动人吸烟,间接损害了被动吸烟人的利益。 营销中的弄虚作假:经常出现的欺诈型的特价、减价广告促销,即欺骗了消费者,又影响了其他企业合理减价销售的正常开展;过分夸张的广告能够增加广告的吸引力,诱使消费者购买,而消费者作出错误的购买决策但购买后发现实际利益小于期望值,无疑使消费者受到了伤害;滥用质量标志。如产品中滥用“纯羊毛”、“纯棉”标志,给消费者判断产品的质量档次带来困难。 营销中的浪费现象,如计划废旧,过度的包装,过高的广告、宣传费用等,既浪费了资源又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 环境污染,一些企业在努力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如汽车尾气排放、塑料制品废弃后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 上述营销行为有些易于识别,其不道德性一目了然。但由于个人价值观及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对道德与不道德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些营销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在很多情况下要判别清楚并不容易,如:夸张性的广告宣传,产品宣传广告都带有夸张的成分以便增强其吸引力,然而过度夸张实际上诱使消费者上当。 营销道德的衡量标准 营销道德是用来判定市场营销活动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即判断企业营销活动是否符合消费者及社会的利益,能否给广大消费者及社会带来最大幸福。要对企业的营销行为进行有效的道德约束,首先就必须有一套道德评价标准。 西方国家伦理界对营销道德的判断存在两大理论。一是功利论,主要以行为后果来判断行为的道德合理性。二是道义论,主要从处理事物的动机来审查是否道德。 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只有当或仅仅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那些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来最好的结果时才是可能的;而且,这种结果在任何其他以这种方式来行为的人那里表现出来也是如此。这就是说,一种营销行为道德与否主要看这种行为产生的结果,与其他方式相比这种行为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最好的就是道德的。 而按照道义论的观点,道德内置于人的理性观念,道德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出于人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即是不计功利、不讲结果的,纯粹由一种道义感或说是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如果善被与某种条件,例如结果联系起来,那就不能被认为是真正善的。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道德上正当的,关键是看它的动机。相同的行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行为准则作用的结果。道义论,主要从处理事物的动机来审查是否道德,并从直觉和经验中归纳出人们应当共同遵守的责任和义务,以这些义务的履行与否来判断行为正确与否。 存在于企业和社会间的契约意味着企业必须感激他们生存在社会里,这个社会期望他们关心他人的福利和普遍的社会利益。因此,企业在确立自身营销行为的道德标准时,必须兼顾行为的动机和行为的结果,纯粹的功利主义原则和纯粹的道义论原则作为指导都是不可取的,这是两种极端的标准。现实中,人们通常把功利论与道义论结合起来评价营销过程中的道德问题。 营销道德论文:国外营销道德理论 一、国外营销道德理论与保险公司营销活动 国外评价营销道德的一般理论主要有功利论(U-tilitarianTheories)、道义论(DeontologicalTheo-ries)、相对主义论(Relativism)。所谓功利论,是指判断某行为是否有道德,主要看其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如何。当某行为能够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便是道德。反之。便不是道德。如何界定功利?一般都认为,功利是指事物的内在价值或者内在的善,而不是外在价值或道德上的善。内在的善是指健康、快乐这类非道德意义上的内在价值。外在的善是一种手段的善。某事物是否具有外在善,是需要通过它能否获取“内在的善”的能力来证明。道义论认为,某些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不是由行为结果,而是由行为本身内在特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性,只需要根据本身的特征可以确定,而不一定要根据行为的“善”、“恶”后果,即符合义务原则的要求时,便是道德的。义务论从人们在生活中应承担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出发,根据一些普通接受的道德义务规则判断行为的正确性,是有现实意义的。事实上,诚实信用、公正公平、不偷窃、不作恶和知恩图报等品行已经被大多数人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义务并付诸于行动,而且这些义务准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法律、公司政策及贸易惯例等方面。相对主义论是指事物对与错及某行为恶与善的判断标准因不同社会而有异。这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在某一国家考虑的道德及道德标准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使企业伦理教育与伦理原则很不相同。如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某些国家对贿赂行为深恶痛绝,法律上是禁止的,而有些国家则容许贿赂,认为这是开拓商务不可缺少的方法。可见,对同一行业道德性的判断,在不同国家是有区别的,从而产生了道德的相对性。 从以上三个理论来看,营销道德与保险公司营销活动的营利性并不矛盾。营利性是指公司的存在以营利为目的,力争在一定投人的条件下收益最大或在一定收益的条件下投入最小。营利性是公司“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性质,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公司的营利活动并不意味着对顾客和社会造成危害。按照对顾客和社会是否有利。公司的营销活动可以分为三类:利他活动,损他活动。害他活动。即公司营销活动=利他活动+损他活动+害他活动。其中,非道德的营销活动=损他活动+害他活动,因为非道德营销或多或少地要损害顾客、社会的利益;符合道德的营销活动=利他活动。保险公司在营销道德的规范下,通过创造顾客满意,推动社会进步来实现自身营利和发展。 二、保险营销道德陷阱及成因分析 (一)保险公司的过度包装 根据《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也就是说。作为保险公司,在理论上,并不存在为投保人设置陷阱的条件!然而,在现实的投保和理赔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形成道德风险的存在,却往往充斥着很多保险人设下的、合法的温柔陷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险公司险种设置和宣传上的过分夸大。主要表现在:表述避重言轻。模棱两可。2.保险条款中相关内容的复杂化表述。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中对于可以简单明了说清的问题做复杂化表述,使保险合同条款让许多人觉得不知所云、不知所以。有时甚至让人产生种种错觉。3.投保容易理赔难。由于投保人自身的保险知识欠缺、保险公司相关合同条款的模糊化表述及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保户感觉理赔很难。 (二)保险营销员道德陷阱 保险商品是一种劳务商品,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直观的外界对象客体,不能以某种物理属性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正因为保险商品的无形性使得顾客不能凭五官感觉来判别哪一种险种适于自己,也很难读懂保险合同,这就要业务员做深入浅出的介绍,并能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同时,从保险公司的运作机制上进行分析,其结论是:保险业务员一般都会“站在客户一边”。最大限度地挖掘保险责任,客观公正地解释保险合同,为客户争取最大的保险利益。然而,在现实的保险实务中,却并非如此。有些消费者对“拉保险的”非常反感,其原因是认为保险业务员“素质差”。为了说服人们购买保险,一些保险业务员往往“王婆卖瓜”。极力夸大保险责任,过度渲染保险保障利益、推荐高比例返佣险种等,而对于保险的除外责任避而不谈。与此同时。部分保险业务员缺乏专业知识,本身对保险条款一知半解,不能正确理解保险的条款及其相关法规,从而使客户的保险利益无法得到最大化保障。如:对新推出的各投资类保险不能根据不同客户需求相应介绍不同的险种,甚至客观上误导客户选择不合适的险种。理赔时又不按规定办理。加之保险业务员频繁流动,对于这些违规者行业内缺乏禁入机制。所以业务员违规现象屡禁不止。误导、欺诈客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特别是近年热销的投资连接险,这本是一种与股市关联、客户自担风险的险种,但一些营销员为拉保单拿提成,对风险避而不谈,对回报夸夸其谈,结果往往导致客户“期望有多高,失望有多大”,进而引发退保纠纷,影响保险公司的声誉,大大损害了保险业的形象。 三、保险营销道德建立的办法 (一)进一步修改完善保险法 保险公司在营利性和安全性的双重约束驱使下,往往表现出“寻缝行为”,即寻找国家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漏洞、社会舆论的盲点和其他市场环境因素的可乘之机,以实现安全性,增加营利性。如果法制不健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非道德营销行为就会泛滥。许多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立法来保证营销行为与社会利益相一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开展营销道德观念教育 营销道德首先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只有被包括保险公司和公众在内的全社会广泛接受,才能成为保险公司的自觉行为。为此,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进行营销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使保险公司和公众深刻认识到营销道德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是社会伦理在公司营销活动中的延伸,是公司行为约束机制之一,是对法律规范的补充。从保险公司方面讲,公司文化建设应以营销道德规范的树立为核心,形成“重道德、讲责任”的氛围,把营销道德规范渗透到全体职工的意识中去,把执行营销道德规范作为自己的基本责任。从社会方面讲,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有关团体应广泛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使公众意识到抵制非道德营销行为是自己的基本权力, (三)充分发挥保监会的作用 由于个别保险公司的非道德营销行为会损害全行业的商业信誉和利益,保监会应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道德准则以及对非道德营销行为的处罚规则,规范全行业的营销行为,维护全行业的利益。 (四)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对于保险公司的非道德营销行为应借助新闻媒介的作用予以监督和约束,唤起群众抵制其产品,引起国家执法部门的注意,增加这类公司的经营风险和“投机成本”,通过舆论的力量使其回到道德营销的规范中来。 (五)建立专门的保险消费者协会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就爆发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运动,涌现了许许多多消费者组织。这些组织揭露出企业种种非道德的营销行为及其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采取各种方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把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推到了高潮。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保险消费者协会,保险消费者协会迫使其保险公司接受某些共有的道德原则,放弃某些非道德原则,从而弘扬优良作用,监督抑制某些不良行为和作风。 (六)丰富市场保险品种的供应。强化竞争机制,运用经济规律淘汰非道德营销行为 在本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非道德营销行为泛滥的现象。这与当时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联系。我国目前保险险种少,无特色,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保险公司之间缺乏竞争。广大保户没有选择余地,非道德营销行为乘机猖獗。公司之间竞争激烈,遵循营销道德规范的保险公司维护了保户和社会利益,将受到市场欢迎而蒸蒸日上:违背营销道德的保险公司损害保户和社会利益,将受到市场抵制而被淘汰。 (七)建立保险信用体系。建立不良记录名单 为了保护投保人的利益,各地根据实际建立保险系统的信用体系。保险信用体系建立一个“不良记录名单”。主要对三类人进行记录,首先是保险公司的总经理、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不良记录可分为直接取消资格、警告等。第二类是保险公司的一般员工。第三类则是针对保险营销员,如果某营销员有着严重的误导行为,将被记录在案。 (八)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品质素质,重塑诚信形象 营销活动是一项塑造形象、建立声誉的崇高事业。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诚实严谨、恪尽职守的态度和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的作风。同时。保险是以“最大诚信”为原则的职业,保险关系的发生,以保险人的信用度高、声誉好而得到投保人的信任为前提条件,保险关系的确立。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形式为基础,合同当事人都承担了讲信用的法律责任,保险关系的维护和实现,以严格履行承诺为条件。所以保险服务人员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自觉地、坚定地毫不动摇地、完全彻底的重合同守信用,遵守承诺,履行义务,增强维护保险和保险执业群体的信用和声誉的自觉性。 营销道德论文:国际市场营销道德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国企业市场营销的范围不断扩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一样会遇到各种道德问题。同时,国际市场营销面临的道德问题因各国文化差异而使其更加复杂和多样。所以,基于全球化视角,探索国际市场营销道德行为及其评价,并思考国际市场营销道德建设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其现实意义。 一、国际市场营销非道德行为 1、国际营销贿赂 国际营销贿赂是指跨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活动时,通过提供、给予有价值之物,以达到影响政府官员或企业人员履行其职责时所作所为的目的。国际营销贿赂目前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在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中,美国多家企业卷入了营销贿赂丑闻之中。 2、国际营销胁迫 国际营销胁迫是指用暴力或威胁达到营销目的。使用胁迫手段的目的是让某人(或企业)做违背意愿的行为。国际营销胁迫经常表现为跨国公司强迫一个零售商要得到其想要的产品必须经营某种特定产品,或零售商经营跨国公司产品时提出诸如赞助费的额外条件。 3、国际营销欺骗 国际营销欺骗是指通过误导来达到企业的营销目的。这些不诚实行为是违反营销道德的最经常形式。欺骗包括对研究数据或会计数据进行歪曲或做假,做误导性广告,以及不真实地描述产品。它的表现还有篡改花销报告,剽窃其他产品的性能鉴定证书,以及不真实地描述财务状况。 4、国际营销歧视 国际营销歧视是指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企业或个人开展营销活动时采用带有歧视性营销策略或战略。例如在定价方面,国际上仍然存在价格分级问题,表现在国内、国际两个价,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不同价。国际营销歧视是国际政治歧视在经济领域的延伸。 二、国际市场营销道德评价理论 目前,国际市场营销道德的一般评价理论是目的论和道义论。 1、目的论 目的论(teleology),是指判断某行为是否有道德,主要看其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如何。当某行为能够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便是道德。反之,便是不道德。这种注重结果的伦理观点,最受指责的是只强调决策的后果,而不重视行为过程;只偏重组织权益,不重视个人的权益。 目的论理论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杰米里•边沁(Bentham)和约翰•穆勒。迄今为止,目的论已经形成多种流派,尽管这些流派存在分歧和差异,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基本的,都是以目的和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来衡量什么是善,什么是最大的善的问题,并依此判断行为的道德性。 功利理论强调行为的后果,并以此判断行为的善恶。一种行为在善恶相抵后形成净善,该项行为才是符合道德的。西方学者韦斯和弗里切等人认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出发点是利己或功利的。由此曾提出利己主义(Egoism)和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道德观点,前者是指结果对个体(包括企业等个别组织)有利,后者则指后果对受行为影响的所有人有利。 2、道义论 道义论认为,某些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不是由行为结果,而是由行为本身内在特性所决定的。道义论重视决策过程,重视这种过程中的个人权益与个人原则。也就是说,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性,只需要根据本身的特征可以确定,而不一定要根据行为的“善”、“恶”后果,即符合义务原则的要求时,便是道德的。例如,企业之间签订经济合同,他们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否则经营活动便会瘫痪。 道义论还强调行为的动机和行为的善恶的道德价值。例如,有三个企业都进行同一工程的投资(如希望工程),甲企业为了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以便今后打开其经营之路;乙企业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丙企业为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很显然,丙企业投资行为是来自尽义务的动机,因而更具有道德性。 3、目的论与道义论在国际营销中的作用 目的论和道义论在国际营销中有广泛的应用,但也有一定的缺陷。目的论只重视行为的结果,而不顾此行为的手段与动机。所以它的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忽视个人权益,只重视整体权益,体现在国际营销中只注重本国利益,而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第二,忽视正义与权利原则,忽视平等与分配的精神,即只重视幸福的总和,而不考虑幸福怎样分配,这就造成不公正的结果,体现为国际营销中的发达国家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第三,忽视公平,尤其不重视行为的过程,就可能导致欺骗、说谎、不公正等非道德的行为发生。在跨国经营中,这一点表现的很突出。 道义论从人们在生活中应承担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出发,根据一些普通接受的道德义务规则判断行为的正确性,是有现实意义的。事实上,诚实信用、公正公平、不偷窃、不作恶和知恩图报等品行已经被大多数人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义务并付诸行动,而且这些义务准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法律、公司政策及贸易惯例等方面。总体来说,道义论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强调个人权益、公正与道义,忽视组织的整体利益。第二,忽视企业盈利性,跨国经营的利益取向更明显,利润导向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接受。第三,过多地考虑人类福祉,事实上很难做到,缺乏实用性。道义论在国际营销中应得到提倡,应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国际市场营销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1、跨国公司应将营销道德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对于道德价值观的认识差异体现在企业文化中。日本、韩国的经理往往将贿赂作为一种商业活动的入门费。日本、美国的经理更关注环境污染的合法性和风险性。亚洲的经理对道德的回答不如美国经理的回答肯定。日本和台湾的经理在道德上的妥协性较大。可见,对于道德的认知和行为受到所处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并深植于企业文化之中。 我们通常理解的企业文化有两个层次。深层次的文化包括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观,浅层次的企业文化包括指导企业员工日常行为活动的规范。将营销道德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就要在两个层次上予以体现。在深层次上要树立符合文化的道德观念,在浅层次上要制定诸如《业务行为指南》(波音公司于1985年制定,缔造了波音经营良好、成功而且道德良好的公司形象)的道德行为规范。 2、理论界应构建国际性营销道德体系 对于什么行为是营销道德行为,什么行为是营销非道德行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公司对此的认识差异很大。在政治领域,现已存在诸如《国际法》、《国际人权宣言》等用以调整政治冲突的理论依据。同样,在经济领域,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也应构建国际性营销道德体系。 国际性营销道德体系应贯穿企业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即从营销调研活动开始,到针对目标市场特点,制定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公共关系,政治关系策略等。在这些营销活动中的道德性问题涉及到不同的主体,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在构建上显然存在很大难度。但这一体系一旦构建成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国际营销行为,会极大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国际经济组织应进行基于诚信的营销道德测评 可以设想,如果有一家国际性组织,诸如WTO,世界银行,每年度公布全球公司营销道德状况排名,这将会引起不次于《财富》500强的商业效应。就目前而言,展开基于诚信的营销道德测评在理论上已经可行,只是还没有进入实践层面。 如果展开了基于诚信的营销道德测评,会在两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是促使更多企业认同国际营销道德标准,将其营销行为纳入到国际营销道德规范中来,这将掀开国际营销发展新的一页。二是在开展国际营销活动,寻求合作伙伴时,会在信息搜集难度大,国外情况不了解的现状中更有效地选择合作伙伴,降低国际营销的风险。 4、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在国际营销中,消费者维权的成本更高,而消费者维权的意识也较淡泊。由于文化的差异,亚洲消费者多奉行传统文化,讲究息事宁人,在商品价值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一般不愿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对簿公堂,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国际企业的不道德行为。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消费意识较强,消费者起的作用也较大。从总体上讲,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可以削弱国际经营企业的不道德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营销道德建设。 5、制定相关法律 虽然法律与道德不是一个范畴,但当经营者的道德意识不能提升到一定的层次时,法律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目前,国际经营企业在境外经营主要受所在国法律的限制,而本国法律一般不予以关注。笔者认为,基于国家形象和国家经济利益的长远考虑,世界各国应考虑制定相关法律,或在已有法律中体现对境外营销行为的约束。以我国为例,虽然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多,但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在境外经营的专门法律,如《境外投资法》等,所以我国应加紧修订相关法律,并本着树国际良好营销形象的原则在相关法律中引入国际市场营销道德问题的处置办法。 营销道德论文:营销渠道道德系统 营销渠道是企业实现产品转移的重要环节。斯特恩认为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赖的组织,邓胜梁认为营销渠道是一种完成产品分配活动的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营销渠道的参与者是生产商、中间商及消费者,在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产品流、信息流、所有权流、促销流等,各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彼此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必将产生道德性问题。渠道道德是规范各参与主体行为的标准,在产品分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倡导营销渠道中的道德,不仅使生产商、中间商、消费者认清在渠道中的责任、义务及道德规范,提高各参与主体的道德觉悟,而且能协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分销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能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本文从营销渠道的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营销渠道的道德内容系统,并构建营销渠道道德控制系统,为认识渠道道德关系和渠道道德构建提供参考。 1营销渠道道德系统 1.1营销渠道道德系统构成 现代企业的营销渠道参与者一般为生产商、中间商及消费者(直销除外),这三者在营销渠道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这些参与主体两两之间的道德关系,构成了整个营销渠道道德内容系统,如图1所示。 营销渠道道德系统由两两之间的九种关系组成,构成了以下六种道德关系:①生产商之间的道德关系——供应道德关系(Ⅰ),指生产商在建立渠道时,在渠道的选择、渠道设计(长度、宽度)、渠道目标等方面与其他同类产品或互补品生产商之间产生的道德性问题。②生产商与中间商的道德关系——上游道德关系(Ⅱ和Ⅱ’),指生产商与中间商在谈判及合作全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性问题。上游道德性关系是双向的,既有生产商对中间商的道德问题(Ⅱ),又有中间商对生产商的道德问题(Ⅱ′)。③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道德关系——营销道德关系(Ⅲ和Ⅲ′)。企业建立营销渠道,是为了实现其营销目的,将产品转移给消费者。生产商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及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道德问题构成了营销道德关系。④中间商之间的道德关系——中间道德关系(Ⅳ)。与供应道德关系类似,指中间商之间在、销售竞争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而产生道德问题。⑤中间商与消费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推销道德关系(Ⅴ和Ⅴ′)。中间商不是产品生产者,它只是产品的推销者。在产品推销过程中双方行为的道德问题构成了推销道德关系。⑥消费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消费道德关系(Ⅵ)。不同消费者之间在购买产品时产生的道德问题,构成了消费道德关系。 另外,社会是营销渠道道德系统的组成部分。首先,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对渠道道德有重要影响;其次,渠道中的不道德行为会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后,社会环境对于渠道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 1.2营销渠道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1.2.1生产商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生产商与其他生产商、中间商及消费者存在道德关系。其他生产商主要是指与之有渠道竞争的中间商,如同类产品、互补品生产商以及对共用渠道有控制或影响的生产者。其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渠道的选择、渠道目标冲突、渠道设计(长度、宽度)等;与中间商的道德问题表现为生产商在产品定价、质量、库存、供货合同、促销、交货时间、账款支付、技术支持等相关的道德问题,损害中间商的利益;与消费者的道德问题表现为生产商在产品选择、价格(价格虚高和歧视价格)、质量、分销目标、渠道设计等方面的道德性问题,损害消费者利益。如产品质量低劣、不方便顾客购买、不及时分销、售后服务跟不上等。 1.2.2中间商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中间商与生产商、其他中间商及消费者有道德关系。与生产商的道德问题表现为中间商的恶性窜货、库存、分销不力、信息反馈、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道德问题,损害生产商的利益;与其他中间商的道德问题表现为争夺经销权、窜货等道德性问题;与消费者的道德问题表现为中间商在产品推销过程中的虚假广告、服务态度恶劣、隐瞒产品缺陷、价格虚高等道德问题,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1.2.3消费者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消费者与生产商、中间商及其他消费者存在道德关系。与生产商和中间商的道德问题是消费者恶意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表现为恶意索赔、漫天杀价、虚假宣传而损害企业声誉等;与其他消费者的道德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抢购、商业投机、内部购买等行为,损害其他消费者的利益。 2营销渠道道德建设模式 2.1营销渠道道德建设模式构成 营销渠道中的矛盾和冲突,不能仅靠法制来解决,即使有健全的法律体系,现代企业的营销渠道仍然需要道德来维系。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营销的扩展,需要大力加强营销渠道道德建设。构建完善的营销道德体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如图2所示。 营销渠道道德建设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渠道道德认知、渠道道德标准、渠道道德评价以及渠道道德控制。 (1)渠道道德认知。根据营销渠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问题的成因、规律进行研究,实现对营销渠道中的道德问题的准确认知。 (2)渠道道德标准。根据对渠道道德的认识以及社会中普遍的道德观念,制订渠道道德的评价标准和渠道道德规范,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操作。 (3)渠道道德评价。对渠道主体进行道德性评价。渠道道德评价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整个渠道的道德性进行评价;二是对渠道的某一主体的道德性进行评价。道德评价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适当的方法。 ⑷渠道道德控制。对渠道道德的研究,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渠道中的不道德行为,因此,渠道道德控制是最终的目的。渠道的道德控制主要从文化引导、赏罚机制、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四个方面进行。 2.2社会、政府、企业在渠道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在营销渠道道德构建过程中,社会、政府、企业都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全方位推进营销渠道道德建设。 (1)社会的作用。社会环境是营销渠道的重要环境,在渠道道德建设中理应发挥作用。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认识、道德标准、道德控制上。首先,道德问题出现在社会中,需要社会中的人、组织、机构对道德问题进行认识和研究;其次,社会的价值观、善恶观是制定渠道道德标准的重要依据;最后,社会的价值、文化引导是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环境。 (2)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体现在道德标准规范的制定、道德评价、道德控制上。政府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道德规范标准及后赏罚机制,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各渠道主体进行道德性评价。政府在道德控制中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建立相应的道德培训机构,广泛教育和宣传,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不道德行为的后惩罚成本高于其收益。 (3)企业的作用。企业是渠道的重要主体,在渠道道德建设中首先要加强自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坚持等价交换原则,互相理解,共享利润,做到义利统一,寻求长期合作关系;其次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性水平。 3结论 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供应道德关系、上游道德关系、营销道德关系、中间道德关系、推销道德关系和消费道德关系构成了渠道道德系统,并分析了各主体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②渠道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渠道道德认知、渠道道德标准、渠道道德评价和渠道道德控制。社会、政府、企业都应发挥自身的作用来提高渠道道德水平。 营销道德论文:国际市场营销道德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国企业市场营销的范围不断扩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一样会遇到各种道德问题。同时,国际市场营销面临的道德问题因各国文化差异而使其更加复杂和多样。所以,基于全球化视角,探索国际市场营销道德行为及其评价,并思考国际市场营销道德建设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其现实意义。 一、国际市场营销非道德行为 1、国际营销贿赂 国际营销贿赂是指跨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活动时,通过提供、给予有价值之物,以达到影响政府官员或企业人员履行其职责时所作所为的目的。国际营销贿赂目前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在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中,美国多家企业卷入了营销贿赂丑闻之中。 2、国际营销胁迫 国际营销胁迫是指用暴力或威胁达到营销目的。使用胁迫手段的目的是让某人(或企业)做违背意愿的行为。国际营销胁迫经常表现为跨国公司强迫一个零售商要得到其想要的产品必须经营某种特定产品,或零售商经营跨国公司产品时提出诸如赞助费的额外条件。 3、国际营销欺骗 国际营销欺骗是指通过误导来达到企业的营销目的。这些不诚实行为是违反营销道德的最经常形式。欺骗包括对研究数据或会计数据进行歪曲或做假,做误导性广告,以及不真实地描述产品。它的表现还有篡改花销报告,剽窃其他产品的性能鉴定证书,以及不真实地描述财务状况。 4、国际营销歧视 国际营销歧视是指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企业或个人开展营销活动时采用带有歧视性营销策略或战略。例如在定价方面,国际上仍然存在价格分级问题,表现在国内、国际两个价,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不同价。国际营销歧视是国际政治歧视在经济领域的延伸。 二、国际市场营销道德评价理论 目前,国际市场营销道德的一般评价理论是目的论和道义论。 1、目的论 目的论(teleology),是指判断某行为是否有道德,主要看其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如何。当某行为能够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便是道德。反之,便是不道德。这种注重结果的伦理观点,最受指责的是只强调决策的后果,而不重视行为过程;只偏重组织权益,不重视个人的权益。 目的论理论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杰米里•边沁(Bentham)和约翰•穆勒。迄今为止,目的论已经形成多种流派,尽管这些流派存在分歧和差异,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基本的,都是以目的和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来衡量什么是善,什么是最大的善的问题,并依此判断行为的道德性。 功利理论强调行为的后果,并以此判断行为的善恶。一种行为在善恶相抵后形成净善,该项行为才是符合道德的。西方学者韦斯和弗里切等人认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出发点是利己或功利的。由此曾提出利己主义(Egoism)和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道德观点,前者是指结果对个体(包括企业等个别组织)有利,后者则指后果对受行为影响的所有人有利。 2、道义论 道义论认为,某些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不是由行为结果,而是由行为本身内在特性所决定的。道义论重视决策过程,重视这种过程中的个人权益与个人原则。也就是说,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性,只需要根据本身的特征可以确定,而不一定要根据行为的“善”、“恶”后果,即符合义务原则的要求时,便是道德的。例如,企业之间签订经济合同,他们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否则经营活动便会瘫痪。 道义论还强调行为的动机和行为的善恶的道德价值。例如,有三个企业都进行同一工程的投资(如希望工程),甲企业为了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以便今后打开其经营之路;乙企业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丙企业为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很显然,丙企业投资行为是来自尽义务的动机,因而更具有道德性。 3、目的论与道义论在国际营销中的作用 目的论和道义论在国际营销中有广泛的应用,但也有一定的缺陷。目的论只重视行为的结果,而不顾此行为的手段与动机。所以它的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忽视个人权益,只重视整体权益,体现在国际营销中只注重本国利益,而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第二,忽视正义与权利原则,忽视平等与分配的精神,即只重视幸福的总和,而不考虑幸福怎样分配,这就造成不公正的结果,体现为国际营销中的发达国家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第三,忽视公平,尤其不重视行为的过程,就可能导致欺骗、说谎、不公正等非道德的行为发生。在跨国经营中,这一点表现的很突出。 道义论从人们在生活中应承担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出发,根据一些普通接受的道德义务规则判断行为的正确性,是有现实意义的。事实上,诚实信用、公正公平、不偷窃、不作恶和知恩图报等品行已经被大多数人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义务并付诸行动,而且这些义务准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法律、公司政策及贸易惯例等方面。总体来说,道义论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强调个人权益、公正与道义,忽视组织的整体利益。第二,忽视企业盈利性,跨国经营的利益取向更明显,利润导向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接受。第三,过多地考虑人类福祉,事实上很难做到,缺乏实用性。道义论在国际营销中应得到提倡,应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国际市场营销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1、跨国公司应将营销道德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对于道德价值观的认识差异体现在企业文化中。日本、韩国的经理往往将贿赂作为一种商业活动的入门费。日本、美国的经理更关注环境污染的合法性和风险性。亚洲的经理对道德的回答不如美国经理的回答肯定。日本和台湾的经理在道德上的妥协性较大。可见,对于道德的认知和行为受到所处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并深植于企业文化之中。 我们通常理解的企业文化有两个层次。深层次的文化包括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观,浅层次的企业文化包括指导企业员工日常行为活动的规范。将营销道德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就要在两个层次上予以体现。在深层次上要树立符合文化的道德观念,在浅层次上要制定诸如《业务行为指南》(波音公司于1985年制定,缔造了波音经营良好、成功而且道德良好的公司形象)的道德行为规范。 2、理论界应构建国际性营销道德体系 对于什么行为是营销道德行为,什么行为是营销非道德行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公司对此的认识差异很大。在政治领域,现已存在诸如《国际法》、《国际人权宣言》等用以调整政治冲突的理论依据。同样,在经济领域,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也应构建国际性营销道德体系。 国际性营销道德体系应贯穿企业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即从营销调研活动开始,到针对目标市场特点,制定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公共关系,政治关系策略等。在这些营销活动中的道德性问题涉及到不同的主体,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在构建上显然存在很大难度。但这一体系一旦构建成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国际营销行为,会极大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国际经济组织应进行基于诚信的营销道德测评 可以设想,如果有一家国际性组织,诸如WTO,世界银行,每年度公布全球公司营销道德状况排名,这将会引起不次于《财富》500强的商业效应。就目前而言,展开基于诚信的营销道德测评在理论上已经可行,只是还没有进入实践层面。 如果展开了基于诚信的营销道德测评,会在两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是促使更多企业认同国际营销道德标准,将其营销行为纳入到国际营销道德规范中来,这将掀开国际营销发展新的一页。二是在开展国际营销活动,寻求合作伙伴时,会在信息搜集难度大,国外情况不了解的现状中更有效地选择合作伙伴,降低国际营销的风险。 4、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在国际营销中,消费者维权的成本更高,而消费者维权的意识也较淡泊。由于文化的差异,亚洲消费者多奉行传统文化,讲究息事宁人,在商品价值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一般不愿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对簿公堂,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国际企业的不道德行为。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消费意识较强,消费者起的作用也较大。从总体上讲,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可以削弱国际经营企业的不道德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营销道德建设。 5、制定相关法律 虽然法律与道德不是一个范畴,但当经营者的道德意识不能提升到一定的层次时,法律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目前,国际经营企业在境外经营主要受所在国法律的限制,而本国法律一般不予以关注。笔者认为,基于国家形象和国家经济利益的长远考虑,世界各国应考虑制定相关法律,或在已有法律中体现对境外营销行为的约束。以我国为例,虽然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多,但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在境外经营的专门法律,如《境外投资法》等,所以我国应加紧修订相关法律,并本着树国际良好营销形象的原则在相关法律中引入国际市场营销道德问题的处置办法。 营销道德论文:我国企业营销道德建设论文 一、营销道德与顾客忠诚度 顾客忠诚度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反应了顾客对企业的某产品或服务在态度上认可、行为上重复购买的程度。最初,顾客忠诚度主要被理解为顾客重复购买的次数,不考虑顾客是否真心购买,只考虑顾客的购买行为。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开始考虑顾客的情感因素与心理因素,并将其作为考察顾客忠诚度的变量因素。时至今日,学术界对顾客忠诚度比较一致的定义是行为重复论、态度取向论和综合论。行为重复论是指消费者重复购买某一品牌某一产品的频率、购买比例以及忠诚度持续的时间长度等,主要表现在购买行为上,不考虑消费者的情感因素。态度取向论是指某企业的企业文化、营销行为、品牌个性等与消费者之间有某种情感的契合点,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愿意长期、持久地拥护此产品、此品牌、此企业,并且愿意将其推荐给其他的顾客。综合论认为顾客忠诚是顾客对某企业、某品牌、某产品既有较高的态度忠诚,又有较高的行为忠诚。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一是品质保障。无论是实体产品还是服务类产品,质量将影响顾客满意度。二是顾客满意度。这是顾客忠诚度研究的关键因素,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都证实了在竞争激烈的营销环境中,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呈正相关的关系。顾客满意的程度越高,忠诚度就越高,重复购买的意愿就越强烈,反之,则会产生不满,不仅自己不愿再次消费,而且会在熟人圈中进行负面传播,给企业造成损失。三是顾客的信任。这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以及企业文化的认同,是对企业放心的一种态度表现,是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情感承诺。四是转换成本。它也是影响顾客忠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服务成本等。营销道德是企业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判断企业营销行为是否符合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道德评价标准的总和。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道德建设,尤其是营销活动中的道德建设,以道德营销为指导原则,不是将完成营销业绩作为最高目标,而是将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等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将有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一是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建设,道德地进行营销活动的企业能保障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将增强顾客的直接的消费体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二是企业注重营销道德建设,加强道德营销的力度,使消费者感知到企业的德行、德性,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公共形象,增强顾客对企业的情感承诺,提高心理认同感,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三是企业注重营销道德建设,将有助于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在信任的关系中,消费者相信企业的行为对自己是有利的,所以愿意与企业保持持久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延续到其熟人圈中,进行口碑宣传。 二、评价标准 要通过营销道德建设实现顾客忠诚度提高的目标,首先需要知道营销道德的评价标准。营销道德作为企业伦理的核心内容,其评价理论既有功利论与德性论两大基本理论,又有三大营销评价理论,即显要义务理论、相称理论和社会公正理论。功利论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以边沁、穆勒等为代表,基本思想是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性,要考察行为的结果是否给大多人带来幸福或效用,不考虑行为本身是否具有道德性。德性论主要以康德为代表,基本思想即某一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性,不在行为的结果,而在于人们是否出于自己的自觉遵守神圣义务,强调行为的动机。显要义务理论是罗斯于1938年提出来的,主要是指智力正常的人,不需要推敲就能意识到的一种道德义务,包括诚实、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和不作恶的义务。相称理论是加勒特于1966年提出来的一种判断营销行为是否符合道义的营销道德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将营销行为的目的、手段及后果综合起来分析判断,如果某行为没有相称的理由就放任“小恶”或“大恶”发生,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不道德的。社会公正理论是罗尔斯于1971年提来的,罗尔斯在《正义论》中通过对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构想,试图建立一个公平自由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人事先对自身以外的情况都不了解,为了自己获得公平的机会,就需要对别人公平,但社会中又确实存在弱势群体,因此不能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它没有直接涉及到营销道德,但对企业建设营销道德判断具有指导意义。根据自由原则,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应该尊重顾客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根据差异原则,企业不得损害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利益。我国学者也从4P的角度对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些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甘碧群从诚信度、诱导性、公平竞争、公平交易、顾客价值、社会责任和强迫性等七个方面对营销道德进行评价。本文结合西方学者及国内学者的理论研究,从4P的角度构建营销道德的评价标准: (1)产品领域,诚实守信,从原材料到加工生产、成品,不偷工减料、不奢侈浪费、不损人利己、不以小恶谋大利,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有品质保障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之根本。 (2)价格领域,定价公道,不得进行欺诈性定价、垄断性定价、歧视价格、暴力价格、恶性价格竞争等。欺诈性价格、垄断价格、歧视价格、暴力价格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的,而恶性价格竞争主要指竞争者之间的。无论是对竞争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3)渠道领域,无论是供货商还是中间商都应该诚实守信,并以一种感恩的心相互协作,快速、便捷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渠道成员不得挟持、操纵对方。 (4)促销领域,不得进行广告欺诈,误导消费者,不得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促销产品,不得强买强卖,同时还应该考虑消费者的价值,公开告知消费应该知道的信息,尊重消费者货比三家的权利,尊重消费者选择的权利等。总而言之,判断企业营销是否道德的标准就是企业的营销行为是否是道德的营销行为,不能简单地只考察销售这一个环节,而应该对应4P策略每一个环节,考察这些环节是否有违背法律法规、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是否做到了诚实无欺、公平竞争、回馈社会,否则就是不道德的营销行为,企业就是不道德的企业。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前文的论述,企业在4P营销策略过程中,通过加强道德建设,进行道德的营销活动,提高顾客满意度、强化顾客的情感承诺,强化顾客的信任度,将增强顾客对企业的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企业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笔者有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企业的二重性(社会性、经济性)决定了企业不仅是道德的主体,也是经济的主体,经济人的本性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企业不仅可能寻找法律法规的漏洞,来满足企业的利益诉求,甚至可能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做出违法乱纪的事。随着我国的立法日趋完善,违法成本将日趋提高。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道德的底线,道德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违法,即认识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这不仅是法律的强制性使然,也是道德的习惯性使然。企业经营者道德水平越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就越强,法律的效益就越明显。因此,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仅可以规避法律风险,履行自身的道德义务,而且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企业道德营销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以共同价值观为指导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文化系统。它主要通过企业宗旨、企业战略规划、企业行为标准、企业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实质上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共同恪守的信念,是指引企业决策者和员工行动的指南。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来强化企业道德营销,也就是营造一种道德的经营文化、一种既考察市场需求又能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仅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还考虑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长远发展的问题。企业将这种经营理念通过文化建设内化为企业的伦理价值观,外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行为。 (三)在企业营销战略中贯彻实施道德营销 营销战略属于企业战略中的职能层战略,但对于希望取得卓越表现的企业来说,不仅是实现企业总战略的业务性战略,还是伦理性战略。即对于追求卓越表现的企业来说,不仅要在营销过程中实现优秀的业绩,而且要体现优秀的道德品质。即在营销过程中将道德营销作为企业价值观的指导,秉承“负责任”的态度去获得营销业绩。一是制定道德化的营销目标,即不将营销业绩看得高于一切,而是优先考虑消费者、社会的利益。二是将营销目标加以细化,逐一分解到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环节中,在每个环节中都考虑消费者、社会的合理利益是什么,企业的义务是什么,并制定以道德营销为基本原则的营销战略,并予以贯彻执行。 (四)完善监管体系,把好营销道德关 企业要有效地开展道德营销,不仅要有道德原则,还必须有正式的组织保障。一是以道德原则为基础,制定道德评价准则;二是明确整个营销过程的道德责任主体;三是完善监管体系,在组织结构上设立监管部门,隶属营销总裁,主要负责营销道德的监督管理工作;四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设置奖惩措施。 作者:李吉艳单位:太原学院经济贸易系 营销道德论文:企业道德网络营销论文 一、网络营销相对传统渠道的优势 (一)网络营销的优势 1、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 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可以通过互联网商品信息和商家信息,利用网络工具广告进行宣传,所耗费的成本相对于传统营销活动而言要少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包括通信成本、采用成本、促销成本、广告成本等。 2、增进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 互联网平台拉近了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它提供了一个活跃的信息传输渠道,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有关商品和企业的各类信息,将商品和企业推广给消费者,并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询价或者了解订购信息,同时提出对商品的改进意见,实现互动双向的市场销售流程。 3、突破了时空限制 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企业利用网络可以开展全天候的销售活动,随时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网络营销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把企业的销售渠道建设到网络存在的地方,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二、企业网络营销道德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企业网络营销道德缺失的表现 网络营销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在电子商务中将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融合为一体,网络营销道德涉及的范围也较为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这里从企业网络营销流程结构示意图可以窥见网络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问题(图1)。 1、资金流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目前,我国网络交易的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健全,由消费者、网络商家、银行和认证机构参与的信任体系仍然存在不足,安全的电子支付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完善,商家在交易过程中往往把风险转嫁给消费者,为了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商家往往无故取消订单或者以种种理由要求消费者增加支出,扣押来往的货款,导致消费者财物两空,降低了网络营销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2、物流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商家一般会通过自建的物流体系或者借助第三方物流配送将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的商品发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也标志着一次网络营销活动的结束。商家往往为了自身利益,无故延迟发货,而商品一旦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发生损坏,商家与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则相互推诿,拒不承担责任,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3、商流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根据销售的阶段性划分,网络营销过程中商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售前环节,商家采用虚假宣传,在网店中所描述的产品质量和功能与实际不符,过分夸大产品质量和功能,以次充好,消费者在网站上看到的商品信息和图片大多数都是经过美化和夸大的,与商品本身存在一定的区别;售中环节,商家为了达成销售,在利用网络客服与顾客商讨交易细节时往往作出无法兑现的口头承诺,比如顾客拍下商品后给予一定的折扣或者返款,诱导消费者尽快购买商品,当销售目的达成时却拒不兑现承诺;售后环节,商家承诺的售后服务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或者商家要求消费者为原本应当免费的售后服务支付费用等,原本在“三包”期限内的产品或者赠品出现质量问题,商家以种种理由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信息流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信息流中的道德问题主要涉及信息的安全性、私密性、真实性、数字化产权和信息竞争等。信息私密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即便是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许可,企业也很容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消费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家庭地址、职业、收入、个人爱好甚至银行卡密码等私密信息,这些信息被不法企业当做商品出售给有需要的商家,这种私自公开或者出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权;信息的安全性。虽然目前网络营销过程中采用多种安全加密技术和安全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但是目前的信息安全机制和加密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不法分子仍然可以利用系统和商家网站的漏洞,窃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甚至银行卡号和密码,增加了网络营销的风险;信息的真实性。在商家利用互联网商品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部分商家利用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在网站上虚假的广告、不健康或者违法的商业信息,部分消费者难以甄别信息的真伪,难以选择合适的商家和产品或者被恶意引导而受到侵扰,这给消费者带来了相应的损失,也有违公德;数字化产权。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版权意识的提高,数字化产权问题在网络营销活动中日趋受到关注,数字签名、数据的所有权、电子合同、信用记录、数字商标等新型道德问题开始不断浮现,成为对商家网络营销道德的拷问;信息竞争。企业为了提升知名度、美誉度,获取商业利益,往往在网络中采取不正当的广告竞争,如在网络平台设置弹出式广告和浏览器插件,或者利用网络工具恶意捏造散布不利于竞争者的信息,混淆视听,侵扰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自主权。 (二)企业网络营销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网络营销的道德意识缺失 网络营销建立在一个开放虚拟的互联网平台之上,在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没有直接的接触,交易的虚拟性强、可追踪性较差、监管难度大[1]。为了短期内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利益,部分企业虚假的商业信息、以次充好,道德意识缺失;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且网络维权成本较高,因此许多消费者在网络消费过程中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往往忍气吞声,对企业道德缺失的行为不予追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实施不道德商业行为的成本,助长了企业不道德行为。 2、网络营销的立法缺失 目前针对我国网络营销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当消费者遭遇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时往往难以从现有的政策法规中找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近些年来,我国网络营销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网络营销中新的道德缺失行为形式更加多样,原有的政策法规中缺少对这种新行为的判定和约束条例,更谈不上如何对商家采取惩罚和追究,网络营销的法制建设急需改善。 3、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虽然网络营销大大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和商家的了解,但是信息不对称现象仍然严重,消费者依旧处在信息弱者的地位[2];网络营销过程中的监管、追踪和事后取证难度大、成本高,消费者网络消费遭遇侵权的事件较多,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却比较少,导致消费者在网络营销中处于弱势地位。 4、道德监管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网络营销的商业环境、信誉体系、诚信档案建设尚不够完善,再加上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和跨时空性,造成一旦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出现道德问题很难真正有效地进行监管,这也是网络营销中出现不道德商业行为屡见不鲜的根本所在。 三、企业网络营销道德缺失的影响 (一)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企业网络营销道德缺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企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随意侵犯,不仅会给消费者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二)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尽管企业在短期内可以通过不道德商业行为,如:欺诈、误导消费者可以获得眼前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的不道德商业行为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美誉度降低,一旦这种行为被大范围披露,势必会对企业的声誉和信誉造成极大的破坏,企业将会遭受来自消费者、社会的谴责和监管机构的追责,难逃失去顾客和市场的命运。 (三)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在正常的市场秩序下,企业处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得相应的合法利益,这有助于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但是,有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不道德的商业手段,比如虚假宣传、诋毁竞争者、窃取商业机密、欺骗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等。这些行为对整个市场的竞争秩序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破坏了市场的公正公平,严重影响了其他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危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破坏整个社会道德秩序 当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实施不道德行为造成部分消费者上当受骗时,由于消费者具备相应的外部连带性[3],他们会将上当受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的消费者,考虑到信息的扩散效应,这些虚假信息将会在短期内以几何级数在信息源周围扩散。虚假信息将会驱逐真实信息,会造成消费者和社会对网络营销的不信任,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的信任机制,导致全社会道德秩序混乱、诚信水平下降。企业泛滥的网络营销失德行为不仅会对整个网络的诚信水平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会严重败坏整个社会的风气,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 四、网络营销道德建设途径研究 (一)建立健全网络营销法律规范体系 为了建立网络营销诚信机制,加强网络营销的立法建设是必经之路[4],要想把对网络营销的监管落到实处,就必须制定出相关的法律,将网络营销行为纳入到法律法规可控的范围之内。对于网络营销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电子商务立法。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还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解释和约束,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必须加快电子商务的立法,利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营销中的商业行为。二是修改广告法。网络广告已经成为“第五媒体”,但是针对网络广告制定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现有的针对传统广告媒体的法律法规也不能完全适用于网络广告,因此必须强化针对网络广告的立法建设。三是完善电子合同法。随着网络交易的兴起,电子合同作为一种新型的合同形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采用,而电子合同作为一种电子凭证,它与传统的书面合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电子合同、电子单证的认可、电子证据的有效性等问题尚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这势必会影响到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对网络隐私保护的立法。网络隐私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一旦网络隐私权被侵害,极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损失。但是目前我国关于网络隐私保护的立法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必须对现有网络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补充完善,切实保护网络营销消费者的隐私。 (二)加强社会监管,提升企业网络营销道德意识 对于企业在网络营销中出现的不道德商业行为,应当加强社会监管,利用全社会的力量配合政府机构一同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增加企业违德经营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网络营销道德意识,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实施: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监督,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将不道德的企业暴露在广大消费者的视野下。二是充分利用消费者的舆论监督,网络为消费者之间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公告栏、论坛等等,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将自己在网络消费过程中遭遇的商家不道德的商业行为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进行曝光,引起其他消费者的共鸣。只有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抵制市场中的不道德商业行为,才能抑制整个网络营销过程中的不道德商业行为,迫使企业提高自身的网络营销道德意识。三是利用行业的监督,行业监督是整个社会监督的重要环节,行业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同时也应当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约束行业内企业的道德规范。 (三)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鉴别能力 在目前我国网络营销法制尚不健全、管理还存在不足的现实情况下,政府机构及各类社会团体应当利用各种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鉴别能力等。市场中的每一位消费者都有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与不法商贩做斗争,减少受骗上当的可能性、避免遭受损失。 (四)提高企业的道德自律意识 提高企业的道德自律意识,是加强企业网络营销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当充分考虑网络营销的特点[5],在保护消费者隐私权、商业信息等多个方面加强道德自律工作。主要来说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企业全员道德意识教育,引导企业内部广大员工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营销道德。二是建立网络营销道德规章制度,当企业自身或者员工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出现不道德行为时,做到有根有据,将企业网络营销道德伦理落实到日常的规章制度中,并通过制度建设防范网络消费者遭遇道德风险。三是严格执行道德规章制度,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来负责企业网络营销道德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技术层面上减少企业网络营销过程中不道德问题的发生几率。网络营销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技术的完善,政府应当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各类信息安全技术的建设与应用,从技术层面上减少企业网络营销不道德问题的发生。 作者:刘放工作单位: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营销道德论文:浅析我国网络营销中现存的道德问题 摘 要:网络经济时代,网络营销俨然成为大众营销模式,由于互联网自身的虚拟性特点,各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道德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我国网络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善网络营销环境。 关键词:网络营销;道德问题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市场营销突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入到了网络营销时代。然而,在提高了营销效率的同时,网络营销也导致了部分企业的网上行为出现偏差,出现了一系列违背道德良知甚至是违法犯罪的现象。这些现象所反映的道德问题,具体表现在网络营销活动的各个阶段: 一、网络市场调查阶段 企业在网络营销之初,一般都会做网上的市场调研,这个阶段里最突出的道德问题就是侵犯隐私权。细分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表现: 1.非法获取消费者信息。在网上开展的市场调查过程中,个别企业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可能会利用大数据等网络技术锁定消费者的位置获取浏览记录或手机通讯录,从而攫取到消费者的有效信息,甚至包括个人银行账号密码等绝密资料。互联网+的大数据,在方便了公众生活的同时,也使得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权无形中受到了侵犯。 2.非法公开或使用消费者信息。大多数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时,会要求消费者注册成为网站或网店会员,并承诺对消费者所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但事实上,有些企业往往为了获取私利或是为了与相关企业实现业内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违背保密承诺,私自公开或出卖消费者个人信息给其它企业,从而导致消费者邮箱或是手机里时不时会收到具有商业广告性质的邮件和推送信息。 二、网络营销产品策略阶段 这一阶段的道德问题主要集中在数字化产权上。具体表现为: 1.版权。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复制和修改数字化作品、上传及下载各种带有知识产权的信息变得简单。一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未经允许,私自采用版权所有企业的网页背景图案、图片或者外观设计,或是任意转载其它媒体上的信息资料,严重违背了商业伦理道德。 2.商标权。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注册商标是通过网站的域名来表现的,这个域名具有一定的商业识别功能,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标志。但就是这个标志,经常被一些不法分子拿来做文章。个别企业会欺诈性地注册与现有企业实体或竞争对手域名及商标相似的域名,从而混淆消费者的视听,败坏正规企业的声誉,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商业原则。 三、网络营销价格策略阶段 为积聚人气、提高市场占有率,营销企业往往利用消费者爱贪便宜的心理,开展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一些不诚信经商的企业就会利用信息欺诈来误导消费者。具体表现为: 1.或传播免费虚假信息。在营销活动中,有些企业会承诺满足一定条件的参与者有机会通过抽奖得到免单惊喜,但实际上许多时候,这些承诺得不到兑现,或者是低于承诺值的兑现;还有些企业会在网上免费领取产品的信息,但当消费者点击免费领取后,常常被要求在收费网站注册后才能领取,或者,要求消费者先交押金,待使用完产品给出满意的评价之后,企业才会把押金退还消费者。 2.虚假促销信息。有些企业网络营销价格政策不透明,开展的促销活动大多是先涨价后再打折,乍看之下是便宜了,但实际上消费者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还有一些企业参与团购网站活动,当消费者团购商品后进行线下体验时,并非能够按照商家既定的承诺进行,需要另外支付一定的价款之后才可享受。目前这种信息欺诈问题,在较大的团购网站和网络购物网站非常常见。 四、网络营销渠道策略阶段 由于网络交易中商流和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使得消费者取得商品所有权的时间与得到实际商品的时间不一致,这就为一些不道德的营销者提供了欺诈的空间,使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可能性加大。其具体表现为: 1.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消费者在网上获取商品信息的方式来自于大量的图文介绍。而就目前的图文处理技术来说,任何文字和图形都可以进行美化处理,这就使得消费者在网上看到的商品和真实的商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别;另外,部分网店打着具有网络特许经营权的幌子,发售非正规渠道得来的商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使消费者以为买到的是企业正品,更有甚者会利用非正规渠道价格优势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2.虚假交易、骗取货款。网络交易中,买卖双方不再像传统交易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参与来完成交易。因此,有些企业可能会发空快递、假快递,并把消费者无法获取满意的商品归咎于物流一方的工作失误,反复拖尾扯皮之后强行完成交易,使消费者钱款受损。 五、网络营销促销策略阶段 网络营销促销策略中,较为普遍的道德问题就是违背他人意愿强行商业信息。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部分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邮件搜集软件大规模地搜寻散布在网上的邮件地址,然后发出数以百万计的具有商业广告性质的垃圾邮件,轻则侵扰消费者个人的生活安宁,重则利用伪基站和钓鱼软件套取消费者的真金白银。有些企业通过网络技术强行在消费者浏览网页时设置弹出旗帜广告;有些企业混淆软件下载地址,强行推送其它软件下载信息;更有些企业为了博取关注和点击量,在网站上一些内容与形式不健康甚至是违法的色情信息,严重威胁到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当然,目前我国网络营销中的道德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更多时候,是以上多个问题的组合。要解决网络营销中的道德问题,营造出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才行。 作者简介:康博涵(1981- ),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网络经济、电子商务;赵杰丽(1972- ),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外贸英语 营销道德论文:营销道德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在整理出涉及营销道德的已有研究基础上,将已有的营销道德研究划分为三个类别,即:营销道德的个人层面、营销道德的组织层面、营销道德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层面,并对营销道德的个人层面与组织层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文献回顾,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 【关键词】营销道德,非道德行为,文献综述 一、引言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非道德行为研究的逐步深入,营销,与企业的另一个运营职能――会计,共同受到了学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的营销,由于集中了企业对内对外的各种关系,是一个利益冲突高度集中的领域。同时,大量实践中出现的非道德行为,也促使学者们更加关注这一领域。 从1961年到1981年的20年间,根据Murphy和Laczniak的统计,在营销中的道德问题这一领域,已经出现了接近100篇学术文章。根据研究者的观点,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以下6个方面: (1)从哲学上的一般性道德理论与营销领域的相关性角度:例如Robin在道德相对主义上的研究;McMahon在情境道德上的研究;(2)发展营销中的道德决策模型的角度:例如Bartels提出,影响道德决策的因素包括:对经济的影响、组织的期望,以及不同的支持群体对决策的影响;Pruden提出,影响道德决策的因素包括:个人的道德观、组织的道德观,以及职业道德;(3)检验营销中特殊领域的道德问题并试图找出道德与非道德的判断标准:这一方面所涉及的领域包括:营销研究、营销管理、营销人员、广告、社会营销,等等。这一类的研究包括:Crawford对市场调查公司总裁的研究;Dubinsky等人对假想的销售行为的研究;Krugman和Ferrell调查了广告从业者的道德认知;Lusch等人研究了社会营销中的道德问题;(4)营销研究机构与其客户间的相互责任关系:例如Bezilla等人的研究;(5)营销研究者对他们的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间的责任关系:例如Tybout和Zaltman的研究;(6)研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能让下属更有道德地决策的行为有哪些:Coe和 Coe提出道德准则;Kaikati和Label提出迅速地对道德违规行为进行惩罚;Murphy和Laczniak提出使用咨询顾问和道德研讨会。 在此之后,后来的学者们对营销道德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多年来若干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理论与学术贡献。 综合来看,已有的对营销道德或营销人员非道德行为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营销道德的个人层面、营销道德的组织层面、营销道德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层面,下面将根据这一分类,对营销道德方面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二、营销道德的个人层面 营销道德的个人层面,是指研究者从个体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组织中个体的营销道德及非道德行为,根据每一项研究的重点与着眼点的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1. 营销经理或营销员究竟面对何种道德问题以及这种道德压力的程度:这方面的研究例如:Chonko和Burnett发现道德所引起的冲突是所有三个类别的样本群体都认为引起冲突最多的来源;Chonko和Hunt对1076位营销经理在营销中是否考虑道德问题作了研究,结果显示,贿赂是他们遇到最困难的道德问题,且高层管理者的行为的确影响下属的非道德行为。DeConinck和Good的研究结果表明,销售经理对营销人员非道德行为的认知的确随道德问题情境的变化而不同,该项研究的重要之处在于,道德问题情境影响了销售经理是否开除这个营销人员的意愿;Chung和Khan将非道德行为的研究引入到了管理信息系统(MIS)领域,并运用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对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非道德行为进行了分类与评价;Harding对于一个工程学学生的学术造假状况是否与将来在专业领域的非道德行为意愿相关作了一项探索性研究,数据说明,工程学学生在学术上造假的参与度,完全可以预测将来在专业领域从事非道德行为的概率。 2. 哪些因素影响了营销经理或营销员,使得他们更容易面对道德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包括:Dubinsky等人的研究发现,允许主观选择是可以创造道德困境的,营销人员因此希望管理层能够给出详尽的面对道德困境的行动指南;Dubinsky和Ingram的研究结果显示,营销人员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都与道德冲突的相关性不显著;Verbeke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组织的内部沟通状况与控制系统共同影响了道德决策制定,且这一影响由马基雅维利主义水平来中介影响道德决策制定;Vitell和Davis的研究结果显示,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士是能够感知存在着从事非道德行为机会的,但是他们很少参与。同时,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士被认为是道德的。最后,当公司的道德准则缺乏的时候,高层管理者被认为是更能够影响员工的道德标准的;Gregory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当面对陌生人时,个体更有可能采用非道德手段来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女性、更倾向于合作而不是竞争的个人、有规律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更不倾向于使用非道德手段来谈判。 3. 组织应该采取何种对策,才能有效缓解或降低营销非道德行为的压力: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包括:Levy和Dubinsky的研究显示,31种情境中的13种营销人员认为是不需要公司政策来解决的,该研究结果向我们表明了在哪些领域可能产生道德冲突,并进一步指出在这些领域,需要管理者制定政策以降低道德方面的压力;DeConinck的研究表明,销售经理在面对下属的非道德行为时,实施什么程度的惩罚措施是受到该营销人员绩效水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该非道德行为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Valentine的研究表明道德训练(Ethics Training)对于个体对上级和同事的满意度有正向的影响,同时道德训练也通过正向影响道德情境(Ethical Context)来正向影响对上级和同事的满意度。这意味着,在从道德训练到对上级和同事的满意度上,道德情境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从营销道德的个人层面上出发的研究,拓宽了学者们对营销道德问题的认识。但是,逐渐增多的影响因素,使得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角度来对营销道德展开研究。 三、营销道德的组织层面 将个人的营销道德决策置身于组织/企业内部的情境下进行考察,导致学者们在营销道德的研究上,具备了更为广阔和整体性的思考空间。这一层面包括大量企业营销道德决策模型及相关研究启示,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对之前道德决策模型的检验 例如,Mayo和Marks运用Hunt和Vitell于1986年提出的市场营销道德通用理论模型,采用一个较小的样本,实证检验了市场营销道德通用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发现,因为对于后果的优先考虑,大多数的道德选择可能不会作出非道德行为;同样的,Singhapakdi和Vitell的研究部分支持市场营销道德通用理论模型;Donoho等人同样基于此模型进行了一项跨文化的模型检验研究,在Mayo和Marks所做的检验基础上,运用路径分析方法,跨越美国、加拿大、荷兰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不同文化,成功的验证了市场营销道德通用理论模型核心思想的正确性; Jones和Kavanagh基于Jones于1991年提出的道德决策整合模型与问题权变模型的基础上,对于个体的非道德行为意愿展开研究,实验结论为,仅有2种交互状况是显著的,即管理影响与同伴影响、马基雅维利主义与控制点的交互状况是显著的。Bellizzi的研究结果显示,非道德行为与受害者的状况以及销售团队的激励方式相关,同时发现,如果是一个即将离职的同事,更容易发生针对她或他的非道德行为。 2、与组织相关的整体性变量对非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 Granitz和Ward的研究说明组织中的群体边界像所想象的一样,实际上也建立起了一个共享道德推理与道德意向的边界,同时个体表现出低估与群体外成员间的道德推理与道德意向的共享,并高估在群体内成员间的共享。基于此结论,研究建议管理者应当致力于消除或者模糊组织内部的内部群体边界。该项研究对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引入起到了指引作用,虽然研究采用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角度,但是也引起了后续研究者的注意。 四、非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在营销道德的个人层面和营销道德的组织层面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伴随着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手段的逐步发展,在营销人员非道德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上,涌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极大的丰富了我们对于营销人员非道德行为的理解。在这一领域,有三篇综述性文章,分别是:Ford和Richardson的《道德决策制定:一个实证文献的综述》,Loe等人的《商业道德决策评估的实证性研究综述》以及O’Fallon和Butterfield的《1996―2003的道德决策实证研究文献的综述》。这三篇文献中,集中对涌现出的大量道德决策实证研究文献的总结和回顾,为我们更快捷的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提供了方便。因已在笔者的另一文章中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五、研究结论 综上,从上述三个层面上对营销道德的研究回顾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哪些因素影响营销道德及其决策过程,学术界仍然在持续的关注与研究中。 但这三个层面上的研究数量却有着一定的区别,感兴趣的研究者可以在本文的文献回顾基础上,继续寻找本研究方向上可以进一步深入之处开展研究,也可以在某些研究缺失上展开后续研究。本研究有序进行的同时,笔者欣喜地看到在营销人员间非道德行为的研究上,出现了一系列较突出的研究进展,这进一步确证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营销道德论文:浅谈有市场营销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课堂教学 摘要: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利用德育课程中的相关教材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是我们德育教学工作者应尽的责任。笔者以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学法。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职业道德;课堂教学;教学法 各种工作,都有各自不同的职业道德,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是指与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市场营销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维护市场环境稳定,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销职业道德要求营销人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协调处理好企业利益、客户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三者关系,以及在遵守道德规范前提下,去获得个人的经济利益,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市场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不能仅仅依靠在工作中和用人单位的培训中培养出来,更不能用一线工作实践中碰壁后得出的“血”的教训,这都容易让社会、企业和个人付出沉重的成本。职业教育是为就业和生产一线服务的,职校学习期间,学校就应该加强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下面笔者就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状况,谈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实际,浅谈提升该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法。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 结合社会公德,用人单位对营销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主要有遵纪守法、自律守节;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忠诚可靠、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平等待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团结协作、奉献社会。而目前中职校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不同程度的缺失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很多学生不知道职业道德是什么;学生眼高手低,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学生以自我和金钱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和和谐共处的精神;诚信不足,借口有余,不少学生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找出各种借口去欺骗师长;心术不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缺乏礼仪知识,有待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 缺乏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道德,是不利于该专业学生求职就业的,也不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职教工作者应该积极从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寻找机会,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 二、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中的作用 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我们有不少课程可以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笔者以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作为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的核心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要求的文明素养、道德修养、诚信品格、敬业精神、责任理念、法律素质和遵纪守法意识。为较好地实现《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目标,中职德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求职就业要求出发,采取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学科内容特点的教学策略,突出教学的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为达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目标,并从中汲取有利于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内容和教学法,必须结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和专业实际,采用有的放矢的教学法,事半功倍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有市场营销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法 面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活泼善于表现的实际,面对市场营销专业须要有更高的交际能力和更高的职业道德这些事实,笔者认为,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须要运用好情境、案例和合作探究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 (一)创设营销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其中的职业道德,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适时创设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的营销教学情境,有效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考市场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提升职业道德的意识,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在讲“恪守职业道德――我诚信,我公道”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提供了不诚信营销的情境,学生模拟不同层次、能力和性格的消费者采取的不同措施,以及市场营销人员应对这些措施的策略,并演绎双方博弈的最终结果,让学生从情境中认识到不诚信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给营销者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强化认识不诚信只有损人损己,反证了诚实守信对营销者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该情境,充分展示了以诚实守信为主的市场营销专业应有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给自己给他人及社会带来的益处,增强了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的意识和行动。 (二)展示营销真实案例,让学生品味营销行家的道德,激发学习情感。职业道德是不可能完全通过学习教材中总结的职业道德,就能完成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它是须要将理性的知识,用符合学生感性认知的材料,学生容易理解,并能轻松地接收。例如,可以通过营销的行家里手的具体案例彰显其职业道德,让学生有感触,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情感投入。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营销行家里手的真实案例,尤其是他们成长成功成才的典型案例,将书本理论的职业道德知识与现实人物的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展示职业道德素养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例如,在讲“恪守职业道德――我奉献,我快乐”时,展示这样的真实案例,日本著名推销之神、毕业于营销专业学校的原一平,他在取得巨大成就后仍然不忘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和职业道德――练坐禅、练笑容,并让身边的朋友、顾客来指出他的缺点不足,更好地提高他的服务质量,让更多顾客满意。最终,原一平在提升自身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素养的同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道德的提升让他的职业生涯大放异彩。通过该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个人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作用。典型案例不仅增强了学生提升职业道德等个人素养的意识,也激发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兴趣。 (三)引导专题合作探究,让学生营造争鸣的求学氛围,转变学习方式。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在教学上,推动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变革,潜心引领学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引发共鸣的、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开展个人扩散思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热烈而有序的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理性、全面思考,形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观念。在讲授“践行职业道德,反对职业腐败”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探讨市场营销专业存在的职业腐败及其危害,探究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道德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引领学生展开讨论和辨析。由于问题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学生思维活跃,据理争辩,真正把“讲堂”变成了“学堂”,使学生在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过程中更爱学习和探究,并在探究中认识职业道德的力量,萌生践行职业道德的信念,能更好地认识职业道德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提升职业道德,为职业生涯添彩。 职业教育应时刻关注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自觉提升职业道德。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课堂上,用鲜活、精彩与灵动的教学法,来吸引学生对该专业职业道德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该职业道德,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稳步提升,努力构建有专业特色的德育课堂教学。 营销道德论文:企业营销道德的有效构建 [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国内一些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此企业不得不采取增加营销力度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然而,就在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时,营销道德的各种不良现象也就随之而来。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企业营销道德的有效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营销道德;构建 为了能够迎合我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很多企业都相继的加入到了战略营销模式的队伍当中。但由于很多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收益,所以将工作重点都放在了战略和战术的制定当中,从而就忽视了营销道德。然而,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的是,战略战术作用的有效发挥是需要建立在合乎市场规定以及营销道德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此种情况,在未来的工作中企业必须要将构建科学、系统且高水平营销道德的任务上升到首要位置当中。 一、建立具有社会性质的营销理念 在开展营销活动之前,企业首先需要完成的就是树立一个具有社会性质的营销理念。其中,企业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放在与自身利益相同的水平当中,并且尽可能的实现一个共赢的营销氛围。具体的要求如下:首先,企业需要改变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观念,赋予自身一定的社会性营销使命;其次,企业需要面向社会尽可能多提供一些有益的产品;最后,企业需要坚持“绿色营销”的生态准则。为了能够保证社会性营销理念的有效建立,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更为准确的身份应该是“社会组织”。社会性营销的理念就是保证经济收益的整体性,其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就是适度营销和低营销的管理原则。这种高水平的营销道德体现不仅能够降低社会整体的消费成本,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增加客户同企业之间的情感指数,继而达到提高客户忠诚度的目的。 二、正确处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同企业组成商务链条的包括设计商、制造商、分销商、货运方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等等。为了能够更好的维护企业与其他商务盟友之间的关系,应该要按照如下两个原则来相处:首先,相互合作原则,其中的内容包括踏实守信、相互平等、互敬互利、合作稳定以及实现共赢等;其次,平衡相互依存与相对独立的原则,通过正确的处理方式让企业同其他商务链中的成员能够更好的形成合力,避免出现供应链条断裂的现象。 (二)正确处理与所有者、管理者、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能够随着管理模式的改变而出现各种差异性。管理者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他就是企业发展道路中的指路明灯,但是同所有者相比,管理者却缺少了应有的执行权利。为此,企业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的处理企业所有者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科学化的方式来明确的制定出所有者和管理者所拥有的各项职能。同时,所有者还应该对管理者实行奖励机制的方式,从而更好的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此外,企业内部的普通员工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为此管理者也需要对他们实行人性化管理,让员工同企业之间能够真正形成一种鱼水难分的状态。 (三)正确处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维权意识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净化我国的市场环境。维权意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建议权以及维护环境的权利等。而作为供应商品的企业一方来说,其不仅需要坚持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同时还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具体包括三个坚决和三个坚持:坚决不提供假冒残次的商品;坚决不谎报商品的安全等级;坚决不欺骗消费者;坚持消费者权益高于自身权益;坚持虚心接受消费者的意见;坚持提供绿色环保类商品。 (四)正确处理与竞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的组成部分,所以它是无法脱离市场竞争的。为此,各个企业需要将严于律己作为基本理念,在坚持平等的原则中处理自己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出现恶意商斗的现象。 三、加大企业道德营销的监管执法力度 约束道德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它同道德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是鱼和水一般难分难舍。当前的社会经济体系最为重视的就是法律,所以加大监管企业道德营销的执法力度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如今,国家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进行约束,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却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针对工商、物价、计量以及相关的技术部门来说,由于它们缺少应有的执法意识,所以让营销道德问题屡见不鲜。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国家仍然需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继而形成一个能够对道德问题进行接受和处理的良好制度。其次,企业也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将监督执行主体的范围扩大到社会当中,通过群众和党政机关的力量来对自己的营销道德建设工作进行督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营销道德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它不仅能够让企业的营销活动更具规范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维护企业同社会、客户以及其他主体之间的融洽关系。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企业需要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同时树立一个引导消费的道德新风尚,继而让我们的社会、环境以及国民的消费理念都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中,从真正意义上构建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经营氛围。
特殊教育论文:试析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认识与思考 论文摘要:新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化社会和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实现由教到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能力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特殊群体的聋哑学生,将来到更高一级学校深造的机会少之又少,毕业后走上社会就业又远比正常人困难的多,这对我们特殊教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特教工作者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方面,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应该是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论文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 一、目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然而,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良的状况,如:低年级反复地枯燥乏味地学词学句,忽略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则是被“灌输──分析──训练”的方式占据了主阵地;一些教师依然“以学科为本”,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发展,把聋生当成机器的复制品,在教学流水线上进行打磨,然后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成品验收,这实际上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和身心摧残。应是学习主人的聋生们一直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只有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资格。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适应聋生的学习需要,也不可能让他们去发现、去创造,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率了。 二、让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与生活从来是分不开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近学生,走进生活,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觉得要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加强聋生的语文实践,提高聋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和水平。 “从概念到概念,活泼泼的文字变成了僵死的东西,活生生的形象黯然失色。语言文字本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尤其我们的语言,是最讲究神韵的,没有形象的感受,没有对字里行间的情感的体会,没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尝意会,学生怎么能读好作品,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在特殊教育中,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主要依靠视觉、肤觉、味觉、嗅觉等其他途径感知外界事物。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见,传统的“讲解、灌输”式课堂教学是不利于聋生的语文学习的。因此,我们的学习活动一定要“以人为本”,把教科书与聋生的生活融合为一体,给聋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让聋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使他们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一定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到聋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去激发聋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内化为聋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生命活力的知识。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更多增加生活实践 (一)仔细观察与认识生活。特殊教育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描述比较贴近聋生实际,常常被聋生见到的生活现象,但是由于聋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他们往往容易忽视或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注重生活的积累,指导聋生留心去观察,认真写观察笔记。这样聋生才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写观察笔记,去认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和规律,积累生活素材,从而为学习这些描述生活现象的文章打好基础。 在我的要求下,学生曾经留心观察过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情况,并对自己观察到的情形仔细做了记录。当学习《要下雨了》一课时,孩子们翻开自己的笔记本给我看,在我的赞扬声中,他们表现得那样满足,体验到了学习的幸福滋味。上课时,他们很轻松地划出了课文中描写小动物们在下雨前活动的句子,还纷纷举手把自己观察到的其他小动物的活动情况讲给大家听。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课文时显得游刃有余,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他们观察和理解的能力。 (二)通过体验生活提高生活方面的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对于聋生来说,表演是他们最擅长的,恰好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富有情节性的童话、寓言和故事。我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常常让聋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习活动中注重借助情境的创设,使聋生身临其境,体验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便于他们较好地理解课文,收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联系实际生活提高生活感悟水平。教材中有的词句描写的情景和聋生的生活经历似曾相识,教学此类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勾勒场景,把课文中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聋生面前,让他们如置情境之中,联系生活中已经有过的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低年级教学看图学词学句《春天来了》时,可以做充分的课前准备,给聋生展现春天的景象,勾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生活记忆。上课前,可以组织孩子们走出校园去踏春,郊游时可以拍照片,比如春天郊外的美丽景象、孩子们活动的情景,之后把这些图片资料加以整理,制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给孩子们展示“柳树发芽”、“桃树开花”的画面,还可以让他们观赏更多春天美景和他们自己活动的场面,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春天来了,春天真美丽”这句话的含义。学生通过欣赏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回忆郊游时的情形,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活动中。到了朗读训练时,虽然只是几个词语和短短的一句话,但是他们却读得那样认真,从他们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感悟到了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聋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特殊教育的语文教育更要走近聋生,走进生活,注重让聋生去感悟、去体验。作为特教战线上的教师,更应该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把聋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在教育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特殊教育论文:浅析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论文关键词:特殊教育;美术教育;关怀;生活 论文摘要:在缓解精神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或是改观心理状态等方面,美术教育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这恰好和特殊教育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正是由于此,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了特殊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在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逐渐成为了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就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特殊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十分独特的一类教育形式,由于特殊教育的受众在生理或者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特殊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与常规教育相比都有较大差异。特殊教育的目的往往不在于教授知识的深度,而关注于特殊教育群体精神和心理上的变化,致力打开特殊教育群体心扉,扫除其心理阴影和障碍,能够走出阴霾,更好地融入到与周围人之间,进行较为正常的社会生活。 在缓解精神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或是改观心理状态等方面,美术教育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在压力不断增大的现代社会,美术艺术已经成为了社会人群放松身心,愉悦心灵的一种有效方式,而这恰好和特殊教育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正是由于此,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了特殊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也发现了美术教育对于抚慰心灵,释放心理压力的明显作用,所以在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逐渐成为了一种教学方法。关于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1.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的优势 1.1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 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美术教育在形象性和生动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对于聋哑儿童,由于其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受到较大的限制,于是视觉感知便成为其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而美术教育中可以运用大量的运用图片的形式来讲述相关的知识,一个个的画面有效地弥补了聋哑儿童听觉上的不足。不仅如此,当学生想和周围人或是老师交流、沟通、甚至是讨论时,除了传统的哑语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大丰富了聋哑儿童的表达方式,也加强了他们与正常人群沟通的能力。 1.2 良好的心理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很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共鸣,进而进行发散式联想,对其心灵产生影响甚至是震撼。特殊教育受众是弱势群体,他们由于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自闭症、妄想症等等。在这样心理因素的影响之下,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要大打折扣,而美术教育可以在教学中展示大量表现真、善、美元素的作品,教师可以这些作品为突破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美好且积极向上的方面。例如通过赏析《自由引导人民》,来与学生讨论为了取得自由和尊严,多少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而鼓励学生积极乐观,不畏艰险,这些教学内容对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从而为其他教学带来便利。 1.3有效地多感官协同训练 美术教育一般包括了赏析和创作两个部分的内容,而当中又涉及到色彩、搭配、比例、构图等一系列的因素,通过赏析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表达能力,而创作更可以将学生的手、脑等多个部位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对于智力有缺陷的学生,这些训练对于开发其智力和激活大脑部分功能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特殊教育中开展特殊教育的方法 正如前文所言,特殊教育中由于受众包括了聋哑、残障、智力缺陷、心理缺陷等一系列的非正常人群,所以其开展美术教育的方法与一般教育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2.1加强理论教学的融合 基本的美术理论是美术教学的基础,但是考虑到特殊教育的受众在理解和表达能力上的缺陷,美术教育的教学目的应该更多的放在感知和感官的训练及开发上。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大量的美术基本理论融合到趣味化的教学之中。例如,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描绘一定的场景,待大家绘画完成之后在课堂上集中进行展示,再一起评选出大家觉得“最好看”的作品,在这里要注意,我们不要用深奥的理论去引导学生,标准就是简单的“觉得最好看”就行了。之后我们再组织大家讨论,为什么大家都觉得那几幅画得“最好看”,是不是在色彩搭配、画面比例、布局等方面有一些优势?在这样的引导之下逐步将色调、构图等美术理论引出,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和自然。 2.2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性,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更需要将学生的需要放大,更多的关照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围圈的座位布置形式,教师站在中间讲课,以拉近和学生的亲近感,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作品多鼓励多引导,必要时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轮流在圈的中间和大家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敞开心扉,加强与周围人的交流与融合。 2.3以生活为素材 特殊教育的美术教育应该将素材锁定在学生日常所见所闻的事物,而不是高深的名作或是费解的大师作品,生活素材可以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同时也可反过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我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来讲解生活中的电话、自动售票机、公交车等事物,之后再让学生一边练习画这些事物一边讲解它们的功能。通过这样的练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美术动手的能力,更可以让他们认识到美来源于生活,学会用开放的眼光去搜寻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其实达到了特殊教育中较高的层次。 特殊教育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当中的美术教育对于改善和提升特殊教育有重要意义,只要我们多总结和创新,善于引导和关怀,相信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一定可以迈上更高地发展平台。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学习《教育学》,就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学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传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理,是须我们永远继承的。不但要继承,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将其发扬、拓展、光大。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比如陶公的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等等。至于传统中之糟粕,或称之为习惯势力、传统势力,才是改革的目标。我们的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乃至于社会改革的很多方面,都喜欢摧毁一切,然后重来。结果糟粕未除,而优秀传统却荡然而失。 陶行知先生谈到:学校里的先生叫做教员,他所做的整体为教书,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书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传统中的糟粕,也就是习惯势力。习惯势力虽然恶劣,阻人进步、碍事发展,但它真是强大得很,难以根除。你看陶公所讲之现象,八九十年前是这样,八九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这样:学校里的一些先生,我们叫他们教书匠,他在学校里所做之事,就是教书。他全然不管学生怎么学,他只管自己怎么教,我怎么教,你学生就怎么学。除了教那本教材上的东西之外,便没有其它可教,学生便没有了其它可学的内容。先生们不准学生看课外书,不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校不给学生接触自然,走近生活的自由,学生除了一心只读教科书、一切只为考高分外,便没有了其它。老师除了教课本知识,就没有,或很少教给学生做人处事和生活的道理。教师,这本活的教科书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们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特殊教育书籍读书心得范文2 7月,正处于炎炎盛夏。我们有幸地成为武汉市教科院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班学员,为期五天。虽然武汉的天气酷热,而且暑期和爱人相聚的时间减少,但我在这几天却又快乐又充实。此次培训形式多样,有武汉市十佳教师雪湘明讲座、华师博士邓猛特校校本教材开发介绍、华师教科院雷江华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心得交流等各种活动。这些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指导,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让我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得更高了。现将在培训中所感所想小结如下: 一、初步接触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校本的开发。 邓猛博士先带着我们一起温习了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现状,以及特殊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美国教育制度很好,提供免费的公共教育,其费用是由当税收津贴的。还设立双语学校,以ESL课程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帮助因为语言障碍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孩子,减轻在过渡期间遇到的苦难。在家教育方式也适合,但是父母要使用经过鉴定的合格教程,而且要由一位合格教师监督。 特殊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首先有特色,必须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必须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材内容的选择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面向未来社会生活;以儿童现有经捻为基础;科学的知识与规范语言表达,寻找典型范例与主题活动等。 以后,我将用这些知识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保护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拓展心理学的点面视野,理解儿童的困惑。 华中师范大学博导雷江华讲的《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没学过这些知识,以为孩子们是故意听不懂老师的讲课,练习时老是出错,接受新知识慢了几拍。现在知道了,他们有认识发展的矛盾和障碍。 如何解决特殊儿童认识发展的矛盾和障碍,我们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他们身上显现的亮点顿时让我开拓了思路,自己平时碰到的难题或许换一个角度就能很好的解决。 其实,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我们老师发现罢了。我暗下决心今后也一定会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残疾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学生身上。 三、展现聋生舞蹈之特色,感悟美 武汉市特殊教育教研院文洁教师带我们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节目,然后介绍我们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舞蹈是一种视觉强烈的课程,所以非常适合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人为本的艺术形式,是表现生命、情感、美这三大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加大模仿练习、渗透意念、气息的方法教授他们,使他们得到心灵美的升华。现在,我知道了聋生具有听觉、动觉对内在节奏的感知,要好好利用这个特点发展他们的优异之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校本培训与时俱进,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当然,有些理论知识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细细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进步! 特殊教育书籍读书心得范文3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和相关成果,并予以分析、概括和梳理,全面、系统、深入介绍了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方法的有关理论和具体技术,观点阐述正确、内容结构合理、资料介绍详实、方法可行性强、行文条理清晰。下篇汇集了30个接受教育干预的各类特殊儿童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自特殊教育的实践,贴近鲜活的生活和特殊教育实际,能为读者尤其是特殊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有关各类特殊儿童特点、教育评估以及康复训练的成功经验。 下篇的案例分析小魔王转变法、松开紧咬着的嘴,通过对文中小彬、小军的训练,使我体会到了对待这样的孩子,在训练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和训练手段,不仅从儿童本人、班级集体、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着手,而且将各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并能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及时纠正,使儿童的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又如案例肚子疼痛的背后,通过读这一案例,让我体会到了对于轻度弱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功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增强自信;要运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感到同学的关心,消除交往的顾虑;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理解孩子的想法,维护孩子的心理需要,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训练要持之以恒,因为智力落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作为老师要有充分的耐心。 再如案例我也会打电脑,文中小青学电脑收获的知识,改变了我认为弱智儿童学电脑是不可能的错误观点。首先,弱智儿童虽然学习能力差,身心各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具有学习电脑的能力。通过以上事实也证明,弱智儿童学电脑是完全可行、可信的。其次,他们有掌握和使用现代化工具的权利。全社会要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提供尝试现代化工具的机会。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他们的发展,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今后能适应、融入信息化社会打下基础。 案例学习成绩提高了,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教育者自己要树立信心,认识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所以要避免急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宽容地对待学习困难学生,并且信任他们。在教育中,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帮教,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进步。其次,帮教应该从重新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开始。判定一个学生有学习困难后,要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也要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最后,要为学习困难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接纳的学习氛围。 其他案例分析也都带给我不小的收获和不同的感受,但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大略地浏览了一遍,没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今后,我会继续研读这本书,让书中成功的经验来指导我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学生服务。 特殊教育论文:浅析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特点与专业发展途径 摘要: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特殊教育教师是关注并探究生命存在的职业。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职业要求的高标准是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特殊教育教师要成为专业人员必须经过漫长的学习历程以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因此探究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聋童 语言沟通 语言教育 1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1.1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性质: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职业。特殊教育教师是关注并探究生命存在的职业。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职业要求的高标准是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 1.2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然而对于特殊教育教师,仅仅停留在这样的角色定位是不够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角色更为多样化。 首先,特殊教育教师是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评估者。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评估者角色要求教师应具有综合化的知识结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而且要求掌握一定的医学、康复学和心理学测量评估的基本常识。 其次,特殊教育教师是学生缺陷的补偿者和潜能的开发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学生缺陷补偿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取长补短。教学应是发现并满足学生需要的一种行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智能强项是个体潜能开发的重要依据。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也不例外,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没有“残废”的概念,只有智能结构的差异。 再次,特殊教育教师是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所谓差异教学,我国学者华国栋认为,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diane heacox认为,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学的进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无论何种定义,国内外学者均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等需要,要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 最后,特殊教育教师是富有同理心的人。同理心,英文表达为empathy,简单地说,就是将心比心,即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其感受及内心世界,并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与有各种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交往中,不仅应具有同情心,更应富有同理心。富有同理心,能使教师学会倾听、学会了解,进而使教师真正懂得学生及家长的心态和想法,教师在正确地表达出同理心的同时,能够让对方感受到,并最终促成他们在态度、行为、心理等方面的良性改变。 2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概念产生的根本动因是人们关注教育质量和强调教师地位与作用的产物。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目前国内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化主要针对普通学校的教师,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多指向普教的老师。在特殊教育领域里,还没有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标准作明确成文的规定,而特殊教育教师的个体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特殊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基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要求之高、扮演角色之多,关注并探讨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1 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我国特殊教育起步晚,尽管在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育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1)长时间没有正规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构;(2)现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存在诸如专业课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结构不完整、办学经验不足、培养模式有待改进等问题,此外,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培养目标和规格等方面也缺乏系统深入的论证;(3)特殊教育师范生就业体制没有理顺。一些地区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高、投入不足 、支持不到位等,间接地导致很多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毕业生不愿从事特殊教育而另谋他职。抛开以上原因,有志于特殊教育的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职往往也并不一帆风顺。 2.2 特殊教育教师职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专业化的理论认为: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教师,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因此,为教师提供必须的职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1)特殊教育教师学历提高、学位获得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存在根本性的联系;(2)教师进修的课程内容未能满足特教师资的实际需要;(3)职后教育的模式基本上定位在受训者听讲,课堂主义、本本主义;(4)职后教育只是满足教师的个人利益,未能真正服务于学校的实际需要;(5)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6)教师职后教育的目的性与提高,改进自身工作的联系不密切;(7)提供进修者与进修者的关系往往是单方面的,二者不存在合作关系;(8)教师所习得的新思想、新观念与学校内部旧有的组织与运行方式不相吻,不利于教师将进修所学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改革。 3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特殊教育教师主要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与教育对象相关并对教育成效产生重要影响的其他因素的复杂性,使得他们面对的情况往往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和典型,这决定了对教师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更高要求,而不是相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历与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样历程,甚至更为漫长和曲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历程中到底能走多远,发展到何种程度,取决于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取决于政府和学校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如何;另一方面有赖于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完善的要求。因此,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探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问题。 3.1 从整个社会教育的宏观角度:从整个社会教育的宏观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渠道:(1)改革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教师素质。随着国家整个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也必然会改变,在打破传统定向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可借鉴西方通行的培养模式,先取得普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再经过特殊教育的专业训练,获得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同时,还要完善特教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根据教师所达到的层次和水平授以不同档次的教师资格证书,以调动教师参加进修的积极性,对达到一定要求的教师提高其待遇,使教师素质得以提高,教师队伍能够比较稳定。(2)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其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必要且有效的支持。(3)持续稳定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 3.2 在特殊教育学校内部的微观方面:在特殊教育学校内部的微观方面,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鼓励教师通过多个渠道,参加多种形式的业务进修。鼓励教师报名参加短期非学历培训和长期学历培训,参加校际经验交流,尤其是要鼓励教师与普通学校建立联系,到普通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帮助教师走出校园,开阔视野,在学习中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调动起自我进取、不断完善的内在动力。(2)奖励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尤其是参与推广新教学或教育法的教师。这有助于教师创新,有利于培养反思型、专家型教师人才,还有助于增强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3)改进学校的文化和教学生活,增进教师对教育未来前景的兴趣,建立合作、团结、互助的教职工集体关系和团队文化,强调在教师个体的发展中,发挥教师集体的积极作用,增强教师个体的团体归属感。(4)开展定期与非定期的专题培训,以帮助解决教师某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特定问题。如计算机网络实用技能培训、心理辅导专题培训、有关某项实验课题的培训、校本课程的开发、运用的培训,等等。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初探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起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的生活目标,在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得以充分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活适应。特殊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德育、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了解和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达到德育与心理健康同时教育的目的。 特殊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是非的能力差,易上当受骗。 2、意志力薄弱,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3、依赖性强,不善于自主学习。 4、自私自利,排斥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包括家长、老师、同学、邻居)关系疏远,常发生冲突。 针对以上的论述,我认为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与家长配合,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国特殊儿童入学年龄一般比正常儿童来得晚,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正常儿童长,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可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 好的环境能使人振奋。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 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架起沟通桥梁,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如,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四、将德育融入生活,感恩社会 在抓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 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信心。毕竟,这群学生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将来想在社会上生存肯定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那么,现在就要学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理解和信任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少年进行品德教育的前提。在这里学习的儿童少年是社会的不幸儿,在社会和家庭中他们受到的常常是冷落和歧视,很少能享受到温暖和爱,这就使他们的缺陷程度加重,如胆小任性、蛮横无理,动不动就表现出一种防卫姿态,丧失自信心,自卑心理突出……这些病态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再加上特殊的理解和信任,可使他们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能逐步建立起向上的信心,使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淡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强化。其实有时候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不道德行为,但实际是这些儿童少年的某种器官功能缺陷所造成的,教师必须从这些孩子的生理、心理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处理,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集体的温暖,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培养。 作为每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时刻都要立足发展中国的特教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做好,从而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党的教育事业。 特殊教育论文:浅谈特殊教育学校聋生美术欣赏课教学与审美评价 【论文关键词】特殊教育美术欣赏 教学特征 审美价值与评价 【论文摘要】针对特殊教育学校聋生美术欣赏课程出现的问题,结合特殊教育的对象,按照特殊教育教学的特征与规律,提出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特征,以及审美价值和评价。 一、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师而言,欣赏教学难于实践教学。一般情况下,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在欣赏传统的艺术作品时,只能够欣赏一些具象的图像资料,而对于图像后面深层次的内涵(绘画风格、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理解起来就很难了。这是因为听力有障碍的聋生,由于学生身体的原因,造成他们接触正常社会较少,与人沟通困难,一时无法超出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和经验范围,由于受到自身审美欣赏习惯的局限,进而审美素养和欣赏水准比较低。使美术欣赏课程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如果美术教师没有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来启发引导他们,那么,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对特殊学生进行“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简单的日常美术课程所能做到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形成需要有个漫长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学生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写实(再现性)作品,而对于比较抽象(表现性)作品就不知所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聋生的审美与欣赏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当面对着新的视觉审美现象时,其评价标准就混乱了。 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特殊学生群体时,教师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通过欣赏具象或者抽象的艺术作品种,体会到自我思维意识中潜在的某种审美能力的存在,并与作品之间形成一种情感的交流。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1.审美价值的客观性。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每个特殊学生的知识结构、家庭环境、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倘若欣赏材料选择不当,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让他们欣赏人体艺术,可能使教学无法开展。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的文章,从中选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2.审美评价的功利性。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身体有残疾学生群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在的相关联分析与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3.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在的判断,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听力有残疾的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们了解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或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诚然,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在教学中表现为一种灌输性。尤其是针对听力有残疾的特殊学生,他们本身就有某些程度的自卑感,面对陌生作品时,更容易产生陌生和无从理解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活动中,要及时的调动学生的主观审美情绪,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始终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 三、绘画欣赏中的评价 1.作品内容与形式。一般认为,再现性作品形式服务于内容,而表现性作品内容往往体现于形式的本体之中。任何绘画都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的多重性内容。在具象绘画中,再现性内容比较明显,而表现性内容则比较隐蔽。这些都需要与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进行详尽讲解。由于绘画具有多重性内容,在教学中必须分清它们的主次关系,使学生的感知和评价有的放矢。 2.欣赏与形式。在这一阶段的评价,需要我们把注意力固定在作品上,并试图把握其中那些相互作用着的主要成份。例如,塞尚的《苹果与桔子》,产生顺畅、和谐及愉快情绪的形式机制是由那些主要成份造成的,线条是流畅的、形状是柔滑圆润的、色彩是暖调的;静物在大面积白衬布映衬下,整个明度是高调的。构图是由各种大小方向不一的三角形组成,变化而统一。桌面向左倾斜造成圆滑的果子不稳定感,但似乎又在右倾斜的果盆强力牵制下取得了平衡。这样画面既有欢快的动感,又有祥和安静的均衡感。但这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在学生的评价之后,教学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比不过对形式的直觉,直觉是对形式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尤其是对于听力有障碍的聋生,他们在听力损失的同时,身体其他器官比如眼睛就比较灵敏。在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我们需要直觉形式,但不能把直觉神化。另一方面,直觉后的理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所能直觉的东西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我们要求特殊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尽管对形式的剖析会使欣赏失去了愉悦性,但对提高形式的直觉水平是极为重要的。整个教学是一个从引导感知分析(史、概念、形式因素)再感知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特殊学生群体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到理性的高度。 综上所述,使我们明白了欣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教学的开展都必须依据聋生前一阶段的基础,提出具体教学目标侧重点。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聋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特殊教育论文:构建适应省情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成长的策略调研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法对湖北省特校师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省特校师资数量、质量和结构比较合理,职前教育覆盖面广,职后教育渠道畅通,但也存在在职培训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完善“前后融合”“三方参与”的师资培训体系;政策支持,建立特殊教育师资继续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特校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四个方面的适应省情特教师资队伍专业化成长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 师资培训 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省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发现师资队伍专业化成长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各省以及国外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探究构建适合省情的完善、开放、高效的特校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体系的对策,以期提高特教学校教师专业素质。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了1165名专职教师,覆盖湖北省襄阳、宜昌、荆沙、黄冈、恩施、武汉、咸宁、十堰8个片区培智学校、聋校、盲聋培智合校、盲校、盲培智合校、聋哑培智自闭症合校等66所不同残疾类型的特校,占全省特校的86.8%。其中,随机抽取各校义务教育、高中和幼儿教育阶段的不同学科(如语文、数学、律动、音乐、思想品德、美术、体育与健康、社会自然、物理、信息技术、职业技术教育、英语以及心理辅导)、不同专业层次(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不同教龄(5年以下、6~10年、11~15年、16年以上)的教师。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将教师的基本信息、学历进修、在职培训和专业分布等要素编制成问卷,包括教师队伍的现状、职前教育情况、在职培训情况、职后学历进修四个方面共32个问题,其中28个问题为选择题,4个问题为开放式问答题。即职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专业成长中的期望与途径,在职培训的动因与效果,以及对职后进修的意见与建议等。对全省66所特校教师进行了调查。 本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107份,回收率为95.01%。 三、调查结果 1.湖北省特校专职教师队伍的现状。湖北省聋、盲、盲聋培智合校、盲培智合校、聋哑培智自闭症合校、培智学校的在职教师1802人。学历结构显示:本科学历教师占75.4%,硕士比例为0.2%。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其中,普通教育的专业毕业生占教师总数的51.3 %。从职称结构来看,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人数最多,占教师总数的40.4%。 2.职前教育情况。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职前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途径;是否参加过特殊教育岗前培训,以及目前所教学生年级、班级、人数、障碍类别、科目等几个方面。全省特校中,职前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数为325人,占教师总数29.4%。在接受调查的1107名专职教师中,学习普通教育(如学校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普通师范),但在学校选修过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有43.2%,学科教育(如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的有27.4%。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之前,89.2%的人参加过岗前培训。 3.在职培训情况。在职培训主要涉及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培训形式、培训安排、培训效果和建议等几个方面。在1107名教师中,有96%的教师接受了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关于参与在职培训的目的(该选项为多选),学历进修最多,占46.1%;学校规定的占14.51%,日常教学工作需要的占21.01%;学校安排的最少,占12.9%;其他占5.48%。 关于参与在职培训的形式(该选项为多选),特殊教育培训班占55.14%;专题讲座占39.82%;学术交流占5.04%。可见开办培训班是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 关于培训的组织级别,曾经参加过校本培训的教师人数为1107人,占100%;县区级培训的850人,占76.78%,省市级培训有227人,占20.50%;参加国家级培训的30人,占2.72%。 关于培训的效果,即对教 的现实工作有无帮助:认为帮助很大的占36.7%,有些帮助的占41.21%,认为帮助很小的占2%,其他占20.09%。 关于培训的建议,有两个部分:一是岗位置换培训,开展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与特校教师的岗位置换培训,每年的春节,安排特教专业学生到特校顶岗实习,特校教师来学院进行专业学习,以缓解特校师资的不足。集中培训的时间安排在4~6月,便于培训教育教学管理。二是分科分类培训,开展智力落后教育、聋教育、自闭症、听障教育教师分科培训,主要侧重学科教学设计与技术培训,便于按需施教、经验交流与分组研讨。 4.职后学历进修。从特校教师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正在进修的新学历来看,特校教师的学历亦正在逐步提高之中,尤其是 1995~2009年期间,特校教师的第二、第三学历提升速度很快,逐年呈上升趋势。 在调查1107名教师的过程中,无论是第一学历还是第二、第三或正在进修的新学历,学习或进修的学校都是以普通师范院校为主,25%的教师选择了特殊教育专业学历进修。这对落实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十分重要。 四、问题与原因分析 1.教师专业发展不能适应特殊学校布局需求。传统以聋哑为主的县级特校存在招生与办学困难。比如,十堰、襄阳、荆沙市辖区特校比较明显。生源结构变化对特殊教育转型提出严峻挑战。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包括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共有18882人(占三类残疾学生的36.8%),还有902名智障儿童和121名精神疾病儿童没有入学。面对日益攀升的智障学生数,聋哑类特校已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急需进行转型或增设发展智障专业。2.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偏低。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总量不足,省内教育主管部门对特殊教育编制给予了极大倾斜,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2004年,武汉市明确了盲校1∶5.2、聋校1∶6.5的定编标准。2010年湖北省特殊学校专任教师生师比10∶1,相对低于江苏等其他发达的省市。特殊教育教师跨专业、跨科目、跨年级、跨残疾类型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除智障教育教师之外,康复师、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十分缺乏。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2010年,全省25岁下教师仅为57人,所占比例为3.81%。年轻教师比例较低。三是教师职前培养不足,国内高等特殊教育高校,专科、本科层次的生源萎缩,导致职前培养不足。 3.在职培训模式单一,缺乏实效。基于学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培训的质量无法保证。有78%的省级特校骨干教师认为以前我省开展的特教培训,其效果为“一般”。 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特殊教育的理论,缺少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强等,造成了培训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培训效果事倍功半。 4.教师待遇有待提高。目前我省执行的特殊教育津贴占教师工资15%的标准过低;部分残疾老师因受语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影响,职称考试屡次不过的情况较多,导致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从特校分流。随班就读教师培训机会较少,相关待遇难以兑现。 五、对策及建议 1.完善“前后融合”“三方参与”的师资培训体系。在现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基础上,特教主管部门建立“前后融合”师资培训体系。构建教师的职前培养、在职培训、职后学历提升的通道,特教主管部门、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和特校共同参与,三方面加强联系和合作。培训团队主要由华师大的教授、襄樊职院的专家、片区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教师组成。项目支持,优扶持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好特教专业,在重点实验室、校内实训室、师资培养、校校合作、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与特校、康复训练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师范类课程+学科课程+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十二五期间,实行五年制单独招生制度,用好国家助学金、省级助学金、院级奖学金的评定政策,吸引优秀农村地区的初中毕业生报考特教专业,扩大现有的招生规模,从源头上解决特教师资队伍来源不足的问题。 2.建立特殊教育师资继续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三方分担制度。政府、财政局等部门制定《关于建立加快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实施细则,明确特殊教育师资继续教育的经费合理分担办法。培训经费的支出可采取各地教育局、学校及个人三方面共同分摊的办法。政府支付培训费、学校支付教师的交通与补贴 、教师支付生活费等。边远山区的几所特校、随班就读教师实施免费培训。 设立特殊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或学术奖励基金制度,主要落实省内特殊教育名师、省级一等奖、国家级教学竞赛获奖教师的相关待遇等。 3.提高特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高校参与,课题拉动。依托省教科所和省教研室,引导探索研制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等方面的课题,龙头校每年都有研究课题。搭建全省特校网络教研平台,全省8个片区的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交流工作,学习新政策,研究新问题,探寻新措施。通过教科研,使广大青年教师掌握理论,提高能力,勇于创新,敢于开拓,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同时,办好会刊。依托省教育厅基教处、特教专业委员会办好两刊(《特教天地》《武汉特教》),开辟学术争鸣专栏,按期出刊,为教师教研提供阵地。 4.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主管部门组织,特教专业委员会参与,根据教育部关于《特校暂行规程》的有关要求,将队伍建设作为评估的a类指标,研制特校现代化要求的评估指标体系。在省内逐步推行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联合,面向社会招考信息,公开招考,严把教师的入口关,择优聘任。逐步实施省级、市级和校级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特校教师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特教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晋升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主要参考指标。加强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督导,逐步完善分配制度,激励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方法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残疾人是必然要出现的一个群体。为了使残疾人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能够更好的生存在这个社会,特殊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点部分。特殊教育在社会中承担着残疾儿童适应社会的重任,因此,国家要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为了使我国特殊教育能够深入到每一个残疾人。本文重点就残疾学校在德育管理方面应当考虑的问题入手,分四方面讨论了德育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方法 在国家加大特殊教育工作之后,我校积极参与其中,成立了一所以培智教育为主要工作的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成立之后,主要以残疾儿童为主。从日常生活入手,逐渐培养残疾儿童的各方面素质。为了使得这些儿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当前的社会中,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的引导以及教育。通过不断的摸索研究以及实践教学,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可以应用到各个学校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特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能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健康成长,同样是对心灵的洗涤。有人说,一个整洁的校园能影响学生的生活习性。就像每天都是崭新的,每天都是不一样的精彩。所以,美化校园同样是育人特色,启迪智慧,激发灵感。也正是我们学校多数是特殊学生人群,更应该关注到细枝末节,爱护花草,可以教会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将每一个死角打扫干净,也会让他们的自卑心理随之挥去。让他们体会到无论是谁,哪怕是校园环境无人问津的死角,同样是值得关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培养出非常高尚的道德。 二、有效开展喜闻乐见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娱乐活动,这就是在现代各大中小学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实质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多动手,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外活动中,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事业观,并且提高他们在社会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更好的接触社会,培养出对社会的感情。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更加的团结友爱。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科学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比赛,例如说《给父母的一封信》等等,促进学生的感恩意识,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美满,家庭更加和睦。 三、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课,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每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是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项性格完善的课程。不得不说主题班会是德育教育的最传统也是最广泛应用的方法。这就要求每次班会都要定好方向。可以借助同学们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也可以通过近期舆论热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班会上增长见识,完善品质。让他们在校园的小圈子里也能体会社会正能量,让他们不仅懂得摄入书中宝库,又能为他们提供一双睿智明亮的眼睛观察世界。主题班会课的点睛之笔在于课件的准备是否充足,老师的讲解是否到位,插播的视频是否精彩等等,这都是开展德育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关键。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校园管理制度中分外应景。学校这个大集体想要规范化管理,就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这样才能让广大师生合理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司其职,积极向上,让学校的至高理念深入每一个师生心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平台,设立文化小标兵,艺术小标兵,等。让学生们的天分充分被挖掘,营造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关注到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为其多提供表现机会,同时设立奖学金项目,对优秀学习榜样要不吝奖赏,进而增强学生荣誉感与自信心。设立计分制评奖评优,安排值日生并责任到人,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小主人翁,这样班级会更加便于管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也会蔚然成风。 五、结论 结合我国的现状来分析,特殊教育的发展和壮大给我国广大的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希望,并且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社会群体的稳定以及和谐。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我们应当将德育教育的管理放在首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以及能力,引导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以及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在教育的过程中,想要德育管理的顺利实行就需要社会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只有在众人的帮助下,特殊教育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教师薪酬制度障碍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不断发展,然而特殊教育教师的薪酬制度却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着特殊教育人才的去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殊教育的发展。课题组在已有的前期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特殊教育教师薪酬制度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薪酬;障碍;对策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特殊教育起步晚,发展慢,任务艰巨,目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薪酬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作为地域广阔和风俗文化多样的中国,每个地方的特教教师薪酬制度都不一样,考虑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城市贫富差距和社会风气先进性等,很难制定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薪酬制度,这也给特殊教育教师薪酬制度的落实和实施带来较多障碍。 一、我国目前特殊教育教师薪酬制度存在的障碍 (一)特殊教育津贴增幅小。特殊教育津贴是对从事特殊教育编制内的教师的一种鼓励性补贴。1956年,我国就设立了特教津贴,也就是在基础工资上再另外加发15%的补贴。然而61年过去了,如今的社会经济形势与当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是今非昔比,15%的特教津贴对于教师而言已经失去了所谓的鼓励性质。即便是如此低的标准,有些地方政府也不够重视,而一些重视特殊教育的地方政府,提高了一定比例的本地区特教津贴,个别地区还把特教津贴纳入了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并且在该岗位退休教师的退休金。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说,因为定的初始标准过低,导致全国范围内特教津贴的实施标准仍然是一片乱象。(二)特教基础工资偏低。特殊教育教师要面临的是一群有生理或心理上疾病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生活不能自理,且存在沟通障碍,不能确切地感知正常人的语言和思维,很难引导,这给特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特教教师要付出比普通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管理教导这些孩子。但是特教教师的基础工资却比同级普通教育教师要低,工作艰辛而回报少,特教教师在物质和精神都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这对于留住特殊教育人才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三)特教绩效考核无优势。特殊教育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与普通教师一样,并未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但事实上,特殊教育教师教学难度及心理压力更大,他们的教学要求更高,需要具备与残疾学生交流沟通的专业技能,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管理学生的生活,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另外,面对特殊的孩子,还要因材施教,然而学生的反馈却不一定有成效,这样的长期教学会导致特教教师身心疲惫,成就感缺失,甚至想退岗离岗。所以,在绩效与考核上理应向特教教师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给予他们额外的物质精神奖励,减少特殊教育教师的流失。(四)特教职称晋升困难。职称的评定关系到教师工资、晋升以及以后的退休待遇,是很多教师的终生奋斗目标。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称晋升并没有考虑到特教的特殊性,只是纳入普通教育职称评定体系同步进行,需要、课题研究、学业成绩评定、普通话等职称评定“硬条件”,这些都是完全依据普通教师的条件制定的,因此,特教教师的反响十分强烈。特教教师的从业资质也与普通教师有很大区别,特教教师从事的是“康复教育”、“医教结合的教育”,既不是单纯的医学,也有别于普通教育。然而目前无差别的评定标准并不利于特教师资队伍的培养,更不利于调动广大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评比名额少之又少,在评选特级教师时完全不考虑特殊教育的特殊情况,和普通教师一样的标准,看似平等,实则很不公平。如果这一基础性问题不能很好解决,极其不利于特教教师队伍的稳定。(五)特教教师编制名额少。相对于普通学校教师而言,特殊教育教师的编制名额十分有限,有些特教教师从事了数年的特教工作,却依然不能入编,这对辛勤耕耘的特教教师们来说有很强的挫败感,因为没有入编,就意味着享受不到特殊教育教师正常的福利补贴,不能满足物质需求,精神上也得不到很好的激励,会导致特教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最后可能会造成特教人才的流失,不利于特殊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破解特殊教育教师薪酬制度障碍的必要性 (一)破解特教教师薪酬制度障碍是吸引和留住特教人才的关键。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压力大,工资低,保障差,导致特殊教育行业成为一些毕业生选择就业对象时一开始就抛弃的行业。因此,提高特教教师薪酬待遇对于吸引和留住特教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二)破解特教教师薪酬制度障碍有利于激发特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特教教师的投入如果能得到更多的回报与认可,这无疑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们工作积极性,增强职业认同感,使特殊教育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特殊教育事业中,从而加快特殊教育的发展。(三)破解特教教师薪酬制度障碍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薪酬待遇,缩小与普通教师的薪酬差距,并适度增加特教补助津贴,是对特教教师工作的一种认可,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 三、完善特教教师薪酬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特殊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二)充分考虑到特殊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并且按比例享受额外津贴,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更能调动特殊教育教师的积极性,最大可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三)深化体制改革,将特殊教育事业作为行业重点来对待,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系统,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薪酬制度,保证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开,通过对绩效评估系统的完善和薪酬激励机制的健全,才能更好的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满意度,打破重重阻碍,营造高效合理的环境。(四)当地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作为特殊的群体,更应该受到政府政策和相关法律规章的保护,不仅在物质薪酬上,更要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精神上的满足。在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上做适当放松处理,并妥善采取优惠政策。(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他们为特殊教育行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了一生,就应该也必须得到应有的荣誉。在社会保险上向这些劣势人群提供“保护伞”。社会保障就像是他们最后一道安全线,只有真正保障了他们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特殊教育教师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充分发挥乐观热情的工作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特殊教育伟大事业中。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探讨 特教学校的学生由于在生理方面有所缺陷,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培养聋哑学生坚强的意志,我们可以利用体育教学来引导他们积极的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去,并感受运动的快乐。体育课程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勇敢坚强、团结合作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体来说,对特教学校的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有哪些科学的方式呢? 一、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我们不仅仅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格,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在开展特教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时,教师首先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核心,让体育课为特校的学生带来更加快乐的学习体验。众所周知,聋哑学生往往在听觉方面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他们无法像正常的学生那样进行体育训练。而在特校开展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说在开展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快乐教学的方式来让体育课程成为聋哑学生放松心态、感受快乐的途径。我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会将体育课看作是聋哑学生放开自我的时空,所以我经常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简单的小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获得更加快乐的上课体验,让同学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流汗,在流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比如说简单的赶鸭子游戏,这个游戏的方法是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来代表池塘,然后准备一根长的竹竿,在学生当中选出一个人来赶鸭子,其他的学生则扮演鸭子。游戏开始,赶鸭子的人手拿竹竿,竹竿的另一头要接触地面,通过来回的奔跑走动来追赶其他的学生,其他的学生要在画的圈里面进行躲闪,从竹竿上面跳过去,如果谁在躲闪的过程中触碰到了竹竿,他就成为下一个赶鸭子的人,继续游戏。这个游戏参与性强,并且形式简单,广泛地被学生所接受。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对于聋哑学生来说,他们其中的大部分的人内心都是比较自卑的,由于在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情绪敏感、内心自卑、容易暴躁、严重孤僻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聋哑学生身上所存在的一些特点。因此对他们开展体育教学要比对正常的学生开展教学难的多,所以笔者建议在开展教学时可以从兴趣方面入手。不论一个人在生理方面存在怎样的缺陷,只要他的心理是完整的,那么就会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聋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那么相信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会有积极的影响。培养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我们要遵循的唯一的一个原则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说要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能够乐于接受的教学策略。举个例子,我在开展跳绳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让聋哑学生产生对跳绳这项运动的兴趣,在教授技能的准备部分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小活动,这个活动的内容就是躲闪跑动的长绳,同学们跑动的速度由慢到快,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家对于体育运动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够充分的热身,对跳绳这项运动产生初步的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热情。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完教学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设置一些相应的奖品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三、明确体育教学重点 由于聋哑学生和正常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根据特校学生的特点划分出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正常的学生来说,可能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技能,但是对于聋哑学生来说,他们在体育运动方面可能天性比较弱,因此应当将重点放在加强身体素质方面。在对聋哑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宽容的态度来面对整体的学生,不能够为学生制定太过严厉的教学制度,也不要强制学生必须要达到怎样的水平,要帮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方说有很多聋哑学生他们肺活量比较低,作为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针对肺活量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肺活量。坚持做持久性的耐力运动能够促进肺活量的提升,像跑步、游泳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来说,跑步更加容易实现,因为它没有过多的限制条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培养跑步的习惯来达到提高肺活量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要教授给学生一些跑步的技巧,比如说在跑步时要注意调整呼吸,放慢呼吸,深深一口吸足气,在缓缓吐出知道全部吐尽,平时自己也多这样反复练习。通过这种专项性的训练,能够明确体育教学的重点,帮助聋校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综上所述,其实特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并不是那么的难以开展,只要教师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就能够设计出适合聋哑学生的教学策略,从而从整体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茆如善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探析 特殊教育学校是每个地区都设立的学校,主要是针对当地的一些特殊人群所创办的,这一类特殊人群主要是有残疾儿童或者自闭症等疾病的青少年等。正常的孩子可以通过学校学习丰富的学习知识,还能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自己的思想体系越来越丰盈,而特殊学校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只能依赖自己的内心来感受世界的美好。所以,政府以及社会团体组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就创办了这样的学校,来帮助更多的人用语言或者是感受语言带来的魅力。目前而言特殊教育学校是针对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所创办的学校,为了使这些特殊人也向正常的学生一样享受同样的教学资源,教育部门也在大力进行资源整合,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语文教育对于我国的学生是属于母语教学,对于语文知识的充分掌握是学生最基本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特殊群体的孩子能够像正常的学生一样学习专业的语文知识,能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更能进一步弥补这类人群内心的缺憾。然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也需要进行正规的学习指导,让这些特殊教育的学生也能在语文学习上有所造诣。所以本文就从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方面进行分析。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的原因 (一)新时期教育事业改革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经济改革也在大力的开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在一步一步的改革,各行各业都在着力进行改革以保证本行业能够在社会发展大军中站稳脚跟,甚至能够走到前沿。同时,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也包括教育行业,然而这里要着重讲的是特殊教育学校所要进行的教育改革。特殊教育是针对特殊人群所设立的学校,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模式不能完全的遵从正常学校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学资源就必须要同正常学校的教学资源一样,要保证这些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与正常的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也能正常享受先进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目前很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对于特殊人群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过于单一,没有任何的新意,不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来说就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残疾或者缺陷,其次,这一类的学生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理疾病,最后就是说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也是极为重要的。然而综合这些原因,很多特殊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不够合理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附加过多的优秀教学资源,让这些特殊人群觉得这样的课程太过于乏味,更加使得他们内心的负担变的大起来了,所以,依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是不长久的。 (三)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做到将教学正常化,不要带有任何的其他想法去教学。很多的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都是依赖课本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老师通过朗读课本,将一些优美的语句单独提出来供学生学习,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师的教学计划,但是实际的教学质量还是很差。例如在特殊教育学校,一部分学生是聋哑患者,老师在朗读课文时,对他们不会起到作用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思维也开始变得退步,这也可以说明很多学生的兴趣点无法被老师清楚的了解到,使得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退步。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的推广策略 二、改进教学模式,提倡多元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依托教师对于课本内容进行解读,依赖于老师为学生传达这些语文知识。然而对于这些身体有残疾或者缺陷的学生更加需要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外一些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在借鉴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可以借鉴一定的教学内容来丰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内容,进而将这些教育模式中的优秀内容进行专门的研究,再结合本地的情况很好的处理教学单一化的问题。 三、创新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 目前的语文教学还是过多的依赖国家印发的课本,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降低了特殊人群的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半兴趣,然而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是为学生朗诵课文,这就完全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接受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少。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积极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参加专业的技术培训班,学习更加优秀的教学方式,进而让学生学到更优秀,更有趣的语文内容,让他们敏感的心灵温暖起来。同时教育部门还要积极为这些特殊学校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例如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微课也开始慢慢进入学校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意识,解决更多学习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在引进这些教学设备后能够帮助特殊群体的孩子接触更多新鲜的教学内容,培养自我学习意识,让这些孩子的内心独立起来,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面对社会带给他们的挑战。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针,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培养这些特殊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这些孩子能够积极参与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作者:王伟 单位: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培智班的体育教学探究 摘要:体育课教学对智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重要,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尊重智障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智障学生的需要,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激发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健康的适应社会。如何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智障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体;教学;探讨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认为:“如果是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的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在培智体育教学中,要想使智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应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灵活处理教材,并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体能差异,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讲求一定的教学艺术,培养智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合理设置培智体育校本课程 目前,培智体育教学的教材是从普教教材参考而来,只是延长学习段,降低了一些高技术型项目难度,并不符合智障学生接受能力,也难以适应智障学生发展需求的训练项目。为切实推动智障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品格形成,在课程目标设置、内容设置上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课程设置目标必须以康复学生身体和心理,恢复学生身体各项机能为基础。智障学生具有肢体动作不协调、灵敏素质差等特点,所以课程内容设置必须优先考虑发展、康复学生的上述机能,只有有了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协调基础,才能较好的进行下一步的技术性教学,否则,极易偏离学生发展轨道,使学习体育技术变为一句空谈。另外,课程设置内容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智障儿童参加体育竞技机会较少,这与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有关,除非有特质,一般来说身体素质较差,甚至有残疾,长期自闭也让他们对技术性东西不感兴趣甚至有望而生畏心理,而对生活中玩的项目常能自觉训练。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抓住这一点,在内容设置上与生活实际和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相联系。如走直线可与现实生活中的走斑马线、右侧通行联系,抛物体(抛石子而非投掷铅球)、漫步机训练与公园或社区的健身联系,跨跳、跳上跳下练习与生活中遇有小河沟联系,使他们感到不陌生,学了就有用。并在此基础上告知学生什么是危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便于良好意识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2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氛围 什么是和谐的气氛呢?我认为就是教师上课时态度和蔼,讲解具体生动,示范优美正确,培智学生能在积极愉快,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众所周知,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培智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有隔阂,培智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不均衡,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因此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作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动作失调。 3教学方法多样化 ①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②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半个月才回家一次,每逢开学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③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现代管理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对智障进学生行技巧前滚翻的教学时,学生通常表现怕,不敢做,尤其是滚动没有成功时,学生不愿意再进行尝试。此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及时进行鼓励,“你一定行,来,再试一次,老师来帮助你。”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有一定的进步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好,有进步,我说过,你一定行的。大家对于他(她)的进步以掌声鼓励。”其效果肯定要比“你真笨”的训斥好得多。 4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把过程性教学评价系统地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有助于学生充分、及时地认识自己取得的成绩,并且能欣喜地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重视每一个学习活动和认真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因为评价体育教学效果首先是一种教育评价,即必须从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原理出发进行评价,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的变化,鼓励学生。①多方面了解学生并分析确定学生自身的状况及努力后所能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清楚自我潜力,根据各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类型的标准,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取得进步。②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把进步快、效果明显的智障儿童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并令其帮助其他学生练习,激发其他人的练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另外,让学生相互观察、发现,并以“送糖豆”的形式指出别人练习中的正确与错误,对照自己进行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从中得到提高。总之,培智学生的体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兼顾其个体差异,要针对培智学生特点,坚持以康复技能为首要训练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开好体育与健康课,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训练,使智障学生养成良好地、自觉地、符合自身特点的锻炼习惯,并形成良好的体育品质和品格。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师生互动策略探析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特殊教育师生互动的发展提出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环境下,特殊教育师生互动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互动信息和内容的丰富化、互动过程和活动的动态化、互动效果和质量的监控性。在教师、学生和信息化手段的影响因素下,对师生互动策略探析:巧妙预设疑问,激发学生动机和兴趣;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联系现实生活,创设学习情景;合理使用技术手段,落实师组和师个互动;践行“以生为本”,促进互动公平。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互动 自20世纪70年代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大量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当为特殊教育所用,为特殊教育师生提供和普通教育一样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众多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师生互动,一般是指在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或者是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间在活动过程中的一切相互影响与作用。现代教学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重视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课堂。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通讯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即时通讯软件等异地互动通讯工具和软件的广泛普及,对师生互动提出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师生互动形式更为多样化、丰富化、形象化,同时需要教师协调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信息化环境下特殊教育师生互动的特点 (一)互动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信息化环境下,催生出微信、QQ等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让手机、电脑等成为师生互动的重要载体。师生间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声音和视频等进行直接性的互动交流,不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互动,实现了互动方式的多样化和直接化。特殊学生存在听力、智力、视力等障碍,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多样化的手段实现了沟通无障碍,让师生可以在看得见、听得着、摸得住的环境下进行互动。同时,由于通讯手段的发展,师生互动实现异地和延迟交流,如运用微信或QQ留言等网络通讯工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互动。特殊学生由于障碍,在学习速度、质量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落后于普通学生,间接性特点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了离线教学模式,弥补了课堂教学因无法全方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不能因材施教的缺陷,使特殊学生在想学、愿学、乐学的时候实现师生互动,也便于教师可以监控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此外,由于课堂上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的介入和应用,教师需要调整多媒体或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借用多媒体资源搭建师生互动的桥梁,处理教师、学生、多媒体或电子白板也成为信息化环境下师生互动的一大机遇和挑战。 (二)互动信息和内容的丰富化 信息化环境下,呈现出来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游戏等。教师需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障碍特征为不同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将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有机结合。每个类型的特殊学生,差异极大,同一类型的学生,个体差异也很大。信息化环境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师生互动的信息扩大化。信息网络为师生互动教学打开了新的一扇窗,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学生也可以实现信息的增加和搜索途径的多样化,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及时解决,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随时上网查找相关内容,实现课内与课外知识的共享与互补。让特殊学生实现知识的即时消化和吸收,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动过程和活动的动态化 相较于传统课堂,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网络的出现让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活动的状态,师生互动的过程不再仅限于教师和学生,还包括信息化手段的参与和使用,不易组织、管理、掌控、协调学生,对于教师有一定的挑战性。特殊学生是否学习,学习进度怎样,学习效果如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来把控这些动态化的互动。 (四)互动效果和质量的监控性 信息化的手段有助于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录制学生学习全部的互动过程,把互动结果复制和记载下来的。特殊学生的生理发展,心理变化对于师生互动的影响非常大,互动效果和质量的复制记载,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反思互动方式的合理性和互动信息的成效,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师生互动策略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包括教师道德、教师知识、教师能力和身心素质。教育观念影响互动的结构与内容,如认知互动、情感互动、行为互动;知识素质影响互动的深度,如灵活处理教材、创设互动情境等;教学监控能力影响互动的调整,如及时发现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灵活采取适当补救措施;信息技术素养影响互动的协调性,如协调人机互动、避免出现人际冷漠。 (二)学生特征 师生互动中的主导是教师,但主体是学生。学生特征影响着师生互动的方式、节奏和内容。一般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是身心障碍者,身心特征和障碍特点不同的学生影响师生互动的方式和节奏。信息化环境下,师生互动可以实现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面对面互动和非面对面互动,听障学生和视障学生的互动方式多于智障学生,互动节奏快于智障学生。 (三)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途径可分为两大类:同步互动、异步互动。师生同步互动类包括不借助通讯媒介的师生面对面互动,以视频系统为主的师生视频互动和以手机、电脑通讯工具为主的师生语音、文字互动。电子邮件、留言和评价等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由于回复及时性的无法保证,具有滞后性归类为师生异步互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互动促进了智力正常的特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但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更多的是面对面的互动,应用最多的信息技术就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传统的交互功能、生成性资源的保存和更广互动,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交流、营造师生互动的情感空间。 三、师生互动指导策略 传统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形式,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师生互动具有更丰富、更新颖、更难控等特点。师生互动过程中,需要考虑特殊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性,注意协调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 (一)巧妙预设疑问,激发学生动机和兴趣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频繁的一种师生互动方式,因发起者的不同而分为教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向教师提问两种。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学习。如某教师在教听障学生学习《EXCEL的中公式计算》一节内容时,首先出示一张全班学生的成绩表。让学生在电脑中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自带的计算器工具来算一算每个人的总分,学生们踊跃地参与计算,并把他们的计算结果报出来。然后先不动声色,把他们报出来的正确结果一一填入表格中,并对他们熟练使用计算器给予肯定。这时,再出示一张相同的表格,利用EXCEL中的公式(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计算第一行张某同学的总分。老师使用公式复制的方法把张某的总分单元格的公式快速复制到所有同学的总分单元格(使用拖拉填充柄可在瞬间完成这一操作)。学生睁大了眼睛,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说道(打手语):“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学习EXCEL的这种神奇的功能:公式的计算与复制。”巧妙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动机和欲望,更增强了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二)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情感互动伴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是师生互动的核心体现和精髓,是互动的起源和落脚点。师生情感互动常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音容笑貌、形态举止、态度行为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如教师和蔼、亲切、激情,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唤起特殊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学生有效参与和积极配合会激发教师上课的热情和机智,生成更多的教学意外之喜。显然师生的情感互动具有调节师生行为的功能,影响师生间的其它行为和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也”。由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常会有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等不符合上课要求的行为;特殊学生思维直观具体性,辨别能力稍弱,面对信息的大爆炸,有些举手无措。应具体分析,或疏或堵。某特教学校教师说:“我的学生几乎都是我的QQ好友,我在网上进们行沟通和交流,学生把我当朋友,我有时会有意地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汉字输入技能。”在课堂上他时常给听障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很简单,老师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轻松掌握!”给予学生的关怀和鼓励使学生相信老师,也使教师轻松与学生建立互动关系。 (三)联系现实生活,创设学习情景 教学情境生活化既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种其他学科师生互动的润滑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学生身边的案例或感兴趣的话题,有利于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作为特殊教育,学生目标首先是生活自理和自立,学习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是特殊学生的学习来源和落脚点。将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和感兴趣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创设学习情境,增加师生互动内容和情感,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促进特殊学生发展。例如在智障学生学习《季节的变换》可以利用课件创设生活情境:季节的变换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说,可感知到的颜色非常多,但要直接感知却比较困难。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丰富形象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直接感受春季的万物复苏、夏季的生机勃勃、秋季的硕果累累、冬季的飞雪寒冷。电脑利用顺序方式呈现学生所喜欢的季节及所展示的特点—情景的创设、人机的交互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建构知识搭建了平台。 (四)合理使用技术手段,落实师组和师个互动 由于信息技术课堂的特殊性,若使师生互动顺利进行,需要一些技术手段来保证。如:在教师讲授和提问时,为不分散学生注意力,需要用控制软件对学生机进行控制,以使学生只能访问特定的网站;教学过程中请学生演示或展示学生作品时,需有相应的转播软件;为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需有学生作业上交和查看系统;为对学生进行反馈,需要有反馈和监控系统等。特殊教育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其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每位学生都有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障碍程度学生不同的需要选择内容、制定需求。例如,在《认识钟面》的教学中,要求中度智障学生能认识整点,在他们根据画面直接口答结果后,用鼠标点击画面往下进行;对重度智障学生则根据他们的反应,给予相应键的提示,如说不出几点整时,点击喇叭按钮,用钟声加以提示。在操作训练时,让中度智障学生根据画面要求自己动手操作;重度智障学生则是根据课件的动态演示过程来操作。 (五)践行“以生为本”,促进互动公平 学生原有发展水平、障碍特征和“最近发展区”的差异会造成互动上的不公平。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使得这些学生不敢或无法参与师生互动。另外教室座位特别是机房中计算机的摆放位置也影响师生互动。目前,大多数的机房都采用类似普通教室的“秧田型”,某些位置可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要求教师必须主动,甚至特意加以关注,引导全体学生参与互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应注意参与机会、互动机会的公平,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师设置的多媒体情景中。如利用电子白板播放音乐时,教师发现有的智障学生或自闭症学生不能和班级一起演唱,可以走到这位学生身边,用自己的歌声、眼神、动作带着学生一起唱,让其融入班级活动中。 作者:魏雪寒 特殊教育论文:边远农村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对策 摘要: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教育的进步,特殊教育也随之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并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特殊教育",充分证明特殊教育在中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特殊教育的发展在当前是势在必行。党和政府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来保障残疾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但是,特殊教育仍然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中的短板,各地的教育水平更是良莠不齐。在中国的西部地区,特别是地处边远地区的广大农村,特殊教育基本就没有普及,还有很多残疾儿童处于没学上的状态。本文针对当前边远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特殊教育管理和研究的践,提出加强边远地区农村乡镇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保障边远农村地区残疾儿童享受教育的权利,切实贯彻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促进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科学发展。 关键词: 边远农村;特殊教育;问题;对策;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等文件的出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多,极大地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和重视度也就存在很大的区别。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的特殊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严重影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整体推进,影响整个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 一、边远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特殊教育学校分布不均,残疾儿童入学困难 据2015年教育部的资料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53所,但是这些学校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不少西部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很少,甚至没有。以重庆市为例,1997年重庆直辖后,由重庆市直管的9区12县扩大到40个区县,边远的万州、涪陵、黔江三个地区所辖19个区县(其中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划归重庆市管理。在3400多万总人口中,有2000多万是农村人口,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直辖市。目前全市40个区县中,只有36个区县设立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还有4个区县没有创办特殊教育学校,重庆市供视力障碍儿童就读的学校也仅有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唯一一所。在已办起特殊教育学校的区县农村,特别是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的边远山区农村,仍有相当一部份残疾儿童未能入学。越是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残疾儿童的数量也就相对较多。而这部分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年迈的爷爷奶奶代为抚养,这种抚养,大多也仅仅是让孩子能够吃上饭而已。经济的压力,交通、信息的闭塞,意识的落后,导致这些孩子完全不可能到离家较远的特殊学校上学,他们成为孤独的留守儿童,除了身体残疾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边远农村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特殊教育支持力度不够,重普教轻特教的思想很严重。他们看不到特殊教育深远的社会意义,认为一个区县残疾入学适龄儿童顶多100—200多人,与普通中小学动辄十几二十万学生来说,特殊教育完全没有可比性。特殊教育学校一个区县只有一所,而其他普通中小学至少有100多所,多的达300多所。从学校所数和学生人数来看,特殊教育投入大、人数少、效益差,也就变得可有可无。我国实行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的体制改革后,有的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生均经费与其他普通中小学一样,仍按人头经费划拨,殊不知特殊教育学校及学生的费用开支要大得多,运行成本要高得多。比如说,现行教育经费投放是按学生人数划拨的,一所普通中学或小学的学生人数一般在1000人左右,有些学校学生人数达到4000—5000人,如果特殊教育学校的保障经费也按普通中小学的生均经费划拨,特殊教育学校就会面临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尴尬境地。 (三)办学资源不足,设施设备配置不到位 由于残疾儿童学生数量较少,上级部门划拨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校舍面积也就很小,有的甚至把学校选址放在城镇的边缘地区或远郊农村,根本不按照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执行,这样的学校无法为残疾儿童提供无障碍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应有的设施设备,更谈不上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的功能教室等,完全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和残疾儿童的发展需要,从而导致学校的办学特色无法形成、办学目标无法实现。 (四)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欠缺,教学水平不达标 作为特殊的教学单位,特殊教育学校虽然学生人数少,但教学班级的分配和课程设置都有特殊的要求。边远农村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短缺,尤其是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特教教师的待遇很低,以重庆为例,不少地区的特殊教育津贴还是15%,几十年不变。教师评职晋级的机会少,且评审标准没有考虑到其特殊性,执行的是和普通学校一样的标准,极大地增加了特教老师评职晋级的难度,严重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笔者作为教师职称评委,全市有2000多名特教学校的教师,有的年度进高级职称的教师一个也没有。特教教师扮演着教师、父母、朋友、保姆等多重角色,工作十分辛苦。且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教学和管理工作变得复杂而艰巨,特殊教育要求教师应具备综合化的知识结构,掌握教育与康复的复合型知识,严格的要求,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与工资待遇形成的反比关系,导致部分教师不安心在特校工作,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留下来的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专业技能缺乏,得过且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继续教育学习受到严重影响。不少特殊课程无法开齐开足,因材施教、按需施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发展边远农村地区特殊教育的对策措施 特殊教育事业作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千秋基业整体中的一部分,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千万个残疾儿童的健康与成长,针对边远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当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政策法规引导,措施落实到位。依法治国,必须依法治校。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这些特殊教育的法律和规章,为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特殊教育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执行法律,落实制度,责无旁贷。由于边远农村地区的社情民意不同,特别是像我们重庆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区县农村地区是土家族、苗族、彝族、侗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在制定相关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时,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特殊教育政策。一是认识必须到位,政策措施落实。二是分管领导责任明确,特别是各区县教育委员会(教育局)这一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有专门的领导分管特殊教育工作,有专业的业务科室主抓特殊教育。三是资金必须保证到位。在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支持中,特殊教育经费必须重点倾斜,不能按普通中小学校那样以人数划拨保障经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同级财政部门,对特殊教育经费应专项资金支持并及时划拨到位。四是校舍改造,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活动场地、校舍修建改造、环境绿化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残疾儿童从人生出世落地来到这个世界,首先遇到的是先天性的身体残缺,随之而来的是心理残缺,如果不能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能在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里学习、生活、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那么,对他们残缺的身心就会雪上加霜。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社会大家庭,需要的是文明和谐,共同幸福安康。2、拓宽特殊教育模式,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随着《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的颁布,边远农村地区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条例要求,统筹安排教育资源,结合地域特点、针对当地残疾儿童的分布情况,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班,安排残疾儿童就近入学,通过到特教学校就读、或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不能到校就读的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等举措,努力保障残疾儿童公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3、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衡发展与质量提升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边远农村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制定相应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划拨专项培训经费,分级分类对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做到数量与素质并重,树立科学合理的特殊教育师资质量观;培养与培训结合,形成完善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厚望与厚待相称,建立高效实用的特殊教育教师聘任制度;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并举,打造"双师型"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激励与制约制衡,良性运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机制。4、因地制宜,开发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体系。边远农村地方的特殊教育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在开设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立足于本校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不同类别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体系。比如,在我们重庆市的黔江区、彭水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等少数民族地区,许多残疾儿童从小就跟着父母或民间艺人吹唢呐、吹奏葫芦丝、巴乌等民间乐器,学校就可以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课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也必须均衡、重点发展,大力拓展。只要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策落实,常抓不懈,措施到位,特殊教育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工作主动,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尽心尽责,全社会大力支持,共同关心边远农村地区残疾儿童的成长,中国的特教事业就会迎来又一个灿烂的春天,春天的阳光就会洒满一个个残疾儿童的心灵。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学校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摘要: 福州市盲校已有百年历史,久经不衰、发展至今,与其前身灵光盲童学校和明道盲童女校的创办与贡献密不可分。两所盲校虽然不是福建最早的特殊教育学校,但却是办学成效最为卓越、影响最为深远的。福州盲校虽为教会所创办,但其建校理念、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盲人学生能够自力更生,凭技艺在世上生存,为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经验。 关键词: 福州盲校;发展历史;教会特殊教育学校;贡献;局限性 先秦时代的文献中记载商代有一种“瞽宗”学校,“瞽”就是“盲”的意思。从此处可见我国特殊教育萌芽较早,然而,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的发展被掐死在摇篮中。近代“特殊教育”一度曾被关注过,但只是过眼云烟。如《资政新篇》有论及特殊教育,提倡开设“跛盲聋哑院”,教授“鼓乐书数杂技”,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捐助。尽管特殊教育重被提及,但此时的特殊教育仍很羸弱,真正的早期体制化的特殊教育是缘起于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创办的盲童学校和聋哑学校。战争敲开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大门,教会学校在特殊年代破壳而出,来华传教士成为推动福建近代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与发展的主力军。教会管辖的特殊教育学校在福建各地崛地而起,如古田、福州、建宁、泉州等地皆有设立盲校,数量不菲。教会在闽开办的特殊教育学校中,影响至今贡献最大的当属福州灵光盲童学校与明道盲童女校。新中国成立后,两所特殊教育学校于1951年合并为“福州市盲人学校”。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福州市盲校前身———福建中华圣公会福州私立“灵光盲童学校”和私立“福州明道盲童女校”的创校及发展历程、教学内容、学生毕业后就业状况等方面,对教会开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历史贡献和局限性进行探讨,以期对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教会特殊教育学校创建及发展历程 福州灵光盲童学校和明道盲童女校在闽创校时间较早,且在持续发展中招生人数、办学规模都在逐渐扩大。同其他昙花一现的教会特殊学校相比,两者皆具有较为稳定的长期发展特点。这与两所盲校的创办人、经手人的艰辛付出与贡献密不可分。两所教会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创波折困难时期(1898—1920年) 福州灵光盲童学校初创与创办历程颇为曲折,创办人是岳爱美(AmyOxley)女士,一位来自澳洲的女传教士。1882年,岳爱美女士在连江传教时看到当地盲童生活窘迫无助,政府与民众都不关心残疾人教育。基于其当过看护的经历,有爱心的岳爱美女士想致力于盲童特殊教育。当岳爱美女士到顺昌县传教,与同样是传教士的柯先生偶遇。柯先生注重盲人教育,试图在华运用盲文。在此契机下,两人共同将盲文转译成连江之福州方言,并在福州地区得到推广。1898年,她在连江创办了盲童学校,招收的第一位盲童学生在其教学下,学会抚摸盲文认字读音,而且也会写马可福音。其后陆续招收学生,学生人数增至17人。1900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国家陷入纷争,乱事四起,义和团运动爆发,学校被迫暂时关闭。岳爱美女士并未放弃盲校,而是趁机返回澳洲寻求募捐,期望筹得资金重建盲校。1901年岳爱美女士有幸回闽,教会派其转至福州传教,同年与传教医生惠更生结婚,随后夫妻俩合力重办盲童学校,至此,福州灵光盲童学校正式成立。明道盲童女校的创办历程与灵光盲童学校成立缘由不同。该校的创办人是传教士司蒂芬,其隶属于英国圣公会女部所属的“印度妇女传教会”。办校是因为一个加拿大女士收养了教会的盲女婴,而后,这名女士资助教会办盲女收养机构。是年,碰巧有12名被弃养的盲女央求教会收留,机缘巧合下明道盲童女校建立起来了。学校移址多次,1903年学校在福州仓山梅坞建校舍,1905年在南台设立学校地址,1922年迁往施埔。建校之初,学校面临着内忧外患:学校内缺乏盲人教育的专业师资人员;外要面对中国民众对西方传教士的敌意与质疑。最终在传教士的耐心教育下,民众才对教会特殊教育学校的态度有所改观,甚至当地士绅还会对学校有所资助。 (二)逐步平稳发展时期(1920—1944年) 1920年—1944年为灵光盲童学校和明道盲童女校的发展期,期间有些小波折,但皆能逐步平稳发展。到1920年,灵光盲童学校逐步完善,己设置幼稚园,及初级、高级小学各部。1929年夏天,学校迁入新校舍,设备更加周全,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并增设特种中学4年(小学6年)。课程种类多,还包括党义、符号、常识等科目。课程设置也颇为完备。课外活动开设了体育,组织铜乐队等。盲校还注重培养盲童的生活能力,开办学生实习工场如席科、竹科、棕科等五科。因开支不足,学校力求学生生活自立,校内建有养鸡场、菜园,自给自足。1922年,英国人黄淑玉接任明道盲童女校校长,在仓山施埔扩建校舍,学校规模也逐步扩大。其学制大致同灵光盲校相似,设幼稚园,及初级、高级小学各部,幼稚园2年、小学6年。课程设置也颇为丰富,有语文、英语、珠算、钢琴、体育等。民国20年,即1931年,上海教会特殊教育发展较为成熟,出版了供盲人使用的盲文课本。由此契机,明道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华语普通话盲文。民国37年,即1948年又增设初中班,学习汉语、历史等文科课程。学校分为学习部和织工部两个部门,学习部的盲童半工半读。因社会对盲童的看法并未完全改观,所以毕业了的盲童就业状况仍然困难,大多只能在学校的织工部从事全日工作。 (三)两校合并改组时期(1944—1951年) 1944年圣公会委任华人李孟雄为灵光盲童学校校长。第二年明道、灵光两盲校开始合并改组,并成立灵光明道联校校董会,由李孟雄兼任校长,一直到1951年学校由福州市救济分会接办。1951年,灵光盲童学校和明道盲童女校正式完成合并改组任务,合并后的学校改为福州盲人福利院附属盲人学校。1954年又改为福州盲童学校。1979年与福州市聋哑学校合并,并改名为福州市盲聋哑学校。1995年最终定名为“福州市盲校”。 二、教会管辖的福州盲校课程设置与毕业状况 (一)宗教课程 无论是在普通教会学校还是教会特殊学校,其皆隶属于教会管辖,因而宗教课程是主要课程,占有很大的比例。1922年,教会对其管辖的特殊教育学校列出一系列宗教课程教材,教材均来自《圣经》等宗教典籍。大英圣公会甚至为了便于盲童学习圣经,还向学校提供了用“布莱叶盲文法”印刷的圣经教义。教会特殊教育学校仍同普通教会教育一样,都是以传教为宗旨的。在“收回教育权运动”和“非基督教运动”的冲击下,其他教会宗教课程萎缩,而灵光与明道两所特殊教育学校仍坚持以宗教课程为主。尽管学校在多次运动压力下不得再将宗教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但却以开设形式多样的宗教选修课来吸引学生,企图间接达到“传教”目的。灵光和明道盲童因入学后传教士的温暖感召与宗教课程的引导,产生了极为虔诚的宗教信仰,大部分人都成为基督徒。据统计,1929年时,灵光师生与在校工作人员共有62人,基督徒就有44个。明道创校时收养的12名女盲童中的大部分成了基督徒。从以宗教为主的课程设置与影响结果看出,灵光与明道两所学校宗教氛围极为浓烈。 (二)基础文化课程 灵光与明道虽为盲校,但其基础文化课程设置却也不失偏颇。初级小学课程有初等国语、注音、算术等;高等小学加设历史、地理、英文等科目。1929年起,增设特种中学,学制4年(小学6年)。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又增加了党义、符号、常识等科目。起初灵光盲童学校基础文化教学用书为学生手制,到20世纪20年代末,台湾某同道赠送一套盲字印刷机,这对盲童接受基础文化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盲童也并未因其自身缺陷而使文化课程学习落后于常人。不少学生毕业后也以其学到的基础文化课程服务于本校。例如1902年入校的一名学生凭其娴熟的英语知识留校当英文教员,其打字口述英语精确度极高。 (三)职业谋生工艺课程 长期以来,盲哑人一直被视为“废人”,大家普遍认为他们非但不能为社会生利,反而成为分利之人,成为社会的负担。1914年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不少教会特殊教育学校“,即盲校,惟规模皆甚狭小,成绩未能昭著,大半皆以传教为宗旨,而工艺一门,不甚注意,盲童依然不能自谋生理。”然而灵光与明道两所盲校却在早期就已关注学生的习艺谋生能力,设置谋生职业工艺课程,半天工作半天读书。灵光盲校开办的习艺谋生工艺课程内容颇为丰富,包括席科、竹科、棕科等五科内容。1929年学校又将制席部扩建成为工艺部,拓展了学生的手工制作产品与能力,除了制作席子外,还增加了遮阳帘、篮筐等。其制作的工艺品多次获奖,扬名国内外。其名声之大甚至获得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主席的赞赏,称其为全国盲校之冠。当时的教会也推崇其办学经验,号召全国其他教会特殊教育学校向其学习。从学生学习中可以看出灵光学校盲童精湛的制作技艺,学校开设的职业谋生工艺课程非常成功。因明道盲童女校学生皆为女生,学校在设置谋生技艺课程上更偏向家政方向。学生从小就要学习布置住宅、洗碗、洗衣等家务。从高小起,学生开始学习手工艺,主要包括织布、织带和编织毛衣等等。明道盲童女校还创办了工厂,为小学毕业生提供工作。 (四)音乐课程 《阴符经》中有记载:“瞽者善听,聋者善观。”《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其无目,无所赌见,则心不移于音声。顾不使有目者为之也。”《淮南子•说林训》也有记载:“瞽无目而耳不可以塞,精于聪也。”。古人早已意识到盲人虽目不能视,但听觉敏锐、富有音乐天赋。因此,从古至今,音乐教育始终贯穿于盲人教育过程。灵光与明道两所盲校也不例外,皆有开设音乐课程,但男女生所学乐器不同,男盲童学铜管乐,女盲童学钢琴。灵光盲校的铜乐队与明道盲校歌唱团的音乐演出脍炙人口,《福州市志》中有记载,1917年—1919年,灵光学校盲童乐队不仅在国内多地巡演,而且还到英国表演,甚至得到英国女王的接见。因两所特殊教育学校属于教会学校,因此,音乐课程内容也是以宗教音乐为主。明道盲校学生还是福州不少教堂唱诗班的钢琴手。音乐课程的设置丰富了盲童的精神世界,让精神有了归属感。 三、教会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回首19世纪—20世纪福建省众多的教会特殊教育学校,灵光和明道两所盲校是最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从对灵光与明道盲校的研究中就可窥探到福建省盲校的发展与特点。教会特殊教育学校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教会学校,又是特殊教育学校。在评价教会特殊教育时,应当将其与普通教会学校区别对待,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地看待教会特殊教育学校。 (一)教会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贡献 在教会特殊教育开展之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几乎一片空白,基本忽略了盲童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不承认正是传教士的博爱、公正的基督精神,打开了盲童受教育的大门。盲校的创始人及一代代承办者,以其坚强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呵护盲童,为盲童黑暗的世界带来一丝色彩与光芒。教会引进并加以改造的盲人识字方法、谋生职业教育、音乐课程等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职业谋生工艺课程不仅培养了盲童自力更生的能力,使其能凭自身技艺在世上生存,而且也为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资金。教会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模式、建校理念等为现代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经验。从灵光与明道两所盲校各自创立、发展,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会特殊教育学校逐渐被政府和相关部门所接管,两校合并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当今的福州市盲校不仅继承了灵光与明道盲校积极先进的一面,而且在时代推动下有了新的发展理念与运行轨道,为特殊教育谱写了新的篇章。 (二)教会特殊教育学校的局限性 1.灵光与明道盲校的创办人并非特殊教育专业人士,只是或因个人善心,或因机缘巧合而创校。早期在华创办盲人学校的传教士大多缺乏系统的盲教理论指导,限制了盲校的科学发展。 2.因其早期具有教会学校性质,处于教会管辖,因此,盲校的宗教色彩浓烈。尽管受到“收回教育权运动”与“非基督教运动”冲击,但其仍依附于教育以期达到传教的目的。直至1944年起,宗教教育才退出历史的舞台。 3.尽管称为学校,但教会特殊教育学校有极为明显的特色,即:慈善救助。身体残缺的可怜盲童皆能进入灵光或者明道盲校。既然是慈善救助,那么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接收的盲童能够生存,继而谋生。这就使得特殊教育学校忽略了教学质量,忽略了盲童心灵真正渴求。当然,在19世纪初那个年代背景下,中国教会特殊学校的局限性大多是无法避免的,今天在看到其局限性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是看到创办者和历任承办者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历史贡献。 作者:黄靖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律动教师职业素质建设 [摘要] 文章从特殊教育及律动教学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内涵,分析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律动教师的职业素质现状,从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校本培训与自身发展并重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律动教师职业素质及内涵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特殊教育;律动教育;教师职业素养 在新时代下,尤其是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律动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提升律动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内涵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律动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够帮助特殊儿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一、特殊教育及律动教学的概念 特殊教育是指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设备等多方面做出针对特殊儿童的修改、设计与编排,以适应特殊儿童的学习习惯、目的与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取技能,完善人格,最终适应社会,成长为有用之才。特殊教育在我国起步时间较短,在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不多。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内涵建设,对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水平有着重大意义,将有更多的儿童从中获益。律动教学是指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特殊儿童开展律动教学活动,以矫正或补偿特殊儿童的身体或心理的缺陷,促进特殊儿童身体和心理各方面实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律动教学的主要教学活动有舞蹈、基本体操、音乐和游戏等,能够让特殊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体验情感,培养素质。教师作为律动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其职业素质决定了律动教学的效果。高素质的律动教师是特殊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及内涵 1.渊博的知识。作为一名律动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应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律动教师应保持时刻学习的态度,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有威望,得到学生的认可。特殊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大多数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需要律动教师在教授知识、传授技能时有更多的激励、鼓舞。这就对律动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律动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引导学生发展具体和抽象思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正确的动作示范。作为一名律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力对律动教学非常重要。正确的动作示范将教师的知识、技能与身体相融合,直观地展现教师的职业技能,是衡量律动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够提高律动教学效果,律动教师以正确的动作示范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特殊儿童的律动教师。特殊儿童在身体或心理上有一些缺陷,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等方面比正常儿童慢,这就更加需要律动教师以耐心、热心、积极的心态教育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让律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耐心的态度教育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当学生犯错时,以鼓励取代批评,以包容的心态进行日常教学活动。这样特殊儿童才能够在一个包容、积极、乐观、向上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对他们的未来大有益处。 4.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作为一名律动教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教学组织能力,有效掌控课堂,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让律动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尤其是面对特殊儿童,他们的接受能力差,学习效率低,更考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当学生认真学习时,教师应当及时表扬,对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进度的学生,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找出原因并帮助其改正。 三、特殊教育律动教师职业素质现状 1.职业感不够强烈。职业感是教师最根本的素质,是指教师对事业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在热爱教育事业的同时,更应有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职业感能够让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也更容易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特殊儿童的缺陷和障碍使其更加需要教师的关爱和教育,成功的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正视自己的缺陷或障碍,更好地适应自身与社会,教师也能够发现职业的意义与价值。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感,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目前,特殊教育律动教师的职业感并不十分强烈,大部分教师只是将其视为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生存需要,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工作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认为假期长、压力小,或者没有更好的选择,迫不得已才选择这份工作。由此可知,律动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高,缺少职业理想,职业感不强烈。 2.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特殊教育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还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知识。目前,大多数特殊教育律动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较高,能够掌握相关教学技能,完成日常教学活动,但专业知识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特殊教育理念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方面,尤其是科研能力较差。一部分特殊教师没有学习过特殊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入职后的专业知识培训较少,在教学工作中更是追求教学工作的熟练化,加之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阅读相关书籍。此外,有关特殊教育的课题研究成果比较少,科研层次低,律动教师参与科研的主要动力是评职称,绝大多数不会主动参与科研工作,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科研。 3.教学能力仍需提高。特殊教育律动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在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体系后,能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良好的律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控制课堂,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根据特殊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科学的课堂设计,同时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号召力和感染力。目前,特殊教师律动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很高,律动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相对较强,但因材施教的能力则稍显不足。这主要与特殊儿童的个人差异较大有关,律动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根据每一个特殊儿童制定出不同的课程设计。 4.心理素质有待提升。特殊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律动教学能力。例如,沟通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手段与特殊儿童进行沟通;交际能力,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合作精神,与家长、同事和学校领导之间进行合作;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律动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特殊儿童的素质状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律动教师的总体心理素质较强,但是面对特殊儿童,需要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以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 四、特殊教育律动教师职业素养及内涵建设的途径 1.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加强律动教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律动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内涵建设。教师职业素养建设需要经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使教师在上岗之前掌握相应的教育知识与理念,入职之后通过在职教育转变角色,增强职业感,强化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构建完整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有利于提高律动教师的职业素养,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2.运用专业语言艺术及手势语。律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会涉及学生的形体和动作训练,教师应运用专业语言艺术及手势语,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言艺术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手势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表现力,专业的语言艺术能够使教师更好地讲解知识、表达意思、传递感情。在律动教学的动作教学中,主要涉及动作的构成、动作的要点和难点、实施方法和手段,律动教师需要实现口语、手势语和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准确表达意思,生动形象地展示动作。专业的语言艺术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当积极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并切实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论知识是指导律动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准则,律动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了解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运用符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成为特殊儿童的知识传授者、技能培养者、道德培育者和良师益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4.校本培训与自我发展并重。特殊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校内外的各种优势资源,结合教学实际,促进律动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和内涵建设。同时,律动教师应当注重自身发展,以积极的态度提升自我素质,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律动教师可以通过校本培训、在职研修、与他人沟通合作、教学反思等途径,提高个人职业素养。特殊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有缺陷或障碍,他们理应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关注。律动教师作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其职业素质和内涵建设直接关系到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的重视,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和内涵建设,从而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彭琳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后勤管理服务意识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我们应多思考师范院校后勤管理中的服务意识。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与普通师范院校有着较大的差异,故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进行全面的改革,形成一套适合特殊师范院校的管理模式。要想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是重中之重,应从后勤部门的服务意识抓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好后勤服务的本职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后勤管理的现状,其次讲述了后勤管理服务意识的薄弱环节,最后围绕“服务群体”来介绍如何加强后勤的服务工作及如何提高服务意识,最后本文笔者谈一些浅见。 关键词: 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意识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后勤管理中需面对的服务群体主要有:师范生(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殊班和随班就读班以及残联、康复中心等机构培养教师和相关专业人才)、聋人大学生、肢体残疾(小儿麻痹症)、广大教职员工等。因其服务的群体特殊性,对于整个院校的饮食、零星修缮、医疗、校园建设、教育科研等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作为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结合现实进行适当的改革,提高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一、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后勤管理的现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的需要,许多高校引入后勤服务社会工作体制,特别是对于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后勤管理是保障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正常教学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体制与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不断改革,我们也应唤起特殊师范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传统的后勤管理人员大多数处于被动阶段,总是一种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状态,没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及服务意识。因我院服务的人群为师范生、(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殊班和随班就读班以及残联、康复中心等机构培养教师和相关专业人才)、聋人大学生、肢体残疾(小儿麻痹症)、广大教职员工等,所以需要负责的工作范围广。随着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事业发展,后勤管理的工作内容不断的增加,后勤工作也逐步展露出破绽,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和期盼。现如今,后勤工作主要为维修改造、水电保障、校园环境建设、绿化、饮食、医疗、为教育教学科研提供服务保障支撑,如何为一线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等。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相对薄弱,没有从根本上认真考虑过自己的职业性质,责任感需增强,没有意识自己服务的为特殊学生,且管理人员不专业,在医疗、饮食、教育等方面未能很具相应的特殊学生要求进行管理,这必然会影响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影响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后勤管理服务意识的薄弱环节 对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是对特殊学生的缺陷进行补偿并给予支持,并不是站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上来对待,目前我院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相对薄弱,缺乏爱心、责任心,且没有对特殊学生管理服务的完整妥当体系,部分管理人员没能保证自己的心态,不能很好的理解并胜任此项工作。后勤管理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主动服务群体的意识薄弱。后勤管理工作服务意识不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校园内部零星修缮不及时,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后勤管理人员应根据服务的人群来确定工作的性质及内容,部分学生为肢体残疾或患有小儿麻痹等行动不便的缺陷,后勤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其服务人群的不便性,服务意识不强,得过且过,没有设身处地的为特殊学生着想,缺乏责任心。(2)水电保障,作为老校区,平时的水电应急保障工作应尽量放在首位,过少考虑停电停水对残障大学生带来了不便。(3)饮食,因后勤服务的群体有较多的残障大学生,对于患有残疾的特殊大学生,饮食也需要特殊对待,如部分学生不能过多摄入糖类,应多准备饮食清淡、维生素含量价高的食物,所以在饮食方面应全方面考虑。(4)精细化管理缺乏。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薄弱,缺乏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细致性。 三、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后勤管理中服务意识的思考 1.更新服务观念,强化自身素质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后勤管理部门在学校中虽然只是众多部门中的一个,但是工作内容多,琐碎繁重,若没有较高的服务理念及相应的先进管理理念,很难使后勤工作做到最好。根据后勤所服务的特殊人群建立服务体系,首先确定管理部门的核心服务思想:“以残障大学生为中心,切身服务,主动服务”,如小儿麻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肌张力消退,很难自主运动,肢体缺损,身为后勤管理人员,工作的内容大多数与特殊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保持一个博爱的心,将特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工作认真,多为特殊学生考虑,因其与正常学生不一样,更是需要管理人员的爱护与帮助,更新传统的“被动型”服务理念,转变为“主动性”服务;如聋人大学生,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就应该加强自身的手语学习;多交流,多沟通,作为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后勤管理人员,因其服务群体的特殊性,更需要强化后勤人员的自身素质,首先前提是必须要有爱心,其次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掌握服务技术与理念,以“服务的特殊群体”为中心,一心多为特殊群体考虑,这样才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将服务意识提高。 2.坚持正确服务方向,提高管理效能 提高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学校的宗旨,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也不例外,来到南京特殊师范学院的学生也是怀揣着一颗学习知识的梦想,渴望得到知识,今后在社会中能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一份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各个部门为了帮助特殊学生完成梦想,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爱心与服务精神,其中后勤部门的工作对学生的生活及学校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要想完成学生的梦想,后勤部门不许摒弃那种将自身远离学生教学工作之外。不应在觉得后勤只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仅此而已,应意识到后勤部门服务于教学部门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质量的重要改革之一。后勤部门管理着学校的饮食、修缮、医疗等,这不仅仅是管理学校的基础保障这么简单,对于残障大学生而言,因其自身的缺陷不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去生活去学习,因此在后勤部门服务过程中,能够多从残障大学生心理考虑,为他们提供便利,使孩子感觉在自己的家里学习一样,没有被人歧视、蔑视的感觉,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在日常的后勤管理中,后勤所承担的工作内容较多,几乎除了教育教学其他均涉及后勤管理和服务。因此,后勤管理的模式是保障后勤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后勤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服务、管理、协调、配合、育人有机的结合,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消极服务,在服务的同时根据制定服务体系,有条不紊的工作,加强管理,主动服务,充分发挥后勤各个部门的管理,服务职能、带着创造精神做好后勤负责的内容,促进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提高特殊教 育师范院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待遇因服务于特殊师范院校的学生,服务群体特殊,工作内容较多,故需要负责及管理的内容与普通后勤管理人员要复杂,工作更为艰辛,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应重视此后勤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及烦琐性,秉着公正、公开、公平的态度对待后勤部门员工,可适当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待遇,给予较为合理的薪资,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后勤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又能安抚员工,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服务于学生。 4.树立后勤工作的服务意识 树立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就是要从根本上给学生及工作人员带来帮助,必须面对全体师生,后勤服务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每个工作及学习的人员,在校园的零星修缮、维修改造、水电保障、校园环境建设、绿化、饮食、医疗等方面服务均要以全体师生为中心,且在进行工作时,要与师生进行沟通,多征求广大残障大学生的意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帮师生之所需。要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全体员工需有积极性,全方面的为师生服务。 5.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针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后勤职工的实际及心理特点,我们可定期开展关于服务意识的思想教育讲座,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后勤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及道德品质,使后勤员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是为特殊教育这项崇高的事业在服务,是为社会在做贡献;其次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在管理育人方面下功夫,对服务实行承诺制,有规划的完成工作,在提高服务意识的同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6.心怀博爱,主动服务 后勤管理中的服务意识是贯穿整个教育的中心思想,服务的中心为人,管理的主体为人,故人是提高服务意识的第一要素,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后勤管理中,人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承担管理、提高服务的主体,身为特殊院校后勤管理部门人员,心怀博爱是主体,若他们能够给予师生优质、高效的服务,那么他们也会得到全校师生的赞赏、配合及欣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和特殊教育相关联的工作,其中有部分的残障大学生,若他们能得到后勤部门给予的主动服务、关爱、关心,会感到格外的感动与欢喜,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将来能够更好的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作为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会充满激情,能够更加积极的服务于师生,服务于特殊教育这项事业。无论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后勤部门或是学生主体,都需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身在这个社会,我们要学会适应与不同人群一起生活、学习、融合,特别是对待残障大学生,他们身残志坚,怀揣着与别人同样的梦想,身为从事特殊教育院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更应认识到这点,以心对心,提高服务意识,主动服务。 四、小结 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后勤管理工作是整个管理育人工作的主体,教育工作离不开后勤工作,后勤管理部门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服务意识,真正的把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融为一体,为教育教学、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促进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吴兴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作用 摘要: 特殊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我国人道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特殊教育群体来说,美术教学十分重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美术教学可以促使特殊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感观能力、认知能力逐步增强。随着当今社会人们道德意识的不断加强,特殊教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内容简要分析了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说明了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特殊教育;人道主义;美术教学;作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人才,为了使特殊群体实现更好的人生价值,我国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们发现美、认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些能力具体表现在信息处理、语言交流、思维推理的过程中。美术教学非常有利于对人智力的开发与创造才能的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文化人才的培养必然离不开美术教育。 一、特殊教育对于特殊群体的改变 许多特殊学生进入学校,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特殊学生从小被呵护,对独立校园生活感到不知所措。相比于正常学生,特殊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加上生理的缺陷,学生的自卑感剧增,缺乏公正、客观的自我认识与评价。校园为特殊学生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所处环境的变化。校园生活环境相比家庭生活相对独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理能力。(2)学习方式的变化。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3)人际交往的变化。学生在学校的人际交往环境比较复杂,特别是特殊学生,很难用正确的心态处理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 二、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的优势 1.教学活动更加生动 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美术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对于聋哑学生来讲,由于其听力与表达能力受到生理缺陷的限制,视觉感知就成为聋哑学生感知世界的主要手段;而美术教学正是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向学生输送知识,非常有利于聋哑儿童吸收知识。除此之外,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图画的形式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能力,间接加强了其沟通能力。 2.教学活动更具团队性 相当一部分特殊学生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而美术教学活动正好能改变这一点。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特殊学生与正常学生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不仅如此,美术教学也是特殊学生展现自身魅力的平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特殊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身能力,包括绘画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使特殊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找到存在价值。 3.美术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美术教学实践中更应将学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教师等相关教育工作者应更加重视特殊学生的心理情绪和状况。例如,在实际的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学生座位,让学生采取围圈的形式,分散坐在教师周围,以此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站在中间与大家交流关于美术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特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并提出表扬,增强特殊学生关于美术学习的自信心。 4.美术教学题材源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美术教育与专业性比较强的文化课不同,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学活动主题应锁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范围内,而不是艺术成分较高的名作或是令人费解的大师作品。切合实际的生活素材可以为特殊学生带来感同身受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加强特殊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事物,然后让学生尝试画出这些事物,并说出它们的使用功能。长此以往,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对于特殊学生自理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源于生活的题材,可以引导特殊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积极接受生活中的正能量,这也是对特殊教育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美术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特殊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教师引导学生绘画的过程中,会特别强调作品整体的观赏性。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整体优于部分存在,整体的发展决定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以及存在的意义。特殊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从观察能力到绘画手法都要求整体性,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从宏观思考问题的习惯。作为教师来讲,在教学素描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明暗调子来塑造作品形象的方法,在色彩写生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色彩搭配来塑造作品整体形象的方法。对于没有经历过专业美术培训的特殊学生来讲,观察的形、色都是孤立的,对于作品的理解也是从局部开始的。然而在素面和色彩写生课中,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观察作品中的形形色色,以寻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美术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手、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从更深的角度来说,美术的全方位教学也是在特殊学生的潜意识里输入整体重要性的过程。 2.有利于培养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 人类的各项能力是一个整体,在发挥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在眼睛观察的过程中包含大脑对事物的思考,在鼻子闻味道的时候,配合着味觉的感知能力。人类大脑思维的过程是运用储存在记忆中的处理经验,对获得的信息、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过程。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会运用大脑对信息的分析、综合功能。例如,特殊学生通过透视知识来理解和学习结构素描,这就是大脑分析能力的应用,在学生的大脑中将各个结构的组合想象成完美的画面,就是大脑概括能力的运用。比较是特殊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使用色彩的基本依据,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比较找出最适合作品创作的色彩搭配方案。特殊学生获取的信息资源有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信息中获得更多的价值非常重要,美术教学通过对学生大脑分析信息、比较信息、综合信心能力的培养,能直接提升特殊学生对事物、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有利于培养特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能力是特殊学生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结合的优质产物。散发性思维指的是主体从各种设想出发,尝试使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聚合性思维是根据已存在的处理经验与技巧解决问题的思维。特殊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写实色彩课、装饰色彩课、结构素描课等会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不同的要求。其中,学生在色彩写实的过程中,要有非常良好的客观观察能力,并根据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写真。在色彩装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案装饰作品。这种学习的过程,促使特殊学生的思维角度得到了扩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散发性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会了各种观察方法和绘画思路之后,就会从中寻求适合自己绘画风格的绘画手法,这就是聚散性思维具体应用的具体表现。在各种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作品进行观察,激发学生各种思维潜力,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改变和扩充特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特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利用这些思维来解决问题,想象力、创造力大大提高。大部分特殊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求知欲望较强、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年龄,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美术教学的独特优势,将他们的思想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引向艺术,让他们全方位地感受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鼓励特殊学生把实践知识应用到作品创作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有利于增强特殊学生的自信心 在长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特殊学生的勇气和思维都会得到积极的锻炼。特殊学生会逐渐发现自己可以独立理解和解决一些复杂的美术问题,发现自己的理解能力原来这么出色。一部分特殊学生的家庭条件不是特别理想,通过与其他学生生活条件进行对比之后更加自卑,通过长期的美术学习以及老师对创作作品的肯定,性格也会慢慢开朗起来。从课堂上的教育学到艺术的实践运用,只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艺术创造精神,才能证明艺术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艺术的伟大正在于此。对于学校和相关机构来说,可以开展各种美术活动,让学生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可以从艺术中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结: 毫无疑问,艺术是伟大的,而真正伟大的艺术面前人和人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美术教学的特有优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认知能力等,更主要的是,学生可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受源于生活、社会、国家的关怀,将来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作者:杨丽媛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摘要】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育环节,语文教学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语文是人文性的课程,本身具有诗性特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将德育教育工作充分融入到其中,让德育教育成为语文教学的灵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优质的德育教育,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 一、在教学的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多种多样形式的文学素材,如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其素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有美丽的自然景象、开动脑筋的寓言故事、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和共产党、生活中的科学、团结互助等内容,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并且蕴含了较多的德育教学素材。教师在进行语文科目的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对这些素材的运用,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在进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讲解时,要从文章的内容着手,国王要根据孩子种花的成绩来选定下一任的国王,到了规定的期限每个孩子都捧着开出漂亮花朵的花盆聚集到王宫,只有一个孩子捧了一个空空如也的花盆,他诚实地告诉国王他并没有种出花朵,然而因为他的诚实被国王选中为王位的继承者,因为国王所发放的种子都是被煮过的不可能开出花来。通过这个关于诚实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传达,引导学生要拥有诚实的美好品德,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够立足于社会,才能够被赏识和重用。在讲解《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要围绕亲自动手为乡亲挖水井和百姓最后在井边立石碑纪念的行为展开讲解,通过对的刻画和描写体现出对人民的关心与体恤,最后民众通过石碑来表达对的深深热爱和感激之情,激发出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之情。 二、在课内外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 1.通过朗诵进行言传身教。 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有一部分的听力障碍学生,这些学生的发音并不标准,其听力的补偿程度也各不相同,即便如此,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仍然十分重要,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不全部是显性的,也有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去对深层次的情感进行感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感悟当中蕴含的道理。再举《吃水不忘打井人》的例子,在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和感悟,如“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学生在进行情感带入的朗读时,会深深体会到沙洲坝群众对的感激之情,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出了对的热爱和怀念,或是朗读“在挖井的日子里……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群众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这一小段,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人们喝到清澈的井水那一刻的激动与感慨之情,让学生从中领悟的沙洲坝人民真挚朴实、不忘感恩的道德品质。 2.通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在进行语文科目的教学时要充分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日常活动和行为能够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德育修养充分反映出来,教师可以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作为依据,设计一系列的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例如在讲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之后,可以开展一个主题“助人为乐”的活动,要求班级内的学生每天都帮助他人,利用早间自习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助人为乐事迹分享出来,并在活动结束后开办相应主题的班会,对在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通过开展此类活动,让学生养成助人为乐、团结他人的优良品质。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经常会用到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必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有着更为重要的存在意义。听力障碍的学生无法通过声音感知外界,其社会经验会因此大打折扣,而多媒体设备可以将知识以更加丰富的画面展示出来,能够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景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再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感受作者对小兴安岭美景的热爱,引导学生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 四、结语 德育教育的工作应当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当中逐渐渗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德育工作充分融入到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课堂内外的活动和多媒体辅助设备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作者:阿依仙木•麻木提 单位:新疆哈密五堡中心小学 特殊教育论文:语文课堂特殊教育合作学习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也受到更多的关注,为帮助身心存在障碍的孩子能够更有效的学习,语文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更多的改进和完善。其中合作学习模式在特殊教育下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特殊教育的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方面比其他同龄孩子要更困难,并且思维发展也较慢,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并且能够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学习,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分享彼此的生活阅历、学习经验等,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从而得到及时的完善。并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促进学生更有效的积累知识,并且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相互补充,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等限制,让学生能够对问题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形象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思考,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合作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促进语文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并且能够很好的约束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形成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充分感受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从而更好的学习其中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引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对知识有很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更容易的吸收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会观察生活,并将其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以及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如在学习《要下雨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分别观察几种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并详细的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中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补充,并派出代表描述下雨前各种小动物的反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学习,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 三、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特殊教育下的孩子由于本身存在的身心问题,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也需要教师采取更加直观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并且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化为己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并且语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语言运用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锻炼孩子们对语言的应用。并且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相互交流彼此的见解,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为了向其他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更努力的琢磨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交际生活积累更多有用的经验。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中描写的父亲和“我”的相关句子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文章中父亲的塑造的方法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文章进行更准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合作学习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在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偏差,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正好能够满足语文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更加有效的学习。并且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作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表演课本剧,并分角色朗读文章,同时让学生进行一些文章的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的补充,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并且让学生在小组的讨论和争议中促进学生对文章更加细致的解读,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文水平,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杨琴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建设浅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论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良莠不齐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由于待遇较低和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等原因,一直无法吸引和留住高层学历和高档次的农业技术人才。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一成,而且在真正意义上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更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农业技术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和创收工作。在近些年,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大幅调整,由单一大宗粮棉油正在向经济作物多样化种植的方向发展,对农业科技推广员的技术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一线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着知识断层和老化的问题。 2、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政策法律不完善 20年前,我国颁布了《农业推广法》,但是其已经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了。这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执法的主体,处罚细节不清;对于农业推广人员素质考察以及奖惩制度没有硬性的指标要求;对于机构的职能认识不够,定位不准确等等。 二、农业技术推广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行政区划出发,重组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的各部门,将农业局、农机局、林业局等诸多涉农部门进行资源的整合,建立大农业局。中央的大部制改革已经顺利开展,相信地方农业部门的资源整合也将很快展开。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完善乡级农业推广机构,人事和财政由上级统一管理,避免乡镇政府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过多干预。整合区域内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农业技术人才资源,形成科研教学与农业技术推广相衔接的模式。在石家庄市科技局的领导下,成立的“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通过整合石家庄区域科技服务机构,发挥优势服务资源的力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服务资源共享机制研”的课题正在顺利实施,有望将全市的区域农业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数据库建立起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的相互连通。 2、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拓展筹资渠道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匮乏,部分农技推广单位不能有效开展工作。在呼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拓展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来源渠道,可以同相关涉农企业进行合作。 3、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素质针对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和老化的现象,应该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同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对队伍进行升级优化。鼓励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自我学习和深造,利用高等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远程互联网教学等多种模式进行学习,以提升其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素质。 4、加大对原有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政策和法规的改革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方面的基础研究,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立法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理论。明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责、定位、人员组成、与政府关系等诸方面的问题,从而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严格执行相关的农业法规、种子管理条例等涉农政策法规,强化管理,保证政策的落实。 三、总结 改变原有的单向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充分地考虑到农业的实际需求,建立起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刻不容缓。建立职责明确的推广模块,以网络化协作为运作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作者:梁竞磊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生产力促进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建设浅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路径 一、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2012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18万亩,总产30.7万吨,比上年增长7.8%;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明显,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8%,大豆45厘米小垄垄上双行条播技术、玉米密植技术、水稻大中棚育苗,水稻“三化一管”,测土配方施肥,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和深松整地等一批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措施 1.科学核定编制 结合各镇(区)原有农技人员情况和新时期农技推广工作需要,遵循“定编、定员、定岗、定责”的原则,在人员配置上,保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有编制不变,11个区域服务站根据土地和农民人数,经市编委核定,除城关社区、大榆树镇、上街基镇三个区域服务站人员编制5人外,其余各区域服务站人员编制为7人。区域站人员由市农业技术中心统一派出,在人员选聘上,坚持公开、平等、公正的原则,实行考试与考评相结合,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杜绝非专业人员、专业不对口人员占用推广人员编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允许在编不在岗,不得与经营性服务人员混编混岗。目前市推广中心编制50人,11个区域站74人,全市实有技术人员130人。 2.加强财政保障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11个区域服务站科技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财政统一支付。 3.理顺管理体制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机构不变,主管部门为富锦市农业委员会,镇(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上划,编制、人事上划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建农业技术推广区域服务站,为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统一领导。市(区)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保证经费,列入预算。驻各镇(区)农业技术推广区域服务站办公场所由各镇(区)无偿提供,并负责水、电、取暖等相关费用,同时结合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镇(区)农技服务站的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任务根据不同农时和不同情况确定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由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安排,统一调度指挥。在装备使用上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实行岗位聘任制,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实施“十个一”工程,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建立双重考核机制,建立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实行农民、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 4.组建区域服务站 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和农作物布局情况组建11个区域服务站,分别为:富锦市农技推广城关社区区域服务站、富锦市农技推广锦山区域服务站、富锦市农技推广上街基区域服务站、富锦市农技推广长安区域服务站、富锦市农技推广砚山区域服务站、富锦市农技推广头林区域服务站、富锦市农技推广兴隆岗区域服务站、富锦市农技推广宏胜区域服务站、富锦市农技推广大榆树区域服务站、富锦市农技推广向阳川区域服务站、富锦市农技推广二龙山区域服务站。各区域服务站目前办公场所已经确定,业务工作开展有序。 5.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人员培训。2012年11月初富锦市举办了全市性的农技推广队伍培训班期,聘请了黑龙江省大豆首席专家刘忠堂教授和全国大豆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大庆分院、佳木斯分院,水稻所的专家对全市科技人员进行培训;二是按照省农委的要求,全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已经实施,3人参加了全省重点班培训,97名农技人员到黑龙江农业职业学院进行系统培训,加强了沟通,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对自我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是一次有力的促进。三是富锦市将与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及省市业务站联系,送部分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和不定期培训,同时积极到兄弟市县学习借鉴好经验、好作法。 本文作者:纪红英、付振涛 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向阳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建设浅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构路径分析 1农业技术创新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应将农业技术的创新放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物科技中主要是遗传育种及病虫的防治方面;二是农产品增值科技中有关农副产品的加工与转化、保鲜及贮藏等方面;三是农药生产技术中有关环境的优化,无毒、低毒农业的研发等方面;四是化肥生产技术中有关环境良好、长效缓释及养分平衡等化肥的研发等方面;五是肥料施用技术方面的;六是节水灌溉、资源高效利用科技方面的;七是海洋农牧业相关技术等。 以不同农业技术特点为依据进行农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的建立根据农业技术的应用效应及其权属关系,可将其成果分为公共、私人及半公共三类技术。私人技术消费方面具有竞争性、排他性以及独立性等特点,因此,对于农业私人技术的创新而言,最有效的机制为市场机制,必须积极发展和培育农业技术市场。而公共技术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特点,其创新最有效的机制为政府创新供给。半公共技术主要具有非独立性与排他性,因而其创新机制最好是政府干预同市场机制二者的结合。 应进行农业企业的培育及发展,并提高其创新意识及能力应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等相关理论对农业企业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及规范,并对农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进行构建,以便提高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活力。搞好应用型农业机构企业转制方面的工作,对农业科技企业进行培育和发展。 2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2.1扩大农业推广队伍 推广农业技术体系,扩大农业推广队伍,是保持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农业模式运转素质的提高可以增加模式运转的效能,鉴于此,应当树立明确重点和兼顾全面的原则。采用多样化机制、精简队伍人员、加大技术力量、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等都是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除此之外,灵活运用模式主体,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并结合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和推广农业技术的体系建设,进而形成农业技术推广快速发展的局面。 2.2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对推广机构进行进一步完善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而言,其可以将科技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因而属于一种社会公益性事业。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经费的投入不足,因而导致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大推广经费的投入,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顺利运转,并充分发挥其效用。 2.3科研、教学及农业推广应进行合理分工与合作 对于农业科研、教学及其推广而言,其虽然为3个各不相同的单元结构,且科研及教学单位也会局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承担及参与,但是,从现代农业角度而言,农业科研、教学及其推广这3者的结合具有其必然性,只有3者相结合方可实现3者功能及优势的互补,从而实现整体效能的最大化。通常而言,推广部门所推广的农业技术多离不开科研及教学单位相关人员的长期努力与研制,然后通过新技术的组装及配套,以及适用性方面的开发等程序推广到农民中来。而脱离推广部门,农业技术成果很难转移到农业技术受用方,而农业科技所得成果也无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3者应当充分进行结合,并合理进行分工,在各自运转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从而大大提高农业技术的转化效率,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生产力作用。 3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其推广体系的积极探索,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加上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届时必将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作者:王洪美 单位: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建设浅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分析 [摘要]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促进农业向着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技术支撑。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新疆伽师县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民群众急需的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在伽师县农业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新疆伽师县实际,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伽师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农业技术研究、普及和推广一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于提高农业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最近几年,伽师县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研发与推广并举,理论和实践同行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农技推广部门的综合实力。另外,伽师县在结合本县实际和多件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将外来理论和实际种植经验相结合,针对本地区地理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积极推广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伽师县农机推广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伽师县农技推广存在问题分析 1.1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由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培训机会较少,大部分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较为缓慢,难以适应当前高产创建、多熟制度种植模式和特色作物种植以及设施农业生产标准化的科技要求;其次,农技推广部门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这种情况在基层农机推广站表现尤为明显,导致农机推广人员素质提升工作未能纳入到农技推广工作议事日程。 1.2建设条件严重滞后 从整个新疆地区的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条件分析,区、地市的建设条件比较好,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办公条件十分捡漏,特别乡镇基层地区的农技推广办公条件存在严重滞后的问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推广手段落后,很多乡镇的农技推广站常年失修,已经成为危房,工作人员不得不将办公场所搬到农户中。还有很多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基本的试验示范仪器和设备,交通工具和宣传工具不足,绝大部分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没有自己的示范田,一些品种和技术在没有经过示范种植和应用就开始推广,基层农机推广部门仍然处于落后阶段。 1.3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认识不到位 首先,对农技推广体系作用认识不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发展新阶段,农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一些人认为这种改变解决了农业关键性问题,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采取了不管不顾的态度,忽视了这个体系在调整农业结构,预防市场危机以及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对新型农业推广体系建设认识不到位。有些人片面的认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就是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面市场化,这种认识差错导致了一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体制发生改变,不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醒就建设的对策分析 2.1壮大农村科技队伍,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服务队伍 要逐改善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科技人员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强化服务设施建设。积极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人才到基层开展各种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基层农机推广队伍的科技力量。此外,还要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定期召开学习班,保证工作人员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在人才建设和培养过程中,政府应该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政府应该联合社会和企业力量,基于农机推广部门必要的办公经费,并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壮大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特别要注重基层科技力量的培养。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促进伽师县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2.2提高农技推广的装备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推广设备是否先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装备水平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基层农机推广设备建设工作。以发达的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支撑,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和企业联合帮助,多方筹集资金建设农业监测中心、预警中心和检验中心,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和预警检查能力,切实保证农产品安全。 2.3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统一管理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以及涉农企业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开展农机推广服务工作,要建立多元化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服务质量。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要进一步规范农机推广机构的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这样能够保证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户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如此不仅能保证服务到位,而且还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还要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落实到个人身上,专人负责,这样才能调动起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结语 现阶段,伽师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其中还存有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度的剖析,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不断优化体系建设,助力伽师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哈力克孜·吾甫尔 阿里木·阿布都热依木 单位:新疆伽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建设浅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第一篇 1.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立农业推广技术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满足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需要,同时给农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动力。但是,必须要符合农业技术成熟这一前提,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将该体系建立起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农业技术推广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农业一直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使得农业更好的发展,要求农业发展实现科技化,在农业的发展中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给农业科技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实现农业科技化推广也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主要有下列的一些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体系是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实现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农业的技术推广需要各级部门的协调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事发生了分离,进而造成了推广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严重的还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使得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另外,在一些地方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使技术与农民的实际经营产生了严重脱节现象,相关部门也没有切实的负起责任来,没有完善的推广目标和计划,使得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严重。 2.2农业推广的资金不到位 在农村的经营中需要一定的农业技术,运用好农业生产技术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引入技术也会用到大量资金,在国家大力支持推广农业技术时,必须要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支持。但是目前,在农业技术体系推广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资金不到位,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进度;另外从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看,将大部分资金投入了其他建设中,给农业分配的资金不够,当地政府技术的推广没办法得到保证;有些地方国家拨下来的资金被政府占用,导致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被搁置,造成农业技术发展比较缓慢。 2.3推广手段落后 有些偏远的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技术非常的落后,甚至仅仅是运用教学板和宣传单来进行宣传,无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来进行推广,比如电视机、投影仪、网络等。这就造成推广的难度系数较大,效果也差,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2.4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推广 由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技术含量比较高,相关部门应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但是现阶段,从事农业技术人员相对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建设。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农业技术推广这个岗位吸引不大,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加上当下在很多地区根本没有负责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我国的农业发展还是以农村个体经营为主,大部分都缺少专业的农业技术,这也是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发展。 2.5效益不够高 农业产量以及产品的质量,农民的增产增收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由于质量问题,缺少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中。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的国内市场还受到外来的冲击。由于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科学预测以及信息的缺失,造成生产决策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以及盲目性,农民没办法获得产品的价值,阻碍了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因此,更谈不上技术的推广了。 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也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国家和政府都应该高度的重视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3.1完善体制 3.1.1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保证,对于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非常具有必要性。同时要针对已经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时的进行监督,发现机构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引导以及解决,将更科学的管理措施应用到推广机构中。 3.1.2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 要对农业的推广体系进行强化,这是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一个完善的推广管理体系制度非常具有意义。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制度,结合该地区的农业特点,制定具有有效作用的制度。同时要针对现有的体系的不足,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用现代化的思想来指导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使得管理体系越来越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 3.2加强政府的资金投入 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充裕的资金保障,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使得农业推广技术能够更好的落实下去。政府一方面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推广体系,然后再投入资金建立适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推广体系。另一方面,对于推广农业技术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可以引进投资商对农业进行投资,有效的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3.3培养推广技术的人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相关的技术人员的支持,但是就目前来说技术人员相对比较少。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多培养此类技术人员,更好的提供技术支持。首先可以就本地入手,培养当地农民技术员,毕竟农民是农业的直接生产者,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相关的技术人员来切实负责相关的推广工作。 4.结语 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有利于发展科技型农业,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投入大量资金,切实的保证农业科技的推广。 作者:姜建红 单位:衡水市农业信息中心
软件设计毕业论文:面向服务架构的ERP软件设计新思路 摘要:传统构架下的ERP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软件架构方法――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理念及其特点,并对面向服务架构的ERP和面向对象架构的ERP分别在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上作比较,最后选取SAP公司的NetWeaver和ESA产品设计理念作为案例,进一步阐述了SOA思想在ERP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面向服务架构(SOA);面向对象架构(OOA);软件设计 0 引言 ERP由最初的财务软件逐渐发展起来,内容越来越丰富,功能也越来越齐全[1]。到目前为止,ERP的产品模式最常见的有两种:通用型ERP和专业型ERP。通用型ERP,顾名思义,是适用于多种行业的套装软件。通过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系统配置,达到满足不同行业的管理信息化需求。它的拓展性好、通用性高,成为目前的主流。专业型ERP,也称之为行业型软件,是专门针对某一特定(或相近)行业设计和定制的,便于满足目标行业的个性化管理需求。 但这两种ERP产品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应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如通用型ERP,它的优点也正是它缺点所在。通用代表了缺乏个性,流程固化,不能针对不同企业做出有效的变化,只能通过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来满足ERP产品的需求,忽视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专业型ERP的最大缺陷是它的开发成本高,使企业望而却步,同时适用的企业并不多,所以这种专用型ERP,企业很少主动开发,往往是在目标企业提出某种需求的前提之下,进行定制开发,需要很高的成本。 传统ERP产品存在的这些缺陷,大部分原因是其架构理念的落后,开发方法的局限。现在,面向服务架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这种新的架构理念被引入到ERP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中,为传统ERP产品走出困境带来了希望,为ERP领域的又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1 面向服务架构SOA 早在1996 年,Gartner Group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SOA的理念,但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业界广泛接受的定义[2]。IBM的高级软件工程师李珉先生说过,不同行业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SOA,从程序员的角度,SOA是一种全新的开发技术,新的组件模型,比如说Web Service;从架构设计师的角度,SOA就是一种新的设计模式,方法学;从业务分析人员的角度,SOA就是基于标准的业务应用服务。 一般认为:SOA――面向服务架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通过服务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定义,独立于具体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构建在这样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通信。其中服务,是指仅基于两个组件接口之间的契约,由一个组件提供其行为方法给另一个使用。 SOA中一般都包含三个角色: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的请求者、服务[3]。三个角色是根据对服务提出不同的需求和行使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它们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服务的提供者将它提供服务的具体描述在服务,以方便服务的请求者查询;服务的请求者通过对服务搜索,查找到需要的服务及其提供者的地址;最后是服务的提供者与服务的请求者进行直接的绑定,完成服务(见图1)。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若要在网上下载一首歌,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GOOGLE等,搜索可下载这首歌的网站,获知这首歌的免费下载的地址,最后我们直接链接这个地址下载歌。在这个过程,网站即相当于一个服务,我们是服务的请求者,而最后那个下载地址背后的服务器为服务的提供者。 图1SOA 三者关系图 SOA主要特征是将应用程序功能包装成服务,服务间彼此独立,可单独作为组件使用。它具备松散耦合,提供粗粒度的服务和标准化的接口等。SOA旨在提供一个通用的,可互操作的和有弹性的行业标准架构,可以在软件基础架构之上建立一系列可重复利用的服务,实现企业适应业务流程变化的需求。 2 基于SOA的ERP与传统架构下的ERP的比较分析 2.1 ERP传统体系结构和基于SOA的ERP体系结构的区别 传统的ERP软件在其体系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4]。在这种体系结构下,其客户端访问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表现层在访问业务逻辑层的各个业务对象时,一个客户端可能同时访问多个业务对象,一个业务对象也可能同时被多个不同的客户端访问。因此它们之间关系杂乱、复杂,造成层与层之间的耦合性强;表现层与业务逻辑层相互依赖,访问接口不是公开标准的,而是依赖于特定的接口函数,一旦其中的某一层发生改变,其接口函数也要作相应的改变,导致系统地扩展性和维护性差(见图2)。 图2传统ERP体系结构 将SOA思想引入ERP软件的设计开发之后,其传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将会在概念上演变为四层结构,包括表现层、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其中,服务层是抽象层,是独立的、由可重用的、基于标准的服务组成。每一个具体的服务包含了接口部分和实现部分,其接口部分定义了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进行程序访问的契约;实现部分包含了服务作用和商业逻辑等信息(见图3)。 由图3与图2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的区别,SOA架构的四层体系结构,客户端并不像传统的体系结构直接调用业务对象实现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调用一个独立的服务,服务再调用相关的业务对象去实现最终目的。由于它调用服务的接口包含在服务层内,所以,各个层之间都是独立的、松耦合的,没有很强的依赖性。任何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不会影响服务的实现,有利于系统地扩展和维护。 因此,设想以SOA思想实现的ERP软件,具备很强的弹性,可以根据不用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符合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具体会在后面的实例中说明。 图3 SOA四层体系结构 2.2采用SOA和OOA进行ERP软件设计开发的区别 ERP软件发展至今,它的开发方法由最初的面向过程(POA)的开发方法,发展到面向对象(OOA),至现在提出的面向服务(SOA)的开发方法[5]。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目前ERP软件开发中的主流技术,但它本身存在很多的缺陷。它对编程语言有很强的依赖性,封装粒度小,耦合度高,未形成标准的模型和概念,从而难以形成标准和开发规范,不能达到软件重用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产生了大量的“对象孤岛”。 相对于传统的面向对象体系结构的紧耦合,SOA是一个粗粒度、松耦合的面向服务架构,其服务之间通过公开、精确定义的接口进行通讯,不涉及底层具体编程接口和通讯模型,服务与服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且服务可以被重复调用,也可以被任何潜在需求者调用。 以下是某公司针对订购产品这一实务做出的一系列数据处理的例子,分别从面向对象架构与面相服务架构这两种不同架构理念对软件设计开发的不同要求做出的比较(见图4)。 面向对象设计中,公司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时候,是根据收到的采购订单进行的。采购订单有很多属性,但它的订单编号是唯一的。根据其订单编号,编制公司的销售订单。根据其销售订单中产品清单编号主码,关系到产品清单。最后根据其具体产品编号关系到产品目录,一层一层的处理数据。以上过程,就是软件面向对象架构的最基本思路,对象之间继承关系的依赖性很强,层层相扣。因此,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及编程实现,要求很高,也很复杂。 图4面向对象架构与面向服务架构 现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思想对软件进行开发。可以把所有相关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从基础的对象层,到由不同对象组成的组件层,至最终的服务层。关于这项订购实务,公司要处理的有四个基本对象,采购方信息处理,采购订单,产品清单,与产品目录;组件层包括采购方信息和单据两个实体;而它们都包含在订购产品这项服务中。那么公司在开发这项订购产品服务的时候,可以把它分为若干部分,从对象这个最小粒度开始,再组合成不同的组件,到最终完成一项服务。这样对开发人员技术的要求会低一点,且不同部门可同时进行软件开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SOA并不是OOA的完全替代,如开发人员对单个对象,或组件乃至整个服务采用面向对象的架构设计,但在整体上是面向服务的,主要原因是接口的设计。 2.3 SAP的NetWeaver平台和ESA思想 目前,SOA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用于ERP产品的开发上,ERP产品的巨头SAP也不例外。企业服务架构ESA就是SAP基于SOA的思想提出的新产品的模式。提到ESA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另一个产品NetWeaver,因为企业服务架构是建立在这个技术平台之上的。 NetWeaver是SAP于04年正式推出的一个产品,它是一个底层技术平台,SAP的很多新产品的应用都是跑在这个平台上,相当于一个中间件产品。它主要提供了以下四方面的功能,人员集成,信息集成,流程集成和应用平台。它是由交换架构XI,主数据管理MDM,解决管理Solution Manager等组件构成。它是目前支持所有SAP应用的基础产品,是企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平台、同时又为企业搭建一个基于NetWeaver的面向服务的IT架构。 SAP的企业服务架构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SOA,而是面向企业层面的,它将原有的ERP、SCM、PLM等模块在NetWeaver这个技术平台上集成,组合成业务流程平台(见图5)。企业在这一个平台上可以共享很多组件,不同的企业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增加或选用不同的企业服务库,或自主开发部分功能,实现企业的个性化。 图5 SAP NetWeaver平台业务组件 SAP的一位主管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将软件的企业服务架构化比作电路的集成化。集成块(IC)本身是功能模块化设计的,但它是更复杂电路的基本组件,设计一个个的集成块,把他们组成电子设备,而不再是从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基本元件来组建电路。以后软件业业一样,要设计这些“集成块”和利用这些“集成块”,这些“集成块”就是企业服务(Enterprise Service)。 这也是面向服务架构思想在ERP软件开发和产品发展中应用的最佳体现。 3 总结 面向服务架构(SOA)得到了各大软件公司的重视,如IBM、Oracle、SAP等,说明其理念是先进的,相对于传统的架构模式存在很大优势。本文也具体阐述了其存在的优势,但大部分也只存在于理论,因每个公司对SOA的理解各不相同,基于此理论设计开发出的产品也是各有特点,没有得到一致的公认。 本文分析了SAP基于SOA思想提出的ESA这个思想,其最终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只能对其主导思想略为阐述。现在是SOA乱战时代,但可以预见,随着SOA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在软件业的广泛应用,它的优势会逐步显现出来,为传统的ERP软件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软件设计毕业论文:如何利用嵌入式软件设计SoC 美国Globalpress公司举办的2007电子高峰会议上,举办了一场SoC(系统芯片)的专题讨论会:设计师如何利用嵌入式软件作为SoC器件设计的关键。会议上的专家各抒己见。 完整方案比单个硬件重要 主持人:Gartner公司的高级分析师JohnBarber 软件在嵌入式产品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自2000年来,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以前,主张是器件,即让我们的器件与竞争对手的性能、品质进行对比具有优势,这就是那时形成鲜明特色的关键。现今,制造商和客户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器件。我的价值主张,我的鲜明特色,必须是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与硬件一块推出的可以立即投入大批量制造的软件栈。 硬件与软件将设法整合到单个流程 Mentor Graphics系统级设计总监BillChown 我们过去所从事的是硬件设计,现在则还需要辅以软件应用方面的大量工作。但这两者的“婚姻”却并不幸福。在两者之间,我们需要填补在基础架构方面的鸿沟,如今的硬件小是从头设计的,需要进行基础架构的复用。需要复用的包括处理单元、内存、接口器件……许多基础设计事先已经被人们所了解、得到了分析和预先进行了配置。我们需要把它插入到系统中,提供针对硬件的软什能力,以及针对具体应用的软件能力。在用户对硬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目标的这两个空间之间,我们必,坝确保能让他们寻求到与他们的具体需求相应的问题所在,但是最大限度减小他们仡存两个空间之间的工作量。 EDA代表电子没计自动化,但我们有时候会迷失,而忘却了“自动化”一词正是我们在这个空间中应该完成的工作。我们应该回顾在这个流程中应该实现自动化的对象是什么?那并不仅仅意味着工具的改进,而且意味着我们能通过标准化来简化问题。 总结一下,我们能让人们去做的事情,是从一个任系统空间中的概念设计,一直到完成整个流程。慨念设计上的革新是关键,我们需要灵活多样;随着设计的进行,我们需要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不知道我往做什么,就无法去尝试替代方案。所以良好的分析将告诉我,我所做的工作将会把我带向何方。这些不同的任务中的每一项,都对应着每一个团队所从事的领域。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但我们将设法将其整合到一起。在实现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加速、改动,并将来自于不同领域的软件与硬件、系统与验证集成到单个流程中。 软件的关键作用是保证批量 MIPS Technologies公司市场行销副总裁Jack Browne 在SoC设计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希望能向市场上推出种类多样的产品。以MIPS公司为例,有3种不同的微架构系列,10种不同的处理器内核。我们必须具有某种能让我们能投入制造的业务模式,因为本公司的业务模式是基于IP(知识产权)使用费的,我们的年收入的一半来自于授权和版权使用费。客户的产品要达到制造批量,交货则需要3-4年;他们拿到所设计出的芯片,要2年,然后他们再让OEM来设计出系统,而这又要花上2年。所以,该供应链有一个问题:如果我的收入严格取决于制造批量,你应该如何来支付这些开发的费用?费用的支付要延后4年,财经界是不能容忍战略性项目上的亏损的,你必须展示出业务的良好性。 另外一个挑战是,你希望进入不同的、类型各异的市场。其中每个市场的成功的临界数量(客户数量)是不同的。同时你还必须支持不同的OS(操作系统)。你必须有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方案。我们的做法是,承认人们有一个平台。软件,无论是Linux还是其他的实时操作系统,一直到应用层次。我们所追求的关键一点,是使用硬件抽象层。从根本上来说,如果我有两家不同的客户,他们决定购买不同的套装,或者甚至不同的USB控制器,则通过硬件抽象层,如你的PC中的BIOS,我可以实现不同的偏好,而不用移植操作系统。 你去考察供应链上的不同玩家的商业模式的话,就会发现,将操作系统移植到另一个硬件平台上的工作并不能提供多少余地。如果你所选择的应用不对路的化,则很难实现足够的产量。如果你考察如今的标准数字电视的话,就会发现其中有些采用了300万行的软件。而你将看到2年后的HDTV将采用500万行的软件,而且其中有16个处理器,用于处理不同的任务。 所以软件的关键作用就是保证批量。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财经运作模式,是EDA、IP公司、半导体公司、软件公司共同努力解决的挑战。 多处理器的软件设计法 Tensilica公司市场行销副总裁SteveRoddy 软件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高?有人认为市场规模尚小,有些人认为它很重要,另一些人则主张我们处在一个临界阶段,许多软件都实现了移植。 3种现点也许都是正确的,具体取决于其市场。但我想退一步思考一下处理器也许倒也无妨。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如今和未来的应用应该需要多少个处理器?这里借用ITRS(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来展示在每个工艺节点对应着的、每个SoC上平均使用的处理器的数量(图2)。当前,ITRS宣称每个SoC上平均有32个可编程器件。我们知道,有些可能数量会多些,有些则少些。Tensilica与Cisco合作,推出了基于130nm节点的、采用192个处理器的设计。所以处理器的数量会出现迅速增长。而软件正是在此之上运行的。 是的,软件的复杂程度和架构的复杂程度都正在增加。即便处理器的数量在增长,它们并不全都一模一样。这些器件上将出现多样化的处理器。 关于嵌入式的设计,很明显的一点是,软件的形式必然迥异于普通的通用型软件。事实上,嵌入式世界迥异于与通用型软件世界。在通用型应用的世界中,如Intel和AMD,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在器件开始推出时尚不为人所知。因此一般采用通用型的计算,对于通用型的计算,人们采用通用的SMP Die Bucket架构。在嵌入式世界中,如果你设计用于路由器的芯片的话,它就是供路由器专用的。优点就在于你知道器件的用途,所以其设计会针对具体应用进行优化,让人们能利用专用的处理器,如可重构的和可扩展的处理器,以节省面积、成本和功耗。因此两者的设计之道大相径庭。拥有许多可重编程的处理器,并不意味着你有一个全新的世界。系统架构和硬件架构研发者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几十年了。他们将其称为SoC,现在人们以处理器为单位进行设计,而不是硬件模块,他们在系统中引入了许多软件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设计这些东西的方式上会遇到什么危机。 设计这些系统的风格,仍然具有一个SoC 只有一个处理器的年代的SoC设计、架构所具备的那种多样性。你可以让处理器间具有一个看起来非常传统的联系,采用SMP通用型架构,你可以让处理器之间根据具体应用来建立互动关系,你可以在处理器间建立硬件风格的数据流。事实上,某些处理器甚至根本都不清楚芯片上有其他处理器的存在。这些东西的实现有多种多样的途径,成功的关键是功能划分,人们可以在功能模块中放入标准、API,事实上,在这些系统上运行的软件,可以造成复杂性极大增长,而我们在实现上仍然感受不到危机的存在,通过功能划分,经过优化的处理器、经过优化的API将通用型的程序与软件的所有复杂性隔离开来。 设计者完全可以利用直截了当的设计方法来掌握如此复杂的,设计数百万行程序的软件工作。 软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Wipro公司半导体/消费事业单位副总裁Siby Abraham 今天,推动半导体业发展的仍然是摩尔定律。对我来说,在设计中如何放入更多的逻辑、在一定的芯片面积上能放入多少个晶体管这一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和挑战一这是技术经理和工程师们关心的问题,倒还比不上呈指数化增长的IC设计成本。源程序的复杂性的日益增长,而成本的上涨幅度超过了硬件的。 如今,逻辑电路的80%都被复用。这意味着SoC上只有20%的逻辑是用来体现其不同之处的。这也就是利用软件来实现SoC鲜明特色的地方。我们所看到的趋势是,根据我们过去4年所从事的项目,我们在软件和半导体业摸爬滚打了多年,SoC的未来在于多核架构方面的改进,而这正是软件发挥其效用的地方。 如今,我们的软件还不能有效而自然地利用好多架构带来的优势。挑战在于,软件工程师如何能利用众多核架构带来的优点。我们已经看到了在SoC中对软件的多方面的应用。软件的挑战,可以认为与硬件工程师们所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需要那些不仅仅把自己划入硬件工程师或软件工程师等类别的工程师们,他们了解更多的专业,从而能利用众多领域的知识。我们看到一个大挑战,有的客户要求在产品供货时就能提供软件。 我们所看到的技术上的挑战,价格、性能、功耗,而如今软件团队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没有可调试性,硬件团队将困难重重。 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虚拟心电监护系统软件设计 摘要:在LabVIEW图形化的编程环境下,利用MIT-BIH生理信号数据库和LabVIEW的各种控件,实现对心电信号的采集读取、滤波、保存和回放。通过改进普通阈值法,利用“双阈值+校正阈值”的方法实现自动实时计算心率,对异常心电给予报警提示。同时,本系统设置了众多交互按钮,使得此心电监护系统功能多样、人机界面简洁友好、操作方便。 关键词:心电信号;虚拟仪器;虚拟心电监护仪;LabVIEW 前言 当今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连续记录或者智能记录并分析心脏活动的心电监护系统,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护。至今心电监护技术经过40年的临床实践和技术发展,其监护内容和仪器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心电监护的发展呈现出模块化设计、长时数据保存、低功耗小型化、网络信息化趋势。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心电监护的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 LabVIEW是一种基于图形编程语言-G语言的可视化开发平台,多被应用于仪器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领域。鉴于实际心电监护仪难以普及和虚拟仪器的强大优势,我们采用LabVIEW的开发环境、设计了虚拟心电监护仪系统,实现了对心电信号进行采集读取、滤波、保存和回放,自动计算心率并对异常心电给予报警。此心电监护仪可以实现长时间的数据保存,而且操作界面简洁友好,便于掌握。 心电监护系统 此心电监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读取模块、滤波模块、保存和回放模块、心率计算和异常报警模块,各模块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我们采用的数据取自心电数据库、不需滤波,因此略去滤波模块;其中“双阈值+校正阈值”的设计方法包含在心率计算与异常报警模块中,引入校正阈值的目的是为了“放大”心电的某些波段,针对性的检测某些心脏疾病。 系统子模块的实现 读取模块 获取心电信号有三种主要方式:数据采集卡现场采集:软件仿真心电信号;从数据库中读取。鉴于开发成本和真实性,我们采用最后一种方法。 我们采用著名的MIT-BIH数据库,其心电数据由.atr.dat.hea三种文件描述。我们采用LabVIEW脚本接口控件MATLAB Script Node,利用读取心电数据的MatLab程序rddata.m,读取心电信号,输出心电波形。 滤波模块 心电信号总是存在各种干扰,如工频干扰、基线飘移、肌电干扰等,噪声严重时可完全淹没ECG(心电)信 号,因此必须消除噪声,对心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由于本设计采用的心电数据基本不需滤波处理,故这里的滤波是为校正阈值而设计的特殊处理模块。我们选用的是平滑滤波器,它能很好地滤除心电信号中混杂的高频噪声信号。 保存和回放模块 本模块是以“写入测量文件”和“读取测量文件”控件为核心,辅以“数据转换”控件,可以实现心电异常时自动保存以及有选择地回放,可以在8道(可增删)心电通道间任意切换,也可以选择保存的文件类型。 这里,“数据转换”控件的运用体现了LabVIEw数据流编程的思想。即每个控件都是对数据流进行操作,但作用的数据类型不同,其间通信必须先转换数据类型。 心率计算和心电异常报警模块 此模块是虚拟心电监护仪的核心,也是用户最关心的功能模块。目前ECG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QRS波,P波和T波检测,ST段检测等方面,QRS波检测是ECG检测中的首要问题。 QRs波群检测方法有阈值法、面积法、幅值法、神经网络法、模式匹配法等。面积法和幅值法易受到噪声干扰。后几种方法较为复杂,运算量大且计算速度较慢,不适用于实时处理系统的要求。本系统采用的是改进的阈值法,可以概括为“双阈值+校正阈值”。心电异常报警就是根据双阈值和校正阈值的检测数据,利用布尔运算判断分析,结果送前面板显示。 此方法的设计原理和思想与普通阈值法相似,即以检测QRs波波峰的个数作为计算心率的依据,不同的是,此法采用双阈值,利用“波峰峰值检测”控件,设置两个不同的波峰检测阈值,一个阈值较大,用于检测R波:一个阈值较小,用于检测过强的T波和R波(本系统的检测阈值可以在前面板中设置),得到两个检测心率,然后利用比较、布尔运算,分析心电信号的异常情况并适时报警。针对心电的某些特征信号、这里设计了校正阈值算法,用于特定心电异常的检测(如高频噪声干扰,可以选用平滑滤波器,设置合适阈值,校正检测心率)。 此算法优点是计算量小,实时性好,便于在线分析;开放性强,可以扩展检测阈值数量,提高分析的可信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校正阈值。此法缺点是手动设定阈值,可以添加自学习模块加以改进,利用自学习算法可实现。 “双阈值”法可以解决普通阈值法中存在的幅度大的T波误检或低压的QRS波被漏检情况,而“校正阈值”能够解决噪声干扰造成的心率误检等(取决于校正算法)。总之,与普通阈值法相比,该算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抗噪能力,并减低了误判率。当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阈值检测数目、以及采用其它校正算法,使其不仅仅局限于校正噪声干扰造成的心率误检。 该心电监护系统的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分别见图2和图3。 结语 本文阐述了基于LabVIEW的虚拟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充分发挥了LabVIEW的优势;本心电监护仪实现了心电信号读取、滤波、保存和回放,并且可以自动保存异常数据,实时报警和简易的心电分析。 软件设计毕业论文:手机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的方法探讨 摘要:分析了手机应用运行环境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针对手机中应用程序显示区域小,CPU处理速度和内存容量限制,应用程序的实时性要求和开发环境的封闭性等特点,提出了一些设计策略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手机;应用软件;设计;对策 0 引言 用户在使用手机中无时无刻不在和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打交道,手机应用程序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对该款手机的感受。手机的应用程序的好坏决定了一款手机的内在品质,从而在很大程序上决定了一款手机在市场上的命运。本文结合笔者开发手机应用程序的经验,探讨手机上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1 手机应用软件的特点分析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分两类: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和智能手机(Smart Phone)。虽然这两类手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但是手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都有如下特点: 显示区域小为了方便携带和按键,大屏的像素点为128x160、160x24、240x320等。 CPU处理速度和内存容量比段小基于成本的考虑,手机上的处理器(MCU)的频率较低,一般只有几十M,智能手机稍高,一般200―400M。内存(RAM和FLASH)一般为8M,16M,智能手机一般32M,64M。 和移动网络的交互密切,实时性强能与移动网络随时随地通信,交换语音和数据信息。对于来自移动网络的来电,短消息,彩信,推消息(Push message)等,应用程序必须能及时提示用户,并能让用户方便地处理这些信息。这一点也是手机产品和其他的PDA,PMP等产品的最大区别,同时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也是手机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关键点和难点。 软件的开发环境千差万别,因而手机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相差甚远现在市场上的手机的开发环境要么是手机的芯片开发商提供,要么是独立的软件公司提供,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开发标准。各个平台的软硬件环境差别很大,在一个平台上的应用程序根本不能在另外一个平台上运行。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和平台紧紧地绑定在一起,软件的可移植性极差。 2 手机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对策 针对上述手机应用软件的特点,在进行手机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的时候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预先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在项目进行到中间或者最后才发现或者考虑这些问题为时太晚。下面是笔者认为在手机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上总体需要把握好的关键点。 2.1怎样应对应用程序显示区域小 应用程序的界面风格应一致。好的做法是设计一个共用的应用程序的基类(接口),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从这个基类(接口)继承;设计一组公共的显示控件,这些控件的显示风格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进行设置。这样可以很方便地达到“换肤”的功能,从而满足用户界面上个性化的需求。 多用图标和简洁文字来表达界面的含义。由于显示区域的限制,手机很难像PC那样利用多重窗口,基本上是一个应用程序占用整个窗口。采用统一的图标和简洁的文字能达到界面意义明确,表达意义形象的目的,这比冗长的文字更能吸引人的注意,使人记忆深刻,从而给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如果能结合富有表现力的动画图片更好。因此,必须设计的图形控件有:应用窗口类,图片类,动画类,图片标签类,进度条类,单行列表类,多行列表类,单选列表类,多选列表。在手机应用窗口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类来设计有特色的用户界面。 设计一个通用的合理的输入法接口。输入法的设计在手机应用程序中有重要的地位。输入法的设计在实现的时候要考虑的实际问题有: (1)怎么方便地切换各种输入。例如,可以考虑用#,*键来切换各类文字的输入。另外,标点字符和数字等由于使用的频率很高,可以考虑增加快捷菜单或者快捷键操作的输入方法。 (2)待选字符的安排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例如图1所示界面是笔者设计的中文编辑界面。 说明:如果用户输入xyz所在的按键。则在区域1显示所有的待选拼音/笔画。在这个时候用户可以按左右方向按键来选择待选拼音/笔画。用户按OK键,在区域2,高亮(Highlight)显示的是第一个待选汉字。这时按左右按键高亮光标在待选汉字间移动。如果汉字太多,可以按上下按键来在前一页和后一页汉字之间切换。按OK键,高亮选定的汉字将被输入到编辑界面上。在区域3,是区域2高亮汉字的联想词组。用户可以长按1-9键将显示的词组直接输入到编辑界面(不需要高光选择)。短按一次取消键(C键)删除编辑界面的一个汉字,快速短按两次,删除编辑界面的一行汉字,长按取消键,全部删除编辑界面的汉字。 上面举的例子只是中文的输入,实际情况是还需要英文字母,英文单词,标点符号等字符的输入。所以,输入法的软件设计的细节问题很多,各个应用的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我们在开始设计软件时充分考虑输入法接口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2.2怎样应对CPU处理速度和内存容量的限制 设计或者选定一个合理而高效的系统架构。好的应用程序需要一个好的系统框架。针对手机的CPU和内存的特点,手机的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和PC上的程序运行环境有很大的不同,用表1总结如下: 通过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手机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当前手机的硬件为基准,采取适度超前的原则来定义系统架构。整个架构不必大而且全,要小而精,并尽量做到架构中的各个部件具有很好的可裁减性。这样的系统架构才能满足各种不同的硬件需要。 (2)精心设计架构中的每一个部件,消除系统冗余的代码;合理定义接口,系统的架构才能清晰容易被人理解,并且系统的可靠性也高。只有这样,整个系统架构的代码占用的内存少,应用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占用的内存和CPU资源少。 (3)应用程序可以在PC上模拟运行。一般手机上调试应用程序的过程比较复杂,如果一个很小的改动都要到手机上去调试很浪费时间,同时,在PC上调试程序也比在手机上调试程序方便得多。一个好的程序架构的基本要求是绝大部分的应用都可以在PC机上模拟开发完成。 精心设计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和应用程序的设计密切相关。对于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不同的设计策略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对于一个电话本的应用程序,读取所有电话记录至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一开机的时候就读;另外一种是在电话本应用打开的时候才读。实际情况是前一种情况较好,因为,这样用户每次进入电话本的时候手机可以很快地显示所有的电话记录,后者则慢得多,在有些系统中可能是难以忍受,必须提前准备好数据。 在设计应用程序中着重考虑的问题有: (1)程序的处理效率是否高; (2)程序的内存占用和CPU是否太多; (3)用户的操作是否方便,应用的响应速度是否足够快; (4)界面的定义是否美观,和系统的总体风格相一致; 2.3怎样应对应用程序的实时性要求 手机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话和通信。这些一般和无线网络都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来自无线网络的来电,短消息,推消息等,必须有一个应用来统一调度和处理这些消息和信息。笔者称之为待机管理应用。待机管理应用是底层软件和其他应用程序的调度员,同时它也负责待机界面下的界面显示和其他应用不方便处理的一些任务。如果用图来表示,那么它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如图2所示。 待机管理应用的特点是:(1)一开机就首先运行;(2)总是处于运行或者待命状态,不会退出。 因此,这个应用的稳定性要求就特别高。在软件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功能划分,如果某项功能能在其它的应用中处理,该功能应尽量分到别的应用中去,以免待机管理过于复杂,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待机管理应用的功能一般如下: (1)处理与充电器和电池有关的消息。例如:插入充电器,如果是在开机,则在待机下显示充电动画;拔掉充电器,关闭充电动画的显示等; (2)处理开机动画或者问候语的显示; (3)如果底层协议报告SIM卡设置了PIN码,启动SIM卡的PIN码输入界面;如果还设置了手机密码,则启动手机的密码输入界面; (4)显示待机下面的各种状态图标,网络注册的信息,时间和日期信息,各种应用图标的排列; (5)显示屏幕保护的界面; (6)处理用户在待机状态下的各种按键操作,例如:如果用户短按了数字1所在的按键,则要启动号码编辑应用或者界面,如果用户在应用图标或者菜单中按或者点击了某一个应用,则要启动该应用; (7)显示各种系统状态,例如:未接来电和短消息的提示,电池电量不足的提示,闹钟的提示等; (8)转发底层的各种消息给相应的应用程序,为其他的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简洁的接口。这样做的原因是通过对底层消息的封装和转换,能简化其他应用处理。并且使待机管理应用能及时了解系统当前的状态,并及时通知给用户。 2.4怎样应对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的封闭性 正如上面提到的,现在市场上主流的手机开发平台很多,并且还不断有新的平台涌现,怎样开发能在各种不同的平台上有很强移植性的应用程序对程序设计和开发人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认为可行的思路如下: (1)应用的用户界面和实际的处理逻辑尽量分开,将一些可以共用的处理逻辑提炼成共用的函数接口。例如:日程应用的阴阳历转换算法,电话本中的首字母查找算法等都可以放在一个单独文件或者库文件中,这样的代码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其他的平台上。 (2)编写代码的时候,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函数的处理要考虑不同硬件平台的差别。一个好的做法是定义一个平台上通用的数据类型定义,而不是直接使用设计语言里面原始定义的数据类型。例如:如果是在C/C++的开发平台上,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文件types.h,它里面包含如下通用类型的定义: typedef char BOOLEAN; typedef unsigned char BYTE; typedef char CHAR; typedef unsigned short WCHAR; typedef char INT8; typedef unsigned char UINT8; typedef shOrt INTl6; typedef unsigned short UINT16; typedef long INT32; typedef unsigned long UINT32; typedef long LONG; typedef unsigned long ULONG; 在程序中,所有数据结构的数据项,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类的成员数据都用上面的这些通用类型,这样编写的软件的可移植性就可以大大提高。 如果可能,多采用成熟的第三方软件或者知名的开源代码库。 手机的应用经常碰到部分模块是自己开发还是采用第三方软件的问题。为了软件的可移植性,加快软件的开发速度,这些模块应该多采用专业公司开发的成熟软件或者采用稳定的开源软件。这比自己重新开发好、快捷方便得多,开发成本也比较少。例如:现在很多手机都支持MP4播放,这样就涉及音视频编解码的问题,如果可能,选择一个经过市场验证,可移植性强的第三方或者开源的音视频编解码库比自己进行开发要合算得多,这样的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比自己在特定平台上全部由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要好。 3 结束语 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现在还是一个比较封闭,与应用程序耦合比较紧密的系统;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相对复杂,对应用的稳定性,安全性,实时性要求也比较高。无论是对手机系统平台的设计人员还是开发人员,只有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本文指出了这些特点并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软件设计毕业论文:遥测文件截取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摘 要:为解决大容量遥测数据文件的快速分割,软件针对遥测文件以帧为基本单位且每帧头都含有时码的特点,设计按特征参数截取、按时间截取以及按帧序数截取等三种方法以满足不同的截取要求。遥测参数的解算调用已成熟的动态链接库,对于一些耗时的运算使用了二分搜索等优化算法。该软件操作方便、截取效率高,在型号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遥测; 文件截取; 软件设计; 二进制; 数据图形显示 0 引 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空空导弹的研制越来越复杂。相应地就有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需要遥测传输,这必然导致遥测接收的数据文件较大。以3 Mb/s码率计,10 min的遥测数据就有214 MB之多。数据处理软件往往需要经过异步帧提取,有效位屏蔽,甚至经过费时的字符串处理[1]才能得到最终结果。所以当用户处理这种大文件时往往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如果能够把这样大的文件分割成较小的几个文件然后分别处理,那么处理软件的运行时间就可以缩短到用户可以忍受的程度。 另一方面,空空导弹的发射试验往往比较短暂,从导弹离开载机直到导弹爆炸只有不到1 min的时间。数据分析人员最关心的也正是这段时间的数据。而实际遥测中,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接收,会从发射前5 min开始记录直到遥测信号完全消失才停止记录。 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根据导弹发射的特征信号(比如导弹与发射架分离的信号)来截取遥测数据文件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通过对实际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按遥测帧数、时间和特征参数三种文件截取方法,并在VC 6.0平台上予以实现。 1 软件设计 1.1 功能设计 在空空导弹遥测中,待传输的信号都是先通过多路复用组装成一个N字节长的遥测帧然后调制传输。在接收端解调后先通过帧同步获得该N字节长的遥测帧,然后在帧头加入8 B的时码(又称为B码)来表示接收到该帧的时刻,如图1所示。这样存盘后的文件字节数是N+8的整数倍[2]。 图1 遥测帧发送接收过程 因为遥测数据按帧存放,所以有意义的最小分割单位是帧而不是字节,对文件的截取最后都要归结到按帧来截取。因此,软件的第一个功能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按帧的起止序号进行分割。 由于文件中每一帧数据的帧头都有B码,所以将该B码换算成实际时间之后也可以根据时间进行截取。 数据分析人员一般要求提取导弹发射后到爆炸这一时间段的数据,所以利用导弹发射电气分离信号(ES)的跳变,截取跳变时刻前5 s直到跳变时刻后50 s的数据能够确保覆盖所需数据,同时尽量减小数据文件的大小。 典型的电气分离信号图形如图2所示。 图2 典型电气分离信号图形 (a) ES没有跳变 (b) ES有跳变(c) ES有跳变,信号有野点 (a)图导弹未发射,(b)图导弹发射,(c)图导弹正常发射但信号有野点 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ES跳变点需要通过计算的来判决,比如当前数据点与下一数据点之差超过信号范围的2/3,那么就认为当前点为跳变点。但是对于图2(c)中有野点的情况这种判决方法就有可能导致误判。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用户参与跳变点的判决。软件自动找到第一个跳变点,用户可以通过快捷键[3]找到下一个跳变点,直到正确的跳变点为止。 这种设计方法杜绝了跳变点的误判,同时又能直观快捷地辅助用户找到跳变点,另外还简化了软件的设计。 1.2 模块设计 分割一个文件的流程[4],如图3所示。 分析图3可以得出软件必须的几个模块: (1) 打开待分割文件并自动生成分割后文件; (2) 分割方式选择; (3) 特征参数数据绘制; (4) 起止帧序数选择; (5) 起止时间选择; (6) 是否需要剔除无效帧。 最终确定的软件界面[5-6]如图4所示。 图3 文件分割流程图 图4 软件界面 2 软件实现 2.1 按特征参数分割 按特征参数分割涉及到遥测参数解算。程序运行时首先加载动态链接库dbreader.dll,postpro.dll和eu.dll。在OnInitDialog中调用函数GetTMFrameFormatInfo来获取遥测帧格式,包括遥测帧的长度,码率,同步码位置等信息。然后调用函数GetTMParaAllRecord来获取所有参数在遥测帧中的位置信息,解算方法等。 当用户从程序界面的参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一个参数时,触发CBN_SELCHANGE事件并调用消息函数[7]。在消息函数中根据参数是帧同步数据还是帧异步数据分别调用GetASyncParaValue函数或EUConvert函数解算出数据,同时从数据中找出跳变点,然后在图形控件上绘出曲线。 2.2 按B码时间分割 要想根据时间信息来查找对应的遥测帧就需要将该时间和文件中各遥测帧头的B码代表的时间进行比较。如果采用遍历查找的方法,对于总帧数为N的文件,理论上需要比较(N+1)/2次,要找到起、止两个时间对应的帧就要比较N+1次。这对于较大的文件来说消耗的时间会很长。 在遥测文件中,每帧数据都是按接收到的先后顺序从前往后依次存放。也就是说,搜索的目的序列是有序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折半查找法[8]进行搜索。理论证明,采用折半查找最多需要的比较次数为Иlog2(n+1),搜索起、止两个时间共需比较2*log2(n+1)次。 2.3 按帧序数分割 三种分割方式最后都归结到按帧分割。按帧分割惟一复杂的地方就是剔除无效帧。要剔除无效帧需要将每一帧数据的同步码取出来和标准的同步码进行比较。如果差异位数超过容许值就丢弃该帧,否则保留。很多程序都采用依次右移一位,看二者最低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计数加1,循环直到两个数都为零的方法。 这种方法效率非常低。本文采用了如图5所示的计算方法[9]。 图5 计算同步码错误位数 这种算法的关键在两处:首先对两个被比较数a和b按位异或,结果c的二进制数中为1的位置就是a和b不一致的位置。然后c不停地与c-1按位与[3]并将结果赋给c,直到c为0。通过归纳法可以证明c与c-1按位与可以消掉c的从低位往高位数的第一个1,所以c的二进制值有几个1就循环几次。 3 结 语 本遥测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实现和测试。同时结合遥测文件的结构,实现了按帧序数、按时间和按特征参数三种分割方法,较好地满足了型号遥测数据处理的需求。从软件的设计可以看出,对于较复杂的软件采用自顶向下,逐渐细化的分析方法,分模块设计[10];对于影响程序性能的处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程序的可靠性和性能并简化设计过程。 软件设计毕业论文:20kg级自主水下机器人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 (中国海洋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266100) 摘要:介绍了用于对20 kg级便携式AUV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的软件设计以及实现。该软件是基于MFC对话框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程序,使用了多线程编程技术和串口通信技术。串口操作线程用于向串口读取或写入数据,并且在处理后把最终结果发送给主线程和导航线程。在主线程中将数据显示到界面上,在导航线程根据导航算法计算出用于导航的数据并写入串口以控制AUV的运行状态,包括AUV上浮、下潜、前进、后退、左转弯、右转弯。实验结果表明,该软件达到了预定效果。 关键词:便携式AUV; 多线程; 串口通信; MFC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代表着未来水下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因而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1]。而便携式AUV由于使用方便,可执行环境评估、水文地理、辅助水道测量、港口安全、岩屑区域绘图等工作以及可以用在未来战争中[2],将是未来AUV发展的重点。 本文主要论述了便携式AUV控制软件的设计及其实现,该软件主要用于监视AUV在水下运行时的状态信息以及控制AUV的运行。AUV在水下运行时的状态信息包括位置信息、航向、舱内温湿度、推进器转速、舵的方向角以及在水面时GPS传感器数据等信息,该软件将这些信息显示到界面上最终实现对AUV的监控和导航。 1便携式AUV系统简介 该小型AUV由两个密封舱组成,前舱安置了传感器系统,后舱安置了AUV推进器以及方向舵的控制系统。两个密封舱中间放置的一个垂直推进器用来控制AUV的上下运动,后舱安放了用于控制AUV水平方向的水平推进器和方向舵。系统搭载了AHRS、数字罗盘、GPS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用于AUV的导航。AHRS传感器用来测量AUV的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3个方向的速度、加速度;数字罗盘测量AUV的航向角等信息控制软件对一串口进行操作,该串口连接与AUV进行通信的无线模块。将从无线模块接收到的数据经过惯性导航算法处理,根据协议将惯性导航算法处理结果发送到AUV,最终实现对AUV的控制。 2串口通信 串口在做文件处理时,简单的应用可以采用查询方式或定时方式,复杂的可以采用事件驱动的方式。所谓事件驱动,即当串口有数据进入输入缓冲区时,自动执行接收程序。利用WinAPI读/写串口操作可以有同步方式与异步方式。所谓同步方式是指发出写命令时,直到有数据写入到输出缓冲区写函数才返回。异步方式的重叠方式是指发出写操作命令后,不管写操作是否完成,写函数马上返回,写操作在后台继续进行,写操作完成后通过某种方式通知调用写操作的线程。这样避免了主线程被挂起,提高了程序的工作效率[34]。 2.1串口通信设置 在实现串口通信时,首先在界面上设置串口号、波特率、校验等信息。单击按钮打开串口,进入命令响应函数OnBtnOpen(),利用API函数打开并对串口进行配置[56]。最后使用API函数CreateThread创建一个线程。由于软件工作过程中需要传送的数据量不大,所以仅仅打开一个串口。 主线程打开串口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打开串口、创建线程流程图在主线程中打开串口的代码如下: m_hCom=CreateFile(m_port,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0,NULL,OPEN_EXISTING,FILE_FLAG_OVERLAPPED,NULL) 在串口操作线程中使用API函数ReadFile用于读取串口数据ReadFile(hCom,buf,19, Length, Eol);而在该线程中向AUV发送控制指令时使用: fState=WriteFile(m_hCom,buf,19, m_bytes, m_osWrite) 2.2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必须遵守一定的通信协议,才可实现该控制软件与AUV的正常通信。串口通信数据格式如图2所示,图中Data0,Data1,Data2…代表一个字(2 B)。 图2串口通信数据格式发送或接收的一帧数据最长为19 B,Data0中第1个字节代表指令(0xA1)、请求(0xB2)或者正常应答(0xC3)等含义;Data0中第2个字节代表具体指令、请求何种信息或者某种信息的应答。Data1,Data2,…代表发送或者接收到的数据。开关机指令长度为19 B,第19字节控制8个继电器,1,0分别表示开、关第零位控制总电源。开机、关机指令前18 B分别是: ~A16613579BDF02468ACE13579BDF02468A ~A166DF9B5713CE8A4602DF9B5713CE8A46 开机指令的第19个字节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继电器开启或关闭;关闭指令第19个字节为0x00,所有的继电器关闭。 3软件实现 3.1多线程实现 一个进程可有多个线程,使用多线程可提高软件的执行效率。该控制软件共有3个线程组成,包括一个主线程、一个导航线程和在成功打开串口后利用API函数CreateThread[78]创建的一个串口操作线程(如图3所示)。 图3多线程组织结构串口操作线程读取串口数据,并提取有效数据,接着利用函数PostMessage将有效数据分别传送到主线程和导航线程。主线程将有效数据根据协议进行解包并把数据包中包含的AHRS、数字罗盘、GPS等传感器和推进器、前舱环境参数等数据显示到界面上。当使用摇杆控制AUV的运行时主线程每隔0.5 s从USB接口接收数据,并转换成推进器转速以及方向舵的方向角信息,且将这些信息发送到串口操作线程写入串口。 在主线程中创建串口操作线程的代码如下: hThread=CreateThread(NULL,0,ThreadProc, (LPVOID)this,0,NULL); 在串口操作线程中将有效数据发送到主线程的代码如下: PostMessage(*pDlg,WM_MYMSG1, (WPARAM)buf,(LPARAM)Length); 3.2关键算法 由于惯性导航系统提供的位置估计精度会随时间而漂移,所以导航线程采用基于GPS/INS的组合导航[9]算法,用GPS辅助导航,即用GPS信息辅助修正惯导系统的输出,包括航向角和速度。对AUV的航向角信息修正是通过经典的PID控制算法来实现的,如图4所示。 图4AUV PID航向角闭环控制算法设Ji-1,Ji为AUV的2个节点,AUV即A点从Ji-1到Ji 点运行。设正北方向矢量为k=(1,0),根据图5按照下式可计算出角度θ。角度θ计算公式为: θ=AJie北|AJi|•|e北| =(Jix-Ax,Jiy-Ay)•(0,1)(Jix-Ax)2+(Jiy-Ay)2•02+12 =Jiy-Ay(Jix-Ax)2+(Jiy-Ay)2 在AUV进行Ji-1~Ji段的航行时,AUV根据导航算法不断算出坐标并判断是否到达指定区域,当离指定区域为R时(R很小),即可判定到达指定区域。在到达指定区域之前不断利用AUV PID航向角闭环控制算法修正航向角θ,最终实现AUV的GPS/INS组合导航。 图5航向角计算图解4控制软件界面及实验结果 4.1软件界面 本文设计的软件界面左侧上半部分和右侧主要实现对AUV的控制,界面左侧中下部分的3个仪表盘和TAB页控件显示AUV的各个状态信息。 单击开机、关机按钮将实现AUV的开启与关闭;单击询问AUV按钮,此时应答情况为AUV存在,表示监控软件与AUV的通信正常,否则应该检查无线模块和AUV。单击前舱参数、GPS经纬度、GPS时间、推进器状态、AUV航向角等按钮将持续获得AUV相应的信息;步进电机控制按钮用于实现方向舵的调整,进而实现AUV方向的调整。为了防止步进电机失步,这里还特意设计了步进电机的微调按钮,目的是在步进电机失步时将方向舵调整回原位置。 该控制软件还以仪表盘的方式显示推进转速、罗盘、温、湿度等信息。 以速度仪表盘为例,当从串口接收到的数据中提取出水平推进器或垂直推进器速度信息时,将速度信息存放到成员变量m_Spd1或者m_Spd2。利用API函数得到控件IDC_STATIC_SPD的区域坐标rect2,调用API函数InvalidateRect( rect2)重绘,将进入函数CDspsockDlg::OnPaint()重绘。利用MFC中的函数Pie,Ellipse,SetBkColor,TextOut[10]画出仪表盘背景。最后通过下列两个公式将速度值转换成对话框上的坐标值,调用函数画一条连接该区域中心位置到该点(a1,b1)的直线[11],最终实现仪表指针随速度值的变化。坐标(a1,b1)计算公式如下:b1=60sin((m_Spd1×3/25+150)π/180) a1=60cos((m_Spd1×3/25+150)π/180)4.2实验结果 软件运行期间界面显示如下。图6显示了温、湿度分别是32°,51.5°;单击复位按钮、温湿度指针将分别指向-30°,20°位置处;图6还显示了2个推进器的速度信息,其中水平推进器速度为1 180 r/min,垂直推进器速度为0,此时AUV在水平方向运动垂直方向静止。 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计算机实践性教学的内涵,探讨了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环节的组织模式,研究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软件设计;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项目实训 0引言 从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开办“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算起,到现在普遍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育在中国的大学里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70%以上的本科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近30万[1],其规模居所有本科专业的首位。加上专科、高职、中职在内,其数量还要大得多。计算机专业人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企业面对十里挑一的大好形势,却经常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与单位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因而改革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成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必经之路。 1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实践性教学是指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通常有两种落实途径:一是随堂实践,即课程作业、实验、上机操作等;二是集中实践,即社会调查、各类实习及见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作业、实验、实习等环节和集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在课程和专业学习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不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和考核办法也不相同,但都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作为前提。对于计算机(包括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设计类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软件工程师,适应软件设计和项目管理岗位的需要。 1.1软件工程师岗位需求 任何一个软件企业,开发团队都需要这样三类人才:一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人才即系统分析师(高级),二是软件工程师(中级),三是程序员(初级),这三类人员在软件企业的正常比例应该是呈金字塔结构,根据国际经验,高、中、初级软件专业人才的比例应基本维持在1:4:8。通常系统分析师由研究生承担,软件工程师由本科生承担,程序员则由大专生以及专门培训机构的学员完成。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对应软件工程师岗位,在软件开发团队中处于中间层,优秀者可以上升到系统分析员层次。同时,软件工程师也要兼任程序员角色,因为不少软件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细化分工,需要能做分析、能写代码、能做实施甚至用户培训的“多面手”。作为高校,必须充分考虑这种情况,以培养软件工程师为主线,也要提高系统分析能力,同时还应该加强代码编写的训练。 1.2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软件设计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语言类、开发类、设计类、制作类和工程类课程,共同的特点都是经过系统学习,既能够按照规范独立设计小型软件,组成团队后又能够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大型软件。 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标目的是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即独立编程能力和项目合作开发能力。一方面,能够利用所学语言和平台设计小型软件,同时能够按照项目分工,在项目经理(负责人)的统一安排下,在技术上服从既定的设计方案完成模块的开发,并做好相应的文档。良好的责任心、解决问题的独立编程能力和分工合作制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必须重点培养的内容。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如图2所示: 2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组织 按照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一般应包括3个环节:课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项目实践,分阶段实施。其具体安排如图3所示: 2.1课堂实验实训环节 如果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规定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课堂实验实训环节应该安排在学期的前半部分进行,以讲授语法、数据类型、常用类库、开发平台为主。学生所学知识和编程技术有限,难以形成完整的程序思路,实践环节只能是练习基本功单独完成,以每一次堂或者每一个章节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以熟练掌握语法的基本用法,为后一阶段的课程设计做准备。老师指导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包括标识符的规范化命名、注释语句的广泛运用、编程语句的缩进格式、帮助文档的使用方法,逐渐形成编程思想。 为了配合实践性教学,教材的选择也十分关键,最好是采用基于案例教学法或者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材,这种教材往往会通过一些典型的实例或企业项目组织内容,大部分章节的主题相对集中,围绕项目展开讲述,特别适合于实践性教学。如果采用实践性较弱的教材,老师需要自行补充一些实习实训内容让学生当场消化吸收。 2.2课程设计环节 这一阶段十分关键,完全模拟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设计,一般安排在后半学期进行。这时要求学生停止其它课程的学习,每天八小时工作制,甚至晚上可以加班加点,专心设计项目,其最终成果包括软件和文档以及用户操作手册。以每班30人为例,可以考虑分为5个小组,每组6人,每个小组安排组长(项目负责人或称项目经理)一人,组长的职责是:组织成员实地项目调研、模块划分与任务分工、接口的确定、进度的监督与协调、集成测试等,组长直接接受指导老师的安排。鉴于组长在在项目设计过程所处的重要地位,老师在确定组长时,至少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组织能力,二是专业技能的基本功,三是责任心。 这一过程通常安排两周到三周集中在校内机房(实训中心)进行,老师每天针对总体要求及当天的任务进行讲解,然后分小组实施。选择课题时,不宜太复杂,应尽可能让大多数课题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般选取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内容,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班级管理系统、教材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就业反馈跟踪系统、水电费管理系统等,这些课题的要求大家都比较清楚,在校内即可进行客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这时每个人同学都应该至少准备一本项目开发类指导书作为参考,因为涉及到数据库、界面、网络通信、硬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仅仅靠教材还不够。 2.3项目实践环节 项目实践环节是学生到软件研发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全程参与项目开发的过程,一般应安排在学期的最后一到两周或者利用假期顶岗实习,因为经过了课程设计,学生基本掌握了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和一般方法,进入软件公司后就能够较快地进入程序员角色,而不至于胆怯,也不会无所适从。完成本部分实践内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确定好项目指导老师:企业开发与在学校进行课程设计并不尽相同,软件公司具有自己的风格,往往更加愿意采用自己熟悉的开发工具,以达到客户的需求作为目标,并不一定会使用最新技术,这点与教学理念不同。理想的方案是由任课老师带队进入软件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并选择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经理担任总负责人(校外实践指导老师),任课老师也参与项目实践并组织学生实施,因为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一定是优秀的老师,能做软件不见得会上课,项目负责人与任课老师共同配合更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便于学生理解项目思想和相互沟通。经过简短的培训后,由模块责任人指导学生设计或者由学生独立完成,一切按照企业的开发规范进行。考虑到软件企业一次难以容纳过多实习生的特点,也可考虑将项目拿到学校来做,或者将项目经理请到学校现场指导,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确定项目指导方法:开发应用项目没有现成的教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和数据字典就是设计的依据,老师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文档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及过程,一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及时组织项目总结: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将同组学生集中起来,针对当天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这样就能够做到日日有收获,天天有提高,从而锻炼自己的实战水平和组织经验。 3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效果的考核 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效果的考核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既要考核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也要考查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考虑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纪律性等内容。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效果,最好是分阶段考核,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得到总成绩,可以等级表示,也可以用分数反映。 在课堂实验实训阶段,可以由任课老师根据每一次操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评分,重点考察其规范程度,对于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可以适当加分,并在全班展示,让设计者讲解思路,为其它同学提供启示。 课程设计阶段的考核由指导老师和项目组长组织学生共同进行,首先由组长汇报课题的设计思想、主要技术、任务分工等情况,并演示软件,大家可以相互提问。老师根据项目完成效果确定这个组的等级,然后由各位成员介绍自己所设计的模块,老师重点检查此模块的功能、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界面美观等因素,再确定其成绩或者等级,这时还要充分考虑组长对成员在设计阶段各方面的综合表现。 项目实践阶段的考核由校外指导老师和校内老师组成考核小组,利用项目汇报加平时表现的形式评定,既要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也要考察各位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领悟能力、工作主动性、团队合作情况、算法的复杂性、程序的规范性等方面,其主要依据是提交的软件(包括源代码)以及各种文档。 实际上,对于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不拘一格,比如聘请行业专家、现场答辩、随机抽题、项目论文等形式,只要能够检查学生的真实技能即可。 4我们的实践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长期坚持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战水平、力争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做法。为了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4.1严把教师关 教师是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学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水平,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是优秀教师的标准。一方面,我们积极将已有教师定期送到企业实地参加项目开发实践,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不断从软件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将他们的成功案例带回学校,同时,每年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能力考核,通过考核者才能承担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的教学任务,并频发相应证书,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4.2实践性教学环节流程化 改革原来的学期一贯制,将一个学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学习基础理论为主,随堂考试,在学期的最后几个礼拜专门安排做课程设计,一般开设两门小课,专心实践,在项目指导老师的统一安排下,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程序设计工具,结合前面所学内容,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小型软件的设计,成绩计入学生档案,完成者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暑假或者寒假以及最后一个学期,老师分批带领学生前往校外实训基地或软件企业从事项目开发,作为社会实践或毕业设计的成绩,并要求撰写项目总结或论文。 4.3实验室环境企业化 聘请软件企业技术人员设计实验室(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将原来的布局改造成软件研发中心或者工作室模式,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完全仿真企业的环境,将开发流程和软件文档国家标准打印并悬挂在墙上,并购置专业书籍存放在实验室,让学生一旦进入实验室,就能迅速感受到真实的企业氛围,还能方便查阅相关资料。 4.4实践项目规范化 教师和软件企业合作开发一整套实践教材,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作为主要方法,将常用软件项目的全部开发过程编写到教材中,源程序存放在服务器,供学生编程参考。每次课程设计或者项目实践后都要评比出优秀作品,将其全部程序及文档资料保存下来,供以后教学和低年级学生使用。 经过近几年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走入社会即可迅速融入开发团队,胜任软件工程师职责,深受单位的好评,不少毕业生特别是原来担任过项目小组长的学生很快即可成为业务骨干或者项目经理。 5结束语 高校教学与行业脱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幸的是,学校和企业都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各高校正在采取积极的举措消除这一段距离,企业已变得越来越务实,不断细化岗位职责。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订单培养方式的持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直到完全消失,那时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软件设计毕业论文:PBL的改进及在“软件设计模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讨论了软件设计模式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介绍了经典的PBL教学法及其不足,对其教学过程设计进行了改进并给出了一个教学案例,另外本文还就应用PBL教学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PBL;软件设计模式;计算机教学;面向对象;教学方法 “软件设计模式”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内容抽象难懂,目前的大部分教材仅仅在一般意义上给出了各种模式的定义、结构、代码框架,授课时容易出现内容空泛、言之无物的情形,学生感觉这门课程比较困难。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软件设计模式教学效果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科学生的特点我们很难改变,教材问题可以通过授课教师的主观努力,以讲义和补充材料的方式加以解决,而本文则主要讨论软件设计模式的教学方法问题,即在软件设计模式课程的教学中如何使用PBL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1PBL及改进的教学过程设计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中学”教学方法,最初是由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思想,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引导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效的PBL可以提高学生下面这几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解决问题的技能;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包括赏识和包容异类学习同伴的精神;组织利用时间的技能;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传播信息的技能;计算机运用能力等。 在教学中引进PBL教学法后我们发现该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是:时间消耗量大,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在班级规模较大时,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过程的控制也存在很大的困难;以小组为单位,容易造成学生能力发展不均衡,出现小组内某些学生成为主导,另一些学生则滥竽充数的情况。为此我们对PBL方法作了一些修改,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 提出一个与本次课程要学习的设计模式相关的设计问题。这一步非常关键,提出的设计问题必须与学生已有的基础较接近,规模适中,是学生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与该设计模式相关的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对这些原则的讲授可以贯穿在该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重复和强调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在其今后的设计中自觉运用设计原则,即使不套用设计模式,也能产生良好的设计方案。 (3) 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设计前面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进行设计,但允许和同学讨论。 (4) 抽取并公布学生的设计方案,组织同学讨论其优劣,对比与事先提出的设计目标的差距并分析原因。 (5) 以相应设计模式的思路,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改进,并给出其简单实现。 (6) 从上述实例中提炼出要讲授的设计模式,总结其意图、结构、角色、示意性代码,分析其可能的变化。 (7) 布置一个类似的设计问题作为课偶作业,要求学生给出完整的设计和实现。 我校“软件设计模式”课程只有32个学时,在这么短的学时内让学生完整深入地掌握23个设计模式是不现实的。 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选取了其中一部分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选取的准则是:①是常用模式;②在模式分类中具有代表性。其余的设计模式则留给学生课后自学。 2一个基于PBL的设计模式教学案例 Strategy Pattern(策略模式)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设计模式,下面以该设计模式的教学为例,说明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1) 提出问题。某公司销售打印机时有一定的折扣让利给顾客,但折扣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不打折、每台减扣固定的金额、按售价的5%打折等。现在要为该公司开发销售系统,实现打印机销售时的折扣计算,要能够灵活地选用折扣计算方法,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增加或修改折扣计算方法,而不至于对整个系统的维护造成困难。 (2) 相关设计原则的讲授。本设计模式主要涉及三个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优先选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的软件复用方式;分离变化,并对变化进行单独封装以使得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局部化。在讲授这三个原则时,各举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 (3) 让学生解决第一步提出的问题,给出设计方案。设计时尽量运用前面讲授的三个设计原则。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动手,但鼓励讨论。 (4) 抽取学生的设计方案,并比照第一步提出的设计目标进行分析讨论。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方案进行讨论,一般鼓励学生主动提交,主动提交的学生一般认为自己的设计方案较好,此外也可以选一个不理想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学生的设计方案五花八门,图1是其中的一种。 图1 学生的一个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部分运用了讲授的设计原则,如PrinterSaler使用抽象类Printer而不是直接使用具体类HPPrinter等,这体现出学生试图运用针对接口编程的原则;该方案将计算折扣的方法单独抽象成一个接口,但却是用打印机的具体类来实现该接口的,说明了设计者意识到计算折扣是变化的部分,试图将其分离出来,但却没有将它进行独立的封装,因此对改善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折扣方法的灵活选用并无多大帮助,而且由于抽象类Printer没有实现该接口,使得PrinterSaler通过使用Prinetr来计算折扣难以实现。 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一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发言,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的方案,指出其不足,并一步步加以优化,最后可以得到基于Strategey模式的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Strategy Pattern的设计方案 在此强调由于折扣计算方法的分离和单独封装,就可以通过实例化不同的具体折扣计算类ConcreteDiscount并赋值给Printer的引用变量(假定为Discount),然后通过调用discount.calcDiscount()灵活选用相应的折扣计算方法;折扣计算方法可以被所有打印机类复用,甚至可以被其他类复用;而且修改或增加新的折扣计算方法也不会影响其他打印机类的代码。 (5) 为了使学生有更为切身的体验,给出上述设计方案的实现代码,编译并演示运行结果。 (6) 从上述实例中提炼出要讲授的设计模式,总结其意图、结构、角色、示意性代码,分析其可能的变化。 (7) 布置一个类似的设计问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给出完整的设计和实现,提交实验报告。 软件设计毕业论文:面向财务应用的软件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为了培养既懂财务又懂软件开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根据金融财务类应用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软件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型。融合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学原理以及CMM软件过程体系,构建了教学模式框架。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课程总体结构以及动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能力,该模型适合财务类院校软件复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软件课程设计;财务应用;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 1引言 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计划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软件产业近年来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中,高附加值、低成本、智力密集型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这给中国和印度等国的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尽管中国软件产业已从初始阶段进入成长阶段,一些软件企业正在一步步正规化;但是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几乎没有从事个人消费者软件的企业;大部分软件人才为编程工程师,缺少软件架构师、项目经理、测试员等。另一方面,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能够在一个全新的、统一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的环境支撑下来建立和实施现代企业管理。财务软件系统的应用已经普及,但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普遍存在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使用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直接影响了财务软件的使用效果和财务软件产业的发展。会计制度体系的变革和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是制约财务软件和财务信息系统的模型进行创新设计的重要瓶颈,影响了财务软件产业的发展。 财务软件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在财务软件产业发展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财务软件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在财务和计算机软件设计两个领域都非常有专长,成为这两个领域里的行家里手。所以,培养高级的、现代化的财务软件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目前我国财经高等院校和大部分综合类高等院校、成人高校和新兴的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和财会专业。但从横向上看,这两个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还存在着“单打一”的现象;从纵向上看,课程的深度,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财会知识的结合程度比较肤浅,学财会的学生仅仅掌握数据库的操作和简单的凭证输入及报表编制是远远不够的。从将来培养高级会计软件工程人员的角度出发,计算机和财会专业应互相渗透、互相兼容,让学生“两条腿”跑步,对于这类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更要调整软件课程设计模式, 使学生能够迎接当今财务软件产业的挑战,获得更多的工作机遇。 软件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其通过合理的软件项目,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设计、编程、测试、维护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既要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又要学会应用计算机软件的专业理论来解决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如何通过软件课程设计来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是目前软件教育业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使软件课程设计具备灵活的面向财务应用的适应能力,也成为金融财务类院校探讨的热点[1、2]。本文针对培养财务软件设计开发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学原理[3]以及软件过程模型[4~6]的特点,提出了一个软件课程设计动态模型。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的培养目标,定制裁剪,该模型适合财务类院校软件复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2面向财务应用的软件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2.1 课程目的 面向财务应用的软件设计课程教学目的如下: 1) 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设计、开发软件产品的能力; 2) 融合学生已经学过的计算机课程、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财务软件行业的需求,适当扩充学生的新技术的容量; 4) 掌握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过程,与国际软件界接轨; 5) 财务管理系统对软件设计的要求。 2.2教学模式的框架 面向财务应用的软件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应该根据财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教育,同时融合现代软件工程学的思想,制定相应的教学框架。该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的有向边表示各个部分之间的依赖关系,各个组成部分描述如下: (1) 软件、财务基础课程 该部分是“软件课程设计”的必要基础条件,应在开设“软件课程设计”之前完成。主要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过程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 (2) 各类应用模型 主要探讨与企业应用相关的领域模型,不仅仅限于财务软件系统。其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1) 电子商务; 2) 企业资源管理; 3) 客户关系管理; 4) 供应链管理模型; 5) Internet多媒体应用; 6) 财务管理等等。 (3) 研究的软件课题集 根据(2)所描述的应用领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培养目标,抽象领域应用模型,形成供软件课程设计所需的软件课题集。每个软件课题既要包括该软件所需的应用领域背景、领域知识、领域模型,又要包含该软件系统开发的所有文档、过程文档、以及学生实际开发过程文档、评测文档、改进文档等等。该部分是该模型的核心,其的构建需要若干周期的软件开发和学生实践才能获得,同时还要考虑软件应用领域和软件技术变化发展的因素。 (4) 当前流行的软件技术 主要包括当前业界盛行的开发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是学生完成该课程所需要,而且也是当前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学生掌握这些技术后,在就业的竞争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这些技术应该随着产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目前主流的技术有: 1) 基于微软.net技术的应用开发模式,如Windows OS、C++、C#、VB、ASP、SQL SERVER等; 2) 基于SUN公司的JAVA2(EJB)、SUNOne技术的应用开发模式,如LINUX、JAVA Bean、JAVA2 EJB、JSP、ORACLE等; 3) 基于OMG的CORABA技术的应用开发模式,如C++、ORACLE、UNIX等。 (5) CMM体系 CMM模型已经在业界得到公认,并且如果软件企业要想获得美国的软件开发资格,必须要通过CMM认证。如果学生在学校能够了解CMM体系,那么其在今后的企业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适应企业认证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CMM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PSP(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规范;2)TSP(The Team Software Process)规范;3)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规范。由于该体系过于庞大、抽象,学生掌握比较困难,所以可以重点培训PSP和TSP过程规范。 (6) 课程过程文档集 课程过程文档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记载可以参见PSP模型,但又不可生搬硬套。PSP的许多文档过于繁琐,实践证明学生感到其过于单调,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构建过程文档的时候,还要引进PSP模型中的小组过程信息,使过程和软件项目的整体所统一。 (7) 课程评测系统和评测规范 评测系统要根据学生开发的软件产品原型、课程过程文档集以及评测规范来进行。评测不仅要对软件原型的功能、性能进行检验,还要评测软件过程文档的规范性、完整性。更重要的一点,要评测学生的应用领域知识、背景的掌握情况;必要时可以给被评测者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模型,来检测其对新问题的处理能力。评测规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既要检验学生的专业深度,又要考虑其应用知识面的广度;既要定量考虑,也要定性分析。有关具体评测方法可以参见CMM体系。 (8) 课程的实际效果 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应用领域复合人才,课程的实际效果的检验需要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实际工作情况而定。可以建立一套学生跟踪系统,和学生签订检验合同。毕业就业的学生定期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反馈给该跟踪系统,跟踪系统根据这些反馈进行整理分析,以便动态调整该课程模式的实施。 2.3课程模型的实现模式 在课程模式框架图中,涉及的范围太广,学生很难掌握,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解成四种实现模式: (1) 单一技术模式 单一技术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技术,同时要掌握个体软件过程技术。根据本模型框架,可以裁剪为如下内容: 1) 具体一门技术; 2) 一个简单的应用模型; 3) 财务系统分析工作; 4) 基础软件工程学; 5) PSP规范、财务管理标准及规范。 (2) 软件开发规范模式 软件开发规范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技术,同时要掌握软件过程模型,重点为CMM体系。根据本模型框架,可以裁剪为如下内容: 1) 具体一门技术; 2) 一个简单的应用模型; 3) 财务系统分析工作; 4) 基础软件工程学; 5)PSP规范、TSP规范、财务管理标准及规范。 (3) 复合模式 复合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领域问题解决能力、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同时要求掌握软件过程模型,重点为CMM体系。根据本模型框架,可以裁剪为如下内容: 1) 具体一门技术; 2) 一个中等难度的应用模型; 3) 财务系统分析工作; 4) 基础软件工程学;5)PSP规范、TSP规范、财务管理标准及规范。 (4) 高级模式(研究生) 高级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领域问题分析能力、掌握建模技术、开发技术、管理技术,同时要掌握软件过程模型,重点为CMM体系;这个模式需要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学原理。根据本模型框架,可以裁剪为如下内容: 1) 一个大的应用模型; 2) PSP规范、TSP规范、CMM规范、财务管理标准及规范。 2.4实施部骤 该模型的实施步骤如下: (1) 模型集构建 1) 收集已经完成的应用项目; 2) 项目归类; 3) 项目抽象成应用模型; 4) 给出评测标准(规范)。 (2) 确定实现模式 1) 了解学生基础情况; 2) 测试学生的能力; 3) 选定一个实现模式。 (3) 学时安排包括 1) 新技术培训; 2) 项目开发、评测; 3) 总体评测、评分。 3结束语 企业财务电算化的普及,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培养既懂财务、又会软件设计、同时具备软件过程规范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的需要,同时也是金融财务类院校的责任。有效的软件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本文提出的模型对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关具体内容还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化、研究。 软件设计毕业论文:根据社会现代服务业要求建设创意与软件设计专业 摘要:专业建设只有根据社会产业需求进行才有生命力。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创意与软件设计人员,所以重点建设好创意与软件设计类专业,培养适应软件、创意设计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有用、适用人才是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上述观点。 关键词: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为加快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动漫产业发展,无锡市政府先后出台《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和相关补充条款。为加快发展我市软件产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无锡市政府又制定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无锡市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到“十一五”期末,无锡要培育一批骨干龙头软件企业,要成为江苏省内乃至国内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到2010年要完成软件业销售收入300亿元,全市拥有省认定的软件企业200家。为抢抓国际服务外包转移机遇,加快集聚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把无锡太湖保护区建设成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无锡市人民政府制订了《市政府关于集聚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123”计划的政策意见》,提出到2010年末,全市要集聚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100家,每家企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年出口超过3000万美元。 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机遇。我校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总结现有动漫、软件和设计专业的办学经验,开设创意与软件设计类专业,重点培养无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所需的软件、创意设计、动漫影视类中端及实用性人才。 2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学校信息类和艺术类专业已开设多年,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果,为创意与软件设计类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引进计算机课程教学,1993年设置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并很快开发出软件、维修、网络等专业发展方向。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1999年学校又设置多媒体制作专业。2004年,在全国的同类型学校中,率先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合作,培养软件开发人才。2006年与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养游戏人才。2007年增设影视动漫专业,并于同年秋季首次招生。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信息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4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1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的62%。享有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特级教师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9人。双师型教师26人,现已参加NIIT培训8人,参加游戏动漫培训并获得相关技能证书6人。21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校还拥有一支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参与专业开发、课程改革和教学活动,是学校的宝贵资源。 学校坚持从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岗位的变化来谋划专业设置,坚持面向职业需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实施课程改革,加强专业建设。2004年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专业,2007年“FLASH动画制作”课程被评为无锡市优秀课程。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多次获奖。 学校已建成“三中心五室”实训基地。“三中心”为网络中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计算机技能综合实训中心;“五室”为游戏动画制作实训室、NIIT软件开发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多媒体工作室和美术基础实训室。基本满足当前教学需要。 3专业设置方案 (1) 专业设置、学制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大专层次的创意与软件设计产业所需的中端及实用型技能人才,见表1。 学制:初中起点五年。 (2) 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将本着配套、实用、先进的原则,加大投入,增添创意与软件设计类专业教学所需的设施设备,并建成1200O的校内实训基地,见表2。 说明:动漫实训基地包括渲染工作室、手绘工作室、模型工作室、美术工作室、动作捕捉室、影视高端实训室、专家指导工作室、摄影棚、放映室、衍生产品工作室等。 基地建成后,学校还将以此为载体,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主动迎接企业教育社会化的任务,承接企业订单,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使其成为产教研合作的新平台。 (3) 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教师是关键。除借助国家、省、市已有的各类师资培训途径培养教师外,学校拟针对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的现实,加强校本培养和培训。一方面学校将花大力气从企业引进有志于学校教育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继续推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每年至少选派一位教师下大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到1年的实践。另外,学校还设想依托已有的“大昭”工作室,鼓励教师搞专业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品生成,培养本专业的技术领袖。 (4)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这类专业可供选择的教材不多。学校将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选择优秀教材,并根据前期开设NIIT软件技术、游戏动漫等专业的经验,继续引进与国际接轨、符合企业要求的优质教育资源,还将组织教师自主开发、编写顺应产业发展、适合于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材,见表3。 (5)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所以职业院校和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校企合作就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同选择。下一阶段,学校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同时,依托企业培养师资和学生,实现“双赢”。 根据无锡产业的发展走向,动漫影视、动漫游戏、软件、创意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我们将延续学校近百年办学所形成的厚重文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提升传统优势专业,拓展创意与软件设计等新专业,为无锡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早期教育论文:浅析都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和越来越多的家庭逐渐认识到,0~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最快和性格、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观念一般认为3岁是早期教育开始的年龄,但现代研究表明,0~3岁是婴幼儿身体、情感、社会、动作和认知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早期的家庭影响将决定着后期的人格。因此,婴幼儿早期教养越来越受到各个家庭乃至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城市婴幼儿早期教养 一、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的现状和问题 终身教育从0岁开始,0~3岁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共计有7000万,其中城市占1090万。其中又有约80%的婴幼儿散居在家庭里。现阶段家庭早期教养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1.专门教养机构和幼托机构缺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不断升温,家长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养,对托儿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他们更愿意把婴幼儿送入专门的教养机构,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教养压力,而且也能保证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指导。而现实是托幼机构设置严重不足,有些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正规的托儿班,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2.家庭教养中普遍重智商,轻情商 在目前的家庭教养中,家长多重视婴幼儿生理发育、保健和智力开发,忽视婴幼儿心理健康保护以及情绪、感情、社会性发展和人格的早期培养。在婴幼儿发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婴幼儿的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卡内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知识和技能,8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这占85%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指的就是情商,情商应该从小培养。事实上很多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许多家长急于追求婴儿向小大人的方向发展,把一个人一生中应当学会的东西都提前学会,带来一系列超前教育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3.家庭隔代教养带来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年轻的父母们需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事业,在这种情况下祖辈家长参与对婴儿的带养并承担一部分家务,既是家庭的需要也对社会发展有利。然而,隔代教养也带来了。通常,祖辈一些问题。如祖辈家长对孙辈的带养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容易忽略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通常采取简单的直接满足的方式,而容易忽视引导孩子通过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获得满足。年龄差异、时代差异和代际地位的差异,也使家庭中不同代别的人,在教养孩子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孩子教育问题 上有矛盾,从而影响到亲子关系。 二、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问题的成因 1.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局限于3~6岁幼儿教育阶段。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在大部分地区尚未纳入现行的学前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妇联、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街道居民委员会,好像谁都可以管,又谁也管不好。导致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目前,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婴幼儿进入正规的学前托幼机构。 2.现实原因 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年轻的父母没有条件自己带养孩子,而能让家长放心托付婴幼儿的专门的教养机构和托幼机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请保姆带孩子,保姆的薪酬、健康状况和个人素质等,都是婴幼儿父母顾虑的因素。于是,在城市家庭中,多由祖辈承担起照顾婴幼儿的重任。 3.认识观念存在偏差 对早期教养的认识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忽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认为婴幼儿幼而无知,对他们进行教育如同“对牛弹琴”徒劳无益。因此,只重视婴幼儿的吃穿、健康等生活上的问题,忽略了早期教育。二是传统观念认为早期教养应该在幼儿园、托儿所这样的集体教养机构内进行。面对众多家长的需求,一方面现有的托幼园所在容量上与育儿的能力上都无法适应需要,另一方面家庭中良好的教养资源又被闲置。三是社会和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有些幼教机构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婴幼儿实施超前教育。 三、对解决城市婴幼儿家庭教养问题的思考 婴幼儿的早期教养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全民族的未来,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切实抓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尽快制定0~6岁学前教育法规,推动托幼一体化的进程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该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依法保障每个婴幼儿接受早期教养的基本权利。应深化教养体制改革,建立由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机制,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管理一体化格局,将学前教育的法定年龄从3岁向下延伸到0岁,对婴幼儿教养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探索建立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与婴幼儿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 探索建立一种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与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而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并开展适合社区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早教服务模式,如在社区的市民学校、教育学院或综合活动中心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和服务,建立“育儿教室”,成立祖辈家长委员会等,为市民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3.树立科学的早教观念,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在婴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抚育者,也是保健者、研究者和反思者。要让婴幼儿在自由中孕育创造,在尊重中培育自信,在关爱中感受幸福,在和谐中健康成长。 一是重视婴幼儿情感的早期培养。对于婴幼儿的早期需要,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尊重和满足,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爱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社会在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中,这会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更温顺、更自信。 二是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担负起教养责任。在庭教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包括说话、动作、气质、性格、思想方法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婴幼儿。所以父母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形象,是家庭教育中最有效、最重要的教育。首先,母亲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婴幼儿相处。应该抽出时间多陪伴婴幼儿,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关心和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建立与婴幼儿的依恋感。其次,父亲应多参与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关怀,在0~2岁,母爱是婴幼儿成长中的关键因素。但到了2~5岁,父爱的介入成立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亲的重要作用表现为把依恋中的母子分开,以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形式,并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对于有祖辈参与的隔代教养家庭来说,婴幼儿的教养应该以父母对孩子的亲子教养为主,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养只能起辅助和补充作用。 三是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父母应保证每日有1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创设与周围成人接触,与同龄、异龄伙伴活动的机会,感受交往的愉悦。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到及时赞许、适时引导,满足孩子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在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与孩子多讲话,进行沟通交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各个方面满足和开发他们的良好求知欲望和要求,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珍惜孩子的求知欲望,耐心而热情地倾听,认真简要而正确地回答小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早期教育论文: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探析 一、误区 关于早教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人认为不宜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而应任其自然发展,不应过多干涉,不必过多干预,不必过早将幼儿处置于一种人为的教育环境中,否则将剥夺他们自由成长的机会,抑制幼儿先天潜能的发挥。有些人甚至认为我国教育导致了个性的毁灭,因此他们坚决反对过早对孩子进行教育,认为应该放任自流,毫无限度地让孩子自然成长。与前一种观点相反,有些人则认为,孩子还太小,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选择,因此需要家长的帮助,培养;天才是培养出来的,必须从小就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掘孩子的潜力。因此在我国特别是在城镇中就有那么一种现象:有些望子成龙的父母,特别是那些自己的愿望未达成的父母从小就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严格的专门训练,可谓用尽心思。然而他们常常是不顾及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地给孩子加压,这就让幼儿过早地体验了学习的重荷,而被动地接受了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另外,还有一种父母是既不故意对孩子采用无限度的任其自然而达放任自流的养育方式,也不采用直接的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实际上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在意幼儿的早期教育,潜能开发问题,这是一种及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类父母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今农村人口外流,很多农民为了摆脱单一的生活方式,为了发家致富而南上北下,成为了打工族,于是现在农村除了老的就是小的,这种情况的极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总之,从心理和社会方面,从老人和小孩方面来讲,这种环境是极不利于幼儿成长的,如今农村的现状需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 二、幼儿潜力开发的重要性 出现以上种种误区是有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人们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幼儿早期潜力开发的重要性,幼儿早教的科学性还没有得到普及。另外,不少专家指责过分早教的不是也影响了不少父母。很多父母面对早期教育,面对早期幼儿智力开发时是很盲从的,他们不知道该听哪一方,因为他们自身还不了解早教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社会基础以及早教的方法。为此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早期教育,早期潜力开发的重大意义,为父母进行早期幼儿潜力开发提供依据。首先,从生理学中找依据。有关研究发现,大脑大一个动态的“创造物”,脑组建和分化成各种信息处理的敏感期是早教发展的关键期。意大利籍著名的医生和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月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幼儿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若能够在各敏感期内给予相应的刺激学习则幼儿能很快的获得该种能力。其次,从脑的可塑性来讲。人脑的结构不是生来就定型的,而是在早期接受各种刺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刺激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大脑的微观结构和大脑的性能。人的智力差异本质是大脑的差异,而脑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教育的差异,因此,进行学前儿童教育是提高儿童智力的重要途径。对出生正常的而言,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极大潜力,只要抓准时机,重视早期教育的投入,其潜能就会充分的表现出来。由于婴儿在生长发育期大脑的可塑性强,使得成为可能,但是过了敏感期其缺陷将成为永久性的,所以脑潜能的开发越早越好。再次,从0—3岁这段潜意识学习期的特点来看。这段时期是婴幼儿无意识状态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段完全未受成人影响之前是他学习的最完整的时期,他的需求,他的欲望和潜力回在一种预备环境中自然的流露出来,只要你稍微关注一下你身边的幼儿你就可发现,有些幼儿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当他哭闹或是不开心时,只要打开收音机,随着音符的飘舞,小孩马上可以安静下来。所以只要我们在科学方法的引导下“人为”地而又不过多加干涉地布置一种预备环境,我们就能在自然环境中发掘幼儿的各种潜力,从而为今后的教育方向提供依据。由此可见,3岁以前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婴儿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所以年轻的父母应关注孩子的早期培育问题。 三、关于幼儿潜力开发的一点建议 随着早期幼儿智力开发研究的深入,其重要性也逐日为人们所了解,关注这方面的人是越来越多。从父母到早教教员,从专家到开办创业机构的企业人士,我国也有专门的早期潜力开发及研究机构浮出市面,南昌的幸福泉早期婴幼儿智力开发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例。这样看来,幼儿早期潜力开发前景光芒四射,然而0-3岁幼儿科学潜力开发并非表面上那样,其实际并未在全国得到普及,特别是科学育儿,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首先我们要普及科学早期潜力开发的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意识。同时社会应相应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潜能研发机构,为早期婴幼儿潜能发掘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年轻的父母科学育儿。其中,我个人认为早期幼儿智力开发要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重在引导,而不是刻意地施教,从而使幼儿潜能得以发掘。就,既任其自然又不放任自流,这就需要父母很好的把握一个度的问题。结束语总之,对0—3岁婴幼儿潜力的开发最终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地发掘人的潜力以更好地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 早期教育论文:社区早期教育管理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强化社区的责任和行为主体意识,切实将社区早期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和服务体系 (一)各街道办事处必须高度重视社区早期教育工作,切实把开展社区早期教育作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社区建设和发展规划之中。要深入研究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开展非正规形式的早期教育,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指导家庭科学养育子女。要加强管理,理顺管理体系,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调动各方人员(计生、文卫、妇联等)密切合作,共同参与社区早期教育工作。 (二)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辖区内散居儿童数量和0—6岁儿童家长及抚养者的需要,统筹规划并不断完善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充分挖掘社区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想方设法开辟活动场所,设置玩具、图书室(角),使其在数量上逐步满足社区所有散居儿童及家长就近参加活动的需要。在工作内容上能为本社区的0—6岁儿童及抚养者提供亲子活动、保育教育咨询、资讯等综合性的早期教育支持与服务。 (三)各街道办事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在社区中更加广泛地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将科学的育儿理念和育儿方法普及到所有0—6岁儿童家庭。要在社区中努力营造重视早期教育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早期教育工作中来,为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各街道办事处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开展社区早期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各社区居委会要设专人负责早期教育工作,随时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的数量及接受早期教育的状况,为所有散居儿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负责组织散居儿童及其抚养者参加社区的各种早期教育活动,确保早期教育覆盖到包括贫困家庭儿童、外来人口儿童及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0—6岁儿童及其家庭。 二、建立和完善社区早期教育管理机制,形成面向全区所有0—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人民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各类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早期教育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早期教育服务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有关单位、部门要在开展以家庭、社区为基础的早期教育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形成一套科学的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这一学前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切实履行主管职责。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认真负责对幼儿教师、社区早期教育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从事社区早期教育工作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水平;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工作,积极与区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充分利用百名教师下社区的资源优势,安排专门人员具体从事社区早期教育工作。 (二)区卫生部门要担负起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职责。要深入各街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为社区散居儿童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对0—3岁婴幼儿健康、营养、生长发育水平进行定期测评,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养育观念,帮助儿童达到每个时期的健康指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三)区妇联要充分发挥在组织、发动社区居民工作上的优势,坚持“儿童优先”原则,认真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面向社区0—6岁儿童家长,开办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早期教育知识,提高家长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知识和能力。 (四)区残联要认真做好对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并与区卫生部门联合做好新生儿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五)区民政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享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与区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六)区社区教育办公室要努力建设一支由社区工作者、幼儿教师及社区中热心早期教育的人士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早期教育工作者队伍,通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使其获得从事社区早期教育的实践技能,并持证上岗。 (七)合理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协调教育、卫生等各方面力量,完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建立医教结合的服务体系,为家长提供综合、全面、科学的育儿指导服务,确保**区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便得到来自社区的早期关爱。 (八)建立区级社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充分挖掘各方面人力资源,设立集网络宣传、资料研发、志愿者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使其成为我区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指导的资源。 (九)全区各类托幼园所要充分发挥正规学前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切实树立大教育观念,增强主动服务社区意识,认真履行社会职责。要积极投入人力及物力资源,选派有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志愿者,为本社区非正规形式的早期教育提供支持与服务。承担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园所,要本着为社区服务的原则,帮助和指导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开展工作,在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服务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带动社区早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对社区早期教育的管理与监督,确保社区早期教育健康发展 (一)区人民政府不断加大对社区早期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年拨专款用于开展社区早期教育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也要千方百计筹措经费,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资源,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同时,各街道办事处还要研究和解决低成本的早期教育收费问题,通过家长缴纳一定数额的活动资金,维持资源中心的正常运转,促进社区早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社区早期教育工作签约制。各有关部门要将早期教育工作纳入本部门政务工作目标之中,一把手负总责,并签定、完成工作目标责任书,保证社区早期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三)区社区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定期召开会议,全面了解和掌握各街道办事处落实社区早期教育目标的情况,专题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工作。 (四)各有关部门要重视对此项工作的过程管理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定期对全区开展社区早期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不断提高我区社区早期教育工作质量。 (六)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社会事业,为鼓励各方面人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开展各项工作,区人民政府将建立激励机制,对开展社区早期教育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部门、社区组织及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早期教育论文:教育局完善早期教育部署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局、公司、区级国家机关、代管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结合我区几年来人口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和整合社会力量为主导,坚持公益性服务与产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开发婴幼儿潜在智能,提高母亲及看护人员科学养护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以优质服务求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为工作目标”的原则。 (1)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的原则。利用区人口计生委服务中心现有的教育阵地,通过与相关部门联手,建立起为婴幼儿实施服务的看护人员培训基地,即:“育婴师”、“月嫂”培训基地,并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育婴师”、“月嫂”培训,要以有意愿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为主要工作对象,把母婴护理基本技能培训做为主要培训内容,参照有关部门的培训工作要求,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上与全市统一的上岗要求相匹配,借助社会力量为全区母婴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建立比较完备和规范的教育培训体制,通过建立培训标准、规范培训内容、建立考核办法等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对经培训、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为其颁发合格证,作为上岗的依据。 参加“育婴师”、“月嫂”培训的人员将采用社会公开招生与各街、社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从本区有志从事母婴护理的人员中招募。 对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人员,区人口计生委将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对下岗、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中参加培训的予以全程免费培训;对于其他有意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给予适当、低偿收费。对于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2)坚持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原则。在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区人口计生委将跟踪培训全过程,采用学业评估、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及在培训期间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的方法,提升服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的原则。“育婴师”及“月嫂”培训工作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培训工作中,要以满足群众现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产业化的运作模式进行,注重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 2、工作目标。到年底,新生儿家庭对“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知晓率达100%;对有需求意向家庭的人员推荐率达100%;对“育婴师”、“月嫂”的人才库管理达100%;第一年上岗率达60%以上;第二年上岗率达80%以上。 3、主要任务。 (1)宣传倡导。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的网络优势,大力宣传“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对培训工作的了解,扩大全区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支持。 (2)组织实施。成立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培训工作安排,明确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做好组织培训人员、聘请授课人员等具体工作;制定培训工作相关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建立“育婴师”、“月嫂”人员人才库,通过政府及人口计生工作政务网,对外予以,并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向社区居民进行推荐。 建立升级培训工作机制,对取得培训合格证并经过实践得到肯定的服务人员,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升级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3)工作评估。做好培训后期的总结和服务人员跟踪评估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对服务质量高、跟踪评议反映好的服务人员,区人口计生委每年度组织星级服务员评选。对服务技能低下、服务态度差、群众不满意的服务人员,考评领导小组有权收回培训证,取消其资格。 (二)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通过倡导科学早期教育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培训人才队伍、健全工作网络,建立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为依托、社会早教资源为补充的人口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人口早期教育机制,不断拓展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内容。 2、工作目标。普及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使0-3岁婴幼儿家庭享有低偿、科学、系统、便利的早期教育服务,具体目标是: (1)早期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人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群众对开展人口早教工作的正确认识,让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群众自觉参与早期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 通过设立南开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开办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培训,扩大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引导早期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拓展为群众服务的内容,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2)早期教育活动进一步广泛普及。发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开展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三进、三送”活动,即人口早期教育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街道、社区和家庭送人口早期教育政策、送理念、送知识,让人口早期教育活动在全区广泛普及,促进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人口计生早期教育工作蓬勃开展。 通过印制和发放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宣传品,组织0-3岁婴幼儿家庭参与区、街、社区早期教育活动,达到80%以上的家庭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接受区早期教育基地教育的家庭掌握比较多的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早期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整合相关部门优势,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搭建人口早期教育的工作平台。实行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大联合,积极探索人口早期教育互动、联动新模式,健全完善早期教育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人口早期教育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与各相关部门合作的工作体系,人员组织到位,活动效果明显,运用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步规范早教基地的各项工作。 3、主要任务 (1)制定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早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成立南开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不断加强人口早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编写发放《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致全区育儿家庭的一封信》,使广大的育儿家庭充分认识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联合协作协议,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构。 成立区人口早期教育专家组,聘请并吸纳具有早期教育相关知识和专长的人员充实到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之中,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网络,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为中心,辐射各个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婴幼儿园所、社会早教机构等社区资源联手开展早教工作;建立相应的联合工作制度、规范运作程序,逐步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组建区“人口早期教育督导员”队伍,从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中选拔一批热衷公益事业的骨干,通过召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并掌握群众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宣传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重要性,倡导优生优育。 聘请早期教育专家编写分别适合于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的早期教育工作辅导教材,使教材既符合科学、规范,又符合实用、易操作的宗旨。 联合社会机构,联手开展面向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开设婴幼儿教育指导课程。建立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工作方法、措施和运作程序,适时组织培训工作交流、座谈、研讨等活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继续深化区人口计生委新婚学校和区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其授课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和宣传。 各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爱之家”和“客嫂驿站”等人口计生服务阵地,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扩大以政府为主导的人口早期教育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人口计生委成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口计生委主任管婧同志任组长,副主任罗金钟、贾欣玫任副组长,区人口计生委办公室、宣传科、计生协等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衔接、经费投入、工作督察等。具体工作由宣传科牵头落实,相关科室紧密配合。各单位要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确保人口早期教育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保证经费投入。人口早期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要按照“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原则,保证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早期教育宣传、咨询、培训和指导等基本项目经费需求,保证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3、加强社会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播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阅报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广泛宣传;区人口计生委将在区新闻中心、南开报和其他媒体开辟早教栏目,大力宣传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与教育、劳动、妇联、卫生等部门的协作,整合相关部门公共服务资源,结合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家长教育和就业培训等,将人口早教工作融入其中;结合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相互推动,促进人口早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早期教育论文:家庭早期教育论文 家庭早期教育就是游戏教育。婴幼儿是在游戏中发展了心智、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知识。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之水,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有缺陷的童年,而没有融教育于其中的童年则是遗憾的童年,有快乐的游戏相伴而又教育无痕的童年才是有情趣的、美好的童年。 孩子一起游戏,在大自然中,在房间里,在书籍中,在对话里,在一切可以找到快乐因子的地方。那么,怎么和孩子一起玩呢?怎么才能让游戏变得富有教育意义呢? 一、要细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孩子生来就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如果父母多留心,做个观察家,你就会发现,在孩子的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兴趣的亮点,于平凡细微处能洞察到孩子的探究倾向,这时候如能抓住这个兴趣点,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培养出孩子某方面的兴趣。 有一回,我抱着孩子到校内小电影院看电影,孩子看了一会就没有兴趣了。他把身子的重心倾向电影放映室的方向,用一只伸了出去的胳膊示意我——要去那儿。当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来到放映室时,他的眼睛为之一亮,嘴角咧着笑。好奇心使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转动的片子和传动带,看着放映员一遍遍地操作,足足看了有40分钟才肯离开。 从那时起,我发现他一看到转动的东西他就表现得异很兴奋。于是我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转动的、圆的东西给他看。比如停留在电风扇旁,给他玩圆形的钟,到户外看转动的车轮,以至于他对“圆”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来,延伸到让他接触各种几何图形,我买来各种图形的图片,用硬纸片剪成各种形状,并写上阿拉伯数字。陪他一起给他玩积木,让他感受空间感。这又影响到他后来对几何图形及数字发生了兴趣。 就这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在我不断的、有意识的捕捉中巩固下来了。 二、要能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孩子的玩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看不到看似随意的玩耍中所蕴藏着的教育内容。如果成人能有意地引导,让孩子专注地观察,学会深入思考,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一次,屋外哗啦啦地下着雨,当我喊儿子做事几遍都没有回应时,跑到门外一看,才知道他正脚穿雨鞋手打雨伞,站在雨天里,手中的伞柄在他双手的扭动下,伞飞快地旋转起来,洒得雨花四处乱溅。此刻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躲到伞下,和他一起玩起来。 我问:“航航,你为什么要转伞呀?”“好玩。”儿子开心地回答我。“怎么个好玩法?”“好多雨点被我甩出去了,你看。”“噢,它是怎么甩出去的。”儿子大概不明白我的意思,回答不上来,我启发他:“也就是说是它朝什么方向跑出去的?”这下,儿子认真地边转伞边琢磨起来了。过了一会儿,他指了指伞骨尖端,说:“是从这儿斜着飞出去的。”“你把伞停下来,看它又是怎么跑的?”“当然是直直的往下掉。”“这说明了什么?”儿子想了想,终于说:“转和不转,方向不一样。”“真不简单,那么雨点的方向和什么有关?”最后他终于总结出了:“和速度有关!” 看着孩子兴趣正浓,我又和他一起聆听雨声,学习说象声词,看谁说得多。我说一句“叭嗒叭嗒”,他说一句“滴嗒滴嗒”。接着又和他一起打着伞步行,去观察雨点跌落到池塘里、石板上的情景,静听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 三、要灵活多样创造各种方法 幼儿的兴趣不长久,容易转移,这是由于幼儿的注意保持时间短暂这一特点决定的。对于孩子所专注的某项事物,时间一长便容易失去兴趣。那么,如果此时父母能够随机应变,让游戏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孩子的兴趣火花又会被重新点燃。 孩子认字的时候是做成字卡给他认读的,认字容易巩固难。要让孩子牢固地记住汉字,并保持认字的兴趣,还得多想几种办法。那一天,我准备让他巩固旧字,孩子只认了两个就不想配合了。我说我们来个天女散花吧,于是我把7张字卡随手朝空中一扔,和孩子一起抢拾,看谁抢得多。我抢到了“面包”、“西瓜”等,他抢到了“高兴”、“生气”、“沙发”、“月亮”、“兔子”等”。然后我们互相组成句子。我给出“西瓜”,他亮出“杯子”,我说不对,问他谁要“西瓜”,他才出示“兔子”。第二天,我和他用字卡玩起了“开商店”。他的商店“货”很多,我要买什么,他得用心去找出来。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很多生字。 此后,还玩过字卡躲猫猫,一人藏字卡一人找;给字找朋友,即组词认字。比如我手中出示“上”,他得找出“课”、“班”、“学”等;从报纸和故事书中找“老朋友”,有利于新字的巩固;给字词安家,即按字词的分类要他挑出来放到相应的“屋子”里,以便学会词的归类。 在丰富多采的游戏中,孩子对汉字产生了敏感,只要有汉字的地方,他就会主动问我字的意思。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使我能较早地把孩子引入书籍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对书的兴趣。 四、要及时转移教育战略战术 一天,我正摊开画报教孩子认字。当指到“汤匙”两字时,孩子一边用手表示“舀”的动作一边说:“舀,舀,舀饭。”并把书一把扫到地上,显然他没兴趣认字了,他的思维活动已转移到另一方向——头脑中出现了“舀饭”的表象。于是我放弃了教孩子认字,对他说:“噢,”汤匙是用来舀饭的,是吗?”他点点头。“那汤匙还能用舀做什么?”他看到桌上的花生和糖果,脱口而出:“舀花生,舀糖果。”“真聪明,汤匙是用来舀东西的,还能用来做什么呢?”为了直观,我特意从厨房拿来了汤匙。他看到电视机旁的小药瓶,说:“用来盖那个小药瓶。”“对,还有呢?”我不断发问,他不断思考,“用来摆家家!”“用来敲!好听!”“用来转圆圈玩!”他于是把用手推了一下汤匙柄,转了起来。过了一会又说:“用来刮东西!”原来,他拿起汤匙用力在我身上刮!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本来是认字活动,但在引导过程中孩子兴趣消失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活动动向,并顺着孩子的思路走下去,开辟新的领域——想像力的训练。 总之,在和孩子游戏中,要想法把游戏扩大化,多样化,丰富化,创造化。把点点滴滴的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创造契机,及时转换教育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以学习为乐,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早期教育论文: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着力构建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妇联就进一步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家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的精神,积极开展0—6岁托幼一体化的探索和实验,0-3岁早期教育逐步展开,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较好地满足了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广大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的早期教育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随着我国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对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幼儿园,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让每一个婴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民生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的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对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精心规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加大推进力度,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知识,为每一个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今后一个阶段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构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0—3岁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发展目标。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建立起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依托、以优质园为骨干、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多方协同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新格局。具体目标是: 到2012年,全省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为:苏南地区的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75%以上;苏中地区的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65%以上;苏北地区的城市达70%以上,农村达到50%以上(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是指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 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员都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形成一支面向社区、指导家庭科学育儿的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人员队伍。 三、建立并形成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机制 各地应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政府,逐步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部门各司其职,早教机构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早期教育工作网络,推进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切实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早期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牵头并组织各部门做好早期教育的相关工作;承担对托儿所、亲子园的登记注册工作和早期教育的业务指导,向有关部门提出对托儿所、亲子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培养和培训托儿所、亲子园的园(所)长、教师,建立园(所)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做好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建档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标准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及时提供0—3岁婴幼儿数等情况。 妇联应在社区(农村地区在镇、村)做好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组织发动工作,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保证辖区内所有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都能接受早教指导,提高家庭科学育儿水平。 各市、各县(市、区)要建立早教指导机构,负责本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推进工作,努力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专门人员,基本满足0-3岁婴幼儿和家长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灵活有效的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网络。 各地要建立完善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参与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在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推广有益经验,以保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要坚持科学指导、专业引领,规范操作、形式多样。各地、各早教机构要遵循婴幼儿成长规律,按照《江苏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详见附件),科学有序地开展早期教育活动。要加强对早期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坚决防止超越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切实推进我省早期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 各地要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各类幼儿园开展灵活便捷、丰富多样的早期教育工作。省和市优质幼儿园(含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要根据现有条件积极开设托班或亲子园,在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保证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期教养指导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农村地区要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阵地,通过请家长和婴幼儿走进中心园、中心园教师送教到村等方式,保证辖区内0—3岁婴幼儿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和本园资源,采用开办托班、亲子活动、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资料宣传、送教上门、育儿沙龙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努力成为面向社区的科学育儿指导基地,不断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提升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质量。 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早期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公益力量开办亲子园、托儿所等,满足社会对早期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五、努力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人员专业素质 切实加强0—3岁早期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拓宽早期教育的新视野,创新早期教育的发展策略,以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引领早教机构走上持续、健康、高效的发展轨道。 着力提高0—3岁婴幼儿早教从业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要根据0—3岁早期教育发展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各地要制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从业人员培训规划》,构建培养培训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适应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特别要建设一支数量大、层次高、能力强、后劲足的兼职人员队伍,从而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早教队伍。各地师范学校在幼师课程中要增加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内容。在园幼儿教师要逐步实行持双证(幼儿教师证和育婴师证)上岗。同时还要建立一支热心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志愿者队伍,多渠道提高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相关的其他人员(如家长、咨询人员、保健人员、志愿者、社区管理人员等)的素质,为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早期教育论文:早期教育将体育为重点论文 儿童要想身体好,基础要打牢;因为儿童时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所以,早期教育重视体育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上有不少人往往把智力开发,识字阅读,或者学习做人和培养品德放在儿童早期教育的首位;但是,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看,把体育放在首位才是比较科学的和恰当的。 一、儿童强壮的体格是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的物质载体。 身体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儿童的体质不仅直接影响到游戏活动和智力开发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日后学业与事业的成功,甚至有可以通过遗传基因影响到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试想,一个长期处于体弱多病、无精打采状态下的孩子,怎能坚持正常的生活,怎能享受各种游戏的乐趣,又怎样能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当然,更谈不上开发智力、培养人格了。如果一味地只强调智力开发和识字阅读,很可能导致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生态平衡”错位。 二、儿童的抗病能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或受到伤害。 儿童的身体非常娇嫩,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伤害。我国流行病学的调查说明,我国人口死亡率中,儿童死亡率居前列。这是因为,一方面儿童年龄小,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易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好奇心强,什么东西都要亲自探索一番、体验一下,都要去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嗅一嗅、尝一尝;但是,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很有限,不可能认识到事物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和估计到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三、儿童期是身体和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一旦有所失误,会贻害终生,将悔之晚矣。 孩子从出生到满1岁,是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各种器官和组织迅速发育。以大脑为例,出生时,大脑皮质的沟、回还不明显,神经细胞体积很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较短、较少。脑的平均重量约为370克,相当于体重的1/8—1/9,到6个月时,即达700克左右,1岁时达900克左右,成人的脑重约为1500克,相当于体重的1/38~1/40。3岁时,大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纤维变长,分支增多,机能基本成熟。在身体和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最需要充足的营养,氧和活动量。如果儿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身体或大脑发育障碍,甚至畸形,贻误终生。 四、严酷的现实告诫我们,把体育放在儿童早期教育的首位,非常必要。 (1)1994年编制的《中国儿童状况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0.03‰,大城市为20.86‰,农村为71.08‰,在极为落后的农村(四类县)高达99.69‰。”这是一组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有关报告指出,中国儿童在生长发育曲线在6个月以内基本上接近国际参考标准,而后则明显地向下偏移,农村尤为突出。这就说明,我国儿童在6个月以后的体质发育水平明显下降。 (3)少数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营养不良的比率在40%左右,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女孩比男孩严重。儿童缺铁性贫血比率在50%左右。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孩子缺锌。缺铁、缺锌都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4)许多地方的调查说明,肥胖儿的比率逐年上升。肥胖儿童中的50—70%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功能下降,成年后极易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预防肥胖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 (5)由于营养不均衡和用眼卫生做得不好,我国城市小学生近视率达20%,最高达32%。 (6)许多调查表明,当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据两大城市对学龄前独生子女的调查,心理变态率超过50%。患孤独症的儿童,约有50万人,并以每年千分之几的速度增加。打骂体罚儿童,不仅给他们带来皮肉之苦,还会带来精神创伤,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因为对于心灵的伤害,远比皮肉的痛苦,更加刻骨铭心,还有什么舔犊之情可言? 把体育放在首位,并非成天都要孩子去搞体育和游戏活动。它的本质涵义是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它不仅要求孩子能成活,保证孩子有强壮的体魄,而且还要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聪慧的大脑和健康的心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WHO(世界卫生组织)在新近制定的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又指出:“如果家长和儿童能重视自我保健,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全世界可望减少1/3儿童疾病的发生。”为此,家长应给孩子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保证孩子有良好、充足的睡眠,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三大功能:有利于生长发育,22点至凌晨1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最高峰,但必须在熟睡后1小时才能进入高峰期;加强新陈代谢过程,有利于消除疲劳;有利于开发智力潜能,提高学习效果。据统计,7岁的小学生,每天少于8小时睡眠者,有60%的人跟不上班,39%的人勉强达到班上平均分数线,没有一个人名列前茅。 美国一位早期教育学家说:“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努和不满,这些情绪和情感有害于孩子的神经,引起身心虚弱。同时,孩子会由于这些情感而患病,影响身体健康。要让孩子寄喜悦于明天,高高兴兴地进入梦乡,抱着喜悦的希望早起。” 平时注意少吃甜食,重视早餐,并防止儿童学习负担过重。学习负担过重,可造成所谓“信息过剩综合症”,表现为烦躁不安、胸闷气短、目眩脑胀、忧郁孤僻、精神不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降,还可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病状,如高血压、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甚至休克。 总之,在儿童早期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儿童体质的增强,不能忽视体能的培养,不必强制儿童整天学这学那,而应使孩子愉快地度过儿童期。 早期教育论文: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卫生局、妇联: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着力构建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妇联就进一步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家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的精神,积极开展0—6岁托幼一体化的探索和实验,0-3岁早期教育逐步展开,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较好地满足了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广大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的早期教育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随着我国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对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幼儿园,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让每一个婴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民生的突出问题。党的*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的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对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贯彻党的*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精心规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加大推进力度,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知识,为每一个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今后一个阶段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构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0—3岁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发展目标。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建立起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依托、以优质园为骨干、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多方协同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新格局。具体目标是: 到2012年,全省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为:苏南地区的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75%以上;苏中地区的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65%以上;苏北地区的城市达70%以上,农村达到50%以上(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是指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 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员都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形成一支面向社区、指导家庭科学育儿的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人员队伍。 三、建立并形成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机制 各地应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政府,逐步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部门各司其职,早教机构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早期教育工作网络,推进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切实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早期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牵头并组织各部门做好早期教育的相关工作;承担对托儿所、亲子园的登记注册工作和早期教育的业务指导,向有关部门提出对托儿所、亲子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培养和培训托儿所、亲子园的园(所)长、教师,建立园(所)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做好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建档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标准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及时提供0—3岁婴幼儿数等情况。 妇联应在社区(农村地区在镇、村)做好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组织发动工作,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保证辖区内所有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都能接受早教指导,提高家庭科学育儿水平。 各市、各县(市、区)要建立早教指导机构,负责本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推进工作,努力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专门人员,基本满足0-3岁婴幼儿和家长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灵活有效的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网络。 各地要建立完善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参与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在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推广有益经验,以保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要坚持科学指导、专业引领,规范操作、形式多样。各地、各早教机构要遵循婴幼儿成长规律,按照《*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科学有序地开展早期教育活动。要加强对早期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坚决防止超越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切实推进我省早期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 各地要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各类幼儿园开展灵活便捷、丰富多样的早期教育工作。省和市优质幼儿园(含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要根据现有条件积极开设托班或亲子园,在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保证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期教养指导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农村地区要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阵地,通过请家长和婴幼儿走进中心园、中心园教师送教到村等方式,保证辖区内0—3岁婴幼儿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和本园资源,采用开办托班、亲子活动、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资料宣传、送教上门、育儿沙龙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努力成为面向社区的科学育儿指导基地,不断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提升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质量。 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早期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公益力量开办亲子园、托儿所等,满足社会对早期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五、努力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人员专业素质 切实加强0—3岁早期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拓宽早期教育的新视野,创新早期教育的发展策略,以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引领早教机构走上持续、健康、高效的发展轨道。 着力提高0—3岁婴幼儿早教从业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要根据0—3岁早期教育发展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各地要制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从业人员培训规划》,构建培养培训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适应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特别要建设一支数量大、层次高、能力强、后劲足的兼职人员队伍,从而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早教队伍。各地师范学校在幼师课程中要增加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内容。在园幼儿教师要逐步实行持双证(幼儿教师证和育婴师证)上岗。同时还要建立一支热心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志愿者队伍,多渠道提高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相关的其他人员(如家长、咨询人员、保健人员、志愿者、社区管理人员等)的素质,为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早期教育论文:社区幼儿园早期教育计划 教育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新体制的需要,构建学习社会化,教育终身化的全民教育体系,现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润泽街道社区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社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紧紧围绕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等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发挥社区党校、团校、妇女学校、等社区教育阵地的作用,努力提高社区成员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和知识技能素质,以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 ——为社会进步服务。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努力构建适应社情、民情的社区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适时地为社区成员的知识更新与岗位转换提供服务,实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社区教育能为全面进入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为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服务。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发挥社区教育的导向功能,以人为本,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满足社区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目标 1、努力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素质。高标准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提高0—3岁婴幼儿入托率、学龄前儿童3年入园率,中、小学生入学率要达100%,不让一名中小学生因家庭贫困等原因而失学。 2、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宣传实施和“四五”普法教育,在社区居民中普及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大力提高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准。 3、完善社区教育的开放体系。逐步完善以社区教育学院为中心,社区党校、团校、市民学校、妇女学校、老年学校、国防学校为基础的服务型、开放式社区教育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社区化、多功能、实用型、服务型的教育培训层次。 4、加强老年人教育。从硬体、软件等方面切实抓好老年教育基地建设,形成老年教育教学网络体系,使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5、抓好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再就业培训,主动参与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使下岗待业人员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 6、加强社区教育和文化设施建设,营造终身教育良好氛围。各类学校进一步面向社区开放,扩大各种教育基地内教育资源利用率,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教育的机会,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 7、加强学校型组织建设。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若干个学习型组织,并在各社区大力开展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的创建活动,使之成为学习化社会的建构基础。 三、措施 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到社区的各个部门和社区全体成员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以上目标必须做到“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功能多样,办学开放,服务社区”的原则。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统筹机构 建立由街道统筹,各部门、各社区居委会及辖区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代表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对社区教育计划的实施,进行管理和综合协调。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学习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城区的有关文件及指示精神,在辖区内形成学理论、学知识、学科技,自觉接受终身教育的良好学习氛围,推动社区教育正常健康发展。 3、加强统筹协调,优化社区资源配置 以社区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共享为原则,充分挖掘和发现社区教育文化资源的潜力和作用,开辟多途径的社区教育通道,促进各类教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向社区成员开放。 4、加强教育管理,稳定社区师资队伍。 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一支稳定的、以兼职为主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广泛吸纳社区内科研人员、专家、学者和离退休老同志,充分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开展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教育,人口理论、计划生育、妇女干部、家庭教育培训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伦理道德等各类教育,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5、加强制度建设,政策保障措施配套 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区教育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制定政策保障措施,以解决开展社区教育必需的经费、人员和基本建设等具体问题,激发和调动社区成员愿意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积极要求参加学习的自觉性,以保证社区教育正常开展,促进社区教育走上依法,有序、健康的轨道。 早期教育论文:西方早期教育发展论文 [摘要]西方早期女子学院为不能进入传统大学学习的妇女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美国走在了西方女子高等教育的前列,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早期女子学院的创办和发展上。女子学院作为一种专门提供给妇女的男女分校式的高等教育,其特点非常鲜明。早期女子学院的创立和实践改变了整个高等教育的结构,并且作出了严肃对待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历史贡献。直至今日,女子学院仍是世界各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女子学院;女子高等教育;性别公正;西方女子教育 作为一种专门提供给妇女的男女分校式的高等教育,西方早期女子学院为不能进入传统大学学习的女性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男子的大学相比,这些女子学院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在欧美各国,女子学院的办学模式也各有差异。在女子高等教育方面,美国走在了整个世界的前列,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早期女子学院的创办和发展上。美国的早期女子学院以七姐妹学院为代表,包括:蒙特·霍利约克学院(MountHolyokeSeminary)、史密斯学院(SmithCollege)、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College)、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College)、巴纳德学院(BarnardColIege)、瓦萨学院(VassarCollege)以及布林·莫尔学院(BrynMawrC01.1ege)[1]。这七所女子学院中既有独立的女子学院,学院的楷模。然而,女子学院的价值被公众所接受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以美国为例,直到1973年,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CarnegieCommissiononHigherEducation)发表了《女子高等教育的机会》一文,才首次比较正式地希望教育界关注女子学院所起的作用。该文指出:“女子学院毕业生的成就值得重视,不仅因为它们体现了女子学院对妇女教育的决心,而且在其潜在影响方面更具重要性。”[2]在女子学院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妇女及其才智并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女性在社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如此,早期女子学院还是得到了发展,直到今日它仍是世界女子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西方早期女子学院的历史渊源 西方女性正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发生在近代以后。为了进入大学,妇女们经历了不断的努力和斗争。大学在其创立之初,目的就是培养为教会和国家服务的人才。而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决定了她们无法进人传统的大学领域。此外,人们也习惯性地认为女性在各方面都弱于男性。具体来说,首先,妇女被认为在智力上先天弱于男子,因而不适合接受高等教育;其次,妇女天生体力过弱而无法承受高层次智力活动带来的压力[3]。尽管女子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和努力没有停止过,但女子始终被阻隔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之外。但是随着社会风气开始趋于开放、高等教育功能不断拓展、基础教育逐渐普及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日益显著,女子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的客观条件已经形成。同时,女性主义运动推进了妇女争取获得包括教育权在内的各种平等权利的斗争,使妇女在主观上要求接受高层次教育,即高等教育。如此看似不可调和的两难局面,为早期女子学院的建立提供了前提。确实,西方早期女子学院的创立为不能进入传统大学学习的女性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这一时期的女子学院是一种专门提供给妇女的男女分校式的高等教育机构,与面向男子的大学相比,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 美国是最早创建女子学院的国家。在美国殖民地早期,虽然已经有了名为“学院”的专门招收女性的学校,但其程度不过比中学稍高一点,还不是名副其实的女子高等教育,并且此类学校多数是寄宿学校。其中,最著名的是宾夕法尼亚的摩拉维亚女子学院(MoravianSeminary)。在该学院中,教师教摩拉维亚族女孩语言、宗教、历史、音乐以及包括天文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在内的自然学科。以欧斯特莱恩(ElisabethOegerlein)为代表的先驱者将摩拉维亚女子学院的办学精神在殖民地传播,并且创办了许多类似的女子学院。到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时,摩拉维亚女子学院被公认为是美国女子能接受最高级别教育的机构[4]。随着美国女子要求接受更高教育,1785年摩拉维亚女子学院开始招收美国社会各种族、各阶层的妇女,正式的女子学院初现端倪。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等待之后,即19世纪30年代,真正意义上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女子学院在美国首先建立。一般来说,这些女子学院也是最前沿的女子高等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女子学院的创建和发展经历了名称和内涵的重大变迁。在美国,殖民地时期就出现了比中等教育稍高的专门培养女子的学术团体(Academy)。19世纪初,“女子学院”(Seminary)一词替代了先前的学术团体的称法,使女子接受中学后教育有了更加正式的含义,学院办学的主要目的是职业准备。在这方面,与男子学院为培养军事人才不同,女子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教师及母亲。虽然不同地区的女子学院的课程内容不一,例如,有些女子学院注重礼仪的培养,有些女子学院提供家政课程,但是当时所有的女子学院都不提供男子学院提供的用希腊语、拉丁语传授的古典课程。女子学院最多也只是提供一些用英语传授的学术性课程,例如历史、哲学、现代语言及自然科学等,其目的也仅限于为妇女从事教学工作做准备。当然,也有一些有远见的女子学院开设了属于大学程度的课程,例如纽约州的特洛伊女子学院(TroyFemaleSemi—nary)[5]。“女子学院”的这种称法一直被沿用到真正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女子学院的出现。到19世纪末,随着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观念的确立和男女平等的高等教育斗争的开展,许多女子学院开始改用传统的“学院”(college)的称法。 二、西方早期女子学院的创立与发展 西方早期女子学院的创立与发展是女子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早期的女子学院主要有两种形式:独立的女子学院以及隶属于综合大学的女子学院。在这些学院的创立与实践过程中,既有为女子大学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人物,也有从女子学院提供的大学教育中受益匪浅的杰出女性。虽然真正的西方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的欧洲,但是,由于欧洲社会生活的历史传统相对闭塞,欧洲各国在女子学院的创建和发展方面都没有赶上美国。 1.美国独立的女子学院 在美国独立的女子学院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是里昂(MaryLyon)创办的蒙特·霍利约克学院和瓦萨(MatthewVassar)创办的瓦萨学院。 1837年11月8日,美国新英格兰拓荒区的一名女教师里昂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在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雷创建了第一所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女子学院,即蒙特·霍利约克学院。在蒙特·霍利约克学院之前,里昂已经在新英格兰的许多地方,建立并推广她的女子学院办学模式,这些学院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高等教育水平,但为蒙特·霍利约克学院的创办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首先,招生要求严格。里昂要求入学的妇女思想成熟、态度严谨、有能力完成学院课程的学习,并且具有摆脱传统的家庭生活而追求全新未来的意愿。其次,里昂争取到了男性的支持,这些男性多数来自教会。其中,最重要的是牧师帕卡德(TheophilusPackard)以及霍克斯(RoswellHawks),他们通过传教的方式将里昂的女子学院办学理念和实践在教区推广[6]。同时,里昂的办学资助也主要来自教会,当然也包括一些个人资助。此外,课程要求规范。在新英格兰建立的女子学院中,里昂的伊普斯威治女子学院(IpswichFemaleSemi—nary)的课程和教学已经具有了鲜明的高等教育特色。 1837年,在募集到了一笔8千美元的资助后,里昂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达到高等教育程度的女子学院建在了马萨诸塞州南哈德雷的霍利约克山边。学院成立之初有80名女学生,校舍为一幢四层的楼房。里昂节俭朴素的风格完全体现在了蒙特·霍利约克学院的校舍建筑风格上。在蒙特·霍利约克学院,里昂让女学生们掌握知识,学会自我管理,更注重培养女孩们对人生的信念。她建立了二个完整的大学系统,将外在的建筑转换成了内在的秩序。在这样的转换过程中,里昂应用了古老的女子教育理念,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中,适当地借用了母女的关联,从而很好地将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了起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里昂始终强调她们自身的女性角色。这种办学理念完全有别于传统的只对男子开放的大学,具有独到的女子高等教育的特色。作为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蒙特·霍利约克学院的建立为美国女子教育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1849年里昂去世,但她所创办的女子学院并未就此停滞不前。随着学院学生、教师、校舍以及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女子学院成为了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一时期,历史上第一批女子学院出现在美国东部以马萨诸塞州为中心的地区。其中值得一提的另一所女子学院是1865年创办的瓦萨学院,学院的改革精神体现了美国妇女新纪元的开始。瓦萨学院的创始者们深深地意识到了对女子学院进行革新的重要性,这所用“学院”(college)命名的学校大胆地为妇女提供完整的文科课程。 瓦萨学院的创始人瓦萨曾这样指出,学院创建的目标是让女子能获得和男子一样的高等教育[7]。瓦萨突破了女子学院的传统办学理念,要求自己的学院并非表面化地模仿普通高等教育,强调根据新的教学对象,即女性,进行适当的、特别的调整。首先,在课程方面,瓦萨学院将体育课放在第一位,尤其注重体育课在所有课程中的基础作用。学院还特别成立了体育训练科,在专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体育训练活动;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的户内、户外课余运动,并且不断更新校内运动设施。第二,在智力教育方面,该学院的特色是文科教育,因此,要求学生入学时已顺利完成了基础教育。学院的课程设置分为常规课程(regularcourseofstudy)及特别课程(specialcourse)两类。前者与其他女子学院的培养目标接近,即让妇女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后者则注重妇女教育的特殊需要。另外,学院还设有不同的专业系科。在瓦萨学院建立之初,曾设想将学院的学习年限从传统的3年延长为4年,但这和传统观念中妇女适婚年龄有点冲突,因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是阻力重重。瓦萨学院的办学在突破传统的同时,也注重女性特色以及教育的社会和职业性。专为女性开设的家政教育便是一大特色[8],学院不仅在课程设置中保证一定课时的常规家务能力培养,例如针线活、家用设施的修补等,而且还开设了包括家政经济学课程在内的家政课程。同时,在学院的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瓦萨认为,妇女在接受完高等教育后,在社会中将扮演一种特殊的角色并承担社会使命,因此,学院所开设的社会教育就是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职业教育方面,学院着重培养女性的教学、电报发送、速记、记账等职业技能。这些职业技能都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对妇女劳动力的需求。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妇女以成倍的增长速度进入各类女子学院学习。据1870年美国教育委员会的统计,有11,000名美国女性在女子学院学习。也正是从19世纪70年代起,美国女子学院的数量迅速增长,许多原先以旧式女子学院命名的学校都升级为高等教育程度的女子学院。 2.英美隶属于综合性大学的女子学院 早期女子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形式是隶属于综合性大学的女子学院。这些女子学院虽然隶属于综合性大学,但实际上,从管理和经费而言,这些女子学院都是独立的办学机构。而且,多数学院的教学楼不在隶属大学的校园内。当然也有部分女子学院与其隶属大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在课程教学方面得到隶属大学的支持。这些女子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实际上意味着综合性大学开始公平地向妇女提供高等教育。例如,创办于1879年的隶属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学院,创办于1889年的隶属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巴纳德学院等。 19世纪初,英国已经有一些私人团体为妇女提供带有一定高等教育特色的教育。但是,女子高等教育的真正开端是从剑桥大学开始的,并且以隶属于综合大学的女子学院为重要形式。英国的剑桥大学最先开设了两所隶属性质的女子学院,即格顿学院(GirtonCollege)及纽纳姆学院(NewnhamC01.1ege)。在英国,女子高等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很多革命性观念都首先在这两所学院中产生和实践一J。格顿学院的前身是由英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戴维斯(EmilyDavies)于1869年在希钦创办的一所女子学院。该学院由剑桥大学的客座教授授课,在管理体制上和剑桥大学并没有什么联系。希钦学院在创建5年后搬到了剑桥,新校舍建在名为“格顿”的地方,故将学院命名为“格顿学院”,并且成为了剑桥大学的学院之一。它设有神学、古代文学、数学、自然科学、法律、历史、古代语及音乐理论等学科。戴维斯还推动建立了一个委员会,以确保妇女能参加大学地方考试(HigherLocalExamination)。剑桥大学于1863年允许妇女参加大学地方考试,并从91位考试者中选出25个候选人。虽然这些候选的女生仅用了6周的时间准备考试,但她们却在考试中表现突出。剑桥大学的地方考试按同等条件向有限的妇女开放,进行了为期3年的试验。随后,剑桥大学就开始每年正规地招收女生。这些都为女子高等教育在英国的开端和发展创造了条件。1871年创办的纽纳姆女子寄宿学院于1880年并入了剑桥大学。进入纽纳姆学院的女生必须在18岁以上。该校设有数学、历史、现代语、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地质、矿物学等课程。同时女生也可以到剑桥大学其他的学院听课,并在研究所和陈列馆等场所接受自然科学、物理、地质学及矿物学等操作性课程教育。格顿学院和纽纳姆学院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形成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师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的特色,而这种做法到19世纪90年代后才在男校中推广。 1879年,牛津大学效仿剑桥大学的做法,开设了多所女子学院。1879年开设的玛格丽特夫人学院(LadyMargarettHall)是专门为信奉英国国教的妇女接受高等教育而建立的,该学院还开设了大学升学考试准备班。同年,还开设了萨默维尔学院(SommerviUeCollege)。该学院以著名的女天文物理学家萨默维尔(MarySommerville)的名字命名。1886年,另一所为英国国教信奉者开设的女子学院圣休学院(St.Hugh’sHall)在牛津大学创办。1893年又创办了圣希尔达学院(St.Hilda’sHall)。随着这些隶属性质的女子学院的建立,牛津大学校方意识到了加强对这些学院管理的重要性。于是,1878年牛津大学成立了牛津妇女教育委员会,将上述四所女子学院纳入该委员会管理之下,具体管理女子学院的教学内容及对学生进行监督。 三、西方早期女子学院的历史贡献 西方早期女子学院的创立和实践对西方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早期女子学院为西方女子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开端,为其他向妇女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早期女子学院的创建者向世人展现了她(他)们的勇气以及为之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在早期女子学院的创建者中,有一批坚强的女性,她们身上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例如,蒙特·霍利约克学院的创建者里昂,她不知疲倦地为她的学院募集每一分钱。这些女子学院的先驱者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即妇女是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给予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会使国家和世界得益。其次,早期女子学院的创建表现出先驱者对女子高等教育的敏锐感和远见卓识。她们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不仅使女子学院成为无数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而且女子学院在美国和世界上的传播推动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早期女子学院既为在其学院中接受过教育的妇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又为所有其他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妇女起到了示范的作用。美国的许多女子学院,例如,韦尔斯利学院等不仅倡导和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以促进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女子高等教育的理解,而且在女子高等教育的课程建设上提出了各项建议。更重要的是,无论来自何种社会背景和何种生活习俗的妇女在女子学院中都受到了完全公平的对待和教育,因为她们理应受到尊重。 西方早期女子学院在以下七个方面改变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结构:一是增加了大学入学的总人数;二是增加了业余大学生的人数;三是增加了女性学生的总人数;四是增加了各级公立大学的入学人数;五是对小规模学院中的入学人数的重新分配;六是减少了小型寄宿制学校的入学人数;七是减少了小型文科学院的入学人数[10]。 正如许多西方教育学者所指出的,西方女子学院的传统向世人表明了以下的历史进步性:第一,实现了将完全的高等教育环境引入妇女教育之中;第二,确保了妇女在所有学科领域中的受教育机会,包括那些传统上不欢迎女子的学科;第三,提供了妇女角色模式争辩的团体;第四,体现了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则;第五,创造了发展妇女之间深厚而持久友谊的场所和时间;第六,鼓励和培养了妇女的宽容性[11]。历史表明,很多美国历史上的杰出女性都接受过女子学院的高等教育[12]。与同时期的男女同校的高等教育相比,早期女子学院从某种程度来看,更注重为女性提供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威拉德(EmmaWillard)在特洛伊学院,还是里昂在蒙特·霍利约克学院,她们所创建的早期女子学院的课程和教学要求都不亚于传统大学的要求。虽然从数量上看,女子学院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1960年时美国有233所女子学院,但到1992年时只剩下84所。在所有美国大学女生人数中,女子学院学生仅占3%。但是,女子学院在培养妇女高级人才方面的杰出贡献证明了女子学院优势的明显。因此,很多西方国家的女子学院对其办学模式尝试了新的探索。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做法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 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是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一)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3.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今年“神舟五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 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感受阶段,抽象思维还很薄弱,向他们讲解词语的意思,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很难让其接受。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在适当点拨的基础上,再加以感受理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直观形象。我在教学过程中用指导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反复揣摩,渐渐领会其意是较为妥帖的方法。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通俗易懂的句段,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 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作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让学生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重点处。通过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通过多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优化小学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摘 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蒙性、训练的综合性和发展的渐进性等特点,坚持从入学抓起,从基础入手,全面抓好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培养能力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智力的竞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学习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更加着力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民族素质这个总目标服务,使学生尽早成为有用之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思想性、工具性、综合性的三大特点,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力,教会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优化阅读教学,必须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抓好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内阅读传授方法,训练思维,发展智力 阅读教学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教师要根据教材特色,深入挖掘、精心挑选教材中可供发展智力的因素,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学高峰,并通过教学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施加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和阅读,使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明确各段之间、各段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为他们理解课文和熟悉课文打基础,也为读写结合找准结合点和生长点。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粗、精、细”三读阅读指导。粗读能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和所学内容的基本思想。精读是用点、线、圈、勾等学习符号标示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特点、关键词句,做到边画边读边想。细读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以下五读:比读,比较所学内容的异同点;联读,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行知识系统化、脉络化的加工;续读,做完练习后,再读课文,加深知识的理解;写读,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写心得笔记,小结知识;忆读,熟读成诵,为写作积累素材,储存词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掘课文中固有的可供发展智力的因素,切实把培养学生智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促进教学的改革。如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段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 蔺相如的什么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2. 廉颇听到这些话后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真是不应该”?3. 蔺相如这种忍让的精神,你觉得可贵在哪里?廉颇知错就改,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又说明了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先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获取基本的知识,接着是启发学生从句与句的关系中领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乎情理的推理,最后要求学生把学习课文和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发表个人独立的见解。这样通过教学完成了“发现事实——进行推理——个人见解”的过程,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提取知识;再通过联想,与生活经验沟通,进行再造想象,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以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把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凭借语言文字去发掘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基本特征,达到了阅读教学所企求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巩固方法,形成能力,培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应从儿童入学时启动,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建立起这样的意念:我是学生,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帮助他们克服对家长、对老师的依赖心理,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由于受应试教育处在一种随意状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指导下进行,同课内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建立读书兴趣小组。这种小组能以点带面,使全校的读书活动得以健康发展。读书兴趣小组,可定期组织活动,指派辅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掌握读书方法;还可以在学生中搞阅读情况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倾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即使农村学校现在大部分都能达到每校生均拥有图书10册以上,不能把这些宝贵的丰富的知识入库封存,而要发挥其育 人成材的功效,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推荐一组书目,并根据这些书的内容,设计出一套问题发给学生,最后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代表,举行比赛。 组织不同范围的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一般涉及学习体会的交流、读书信息的沟通。另外,还可以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读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能帮助学生从一般的阅读转入积极的思考。 举办读书报告会或故事会。这种活动,可以请校外辅导员作专题讲座,它很容易在学生当中产生轰动效应,从而诱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或主题班队会,把阅读中读到的英雄事迹、感人故事、人情风俗等绘声绘色地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再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做文摘卡片的习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和做文摘卡片,既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又是促使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有效手段。为使学生兴趣盎然,定期组织“锦句名言”评价、鉴赏活动,激发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我们要牢固树立抓好课内阅读的方法传授,拓展课外阅读领域,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蒙性、训练的综合性和发展的渐进性等特点,坚持从入学抓起,从基础入手,全面抓好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文献综述 教育理论学者和小学一线教师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证,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尚不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为我们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1.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一线教师经过实践探究,形成了诵读、品读、积累三步教学模式,即合理的诵读、细致的品读、有效的情感体验。而教育理论学者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借助计算机工具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但其教学模式局限于只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一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 2.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偏重知识、缺乏过程、三维目标分开、语文缺失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设计目标与课标目标不一致。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紧扣课题、抓住中心、研透文本、突出重点有效策略。 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引趣激疑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理论学者认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目标设定有关,离开了教学目标就很难比较教学方法的优劣。小学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优化组织语文资源、创设丰富的语境、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学等方法。 二、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 1.关于窦桂梅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 2011年窦桂梅提出了她的第一个教育教学理念——“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二度创造;教学要走出课堂,创造“无围栏”的课堂;教学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让语文教学充分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003年窦桂梅提出了她的第二个教育教学理念——“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是对“三个超越”的提升和完善。窦桂梅的两大教育教学理念为教育工作者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但由于主题教学时是多篇文章进行整合、课内与课外文章相衔接,容量大,预设多,大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容量和难度,不利于现实教学的长久操作。 之后窦桂梅提出她的另一个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回归生活。她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一个环节都努力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和感悟,唤起每一个生命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和震撼。 2.关于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 对于窦桂梅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期刊的文献和书籍。从期刊的文章来看,主要是针对窦桂梅的语文公开课对窦桂梅课堂艺术方面的探究,如《觉醒抵达新境界——从窦桂梅的 珍珠鸟 说开去》、《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窦桂梅教 清平乐·村居 片断赏析》等等。就教学内容本身来看,《清平乐·村居》、《秋天的怀念》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家人的爱,感悟人间亲情。窦桂梅多采用“情感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正是基于教学内容本身、基于窦桂梅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基于窦桂梅本身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性情中人,在做公开课时,特挖掘具有情感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有生命的,字字句句都是有着丰厚的情感。 3.关于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主要有调情、阅读教学与学生人生相结合两种教学方法,如《谈有创意的阅读教学“多角度”》、《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情感》等。窦桂梅为让课堂能够传达她对学生人生的关照,把课堂和学生人生的裂缝弥补起来,导课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新授课中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课堂小节中拓宽学生生命成长的时空,从而让课堂承担“传道”的职能。 4.关于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的研究 (1)导入语 第一,实物演示法,窦桂梅在教学时多利用课文中提到的实物进行导课,例如明代学者魏学伊《核舟记》窦桂梅将核桃带进课 ,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在这枚小小的核桃上刻了五个人,一艘船,八扇窗,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样的导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主动到书中寻找答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二,情境渲染法,有的课文或是悲愤,或是欣喜,情感色彩浓郁,例如古代诗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窦桂梅运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的导课,营造一种情调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提问得法 窦桂梅对课堂的态度决定了她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问的态度,精心准备,温情催化;窦桂梅提倡教师的提问要着眼于学生“开窍”,提问的角度,要巧妙切入,激趣生疑;窦桂梅话语朴素,它的妙处在于开课之始使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有言可发,轻松自在地进行文本阅读,体现了面向学生的广度,开阔思维;窦桂梅设计课堂教学时总是深浅适宜,她一直把握一个原则,提问的深度,难易适当,促进发展;窦桂梅的课堂疏密有致,节奏相宜,循循善诱。 综上所述,经过对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文献的梳理,有关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窦桂梅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在实践教学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窦桂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导课和语言艺术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教育专家提供大胆推陈出新的研究案例,而且为一线教师展示出本色语文课堂听、说、读、写训练的范例。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有关“窦桂梅”研究缺少教育思想深层次的挖掘,缺少对窦桂梅教育教学艺术特质的研究。在观看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后,发现窦桂梅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孩子感悟“两种境界”, 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让孩子们敢于向教材发难,同时课堂是“无围栏”的,她在课堂上一直追求与学生心灵的碰撞,让同学们感受三种情感,即激情、温情、真情。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谈牛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广大英语教师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基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并产生了理性认识,提出阅读教学的要求和方法,使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时代背景;教学要求;遵循原则;具体措施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时代背景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误认为英语阅读,这不是小学英语老师所考虑的,小学英语老师似乎没有多少发言权。而恰恰相反,随着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英语阅读部分在小学学习阶段的重要性日益突现。经过我区几所实验学校的尝试,结果来看,接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学生的语感,口语表达和英语作文以及词汇量都比其他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高。因此,我觉得小学英语教师值得探索英语阅读教学,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没想象中的难。 二、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日常教学中要重视英语阅读教学,明确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我们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制定了符合学生不同认知水平的阅读教学的要求,具体如下: 1.初级阶段:图片辅助或提供注释,理解单词及简单的句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2.发展阶段: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敢读下去。 3.提高阶段: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养成用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小学阅读教学的遵循原则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英语知识水平进行阅读教学,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阅读教学中的趣味性。内容生动的阅读材料会吸引学生兴趣,使他们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习得知识。如我区有一位英语教师在上4ap22的内容时,她把课文中简单的句子加以整理,并添加了一些生动的单词和句子,使它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一个改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她让学生读故事想结局,学生们居然能说出6-7种不同的结局。 2.阅读教学要求的循序性。阅读教学既要防止阅读语言过难,又要避免内容流于简单。过难或过易的阅读材料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材料的选编应难易适度,循序渐进,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重视复现注重运用。 3.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题材的多样性,如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学校、家庭、朋友、动物、植物等。阅读材料体裁的多样性,可以选择片段、故事、对话、童谣等,不拘形式。总之,选材的多样性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利于开阔学生眼界,避免阅读教学的模式。 小学阅读教学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实施,以下为笔者对阅读课模式作出的尝试。阅读教学模式一般可分为三步:整体呈现、课文理解、巩固活用。 第一步为专题呈现(presentation)。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在这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于课文形成一个初步的之的概念,吸引学生对于接下来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挂图、简笔画或者听录音的形式,把故事大概呈现在学生眼前。变化的语调或者夸张的动作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新单词及新语言点。教师还可以在介绍课文时有意识的暂停,让学生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猜测,一方面造成一种悬念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能鼓励他们发展想象力和初步的创作意识。 第二步为理解内容(comprehension)。这同样是输入阶段,是由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理解课文后,教师可以用一系列简短的问题来帮助并且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这部分的问题应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直接反映了是否看懂了课文文章。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重温课文的中心句型。而另一层次的问题,则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新词和新语言点,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就同一现象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生则借此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为接下来的表演等做铺垫。 此外,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时间读书,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采用不同形式的阅读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课文,如全班跟读,全班齐读,分小组读,自由朗读,分角色读等。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注意针对每一次阅读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在重复阅读同样课文的同时保持新鲜感和兴趣,以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熟悉课文。 第三步为巩固(consolidation)和 活用(usage)。这是输出阶段。让学生在这一阶段用他们所学到的英语来进行交际性对话和角色表演。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组织者和平衡者的作用。 分句讲述法: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一分钟,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讲一句,直到把整个故事讲完为止,在学生讲述内容和课文大致相同的前提下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表演法: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按文中的角色分组练习和准备,并且分组准备道具、服装等。在整个准备和表演过程中,教师允许和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以前所学进行发挥创造。如unit 8 are those tomatoes故事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准备道具,在原图动作的基础上自己发挥,将这篇课文表演出来。如该文最后卖菜者的原台词是“they are my carrots.”而在表演过程中就有学生加入了“give me money !money!”还有学生在表演此段喊“police! help!”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表演不仅引来其他观众的兴趣,同时也鼓励了其他表演者也不甘示弱进行发挥。学生表演的热烈让他们对课文的表演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下一次表演的准备过程中都非常投入。 四、小学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帮助学生熟练认读大量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词汇是读懂阅读材料的基础,如果无法熟识认读大量词汇,阅读根本无法谈起。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努力地创设向上,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动机,让学生思考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各种单词,将词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不断的提供学生运用单词的机会,滚雪球式的实现词汇的积累,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恰当的时机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词典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生词是不可避免的。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对非常重要的单词也如此,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读下去。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扩展学生词汇量,让学生学会用英汉词典,帮助孩子学会查英语字典。在教学中,遇到生词,还可以用英语解释英语单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如favorite,英语可以解释为like ...something best.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当前网络教学发达,也可以提供一些在线字典网页,如,只需输入生词,便会出现解释,并且网页上提供美式和英式两种发音,随时供学生点击自学。 (三)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方法和习惯 首先,对阅读材料不应做统一要求,而是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读物,并提出不同的要求。 其次,是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课外材料,小学生对英语材料的阅读往往缺乏科学性,教师有必要多给予一定的指导,指导他们对材料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培养他们简单的略读(skimm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查读(scan),熟读(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哪些可以快速读过,而哪些地方则需要稍作停留认真阅读,不要对个别生词作过多讲究,只要能知其大意或猜测其大意即可。 最后,要纠正学生的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逐字阅读,移动手指或颈部,纠缠生词,病态读书姿势。 (四)设计有效的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是对语篇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也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和运用。经常利用简笔画、肢体语言及其词组短语(key words)的提示,让学生就课文复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某个阶段或单元任务完成之后,全班进行一次推选阅读大王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最近所阅读的材料用英语讲述给其他同学听。如在教完5b《unit3 hobbies》后,可让学生叙述自己和家人的兴趣爱好,并组合成一篇小短文《my family’s hobbies》读给各位同学听。既是对学生的阅读成效的摸底,又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实现自我表现的机会;既是练写、练听,又是练说;既磨练胆量,又培养能力;既是一种反馈,又是一种激励。 (五)开展亲子阅读教学 教师或者是家长与儿童一起利用儿童喜爱的故事书,通过互动开展阅读活动,分享阅读的快乐。时常邀请学生和家长帮忙搜集相关英语阅读资料,并请家长在孩子的阅读训练中加评语,让家长探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收获。这些英语阅读故事可以与课文教学的话题内容相匹配,如在教color时,可以是有趣的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也可以与课文的语言结构相匹配,如在教”have, has”句型时,可以为学生上自编的故事“magic boxes”让家 长参与到学生的英语阅读中来,是使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比较好的手段。一方面,学生能够阅读,家长会有一种成就,对教师的工作会更加支持;另一方面,家长的参与,使学生更加有学习的动力。 总之,我区实施体会阅读教学的体会是,如果缺少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之后,逐步积累起来的知识和词汇量会使他们更喜欢英语,渐渐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并为他们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回归本分 课改几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走过了一段浮华的历程。往往忽略了语文学科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工具性,使得语文学科缺少个性,造成语文教学的盲目性。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老师感到很苦、很累,而语文教学质量却有下滑的趋势。因此本文提倡语文应返璞归真,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分和个性上来。 语文学科的个性是什么?就是“听、说、读、写” 并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回到它的本分——工具性。因此,让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受到情感的熏陶是相当重要的。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首要的地位。本文单就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读好书、写好字,培养阅读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阅读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并且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我在教授六年级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时,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有:千年梦指的是什么梦?为什么能在今天圆了?怎么圆的……我认为这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就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寻找答案的同时,遇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可作出标识,以便在课堂上提出,大家讨论共同解决。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发现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每每解决一个个问题时,他们的兴趣就越发浓厚,信心更足,争先恐后地发言,表现欲极强,在解决了所有问题的同时,我也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我认为学生在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同时,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老师也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精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书、去体会、去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效果的好坏,功夫往往在课外。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只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他们才知道如何围绕课文中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当然,这些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如;我上每一篇新课文时,都要布置预习课文。一让学生回家认真读至少三遍课文,自学生字、词;二在课文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便于在第二天的教学时解决;三是针对课文内容,思考自己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解决;四把本课的四字词语、多音字、反义词或近义词,通过查找词典,抄写在预习本上;最后简单地写一写读后感。通过我长期地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确学习内容,书读的流利,感受也很深刻,别的老师到我班来听课,都觉得我班学生很聪明,学的很活,殊不知,我在课外下的功夫。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师往往会开展游戏活动,增加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但开展活动要以学好语文为最终目的,我们提倡“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下功夫。 在小学阶段,我认为三维目标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从一个极端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老师们在教学中往往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如我在听一些老师们的教学课时,这种感觉就很强烈(当然我不是在批评他们),整节课下来,感觉设计的环节很多,针对一个小小的疑问就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你读读、他说说等等,一节课下来,我们很多听课老师一头雾水,不知道这节课的重难点在哪,而学生们却开心地不得了,所有的环节在一节课上体现,那感觉就像东北的一锅“乱炖“。语文课上成了“快乐大本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来看去不像语文课。形式大于内容,实际效果肯定不佳,必须向40分钟要效率,必须在一、两个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 小学生天生好玩、自制力较弱,当然我们的教学不能只由着学生的性子,光鼓励不批评、光肯定不否定不行。现在的学生往往自我感觉好,缺少挫折感。如,我 的同行往往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不轻易否定,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其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师要读在前面,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预告”书中的亮点,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三、搞好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衔接 三年级上册是进入中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学习目标,要把握一定的度,即不要以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学习目标来学习。三年级具体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从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的,可以参看教师教学用书。 三年级提出的学习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三年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再如,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些规定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关于默读的训练过程。低年级是起始学习阶段,中年级是初见成果的阶段,高年级则比较讲究默读。中年级的课文与低年级相比,篇幅显然长多了,内容也复杂多了,如果此时的默读还停留在出声的或无声的短时间思考的训练中,学生就无法面对和承受中年级的阅读学习任务。因此,默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手段,更是一项发展学生内部语言,提高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语文训练。 新课程为我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留有广阔的余地,教师只要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培养外向型性格,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敢争敢辩,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让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回归本分,为学生今后的各科学习打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语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的施行,改变了以前传统的一对多,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现在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学生的收获。阅读是语文的基本环节和结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对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理解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新的课改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阅读教学逐渐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也从传统的粗略式向细读化方向转变。本文将从阅读教学的重要新出发,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总结出更加适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0.引言 在课改热潮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学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模式。语文是一项最基本的,最不可或缺的科目,对语言和文章的理解领悟是人类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力。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就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课改的要求下,各小学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展开并加深了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对于学生而言,一旦阅读理解的能力不够强,受到影响的不仅是语文这门学科,其他学科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薄弱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无法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会影响学生对题目的领悟力,直接造成错误后果,影响最终的成绩。阅读教学能从各个方面快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本文将从阅读的重要性探究加强阅读教学的意义[1]。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必须掌握的能力。阅读是语文的基本环节和结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自觉注重情感体验,有利于积累丰富的知识,锻炼出良好的语感。阅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一个认字识字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不少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生字生词,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去认识生字词,更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力,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读写能力。 2.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上,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产生了巨大的阻碍。课改后新课标要求学校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阅读是语文的基本环节和结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对于小学教学而言,小学的教学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对处于尚在识字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要加快识字认字的速度,必须养成自我学习、主动求知的习惯,方可加快识字认字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阅读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2]。 《新课标》中对小学低端语文的阅读有一定的要求。总结说,就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成长,学会做人,学会明辨是非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求知精神,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从低端到高端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尽可能多的认识生字词;学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正确流利的朗诵课文;在特殊情况下,能够练就默读能力;对简单的图画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能自主理解简单语句,积累字词;学会正确认识标点符号和不同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意义;能够从简单的儿歌、童谣和古诗中体会简单的情感体验;学会主动阅读简单的故事和童话等。第二阶段是三四年级,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阅读技能,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对这个阶段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能够联系前后文理解句子意思,学会借助字典自我接收新的生字词;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优美的语句,能够在课外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简单的描述;背诵优秀的文章诗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与同学进行图书资料交流,课表规定这个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不低于40万字。 3.加强和提高阅读 学的措施 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爱好,一旦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主动阅读,阅读量就会大大提高。当然,能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首先,学校要增加阅读教学的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保证为阅读教学的成功进行。其次,要明确教学方法,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况下,明确把新课标的要求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接受和学习,也能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3]。 4.结语 总之,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是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的一个体现,高效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巨大的帮助,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大多在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上较为低下,很多新入学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甚至还较为茫然,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在越发强调教育教学创新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在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上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及调整,这也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本文亦将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就选取何种策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新课改极为注重教育教学在形式上以及内容上的创新,但也需要看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育教学创新的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教师也不知道怎样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好坏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能力,更加会对小学生接受更高层级的阅读教学产生影响。鉴于此,依托创新程度高,适用性强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新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当前并未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关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习惯性地运用一般性阅读教学策略开展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情形下,很多低年级小学生不仅对阅读本身逐渐丧失了兴趣,其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也相对较低。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环境也相对较差。在教育领域十分注重创新这一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单调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十分突兀。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状长期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低效率问题长期存在。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首先是新课改目标达成的必经之路。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了重新确定。小学生在刚接触义务教育的前几年时间里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其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相关活动,更加能够使得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本身有更多的了解,随着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的提升,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也能有较好提高,这也会对低年级小学生接受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将教师引导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发挥出引导性作用,在自主阅读备受推崇的今天,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规划,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尝试。例如,在某一课文学习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计划并留下相应的预习任务,通过让学生按照预习计划进行课文阅读,根据预习任务有选择性进行阅读的办法使得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并探究阅读客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生对自主阅读有良好认识后,教师应用更为复杂的阅读教学策略也能容易的多。而自主阅读下小学生积累下的一些阅读技巧,阅读经验,也能帮助小学生不断提升其实际阅读能力,并使其在阅读相关知识学习时有更好表现。 (二)依托课外阅读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能忽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单纯依托小学语文课本开展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以及阅读教学较为单一,将课外阅读形式引入并应用到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较为可行。建议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内课文类型以及阅读教学基本策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和共享。例如,在《有趣的发现》一文学习进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达尔文的传记选段以及达尔文生平小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与理解后,学生对于课本内课文的学习能够更为轻松,课外阅读所积累下的课外知识也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及理解。课外阅读中的一些趣味故事,衍生内容都能大大增加阅读教学本身的趣味性,这对于改变阅读教学单一现状也有很大帮助。此外,在课外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量变也会引起质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能有明显提升。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趣味阅读教学尝试 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也可以对多媒体技术予以较好应用。例如,在《梅兰芳学艺》一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无法对朗读情感有准确把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从而使得学生的有感情朗读可以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梅兰芳的精彩京剧片段或人物专访纪录片等。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设备应用下,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各方面来进行。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各种课文相关知识进行获取,对其他材料进行赏析和阅读,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也能更为顺利。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好应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选择与创新空间便能逐渐增加,这也有利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可以对现阶段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予以运用,诸如微课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与阅读教学进行较好融合。但也需要看到,任何一种创新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都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形下,小学生低年级教学策略的创新需要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避免不合时宜的教学策略存在从而对常规教学活动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作者:周婷 单位: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科学技术和教学水平大力发展的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相应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语文教学贯穿到小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任何学科的开展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程中的主体,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仅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阅读教学是指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师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定的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将阅读教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相关教育理论体系规定,小学语文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尊重主体原则、面向全体原则等。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对症下药,并以学生为出发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第一,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厌倦、焦虑心理。他们年龄较小,好动,在长时间的固定阅读模式过程中思想往往会开小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文章进行仔细分析,并对密集的文字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文章主旨无法把握,出错率较高。第二,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较弱。另外,由于课堂上封建、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倦心理。除此之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语文阅读文章质量差等也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都会对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目标不明确、两者结合程度不紧密、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对课本研究不够透彻等等。小学生属于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如果不能合理满足心理发展的需求,在该教学过程中不能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会使小学生错过渗透的最佳时期。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造有趣的课堂环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教材上的文章来实现的,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本课的主题,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促进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以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翠鸟》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明确本课的教学主题为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生物都能平等对待。在上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翠鸟的外貌特征,可利用PPT来展示翠鸟的外部轮廓,让学生在读完课本后,通过绘画自行填满空余的部分,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翠鸟的了解度,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动物写作需要掌握的顺序与技巧。 (二)为学生创造二次学习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融入课后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二次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翠鸟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大自然的奥妙以及懂得了应该尊重大自然的每一种事物。就以《翠鸟》学习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他们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动物,在具体观察后对自己喜欢的外貌进行外貌描写,或是进行简单绘画。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又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二重保护。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突显语文教学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教师能够积极专研课本知识,为学生学习创设有趣的课堂环境。 四、小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必须结合小学阅读的教学现状,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原则,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作者:杨慧玲 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超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超文本阅读是一种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基于文本而又大于文本的阅读方式。从阅读的内容、阅读深度、阅读时空等方面都超越传统观阅读方式。以超文本阅读理念设计《黄鹤楼送别》教学。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彻超文本阅读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立足文本,从纵向探究,横向拓展等方面鼓励学生超越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超文本;教学设计 新课标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语文能力。超文本阅读教学正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改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超文本的阅读来开拓探究的广度和深度。[1]《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一.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目标的确定,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突破口,统筹安排,整体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在课文、诗歌的空白地方会合理想象。2.过程方法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能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寻找相关信息。3.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二.教学内容设计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独有的“文包诗”体裁的文章,诗文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含义,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和文本对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独特体验。笔者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第一环节是复习填空,整体感知。让学生根据黑板提示,完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填空。一方面是对学生第一课时学习结果的检测,另一方面也是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第二环节是读演结合,品味“藏”情。课文描写了暮春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在长江边分别的情景,流露出二者依依惜别之情,但是全文没有一个情字,读者透过阅读却能感受两位大诗人深厚的情谊。通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藏情”之上。体会二者分别时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笔者这样设计这部分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表演读抓住人物动作体会人物情感,利用“藏”字让学生展开想象,超越文本。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感受人物情感。之后笔者抓住“藏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体现二者依依惜别之情的字词句,通过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对文本进行个性解读。在交流过程中,笔者再次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让学生演读,多次朗读,体会情感。同时,鼓励学生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机会对课文中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开阔学生视野。为使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刻的印象,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提出质疑, 帮助学生体会李白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感。第三环节是总结延伸。课文内容主要是向学生讲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过程,课文内容同样也是对诗歌的解释,所以课文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在教学的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朗读品悟诗歌的意蕴,鼓励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之后谈一谈对诗歌的理解,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尊重学生对诗歌的解读。笔者让学生沿着课文描写的轨迹,循着李白感情变化的方向,自然而然的吟出古诗。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笔者利用板书帮助学生回忆本课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结构和情感两方面把握课文。同时布置学生在课后按照文包诗课文的形式将本学期学习的《寻隐者不遇》写一篇文包诗的文章,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技能,掌握语文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不同的课题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方法。针对本课内容的特点,在超文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 1.自主学习法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资源。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老师的“讲堂”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学堂”。者关注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主对课文信息进行处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书本和老师的思考,目的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个性张扬使自己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情境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创设想象的情境,对于语文课来说非常重要。笔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让学生回忆黄鹤楼边美丽的暮春三月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按照课文中对李白和孟浩然的动作描写进行模仿,让学生边朗读边通过动作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让学生走近离别的情境帮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情感体验。笔者抓住文本描写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孟浩然到了扬州之后会怎么样呢?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消失在长江的尽头,他的脑海里会怎么想呢?两位大诗人如果以后见面了,会怎么对话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文所描写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文的情感,品味古诗的意蕴。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让一些学生担任角色,并出场表演。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模仿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上“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通过两种看体会诗人“有情在心口难开”的情感。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模仿大诗人之间的对话,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入情入境感受二者依依惜别的情感。在学习完整篇课文之后,请全体学生站立,想象自己仿佛是大诗人李白,站在浩浩荡荡的长江边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 4.诵读教学法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千百年来,诵读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产物。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语文学习的新思路、新方法,但是母语教育传统中的“诵读教学”仍是我们当代语文课堂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名师沙华中老师是运用让学生读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与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等诵读教学法的典范。[2]《黄鹤楼送别》整篇文章所渲染的是一种离别之情,可以说,是一篇充满“情”的课文。通过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朗读、齐读,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在认识的客体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在艺术的空白中借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的能力。 作者:薛婷 单位:江苏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渗透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而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可行性。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阅读素材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延伸课外阅读,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心理健康;可行性;对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强化语文学科教育的“工具性”,同时也要重视“人文性”。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育,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中,笔者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素材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而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进行有效的思想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而言,很多素材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且都是通过一些德高望重的专家议定,蕴含的知识也是比较广泛的,如社会、哲学、心理以及人文等。例如,《司马光》的故事,蕴含着“遇事沉着、机智”的道理;《王二小》的故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扁鹊治病》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能讳疾忌医,要勇于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方能及时找到方法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读素材。其实,对于小学语文的教材而言,教师要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很多的。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具有可行性。 (二)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成型,而这个阶段的小学生,一言一行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当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情感丰富的案例,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性格,尽可能地减少负面的情绪和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因为阅读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而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语文阅读素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诗歌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根本上讲,诗歌是情感最为丰富的阅读内容,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其意蕴的丰富,思想情感的表达等,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道德情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一些向往美好生活的诗歌,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功不可没。例如,在诗歌《微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那种面对挫折和困难,积极向上和乐观的态度;在古诗《鸟鸣涧》《暮江吟》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总的来讲,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其次,在散文、童话、寓言故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中,无论是散文、寓言故事还是童话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在课文《落花生》一文中,教师应当通过文章的对话形式、所蕴含的道理等,挖掘其中的人生哲理,让学生懂得如何脚踏实地,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而在寓言故事《东施效颦》一文中,教师应当结合故事所蕴含的寓意,让学生明白人应当有自我意识,不能盲目地效仿,坚持自己正确的,就不会随波逐流。不同的故事,都蕴含着不一样的人生哲理,只要教师积极挖掘,定能找到很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素材。 (二)延伸课外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教育家科威涅克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当将教学的重点和眼光拓展到课外,引领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首先,在延伸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指导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予以不同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因素,积极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的形成。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小学低段的学生应当以寓言、儿童读物和童话故事为主体,如《三毛流浪记》《三字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丛林故事》《中国古今寓言》《我要做好孩子》等。这些极具教育意义的课外阅读读物,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功能,通过阅读素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 作者:李本艳 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南湖街道大湾小学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浅析 【摘要】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文语境和完整的文本,并使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绘本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使用价值。文章阐述了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并对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绘本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兴趣引导 在儿童图书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绘本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并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小学阶段儿童的主要读物。英语绘本以其独有的魅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喜欢阅读,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以往学生单纯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自然而然的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1.了解绘本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绘本教学有情境交融、图文并茂,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英文绘本里往往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理念,绘本以情境图画的形式来解释文字,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说,英语绘本教学就是通过英语故事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学生能够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中,听懂、读懂英语故事,并在教师和图片的共同帮助下讲述英语小故事和小短文,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英语绘本真实的语境和精美的画面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绘本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语句重复中毫不费力的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预测和推理能力。另外英语绘本一般采用简洁明了的语句编排方式,并利用文字、图画两种媒介结合的方式真实的表现故事情节,从而使故事内容跃然纸上。比如四年级绘本材料Theveryhungrycaterpillar中,Hestartstolookforsomefood…Heisabeautifulbutterfly.在这段描述中,绘本把毛毛虫从开始寻找食物到最后化茧成蝶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到了学生的眼前。学生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合理选择英语绘本,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想要让英语绘本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教师对英语绘本的正确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儿童不同的成长经历导致他们对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所差异。不同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选择的英语绘本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低年级的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应当选择那些图画多文字少、内容简洁短小、语法和词句结构难度较小,故事情节较为紧凑的绘本阅读材料,以免造成学生由于难以理解文章意思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比如可以选择由单一句型组成的绘本阅读材料。如I’mgoodat...句型。学生在阅读绘本时,也复习了当前所学习的内容。教师要选择由简单的句子和词语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去听、去读、去表达思想情感。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绘本可以作为他们的课外读物,对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但是教师还要注意选择那些原版的英语绘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需求,有针对性的改编和重新编辑原版句子,把一些生僻的词句改为常用词,把不同的时态进行统一,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原版绘本阅读中出现的难点,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英语绘本阅读产生好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绘本材料只有配合教材合理使用,才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科学设计课堂活动,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 教师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才能让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注意绘本读前活动的设计。在学习和阅读英语绘本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绘本的封面图画,这里边往往藏着一个故事的主体线索。比如学生看到Therunawaybunny这个故事的封面图画后,就知道讲的是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故事,学生从兔妈妈慈祥的眼神中看到了兔妈妈对兔宝宝的爱。其次是绘本阅读中的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看到了一只顽皮的小兔对妈妈说I’mgoingtorun.并引出了一场爱的迷藏。这时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探究故事的结果,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想象后续的情节。小兔子无论是扮成河里的一条鱼,还是花园的一朵花,兔妈妈总能抓住它,当小兔子逃累的时候,妈妈喂了他一根象征着爱的胡萝卜。在看完这个故事后,小学生已经用自己甜美的声音在心里喊道:“妈妈,我爱你”。这个读本把学生置身于语境当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指导学生进行部分拼读。最后是读后活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方法就是反复阅读。对绘本的反复阅读与模仿,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背诵模仿的任务,还可以乘着学生的兴致再推荐一些类似的绘本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考察单词,也不要把绘本阅读与英语教材混为一体,避免学生对绘本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生动形象的绘本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尝试。通过课堂内外的绘本阅读活动,教师用轻松的方式引导儿童进入阅读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建立了英语思维,在生动的语境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提高了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有助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作者:蔡丽芬 单位: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运用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小学生对语文的认知能力。阅读的作用是为了给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掌握更多的词汇以及言语,同时,写作能力的提升反过来也会促进说阅读水平的进步。本文重点对阅读过程中读写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重要的阐释,希望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为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在阅读过程中读写结合的能力越来越重要。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无声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能在文章中找到的优美的好词好句,并且记录下来,应用在写作的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阅读教学时读写结合的能力。 1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写能力的形成具有密不可分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在阅读中积累下优美的词汇,才能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获得灵感。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众多的小学生面临作文难写的状况,一些家长不惜花费高额的学费去学习写作,不如让孩子们多阅读文章,更多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这样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具有灵感,不会感受到作文难写的窘境。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写作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对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令学生意识到阅读与写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阅读中的积累进行合理运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新课标实施以后重点需要改革的方针,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不加以重视,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就难以提高上来,因此,教师应该重点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形成综合性的语文能力打下基础。 2读写结合的几个误区 要想实现本文中提到的目标,也就是将读写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当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效果的不突出,从当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师生之间在这方面的教学活动中,主要进入了以下两个误区中。首先,读写两方面的分离。这一问题是普遍的现象,也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因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多数教师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分开教学,避免学生进入误区,从而引起教学的混乱,因此教学时,尤其是在阅读课时,极少提及与写作相关的内容,进而形成了长期的习惯,学生对于写作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写作文时往往是绞尽脑汁也没有思路,殊不知写作是长期积累的过程,短短的几天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难点,学生在阅读课上基本没有动笔的机会,更不必说锻炼写作的能力了。其次,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并且也没有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脱离开来,但是在重视程度上,仍然时阅读占据重要的地位,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样,写作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练就的一项能力,而是在长期的练习中不断积累的技能,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重视,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后就会受到学生的忽视,不能将写作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来说无疑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上,仅仅设置了一小部分的写作练习,有时甚至没有准备写作练习,这样一来,与相互分离别无二致,在这种重读轻写的影响下,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有所提升。 3提升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3.1阅读的吸收积累:在阅读课上,可以说文章的积累量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没有丰富的辞藻对文章进行堆砌,亦或是没有淳朴的语言进行文章的写作,作文看上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更不必说提升写作能力了。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语言的积累,有效的途径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美好的词句记录下来,并且深刻体会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就能实现写作能力提升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自主的进行探究,而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是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手段之一。3.2阅读的课堂练说:善于表达,敢于表达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重点培养的一项技能,因为只有将一句话表达清楚,才能让人理解,这样写作时句子才会更加顺畅,语言的运用才能更加的合理,因此教师应该在阅读课上多进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练习,让学生多说,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例如编故事,进行故事接龙等方式,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又能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还能从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应用于写作之中,这是锻炼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方式,事实证明,在阅读课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效果。3.3阅读的迁移写作:小学生正处于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从初步构思与定题目,到选材并组织运用材料,再到列出作文结构提纲,以及如何遣词造句,到最后修改整合作文,一连串的写作步骤都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加以指导,一步步地改进与完善。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努力让学生结合日常积累将阅读中获得的感受体会外化为语言文字,实现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4结语 总之,读写结合是一种双向促进的教学机制,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对待。确实存在对应关系的读写要素,要大胆利用并促使其迁移运用;而对于一些过于机械的对应关系,我们要冷静地放弃。真正理解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去实施和完善,更加注重读写结合的隐性结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可操作性。 作者:严佐仓 单位: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镇海峰幼儿园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语文教学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限制,比如理论教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或者不牢固,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直忽视阅读教学,不怎么重视这个项目,近些年,随着教学的改革虽然把阅读教学提高到重视程度,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为了实验改革教学方法,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的长期缺乏,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才会出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盲目性。因此,长期依赖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学习没有了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2.语文教学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中对阅读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也就没有按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教学的过程的首要任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那么它的教学任务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然而,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根据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随想随讲,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被动,因为在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终会致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是主体,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很少,因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历来都是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作用,而学生的主体性常被忽视,即便是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大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就不让广大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又导致整个教学效果不理想。 4.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不能对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一直以来,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地评价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教师就是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难免会导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想到哪里就讲哪里的随意教学。这种教学始终是教师本位,学生依然是很被动,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始终都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一定要明白确定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抓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我们之所以重视阅读教学,就是引文它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阅读能力和运用所学文字知识的能力,能够达到教学计划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效果。所以,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把阅读的实际效果当做首要任务,围绕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个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能以阅读是否通畅和速度是否快速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能够通过阅读得来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可能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2.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一方面依赖于老师的备课,这是关键的步骤,老师在课前应当做好相关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地教学计划,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思维的预先理解和学习,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可是现阶段,一些语文备课工作流于形式,备课没有实效性,所以课堂教学就不能顺利完成,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备课和预习工作,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合理把控教学内容、得当分配课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提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和布置预习工作,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际对阅读教学进行综合把握。 第一,依托课本,认真学习讲授,挖掘课本里知识魅力,让学生充分吸收这“养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和水平,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教学打下奠定基础。第二,结合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改变一成不变的单一授课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课文的字、词、句里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句的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4.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机制,通过该考评的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找出成功和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就要积极思考,做出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或改变教学方式,来促进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提升小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和运用能力。 作者:司秀华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交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能力,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其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分析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学习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的需求;再次,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学生要配合教师;第四,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爱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发展自己;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逐渐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二、加强阅读训练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就要强化阅读训练。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有意识地将相应的阅读方法渗透到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诸多的阅读实践,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以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 教师应该展开各种阅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探究式阅读。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技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强化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优秀的古诗文大约50篇。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强化课外阅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不过也需要教师的指导、督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阅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推荐优秀的适当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做好书刊导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读书、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虽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教师还要多指导学生,使他们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与教师、课本的对话,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下,通过阅读实践来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 作者:曹佩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东岗南小学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问题及策略篇1 引言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标志着该企业的竞争实力,煤炭企业也不例外,煤炭开采发展到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离不开先进的机电设备。煤炭机电设备管理关系着整个煤炭企业的开展情况和企业效益情况。机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开采环境,必须做到机电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更好地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下面从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机电设备定时维护、管理制度完善、培养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需要改善的策略,期望煤矿机电设备更好地发挥作用,保障煤炭企业的生产。 1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科技进步,煤矿开采技术和生产逐渐摆脱了人的手工劳作,向机电设备自动化作业方式转变,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决定了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企业利润。全面梳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解决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提升企业效益,有必要从下面五个方面探讨煤矿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1]。 1.1存在机电设备维护不到位的安全隐患 如今露天煤矿存量较少,现在煤矿开采多是地形复杂的井下煤炭开采。煤矿开采过程中是机电设备发挥主要作用,机电设备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一方面,井下开采煤矿外部环境复杂,开采难度大,机电设备需长期在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工作,设备的性能和构成设备的金属材料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设备的运行中有可能被腐蚀或部件受损害;第二,煤矿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存在机电设备长期工作而忽视机电设备维护的现象,没有重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如果启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煤炭开采,设备的维护保养实施不到位,就会出现安全事故隐患[2]。 1.2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和设备操作有约束力的规范,这个规范有一定的原则、方法以及管理组织。煤炭企业在应用机电设备一段时间以后,应该制定符合企业运行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可以从多个层面保障企业运转正常,如果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到位,那么企业员工在工作时就无章可循,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虽然煤矿机电设备类型各异,功能区别很大,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克服困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制度不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会造成企业隐患被忽视,设备安全检查流于表面文章,对企业正常运转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3]。 1.3改变滞后的管理观念 我们国家地理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分布的区域众多,这也造就了很多的煤矿企业。由于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盲目追求眼前利益的管理层较多,这种管理观念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没有意识到机电设备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导致没有从观念上去思考创新管理思路,没有意识到机电设备管理要上水平。事实上,很多煤炭企业管理者与现代企业管理者差距非常大,管理观念滞后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必须提升管理者的能力改变滞后的管理观念。 1.4机电设备技术力量薄弱 企业要发展,必须有人才作为支撑。机电设备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让机电设备发挥更大的能量。由于煤矿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薪资水平的限制,煤炭企业不容易招聘到高水平的技术人员,缺乏懂技术、懂管理、会操作的专业技术力量,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完好维护和故障排查。煤炭行业由于是传统行业,待遇水平与发达的城市新兴行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导致人才流失,使得专业煤矿技术人员流向发达城市。尤其是有信息技术背景的人才流失更严重,煤矿企业的人才现状需要改善。 1.5机电设备技术水平低,设备利用率低 目前存在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混乱、设备使用管理不完善的情况。在购买设备之前没有经过充分论证,购置了很多技术水平与实际生产不符的设备,这些设备不能明显提高煤炭的生产效率,导致大量的机电设备闲置,机电设备是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占用了企业的资金流,而且生产环节仍缺乏高效的机电设备,致使企业生产效率不佳,影响企业生产。另一方面煤炭行业对于机电设备缺乏统一的制造标准要求,煤矿机电设备生产商的设计与研制类型、性能五花八门,使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改进措施 如果从业人员发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去研究改进策略,从而改善煤矿企业的现状。下面从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分析探讨改进措施。 2.1加强机电设备维护保养 为了防患于未然,机电设备维护保养是必不可少的。机电设备维护需要做出年度计划,对设备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按照时间、设备类别、性能指标等方面制定维护保养手册,查找潜在的隐患,不放过每个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防止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例如:在环境复杂的井下作业设备,在没有明确有异物卡住了设备的某个部件,可能部件的磨损异常导致轴承或者齿轮等机械故障,没有及时维护的情况下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安全事故,尽可能定期对机电设备维护,排查安全隐患,是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我国煤炭企业的资产中煤矿机电设备占很大比例,原值几乎占企业固定资产的一半以上,有统计数字显示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多数是由设备的电气电火花造成的,这种故障完全可以通过机电设备维护排查出来,由此可见机电设备定时维护的重要性。 2.2加强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建设 优秀的企业都有制度来保障,煤炭企业进行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建设是用来保障企业高效运转的。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可以从多个角度规范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约束人员的行为。制度的前提是对企业现状有清晰的认识,在进行制度建设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查找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不足,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根据日常排查设备故障的流程做成制度文件,变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同时企业管理人员把查找管理漏洞形成自觉的行为,形成企业文化;第二,制度建设全员参与,从高层领导到一线员工,对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形成有效的相对完善设备管理工作体系,保障煤炭企业建设自己独特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2.3加强企业机电设备人才培养 煤炭机电设备的技术指标关系着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是否顺利达成,其中机电设备专业技术人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人才培育有两种途径,一方面需加强对本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高技能的机电设备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从大学和社会进行招聘,这条途径难度较大。由于煤炭企业多数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因此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对本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通过与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强员工的机电设备理论基础学习和实际操作维护技能的专业培训,为企业储备机电设备管理人才。 2.4加快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 煤炭企业有大量的机电设备作为工业化生产的工具,随着社会的技术进步,机电设备越来越向智能化方向改进。考虑在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有必要对煤矿企业建立信息化体系。由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可以先建立局部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分阶段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先对煤炭企业现有可连接信息化平台的机电设备进行分析,按照空间布局可以分为地面控制设备和井下开采设备。主控中心应用服务器通过计算机应用系统将地面控制设备和井下机电开采设备集成在一起,地面控制设备包括显示屏,显示整个信息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和采集到的各项数据;井下机电设备是数据采集端,包含多个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多种环境信息传感器。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能够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省去了人力对环境的制约,实时信息很快反馈到主控中心,可以及时对危险情况进行应急处理;另一方面系统对设备的各项数据高频度采集,能建立设备的运行记录数据库,很好地监测设备的性能信息无需员工在现场收集记录。采用信息化管理机电设备是未来煤炭企业的管理发展趋势。 3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未来发展趋势是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国家发布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体系的标准,对于工业企业提倡建立两化体系。煤炭企业管理模式要创新,信息化建设是未来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下面探讨信息化建设需要重视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3.1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 信息化建设是传统管理模式向新型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决心和坚持改革的信心。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煤炭产量在增加。智能化的生产设备越来越多,尽快建立带有自动控制系统的机电设备,引进先进技术,需要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全面提升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技术水平。 3.2管理模式创新 建设信息化系统其实是将管理流程和流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融入到信息化系统中,信息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对应煤矿企业技术上没有挑战性,只要提出需求,建立适合企业的协同办公系统,并生成管理和交互的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统形成新的管理模式。煤矿企业要改变粗犷式管理模式为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生产信息、物流信息、设备信息以及经营信息整理成一体化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对提升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是未来的管理模式创新实践,是未来发展趋势。 3.3培养煤炭信息化人才 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人才都是重中之重。建设信息化不仅仅包含信息化设备和智能化终端,人是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要建成什么水平的信息化系统,要达到的管理目标必须清晰。上述目标的达成都需要企业管理团队策划,对企业的管理细化到每个节点。如今煤矿企业信息化起步晚,缺乏信息化人才,要想快速提升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将煤矿企业的人员培训成复合型人才,既满足煤矿企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我国设有煤炭工业专业化的大中专院校,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对煤矿职工进行培训,通过高校的师资力量培养煤炭信息化人才,才能更好地构建煤矿机电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一体化平台的作用。 4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意义 4.1保障煤矿正常安全生产 现阶段的煤矿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在机电设备的参与下生产煤炭,煤矿机电设备的种类、数量、自动控制能力都不同,需要操作人员对设备熟练掌握和控制使用。如果机电设备管理不完善,无法保证正常的生产。 4.2保障煤炭生产效率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煤炭机电设备的性能改进,尤其是自动控制技术的采用,使得煤炭开采效率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受机电设备技术水平制约的。在煤炭企业,添置先进的机电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每年计提设备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不菲,因此机电设备的合理维护和保养,可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有重要的影响。 4.3保障企业生产安全 煤炭企业向来重视生产安全,煤矿井下事故的发生和煤炭机电设备故障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机电设备故障排查,做好设备检修和维护管理,保障机电设备正常运行,从而保障整个煤炭采煤过程的安全,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5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生产过程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必须保障生产安全,另一方面是高效进行煤炭开采。煤炭企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机电设备的新技术提升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在我国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中既要参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保障煤炭机电设备效率发挥,尤其是注意培养煤矿机电设备行业的高端技术人才,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相信未来煤炭行业能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贾晓丽 单位:神华准资氧化铝中试厂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问题及策略篇2 随着煤矿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被应用到开采工程中。由于煤矿井下的生产环境恶劣,机电设备会发生各种故障,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在煤矿开采中要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通过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维修,从而保证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因此,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十分重要[1-3]。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种类繁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威胁着机电设备管理的有效性。本文围绕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重点讨论了改善机电设备管理的一些策略。 1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是通过一些手段使设备的运行性能保持稳定,以达到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其运行安全的目的。然而,煤矿井下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不及时、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技术人员的水平低等。下面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1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不及时 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时,最重要的是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维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设备进行检修发现一些潜在的故障并进行维修。在进行维修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选择维护的时机不恰当,一些潜在隐患被激发出来,从而导致机电设备故障,引发机电安全事故等。例如: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卡入了异物,某些部件出现严重的磨损而未及时维护,机械部件磨损断裂,从而引发了严重的机电故障,造成了重大损失。通常情况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未认识到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或者是为了节省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 1.2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机电设备管理面临的又一个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众多,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4-5]。很多煤矿的管理制度都是照搬别的煤矿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煤矿实际条件的差异性,一些制度可能不适用。当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时,在进行设备维护时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对设备的一些隐患排查不彻底,一些设备的检查流于形式等。目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定的有关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一些管理制度在执行时存在问题。对于前者,文中已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于后者,主要原因是难以对一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在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分布的范围比较广而且数量众多,需要的机电管理人员数量较多,导致在执行某些制度时监管存在很大的问题。 1.3技术人员的水平低 在设备管理时,需要很多专业的技术人员。然而由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很多煤矿都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和维修时不能有效排除故障隐患。此外,相对于其他行业,煤矿行业的待遇普遍较低,使得煤矿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严重流失。随着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智能化开采发展以后,对机电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为此,煤矿有关部门对这种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2机电设备管理改善策略分析 以上分析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需要针对现有的状况采取一些改进措施,主要包括采用信息化管理、重视机电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及完善现有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1采用信息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应该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自动化和集中化。常见的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可以分为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地面部分多为集控中心,主要是各种显示器,可以实时显示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等信息。而井下部分多是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进行采集,这主要是由一些传感器完成,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等。采取信息化管理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a)可以实现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实时管理,一旦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喊话或者是直接操作的方式来防范危险情况的发生。b)实现了对设备内各种性能参数的记录,过去对设备的一些记录都是纸质化记录,这样不仅不方便查阅,而且还存在造假的嫌疑。进行了信息化处理后,提升了各种信息的可读性。c)实现了设备管理的自动化,通过传感器将各种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不需要人现场采集,极大地方便了设备的集中化管理,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消耗。 2.2重视机电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时,机电技术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煤矿企业应该重视机电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5]。一方面,煤矿企业应该去招聘一些大中专学校毕业的机电专业的学生。考虑到机电方面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为此,煤矿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使其不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更重要的是,给予优厚的待遇,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煤矿企业还应该重视对机电技术人才的培养。考虑到煤矿行业招聘机电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比较困难,为此,应该对煤矿现有的一些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培养方式是通过与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合作,例如在一些重要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培训,让技术人员充分了解设备各方面的知识。 2.3完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良好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是实现煤矿机电设备有效管理的前提。为此,煤矿企业应该根据现有的情况完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a)发现管理中存在漏洞,要及时修正。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一些漏洞必然会长期存在,这也要求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要对这些问题较为敏感。b)鼓励员工一起参与管理制度的修正,提出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对于员工提出的有效意见,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结语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高效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应该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目前,中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维护不及时以及人员素质低等。鉴于此,煤矿企业应该从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重视机电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及完善现有的机电管理制度方面进行解决,从而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作者:郝耀强 单位: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杜儿坪煤矿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问题及策略篇3 在当今煤矿开采过程中,各种机电设备在井下作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机电设备的使用提高了生产作业的效率;另一方面,大量机电设备的使用也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事故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同时,煤矿所处地形复杂,存在积水、许多易燃易爆气体,以及对管理缺乏深刻的认识,常会导致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如何进行有效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是所有煤矿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本文主要对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深入讨论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改善策略。 1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现如今,通过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升级,设备的功能越来越齐全,因此对设备精细化操作和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煤矿环境恶劣,企业待遇低等,无法吸引专业技术人员来高效操控机械设备,为了节约成本,大多借调一些其他技术工来操作。因此,机电设备老化、制度管理体系缺失以及信息共享程度低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1.1机电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使机电设备的管理有章可循。煤矿作业中设备多、情况复杂多变,生搬硬套的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本煤矿的情况,因此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决策者。一方面,现有的机电管理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复杂情况下机电设备的操作需求,缺乏更加细致的制度管理;另一方面,制度的制定最后还需要靠人来执行实现。实际中,相关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大多时候管理制度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流于表面,工作中并没有对制度进行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缺乏对机电安全管理的深入理解,使得煤矿机电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还人为增大了事故发生的风险[1]。 1.2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水平有限 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越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如果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没有经过操控培训,只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意识去判断,这样一方面无法发掘机电设备的所有功能,进而无法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和知识的缺乏使得在日常机电设备管理中对设备的隐患排查不到位,进而使得机电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风险[2]。 1.3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不及时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对磨损的零部件要定期更换,这样才能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设备超负荷运转是常态,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煤矿企业中,这种情况十分严重[3]。长期超负荷运转不仅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年限,还会使设备事故频发,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此外,一些关键零部件的不及时更换也会带来安全隐患。目前,许多先进的设备依然通过国外进口来满足需求,关键零部件损坏后在更换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因此,企业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往往找一些功能相似的零部件作为补充,这样虽然能够暂时维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这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4机电管理信息滞后 传统的机电信息管理是通过纸质的方法去人工记录每个设备以及仪表的参数,然后通过汇总来判断整个作业面的工作情况。这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由于数据量大,对机电设备状态的全面评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手动记录和人工巡检的方式也无法实现对设备全时段的监测。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改善策略 2.1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设备的更新换代,还要对原有落后的制度进行完善。a)要对现有的制度及时进行补缺。可以通过大会讨论,多听取一线工作人员的反馈,然后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b)设立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增强人员的参与感和工作积极性。c)针对一些容易忽视的环节,要做好突击检查,建立动态评价体系,切实将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图1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流程图[4]。 2.2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先进的设备管理需要更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去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因此,为了维持煤矿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必须培养一批能胜任相应岗位工作的机电管理人员。从企业层面来讲,一方面可以将现有的技术人员派出去接受专门的培训学习,通过技能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以后再上岗。这一批技术骨干回来以后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新知识传授给新人,同时也可以与新人交流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帮带。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时,要考虑行业的特殊性,进一步完善薪资待遇和福利制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进来。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设立一些提升通道,鼓励员工积极地提升自我。从国家层面来讲,要提高特殊岗位的准入门槛,坚决杜绝无证不合格人员进入,倒逼企业提升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使更加专业的人来管理机电设备,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企业的高效生产。 2.3及时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 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也是机电设备管理重要的一部分[4]。对于一些故障频发的老旧设备,要定期做好维护和保养记录,为了方便管理,表1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机电设备检查内容[5]。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做好预案,对一些关键的零配件要做好备份,这样在遇到设备故障时可以及时更换,节约时间和精力。此外,可通过仿真模拟的方法,对失效的零部件进行仿真计算,构建合适的系统可靠度与维修成本之间的正态分布数学模型,从源头做好相应的维护和保养预案,节约维护成本。图2和图3分别为不同期望值下系统可靠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系统维护成本随时间的变化关系[6]。由图2仿真结果不难发现,系统可靠度可以分为初始状态下的震荡阶段和接下来的稳定阶段,且系统可靠度与期望值近似呈正相关变化;由图3的仿真结果对比可知,维护成本与期望值μ呈负相关。综上可知,在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寿命期望值的零部件来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成本。针对复杂的操作环境,可建立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设备检修与维护制度,使每个人在执行过程中操作更加规范和合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2.4提升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交互和共享在生产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由于作业困难、距离地面远,设备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测和传递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网络和大数据建立煤矿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机电设备的状态进行全天候无死角跟踪和监测(见图4)[7]。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检查和监控,煤矿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更加高效和安全,大大提升了对机电设备的管理能力。 3结语 煤炭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机电设备的管理成为了煤矿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更多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中国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的健全方面、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面以及设备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等都亟待改善和提升。为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希望能为煤矿机电设备更加安全有效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马会明.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22):54-56. [2]郝耀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J].能源与节能,2022(1):167-168. [3]郭海平.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9):90-91. [4]王飞.杨伙盘煤矿机电安全巡检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8. [5]闫力维,高清福,杨春红.煤矿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标准化模式研究[J].能源科技,2020,18(9):67-70. [6]韩自强,岳文辉.机电设备系统可靠度和维护成本建模与仿真[J].机床与液压,2021,49(2):110-112. [7]李哲.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20,49(3):17-18. 作者:岳守鹏 单位:山西介休义棠青云煤业有限公司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探讨 一、对现代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 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局限性越来越显著,将现代媒体教学向美术课堂引入已经发展为必然的趋势。传统美术教学充斥着太多的理性知识,欠缺感性方面的材料,难以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怎样对美术教学过程动态、立体、全面反映,多媒体教学在这一方面显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它具有多种表现手法,能够有效融合形、声、色等方面,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方面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美术课堂就能够达到美中育人,寓教于美,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初中美术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以素质教育要求为依据,构建科学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在美术教学中有两种模式比较常用,第一种模式为“示范—模仿”。教师利用示范的方式将绘画过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感情认识,此外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认真思考,主动分析,对其中孕育的道理深切体会,也可以对可行的几种方法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思考、选择、模仿、体验同步展开。以对《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这部分内容讲授为例,仅仅依靠口头的方面将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知识向学生表述,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教师对学生进行示范,学生积极观察,认真思考并与恰当的练习相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二种模式为“尝试—指导”。教学中,学生对绘画方法展开自主学习,在学生尝试学习的过程中贯穿着教师的指导与分析。使学生一边对美术教材学习,一边研究如何绘画,在商讨过程中确定具体方法。教师需要注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绘画,实现学生在技能上的提高,获得有意义的体验。 三、客观认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对教学环节安排与学生学习任务分配时,要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客观认识,使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特长,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当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漫画教学为例,在作业设置方面使学生有四种选择,具体为:(1)结合生活中的趣事绘制一幅漫画;(2)为自己设计一幅关于理想中的自己漫画;(3)画一幅卡通人物漫画;(4)为你身边的人设计一幅漫画。学生不在作业选择上有很大的空间,难度不大,能够以非常愉悦的心情轻松完成作业。结合上面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一定及时更新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勇于探索,认真反思,积极主动地加强交流,这样才会实现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作者:李世斌 单位:青海省德令哈市第四中学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初中美术课堂个性化教学 一、个性化教学模式 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这种模式要求最大化地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个性化教学是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开展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阅历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大力号召下,应当将个性化教学模式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意义。 二、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首先,要明确美术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这一点要求要以学生的整体需求和兴趣点为出发点,促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化学习的目标。我们可以将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这三个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非常了解学生的状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其次,探讨美术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这一点要求加强学生的体验互动式学习。通过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客观地去评价评定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美术学科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提问或回答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探究的成果,享受这一过程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美术作品,而不是要求学生用老师喜欢的方式去展现,这样就失去美术本身的魅力了。美术课程本身的艺术性就具有开阔性,每个学生理解的不同,展现的方式特点就不同。所以,美术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特性、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解,因人施教,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三、结语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力。 作者:李祥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初级中学校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有效性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 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从绘画到制作本领的学科,是实现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而其也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开拓学生事业,提升其审美意识并培养各项综合素质的学科。初中美术课程作为初中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前面说到,美术课程是初中基础性的课程,因此常常不被重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关注也非常薄弱,大部分家长甚至学生都认为学习美术对于自身并没有好处。目前,我国初中学校的美术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学生们的观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其次,很多学生与家长都认为,学习必修课程才是初中学生的重心,对于自己孩子的一些美术兴趣进行扼杀,认为其是不务正业。 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措施 1、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学生能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就有助于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因为兴趣不仅仅是学生们学习的最好老师,还是推动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探索的最大动力。一旦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就能让学生更快的吸收和掌握美术相关知识和技巧等。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设立一个学习情境,将美术作品中所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添加声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2、提高初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情感教育感染力 初中美术教师是初中生在艺术方面的启蒙老师,在初中美术情感教育中担当主导的角色,有必要将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因为在初中美术情感教育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有灵活有效的教育策略,为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生动的学习情境,要用美术教师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初中生,拨动初中生内心对艺术的真实情感,让初中生在欣赏艺术和感受艺术的时候获得审美体验,进而陶冶初中生的性情,净化其心灵,提高初中生的艺术思想境界。在初中美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感染力,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当教师的感染力达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初中生就会受到老师的感染,主动去学习,增强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力。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和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高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情感教育中多采用信息技术 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可以多采用信息技术帮助提高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方式,以此创造和传统美术教育不一样的教学情境,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毕竟初中生都是活泼好动的,美好、有趣的新鲜事物对学生都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发初中生的好奇心,激发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在愉快的课堂氛围学习美术知识,培养初中生对美的向往心性。同时初中美术教师还能通过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美术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初中生的面前,激发初中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中来。 4、通过扩充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总体发展能力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美术思维能力、创作水平以及审美、欣赏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利用多媒体能够让教学课件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其中的声音和动态画面也可以有效调节课堂学习氛围。当学生进入审美疲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另外一种教学模式,保证不浪费教学课时的同时让学生变得心情愉快,更加喜欢美术学习。而且音乐除了可以放松学生心情和消除疲劳外,还能让学生感受其中意境,净化学生心灵,为学生提供另类的创作平台,促进学生情感智商以及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对一些美术作品进行讲授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重点突出作品中人、事、物的特点,如果在讲授过程中再加入声音、色彩的刻意渲染,让作品变得更加鲜明和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认识。这样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结束语: 三、结语 总之,通过创设情境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等方式打造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加强对初中美术教师素质的培养,运用情感教学等多种手段,以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唐盈盈 单位:泰山双语学校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论文 一、美术课堂上的教学示范需要注意的问题 美术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传统教学重讲解,轻示范;重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美术技能的扎实掌握和绘画方法的学习运用,造成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缺失。所以,美术老师应认识到示范教学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很多技能技法的传授需要教学示范。 (一)因材示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步骤演示讲解,学生观看熟记,这就带来了相对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没有很强的“原创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影子”。这样过于频繁地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学生缺乏运用迁移的方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就无法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和气质,创造新的作品。美术课虽然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合理的示范,但它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二)示范教学流于形式,忽略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操作的动作要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美术教材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是静态的,无论教师的解说多么仔细,步骤多么详细,都不如教师的示范能解决技法学习上的难点。通过示范,使其产生表象,进行形象思维,最后掌握知识技能。例如,讲解《水墨画—动物》时,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笔墨技巧,而这最为一目了然的方式是示范,学生通过示范的学习,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这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自然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建立起来。 (三)示范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讲究一定的量和度 示范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用。示范是教学的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示范而滥用示范,只能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它时,才恰到好处地选用示范手段。如果遇到较难的内容或者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妨试着带领学生学习。例如,初学水墨画,教师可以从构图开始,对造型,对线条、墨色的处理方法一一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的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高年级的学生无论质疑、解疑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思考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只需根据教学目的,在一些人物造型、形象设计、构图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示范的创设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示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学习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四)示范教学应具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和引导,不宜做完整的示范。在一节剪纸课上,课堂中有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地折剪,展开后变成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是教师快速地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第一次的示范是揭示课题,引起兴趣;第二次的示范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示范简单而典型,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作用。这堂课的示范就完整的融汇于整节课中。美术课堂示范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关键处示范,千方百计地把拟订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找到了结合点。适量适度的示范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曲径通幽”的效果。教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的创作赋予课堂于“神”,神形兼备,方为上品。 (五)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如果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那就削弱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结语 总之,新课程下美术课的示范教学仍然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匠心独具的示范设计及精心演绎的示范过程对学生来说弥足珍贵。“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教师如果抓好这一环节,便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作者:赵姝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大蒲河中学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初中美术教学策略浅谈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它可以激发学生去记忆、去探索、去学习,在快乐中获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很关键。每个学生内心都是纯真的、率性的,他们不喜欢矫揉造作,不喜欢拐弯抹角,也不喜欢曲意逢迎,他们渴望自然,渴望本真,这对学习美术来说是最为可贵的品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把握住了学生这种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一般都很薄,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呈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注意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美化自己的生活,使他们领悟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这样,学生就会对美术产生强烈的兴趣。此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把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程理念明确了师生新的关系,强调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平等的,师生间平等地进行学习、情感交流。所以,美术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地观察、想象、收集资料,充分地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构图、学习画法和技能,最后尽情地画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脑中形成的画面,把自己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与他人互动,激发了主体人格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是一门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的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美的事物出现在画布上的时候,不单显示出它本真的美,还应该具有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演绎出的美、创造出的美。这样的美才是艺术的美,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然后对实物或者是实物的照片中的图案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之后对美术作品和实物照片进行联系、比较,以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某一事物,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观察它们的图案、线条、装饰,刀味、纸感,写意与寓意等,并尽可能地了解它们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观察、欣赏中发现美、追求美,并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只是真实地记录美,那效果肯定没有照片好。美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融入了画者的情感、态度,对原物进行了创新。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这种创新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呈现给观者不一样的美感。学生的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课下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题目。学生具有实际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仅对教师出的题目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还可把这种经验融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从而具有了创新性。此外,学生在完成美术作品后,还可以返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与真实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在更加充分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充实、丰富和美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劳动也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多多带来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学习,去劳动,在实践去享受独立和自由,塑造创新型的人格,培养创新能力。 五、总结 总之,美术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和教师要切实把美术教学重视起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展智力、道德和人格,提高美术鉴赏、创作修养,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许江涛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初级中学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初中美术教学快乐课堂构建分析 一、构建初中美术教学“快乐课堂”的必要性 在学生生涯中,学习是学生的本质,研究表明,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吸收知识非常重要,对他们来说反而会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吸收知识效果更佳。那么怎么有兴趣的学习,就是要靠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保持学习兴趣。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美术是一门在初中必修的艺术课,通过美术学习,来提高学生智力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对提升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一定的作用,研究显示,美术学习锻炼人的右脑,让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处在应试教育阶段,大部分学校都追求升学率,对美术教育并没有重视,这种状态必须得到有效的改革。对于教育政策应该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中,激发学生对初中美术热情学习。通过审美形态的教育,培养学生对艺术对自然美的形态的鉴赏和识别,让学生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有对美的感悟和欣赏能力。同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美术课,要在课堂上增强学生对于初中美术的爱好以及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欲望。通过快乐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美术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尝试构建初中美术教学“快乐课堂”,让学生爱上初中美术课。 二、构建初中美术教学“快乐课堂”的具体措施 构建初中美术教学“快乐课堂”的具体实施,应该针对美术这个课程,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快乐元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初中美术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美术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提升他们的美的全面认识。 (一)注重教态自然,创造快乐气氛。一直都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而教师则是辛勤的园丁,对待祖国花朵,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和蔼可亲的。教育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教师的态度影响的,教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结果。友善和蔼的教学态度能让学生感到快乐感到亲切,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初中美术的热忱,教师教学言语情切,表情和蔼面带微笑,就能给予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一直以来的鼓励与关怀,让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没有间隙的亲密关系。高质量的教学保障源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真诚与和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即便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用幽默的而言语,真诚期待的眼神,用微笑来沟通也比严厉的批评来的有效,让学生自觉改正缺点,消除负面对立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快乐学习状态,提升全面发展。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随着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高科技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教育教学中也频繁引入高科技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已经逐渐运用到各大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尤其是美术这种视觉艺术课。因此,教师应该巧用信息技术,灵活运用高科技器材与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场景。如果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呈现美术作品,让学生真实感受。这种方式的教学模式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让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利于实施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吸收知识的水平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底子好,如果教师慢慢的进行授课会让他们觉得不耐烦,有的学生底子差,如果讲得太快他们又觉得没有学到东西,不知道如果完成。如果运用高科技信息科技手段来授课,比如用多媒体播放,先把美术作品的作画步骤与详细解说用多媒体播放一遍,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看完后可以直接进行作画,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陆续讲解与辅导,慢慢师范进行,让这些学生也能全面吸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美术教育教学手段,同时又面向全图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情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组织形式,促进双向交流。现阶段课堂教育都是以学生的年龄编成一个学习单位,再按照学生的高矮与座位顺序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再根据传统的教育教学授课模式“秧田式”形成结构。这种结构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流量,特别是美术课堂这种艺术课,如果采用圆形、月牙形、灵活形的授课模式,学生在学习与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加便捷的能与教师沟通,以达到双向交流的模式。作业辅导是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的作业应该进行相关解答,同时,对作业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启发教育,对于作业完成好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构想,让其他同学受到学习启发,这样一来也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优化课堂组织结构,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四)改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单一的只有成绩,这也让学生有了一种学习的压力。有压力的学习,必将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减弱了效果,也容易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与影响,成绩差的学生必然会有自卑心理,不利于之后的学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改善这样的一种状态,采用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不要仅仅让成绩结果作为对学生的评价依据,发现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点。在平时教育中,多鼓励多关心学生,对成绩差的同学进行友善的建议和爱的教育,启发他们进行自我探索,提升他们主动性与思维开拓性。 三、结束语 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提高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初中美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没有负担的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能提升课堂效率,还能提升课堂质量。构建初中美术“快乐课堂”之路是必须存在的。 作者:刘嘉欣 单位:宁夏大学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一、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1.培养教师高水平素质,促进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 美术老师是否具有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自身形象,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作用,由于“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因此,美术老师必须通过自己言行对学生进行感染,使自己在教学风格上具有严谨的态度,教学过程中则要对学生和蔼可亲,给其建立一种优良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学习美术。因为情感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具有润物无声的显著特点,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需要将情感教育彻底地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获得美的感染,才可以使学生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修养。例如,美术老师在一次非常良好的多媒体设计、没有瑕疵的授课安排、对学生学习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甚至老师在讲课时的服装搭配都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够通过无形的情感动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2.挖掘情感题材,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美术教材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有效地发掘学科教学内容中包含情感教育价值的素材,能够加深学生理解和认同学科素材中所包含的情感教育价值。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中能够指引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良好的爱国意识以及优秀的思维习惯的章节数量非常多,美术老师需要充分地发掘其中包含的情感教育素材,从而能够将情感教育在课堂上展开。例如,在初一上册的美术教材,有一节课程内容为“人类创造的源泉是劳动”的内容使老师非常容易指引学生认同劳动价值。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多、大部分家长都比较娇生惯养的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劳动时都没有端正的态度,因此将这些内容作为契机,再与一些恰当的美术作品相结合指引学生端正劳动态度非常必要。又如,在初二下册的美术教材中包含了与“装点居室”相关的课程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废品“变废为宝”,如易拉罐和塑料袋等,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除此之外,初三美术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辉煌的美术历史”这一内容,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非常有利。美术老师可以利用一些中国古代画家的名作,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其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材中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灿烂的历史人文精神熏陶每位学生的思想,最终共同完成美育和德育的目的。 3.用丰富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生活中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来源于生活中对于美的发现,这样才能使学生领悟到周围环境包含的积极因素,从而形成一种优良的调控情感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初三下册中国民间美术的课堂中,美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民间的美术作品,如剪纸和窗花等,以此来指导学生们领悟到我国民间传统的作品中所具有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例如,花纹型“灯笼”为美和照明相结合;“刺绣”为美和“穿着”相结合;“窗花”为美与“装饰”相结合等。其中初三下册中讲述的“蓝白之美”,主要是介绍我国江苏南通具有的蓝印花布,这作为传统的美与服饰之间的完美结合,包含了色彩美和搭配美等,是南通的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典型代表。这类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最终塑造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老师需要注意各个年级学生之间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老师要避免在课堂上喧宾夺主,必须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情感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美术教学中,从而使初中美术课堂真正地达到“德育”与“智育”相结合,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与此同时,将情感教育彻底地贯彻到美术教学中,从而使教学人员能够充分地提炼出初中美术学科包含的教育价值。 作者:刘俊杰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六中学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 一、德州地方美术资源概述 地方美术资源指的是在该区域内经过人们逐步传承下来的一种美术资源和文化资源,更是人们生活集体智慧的成果,这种美术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独特的风貌。德州地方美术资源是指在改地域内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是德州地区人们长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过程。它包含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统,德州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美术文化资源。 二、德州地区初中美术教育特点分析 传统美术教学在初中课程中只是一门辅助课程,学校和家长都不十分重视美术课程,只有一些爱好美术的学生才认真学习,美术课程在传统教学中没有体现出真正的价值,更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进步和国外新的教学模式的融入,我国加大了改革教学的力度和方式,全面贯彻深化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因此新的教学大纲对初中生的美术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老师对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够全面 国家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观、想像力以及创造力,规定在中小学课程中开展美术教育,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改革,美术教育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市作为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与一线的发达城市相比,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特别是作为不列入考试内容的美术课程,老师更是缺乏创新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理念阻碍了该地区美术资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于德州市区的中学老师来讲,老师基本能够按照国家教学的规定,利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习,开发智力,将美术课程融入到大自然和历史文化中;二是对于处于农村的中学老师来讲,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不重视学生的美术课程,更不能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程结合起来,美术课程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美术课程教学急需进一步改革。 (二)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方法不够创新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他们善于探索和发现身边的新事物。因此,这一阶段应以培养广大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观念,尽可能的将美的东西与教学资源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以及感受生活的兴趣。然而,目前很多老师只是把美术课程当成了一门基础的选修课,仍没有发现适合中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没有提升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德州地方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将地方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对于地方美术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现阶段,中学老师可以广泛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当前保护环境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引入环保美术工艺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本文选取其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美术资源-德州梁子黑陶文化作为分析的对象进行分析。德州梁子黑陶文化在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文化在德州的发展已经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黑陶的制作工艺从成型到烧制再到雕刻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与美术紧密结合,特别是在雕刻环节,雕刻大师更是将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影雕、素描以及浮雕等艺术与黑陶文化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我国黑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黑陶的制作原料主要是泥巴,因此将德州梁子黑陶文化与该地区初中美术教学资源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玩泥巴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感受文化带来的乐趣,寓教于乐,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 (二)将地方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开拓学生的思维 当地的美术资源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更是该地区劳动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以及心里愿望的表现。老师再让学生感受黑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体会到艺术的灵魂。例如,在制作黑陶时,要将泥巴不停地转动才能成型,艺术成型的过程体现了制作者心里的思维,然后,学生可以感受在自己制作的工艺品上用不同的工具雕刻成不同的图案,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以及图腾出自自己的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相互沟通和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拓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积极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将地方特色美术文化和当地的美术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中学生的课程教学,更能将我国具有优良的传统文化、民间深层次的文化艺术以及历史文化传承下来,同时这也是学校积极开发、探索以及实践的过程。 四、结束语 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和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培养新一代的人才,社会各个阶层都十分重视中学生美术课程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学生的潜力,活跃课堂气氛,也更加提高了学生创造力、动手能力。将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程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作者:王娜 单位:德州学院美术系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一、新课程理念下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育的首要目标就是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作为美术教师,须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不断进修学习,提高美学素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备课,课中创设生动的美术教学情境,课后反思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完善课堂教学。调动一切教学资源、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深入到美术学习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评论活动,这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以前我们对美术评论有认识误区,认为不是学生学习范畴内的事情,与学生没有交集,是专业美术评论家的事。事实上,任何人看到一幅美术作品,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和认知。美术教师就应准确抓住学生的实际感受,作为认识和深入探究美术作品的突破口,引领学生完成对美术的欣赏。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自信心。 二、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各个行业永恒的主题,艺术同样需要创新,需要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其中。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初中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最具张力和活力,可塑性也最强。他们对新事物很敏感,认识和接受新事物很快,充满热情,勇于探索。这些是形成创新能力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开发,激发其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独特的思维和感悟,并为其思维能力无拘无束的发挥创造环境。教师应采用科学有效的、饶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美术表达的冲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准确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艺术的视角发现和理解事物,提高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和创造力。如在讲美术造型时,我让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兴趣,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个造型作品,下次上课时带到课堂上,公开评选优秀作品。结果下次上课时,同学们带来的作品花样繁多,一个个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作品制作得很精美,完全想不到是出自初中生之手;有的作品虽然不尽人意,但也能感受到学生努力的影子。可以看得出,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有了不小的进步。 三、新课程理念下合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合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必备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密切配合,调动各自掌握的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和方式,优化学习结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不同特点、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发挥特长,献计献策,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完成共同的任务时,锻炼了发现、分析、思考、表达、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值得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尝试和探索的。如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先呈现一幅美术作品,然后分组讨论,选出代表说出该小组对作品的分析和认识,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最后总结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精神;再如,在美术制作课上,教师先布置任务的主题,然后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表意见,他们制作的美术作品往往出人意料。然后组织同学们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让大家评选优秀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活跃了学习的氛围,调动了所有学生的潜力,学生在互相帮助、合作的情境中,经常会有惊人的表现,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四、结语 总之,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教育方法和理念的实践者、探索者。在教授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孟薇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黄官寨实验学校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初中美术新课改教学创新 一、尊重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我们知道,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勇于抛弃旧东西,创造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很强的创造能力,进而常进行创造性活动”。毫无疑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求教师教学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既是教师作为教学关系的“主导”方面的含义,同时也是艺术教育必须要有“教育艺术”的本质要求。因此,教学是一门艺术绝不是一句空话,其内涵,是要靠老师通过长期不断的探索、努力而不断注入的。这在反拨科学主义、技术至上和绝对理性的当代社会,如何教育、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和疑难而能情理融会、随机变通的灵动性,其实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内在而深刻的逻辑联系。当然,根据个人体会,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于创造,最关键的是,教师不仅要有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来激活学生思维,更重要是,还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独立思考与实践行动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抓住契机,实现学生的思维飞跃 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教育学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都存在着身心发育与学习认知的基本规律。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在不同的环境、不同阶段、不同的人的具体关系与表现上,又是潜在的、各不相同的。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例如教学生如何“废物”利用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超越自我,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制作。我讲完之后,学生拿出之前交待他们带的“废物”开始制作,有的学生用半块吸铁石、两个铜板和一小段铁丝竟然做出一辆摩托车,过一会儿又把它变成了一个大炮;有的用扣子、小梳子做成蜻蜓,一会儿又变成蝴蝶;还有利用三角尺铅笔做成飞机再变成手枪等等,他们完全摆脱了制作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以了“超越”。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 情境的创设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美术新课改更是不可缺少的。各类教学内容都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如果没有情境创设,再丰富的内容也会变的枯燥无味,美术课程改革也明确要求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因此在美术新课改中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二者的关系既是相辅相承的,又是相互促进的。情境创设的不断应用,会更好地促进美术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随着美术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的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和发展。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了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积极性。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和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看,创造美好、和谐、诗性的社会,包括美术“新课改”在内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将同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发展的过程。 作者:颜碧丽 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关于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拥有学习美术的兴趣,却缺乏学习美术的动力 兴趣是转化为动力的基础。可以想象做一件事如果缺乏了兴趣你还会愿意做吗?答案当然是不愿意。即使会做也不过是为完成任务而已,缺少了做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人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同理,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拥有着对美术的兴趣爱好,这是很好的现象。只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却并不持久,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不能转换为学习美术的动力。人的兴趣发展有三个阶段,即有趣、乐趣、志趣。“有趣”为时最短,即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追求美,在课堂上表现着对美术的兴趣,但在教学中不把学生对美术的有趣转成乐趣、志趣,也会让这短暂的“有趣”消失,所以若能够将其转变将会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只是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很难将学生引导并加以转变,原因有二:其一是上面提到的课程资源的欠缺,因其欠缺而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远离了美术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兴趣逐渐流失;其二是美术课长久以来被当做副科学习,地位得不到提高,美术的价值得不到正确的认识,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影响也不显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不够重视,了解也不够多,兴趣很难得到提升,也就无法转变为学习动力,久而久之美术的教育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存在问题便有解决之道,只有对症下药针对性的改善才能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使其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二、年轻教师专业培训和交流平台的欠缺 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会学习的不够,对教材和学生及面临的问题无法深入透彻的分析。并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教学过程容易出现偏差,理论与实践往往不符合。因此,对于资历尚浅的教师要多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和交流平台,让教师可以分享教学心得,制定好的教学方案。将这些问题落到实处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让教师在上岗前就能够得到培训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教学的磨合期将会大大减少,教师一在工作岗位上便能够迅速的进入角色,美术教学质量也会极大的得到提高。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每个初级中学的教师是为两到三人,而每位老师在教学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当然也会有不足之处,如果缺少一个交流环境不足之处就难以得到弥补。虽然每所学校都会有教研组交流活动,但学校美术教师人数过少所导致的交流信息不够充足,达不到教师交流的应有效果,因而教师缺少交流平台也是制约着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合作能力 美术教育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注重自身美学修养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以最好的状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通过声色形等环境为学生创造一种浓郁的强烈的探索欲望,潜移默化的接受美术的熏陶。同时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点评能力,教师也可以介绍作品的创作环境,尽量使学生融入当时的创作意境,让学生学会以审美的目光去分析、观察得到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独到的审美能力。学生时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鲜事物,而现在正是他们创新意识处于潜在时期的阶段,需要教师的发掘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独特个性,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合作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创意与实效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通过合作学习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合作学习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品质素养。不同的学生思维意识是不同的,但在合作的过程中思想火花的撞击却可以使其思维、表达和创造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总之,美术作为一门教育工作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发展。同时对于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只有弄清问题的所在,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才能更好的改善美术教学问题,为未来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 作者:张媛敏 单位:三门峡陕县实验中学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小议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所见的美丽瞬间记录下来, 体验美术教学的魅力所在。 例如,我以学生最为熟悉的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事物入手,将苹果、香蕉、桃子等水果组合成漂亮的造型,引导学生将这些美丽的造型用自己的双手描绘下来,学会记录美的美术描绘特长。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结合自己的所见,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记录下教师所摆放的漂亮的水果造型。 美术教育能够改善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科技产品也应运而生。 电子游戏被初中学生所喜爱, 有些学生甚至完全沉浸在了这虚拟的游戏当中,对现实生活不闻不问,对亲人和朋友也视而不见,渐渐地漠视了现实和人情。 这样长久下去,就会使学生丧失掉本该有的斗志,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 把全部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到游戏上, 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而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熏陶, 使其对审美和创造美产生浓厚的兴趣,喜爱上初中美术课。 这样就能很好地转移学生的不良爱好, 将玩游戏的心思转移到美术学习中来, 不但减轻了教师在管理这些学生时的负担, 也让学生和家长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也会更加的尊敬。 学校便会为美术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措施, 家长会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学习绘画的条件, 社会也会为爱好美术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展示空间和发展舞台。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以后的学习更加快速和有效。美术不仅仅是让学生创造出一幅幅美丽图画的过程,它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包含着发现美和创造美两个方面。 美术教学,是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实社会中的美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描绘出来,因此美术教学不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它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社会, 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这样不仅使美术教学有所收益,对于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化学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美术教学是学生锻炼观察能力的最好教学方法。想象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发挥创造出来的。 想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丰富的想象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通过自己区别于他人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 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和创造美的风格。 久而久之,在美术学习的同时, 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发达。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美术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教学中,美术教学的巨大作用不可忽视。 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与需求创造工具和改变世界。 而创造能力是人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 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每个学科都必有的教学目标。 美术教学中,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方式, 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设计和制作自己喜爱的图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因此,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由于时代和社会现实的影响,初中生这个年龄段都比较叛逆,他们渴望接触新鲜事物,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他们的思想变动又特别的大。 针对这一教学现象,在初中教学中安排美术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比不上美育教学的效果明显。 初中生的思想正在由幼稚逐渐变得成熟和稳定,这时审美教育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初中生的这个年龄阶段,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稳重的学习性格是最佳的教学时期。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 因此,在初中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每个学科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审视和创造上有着非常突出的教学效果。 因此,初中教学中美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总之,美术教育在初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作用,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初中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美术教育应该受到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作者:李学斌 单位:河北省抚宁县牛头崖镇枣园中学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浅议体育教师与学生体育骨干的关系 【摘要】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法与学法、师生关系等正在趋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新课改过程中也客观存在有一定的问题:据报道,“我国体育教师总体数量缺额约30万人”;我校为30班的普通高中,现有体育教师4名,教师少,学生多的矛盾突出,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就体育教师与学生体育骨干的关系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骨干;小助手 1 在课堂教学、组织层面:教师好比是总导演,学生体育骨干就是负责分场景的副导演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师与学生地位、作用的界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正确使用新型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因此师生应在教法与学法上进行完美地结合。 教师在选择教法上应注重两点:(1)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知识、增强学生的技能;(2)怎样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为出发点。例一:自行车、游泳、单双杠、支撑跳跃、武术套路、体操、健美操、跳水等项目具有“突变性”,可以采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时在学生体育骨干具有感染力的带动下,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练习。对于篮球、足球、排球、跑、跳、投的田径等项目具有“渐变性”技能的教学中,可以选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摸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体育骨干可以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归纳、总结。例二:有同学想练习跳高,有同学想练习跳远,还有同学想练习三级跳、铅球、铁饼……无论采用何种模式的教法、学法,体育骨干都是不可或缺的,学生体育骨干就是教师的“小助手”,要充分发挥其潜能,通过“小助手”的参与,在小组学习中,创造“彼此熟悉”的学习环境,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发挥其聪明才智,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开展协作、自主、探究性学习。 总之,在课堂教学、组织层面,师生教法与学法上进行完美地结合可以做到:(1)节省教师的重复劳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3)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4)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彰显团队力量;(5)有利于教师关注个体差异;(6)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在课堂管理、纪律层面:教师好比是交通警察,学生体育骨干就是交通协理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表明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统筹安排、集中讲解、示范,讲清楚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其次,教师要敢于放权给学生体育骨干。各小组在学生体育骨干的组织下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有宽松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人。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教师让学生体育骨干参与管理,既能通过“小助手”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又能腾出时间及精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总之,通过学生体育骨干的参与管理,在课堂管理、纪律层面可以做到:(1)教师能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巡回指导;(2)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活动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必要的点评工作;(3)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4)有利于教师加强全面管理。 3 在训练、两操、第二课堂等层面:教师好比是导师,学生体育骨干就是研究生 有同学练习跳高,有同学练习跳远,还有同学练习三级跳、铅球、铁饼;这边有篮球赛、排球赛,那边还有……这时候教师再多也不够用,教师少、又没有分身术,怎吗办?只有请“小助手”来帮忙。为了一个共同的课题,师生分项去研究,而后把存在的问题及成果汇总给导师。在业余活动的准备、组织、管理、讲解、示范等环节“小助手”――学生体育骨干会发挥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师资力量比较缺乏的学校,只有学生体育骨干与教师共同协作,才能有力地推动各项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4 认真做好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工作 4.1 培养与使用原则 ①实用原则:结合教材内容及课堂常规、社会实践等,本着灵活实用的原则,教给学生一些组织方法和练习方法。 ②提高原则:学生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技能,组织才能,使其在学生中间树立起较高的威信,不愧于骨干的称号。 ③全面原则:体育骨干也是学生中的一员,要本着全面教育的原则,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体育骨干,还应该从德育、智育、美育入手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 4.2 培养与使用途径 ①利用课堂上教师的感染力;②利用课余训练时教师的传帮带;③利用校内外运动会的实践等形式,对不同项目的体育骨干进行培养与使用。 4.3 学生体育骨干培养与使用的意义 通过对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可以做到,①、学生参与运动意识的加强,运动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等;②、把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工作持久的作好,充分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无论是上课、训练和组织小型比赛,将会给体育教师增加许多较为“专业”的帮手,体育教师身心会较为轻松;③、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训练效果都会得到提高。 4.4 关于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的建议 ① 任课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要有牺牲休息时间的心理准备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② 各项目的任课教师要相互安排好场地器材及时间,协调好学校各处室的关系,做到组织严密,训练科学,不断提高训练效果。 ③ 在自愿的原则下,选择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作为体育骨干人选。 ④在课堂、训练、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学生体育骨干更多展示自己才能和参与锻炼的机会,都要从小事入手,从细处进行教育。 5 小结 5.1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课堂、训练、比赛等活动有序开展,要充分、科学、合理地培养与使用“小助手”。 5.2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等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长期坚持,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希望体育教师能借助新课改的大好形势,努力作好各项工作,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及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语文课堂教学应拿捏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处理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兼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与主导性的地位,学生只是观众,被动接受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有些教师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信马由缰,我想,这也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主体;主导;展示 我将语文课堂教学分成三大板块,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展示交流、课后反馈提升。 一、课前自主预习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语文课堂学习也是这样,一定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也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刚开始学生可能无从知晓,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预习目标。例如我在教学《苏州园林》时为学生明确了预习目标: (一)“读与写”的目标 1.读第一遍课文,能动笔将文章中的生字词及优美的词语画下来并工整的抄三遍。2.读第二遍课文,能将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段抄写下来。3.读第三遍课文,能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话。 (二)理解概括目标 1.阅读3――6自然段,能概括这四段的说明对象。体现苏州园林哪些方面的特征。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2.阅读第2自然段,其中四个讲究与3――6自然段的关系是什么?3.以第5段为例,此段中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三)知识与应用目标 1.文中有许多类似“据说”、“似乎”、“绝大部分”的词语,在文章中能删去吗?为什么?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说说作用。2.为了能够准确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作者应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通读全文,在理解本文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思考本文应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学生能将老师为同学设置的预习目标内容掌握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他们预习的过程中被记录下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与学生、老师交流讨论,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我想,这种学生有目标的预习过程,一方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的预习也不是没有目的的,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下进行的,学生的预习应该是高效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体现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 二、课堂展示交流 针对学生的预习目标,教师精选几个富有典型性的课堂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当然课堂学习目标大多是从学生的预习目标中来,只是经过教师的再次筛选提炼,设置一些能够切合文本,又能以点带面的问题,从而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以《苏州园林》教学为例,我设置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将你选择抄写的精彩语段能够自然流畅的朗读,并能简单说说你认为它精彩的理由。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它与四个讲究是什么关系?3.四个讲究在哪些段落介绍的?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文中有许多类似“据说”、“似乎”、“绝大部分”的词语,在文章中能删去吗?为什么?你还能从文章找中出类似的词语吗?说说作用。5.能结合课文,谈谈本文的说明顺序。 这些问题的设置,是经过老师精心筛选的。课堂教学的重点也就是学生紧紧围绕教师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来开展,在各小组组长汇报完各自小组同学的预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后,教师积极引导各小组的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采用小组长负责制,紧紧围绕老师设置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有疑难的问题或者有争议的问题,学生就积极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报告老师参与学生问题的解决。我想,这种在学生有共同的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又会生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点解决了有些老师认为,你设置的问题是不是会束缚了学生对文本的创造性学习。预设是前提,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三、学生讨论的结果分两块展示 (一)朗读展示,读的是否自然流畅是标准 说说所选段落精彩的理由,这个是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回答,比如,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从说明方法的角度,从修辞的角度,从在文中结构作用的角度,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从概括的角度等等。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所想,精心备好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处变不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上台展示 各小组将交流讨论所形成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一定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有的可能还是错误的,教师要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积极引导学生,解读问题。在学生展示之前,学生已经讨论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主要时间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才参与到学生的问题的解决中,但是教师的引导性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在各组展示学习成果后,就需要教师的参与引导,指出不足,表扬优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学生参考,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的升华。由此可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课后反馈提升 这一点涉及到课堂作业的问题,许多语文老师对于语文课堂作业没有深入地认识,简单的认为布置一些教学配套的练习就可以了,我不是这么认为。我想,一节课的作业一定要能反馈你这节课所教学的内容,检测你这节课让学生学的怎么样。为此,我的作业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小组讨论所要解决的学习目标,其实,我的学习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小问题,完全可以作为课堂作业,这个作业在各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来完成作业。因此,我的课堂作业当堂做完,当堂上交,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有抄作业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后批阅时能及时了解学生在那节课上的学习情况。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试论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本文论述了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意义,分析了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前提,指出了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以期为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师;学生;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因其各自的地位、任务及规范行为的不同,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1〕。这种和谐关系能否建立以及和谐程度,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多是在体育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中完成的,师生之间直接接触形成了更为复杂人际关系,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笔者试图从意义、前提和策略三个方面来谈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1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意义 从宏观上讲,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是我们当代体育教学理论中一个常新的教学话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观查我国教育的几次改革,就会发现这样一种规律性的东西: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正确师生观的建构与否〔2〕。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教育提出的许多新的课题,以及带来的学校师生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的事实,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建构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从微观上讲,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教师的教授目标转换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过程转换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3〕。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育教师为自己的努力能满足学生而充满着优越感。若是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很可能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懒得把已知的知识“倒”给学生,一旦对学生失去了信心,对教学失去了兴趣,就更别说去想着法去“充电”了。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谐师生关系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古人说:“师徒如父子”。如今很多家长也说自己的孩子只听教师的话,教师说一句胜过自己说十句,这种现象是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学生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也乐意去跟教师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教师的理解和肯定,一起解决问题。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大胆进取,开发思维,努力创新,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前提 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建构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以及勇敢、顽强的性格特征。教师应对自己的事业具有献身精神,尊重别人,勇于承担责任,这是体育教师在学生中具有吸引力的重要的人格特征。体育教师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实的专业实践和渊博的学识,同时还要有不断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有博采众长、优选精华的功底,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面和更新专业知识。体育教师要想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参与体育活动,那么就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教师的业务能力、自身素质越强,吸引力就越大,就越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威信也是建构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体育教师威信的建立取决于多个方面,有内因和外因的因素。外因包括整个社会对体育教师工作的支持和认同;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及学生对体育教师的重视、配合和尊重。内因包括体育教师本人的工作效能和工作业绩以及自身优秀人格的榜样作用。内因是关键,因为威信的建立主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而不是靠外来因素捧起来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师生间的心理交往与交流,与学生建立交融的情感,这是体育教师建立威信的关键,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和体贴学生,才会与学生融为一体,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师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此,体育教师应该敞开心扉和所有学生交往,打消他们厌恶体育课的情绪。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这对体育教师威信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3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 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新课程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民主与平等理念,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发扬教学民主,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其次,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这样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合作关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想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就必须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和“齐步走”的教学方式,不断研究适合学生特点的和切实可行的分层教学和学生之间小组学习等方式,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以此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笔者认为,中国学生的民主意识普遍不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发言不踊跃,回答问题不积极,不善于提出问题,不敢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不善于讨论,体育课也不例外。这在某种程度上亦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所造成的。学生的传统观念不改变不足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打破陈规,从多方面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少一些盛气凌人,多一些和蔼可亲,少一些打击批评,多一些鼓励赞赏。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在这种民主气氛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更加丰富,交流更加积极,练习更加勤奋,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在这种民主氛围中,和谐师生关系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严格按统一的标准即考试成绩进行评定,忽视了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没有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列入评价范围,特别是对一些先天身体素质不好但学习很认真的学生显得不够公平,严重扼杀了这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这可能也是导致学生为什么喜欢体育却讨厌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的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也可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评价中,这样做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 4结论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建构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威信是建构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的策略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以及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浅谈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及其关系 【摘要】体育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度与内容,但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学生;主导性;主体性 (一)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越强,就越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教师的主导性表现越强。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其一,指导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其二,示范作用。示范性是学校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教师活动的基本特征。教师的示范,具有参照、比对、模仿、准则等意义,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其三,组织作用。组织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其四,评价作用。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回应,使学生在各学习与评价中不断调整自己,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二)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我内化的过程。而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其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对自己的升学、提高、发展是否重要等简单的价值判断对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进行内容性选择。其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主体性集中和组织自己的心去倾听、去理解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还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能独立思考,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三,教育活动中学生具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性反映,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主导性与主体性关系 体育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粹发现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虽然进行的是接受学习,但他们是教育信息的能动接受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过内化,进行的是有意义的学习,可见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在认识层面上,教师:“闻道、授业在先”、“术业有专攻”,在伦理层面上:教师尽管是国家伟大道德观念的发言人,但在人格上同学生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学生有权要求教师尊重自己的人格,平等相处,也有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学习和生活的正当权利[1]。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学习主体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关系,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才能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和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学生通过主体体验所获得的内容。所以,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一、体育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在怎么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教,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正确的教;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在有意的启发上体育教师将那些基本动作传授给学生后,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理解。教师再积极的引导、端正学生正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应该再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原理上,积极引导,提出问题,指出新知识点,扩大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在鼓励上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所处位置,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动作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和教学效果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体育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一,学生要树立自我主体意识。真正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觉识、自我发展和自我素质提高的过程。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学生通过老师传递信息获得知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其增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励,形成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展示创新精神。其二,学生要强化学习参与意识。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创造性,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其三,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懂得怎样做学习的主人,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学生主体性地位才有保证。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应该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条件,教师需要学生的学,学生需要教师的教,只有建立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尊重和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感受,才能真正把学生置于主体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其主体价值。 2.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掌握体育锻炼方法,提高运动能力,帮助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乐于学习并终身受益,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或相统一,是随着体育学科的建立出现的自然现象。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高校教师身份转变与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关系的思考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国家优秀的后备军,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课题,也是教育界乃至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基于对高校学生干部成长实践的观察研究,发现并总结了高校教师身份转变对优秀学生干部培养产生的巨大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培养 现今社会,无论是企业的竞争还是国际竞争,其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基于我国教育政策及教育现状,高校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教师,教师是否具备培养能适应现今高速发展社会的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是关键。然而,在这个大学生活日趋社会化,大学生性格日趋个性化的时代,高校教师仅靠理论知识和以往的经验积累已法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 然而,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组织建设,校园文化传播和校园活动举办中都扮演着领头羊的身份。因此,培养优秀学生干部不单单是社会的需要,更是高校建设自身的要求。针对“如何培养出优秀学生干部”这个课题,我国教育领域发表的论文数不胜数,方法也千奇百怪。然而,在如今这个学生性格发生巨大转变的高校小社会,以往的培养方法发挥的威力越来越弱了。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高校大学生,重新建立起一套灵活科学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教师身份转变便是一个培养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的好方法。经过两年多的边研究边实践,我们成功地验证了高校教师身份转变对优秀学生干部培养所带来的巨大成功。教师是学生的亲人。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是学生的老师。 一、教师身份转变概述及其意义 身份转变是从一种身份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身份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身份可能从此消失,也可能是暂时的消失,还有可能是兼容两种身份状态。高校教师身份转变的意思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或者培养学生时由教师的身份向其他身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的教师身份不变,但是高校教师的身份处于隐性,转变出来的新的身份处于显性状态,当教育或者培养结束之后,教师身份又重新呈现显性的一面。 (一)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部分的转变而不是总体的转变 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转变是富有针对性的转变,而不是总体上的转变。在教导学生上,一般来说,教师身份转变是为了让问题学生能够转换位置,引起与问题学生的共鸣并以此起到教育感化的作用,这个身份转变常见于小学和中学。在培养学生干部的层面上,教师身份的转变是一种主动的转变,教师通过转变教师身份培养学生干部,以此培养出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干部群体。无论是问题学生引起的被动转变还是优秀学生引起的主动转变,教师身份转变针对的都是部分而不是整体。整体上教师依然是教师,教师需要维护自身权威。 (二)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理论上的转变而不是实质上的转变 教师身份转变是通过把本身的教师身份隐匿不谈,重新塑造一个身份进行学生工作。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目标群体来说,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另外一个身份的持有者。而教师身份处于隐形,另一身份处于显性。当这个过程结束之后,教师身份重新处于显性,另一身份消失不见。对于非目标群体来说,教师身份始终没有改变。由此可见,无论是教师身份转变针对的目标群体还是非目标群体,教师身份的转变都只是存在理论上的转变,而非实质上的转变。 (三)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暂时性的转变而不是永久性的转变 教师身份的转变是有针对性的,也是有时限性的。高校教师可能因为问题学生转变身份,也可能因为培养学生转变身份,但是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转变身份,高校教师的身份转变都是暂时的,当问题得到解决或者需要通过另外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身份转变的状态就可能终结。 高校教师转变身份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一种非常巧妙而有效的教育培养方式。这种方式通过身份的转换容易形成共通和共鸣,能够让高校教师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做到,立足于学生干部培养需求,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同时,在优秀学生干部培养上,这种培养方式能够让学生干部打成一片,形成一种优质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转变高校教师身份来培养优秀学生干部既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方式,又是一种传承以往培养经验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满足了90后甚至00后的性格要求,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这个传统教育方法无法培养出全面优秀的学生干部人才的高校,教师能够通过转变身份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当教师身份转变培养体系得到建设和进一步的推广,高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将会更加高效,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也会更加全面。在这个本质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教师身份转变培训体系将会弥补我国培养体系的不足,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更全面的人才。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谐关系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校园氛围的缔造者,因而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是学校关系的基础与核心。一定意义上讲,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关系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界一项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新课标下现代体育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下列四种关系。 一、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有着人所具备的一切尊严和品格。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能只把学生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奴仆”或“后备的机器”。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礼”、“仁”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中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比较典型的“主仆型”关系,唯师独尊,唯师独从,而学生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重。当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体罚(包括罚站、罚跑、罚干、打骂、讽刺和挖苦)。对身体素质差、身体协调能力不好学生、生理上有缺陷,或服饰贫酸的学生漠不关心,甚至予以冷落,其实质也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忽视与权力的侵犯。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现代师生关系也就无从谈起。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应该在教师方面,也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而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二、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是有条件的,其一,教师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所谓奉献精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即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其二,教师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学生敞开着。如果教师的心灵对学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教师,更不可能与教师交朋友。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一块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对人生、对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学生信任了教师,才会接近教师,才会和教师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教师交成知心朋友。大量实践表明,成为朋友的师生之间,彼此都充满了信心。这种双向的期待和影响大大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增强了教师教好学的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自信,自觉地完成作业。 三、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从观念上讲,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教育为封建专制特权政治服务,因而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是驯服的工具和恭顺的奴仆。在资本主义时期劳动力属于机器的一部分,学生则被视为“后备的机器”。无论是驯服的工具,还是“后备的机器”,学生作为待用的工具的性质并没得到改变。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在教育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而在教育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象,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的人”,他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被视为教师服务的对象。正如《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说“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 四、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内涵。但现代教学中的“教”已不再单指“传道、授业与解惑”了,它包含下列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学高为师。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和质量,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知识的源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权威地位和示范作用的第一因素。第二,身正为范。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许多高尚的品质,如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待人热情、正直、诚实、准时守约、乐于助人、勤奋以及公开承认和纠正自己工作中的错误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指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教师“教”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但自信心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以能力为媒介后天逐步习得的。一般地,能力强的学生,自信心就强,能力差的,则往往缺乏自信。能力是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并取得成功,是培养和强化学生自信的有效办法。只有自信,才有自尊,才有自强。 综合上述,以上四种关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新课标下现代体育教师与学生基本关系是;也是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教与学是师生关系的内容与核心;服务与被服务既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又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实质,而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则是现代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根本保障。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交际行为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摘要]动机是二语/外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建立在动机上的教学和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理论基础之上,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索高校英语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相似程度、教师与学生的团结程度、教师的言语亲和行为以及非言语亲和行为。研究简单地呈现了当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教师交际行为 学生学习动机 在中国,英语是大学里学生投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的一门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英语成绩决定着他们的学业甚至未来。因此,如何在大学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对英语老师至关重要。中国的动机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动机和其他学习因素之间的关系;二是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从学习者层面进行研究的,很少有研究涉及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更少有研究涉及英语教师的交际行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建立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索大学英语教师的交际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并明确英语教师交际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最有影响的方面。 一、教师交际行为构件 为了准确地理解教师交际行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必须明确具体的教师交际行为是什么。研究者们指出学生肯定的学习成绩与教师与学生的相似程度(homophily)、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团结程度(interpersonal solidarity)、教师的亲和行为(teacher’s immediacy behaviors)有关。 相似程度(homophily)是指个人之间在信念、价值观、行为等方面的相似性。Fulcher 和Andersen指出,人际交流持久的原则的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相似性促进了交流的有效性。除了交流的有效性之外,相似程度还被认为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更多的互相喜欢感。而且对听话者的观点、信念都有很大的影响。Simons et al表明相似程度对听话者对说话者的信任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人际团结(interpersonal solidarity)指的是交际双方所感知到的心理亲近感。学生们在对老师有效性的评价中把他们与老师的团结程度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学习之间一定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亲和行为(immediacy behaviors)是指对交际双方的心理亲近感起作用的交际行为。亲和行为可以分为言语亲和行为(verbal immediacy)与非言语亲和行为(nonverbal immediacy)。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亲和行为与学生学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调查对象、调查设计 为了发现以上四个方面的教师交际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本研究对陕西省榆林学院非英语专业317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查。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9岁。在进入大学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们由不同的英语老师授课。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学生使用的教材有《新视野大学英语》和《新编大学英语》。本次调查发出有效问卷317份,收回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达100%。并通过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 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用Richmond动机测试量表(AMTB)测试学生的动机强度,用McCroskey,Richmond and Daly的测试问卷测试学生对自己与教师相似程度的看法,用Andersen的测试问卷测试学生对自己与教师人际团结程度的感知,用Gorham的测试问卷测试学生对老师使用的言语亲和行为的感知,用Richmond et al的测试问卷测试学生对老师使用的非言语亲和行为的感知。问卷的客观题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包括专业、性别、年级。二是调查问卷,共有70个题项,其中1~4为检验学生与教师的相似程度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关系;5~24为检验学生与英语老师的人际团结程度;25~44为检验学生对英语老师言语亲和行为的看法;45~58为学生对英语老师非英语亲和行为的看法;59~70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对学习英语的感受。采用Likert量表测量,此调查旨在研究:英语教师的交际行为是否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影响?英语教师的交际行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总体影响是怎样的?以下哪个方面教师的交际行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最大:教师与学生的相似程度、教师与学生的团结程度、教师的言语亲和行为还是非言语亲和行为?受试对象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认真完成所有问题,从而保证了本次研究数据的可信度。数据统计采用多人交叉验证的方法,以确保其准确性。 三、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收集,结果分析显示了教师交际行为的四个方面——言语亲和行为、非言语亲和行为、相似程度和个人团结程度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平均值分别为62.44、51.71、11.38、55.03。标准差分别为11.88、9.16、3.77、11.86。显然言语亲和行为的平均值大于个人团结程度的平均值,而个人团结程度的平均值大于非言语亲和行为的平均值。教师与学生相似程度的平均值最小。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最好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其值越小,说明分布的数据比较集中,离散程度越小。言语亲和行为的标准差为11.88,个人团结程度的标准差为11.86,非言语亲和行为的标准差为9.16。由此可见教师交际行为确实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教师交际行为与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英语教师的整体亲和行为、言语亲和行为、非言语亲和行为、人际团结程度、相似程度与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3、0.58、0.58、0.49。可以看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非言语亲和行为,其次是人际团结程度,接下来是言语亲和行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影响最小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似程度。然而,当言语亲和行为与非言语亲和行为结合起来时,它们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超过了学生与教师的团结程度。由此可见,在大学阶段,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并不像学生在课堂如何感知教师的行为那么重要。 亲和行为是缩短个人之间身心距离的行为,所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与学生保持亲密的关系。与言语亲和行为相比,教师的非言语亲和行为是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真实反应。因此,教师非言语亲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并且把这种行为明白无误地传达给学生。非言语亲和行为的实现要在言语亲和行为的辅助下才能实现,而且它们通常是一起发生的。所以,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依赖的。有时候学生从教师的言语交际行为中获得大部分信息,有时候学生从教师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中获得大部分信息,当然,也有时候学生结合教师的言语交际行为与非言语交际行为来获得信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言语亲和行为与非言语亲和行为的结合比其他的交际行为更加有效。 对大学生来说,他们与教师的相似程度对他们的学习动机似乎并不重要,他们更容易受水平比他们高的教师的影响。他们期望他们的英语教师知识渊博且能有效传达知识。 四、结论 1.英语教师应该提高对自身交际行为的意识。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行为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话,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就能够更主动地处理好师生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更喜欢课堂上经常使用言语或非言语亲和行为的教师,特别是使用微笑,手势,眼神交流,表扬,声音富于变化的教师。教师的交际行为,特别是流露出关爱支持的行为,是一种性格特点,但是,这种性格特点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变。教师们可以通过在职培训来自我监控自己的课堂交际行为以便于更好地意识到他们的交际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观摩同事的课堂教学对于监控或调整自己的课堂行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使用某些交际行为,比如在教室内走动、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使用手势语、微笑、点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保持适当的音量、适中的语速、恰当的沉默和话语停顿,运用适时的升降调、抑扬顿挫的语调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的思考和领会,有助于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建立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迅速提高。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要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学生一个谈得来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情感和观点给予重视。英语教师应当温和、平易近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持自己的行为始终一致。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情绪反应积极,思维活跃,有利于个体的发挥。研究表明,亲切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可估量的,而教师所需要的就是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探索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耐心地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努力,提供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不用担心犯错误会受到批评等来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努力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与自我价值观。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放松,感受到支持,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浅谈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摘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导”教学目标、"导"学习方法、“导”师生情感和"导"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客体;同一性;斗争性;内因;外因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从教学运动的主体和客体、同一性和斗争性、内因和外因的互动关系上作理论和实践上的辨析,有利于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有效地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 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问题的探讨,有四种最基本的观点:一是“教师中心论”,二是“学生中心论”,三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论”,四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教育领域曾经盛行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由于存在着严重的思想缺陷,人们已对其进行了深刻批判。虽然“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论”思想得到了人们极大认同,但它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难于操作的缺陷。因此,就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关系辨析,不仅必要,而且对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人们在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的处理上总会出现一些偏差。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辨析。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结合,其实质就是两个能动性的统一。在教学中只有同时发挥了两个能动性的作用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1 心中有学生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就是要适应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忽视学生或“目无学生”的传统做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和“目中有学生”,切实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以及兴趣、爱好、动机、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差异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对现有知识的感知、接受、理解、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目的性教学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就是要寻找一种简约高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提高教学的目的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加强目的性教学,首先是教师要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等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心向”。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心向”: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二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目的、任务,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三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去“怎样学”。加强目的性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3 教学合作 教学是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和合作而共同完成的。教师的教,如果没有学生的学的配合,将成为一种缺乏“生气”的教学;学生的学如果没有教师教的指导,将变为单纯的自学,学习难免走弯路。教学双方要合作得好,一方面,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上不搞“满堂灌”和“填鸭式”,给学生留有思考、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发挥教学民主作风,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在是非曲直问题上积极疏导,而不采用“压服”的方法,注重在课堂上营造师生间的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双边氛围。此外,教师还必须利用学生的“向师性”的特点及求知渴望,积极改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4 启发式教学 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走,而不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学而不强迫学生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启发学生,教师应注重把握教学时机,积极开启学生的未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具体做法是,当学生有求懂的欲望而又弄不懂时,教师可通过置疑、对比等手段进行引导;当学生有说的愿望而又说不出或怕说不好时,教师可通过提示、打比方等手段进行引导。启发式教学的真正用意,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开启知识大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知识的意义,教师主要的功能是起“搭架”和“抛锚”作用。 5 教学信息的有效交流与反馈 从信息学的角度而言,教学过程是师生教学信息双向交流与反馈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源,都是信息接收器。教师主要通过讲解、提问、评价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学生主要通过答疑、作业等方式向教师提供学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供教的信息,又要从学的信息中了解“学情”和“教情”。同理,学生也要向教师提供学的信息,也要从教的信息中不断检验、巩固、纠正自己的学。由于教学信息的交流和反馈是联结教与学的纽带,因此建立起科学的信息传输与检测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这一系统中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指导、调节、控制等管理环节,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发展。由此可见,教师迅速、正确地输出信息给学生,并及时、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获得传入的反馈信息,以判断教学情况,使教学保持最佳的动态平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孩子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老师,他都不说。”“老师,他一直在玩。”或“老师,他们在讲话……”等等的抱怨声,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很常见。到底什么是合作呢?查了查字典,“合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在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另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合作学习可以充实学生的认识,获取最好的答案。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体系,也是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正因为合作学习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的人也非常的多。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型的多层面的概念,每个研究者对其定义也各有各的看法。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和全员互动。目前世界各国所研究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把学生有意识的分配到异质小组中,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来促进教学,并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新型学习方式。他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来促进教学,并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新型学习方式。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浅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摘要: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充分研究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教师要做的工作,并不断的去探讨体育教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优化教师的主导性,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中笔者就新课标下对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在体育教改实践中一直缺乏正确的指导,一直以来我们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教师的管理性、权威性,因此就有部分人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不好东西。而且,现在很多说法中都有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的意思。似乎觉得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而肤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要充分研究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教师要做的工作,并不断的去探讨体育教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什么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的讨论,以免造成理论上的一些混乱以及对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实践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 (一)关于概念的认识 1.关于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困惑。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体育教改实践中一直缺乏正确的指导,不少教师其实在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一直以来我们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教师的管理性、权威性,因此就有部分老师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不好东西的。而且,在很多说法中都有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的意思。似乎觉得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的初期,笔者也深感困惑。 2.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 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应该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和指导的质量,其中包括教学目标设置、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课堂组织、教法的选择以及课堂气氛的创建等多个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点是“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就是体现在对学习过程的设计和指导,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分析来看,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没有正确的引导,所谓主动的“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主动学习的引导,是不正确的引导,也只能是白费劲的“导”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的导”和“主动的学”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而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的课,是一节无序的兴奋课,是一堂充满危险的课;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只能一堂消沉和放任的课;而有了教师正确引导而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却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那么只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是不正确、不恰当的;只有教师正确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才是一堂有效而充满乐趣的好课。可见那种把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那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而淡化教师主导性”的课,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放任,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看起来热闹、活跃,但学生的活动不能正确指向学习目标,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那种所谓教师指导性太强学生主体性不够的课,其实教师的指导性并不强或者是不恰当。因为在教师的指导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说明这是一种没有效果的指导,是不正确的指导。 (二)“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关系的认识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指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反之,教师的指导性越弱,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差。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在于:明白教学目标,然后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选定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创建出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就越明显,就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透彻、选择教法得当,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越强。 因此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 (三)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由于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的认识,因而又派生出来一种“要淡化教师的主导性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的错误认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片面欢乐的气氛,过多的安排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游戏内容,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而肤浅。笔者认为,绝不能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存在不太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够等问题,因而使体育教学显得比较死板,比较枯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并不是老师的主导性太强了,而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发挥其主导性的结果,因此教师的教师的主观、生硬和武断并不是正确教师的主导性。 三、结论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要充分研究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教师要做的工作,并不断的去探讨体育教学中教材和教法搭配与选择,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类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摘 要] 基于教师创新观与创新行为理论,综合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析了高校教师创新观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课外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三个维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教师创新行为的维度,检验其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系。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显著正相关,与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无显著相关;教师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课外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不同方面改进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创新观;创新行为;创新能力 0 引言 大学生作为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深入探讨高校创新教育,可以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研究表明,教师对创新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还存在许多的偏差、误解及矛盾之处[1]。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仍旧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2]。学术界虽然对高校教师创新行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都有涉及,但却缺乏对二者关系的探讨。 本研究考察了教师创新观现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维度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教师创新观及创新行为 Gardner、Runco和Russ研究发现“发散性思维”是最常用来定义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Fryer Collings发现90%的教师认为创造力可以开发。Fleith的研究发现教师从过程、人和环境三个方面来定义创造力。Hae-AeSeo发现教师普遍注重创新的“认知”成分,而忽略了创新中的“人格”和“环境”因素。张庆林认为创新教学有五大原则:分解性原则、练习性原则、铺垫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学科性原则。郭贞娴认为教师还不能准确把握创新的定义,并验证了教师的不同创新观念对教学行为的影响。陆静丹、李成江等[3]对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者间有显著相关,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和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有较强预测作用,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和学生创造性思维间起了中介作用。可见,创新教学行为对创新思维有一定促进作用。 1.2 大学生创新能力 王汉清等[4]认为创新能力的构成一般分为知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孙波以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内涵为基础,构建了针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多元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彭健伯等人认为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可按照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分类进行评价。金琴界定了创新能力指标要素的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处理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商应美[5]将国外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归纳为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陆静丹,陈培玲[6]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验证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王汉清、况志华等发现高校创新教育成效在于使得一些原来创新能力较低的学生经过教育有所提高,使相互间差距变小了。 1.3 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 Ghandour通过调查划分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扼杀其创新能力的两类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Sternberg[7]提出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常用的25种方法。Fleith认为具有选择性、能接受学生不同观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关注学生能力和兴趣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段继扬[8]提到可以通过延迟评价、集体讨论、思路提示、结果预测、多向求解以及多角度作文等方法在课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总体看来,学术界关于教师创新观及创新行为的界定及测量维度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其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却较少涉及。纵观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可以看出高校的创新教育只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9],对于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如智力、思维方式、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高校教师的创新教学较难使其改变或提高。不同学者将创新能力分为不同部分,后天的培养只能提高创新能力的一部分,本文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归为三部分,分别为课外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结合教师创新教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中课外实践能力有显著相关。 假设2: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中自主学习能力无显著相关。 假设3: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中创新思维能力有显著相关。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设计3套调查问卷:教师创新观问卷、教师创新行为问卷和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问卷的发放对象是江苏部分高校教师和在校本科生,其中高校教师填写教师创新观问卷和教师创新行为问卷,在校本科生填写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 教师创新观部分调查问卷在庞维国相关问卷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部分根据Daniel和Horng的量表,结合“可观察性”的原则自行编制,旨在调查教师实施创新教学活动的情况,包括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后教学工作的情况。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根据曹颖颐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结合“可观察性”原则进行编制,旨在调查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维度并研究其与教师创新行为的关系。问卷都采用Likert的五点衡量法。运用spss17.0对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并将其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教师创新观的描述性统计 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问卷发放125份,共回收106份。其中硕士教师占43.4%,博士教师占56.6%,5年以下教龄的占3.8%,5~10年教龄的占56.6%,10~15年教龄的占22.6%,15年以上教龄的占17%,表1是对教师创新观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看出:在15种行为与创新相关程度的选项中均值最大的达4.53,为推理问题的能力,总体看来样本主体认为该选项与创新行为的关系较高或非常高。均值最小的是2.68,为不易改变原有想法,总体看来样本主体认为该选项与创新行为的关系较低或一般。所有选项中均值超过4的有6项,为发散思维、先前知识、勤于思考、智力、发现问题能力、推理问题能力,总体看来样本主体认为这些选项与创新的相关程度较高或者非常高,这些选项与专家认为的与创新有关的因素间有一定相似度,说明高校教师对创新内涵的理解较深刻,标准差最小的是0.504,为推理问题能力,可见样本主体在该选项与创新相关程度上的看法较一致。 3.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子分析 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共发放580份,回收562份,有效问卷557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对问卷使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样本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进行检验,得出KMO的取值为0.785,大于0.7,具有适中的因素分析适切性,Bartlett检验结果Sig.=0.000,已达显著水平。反映像矩阵中的所有题项MSA值都大于0.60,说明题项变量与其他变量有共同因素存在,该问卷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配合最大变异法进行直交转轴,经过数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先后共删除6个题项,为a18、a19、a20、a5、a7、a9,a14,在删除项目后再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s 系数为0.831,具有良好信度,并且删除任一题项均会使总体信度降低。最后保留13个题项,提取3个因子,分别为课外实践能力层面5项,自主学习层面4项,创新思维能力4项,其成份矩阵、每个因子的特征值、解释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到,旋转成份矩阵中共同因素负荷率均大于0.5,大学生创新能力量表13个项目分别属于3个公因子,这3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56.258%,所以选择3个因子可以对问卷变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描述和解释,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3 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教师创新行为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26份,有效问卷106份。对其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s 系数为0.773,信度尚佳。对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相关系数为0.35,显著性水平为0.010,小于0.05,说明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显著相关,假设1得到验证。对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415,0.715,均大于0.05,接受原假设,说明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无显著相关,假设2得到验证,假设3未得到验证。 4 进一步讨论 根据上述结果,假设3未得到验证,为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问卷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对教师创新行为问卷使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样本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进行检验,得出KMO的取值为0.712,大于0.7,具有适中的因素分析适切性,Bartlett检验结果Sig.=0.000,已达显著水平,同时,反映像矩阵中的所有题项MSA值都大于0.60,说明题项变量与其他变量有共同因素存在,该问卷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配合最大变异法进行直交转轴,经过数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保留8个题项,提取2个因子,分别为课题创新教学行为、课后创新教学行为,其成份矩阵、每个因子的特征值、解释方差贡献率如表4所示。 研究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二因子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相关性,对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见表5。表5显示课堂创新教学行为与创新思维能力无显著相关,课后创新教学行为与创新思维有显著相关,在二者相互作用下,可能导致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无显著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假设3未得到验证的原因。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从教师创新观、创新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三方面讨论了教师创新观的现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以及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维度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其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系,探究假设3未得到验证的原因。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高校教师对创新的理解较为深刻;(2)大学生创新能力划分为课外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创新行为对其课外实践能力的影响显著,而对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影响不显著;(3)教师创新行为分为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和课外创新教学行为,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课外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 5.2 对高校的启示 1)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影响显著,说明通过高校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够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教学项目的实践,如教师的有关课题、学术讲座等,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多开展学术讲座,多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2)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影响不显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而且基本都是大班教学,一些互动的、激发创新能力的环节,学生很难都参与其中,所以教师创新行为较难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加强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环节等,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3)进一步的探究将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分为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和课后创新教学行为,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课后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笔者认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只能一定程度上启发大学生创新思维,而课外创新教学行为能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但是综合看来,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生自身,它取决于个人态度、兴趣与动机、思维方式等,当然也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高校既要鼓励学生课外实践,也要关注学术前沿和社会热点,将科研训练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重视基础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能力训练。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涉及文、理、工科类大学生,由于专业领域的差别,可能导致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学生创新能力所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调查问卷在内容上无法完全兼顾。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尽量缩小调查对象范围,保证其在研究内容上有共同性。 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将为高校提出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制订相应的教学改革计划,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一些参考。同时也为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衡量指标体系,对现有的创新能力进行测量提供了一些帮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有助于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进行诊断,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浅谈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学生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就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所以,教师能否与学生很好的沟通,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形象,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现就本人从教十年来的经验与认识与同仁进行交流。 1 充分发挥学科代表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学生骨干是学生管理所依靠的主要力量。要在学生骨干的选拨和培养上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形成一套系统的方法。例如,每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系统地培训学生骨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生管理理论和一定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既明确任务放手大胆使用,又在具体工作时指导方式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我在教学中首先选好课代表,要求做事干练、品德良好、学习努力、具有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管理作用,凝聚学生的战斗力,而且可以把课前、课堂、课后有效组织起来,提高教学效率,课代表课前会主动跟老师联系询问下节课的上课内容,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完成学案,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课后及时收集学生问题进行反馈,这样使得课堂教学有效形成整体,学生学得有劲,老师教的有信心。事实证明:学生管理离开了学生干部的参与,是无法、也不可能做好的。 2 抓好“捣蛋学生”的管理 老师们聚在一起,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一茬一茬的“捣蛋学生”存在,师生冲突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办?如何去教育他们?已成为教育者非常关注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2.1 课堂教学要出彩。“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课上好,才能为自己教育任务的完成铺平道路。学生佩服你,才会打心眼里叫你“老师”,就会服从你的管理,乐意上你的课,不知不觉地接受你,也就不会捣蛋了。教师有了魅力,知识也就会有魅力。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位年轻女教师,人长的一般化,说话时声音也不高,但课上的棒极了。她布置的作业,没有一个学生不做的,比任何一课的作业都完成得及时、齐全。有老师私下里问一个调皮的(据说他的家长因为作业用鞭子抽过他,但无济于事)“吴老师的作业你怎么完成得那么好?”“吴老师好!”“怎么好?”“就是好,反正就是好!”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把我们的课上好了,学生就乐学了。 2.2 正视学生心理,把人和行为分开。不可否认,有些“捣蛋鬼”的行为确实很让教师头疼,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行为和学生这个人分开。凡事都有一个出发点,找准这个点,也就找准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好玩、好奇是学生的天性,要从心理上认可,学生这个年龄就是这样的,只要对其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即可。“人之初,性本善”,把这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习得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不好的做法去除掉,是我们的责任。只有正确认识了这些,把人与行为分开,相信学生具有向上、向善的潜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善意和信心,学生就会乐于与教师合作,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正如有人说;“孩子不会因你们提供的物质而记得你,他们会因为你珍爱他们的感受将你牢记。” 2.3 调整心态,让道德准则具有弹性。教育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教育是一份良心活,你可以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决不能把不喜欢转嫁到学生身上,要把孩子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干一行,专一行。你改变不了世界,就要善于改变自己,做一个称职的教师。教学生活中,教师有自己的不完美,更要接受学生的小瑕疵,正确认识学生的行为。纠正经常违纪学生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妨对其违纪行为进行梯度要求,要求其违纪的次数和程度逐渐递减直至完全改正。例如:我班有一个挺捣蛋的学生,每次上课都要“捣蛋”,每此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和周围同学说话、要么就是发呆,为此我很发愁,对此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通过调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首先我在全班表扬了这位同学,并且表示我不会玩魔方让他收我为徒,看得出他很高兴,自从那天以后他变了,但幅度不是很大,但只要他有进步我就表扬他,不批评他的违纪,循序渐进,直到他完全改正。肯定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在教育过程中,更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表扬肯定,使其有“我也很棒”的想法,教育的问题也就变得简单了。 2.4 善于退让,让处理有张有弛。 2.4.1 妥协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好做法。现实生活中,一些捣蛋鬼学生,故意向老师挑衅,让老师难堪,然后看教师的洋相。这时老师更应该有交流意识和妥协意识,在冲动的时候尽快冷静,用出乎他们意料的方式去回应他们。事情出现了,比较棘手,就先退一步,冷静下来,思考成熟,再做出回应。否则只会越弄越糟,非常被动。 2.4.2 遇到问题,不妨先“晾一晾”。学生出现问题时,你可以先“冷处理”。因为有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可能会让人忍无可忍,如果教师急于处理,很可能因为冲动而作出不理智的事。而且,在众人面前严厉批评学生也会激怒他,他会因为要挽回面子而更加顽固,导致师生矛盾激化,造成更大的影响,局面会难以收拾。“冷处理”,不是不处理,而是更有效的处理。问题出现了,要避其锋芒,趁机而入,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晾一晾”让学生的温度降下来,“晾一晾”让学生有回味的时间,“晾一晾”我们更加从容。衣服上有了泥点,一揉搓,脏的面积越来越大,晾一晾,就很容易掉了。 总之,这些“捣蛋学生”不是不可救药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真正做到有教无类,这些学生就不再是问题学生。教育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就会解决教育的任一难关。在现在的学生情况看,有许多捣蛋的学生多数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没人监督,而心里出现各种情况或则容易被其他学生影响。 3 老师要学会做学生的朋友 作为一名教师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要学会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一定意义上说,师生交往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没有有效交流很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可是,怎样才能和他们进行轻松、融洽、真诚的交流呢?从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来说,学生还是渴望和别人进行交往。这就需要想办法创设这样一个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的平台,来为师生之间轻松、融洽、真诚的交流服务。 4 从小事入手,学会期待 老师对学生期待的力度影响着全体学生的情感、认识和思维。因此,老师有责任检查自己对每位同学的期待是否良好可行。我们期待每一位学生都能好学上进,可实际并非如此,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的现在可能是以往复杂经历的结果,对他们的改造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他们给与合理适度的期待,有水滴石穿的耐心跟恒心,相信他们。良好可行的期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可行性要强,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校情、班情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等;②针对性要强,即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学生和不同的事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期待方式;③尽可能与中学生家长的期待联系一致起来,避免中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压力;④对班集体而言,注意提出对整体的期待,并力图将个体期待与群体期待联系起来。期待适度,就容易把握,就会有更多的信心,就会充满了成就感,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你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就要学会他们和谐相处,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同时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时刻准备去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经验,越做越好。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论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摘 要:教师主导是教学环节得以展开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在教师主导下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的,但是这种作用代替不了学生的主体的作用,针对这种主导与主体作用的关系开展分析讨论。 关键词:教师;学生;主导;主体 1 教师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这是一种教学观念的体现,学生学习知识,建立一个从未有过的知识体系,面对经验上的不足和能力上的缺陷,必须在教师的带动和介绍下进行不断的自我纠正,从而最终实现获得新知识和建立新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不但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且发挥得当的话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环节中都离不开这种主导作用下建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生情感和个性发展。 (1)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也是教学得以开展的灵魂。教学中应当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当中去。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的具体情况,这种具体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特殊性,更进一步说还包括学生在某个时段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影响教学目标制定的一个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全面性,即当下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根据今后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只顾眼前而不顾未来,也不能只顾未来而不管眼前。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吸入和积累,同时也是一个认知能力从弱到强的过程,也是学习兴趣从淡到浓的过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方法会不断的优化,学习习惯也会不断的提升质量。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教师的引导在不断的发挥作用。例如他们所接受的思维训练和创造训练都会使他们的心理品质在有意识的被加强和提升。因此,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师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这种目标的牵引和引导下逐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和获取知识。 (2)教学方法的完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要遵守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否则,教学效果会大受影响。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要体现在这种在客观规律的遵守的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够尽快完善。关于方法的总结和传授是教师对学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按照学习的规律,更加有效率的学习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最好的教学方法便是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方法的方法。因而教师应当在这种关于方法的交流与演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3)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学生对某个科目的忠诚度很大程度是受师生情感的因素影响的。这也就是出现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奋不顾身的学习该教师担任科目的原因。不但如此情感因素的激发和带动作用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师可将这种情感激励作用迁移到自己担任的学科上。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是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其具体措施根据教师特质的不同也表现出一些差别之处,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音乐或者其他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这些特长的展现可能是增强师生感情的机会和资本,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 2 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目前的教学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充分的发挥出来,甚至是已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处于中心环节。随着知识传播手段的发展和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所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本身而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是在平时不断的训练和总结中得到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中心作用让位于学生,让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以适应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在课堂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型人才的创造思维是在自由、独立、开发的环境中养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自由发挥的宽松环境。这种环境不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还能考验他们自由安排和搭配时间的能力。使他们独立意识养成的起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师少学生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已经形成了学生适应教师的错位思维,教师只讲一遍,学生听不懂的便是听不懂了,时间不会倒退,学生也很遗憾的失去了获取知识的机会。就教师而言,他们教学任务繁重,通常一位教师要负责两个班,100多名学生的教学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受以教师为主体的现实。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教学环节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总而言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环节中的参与者,他们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使命,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生被视为教学环节的中心,起着主体性作用,而这种主体性作用又是在教师的主导型作用下发挥出来的,二者相辅相成,却又不能相互颠倒。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动机理论、注意层次理论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合适的多模态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理论模式。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网上投票,发现了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类别和形式与学生学习积极性关系密切,并总结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策略、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及其相关多模态话语类型;通过教学实验,证实了以上理论模式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理念、措施、方法和模态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动机;注意层次;人格魅力;学习积极性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外语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多模态性;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神、空间布局、现场中的事物,以及PPT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网络远程教学、FTP资源共享等现代科技媒体都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外语教学的多模态性已经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研究(Kress et al,2001;Kress,2003;Jewitt Kress,2003;Kalantzis et al,2005;李战子,2003;胡壮麟,2007;顾日国,2007;朱永生,2007;张德禄,2010等)。然而,大多数多模态话语研究都是集中分析课堂多模态话语对组织教学的作用,很少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多模态话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而外语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因素。学习效果最终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Norris的注意层次理论(Norris,2004)、学习动机理论,以教师人格魅力及其教学理念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在外语教学课堂中运用合适的多模态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理论模式。以此为基础,对大学英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进行相关调查,力图找出在不同的情况下多模态课堂教学中哪些模态对于激发学习的学生积极性有效,各模态之间如何协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理论框架 1.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主要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将多种可以用来构建语篇的资源都纳入其研究范畴。该理论还提供了一套同时分析图像、音乐和文字的相互兼容的术语,具有跨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能在新媒介时代对电影、戏剧、广告、网站页面设计、大型演出及舞台表演、排版、音乐、教科书设计、教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Kress等(2001)还指出课堂教学的语言和其他模态互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2学习动机理论 与多模态话语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于学习态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大多数学者把学习态度看作是学习动机的一个组成部分(秦晓晴,文秋芳,2002)。对动机研究最早的是社会心理学家Gardner和Lambert(1959;1972),他们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入型(Integrative)和工具型。其后,对动机的研究很多,研究重点转向动机的特点,以及其他可替代的模式(如,Brown,1990,1994;DSmyei,1990;Tremblay Gardner,1995)。其中,Deci和Ryan(1985)的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是最主要的理论。此理论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来自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如求知欲、好奇心、自我表现等。外在动机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外力的推动下,因外部诱因产生的学习动力,如获得文凭、高分数、表扬、奖励等。其后,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很多。研究证明,内在学习动机优于外在学习动机,因为兴趣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得内在动机的效果更强更持久。 1.3Norris注意层次理论 Norris(2004,2006)在ScoHon(1998)的中介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她遵循中介话语分析理论把中介行为(mediated action)作为分析单位,并进一步把中介行为区分为低层行为(如:一句话语和一个手势)和高层行为(如:一段谈话或煮饭、选择CD等具体行动)。 她用模态密度(mode density)这个概念来描绘对某一具体高层行为的模态的注意度和意识程度,包括强度和复杂度。模态注意度表示参与者在同时参与多个高层行为时给予不同模态的不同注意度,分为一级注意度、二级注意度和三级注意度。这些共时性的高层行为是由多种交际模态组合而成的。 在教学中,当用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更有利时,老师就可以运用一般以单模态出现的两个或多个符号系统来进行多模态教学,如用口语表达某事物的类别(It’s a tree。),用图像表达具体信息(一棵树的照片)。同时,在教学中,老师为了使学生重视他所强调的信息,采用某种“措施”(means)来把学生的注意力“拉”(pull)到老师新近聚焦的高层行为上。这种“措施”表现为转用一个新的具有突出节奏(pronounced beat)的、指示类(deictic type)的模态来组织话语,实现新的教学目标,通常为微观层面上的教学目标(Norris,2004:115)。这样,我们就需要把交际中出现的不同模态视为一个底层行为链,在这个行为链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哪些模态被作为独立的模态来使用。在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中,老师会运用许多这样的“措施”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一个高层行为转向另一个高层行为。 老师运用各种“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似乎是在强化学生的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但实际上,他也在该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即通过不断使用这些措施,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习惯,并能够利用他们自发的兴趣、好奇心和要获得的回报来激发学习积极性。 1.4教师人格魅力与理念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用真心去关爱学生,鼓励和欣赏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共鸣。这些都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对学生的关爱和情感实际上都要体现在教师的多模态话语上,包括教师激情洋溢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谈笑、温暖体贴的问候、宽厚仁慈的目光、和蔼可亲的态度、挥洒自如的举手投足;用爱的眼光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将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份赞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丝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这些实际上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措施”。 教师的多模态话语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愉悦、充满自信。这种爱使学生感到亲切并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喜欢并尊重老师、喜欢上他的课,乐意接受他的教育和批评,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5理论框架 根据以上理论,作者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分为五个部分: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教师课堂所使用的一系列措施和话语;体现这些措施和话语的相关模态;学生的注意层次和注意焦点(明显影响其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内在的、综合的和环境决定的动机(促进其学习热情和兴趣)(见图1)。 这个模式表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不是直接由课堂教学的多模态话语体现,而是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措施”,如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来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爱和为人师表的理念。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表现为相关的多模态话语,通过一定的多模态项目体现,在高层话语行为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专注和兴趣能够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学习中转化为有效的学习效果。这个模式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格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理念,并在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课件时把这种人格和理念融入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动作、语言、声音、视频、颜色等因素,用它们的相互协同和配合来完成教学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网上投票和教学实验,并辅以定量分析的方法。问卷调查用以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教师及其教学理念和策略;网上投票用以了解哪些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和体现教学态度及其相关的多模态话语,用以了解教师的多模态话语中有哪些模态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学实验中前测和后测的对比,以及定量分析的方法用以分析教师的人格、理念、策略及相关教学方式和态度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 2.1研究设计 本研究在设计中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网上投票,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导因素:表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的相关因素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及相关多模态话语的类型,然后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它们在教学中产生的效果。为保证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有目的地选取两名有代表性的大学英语教师及其所教班级的学生参加,各为30名。其中一名教师采用开放式、商讨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投票选出的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及其实现它们的相关模态,鼓励督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属支持型教学方式;另一名则使用以教师讲解、提问为主的传统掌控型教学方式。 2.2研究程序 首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网上投票。问卷调查范围是09级本科生,发放问卷720份,收回有效问卷689份;网上投票的参与者是笔者的人人网(原校内)好友,包括作者08年设立校内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吸纳的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共发起网上投票两次,分别要求学生选出他们最喜欢的8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讲授模式和8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态度,参与人数分别为339和338人,各总结出8项最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师教学“措施”,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以及相关多模态话语,然后进行教学实验。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我们运用SPSS11.0将两位老师班上的各30名学生的两次期末成绩作了数据统计和分析。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调查问卷和网上投票 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理念和策略上,调查问卷采用提供有限选项的方式,共列出20个选项(附录略)。这20个选项都是作者与多位同行进行讨论确定的,它们具有两个特点:①相互独立和互补性:相互之间没有重叠,但互补,共同组成教师的总体人格和教学理念;②每个选项都是代表教师的人格、教学理念和策略的重要因素。这两个特点可以保证他们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根据得票的结果,从中选出8项得票率达到50%以上的代表大学生最欢迎的表现大学英语教师人格魅力、教学理念和策略的选项。 这项调查表明(见表1),学生喜欢的教师及其理念和策略包括四个方面:①教师本人要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热情,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要求,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如题项1;②要热爱学生,这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题项3、4;③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关心学生,这是从情感上感染学生的重要方面,如题项6、7、8;(4)要设计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如题项2、5。 教师的这些特质、理念和策略是其人格魅力的集中表现,又反过来表现在他在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措施”上。这里主要通过网上投票测试在两个方面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措施”:①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多模态话语类型;②教师的情感和教学态度及其多模态话语类型。 通过网上投票调查的第一个学生喜欢的方面是教学方式及其多模态话语类型。每一个选项代表体现这个方式的一系列具有相似功能的话语,包括语言和其他模态,如表情、动作、行为等。网上投票也采用提供有限选项的方式,共列出20个选项(见附录2略),也是作者通过与多位同行进行商讨的结果,它们也具有与以上问卷调查的选项相似的特点,不再赘述。但网上投票更加松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选择的自由性和任意性更强。投票要求学生在20个选项中选择其中的8项,但许多学生则只选择其中的几个项目。通过网上投票,选出8项学生最欢迎的教学方式,包括体现它们的多模态话语类型。有趣的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总结课文”和“讲解课文重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关注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课文所承载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具体见表2。 通过网上投票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的学习有益,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包括(1)给学生提供指导,如1;(2)给学生提供便利,如2、6、7;(3)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如3、5;(4)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如4、8。它们主要表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间接表现教师的人格特质。这四种类型的教学方式分别从情感、兴趣、义务、条件等几个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这些教学方式的话语主要表现为:口语、表情、手势、动作、眼神、文字、图像等。 通过网上投票测试的第二个学生喜欢的方面是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集中表现为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态度,是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由语言体现,也可以由行为、表情、动作、口气等体现。第二项网上投票也采用提供有限选项的方式,共列出20个选项,也是作者通过与多位同行进行商讨的结果,许多学生只选择其中的几个项目,最后得出8项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教学态度及相关话语。具体见表3。 态度虽然是情感方面的,但都是通过具体的行为和话语表现的,所以,它们必然要由多种模态的组合体现。在学生喜欢的这8项教师教学态度中,鼓励主要通过话语来体现,可以辅以表情和口气;耐心则主要由行为体现,可以辅以话语和口气;关心则既可以通过话语,也可以通过行为体现;建议性则可以通过话语来体现,当然可以辅以口气等;友好和幽默都要在表情上表现出来,但同时也表现在话语和行为上;严格要求主要表现在行为上,也体现在话语上。只有微笑是表情,是单模态的,但它也通常是在话语交际中伴随其他模态,如话语和行动等。这8个态度选项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直接的:如2、5、7,和间接的:如1、3、4、6、8。所谓直接的,是说选项直接表现态度;而间接的则通过行动和话语表现出来。在间接态度中,根据态度聚焦的时间点,可以分为对过去行为和话语的态度,如3;对将来行为和话语的态度,如1、6,和对一般行为和话语的态度,如4、8。直接的态度可以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间接的态度可以通过对学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动和话语的态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以上我们探讨了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8项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人格特质、教学理念和策略选项,以及表现这些选项的8项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和8项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态度,以及体现它们的模态类型。由于学生喜欢它们,因此可以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所涉及的项目大部分都发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属于超高层行为模式;网上投票所调查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涉及不同的教学阶段,有的涉及整个教学过程,也属于高层次或超高层次行为模式;网上投票所涉及的教学态度大部分涉及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涉及某个教学阶段,所以,也多是发生在高层次或者超高层次行为上。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都是学生关注的中心,所以是聚焦的高强度模态。这些选项由于能够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会直接成为学生的外部动力;如果它们成为老师教学的常用方式和态度,它们就会逐步由外在动机转变为内在动机,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3.2教学实验测试结果对比 根据以上问卷调查和网上投票的结果,我们开始进行教学实验(实验方式见上3.1)。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我们发现,两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明显差异。使用表现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和理念、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和态度的商讨式教学模式的班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使用传统的严肃型的对学生严加控制的掌控式教学模式的班的学生成绩。该分析结果说明,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理念为基础的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关系密切,分析结果见表4、表5、表6、表7。 实验班和对照班各30个人,两个班的初试成绩计算结果由表4和表5表示。表4表现了30个学生初试成绩的平均值、其标准差和标准错误均值;表5则通过独立样本测试说明两个班的成绩的概率值(P Val-ue)大于0.05(P 0.05)(0.590),说明两个班的成绩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区别。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教师对两个班进行了年终测试,并且把两个班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见表6),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是:支持班为72.033;对比班为66.500,平均分高出5.533;通过独立样本测试得出(见表7),其概率值为00035,小于最低概率值0.05,说明两个班的成绩差别是有意义的,即支持班通过使用表现人格魅力和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态度及其多模态话语,取得了比对比班更高的成绩,而且这种差别是有意义的。 4 讨论 通过以上对问卷调查、网上投票和教学实验的讨论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理念和策略以及与情感相关的一些教学方式和态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它们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多模态话语体现。这些多模态话语在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并逐渐由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我们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Norris的注意层次理论、动机理论建立的理论框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情趣和积极性是十分有效的,它的有效性给我们如下启示: (1)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但学生要学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是整个教学中的关键因素。而老师的行为和态度等都是由他的思想、理念、情感、态度决定的:他有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就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模态组合,所以,培养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关心关怀学生的高尚情操、爱护学生帮助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 (2)教师的思想和理念要通过他精心的设计和计划来实现,所以,他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做精心的设计,包括设计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程序、教学策略等。 (3)教师的设计和计划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态来实现。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可以选择的模态,包括本人的动作、身势、手势、目光、口气、面部表情、语言,和各种工具包括PPT、网络、实验室等。一些最新研发的教学工具也可以用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使它们合理搭配、产生最佳效果。 (4)要使各种教学媒体产生最佳效果需要选用合适的模态或模态组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热情和兴趣,而不是单调地给他们灌输知识、施加压力等。 (5)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最终还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特别是通过外部动机来激发内部动机,或者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5 结语 本文运用动机理论、注意层次理论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运用适当的多模态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理论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网上投票,发现了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类别和形式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密切,并总结出8项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策略、8项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及其相关多模态话语类型以及8项最受大学生喜欢和最有效的教学态度。根据这些发现,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证实了以上理论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态度和相关教学模态及其组合的有效性,以期使大学英语教学建立在更加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上,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最后,笔者提出了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理念、措施、方法和模态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本文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改进和深入。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论教师评价语言与小学生失范行为的关系及其建议 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认知发展,影响着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影响着学生情感的形成。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初级阶段,教师在课堂中表述的信息会被学生无选择性的吸收。学生的过激行为如失范行为已成为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学生失范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表现是不认真听课,违反校规,扰乱课堂秩序,严重可发展为犯罪行为。这种现象与教师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所影响的,其中之一就是教师课堂的评价语言。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评价语言与学生失范行为的关系,研究对策。 关键词:失范行为;教师评价语言;小学生;和谐 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新的亮点,是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并且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渡过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运用评价语言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教师评价语言与小学生失范行为的概念 小学课堂管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处于低年龄段的小学生行为发展的不健全,对自己的行为好坏没有健全的定义,因此需要教师的管理与引导。小学课堂管理可以通过一下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班级课堂管理的行为规范来达到约束小学生的行为的目的;二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的引导,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最基本的方式。 (一)课堂评价语言 课堂评价语言作为教学领域的一个常用名词,它有不同的定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被理解为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度,包括优良,正误的评价与点评。 (二)学生失范行为 学生失范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违反教育规范的行为。根据违反教育规范程度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三种失范行为定义:越轨行为、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而在教育里的学生的失范行为被界定在针对于教学规范的越轨行为,违反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活动或行为。 二、教师评价语言的特点 (一)针对性 针对性又可理解为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不同的个性发展,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不能华而不实,也不能有所雷同,有些小学生会厌恶雷同的教师评价语言。 (2)简洁性 简洁性又可理解为教师语言要简单精准,要说出大众化的语言,避免网络语言的出现。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教师的每字每句都会影响到小学生。 三、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与小学生失范行为的关系 (一)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对小学生失范行为的影响 1.恰当的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对于小学生失范行为的积极方面影响 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能够给予学生情感上的鼓励,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减少心理方面的失范行为的发生。小学生十分看重一些奖励,无论是实物的还是语言上的非实物的,积极地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错误的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对于小学生失范行为消极方面影响 (1)错误的语言,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一、二年级的学生脑部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神经常常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中,注意力不持久,对教师的存在比较严重的依赖心理,常常将教师说出的话奉为圣旨,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降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精神涣散,变的沉默寡言,错误的评价语言可能导致学生失范行为的比率上升。一些教师不能够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范行为,当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的时候,不选择通过语言引导,而是选择一些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师生间的关系恶劣化。 (3)小学生出现道德品质问题。学生暴力事件与偷窃行为的泛滥,敲响了我们道德的警钟。究其原因,有调查显示,学生道德出现问题的原因之就是因为学校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接受到的社会信息量逐渐增大,社会信息量的增大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特别是课堂评价语言尤其重要。切不能忽略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意义。 (4)小学生出现厌学问题 错误的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现象出现。长期在教师批评声中成长的学生,内心会不同程度受到创伤,精神上更是会产生厌恶的情绪,他们会以厌学,逃学,弃学的形式作出对学校的不满。 四、规范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防止失范行为的建议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积极鼓励、尊重学生 在评价中善于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学习主动发言的自信心。当发现平实沉默寡言的小学生发言时,教师应该给予这类小学生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无论小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都要以一个充满爱的引导者的身份给予鼓励。 (二)加强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的趣味性体现在教师能够调节课堂气氛,给予学生无限的力量,常常生活在积极气氛下的学习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几率也会逐渐减少。教师应把小学课堂评价语言作为一种媒介,教师不应过于严格要求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美性,而应努力去帮助、引导与鼓励小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足,给予教师学习方面等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的情绪:可正面表扬正确回答问题的小学生;可肯定答偏题的小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方式;可鼓励错误回答问题的小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可引导没有回答沉默的小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 总之,教师在运用进行课堂评价的同时,要善于运用得体的姿态丰富的表情,优雅的动作来辅助评价以增强评价语言的听觉感知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示语文教师的课堂风采。小学是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阶段,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一个传递者,更是一位播种者。新的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每个项目,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才会为祖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让学生茁壮起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试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内容提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能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反之,就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感,出现烦躁、厌学、怕进学校的严重现象,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不利,更重要的是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关系 学生 影响 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集体是构成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一个好的班集体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高效率地学到许多的知识。情感在智力活动中具有起动作用,能够激励人的求知行为,改变行为的效率。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干扰、阻碍学生的求知行为,降低学习兴趣,起反向推动作用。班集体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三者组成的一个大家庭,三者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整个班集体的全面发展。其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核心,科任教师是班级的教学源泉,为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班集体的全面建设,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必须积极沟通、相互协调和配合。只有关系协调了,感情融洽了,才能心心相印,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一、相互尊重、相互依存,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工作主要是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担当了主要责任的是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助手,是完成学生的教育教学的主要负责人,而科任教师又是班主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强有力保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达到了相互尊重,相互依存,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㈠、作为班主任,工作既繁琐又艰辛,有着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所以更应该希望得到科任教师的配合。为达到此目的,班主任要尝试着先理解和尊重科任教师。有的科任教师任课的班级多,有的科任教师担任的课头多,工作也比较繁重,班主任不应该强求科任教师经常向自己汇报学生上课情况,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向科任教师进行了解和配合。主动询问该班学生在其他学科课堂里的表现,对什么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待科任教师有无无理的地方等等一些情况。更主要的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对每位教师都含有欣赏的态度,要让学生记住,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班主任自己也要把科任教师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管班里组织什么样的活动都应该邀请科任教师参加,并且给科任教师有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接触了解学生的机会。同时对于个别学生的有些偏激行为问题、复杂的家庭情况也要主动地向科任教师进行交流,或者可以请科任教师进行单独指导,让科任教师帮助你解决一些棘手的学生问题,因为对于有些问题可能科任教师出手会比班主任更好,这样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又搞好了自己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同时达到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使得学生把自己的精力完完全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㈡作为科任教师也要让自己主动地融入到班集体之中,不要变成一个死板的单一的教书匠。总不要以为教育学生的问题是不属于自己的范畴,也应积极努力协助班主任参与班级的建设。因为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在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之余,更应该强调育人的重要意义。作为科任教师不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管理好课堂秩序,传授好自己学科的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不断地丰富和提高。平时在上课之余也应主动地接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班主任解决在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从而也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师,从而喜欢上你的课,进一步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教师的工作就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只有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搞得十分的融洽了,学生的情绪才会愉快,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涨,教师教起来也就会十分的省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二、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妥善解决问题和矛盾,让学生在和谐中轻松愉快地攫取到新鲜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任何工作中,交流与配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就更显得万分重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激发学生学习与怎样做人的场所。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首先就要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率先起到一个垂范的作用,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所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要经常进行不断的交流,达到融洽地配合,首先就要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应提倡互补精神。即相互理解——科任教师需要班主任的理解,而班主任也需要科任教师的理解;相互承认——共同努力取得了的成绩,要承认对方的贡献;相互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特别要善于发现不如自己的人身上的长处;相互理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谅解别人一时糊涂说的错话,做的蠢事;相互激励——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在别人遇到烦恼的时候,主动为别人分忧解愁。其次,要用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个性差异中所出现的一些小分歧。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都是有着自己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性格上的差异、阅历的不同,年龄、性别的特征都会使得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最主要的是来源于二者教育观念上的分歧。二者的教育观念不同,自我表现概念存在着差异,班主任总是以“家长的代言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学校纪律的执行者”自居,既想把自己塑造成学生的“知心朋友”,有时还得充当他们的“心理医生”。而在科任教师心中“传道授业解惑”才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是教师角色的“原型”。所以二者之间要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教学上达成一致,只有经常进行不断的交流,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默契,在任何事上心有灵犀,达到相对的统一。对于大多数的学生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偏科的现象,这些主要是学生的先天智力差异的影响,可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科任教师的为人,教学方法在吸引着他,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偏向了这个学科。所以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只要人人都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就会让学生崇拜你,这样学科成绩也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就完成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的感染力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力量。 “身教重于言传”。二者之间的人际交往的修养要作为职业道德来重视,自觉克服过度的自尊、敏感、自卑、淡漠等不良的职业性格,主动培养宽容、坦诚、自信等良好的个性。不但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积极改进沟通的方式,提高沟通的技巧。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互相帮助,彼此间没有猜疑,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作为一个教师要以集体为先,学生为重,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都要心平气和的进行解决,不要把这种矛盾带进课堂,带进学生中间,一来降低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二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成长很不利。教师职业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使人的发展,包括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有用的人才。学校是人们心灵接触的世界,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关系和谐,才能形成“我关心,你长进”、“你批评,我改进”的相互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双方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在这样的情感感染下也就会乐于学习,喜于钻研了。“教育的本质是创新,创新乃教育之本。”(孟国泰语)教师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作为联系在一起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就应该真实地面对自己所教的班级,从各个不同的学科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学生,以更好地弥补学生的缺陷与不足。无论是成功与失败,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共同去承担责任,查找研究解决的方法,创设一个荣辱与共、水乳交融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自然而然地挖掘,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看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和谐的人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能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反之,就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感,出现烦躁、厌学、怕进学校的严重现象,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不利,更重要的是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强调、重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搭配,只有搭配好了一个班的科任教师,才会得到教育教学的融洽,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给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到无穷的力量,显现学生的潜力,开拓学生创新的能力。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云南省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方式是我省为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观念产生的新的营销策略,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1世纪是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发展的世纪,云南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本文详细阐述了当前云南农产品的绿色营销现状,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云南农产品的绿色营销对策。 关键词:云南省 农产品 绿色营销 策略 一、云南省农产品的绿色营销现状 农产品绿色营销是指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求下,在考虑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绿色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全过程,引导和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各种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为尽快提高云南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云南省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但从总体上看,云南省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还相对落后,整体潜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绿色食品产业与云南建设全国生态省、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目标还存在差距,对农产品的绿色营销产生了某些负面作用,我省农产品绿色营销现状如下: (一)绿色消费意识不足,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观念尚未牢固树立 从需求层次的角度看,只有在人们解决温饱之后,才会对消费安全问题给予重视。由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很多地区的绿色消费意识没有形成,一些企业和个人也没有把保护生态和经济增长放在重要的位置,有时仅仅为了谋求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牺牲长远利益。虽然有一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绿色营销非常重要,开始宣传绿色产品的优势,但只是作为一种促销方式或口号宣传,没有真正领悟绿色营销的内涵本质。 (二) 绿色农产品的定价策略尚待完善 绿色农产品价格与生态环境成本成正比例关系。绿色农产品的价格比一般产品约高30%~150%,有的甚至高出3~5倍。由于绿色产品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内在价值,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钱去购买。但就普通消费心理来说,消费者更希望购买的产品价格越便宜越好,以获取最大的消费者剩余。一般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高价望而却步,使得绿色农产品的价值没能体现出来。 (三)绿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不完善 云南农产品的运输“瓶颈”有待突破。绿色营销能否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营销渠道是否健全。产品产得出、运得出、卖得出,实现绿色农产品应有的价值是绿色营销的根本动力。当前云南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虽然初步形成,但由于我省农产品产地区域比较广,农户经营不集中,还尚未形成健全统一的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在企业和客户之间没有建立起快速便捷的营销渠道。 (四)绿色农产品促销力度不足 云南省农产品的名牌策略立即全面实施。为了引导绿色农产品消费,扩大销售,企业应多方位、多渠道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目前,云南省内有规模、有实力的绿色农业企业很少,且布局不集中,尚未形成群体优势、规模优势。绿色农业企业整体的促销力度不足,一些企业仅仅安于获得绿色标志使用权,不重视对绿色农产品的广告策划和宣传,还有部分企业即使宣传,强度也不大,导致购买者对绿色农产品的内在价值缺乏了解,没有拉动有效需求,更不利于形成一个稳定的绿色农产品的消费群体。云南绿色农产品中名牌产品数量不多,且未形成规模开发,市场优势不明显,还未能产生名牌效应。 二、云南省农产品绿色营销对策 (一) 加强绿色教育,树立农产品绿色营销观念。 近年来,虽然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逐年增强,但因收入仍较低以及对绿色农产品认识的不足,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购买者仍购买相对便宜的非绿色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政府承担起对消费者进行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的购买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培训教育,提高人们的绿色农业意识,利用各种媒介工具和宣传方式,积极宣传环境保护和普及绿色消费知识,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消费。第一,需要引导和培养人们树立农产品的绿色消费观念,使他们知道绿色农产品与非绿色农产品的差别,了解农药化肥、农膜的大量使用、工业废水的排放等会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第二,需要引导和培养企业树立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观念,使绿色农产品的企业有觉悟的遵循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快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纯绿色农产品,尽快推行农产品清洁和无公害化生产。 (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我省绿色农业的产业化 我省农业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农村人多、规模小、生产分散、管理困难等等。分散的生产和经营对控制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是不利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标准得不到统一,价格参差不齐,市场适应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差。因此,要提高我省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必须要加快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把不集中的、产销脱节的绿色农业生产转向综合、产业化生产,形成标准化的规模生产。 (三)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农产品绿色营销组合策略是指企业在生产、包装、价格、分销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坚持绿色原则,并将这些环节进行科学的组合。一是抓好绿色农产品的研制开发。研发人员要不断加紧对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步伐,用有机肥料取代农药化肥,进而开发生产出绿色农产品。二是做好绿色包装,对提高我省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大有好处。它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全过程。三是建立绿色销售渠道。首先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中间经销商,联系绿色农产品专柜或销售公司,并建立绿色农产品的流通网络。四是实施绿色促销,这是宣传农产品绿色消费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各种绿色农产品的促销活动,加强和消费者的沟通,将绿色农产品的信息宣传给消费者,正确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晋州市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体验营销概念的提出,将其运用在具有体验性特点的旅游业,对旅游营销的开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将体验营销的理念运用于正在大力发展旅游的河北省晋州市,针对晋州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制定旅游体验营销策略,对发展晋州市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体验营销;晋州市;旅游体验营销 河北省晋州市历史悠久,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明显。既是大唐名相魏征的故里,又有全国唯一实行“乡级集体核算、土地集体经营”管理体制的周家庄乡,依靠这些有利资源发展旅游大有可为。将“体验经济时代”提出的体验营销的概念运用到晋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对晋州市旅游业准确定位,吸引更多旅游者,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旅游体验营销的模式 1.1 体验营销的含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伯恩特.h.施密特把体验营销定义为体验营销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和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体验营销是以体验作为营销客体的市场营销,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通过满足顾客的体验需要而达到吸引和保留顾客、获取利润的目的。消费者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经营的关键。进行体验营销的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发掘顾客潜意识中的渴望,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为宗旨去设计、出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使他们在接触产品的同时,参与到产品的情感创作中来,使他们体验到产品的个性化魅力,以帮助所有顾客真正地达到自我实现的崇高境界。 1.2 现代旅游营销的本质是体验营销 1995年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对旅游下的定义是: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但是与其说旅游是一种集交通、食宿、娱乐等为一体的活动,不如说它是消费者的一种体验。比如,去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沉浸在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海之中,是为了体验异国别具一格的风情;去中国的故宫,徜徉于苏州拙政园的庭廊之中,是为了体验古代的皇家文化;攀登珠穆朗玛,在冰雪之中挑战自我,是为了体验超越极限的快感。所以说,旅游就是一种体验,它集文化体验、生态体验、环境体验、景观体验、娱乐体验、情感体验、健康体验等于一身。在旅游行业里,旅游景区扮演的角色就是体验产品(服务)的提供者,或者叫做体验经济的制造者。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的需求不仅仅是旅游产品,他们更看重的是停留在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体验经历。因此,与传统旅游营销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出发点相比,现代旅游营销的本质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体验为目的的旅游体验营销。 1.3 传统营销与体验营销的比较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体验需求的产生,必然要求体验营销与传统的营销存在着差异,并且在今后的营销策略制定中,体验营销的指导作用会日益重要。它与传统营销的比较如下: 从产品特色、市场特征和竞争状况中进行市场定位 把顾客当作理智的购买决策者,把顾客的决策看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理性的分析、评价、最后决策购买 营销策略以4p、4c、服务营销策略为主 从旅游者的需求和体验出发 焦点在顾客体验上 体验“符号化”,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体验消费情景 认为顾客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顾客因理智和因为追求刺激、乐趣等一时冲动而购买的概率是相同的 营销策略以感官、情感、思考、行动与关联营销为主 2 晋州市旅游营销现状分析 2.1 周家庄乡的农业观光游 周家庄乡实行以乡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经营管理体制,土地集体经营,在全国农村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周家庄是著名的林果之乡,林果面积8000亩,形成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游客通过参观合作史纪念馆来领略集体公社制度的魅力,通过观光采摘来欣赏田园风光。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却没有发挥它独特的优势,并且在目前的形势下,观光旅游对游客来说,已经不具备新鲜感,且在不同的地区都会有农业观光旅游,因此不具备地域优势,只能吸引部分附近游客,使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壮大受到很大限制。 2.2 魏征文化游 晋州市以“廉政教育”为指导思想,以魏征公园、魏征故居为龙头,大力发展魏征文化游。以游客参观,导游讲解为主,缺乏深刻的体会,因此有待于进一步对魏征文化深入挖掘与体会。 从晋州市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资源丰富,但传统的旅游营销策略已经不能满足,甚至制约了当地旅游的发展。从体验营销的视角来制定旅游营销策略,是当地突破重重限制,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必要选择。 3 晋州市旅游体验营销的实施策略 3.1 以旅游者的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旅游体验 迪斯尼为父母和子女设计了分享快乐时光的地方。从售票处,到主题公园内的建筑、设备、员工、提供的游戏以及旅游纪念品都能够让父母回忆流逝的童年,让孩子享受正拥有的童年。有体验感的广告能使主题更加鲜明,“好客山东”,“浪漫之都—中国大连”,“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这些广告语的设计,令游客在去旅游体验之前就进行了心灵的体验,充满向往,充分激发了消费者的思考,触动了他们的情感,引起了他们的行动。晋州市应该首先找准定位,选定突出自己特点的广告语,从情感上吸引旅游者前往。 3.2 针对周家庄文化加强旅游者的角色体验 周家庄文化是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缩影,在国内外都能吸引大批人前来学习研究。将单调的观光游发展为体验游,也就是使旅游者进入“”的角色之中,听到熟悉的“东方红,太阳升”,看到那一时期的画和语录,亲自动手进行劳作,在“大食堂”里品尝自己劳动出的食物,重现那一时期的生活模式与分配方式,通过亲自参与其中,加强角色体验,来达到思想与感情上的认知。 3.3 深入挖掘魏征文化,从情感上使旅游者达到共鸣 魏征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一代清官廉吏的杰出代表,受到百姓苍生,历代官员和家乡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在魏征故居内摆放魏征进谏的奏折,以及魏征的名言,名篇。导游在带游客参观的过程中不是生硬的讲解和让游客自己看,而是让游客能够明白魏征文化的内涵,让他们自己有机会聚在一起向导游阐述这些古文的意思,通过与导游进行互动体验,以自己思考的结果,引领自己今后的行动,使魏征文化深入人心。在游客离开之后,能够把这种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3.4 开发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代表,甚至象征着良好的旅游地形象。一个好的旅游纪念品,饱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对游客是一种吸引。旅游纪念品可以随着游客的足迹散布到四面八方,能为该旅游地进行最广泛最直观而且是免费的宣传,为该旅游地招徕更多的游客。针对晋州市的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来看,能够凸显“”精神和魏征文化的纪念品是最佳的旅游纪念品选择。当游客离开晋州之后,看到这些纪念品能够引发他们情感上的依恋,在思考晋州深刻文化的同时,以魏征精神指导自己的生活,并且把晋州推广给更多的游客,达到从精神上的体验到行动上的转变。 在日益重视旅游业发展的河北省晋州市,资源不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而真正重要的是正确的营销策略,突破传统的旅游营销模式,基于旅游者体验视角的营销策略的制定,是实现旅游者和旅游营销者共赢的选择。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网络营销策略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还对人们的购物习惯和企业的市场营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目前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面对大企业挤压的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可以使他们避开了资金不足,品牌弱势等弊端,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对网络营销的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是对网络营销的策略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网络营销 互联网 网络营销策略 0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产业的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中,网络营销作为当今新兴的营销方式,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营销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开拓。 网络营销是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internet对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各环节进行跟踪服务,自始至终贯穿在企业经营全过程,寻找新客户、服务老客户,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为目标的经营过程。 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它是直接市场营销的最新形式。随着internet的普及,为企业进行现代营销开辟了新途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营销形态和业态。研究网络营销策略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网络营销的内容、运作规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下面就分析一下网络营销的主要策略。 1 病毒式营销 病毒式营销是指类似于病毒一样快速蔓延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模式。病毒式营销并非传播病毒,而是利用用户之间的主动传播,让信息像病毒那样扩散,从而达到推广的目的。 病毒式营销的特点:利用他人的资源,呈几何倍数地繁殖。 病毒式营销的本质:是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免费服务的同时,附加上一定的推广信息。常用的推广工具有:视频、flash短片、qq桌面壁纸、屏保、贺卡、邮箱、软件、即时聊天工具等,即为用户获取信息、使用网络服务、娱乐等带来方便的工具和内容。病毒式营销的关键在于创意,传播只有打动用户的心,用户才能主动去传播。 例如:必胜客的“吃垮必胜客”邮件的传播、百度的视频广告:唐伯虎篇和孟姜女篇等 2 搜索引擎营销 搜索引擎营销分两种:seo与搜索引擎广告营销 seo即搜索引擎优化,是通过对网站结构(内部链接结构、网站物理结构、网站逻辑结构)、高质量的网站主题内容、丰富而有价值的相关性外部链接进行优化而使网站为用户及搜索引擎更加友好,以获得在搜索引擎上的优势排名为网站引入流量。 搜索引擎广告很好理解,是指购买搜索结果页上的广告位来实现营销目的;各大搜索引擎都推出了自己的广告体系,相互之间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搜索引擎广告的优势是相关性,由于广告只出现在相关搜索结果或相关主题网页中,因此,搜索引擎广告比传统广告更加有效,客户转化率更高。 3 电子邮件营销 电子邮件营销是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把自己的信息传播给自己的目标受众的一种营销方式,以此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与信赖关系。大多数公司及网站都已经利用电子邮件营销方式,毕竟邮件已经是互联网基础应用服务之一。 4 bbs营销 不用细致的解释了,这个应用的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对于个人站长,大部分到门户站论坛灌水同时留下自己网站的链接,每天都能带来几百ip;当然,对于企业,bbs营销更要专也精。 5 博客营销 博客其本质来说就是网络日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博客的广泛应用,博客已经完全超载了日志的原始内涵,融会了信息传播、时事热评、情感交流、营销宣传等多种功能。对于企业而言,博客的意义远非只是个人话语权的自由释放那么简单,它所带来的信息传播、话题引导等给企业创造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博客营销。 博客营销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5.1 博客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企业可以在博客上提出一些问题或一些信息,读者可以就此发表评论,通过评论可以了解客户对企业行为的看法,企业也可以回复客户的评论。企业还可以直接在博客文章中设置在线调查表的链接,便于有兴趣的客户参与调查。 5.2 相对比较严肃的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和产品信息而言,博客更容易受到目标群体的欢迎和接受 5.3 博客能够直接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客户 5.4 企业可以利用博客增加被搜索引擎收录的网页数量,降低网站推广费用。博客网站是增加企业网站链接的一条有效途径。 5.5 企业可以利用博客进行危机公关。 例如:2007年月1月29日,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集团全资子公司——五粮液葡萄酒有限责任公司宣布,他们将与国内最大的跨平台博客传播网络bolaa网携手合作,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对其红酒新产品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这是传统名牌酒类企业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的一次重要的营销突破。 6 播客营销 播客营销是在广泛传播的个性视频中植入广告或在播客网站进行创意广告征集等方式来进行品牌宣传与推广,例如:前段时间“百事我创,网事我创”的广告创意征集活动;国外目前最流行的视频播客网站(世界网民的视频狂欢),知名公司通过创意视频广告延伸品牌概念,是品牌效应不断的被深化。 7 sn营销 sn:social network,即社会化网络,是互联网web2.0的一个特制之一。sn营销是基于圈子、人脉、六度空间这样的概念而产生的,即主题明确的圈子、俱乐部 等进行自我扩充的营销策略,一般以成员推荐机制为主要形式,为精准营销提供了可能,而且实际销售的转化率偏好,例如:google gmail邮箱即采用推荐机制,只有别人发给你邀请,你才有机会体验gmail;同时,当你拥有了gmail又可以给其他人发邀请,用户通过邀请机制扩展 了其社交网络,同时,google gmail通过人的不断传递与相互关联实现了品牌的传递。这也可以说是病毒式营销的升华,这对于用户认可产品的品牌起到很强的作用。 8 创意广告营销 创意广告营销,也许看完“youtube热门视频分析“后你会受到一些启发,企业创意型广告可以深化品牌影响力以及品牌塑求。格子网站、我有钱这样的是纯粹的创意广告。 9 知识型营销 知识型营销就像百度的”知道”,通过用户之间提问与解答的方式来提升用户粘性,你扩展了用户的知识层面,用户就会感谢你,试想企业不妨建立一个在线疑难解答这样的互动频道,让用户体验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质服务,或是不妨设置一块区域,专门向用户普及相关知识,每天定时更新等等。 10 事件营销 网络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或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或事件,通过网站,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兴趣与关注,从而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达到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 网络事件营销特点是:成本低、见效快,网络事件营销的本质是将企业新闻变成社会新闻,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将企业或产品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在互联网时代,不管企业有意还是无意任何一起营销事件都必然会在网络媒体上再次传播,网媒的广泛传播,也推动着事件进一步聚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可以说,现今的所有事件营销都属于网络事件营销。 11 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虽然并非2.0时期才有的,但是在2.0时代表现的更为明显,更为重要。 例如:圆通快递无偿运递国旗,支持海外华人助威奥运;5.12地震王老吉捐款1亿元以上就是网络营销策略的研究与分析,我们深信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还会不断涌现出更新、更好的网络营销手段。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关于企业事件营销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者周围充斥着繁杂的信息和同质化的产品,事件营销因其显著的传播效果为许多企业青睐,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对事件营销的基本理论作出了归纳和分析。 论文关键词:事件营销;王老吉;品牌 1 文献综述 事件营销的应用从上世纪初就开始了,但对于事件营销的研究则是从上世纪80、90年代才开始。在关于事件营销的研究中,学者主要对事件营销的概念及特点、效果、基本策略进行了阐述。 1.1 关于事件营销定义的研究 要对事件营销进行深入讨论就必须广泛的从各个理论角度进行研究。作为近十年才出现的一个术语,事件营销通常用来“描述将一个品牌和一个事件相联系的营销实践”。tom duncan认为,事件营销就是利用能够引起高度注意的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从而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和参与,其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参与性。马成在《事件营销》中表示,在大传播时代,事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简单的说,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李光斗则认为,事件营销指的是“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历史事件、体育赛事和国际博览会等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这些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事件营销做出了定义,那么综上,我们可以把事件营销定义为:企业有计划地制造或借用“事件”,以“事件”为载体形成注意力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体验需求,与利益相关者形成相互沟通传播,传递企业信息,最终形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和企业品牌的建立。 1.2 中国企业事件营销的现状 1.2.1 事件营销常用策略 事件营销,本身就是通过充分利用造势或者借势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的一种营销手段。 (1)借势。 所谓借势(事),是指企业及时抓住广受社会关注的新闻、事件以及明星人物的即时轰动效应,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欲达到的目的而展开一系列相关活动。比如重大体育赛事、活动、会议或者事件,这种本身就广受关注的事件便正是事件营销的最好机遇。总的来说,借势策略主要包括新闻、明星、体育赛事三大方向。 (2)造势。 所谓“造势营销”,就是举办活动,或制造事件,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引起社会大众或特定对象的注意,造成对自己有利的声势,达到企业扬名的目的,进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在公众中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改变那些对企业不友善的态度或者不利于企业的看法。 1.2.2 企业事件营销的不足之处 虽然众多企业在借势造势上都做的很好,但我国企业事件营销策略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事件营销目标不明确。 在事件营销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运用事件营销的初衷都是认为事件营销可以花很少的钱而达到很大的营销效果,还有一部分企业认为事件营销能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能快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事件营销确实有这样的特性,但当与企业再更深入地接触时,发现其实企业根本不知道实施事件营销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或者说效果。 (2)只强调事件,没有构成事件营销体系。 有些企业只注重事件本身,将事件操作的尽善尽美,却忽略了事件是用来营销的,结果虽然事件炒作的满城皆知但实际上企业的销售并没有上升。其实企业在操作事件的同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兼顾,比如营业推广,按照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的购买意识被企业的广告或公关活动刺激起来后,并不一定就会购买企业的产品,因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会受商场的购物环境和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等因素的影响。 (3)事件与品牌缺少关联。 国内不少企业盲目跟风,看到其他企业运用事件营销获得成功,自己也想运用事件营销来打品牌。但是,对于事件营销的本质他们根本不了解,牵强附会的将产品品牌与事件搭上关系,生搬硬套将二者“撮合”在一起,不考虑产品与事件的相关性,最终造成产品形象混乱、目标市场模糊。 2 王老吉品牌事件营销实践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5月18日20时,《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举行,此次贩灾募捐活动共募集15.1429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募捐活动的最高记录。正是在这个活动中,“多加宝”集团即生产王老吉的企业捐款一个亿。而王老吉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2007年王老吉在凉茶业务方面的总利润也就是一亿元左右。这就意味着,这次王老吉把去年企业的全部利润都捐了出去。接下来的几天里,王老吉的贴吧里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褒奖之声不绝于耳。一篇名为“封杀王老吉”的帖子首次出现在天涯论坛就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而后又被网友们疯狂转载。光是论坛的转载就超过3000多条。惊人的转载量、回复量和点击量让这个帖子登上了各大论坛的首页,也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 3 改进企业事件营销的对策和建议 由王老吉事件营销可以看出,企业是完全可以更加充分的运用事件营销的,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运用事件营销这一利器呢? 3.1 明确事件营销目标,做好事件营销定位企业的定位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但往往是抽象和静态的,事件营销定位正好填补了企业定位的静态性,有效地表达和增强企业定位。事件营销定位较之营销定位更为具体,实现地位的动态表达,但是它的风险也更大,直接影响着事件营销的成败,关键在于实现事件受众群体定位、事件定位、产品定位这三者的统一。 3.1.1 事件受众群体定位 事件营销虽然是以外部事件为依托的一种特殊性质的营销手段,但也并不是单纯地、盲目地制造或利用事件,它必须有明确的受众对象。明确对事件营销的受众对象的定位这是事件营销定位的第一步,了解目标群体的生活态度和潜在期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营销效果。 3.1.2 事件定位 即便是同一事件,它的定位也可以是不同的。选择了确定的事件之后,应该确定挖掘事件的角度,明确利用事件的核心点。事件营销不能脱离品牌的核心理念,一定要找到品牌与事件的联接点,而不是只是利用媒体将事件报道出来。事件定位的错误会导致事件无法承载企业信息将其传达到假设的受众群体。 3.1.3 产品诉求点定位 事件营销的失败往往来源于产品诉求点的定位。在事件营销过程中,产品的诉求点要和事件有机结合在一起,因势利导,切不可将事件与产品同时堆砌。 3.2 将事件营销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 事件营销的“项链理论”认为,事件营销的整体设计应该像一个完整的故事,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各个阶段,但有一条主线,能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也就是说,企业对自己的品牌在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后,还必须注意一切的事件营销都围绕这个定位来进行,并最终形成一致性的品牌形象。比如在世界性的品牌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品牌“维珍”,其品牌的建立过程就是一部关于事件营销的优秀连续剧。1984年维珍首航时,公司创始人兼形象代言人理查德•布朗逊和他的朋友、记者坐上该班飞机,并在机舱内播放音乐让顾客真正感受到航空旅程轻松、快乐和富有情趣的价值承诺;当维珍婚纱开业时,理查德•布朗逊亲自穿上结婚礼服出现在开业典礼上;当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维珍商场开业时,理查德•布朗逊驾驶着热气球从100英尺的高空降落:为充分表现维珍品牌创新、自由和反传统的个性,理查德•布朗逊还在英吉利海峡某处裸跑。可以说,事件营销在维珍的身上早已提升为一种长期的战略,而这个战略也的确为其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总之,随着世界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传播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的宣传已经不再局限于广而告之自身的品牌或产品信息,更多的是追求与顾客、公众、同行、员工之间建立更长远的更密切的联系。与此相应的,事件营销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事件营销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问题依然存在,只有更加科学有效的运用事件营销才能帮助企业在商海沉浮中更上一层楼。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浅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市场营销策略 [论文摘要]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市场营销是中小企业摆脱目前困境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并进一步指出金融危机对消费者心理及购买行为的影响,最后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中小企业应该选择的市场营销策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已经率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巾摆脱出来,很多行业已经成功地重新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然而,经济的缓慢复苏并不意味着这场经济危机已经完全地过去,相反,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全球经济并没有进行根本性改善,实体经济仍旧不断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与威胁。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的波及的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是人们所意想不到的,虽然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但是在全球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还足棚对缓慢和不成熟的,尽管我国参加全球化的步伐也比较谨慎,时间相对较短,但我国的经济仍旧避免不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是如果说仅仅对于那些以对外贸易为主,并且是相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话,这一场危机具有前所未有的毁灭性,这次危机带给中小企业的巨大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出口问题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然后进一步地波及到全世界各个地区,但是由于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出口大国,因此,随着美美元的贬值以及美国公民的购买力的下降,中国的出口企业就会受到严重打击,还有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他们面临着更大的阻碍,逐渐导致产品销路不通畅、产品积压,以至于资金周转困难。 (二)融资环境恶化,融资难度加大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融资环境逐步恶化,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压力很大。我国的银行不仅需要提高融资的标准和成本,与此同时,我国的融资额度也在明显地降低,而这种情况中小企业而言,他们最缺乏的就是资金,目前的这种做法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利,以至于对于以后的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三)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下降,企业产品的销售相当困难 金融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物价也随之上涨,这无疑是不能够避免的,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收入降低,就意味着购买力的不断下降。金融危机正在无形地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心理,然而,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依靠消费者,可是,在整个金融危机的影响的背景下,消费者需要适当的去考虑缩减一定的消费开支,同时进一步控制自身的消费欲望。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小企业营销环境 (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困难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机构少等问题,这进一步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不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融资途径少、难度大等问题,然而,这也成为不断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与问题。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问题变得更加尖锐。 (二)原料成本的上升,使中小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减小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整个原材料的价格全而上涨,与此同时,整个农副产品的价格也呈现出大幅度的提升,而这些条件直接地电话号到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第二,新《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用人制度,进一步为维护工人的基本权益,提高了工人的收入,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用人成本,使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进一步地加大;再次,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国的各级政府不断地加大了环保力度治理环境问题,他们进一步要求中小企业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废气进行回收净化等,对于污染环境、排放不达标等等有类似问题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依法关闭等措施。 (三)市场总需求下降,中小企业的销售范围减小。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使得他们的整体的出口数量下滑。这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带来很大障碍。随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不断减少,使得国夕j、市场依赖程性高的中小企业呈现生产力下降、利润减小的趋势与状态。因此,面对逐步减少的市场份额,我国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变得更加激烈,进而使产品价格不断地下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使得他们的生存压力以及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的空间受到了威胁,步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金融危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我国的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消费心理更加成熟,并在其影响下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并且呈现出如下的变化: (1)消费者在进行产品的选购时开始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其品牌声誉。金融危机之后,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世界知名企业的破产与重组等,如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表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宣布倒闭,40%的企业即将宣布破产;虽然中西部的倒闭比重较小,但沿海地区的倒闭比重要大于内陆,所以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容乐观。 (2)消费者开始更加理性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和过多的担忧,是经济危机给消费者心理上造成的最大冲击,尽管当经济慢慢地好转时,消费者的不再有这种恐慌的心理,然而消费者现在的心理会更倾向于理财和财产保值,支出会更有计划性,消费观更加理性,当企业的产品推出一些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真正需要的东西来选购商品,并且目标明确,更加关注物美价廉的商品.即便是商家针对消费者购买频率比较高的生活必需品推出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也不会超出自己所预想的购买范围,消费者具备了更强的抵抗力。 四、中小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营销战术 (一)竭尽全力地规划和完善营销战略 为了增强市场营销水平,中小企业必须从很多方面做出改变,例如,改变传统守旧的营销观念、开发并壮大自己的营销队伍等。竭尽全力地规划和完善营销战略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中小企业开发营销战术的根本出发点。按照常理,为了实施营销战略,中小企业必须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经营目标,为了应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就更加需要一些具有战略性和指导意义的营销策略,众所周知,良好的营销战略是进行下一阶段营销工作的前提保证。 (二)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 据有关材料介绍,来自一家调查公司的对几百家的中小企业的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领导们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他们觉得公司机构最重要的是财务会计部门,市场营销只能排在第二位,而且绝大多数的人觉得,市场营销只不过是简单地“将企业生产的产品卖出去”而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的缺失和认识程度的薄弱,这样一种状态根本不可能创建一个真正的营销时代,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领导们都知晓市场营销的长效定律,也就是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市场营销的效果,较短时间内很难会有什么作为,所以,他们甘愿将心血投入到管理企业财务和维持良好的现金流。 (三)采取组合营销策略.保持营销的合理投入 在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下,中小企业的刻板的考虑往往是先是减少费用支出,把缩减营销费用当做首要目标。但实际上,缩减营销费用将使企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与之相反,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时企业反而应该适当加大营销开支。因为当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缩减营销费用的时候,企业自身所需的营销成本会大大降低,对于投入营销开支无疑是件好事,如果企业此时仍然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合理的营销开支,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为企业建立品牌开辟了道路。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探析当代大学生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特点 营销策略 [论文摘 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以高校大学生为消费主体的消费品市场也将成为一个独特而有潜力的细分市场。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商家该如何运用有效地营销策略,来网罗这个群体,文章从这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就是学生,他们都是依赖学生生存的。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商家如何运用有效地营销策略来抢占这个巨大的市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的。 我通过对粤东地区四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市场存在明显的消费特点。比如,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且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趋于理性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市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并有较强的从众心理。 针对大学生市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为企业来说,如果想抢占大学生市场,获得巨大的回报,就必须在认真分析和了解大学生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确定与目标市场相适应的营销组合,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的组合。以下我就自己的观点提几点营销建议: 一、产品组合策略 企业应开发适合大学生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力求进行产品创新,以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比如,目前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手机,手机企业可以提供多种风格、多种款式和色彩的系列手机装饰产品,供不同偏好的同学选择,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再如,电脑、mp3、数码相机等商品在大学生中拥有率也在不断提高,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适合大学生市场的产品。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大学生休闲产品的开发,调查显示,40%的学生休息时间是在睡觉和上网,一些具有商业价值而又有益于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项目却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比如说课外培训教育及旅游项目等。企业在产品提供上要有针对性,使产品组合丰富多彩并能及时更新以适应大学生多样且多变的消费性格。 另外,在服务性行业,如自助洗衣店、熨烫、缝补衣物的服务店,以经营各类考试用书、学习用书为主的书店等等,都是大学生急需的。特色的小餐馆、美发店也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企业在产品开发的思路中,除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包装,品牌以及所有附加利益和服务等整体价值。大学生消费注重产品的实用方便,对服务要求不高,但被人尊重的心理比较强烈,有较强的品牌感。企业要让大学生感受到作为顾客的优越感,建立一个反应迅速的顾客意见反馈系统,及时妥善地处理大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产品定价策略 由于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经济上尚未独立,市场整体消费水平不高,使得针对大学生而开发设计的产品的定价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但大学生消费市场的特点是规模巨大,因此,企业在产品定价时应注重产品的市场规模,而不是产品的单价。大学生消费市场的产品定价应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扩大市场份额和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保持产品质量稳定、优良。 三、渠道创新战略 调查发现超市是大学生最常光顾的购物场所,因为超市的商品品种全、价格低、购物环境轻松。校园内的便利店通常集中在食堂、宿舍楼附近,非常方便大学生应急型购买。日常用品的销售渠道应当以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渠道。另外,网上销售、直销及团购等方式,也是非常适合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销售方式。网络上最适合的产品是流行性高和新潮的产品,如书籍报刊、软件、数码产品等。采用这些销售方式时,还可以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参与程度,比如与高校的学生会、社团等组织进行合作,甚至可以提供一定的就业、实践机会给大学生,树立企业的形象,加强关系营销及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 四、针对性的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应注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建议企业重点不放在传统的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而转向针对性强的互联网广告、校园卖场的pop广告等。而激发热情的互动性活动策划将是大学生市场促销的非常有效的形式。各种形式的竞赛、文体活动、讲座、晚会和各类社团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是企业增强大学生的关注,加深对品牌的印象的时机。加强与高校有关部门和各种学生组织的联络,将当前最新的商品信息和消费动态,及时在学生中进行宣传,也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品牌的建设。 作为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吸引学生认购企业的产品,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消费引导,因为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基本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是大学生中也存在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现象。有些消费项目与缺乏理财能力和追求物质享受等因素有关。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但却不容忽视。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对生活的感受等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对于关注大学生市场的企业而言,应当主动承担传播健康消费观念的责任,而非抓住大学生心理的弱点,借机谋取暴利。企业也应当看到,大学生的消费潜力在学生生涯中并未完全体现,但却是品牌忠诚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企业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而是以创造顾客满意与长期社会福利为企业目标。企业在开拓市场的同时,需要配合学校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和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共同推进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的建设。这对于培育大学生市场,扩大社会消费以及促进社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市场,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市场开拓,提高企业的利润和销售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充分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更有益于指导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理念和理财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水平。旅游咨询服务属于新型服务业,是旅游服务的高级形态。其营销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旅游经营绩效。为有效赢得市场竞争,旅游咨询服务需要科学制定营销策略。文章基于4p和4c辩证统一中的4r为理论依据研究市场化的旅游咨询服务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 旅游咨询;服务;营销 一、旅游咨询服务的现状 传统的旅游咨询服务是政府主导的旅游服务推展模式,主要起到窗口宣传和信息提供的作用,以展示区域性旅游业的发展,如推介旅游线路、景点等旅游产品;通过现场接待咨询、热线电话咨询、多媒体电脑自助查询、旅游图书阅览查询以及互联网网站咨询等开展定点和网络咨询;旅游救援、投诉受理等被动式服务。国内旅游咨询服务的运营以两种情况为主:一是由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或其相关机构单独营运;二是由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或其相关机构与旅行社联合经营,后者居多。而属于新型服务业的旅游咨询服务的经营实体是完全市场化的企业,是旅游咨询服务的高级化,主要以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方案、旅游规划咨询、旅游经营诊断等智能化知识服务为核心业务,其突破了事业性或公共服务提供型的经营运作模式。 目前,我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咨询服务的供应方是从事咨询业务的各种咨询公司。约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3万人。国外专业性旅游咨询或主要业务为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已有近10家进入中国。这些旅游咨询服务公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外国知名咨询公司。其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有强大的组织网络和资源库支持。收费高,是高端旅游咨询服务市场的主体,占有高端旅游咨询服务市场份额的60%以上。第二层次是国内比较成型的旅游服务咨询公司。这些公司构成国内旅游咨询服务的主力,占有市场份额70%左右。第三层次是近年来新成立的旅游咨询服务公司,为数众多,业务量小,总体上占有市场份额约20%左右。 我国旅游咨询服务的市场需求状况可以概括为:有效需求不足,潜在需求巨大。2007年我国旅游咨询服务收入约为20.16亿元,但旅游咨询服务公司大多靠政府补贴维持基本运作、造血能力低、没有明晰的盈利模式,因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不足而步履艰难。 二、影响旅游咨询服务提供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旅游咨询服务企业在向客户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前要考虑旅游咨询服务需求方的基本需求水平、经济能力、时间成本;研究确定企业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应具备的外部制约条件:政府规制、技术变革、政治和法规变化、竞争态势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抓住机遇、消除威胁,做到有的放矢。 2 服务对象要素 接受旅游咨询服务的对象不同,那么提供的旅游咨询模式和方案也不同。要明确旅游咨询服务接受方的心理偏好、地域文化特质、对旅游咨询服务期望特征、旅游组织的方式等;尤其对于接受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要明白其组织的目标、政策、程序、组织机构、制度等,根据其企业内部组织要素的不同,提供与之相宜的旅游咨询服务和个性化方案。 3 人际因素 旅游咨询服务方案的实施涉及到相关部门人员,消费者作出旅游咨询服务购买决策之前,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如曾接受过旅游咨询服务者,旅游咨询服务购买的影响者,旅游咨询服务的购买者、决定者,旅游咨询服务质量监控者,不同的角色在旅游咨询服务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要针对不同的角色制定相关对策。 三、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主要是4p策略,即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在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西方营销学者提出了以消费者欲望和需求、消费者欲望和需求的满足成本、购买的便利条件及沟通为四个营销要素组合的新理论——4g理论,其核心是强调旅游咨询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双方在互动沟通中实现各自的利益要求。 4p与4c分别是站在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均未能从系统辩证的维度兼顾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均衡。针对这一问题,唐·e·舒尔茨提出了4r营销新理论,阐述了一个全新的营销四要素4r:关联、反应、关系、回报。将其理念应用于旅游咨询服务,就是侧重于用更有效的方式在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关系。4r根据市场不断成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着眼于旅游咨询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互动与双赢,体现和落实了关系营销的思想。本文的旅游咨询服务策略以4p和4c辩证统一的4r为理论依据。 1 旅游咨询服务产品策略 旅游咨询服务市场竞争的根本在于客户资源的竞争,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是赢得客户的关键。随着旅游咨询消费需求的日渐多样化,提供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就必须能够持续不断地满足旅游咨询服务需求的变化,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很难被模仿的独特的旅游咨询服务,以客户的需要和要求为核心,而不是以旅游咨询师为中心。 2 旅游咨询服务价格策略 服务的价格既是顾客非常关心的,也是服务价值的真实反映。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杠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旅游咨询服务提供机构在确定旅游咨询服务的价格时,应以有益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成本控制法为基础,既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因素,又要切实地考虑到客户的购买成本,包括消费者购买旅游咨询服务的货币支出,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购买风险,做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定价。从市场需求出发,以企业获取利润为前提,制订旅游咨询服务的最低价格、优惠价、标准价格,然后根据客户信用等级、战略性绩效的大小等因素进行abc分类管理,依次执行相应的价格政策。 3 旅游咨询服务提供的渠道策略 在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与消费者的关系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是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交易变成战略协同,从渠道控制变成与客户的互动。在相互影响的市场中,对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站在客户的角度认真地倾听客户的希望和要求,并及时答复和迅速作出反应,满足客户的需求。旅游咨询服务营销是一种btob、btoc的营销,高端的旅游咨询服务作为知识产品,几乎只能由旅游咨询顾问来销售,宜采用直接营销的渠道模式。 4 旅游咨询服务促销策略 以4p和4c辩证统一的4r为理论为指导的旅游咨询服务促销不是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对客户的单向购买激励,而是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基于企业本质的特性,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指针,通过双向交流沟通,谋求顾客与企业间的双赢。追求适度利润是旅游咨询服务的动力源泉,对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来说,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因此,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在利用商函、宣传单、广告、网页、电子邮件、座谈会、展示等促销载体进行促销时,除了能让客户了解旅游咨询服务的基本情况,还应让客户了解这些服务对满足其需求的有效程度。同时,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应为客户提供使用前、中、后的咨询、培训、指导等全程服务。 5 基于旅游咨询服务生命周期特征的营销策略 旅游咨询服务作为一种知识性的无形产品,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分别为导人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时期的营销策略应有所侧重。 (1)导人期的营销策略 这一阶段的营销目标是使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旅游咨询服务能在市场上获得立足之地。由于新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刚进入市场,了解的人甚少,故此时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所开展的营销活动应主要是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广告等促销,让潜在的客户了解推出的旅游咨询服务的特性,说服他们作出最初的购买尝试。 (2)成长期的营销策略 成长期的标志是旅游咨询服务的合同量迅速增长,早期购买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开始获益,其他一些需要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也开始跟进,旅游咨询服务产品取得一定程度的市场认可,同时,其他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也开始进入,故此时的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的重点已从不惜代价在市场上提供所需服务转变为寻求旅游咨询服务提供与成本之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份额。以及建立和扩大市场知名度。为此,需要建立广泛的客户关系体系。确定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形成一个基本的服务平台,明确向顾客提供基本服务所承担的义务水准。 (3)成熟期的营销策略 该阶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也是旅游咨询服务销售的高峰期,因为一种旅游服务模式的成功往往会引来各种模仿的甚至超越的模式进入竞争,故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此时一般会尽力保卫自己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最大利润额。为此,调整价格和服务提供就成为企业的一种标准战略措施,其旅游咨询服务的购买变得具有高度选择性,营销的重点是调整基本服务以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创造关键的优质客户忠诚,建立强大的客户关系联盟体。 (4)衰退期的营销策略 作为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尽管会尽量延长各种旅游咨询服务的寿命,但每种旅游咨询服务提供都有被市场淘汰的一天。在产品生命周期最后的一个阶段,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面临的选择是:一方面。必须定位于继续维持相应的一些旅游咨询服务业务;另一方面提供的旅游咨询服务模式被淘汰时,不至于冒更多的风险,此时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的营销重点是为及时调整旅游咨询服务模式提供关系保证。力保客户的数量及相应的合作关系,顺利实现旅游咨询服务提供的周期性转换。 6 围绕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强化内部营销 (1)提升员工队伍的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要致力于对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的高层管理人员开展有关现代旅游服务营销理念、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关系营销的知识和方法方面的培训,在企业中建立起服务意识和理念,建立起服务营销。尤其是关系营销的思想和观念,为旅游服务咨询师素质的提升,提供学习与再学习的机会。 (2)合理、高效地设计和组织旅游咨询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流程 旅游咨询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设计和组织。既要从旅游咨询服务企业的实际出发,又要考虑客户的利益。一方面,要清晰、简约;另一方面,要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成立专门的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策略实施与管理部门,建设好旅游咨询服务营销团队,确保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优化旅游咨询服务营销工作计划,方案的制定,策略控制、调整、实施过程中的资源配置。 (3)服务方式灵活,满足客户的差异性需求 服务方式灵活,就是要能够根据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供灵活的特色服务;联合具有异质性服务提供的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开展协同旅游咨询服务。或者在旅游咨询服务的业务超饱和时,实施有控制的合同性服务外包。 四、结论 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要有效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实现从传统营销理念向现代服务营销理念的转变,按照现代旅游的要求,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环境。选择和确定旅游咨询服务的系统化营销策略。首选的营销策略是基于数据库管理状态下的关系营销,建立起btob、btoc的直销服务网络,通过合理的竞争去获得发展和提高。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客运营销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 社会 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的迅速 发展 ,各种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激烈的竞争正改变着运输市场的格局,铁路在运输业中“一统天下”的地位已悄悄地发生变化,长期处于卖方市场且供不应求的铁路客运 企业 ,近几年受到了来自其它运输方式的严重挑战,使得市场份额逐步下降。旅客列车除春运,重大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时期外,虚糜现象在全路已司空见惯,少了往日那种买票靠关系,乘车怕无座的热门现象,仔细 分析 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虽然社会的客观因素有一定 影响 ,但铁路自身的主观因素更不容忽视,所以,笔者认为,必须从铁路 问题 着手,认真查找在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立铁路客运营销在铁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从而下定决心,加快铁路客运营销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由此重振铁路客运雄风。 关键词:客运营销 营销策略 客运雄风 一、 铁路运输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所谓“营销”是企业通过一定形式上的商品(劳务)交换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为实现最大的企业利润而有计划组织的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营”:经营、营销;“销”:推销、销售;“营”为着眼点,“销”最终目的。所谓“市场”就是一定地区内某种或各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市场营销观念有五个发展阶段:生产观念(物美价谦)产品观念(以上乘的产品吸引消费者)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顾客需要什么就卖什么)社会营销观念。铁路运输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要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上,所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是通过市场的市场机制为基础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是市场行为主体以公有制为主,其次,市场主体的个人消费基金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再次,市场经济运行要求客观要加大力度。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特点:我们的铁路运输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必须满足旅客,货主的需求与欲望,以提供位移服务为中心,组织全行业的整体营销活动。 二、 当前铁路客运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唯我独尊“铁老大”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铁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铁老大”作风,官场习气,唯我独尊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虽然铁路各级党、政组织近年来围线市场竞争的主题,进行了形势 教育 ,多数职工树立了市场意识、竞争观念,但还有相当部份的干部、职工至今对铁路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热认识不清,自视“国家第一号”,运输行业的“巨无霸”,自成体系的“高、大、半”仍在孤芳自赏,以至缺乏紧迫性、难有责任心,使得野蛮待客,野蛮装卸、乱收费、乱涨价的路风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损害铁路形象,令旅客、货主望而生畏,使客流流向它方,这种状况如再延续,结果必然导致优势的衰退,酿成难以吞下的苦果。 (二)体制落后,改革缺乏力度,难以适应形势的要求。 铁路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职能上政企合一,组织上统一领导,运输上统一调度指挥,计划安排,财政上统收统支,至使管理上多层次,少灵活性,因此,对内在改革上步履艰难,在利益的再分配上涉及到一些单位、部门、个人的上下、去留,得失时,决策者怀着手心手背都是肉,扔下哪能个都心疼的家长心态,不是去想方设法为促进营销搞活机制,大胆改革,而是考虑如何均衡各种利益更有甚者,不愿意舍弃自身利益,惧怕改到自已头上,革到自已脚下,对改革工作明推暗阻,对外少灵活性;一些计划需经层层审批,费力耗时,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难以做出适应市场的反应,以至在其它运输企业的“紧迫”之下,节节败退,连连失利,因此,造成的是良机的不断错失。 (三)机制不活,缺乏竞争力 机制不活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下达运输任务缺乏 科学 的预测,未按市场 规律 分析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采取“水涨船高”的方式下达指标,势必严重挫伤生产部门和职工的增产增收的积极性;二是运价机制僵化、呆板。基层部门根本无自立权,不能依据形势采取其它运输方式所施行的诸如:协调运价、浮动运价、季节运价等措施,以适应客运的需要,赢得客运市场,从而造成列车或严重超员或严重虚糜;三是利益分配驱动力弱,内部竞争机制尚未合理建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铁路一些优势的充分发挥,致使铁路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 三、 为什么要大力拓展铁路的客运营销: 就当前铁路所面临的市场形势,大力拓展铁路的客运营销,是铁道运输企业的战略任务,关系到铁路企业的生死存亡,其理由是: (一)开展客运营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中心环节,满足旅客和货主的要求,将人和行包位移这种运输产品销售出去,是铁路运输企业维护资金正常循环的先决条件。 (二)通过客运营销能拓宽营销思路,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客运新的增长点,并依托优势大力发展多元经济,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活力,从而增强铁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通过开拓营销市场,可以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尽快理顺现有与市场营销不断适应的管理机制,做到以人为本,激发活力,选优胜劣汰,科学民主决策,使生产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的价值在营销过程中得以体现。 四、 当前铁路客运营销策略 (一)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营销打基础。 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不适应形势发展,是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竞争失利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加快铁路客运营销战策的步伐,首先是要带领全体员工向封闭、保守的传统观念告别,确立与市场经济、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相合拍的新思维,新理念,即:由粗放型经济向集体型转变,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以强烈的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破除长期以来存在的“老大”思想,“官商”、“坐商”观念。一切从市场从发,从旅客、货主的利益出发,树立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十万火急转观念”、“快马加鞭促营销”的浓厚氛围,使每个职工都能自觉地把本能工作与市场营销联系起来,把个人利益,企业生存与竞争的成败联系起业。科学、灵活地组织生产经营,自觉、主动地服务于旅客、货主,向他们提供“精品”运输,确保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运输质量充分体现,塑好铁路形象,从而形成全面出击的营销态势,迅速抢占市场。 (二) 加快改革,完善机制,为营销作保障 1、 加快改革,理顺体制。党的十五大把握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摆上战略高度,提出在本世纪初,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起 现代 企业制,这为铁路改革指明了方向。 何谓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市场中企业的组建、管理、运营一系列行为规范的制度形式包括: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财会制度、管理制度、运行规则以及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国家对企业的关系,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铁路也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体制。我们的企业地区深深地感到这一点,就拿上海路局的公司制改造来说:由于近年来航空和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铁路运输占整个市场份额的比例在缩小,航空和公路的飞速发展其重要因素,就是建立了与市场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反映铁路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革除,未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上海路局把处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客运的潜在市场前景广阔,要把自觉和精力“聚焦”于客运市场,增强市场分析、预测能力,及时捕捉、寻找、掌握市场机会,最根本的在于培育一个客运市场主体,形成一个 市场化的经营机制,通俗地说,上海路局成立公司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拓、占领客运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因此,铁路还应有更多的现代企业制度出台,通过运输组织优化,市场主体的确定划分,营销利益格局的调整,以至从资源配置、运价机制、产品的促销手段和方式,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强化营销,使现有的运输能力,优势得以最大的发挥。 2、 完善机制,优化管理。要想全面实施营销战策,就必须对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彻底的变革。首先要按照市场要求,搞好人、财、物的最佳配置,并搞好机构设置,根据市场营销,重新确定岗位制度、人员职责和考评标准,即完善用人和考评制度,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营销队伍,并通过强化业务技术培训,使其面向市场,责任明确,反应迅速整体协调,形成营销组织体系,以营销为主体建立以工效挂钩为基础,能准确体现,评价员工实际工作水平和绩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分工有别,标准一致,目标相同的生产,营销考评机制。从而建立,健全以经济为“杠杆”的生产营销管理考核制度。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变过去的“要我干”为今天的“我要干”,彻底摒除“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良风气,激发各部门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努力开拓营销市场,搞好运输质量,提高效益,增强企业活力,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三) 加强市场调查,完善运输组织工作为营销开拓市场 开展市场调查,是铁路制定符合旅客要求的运行图的前提,是搞好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基础,关系到铁路对客流的吸引程度。困此优化运行图,完善运输组织,是铁路客运营销成败的关键。 1、 开展市场调查,搞好售票组织 通过对客流的市场调查,掌握客流结构是铁路采取灵活对策,满足不同层次旅客乘车要求,再好适销对路的旅客列车,更好地组织售票的前提,因此,市场调查工作,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到深入细致,给决策者 科学 决策提供依据,现阶段的客流具体定位在两个层次上:一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私营 企业 职员和个体小商贩、学生、军人的群体。这部分人对旅行条件的要求较高,是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竞争的焦点。这是铁路应当优先争取和保证的对象,二是民工流。代票价对他们有较大的吸引力。是铁路较固定的群众,他们一般售中在春节期间和农忙前后乘车。虽然他们偏爱于列车,但近两年在铁路正常列车运行的情况下,无法保证他们及时购票乘车时,长途汽车的定点运输,挖走了这部分急于上路的客流,因此,对这两个层次的旅客,铁路一要加强售票的组织工作,其中加快 计算 机售票的建设步伐,以 科技 进步来搞客运营销是当务之急,同时采取各种售票渠道,实现售票方式的突破,以“三活”方式(时间活、手段活、预售活)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购票,二要在客流高峰时期在一些客流量大的车站及线路,备好临时车底,采取“四是”措施(早联系、早计划、早安排、早预许可证),做到有客流就近开车,不能把客流推向其它的 交通 工具。 2、 调整客车方案,优化运行图。 根据市场调查,了解需求情况,编制符合市场 经济 发展 规律 、满足旅客、货主要求,具有经济效益的旅客列车运行图,即优化客车开行方案,在积极发挥客运市场。并加强站、加预报,做好客车分流,突出保证重点,长、短途列车分工的客运组织工作内涵,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严重超员与虚糜并存的现象。 开展绿色通道,增开长途客车,开行假日列车,调整夕发朝至列车,行包专列等营销策略的实施,对吸引客流,增加收益已获益菲浅为此,铁路再进一步地开展营销策略的探索,以争取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四) 注重形象设计,实施“品牌”战略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挤身运输前列,扩大市场营销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铁路的运输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 于运输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体现在安全,服务、价格、品牌、人员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每位铁路员工都应当认识到: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是 社会 对铁路运输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社会进步,拓展运输市场的迫切要求。因此,要把提高运输质量摆上重要位置,针对旅客、货主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 问题 ,全面改进铁路在安全、经济、快捷方便、舒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增强铁路在市场的竞争力。 就当前情况,铁路客运部门的形象设计,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提高队伍素质,铁路客运工作的服务为主,服务工作以人为本。因此,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 影响 着服务质量,所以必须坚持对职工进行市场形势,职业道德、服务技能的 教育 培训,通过减员增效,开展岗位竞争,以挑选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各个岗位。结合科学管理,政策驱动,促使每位职工都能真正视旅客如“上帝”,千方百计地为旅客、货主提供方便,解决困难,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彻底入改变过去“生、冷、硬、顶”的恶劣服务,赢得旅客而赢得市场。 2、 抓好列车安全,提高正点率。继续深入开展安全基础建设,以“从严站车,基础取胜”为指导思想,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树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的观念,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搞好列车治安的综合治理,从而确保旅客生命及财产的绝对安全。搞好站车组织,提高列车正点率,让旅客乘上放心车,满意车。 3、 完善站、车设施、美化客运窗口,要从服务营销,改善铁路形象的高度出发,对站、车客运设施加大投入,改变一些车站脏、暗、乱列车服务备品陈旧,破损的状况,使站、车面貌有个根本性的改观。提高站、车硬件档次,改善旅客在购票、候车、施行等方面的环境,进一步地体现铁路在安全、舒适方面的优势。 4、 加强路风建设,杜绝“两野、两乱”致使旅客、货主吃尽苦头,导致铁路市场的大理流失,应当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目前 铁道部的客运服务质量活动正是站在市场营销的高度,把路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因此,严肃认真清理价外收费,以车以票谋私等行为,杜绝“两野、两乱”,刹住各种不正之风,维护良好的铁路声誉,真正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5、 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优质服务。旅客出门旅行,已由过去“走得了”京戏成现在“走得好”,因此,以往的服务工作已不能满足旅客的要求,便得铁路的吸引力下降,所以如何创出“品牌”列车“品牌服务”,如今已显得日趋重要。新型空调车的不断换代使用, 旅游 列车、假日列车,夕发朝至列车的开行,列车服务宾馆化的方向发展,已一定程度地增强了列车在运输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提高铁路“品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的影响力,要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履行服务承诺,使“品牌”名符其实,对旅客、货主产生起真正的吸引力。并通过“品牌”的创立,带动其它各项服务的开展与提高,以留住老顾客,吸引新客户,不断争夺战取客流份额。 (五) 依托优势,发展多元经济,促进铁路事业的全面发展。 依托铁路现有的优势,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增加效益,加大对主业的投入,增强主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这已在全路上下形成共识,应全力投入。 1、利用客运支柱旅游业,形成新的客运增长点。依托铁路在价位、运量、安全、舒适上的优势和铁路站线旁多旅客量的特定环境,大力发展铁路旅游业。旅游业现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交通运输又是旅游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铁路应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好客运支柱旅游,旅游增强客运效益,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应高度重视铁路旅行社的建立和发展,形成具有铁路优势及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经营 网络 ,搞好一条友服务,开发并组织好旅游客流,开好专列和假日列车,拓宽客运新的经济增长点。 2、抓住商机,大力发展铁路多元经济,车站、列车是很好的广告媒体,众多的旅客又给铁路发展第三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这些都为铁路创造了无限的商机,铁路客运部门要抓住商机,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大力发展铁路多元经济,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新,大力发展铁路多元经济,在积累资金的同时,解决铁路内部一些矛盾,从而促进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 诚然,铁路当前所面临的形势虽然严峻,要做的改革及探索工作依然繁重,应当说铁路目前正处于一个“困难和优势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发展 时代 。检中我们面对现实,立下破釜沉舟的决心,真正重视并切实搞好铁路客运营销工作。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快内部改革,就一定能重振铁路客运之雄风。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我国餐饮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文化营销 营销策略 餐饮文化 论文摘要:文化营销已经成为迎合消费者深层诉求,建立企业差异化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本文以餐饮行业为例,阐释了餐饮企业实施文化营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重点探讨了其文化营销的策略选择。 21世纪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性化和情感化,企业产品的同质化,文化因素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文化营销模式正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的新生力量。【1】 一、文化营销的内涵及作用 所谓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活动的融合点,从顾客需求出发,通过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创造和传递某种价值观念以满足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并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2】文化营销以文化价值为纽带将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维系在一起,既是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方式也是营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的途径。实施文化营销可以起到创造差异化、增强内部凝聚力、增进企业外部形象等作用,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1】 二、餐饮行业与餐饮文化 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传承的一种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我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反映了人们饮食活动过程中关于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的独特文化意蕴。餐饮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具有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相结合,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等特征。除了饭菜的质量和价格,消费环境、服务态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餐饮行业所蕴含的文化传统以及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餐饮企业必须重视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塑造,并通过有效的文化营销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餐饮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一)借鉴文化因素,丰富餐饮品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历史变迁、民族习俗的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费者很容易对饮食消费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产生共鸣。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寻找产品、服务、品牌与中国文化的衔接点,增加品牌的附加价值,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借鉴各类文化因素,有效地丰富餐饮品牌的内涵。 1、深挖历史和民俗:深入挖掘各个历史朝代的饮食文化精神,汲取民族原生态的饮食文化习俗,从形式到内核进行总结和提炼,保留原汁原味或改良创新,通过就餐环境的装潢设计、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菜品的选料加工、相关文化节目的现场表演等一系列营销手段给顾客带来难忘的消费体验。 北京的“海碗居”老北京炸酱面馆就是个将地方传统文化与餐饮经营有效融合的典型例子。带着浓重北京腔的吆喝声,身着对襟衣衫、脚蹬圆口黑布鞋、肩搭手巾把儿的小伙计,大理石的八仙桌,红漆实木的长条凳,京腔京韵的北京琴书,地道的北京风味小吃,每一个因素无不映衬出古朴的京味儿文化。在此就餐不仅仅是品尝北京的地方菜品,更重要的是体验北京的地方文化氛围。 2、迎合时尚因素:追求时髦是许多现代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在餐饮服务中加入时尚的文化因素往往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消费欲望。个性、新奇性和娱乐性成为很多现代餐饮企业着力打造的卖点。以各种文化娱乐元素为主题、装潢别致的小型餐厅层出不穷,为满足现代年轻人个性化需求的诸如生日包厢、情侣茶座等特色服务项目屡见不鲜。各式各样迎合都市时尚及生活方式的文化营销方式给传统的餐饮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二)以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推动餐饮文化营销 现代企业间差异化竞争越来越趋向于企业内在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在品格、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而文化营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可以对受众进行价值观和理念上的引导、培育和塑造,与消费者在思想、观念、情感和道德上产生共鸣。【3】因此,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进行文化营销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和动力源泉。 1、树立“真、善、美”的文化价值取向:人类文化活动的终极意义就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求“真”,要求企业真诚待客,诚信服务;向“善”,要求企业关注公益,承担社会责任,寻“美”,要求企业在服务中融入艺术美感,增加审美情趣。对“真、善、美”的追求使企业文化极易被社会接受和推崇,使文化营销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营销方式的高品位素质,使营销不仅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而且成为追求社会效益的文化行为。【4】 山东著名海鲜餐饮集团“净雅集团”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凭借其独特文化管理的实践,在餐饮行业中树立了以文化管理推动品牌文化营销的典范。净雅文化标准包括“灵魂篇、理念篇和标准篇”,分别回答了净雅“将成为什么”,净雅“是什么”和净雅人该“怎么思考、怎么做”。整个文化价值体系围绕“幸福快乐与奉献同在”的核心价值观和“真诚、忠诚、谦虚”的企业核心素质展开,通过制度、流程、考核、审计和信息化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将“真、善、美”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个员工心中,使企业成为优秀文化的孵化器,辐射并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 2、注重员工文化培训,实行全员文化营销:文化就是一种对待工作、对待人生、对待社会的态度,企业的文化建设得好,其员工素质自然也会提高。因此,在企业培训活动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训,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深深植入员工的心中,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使每一个员工都成为文化的主动实践者、文化的自觉变革者和文化的积极传播者。通过员工这个外界了解企业的“窗口”,传播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直接影响消费者对餐饮品牌的评价和定位。 四、结语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文化营销已经成为迎合消费者深层诉求,建立企业差异化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在具有深厚文化渊源的餐饮行业,合理选择文化营销策略,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对经营活动的促进作用,唤起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中北房地产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必要性分析 一、 研论究背景 1.中北房地产公司简介 中北房地产公司隶属于吉林省中北集团。中北集团具有22年历史,总资产达50亿元。是集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药品经营、金融服务、物业管理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集团成功地打造了中北大市场、中北生产资料市场、中北瑞家家居广场、中北新天地购物乐园、中北医药超市等十余家子公司,商业范围辐射吉林省。2007年集团进军地产领域,成立中北房地产公司。中北地产公司定位目标市场为三线城市,从建立伊始至今,在吉林市、通化市、松原市进行大量投资,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独立成功开发、操作的集中高端住宅产品和商业综合体为一体的地产项目。 成功打造了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家居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购物广场——新生活购物乐园。新生活购物乐园的运营填补了这三个城市综合性商业空白,同时中北集团地产品牌在异地落地生根,成为吉林省本土商业地产龙头企业,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实体品牌。 2.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1998年全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吉林省房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投资以每年34.5%速度递增,房地产业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受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严重衰落,房屋价格涨幅回落,商品房交易量持续下降,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规模缩减。但从长期趋势来看,房地产行业处于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吉林省房地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知名品牌物业企业不断涌入,房地产开发规模日益扩大,住房消费需求强劲,房地产信贷增长迅速,商品房价格逐渐攀升,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导致了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产生。 为了解决投资过热的现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经营不善的企业必将在竞争中出局。 在国家新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中北房地产公司率先在三线城市成功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中北房地产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经营,虽然已经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实际运营中缺少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为依据。因此,科学系统的研究中北房地产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同类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外对房地产研究大多是实证研究。国外主要运用现资组合理论主要着重研究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投资作为投资的一种,它在各种投资中所占的地位和与其他投资的相关度,二是房地产投资内部各种物业的风险散度和收益的大小,经过欧美国家诸多专家学者的实证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即房地产的收益大于物价上涨率,并且,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与其他投资的关联度很小。 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房地产业的研究。房地产市场营销理论综合了房地产经营管理学与市场营销学两门学科理论,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因而针对房地产营销这一课题所进行的研究也处于初期阶段,尚未成熟。对全国性房地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的前期开发研究,企业融资研究,人力资源研究,以及国内知名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战略和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从网络搜索信息来看,主要有以下学者进行吉林省房地产业研究。以郄瑞卿为首的学者们在《长春市房地产运行机制分析》中通过研究长春市房地产运行机制以及房地产在长春的产业地位及供需结构和支付能力,提出了长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并针对问题提出房地产在长春的发展机制。李成员在《长春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益研究》指出长春市房地产开发态势良好,但是结构和空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合理调整商品房的供应结构,并加强经济适用房和集资性建房的管理。刘薇在《完善吉林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探讨》中,通过对吉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现状调查以及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和住房公积金资金归集,使用、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指出运行中的成绩与经验及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协调各方面工作,为吉林省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提出可行办法。少有用本土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案例而进行的系统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以吉林省中北房地产公司为案例,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工具,在调研基础上拟对其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中北房地产公司吉林项目营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征。在对中北房地产公司营销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析其在营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将从通过不断渗透中北房地产公司强大的商业品牌优势的角度出发,旨在为中北房地产公司吉林项目制定科学系统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有效的营销策略实施保障制度,用明确有效的市场战略保障企业在竞争中的立于不败之地。 本研究的重点有三:一是中北房地产公司营销环境分析;二是目标市场消费群体需求特征分析;三是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营销策略实施保障制度的制定。研究组成员将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以确保本研究的有效进行和顺利完成。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用相关市场营销理论对中北房地产公司进行系统分析。用swot分析法分析中北房地产公司营销环境,准确分析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找到内部优势和外部劣势相匹配的契机。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对目标市场消费群体需求特征分析,锁定目标客户群,进行产品定位。运用4ps理论制定中北房地产公司吉林项目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并运用营销战略管理理论制定营销策略实施保障制度。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预期形成《中北房地产公司长春项目营销策略研究》研究报告一份,并发表相关论文一篇。本研究能够有效促进科研资源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实践意义。 第一,由于中北房地产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缺少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该企业市场营销有直接的理论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该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确保该企业在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二,中北房地产公司是吉林省本土商业地产龙头企业,具有行业示范作用。所开发的项目是该企业定位三线城市的成功案例。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目标市场为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第三,本研究可以促进更合适的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和建设。使营销理论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第四,本研究的有效实行有利于高校青年优秀人才成长,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能力建设,促进学院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温控系统推广应用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 作者:汪亚琦 刘东 何志清 谢文婷 谢玉斐 吴黎明 宣磊 摘要 对温控系统在安徽省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温室大棚在安徽省的整体发展状况和趋势,走访和县、临泉、肥西等地进行温室大棚生产现状实地调研,回收有效问卷,得出该系统在安徽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为温控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市场依据,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温控系统;推广应用;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安徽省 我国农业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新阶段,温室环境控制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对温室环境进行控制使作物在最佳的环境中生长,是目前农业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满足现代农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需要和响应农业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独立研发了远程农业实时信息采集和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为其提供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具有控制精准、功耗低、体积小、监控范围大、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研究对象系统简介 整个系统由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gprs终端、上位机3个部分组成,通过部署在监测区域的多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完成数据采集。其中协调器节点和路由器节点只负责数据的收发,终端设备节点上安置了相关的用于区域监测的传感器,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路由器转发给协调器或直接发送给协调器。协调器通过串口和gprs终端相连,gprs终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过来的数据按照gprs网络的数据格式发送至gprs网络。gprs/internet内部网关将gprs网络的数据格式转化成internet数据格式,远程的上位机通过上位机软件获取传送过来的数据,在界面上实时显示出来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1]。并通过上位机软件发送数据采集命令给无线传感器网络,并同时监测部署在监测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运行状态。 1.1创新点 一是实现了对温室群的控制与管理。二是系统中设置了温度传感器网络节点,具有自组网能力,摆脱了传统温室采用485总线以及can总线等有线方式与计算机通讯的距离困扰,并利用成熟的gsm网络技术,实现对温室群的远程控制[2]。三是充分结合农业专家系统知识,实现了对温室环境的科学有效调控,满足了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以及不同时间段内对温室环境的要求。 1.2技术关键 一是无线自组网技术;二是单片微处理器控制技术;三是gsm/gprs远程控制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控制精度、传感器精度、响应时间、无线传感器组网距离、系统功耗等。 2调查研究方法 为了解安徽省设施栽培现状,于2010年1月25~30日,笔者前往和县、临泉、肥西等地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了为期5d的温室大棚生产情况实地调研。此项调查几乎涉及各界人士,其中,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民和集中生产的大农户占调查总人数的58.5%,已就业人士占11.7%,在读大学生占15.75%,农业研究机构专家占调查总人数的1.75%,政府官员占调查总人数的2.3%,其他占10%。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调查范围,全面考虑和分析市场需求,以增加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从而得出有意义而且正确率较高的调查结果。该次调查涉及的人数较多,最终共收回有效问卷2 000份,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民673份,集中生产的大农户497份,已就业人士234份,在读大学生315份,农业研究机构专家35份,政府官员46份,其他200份,调查对象比例基本符合该系统前期主要应用农业领域的要求。 3温控系统推广应用的市场分析 3.1设施栽培现状的实地调研结果 和县从1985年开始示范种植大棚蔬菜以来,因其经济效益显著,蔬菜种植面积得到迅速扩大。至1990年前后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菜园子”,至2002年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1.78万hm2,年产量50.9万t,成为仅次于山东寿光的全国第二大蔬菜生产基地。至2004年,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2.83万hm2,其中大棚蔬菜1.33万hm2,产量超过80t,产值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4%,农民人均种菜收入达1 1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8%。至2008年,大棚蔬菜发展到10多万农户、2.67万hm2,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大棚种植效益也达12万元/hm2以上。棚体结构普遍使用高架、钢钩大棚,既可以发展吊蔓栽培,又可以增强抗风雪能力。 截至2009年底,临泉县早春甜西瓜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绿色西瓜基地面积扩大到800hm2,以临泉县范兴集乡、高塘乡、杨桥镇、老集镇为中心,涉及到阜南县、颍上县、太和县、颍州区、颍泉区、界首市等“三县二区一市”,为全市高效农业发展起到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1户群众种植0.67hm2西瓜年效益3万元以上,可以带动5户群众共同发展。该生产基地2010年将继续扩大大棚西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 400hm2。 2010年1月30日沿路返回时实地调研了肥西三岗、蜀山井岗、庐阳大杨、包河大圩等大棚农业种植区。截至2008年,合肥市大棚栽培总面积55.6hm2,其中加温温室8.2hm2,占14.8%;日光温室11.9hm2,占21.4%;钢架大棚为35.5hm2,占63.8%。合肥市正在积极推进具有合肥特色的“一县一品”。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围绕“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进行建设,其中不少项目就涉及到蔬菜。比如,“五带”中的环巢湖百公里水生蔬菜产业带、肥西县合铜公路15km蔬菜园艺特色产业带、肥东店白路高效种养一体化产业带等。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全市将形成100个66.67hm2以上特色种植园区。此外,十大园区的建设,基本都与瓜果蔬菜有关,比如包河区东大圩万亩蔬菜园艺观光农业产业园、造甲宋岗万亩蔬菜草莓生态种植园和肥西县官亭丰祥万亩大葱、药材、生态养殖产业园等。此外,六大产业集群很多也是规模化高效种植。比如以长丰水湖镇为核心的1.33万hm2草莓产业集群,以肥西上派镇为核心的1.33万hm2苗木花卉产业集群,以肥东撮镇、肥西三河和包河大圩为核心的6 700 hm2莲藕产业集群。 由上述调研情况可知,安徽省设施栽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全省目前总共温室面积约21.4万hm2,据专家预测,还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棚结构简陋,种植品种单一。由于结构简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生产不规范,保温性能差,根本谈不上光、温、水、气、肥等环境的综合调节控制,与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相距较远,单位经济产出与发达省份及国外的差距较大,自然设施生产的风险高。二是大棚技术装备差,作物栽培体系不完善。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业设施还局限于竹木混合结构大棚等棚型,结构简易。现有的少量现代化塑料大棚,硬件装备水平并不低,但生产管理和运行水平远低于国外和国内其他地方的水平,能源消耗大;尤其是设施蔬菜、瓜果等栽培技术未成体系,种植的系统化、科学化与生产实践有较大差距。国产钢架大棚结构设施没有根据当地不同气候条件进行改造。大棚材料防尘、防老化、防雾滴性能差,以致透光率下降快,使用年限短。三是产业化规模小。散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运行管理的水平低。应逐步扩大设施生产的经营规模,将设施农业发展为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的工厂化高效农业,以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四是设施农业的科研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低[3]。针对江淮地区气候特征和连栋大棚生产中存在的小气候问题,部分学者对连栋大棚遮阳网覆盖降温问题(内外遮阳网的降温效应对比)进行了观测和定量研究,同时对小气候效应及种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但在环境可控温室和大棚的结构参数优化、环境控制策略和满足作物最适宜生长的条件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条件下,如何改善棚室中的环境负荷有待进一步研究[4]。棚室内智能控制系统设施为空白,只有丰乐生态园和丰乐种子公司的基地大棚内有配备,但基本上也处于闲置状态。 3.2 问卷调查结果 在发放问卷所获结果中,农业生产者基本对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持欢迎态度,有小部分不了解此系统的人士,经过调查员解释后也对此系统表示感兴趣,大都希望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并表示如果市场上存在这个系统会进行尝试购买。在读大学生中部分出身于农民家庭,表示希望有这样的系统产生,以帮助父母进行农业生产,减轻其劳动负担;另一部分也表示这样的系统较好,顺应了当代农业的发展潮流。已就业人士,因亲眼见过很多农业生产,对这个系统还是怀有一定期待心理的。通过逐个研究农业专家的35份问卷,基本看出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也曾涉及到此类系统的研究问题,还有部分类似系统研究产生,但是他们多数处于研究角度,在成本、销售等方面存在问题,故基本没有投入实际使用,了解该系统后,他们表示看好该系统。政府官员大部分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对这方面的需求也会增加,故该系统有着很大市场潜力。其他被调查者中基本涵盖了各界人士,他们以自己的眼光对该系统给予了好评。在问卷最后的简答题中,部分人士给予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所提出的功能(除部分人士提出的极端功能,如自动控制农药配比进行喷洒、对偷窃者自动报警和抓捕等之外),其他的所研发生产的系统大部分能够实现。 3.3调查前期市场现实需求预测 截至2008年底,安徽省农户温室面积约21.3万hm2,主要分布在和县、临泉、繁昌、阜南、肥西等县;安徽省有110个县,每个县有1个县级示范园,每个县级示范园约占地1.3hm2,共143hm2;此外省内用于科研、旅游观光以及珍贵花卉苗圃种植的温室大棚面积约200hm2。因此,安徽省总共温室面积约21.4万hm2。预计大棚温室面积还以每年15%的递增率扩大。由于该产品是以温室大棚使用者为目标客户群,1个系统可以控制200m2,因此预计前期可以占到10%的市场份额,约可销售系统100多万套。后期将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完善系统,增加客户人数,争取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50%。 3.4关键外部机会 一是我国智能化的先进集约化农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应用不广,而同样的在国外发达国家智能化集约农业技术已相当成熟并且市场应用广泛,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地提倡和扶持智能化的集约农业的发展并引导传统农业向其转变,因此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的推广正是响应国家的政策和号召。二是随着世界发展由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变的时代,我国也于1999年启动了物联网的建设,并且物联网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智能化系列传感器识别系统将会迎来新的机遇,温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必定无可阻挡[5]。 3.5调查前期市场潜在需求量预测 世界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农业的发展当然也不会止步不前。因此,根据当前发展水平,我国农业种植也会逐步从散耕型向密集型发展,而且利用大棚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也会逐步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率、作物产出率也会加大要求。要实现这些要求,除了种子本身的质量之外,最重要的是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和外界环境,这对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需求量就不言而喻了。该系统能很好地控制作物生长各期需要的温度、湿度、光照、ph值等外界环境因素,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而且价格低廉,适用面广,在未来市场中潜在需求量很大。 4营销策略 4.1定价策略 在考虑该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分析到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较小,因此采取需求导向定价,利用可销价格倒推法,将本产品尤其是针对大棚农户的市场定为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和商愿意接受的利润水平来确定其销售价格。对于销售于科研性质的农业示范园的相对高端产品,同时考虑到与市场上同等竞争者的产品价格,采取投资回收定价法进行定价,确保投资按期收回,并获得利润。 4.2分销渠道策略 一是分销。这是一种最为重要的销售方式,即在省内选取几个重点地区进行推广,在每个地区建立1个渠道寻找商进行推广销售。二是采取网络直销。接受网上订购,然后直接发货到终端消费者手中,以此来扩大产品销量。 4.3促销策略 一是人员推销。派遣推销人员到温室大棚种植区对农户和农业示范园区进行推销。二是广告营销。建立自己专门的网站,接受网上订购;印制宣传单,到目标市场和示范园区进行宣传;通过目标市场的当地县级的电视台和广播进行宣传促销。三是公共关系。通过广告的宣传和老客户对本产品建立的口碑,扩大该产品的影响力;横向联合科研院所的强大技术优势,将会大大提高该产品的信誉和影响力,使更多的消费者信赖该产品,从而无形中提升销量。四是营业推广。在每年大棚种植的淡季购买产品将给予一定的优惠;将每一位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办理会员卡,会员卡将以积分的形式给予不同的优惠,对于老顾客介绍新顾客的情况,老客户将得到新客户购买的新产品价格的同等积分;在推广的县级地区设立售后服务网点,完善和保证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 5致谢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合肥学院管理系缪群道、李道芳、张晓锋、俞军、陈琳老师、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宋良图研究员、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汪社宽高级工程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张金云副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感谢。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研究商业银行中基于客户价值的联动营销策略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不断涌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单纯依靠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需要,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转型。因此,本文通过对基于客户价值的联动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帮助商业银行开拓新的营销思路,进而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联动营销客户价值 一、前言 客户是商业银行一切经营行为的基础,而客户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更是商业银行的效益源泉。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化,优质客户成为众多银行竞争的热点。商业银行突破条线间、部门间、上下级间的分工,加强与系统外有关单位的沟通与合作,立足客户价值展开联动营销,充分利用整体资源优势,增加客户产品覆盖率,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依赖度和忠诚度,特别是在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环境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联动营销显得尤为重要。 二、商业银行联动营销的属性 对银行而言,联动营销是一种以客户期望为核心,调动本行系统内及相关单位一切必要资源和环节,联动展开的经营管理手段。其特征是多方联动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满意度,使客户沉淀在本银行系统,并持续创造价值。 (一)主体的广泛性 联动营销打破了传统营销模式下单兵作战的格局,参与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与行外相关单位间(如工商局等)、行际间、部门间、上下级间、前后台间、对公和对私业务间以及各种业务产品间均可以展开有机互动,从而充分利用全行的人力、财力、信息及客户资源,形成合力,最大限度提升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 (二)方向的可逆性 联动营销既可由下级行首先掌握客户信息,进而争取上级行的支持,展开上下级之间的联动,也可由上级行首先掌握客户信息,将有关的下级行纳入联动营销体系中;可由对公条线作为发起方,捆绑营销对私业务产品,也可由对私条线在服务个人高端客户过程中掌握到对公业务的有用信息,从而引出对公客户及产品的营销。联动营销体系可形成一个信息链条网,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可掌握到有用的信息,从而引起其他节点的连锁反应。 (三)联动的必然性 在当今金融市场环境下,各家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益趋同。通过多条线、多部门、多产品的联动营销,抓住更多的优质客户,将客户牢牢绑定在自己银行产品上,是赢得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的关键。同时建立有效的联动营销机制,可以克服银行内部经营专业化带来的部门、条块分割,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对银行优质客户的敏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这在“时间就是效率、信息就是生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显得至关重要。 三、构建科学高效的联动营销体系 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都开展过规模或大或小的联动,但如果使联动营销成为全行的自觉行为,须立足“早、实、快、新、巧”五个字,构建科学、高效的联动营销体系,通过机制建设充分激发员工的营销积极性,提高优质客户的产品覆盖率及综合贡献度。 (一)广辟信息源泉,及早谋划,快速行动 一家商业银行只有拥有尽可能多的优质客户,并能充分满足、挖掘和创造客户需求,才能获得比较优势,赢得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该目标就必须占有客户尽可能多的资讯。这就需搭建信息平台,广辟信息源泉,加强信息沟通,实现各条线间市场、客户、产品、政策制度乃至人脉关系等信息资源共享和精准营销,才能提高营销效率。 (二)加强机制建设,落实配套措施 1.建立联动营销机制,破除条块分割。完整、高效的机制,是联动营销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将联动营销提高到机制层面并建立起动态的积分考核激励体系,跨行、跨岗营销就不再是“分外事”,而变成能直接提高自身积分买单分值、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可激发员工的营销积极性,促使其挖掘各种资源,有效提高营销业绩。可在二级分行内部成立联动营销工作组。小组应具备以下职能:一是条线部门在营销各自的客户前沟通,让其他条线部门共同参与,真正做到联动营销。二是定期分析各自条线业务的营销状况,对存在问题进行沟通,使各项业务的营销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三是通报各自条线推出的营销产品,作为其他条线部门在营销业务时作联动营销之用。四是指导并督促下级行开展联动营销。五是组织有关培训,交流经验,提高条线人员营销技巧、能力和水平。联动营销领导小组成立后,要充分发挥作用,真正破除条线部门间的条块分割。 2.联动营销需落实责任。联动营销是由多方主体参与其中的,须明确各有关责任部门,各方主体内部要细化分工,落实相关责任人。同时,主办单位只能有一个,否则可能会造成责任人过多而互相争抢客户、推诿责任的情形,避免产生“人多无效率”。 3.联动营销需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联动营销就无从谈起,要解决营销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须从解决营销利益分配问题入手。一是恰当评估营销效益。对营销利益执行分割。对营销所产生收益进行评估。评估营销成果要充分考虑静态的、动态的,定量的、定性的等多种因素。评估方式有多种,有的须对营销收益执行评估,有的只要对支付的成本执行评估,有的要对收益和成本同时执行评估,还要对参与营销的各方执行评估。对评估结果,一般只能提供一个基本的事实,不是绝对的,对利益的分割也只能建立在相对合理的基础上。二是合理分配各方利益。充分考虑参与联动营销有关方的切身利益,建立分部门、分产品的核算体系,实现内部转移价格市场化。三是以积分制的动态考核方案取代完成数等量化考核机制,可有效避免因重大项目的营销产生产品批发,从而形成巨额买单,并能合理解决内部转移价格及合理分配各方利益。 4.联动营销应注重时效性。要提高整个联动机制的运行效率,建立责任追踪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各参与方要定期就项目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营销过程中的难点和需要其他联动各方配合解决的问题进行沟通,并就自身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5.联动营销需要加强分析总结。在日常联动营销实践中,注意定期总结成功的经验做法,分析失败原因所在,为更好地开展营销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加强流程化建设,建立快速运行机制 尽管因业务种类不同,银行开展联动营销活动程序有的复杂,有的简单,但为克服实际操作中的无序状态,提高营销效率,需建立一个普遍适用于本行所有联动营销行为的工作流程,并规定可在具体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化。联动营销工作流程一般应包括目标客户的确定、明确联动营销主体、联动营销方案的设计和审定、组建营销团队、追踪落实营销进度、营销成果考核评价等环节,并建立《联动营销目标客户信息联系单》等,以便落实具体工作的有关责任人、追踪营销进展情况等。当然,对于特别简单的联动营销,比如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捆绑营销网上银行产品,就不需要严格遵守上述流程,将业务办理简单化。 (四)突破传统思路,创新营销手段 提起联动营销,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单位内部上下级之间、条线之间、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对行外的客户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营销。其实工作中还可以与行外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合作,开展联动营销。如财政局等单位,掌握的大量客户信息囊括当地所有的重点企业、利税大户等,与这些单位搞好合作,可掌握到有用的目标客户信息,这些客户都是银行营销的重点所在。 (五)善用周到服务,用巧劲打动客户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各家银行对优质客户的竞争十分激烈。在金融产品日益趋同的背景下,如何博得客户的青睐,答案是善用服务手段,用心打动客户。联动营销过程中,做好客户的公关,联动各方须注意细节,关注客户喜好,及时了解客户所想所需,甚至关注客户家属的需求,在恰当时机给予客户最需要的帮助。 四、结束语 当前,银行业逐步开放,与外资银行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营销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传统的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营销需要。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联动营销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的营销模式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进而提升营销水平,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巩固现有优势,确保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商业银行跨国公司客户营销策略研究 银行对公业务的竞争实际就是优质客户资源的竞争。在对公业务客户中,跨国公司客 户无疑是一个优秀但挑剔的客户群体。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 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控制着众多的行业和资源,许多跨国公司都是世界500强企业, 他们是银行业客户群体中经营稳定、信誉较好的客户;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市场经济的 领跑者,银行单纯的存贷服务已无法满足其日新月异的需求。他们以其全球经营的经验 ,以国际银行业的惯例审视中国的商业银行,不断挑战银行传统的服务领域,期待我国 的商业银行能以国际通行的标准、国际认可的专业水平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外资银行拥有成熟的产品品牌、先进的电子化系统支持和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在对 跨国公司客户的营销和服务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巩固和发展与跨国公司客户的合作关系,只有认真分析跨国公司的需求,加快研 究高效率、专业化的营销策略,棚探索新的银企合作模式,在服务好跨国公司客户的同 时,加快自身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的步伐,提高人员素质,建立灵活高效的服务快速反 应机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竞争优势。 一、商业银行跨国公司客户金融需求分析 跨国公司在带来先进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世界水平的竞争活力,带来了复杂多 样的金融需求。高效的资金管理要求、灵活的保证方式、创新的业务产品、优惠的服务 价格、多样化的融资安排、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服务等等,这些对一般客户来说目前难 以企及的服务内容往往却是跨国公司最基本的服务需求。 (一)全面、一体化服务需求 提供全面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是跨国公司对商业银行服务需求的基本内容。从整体上 讲,全面的一体化的需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商业银行人员、产品和服务 等方面的一体化、全系列,即商业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就能发挥银行与企业间的桥梁沟 通作用,及时、有效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在产品和服务上,银行能提供包括国内外结算 、资金调拔、授信、信息服务等专业化、全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指跨国公司希望与 商业银行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商业银行要将跨国公司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 视为一体,以相同的标准提供服务。 (二)效率服务需求 效率朗国公司需求的核心,是反映银行产品及服务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跨国公 司对银行服务的效率需求主要包括客户需求响应效率和决策效率两方面内容。客户需求 响应效率主要指日常业务处理效率,即业务处理速度和办理质量。如对客户需求的反应 要迅速有效,内部业务处理如授信审批或业务报批流程要快速便捷,根据实际需要灵活 安排操作流程,为跨国公司等重要客户提供特殊的、简化的业务处理绿色通道。决策效 率是指决策部门在研究客户需求解决方案时做出重大业务决策的速度和质量,特别是当 遇到重大问题或办理时限十分紧迫时,决策层快速反应、灵活处理的能力。 (三)高效的资金管理需求 减少资金在途,节省资金成本,加快生产流程和销售进程,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益是跨 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随着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扩张,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分支 机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在及时归集和使用销售资金,有效实现集团对分支机构资金的 管理和监控上的需求日益突出。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跨国公司产生了更 多、更细的需求,如希望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和掌握银行账户的详细资料,并能进行远 程结算操作;能实时查询每一笔汇款的明细资料,如汇款人、用途、时间、相关合同号 或订购号等。 (四)多样化的授信产品需求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力度的强化,投资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其产生多样化的授信需求, 例如希望银行将跨国公司的总分支机构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资金需要和授信政策;为了提 高销售资金回笼速度、降低坏账率,要求银行给其客户融资便利;把应收账款转让给银 行,以有效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提高理财效率等等。因此,衍生出全国或全球统一 授信、银团贷款、长期可循环的综合授信额度、买方信贷或消费信贷、国内保理、并购 融资等许多新的授信产品需求。 (五)价格服务需求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动机使跨国公司十分关注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同时,跨国 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也使他们在与银行的往来中占据着较为有利的价格谈判优势。在授 信业务方面,他们通常要求采用基准甚至下浮的利率;对于中间业务,则要求根据业务 量大小制定差别价格或综合其他业务品种提供一揽子优惠。 二、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公司客户营销策略研究 服务效率、产品适用性、价格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等是跨国公司客户选择合作银行时 的主要考虑因素。为了有效地拓展跨国公司业务,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树立现代化商业银 行经营理念,进行管理革新和银行再造,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为原则改造业务流程, 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客户需求应变能力,加强产品开发,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提供差 别化服务,对不同的行业乃至不同的客户制订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建立应变灵活、决策 迅速的客户管理体制,配备高素质客户经理,加强对重要客户直接管理的力度等。 (一)建立灵活、高效的客户服务体系 效率需求是跨国公司最主要的需求之一。商业银行应通过减少组织层次、减少管理环 节,建立灵活应变的工作模式,加快反应和决策速度来提高服务跨国公司客户的效率。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专门的客户经理小组,配备综合素质高的专职客户经理。由商业银行总行派出 首席客户经理,负责对跨国公司营销和服务的总体协调工作。各分支行设置专职客户经 理,按照首席客户经理的要求,为当地企业提供具体服务。 客户经理应具备较高素质,熟练掌握银行的各项业务,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流畅的沟 通技巧。分支行的客户经理要定期搜集跨国公司信息,分析客户潜在需求并制定对策, 灵活解决跨国公司的问题。 2、建立总分行、分行间及各部门间的快速协调机制。客户营销,特别是跨国公司客户 营销是一项涵盖面广、质量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总行的内部协调能 力、资源调配和服务调度能力,加强总分行、分行间及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上下配合 、协同营销。首先,具体产品、具体服务和实际成效是能真正赢得客户的保障,这不仅 需要客户经理准确把握和反映客户需求,更需要各业务部门在产品和服务开发设计上的 有力支持。其次,跨国公司的全面、一体化需求也要求银行提供的服务跨出本行、跨出 本区域,这就需要其他兄弟行和总行的大力支持。 3、开辟为跨国公司服务的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就是制定特别流程、特别操作为跨国公 司客户提供快速服务通道,特事特办,例如对跨国公司授信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省却中 间审批环节,实行特别时限。 (二)进行差异化营销 作为具有国际化标准经营管理特色的客户群体,跨国公司的需求不仅不同于国内的企 业,跨国公司间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提高拓展跨国公司客户的成效,商业银行 应该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制订差别性的拓展和服务措施。 1、产品差异化。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对现有的产品与服务进行组合 或者进行产品开发,争取为跨国公司客户提供针对性强、全面的个性化的服务。例如, 对于一些生产销售型的跨国公司,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并不是其需求的重点,他们希 望借助银行广泛的服务网络为其客户提供便利的缴款途径,同时能迅速归集销售资金, 获取客户缴款的有关信息。银行是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银 行提供的服务将决定其运作流程的效率,对其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客户战略 ,对其获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银行可根据这部分客户的具 体需求,将银行柜面、网上银行、客户服务系统、自助服务设备等多种服务渠道进行整 合,建立销售资金管理系统,提供企业销售资金实时入账、交易信息实时查询以及银企 业务联动处理等服务。 又如,有些跨国公司的总部及在华企业的地区总部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的融 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分支机构融资能力受到限制,那么总部濒在资金上提供支持 或提供相应的融资保证,而且,分支机构的融资困难可能影响到公司整体生产运营计划 并增加管理难度。因此,这类跨国公司希望银行给予全国统一授信,向总部提供授信额 度,其下属分支机构在额度范围内可以在异地使用该授信额度。对此,商业银行可以由 总行牵头,充分利用各分支机构资源优势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进行汇总评估,核定 跨国公司在华统一授信额度,并规定分支行对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授信总额不超过其总 额度。 2、价格差异化。灵活运用价格策略,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利率和收费标准是个性 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可以有力地争取优质客户,拓展对银行综合效率贡献最大的客户群 体。在具体实施上,可以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业务量等标准对跨国公司客户实行差别 化定价,实行在收费标准上增量递减收费办法,在效益优先的原则下通盘考虑贷款利率 、服务收费和业务手续费的标准之间的匹配,争取总体以较小的价格折让获得更多的业 务量和收益。 (三)提高业务创新能力 随着在华投资的不断深入和投资策略的不断调整,跨国公司的需求也日新月异,提高 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能力是商业银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要提高商业银行的 业务创新能力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加强对市场和客户的调研,大胆突破传统业务范围,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进行 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原有产品的优化完善。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在国内投资的迅猛发 展,同一母公司在华有多家、甚至数十家投资企业的情况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跨国公 司为加强账户管理、提高资金效益,提出了高层次现金管理服务的需求。各家银行为提 升市场竞争力,纷纷将现金管理业务作为产品研发与营销的重点,并将其作为拓展市场 、服务跨国公司等重要客户的主打产品。大银行依靠遍布全国的网点为客户提供网络服 务,新兴商业银行凭借后发的数据集中优势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 2、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银行产品的开发要特别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根据信息时代 的要求开发先进的产品,使现有产品体系实现质的飞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银行业 务成为银行进行业务创新的重要基础,例如,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突破了传统柜面办理业 务的模式,提供在线查询、转账、电汇、开立承兑汇票等业务,跨国公司的财务人员足 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操作。 又如以上所述的现金管理业务,其内涵就是凭借先进的电子银行手段,将银行已有的 收款、付款、账户管理、信息咨询服务、投资、融资等业务产品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 最便捷、经济的资金管理方案,使银行成为跨国公司客户的“财务管家”。 (四)加强银行境内外机构联动 商业银行可通过境内外分支机构的联动,加强对跨国公司集团的整体了解,提供全方 位、高品质的服务,从而与跨国公司建立全面的银企合作关系。 1、建立境内外机构之间通畅、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为跨国公司营销和服务奠定良好 基础。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建立信息准确提供、实时更新的境内外机构信息沟通体系对 跨国公司客户的拓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对跨国公司客户进行分类,建立境内外业务联 动信息库,集中完整反映包括银行各分支机构对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公司的授信明细, 各机构所在地跨国公司营销市场概况,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公司经营情况,各行采取的 营销手段等信息。既有利于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整体营销体系,有利于各分支机构取长补 短、融会贯通,启发新思路、新想法,也为即将对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展开业务拓展的 机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加强境内外机构的产品交流和联合研发,为跨国公司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产 品和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境外分支机构作为国内银行与国际金融市场间桥梁与纽带 的作用,加强境外分支机构对境内机构产品的支持力度,以境外分支机构的产品作为境 内各机构拓展跨国公司客户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加强适合境内外分行合作的业务产 品的开发和推广,整合资源创造最大效益。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关于零售行业的文化营销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消费者 零售业 价格竞争 文化营销 个性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零售行业已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仅仅靠价格竞争和规模化来获取市场份额已经不再是理想的竞争策略。建立文化营销,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文化精神需求,成为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成熟,零售行业擅长采取的价格战和规模化等策略的竞争空间越来越小,随之产生的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营销竞争已成为一种定势。文化营销战略以鲜明的时代特性、科学的经营理念、有效的实践运用使自己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从而能够有效地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如何科学、有效的将文化营销嵌入零售行业的竞争当中,是决定每一个零售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 价格战阻碍零售业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价格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了打开和赢得市场,经营者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降低成本,平价商场如雨后春笋,折价销售遍地开花。然而价格大战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博弈双方的利润极低,构成一个稳定的“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经营者而言却是灾难性的。 价格竞争策略是市场竞争中最常见的现象或方法。它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挤占市场份额。但价格战同时不可避免的引起业内同行之间的互相拼杀和报复,导致行业利润下降,国家税收流失 ,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长远发展。由此看来,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味盲 目的追求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微薄利润。不但不能有效的击败对手。反而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零售企业必须加大营销观念的创新,以创新求生存、求振兴、求发展。 二、文化营销战略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术、高价值、高档次的商品不断增加,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不仅包括质量 、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及顾客的忠诚度,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必须为产品或品牌注入更多的文化性因素,以显示和竞争对手的不同。而对于竞争激烈的零售企业。更要重视通过对无形资产的软投入形成差别化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文化营销则是在营销过程中充分表达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而引起价值共鸣,在价值共鸣状态中达成促销,完成文化营销的历程。 所谓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的契合点,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但是它强调物质需要背后的文化内涵 ,把文化观念融会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是文化与营销的一种互动与交融。近年来,很多零售企业尝试将文化营销的理念嵌入营销竞争之中,着力提高商业服务的文化档次,把消费者的购物过程变成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情感的交流过程,相继开展了消费者知识讲座、摄影大奖赛、时装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 。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企业营销理念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企业文化的发掘和提炼不能以自我利益观为中心,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价值感受,要真正把文化营销作为企业与消费者寻求价值认 同的过程 ,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文化信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企业所主张的营销理念。 三、文化营销的应用策略 (一)产品文化营销 对于产品的理解菲利普在《营销管理》中提到,产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核心层、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企业首先应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核心产品、基础产品、期望产品,然后在附加产品与期望产品上做文章。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一般同类具有竞争力的零售企业都能满足最基本的产品层,要想进一步发掘产品的差异化,企业必须认识到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物质的生理的需求,更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 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设计、造型、生产、包装、品牌、使用等各个方面。例如,经过调查发现,2006年春节消费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年货市场文化味特浓。一些零售超市独具匠心地将庙会引进店内,推出多种商品一条街等;还有的特意将春联、灯笼、年画、剪纸、爆竹等民俗年货纳为年货街,不再小规模销售;还有的在店堂布置上下足工夫:一串串红灯笼,形形色色的“福”字,大大小小的中国结,身着唐装的收银员和热闹的迎春锣鼓 ,增添了浓浓的年味。这些具有鲜明传统文化色彩的营销措施,使产品的包装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不仅良好地继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创新发展融合了时代文化风貌,巧妙地利用文化差异增添产品的魅力。一方面使消费者赏心悦目,激起他们的共鸣与感动,另一方面商家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其实就是文化营销战略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提高产品自身的文化含量 ,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核心价值,是加强企业文化营销的根本途径。 (二)品牌文化营销 在市场营销中,品牌不仅仅是便于识别,而且是产品形象和文化的象征。品牌是产品的一种“视觉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会逐渐转向品牌的竞争。牌文化营销就是要突出品牌个性,丰富品牌的内涵,增强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号召力。 目前 ,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讲,在品牌建设方面面临着两条战线作战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迅速打造零售商的企业品牌 ,使得 自己能够在即将展开全面“斗争”中占有有利地形;另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也要清醒地看到,许多跨国零售企业不仅拥有良好的自身品牌价值,而且努力打造旗下 自有品牌的力度也是惊人的。在美国,著名的西尔斯零售公司 90%的商品都是自己的品牌,以沃尔玛为例,其自有品牌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很高,所开发的samschoice可乐,价格比普通可乐低 10%,利润却高出 10%,在 自己门店中的销量仅次于可口可乐。因此 ,我国的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 ,也应采取 pb战略(自开发商品战略)进行产品开发,以取得品牌竞争的主动权。 在商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在“人群”中识别的符号,它更是直接体现着一种差异化、一种价值、一种获得消费忠诚的理由。甚至可以武断一点的讲,品牌缺失的零售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最先被淘汰与消失的就是那些“只卖商品”的零售企业。因此,只有经营名牌产品,并创造出 自己的品牌文化,零售企业才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并逐渐形成市场影响力,从而使品牌所代表的产品被充分认识和认同,也只有这样,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才愿意支付超过实物价值的额外价值,企业才能获得财务、竞争等方面的优势。 (三)个性文化营销 消费个性化是时代潮流。今天,消费者的素质空前提高消费者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市场已经细分到个人,社会呼唤一个人的市场。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客户需要的不是单一的技术 ,而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个性文化营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进一步细分化和个性化的必然要求,它强调当今企业须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代表着当今企业营销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个性文化营销 ,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企业的营销要有自己的个性、用 自己的特色创造出需求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全方位地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全面竞争时代,没有特色就无法胜出;同质营销时代 ,没有特色就无法让消费者记住。特色化首先是基于对目标市场和消费需求的深刻了解和尊重 ,是对竞争环境的深刻了解和把握,是共性营销中的个性文化营销。正如我国一些零售企业定时举办的“vip文化节”。企业通过开展一些有品位、有趣味的文化活动,不但可以利用文化独特的亲和力,把具有相同文化底蕴与文化喜好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达成有效的沟通,取得价值观的认同。而且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个性服务,起到促销的效果使企业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获得独特的文化附加值,起到“涧物细无声”的品牌推广效果。 由此我们认识到,营销绝不仅仅是促销。明确“我是谁”,打破固有思维定势和从众怪圈,走出个性化路线:寻找个性之根、形成个性之树、传播个性之香。求新求变,这才是我国零售业营销突围的必由之路。 上述几种文化营销策略,在实际营销活动中并不是截然无关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个营销活动中也会运用多种文化手段。总的来说,在消费心理13趋成熟,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零售企业必须突破价格竞争的障碍,运用多种文化营销策略,创立品牌,更新与消费者的价值链关系,打开“文化”思路,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地实施文化营销策略,把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浅谈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成品油 销售企业 营销策略 油非互促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成品油销售企业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按照建立现代营销体系的基本要求,对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物流组织相对集中、主导产品销售专业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决策信息化的现代营销体系。 一、成品油销售企业现状 国内成品油销售企业主要包括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下属的各地市销售公司的销售网络以及社会加油站和外资加油站等,主要销售渠道是加油站的零售和油库的批发。 成品油销售企业赢利的主要手段是降低运作成本、扩大销售网络和提高服务质量,维持客户忠诚度,但目前各销售企业并不能完全达到这种状态,具体表现在:成品油销售网络有待扩张,成本居高不下,经营方式与内容单调,销售渠道不均衡,许多宝贵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利用;信息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石油公司,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对市场的变化不能做出快速反应,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成本监控、业务流程以及绩效考核监管不严,由于对市场判断错误和信息传递滞后,导致决策质量不高、预测不准、协调不力。 二、成品油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一)灵活贴市价格政策 虽然成品油价格基准由国家调控,但企业仍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社会民营企业及加油站在定价上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第一,企业要加强对油品价格变动的趋势预测,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周边地市及企业成品油、非标油市场价格,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进行价格调整,赢得最为直接的竞争优势。 第二,本着批发稳市场,零售增效益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家指导价的浮动区间,针对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在批发市场,批发价格要紧贴竞争对手,区分不同销售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环节、不同时间实行针对性强的竞争性定价。对竞争激烈地区制定相对较低的价格,对封闭地区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在零售板块,稳定主营产品的零售价格,并以93号和97号高标号汽油为主要利润增长点。批发、零售相搭配,量价互动、量价并重。 (二)油非互促策略 一方面要抓好主营产品,一方面要竭力打造非油品主业。对于主营产品,要在产品种类和质量上不断努力,满足顾客日益多样化需求。一是合理配置销售产品结构。针对不同区域,灵活调整经营重点。城区市场要主推93号和97号高标号汽油,0号柴油为辅;远郊、农村则要充足供应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适量销售93号汽油;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则以0号柴油为主,以93号和97号高标号汽油为辅。二是加强质量管理。要抓好质量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公司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以此为基础,建立完整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油品全过程动态质量监管体系,把好油品入库、储存、出库质量关,实行“环环相扣、逐级否决”的责任制度,保证销售的每一滴油的高品质。 在经营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油站便利店服务。要利用加油站网点布局、地理位置、品牌、客户资源等优势,积极发展非油品业务,结合需求,挖掘市场潜力、注重营销,扩大消费群体、树立良好口碑,逐步形成功能完备、服务配套、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营销网络,油非互促,实现油品和非油品业务“双提升”。一是持续推进规范化管理,明确权责,规范流程,落实监督;二是继续落实扶持政策,注重发挥品牌、规模、网络三个优势,努力做大销售;三是抓好重点商品促销工作,瓶装水确保旺季不脱销,烟草努力提高配货等级,进口红酒等走进社区,提高知名度;四是加强样板店建设,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增量先导、管理示范三大样板作用。 (三)多方面发展销售渠道 加油站零售是成品油销售的最主要渠道,因此要大力巩固和发展加油站销售渠道。要在提高单站销量上下功夫,巩固市县城区、高速公路市场,开拓县域、水上市场;积极开展点对点竞争、油非互动等专项营销和其他主题营销,促进单站销量增长;加大站外客户开发,灵活开展小额配送,扩大零售规模。要在做强加油卡上下功夫,新建及改造站全部按刷卡联网站进行安排,加大非ic卡站改造,增加站内售卡充值点,尝试设立站外售卡充值点,确保售卡充值点占在营站的50%以上;各类营销活动要以加油卡为载体进行,积极推广加油卡积分系统,利用ic卡充值优惠、ic卡定点加油、累计积分、上门充值、“加油卡进社区”和油非互动等促销手段,引导和鼓励新老客户持卡消费,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批发、直销也是重要的销售渠道。坚持“促强扶弱带中间”,关注销量较大的县片区、水上市场、配送市场,尤其是关注年消费量在5万吨以上的重点县片区,对于市场份额丢失较大的地区,继续加强帮扶、给予扶植政策;发挥联营单位的协同控制作用,并大力开拓区外市场;要按照不同的行业性质、经办人员的爱好特点、资金信誉情况、营运状况及趋势,制定直销营销计划,做到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公司要以基建消费为重点,积极拓展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抓好直销配送业务,推动直销增量。 (四)加强对客户的管理 一盯:紧盯竞争市场,防止客户流失。一是对本地市场深入了解,通过客户走访,达到对本地市场潜在客户的开发;二是通过与具有本土优势的中间商、运输户密切联系,实时掌握市场竞争信息,提前预判成品油市场趋势,及早争取政策支持,灵活应对市场竞争。 二深:一是深入市场。通过调查摸清、摸透、做实本地市场,调查研究客户的具体情况及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坚持每季度对成品油市场进行摸排,对区域内客户进行分级管理,对所有客户根据忠诚度、用油量等建立详细档案,为开展一对一营销提供依据。二是深挖市场。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重点深挖中小型终端用户和边远农村网点,客户经理实时保持与客户联系,定期跟踪访问,密切关注客户的消费动态,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信息,主动联系购油事宜。 三维护:通过强化“三个维护”,确保客户不流失,稳定销量不下滑。一是强化对终端客户的维护。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对终端客户开展差异化营销,实行“一户一策”。二是强化边远农网的维护。根据消费数量小,批次多,产品要求不很苛刻的特点,抓好边远地区农村网点的维护。三是强化对优质大客户的维护。由客户经理全程跟踪负责,在价格和服务上向其倾斜,通过积极拜访,随时沟通,密切跟踪其购油节奏、油品消费进度、库存情况,分析其实际消费需求,稳定对大客户的销售。 (五)优质贴心的特色服务 不同企业的成品油在物质形式方面差距很小或几乎不存在差距,要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就要依靠提供优质的服务,用服务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应该创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营造“一切为客户”的环境,尽可能多的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加油站应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提供便捷完善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如设置供应饮用水、便民药箱、方便油桶、简易维修工具、司机临时休息区、免费阅读报刊架、ic卡客服咨询等服务。鼓励加油站根据当地情况和客户需求,开展极具个性的特色服务。现代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挑剔越来越多,企业一方面要设法取信于客户,另一方面也要改善自己的服务,把服务做得更好。要把服务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提升服务品位,创造服务特色。 三、成品油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物流设施设备投入力度。逐步完成对成品油物流设施设备的改造,新建一批分销库和集散库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成品油仓储需要,加快成品油主管网建设,并推进成品油管道分输线以及炼化企业至地区公司油库之间的短途管道建设。二是加快建设成品油物流调度指挥系统。成品油物流调度指挥系统包括一次物流调度指挥系统和二次物流调度指挥系统两部分。优化成品油从炼厂到油库(一次物流)、从油库到加油站(二次物流)的运输,实现对油库库存和各种物流作业的实时监控。三是进一步优化油库布局。重点是关停低效油库,加大对现有油库的技术改造力度,以提高油库的利用率。四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资源流向,开展资源串换,理顺部分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状况,保证公司资源供应链的平衡有序。 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固网增值业务体验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固网增值业务,就是网络公司和通信公司为用户提供的各种连接到互联网的手机应用业务。用户可以通过增值业务享受更多种网络服务,运营商也可以通过增值业务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将简单描述固网增值业务的发展现状,通过体验营销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增值业务的体验营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关键词】固网;增值业务;营销策略 前言 增值业务,是区别于电话、电报、传真等基本业务的服务方式。增值业务在基本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各种新型服务,比如移动QQ、QQ彩信、手机贺卡、固网彩铃业务、预付费业务等等。增值业务的出现,丰富了通信业务的服务手段,满足了用户更多的需求,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增加了移动通信行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迅猛,通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固网增值业务的营销策略也要随之做出改变。改变以往的营销策略,采用新的体验营销策略,是每一家运营商所必须做出的方案调整。 1体验营销理论 体验营销是一种注重用户使用感受,极力增强用户的产品体验感的销售方法[1]。这种营销策略以顾客的感受体验、认识为标准,考虑顾客在享受服务和使用产品时的感官、思考和行动,针对性地进行销售。体验营销比传统的营销策略更为重视顾客的地位和感受,围绕顾客的感官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力求为顾客营造更好的使用环境。这种策略能够最大化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有助于培养一批高忠诚度的顾客群体。在专业学者建立的关于移动业务满意程度的模型当中,客户的实际感受和预期感受是影响客户满意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2]。如果客户购买产品和享受服务以后的实际感受高于预期的感受,用户就会对产品感到满意,如果实际感受远远高于预期感受,那么这种满意就会转变成对产品的忠诚,顾客就能够成为产品的固定客户群体。反之,如果实际感受低于预期感受,用户就会觉得产品的价值不符合价格,对产品产生厌恶心理。体验营销策略就是从这一角度入手,提高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使用感受,为客户创造使用价值之外的“额外价值”。 2增值业务的体验营销策略 2.1将业务的收费标准透明化 过去,我国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用户对通信方面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通话需求。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用户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满足基本通话需求的同时,用户开始注重一些增值业务的体验。但是,我国目前的固网增值业务没有一个明确的收费规范,各家运营商收费的标准不一。很多增值业务的收费混乱,用户不明不白花了很多冤枉钱,导致用户对增值业务产生了排斥心理。所以在进行增值业务的营销时,一定要考虑顾客的接受程度,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价格范围,并且要公开收费标准,让顾客消费得安心。 2.2详细划分市场 由于越来越多的用户购买并享受增值业务,客户的群体越来越大,客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要想彻底推广增值业务,就要对客户的群体进行详细地划分,按照不同种类客户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各项增值业务。做到这一点,需要运营商充分收集客户的各类信息,按照客户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提供不同的业务组合。还要注意与客户之间多多交流沟通,倾听客户的想法,深刻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口味。 2.3丰富客户体验 增值业务不能得到推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顾客缺乏业务体验[3]。只有让客户先体验再消费,才能够让顾客了解业务的优势和方便之处,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同时,运营商也可以借此机会接收用户对业务的反馈,对服务方式进行改进。丰富客户体验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免费试用、优惠折扣、满消费金额赠送礼品等方式。这些手段的运用,可以让用户感觉“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形成良好的口碑。 2.4提供人性化服务 虽然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增值业务的技术含量提高了,但是仍然要在业务的操作性和服务性上保持人性化。无论增值业务的技术水平有多高,始终要以用户使用是否方便为衡量标准。向用户介绍各种增值业务的内容时,也要把重点放在服务方式和业务功能的介绍上,不要介绍过多用户很难理解的技术方面内容。 3结论 我国的固网增值业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是每一家网络运营商首要考虑的问题。针对新时代的通信行业的发展态势,运营商必须切实考虑到客户的体验,为客户提供感受良好的服务,这样才能吸引顾客,推广自家的增值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家庭教育论文: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启示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流动儿童这个群体逐渐被更多的公办学校的教师所了解和认识。在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就有了对流动儿童的评价。有些评价是积极的,如流动儿童比城市儿童更能吃苦、更懂事,更体贴父母,更会干家务等等。但更多的评价是消极的,如流动儿童的性格比较内向,课堂上不敢发言;流动儿童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不太科学;流动儿童的知识面狭窄,学习基础较差,跟不上城市学生的学习步伐。非常有意思的是,公办学校的教师几乎一致性地认为,以上种种“反常”或“落后”与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或者说,流动儿童的这些“反常”或“落后”均是由于流动儿童不良的家庭教育导致的。 同时,关于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种种劣势,学界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1-4],研究结果一致性地表明,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种种不足和缺陷。这似乎表明,不管是教师的主观评价,还是学界客观的评估,均指明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种种劣势和清一色的不足。 本研究思考的是,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特征是否真的是清一色“不足”或“缺陷”?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否也存在某些优势?为此,本研究选取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与流动儿童的学业学习有关的方面,探索流动儿童家庭在促进子女学业方面拥有怎样的资源,怀有什么样的观念,又表现出怎样的行为特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某所中学作为案例,采用多途径的方法收集资料。其中,访谈共涉及16位流动儿童的家长,背景性资料的问卷调查涉及全校120名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家庭教育的问卷调查涉及45位初一和初二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工作总结涉及10位班主任老师。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家庭教育资源匮乏 家庭教育资源主要指的是,家长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监督和指导孩子的学习,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在多大程度上能为子女提供必要的学业指导,家庭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条件来满足孩子基本的学习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说,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比较匮乏,主要表现在流动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家庭收入偏少和职业类型特殊三个方面。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偏低。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流动儿童的父母文化层次较低:54.4%的流动儿童的父亲其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就更低,64.5%的母亲其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由此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当流动儿童需要父母提供学业支持时,虽然有些流动儿童的家长休息在家,但由于学识水平有限,他们没办法为子女提供基本的学业支持。试想,家长自己才小学毕业或初中未念完,怎么可能指望他(她)能为子女提供学业支持? 当然,家长并不一定要为孩子提供“直接的”学业支持,也可以为孩子提供“间接的”学业支持(如,为孩子请家庭教师),但较低的家庭收入可能使这一途径无法通畅地运行。 家庭收入偏少。此次调查显示,2%的流动儿童家庭其月收入在500元以下,9%的家庭月收入在500—1000元,22.5%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25%的家庭月收入在2000—3000元,18%的家庭月收入在3000—4000元,23.5%的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可见,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家庭月收入大约只能维持一个家庭在上海这样一个大城市的基本运转,实现家庭的基本功能。家庭收入偏少可能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钱的重要性凌驾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之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首先要以家长“降低生活成本”这一目的为中心。比如说,由于家庭收入偏少,很多流动儿童家长在选择租房的面积、子女的教育投入方面要精打细算,很多时候论文更是捉襟见肘,这在客观上使流动儿童在家里很难有一个舒适和安静的学习环境。本次调查的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家庭大多是在一些比较老的旧小区,住房条件相对较差: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基本上租借老式的“一室户”,父母和孩子是共处一室的;如果家里孩子较多,有两个或三个,或者还有其他成员,一般租借一套“两室户”的房子。也就是说,这些流动儿童基本上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只有少部分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还有数量更多的流动儿童,由于他们的父母是小企业主或小作坊主,因此,他们往往就在父母的店铺或作坊间伴随机器或城市马路、集市的喧嚣复习功课。 职业类型的特殊性。本研究中的流动儿童父母大多从事的是个体经营业(如批发水产、蔬菜、水果,经营理发店),少数家长进入工厂务工。这些职业的特点主要是工作时间长,基本没有(固定的)休息日,这就使得家长试图监督孩子的学业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 “孩子做作业时,我们在楼下干活,只是抽空上去看一看,督促一下,也不是时刻看着。一般是没有(监督)的,还是比较自觉的。” “没有人监督孩子做家庭作业,一般孩子做作业时,我们都不在家。” “孩子做作业时,我们做饭或看电视,有时也可能还没有到家,基本上没有人监督,孩子比较自觉。”“我们一般很晚才能到家,没有人监督(孩子做作业)。” “(孩子做家庭作业时,我们)还没有下班,没有监督,靠孩子自己。” 但本研究也获得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在45份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有近20%的家长已成为孩子学业直接支持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说,这些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中专或高中”①,其所从事的工作类型又恰恰使他们的休息时间与孩子的休息时间较 为一致。显然,由本人来给孩子提供直接的学业支持减少了流动儿童家庭的“生活成本”。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某些流动儿童家长选择由自己来辅导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因。 “(我可以)辅导孩子的作业,减少她的心理压力。”(父亲,高中毕业) “他数学(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我可以看出来。如果他有不会做的,我可以教他。语文他查查字典什么的就可以了。”(母亲,高中毕业) “爸爸学业稍高,可以帮助我。”(爸爸,高中毕业)本次调查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虽然大多数流动儿童的父母未能给子女提供直接的学业指导或帮助,但许多(甚至是大多数)流动儿童并不缺乏直接的学业支持或指导,这种学业支持或来自哥哥姐姐,或来自隔壁邻居家的孩子②,这是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 “有他哥哥教他。”“找姐姐帮助。”“我会去问姐姐。还会去问楼上的同学。” (二)教育期望的两极分化 由于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家长自身的文化层次不高,掌握的技术又很有限,因此,他们只能从事脏、苦、累且报酬低的工作,这使他们体验到都市生活的艰辛。他们很希望能改变这一现状,却又感到力不从心,于是转而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要像自己那样辛苦,要像城市的“体面人”那样轻松地生活。同时,他们也清晰看到,在当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格局和户籍制度下,接受更高的教育,拿到更高的文凭,是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家长对子女都抱有很高的教育期望,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上大学”“,读得越高越好”: “没有大学文凭就不行了。这个社会没有个大学文凭就不行了。像你们(访谈者)一样多好。”“只要她考得上,就尽量让她上。我们对她说,只要你考得上大学,我们砸锅卖铁也供你。”“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当然希望他读的程度越高越好。” 但是,我们的研究也显示,在流动儿童的家长中也存在着另一个群体。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较低,对孩子的教育怀有理性的或实用的期望。这些家长大多是比较成功的商人,或者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当地差,家长对孩子上大学已经彻底地失去了希望。班主任老师也向我们反映,这些家长的观念大体是,“你看我,不也没读到书嘛,但照样混得很好。”下文的受访者靠着自己在上海的十几年打拼,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房屋转租的大老板。 受访者:“我估计她上高中也不行。她成绩中等偏下。我估摸着让她在上海(读完初三)继续念学院。访谈者:什么学院?受访者:就是学技术的。或者让她参军。访谈者:但参军转业后怎么办呢?能找到工作吗?受访者:我们河南不像上海,参了军回来非常好找工作。孩子她舅舅在法院工作,我爸爸妈妈也是干部,她转业后可以很轻易地进入公检法部门工作。”我们认为,教育期望两极分化的背后隐含的是流动儿童的家长对教育的工具性价值的判断所存在的巨大分野: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和最为重要的途径,他们本人就是因为受教育程度不高,才导致目前不体面的生活;另一些家长则认为,不受很高的教育也行,通过其他的途径(如做生意)也能过上美好生活。所以,我们认为,不管流动儿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如何,其背后隐含的思想都是非常质朴的、个人化的和功利的,他们很少将接受大学教育与提高素质联系在一起,这其实是将教育的价值或功能狭隘地工具化了。 (三)教育能力不足 虽然绝大多数流动儿童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读大学,但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实现上大学的梦想。当被问到:“家长能为孩子的学习做些什么”时,只有少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指出“督促孩子做作业”、“校外补课”和“买学习资料”等支持性的行为:“我会经常督促她学习、看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时请家教。”“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家长认为自己文化水平较低,给不了孩子帮助,主要“靠孩子自觉”和“靠他(她)自己”,自己能够做到的就是给钱,只要孩子能读,就一直支持到底。“我们文化水平有限,加上在外打工,我们没有时间帮助孩子什么,完全靠孩子们自己努力。”“这个我们不清楚。”“家长在其中无事可做,孩子的学习只能靠他自己,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出钱。”“我们做得很少。但是教育怎样做人还是经常教育的。不知道成绩不好时,该如何教育了。打也不是,说也没用。哎!” 当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时,家长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方法还是积极寻找补救的办法,这是反映家长教育能力高低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当被问到“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或者学习成绩差时,你们怎么办”时,虽然大多数家长的回答是:“会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和“教育他(她)”,但我们从流动儿童那里得到的信息却完全不同。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回答是:如果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很多时候会很生气并骂自己,甚至打自己。这似乎表明,在流动儿童的经验和记忆中,打骂已经成为父母应对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种常用手段。 “会打我,骂我。”“如果考得不好,有时会打我。”“老爸会骂我几顿,老妈也会骂我。”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家长无法给孩子的学业提供任何直接的帮助,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这是流动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低下的第三个表现。当流动儿童碰到不会做的家庭作业时,家长一般会鼓励他们问哥哥姐姐,或者到邻居家孩子那里寻求帮助。如果没有以上两种资源,家长一般会鼓励孩子“打电话”问同学,或者干脆让孩子空着不做。 “如果真不会做只好不做。”“第二天问老师。”“第二天上学问同学。”“自己靠手边的资料,再不行上网查找。没有人提供帮助。” (四)家校沟通不够积极主动 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学习。虽然大多数流动儿童家长认为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是必要的。比如,当问到家长会是否有必要时,几乎所有的流动儿童家长都给予了肯定和积极的评价:“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和老师联系。”“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会)有必要开。因为能了解这一段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觉得家长会一定要开,因为学校和学生家庭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以便更好地使老师与家长之间产生沟通的平台。” 另据班主任老师反映,绝大多数(接近90%)家长也能够参加每月一次的家长会。但是,流动儿童的家长在家校沟通上的表现总体上可以用“消极和被动”来概括。用一位班主任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流动儿童的家长很少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和了解孩子的情况,但如果是班主任老师主动与流动儿童家长联系,他们还是很希望从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或得到如何教育孩子的建议的。” 流动儿童的家长为什么不愿主动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呢?这或许与他们的观念有内在的联系。本次调查发现,有些家长认为,主动联系老师就是麻烦老师,没什么事就不麻烦老师了,孩子读书不好是自己的事,找老师也没有用,也没有必要麻烦老师。访谈者:会主动跟班主任老师联系吗?受访者:不太会。访谈者:为什么不主动联系?受访者:怕麻烦。访谈者:怕麻烦?受访者:没什么事就不麻烦老师了。访谈者:主动跟班主任老师联系过吗?受访者:没有。访谈者:如果小孩成绩不好了,或者你觉得小孩跟以前不太对劲了,会主动联系老师吗?受访者:小孩读不好书,找老师也没用。访谈者:自己解决?受访者:对。访谈者:那万一自己解决不了呢?受访者:(小孩)自己学,学得下去就学,学不下去我们也没办法。 四、研究结论及研究结果对社会工作的启示意 义 从总体上来说,流动儿童的家长在促进子女学业方面所拥有的资源,所具有的观念和表现出的行为特征之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不足和缺陷,与其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流动儿童父母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主要源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流动儿童的父母,他们在家庭教育资源、教育期望、教育能力和家校沟通上的表现都要好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流动儿童的父母。本研究最有趣的一个发现是,在多子女的流动儿童家庭或生活在流动人口聚居地的流动儿童家庭中,大多数流动儿童并不缺乏直接的学业支持来源,流动儿童的哥哥姐姐或邻居家的同学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业帮助。 本研究的结果对社会工作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启示意义: 其一,亟需开展流动儿童父母家庭教育的干预。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部分流动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偏低,几乎所有的流动儿童家长都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狭隘地工具化,大多数流动儿童的父母教育能力不足,家校沟通不积极,甚至错误地认为主动地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就是麻烦老师,等等。这些主题都可以成为家庭教育干预的焦点。除此之外,采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来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干预也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根据优势视角的基本原则,“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而“优势视角就是要甄别且尊重这些有可能用于扭转不幸、对抗疾病、消除痛苦、达到目标的力量和资源”[5](P20)。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且作息时间与孩子的学习时间有重叠的家长可以为子女提供直接的学业支持,相当部分流动儿童的哥哥姐姐和邻居家孩子可以为他们提供重要的学业支持,这些在实际的干预中都是可以善加利用的。当然,从外部引入常态性或项目性的支持系统也不失为一个选择。以上活动均可在个案、小组和社区多个层面上开展。 其二,改善流动儿童父母的生存状况。由于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掌握的技术又很有限,所以大多数流动儿童的父母只能从事“脏、重、累”且报酬低的职业,这种生存状况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并不期望流动儿童的父母都能从事“轻体力”的工作,这不现实。但我们必须思考的是,流动儿童父母目前的这种生存状况是否符合社会公平的原则。我们认为,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格局和户籍制度部分地导致了流动儿童父母的受排斥地位,使他们在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很难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当然,城市社会保障对农民工的封闭也是一个问题[6](P291-394)。所有这些都必将使流动儿童的父母处于严峻的生存状况之中,致使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因此,我们必须思考,为流动儿童的父母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的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是否是一个可能的选择。当前,在西方社会工作领域兴起的结构社会工作运动或许为我们开展社会和政治倡导提供了某些启示。为什么具体、直接的社会工作有时候很难从根本上导致服务对象的改变?因为很多服务对象问题的根源其实存在于刚性的社会制度和结构之中。因此,我们认为,通过社会倡导和政治倡导可以使大众反思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格局和户籍制度,推动社会的变革,这或许可以更为根本性地改变流动儿童父母严峻的生存状况。当前,社会工作的各实务领域已经发展出的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模型(如为残疾人争取权利的社会和政治运动模型)[7](P266-276)也许可以作为借鉴 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的思考 农村儿童、青少年特指农村在校的中小学生(不含幼儿园、学前班阶段),也包括辍学者。接受基础教育的农村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其个体社会化的基础期和关键期。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内容包括社会技能的养成、社会规范的内化、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发展、社会角色的学习、确立生活目标和观念,这五大内容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关注的要素。基于一定家庭因素的农村家庭教育对农村儿童、青少年在社会规范、劳动观念、自主能力、个性及智能方面的社会化产生重大的影响。无疑,这种影响既有正向性的,又有负向性的。 良好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对农村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他们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概括说来,这种正面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良好农村家庭教育内容的正面影响,良好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的正面影响和良好农村家庭氛围的影响。 1、良好农村家庭教育内容的影响 良好农村家庭教育内容及其传递是教会农村孩子做人、成材的可靠保证。它应是完整而科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农村儿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正如蔡元培先生曾经所指出的那样:“家庭者,人生之最初学校也。”“一个人的思想的发展,知识的丰富,品德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这里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遵纪守法、勤劳节俭、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爱护公物、立志成材等方面的教育,也就是教孩子学会怎样做人的教育,这种教育靠言教,更靠农民家长的身教。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即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等的教育,即所谓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此外,良好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在当今还应包括农民家长正确对待和指导农村孩子看电视、使用电脑和阅读课外文化读物的行为。这些良好农村家庭教育内容的灌输与内化有助于农村儿童、青少年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对他们的社会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2、良好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如果说,良好农村家庭教育内容及其传递在农村家庭教育中是基础性的要素,且具有根本性教育功能的话,那么,良好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则起着“四两拔千斤”的杠杆性要素的教育功能。良好农村家庭教育方式能促进农村儿童、青少年形成良好个性。 良好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就是理智型的家庭教育,或称之为民主式家庭教育。施行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农民家长通常具有良好自身素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遵纪守法,吃苦耐劳,勤劳致富,孝敬长辈,热心助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孩子,并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常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他们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能自觉履行家长的教育职责,按照国家的要求来塑造子女的人格,并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促使子女良好人格的发展。民主宽松的家庭教育会给农村孩子心理和人格的良好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可使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确定学习成长的方向,实现个体正常社会化。以这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农民家长,通常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任意干涉孩子的活动。他们既严格要求子女,又不苛求子女;既有丰富的爱心,又不盲目溺爱。这样的家庭充满着温暖和睦的气氛。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形成独立、坦率、积极、亲切、自信、热情、合作、善于思考等一系列良好品质。 3、良好农村家庭氛围的正面影响 西方社会学有一种观点认为,家庭是以血姻缘为纽带的“人性的养育所”这种观点在一定的意义上,可将其视为家庭气氛比任何社会组织气氛都易于和谐。农村家庭教育氛围亦可作此推理。一般说来,家庭氛围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给人以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面貌。如果每个农村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亲情温暖、民主平等、互敬互爱、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那么农村儿童、青少年就会始终沐浴在一派平等、和谐、文明、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生活。这样就能培养他们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他们良好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树立平等宽容、共生共存、创新发展的现代意识。可见,农村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也是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个结论己被大量的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所证明。 虽然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还受同辈群体、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农村社区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作为个体最初的社会化因素一一家庭教育,其地位是任何其他社会化因素所不能取代的。农民家长有效利用各种家庭因素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和影响,是农村儿童、青少年得以顺利实现其社会化的重要基础,其影响力将持续人的一生。 1、不良农村家庭教育内环境的负面影响 (1)片面的家庭教育内容的负面影响。这种教育内容的片面性主要是由农村中小学所推行的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所导致的。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农民家长重视子女学知识、长身体,尤其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考试成绩,但忽视对子女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勤俭品质的养成,忽略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的锻炼,导致子女畸形发展,在社会化进程中受阻。而且,有的农民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与自身行为示范背反。他们往往对子女正面引导,要求较高较严,而自身行为榜样与教育内容不一致,甚至相反,使初步具有评判能力的青少年子女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或者对教育产生怀疑、厌倦、逆反心理,或者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直接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心态的形成,甚至导致人格缺陷。 (2)不良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不良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导致农村儿童、青少年养成不良个性,它通常有三种类型::溺爱娇惯型、粗暴型、放任型。 在不良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儿童、青少年很难养成自立自强、自尊自重、关心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即很难建立健全的人格,从而阻碍或延缓了他们正常社会化的进程。 (3)不良家庭氛围的负面影响。农村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也是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当今农村,有以下四种特殊的家庭因其不良氛围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主要是残缺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流动家庭带来的一些负面 影响。2、不良农村家庭教育外环境的负面影响 所谓农村家庭教育外环境是指与农村家庭教育内环境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包括电视文化、农村集镇文化市场和农村社会风气。内外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而不良农村家庭教育外环境会对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随着电视机、影碟机在农村的普及,电视对闲暇时间的占有日渐增加,农村儿童、青少年的收视行为和电视经验的获得己经成了影响他们身心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电视的形象性和收视的随意性比起严格的学校教育来说更容易被儿童、青少年所接受;同时,电视比学校较早进入农村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其吸引力不言而喻。当今一些电视节目令许多农民家长担忧:第一,电视动画片过多,儿童节目过长。第二,武打爱情内容过多。第三,充满凶杀打斗,渲染血腥暴力和魔鬼神怪的外国卡通片过多。第四,有些电视内容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热衷于为“老板”、“大款”、“明星”们歌功颂德等,宣扬物质主义。笔者在农村的家庭教育调查中发现,由于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过于单调使绝大多数农村孩子,尤其是小学生与初中生沉腼于电视节目,他们中有的人日平均看电视时间为3小时左右。如果农民家长不正确对待自己孩子的收视行为,不加以悉心指导,每天3小时左右不加选择和干预地任凭儿童、青少年收看电视,就必然会对其身体、心理的发展构成负面影响。 如前所述,当今,伴随我国社会的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拓展、深入,在我国农村家庭教育中影响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家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氛围。由于我国社会转型引发社会价值多元化向农村的渗透,以及高科技文化产品向农村的传入,所有这些都客观地对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产生冲击。这种冲击,一方面使得农村家庭教育超越传统,有了新的气象,另一方面又使得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教化功能产生失调。主要表现,一是教育内容的片面性,二是教育方式上的偏差,三是家庭教育氛围不佳。 总之,无论我们从农村家庭教育对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正面影响,即对传统教育的超越,还是从其负面影响,及其所引发的农村家庭教育教化功能的失调,我们都可以从中把握到农村家庭教育在对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条规律。这就是:伴随社会的转型和新农村的变迁,作为农村家庭教育主体的农民家长,在与作为客体的农村儿童、青少年之间,在围绕一代人的“社会化”问题上,传统与现代既融合又冲突,上一代与下一代即所谓“代际”关系既对立又同一,即农村家庭教育之主客体双方总是在交互的冲突作用过程中实现融合的。所以,如何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事情。 家庭教育论文:浅谈家庭教育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当前社会上由于各种原因,青少年犯罪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出现了犯罪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性质严重化的趋势。因此,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花大力气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所谓综合治理,就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支持,综合运用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行政和法律的等多种措施和方法,努力提高人们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抵制和消除各种诱发犯罪的因素,缓解可能危及治安的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而家庭教育在综合治理这个社会系统工程中,具有其他层面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为此,笔者浅谈如下点滴意见。 首先,家庭教育是法制教育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课堂,人的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是非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家庭教育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良好习惯的养成,法律意识的形成都具有其他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环境是人生社会化过程的母体。子女的异常举动,不良言行会在家长面前流露出来,家长只要能抓住苗头,掌握青少年可能犯罪的言行,施以正确的引导,是不难预防犯罪的。如某男孩子在家扬言非要给某某男同学利害看,家长听后,顺藤摸瓜,到学校走访老师。当了解到其于以为某女生与他恋上了,而某某男生又经常与那个女生在一起时,就扬言杀那个男生,并准备了利器。家长在调查的基础上回家告知孩子,某女生并没有恋他恋你之意,你的想法纯屑臆念,给人以“利害”是犯罪的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一番话,说得儿子心服口服,使一起可能发生的恶性治安案件化解了。反过来,有的父母白天在外工作,晚上进舞厅、上赌桌,对孩子不管不教,甚至孩子几天不回家都不问不找。这种家庭教育最终只能是酿造出苦涩的酒,“儿子坐班房,父母恨断肠。” 家庭教育对转化青少年,特别是有劣迹的青少年,预防他们再次犯罪,这对促进社会治安的完全好转,是其他层面所无法取代的作用,以家庭教育特有的血缘关系、情感功能帮助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劳教释放的青少年,让这些人改变过去,走向未来,不至于“二进宫”。方法上,一要热情耐心地帮助。二要督促他们进步,使他们振奋精神重新做人,成为社会治安稳定的力量。这是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十分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如一位家长在儿子进高墙,缺乏生活的勇气之后,经常探望他,写信帮助他,扬起他生活的风帆。儿子刑满回家后,一面积极地为儿子找单位落实工作,一面要求他正视人生,不再同一块青石上摔跤,结果这个孩子在释放的第二年结了婚,还拿到工厂的奖状。但另一位家长,孩子入牢房不闻不问,回家后家长经常发脾气、谩骂,结果这孩子第二次入高墙,在被抓走时,儿子发狠回来就先杀妈妈。足见家庭转化工作做得好,社会就多一份安定;转化得不好,社会就会多一个犯罪。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教人又育人。家庭教育可贵之处也是最难办到的事,就是家长对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要处处关心,事事留心,使家庭教育持之以恒。 如某市一小孩,因家长教育过严而盗窃他人钱财,其因是家长怕孩子乱花钱,分文零花钱不给,小孩因饥饿而偷了巷口卖鸡蛋的老五叔的四千元钱,小孩子慌慌张张地回家,其父随即追问,孩子将钱全数拿出,嘴里只是说,我饿了,我要吃。他父亲给他吃饭后,弄清了事情的原因,带着孩子到派出所报案。并向孩子保证,今后爸爸不乱打你了,孩子也发誓:今后也不干这种事了。这件事说明,每个家长切实负起责任,那么每个家庭就如同一座社会治安堡垒。反之,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后果就难以预料。如某市一孩子盗窃工厂的电解铜,家长看见孩子床下有不明物品,未当回事,当儿子和床下的赃物一起被警车带走时,才如梦初醒,悔恨莫及。这些事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确实是基础的治保单位。 最后,家长要发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监护作用,搞好综合治理。 预防犯罪达到减少犯罪,是一件重要工作。要搞好犯罪预防,首先是搞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因此,家庭教育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其他层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尤其是父母是法定的监护人,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孩子思想意识的熏陶、生活习惯的培养、经济来源的掌握、人际关系的状况,家长都应当加以监护,使孩子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人的意识来源主要是社会文化的积淀,家庭文化的积淀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如果青少年头脑积淀的全是恐怖凶杀,那么有可能成为杀人凶手;如果青少年头脑里积淀的是床上戏等淫乱污秽的东西,那么有可能成为性犯罪分子;如果青少年头脑里积淀的是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那么就可能成为资产阶级利己分子。家庭是孩子意识反映的来源之一,直接影响孩子世界观的确立,思想意识的形成,所以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养,努力建设好家庭文化,使自己成为孩子思想意识的监护人。做到黄色书刊不进门,淫秽录像不进门,污言秽语不出口。这是正确的做法,也有一些家长自己看了不健康的东西,还使孩子有意无意的受到毒害。当这些孩子从高墙内仟悔的家书中悔恨当初,要不是爹妈看的那些,不致落到今天这样,父母才从良知中感叹:“是我失责,是我混帐。” 常言道:“学好千件事,学坏一件头。”家庭环境离不开社会环境而孤立地存在,社会环境必然会影响家庭环境,反过来,家庭环境建设好,又会影响社会环境。 青少年犯罪中盗窃犯罪突出。主要是个别青少年消费早熟,大把大把地花钱,加之赌博等社会公害,沉渣泛起。做家长的定要留心观察孩子的经济动向,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温州个体户张某,只消极控制孩子经济数额,不注意孩子消费趋向,结果每天十元的零钱,把这个孩子送进赌场,进了牢房。家有资产数十万,儿子成为盗窃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当前青少年犯罪团伙化,集团化的趋势较快,其主要原因很多,但是家长监护不到位,不及时拆帮 解伙,致使小孩子过早地染上江湖侠客的所谓义气,由义气变为犯罪。例如,某市发生的抢劫致人死亡一案,最大的16岁,最小的8岁,这些孩子聚在一起,立帮规、排座次,最后杀人越货,进牢房,但这些孩子最初时结义,最初的动因不能说家长一点不知,而糊涂的家长认为独生子易被人欺,多几个哥儿们就不怕了。这事从反面告诉我们,家长负起监护的责任,履行监护义务,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对子女都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一些恶性案件的预防和减少有着特定的制约作用。问题在于家长要当有心人,留心观察,仔细分析,不断捉住孩子的思想脉搏,监护好孩子。 综上所述,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能树立孩子良好的道德和法律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基础的治保单位。家长是法定的监护人,对孩子思想行为的控制具有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家庭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家庭综合治理搞好了,社会综合治理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家庭教育论文:关于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城乡广泛开展,这是贯彻中央20__年8号文件,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举措;也是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的良好平台,这次实践活动成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亮点,有力地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提高和发展。 一、“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现实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素质教育,坚持“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育人工程的基本途径,反映了家庭教育育人工程的主体性,突出了对广大家长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把家庭,特别是家长的教育作为育人工程的前提。从而营造了学习型家庭的良好氛围,达到两代人学习,两代人提高,两代人双赢的效果。 (三)社会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鲜明、要求明确。这项活动不是一般的创先达标活动,标准不是高不可攀,它是以家庭和做人基本准则为依据,普通家长和孩子都能做得到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从而促进社会群体的进步,这一活动抓住宣传、教育、实践三个环节,能够得到广大家庭的积极参与。 (四)创新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又一创新。这一活动与“六个一”工程、“五小”活动结合在一起,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还为家长学校增添了活力,使家长学校不再流于形式。同时,拓宽了企业家长学校、新市民家长学校、流动人口家庭学校的空间。 (五)指导性。家庭教育工作经过20多年努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知识健全、理念更新、宣传普及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引起关注:社会的炒作、商业化的运作、家庭教育误区也还困扰着家庭教育。“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适合广大家长教育实践的良好平台,对指导家长科学教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差距 “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地区、城乡、职业等诸多生存状况不同,也造成了明显的差异,制约着这项活动的发展,表现出这项活动的不平衡性和间断性。 (一)认识差距。“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广泛宣传。不少群众、不少家长还不甚或不了解“双合格”的活动要求。有些地方这项实践活动还仅限于妇联组织实施落实。党委、政府部门还没有将这项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学习型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城乡差距。“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城市开展较为广泛,在农村却不尽人意。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约有六成家长外出打工,这些为父母者,迫于生计基本上或完成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祖父母大都受文化局限,只能给儿童衣食上照顾。一些农村除贫困外,受到重男轻女和读书无用论影响,使儿童、特别是女童辍学,家庭教育出现弱化或虚化现象。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压缩,有些农村村一级妇联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成了空中楼阁。 (三)实践差距。“教无定法”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因人因家庭而异,它只能有普遍的认知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近来,由于媒体的炒作,家庭教育有简单化、教条化的趋势。如媒体炒作“哈佛女孩”、“高考状元”,把成才和家庭教育成功局限于升名牌大学。我们不能用特定教育方法去指导所有的家庭,成为教育儿童一成不变的模式。 (四)理论差距。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教育理论呈多元化态势,也不乏商业运作,有意作秀,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状况,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理论“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天津“郝氏协议书”等等。这里在有的仅仅是自我感知,家庭教育理论目前还存在着“老方法不灵,新方法不明”的特征,要让家长有普遍的认同感就要建立科学的理论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断章取义,使家长处于难辩真伪,无所适从的境地。 (五)家长差距。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出现了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儿童家庭、特困儿童家庭等,这些家庭在一些地区约占儿童家庭总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些家庭比一般家庭的儿童更需要关爱,一些单亲家庭缺少父爱或母爱,一些特困家庭忙于生计,儿童缺少基本的教育条件。一些失去双亲的家庭,有的与祖父母生活,生活拮据;有的与叔叔等亲戚生活,受到歧视等等,更谈不上家庭教育。 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特点缺乏足够重视,这些捧出来的儿童往往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 (六)两种教育差距。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应对,始终对家庭教育的形成新的挑战。应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两种教育,素质教育更侧重人的德与才的培养,而应试教育注重识记、理解力的培养、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目前,儿童学习没有彻底减负,过重的升学负担使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显得苍白 无力。 三、开展“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点尝试 我们运用科学的“双合格”教育实践活动家长、儿童测试表,提高两代人素质。《测试表》中内容以自评为主。在检测中,找出不足,接受评比。测试表中的要求覆盖了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提出了“双合格”的基本要求,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家长、儿童能够做到的,因此,它不是一般的评优创先条件,而是做合格家长、合格小公民的基本条件。我们通过在广大家庭中运用推广,使这项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 家庭教育论文:谈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 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大板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看到有些孩子不懂礼貌或是不遵守交通规则或是言行不雅时,人们常常会随口说到:“这孩子,老师是怎么教的!”人们把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缺点归咎为学校教育的失败,归咎为学校教育的责任。在素质教育、义务教育的大环境下,人们常常有意或是无意的过度强调了学校教育的作用,而弱化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和犯罪率的不断增长,自杀事件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道德底线受到冲击。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真思考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重新准确定位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家庭教育是摇篮教育,是终生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的关键所在。2004年10月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针对子女年龄、个性特征实施教育,与子女互动互学,共同提高”。但还有一部分家长总是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教师的事,教师拿着国家的工资,就应该教育好孩子,责任全是老师的。”这些都是偏见。因此,现代社会要求父母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尽可能的避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与孩子一起健康的成长。 我认为,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多一点给孩子的时间,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忙于赚钱,有的外出经商、打工,有的在自己家门口承包土地搞种植、养殖等。家长的注意力放在赚钱养家上,顾不得和孩子交流沟通,更谈不上关心孩子的学习。 有的只是在平日里偶尔的问一下:考试考得怎么样?做完作业了吗?从不会认认真真的帮助孩子检查一下作业。孩子说做完了,家长也不会去证实是否真的做完作业了或是作业的质量如何。家长的督促和检查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的。当孩子结束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家中,家长应该监督孩子尽快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好,使孩子养成回家后马上复习当天功课的习惯。这样容易巩固已学知识,使孩子会产生一种学习有收获的喜悦心情。 还有些家长应为忙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得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年迈的老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孩子接受教育的滞后。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多点的时间。这样才能与孩子有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没有时间一切都是空谈。 一年级的旭辉是个性格倔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只有过年过节回家一趟。平日里只有爷爷照顾他。有段时间,旭辉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每次一到学校门口,就哭闹着不进校门,把书包扔掉,在地上打滚。任凭老师怎样劝哄都无济于事。没办法只好让他停课在家。老师怕耽误孩子学习,建议他的父母回来陪陪孩子。结果,旭辉是真的想爸爸妈妈了,他们一回来,孩子的情绪就好了很多。每天拉着妈妈的手来上学,高高兴兴地进教室,上课的时候也积极了很多。孩子的愿望多简单,只要爸爸妈妈陪在身边就行了,经济条件的优越也不能换来孩子的真正幸福。 俗话说:50岁之前看自己,50岁之后看孩子!但并不是说50岁以后才开始管教孩子,而是从孩子娃娃时就开始教育他。有的家长忙于赚钱,却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在错综复杂的多元化信息时代,孩子的成长太需要父母在身边给与及时的引导和关怀,避免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误入歧途或因意外失去宝贵的生命。有的家长给孩子的多是物质的满足,与孩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导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家长说一句,孩子顶十句。这就是长期疏远的结果,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心的距离。家长“赢”得了钱,却“赢”不了自己的孩子。要是这样就快快倾斜一下自己的天平吧!50岁之前你“赢”在了事业上,50岁以后可别“输”在了孩子身上! 二、“润物细无声”,注重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事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阅孩子也算不少,真切的体会到“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是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会反映出家长的一些生活习惯。借用那句话: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的确很贴切。 班上的振邦家长是做羊肉生意的,孩子经常在班上做出一副宰羊的架势,把整个过程说的头头是道,在关键时候怎样擦擦汗,怎样磨磨刀表演的是惟妙惟肖。这完全源于他经常看家长这样干活的。长期以往,对于这样的血腥场面,他就习与为常视而不见了。 学校幼儿园的景宏小朋友,上课或是下课的时候,觉得热了,就旁若无人的把衣服从头上一撸就光起了膀子。经过老师多次的教育才慢慢的改变了这一不雅的习惯。问起来,他还自豪地说:“夏天热了,在家里,爷爷和爸爸都是不穿上衣的。”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基地,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孩子不染上市侩气,成为一个有学识渊博的读书人,不厌其烦,多次搬家择邻,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他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悄悄的观察着世界。这个环境发生的一切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父母的自身来创造,父母应远离一些不良嗜好,如酗酒、赌博、搓麻将等。做到“百事孝为先”为孩子做好榜样。团结邻里,为人善良厚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自然会拥有正义善良、知耻上进的好品德。 三、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孩子从礼貌待人开始做起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会给他一些评价:“这个人真有教养。”“这个人素质真差,连一点礼貌也没有。”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人才会被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可发展资源,使孩子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 尴尬镜头一:有家长带儿子去赴宴,行前生怕孩子不知礼节而使场面尴尬,便嘱咐孩子一定要懂礼貌。可是在家就无法无天惯坏了的儿子哪能说改就一下子改好了呢。几个菜刚刚端上来,儿子就急不可耐的伸出筷子吃了个遍,将自己最爱吃的菜几乎全夹到了自己的面前,旁若无人的吃起来。大家饭还没有吃完,他就趴在妈妈的怀里又吵又闹的要回家。此时,家长满脸的尴尬,无地自容极了。 尴尬镜头二:周末,预约好便到某朋友家拜访。一进门,看到他的孩子只穿内衣,光着脚丫侧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面前的茶几上堆着一些零食,虽旁边有垃圾箱,但果壳还是落了一地。看到客人来,只是瞟了一眼,便继续看电视,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当家长训斥的时候才摇头晃脑不情愿的回到自己的房间里。 文明礼貌从小就要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些家长认识片面,对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不够重视,认为学好习就行了。还有的认为孩子天真无邪,越坏越调皮说明孩子越聪明越有胆识,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这都是误解!所谓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的是一种习惯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孩子从小不播种好行为培养好的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再改。 仔细想想,现在有些孩子说话没大没小,家里来客人没有礼貌,饭桌上挑挑拣拣旁若无人,满口脏话,随地丢垃圾,吐痰.....。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教育、不纠正,会在某一天突然变个样子吗?越是懂礼貌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开阔天地,因为他是受大家欢迎的人,这也就是孩子走向成功所必需的“人脉”,有了人脉,机缘就更多,走向成功的步伐就更快! “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家长应该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注重以身作则 ,发现孩子有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及时指出并予以改正,逐步培养起孩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当孩子忘了说“谢谢”时不要粗鲁的训斥,正确的引导;和孩子再见时,自己别忘了道别。家长用恰当的方式、恰当的语言、恰当的场合教育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品德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害怕孩子吃苦,也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他们做家务。实质上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光是学习要努力,还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不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勤劳节俭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勤劳的人是没出息的,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勤劳节俭,相辅相成,不勤劳的人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往往更勤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若要真正的贯彻好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就要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家庭教育论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摘要: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引导和开导,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均衡发展,本文主要从爱心感化孩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兴趣的形成,关注留守儿童等方面来对农村家庭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 家庭; 教育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关键阶段,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可在家庭教育方面又表现得不均衡,城市家庭教育的水平要比农村高得多,而我国又是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多,农村孩子的基数也比较大,可以说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关乎着农村教育,同时也关乎着整个中国的教育,所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则显得尤为重要,家长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国家的教育及时代的发展的需要。针对农村孩子家长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留守儿童偏多、家庭教育条件相对薄弱这些现状,要让家长弄清家庭教育的目的,使他们更快地提高自身素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家庭教育。为了改变农村家庭教育后进的局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所了解到的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中觉得,要提高农村的家庭教育质量,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个孩子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想当好这个老师,就必须记住古人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家长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会对家长充满爱,也就会心甘情愿地听家长的话,接受家长的教育、引导。假如有一天,你听到一声“妈妈,您辛苦了!”、“爸爸,您歇会儿吧!”时,你定会感到幸福无比。 然而,家长的爱都是无私的、全面的,不仅要爱乖巧、聪明的孩子,更要疼爱顽皮的孩子。当然,家长对学生的爱,决不是溺爱、迁就和放纵,而应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之愈深,教之愈严。去年我教二年级时,碰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孩子家长跟我说:“你班上有一个学生看中了我孩子的玩具汽车,就偷偷藏了起来,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家长。”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说?”他说:“老师啊,你不知道,这孩子的家长脾气暴躁,我怕他打孩子。”我知道这一情况后就找到那个孩子的家长,向他了解平时教育孩子的情况,对他那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告诉他只有向孩子、讲清楚道理后,再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孩子才能接受,并告诉他今后要做一个诚实、品优、阳光、爱学习的好孩子。那位家长按照我说的做了,效果果然很好。这件事使那个犯错的孩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所提高。面对一群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又调皮的孩子,遇上这样的事做家长的又能怎样呢?只好利用休息的时间尽可能地和孩子聊聊天、做做亲子游戏,消除孩子对家长的畏惧感,努力使他们尽快地把家长当作自己的保护伞和可以信赖的朋友……我在家里常常这样想:八九岁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家长对孩子应该有一种宽容之心、疼爱之心。我相信:只要家长经常和孩子谈谈心,孩子就会与家长拉近距离。试想一下,家长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怕自己呢?保持和谐融洽的亲情关系不是更好吗?说句实在话,只要家长的内心里把孩子真正看作是个孩子,教育起孩子来就会轻松多了,而且效果可能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就要留意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针对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对孩子进行婉转、科学、正确心理疏导,以孩子生活中的事、身边的事为抓手,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孩子的进步会很大,家长做起工作来也会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成教育重在培养,贵在坚持。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要把孩子的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些公益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逐渐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习惯。作为班主任及家长的我,深知对孩子平时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次午间,我发现班上一个孩子在从食堂回教室的途中主动拾起地上的废纸,我回到教室就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还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通过这次表扬后,课间擦黑板、打扫包干区、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结果,教室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在家里也可以这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孩子拿笤帚扫地,尽管扫得不是很干净,但是家长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时要去表扬孩子爱劳动的行为,鼓励孩子积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一定会越做越好。此外,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家长应经常提醒孩子洗头、洗澡。如果孩子怕洗,家长不是去批评孩子,而是应该跟孩子讲清讲究卫生的好处那些埋着头的孩子,而且自己带头去做。这样,我相信今后孩子一定会很勤快地洗头、洗澡。平时家长也可以不定期地检查孩子的手、书包及房间卫生,在检查的过程中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既要讲究人卫生教育、又要注意环境卫生,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面貌整洁一新,看着孩子充满童真的笑脸,家长的内心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幸福之感。渐渐地,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养成了;那么在学习、劳动等到方面孩子也会有突出的表现,使孩子在温馨快乐的家庭中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既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应肩负起教师的职责,要清楚孩子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随时会向父母提出这样 那样的问题。因此,父母同样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父母必须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对孩子所提的任何问题要有处变不惊,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的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才会有分量,才会让孩子尊重,才会让孩子感到骄傲,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将知识的甘露洒向孩子的心田,才能轻而易举地去开启孩子心灵的闸门,才能用渊博的知识去拨动孩子的心弦,才能激励孩子向着科学的高峰不断登攀。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但又是十分稚嫩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能不能因为孩子的问题幼稚或工作繁忙挫伤孩子猎奇的心理、好问的习惯和求知的积极性,而应该积极引导和开导,全心呵护和精心照顾。孩子有爱听好话、争强好胜的特点,为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我常用比赛的形式,树立他的竞争意识。如在家里开展家长和孩子进行猜谜、朗读、讲故事等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使孩子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热情。 小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有点风吹草动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所以在家时,家长也可应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有意识地去训练集中注意力学习、做事。如孩子完成了家长所布置的任务,家长可给孩子一定的承诺,如陪孩子去玩,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书籍等激励性措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去学、乐于去学。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则需要有耐心、细致爱心和宽容之心,用“我的孩子准行”、“我的孩子真棒”、“我的孩子最聪明”等话语勉励孩子,使他对学习充满自信、全面发展。 由于农村人口多、企业相对较少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家庭的隔代教育现象较为严重,爷爷、奶奶对孩子过溺爱,具体表现在老人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生怕孩子不听话、发脾气、惹是生非。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在家里难管理,在学校难教育的尴尬局面。面队这些现象,我经常于接送孩子的老年家长交流谈心,及时告诉他们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利于孩子成材的事例,使他们知道对孩子的教育要严爱有度。孩子的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觉得对孩子教育的责任重大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不管有何种理由都不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有机结合,使孩子健康成长。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只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努力,共同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对家庭教育适时的指导,就一定能保证农村教育的成功。然而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有各自的酸甜苦辣,教育孩子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孩子对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家庭教育,要家长对孩子加以耐心教育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早日健康成长。家长要用爱心,信心和决心去爱护孩子,并严格地要求他们,鼓励他们,教育他们,做事细致入微,不辞辛劳,就一定能使祖国的花朵开得更艳丽,早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家庭教育论文:现代家庭教育教学征文 要对症下药,就必须了解症状如何,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那么面对现代家庭,我们首先要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毋庸置疑,“独生子女”对于现代家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它成为一个教育问题的集结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科技产品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而与学生有密切相关的就是越来越普遍的电脑极其网络世界。电脑网络对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视,信息多元化也是对老师的教学权威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家庭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过分的照顾,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爱劳动、懒惰、吃不得苦、意志薄弱、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 过分的疼爱,形成孩子 “ 一切以我为中心 ” 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由于现代家庭虽群居于高楼间,确缺少邻里联络,孩子少有玩伴、活动单调,容易形成孩子的孤僻、胆小、不合群性格的特点、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适应能力差。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富裕,婚姻观念的变化,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也冲击着现代的家庭,使得现代家庭的离婚率不断的上升。家庭的解体使得原来和谐的组织关系发生了变化,父母之间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要么生活在一种不融洽的气氛中,要么生活在缺少父爱或缺少母爱的环境中。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中也是特别要关注的,老师应该更加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在学业上对孩子抱有较高目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觉得要出人头地,要找好工作,必须要考上大学,而自己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平时却疏于关心孩子的学业,一切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孩子,一但孩子达不到目标或出现错误,有的家长动辄 打骂,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说谎、作弊、自卑、怯懦随之产生。部分学生很害怕家长会,害怕让父母在家庭联系册上签字,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或避免挨家长批评,有的涂改成绩册或干脆撕掉成绩册。在分数的指挥棒下,家长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一些泄气的话语使子女整天为学习过度焦虑、恐慌,失败的滋味非但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反而会使他们失去信心与意志,产生自卑感,而有的孩子则会破罐子破摔,出现逃学、破坏课堂纪律或干脆放弃等一些问题行为。 互联网在家庭中的普及,使得孩子能够更加轻而易举的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在搜索网站上,几乎你能想到什么就能查到什么。这种变革性的知识获取方式,大大冲击了传统的知识“授与受”的传递模式,它使得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宽阔,知识面更加广远,与此同时,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现代社会家庭给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而肩负着学校教育重担的老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做老师的人,都希望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如何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好老师? 做个有爱心老师。 心胸开阔,善解人意,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那种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皆以惩罚为手段或者采取责骂批评的方法,坚信“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合现代孩子的教育了,“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大人都会犯错,何况孩子,所以对待犯错的孩子应该蹲下来,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采取宽容的态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口服心服。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讲课往往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入新课,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在学生感到疲劳时就会来点风趣幽默逗学生快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率高。 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从不强求学生。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学历的高低不重要,关键要勤奋学习,善于学习,严谨治学。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备有一桶水。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所要准备的,也是人格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具体的反映教师的道德观念、面貌和才智。只有老师德才兼备,才能要求学生品学兼优,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教师是阳光,学生则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我愿化为温暖的阳光,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光明,让他们为大地增添更美的风采。 家庭教育论文:剖析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摘要:近年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很多的问题。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一般地说,人都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都是首先通过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再进入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因此,对大多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他们很尊重自己子女的看法;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从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上可以看到我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不足。因此,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言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的成员关系,育儿观,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结果上存在的差异。因而,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吸取美国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下文就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本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讲的是中美两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差异.作者分别从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结果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二大部分讲的是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美国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中国的家长所存在的悲观思维方式造成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家长重养轻教,重物质轻思想,导致了中国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失调和品德问题等.由此也不难看出,美国的家庭教育有着一些我们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如: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第三大部分是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总结,作者认为我国只有变“传统”、“片面”、“封闭”的家庭教育方式为“民主”、“全面”、“开放”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在于: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强调命令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中国家长大都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 在我国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父母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对孩子的教导会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长者恒为师”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然而近年来,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成了中心。家长总是对孩子千依百顺,这种溺爱的行为,造成了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在中国,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懂规矩。 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在孩子小时候就尊重他,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看做独立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尊重和理解。让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有独立的合理思想;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图书,游戏,长大以后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等等。美国父母大多不会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中国家庭很重视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工作。很多家长认为,父母责任就是尽力让孩子生活得更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美国家庭的育儿观非常不同,他们注重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基于这种观念,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美国家长注重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中美两国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方面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生活上包办代替。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 2.社交上过度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 3.经济上任意放纵。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5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 4.学习上过于严厉。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对孩子成绩要求非常苛刻严格。 而美国家长重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从孩子出生,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第一,宁苦而不骄,美国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打工,这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练。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纸了。第二,家富而不奢。美国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第三,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 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另外,美国家长大都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太多压力。他们认为孩子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让他们自己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成功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四)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由于两国育儿观和教育方式不同,教育结果也明显不同。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这体现在:(1)性格倾向积极,遇事镇定沉着,能与人和谐相处,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具有创新精神。(2)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 与此相反,中国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上不亚于西方,但普遍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怕苦怕累,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中国孩子的这些个性和特点,恐怕是与我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二、对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 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哪一种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呢?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的创造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活力的、全面的人。显然,美国家庭教育更能培养个性张扬、有创造力、生存力的“人”,而中国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守规矩”、“会读书”的所谓的“才”。这是中国家庭与学校“合作”进行“应试教育”的结果,这教育的结果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素质。那么,美国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优点呢?与美国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哪些不足?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有哪些呢? (一)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培养平等意识 在美国大人跟孩子谈话永远是蹲下来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父母负责引导,帮助分析,但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提供孩子参加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么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开朗活泼、勇于创新、充满自信。 2、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在国父母很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他们会有意识的为孩子提供环境和条件进行劳动训练,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美国父母认为劳动能给孩子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劳动能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3、注重培养独立能力 在美国,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是靠自己挣钱来读书。美国的家长普遍都支持自己的孩子通过打工、做兼职等来锻炼其独立生活的能力。美国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一间,从没听说过孩子与父母睡在一起。 4、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美国人不会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应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他们认为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二)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1、悲观的思维方式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 从如今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无所谓;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的心态变了,孩子的自信也失去了。 2、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 现在不少父母仅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会忽略孩子内心世界,这样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个性缺陷。剥夺了孩子对人生的正常体验,孩子失去了生存能力;而家长对孩子学习上过高的期望又造成他们过重的精神压力,这种教育十分的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3、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中国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家长喜欢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挣面子。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就有权利支配孩子的行为,而当孩子违背他们的命令时,有的家长就会使用“威严”的家庭暴力,却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他们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 4、缺乏学习和家庭教育的氛围 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过于陈旧,,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既不学习教育知识,也不借签他人经验,教育结果一定不好,只会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结果造成家庭教育气氛紧张,缺少亲情。家长与孩子交流非常重要,其实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更多的是非语言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无一不在言教之中,无形影响,构成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和教育方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孰优孰劣非常清楚。要提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中某些传统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努力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家庭教育论文: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养、品格情操陶冶,文化积淀和智力开发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抓好家庭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偏差。我市大多数家庭把“子女分数第一,学业至上”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而不注重子女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导致部分孩子产生不良思想行为。据调查,约有40%的学生感到压力很大,有30%的学生长期处于紧张、厌倦、压抑和烦燥之中,有8%左右的学生产生反叛心理,自暴自弃或远离校园,混迹社会。 (二)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落后。我市家庭教育中,普遍现象存在着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新旧家庭教育观之间互相碰撞的现象。这对子女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产生了不良影响。亲子之间感情隔阂,关系紧张,父母痛苦,子女产生了发泄欲望,出现反叛心态和“过激’,行为,有些孩子夜不归宿,整天泡在网吧,甚至干那些偷窃、勒索等违法事情。 (三)家庭教育教化功能缺失,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障碍。如下三种情况不容忽视: (1)暴力替代教育。一些孩子在被嫌弃、打骂、捆绑、驱赶中走上歧途。 (2)溺爱替代教育。孩子从小滋长了骄、娇、霸、惰气,不出问题不教育,出了问题错误教育。这些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在思想、意志等方面会变得非常脆弱。 (3)放弃教育或无能力教育。这些家长长期不看书,不读报,不沟通,不作为,整天打牌、打私彩、看碟,脑子里根本没有家庭教育的概念,这类家长在我市城乡中为数不少。 我市家庭教育存在的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影一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是决不能忽视的,因此,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是当务之急。 二、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全市建立的各类家长学校3405所,其中小学家长学校2524所,“一费制”后能坚持办家长学校的学校2287所,占90%,农村妇女学校1380所,其中开设家庭教育课程1091所,占86%,家长学校骨干教师8246人,家教志愿者1965人,家教讲师团823人。虽然全市大多数家长学校能坚持办校,有些甚至坚持得不错,但相当部分是维持现状,甚至有些滑坡和萎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地方领导认为家庭教育工作不是中心工作,也不属于某个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因为未能把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有的是临时应付,短期行为,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二)家教队伍不够大、不够强。我市有60多万名中学生,106多万名小学生,这意味着我们要面对166万学生家长,要为他们不断地提供家教的新方法、新观念,但目前我们的家教骨干队伍仅有1万人左右,这与家教工作的需要是很不适应的。除了人数欠缺外,骨干队伍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大多数家教骨干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教学经验不足且欠缺指导知识。这影响了我市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家庭教育工作的加快发展。 (三)教材不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据调查,目前有的学校仍然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内容较陈旧;有的学校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家教内容为家长上课,其内容的选择也缺乏系统性;有的学校自编上课内容,但欠深度,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由于教材不适合各层次家长的需求,降低了家长学校的吸引力,影响了家长上课的积极性。 (四)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全市中小学校实施“一费制”收费后,取消了家长学校收费政策,有的学校,尤其是农村和困难地方的中小学由于无法解决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家长学校已名存实亡,或者干脆取消;有的学校只能靠学校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提取极其有限的一点经费,在苦苦支撑;有的学校让上课的教师发扬奉献精神维持家长学校的运作,但家长学校的各项活动的开展,家长学校的课本、资料、上课的补助等,都因经费不足而受到严重影响。 三、关于加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教育是关系到社会全局,影响极其深远和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格局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更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特殊重要的作用。中央8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各级妇联、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因此,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名号文精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把家教工作纳入当地的“十一五”规划;要发挥和确立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家庭教育的唱主角的作用指导工作,把办家长学校纳入教育体系,提上议事日程,建立有效工作制度;要充分发挥妇联牵头、教育部门唱主角的作用,协调社会各部门相互配合,发挥关工委 参谋和咨询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家庭教育的合力。 (二)加强对家长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当务之急是恢复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家长学校是我们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要恢复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就要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管理和指氛各地妇联组织要把指导·督查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实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督导评估重要内容;教育部门要把指导、督查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体系,把家长学校师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每年开展一次中小学家长学校的督导检查,使之成为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各县(市、区)尽快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三)扩大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关键。教育部门要发动中小学 教师研究家庭教育工作。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知识、经验、资讯等资源优势,还要通过家访、电话、网站等接受家长的咨询。各地妇联对本地的家庭教育研究会和讲师团的成立一定要抓落实,并依托家教会和讲师团加强对本地家教骨干、家长学校教师进行层层培训,力争打造一支本地区较高素质和较高水平的家教队伍。同时应该组织家教专家、各方面的力量和成功家长等巡回作报告;关工委继续发扬积极参与的精神,配合中小学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四)采取“几个一点”方法解决经费问题。家长学校要正常运作必须有家长的学习课本、资料、老师授课、租用场地等等,这些都得花钱,但目前的“一费制”规定不准收费,因此,建议采取“几个一点”的方法筹集资金:一是各级政府要把家庭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实际需要拨点专项,这是非常应该和十分必要的;二是教育经费统筹解决一点;三是家长所在地的基层补助一点。 (五)编写家庭教育教材,组织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在新形势下,家长学校需要相应的教材作辅助,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和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建议成立市中小学家长学校教材编写小组,组织有经验的学者、教师或相关人员,结合__市家教的实际,编写适合我市中小学家长学校的课本。目前我国已进入终身教育时代,因此,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会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们有责任指导更多的家庭学习开展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家庭教育论文: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 陶行知认为,家长肩负着教育儿女的重任,但不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方法来管教孩子,家长之间要团结,教育孩子的观点要一致。 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班主任只有善于为家庭服务,才不会让家庭教育掉进山谷,才能让孩子走得更宽敞,走得更远。一、让孩子能尝到母语的甜味;二、让孩子能随家长启航;三、让家长不要总用杀手锏;四、家庭教育中的不平衡性;五、利用网络与家长交谈。 我坚信只要让孩子穿合适的鞋,走健康之路,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就会奏响一篇篇和谐乐章,家庭教育就不可能感到迷茫。 班主任 家庭 合适 健康 家庭,一个温暖的地方;家庭,一个和睦相处的地方;家庭,一个充满幸福的地方。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是第一个教育阵地,家庭的启蒙教育更能把孩子领进成功的道路。虽然家庭教育主要由家长来启发、促进,但是教师对家长的引领作用同样不可忽略,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对家长指明方向。只有对家长进行科学的指导,才能使家庭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应让家长深知: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让他明白:彩虹总在风雨后。陶行知认为,家长肩负着教育儿女的重任,但不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方法来管教孩子,家长之间要团结,教育孩子的观点要一致。 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工作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应走向家庭,融入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后天的发展;当然,也同时影响着教师自己。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应让孩子穿合适的鞋,走健康之路,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就会奏响一篇篇和谐乐章。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成功的垫脚石。在平时的工作中,抓德育促学习,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快乐家庭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当孩子们遇到丛生的荆棘时,提醒孩子:你的背后有爸爸、妈妈的支撑,一切坎坷都可以成为过眼烟云。家庭、学校都应成为学生心理成熟的坚强后盾。 我班__同学和我讲了他的一个周末镜头:他正在读英语,当他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中时,妈妈走了过来,他不以为然。谁知过了一会儿,妈妈来了个回马枪,又来到他身边,大声责备道:“读英语声音怎么这么小,像是在读吗?要大声朗读,这样才记得住。” 他不满地说:“我现在不是在读吗?”但是妈妈还是不厌其烦地劝他改变这种读书方法。但是他毫不领情,顶了几句后便气呼呼地回去睡觉了。 经过我苦口婆心地解读,__恍然大悟:妈妈的表达比较浅显,但心意是正确的,像他这种读书方法确实不对,没有什么效果,真不该顶嘴,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应该向妈妈道歉。 人无完人,知道错误应该能够改正,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应让孩子能尝到母语的甜味。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是的,孩子在幸福的港湾里前进着,但他们不知其味,应适时开导他们。他们终究会知道:父母是恨铁不成钢,父母的教诲应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愿他们将在这种幸福教育中领悟成长。 只要把别人装在心上,朝着此路去探索,不畏困难险阻,一定会拥抱爱心。 学校旁边住着一位孤寡老人王奶奶,是村里的五保户,其子在期间被迫害去世,老人在丧子后,整日以泪洗面,导致双目视力严重下降,几近失明,孤身一人,生活很是艰难。得知这个情况后,我、家长、孩子共同成立了“雏鹰爱心小分队”。从那以后,只要是节假日,我和家长经常带领孩子为王奶奶家打扫卫生、晒衣服等。几年如一日。王奶奶虽然现在已经过世了,但帮助孤寡老人的雷锋精神却永远“订”在孩子们的心里。 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哪怕是捡起一张废纸,哪怕是给别人一句问候,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幸福。让孩子能随家长启航,尊老爱幼——千古佳话,这样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益。 陶行知1925年在书评《陈著之〈家庭教育〉》中指出,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素主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其流弊在于“因为父母所施法过严不同,子女竟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去子女之敬意。这都是父母主张不一致的弊端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家长素质的高低程度决定了培育“花朵”的质量,让家长不要总用杀手锏,提高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下面我来回放一下去年的一段场景,我班转来一名叫__的男同学。这是个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已转过3次学,转来刚一个星期,就一天两迟到,两天一旷课,三天一破坏,四天一小偷,其他同学都不愿跟他交朋友,连下课玩耍都离他远远的。我知道情况后并没有责罚这名同学,而是亲自骑车去几里外的这名同学家了解情况。经过家访,了解到了这名同学的很多情况:这名同学的母亲是贵州籍妇女,于五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父亲是个泥水匠,整日酗酒,脾气暴躁,孩子在家就是他的出气筒。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心情非常沉重,找来这名同学谈心,并陪着这名同学回家与其父亲促膝长谈、分析利弊。哪怕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我都将孩子的进步与家长共享。 后来孩子的父亲终于不再酗酒,不再打骂孩子,孩子的脸上也呈现出少有的笑容。我们应时刻让家长懂得 “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而“负责”和“合作”则是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必备的优秀品牌。 世 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唯一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这就是“爱”, 作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小学教师,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人。人生的价值是用实际行动诠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生命的价值是用实际行动饯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诺言。生活是精彩的,因为我的爱没有白白付出,换来的是家长、学生的可喜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我们不能让学校教育独占舞台,应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绽开合作之花。 家庭教育无可替代,任重而道远。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能塑造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新时代的教育应提出 “互换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对家庭教育情况调查说明:93%以上家长期望孩子能进入大学深造。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往往过度批评,甚至谩骂、暴打,常常表扬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唯学论”的思想比较严重。家庭贵在和谐,喊破嗓子不如适时启发,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应像对待弹簧一样,松弛有度,严、爱并举。在不同时期严爱应该有所侧重,儿童时期应以严为主,绝不能放任自流。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给予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孩子的能力,有效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家庭教育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家庭、学校平衡发展的弊端。 家长的教育往往出现父爱与母爱的不平衡性,部分家长整天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奔波,经常把孩子冷落在一边,使孩子缺少父爱与母爱的滋润。有些家庭是父亲整天忙于工作,母亲负责管理孩子,这种家庭的孩子缺乏刚毅的性格,有女性化的倾向。因此父母应主动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教育工作者应主动举办家长学校,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班主任要为家校沟通架起一座有效的教育桥梁。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二是要经常家访。三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有目的、有侧重点的去正确教育孩子,让家长、孩子的心中时常得到爱的滋润。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互相合作,比翼双飞,若脱离学校教育的教育轨道,家庭教育就会徘徊于教育的边缘,甚至误入歧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教育过程的两种主要教育阵地,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 班主任与家庭的沟通方式很多,在闲暇之余,可以利用校讯通把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情况适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我经常给家长发一些教育孩子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比如:如何去鼓励孩子,要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这种良性互动,消除了传统的家校分离状态,使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与配合正常化、及时化。我通过校讯通,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素养,家长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孩子的学习也轻松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之所以这样评价和定义,是因为教师在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进步的事业中,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人从懵懂中走来,又带着文明和智慧前行的历程中,任何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扶持和关爱,家长、孩子更是我们永远关注的主题。 我坚信只要让孩子穿合适的鞋,走健康之路,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就会奏响一篇篇和谐乐章,家庭教育就不可能感到迷茫。爱的代价是什么?就是日后回忆时所付出的一切,内心会充满自豪,难道这不值吗? 家庭教育论文:新时期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进行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教指导的职责,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真正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 最近网络上速传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魂牵梦萦的牵挂,对幼儿园教师真情的期盼!其中一句“我的孩子,妈妈像选择爱人一样地选择幼儿园。不奢望她像我一样地爱你,但希望你像恋我一般地恋她。”更是将妈妈的心声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这一实例,留给我们幼儿园的更多是的担忧、更多的是思考。 作为幼儿园有责任有义务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参与幼儿的活动,倾听家长的心声和建议。从有效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出,只有老师和父母配合好,才能教育出具有美好的心灵,具有创造力、有信心、有责任心、有责任感而且乐观向上的孩子。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好在家教指导上的作用,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达到家园一致的理想教育境界。同时,也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各种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幼儿园服务和回馈社会、帮助家长成长的途径。让幼儿在爱的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健康、和谐、快乐、积极的现代儿童。 那当前新时期我们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应如何进行有机结合?我园进行下列一些工作: 1.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园联系栏、家访、观看音像资料等形式,让家长明白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参与、支持、配合,激发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热情,鼓励家长支持幼儿园教育的行为。如每年新生幼儿入园前,我园都会对新生幼儿家长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办园理念,解决新生幼儿入园时遇到的问题,请家长谈谈自己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理解,请家长观看历年来园内家园共育的图文资料和展示家园共育的成果,让家长了解作为21世纪的合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然要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寓教于家庭的生活之中,又是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亲密伙伴,与教师互动合作,协调一致地教育孩子。 2. 开展多项活动,达到家园教育结合的目的。在日常活动中经常采取多样活动:如家访、问卷调查、培训班、举办讲座,开展有趣味性的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家园知识竞赛、家园主题活动、文艺演出等等,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模式,理解教师的工作性质,能够更加准确客观的评价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家庭教育,大大提高教育效率,提升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所以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我园领导要求每一个教师积极主动注意研究每个幼儿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等因素对幼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①有的家长赞成让孩子与同伴游戏的做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却宁愿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与小朋友接触,有的家长是怕孩子与同伴产生纠纷,怕自己的孩子吃亏;②在对幼儿的评价上,一种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在有些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的优点总在闪闪发光,缺点则看不见或看见了不愿承认,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能干的;③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与幼儿园有分歧;④有些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⑤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家长满意的效果时,有的家长就可能会指责、埋怨教师工作做得不好;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家长对孩子管理严格,有的则放纵溺爱,有的重能力发展、智力开发,有的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⑦有的家长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了解到这些家长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后,教师便可以有目的地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然后根据不同的经历、素质等循序渐进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 。幼儿教育,虽是家长和教师共同配合的教育,但孩子在园的学习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不能一味的依赖家长,将本应该是教师承担的责任全部推给家长,占用家长的时间,造成家长的负担。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家园共育的质量。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学前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与家长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及时武装新的幼教理念,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今年10月份,教育部正式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给学前孩子设定了一个“阶梯”状标准,并确定幼儿各阶段的学习内容及园方的教学要求。我园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指南》的精神实质,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时刻以《指南》为标尺来规范、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又及时向家长们宣传《指南》教育理念,使家长对《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帮助家长了解了3-6岁各年龄阶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使之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真正做到科学引领、家园共育。如让家长明白3、 4岁的孩子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4、5岁的孩子能知道家庭地址;5、6岁的孩子能通过实物操作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除此以外,我园还经常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更好地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阳光小孩和监督幼儿园工作。我们为家长解读《指南》和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时,为了使家长能够迅速理解,常常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如何培养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等方面一一进行详细地讲述,让家长能掌握到指导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幼儿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要注意可持续发展教育,切忌拔苗助长。 在家园共育中,由于采取措施及时,方法得当。近年我园的亲子游戏、亲子绘画、亲子表演、区域游戏等都获得专家和社会的好评,有的甚至参加县、区、市的比赛获得较高的殊荣,同时我园也荣获了十多项殊荣:“模范家长学校”、“模范学校”、“巾帼文明示范岗”、“特色项目学校”、“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 、“早期教育基地”、“省示范学前教育示范区”等等,这所有一切的取得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良好的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一句话点明了学前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让我们与家长共同携手,一起为培养好下一代而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也是最长久甚至终生的导师。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终生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进入到关键阶段,小学时期孩子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以后的人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大多数的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1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据调查,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15%。85%的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有的家长和监护人甚至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有的未成年人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与己无关,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1.2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后,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 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例如发生在3月5日紫金县育新中学两名初二学生为打游戏机入室盗窃杀人事件就是因为缺少家庭教育引发的。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要承担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这部分家长对此心里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反而认为这是生财的一条捷径;更有甚者,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为,甚至让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1.4教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有的家长甚至用暴力“逼”“压”孩子学习,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少数孩子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农村小学生中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时有发生。 1.5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骄”、“娇”二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3)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分严厉。部分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有的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2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果步调统一,相互促进,他们的合力就大,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2.1社会方面 (一)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广播、有线电视、宣传专栏、印发家教知识小册子、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二)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形成乡镇、街道、学校的三级家教组织网络,建立家教领导小组、社区(村)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四)加大投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 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等游乐场所及音像制品、出版物的管理,创作生产、推荐一批健康科学的、有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图书、音像制品,努力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优化农村孩子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 2.2学校方面 (一)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配合社会各职能部门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教子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中心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有的放矢地指导教育孩子,做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三)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袋,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四)建立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似乎已渐渐的被人忽视了,但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一是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二是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三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像医生治病那样“对症下药”,“救死扶伤”,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四是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五是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六是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2.3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说明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人文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狭隘观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的“言、行、举、动”都将在儿童洁白无暇的心灵上铭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对儿童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有步骤的教给儿童应对进退、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儿童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与感化。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长,被教育者是子女。在这个关系中,家长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是家庭大厦的支柱,是子女生活的依靠,家长与子女一般地说是朝夕相处,利害与共,命运一致,关系亲近,这种特点的生活环境,家长具有权威性,使孩子非常尊敬家长,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和其被子女的尊重,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但优势能否发挥出来,家长能否与子女亲密无间,能否严格约束自己,受到子女的尊重,这就看家长的修养如何?若家长的素质、言行不足以让孩子依赖,家长经常说空话,那么孩子就不听你的话,家庭教育的特点、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紧跟时展,不断吸纳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从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五)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要多鼓励,不要总是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4结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强盛是扎根在家庭这一基础之上的。只有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推进和发展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对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战略决策 美国着名决策大师赫伯特·西蒙说过:“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使公司起死回生,而一个错误、不切实际的决策会使公司濒于破产。 战略决策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其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败和企业的兴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决策。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对于决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说法不同。一种简单的定义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就是决策”。一种较具体的定义是:“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则将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对于这一定义,可这样来理解: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企业领导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这就要求领导人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领导者在决定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收集多少信息以及从何处收集信息等问题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配。只有在收集的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付出的成本时,才应该收集信息。 因此,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不经济,而信息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失误。 决策的几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决策有下列几种类型: 1、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按决策影响的时间划分,决策可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长期决策是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如投资的选择、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组织规模的确定等。 短期决策是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短期战术决策,如企业日常营销、物资储备以及生产中资源配置等问题的决策都属于短期决策。 2、战略、战术与业务决策 依据决策的重要性,可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这些决策牵涉组织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的特点。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企业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设备的更新、新产品的定价以及资金的筹措等,都属于战术决策的范畴。 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属于业务决策范畴的主要有:工作任务的日常分配和检查、工作日程的安排和监督、岗位责任制的制订和执行、库存的控制以及材料的采购等。 3、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按决策的主体划分,决策可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集体决策是指多个人共同作出的决策,个人决策则是指单个人作出的决策。 4、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按决策的起点划分,决策可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它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环境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 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就是追踪决策。因此,追踪决策是非零起点决策。 5、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划分,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组织中的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例行问题,另一类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如管理者日常遇到的产品质量、设备故障、现金短缺、供货单位未按时履行合同等问题。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组织结构变化、重大投资、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长期存在的产品质量隐患、重要的人事任免以及重大政策的制订等问题。 6、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按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序划分,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个方案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目标指导着决策过程 一般情况下,决策的过程可以分为七个方面: 1、发现并诊断问题 决策者必须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从而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不失时机地发现问题并诊断问题。管理者通常密切关注与其责任范围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外部的信息和报告以及组织内的信息。识别机会和问题并不总是简单的,因为要考虑组织中人的行为。有些问题可能根植于个人的经验、组织的复杂结构或个人和组织因素的某种混合。因此,管理要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 2、认真识别目标 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是通过目标来体现的。所以,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根据时间的长短,可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术决策,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业务政策。无论时间的长短,目标总指导着随后的决策过程。 3、提出备选方案 当机会或问题被正确地识别出来后,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管理者常常根据个人经验、经历和对有关情况的把握来提出方案。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需要从多种角度审视问题,还要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 4、评估备选方案 确定所拟订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即确定最优的方案。为此,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 对优势/劣势的能力。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以及比对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5、慎重作出决定 管理者作最后选择时必须要慎重,但作出决定仅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步骤。由于最好的决定通常建立在仔细判断的基础上,所以管理者要想作出一个好的决定,必须仔细考察全部事实,确定是否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并最终作出选择。 6、组织实施战略 方案的实施是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方案选定以后,管理者就要制订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7、进行监督和评估 由于一个方案涉及的时间可能较长,在这段时间,形势可能发生变化,而初步分析建立在对问题或机会的初步估计上,因此,管理者要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 摘要:现代经营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企业把伦理道德意识普及到经营管理之中,伦理道德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的写作在于唤醒企业及整个社会对企业伦理道德的关注,树立“利润与道德并重”的新观念。文章通过对伦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于企业中的典型伦理道德问题的分析,明确关注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企业 经营管理 伦理道德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的运行及经济目标的实现,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的意识及其伦理道德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它参与着经济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人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人在进行经营管理,又是针对人的经营管理,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是现代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进步,伦理道德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企业伦理道德是指活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规则、道德行动的总和。企业伦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内涵于企业活动之中,包括管理伦理、经营伦理、竞争伦理、质量伦理和职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1. 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问题的形成 经济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是体现人类素质 ,尤其是精神素质 和劳动水平及劳动态度的活动,其实质是人类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问题。企业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细胞,主要是由人和物组成,其中人是主要因素,是生产力中的活的因素。一个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实际上就是其员工的素质、精神面貌的体现。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已经是人格化的企业,构成企业主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的,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要注重伦理道德。 道德是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系、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意识,而伦理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结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任何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要与他人交往,发生联系,影响他人或社会,也会与他人或社会发生矛盾,而道德就在其间起着按一定的社会要求调整个人行为方向以及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同时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得到自身的肯定和发展,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特殊意识的表现形式,又是人肯定自己、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其行为自然要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整体素质提高很快。对为人类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和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近代社会,许多企业的行为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上往往带有轻视社会性和人性的倾向,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干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勾当。而且因为众多企业的发展具有短期性,造成现在全球性的污染,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物种灭绝,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后果,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现在人们开始关注的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就是要制止这种传统的利益第一主义和企业至上主义倾向,清除并防止由此而造成的各种弊端,使企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或组织的行为,首先要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制约,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发展起导向作用,而法律、法规等制约着企业的行为。但是,人们制定的法律条文、规章不能涵盖人类全部生活内容,约束人的所有行为,其所制约的行为是人的基本行为,其标准也往往是最低标准,有时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许多企业经常钻法律的空子,或仅仅达到不违法,这样的行为是不利于人类总体利益和长期发展的。 伦理道德作为非强制性的社会约束机制,与法律的“硬约束”相比,是一种“软约束”,但正是这种特点使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主动而无形地对人们施加广泛影响,起到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通过加强道德约束机制,可以使人们的行为从“他律”转向“自律”。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伦理道德深入贯彻于它的每一行动中,那么它会自觉地按照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发展更符合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更新。20世纪初期,管理理论处于经验管理阶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远远落后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都很低。为解决这一矛盾,美国的泰罗最先提出了科学管理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理论以“经济人”假说为依据,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人们进行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报酬,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缺乏伦理性研究,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仅看成是物质关系,而忽略了心理上、道德上的关系。这一理论很快被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所代替。梅奥通过“ 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是“社会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有次要的作用,员工更注重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相处和受到尊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生产积极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理论增加了对人性的研究,重视被管理者的心理、道德等因素对人的激励作用。后来,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进一步发掘了人的内在因素,尤其是强调伦理道德因素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根到底是一种内在价值-----伦理道德的需要,它反映的正是人们的一种价值观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对人际关系、道德关系和谐的愿望。道德要求的满足是属于高层次的激励因素。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威廉.大内所提出的“Z理论”进一步肯定了道德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他提出:“信任、微妙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性,如果缺少上述三点,没有哪一个社会的人能够获得成功。” Z理论强调尽力在企业内营造一种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充分体现出从性价值是管理的最高体现的思想。 总之,无论从企业的内部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都迫切需要企业进行伦理道德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2.伦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伦理道德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对企业发展施以影响。在企业内部,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校正人们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软约束,它能使企业人员明确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等一系列相互对立的道德范畴和道德界限,从而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善恶观,提高工作效率道德水准。伦理道德以其规范力量,有助于企业确立整体价值观和发扬企业精神,有助于群体行为合理化,提高群体绩效。没有伦理道德素质的普遍加强,最终将防碍企业发展的力度和速度,甚至将企业的发展引上歧路。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方根发挥着以下作用:1.崇高的企业目标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崇高的目标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赋予了企业一种庄严的使命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配置。3.管理者运用伦理手段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4.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可以增加企业的内聚力。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主要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决定,它能产生威信,使管理者赢得员工的信任,有助于二者之间的沟通,它能产生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产生强大的内聚力。5.产品伦理道德内涵是企业立足社会的保证。产品质量、企业信益和服务是一个企业立足社会的三大要素,产品伦理道德内涵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一流的产品意识,坚持信益高于一切和坚持一流的服务意识和行动。6.注重社会效益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企业不仅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而且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履行社会的义务和完成社会的使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7.高尚的道德觉悟是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伦理道德作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非经济因素,日益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和不 可替代性。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问的存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3.1 传统道德观新道德观的冲突问题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会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一些沿袭下来的传统道德观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但其影响还会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存在,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如果此时与时代相适应的新道德观还未形成或其影响力还不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处于一种矛盾与迷茫的状态。 这种情况如果在企业内部发生,也会使管理者陷入困境。如果继续沿用旧的道德观,因其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符合,对企业法的发展不利,采纳新的道德观,又会引起那些依旧遵循旧道德观的员工的抑制甚至反对,对作好工作同样是个阻力。此时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坚决克服这种阻力。首先,管理者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只有自己的立场坚定了,才有可能影响别人。其次,对那些坚持旧观念的员工,一方面要因势利导,比如请一些员工比较信任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公开发表新道德观的讲话,或是让员工通过适当途径了解施行新的道德观给企业及个人带来好处,让员工在认识上有一个转变: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奖惩手段强制推行新道德观,但需要注意,这些奖惩的后果必需与奖惩对象的直接利益密切相关。在使用奖惩手段对,可多用奖励手段,因为若使用惩罚手段的措施不当容易引起抵触和反对。此外,奖惩手段的使用,在员工能够自觉遵循新道德准则时,可以逐步淡化,直至取消使用。 3.2 因地区差异造成的道德观念不同形成的道德困境 道德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会影响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道德观的形成。 现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企业管理者来,不能不面对众多的国际化问题,当然也包括伦理道德问题。对于一家跨国公司来说,其下属子公司分布于许多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道德准则又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中国公司要在一个文化风俗迥异的地方开设企业,是坚持入乡随俗不是采用本国的处理方式,就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事实表明,竟是入乡随俗或没用本土作法都不可行。 对跨国公司来说,若有可能制定通行世界的,有一定普遍性的伦理行动基准,那么企业行动就更容易展开只要遵守它就可超越不同国家的法律,有助于实现一致的社会公正。但问题在于这种想法的现实性,目前的世界潮流是普遍性与多劳多得并行,一方面是从各种国际组织大量涌现上看到的统一趋势,另一方面是尊重民族、地域、宗教、不同产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待的多元化趋势。不经协商由单方面自以为是地强加给对方的普遍性是不受欢迎的,而一味的强调多元化又有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的危险。现实情况是,在一国被认为是正确的事物在他国未必是正确,同时因各国的伦理规范不同而引起摩擦和麻烦时,又问题以某些共同点为基础找出共同的伦理规范。一般来说,任何一国的首先观念中都存在一些糟粕,对于这部分应放弃,对一些违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观念应进行改造。总之,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不应拘泥于任何一方的固定模式,而应站在一个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取长补短,并逐步地在全球范围内将一些普遍行为规范化、制度化、令参与国际活动的团体或国家队有所依从。 3.3道德与法律的要求高度不同而造的管理困境 对于企业的行为,法律与道德都起着制约作用。法律起着最基本的强制作用,但一些法律要求不如道德要求更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另外,用法律约束也有百密一疏时,加强伦理道德约束对法律约束有补充作用。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而为达此目的,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没有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社会的道德规范对一些企业及管理者来说形同虚设。企业中有些就是合法不合理,更不符合道德要求。在20世纪年代,佛罗里达州国际血浆公司经常从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收购血浆,然后高价转卖,当尼加拉瓜发生大地震时,公司该立即从非洲低价买入一批血浆,然后高价卖到尼加拉瓜,从中获得了高额利润。该公司的行为没有违法,也?了利润最大化,但却违背了最基本的人道主义,违背了道德。该公司的行为受到了美国公众的一致谴责,并被该公司所在地政府吊销了商业牌照。 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企业那种违背道德却不违背法律的行为不会再坐视不理。目前针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西方理论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即:企业社会责任论“不仅要求企业追求利润,更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其行为不公要合法,更要合理,合乎道德。即使一个企业在短期内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其行为如果缺乏道德性而不被公众认可,最后损失的还是自己。只求利润不讲责任,遵守法律但违背道德的作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作为管理者应高瞻远瞩,为了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发展,即使牺牲一些眼前利益也值得。只要能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企业的业务必定会蒸蒸日上,利润不会成问题。 3.4如何对待员工的合法权益问题 员工作为企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权益的维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有的企业中,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与保障,比如言论自由权、隐私权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权利。有关资料表明,有的美国公司以保证企业的商业秘密为由,私自拆阅员工信件,窃听员工私人电话。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外资企业中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在我国的一些外交企业,外文管理者对我国员工随意打骂处罚,为防偷窃搜身等事件屡有发生,这种现象在其它不发达国家也屡见不鲜。甚至,有的连员工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1999年4月,广东番禺一台资企业发生火灾,因平时为防工人私自外出,紧锁车间大门,并且未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致使几十名工人丧身于火海之中。员工作为企业法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服从企业合理的规章制度,但象上述那样员工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只会令员工对企业伤心\失望,甚至公开抵制,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关心企业的发展,更要注意对员工的关怀。这些关怀不仅包括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只有这样都会使员工有安全感、归属感,都会真心实意的为企业作贡献,有利于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气提高。 3.5 如何正确对待消费者的问题 消费者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最后享用者,有权利对其所需进行选择,“消费者是上帝”这 一口号日益深入人心。作为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则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上学的问题。 目前,一些企业坚信,生产不仅可以满足消费,也可以创造消费。首先谈生产满足消费中的问题。许多企业为了达到销售自己产品或服务台的目的,采用欺骗或蒙蔽消费者的手段。比如对商品的性能夸大其辞,对商品本身潜在的危险性避而不谈,使得消费者不能做出明确的选择。可以说,消费者不能理智地选择商品或服务,其中最主要的负面原因就是企业提供的信息不充分或信息失真。西方有些国家正在进行的消费者运动,提出了“消费者有权知”的口号,我国的一些服务行业也提出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的承诺,并且世界各国消费者维护自己消费权利的意识也逐步加强,这给企业脉管理提出一个新的思考是在题,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了解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在创造需求方面同样值得企业的管理者深思。人的需求有的是合理的,而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如吸烟问题,吸烟有害健康已是人所皆知的常识,但仍有许多烟草公司为了扩大市场,在宣传上引诱人们吸烟,特别是青少年和妇女。这样创造出来的需求我们宁可不要。随着人类处我保护意识及辨别能力的提高,这些所谓创造出来的危害人类健康安全甚至人类生存的需求,只会遭到谴责、抑制,而这样的企业最终只能走向灭亡。据报道,1999年美国因吸烟受害的消费者向法院起诉烟草商,烟草商败诉向消费者赔偿约达4000亿美元的损失。如何开发人类合理、健康的需求已经成为一个摆在生产者面前的道德问题。 3.6如何处理与其它企业的关系问题 企业自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者绞尽脑汁,有的甚至采取非法或合法不合理的手段。从短期看,有时采用一些不公平的竞争手段会给企业带来一时的盈利,但随着法制的健全,以及社会对公平竞争的重视,这些手段会失去用武之地。即使在目前,彩不公平手段也未必凑效,如果大家都参与了不公平竞争,到头来只会两败俱伤。比如在工程招标中,投标方都向招标方负责人进行贿赂,使得中标值超过招标方的最终承受能力招标方只能放弃他们,从而使第三者得利。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水平与能力上下功夫,同时还要为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各个企业都这样做了,才能真正的使社会处于一种良性的竞争状态。 3.7 企业管理者自身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中的决策者和行为带头人,其自身伦理道德问题不容忽视,。在企业人员的招聘和内部人员的提拔问题上,有些管理者往往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用人唯亲、优先照顾自己的亲人朋友等,完全不顾其能力是否与其所要从事的工作相当,结果造成企业中一些人员素质低下,身在其位而不能谋其政。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以及管理者自身的形象。在企业管理中,有的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处处为个人的私利着想,因此,贪污受贿、损公肥私、腐化堕落等现象在一些人身上屡见不鲜。管理者的个人作风会影响到企业风气,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3.8企业员工的道德问题 企业员工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他们的道德状况对企业发展同样至关重要。缺乏职业道德、损害企业形象的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员工身上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保障。企业形象是全体企业成员共同塑造的,员工的职业道德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企业形象不佳,正是由于个别员工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造成的。对待消费者态度生硬、行为粗暴,甚至发生伤害消费者的行为,此外还有大量拒绝服务等现象,这些都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犯和蔑视。由于这些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低下,而最终损害的是企业形象和利益。 另外,现在许多员工对企业无感情,责任意识淡薄,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物质利益,对企业的发展不感兴趣,有的员工为个人私利的获得故意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到正当利益的获得。 4.强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 在企业法的经营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加强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来完成,而伦理道德建设要从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同时入手考验做到更全面,更彻底。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要澄清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企业伦理道德建房与盈利的辩证关系,认真处理好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同时企业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境界。 4.1加强社会监督,约束企业的行为。 企业作为社会的成员,其行为也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对企业的监督应是一个全方位的监督,可以从法律监督、环境监督和自我监督三个方面来考虑。 法律手段作为国家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具有到高无尚的权威。以法律监督为手段促进道德建设,首先可以提高道德的权威性。道德只是对人们行为(包括企业行为)的一种软约束,而将一些道德观念上升为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来执行,可以使其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提高权威性,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公认不违的原则。其次可以增强道德的规范性。道德具有明显的社会效力,不能只是抽象的原则,必须使其变为具体明确的行为准则,而法律条文的制定,将一些道德要求条文化,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通过法律形式对企业行为加以具体的限制,也可使其行为规范化。第三,可以强化道德的监督性。道德固然以扬善为基本特征,但惩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法律监督以强制为特征,是更严厉的治恶性手段,以此来监督企业的行为,对各种非道德行为必定会起到震慑作用。法律监督手段可以强制性地为企业行为确定价值取向,有助于迅速扭转企业行为失范的状态。 环境监督是检验企业是否履行道德义务必一种不可少的手段。如果道德环境过于宽松,没有约束力,会有损道德行为的施行,严格的环境监督则能够防患于未然,时时监督企业弃恶性从善,加速道德风气的改善。环境监督包括三种方式:第一,传播监督,即大众传播媒体对企业善行的褒扬和恶性行的谴责。这种监督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社会舆论效力,使善行者受到社会的尊重,恶性行者受到鄙视,从而提醒企业时时检查自己的行为。第二,人际监督。在道德环境空间增大,变动增加的情况下,企业的人际关系流动性与陌生性也相应增加,此时更须加强人际监督。现在,企业的竞争者、合作者、服务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广,企业行为更加社会化,通过彼此的监督,才可以使各企业的行为进一步符合道德规范,这样有利于企业间扩大交往,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第三,组织监督。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如官方的、行业的、民间的)对企业行迷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使企业的非道德行为无处藏身,从而能有效促进企业日常行为的改善。 道德行业最终要靠具体的行为个体来完成,如果个体的道德行为是在监督和强迫之下完成的,就算不上真正的道德行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每个道德主体需要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要求内在的道德义务,用健全的道德性来指导其社会行为,从而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其中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磨炼、道德修养的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自我监督是贯穿于其中的不可必少的环节。企业只有在自我不断的对照、反省、提示、监督下道德境界才可能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高度道德觉悟的个体。 4.2企业管理者提高认识,处理好各种关系。 4.2.1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 企业讲利,既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之需。如果一个国家大部分企业都亏损,那么,整个国民经济就会陷入困境。因此,企业“言利”、“求利”是正当、符合道德的。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是否 “言利”与“求利”,而在于如何“求利”。如果把企业求利看作是企业活动的最终目的,那么在企业利益实现的过程中,企业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就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企业“求利”,必须坚持目的与手段在道德上的统一性,即善的目的必须要用善的手段来实现,对利益的获取必须“取之有道”“以义取利”。这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一条重要道德原则。 4.2.2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企业自身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它既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独立实体,又是社会国民经济整体中的一部分。因此,每个企业时刻都面临着国家利益与企业自身利益的矛盾。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兼顾国家利益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兼顾国家利益是我们判定一个企业形象的客观标准。企业应该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为指导,自觉维护和兼顾国家利益,处理好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另外,在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中,还必须处理好企业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一些企业为了当前的蝇头小利,不顾国家法律、法规,不讲社会功德,损人利已,唯利是图,这种行为最终必定会葬送企业法自己的发展前程。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没有长远远光,只顾眼前利益,利欲熏心,不顾企业长远利益,实质上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极不负责.这种得不偿失的企业短期行为,是每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杜绝的. 4.2.3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竞争给每个企业以压力,又给每个企业以动力,它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不断努力奋斗,积极进取:不断的在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完善自身,增强实力,经求在竞争中不败,在竞争中争先。企业与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个企业都要处理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企业在市场中是地位平等的竞争对手,因此,企业之间竞争必须坚持“公平竞争”的道德原则;其次,企业之间作为竞争对手不是战场上的敌手,因此市场竞争反对尔愚我诈,不择手段;再次,市场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的,这就要求企业在竞争中要讲协作,要处理好竞争能力与协作的关系。“尊德守法、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实力求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市场有序进行的保障。 4.2.4处理好企业行为与企业行为责任的关系 任何一个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这是个体道德行为中的一条重要伦理法则。如果我们把一个企业看作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那么这条法则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行为若触犯法律,企业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企业的行为若违背社会道德,企业就应承担其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自身的行为与责任的关系,不能只顾赚钱、不顾行为后果。企业只有明确了自身行为及其行为责任的关系,才能认识到哪些事情该做,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从而极大提高企业尊德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同时,加强企业自身行为责任的认识,还有利于企业培养产品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那些采用违法乱纪手段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那些靠欺诈哄骗获得暴利的企业,要加大打击力度,追究其行为责任,依法严惩。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就是要从企业的行为责任意识入手,才能最终达到实效。 4.3加强企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道德境界 企业道德教育是企业道德得以转化为员工的内在品质,对企业管理实践发生作用的必备环节。在日本企业界,员工的道德教育始终是和企业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许多企业悬挂着“伦理进入企业,心灵进入工作场所”,“在企业中要有伦理,职业上要有心”的口号,他们以“明朗、爱和、喜劳”为中心内容普遍开展伦理道德教育,启迪和培养员工的心灵。可以说,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的业务素质,更取决于其道德潜力。 企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人生观、责任观和良心观的教育。通过对员工在这方面的综合教育,使员工树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把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陶冶员工的道德情感、营造以情侍人的道德风尚,教养员工的同情心和仁爱心;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员工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作贡献,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论策略性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效用 策略性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是于9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潮的,具有全面性与前瞻性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倍受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管理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在现代企业求生存谋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是现代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招。其特点是当企业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逐渐重视整体的策略规划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大趋势,成本管理与企业策略的相结合,势必使企业跨出内部控制的单一角色,迎接外部分析的新领域,以巩固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的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趋白炽化,企业经营的策略规划与管理( STRATEGY PLANNING MANAGEMENT)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最佳策略并付诸实施,无疑是企业决策者必须面对的最重要问题,尤其是我们这种外向型企业(注本公司的产品100%外销)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冲击更大。正因如此,我们针对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出发点,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实行这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经过3年多的实践检验,有力地证明了当初的决策是非常明智而理性的,选择是正确而有效的。它使公司走上了一条质量效益型之路,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局面,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行列(2002年排名20位,2003年跃居第15位)。 一、项目选择的理由 由于连续多年受到全球电子行业萧条及印制电路板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致使公司的产品──双面板及多层板成本偏高,消耗过大,交货期较长(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缺乏有效的竞争,增加了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其负面效应表现为客户投诉多、抱怨大,公司订单剧减,生产任务不饱满,生产效率低下,最终导致企业生产不景气、大量裁员,士气低落的恶性循环(未达到公司的设计能力和投资的预期效果)。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们深知企业内外环境是会快速变迁,未来将面临高科技、高竞争的动态环境和强大压力,为有效地评估企业经营绩效,预测企业所处的优势与劣势,以求在危机发生之前加以消除,从而推动企业蓬勃发展,策略性绩效评估制度之发展则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而成本管理正为策略性绩效评估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基此,二者之结合应用,相辅相成,将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摆脱困境,扭转局面,我们紧紧围绕确保交货期、降低成本、改善品质和服务这个中心主题,从确立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入手,展开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和管理创新活动,使之富有成效。 二、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何谓策略性成本管理呢?策略性成本管理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一定的目标利润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反算企业各项目标成本或控制指标,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最终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将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在动力,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发展良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策略性成本管理流程图如下: 策略性成本管理主要包括: 1、竞争策略之研究──从成本策略及差异化中加以选择,并针对成本计划,期望能对营业及组织上有所突破。 2、实施竞争者分析及标竿制度──藉此在成本基础上协助目标之设定,同时了解并掌握营业与组织等作业流程的差异性。 3、经由策略性成本管理,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位置,同时知晓同行业挑战者能力的强弱及企业欲进入的产业状况。 4、确定、了解并控制关键性成本动因,注重企业长期与短期绩效并重、竞争优势和发展良策并重。 5、在兼顾财务面和竞争面的情况下,依据企业策略规划,将成本管理目标化,并评估组织转型的可能性和企业发展策略随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当然实行策略性成本仍有其它许多工具,诸如分析成本活动,以了解价值链与成本之间的变动;以较低的成本重新设计营运或组织的各项活动,期望能提高其价值。不过,在运作策略性成本管理时,应有下列认识: 1、策略性成本管理是一项富有实效的管理技巧,它绝不是一种流行新潮的花架子。 2、策略性成本管理是提供企业达成财务与竞争优势的重要阶梯。 3、当管理者积极学习并有效地使用策略性成本管理工具,将可产生独特的效果。 4、经由策略性成本管理,除使成本能够下降外,亦同时可以提高品质、改善服务、确保交货期(JIT),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5、策略性成本管理是组织迎接新挑战与绩效评估的锐利武器。 三、策略性成本管理的方法步骤 以往,绩效评估多以企业的财务绩效为主,但时至今日,我们深切了解企业欲长期高效发展,必须能准确推测客户有哪些要求和期望,企业能满足客户期望的成功率如何,交货期的准确率多高,市场竞争价格多少,品质或服务水准怎样等,上述事项均应经常性或定期评估,以增强我们的管理水平、提高警觉,及时发现问题,在客户抱怨甚至取消订单之前即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这一点对我们这类以接单为本的企业尤为重要。 针对印制电路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情况,我们于2001年2月起开始采用策略性绩效评估方式,以求增强市场竞争力。首先,对公司的主要客户,如加拿大北方电讯(NORTEL)、美国电报电话(AT T)、德国西门子(SIEMENS)、瑞典爱立信(ERICSSON)等跨国公司咨询其有关产品交货期、品质、服务和可信赖性状况,以及其他约定事项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解。经调查的信息反馈得知客户并非十分在意本公司引以自豪的卓越工业技术,反较关切成本(COST)、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准时交货(JUST IN TIME)四个方面之绩效,但是客户对此四项绩效并不满意,因此我们特别成立了改进小组加以检讨,经反复比较和广泛讨论,确立把满足客户期望放在首位,视客户意见为最高的命令,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而全面展开。其次,鼓励和支持中层管理人员依各职能领域找出影响其绩效的重要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为配合策略目标将评估指标定为:准时送货、产品制作周期、产品成本,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亦以客户关切点为中心,掌握客户通常关心的事项是:1.有订单时,能否满足交货期(JIT)?2.品质是否达到水准?3.服务是否满意?4.成本多少、是否合理?与此同时,亦应考虑公司:1.是否有能力满足客户的期望?2.有无合理利润可获得?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任何优势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必须把自己置身于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下,不断努力拼搏,才能做到相对优势的动态发展。 在实施策略性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一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达形成共识,把市场机制、目标责任和成本考核引入企业内部,在全厂员工中树立“三个意识”教育,即忧患意识,成本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二是确立客观现实的“成本目标体系”,规定纵横有序的“成本责任体系”和建立严格完善的“成本考核体系”。具体表现为全面把握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前提,以总成本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目标体系分解为公司总目标、部门子目标、班组小目标及个人具体目标。突出“四性”,即指标的合理性、手段的全面性、管理的严密性、政策的激励性,大力贯彻“四”字方针,即“算细帐、查漏洞、找原因、订措施”,做到“三个结合”,即策略性成本管理与达标升级相结合,策略性成本管理与开展自主管理、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策略性成本管理与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小改小革相结合,较好地体现了“基础管理扎实、目标分解明确、系统管理协调、考评体系科学”的原则。 四、策略性成本管理的经济技术效果评价 为了全面、客观、有效和准确地评价我们所采用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法的实际收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能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企业经济技术效果的指标体系,唯有如此,才最有说服力,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力求从定性与定量、长期与眼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评价。 反映我公司经营绩效的硬性指标是从定量、短期和经济效益方面加以衡量。由表一和表二可见,从2002年至2003年,公司的产值、销售和出口创汇分别以年均65%、65%和46.5%的速度递增;盈利则以年均约1.5倍的速度猛增;人均产值、人均创利、人均创汇和每百元固定资产创利也实现高速增长,分别以年均36.44%、101.27%、21.8%和68.12%的幅度增长。特别是公司的高科技产品含量不断增大,即多层板的年均增幅高达1.6倍。与此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高,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逐年上升,分别以年均6.7%、4.9%的速度增长;准时交货率和成品合格率有明显提高,分别以年均3.17%、1.89%的速度攀升;双面板单位生产成本、多层板单位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平均每年分别以32.83元/m2、23.6 3元/m2的幅度下降,仅节约成本一项3年累计高达134 1.41万元,平均每年为447.14万元(7.29×17.36+0.55×17.3+12.07×75.1+ 3.36×41.71+18.51×6.03+3.97×11.87=1341.42万元)。在2003年度印制行业协会的统计报表中,我公司双面板产量、实现利税为第一位,完成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为第二位。全员劳动生产率、每百元固定资产创利,人均产值、人均创利、人均创汇等多项指标也是居全国领先水平。而从软性指标(定性、长期和社会效益)方面来评估,可知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大有提高, 与客户建立了长期、友好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客户的信赖和青睐,赢得大批订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之基础。这属于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难以定量评估。由此表明,公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收到令人可喜的成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增强了我们推行管理现代化的信心。 五、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创新特点和推广价值 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 把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市场竞争的压力自觉地化解和转变成企业管理的推动力。策略性成本管理法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较大突破:1.在准时交货(JIT)方面实现了突破。 它以第一时间全面满足客户期望为最终目的,根据客户的需要和约订,准时提供优质、实用和经济的产品,其导向模式的重点在于竞争策略,核心是讲究全球最流行的准时交货。2.在价格方面实现了突破。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为起点,它的公式是价格-利润=成本。即价格决定成本,改变了传统的“成本+利润=价格”的成本价格定论。策略性成本管理法认为,市场价格是企业生产的客观尺度,应根据市场价格来选择、确定成本,成本以不能突破市场价格的规定为限,达到增加盈利和增强竞争的目的。3.在成本理论方面实现了突破。策略性成本管理系统包括产品成本与作业成本、战略成本与短期成本、数量成本与质量成本,具有全面性、预见性和动态性,其目标是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较现行成本管理的适用性更强、范围更广、效果更好。正是遵循这个法则,3年多来,我们一直把按时交货、品质、成本和服务放在首位,经过多方努力,成效尤为突出和显著,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加拿大北方电讯和德国西门子等客户对我公司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为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商誉,赢得大批订单。我们的这种做法包括目前流行的准时交货(JIT)、总成本控制和灵活地应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最明显的优势是运用了管理会计,它不仅要求用精确的成本数据、变化数据和利润数据提供资深的管理,还要求利用策略性成本管理体系去陶冶磨练员工的行为,使之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策略相吻合,力求在这方面为国内企业树立一个成功的典范! 综观我们率先运用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得出一个结论:企业只要在管理现代化方面积极探索,就能走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正是按照这个准则,我们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所建立起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收益性,是对传统管理体制的全面挑战和彻底反思,强有力地推进企业向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方向发展。这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手段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竞争能力,是现代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制胜法宝。从整体的环境来看,大家都处于同种外部环境,为何我公司能在短短几年里,使企业走上了低投入、高产出、大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这其中的经验确实值得许多企业学习、借鉴和推广。我们所使用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和针对性。在实际操作上,SCM 模式要求企业必须在较高层次上实现科学管理与灵活创新的同步增长。现在,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就不能再沿用过去老一套的做法,完全需要靠企业自己,因此,学习推广现代化的管理科学和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与极为紧迫,它是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走向市场经济的一条非常现实有效的途径。现把策略性成本管理与现行成本管理列表进行比较,从中可见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创新特点明显强于现行成本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科学的升化和提高。 表三、现行成本管理与策略性成本管理差异比较 管理与技术一起,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因而,我们历来都非常重视和强化企业管理工作,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实践体会到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方能实现。以管理为主线、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求发展,这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永恒真理! 六、对巩固和发展策略性成本管理的打算 在运用策略性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认为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决不会停止不前,因而、我们希望在继续巩固和运用该管理方法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和充实策略性成本管理方法,以求有所进展、有所创新和有所突破,积极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出较大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致力于在当今管理理论的前沿大胆探索,不懈努力追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现代化道路。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讨 论文摘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改变国企经营者由政府指派的传统做法,使经营者脱离干部系列,逐步形成一个以经营管理企业,使企业效率增大为职业的独立的企业家。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营管理者 激励与约束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国际化又是大势所趋。我国的企业要生存,就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足之处,其中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改革,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 1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由于受旧管理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大多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尽管一些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也实行了年薪制,但机制并没有根本上改变。受旧的传统意识的影响,激励约束监督强度非常微弱,致使企业经营不能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1.1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缺陷的分析 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对经营者并没有完全的激励机制。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激励为主,适当的物质刺激为辅;二是隐性的控制权收益。 第一种,片面的强调精神作用,忽视了物质刺激的作用,这对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经营者,在短期内会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但对长期在位的经营者来说,物质的需求和欲望往往成为其行为的决定力量。如红塔集团董事长楮时健,1978年出任厂长,经过l7年的努力,使红塔集团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现代化烟草行业。17年企业上交利税1000亿,而他个人合法收入只有几十万,仅相当于一名歌星一场演出或一次广告的收入。褚时健走向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他对企业的贡献未能得到合理回报也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激励约束机制看,激励不足约束不力,必然导致一部分经营者由功臣变为罪人。 1.2国有企业约束机制缺陷的分析 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也有约束机制,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还是比较“完善”的。既有来自政府、上级机关的监督,也有来自党委、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还有来自职代会的监督等。但没有一种监督能真正的落实到位。当前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监督约束职能不到位。监督法律条文不具体不完善。二是企业监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职能,企业的监事会由于其主管部门明确,监事主席一般由公司上级领导或政府官员兼任。公司内的副监事长,职务比董事长、经理低,他们的工资、职务升级等均由其“监督”对象来确定,并且都是兼职,因而形同虚设。其三,企业外部、内部的约束监督主体政出多门,缺乏合力。 2构建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要解决矛盾 2.1要解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矛盾 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承认企业家才能和贡献的特殊性,把它从劳动要素中分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要素参与分配。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发展劳动价值论,接受要素价值论相对科学的一面,把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和劳动等同起来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 2.2要解决企业家市场化与党管干部原则的矛盾 发挥作用。优秀的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它的流动配置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基础,这是建立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必要条件。为使两者相协调,可以:(1)企业家是否可以在企业家市场应聘,要有一种自愿申请和资格认定程序,这可以同党管干部组合起来,由党委组织对申请人进行全面严格的审查,对合格者由组织部门发证书,准予持证进市场应聘;(2)持证者进入市场,可以由企业董事会或上一级主管部门代表所有者通过双向选择条件协商后签定聘用合同,党委组织部门不再干预。而对于上岗后实践证明不合格者,组织部门有权收回其应聘书,迫使其另谋职业,从而真正做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同政府部门的干部和公务员制度彻底脱勾,从能上能下变成一个既有可能获得高收入,又有可能承担下岗失业风险的真正的经营者。 2.3要解决国有企业所有权主体非人格化与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约束的矛盾 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通过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强化董事会、监事会对高层经理的监督,但现代企业制度的这种优越性却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表现在:采用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必须以产权清晰为基础,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缺乏具体的最终所有者,这是由国有企业产权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的。因此,以人身份进入企业董事会的国有资产代表并不一定有约束经营者的内在动力。 3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的配套措施 3.1建立企业家的市场选拔制度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改变国企经营者由政府管理的传统作法,使经营者脱离干部系列,逐步形成一个以经营管理企业,使企业效率增大为职业的独立的企业家,而企业家的市场选拔制度包括: ①经营者的产生和选拔市场化;②经营者的收入市场化;③经营者业绩评价市场化;④经营者流动市场化。 3.2完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对经营者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单一是实行年薪制的障碍,也造成经营者短期行为,所有的激励机制的竞争都需要建立在完善科学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上,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要尽量采用能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客观指标,也要采用能对企业未来发展有贡献的指标,如研究与开发费用及其占销售收人的比例,新产品对销售收人及利润的贡献等等。 3.3完善企业内部机制 建立健全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离不开广大职工的支持和监督,在企业未改制,企业内部组织制度、人事制度、用工制度、财务制度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实行年薪制等激励措施既不能发挥经营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得到职工的支持,因此必须健全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 3.4完善法律监督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实施法律制约与监督是适应市场要求的必需手段,除了明确经营者权利、义务、责任以外,要规范经营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惩处原则。 国有企业内部要完善法人结构来约束和削弱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收益。 4结语 所有的激励机制的竞争都需要建立在完善科学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上。建立健全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离不开广大职工的支持和监督,因此必须健全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试析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构 论文关健词:国有企业 经营管理者 激励约束机制 论文摘要:在我国,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已成为企业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阐述了激励和约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总体思路;对如何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出了建议。 现代企业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是协调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利益,尽最大可能减少成本,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完善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已经成为公司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效率。一套有效的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在保证现代企业组织享有企业家职能分工产生的高效率的同时,避免因职业经理人员和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利益不一致而产生损失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不足,约束不够。在激励机制方面,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职业经理人利益阶层,其收人和企业业绩相关性不大;收人构成不合理,名义工资偏低,灰色收人多,更缺少激励经营管理者追求企业长期利益的股权制度。这极大地影响了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积极性。在约束机制方面,没有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所有者约束机制空缺。由于经理市场不存在,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不完善,市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竞争约束也难以实现。这导致所谓“内部人控制”、过度的“在职消费”、难以控制的隐性收人、"5,岁现象”等问题的出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一切表明,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十分必要和紧迫。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总体思路 纵观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其目标大致可分为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社会政策目标和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效率目标两大类。对于以社会政策目标为主的国有企业,其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激励约束就不应该以效率为导向,而应以类似于公务员的标准进行考核、选拔和奖惩。对于追求效率目标的国有企业,则应该按照现代公司制企业要求去运作,建立与现代企业一样的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以保证这类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其利润目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目标是社会目标和利润目标兼有,使得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甚为复杂。双重目标下,不仅无法确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指标和行为标准,甚至无法找到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进行激励约束的真正主体。因此,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必须与国有企业目标的定位和分类相结合。 具体而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推进,现有的国有企业最终应该形成两类。一类以承担国家政策目标为主,主要以国有独资形式存在,可以认为建立了一种特殊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这类企业的数量很少,包括少数大型和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以及承担特殊政策目标的国有企业。另一类不承担政策目标,以市场效率取向为主,主要以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形式存在,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将改为这类公司制企业。 对于第一类企业,政府是所有者,也是企业高层经理的激励约束主体,有权利和义务加强对企业高层经理的监督约束。这类企业的经理人员应该是准公务员,其激励与约束机制可参照公务员标准,考虑一定的效率要求而进行设计。在报酬方面,不强调以高报酬、高风险收入追求强激励作用,而是保证其在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得到职位升迁和相当水平的保险收入,尤其是保证其在退休后能够具有相当高的收入水平和终身的体面生活。在约束方面,政府对企业的财政或财务预算约束以及行政纪律约束,对此类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的行为应具有重要的监督约束作用。 第二类企业具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关,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选择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并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属于职业经理人阶层,是由董事会据其能力和业绩聘任的,企业高层经理的报酬数量和结构也是由董事会据其经营业绩动态确定的。为了调动经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励其长期行为,高层经理的报酬结构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固定收入(如固定工资),也包括不固定或风险收入(如奖金、股票等);既含有现期收入,也含有远期收入(如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在这类企业中,一方面董事会授予高层经理经营控制权,发挥其经营才能;另一方面,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高层经理的控制权的形式进行直接监督约束。在企业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声誉机制、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和信息显示机制等,也对高层经理人员起着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这些报酬机制、控制权机制、声誉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对现代公司制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3改革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措施 3. 1建立有效的、结构多元化的报酬激励制度 管理者报酬是一种激励机制,更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它由三部分组成:①基本的工资、福利与津贴;②短期激励收入,根据一年期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加以确定的收入,如年薪;③长期激励收入,按更长的时期,如3-10年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的收入。主要有股票期权、认股权、虚拟股票、股票溢价权、后配股、业绩股份等。 以上各种管理者报酬的目标都是更好地激励经营管理者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努力,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其中,短期激励报酬一般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公司特定的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其表现形式通常为年终奖金或者年终红利;长期激励报酬则由企业管理者对组织长期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所决定。从激励效果来看,基本工资可起到保险作用,但激励力度不足;短期激励报酬有利于激励管理者,较快提高企业经济绩效,但同时容易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而长期激励报酬则能向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市场评价机制和灵活的选择机制,将管理层利益和股东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其更注重股东价值和公司的长远发展,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在许多国家,长期激励收入已经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报酬激励机制。 管理者报酬的应用有其特有的复杂性,每一种报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设计管理者的报酬时不能单纯地只依赖于某一种激励报酬形式。在实践中,其设计应该依据的经济原则是生产力原则和公平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结构多元化的报酬制度。较好的报酬设计应是几种不同形式的最优组合,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方法的优点。 3. 2建设促使报酬激励机制有效运作的配套机制 工资、奖金、股票及股票期权等形式的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并不能取代其他激励约束机制,仍然需要配套机制提供支持和补充。这些机制主要包括:独立的董事会、债务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和产品市场。如果报酬激励机制可以取代这些机制,那么在报酬机制建立后,这些机制应该削弱或者消亡。但是,过去60年以来,上述各种机制不但没有削弱,不少反而强化了,其原因是: (1)由于报酬激励只能对经营管理者的报酬发生直接影响,不能有效选择和更换经营管理者,因此,需要独立的董事会、外部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作为补充。 (2)公司的经营业绩往往不能通过具体的指标得到充分的反应。同时,由于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经常受到国家经济和整个股票市场状况的影响,也不能反映一个公司的业绩或者某个经营管理者的表现,而在商品或服务市场与同行的竞争优劣,却可以作为公司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经营业绩的尺度。 (3)在以股票期权为主的报酬激励机制中,高级管理人员存在采取不适当风险战略的动机,这时,通过债务市场可以约束其过度冒险行为。因为,在存在债务融资时,如果经营者不能按照事先签订的债务契约偿还债权人的债务,债权人可以强迫他们放弃控制权。 因此,应该加速报酬激励机制有效运作的配套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以便企业更有效地使经营管理者报酬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挂钩。其重点是: (1)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有条件的企业要发展为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现代公司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是核心。 (2)通过《公司法》、《税法》、《证券法》对公司实行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报酬激励机制进行规范,并通过税收减免、融资优惠等手段,扶持报酬激励机制的发展。 (3)通过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发展各类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完善商品市场,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即公司控制权市场)、劳动力市场,尤其要大力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使股票价格变化能够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成为经济的“晴雨表”。 3. 3建立对经理人业绩指标考核的审核制度 加强市场信用建设,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行为,防止企业、政府工作人员和中介机构联手作弊,提供虚假信息。其具体做法为: (1)为了保证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指标考核的真实性,设立中介组织资源库,并设计科学的审核程序,依靠会计、审计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审核。 (2)为了更为有效地利用监督约束力量,防止企业、政府工作人员和中介机构“合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可设立中介机构资源库,由所有愿意参加本地区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或会计报表验证的中介机构(包括外地区的中介机构)组成,设立初审和复审程序,再由政府相关部门在中介机构资源库中随机选取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审核;之后,在经过初审的企业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复审,承担复审任务的中介机构同样在中介机构资源库中随机选取。同时,要建立企业对审核结果的申诉程序,如果企业对初审或复审的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诉,以保证其公正性。如果企业业绩指标的数据和第一、二次审核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要追查问题并追究有问题一方的责任。如果某中介机构出现问题,该中介机构就会因承担无限责任和声誉问题而结束其职业生涯。 3.4发挥商业银行债务约束作用 从业务关系角度看,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掌握得最为全面、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的信贷可能比政府委派的财务总监掌握有关对象企业更多更完全的信息,再加上要求企业还本付息的动机,使得银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积极性对企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约束。但长期以来,这种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随着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的商业化行为日趋规范,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债务约束也由“软”变“硬”,政府应该充分利用银行对企业经营者的债务约束机制。 根据《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作为基本开户银行,从而为我国银行拥有公司更多的财务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我国还规定了主办银行制度,从这个角度讲,优先利用信息生产能力并将银行作为公司法人的治理主体,在我国已具备了相应的法律基础,鉴于银行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所具有的较强的监控能力,可以在国有银行产业化改造措施逐步到位后,适时地修改现行产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的有关条款,让银行参与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来。 3. 5尝试建立两种责任制度 一是国有企业经理人经营责任终身追偿制度;二是政府部门主要责任人任命国有企业经理人责任制度。建立国有企业经理人责任终生追偿制度,是为了保证经理人的长期行为,对于给企业造成经营性亏损的,不能因为退休或转换工作就不承担责任。如果触犯法律,更应追查到底。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命国有企业经营者责任制度,是指履行所有者职能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承担选择、任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风险和责任,如同私人所有者要承担选错总经理会使自己的企业和财产遭受损失的风险一样。对由于经营者选择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破产的,要追究直接领导或相关决策者政治、经济责任,后果严重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3. 6规范经理人市场的运行机制 从长远看,培育职业经理人阶层,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市场竞争选聘产生机制,是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推进国有企业经理人的职业化、市场化,尤其要注意两点: (1)各地建立的经营管理人才中心,要严格定位于中介机构,不应有任何行政管理色彩,其职责应该是专司收集、提供经营管理人才信息,为供需双方相互选择提供服务,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尤其是在现阶段各项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还相对滞后、原有的各项制度不利于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的状况下,经营管理人才中介机构要着重承担人才流动中的人事及相关服务活动,包括人事档案委托管理、行政关系挂靠、党组织关系管理、集体户籍挂靠、办理出国政审手续、代办养老保险、代办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1)在建立和规范经理市场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声誉机制的建立。经理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机制是信誉机制,职业声誉是企业经理人可以作为一种职业的重要前提。着重要求对进入经理市场的每一位经理人员建立全面、真实、连续、公开的业绩档案记录和信用记录。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多元统计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做出准确、及时的分析并制定正确的决策,已成为企业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元统计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应用 1、引言 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国外,从20世纪30年代起,已开始在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和经济等领域拉开了多元统计分析应用的帷幕,20多年来在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 在商业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诸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何同时对多个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这就需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通过对多个变量观察数据分析,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揭示这些变量之间内在的变化规律。实践证明:多元统计分析是实现定量分析的有效工具。 2、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国民经济许多领域中,特别是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只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是不够的,为提高科学性、可靠性,通常需要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如果说一元统计方法是研究一个随机变量统计科学的规律,那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性的一门统计学科。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不同的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简化。 多元统计分析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 3、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商业企业中的应用 在这里,重点研究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及其在商业企业中的应用。 3.1聚类分析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不断加深,分类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高,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是不能确切分类的,往往需要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去分类,于是数学工具逐渐被引进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后来随着多元分析的引进,聚类分析逐渐从数值分类学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每个样本当作一类,然后根据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并类,并计算新类与其它类之间距离,再选择近似者并类,每合并一次减少一类,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所有样本都合并成为一类为止。所以,聚类分析依赖于对观测间的接近程度或相似程度的理解,定义不同的距离量度和相似性量度就可以产生不同的聚类结果,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 在企业销售领域,销售商需要考虑对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同名称商品的分类问题。例如:某商场对销售的20种啤酒进行分类,以便对不同的类别的啤酒采用不同的销售策略,变量包括啤酒名称、热量卡路里、钠含量、酒精含量、价格。根据以上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可以实现把同一类型的啤酒企业归到同一类别。再如商业企业制定商品销售价格时,需要对某个大城市的物价指数进行考察,而物价指数很多,有农用生产物价指数、服务项目物价指数、食品消费物价指数、零售价格指数等,因而要先对这些价格指数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 3.2判别分析 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判别分析是判断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对已知分类的数据建立由数值指标构成的分类规则,然后把这样的规则应用到未知分类的样本中去分类。 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不同,判别分析是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并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判别分析按判别 的组数来区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区分不同总体所用的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和非线性判别;按判别式所处理的变量方法不同,分逐步判别和序贯判别等。判别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有不同的判别准则,如马氏距离最小准则、Fisher准则、平均损失最小准则、最小平方准则、最大似然准则、最大概率准则等。 商业企业在市场预测中,往往根据以往所调查的种种指标,用判别分析方法判断下季度是畅销、平销或滞销。当然,判别分析经常与聚类分析联合起来使用。在聚类分析中,某商场对销售的20种啤酒进行分类,假定分类结果为一级品、二级品和三级品,现在判断新商标的啤酒属于哪个级别的产品就需要用判别分析。 3.3主成分分析 在实际问题中,研究多指标(变量)问题是经常遇到的,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不同指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由于指标较多,再加上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势必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主成分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这种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主分量分析。 在商业经济中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将一些复杂的数据指标综合成几个商业指数形式,如物价指数、生活费用指数、商业活动指数等。在市场研究中,常常需要分析顾客的偏好和当前市场的产品与顾客之间的差别,从而提供给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方向的信息。顾客偏好分析时常常用到主成分分析。例如:某汽车销售商在商业竞争对手中选择了销售的17种车型,访问了25位顾客,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偏好对17种车型打分,打分范围0~9.9,9.9分表示最高程度的偏好, 3.4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形成和发展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用以研究解决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问题,由于计算量大,又缺少高速计算的设备,使因子分析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甚至停滞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使因子分析的理论研究和计算问题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各个学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应用,它是将错综复杂的随机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再现原始指标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认为因子分析是将指标按原始数据的内在结构分类,使类似指标相关程度高,不同类的相关程度低。因子分析分R型因子分析(从相关系数矩阵出发)和Q型因子分析(从相似系数矩阵出发)。 例如:某销售企业对100名招聘人员的销售策略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出了50道题的试卷,其内容包括的面较广,但总的来说,通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事物的敏锐和果断程度、思想品德、兴趣爱好、生活常识等,我们将每一个方面称为因子。显然,这里所说的因子不同于回归分析中的因素,因为前者是比较抽象的一种概念,而后者有极为明确的实际意义。因子分析在市场调查分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对30个调查区的商业网点数、人口数、金融机构服务数、收入情况等20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如果按照一般的分析方法,我们就需要处理20个指标,并给它们以不同的权重,这样不仅工作量变大,而且由于指标之间存在比较高的相关性,会给分析结果带来偏差。另外,给具有较高相关性的众多指标设置权重系数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于是可以考虑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而减少分析变量的个数,然后再给它们以不同的权数,从而计算出各个调查区平均综合实力得分,以便决定在某个调查区拟建何种类型的销售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均需借助统计分析软件,目前较多使用的有SAS、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这些软件均提供了多元统计分析功能。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不可忽视 税收与我们每个人以及每个企业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及我国作为WTO成员享有权利和义务逐步的兑现,如何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税收政策法规资源,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实力,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税收成本,谋求合法的经济利益,以达到企业、国家和社会多赢的目的,是我们每个纳税人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举一个最普遍的、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某企业年终决算时应纳税所得额为10.1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10万元以上的所得税率为33%,那么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为101000X33%=33330元。假如企业决算前通过境内非营业性社团组织公益性捐赠1000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变成了101000-1000=100000元。根据税法规定,3万元至10万元的所得税率为27%,因此,该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为:100000X27%=27000元。 这时,1000元=6330元。由此,税收筹划的作用可见一斑。那么,何谓税收筹划? 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LBFD)《国际税收词汇》下的定义是:“税收筹划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印度税务专家E·A·史林瓦斯在其编著《公司税收筹划手册》中说道:“税收筹划是经营管理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税收已成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威胁。”美国南加州大学W·B·梅格斯博士在《会计学》中,则作了如下阐述:“人们合理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税收筹划……。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是税收筹划的目标所在。”他还认为“美国联邦所得税已变得如此之复杂,这使为企业提供详尽的税收筹划,成为谋生的职业。”、“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减少缴纳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筹划。主要如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资本结构,投资采用租用还是够入的方式,以及交易的时间。”而国内税务专家唐腾翔则认为“税收筹划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可见,国内外对税收筹划概念的描述不尽相同,观点各异,但基本的要髓大致相同,那就是,税收筹划是指在现行国家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利用不违法的手段,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各个方面进行事先安排和运筹,尽量减少税收成本,增加税后收益的活动。 我国税收筹划的兴起和发展,是纳税人观念更新的产物,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国际接轨的产物。税收筹划正由过去的“暗箱操作”逐渐变为“阳光作业”,正式走上经济的前台,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充分认识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效应 税收筹划虽然引起有识之士、业界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但尚未引起企业普遍的重视,具体自觉实践者则凤毛麟角。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是企业对税收筹划作用的认识不够,对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效应没有足够的预见。 第一,税收筹划是法律和社会赋予企业的基本权利。在西方国家,税收筹划家喻户晓,被视为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被视为“智慧者的文明行为”。税收筹划是在经营中寻求企业行为与政府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企业在不违背税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的筹划和安排,降低税负的成本,增加企业的权益,是法律和社会赋予企业的基本权利,合法的税收筹划则是对这一权利的正当行使。成功的税收筹划往往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最轻,又能使政府赋予税收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对政府、对企业、对社会都有利。企业节税----利润增加----扩大再生产----国家税收增加。据报载,世界传媒大王鲁珀特·莫克多在英国的主要控股公司—新闻投资公司,在2000年前的11年中,共获利近14亿英镑(约21亿美元),但其在英国缴纳的公司所得税净额竟然是零。可见,默克多既精于经营,也精于纳税,他正是靠着独特的“扩张和避税手段创造着超级利润”。 第二,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有着本质的差别。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收政策法规规定,故意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明显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其行为的后果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而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政策法规做文章,以达到减轻或消除税收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既不属于违法行为,更不是犯罪行为。从行为发生的时间看,偷税、漏税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以后所进行的,是对已确立的纳税义务予以隐瞒、造假、遗漏和故意延误,具有明显的事后性和欺诈性特征,而税收筹划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前所作的经营、投资、理财的事先筹划与安排,具有事前筹划性特征。税收筹划是一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得到国家鼓励的经济行为,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正当经营手段,是以税法为准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合理、合情、合法的行为。可见,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第三,税收筹划有利于规避风险,提升企业形象。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经济占统治地位,国有企业统支统付,“大锅饭”效应较为普遍,经济主体法制观念不强,使企业和个人不关心税制,对其中条例不闻、不问、不懂;或全凭人情关系,以言代法,以言代税,税收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在纳税上往往想走“关系税”、“人情税”之路,逃税之风盛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始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税收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企业通过违法或者不规范的手段来降低税收成本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大,甚至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而税收筹划则能有效地规避纳税人相关的一些不必要纳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使纳税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回报社会,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对企业产品或服务市场份额的抢占无疑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有利于企业良性的循环和发展。正所谓:“野蛮者抗税、愚昧者偷税、糊涂者漏税、精明者进行税收筹划”。据报载,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计划捐出其微软20%资产---1000亿美元,协助世界各国解决爱滋病等疾病问题。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一笔以个人名义的慈善捐赠。据述此善举,将使他在美国享有大笔的免税权。可见,富人捐赠既有其想做“好人”的一面,也多与税收有关,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第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税收筹划是一种高智商的增值活动,为进行税收筹划而起用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必然为企业经营管理更上一层楼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所谓发达国家纳税人纳税意识强也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其纳税人看重的还是“不多缴一分钱”、“不早缴一分钱”。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守法经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管理程序,精打细算、节约支出、减少浪费,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良性互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用足、用活好国内、国际税收政策资源 我国加入WTO 后,市场化改革急剧推进,面对更加开放、公平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将更多的同台竞争。内资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国内、国际间各种自然资源和政策法规资源,发展和壮大自己,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方式和途径很多,不妨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选择适宜的投资地点。世界各国一般都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符合其利益的税收制度,因而在税收制度上各国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跨国、跨地区企业可利用这些差异如选择低税地经营等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争相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来投资经营,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受这些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低税和税收优惠的吸引。企业在投资经营中,除了要考虑投资地区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金融环境、外汇管制、技术和劳动力供应等常规因素外,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要充分运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制差异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选择整体税负较低的地区或税区投资。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外资提供了低税或免税优惠,而发达国家则一般实行内外资同等的税收待遇。所以,进行跨国、跨地区投资时,企业可以选择国际避税港、避税地和自由港,也可以选择与本国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的国家。在我国国内一般可以考虑以下重点区域: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沿海经济开放区;“老、少、边、穷”地区;西部大开发地区等七大地区。 第二,选择适宜的投资产业。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的开发、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上,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不如发达国家那么集中,税收优惠的范围相对广泛,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中国家往往对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给予普遍优惠,税收优惠政策相对较多。目前,我国对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利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企业,解决社会性就业及福利性企业,西部大开发地区国家鼓励投资的产业如交通、电力、水利、邮政等基础设施,以及为农业、科研、高新技术服务的一些产业;而对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优惠适用范围则相对较广,其主要产业包括生产性企业、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以及从事能源、交通、港口、码头建设的企业。随着我国对WTO成员权利和义务承诺的兑现,原有的很多行业及产业,比如电信、金融、商业、服务、汽车等传统性垄断行业,将逐步对外开放。除了国家限制性的产业或行业外,外资亦将享受更多的国民待遇。此外,目前我国对内资企业的减免税期限较短,一般为1—3年;而外商投资企业的减免税期限一般为5年或5年以上。 第三,选择适宜的投资组织形式。内资还是外资,全资还是合资,法人还是非法人,公司制还是合伙制,企业选择的投资组织形式不同,企业享有的税收优惠往往也千差万别。各个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实行不同的征税优惠。 一般来说,内资企业的税率,税收优惠政策和操作的灵活程度小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一般有大量的税收优惠。公司制企业的营业利润一般要先课征公司税,投资者以股息形式分得的税后利润,又需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制企业的营业利润一般不交公司税,只缴纳各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子公司一般承担全部纳税义务,分公司则需承担有限的纳税义务。对于低税国、低税地区,当地可能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投资者免税或只征较低的公司税。若签定了国际税收协定,税后利润的预提税可能少征或免征。跨国公司常常可以在此建立子公司甚至信箱公司(只挂名称无实际业务)用来转移高税区相关公司的利润,达到国际避税的效果,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此外,分公司不是独立的纳税人,一般流转税在注册地交,所得税同总公司汇总缴纳。所以,对于初创阶段时无法赢利的行业,一般应设置为分公司,这样能利用合并损益,抵冲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轻税负;对于能够迅速实现赢利的行业,一般应设置为子公司,这样就能享受独立公司的许多优惠,在优惠期内减轻税负;对于规模庞大的集团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分支机构的不同情况,宜用子公司的设为子公司,宜用分公司的设为分公司,从而实现整体经济利益的最佳。 第四,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相关的税收筹划主要是缩小税基和延期纳税。在具体会计实务中,主要涉及四个大的方面,即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费用列支方法的选择,以及收入确认方法的选择。企业应根据具体经营环境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用足、用活好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来说,当物价逐渐下降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成本较高,应纳所得税相应较少,而当物价持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可相对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假如企业各年的所得税率不变,宜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初年份多提折旧,后面的年份少提,这样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有许多费用开支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规定的范围或限额。因此,准确掌握税法和财务准则中费用列支的规定对于税收筹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我国税法目前不允许企业税前向境内外关联企业支付管理费,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如果符合“受益原则”,即关联企业从事的管理活动已经使本企业受益,则可以在税前列支这种费用。正是由于这种规定,国外企业可以通过向低税区或避税区的关联企业大量支付管理费的办法从事避税活动。此外,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内部企业交易占有很大比例,因而可能通过利用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高低税收差异,借助转移价格实现利润,减轻企业的整体税负,从而保证了整体集团系统利润的最大化。 三、系统筹划,规范实施,与时俱进 第一,税收筹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决策应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在具体到某一个产品、某一个税种、某一项决策时,要考虑整体的影响作用和合理性。进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税法,领会并顺应税收政策导向,更应关注经营中一些相关的政府配套政策。要注意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不管大小,只要有利,都应认真分析研究。眼睛不能只盯住单个税种、单个项目或单个环节,因为有时一种税少缴,另一种税可能要多缴。因此决策时要系统筹划,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和成本,要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轻重,从中税收优惠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否则,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二,税收筹划是一项政策强、业务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筹划得当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否则,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筹划人员不仅需要了解税收、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更需要要了解国际惯例,需要娴熟的会计处理技巧和丰富的税收经验。企业除了要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邀请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加入筹划团队外,企业更需要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要求,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加强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企业要克服传统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税收筹划是在和税收部门兜圈子,或者认为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事,与经营无关,类似的想法是十分有害的。企业应遵纪守法,诚信自律。不能期望走捷径,更不能急功近利,期望立竿见影。 第三,不能忽略税收政策、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不要期望某一税收筹划方案“放之四海而皆准”,更不能期望一劳永逸。任何一种方案都是针对特定的对象、特点的时间、特定的空间而设计的。同一税种,在同一国度,针对不同的纳税对象往往也有不同的纳税义务,不同的税收优惠。即使同一税种,在同一国度,针对同一纳税对象,在不同纳税期限往往纳税义务也不近相同。税收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的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随着外部因素的变化,企业必须对原有的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的条件。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该系统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企业竞争与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管理类知识的教育和实战环境。 关键词 CAI课件 Web技术 浏览器/服务器 动态服务器网页(ASP) 1. 引言 以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一场知识和信息的革命。现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Web的网络多媒体CAI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绝大多数CAI课件都是针对某一门具体课程来进行教育和培训,它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与网络平台上实现了音频和视频的简单结合,其交互性较差,与电视教学区别不大。此类CAI课件系统由于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而当其应用于理工科课程的知识讲解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学习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在一个实际的环境中综合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我国现行的管理类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老师们照本宣科地讲述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学生们则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根本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谈不上综合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前面讲述的CAI课件系统由于只能讲解知识而无法让学生综合运用 知识,因而不能满足管理类学生的实践需要。为了使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他们的实际能力,我们在大量教学实践与CAI探索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该系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综合应用管理类必要知识的教育和实战环境。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目标 该系统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模拟工业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形象具体地掌握企业中管理信息的运动和决策过程的规律,以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信息观念、竞争意识和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决策的能力。 2.2 总体方案 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划分为两个大的子系统:企业子系统和外部环境子系统。企业子系统模拟了若干生产经营型工业企业在设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生产、销售、产品开发、筹资和投资等活动,这些企业互为竞争对手,每个企业由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一个客户机进行模拟。外部环境子系统由服务器进行模拟,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银行、证券市场、技术开发公司、咨询公司和评估委员会等,它们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环境,为企业的活动提供服务、执行监督职能。该系统的模拟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的模拟环境 根据前面所述,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九个主要模块: (1)参赛企业模块 该模块主要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生产、销售、产品开发、筹资和投资活动: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原材料投产、产成品入库、生产线改造;销售活动主要包括开发新市场、进行销售投资、参加定货会议、根据企业获得的定单发货;产品开发活动包括自行开发和技术引进;筹资活动主要包括向银行申请短期或长期贷款、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投资活动主要包括购买新的厂房和生产设备、购买国债和公司债券等。 (2)政府部门模块 该模块主要根据各个企业的市场开发情况来授予市场许可证、根据企业在各个市场上的销售投资情况收回企业的市场许可证。市场许可证是企业进行销售活动的凭证,企业必须拥有某个市场的市场许可证才能够在该市场销售产品。 该系统中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信息来模拟,该模块可以随机一系列宏观信息并修改相应的运行参数。 (3)原材料供应商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模拟一定的机制为各个企业提供各种原材料并接受企业出售的多余原材料。 (4)产品经销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各个市场上各种产品的定单,并模拟一定的机制使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如市场占有率、产品报价和赊销期限等)来争抢定单。 该模块的另一项功能是根据各企业获得的定单接受参赛企业的产品发货并付给企业货款,当企业发货误期时,系统将给予一定的惩罚;接受企业出售的多余产品。 (5)银行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如下几项:1)接受企业的活期存款,每年计息一次;2)根据企业申请发放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按期收息;3)根据企业的申请进行应收票据贴现业务;4)企业厂房的购买和出售业务;5)生产设备的购买和出售业务;6)厂房和生产设备的租赁业务;7)厂房的出租业务;8)代收税金。 (6)技术开发公司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技术开发公司定期向市场推出新技术,企业向技术开发公司支付技术转让费后,就可以使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 (7)咨询公司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咨询公司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企业支付一定的咨询费用后,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包括产品需求曲线、产品价格范围、市场占有率信息等。 (8)证券市场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证券市场的业务,主要包括如下几项:1)发行国债;2)根据企业的申请和经营状况的好坏发行企业债券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3)根据企业的申请和经营状况的好坏发行企业股票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4)国债和企业债券的转让业务。 (9)评估委员会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两项功能:1)每年年底对各参赛企业的生产、财务、营销等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一次综合评比;2)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当企业达到破产条件时宣告企业破产,并负责对企业的财产进行评估和清算。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结构 该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具有许多优点:1)系统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放在服务器端执行,浏览器只接收服务器返回的结果,这样大大减少了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量,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2)系统非常容易使用,只要掌握了浏览器的使用,几乎不需要再学习其他软件,用户几乎不用培训就可以有效地使用系统,大大降低了培训费用。3)系统比较容易维护,客户端除了安装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外,不需要安装任何为客户端开发的软件,客户端的表示逻辑都是从Web服务器上下载,因此客户端几乎无需维护。4)系统比较容易开发和实施,基于Web的B/S系统开发一般分为Web页面制作和Web应用开发。Web页面制作入手容易甚至无须编程,而Web应用开发有大量成熟和商品化软件可供采用,这就能加快开发速度,降低开发难度。5)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由于它采用了Internet技术,因而具备Internet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3.2 关键技术 (1)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HTML是第一个通用的页面描述语言,它遵循国际标准,常用的各种浏览器(如IE、Netscape等)均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解释;HTML可以跨平台使用,在Windows、Mac、Unix等环境中均可得到相同的效果;HTML又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和强大的超媒体支持能力,易于构建复杂的超媒体信息网;HTML还支持多种媒体种类,如GIF/JPG、WAV/AU、AVI/MOV/MPG等,适合网络传输;HTML的创造工具很多,如FrontPage、HotDog等,并可以根据需要加入JavaScript、JavaApplet等,使其更为丰富。 (2)ASP技术 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网页)是Microsoft公司在IIS3.0中推出的一种WWW应用开发工具,可以用来构造复杂的WWW应用。ASP是一种动态设计Web站点的技术,在对数据库的访问方面尤为方便。Microsoft公司在ASP中实现了两种脚本语言:VBScript和Javascript。这两种脚本语言可以嵌入在标准的HTML语言中,由IIS服务器执行。ASP利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数据库接口控件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通过建立对象把访问数据库的细节高度抽象,而ADO本身又具有高速、简便和低内存开销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基于Browser/Server的瘦客户端模式以及其它Web应用的开发。 3.3 开发环境 (1)硬件条件 服务器两台,一台为数据库服务器,一台为Web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若干;网络通讯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网卡、集线器、MODEM 等。 (2)系统平台 采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服务器端采用Microsoft Windows NT4.0作为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软件采用IIS3.0(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客户端软件,包括单机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软件,分别选用Windows 98和Internet Explorer,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6.5。 (3)开发工具 基于Web的系统开发工具应使开发者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创建动态的Web应用程序,并且应是一个可视化的工具。我们采用了Microsoft Visual InterDev6.0进行开发,它是用来快速创建数据驱动Web应用程序的基于团队的开发环境,支持ASP,以ODBC连接数据库,脚本语言为简单易学的JavaScript或VBScript。 4 结束语 基于Web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步取代传统教育,21世纪它将成为构筑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而基于Web的多媒体CAI系统则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因此,基于Web的多媒体CAI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已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该系统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了实际企业运作的内、外部环境,使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经营管理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激烈的竞争机制使该系统类似于一种战略型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浅谈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产权 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 激励与约束机制 论文摘要:论述了传统的物质资本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针对怎样激发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潜能,约束“搭便车”和“偷懒”行为,避免频繁发生的公司造假与欺诈丑闻等问题,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结合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特点,按照“为什么要激励和约束与怎样激励和约束”的思路,对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理及机制进行了研究。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子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出现了全球化、知识化的趋势,整个经济形态由物质资本主导向“知识资本”经济转变。企业也从传统的资本运营转向知识资本管理,许多知识型企业应运而生。所谓知识型企业,是指主要依靠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人,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来获取经济效益的微观经济组织。在知识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因地位的提升应该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而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的产权模式仍影响巨大。这种状况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问题仍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公司会计造假与欺诈丑闻”、“59岁现象”等频繁发生,一些企业出现了诚信危机和生存危机。这些都说明,传统的物质资本所有者独享企业所有权的制度安排和传统的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重新审视并开展新的探索。 1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特征分析 人力资本产权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产权,是人们围绕或通过人力资本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包括人力资本处分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产权有其特殊性: (l)人力资本所有权的高度专有性。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既具有某些专门知识、技术、技巧或拥有某些特定信息,又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果敢的决策经营能力,融知识与管理于一身,被称为“特型人力资本”或“复合型人力资本”。“特型人力资本”正是当今时代所需要而又紧缺的,其拥有的知识具有高专用性,从而使人力资本更是与“特定身份”的载体密不可分。 (2)人力资本使用权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知识型企业创业和发展的主动因素是知识和技术,而知识和技术具有很强的时效风险;同时因对风险资本的依赖性较高,存在投资的风险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与管理水平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虽然在与企业签定契约时,经营管理者让渡了人力资本使用权,但使用权的行使仍由经营管理者自己实施,实际上人力资本的控制权都掌握在所有者手中。因此人力资本实际运用量与运用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也即是人力资本使用权仍然不确定。若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作用发挥的程度不够,即偷懒或存在败德行为,则很可能会延误企业的发展时机,甚至给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3)人力资本收益权的共享性。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特型人力资本具有高专用性,只有与知识型企业捆绑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效用。知识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风险资本家共享企业所有权,经营管理者与专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构成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的人力资本收益由经营管理者与专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创造,很难在他们之间明确划分各自的贡献份额。另外,知识型企业民主管理的氛围浓厚,往往实行的是团队管理模式,这更表明了知识型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收益权的共享性。 2激励与约束机理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知识型企业的物质资本从属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但在实际中,由于知识型企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高风险性,在创办企业时离不开风险资本融资,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仍举足轻重。在投资选择时,风险资本家对企业的资格审查十分严格,投资后派驻代表进人董事会,他们对企业运营情况密切关注,一旦发现问题,或者停止注人资金或有权更换企业高层管理者。因此从本质上看,进行了风险融资的知识型企业仍然采取的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的企业组织形式。事实上,大多数知识型企业(除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完全由人力资本控制外)仍然是一种共享企业所有权的联合产权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知识型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风险资本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知识型企业各产权主体产权分享模式见图1。 由图1可见,从理论上看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以人力资本的优势享有较大份额的企业所有权,同时享有企业的经营权,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享有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企业所有权份额。在这里,企业所有权是一种联合产权的形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了部分分离。但在实际操作中,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人力资本所有权往往混同于专业人力资本所有权,难以体现经营管理者的人力资本产权特性,出现经营管理者地位的弱化甚至是形同虚设,从而会导致管理不到位或“三个和尚无水吃”的大锅饭现象。这正是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之处。因此,建立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关键是要使之真正分享企业的所有权,从根本上解决所有权与经营者的分离所造成的“委托问题”。 3激励与约束机制选择 3.1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一方面,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产权具有所有权的高度专有性、使用权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收益权的共享性等特征;另一方面,大多数知识型企业仍然采取共享企业所有权的联合产权制度,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仍举足轻重,有时甚至占支配地位。这种格局必然会挫伤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其不愿意为企业100%效力,有时甚至将自己的人力资本隐藏起来,企业就不能从实质上得到这种高度专有的人力资本。在各产权主体分享产权模式下,为解决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问题,应从产权的制度上扩大经营管理者的所有权份额,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3. 2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机制 3. 2. 1精神激励 (1)企业文化激励。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如果一个组织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那么它内部的小环境就比较和谐,经营管理者身处其中不仅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成就感,就能自觉地把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成就密切连在一起,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荣誉感和责任心,以良好的心态开展工作,工作绩效自然高。 (2)权力激励。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更在意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在责权利三者对等的前提下,给经营管理者合理授权,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的人力资本所有权能真正发挥最大效用。 (3)荣誉激励。知识型经营管理者对职位的需要往往更关注职位所带来的荣誉而非职位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在充分肯定他们工作业绩的同时,适当授予相应荣誉,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参政议政,提高他们的社会声望。这样可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使之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性,从而把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与对组织的忠诚感。 3.2.2物质激励 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物质激励主要是要建立一种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 (1)短期激励。短期激励主要包括:①结构性报酬制度。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包括基本薪酬与风险薪酬两部分。基本薪酬与当期的经营业绩不直接挂钩,风险薪酬是以基本薪酬为基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挂钩的部分。对于优秀经营者可通过年度红利、股票期权予以激励。②与岗位相联系的财务开支制度。职务消费是指经营管理者在执行公司业务工作中的办公费、交通费、招待费、培训费和信息费等。为了有效激励,一方面要在金额上本着节约的原则留有余地,实行定额包干;另一方面要适当放宽使用范围,使开支方便化。③与职务相配套的福利制度。企业经营者的福利除了一般员工所享有的医疗保险、带薪休假、福利住房以及为解决家庭后顾之忧的一些福利待遇外,还应包括与职务相配套的特殊福利,如补充人寿保险、额外补贴(“经理优待”)、离职补偿(金色降落伞计划)等。 (2)长期激励。经营管理者长期激励的主要方式是人力资本股权化。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经理层收购(MBO),另一类是经理层期股权安排。长期激励的目的是将经营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在更长远的利益纽带下联系在一起,以激发经营管理者通过提升企业长期价值来增加自己的财富。 3. 3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约束机制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以激励为主,但针对委托一关系中发生的一些“败德行为、偷懒行为”要进行必要的约束,可采取“软硬兼施”、“内外结合”的约束机制。 3. 3. 1内部约束 内部约束主要通过经营管理者的选拔机制、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来实现。 (1)选拔机制。在联合产权制度下,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拔主要由董事会在企业家市场上选聘,也有少数是从企业内部提拔的,在选拔时一定要把好人口点。 (2)考核机制。应采取包括任前考核、届中考核、届满考核以及年度考核等多时段动态性的考核方式,在业绩考核中综合考虑其德、能、勤、绩、廉等方面。 (3)监督机制。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内部要接受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企业员工的监督,必要时要设立财务总监监督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用制度实行硬约束,还要发挥伦理道德等软约束的作用。 3. 3. 2外部约束 外部约束可采取的机制有市场机制、声誉机制和审计机制等。 (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实行的是“优胜劣汰”,企业经营者只有拥有良好的声誉,非凡的工作业绩与管理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人力资本价值才会升值。 (2)声誉机制。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关注的是职位所带来的荣誉、声誉和工作成就感等高层次的需求,良好的声誉是他们宝贵的无形资产,规范的声誉评价可以约束失信和败德的行为。 (3)审计机制。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和人力资源审计等。它主要是对经营者任期内经济责任、企业战略、企业计划与非财务指标等进行综合审计,一方面公正客观地评价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使经营者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经营者进行自我约束。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透视零售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误区 内容摘要:本文对零售及零售企业进行了定义,对传统零售定义进行了一些突破研究,认为零售活动不仅存在于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中满足人们生产需要的一些销售活动也属于零售。重点分析了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三个误区,即零售是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优质服务就是主动热情、促销活动就是营销,并针对以上误区指出了企业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关键词:零售 零售企业 经营管理误区 对策 在流通领域,零售是和批发相对应的销售活动。一般认为批发是针对再销售者及产业用户的销售活动,而零售则是针对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因此,按照传统的流通理论,零售企业就是指向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的组织。这里所指的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是进行生活消费的消费者,他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消费,而不是为了生产或再销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实中所说的零售概念并不一定和流通理论所界定的零售概念完全一致,零售企业的销售行为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流通理论所规定的行为。比如,农民到农用生产资料超市购买种子、农药,到农机商店购买农用机械,理发美容师到正规超市购买美发美容用品等,他们购买商品不是为了生活消费,而是为了生产消费,这种针对个别消费者进行的零散销售活动能说不是零售而是批发?再比如,现在很多流通企业实行多元经营,批发兼零售,这类企业就很难说是批发企业还是零售企业,而且这类企业对前来购物的消费者是采取批发行为还是零售行为,完全是根据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多少而定,达到一定数量就批发,低于这个数量就零售。他们并不看消费者购物是为了生产或再销售,还是为了生活消费。比如在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有的服装商场规定,购买满5件按批发价,不足5件按零售价。有的前来批发服装的个体户因资金有限不能买5件以上,只能按零售价进货。之所以按零售价进货还能进行再销售,是因为他们来自外地,空间距离所造成的价差使他们还可以在异地高价赚钱。而本地自我消费的消费者很多亲戚朋友联合起来进行团购,满5件便可以享受批发价。现实中这种情况还很多,国外一些跨国零售企业最初进入中国时,就是利用介于批发与零售之间的业态打“擦边球”,进入当时我国开放限制还很严格的批发业。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麦德龙以配销名义在国内注册,其在我国开办的仓储式商场的会员顾客既有中小零售商、企事业单位等专业客户,也有普通消费者。 理论来自实践,理应反映实践的发展。本文所论述的零售企业既包括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满足其生活消费的组织,也包括部分向生产者或再销售者销售商品满足其生产或经营需要的组织。这类流通组织的共同特点是:面对的是众多而分散的个体消费者,实质上分布在两个市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他们购买的商品既包括生活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要素商品;平均而言消费者购买频率较大而每笔交易量较小;拥有销售商品的店堂、柜台、货架以及展示商品的橱窗等;不仅提供商品,而且提供服务,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满足其心理需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零售企业不一定非得需要店铺,如网上商店,也不一定非得有营业员,如无人商店或自动售货店铺等。虽然这种销售活动也是零售,这类组织也是零售企业,但这类活动和企业不在本文论述的范围内。本文主要论述具备一定规模的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与现代经营理念相悖的一些误区。这类零售企业若按业态分,包括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超市以及折扣店、专业店等。 认识误区:零售业是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尽管中外经济学界对产业划分的方法和标准并不一致,各个行业在归类上也不尽相同,但都基本上把包括零售业在内的商业划分为第三产业。最早提出第三产业概念并确立三次产业分类法的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服务。配第-克拉克定理进一步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业人口具有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最后向第三产业移动的规律。之所以如此,关键是由第三产业作为服务业的特点决定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他产业产品的边际需求在下降,而对服务的边际需求却不断上升。由于服务具有人对人的人性化特点,决定了服务业是难以大规模实行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的行业,使服务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幅度要慢于社会经济生活对服务业各部门需求的增长幅度,最终导致包括零售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成为就业密度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对于商品生产和商业批发行业,零售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如此,即使未来无人售货店铺和网上虚拟商店成为主流零售方式,零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性质也不一定改变,因为仍需要大量人员从事软件开发、网站维护、数据搜集、广告营销、商品保管、分拣配送等工作。虽然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前台”人员减少了,但幕后支持人员却大大增加。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的零售业应该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只是对这个行业的硬件技术与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更高。 目前而言,零售业是否就属于低技术行业呢?即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否一定就是低技术行业,这是本文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经典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在论述产业结构问题时都要涉及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认为5种技术结构与5种产业结构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以手工技术为主体的技术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是劳动密集型的,以智能技术为主体的技术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是知识密集型的。由于存在这种对应关系,一般人就会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特征就是以手工技术为主的低智能性。这种“反之亦然”的推理方式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实际中都是不完全正确的。 零售业的本质是服务,服务的特性决定了零售业的技术要求不仅是手工技术,更是智能技术。零售人员不仅要和各类商品打交道,而且直接与需求各异的人打交道。因此零售人员的劳动过程既是手工技术操作过程(商品搬运上架、卫生清扫、传递商品),又是高智能技术操作过程(熟悉商品性能、把握消费心理、交流感情、沟通信息)。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同质化,使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产品质量之争越来越转向服务质量之争,而现代消费者越来越明显的理性化、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倾向,使零售业对服务的技术层次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零售服务已完全不是短缺经济时代简单的零售服务概念了。 所以零售企业首先要在认识上澄清这一误区。零售企业的员工是和世界上最复杂的具有七情六欲的“机器”——人打交道,而企业员工又同样具有复杂的七情六欲。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是摆在零售企业经理面前的一大课题。美国的沃尔玛的员工在顾客第一次购物后就会记录其购物的时间、种类,在其第二次购物时营业员就会像熟人般和他打招呼,并推荐与之第一次购物相关的产品,多次购物后就可大致掌握顾客的购物习惯,从而成为产品营销的基础。中国的零售企业是否也能做到这一步?中国零售企业有些也配备了先进的硬件技术,但缺乏与硬件技术相匹配的可以熟练驾御使用硬件技术的人的技术和能力。 服务误区:优质服务就是主动热情 以上用较多内容论述了零售业的性质以及人们对这一行业技术结构的认识误区,由此可知,零售业的本质就是提供服务,而服务不是简单地提供商品,而是商品、情感、信息、便利、舒适、放心等的统一体。随着现代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增强,优质服务的标准可以用“使消费者满意”这句话来概括,但对服务形式的要求却不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服务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境界,虽无固定的模式,却能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适时提供最适合其本人的服务。 然而现实中却把优质服务简单地等同为热情服务。很多零售企业都制定了服务规范,以企业规章的形式对营业员的服务提出了统一要求。服务规范几乎都少不了“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内容,并在实际营业过程中要求营业员对待顾客“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微笑服务,并把是否主动向顾客打招呼、是否热情为顾客介绍商品,作为营业员奖惩的标准。由于零售企业管理层对热情服务的认同及内部激励机制的存在,很多自选超市本来应突出自选的特点,给顾客更大的自我选择的自由与空间,但还是有营业员热情地迎向前,为顾客介绍商品。一些品牌促销员由于其报酬与销售挂钩,在利益的驱动下更是不放过经过货架的每一位顾客,但其热情度却让一般的顾客不敢在商品前驻足。 实际上这种片面的、生硬的、千人一面的服务方式是服务上的一个很大误区。首先,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销售中,更体现在售前及售后。如备货是否做了市场细分,货源是否正宗;售后服务是否真的和承诺的那样到位,顾客退货是否能真的和沃尔玛那样“无条件退货”,对待退货的顾客是否还能像顾客购买时热情。其次,即使在销售中,服务也不是一味地自始至终主动热情。走进商场的顾客其心态千差万别。如果一味热情,就会增加顾客的心理负担,干扰顾客的休闲欲、欣赏欲、求知欲,顾客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不能激发其购买欲。 就售中服务而言,零售企业提供给顾客的最佳服务应该是“顾客需要时招之即来,顾客不需要时感觉不到”。从理论上讲,顾客进店购买商品大致经过7个阶段,即感到有兴趣、引起注意、联想、产生欲望、比较、决策、购买。不管在哪个阶段,如果顾客招呼,营业员都要上前热情服务,但要客观“中立”,不能让顾客为难。如果顾客不招呼,就不能让顾客感觉到身边有营业员存在,特别是在第二阶段到第五阶段,即顾客在商品前驻足观察思考阶段。有的营业员虽没有说话,但其形体语言却让顾客感到不自在,如尾随顾客或远远用眼盯住顾客,也许这是为了等待回应顾客,也许是怕顾客弄坏商品甚至偷窃,不管什么原因,这都是不到位的服务。 零售企业之所以会出现片面强调热情服务的情况,一是因为企业特别是国有零售企业大多经历过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卖方市场商品不愁卖但服务质量差,在向买方市场转换过程中,企业销售下滑经营困难,于是把出路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认为解决了服务质量差的问题企业的销售又会上去,于是热情服务就延续至今,实质上企业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卖方市场阶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顾客进店正如朋友到家,如果不热情就觉得是对顾客不敬,没认识到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正在使中国快速进入理性社会;三是中国长期缺乏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这既是计划体制下供给约束而非需求约束的表现,又是官本位社会中对长官意志崇拜而对个体人性漠视的结果。 本文并非反对热情服务,而是认为“热情”应适时适中。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零售企业的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差异化服务,同时体现在小处和细节,强调顾客的参与和体验。日本的收银员找顾客一分钱都鞠躬含笑双手递到顾客手中;宜家(IKEA)家居超市的顾客逛累了不仅可以在其陈列的高档沙发上坐着休息,还可以在其高档的样品床上盖上被褥睡一觉,如果不是到下班时间就绝不会有营业员“打扰”,讲求热情服务的中国商家是否也做到了?所以优质服务不是简单地主动热情就能做到的,而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服务。 营销误区:组织促销活动就是营销 营销观念是相对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的一种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其基本内容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应首先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然后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营销观念的有效实践需要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明确目标市场,即企业应以市场为出发点,确定自己要进入的领域或经营重点;确定顾客需求,即企业应发现顾客的内在需要和欲望,为顾客提供价值;进行组合营销,即企业所有部门都协调一致,为满足目标市场的顾客利益服务;提高盈利能力,即企业通过使顾客满意获得持续利润,而不是单纯通过促销获得短期利润。 现实中很多零售企业会在重要节假日或其他认为有意义的时间,组织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这些促销活动有的虽然也可以称为营销活动,但有些还不能称上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原因是:促销活动并不是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具体表现就是活动期间组织的货源并不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市场、明确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有些促销商品源于进货人员的主观判断,有些属于关系货、人情货,有些则为库存积压商品,所以以这样的商品进行促销,至多是产品观念或推销观念在经营中的集中体现。只注重外部营销,而不进行内部营销。有的促销活动虽然也对消费者需求进行了一些分析和了解,但在活动进行期间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组合营销。企业只对外部顾客进行营销,投入资金进行店堂布置、广告宣传、打折回报等,而对内部员工缺乏现代服务技能培训,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员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有的企业甚至不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随意让员工加班加点而不给任何补偿。企业认为员工应当有奉献精神,而员工却身心疲惫,怨声载道。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说过:“内部营销必须先于外部营销。在公司打算提供优质服务之前促销是没有意义的。”促销活动的效果是短期的,企业盈利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由于很多企业的促销方式是价格促销,不同商品的价格弹性不同,所以销售额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的大幅增加。另外,由于许多零售企业在促销活动中存在着虚假成分,如商品以次充好、虚假打折等,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损害了企业形象,所以从长远看,这样的促销活动反而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而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却不是这样。 营销不是简单的促销,甚至也不只是一时的活动,而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现代经营理念。零售企业只有对此有正确而全面的理解,才能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获得长远的发展。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论策略性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效用 策略性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是于9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潮的,具有全面性与前瞻性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倍受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管理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在现代企业求生存谋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是现代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招。其特点是当企业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逐渐重视整体的策略规划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大趋势,成本管理与企业策略的相结合,势必使企业跨出内部控制的单一角色,迎接外部分析的新领域,以巩固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的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趋白炽化,企业经营的策略规划与管理( STRATEGY PLANNING MANAGEMENT)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最佳策略并付诸实施,无疑是企业决策者必须面对的最重要问题,尤其是我们这种外向型企业(注本公司的产品100%外销)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冲击更大。正因如此,我们针对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出发点,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实行这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经过3年多的实践检验,有力地证明了当初的决策是非常明智而理性的,选择是正确而有效的。它使公司走上了一条质量效益型之路,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局面,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行列(2002年排名20位,2003年跃居第15位)。 一、项目选择的理由 由于连续多年受到全球电子行业萧条及印制电路板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致使公司的产品──双面板及多层板成本偏高,消耗过大,交货期较长(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缺乏有效的竞争,增加了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其负面效应表现为客户投诉多、抱怨大,公司订单剧减,生产任务不饱满,生产效率低下,最终导致企业生产不景气、大量裁员,士气低落的恶性循环(未达到公司的设计能力和投资的预期效果)。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们深知企业内外环境是会快速变迁,未来将面临高科技、高竞争的动态环境和强大压力,为有效地评估企业经营绩效,预测企业所处的优势与劣势,以求在危机发生之前加以消除,从而推动企业蓬勃发展,策略性绩效评估制度之发展则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而成本管理正为策略性绩效评估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基此,二者之结合应用,相辅相成,将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摆脱困境,扭转局面,我们紧紧围绕确保交货期、降低成本、改善品质和服务这个中心主题,从确立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入手,展开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和管理创新活动,使之富有成效。 二、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何谓策略性成本管理呢?策略性成本管理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一定的目标利润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反算企业各项目标成本或控制指标,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最终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将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在动力,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发展良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策略性成本管理流程图如下: 策略性成本管理主要包括: 1、竞争策略之研究──从成本策略及差异化中加以选择,并针对成本计划,期望能对营业及组织上有所突破。 2、实施竞争者分析及标竿制度──藉此在成本基础上协助目标之设定,同时了解并掌握营业与组织等作业流程的差异性。 3、经由策略性成本管理,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位置,同时知晓同行业挑战者能力的强弱及企业欲进入的产业状况。 4、确定、了解并控制关键性成本动因,注重企业长期与短期绩效并重、竞争优势和发展良策并重。 5、在兼顾财务面和竞争面的情况下,依据企业策略规划,将成本管理目标化,并评估组织转型的可能性和企业发展策略随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当然实行策略性成本仍有其它许多工具,诸如分析成本活动,以了解价值链与成本之间的变动;以较低的成本重新设计营运或组织的各项活动,期望能提高其价值。不过,在运作策略性成本管理时,应有下列认识: 1、策略性成本管理是一项富有实效的管理技巧,它绝不是一种流行新潮的花架子。 2、策略性成本管理是提供企业达成财务与竞争优势的重要阶梯。 3、当管理者积极学习并有效地使用策略性成本管理工具,将可产生独特的效果。 4、经由策略性成本管理,除使成本能够下降外,亦同时可以提高品质、改善服务、确保交货期(JIT),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5、策略性成本管理是组织迎接新挑战与绩效评估的锐利武器。 三、策略性成本管理的方法步骤 以往,绩效评估多以企业的财务绩效为主,但时至今日,我们深切了解企业欲长期高效发展,必须能准确推测客户有哪些要求和期望,企业能满足客户期望的成功率如何,交货期的准确率多高,市场竞争价格多少,品质或服务水准怎样等,上述事项均应经常性或定期评估,以增强我们的管理水平、提高警觉,及时发现问题,在客户抱怨甚至取消订单之前即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这一点对我们这类以接单为本的企业尤为重要。 针对印制电路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情况,我们于2001年2月起开始采用策略性绩效评估方式,以求增强市场竞争力。首先,对公司的主要客户,如加拿大北方电讯(NORTEL)、美国电报电话(AT T)、德国西门子(SIEMENS)、瑞典爱立信(ERICSSON)等跨国公司咨询其有关产品交货期、品质、服务和可信赖性状况,以及其他约定事项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解。经调查的信息反馈得知客户并非十分在意本公司引以自豪的卓越工业技术,反较关切成本(COST)、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准时交货(JUST IN TIME)四个方面之绩效,但是客户对此四项绩效并不满意,因此我们特别成立了改进小组加以检讨,经反复比较和广泛讨论,确立把满足客户期望放在首位,视客户意见为最高的命令,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而全面展开。其次,鼓励和支持中层管理人员依各职能领域找出影响其绩效的重要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为配合策略目标将评估指标定为:准时送货、产品制作周期、产品成本,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亦以客户关切点为中心,掌握客户通常关心的事项是:1.有订单时,能否满足交货期(JIT)?2.品质是否达到水准?3.服务是否满意?4.成本多少、是否合理?与此同时,亦应考虑公司:1.是否有能力满足客户的期望?2.有无合理利润可获得?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任何优势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必须把自己置身于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下,不断努力拼搏,才能做到相对优势的动态发展。 在实施策略性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一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达形成共识,把市场机制、目标责任和成本考核引入企业内部,在全厂员工中树立“三个意识”教育,即忧患意识,成本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二是确立客观现实的“成本目标体系”,规定纵横有序的“成本责任体系”和建立严格完善的“成本考核体系”。具体表现为全面把握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前提,以总成本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目标体系分解为公司总目标、部门子目标、班组小目标及个人具体目标。突出“四性”,即指标的合理性、手段的全面性、管理的严密性、政策的激励性,大力贯彻“四”字方针,即“算细帐、查漏洞、找原因、订措施”,做到“三个结合”,即策略性成本管理与达标升级相结合,策略性成本管理与开展自主管理、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策略性成本管理与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小改小革相结合,较好地体现了“基础管理扎实、目标分解明确、系统管理协调、考评体系科学”的原则。 四、策略性成本管理的经济技术效果评价 为了全面、客观、有效和准确地评价我们所采用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法的实际收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能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企业经济技术效果的指标体系,唯有如此,才最有说服力,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力求从定性与定量、长期与眼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评价。 反映我公司经营绩效的硬性指标是从定量、短期和经济效益方面加以衡量。由表一和表二可见,从2002年至2003年,公司的产值、销售和出口创汇分别以年均65%、65%和46.5%的速度递增;盈利则以年均约1.5倍的速度猛增;人均产值、人均创利、人均创汇和每百元固定资产创利也实现高速增长,分别以年均36.44%、101.27%、21.8%和68.12%的幅度增长。特别是公司的高科技产品含量不断增大,即多层板的年均增幅高达1.6倍。与此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高,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逐年上升,分别以年均6.7%、4.9%的速度增长;准时交货率和成品合格率有明显提高,分别以年均3.17%、1.89%的速度攀升;双面板单位生产成本、多层板单位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平均每年分别以32.83元/m2、23.6 3元/m2的幅度下降,仅节约成本一项3年累计高达134 1.41万元,平均每年为447.14万元(7.29×17.36+0.55×17.3+12.07×75.1+ 3.36×41.71+18.51×6.03+3.97×11.87=1341.42万元)。在2003年度印制行业协会的统计报表中,我公司双面板产量、实现利税为第一位,完成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为第二位。全员劳动生产率、每百元固定资产创利,人均产值、人均创利、人均创汇等多项指标也是居全国领先水平。而从软性指标(定性、长期和社会效益)方面来评估,可知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大有提高, 与客户建立了长期、友好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客户的信赖和青睐,赢得大批订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之基础。这属于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难以定量评估。由此表明,公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收到令人可喜的成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增强了我们推行管理现代化的信心。 五、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创新特点和推广价值 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 把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市场竞争的压力自觉地化解和转变成企业管理的推动力。策略性成本管理法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较大突破:1.在准时交货(JIT)方面实现了突破。 它以第一时间全面满足客户期望为最终目的,根据客户的需要和约订,准时提供优质、实用和经济的产品,其导向模式的重点在于竞争策略,核心是讲究全球最流行的准时交货。2.在价格方面实现了突破。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为起点,它的公式是价格-利润=成本。即价格决定成本,改变了传统的“成本+利润=价格”的成本价格定论。策略性成本管理法认为,市场价格是企业生产的客观尺度,应根据市场价格来选择、确定成本,成本以不能突破市场价格的规定为限,达到增加盈利和增强竞争的目的。3.在成本理论方面实现了突破。策略性成本管理系统包括产品成本与作业成本、战略成本与短期成本、数量成本与质量成本,具有全面性、预见性和动态性,其目标是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较现行成本管理的适用性更强、范围更广、效果更好。正是遵循这个法则,3年多来,我们一直把按时交货、品质、成本和服务放在首位,经过多方努力,成效尤为突出和显著,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加拿大北方电讯和德国西门子等客户对我公司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为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商誉,赢得大批订单。我们的这种做法包括目前流行的准时交货(JIT)、总成本控制和灵活地应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最明显的优势是运用了管理会计,它不仅要求用精确的成本数据、变化数据和利润数据提供资深的管理,还要求利用策略性成本管理体系去陶冶磨练员工的行为,使之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策略相吻合,力求在这方面为国内企业树立一个成功的典范! 综观我们率先运用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得出一个结论:企业只要在管理现代化方面积极探索,就能走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正是按照这个准则,我们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所建立起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收益性,是对传统管理体制的全面挑战和彻底反思,强有力地推进企业向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方向发展。这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手段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竞争能力,是现代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制胜法宝。从整体的环境来看,大家都处于同种外部环境,为何我公司能在短短几年里,使企业走上了低投入、高产出、大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这其中的经验确实值得许多企业学习、借鉴和推广。我们所使用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和针对性。在实际操作上,SCM 模式要求企业必须在较高层次上实现科学管理与灵活创新的同步增长。现在,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就不能再沿用过去老一套的做法,完全需要靠企业自己,因此,学习推广现代化的管理科学和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与极为紧迫,它是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走向市场经济的一条非常现实有效的途径。现把策略性成本管理与现行成本管理列表进行比较,从中可见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创新特点明显强于现行成本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科学的升化和提高。 表三、现行成本管理与策略性成本管理差异比较 管理与技术一起,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因而,我们历来都非常重视和强化企业管理工作,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实践体会到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方能实现。以管理为主线、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求发展,这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永恒真理! 六、对巩固和发展策略性成本管理的打算 在运用策略性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认为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决不会停止不前,因而、我们希望在继续巩固和运用该管理方法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和充实策略性成本管理方法,以求有所进展、有所创新和有所突破,积极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出较大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致力于在当今管理理论的前沿大胆探索,不懈努力追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现代化道路。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论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加速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本文从经营管理思想、经营管理组织、经营管理方法、经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现代化 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要符合现代企业的经济功能赋予的经营观念。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主要有: 1.战略观念。战略观念就是要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战略观念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全面系统的观点,即全局的观点。二是面向企业未来的发展观点。面向企业的未来,包括市场的未来、产品的未来、技术的未来、企业组织的未来、企业人员的未来,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目标与对策。 2.市场观念。市场观念就是企业必须根据社会及用户的需要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市场是企业存在的前提。要具有市场观念,首先要求企业了解市场。其次,要确定对策去占有市场,赢得市场。 3.用户观念。市场是由实行交换的供需双方构成的,用户是构成市场的主要一方。所谓用户观念,就是企业要树立一切为了用户的观念,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把对国家的责任建立在对用户负责的基础上。 4.效益观念。社会主义企业的效益观念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综合效益观念。在经济效益上要注意微观经济效益服从宏观经济效益。在保证宏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企业讲求经济效益,着重在经济上的收益。企业要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关键在于:对外如何赢得市场,多承包工程,多完成工程任务;对内如何降低成本。 5.竞争观念。竞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施工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质量以优取胜,价格以廉取胜,服务以好取胜。企业要通过竞争去获得工程任务,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所以,树立竞争观念是当前企业指导思想中最为深刻的转变。企业在竞争中必须牢记“质量是核心,价格是关键,信誉是基础”。 6.时间观念。即“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企业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效益。为此,首先企业经营决策要把握时机。即使是正确的决策,如贻误了时机也是没有效果的。其次,要努力缩短施工或生产周期,加快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的占用和利息的支出。此外,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讲求效率,这是企业赢得时间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7.变革观念。变革观念就是要求企业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没有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模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采用的方针、策略、组织形式、制度措施和方法,都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变革。对此,事前要有预测,环境变化时要有对策,领导人也要不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8.创新观念。变革观念的发展和深化就是创新观念。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创新。为此,企业要在市场上努力发现新的需求、新的用户、新的机会;在生产上要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经营管理上要出新点子、新路子,反对因循守旧,努力开创经营管理新局面。 二、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 经营管理组织是指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人们之间的协作体系。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率。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主要体现在: 1.管理体制方面。包括国家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内部各层次的管理。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及权、责、利的关系,使各级具有主动关心其经济成果的能动性。 2.生产组织形式方面。企业应能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业化和联合化形式。 3.组织结构方面。根据系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如二级管理或三级管理,采取项目法施工,直线职能制结构或矩阵制结构等,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 三、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 所谓经营管理方法,就是用以达到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法。经营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就是在管理方法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心问题是方法的有效性。只有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也才能实现经营管理的目的。根据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起作用的规律不同,经营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类: 1.经济规律所制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的方法。例如企业内部以经济责任制为内容,以经济利益为动力,经济控制为手段的管理方法等。 2.反映生产组织和生产技术规律的管理方法。属于这一类的管理方法有:技术管理、定额管理、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方法等。 3.反映有关人的活动规律的管理方法等。如利用行为科学理论进行管理的方法。 4.反映行政和政治工作规律的管理方法。如行政手段、民主管理、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在实践中,一项管理方法往往反映几方面客观规律的要求,如全面计划管理的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等。管理方法也是有层次的。通常可分为组织方法、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更具体的业务技术方法等几个层次,从而形成一个管理方法体系。 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有以下特点:标准化,指管理工作的内容、程序做到条理化和规范化;定量化,指管理方法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从单凭经验发展到“让数据说话”;系统化,指各项管理方法综合作用,以获得综合效应;民主化,指在管理中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实行专业与群众相结合、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法等。管理方法的上述特点,体现了现代管理方法的系统性、最优性、综合性和民主性,最终反映在方法的有效性上。 四、企业经营管理手段现代化 这是指为适应经营管理工作高效率的要求而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1.信息传输、收集手段的现代化。为了文字、图表、信号、语言等管理信息的传输、收集,而采用的电传设备、工业电视、自动显示装置、自动收录记录装置以及电脑控制系统等。 2.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主要是电子计算机或系统的应用。 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应该协调发展。其中,经营管理思想现代化是核心;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是措施;经营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工具。 经营管理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化,建设高度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在国外,把科学、技术、管理看成现代文明的三足鼎。可见,管理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当前,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固然很大,但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更大。我们在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强调经营管理现代化,实行两者同时并举,不可偏废的方针。一些企业的实践证明,实行经营管理现代化,并不需要花很多投资就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可以把经营管理现代化看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我们一定要克服重技术、轻经营管理的思想,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不可忽视 税收与我们每个人以及每个企业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及我国作为WTO成员享有权利和义务逐步的兑现,如何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税收政策法规资源,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实力,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税收成本,谋求合法的经济利益,以达到企业、国家和社会多赢的目的,是我们每个纳税人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举一个最普遍的、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某企业年终决算时应纳税所得额为10.1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10万元以上的所得税率为33%,那么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为101000X33%=33330元。假如企业决算前通过境内非营业性社团组织公益性捐赠1000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变成了101000-1000=100000元。根据税法规定,3万元至10万元的所得税率为27%,因此,该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为:100000X27%=27000元。 这时,1000元=6330元。由此,税收筹划的作用可见一斑。那么,何谓税收筹划? 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LBFD)《国际税收词汇》下的定义是:“税收筹划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印度税务专家E·A·史林瓦斯在其编著《公司税收筹划手册》中说道:“税收筹划是经营管理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税收已成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威胁。”美国南加州大学W·B·梅格斯博士在《会计学》中,则作了如下阐述:“人们合理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税收筹划。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是税收筹划的目标所在。”他还认为“美国联邦所得税已变得如此之复杂,这使为企业提供详尽的税收筹划,成为谋生的职业。”、“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减少缴纳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筹划。主要如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资本结构,投资采用租用还是够入的方式,以及交易的时间。”而国内税务专家唐腾翔则认为“税收筹划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可见,国内外对税收筹划概念的描述不尽相同,观点各异,但基本的要髓大致相同,那就是,税收筹划是指在现行国家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利用不违法的手段,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各个方面进行事先安排和运筹,尽量减少税收成本,增加税后收益的活动。 我国税收筹划的兴起和发展,是纳税人观念更新的产物,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国际接轨的产物。税收筹划正由过去的“暗箱操作”逐渐变为“阳光作业”,正式走上经济的前台,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充分认识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效应 税收筹划虽然引起有识之士、业界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但尚未引起企业普遍的重视,具体自觉实践者则凤毛麟角。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是企业对税收筹划作用的认识不够,对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效应没有足够的预见。 第一,税收筹划是法律和社会赋予企业的基本权利。在西方国家,税收筹划家喻户晓,被视为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被视为“智慧者的文明行为”。税收筹划是在经营中寻求企业行为与政府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企业在不违背税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的筹划和安排,降低税负的成本,增加企业的权益,是法律和社会赋予企业的基本权利,合法的税收筹划则是对这一权利的正当行使。成功的税收筹划往往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最轻,又能使政府赋予税收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对政府、对企业、对社会都有利。企业节税----利润增加----扩大再生产----国家税收增加。据报载,世界传媒大王鲁珀特·莫克多在英国的主要控股公司—新闻投资公司,在2000年前的11年中,共获利近14亿英镑(约21亿美元),但其在英国缴纳的公司所得税净额竟然是零。可见,默克多既精于经营,也精于纳税,他正是靠着独特的“扩张和避税手段创造着超级利润”。 第二,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有着本质的差别。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收政策法规规定,故意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明显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其行为的后果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而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政策法规做文章,以达到减轻或消除税收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既不属于违法行为,更不是犯罪行为。从行为发生的时间看,偷税、漏税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以后所进行的,是对已确立的纳税义务予以隐瞒、造假、遗漏和故意延误,具有明显的事后性和欺诈性特征,而税收筹划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前所作的经营、投资、理财的事先筹划与安排,具有事前筹划性特征。税收筹划是一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得到国家鼓励的经济行为,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正当经营手段,是以税法为准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合理、合情、合法的行为。可见,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第三,税收筹划有利于规避风险,提升企业形象。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经济占统治地位,国有企业统支统付,“大锅饭”效应较为普遍,经济主体法制观念不强,使企业和个人不关心税制,对其中条例不闻、不问、不懂;或全凭人情关系,以言代法,以言代税,税收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在纳税上往往想走“关系税”、“人情税”之路,逃税之风盛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始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税收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企业通过违法或者不规范的手段来降低税收成本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大,甚至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而税收筹划则能有效地规避纳税人相关的一些不必要纳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使纳税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回报社会,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对企业产品或服务市场份额的抢占无疑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有利于企业良性的循环和发展。正所谓:“野蛮者抗税、愚昧者偷税、糊涂者漏税、精明者进行税收筹划”。据报载,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计划捐出其微软20%资产---1000亿美元,协助世界各国解决爱滋病等疾病问题。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一笔以个人名义的慈善捐赠。据述此善举,将使他在美国享有大笔的免税权。可见,富人捐赠既有其想做“好人”的一面,也多与税收有关,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第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税收筹划是一种高智商的增值活动,为进行税收筹划而起用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必然为企业经营管理更上一层楼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所谓发达国家纳税人纳税意识强也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其纳税人看重的还是“不多缴一分钱”、“不早缴一分钱”。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守法经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管理程序,精打细算、节约支出、减少浪费,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良性互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用足、用活好国内、国际税收政策资源 我国加入WTO 后,市场化改革急剧推进,面对更加开放、公平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将更多的同台竞争。内资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国内、国际间各种自然资源和政策法规资源,发展和壮大自己,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方式和途径很多,不妨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选择适宜的投资地点。世界各国一般都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符合其利益的税收制度,因而在税收制度上各国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跨国、跨地区企业可利用这些差异如选择低税地经营等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争相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来投资经营,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受这些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低税和税收优惠的吸引。企业在投资经营中,除了要考虑投资地区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金融环境、外汇管制、技术和劳动力供应等常规因素外,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要充分运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制差异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选择整体税负较低的地区或税区投资。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外资提供了低税或免税优惠,而发达国家则一般实行内外资同等的税收待遇。所以,进行跨国、跨地区投资时,企业可以选择国际避税港、避税地和自由港,也可以选择与本国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的国家。在我国国内一般可以考虑以下重点区域: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沿海经济开放区;“老、少、边、穷”地区;西部大开发地区等七大地区。 第二,选择适宜的投资产业。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的开发、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上,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不如发达国家那么集中,税收优惠的范围相对广泛,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中国家往往对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给予普遍优惠,税收优惠政策相对较多。目前,我国对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利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企业,解决社会性就业及福利性企业,西部大开发地区国家鼓励投资的产业如交通、电力、水利、邮政等基础设施,以及为农业、科研、高新技术服务的一些产业;而对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优惠适用范围则相对较广,其主要产业包括生产性企业、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以及从事能源、交通、港口、码头建设的企业。随着我国对WTO成员权利和义务承诺的兑现,原有的很多行业及产业,比如电信、金融、商业、服务、汽车等传统性垄断行业,将逐步对外开放。除了国家限制性的产业或行业外,外资亦将享受更多的国民待遇。此外,目前我国对内资企业的减免税期限较短,一般为1—3年;而外商投资企业的减免税期限一般为5年或5年以上。 第三,选择适宜的投资组织形式。内资还是外资,全资还是合资,法人还是非法人,公司制还是合伙制,企业选择的投资组织形式不同,企业享有的税收优惠往往也千差万别。各个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实行不同的征税优惠。 一般来说,内资企业的税率,税收优惠政策和操作的灵活程度小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一般有大量的税收优惠。公司制企业的营业利润一般要先课征公司税,投资者以股息形式分得的税后利润,又需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制企业的营业利润一般不交公司税,只缴纳各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子公司一般承担全部纳税义务,分公司则需承担有限的纳税义务。对于低税国、低税地区,当地可能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投资者免税或只征较低的公司税。若签定了国际税收协定,税后利润的预提税可能少征或免征。跨国公司常常可以在此建立子公司甚至信箱公司(只挂名称无实际业务)用来转移高税区相关公司的利润,达到国际避税的效果,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此外,分公司不是独立的纳税人,一般流转税在注册地交,所得税同总公司汇总缴纳。所以,对于初创阶段时无法赢利的行业,一般应设置为分公司,这样能利用合并损益,抵冲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轻税负;对于能够迅速实现赢利的行业,一般应设置为子公司,这样就能享受独立公司的许多优惠,在优惠期内减轻税负;对于规模庞大的集团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分支机构的不同情况,宜用子公司的设为子公司,宜用分公司的设为分公司,从而实现整体经济利益的最佳。 第四,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相关的税收筹划主要是缩小税基和延期纳税。在具体会计实务中,主要涉及四个大的方面,即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费用列支方法的选择,以及收入确认方法的选择。企业应根据具体经营环境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用足、用活好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来说,当物价逐渐下降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成本较高,应纳所得税相应较少,而当物价持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可相对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假如企业各年的所得税率不变,宜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初年份多提折旧,后面的年份少提,这样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有许多费用开支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规定的范围或限额。因此,准确掌握税法和财务准则中费用列支的规定对于税收筹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我国税法目前不允许企业税前向境内外关联企业支付管理费,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如果符合“受益原则”,即关联企业从事的管理活动已经使本企业受益,则可以在税前列支这种费用。正是由于这种规定,国外企业可以通过向低税区或避税区的关联企业大量支付管理费的办法从事避税活动。此外,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内部企业交易占有很大比例,因而可能通过利用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高低税收差异,借助转移价格实现利润,减轻企业的整体税负,从而保证了整体集团系统利润的最大化。 三、系统筹划,规范实施,与时俱进 第一,税收筹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决策应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在具体到某一个产品、某一个税种、某一项决策时,要考虑整体的影响作用和合理性。进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税法,领会并顺应税收政策导向,更应关注经营中一些相关的政府配套政策。要注意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不管大小,只要有利,都应认真分析研究。眼睛不能只盯住单个税种、单个项目或单个环节,因为有时一种税少缴,另一种税可能要多缴。因此决策时要系统筹划,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和成本,要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轻重,从中税收优惠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否则,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二,税收筹划是一项政策强、业务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筹划得当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否则,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筹划人员不仅需要了解税收、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更需要要了解国际惯例,需要娴熟的会计处理技巧和丰富的税收经验。企业除了要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邀请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加入筹划团队外,企业更需要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要求,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加强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企业要克服传统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税收筹划是在和税收部门兜圈子,或者认为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事,与经营无关,类似的想法是十分有害的。企业应遵纪守法,诚信自律。不能期望走捷径,更不能急功近利,期望立竿见影。 第三,不能忽略税收政策、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不要期望某一税收筹划方案“放之四海而皆准”,更不能期望一劳永逸。任何一种方案都是针对特定的对象、特点的时间、特定的空间而设计的。同一税种,在同一国度,针对不同的纳税对象往往也有不同的纳税义务,不同的税收优惠。即使同一税种,在同一国度,针对同一纳税对象,在不同纳税期限往往纳税义务也不近相同。税收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的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随着外部因素的变化,企业必须对原有的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的条件。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该系统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企业竞争与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管理类知识的教育和实战环境。 关键词 CAI课件 Web技术 浏览器/服务器 动态服务器网页(ASP) 1. 引言 以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一场知识和信息的革命。现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Web的网络多媒体CAI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绝大多数CAI课件都是针对某一门具体课程来进行教育和培训,它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与网络平台上实现了音频和视频的简单结合,其交互性较差,与电视教学区别不大。此类CAI课件系统由于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而当其应用于理工科课程的知识讲解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学习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在一个实际的环境中综合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我国现行的管理类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老师们照本宣科地讲述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学生们则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根本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谈不上综合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前面讲述的CAI课件系统由于只能讲解知识而无法让学生综合运用 知识,因而不能满足管理类学生的实践需要。为了使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他们的实际能力,我们在大量教学实践与CAI探索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该系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综合应用管理类必要知识的教育和实战环境。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目标 该系统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模拟工业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形象具体地掌握企业中管理信息的运动和决策过程的规律,以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信息观念、竞争意识和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决策的能力。 2.2 总体方案 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划分为两个大的子系统:企业子系统和外部环境子系统。企业子系统模拟了若干生产经营型工业企业在设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生产、销售、产品开发、筹资和投资等活动,这些企业互为竞争对手,每个企业由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一个客户机进行模拟。外部环境子系统由服务器进行模拟,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银行、证券市场、技术开发公司、咨询公司和评估委员会等,它们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环境,为企业的活动提供服务、执行监督职能。该系统的模拟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的模拟环境 根据前面所述,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九个主要模块: (1)参赛企业模块 该模块主要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生产、销售、产品开发、筹资和投资活动: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原材料投产、产成品入库、生产线改造;销售活动主要包括开发新市场、进行销售投资、参加定货会议、根据企业获得的定单发货;产品开发活动包括自行开发和技术引进;筹资活动主要包括向银行申请短期或长期贷款、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投资活动主要包括购买新的厂房和生产设备、购买国债和公司债券等。 (2)政府部门模块 该模块主要根据各个企业的市场开发情况来授予市场许可证、根据企业在各个市场上的销售投资情况收回企业的市场许可证。市场许可证是企业进行销售活动的凭证,企业必须拥有某个市场的市场许可证才能够在该市场销售产品。 该系统中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信息来模拟,该模块可以随机一系列宏观信息并修改相应的运行参数。 (3)原材料供应商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模拟一定的机制为各个企业提供各种原材料并接受企业出售的多余原材料。 (4)产品经销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各个市场上各种产品的定单,并模拟一定的机制使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如市场占有率、产品报价和赊销期限等)来争抢定单。 该模块的另一项功能是根据各企业获得的定单接受参赛企业的产品发货并付给企业货款,当企业发货误期时,系统将给予一定的惩罚;接受企业出售的多余产品。 (5)银行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如下几项:1)接受企业的活期存款,每年计息一次;2)根据企业申请发放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按期收息;3)根据企业的申请进行应收票据贴现业务;4)企业厂房的购买和出售业务;5)生产设备的购买和出售业务;6)厂房和生产设备的租赁业务;7)厂房的出租业务;8)代收税金。 (6)技术开发公司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技术开发公司定期向市场推出新技术,企业向技术开发公司支付技术转让费后,就可以使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 (7)咨询公司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咨询公司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企业支付一定的咨询费用后,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包括产品需求曲线、产品价格范围、市场占有率信息等。 (8)证券市场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证券市场的业务,主要包括如下几项:1)发行国债;2)根据企业的申请和经营状况的好坏发行企业债券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3)根据企业的申请和经营状况的好坏发行企业股票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4)国债和企业债券的转让业务。 (9)评估委员会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两项功能:1)每年年底对各参赛企业的生产、财务、营销等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一次综合评比;2)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当企业达到破产条件时宣告企业破产,并负责对企业的财产进行评估和清算。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结构 该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具有许多优点:1)系统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放在服务器端执行,浏览器只接收服务器返回的结果,这样大大减少了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量,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2)系统非常容易使用,只要掌握了浏览器的使用,几乎不需要再学习其他软件,用户几乎不用培训就可以有效地使用系统,大大降低了培训费用。3)系统比较容易维护,客户端除了安装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外,不需要安装任何为客户端开发的软件,客户端的表示逻辑都是从Web服务器上下载,因此客户端几乎无需维护。4)系统比较容易开发和实施,基于Web的B/S系统开发一般分为Web页面制作和Web应用开发。Web页面制作入手容易甚至无须编程,而Web应用开发有大量成熟和商品化软件可供采用,这就能加快开发速度,降低开发难度。5)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由于它采用了Internet技术,因而具备Internet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3.2 关键技术 (1)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HTML是第一个通用的页面描述语言,它遵循国际标准,常用的各种浏览器(如IE、Netscape等)均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解释;HTML可以跨平台使用,在Windows、Mac、Unix等环境中均可得到相同的效果;HTML又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和强大的超媒体支持能力,易于构建复杂的超媒体信息网;HTML还支持多种媒体种类,如GIF/JPG、WAV/AU、AVI/MOV/MPG等,适合网络传输;HTML的创造工具很多,如FrontPage、HotDog等,并可以根据需要加入JavaScript、JavaApplet等,使其更为丰富。 (2)ASP技术 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网页)是Microsoft公司在IIS3.0中推出的一种WWW应用开发工具,可以用来构造复杂的WWW应用。ASP是一种动态设计Web站点的技术,在对数据库的访问方面尤为方便。Microsoft公司在ASP中实现了两种脚本语言:VBScript和Javascript。这两种脚本语言可以嵌入在标准的HTML语言中,由IIS服务器执行。ASP利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数据库接口控件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通过建立对象把访问数据库的细节高度抽象,而ADO本身又具有高速、简便和低内存开销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基于Browser/Server的瘦客户端模式以及其它Web应用的开发。 3.3 开发环境 (1)硬件条件 服务器两台,一台为数据库服务器,一台为Web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若干;网络通讯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网卡、集线器、MODEM 等。 (2)系统平台 采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服务器端采用Microsoft Windows NT4.0作为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软件采用IIS3.0(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客户端软件,包括单机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软件,分别选用Windows 98和Internet Explorer,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6.5。 (3)开发工具 基于Web的系统开发工具应使开发者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创建动态的Web应用程序,并且应是一个可视化的工具。我们采用了Microsoft Visual InterDev6.0进行开发,它是用来快速创建数据驱动Web应用程序的基于团队的开发环境,支持ASP,以ODBC连接数据库,脚本语言为简单易学的JavaScript或VBScript。 4 结束语 基于Web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步取代传统教育,21世纪它将成为构筑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而基于Web的多媒体CAI系统则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因此,基于Web的多媒体CAI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已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该系统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了实际企业运作的内、外部环境,使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经营管理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激烈的竞争机制使该系统类似于一种战略型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论策略性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效用 策略性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是于9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潮的,具有全面性与前瞻性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倍受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管理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在现代企业求生存谋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是现代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招。其特点是当企业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逐渐重视整体的策略规划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大趋势,成本管理与企业策略的相结合,势必使企业跨出内部控制的单一角色,迎接外部分析的新领域,以巩固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的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趋白炽化,企业经营的策略规划与管理( strategy planning management)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最佳策略并付诸实施,无疑是企业决策者必须面对的最重要问题,尤其是我们这种外向型企业(注本公司的产品100%外销)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冲击更大。正因如此,我们针对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出发点,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实行这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经过3年多的实践检验,有力地证明了当初的决策是非常明智而理性的,选择是正确而有效的。它使公司走上了一条质量效益型之路,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局面,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行列(2002年排名20位,2003年跃居第15位)。 一、项目选择的理由 由于连续多年受到全球电子行业萧条及印制电路板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致使公司的产品──双面板及多层板成本偏高,消耗过大,交货期较长(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缺乏有效的竞争,增加了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其负面效应表现为客户投诉多、抱怨大,公司订单剧减,生产任务不饱满,生产效率低下,最终导致企业生产不景气、大量裁员,士气低落的恶性循环(未达到公司的设计能力和投资的预期效果)。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们深知企业内外环境是会快速变迁,未来将面临高科技、高竞争的动态环境和强大压力,为有效地评估企业经营绩效,预测企业所处的优势与劣势,以求在危机发生之前加以消除,从而推动企业蓬勃发展,策略性绩效评估制度之发展则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而成本管理正为策略性绩效评估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基此,二者之结合应用,相辅相成,将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摆脱困境,扭转局面,我们紧紧围绕确保交货期、降低成本、改善品质和服务这个中心主题,从确立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入手,展开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和管理创新活动,使之富有成效。 二、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何谓策略性成本管理呢?策略性成本管理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一定的目标利润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反算企业各项目标成本或控制指标,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最终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将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在动力,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发展良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策略性成本管理流程图如下: 策略性成本管理主要包括: 1、竞争策略之研究──从成本策略及差异化中加以选择,并针对成本计划,期望能对营业及组织上有所突破。 2、实施竞争者分析及标竿制度──藉此在成本基础上协助目标之设定,同时了解并掌握营业与组织等作业流程的差异性。 3、经由策略性成本管理,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位置,同时知晓同行业挑战者能力的强弱及企业欲进入的产业状况。 4、确定、了解并控制关键性成本动因,注重企业长期与短期绩效并重、竞争优势和发展良策并重。 5、在兼顾财务面和竞争面的情况下,依据企业策略规划,将成本管理目标化,并评估组织转型的可能性和企业发展策略随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当然实行策略性成本仍有其它许多工具,诸如分析成本活动,以了解价值链与成本之间的变动;以较低的成本重新设计营运或组织的各项活动,期望能提高其价值。不过,在运作策略性成本管理时,应有下列认识: 1、策略性成本管理是一项富有实效的管理技巧,它绝不是一种流行新潮的花架子。 2、策略性成本管理是提供企业达成财务与竞争优势的重要阶梯。 3、当管理者积极学习并有效地使用策略性成本管理工具,将可产生独特的效果。 4、经由策略性成本管理,除使成本能够下降外,亦同时可以提高品质、改善服务、确保交货期(jit),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5、策略性成本管理是组织迎接新挑战与绩效评估的锐利武器。 三、策略性成本管理的方法步骤 以往,绩效评估多以企业的财务绩效为主,但时至今日,我们深切了解企业欲长期高效发展,必须能准确推测客户有哪些要求和期望,企业能满足客户期望的成功率如何,交货期的准确率多高,市场竞争价格多少,品质或服务水准怎样等,上述事项均应经常性或定期评估,以增强我们的管理水平、提高警觉,及时发现问题,在客户抱怨甚至取消订单之前即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这一点对我们这类以接单为本的企业尤为重要。 针对印制电路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情况,我们于2001年2月起开始采用策略性绩效评估方式,以求增强市场竞争力。首先,对公司的主要客户,如加拿大北方电讯(nortel)、美国电报电话(at t)、德国西门子(siemens)、瑞典爱立信(ericsson)等跨国公司咨询其有关产品交货期、品质、服务和可信赖性状况,以及其他约定事项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解。经调查的信息反馈得知客户并非十分在意本公司引以自豪的卓越工业技术,反较关切成本(cost)、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准时交货(just in time)四个方面之绩效,但是客户对此四项绩效并不满意,因此我们特别成立了改进小组加以检讨,经反复比较和广泛讨论,确立把满足客户期望放在首位,视客户意见为最高的命令,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而全面展开。其次,鼓励和支持中层管理人员依各职能领域找出影响其绩效的重要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为配合策略目标将评估指标定为:准时送货、产品制作周期、产品成本,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亦以客户关切点为中心,掌握客户通常关心的事项是:1.有订单时,能否满足交货期(jit)?2.品质是否达到水准?3.服务是否满意?4.成本多少、是否合理?与此同时,亦应考虑公司:1.是否有能力满足客户的期望?2.有无合理利润可获得?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任何优势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必须把自己置身于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下,不断努力拼搏,才能做到相对优势的动态发展。 在实施策略性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一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达形成共识,把市场机制、目标责任和成本考核引入企业内部,在全厂员工中树立“三个意识”教育,即忧患意识,成本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二是确立客观现实的“成本目标体系”,规定纵横有序的“成本责任体系”和建立严格完善的“成本考核体系”。具体表现为全面把握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前提,以总成本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目标体系分解为公司总目标、部门子目标、班组小目标及个人具体目标。突出“四性”,即指标的合理性、手段的全面性、管理的严密性、政策的激励性,大力贯彻“四”字方针,即“算细帐、查漏洞、找原因、订措施”,做到“三个结合”,即策略性成本管理与达标升级相结合,策略性成本管理与开展自主管理、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策略性成本管理与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小改小革相结合,较好地体现了“基础管理扎实、目标分解明确、系统管理协调、考评体系科学”的原则。 四、策略性成本管理的经济技术效果评价 为了全面、客观、有效和准确地评价我们所采用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法的实际收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能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企业经济技术效果的指标体系,唯有如此,才最有说服力,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力求从定性与定量、长期与眼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评价。 反映我公司经营绩效的硬性指标是从定量、短期和经济效益方面加以衡量。由表一和表二可见,从2002年至2003年,公司的产值、销售和出口创汇分别以年均65%、65%和46.5%的速度递增;盈利则以年均约1.5倍的速度猛增;人均产值、人均创利、人均创汇和每百元固定资产创利也实现高速增长,分别以年均36.44%、101.27%、21.8%和68.12%的幅度增长。特别是公司的高科技产品含量不断增大,即多层板的年均增幅高达1.6倍。与此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高,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逐年上升,分别以年均6.7%、4.9%的速度增长;准时交货率和成品合格率有明显提高,分别以年均3.17%、1.89%的速度攀升;双面板单位生产成本、多层板单位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平均每年分别以32.83元/m2、23.6 3元/m2的幅度下降,仅节约成本一项3年累计高达134 1.41万元,平均每年为447.14万元(7.29×17.36+0.55×17.3+12.07×75.1+ 3.36×41.71+18.51×6.03+3.97×11.87=1341.42万元)。在2003年度印制行业协会的统计报表中,我公司双面板产量、实现利税为第一位,完成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为第二位。全员劳动生产率、每百元固定资产创利,人均产值、人均创利、人均创汇等多项指标也是居全国领先水平。而从软性指标(定性、长期和社会效益)方面来评估,可知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大有提高, 与客户建立了长期、友好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客户的信赖和青睐,赢得大批订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之基础。这属于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难以定量评估。由此表明,公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收到令人可喜的成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增强了我们推行管理现代化的信心。 五、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创新特点和推广价值 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 把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市场竞争的压力自觉地化解和转变成企业管理的推动力。策略性成本管理法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较大突破:1.在准时交货(jit)方面实现了突破。 它以第一时间全面满足客户期望为最终目的,根据客户的需要和约订,准时提供优质、实用和经济的产品,其导向模式的重点在于竞争策略,核心是讲究全球最流行的准时交货。2.在价格方面实现了突破。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为起点,它的公式是价格-利润=成本。即价格决定成本,改变了传统的“成本+利润=价格”的成本价格定论。策略性成本管理法认为,市场价格是企业生产的客观尺度,应根据市场价格来选择、确定成本,成本以不能突破市场价格的规定为限,达到增加盈利和增强竞争的目的。3.在成本理论方面实现了突破。策略性成本管理系统包括产品成本与作业成本、战略成本与短期成本、数量成本与质量成本,具有全面性、预见性和动态性,其目标是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较现行成本管理的适用性更强、范围更广、效果更好。正是遵循这个法则,3年多来,我们一直把按时交货、品质、成本和服务放在首位,经过多方努力,成效尤为突出和显著,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加拿大北方电讯和德国西门子等客户对我公司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为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商誉,赢得大批订单。我们的这种做法包括目前流行的准时交货(jit)、总成本控制和灵活地应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最明显的优势是运用了管理会计,它不仅要求用精确的成本数据、变化数据和利润数据提供资深的管理,还要求利用策略性成本管理体系去陶冶磨练员工的行为,使之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策略相吻合,力求在这方面为国内企业树立一个成功的典范! 综观我们率先运用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得出一个结论:企业只要在管理现代化方面积极探索,就能走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正是按照这个准则,我们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所建立起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收益性,是对传统管理体制的全面挑战和彻底反思,强有力地推进企业向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方向发展。这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手段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竞争能力,是现代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制胜法宝。从整体的环境来看,大家都处于同种外部环境,为何我公司能在短短几年里,使企业走上了低投入、高产出、大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这其中的经验确实值得许多企业学习、借鉴和推广。我们所使用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和针对性。在实际操作上,scm 模式要求企业必须在较高层次上实现科学管理与灵活创新的同步增长。现在,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就不能再沿用过去老一套的做法,完全需要靠企业自己,因此,学习推广现代化的管理科学和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与极为紧迫,它是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走向市场经济的一条非常现实有效的途径。现把策略性成本管理与现行成本管理列表进行比较,从中可见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创新特点明显强于现行成本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科学的升化和提高。 表三、现行成本管理与策略性成本管理差异比较 管理与技术一起,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因而,我们历来都非常重视和强化企业管理工作,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实践体会到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方能实现。以管理为主线、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求发展,这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永恒真理! 六、对巩固和发展策略性成本管理的打算 在运用策略性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认为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决不会停止不前,因而、我们希望在继续巩固和运用该管理方法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和充实策略性成本管理方法,以求有所进展、有所创新和有所突破,积极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出较大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致力于在当今管理理论的前沿大胆探索,不懈努力追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现代化道路。
银行管理论文: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是世纪之交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长期以来,在特有的运行机制下,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经营特点。这种经营方式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成本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忽视经营中的成本控制,也缺乏成本资料和必要的成本管理技术手段。在逐步面向市场的进程中,这种积弊的消极影响越发凸现出来。譬如,当人民银行决定于2000年9月21日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以及300万美元以上的外币存款利率,迈出中国改革利率制度、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的时候,据了解,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在确定其各自的外币存、贷款利率时,手头并没有完备的成本分析资料。很难想象,一个不知道自己产品的成本构成及相关信息的企业,能够制订出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 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中推行旨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为提高经营效益服务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考虑到目前的环境和条件,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困难集中在哪里?是否该循序渐进,抓住重点?以及如何抓住重点,寻找突破口呢?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难点 阻碍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因素很多,既有诸如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障碍,也有整个银行业管理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制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自身的技术性困难。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基础落后。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也是如此。一方面,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等部门解释和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不仅如此,在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评价产品、部门的经营业绩时,还需要外部的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竞争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还有待“金”字工程的展开,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电子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亟待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管理会计工作迟迟得不到开展的一个理由。 2.现有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的欠缺。管理会计特别注重对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它以贯穿于经营管理各个活动中的成本——效益分析而著称。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更有其独特的要求。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十分注重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的盈利能力报告,而盈利是和成本相配比的,这就意味着相应的成本资料也要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国内的商业银行要做到这一点,面临着许多困难。从实务的角度来说,原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没有区分上述的成本,难以归集分产品和分部门的成本和费用,也就难以与相应的收益相配比;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作为服务行业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也造成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难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不可能象生产企业那样,产品一出来,与之相关的生产成本信息就出来了。这也就是说,即使现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已经按照传统会计方法的要求去做了,所得到的成本信息也不准确。而且传统的管理会计所运用的变动成本法对于银行业而言,也是力所难及的。 3.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虽然国内流行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对业绩评价的讲述不多,仅有的小部分内容也主要包含在责任会计等个别章节中关于责任成果的论述,但从国外的教材以及实务资料来看,国外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特别强调业绩评价体系。从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内容的设定,乃至于整个评价体系,都有很周密的考虑,象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会计学者卡普兰就以平衡记分法的设计和应用而著称于世。就国内的实际而言,对于一个有效而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不仅从业人员欢迎,认为它有助于使个人或部门的努力得到承认,而且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恰当管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个评价体系在合理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这也是推行管理会计的一大难点,因为它不仅有技术因素的作用,更多的是人的因素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仅仅依靠管理会计一种机制来做,困难是很大的。 4.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前已论及,管理会计特别注重成本和收益的配比,因此,恰当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于提高管理会计的运行效果而言,至关重要。然而,银行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发生的转移行为,并不象真正的市场行为那样有一个客观的交易市场存在,导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相当主观,有时甚至是不合理的。对银行来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主要涉及内部资金转移调拨定价和间接费用的分配两大问题。当一个管理会计系统真正运行起来的时候,每个单位和部门出于对自身业绩考核的考虑,都会关注每一项交易的收益和成本情况。显然,不论是内部资金的转移,还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都会直接影响考核单位的经济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是很难有非市场性的行为可言的。内部转移价格确定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源配置还涉及资金营运资产的分配、非盈利性资产成本的分配以及坏账准备金的分配等问题,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重要而棘手的。 二、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重点 虽然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管理会计的困难还很大,但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的内在要求,以及逐步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外部压力,都迫切要求在我国商业银行推开这项工作。时不我待,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地推行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当前,在推行银行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突出这样几个重点: 1.“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下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一级法人、分级管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内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体制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主流体制。由于管理权距加长,造成普遍的“人”问题是这种体制的一大特点。具体而言,就是人利用其信息优势,或者隐瞒利润、虚报费用,或者账外经营、资金体外循环,或者消极管理、不负责任等等。推行管理会计机制,既不能推翻这种分级管理体制,也不能坐视种种“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行为,任其蔓延。因此,强调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的“人”问题,完善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利益协调和“整合”机制,是当前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之一。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也最终会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得到广泛的实施。为了迎接这个时期的到来,建立健全目前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积累经验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显得非常重要。这也因此构成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对利率、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风险的管理。为了配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在加强预算控制、提高预测水平、强化成本管理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有关利率风险、信贷风险、流动性状况的信息,做好利率决策、信贷资产分配的辅助决策工作,将分支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工作成绩纳入业绩评价的范畴中。 3.利率——产品定价机制的强化。企业管理会计对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产品价格确定一个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价位,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合理确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成为银行管理会计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丰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如何确定它们的成本,也直接关系到这些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国外的商业银行通常还要求管理会计能够对客户的盈利能力给予分析和评价,以做出是否应该维持、增加或收缩与该客户的业务关系的决策。可以看到,要使管理会计真正发挥应有的效力,必须在加强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基础上,完善对利率——产品的定价机制,使成本管理工作切实落到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益服务的目标上来。 4.成本分析与控制的系统化。虽然目前普遍存在着信息系统基础薄弱以及现有成本资料欠缺等因素的困扰,但是,要想真正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就绝不能忽视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否则,管理会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在目前的情况下,知难而上,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观念,使成本控制的思想深入人心,扭转重经营轻成本的不良思维模式,是使成本分析与控制思想系统化的重要工作。同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充分挖掘现有的银行会计所提供的成本资料为管理会计所用,形成制度化的运行机制也是可行的步骤之一。另外,对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前期,可以通过对经营收益与成本的配比分析,来加以考核,以引导整个系统提高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实现成本控制的观念转变和系统化。 5.项目投资管理的制度化。通常,人们把管理会计的功能概括为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其中规划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未来销售、盈利、成本资金需求和供应等情况的预测,以及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不同于生产企业,从控制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利率走势、成本、盈利能力、资金需求和供应以及部分金融产品的市场需求等的预测;二是对新产品开发等短期经营决策,以及大型电子设备购买、固定资产的购建、营业网点的建设等长期投资决策。特别是后者,由于需要大量的成本支出,并且可能对全行的未来发展战略产生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便成为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为了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突出这方面的内容,我们暂把它统称为项目投资管理。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应完善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工作要突出项目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提倡采用现金流分析等国际通行的技术方法,切实落实项目投资的责任主体,并追踪和控制项目进展,完成项目后评估,使得项目投资能够为提高系统整体效益服务。 三、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突破点 总结前文所述,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紧紧围绕上述的工作重点,在现时条件下,特别是以利率逐步市场化为契机,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无疑有利于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渐进式发展。 1.正确认识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已经提示我们,管理会计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完善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也不等同于成本会计,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系统理论、行为科学、预测决策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与财务会计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在于管理会计重在管理,它是对企业内部各种管理信息进行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明确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识还很肤浅,还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这项工作。由此我们看到,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宣传、培训,来提高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以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为标志,是推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关键一步。 2.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当前,银行业技术进步和电子化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同时,随着业务部门人员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期望性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外掀起了所谓的流程再造技术,即通过引入计算机、通信等现代手段,以完善计算机应用流程为目标,将传统的手工工作流程加以改造,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国内,也有这样一种趋势,即期望通过金融电子化来赢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工作不可避免地也必须利用这个潮流,借鉴流程再造的思想,将实现管理会计功能作为系统需求融入正在或即将开始的计算机系统重构工作中,以突破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薄弱、原始信息极度欠缺的困境。 3.实行全面预算,强化预算控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算管理,就不是一个健全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对于管理会计而言,没有预算管理的管理会计系统是残缺不全的。实行全面预算,强化预算管理,对于明确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协调各机构和部门的工作,控制银行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考核各机构、部门和产品的盈利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目前的体制下,预算的编制,除了工作量较大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技术障碍,而预算控制和管理却有助于商业银行各个分支机构和部门强化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强化预算管理,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要把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预算应有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4.有计划地推行责任会计制度。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方面。它以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把各个机构和部门划分为责任中心,围绕责任中心将会计信息与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核相结合,形成银行内部严密的控制体系。在责任中心内部,由于核算范围相对缩小,便于成本资料的归集分析,也便于经济责任的区分和经营成果的考核。同时,这些相对对立而又内部统一的责任中心,也利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从而有利于整个银行系统内部转移价格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责任会计制度的推行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先在一家分支机构运行后,再逐步在全行推行,最终在成本分析和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管理会计制度。 5.严格项目投资评价,施行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着盲目投资、盲目铺建营业网点、以经营为幌子随意支出、忽视投资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的不良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银行利润流失,严重影响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一些不良项目甚至成为未来经营中的沉重包袱。为此,管理会计有必要利用其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发挥其规划和控制的作用,建立起系统化的项目投资评估制度,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项目投资严格进行可行性分析;推行这种制度,还有助于强化对管理会计技术和基本思想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进程。 另外,随着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强化利率定价中的成本分析,为确定合理而有竞争力的存、贷款利率提供丰富而完备的成本资料,无疑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对产品定价决策的最直接参与,对于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银行管理干部如何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框架看,中高层管理人员无疑是“组织”中的枢纽。拿我们建设银行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后的组织机构看,管理干部是一个行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应该走在全行员工的前面,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1、执行力首先体现在管理干部身上。任务与要求的传递布置先是到达管理干部层面。管理干部是一个部门的“家长”,要有权威性和命令性,同时更要有身先士卒的作风。 2、战斗力首先体现在管理干部身上。战斗力是一种全面的素质,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统筹能力等等。我们的业务拓展就是一种“战斗”,这种“战斗”强者胜出,胜者完胜,营销客户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经营单位的干部务必提高自身的战斗力争做“常胜将军”。我们的管理协调也体现为战斗力,管理部门的干部也要提高自身的战斗力争做优秀的“后勤部长”。 3、行动力首先体现在管理干部身上。行动力就是把战略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是执行决策、具体办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机构人事改革后框架基本稳定,各位管理干部的中心任务就是迅速行动起来,抓好落实。 4、号召力首先体现在管理干部身上。管理干部的作风、能力、觉悟、品质是优秀的,那么属下的员工会受到激励,员工会将其作为楷模并努力学习效仿。管理干部的积极性高,也会激发普通员工的积极性。 5、转变理念特别要先从管理干部身上开始。建设银行的远景目标是“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为此,在营销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争取成为“好客户的好银行”更是要求我们特别要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必须用现代经营观念来统领我们的经营。同时我们必须认清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发展形势,做到“坚定、清醒、有为”。“坚定”,就是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坚定完成目标和任务的决心。“清醒”,就是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面对挑战和压力,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做好打硬仗、打苦仗的准备。“有为”,就是要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加快发展上有所作为。 6、管理艺术和效率的提高更是与管理干部直接相关。对于我们的管理干部来说,不是要求在管理学理论上有特别专业和高深的造诣,而是要有实在的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率地协调布置好本部门的工作,实在地帮助部门成员提高履岗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巧妙的平衡本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利益分配,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高效而快乐地工作。 从上面六个方面来看,对照国外银行、股份制银行的管理要求,对照职业经理人的高素质要求,管理干部需要寻找差距,不断学习吸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 1、要特别重视学习。“学习是前进的基础”,要胜任肩负的职责,就必须重视学习,做学习型干部,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的领导班子。现在组织管理干部学习和培训的时间不少,有必要检验一下学习的效果如何。学习是一项终身受益的事,没有学习就没有提高,不能提高就无从谈发展和进步。学习是一种责任,对管理干部来讲,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是一种责任,是保持自身素质与岗位一致性、与形势任务要求一致性的需要。学习一定要端正学风,学习不是单纯拿文凭,不是务虚的走形式,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学新理念、学新业务、掌握新技能、开拓新视野,对此我们必须态度端正、虚怀若谷。学习必须讲求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向各个方面学习,注重学习的针对性。管理干部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学业务,努力成为分管工作的专家。增强学习的实践性,用科学理论指引、促进工作,用实践去深化、巩固学习成果。合理安排工作之余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点东西,否则将被淘汰。 2、要努力提高执行力。执行力作为一种纪律存在,要树立刚性化执行理念,接受任务不讲条件,完成任务追求圆满。执行力又作为一种作风存在,要树立精益求精的执行理念,培育求真务实、一丝不苟、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执行力是一种合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用科学、严格的制度和团结、统一的精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必须从五个方面提高执行力:一要完善落实各项工作目标责任制,二要加强问责督查,三要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执行,四是从企业文化氛围角度来培养执行文化,五是管理干部以身作则。 3、要干在实处。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要干在实处有两层涵义。一是要做“实事”。各个支行、部门定位不同,“实事”的内容指向不同,对于业务经营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实在于经营好客户;对于业务支持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实在于切实维系好经营秩序提高效率;对于风险管理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是切实防范各个方面的风险。二是要踏实做事。做事不能盲目前进,否则事倍功半。只要我们不畏艰难、苦干巧干,就一定能干出实效。 4、要勇于创新。创新,首先要善于吸纳。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来源于实践,要善于从实践中吸纳新知识、新经验、新理念。要多深 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只有到员工中去才能找到让员工满意的解决办法。要充分了解、掌握和借鉴上级行、兄弟行及其他同业单位的成果、经验和动态。不仅要关注、跟踪其发展进程,更要注重研究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其次,创新要争创一流。这是衡量创新成效的标准,也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达不到一流,就无所谓创新。创新要突出创特色、出精品。就是要深入实施特色竞争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品,营造特色环境,开展特色工作,努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特色竞争力。就是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努力以高起点来弥补晚起步。第三,创新还要敢于攻坚。特别是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没有克难攻坚的勇气,就不会有突破。克难攻坚,要找准问题症结,选准突破口,从深层次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5、要强化沟通加强协作。我们要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实践目标。当前仍然存在部门、岗位间的扯皮现象,这是有效协作的主要障碍。要扫除这种“部门壁垒”,必须完善管理体制上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等弊端。要破除这种“本位主义”,必须服从全局,各部门管理干部要立足本职,围绕全行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横向之间多协商、多沟通、多交流。 6、要勇于承担责任。管理责任方面突出表现在不敢大胆承担责任,做老好人。从全行来看,抓工作总要涉及各个方面的利害关系,多数人不是从工作的目标出发大胆地做在前面,主动挑担子,而是怕得罪人,总是权衡利害关系缩手缩脚。责任是与职位关联的,与管理职权、薪酬相匹配的。要挑起相应份量的担子,必须清楚你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清楚你需要如何担当责任,清楚你还在哪此方面尽职得不够。勇于承担责任还要有职业奉献精神,没有奉献精神工作就不会主动,就难以做到创新,就会被困难吓倒,是干不好事的。做工作必然伴随一定的风险责任,这种风险责任的存在只要不是主观故意造成,不是失职造成,我想制度是不会让管理干部承担不应承担的责任,这个要有信心。 7、要重视效率。效率是执行力的集中体现。一笔贷款要审批一个月,一张卡申办要等两个星期,一笔业务要跑三四个柜台,这样的效率是难以成为“好客户的好银行”的。造成这种现象有些确实是制度上的原因,在本行层面上的一定要解决,是上级行的尽量争取改善。对于那些人为原因,必须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服务制度,切实解决效率问题,改变人浮于事的状况。 银行管理论文: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建设研究 1 当前网络银行的特征分析 1.1 网络银行的新特征 网络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时期相对比较短,因此,对于网络银行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网络银行的界定在各国都是不一样的,就目前来看,我国对网络银行的定义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通过网络开放与信息实时功能,围绕银行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主要有两大特征,运行虚拟性和服务3a性。与传统的实体银行不同,网络银行主要利用网络将金融产品和服务直接面向客户,不需要现实中的旅途奔波,也不需要银行的服务人员一一对客户进行交流、帮助。银行客户只需要通过联通网络进入网站,通过一些固定的认证后方可访问金融服务,这种形式就是虚拟性的服务过程。而3a性则是指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甚至以任何方式进入网站,进行个人的金融交易活动。与传统的实体银行相比,网络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都有很大差别,摆脱了许多因素的限制,实现自动化服务。 另外,从成本的经济性上来看,网络银行也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实体银行为了方便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采用密集设立营业网点的方式来配合客户,实际上这种方式还需要大量的银行客服人员,大量的设备投入,前期的资金花费相当大。因此,网络银行应运而生,其虚拟化、无纸化的自动化服务,基本不需要实体设备,只需要基本的软、硬件设备,还能满足随时接入,随时操作的要求。 1.2 传统银行与网络银行的监管制度 银行顾名思义就是金钱交易的场所,因此对其的监管必须严格、合理。传统的银行监管需要很大的人力,对现实资金进行押送运输和清点、计算等,而网络银行的监管则是指对网络银行中开展的所有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控制等。网络银行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国家金融机构是网络银行监管的主要执行机构,是从行政权力处来获得监管权力的。第二,其监管的对象是网络银行,就是通过对网络银行的金融行为进行监管来达到效果。第三,网络银行的监管手段主要是靠通过实施和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规章,对网络银行进行检查,并处罚违规行为。第四,监管制度实行的目的就是督促银行进行合规合法的经营,为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监管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监管主体、监管内容上,还从其监管模式和监管目的上也充分体现出来。由于网络银行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必须要扩大对以往传统银行的目标和内容上的监管,明确监管目标,充分考虑网络虚拟性,确保网络银行服务的安全性等目标。 1.3 网络银行监管的理论分析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银行在监管上还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问题。从经济学上来说,金融业务的自动化、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开放性的互联网环境下,要顺应金融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及时解决经济上的冲击。网络银行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必须拥有有效的监管才能更好的推动网络银行发展。通过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成本、效益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才能实现银行的经济性要求。另外,网络银行带来的负外部性效应,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信息手段,避免负外部效应,充分体现网络银行的正外部效益。除此之外,从法理学上来分析,网络银行的监管应采取公平、安全有秩序的法律手段进行。在监管方面,不仅要对监管权力行使范围和方式进行维护,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确保网络银行的安全运行,严格日常监督制度。 2 当前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和监管手段 前面提到,对于网络银行的监管必须建立起法律监管体系,而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完善的针对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其专门性和针对性相对欠缺。因我国的网络银行并非是完全的网络银行性质,还只是传统银行的一种创新式拓展,因此,传统的实体银行监管法律规范同样也适用于网络银行,在这一方面,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法律规定,企业也建立了内部规章等。然而,这些事项中缺少规范的事项涉及,比较来讲是总体的概括,没有形成自身完善的体系,不具备连续性和互相协调性。而纵观这些法律规范、法规中存在很多重复与交叉区域,欠缺操作规范性,很可能导致实际网络银行运营中的各种纠纷。因此,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监管体系,采用合理的手段,是当前网络银行管理中的首要目标之一。 2.2 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不完善 我国网络银行系统在市场上的准入制度上有很大的优势,但还有两方面的缺陷。首先,我国对于开办网络银行的业务规定不协调;其次是审批制度不够和谐。良好的开办网络业务必须同时满足有健全的内控机制,有效地识别和检测金融风险管理,形成良好的运行系统,平稳运营。这就要求银行的高级管理者必须要有很强的管理经验,拥有控制和管理网络银行风险的能力。因网络银行的实际监管法律缺乏可操作性,使得被监管者自身的准入条件与监管机构的实施监督范围不明确,从而失去监管的目的。 虽然对于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而言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但也不能忽视其退出市场的机制。如果银行运行失败想要退出市场,不只是对外界宣布就可以退出的。退出市场必须经过合理的协调客户与经济实体间的利益关系,明确权责,还要保证退出后不会造成额外的损失。在这一方面,我国的市场退出机制还没有得到保障。 银行管理论文:金融衍生品与我国商业银行管理 一、引言 虽然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后,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进入一轮深度调整时期,但金融衍生品给金融市场注入的生机与活力是不容忽视的。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看,我国已经在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回顾它的国内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的外汇、国债和股指等三大品种的金融期货交易,特别是国债期货交易曾经达到了相当巨大的规模,但最后均已失败告终,这说明当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一些带共性的因素,笔者以长期的商业银行一线从业经历,对此加以论述,希望能为加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提供参考,为我国新一轮的经济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金融衍生品及其发展历史 金融衍生产品(derivative s)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underlyings)价值变动的合约(contracts)。这种合约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物(基础资产)的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因此此类合约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货。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远期协议。 金融衍生产品是与金融相关的派生物,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英文为underlying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在国际上是非常多的,而且由于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推出新品种,属于这个范畴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从基本分类来看,则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 (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四大类。 (2)根据原生资产分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细分,股票类中又包括具体的股票(股票期货、股票期权合约)和由股票组合形成的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合约等;利率类中又可分为以短期存款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如利率期货、利率远期、利率期权、利率互换合约)和以长期债券利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如债券期货、债券期权合约);货币类中包括各种不同币种之间的比值;商品类中包括各类大宗实物商品。 (3)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场内交易即是通常所指的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场外交易即是柜台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其参与者仅限于信用度高的客户。 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于1972年推出了外汇期货,芝加哥交易所(cbot)于1973年设立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推出了期权产品。近年来金融衍生品发展很快,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 三、金融衍生品监管模式 由于各种的国情不同,引入金融衍生品的时间和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世界各国都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1)美国的多方监管模式 美国是多个监管机构并存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机构型和功能型监管模式的混合体。从机构监管的角度来看包括:1.联邦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专职负责监管期货市场。2.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按照法律规定,sec有权对有价证券期权、外汇和股票指数期权交易监管。3.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货币监理署,负责监管商业银行从事的衍生品交易。另外,美国衍生品市场还有全国期货业协会和期货交易所这样的自律监管组织。 (2)英国的单一监管模式 英国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实行的是单一制监管模式。1997年10月,原有的证券投资局正式改名为金融服务局,开始全面负责英国金融业的监管;1998年6月,接收了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保险监管职能以及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审查职能等,成为身兼银行、保险和证券期货监管职能的唯一监管机构。从2001年12月1日起,金融服务局开始全面行使金融监管权,负责对本国银行、保险公司、住房协会、互助会、信用协会、劳埃德、养老金顾问、证券经纪人、投资服务的专业公司、衍生品交易者、从事投资业务的专业人士和抵押放款人等金融行业的监管。 (3)日本的行政监管模式 日本的金融监管实践与英国的监管模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在日本的金融监管特别重视大藏省的行政权力。由于银行业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推动作用,因此逐渐形成了由日本银行(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大藏省制订其他所有金融政策的独特的监管体制。作为日本金融业独一无二的监管机构,大藏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掌控日本经济,留给日本央行的监管空间非常狭小。 1998年6月,日本终于成立了单一的监管机构——金融管理厅,该机构享有制订金融政策、管理证券、衍生金融、银行业等的权力。然而,从大藏省到金融管理厅的转变,日本还是沿袭了政府监管和掌管经济的传统,行政监管权力仍然非常强大。就衍生金融交易而言,金融管理厅有权随时检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出台衍生金融内部风险管理的措施,对衍生市场出现的欺诈和违法事件进行防范和处理。 银行管理论文:浅论管理经济学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 关键词:生产函数 商业银行 内控管理 管理经济学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如果一个企业能成功地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建立自己的经营策略,并把它应用到日常商务管理中,将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如何把企业运营和经济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将产品价格弹性结合需求规律,运用于市场。在市场条件下,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所有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如果要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服务,就必须将需求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一般情况下,任何缺乏需求弹性的产品,企业都应设法提高价格。需求弹性充足的产品,企业可以降价销售,提高总收入。有效运用这个经济原则,用低的价格,可以薄利多销,进行更多的销售。快速销售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利润率虽然低,但通过更多的销售,更快的销售可以增加总利润,加快资金周转。 再次,可以利用生产函数,对企业产品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称短期生产函数。公式为:q = f (l ,k0 )k0不变 ,l增加带动产出增加。譬如说,康柏公司从1993年起开始改革传统组织形式,在苏格兰的工厂试行“三人劳动组”制,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大大优于流水线,每个工人的产出提高23%,实现了目标。“三人劳动组”运作情况如下:生产流水线一般由20名工人参加,每个人只干一种活。改革是将流水线的全部工种交给3个人承担,每个人要干6种~7种活。如第一个人负责把要组装的部件准备好;第二个人负责把那件组装到个人电脑的机壳内;第三个人负责全部测试工作,确保所有线路畅通无阻。“三人劳动组”的优越性表现在:(1)占据厂房面积小,平均每平方米的产出比流水线提高16%。(2)流水线的方式使电脑在组装的过程中触摸人数多,不但延长产品组装时间,而且增加影响产品质量的机会,因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高低同被触摸的人数多少成正比。(3)流水线一旦出现故障或其中的一个成员在操作中发生问题,20个人都要停工,而小组若出现问题,受影响的则仅限于3个人。但是“三人劳动小组”要求每个工人能够干多种活,他们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培训方能上岗。在这个案例中还运用到了边际产量原理,即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条件下 ,该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动量,公式为:mpl =q/ l,边际产量是可变的,它涉及到固定的要素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越多,边际产量就会更大;由公式可知,在总产出不变时,劳动力的减少可使产量增加。 从内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理念的商业银行及其制度的缺乏,制约了其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概念上讲,没有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这两种关系有机统一,有一个片面的业务发展和风险规避的两个极端片面强调的重点。也没有真正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整个过程缺乏,品种齐全,完整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概念。风险管理制度,虽然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往往商业银行的初步建立只能做到“看起来像”。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于风险的发展最终建立还没有完全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也仍然有许多违反内部控制原则的情况。 从实际角度来看,金融诈骗和其他商业银行系列事件的出现或发生重大案件是对内部控制失控的反应。失控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是对重新审核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外部审计的不足,也没有对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和措施;银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失灵,信息不充分交流,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和监督缺乏。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在决定上要做很多市场需求的分析。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分析,以确定产品价格,来判断什么价格可以提供最大的利益。通过定价策略,一个企业决策者,以改善企业状况,就必须明确产品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不足,不够灵活削减下来,否则,就是自我毁灭。预测价格弹性是发展市场营销计划的关键。通过价格的营销推广,交易折扣,产品抽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你必 须了解不同客户群体和特定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喜好。也就是说,要知道是否销售价格上涨抵消了单位收入的下降。从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从零产量开始,首先需要一个更高的价格,然后慢慢地降低价格,因为利润最大化的输出总是在适当范围内的需求弹性。显然,如果企业能够自觉地使用和管理的理性思维的经济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了解两公司之间的交叉弹性的产品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市场上更密切的替代品,是相互竞争。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在市场上互补性商品,就是合作关系。其替代产品,配套产品应密切关注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消除替代品,补充了企业的产品。把握消费者的喜好,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程度。控制广告和营销支出,以刺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因此,企业运营商可以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理论中的理性思考企业管理运作,将在企业的成功和生存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一些企业家仅凭着野心和热情,引导企业经营和决策,在经营上遇到问题仅凭自己的感情判断想法,尤其是如果他们有一些成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导致企业彻底失败,或误入歧途。这些同样可以适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其开发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其日益复杂和难以识别、管理和控制。优质高效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是抵御行业风险的基本保障之一。 银行管理论文:探讨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变革趋势 摘要: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应从作业成本制度、业务外包、业务流程再造以及集约化经营变革着手,以提升我国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 关键词:银行管理;变革;趋势 1、作用成本制度变革 在银行业中,一个具体产品成本的50%-80%都可能来自于众多的共同成本项目,其中,15%-20%是管理等间接费用,20%-40%是分销体系和集中的后台业务处理成本,15%-20%是信息数据处理成本,因此,对成本制度变革便成了银行经营中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提倡“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制度下的成本观,作业成本制度首先要确认每一部门所从事的工作,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需要为基础,循着业务流程轨迹,将成本追溯至产品。 其次,银行的业务流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同时也是一个价值链。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只有深入到作业单元,找出并剔除不增值作业,并尽可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增值作业的耗费,才能真正在业务流程上获得竞争优势。这就需要成本制度提供与作业相联系的多层次信息。 再次,作业成本制度能够把传统上有限的财务变量成本动因扩展为集财务变量和非财务变量成本动因于一体的丰富的成本动因系列,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成本动因(如单据张数、接待客户次数等),使得银行的成本项目各得其所地适用于不同的动因,这无疑改善了共同成本的分摊,进而导致了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 2、推行银行业务外包 银行业务外包突破了传统银行资源认识范式的思想束缚,提倡银行应该做的是创造、积蓄和运用内部核心资源,在此基础上,可大胆借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来塑造银行的竞争力。这对于开拓我国银行的经营思维,跳出内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当前,我国银行普遍面临信息化的要求,而信息基础设施又是一种资本密集型的项目,由任何一家银行独立来开发都会形成巨大的财务负担,并且难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果。从宏观上看,其结果只能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银行必须使自己的信息部门从数据处理车间转变为高价值的服务部门,即要成为解决业务和客户问题的部门而不是科技部门。银行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包揽银行全部的信息技术工作,更为可取的是将非核心的信息业务外包,自己则专做对银行的竞争策略和市场开发有贡献的高价值工作。 3、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变革 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电子化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银行必须舍弃渐进的、分割的、局部的变革而推行流程再造变革,以求脱胎换骨,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首先,以客户的需求为最高原则,完全排除没有附加值的工作。银行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做必要的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压缩臃肿、冗余的活动,大幅度改善业务运作效率,而成本也自然降低,客户也不会因不满意银行的效率而抱怨。 其次,专注于核心能力,实现虚拟经营。银行根据客户需要和自身情况,仅选择、保留、培养和运用最关键、最有优势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虚拟化——分化到社会中,借助外力完成,并且予以弥补整合。如此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是,获得一种战略杠杆,在竞争中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 再次,强化灵活性管理,推行多样化的业务流程安排。例如在贷款申请的受理上,可设计出低、中、高三个风险类别流程小组,经过初步信用审核以后,对低风险客户可交由低风险流程小组以更为简化、迅速的办法处理,对于中风险客户按例行的标准化程序办理,对于高风险客户,则须由高风险流程小组附加特殊的处理机制来分析和研究。 4、银行的集约化经营变革 银行集约化正成为一种显性思维开始占据一席之地,我国银行业的集约化经营思潮是追求先进金融生产方式的体现。部分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纯粹是一种经营理念,没有明确的抓手,而且我国银行业的集约化经营没有鲜明的变革方式。因此,要进行集约化经营变革。 首先,以流程系统为主轴推进科学的集约化。银行要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建构最具整体效益的业务流程系统,从而有可能实现真正科学的集约化。以成本管理为例,我国银行往往是在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压缩消费支出,影响银行的发展潜力。因此,应从业务流程入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流程,从而做出删除、外包、压缩、整合的变革。 其次,在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中取得突破性的集约化。利用信息技术彻底翻新业务流程,就是要超越目前对信息技术主要限于初步的文字、数据、图表处理的阶段,发挥其无限的巨大潜力,创造出耳目一新的作业程序,例如同步工程、通才交易员等,从而挖掘集约化经营的最大潜力。 再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 战略合作关系。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管理人员的精力耗散在众多低附加值的活动上,从长远来看,这无助于银行积蓄起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因此,我国银行亟须从战略角度出发,开拓思维,跳出内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失时机地与外部企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走一条“大而精”或“小而精”的发展之路。 银行管理论文:浅析管理经济学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 关键词:生产函数 商业银行 内控管理 管理经济学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如果一个企业能成功地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建立自己的经营策略,并把它应用到日常商务管理中,将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如何把企业运营和经济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将产品价格弹性结合需求规律,运用于市场。在市场条件下,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所有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如果要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服务,就必须将需求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一般情况下,任何缺乏需求弹性的产品,企业都应设法提高价格。需求弹性充足的产品,企业可以降价销售,提高总收入。有效运用这个经济原则,用低的价格,可以薄利多销,进行更多的销售。快速销售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利润率虽然低,但通过更多的销售,更快的销售可以增加总利润,加快资金周转。 再次,可以利用生产函数,对企业产品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称短期生产函数。公式为:q = f (l ,k0 )k0不变 ,l增加带动产出增加。譬如说,康柏公司从1993年起开始改革传统组织形式,在苏格兰的工厂试行“三人劳动组”制,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大大优于流水线,每个工人的产出提高23%,实现了目标。“三人劳动组”运作情况如下:生产流水线一般由20名工人参加,每个人只干一种活。改革是将流水线的全部工种交给3个人承担,每个人要干6种~7种活。如第一个人负责把要组装的部件准备好;第二个人负责把那件组装到个人电脑的机壳内;第三个人负责全部测试工作,确保所有线路畅通无阻。“三人劳动组”的优越性表现在:(1)占据厂房面积小,平均每平方米的产出比流水线提高16%。(2)流水线的方式使电脑在组装的过程中触摸人数多,不但延长产品组装时间,而且增加影响产品质量的机会,因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高低同被触摸的人数多少成正比。(3)流水线一旦出现故障或其中的一个成员在操作中发生问题,20个人都要停工,而小组若出现问题,受影响的则仅限于3个人。但是“三人劳动小组”要求每个工人能够干多种活,他们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培训方能上岗。在这个案例中还运用到了边际产量原理,即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条件下 ,该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动量,公式为:mpl =q/ l,边际产量是可变的,它涉及到固定的要素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越多,边际产量就会更大;由公式可知,在总产出不变时,劳动力的减少可使产量增加。 从内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理念的商业银行及其制度的缺乏,制约了其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概念上讲,没有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这两种关系有机统一,有一个片面的业务发展和风险规避的两个极端片面强调的重点。也没有真正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整个过程缺乏,品种齐全,完整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概念。风险管理制度,虽然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往往商业银行的初步建立只能做到“看起来像”。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于风险的发展最终建立还没有完全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也仍然有许多违反内部控制原则的情况。 从实际角度来看,金融诈骗和其他商业银行系列事件的出现或发生重大案件是对内部控制失控的反应。失控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是对重新审核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外部审计的不足,也没有对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和措施;银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失灵,信息不充分交流,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和监督缺乏。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在决定上要做很多市场需求的分析。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分析,以确定产品价格,来判断什么价格可以提供最大的利益。通过定价策略,一个企业决策者,以改善企业状况,就必须明确产品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不足,不够灵活削减下来,否则,就是自我毁灭。预测价格弹性是发展市场营销计划的关键。通过价格的营销推广,交易折扣,产品抽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你必须了解不同客户群体 和特定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喜好。也就是说,要知道是否销售价格上涨抵消了单位收入的下降。从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从零产量开始,首先需要一个更高的价格,然后慢慢地降低价格,因为利润最大化的输出总是在适当范围内的需求弹性。显然,如果企业能够自觉地使用和管理的理性思维的经济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了解两公司之间的交叉弹性的产品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市场上更密切的替代品,是相互竞争。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在市场上互补性商品,就是合作关系。其替代产品,配套产品应密切关注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消除替代品,补充了企业的产品。把握消费者的喜好,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程度。控制广告和营销支出,以刺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因此,企业运营商可以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理论中的理性思考企业管理运作,将在企业的成功和生存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一些企业家仅凭着野心和热情,引导企业经营和决策,在经营上遇到问题仅凭自己的感情判断想法,尤其是如果他们有一些成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导致企业彻底失败,或误入歧途。这些同样可以适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其开发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其日益复杂和难以识别、管理和控制。优质高效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是抵御行业风险的基本保障之一。 银行管理论文:研究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变革趋势 摘要: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应从作业成本制度、业务外包、业务流程再造以及集约化经营变革着手,以提升我国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 关键词:银行管理;变革;趋势 1、作用成本制度变革 在银行业中,一个具体产品成本的50%-80%都可能来自于众多的共同成本项目,其中,15%-20%是管理等间接费用,20%-40%是分销体系和集中的后台业务处理成本,15%-20%是信息数据处理成本,因此,对成本制度变革便成了银行经营中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提倡“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制度下的成本观,作业成本制度首先要确认每一部门所从事的工作,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需要为基础,循着业务流程轨迹,将成本追溯至产品。 其次,银行的业务流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同时也是一个价值链。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只有深入到作业单元,找出并剔除不增值作业,并尽可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增值作业的耗费,才能真正在业务流程上获得竞争优势。这就需要成本制度提供与作业相联系的多层次信息。 再次,作业成本制度能够把传统上有限的财务变量成本动因扩展为集财务变量和非财务变量成本动因于一体的丰富的成本动因系列,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成本动因(如单据张数、接待客户次数等),使得银行的成本项目各得其所地适用于不同的动因,这无疑改善了共同成本的分摊,进而导致了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 2、推行银行业务外包 银行业务外包突破了传统银行资源认识范式的思想束缚,提倡银行应该做的是创造、积蓄和运用内部核心资源,在此基础上,可大胆借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来塑造银行的竞争力。这对于开拓我国银行的经营思维,跳出内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当前,我国银行普遍面临信息化的要求,而信息基础设施又是一种资本密集型的项目,由任何一家银行独立来开发都会形成巨大的财务负担,并且难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果。从宏观上看,其结果只能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银行必须使自己的信息部门从数据处理车间转变为高价值的服务部门,即要成为解决业务和客户问题的部门而不是科技部门。银行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包揽银行全部的信息技术工作,更为可取的是将非核心的信息业务外包,自己则专做对银行的竞争策略和市场开发有贡献的高价值工作。 3、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变革 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电子化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银行必须舍弃渐进的、分割的、局部的变革而推行流程再造变革,以求脱胎换骨,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首先,以客户的需求为最高原则,完全排除没有附加值的工作。银行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做必要的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压缩臃肿、冗余的活动,大幅度改善业务运作效率,而成本也自然降低,客户也不会因不满意银行的效率而抱怨。 其次,专注于核心能力,实现虚拟经营。银行根据客户需要和自身情况,仅选择、保留、培养和运用最关键、最有优势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虚拟化——分化到社会中,借助外力完成,并且予以弥补整合。如此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是,获得一种战略杠杆,在竞争中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 再次,强化灵活性管理,推行多样化的业务流程安排。例如在贷款申请的受理上,可设计出低、中、高三个风险类别流程小组,经过初步信用审核以后,对低风险客户可交由低风险流程小组以更为简化、迅速的办法处理,对于中风险客户按例行的标准化程序办理,对于高风险客户,则须由高风险流程小组附加特殊的处理机制来分析和研究。 4、银行的集约化经营变革 银行集约化正成为一种显性思维开始占据一席之地,我国银行业的集约化经营思潮是追求先进金融生产方式的体现。部分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纯粹是一种经营理念,没有明确的抓手,而且我国银行业的集约化经营没有鲜明的变革方式。因此,要进行集约化经营变革。 首先,以流程系统为主轴推进科学的集约化。银行要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建构最具整体效益的业务流程系统,从而有可能实现真正科学的集约化。以成本管理为例,我国银行往往是在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压缩消费支出,影响银行的发展潜力。因此,应从业务流程入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流程,从而做出删除、外包、压缩、整合的变革。 其次,在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中取得突破性的集约化。利用信息技术彻底翻新业务流程,就是要超越目前对信息技术主要限于初步的文字、数据、图表处理的阶段,发挥其无限的巨大潜力,创造出耳目一新的作业程序,例如同步工程、通才交易员等,从而挖掘集约化经营的最大潜力。 再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管理人员的精力耗散在众多低附加值的活动上,从长远来看,这无助于银行积蓄起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因此,我国银 行亟须从战略角度出发,开拓思维,跳出内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失时机地与外部企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走一条“大而精”或“小而精”的发展之路。 银行管理论文:研究顾客价值的商业银行管理策略 摘要:顾客价值作为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著名服务营销专家lovelock(2001)指出,在经济发展领域,银行等服务业正处于一个革命性的时期,有的经营方法不断遭到唾弃,“在世界范围内,富有创新精神的后来者们通过提供全新的服务标准,在那些原有的竞争者无法满足当今消费者需求的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在这些全新的“经营方法”和“服务标准”中,顾客价值研究是引人注目的一个。 关键词:顾客价值;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满意 随着我国银行尤其是新兴商业银行蓬勃发展,外资银行以其成熟的经营及营销模式高质量地开展业务,竞争在银行间全面展开市场大体上形成了买方市场的局面。客户对银行提供的服务也有了多样化的要求,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若要继续保持其市场占有率,拥有竞争优势,就迫使自己必须认真研究顾客的需求,使其有较高的顾客满意度。 一、顾客让渡价值与顾客满意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一般而言,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这意味着销售者必须在总顾客价值和总顾客成本之间估算并考虑他们与竞争者的差别。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就是最大化顾客购买总价值,最小化顾客购买总成本,前者要求强化或扩大其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人员和形象利益;后者要求减少成本,包括顾客购买的货币、时间、体力与精力成本。限于不同顾客的知识水平,他们在购买某一特定的商品时,也许并没有实现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的愿望,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每一次的购买都成为试错的过程,所以,企业提供的服务应尽量使顾客让渡价值逼近最大化。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赢得顾客满意,进而赢得顾客的忠诚。 顾客满意取决于顾客对某一产品所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的结果,顾客的期望是在顾客过去的购买经验、朋友和伙伴的各种建议,销售者和竞争者的信息和许诺等基础上形成的。如果销售者将顾客的期望值提得太高,顾客很可能会失望。所以,银行的承诺应切合实际,并切实履行对客户的承诺,否则,顾客会流失。 二、商业银行顾客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商业银行与顾客的关系是一种资产,应象评估和管理其他金融或实物资产一样来评估和管理与顾客的关系。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业务为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虽有别于一般工商企业,但做为商业企业,也必须在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指导下去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条件下赢得顾客,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如果对顾客管理有方,企业就会拥有忠实顾客并吸引新顾客,而管理不善,则会造成经营风险。顾客管理意味着营销不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顾客关系的持续和巩固,最终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忽视顾客管理则很有可能丢失原有市场,甚至使企业走下坡路。 第二,企业考虑的是本企业的经济利益,如何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顾客则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企业要与顾客结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就要不断地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弄清顾客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了解自己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和保证是了解企业的顾客,即了解谁是企业的顾客、顾客的基本类型,不同顾客群的不同需求特征和购买行为,以及顾客差异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等。银行的顾客所需要的是银行服务,如存款、贷款及中间业务等,这就决定了银行的营销是一种不同于消费品和产业市场的服务营销。一般的市场营销消费者既是营销的始点也是终点,而银行的营销流程是从投资顾客到银行,从银行再到融资顾客,投资和融资顾客都是商业银行营销的重点。随着银行竞争加剧,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优化资产的质量,重视争取资质优良的客户,培育有发展前途的客户,于是顾客管理问题提上了日程,融资顾客的营销工作也同投资顾客的营销工作变得同等重要起来,甚至更富挑战性。 三、如何通过做好银行内部营销来提高银行顾客的满意度 大量研究表明:在服务行业中,产品技术质量的差异性不大,使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满意,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银行员工。顾客满意度是银行获利的决定性因素,顾客满意度的提高能促进顾客忠诚度的提高。顾客满意度又取决于顾客让渡价值的大小,而顾客让渡价值高又源于银行员工的高工作效率,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又直接取决于内部营销。随着服务营销理论的发展,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对于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人的重新重视导致对内部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针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促销的内部营销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一线员工这类人群,商业银行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充分运用内部营销策略调动一线员工的 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并为其工作提供良好的内部支持;二是不断通过培训、教育等方法在一线员工中导入服务理念,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兼职营销者,能灵活机动地为顾客更好服务,收集有用的顾客需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沟通策略。银行应建立良好的沟通系统,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都能自由沟通才是好的机制。每一银行的领导层或决策层都要高度重视营销工作,如果没有领导重视,银行的全员营销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内部支持性员工和一线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营销工作才会搞活。 第二,激励策略。即充分肯定员工的工作,使只能承担一部分服务工作的员工把一系列服务传递给顾客,以使顾客的需求得到全方面的满足。通过员工的努力,其服务不仅得到顾客的认可,也同时得到银行的认同,并结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员工就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认识到工作的价值,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客户能享受到完善的服务。 第三,培训策略。一线员工往往是顾客倾诉的首要对象,顾客希望出现问题后,一线员工能够真诚道歉或做出合理解释。这并不需要一级一级向上请示,因为顾客最害怕无休止的等待,更不愿意被人从一个部门推到另一个部门。然而,一线员工往往并不知道要怎样处理顾客的问题,所以,企业须利用各种形式定期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是让员工了解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它们之间是如何要求相互协调的,当员工与客户就所需求的事情进行对话时,能够拥有必要的信息向客户展示。培训内容包括企业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行为方式、岗位技能及服务技巧等。 第四,服务创新策略。在内部营销之中,创新有着重要的地位;员工的服务创新,会使银行充满活力。在一个充满活力的银行中,员工可以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新颖想法并做出决定,而不是经过冗长的组织链向上汇报。银行的创新要求贷款部、信托部、营业部和参谋部、人事部、会计部、推销部等部门密切配合,真正满足顾客需求。 总之,实现顾客满意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涉及所有层次的战略实现过程。无论直接或间接与顾客接触,几乎都会对顾客产生影响。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应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改变传统的观念、组织和制度,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保证企业对顾客承诺的实现。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尽管他们不直接接触顾客,但其行为和决策对顾客却影响很大,而一线服务人员则需要管理层的支持和指导。在现实中,一线人员无法为顾客解决一些问题,受到顾客的批评,大部分问题与企业管理有关,而非服务人员的问题。所以,实现顾客满意离不开各部门及其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协调。 银行管理论文:谈管理经济学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 关键词:生产函数 商业银行 内控管理 管理经济学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如果一个企业能成功地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建立自己的经营策略,并把它应用到日常商务管理中,将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如何把企业运营和经济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将产品价格弹性结合需求规律,运用于市场。在市场条件下,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所有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如果要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服务,就必须将需求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一般情况下,任何缺乏需求弹性的产品,企业都应设法提高价格。需求弹性充足的产品,企业可以降价销售,提高总收入。有效运用这个经济原则,用低的价格,可以薄利多销,进行更多的销售。快速销售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利润率虽然低,但通过更多的销售,更快的销售可以增加总利润,加快资金周转。 再次,可以利用生产函数,对企业产品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称短期生产函数。公式为:q = f (l ,k0 )k0不变 ,l增加带动产出增加。譬如说,康柏公司从1993年起开始改革传统组织形式,在苏格兰的工厂试行“三人劳动组”制,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大大优于流水线,每个工人的产出提高23%,实现了目标。“三人劳动组”运作情况如下:生产流水线一般由20名工人参加,每个人只干一种活。改革是将流水线的全部工种交给3个人承担,每个人要干6种~7种活。如第一个人负责把要组装的部件准备好;第二个人负责把那件组装到个人电脑的机壳内;第三个人负责全部测试工作,确保所有线路畅通无阻。“三人劳动组”的优越性表现在:(1)占据厂房面积小,平均每平方米的产出比流水线提高16%。(2)流水线的方式使电脑在组装的过程中触摸人数多,不但延长产品组装时间,而且增加影响产品质量的机会,因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高低同被触摸的人数多少成正比。(3)流水线一旦出现故障或其中的一个成员在操作中发生问题,20个人都要停工,而小组若出现问题,受影响的则仅限于3个人。但是“三人劳动小组”要求每个工人能够干多种活,他们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培训方能上岗。在这个案例中还运用到了边际产量原理,即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条件下 ,该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动量,公式为:mpl =q/ l,边际产量是可变的,它涉及到固定的要素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越多,边际产量就会更大;由公式可知,在总产出不变时,劳动力的减少可使产量增加。 从内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理念的商业银行及其制度的缺乏,制约了其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概念上讲,没有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这两种关系有机统一,有一个片面的业务发展和风险规避的两个极端片面强调的重点。也没有真正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整个过程缺乏,品种齐全,完整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概念。风险管理制度,虽然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往往商业银行的初步建立只能做到“看起来像”。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于风险的发展最终建立还没有完全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也仍然有许多违反内部控制原则的情况。 从实际角度来看,金融诈骗和其他商业银行系列事件的出现或发生重大案件是对内部控制失控的反应。失控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是对重新审核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外部审计的不足,也没有对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和措施;银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失灵,信息不充分交流,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和监督缺乏。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在决定上要做很多市场需求的分析。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分析,以确定产品价格,来判断什么价格可以提供最大的利益。通过定价策略,一个企业决策者,以改善企业状况,就必须明确产品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不足,不够灵活削减下来,否则,就是自我毁灭。预测价格弹性是发展市场营销计划的关键。通过价格的营销推广,交易折扣,产品抽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你必须了解不同客户群体和 特定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喜好。也就是说,要知道是否销售价格上涨抵消了单位收入的下降。从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从零产量开始,首先需要一个更高的价格,然后慢慢地降低价格,因为利润最大化的输出总是在适当范围内的需求弹性。显然,如果企业能够自觉地使用和管理的理性思维的经济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了解两公司之间的交叉弹性的产品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市场上更密切的替代品,是相互竞争。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在市场上互补性商品,就是合作关系。其替代产品,配套产品应密切关注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消除替代品,补充了企业的产品。把握消费者的喜好,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程度。控制广告和营销支出,以刺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因此,企业运营商可以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理论中的理性思考企业管理运作,将在企业的成功和生存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一些企业家仅凭着野心和热情,引导企业经营和决策,在经营上遇到问题仅凭自己的感情判断想法,尤其是如果他们有一些成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导致企业彻底失败,或误入歧途。这些同样可以适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其开发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其日益复杂和难以识别、管理和控制。优质高效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是抵御行业风险的基本保障之一。 银行管理论文:探析商业银行管理咨询审计的三大主要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优化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的深化,各方面对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在做好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拓展咨询职能是大势所趋。本文就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开展管理咨询审计应抓住的三大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审计方法,探索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拓展管理咨询审计的更好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管理咨询 管理咨询审计属于增值型审计工作。它是指审计人员为促进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针对特定的机构、业务、产品、流程和管理环节,组织审计或审计调查,并提供分析、建议、咨询或者培训等服务,其目的在于促进业务发展、改进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 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经开始了管理咨询审计尝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的内容,既包括资产负债损益等业务经营全面审计,又包括管理责任、管理效率和管理行为的管理审计,还包括内控管理制度的综合评价等,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面经营管理审计等。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管理咨询审计,应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审计: 首先,从了解观察管理信息和内部控制现状入手,重点深化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审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经过多年的改革完善发展,各级行加强了内部控制管理,管理意识明显增强,管理手段有了改进,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内部管理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各种管理风险和经济案件明显下降。但从现代银行管理的要求来看,管理技术和手段仍比较落后,管理信息反映迟缓,管理效益和水平仍然很低,各种管理风险和漏洞隐患仍大量存在,进一步深化银行内控管理审计十分必要。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它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当前银行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审计,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层次,要把对业务部门的自律监管审计情况作为内控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扩大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成果的利用程度。要根据内部控制审计查出的漏洞和隐患,认真查找根源,分析原因,切实加强整改,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各项业务经营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各级行稳健经营和规范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从观察明确管理行为和经济责任入手,重点深化银行经济责任管理审计。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各级行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素质直接影响着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营管理效益的好坏。进一步深化开展银行经济责任管理审计,是银行改革发展之必然。商业银行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化:一是深化认识。过去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间期限不明确,履行责任界限不清楚,审计成果利用率低。所以,要从反腐倡廉、明确经济责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部门协调,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审计台账,实行动态监测,保证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二是严格程序。要认真按照《审计法》、《中国审计规范》等文件要求和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办事,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建立审计责任制,确保经济责任管理审计质量。三是丰富内容。过去银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经营指标及财务效益,没有把责任审计与银行重要经营决策、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结合起来,没有把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与被审计对象的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化经济责任管理审计,就是要坚持审计问卷与现场审计检查、内部审计与外部查询、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审计处罚与审帮促改等相结合,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考评;就是要把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与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的界定更加明晰客观;就是要把经济责任管理审计同是否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是否严格执行上级行的经营管理授权和转授权限、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做到廉洁自律等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切入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要害,从深层次上研究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从而改变过去听多看少、就事论事、就账查账的片面作法。四是明确责任。就是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积极慎重、依法办事的原则,明确划清现任与前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要通过上述措施,使经济责任管理审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五是加强利用。要充分利用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作为干部任用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从预测分析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入手,重点深化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全面经营管理审计。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坏最终体现在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上,所以开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必须从预测分析管理质量和效益入手,深入开展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全面经营管理审计。一是要开展资产业务的管理审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中核心和最重要的业务,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进行管理审计和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中心环节。要按照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和分散性的经营原则,客观审计评价现金、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的期限结构、担保情况、风险状况及内控管理情况,最大限度地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完整、增值。二是要开展负债业务的管理审计。负债业务是银行传统的基本业务,它是银行经营活动的起点,也是银行开展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基础和前提。负债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制约着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是维护银行资产流动性供求平衡的手段。开展负债业务管理审计主要是分析负债业务的规模、期限结构与资产业务的对称平衡性,防止银行低估负债,影响财务成果的正确反映。三是要开展所有者权益的管理审计。所有者权益是银行净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额。开展所有者权益管理审计,就是要帮助被审计单位千方百计组织业务收入,努力控制降低成本费用等支出,最大限度地扩大盈利水平。银行是经营资产负债业务的统一体,开展全面经营管理审计,就是要在单项审计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分析其资产负债的结构比例、风险安全状况、盈利增值情况及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探索商业银行机制下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方法途径和措施,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次和水平。 银行管理论文:浅谈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 [摘要]在稳定的前提下的发展是银行业改革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必然要求商业银行管理层的相对稳定。在当前的改革环境下,本文从银行管理层的人力资本专用性人手,分析对银行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议。 [关键词]管理层 激励与约束 人力资本专用性 人力资本专用性的作用有以下两点:一是从它对委托人和人合同关系的影响看,会导致人力资本拥有者的垄断力、要挟(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人物威廉姆森对资产专用性所引发的“敲竹杠”作了专门的论述);二是人力资本专用性会带来的生产率显著提高以及相应的报酬递增,对发达国家的ceo收人的一些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论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智能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对价值贡献最大、最为稀缺的核心资源。高度专用性的人力资本被“敲竹杠”的风险是能够通过适当的契约被有效控制。因而,在人力资本专用性问题上,第二种作用是主要的。 在运用中,首先,如果委托人和人都是理性预期的,通过估计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创造生产率的可能性并向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当人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本,委托人得到的净收益比非合作时应该更多:而对人而言,按人力资本的特点,相互合作的时间越长,专用性就越强,报酬递增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预期到这一结果时,委托人、人双方形成一个均衡解,即合作。其次,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一旦形成,要么很难转移他用,要么在重新配置使用时会遭到严重的损失。 可见,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涉及到人力资本的投资、使用配置.涉及到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使用者及其雇佣关系。人力资本专用性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所具有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企业(组织)整体收益要大于个人收益。 (二)强化国有银行管理层人力资本专用性制度设计初探 在我国,作为金融业核心的银行业受到了政府极大的关注。对照人力资本专用性的特点和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我们发现银行体系的从业人员已经具有较高的退出成本,所不足的是缺乏有效的激励与严格的退出机制,而人力资本专用性恰恰能够弥补现存机制的缺陷。因此,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层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即从人力资本专用性的角度健全对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事实上,我国也开始重视银行高管人员素质,从2000年3月24日开始施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主要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规定了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本文着重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角度论述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制度设计,具体制度设计如下: 第一,强化银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的主要方式。内部劳动力市场特别强调企业组织内的劳动力分配要通过企业内的组织惯例、制度,如人事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晋升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规则来进行。当前,我国没有一个外部经理人市场.无法通过竞争对现存的管理层产生压力,大力发展银行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必然的选择。我国银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吸收日本企业的年功制的优点,如较长期的、完善的工作合同,基于资历和能力的晋升制度、优厚的退休保障制度,强调员工利益高于股东利益等,建立起追求长远利益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强化管理层职员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依存度。 第二,提升管理层的专业能力。在银行这一行业中,建立恰当的资格认证体系,即从业人员只有通过已设立的标准化考试和面试测评才能取得在银行一定管理岗位的任职资格,通过这一制度可以提升管理层的进人门槛。同时,在各个银行内部应当设立定期的在职培训制度,不断提升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增强银行管理层的人力资本的专用性。 第三,组建银行经理人俱乐部,其实际上是对外部经理人市场的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案。所谓银行经理人俱乐部,就是在银行业就职并且具有一定职位的管理层人员所组成的团体。可以考虑所有具有一定职位的银行管理人员自动成为俱乐部成员,而俱乐部成员的资格将随着职位的失去被取消。俱乐部成员享有俱乐部所特有的一些权利,如一些特有的培训机会,与国内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一些同业信息资源,甚至包括一些促进经理人适当流动以提升其收人与职位的机会等。通过经理人俱乐部这一机制,有助于建立健全经理人的业绩档案;进一步通过经理人良好的业绩表现提升银行经理人的声誉,较高的声誉既有助于增加经理人的不当行为的成本,又有助于激励经理人为保持声誉甚至获得更高的声誉而更加努力。 第四,改革现存的薪酬分配制度。国有商业银行薪酬制度要走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道路。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制度上要有国际视野,要导人国际的先进理念。一方面,提升管理层的收人,并将部分收人与经营业绩挂钩,如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来强化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另一方面,加强对管理层失职所造成损失的责任迫究,如建立损失赔偿的连带责任机制等,同时也应建立相应的责任认定机制、申诉制度等,避免将一些无法预见的损失责任强加到管理层身上。 通过以上制度变革,将有助于加强银行管理层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增强对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 四、结论 专用人力资本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有必要通过合理配置专用性人力资本,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人力资本的最大效率,从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在不确定条件下所面临的风险。 本文对强化人力资本专用性的设计仅是一些初步的架构,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银行管理论文:浅析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问题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不对称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放松对外资银行准入限制,银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而竞争的重要方面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留住人才,并使人尽其才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特殊性来设计,选择低报酬——业绩敏感性的经理层报酬补偿激励机制、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外部监管。 随着外资银行全面进人 3、管理层激励与绩效关系不确定。roland bnabouand jean tirole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表明,通过外部激励约束可能产生两种效果:一种是可能部分或完全“挤出”个人内在的利他主义等“前社会”( prosocial)行为,即所谓的“激励挤出理论”,从而激励与绩效呈现负相关性;另一种可能效果是激励与约束能促使人采取对委托人有利的行为。这两种效果的出现依赖于是否外部存在荣耀与耻辱的、主导性的声誉机制,如果存在这种机制,由于人会注重“自我形象”,则绩效敏感性报酬会“挤出”利他主义行为。rauh and seccia。将“焦虑”( anxiety)应用到传统的委托—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得出:激励与监督对人产生的“焦虑”( anxiety)心理可能提高或降低绩效,即所谓的“倒u型”假说,即如果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几率足够高时,焦虑会诱使人提高努力程度绩效;相反,如果成功的几率较低,焦虑会导致人较少甚至不努力。 二、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 1、高杠杆性。市场经济中,银行基于自身声誉发行一种对自身具有索取权的金融证券,通过集聚小额存款,向资金需求者发放大额贷款的方式来发挥信用中介作用,履行资产转换职能。根据国际通行的巴塞尔委员会颁发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只要至少达到8% ,其中核心资本至少达到4%。与其他公司相比,银行资本是相当少的,主要是通过负债经营。 2、资产负债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短期存款和长期资产并存,大量可支取活期存款的存在使挤兑成为可能。在提供资产转换的过程中,为满足小额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银行为投资者提供了各种流动性较强的存款合同。而银行的资产往往是由各种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贷款构成。 3、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和透明度有别于一般企业。银行资产主要由期限不同的贷款构成,银行贷款采用的是非市场化的一对一的合同交易方式。针对不同借款对象的信用状况,银行每一笔贷款的交易条件(利率、期限和偿还方式等)均有所不同。因此,银行贷款资产的交易是非标准化的合同交易。由于资产交易的非市场化和非标准化,导致银行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 4、银行业存在着广泛的安全网和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管,用来保护小额存款者的利益,并防范出现金融传染引起系统性金融危机。由于银行资产结构的特殊性和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使银行系统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同时,银行在金融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银行系统危机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正因为如此,银行业是市场经济中受到最为严格管制的行业之一。 三、提高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效率的对策 1、为兼顾股东和监管者双方的利益,商业银行适宜于选择低报酬—业绩敏感性的经理层报酬补偿激励机制。如果不存在激励约束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无法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甚至为达到个人效用最大化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但是采取过低的固定报酬,过度给予业绩敏感性的长期股票期权激励等则可能会导致高“道德风险”的发生率,同样不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 2、加快建立经理人市场。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由国家委派的方式,由各方所有者组成一个董事会,然后有董事会来选择经营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选拔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素质高的经营人才出任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个高效的经营者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商业银行选拔经营者的要求。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严格设定内设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和议决事议程;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发挥独立董事在保护中小股东及利益相关者权益中的作用;加强监事会的职能,监事会应是与董事会并列的监督机构,其监督对象不仅包括银行的具体管理活动,而且要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监督。 4、加强外部监管,包括国家授权的专门结构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外部监管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可见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外部监管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 银行管理论文:关于发挥商业银行管理干部表率作用的思考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为管理干部一定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经得起实践、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当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排头兵。在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中,每一个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应该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只有这样,组织的肌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管理干部是一个部门的“家长”,要有权威性和命令性,同时更要有身先士卒的作风。管理干部的作风、能力、觉悟、品质是优秀的,那么属下的员工会受到激励,员工会将其作为楷模并努力学习效仿。管理干部的积极性高,也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商业银行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现代金融企业,就要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同时必须认清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发展形势,做到坚定、清醒、有为。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坚定完成目标和任务的决心;要清醒地看到问题和矛盾,面对挑战和压力,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做好打硬仗、打苦仗的准备;要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加快发展上有所作为。对于管理干部来说,不是要求在管理学理论上有特别专业和高深的造诣,而是要有实在的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率地协调布置好本部门的工作,实在地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巧妙地平衡本部门工作安排和利益分配,并激发员工的热情,让大家高效而快乐地工作。对照商业银行管理要求,以及职业经理人高素质要求,管理干部需要寻找差距,不断学习吸收,逐步提高。 第一,必须带头学习,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学习是管理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金融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特别是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各级管理干部加强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思想境界,主动、深入、刻苦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领导水平、业务水平。坚持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水平,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学习是前进的基础”,要胜任肩负的职责,就必须重视学习,做学习型干部,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的领导班子。学习是一项终身受益的事,没有学习就没有提高,不能提高就无从谈发展和进步。学习是一种责任,对管理干部来讲,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是一种责任,是保持自身素质与岗位一致性、与形势任务要求一致性的需要。学习一定要端正学风,学习不是单纯拿文凭,不是务虚的走形式,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学新理念、学新业务、掌握新技能、开拓新视野,对此我们必须态度端正、虚怀若谷。学习必须讲求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向各个方面学习,注重学习的针对性。管理干部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学业务,努力成为分管工作的专家。增强学习的实践性,用科学理论指引、促进工作,用实践去深化、巩固学习成果。执行力作为一种纪律存在,要树立刚性化的执行理念,接受任务不讲条件,完成任务追求圆满。执行力又作为一种作风存在,要树立精益求精的执行理念,培育求真务实、一丝不苟、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执行力是一种合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用科学、严格的制度和团结、统一的精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通过完善落实各项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问责督查,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执行,从企业文化氛围角度来培养执行文化,管理干部以身作则提高执行力。 第二,干在实处,勇于创新。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要干在实处。其一是要做实事。各个支行、部门定位不同,实事的内容指向不同,对于业务经营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实在于经营好客户;对于业务支持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实在于切实维系好经营秩序提高效率;对于风险管理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是切实防范各个方面的风险。其二是要踏实做事。做事不能盲目前进,否则事倍功半。只要我们不畏艰难、苦干巧干,就一定能干出实效。创新,首先要善于吸纳。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来源于实践,要善于从实践中吸纳新知识、新经验、新理念。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只有到员工中去才能找到让员工满意的解决办法。要充分了解、掌握和借鉴上级行、兄弟行及其他同业单位成果、经验和动态。不仅要关注、跟踪其发展进程,更要注重研究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其次,创新要争创一流。这是衡量创新成 效的标准,也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达不到一流,就无所谓创新。创新要突出创特色、出精品。就是要深入实施特色竞争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品,营造特色环境,开展特色工作,努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特色竞争力,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再次,创新还要敢于攻坚。特别是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没有克难攻坚的勇气,就不会有突破。克难攻坚,要找准问题症结,选准突破口,从深层次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第三,必须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化解民忧。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从本质要求上讲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首先要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亲近群众。管理干部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在工作中,管理干部既要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和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真正了解职工群众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怨什么,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打开工作新局面,始终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实践目标。当前仍然存在部门、岗位间的扯皮现象,这是有效协作的主要障碍。要扫除这种部门壁垒,必须完善管理体制上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等弊端。要破除这种本位主义,必须服从全局,管理干部要立足本职,围绕全行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横向之间多协商、多沟通、多交流。 第四,必须严于律己,正确行使手中权力。管理干部往往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周围无数双眼睛的关注,自然遇到的诱惑与考验也多。各级管理干部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要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尽心效力,这对于党员管理干部来说,是需要时刻和始终作出正确答案的重大命题。管理干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惧怕心理。这种"怕"就是做人要明事理、守法纪、知不足。管理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对权力保持清醒和敬畏,才能不断去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反思自己的言行,惟恐群众不满意,惟恐工作出纰漏,惟恐权力运作有偏差,对不起自己所承担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须遵纪守法,维护法纪的严肃性。各级管理干部要切实按照党章的要求,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监督与制约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必须用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决不能谋取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越是在深化改革的形势下,管理干部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严格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执政地位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各级管理干部要深刻懂得"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安邦治国之道,带头执行党的各项纪律,不断将他律变为自律,以令人信服的人格魅力增强自身的凝聚力、说服力、感召力,带领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把加快金融发展的事业推向前进。 银行管理论文:资本计量在银行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1 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要作用 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管理中使用的、综合反映实际风险承担状况的有效工具,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风险资本,用来弥补银行业务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非预期损失。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1 强化资本约束意识,增强独立的市场主体意识 经济资本管理强化了银行的资本约束意识和成本意识,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随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我国的监管当局对银行资本的约束会更加严格,银行所面临的市场资本回报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和运用,我国也配套构建了相应的管理体制,促进了银行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增强银行独立市场主体意识,推动我行向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目标努力。 1.2 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银行要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首先要从全面计量以及监控风险状态做起。经济资本管理可以强化银行的全面风险意识,通过对经济资本的配置实现资本与风险相匹配的管理要求,大力支持银行开发与自身经营模式相匹配的风险计量技术和模型,从而提升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1.3 提高银行科学决策和产品定价能力,对营销具有指导作用 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随着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力度的加强和股东对资本回报要求的提高,银行在经营决策时,要充分分析资产扩张的速度、业务发展的规模以及所带来的风险、收益和资本占用情况,将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结合起来,更科学地保持合适的资本持有量,进行科学决策、改进经营管理。 2 当前资本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2.1 存在的不足 与国外银行业管理相比,我国的管理体系还远没有成熟,尚存在明显不足。 2.1.1 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基层工作人员行对此管理理念尚未有深刻认识与理解,加之业务指标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不能真正贯彻落实。而经济资本管理需要全行通力配合才能完成,理念上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经济资本管理目标的全面顺利实施。 2.1.2 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薄弱,管理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一是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符合业务实际的风险计量的模型,由于银行缺乏风险管理专家、金融计量人才,经济资本计量与分配公式还远没成熟,无法直接使用各种计量模型来进行参数估计等。二是新巴塞尔协议着重研究了银行所面临的市场、信用及操作风险,经济资本也主要覆盖这三类风险。而国外银行依据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已将范围扩大到利率风险和商业风险,并对信用风险已开始分别计量基于交易对手的信用价差风险和违约风险。 2.1.3 经济资本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经济资本管理,合理调整银行业务风险的增长和资本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在确保银行资本满足自身需求和监管要求的同时,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就目前国内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与这个目标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2.1.4 数据积累有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数据是银行经营的宝贵资源,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很大部分表现为数据的管理和运用,真正最有价值的数据是要依靠自身积累的。近年来,银行在数据管理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主要是在低层次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有质量的数据积累明显不足,对数据的挖掘和运用还远远不够,主要是技术水平较低、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因素所致。 2.1.5 经济资本绩效体系不尽科学 当前,银行已开始尝试经济资本的绩效考核方式,但多数情况下尚未真正落实。一方面,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与当前的银行运营体系并未充分磨合,而且在运用过程中全面成本核算管理也对其有一定的阻碍,造成计算结果比较粗糙。另一方面,银行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以资本管理为基础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导致考核结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3 经济资本管理对基层行业务发展的导向作用 3.1 明确客户定位,在投放上要优化存量、用好增量 信贷业务作为当前利润增长最重要的基石,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信贷投放实现的利差收入仍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渠道,但由于资本约束、规模管控等因素,靠大量投放实现利润快速增长的模式已非良途。与此同时,部分大项目、大客户的信贷需求也在逐渐萎缩。因此,当前银行重点要做的是优化存量贷款结构、慎选项目。一是优化存量,加快从前景不看好(虽然还没有进入不良)的客户和项目退出,要有“壮士断腕”的果断,这样既可防范不良贷款暴露,更可减少低效乃至无效的资源占用,腾出宝贵的资源用于更具利润回报、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二是用好增量,要摆脱“垒大户”的营销惯性,提高市场洞察力,增强营销针对性和客户选择的有效性,避免行业过于集中,要慎选择好客户,避免无效营销,要明白项目选择不好,今天的增长可能成为明天的包袱。 3.2 要会算帐、算好帐,合理定价,避免逆向选择 无论是客户经理还是风险经理,都要有算账的意识和算账的能力。要明白定价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不考虑不同贷款风险成本的差异而采取一刀切的定价,那可能造成优质客户流失,甚至出现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只要在算清风险成本基础上,通过合理定价来覆盖住风险,并根据客户的风险状况和价值贡献合理定价,这无论是采取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还是市场价格领导定价法,抑或是客户盈利综合定价法,都要把帐算清楚,确保所承担的风险敞口与自身可承担能力相匹配,不能赔本赚吆喝。 3.3 正确选择客户,合理安排风险 一是正确选择客户是合理进行风险安排的前提,客户选择是保证良好资产质量和盈利的前提,选择不好的客户,短期内会有一些利润,但是长远看可能后患无穷,有的客户“拉”进来以后甩都甩不掉(甚至还出现银行被动追加投入的情况),对一些评级低、期限长、缓释措施缺乏的客户,贷款放出去以后,只能被动地承担风险敞口。 二是倡导“精耕细作”,优化产品结构。面对同样的客户,交易结构安排方案不同,最终风险管控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基于客户实际需求和风险状况,将客户服务、风险安排和产品配置等方案有机结合,测算不同产品配置组合、不同期限搭配、不同风险缓释条件和不同定价策略下的经济资本占用、经济增加值和风险调整后收益等,提高客户综合贡献水平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减少高风险资产投入,合理的交易结构安排,实际上是将客户的需求和银行的风险安排(包括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缓释方案、风险定价等)有机组合在一起。 3.4 切实做到业务融合,着力推动交叉销售 交叉销售可有效提升客户的综合贡献,目前银行对客户交叉销售能力还明显不足。其实银行和企业一样,要靠向合适的对象销售合适的产品来获取收益,同样的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如有的客户不满足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条件(如信用等级不高等),但可以考虑根据交易特点向其提供供应链融资等产品,这样既满足客户短期融资需求,又能有效管控住风险。专家分析表明:向一个新客户营销产品的成本是向老客户营销成本的2-6倍。据悉,世界排名第四的美国富国银行做到了向每个客户平均销售约5个产品(大致是我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如果能把交叉销售抓上去,将可以激发巨大的利润增长潜力,又可节约成本,节约成本最重要的不是简单的压缩费用,而是更多地从精益管理方面下工夫,以精益管理的思路再造流程、消除浪费,交叉销售是关键。 3.5 强化表外业务经济资本管理,降低无效资本占用 一是完善贷款承诺管理,降低无效经济资本占用。完善贷款合同,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提款期;严格新业务提款期管理,尽量控制新增超过一年的表外贷款承诺;清理存量业务,减少已经形成的无效经济资本占用。二是严控收益与资本消耗不匹配的产品。加强对融资性保函、承兑等期限长、经济资本占用高的表外业务的管理,根据实际需求严格控制期限,并优选品质好的风险缓释手段,尽量减少资本成本,并结合定价管理,保证合理收益。
综合管理论文:对海南省社区综合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论文摘要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有关概念的定义、海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出发,建议从社会工作职业体制、教育培训体系、人才激励机制、社会整体氛围等方面对海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以积极建设。 论文关键词 社会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 综合管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当前,海南正处在转型时期,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价值观念变化,势必引发社会的一些重要关系的重组,产生着不协调与不平衡,矛盾与冲突逐渐凸显,这需要社会管理发挥作用,以实现社会服务、社会控制和社会发展之功能。社区综合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保障,如何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当下海南各级政府、广大民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社会工作?根据百度百科,代表性的定义有6种:一是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活动;二是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四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五是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六是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过去海南学界对社会工作研究不多,对社会工作概念的界定主要是指专业社会工作,源于之前的社会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系统展开,受国际定义的影响,为教育界所认同的专业社会工作。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事研究社会工作多了起来,于是有了专业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甚至包括从事社会建设的其他工作的不同角度的探索。本文主要是从专业的角度来使用社会工作的概念的,是指在社区管理中,遵循专业伦理守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社区等,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 什么是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整体性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日报于2006年12月18日发表了《努力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的文章,把社会工作人才界为“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中组部在2007年3月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专题研究班,将社会工作界定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员”。《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减灾救灾、慈善事业、优抚安置、扶贫开发、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等领域,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二、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根据海南省民政厅2011年统计,海南省共有社会工作人才11814人,队伍呈现以下四方面特点:(1)年龄趋于年轻化。35岁及以下的4306人,占36.45%;36-45岁的3818人,占32.32%;46-55岁的2721人,占23.03%;56岁及以上的969人,占8.2%.(2)素质相对较高。研究生学历413人,占3.50%;大学本科学历4650人,占39.36%;大专学历4007人,占33.92%;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2744人,占23.22%.(3)大多由政府支付报酬,主要分布在三类领域。一是以提供社会服务(管理)为主要职能的部门和单位,以民政系统为代表,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二是以提供社会服务(管理)为辅助职能的领域,包括卫生、教育、司法等系统;三是综合性领域,包括街道、社区和农村的社会工作人员。(4)城乡分布不够均衡。社会工作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占65.50%,分布在乡镇、农村的社会工作人才4076人,占34.50%.目前,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一)社会工作人才匮乏,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较低根据海南省民政厅2011年统计,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仅1676人, 占4.99%,社会工作相关专业5792人,占17.24%.竖在职在岗的11814名社会工作人员中,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均未接受过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工作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难以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无法有效及时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 (二)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起步晚,教育培训力量相对薄弱由于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尚不健全,教育培训力量相对薄弱。直至2012年3月“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才在琼州学院挂牌成立,这是我省唯一的一所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公办高校。根据海南省委省政府2011年7月出台的《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能适应和谐海南建设的要求”,预计至2015年,我省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达到1.6万人。至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达到2.1万人,实现所有在社会工作岗位的就业人员,都系统接受过专业教育或取得相应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显然,仅靠一个教育培训基地,是很难承担起这样的建设任务的。 (三)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不规范,任职条件标准低海南省由于条块分割体制存在,社会工作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下派任务多,提供支持少,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不规范,任职条件标准低,岗位职责不清晰,导致专业人才进不去,管不好、留不住,社会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进程缓慢。 (四)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评价认同度低目前,海南省关于社会工作人才以培养、评价、管理、使用、激励、保障为一体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开展社会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不浓厚,财政资金支持的力度不够,就业岗位渠道不多,工资福利待遇低,工作条件较差,社会地位低下,社会评价认同度低,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到社会工作队伍中来。 三、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推进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必须结合海南省情,从社会工作职业体制、教育培训体系、人才激励机制、社会整体氛围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出符合海南省情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来。 (一)建立高标准的社会工作职业体制首先,实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建立包含职业资格认证、从业规范、教育培训、登记管理、考核评估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工作职业制度,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第二,建立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统筹协调社会工作的发展,为社会工作者提供良好服务。第三,政社分开,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通过加大财政资金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由定量拨款向定性拨款转变,由人头计费拨付向服务质量拨付转变,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出台社会组织扶持办法,培育专业社会组织,根据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诉求,设计服务项目,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第四,实行社区治理任务责任区域网格化。按照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团队等主体权责,运用网格地图技术,对包括居住人口、区域公共设施在内的300-500户的标准划分成立体网格单元进行空间定位,实行管理与服务。 (二)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平台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是海南未来社会工作实现专业普及、提升的必然选择。探索建立贯穿高校专业教育、社工任职培训、社工继续教育等立体式的教育培训体系,可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根据社会工作不同领域的专业要求,在各类专门院校设立教育培训基地,全面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改革;二是整合现有民间社会工作机构教育培训资源,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建立实训基地,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终身学习培训机制。三是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探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三)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要使社会工作人才进得去,管得好、留得住,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的各类激励机制:一是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按用工渠道不同,采取多层次的薪酬保障机制。以公务员岗位录用的,按相应职级的公务员薪酬待遇;以事业编制录用的,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以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录用的,按学历、资历、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体系,实行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的原则,其待遇不低于同等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二是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晋升机制。健全社会工作者职级体系,规范职业资格条件和程序,创造合理的职业晋升空间,保障社会工作者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建立统一的社会工作人员数据库和信息网络,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定期举办社会工作人才专场招聘会,及时人才信息,搭建供求双向选择平台,促进社会工作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四)优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社会整体氛围社会工作是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谐发展的基础工程,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社会认同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是势在必行的。一方面要借力宣传媒体,提高社会认同度。通过先进典型推介、宣传报道、总结表彰等,让广大民众了解社工作用,接受社工模式,参与社工活动。另一方面完善志愿者、义工队伍的管理。完善志愿者协会,培育和组建社会工作不同领域的专业志愿服务组织,逐步推行义工登记制度,开通义工服务网,为专业社会工作开展储备力量。积极推动“社工带领义工,义工带领群众”,扩大社会参与率,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助人意识。 综合管理论文:对变电综合自动化运行管理要点探索 摘 要: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和集控技术的成熟,以集控中心为依托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先后投入运行,标志着一种新型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诞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门新型技术、可供借鉴的工作经验较少,又无部颁标准;系统怎样运行、怎样维护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我们。我们在工作中,以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管理变电综合自动化经验,与大家商讨,以求共同提高。因能力有限,文章观点难免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1、汉中电网变电综合自动化运行、管理的现状 1.1 监控系统的组成 主站端采用东方电子DF1800大型集控站系统、对17个分站进行实时监控(其中14个分站为综合自动变电站,3个分站为常规RTU远功终端构成),12个站是无人值班站。 主站SCADA功能:数据采集及监控,事件报警,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遥控, 遥调,计算趋势曲线,历史数据存储,远方投切保护,调取定值、采样值,修改定值,综合自动化报警信息和短信平台等功能。 1.2 综合自动化运行管理 1.2.1 抓重点工作 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到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设计,运行维护规程,我认为工作时只要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可。一个中心:综合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其关键是安全稳定,只要管理好主站的SCADA 数据库,使每一个数据点号正确。两个基本点:组成综合自动化网络的关键设备是厂站二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这两类设备维护 可以延用现有继电保护及远动《规程》即可。但远方投退保护软压板、修改保护定值工作应在《规程》制定后开展。 1.2.2 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管理 (1)系统备份运行管理。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它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及其网络稳定运行,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而且恢复系统很困难。为此我们必须作好以下两项工作。1) 厂站端:作好系统数据备份工作。2) 主站端:定期作好数据库备份,同时作好以防主站系统崩溃时备用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 (2)网络安全管理:监控系统是一个实时运行的控制系统,如果系统受到攻击其后果很严重,为此必须有独立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并在监控网与其它网络联接处,装加硬件防火墙。 (3)厂站端监控后台管理。1)设制权限管理。2)后台操作由专人监护执行工作票。 (4)主站端监控系统管理。1)权限、口令管理。2)保证图—库—点的一致性与正确性、特别是遥控量。 (5)主站端数据、报文的管理。1)专人专责定时分析各厂站数据、报文。2)根据主站端数据、报文定期作好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分析报告。 1.3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3.1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新建、扩建间隔工作复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因综自系统资源缺乏,软件设计不够成熟;新建、扩建间隔时必须修改系统数据库,但修改后的综自系统因变电站处于运行状态无法完成综自系统逐一“对点”工作,为综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可能带来隐患。建议在新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时,综自系统设计应统筹考虑一次到位。 1.3.2 备品、备件缺乏 已运行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要求二次设备备品、备件必须同型号、同软件版本号,因此造成备品、备件缺乏;建议在新建变电站时应提前考虑备品、备件问题。 1.3.3 综自系统设计存在部分缺陷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处于发展阶段,系统的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因通讯设备损坏致使系统崩溃。建议综自系统采用双网、主备系统设计。 变电综合自动化Scada数据齐全、正确是系统实时监控功能强的基础。同时也是监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如果工作时不认真造成数据错位和数据不全或遥控号错位其后果是监控误诊断、误拉回开关等。因此从事综合自动化运行维护人员必须养成“高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作好每项工作,不放过每一个缺陷,否则会因高科技技术的使用不当而引起技术灾难。 2、管好、用好SCADA数据库是监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严把新投变电站工程验收关。在验收新投变电站时按一下方法进行。 遥测、遥信功能正确性检查。 遥控、遥调功能、正确性检查。保护装置报文、定值、采样值、软压板必须正确。严把维护关:定期作好数据备份,定期检查遥控号。 3、实现二次设备状态检修 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变电站运行自动监视、管理、协调和控制。即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实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由“定期检修”变为“状态检修”的基本功能。为此我们积极总结工作经验,从理论上论证在集控系统实现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可行性;同时制定了在集控系统进行二次设备远程维护的具体工作方法;并根据实现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需要,在集控系统开发了二次设备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系统。 继电保护专家系统是监控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的信息管理系统。专家系统有以下特点:(1)组网方便:利用计算机网络把保护装置连接起来,通过远动通讯装置把保护信息上送控制中心。(2)投资小:常规变电站仅增加1~2套远动前置机。(3)SCADA数据库小。(4)远程维护系统功能强大,能够远程调取保护定值和采样值并能在线修改保护定值和投退保护。(5)报文信息丰富,便于远程故障诊断。(6)管理方便。维护人员只需定时检查,不需实时监控。 4、结语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广泛运用,以集控技术为基础的远程维护、故障诊断、实时监控功能的完善,为我们变电运行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作、管理模式。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管好、用好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电网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的运行。 综合管理论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管理思考与研究 【摘要】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管理在整个护理管理中体现着领先和话语权。但是,我国医疗机构系统化护理管理质量和水平和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还有距离,和世界先进护理管理比较,还有待从硬件和软件方面,特别是人本管理方面,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研究、分析,进而深入思考护理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使护理管理经过改革得到质的提升。 随着护理工作科学化的不断提升,在护理管理方面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如何尽快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当前护理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系统化护理管理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系统化整体护理”先进理念和实践在我国的逐步推广,我国的护理状况和护理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理念、实践、管理等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医院分级管理的施行,更让护理管理迈出了一大步。 1.1 科室、床位和护理人员的激增,倒逼护理管理上水平、提质量。上世纪80年代末,我院仅有科室 26 个,护理人员280名,护理管理人员 28名,住院床位800张。2011年初新门诊住院大楼启动运行后,科室增加到 60个,护理人员猛增到近1159名 ,床位增加到2166张,仅护士长就增加了 85名 。护士长和护士一次就分别增加了近3倍。医院护理管理质控组织由原来两级护理管理改为三级护理管理,采取护理部总体抓、科护士长分片抓、病区护士长具体抓的组织形式,各级质控组织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重点的检查落实,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科室自评与质控组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并施行了护士长轮流每天24小时全院巡查制度。人员和硬件设施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护理差错率逐年降低,护理管理提升了档次。 1.2 “整体护理”先进模式在我国的逐步推广,促进了护理管理迈上新台阶。随着 “整体护理”在我国的推广,护理工作由被动执行医嘱变为对病人生物、心理、生理、生活全身心的主动整体护理,护理管理发生了相应的重大变化。就兰大二院来说,虽然整体护理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没有达到所认知的目标,但在护理管理的理念、制度、监督、检查、目标任务的实施等方面,已经有了十分明晰的实践和工作要求边际 ,在报酬、奖惩、层级分类管理等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制度约束,信息化、制度化、人本化、系统化护理管理完全取代了过去单纯抓人的护理管理,主要实行了在院长领导下,设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垂直管理的护理管理机制,较好地推行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减少了管理中的漏洞,护理投诉逐年降低。 1.3 护理人员学历的普遍提高,保证了护理系统化管理的向前推进。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仍以中专教育为主,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仅占一小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较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学历程度较高。以兰大二院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后招聘录用的护士几乎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都接受过正规护理专业教育。护理人员学历的普遍提高,奠定了整体护理的实践基础,增强了对整体护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大大降低了护理工作中的差错率,整体护理成为了可能。 2 对在推进整体护理的中凸显的矛盾、问题的认识和分析 毋庸置疑,我国的护理管理事业较从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明显底气不足。诸如护理人员数量偏低,每千人口平均护士(师)数偏低,护理教育层次偏低,护理管理仍受硬软件条件的制约,护理科研有待走向前台,整体护理还没有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普及等等。 2.1 一些医院领导对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偏见,思想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据《健康报》报道,宁夏某医院党委书记在阐述医护关系时说,“病人到医院来是找大夫的,不是找护士做护理的,做护理还不如去桑拿,那里有小姐按摩,多舒服。”此番讲话极大地损坏了护士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导致该医院护理工作几乎陷于瘫痪。虽然这是一个对护理工作存有偏见的特例,但反应了一个不重视护理工作的事实。这种行政式管理偏见,虽然反映在个别地方,但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就往往扼杀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护理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 2.2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床护比例失调的矛盾加剧,难以适应医学科学及新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护理人员的数量长期处于缺乏状态,护理人员长期以来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在新的医学模式的推进中,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生活护理一股脑儿对护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但床护之比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在近年对医院体制的改革中,这种状况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在部分地区或医院,甚至矛盾更加突出。由于护士待遇低,收入少,工作苦,责任重,职称低,晋升难,理解少等原因,护理人员“转行”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受到当前市场经济副作用的影响,使护理专业的吸引力下降。 2.3 护理服务价格体系缺乏市场调节机制,致使护理管理处于尴尬的境地。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服务价格体系一直处于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状态。许多基础护理服务收费低廉,甚至不收费。如床上洗头擦浴.洗脸洗脚,口腔护理,翻身,更换床单,观测生命体征,陪送重病人作特殊检查以及心理护理等,均是耗时多却 无费收或收费甚微的护理劳动。如像我们眼科,不管轻重病人,由于蒙住眼睛,事事都需要护理和帮助,可这种护理往往是免费的,在这种情况下,基础护理质量就难以保证。护理管理面对这种无费收或少费收或高收费的情 况,追查起来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使护管质量受到影响。 2.4 护理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继续培训教育落实不到位,影响护理管理任务的落实。一是护理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从护士中选拔而来,缺乏科学的专业护理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缺乏创新基础和自身动力。二是新上岗的管理者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培训;三是院内护理管理新理论、新知识培训的深度、广度不够。因此,势必造成管理上的缺陷和误差,进而影响护理质量的控制管理。 3 在应对策略上的几点建议 在医院这个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风险的特殊环境里,如果不能正视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不能正视护理人员的正当诉求和护理工作必备的软硬件条件,不能正视医院的系统化整体管理,整个医疗事业都会受到影响。 3.1 医院各级领导解决护理问题和矛盾的先决条件,是转变自身对护理工作认识的思想和观念。要真正解决护理工作、护管工作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减少或者杜绝医患矛盾,首要的问题是要转变各级领导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医院一盘棋思想,真正把医疗和护理的作用等同起来,真正树立起“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观念,把护理工作始终放在议事日程中。 3.2 以改革的精神着力逐步解决护理工作的一些问题,是推进护理工作发展的必备要件。要以改革的精神去正视这些矛盾和问题,以改革的办法着力去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要不断克服困难,逐步创造一个宽松的护理环境。 3.3 推进以人为本的内涵管理和人性化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护理系统化管理,是科学化护理管理的真正体现。在推进以患者为上的人本理念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护理工作的要素配置,在制定制度、计划时,要自下而上进行讨论,广泛征求一线护士的意见。在确定福利奖金时医院要确定统一的奖金分配系数,适度考虑护理人员的利益,以免造成利益分配上的过度倾斜。 3.4 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当前一方面护理人员教育层次较低,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亟待进一步在岗继续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培训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护理人员培训财力投入有限,培训教育计划得不到很好落实。要真正解决好医患关系,要推进医院的整体发展,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非抓紧不可。 3.5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管理队伍,将为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到2010年底,100%二级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取得岗位培训证书。为了达到《纲要》要求,全面落实护理管理任务,院本部、护理部和各科室都要重视护管人员的培训,要有计划选派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参观学习其他医院成功的管理模式,拓宽视野、激发管理思维。同时开展院内培训和岗位指导,如轮岗多科室或到护理部参与全院宏观质量管理和工作规划的制定。要加强医护沟通,建议建立每周一次医护沟通会,以加强治疗和护理的信息舆情和讨论,促进每个人对整体治疗计划的理解和服从,从而确立护理管理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综合管理论文: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评价 摘 要 在分析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优缺点给予了评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现代审计有着重要意义,应积极应对。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 审计 2004年9月29日,美国COSO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了《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即ERM-IF,简称“ 框架”),描述了适用于各类规模组织的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原则与概念。框架集中关注风险管理,为董事会与管理层识别风险、规避陷阱、把握机遇进而增加股东价值提供了清晰的指南。 1 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二分法评价 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开发时正值企业丑闻与失败的高发期,而企业丑闻与失败使投资者、公司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遭受重创。之后,改善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颁布新的法律、规则及上市准则的呼声日益高涨。对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需求,冀望由此提供关键性的原则与概念、共同的理解基础以及明确的方向与指导变得日益迫切。COSO认为,此份《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填补了上述需求,并预言它将会被公司与其他组织(实际上所有的股东及利益相关方)广泛接纳。 COSO委员会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根据管理者经营的方式划分,企业风险管理包括8个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控。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为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组成部分运行提供了平台和结构。企业的目标制定是企业风险管理的起点,是其他步骤的驱动力量。整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在目标制定的前提下,企业需对影响目标的风险进行事件识别,进而对识别的事项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驱动风险反应,影响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控贯穿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并对前面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修正。这样,企业风险管理不只是一个直线过程,即一个组成部分只会对下一个部分产生影响,而是一个多元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几乎任何组成部分都能够并将会影响另一个部分。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对《内部控制综合框架》不是局部的修补和简单改良,而是在理念上的本质突破,体现在从“控制环境”到“内部环境”。这一修改使得企业关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控制方面,而是从更宽阔的视野更综合更直接地考虑各种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强调管理层的责任,这在如今资本市场企业管理欺诈和舞弊泛滥的今天,是有积极意义的;目标制定中增加“战略目标”,使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从战略的高度关注企业的长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将“风险评估”扩展为“事件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反应”,不是对原“风险评估”进行简单的细化,而是代表着企业风险意识日益增强和积极主动管理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对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宽泛的主题作了更全面地关注。尽管后者并不旨在并且事实上也未曾替代内部控制框架,却将内部控制框架融入其中,因此,公司利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既能满足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亦能向更完善的风险管理进程推进。 《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假设是,每一主体存在的目的是为其股东创造价值。所有主体面临不确定性,管理层的挑战便是确定在其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须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同时代表风险与机遇,即侵蚀或增进价值的潜在性。企业风险管理强调应对所有事件既包括正面事件与负面事件进行综合识别,并且应该将其以适当的组合方式加以看待,而后通过对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综合评估做出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企业风险管理能使管理层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及与之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增进创造价值的能力。当管理层制定战略与目标,在增长与回报目标及相关风险之间进行最佳权衡,并在追求主体目标的过程中有效率、有效益地配置资源时,便可实现价值最大化。 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①风险偏好与企业战略的协调,即管理层在评价战略方案、制定相关目标及开发相关风险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考虑主体的风险偏好;②改进风险反应决策,增进识别风险与风险反应(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共享以及风险接受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精确性;③识别并管理多元化风险与企业内部交叉风险。企业面临无数风险,影响组织的不同部门,企业风险管理促进对相互关联的影响作出有效反应,对多元化风险作出综合反应;④获得健全的风险信息,促使管理层有效评估总的资本需求,改进资本配置。企业风险管理的上述潜在能力有助于管理层实现主体的业绩与盈利目标,防止资源损失,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报告并遵循法律与规则,避免损害主体声誉及产生类似后果。总之,企业风险管理帮助主体实现既定目标,避免过程中的陷阱与意外事件。 企业风险管理受到了极大的赞扬,在理论的层次上它也许很完美,但很明显,它的可操作性有限,它特别强调战略的高度,这也特别要求一个由责任心和有能力的领导,毕竟人的行为,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行为是不可观测的,作为经济人,必然会考虑个人效用,从而使整个管理体系不能有效执行,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可能导致整个风险管理的失效,可以说战略目标的要求既是这个框架的优势,也是它的软肋。同时,它的实施成本是很高的,中小企业实施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面对高昂的成本,大企业的操作也可能流于形式。 2 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对现代审计的意义 可以看到,风险管理综合框架自出台以后,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是在评估审计风险后确定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并把有限的审计资源在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和低风险的审计领域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事务所的效益。然而,从它实际在“四大”(安达信因为安然事件而解体)事务所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却不是很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内在无法克服的缺陷。 安然公司破产案不仅撕破了安然的假面具,而且也揭开了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暗箱操作黑幕。随着案情调查的不断深入,安 达信公然违反公认会计原则,丧失起码职业道德的恶行昭然若揭。安然事件爆发后,许多新闻报道的资料显示,“四大”的审计质量令人担忧。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案,迫使普华支付了1亿多美元的赔偿,才与蒙受巨额损失的投资者达成庭外和解;90年代加州奥然治县破产案、巴林银行理森舞弊案也把毕马威、德勤、永道卷入了代价高昂的诉讼;最近发生的施乐公司、朗讯公司、山登公司等重大恶性案件,“四大”也都牵涉其中。人们在对“四大”的审计质量表示担忧的同时,也对被“四大”广泛采用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提出了质疑。 (1)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高度考虑战略目标,强调行业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行业的特定知识,客户的特定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求注册会计师成为一个全才,全才导致通才,对各方面都了解,但对行业的评价就没有深度,那么有必要按行业分类吗?这种专业化可以带来审计质量的提高,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审计效率,但是专业化也会带来垄断,垄断会造成腐败,进而造成低质量。另外,要求注册会计师有能力判断企业是否具有生存能力和合理的经营计划,这对内部高管都有困难,更何况外部审计人员。 (2)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功能强大的数据库,以满足注册会计师了解企业的战略、流程、风险评估、业绩衡量和持续改进的需要,因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必然要求持续的、大量的培训和再教育,这会巨大的增加成本,从而使规模小的事务所可能不堪重负,使小所面临破产和被并购的危险,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制度变迁的混乱呢?事务所考虑成本效益,是否会采取更简化的审计策略,从而造成审计过程中的“偷懒”现象呢? (3)在风险导向审计下,注册会计师很容易把审计当成生意而不是职业,这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注册会计师缺少应有的职业判断。审计判断是注册会计师工作的精髓,然而,一旦注册会计师把审计当成生意,其审计判断就会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考虑成本(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这里的成本既包括审计费用,又包括因民事诉讼而承担的赔偿责任。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实质在于风险控制,而与审计相关的风险最终都体现为客户的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客户不会出现经营失败或其他重大事件,注册会计师通常不会承担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往往忽略了审计判断。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民事诉讼及赔偿制度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更容易使注册会计师失去应有的职业判断,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②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医生和律师不同(医生只是对病人负责,律师只对当事人负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面向社会公众的,“社会公众是注册会计师的惟一委托人”。鉴证是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能,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为社会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并直接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如果注册会计师提供了不实的审计报告,将会造成决策的失误和资源使用的低效甚至无效,给公众带来的损失将是惨重的。因而,注册会计师应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一旦注册会计师考虑的只是生意,这种社会责任感将会淡化甚至消失,这将是整个社会的不幸。③注册会计师缺乏诚信。诚信原则大致包括诚实、信誉、正直等与道德标准有关的一些内容。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的各参与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有着各自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追求。在市场中,尤其是资本市场,充满着机会和诱惑。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有的人会用道德约束自己,而有的人会经受不起利益的诱惑而置道德于不顾。如果市场参与者不讲道德,那么,再完美的制度安排、再严厉的制裁措施也是没有作用的。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投资基金,或是律师与会计事务所等,除了必须达到必需的专业标准外,还必须在道德操守上做到诚信。离开了诚信二字,市场经济也就谈不上效率与公平。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出台,既给我们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南,也带来了挑战,它有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因素,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应对。 综合管理论文: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综合管理 安全生产培训是以达到安全生产为目的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和训练,是提高劳动者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更是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作为安全生产培训的主体,主要任务就是抓好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增强从业人员防范与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促进地方的安全生产向可控性目标迈进。 随着国家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安全培训制度的逐步建立,各地安全培训机构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安全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也不断得到了加强和完善,正向着信息化、规范化的方面发展。 但是各地安全培训机构现实所面临的困难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却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政府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其次是企业关系摆不正,责任不落实,培训投入不足,这都给安全培训机构工作的全面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培训机构自身也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教学理念陈旧,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培训文秘杂烩网方式单一等均多问题。重形式、轻内容;重培训、轻考试;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安全培训机构管理的基本任务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完成。 作为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如何提高安全培训的教育质量,加强安全培训的综合管理,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更新培训观念,创新安全培训方式、方法 安全培训的对象是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所以安全生产培训同其他形式的职业培训和教育相比较,更有着专业性、强制性、科学性、成人性、多元性、实践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就需要我们培训机构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更新培训观念,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安全培训,要树立培训是生产力,培训是提高企业核心力的观念,切实推进和开展各项安全培训工作。 具有竞争力的安全培训机构,更是要有以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作为最高价值观,确立以学员为主体、以知识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市场需要为主导、提高教学质www.量达到学员基本满意为标准的办学宗旨,创新安全培训方式、方法。针对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经营生产单位,一般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安管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所从事不同行业的特点,深入细致地做好调研、分析、设计工作,坚持专业技能培训与安全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目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培训方式方法上也要改变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多实行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提问式、答题式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受训学员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二、提高培训机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支好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证。无论是安全培训机构负责人还是普通管理人员都应该注重自身的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势下安全培训工作的需要,所以对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 1、政治思想要求 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政策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安全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坚定正确的思想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培训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要求。每一位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对培训工作都应该充满热情,坚持原则,尽职尽责,与时俱进。 2、基础知识要求 安全培训管理又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管理学科,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安全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的必备素质。当前,很多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大都没做过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因此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在学习法律法规、管理学、教育学、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安全培训管理知识、有关安全知识及安全文化知识等专业知识更是要长期坚持学习。 3、业务能力要求 作为安全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要有制定培训规划和计划的能力,要有开发培训项目的才能,要有进行本文来源:文秘站 //需求分析、课程设计、项目实施和评价评估的才能。这就要求我们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和创新,组织建立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够适应客观环境变化和满足新时期下安全培训工作的需求。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多数安全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目前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教师责任心不强、兼职偏多、年龄偏大,专业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培训机构也是在多渠道寻找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包括到人才市场招聘,或者选拔人员参加省局举办的教师资质培训班。最重要的则是要花大气力做好现有师资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目前,具有终身教育性质的高层次师资培训将比学历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各地安全培训机构要尽快完善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满足在职教师对专业知识、技术知识、专业技能、技巧的更新要求和职业技术教育能力、素质的再提高教育。 要贯彻以在职进修为主、以自学为主的原则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要进行转换专业的培训,以解决教师总体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应做到文化水平的提高与专业技术培训双管齐下,同步前进,实现学历上(大学本科)、专业结构上一次性合格。 四、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完善安全培训机制 每一级安全培训机构都应该根据国家安全培训相关法规制定出完善的安全培训制度,推进依法培训。坚持“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教 考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教务管理、档案管理、学员工作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督检查,落实培训责任。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培训机构的织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 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合理的机制才能保证培训资源的最大利用,促进培训的规范化。 综合管理论文:供应链中的综合物流管理发展方向 供应链中的综合物流管理的系统法子久长以来1直请求在1种进程环境中实现各个商务功能的统1。1个企业投人、出产以及产出的管理传统上体现在采购、运作以及配送各个功能上。跟着供应链管理理论以及实践的发展,咱们假定这些商业功能现在必需以及组织在供应链中的投人与产出相互制约、抉择。因而,这类综合、统1对于供应链管理是致关首要的(引自Schary一九九九),其专业特性树立在下列原则的基础上: l、为创造附加值而存在的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瓜葛 协约达成的(引自Macneil 九八0),而且一般为互相依赖的结构性供应者瓜葛所致使的结果,这类瓜葛使各个组织为到达商业的发展而提出共同的目标、付出共同的努力(引自Fungl 九九九)。 二、发展精干型组织结构以便在供应链中实现高效的商业运作进程(引自Elfrm一九九一)。 三、着重于终究消费者,把供应链看做1个单独的实体(Houlihan一九八五)。终究用户所请求的质量特征的总体性在有竞争力的客户服务中是1个首要的抉择因素。相应的,采购、运作以及配送等功能拥有了更广义的内容,在这里,各种有关结构性供应者瓜葛、精干商业组织以及有竞争力的客户服务等问题的信息性决策、运作性决策以及战略性决策患上以作出。 这类现在被称为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总体与供应链中的综合物流是同义的(引自c/f Cooper and Pagh,一九九七)。表略 现在,在先进的企业中,综合物流管理的功能规模愈来愈广泛,咱们在这里提出1个改良综合物流有效的法子。 表4:改良综合物流的法子纲领 略 供应链管理法子着重于终究产品以及症结组成部份,也包含总本钱评估内、外供应链成员所带来的产品以及进程本钱也包含在内。 结论 物质管理以及物流毫无疑难已经经进入了1个新时期。负责传统的采购、运作以及配送的经理人员必需从新认识他们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中的作用。供应链中的综合物流管理需要来自上游以及下游各方面合作者的努力来实现减少本钱、改良质量以及快速反映的共同目标。在各个组织之间并不是没有冲突,所以在各个供应链合作火伴之间需要达成共鸣以及欲望,使他们能够为了提高所有成员的竞争力的长时间利益作出短时间调剂。致力于提高自己综合物流运作水平的组织必需对于现存的物质管理政策以及实务作出能够反映新思想的调剂。这类调剂是在1种相互支撑的、信任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必需反应1种相互学习的态度、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实现职员个人负责。 综合管理论文:企业管理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探讨 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管理竞争力所决定的。企业管理竞争力的大小是与其经济的发展情况紧密相关的,我国整体的企业管理竞争力也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所以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就应该大力提升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并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 一、企业管理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 想要对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做出准确有效的评价,必须要建立非常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而企业的管理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创新管理实力、经营管理实力和企业形象实力等等。所以在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时候要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原则。 二、企业管理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对企业管理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是要对其中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处理。想要知道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以内的管理竞争力系数是多少,就要建立函数的方法来进行评价,通过计算之后得出指标值。评价值要在0~1之间,数值越大,就表明企业的管理竞争力越强。 三、企业管理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分析 (一)企业管理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如果想要提高企业管理竞争力就必须了解影响企业管理竞争力的因素: 1.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看,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管理竞争力,就要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充分的管理,才能让企业的发展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所以在企业进行经营水平的提升具体工作时,要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为核心,顺应市场的发展潮流,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办法,保证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约成本的支出,从而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还可以建立统计信息和会计信息的电算化管理制度,用信息的发展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让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切实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在企业的形象实力上看,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对提升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十分重要。企业的形象管理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形象为主,来建立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内外在素质的。所以如果企业在产品形象管理和员工形象管理上多下功夫,就会给外界一个更加优质的企业形象,那么企业就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更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会使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得到全面性的发展和提升。 3.在企业的管理创新上看。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核心,所以企业通过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有利于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潮流。现在市场的发展趋势日新月异,所以企业在经营的时候如果可以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不断创新,就会更加适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如果企业在经营理念上进行创新,就会让企业内部更加充满活力,让企业更符合现代企业朝气蓬勃的发展趋势。以上三种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管理竞争力,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合理分析就会让企业管理竞争力体系更加完善。 (二)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要坚持的原则 一个企业想要建立其管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就要根据很多原则进行构建。只有在原则上十分严谨,才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趋势,提升其综合竞争力。所以在构建企业管理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坚持系统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系统性是指构建体系的过程中要对评价体系的整体进行全面的分析,要对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进行合理的协调与调配。在企业内部的调配中 ! ,要让企业中的每个管理环节进行整体的结合,在资源配置上要进行系统性的调配,不能在过程中出现某一环节漏掉的情况。在企业外部的调配中,要对外部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整合,采取更多模式的融合方法才能够构建出一个更加系统、更加合理的外部环境。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企业在管理上要使用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这样才会让企业的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处于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市场经营水平也会根据科学性的指导而逐渐增强。另外,企业的技术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可行性原则就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办法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要在构建评价体系的时候针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制定,保证企业可以完成,从而达到评价体系的合理实行。 (三)企业管理竞争力指标的评估 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分析指标比较繁杂,所以要这些指标进行定时定期的评估,企业管理的竞争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指标。所以就可以通过数学计算的方式让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实时地对企业的管理竞争力进行监控。通过监控发现企业的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就要对问题及时的解决,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竞争力。 四、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的综合分析 (一)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能力观分析 运用能力观来进行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的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映企业实际状况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势,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把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当成是企业的一种发展能力,对企业发展的未来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分析可以将能力观分为两种能力:一是核心能力、二是动态能力。两种能力进行紧密的联系和配合才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企业的整体能力体现在核心能力上,如果企业的核心能力较强,就证明企业的管理竞争力非常强。核心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企业在管理中的所有能力,还包括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有累积的经验,这些能力通过企业产品、内部个体与企业组织等载体进行展示,企业的产品是让企业更加面向市场的基本物质保证,所以对企业进行考验的时候,企业产品形象质量就成为了重要的考核标准。内部个体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运行的机构,这些机构必须要在企业运行中发挥其管理能力。企业组织是指在企业运行中的管理组织,对企业的事务进行严格的管理。想要对核心能力进行深刻的了解,就要对影响核心能力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技能因素可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就能够切实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要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时掌握社会的发展需求,再对技能进行一些调整和完善,通过管理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调配,更加科技化地提升企业的管理竞争力。企业的动态能力是指企业的知识水平,如果一个企业知识水平比较高,那么它的发展方向也会更加宽阔。所以企业要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丰富企业的知识集合,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实力和自信。同时还要掌握比较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保 证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更加与时俱进,才能在如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提升其竞争力,并且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外生论分析 对企业外部资源的管理调配工作可以利用外生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大部分是通过外部资源的组织整合来实现的,竞争者和外部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者所注重的问题,在管理中只有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的关注,才能够制定出更加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合理管理措施。所以想要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就要尽力维护外部环境的安全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才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特色。外生论分析方法有效地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让企业有更多有利的条件来赢取经济利益。只有企业禁得住外部环境的严格考验才能让企业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来展示自己,还能让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更多种的可能性。外生论的外部因素会影响企业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所以外部因素的影响力越大,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力也就越大。但是企业更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将作用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从而提高其管理竞争力。外生论的竞争者因素会让企业的进行更全面的改进和发展。在竞争环境之中,企业要对外部环境充分的适应和尊重,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等方法才能确保企业不被外部环境所淘汰。所以切实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组织能力,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走上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管理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了解到企业内部的管理情况,了解管理的成功之处和失误之处,从而发挥其优势,对劣势进行改善,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竞争力,以优越的管理来推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综合管理论文:自来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探索 摘 要: 本文探讨了自来水行业信息化的现状,讨论了综合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指导思想、建设内容和系统功能以及在建设综合信息系统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自来水 信息化 管理信息系统 一、自来水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城市供水企业从90年代初期就不同程度地开始致力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长期的探索、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数字供水”、建设信息社会等的出现,对自来水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以生产管理、管网管理、营业管理、无纸化办公为主要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得到长期的应用实践,已经成为城市供水企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与此同时国际供水企业的信息化大都采用以SCADA为基础的数据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监测的数据采集、分析等支持功能;以ERP/EAM为核心,并与SCADA系统对接,对设备的运行、维护实施全面的在线实时管理;以GIS为辅助系统,与SCADA系统、ERP/EAM系统整合,形成实时在线的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提高城市自来水信息化水平。与之相比较,我国城市供水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1.信息系统机制薄弱,体现在:生产的安全性低,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差,资产利用率低,输配和管理成本高。 2. 企业体制、机构和人才与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有一些城市供水企业的领导在理念上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信息化建设只完成了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还远没有实现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目的;虽然建设了基础数据库、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尚不注重数据的整理和挖掘。 4.缺少一个规范的自来水信息统一管理平台(自来水企业信息门户);一些子系统各自为政,信息的处理和流转只局限于本部门,不能在整个公司进行很好的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二、自来水信息化的实际意义 自来水企业的业务性质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有很大的不同,它面对着千家万户的服务需求,管理着全市范围内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网和大量设备。因此,所研制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为安全稳定供水的严格要求服务,必须要为做好用户服务这个工作宗旨提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这就要求自来水企业必须以整体信息化为出发点,将企业运营相关的所有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上针对自来水运营模型的要求,统一规划,构建生产调度、管网运行、营业收费、用户服务等专业应用系统,形成自来水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此外,自来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响应国家确立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思想。自来水信息化不仅适应城市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需要,而且对自来水企业的企业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充分体现了自来水企业“数字供水”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水平。 三、自来水信息化系统的组成 按业务内容、业务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自来水企业目前的业务模式,可以分下面几个部分: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包括业务咨询、信息查询、业务申报受理、业务投诉受理、用户服务热线等);营业收费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抄表、收费、与银行间代收自来水费数据处理);GIS系统(自来水管网运行管理、维护等);ERP系统 (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料供应管理、工程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经营计划等);SCADA(包括自来水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供水调度等);企业门户网站(展现公司形象、提供用水常识、安全知识等)。 自来水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内容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见图1。在这个关系图中业务应用系统和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统一运行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业务应用系统与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数据通过中心数据库平台实现双向互通;业务应用系统中只有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和营业收费管理系统直接面对用户,GIS、SCADA和GPS系统是公司内部生产运行系统,主管部门和外部相关机构只与业务发展管理系统联系。 四、自来水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思想 建设高水平的自来水行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从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出发,调动企业内外多方的力量,运用行业内领先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和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的整个运营系统进行完善和更新,形成适应企业发展变革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先进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整合,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业务创新,以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提高社会满意度,实现自来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化建设原则 自来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遵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原则;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系统开放原则;技术先进、可靠、实用原则;“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原则。 1.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坚持标准。总体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自来水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前要制定建设规划,统一规范标准,以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做到结合实际、重点带动、分步推进、按标准进行建设,让信息建设与管理建设同步进行。 2. 系统设计要先进、可靠、实用。要利用成熟可靠的公用网络,根据自来水企业各个分支机构分散在整个城市的特点,采用方便、安全、可靠的VPN虚拟局域网,保证数据的实时准确传输。整个系统的规划要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信息产业几乎每年都要更新换代,所以做系统规划的时候在充分考虑技术成熟性的同时必须采用国际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网络技术开发系统,确保系统的先进性。 3. 系统运行的开放性。系统必须十分注意开放性,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操作平台,便于开发、使用、维护、管理和系统升级的支持;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也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相关系统中留有相应的软件接口,使各类数据资源得到很好的共享。在实用性方面,随着人们管理意识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更加追求实用效果,要完成人工作业,还要完成很多过去人们想做而无法做到的工作。 4. 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实现内部业务流程自动化,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提升服务素质,最终提高社会满意度;因而便民利民应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必须保证系统简单易学,建立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友好界面,建立用户自我服务系统。 5. 系统的安全性。在地球村时代,安全性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建立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机制,制定规章制度,防数据泄密、丢失,防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 (二)自来水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1. 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企业信息平台建成一个B/S结构的Intranet访问平台,即企业信息门户。完全基于三层结构Web 应用技术,使企业内部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权限在浏览器上共享、分析、处理和应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营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信息资源化和运作网络化。 2. 建成核心数据交换中心。通过对各个业务环节信息数据的实时全面采集和发送,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集中存储,形成一个信息共享体。以完善的信息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带动整个业务流程运作的顺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决策管理系统对各个业务环节的监控和指挥,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实现宏观决策和计划指导,同时建立信息中心实施对数据交换中心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升级等相关职能,并进一步健全信息管理机制,形成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框架。 3. 根据实际情况分步重点建成急需的应用系统。这包括营业收费管理系统、GIS系统、SCADA系统、客户服务中心、ERP系统、OA等。 4. 通过企业信息系统与产业链上其它信息系统的互连和信息共享,实现企业经营的社会化和系统增值,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向飞跃。 五、自来水信息化建设内容及各个子系统功能 自来水信息系统建设是以提高业务的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内容包括多个面向具体应用的应用系统以及支撑应用系统的公共信息平台。 (一)系统体系构建 自来水企业信息系统体系应根据自来水企业目前计算机应用体系结构和状况,考虑以下方面: ①适应自来水企业目前的应用背景和现状;②保持与IT新技术的同步发展;③建立基于Internet技术的主流的VPN形式的信息网络。 该系统体系结构比较适合自来水企业的应用要求。它以数据库为核心,在企业内部网上(Intranet)将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统一共享;在企业外部网上(Internet)与政府、银行、用户相关联,适应社会信息化要求。 (二)统一公共信息平台 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重点是建立基础设施平台,搭建全公司的VPN虚拟局域网络,建立起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机制,各类客户端信息访问机制等。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环境,利用计算机的三层结构技术,实现自来水企业集成平台与现有各类计算机系统的无缝集成及平滑过度,以及今后新增系统的数据集成。 (三)营业收费管理系统 营业收费管理系统几乎覆盖了直接面对用户的所有业务,包括抄表、收费、与银行间水费代收数据处理等。 营业收费管理系统是自来水企业整个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自来水用户基本数据库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城市的基础性公益性大型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不反完成营业收费的管理工作,系统的数据将直接共享应用于城市自来水规划、城市输配自来水管网数学模型、城市GIS系统以及自来水企业各有关管理部门和各有关上级领导决策部门。 (四)客户服务中心系统 客户服务中心是自来水企业与用户和社会各界的直接面对面窗口,也是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部分。这部分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司形象和社会稳定。客户服务中心以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每一个自来水用户建立一组档案,记录着用户开户之日起到现在的所有的情况,使自来水企业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有一个非常清楚全面的了解,是自来水企业搞好对外服务的基础工作。此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用户报装管理系统、自来水表管理系统和热线服务管理系统。 (五)ERP系统 ERP系统包括自来水企业的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仓库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物流后勤管理、自来水表管理等。这些系统良好运行,为自来水企业规范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领导层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信息和辅助决策信息。 (六)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主要由GIS、SCADA、GPS等构成。这是以实时动态管理系统为主,包括自来水企业的主营产品—自来水的整个生产处理过程和把产品通过管网系统送到千家万户的整个传输过程。这一部分以基本生产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自来水输配过程进行控制。基本生产信息的数据一方面用于生产运行,另一方面和基本用户数据一起作为管网建模和GIS两个系统的主要基础数据来源。通过管网模型和GIS系统的分析处理,得出的结果可以科学地指导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合理的管网运行,以及对管网的建设和规划提供宝贵的数据。 六、自来水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来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在新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新型管理系统,过去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自来水企业的“信息孤岛”现象非常明显。在信息技术相对成熟的,新的管理系统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因此老的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必须适应新的信息化系统。在这个互融过程中,建设自来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体现出的几个问题是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领导重视,企业“一把手”亲自抓,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保证 首先,最高领导一定要亲自挂帅,实施“一把手”工程。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管理手段;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信息公开和规范化管理所导致的管理人员的权限变化。因此从实质上来讲这是一个管理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系统。整个系统实际应用都是要体现领导建立在现代化信息平台基础之上管理思想的,所以企业“一把手”和其他主要领导不亲自抓是搞不好自来水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的。 (二)注重“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 搞好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战略。信息系统建设要从全局的观念出发组建系统,制定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规划重点考虑企业全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编制系统功能目标。确定部门信息处理应用要求和公司全面管理需要之间的合理配合,根据系统要求和市场技术经济条件,合理配置系统软件、硬件和网络的能力并留有发展余地。 (三)系统建设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要求 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关键是应用程序可以持续使用。这要求应用程序要易于理解、扩充和改动,并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升级的平台上。对此,在开发阶段就应该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深入分析,合理地做出安排,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 (四)编码技术标准化和管理业务规范化 自来水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涉及到大量的信息编码标准化工作,这既是提高应用水平,信息共享的需要,也是满足今后扩展的前提。重视基础数据开发,实施信息挖潜,是项目成功的保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大量时间花费在整理、改进、补充完善传统业务的规范作业制度,形成一套规范的基础数据,达到编码技术标准化和管理业务规范化。 (五)注重人才的培养及梯队的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实施以人为本是自来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的保证。公司内部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系统维护力量,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否则难以完成系统的日常运行。系统维护应当能够完成系统硬件、软件和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处理一般的系统故障、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用户权限分配、在应用层面上对软件功能和界面的调整修改等。同时,还要求企业员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型管理工具,而且这也是一个企业走向现代化和成熟的标志之一。各类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应工作岗位的系统模块的应用,力求操作的快速和数据录入的准确,减少甚至杜绝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七、结束语 自来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自来水企业信息化的完整解决方案。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系统工程。随着管理体制的变化,在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信息化工作是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指导下实施的。同时,信息化工作是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过程。 综合管理论文:论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分布化、综合化和动态化 摘 要 在阐明智能化建筑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分布化、综合化和动态化的观点;在分析智能大厦的实施基础上,提出工程设计的实现需要前期仿真的观点。 关键词 分布式系统 综合化 动态化 前期仿真 1?引言 智能建筑的基本问题实质上是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共享与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它实现的核心是系统集成,也就是说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综合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多快、好省和高效的目的[1]。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和受人们对经济日益国际化趋势的认同,智能建筑必将呈现出新的态势,这种态势体现在进行系统集成的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异构性、分布性、动态性和碎片性等因素的影响下[2],应充分体现系统的分布化、综合化、动态化和智能化[3],这是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战略性问题。另外,任何工程对方案的考核是至关重要的,就智能大厦而言,对方案的考核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对设计方案的前期仿真很有必要。 2?一体集成的分布化 智能大厦的系统一体化集成实质上是建立在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的多种集成的基础上的一门高新技术。智能一体化集成化的本质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传统的集成式网络管理系统难以适应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网络元素日益复杂的楼宇智能化要求,需要引入分布式管理方法。 分布式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分布于多个管理实体,以便有效、及时地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约束和控制,提高响应效率和扩展功能,更好地实现网络管理目标。一个实际的网络系统,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按照地域、功能子系统、网络等定义相对独立的管理域并选定其管理者;各管理域通过管理者的交互实现全局管理目标。管理者之间的交互有两种结构:层次的和全分布的。层次结构是通过上层管理者与下层管理者的交互来完成各管理域的管理者之间的协调。全分布式结构是一种对等结构,采用该方式的管理者之间能直接对等通信。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管理的分布化的过程就是将管理应用功能由集中式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转移到分布式计算平台的过程[4]。分布式计算平台的目标是实现跨平台资源的透明互操作和协同计算。 当前支持分布式计算主要有两类环境:基于过程的分布式计算和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目前的主流是后一类。如基于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和Java的计算,它们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提供对象式的应用编程接口,主要是针对重用和异构环境下的操作问题,这对相对庞大和复杂的智能大厦系统是非常适用的,目前CORBA技术已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5]。CORBA是一个开放式跨平台的、语言独立的分布式标准,它引入的概念屏蔽了下层的网络传输,利用面向对象概念,实现分布式应用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既大大简化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又便于异构环境下的集成,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的优点。目前遵从CORBA规范的产品主要有Inprise公司的VisiBroker,IONA公司的Orbix,Digital公司的ObjectBroker,IBM公司的Component Broker等,将基于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引入智能建筑是顺应技术潮流的,同时它应是甲乙类智能建筑的技术要求[1]。 另外,分布式管理系统更容易实现大厦的智能化,不仅能实现管理的并行性和分布性,而且具有对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目标、多因素、多阶段、多层次的协调,实现管理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全局优化。 3?一体集成的综合化 网络是建筑物智能化的基础,系统一体化是以网络为支撑的,网络信息来源于不同实体,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深化,被管理的对象趋于复杂化,复杂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对象趋于复杂化,复杂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数量、对象的种类、组织的异构性、物理分布、参与组织的单元的数量、服务综合的程度等,这时,由传统的相对单一的网络管理扩展为基于分布化的网络综合管理是环境的必然要求。 环境是系统存在、变化、发展的外部条件;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信息、能量或物质的交换。 综合管理是指确保系统的所有资源根据其目的而有效运营的所 有手段,它是系统与环境相统一的产物。有关综合管理的平台也在不断涌现和改进,如基于事件(event)的驱动轮询方案,基于CORBA平台的方案。 4?一体集成的动态性 事物的发展是m相对稳定的,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需要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智能建筑系统一体化集成的动态性是基于分布式的管理系统,也只有分布式的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动态化。 动态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故障的检测与动态重组恢复;其二是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分布式系统具有故障诊断软件包,采用互查技术来检测系统发生故障的部位,并进行处理,动态地分配或重组系统,使系统工作于可靠状态。分布式系统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可满足智能大厦分阶段建筑使用的要求,边组织,边开通,从而减少了一次性开通的难度和避免了一次性投资的方式。另外分布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是模块化的,模块的连接嵌入比较方便,能够很好地配合日益扩大的系统需求,便于提高和完善系统的性能,保障了系统的动态先进性。系统的动态化要求使用动态的管理策略,由于Java和CORBA的迅速发展,动态管理技术也在日趋成熟。 5?前期仿真 智能大厦的建设除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即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建立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节省能源和降低成本,还要达到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减少投资。这就需要在工程实施前对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功能进行考核,以便查漏补缺和修正。另外,因为智能大厦的网络集成不同于研究试验网,网络系统可靠性、开放性等要素对大厦的智能化管理和提高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智能大厦的前期仿真就显得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由美国的Cleve和Moler博士在1980年前后创立的、正在蓬勃发展的Matlab为系统的动态仿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6]。Matlab的家族成员之一的Simulink为系统的仿真更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综合其它软件的使用可以使该软件在智能建筑的CAD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软件也能为其它软件提供良好的接口,便于SynchroHome等智能化集成系统软件的调用[2]。该软件有两个明显的功能;连接与仿真。首先利用鼠标在模型窗口上画出所需的系统模型。然后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对系统直接进行仿真,在系统的任何节点上可以输出波形,从而更好地监控系统的工作过程,并实时地对系统模型进行修改以达到预期目的。这种思想和方法适合于智能大厦一体化集成的仿真与分析,相信基于Simulink的仿真技术必将在智能建筑的CAD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6?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随着智能大厦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随着“数字城市”和“数字地球”研究的不断深入[7],智能大厦系统集成的主要趋势将是分布化、综合化、动态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和承和互相促进的;同时由于智能大厦的建设是一种投资行为,对其进行前期仿真是十分必要性。 综合管理论文:激励机制在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越来越注重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以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面对这一变化,我们深感医院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这就要求重视科研在医院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然而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每天不仅要处理大量的医疗工作,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这在客观上使得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大为减少。因此,能否帮助医务人员发挥其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克服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就成为科研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建立适合院情的科研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1]。 1 激励机制的涵义 建立激励机制的实质就是管理者通过制定政策或采取某种方法对所期望的目标进行激发和鼓励,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 2 激励机制在科研管理中的必要性 激励是促进医务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激励是通过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调动积极性的过程。医护人员知识水平和基本素质较高,事业心和成就感较强,对于他们工作和学术上取得的成绩,适时给予物质或精神的激励,可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所成。同时还应看到,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过程对医务人员的才能要求越来越高,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适时实施激励行为,以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使他们在事业上蒸蒸日上。 激励也是实现医院科技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兴院成为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如何将医院的科技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这就需要科研管理者研究激励的心理活动过程,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把医院目标变成每个职工的个人目标,把集体利益与个人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广大科技人员为实现医院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2]。 3 医院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3.1 激励措施的制定 激励作为一种管理行为,其制定有具体的过程,首先是要进行调查,做到有的放矢。科研管理工作的对象主要是科技人员,而他们的情况各异,其需求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在管理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他们需求的内容,需求的强度与结构等;其次是总结分析,主要针对需求分析激励的范围、力度;再者就是制定措施,制订奖励办法。这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考虑。在物质激励方面,对承担课题者实行津贴,对专著、论文、专利、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对科技开发、新药临床试验等科技活动实行奖励和提成。在精神激励方面要注重营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这样一来,所制定的机制就比较合理,且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从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3]。 3.2 设立专项科研基金 医院从多种途径为科研事业争取资金,除课题本身的专项资金外,医院每年按卫生预算差额的3%拨款;将科技合作、技术转让等纯收入的7%及企业社团或个人捐助都投入科研基金,以保证资金的来源。例如在今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霍英东先生捐献给我院800万元人民币,我们就将其全部投入到科研基金中去[4]。 3.3 落实激励措施制定以上措施之后,医院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全院,除了日常工作中按制度进行奖励外,医院每年召开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科技人员,还通过光荣榜、宣传栏、院报等形式,对在科技工作中有贡献的有功之臣进行表彰,营造一种科技兴院的良好氛围,使科技人员受到鼓舞。 4 实施激励措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激励机制的引入和应用,推动了医院科技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但在激励的具体运用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要注意实事求是 激励要把握正确的导向作用,应体现实事求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奖励为医院做出贡献的人,重成绩、重贡献,以扎扎实实的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这样才能提高奖励的效果。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人都有一种追求公平的心理要求,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会把自己对工作的付出与所得的报酬,同他人的付出与报酬进行比较,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到,科技人员在衡量自己“投入”和“报酬”的相对值。这里实际存在着攀比心理。如果彼此的“投入”差别很大,而管理者却给予相同的物质待遇,就会失去激励作用。 4.2 要注意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不仅追求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追求精神生活丰富、充实。因此,要增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既要运用好物质激励,又要注意精神激励,他们是激励因素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科技人员的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质比较高,它们的事业心、荣誉感等精神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会胜过物质需要。因此,医院管理者应该善于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紧密地结合起来。 4.3 实施激励措施要及时、适度 对取得成绩的科技人员 实施激励要注意时效性,以使他们及时得到鼓励和鞭策。要激发情感,把激励的着眼点放在激发人的上进心、调动积极性上来。 适宜的激励措施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激励、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变压力为动力,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科技活动中来,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创建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推动了医院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医院科技发展的基础。 综合管理论文:浅谈综合布线智能实时管理系统 摘要:随着结构化布线工程的普及和布线灵活性的不断提高,用户变更网络连接或跳接的频率也在提高,而布线系统是影响网络故障的重要原因,如何能通过有效的办法实现网络布线的实时管理,使网管人员有一个清晰的网络维护工作界面呢?这就需要有布线管理。 关键词:综合布线 智能 实时管理 今天,智能建筑的写字楼、大厦、大学校园、政府部门甚至住宅小区中的绝大多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在其物理层结构上都是基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基础架构上。我们知道,在ISO/OSI协议中,物理层是网络系统的基础,所有网络通讯依靠物理层的线缆来将语音、数据传到目的地。 随着结构化布线工程的普及和布线灵活性的不断提高,用户变更网络连接或跳接的频率也在提高,而布线系统是影响网络故障的重要原因,椐调查60~70%的网络故障是由于跳线的不明确,导致整个网络的不可靠或瘫痪,网管人员已不可能再根据工程竣工图或网络拓扑图来进行网络维护工作。那么,如何能通过有效的办法实现网络布线的实时管理,使网管人员有一个清晰的网络维护工作界面呢?这就需要有布线管理。物理层布线管理能实时(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监视布线的连接状态和设备的物理位置,同时有任何更改的时候,能准确的更新布线文档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连续提供可靠、安全的连接,防止任何无计划的、无授权的更改,降低整个网络系统的事故时间、运行和维护费用,最终能有效的管理整个网络资源,提高布线管理效率。 二、构化布线目前设计的现状和管理方式 目前,结构化布线设计一般采用国际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将语音、数据的配线统一在一套布线系统中。系统设计一般按六个子系统进行设计: 1.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线缆(3m左右)所组成。 2. 水平配线子系统:各楼层弱电井兼作楼层设备间,由设备间至工作区信息插座采用6类4对8芯UTP双绞线,配线电缆长度不超过90米。 3. 垂直干线子系统:传输数据的垂直干线采用6芯多模光纤,并采用6类4对8芯UTP双绞线作为备份;传输语音的垂直干线采用5类非屏蔽大对数铜缆。垂直干线沿弱电竖井桥架敷设。 4. 设备间子系统:各楼层弱电间作设备间,设置接入层网络交换机、配线架等连接器件。 5. 管理子系统:计算机网络中心、电话总机房,是整个大楼的网络、电话交接中心。 6. 建筑群子系统:将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的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上。 这样设计思路简洁,施工简单,施工费用降低,充分适应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今后办公自动化打下坚实的线路基础。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布线,施工等的方便,对维护、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引言所述,如今公司、办公人员变化很快,如果还是到设备间去跳线,是非常麻烦的,所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能进行随时的改变和调整,这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会很严格。管理人员要清楚地知道工作区的点与配线架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及时的跳接。根据TIA/EIA-606标准即《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的规定:传输机房、设备间、介质终端、双绞线、光纤、接地线等都有明确的编号标准和方法。通常施工人员为保证线缆两端的正确端接,会在线缆上贴上标签。用户可以通过每条线缆的唯一编码,在配线架和面板插座上识别线缆。 目前,由于用户每天都在使用布线系统,而且用户通常自己负责布线系统的维护,因此一般标识使用简单的字母和数字进行识别。现在尽管许多制造商在生产面板插座时预印了“电话”、“电脑”、“传真”等字样,但大部分业主建议不要在面板插座上使用这些图标。因为,首先这些标识信息不完全,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其次,布线基础设施将不再具有通用性,随时可能发生变更。到一段时间后,设备间跳线乱成一团,标签脱落现象等很严重。 三、设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综合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综合布线的实时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在计算机市场中,已经有多种网络管理应用软件来帮助网络管理员来监视网络的连接情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用绝大多数都工作在网络层,而非物理连接层,它只能告诉网络管理员哪个逻辑链路断了,哪个设备不能连接上了,但是不能告诉管理员物理错误的位置和问题发生的原因,到底是电缆断了还是插头脱落了。传统的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连接是通过跳线完成的。竣工时候的跳线一旦发生更改必须由人工改变图纸加以记录,以备今后查询。配线架的端口仅代表着客户端端口,这样造成的一个问题是,管理难度高,跳线在今后改动中难以查询所连接的端口;另一个问题是,交换机的端口由于改变需要经常插拔,容易导致昂贵的交换机设备的损坏。一个统一实时的物理层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可靠、安全、提供端到端的实时监视和相应的文档,是十分必要的。综合布线智能实时管理能节约时间,使业务中断达到最小,能有效利用有源设备,能精确完善的记录文档,能在修复故障时降低中断时间,对有计划的 MAC (Move 移动、Add 添加、Change 变更) 能迅速作出反应。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政单位使用了网络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单位中也多了一个部门--电脑部。传统企业中的电脑部的职责也从文字处理、计算机维护转入了网络维护为主的新时代。在网络维护中,除了对服务器系统、网络设备的状态监控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根据其他部门人员变更,提供网络(包括电话等)连接支持,以及更改后的文档管理。 随着时代脉搏的加快,人员变动,乃至部门的变动都越来越频繁,如何让网络变动跟上这日益加快的节奏,同时又要保持文档的正确性?这个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传统的由人为管理的主要手段的模式已难以承担这项工作。例如,电脑部人员变动造成新的工作人员对网络一无所知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若将整个企业比作一个机器,那么,这时的网络系统将是最薄弱了。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网络技术人员,面对一个混沌的网络也束手无策。服务器设备、网络通讯设备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物理层的管理有没有新的突破呢?回答是肯定的。 四、构化布线计算机管理系统组成 传统的网络连接有这样几个部分: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连接、配线架端口到客户端端口连接、客户端端口到终端设备(电脑、电话机等)。一般情况下,配线架端口到客户端端口的网络连接已经在最初的安装中完成,很难在今后改动。所以,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跳线是我们机房管理的重点。 结构化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由两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 系统的硬件部分: ·电子配线架:分超五类性能、六类性能和光纤配线架,在每个配线架端口上方具有内置传感器,是24位实时接口的一部分,在实时布线中,端口传感器和接口电缆连接器用于提供“实时”网络连接信息。 ·主扫描仪、副扫描仪:用于实时管理现有的基于RJ45的设备。 · 实时跳线:实时跳线设计一根第九条导线,这条导线的长度与跳线的长度相同,其每一端接有一个监视针脚,实时跳线在实时配线架端口传感器和扫描仪相连接并提供电子触点。 ·实时链路电缆:在每一个电子配线架的背面都有一个扁平电缆接口,它是用来和扫描仪相连接的。 另可配一保安控制器:能使整个系统连接远端的装置,如门锁、门开关、风扇等。保安控制器有密码进入系统的安全机制,使整个实时布线系统从实际场所到控制平台变的更安全。 系统的软件部分:结构化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的软件是一套典型的CLIENT/SERVICE系统,由服务器端和工作站端构成标准的体系。它的服务器端是构件在MICROSOFT SQL SERVER7.0基础上的数据库系统,对各项数据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客户端是一般为自行研发的系统,承担着数据库系统与管理员之间的交互式地管理职责。 软件系统对计算机的要求。服务器端最小要求为:PENTIUM II 400MHZ,128M RAM, 2G FREE SPACE;同时需要安装WINDOWS WORKSTATION/SERVER 4.0 并安装了SERVICE PACK 4以上的补丁;INTERNET EXPLORE 5.0以上,以及MICROSOFT SQL SERVER 7.0,和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客户端的安装需要配置为:PENTIUM II 300MHZ以上,64M RAM,500M FREE SPACE;并安装了WINDOWS 95/98/NT WORKSTATION/2000操作系统。 五、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能够自动检查和监视通信机房或者设备间内跳线面板和交叉连接的变化。设计时在标准机柜里设有电子配线架,还有它的硬件设备扫描仪,扫描网络配线架端口状态设备。安装在机柜中的管理系统可以管理许多个端口,配线架上所有端口的移动、增加、改变在机房主机一目了然,网络管理人员只需按动一个按钮就可以得到状态跟踪报告记录,并能辅助技术人员进行跳线管理。它的连接方式为:从交换机端口连接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而客户端的端口连接电子配线架(二)的端口。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代表着交换机上个各个端口,而电子配线架(二)上的端口则代表着各个客户的端口。管理员需要做的就是将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和电子配线架(二)的端口如何实现连接,即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分配。这样,当需要改变连接时,所有的改变都发生在配线架和配线架之间,减少了交换机的端口更改次数,同时也便于将各个厂商的交换机集中进行管。 目前,这类实时管理布线主要有:美国AVAYA公司的SYSTIMAX SCS的iPatch系统;Panduit泛达公司推出的PANVIEW综合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以色列RIT推出的PATCHVIEW综合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ITRACS公司推出的iTRACS系统;美国Molex推出的实时布线系统;南京普天智能布线物理层网络管理系统。 六、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布线系统与管理系统通过智能配线架有机的连接起来,使得网络管理和布线系统管理同步,但目前该系统并未大面积推广,其功能,技术并不尽人如意,一个大楼采用智能布线系统将比一般的布线贵50%左右。一般的业主、建设方不愿在此投资。而目前最先进的布线应是在智能布线管理的基础上有自动跳线技术,它是智能布线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有美国DynaTrax系统。用户只需移动鼠标,就可以进行布线的移动、增加、改变。可在现有的各种网络上运行,并支持现在网络将来的升级。 网络技术是一项日新月异的技术,是一项飞速发展的技术。网络技术中没有完美的事物,只有更好的技术。电子配线架技术到现在也只有短短二年时间,在技术上、工艺上一定存在着漏洞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扫描仪就牵涉到扫描速度,系统稳定性等因素。但是,一项技术只有被实践,才会有改进和再发展的机会。网络技术不是纸上谈兵的技术,是实际工作的技术。希望电子配线架能成为网络技术中一项成果,改进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概念、管理效率和管理方法。 综合管理论文:关于综合仓库管理方案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入库 仓库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定义入库原则,寻求最优库存(包括布局)方案作为控制手段,使仓库管理实现物流流程的整合,达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 仓储,是指商品从生产地向消费地的转移过程中,在一定地点、一定场所、一定时间的停滞,是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因订单前置或市场预测前置而使产品、物品暂时存放[1]。从某种意义上讲,仓储管理在物流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2]。如果借用运筹学的观点来描述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可以说就是在运输条件为约束力的情况下,寻求最优库存(包括布局)方案作为控制手段,实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在我国,作为供应链的核心环节的仓储管理中存在着数据获取不及时、错误率;库存位置不能准确管理;操作流程的随意性较大;报表部完整及时;人力物力资源安排不合理,影响效率[3]。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文章针对商场仓库的实际情况和集中采购、物流配送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建立一个快响应速度、降低库存成本的物流仓储系统。 1权重入库出库原则设计 仓库库存按照各自的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波动库存(或称安全库存)、预期库存、运输库存、批量库存和投机库存。文章研究所涉及到的库存主要包括波动库存,投机库存,预期库存和批量库存,不包括运输库存。 就仓库的管理要求来说,一般而言,入出库需要满足三个要求:确定调度作业合理的响应时间和作业顺序,保证作业任务能够快速地、准确地入库,二是确定合理的库位布局,使得货物的出入库时间减少,并保持货架较高的稳定性,三是无额定合理的作业路线,确定合理的作业路线,保证机械操作效率。此处文章主要是结合信息系统技术知识,对货物的摆放位置进行设计,保证在摆放和排列时能够以最高的综合效率完成出入库的工作。因此设计了一些入库准则。入库时调度基本原则如下: (l)就近原则 先低层后高层,先左排后右排,先近列后远列。这一原则可以提高效率。不同频率、重量的货物在仓库中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按就近原则,入库时在相应的区域内寻找最靠近入口的空货位,出库时寻找时间最早又最靠近出口的货物,这样使出入库时间最短,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物品的同一性和相关性原则 相同相关的物品放在一起或附近。例如有一货物A(部品号3011000)要存储,首先搜索在库是否有同样的部品号为3011000的货物在库,如果有同样的货物则计算库位剩余空间是否可以存储该批货物,如果还有存储空间就将货物优先进入该库位,如果存储空间不够则搜索该库位附近是否有空库位,按最近的库位入库。如果没有同样的货物在库,则按就近原则搜索相似的部品号为3011****货物,并在附近寻找空库位入库。 (3)产品尺寸原则 根据产品的尺寸确定物体的存储位置,例如对于小件货物,不提倡放在下层,入库和出库都比较复杂,而大件货物同样也不宜放在高层,以免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在物品信息数据库表中建立物料的尺寸信息,在入库中根据物品的外形尺寸来分配库位。但由于物品外形尺寸以及外包装情况比较复杂,加上各物品存储的特殊要求(例如能堆高的层数要求),即使通过长宽高的设定也很难通过算法来确切计算库位的实际存储数量,所以需要在库位物品限度管理数据库表中预先设定该物料在不同的库位最大限度的存储数量。物品除了尺寸的要求外,物品重量也是存储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需要在综合物品的外形尺寸、重量以及存储要求的因素下,预先进行人工设定最大存储数量。 一般而言,在货物保存时,根据这些处理原则可以确定货物存放位置,但是由于商场和一般的单纯仓库不同,除涉及波动库存(安全库存)、预期库存、运输库存、批量库存和投机库存外,还和销售情况是紧密相连,因此在入库时会存在一些特殊性,不能简单地根据上述原则来处理。 例如,将货物简单地放在最靠近入口的空货位,如果该货物长时间不用,则放在靠近门口的位置则弊大于利,但对于投机库存和预期库存而言,如果是短期保存或是出库时间确定,一旦时间到,立即出库,则采用上述原则处理较好。但是某些时候对于一些货物而言,同时具备以上几种库存的特性,例如,某种典型产品月销售量为1千件,每月库存将收货1千件。如果均匀地消耗掉,则平均批量库存就是五百件。为弥补需求的波动,可能再额外持有250件作为后备或安全存货,因此该物品的平均总库存量将为750件。为迎接即将来临的某个假期,那时工厂将关闭,可能要给库存再加上250件,这就是预期库存。 上述这种状况如果简单地根据就近原则、物品的同一性和相关性原则和产品尺寸原则进行入库处理,则效果非最佳。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一批货物有着不同的用途,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同一批货物根据存储目标分为三类:即其中平均批量库存500件,采用一般的原则处理方式进行处理,预期部分则按照预计的时间,寻找和预期时间相近的货物群进行堆放,而对于后备存储,一般而言主要用于以防万一,可以保存在在仓库的后备位置,其中对于后备存储的具体位置选取时,还需要保质期等原则,如果是电器类不易损坏的货物,则可以对方在入库和出库操作比较复杂的位置,如果是食物或者易被淘汰的衣物等,则必须在后备位置中再次采用就近原则、保质期等原则等。 2系统设计 仓库管理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前端开发工具为JAVA,后端数据库为ORACLE9I。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系统设计的入库步骤如下: (l)当货物需要入库时,首先通过编码系统对货物进行编码处理。对己贴有条码标签的标准件,沿用原来的代码,否则,按编码系统进行统一编码,并在货物上贴上条码标签。在进行编码设计时,可以根据物体的类别和预估存放的时间,以及实用的用途进行编码。 (2)录入入库任务完毕后,将入库命令缓冲区中的记录写入入库历史记录中,以备以后查询,更新库存中的资源信息,并对该货物做相应的描述。 (3)更新货位占用标注情况,如有新的货位被占用,则将货物代码与货位代码建立对应关系,并将信息写入数据库中。 (4)由托盘等搬运设备将货物放到指定货位,然后将信息进行统计后传输到上一级管理系统。 3结论 文章通过定义入库出库原则,寻求最优库存(包括布局)方案作为控制手段,使仓库管理实现物流流程的整合,达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在文章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完成了一个用于大型综合商场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协调解决了现有流程中信息技术运用不足所产生的总体效率不高、物流信息不一致造成的仓储、配送不协调、水平不高的问题。 综合管理论文:试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问题 【论文摘要】2005-2010年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的建设电站和电网,投入的人力、物力达到历史之最。同时网架结构得到加强,规模不断扩大,驾驭大电网能力不断提高。在电网建设方面,为了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与可靠性,除了新变电站的建设,对老变电站也投入相应的资金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虽然投入的资金比建新站少得多,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质量直接影响日后的电网安全,同时也为日后变电站集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在以往的改造过程中,没有人真正去研究工程的控制过程,人们只是按照口头命令去施工,管理人员也是只拿个笔记本,工程的人员分配、物资供应、各个活动的过程控制等等一切都在脑子里。这种凭记忆施工,常常造成一小部分人干活,大部分人无事做的局面,因此急需规范施工过程的管理。在改造过程中为了追求工期,认为工期短、一次送电成功就是好工程。往往在工程竣工后需要追加投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查疑补漏工作,维护难度大,在经过实际运行后,部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存在问题较多,缺陷率很高,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值班。通过本文的研究,针对变电站改造工程过程管理的问题,提出一套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过程管理方案,对于保证项目工期,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供同类项目参考借鉴。 【论文关键词】变电站改造;排序;历时估算 工程项目过程管理主要着眼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即成本、质量、进度和项目过程的控制,目前的项目过程管理注重数据分析过程和量化管理,以达到预控目的,使得工程项目过程管理处于一种可控状态。在国外各种案例的分析与应用中,都是以一些大型的工程和典型的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也是应用在大型电站建设的项目中。 1.国内外变电站改造过程管理的现状 项目过程控制理论在国内的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也有不少,但过程控制理论与方法在改造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供人们参考的范本,也就是没有经过系统分析与研究。在国内的一些期刊(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工技术 等)上也有不少论文,江震勐在 2007年3 月《电世界》中的《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一文中提到自动化改造方案和一些二次回路的改进措施,如二次回路的事故音响改为在后台设置延时等技术问题,在 2006.18《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程应用中的“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一文中提到的是在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如生产厂家设备技术标准、不同厂家的接口问题、设备抗干扰和通讯规约等问题,《在电工技术》2007/2 期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工程实践”中讲述的是站内直流系统这一部分接线方式与组件配置及功能的实现, 其讨论的主要是改造方案、改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很少涉及改造的过程控制的详细内容。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规范自动化改造过程,为改造过程管理提供一个有科学依据的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项目管理者可以依照其进行科学、有序的工作。 在我国,项目管理已成为一门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性交叉学科,项目管理范畴发展为全寿命管理,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有新突破,在理论上已形成复杂性系统(高度不确定性、多目标、多维变量)的决策和各种资源配置与控制运行等理论;在方法上,与计算机结合形成项目管理系统(PIMS)、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中,从项目开始一直到结束,人们侧重研究技术层面的理论和方法,比如通讯规约、技术改造方案、不同厂家的接口等问题。从管理层面考虑较少,在过程管理中,能偶尔的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能对项目过程的进度进行历时估计,工程进度表就是甘特图的一例应用,对工程的各方面协调与配合研究较少,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常常是工作中遇到问题,才开始梳理工作中的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工期延长、工程质量不高。总之,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的研究现状还处于很少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阶段。 项目过程管理理论在我国经历了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应用情况也不尽相同,要发挥项目管理过程管理理论的作用,必须要研究应用领域的运作过程和特点,这样项目过程管理理论才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项目过程管理与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大量实际项目调查和近年参加的多个项目现状分析,深入研究变电站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与理论,设计变电站改造项目过程管理指导书,并根据变电站改造项目过程管理指导书要求进行项目控制和实施。 2.变电站自动化改造项目的过程管理含义及原则 2.1 项目过程管理的含义 项目过程的概念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ISO9000:2000《质量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的任务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转化的条件是资源,通常包括人力、设备设施、物料和环境等资源。组织应当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2.2 变电站的改造过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工作计划和控制 改造过程中很少有科学的控制方案,只有一个非常粗略的工作顺序表,经常导致加班,但有时又没事做的场景。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够做到把工作内容想清楚并安排相关人员落实。但只做到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做到为实现目标而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组织人员拟定完成目标的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进度、成本、质量标准、资源配置等工作计划。做好计划工作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加快进度,起到以最小的代价缩短项目运作周期。 2.2.2 工作协调方面出现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在改造过程中,各个活动配合不协调,经常有部分人等待、部分人在加班,不能有效的解决活动间、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专业人员与应用人员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项目经理与组员之间配合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一些茅盾或误解,造成项目质量的降低和进度的拖延。项目经理需要从项目一开始就保持各方面密切的沟通。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得以解决。 2.2.3 缺乏对工作过程的监控和结果的考核 由于项目的实施基本上都是以具体的工作负责人为主,项目的计划、时间安排、进度的控制往往不由项目经理决定,所以项目经理处于被动位置,造成项目经理对项目进程了解不多,对预期的结果缺乏直观的认识,只能听信具体的工作负责人汇报,对过程中问题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此对项目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很不利。 2.3 项目过程管理实施的原则 (1)以人为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以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2.4 建立变电站改造的过程作业指导书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规范变电站改造的过程管理,应用项目过程管理理论编制变电站改造的过程管理作业指导书,可有效改善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劳动效率,能有计划的对工程中的人力资源、时间、和各个工序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通辽市河西22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项目概述及其作业指导书设计 3.1 通辽市河西220KV变电站改造项目概述 河西220kv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是于1999年7月份投入运行,采用的是东方电子的DF1331系统,能够实现遥测量、遥信量的采集与转发功能。设备运行近十一年,且设备功能已经不适合变电站的发展和系统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 3.2 河西22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项目工作分解 河西220kv变电站工作可以分为10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第一部分是厂家联调,监控设备在工厂生产出来送至调试车间进行组屏加电调试,对各个屏上的测控设备进行组网,加入模拟量,进行遥信、遥控传动。待所有厂验功能进行测试完毕后,进行设备组屏包装,运往施工现场;第二部分是准备阶段,首先是确认新设备到站日期,进行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编写、审批。协调改造期间人员安排、后勤资金安排、确认甲供材料是否到达现场,进行临时雇工人员的安全合同签订、对运至现场的设备进行拆包装、核对设备数量、获取安装调试资料;第三部分是调试阶段,对调试厂与厂第一次通讯的设备、调试其它设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调试完毕编写调试报告,注明可否开始安装; 第四部分是安装调试部分,进行准备工作、查看工程物资到位情况、核对工程人员是否到位。核对现场保护盘的布局,在核对现场保护盘的布局时还要考虑1)核对主控室内每一面保护屏内的每根线的作用及每根电缆的走向;2)将改造时可用的电缆做好标记,并核对其上面的电缆芯长度是否合适;3)核对室外端子箱内的电缆走向,并将可用电缆做好标记,尤其是交、直流混用的电缆,在 2000 年前的变电站当中,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电缆。第五部分是办理相关手续,包括编制改造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和停电计划、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向变电站值班人员办理工作许可手续。第六部分是安装,包括以下部分1)打开电缆通道(全站改造的变电站建议将电缆沟全部打开,为日后安装可快速进行创造便利条件;2)敷设电缆;3)提出停电申请并得到许可4)拆除旧设备;5)安装新设备。第七部分是调试,对新设备进行调试,并交付使用,办理工作结束手续。第八部分是验收送电部分,依次进行得到安装调试人员完工答复;所有设备外观检查均无异常;进行逐项试验,在进行逐项实验的时候,要首先得到安装调试人员完工答复;继而对所有设备外观检查均无异常;进行逐项试验;尤其对交、直流、信号回路绝缘测试,符合要求,并核实开关、刀闸远方/就地操作动作正确,其中最重要保护装置带断路器传动,检查控制回路的完好性。同时保证保护装置同监控系统得通讯畅通、正确;检查信号回路同保护装置、监控系统一致、信号动作、命名正;必须在现场进行升大电流试验,检查电流回路的完好性、验收合格、最后要安装人员交付调试报告。第九部分是合闸送电,作为变电站改造成功的标志就是送电成功,送电成功代表整个回路正常,一、二次设备没有问题。在送电前,需要安装调试人员与值班人员一起检查一次设备和二次回路带电后情况,并确认良好。第十部分收尾部分,工程结束后,需要整理旧设备、工作现场,并与与值班人员交接所有资料,还需要将施工图交回设计单位已备初竣工图,最后,撤离改造工作现场。 3.3 项目活动的排序设计原则 项目活动的排序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如能排列出科学合理的活动排序,那就为以后改造工程的控制和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项目过程管理应用于改造工程时,不能完全照搬项目过程管理理论,还需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进行排序。具体应用时有如下原则和注意事项: (1)坚持根据最佳实践来确定活动间的软性逻辑关系 (2)进行排序前要熟悉工作流程,更要具有项目管理知识,排序工作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共同参加和协商后方可定稿。 (3)活动排序方法有很多,在工程中要使用符合人们习惯的方式方法,如箭线图法符合人们的习惯,应用起来方便、易于被人们理解。 3.4 变电站改造项目活动历时估算 说明:该设计参考改造变电站规模为220KV为双母线,6条 220KV线路;66KV为双母线,14条线路;两台主变,一台站用变,4台电压互感器。保护装置全部为微机型保护。在自动化改造中历时估计的活动清单就是WBS的分解结果,约束条件是安装和调试人员的技术水平、人员数量的限制等。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技术人员水平和数量,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在估算时充分考虑完工的最乐观时间、最保守时间和最可能时间,对于每一种活动: 都采用三种估算值、乐观时间、悲观时间和最可能的时间、每种活动的时间则取决于加权值,加权值为: 我们把关键路上的工序的始节点依次记为 1,2,…,n。由此可计算出项目完工时间的概率,或有一定概率值的项目完工时间。 下面分析变电站改造过程的安装调试过程。安装调试过程由前期准备、安装设备、调试等工序(或称活动)组成。各项工序需按规定的顺序,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完成。所有工序完成后,安装调试工程告以结束。 并计算出最可能完工的概率,下面的时间是通过收集每个活动历史信息(历史信息是通过近两年的变电站改造数据得来的),采用专家评定和类比估算的方法,最终得出各个活动的历时估计。 (1)在厂家联调阶段,具备调试的情况下,调试时间可按下面计算: 220KV 线路保护装置:8小时/套6套共48小时 主变保护装置:8小时/套2套共16小时 66KV 线路保护装置:2小时/套14套共28小时 PT 并列装置:1.5小时/套 2 套共 3小时 小电流接地、消谐装置:3小时/套1套共3小时 这个时间已包括厂家处理问题时间,这是2个人在调试时边调试边处理问题所用的时间,共用时间86.5小时。 (2)安装调试阶段,具备安装调试的情况下,时间可按 323.0小时计算。 (3)验收送电部分 共用时间19.5小时 (4)收尾部分 共用时间4小时 整个工程用时528小时。 经过以上研究得出的结果,在项目改造实施过程中,已经的到了良好的效果,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达到了在控、能控、可控的状态。 4.结论 项目管理在我国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很少应用,本文通过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尝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期望对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对规范这一工程的过程控制产生影响。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根据自动化改造过程现场所提出的管理思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本文基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现场,并记录其改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国内外过程控制的先进理论和方法,达到深化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的应用与研究。 (2)本文设计的河西变电站工程项目过程控制指导书对该项目实施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河西变电站工程项目过程控制指导书给出变电站改造过程的详细设计内容。即改造项目的工作分解、历时估算和进度的安排。经实践检验该指导书易于掌握、务实高效,具有前瞻性。 (3)本文设计的实施河西变电站工程项目过程控制方法科学、合理。本文所设计(方法),该方法解决了施工工期长,过程不受控制等问题。 (4)本项研究的局限性。河西变电站工程项目过程管理仅限于控制指导书设计和实施。有关项目过程管理中的组织管理、绩效管理、质量管理是本文进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将在今后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综合管理论文:基于GIS的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初探 摘要: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节水型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计算机手段对水资源进行规划管理。该管理系统包涵了节水型社会“水问题”的各个方面内容,从宏观上对水资源进行分析和决策,提高水资源主管部门及其相关部门的日常管理水平。系统设计基于GIS技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网络结构,从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论证。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 GIS 系统设计 1、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缺水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国家提出创建“节水型社会”,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将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从宏观上对水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这是一个资源系统工程。在已开发的一些针对水资源在某一领域的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应用单一、与其它系统信息传递不畅、数据异构、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已无法满足节水型社会的管理需要,要实现对全市水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开发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迫在眉睫。 水体具有空间属性,因此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基于GIS技术进行系统开发,能实现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定量、定位、可视化管理,而且对于合理规划水资源的使用、水环境分析、灾害分析、预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2]。本文就如何应用GIS技术来设计一个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做出探讨。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管理中应起的作用 地理信息是水资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供了管理空间数据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为水资源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网络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1)地理信息系统是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办公软件结合起来开发出面向具体部门、功能更为完善的应用软件,可以完成整个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各个部门、各个阶段所能做的工作。 (2)地理信息系统能有效解决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编码等问题,具有海量数据管理功能,所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有效关联,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3)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专业数学模型以及系统优化模型,以便进行深层次分析,使系统具有辅助决策支持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计算结果和和决策数据[3]。 3、系统设计方案 3.1总体设计 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口和水资源工程等相互影响与制约的诸多方面,因此系统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应用,从对水体本身的评价分析到水的应用管理,再到对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的评价,几乎囊括一个城市的所有“水问题”,是一个资源系统工程。在系统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依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标准,针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节水型社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建设方案,如图1。 3.2系统功能组成 系统主要由以下子系统构成:基础地理信息子系统、水资源管理及辅助决策子系统、防洪减灾子系统、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子系统、水务管理子系统、水价体系仿真子系统、电子地图或三维显示子系统,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数据库是系统的数据源,是系统运行的关键。数据库中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水资源专题数据等空间数据,还要涉及到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相关法规,以及面向各部门的专用属性数据,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这就要求在建库之初要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针对各个子系统的需求合理设计数据结构,保证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和交互通信[4]。 3.2技术路线 3.2.1系统软件结构 用Oracle数据库来管理海量数据,基于ARC/INFO系列软件,用V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制定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软件结构体系如图3所示。 数据和属性数据。利用Oracle Spatial建立以要素为单位与比例尺无关的集中统一的空间数据库,实现海量数据存储。 (2)逻辑层:采用VC编写应用程序,安装Oracle Client,通过Oracle NET请求数据层服务实现对图形数据的修改。将Oracle下载的空间数据类型转换为ARC/INFO对象,再传给客户端。逻辑层将数据层与客户端隔开,负责识别用户身份、传输数据的加密,保障数据安全、有效和便于控制。 (3)客户端:安装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图形数据的显示和浏览、图形打印以及图形的编辑处理。客户端与上层采用TCP/IP联接,没有安装Oracle Client,减少系统的开销。 3.3.2网络拓扑结构 考虑到系统的应用范围、业务规模和区域的地理分布以及相关部门的业务特点,建议采用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结合的方式,将系统建成资源共享、又可灵活拓展的实用的GIS系统,并为上级水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系统提供接口和服务支持,网络拓扑结构如图4。 4、结语 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从宏观上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利用,实现水利信息化,达到水资源合理分配使用,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在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将要着重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系统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要解决如何设计好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上级网络的接口,保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5]。 (2)由于系统涉及地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信息的存储与更新,传统的关系数据库难以适应,因此,在系统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可以考虑将空间数据仓库这一最新技术应用到开发中。 综合管理论文:简析基于元数据的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论文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元数据;SCC- IIMS;DC;图书馆;XML 论文摘要:分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数据特点和文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基于元数据和I I MS的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型,建立了模拟现实社会行政管理机制进行用户分级管理和针时单位统一收费的模式,阐述了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框架的设计思想和相关技术,并对四川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试验系统进行了测试。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7号)精神,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保护我国优秀文化资源,向广大城乡人民群众传递丰富的文化信息,提供各种文化信息服务,活跃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文化部、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组织和实施的文化资源信息化与共享应用工程。共享工程基于网络,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相关政策支持下,通过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以虚拟文化社区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科技普及等文化信息服务,其应用框架如图1所示。各种服务通过建立在Internet上的以国家中心为核心、省级分中心向基层中心扩展、基层中心到终端用户、覆盖全国城乡乃至全世界的网络中的各种应用加以实现。 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的网络建设目标是实现以国家中心为龙头、省中心为基础平台和枢纽、县(市)图书馆为骨干、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站为基础的文化资源共享网络。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作为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平台的核心,利用省级骨干网络,主要承担全省各级用户基于省分中心的数据交换和应用逻辑以及典型数据应用。本文以四川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SCC'—11MS)为例介绍系统的框架设计及其相关技术,最后对框架系统进行了测试。 1系统设计需求和设计原则 1.1设计需求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的基本设计需求主要由共享工程提出,除一般系统的要求外,还包括资源查询、资源服务、资源发送和资源索取四部分。其中资源查询实现对省级分中心存放的元数据提供查询功能;资源服务实现对省级分中心存放的对象数据提供应用服务;资源发送实现响应基层中心的索取要求,提供相应数据;资源索取实现向国家中心提出资源索取请求,并将数据装人省级分中心资源库。另外,为使共享工程步人良性循环,系统可以提供有偿服务机制。 1.2设计原则共享工程是一个覆盖范围广、涉及机构多、数据情况复杂、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技术含量高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设计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开放性和扩充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兼容性和经济性、免费服务与付费服务相结合等原则。 2系统总体构架 2.1技术思路对异构、海量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是信息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元数据对海量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和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巨系统的重要支撑,基于元数据技术设计系统框架是一个总的设计思路。 2.1.1元数据。共享工程共享的是由无数文化珍宝数字化而来的海量数据,它们的数据类型不同,并以不同方式存储在不同位置、不同存储介质上,在组织上具有异构、分布的特点。在这样的数据海洋中高效、准确地查找数据,使用简单的SRL查询方法是困难的。元数据(Metadata)是“数据的数据”,是从大量对象数据集合中抽取出来描述这类数据特征的属性数据。相对于大量对象数据来说,元数据的数据量要小得多。查询时可以根据要查找的对象数据的特征,先利用元数据找到这类数据集合,最后加以确定。这样,不仅查询速度快,准确率也很高。为方便元数据的生产和查询,各行业都需要建立元数据标准来规范元数据内涵,如图书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有MARC/CNMARC和DC两种元数据标准。元数据的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 2.1.2元数据的综合管理。由于利用元数据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和准确率,因此对象数据应该以元数据为线索进行综合组织和管理,既要考虑元数据库的建立和对象数据的归档,还要考虑对象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维护性,这样才能保证对象数据提供者能提供适当的数据,数据使用者能得到需要的对象数据。目前市面上已有具有这些功能的商业系统,IIMS( Informati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就是一种。IIMS可以进行信息的检索、集成、归档、共享和,主要由提供服务的IIMS服务器(DMD元数据服务器和DSD数据服务器)、用来进行元数据管理和系统管理的IIMS工具(服务器端管理工具和客户端工具)以及用于二次开发的API接口三个组件组成。 2.1.3数据。基于元数据的数据系统涉及到元数据和对象数据两方面。由于元数据来自于不同异构系统,且必须适应于各个应用系统,因而建议用XML作为中间格式保存,具体应用系统再对它进行释读和。 2.1.4收费与用户管理。I IMS用户分为IIMS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三种,具有对数据操作和管理的不同权限。由于系统覆盖范围宽、用户复杂、免费与收费兼有,因此可以利用IIMS对用户权限的管理策略,使用户管理模拟现实社会行政管理机制,以便制定统一收费政策和管理用户。 2.2系统概念设计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包括数据层、管理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的体系,如图3所示。数据层实现数据的生产、获取、注册、更新、维护和数据备份;管理层提供管理功能,支持分布式、异构、多源文化信息的综合集成、交换与快速检索机制;应用层为社会公众提供共享信息查询、对象数据下载和各类应用。其中,每层都通过相应的规范和协议来保障功能目标的实现。 2.3系统总体构架 2.3.1系统结构模型。基于IIMS的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模型如图4所示。元数据服务器作为其核心,存放所有对象数据的元数据、提供元数据查询和用户访问控制;数据服务器存放对象数据和对象数据下载;WWW服务器提供绝大多数用户的访问人口,提供元数据查询、对象数据下载和收费管理等相关逻辑。用户可以相应权限通过广域网和局域网操作数据。 2.3.2数据管理和应用逻辑。基于图4的系统模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的逻辑如图5、图6所示。 2.3.3用户 管理模式。基于I-IMS的功能特点和有偿服务的考虑,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模拟现实社会行政管理方式对所有用户进行划分和管理,即采用虚拟单位和普通软件用户分组的方式管理用户,形成了图7的用户管理机制。其中,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系统的建立和维护、系统初始化、非单位个人用户账号管理、单位费用查询和管理、单位日志查询与管理等;单位数据管理员可以提交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等;单位管理员可以管理本单位个人用户账号和费用、查询本单位费用和日志等;单位个人可以权限查询、接受服务、更改密码查询自己的费用和日志等。系统管理员针对虚拟单位制定收费策略,兼顾了收费的灵活性与统一性。 3系统实现 3.1试脸系统拓扑结构作为文化信息绿合管理系统的特例,基于元数据的四川文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SCC一IIMS)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依托单位建立共享工程四川省分中心试验系统,试验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8所示。 3.2试验系统逻样结构SCC- IIMS试验系统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其内部逻辑结构如图9所示。 3.3实例在元数据技术基础上,利用Java,XML等实现了元数据的管理、查询、对象数据应用、收费管理等,达到了设计要求。元数据查询实例如图10、图11所示,其中查询系统采用中国图书分类法建立导航树,元数据采用DC标准。 4结束语 对异构、海量的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是信息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元数据对海量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和应用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设计重点考虑了信息可管理性和可操作性。从试验系统来看,系统能实现数据的可控共享和信息服务,并具有系统移植性好、可拓展性强、数据管理维护方便、数据查询效率高等特点。 SCC - IIMS是共享工程巨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四川省共享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综合管理论文:谈以经济核算为中心构建设备综合管理体系 论文关键词:设备管理 水务 预算 资产 运行 维修 质量 论文摘要:论述以经济核算为中心,,从设备的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和选型管理等方面构建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对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供排水一体化经营的大型现代企业,担负着深圳特区90%的供水任务,供水能力达187万t/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42万t/日。公司下辖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分公司、泵站管理所等生产经营单位,各类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且分布分散。近年来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和资产扩张,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从设备计划人手,从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维护管理、设备选型等方面逐步适应合资企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了贡献。 一、加强设备资产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实时动态管理 1.投资有预算,成本有控制 自供排水合并以来,公司实施了更加严格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线的预算管理。各单位必须提前申报第二年的投资和改造计划,经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公司领导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方能实施。经过审批的项目无特殊情况的必须按计划实施。成本有了明确的控制,资产更加明晰,加强了设备管理与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保证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2.设备信息网络化,跟踪预算落实 因设备资产数量多,分布散,资产管理工作非常艰巨。为此,公司开发研制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设备数据库,实行资源的优化管理,把设备台账、管理报表及相关的采购信息等都纳入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内部信息网,使设备的分布、构成、变动、利用等情况得到及时反映,把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充分结合起来,各二级单位均可查阅。 为保证设备资产的准确性,公司设备部配置了设备条码识读系统,通过对现场设置的条形码扫描,可准确了解设备的详细信息及与台账的对应情况。同时每年定期与财务信息核对,确保了设备资产的准确有效。 二、完善设备的运行管理,注重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强化设备“三级”巡检制度 巡检制度是一项保证机械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基本制度,在详细调研各厂生产一线状况的基础上,逐步配置了红外线测温仪、轴承分析仪等巡检设备,推出了《般备巡检管理规定》和备分类管理规定》,把三级巡检制度化,运行班组为第一级,维修班组为第二级,技术室为第三级,对A类设备的三级巡检周期和巡检部位作了详细规定,并要求各厂对其他各类设备结合具体状况制定相应办法。在实际点检中,重在检查、清洁与润滑,变被动的“修”设备为主动的“养”设备,大大减少了重大故障,而且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2.完善二次加压泵站及设备的管理 因接收供水中间层,公司目前已有146个二次加压泵站,仅2006年就接收约50个泵站。相当部分的加压泵站在接收后因前期设计和建设的缺陷,需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为了减少泵站施工和运行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公司临时制定了泵站改造标准,选用低噪声水泵,加强自控系统的建设,由分公司对片区泵站运行集中监控,达到了较好的运行效果。同时建议负责具体泵站管理工作的单位设立岗位进行定员管理,保证泵站的运行安全和设备维护,提高服务质量。 3.积极利用专项政策,降低生产成本 电费是公司供水成本的重要部分。基本电费是根据报装容量来计算的,而在实际生产中,实际用量与设计容量有一定的差距。在经过调查后,对用电容量进行了调整,调整生产应对“峰谷用电调节”政策,利用优惠电价,半年节电数百万元。近年来,根据供电系统对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电政策,结合水厂实际生产情况,对部分用户采取由大量用户改为高需求用户等措施,电费支出减少上百万元。 4.完善考核体系,真正发挥管理和监督作用 过去对设备管理的考核集中于设备完好率、用电统计等指标上,近年来各项管理制度趋完善,相应增加了设备巡检制度执行情况、主要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台账准确性和及时性、应急预案的建立和落实、主要设备零配件库存等指标,对主动解决问题的给予一定的鼓励加分,完善了月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长效考核机制,受到使用单位的好评。 三、完善集中维修体系,降低维修成本 1.不断推进集中维修,提高维修水平和质量 水厂和污水厂同类单位的同类设备较多,但各单位都设立了各自的维修班组,造成人员和工具配置的浪费。为此公司设备部会同维修中和各生产单位,以使用量较多的潜水泵和供水泵机组为突破口,根据需要配置了激光对中仪、动平衡机、喷砂机等,并完善了检查、派单、配件供应、检修、试运行等各个环节,人员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维修质量。2006年检修保养水泵数十台,基本满足了生产单位的需要,降低了维修成本。 2.依靠专业化检修市场,加强重点安全设备管理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有的设备检验项目,如起重机、压力容器、阀门的检测及维修保养已经非常专业化。深圳市提高特种设备检测标准后,公司克服了原始资料缺乏、设备陈旧等困难,建立了完善的管理程序。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已和相关专业厂家和专业检测机构建立了顺畅的联系和合作,不但减少了使用单位的工作量,又保证了年检质量,设备质量和运行性能都得到了提高。 3.进口设备与配件的国产化探索 公司目前污水处理中的大型潜污泵以进口机组为主,供水泵也有部分是进口设备,其机械密封、轴套、密封环等损耗性配件如完全进口,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供货周期长。通过不断尝试,公司现已基本实现机械密封和轴套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配件成本,缩短了维修周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叶轮修补方面,损坏严重的,联系国内厂家按样制作,小面积或局部损坏的,用高分子材料进行修补,小型泵的叶轮基本可满足需要。 4.发挥技术实力,自行研制非标设备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格栅除污机也是污水泵站和污水厂用量最多的设备之一。由于介质条件复杂,工作环境腐蚀严重,设备选型和维护存在很大难度。在泵站初建时,有不少格栅机选用了英国、美国、比利时等国的产品,运行数年后耙齿、链条、链轮等配件都需要更换,价格昂贵,有的使用时间较长的已难以找到配件。有的已不适应现在的工况要求。公司维修中tl,结合以前的制作经验,对各种工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深入研究,听取了生产单位的使用意见,不断研究和试制,对无使用价值的部分设备逐步更换,现已陆续更换为回转式、高链式、网箅式、转鼓式等多种型式、适合不同工况的格栅机,成本大大降低,使用效果良好。链条等关键配件也找性价比较好的制作单位,以保证提供合格配件。 链条回转式刮泥机是近年来国外使用较多的一项工艺设备,公司使用台数也较多。在对进口设备剖析其结构和原理后,经国内多方研制,关键部件已实现国产化,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成本仅为原进口产品的1/3。 四、加强设备选型管理,加强质量检测,降低运行成本 1.设备选型结合经济性分析,重视寿命周期成本 随着生产自动化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司每年要进行大量的设备改造,在除臭、消毒、深度处理等方面的新设备不断增加。设备管理人员不但要考虑设备的初期投资,还必须考虑设备的运行费用和环保要求。因此,不拘泥于设计的初步选型要求,编制了公司水厂、污水厂建设技术要点,对各种设备的运行效率、环境噪声、适应性、材质及耐腐蚀性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在项目实施时,要求各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人员在调试阶段逐步介入,对试运行的设备,必须在运行参数和工艺指标达到要求后方予以验收,避免了在设备试运行中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可能对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了设备的运行质量。 2.加强质量监测,保证进网质量 阀门是管网上用量最多的设备之一,由于阀门生产厂家众多,价格和质量差距大。此外,由于使用周期长,其质量问题可能多年后才会暴露出来。而目前的招标采购机制对选型有相当的限制。因此,在前期加强了对供货厂家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的考察,在后期加强对材质和强度、密封质量的检测来进行控制。为此公司成立了阀门检测中心,杜绝了劣质产品进入管网。
数学建模小论文:论数学建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 人才 培养 [论文摘要]数学建模对现代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使得数学更具有人才培养的功能。本文从数学建模的内涵、人才培养等方面,探析了数学建模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数学建模教学和数学建模竞赛对教育教学改革、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在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学科分支,渗透到各项领域中,当今社会日益数字化,各学科各领域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日益精确化、定量化和数字化,使得数学模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一、数学建模教育的内涵 在现实世界里,任何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过程中,都要表现出量的变化。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方法近似地刻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已建立的模型采用推理、证明、数值计算等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数学软件求解,并用所得结果拟合实际问题。如果结果不能说明实际问题或与实际问题相差较远,则需要适当修改模型,使之能合理解释现实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是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数学模型课就是一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技能课。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当前进行的大学基础数学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数学建模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数学应用是一门技术 事实上,当今的数学早已不再仅限于纯粹数学,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说到:“‘高新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历史性结论充分说明了数学对国家建设的作用。其次,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今日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从宇宙到原子,从大型工程到工商管理,无不受惠于数学技术。而今日的数学兼有科技与技术的两种品质,这是其他科学所少有的。” “某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数学方法是唯一的,非此君莫属。”姜伯驹院士也讲到:“数学这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在技术领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渗入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数学已从幕后走到幕前,在很多地方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已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普遍适用的、增强能力的技术。”现代医院中常用的先进检测仪CT,其核心技术就是一条数学定理,即Radon逆变换公式的运用,一个很好的数学建模的例子。日本在普通电视生产上占有优势,但在数字化的高清晰度电视上却败在美国之下,就是因为诞生于美国的一种信息压缩的数学技术——小波技术起了关键作用。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动化、飞行器的模拟设计、指纹识别、石油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信息安全技术、基因位置的确定等,数学建模应用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学的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三、创新教育呼唤数学建模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教育要挑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培养数学建模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结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射思维的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潜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建模教育是数学应用的必由之路,尤其21世纪是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十分激烈,而数学是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许多科学技术问题说到底是数学问题。另外,数学建模课的开设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需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总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数学研究的内容仅仅是从公理、公式、定义出发的逻辑推理,实际上,在实际中有用的数学技术,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从观察开始,都需要形象思维作为先导。数学建模回复了数学研究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求取答案,解释验证的本来面目。因此,开设以数学建模为思想内容的数学应用课程,意义更为深远。事实上,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平台。创新教育呼唤数学建模教育教学。 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数学建模 开展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改革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数学建模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构造数学模型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从建模的一段步骤和过程可知,建立一个较理想的数学模型,不仅需要数学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建模能力:第一,在模型准备过程中,需要有观察事物的洞察力。现实中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是数学化的,要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就需抓住问题的本质、内在联系及相关数据。第二,在模型假设中,需要有抽象的分析能力,将问题中的复杂因素条理化,简化次要因素,选择适当的变量,补充必要的假设条件才能使所建模型尽可能合理。第三,在建模中,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形象思维,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根据事物已存在的明显特征想象其内在联系及发展趋势,对事物的概况和轮廓可以有初步的描述,因而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内在因素,是成功建模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第四,在建模中,要有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在对问题透彻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建立模型,会使我们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使人们对问题能有更深刻、更本质的描述。第五,在模型求解与模型检验中,要有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某些模型在理论上很漂亮,但求解很困难,甚至无解析解。我们通常应用某些数学软件求其数值解,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由于某些软件具有强大的符号计算功能、数值计算功能及图形可视化功能,可以使我们很容易得到计算机结果,并且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这个结果。因此了解数学软件的特点,并用于求解模型,就是利用前人的智慧结晶所创造的现代化工具来解决问题。 五、数学教育的改革需要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推动了数学教学改革,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必然需要通过数学建模来实现。过去那种封闭的题海战术教学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观察事物、归结数学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与21世纪的科技发展相适应的,这必将推动数学教材教法的改革。 1.高职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真正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切实贯彻“以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应本着重能力、重应用、重素质、求创新的总体思想,创新性地调整数学知识体系:第一,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打破传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将线性代数、微积分及概率统计基本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数学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合理调整知识内容,力求实现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三方面的和谐与统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统一。第二,以案例驱动的方式,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概念,并用通俗简洁的语言阐明概念的内涵和实质,对基础理论和结论尽量用几何图形、数表、案例说明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注意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培养学生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精讲多练,注意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数学建模小论文:论数学建模教育模式探究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 教育模式 引导-发现 论文摘要: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以知识及教育模式为载体。本文在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介绍了数学建模教学中引导-发现教育模式对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基地,承担着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的重任。因此,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与着眼点。那么,在这项改革中,教育模式与方法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模式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社会环境和受教育主体的需求而改变的,当代大学生面临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与走势,这些背景与走势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1]。 科技发展走势:科学知识发展越来越快,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样情况下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市场经济走势: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竞争日趋激烈,就业与创业都有竞争,决定竞争胜负的是人的能力与素质,包括人的学习能力。 学习化时代走势:21世纪人类进入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任务,人可以离开学校但离不开学习。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但首要是学会学习,为一生的学习打基础。 经济形势走势: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创新成为第一位的,创新性学习成为最重要的学习。 21世纪的数学教育对受教育主体面临的上述走势表现出如下的反应和变化: 1.数学教学将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更多地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引导”的实践模式; 2.数学教学将更着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包括采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训练和实践的能力;创新学习的能力; 3.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它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会设问、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学会生存,只有敢于创新,才能赢得发展。 数学建模作为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恰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数学建模给学生们再现了一个微型的科研过程,这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无疑会有很好的影响,也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近年来,数学建模已成为国际、国内数学教育中稳定的内容和热点之一,在建模内容、模式、范围与课堂教学内容真正意义的结合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本文通过对数学建模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拟出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是一种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什么”、“如何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优秀教师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对教学内容(教什么)和教学方法(如何教)进行合理的组合,即能按某一种或某几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解-传授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活动-参与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介绍引导—发现数学建模教学模式[2]。 发现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在学习方式上,改变了从师型过多,自主型过少的状况;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在学习状态上,改变了顺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的状况;实施发现法教学,根据青少年好奇、好学、好问、好动手的主要特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像数学家当初发现定理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在学习层次上,改变了继承型过多,创新型过少的状况;发现法教学不注重问题的结果,因为问题提出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从而在思维方式上,改变了求同型过多,求异型过少的状况;发现法教学旨在在发现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单是应对考试,从而在学习情感上,改变了应试型过多,兴趣型过少的状况。 一般认为,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1)设置情境或创设发现问题;(2)收集信息并进行探索实验;(3)引导发现,激励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4)引导评价,及时归纳总结。 “引导—发现”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学数学、用数学共同促进的过程。特别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引导”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环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最终由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使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环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它的主旨应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在探索求解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加深对数学意义的理解,习惯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发现”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样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老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富有思考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因为发现法有两个效用:一是“兴趣”,即能使学生在发现中产生“兴奋感”,近而培养学习兴趣,从“化意外和复杂性为可预料性和简单性”的行动中获得理智的满足,能使数学建模教学比较生动活泼。二是“迁移”能力的提高。这是指学生从发现学习中能获得这样一种能力,在遇到类似的但未学习过的问题时其思维过程将大大缩短,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宗旨是要人们意识到并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模式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师生比较平等,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应用在数学建模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己有一定的建模能力,可以接触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学生在采集有用信息时,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掌握建模方法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则必须具备良好的认知结构,而内容必须是较复杂的,符合探究、发现等高级思维活动方式。因此,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有选择地采用此模式进行教学,扬长避短,使此模式教学取得实效。 数学建模小论文:论数学建模竞赛与高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数学教学;能力 论文摘要:论述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竞争意识和社会应变能力的作用, 研究了数学建模对高职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一些数学工具,更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能力,而数学建模竞赛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载体.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得到了空前发展.高职教育在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而且逐步渗透到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中.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如何服务于这个目标成为高职基础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应是一个重要取向之一. 一、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起源于美国, 我国从1989 年开始开展大学生数模竞赛,1994年这项竞赛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每年都有几百所大学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与以往主要考察知识和技巧的数学竞赛不同,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等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没有固定的范围和模式,往往是由实际问题稍加修改和简化而成,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性,参赛者从所给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可以翻阅一切可利用的资料,可以使用计算机及其各种软件.竞赛持续3天3夜,参赛者可以在此期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一个合作式的竞赛,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比赛,每组3人,共同讨论,分工协作,最后完成一份答卷论文.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甚至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而且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学科交叉的结合点正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竞赛是能够把数学和数学以外学科联系的方法.通过竞赛把学生学过的知识与周围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下列能力: (一)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中高层次人才,而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目前的高等学校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缺乏一种原创性的想象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致命弱点,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竞争力.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还是以灌输知识为主,这种教育体制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数学建模竞赛并不要求求解结果的唯一性和完美性,而是重点要求学生怎样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并给出合乎实际要求的结果和方案,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是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给出计算结果.问题的实际背景是什么? 结果怎样应用? 这些问题都不是现行的数学教学能够解决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完整的求解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和提炼出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求解算法,并通过计算机程序求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模型类型和算法选择都需要学生自己作决定,建立模型可能要花50%的精力,计算机的求解可能要花30%的精力.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快速完成角色的转变. (三)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一个实际数学模型的构建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问题本身可能涉及工程问题、环境问题、生殖健康问题、生物竞争问题、军事问题、社会问题等等,就所用工具来讲,需要计算机信息处理、Internet 网、计算机信息检索等.因此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交叉、文理结合,有利于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外数学建模竞赛还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创业工作还是研究工作,都需要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3个人为一组,共同工作3天.在竞赛的过程中3位同学充分的分工与合作,最后完成问题的解决.集体工作,共同创新,荣誉共享,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将来协同创业的意识.任何一个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都对团队精神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感到由衷的鼓舞. 二、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 通过数学建模,给我们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多的思考,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策略的构建?现代的教学策略追求的目标是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只有遵循现代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新形势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知识的获取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过程.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目的,而且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养成不断探索的精神.在学习、接受知识时要像前人创造知识那样去思考,去再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中尽量提出有新意的见解和方法,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数学建模恰恰能满足这种获取知识的需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极好的载体,更是建立现代教学模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课程中,我认为要合理嵌入,即以科学技术中数学应用为中心,精选典型案例,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入,难易适中.以为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最大特点是联系实际.高职人才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对其数学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的思想,不应过多强调灌输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而高职教材中的问题都是现实中存在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是数学建模案例的最佳选择.因此,作为数学选材并不难,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所蕴涵应用数学的材料,从中加以推广,结合不同专业选编合适的实际问题,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在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概念要重视它们的引入,要设计它们的引入,其中以合适的案例来引入概念、演示方法是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知道数学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到他们现在所学的那些看来枯燥无味但又似乎天经地义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不是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 而是有现实的来源与背景, 有其物理原型和表现的.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依据现有成熟的专业教材,选出具有典型数学概念的应用案例,然后按照数学建模过程规律修改和加工之后作为课堂上的引例或者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题.这样使学生既能亲切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等于教给学生一种好的思想方法,更是给学生一把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为学生架起了一座从数学知识到实际问题的桥梁,使学生能灵活地根据实际问题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但这也对数学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高职专业课的内容,搜集现实问题与热点问题等等. (二)在课程教学及考核中适度引入数学建模问题 实践表明,真正学会数学的方法是用数学, 为此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有用,还要鼓励他们自己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学建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载体, 而且能充分考验学生的洞察能力、创造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联想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 学生们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在数学课程的考核中增加数学建模问题,并施以“额外加分”的鼓励办法,在平常的作业中除了留一些巩固课堂数学知识的题目外,还要增加需要用数学解决的实际应用题.这些应用题可以独立或自由组合成小组去完成, 完成的好则在原有平时成绩的基础上获得“额外加分”.这种作法, 鼓励了学生应用数学,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风格,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意识、信念和能力, 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团结协作精神, 从而获得除数学知识本身以外的素质与能力. (三)、适时开设《数学建模和实验》课 数学建模竞赛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是与计算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许多数学模型中有大量的计算问题,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这些问题的实时求解是不可能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与计算机的结合使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一门技术.为使学生熟悉这门技术,应当增设《数学建模和实验》课,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成功的数学建模实例以及如何使用数学软件来求解数学问题等等.与数学建模有密切关系的数学模拟,主要是运用数字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模拟.它根据实际系统或过程的特性,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模拟实际运行状况,并根据大量模拟结果对系统和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在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较大的计算量,这就要用到计算机来处理.计算机模拟以其成本低、时间短、重复性高、灵活性强等特点,被人们称为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数学建模对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竞争.数学建模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应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说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实践,既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数学建模小论文:以竞赛推进数学建模课程化促进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 论文关键词: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竞赛 大学生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从我校数学建模竞赛推进数学建模课程开设的成功经验,浅淡了数学建模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数学科学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正在从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后台走到了前沿。 把数学与客观问题联系起来的纽带,首先是数学建模。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首先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数学建模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数学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它已成为现代科技工作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 以竞赛推进数学建模课程化 数学建模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高校,萧树铁先生1983年在清华大学首次为本科生讲授数学模型课程,他是我国高校开设数学模型课程的创始人,1987年由姜启源教授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数学建模教材。在八十年代后期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或必修课只是少数老牌大学。但自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94年起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举办)以来,随着参加竞赛高校的学生增加,各高校相继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2008 年全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1023所院校、12846个队(其中甲组10384队、乙组2462队)、3万8千多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目前,在本科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特点基本上开设数学课程。 我校从95年开始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到97年学校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从97级学生开始,在部分专业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并同时对其他专业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最初开设选修课是因为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需要,选修的学生数较少,而且必须是往年成绩较优的学生才允许选修。我们通过以竞赛为平台, 加强引导与指导,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通过数学建模竞赛,促进了我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参加过训练和竞赛的学生们普遍感到,以往学多门课程的知识不如参加一次竞赛集训学得全面和扎实。因为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全面掌握本领域相关知识, 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能精髓的基础上, 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有善于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知识, 善于对已知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注意知识积累的同时更注重对知识的处理和运用, 才能取得成功。随着数学建模竞赛在我校影响的增加,同时参加竞赛过的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选修数学建模课程的学生逐年增加?,使得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同时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目的也转向了竞赛与普及相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已在自动化、信息管理、统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通信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数学建模必修课与限选课,同时仍然在全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数学建模选修课。对于不同层次,理论教学学时分别为34、50、66学时,并辅以上机实践训练,每年从当初几十名学生到目前每年近2000名学生修读此课。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专业开设数学建模课程设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为了让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应用计算机工具和数学软件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数学实验课作为数学建模课程的补充和完善,并且目前面向全校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为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数学建模,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参与数学建模,在原开设多种课程基础上,在学校以及教务部门的支持下,课程组于2000年起结合课程教学安排,在每年五月底举办全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该项活动得到了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2009年有152个组,456人参赛。我校数学建模教学已经形成了多个品种、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教学格局。 二、数学建模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活动包括数学建模课程、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实验课程等方面。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著名数学家丁石孙副委员长对数学建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们教了几十年的数学,曾经花了很多力气想使大家能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数学建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使很多的学生包括他们的朋友都能够认识到数学的真正用处”。李大潜院士也曾说过:“数学建模活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必将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很多高校从当初为了竞赛的需要,但随着对数学建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普通高校都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对数学教学改革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在教学体系、方法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与计算机结合,实行研讨式教学等,这也为数学建模网络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校从1997年开始,我校将数学建模的教育从面向少数优秀学生转变为面向更多的普遍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从数学建模的学习中获得了进步,使数学建模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建模是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数学问题到数学解,从数学解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提高了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2. 促进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的。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及竞赛训练,他们不仅受到了现代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如何进行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知识,还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它。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素质,无论到什么行业,都能很快适应需要。 3. 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由于数学模型实际问题的广泛性,大学生在建模实践中要用到的很多知识是学生以前没有学过的,而且也没有时间再由老师作详细讲解来补课,只能由教师讲一讲主要的思想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学及相互讨论来进一步掌握。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正是靠这种能力来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4. 促进大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在数学建模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数学模型不是单靠数学知识就能解决的,它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综合在一起才能解决,当今科学的发展也使得一个人再也没有足够精力去通晓每一门学科,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经常在一起相互讨论,从中受到启发。数学建模集训、竞赛提供了这一场所。三位同学在学习、集训、竞赛过程是彼此磋商、团结合作、互相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使得知识结构互为补充,取长补短。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对他们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促进大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是由数学建模的任务,目的所决定的。建模过程大体都要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比、系统化与具体化的阶段,其中分析与综合是基础,抽象与概括是关键。而从数学解答与模型检验而言,要求大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还有其它方面知识综合起来,动手去解决,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实践,明白学以致用,提高了分析、综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促进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高。在数学建模实践中,大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现成的模式,要靠充分发挥自己(和队友)的创造性去解决。而面对一大堆资料、计算机软件等,如何用于解决问题,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数学建模对大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三、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取得的效应 数学建模活动十分有利于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我校开设的数学建模课程,在师资水平、普及程度、特色内容建设、校内竞赛以及全国竞赛等几个方面,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得到全国竞赛组委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从最初的4名教师,逐步扩大到涉及运筹与优化、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科学、最优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学科方向的十多名教师,不仅解决了课程教学的需要,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课程设置研究方面。根据我们这样一类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开设了多种不同课时不同程度要求的数学建模课,满足了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并在个别专业开设数学实验必修课,同时面向全体开设了数学实验选修课,把数学理论教学与数学软件以及计算机实现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内涵。以及在几个不同专业中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设计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大量一般学生如何加强数学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 在加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并取得明显成效。除了选用合适的优秀教材作为参考资料,更是投入精力编写了适合我校的教学用书(即将在高教出版社出版)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材料。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知道到什么地方找什么工具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坚持努力把研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数学建模教学中去。2000年开始,每年结合春季的数学建模教学工作,在五月底进行校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该项活动推广普及了数学建模教学,使更多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在地方性普通院校中的开展,促进了竞赛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改革方面。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其他工科数学课程中去,并且在教学中注意强调讨论式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同类院校树范性方面。2003年,该课程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几年的建设,已初步建成较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充分提升了网络工具的辐射作用,一方面加强了我校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工作,以及数学建模课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对其他同类高校能起到较好辐射作用。另外,我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师曾多次作为讲课教师参加浙江省数学建模教练培训工作,多次应邀到兄弟院校讲课,也曾有多所院校到我校参观调研。 通过几年努力,完成数学建模教改研究项目《数学建模提高大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在工科院校中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实践》与《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四维互动”模式研究与实践》,三项成果皆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组织学生数学建模课外活动的开展,申报“新苗人才计划”、“创新杯”并取得成功。自1995 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以来,共获全国一等奖25项,全国二等奖41项,浙江省奖一等奖42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41项。2006年至今共获国际一等奖8项,国际二等奖14项。取得了省参赛高校与全国高校中的优异成绩。 通过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毕业设计、实习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得到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导师的普遍认可。从2001年至今获得“计算机世界奖学金”十几位学生中,清一色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随着数学建模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和各行业的用人单位逐渐对数学建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了新的认识。目前,数学建模活动在我校的开展,得到了越来越多同学的欢迎。数学建模活动不断走向深入,由阶段性转向日常教学活动。在教学方面,由初期的只在优秀学生与部分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发展形成了多个品种、多种层次、教学格局;在竞赛方面,由初期的只参加全国竞赛,发展到既参加全国竞赛,又将参加国际竞赛,同时每年举办校内竞赛;在撰写论文方面,由初期的只研究如何撰写竞赛论文,发展到现在与教师做课题与一般学术论文写作,参加新苗人才计划与创新杯等。 数学建模小论文:关于数学建模竞赛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提出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考查了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发展状况;从学生能力、教师素质、教学实施及学校管理与组织等四个方面总结阐述现行大学生数学建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应用;能力;教学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 1.数学建模的定义 数学模型一般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要描述一个实际现象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人们采用一种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言就是数学。因此,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一个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即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因此,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1985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叫做MCM的一年一度大学生数学模型(1987年全称为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in Modeling,1988年改全称为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其缩写均为MCM)。这并不是偶然的。在1985年以前美国只有一种大学生数学竞赛(The William Lowell Putnam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简称Putman(普特南)数学竞赛),这是由美国数学协会(MAA即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缩写)主持,于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分两试进行。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现已成为国际性的大学生的一项著名赛事。该竞赛每年2月或3月进行。 2.数学建模的步骤 一个合理、完善的数学建模步骤是建立一个好的数学模型的基本保证,数学建模讲究灵活多样,所以数学建模步骤也不能强求一致。建立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需要一定的洞察力和想像力,筛选、抛弃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做出适当的抽象和简化。全过程一般分为表述、求解、解释、验证几个阶段,并且通过这些阶段完成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再从数学模型到现实对象的循环,可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具体包括以下八个步骤:①提出问题;②分析变量;③模型假设;④建立模型;⑤模型求解;⑥模型分析;⑦检验模型;⑧模型应用。 二、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状况 我国自1989年首次参加这一竞赛,历届均取得优异成绩。经过数年参加美国赛表明,中国大学生在数学建模方面是有竞争力和创新联想能力的。为使这一赛事更广泛地展开,1990年先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然后与国家教委联合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CMCM),该项赛事每年9月进行。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举办了我国10座城市的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74所院校的314队参加。教育部领导及时发现并扶植、培育了这一新生事物,决定从1994年起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一届。数学模型竞赛与通常的数学竞赛不同,它来自实际问题或有明确的实际背景。它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整个赛事是完成一篇包括问题的阐述分析、模型的假设和建立、计算结果及讨论的论文。通过训练和比赛,同学们不仅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在团结合作发挥集体力量攻关,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等方面将都会得到十分有益的锻炼。 十几年来这项竞赛的规模以平均年增长25%以上的速度发展。2009年全国有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1137所院校、15046个队(其中甲组12276队、乙组2770队)、4万5千多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而到了2010年,发展到有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1197所院校、17317个队(其中本科组14108队、专科组3209队)、5万多名大学生参加了本项竞赛。2011年,有来自国内外1251所高校19490支参赛队的近6万名大学生参加竞赛,为历年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 三、我国现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教学的问题分析 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力争在竞赛中获得佳绩;同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将数学建模教学的成果在实践中进一步扩大,是众多高校近些年来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然而,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数学建模竞赛和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只有很好的认识和总结这些问题,在下一步的实践中找到解决策略,才能使数学建模活动向着良好的方向前进。 1.学生能力方面的问题 数学建模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与纯数学问题相比,数学建模题目的文字叙述更贴近现实生活,题目相对较长,数据相对较多,数量关系也显得更隐蔽,是一种非形式化的材料,所以,解决一个建模问题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师素质方面的问题 在数学建模竞赛与教学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是竞赛的指导者、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开展建模活动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发展性学习提供了一方希望的田野,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建模活动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时应注意: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必须克服旧的教学思想所形成的定势,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力求做到:由传统教学下以知识为中心到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并重;由传统教学下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由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到同时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体验;由只重视逻辑思维到同时重视直觉思维;由只重视语言材料和视觉通道到同时重视非语言材料和非视觉通道。②进一步拓展知识体系。数学建模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使教师面临着知识和能力的挑战,建模的题目内容丰富、范围极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可能会触及到本学科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本学科的研究前沿,还会遇到很多跨学科交叉的内容,以及自然、医学、社会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挖掘原有的知识体系,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在建模教学中有发言权,才能更好的组织学生开展建模学习活动。③提高创造能力和科研意识。创造性是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教师都必须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作出计划并进行实施,还要及时做出评价和调整以及事后的反思和总结。④自觉转变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专业实践被视为学科内容的知识、教学论、心理学原理及其技术的合理利用。数学建模学习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教师的作用是建立基本的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为学生提供咨询、方法指导和监控。同时教师将由关注知识转化为关注学生,教师的职能更重要的体现为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将“智能”转化为“智慧”。 3.教学实施方面的问题 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获奖,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促进高校数学教学改革,起到培养全体学生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作用。在现行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①大学数学建模教育在高校中的普及性不够。近年来我国高校数学建模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但总的看来,绝大多数新出版的相关教材都是为数学建模竞赛编写的,其特点是内容难度大,涉及面广,且难度和涉及领域大大超出了一般学生的接受程度。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为了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国工科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议建议在高校中开展数学建模的普及性教育研究,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教授也多次在全国性的会议上呼吁开展数学建模的普及性教育,努力培养全体大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确保数学建模竞赛持续健康地开展,力戒有些院校为了数学竞赛而忽视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建模教育。因此,开展数学建模的普及性教育已是势在必行。比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开展校内选拔赛;鼓励跨专业、跨院系组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数学建模协会的的扶持等等。②数学建模思想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力度不够。实践表明,数学建模对学生的训练与传统数学课程相比差别较大,学校开设的数学建模选修课及数学建模培训班,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开设这门课程的课时不会太多,参加建模培训班的同学更是有限,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还要在平时的传统数学课中配合教材适时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要将数学建模竞赛与数学教学改革做到有机结合。 4.学校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并不是开设一门新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关系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宏伟目标,这不仅需要教师的付出,教学模式的改革,更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重视、支持和协调,学校上层领导部门如果充分认识到开展数学建模教育的意义,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创造力就会发挥出来,即便学校的条件设备差一些,也会想办法克服;相反,如果学校认识不到数学建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即使是条件一流的学校,也难以有效利用资源。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数学建模教育的发展应该有着广阔的前景,这不仅需要学校各层面的支持,而且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提供必备的条件,给学校开设其他课程和举办其他活动更大的支持力度,比如:改革考试制度、划拨专项资金、加强数学实验室和机房的建设、加强舆论宣传,深化改革成果等。 四、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构建 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构建应从数学建模教学的选题入手,注重大学生数学建模思维意识与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构建合理有效的大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层次性教学。 1.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题目的选择是否恰当,目前可供选择的数学建模教材很多,无论选择了哪本教材,教师都要视本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所选教材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取舍。那么,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选题应遵循价值性原则、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客观可行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 2.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其造成的后果是,学生们学习了不少数学,却仅是纯粹的理论内容,而不会甚至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突出数学建模思想,结合大学传统数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意识。从不同的细节以及角度,渗透、穿插适当的数学建模知识,全方位的培育与熏陶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大体说来,大学数学建模教育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进行:①初级层次:大学一、二年级,在这一阶段,一般学生还不知道建模是怎么一回事,这时可选择一些一般的应用问题,或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实际问题和改编后的数学建模题目,结合建模的一般涵义、方法和步骤进行讲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建模能力。②中级层次:大学二、三年级,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建模能力,这时可选择一些更具建模特点的题目,这种题目大部分是从自己或周围人的生产、生活的实际中来,需要经过分析、判断,做出适当假设,当去掉非本质的因素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容易发现的,得到的结果需做出一定的分析、说明和简单的评价。就学生的智力发展趋势来看,一般的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达到中级阶段的能力。③高级层次:大学三、四年级,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在一定建模能力的基础上,处理一些较复杂的数学建模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是从生产、生活、工程等实际问题中来,都是未经过数学抽象和转化的“原坯”问题,它需要学生自己去挖掘、采集有用的信息,自己去提出模型的假设,需要采集、整理、分析判断数据和信息,并需对所做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其建模结果也只是最优解答,并非标准答案,最终还要写成科技论文。 五、结语 大学数学建模教育的开展是我们整个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会给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带来一系列新的压力,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大学数学建模教育的改革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从大局出发,协调好教学与管理等各层面之间的关系。 数学建模小论文:论计算机在数学建模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建模意识 计算机应用 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实验 【论文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数学建模的特点,探讨了计算机应用与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阐述了计算机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后介绍了笔者参加建模竞赛与学生参加竞赛的经验与感受。 一、引言 在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从实际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其内在的规律,然后用数学的语言--即数字、公式、图表、符号等刻画和描述出来,然后经过数学与计算机的处理--即计算、迭代等得到定量的结果,供人们进行分析、预报、决策和控制,这种把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假设归结为数学问题并求解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简称建模。而这种成功的方法和技术反映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大学教学活动中,就是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数学建模简而言之就是应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变量与参数间的关系的数学问题(或称一个数学模型),再借用计算机求解该数学问题,并解释、检验、评价所得的解,从而确定能否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数学建模的特点 从1985年开始美国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数学建模竞赛(MathematicalContestinModeling,缩写:MCM),而我国自1992年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它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重要项目之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竞赛要求学生(可以是任何专业)以三人为一组参加竞赛,可以自由的收集信息、调查研究,包括使用计算机和任何软件,甚至上网查询,但不得与团队以外的任何人讨论,在三天时间内,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用计算机对解的实现,以及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这一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高校数学与计算机教学改革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给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评价标准,《数学建模》课也从仅仅为参赛队员培训,扩展为一门比较普及的选修课,同时,《数学试验》作为一门新的课程也应运而生。数学建模与数学试验教学的重点是高等与现代数学的深层应用和面向问题的设计,而不是经典理论的深入研讨和系统论证。数学建模问题绝大部分来自一些具体的科研课题或实际工程问题,而不同于普通的数学习题或竞赛题。数学建模问题的特点是:面向现实生活的应用,有相关的科研背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因素关系复杂,缺乏足够的规范性,难以套用传统成熟的解决手段,数据量庞大,可采取的算法也比较复杂,结果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需要一定的伴随条件,许多问题得到的只能是近似解。 另一方面,建模问题不同于理论研究,它重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而不是深层次纯粹数学理论或者世界难题。所以,求解建模问题大都借助各种辅助工具或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解题效率和质量。总之,《数学建模》是一门技术应用的课程,而不是基础教育课程,它强调的是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作为技术支持,因而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组成。与此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如何将实际问题或模型转化或表述为可用计算机软件或编程实现的算法;二是采用哪些应用软件或编程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显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确定了工具方案,才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由于数学建模的以上特点,决定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计算机在数学建模思想意识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了有力工具和技术支持,它是更好更快进行建模的基础。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可以说决定一个团队整体的建模水平。 三、数学建模与计算机的关系 计算机的产生正是数学建模的产物,20纪40年代,美国为了研究弹道导弹飞行轨迹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计算工具来代替人工计算,计算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建模活动,计算机高速的运算能力,非常适合数学建模过程中的数值计算;它的大容量贮存能力以及网络通讯功能,使得数学建模过程中资料存贮、检索变得方便有效;它的多媒体化,使得数学建模中一些问题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更为逼真的模拟实验;它的智能化,能随时提醒、帮助我们进行数学模型求解。此外,如Mathlab、Maple、SAS、SPSS等一批优秀数学软件的出现更使数学建模如虎添翼。再者,数学建模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采集到的数据量多,而且比较复杂,比如DVD在线租赁,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银行贷款和分期付款等,往往计算量大,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快捷、简便地完成。数学建模竞赛与以往所说的那种数学竞赛(纯数学竞赛)不同,它要用到计算机,甚至离不开计算机,但却又不是纯粹的计算机竞赛,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电子、农业、军事、管理等各学科、各领域,但又不受任何一个具体的学科、领域的限制。数学建模过程需要经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与检验、模型应用等几个步骤,在这些步骤中都伴随着计算机的使用。例如,模型求解时,需要上机计算、编制软件、绘制图形等,数学建模竞赛中打印机随时可能使用,同时,数学建模的学习对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也起着极大推动作用,如报考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时,对数学的要求非常高;在进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时,也要求有极强的数学功底才能写出具有相当深度的论文,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许多为计算机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出身于数学专业,显而易见,比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这对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的提高是很明显的。 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在培养创新思维过程中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只有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数据,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转换,才能更好的构造出最优的模型。总之,具有必备的计算机知识是培养建模意识的关键,是培养数模创新能力的前提。计算机也为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四、计算机在数学建模中的运用 计算机的运用,不仅方便我们上网查找建模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相关的文献资料,而且方便我们处理数据,进行模型求解,模型检验。 建模相关计算机软件是我们在建立模型,处理模型必需掌握的软件,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使用他们时要注意区分他们的优缺点,选择更合适的软件来处理问题,常用软件包含一下几种类型: 1、通用数学软件。主要包括有Matlab、Mathematica、Maple和Mathcad等,在能力和用法上,都比较相近,主要用于绘制已知函数的图形和进行计算,支持完全的符号运算、精确计算和任意精度的近似计算。它们都能对数学中的微积分、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微分方程、计算方法、概率统计等诸多领域的常见问题进行求解,但也有各自特点:例如Mathematica的符号计算能力较为强大,而Matlab在数值计算、矩阵计算和图形绘制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2、Lingo/Lindo 计算最优化问题的专用数学软件。Lindo用于求解线性规划和二次规划,Lingo除了具有Lindo的全部功能外,还可以用于求解非线性规划,也可以用于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以及代数方程求根等,二者都可以求解整数规划。。 3、统计分析软件。SPSS名为社会学统计软件包,主要功能有:基本统计分析、定义表、比较平均数;一般线性模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逻辑线性分析、聚类和判别分析、因子分析、非参数检验、时间序列、比例、多元反应等。SAS提供许多数据库查询统计功能,在概率和统计的经典处理计算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函数支持。是统计专业软件。 4、高级程序语言种类较多,如C、C++、C#、Basic、Delphi和Java等。 5、绘图软件。将一些图表加入附件可以为文章增色。数学软件只能绘制已知函数的图形,若是要绘制一个大致的图形,就必须使用绘图软件。可以使用几何画板、Photoshop、Flash等。因此,数学建模竞赛今后的趋势是,要求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也更高,近年来的数学建模竞赛几乎所有的竞赛题目都涉及大量的计算或逻辑运算,因此不掌握计算机和相关数学软件的使用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又由于竞赛题目来自不同的领域,事先又不了解,而利用Internet可以迅速查到相关资料,这也有助于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由此可见,计算机和数学建模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了高校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结束语 笔者上大学期间参加了两次数模竞赛,近几年也参加了学院的数学建模竞赛辅导,能够深刻从中体会到其中的酸甜,也领悟到数学建模竞赛的精髓;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也有利于高校的科研和教学,使学生和教师能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自动形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数学建模竞赛与学生毕业以后工作时的条件非常相近,是对学生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既丰富、活跃了广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为优秀学员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不少参赛培训的同学有共同的体会,一次参赛终身受益。数学建模是通向未来的成功之路,不管名次如何,每个参赛者都是成功者。总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开展数学建模,必将有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演算和表达,为探索者创造出理想的背景,同时也使我们的计算机用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活,数学建模中计算机的应用,使数学建模的进步如虎添翼;计算机中数学建模方法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发展日益迅速,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建模的结合,必将推动两者的快速发展。 数学建模小论文:论计算机在数学建模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建模意识 计算机应用 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实验 【论文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数学建模的特点,探讨了计算机应用与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阐述了计算机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后介绍了笔者参加建模竞赛与学生参加竞赛的经验与感受。 一、引言 在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从实际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其内在的规律,然后用数学的语言--即数字、公式、图表、符号等刻画和描述出来,然后经过数学与计算机的处理--即计算、迭代等得到定量的结果,供人们进行分析、预报、决策和控制,这种把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假设归结为数学问题并求解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简称建模。而这种成功的方法和技术反映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大学教学活动中,就是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数学建模简而言之就是应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变量与参数间的关系的数学问题(或称一个数学模型),再借用计算机求解该数学问题,并解释、检验、评价所得的解,从而确定能否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数学建模的特点 从1985年开始美国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数学建模竞赛(MathematicalContestinModeling,缩写:MCM),而我国自1992年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它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重要项目之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竞赛要求学生(可以是任何专业)以三人为一组参加竞赛,可以自由的收集信息、调查研究,包括使用计算机和任何软件,甚至上网查询,但不得与团队以外的任何人讨论,在三天时间内,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用计算机对解的实现,以及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这一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高校数学与计算机教学改革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给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评价标准,《数学建模》课也从仅仅为参赛队员培训,扩展为一门比较普及的选修课,同时,《数学试验》作为一门新的课程也应运而生。数学建模与数学试验教学的重点是高等与现代数学的深层应用和面向问题的设计,而不是经典理论的深入研讨和系统论证。数学建模问题绝大部分来自一些具体的科研课题或实际工程问题,而不同于普通的数学习题或竞赛题。数学建模问题的特点是:面向现实生活的应用,有相关的科研背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因素关系复杂,缺乏足够的规范性,难以套用传统成熟的解决手段,数据量庞大,可采取的算法也比较复杂,结果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需要一定的伴随条件,许多问题得到的只能是近似解。 另一方面,建模问题不同于理论研究,它重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而不是深层次纯粹数学理论或者世界难题。所以,求解建模问题大都借助各种辅助工具或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解题效率和质量。总之,《数学建模》是一门技术应用的课程,而不是基础教育课程,它强调的是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作为技术支持,因而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组成。与此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如何将实际问题或模型转化或表述为可用计算机软件或编程实现的算法;二是采用哪些应用软件或编程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显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确定了工具方案,才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由于数学建模的以上特点,决定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计算机在数学建模思想意识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了有力工具和技术支持,它是更好更快进行建模的基础。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可以说决定一个团队整体的建模水平。 三、数学建模与计算机的关系 计算机的产生正是数学建模的产物,20纪40年代,美国为了研究弹道导弹飞行轨迹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计算工具来代替人工计算,计算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建模活动,计算机高速的运算能力,非常适合数学建模过程中的数值计算;它的大容量贮存能力以及网络通讯功能,使得数学建模过程中资料存贮、检索变得方便有效;它的多媒体化,使得数学建模中一些问题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更为逼真的模拟实验;它的智能化,能随时提醒、帮助我们进行数学模型求解。此外,如Mathlab、Maple、SAS、SPSS等一批优秀数学软件的出现更使数学建模如虎添翼。再者,数学建模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采集到的数据量多,而且比较复杂,比如DVD在线租赁,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银行贷款和分期付款等,往往计算量大,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快捷、简便地完成。数学建模竞赛与以往所说的那种数学竞赛(纯数学竞赛)不同,它要用到计算机,甚至离不开计算机,但却又不是纯粹的计算机竞赛,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电子、农业、军事、管理等各学科、各领域,但又不受任何一个具体的学科、领域的限制。数学建模过程需要经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与检验、模型应用等几个步骤,在这些步骤中都伴随着计算机的使用。例如,模型求解时,需要上机计算、编制软件、绘制图形等,数学建模竞赛中打印机随时可能使用,同时,数学建模的学习对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也起着极大推动作用,如报考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时,对数学的要求非常高;在进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时,也要求有极强的数学功底才能写出具有相当深度的论文,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许多为计算机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出身于数学专业,显而易见,比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这对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的提高是很明显的。 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在培养创新思维过程中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只有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数据,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转换,才能更好的构造出最优的模型。总之,具有必备的计算机知识是培养建模意识的关键,是培养数模创新能力的前提。计算机也为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四、计算机在数学建模中的运用 计算机的运用,不仅方便我们上网查找建模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相关的文献资料,而且方便我们处理数据,进行模型求解,模型检验。 建模相关计算机软件是我们在建立模型,处理模型必需掌握的软件,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使用他们时要注意区分他们的优缺点,选择更合适的软件来处理问题,常用软件包含一下几种类型: 1、通用数学软件。主要包括有Matlab、Mathematica、Maple和Mathcad等,在能力和用法上,都比较相近,主要用于绘制已知函数的图形和进行计算,支持完全的符号运算、精确计算和任意精度的近似计算。它们都能对数学中的微积分、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微分方程、计算方法、概率统计等诸多领域的常见问题进行求解,但也有各自特点:例如Mathematica的符号计算能力较为强大,而Matlab在数值计算、矩阵计算和图形绘制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2、Lingo/Lindo 计算最优化问题的专用数学软件。Lindo用于求解线性规划和二次规划,Lingo除了具有Lindo的全部功能外,还可以用于求解非线性规划,也可以用于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以及代数方程求根等,二者都可以求解整数规划。。 3、统计分析软件,SPSS名为社会学统计软件包,主要功能有:基本统计分析、定义表、比较平均数;一般线性模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逻辑线性分析、聚类和判别分析、因子分析、非参数检验、时间序列、比例、多元反应等。SAS提供许多数据库查询统计功能,在概率和统计的经典处理计算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函数支持。是统计专业软件。 4、高级程序语言种类较多,如C、C++、C#、Basic、Delphi和Java等。 5、绘图软件。将一些图表加入附件可以为文章增色。数学软件只能绘制已知函数的图形,若是要绘制一个大致的图形,就必须使用绘图软件。可以使用几何画板、Photoshop、Flash等。因此,数学建模竞赛今后的趋势是,要求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也更高,近年来的数学建模竞赛几乎所有的竞赛题目都涉及大量的计算或逻辑运算,因此不掌握计算机和相关数学软件的使用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又由于竞赛题目来自不同的领域,事先又不了解,而利用Internet可以迅速查到相关资料,这也有助于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由此可见,计算机和数学建模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了高校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结束语 笔者上大学期间参加了两次数模竞赛,近几年也参加了学院的数学建模竞赛辅导,能够深刻从中体会到其中的酸甜,也领悟到数学建模竞赛的精髓;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也有利于高校的科研和教学,使学生和教师能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自动形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数学建模竞赛与学生毕业以后工作时的条件非常相近,是对学生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既丰富、活跃了广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为优秀学员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不少参赛培训的同学有共同的体会,一次参赛终身受益。数学建模是通向未来的成功之路,不管名次如何,每个参赛者都是成功者。总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开展数学建模,必将有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演算和表达,为探索者创造出理想的背景,同时也使我们的计算机用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活,数学建模中计算机的应用,使数学建模的进步如虎添翼;计算机中数学建模方法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发展日益迅速,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建模的结合,必将推动两者的快速发展。 数学建模小论文:论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中的论文选读 [论文关键词]建模竞赛 论文选读 写作 数学方法 软件应用 [论文摘要]赛前培训是建模竞赛取得好成绩的保证,文章介绍了培训中论文选读这一环节,指出可以从读文章内容结构、读论文思路、读论文所用方法、读论文所用软件等方面进行培训。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2007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969所院校、11742个队(其中甲组9494队、乙组2248队)、35000多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参赛人数为历年之最。在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中,参赛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使用数学和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和挑战自我的精神等。此赛事反映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参赛成绩证明了学校的实力,优异的成绩有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因此,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这一赛事,投入的人力、物力逐年增加,都希望能通过这一赛事,在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取得佳绩,以提高学校声誉。 一所院校要在建模竞赛中取得佳绩,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完善的制度,需要一支有较高水平的指导培训人员,利用优胜劣汰方式,选拔出优秀的参赛学生,对参赛学生科学合理地培训。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比赛的最终成绩。 对参赛学生的培训,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经验与做法,但培训的内容不外乎是前期的建模基础知识、方法介绍,强化阶段的建模方法及常用软件的培训,论文选读,后期的模拟竞赛等。我院在2007年组织四个队参加乙组比赛,最终获得了一个全国二等奖,两个广西赛区二等奖的佳绩,笔者参加了赛前的培训工作,主讲论文选读这一内容,以选读历届获奖优秀论文为主。参赛学生于赛后反映,培训中的论文选读令他们获益匪浅,对比赛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论文选读这一培训环节,指出论文选读中应读什么、怎么读等问题。 一、读思路,练审题 1.读思路。教师首先从历届赛题中精挑细选优秀论文,详细讲解建模过程,理清每一篇论文的建模思路。讲解时注意讲清以下几个问题:本题是如何入手的?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好不好?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以公务员招聘(2004年D题)为例,通过分析对比一些优秀论文,说明这道题目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比较适宜,同时说明在建立目标函数时,不同的优秀论文有不同的思路,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去建立,从而得出在不同假设下的结论。在讲解建模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一个置疑者、引导者,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练审题。在平时学习中,讨论的题目相对简单,所给条件、问题较为明确,学生一般不太重视审题,但在建模竞赛中,有两道题可选,且题目相对要复杂得多,审题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关系着后面几天的成败。在审题这个阶段,要弄清题目所给的条件,明确要回答的问题,给出基本的思路,最终确定选题,题目一旦选定,就不能三心二意,要坚持做下去。 由于审题的重要性,故在培训中,审题的训练必不可少,在学生精读了几个案例,了解了一些优秀论文的思路以后,可以考虑进行审题这一培训环节。具体培训中,可拿历届赛题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先自己看,独立思考半小时左右,然后小组合议,讨论初步的思路及使用的数学方法,估计完成本题的可行性如何,一道题目的讨论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小时。讨论结束后,再和优秀论文对比,看看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别人的思路又如何?通过比较,取长补短,达到提高审题能力的目的。 二、读数学方法,强化常用算法的训练 历届赛题中对同一问题,不同优秀论文有不同的数学方法,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数规划,多目标规划,回归分析,层次分析,单目标、多目标决策等等。培训中结合优秀论文,让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精髓,掌握这些方法的思想及应用。 竞赛中会用到很多算法,归纳起来常用的十大算法为:蒙特卡罗算法;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问题;图论算法;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网格算法和穷举法;一些连续离散化方法;数值分析算法;图像处理算法。培训中可结合优秀论文学习以上算法。 根据对历届赛题的分析统计,笔者认为其中的两种算法是要强化训练的。其一是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在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的应用,通常使用Matlab作为工具(如2005年C题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需要处理大量的降雨量数据)。其二是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问题的算法。建模竞赛大多数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常使用Lindo,Lingo软件实现(如2005年D题DVD在线租赁问题,必须用lingo求解0-1规划模型)。 三、读软件,强化几个常用软件的应用 离开计算机,不可想象能完成好赛题。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查阅资料,处理大量的数据,进行模型求解和模型检验,选手们必须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尤其是要有较强的编程能力和使用软件能力。 在论文选读中,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习优秀论文中常用的编程方法技巧,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根据对历年赛题所用软件的统计,在培训中应注重对Excel、Mathematica,Matlab,Lingo/Lindo,Spss等软件的常用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其中要突出Excel对数据的处理能力,Mathematica与Matlab对常见数学问题的求解及绘图能力,Lingo/Lindo对整数规划、线性规划及非线性规划的求解能力,专业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四、读文章内容结构,学习优秀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数模竞赛论文评阅标准包括: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文字表达的清晰性。竞赛论文是竞赛三天成果的表述,是评奖的唯一依据,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竞赛论文的写作,全力写好竞赛论文。 不同的优秀论文写作的结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但其内容大体相同,即:摘要、问题重述、问题分析、符号说明、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结果分析、模型优缺点、改进方向、参考文献、附录等。每个内容都有其特殊要求,可以结合优秀论文学习。如符号说明,论文中所用到每一个数学符号,都必须在此说明它们各自的涵义,一个符号说明用一个自然段,全部符号说明形成一个自然节。再如模型假设,所做假设要切合题意,关键性假设不可缺,不要罗列一大堆无用的假设。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摘要的写作。摘要在论文评阅中已逐渐加大了权重,摘要就是论文的门面。一般公开发行刊物中论文的摘要都是言简意赅,但数学建模的摘要却不能写得过于简洁,一般得用一个版面,但不能超过一页。其内容有:简要论述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意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主要结果(数值结果或结论),建模的创新之处与特色等。摘要欲想吸引评委的眼球,必须能表达全文的概貌、要点、特色,要回答题目要求的全部问题。以下五个内容不可缺少:问题、模型、算法、结论和特色。文中最好能出现“问题”“模型”“算法”等字眼,让评委一目了然。 在论文选读这一环节,必须要求学生精读全文,分析优秀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数学符号的使用、文字的表达技巧等。实训中,可考虑先让学生通读优秀论文正文后,然后要求学生为此论文写上摘要或让学生模仿优秀论文撰写完整的论文。 数学建模小论文:关于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数学建模 论文摘要:数学建模的思想就是用数学的思路、方法去解决实际生产、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当前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学”和“用”脱节。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溶入到教学中去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 一、数学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在实际应用的需求中产生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需建立数学模型,即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指对现实世界的一些特定对象,为了某特定目的,做出一些重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用它来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性态,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提供处理对象的优化决策和控制,设计满足某种需要的产品等。从此意义上讲数学建模和数学一样有古老历史。例如,欧几里德几何就是一个古老的数学模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也是数学建模的一个光辉典范。今天,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其它科学技术领域渗透,过去很少应用数学的领域现在迅速走向定量化,数量化,需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蓬勃兴起,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数学在许多高新技术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数学建模被时代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等数学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学生的数学素质主要体现为: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如今在一些教材中也渐渐的补充了与实际问题相对应的例子,习题。如:人大出版社中的第四章第八节所提到的边际分析与弹性分析,以及几乎各种教材中对于函数极值问题的实际应用的例子。其实这就是实际应用中的一个简单的建摸问题。但仅仅知道运算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具体问题给出的数据建立适用的模型。下面我们就具体的例子来看看高等数学对经济数学的应用。例:有资料记载某农村的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准是年人均收入为2000元,据调查该村公400人,其中一户4人年收入60万,另一户4人20万,其中70%的人年收入在300元左右,其余在500左右。对于该村是否能定位在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呢。首先我们计算平均收入:60万,20万各一户共8人,300元共400×70%=280人,500元共400-288=112人。 平均收入为元 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该村的平均收入超过2000元,所以认为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在来看一下数据,有99.5%的人均收入低于2000千,所以单从人均收入来衡量是不科学的,那么在概率论中我们利用人均年收入的标准差a来衡量这个标准。 我们可以看出标准差是平均水平的六倍多,标准差系数竟超过100%,所以我们不能把该村看作是达到了小康水平。因此我们要真正的把高等数学融入到实际应用当中是我们高确良 等教育的一个重点要改革的内容。为了在概念的引入中展现数学建模,首先必须提出具有实际背景的引例。下面我们就以高等数学中导数这一概念为例加以说明。 (1)引例 模型I: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1、提出问题:设有一物体在作变速运动,如何求它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建立模型 分析:我们原来只学过求匀速运动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公式:S=vt那么,对于变速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师生讨论:由于变速运动的速度通常是连续变化的,所以当时间变化很小时,可以近似当匀速运动来对待。假设:设一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以它的运动直线为数轴,则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对于每一时刻t,物体的相应位置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坐标S表示,即S与t之间存在函数关系:s=s(t)。称其为位移函数。设在t0时刻物体的位置为S=s(t0)。当在t0时刻,给时间增加了t,物体的位置变为S=(t0+t):此时位移改变了S=S(t0+t)-S(t0)。于是,物体在t0到t0+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当t很小时,v可作为物体在t0时刻瞬时速度的近似值。且当—t—越小,v就越接近物体在t0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vt0=[(1)式]; (1)即为己知物体运动的位移函数s=s(t),求物体运动到任一时刻t0时的瞬时速度的数学模型。 模型II: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己知从0到t这段时间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Q=Q(t),求在t0时刻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通过对此模型的分析,同学们发现建立模型II的方法步骤与模型I完全相同,从而采用与模型I类似的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为:It0=要求解这两个模型,对于简单的函数还容易计算,但对于复杂的函数,求极限很难求出。为了求解这 两个模型,我们抛开它们的实际意义单从数学结构上看,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可归结为同一个数学模型,即求函数改变量与自变量改变量比值,当自变量改变量趋近于零时的极限值。在自然科学和经济活动中也有很多问题也可归结为这样的数学模型,为此,我们把这种形式的极限定义为函数的导数。 (2)导数的概念 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一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x时,函数有相应的增量y=f(x0+x)-f(x0)。如果当x0时yx的极限存在,这个极限值就叫做函数y=f(x)在x0点的导数。即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记作f′(x0)或f′|x=x0即f′(x0)=。有了导数的定义,前面两个问题可以重述为:(1)变速直线运动在时刻t0的瞬时速度,就是位移函数S=S(t)在t0处对时间t的导数。即vt0=S′(t0)。(2)非恒定电流在时刻t0的电流强度,是电量函数Q=Q(t)在t0处对时间t的导数。即It0=Q′(t0)。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内每一点都可导,称y=f(x)在区间(a,b)内可导。这时,对于(a,b)中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值f′(x),这样就确定了一个新的函数,此函数称为函数y=f(x)的导函数,记作y′或f′(x),导函数简称导数。显然,y=f(x)在x0处的导数f′(x0),就是导函数f′(x)在点x0处的函数值。由导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一系列的求导公式,求导法则。(略)有了求导公式,求导法则后,我们再反回去求解前面的模型就容易得多。现在我们就返回去接着前面模型I的建模步骤。 3、求解模型:我们就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来求解。设它的位移函数为s=gt2,求它在2秒末的瞬时速度?由导数定义可知:v(2)=S′(2)=*2gtlt=2=2tg 4、模型检验:上面所求结果与高中物理上所求得的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前面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 5、模型的推广:前面两个模型的实质,就是函数在某点的瞬时变化率。由此可以推广为:求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问题都可以直接用导数来解,而不须像前面那样重复建立模型。除了在概念教学中可以浸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外,还可以在习题教学中浸透这种思想和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通过数学建模的思想引入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学建模的过程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基本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数学建模小论文:论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通过对数学建模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学习和运用,将抽象的数学素质教育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对开展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再认识,为数学素质教育提供新的认识视角,为推动数学素质教育作出努力。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数学建模是指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 2002年5月18日在数学建模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中说道: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建模的教学及竞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李大潜院士的讲话一语道破“天机”,一下子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数学工作者和学习数学者面临的或者无法参悟的问题,有力地指出了数学建模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李大潜院士提出的关于数学建模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势必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笔者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从学习数学到数学教学,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尴尬”,多年来始终没有对数学建模与实施素质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认识。但在学习了李大潜院士的讲话精神后,方才恍然大悟,经过认真整理与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际,终于对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实际上,我们的工作,特别是数学教学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训练,可以使学生具备一些特有的素质,而这些素质是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实践所无法代替或难以达到的。这些素质初步归纳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数学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数量观念,“胸中有数”,认真地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及其变化规律。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条不紊地处理头绪纷繁的各项工作。 3.数学上推导要求的每一个正负号、每一个小数点都不能含糊敷衍,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和习惯。 4.数学上追求的是最有用(广泛)的结论、最低的条件(代价)以及最简明的证明,可以使学生形成精益求精的风格,凡事力求尽善尽美。 5.通过数学的训练,使学生知道数学概念、方法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渊源和过程,了解和领会由实际需要出发、到建立数学模型、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意识、信念和能力。 6.通过数学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增强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能通过不断分析矛盾,从表面上一团乱麻的困难局面中理出头绪,最终解决问题。 7.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灵活和主动,在改善所学的数学结论、改进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发现不同的数学领域或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逐步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8.使学生具有某种数学上的直觉和想象力,包括几何直观能力,能够根据所面对的问题的本质或特点,八九不离十地估计到可能的结论,为实际的需要提供借鉴。 但是,通过数学训练使学生形成的这些素质,还只是一些固定的、僵化的、概念性的东西, 仍然无助于学生对学习数学重要性及数学的重大指导意义的进一步认识,无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数学建模及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开展,通过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无疑可以为实施素质教育作出重要的贡献。正如李大潜院士所说:“数学建模的教学及竞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从学习数学建模的目的来看,学习数学建模能够使学达到以下几个方面: 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道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 第二,从建立数学模型来看,对于现实中的原型,为了某个特定目的,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也可以说,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语言(符号、式子与图象)模拟现实的模型。把现实模型抽象、简化为某种数学结构是数学模型的基本特征。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状态,或者能预测到对象的未来状况,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 第三,从数学建模的模型方法来看,有如下几个方面: 1.应用性——学习有了目标; 2.假设——公理定义推理立足点; 3.建立模型——分层推理过程; 4.模型求解——matlab应用 公式; 5.模型检验——matlab,数学实验。 第四,从数学建模的过程来看,有如下几个方面: 1.模型准备 :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2.模型假设 :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3.模型建立 :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4.模型求解 :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估计)。 5.模型分析 :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6.模型检验 :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7.模型应用 :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从以上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来看,数学建模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主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说,素质教育也对数学建模有着必然的依赖性。 第一,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的教学还不能和其他科学以及整个外部世界隔离开来,关起门来一个劲地在数学内部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中打圈子。这样做,不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的来龙去脉,不利于启发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长期以来,数学课程往往自成体系,处于自我封闭状态,而对于学数学的学生开设的物理、力学等课程,虽然十分必要,但效果并不理想,与数学远未有机地结合起来,未能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更谈不上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可以说,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方式,将数学学习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致学生在学了许多据说是非常重要、十分有用的数学知识以后,却不会应用或无法应用,有些甚至还会觉得毫无用处。直到近年来强调了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开设了数学建模乃至数学实验的课程,并举办了数学建模竞赛以后,这方面的情况才开始有了好转,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打开了一个通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起了显著的效果。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成功的尝试,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第二,数学科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可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与这种创新、发展的实际进程却不免背道而驰。从一些基本的概念或定义出发,以简练的方式合乎逻辑地推演出所要求的结论,固然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学到尽可能多的内容,并体会到一种丝丝入扣、天衣无缝的美感;但是,过分强调这一点,就可能使学生误认为数学这样完美无缺、无懈可击是与生俱来、天经地义的,反而使思想处于一种僵化状态,在生动活泼的现实世界面前手足无措、一筹莫展。其实,现在看来美不胜收的一些重要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一开始往往是混乱粗糙、难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但由于蕴涵着创造性的思想,却又最富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经过许多乃至几代数学家的努力,有时甚至经过长期的激烈论争,才逐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局势趋于明朗,最终出现了现在为大家公认、甚至写进教科书里的系统的理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及素质,固然要教授他们以知识,但更要紧的是使他们了解数学的创造过程。这不仅要有机地结合数学内容的讲授,介绍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发展历史,而且要创造一种环境,使同学身临其境地介入数学的发现或创造过程;否则,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素质教育,仍不免是一句空话。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主动采取措施,鼓励并推动学生解决一些理论或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没有规定的数学工具,甚至也没有成型的数学问题,主要靠学生独立思考、反复钻研并相互切磋,去形成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有关的结论,并判断结论的对错与优劣。总之,让学生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亲身去体验一下数学的创造过程,取得在课堂里和书本上无法代替的宝贵经验。毫无疑问,数学模型及数学实验的教学以及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在这方面应该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实践。 第三,从应用数学的发展趋势来说,应用数学正迅速地从传统的应用数学进入现代应用数学的阶段。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应用范围的空前扩展,从传统的力学、物理等领域扩展到生物、化学、经济、金融、信息、材料、环境、能源等各个学科和种种高科技乃至社会领域。传统应用数学领域的数学模型大都是清楚的,且已经是力学、物理等学科的重要内容,而很多新领域的规律仍不清楚,数学建模面临实质性的困难。因此,数学建模不仅凸现出其重要性,而且已成为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接受数学建模的训练,和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一样,对于今后用数学方法解决种种实际问题,是一个必要的训练和准备,这是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和素养。 第四,数学建模竞赛所提倡的团队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培养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等集体主义的优秀品质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总之,数学建模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比拟的巨大推动作用,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存在的这种紧密联系,是靠我们这些从事数学工作者们挖掘的,但是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联系是需要我们继续去挖掘和发现,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实践,紧密地依托数学建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培养新的人才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数学建模小论文:论数学建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 人才 培养 [论文摘要]数学建模对现代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使得数学更具有人才培养的功能。本文从数学建模的内涵、人才培养等方面,探析了数学建模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数学建模教学和数学建模竞赛对教育教学改革、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在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学科分支,渗透到各项领域中,当今社会日益数字化,各学科各领域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日益精确化、定量化和数字化,使得数学模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一、数学建模教育的内涵 在现实世界里,任何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过程中,都要表现出量的变化。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方法近似地刻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已建立的模型采用推理、证明、数值计算等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数学软件求解,并用所得结果拟合实际问题。如果结果不能说明实际问题或与实际问题相差较远,则需要适当修改模型,使之能合理解释现实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是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数学模型课就是一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技能课。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当前进行的大学基础数学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数学建模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数学应用是一门技术 事实上,当今的数学早已不再仅限于纯粹数学,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说到:“‘高新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历史性结论充分说明了数学对国家建设的作用。其次,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今日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从宇宙到原子,从大型工程到工商管理,无不受惠于数学技术。而今日的数学兼有科技与技术的两种品质,这是其他科学所少有的。” “某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数学方法是唯一的,非此君莫属。”姜伯驹院士也讲到:“数学这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在技术领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渗入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数学已从幕后走到幕前,在很多地方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已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普遍适用的、增强能力的技术。”现代医院中常用的先进检测仪CT,其核心技术就是一条数学定理,即Radon逆变换公式的运用,一个很好的数学建模的例子。日本在普通电视生产上占有优势,但在数字化的高清晰度电视上却败在美国之下,就是因为诞生于美国的一种信息压缩的数学技术——小波技术起了关键作用。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动化、飞行器的模拟设计、指纹识别、石油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信息安全技术、基因位置的确定等,数学建模应用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学的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三、创新教育呼唤数学建模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教育要挑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培养数学建模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结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射思维的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潜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建模教育是数学应用的必由之路,尤其21世纪是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十分激烈,而数学是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许多科学技术问题说到底是数学问题。另外,数学建模课的开设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需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总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数学研究的内容仅仅是从公理、公式、定义出发的逻辑推理,实际上,在实际中有用的数学技术,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从观察开始,都需要形象思维作为先导。数学建模回复了数学研究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求取答案,解释验证的本来面目。因此,开设以数学建模为思想内容的数学应用课程,意义更为深远。事实上,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平台。创新教育呼唤数学建模教育教学。 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数学建模 开展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改革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数学建模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构造数学模型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从建模的一段步骤和过程可知,建立一个较理想的数学模型,不仅需要数学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建模能力:第一,在模型准备过程中,需要有观察事物的洞察力。现实中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是数学化的,要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就需抓住问题的本质、内在联系及相关数据。第二,在模型假设中,需要有抽象的分析能力,将问题中的复杂因素条理化,简化次要因素,选择适当的变量,补充必要的假设条件才能使所建模型尽可能合理。第三,在建模中,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形象思维,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根据事物已存在的明显特征想象其内在联系及发展趋势,对事物的概况和轮廓可以有初步的描述,因而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内在因素,是成功建模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第四,在建模中,要有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在对问题透彻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建立模型,会使我们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使人们对问题能有更深刻、更本质的描述。第五,在模型求解与模型检验中,要有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某些模型在理论上很漂亮,但求解很困难,甚至无解析解。我们通常应用某些数学软件求其数值解,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由于某些软件具有强大的符号计算功能、数值计算功能及图形可视化功能,可以使我们很容易得到计算机结果,并且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这个结果。因此了解数学软件的特点,并用于求解模型,就是利用前人的智慧结晶所创造的现代化工具来解决问题。 五、数学教育的改革需要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推动了数学教学改革,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必然需要通过数学建模来实现。过去那种封闭的题海战术教学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观察事物、归结数学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与21世纪的科技发展相适应的,这必将推动数学教材教法的改革。 1.高职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真正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切实贯彻“以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应本着重能力、重应用、重素质、求创新的总体思想,创新性地调整数学知识体系:第一,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打破传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将线性代数、微积分及概率统计基本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数学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合理调整知识内容,力求实现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三方面的和谐与统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统一。第二,以案例驱动的方式,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概念,并用通俗简洁的语言阐明概念的内涵和实质,对基础理论和结论尽量用几何图形、数表、案例说明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注意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培养学生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精讲多练,注意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数学建模小论文:数学建模队创建工人先锋号申报材料 近年来,各级各类数学建模比赛越来越受到重视,参与的队伍也愈来愈多。学生通过建模竞赛学会了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我校数学建模队组建于1993年。多年来,在学校、院部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个参赛小组共计40多人的团队。数模队秉承多年来形成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勇创佳绩”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一支凝聚力、战斗力极强的队伍,在历年的各级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内医药院校中享有盛誉。 2009年首次参加国际数模竞赛获国际二等奖 2011年荣获国际数模竞赛国际一等奖 一、学校高度重视、多方支持,不断完善制度保障 为保护数模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参与数模比赛为突破口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学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高度重视数模队的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一定的支持。校教务处从课程建设和改革上予以立项,为教师们更系统地研究数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多次通过表彰和嘉奖激励数模队的发展。同时,在数学教研室和基础部的全力支持下,参赛经费、参赛场所、文献资料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为数模队快速发展和取得优异成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拥有甘于奉献的指导教师队伍和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数学建模队一直以来都拥有一支甘于奉献、德才兼备的指导教师队伍。自建队以来共有十多位教师参与指导,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杨静化、高祖新、盛海林、言方荣四位教师先后担任数模队的总教练,其中杨静化、高祖新两位教授还担任江苏省数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评审专家。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员、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江苏省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数模队的历任指导教师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进行培训和指导工作。由于我校的基础教学校区先后位于较偏远的燕子矶校区和江宁的方山校区,其学生参赛的培训、教学、指导及竞赛都需要远距离奔波才能进行,在最为紧张忙碌的竞赛的72小时,他们往往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忘我工作,付出了不同寻常的艰辛努力。他们常年参与数模队的指导工作,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拥有丰富的指导经验。他们甘于奉献、不计名利,为数模队长盛不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们积极参与承担各项科研课题项目,其中先后参与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有6项。通过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研究水平,为数模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他们还为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了数学建模类课程4门,建立了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网站,并在基础数学和统计课程的教学和主编教材中融入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国家理科基地立项建设名牌课程、江苏省普通高校精品教材、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等省部级奖项20余项,主编出版的教材和校内讲义有近20册,其中数学建模类教材讲义就有6册,从而达到了以数模促教学与科研,推进学生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网站 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形成了勇于挑战、排除万难的团队精神 每年的数模比赛往往在寒假或暑假举行,每每遇到酷暑和寒冬,假期坚持在校参加比赛对于队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是,他们在老师的亲自指导和全程参与下,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四五天不言苦、不言累,多年来形成了奋力拼搏、勇于挑战的作风。正因为有了这种优良的传统,数模队的队员们在历年的比赛中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传统和队员之间的感情年年相传,队员以队为荣,队因队员的团结而屡创佳绩。同时多年来,团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有的已开始崭露头角。例如早期我校数模队获奖队员赵亮受数学建模的影响,把数学建模的方法成功运用到药学研发中,目前已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局(FDA)的定量药理审评官员,2010年在定量药理国际学术报告会上作大会报告时,他在报告中唯一特别致谢的是他当年的数模竞赛指导教师杨静化教授。 四、创建数学建模协会,为队伍不断壮大培育优秀后备人才 为扩大数学建模队的影响,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经过广泛发动, 2008年4月知识成立了数学建模协会。其定位是一个学习研究性质的学生团体,其宗旨在于吸引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应用数学领域的知识,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协会从建设之初便拥有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他们通过举办研讨班、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举办趣味数学大赛等活动,很好地提高了会员的应用数学能力。同时,特别通过举办“中国药科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为参加各类比赛选拔人才。通过创建与发展数学建模协会,进一步扩大了数学建模队的影响,同时更进一步发挥了数学建模队的育人功能。 五、屡获佳绩,捷报频传,受到学校上下一致赞誉 多年来,我校数模队因为拥有学校和院部的大力支持,拥有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和学科支撑,拥有甘于奉献、勇接挑战的团队作风,在每年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江苏赛区一、二、三等奖50余项。《中国青年报》对我校数模队连年取得的优异成绩曾经予以专题报道,学校也多次对数模队取得的优异成绩予以宣传和表彰。相信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在数模队全体师生的刻苦努力下,数模队将取得更多骄人的成绩,为推广数学知识、提高我校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贸论文:高校国际经贸专业教学考究 一、国际经贸专业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知识平台的复杂性:非母语教学存在欠缺国际经贸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多个学科基本原理与知识的运用。如何用纯英语对其进行正确、生动和传神的讲解和描述,是中国教师面临的首要难题。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问卷调查显示:88.6%的被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英语口语表示满意;65.7%的学生能够完全听懂并理解英文教学的内容;62.9%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需要加以引申和扩展。在全英语教学中,教师无法做到像用中文讲课那样旁征博引、游刃有余,从而导致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一般而言,留学生任课教师都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和专业基础,而缺乏对讲课内容或专业知识进行像母语一样的扩展、驾驭和引领的能力,存在中式英语的现象。(二)语言文化存在差异性:师生、中外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留学生是一个多元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和社会经历。尽管大多数留学生都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其英语交流有着各自的地域语音特色,与标准的“英式”或“美式”英语不尽相同,这使得留学生与中国教师之间、中外学生之间仍面临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教育经历也对学生的思维表达方式和沟通习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例如,一些来自南非、欧洲国家的学生有着直接而丰富的表现能力,他们思维活跃,在课堂教学中会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堂讨论时,经常会因为某个问题与其他同学争论不休。这种开放式的交流在西方课堂中比较普遍,但却让许多中国及亚洲国家的学生感到尴尬。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问卷调查显示:62.9%的被调查者喜欢自己的异国同学;54.3%的被调查者能够与异域文化背景的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91.4%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加强授课中的语言文化沟通交流。因此,如何克服因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理解困难,是师生各方需要共同应对的课题。(三)中外学生学习风格异质化: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凸显由于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影响,中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如中国学生关注知识本身,重视对规则与惯例等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留学生则更关注知识铺陈,重视形象知识的理解,喜欢通过具体实例来揭示或论证相关原理;中国学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只在具备必要知识或观察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才会进行实践,而留学生则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会通过个人的反复实践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和获得结论;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学生倾向于与他人合作或向教师求教,以人际交流为基础进行学习活动,而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学生则喜欢进行个人研究式的学习,倾向于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类型的个体差异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然而,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同堂教学仍主要沿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单一模式,教师习惯于从概念、结论出发,按课本的知识体系循序教学,既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问卷调查显示:84.2%的中国学生和56.3%的留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84.2%的中国学生和63.7%的留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8.9%的中国学生和43.8%的留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留学生。可见,现行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但不能满足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留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国际经贸专业中外学生同堂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积极推行合作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合作性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国际经贸专业推行中外学生同堂合作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推行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中外学生组成各种学习或讨论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角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主动性,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开展合作与竞争;其次,精心设计各种合作学习任务,如问题讨论、计算练习、个案剖析、情景模拟等,这些任务仅凭个人力量难以完成,但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可以顺利完成,从而督促每位成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紧密合作;第三,出于协助教学的目的,授课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将课堂讨论或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分别推选一名中国学生与一名留学生进行阐述,授课教师现场点评,并结合相关的理论要点进一步分析和讲解;第四,教师应注意监控和评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如是否认真履行职责、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与组内其他文化背景的成员有效沟通和合作、对团队任务完成的贡献等,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二)灵活运用多种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外学生学习类型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任务或项目教学、情境模拟、对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对于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及货运保险、国际贸易货款的结算等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或问题讨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报价核算、合同草拟、单证制作等操作技能,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或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和完成,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技 能;对于贸易合同的履行、贸易风险的防范等综合性技能和技巧,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的案例进行专题研讨,帮助学生将各业务环节的关键点及操作规范联系起来,促进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对于交易磋商、争议解决等实战技巧及规则,可以设计相关的情节和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演练,并由教师进行现场评议和总结。此外,基于教学相长的出发点,可以安排不同国家的学生对本国对外贸易的管理和习惯做法进行介绍,将其与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师生共同开拓视野,更好地认识各国对外贸易具体实践的差异性。(三)加强中外学生同堂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沟通中外学生同堂教学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和研究课题,尤其是涉及到对外教育,一定要谨慎对待。首先,应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学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习俗,在留学生面前展现中国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渊博的专业知识、友爱相助的热情等,通过自身努力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好评;其次,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增强其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能力,鼓励中外学生结交朋友,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实现不同文化的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和熟悉英语词汇与实际语境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用双语学习国贸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每章小结、关键术语、思考与练习用中英文双语进行讲解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相关知识。(四)进一步增强教学服务理念和完善服务措施中外学生同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语言从纯中文到中英双语的转变,更要涉及教学服务理念和各个环节的转变,如教务安排、学生课外辅导、实验和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文件归档、全英语氛围的营造、教学软件和图书资料的准备等。留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中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差异较大。他们求知欲望强烈,学习经验也比较丰富,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更为关注。因此,针对留学生的各种教学服务措施,如学分制和双语选课系统的完善、各种行政管理文件的双语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课程配套实验实习软件的更新、课外专题讲座和专家指导、图书馆相关英文资料的馆藏量等都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才能有效契合专业课程中外同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经贸论文:四川省与俄罗斯区域经贸合作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期。在此背景下,四川省与俄罗斯的区域经贸合作迎来发展新契机。在现有合作成就的基础上,四川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面临着中俄两国高层重视、两国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双方区域发展的战略需要、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等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四川省的多方位优势,制定对俄开放总体方案,建立对俄协调机构,打造对俄优势产业与品牌,培养对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区域经贸合作运作平台,实现以川俄合作带动并深化川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局面。 关键词:四川省;俄罗斯;经济贸易 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区域经贸合作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发展增长点。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期。新形势下,四川省应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调整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发挥四川省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优势、政策优势,开辟恰当的合作路径,为开创四川对俄经贸关系的新局面,丰富中俄区域合作的内涵,为促进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川俄经贸合作发展的新机遇 近些年,中国与俄罗斯为满足两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积极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高度重视并实施了区域开发与发展战略。俄罗斯提出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战略,中国进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阶段。中俄双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四川与俄罗斯的区域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一)中俄两国高层高度重视 中俄关系当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对于相互毗邻的两个大国,中俄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两国领导人会晤时也一再强调两国经贸合作尤其是区域合作的重要性。2007年8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上合组织会议上与俄普京总统的会晤中,提出“早日启动协调两国地方发展战略,制定中俄地方合作中长期规划”。普京赞同的建议,提出两国有关部门可就落实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全面深化务实合作问题进一步加强沟通,制定方案。2012年9月7-8日,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女士一行49人访问四川。会晤时,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希望进一步深化四川与俄罗斯的交流合作,加强科技和自主创新合作,欢迎更多的俄企业来川发展,也将鼓励和支持四川企业到俄罗斯投资发展。马特维延科强调,俄中两国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地方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俄联邦委员会将努力推动俄地方与包括四川在内的中国地方的合作,希望双方通过建立合作企业、互相投资等方式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这为四川与俄罗斯的区域经贸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合作的拓展与深化。 (二)中俄两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为促进中俄区域经贸合作,两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也积极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中国在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体现为:一方面,国家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201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深入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西部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立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2012年12月,作为“十二五”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性文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出台。该规划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重组,有利于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国家分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经济结构深刻调整,有利于西部地区充分发挥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该规划对“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其中之一,便是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新突破,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四川省政府十分重视对外开放合作。2010年,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要清醒认识四川在西部发展格局中的现状,把“巩固扩大优势、走在西部前列”作为努力方向。投资环境要更优,使四川成为内外资投资西部的首选地和窗口;体制机制要更活,成为西部大开发最具发展活力和标志性的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巩固和扩大四川的优势和领先地位。近年来,作为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之一的俄罗斯,对其外贸战略也做了调整,开始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西方主要经济体发展速度减缓、新兴市场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加大,俄罗斯更加注重和加强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三)中俄区域合作战略发展的需要 中俄区域合作的实践表明,对于发展经贸合作的国家而言,除开展互补性合作外,还须以此为基础进行全方位互动合作。中国对俄合作,应从近几年客观形成的以北方地区为主的格局,过渡到全国范围内的南北兼顾、东西联动、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的格局,保证享有信誉的中国商品、技术和资金进入俄罗斯市场。目前,俄罗斯正大力实施开发远东地区的战略,俄政府希望将东部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同中国西部的发展联系在一起。2000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同年6月,俄就宣布俄已决定正式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此后,俄罗斯与中国西部地区政企之间接触逐渐频繁起来。2010年,中国政府进一步确定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四川省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强调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突出南向、加强东向、畅通西向,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改善开放合作的区位条件,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中亚、俄罗斯等地区经贸与投资合作。这都为四川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对外开放、深入发展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契机,并将丰富中俄区域合作的内涵。 (四)俄加入世贸组织对规范川俄经贸合作的有利影响 2012年8月23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贸组织(WTO)的第156个成员国。这将为中俄未来国家间与区域间经贸合作提供良好机遇。首先,加入世贸组织后,俄罗斯关税保护水平平均将下降3.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税率2013年将降至7.6%,2014年将降至6.9%,而2015年将降至6%左右。四川对俄罗斯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轻纺产品上。“其中,机电产品关税由20%下调至7%,轻纺 织品平均关税由20%~15%下调至7.5%,蔬菜、水果等商品的关税由48%下调至10%左右。”其次,俄罗斯出口到四川的商品价格也会下降,这将促使俄罗斯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刺激中俄贸易增长。再次,加入世贸组织后,川俄经贸环境将逐步规范化。世贸组织对贸易规则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以营造公平有效的贸易环境。各国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国际贸易的公平和正义。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俄罗斯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如开放市场、推进相关领域的立法等,以保障其他成员国在俄的商业利益。这都为四川对俄贸易创造了良好条件。当然,在某种意义上,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也可能面临着反倾销的投诉,中国商品将面临着在俄罗斯市场的严酷竞争,俄罗斯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有力对手,等等。但总体来讲,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对中俄贸易包括川俄区域贸易而言利大于弊,且机遇与挑战并存。 (五)经贸通道日益完善,为川俄经贸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川省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和标志性的地区,属于经济后发地区,对外经贸通道日趋完善。以航空业发展为例,成都市已逐步成为中国“航空第四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处于欧亚航路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独特,地理位置不可复制,从成都中转出发4小时航程可涵盖东亚、东南亚和南亚,6~10小时航程可通达中东和欧洲。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成渝经济区的深入建设和全球重要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的开发,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充分利用欧亚航路中转驿站的地理优势,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构建起高效、便捷、通畅、安全的现代交通系统和物流体系,建成与北京、上海、广州比肩的中国第四大国家级航空枢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鉴于四川地处中国内陆的地缘特点,其对俄贸易通道的完善也须与其他省市协同共建。2011年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就“大开放的四川”答记者问时表示,四川省非常重视加强与俄罗斯的交流合作,成都到贵阳、成都到兰州两条快速铁路的建设,将以成都为枢纽,形成由广州、深圳经过成都,再经过阿拉山口,到俄罗斯、欧洲的又一条欧亚大陆桥。这就把中国的华南地区通过成都与中国的西部地区联系起来,进而进人俄罗斯、进入欧洲。这一条欧亚大陆桥会使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合作有更大的空间,也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四川省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利用新的欧亚大陆桥,加强与俄罗斯在经济、贸易、旅游、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二、四川与俄经贸合作成就 (一)川俄贸易总体态势较好,成效显着 近年来,俄罗斯已是四川省的主要经贸伙伴之一和重点开拓的新兴市场之一,四川省与俄罗斯区域经贸往来较为频繁,详见表1。 同时,川俄双方举办的系列经贸合作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5月,四川省与俄罗斯驻华使馆在成都联合举办了作为中国“俄罗斯年”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四川一俄罗斯联邦州区经贸合作周”,俄罗斯各友城州区经贸界二百多人包机前来参加活动。2007年9月,四川省在莫斯科市举办了作为俄罗斯“中国年”活动内容的“魅力四川”系列文化、经贸、旅游推介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实了国家交往的内容,拓展了地方对外交往渠道,达到了“以我为主、展示形象、密切往来、促进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 (二)合作方式多样化、产品结构多元化 目前,四川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钻探设备、电视机等机电产品、鞋类和纺织服装。电视机等机电产品所占比例为40%,鞋类占37%。着名的四川宏华集团在俄钻机销售额强劲增长,从2006年的1台跃升到2012年的90多台,每台钻机单价至少千万美元。这也让宏华集团目前在俄罗斯进口钻机数量中排名第一。中国家电巨头企业之一的四川长虹有限责任公司,用骄人的“战绩”向世人展示了俄罗斯市场的独特魅力,成功跻身于俄罗斯几大家电热销品牌。鞋类是四川对俄罗斯出口的重要商品。人们常爱说起一句话:每三位俄罗斯女性脚上穿的鞋,就有一双来自成都。川鞋在研发、舒适度和性价比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俄罗斯是川鞋出口的一个传统大市场。而四川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纸浆及纸制品、橡胶及其制品、金属制品、矿产品等,其中纸浆及纸制品的比重高达70%。四川主要对俄出口商品种类逐渐增多,除了传统的轻工业产品鞋帽等,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速加快,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渐优化。近年来,川茶对俄出口的份额逐年增加,俄罗斯成为川茶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川茶在俄的口碑很好。据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1年,四川茶叶对俄出口共392.4吨、货值314.77万美元,与2010年同比分别增长77.8%和118%,川茶出口自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大幅增长。 (三)在俄川人口碑较好,劳务合作潜力较大 作为人力资源大省的四川省,每年有大量劳务输出人员赴俄。四川省对俄劳务输出主要分布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及两国边境沿线,大多数集中在农业种植、养殖业、建筑、森林采伐、商业服务、餐饮和医疗等领域。大多数在外的劳务人员技术好,上手快,效率高,在俄罗斯建筑承包和劳务市场上竞争力较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通常受到俄罗斯雇主的欢迎,并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以四川菜农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有超万人次的四川菜农去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库尔干州、新西伯利亚州和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等地,先后在数个农场共承包种植土地、生产各类蔬菜。他们将先进的种植技术陆续带人当地,以“勤奋”、“专业”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 近年来,川俄经贸合作呈现出向多领域拓展的态势,技术合作潜力巨大,对俄劳务输出势头强劲,旅游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基于中俄区域合作的良好基础和强劲发展趋势,川俄经贸合作发展已进入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三、川俄经贸合作的路径选择 应该承认,四川与俄罗斯的区域经贸合作已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如将四川同欧美一些国家的经贸合作规模相比,还存有一定 的差距。同样,在中俄区域经贸发展进程中,四川与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海南等省对俄区域经贸合作规模相比,也存有不小的差距。也应该看到,这些差距的存在,说明了新形势下四川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和潜力。笔者认为: (一)须转变对俄开放合作理念 诚然,产生上述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双方观念上的原因应引起足够重视。四川省如何从观念上发挥自身优势,更加重视俄市场,实施有特色的战略,是值得思考的。理念上的转变与更新,对四川对俄经贸战略的有效实施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对俄经贸应逐步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应扎实去做,规避风险,谋求长远的合作与发展。其次,强化协作理念。四川省外贸企业既要同省内外企搞好合作,也要协同国内企业开展对俄合作。在合作中,应避免“恶性竞争”,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再次,加强质量与法律意识,须进一步提升四川对俄贸易与投资的层次和质量,取信于俄罗斯市场。应加强依法经营理念,摒弃不合法的贸易形式,树立文明经商形象,开展规范贸易。同样,俄罗斯也须从自身角度思考如何更重视和挖掘同内陆大省四川的区域合作潜力,将中俄经贸、川俄经贸合作引向深入。 (二)制定对俄开放总体方案 尽管四川省在积极开展对俄贸易,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推介会、洽谈会等,但若要凸显四川省对俄经贸的优势与强势,应充分利用相关资源组建对俄对策研究思想库与智囊团,制定四川省对俄经贸合作的政策、措施、方向及不同时期的合作重点。尤其是在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俄经贸面临新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处于深入实施阶段、俄罗斯大力实施远东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应抓住俄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凸显四川省多方优势,大力拓展俄罗斯市场,推动川俄区域合作深入发展, (三)建立对俄协调机构 川俄经贸合作是中俄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属于两国非毗邻地区的区域经贸合作范畴。在具体合作过程中,由于双方各地区可能存在着文化地域差异及不同偏好,必须有能够进行协调的务实的机构或部门。这个机构或部门应能以四川省对俄经贸合作为平台,积极推动扩大川渝经济区包括整个西部地区对俄经贸合作的规模和范围。跳出省份对俄经贸合作的概念,发展更大意义上的区域对俄经贸往来。 (四)打造对俄优势产业与品牌 俄罗斯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产业,如航空航天、能源工业(水电、火电、核电、核能)等,但轻工业等领域不发达。而四川省具有优势特色产业,轻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有些技术与俄罗斯存在差距。因此,一方面,应对四川省的优势特色产业及先进技术进行梳理,强化并推出面向国际市场的特色优势品牌。另一方面,可研究确立引进俄罗斯的先进技术,以实现技术互补和共同发展,打造川俄区域产业优势集群。 (五)树立对俄新形象 多年来,中俄经贸取得了喜人成就,但不和谐音符也时常出现,如双方的误解、欺诈等不规范行为。其中,中国人的诚信与中国商品质量等问题也屡见俄报端。现今,俄罗斯借大力开发东部地区广泛吸引外资,四川省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应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国家实施对外形象战略的框架下,发挥媒体优势,完善自身形象,重塑诚信,吸引俄罗斯的更大关注,从而有效助推川俄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六)培养对俄专业人才队伍 未来四川对俄经贸合作中,迫切需要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既懂俄语,又懂技术、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对俄科技产业化合作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实施。四川省应以川内高校如四川大学为依托,健全完善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体系,积极构建川俄高层次经贸人才培养基地,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联合建立中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邀请或引进中俄两国一流专家,为双方培养急需的领军人才。 (七)建立区域经贸合作运作平台 平台的搭建要求中俄双方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共同协调和努力,可考虑设立中国—俄罗斯区域博览会、俄罗斯联邦驻成都领事馆等平台运作机制,为各方创建良好的协商沟通渠道。首先,借助每年在成都举办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增设中俄区域合作论坛,为俄罗斯各地区商品进入中国、乃至经过中国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条件,一定程度上将促进、拓展和深化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在一定条件下,四川省可协同西部各省区向中央政府建议成立中国一俄罗斯区域合作组织等相关机构。其次,可建议设立俄罗斯联邦驻成都领事馆,争取外交部的支持,邀请俄罗斯各州市及大型企业机构选择在成都开设办事处。目前,俄罗斯联邦在北京设有大使馆,在沈阳、上海、广州、香港设有总领事馆,而在中国西部地区则未设领事机构。若邀请俄罗斯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对于深化中俄关系、加强四川与俄罗斯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加快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贸论文:试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经贸合作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中印经贸合作现实意义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不仅是亚洲地区的重要经济体,而且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为518亿美元,是2000年的17.8倍。据印度《金融快报》报道,2009年7月27日,印度商工部部长表示,由于对来自美国产品需求疲软,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旺盛,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贸易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仍保持了较为旺盛的活力。中国和印度是在此轮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之下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而这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却迥然不同。印度力图仿效中国的成功,希望在制造业领域为其日益庞大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而中国则试图仿效印度在IT、医药产业等知识含量比较高的领域取得成功。中印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印关系的新亮点,也有助于提升亚太地区应对金融风暴袭击的信心。 二、金融危机对中印经贸合作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周期的双重打压,在此情况下,中印两国虽然经济仍在增长,但增速明显下降,外部金融动荡加剧,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恶化。中印经贸合作的主要行为体是企业,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民众消费信心下降,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导致大量企业倒闭,许多企业收缩生产规模。一些已经上马的工程被迫停工,一些原先签署的协议可能作废,中印经贸合作受到冲击。例如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第一大需求国,印度是继澳大利亚、巴西之后中国的第三大铁矿石来源国,其铁矿石出口的80%销往中国,并占据其对华贸易的70%以上。经济危机使中国钢铁生产大幅下滑,尽管全球铁矿石价格已大跌,但中国企业的铁矿石需求整体萎靡,对印度铁矿石的需求也呈下降趋势,从而进一步增加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印度则求助于对中国出口的其他商品采取反倾销政策,冲击两国经贸关系。经济危机主要带来的不良影响是: (一) 印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印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印度对中国的商品准入 文秘站: 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呈上升趋势。印度虽然自诩自身增长模式是内需驱动型,一度自认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甚至认为金融危机为其提供了赶超中国的机会,因为依靠出口驱动增长的中国受到冲击较大。但现实情况是,印度并未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印度经济也遭遇卢比贬值、股市缩水、企业倒闭、资本流动性紧张等问题。 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扶持本国企业生存,印度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尤其针对中国发起了多起反倾销行动。特别是在2009年 1月23日,印度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后虽对部分产品放宽条件,但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言自明。 (二) 发展模式之争加剧 目前,国际社会上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欧盟为代表的福利资本主义、日本为代表的发展型国家资本主义及新兴国家的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欧日经济问题较多,其发展模式已偏向美国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美国模式”即“华盛顿共识”,其宗旨是强调市场自由原则,主张政府角色最小化,完全的自由化、市场化。“中国模式”特指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主动创新、大胆实践,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的和平发展的一整套思路、经验和理论。中国模式强调务实,反对意识形态为纲;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强调统筹政府和市场两个大局。“印度模式”与中国不同,其基本思路是在民主体制下推进经济的自由化,逐步放松传统的政府管制,鼓励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金融危机下中印经贸合作的对策 (一)挖掘经济互补性,深化经贸合作 与“安全困境”相比,经济领域的共赢机会更多。中印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互补性强。中国劳动力效率高,印度资本效率高,两者结合将产生“经济增效”作用。未来双方可着重加强以下领域的合作。一是商品结构的互补。从商品构成看,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仍以原材料或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中国出口的商品更加多样化,且附加值较高,如重型机械。由于双方经济的整体发展模式及具体产业发展层次存在差异,这种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可以持续下去。二是相同产业内的互补。两国在相似部门如化学药品、机械设备及纺织业等领域开展产业内贸易也完全有可能。两国可结合自己的发展特色,不断提高各自在相似产品价值链的不同层面上的比较优势,不断扩大同一产业内的互补性。例如,中印在纺织品出口领域的竞争使中国企业从印度进口纺织原料,而自己生产和出口服装。这样,两国通过纺织业内部贸易得以将竞争转化为合作的新机遇。三是IT服务领域的互补。印度软件发达,中国硬件发达,两国在IT领域建立合资企业有相当广阔的前景。 (二)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强相互投资合作 印度对中国始终抱有戒心,在诸多“敏感”领域对中资企业投资设限。金融危机发生后,印度为疏缓严重的资本流动性紧张问题,放宽部分领域的外资进入限制,并鼓励企业海外融资。2008年10月,印度证券管理委员会宣布解除对外资最高40%的投资限额规定,以“挽留”正迅速流出的国外资金。 2009年2月,印度政府表示将放宽外国资本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凡是印度资本占 50%以上的合资企业所建新的企业一律被看做印度企业。按照原来的法规,凡有外资加入的印度企业建立的新企业仍被看做合资企业。按照新规定,所有印度资本占多数的新建企业将不受到政府关于外资对不同行业投资比例的限制。印度政府的上述举措无疑为中国企业进军印度提供了机遇,经济上相互依存度的提升势必可作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器。另外,两国大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较以前大为提升,并加快“走出去”步伐。印度私企实力雄厚,在经济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仅塔塔和安巴尼两家家族企业的销售额就占印度GDP约5%。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可凭借雄厚财力,通过注资、并购和直接投资等方式,加快进军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危机下,许多西方大 公司资产缩水,甚至面临破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之前大幅下挫,为中印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经贸论文:电子商务——外经贸系统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解晨光 摘要:本文概述了外经贸系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然后着重对我国外经贸系统的电子商务环境进行了分析,最后,简要提出了建设外经贸系统电子商务的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外经贸、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1997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商会的权威定义为: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贸易活动的电子化。简言之就是网上做生意。目前,国际网络商业交易额正以几何级数增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全球经济的一次革命。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使世界市场变得进一步融合,促进了世界商品和服务的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中国“入世”,可以从根本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贸合作,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扩大进出口,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入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经济发展又促使我们必须加紧发展电子商务。加入WTO后的中国,在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方面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对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子商务,既带来发展的机遇,又面临世界同行的挑战,但从世界领域来看,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中国加入WTO将打开国外直接在INTERNET方面投资的大门。根据中美双边WTO协议,国外服务提供者将能够涉及到INTERNET服务的所有方面。在经过同意的情况下,外方可以在合资企业中保持30%的股份,一年以后可达49%二年后达50%。中国同意按照竞争管理原则承担WTO文件中规定的所有义务。其次WTO将会使中国的法律制度增加透明度。服务贸易总协议(GATS)要求政府出版所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迅速或至少按年度地将新法律法规或方针告知服务贸易理事会。第三,中国将与WTO成员国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能与全球贸易伙伴互相影响,以便对电子商务形成一种统一的方法。 从1993年起,欧共体的贸易方式已正式大量使用EDI方式;1999年,欧洲15国又开通了国际电子商务网。在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国际、国内贸易中,EDI电子数据交换已成为贸易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1997年3月亚太经合组织40国在日内瓦签署了《信息技术协议》。1997年7月美国政府批准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1999年1月1日美国政府采购全部采用电子商务方式。 外经贸部刘山在副部长在1999年初全国外贸工作会议上指出:“2000年,世界电子商务方式交易额可达3000亿美元,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经济实力较量的重头戏。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个大趋势,不能及时调整对策,我们将被开除国际贸易的球籍。” 外贸行业远领先于其他领域的企业,原因可能是因为出口企业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对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趋势的感受和认同相对来说是靠前的。调查也显示出口企业计算机的普及率、触网率都较高,对互联网的认识较有深度,对互联网的使用较为广泛,对互联网信息的需求很强烈。 从目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现状来看,国内出口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途径有两种渠道:一是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因其有着良好的商誉,加之本身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使之能够较容易地把其原有的整个供应链移植到互联网上,并向其他公司包括中小企业开放它的这一渠道;二是新兴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较为便捷的选择。对中国来说,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跨国企业,所以国际贸易方面的电子商务平台更多是将是新创的电子商务网站。事实上,这些新兴网站在目前和今后对外贸易电子商务方面已经和将要承担起十分重要的角色。经过有关媒体调查表明,42.6%的企业目前已是相关电子商务网站的会员,27.3%的企业正考虑在有关网站注册,另外有30.1%的企业目前还无此打算。在所注册的网站中,40.2%的企业是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注册,29.8%的企业是亚洲资源的会员,23.6%的企业在中国出口商品网注册,21.5%的企业选择美商网注册,15.4%的企业在阿里巴巴注册。 国内对外贸易电子商务要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有效结合起来。在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电子商务 ! 2、 在企业战略上要把市场运作与传统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中国目前的出口体制基本还是处于一种管制状态下,电子商务网站必须有效利用好传统体制资源,并且在市场运作上要不断创新。 3、 在网站建设上把商务与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国内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网站一定要在完善电子贸易功能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网站信息内容建设,这样才能增强网站的吸引力,从而拓展商机。 4、 注意把技术与经营有效结合起来。电子商务企业不能忽略作为自己经营基础的技术研发与进步。真正成功的网站必须至少在初期阶段把相当大的一部分资源向网络技术创新方面倾斜。 5、 注意把人才的使用与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有效地发现、使用和培养人才决定了企业现实和长远的竞争能力。关键是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抓紧培养既懂外贸又了解网络的复合型人才。 机遇与挑战并存,外经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好处很多,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字——“两增三减”,即“增加贸易机会,增强客户服务,减少库存,减少产品周转时期,减少经营管理费用。”外经贸企业将是国内最先进的开展企业与企业方式电子商务的企业,主要因为: 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正逐步普及电子商务,如不能利用电子商务,就可能失去贸易机会。具了解,上海、广州等地部分优秀的外经贸企业已迫切地需要利用电子商务增加贸易机会,减少成本,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外经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基础条件好。外经贸企业员工授 教育程度高,外语水平好,而且已普遍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企业管理。 3、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采用信用证方式,货物交付方式仍然会采用比较传统的运输方式。我国不发达的网上支付、货物配送系统并不构成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的障碍。 经贸论文:中俄文化差异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摘要:当今世界,日趋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或制约,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也会给两国间的经贸、政治往来等带来影响。中俄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进入2012年,两国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迈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车道。研究中俄文化差异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可以规避在两国经贸合作中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促进两国在人文等更多领域的合作,进而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文化;经贸 当今世界,日趋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态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发现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文化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因素对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产生着促进或制约的效应。这样的促进或抑制效应,同时作用于国家间的政治、经贸往来。 所谓文化为一种复合体,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法律道德、宗教信仰、一个地区或民族所具有的整个价值体系,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中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因此,不同的民族在历史沿革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导致各国家各民族间语言沟通、宗教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风土民俗等等形成差异。 中俄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长久以来文化因素在中俄经贸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12年,随着俄罗斯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俄两国都已经迈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车道,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本文从文化因素的一个切入点即中俄文化差异人手,分析其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并对如何解决文化差异给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意见建议。 一、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现状 (一)两国经贸合作处于史上最好时期 1 21世纪以来中俄经贸合作成效显着 中俄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其间历经数次贸易的中断或不畅。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大形势的发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密切,两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往来也频繁起来。2000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0亿美元,此后逐年增长(见图1)。这得益于中俄之间政治友好,得益于两国间交往、交流频繁带来的互信。2004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与时任俄总理弗拉德科夫签署了《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双方均认为,中俄经贸合作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双边贸易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并作出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并超过600亿元的预想。2006年,国家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中再次表明,要实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元至800亿美元的计划。 近20年来,中俄贸易额扩大了12倍,2011年已达到835亿美元,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不仅如此,进入21世纪,中俄两国互相举办了对方国家的“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来加强交流与了解,中俄关系进入史上最好时期,中俄经贸合作也因此广被看好。2012年这一美好前景再次被印证。4月,国务院副总理访俄期间表示,力争中俄贸易额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成为中俄两国达成的共识。[论文网] 2 中俄展开多领域合作 回顾中俄经贸史可以看到,中俄经贸合作领域十分广阔。除食品、机械、电子、钢铁、化工业和矿业、轻工业、林业、航空航天等传统合作领域外,还扩展到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领域,尤其在煤炭领域的合作近年达到60亿吨左右,未来俄罗斯将成为中国进口煤炭最主要的供应国。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电力资源也在借地缘优势输入我国。此外,物流、金融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建筑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在中俄两国间展开。 在国际大背景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日益密切,加强了两国经贸领域更广泛的合作,多领域合作必然成为中俄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 3 双边贸易纳入世贸组织的统一轨道,更利于未来的合作 2012年8月,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首先,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会更开放。俄罗斯总体关税水平将从2011年的10%降至7.8%。其中,农产品总体关税水平将从2011年的13.2%降至10.8%,工业制成品总体关税将从9.5%降至7.3%。约1/3的商品从加入世贸组织之日起下调进出口关税,1/4的税目将在三年内调整到位。关税水平下降,有利于中国工农业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 其次,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会取消进出口与国境铁路运输费等的区别定价;跨国企业合作规则也将被纳入统一的框架中,中俄双边合作将更规范,这也会带动中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 此外,俄海关管理制度在世贸组织规则约束下也会更加规范,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也会逐渐完善,中俄经贸合作未来会更有序、更良性、更健康。 (二)两国贸易繁荣背后仍存在不足之处 尽管近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文化差异等等问题导致双方经贸合作水平并未充分体现出两个大国的经济实力。 1 中俄贸易相比中国和其他经济合作体并不突出 2011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35亿美元,这个数据可谓喜忧参半,喜是这开创了中俄经贸合作史上贸易额的新高,忧是中俄贸易额相比中国和其他经济合作体而言并不突出。中俄虽然政治友好,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但双边贸易额与中日、中韩等国相去甚远。中国商务部官网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美、中日、中韩贸易额分别为4467亿美元、3449亿美元和2139亿美元,而中俄贸易额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相较于中俄两个大国间的友好 往来,经贸的合作成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 不仅如此,2011年,俄罗斯才刚刚超越新加坡、荷兰和印度,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而此前2000年到2011年间,中荷贸易总额分别为79.2亿、87.3亿、106.8亿、154.4亿、214.9亿、288.2亿、345.1亿、463.4亿、512.1亿、418亿、561.8亿、681.5亿美元,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额仅与中荷贸易额相当。 2 中俄贸易合作还存在很多障碍 中俄贸易的水平不高,是中俄经贸合作领域还存在着诸多障碍最直接的体现。中俄两国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在所难免,双边经贸合作过程中时常出现漏洞,例如“灰色清关”,严重影响了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利益,也导致多年来两国经贸合作的不畅。 在2012年前,俄罗斯一直没有加入世贸组织,而中国早已加入,这就导致贸易上的不平衡。双方时常无法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经贸往来。这也使中国的很多产品无法进入俄罗斯市场。 文化上的差异也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不可忽视的障碍。中俄两国虽为邻国却分属东西方两个文明体系,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文化导致道德差异、观念差异、语言差异等等文化差异的存在,进而在中俄经贸往来中出现很多误读与误解。如因文化差异导致中俄跨国企业在对方国经营的难以维系。跨国公司中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投资人、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由于文化差异而不断产生各类摩擦和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决定企业生死命运的力量。文化差异导致中俄双方在经贸谈判中对谈判目标、谈判方式等有不同的看法,这会直接影响谈判的最终结果,进而影响经贸合作的顺利发展。 此外,法律的不完善、贸易产品的质量和信誉问题,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中俄经贸合作顺利进行。 二、中俄文化差异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文化差异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产业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与众不同的历史沿革,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中俄两国在长期的经贸合作中,不仅相互向对方国输出自己的产品,也将自己国家的文化输入对方国。经贸行为过程中,产品输出、商务谈判、跨国经营等环节都融入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可以说,在中俄两国经贸合作过程中,因为两国文化的差异性,经贸行为本身也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 2 促进了多领域的经贸往来 中俄间的文化差异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两国文化的互补性,而文化互补是国家间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等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以中俄之间的旅游业为例。无论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服务都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因而中俄两国的旅游资源也存在着差异,存在独特性、互补性。正是一个国家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独特性吸引着对方国游客不远万里而来。 3 文化差异带来新的消费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文化渗透与冲突逐渐加强。各国文化在相互渗透和融合中给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带来强烈冲击,而以商品为媒介的文化传递不仅满足了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更开发了新的和更多的文化需求。中国具有轻工业、食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应该借此在中俄经贸合作过程中寻找新的商机。如将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的“冰哥雪妹”做成套娃画面,以类似融合了中俄文化差异的产品来带动俄罗斯人的消费需求。 (二)消极影响 1 观念差异阻碍中俄两国经贸合作 中国人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庸、务实、利他、平和的观念,而俄罗斯人坚持个人主义,利己、极端。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每一个个体的人身上,而经贸活动最终也是由个体的人来完成,文化差异带来文化冲突,时常导致经贸合作中出现不愉快的情况。尤其在中国人赴俄经商问题上,俄罗斯人依照传统观念将其一概称为“中国威胁”,这样的偏见长期存在于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心中,无法令我们理解,也使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吸引中国的人力、物力时顾虑重重,进而阻碍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2 思维方式与语言障碍导致两国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出现偏差 思维方式与语言差异问题一直是中俄经贸合作中难以规避的障碍之一。这最直接地体现于商务谈判中。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即注重事物整体性、关联性,注重总体性原则,总是在总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再去谈具体条款和细节。俄罗斯人属分析性思维方式,非常注重实证与分析,通过归纳、演绎推导,强调合同的细节问题而缺乏总体原则。这样时常导致谈判陷入僵局。而思维方式、语言、法制观念甚至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还会带来对对方国法律的认知出现误读。不必要的误解与认知上的偏差,时常使中国人在俄罗斯处于窘境。如“灰色清关”事件,它是俄罗斯市场机制不健全的体现,但也反映了两国人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同,表明在中俄经贸合作领域极缺懂俄语、懂俄罗斯法律的人才。 三、中俄经贸合作中如何应对文化差异 (一)接受文化差异,多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1 政府应加大促进中俄文化交流的力度,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从近年来中俄的政治往来可以看到,双方都为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最大努力。化解文化差异最为直接的办法莫过于认识到差异的存在,了解对方的文化。近年来,中俄高层领导频繁互访是促成两国文化交流的最好时机,中俄“国家年”、“语言年”和“旅游年”的成功举办在两国文化交流方面也卓有成效。鉴于此,我国还应该利用中俄互办“旅游年”来增加相互往来的机会,以加强文化交流。此外,在俄罗斯已经有12所孔子学院,这是俄罗斯人了解中国文化最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加强孔子学院的建设,为两国语言文化交流创造条件,增进俄罗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还应该鼓励民间文化团体互访,并设立常设机构助推中俄文化的交流。 2 鼓励民间以留学、旅游、考察、经商等方式了解对方国文化 赴对方国留学、旅游、考察、经商一直是了解对方国文化的一种具体方式。中国学生赴俄罗斯留学的人数并没有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那样多。在旅游方面,受到地缘因素等的影响,俄罗斯人来中国旅游的目的地多集中在东北三省、北京等地。而中国人赴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希腊等地旅游的人数都要多于去俄罗斯旅游的人数。因此,具备地缘优势的省份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与俄罗斯合作,在赴俄留学、旅游、考察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推出吸引人眼球的亮点,让更多的人关注俄罗斯文化、了解俄罗斯。 3 建设相关的官网,为想了解俄罗斯文化的人搭建网络平台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这句话依然适用,不同的是,这句话不再用来形容秀才的知识如何渊博,而是告诉我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你想知道的一切。中俄两国一直是国际关注 的焦点,俄罗斯的新闻、消息也屡见于中国的网络媒体之上。 在国内,有关俄罗斯的网站发展可谓良莠不齐,这类网站多集中在北京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心,或在有地缘优势的省份,但一些过于专业的网站因为受众太少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无法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鉴于此,我们应该整合国内已有的与俄罗斯相关的网站资源,建立具有门户性质的综合性网站,以满足人们了解俄罗斯文化、加强对俄经贸的需要。 (二)多渠道培养相关人才 在商务领域、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参与中俄经贸合作的人应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俄罗斯语言的人才。在有地缘优势的省份的高校内应开设更多有关俄罗斯的课程。同时将俄语专业的课程开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培养更多懂俄语并且了解俄罗斯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除了研究俄罗斯问题的科研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外,就是住在边境市县的人也并不怎么了解俄罗斯,更别说了解俄罗斯文化了。建议有条件的省市可以定期举办俄罗斯问题论坛、讲座以加深人们对俄罗斯的了解,弥补文化差异给两国间带来的误读。在边境市县可定期举办中俄联谊会、文化展等来营造相互了解的氛围。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寻找文化差异带来的新商机 1 以文化差异为契机,培养新的市场需求 中俄毗邻,有着几百年的邦交史和经贸史,对对方国的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且随着近几年两国间的友好互动更加深了彼此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以文化差异为契机,寻找新的市场需求便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例如,可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上下工夫,带来贸易往来与文化互通双赢。在旅游开放方面,尤其是边境省市,应该借中俄“旅游年”之机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开辟一些以了解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吸引俄罗斯游客来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中国人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去了解俄罗斯文化。 2 以文化差异为契机,创造新奇特的产品 中国人从来不缺少对新奇特产品的创造灵感,中俄文化差异性也早被人们熟知,我们如果一味地迁就对方国,总是以生产制造符合对方国品味的产品有时候可能会给人留下没有新意的印象。我们可以利用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同时适当渗透中国文化,将双方差异性文化相结合定会增加产品的新奇特性,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经贸论文:试析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文章引入全过程管理思想,采用过程方法,将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活动划分为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过程,并围绕这三个过程就如何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全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 高职经贸类专业 全过程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指要向用户提供好的产品或服务,就要从市场研究开始,直至将产品提供用户使用为止的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过程方法则是iso9000∶2000族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恰当地识别和划分过程是过程管理的基础,而过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任何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看做是一个过程。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是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前的必经阶段。顶岗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具有产学结合性、社会现场性、基地分散性等特征,这又决定了其过程管理对效果取得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思想,采用过程方法,细化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对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深化高职经贸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开展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过程:准备过程、实施过程与评价过程。 一、准备过程 准备过程是顶岗实习活动的起点,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这一过程环节多、时间长、牵涉面广、决策要求高,主要包括制定专业技能标准、编写《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建设顶岗实习基地等。 1.制定专业技能标准。专业技能标准是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反映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追求,也预示着高职顶岗实习的行为方向及其结果。因此,科学、准确地制定专业技能标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目前,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存在两类专业技能标准:一类是由政府机构设定的,适用于全国或某一区域同类院校或同类专业;另一类是由各学校或者校内某系、某专业自行制定的,只适用于本校、本系或本专业。 对我国高职经贸类专业而言,可供采用的政府机构设定的专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还较为缺失。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自己的专业技能标准时又过于随便,调查研究不深入,使制定出来的专业技能标准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存在困难。在这一环节上,各高职院校的经贸类专业应在学院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弄清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以及测评的标准。然后与企业一线人员一起制定内涵界定准确、易于衡量的专业技能标准。教务处应对专业技能标准制定的整个过程进行督查,并组织企业相关现场专家对专业技能标准进行认真审核,以确保专业技能标准的质量。 2.编写《大纲》。《大纲》是编制《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和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和进行顶岗实习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制定科学、规范、完整的《大纲》是规范顶岗实习的基础。由于顶岗实习环节的规范性较差,《大纲》编写的难度较大,再加之受传统的重理论教学、轻顶岗实习思想的影响,高职经贸类专业《大纲》的编写工作很不规范,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制定独立的《大纲》。 为规范管理,高职院校应由教务处统一规定《大纲》编写的原则、内容与格式,并由教务处对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统一收审论证、统一管理和印发。一般来说,《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性质、目的、任务与要求,实习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办法与成绩评定标准,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等。 3.制定《计划》。《计划》是按照《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条件而制定的实习教学的具体执行程序。 制定《计划》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核心所在。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部分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是纯粹的“放羊式”模式:由学生自己于第五学期结束后寻找顶岗实习企业,学校不对学生进行任何管理,从而使得顶岗实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各高职院校教务处要对各专业的《计划》制定过程加以规范管理,要求经贸类专业制定《计划》,并通过对过程资料的检查来加强对这一过程的监管。《计划》一般应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单位、实习时间、方式与地点、实习日程安排等。 4.编写《手册》。《手册》是规范毕业生顶岗实习行为的指导性文件,是学生实习期间的必备资料,能帮助实习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实习规章制度,记录学生的实习状况。 为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各专业应编写《手册》,明确学校的《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置程序》《学生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协议书》《学生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推荐实习(就业)登记表》、顶岗实习期间月度工作总结、《学生实习鉴定表》“职场宝典”等内容,并发放到实习学生手中,便于学生实习。实习期满,学生须将《手册》交辅导员,教务处则应加强对《手册》的检查,以推动顶岗实习工作走向正规化。 5.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完善、稳定的校内外顶岗实习基地,是做好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必备条件。在基地的选择上,应考虑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分散性的特点,同一班级学生的实习要相对集中,原则上选择在同一城市进行,以3~5个实习点为宜。 对于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目前各高职院校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成立实训部,对学院顶岗实习基地进行统一管理;二是由各系部自己负责管理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我们认为,毕业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以学院实训部或就业办为主,由实训部或就业办根据各专业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对全院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统筹开发、统一管理,提高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效益。 二、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训练过程,并对学生实习训练过程加以指导,以达成顶岗实习预期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应该强调的是实习指导教师的自我管理及其对学生顶岗实习训练的指导、管理与控制,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只能起辅助作用,不宜过度强调和过频实施。 1.选择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水平的高低以及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是决定顶岗实习过程效果的主导因素。 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没有实习指导教师的认定标准,其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往往是由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担任,其中,许多教师和辅导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操作技能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为切实保障顶岗实习的质量,学院应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的相关办法,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认定、职责、聘任、管理与考核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由系(部)负责根据管理办法尽快建立起一支符合任职资格的以企业一线专家为主的专、兼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负责督查,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指导人员坚决不允许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2.对顶岗实习的组织、引导、督促与指导。这一环节是整个顶岗实习活动的主体,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顶岗实习质量的高低。这一环节具体又包括如下几个阶段:(1)组织教学。任何类型的实践训练,都必须做好组织教学工作。组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都做好实践训练的准备。具体做法是: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表,向学生分配实习任务,并检查实习所需的各种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等。(2)入门指导。这一阶段,实习指导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清楚顶岗实习的目的;其次是要讲清楚顶岗实习中技能操作的相关知识、操作要领、操作步骤及安全事项,引导学生认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是要有预见性,讲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处理,让学生心中有数,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处理,不会手忙脚乱。考虑到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具有社会现场性的特点,因此要特别强调安全管理,包括生活上、操作上和与顾客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3)巡回指导。在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的各种技能操作作全面、细致的督查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这是顶岗实习的中心环节,所用时间较长,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督促学生严格按具体操作程序开展工作,即使最简单的步骤,也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一丝不苟地操作,而不只是简单地追求结果。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作个别指导。(4)实践训练总结。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岗位工作结束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都要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效果作出点评,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在实习中掌握的操作技能,分析操作效果,找出消除缺点的办法。 3.提交实习作品和顶岗实习报告。在这一环节中,应该要求每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要在实习结束后,向实习指导教师提交其实习作品(或其通过实习所取得成果的证据)和一份顶岗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个人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所取得的主要收获、对今后搞好顶岗实习的意见与建议等方面内容),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和效果评价的依据之一。 4.指导教师总结。这是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在完成顶岗实习过程后,从教学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等方面对顶岗实习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而且对顶岗实习过程各个环节的改进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是顶岗实习过程的最后一环,是由相关部门对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顶岗实习的效果作出评定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对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 对顶岗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不仅可以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均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而且可以了解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有利于今后的提高。评价工作应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1.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的过程。学生的实习成绩是对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最终反映,也是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实习成绩评定是整个顶岗实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 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在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活动中,学生的实习成绩往往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凭印象直接给出的,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由实习指导教师直接给出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作为顶岗实习效果衡量标准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并能将之作为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学生实习成绩最好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实习态度。顶岗实习要用企业的要求来要求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因此,这部分成绩可占实践总成绩的30%左右,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出勤情况、实践训练的表现评分,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根据实习指导教师记录的出勤表、教学日志以及学生填写的《手册》进行抽检。(2)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因此,这部分成绩应占实成绩的60%以上。这部分成绩评定应实施指导与评定分离,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材料和实习作品(或成果)作出评定。必要时,直接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评定。(3)实结。这部分成绩占实成绩的10%左右。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所交实结的质量进行评定。 2.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评价。(1)过程评价。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检查各种顶岗实习档案,对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过程的规范性进行评价。在这一环节中,应由教务处对顶岗实习档案材料的形成进行规范。要求在顶岗实习开始前,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制定《计划》;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填写考勤表与《顶岗实习日志》,学生必须填写《手册》,顶岗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必须填写实习指导总结,学生必须提交实习作品、顶岗实结和《手册》。最后,由教务处和督导处对顶岗实习档案进行检查,从而促进顶岗实习活动各环节的实施,对提高顶岗实习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效果评价。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和对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测定,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 一般来说,应该在实习指导过程结束后,由教务处在一个星期内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学生的实习成绩一起作为实习指导效果的评定依据。 经贸论文: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应对 摘要:在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实践后,目前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已呈现式微之势。作为相对更适合实行双语教学的国际经贸专业,其双语教学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分析了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在教学师资水平、学生外语素质及参与主动性、双语教材以及双语教学管理与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经贸专业;问题;对策 作为教育部于2001年要求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的六个专业之一,国际经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已为各界所认识。随着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国对外经贸领域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以及国际经济贸易业务规范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中国高等教育也需要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在此态势下,国际经贸专业由于其专业特性,通过教学改革实行双语教学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双语教学在中国仍属于新生事物。虽已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实践,但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制约,近几年来,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正呈逐渐萎缩之势[1]。在此大背景下,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也不能独善其身,其推行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教学质量亟须提高。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双语教学的实际体会和观察认识,分析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对促进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有所裨益。 一、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因素,一般可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两类。前者指社会文化环境与社会性质、国家双语制度、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校的性质与规模、学生的家庭背景等;后者则包括师资水平、学生外语水平、教学方法、教材、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等[2]。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背景下,与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类似,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更突出地表现在后一类因素方面。 1.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当前,国际经贸专业师资队伍一般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为主,并正迅速补充以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这样一支教学队伍在常规汉语授课方面已相当胜任,并具备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的空间。但双语教学目的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顺畅地运用外语将课程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重点内容等讲授清楚,并通过与学生的现场互动了解其掌握理解情况。这对教师的外语口语、听力以及知识表达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在国外系统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其外语能力不全面,语法知识不系统,外语发音不标准,知识内容表达不规范,在授课中难以使用外语与学生做有效沟通,完成双语教学任务显得相当吃力。 2.学生外语素质及参与主动性需要加强。学生的认可和积极参与,是双语教学能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之一,而这又是以学生的外语水平及学习主动性为条件的。较之其他专业,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外语基础应相对较好。然而笔者的直接感受是,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该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似亦呈下降之势,且良莠不齐现象明显。同时,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大多数学生仍只是被动地听课、接受教师提问和参加考试,缺乏主动性及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笔者曾就《世界经济》双语课程对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关于双语课程教学过程的侧重点所在,仅有少数同学选择“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沉默且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好多唱“独角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缺乏适用的双语课程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基本工具。没有一套好的、难度适中的教材,双语教学的开展不啻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要求,高校双语教学要使用原版教材。目前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教师获取原版外文教材的信息渠道较为狭窄,常常难以做出恰当选择;二是在结构及内容上,原版教材与其对应的中文教材往往不相匹配;三是原版教材价格一般较高,学生缺乏购买积极性;四是原版国际经贸教材通常部头较大,其中专业词汇较多,知识涉及面广泛,对高校师生都存在一定难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在授课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又要如期完成教学计划,结果难免顾此失彼,也降低了原版教材的利用率。 4.教学支持条件尚显不足。据调查,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缺乏相应的配套支持机制,如双语教师培养机制、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教学研究机制等,从而使教师的双语教学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推进[3]。由于多数国际经贸专业课程所体现出的宏观性和发展性,要求教师在培养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较高的听说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及时了解国际经贸理论及现实动态,部分课程还要求教师深入对外经贸实际工作部门,了解其业务流程。这些都要求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目前各高校普遍重科研而轻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在双语课程方面的付出未必会使其获得期望的回报。此外,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如图书资料、数据库、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也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二、推进国际经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当前制约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虽然它们错综复杂且相互影响,但仍属可控因素。通过实施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对策,将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的不利影响,推进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1.培养与引进合格的双语教学师资。为提高双语师资水平,应实行培养和引进“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在高校现行体制之下,要使双语教学持续系统地开展下去,教学主力只能是在职教师。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其从事的是外语教学而非双语教学;聘请对外经贸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或他校教师,也仅能起点缀或过渡之用。因此,除在职教师需主动设法提高自身双语教学水平外,高校也要创造条件对现有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技能培训,包括选送优秀人员赴国外对口高校接受培训。此外,当前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已学成归国,高校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有条件从中选拔出专业知识理论水平高、外语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强并且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现有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中去。 2.提高学生双语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应继续强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使学生切实提高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后续双语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程度不够的问题,教师除要抓好其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外,还可采用研讨式、启发式及辩论式等生动活泼的创造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4]。双语教学还须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教师应根据班级内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情况,确定授课内容中的适当外文占比。应该指出的是,鉴于课程成绩在学生参与评优、保研以及毕业求职等方面的作用,教师需对双语课程考试方式以及外文试题的占比、难度、涉及面等进行综合权衡,以使考试成绩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开发出适用的双语课程教材。鉴于高校的现实状况,笔者以为目前双语教材建设的一种较好方法是,由国内知名高校的资深学者在选择高质量国外原版教材后,参照对应的中文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对原版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进行精选和改编,并在添加注释、名词解释、练习题、小结等内容后汇编成教材。以笔者负责的《世界经济》双语课程为例,由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当代世界经济》教材包括中文版及英文版各一本,其在内容上完全对应且篇幅适中,很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当然,广义的教材不仅包括教科书本身,还包括ppt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材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定教材后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制作形式生动的教学课件以及从有关外文网站上选用材料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相关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情况等告知学生,充分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4.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管理和支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得到教学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大力配合支持。教学管理部门作为双语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一方面要设置双语课程准入门槛,实施教师授课资格制度,设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将双语教学及其授课质量同教师的业绩指标和待遇挂钩,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同时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保障。要尊重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材选用、考试方式、学生成绩判定等方面给予教师必要的自主权,避免凡事搞“一刀切”。此外,教学管理部门还应会同学校其他有关机构,为教师参与国内外进修、异地参加教学研讨会及教学观摩、发表教改论文和出版双语教材等,提供相关信息、机遇以及必要的财力支持。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双语教学既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前,囿于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整体上并不顺利。在“全面地用英语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这才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5] 这种“规范的”双语教学难以一步到位的状况下,推行双语教学还需要管理者、研究者以及任课教师去不断总结和探索。国际经贸专业由于其更适于实行双语教学的内在特性,在探索和推行双语教学方面责无旁贷。本文结合笔者作为一线任课教师的实践与体会,分析了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不足之处期望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经贸论文:试析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研究 [论文摘要]文章对湖南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有实现途径进行了梳理,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扩展就业服务职能以向在校学生提供兼职服务、加强与历届毕业生的联系等促进校企合作的对策,对当前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 经贸类专业 高职 途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所有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者所认识,有关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以及缺乏长远合作机制等原因,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本质上还是一种“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较少。特别是由于经贸类专业毕业生具有的就业流动性较强、容易掌握企业客户与渠道等方面核心资源等特点,客观上造成企业不愿意为他们提供顶岗实习等实践机会,再加上高职经贸类人才培养所具有的专业化、大批量特点与企业对经贸类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小批量特点之间存在的矛盾,使得经贸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难度更大,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更少。可以说,校企合作实现途径的开发,已成为困扰经贸类各专业教师的一大难题,成为制约高职经贸类专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就高职经贸类专业拓展“校企合作”途径作一论述。 一、湖南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有实现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途径,是指路径,即如何到达目的地。因此,本文所指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是指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要如何才能实现校企合作,而不涉及校企合作的具体方式方法。通过本课题组的广泛调研,目前湖南省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实现途径有如下几条。 1.以行业主管部门为纽带,实现校企合作。湖南现共有行业主管高职院校30所,接近高职院校总数的50%,而在这些行业主管的高职院校中,开设了一个以上经贸类专业的有27所,占总数的90%。由于这些行业主管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行业举办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不错的中专或职工大学升格或转制而来,计划经济时期多年的行业办学经历,使它们与行业内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有着较好的校企合作经验和基础。正因如此,以行业为依托,以行业主管部门为纽带,成为当前高职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行业主管部门早已不再对行业内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其在促使高职院校与行业内企业保持不同程度的技术交流、协作研究、员工培训、教师挂职等业务往来关系,促进行业内校企合作的实现方面的作用已大不如前,且其影响力有日渐减小的趋势。同时,随着高职院校的大规模发展,许多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的行业色彩日渐淡化,服务行业的针对性有所减弱,也使学院与行业内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2.以学院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的私人关系为纽带,实现校企合作。由于各方面原因,在当前校企合作途径开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出于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示范院校与精品专业等项目建设的需要,动员学院教职员工利用自己与企业相关人员的私人关系来寻求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特别是对于经贸类专业而言,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贸类工作人员相比技术等类工作人员更注重社会人际关系的营造,社会交往较广泛;另一方面,与理工等类专业的教师相比,经贸类专业教师的市场意识相对较强。因此,高职经贸类专业的专任教师往往与企业相关人员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他们也因此而成为当前高职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维系校企合作的主要力量,有效地推动了湖南经贸类专业前期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靠感情和人脉关系而实现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很脆弱的,无法形成校企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没有就动用专任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的私人关系这一特定个人资源建立相关的激励与补偿机制,很多专任教师为校企合作的实现而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使专任教师利用个人资源实现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也使这一桥梁的作用受到削弱。 3.与中介公司合作,实现校企合作。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不断推进,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敏锐地意识到以一所学校面对多家企业、一家企业面对多所学校共同合作的“多对多”的校企合作形式,将有利于化解经贸类人才培养所具有的专业化、大批量特点与企业对经贸类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小批量特点之间的矛盾,更符合经贸类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规律,更有利于学院和企业双方的发展。同时,鉴于他们掌握着丰富的企业信息资源,在促进“多对多”的校企合作关系方面具有其他企业(组织)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当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承担起为企业引进经贸类人才和为高职毕业生联系顶岗实习企业的职责,与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按企业人才需求共同对专业进行改造,并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签订输送学生顶岗实习的合作协议。由于在这种校企合作方式中,企业通过与中介公司合作,可为自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并可降低在使用顶岗实习学生中的管理成本及风险成本;而高职院校则由于中介公司的存在,降低了校企合作中的运作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从而使这种方式为企业和高职院校所接受,迅速成为当前湖南高职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另一主要途径。但是,在这种校企合作方式中,作为中介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为了补偿其投入并获取一定利润,通常要从高职院校(学生)一方收取一定的所谓专业改造与顶岗实习安排费用(一般为生均三千元左右),这笔费用的支付,无疑加大了高职经贸类专业学生的经济负担。 4.以校办企业为平台,实现校企合作。校办企业是指由学校作为投资人投资发展起来的企业组织。自20世纪80年代,许多高等院校开始兴办和直接经营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促进了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以及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校办企业在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独特作用首先引起了一些以理工类为主的高职院校的重视,部分院校以自己的优势专业为依托,通过独资、股份制合作等多种方式创办了相关企业。在这些院校及专业的示范与带领下,近年来,湖南科技职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也以经贸类专业为依托,开办了校内超市、校办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并利用这些经济实体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从而使校办企业成为湖南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又一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湖南高职院校办学资金本就极其紧张,能够用于兴办校办企业的资金极其有限,使得高职院校的校办企业规模一般都很小,而各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的招生规模都较大,因此校办企业所能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量相对于满足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巨大需求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而且,校办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运营难以规范、资产监管难以到位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校办企业本身的健康和持续发展,甚至给高职院校的稳定和安全运行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学校办企业这一模式本身就值得反思。 二、完善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途径的对策 1.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是实现经贸类专业校企长期合作的关键。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体,盈利性是其本质特征,是否能赢利是其是否参与任何项目包括校企合作的根本因素。因此,推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关键在于能否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需求,让企业从校企合作中享受到实惠,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需要安排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兼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场地、设备,支付实习生工资费用等,使企业的劳动成本大幅增加;而由于高职经贸类专业服务企业的能力较低,经贸类专业人才就业的流动性较强,企业很难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直接经济利益,也很难通过优先录用毕业生而获取间接收益。这可以说是目前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反应冷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校企合作难以开展的关键瓶颈。为克服这一瓶颈,我们认为关键是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降低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目前,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均将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实行的是“放羊式”的管理,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只要于毕业前能交回实习证明(或就业证明),就给予学生“毕业实习”课程的学分,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实际上是将第6学期作为寻找就业单位的时间,学生的学业并没有按专业教学计划完成。而极少部分通过校企合作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则以提前就业的学生为参照,对顶岗期间的工资待遇提出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乃至政府相关部门也因要“防止学生成为顶岗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而对学生的要求给予支持,从而使企业不得不放弃接收顶岗实习生的打算。其实,企业接收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不但不能减少原有正式员工的数量以减少用工成本,反而需要派出大量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使企业的协调和管理成本增加。而对于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来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应是其完成学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不应考虑取得与从事同等岗位工作的工作人员同等报酬,而且还应当为完成学业支付一定的成本(即学费)。因此,降低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是非常合理的,高职院校所应做的应该是切实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和考核,既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以协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又要积极与企业沟通,落实实习岗位和指导老师,防止企业将顶岗实习学生安排到非专业对口岗位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 第二,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运用政策、法规推动校企合作,是不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之一。目前我国关于校企合作的文件虽有不少论述,但这些校企合作的文件大多是针对高职学校一方的,且都属于提倡性的文件,这对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并不具有法律意义,根本不能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破解难题,政府部门应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并给予税收与政策优惠,以补偿其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从而激发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 2.扩展就业服务职能,提供兼职服务,是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短期合作的有效途径。经贸类专业的学科背景突出表现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作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领域,其劳动对象是人,劳动过程是为人提供有使用价值的服务,行业活动虽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侧重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从业人员工作的内容和过程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同样的工作岗位,在不同的企业,其工作内容与过程也往往存在着极大的区别。因此,高职经贸类专业学生应更多地遵循“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原理,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兼职,以更多地到实际工作场景中去体验,探索工作技能。而目前,尽管企业的各类短期促销活动、各种展销会与博览会等为高职经贸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兼职机会,但由于学生平时身处校园,缺乏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获取兼职信息的平台,使经贸类专业学生的兼职变得比较困难。同时,学生外出兼职基本上都是个人行为,学校对这一行为缺乏应有的管理。为此,可以将学生兼职作为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通过扩展就业服务部门的职能,一方面,加强与各人才服务公司及相关企业的联系,及时兼职信息,为经贸类专业学生兼职提供一个权威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通过该平台,由专业实践课教师和就业指导老师联合对在校经贸类学生的兼职加以指导与管理。 3.加强与历届毕业生的联系,是高职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又一有效途径。对于一些开办经贸类专业较早的高职院校来说,历届毕业生是开展校企合作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资源。这些毕业生对促进所在企业与母校进行校企合作、帮助师弟师妹联系顶岗实习和就业单位与岗位、担任师弟师妹的实习指导老师等事项都有着较高的热情。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不断开发校企合作途径与合作对象,以化解其不可能通过与少数几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来彻底解决的高职院校对经贸类各专业人才的持续性大批量培养与企业对经贸类各专业人才的阶段性小批量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一是经常组织跨年级的集体活动,鼓励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加强交往与联系,形成“传帮带”的良好基础;二是加强与历届毕业生的联系,通过他们掌握有效的专业人才需求信息,推荐毕业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与就业,并聘请其中的优秀人员担任顶岗实习教师;三是邀请历届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回母校开设讲座和召开座谈会,指导、帮助毕业生成功走向工作岗位;四是通过与历届毕业生的联系,既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企(行)业发展动态及其相关工作岗位对技能要求的变化,同时又广泛收集历届毕业生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以此分析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向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经贸论文:浅谈佳木斯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分析 摘要:近年来,借助中俄两国政府的推动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佳木斯市对俄罗斯区域经贸科技合作日渐繁荣,基础设施逐渐完备,政府和民间经贸科技交流频繁,初步建立了合作技术平台。黑瞎子岛部分回归后,成为政治、经济热点,引发各方对俄贸易投资热潮。文章着重从发展机遇方面阐释了佳木斯市对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扩大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着重点以及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战略通道;口岸;黑瞎子岛;资源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相望,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誉为“华夏东极”。现辖两个县级市、四县、四区,全市总人口252万,幅员面积3.27万平方公里,周边有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伊春、鸡西等百万人口城市,辖区内有21个大型国营农场、2个劳改农场、2个森林工业局,经济区内人口1200万。佳木斯市以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市场空间、优质的人才储备、发达的交通网络、便捷的对俄通道、独特的旅游景观等诸多优势,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经济、金融、科技、交通、文化中心,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对俄贸易重要口岸。 一、佳木斯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佳木斯市立足本地区优势,实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对俄贸易稳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35.32亿美元,是2005年的9.8倍,年均递增52.77%,居全省第三位。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对俄贸易发展势头强劲。 (一)对俄贸易口岸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佳木斯市初步形成了对俄水、陆、空立体交通通道,总运输能力约400万吨。水运方面,五个口岸现有泊位42个,口岸吞吐能力达到300万吨;陆路方面,同江至俄下列宁斯阔耶港浮箱固冰通道运营良好,基本实现了四季运营,全年通关,佳木斯-俄比罗比詹客、货运输线路正在洽谈;空运方面,佳木斯市国际航空港开通了飞往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韩国首尔航线,对哈巴罗夫斯克的包机正在办理开通事宜。同时,佳木斯市加紧开通和建设一桥、一岛、三港和两路、两机场。抚远至黑瞎子岛公路2010年建成通车,黑瞎子岛上岛桥和防洪工程正在建设,口岸开通事宜正在会谈中;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2011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同江口岸西港工程项目建成后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600万吨;抚远深水港项目、前进镇至抚远铁路项目在建;已动工的哈佳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佳木斯至哈尔滨铁路运行时间将由6小时缩短为1.5小时。抚远东极支线机场项目、佳木斯机场迁建项目已落实;同江、抚远口岸被国务院批准实施外国人入境落地签证。 (二)园区基地建设全面展开 佳木斯市先后规划建设了15个具有现念、先进经营模式的对俄园区。黑瞎子岛对俄合作示范区成为重点项目,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总体规划已经黑龙江省常务会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92平方公里,总投资额1700亿元,已晋升为省级高新区,其中辟建了110平方公里的对俄经贸科技基地;围绕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设,规划了同江桥头经济开发区;围绕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谋划建设抚远黑龙江中俄沿边开放示范区作为黑瞎子岛外的出口加工和旅游服务基地;围绕《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建设下列宁斯阔耶中国木材加工园,年加工木材100万立方米,该项目已纳入《中俄共同开发和利用犹太自治州森林资源合作规划》,成为国家级境外园区项目;境内外农业种植基地众多,在俄境农业开发面积已达到74.7万亩,农业合作项目点50多个。 (三)对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佳木斯市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共青城市、比罗比詹市、南萨哈林斯克市、萨哈共和国纽尔巴区等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双方政府定期会晤,经常互访和举办各类经贸、文体交流活动。目前,佳木斯市在俄远东从事民贸、劳务人员达到2万多人,已建境外企业35家,投资总额2500万美元。2010年,全市签订对俄劳务合作合同15项,合同金额3600万美元,对俄劳务输出2305人次。佳木斯大学与哈巴罗夫斯克工业大学等8所俄罗斯高校建立了互派外教、留学生的交流机制。依托佳木斯大学建立的中俄科技合作中心与俄方签订技术合作项目52项,储备国内、国际科技项目368项。佳木斯市对俄医疗合作也在逐步扩大,佳木斯康复医院每年收治俄罗斯脑瘫患儿50名以上。 (四)对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1-7月份,佳木斯市对俄贸易进出口完成5.8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1%。目前,全市拥有外贸主体528户,其中年进出口额超亿美元的企业在5户以上,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8户;全市生产的农机、水泥、玻璃、毛毯、电机等产品在俄远东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并逐步向俄腹地延伸。 (五)对俄合作平台初步建立 2010年4月,在佳木斯市举办的中俄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参展业户包括众多全国明星企业236家,参展人员达3万多人,来自俄哈巴边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及萨哈共和国的260位客商和地区政府高层领导参加了展会。展会现场销售农机3800多万元人民币,总成交额7.9亿美元,其中签订对俄农机农业类贸易与合作项目3.6亿美元。中俄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农机类专业展会,也是全国唯一的对俄农机展会。 二、佳木斯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优势 (一)地缘区位优势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对俄开放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抚远县对面的哈巴罗夫斯克市是俄远东最大城市,也是俄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人口约65万人,占俄远东总人口的10%。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成后,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直接深入俄远东资源富集区和主要消费市场。俄罗斯哈巴边区、阿穆尔州、犹太州的木材、矿石等资源直接由同江铁路口岸入境,比牡丹江绥芬河入境缩短运距近700公里。抚远三角洲是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直线距离最近的地方,省内货物经抚远港通过江海联运运至日本仅需6天,比经大连港至日本节省三分之一里程。 (二)口岸通道优势 一是口岸众多。佳木斯市有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6个,其中,水运口岸5个,航空口岸1个,是我国对俄开放口岸最多的城市。特别适合运输进口大宗资源类货物。二是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同江铁路大桥、前抚铁路和黑瞎子岛上公路口岸通道建成后,佳木斯市对俄过货能力将达到3050万吨,“十二五”期间,全市对俄贸易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三)资源互补优势 佳木斯市毗邻的俄远东地区人口密度低,资源储量大。我国市场需求量大的煤、铁、石油、木材等资源极其丰富。此外,金刚石、金、锰、锡、锑、汞、硼、石墨、水镁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也居俄罗斯前列。俄罗斯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远东地区瓜果蔬菜的70%、日用消费品的60%、肉类的50%依赖中国市场。俄远东地区劳动力匮乏,每年缺口达500万人,对我们扩大对俄劳务合作十分有利。黑龙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轻纺产品等方面的互补性,为佳木斯市与俄远东地区开展多领域贸易与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四)合作基础优势 佳木斯市农业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机电、食品、轻工业较为发达;全市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长年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提供充足稳定的货源,蔬菜、水果、大米,佳木斯产品占有率始终第一。佳木斯市各级政府、部分企业人士同俄罗斯各界建立了良好关系,贸易中熟悉俄方有关规则、适应俄方的环境;政府交流对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日益加强;培养出一大批精通外俄罗斯国情、政策和外贸的人才,不仅是佳木斯市对俄合作的优势,更是全国开展对俄合作的宝贵资源。 三、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主要着力点 佳木斯市正面临着对俄经贸合作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一是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对俄经贸合作的政策,强力支持边境地区对俄合作。二是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推进对俄合作战略转移的发展思路,为继续扩大对俄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三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拓展佳木斯市对俄合作空间。在《规划纲要》中涉及佳木斯市的口岸通道项目9个,产业项目4个,园区项目1个。四是黑瞎子岛的开放开发和同江铁路大桥的建设使佳木斯市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热点,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向佳木斯市的局面正在形成。五是黑瞎子岛公路口岸和同江大桥两条通道的打开,使佳木斯市有望成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规模和总量最大的地区,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桥头堡和枢纽站。今后,我们将以加快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调整为核心,坚持以黑瞎子岛公路口岸和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两条通道建设为突破口,建立黑瞎子岛对俄合作示范区、佳木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江桥头经济开发区、抚远中俄沿边开放示范区四大园区支撑体系,打造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沿江对俄开放带,带动沿江口岸和内陆县市共同发展,逐步把佳木斯市打造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对俄加工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成为引领对俄合作的大基地、大通道、大平台,成为全国对俄贸易合作新的增长点。力争今后5年对外贸易、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利用国内外资金的年平均增幅达到20%以上,到2015年突破100亿美元。 四、进一步扩大对俄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佳木斯市已有的对俄合作基础、发展优势,特别是黑瞎子岛开放开发和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建设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应将佳木斯沿江区域开放列为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重要节点,将之提升为国家战略。 第二,在黑瞎子岛的开放开发上给予更大的支持。一是给予黑瞎子岛“对俄合作示范区”最优惠的政策,包括岛上经贸区保税政策;岛上海关后撤,实行“境内关外”封闭管理;给予中俄公民持有效证件自由往来、自由上岛政策;对第三国上岛人员实行“落地签”政策;简化企业投资手续;将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用地列入国家二次土地总体修编规划;保税区内允许各国货币流通等。二是对黑瞎子岛开放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将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规划,保证建设资金投入。三是在国家层面建立黑瞎子岛开放开发的高级协调推进机制,由国务院副秘书长以上领导专门牵头负责,相关部委作为成员单位,对黑瞎子岛各种项目审批进行综合协调。 第三,解决边境游异地办证问题。佳木斯市于2008年8月,正式向省政府申请在佳木斯市恢复异地边境游办证业务,省政府已向国务院相关部委转发。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要求,已做好准备工作。恢复佳木斯市边境游异地办证业务,必将带动全市旅游和贸易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全市的对外开放。 第四,建立重大项目国家、省、市及边境口岸四级对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会晤协商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中俄双方形成有效互动,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经贸论文:世界经济形势逆转时我国对外经贸战略的调整 一、世界经济形势的逆转 2000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告别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进入增长率逐步下降阶段。虽然连续多次降息,布什政府还启动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但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依然只有0.9%,第三季度终于进入负增长阶段。在美国经济放缓的同时,欧洲经济也出现放缓的迹象。日本经济经过政府财政的全力刺激后,在2001年第一季度只有0.10%的增长率,第二季度出现负增长,出现了10年来的第四次衰退。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过去20年来很少出现的美国、日本、欧洲三大经济体同时下滑的局面。而"9.11"事件的爆发,进一步加速了世界经济本已出现的颓势,对世界经济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事发的当周和美国股市开盘的第一周,全球股市高度震荡。这次恐怖袭击事件,对世界经济火车头——美国经济的打击尤为严重。 国际经济形势的这种变化,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尤其巨大。如果说东亚的金融危机主要体现在金融层面的话,这次的挑战则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因为危机之后东亚的经济复苏主要依靠出口,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而且出口还越来越集中在电子信息产品。但2000年开始的美国经济下滑、网络经济的泡沫破灭,美国的进口下降,尤其是对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口需求大量减少,再加上这次祸不单行的恐怖事件,给东亚地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1997-1999年的金融危机破坏了东亚许多地区的内部经济结构,它们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银行的坏账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政府能够动用微弱的公共开支之外,基本无法增加经济内部消费和投资的力度。从总体上看,东亚地区虽然不至于出现第二次金融危机,但肯定会出现一次较严重的经济衰退。而且,这次经济衰退和外部市场的出口衰退结合,将会进一步加重这些地区原来就存在的内部问题。总的说来,东亚经济(中国大陆除外,但包括香港和台湾)的较长期停滞和重大结构调整是很可能出现的。 二、中国出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美、日、欧等国际市场的收缩,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中国。同样,东亚其他地区的经济陷入衰退,汇率贬值,进口大幅度减少,也会给中国出口带来更多的压力,但中国同样也获得了机会。 从表面上看,随着东亚其他地区的出口下跌,中国的出口也在下跌。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出口有两个特点:一是下跌的时间更为滞后,二是下跌的幅度较小。从各国出口市场来看,2001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对日本增长13.7%,对亚洲整体增长8.3%,对欧洲增长11.5%,对北美洲增长6.1%,对美国增长6.0%,平均增幅为8.8%。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际市场的收缩和东亚经济的衰退,中国出口要继续保持出口值的增加,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另一方面,中国完全可以通过这次挑战,进一步增加自己在第三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这个过程,已经被1997-199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的经验所证实了。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看,目前中国出口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东亚其他地区。在美国的进口市场,1996年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是6.51%,中国台湾是3.78%,韩国是2.86%,新加坡是2.57%,中国香港是1.25%,四小龙之和是10.46%;到1998年中国大陆上升到7.79%,中国台湾是3.62%,韩国是2.62%,新加坡是2.01%,中国香港是1.15%,四小龙之和下降到9.40%。2001年前七个月,中国大陆的份额为8.10%,而中国台湾为2.95%,韩国为3.04%,新加坡为1.34%,中国香港为0.82%,四小龙之和进一步下降到8.15%,已经与中国大陆的份额相差不大。中国大陆与东亚其他地区的国际市场份额呈此消彼长的趋势,在日本市场体现得最为明显。1996年,中国大陆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为11.58%,韩国是4.57%,台湾是4.28%,香港是0.74%,新加坡是2.10%,四小龙之和是11.69%;1998年中国大陆的份额为13.22%,韩国是4.30%,台湾是3.65%,香港是0.62%,新加坡是1.68%,四小龙之和为10.25%;2001年的前七个月中国大陆为15.48%,韩国是5.12%,台湾是4.37%,香港是0.42%,新加坡是1.68%,四小龙之和为11.59%,中国大陆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早已超过四小龙之和。 "9.11"事件之后,中国产品,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要在呈现衰退的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重复原来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低价优质策略,重演20世纪90年代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成功渗透策略。整个90年代,日本经济低迷,内部需求疲弱不堪,市民的需求转向质优价廉的商品,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返销商品和其他商品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每年以0.6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到2001年前七个月已经达到15.48%,与日本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美国只差三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相当多的产品,尤其是价格需求弹性较高的电了信息产品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市场需求越弱,价格竞争越激烈,越有利于低价位的中国商品的渗透,我们的企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企业必须要有这种信心。实际上,石油危机后日本产品能够大举进入全球市场,也是依靠当时的全球经济低迷,选准了市场切入点,形成了优势地位。中国需要仔细研究借鉴日本产品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市场扩张的经验和教训。 三、中国对外经贸政策的战略性转变 "9.11"事件的发生,可能对世界经济的格局造成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因为"9.11"事件缓解了中国在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压力,重新赢得了和平建设和迅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中国可以借这个机会在对外经贸方面实行战略性转变。 第一,增加出口鼓励力度,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出口(特别是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出口)肯定越来越难。但这种困难对所有地区都是一样的,如上分析,中国完全可以采取低价策略,在总额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张自己在美国、日本和欧洲进口市场的份额,目标是战胜台湾、韩国、新加坡等竞争对手(因为它们受到的财务压力远较中国为大),为未来中国企业全面进入国际市场,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扫清障碍。在具体政策方面,可以增加退税的力度,对出口企业给予更优惠的银行贷款等等,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对出口型企业的帮助,可能更需要考虑政治目的,而不能仅算经济账和财务账。 第二、培养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树立新的管理理念。这是培育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突破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强化战略管理,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这一主线展开多项管理工作,把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战略性资源优化配置到有利于企业长期性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上。其次,掌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两种基本方式:整合与创新。外贸企业既要注重从无到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创造,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已有的部分核心竞争力。第三,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外贸企业是我国外贸企业的主体,而目前有不少国有外贸企业的资产产权关系不清,破坏了企业的自主权,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了难度。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第四,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等,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发展的无形动力。外贸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创建,建立起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三,以扩大进口为武器,建构行业性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中国进口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一个亮点。近年来,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都在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而且这种自由贸易协议以投资和电子商务等行业为主。(与传统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不同)它们在构建自由贸易协议的过程中,往往将大中华地区排斥在外。未来数年,中国完全有可能以进口为诱因,与韩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可以选择在电子信息产品领域和投资方面,主要是用中国庞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来交换韩国的技术,同时对中国台湾产业形成新的压力,迫使它们进一步向大陆转移。在与其他地区建构自由贸易区方面,2001年底中国与东盟已初步达成协议,计划用10年时间建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此外,还可以借中美关系相对好转的机会和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时机,进口一大批高新技术和设备,加速完善中国的装备工业。 第四,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中国加入wto的背景和"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安全神话的破灭,将会推动外资大量进入中国。一方面,外商(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寻找新的金融工具,将国际金融市场的短期资金和热钱(特别是未来可能从美国撤出来的资金)转变为对中国的长期投资。从这个意义上看,1993年香港市场上的中国概念股和h股,1996年的红筹股都有此性质。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机构应该与香港积极合作,尽快推出新的、具有上述功能的金融工具,为中国进一步引入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第五,加快对外投资和对外移民,提前为中国在全世界的崛起作经济方面的部署。大量资金进入中国,势必会对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也可能形成某种程度的泡沫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依然应该坚持资本账户不开放的原则,因为中国尚不具备这种承受能力。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必须主动引导中国资金向外发展,提前为中国全面走向世界做出战略部署。在此之前,大多数国家对中国投资和中国移民持相当强的防范态度,而"9.11"事件以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全球经济下滑将给中国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操作得好,可以让大批中国人借此走出国门,到海外定居,从而为10年、20年后中国经济强大和全面走向世界提供支持。因此,现阶段中国应当大力鼓励年轻人到世界各地留学(特别是要到知识水平较高的欧洲和澳洲等发达地区),鼓励中国居民到全世界旅游,鼓励中国个体户到全世界推销(特别是要到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时,鼓励中国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外出投资,特别是到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投资。 因此,全球经济下滑和"9.11"事件虽然可能给中国的外经贸工作带来压力,但如果中国应对及时,完全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趋利避害,为中国全面走向世界完成战略性部署。 经贸论文:关于福建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的契机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东盟是福建的传统贸易伙伴之一,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福建与东盟贸易在未来也将面临多项抉择。本文根据福建与东盟多年的贸易发展现状,结合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发展契机,对福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经贸合作提出若干发展对策,希望对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经贸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 论文关键词:福建;东盟;经贸合作;契机;对策 一、福建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的现状 (一)投资方面 东盟是福建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区之一。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福建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业逐渐展开,东盟已经成为福建首选的对外投资地区,东盟国家来闽投资主要集中在东盟的五个老成员国,这五个国家占东盟在闽投资总额的90.24%。截止2008年底,东盟在福建省累计投资3426项,合同外资金额83.8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07亿美元;福建省核准在东盟设立境外企业86家,累计投资金额2.8亿美元,项目涉及贸易、铁矿开发、木材加工、农业开发等方面。我国与东盟之间实现“零关税”贸易,借此机会,福建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在东盟的投资。 (二)机电产品贸易方面 福建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从2002年的9.04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12.41亿美元,其中95%以上为戴尔、松下电子等外资企业以加工贸易形式进口的电子元器件,东盟成为福建重要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地。福建的机电产品对东盟的出口额从2002年的5.72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3.00亿美元,每年均提供40%的出口增量。机电产品出口种类不断丰富,发电机、船舶、液晶显示器、汽配等多种产品对东盟年出口额突破亿美元。 (三)民营企业与东盟的贸易方面 福建积极鼓励省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开展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扶持福建省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电子、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医药、家用电器行业的对外发展;充分利用华人、华侨的特殊桥梁作用,扩大福建省机电、轻纺等产品对东盟的出口。2010年前7月,福建私营企业对东盟进出口29亿美元,增长69.9%,占同期福建对东盟贸易总额的41.1%;福建省民营企业出口持续高速增长,规模日益壮大,在双方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福建省对东盟进出口的主导。 (四)对外工程和劳务输出方面 目前东盟已经成为福建省第一大对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一大劳务输出市场,目前已近30家企业在东盟从事劳务、海产品加工、电机制造等行业。2006年福建省对东盟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总金额332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7041万美元,劳务输出2961人。福建省正在进一步加大对东盟市场的开拓力度,为实现中国与东盟提出的“2010年双边年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五)旅游合作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来闽旅游人数不断上升,2006年,东盟国家有25万人来福建观光,2009年1-10月份来闽旅游的外国游客达到139.17万人次,其中接待东南亚五国游客12.35万人次,占到了8.8%。东盟游客主要来自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福建人均收入迅速提高,居民出境旅游快速增长。由于地缘、亲缘的关系,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福建出境游者的首选之地。 二、福建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的契机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刺激效应 中国-东盟自贸区不仅在政治上有利于促进和巩固中国与东盟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有利于改善双方的地缘政治环境,保障区域安全,而且也为福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发展机遇。首先,其有利于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福建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增长。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各成员国关税将大幅降低,这为福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对东盟出口提供机遇。同时cafta贸易便利化进程,将涉及各国之间通关、检验检疫、产品技术标准、市场准入门槛、人员流动便利等诸多环节的衔接和相互承认,非关税壁垒将逐步消除,区内贸易、相互投资将大大方便;其次,其有利于优势互补及合理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互补性。东盟各国资源丰富,以盛产橡胶、矿产品、石油、塑料原料和树木等原材料闻名,而福建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与东盟产品相比,福建的服装、鞋类、食品加工、车辆零配件、小型机械等产品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福建与东盟存在不同产业间的贸易互补性,可以说在双方之间一种新型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循环机制已初现端倪;最后,其为福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便利的区域性市场。目前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启动,福建企业投资于区域内可以享受到区域内国家相互开放市场和提供优惠的好处,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福建对东盟的投资。 (二)2010年东盟六国的零关税效应 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国对进口东盟的7000种产品实行零关税,东盟方面也将作类似安排,这将为福建省机电产品、农产品、建材、鞋服等行业对接东盟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在建材行业方面,目前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住宅建设出现新一轮热潮,其建材产品大多数依赖进口,每年建材的进口需求额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这不仅为福建民营资本创造了投资机会,同样也为建材供应商带来巨大的商机;在机电产品方面,东盟已成为福建主要的机电中间产品来源地,机电产品一直是福建出口东盟的最大宗商品,其中外资企业占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的55%,如捷联电子的液晶监视器、冠捷电子的crt监视器、友达广电的液晶显示板、厦门建松电器的电动机;在纺织鞋服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则为中国制造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力市场。零关税必然会带来低成本,因此福建企业可将规模效应应用于东盟报价上,有益于提高成交量。目前,我省与东盟之间呈现的主要是一种规避贸易壁垒的区域性合作关系,企业利用关税优惠,将线纱、布料、鞋材等中间产品出口到东盟,再加工成鞋服成品后在当地销售,或使用东盟的配额出口到欧美地区。 (三)以海西建设为依据开展投资合作 海峡两岸的经济融合,无疑为东盟十国加速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东盟是台湾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福建省可以结合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积极寻求与尚未被纳入自贸区的中国台湾地区分享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台商可以通过在福建建立合作基地来拓展东盟市场。目前在福建从事加工贸易的台资企业,销往东盟地区的产品占很大比重。海西建设可以加强台商在福建投资,从地缘、人缘还是从合作的基础等方面得到很多的便利。利用在福建已设立或者进一步设立的投资合作平台,台资企业出口东盟各国的产品将同样有机会享受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这对于促进福建与东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 三、福建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直接投资 首先,要积极引导福建民间资本投向东盟。调查数据显示福建民间融资金额仅次于浙江,但是由于大量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而处于闲置的状态,去东盟投资一方面可以为这些富余的民间资本找到出路,另一方面,对于福建民间资本来说,进一步扩大东盟合作的机遇已经到来;其次,加大对东盟各国“边际产业”转移力度。新加坡和文莱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居东盟国家的第一层次;马来西亚和泰国属于第二层次;印尼和菲律宾属于第三层次;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是第四层次。东盟这种多层次的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使得福建企业在东盟中下游国家进行投资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成为福建转移“边际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场所。东盟中下游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并且实施了许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这些国家的经济与福建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文化背景方面的类似性构成了东盟国家的区位比较优势,可以减少福建投资的进入障碍;再次,引导台商以与大陆商家合资方式投资东盟。 (二)利用产业结构互补,进一步扩大双方经贸合作 东盟各国与福建贸易互补,特点各异。工业方面,福建产业基础完备、产品性价比高,建材、船舶、汽配、纺织服装、鞋类等产品出口优势明显,东盟为其提供6亿人口的大市场,同时也是福建资源型、原料型产品、高科技零部件的重要来源地;农业方面,相对于东盟优质水稻、棕榈油、橡胶和热带水果等,福建深加工的水产品、蔬菜以及柑橘等具有互补优势;服务业方面,福建在建筑、海运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强,而东盟则在航空运输、金融、酒店、会展、旅游服务方面独具特色。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结构互补性就是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的直接驱动力。因此,双方应充分利用这种贸易互补性,加强合作交流。 (三)改善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加大开拓东盟市场的力度 福建省民营企业应着力发展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产业群,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在东盟国家打造强有力的、具有保税功能的特色产业区,鼓励并带动相关企业进行投资,以现有优势产业的多元化战略来拓展区域产业集群的宽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区域产业的附加价值,构建福建—东盟国家中小企业合作的平台。 (四)加强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基石,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现实和长远需要。因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吸收优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将是企业壮大自身规模、开拓东盟市场的紧迫任务。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地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招揽人才;其次,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积极创造条件,重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留住高素质人才。 (五)政府要构建投资促进体系与服务体系 政府在企业开拓东盟市场中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其支持体系是促进福建企业海外投资的制度保障,因此,政府应着重提供经济合作的政策和制度环境等服务。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政府应发挥和利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投资促进平台,加快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加大信息服务力度,不断增强中介机构在促进对东盟的出口和投资中的地位,协助民营企业产品的出口,引导发挥涉外经济咨询、法律、会计、市场调研等中介机构作用,为福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和保障;其次,政府应进一步简化手续,简化项目核准,以高效的管理和服务降低企业行政成本。 (六)应充分利用华侨网络 广大的华侨华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福建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全省拥有1000多万的涉外同胞,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相近的地缘关系、相似的宗教文化,使得福建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着深厚的贸易基础,有利于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华人华侨是推动福建—盟区域合作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人脉资源,资本实力雄厚的东盟华人可以为福建—盟区域合作提供充足的资金。福建省要积极主动地与东盟华人华侨组织、机构和社团等建立密切的联络渠道;合作双方要及时调整政策,改善软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研能力,适度引导华资转向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大型投资项目,在巩固传统产业内贸易基础上,推动产业内贸易的深化发展。 经贸论文:CEPA协议对内地经济及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cepa;港澳:内地:台湾:经济 [论文摘要]近年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实施加速了香港和内地经济的融合,促进了两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回顾了cepa实施以来的进展情况,分析了cepa对香港和内地经济的影响尤其是珠三角各地区的经济的影响,并以此为前提,分析在cepa协议的基础上内地与台湾经贸关系的发展方向。 1 cepa协议的签署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kong,简称cepa)在香港签署,并于2004年1月1目的正式实施。在香港与大陆签定cepa后,澳门也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是在一个主权国家内两个独立关税区之间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框架。是区域贸易自由化的一个新尝试。这是中国签署的第一个实质性自由贸易协定,是在对外经济贸易领域所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迈出重要一步。 2 cepa协议的内容和背景 在2003年6月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之后,又分别在2004年10月27日签署的《(安排 补充协议》;05年10月18日签署的《 安排 补充协议二》;2006年6月27日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三》。2007年6月29日签署《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补充协议四》。2008年7月29日香港特区政府与商务部签署新一轮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五也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cepa其核心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方面。总体目标是逐步减少或消除内地与港澳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最终实现内地与港澳的贸易自由化。 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转口基地、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而内地作为香港经济的腹地,已是香港最大的港产品贸易出口、进口及转口对象,为香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香港也是内地的最大投资者,截至2008年12月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298620个,累计吸收香港直接投资3495.7亿美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着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再提升一个层次,就需要在经贸合作机制和合作体制上有所创新。减少和消除内地与香港经贸交流中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内地与香港之间各项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经济上的融合,成为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与经济发展内在要求。 3 cepa协议对港澳及内地经济的影响 自2004年1月1日cepa实施以来,促进了香港产业结构升级。对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cepa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金融旅游合作和专业人员资格互认等方面对港澳作出了开放程度较大的优惠安排。 在货物贸易方面,目前已享受到零关税优惠的港澳产品已达2178种。基本囊括了港澳全部现有产品,并为未来有可能在港澳地区投资生产的产品预留了发展空间。截至2008年5月底,内地累计进口港澳零关税产品16.6亿美元,免征关税额12.3亿人民币。在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在金融、法律、会计、建筑、旅游、医疗、物流等40个领域分别对港澳实施了221项和209项开放措施,涉及内地30多个政府部门。多数行业对港澳投资放宽或取消股权限制,降低注册资本、资质条件等门槛,放宽投资地域和经营范围等。已有2322家港澳企业按照cepa的优惠条件申请投资内地。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内地与港澳在贸易投资促进,通关便利化,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透明度,商品检验检疫、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中小企业合作,产业合作、保护知识产权合作和品牌合作9个方面加强了合作;已有1154家符合cepa服务提供者资格的香港公司按照有关优惠条件投资内地;内地累计赴香港“个人游”旅客超过2500万人次,占同期内地赴香港游客的41%;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累计达439家,市值占香港股市总值的58%。 cepa是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协议。遵循了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香港和内地之间的产业有明显差异,互补性较强。在内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内地引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主要来源的就是香港。cepa建立后,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经贸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两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双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因而,cepa的积极影响不仅仅限于香港,而是对内地的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粗略分析,cepa对内地经济的影响大概有几个方面:第一,港澳对内地的扩大投资,进一步促进内地产业升级和调整,从宏观层面促进内地产业竞争力;第二,有利于内地和港澳资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由于更低的门槛,鼓励港澳资金流向中西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第四,奠定三地经济—体化基础。 与内地其他地区相比,cepa对珠三角的意义尤为明显。虽然ce-pa打破了珠三角独霸港澳的优势,但是同时也给珠三角与港澳进行更深入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优越条件。cepa协议中的各项优惠条件清除了两地在经贸往来上的制度障碍,使得珠三角与港澳经济合作的成本进一步下降。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珠三角将在cepa框架下寻求新的定位。 cepa对广东省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创造不少新的就业岗位。据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2004年广东省港澳企业增长较快,全年新登记港澳资企业5066户、投资金额96.7亿美元、注册资本63.1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同期增长17.9%、2.3%和7.1%。其中,港澳服务业企业增长迅速,全年新登记1259户,投资总额28.9亿美元,注册资本17.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6.9%、11.6%、14.8%,占全年新登记港澳资企业三项指标的24.9%、29.9%和28.8%。与香港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如位于珠三角东部的东莞、深圳等地受惠更大。 在制造业充分合作的基础上,香港和内地在服务领域上也有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广东省政府的“十五”规划,第三产业规模从2000年的3600亿人民币的增加值上升到2005年的6800亿元,几乎翻一番。而这一时期,香港服务业的强势无疑将对广东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动力。由于香港服务业的介入,广东在印刷业、旅游业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中介、市场调查与咨询等服务产业也将加快发展。更加便利化的服务对广东的招商引资提供的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随着在2009年1月1日cepa补充协议五的实施,旅游、医疗、教育、福利机构等更多的专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对香港的开放,粤港两地的服务贸易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4 cepa协议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内地与港澳cepa协议的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与此同时,与内地隔海想望的台湾是否也能够参与自由贸易的过程当中,取得和港澳同等的贸易地位,也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自1992年台湾正式开放企业赴内地投资以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密切,台湾是祖国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台商主要的投资地。在投资方面,根据台湾经济部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台湾共有36,538件投资项目登记赴内地投资,投资金额达到648亿美元。内地已成为台湾对外投资金额最多的地区,为台商海外主要生产基地。在两岸贸易方面,以2007年为例,台湾与大陆贸易总额为1,022亿美元;台湾出口至大陆之商品及劳务约为742亿美元;自大陆输入金额为280亿美元,台湾享有562亿美元贸易顺差。但是在目前的两岸四地,香港和澳门都先后和内地签订了cepa协议。四个单独的关税区域中只有台湾没有与内地签定类似的经贸协议和建立制度性的经贸合作机制。所以在货物贸易上台湾也就不能享受诸如cepa协议中出口内地零关税的待遇,即使将来内地依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进出口关税,台商还是会在内地市场与港澳的竞争中以及在区域性分工格局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在两岸投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再加上两岸共同面对全球化、区域经济整合等国际经济大趋势,确实有必要建立经济合作机制加强彼此经贸往来。构建两岸创新的经济合作机制,在这制度框架下推动两岸的经贸关系深入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008年12月15日两岸“大三通”的实现给内地和台湾之间经贸来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环境。两岸之间往来便利,降低了相关物流成本及时间上的成本,提升了台湾的产业竞争力。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台湾签订cepa协议是两岸同胞所共同希望的。我们可以暂时搁置政治上的争议,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发展自由贸易,形成整个中华的经济贸易区,从而促进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两岸四地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经贸论文:聚焦中国与南非经贸关系 摘要: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是非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中影响力最大,也是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的主要成员。1998年1月1日,中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较快,相继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经贸联委会协定、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动植物检疫检验合作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航空协定、海运协定等经贸合作协定。2004年两国确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同年6月,南非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代表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与中国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2006年6月,总理对南非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关于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纲要》,鼓励扩大双边贸易,以实现平衡、互利的贸易关系,两国将鼓励各自企业寻求发掘贸易潜力的机会,并相互积极支持对方国家企业前来投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与南非迎来了建交11周年,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关键字:经贸关系,双边贸易 一、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现状 (一)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我国在非洲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78.24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占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总额的16.7%。其中,中国向南非出口8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自南非进口9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9.6%。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南非与传统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大幅下跌,仅中南贸易保持稳定,微跌3,99%,中国从南非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一跃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南贸易在南非对外贸易结构中的比例从去年的8.45%大幅提高到11.94%。上半年南非对中国出口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29.48%,南非自中国进口38.31亿美元,同比下跌20.25%。中国成为南非最大的出口目的国和进口来源国。 (二)贸易产品结构符合双方比较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开放与发展,已经在机电、纺织等行业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南非是世界矿产资源大国,黄金、铂族金属、铬矿砂、锰矿砂、钒、铝硅酸盐、钛等矿产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钻石、煤炭等储量也居世界前列。在过去五年中,南非经济增长率达到5%,已经成为最有潜力的新兴国家之一。中南贸易产品结构反映了双方的上述比较优势。中国对南非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服装及衣着附件、钢铁制品、机械器具及零部件,电气设备及音像制品,车辆及零部件等,出口金额由2002年的5.4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43.09亿美元,2008年占中国对南非出口总额的55.17%;从南非主要进口矿砂、矿物燃料、珠宝、贵金属及制品和钢铁等商品,且占我国自南非总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2008年占来自南非的总进口额的73.12%。 (三)相互投资逐渐起步 在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两国在投资方面也逐渐起步。截至2008年底,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南非累计直接投资额为8.3亿美元。涉及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包括纺织服装、家电、机械、食品、建材、矿产开发以及金融、贸易、运输、信息通讯等。中兴、华为、海信、中钢、酒钢和紫金矿业等中国企业已经在南非建立了生产基地,并迅速打人非洲大陆市场。中钢集团是投资南非的最大的中国企业,它在2008年承诺对南非林波波省新增投资4亿美元。此外,中国工商银行在2008年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2009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与南非第二大银行集团——南非第一兰特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中非发展基金2009年3月已经在南非设立了办事处,旨在鼓励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目前它正为在南非的多个电力和可替代能源相关项目的融资提供评估。 南非对华投资始于1992年。据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南非是少数几个能利用中国国内市场的非洲国家之一。截至2007年底,南非在华投资项目共计594个,实际投资4.75亿美元,南非一些大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规模较大且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合作。到2009年底,sasol(沙索合成燃料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神华集团等大型中国企业合作的煤制油项目的一期投资即将完成;世界最大的优质造纸企业sappi注资约5800万美元扩大在华项目。此外,米勒公司(sab miller)于1994年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制度时进入中国市场,自那以来,这家在伦敦和约翰内斯堡上市的啤酒企业与其政府合作伙伴已在当地市场赢得15%的份额;南非两家最受尊崇的矿业公司——goldfields和在伦敦上市的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目前也正在中国开展投资;南非最大的传媒集团naspers在《北京青年报》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持有相当规模的股权。随着中国一南非直航班机的启动,南非数以百计规模较小的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 二、双边经贸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双边贸易不平衡 按照中方统计,中南双边贸易中,中方一直保持少量顺差状态。然而按照南非政府的统计,南非对中国贸易存在较大逆差。例如,2006年南非对中国出口21.2亿美元,从中国进口72.9亿美元,逆差高达51.7亿美元。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降低对华逆差,南非宣布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实施配额管理,中国与南非政府签署了一项包括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实施进口配额的协议,限制中国对南非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这对处于行业结构调整中的南非纺织业来说是一个利好,中国政府希望此举能保护南非当地的就业市场,同时也能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健康有序地出口南非,彰现了中国政府对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负责任的精神。按照中方统计,2007年以来,中国自南非进口增长率均远远大于对南非出口增长率,贸易不平衡出现了改善迹象,2008年,中国对南非贸易逆差创纪录地缩小至6.38亿美元。 (二)贸易产品结构凝固化 尽管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产品结构符合双方比较优势,然而南非主要对中国出口矿砂、贵金属等资源性产品,自中国进口机电、服装等制成品,此种结构并非为南非政府所乐见。例如,中国对南非出口的纺织品、服装近年来高速增长。有资料显示,大量廉价商品进口使得南非不少服装和纺织品工厂倒闭。由于南非对中国纺织品进口增加非常担心,中国首次采取了单方面主动限制纺织品出口的做法。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国在2008年底之前就31类产品对南非的出口进行设限,并帮助南非纺织业提高竞争力。在南非副总统恩格库卡看来,这是一份“独一无二”的协议,代表了双方的诚意。 (三)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南非是非洲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底,南非已先后对中国丙纶毯、平板玻璃、不锈钢制品等产品提起37项反倾销调查,其中许多产品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迫使中国多种产品退出南非市场。截至2006年底,南非对中国产品仍在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有14起。 (四)企业投资热情高但缺乏完整投资计划 南非经济的发展以及中非论坛的召开在中国国内掀起了新的南非投资热。正如中国驻南非大使钟建华所说,近期到南非考察的企业络绎不绝,“每一个的口气都很大,一来就都想投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然而,这些企业往往缺乏对南非社会的了解,也无任何完整的投资计划。实际上,到南非投资要认真研究南非市场,选择合适的经营产品并寻求好的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一个长远规划,以产品质量和信誉取胜。 (五)投资项目技术含量有待升级 过去几百年间,南非一直名列世界第一黄金生产国,拥有大量的煤、铁、铬等资源。中国企业到南非投资往往是看中了南非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中国中钢公司、酒泉钢铁公司皆在南非投资铬矿,在当地将矿石进行粗加工之后,再运回中国作为生产不锈钢的主要原材料。然而,这一传统做法现在正在受到挑战。2008年3月14日。南非贸工部副部长罗伯·戴维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非正在研究改变自己的贸易政策,可能限制矿石或者粗加工矿石的出口,要求投资者将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环节留在南非当地。 三、进一步发展互利共赢的中南经贸关系 目前,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也于2009年上半年跃居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中南贸易还不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l%,约占南非对外贸易总额的10%。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中南应积极发挥双边经济互补优势,以及建交以来发展经贸合作的良好政治优势,充分挖掘经贸合作潜力,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一)拓宽经贸合作领域 南非是非洲最发达的国家,其银行业、保险业、汽车制造、矿山开采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中国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为南非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南非是非洲大陆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由于其经济稳定发展,自由化水平高,双方经贸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如中国的采矿、发电、汽车等方面的机电产品在南非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双方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对方的市场潜力,必将获得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适时贸易转投资 南非本身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还是进入其他非洲市场的门户。南非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国,在南非投资意味着直接进入南部非洲市场。同时,南非在为非洲大陆提供能源、救济援助、运输、通信和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南非传统上和欧盟关系密切,南非商品进入欧盟市场可享受最惠国待遇,8%的出口商品可以免税。因此,在南非生产的一些产品如纺织品,可以绕过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和配额限制,充分发挥优势。近年来,南非对外商投资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在南非投资生产的产品除在当地销售,还可向周边国家辐射,甚至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对中国企业来说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随着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市场潜力的不断显现和投资环境的成熟,中南双方以商品贸易为主的经贸联系也将渐渐转为贸易与投资并存的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 然而,要有选择、有准备地在南非投资,应注意并妥善处理以下问题: 一是社会治安问题。南非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率高则必然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南非的治安状况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对投资造成一定的影响,企业投资南非时必须对这一问题有所防范。 二是黑人劳工地位问题。南非政府为提高黑人地位和生活水平,缓解失业压力,要求南非的所有企业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黑人。然而相对而言,一些黑人办事效率不高,思维不活跃,对数字不敏感。在南非投资,应充分了解当地对企业雇佣员工的要求,以及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三是劳工权益问题。南非政府非常重视劳工的权益保障,南非的工会拥有很强的势力,罢工现象十分普遍。在南非投资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充分考虑所有不利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 中国与南非互补的经济基础是双边经贸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只要双方妥善处理好双边经贸中的关注点,未来经贸合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经贸论文:佳木斯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分析 摘要:近年来,借助中俄两国政府的推动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佳木斯市对俄罗斯区域经贸科技合作日渐繁荣,基础设施逐渐完备,政府和民间经贸科技交流频繁,初步建立了合作技术平台。黑瞎子岛部分回归后,成为政治、经济热点,引发各方对俄贸易投资热潮。文章着重从发展机遇方面阐释了佳木斯市对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扩大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着重点以及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战略通道;口岸;黑瞎子岛;资源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相望,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誉为“华夏东极”。现辖两个县级市、四县、四区,全市总人口252万,幅员面积3.27万平方公里,周边有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伊春、鸡西等百万人口城市,辖区内有21个大型国营农场、2个劳改农场、2个森林工业局,经济区内人口1200万。佳木斯市以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市场空间、优质的人才储备、发达的交通网络、便捷的对俄通道、独特的旅游景观等诸多优势,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经济、金融、科技、交通、文化中心,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对俄贸易重要口岸。 一、佳木斯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佳木斯市立足本地区优势,实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对俄贸易稳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35.32亿美元,是2005年的9.8倍,年均递增52.77%,居全省第三位。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对俄贸易发展势头强劲。 (一)对俄贸易口岸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佳木斯市初步形成了对俄水、陆、空立体交通通道,总运输能力约400万吨。水运方面,五个口岸现有泊位42个,口岸吞吐能力达到300万吨;陆路方面,同江至俄下列宁斯阔耶港浮箱固冰通道运营良好,基本实现了四季运营,全年通关,佳木斯-俄比罗比詹客、货运输线路正在洽谈;空运方面,佳木斯市国际航空港开通了飞往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韩国首尔航线,对哈巴罗夫斯克的包机正在办理开通事宜。同时,佳木斯市加紧开通和建设一桥、一岛、三港和两路、两机场。抚远至黑瞎子岛公路2010年建成通车,黑瞎子岛上岛桥和防洪工程正在建设,口岸开通事宜正在会谈中;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2011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同江口岸西港工程项目建成后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600万吨;抚远深水港项目、前进镇至抚远铁路项目在建;已动工的哈佳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佳木斯至哈尔滨铁路运行时间将由6小时缩短为1.5小时。抚远东极支线机场项目、佳木斯机场迁建项目已落实;同江、抚远口岸被国务院批准实施外国人入境落地签证。 (二)园区基地建设全面展开 佳木斯市先后规划建设了15个具有现念、先进经营模式的对俄园区。黑瞎子岛对俄合作示范区成为重点项目,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总体规划已经黑龙江省常务会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92平方公里,总投资额1700亿元,已晋升为省级高新区,其中辟建了110平方公里的对俄经贸科技基地;围绕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设,规划了同江桥头经济开发区;围绕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谋划建设抚远黑龙江中俄沿边开放示范区作为黑瞎子岛外的出口加工和旅游服务基地;围绕《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建设下列宁斯阔耶中国木材加工园,年加工木材100万立方米,该项目已纳入《中俄共同开发和利用犹太自治州森林资源合作规划》,成为国家级境外园区项目;境内外农业种植基地众多,在俄境农业开发面积已达到74.7万亩,农业合作项目点50多个。 (三)对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佳木斯市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共青城市、比罗比詹市、南萨哈林斯克市、萨哈共和国纽尔巴区等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双方政府定期会晤,经常互访和举办各类经贸、文体交流活动。目前,佳木斯市在俄远东从事民贸、劳务人员达到2万多人,已建境外企业35家,投资总额2500万美元。2010年,全市签订对俄劳务合作合同15项,合同金额3600万美元,对俄劳务输出2305人次。佳木斯大学与哈巴罗夫斯克工业大学等8所俄罗斯高校建立了互派外教、留学生的交流机制。依托佳木斯大学建立的中俄科技合作中心与俄方签订技术合作项目52项,储备国内、国际科技项目368项。佳木斯市对俄医疗合作也在逐步扩大,佳木斯康复医院每年收治俄罗斯脑瘫患儿50名以上。 (四)对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1-7月份,佳木斯市对俄贸易进出口完成5.8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1%。目前,全市拥有外贸主体528户,其中年进出口额超亿美元的企业在5户以上,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8户;全市生产的农机、水泥、玻璃、毛毯、电机等产品在俄远东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并逐步向俄腹地延伸。 (五)对俄合作平台初步建立 2010年4月,在佳木斯市举办的中俄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参展业户包括众多全国明星企业236家,参展人员达3万多人,来自俄哈巴边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及萨哈共和国的260位客商和地区政府高层领导参加了展会。展会现场销售农机3800多万元人民币,总成交额7.9亿美元,其中签订对俄农机农业类贸易与合作项目3.6亿美元。中俄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农机类专业展会,也是全国唯一的对俄农机展会。 二、佳木斯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优势 (一)地缘区位优势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对俄开放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抚远县对面的哈巴罗夫斯克市是俄远东最大城市,也是俄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人口约65万人,占俄远东总人口的10%。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成后,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直接深入俄远东资源富集区和主要消费市场。俄罗斯哈巴边区、阿穆尔州、犹太州的木材、矿石等资源直接由同江铁路口岸入境,比牡丹江绥芬河入境缩短运距近700公里。抚远三角洲是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直线距离最近的地方,省内货物经抚远港通过江海联运运至日本仅需6天,比经大连港至日本节省三分之一里程。 (二)口岸通道优势 一是口岸众多。佳木斯市有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6个,其中,水运口岸5个,航空口岸1个,是我国对俄开放口岸最多的城市。特别适合运输进口大宗资源类货物。二是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同江铁路大桥、前抚铁路和黑瞎子岛上公路口岸通道建成后,佳木斯市对俄过货能力将达到3050万吨,“十二五”期间,全市对俄贸易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三)资源互补优势 佳木斯市毗邻的俄远东地区人口密度低,资源储量大。我国市场需求量大的煤、铁、石油、木材等资源极其丰富。此外,金刚石、金、锰、锡、锑、汞、硼、石墨、水镁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也居俄罗斯前列。俄罗斯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远东地区瓜果蔬菜的70%、日用消费品的60%、肉类的50%依赖中国市场。俄远东地区劳动力匮乏,每年缺口达500万人,对我们扩大对俄劳务合作十分有利。黑龙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轻纺产品等方面的互补性,为佳木斯市与俄远东地区开展多领域贸易与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四)合作基础优势 佳木斯市农业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机电、食品、轻工业较为发达;全市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长年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提供充足稳定的货源,蔬菜、水果、大米,佳木斯产品占有率始终第一。佳木斯市各级政府、部分企业人士同俄罗斯各界建立了良好关系,贸易中熟悉俄方有关规则、适应俄方的环境;政府交流对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日益加强;培养出一大批精通外俄罗斯国情、政策和外贸的人才,不仅是佳木斯市对俄合作的优势,更是全国开展对俄合作的宝贵资源。 三、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主要着力点 佳木斯市正面临着对俄经贸合作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一是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对俄经贸合作的政策,强力支持边境地区对俄合作。二是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推进对俄合作战略转移的发展思路,为继续扩大对俄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三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拓展佳木斯市对俄合作空间。在《规划纲要》中涉及佳木斯市的口岸通道项目9个,产业项目4个,园区项目1个。四是黑瞎子岛的开放开发和同江铁路大桥的建设使佳木斯市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热点,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向佳木斯市的局面正在形成。五是黑瞎子岛公路口岸和同江大桥两条通道的打开,使佳木斯市有望成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规模和总量最大的地区,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桥头堡和枢纽站。今后,我们将以加快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调整为核心,坚持以黑瞎子岛公路口岸和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两条通道建设为突破口,建立黑瞎子岛对俄合作示范区、佳木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江桥头经济开发区、抚远中俄沿边开放示范区四大园区支撑体系,打造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沿江对俄开放带,带动沿江口岸和内陆县市共同发展,逐步把佳木斯市打造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对俄加工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成为引领对俄合作的大基地、大通道、大平台,成为全国对俄贸易合作新的增长点。力争今后5年对外贸易、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利用国内外资金的年平均增幅达到20%以上,到2015年突破100亿美元。 四、进一步扩大对俄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佳木斯市已有的对俄合作基础、发展优势,特别是黑瞎子岛开放开发和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建设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应将佳木斯沿江区域开放列为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重要节点,将之提升为国家战略。 第二,在黑瞎子岛的开放开发上给予更大的支持。一是给予黑瞎子岛“对俄合作示范区”最优惠的政策,包括岛上经贸区保税政策;岛上海关后撤,实行“境内关外”封闭管理;给予中俄公民持有效证件自由往来、自由上岛政策;对第三国上岛人员实行“落地签”政策;简化企业投资手续;将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用地列入国家二次土地总体修编规划;保税区内允许各国货币流通等。二是对黑瞎子岛开放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将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规划,保证建设资金投入。三是在国家层面建立黑瞎子岛开放开发的高级协调推进机制,由国务院副秘书长以上领导专门牵头负责,相关部委作为成员单位,对黑瞎子岛各种项目审批进行综合协调。 第三,解决边境游异地办证问题。佳木斯市于2008年8月,正式向省政府申请在佳木斯市恢复异地边境游办证业务,省政府已向国务院相关部委转发。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要求,已做好准备工作。恢复佳木斯市边境游异地办证业务,必将带动全市旅游和贸易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全市的对外开放。 第四,建立重大项目国家、省、市及边境口岸四级对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会晤协商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中俄双方形成有效互动,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经贸论文:国贸专业实施“错位发展”养纺织经贸人才的实践研究 普通纺织院校如何秉承工科优势和本校的纺织特色学科,合理利用产业技术资源形成错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贸易业务分工的细化为全国几乎各类学校均拥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带来了新的多样化的需求,文、理生源学生应担负的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种形势的变化就要求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不同的特色。天津工业大学是以纺织强势学科为特色的普通高校,面对以纺织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在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作用的不断变化,实施"错位发展"对提高天津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一)确定专业方向的定位和人才能力培养定位 到各类院校、纺织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等进行调研,听取意见和建议,成立了由政府部门、学校、纺织企业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分析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的优势特色、自身的基础条件等,准确定位专业方向和人才能力培养目标。 (二)修订并实施了基于错位理念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中模块化设置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必修课主要夯实基础,限选课突出行业特色,任选课体现分层培养。必修课程中增加了纺织产业通识课程。调整了15门专业课的授课内容,使课程讲授紧密结合纺织、材料等行业(企业)实际;建立了针对纺织行业(企业)的包含认知实习、课程实习、模拟实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案。限选课中,纳入体现纺织特色的课程组;增加专业技能课程,如海关业务演练、贸易案例实战与开发、模拟博览会谈判、贸易实务课程设计等;加大实验和实践学时,开设了26个仿真实验和实训。在各类实验实训中又依照基础和兴趣分层培养。任选课中一是增加了《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纺织工程前沿专题讲座》等选修模块,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二是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材料工程等10余门选修课及以纺织经贸为主题的长效化化系列讲座,并建立了课内、课外、校外结合的“一、二、三”课堂结合的大课堂体系,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能力的分类分层培养;三是聘请外教开设韩语和英语口语等,并鼓励学生用英文完成论文和答辩,满足学生更高的专业外语能力需要和出国留学深造需要。 (三)构建与实施了学生能力错位培养、教师培养、课程支撑、教学质量保障“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能力错位培养平台、教师队伍支撑平台、课程支撑平台、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组成的“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1、学生能力错位培养平台 校内建设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平台。同时在校外建立了 “河北海盛威纺织集团”、“盛大雅伦国际货代公司”、“天津市津翔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美国新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和滨西社区、涞源塔儿中心小学等社会实践基地,完成不同人才的错位培养。 搭建多层次的竞赛平台。一是校企合作每年举办如 “新径国际贸易实务大赛”、 “清源杯报关业务大赛”、 “华泰杯证券投资模拟大赛”等;二是创办“经蕾杯”英语竞赛、统计知识竞赛、商务谈判大赛、外汇期货模拟竞赛等,每年一次;三是设立基金资助学生参加如“全国国际商务谈判大赛”“金蝶杯”全国商业物流企业经营模拟大赛、“世华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全国高校学生调查分析报告征文比赛、天津市“职场精英”挑战赛等。 搭建外语能力培养平台。每年聘请田纳西大学教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英文培训班;每年举办中美文化周,邀请美国教授专题讲座;举办“经蕾杯”英语竞赛;设立英语角、英语桥,免费播放新概念英语视频讲座,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等;指导学生撰写英文毕业论文和英语论文答辩,近四年共21篇。外语学习平台的搭建取得显著效果,本专业二年级末英语四级通过率始终保持全校第一;仅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二等奖 3人、三等奖 6 人;每年有近10%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 搭建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平台。从05级学生开始实行导师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近三年学生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公开70余篇。 2、教师能力错位培养平台 按学生能力结构错位培养要求将教师合理定位。从事应用型知识能力培养的教师,实施了“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同时50%的教师完成纺织经济、纺织贸易课程的进修。为培养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自筹资金有规划的每年选派1-2人去国外交流;5-10人参加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利用每年的中美文化交流月安排教师为美国学生授课,同时和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团队的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主力。 近四年培养市级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名,天津市131工程第三梯队1人,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青年理论家)1人,12人次到国外学术交流,其中2名教师受邀讲授中国纺织经贸,获得lincoln fund 1项,fulbright fund 1项,1人被邀主持国际会议分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使近四年学生评教的优良率为100%,中青年专业教师中有电子商务师、物流师、金融分析师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占50%;获得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环渤海高等教育“四位一体”合作模式研究》、21世纪初天津市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贸易经济新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天津市教委《天津市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问题研究》、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贸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的研究》、天津工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等各级别教改项目25项,在国内各类期刊发表教改论文20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百余项,并将成果融于教学之中,推动了错位培养体系的实现。 3、课程支撑平台 依托校外知名专家、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等组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大课程教学组,促进课程建设。实务性强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外贸函电、海关业务等15门课程采取校外专家、业务骨干进课堂,教研、科研成果、企业业务进课程,实现教科研与教学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设立了课程建设基金, 建立了8个课程团队,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 4、教学质量监控平台 建立了教学管理团队,构建了以院学术委员会为主体的课程跟踪检查评价机制。其中跟踪检查评价的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实施课程教学中以分类错位培养为主旨,针对学生的不同定位安排在二、三课堂完成相应的作业,并纳入课程学习考核。研制了一个符合iso9000质量标准的全过程、各环节、多方法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于2004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通过iqnet和cqm 认证中心普通高等院校iso9001:2000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质量体系的国际认证,后经连续两次复检均合格通过,有效地保证了改革实施。 综上,以“应用型”为主旨,紧密联系学校强势纺织学科所属产业,突出地方特色的实践模式,为该专业错位发展提供前提,高仿真、互动式教学实验、实训平台、创造性模拟公司、自主开发性案例教学场所、常态化竞赛机制等为学生能力错位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对提高天津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经贸论文:浅谈对外经贸与外贸英语人才的培养 [摘要] 我国对外经贸联系的日益频繁,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外贸英语中展现外贸业务中各环节,涉及许多交际事件,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还盘、订货、付款、装船和索赔等。本文讨了在如何在外贸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问题。 [关键词] 外贸英语 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联系的日益频繁,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外贸英语函电是对外经贸活动中使用的专业英语。培养具有较强交际能力的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外贸英语在培养国际商务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成功运用商务知识、发挥才能、顺利开展经贸活动的钥匙。 一、何为对外经贸中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他认为“交际能力”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语法、心理、社会文化和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该理论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新一代的语言学家,扩展了语言研究视野,引发了一股强大的外语交际教学法趋势。交际能力的含义现在发展为: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和副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特定交际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随着各国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化,为满足特殊的交际需要,产生了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课程。esp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际需要。esp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以特定的语言交际功能和学习者交际需要而确定的。它以学习者的目的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用性,使学习者的专业或职业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外贸英语函电就是一门esp课程,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是成功教学的核心。 二、外贸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1.交际能力的需求分析 munby的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的观点,外贸英语课程学习者主要是高等院校商务英语或国际贸易专业的中、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教学中英语用于写作符合规范的外贸信件。使用环境涉及对外贸易的公司、企业或招商局。学习者要学会如何与买方、卖方或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和个人,就贸易中具体环节进行咨询、协商或洽谈。外贸英语教学要求达到的程度,视各学校情况而定。外贸英语中展现外贸业务中各环节,涉及许多交际事件,如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还盘、订货、付款、装船和索赔等。交际过程中要掌握清晰简洁、礼貌貌周到等原则和对方本位的立场。 2.培养兴趣 要让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的学习,教师应采取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和引导他们喜爱该课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直接因素。热情、亲切、幽默、开明、宽容的教师往往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和喜欢。对老师的喜爱会逐渐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课堂话题也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商贸领域生动鲜活的事例或其他领域的话题,只要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都可以选择来讨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也可以加以运用,以便丰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学习的快乐,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进步的机会,同时建立一个全面而理的评估机制,对学生进步予以及时的反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提供真实的语言素材 近年来外语交际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尤其是esp教学。交际教学法认为教学材料是影响课堂交际和语言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能促进交际性语言使用。常用教学材料有以篇章味基础的材料,以任务为基础的材料和以及实物教具。函电课程主要涉及的是前两种。课本提供了大量的经贸信函。教师还可以补充些其他的语言材料。如讲到装船一章时,可以上网搜索国内外海运公司网站,查阅真实素材。即使是中文材料也可以给予学生很强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推进学习者的认知过程。 4.开展丰富的语言交际活动 根据交际教学法,外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交流”的场所,“用语言去学”,交际能力的获得依赖具体的交际活动。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各单元的主题,精心设计相关的情景活动。任务活动的开展需要较多时间,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抓重点。学生基本掌握该单元信函的特点后,单元中的其他信可由学生课后自习,可另外安排时间让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形式可采用演示文稿,分析各信函中的交际事件、交际手段、写作特色、语言重点;或发挥想象力,进行角色表演,生动展示交际事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评点,并把学生的作品与课文中相关的范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实践,认知到其中的差距和优势,能发现各自应获取的新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进行适度的文化导入。讲解翻译练习时,通过对比突现英汉语言结构与文化间的异同,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可通过学生喜爱的讨论方式进行文化导入。 5.抓好校外实践工作,增强商务交际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提高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平台。外语的学习毕竟是不同于母语的学习,它需要有一个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变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实现就是在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的锻炼,可以让语言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学生直接服务于社会,简化了就业环节。许多院校在加大校企结合的力度。在面临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接纳实习、互利互惠的合同,逐步建立合作、协作伙伴关系,使其成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成为应用型人才。 6.加大师资培育力度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外贸英语教学的质量。外贸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需要主动钻研教学理论、学科知识,还应联系企业、海关等相关单位,做到多请教、多实践、多总结,借此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师资培训。 经贸论文:新疆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当前新疆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面临良好发展机遇。本文对新疆与中亚经贸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双方在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新疆;中亚;现状;对策 一、新疆与中亚贸易的现状 2011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28.2亿美元,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l9位,增长50.8%,增幅为全国第四位,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68.3亿美元,位列全国第18位、西部12省区市第一位,增长61.1%,增幅为全国之最;进口60亿美元,增长11.7%);全年利用外资5.58亿美元,增长21%;境外投资协议额达到4.18亿美元,增长11倍;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达到4.7亿美元,增长1.3倍;输出劳务6070人次,增长两倍。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占我国与其贸易总额的76%;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额占新疆进出口总额的82%。同时,新疆在中亚五国中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并且对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俄罗斯中部以及外高加索地区产生了较强的辐射作用。可见,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研究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良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亚国家就与中国新疆开展过许多合作与交流,双方的合作轨迹基本上可概括为20世纪50年代上升,60年代下降,70年代停滞,80年代恢复,90年代调整、提高和21世纪初全面提升的几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和多方位合作的新局面。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二十年来,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贸易合作方式来看,从90年代初的易货贸易为主,到目前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一般贸易为辅,且增加了加工贸易、技术贸易、展会贸易等形式,如2008年新疆边境小额贸易额188.1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4.6%,居于绝对主力地位。就其规模来看,2006-2011年新疆对中亚贸易有了较快的增长,贸易额从2006年的,91.0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228.2亿美元,年均增长50%以上。 (二)哈萨克斯坦与新疆贸易往来中但有主要地位,双边外贸发展迅速 2011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28.2亿美元,其中对哈萨克斯坦贸易占46.5%,哈萨克斯坦仍是我新疆第一大外贸伙伴。2011年,全国对哈贸易额为249.5亿美元,其中新疆占42.5%,新疆仍是哈在我国内各省区中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由此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在中亚经贸合作中的重要性。在新疆与中亚的贸易中,哈萨克斯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所占比重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发展潜力巨大。 (三)对外投资初见成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疆便开始利用自身的区位和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与中亚国家(甚至在西亚、南亚更大的范围内)开展了双边、多边的跨国经济合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年来,随着新疆企业拓展周边市场能力的增强,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已从经贸合作初期的纯贸易行为发展到相互投资建厂。双方企业通过贸易合作积累资金,逐步开始投资合作,进一步推动贸易规模的扩大。 二、新疆与中亚贸易存在的问题 1.从国家层面来看,制约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进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双方合作机制不健全。中亚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针对国际间合作与开发的相关文件约束性不强,法规建设滞后。②中国与大多数中亚国家都签订了双边运输协议,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致使新疆通往各周边国家的运输线路长、道路设施落后、收费站设置多、收费不规范等。与此同时,客商出入境面临着很多障碍,通关查验不顺畅、口岸通关效率低、货物积压时间长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2.从新疆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信息渠道不畅,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许多部门和企业的观念跟不上时代变化,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不能及时针对新形势、新问题调整或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再加上信息不对称,掌握信息的部门和中介咨询部门找不到服务对象,具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致使很多商机没有得到有效利用。②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全球化的战略意识。进军中亚的企业缺乏寻求与中亚国家主动合作的强烈意识,缺乏一批有实力的从事跨国 资经营的企业,企业缺乏全球化战略意识。③经济合作的领域主要是边境贸易方面,以能源、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为主,而且商品品种较少,结构不平衡,特别是技术含量高,效益显著的项目很少。 三、新疆与中亚经贸合作的对策 (一)借鉴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式合作 按照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新疆与中亚各国经贸合作的层次、规模、结构水平都会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合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参与成员的数量较多,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有步骤、有层次、由低到高逐步推进。在这方面,欧盟的经验值得借鉴。新疆与中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也应当采取“双边合作,之后统合”的策略。各国应当从本国的根本利益着眼,冷静、理性地处理各国关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或者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内的建设。只有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中国经济与中亚经济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推动中亚区域经济的整合。 (二)政府在经贸合作中不仅要发挥制定、执行各项政策法规的职能,更应当为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提供便利 加强政府职能。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为各贸易主体开展对中亚经贸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当前,特别要在争取国家对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加快推进中哈自由贸易区、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等各类经济特区建设方面给予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加强新疆外经贸人才培养。总体来说,新疆的外贸人才比较匮乏,应当在注重人才数量增加的同时提高外贸人才的素质。还应当结合新疆的外贸特点,在培养大量英语人才的同时加强培养俄语人才以及相关的专业人才。 (三)加强反恐合作,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创造良好合作环境 中国新疆一直遭受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困扰,中亚国家也长期处在外国政权的干涉中,因此,加强各国间反恐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区域合作的目标之一。各国政府应当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上的合作,为经济圈的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贸易投资环境。 作者简介:张双杰(1987-),男,江苏镇江人,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经贸论文:经贸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借鉴探究 摘要:通识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论文回顾了通识教育的历史溯源,系统介绍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情况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从统一通识教育课程框架和实施标准、建立多层级通识教育统筹机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对更好地开展通识教育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自2015年教育部推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后,高职院校纷纷启动了优质校建设,探讨新形势下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和线路图,力争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此期间,通识教育在培养技能专精、务实致用、圆融优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受到关注。部分高职院校虽已启动通识教育课程的整合与调整,但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规划不系统、适用教材较少、校际交流合作缺乏等诸多问题,使得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1通识教育的历史溯源 通识教育即西方经典的LiberallArtslEducation,又称作博雅教育、人文教育、文科教育、素质教育、通才教育等,原指在西方古典时代一个自由的城市公民应该学习的基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阐释了通识教育,即“广博的锻炼和均衡的发展,而非狭隘的专门化,使学习者不致沦为机械呆板的知识学习”,其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与中国先秦时期的“六艺教育”和汉朝以后的“儒家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进入现代社会,通识教育被认为是一种面向社会人的通才素质教育,不同于专才教育和专业教育强调的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其更加关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理想人格。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最早提出了新式学制的教育目标,规定了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鲁迅先生在1917年《文化偏至论》中也有具体阐述,“此所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於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直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现阶段,通识教育在各个地区的名称虽不相同,但大家都认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校应该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 2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情况 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但其具有明显的“毕业即就业”的“工具性”特点,也因过于功利导致接受了良好知识教育的学生缺乏生活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职场拓展空间不足,职业生涯跃迁困难重重。教育管理者随之开始了对高职教育本质的思考和对高职教育功利性倾向的反思,提出高职教育应由“专一精深”向“广博宏通”、“务实致用”向“圆融优雅”转变。[1]llll在大部分地区,通识教育的实施大致分为两种模式,即共同与通识课程均衡选修模式和通识均衡选修模式。第一种模式将共同科目定为必修的基础课程或核心课程,通识课程设置多个领域供学生选修,体育、军训及服务课程也都纳入通识教育。第二种模式将共同科目通识化之后,调整原有共同科目的内容或属性(列为通识必选课或者完全开放选修),再将课程规划为不同学科领域供学生交叉选修。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通识教育也日益呈现新的趋势,表现为综合型大学愈加重视,开课数量愈趋多元;高职领域新设学校规划配套愈趋完善活泼;全人教育与关怀教育日渐获得重视;课程逐渐融入社会参与社区互动;专业课程逐渐向通识课程倾斜,融入服务学习元素;强调生活学习与品德教育的复古趋势明显;三创元素愈来愈得到重视,日渐成为通识教育的内涵[2]。 3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体系分析 3.1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2年苏南镇江商业学校,几经改制和整合,2002年由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和江苏省商业学校改建成高职院校,主要为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历来重视并扎实开展通识教育,已累计为江苏省乃至全国输送了近7万名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赢得了“江苏商界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发展美好生活与完善人格的全人教育,成为健康、真诚、自律、慎思辨、明是非、关怀社会、热爱生命且具有创新创意动能的健全现代公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和潜在课程三大类组成,其中正式课程包括博雅通识、品德教育、基本能力三个领域。其中,选修课程中的人文艺术领域旨在启发人的心智能力,增进对自我的了解,培养文学与艺术的修养,进而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自然科学领域旨在了解科技对文明的贡献,注重科学方法与伦理的培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社会科学领域旨在促进人际的和谐相处,培养对社会的关怀,认识当前社会问题并适当参与,启发以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生命关怀领域旨在培养对自我生命的珍惜与所有生命的尊重,促进生命价值与美好人生的实现。 3.2发展趋势 近年来,学校通识教育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规划与开设更多元、更活泼、更能指向未来社会且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博雅通识课程;追求与专业教育更紧密的融合与汇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基本能力;为学生蓄积发展的可贵动力,即愿意提升更美好的人生境界、开拓更广远的人生视野、创造更丰美的人生价值的动力;全力推动主动式全生活品格的学习模式。 4对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4.1统一通识教育课程框架和实施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已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对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但通识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推进方式取决于学校自发层面,缺乏统一的课程框架和实施标准,部分院校还停留在书面探讨阶段。因此,统一通识教育课程框架和实施标准,是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4.2建立多层级的通识教育统筹机构 通识教育能够较快地得到全面实施和推进,主要是将综合型大学完善的通识教育体系成功移植到高职院校,形成多层级的通识教育统筹机构,为通识教育的推行创造了必要条件。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可以借鉴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模式,成立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不同领域的分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制定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框架和实施标准。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学校层级的“通识教育中心”,统筹规划实施学校通识教育活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将其提升至一级教学机构。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出面统筹协调高职教育领域通识教育的实施,出台相关制度规定以提供更好的行政支持。 4.3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目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有公共任选课、公共限选课和公共必修课三种形式。开课教师资质审定、课程评估标准和课程评估方式等均缺少制度依托,课程教学质量无法把控。因此,制定和完善学校层面的通识教育相关制度规定,做到通识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可控化,是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4.4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现阶段,高职院校从事通识教育教师的学术活跃度偏低,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性、公共性的特点造成该领域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鲜见,各种学术交流平台和活动的缺乏也让高职院校通识教育领域正在寻求更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经验共享的机会。因此,有效提升通识教育领域的学术活性,对通识教育长期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院校之间可以通过交流会、分享会、研讨会、论坛、学术期刊等各种平台和载体,为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保持通识教育的活力和生命力。 作者:陈志刚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论文:探索经贸专业职业素质培育体制的构建 一、高职经贸类专业职业素质描述 为了能胜任毕业后即将面对的不同职业,同时获得个人职业前景的顺利发展,学生除了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养成针对不同行业的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决定了高职经贸类专业职业素质会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既包括与经贸活动有关的专业职业技能,例如基本商务知识、法律知识、英语和计算机等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包括如下一些内容: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自信心、抗挫折、团队合作精神、情绪控制力、主动、灵活、坚持等,二是人际影响力。例如沟通、说服、演讲、关系技巧等,三是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时间管理、个人形象管理、自我规划等,四是审美管理能力。例如礼仪、社会和职业形象管理等。 二、构建高职经贸类专业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途径 1.开设经贸类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系列课程,创建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中,除了要开设一些基础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创业与新新》、《就业指导》、《职业道德修养》之外,经贸类专业还需要特别开设例如《职业形象塑造》、《人际沟通》、《中国传统文化》等与经贸文化和人文素质有关的选修课。而对于经贸类不同的专业,职业素质选修课应有所区别。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应增加跨文化沟通内容,而对文秘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个人形象管理和礼仪知识方面的内容,对营销专业则加重心理素质训练方面的选修内容。 必修或选修的素质系列教育课程要贯穿三年的学习过程,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经贸类职业素质。与此同时,要改变以往只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考核指标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学生包括学习和日常行为在内的全方位的跟踪考核,构建全面的职业素质考核体系。经贸类专业应增加例如商业道德、行为规范、组织能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分数达标要求,把隐形的职业素质通过一套有形的指标体系反映出来,给每位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生素质测评表,同时要把此表反映在毕业生推荐表上,供用人单位参考。 2.深入推进与经贸类企业的互动与合作,积累职场实践经验 企业是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企业进入企业,将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生通过岗位认识、参观学习、课余兼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充分融入企业氛围之中,传递企业的效率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等,也客观地认识到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从而全方位做好胜任未来岗位的准备,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打好基础,以职场实践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一线工作人员、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进入学校,为在校学生作如“财务人员职业能力与素养”、“物流业发展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等职业素质系列专题讲座和报告等,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获得有关企业的信息、企业的用人要求,感受来自于企业的文化,触摸到市场的脉搏,有效的缩短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 3.打造独特的经贸类校园文化,提高人文素质 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不是靠哪一门具体课程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靠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是在一种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中,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因此,为了培养适合经贸类专业的职业素质,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营造经贸类特色的企业文化氛围。例如可以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说“行业话”、说“企业话”,把一些著名的商业企业照片、成功商业人士的个人成长故事、企业用人的最新要求等与经贸类职业相关的内容,张贴公布在校园的显眼位置,而且一定要定期更新,让学生感受到经贸类行业的日新月异的特征,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动力。其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与经贸类有关第二、三课堂,开展各种经贸类社团活动、各种经贸类协会活动、企业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经贸类职业技能节,开展各种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营造浓厚的经贸技能操作氛围。支持鼓励学生们参加如“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大赛”等经贸类全国各地技能大赛,重奖技能竞赛的优胜团队和个人,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专业的热爱,提高职业技能素质。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进行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有效辅导。 4.加强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培育积极向上的职业意识 将职业规划从入学开始就引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倡导学生科学系统地将专业、学业、职业统一起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生们就能与专业教师和同专业的毕业生面对面交流,通过“了解职业倾向”、“职业近路及职场探索”、“职场伦理测评”等方面的在线测评,分析出学生的各种职业素养,并给出适合的职业选择,形成该学生的“人才DNA资料”。根据测评结果,系统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来做好职业规划,并指导他们根据所选职业的要求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合理安排好3年的学习计划。 例如,某一经贸类专业新生在入学时将自己的职业定位暂时选择为“人力资源”,他则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学习、选修课学习和“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的考证,来让自己在未来的3年学有专攻,为自己走向社会选择职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帮助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业指导,帮助学生熟悉自我与社会,着力培养学生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品质、合作精神,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明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传统造景手法在园林艺术中的运用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是一项一直值得考究的话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授和莘莘学子们在传统文化的考量上不断给出思考与研究的方向,而在传统艺术的探讨中,不仅仅是分析了传统艺术的演变规律,而更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进行融合交汇,让我们从固有的传统中看出有利于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这就是自然与文化的再次的碰撞,然而也正因为在传统艺术史上,自然性与生态性的研究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当我们在分析任何一项传统艺术的手法时,都可以说是为了完善现代的艺术观。 关键词:传统艺术;自然与现代;生态景物的传承手法 1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1多层面看待造景手法中表现的文化价值 古典的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为现代艺术界中不仅带来极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文化价值,更对后世的园林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2传统造景手法对现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在后世的艺术表现中,我们有许多的假山,微景观雕塑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深受传统造景手法的影响。造景即是运用人工的手段将自然中的地形地势,山林水体,水流山石等自然条件构成的所有要素相结合塑造出景观设计师所想要表现的微小版的建筑设计。主要的表现有:地形再造和湖泊的挖凿;植物的养育;假山奇峰与洞壑危崖的砌叠;山谷溪涧与卵石溪流的布置;浅水小池与石山喷泉的修筑;雕塑的重设与建置等一系列的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这些造景手法的产生也给我们带来了视觉艺术盛宴,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现代社会的良好的发展[1]。其次,在造景手法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主景手法与次景手法的相结合,就像是小区的设计中对休闲区域的打造,一般会设计湖水与假山的结合,这就属于园林艺术运用在生活中的实践之一,湖水作为假山的陪衬设计,给人视觉上的协调感,同时山与水给人一种静谧舒适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的让每个住户满意,当然虽然湖水是作为辅助景观出现,但是,湖水的比例同样是设计师要考量的重点,这时就可以参考传统的造景手法了,假山作为主景的构图中心,湖水的比例就是为了突出主景的表现力,这也是主景与次景的功用合作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使园林艺术更具特色,还可以充分突出其艺术感染力,这样的设计正和福州五一广场有异曲同工之处,设计师将主景雕塑喷泉安装在广场的中心位置,这既突出了设计主题,又满足和平衡了游客的视觉感受,实在是值得众多设计师借鉴与参考[2]。 1.3造景艺术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中产生的作用 一般来说,古代的文人画家都常常喜欢把梅、兰、竹看作是花中的“至清”之物,把松柏看作是木中之“幽韵气清”者,它们一旦入诗入画,那么产生的韵味就可谓是自然天成,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当然这也可以引申出我们的造景艺术,造景艺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是要将画中美景转换为形象立体的实物,这样才可以被人们所感知,所认可。而这几年的园林设计也的确是在稳步中逐步有了发展和创新,这样也就使得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感在稳步的提升,而这也正是当下社会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2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2.1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想有发展就一定不能摒弃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因此如何传承精华所在的部分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2.2怎样真正实现 在园林艺术中,不光要求对景物的构思还包括应如何创造的问题。我们想要创造出崭新的东西,那么前期一定会进行一定的模仿,这就相当于造景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借景,借景能够很有效的突破空间的限制,为我们设计的园林增添美感,借景有时正如编导拍摄画面时对于构图的要求一样,远,全,中,近,特,在借景设计中,也同样的有近观,远瞻,仰视,俯瞰,等不同视角对于呈现在眼前效果的展示,所以这就更加要求在造景中要极其细致,传统的造景手法极其严格,所以当它运用于现代的园林中,我们也将应该在借景中充分的展示园林自身的优点,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优质的融合发展。 结束语 中国传统的造景手法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共同交汇孕育下的宝贵成果,将这样的一项成果运用到现代园林艺术的设计中毋庸置疑是最好的选择,这很大程度提升了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并且也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作为当代艺术工作者,要更加发扬优质造园理念,设计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作者:杨学忠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转导乡人民政府 园林艺术论文: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美术课堂的文化内涵 [摘要]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呈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和世界多元化。这也充分反映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现行中职“美术”教材中的苏州园林,如果把这堂课设计成一堂高质量的美术鉴赏课,又如何能上出新意,特别是如何“挖”出其背后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意义,这是颇费思量的。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希望得到指正。 [关键词]挖掘;文化内涵;美术 一、该课的定位 一堂课谈苏州园林的景点、布局,这样内容是否显得单调,学生是否会感兴趣?我觉得:中小学美术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以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二、该课的设计思路和实践验证 (一)创设和谐、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导入) 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德国一位学者就教学情境的概念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如果让你直接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这15克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新课改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在开课伊始,教师设置了一个情景展示:随着杜丽娘的一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浸润在那婉转优雅的曲调中,就像空谷幽兰一般,美到极致的艺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园林的情境中来。 (二)剖析中国园林特点 1.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环节1)自然地进入到山静泉流,水静鱼游,花静蝶飞,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东山静……分别从园林的构成因素:水、山(石)、花草树木、建筑,以及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换、阴晴雨雪的气候变化品味苏州园林的自然美。领略园林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天成、淡泊含蓄的意韵,恬静清新、淡雅超脱的情调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2.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环节2)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达到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从苏州园林最具特色的花窗和漏窗入手,介绍四种园林艺术造景方法:框景、借景、分景、障景,烘托出或含蓄或深远或无限的意境。如拙政园的怡虹亭把园外千米之遥的北寺塔借入园中,创造出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远山近水皆有情”等意味悠长的意境。领略古人在造园时通过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等各种造园技巧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意境。3.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自然美(环节3)中国古典园林是“形象的诗、立体的画”,是有无限意境的美的空间,对自然美加以艺术化,巧运匠心而创造出的园林艺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欣赏寄情山水,如诗如画的人文美:“引经据典、意境深远”“植物寓意、以物寄情”“景点题名、格调高雅”以此体会园林景物表达出的园主人的思想感情,唤起共鸣,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初步领悟了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三环节中,我积累了很多的诗词歌赋,为的是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人文之美。园林艺术表面上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的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习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 三、文化内涵是美术课堂的命脉 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等一些领域,确实有着鱼龙混杂的情况,尤其是艺术领域,现今的艺术作品有相当部分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必要。欣赏一件绘画作品或者艺术,也存在着讲些什么、从哪个角度去讲、用什么样的方法解读等诸多问题。美术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对美术课程而言,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含感知、表现、创造、反思等能力。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和素质的提高。要将课程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稳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益,我们就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否则美术课堂教学的优质无从谈起。 作者:吴丹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 园林艺术论文:茶树在园林艺术中应用研究 摘要:茶文化和园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的园林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树具有园林植物的特点,在园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茶树在园林艺术中地位价值的论述及茶树在园林艺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为研究茶树在绿篱、观赏植物、盆景、行道树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茶树;园林艺术;应用研究 1茶树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及价值 从古至今,人们都很重视茶树在园林中的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价值,更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茶树可以美化街道,是街道最适宜种植的树种,人们可以停下脚步,静心观赏也。茶树经济价值很高,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农作物,较其他名贵的树种更为便宜,方便就地取材,可以节省城市和乡镇绿化的成本开支;茶树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园林绿化和造景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传播茶文化的作用。 2茶树在园林艺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2.1品种丰富,形态多样 茶树种类繁多,可分为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为制作大型的盆景、中型的盆景和小型的盆景提供了大量素材。茶树叶的叶片形状颜色以及类型各不相同,有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之分,极少数一部分呈卵形和披针形,叶片颜色众多,有淡绿色、绿色、浓绿色、黄绿色和紫绿色之分,叶面也有隆起、微隆起、平滑之分,这些都是布局园林的素材;按分枝又可分为直立型、半披张型和披张型,枝条的弯曲程度也不相同,有的枝条细软如藤,枝条弯曲有序,整个枝条也具有很大的可观性,这些为制作茶树景观提供了可能。 2.2花期长、抗性强 茶树发芽一般是在每年的6月份开始,次年的1月份结束。盛花期在9—10月左右,10—11月盛花,11月下旬——12月中旬终花,这个时期开花的植物已经很少,将茶树作为园林植物进行栽培,可以弥补这一时期花少的不足,让人们在这一时期观赏到植物的开花。茶树花期和果实的生长期比较长,成熟慢,因此在同一茶树上,常常可以看到茶花和茶果并存,这一情况在其他植物上并不多见。抗性是指植株在发育中为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生理特性,茶树的抗性就十分强,它喜温而又耐寒,喜肥而又耐瘠,喜阴而又耐阳,喜湿而又耐旱,恶劣的环境并不会影响到茶树的生长。 3茶树在园林艺术中的应用 3.1茶树在绿篱中的应用 由灌木或小乔木进行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称为绿篱。绿篱是园林绿化常用的手法之一,栽培方式简单又可修剪成各种造型,符合种植价值和艺术价值,绿篱具有遮盖不良视点、防尘防噪等美化环境以及引导路线的作用。茶树是常绿的植物,生长良好,除非特别恶劣的环境否则很容易栽培;茶树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园林设计中常常作为首要选择,是做绿篱的好材料,茶树作为绿篱既可与其他植物混栽,也可单独成行,但须注意栽茶的土壤必须是酸性,具有一定深度。 3.2茶树在盆景中的应用 盆景植物在某些能力上比其他形态的植物更强,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再生能力,就好比仙人掌——典型的盆景植物。在众多的盆景植物中,茶树显得独树一帜,正好具有再生能力强的特点。在园林造景中,可以选用一些小茶苗或者茶树的老桩作为盆景。老桩可以快速成型,进行精心栽培修剪后,可以成为一盆漂亮的盆景。修剪下来的枝叶可以用来制作茶叶。 3.3茶树在行道树中的应用 茶树是行道树的主要树种之一。它的植株高大、枝干比较粗、主根发达、分枝部位高、树叶一年四季常绿,非常适合作为行道树。茶树一般都是在春季秋季发芽,秋冬季开花,花期较长,人们可以每个月都见证茶树的生长,看到的是一片绿葱葱的现象。此外,茶树还可以为人们遮阳,阻挡一丝夏日的炎热,还可以起到美化绿化街道的效果。 4结论 茶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追求,并且对传统文化也开始逐渐变的重视了起来,人们变得懂茶,也学会了品茶。茶树园林艺术把人们带进了古韵的茶的世界,熟悉了茶树,了解它的各种特性,对茶文化也进行了推广。茶树作为园林所进行栽培的植物之一,不仅方便园林栽培以及增加植物的类别供人们观赏,而且还增加了园林的文化底蕴,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园林艺术论文:北方园林艺术景观设计植物应用思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也越来越重视,园林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园林设计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呈现园林特色的基础,植物的净化作用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介绍了北方园林常见的植物,具体分析了北方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设计的原则以及园林植物工程中的矛盾与解决措施,最后总结出北方园林中植物的应用与意义。 关键词:北方园林;绿地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主题性;生态化;美学意义 一、北方园林 我国的园林造景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即各具特色的南、北方园林。园林的研究成为我们为重建周围栖息环境而做出的重大跨越。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南北方园林的差异。正因差距的存在,我们总结了南方园林建设中可吸收的精华之处、北方园林中最博大精深的民俗特色以及北方园林的荡气回肠的历史底蕴。我们北方园林的建设是可以借鉴前辈的经验,南方的经验以及外国的经验。只要是合理的、适用的就可以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将各种文化融汇贯通,形成新的北方园林的文化形式。 二、植物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已有千年历史,这千年历史的开篇便是北方的皇家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园林植物是园林五大要素之一,也是季节特色的传承载体,蕴含着丰厚的自然语言。不光是古代帝王对园林植物造景相当的重视,作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传承者,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发展也应当引起当代人的持续关注。 (一)植物及种植方式 根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要遵循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生存法则,在不断地进化过程中,遵循物种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园林中绿化面积一般占整个园林面积的30%-80%,这使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1.乔木。乔木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高达五米以上,且明显主干内有木质层和木质部,乔木又可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常绿乔木一般分布在公园、陵墓以及山上等,如云杉、白皮松、迎客松等。由于乔木高大,枝叶茂密,在园林设计中可以起到消除噪音,净化空气、引领以及遮阴作用;在艺术领域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做出不同的造型,如公园中植物盆景艺术(人工造型)、迎客松(自然造型)。 2.灌木。灌木也有木质层和木质部,它和乔木的区别在灌木是主干不明显、植株矮小且丛生的植物,在园林设计中一般起到装饰作用。园林中的观花、观果、观枝类植物一般为灌木,常见灌木有石榴、茶树、沙柳、茉莉、牡丹等。 3.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一般分布在园林植物中的最低层,其茎具有不发达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但没有形成层。与木本植物相反,其木质包围在韧皮部的外侧,其茎称为草质茎。 (二)北方园林中植物设计原则 在北方园林空间设计中合理搭配各种植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植物的生态和习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园林中的功能和观赏特性.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把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元素融入到园林景观中,塑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然后,我们还要按照园林的整体性原则以及植物特性把周围环境与植物特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园林空间统一协调。最后,远期工程与近期工程相结合,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北方园林植物搭配原则 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园林意境园林设计中植物之间的搭配我们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1.局部与整体的搭配。在植物搭配的过程中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统一很重要,不一样的植物搭配,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过程,要是景观得到较好的保持,不仅要考虑植物之间的搭配,还必须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草灌乔之间的结合,这样才可以使园林的整体美学得到发挥,增强植物之间的错落感; 2.色彩与环境搭配。在园林景观之中植物虽然不一定是主体,但是植物的色彩却影响着整个空间的气氛,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不同会使园林风格不同,因此各种情况下都要考虑到颜色搭配的主次关系。要处理园林整体色彩时,我们应该多考虑以绿色为主色调,为之加以补色以及辅色,我国北方夏季以及冬季占据的时间比较长,应多考虑这两个季节的植物色彩搭配。 3.植物与建筑小品。实际上一组优秀的建筑小品作品一定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它离不开植物的衬托。建筑小品和植物同为园林建设的重要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景观氛围。 三、植物在北方园林中的应用 修建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绿化栽植等多个方面都为园林工程所涵盖。建造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致力于营造更加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然而由于部分工程的特殊性,而导致的植物反季栽植的现象屡见不鲜。本着为生物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原则,为了树木的高成活率为前提,在植物栽植的运用中就需要对应问题采取相对的措施。除去植物在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及其广泛,可净化空气、吸附尘土、减弱噪声等,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就是防止尘土飞扬和水土流失。 (一)原有绿植的保存 在工程期间,绿植一经确认被保存,在施工前就要开始防护。机械施工对植物带来的损伤,属于物理损伤也即轻度损伤,可以用草织物保护起来。而在施工过程中,危害性最大的因素要数石灰和水泥,其危害程度可造成土壤碱化,严重危害树木生长,这种对土地和树木都有危害的因素,在必要时可作垫层保护树穴。 (二)反季节栽培 通常北方地区落叶树栽培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常绿树栽培时间为3月上旬至4月下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会受工期等因素影响,而不得不反季种植。若要确保反季节栽植的成活率,可使用生物培育途径。其中涉及与生物学科的交叉,需要各工程之间相互配合。 四、北方园林中植物的应用意义 北方气候等制约因素很长时期以来限制着北方地区植物景观建设。建设好北方园林植物景观,无论从人们的观赏角度还是对社会的贡献意义来讲,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因此,以下将北方园林植物应用的意义作为一个重要部分。 (一)全球经济已经步入高速前进的轨道。商业和旅游业都是当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业,园林的绿化应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优秀的园林设计可以作为人们向往感受自然生活的新动力,与此同时生态、自然的园林自然而然的吸引旅游业及其周边产业带动北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减小南北方园林的差距。尽管最早出现的园林是北方园林,但较于南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北方园林的发展不得不令业内人士担忧。通过研究北方园林中植物的应用与意义,能逐步减小南北方园林的差距,缩短南北方园林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大江南北能够相互借鉴、缩小差距、共同发展。 (三)千年造景文化的传承。树木千差万别的姿态造型决定了中国具有千年历史的园林造景艺术,植物与植物之间的搭配更是经过历朝历代能工巧匠的精研细琢才成就了园林造景艺术。通过写北方园林,除却给人呈现一种地域感,更为重要的是为呈现一种文化感,这种文化是千年流传的文化,是造景艺术的文化,是在我们中华儿女间流传的文化。 (四)全民绿色行动。在城市绿化匮乏的今天,说起植物并不能为城市中麻木的意识流带来什么冲撞,但若是一座园林,一片植物,不仅能唤起人们心中潜在的绿色向往,也能唤起人们绿色家园意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今天,园林的建设也代表着时代的进程。 (五)利于缓解土地资源问题。在土地资源极度紧缺、土壤功能衰退的今天,土地俨然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即合理利用,努力做到不损害、不浪费,避免土地富营养化。 五、结语 北方的冬季,并不只在现代人的眼中是孤寂的,在千年前诗人的诗中就流露着北方冬季的萧条,甚至是惨淡。作为园林,其意义是提供人们陶冶情操的艺术价值,带来丰厚的精神洗礼,如沐春风一样的享受。气候的影响,环境的制约,土地资源的限制都在为北方冬季园林建设带来不断的新挑战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所以,在北方万物萧条的冬季不仅要配以耐寒常绿的植物,更要适当配以可供观枝型的植物,使土地资源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使冬季既有冬味,且实现有景可观。这些对于我国北方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工程都具有不可小觑的非凡意义和深远影响。 作者:周磊 刘娜 刘乐 薛莉莉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成都武侯祠园林艺术与结构布局 摘要:成都武侯祠是我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涵,而且从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说,成都武侯祠也是我国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其结构布局对川西园林与祀庙特色较好地实现了融合。 关键词:成都武侯祠;园林艺术;结构布局 三国时期能够保留至今的园林并不多,成都武侯祠因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成都武侯祠是为了纪念蜀国丞相诸葛亮而建造的一座祀庙,由于诸葛亮这一人物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广为人知的影响,因而成都武侯祠背后的文化意涵一直以来都掩盖住了其本身的园林艺术特色。事实上,成都武侯祠的园林艺术特别是结构布局方面的特色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武侯祠本身的建造目的是为了纪念蜀国丞相诸葛亮以及蜀国皇帝刘备等蜀国英雄的,属于祀庙园林的范畴,但是在后来的改建变迁中,也不断融合了新的园林艺术形式,吸纳了祀庙园林的特色和川西园林的一些艺术形式,成为一座包容性很强的综合性园林。 一、成都武侯祠概述 成都武侯祠始建于22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期间多有损毁,经过几次较大的变迁和修缮保留至今。成都武侯祠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诸葛亮而修建的,诸葛亮身为蜀国丞相,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历史影响深远,而且成都武侯祠君臣合祀的形式在我国历史上也十分罕见。诸葛亮病逝于234年,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由于诸葛亮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成都武侯祠因而也是成都的一个重要景点,自古以来便有许多人参观游览。据《三国志》记载,223年刘备病故后葬于惠陵,并且修建了汉昭烈庙,而成都武侯祠最早便与汉昭烈庙相邻,后在南北朝时期被合并在一起,目前成都武侯祠的主体建筑修建于1672年,现为我国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在一千多年的变迁中,其结构布局和园林艺术风格也多经改变,因而从园林艺术的角度来分析,成都武侯祠的园林艺术风格是在历朝历代修缮变迁中不断融合而成的园林艺术[1]22。同时成都武侯祠作为川西园林的一个重要代表,在其修缮变迁中,川西园林风格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成都武侯祠的面貌中也可以看到许多川西园林的影子。并且在1672年的修缮中,将刘备与诸葛亮合祀的格局打破,分为了汉昭烈殿和武侯祠殿,这一格局保留至今。因而我们当前所看到的成都武侯祠面貌,其主体沿承主要是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其园林艺术特色和结构布局也受到当时园林建造的一些影响。 二、园林艺术与结构布局鉴赏 1.古朴典雅的园林风格。从整体的园林艺术风格上来看,成都武侯祠的园林艺术风格是古朴和典雅的,园林文化以“三国文化”为主要脉络,这也是将之称为“三国圣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成都武侯祠在园林艺术中有着浓厚的古朴和典雅气息,追求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既有规则布局又有自然布局,以静远堂后的荷塘为分界线,荷塘西北有船舫和桂荷楼,桂荷楼是水景区域的最高点,也是欣赏全部水景的最佳地点。从桂荷楼上放眼望去,整个荷塘景色尽收眼底,而船舫则采用悬山样式建造,与荷塘交相辉映,十分自然地融为一体。荷塘的水景部分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并有着浓厚的文人底蕴。唐代杜甫曾居住于成都,多次游览成都武侯祠,并留下许多传世佳作,杜甫诗作中对于武侯祠的描绘在后来的修缮改建中也起到了很大影响。因而成都武侯祠园林艺术风格中古朴典雅的气息与杜甫诗作文化的影响也不无关系。在武侯祠的密林中修建有三座独立庭院,分别是听鹂馆、听鹂苑与和畅园,这三座独立庭院中有着浓厚的川西园林特色,建筑形式古朴简约,隐藏在密林中,由小路连通,正可谓“曲径通幽”。从我国的传统园林文化中可以看出,这种建筑形式背后的文化意涵也有“藏而不漏”、“君子守拙”之意。这三座独立的小院在建筑风格上也别具一格,将自然元素有效地利用了起来,建筑布局也并非完全对称,而是以融合外界自然事物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对称,并不追究繁琐和奢华,以简约、古朴、自然为主基调[2]3。 2.具有人文气息的植物景观。成都武侯祠的植物景观也是其艺术风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杜甫诗中所言“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柏树便是武侯祠中主要的植物景观。柏树在我国园林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柏树常被种植于纪念性园林中,在我国现代的一些烈士陵园中也多有种植柏树,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和祭奠。同时,柏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其他的含义,柏树被看做君子的象征,而武侯祠中柏树景观的形成一方面源自杜甫诗作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柏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成都武侯祠中种植的植物景观非常多,以柏树为主,辅以榕树、松树、喜树、香樟等常绿乔木,并且还种植有大量的灌木,如丁香、宝珠香、六月雪等等,地被则以麦冬为主。在此之外,武侯祠中另一个重要的植物景观便是竹,竹同柏树一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是君子形象的代表,武侯祠中种植的竹种类很多,有棕竹、毛竹、文竹、紫竹等等,数量超过一万根,分布在溪畔、江岸等各个地方,形成了一种古朴典雅的独特景色[3]37。正如诸葛亮所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竹这一意象不仅符合诸葛亮的形象和品质,也符合我国文人雅士的一种文化价值取向。从中也可以看出,成都武侯祠在植物种植选择方面并非是无意的,而是通过自觉的人为选择,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具有深厚人文气息的植物景观。这种植物景观与武侯祠本身的建筑文化风格也十分协调,充分烘托出了建筑古朴典雅的风格,并且也给人以更多的文化意涵。 3.富有层次的空间处理。武侯祠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开敞式、封闭式、楼停式等各种建筑形式错落其间,园中的建筑风格也并不统一,祭祀殿以庄严肃穆为主,而其他景致院落部分则以古朴典雅为主。在刘备殿西侧的碧草园中有一个水池,水池中心处建有鸳鸯亭,通过廊桥连接,构成“品”字形,这种庭院格局就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结构,并且其他院落也呈散落式分布,这些院落又与武侯祠的整体布局形成了空间层次结构。各个院落独自构成一个封闭的小区域,各自之间又相互连通,没有破坏武侯祠的整体格局,而又将院落建筑风格与整体建筑风格相融合。如荷花池、香叶轩、爱树山房、三顾园等等,在层次结构上十分丰富,巧妙地进行了空间处理,形成了立体感很强的空间结构。因而整体上而言,院落之间的封闭与开放在空间处理上就形成了统一,并且辅以树木和亭宇,保持了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各自封闭院落之间也有着一些重叠之处,走廊和花墙成为院落间相互渗透的关键点,通过这种渗透,使得独立封闭的小园相互融合,空间上的处理与层次丰富更加有机地统一在一起[4]28。这也使得游客在游览武侯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空间视觉上的错觉,形成一种独有的美感,置身其中能够领略到各个小园中曲折蜿蜒的独特景致。刘备殿较为宽敞,大气庄严,十分肃穆,而其他独立院落的风格就与刘备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武侯祠中实现了统一。在这之中,空间上的巧妙处理与丰富的层次结构,就是融合这两种建筑风格的重要部分,正是在这种过渡效应下,二者的融合才更加协调和自然。 4.中轴线对称的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分界,两端对称的布局结构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布局方式,在成都武侯祠的整体结构布局中也是如此,武侯祠中的主体建筑分布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分别为诸葛亮殿、过厅、刘备殿、二门、大门,其中大门是武侯祠的入口处。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中,刘备殿和诸葛亮殿是主体,这两座建筑以中轴线为基准,分布在整个武侯祠的中心处,两座大殿建筑风格十分庄严肃穆,刘备殿更加宽敞、大气,诸葛亮殿则更为紧凑。从大门处一直到最后的诸葛亮殿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中轴线,中轴线两端散布着众多独立的小院落。这种布局方式是我国古典建筑中常用的方式,在川西园林中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在康熙年间对成都武侯祠的修缮中,将原本合祀一殿的诸葛亮与刘备分开,并且刻意将刘备殿修得更加宽敞,放在诸葛亮殿前,以此体现君尊臣卑的思想。但是事实上,从诸葛亮殿的结构形式和其他院落的分布来看,诸葛亮殿依然是武侯祠中的主体建筑,依照我国传统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思想,中轴线上位置最后的大殿并不是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应当在前或者在中间部分。武侯祠中的刘备殿位于中轴线最中间部位,大门、二门在前,过厅、诸葛亮殿在后。但是事实上,诸葛亮的名望和影响很大,并且武侯祠的建造目的也是为了纪念诸葛亮,因而虽然在清朝康熙年间被人为地进行调整过,但是依然无法改变诸葛亮殿的主体建筑位置,这一影响并不仅仅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从其建筑的后续修缮中,也能够看到这一点。 作者:罗嘉 单位: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风景园林艺术化发展思路 摘要:我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风景园林体系中可以借鉴的优秀素材,恰的运用可以充实和提升园林内涵和造园水平,蕴含着深厚艺术形式的风景园林景观更能贴切民意,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因此,风景园林艺术化将会是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风景园林;艺术化;发展 1风景园林的艺术意境 所谓意境,是一种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是指由艺术形式表现的感情和描绘的图景糅合而成的一种美的境界。园林艺术意境则包含了群众游览园林时情感的主动感受——意、园林艺术表现形式的客观实体反映——境,这两方面的情景交融、共同作用就形成风景园林的艺术意境。“情景者,境界也”,正确的指出了意境构成的两个基本因素:情与景。情在人,是主观的;景在物,是客观的[1]。当风景园林中的二者交融之后,便意中有境,境中有意,难以分离,自古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范畴非常重视园林艺术意境的营造。中国园林经过3000多年的发展,园林艺术意境的内容一直随着历史进程而逐步丰富和完美。 2风景园林艺术化的创造手法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个方面”。园林艺术意境的表现方式包括:其一,广泛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如状写、寄情、言态、比喻、象征、寓意、点题等,创造园景意向。如古典园林中的:荷风四面亭,网师小筑、雪香云蔚,真趣亭等等。其二,借助文学诗词等多种形象语言,使园景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如“留得残荷听雨声”、“小楼一夜听春雨”、“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等[44]。其三,采用建筑、乐器、文学、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手法,糅合在一起,使园林艺术意境深邃悠远,让游览者从空间上、时间上对风景园林产生一种艺术的享受和富有哲理的思维启迪。风景园林运用艺术化创作理论,巧妙的将花木、石雕、山水等物质形态综合布置,进而表现画卷般的意境,创造出“风景美如画”的园林艺术化境界,可以说,园林即是是立体的画,更是凝固的诗,美丽婉转。由此而来,中国风景园林的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景物的形态、神态上,更深的表现在与游赏者主观的情感相交融的意境中。 3风景园林向艺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1古典园林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一直以来,艺术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的重要因素。艺术创作描述记载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使后来人能够目睹前人遗留下来的这些历史文化。无论在上海、北京、巴黎等各个古文明都市中的建筑物和园林景观构筑物等艺术作品都在诉说着各自的历史。一直以来,景观规划师往往集艺术家于一身,各门类的艺术对园林建设的影响总是不能回避的;中国古典园林以诗画作为素材,造园者往往具备较高层次的文学艺术修养。我们对田野景观中那自然恬静的美、对古典园林中那经过设计饱含诗画的美,有着人类天性的和文化艺术历史传承的触动。古今中外,从鲁本斯的油画到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到帕拉迪奥的建筑再到勒•诺特式的古典园林,这些艺术形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曾得到如此完美如一而不分彼此的融合。就连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出现的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也摆脱不了同时期盛行的风景画和浪漫主义田园诗歌的影响[2]。以此来看,古典园林总是和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艺术创作中发掘营养元素。 3.2现代艺术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从古典园林与古典绘画、雕刻的形影相伴,到由现代艺术影响下出现的多种风格的风景园林,艺术一直在风景园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初期,在西方国家产生了一系列的艺术改革,这些艺术改革从艺术创作手段、思想表现形式、表达媒体介质等方面上对人类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彻底性的变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这巨大的改革浪潮即称为现代艺术。为现代艺术的崛起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继而也影响到风景园林艺术化的改革。如今风景园林设计者也从现代艺术作品尤其是视觉领域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3]。提供了风景园林审美上的某种指向性,进而为风景园林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提供了多彩多样并具备思考意义的艺术模式和艺术氛围。 3.3风景园林艺术化发展的思考 钢筋水泥的快速筑城导致着人与生态环境、艺术传承的渐行渐远。人类在之所以需要艺术,就在与它可以有助于我们逃离尘嚣,超越世俗,升华灵魂,获得本真。当我们在艺术的天国徜徉流连之后,我们的灵魂已经得到了净化,艺术,正像一缕天光,照彻了碌碌尘世,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园林作品,同样会带给人类似的感受,这是园林艺术化的根本目的。风景园林艺术化是文明的象征,人与环境的关系根本上反映着人与文明的关系[4]。风景园林不仅要表现为舒适美好的外部空间环境,更要满足人民群众亟需的艺术文化需求,在园林环境中沐浴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是风景园林发展的理想状态。人类发展进程不应以文明失落为代价,在艺术文化精神追求的前提下做到与自身外部环境和谐共存。与传统园林绿化仅仅注重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性相比,积极寻求风景园林外貌审美下的空间艺术、文化、人文精神的交流,关注风景园林与公众的对话,将各类艺术形态巧妙的介入风景园林中,使风景园林中具备更多的人文艺术景观,因而就能超越了可触摸、传统的、限于空间的“自然环境装饰”的园林范畴,注重和推进多样化艺术模式建设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艺术化将会是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杨林1 聂文鑫2 徐晓芳2 单位:1.衡水市建筑市场管理处 2.承德医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高职园林艺术课程教学对策 摘要:本文全面的分析了《园林艺术》课程在高职园林类专业中的地位以及该课程目前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园林艺术;教学;对策 《园林艺术》课程是高职园林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也是充满艺术性和想象性思维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对景观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让学生掌握园林基本理论和解决一般园林场地设计问题的能力。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园林行业人才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的《园林艺术》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行业的要求,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1园林艺术课程在高职园林类专业中的地位 《园林艺术》课程是园林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素描》、《园林制图》、《园林花卉》、《园林树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园林艺术》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园林艺术》课程同时衔接了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也为考取园林设计员奠定基础。确切地说《园林艺术》课程在整个园林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园林风格形式、园林空间造型艺术手法、园林设计基本要素的合理运用和园林造景技巧等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分析能力,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的园林方案设计和园林工作中。园林艺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艺术特征分析、园林构图艺术分析、园林风景艺术分析、园林色彩艺术分析、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分析、园林植物种植艺术分析、园路广场艺术分析。内容涉及学科范围较广,是一门相对综合性的课程。 3《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 3.1课程本身涉及内容面广、知识点杂,实践操作难度大 园林艺术是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是融文学、绘画、书法、建筑、工艺美术、雕塑等艺术门类于一体,涉及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小品、地形、水景等多方面的知识点,内容较为庞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好把握,同时也不便学生们的理解与记忆。再者,该门课程内容本身就偏理论,开设的学期相对较早,在具体的实习操作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单纯的参观欣赏典型园林形式显得太流于形式,让学生绘图设计又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要真正的达到想要实习目的也不简单。 3.2学生艺术修养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园林类专业要求学生有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审美意识,然后再有意识的培养其对园林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园林岗位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而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艺术修养,对于园林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先得有发现美的眼睛,然后去欣赏美,进而创造美。设计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作为一名初学者应该要不断的练习、思考并不断的查阅资料充实自己,而对于现在的部分高职的学生相对来说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待培养与提高。 3.3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间内容重叠多 由于园林艺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和园林类专业的好几门课程的内容有着紧密的关联和交叉,如果在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沟通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相似或重复的情况,比如园林植物种植艺术分析与后续课程《植物造景》中的内容有相似处;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与后续课程《园林工程技术》的内容有重复之处;而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分析与后续课程《园林建筑设计》有类似内容出现。如果沟通不好就会重复讲授,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3.4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由于园林行业发展迅速,艺术设计类课程一直没有较完善的与时俱进的教材,部分教师仍以相对比较陈旧的教材为主授课,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部分高职园林类专业《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园林企业对人才业务素质需求以及整个设计项目的实际流程不是很熟悉,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再者,高职学生生源多样化,学生素质层次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能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因材施教,这个也容易被不少教师所忽略。 3.5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问题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选择依旧是全程授课采用“黑板粉笔”形式,或者是有投影,也只是普通的幻灯片的形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仅仅局限于课堂。对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较少。 3.6考核形式单一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园林艺术》课程的考核一般分为理论试卷考核和图纸作品考核,此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理论考试通常是应付型的考试,临考前死记硬背;图纸形式的作品考核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往往都是套用其他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或没有章法的随意“填充”,缺乏创新,学生的潜能没有完全发掘,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很难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学生对于《园林艺术》课程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4.1整合、协调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与园林类专业别的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适当调整园林艺术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区分不同课程中这些内容的侧重点,作好与专业课程间的衔接,制定好课程标准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与遗漏。通过整合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教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完善了教学体系。 4.2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平时要增强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的了解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国内的园林类博览会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着共性,找到兴趣点,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采各家之长,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平时要给学生课余安排、引导和督促,慢慢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传授现代园林规划知识的教师,都应该不断充实、更新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双师型”教师指的是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园林艺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利用分批去园林公司锻炼、老带新等措施提高在校老师的素质;同时,也可以外聘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兼职园林艺术实践课程教学。 4.4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要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可以包含有大量园林设计图片、动画、实验实训演示录像等,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其次可以结合一些软件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辅助管理、教师操作演示、文件资料发放、学生操作监控、学生作业提交等功能,对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再者就是课程网站的建设和使用,课程网站提供了大量教学文件、学习资料、相关网站链接等,学生通过互联网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在线测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课程论坛、博客等则建立了师生间超越时空的联系,方便师生课下随时的沟通交流,使得该课程学习变得更加方便。 4.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采用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过程评价50%+期末作品评价50%。 5结束语 在十来年的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的进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在协调好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采用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和提高职园林类专业学生们的园林鉴赏能力,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昊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药洲遗址园林艺术启示思考 摘要:九曜园是五代十国南汉国的宮苑遗址,是古代岭南园林的千年遗迹,也是广州作为古代皇城的见证,因此药洲园林具有皇家园林的属性。探究药洲遗址的园林艺术,能丰富岭南园林的文化内容,拓展岭南园林的时间跨度,同时深铸广州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药洲遗址;皇家园林;岭南园林 “药洲遗址”又称九曜园,是五代十国南汉国的宮苑遗址,是古代岭南园林“药洲”的千年遗迹。它位于广州市教育路与西湖路交界之处,东依北京路,西连教育路,南面西湖街,北靠葱郁的越秀山公园。九曜园因其石碑文化而令文人所向往,在古代广州起到了荟萃人才、酬唱诗文、雅集翰墨的作用。 1药洲的历史渊源 药洲是岭南地区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名胜遗迹,其典故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据有关文献记载,当年的南汉宫苑,湖光山色,窈窕宫室,歌台舞榭而笙歌终日不绝,可见当时宫苑气势之恢弘。南汉王朝于公元971年被宋所灭,历经刘龑、刘玢、刘晟、刘鋹四主,共存55年[1]。 2药洲的园林艺术 南汉宫城苑御中,最著名的是南宫区的药洲。《南汉春秋》记载有:“凿山城以通舟楫,开兰湖,辟药洲。”药洲的园林艺术可概括为理水、置石、种药(用植物观赏)三个部分。 2.1理水艺术 当时广州的西湖路以西有天然的水道流经此域,药洲原为天然湖沼,泉水从湖底流出。南汉王刘龑命罪民开凿并扩大湖区面积达10公顷,其湖水北接文溪,东连沙溪后流人珠江,周围500余丈,湖面呈现南北狭长的形态。药洲的北面修筑有玉液池;湖畔栽满柳树,湖边筑有含珠亭、紫霞阁、明月峡、黄鹏港等建筑景物,红墙绿瓦掩映绿茵丛中。湖中水清如碧玉,沙岛上红药紫草倒映水中,如镶嵌于碧玉中的彩云。放眼望去,药洲可谓柳绿莺啼,水波荡漾,绿潮红雾,其风景绝佳。 2.2置石艺术 药洲之石以九曜石而闻名,南宋方信儒在《南海百咏》中说他当时所见的药洲积石如林,可见南宋时药洲石景仍相当可观。因药洲以石景胜,又有人称之为“石洲”。 2.2.1堤岸桥石 药洲两岸均用石垒叠成峡谷,形状有如明月,峡谷堤岸石旁栽植杨柳,洲岛间以石架桥,《南海百咏续编》记:“采砺山石,跨湖为桥”,题咏家称之为“宝石桥”。据传宝石桥的桥石光洁如玉,每块长丈有六,横三尺,厚二尺,平列如砒。药洲的石桥之美观由此可见一斑。 2.2.2洲岛置石 药洲池中设岛,岛上构石成山,园中奇石林立,元代吴莱有记载药洲“列石嵌奇,突出者九”。九曜石得名于天上的星宿,九曜指梵历中的九星(宿),亦称“九执”[2]。史记九曜石为刘龑命带罪之富人从江苏太湖周边运回来的太湖、灵壁石,但也有专家经考证后认为五代时期太湖属吴越和南唐两国,距离南汉国比较远,从太湖运石回南汉的可能性较小,并且现存遗石不是太湖石或灵璧石,而是属于“石灰石”,很可能取自西江的封州(封开),用船运载到广州。 2.2.3置石诗词艺术 一千多年来,千百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游览药洲,并在此立碑刻石,留题赋诗,使之成为富有历史、书法艺术价值的园林古迹。书法家米芾在“笏石”(因该石的形状非常像朝廷大臣叩见皇帝所用的朝笏而被称为笏石)所题的“药洲”二字最为有名,石中上书“药洲”,下款“米黻元章题”,被历代赏石之人视为瑰宝,可惜“笏石”上的字样已经模糊不清,所幸有真迹复制品刻于碑廊的碑石上。该“笏石”历史上曾被多次移动,先被放置于“广东布政使署”后堂的东院,后又被张之洞放置在两广总督署,1934年又移回“广东布政使署”东院,新中国成立以后“笏石”才被移返药洲九曜园。另外,米芾还曾题诗:“碧海蜃阁,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错落动乾文。”于九曜石中的“掌迹”石上,但该石已不存在,今仅存摹刻碑石(清道光年间叶志诜摹刻)一块,放置于九曜园池畔。 2.3花药艺术 药洲不但湖秀石奇,同时也注重栽植奇花异草。药洲因其在湖中设置沙洲,岛上栽植花药,因而称为药洲。花药是可供观赏的药用花卉植物,一方面可以装饰药洲西湖的风景,远可观其色块之美,近可赏其婀娜之态,另一方面可以供炼丹者用于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刘龑设置药洲以象征神山,集中炼丹术士在西湖洲岛上修炼丹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刘龑最终虽没达到其目地,但客观上造就了药洲之美,《宋•九耀石刻》有诗句描述“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可见当时的药洲西湖上炼丹者众,炼丹之气雾缭绕,西湖因而形成一片水雾蒸腾,云雾缭绕的气象,加之堤岸垂柳飞絮随雾飘荡,沙洲花红草绿镶嵌于湖光雾影中,时隐时现,仿佛一片人间仙境一般。药洲之名实至名归,充分体现南汉国都高超的花卉培育技术,及古人对药用植物与观赏植物的运用技术。 3药洲园林的发展与衰落 南汉王朝灭亡后,宋、元、明、清期间虽然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但很快得以修复,药洲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方文人墨客,为士大夫觞咏泛舟、游览避暑之胜地,数代均有名人雅士(如苏轼、米莆等)到此泛舟,留题赋诗。南宋嘉定元年(1208)略使陈岘加以整治,在湖面种上白莲,称之为白莲池,建爱莲亭。到明代,西湖仍具有数百丈,景点留有宝石桥、黄鹏港等,高大的九曜石傲立湖中,时以“药洲春晓”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到了明朝后,由于溪水变道,断绝了西湖的水源,湖面不断淤塞缩小,同时,由于广州商业的繁荣,城市街道的规划,西湖水面渐渐消失。沧海桑田,宽阔的西湖在清代后大部分变成了陆地,只留下现今“九曜园”这片小块园地,以及九曜坊、西湖路、仙湖街等名街名巷。 4结束语 药洲遗址是一座千年历史的名胜遗址,它饱含了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与人文景观,是广州货真价实的皇家园林杰作,是广州作为千年古都的历史见证。它填补了岭南园林空缺的区域性代表绝作,是丰富岭南园林文化的绝好内容,是深镌广州文化内涵的重要篇章。我们期待药洲遗址这座璀璨的皇家园林古迹,能受到广州政府与人民更多的关注,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光芒。 作者:周罗军 王江锐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北方园林艺术精神思考 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法则,集建筑、文学、书画、雕刻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享誉世界。因地域广阔,中国各民族、各地区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偏爱各不相同,于是出现了风格迥异、极具特色的园林。在这之中以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北方园林最广为人知。南方园林自其风格形成之始便对北方园林产生影响,并成为北方园林学习的对象。而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北方园林,因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其硬朗率直、雄壮厚重的风格又不同于江南的柔美婉约和岭南的轻盈自在,具有一种独特的诗意和气质。 关键词:北方;园林艺术;精神 中国是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国语•周语》中说:“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囿为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说文》释义:“囿,苑有垣也。”垣就是矮墙,被矮墙所围合的苑就是囿,是中国园林最初的雏形。陈从周先生曾作《园林分南北,景物各千秋》一文,他以散文家而非建筑家的姿态总结了北方园林的华丽和南方园林的雅秀。北方高亢而南方婉约,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文化、经济、地域、气候等因素兼而有之,其中气候的影响可能是最为显著的原因之一。南北园林各有千秋,从时间上说,中国园林最早时起源于北方,发展于南方,最终南方又对北方形成深刻影响。 一、南北园林的差异 中国地域广阔,论及园林艺术,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各地各具特色,其中以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及北方园林最为典型,广为人知。清华大学周维权教授在其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史》一书中曾有论述:江南、北方园林风格早在元、明时期就已经形成,入清以后,岭南风格异军突起,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覆盖两广、福建、台湾等地。就全国范围内的造园活动而言,除了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之外,几乎都受到这三个地方风格的影响或者作为它们的辐射波而呈现为许多“亚风格”。这许许多多的地方风格,都能够结合各地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呈现出浓郁的乡土色彩,形成百花争艳之大观。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这个终结阶段,私家园林长期发展的结果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 (一)北方园林 因气候的差异,北方园林的人造景观较南方园林少,更强调与自然的结合。相较于南方,北方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较为困难,所以常见两个极端:皇家园林气魄非凡常伴大山大水,私家园林需凿井取水甚至旱地水作,更少见南方园林小桥流水之景,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北方园林善借自然之河湖山川为景,大气开阔,气势令人震撼。元、明以来,北方园林艺术受皇家园林设计理念的影响,多为规模宏大、气势恢弘之作,其景致端庄大气,包罗万象,不拘一格。总地来说,北方园林多为帝王贵胄所建,规模较南方更大,强调自然山水,凸显历史的厚重感;院落与景观融分有度,气度沉稳。而在这种大开大合的雄壮粗犷之下,秀丽媚美也就显得有所不足了。 (二)江南园林 “吴才大贤,尽出江南”。江南地区风物清嘉,人文荟萃,名士辈出,长期以来就是中华文苑艺林的渊薮之地。自南宋政府迁都临安(今杭州),江南逐渐经济繁荣,百工兴旺,至明清达到顶峰,贾而好儒者不乏其人。文人雅士好结社,而结社多在园林。有了文人的参与,江南园林自然比北方更显清新淡雅,与众不同。江南园林以私家园林为多,整体规模较北方要小,且景观以人造为主,因水量充沛,园内多设亭台水榭。总地来说,江南园林依水而建,布局紧凑巧妙,繁复而细腻,园内景观精致细腻,淡雅朴素,粉墙黛瓦,曲折幽深,犹如江南女子一般婉约。当然,受地势所限,园内面积普遍较小,难免略显局促。 (三)岭南园林 岭南有临海之利,其海外通商的历史由来已久,因此形成了“多元共存,商文合流”的独特文化,也造就了岭南人理性、务实、达观的个性。和岭南人一样,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岭南园林最大的特点。岭南园林面积通常比江南园林更小,宅居通常与庭院融为一体,使得岭南园林直接反映出了岭南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岭南园林不追求大而全,而在于实用,庭院布局以适应主人的生活起居为主,一切水石花木只为营造更为自然的氛围。总地来说,岭南园林受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双重冲击,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林布局相结合,园内尤以雕刻见长,精细素雅,玲珑可品,形象上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不同于北方园林的壮丽和江南园林的秀雅,岭南园林更加轻盈自在。但因园林面积小且气候炎热,建筑为满足通风要求多体量偏大,使园林显得深邃有余而开朗不足。 二、南园北鉴 南方园林虽然历史不及北方久远,但发展迅速,对北方园林影响深刻。我国“南园北鉴”的历史由来已久,大概可以追溯到宋徽宗时期。宋徽宗曾将荔枝树北移栽于皇宫内的宣和殿前,甚至当年还开了一次花,结了果实,因此有了“蜜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的诗句。虽然徽宗皇帝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写生,而并非建园造林,但自徽宗开始,历代都有前赴后继者不辞艰辛地尝试“南景北移”。这种风气在清代达到顶峰,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乾隆皇帝。周维权教授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有一段描述:乾隆皇帝作为盛世之君,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平生附庸风雅,喜好游山玩水。他自诩“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对造园艺术很感兴趣也颇有一些见解。乾隆曾先后六次到江南巡视,足迹遍及江南园林精华荟萃的江宁、扬州、苏州、无锡、杭州、海宁等地。凡他所喜爱的园林,均命随行的画师摹绘为粉本“携图以归”,作为北方建园的参考。康熙以来,皇家造园在实践经验上已承明代传统并汲取江南技艺而逐渐积累,乾隆又在此基础上将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组织工作进一步加以提高。由此不难看出,北方园林在清代已深受南方园林影响,不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宅园林,都能看到南方园林的影子。“南园北鉴”既非始于今日,也不会自今日而止,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古人的态度比今天更理性。周维权教授的《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有例:狮子林是苏州的名园,元代画家倪云林曾绘《狮子林图》。乾隆南巡时三次游览此园,并且展图对照观赏。倪图中所表现的狮子林重点在突出叠石假山和参天古树的配合成景,而乾隆咏该园诗则谓:“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实际上也是对倪图意境的赞赏。因而先后在北京的长春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和静寄山庄内,分别建置小园林亦名“狮子林”。它们并不完全一样,也都不同于苏州的狮子林,但在以假山叠石结合高树茂林作为造景主题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所以说,长春园、避暑山庄、静寄山庄的狮子林乃是再现苏州狮子林造景主题的变体。追求神似而非形似,不单纯模仿,这是古人创新创造之所在,也是今人应学习之处。 三、北方园林的精神 中国园林因气候和地形等条件限制,各有其特色。江南园林典雅,岭南园林俊秀,北方园林显得雄奇浑厚。直到今天,谈及北方园林,人们总会以“北方自然环境恶劣,地理环境单一”为评价之基础。如此看来,似乎北方从根本上并不具备产生优秀园林艺术的条件。不可否认,南方相对温暖的气候使得南方园林——尤其是岭南园林四季如春,艳丽多姿;江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亭台水榭灵活运用于庭院之内,水流动静相交,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相比之下,北方气候寒冷,植物生长期短,水资源又相对匮乏,以至于在北方除皇家园林能够享有大面积水域外,其余各种类型的园林中水体所占比例都很小,甚至旱地造园,“旱地水作”。但“四季如春”的气候就是绝对的好吗?南方园林的温婉灵动是否就是绝对的美?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北方寒冷的气候成就了北方的四季分明,不同于岭南园林的轻盈通透与江南园林的灵动清秀,北方园林的四季分明所凸显的是一种更加硬朗且率直的气质。想来在北方的景致之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并非大山大水的壮丽,而是四季不同的景色和不断变换的色彩。一般认为,北方园林在景观植物的选择上常用松树、柳树、槐树等,但事实上北方园林中常见的植被远不止于此,如元宝枫、樟树、银杏、黄栌、稠李等在不同生长阶段会呈现出不同色彩与形态的景观植物也是极为常见的。在设计者的精心搭配之下,北方园林植被层次鲜明丰富,四季不断变换,园内的色彩与形态也不断变换,不同景色排列于眼前,更显得朦胧有致,意韵悠长。所谓“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四季分明的硬朗而直率的气质与历史的厚重感,这正是属于北方的独特诗意。想来气候其实无所谓好坏,四季不变的气候难免有些单调,而北方正因四季分明才有了四季不断变化的景色。四季更替,因而人的创造力也是无限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北方的园林艺术中,四季分明的气候恰恰就是最独特、最宝贵的创作资源。若说北方园林艺术的精神,区别于江南柔美婉约的硬朗率直,不同于岭南轻盈自在的雄壮厚重,这才是北方园林所拥有的独特气质。 四、结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园林艺术大概也是如此,正如江南自古多文人雅士,江南园林就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间的情趣;岭南沿海而富庶,岭南园林便显得精致华丽,中西兼容;而北方的园林也如同北方人的性格一样,硬朗而非柔弱,率直而少晦涩气,这是北方园林艺术的精神气质。既然北方园林艺术比南方园林艺术的历史更为久远,那么北方园林也必定有其独特的历史厚重感。因此,作为园林设计者,作为北方园林艺术的继承者,我们该有一种自信,即创造属于北方诗意的自信,这来自于北方园林厚重的历史积累,也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精神。 作者:赵辰飞 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日本茶庭园林艺术特色探讨 摘要:日本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经民族生活习性、民族性格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日本茶庭作为茶文化中特色组成部分,也是在借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布局、色彩的前提下经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改造下形成的,对日本茶庭以及茶庭中园林艺术的研究是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差异性比较的重要举措,对研究日本民族性格、精神文化特征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日本茶庭文化内涵做简要概述,其次着重分析茶庭的建造布局、艺术风格、色彩搭配以及具体用途,在此基础上分析日本茶庭的园林艺术中所体现出的宗教色彩、美学原则以及茶文化内涵,从而为进一步解读日本茶道文化提出思考。 关键词:日本茶庭;园林艺术;精神内涵;艺术特色 1日本茶庭文化内涵概述 在日本,茶庭文化、茶室文化和饮茶文化是茶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自中国茶文化引入日本之后,由于日本民族性格喜爱饮茶和追求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所以在中国传统饮茶习惯基础上不仅创新饮茶方式、发明饮茶工具,而且在逐步发展中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茶道。在日本茶道文化中,茶庭和茶室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一致、两个部分相通相连,互为补充。茶室建筑是包括有茶室、水屋、走廊、外景组成。和茶室相对的是茶庭,茶庭种类较多,功能性也不同。常见的有供读书休闲的疏远茶庭、修禅静心的修禅茶庭、露天观赏茶庭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草庵茶庭,该类型茶庭在日本最为常见,又可被称为露地,根据建造规模和周围环境不同,其露地级别还不同,比如三重露地式样的建筑结构其露地从外到内又可以分为三区庭园。日本茶庭的建筑风格和建造方式别具一格、十分精致讲究,这些都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思想和传统文化内涵。 2茶庭的建筑构造和艺术风格 2.1内部景观 日本茶庭内部景观都是按照一定的园林建造思想进行设计,日本茶庭园林不仅是饮茶修身养性的场所,更是修禅的圣地,所以日本茶庭的建造都有很强的禅宗意境。在茶庭的构造中,道路往往设计成弯曲状,铺设高低起伏,常常在道路两旁放置山石,用此来代指茶庭身处深山。在道路两旁和石块处种植低矮植物,来代指山林。在茶庭设置假山、水塘、小涧,流水潺潺的意境营造山泉流动的情境,并协助石灯笼的色彩点缀来总体烘托出茶室所处环境的清幽、宁静和和谐。在日本这样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茶庭的设计面积一般较小,内部景观设计大多精巧玲珑,但是营造的禅境氛围十分浓厚。将日本人所追求的大自然景观和自然感觉都融入到茶庭的园林构造中。这不仅和茶庭的观赏、修身养息功能相关,而且营造出的宁静致远氛围能平复人焦躁心情,在进入茶室之后能以平和的心态饮茶,真正体会到茶道。 2.2色彩搭配 茶庭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为进入茶室饮茶的客人提供心灵的洗礼,所以在色彩的搭配方面一般是以绿、灰为主,来达到融入自然的感觉。比如内部景观山石、假山、道路以灰色为主,植被、水景以绿色为主。常见的草庵式样茶庭一般在道路两侧还会设置白色沙石作为分界标志,这样不仅给茶庭增添纯净感觉,而且和总体颜色形成对照,起到很好视觉效果。此外,景观的颜色以自然色调为主,不加入人工修饰,茶庭布景对原始自然美的追求也是民族性格和日本茶道文化的体现。在日本茶庭的园林布景中,一般很少设置色彩斑斓的花株,但是深山中常见的品种可以常见到,比如梅花,总的来说,茶庭色调追求朴素,也正是营造幽静深远饮茶环境和心境的重要体现。 2.3趣味性 日本茶庭的建造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幽静深远的禅宗意境,而且在具体布景中能体现出的是日本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风格。总的特征是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从布景小样的建造规模来看,大多小巧精致,形状不一、色调搭配和谐、布局合理有据,既不会造成视觉冲突,也不会显得突兀。比如假山流水布景处的洗手钵(主要代指山间小涧的洗手功能),在茶庭内的形态各异,有的是水盆形状、有的是山间石块原貌、有的是经人工雕琢,别具一格。路边石块的设置也独具特色,有的随意堆放,有的成双成对,有的孤零一个,总体看来则乱中有序,却又不失观赏审美功能。从布景的规模来看,运用象征手法和思维想象的理念将一系列物景用来代指大自然景观,体现出日本茶道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的智慧情趣。茶室的建设地点一般远离喧嚣集市,环境优美,清净悠远的场地,用茅草、石块、木头等原始材料进行人工改造,建造茶室。泥墙、茅草屋顶、纸糊窗户构建的茶室周围设置一个很小,却别有洞天的茶庭,在此饮茶、参悟人生,这也是远离闹市,追求亲近自然,修身养性的禅宗精神。 3日本茶庭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3.1宗教色彩 无论从茶庭的布局还是建造风格,其中主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就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理念和格调。这和日本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息息相关。首先,茶庭就建造结构和设置理念来看,其主要目的是给茶室营造一种众星拱月的意境,茶庭的建造目的不是饮茶,也不是单纯的欣赏,不仅具有引导饮茶者进入茶室,安抚其心境的作用,还起到烘托整个饮茶环境的效果。在日本,饮茶具有严格的饮茶规定,除了饮茶者必须着衣得体、正式、整洁,言语、动作神态必须得体优雅,茶具和泡茶流程也都要求十分严格。其次在饮茶过程中,饮茶者之间只能谈论哲学、宗教等话题,日常俗事、庸俗化话题严明禁止。对茶会的组织者和茶庭所有者来说,对茶庭的视觉、心灵体验效果要着重注意,不仅要做到各个布景之间的完美衔接,保证其整体性的和谐,而且要对每一处布景的单项作用进行考究,通过茶庭的过程中心灵能得到感受,从而达到一种禅宗的境界。早在日本封建社会时期,武士阶级在进行征战之前会在茶室进行坐禅,以此来达到心境平和的状态,以此可看出,茶庭中的园林艺术中承载的茶道文化对日本人来说还具有精神安抚的功能,这也是宗教理念的体现。其次,日本茶道中的清净、自然、朴素的理念也正是佛教思想的体现。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日本茶道的发展和演变始终体现出佛教所宣扬的清、寂、静思想。茶庭无论从构造、布景、建造材料还是内涵意义上都体现出佛教思想,在佛经中有这样记载:“菩萨冲过三界火宅到达露地。”说明露地的本身就是修行圆满之处,也是佛家修行的圣地。 3.2美学思想 日本茶道界普遍认为,日本茶道文化内涵深厚,涉及到的社会各方面因素复杂。其中主要的是艺术因素、美学因素、社交礼仪和宗教思想,这几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但艺术因素处于主导和统领其它三个因素的地位。日本茶道文化除了品茶禅悟思想,其艺术特色中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成为日本茶道文化中重要思想内涵。茶庭的设计布景理念中,除了朴素、和谐、宁静之外,错综复杂,缺陷美也在茶庭的设计中有显著表现。追求整体美,不过分追求对称,也不忽略单个布景的意境。在茶室中枯槁之感的美学特征尤为突出,暗黄木头制成的茶桌、枯叶色调的茶具以及墨迹和破旧不堪却不失古朴色香的茶盒都是茶室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日本民族不过分追逐过分人为雕琢的艺术品,唯独对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艺术品情有独钟,这也是一种对美的执着和艺术品经时光雕琢的本质美的体现和喜爱,体现出日本人对内心和真实的追求。所以在茶庭的设计和建设中,这种美学思想被完美运用和诠释。比如茶庭建造的选址,选择远离尘嚣的僻静处、设计理念的自然象征性、茶室建造使用材料取于自然原态。整体呈现出清新自然、简单朴素、宁静致远、禅意深远的意境。 3.3茶文化和园林文化的融合 日本茶文化和园林文化在发展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经过长期发展,日本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和意境在园林文化中都体现了出来。首先是禅宗思想在园林艺术中的融合。在茶庭的构建中,以清幽、宁静、禅意、和谐等佛教思想理念为指导,在具体布景中讲究还原自然状态,运用象征性手法将自然物象巧妙缩小,还原在茶庭。通过乱石的和谐、低矮绿树的衬托,再加上假山流水的声音,整个茶庭被营造出一种潺潺流水、层峦叠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乱中有序的自然景象,再加上空旷的草坪和色调的和谐搭配与自然材料搭建而成的园林建筑,无论在视觉、听觉还是心灵感受中,都能达到日本茶文化中所宣扬的清、幽、静的体验。其次是人文思想和宗教元素在园林艺术中的融合。日本园林自从中国引入后,前期是以观赏为主,在发展和演变中其作用逐渐由观赏性变成传递人文思想性。在茶庭的设计中,运用物象的合理安排和人为设置来传达出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民族性格的价值取向。用假山、水景、植被、乱石等来营造自然意境,运用阳光直射和水体反射以及物象的倒影来体现光的美感。用最原始的木材、茅草、石头构建房屋主体,来和茶文化内涵融为一体,来体现精神上和饮茶这种物质行为上都是在追求一种自然、朴素和宁静致远的心灵感受,这不仅是日本民族人文情怀的体现,这也是佛教思想在茶文化形成以及园林建造中的明显标识。 4结语 综上所述,茶庭和茶庭中的园林艺术作为日本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将日本茶道文化无处不在融入其中。从茶庭的自然性回归建造,自然意象景观的设计,到茶室主体建筑的朴素、简约建造和原始性回归。从中不仅可以洞察到日本茶道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向往,而且可以从中解读到茶庭不仅仅扮演着营造禅境氛围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承载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向往,人们通过物镜来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和精神追求。日本茶庭虽然没有气势恢弘的建筑体也没有色彩绚丽的色调,但是它所体现的朴素自然、优雅别致、宁静致远理念不仅仅对我们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向往起到一定的熏陶和影响,对今天园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罗琪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休闲农业中园林艺术研究 摘要: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旅游空间拓展,实现农业高效,并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要让休闲工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让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这就需要园林艺术的支持。文章主要就“相地合宜,因地制宜”、立体种植、文景相依等3种园林艺术设计方法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休闲农业;园林艺术;自然环境 休闲农业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并将旅游业与农业结合到一起进行发展。这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休闲农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而是将新颖的人性化的休闲服务融入了其中,这样不仅仅是可以对农业资源的潜力进行深度开发,有效地改善农业环境,促进农业价值增加,同时还能够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园林艺术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如果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到休闲农业中去,将能够让休闲农业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 1“相地合宜,因地制宜”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在中国传统的园艺理论中提出“相地合宜,因地制宜”,在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时也应该应用园艺理论。在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之前,需要对现场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势等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也就是要做到“相地合宜”,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如遇山则应顺其势,这样将能够在休闲农业规划上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从现有的项目区域基址的地形地貌与原来的道路水系情况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相地合宜、合理利用投资的原则,将现有的区内的道路以及基本水系作为规划的基准点,发展农业项目时要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做到土地规模化的利用。在确立了具体的休闲农业开发思路的前提之下,需要对项目选择、土地利用现状、区位特点、周边交通以及社会基础配套设施等各种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因地制宜、系统考虑、科学规划,对不同项目的用地位置与规模进行统筹安排,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大拆大建的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休闲农业更好地发挥出作用。 2立体种植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所谓立体种植就是对空间、时间等各种种植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在开展立体种植的过程中运用园林设计的方法,将人们眼中单调的农作物变成了可以真实接触到的园艺作品,让人民可以享受到更加高品质的休闲农业。在园林艺术中立体种植主要包括了空间、色彩与形状这3个方面。空间上的立体指的是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因为不同的生长特性,在时空上得到合理的搭配[1]。例如那些高大的农作物之下可以种植那些低矮形对光照要求不高的作物,在向阳的地方可以种植上喜光的农作物,在背面则可以种植耐阴的作物。从农作物的特性出发,对休闲农业土地利用率进行改善,形成一种具有空间层次的种植结构。色彩上的立体,在园林艺术上的表现就是冷色系与乱色系之间的调和与对比。运用到休闲农业中,就是充分的利用农作物各个生长期的颜色。例如在桃树下可以播种油菜花的种子,因为两者之间的开花时间较近,两者开花之后,粉白想捡桃花加上其底部的柠檬黄与绿色的点缀,会让色彩更加的丰富饱满,并具备良好的层次感。所谓形状上的立体,在园林艺术上指的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形态来对主题进行表现。为此,在休闲农业中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之下,对农作物进行一定的整形修剪。通过不同的造型,形成一种似曾相识却又迥然不同的氛围,让人们可以置身到造型精致的作物之中,感受到移步“换景”的乐趣。 3文景相依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在园林艺术中,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这是园林艺术设计中的“文景相依”的具体体现。在休闲农业中,文景相依的应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世界范围内,文化旅游的思想已经逐步地成为了旅游的主流。而文化旅游就是指得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对特定文化群体区域的民俗文化的了解与熟悉,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又能够增长知识、陶冶个人情操。如今的游客,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看风景,对于景区背后的文化内涵所产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2]。在规划设计休闲农业的过程中需要与文化进行紧密的集合,做到文景相依,使得休闲农业园区做到“诗情画意”,并成为城市居民回归田园、拥抱大自然的精神寄托所在。为此,在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从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出发,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有机结合,将文化融入到自然之中,让游客在欣赏休闲农业园区风景的同时,还能够品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而能够产生共鸣。为此,需要挖掘当地的特殊文化项目,例如剪纸、糖人、织网、牧羊、挤牛奶、手工艺品加工等等。都可以作为特色文化内容,融入到休闲农业规划中。 4结语 在休闲农业上,园林艺术的运用相当广泛,这不仅仅是可以有效挖掘农业生产潜力,还可以推动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积极的就园林艺术与休闲农业两者的结合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作者:宋红卫 宋晓波 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城市绿化中园林艺术意义及作用 摘要:我国积极建设园林化城市,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逐步将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相融合,与经济建设相互作用(园林艺术在城市的发展乃至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园林艺术;城市绿化;意义;作用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令园林绿化苗木的产业及花卉产业发展迅猛(但因当前种植面积巨增,有些品种出现过剩的情况,因此,不可盲目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建设现代化城市而言尤为关键,因此,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1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意义 1.1城市果树的绿化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令其对城市绿化的美化标准也逐步提升,不但注重树种的观赏价值,还注重树种的经济价值(城市果树绿化不但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净化空气’抑制污染,通过其优美的姿态’芬芳的香气’各种硕果’成荫的绿叶,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色。 1.2生态的建设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尤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吸收CO2及有毒气体,还能够吸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降低沙尘暴发生率以及阻碍荒漠化,降低雾霾’风速的能力(园林绿化通过树木的形态’搭配’颜色,为城市进行!上妆",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感。 1.3庭院的绿化 小区’庭院是人们生活与居住之所,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庭院中种植观赏苗木,能够为人们营造健康的氛围,而适宜种植的果树包含了月季’桂花’红梅’黑松等。 1.4改良城市小气候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绿化的枝叶构成了浓密的绿荫,将太阳的辐射阻隔在外,降低了地面’墙面乃至其它相邻物的反射热度(城市绿化地段具有较强的蒸腾效果,能够耗费掉60%)70%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此,可以令城市温度明显下降。 2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2.1烘托城市的文化氛围 通过当地景观特色,有效解决生态自然景观的关联性,因地制宜,打造出具备地方特点’人文性与历史性的景观(将自然环境置于城市景观设计当中,与当地的气候’地形’生活习惯紧密相连,不但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城市文化,还可以向外国游客展现出更加具备城市特点及历史文化的内容[1](在植物景观园林艺术中,通常使用大量的本地树种(这是由于本地树种不仅适应性强,有利于生存,而且还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2有利于加快生物多样化的发展,抑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园林艺术城市绿化透过种植与管理大量植被,实现生物多样化的发展(自然植被的生长,加快了自然环境的构成,人们通过有意识的种植及造型管理,改善了所有植被的生存环境,加快植物’生物’动物的多样性循环发展(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引进了不同物种,依据其生长特征’根系发育情况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及微生物循环,令空气’水’土壤实现了更新氧化,控制了水土流失与环境污染的恶性状况,抑制了自然灾害的产生。 2.3调节温湿度 城市里随处可见高楼大厦,人口尤为密集,令空气流动迟缓,总体温度提高,而绿色植物恰恰可以调节气候的温湿度,为人们带来冬暖夏凉的感受(园林植被透过树枝与树叶蒸发的水分及庞大树根吸收的水分,构成大量水分气流,降低了四周的环境温度(在气温变低时,由于园林植被树荫的覆盖,降低了风速,阻隔冷空气流动,温度提高(由于植被的覆盖,调节了气候的湿度,令植被周围区域的气流湿度显著提升,可以看出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效果尤为明显[2]。 2.4净化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经由其浓密枝叶的覆盖,错落有序的排列,过滤掉空气中的悬浮物及灰尘,有效净化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另外,园林绿化还可以将大气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有效阻隔噪音,通过规划设计,令园林绿化的配置能够更加科学,以此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园林艺术中的绿色植被而言,不仅需要考量到其外观,还需因地制宜,选择一些符合当地的植物,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作者:石日祥 单位: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林业站 园林艺术论文:园林艺术中的画境研究 摘要:画境是中国园林创作的第2层艺术境界,它把从自然生活中发现和体验到的美,通过概括’取舍’提炼与提高使之成为一个有主体’有烘托’有呼应的多样统一的完整布局,把生境美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融入中国山水画的笔意,从而上升到艺术美的境界(让景观与画境相通,从而让人们得到视觉与心理的双重陶冶( 关键词:园林艺术;画境 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它囊括了艺术’文学’哲学’建筑等多方领域的知识(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精神上的享受(中国的园林艺术分为3个层次,一是生境,即是对来自自然’来自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反映;一是画境,是一种艺术美的境界;一是意境,即创造一种!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的追求(本文所探讨的是园林艺术的第2个层次 画境( 1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绘画’诗文’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她是中国人生活环境中最美的部分,作为整个国家文明和品质的象征,是具有生命的文化遗产(谈到中国古典园林,首先印入脑海的就是非常具有书卷气息的文人园林(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躲避嚣烦,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以诗画表达对自然界鬼斧神工的由衷赞赏,而且在自然界中再现这种自然美,并应目会心’借景抒怀(随着人们对自然山水风景的认识逐步深化,多数文人开始将画意融入造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画境是中国园林创作的第2层艺术境界,它把从自然生活中发现和体验到的美,通过概括’取舍’提炼与提高使之成为一个有主体’有烘托’有呼应的多样统一的完整布局,把生境美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融入中国山水画的笔意,从而上升到艺术美的境界( 1.1王维与辋川别业 一代诗画宗师王维开创了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先河,他的写意山水画在总结自然山水构成的客观基础上,追求笔墨神韵,直抒情怀,表现了理想的自然山水美景(他的代表作是位于陕西西安的辋川别业,这是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园林,不仅是因为王维曾著文赋诗咏赞园景,更重要的是他用画意和诗意造园(现时虽然无迹可考,但是从流传下来的文字当中可以窥见一斑(他在$辋川集序%中明确地告诉读者这座建于蓝田县城外的园林风貌: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沂’官槐陌’临湖亭’南坨’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坨’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99王维在$山居秋瞑%和$终南别业%里都反映了辋川别业的胜景,园中建草堂’精舍,堂前屋后有竹林果园,园内园外都是一派自然的色彩(依托山水构筑,凭借湖光山色之胜,创造出既有山川自然之美,而又有人工诗情画意的园林,完全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闲适隐逸的避世思想,人身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感觉(宋代画家郭熙也曾经说过:!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见世之初学,遽把笔下去,率尔立意,触情涂抹满幅,看之填塞人目,已令人意不快,那得取赏于潇洒,见情于高大哉?"他所论述的是作画的布局与裁剪(作画如此,造园亦如此( 1.2明代绘画与造园 文人画在进入明代之后,已经完全成熟,并且占据着画坛的主要地位(文人作画一般都要在画幅上署名’钤印’题诗’题跋,甚至以书法的笔力入画,真正把诗’书’画融为一体,因而人们赞誉一个画家就常用!诗’书’画三绝"一类的字眼(人文画的!三绝"再结合它的清淡隽永的韵味,就能呈现出一般所谓的!书卷气"和!雅逸" 即包含着隐逸情调的雅趣,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间造园活动的趋向(在造园过程中除了运用古代山水画的画理来达到一种入画的境界,在各种景观要素的组织上也充分运用了绘画中的构图原理(例如用特置的洞门或空窗,将远处的景物引入,宛若嵌在框中的构图完整的画面(又或者是在一块雪白的墙壁前植上修竹红梅,以粉墙为纸,以窈窕之态’苍劲之姿作画,将自然纳入园中,赏心悦目(园林设计与绘画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是不一样的,但是意境和画理是相通的,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谈到他所构筑的庭院时,也说用到了五代画家荆浩’关仝的山水画意,画家李昭道的小副景物,还有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半壁山水( 2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绘画艺术 中国的古典园林可以说是意境与画境结合的典范,值得后人借鉴与学习(在西方,景观设计中也有画境的融入,早在18世纪英国风景式造园也有绘画派(PicturesqueSchool),被誉为!诗心画眼"(ThePoet:sFeelingandPainter:sEye),不仅是在字面上,更是在蕴含上也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画境遥相呼应( 2.1杰弗里#杰里科与克利的绘画 英国的景观设计师杰里科是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他一生设计作品无数,为大家所熟知的有肯尼迪总统纪念花园’莎顿庄园’穆迪历史花园等(场所精神是其设计的核心,杰里科从广泛的学科中汲取营养,文学’哲学’欧洲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都是他灵感的来源(当然,要深刻了解杰里科的作品,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20世纪最富有诗意与改革精神的一个艺术家 保罗#克利(他以讽刺性和幽默感的表达手法,极富感性的诗意线条,结合梦幻意象与多样技法,致力于抽象与非具象表现的研究,由观念转入视觉,从人物转入大自然与历史,乃至于纯艺术的追求,借由象征来传达艺术理念(!从乱画开始,带着线条去散步",是他大部分作品弥漫的诙谐’幽默的写照(杰里科的许多设计思想’创作手法包括表现形式都来自于克利的启迪,因此,他的设计作品同样有着超现实主义的特点,梦幻而神秘的鱼形的水面和小岛’弯曲的水道等,借鉴克利的绘画,杰里科还将规则的花坛转化为不规则的曲线花坛,构成梦幻的神秘场景( 2.2布雷#马克斯与抽象绘画艺术 布雷#马克斯作品体现了巴西的文化传统与发源于欧洲的现代艺术思想的结合,创造了适合巴西气候特点和植物材料的崭新风格,并与巴西的现代建筑运动相呼应(他认为,艺术是相通的,景观设计与绘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只是作画工具的不同而已(他用艺术的手法来设计园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布雷#马克斯擅长使用流动的’有机的’自由的形式来设计园林,通过大面积同种植物种植形成大的色彩区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他曾说:!我画我的园林(Ipaintmygardens)"这一句话正道出了他所信奉的设计手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的设计作品大多平面形式强烈,铺装’植物种植’水体形式等各个元素的组合就是一幅饱含激情的画(这幅!画"不仅是二维的’平面的,更是空间的’立体的,草地’砾石和水面提供了一个平坦的连绵不断的大空间,乔木和灌木分割或限定了竖向上的空间(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为科帕卡巴纳海滩所进行的景观设计(布雷#马克斯将街道当成一块画布,用流动抽象的图案丰富平面构图,铺装材质为具有巴西民族特色的马赛克,颜色来自于本地天然的白’黑和可可棕(红)(从高空看来,是一系列连续而又抽象的图案,自然而流畅,并且没有哪两个图案是完全一样的,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人入胜,减轻了司机长时间开车的单调感(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孙筱祥,在1次国际会议报告中曾说:作为一个园林大师,必须要:5条腿才能站起来,首先,必须是一名充满爱心的诗人;其次,是一名画家(他曾师事孙多慈’徐悲鸿学习西画);第三,是一名懂栽培种植的园艺家;第四,生态学家;最后,才能是一名景观设计师(因此,在致力于园林艺术专业学习的我们,更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让景观与画境相通,从而让人们得到视觉与心理的双重陶冶。 作者:周雯文 单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园林艺术论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力 摘要:院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人们的感觉器官影响,为园林景观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对园林艺术设计和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提供启迪借鉴和推动。 关键词:院感官体验;中国传统园林;魅力;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园林以其天人合一、自成一体的风格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要求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创造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发展。园林是一门艺术,但它又不同于绘画、雕塑等纯粹的视觉艺术形式,它是一门与人们生活空间和环境紧密相关的综合性艺术。它不仅作用于人的视觉,同时作用于人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调动人的所有感觉器官全方位地感受和体验它所营造的意境和美。 1总论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意境之美是指能带给欣赏者意韵悠长、回味无穷、含蓄隽永、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而体验必须以人们的感觉器官的感知为基础。山河、寺庙、云霞、植物、虫鸣、鸟语、花香,这些风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时刻作用于人的感官,形成多维协作、交叉聚合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园林艺术具有五官协同的多感觉的美学特征,通过刺激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甚至融入到意境之美的深刻而独特的审美体验中去。 2视觉 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科学家研究,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经视觉获得。通过视觉,人能够辨别外界物体的形状、色彩、明暗等属性及物品所处的空间状态等各种信息。 2.1形状 形状效果当中最容易受到关注的是轮廓。建筑、植物、水和山石的轮廓都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寺庙园林,一般都建在人迹罕至的密林或险峻的山上,云遮雾绕,使人感觉到神秘莫测。皇家园林,宽广而开阔的湖面展现的是皇族特有的大气磅礴、辉煌宏壮。而苏州众多的私家园林,空间轮廓就自由多了,绝不会出现一线开阔的空旷和寂寥,或假山湖石,或栈桥铺道,婉转自由、灵活多变。 2.2色彩 在影响视觉的所有因素中,色彩是最鲜明、最直观的元素。中国传统园林在色彩效果中最富代表性的当属皇家宫殿。紫禁城中三大殿均采用金色的瓦顶黄屋,红色的柱和墙,白色的大理石台基,整体色彩形成了蓝天、白云、黄瓦、红墙、白基的色彩关系;内部装饰雕梁画栋,鲜明悦目。整个建筑颜色简洁明朗而又辉煌灿烂,极为壮观。行走其间,你能感觉到古代皇帝的浩荡之威,不由自主鼎礼膜拜、心生畏惧。 2.3明暗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明暗的应用,广泛表现在对物体对象空间属性及状态把握的效果巧妙设计。例如利用植物的叶色深浅及落叶和针叶的季相规律来安排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变化;利用深水来表现深邃、厚重、磅礴,利用浅水来表现欢欣、灵动、轻松的情绪;利用粉墙、黑瓦、幽竹的明暗对比来制造多变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利用明暗的规律来影响并创造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意境体验。 3听觉 感官体验当中,听觉的重要性仅次于视觉。而且更容易与视觉产生联系形成感觉联动的效果。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意境的创造往往最重视这两者的关系,当代园林艺术设计把听觉感受的园林设计内容归纳为“声景”,并通过传统园林的各种成功的范例不断发掘和创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声音的产生一般分为自然发声和人工发声2种,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兽虫鱼等,人工发出的声音有晨钟暮鼓、管弦琴瑟、梵音禅唱、吟诗诵读等。个圆的“风音洞”,在东山后的岩石间开了24个空洞,风吹入孔洞呼呼作响;“雨打芭蕉”的场景在很多私家园林中有相表现,雨随屋檐跌落打在墙角的石板或者特意放置的水缸里,发出滴答或者叮咚的声音也颇能映衬惋惜惆怅、寂寥落寞的情绪。至于植桐种柳、培花护土、理水载荷、杂草竹石,自然是蝉鸣蛙叫、虫啁鸟啼的好去处了。 4嗅觉 凭借自然界中具有幽香叶脉腺体的植物和应季相开花引蜂闹蝶的花卉,与园林景观中意境韵致联系起来创造独特的效果,这在现代园林艺术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即“香景”的设计范畴。三秋桂子、荷叶芭蕉、冬日腊梅、空谷幽兰、八月桂花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惯用的香味来源。北京著名景点香山之名就源自于杏花之香,其中香雾窟、雨香馆、香岩室、香山寺等景点都因香而设。尤其是位于半山腰的香雾窟,乾隆根据其景周围绿树环绕、花香扑鼻的特点,把香味和朦朦胧胧的雾景联系起来而命名为香雾窟。 5总结 作为人造艺术领域,园林也是有感情的,欣赏者身处其间,在利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与园林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获得情感。艺术审美的过程就是设计者、欣赏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设计者的意、园林的境、欣赏者的情,三者的高度融合,就是园林艺术审美意境价值的完美呈现。 作者:周静毅 单位:重庆萱颜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艺术论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音乐美探讨 摘要: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之美以及园林美与音乐美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凝固之韵和律动之美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探讨,以期增进人们对古典园林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美;园林美;音乐美 就审美原理角度来看,园林和音乐虽属于2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和共通性,这在结构、创作法则、处理手法上都有所体现,从音乐艺术角度来理解和品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能够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对现代园林设计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凝固之韵 1.1园林艺术和音乐艺术有着相同的节奏和韵律 园林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节奏和韵律有共通之处,二者都集点、线、色彩、质感等效果于某一特定空间,继而营造出或是表达出特定的思想情绪、格调氛围,景观配置和音乐韵律的高与低、曲与直、完整或零散、严肃或活泼,都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配置,具体细化为各要素的布局,都是通过对局部的建构来达到整体的平衡,其中运用到的结合、对比等创作法则和艺术处理方法,都是通过形象思维产生的艺术效果,符合音乐艺术传递出的节奏和韵律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二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1.2古典园林音乐化的艺术处理和乐律性的景观编排 音乐艺术中有强弱、缓急、重复、高低、曲折、停顿等创作手法,这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也有所体现,如景观的高低配置能够在空间上产生层次感,内外配置能够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楼台亭榭便是园林艺术的停顿,这些都与音乐化的艺术处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走进中国古典园林,领会园林艺术巧妙的布局,仿佛间是在聆听一首让人赏心悦目的乐曲,换言之,游人是在音乐化的空间里行进。以苏州留园为例,该园虽小,却将时空化的艺术处理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别开生面,错落有致的空间体系赋予了整个园林丰富的色彩感和节奏感,仿佛是一首轻音乐,收放自如的艺术处理手法,让人叹为观止。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编排上更具乐律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时空的连续和变化上,都与音乐的节奏感不谋而合[1]。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律动之美 2.1古典园林的布局章法 古典园林的布局章法可以分为动静交织、虚实相济、旷奥有度、曲直对比、大小相宜、开合聚散等6种表现方式,这些艺术处理手法的应用,赋予了古典园林一种音乐律动之美。动静交织是中国古典园林整体布局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体现为动静区域的划分,如可供游戏游赏的山水就属于动的区域,可供休憩坐赏的亭榭就属于静的区域,动静区域的划分根据园林规模的大小,各有侧重,通常规模较大的园林,游览路线比较长,且有回旋的余地,主要以动观为主,静观相辅,规模较小的园林正好相反。从整体布局来看,园林有动、静两大区域,这两大区域又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各种景象混合交替,动与静也处于交替变换之中,使得园林的艺术结构就有了向音乐一样的动静对比和转换的律动之美。至于虚实相济,主要体现在近景和远景、景处和留空处的对比布局的关系上;曲直对比,讲究一个“藏”字,曲径通幽,方显其中韵味,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更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2]。 2.2古典园林的结构韵律 古典园林的结构布置都围绕一个“韵”字展开,“园韵”是园林的“魂”,也就是园林艺术的风度和气质,这主要体现在“独奏”和“协奏”2个方面:园林景观的“独奏”有3种表现形式,一是重复、变化和齐一,这种节奏形式是音乐节奏的基本形式,但也常出现在古典园林艺术中,其中,游廊就是最有节奏的景观;二是层递,这种形式是由重复衍生而来,音乐节奏比例的层递与园林空间造型的层递极为相似,在艺术上是相通的,都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三是循环和回旋,园林结构也具有曲式结构中起、承、转、合的特点,这属于音乐性的循环和回旋,其作用于立体结构中,更富有音乐抒情的乐感。园林景观的“协奏”体现在“动”上,移步换景取得的观赏效果与音乐的流动性特点极为相似,游人在感受到各种景致之美的同时,仿佛是在聆听一部大型的协奏曲,具有浓郁的乐韵[3]。 3结论 艺术是共通的,具体体现为结构、创作法则、处理手法上的共通,园林艺术和音乐艺术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具有音乐凝固之韵,也具有音乐律动之美,虽然实现路径不同,但都遵循着美的法则,在艺术上都以实现美为目标。 作者:谢洁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提高农业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农业类高等院校作为典型的应用型高校,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农学类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生物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要掌握与实践相关的知识,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农业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科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对烟草专业而言,开展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不仅使同学们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让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善于发现问题,理性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并把研究结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大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和事业发展做好基本准备。 一、目前农业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上不重视 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不是理论课,又是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具体的考核方法,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最后基本都能通过,因此思想上有所懈怠。另外,农业类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实习多以大田试验和实验室试验为主,本科生试验基本上是跟随研究生进行的,因此,也存在大量本科毕业生直接从硕士生毕业论文中摘抄一部分的现象,造成了一些本科生存在依赖心理,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上心等。 (二)教师指导精力不够 在农业类高等院校,很多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本来就较为繁重,同时还要承担各级科研任务或忙于其他教学事务,能够用在指导本科生论文上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松懈态度,也间接地影响到了学生。 (三)论文答辩管理松懈 就学校而言,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流于形式,首先是考核不严格,答辩只是走走过场。尽管论文评定中存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几个等级,但缺乏比较具体的评定细则,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被人扭曲,产生很多不合理的问题。评定老师自由裁量的弹性度太大,于是出现了许多人情分。 二、提高农业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一)高校和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是开设论文指导课,提高本科生论文写作水平。在学生接触论文写作途径不多的情形下,学校就应该相应地开设论文指导课,为学生开辟一条容易获取论文写作知识的渠道。通过该渠道,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并由此激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兴趣,还可以使其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懂得毕业论文的规范和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二是加强教师的指导责任。学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很大,但指导老师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如果指导教师愿悉心指导学生,他们就很容易写出一篇质量尚可的论文。反之,论文质量必然有所下降。因此,学校有必要实行导师负责制,落实导师责任。 三是提倡毕业论文多样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应该因专业而异,形式多样化。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取得的成果、参加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取得的成果、在报刊发表的优秀文章等。 (二)大学生应加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意识 一是注重平时的学习,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农业类院校开展的多项学术报告,接触相关前沿性研究;做到多问、多思,提高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是积极参与毕业论文课程实习,在毕业实习期间要理顺思路。在毕业设计开展前,积极查阅大量文献,了解所做试验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试验期间及时发现问题,分析获取的试验结果;获取第一手的实验结果,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是树立良好的心态。要认识到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理论运用能力的重要训练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能力,还提高了大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搞形式”之弊越来越严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滑。本科毕业论文是教育部刚性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应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因专业而异,形式多样化,制定出适合本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要求,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切实起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本科毕业论文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使其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清华毕业生2000亩的现代农业 200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王可为选择回家乡成都创业。经历半年的商务酒店试水,他发现国家政策将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力度后,毅然转行,在金堂县隆盛镇承包了2000亩土地,引进农业技术种植蔬菜、育苗中草药和开发有机草莓酒。经过近三年的发展,2012年企业纯利润达到300万元,2013年有望突破1000万元,他经营的成都天慈创意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了当地现代农业的示范性代表。 距成都东北60公里处,是金堂县隆盛镇,王可为经营的2000亩土地就坐落于此。早在2007年,王可为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时,就看好农业发展的前景。那一年,他前往韩国进行短暂的交流学习,十几天里他住在一位韩国大学生(活动partner)的家中。这个韩国家庭经营一个规模不大的育苗农场,农场现代化、自动化程度高,雇佣工人少,“回报率却很高。我还发现韩国的农业土地集中度高,采用产业化经营,韩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也非常大。”进入清华大学就自个儿开餐馆的王可为,敏锐地感觉中国的农业也有可能走产业化道路,“与韩国相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真正投身于农业创业,是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半年的事儿,“很巧合,也很复杂。” 从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后,王可为回到成都,与朋友开了一家商务酒店,“租了十几套房,在一层楼挂上牌子就算开业了。”经营酒店有得赚,他们从一家开到了三家,但是,王可为认为要在商务酒店上有所发展相当难,“当时商务酒店算是潜力行业,要做大,得投入大量资金。而物业成本、人工成本都涨得快,住店房价却在下降,成本高价格低,利润不断缩小。” 那时,王可为留意到中央一号文件,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一大亮点,“在‘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王可为的老家金堂县是成都的农业大县,提出了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样板之城”的口号,“市、县、镇政府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看到从中央到市、县、镇政府的农业大力扶持政策,王可为“巧合”地投入到农业创业中来。 乘着政策的东风 “没有农业政策上的支持,谁会干这件事(农业)?” 与商务酒店相比,王可为认为农业创业的上升空间更大,但是,经营农业求不得快,“盈利慢一些。仅靠自己从事农业很难,头几年赚不到钱,需要政府的支持。所以,从事农业创业选地方很重要,必须是当地政府重视农业。”王可为坚信,中国政府会越来越重视农业,“要控制好物价就要解决农业问题。农民在土地上赚不到钱,就不爱种地了,选择离乡打工。农民由生产者转成消费者,对国家的(食品安全)压力很大。食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必须扶持农业。”王可为分析2010年的农业形势时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一个趋势,“政府倾向扶持农业大户,因为小户的抗风险能力差,很可能扶持的钱白给了。发达国家的农业也是如此,都是产业化,大户做农业。” 当时,金堂县出台了农业扶持相关政策,“经营一定数量以上的土地,经营者会得到资金补贴。”扶持不仅涉及土地租金补贴,还有农业设施等单项或专项补贴,“年初的土地租金,年底政府会补贴。”与朋友聊天时,大家都认为2010年是从事农业创业的大好时机,“我们先租到地,种中草药立足,再找机会发展。”当时,王可为已经与浙江的企业探讨引进农业先进技术“鸟棚”。 王可为递交了承包申请书,投资300万元,租地2000亩,“我们来投资,县镇政府肯定欢迎。首先,我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比较少;我们还有高科技项目,这也是一大吸引力。隆盛镇是金堂县的农业示范镇,需要做出有示范作用的项目。”王可为的高科技项目之一是从浙江引进的“鸟棚”,一个“鸟棚”占地2000平方米,棚内最高点距地面17米,“采用立体种植法等在棚内种植,产量能提高三至五倍。”此外,王可为在申请中还强调了中草药育苗,他将把育苗卖给附近的农户,等育苗生长成熟后再收购、加工,“一千多亩土地是用来种中草药的,这样就带动了周边农民收入的增加。” 从浙江引进“鸟棚”、中草药育苗、与日本合作种植草莓……王可为整合资源,2010年成功租地2000亩,“做生意就是整合资源,实现我们的目标。” “前几年,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有点像风险投资。”王可为回想2010年时的情形时说。 因为,在农业产业化道路上,政府也没有太多的经验,“扶持的项目,存在不少的失败案例,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浪费。”2010年前后,像王可为一样申请到土地的创业者还有不少,“但是,有些人根本做不出农产品,干了一二年就不干了,浪费了政府的补贴。这也是当时的政策漏洞之一。”但是,近两年来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看得越来越清晰,“以前政策是希望创业者做出农产品,现在是真的希望能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从而,政府的农业扶持方式更具体化,从土地、农用设备等向销售等环节倾斜,“比如,向我们提供免费的农贸市场。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将越来越理性。” 交朋友并不只靠喝酒 与农业打了三年交道,王可为一路走下来还算顺利,“基本完成了预想的目标,也克服了许多问题。”虽然王可为在大学就开饭店经商,但是,回到农村创业农业,还是颇多不适应。“我生长在金堂县,但我毕竟不是农民出身,而且农业是一个全新行业。刚开始,要适应与政府人员、农民打交道,这是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一大软肋。” 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喝酒成了一项“兼职”,“每个星期我至少要喝二三次酒,在乡镇酒文化比较重要。”喝酒是与地方政府人员建立“感情”的一条捷径,“谈事情必须先谈感情。有几次很尴尬,真的没有话题。”慢慢地,王可为发现地方政府人员对年轻人的话题感兴趣,“他们接触大学生的机会少,经常会问我北京的见闻。有得聊,我就放开了。” 与地方政府人员打交道还算容易,“我的事做成了,也是他们的政绩。”做农民的“政治工作”,却让王可为难受。 在农场,王可为要与农民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与他们搞好关系显得格为重要。农场的管理人员刚开始只有十几人,需要大量雇佣农民干活,“一次要用工几十上百人,从附近几个村庄找人。”在农村,已经没有那么多剩余的劳动力了,年轻人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当时的市场价是一人一天30~50元,但是,有人要价七八十,他们不但要价高,还干活偷懒。”用工问题在王可为创业之初,成了一大主要问题,“我真的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农民认为城里人有钱吧。”好在王可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固定聘请离任的村干部当顾问,由他们去做农民的工作,“在职的是不能聘请的,这不符合(法律)。”离任村干部与农民们喝点酒,基本能解决与农民的感情、思想问题,但是,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一次,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农无缘无故跑进农场,破坏庄稼,“村干部说,这个老农品德有问题,天天在村里使坏。”无奈之下,王可为只有报警。 在农村疏通了感情通道,王可为遇到了更为棘手的长期问题——农业经验不足。 在创业团队中,有几个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农业经验,但是,与老农相比差距明显。农业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高,水质、土质,乃至空气,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创业之初,王可为培育的种子明显水土不服,产量与预期存在很大差别。其中,草莓产量上不去,直接影响了农场的经济效益,“我们研制了有机草莓酒,市场上供不应求。但是,现有的亩产量只有预期的一半,只能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总产量。”王可为对草莓的质量要求很高,这是从日本引进的一项农业技术,虽有日本技术人员的指导,但产量仍没有太大的起色。 好在王可为初步解决了有机蔬菜的农业经验不足问题,“我们与农村专业农户合作。老农户是什么农作物好卖就种植什么,专业农户以家庭为单位,长年只种一二种农作物,经验丰富。此外,专业农户还从事相关农作物领域的贸易和市场。为了扩大规模,我们需要与他们合作。” 在王可为的规划中,有机草莓酒会在农场中占有一定的经济比重,但他认为最有潜力的还是育苗,“这不是一二年能做的事,需要时间,需要技术累积。育苗不但包括蔬菜,还涉及半夏、红豆杉等中草药,我们在育苗方面仍处于实验、学习阶段。” 大学生投身农业比较实际的模式 对于大学生投身农业,王可为在态度上也发生了变化,“这也与政策有关。” 两年前,要是请王可为在“大学生怎么在农业中创业?”问题上表态,他也许不太赞成“小打小闹”。因为,当时的地方农业政策倾斜产业化,“大学生来到不熟悉的地方,不能协调当地政府,会遇到不少麻烦。大学生要是经营几亩十几亩地,是得不到政府的重视的。”此外,“小打小闹”的竞争对手是普通农民,而农民从事农业既没有土地成本,又没有劳动成本,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很难生存。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不现实,“存在瓶颈——资金。”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似乎此路不通。 十八大以后,家庭农场的提出为大学生从事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政府意识到土地产业化在操作层面上存在问题,因为农业需要精细管理才能产生效益,而大规模经营农业很难做到精细管理。虽然天慈现代农场的规模大,但是,农场中有很多小项目是与当地专业农户合作的,这些专业农户可以说是家庭农场。此外,注重食品安全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家庭农场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要是能把家庭农场形成联盟,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会加强食品源头的安全。” 在家庭农场概念下的“小打小闹”,大学生进入农业并不是与农民竞争,而是与专业农户形成合作关系,“大学生接受信息快,可能会给农业带来新想法。或能开拓销售渠道。”与专业农户合作还能克服大学生自身的短板。农业是一个经验性强的行业,大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农业知识属于乏乏而谈的那种,这些知识不可能针对不同的地域。大学生刚进入这一行,需要为农业经验交“学费”,与专业农户合作会产生互补效应。 “这是一种比较实际的创业就业模式。”王可为说。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最难就业季且看农业专业毕业生“轻松上岗” 699万高校毕业生使这个夏天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此时,有人忙着找关系,有人忙着投简历,有人频繁转战各大招聘会,然而,却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坐等”企业上门。 “对不起,您来晚了。”近日,湖北荆楚种业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赴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园艺系“求”人,该系主任杨艳芳遗憾地婉拒这位主管:您来得太晚了! 早在两个月前,该系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35名学生就被省种子集团、中粮集团等企业挖走了。 同样的情景在该校其它专业“复制”。畜牧兽医专业今年只有40名毕业生,而在就业推荐会上,温氏、同星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却开出了上百人的订单。 其实早在去年底,该校涉农专业的学生就被“等米下锅”的企业拉去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包吃包住,津贴均在1000元以上。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学生就业没问题,关键是要找好、找准岗位。”该院院长田曙曦信心满满。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每年毕业生约2000名,目前离毕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该院已签约毕业生超过80%。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该校涉农专业毕生业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在就业较难的当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订单人才”模式打造“就业流水线”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订单人才培养,能够很好地搭起桥梁。”田曙曦表示。早在几年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就创新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可以‘下单’,我们为其量身定制,人才一‘下线’,即可投入‘生产’。” 湖北同星农业公司是该院联系最密切的企业之一,2009年就在该院设立畜禽加工、销售等订单培养班,09届毕业生马公敬毕业后到同星公司就业,从技术员干起,今年已成长为一个养鸡场场长,年收入过十万元。连续4届,该院每年都有学生进入同星公司,不少人已成长为公司中层管理者。 “学生毕业后,只需简单培训即可上岗,我们企业省心、省力。”同星公司人力资源部夏经理十分赞赏这种模式。目前,学院与省畜牧兽医局、省水产局、省种植管理局等政府机构牵头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同时,与省种子集团、伊利乳业、九州通集团等151家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协议,铸就了一条以学校为始端、以用人企业为终端的无缝对接的“就业流水线”。 “就业易招生难”窘境有待突围 然而,涉农专业就业“火热”的背后也有苦涩。“就业再顺利,可每年的农学专业招生还是不尽如人意。”学院招生办主任龚建平告诉记者,学院每年招生计划约2000人左右,但报考人数只占到50%-60%,会计等非农专业还可以,缺口基本集中在涉农专业。“随着高校扩招和生源的减少,今年水产、畜牧、畜牧兽医等农学专业招生压力较大。”动物科学系主任南佑平坦言。 一边是好就业,一边是难招生?中间“梗”在哪?‘‘学生不愿学农,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学农辛苦而且待遇低。”田曙曦认为。 田曙曦呼吁,就业市场叫好,招生市场不叫座的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会导致农村人才断层。应研究独立招生、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等扶持政策,以保证农学专业人才不断档。 记者感言 资本“洼地”必成人才热土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弱质产业的成长速度将快于发展成熟的产业,其后发优势将越发明显。被视为弱质产业的涉农产业,正迎来这一“黄金机遇期”。 产经界大鳄们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一商机。近年来,他们纷纷携资下乡,武钢、网易养起了猪,联想控股中新农业、汇源果汁开发有机农田……在房地产不景气、制造业徘徊的大环境下,承载着人类的“刚性需求”,偏偏又发展不足的农业,既能作为企业拓展空间的新疆土,也可成为资本寻找出路的避风良港,自然惹人眼馋。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涉农产业资本洼地现象将更加突出。 资本与人才总是“如影随形”,资本密集型产业,必定也会是人才聚集之地。可以预期,涉农型人才的职业道路将越来越宽广。这一片热土,需要大批人才去耕耘。也许不久,涉农人才将成为“稀缺资源”。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农学专业毕业生“俏崩了”,这还只是涉农产业“一才难求”的开始。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毕业大学生投身有机农业大有作为 戴着草帽、捋起裤腿、通渠插苗……走进缔诗兰卡生态园中,一对20来岁的小情侣在田埂中正埋头于农活。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满是明媚的笑容。小杜和小陈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很多同学正苦恼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已经着手开拓事业:职业农民。他们承包了1.5亩有机栽培棚,一年下来收成收入预计可达100万元。 半年就能学会有机农业种植法 大家都说今年是就业最难的一年,毕业生不少都降低薪金标准,以求找到一份工作。有着同样苦恼的小陈无意间在创美优品网站上了解到,原来有家公司与华农合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大学生只要经过半年的学习,就可以掌握来自澳大利亚顶级的有机农业种植法,并通过网络营销、家庭农场承租、种植高产值物种等渠道赚钱。 毕竟这个东西是新鲜模式,家里人一开始有不少担心。“当时来到生态园考察的时候,看到有华农的学生也在此当农民,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小陈说,于是他与双方家长商量后,各出5万元,今年3月用10万元承包了一个1.5亩的棚。 10万起始资金一年就能回本 这时,难题又来了。一个棚前期运营的费用大概要投入50万元左右,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得到公司那边的回应,公司不仅给他每个月发5000元的工资,前期投入帮忙出40万,赚到的钱按投入的比例分配。”小陈说,这下和女朋友就可以安心当个现代农民了。 刚开始的半年时间是学习种植技术和营销,接下来就是学习如何进行营销。小陈说,一个棚是一个立体的营销体系,种植出来的作物可以卖钱,还可以让家庭来承包小片的农场,而水管种植区域下面还能种植高达8000元一斤的金线莲。 小陈算了一笔账,收成好的话,一年一个棚大概能赚100万左右,减去与公司分账的利润,大概自己拿到手的有20万,再加上一个月50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他和女朋友合伙的10万元就能回本。小陈笑着说,虽然同学们都不大看好这个事业,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大学生加入农民的行列。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当下,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本文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分析了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针对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 毕业生 就业 对策 一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研究发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增加,但由于各种原因,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好转中面临着挑战。一方面,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正面临着城市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而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以及乡镇企业近几年不景气的形势,致使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人才市场需求不旺。①目前庞大的就业队伍,使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显得十分严峻。总体来说,就业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1.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方式灵活,就业渠道增多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大学生一样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落实工作。就业方式主要有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两种。正规就业方式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报酬,能长期连续就业,是目前主要的就业方式。而非正规就业方式则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也没有固定的收入,属于短期的、阶段性的就业。目前国家应鼓励就业渠道多样化,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2012年起,网店经营、家教和自由职业等都被列入正规就业范围。 2.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区依旧失衡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大部分人固守大城市、开发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去“老、少、边、穷”地区的倾向仍然非常显著,就业地区不平衡的局面依然严重。另外,性别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就业。在校期间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男女性别比例大约是九比一,虽然女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工作搜寻强度都高于男生,但女生的就业率低于男生,失业持续时间高于男生。 二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束缚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 “望子成龙”“出人头地”等传统观念促使大学生跻身公务员的“独木桥”。相反,由于政策、激励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大学生到基层去的社会氛围还不强烈,基层就业的局面尚未完全打开,渠道尚不畅通。高校缺乏对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的了解。例如,只有部分高校开展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查,并及时将相关数据信息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反馈给一线教师,以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可见,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了解,将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无法符合用人单位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岗位要求。 2.服务手段落后、信息渠道单一,制约了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 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仍在沿用传统模式,以粗放的招聘会和单调的政策指导课来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而且,信息不对称、信息搜集的渠道和手段单一,信息不足或信息短缺等问题在高校表现仍然突出。高校部分专业设置忽视社会需求,忽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从教育部的常规统计数据中可发现,高校文科专业的就业率与高校内部专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就业率很低的专业没有及时缩招或调整,反而存在继续扩招的现象。这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不能吻合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 3.受精英教育的影响,许多毕业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期望值过高,与时代要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理想工作”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在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很多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开始思考自己的就业意向,但毕业时对于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喜欢干什么等问题尚不明确,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主要体现在薪酬、工作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因此加剧了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很高期望。他们的就业观念:一是瞄准国有企业;二是不愿到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工作,扎堆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三是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干苦、脏、累的工作。受上述观念的羁绊,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竞争中受挫,由于自设门槛,失去了许多工作锻炼的机会。 三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针对以上的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希望对大学生、高校和社会提供参考。 1.加强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 高校可通过开展团队拓展、朋辈辅导以及就业一对一咨询等方法,为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持与帮助,建立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模式。职业指导个性化是指职业指导工作在解决普遍学生的普遍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学生个性特征的职业咨询、服务和指导问题,从而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 2.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专业化水平 高校应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另外,高校还可成立专家库,邀请具有社会实战经验的专家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生的专业化提供社会基础,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职业能力可分为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八个模块。目前,华南农业大学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在大二、大三开设《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必修课课程。 3.继续加强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 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提前了解就业形势,结合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自身特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减少毕业后适应工作、社会的时间。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已聘请一些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职业咨询和指导,使学生得到专业、优质和满意的职业指导。 4.深化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提升 综合素质是目前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的关键,它要求大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高等农业院校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三个方面来重点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做好求职准备。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思考 【摘要】结合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多样性及实践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提升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的毕业设计质量并突出自身特点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的突出问题探讨与对策 摘要: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文中针对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的突出问题,探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设计;创新能力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65年4月,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博士点;“农业工程”和“水利工程”一级硕士点;“农业水土工程”和“水工结构工程”二级硕士点;下设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 就业方向:可以从事农业水利、水资源、水环境、水保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毕业设计是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最后的学习和培训阶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深化和拓宽,是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1],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实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毕业设计时间紧任务重 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正是忙于找合适工作的关键时期。因此,参加各种招聘会和单位面试会花去同学们的较多时间。另外,一些考研的学生要到被录取的学校复试。因此,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少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毕业设计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一般是十二周,要完成一个好的毕业设计成果,需要学生们查阅大量资料、计算大量数据和绘制十几张成果图纸,工作量较大,要想在有效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的压力就会很重。 (二)对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不清楚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培养的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不管学生将来是做技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在专业上都会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然而,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选题后往往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思路,不知如何思考,不知从何下手,不会设计技术路线,对设计对象、设计内容、主要设计方法感到茫然,不知如何进行下去。 (三)创新能力不强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选题上没有创新。指导教师的选题大部分多年不变,或选题略作改变,内容和要求没有本质改变。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了专业知识,也完成了许多阶段性的课程设计,为完成毕业设计做好了专业准备,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把各知识点有机结合,缺乏创新能力。 (四)学能力差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首先要根据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布置的任务和要求,查阅适当的文献和资料。查阅文献和资料的方式,如图书馆,新华书店,上网,但学生使用这些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往往是把指导教师当作他们的“资料库”,可以通过专业书籍和相关信息的访问解决的问题,他们也要指导教师解决。比如,水电站厂房毕业设计中一些新疆当地的雪荷载系数、一些屋盖的设计数据,很多手册上都有,但是学生不会找,即使教师提供了相关的手册,也不会在上面寻找适合自己选题的合适的数据。 二、解决对策 (一)定期检查,落到实处 为了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本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第二周安排了开题报告检查、第六周中期检查和第十周毕业设计预答辩检查。开题报告的检查除了指导教师的批阅外,督导专家还要进行批阅,给出分数。中期检查由督导专家根据学生的设计进度和出勤等质量控制指标给学生评分,及时反馈,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第十周毕业设计预答辩检查是全面检查毕业设计整个过程。检查不流于形式,扎实到位,督促教师和毕业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 (二)重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毕业设计开始时,指导老师就要非常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促使同学们查资料,把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搞清楚,为主动思维、创新设计做好准备。 (三)建立规范指导 教师的规范指导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首先,要建立审查机制。教师的选题要经过仔细审查后,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改,直到达到毕业设计要求才能使用;其次,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组成教学团队,集体研究、讨论每一年的毕业设计选题,这样,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既避免毕业设计不断重复同样的选题,又避免出现生、偏、难的选题,同时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非常有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选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学生,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从开题报告到计算说明书的撰写、图纸的绘制,都要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计算说明书在形式上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规范撰写,在内容上也要按照工程设计规范设计,图纸的绘制要按照农水类制图规范进行规范指导,关注细节,督促学生规范制图,及时改正错误。此外,答辩的标准化进程和毕业设计数据文件管理的标准化,对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很重要,因此必须规范毕业设计的各个方面。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组织各个岗位上的青年学习人民日报“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社论 四月八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毕生产问题”的社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这篇文章用工人阶级的观点,以老老实实讲道理的态度,精辟地说明了青年学生参加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批判了某些青年学生对于参加农业生产的各种错误看法,鼓励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以当新中国的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而自豪。这篇文章是几年来报刊上向青年进行关于参加劳动生产的宣传中最有说服力的文章。这篇文章一经刊出,就受到社会上普遍的重视。有不少青年学生在读了之后,扭转了不愿参加农业生产的错误思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青年学生都充分领会到这篇文章的深刻意义,也不是各个岗位上的青年都重视了这篇文章。为了更大的发挥这篇文章的教育作用,青年团组织要主动地协助党的组织,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群众,学习和讨论这篇文章。 首先,应当组织中小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学习这篇文章。目前中小学毕业生的思想情况是:完全赞成这篇文章的论点的是少数,完全反对这篇文章的论点的也是少数,多数人是赞成一部分,不赞成一部分,或者是在道理上赞成,在情感上还有抵触。为了进一步巩固赞成者的思想,使更多的学生提高觉悟,团的组织应和学校有关方面配合,深入细致地引导学生讨论这篇文章。在讨论时,不必机械地照本宣科,可以根据文章的精神,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提出几个问题由大家漫谈。例如可以漫谈青年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在新社会什么样的人才丢人?都当干部行不行?都进工厂行不行?等等。也可以联系当地出现的典型事例,例如县长拾粪,青年学生已经参加农业生产的事迹,进行讨论。鉴于轻视劳动的思想是几千年剥削阶级遗留下来的毒害,不可能在短期内清除,而学生毕业在即,心情紧张,因此,学习这篇文章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适可而止;不要勉强学生在学习时齐起表示态度,更不要批评和打击志愿升学的学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允许学生专心准备功课,准备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如果不愿学生这种愿望,连续不断地向他们进行劳动教育,不但妨碍了他们的学习,而且也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将来在各大中学校招生发榜之后,可再多向那些没考上学校的学生作思想工作,为他们参加农业生产打下思想基础。 轻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不愿从事体力劳动的思想,并不是青年学生所独有,各阶层人民、各个岗位上的青年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种思想。因此,要改变这种风气,不但要向学生进行教育,而且要向各方面的人民和青年进行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篇文章值得各个岗位上的青年认真地讲一讲。 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特别是青年团组织的工作人员,应该率先学习这篇文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参加管理国家的人,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是作人的工作的人,这些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应当作群众的表率。但是,在这些人中往往有不少人轻视劳动,不但自己不愿参加劳动,而且不愿自己的儿女和弟妹参加劳动。据有些学校反映,最难打通思想的学生家长中不少就是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面人民群众往往又以这些人的马首是瞻,如果这些人能带头转变社会风气,工人农民就好说通。因此,我们希望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结合着学习这篇文章,检查一下自己对自己的亲人升学就业的态度,检查一下自己对自己的工作的态度;他们还应互相监督,防止某些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私人关系,为自己的子女和弟妹升学就业谋特别的方便。青年团的干部如果有人自愿到农村参加生产,作时代的开路先锋,国家和人民将会对这种行动表示极大的欢迎和嘉勉。 中小学教师,同样应该学习这篇文章。现在虽然有不少学校教师在问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但也有不少教师思想不通。他们认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是可惜,而不是可喜;特别认为学生从事服务性工作是旷世奇谈。他们没有题识到为祖国培养有文化的农民是教师空前未有的光荣职责,而只是斤斤计较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能有几人考取学校。如果这些教师的思想不扭转过来,身受他们教诲的学生怎么能改变不愿参加农业生产的思想。因此,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教师应好好学习这篇文章,改换一下教育观点。如果不然,教育的结果是:青年的文化越高,思想越坏,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又将有谁可以依靠? 对于工厂工人和部队青年,也可以组织他们学习这篇文章。工人目前虽然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也有些工人不爱劳动,特别不愿从事艰苦劳动;而闹工资待遇、贪图享受的现象也不少;特别是有些从技工学校和初中毕业的学生参加工厂的青年工人,自认为自己有文化,看 不起工人,常觉得国家对不起他们。组织他们学习这篇文章,一来以端正他们轻视劳动的思想,二来也可以教育他们艰苦奋斗,不向国家提出过高的要求。部队青年虽然一般有较高的觉悟,但是每当复员时就有些青年不愿回到农村,学习一下这篇文章,也会使他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一步。 对于农民、对农业合作社的干部和乡村干部,也应该向他们宣传这篇文章的精神。现在有些学生自己愿参加劳动,但怕家乡的舆论压力。如果广大农民、社乡干部接受了这篇文章的观点,大家不是以蔑视的眼光而是以欢迎的态度对待回乡青年学生,学生的心情决不会像目前这样沉重。现在有的地方,如河北省通县专区的农业劳动模范、农业社主任联名给全专区的中小学毕业生写信,欢迎他们回去参加生产,这种作法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不论与升学就业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青年。不论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不论是青年和非青年,都应好好学习这篇文章。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只是在解决一部分中学和高小毕业生的升学就业的问题,而是要改变人们的人生观,改变社会风气。要一改长期以来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思想,教育青年一代有高尚的理想,肯吃苦、肯吃亏,坚决听党的话,作时代的先锋。 当然,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这个思想教育工作是十分艰巨的,需要作提期的努力。但是真理总会被人们接受的。一旦真理掌握了广大群众,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将为之一新。我们衷心地希望各地团组织重视这个工作。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谈高小、初中毕业生从事农业劳动问题 每年,总有大批高小、初中学生要毕业。在毕业前后,大家都要反复考虑自己的出路,这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是能够从国家空前的实际需要与可能情况出发,认为能够考取学校,就去升学,不能考取学校,就去从事各种劳动生产或进行自学。这也是正确的。但也有部分同学考虑这个问题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有些同学埋怨说:“为什么国家不多办几个学校,让我们都能升学呢?”毕业学生要求升学,这是自然的;国家也要求有一定数量的高小、初中毕业学生升学,作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材的预备力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事实上,解放以来,学校和学生的数目比解放前都增加了很多。但是,由于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人民生活有了改善,能够上学的儿童也越来越多,而国家今天又处在刚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所以就不能拿出很大经费来办学校。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没有生产的优先发展,特别是工业——重工业的发展,没有雄厚的物质力量,要大量发展教育事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正如很多学生家长和学生所说的;“目前政府不能多办学校是有计划的,好像刚翻身的大家庭,搞好生产最要紧,一下要样样足是不可能的”。这样说的很对。因此,目前高小、初中毕业生,特别是高小毕业生,大多数需要从事劳动生产或进行自学(城市毕业生更要认识自学的重要性),而比较少数才可以得到升学机会。 一年以来,由于各地都大力进行了劳动教育,许多高小、初中毕业生、学生家长、社会舆论,对于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的重要都有了认识,如有的家长说:“今年孩子变勤快了,能粗能细,这是共产党教育的好”,学生说:“从前在街上买点菜、灌点油,提在手里,怪难为情,现在可不是了”。今年三月广东梅县召开的知识青年代表会议上,毕业学生代表说:“如果考不上高中,一定愉快地回农村,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壮丽的社会主义建设专业。一年以后我们再带回宝贵的礼物,在这里和大家会师。”这样的话,说得入情入理。 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各种原因、还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劳动有贵贱之分,工业贵,农业贱”。或者说:“工农业不算什么职业”、“风吹雨打日头晒,吃喝穿戴不如人”。他们认为农业条件不好,劳动苦。因而,愿意参加工业生产,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这些想法显然是不对的。 所谓从事劳动生产,就目前总的情况来看,多数的高小、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家在农村的,是应该要从事农业劳动的,只有很少的学生才能参加工业生产;另有一部分不能升学的学生则只有在家自修,并进行一些家庭劳动。大家知道。我国的农业生产,占国民经济的很大比例,而工业生产这几年来,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仍占较少成份。这样的经济发展情况,就决定了绝大多数高小、初中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这一现实情况,不能一下改变。再说新社会的劳动事业,也是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之别。不能认为工业劳动重要,而农业劳动就可以轻视。今天从事农业生产苦不苦呢?若与旧社会比:第一,没有地主压迫、剥削,劳动是为国家为自己;第二,可以找到比较先进省力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第三,有政府关怀、帮助。应该说,劳动情况已大有不同。自然,今天的农业劳动条件还是不够好的,因而,进行劳动还不是非常轻松易举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会因国家工业的发展,而一年一年的有所改变。更要紧的是,美好幸福的社会主义未来,是要靠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去争取,今天谁能从事最艰苦的劳动,谁就是最光荣的。我们如果因怕苦而不愿到农村,贪图舒服,那是很可耻的。 劳动需不需要文化?这点,很多群众和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仍有不少人是作否定的回答。他们说:“种地不用文化”、“务庄稼何必要念书”。因此,就产生两种现象:一种,认为有文化的高小、初中毕业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太可惜,所以主张继续升学,不同意参加劳动;另一种,认为种地既不要文化,“反正要回农村,学文化也无用,所以主张”迟早要参加生产,迟参加不如早参加”,因此,不好好学习,或实行退学。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种地需不需要文化,务庄稼要不要知识?我们的答覆是肯定的。今天高小、初中毕业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是需要的,而且,社会生产越发展,需要的文化亦越高。在旧社会的小农经济生产中,劳动人民多少年来在地主压迫下,得不到文化,并使用着简单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没有合理的生产组织,生产劳动也很粗糙,因此,人们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也在那里生产。但是,在我国今天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却不能是这样。首先,从农村互助合作生产方面来看,这种生产是一种社会化的生产,有比较严密的组织,和新式农具相结合。因此,需要有文化的人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合作制越高级,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就越迫切。没有相应地文化科学的发展,农民文化的提高,和有计划地供给农村以文化知识人材,就不能实行农村社会主义的彻底改造。再说,今天农村的个体生产和个体劳动,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也不能不仅得一点文化,有文化比没文化好。因此,认为劳动不需要知识,务庄稼不需要文化,高小、初中毕业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太可惜等想法是错误的。座该加以改变。 毕业学生到农村去,究竟能起什么样的作用,也是值得加以说明的一个间题。有些人,连毕业学生自己,都对这个问题,仍抱怀疑态度。说他们回到农村来“掂不起轻,拿不起重”、“瓶不满,半瓶子晃烫,弄啥也不中”。这是不了解、或轻视这批毕业学生回农村有巨大作用的一种思想表现。自然,许多年龄较小的学生,目前回到农村确实还不能起很大作用,但是积极组织和领导他们学习,再过几年就不同了。至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回到农村后,不论在文化事业上,或在生产事业上,都会起巨大作用的。这批学生是在国家关怀和培养下,取得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他们回到农村,就是一支很大的比较有教养的先进生产战士和先进文化传播者。根据已往回到农村的高小、初中毕业在的情况来看,他们回到农村。至少有三种作用:首先,通过他们一部分人在农村当民校教员、农村宣传员、读报组长等,进行文化上的传播,使农村识字人会渐渐增多起来。农村的文化革命,也将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进一步的深入,文化低的农村,逐渐变成文化较高的农村,如各地冬季和常年民校的教师中。高小毕业生一般均占三分之二以上。有许多毕业生在农村图书室、俱乐部、业余剧团等组织中则起了骨干的作用。其次。在互助合作运动事业中,所需要的成千成万的具有各种文化水平的初级办事人员,也将陆续得到解决,如山西新建的一万余个合作社中,担任会计和助理会计的高小毕业生有五千八百余人,而这个数目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再次,农村生产技术水平。也将通过他们向广大居民的宣传、介绍,得到逐步提高。如广西凡林县一九五四年五月召开的从事劳动的高小、初中毕业生代表会的二百四十一个代表中,就有一百五十一人运用黄泥选种、盐水浸种等先进生产方法,有一百三十三人宣传并组织群众向旱灾、虫祸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意义是很大的。 一两年来,我们已看到农村模范知识青年,是在到处不断出现。除大家熟知的全国闻名的徐建春等模范人物外,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就手头所有的材料。如广东梅县出现的有艰苦劳动、克服困难、带动全村组织起来,而自己又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的优秀青年范浩华;有安心农村工作、在各项运动中连获十次功臣模范、光荣入党的林金亢;有热爱劳动。在养羊事业中作出优异成绩的杨东和;还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农业技术革新而获得丰收的李根达。其他各省、各县也都有这样的模范青年,这里不一一枚举。因此,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毕业学生,回到农村,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对农村生产发展,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增进,是有巨大意义的。轻视毕业学生回农村的作用是不对的。 毕业同学为了在农业劳动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发挥长处。克服弱点,努力学习生产知识,不但要学习先进生产技术,还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农学习。同时,还要努力学习阶级斗争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亲身领会党的各项政策,增长自己的政治水平。这样,从而使自己在学校所学得的各门基本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自己在参加农村劳动生产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斗争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农村生产建设中的专门人材和有实际斗争锻炼的政治工作者。 我们希望成千百万不能升学的高小、初中毕业的农村学生,除年龄幼小只能帮助家庭做一些零碎活而主要地应当组织起来有计划地自学外,其他均应多方面地加以考虑,端正自己的认识,服从国家的需要,愉快地走上农村的生产建设岗位。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 [摘要]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文章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大四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普遍不高。通过原因的分析,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院校 应届毕业生 劳动合同意识 现状 问题 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劳动合同意识要求越来越高,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一、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的基本内涵 合同意识即契约意识,是指合同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思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时,其合同必须得到遵守,此时合同即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这也是“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当然对于合同意识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合同意识和契约意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宫艳锋在《大学生择业的法律意识及培养》一文中,分析大学生择业法律意识的现状时,就分别阐述了大学生择业中缺乏契约意识以及缺乏合同意识[1];戴伶俐、章毓林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法律盲点加强就业指导中法律意识的培养》一文中,就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分别分析了契约意识盲点和合同意识盲点等[2],把契约意识与合同意识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又没有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具体界定,作具体分析。因为契约本身具有法律约束力,它被国际惯例和本国法律所确认。所以笔者认为,契约意识即合同意识。 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就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对劳动合同法及其相关的法律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时,对于劳动合同得到遵守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二、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现状 对吉林农业大学的500名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有效问卷492份,回收比例98.4%。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包括男生256人,女生236人,女生的对劳动合同的了解占21.14%,男生的了解情况占29.42%。总体上来看,男生对劳动合同的了解略高于女生。调查问卷也从文理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文科生对劳动合同的了解为27.95%,略高于理科生对劳动合同的了解。 以下是调查问卷涉及到的具体内容: 另外,问卷还就大四学生了解劳动合同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途径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对劳动合同了解的学生中,其中121人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59人的了解途径为报纸、杂志,35人的了解途径为家庭的影响,25人的了解途径为学校教育。 从问卷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农业院校的大四学生对于劳动合同法律法规有一定的感性理解,如都认为应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对于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所知不多。例如,关于试用期,关于劳动合同的七项条款,关于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等等。通过对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对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途径的调查知道,学校教育在对大四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的影响方面所占比例最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有一定程度的感性提高,但是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对劳动合同的理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也需要农业院校进一步加大其对大学生的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教育。 三、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影响,从古代人们就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因此很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宁愿选择忍气吞声。而许多用人单位也抓住了大学毕业生的这一心理,不断侵害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合同法是一个新发展的法,发展时间不长,因此还没有深入人心。这也导致了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淡薄。 (二)用人单位的因素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毕业就等于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口头语,大学毕业生工作难已经成为全国普遍的问题,国家也正在积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个别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利用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不签劳动合同或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制定不利于大学生的格式合同或霸王条款,大学毕业生在无奈之际为了工作只能接受。这也使得大四学生从师兄师姐的找工作经验中感觉到学习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也没有用,所以懒得积极主动学习。 (三)学校因素 首先,农业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在农村教师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较贫乏,所以在以前的初高中接受的法律知识教育相对较少。其次,学校在大一、大二讲授法律知识,学生普遍存在着片面的看法,即法律与己无关,至于将来那是四年以后的事情[3]。同学们到了大四毕业的时候早就忘记以前所讲的知识,而且大部分教师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根本无法让学生形象地接受,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再次,学校的就业指导也不会主动讲授法律知识,在大学生的就业中起的作用不是太大,这也是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低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了解的大四学生中,50.4%的学生的关于劳动合同法律相关的知识来源于电视、网络等媒介,另外24.6%的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来源于报纸、杂志等,14.6%的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来源于家庭的影响,10.4%的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来源于学校教育。 (四)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毕业生由于其心理尚不成熟,对社会容易产生消极的看法。对于劳动合同意识,很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而且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认为企业不会为了这么点小事而故意设置陷阱。殊不知,很多违法组织伪装成合法企业的形式欺骗大学生,有的大学生刚迈入社会就进入了传销组织。 四、提高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的途径 提高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对于维护农业院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学校方面 首先,农业院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心理不太成熟的大学生,学校应该定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让大学生知道个别司法腐败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怀疑整个法治社会的建设,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要选择私了、忍气吞声等方式,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吉林农业大学对此就做得很好,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和专业教师,每周固定时间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或心理问题。 其次,农业院校应该专门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劳动合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对大四学生进行此种教育,可以更好地引起大四学生的兴趣,而且记忆更加深刻。此阶段的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大四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要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疑难问题。对于签订劳动合同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帮忙解答一下,帮助大学生认清正规企业和非法组织的区别,从而让大学毕业生找到满意、称心的工作。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注意,要给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在签订劳动合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尽量对孩子进行指导,帮助孩子分辨劳动合同中的就业陷阱、用人单位的违约等,积极支持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方面 针对社会的个别司法腐败现象,要坚决地打击,树立良好的司法、执法形象,净化社会风气,让大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增强大学毕业生的维权意识。对于违规招聘大学生的企业坚决予以查处,对于制定不合理条款的企业也要公正地运用法律给予处罚。严厉打击违规企业,为大学生的择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的社会氛围。 (四)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毕业生已经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对其作出的行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要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生自身。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的劳动合同法律素质。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遇见霸王条款应该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真正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思想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的,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真正的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4]所以提高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关键要看大学生自身对法律的信仰,对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接受和认识。 提高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这需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还需要大学毕业生自身的不断努力,最终树立对劳动合同乃至整个法律的信仰。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提高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摘 要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阶段最后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反映本科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入手,就如何提高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为该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 毕业设计 教学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①②纵观各大高校,毕业设计基本包括选题、开题、答辩几个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无疑是学生是否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否最短时间胜任用人单位的具体工作。在毕业设计工作以前,教学工作重点是教授学生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基本理论及相关课程实验、实习的理论与方法,对工程实际的系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预算等的教学训练相对较少。毕业设计阶段正是将系统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机融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毕业设计开发学生蕴藏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③因此,如何提高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1 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毕业设计与择业时间相挤占 在大学扩招背景下,就业问题严重困扰着毕业生,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④大四第二学期是学生毕业设计阶段,也正是各水利局、设计院及施工单位等积极召开招聘会之际,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参加招聘会、准备面试等方面,指导老师也无法强迫学生留在校内学习,耽误其求职。部分提前找到工作的学生,一种是选择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安心开展设计;一种是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差较大,对开展本专业毕业的设计兴趣不浓,消极应付。 1.2 选题不够科学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毕业设计的合格标准为: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毕业设计选题是第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选题好坏将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有的选题太大、范围不明确, 有的选题工作量偏小、质量差, 有的选题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等情况。还有一小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陈旧、重复,结合实际的课题数量少,创新的课题更少。⑤如水工建筑物设计、灌区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类设计题目,一般情况下计算工作量均很大,一人一题开展设计任务较重,学生大多很难吃透每一部分的内容,多参照教科书逐项套改;对于滴灌类设计计算内容相对较少,考虑因素不多,应增加相关预算及效益分析等内容,以提高设计饱和度和综合性。诸如此类的教师选题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1.3 设计指导不力 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校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高度重视,一是对指导教师资格进行审核,一般要求中级以上教师才可以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否则只能作为协助指导教师;二是对学生毕业设计场地明确规定。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只有成果录入及排版阶段,或部分设计的计算机软件验证才到计算机中心开展,否则均要求在学院制定的班级教室进行,便于教室跟踪指导和检查;三是学院对指导教师到位情况严格检查登记,确保指导到位。 1.4 毕业答辩流于形式 毕业答辩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近3个月设计工作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学生是否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和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标准的最终检阅。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学院通常情况下都要成立毕业设计成果审核小组,对所有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初审,合格一个答辩一个,初审不合格者限时修改,并推后答辩。坚持做到程序规范,统一要求,确保质量。 然而,大多数学校因为毕业设计不及格而不予毕业的学生很少,不及格率一般不超过毕业学生总数的1%,有的甚至一年没有一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被淘汰,这样的结果如同部分不合格产品贴上了合格的标签流向了社会与企业。⑥可见,在毕业设计中淘汰学生很难执行, 这也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的主要因素。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授课任务重,课程学时大,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基本都有课程实习及设计环节,例如《混凝土结构》、《泵与泵站》、《水工建筑物》、《灌溉排水工程学》等,因此,应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毕业设计留足充分的时间。按照学生择业阶段来看,大四第二学期,也就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基本上不能再安排任何的授课任务,专门留作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阶段性的参加招聘会,否则毕业设计无法顺利完成,更达不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 2.2 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先决条件,主题决定内容。首先,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选题要尽可能结合本专业、本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⑦合理掌握选题大小、难度等,以达到毕业设计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能够满足设计工作量饱和度的要求。避免出现选题范围太宽,学生无法深入,或者题目太窄,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2.3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 指导教师知识储备和责任心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选拔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同时,学院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量化考核。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一是对首次担任设计指导教师的人员,加强培训和经验交流,确保设计指导质量。二是紧密结合学生毕业实习,聘请实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教师联合指导,即可丰富设计内容,又可为后续就业打好基础。三是建立健全毕业设计教师奖惩制度。对于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则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给予批评教育或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并与年度考核挂钩。⑧四是以学科专业分类统筹,形成指导教师团队,避免指导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问题,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五是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设计从开题到答辩结束有三个月的时间,毕业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必须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指导教师到位情况,并严格执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⑨同时严格指导教师CAD机房值班制度,集中解决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及进度。 2.4 规范毕业答辩程序,严格评分 要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管的同时,必须坚持采用答辩前初审的办法,合格一个答辩一个,初审不合格者,限定时间修改完善,进而答辩;同时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由学术水平高的教授担任答辩组长,严格把关,对于个别学生发挥不好,答辩不合格者,酌情给予二次答辩,答辩结果直接上报学校教务部门,作为最终答辩成绩。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毕业设计,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学校才能真正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的合格专业人才。 2.5 采取手工与电脑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 为防止学生互相复制的现象发生,要求学生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等设计资料必须手工计算和绘图,待指导教师审核检查无误后,最后在一周左右时间内由学生完成电子版输入,提交成果。比如灌区规划项目,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规划蓝图和具体要求,并为学生建议参考书目,鼓励学生多看有关灌溉排水工程实例的资料,运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总体规划原则,借鉴已建灌区的经验,仔细构思,敢于动手,⑩切实激发学生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设计质量。 3 结语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应面向工程一线,紧密结合产、学、研,积极采用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为毕业设计题目,同时要能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毕业设计实效,增强学生投身工作岗位的自信。毕业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只有学生和指导教师高度重视,增强责任心,学院加强过程管理,就一定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乃至人才培养的质量。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取向调查与研究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毕业生的就业取向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如何做好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调查;对策 高校连年扩招导致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做好高校的就业工作、发挥好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以及大学生如何摆正自身心态以适应社会,是包括毕业生、家长和高校都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学院应届毕业生对就业的看法和亟待需要学校帮助的问题,我们特别组织本次调查。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来进一步了解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取向,以及他们对于前途的期望和价值判断,以便今后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推动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 1.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毕业生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兼顾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和专业,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总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范围覆盖学院2010届毕业生,符合调查要求。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云南农业大学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答题方式包括单选和不定项选择题。根据研究内容和需要,对所有数据采用Excel办公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对就业形势的看法 问卷调查显示,面对2010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47.4%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困难;44.7%认为就业前景还好,就业不算难;4.7%认为很好,就业很容易;3.2%表示不太了解。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中,持乐观态度的有27.9%;一般态度的有47.9%;不乐观态度的有17.9%;不清楚的有6.3%。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就业选择趋于务实化,总体上比较理性,但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比较缺乏信心,并且毕业生随着应聘找工作的频率增加,就业信心受打击比较大,这会给就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态。 2.2 就业去向和待遇的选择 就业作为人生的重大选择,与学校的发展、毕业生本人及家庭利益息息相关。对于“毕业生毕业后望自己去什么样的工作”的调查显示有11.6%选择升学(包括读研、读博等);28.4%选择到党政机关;32.1%选择到事业(高等学校、科研设计单位、其他教学单位等);18.9%选择到国有集体企业;8.9%选择到三资企业;12.1%选择到私营或民营企业;2.6%选择到部队;15.8%选择自主创业。从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市场面前,就业选择范围比较大,就业心态比较切合实际,更加务实,选择的行业和岗位体现了一定多样性;报考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比例仍比较高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就业稳定性看好,也间接反映了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的心态。尤其注意的是今年毕业生选择企业和自主创业首次超过公务员,表明毕业生对稳定性工作期盼值下降,更愿意接收风险挑战。 在薪酬方面,毕业生认为就业的理想报酬:选择800元以下0.5%;800~1000元有1.6%;1000~1200元有2.6%;1000~1500元有10.5%;1500~2000元有40.5%;2000元~3000元有26.4%;3000元以上有17.9%。今年毕业生寻求的待遇较往年偏高,可能与当前物价上涨有关,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生存成本。 2.3 对就业难及解决的途径认知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面对选择就业的主要途径时有6.8%的人选择学院推荐;5.8%的人选择靠父母亲朋找;10.5%的人选择到的人才市场找;10.5%的人选择网上求职信息;21.6%的人选择用的人单位来校招聘;6.3%的人选择同学相互介绍;38.5%的人选择以上任何途径均可以。说明求职途径多样化,同时学院还应继续加大校企合作,加大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就业。 问卷显示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35.8%认为高校扩招;12.6%认为人才市场化;5.8%认为人才高消费;27.4%认为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17.9%认为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就业需求;36.8%认为毕业生期望过高,且眼高手低,不肯降低期望。 作为毕业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17.9%认为专业及基础知道薄弱;38.4%认为实际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不强;18.9%认为对就业政策、择业技巧掌握不够;8.9%认为团队精神不强、不善于与的人沟通;15.9%认为社会经验不足、社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问卷中毕业生认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中最有用的:有27.9%的人选择专业知识;20.6%的人选择基础知识;14.2%的人选择计算机知识;17.3%的人选择外语;20%的人选择其他。调查表明学生对提高个的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认识越来越高,同时也辅证了学院开设的各类就业、创业讲座和求职礼仪讲座是必要的;同时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应适应就业的需求,加大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 2.4 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调查显示择业过程中对毕业生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36.8%的人认为是父母;9.5%的人认为是老师;21.1%的人认为是朋友;32.6%的人认为不受他的人影响。说明父母在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方向上目前起的作用仍然很大,学院也根据调查结果于今年针对性开展了致毕业生父母的一封信,为的就是更好的动员学生家长加入到毕业生就业工作来,协助学院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一起构建“学院、 毕业生、 家长”三位一体的促就业工作机制,服务就业工作。 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给予同学最重要的帮助体现在:40.5%的人选择收集和职业需求信息;32.1%的人选择组织校内招聘会和其他招聘活动;23.5%的人选择开展就业政策、制度、法规咨询;18.4%的人选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24.7%的人选择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能;7.4%的人选择就业协议书签署指导;22.6%的人选择帮助解决求职、就业中的其他困难;16.8%的人选择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该结果说明,高校应该充分发展和利用网站、邮箱、QQ等信息平台来促进就业信息的传播和宣传;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应继续完善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功能,从学生的生涯发展出发,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的任务,在探究自身特质和兴趣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同时内容上应开展提高综合素质、就业形势教育、就业心理、 创业和求职技巧等教育活动来促进毕业生应对就业的竞争能力。 3.对策及思路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多数毕业生在寻找岗位时就业期望值偏高,存在“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择业标准趋向功利化、就业准备不足、工作经验和自身能力欠缺等问题,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加强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3.1 加大就业和创业政策宣讲,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要求毕业生要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在众多的就业岗位中谋得一职。特别是在经济恢复之初,高校首先应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及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引导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淡化“乡土观念”和“铁饭碗”意识,具有多元就业意识,使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同时做好宣传普及“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观念,充分利用各类创业讲座、就业讲座等对毕业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宣讲各类国家政策,鼓励学生主动深入基层、深入西部、去第三产业创业、去中小企业就业、去社区就业和创业等。 3.2 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就业工作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和家长对教育投资的期望,也关系到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程度,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以及服务社会功能能力的客观反映。因此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切实推进面向社会服务的学科专业结构、招生规模和学位设置等方面同就业状况紧密挂钩,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应及时调整、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毕业生在毕业前就能具备更好的竞争能力以迎接社会挑战。 3.3 提高指导质量,强化服务职能,保障就业工作 结合高校就业工作特点,积极探索就业指导新途径,使就业指导形式多样化,以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为主要抓手,低年级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年级进行择业观、就业心理、创业等教育,毕业班着重进行求职技巧,就业政策等教育。就业指导要重视就业指导课教师的选配、培训;以实践教学、就业讲座、邀请企业家座谈、模拟招聘等多种形式进行,让毕业生了解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同时掌握如何获取、辨别和筛选就业信息的方法。 3.4 实施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高校应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中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文件精神,结合国家、省和学校出台的一系列积极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开展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探索出有效、持久地新工作思路,为就业工作地开展增添了活力。 努力使毕业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且争取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同时也能提高创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充分结合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和学校开展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实施,广泛的动员毕业生参加。创造性的使“挑战杯”等科技竞赛融入日常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活动既培养了毕业生的事业心、进取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学院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高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实现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工作今后需要从一般性的管理、指导工作等方面进行有效转变,通过创新就业工作新思路,探讨就业工作新方法,来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对我国大中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观问题的若干思考 【摘要】 在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地进行职业评价,正视择业方向,是大学毕业生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大中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观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农业院校 毕业生 就业观 改革开放多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可喜势头,可想,顺理成章是很高的就业率。然而,目前人才就业形势已经严峻到与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不相匹配的程度。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农业院校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人们的思考。问题到底在哪里?本文试从人才就业观念谈起。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如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正确的职业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观。择业要以国家需要为重。追求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职业和个人的前程是正常的,但要清楚地认识到美好的生活来自于奋斗,个人理想和前途根基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事业。因此,个人择业,首先要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择业同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已任。要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具有无私奉献精神而又有才能的人,才是一切用人单位欢迎的人,也是获得丰富报酬的人。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观的重塑 重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观,具体来说,必须确立以下几种新就业观。 1.自主就业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同时,“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一方面预示着国家将加大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力度,鼓励并支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劳动者就业的门路、范围将更加宽广;再一方面也昭示人们,劳动者就业关键靠自己,越是观望等待越会困守落泊。因此,广大求职者必须认清形势,尽快树立自主就业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大就业”观念。。 2.竞争就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从根本上讲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也必然要在劳动力市场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求职者对竞争就业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具体说来,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竞争就业的必然性,认识到失业是社会的正常现象,适度的失业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社会生产率;二是要自觉培养竞争就业的进取精神,在就业舞台上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抓住每次机遇竞争就业;三是平时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竞争活动,为未来的就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3.跨域就业观。跨域就业观包括:(1)跨所有制就业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劳动就业制度的变革,要求人们形成多元就业观,特别是要敢于弃“公”图“私”,进行新的职业开拓。(2)跨域流动就业观。也即是要破除本土观念、区域观念,形成跨域流动就业观念。目前,农村尤其是乡镇企业,职工素质较低,十分需要掌握娴熟技术的人员,因而,有一技之长的求职者去乡镇企业就业,不仅有利于解决乡镇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更利于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每一位就业者应从这种刚刚萌动的就业潮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4.自我创业观。要实现就业并走向成功,首要的是真正树立起自我创业观,将创业看成是开创新的生活道路、实现新的人才价值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优良的创业品质。自我创业观具体包括:自立自强观念、转业转岗观念和艰苦创业观念。 5.储备就业观。劳动力市场遵循着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在一生中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更与职业选择,而求职者能否顺利地实现就业,能否找到理想的或者更能发挥自己作用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所具备的或者所储备的职业素质。一些统计及研究表明:职业储备不足者,就业、再就业的困难大,失业的可能性也更大。这就意味着要顺利地实现就业与再就业,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职业素质准备或储备。 三、农业院校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 1.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农业院校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大中院校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校园里的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同时,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当代大中农业院校学生在求学期间,由于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结果就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4.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是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毕业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实现多元化就业。所以,只要毕业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四、振兴创业文化的重要性 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严峻挑战,应对之策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塑造大批高层次的创业者,应该成为我们今后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要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振兴创业文化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因为创业的价值不仅仅可以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能为社会创造几个工作岗位,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高校作为社会先进文化成果的生长点和发源地,振兴和繁荣创业文化,既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新形势下有效解决毕业生自身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如果不及时培育创业文化来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在毕业生中尽快涌现出一批“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勇者”,以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那么,大规模扩招后的大学生纷纷毕业,迅速涌入就业市场的时候,就业压力可能会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因此,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把振兴和繁荣创业文化,推行创业教育,塑造大批高素质的创业者,作为毕业生就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吉林省畜牧业学校)
科学管理论文: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因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现代社会中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我们需要研究、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管理;弊端;科学;管理方式;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贯穿于各个行业和领域,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性、经营性企业和高等院校、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而言都尤其显得重要。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与未然。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是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知识造成的。科学管理是安全之母,如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电、煤气性能的了解,盲目蛮干造成的。“科盲”是事故的“隐患”,许多事故往往是由于缺乏普通的科学常识所致。面对着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别说驾驭它,使用它,就是完好的装备,也可能损坏。人要是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聪明起来,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武器装备也能掌握。有的同志在多年从事危险的工作当中始终都安全无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安全管理的巨大力量,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弊端 (一)宣传教育不到位。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观念上就没有加以重视。因而,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即使有也是肤浅地谈谈,走过场,普通员工也只是听听而已,根本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造成员工的意识当中根本没有安全的概念。 (二)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故我,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产生下一次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三)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四)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难以落实。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一样是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的。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个的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所以难以落实,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我国应采用的科学管理方式 (一)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这完全是错误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合理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日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有线电视、黑板报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安全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就从企业的最终目标—追求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就可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政府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采取降低资质等处罚,企业招投标受影响;2.一旦发生事故,牌子被砸,形象受损,市场减少;3.发生事故导致的经济赔偿、设备损伤。因此,安全管理不容忽视。从博奕论来看,安全管理与企业效益和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效益显著增长。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推行科学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人是最根本的,需要重视人、激励人,就要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民主化。虽然 一般的管理侧重点不同,但在管理中必须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一项决策做出之前,应把方案拿出来,由企业法人组织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组织一线施工人员逐层进行讨论,做出反馈意见,必要时可以跨级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正确和实施的顺利。(三)重视激励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对激励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酌情选择。 (四)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 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在企业内部,每一名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很注重,常常采取“感情投资”的方法,解决职工的住房、子女入托以及汽车问题。我们也可以在节日和员工的生日时致以祝贺,亲自送礼品等,要“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才能感化人心,以便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促进安全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 企业搞安全管理,不能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强,必须从根本出发,根据单位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己的安全管理文化,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使其劲往一处使,在和睦的氛围中实现安全生产,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现代安全管理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应当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这就要从某一组织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安全宣传教育,使组织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五)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要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安全工作责任制为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还应当实行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参加安全管理的新形式,如安全目标管理等。 (六)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七)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 任何有人的活动的地方,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都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同时,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仅是专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各种安全监控,安全防范技术设备的使用成为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特定组织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特定组织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伤害严重度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可以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组织自身的长远发展 (八)安全管理需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要形成从厂、分场到班组的三级安全网络。运用好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5种功能。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实际生产中,每天获取的事故信息量非常大,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判断,靠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的,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建立管理系统。因此,我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用一句话表述,就是通过建立以安技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中央处理机),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此系统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因而,对企业向本质安全管理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单凭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一方面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增强职工执行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到,才有可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科学管理论文:谈资源科学管理的必要性 1岷江上游水资源现状 1.1生态环境日趋脆弱 (1)地质灾害频繁。岷江上游位于龙门山地震带,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震后山体松动,极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次生灾害,2010年龙池发生“8.13”泥石流灾害,2012年虹口发生“8.19”泥石流灾害,给当地生态环境及下游防洪、供水等造成极大地破坏。(2)植被破坏严重。岷江上游600年前约有森林120万hm2,覆盖率达50%左右,1950年森林面积约74万hm2,覆盖率降为30%。经建国后30余年的大规模采伐,到80年代森林面积降至46.7万hm2,覆盖率降至18.8%,森林蓄积量也低于1.05亿m3,近30余年,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减少了36.9%和47.5%。茂县、汶川一带受地形影响,降雨稀少,蒸发量大,两岸山体在植被遭到破坏后生态系统难以恢复,已出现荒漠化趋势。(3)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水环境污染。由于岷江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阿坝州工业发展的核心地区,现有水电、制革、造纸、化工、冶炼、机械、水泥、食品等行业。该区面积只有全州面积的27.7%,但人口却为全州的45.9%,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的54.3%,工业产值则占到全州工业产值的90%。其中汶川县境内的七盘沟工业区和漩口工业区近7Okm的河段内,集中了阿坝州80%的工业企业,年排放工业废水650万t,工业废气10亿m3,工业废渣50万t。汶川县威州以下区域为两山夹一河地形,可利用土地资源稀少,大量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紧邻岷江河谷,下游即是成都水源地———紫坪铺水库,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气及废渣直接排入库区,加剧了岷江上游水源地生态环境污染。 1.2水资源开发程度高 岷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已建成数十座水电站,主要以引水径流式电站为主,功能较为单一。其中狮子坪电站和毛尔盖电站具有年调节能力,干流上的天龙湖电站具有季以上调节能力,紫坪铺水库具有不完全年调节能力。对于整个岷江上游的水资源安全来说,大型水库的存在改变了流域原有水资源径流的时间空间分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表1可见,岷江上游的已建主要水库调节总库容达12.9亿m3,远期将达到17.1亿m3。目前所具有的现状是由于其上游大多数水库调度目标以单一发电为主,从而造成流域虽然具有了12.9亿m3的调节库容规模,但对于下游城市灌区水资源安全真正起作用的仅为紫坪铺水库的7.74亿m3库容。显然,无序的调度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更会对下游的水资源利用起到负面作用。 1.3水资源管理混乱 由于岷江上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沿河各电站及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电力、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建设、多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政出多门”,不但增加了管理成本,减弱了各水利设施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例如“8·19”特大泥石流发生期间,岷江支流白沙河发生了严重浊度超标,威胁到成都市的饮水安全;同时,下游金马河防洪河段发生超标洪水。作为岷江上游最重要一级屏障的紫坪铺水库同时接到供水部门要求加大泄量稀释河道水体浊度、防汛部门要求控制下泄流量避免下游洪峰叠加的指令,致使水库调度工作陷入两难境地,极易造成人为水资源灾害问题。 1.4信息沟通不畅 岷江上游建成的诸多水库分属不同业主单位,以发电为主要功能的水电站在水库调度过程中侧重多发电,水库的社会效益处在从属地位,各电站运行中逐渐形成了只顾上游、不管下游,看重发电效益、轻视社会效益的特点。往往是上一级水库调度动作完成后,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在坝前时,下一级水库方获得信息,缺乏必要的沟通往往导致水库调度缺少前瞻性和计划性,越靠近下游的水库越容易陷入被动境地。而信息不透明造成的影响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如滚雪球一般造成逐级叠加增大的效应,给成都平原的防洪、供水及灌溉造成了不利影响。故虽已建成的水库可调库容达12.9亿m3,但在运行过程中未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下游急需供水,而上游电站停机蓄水,下游遭遇洪水,上游水库反而加大泄量,为追求发电效益挤占下游生态流量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年初供水期、主汛期防洪及汛末蓄水等关键节点上易引起混乱,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5管理手段单一 目前岷江上游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手段单一,上游沿河相关单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大多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缺乏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仅依靠行政手段来协调和处理水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和水资源管理法规依据,极易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及水资源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何使上游水库在整个流域的防洪、供水、环保及发电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各单位缺乏统一的认识以及可操作的办法,急需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以及水资源市场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提高上游水库在流域系统调度下的积极性。 2解决岷江上游水资源管理困境的几点建议 2.1转变水资源管理意识 对于水资源管理认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水资源效益控制由单一目标向多目标综合统筹转变,水库调度由各水库各自为政的局面向流域同步调度转变,水资源利用由固定调度向科学动态调度转变,逐步做到依托流域主要控制性工程,充分利用工程现有规模,反复利用流域可调节库容,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域水资源效益。 2.2构建水资源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将流域各水库及取水单位等与水资源相关因素纳入水资源市场交易体系,合理规划水价,建立反映水资源供求状况和紧缺程度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水利工程水价、城市供水水价,合理确定再生水水价。对不同水源和不同类型用水实行差别水价,使水价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对流域具有调节能力的水库在增供水量部分进行量化,制定合理的补偿机制,利用价格杠杆作用促进上游水库在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积 极作用。 2.3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和完善岷江上游水资源管理法规,为管理水资源提供法律依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河”、“依法管水”,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逐步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由之前的单一行政管理手段向技术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及法律手段并举的综合管理方式转变。 2.4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信息化调度 将原有隶属各水库、水文系统、防汛系统及气象系统的水资源监控系统整合为岷江上游水资源监控平台,建立、完善水利“三条红线”下的水文、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原有各单位单独运行的点连成线、结成网,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水资源信息,做到上下游信息互通,各水库调度步骤趋于一致。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将上游集水区、水源地库区及下游城市用水户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5实现流域同步调度 通过转变管理理念,以水资源市场化为支撑,以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科技信息化共享为手段,实现流域同步调度目标。将由紫坪铺水库一个点作为成都平原水源保障的局面变为全流域立体保障体系,将原有的各阶段兴利目标转变为整个流域的兴利目标,视岷江上游水库群为一个整体,充分整合各水库可调节库容,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使各水库调度步调趋于一致。再通过市场化规则确立目标实现过程中各水库贡献值大小,以此为依据进行整体利益分配。理论上可将紫坪铺水库原有的7.74亿m3库容提升至12.9亿m3,可极大地提升成都平原的灌溉、供水保证率,提高下游河道防洪等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各水库汛末争蓄的状况,增加流域枯期出力,一举扭转岷江现存的调度矛盾。 3结语 建立科学有效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流域内各单位高效的管理水平、先进的技术手段、各水库的协调配合缺一不可,现阶段岷江上游初步具备了这些条件。如何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市场体系以开创水资源管理的新篇章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面对当前岷江上游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科学管理论文:人本管理在科学管理中的应用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的诞生是人类管理学科的一次飞跃和革命,它将人类的管理思想从抽象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具体科学的标准化管理,在近一个世纪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实践不断向纵深的延伸,标准化管理越来越多地暴露出种种弊端,昔日的“科学管理”显出其明显的不科学成份。与此同时,以人为本,解决人的系统问题成为21世纪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本文拟以发展的观点阐述21世纪的科学管理中人本原理的运用。 一、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本的优先投 “人力资本”来自舒尔茨和贝克尔在本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它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样就可以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然而管理总是要有人来参与,要管理者能出色地执行管理的职能,员工能很好地完成其工作,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培养出优秀的管理者和出色的员工,即对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这也是21世纪“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也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通过投资得到的。不经投资的人只能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人,而不能称其为人力资本。因为他未受教育,不具备知识和相应劳动技能,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只是个废物而毫无价值。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才会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从而才可称为人力资本。然而人在接受这一系列教育、培训和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与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支出一样,以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渴望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是一回事,只是投资的方向不同而已。 在经济社会,不管是哪一种投资,其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期间内获得利益回报。这使得投资主体的确定显得有些困难。因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机会成本,故一般纯经济单位不愿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第一投资人。所以只好政府承担这一责任。强调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是因为优先投资于人力资本可以为进行整个经济活动奠定人力基础,从而产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以期达到: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减少较高的产出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良性循环。而作为第一投资人的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期的投资后,经济单位可作为第二投资人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再投资,从而获得比前期更丰厚的利益回报,从整个社会来讲,不管是第一投资还是再投资,都是对整个社会成员的投资,其结果是节约了社会资源,个人也得到了很多好处。难怪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如日本1985年教育经费占政府开支的18.7%,韩国则达28.2%,香港为18.7%,而同期我国仅为8.1%。 二、优秀管理者的素质:情商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络维在90年代初创造了“情绪智商”,这一述语,简称情商,基本含义为:1、认识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现在的情绪如何,处于什么样的程度。2、妥善控制情绪。在认识自己的情绪的情况下应善于控制情绪。3、自我激励,随时激励自己振作精神,乐观向上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4、认知他人的情绪。即能够察颜观色,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情绪以及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可能做出的行为5、人际关系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和待人,以诚待人。 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一书,顿时引起全球轰动,情商的提出是对优秀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情绪和感情的支配,什么样的情绪和感情则往往使人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管理活动既然是一种系统的行为,那么它必须受情绪和感情的影响。而要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则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情商。 情商是人的性格的一种素质,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种涵养。它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防产生对工作不利的影响;如何激励自己经得起各种挫折,在逆境中成长;如何发奋向上、积极进取;如何为他人着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所以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它的核心是自控情绪,积极向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若能自控情绪、战胜情绪,则他具有特别的智慧,而这种智慧的获得不是生来俱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培养而具备的一种素质和修养。所以情商的训练已为发达国家的教育所接受,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教学生决策能力、情感的管理、压力的处理、同情心、沟通能力、坦诚、领悟力、责任感、勇于表达、合群、冲突的解决等。 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现代管理已逐渐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而且它将成为未来21世纪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每个组织内部,都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若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信息的交流,则会使组织信息链条中断,人员之间的关系疏远,组织内部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的产生。很难想象,一个人心涣散、人员之间互相猜疑的组织能在竞争激励的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分析如何建立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沟通,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 管理通常被视为各个部属进行沟通的过程。它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去找寻部属所需要的,以及探查部属对其本身工作与 公司所具有的看法,然后还要使部属人员知晓公司正在进行哪些活动,让部属参与管理的决策过程。在管理中强调沟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随正式组织的产生而产生的,所谓正式组织指管理人员及员工之间由于授权和职责分配所建成的个人间的关系,由于这种较为固定的组织关系的存在,从而使这种沟通具有一定的模式性和规范性,习惯称之为正式沟通。它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三个方面:1、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指下级人员以报告或建议等方式,对上级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和掌握下级人员当前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上级管理人员能迅速采取措施来解决或改善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另外,员工直接坦白地向上级说出心中的想法,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情绪和所受压力上获得一种解脱。2、下行沟通。下行沟通是依组织系统,由上级传至下级,通常是由主管阶层传到执行阶层的员工。这种沟通使员工能够了解、赞同并支持管理阶层所处的地位,这有助于管理阶层的决策和控制,并减少曲解和误传消息。3、平行沟通。平行沟通指平行阶层之间的沟通,例如: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大多发生于不同命令系统间而地位相当的人员之中,这种沟通弥补了其他沟通的不足,减少了单位之间的事权冲突,使各单位之间、各员工之间在工作上能密切配合,并增进了友谊。 (二)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非正式组织的副产品,它一方面满足了员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弥补了正式沟通的不足,它带有一种随意性和灵活性,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方法,但它要求管理人员要在日常人际交往活动中,把握分寸,适时沟通,相互交流思想,减少心理上的隔阂,这则是管理人员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泰罗的“科学管理”有许多科学之处,但他忽略了人本思想的重要性,其研究的范围始终没有超出劳动作业的技术过程,最多只能是一套优秀的车间管理理论。而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对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如何对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才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人本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在人身!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使人类的管理学从“硬管理”走向“软管理”,从而使管理真正称为“科学管理”。 作者: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科技服务处 桑瑞星 科学管理论文:论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 对于今天的以能力为本、弹性工作制、学习型组织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人本管理理论,中国企业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要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坚持走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发展道路,坚持岗位和业绩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员工能力和素质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及特点 综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三个阶段。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出现的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员工的生产进行监督和对与员工有关的事务进行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依据管理者的经验来对员工管理,管理者认为员工的生产力是相同的,如果员工的生产力不能达到相同的标准,就会遭到解雇,企业管理员工的最有效方式通常认为就是不断地监督和以辞退员工来进行威胁。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问世,标志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进了划时代的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理论首次运用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以金钱为主要激励要素的激励理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开始进行时间和运动姿势及特征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工作分析;在员工招聘和选择中,开始考虑员工的体力、脑力和工作相匹配的问题,生理和心理测试逐渐成为员工招聘的一种辅助手段。20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具有相当知识基础和技能的员工大量出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科学管理对人力资源发展的种种束缚,人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以合理满足企业员工的正当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通过组织内全体人员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人本管理虽然是科学管理的延伸,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仍存在很大的区别。 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 历史的经验证明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是必由之路。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人本管理不是对科学管理的简单否定,而是对科学管理的继承和发展。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正是有了科学管理对员工劳动生产力差异化的提出,才有了更深入的组织行为学研究;正是有了科学管理对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科学设置,才有了人本管理所提倡的扁平化组织;正是有了科学管理的以金钱为主要激励要素的激励机制,人本管理所提出对人更高层次的尊重需求的激励才有意义。可以说。没有科学管理奠定的坚实基础,就没有人本管理的蓬勃发展。 人本管理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是必由之路。人本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按照人性的发展规律进行管理,激励员工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提倡人本管理不能脱离组织的发展需要,不能脱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不能抛开“事”而谈人的发展。提倡人本管理必须坚持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发展,任何脱离科学管理的基础而实践人本管理都是不切实际的,犹如空中楼阁。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决定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是必由之路。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工业革命出现的社会化大生产孕育了科学管理理论,后工业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繁荣了人本管理理论。西方人本管理之所以广泛运用且产生积极的效果,是由其后工业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而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正处在走向逐步建立全面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总体压力大和结构性人力资源短缺并存,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完备,社会保障能力较弱,下岗就业和社会保障仍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有这些决定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走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之路。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决定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是必由之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就是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和改进,实现管理的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根据《2004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对我国企业岗位管理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来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还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企业的人本管理之路 对于今天的以能力为本、弹性工作制、学习型组织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人本管理理论,中国企业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要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坚持走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发展道路,坚持岗位和业绩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员工能力和素质建设。具体来说,中国企业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组织机构管理坚持因事设岗为主,重视特殊人才培养。无论是传统的人事组织原则,还是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因事设岗”、“以岗择人”已成为设计组织架构,确定岗位职责、明确用人标准的主线,这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坚持因事设岗为主,就是要在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上,关注特殊战略性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在特定时期,对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特殊人才采取设岗管理。坚持因事设岗,是组织结构科学合理性的重要保证;重视特殊人才培养,构建用人的新机制,可以充分发挥战略性关键人才的智力作用。 绩效管理坚持业绩考核为主,重视员工发展。绩效管理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最初简单的考核,发展到对组织、对员工发展的全方位评价,从原来的关注考核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沟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劳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绩效管理不能丢掉业绩考核之本,而只注重绩效过程管理。根据《2004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对我国企业绩效管理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来看,国有企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反而私营企业实施考核效 果好,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要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激励、护航、控制作用,使考核有较大的价值,首先必须使考核制度简明、清晰、易懂,使被考核者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不作为成本或违规成本。 薪酬管理坚持以岗位工资为主,重视能力导向。从薪酬管理的长远发展来看,基于员工能力的薪酬方案可能会在以后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基于能力的薪酬方案给企业可能带来的培训需求不明确、投入产出不经济等风险,以及技术评价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难题,决定了目前基于能力的薪酬方案只能在实力雄厚的部分高科技企业探索运行。虽然,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型组织结构中,岗位问的工作范围越来越模煳、宽泛的趋势,但无疑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薪酬管理仍必须坚持以岗位工资为主,这既是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也是企业解决内部公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任何抛开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盲目推行以能力为核心的薪酬管理制度的结构,都很容易走回论资排辈、大锅饭工资制度的误区。 培训要以坚持岗位培训为主,重视员工素质培养。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对许多的管理层来说,培训工作“既重要又茫然”,根本的问题在于企业培训缺乏针对性。虽然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培训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实际生产力的提高才是企业培训的根本,企业培训不能离开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要提高企业的培训效果,就需要对员工的培训需求作科学、细致的分析,要将公司发展目标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仔细设计,要坚持以员工的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围绕着岗位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着力对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推动工作方面的特殊技能及专门技术知识的培养,确保员工在担任更高级别或技术职务之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未来职位的职责、权利、知识和技能等,帮助员工尽快胜任工作要求。 科学管理论文:民族地方文献的科学管理及开发 民族地方文献作为祖国文化宝贵遗产,自1982年中央提出要恢复和重视古籍整理工作以来,各级各类民族地区图书馆都先后搜集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方文献,并且已经成为图书馆藏书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类型各异的民族地方文献,详细记载着各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的民族特点,为研究人员提供准确的资料。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民族地方文献的作用,使这些灿烂的民族地方文献真正体现其价值?本文谨就民族地方文献的管理及开发利用几个方面提出些粗浅认识。 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社会、历史、风俗、文化等诸种原因的制约,民族地方文献以其多样性、分散性、地方性特点,形成一个民族地区图书馆的藏书特色,也正因为这种特有的藏书体系,使人们思想上容易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同时也导致了民族地方文献科学管理及开发利用方面相应衰退。其原因: 1、民族地区图书馆还没有摆脱个体孤立发展的束缚。“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突出,严重制约着民族地方文献管理的科学化发展,随着民族地方文献搜集范围的逐步扩大,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文献的珍贵性,可靠性日趋突出,这样就造成许多民族地区图书馆思想上产生出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最后体现管理上就是“唯我独有”的“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民族地方文献受地区、民族、语言文学等因素的制约,其独特的内容是其它任何文献所无法比拟的。近年来许多民族地区图书馆对散落在民间的大量珍贵文献作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地区部门都不可能独自将本民族、本地区的文献收全,必定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加上民族地方性出版在不断增加以及民族地域分布广泛,更多的文献还流存于民间、寺庙、人们的口中,民族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广泛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2、民族地方文献被图书馆视为“镇库之宝”容易造成隔绝性,不利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对于民族地方文献来说:由于它记载着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特殊价值,多为本地人记本地事,范围也限于本地,所以一般来说可靠性比较高,也正是这种“源于本地、藏于本地”的原因,许多民族地区图书馆将这类文献视为珍品,一旦收入特藏室或民族文献参考室后,一般就作保存,造成绝大多数读者不可能直接利用。民族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和利用,这种长期存于特藏室的做法、是管理上的弊病,严重影响了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3、民族地方文献收藏中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互补观念。从各民族地区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来看:搜集工作一直处于个体状况之中,各馆之间,系统,部门之间互不通气,互不往来,所搜集到的民族地方文献属个体所有,馆与馆之间缺乏统筹的调和资源共享的整体性思想,相互间存有戒备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民族地方文献收藏丰富的馆来说,时时担心实行资源共享后失去“镇库之宝”的所有权。如有些家谱、族谱当地档案馆、博物馆、文物部门均不同程度的收藏,但是由于缺乏整体的观念,各馆都不愿将藏本复制后进行交换,更谈不上资源共享,使读者查阅深感不便,有时为了查个资料东奔西跑,结果事倍功半。 4、区域内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均缺乏完整的揭示手段和联合目录。目前各民族地区图书馆对搜集后的民族地方文献科学管理上不够重视,普遍存在“只重搜集,忽视管理”。对民族地方文献的揭示、宣传、目录索引、专柜陈列等方面还不健全,检索手段不完善。民族地方文献是各个民族千百年发展史的记录,其内容十分广泛,种类繁多,包括许多学科。但是目前各民族地区文献收藏单位和部门,均无专题目录,联合目录更是空白。民族地方文献揭示宣传是为了满足读者从书名、分类等各个方面检索到所需资料,以便于全面反映文献的全貌,特别是一些专题性目录、联合目录更能够为读者提供准确的检索工具,供广泛的利用。由于这些揭示、宣传手段不完善,使区域内资源共享带来极大的不便,也无法做到互通有无,协作协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方文献的利用。 二、民族地方文献的科学管理 民族地方文献的科学管理是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因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严重妨碍了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从各民族地区图书馆目前的实际状况和条件来看,加强科学管理是民族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重要保证和当务之急。 1、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消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组建一定的民族地方文献协调协作网络。地区性协作要以一个中心馆为基础对区域内民族地方文献情况作以认真分析研究,按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按学科、专题进行合理的分工,各个部门根据侧重点进行搜集、整理并编制出馆藏目录。还可以将搜集的文献采用复制的办法分送其它协作馆人藏,收取一定的费用。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先后搜集到该地区家谱、族谱十余种,其中一部分就是与有关部门合作后采用复制、抄写交换、调剂方式得到补充。对于现代民族地方文献,各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的分工尽力收全,并且还可以根据区域内入藏需要加大复本数,再进行合理分配,这样便有了搜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建立区域性民族地方文献协作,大力开展馆际互借及区域内互借工作。目前我国图书情报部门,在管理体制上仍属分散多头的纵向型管理,各个单位、系统之间没有形成一种整体性的协作网,不利于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即使一些藏书实力雄厚的单位,由于受隶属体制的制约,工作也难以开展。目前切实可行的是建立馆际互惜及区域性互借网,以一个馆为核心,打破馆与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界线,开展互借工作。 3、要重视民族地方文献目录的编制工作,有条件时还必须建立区域性联合目录和专题目录。对于民族地方文献本身,由于有其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的民族特点,编制目录十分重要。要根据民族地方文献不同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有区别地增加附加和分析款目,对民族地方文献作多方面的充分揭示。同时还需要在一个区域内编制联合目录,让读者了解各馆入藏文献状况,必要时还应该编制一些专题目录,扩大读者检索途径,提高检索质量。 4.加强民族地方文献入藏管理。目前各类型民族地区图书馆都已经将搜集、整理后的民族地方文献集中入藏,有的馆组建了“民族文献室”或“本民族、本地区文化人著述资料档案库”。这种按文献类型以及以人入藏的方式,有利于系统、完整的检索。在管理入藏时,可以采 取发放“入藏证”的方法进行管理,其方法是对搜集的民族地方文献(特别是现代文献)根据作 者作品的数量、学科,按作者入藏作品的先后顺序加以编号并发给“入藏证”。凡获得“入藏证”的作者都能够根据入藏证号检索到该作者入藏的所有作品,该作者也属重点收藏对象,这样将有利于读者检索和科学管理。 三、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是其搜集、整理的真正目的和归属,如何使读者从这些内容博大、精深,形式多样的民族地方文献中尽快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料,如何通过对民族地方文献的揭示、宣传和陈列,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利用,这就需要各级图书馆必须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 做大量的工作,就目前来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1.加强对民族地方文献的宣传、陈列工作。作为读者及研究人员来说,一般对图书馆搜集的民族地方文献比较生疏,陈列工作能够将搜集、整理后的民族地方文献加以组合排列,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现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使读者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民族地方文献入藏状况,以便进一步检索利用。陈列工作还能够完整地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地方文献的全貌,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地区图书馆的藏书特色。 2.注意民族地方文献整序。民族地方文献搜集后一般还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通过整理才 能利用。整理时必须要注意其不同的需要特点,编制出不同的检索工具,使其从无序转向有序。 3.开展必要的咨询辅导,提高读者开发利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为使读者深入了解民族地方文献,应主动地开展咨询辅导,引导读者正确利用馆藏,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地义不容辞地宣传介绍民族地方文献的内容形式、检索方法,使读者能够广泛掌握,以便利用。 4.加强横向联合,实现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开发利用民族地方文献时,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打破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加强横向联合,冲破各自为政、自我封闭的旧框框,充分调动各馆人才资源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必要的联合服务项目,以便于弥补相互间资源人才之不足。 5.注意民族地方文献复制服务,以利于再生型开发利用。对某些读者需求量大的,同时也是研究某一民族历史必不可少的文献,可以采取复印、重新制版印刷的办法解决各种需求矛盾,以满足读者及社会的需要。总之,民族地方文献的科学管理及开发利用,必须具备科学管理手段、合理高效的检索工具以及整体性的协作协调才能实现。现阶段各类民族图书馆的分散性、单个布局状况,不利于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应尽快向全方位的整体性协作转化,使民族地方文献开发利用工作得到更大的改观。 科学管理论文:科学管理与生产力 [摘要]科学管理通过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先进的制度文明,推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因此,应该重视科学管理对生产力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科学管理;生产力;社会发展 一 从哲学的视角看管理,其本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人,通过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方式,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等方法和手段,对自然资源、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社会关系等,进行规划、控制、协调等活动,使之从无序到有序,产生良好效益,实现人类活动目标的过程。 管理既然是这样一种活动过程,就不可避免会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不恰当的错误的管理之分,因此,笼统地说“管理是生产力”是不科学的,应该说科学管理是生产力。 科学管理理论是基于泰罗科学管理基础之上更为深刻的认识,即按照客观世界内在规律和人性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管理活动,重视定量分析和战略规划,强调哲学思维和方法对管理的指导作用,把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按照人类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坚持自然、社会、人本身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管理看成是一个不断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复杂的过程。 第一,管理是主体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通过自主性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社会越发达,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呈现给我们的也越多,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认识和处理问题难以发现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成功的管理必然是在变化中寻找本质和规律并适应其发展。 第二,管理必须适合和满足人性发展的需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管理思想发展史表明:在从一种管理方式演变成另一种管理方式的过程中,生产力发展导致经济组织形式变化是根本原因,人性发展的新需要是重要条件。高等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网络空间构成的虚拟世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往群体劳动、集中生产基础上形成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要求,自然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时代开始了。 第三,整体性思维、复杂性思维、过程哲学思想是现代科学管理的哲学方法论基础。管理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活动,涉及许多方面内容,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理论、技术科学成果以及关于人的科学的新认识是科学管理赖以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些学科的进步就没有管理学的发展。 第四,坚持自然、社会、人类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管理的显着特征。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过多人口形成的物质需求压力,人类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及不合理的分配方式,使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土壤沙化、资源短缺、森林面积减少、气候异常、各种污染加剧等一系列后果。这些结果的出现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种族之间的利益纷争,导致国家、地区间矛盾冲突不断,影响人类和平发展。 第五,科学管理要以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观为最高准则。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许多问题的解决仅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是不行的,需要全球各国通力合作,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加以解决。任何个人、组织、国家都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人类共同的幸福。 二 科学管理是生产力,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传统的生产力概念是建立在牛顿力学机械观线性思维基础上的,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把人放在和自然界完全对立的基础上,忘记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自然,应当与自然界共繁荣,而不是征服自然。二是只看到了物质生产力,忽视了精神生产力和人自身的生产力。固然,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决定政治生活和其他生活的前提。但是,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而且,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成为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内容,成为推动物质生产进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核心。 用系统论观点和复杂性思维方式及过程哲学思想认识生产力。生产力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是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是处在不同生产关系体系中的人,能动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产资料,创造精神财富,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体。其中社会生产力包含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人自身生产的能力。 自然生产力,“就是客观存在于生态自然界同时又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并直接、间接影响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的总和,是自然界的自然力和生产力的统称”。自然力就是自然界天然形成的与人的劳动无关,影响和作用于人们生活的力量。在人类早期,自然力对人们的生活和劳动起了根本性作用,决定了国家民族的富足程度。正如马克思所说:“由于自然条件的生产率不同,同量劳动会体现为较多或较少的产品或使用价值。”由于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部分自然界成了打上人类烙印的“人化的自然”或称人的思想“物化的世界”,从而形成一种非天然的自然界的劳动生产力。这种非天然的自然界的生产力已经成为制约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外在力量。 社会生产力是以实践着的人为主体和终极目标的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人本身生产力的复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生命的生产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力因此有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的生产力三个方面。“不应把社会活动的这三个方面看作是三个不同的阶段,而只应看作是三个方面……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时,三者就同时存在着,就是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 第一,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必须进行物质生产。物质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工具,把自己的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具有实践能力的人。马克思曾经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工具进行生产。生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劳动对象的扩大,都离不开生产中人的力量。物质生产 力提供的物质财富数量和质量决定社会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也直接影响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因此,在人类发展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追求物质生产力发展成为人们活动的最高目标,经济增长是实践活动的中心内容。 第二,当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精神劳动从物质劳动中分离出来,真正的精神生产便出现了。精神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发展自己思维、情感、意志、审美、创造性等精神品质的能力,包括思想及其物化的技术形态和制度产品。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认为,“思想与意识的自由对生产力影响很大”;还说,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对人类精神意志,对社会生产力发生作用,但是要享受艺术事先必须具有购得它的物质手段,因此,艺术家对于物质生产,对于节约行为也具有提供诱因的作用。李斯特提出,生产力主要在于个人的智力和社会条件,一个国家通过改进其社会和智力条件,就能够运用现有的物质资本,使生产力提高十倍。精神生产力的成果表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科学、宗教,也表现为制度产品,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公共制度以及社会的公序良俗。精神生产力不仅是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还是促进物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知识和信息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机器代替人的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将越来越少,从事精神生产的人会越来越多,精神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由此推动人的发展,成为人类活动的价值追求。 第三,人自身的生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人是社会生活和实践的主体,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以及种的繁衍是人活动的内在原动力。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自身生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口的生产。“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人口的生产既是一种自然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作为自然人繁衍后代,受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制约,每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只能提供一定数量人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只能提供一定社会条件下人最大的发展空间。第二,人的社会化。只有经过社会化的人才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人的另一种生产过程。这种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形成人的社会化需要和适应社会的各种劳动技能,以及作为有尊严的人的交往能力、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传授生产和生活知识、经验,培养适合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教育,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新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获得广泛传播,新社会的实践主体经过社会化和良好的教育,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第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由于生产本身不发达、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人总是处在片面发展和异化中。表现为劳动者为社会生产出财富的同时,却为自己生产出贫困。劳动者的各种需求、劳动能力的提高、体力和脑力的恢复、甚至生育和抚养子女,都被看成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被异化成机器的一部分,资本的奴隶,失去了人的尊严、自由和全面性。只有在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真正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能产生。 三 生产力是由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联接起来的有机整体。各种要素的结合方式、结合程度、结合效果反映了人的能动性力量,体现了科学管理的发展水平。如果把生产力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比作鱼网的经纬线,那么科学管理就是使其成为具有捕鱼功能的鱼网的纽结。科学管理不是生产力的硬件——机器、厂房、设备,也不是生产力的软件——先进的科学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是把生产力硬件、软件结合起来的组织件。科学管理是根据生产力总体变化规律,从整体出发协调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之间关系,使之达到优化状态的过程。科学管理是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即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人作为生产力主体能动性的实现;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制度文明建设。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两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要素。凡是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只有在科学管理条件下,各种要素有效地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同样的道理,就像单个人不在自己头脑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活动起来,就不能对自然界发生作用一样,没有生产的组织指挥,生产运动就不能有秩序地运作和运转。 人们常说科技是第_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本身是人类精神劳动的成果,并不是现实生产力。因此,在诺斯看来,科学技术本身是制度创新和组织变迁的结果。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决定其正确发挥作用和效能的是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生产力主要是通过人的因素实现的。亚当·斯密在历史上第一次确定了人在财富创造中的主体地位,他指出: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以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李斯特则更加重视人的主体性地位,他说:不论何处,不论何时,国家的福利同人民的智力、道德与勤奋总是成正比例的,财富就随着这些因素而增进或减退。人的自由、智力与教化在国家力量上的影响,因此也就是在国家生产力与财富上的影响……国家每年的最大开支,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上的。李斯特还特别强调人的精神生产力的重要,他说,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那些养猪和制丸药的是生产者,教师也是生产者,前者生产的是物质产品。后者生产的是生产力。有些人能够使下一代成为生产者,有些人能促进这一代人的道德和宗教品质,有些人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力量,有些人能使病人继续保持他的生产力,有些人能使人权和公道得到保障,有些人则由于他们的艺术给人们精神上的愉快享受,能够有助于人们生产情绪高涨。国家要发展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精神生产者的劳动,重视对以往文化历史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管理论文:口腔种植材料的科学管理 【摘要】 种植材料是口腔种植科开展日常种植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其品种型号繁多,种植材料的消耗与应用量正在逐年大量增加。如医院对医用耗材的使用管理不严格,并其计划、采购和使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这将会给医院和科室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该类产品植入人体的特殊性,其安全性质已成为医疗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而对材料管理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医疗耗材中的种植材料如何进行科学管理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口腔科;种植材料;管理 随着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在引进先进医疗设备的同时也在进行对各种新产品的引进和各种新技术的开展,利用种植技术修复牙列缺失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目前全球已有100余个种植体系统上市,由于口腔种植材料种类繁多,产地、规格各异,产品更新较快,且材料的价格较高,种植材料在种植科室的日常开支上占了极大的比重。同时由于该类产品植入人体的特殊性,其安全性质已成为医疗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而对材料管理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腔材料管理是调整人、财、物使其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环节[1],为了提高种植科室材料的使用效益和保障临床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利,降低患者的负担,加强口腔科种植耗材的管理,使其逐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正规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种植材料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肯吃苦耐劳,热爱本职工作,有愿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意识;能明确认识其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和自己在医院内所处的地位;能自觉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意识,并有“慎独”精神。 2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质量的保证。根据医疗耗材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采购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种植材料库房管理制度、材料的报废制度、植入体使用登记存档制度,只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出高质量的服务。合格产品的购入需要有严格的材料采购标准保证,采购管理是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一环,在采购工作中,工作人员用何种标准、原则来进行采购及采购的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医用耗材的质量和价格。采购管理应根据医用耗材而进行定人定责的原则,这样既方便临床第一线,又能落实责任。种植材料的采购应本着以“服务临床,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提高效益”为宗旨,统一招标,这样能够保证种植材料采购的科学性、严肃性,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增加透明度,从源头抓起可保证购入种植材料的质量。种植材料在资质合法的情况下必须先经科室试用,临床对耗材的实用性和质量最有发言权,医用耗材的采购既要尊重科室意见,又要有一定的制度加以约束,确保医疗耗材的质量安全,同一类种植材料尽可能做到多家比较以降低材料物品的价格。 3 种植耗材的零库存 我们知道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日趋成熟,要求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逐年增加,种植耗材费用也同步增长(见图1),医院如仍按以前的“采购-库存-发放”供应模式必将造成大量库存资金的挤占。医用耗材的供应模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引入“零库存”的观念。零库存是利用最小的资金,库存达到或发挥最大效益的手段[2],既达到最低成本,又能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在零库存的基础下,随用随结账,实现“零库存”管理的最好的供应方式是进入科室的种植材料先由供应商贴上设备科认可的条形码,未经设备科验收入库的种植材料,种植科不能使用也无法记账收费。种植科根据临床需要制定材料需求计划,录入采购申请单,通过供应商发货,设备科核对经过种植科签名确认的收货清单后以“暂估”方式入库,然后转发至种植科二级库管理系统。种植科使用种植材料后向病人记账收费,每月根据实际使用量打印材料汇总清单交设备科正式记账,并向供应商结算。材料使用的汇总清单内容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日期、患者姓名、医生姓名,科室负责人签名确认。通过以上这种先使用后结算的方式,对节省医院的周转资金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图1 某院口腔种植科2000—2009年度医用耗材 4 入库材料的管理 4.1 严格执行库存保管制度 (1)按照种植耗材的功效,分类保管存放,定点、定位,标签醒目放置,其目的是便于发放和盘存;定期整理清点,保持整洁,防止受潮。(2)材料发放应按先进先出,发陈存新的原则,防止积压、过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实行库存盘点、定期盘点对现行库存种植耗材的品种、数量、价值进行汇总、列表,使库存现状一目了然;以最小的库存量,保证正常的医疗工作需要。(4)做好安全防火、防盗工作,禁止非管理人员直接随意拿取材料。 4.2 使用管理 种植材料下发到使用科室后,材料管理人员必须跟踪使用管理和有效期管理,及时了解种植材料的使用效果,听取科室和患者的意见。同时,为防止一次性耗材的重复使用和环境污染,应按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使用过后的一次性耗材,必须及时回收作为医用废弃物做统一的毁型处理或环保处理。 4.3 报废管理 对种植材料应过期不能继续使用或包装损坏及术中因各种原因已拆开包装未使用的产品,应填好报废单一式三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及报废原因等内容,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销账。 5 建立植入材料使用的登记存档制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各类新的植入材料不断涌现,为此国家也在不断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对生产及进口植入器材实行了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登记制度,对医院使用植入材料也提出了长期跟踪监管的要求。我院在开展口腔种植义齿修复牙缺失建立了植入体植入登记存档制度,即为每一位接受种植体植入的患者建立一份档案病史,其中详细地记录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联系方式;种植体植入日期、部位、植入体的生产厂商、尺寸、数量、手术医生,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背面和门诊病历中贴上生产厂家提供的与每个产品相对应中英文标签,以及患者到医院检查就诊记录。通过对种植体植入患者材料的建档管理,能对患者有一个动态的观察,这样既维护了病人权利又有利于医院落实对植入耗材质量跟踪监管程序,从而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一旦植入材料出现医疗纠纷,植入材料的使用登记档案也不乏是一个很好的法律依据,对病人和医院的权益维护也是一个很好的保证。 科学管理论文:有关财务内部控制的科学管理问题分析 摘 要: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立足当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其中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会计工作基础的进一步强化以及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科学管理机制、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机制的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经济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因此,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必须从问题出发,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价值的发挥。本文从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财务内控工作真正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价值。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科学管理;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一、引言 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带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变革,从而也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包括财务管理工作。随着企业会计工作主体增加,难度增加,其涉及的范围变广,如果对于其不进行相应的科学管理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工作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而这在这一个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的科学管理发展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只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够确保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地有效推进,从而发挥出相应的价值。 二、当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着现实的价值,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过程,仍然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情况,而当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也推动了企业新型财务制度的建立完善。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受到传统习惯和落后思维的影响,我国的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完善,这也是直接影响财务内部控制科学管理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市场经济发展脚步快,新时期下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类情况没有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得到科学地阐释和解决,这也直接影响了财务的整体工作,进而影响财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2.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是会计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合理的会计工作基础之上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价值。而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会计工作基础薄弱,这直接影响到财务内部控制价值的发挥。缺乏扎实的会计工作作为有效地支撑,财务内部控制就失去了组织体系的有效支撑,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内控工作结构功能的混乱以及权利责任的混乱。这不仅仅影响到财务管理的工作价值发挥,也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因此,需要相关工作者认真重视此问题。 3.财务内控缺乏监督机制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是建立在科学的体系和合理组织上的工作,而在其运作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发挥其价值。现有的财务内部控制缺乏高效的监督机制,直接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质量的发挥。在现实的情况之下,较多的企业把注意力放在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上,对于后续的监督评估工作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这直接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失去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影响其作用的发挥。现实情况之下内部控制缺乏监督机制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财务内部体系没有监督机制;其二,监督机制过于笼统,直接失去了监督作用的发挥。 4.财务内控缺乏科学的管理 财务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的管理也是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结合财务内控缺乏监督机制的两种实际情况,财务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的管理也有两种较为直接的体现,主要是:其一,在财务内部控制缺乏监督体系情况之下,很多的企业和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够完善,单纯从成本收益角度来阐释管理而忽视了整体财务体系的价值,导致整体财务体系中存在一定的漏洞,直接降低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二,对于财务内控工作监督体制过于笼统,这一种情况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实现有效的跟踪和完整的分析,即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质量失去了客观有效地评估。而对于进行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来说,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考核和激励,直接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降低,进而也会影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5.财务内控的信息化进程落 立足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是一大标志。而在信息化的今天,只有创新地把信息应用在工作中,才能让相应的工作创造更理想的价值,财务内控工作也不例外。但是,现实情况之下,财务内控的信息化进程较为落后,直接影响了相关信息资源地获取,从而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现有情况之下,相关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无法结合实际需要来创新信息的应用,同时在相应技术上也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这是财务内控的信息化进程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实现财务内控科学管理的措施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而针对上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有效解决: 1.完善财务内控的组织结构 根据财务内控工作的主要内容来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的组织结构,把握权责一致原则对于解决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着现实的重要性。而针对这一个措施,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内控的组织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另一方面则应该完善检查和监督机制,使组织工作得到更为理想的监督和反馈,进而更好地改进整个财务内控工作,达到科学管理的效果。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以责任制为落实点,把工作落实到个人就是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更好地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达到专业工作和科学管理的效果;其二,落实财务的奖惩机制,这是正激励和负激励结合的措施,从这两个方面来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行为;最后,在企业内部建立会计委派制度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和强化财务工作的独立性。这三者都在现实的情况之下有着一定的应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价值。 2.规范财务内控行为 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需要从科学的管理和规范两个方面进行着手,而这一过程中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清楚财务的审批程序,了解财务内控审批的权限,确保其得到有效地实施应用。因此,制定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相关会计工作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中包括会计凭证编制、报表编制和账簿登记等流程。同时,企业和单位要将建立相应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验收机制等作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步骤,更好地规范会计的工作,提升会计工作的价值。 3.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 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有着现实的必要性,这也是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必要步骤。因此,定期对于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新制度、新知识的培训越来越成为企业的必需。而相关的财务人员只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而培训工作也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二则是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技能。 4.建立财务内控的评估机制 建立财务内控的评估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评估机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也能够更好地促进财务内部工作处于良性的循环。而针对这一个建议,首先,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工作评价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工作价值,增加工作透明度;其次,这也需要发挥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更好地监督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得到更好地控制,避免其流于形式;而最后,财务内控的评估要把握动态化,即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创新。 科学管理论文:实行科学管理 提高医院财经管理效益 医院财经管理作为医院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医院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对医院的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等相关活动进行计划、协调和组织,也能为医院作出正确决策、实现效益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如何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医院财经管理效益,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关键。 一、医院财经科学管理概况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医疗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在保证医院功能的基础上,还要融进科学、和谐理念。这里的和谐就是医院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并能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和谐医院是以病人为中心的防病、治病场所,医院能够以最少成本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以保证人们的身体身体健康,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医院作为防病治病的场所,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要将和谐理念融入医药市场经济中。毕竟医院的经济命运与医院市场经济是密切相关的,市场已经成为医疗资源基本配置的主体。医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占有优势,就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这是新形势下市场对医院医疗管理提出的新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管理是财经的根本,医院在财经管理上出现问题,就会使医院的经济效益下降 。医院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财经管理,按照财经管理相关内容,进行有计划的财经管理计划,特别是制定和实施和医院自身发展相一致的成本核算制度。但是一些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常因监管力度不到位,对财经管理认识不够深入等一系列问题,而影响医院的正常管理。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财经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药品收入已经实现了分开核算,分类管理的新形式。这种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能对医院医疗财经管理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也能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实现医院财经管理效益。 二、提高医院财经管理重要性 管理是财经的关键,要想使医院更好的发展,科学的财经管理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原有的财经管理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实医疗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更好的医疗市场的需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医院就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医院进行相应的管理,特别是在财经管理上。随着医院各部门在经济、人事方面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医院必须注重理财工作并进行科学理财。对这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及经济往来越来越多,对财经管理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要想提高医院财经管理效益,就应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医院的财经工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并认真贯彻集体理财原则,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财经风险,减少重大决策失误,以保证资金的合理分配及安全使用。加强医院资金科学管理,只有对医院资金进行科学管理,才能确保医院各项资金的正常使用。在重大资金使用上,医院相关领导部门应该对其进行把关,以避免因资金管理上的失误而影响医院作出有效的决策,同时也能避免财经违规现象的出现。医院在做重大的决策的时候,应该实行公开透明制度,可以利用医院例会或是以局域网的方式对相应内容进行公示,以实现资金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想实现医院财经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医院财经管理效益,就应该重视法律制度,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并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办事,事实上这也是财经的根本依据,是财经管理的基本标准。一些医院已经先后制定了财务经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及药材采购规定等,并实现了药品收入分类管理,这对医院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财经管理效益有重要作用;医院加强资金统一管理,不仅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也能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最大化利益。对于医院来说,医院的资金管理是比较分散的,很多时候因为资金分散问题,而使大量的资金处在闲散状态。对医院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类现象发生,通过规模性、全局性的资金运作,统筹安排好各方的资金需求,以便更好的实现医院财金管理效益。 三、提高医院财经管理效益策略 1.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毕竟不是简单的成本核算,而是多方位对各种成本进行考察,实行全过程控制。这里全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支出、节能减耗,以便更好的降低运营成本及服务成本。成本管理在医院财经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其成本核算不仅仅是计算资金,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手段,为医院医疗服务及管理提供可靠、准确的成本信息。通过对相应信息的分析评价,对成本进行控制,以优化服务流程,构建最低成本优势,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成本控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根据额定的成本或标准对材料的消耗、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及设备购置等进行提前控制,以实现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的目的,为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和单病种成本核算提供相应的依据,为医院价格竞争及相应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此外,全成本管理还能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效率,是实现医院内部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对医院财经管理职能的转变,也有重要的作用,能为其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全成本管理也能为医院财经管理制定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办法。其主要表现在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 规范核算单位的收入费用项目和收支范围,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上。这些内容的实现,不仅能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同构对相应数据的分析、评价,实现医院财经管理效益,以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 2.加强预算管理 要想实现医院财经管理效益,就要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在医院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不管是年度预算,还是各级部门的预算,其都是为了增强预算的可比性,实现不同部门之间各环节的有效衔接,以便更好的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合理的预算不仅能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对财务监控及医院经济效益的实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医院通过预算编制,可以对医院潜在的困难进行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潜在的医疗风险降至最低;在医疗市场激烈化的今天,预算管理作为衡量医院业绩标准,其管理效果如何,已经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医院的历史数据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使用预算可以使医院管理者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医院可能产生的医疗收入、医疗成本及效益进行相应的掌握,同时也能为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相应依据,使管理者能更好的了解医院经营管理水平,以便更好的作出下一步部署。此外,预算管理还能加强医院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预算管理的实现,使医院各部门及相应的人员对本部门有了明确的目标,使各部门及相关人员时刻以医院的目标和部门目标为基础进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部门相互沟通及协调,在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财经管理效益。 3.实现财经信息化管理 网络化的发展,为医院财经管理带来了方便。医院实行财经信息化管理,不仅能避免繁琐的手工核算工作,也能克服传统运行模式管理下的诸多弊端,相应的会计和统计人员不必为相应的工作奔走,也减少了信息统计不准确现象,实现了信息共享,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以保证为医院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医院财经管理信息化,不仅是医疗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财经管理信息化实现后,不仅实现了成本核算的合理化,也减少了财经工作人员的负担,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开源节流有重要作用。同时财经管理信息化也促进了医院财经管理信息化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医院也加强了对财经和资产调控监管能力,规范财经管理秩序,提高了医院管理的科学化,也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精确度。财经管理效率的提高,实时性的增强,避免了医院收入透支和财经漏洞。信息化预算管理的实现,使得财经人员为医院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财经管理的信息化对成本控制也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医院更好的利用医疗资源,实现财经管理效益。此外,财经管理信息化也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方便,不仅节省了其工作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其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医院效益。 四、结束语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要想更好发展,就要实行科学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手段以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想对医院进行科学管理,就应该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及信息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财经管理更好的进行,才能实现财经管理效益,才能促进医院科学化管理进程。 科学管理论文:科学管理,全面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总体运行良好,有力保障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但是由于传统管理体制的固有缺陷,市场经济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价值观念的冲击,以及评价选拔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现在的行政管理工作还是产生了一些不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不足。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必须立足长远,防微杜渐,及时从思想上和制度上进行规范,实现科学管理,建立起管理和服务良性的互动关系,全面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功能。 一、培养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高校行政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保障教师和学生的追求和价值得到顺利的实现,不但要尊重他们的成果,更要尊重他们追求成果的过程。高校是尤其强调独立人格、批判意识和精神自由的地方,而行政管理工作所面对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受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的,他们注重集体荣誉,同时也渴望实现个人价值。 行政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者”意识,整顿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态度。面对教师和学生,要主动询问,耐心处理。严格遵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公平公正地处理相似事项,工作过程要谨慎严密,注重细节,认真倾听,学会换位思考,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避免以绝对意义上的严格管理为理由而在实质意义上损害公平和效率。 二、完善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围 高校的行政工作复杂多样,包括人事、教务、科研、思想政治教育、财务和后勤等,一件事情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部门。由于部门之间职责界限模糊,权力范围不明确,为争功诿过提供了可乘之机,既影响了工作效率,又损害了相关部门的良好关系。 对此,首先要以改革促发展,从学校大局出发,通盘考虑,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分工,学科交叉,业务交汇,人员配置等情况,完善机构设置。改革垂直的、静止的管理结构,建立更为先进的扁平化、网格化的组织结构。学校在整体上总揽全局,发挥政策引导和监督纠正作用,将更多的权力下放到基层单位,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针对性。其次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必须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理念,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工作流程。职责和程序的明确可以有效杜绝敷衍塞责、玩忽职守和争功诿过等不良现象,更是向实现建立规范化的内部秩序、达成自我管理的目标迈进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培训,提升行政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专业的业务能力是高质量的服务的基本保证,当代高校部门的职能分工日益精细,具体可以分为党务、科研、学生工作、教务、人事、财务、就业、招生和后勤等部门。一方面,分工的细化使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无法替代,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熟悉业务,爱岗敬业;另一方面,分工的细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妨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进而抑制了工作积极性。 针对这种情况,要有计划地培训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教育理论、行政管理知识以及公文写作能力等综合水平。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专家授课、典型教育、观摩学习和交流座谈等方式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思想素质过硬的行政管理队伍。 四、完善考评机制,注重基层工作人员的选拔任用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上贡献的汗水也非常多的,有些行政管理人员因为个人的热情或者是工作的需要,法定节假日甚至是寒暑长假都要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中,但是在现行的考评机制下,他们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工作业绩却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在事关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荣誉分配和经济收入上不但不能和教师相比,甚至还经常性地低于那些业务能力差但善于和领导拉关系的同事。在事关前途和理想实现的选拔任用上,任人唯贤原则无法得到有效贯彻,严重伤害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导致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助长了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浮躁态度。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必须要完善考评机制,注重选拔任用基层工作人员,肯定爱岗敬业,否定消极怠工。根据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服务管理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工作实绩、服务水平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作为工作评价核心指标,并实现考核评估体系的规范化,透明化。其次要重视考评结果在选拔任用干部时的科学运用,不使考评成为一种过场。将考核结果与评奖评优、岗位聘任、绩效工资相挂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激励行政职能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努力突破。同时要建立带有反馈机制的动态考评模式,形成你争我赶、争创佳绩的良性竞争体系。 科学管理论文:公共图书馆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关系分析 一、科学管理的特点 19世纪末,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随后的几十年间,先后兴起的数理学派、决策学派和系统学派,使泰勒的科学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它要求遵循科学原则,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实行合理化和标准化管理。 首先,在管理目标的出发点上,其数量意识和精确性原则非常突出,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一是一,二是二,非此即彼“不容许“大概、也许、差不多”等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其次,在方法论层次上,它充分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管理目标层层分解、细化为各种量化指标,落实到各个最基本的工作环节上,必须遵守和完成,要求准确无误、一丝不苟,拒绝“亦此亦彼”的灵活性。其三,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依赖政策、规章、制度等“明文规定”,以及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强制手段,进行组织指挥和协调控制。对于被管理者而言,它们是外在的硬性规定。因此,人们常常把传统的科学管理形象地称为“刚性管理”或“硬管理”。 这一理论体系的突出特点是:主张运用科学知识(科学原理)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注重借助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强调通过高度集权、严密制度和物质激励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尽管科学管理使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在社会各行业得到普遍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科学管理一个本质性弱点即:以物(技术、生产、财务)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严重忽视了人的作用和人的价值。 二、图书馆人文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人类一项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活动,自古有之。管理是人共同劳动的基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杜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美国女管理学家玛丽·相莱特认为,管理就是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办好。当代著名管理学家赫尔伯恃·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协调一个团体的活动,以达到其共同的目标。给管理完整的定义是:管理是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指挥)、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要素,促进其相互密切配合,发挥最高效率,以期达到最佳的总体目标。 图书馆管理是促使图书馆能够为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的,对人、财、物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目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取得了最大的成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日趋科学化与合理化,许多图书馆采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基本工作秩序得到了整顿及加强,工作效率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即便如此,未达到有效调动人们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未能促使组织和个人潜在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发挥。 20世纪30年代,在对科学管理内在缺陷和功能局限批判反思的基础上,人文主义管理(简称人文管理)理念和实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强调管理要“看重人”“满足人”的需要,重视被管理者“人的尊严”,为人提供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以提高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人文管理又可称为人文主义的管理,是站在人类利益的高度上,以人类的价值观系统为指导,以人类共同利益为指引的一种行为指导模式,是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管理理念。人文管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人类价值观和有关人的因素整合到计划、协调、组织、委派等行动之中,该过程涉及由为共同目标工作的个体组成的组织的结构和产品成果的控制。人文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理论,是人类管理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一种更先进、更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它是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之上的,是对科学管理的修正和补充。它把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管理者最根本的使命。图书馆的人文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的内涵、实践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它并不是完全脱离传统的管理模式而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传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管理学理论并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而生成的。图书馆的人文管理就是通过确立人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重要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题,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实现组织目的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并要求能最好发挥图书馆职能的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活动的总称。 三、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关系 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根本区别主要是:首先,在管理理念上,人文管理以管理对象“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本体价值及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在管理实践上它更注重目标宏观导向和调控,而过程管理则实行充分的民主化,为管理对象——活动主体提供更自由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权利,由他们根据客观目标和主客观条件,自由选择、自主确定、灵活掌握具体的程序和方法。其三,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上,它更重视管理的服务观念,而管理的权力意识则相对弱化,“寓管理于服务”。其四,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它更注重教化、疏导和激励,用理性召唤和情感互动等柔性手段去影响、感召人的心理与行为,用非强制性的方法进行调节与控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体意志和力量,从而实现管理目标。因此,人们常常又把它称为“模糊管理”、“柔性管理”或“软管理”。 人本管理的功能虽然不像科学管理那样具有“立竿见影”的显效性,但它却是战略性的和长效性的,与科学管理之间具有突出的互补性,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或弥补科学管理“用人不养人,养人不育人”的特殊政策短效性等内在缺陷和功能局限。 探讨图书馆人文管理基本特征有两个意义。一是为我们区分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所使用的科学管理是就其经典意义而言,现代人们通常理解的科学管理因受到社会学、人类学及多种管理理论的影响, 已经克服了一些传统弊端,增添了一些人文色彩,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对两者做出明确界分——有时你所说的科学管理(或人文管理)与他所理解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探讨人文管理的基本特征, 有助于避免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二是为图书馆实施人文管理提供了明确方向。人文管理不仅是图书馆管理的发展方向,而且也是二十一世纪整个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对人文管理实质性内涵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将人文管理理论上的“应然”优势转变为实践中的“实然”推动力, 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科学管理论文:浅析加强物业科学管理推进宜居重庆建设——加快推进重庆市物业管理科学发展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物管 宜居 思考 论文摘要:笔者针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善人居环境,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宜居重庆”建设的重大决策,如何加强重庆物业科学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再就业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重庆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如何加强物业管理的科学发展,助推“宜居重庆”建设提出个人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独门独户自我管理形式已被迅猛发展的城市物业集中管理所取代。在这一物业管理的重要转型时期,p}需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来加以调整和规范。重庆市物业管理从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至今已有10多年了,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住宅商品化和产权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促进了物业管理快速发展,成为社区建设、城市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及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住宅建设,实施再就业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统筹城乡试验区、保税港区、“五个重庆”建设中对重庆物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拉动经济增长、吸纳优秀人才、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宜居重庆,已成为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 一、重庆市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深刻认识“宜居重庆”内涵,推进物业管理科学发展。宜居城市建设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指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城市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学习、创业的城市。狭义的宜居城市是指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安全舒适,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3年是重庆物业的起步、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是规范、提升阶段。通过十多年的发展,重庆物管已初具规模,截至2008年末,重庆市具有资质物管服务企业1523户,其中国家一级资质企业30户,二级资质企业143户,三级资质企业1350户,其中暂定资质企业195户;全市住宅物业管理覆盖率达66%,其中主城区住宅物管覆盖率83%。重庆住宅物管覆盖率2009年末66%, 2012年末将达87%,市民对物管服务满意率达70%以上;2013~2017年将达93%,市民对物管满意率将达85%以上。 (二)加快推进《物权法》实施,规范重庆物管市场。2008年,重庆市强化对国家《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的宣传,推动物管行业的发展。出台《重庆市物管条例(草案)》正在市人大审议中,市国土房管局出台《关于加强物业管理前期招投标管理工作补充意见的通知》。至2009年末,全市将有237个项目2800万平方米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其中当年新增90个项目近1100万平方米。各区县(自治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累计新增和代管商品房物业专项维修资金10亿元,累计47.8亿元。推行物管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物管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国土房管信用网,物管企业信用档案情况可通过信用网直接查询。 (三)加强物管人才培训,为重庆物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2009年,重庆开展物管培训工作,市房地产培训中心举力洛类物管人员培训28期,培训2750人。其中物管员岗位资格培训15期,培训1622人;物管部门经理(主任)岗位资格培训13期,培训1128人。同时,开展物管创优达标工作。当年全市有6个小区被建设部评为全国物管示范小区,27个小区(大厦)被评为重庆市物管示范住宅小区(大厦)。物管这一新兴行业在重庆市已逐渐被工厂、学校、医院、商场、办公楼宇和社区等各类物管所采用,管理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广,基本形成了包括房屋及相关设备设施维修养护、小区保安、环境绿化、居民生活服务等综合服务的新体制,正趋向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深度方向发展。 二、当前重庆市物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收取物业管理费难度大,严重制约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一是业主缺乏物业管理消费观念。因物管工作缺乏信息交流平台,业主花钱买服务的观念尚未完全建立。因物管公司收费标准与服务质量存在差距,引发业主拒交物管费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业主欠费法律诉讼繁琐,诉讼方式不宜多用,使收费难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二是业主与物管关系不够协调。因《物业服务合同》不够规范,业主与物管企业存在收费标准与物业服务认识上的差距,业主总是用低价格要求高服务标准,导致业主与物管公司不和谐。三是物业服务水平不高。小区出现脏、乱、差,水电气、绿化、安保、保洁等公共服务不够,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及物业管理纠纷时有发生,阻碍了物业企业的科学发展。 (二)业主委员会组建滞后,不能正常发挥其自治作用。一是业主维权意识偏差。业主关心物业的使用、安全、方便、舒适及收益等方面的多,关心物业企业成本的少,缺乏正确的维权意识。二是业主委员会的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业主对维权意识比较茫然,对业主委员会的选举不重视,对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也不太清楚,缺乏相应的物业维权、管理等知识。三是业主利益协调难度大。因各业主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消费层次、民族习惯等差异,业主代表各自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对协调业主整体利益上难以形成共识。四是业主委员会缺乏群众基础。业主对业主委员会的建立漠不关心,也对业主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缺少正常的支持和监督。业主对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缺乏关注度、信任度和参与意识,业主委员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自治作用。 (三)物业缺乏建管街接和大修资金监管机制,困扰物业管理行业科学发展。一是物管企业与建设单位缺乏有效衔接。建设单位将开发建设遗留问题、未达标房屋入住等前期开发遗留问题直接转嫁给物管企业,导致物业企业成本刚性增加,业主与物管公司的矛盾,对物业管理带来不良影响。二是对大修资金收缴及监管不宜。部分社区存在部分业主未缴大修资金现象,损害已缴业主的利益和物业正常维修。因物业企业转制、破产等原因,导致企业维修资金的占用、流失,难以保证维修资金的正常使用。同时,缺乏对大修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管。三是对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社区管理难度大。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房屋长期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造成房屋完好率低,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绿化面积小、水电气设施老化,缺少停车位、物管用房及体育、卫生、金融、超市、文化设施等,增加了物业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物管企业进入缺乏市场机制,难以保证社区服务质量。一是业主对物管选择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目前社区物管进人邀标、陪标现象严重,公平竞争流于形式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企业不能坦然面对业主大会更换物业管理企业的决定,影响物业管理项目的顺利交接,甚至引发社会矛盾纠纷。二是小区物业管理未真正纳人社区建设。社区的管理未形成有效整合,忽视了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基本的雇佣关系,小区内违章停车、私搭乱建、野蛮装修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存在诸多困难。三是商品房建设标准与物管服务缺乏有效衔接。因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开发商销售承诺不兑现、房屋质量存在问题、公摊不合理、面积缩水、规划更改、延期交房等问题,导致业主把怨气全部发泄到物管企业身上,物业公司收费困难。 (五)物管企业与业主纠纷频繁,有碍物业企业的科学发展。一是业主财产损失、伤人赔偿纠纷。因小区内业主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丢失赔偿;物管企业对小区内道路、广告牌、管道等管理不善,导致业主财产损失赔偿及人身损害责任的纠纷时有发生。二是物管合同、公区营利分配及侵权纠纷。主要涉及未经业主同意物管公司与开发商签订前期物管合同,存在收费标准与服务的差距业主擅自乱搭乱建,物管公司又无行政执法权的制约物管公司擅自将小区物业的公用区域自用或出租等营利分配问题。三是小区内停车收费纠纷。主要因物管企业以维护小区管理秩序为由,向社区拥有私家车占用公区、道路的业主收取进门、占道等费用,收取标准、用途未经物价部门批准和业主的监督。虽有主委员会同意,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规章为依据。 三、加快物业管理行业科学发展建议 (一)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强化业主自律意识。一是规范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发挥业主自治作用。制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章程,规范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职能和行为,建立业主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规范业主委员会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民主决策机制,依法维护业主自身合法权益。强化业主的权利意识和自治意识,充分发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行使对业主委员会和物管企业的监督权利,杜绝串通伤害全体业主利益的行为。二是强化业主的责任和自律意识。物管企业积极引导业主增强对物管有偿服务的消费意识,物业主管部门要规范物业服务合同条款,将业主履行交费义务和制约措施纳人物业服务合同约束,对无故不交纳物业管理费的业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的调解作用和依据国家《物权法》的诉讼作用,提高物管费收缴率,促进物业科学发展。三是分别办好重庆市、区(县、自治县)物业信息网站,加强对物管工作的交流和监督。由各级物业主管部门牵头,办好物业信息网站,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物业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办法经验等宣传交流,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物业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全面提高物业服务质量。一是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推行物业企业持证上岗制度,抓好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及关键岗位的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工资福利待遇。加强管理创新和量化考核竞争机制,提高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强注册物业管理师执业资格管理和物业管理员从业资格管理,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精业务、守道德的专业人员队伍,为物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二是增强物业企业的服务意识。引导物业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物业企业与业主委员会为共同构建和谐社区,创造整洁、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街道、社区引导物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打破“谁开发、谁管理”的垄断经营局面,以高质量的管理和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塑造物业企业形象。三是拓宽培养物业人才渠道。培养一支有知识、素质高、善创新、有经验和爱岗敬业的物管理专业化队伍;按照建设部有关要求,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对各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根据企业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对在职人员举办专题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技能;抓好学历教育,从在职管理人员中选拔有培养前途的员工,参加物管专业学历教育,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在人员的选聘上实行“素质准入制”、“末尾淘汰制”及竞争上岗制,形成有为才有位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居住环境。一是严把城市规划控制关。城市规划部门要坚持“成片及规模开发”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的规划管理,保证物业管理综合配套设施与房屋同时规划、同步设计、同期建设,真正从源头上为物业管理创造良好条件,杜绝城市建设规划滞后于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发展需要的现象。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管理,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规划实施的全过程,严禁建设单位擅自更改规划的现象。二是严把建筑工程质量关。建设部门要加大对城市房屋质量的监督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健全工程质量监控体系,彻底消除渗漏、裂缝等工程质量通病,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对未经综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物业管理设施不完善,一律不得交付使用。同时,加强对装演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禁止无资质装修。推行持证上岗,完善行业规范,提高装修质量,及时调解处理建筑工程质量和装修纠纷。三是在城市扩张及旧城改造中合理布局“大社区”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科学设计规划城市大社区辐射半径,发挥“大社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使周边小区分享“大社区”方便快捷舒适服务,整合城市大社区内银行、医院、学校、书店、商场、体育、娱乐及其他服务设施资源,使大社区辐射半径范围内的市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城市商业街区舒适的生活,助推社区服务产业化、降低物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城市形象、加强物管示范、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 (四)完善物业市场机制、提高物管覆盖率,助推宜居重庆建设。一是完善物业管理分类定级、定价机制。按照“分等定级、分类定价”的原则,由市、区县(自治县)政府物业主管部门实行重庆市物业管理企业每年一评定资质、等级、价格标准,实行同质同价、质高价高的收费办法。根据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坚持质价对应、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对称。细化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各个内容和环节相对应的价格标准,使物业企业与业主论价时有据可依,让业主明明白白消费。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中,各级物业主管部门,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品牌的信誉度。地方政府物业主管部门要加大规范对物管企业招投标制度、资质审查监管力度,为物业管理行业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社区物管覆盖率。对暂不具备物业管理条件的住宅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街道办牵头组织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共治”,通过整合归并,拆除区域内违章建筑和不必要的围墙,统一规划建设综合配套设施,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管企业,形成“业主自治管理、政府监督管理、物管行业管理”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机制,改善居民人居环境。 (五)加大政府对物管企业的指导,推进物业管理科学发展。一是加强对物管企业的指导。各级政府物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服务者、指导者、监督者和管理者,更好地为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服务,尽快完善重庆小区管理的政策法规、实施细则,严格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为,加强对业主养宠物花草、公共道德、安全常识、法规学习等正确引导,提高社区业主素质,为小区和谐氛围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简化物业主管部门对申办物业企业、资质年检等工作的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培育物业市场,引导企业扩大经营,推进物业管理规模经营,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质量。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各级政府物业主管部门会同街道办,在各社区由居委会成立社区纠纷调解组织,减少法律诉讼,争取矛盾化解在社区;加强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导,研究新时期社区业主的利益目标及现实需求,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出发,积极帮助社区业主组建立业主委员会;配合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中依法开展物业管理工作,积极协调物业管理纠纷和邻里纠纷,努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加大调处力度,努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完善物业大修资金收缴、监管办法,为社区公共设施维修提供资金保障。完善制度,规范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清缴被挤占挪用的物业大修资金,追收未缴纳物业大修资金,形成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和再投人的良性循环,合理使用维修资金,为社区居民提供完善的物业服务。 四、重庆市物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对物业管理的价值认识将不断深化。一是物业管理的资产价值将充分体现。随着物管企业对社区管理、维护、服务等不断增强,可延长物业的寿命周期,将不断降低物管成本,实现物业的保值、增值。同时,物业管理在社区文化、社会治安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空间。二是物业管理费用将形成价值规律评价核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 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费用与质量按价值规律全面体现,不再单纯以经济成本作为物管费用收取的评价基础。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将成为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物业企业根据市场要求,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经营策略,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扭转保本微利、亏损补贴的局面,促进物业可持续发展。 (二)物业管理行业的社会地位将逐步提高。一是物业管理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同。因政策导向、舆论宣传、企业形象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社会对物业管理的重视与认同将逐步深化,从而扩大物业行业的影响力。二是物业管理成为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物业管理具有社区、环境建设和管理的独特功能,他将成为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物业管理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更加协调。随着物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区管理中的治安、水、电等事务管理将更加规范;保洁、保安、绿化、房屋及设备维修等日常事务将由社会专业化公司完成;物管与房地产企业将由传统“父子”关系向平等竞争的独立法人关系转变,物管企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物管企业将向增强队伍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扩大产业规模方向发展。一是物管企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随着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的推行和市场化发展,物管企业将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规模、效益型转变,规模化经营的资产重组向品牌化企业方向发展。企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叹寸队伍素质要求将日益提高,资源的配置将进一步优化。二是知识经济时代将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技术要求。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科技智能化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将给物管企业管理手段带来技术性的革命,物业管理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将推进物管企业的科技水平与管理能力不断深化,将步人一个崭新的时代。三是物业管理需要高素质人才数量将逐步提高。随着物业对现代管理和科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物业管理产业的发展将给现有物业岗位职工提出了学习新知识的要求,也将为高校专业设置和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物管行业发展更加建康、规范、有序.一是物管行业政策体系将日趋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在国民经济、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政府将不断完善物业企业的融金、税收、价格等政策体系。二是物业管理法规体系将日趋规范。加强物业管理立法研究,完善新形势下地方物业法制建设,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物管行业法规体系,促进物业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人居环境更加和谐。三是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律意识将逐步增强。随着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将日益弱化,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和指导逐步淡化,行业协会将会配合政府行使监督、管理企业的职能,行业的自我管理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行规、行约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科学管理论文: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及科学管理措施探讨 摘 要: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立,标志着图书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多功能作用,才能促进图书馆事业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 功能 科学管理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推进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览室以其新颖的服务方式、强大的功能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已成为现实。它的出现,扩大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涵,提高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但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服务习惯和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新的挑战。为使图书馆管理人员迅速适应这一形势,更好地发挥阅览室的整体功能,现结合我馆电子阅览室管理的经验来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1、情报、文献信息检索。电子阅览室不仅可以提供馆内各种电子数据库上的信息,又可通过因特网进行全球范围信息检索,为广大用户提供快速、方便、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服务。 2、因特网服务。电子阅览室是上网的最好场所,读者可以通过google、sohu等网站的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在internet上读者可以进行e-mail收发、ftp文件传输、畅游bbs、接受远程教育、开展网络会话、听电子会议等,此时电子阅览室成为读者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3、培训功能。网络信息时代的读者要想更好地获取知识信息,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承担起辅导、培训读者提高计算机知识的责任。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了计算机上机实习的机会,通过计算机教学软件和教师的指导培训,能使读者较快地掌握和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并能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4、文化娱乐服务。电子阅览室有完善的多媒体视听设备和软件,读者可以在学习之余,来此欣赏丰富多彩的电影、文学名著、音乐、美术、动画,从而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达到发展兴趣、陶冶情操、娱乐休息的目的。还可通过电子邮件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一个问候,完全是一种全新的享受。 5、 其他服务功能。电子阅览室还能为读者提供诸如文件编辑打印、文献打印、电子载体文献下载及文件拷贝等多方面的文献信息服务。 二、建立规章制度,强化科学管理 电子阅览室以其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方式,吸引了大批的读者,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地。然而,电子阅览室的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人员, 也直接影响着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效果。所以,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科学管理的保障。 1、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电子阅览室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一个考验,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不仅要具备图书馆学知识、外语知识,还要通晓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还要根据其具体的设备、资源、人员及服务情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使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维护好电子阅览室的各种设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 2、制定读者管理制度,加强读者教育工作。读者管理制度主要是用来规范读者行为的《读者须知》。电子阅览室里存放的都是计算机和各种辅助设备,因而对读者的要求不仅有一般的行为规范,还应有使用设备的规范,如未经允许读者不能擅自安装和使用自带光盘和软件等。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使读者都按章操作和管理。同时,要加强读者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加强读者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意识,认识到违规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配合管理,养成正确操作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通过日常辅导、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对读者进行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检索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使读者掌握正确的检索技能和方法,减少因缺乏经验而导致的误操作。 3、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指定计算机及网络维护制度。电子阅览室的硬件设备、网络应用系统、数据库和电子文献分别设专人管理,做到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是搞好日常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机房安全制度》、《防病毒的技术措施与制度》、《服务器管理制度》、《硬件与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制度》、《软件的管理与维护制度》、《技术管理制度》等。具体措施有: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及时更新数据、安装硬盘保护卡、升级应用程序等。 总之,电子图书馆是未来电子图书馆的缩影,是信息经济时代的知识信息库存和总咨询台,其信息优势是社会上任何一个机构都无法比拟的,电子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也终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变化。但是宗旨不会变,那就是始终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跟上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科学管理论文: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科学管理的思考 提要应收账款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煤炭企业要制定应收账款策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煤炭企业;应收账款;资金效率 煤炭企业应收账款是指销售产品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收取的款项。它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而形成的债权性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端正对应收账款的认识,针对问题,制定策略,强化管理,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正确认识应收账款,端正态度强化管理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认为,应收账款在经营活动中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作为一种信用手段和营销策略,能够吸引客户,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加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从而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看问题要从多方面去看,不能从单方面去看,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到它的反面,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要看到应收账款的存在是企业的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能够为我谋利,用不好就会自讨苦吃。应收账款管理不好,超过了企业资金占用的“度”,就给企业带来了危害。所以,煤炭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科学管理,提高应收账款质量。 当今,有的企业忽略了市场的复杂性和对风险的防范,过分强调和追求销售收入和账面利润,放松了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也有的认为,只要能够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资金早回来迟回来反正是咱的,谁也要不了,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应收账款具有资产的属性,在它的持有时间内,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另外,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的突变、停产、破产、倒闭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死账、烂账,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有的企业因应收账款膨胀,量的变化超出了一定的“度”,致使应收账款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反而损失了企业资产,导致企业停产、甚至有的破产。应收账款膨胀,大量资金外流,必然挤占企业生产资金,降低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应收账款的膨胀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企业增值税、流转税是以销售收入为计算依据,按期以现金方式缴纳。应收账款膨胀,该收的钱没有收回来,反而需要用现金交纳税金和支付其他管理费用,无疑对企业资金是雪上加霜。因此,煤炭企业一定要端正对应收账款的态度,提高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二、科学制定信用政策,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就要制定信用政策,坚持信用评估制度。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客户不是十分了解,就轻易地将产品赊销出去,结果坐了“没底轿”,栽了斤斗,吃了苦头。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是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重要策略。由此而言,煤炭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负责对客户信用的管理。信用管理部门要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煤炭企业要对客户的信誉度做出认真分析。要通过评估机构、往来银行、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客户的会计报表等多种渠道,取得可利用的分析资料,对客户的品质、人气、信誉、支付货款的能力、财务运行状况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分析,恰如其分地为客户划分出信用等级。因为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煤炭企业要根据客户的信誉度,制定出有区别的信用政策,并在经营往来中认真执行。 建立制度规范行为,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制度不完善,监督失控,没有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也是应收账款日益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就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实践证明,凡是企业应收账款能够做到良性循环,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以及自我约束机制在加以保障;凡是企业不能够做到应收账款良性循环,大多是没有制度或有制度而没有落实好,没有发挥好自我约束监督机制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应收账款科学管理制度和自我约束机制,就是企业资金良性循环的保护神。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是煤炭企业经营活动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系统性地制定应收账款的规定和准则,以便按照应收账款的规范与规则自我约束、统一行动。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能强化自我约束机制,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就会乱,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因此,煤炭企业一定要联系实际,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强化自我约束机制,规范财务会计、营销人员的行为,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行。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自觉维护合法权益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就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自觉维护合法权益。企业的经济活动受法律的约束,法律也会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活动。由此而言,科学管理应收账款,维护应收账款的完整,必须学会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一是依照法律规范销售合同。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煤炭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修改、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在营销活动中,要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并按照法律文书的要求使用规范文本。企业要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签订重要合同,要请法律顾问审查把关,由领导集体拍板。销售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共同制定、完善合同的内容,明确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违约条款的相关规定等,以避免日后纠纷或为依法公正处理确立依据;二是要依法对合同进行公证。在合同签订后,签订双方要及时到当地合法的公证机构进行合同公证,以进一步保证合同的合法有效性、及购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对重要合同要进行合同保险。对企业签订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战略有重大影响的销售合同有必要对合同进行投保,以保证合同的依法履行和应收款项的及时回收;四是依法记录应收账款法律文书。定期对账催账后,要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以便取得应收账款的依据。要注意收集、记录、整理、保存经济活动往来中的凭证,特别是在变更、解除合同时,一定要及时向对方索取书面凭证,做好法律防范的基础工作;五是依照法律及早进入法律程序。拖延时间,就可能处处被动,甚至失去法律效率。对于陷入债务危机的客户,要及早依照法律处理债务纠纷,保护企业利益。凡债务人没有诚意,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还款,软磨硬抗,有意拖欠逾期货款,就要果断地诉诸法律进行追讨;对那些由于追缴不力,错过法律有效诉讼期造成损失的,要视情节和后果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提高法律意识,利用诉讼程序,解决债务纠纷,是重要的途径和手段,煤炭企业要很好地加以运用。 四、制定最佳清欠政策,促进应收账款回笼 加强应收账款科学管理,就要制定最佳清欠政策,促进应收账款回笼。同志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煤炭企业要学会利用政策和策略,促进应收账款及时回笼。按理说客户应按信用条件的规定到期及时付款,履行其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客户自觉不自觉地拖欠货款。企业对于信用等级不同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以便调动客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收回应收账款。对于信用质量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宽松的政策;对于信用质量差的客户,应采取积极的、严格的收账政策,做到板上钉钉,毫不含糊。 列宁说,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煤炭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对应收账款要作具体分析,应视账款逾期时间长短、欠款金额大小、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来制定政策,并且要灵活掌握。制定和实行收账政策,还要注意讲究收账技巧,把政策用活用好,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策略,既要把账收回又要和谐相处,不失去客户。对于无力偿付与故意拖欠以及欠款期不同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收账策略进行收账。 五、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建立客户动态管理 说:“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如果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就要及时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较全面地获得客户的信息,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客户也是发展变化的,今天是富翁,明天可能就是穷人了。所以,及时掌握其的发展变化,是减少风险的良策。客户能够给企业带来财富,但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做好客户资信调查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工作,一定要抓好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由此言之,要用两只眼睛看客户,一只眼睛关切、爱护自己的客户,另一只眼睛紧紧地盯好客户,使客户的变化始终在自己的视线之中。要广泛收集客户信息,并对客户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企业信誉等进行客观、深入地调查分析,作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要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保证应收账款安全无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给客户建立资源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要摸清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要定期检查清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坏账风险。 六、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 加强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就要发挥财务会计的监督作用。古人云:“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煤炭企业的财务会计在监督应收账款过程中,一定要“先谋后事”,而不能“先事后谋”。怎样谋划和监督企业的应收账款呢?一是调查研究,下情上达。财会部门要经过查账,了解应收账款的时间、债务人名称、债权形成时间、应收账款余额、超过信用时间、债务人经营状况、应收账款总额与流动资产之比,及时向领导做出书面报告,以便于决策层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现状,有的放矢地做出应收账款的工作部署;二是摸清底数,进行分析。对尚未过期的应收账款,要做出账龄的统计和分析,通过账龄分析发现问题,并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依据;三是及时对账,清算催收。应收账款形成以后,财务部门要督促相关责任人定期与债务方对账,对有疑问的账款,要监督其及时核对,让债务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做到万无一失;四是针对赊销,进行监督。赊销业务必须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查和同意。在严格赊销审批基础上,加强赊销的管理,以便于及时了解、掌握和控制应收账款;五是坚持日报,及时反馈。财务部门要做好领导的耳目,每天要做出销售回款和欠款的日报表,列出详细清单,提出处理意见,提交领导,分析研究,以便采取措施。 七、落实责任经手负责,严格考核有奖有惩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就必须落实责任,经手负责,严格考核,有奖有惩。企业内部责任不明确,控制不严格,考核制度不健全,是应收账款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企业在业绩考核当中,只注重对销售额考核,而忽视对货款回收的考核;有的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宽大无边的赊销手段,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有的对赊销这部分应收账款,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从而造成应收账款回笼缓慢现象;有的企业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考核不到位,造成应收账款数额居高不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煤炭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要实行“一条龙式”的管理方式,对每个销售人员的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过程负全责。做到谁卖货、谁要账、谁提成、谁拿奖,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要实行货款回收与销售责任挂钩,经手负责,责任到人,严格考核。要把应收账款的回收率成为销售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把销售任务与收回账款以及个人收益捆绑起来,有奖有惩,奖罚分明。责任人要对应收账款中形成的坏账损失,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保证应收账款的完整和安全。 八、积极实行债务重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加强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就要积极实行债务重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债务重组也是解决债务纠纷的一条重要策略。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竞争不可避免,市场犹如战场,债务人随时都可能发生财务恶化,使偿还到期债务成为泡影。对于这类客户,煤炭企业除了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外,还要积极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一是采取贴现方式收回账款。贴现方式是指在企业资金严重缺乏而购货者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予债权人一定的折扣而收回逾期债权。这种方式不同于企业在销售中广泛采用现金折扣方式,首先他是针对债务人资金相对紧张的逾期债权,往往伴随着修改债务条件,即债务人用现金清偿部分债权,剩余在约定日期偿还;二是债转股。债转股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的方式,将应收账款作为股权投资,从而解决双方的债务纠纷;三是出售债权。出售债权是指应收账款持有人(出让方)将应收账款所有权让售给商或信贷机构,由他们直接向客户收账的交易行为。随着外资金融机构涌入我国,应收账款出售将成为企业处理逾期应收账款的主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是企业与企业在产品交易中经常发生的、不可回避的客观现象。由此言之,煤炭企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从实际出发,建立严密、有效、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依法维护应收账款的安全、完整,加速资金回笼,保证企业健康的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管理论文:关于加强军队科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 要】学习领会胡主席的指示精神,结合当前军队建设实际,不断加强科学管理应从把握规律、解决问题、提高战斗力三个方面下功夫,从而全面提高军队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管理 把握规律 解决问题 战斗力 主席曾强调指出:“要加强科学管理,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贯彻落实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科学管理,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切实在讲科学、解难题上下功夫、求突破,全面提高军队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 一、加强科学管理必须在把握规律上下功夫 1.要把条令条例作为管理的基本遵循 加强科学管理,首先要不断强化依法治军意识,坚持依法办事,特别是领导机关和干部,要在学条令用条令上起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学深学透、学用一致,真正树立“条令就是法”的观念,自觉的以其指导工作和实践。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要求规范、统一、协调官兵的一切活动和部队建设的各项工作。 2.要把军事训练作为管理的主渠道 要充分认清管理工作如果离开军事训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认清强化军事训练对部队的管理作用,从而摆正二者的关系,统筹兼顾,互为促进。要坚持管训结合、以训促管,通过严格正规的训练,强化官兵的组织纪律观念,增强部队秩序的规范性,把条令条例的要求变成官兵的自觉行动。 3.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以广大官兵的利益为本,是军队管理工作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端正对官兵的根本态度,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完善人。在严格要求中需要有与人为善的严肃批评,但反对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要以条令条例为依据,把管理工作的目的和管理的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事事处处维护与考虑官兵的利益,不能为了达到一定的硬指标而置官兵利益于不顾,更不能为了图虚名搞形式主义而损害官兵的利益。 4.要把借鉴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原理作为军队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将现代管理科学的先进方法运用到军队管理中来,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系统原理,统筹军队全面建设;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人本原理,管好军队人力资源;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创新原理,增强军队管理能力;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效益原理,提高军队建设效益。同时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军队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增强管理的有效性。注重管理方法的正确运用,优化军队建设活动过程,努力将军队建设的投入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 二、加强科学管理必须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1.解决各级干部骨干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 当前部队出现的一些不科学问题,主要还是管理者不懂、不会所致。因此,必须把提高管理者的能力素质作为加强科学管理的主要措施来抓。要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网上教授等方式,组织各级干部下功夫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要学习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管理手段,更新管理观念,提高管理能力。 2.解决安全防范工作不落实的问题 各级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清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握安全工作的特点规律,处理好保安全与保战斗力的关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当前重点是要对车辆安全、官兵关系、涉密载体、小远散直单位进行集中治理,对存在的隐患采取措施坚决排除,加强领导,严密组织,落实责任,提高素质,坚持综合治理,群管群防,确保每项工作、每一环节都有人管,确保万无一失。 3.解决信息网络不良影响的问题 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和各种自由化思潮,容易使官兵在不经意中淡化理想信念,引起思想波动,发生失泄密等违纪违规问题,等等。因此,我们既要积极顺应时展需要,利用网络为官兵成才提供方便,又要趋利避害,措施在前,工作在先,防止各种不良现象发生。要把军营局域网建设好,把全军信息网利用好,真正发挥好信息网络对管理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对互联网的引进,既要积极,更要严格管理,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 三、加强科学管理必须在提高战斗力上下功夫 1.树立正确的效费比的思想 效益是管理的灵魂,科学管理是讲求效费比的。军队建设虽然不同于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但同样存在投入与产出的效费比问题。今天要建设的信息化军队,是技术、人才、资金高度密集的武装集团,建设成本空前增大,即使像欧美发达国家也已感到财力难支。解决这一问题,固然需要合理增加军费供应,但这不是唯一办法,我们不能同发达国家比军费投入,要从自身的国情军情出发,在科学管理上做文章,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路子。但现实中,我军在成本投入上仍然存在着“空耗”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强化成本意识,克服高投入低产出、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现象,建立经济核算制度,加强效费比分析,精打细算,减少浪费。 2.必须把管理的着力点放在有利于战斗力的提高上 打赢未来战争是军队建设的根本目的,衡量管理效益的成效,最终要见之于战斗力的提高。因此说,军队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了确保军队打赢可能发生的任何战争,就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必须牢固树立“管为战”的指导思想,强化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的观念,从赢得未来作战胜利的大局出发抓好管理工作,用“打赢”的标准来带动和促进管理工作的落实,力戒为“管”而“管”的偏差。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按照作战需求抓管理,着力抓好主要方向、重点地区和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及战略预备队的管理,加强“两成两力”的管理;要注重研究和探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时管理的有效办法,逐步形成一套适应未来战争要求的管理理论、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3.必须用战斗力标准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 不切实提高军队战斗力,不仅浪费资源延误时机,而且到头来还会加倍付出安全代价。必须要用“打赢”的标准来检验和评估管理工作的效果,从治虚治假入手,根治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抓经常、打基础、固根本、求长远上下功夫。要使“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成为部队的实际行动,力戒“突击式”、“运动式”的做法,克服“练为演”、“管为看”的形式主义,克服那种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的所谓“保安全”的不良做法,通过对部队实施严格正规的管理,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严明的纪律和强劲的凝聚力。 科学管理论文:浅谈企业档案工作科学管理法 摘 要: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的基础,是企业信息资源宝库。本文就如何科学地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为企业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服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企业 档案工作 科学管理法 企业档案纵连企业诸多历史阶段,横贯企业各个领域,记述了企业各类活动的全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凭证和史料参考作用,她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各项活动得以承前启后的保障,在企业做强做大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如何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使档案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笔者认为应当做好如下几点: 一、各级领导要重视支持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领导一定要重视支持档案工作,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做到对档案工作重视到位、投入到位,对档案工作人员关心到位。要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在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政治上关爱档案人员,重视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档案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真心实意帮助档案工作者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档案工作者感到有温暖、有希望、有奔头,使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好发挥。 二、收集收齐归档文件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好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是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准确、系统的基础。要做好收集工作,档案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收集工作的各种渠道和方法,处理好档案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关系,对档案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与检查,同时要不断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实现全方位的有效管理,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做好企业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查全率、查准率才有可能达到高标准。 三、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是企业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档案法律法规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重要基础。集中统一管理有三层含义一是档案实体集中,企业各部门形成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都要集中到本单位综合档案室统一管理二是人员集中,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都要纳入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管理;三是管理集中,各单位的档案、人员要在档案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开展档案工作,提供档案利用。 四、建立健全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包括建立档案工作机构,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建立健全专兼职档案管理网络,制定本单位档案管理办法、归档范围、分类方案、保管期限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及“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制度,“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是《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明文规定企业必顺建立的制度。如果一个单位没有落实“三纳入”制度,就难以保证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健康发展,使档案工作无法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步。如果不落实“四参加”“四同步”制度,就无法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形成的重要档案全部保存下来,无法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 五、搞好档案工作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档案工作信息化,是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全面收集、整合、开发的重要基础,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对企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利用效率,全方位地支持企业决策和各级信息服务,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估算。而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没有经过标准化整理的档案不可能实现信息化,因此,企业档案部门要认真学习有关档案工作标准,研究档案工作业务规范,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为档案工作信息化创造条件。 六、强化档案保管条件及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保护显得愈来愈重要,日前,国务院总理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办主任王刚都对档案保护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 加强档案保护,包括对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保护:一是对纸质档案,要加强库房“八防”设施的配备,使档案库房做到防火、防盗、防高温、防湿、防光、防虫、防有害气体、防尘的安全防护要求,杜绝档案霉变、褪色、污损、虫蛀、鼠咬现象及各类事故的发生;二是对电子档案,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电子档案的载体保护,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信息保护。 七、深化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笔者通过对有关利用数据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可以采取如下3项措施,以档案利用来带动和推进档案业务建设:一是对历年来档案利用数据分析,着力了解档案利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可以了解档案的自身价值和潜在的利用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档案利用工作的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二是开展档案利用跟踪服务。档案工作只有“有为才能有位”,而地位的取得有赖于档案人员的自身努力,积极开展送档上门,及时掌握档案利用的新动态、新动向,及时做好跟踪服务。三是结合数据对比分析,紧紧抓住档案利用的热点和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档案史料编撰工作。抓住档案的利用与信息开发工作,并根据归档材料编写大事记、组织沿革、年鉴、产品简介等编研成果,为各部门更好地利用档案服好务。 八、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为档案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现档案事业快速、协调发展,必须要有具有开拓创新和德才兼备的档案干部队伍。档案工作者要努力学习档案业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文秘写作知识、计算机知识,熟悉本企业基本情况,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文秘写作、规划组织协调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结合当前的中心工作,从档案中寻找有规律的东西,并把它升华为一种历史借鉴,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各级领导当参谋、提建议、献良策,成为为领导建言献策的高参。 九、引入科学管理理念,开展档案工作六步循环 为加强企业档案工作,实现科学管理,结合管理学上pdca工作法及现代过程管理,开展“档案六步循环工作法”。 p- plan:计划,无论你做什么,首先要制定工作计划;d - do:行动,有了计划就应该依据计划立即行动;c-check:检查,依据计划行动起来后,就要把行动的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检查结果与计划之间是否有偏差,查找原因;a-action:修正,查找出原因,如果是行动偏离计划,就要修正自己的行动,如果是计划偏离了实际,就要修正计划,返回到第一步,重复以上四步,直到完成工作。 现代过程管理,不再是简单的过程监督和控制,它是一个四环节的人性化管理过程:有序化一目的化一自动化一一合理化,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地实现预期目标。 档案六步循环工作法,以每一季度为一个工作循环,每循环分为“目标、措施、执行、考核、总结、交流”6个步骤,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总结和交流: 一是总结。各级档案人员要全面总结档案工作的目标、措施、执行、考核情况,认真撰写档案工作的总结材料,仔细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下步工作计划,提出相关工作建议。通过总结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无形中提高写作水平,能在有意无意中谋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同时也可为以后的工作材料提供素材。 二是交流。要通过单位内部专兼职档案员之间、本系统各单位之间及全国兄弟单位之间的广泛交流,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交流,及时选树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切实加强各级档案工作的沟通、交流与培训,强化监督指导与信息反馈,不断打造出档案工作亮点,以点带面,促进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 科学管理论文:加强基建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工作 随着医院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医疗业务不断的扩大,基建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当务之急是必须高度重视医院基建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基建档案管理的因素,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们每个基建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基建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1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目的是记载基建在建设、改建、维修、使用过程和结果的技术状态记录。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收集基建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由于医院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因而形成的档案有多种载体、档案数量多、保存价值高。这些档案既是医院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也是整个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医院的建设、维修、管理、改扩建服务,又为医院的经济建设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服务。所以,做好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基建档案涉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基建档案,就缺少了使用和改造的依据。它不仅反映了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也对医院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涉及提供周围相互关系相互要求的条件;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也有利于未来,所以越来越受到各级建设单位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1.3基建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的财富 随着医院总体规划的逐步进行,近年来我院的基本建设可以说是接连不断,而且又都是在交叉进行,这就需要办理和查阅许多相关资料。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和社会的财富。收集、管理和保护好这种资源是每个职工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职责。例如我院基建处的老处长张乃云,他在儿童医院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上对医院的每项建筑、下对全院地下的每一根管子都了如指掌,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它们的位置。为了便于工作,张乃云在医院总平面图上仔细、认真地在每个建筑物旁都标注了建筑年代和面积,这张图纸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它包含了医院自1955年建院至今所有建筑的年代和面积,它减少了我们许多需要到档案室大量查阅资料的麻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将原图保存起来,平时使用复印件,而且还将上面的数字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摘抄整理出来,这就更加便于查找、保存和计算了,特别是每年向卫生局做报表时,这一表格是我们最可靠的依据。 2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政策性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经历了改扩建、代建、改造装修、融资、拆迁征地等建设工程,每一次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学习的过程,但最缺乏的是对工程政策、性质的了解和指导。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流向提出了新的问题。 2.2档案知识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对档案的知识特别是对基建档案知识了解得不够,缺乏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 2.3全员档案意识不强 基建档案资料应该力求完整、正确、真实、严谨,在工作中发现与施工单位和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日期有的不明确或没有写;工程的名称前后不相吻合;施工单位来函有的编号较乱,有没有编号的、有重复编号的;请示报告之类的函件有的没有标题。这些不仅给档案管理人员归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接收上级审查时也很麻烦。 3对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3.1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 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维修、改造、扩建,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系列制度。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行多项改革,随着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日益增多,边建设、边报批、边设计的事情常有发生。这给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应制定相应的基建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基建档案前期的收集工作,力求后期档案的完整、真实,使基建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从而确保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 3.2加强文件形成者、档案管理者的业务培训 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发挥档案价值作用的前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必须发挥全体参与人员的档案意识,一起参与档案收集,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初期,遵循项目建设和档案形成的规律,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树立科学的档案观,让科室内每个工作人员都知道、了解、重视基建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各负其责,大家尽量配合把好自己的关口。这是做好基建档案和医院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 3.3提高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随着基建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现代医院管理中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熟悉基建专业知识,掌握电子文档管理和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理论的技能。以业务素质的提高为着重点,可以争取各种机会参加有关基建政策文件、档案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不能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