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维护管理创新论文 1计算机外围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1.1显示器 计算机显示器是呈现所有内容的必要工具,如果显示器使用不当,其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因此,显示器应当作为计算机外围设备维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具体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室内灰尘和烟尘不可避免,电脑显示器外壳部分就会出现发黄或发黑。因此,就要用专门的电脑清洁剂和抹布擦出灰尘,然后用软毛刷清理散热孔隙中的灰尘,避免显示器遇潮湿以及灰尘的侵害;第二,显示器不能经常开关。 1.2鼠标 鼠标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器件之一。现在光电鼠标广泛使用,应注意:第一,注意感光板清洁,不要让污物遮挡了光线而影响了鼠标的感光性能,可以使用专门的鼠标垫,减少鼠标与桌子之间的摩擦和避免污物附着在鼠标上;第二,注意保护弹性开关,不要使劲点击鼠标。 1.3键盘 第一,先关掉计算机,然后再将键盘插拔,这是更换键盘的正确顺序,否则键盘和计算机的其他部件都会受到损失。第二,注意保持键盘清洁,不要将液体洒在键盘上,避免出现腐蚀和短路现象。 2计算机主机内部器件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第一,CPU,又称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最核心的部分。在CPU的维护和管理中:(1)重视CPU的散热性能。首先应该有一个性能良好的CPU风扇,同时要经常性地清理CPU散热片和风扇。否则就会出现计算机无故重启、死机以及系统非正常运行等故障;(2)一定要使CPU在正常的频率下运转。如果一味地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性能而采取超频措施,就会对CPU造成极大地损坏。 第二,内存,是计算机硬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对其维护和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对内存进行升级时,为了避免系统不兼容和运行不稳定等故障的发生,应该选择和以前原装内存条的品牌和外频一样的使用,同时注意更换内存条时要注意工作电压一致;(2)发现内存条发生氧化,可以用橡皮擦对氧化的部位擦出。 第三,硬盘。(1)不要随意移动计算机,也不要在震动的地方使用。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准备移动的硬盘,减少震动;(2)不要靠近音箱、电视、手机等能够产生强大磁场的物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要在潮湿、灰尘、粉尘等环境中使用。 3结语 总之,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管理创新,可以保证计算机设备以及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有利于减少和控制计算机设备系统对于正常工作和应用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对计算机设备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设备的运行情况,采取适当的维护与管理措施,进行创新管理,保证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 作者:丁杰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设备常见故障与维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与人们之间的联系越发密切,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但是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设备,在实际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物理性的硬件损坏及外界带来的功能损坏的问题,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是保证人们正常使用计算机的前提。分析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常见故障及检验与维修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设备;常见故障;原理及维修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中,电脑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了极大的调剂作用。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计算机的过于普及,导致了充分了解计算机的专业人士的比例大大减少,造成了计算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硬件故障时不能够及时地被解决。为了确保民众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解决计算机硬件设备所出现的故障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硬件构成 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分为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光驱、声卡、网卡等,前3项是电脑的必备硬件后几项是选配硬件,同时计算机硬件又可以分为:控制器、外设备、输入设备。控制器的作用是对计算机正在运行的进程进行控制,保持计算器的流畅地运行;输出设备有很多,比较熟悉的有显示器、投影仪等,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运行处理后的信息直观地进行展示,让使用者能够对信息进行读取和使用,在整个计算机设备运行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设备;输入设备主要有鼠标和键盘等,是使用者接触最多的外部设备;外设备硬件相对较多,外制备主要是指通过外部直接与计算机连接使用的外部设备,其包括耳机、摄像头、音响、麦克风等,这些外设备作为计算机的扩展功能,通过计算机才能实现自身的功能。 2硬件故障与维修方法 2.1死机所谓死机是计算机突然无法正常工作,键盘和鼠标都不能正常地对计算机进行输入,显示器的画面被定格无反应。造成计算机死机的原因多种多样,计算机死机所发生的时机可能是在系统刚刚开始启动的时候,也可能是在程序已经正常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当今的计算机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使消费者对于计算机的选择性越来越大,而计算机性能配置是消费者在选择计算机的时候首要关注的地方,配置较高的电脑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运行更加流畅,还能尽可能地避免计算机死机的状况。散热情况不良也是直接导致计算机死机的原因之一,电脑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如果计算机无法及时地散出内部热量。就会造成CPU的温度过高,直接导致计算机进入死机状态。计算机经过长年的使用,极易吸附许多的灰尘,如果对于灰尘的清洁不够彻底,也会引起硬件上的故障导致死机。如果内存条发生了故障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运行也会造成计算机的死机[1]。要想避免计算机频繁死机的状况,必须要做好计算机的清洁工作和保持计算机的散热通畅性,更换显卡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2.2声卡计算机突然没有了声音,这也是对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计算机没有声音有可能是因为驱动程序将默认输出设置为静音。声卡是否与其他的插卡有冲突,对声卡不发声的状况有着较大的影响,插卡不正也会导致声卡发出的噪音过大,播放CD的时候,如果只有一个声道发出声音是因为音频线的接线顺序发生错误。在插孔正常的状态下无法正常录音是因为对于录音的“混合器设备”设置不正确[2]。解决计算机无声的故障的方法主要是检查电脑对于音量设备管理器的设置,首先可以先检查电脑桌面右下角音量滑块是否处于最小值,用钳子矫正声卡的位置和更换新的声卡都可以保证减少声卡无声及噪声过大的状况。 2.3光驱光驱作为计算机的基本配件,它的使用寿命较为短暂,目前有许多的笔记本电脑都取消了光驱这个硬件,但是光驱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还是有极大的使用价值。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也极易出现一些读写错误或者无盘的显示,这是因为在进行对光驱操作的时候,未等换盘就位就进行操作。光驱如果读不出文件还可能是因为激光管过于老化或变形,所以需要对激光管的位置进行调整[3]。当开机的时候检测不到光驱可能是因为光驱的数据线接头过于松动,此时需要将接头重新插好即可解决问题,如果发现是因为数据线发生质量问题,更换一条数据线即可。 2.4系统重启计算机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有时会发生系统自动重启的状况,计算机的性能和内存不足会导致程序无法顺利运行,计算机的用电功率不稳定也是造成系统自动重启的原因,避免这种需要提高计算机的性能[4]。 2.5显示器不能显示在使用过程中,计算机显示突然异常,不能正常显示是可以经常遇到的计算机故障。造成这个故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显示器接口松动,或者CPU故障等原因。解决方案为在检查显示器接口线没有松动且接触良好后,仔细观察倾听主机是否发出报警声,若有,根据报警声次数与长短判断计算机故障,同时仔细检查CPU和主板,确认是否是由于主板电源故障导致显示器不能显示。 2.6CPUCPU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元件,对于计算机而言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其不会产生技术性故障,通常情况下导致CPU故障的主要原因有:散热故障。CPU风扇不能正常工作或者与处理器接触不是很好,还有CPU出现超频现象等导致出现过热情况,进而使计算机自动重启、黑屏和死机等症结,解决方案是对故障的风扇进行更换,将硅脂涂抹在风扇跟CPU之间,保持CPU在正常的频率下运行。 2.7内存计算机内存是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内存在出现故障时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地运行,程序运行时可能出现错误,不能正常地安装程序。导致内存故障的原因主要有:由于长时间不使用,计算机长期闲置时,开机会有一定规律的报警声,若发出一长一短的报警声则为主板和内存出现故障,如果报警声为长两短,则说明是显卡或者显示器出现错误;若报警声长响时,表明计算机的内存已经损坏。针对此类故障,应该采取立即关闭计算机电源的措施,让计算机保持断电状态,仔细检查机箱内的内存,查看是否由于机箱内进入灰尘,由于灰尘进入内存接口导致内存接触不良,同时检查显卡是否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应及时处理,对内存槽进行清理,安装完毕后故障将得到解决。 2.8硬盘硬盘在计算机运行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计算机各种信息储存的设备,如果硬盘出现故障,将会导致计算机大量数据流失,对于计算机使用者是较大的损失。通常硬盘出现异常的表现为,在使用计算机时,硬盘的容量出现迅速的锐减,导致硬盘出现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硬盘内部出现坏道或者坏块。(1)通常而言随着计算机使用时长的增加,硬盘出现损坏的概率会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故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安装硬盘修复软件对硬盘进行修复,若修复软件修复无效时,只能采取更换硬盘实现硬盘的正常运行。(2)在使用过程中,磁盘出现大量文件丢失的情况,但是容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释放。解决的方法是采用系统中的磁盘中扫描程序,对磁盘进行全盘扫描,对丢失的容量进行找回。(3)计算机感染系统病毒,病毒通过自动复制的方式将硬盘的内存全部占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杀毒软件解决此问题,还有可能由于硬盘的不正确的安装导致硬盘运转声音过大。 3计算机维修的基本原则 在面对计算机出现故障对计算机进行维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维修原则:(1)先外设备后主机。在大多数情况下,外设出现故障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故障处理,因此使用者应根据计算机系统所报告的错误信息对鼠标、显示器等外设进行检查。若排除外设备无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再对较为复杂的计算机主机进行检查。(2)检查的顺序应该由易到难,对于故障的计算机进行维修时,用户应该从最简单的细节开始,检查各项常规设置,由于不少计算机仅仅由于一些细微的细节导致的,如机箱内灰尘过多,内存条不能正确安装,接触不良,确认此类简单的小细节没有问题后,再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查,。(3)先电源后部件。电源问题是计算机用户通常容易会忽略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由于电源输入功率不足可能导致输出电流异常,因此可能增大计算机出现故障的几率。但是许多用户对于计算机电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在出现故障时盲目对计算机显卡、主板、硬盘进行拆卸,既没有把计算机的故障进行处理,反而耽误了许多时间,反而可能导致新的问题出现。 4结语 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将做好的工作数据进行及时的保存,以免在计算机发生意外故障时,丢失自己工作的成果,加大自己工作的强度,计算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发生一些故障是不可避免的。计算机的故障跟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硬件自身因素都有关系,所以在出现时应选择合理的检修方法,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查明故障的原因并正确处理。,在故障发生的时候首先应该分析故障所发生的原理,不要在不了解故障原因的时候自行对计算机进行修理,这极容易造成对其他硬件的损耗,必要时要让计算机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恢复正常。逼着由此探讨了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探讨了若干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作者:刘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设备科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维护论文 一、计算机硬件故障维护的基本原则 (1)计算机需要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运行,如果计算机工作场所有大量的灰尘,或工作场所比较潮湿,容易造成计算机使用寿命减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电源的稳定性,若计算机工作场所的灰尘较多,容易导致计算机部件老化、设备接触不良等故障,因此,保持环境清洁是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基本原则,为了避免工作场所积累的灰尘对计算机硬件的影响,用户应将计算机放置在防尘、防潮的地方,若用户长期不使用计算机,则应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开机2个小时左右,并做好计算机周围环境的灰尘清洁,使计算机正常运行。 (2)计算机故障分析应从各个环节和各个设备入手,计算机元器件、内部芯片故障;计算机设备接触故障;计算机部件老化现象;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故障;电源稳定性、连接故障;计算机软件故障等。 二、计算机故障排除方法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硬件故障等现象,做好硬件故障的排除是计算机维护的前提,因此,探讨计算机故障排除法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插拔替换法是计算机故障排除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插拔替换法可以直接反映计算机出现的故障部位,因此,当前大多数计算机工作人员都采用插拔替换法排除计算机故障。插拔替换法的工作原理是用出现故障的相同部件更换到正常运行的计算机上,从而检查计算机硬件故障,例如计算机内存条故障检验,采用相同内存条更换到可以正常工作的计算机上,若计算机能正常工作,则说明计算机的内存条接触良好;第二,系统最小化法,若工程师无法确定计算机的故障部位,采用系统最小化法可以确定故障部位,其工作原理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全部摘除,如主板、CPU等,待设备摘除完后,运行计算机,若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则采用插拔替换法对计算机进行故障排除,如果没有出现计算机故障,则说明计算机主板、显卡等硬件出现了故障;第三,采用专门的诊断软件排除计算机故障,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诊断软件是诺顿工具箱,其可以迅速检测出不容易发现的计算机故障,不仅可以检测出计算机硬件设备等运行情况,同时也可以检测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情况,诺顿工具箱对计算机故障检测完成后,将自动生成分析报表,以便于用户找出计算机故障部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故障。 三、计算机硬件维护措施 计算机主要有显示器、主板、鼠标、内存、硬盘、电源等硬件设备组成,做好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性能。第一,计算机显示器的维护,虽然显示器由屏幕、外壳保护,但是显示器容易受灰尘的影响,若显示器上积累了大量的灰尘,不仅影响了计算机的显示效果,也造成使用者视力的损伤,因此,显示器的维护应做好防尘除尘处理,可以在显示器上带一个防尘罩或用专业的清洁剂清洗电脑显示器;第二,计算机内部CPU的日常维护,CPU是计算机运行的主要工具,CPU运行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若环境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计算机运行缓慢,因此,控制CPU工作环境的温度,以70度为最佳温度,并且改用性能较好的风扇,如英特尔原装风扇,风扇可以降温除尘;第三,计算机硬盘的维护,计算机硬盘是使用者存储数据的主要设备,硬盘在计算机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使用者操作频繁,并且硬盘由于告诉运转而产生振动现象,导致硬盘设备容易损坏,因此,计算机硬盘的维护加强使用者的维护意识,即要求使用者减少硬盘的使用负荷,减少文件下载、读写等操作;第四,计算机内存的维护,若计算机长期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下,电脑容易出现无法启动、黑屏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电脑内存存在问题,在检查内存过程中,首先需要检查内存条是否接触良好,然后清理内存条、插槽后,重新插入内存条,最后重启电脑,内存维护应确保内存条接触良好性、防止静电、兼容性等;第五,鼠标维护保养,鼠标是使用者操作电脑的基本设备,由于使用者使用鼠标频率过高,鼠标容易出现控制失灵、和按键弹性消失等问题,针对鼠标出现的故障,首先需要拆开鼠标设备,其次对鼠标内部进行清洁检查,以排除鼠标故障。 四、计算机硬件的日常保养技术 计算机硬件日常保养有助于提高电脑的使用性能,尤其是计算机内部的灰尘清洁,首先将主机箱内部的连接线拆除,并将机箱内的主板、CPU风扇、驱动器吧、硬盘、显卡等设备安全拔出,采用毛刷清洁办卡接口的灰尘,并用吹风机清除CPU风扇、光驱、硬盘表面的灰尘;其次,灰尘清除干净后,需要将拆卸的各个部件按顺序依次安装,装上吉祥外壳后,需要对计算机的显示器屏幕进行灰尘清理;最后,启动电脑,检查计算机是否运行正常。使用者是计算机的主要实施者,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使用完后,应用防尘罩改善电脑,为了延长计算机电源的使用寿命,在运行过程中,应经常性设置电源的保护程序,避免手机、电子产品等设备靠近计算机,这些设备容易干扰计算机正常运行,使用者也应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如正确关机、开机等。 五、结束语 计算机的使用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人们的不正确使用容易造成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因此,做好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尤其是使用者的保养措施,维护和保养措施到位,才能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性能。 作者:苑丽贤单位:辽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信息技术教研室 计算机硬件论文:高校计算机硬件资源利用率提高 摘要在计算机普遍普及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资源,提高计算机及硬件资源利用率,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必将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方面。依据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机房及教学管理、机房建设等方面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机房建设 1引言 计算机利用率是指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计算机的使用率,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指计算机在正常运行中所需求的硬件资源使用率,如CPU、内存、显卡、硬盘等硬件的使用率。计算机机房是高校计算机及若干科目教学质量的保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高校为了满足教学需要都在不断地扩建计算机机房,随着计算机机房数量的增加,规模不断地扩大。与此同时,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发展更是迅猛,从而导致现在的电脑CPU资源严重浪费,利用率不到15%,克林顿总统访华做过的演讲中,有一次大部分讲了能源的节省方面,说每年全球,电脑浪费掉的电费就达55%。怎样加强对现有计算机的科学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提高使用效率,是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及在计算机机房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就机房及教学管理、机房建设两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高校计算机及硬件资源利用率。 2机房及教学管理 提高计算机利用率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机房及教学管理模式,高校机房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人才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它的工作质量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机房,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管理机构,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广应用和提高利用率。目前管理形式可分为统一集中管理、分散管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1)统一集中管理 近年来,为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各高校纷纷建设统一的实验教学中心,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适应全校师生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学科发展等的需要。优点是计算机和人员均能集中管理,维护方便,能有效地开放和研制新的软硬件产品、接受较大的科研和协作项目,以及对用机学生能统筹兼顾,集中安排上机。缺点是用机安排一般为有计划的分批集中上机,对临时及少数用机人员较难做到灵活服务。 2)分散管理 即有需要的单位自己组建机房,自行管理。优缺点也较明显,优点是使用方便,有各学院(系)自行组织安排教学。缺点也主要体现在管理和维护力量差,开发软件、硬件能力薄弱,不能同意安排使用设备资源,以致用机负担轻重不一,一般所能提供的机时数多余所需机时,会造成经常性的停机待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机时浪费。 3)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以统一的实验教学中心为主,各学院(系)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为辅,大型公共课、公选课集中安排在实验教学中心,各学院(系)独立专业课可灵活自行安排。 笔者认为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这种管理方式综合了前面两种的优点,在管理制度上确定双重领导职能,机房利用空余时间的开放等措施,给学生营造一个进行自主学习,具有宽松、自由、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更能提高计算机利用率。 3机房建设 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追随着遵循着摩尔定律惊人发展。当然计算机配置越高,对教学越有促进作用。而正如引言所说,现在的计算机CPU资源严重浪费,利用率不到15%,电脑浪费掉的电费却高达55%。如何提高每台计算机硬件资源使用率,成为了我们建设机房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计算机多用户终端设备(拖机卡)技术的出现,其出发点也正是为了充分利用每台电脑的硬件资源。目前该类产品都可以支持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都能达到一台主机共享达32台以上终端设备,利用Windows多用户终端设备解决方案(如图1),或是利用拖机卡解决方案(如图2),我们可以让多个用户独立、同时运用一台主机的软、硬件资源和所有外部设备资源。以1拖6为例,需购买的设备仅仅为:一台配置较高的计算机、6台计算机多用户终端设备(或只需购买一个拖机卡)、6个显示器、6个键盘、6个鼠标。 图1利用多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图 图2利用拖机卡及USBHub连接图 图1中,每个终端都配置了显示器、键盘、鼠标、多用户终端设备,通过网线连接多用户终端设备,而显示器、键盘、鼠标都接入到多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口;图2中,利用VGA分频器连接终端显示器,利用USBHub连接键盘、鼠标。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图2方案需要键盘、鼠标为USB接口,而图1方案则没有这个要求。 显而易见,其优点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花费极少的硬件费用就可以让多名学生同时独立使用一台计算机,无须购买昂贵的计算机,更可省去以后升级电脑的费用。 (2)可省去大量维护、管理工作,仅需要维护少量几台主计算机即可。使您省去大量时间来管理和维护多台电脑。 (3)能够实现个性化的真面设置和个人私有文件的安全与保密,以及共有文件的共享设置。本地断电也不会导致信息丢失,重新开机后自动恢复到关机前的状态。 (4)大大降低了电费的支出。 (5)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计算机的能力。 (6)有效避免了电脑主机辐射,更加绿色,更加环保。 然而其缺点也暴露了出来,如果学生运行一些比较耗费电脑系统资源的软件(如:三维制作、图像制作等)时,那么系统的运行速度将会变得缓慢;如果某一个学生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死机现象,则其余公用同一台电脑的用户就必须跟着主机重启。为了改良这种情况,笔者结合上文提到的管理形式进行了优化,分类组建机房将是最好的选择,可以组建1拖2机房甚至标志的一人一机的机房用于要求较高的课程,其余机房可以组建1拖多的形式,笔者认为1拖4或1拖6的形式最恰当,即可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减少故障辐射面积,又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 3结束语 在能源紧缺的当今社会,绿色环保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统计:制造一台电脑要用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约有一半的原料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例如电脑的塑料外壳涂层中的溴化阻燃剂,可以想象拥有几百台电脑的机房的辐射又有多少。利用笔者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维护工作量、电费支出,更加重要的是既绿色又环保。我们要时刻站在先进技术的前沿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 在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构成多级实验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改革;计算机硬件类课程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概念及理论的理解、便于掌握知识点,自2013年以来从实验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硬件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并加以实践。 1实验内容 1.1增加综合类型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中增设综合类型实验《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接口系统》。通过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接口系统电路硬件设计、安装或焊接元器件、进行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接口系统控制程序设计(采用ASM或CPP语言)、在PC机中运行此系统这一系列过程,使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实现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系统,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1.2引入先行课程实验,温故知新。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先行课程,在编程过程中,由于助记符多、指令难记、使用范围窄,学生容易遗忘,从而增大了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指令系统部分的难度。在实验中引入汇编语言部分后,结合debug调试环境,能有效利用汇编语言编程加深学生对指令编码、指令运行过程的理解与掌握,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1.3严格进行实验分类,构建多级实验体系。 将实验分为四个层次: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首先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认识相关原器件,将所学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然后用五、六个验证性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熟悉并掌握课堂所学部分;接着利用综合性实验,系统地将所学知识组织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最后完成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改革前实验类型混乱,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看似很多,实际训练并不能达到相关要求,所有实验均为必做类型,导致部分学生实验完成不了。在修正实验类型、将实验分为选做和必做之后,能更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构成多极实验体系,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目标。 1.4增加选做实验,多种选择贴合学生实际。 选做实验设置少,教学时可选择的余地很小,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灵活性差。增设选做实验后,《单片机及应用》课程选做实验达到7个:指示灯/开关控制器、16×16LED点阵显示实验、查询式键盘实验、电子琴模拟实验、直流电动机控制实验、I2C总线实验、电子万年历时钟实验,总计18学时,教学弹性大,更贴合学生实际情况。 2学时分配 由于各实验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实验学时不能“一刀切”,简单的实验安排少量学时,难度大的实验增加安排的学时数。改革前,《计算机组成原理》所有实验一律安排为2学时。重新分配学时后,PCC实验箱的使用和熟悉实验环境这样的简单实验,安排1个学时,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排4个学时。改革前,《计算机接口技术》的波特率时钟发生器实验、音乐发生器设计与制作实验均安排2学时,由于实验比较复杂,学生在2学时内无法独立完成;增加到4学时后,学生不再手忙脚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设计、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加强实验效果。同时,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下教学两部分,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教师通过教研会和科研活动,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既能促进实践能力,又能提高科研水平,一举两得。 3教学方法 3.1仿真与实验箱结合,发挥学生创造性。 传统的硬件实验主要采用实验箱联机进行,各模块已经集成在实验面板上,只能根据已有模块做实验,学生对实验箱的依赖过重。在单片机实验中引入Proteus和keil软件的联合仿真,学生先通过实验箱进行实验,对各种部件的连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再用Proteus绘制电路图,最后通过keil加载程序、仿真运行,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实验原理。修改已验证过的电路和程序,观察并分析产生的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发挥创造性和求知精神。 3.2开放式实验教学,因材施教。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涉及面广、难度大,仅仅只靠课堂的4学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做为实验环节的补充和拓展,使实验开展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实验教学的课堂时间。第一阶段:理论教学时布置实验的预习内容,学生课外通过查阅资料、网络资源等方式自主学习,设计出相关电路图,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阶段:实验开始前提出实验要求、拟达到的实验目标,实验过程中通过问答、分组讨论等环节,加深理解;第三阶段:实验结束时进行拓展训练,修改已验证的电路和程序,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前两个阶段,优秀的学生能完成第三阶段。对少数落后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经常表扬和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考核方式 增大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将实验考核进一步细化,根据方案或实验结果的验收、总结报告等综合评定方法进行考评,最后上机实验成绩为一学期上机实验成绩的平均分。 5实施结果 改革实施2年来,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显著提升,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对2011、2012级学生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改革前后平均分对比如图1所示。很多学生表示不再对计算机硬件漠不关心,理论知识也不再晦涩难懂,感觉自己真正学习到了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等。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6结论 经过2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引入仿真软件、联系教师科研,形成了一套计算机硬件类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作者:苏静 刘明 朱晓静 蔡娜 单位:琼州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常用维修方法及技巧 摘要: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者使用年限等原因,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想要快速准确的排除故障,计算机维修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维修方法和排查技巧。本文以计算机硬件的常见故障分类及原因入手,介绍了常见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修方法;维修技巧 在当代社会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计算机硬件是电脑的核心,出现故障的原因较多,硬件维修过程麻烦耗费时间较长。在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工作中,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有效的维修方法和技巧对于维修人员是非常有帮助的。 1计算机硬件故障分类和原因 (1)故障分类:按照硬件故障时间分类则为先期故障、中期故障、后期故障三种。在设备存放期、设备开箱以及用户保修期前后出现的故障为前期故障,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是计算机设计不合理、计算机组装工艺差和运输受震导致;中期故障一般是计算机工作2-3年以后,由于计算机一个或者多个元器件质量问题导致,更换有问题的元器件就可以解决;后期故障是指使用多年以后,硬件设备的可调电位器、电阻电容这类器件因为长期使用发生老化或失效。对于已经找到的故障元器件,使用新器件更换即可。除了器件老化之外还有硬件的连接导线因为长期使用出现氧化、连接点漂移;电阻元件的变质等问题,这类问题也需要重点检查,需要维修人员具有足够经验和耐心来排除(2)故障原因分析:造成计算机硬件故障主要是人为原因、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这三点。人为原因就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磕碰或者自己拆卸电脑、改装电脑造成的;外部原因是指在用户使用期间外部环境对计算机造成的影响,例如电网电压不正常造成电源和电路元件的损坏或者尘埃等原因造成硬件老化;内部原因就是元器件的性能不良造成的,元器件虚焊、开关触点氧化、印刷板漏电、锡连由于生产方面造成的故障,机械部件和器件使用寿命到期也都是内部原因。 2常用维修方法概述 (1)观察法:常规观察法是指维修人员打开设备后盖,直接查看计算机设备原件是否存在损坏、脱焊、烧坏等情况。随后将设备连电观察硬件是否存在异味、异常声响。通过常规观察法可以判断出下列问题:断线、短路、漏电、设备过热、接触不良等问题。故障观察法是指在维修人员掌握电路结构和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对主要电路故障进行检查,会加快故障位置和故障点的判断。例如显示器屡烧行输出管,一般就是过压、过流或行输出管质量差造成的。根据分析原因在结合测量故障不难被排除。熟练的运用故障现象观察法对主要电路进行检查,往往能快速的定位故障原因。(2)电路检测法:检查硬件设备电源电路负载电流可以使用电流法。在电流符合硬件设备的要求时,设备晶体管和芯片工作就正常。如果电流过大说明相关的电路出现故障,使用电流法测量常用的方法是切断电流回路串入电流表。电压法用来检查硬件设备电路主要端点和元器件的电压,再与正常数值进行比对,检验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的方法。在实际判断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静态和动态两种电压进行综合分析。(3)替换法:替换法就是采用新的元器件对于检测中怀疑出现问题的元器件进行更换,如果在替换后故障消失就证明判断正确,如果替换后故障仍然出现,再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对于硬件检修过程中无法判断的疑难问题采用替换法往往会有奇效。(4)拆除法:在电脑的硬件设备中,有的元器件设计目的是起到辅助作用。当这部分元器件出现故障后,有可能会对电路产生影响或者瘫痪,对于这种元器件在找不到替换原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拆除。这种应急式的维修方式也经常使用。 3硬件故障维修技巧 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种类多,每种故障伴随的现象也多种多样。是否掌握硬件故障的判断技巧是维修人员能否快速及时维修计算机的重点,所谓的技巧就是经过大量的工作积累经验,维修人员根据设备故障的表象,可以快速的在思维中形成排查故障和检查方法与次序。(1)先清洁后检查:硬件设备的不少原因是外部原因造成的,例如计算机工作环境差,计算机内积累了大量的尘埃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散热等问题,在检测开始后要把机箱内清理干净,排除由于机箱内沉积的灰尘引起的故障,再进行其他检测工作。(2)先机外后机内:每一种硬件设备的故障,都会伴随着外部表象,在进行计算机检测时需要先从外开始,例如在检修设备时,首先应该排查开关和按键的位置是否正常、连接线、插头、插座是否异常。在确定正常后再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电路。然后再开机对出现故障的电路进行检测,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3)先电源后负载:在进行维修时,首先要检测计算机的电源设备,确认供电正常后再进行其他功能的检查。(4)先静态再动态:静态是指计算机不通电的状态下检查设备,首先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动态是计算机通电的工作状态。进行硬件维修必须要进行静态的检测后才可以进行动态检测,否者可能会加重计算机的故障。(5)先易后难:在维修中,首先要考虑优先检测和排查简单带有共性的故障,如果没有检测出来再考虑复杂的故障。实践证明,由于简单原因出现的故障占多数,而同时有多个原因造成的故障相对较少,在检查带有共性的故障时也可以由点及面,排除一个故障的同时也可能排除其他故障。 作者:吴新奥 单位:寿光现代中学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与策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逐步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也在迅猛发展,但是随之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人们信息的安全。基于此,就重点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现有问题状况提出几项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信息安全;创新技术 在现阶段中,世界已成功步入信息时代、科技时代,我国也不甘落后,我国有关计算机的科技技术也在迅猛发展,然而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计算机硬件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相较于计算机的发展来说较为落后,尤其引起人们关注的就是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对计算机系统、人们的信息数据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所以,解决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势在必行。 1计算机硬件安全的概述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对计算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计算机运行时外部环境的要求很苛刻,要求计算机外部环境清洁度较高,计算机温度不能过高要适中,计算机四周电压要保持稳定,做到这些并保证外部环境良好就能够尽可能确保计算机硬件正常运行、不出故障。保证计算机硬件安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这个技术叫做加固技术,计算机在设计生产中使用加固技术加固后能够防震、防腐蚀以及防水,这样的计算机能够一整天在野外工作,所以加固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计算机的硬件除了自身有问题会影响自身安全外也会有其他多方面因素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安全影响。例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内部都会存在一系列集成保密的指令代码,虽然说这些指令代码是保密的,但是到底是否是绝对保密、安全的并不能得知。据悉,我国的中央处理器或许存在着病毒指令代码或者陷阱指令代码,外国能够通过无线代码激活中央处理器内部的各种指令,使得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资料泄露,同时也可能会使计算机崩溃,并且这一崩溃将是毁灭性的,一旦这一消息是真实的,那么我国的计算机系统将随时可能会被攻击,导致硬件泄密、信息泄露,甚至更严重的是硬件泄密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源安全,从而导致产生电源泄密的情况。电源泄密是什么呢?电源泄密是计算机所发出的电磁信号顺着市电电线被传导出去后被人为使用特殊的手段和工具把这一电磁信号拦截下来并加以还原。其实,计算机就像是人的身体,有很多零部件,计算机中的零部件每一个皆是能够控制的,所以又出现了一个专业名词就是可编程控制芯片,一旦这一可编程控制芯片的程序被准确破解,那么就能够控制计算机,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保证芯片是不能够被控制的,因此,要做好计算机硬件安全防护工作,保证计算机硬件安全,保证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计算机硬件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安全问题就是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重点工作就是保密、集成、实用,想要保证信息是安全的,就需要工作人员教授计算机购买用户操作计算机的方式方法,从而确保计算机硬件安全以及整个系统信息的保密安全。计算机硬件一直在发展中,它的发展过程比较漫长,通过它的发展过程能够知道一点,那就是计算机硬件安全是什么,它指的就是一个安全系统,这个安全系统是由以下三点结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三点分别是集芯片设计、电路设计以及工程设计。 2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发展现状 计算机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元件,这些构件组合起来构成了物理部件,也就是所谓的计算机硬件。根据分析调查得出,现阶段,计算机硬件发生的安全问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相应的,产生问题的原因也大概能分为三种,包括输入设备、储存介质、输出设备。首先,就输入设备来说,以它为源头产生的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所输入的信息资料、数据资料存在问题引发安全威胁,一般情况下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输入的信息存在木马病毒,从而导致计算机系统信息数据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另一种是在输入过程中没有依法进行运作而造成安全问题爆发,一般情况下发生这种情况都会导致计算机内部信息数据被破坏与泄露,后果严重。其次,就储存介质来说,以它为源头产生的安全问题主要是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储存介质没有给信息资料、数据资料提供安全保障,安全保护层没有搭建起来就会导致信息数据在面临被破坏以及非法拷贝时毫无抵挡之力。最后,就输出设备来说,以它为源头产生的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主要是输出设备自身具备的记忆性能会导致信息数据输出时的操作动作留下痕迹被复制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息数据处于危险状态下。 3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分析 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潮流下,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相应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方案也逐渐被提出来,其中有一些新兴安全方案设计精妙,实用性高,并且成本不高、功耗不高,这类新兴安全方案的主要代表有设计多样性以及独特数字签名等。除此之外,在新兴安全方案出现的同时还有一大批新兴技术产生,如纳米技术、光纤技术、射频互联技术以及等离子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新兴安全方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内在变异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它能够使得检测恶意攻击行为的复杂程度大大提升[1]。现阶段已普及使用的硬件系统主要有新的安全原语设置、硬件木马检测、新型综合技术、物理不可复制技术、硬件安全协议等。 3.1硬件木马 根据上述可知硬件木马检测已被普遍应用于计算机,硬件木马与病毒相似,都会对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安全造成威胁,是一种较为恶意的程序,这一恶意程序主要针对的是计算机原始芯片,它会恶意改变原始芯片。尽管在现阶段看来仅有少部分硬件木马被发现,但是由于硬件木马对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安全影响程度很大,所以现阶段大部分有关研究人员都积极对硬件木马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选用的研究模型有很多种,所以每个研究人员研究的难易程度不同,普遍情况下,那些过于标准规范的结构以及性能检测无法有效检测木马攻击。如果将工程变异忽略不计,那么检测木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针对一截输入序列的有关功耗进行测量,主要测量的功耗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关功耗,另一方面是泄漏功耗,然后将测量结果与研究所用的模拟模型进行对比。但是,之前忽略不计的工程变异对于硬件木马的检测工作来说,使得检测工作的困难程度以及复杂程度大幅度加大。若在不是关键的路径上安放木马,或者让已有的门电路和硬件木马连接在一起并且将其隐藏起来,会使得硬件木马检测工作难度、复杂度加大,这时对硬件结构或者对旁道进行的检测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近期又有新的检测方法被提出,它们能够避免前面提到的传统检测方法的弊端进行木马检测,如热调节技术。硬件木马检测方法仍在不断被提出,这对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具有很大的意义。 3.2物理不可复制技术 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发展至今普遍被研究的还有一个课题就是物理不可复制技术,物理不可复制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比较新的概念,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前景广阔,它能够提供一组特殊的映射,该映射与芯片的制造工艺间存在依存关系,这种映射的方向是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其实物理不可复制技术采用数学或者是统计的方式实现逆向工程是很难的,这正是由于物理不可复制技术中存在的依存关系,除此之外,芯片的映射还存在不可预测的问题,这也使得实现逆向工程变得更加困难。现阶段,随着对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以及物理不可复制技术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理不可复制技术被研究人员提出,并加以试验,最终成功实现,然而,在很多现在被提出的物理不可复制技术方案里,仍旧存在输入到输出的映射数量有限、芯片结构存在线性或者偏低非线性特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物理不可复制技术的安全水平大幅度降低[2]。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知道的物理不可复制技术的结构都或多或少存在一部分弊端,例如输入到输出数据库的指数级不稳定时常变化。物理不可复制技术中有一种是公开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它是一种能够轻易被反向工程的特殊物理不可复制技术,能够制造出一种刚刚兴起的加密系统,这种系统被叫做非对称加密系统。这种非对称加密系统里,相应的加密和解密密钥是不一样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中,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相同。在很多种状态下,需要像物理不可复制技术或者公开物理不可复制技术以某种方式集成到设备电路的安全原语,有很多方式能够实现集成。 4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的策略 4.1做好内置安全确认工作 想要很好保证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第一个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内置安全确认工作,内置安全确认工作重点是在测试和制造计算机芯片时使用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和外延平面集成电路技术以电路设计形式来保护硬件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也就是IP。那么怎样来进行内置安全确认工作呢?计算机硬件内置安全确认工作、保护工作的程序大概是下面的几步,首先,使用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将最初设计好的集成电路在集成电路制造工厂中进行制造,在制造后能够获得一种发生变异的公开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序列,再通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进行编译工作,从而能够得到新的产物也就是物理版图,把前面已获得的公开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序列和已经过加密处理的集成电路信息进行合成然后得到校验密钥,接下来就在刚刚得到的集成电路的物理版图中挑选关键区域,把校验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得到验证模块,随后把验证模块加在最初设计好的已形成保护层的集成电路的物理版图上,最后将其应用到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制造中[3],从而就完成了内置安全保护工作。有关工作者通过对内置安全保护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更好进行内置安全确认工作,从而更好保障了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 4.2检测外置辅助安全 想要更好改善现存的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还需要采取的策略就是做好外置辅助安全检测工作。现阶段,大多数都会使用可靠性R、可用性A、可维修性S3个指标也就是RAS技术来进行对外置辅助安全的检测工作,与此同时,外置辅助安全检测工作还要依赖可以信任的密钥关机部门制造公开密钥以及私用密钥,其中公开密钥一般是被把信息数据进行加密然后保存在电路里面,而私用密钥一般被安置在用于检测外置辅助安全的密钥储存器内。 4.3研发时注重安全设计 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存在的,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安全设计的整个过程里不仅仅需要加强对技术领域的监管检测,还需要关注多方面,避免因为设计方案、设计想法、设计工作者以及实施工作时的重点这些因素产生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除此之外,现阶段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计算机硬件的设计研发工作者不够了解计算机硬件,认识计算机硬件的程度不深,所以还需要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功能[4]。总之,在设计研发中要注意内置以及外置,搞好设计安全,制定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检测制度以及相关检测程序,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评估输入设备、储存介质与输出设备,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4注重创新技术 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的出现追根究底还是由于相关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在目前来看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所以,想要解决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重点需要注意创新技术,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设计技术。 5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研究人员、使用人士的广泛注意,不可以忽略问题、轻视问题,要敢于面对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式,研究更为有效的技术来解决问题,保证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保护计算机系统内部的信息数据。 作者:唐淑珍 单位:天津市静海区医院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构成与作用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时代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应用计算机过程中,能够给人们提供诸多便利。计算机是以软件和硬件技术为依托的,通过对相关技术的了解,有助于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今天,对硬件技术的完善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计算机硬件的构成、作用及其相关技术视角出发,做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技术;思考 前言 硬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硬件技术的发展决定着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水准与完善水平,对国内计算机网络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看,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是主要构件,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对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技术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知识内容后,我能够对该技术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计算机硬件的构成及作用 软件设施、硬件设施是构成计算机的重要部分,以硬件为例,其构成也相对较为复杂,对计算机的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运算器,能够对计算机数据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借助控制器,可以与存储器之间相互转换数据信息。这是CPU的重要部件,对数据计算发挥着重要影响,也是决定计算机运行效率的关键。其次,控制器,相当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指挥中心,与运算器共同组成中央处理器,可分析系列指令,并根据指令而发出控制命令信号,促进计算机各部件的协调工作。可见,控制器如同人体的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发挥重要作用。再次,存储器,相当于记忆装置,能够对用户的保存信息读取。通常,存储器是由主存、辅存两部分组成,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信息内容大多在主存储器中存储。最后,输入和输出设备,是实现计算机与人交互的重要部件[1]。 2计算机硬件技术分析 2.1开发技术:当前,开发技术主要表现在嵌入式硬件平台开发方面。该平台为嵌入式微芯片提供工作场所,借助处理器和系统外围设备,使其能够正常运作。对于嵌入式的计算机硬件,由嵌入式处理器、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组成,可将计算机硬件的工作效率提升层次。其中嵌入式控制器发挥重要作用,其在单片机的内部芯片中具有诸多功能,如集成总线、脉宽调制输出等,不仅能够降低控制器的成本,而且其体积下,有利于计算机朝着为控制的方向发展。在计算机开发技术水平提高中,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对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开发力度,缩小其体积,同时也加强其工作能力,达到提升计算机硬件整体性能的目的[2]。 2.2加速技术:近年来,计算机硬件加速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加速技术主要有:Huffman算法、XML、像素光照计算、CUDA等硬件加速技术,利用硬件模块代替软件算法,能够发挥影响速度快的优势,对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快速处理,达到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的目的。计算机硬件加速技术研究中,可借助芯片、处理器等硬件元件,用以解决CPU的诸多问题,减小CPU的压力,使其能够运行其他程序。就我国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看,硬件加速技术是计算机硬件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技术人员能够在该方面有着突破性进展,有利的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程[3]。 2.3硬件存储技术:从存储技术看,是计算机得以在社会众多行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持,伴随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存储技术也逐渐实现突破。目前,常见的计算机硬件存储技术主要包括:首先,DAS技术,其存储设备在连接装置的作用下,可以直接连接计算机,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良好的优势和安全性低、扩展性差的劣势。其次,NAS技术,这是专门为网络数据的存储而开发和研究的新型服务器,具有独立的PC服务器,尽管其扩展性能良好,但数据传输速度并未达到理想标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单点故障相对较多,对计算机正常运行有影响。最后,SAN技术,可以形成存储网络,其扩展能力较强,而且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十分快,但应用该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且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 2.4故障诊断技术:在计算机硬件运行中,可能发挥故障,相关人员应对故障加以合理的定位及检测。为能够及时开展故障诊断工作,可设置自动诊断的程序,只需要在数据生成系统、诊断控制系统的条件下,方可实现。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构建故障模型,进行硬件数据测试,并输入精准的数据,在计算机硬件内部创造“词典”,在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时,则启动自动诊断程序,针对相关数据而形成一份初步诊断报告,供技术人员参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跃发展,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但其构件越趋复杂多样,增加故障诊断难度,通过发展故障诊断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工作的效率,这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利[4]。 2.5运行维护技术:运行维护技术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开展计算机的维护工作,能够使计算机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就计算机硬件的元件看,主板、显卡、内存、硬盘比较容易出现故障,一旦故障产生,则影响计算机的运行,因而用户应定期检测故障,对硬件部件开展必要的检查、保养工作,可延长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寿命。例如,对于风扇部件,应定期对其进行清洁,避免灰尘积累过多而影响风扇的转速。另外,机主还应定期检查内存及做好杀毒工作,为计算机硬件设施提供有利的运行环境。 结论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硬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力的推动着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进程。我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机硬件技术有更多的理解,有助于为我以后学习计算机知识内容奠定基础。国内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道路上,必将以硬件技术知识为依托,从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国内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创造有利的条件。该技术未来发展中,开发技术、加速技术、存储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运行维护技术也将占据主导地位和发挥导向作用。 作者:方可 单位:湖北咸宁市鄂南高中二(8)班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技术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到的重要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旦计算机的硬件或是软件系统出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组装和维护技术,提升计算机保养技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基于现实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装技术,并对一些常见的软、硬件维护和保养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能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护;组装 1引言 计算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收和处理信息中应用到的常用工具,且计算机在推动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目前随着个人笔记本和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几乎成了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必需品。计算机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硬件问题或是系统问题,因此,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技术,不但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数据安全、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年限,还可以节省下一大笔维护资金。本文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详细论述了计算机硬件组装技术,并针对计算机系统常见的几种故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计算机硬件系统组装技术概述 计算机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技术设备,其硬件系统是支持计算运行的核心。计算机硬件系统是一个由机箱、电源、CPU、硬盘、显卡、基本电路板、散热装置、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等组合在一起的复杂系统,主要根据电子及电子元件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步骤以及系统操作规程将这些硬件系统有机组合在一个空间内,保证各个物理硬件装置之间协同工作,从而达到获取、处理、输入及输出信息的功能。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是其他维护技术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装技术才能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3计算机硬件系统组装的具体步骤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工程,其涉及诸多物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并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组装,在本章节中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过程分为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主机箱的安装。首先打开主机箱,利用改锥和螺丝将计算机主板固定在机箱上,根据螺丝孔的大小和深浅准备相应型号和数量的螺丝。同时安装过程中要确保螺丝的固定质量,防止出现松动的情况。固定好计算机主板后下一步是要安装电源系统,通常情况下机箱内的电源插口位于机箱左上方,固定好四颗螺丝,同时保证电源的排风扇是朝机箱外面的目的是保证散热质量。接下来就是安装CPU,CPU作为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往往做工非常精细,针脚部位非常脆弱,在外部应力作用下极易损坏。因此,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小心翼翼地将CPU与主板上的插口对应,并注意在固定螺丝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加大力度,保证CPU在主板上不会松动即可。同时CPU作为主要的工作中心发热量较大,必须在CPU上安装散热风扇,同时建议在CPU和排风扇之间涂抹散热硅胶,然后再固定风扇上的螺丝或是挂钩。最后环节是要连接风扇的电源接口与主板上相应的接口,在保证衔接质量的同时避免连接线路对其他设备的安装造成影响。其次是内存的安装。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分为运行内存和存储内存两个板块。其中运行内存为条状的集成电路板,需要将其插入计算机主板上相应的插槽内,目前市面上主要有2G、4G、8G和16G几种容量的内存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容量的运行内存进行组装。同时为了保证内存的安装质量在插槽设计期间在两边设计了挂钩,起到稳定内存条的目的。安装过程中将内存条与插槽的边缘对齐,调整好方位后用两个手指按住内存条的两侧将其同步安插在插槽内,两侧同时听见“咔哒”的声响同时挂钩卡住内存条的两侧边缘时即为安装成功。通常情况下主板上设置有四个内存条卡槽,有的机型则为两个,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或是实际情况安装多条内存条,计算机的总运行内存为单个内存条容量之和。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当出现四个内存条卡槽时不可以安装三条内存条,且当安装两条内存条时需要采取间隔一个卡槽位置安装的形式,这是由运行内存的设计原理所决定的。存储内存俗称硬盘,是驱动计算机运行的重要设备,安装时需要将其固定在机箱的前端,用螺丝将其固定好之后将引线安插在主板上指定的位置,电源线连接在主机电源上,确保计算机可以更好读取硬盘数据。最后是计算机显卡以及控制线的安装。显卡又被称为显示适配器,是电脑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主要设备,也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通常在计算机主板上预留有显卡安装插槽,安装时将显卡对准插槽的接口往下小心按压,然后用螺丝将其固定在主板上。另外,一些机型的主板集成显卡、声卡和网卡,即在制作主板的过程中已将这些硬件设备安装在了主板上,因此不需要手动安装,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问题。然后是控制线的安装,由于大部分的机箱控制按钮如电源键、重启键以及显示灯等都分布在机箱上的显著位置,因此,首先要确定主板上的对应接口,并注意正负极,选用合适的控制线将这些按钮和显示灯与主板上对应的插口连接起来,同时尽可能注意线路的布局,避免内部线路混乱,从而为后期使用过程中维护和更换硬件降低难度。在机箱内部部件安装完成后,安装好机箱盖,连接好机箱外部的其他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音响、光驱等,接通电源并开机,观察主要的显示灯和屏幕显示情况,确定可以正常启动后再安装操作系统。 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日常维护技术分析 4.1硬盘的维护 计算机硬盘是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用户数据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一旦出现问题将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首先要保证硬盘的工作环境必须干净、清洁,污染物附着在主轴电机内部以及电路板的表面上,会影响主板的散热效果,甚至造成电路板短路等重大问题。同时要保证外部温度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23摄氏度左右为宜。其次,要注意硬盘的防震工作,硬盘是精密的电路元件系统,在外力震荡作用下易造成磁头和盘面的碰撞,进而造成存储设备的损坏。最后,在硬盘的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些必要的维护手段,包括及时清理硬盘内的垃圾,定期对硬盘进行病毒及恶意软件检测,以及存放系统文件的分区内尽量少放其他文件,等等。 4.2CPU的维护 CPU是计算机系统内主要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设备,运行时间过长和过短都会对CPU系统带来致命的破坏作用,若CPU出现故障,将很有可能导致正在运行中软件损坏和处理数据丢失,因此,在合理控制计算机工作时间的同时,要定期检查散热器的工作状态,并做好散热器的除尘清洁工作,保证散热器的正常运行。同时在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强制关机,在CPU出现故障时要首先检查散热器的工作状态,然后在断电的状态下更换CPU。另外,一定要避免CPU长时间高温作业,确保外部环境的干净和凉爽,减轻散热器的工作压力。 4.3内存的维护 内存条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同时也是较易发生故障的设备,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计算机显示屏无法正常显示,或是出现错误提示,且机箱内伴随异响,可以初步判断为内存故障。这时断电打开主机机箱,首先查看内存条与主板卡槽的接触是否良好,然后采用拔插检测法检测内存的故障(注意不可一次性全部插拔,只移动部分内存条即可),然后接通电源重新启动观察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运转。如果插拔法无效,则需要更换内存,如果更换新的内存条后计算机还是不能正常启动,则初步判断为卡槽故障或是计算机主板故障,需要交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故障检测。 5结语 总之,计算机是人们生活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设备,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以及维护方法是保证计算机运行的重要措施,根据对计算机硬件的详细了解,更好维护计算机。 作者:张宏 单位: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及方法 摘要:在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中,计算机硬件是其核心部分,如果硬件遭受损害,会对计算机的使用性能带来严重的影响,而如果计算机硬件出现严重的故障,甚至可能导致其他部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致使系统瘫痪。因此,全面的、有效的、合理的以及科学的保养和维护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笔者主要针对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与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我国计算机用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维护方法 信息时代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已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其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以及休闲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计算机更是走进了千万家庭中,在我国实现了大规模的普及。而随着计算机的全面普及,其日常保养和维护越发重要,但是由于多数用户缺乏专业的养护知识,导致硬件设备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由于计算机硬件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而问题也相对复杂,因此,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正确的维护和保养,是计算机用户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1计算机硬件维护的主要原则 1.1以预防为主 人们对计算机硬件维护的理解,通常是维修硬件,但是实际上,维护与维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维护是预防与维修的充分结合,并且更加重视预防。因此,用户要在平时的计算机使用中,养成良好以及正确的习惯,进而正确使用计算机,延长其使用年限,保证计算机性能稳定,满足用户的工作以及学习需求。计算机如同人体,当硬件出现问题后,不能着急而胡乱处理,如果在平时不注重硬件保养,在出现问题后又随意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因此,用户一定要注重平时的预防工作。首先,一些用户认为开机比较简单,但简单的开关机中却蕴含了大学问。正确的开机做法是:在打开电源后,过一段时间再启动计算机,因为我国家庭用电电压为220V,但是计算机电压为110V,如果在接通电源后立即启动计算机,由于电压瞬间增大,会对其硬件性能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在关闭计算机的过程中,用户也要注意使用计算机系统关机,不可以为了省事,在非特殊情况下按动主机按钮,进而确保其使用寿命和运行良好。最后,在关闭计算机后,需要拔下电源插头,这样不仅省电,同时也消除了火灾隐患。 1.2具备计算机维护常识 首先,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相关硬件会发出一定热量,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机箱会快速升温,而如果温度较高,不仅会影响计算的运行速度,同时也可能为硬件带来伤害,因此,为了保证有效散热,用户需要将计算机安放于通风和阴凉的地方;其次,在下雨打雷等恶劣天气下,用户尽量不要使用计算机,防止计算机遭遇雷击,进而为硬件带来伤害;最后,用户不要频繁关闭和启动计算机,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要通过正常的关机程序将其关掉,同时,为了保证计算机的运行效率,要选择正版软件,盗版软件也会为计算机硬件带来一定的伤害。 1.3保证卫生环境良好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最佳工作温度为20~30℃,计算机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为计算机硬件带来影响,轻则导致硬件老化,缩短其使用年限,重则会导致硬件损坏,致使计算机不能正常使用。因此,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将其放置于空气流动好以及通风效果好的地方,调节计算机温度,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为其配置专用空调。同时,用户需要注意,不能将计算机放置于阳光直射下,由于温度较高,会导致计算机运行温度不断升高,而阳光直射也会为屏幕带来一定的损害。计算机运行环境的湿度要合理,如果环境十分潮湿,可能会导致电路板元件引线和触点腐蚀生锈,出现短路以及断路的情况;如果环境十分干燥,其产生的静电会导致计算机出现开机错误,造成硬件损坏。因此,在冬季或者秋季,天气寒冷干燥,用户一定要注意控制环境湿度,根据气候调解环境。在阴雨季节,要保证计算机每周工作两个小时,避免由于环境潮湿而导致元件受潮。用户在检测故障的过程中,要使用毛刷细致清理计算机机箱,排除由于粉尘而引发的故障。 2计算机硬件维护的主要方法 2.1合理分配计算机资源 用户在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为计算机分配动态内存和资源,为了保证其工作正常,分配的动态内存都是唯一地址。对于即时性设备,系统分配的资源都能够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对于非即时性设备,系统分配的资源不能完全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因此,需要用户进行手动分配,保证计算机正常使用。具体分配步骤如下:右键点击“我的计算机”选择“系统属性”选择“硬件”选择“设备管理器”选择“属性”选择“资源”选择“设置基于”选择“更改设置”选择“确定”。在完成上述步骤后,计算机配置就已生效。 2.2应用系统还原功能 如果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后,用户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设置,系统还原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系统还原功能保存系统最好的状态,如果用户在使用中系统出现了问题,可以使用系统还原功能,将计算机恢复到最好的状态。系统还原功能十分实用,如果计算机硬件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利用系统还原功能将其恢复到最好的状态,并且不会丢失以前的数据,在系统还原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会得到较大提升。 2.3科学保护主机 显示器和主机是计算机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而主机对于计算机,如同大脑对于人体,主机中的CPU相当于大脑,声卡相当于听觉系统,显卡相当于视觉系统,主板相当于神经系统,每个硬件都有属于自己的功能和职能,因此,对每个硬件的维护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不能频繁开关机,通常情况下,每次开关机都需要间隔六十秒以上,在进行关机操作时,要注重关机顺序,在软件全部关闭后,进行关闭操作,防止出现软件损坏以及数据丢失的情况;其次,如果用户并非专业人士,不能随意打开主机箱,尤其要注意不能在开机状态下触碰电路板,防止出现电路烧坏以及人体触电的情况;最后,计算机如果处于开机状态下,不能随意搬动机箱,更不能将主机与液体容器放在一起。 2.4正确维护硬盘 硬盘是储存数据的重要硬件,因此,用户要重视正确维护硬盘。首先,用户不能频繁进行开关机操作,频繁操作会导致硬盘处于频繁启动的状态下,增加了其出现故障的概率;其次,硬盘要尽量远离磁场,否则可能导致其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再次,硬盘处于工作状态下,其指示灯会不断闪烁,这证明其正在储存数据,在这个时候,用户不能进行关机操作,如果此时突然关机,可能会为硬盘带来伤害,因此,需要等到指示灯不再闪烁时关机,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电脑死机,用户可以利用热启动键,重新启动计算机;最后,为了防止由于病毒感染而为硬盘带来破坏,用户需要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并且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病毒查杀,当前,主要使用的软件包括瑞星、360以及卡巴斯基等,用户还要定期检查硬盘,确保硬盘数据的安全。 2.5正确维护显示器 人们利用显示器开展工作和学习,因此,为了确保显示器的正常使用,用户需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显示器需要远离电话卡、银行卡、手机以及电视机等磁性物品;其次,如果用户长期不使用显示器,需要用防尘罩对其进行保护,防止灰尘落到其电子元件以及内部电路上,出现短路的情况;再次,显示器不宜过亮,如果过量会导致荧光粉和显像管老化,缩短其使用年限;最后,分辨率不能超出额定范围,设置保护程序可以有效防止其出现老化的情况。 2.6正确维护键盘与鼠标 键盘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计算机部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力适中,如果用力过大会为其带来伤害,降低键盘弹性,键盘要保证整洁干净,液体不能落到键盘上,在不使用键盘时,需要使用保护罩对其进行保护,并且定期清理键盘。当前,鼠标基本为光电式,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灰尘进入鼠标中,保证鼠标垫的平整和清洁。 3结语 新时期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关键工具,因此,用户需要注重维护和保养其硬件,延长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寿命。 作者:赵金库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计算机硬件论文:EDA技术在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实践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EDA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硬件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以一种高效、快速、便于调试的方式,提升了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水平。本文简单介绍了EDA技术,并以UART的设计和实现为例,阐述了EDA技术在计算机硬件设计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设计;EDA技术;实践分析 前言 电子设计从手工设计逐步走向了自动化设计,它的发展以EDA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EDA技术以计算机为操作工具,融合了最新的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成果,并且将设计人员从繁重且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效率提升了。 1EDA技术概述 1.1EDA技术的基本内容 在没有EDA技术的时代,计算机硬件的设计需要通过人工手动完成集成电路的设计、布线等工作。而随着集成线路复杂程度的增加,基于手工的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因而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的硬件设计方式。EDA技术的诞生,成功改变了这一情况。它以计算机为操作工具,让学生可以在软件平台上,通过软件化的设计方式来描述计算机硬件。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逻辑编译、优化、布线、仿真等工作。整个过程是自动的,直到能够完成对既定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1]。 1.2一般设计流程 它创新性的颠覆了传统电子产品的设计方式。将设计的顺序从由下至上翻转过来。这使得硬件设计者能够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掌控产品的开发。包括设计的质量、成本、功能需求、研发周期等。在拥有比较全面的宏观分析后,从系统设计出发,进行顶层功能模块的解构和划分。并能够按照方框图系统级的次序逐级完成仿真纠错和验证。从而能够使设计问题更早的被凸显出来。当所有的仿真和验证确认无误后,再用逻辑综合优化工具的门级逻辑电路的网表来实现硬件的物理级呈现。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将设计者的设计强度减轻,仅需要通过软件平台,就可以实现硬件的电路设计和功能仿真。整体的设计效率被大幅度提升。硬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基于EDA技术的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实践探究 本文以可编程器件开发工具MAX+PLUSⅡ为开发平台设计,它的运行速度快,界面统一,功能集中。同时该开发平台具备十分完整的可编程逻辑设计环境,能够完成从指标设计、输入、编辑综合处理、校验直至编程下载的EDA设计的全过程。设计者可以按工作流程选用工作模块。适用于多平台操作,是一种理想的开发平台。本部分就计算机的基本硬件之一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基于EDA技术的设计实现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2.1UART的基本介绍 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是计算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短距离串行传输接口。能够作为微机与下位机的通讯串口,来实现有效通讯。根据当前的计算机运行机制,需要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传输。但是并行数据并不能够直接发送到调至解调器中,而必须要经过异步传输才能够解决。UART就是此过程的必要部件。它将信息有序的发送到调制解调器中,实现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2.2硬件设计 在进行硬件设计时,考虑各项功能模块的调试工作,设置了三个按键输入来实现UART的复位、接收和发送数据功能的启动。整体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2.3模块设计 (1)基本设计思路UART在工作中主要涉及两个过程,发生和接收。在设计时,考虑模块化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发生的过程即并行数据的准备阶段,UART按照既定的格式,将信号进行转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关键的时钟信号。需要通过波特率发生器来产生与本地系统同步的时钟信号。而接收的过程,就是在信号转换成RXD串行信号后,转换成调制解调器需要的并行数据信号。在整个进程中,由于本地时钟信号与UART的时钟信号会产生一定的延迟和误差。当这种误差产生持续性的积累时,会产生接收偏差。使得UARD的功能不能够被顺利的实现。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采用一个远远高于波特率的本地时钟信号对输入信号RXD不断地采样,来保持工作过程中UARTDE接收和发生不会出现步调不一致。(2)奇偶校验位发生器模块设计奇偶校验是一种校验代码传输正确性的方法,以保证串行数据的准确性。在基于EDA技术进行UART奇偶校验位发生器设计需要考虑几个关键点。一是该模块能够执行奇偶校验规则,正确的选择数据。从而实现系统既定二进制数据与输入的串行数据校验位的合理比较。验证输入的正确性。二是该模块必须要满足计算机功能的持续拓展性。在计算机工作中,会产生不确定的并行校验位的增加。那么该模块应该能在后续定义的规则基础上进行校验位的添加。对已经设计完成的奇偶校验位发生器模块采用EDA的工具mod-elsim12.0进行功能的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保所有期望的功能都已经实现,对于发生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修订。(3)波特率发生器模块设计此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够根据时钟的频率和既定的波特率来计算出波特分频因子。分频因子就是分频数。对于波特率发生器的系数一般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时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是当实现出现变化时,波特发生器的系数就要发生改变。在UART中采用的是专用的芯片,使得波特率的改变变得比较困难,需要加上相应的接口来实现波特率的变动。在使用硬件描述语言的parameter语句(VerilogHDL)或者Generic语句(VDHL)就可以实现UART专用芯片的波特率的改变。那么就不需要通过后续的接口添加来改变系数,也就减少了设计和调试的难度。该发生器的分频时钟与波特时钟的频率比设置为16:1.那么信号采样的准确性就会增高,使接收和发生保持在同一步调上[2]。(4)顶层模块设计UART顶层模块是硬件的综合模块。它涵盖硬件中全部接口定义。主要是为了接收和发生与其他模块的通讯和连接。若通用异步收发器的波特率为9600bit/s,分频因子则为9600*16*2。运用EDA仿真软件,在进行发送功能仿真时将能够得到相应的仿真结果。对该模块的仿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的时候可以发现,等待发送的数据在接触发生信号后,其串行信号发生了改变,由01010101001010101[3]。利用EDA技术进行UART的实际,能够实现利异步串行通信功能,同时可以利用EDA仿真工具就功能模块进行分别和整体的仿真校验,解决了计算机硬件设计问题发现晚的劣势,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3结束语 EDA技术是计算机硬件设计向软件化转变的重要标志,它为计算机硬件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种设计方式使得计算机的硬件设计具备可视性、直观性,且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实时的控制和调整,解决了复杂电路设计问题发现滞后的问题。 作者:景帆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故障与日常维护方法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与崛起。然而,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自身原因以及大多数用户缺乏计算机养护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出现各种故障。本研究以计算机硬件故障为例,着重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常见的硬件故障点,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日常维护方法,旨在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以期能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自我保护与修复。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故障点;日常维护;方法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地迅猛发展,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以及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必备设施。但是,随着计算机更新速度的持续性加快,计算机硬件设备发生故障的比例也越来越多,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计算机硬件具体的故障点,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日常维护方法。 1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点分析 1.1CPU故障 CPU就是我们常称的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核心硬件设备,它若一旦发生问题,计算机的功能则会迅速丧失。根据笔者日常的工作经验,总结出CPU故障主要包括如下2个方面的表现:(1)CPU温度水平过高,不仅会使得计算机运行速度显著下降,严重者还会导致CPU被烧毁。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若要准确判定CPU的温度,可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关检测软件,如360下面的鲁大师,就可以对CPU温度进行检测。若检测出来的温度较高或者出现异常,则应将电脑立即加以关闭,应及时对CPU散热器及风扇等设备进行除尘处理,以确保计算机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2)超频死机,通过对超频进行一定的设置,能够促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得以快速提升,但是CPU的运行速度如果过快,那么很有可能会使得计算机系统稳定性较差,导致死机现象的产生。所以,应根据计算机硬件设施以及系统的基本性能,合理、规范化地设置工作频率。 1.2自动重启故障 引起计算机自动重启的因素非常之多,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的原因:(1)CPU存在问题。不管是温度过高还是功能电路受损严重,计算机均很有可能会进行自我保护,自我进行重启;(2)内存方面的问题。如果计算机内存与主板之间连接不佳,内存数据加载量过大,同样会使得计算机出现自动重启的现象;(3)电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计算机运行是否稳定,受到计算机电源自身的稳定性所决定,若计算机所连接的电源的性能水平低下,或者电源功率不能补给计算机运行所需要功率大小,计算机同样会处于频繁的自动重启的状态。 1.3存储方面出现故障 计算机存储方面出现故障一般表现在计算机无法正常开启以及系统运行错误等方面计算机若长时间放置不使用,那么会因为内存存在接触不良或者松动的情况,会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的产生,对此,用户可拔出内存,将内存槽内部的灰尘清理干净,然后将内存条重新插入内存槽开机即可。若因为增加新的内存条之后而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地启动,那么可对新增加的内存条的插入方式是否正确、接触是否可靠等进行检查与判断,对内存条进行调整之后,再开机进行测试。 2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措施 2.1主板的日常维护 主板日常维护方法主要包括两种:(1)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当将主板卸下来之后,重新安装之后开机则未产生任何响应,具体的处理办法为:首先对计算机电源进行全面地检查,若更换后依然存在故障,那么就可以怀疑主板存在故障。将主板进行仔细检查后,发现整体出现扭曲,则可断定为安装不合理而造成主板线路接触不佳。将主板重新卸下后,然后重新进行安装,开机后则正常运行。(2)对于一台长期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时间往往会变慢,经过多次校准,但是过不了多久仍然会出现变慢的情形。对此,可采取如下处理措施:之所以会发生时钟变慢的情形,主要原因在于电脑主板电池电量不足而引起的,但是若更换电池后仍然不能得以解决,那么此时应该对主板的时钟电路进行仔细检查,可以使用无水乙醇对控制时钟的电路进行清洗,如果仍然有故障存在,那么则需要联系厂家对其进行维修。 2.2CPU的日常维护措施 CPU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1)电脑CPU的温度水平总是处于偏高的水平,即使CPU的温度水平不足以达到报警水平,但是其对计算机硬件自身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具体的维护措施如下:将CPU散热风扇以及散热片上面的灰尘进行清理,灰尘过多会影响到计算机的散热效果以及使得风扇转速水平显著下降;此外还可以在CPU的表面位置与散热片之间涂抹一些硅脂,从而有效提高热量的散发效率。(2)对于涂抹硅脂之后,CPU的温度并未降低,反而还升高了一些。对于这种状况,可进行如下处理:应该在CPU芯片的表面薄薄地涂抹一层硅脂,以基本可以覆盖芯片为准。若涂抹的硅脂厚度过大,那么则会影响散热。 2.3硬盘的日常维护方法 对于硬盘而言,其日常维护方法如下:系统常常无法正确地识别硬盘。对于此种情况,可作如下处理:这种情况一般是硬盘自身、主板、BIOS设置等方面出现问题。经替换的方法对其进行反复性检查,然后将上述各个部分的问题一一排除。进一步检查发现,硬盘数据线出现扭曲等情况,对此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3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硬件故障点主要表现在CPU故障、自动重启故障、存储等方面的故障,对此,在日常使用过程,应该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关注,从而按照对应的日常维护对其实施维护,以期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时间,降低计算机折旧率,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作者:王玉玺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及维护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信息化速度发展较快,新时代信息革命的浪潮使得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于计算机的综合性能要求逐步提升,计算机产品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为了使得计算机硬件发挥出自身的实用性,需要切实完善计算机硬件安全保护性措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 我国口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网络环境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为计算机硬件系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隐患。本文对当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安全保障以及维护的对策,促进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稳定运行发展。 1网络环境下加强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硬件具体指的就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类机械、电子以及光电元件构成的设备总称,其代表的是一类物理机构,硬件系统的性能高低对于计算机的整体运行系统以及服务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川。当前网络运行环境较为复杂,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运行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空气中的潮湿度、计算机运行的空间温度、外界的网络侵入等。放置计算机的房间也有相应的空间湿度标准,要符合正常的湿度标准才能使得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比如房间内的湿度不能高于80%,不然空气中的湿度会不断侵入,从而使得硬件中的电线以及金属原件受潮之后发生生锈和腐蚀等现象,从而限制计算机的正常运转。此外家庭相关的微波设备、家用电器等都会给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造成相应的十扰,使得硬件受到十扰从而导致计算机系统的整体瘫痪。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网络黑客的入侵以及网络病毒都会给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新造成巨大的十扰。 2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及维护对策探析 当前的网络环境指的是通过通信连接线路将不同地域的具有独立功能计算机以及相关设备进行有效连接,在合理的通信协议范围内,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资源之间的共享。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自身的安全性能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当前网络环境下为了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有效运行,就需要使用者管理维护好计算机各个硬件设备的安全性。 2.1处理器的基本维护 当前计算机硬件运行系统中处理器是系统的核心构件,其性能和综合稳定性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运转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处理器也是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的重要部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会进行相关加密性的操作,使得计算机自身的安全性能得到有效维护。对于处理的基本维护措施来看,外部的环境因素能够影响到处理器的综合性能以及使用的稳定性。所以在外界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比如在夏季处理器的发热会更严重,如果故热的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处理器会因为自身温度较高而影l]向自身的使用寿命。所以当前可以通过研究水冷故热系统来对处理器进行故热,此类故热方式还可以进行循环使用,对于硬件设施具有较好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使用专业化的UPS进行降压,使得处理器能够稳定运行。对于处理器进行有效的加密也能够预防外界环境的侵入,提高处理器的安全。 2.2计算机主板的维护 计算机主板在计算机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连接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设备的,也是各个模板进行有效链接的主要桥梁,能够使得各个硬件之间加强联系操作。当前对主板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是静电,主板由晶体、芯片等设备构成,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静电,静电会扰乱主板正常下作的稳定性,更严重的后果还会导致主板相关的元件造成损坏。所以当前需要切实做好计算机的接地下作,让主板在实际下作中产生的电流能够全部释放到地面上。此外外界的重力作用也会导致主板发生变形,从而使得主板发生损坏。所以当前在主板的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将其固定到计算机的机箱上,安装时还需要控制好用力情况,避免用力振动造成主板的损坏。 2.3硬盘的维护 计算机存储系统中硬盘起到了重要作用,硬盘属于的外部的存储器,计算机中绝大部分的存储数据都记录在硬盘当中。当前我国许多计算机还是采用HDD硬盘,此类硬盘大多都是机械机构,其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且紧密,对于外界的环境因素较为敏感。当其自身受到不同程度地震动时,就会使得盘片被磁头触碰到,从而使得磁盘发生损坏,最终影响硬盘的下作效率,导致硬盘中存储的大量数据丢失。此外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以及硬盘技术的全面发展,SSD硬盘也得到了有效的普及应用,当前SSD硬盘对于实际下作环境的要求较高,主要是为了有效防止静电对于电路元件的综合影响,所以需要切实做好接地防护措施。 3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得计算机硬件设备正常运行,从而保障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实用性。 作者:冯磊 单位: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计算机硬件论文:电子应用技术在计算机硬件维修的作用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于电子应用和网络技术的认识也在逐渐的提高。在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得到普及,并且被大多数人所应用。目前,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还是企业单位的工作中,电子应用技术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应用技术。电子应用技术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系统的应用技术等。将电子应用技术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硬件维修中,通过对计算机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可以加强故障检测系统的分辫能力,发现计算机硬件的故障问题。在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维修中,电子应用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电子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本文首先对电子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电子应用技术在计算机硬件维修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硬件维修作用分析 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学者对电子应用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维修做了相应的调查和研究,电子应用技术中包含专业的检测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维修技术,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修时,利用电子应用技术对计算机硬件的故障问题进行检测,可以节省时间,加强了故障检测系统的分辨能力,提高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检测效率。电子应用技术可以对各种电子产品、通讯设备以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和维修。计算机硬件维修离不开电子应用检测技术。 1电子应用技术分析 电子应用技术是指将现代的电子通讯设备系统和电子应用系统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技术。电子应用技术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复杂,包括电子技术功能、电路设计原理、电子线路设计、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维修技术、通信检测技术、机械制造原理等等。电子应用技术对我们日常中所应用的电子仪器设备、自动装备系统、普通家电等,都可以进行组装、检测、维修,还可以通过电路设计功能和设计原理对电子产品进行分析和观察,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组装过程、检测过程,一日_这此电子产品出现问题或者故障,电子应用可以通过其检测系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问题原因以及维修方法。近几年,电子应用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相关的专业人士也在对电子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口前,电子应用技术对于解决电子产品的一般性技术问题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电子应用技术还可以对传统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维修和改造,对于新的电子产品的开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电子技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理论体系与下程技术的结合,是现代电子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结合的产物。电子系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电子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理论进行相关理论技术的分析,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电子应用技术可以为不同领域和不同的研究对象提供专业的信息采集、归类、整理,同时还可以处理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口前,各个领域都在逐渐的进入信息化模式,管理也逐渐的进入智能化,所以,电子应用技术无论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中,都属于一种基本的专业技术。电子应用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设备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和控制,从而进行更加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处理模式。在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应用和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多专业性技能。电子应用技术是以电子信息产品和信息的处理技术为基础和前提,应用的范围较广。电子应用技术是电子技术科学、计算机技术科学、通信与信息科学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性电子技术。其支撑点是电子信息处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核心系统。将电子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硬件的维修中,是以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本的技术原理,以电子应用技术中的操作系统和设计系统来对计算机硬件的故障原理进行检测和维修。 2计算机硬件维修中遇到的问题 2.1计算机硬件的主板问题 计算机的主板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多个小的电子元素构成,包括内、存、CPU、电脑板卡以及与之关联的外部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的主板出现故障,电脑的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问题,还会导致电脑死机。计算机主板出现故障的原因大多是主板被破坏或者是电脑病毒的侵入。电脑一日_被病毒侵入后,会造成数据的丢失,还会损坏主板的扩展卡和扩展槽。一日_扩展卡和扩展槽遭到损坏,用户的声卡将会无响应。如果CPU的计算机频率出现问题,可能会使电脑故障不显示。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对电脑的CMOS进行检测和维修。只要清除CMOS,电脑故障便会得到有效的解决。通常计算机的主板出现问题,还会导致计算机画面出现问题,这种故障需要更新BIOS计算机软盘。计算机的电池用的时间过长会损坏电路板,从而导致主板的损坏。计算机的主板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在对计算机的主板进行重新安装之后,如果依旧还是无响应,这时,应该对计算机的其他硬件进行检测,了解计算机故障的具体原因,检查计算机是否能够正常启动。在确定计算机电源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对计算机的主板进行专业的维修。计算机主板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主板出现问题后,应该对主板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然后进行专业的维修,从而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2计算机硬件的硬盘故障问题 计算机硬盘是存储的主要下具,计算机硬盘对于计算机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硬盘影响着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情况。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硬盘无法读取、计算机不识别硬盘,出现此类状况时,大多是硬盘出现了故障。此时,应该检测计算机上硬盘设备的数据线连接是否正常,电源处是否断电。计算机硬盘关系到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安装系统,简单的硬盘故障问题,可以通过重启电脑进行自动修复,如果是硬件的故障,那么重启电脑是无法解决此类问题的。通常来说,硬盘故障分为两种,一种是硬件故障,另一种是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引起的问题通常比较好处理,软件故障引起的问题比较复杂,处理的时间也较长。比如计算机系统的无法启动和无法关机问题通常是硬件问题,通过格式化或者重新启动即可解决。如果是硬件的设备不兼容、电源不适配等计算机硬盘问题,在处理的过程中会比较复杂,首先要先检测电路板中的线路是否正常,再来检查计算机启动时是否异常,如果这两者都不存在问题,那么应该对计算机系统中的BIOS进行重新清除设置。 3电子应用技术在计算机硬件维修中的作用分析 3.1利用电子应用技术准确的检测出计算机硬件的具体故障 电子应用技术中包含电路检测技术和通讯检测技术,计算机硬件系统通常是由多级电路构成,在计算机硬件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可能会出现硬盘无法读取、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开机、运行、电脑死机等情况。一日_出现上述情况,说明计算机硬件出现了问题和故障,首先应该对计算机硬件进行专业的检测,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再进行全面系统的维修。电子应用技术中的电路检测技术是一项专业的检测维修系统,可以对计算机硬件的电路进行系统的检测,还可以检测出某一级电路的具体运行情况。在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检测过程中,如果由于检测设备或者人为的检测失误,放大了硬件系统中某一个子器件的故障,都会影响硬盘中电路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对于硬件故障的判断,导致判断失误。利用电子应用技术,结合了电子通讯设备系统的检测,首先通过电路设计功能进行观察,然后结合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原理对硬件进行分析和观察,可以通过其检测系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问题原因。近年来,电子应用系统在不断地升级和完善,在检测系统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利用电子应用技术对计算机硬件故障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检测系统进行全盘的扫描,对电路设计进行观察,先了解到电路设计是否合理,如果计算机硬盘的电路设计合理,那么需要对计算机硬件的其他环节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检测系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故障原因分析,主要分为两大原因,一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二是计算机使用年限过长导致机身内部零件老化。其中人为原因造成的计算机硬件故障,主要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比如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导致主板过热,没有定期的对计算机内部进行拆卸和清洗,强制关机等错误操作。计算机使用年限过长,会使计算机内部零部件老化,电压过高或者过低,从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2利用电子应用技术中电路检测技术对计算机硬件故障进行维修 利用电子应用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测,在检测出具体的故障原因后,可以通过电子应用技术中的电子线路设计、通讯检测技术以及维修系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全面系统的修复。计算机硬件的维修方式分为常规故障维修和计算机设备电路检测技术维修。首先应该对计算机内部零件进行拆除,检测具体的故障原因,在拆除计算机的前提下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维修。还可以利用电子应用技术中的设备信号检测快速的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扫描分析。由于计算机内部的零部件较多,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测时,应该全面系统的检测每一环节,避免在检测过程中产生遗漏现象,需要二次返下和重复拆卸。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实际维修中,应该根据计算机的实际故障原因,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和维修计划,采取合适的维修方法,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修复。在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常规的故障维修时,首先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找出故障的基本原因,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修之前,应该先将计算机通电,然后将机箱进行拆卸,主要检查电路故障,应用电子技术对硬件电路进行检测,可以采用电流检测法和电压检测法,观察机箱内的电路是否有漏电、短路等情况,根据不同的故障情况采取不同的维修方案。 4结语 电子应用技术在近年来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将电子应用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的硬件维修中,可以准确的检测出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具体原因,可以应用电子技术中的电路检测技术对硬件中的主板以及硬盘进行全面的检测及维修。计算机硬件的维修离不开电子应用技术,在硬件维修中利用电子应用技术进行检测和维修可以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作者:冯书玮 刘玉倩 李乐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 工业无损害检测技术特征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应用激光、超声和射线等方法的无损检测技术,分别对其概念、检测方法、优缺点做了详细阐述。在跟踪和预测无损检测技术未来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说明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未来的工业检测领域中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激光无损检测超声无损检测射线无损检测 在现代生产中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何种无损检测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无损检测方法及其特征有较全面的了解。所谓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材料和成品的条件下研究其内部和表面有无缺陷的手段。也就是说,它利用材料内部结构的异常或缺陷的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评价结构异常和缺陷存在及其危害程度。下面简要介绍三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一、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始于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激光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使其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了激光全息、激光超声等无损检测新技术,这些技术由于其在现代无损检测方面具有独特能力而无可争议地成为无损检测领域的新成员。 1.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全息术是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应用最早、用得最多的方法。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约占激光全息术总应用的25%。其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加外加载荷,利用有缺陷部位的形变量与其它部位不同的特点,通过加载前后所形成的全息图像的叠加来反映材料、结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将全息图记录在非线性记录材料上,以实现干涉图像的实时显现。 (2)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干涉条纹的实时定量数据。 (3)采用新的干涉技术,如相移干涉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息技术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2.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超声技术是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无损检测新技术。它利用Q开关脉冲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被测物体,激发出超声波,采用干涉仪显示该超声波的干涉条纹。与其他超声无损检测方法相比,激光超声检测的主要优越性如下。 (1)能实现一定距离之外的非接触检测,不存在耦合与匹配问题。 (2)利用超短激光脉冲可以得到超短声脉冲和高时间分辨率,可以在宽带范围内提取信息,实现宽带检测。 (3)易于聚焦,实现快速扫描和成像。 3.激光无损检测的发展 激光超声检测成本高,安全性较差,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在无损检测领域,激光超声检测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可用于高温条件下的检测.如热钢材的在线检测;(2)适用于某些不宜接近的样品,如放射性样品的检测;(3)激光束可入射到任何部位,可用于检测形状奇异的样品;(4)可用于超薄超细的样品及表面或亚表面层的检测。国外近几年已有将激光超声检测用于飞机复合材料的检测、热态钢的在线检测的报道,在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离子体溅射等高温镀膜工艺过程中膜层厚度的实时检测方面也进行了研究。 二、超声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UT)是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 1.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 (1)目前大量应用于金属材料和构件质量在线监控和产品的在投检查。如钢板、管道、焊鞋、堆焊层、复合层、压力容器及高压管道、路轨和机车车辆零部件、棱元件及集成电路引线的检测等。 (2)各种新材料的检测。如有机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超声检测技术已成为复合材料的支柱。 (3)非金属的检测。如混凝土、岩石、桩基和路面等质量检验,包括对其内部缺陷、内应力、强度的检测应用也逐渐增多。 (4)大型结构、压力容器和复杂设备的检测。由于超声成像直观易懂,检测精度较高。因此,近几年我国集超声成像技术及超声信号处理技术等多学科前沿成果于一体的超声机器人检测系统已研制成功,为复杂形状构件的自动扫描超声成像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5)核电工业的超声检测。 (6)其它方面的超声检测。如医学诊断广泛应用超声检测技术;目前人们正试图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开辟其它新领域和行业,如人们正努力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血压控制系统进行系统作非接触检测、辨识。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等。 2.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中,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令人瞩目的新技术。超声图像可以提供直观和大量的信息,直接反映物体的声学和力学性质,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超声成像技术都是计算机技术、信号采集技术和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据采集技术、图象重建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以及超声成像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等发展直接影响超声检测图像化的进程。现代超声成像技术大多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因而有许多优点,如检测的一致性好,可靠性、复现性高,存储的检测结果可随时调用,并可以对历次检测的结果自动比较,以对缺陷做动态检测等。 目前已经使用和正在开发的成像技术包括:超声B扫描成像,超声C扫描成像、超声D扫描成像,SAFT(合成孔径聚焦)成像,P扫描成像,超声全息成像,超声CT成像等技术。 三、射线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内的应用与发展 1.射线检测技术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是利用射线(X射线、射线、中子射线等)穿过材料或工件时的强度衰减,检测其内部结构不连续性的技术。穿过材料或工件的射线由于强度不同在X射线胶片上的感光程度也不同,由此生成内部不连续的图像。 (1)早期使用在石油工业.分析钻井岩芯。 (2)在航空工业用于检验与评价复合材料和复合结构。评价某些复合件的制测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即使常规胶片射线照相技术,也在采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 (3)今后重点应用的技术。1994年HaroldBerger在美国《材料评价》发表的“射线无损检测的趋势”中提出,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和21世纪的初期,下列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①数字X射线实时检测系统在制造、在役检验和过程控制方面。②具有数据交换、使用NDT工作站的计算机化的射线检测系统。③小型、低成本的CT系统。④微焦点放大成像的x射线成像检验系统。⑤小型高灵敏度的X射线摄像机。⑥大面积的光电导X射线摄像机。 四、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1.超声相控阵技术 超声检测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需要耦合剂和换能器接近被检材料,因此,超声换能、电磁超声、超声相控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超声相控阵技术是近年来超声检测中的一个新的技术热点。 超声相控阵技术使用不同形状的多阵元换能器来产生和接收超声波波束,通过控制换能器阵列中各阵元发射(或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声波到达(或来自)物体内某点时的相位关系,实现聚焦点和声束方向的变化,然后采用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图像成像。与传统超声检测相比,由于声束角度可控和可动态聚焦,超声相控阵技术具有可检测复杂结构件和盲区位置缺陷和较高的检测频率等特点,可实现高速、全方位和多角度检测。对于一些规则的被检测对象,如管形焊缝、板材和管材等,超声相控阵技术可提高检测效率、简化设计、降低技术成本。特别是在焊缝检测中,采用合理的相控阵检测技术,只需将换能器沿焊缝方向扫描即可实现对焊缝的覆盖扫查检测。 2.微波无损检测 微波无损检测技术将在330~3300MHz中某段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到被测物体上,通过分折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振幅和相位变化以及波的模式变化,了解被测样品中的裂纹、裂缝、气孔等缺陷,确定分层媒质的脱粘、夹杂等的位置和尺寸,检测复合材料内部密度的不均匀程度。 微波的波长短、频带宽、方向性好、贯穿介电材料的能力强,类似于超声波。微波也可以同时在透射或反射模式中使用,但是微波不需要耦合剂,避免了耦合剂对材料的污染。由于微波能穿透对声波衰减很大的非金属材料,因此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可以进行最有效的无损扫描。微波的极比特性使材料纤维束方向的确定和生产过程中非直线性的监控成为可能。它还可提供精确的数据,使缺陷区域的大小和范围得以准确测定。此外,无需做特别的分析处理,采用该技术就可随时获得缺陷区域的三维实时图像。微波无损检测设备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操作、便于携带.但是由于微波不能穿透金属和导电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因而不能检测此类复合结构内部的缺陷,只能检测金属表面裂纹缺陷及粗糙度。公务员之家 近年来,随着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中各种高性能的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的应用,微波无损检测的理论、技术和硬件系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大大推动了微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状况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问题呈现;解决对策;结束语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汽车诊断及维修技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维修手段有待更新: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维修行业业务过程愈显复杂、数据信息量大、维修技术有待提高:汽车维修诊断和维修自身整体发展落后于汽车设计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制约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维修中环境保护问题得不到落实、现代手段的有效运用:汽车维修业推向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汽车维修行业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建档、管理、维修人才的积极培养、加入对维修人员的考试行列应该是趋势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逐渐更新,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汽车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因此,我们不仅要不断研制性能优良的汽车,也要借助维护和修理水平的提高来恢复其技术状况。 关键词: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行业特征检测手段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制造各领域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汽车诊断及维修技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几年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客观上对汽车检测诊断和维修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对如何保证通过汽车维修确保车辆运行不造成或少造成社会公害问题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拟对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二、问题呈现 1.维修手段有待更新 纵观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多少年来,一直无法摆脱手工作坊式工作模式,实现质的飞跃。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维修行业业务过程愈显复杂、数据信息量大,人力往往难以对维修各部门工作进程进行有效监督和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以一个三十人的维修行业的月度工时统计,如采用人工计算,需要一个工作人员一到两天的时间,加之维修周期长的统计报表,更是大大增加了管理者主观判断上的失误性,因此极大挫伤了维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弱化了汽修行业的凝聚力;较为零散的管理也弱化了本行业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行业维修手段的普遍落后无疑使修车时间延长,劳动效率降低,工时费增多,引起消费者不悦,这可以说是现在汽车维修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汽车维修资料信息查询也一直以来处于原始、落后的现状,这一点是公认的,传统的汽车维修资料查询形式,如主要借助图书、杂志、报刊等落后传统媒体没有改变,其结果只能是信息量小、查询速度慢、资料更新迟缓,特别对于近几年来大量涌入的进口汽车,更因缺乏维修资料,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就相当一部分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而言,他们根本不可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等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现有落后的维修手段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2.维修技术有待提高 汽车维修诊断和维修自身整体发展落后于汽车设计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汽车已经是高度的机电一体化,尤其微电子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已经广泛应用,可就现在大部分汽车维修人员现有的维修技术,和他们所接受的一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要求;汽车维修中,维修人员确定维修思路由于受到自身先天条件(维修技术)的制约,显得较慢,且又不准确,所以遇到棘手的、错综复杂的故障就会感到束手无策,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往往采用碰的方式,毫无头绪地对一些部件进行更换,给车主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现在的一些顶级车而言,敲打维修只能是捉襟见肘,毫无意义。同时,制约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维修中环境保护问题得不到落实。我们知道,汽车废气排放的标准对现代汽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汽车维修业来说,不仅要求一些部件的重装质量非常好,而且要体现维修人员的高超的维修技巧,否则一般的维修水平就不能通过排放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综上所述,由于汽车职业教育跟不上维修行业一线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客观上已经导致了很多问题和争议,目前汽车维修行业人员的素质问题,特别是汽车维修职业教育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培养优秀的汽车维修工人,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已经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1.现代手段的有效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尝试将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汽车维修业中去,以实现把汽车维修业推向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高潮。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预示着汽车维修革命的到来,这种革命的到来会让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维修服务意识不断根深蒂固,他们也将会切身体会到先进维修手段的运用所造就的是“高端服务”,这种服务将势必成为汽车维修行业将来竞争最重要的手段。当然,基于强势维修手段下的维修体系应该包含良好的维修服务、售前服务及售后服务,缺一不可。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加强维修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维修行业的运行效率,特别是有助于建立快捷,方便的客户维修信息和维修档案;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和科学准确的维修经营数据。可以说,汽车维修行业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建档、管理,不仅速度快,时间短,资料全,效率高,而且准确及时的汽车维修报表在客观上也能减少管理者主观判断上可能造成的失误,这有利于加强维修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行业的凝聚力。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的开通将可以更迅速、快捷地提供维修配件、维修设备、维修资料、维修技术与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供需信息,使维修行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而互联网上的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才互访,也将加速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 2.维修人才的积极培养 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维修人才是关键,任何离开或忽视了人自身发展的因素去寻求企业内部的所谓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除了要求维修人员参加日常的维修培训外,使他们通过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体系来提高他们的维修水平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诚然,我国曾经有类似于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从业人员的认证考核,且早在本世纪初期就大约有十几万人通过鉴定并取得资格证书,但是原有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陈旧,没有充分体现现代汽车技术的闪光点和发展趋势,因此考虑新的适合汽车维修发展趋势的职业教育以及考试模式显得特别重要。同时,现在的职业技能鉴定是全科式的,几乎和汽车设计,制造,维修有关联的所有科目都得掌握,根据现代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做汽车维修的专才显然不够,特别是随着汽车维修业的发展,以往对维修人员考核中比较弱化的项目,如汽车配件和估损以及维修企业管理,在现代维修业发展形势下显得格外重要,将它们加入对维修人员的考试行列应该是趋势。 事实上通过有关机构的调查表明,大部分行业内人士对这这考核项目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我们认为,汽修考核应该涵盖目前汽车技术最新的发展要求,体现规范的诊断思路和操作流程,对于考试合格人员应统一颁发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订的证书,以确保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效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教育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对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维修要求非常高,汽车维修过程中,要树立汽车维修行业在整个社会中应有的地位,需要的是维修行业硬件和软件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以太网技术发展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工业以太网;特点;趋势;全开放网络 论文摘要: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是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之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工业以太网的特点,并详细论述了工业以太网在控制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以太网能实现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形成企业级管控一体化的全开放网络的观点。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自动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控制网络所担负的工作越来越重。与数据信息网络不同,工业控制领域需要一种高速廉价、实时性和开放性好、稳定性和准确性高的网络。以太网(Ethernet)技术支持几乎所有的网络协议,所以在数据信息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传输速度高、低能耗、便于安装、兼容性好、开放性高和支持设备等多方面的优势。工业以太网的开放性使得工业控制网络和企业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特点 以太网技术具有价格低廉、稳定可靠、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广泛以及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通信网络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太网进入了控制领域,形成了新型的以太网控制网络技术。这主要是由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分布化、智能化控制方面发展,开放的、透明的通讯协议是必然的要求。以太网技术引入工业控制领域,其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一)Ethernet是全开放、全数字化的网络,遵照网络协议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很容易实现互联。 (二)以太网能实现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形成企业级管控一体化的全开放网络。 (三)软硬件成本低廉,由于以太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支持以太网的软硬件受到厂商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有多种软件开发环境和硬件设备供用户选择。 (四)通信速率高,随着企业信息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信息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时甚至需要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目前以太网的通信速率为10M、100M的快速以太网开始广泛应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也逐渐成熟,10G以太网也正在研究,其速率比目前的现场总线快很多。 (五)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在这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快速而有效的通信管理网络,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也更加成熟,由此保证了以太网技术不断地持续向前发展。 二、工业以太网在控制领域应用现状 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相比,它能提供一个开放的标准,是企业从现场控制到管理层实现全面的无缝的信息集成,解决了由于协议上的不同导致的“自动化孤岛”问题,但从目前的发展看,工业以太网在控制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一)混合Ethernet/Fieldbus的网络结构 这种结构实际上就是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的一种典型的集成形式。以太网正在逐步向现场设备级深入发展,并尽可能的和其他网络形式走向融合,但以太网和TCP/IP原本不是面向控制领域的,在体系结构、协议规则、物理介质、数据、软件、实验环境等诸多方面并不成熟,而现场总线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对底层控制网络的基本要求,实现真正的全分布式系统。因此,在企业信息层采用以太网,而在底层设备级采用现场总线,通过通信控制器实现两者的信息交换。 (二)专用工业以太控制网络 如何利用工业以太网单独作为控制网络是工业以太网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工业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德国JetterAG公司的新一代控制系统JetWeb,是融现场总线技术、100Mb/s以太网技术、CNC技术、PLC技术、可视化人机接口技术和全球化生产管理技术为一体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可兼容第三方自动化控制产品,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是取代所有底层现场总线的工业网络结构。这种工业控制网络是将以太网贯穿于整个网络各层次,使它成为透明的覆盖整个企业范围的应用实体。它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与工业自动化的无缝结合,实质上是一个单层的扁平结构,其良好的可扩展性和互连性,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开放网络体系结构的大统一。 (三)基于Web的网络监控平台 嵌入式以太网是最近网络应用热点,就是通过Internet使所有连接网络的设备彼此互通,从计算机、PDA、通信设备到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在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企业信息网络,进行工厂实时运行数据的和显示,管理者通过Web浏览器对现场工况进行实时远程监控、远程设备调试和远程设备故障诊断和处理。实现的最简单办法就是采用独立的以太网控制器,连接具有TCP/IP界面的控制主机以及具有RS-232或RS-485接口的现场设备。以太网控制器在这里扮演了通用计算机网络和现场各类设备之间的一个桥梁。 三、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太网和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工业以太网技术进一步发展。目前它已经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层、执行制造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呈现向下延伸直接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的趋势。从目前国际、国内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工业以太网在制造执行层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未来工业以太网将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信息集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相结合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研究还只是近几年才引起国内外工控专家的关注。而现场总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技术上日渐成熟,在市场上也开始了全面推广,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就目前而言,全面代替现场总线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全新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开发出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系列产品。 (二)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的通信已成大势所趋 随着以太网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为以太网的通信确定性的解决提供了技术基础,从而消除了以太网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的主要障碍,为以太网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提供了技术可能。为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着手起草实时以太网(Real-timeEthernet,RTE)标准,旨在推动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全面应用。 (三)基于Web的网络监控平台 嵌入式以太网是最近网络应用热点,就是通过Internet使所有连接网络的设备彼此互通,从计算机、PDA、通信设备到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在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企业信息网络,进行工厂实时运行数据的和显示,管理者通过Web浏览器对现场工况进行实时远程监控、远程设备调试和远程设备故障诊断和处理。实现的最简单办法就是采用独立的以太网控制器,连接具有TCP/IP界面的控制主机以及具有RS-232或RS-485接口的现场设备。以太网控制器在这里扮演了通用计算机网络和现场各类设备之间的一个桥梁。 三、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太网和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工业以太网技术进一步发展。目前它已经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层、执行制造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呈现向下延伸直接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的趋势。从目前国际、国内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工业以太网在制造执行层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未来工业以太网将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信息集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相结合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研究还只是近几年才引起国内外工控专家的关注。而现场总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技术上日渐成熟,在市场上也开始了全面推广,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就目前而言,全面代替现场总线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全新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开发出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系列产品。 (二)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的通信已成大势所趋 随着以太网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为以太网的通信确定性的解决提供了技术基础,从而消除了以太网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的主要障碍,为以太网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提供了技术可能。为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着手起草实时以太网(Real-timeEthernet,RTE)标准,旨在推动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全面应用。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机械工业技术政策分析论文 一、研究开发技术 1、机械产品现代设计技术 包括建立机械工程数据库;开发动态分析和动强度设计技术;CAD应用技术和局部集成的接口技术、网络技术及建库技术;并行工程技术、动态仿真技术、快速原型设计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反求工程设计技术。 2、机械产品可靠性技术 重点开发可靠性工程管理技术、产品和系统可靠性设计技术、失效分析技术、可靠性实验评定、运行监测、故障诊断等技术。 3、热加工清洁生产技术 包括熔炼自动化、利用炉废气预热和除尘等铸造清洁生产技术;高效燃气无氧化加热、温锻塑性成形等锻造清洁生产技术;切割及焊接清洁生产技术;可控气氛多用炉、连续炉和真空热处理炉等热处理清洁生产技术;电镀、涂装等表面处理清洁技术。 4、精密成形技术 重点开发以实模精密成形、刚型、准刚型精密成形、高紧实度造型(芯)等精密铸造技术;精密模锻、辊锻、热轧、热挤压多向分模锻造、热镦锻等精密热塑性成形技术;冷温挤、冷挤、冷轧、超塑性等温成形、冷精整及复合成形等机械构件精密焊接与切割技术。 5、表面功能覆层技术 包括少无污染、高效、高性能的表面功能覆层技术与装备;重大工程装备表面功能覆层制备技术;高能束表面覆层制备及应用技术;新型复合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 6、数控技术 重点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车削中心、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锻压机床、电加工机床、数控重型机床等六类主机配套的数控系统。 7、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 研究开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管理控制集成技术;工业通讯网络和现场总线协议的开放式自动化系统。 8、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 开发点焊、弧焊、装配、搬运、喷漆五大类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传动机制、伺服驱动、传感控制及系统成套的设计和制造及工程应用技术。 9、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基础技术 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柔性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自动化单元和部分集成控制技术,开发车间级自动化系统和FMC·P-FMS、FMS三个层次典型柔性加工设备。 10、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技术 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单元技术和系统;以GT原理为主线的车间级、单元级自动化成套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系统;单元技术间的集成技术;质量控制技术。 11、传感器技术 研究开发力敏、磁敏、热敏、光敏、气敏、湿敏等类传感器、工程传感测量系统及基础共性技术。 12、自动测试技术 开发VXI总线、GPIB总线、RS485串行总线三类自动测试系统,VXI总线结构的电机、发动机、工业泵、印刷板产品自动测试系统;GPIB总线结构的环保自动测试系统;RS485串行总线结构的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分析仪器和智能数字采集系统。 13、电力电子技术 研究开发新型高频、大中功率变频装置和电源、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技术、新型IGBT器件生产技术,以及为重点工程配套的电力电子器件、电力半导体应用装置。 14、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以高效超精密加工车床、CNC型超精密复合加工机床、超精密平面和外圆磨床为重点,开发超精加工技术及应用工程,带动开发出一批精密、超精密的基础功能元器件,如超精密主轴轴系、超精密的伺服进给系统、超精密的测量系统和误差自动补偿系统等。 15、高能束加工技术 开发光加工应用技术、千瓦级二维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加工机配套设备及元件;多维激光加工机及机器人;激光焊接工艺;大型复杂零件激光表面处理工艺和汽车发动机缸体激光热处理生产线。 16、高性能机械工程材料生产及应用技术 开发轴承、密封件、模具等机械基础件用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电力设备、石化设备等重大装备的自动化仪表材料和专用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汽车工业用精细陶瓷、专用功能材料、工程塑料、新型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 17、系统管理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精密生产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和设计、制造、质量、销售等方面的有限集成技术;资源管理信息库;并行工程技术、信息交换和接口通讯技术。 18、重大工程成套装备制造技术 重点开发国民经济重大工程成套装备的总体设计、大型构件加工、系统优化、参数匹配、在线监控、故障诊断、综合管理及系统可靠性等关键技术。 19、环境保护工程装备相关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等成套设备和技术;电子辐射照氨法处理工艺;厌氧生物法处理模块化技术;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20、节能节材技术 研究开发风机、泵、电焊机等量大面广产品的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发电设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超临界技术、循环流化床和加压流化床技术、抽水蓄能技术;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高效、节能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和控制技术。 二、产业化技术 1、典型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技术 造型设计效果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小型机与工作站计算机辅助造型系统、工作站及超级微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系统软件。已在10多个企业应用,效果显著,在机床行业有重要推广价值。 2、加工中心加工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和计算软件 适用于机床整体静动态特性预测和结构的软件包,包括八个功能程序段及相应的接口程序。已用于6个单位,效益良好,适宜在机床行业推广。 3、树脂砂铸造成套技术 包括连续式和间歇式混砂机系列及树脂砂再生设备。对提高铸件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适用于质量要求高、批量大的铸铁件生产。 4、钢水净化技术 适合国情的钢水精炼及保证铸钢件内部纯净度的全套装备及工艺。已用于十几家企业,适用于核、火、水电及石油化工设备中的各种铸钢件生产。 5、典型精密锻造件生产线成套技术 根据企业提供的典型件和生产纲领,提供生产线交钥匙工程及单项技术、装备或软件。对节材、节约工时、节约投资、提高锻件精度有重要意义。已在4家企业使用。 6、先进模具选材、设计、制造成套技术 包括高性能模具材料及应用技术、模具的现代设计加工技术和模具的配套技术。已在4家企业使用。适用于汽车、摩托车、轻工、仪表等行业所需的各种模具制造。 7、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大型水轮机转轮及宽带极高速堆焊技术 包括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大型水轮机转轮的拼焊及耐气蚀堆焊和宽带极高速堆焊技术。在焊材及工艺方面有节约外汇的效果,已在3家企业示范,适用于加氢反应器、尿素合成塔、电钻锅炉等设备的内表面堆焊。 8、激光焊接及切割加工装备成套技术 包括激光器、激光焊接及切割成套技术。对提高焊接强度和质量有重要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适用于刀具、工具等各种材质的薄板焊接。 9、氮基气氛保护加热淬火与微机控制系统 包括CNC系列变压吸附制氮机组、TC-89系列微机控制系统、保护加热淬火工艺技术。有节约投资、提高质量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碳钢、低合金钢的热处理,轴承、齿轮等零部件淬火、渗碳生产等。 10、可控气氛真空热处理成套技术 包括密封箱式多用炉生产线和连续可控热处理生产线、真空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成套技术。经5个厂试点效益显著。用于汽车齿轮、轴承和标准件、高合金钢、不锈钢、低合金结构钢、轴承钢的渗碳及淬火等工艺处理。 11、先进刀具、工具系统 用于车床和数控镗床、铣床和加工中心。经企业试用,对提高工效、节汇创汇有重要价值。适用于机械加工企业。 12、自泳涂料涂装生产线成套技术 自泳涂料是由活性高分子乳液、活性添加剂及颜料组成的新型水性涂料,与现用的电泳涂装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稳定、节能、节材和省投资、涂层性能好等优点。可提供工艺设备设计、制造及调试交钥匙工程。用于汽车车身及家电部件的底漆涂装。 13、车间物流自动化、立体库及关键技术 车间物流自动化立体库的系统设计、成套设备、控制软件。适用于机械汽车大中型企业的物流管理,经多厂试用有节省占地和投资、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14、可编程序控制系统成套工程技术 包括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和编程控制及监视软件,适用于机械、汽车制造业的控制系统,经多厂试用有节约投资、缩短维修时间之优点,经济效益显著。 15、普及型和经济型机床数控成套系统 包括以工业PC机为基础的总线模块化、开放型体系结构和以步进电机驱动的经济型数控系统,适用于机床配套及现役机床改造。经多家工厂试用效果明显。 16、超声波涡流在线自动探伤设备 将超声波探伤和涡流探伤技术相结合,组成成套机组,可同时检测内部和外表缺陷及几何尺寸,可用于机械零部件、管棒及锅炉制造厂检测,试用效果好。 17、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CAPMS 该系统吸收国外MRP-Ⅱ之精华,按职能部门、业务分工数据处理方法、等分为18个模块,集产、供、销、存、人、财、物管理为一体,各模块既可独立运行,又可集成,还可作CAD/CAM/CAPP信息集成通讯接口。适用于多品种、大小批量及单件生产或混合制造。经企业试点,对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价值。 18、漆雾及废气净化成套技术及设备 包括成套技术与设备(3种净化装置),适用于机械设备喷漆,经厂家试用,涂漆雾效率高,符合劳动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机械工业行业技术分析论文 (一)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距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目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由于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2)一般环保机械60%以上的产品达到90年代初水平,5%~10%的产品达到当代国际水平。 (3)发展新产品品种,开发新产品200种以上。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建筑锅炉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锅炉的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包括多个子系统的施工,每一个子系统的施工质量都会影响到锅炉的施工质量。本文结合锅炉的安装,详细地介绍了锅炉施工技术要点,确保锅炉施工质量。 关键词:锅炉;施工;技术要点 0 引言 随着我国供暖事业的快速发展,锅炉的种类也日益增多,锅炉安装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锅炉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中仍有很多问题被忽视。如何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质量,如何确定可行、技术先进、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是值得施工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规模为4×300mW,1#、2#锅炉为B WB-1025/17.38-M 型,3#、4#锅炉为DG1025/18.2-Ⅱ15型,“W”火焰燃烧方式锅炉。采用双进双出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在锅炉尾部竖井下设置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每炉配两台双室三电场电除尘器。 2 锅炉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技术的选择直接关系对锅炉的安装质量。为此,本为以B WB-1025/17.38-M 型锅炉的安装为例,对锅炉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2.1钢结构安装方案 2.1.1本体钢结构安装方案 锅炉本体钢架包括柱、梁、水平支撑、垂直支撑、炉顶钢架、平台扶梯等几部分,总重为2964.3t,其中炉顶钢架重480t,平台扶梯重200t。共24根柱,沿炉深方向共5排,编号为:F-G-H-J-K,沿炉宽方向共5列,编号为:1-2-3-4-5,炉宽方向F、H、J、K排柱各有5 根,G 排柱有4 根。其中F、G、H、J 列柱分四层供货,每层顶部标高分别为14m、28.6m、46m、61.5m,K排柱分两层供货,每层顶部标高分别为18.6m、36.2m。柱段与相应梁组成一安装层,除柱与柱、柱与主梁及垂直支撑间在现场用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外,其余梁及水平支撑现场焊接连接,立柱与基础通过柱底板、地脚螺栓连接。根据钢架结构特点,地面不进行组合,采用单件吊装方式。由炉前塔吊、炉后塔吊和M250履带吊同时吊装。在每层柱、主梁、垂直支撑安装完毕,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将需要预先存放的设备和组件预先就位。小梁、水平支撑、平台扶梯紧接着钢架安装进度依次安装,以方便施工,保证安全。 2.1.2 顶板梁安装方案 炉顶钢架共6件顶板大梁。F、J大梁各两件,与立柱间用高强螺栓连接,G、H大梁各一件,为上、下叠梁,G大梁重75t,H大梁重102t。第四层钢架验收合格后,方能吊装顶板大梁。F、J大梁吊装就位后,及时用初拧扳手紧固连接螺栓。G、H大梁地面进行组装,组装位置在锅炉右侧,与锅炉纵向中心线平行,大梁左侧朝炉后。由两塔吊抬吊就位,炉后塔吊抬吊大梁左侧,炉前塔吊抬吊大梁右侧。大梁安装好后及时连接各次梁,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不影响受热面大件吊装的次梁、吊杆梁随着受热面吊装进度安装。 2.2受热面安装方案 2.2.1省煤器 省煤器由进口集箱、蛇形管排、吊挂管、出口集箱组成。省煤器考虑单片吊装,地面将蛇形管和下部的散管组合在一起。省煤器进、出口集箱在地面组合成整根。省煤器蛇形管排和一级过热器管排一递一交叉安装,用250t 履带吊将管排吊至炉顶左侧包墙过热器的开口位置,用布置在炉顶的10t电动葫芦接住管排,由电动葫芦吊至安装位置。上段省煤器吊挂管在水平烟道顶棚(后)和省煤器上集箱就位后散管单根安装。吊挂管一过区域和一级过热器小组合安装。 2.2.2汽包 汽包直径Φ2 145×185mm,长21 600mm,材质SA-299。汽包安装标高为54 570mm,距离F 排钢架4 025mm。汽包用4 根M85×4 的吊杆悬吊在顶板梁下。汽包吊装之前,汽包的检查放线、内部装置的拆除、临时脚手架搭设等工作要完成,并将汽包4根M85的U型吊架临时固定在汽包上。汽包安装用2套200t的十.十滑轮组通过2台16t的卷扬机牵引水平抬吊汽包吊耳就位。2 套200t滑轮组的中心间距为8 400mm。汽包就位后穿吊杆销子,找正后固定。 2.2.3水冷壁 水冷壁Φ60×6.5mm,材质20G,管子节距75mm。前水分上下5 段、两侧分4 段、后水分6 段、延伸管分2段供货。除后水的2 根上集箱外,其余水冷壁集箱制造厂均和管排对接焊好。四侧水冷壁采用地面小组合方式组合安装。水冷壁组件由两台DBQ3000tm 塔吊双车抬吊竖立后,用炉后塔吊单车将组件从炉顶G、H间开口进入安装位置(顶梁96#两根、97#一根先不安装)。水冷壁刚性梁出厂件吊装,在水冷壁管排吊装前临时悬吊于附近的钢梁上。左、右水从上到下吊装,上段吊装就位后穿上集箱吊耳销子,找正固定后,将下段吊装就位悬挂于上段之下。前、后水先吊中段,再吊冷灰斗,最后吊上段组件。拱部燃烧区水冷壁组件,悬挂于36 200mm 的桁架梁下。冷灰斗吊装前先将水冷壁下集箱支撑托架就位找正,并固定牢靠,冷灰斗吊入后,下集箱放在托架上,冷灰斗上部也临时悬挂于36 200mm 的桁架梁下。上段水冷壁吊装前先将燃烧器预先存放好。前墙水冷壁上段吊装就位后穿上集箱吊耳销子,找正固定后,依次找正中段、下段管排,对口焊接。后墙水冷壁上段吊装时,从炉顶开口位置穿入后旋转90度,先临时悬挂于95#顶梁下,待两件后水上段悬挂完后,安装96#(两根)、97#顶梁,并完善后水吊杆梁,然后再将后水上段正式就位。找正固定后,依次找正中段、下段管排,对口焊接。水冷壁管口对接完成并密封后,正式安装水冷壁刚性梁。 2.2.4包墙过热器 包墙过热器管Φ42×6mm(中隔墙上段为Φ51×7mm),材质25MnG,管子节距112.5mm。包墙集箱除前包、隔墙的上集箱外其余制造厂均和管排对接焊好。前包、隔墙上集箱各分两件供货。包墙过热器分10个组件,即左、右侧包墙,前、后包墙和隔墙各分左右两个组件,左、右延长墙。地面组合时,炉墙附件和吹灰器支架全部安装上。前后包墙过热器刚性梁出厂时在炉中心线处沿炉宽分为两段,侧包墙过热器上面三层刚性梁在前包墙处也分为两段,可以满足四侧包墙组合的需要。前包墙、左右包墙,后包墙须用三角架加固起吊,包墙由两台DBQ3000tm塔吊抬吊竖立后,脱掉桁架,组件由炉后塔吊从炉顶开口进入就位位置。其它的不用加固架,直接抬吊。左包墙从炉顶穿入后,先临时悬挂在103#顶梁下,留出后竖井受热面吊装通道,待省煤器管排、一级过热器、再热器水平管组吊装就位后,左侧包墙过热器再正式安装就位。吊装顺序:后包墙-左包墙-右包墙-隔墙-前包墙-左延伸墙-右延伸墙 3 结论 锅炉的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锅炉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中仍有很多问题被忽视。锅炉施工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大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抓好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定能交付满意工程。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德\日\中机床工业相关技术专利分布比较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德国、日本和中国典型机床工业技术专利申请的数字分布状况,总结了德国、日本机床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机床技术创新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机床工业;专利申请公开;技术创新;数控机床 机床工业是一个国家装备工业的核心,它的行业创新实力和技术水平会影响国家整体工业的发展速度。一个国家行业技术专利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确认和跟踪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发展轨迹,表现其行业技术创新的活跃性,反映一个国家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德、日、中三国的机床技术专利数据,比较三个国家行业技术创新发展情况,分析行业技术优势产生的内导因素,找出我国机床工业技术发展中的缺陷,对现阶段的中国机床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和机床工业的加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德国、日本、中国机床专利申请总量变化比较 分别在德国、日本、中国所建立的官方或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按照国际统一的专利分类方法IPC国际分类标准B23主分类项下,即:机床;未列入其它类的金属加工项下依年份检索发明专利数字,所得出机床技术集中出现的开端和总量统计值的变化发展趋势图如下: 60年代,德国机床工业就开始依靠着技术创新能力持续上升发展,起点要比日本早15年。然而,70年代末开始,德国在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却被日本迅速赶超。 70年代末, 日本善用引进技术、注重保留二次技术创新空间,抓住电脑数控技术引进机床控制的机遇,迅速提高了本国的机床数控技术水平,出现了大批新产品和新企业。日本数控机床产品利用功能优越、制作精良而价格便宜的中低档数控产品冲击市场,迅速占有世界市场份额。日本企业会针对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对产品进行相应的变化和更新。它们的技术创新围绕着市场需求转,是非常典型的应用型创新。 中国的机床工业技术发展在建国初期后的30年里几乎始终徘徊停留在传统老式的通用机床技术领域里。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数控机床发展大行其道,争先抢攻的时刻,我国的机床产业和与电子、微电子产业的技术结合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80年代直到90年代末开始,我国才开始有了数控机床技术的发端,但进步迟缓,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始终很低。这种状况持续到新世纪的开始才逐渐加速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曲线图表中的日本机床发明专利公开申请总量上远远超出德国和中国。由于各国发明专利授理的具体标准存在不同之处,单从数量的比较上却并不一定能够绝对说明一个国家的机床技术水平。所以,在此我们仅使用三个国家专利申请量的浮动变化曲线来比较不同国家间机床技术变化发生的显著转变阶段,并不将总数上的巨大差异做为不同国家间技术水平高低比较的重要技术指标。 二、三个国家专利申请人均产出率的比较 德、日两国机床技术发展最鼎盛时期的就业人员数量和申请专利成果总产出量所得出的人均产出量情况如下: 首先是德国,上世纪的70年到80年代是德国机床创新量顶盛时期,以1975年初到1980年初这5年为例,当时德国机床工业的平均从业人数大约为70,000人,这个阶段出现的各类机床相关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大约为10,015件,人均产出率约为0.143。 日本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到达了机床技术创新的顶峰,从1990年初到1995年初,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达到了约71,245.00件,那个时期日本机床从业人员数量大约为3.8万人,人均创新产出率约为1.875。当然,并不能因为极高的人均创新产出率就说明日本机床技术水平大大超出其他国家,这也需要加入专利审查标准和最终授权率等决定专利质量的因素来综合考察,这一点在下文中会专门提及。 目前,我国的机床行业从业人数约是250,000人,就业数量为德国的3.6倍,日本的6.6倍。2004年初至2009年初从专利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各类相关机床类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为18,232件,人均发明产出率约为0.073。从比较数字看,我国现阶段人均发明产出率为德国机床工业发展顶峰时期的51%,为日本的3.9%,如此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技术创新力薄弱的问题。 三、机床技术专利申请来源分布比较 从总数上看,2006年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就已位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其中近半数发明申请却来自国外,尤其是我国产业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明显偏少。 具体到金属切削机床类技术,以2004年为例, 日本特许厅数据库中公布的B23类项下金切机床类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5,936件,根据多组数据的抽样统计,每100件发明专利申请中,非本国公民申请者的件数平均约为6到lo件。也就是说非本国居民的发明申请数量仅为约6%~10%;而同时期的国共有发明专利申请727件,其中,境外申请者的比例高达57%,单单日本一个国家就占有246件,德国占有78件,属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总共只有约310件。 再来总体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金切机床类公开的专利情况。截至2010年8月1日,国家专利局数据库中被公开的金切机床B23分类项下发明专利共计19,558项。其中,公开的发明专利为境外申请者的数量约为7,900件,平均占总量的40%左右。 四、专利申请质量的比较 由于在各个国家不尽相同的专利审查制度体系下作比较,所以不能够单用申请总量上的差别来衡量一个国家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更需要综合专利申请质量指数。专利申请的质量可以主要从两方面来衡量,一是专利申请的有效发明数量,二是专利申请的种类结构。 首先是有效发明数量。发明专利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用申请的授权率,即有效发明数量来评估。 具体到机床类技术专利,首先看日本,由于日本的专利申请门槛较低,往往一个很小的技术改动,企业就会主张专利申请。与申请量相比, 日本的专利授权量上可能会大打折扣。根据多组随机抽样的统计数据, 日本机床类技术的有效发明授权率约平均为33%,也就是说每100项发明专利申请最后有将近2/3是被撤销或不能获得授权。因为日本专利数据库中授理的非本国居民机床技术方面的申请比率并不高,只有6%~10%,所以,可以说日本本国可以占有90%~94%的有效发明专利。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的质量有一定差距。截至到2011年3月底,在专利数据库中B23类机床技术总共可以检索到28,733项发明专利申请,被授权的发明专利为11,641件,平均授权率约为40.5%。单从总的机床技术发明专利授权率上看,我国的数字要比日本 高,但是联系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授理的大量来自于非本国居民的发明申请成份,就会大大削弱我国本国所拥有的有效发明。例如,日本在我国的4,568项发明申请中就有2,436项是有效专利,授权率为53.3%;德国在我国的1,672项发明申请中获得了737项授权,授权率44%;美国的2,315项中有1,007件有效;台湾地区的755项发明申请中有304项有效;瑞典的550项申请中345件有效等等,这样将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效发明专利扣减出去,来自中国本土的有效发明就非常有限了。 然后,我们再来比较不同国家专利申请的种类结构。技术专利有两个主要类型:发明和实用新型。其中发明的技术含量高,其比率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水平。而根据我国机床技术专利组成结构的对比情况,实用新型申请偏多,发明偏少,说明我国的创新活动强度较低。 具体到机床产业,我国这种结构上的欠缺则也非常明显,利用关键词检索的办法比较一下机床技术方面日本和中国数据库中的专利构成情况。 截至2010年9月12日,使用关键词“车床(卜一又)”在日本专利特许厅数据库中检索得出的结果是特许(发明)共23,607件,实用新案(实用新型)共1,071件,比率为22:1;同样是使用关键词“车床”在中国国家专利局数据库中检索得出的结果是发明共849件,实用新型共2,275件,比率为0.37:1。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中来自于国外的机床技术申请有95%上均为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申请比例通常很小。中国国内实用新型的申请量一直显著高于国外,而且差距逐年拉大,这说明了中国本土的创新成果质量不高,对核心技术没有突破。截至2010年8月1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所显示的金切类机床B23项下数据,除去授权给境外发明者的比率部分(约40%左右),可以得出发明专利授权给中国所有者的件数约为11,658件;实用新型约为25,203件(除去8.4%的境外所有者)。发明专利的比例为31.6%,也就是说国人申请100件关于机床方面技术类的专利,约有3l件为发明,69件为实用新型。 五、数控机床技术领域的外国企业在中国专利申请状况 在中国境内的金切机床技术发明申请数量上,日本公司排名第一。日本三菱、日立、东芝等几个公司是申请大户。以三菱和日立公司为例,截至20lo年8月1日,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880项日本发明专利申请中,三菱集团公司拥有328项,日立公司拥有213项。德国的1,701项发明专利申请中,博世集团拥有133项,西门子集团公司49项。其它的从几十项到几项不等分布在各个中小企业手中。 由此可知,德国、日本企业除了拥有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外,其对专利申请的认知态度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他们十分重视把研制出来的技术申请和注册专利,使用专利保护制度作为保护海外市场的盾牌。 以上这些专利统计数字的差距说明了我国机床产业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欠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供给严重不足。而德国和日本则是另一番不同的局面。德国在60年代时,准确抓住了机床产品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转变契机,利用本国基础不错的电子工业,快速进入了采用集成电路的机床数字程控时代。从集成电路控制到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直到今天的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德国数控机床产品一直保持技术革新领域的优先地位。日本机床工业的发展只经历了约十年的技术模仿和改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抓住了机床数控技术发展的契机,全力投入和促进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机床技术开发领域同德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六、差异要点分析及可供选择的对策 上述对日本、德国和中国三个国家机床行业相关技术专利总量、质量、结构等各方面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机床技术创新指标数据与德国和日本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总结德、日两个国家机床技术创新成功发展的以下要点,值得中国参考借鉴: (一)强大的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 德、日这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机床工业技术的发展成功,政府的策划、引导和扶持作用功不可没。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日渐融合,任何领域的研发工作都与这些技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这使传统机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呈现出多标准、多维度、多方向的发展态势。所以,在把握突破方向时,不能依靠各个企业单打独斗,需要一个国家政府扮演总指挥的角色,集中各方面力量对整个世界市场系统分析,审时度势。各企业、研究性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配合政府指令,大量投入、集中研究、预测最佳的发展可能、综合分析潜在的市场需求,制定周密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引导生产企业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技术方面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做技术攻坚,争取用本国自主创新的机床产品引领趋势、主导市场。 关于这个方面, 日本政府是成效卓著的榜样,系列资助补贴政策、适度的经济干预、适时的企业发展策略指导等都是日本机床工业成功腾飞的最有效的助推剂。日本政府在引领本国机床工业发展中真正做到了脉络清楚、层次明晰、阶段目标把握准确,顺利的将本国的机床企业推到了世界产业的领衔位置。像日本政府一样,往往抓对了方向,再集中所有力量攻坚,才能实现某项技术的突破式创新发展。 德国政府则一直特别重视机床工业的发展,讲求“实际”与“实效”,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并重,订立机床精度标准,更新产品结构,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开始高度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了引导和支持机床产业发展的力度。例如,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加速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发改委的《数控机床发展专项规划》。然而,在这些粗线条的意见和规划下,如何进行具体的布置和实施,具体的检验标准又是什么,仍然需要思考和探索。 (二)注重创新技术力量的培养,为实现突破性创新储备人才 日本、德国两个国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相当多的可借鉴经验。从高校教育来讲,为了给制造业培养充足的人才, 日本从60年代就开始扩招收理工科学生数量,注重技能训练,培养实用型人才。而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好的企学研合作典范之一,也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企学研互相合作方面,德国最优秀的方面就是产业界所要的研究课题与大学等所致力的课题联系紧密,使得院校中的科研力量在大学教育中就能够充分的与实际产业开发需要相适配。 从企业人员培训方面讲,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通过内部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职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学习先进的技术、生产产品的用途及国内外发展情况,有些让老职工传帮带,介绍经验。 德国机床企业则一直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将提高人员素质,特别是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放在首位。在企业中,新工人必须经严格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坚持师徒相传,使老员工的丰富经验得到充分发挥。 反观我国的情况,整个机床行业缺乏专家型人才、企业缺少技术纯熟的技师和工人,更加稀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师。传统的机械行业积累人才的速度非常慢,一个机床技术工程师需要工作多年以后才能去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设计,而如果要培养出在整体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做改进创新的能力,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我们的企业往往认为自己不是培训机构,不愿意在人员培训上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这样就企业培训不投入、人员知识技能转换不衔接,根本无法保证人才产出的质和量。 (三)企业是机床行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其创新投入比重非常高,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量 一个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是企业,企业是行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企业只有站在市场需求的最前沿,面对最实际的问题,有最现场的感受。同时,企业创新也在最大限度上缩短了技术成果转化的通道。 无论是以中、小机床企业为主流的德国机床业,还是拥有众多巨型集团公司的日本,其共同点就是:企业是这些国家最主要的创新成果产出来源。在德国,企学研工作系统结合,企业为技术研发提供大量资金,德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有超过1/5的机床科研经费比例直接来自于企业委托,研究目标非常务实;在日本,几乎所有大一些的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开发研究机构,主要负责开发研究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企业研究机构在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大学、国立和民营的研究机构,企业所拥有的研究人员数量比例占到总研究人员数量的一半以上。日本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比重相当高,同时,为了促进企业的创新,充分挖掘技术人员的创新才能,企业不遗余力的想出各种激励和保障措施。 在中国却存在着机床企业技术创新角色的集体缺失状况。我们国家的情况是机床企业大而不强,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科研的情况。企业技改部门或机构没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不能胜任有实质意义的研究开发工作,大多数的创新成果只及毛皮。多数企业对职务发明的激励力度不大,在创新环境和文化建设上,缺乏“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鉴于现阶段,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漫长的人才技术力量的积累,所以,要做真正有质量的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先借鉴德国的“企学研”合作模式,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大力推行科研单位创新成果资源和企业生产转化互补共享,推动机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除此之外,企业和研究单位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模式,也为这一行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四)拥有素质过硬的机床功能部件生产企业,成熟的机床配套产业集群 机床的配套功能部件产业特征是小商品、大市场,数控机床许多高技术含量的部分,都凝结在配套产品中,一个国家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自配率决定着主机的技术水平。德国和日本的共同点就是都十分重视机床基础元部件产业的发展,企业专业化程度高,质量把关严格。在德国和日本,我们可以轻易列举出很多家全球著名的企业,它们从事制造与机床主机配套的基础零部件、刀具、数控系统等名牌产品,例如,德国FAG、INA的轴承;Heidenhain公司的光栅尺;Zeiss集团的光学仪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数控系统更是全世界机床数控系统的主角。同样, 日本也拥有大批这样的著名企业,NTN公司的轴承;日本精工(NSK)的轴承和滚珠丝杠;日研工作所、大昭和精机的刀具;同西门子数控系统齐名的日本法那科数控系统等等。 在日本政府的引导下,其众多机床零部件企业形成配套产业集群,众家企业之间相互促进和带动,形成了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合力。日本机床功能部件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奈良附近。而日本机床产值前20名的企业集中坐落在东京和名古屋附近,机床企业周围已经形成整了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产业群,围绕在机床生产企业的周围,这种分工合作关系提高了日本数控机床行业的效率。一般来讲,机床制造商用于采购本国精密零部件的成本占机床总制造成本的10%~20%左右。这一点也在德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德国的机床配件企业规模不大,但专业化程度极高,分工明确、互相配套、各施所专、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最高水准的保证。从地理分布来看,德国的机床行业,西南部的巴登一符腾堡州拥有通快等行业巨头,占全国产值超过50%;首府斯图加特及周边地区共有110多家机床企业。 目前,中国企业的各类机床关键功能部件供应却严重依赖于国外配套。国产部件专业生产效率低、品种少、质量不稳定,仅能满足中低档数控机床的配套需要。中档以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自配率不到20%,其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导致整机产品的造价居高不下,我国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毫无价格竞争优势。 发展我国机床功能部件生产配套能力,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促进机床功能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批量生产,控制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然后是解决我国机床零部件企业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的问题。需要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集中规划引导产业链配套生产区域,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配套生产的合力,结成产业集群,针对解决我国在机床工业的零部件产品制造上各个企业孤军作战,缺乏合作,都倾向追求生产制造的“大而全”、“小而全”,与专业化、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有较大距离的问题。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摘 要:作为火灾危险性极高的化工、冶金等大型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必要的消防安全设施。工业厂区建设规模逐渐巨大化,使得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数量众多。而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网络上的重要节点,网络节点数量越多,组网越复杂,系统通讯网络中各类信号的传输效率及安全性越无法得到保障。探索优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形式、分级管理办法、通讯接口类型等方面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技术应用的新课题。 关键词: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控制器联网;技术应用 近年来,国家新建的工业厂区建设规模逐渐巨大化,大型工业厂区建设规模厂区占地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更有甚者超出百万平米。工业厂区上下游工艺生产链的集中化建设、配套生产厂房或生产装置群建设、高效集中规模化产能输出、生产-仓储-物流一体化建设概念,都使得化工、冶金等现代化大型工业厂区实际使用的占地面积巨大。本文将结合典型的国内特大煤化工厂区实例,分析论述大型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技术应用,并提出优化建议。 1 大型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概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探测火灾早期特征、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为人员疏散、防止火灾蔓延和启动自动灭火设备提供控制和指示的消防系统。根据现行国家消防标准规范,工业厂区因其占地面积大、生产厂房或生产装置群分散、需O置自动灭火设备等特点,一般需要设置多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集中报警系统,当厂区内有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按照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进行规划。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都需要由多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通过总线通讯联网组成。目前,国内外不同品牌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在联网形式、分级管理办法、通讯接口类型、与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信号传输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品牌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做法优劣,直接影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身探测火灾早期特征、发出火灾报警信号、联动启动自动灭火设备等工作完成效率。这就对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多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综合联网技术应用提出更高要求。 2 典型的国内特大煤化工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实例 2.1 煤化工厂区概况 该煤化工厂区用地呈四边形,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宽约1600米,占地面积超过220万平方米。厂区根据工艺流程及总图布置的原则和要求,将全厂按功能划分为以下五大区域:工艺生产装置区、辅助生产设施区、公用工程区、储运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其中工艺生产装置区由10个主生产装置群构成,厂区内另设有生产指挥控制中心、自备电厂(含输煤栈桥)、净/污水厂、综合储罐区、大型聚烯烃自动化包装库房等。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含一栋地上9层、地下1层的一类高层办公楼,三栋5层的员工倒班宿舍和一栋3层的员工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 2.2 煤化工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类型及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数量 该煤化工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2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控制中心类型的报警系统。全厂2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分散设置在工艺生产装置区(7台)、生产指挥控制中心(1台)、自备电厂(6台)、一处净水厂(1台)、一处污水处理厂(1台)、两处循环水站(2台)、化验站(1台)、综合储罐区(1台)、大型聚烯烃自动化包装库房(2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6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采用RS-485通讯方式,按照环形布线形式连接通讯,形成环形总线通讯网络。 造成厂区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众多的原因主要有: (1)部分工艺生产主装置区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超过3200点。甚至部分生产区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已经上万,如自备电厂火灾报警控制器地址编码总数达到12600余点。使得单台火灾报警控制器设计容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增设控制器数量实现容量扩大。 (2)厂区占地面积过大,造成单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最末端设备总线通讯距离达到产品理论上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总线一般采用RS485通讯方式,按照布线形式可以分为环形和树形两种。环形信号总线的通讯距离一般可以达到2000m,不过需要将环形总线首尾都需要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而该煤化工厂区装置群众多、火灾探测点和联动控制点分散交错,信号总线从厂区任何单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引出,都无法在2000m内完成环形链。 (3)业主方内部管理制度的制约。该煤化工厂工艺生产装置区、辅助生产设施区、公用工程区、储运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都有各自的属地管理责任单位。为了能清晰划分将来工厂运营生产期间各个属地管理责任单位的消防责任,工厂业主方要求根据不同的责任主体划分厂区邻近装置群或建(构)筑物的火灾报警区域。 2.3 煤化工厂区试生产期间火灾报警控制器组网及分级管理要求 根据该煤化工厂区众多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特点,结合现行国家规范,该厂提出了“集中报警、分区域控制消防设备”的火灾报警控制器管理要求。将生产指挥控制中心、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内消防气防站和生产调度值班室的3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作为全厂集中报警控制器及各自责任区域控制器,其他25台分散在厂区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作为各自责任区域报警及控制的控制器。同时为保障应急状态下,火警及联动控制信号能准确无误的传输,在2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环形连接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各火灾报警控制器间联网线路“一天一地”(即共两条联网线路,平常以地下敷设的传输线路为主,同时在地上敷设一条备用线路)冗余方式敷设。火灾报警控制器组网及分级管理要求示意图如图1所示。 火灾报警控制器分级管理说明: (1)生产指挥中心、生产调度值班室、消防气防站设置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为一级报警网络:可显示并接收全厂区2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报送的火灾报警信息和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一级报警网络中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可远程控制消防水泵(注:全厂区采用稳高压消防水系统,在净水厂区设立唯一消防水泵房)。 (2)各自责任区域报警及控制的控制器为二级报警网络:能够实现管辖范围内实时火灾的报警功能,监视管辖范围内的火情,自动喷水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排烟、防火卷帘等自动消防设备由区域报警控制器实现手动/自动启停。 2.4 煤化工厂区试生产期间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使用情况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用于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设备的管理与控制,以及设备的图形化显示,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功能完备的图形化消防中心监控系统。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通过RS-232/RS-485方式进行通讯联网,接收、发送、显示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的异常信息及火灾报警控制器信息,从而实现火灾报警系统的远程监控。 因该煤化工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十分庞大,全厂共2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同时在线工作,且根据火灾报警控制器组网特点和分级管理要求,该厂区共设置了3套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分别设置于生产指挥中心、聚丙烯装置和聚乙烯装置的联合控制室、自备电厂集中控制室,该三处地点辐射的范围较均衡的把矩形厂区划分为三大片。3套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环形网络通讯,每套装置均能监控全厂区信息。 3 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技术应用优化建h 3.1 工业厂区生产装置群合理化布局 工业厂区生产装置群合理化布局,将极大的缩小厂区占地面积,减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点位数量,使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更精简高效。 目前,国家未正式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该煤化工厂区项目前期设计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进行规划总体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厂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生产特点、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交通等条件,按功能分区布置。根据总平面布置的总体原则,占地面积最小化能缩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总线通讯距离,减少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 煤化工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探测、报警点位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封闭厂房、各类控制室、变电站、机柜间、输配煤栈桥和转运站、卸储配煤筒仓、危险性大规模大的储罐区、特殊专利商设备、大型仓库、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内的人员密集场所等。而很多室外塔器、室外钢结构框架和管廊、室外设备群、火炬、水塔、污废水池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的探测、报警点位很少或没有设置要求。在不影响工艺生产的前提下,调整有设置探测、报警点位的场所尽量集中相邻,其他无探测、报警点位的区域在外侧排布。针对设置探测、报警点位较多的原料煤和燃料煤的输配段、储运设施的可燃液体储罐和液化烃和液氨地上压力储罐、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内的人员密集场所,在满足规范中防火间距的要求前提下,尽量避免长条形排布,以达到占地面积相对集中的目的。 3.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报警点位的设置优化 通过优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报警点位的设置,能有效减少区域性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总线点位数量,进一步优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网络上的控制器节点数量。 煤化工厂区部分区域可根据火灾危险性,采用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电视监视系统(CCTV)等已有设施替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烟、温探测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中,第8.12.1条的条文说明提出:“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危险场所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可及时发现和通报初期火灾,防止火灾蔓延和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电话报警,以及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电视监视系统(CCTV)等均属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防范和消防监测的手段和设施,在系统设置、功能配置、联动控制等方面应有机结合,综合考虑,以增强安全防范和消防监测的效果。”该规范条文明确了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电话报警,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电视监视系统(CCTV)等均可用作于消防监测的手段和设施。同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的警报装置,可由生产区的扩音对讲系统兼作为警报装置。当重要的火灾危险场所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时,扩音对讲系统增设能切换至消防应急广播状态的功能即可。 3.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形式及通讯方式的优化 目前,常规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总线一般采用RS485通讯方式,按照布线形式可以分为环形和树形两种。树形的信号总线通讯距离一般可以达到1500m,如果在线路中间增加中继模块可以将信号通讯距离延长至3000m。环形的信号总线通讯距离一般可以达到2000m,不过需要注意环形总线首尾都需要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即起点也是终点,所以其实际的通讯距离是树形总线的一半左右。因煤化工厂区属于高危厂区,环形的系统通讯,一方面是考虑到了火警信息的安全通讯,物理线路上总线的点位做到了双线路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但是如果总线通讯接口的更新,也能做到物理单线路的最大化安全性,对加长单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总线通讯距离的意义就非常大了。这里推荐选用CAN接口通讯提高数据通讯实时性、可靠性。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较之RS-485而言,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以下两个方面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CAN控制器工作于多主方式,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且CAN协议废除了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讯数据进行编码,这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些特点使得CAN总线构成的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讯实时性强,并且容易构成冗余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灵活性。而利用RS-485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通讯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 (2)CAN总线通过CAN控制器接口芯片两个输出端CANH和CANL与物理总线相连,而CANH端的状态只能是高电平或悬浮状态,CANL端只能是低电平或悬浮状态。这就保证不会出现象在RS-485网络中,当系统有错误,出现多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时,导致总线呈现短路,从而损坏某些节点的现象。而且CAN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总线上其他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不会出现因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使得总线处于“死锁”状态。 火灾报警控制器如果能够采用CAN接口进行总线通讯,并选用树形布线形式,辅以信号增强的中继模块,将最大化保证通讯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同时加长火灾报警控制器总线线路的通讯距离,以精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网络中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也可免去各火灾报警控制器间联网线路“一天一地”的冗余布线形式,节省工厂投资。 3.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级管理及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设置优化 根据现行国家规范要求,煤化工厂区生产区、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全厂性重要设施和区域性重要设施等火灾危险性场所应设置区域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两套及两套以上的区域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宜通过网络集成为全厂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全厂性消防控制中心可设置在中央控制室(生产指挥中心),同时在生产调度中心、企业专职消防特勤站通讯接警室设立辅助消防监控中心,作为全厂消防监管一级网络。同时,仅要求全厂性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灾报警控制器能联动控制或者远程启动全厂消防供水设施(化工厂区一般采用稳高压消防水系统,消防水池与生产生活用水池并设一处,消防供水设施也只有一处),以做到应急工况下第一时间提供足量足压的消防水。生产调度中心、企业专职消防特勤站设置在行政办公区,距离生产区的消防泵房距离较远,如果要求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消防泵控制箱(柜),无疑将加大工厂建设期的线路施工费用,并增加运营期的线路维护成本。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可只设置在全厂性消防控制中心(中央控制室)、辅助消防监控中心(生产调度中心、企业专职消防特勤站通讯接警室),用于显示全厂区所有火灾报警控制器传输的火警、监管或联动反馈等信号。该三处监控中心,可培训专职或兼职消防监控/操作人员,24h值守。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之间也可选用CAN接口通讯提高数据通讯实时性、可靠性。 4 结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大型工业厂区必要的消防安全设施,其综合联网技术应用应更注重网络上各类信号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通过优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形式、分级管理办法、通讯接口类型等方面的应用,可有效简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的复杂性,使系统通讯网络中各类信号的传输效率及安全性得到保障。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PLC控制技术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逻辑编程的基础上实现内部信息存储,PLC技术主要应用于计数、定时、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和算数操作等。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运用较多,其中控制功能包括通信、运算、控制、诊断、编程、处理等。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于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运用做出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PLC控制技术;运用 引言 伴随现代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技术要求的发展也迅速提高,这同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中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方面进步的幅度尤其迅速和巨大,而PLC控制系统就是这样产生的。PLC系统的设计相比老电路系统的较为简单,而其可靠性与抗干扰方面却有显著的提高,PLC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伴随着我国科技技术发展而普遍得以应用,这样对工业自动化的控制的范围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本文针对PLC的构成与PLC的应用功能 进行简短的陈述,并且针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和PLC技术在应用当中的一些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1 PLC的构成和功能 1.1 PLC的构成 PLC主要是由电源、接口电路、CPU、存储器和I/O电路组成的,电源包括系统以及备用和掉电保护;接口电路的作用则是将PLC和现场及外围的设备连接起来;CPU能进行逻辑和数学运算,目的是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系统的用户程序、逻辑变量与健康等信息则全部被存放在存储器当中,I/O电路主要是个例输入信号和转化电平,在后者中则是转化电平并放大PLC的输出结果。 1.2 PLC的功能 PLC是为当前的工业自动化的应用专门设计的,与一般计算机的功能不太一样,它包括过程控制、位置控制、程序控制、管理和综合物网络技术、生产监控等技术。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PLC的更新换代周期逐渐缩短,功能却不断增强,现代PLC特别是小型PLC一般具有一下功能:32位高速计数器、高速输出功能与脉冲捕获功能,还有温度调节、温度传感器等模块。 2 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简单的了解PLC控制技术的相关概念,而为了能够更好完成本文研究,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经验对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论述,这一应用将主要围绕顺序控制、开关量控制、电动机调速变频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及模拟量控制五个方面展开,希望这一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2.1 顺序控制 在工业自动化PLC控制技术的应用中,顺序控制是这一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这一顺序控制指的是PLC控制技术应用而实现的全部生产过程的协调控制。对于实现顺序控制的PLC控制技术应用来说,这一应用需要得到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支持,而对于应用PLC控制技术的系统来说,其本身由主站层、远程层、现场传感器等部件构成,而通过这些部件组成的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就能够支持电气设备的远程顺序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效率最大化。 2.2 开关量控制 除了顺序控制外,开关量控制同样属于工业自动化中PLC控制技术的典型应用,而这种应用{借着自身的广泛性取代了继电器控制系统,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工业领域得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的原因所在,而在烟草机械、印刷机械、电梯控制、汽车零部件加工等领域等不乏开关量控制这一PLC控制技术的应用身影,由此可见这一应用对于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3 电动机调速变频控制 对于我国当下的工业领域来说,电动机调速变频控制同样属于PLC控制技术的典型应用,而这一应用就使得电动机调速与运转得到了较高质量的控制,这对于我国应用电动机的各类行业都带去了较好的支持。 2.4 系统集中控制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自动化控制外,PLC控制技术还能够在系统自身的集中控制中实现较好应用,系统显示控制与故障检测控制等都属于这一应用的具体表现。例如对于机床设备来说,想要对其进行集中控制就需要借助逻辑错误检测和时限故障检测,这样才能够较好完成机床设备的集中控制,并在出现故障时进行相关故障的报警。 2.5 模拟量控制 除了上述几方面的应用外,模拟量控制同样属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PLC控制技术应用,这一应用能够实现功能模块的组合,这就使得完善的控制系统在形成和能够进行高质量且灵活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模拟量控制的PLC控制技术应用中,PLC控制技术能够实现较好的工业热处理,这对于相关生产的更好展开具备着较为积极的意义。 3 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上文内容中我们了解了工业自动化领域中PLC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而为了保证PLC控制技术能够更好服务于我国工业,这一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也必须引起我们重视,温度、湿度、震动三方面的控制就是这一注意事项的具体表现。在温度的控制中,这一注意事项要求PLC周边的温度维持在0℃导55℃,这样才能够保证PLC控制技术功能的较好发挥,而在湿度与震动这两方面的注意事项中,我们需要保证PLC元件工作环境湿度在85%之下,而震动环境则应维持在10赫兹到55赫兹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保证PLC控制技术较好服务于工业自动化。除了温度、湿度、震动三方面控制事项外,PLC的控制设计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注意事项之一,而评估控制任务、PLC的选型、控制流程设计、程序设计、程序检查、程序调试、模拟运行、联机统调、程序备用、交付使用是这一PLC控制设计的基本流程,而按这一流程完成具体IDEPLC控制设计就是我们必须谨记的注意事项。 4 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1)基于大容量和高速度的运算升级。在将来PLC需要更大的容量与更快的速度,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逐步升级PLC的运算能力。当前,信息产业的发展快速,微型高速装置在设备容量加大的同时,价格却普遍下降。因此,存储设备中可以广泛的运用PLC控制系统。根据现状来看,在将来有关人员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实现PLC控制系统的升级。 (2)编程语言的多样化与高级化方向发展。PLC的编程语言会变得越来越多样与高级。当前,小型和中型的PLC主要是适用梯形图作为编程语言,随着有关研究人员不断开发高级的PLC编程语言,如C语言与BASIC,PLC编程语言的发展趋势也在朝着高级化与多样化。 结语 PLC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也显现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的研究中,PLC使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大,功能和设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多,可靠性也将继续改善,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与发展展望 摘 要: 随着IT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系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和变革。文章分析了当前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和现状,对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PLC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当今微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高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这也是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之一。工业自动化是工业技术改造和进步的主要手段,它综合应用系统科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理论,形成相应的自动化软硬件及系统,实施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与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确保安全的目的。 1.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1.1 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与应用方面,与自动控制、运筹学、系统论、信息论等学科的结合,已形成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产生了许多类型的智能控制系统,如多级递阶智能控制、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基于模糊逻辑的智能――模糊控制、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神经控制、基于规则的仿人控制、基于模式识别的智能控制、多模变结构智能控制、学习控制与自学习控制、基于混沌理论的智能――混沌控制等类型。与其它行业一样,智能控制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在钢铁工业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在各个生产工序中,用于设定与控制、生产计划的安排与调整,以及设备诊断、监测、学习等方面。智能控制能在钢铁工业中得到较多应用,是与它的特点分不开的,它适合于那些含有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或不确定性以及不存在已知算法的非数字过程,并以知识进行推理,以启发引导求解过程;也可以对具有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模型表示的过程进行混合控制。智能控制的发展,将会使工业自动化的过程控制有更大进展。 1.2 以PLC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PLC作为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电子系统,实现了单机、车间、工厂的自动化控制。它表现出了诸多的优点,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维修方便等特点,由于PLC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且编程简单、灵活,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它的控制功能将会演变成更加复杂的过程控制和连续控制,这也为将来成为未来的支柱性技术产业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1.2.1 模拟量控制 根据控制ο筇卣鳎PLC通过组合功能模块组装能成功地控制系统,来灵活实现系统控制。PLC有主机模块、I/O模块、高速计数模块、位置控制模块、模拟量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等。PLC的模拟量控制能大大地提高过程控制系统的精度,它可以对热处理的升温、降温、保温等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给热处理过程的控制设计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是以往的仪表控制系统很难实现的。 1.2.2 开关量控制 作为继电器控制的替代品,PLC的自动开关量控制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它用中间继电器控制系统动作,根据顺序控制器的公式进行设计,画出顺序控制器控制部分梯形图,并根据模拟仿真进行检查,保证设计的规范化。 1.2.3 位置控制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位置控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工业生产中,机床刀具串刀补偿控制、主轴精确分度控制、搬运定位控制都是位置控制的方式。PLC可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给步进电机绕组发出脉冲,能精确地确定步进电机位移,来达到位置控制的目的。 1.2.4 系统集中控制 PLC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而且也适用于系统本身的控制,如控制系统故障检测和显示等。控制系统的原理是根据时限故障检测和逻辑错误检测的原则进行系统监控。由于机床设备在工作循环中的各工步运动在执行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检测工步动作时可启动定时器,并将定时器的输出信号作为自动停机信号或启动报警信号。 1.3 三电一体化和嵌入式系统 任何工业自动化系统都是由检测仪表或传感器(电测),自动控制装置(电控)和以电力传动为主的执行机构(电力传动)构成的三电一体化系统。没有符合检测精度要求的电测仪表或传感器和满足动静态技术指标要求的电力传动执行机构,自动化控制装置是不能发挥作用或难以达到要求的控制精度。虽然三电系统的各种装置是由各个厂家的产品集成,但是只有全面地掌握三电综合技术才能承担和完成自动化工程项目,特别是大中型工业自动化工程项目。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有机结合的产物和产品升级,实现控制系统更高一级高精度、高性能、高可靠、高适应性,多功能、低消耗等功能成为现场总线技术发展最新趋势。而促进系统组态傻瓜化是现场总线在应用上又一新发展趋势。针对总线传输速度而言,应继续发展和完善低速现场总线技术,同时注重高速现场总线技术的研发。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为实现企业综合自动化而提出,相应的ERP/MES/PCS三层结构体系是当今世界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另一发展趋势。 2.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展望 随着IT和控制技术的融合的不断深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自动控制的三大构成系统也将有新的突破。 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在基于PLC自动化的早期,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最近几年,微型PLC已经出现,价格只有几十到几百欧元不等。随着软PLC(Soft 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当前,过程控制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Ethernet技术的扩展,PLC也不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PLC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可以相信,PLC将继续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转移,尤其是基于工业PC的控制系统。 DCS将向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控制扩展,将过程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构成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CJPS)。CIPS除了要完成传统DCS过程控制的功能外,还要实现运行支持和决策支持的功能,包括质量控制、过程管理、在线优化、经营管理、决策分析等。网络是当今工厂自动化的核心,是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基础,而工厂自动化的每一层都有适用于自己的网络。计算机集成技术和现场总线的发展,将对DCS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目前DCS的结构将受到上下肢解,上层工作站将与CIPS紧密结合,DCS将演变成CIPS的低层部分;在现场级,现场总线的应用将使传统的DCS输人输出结构彻底改变。现场总线将对自控领域带来深刻影响,工业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以统一的现场总线为纽带构成,现场控制系统(FCS)代称将是新世纪的开放控制系统。 工业计算机,从软交换机到即插即用的通信服务器,将成为一个与信息网络融为一体、以人为中心的随时随地地服务平台。各种各样的工业计算机技术将无处不在,它们将通过多样化网络通信方式,无缝地集成在一个信息网络里,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丰富多彩的服务,而又不为人所察觉。新的工业计算机体系结构有更强的交互和互操作性,同时也是多种信息系统的融合平台。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优化了数字技术,使其不断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利于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提高整体运营效益。因此,本文多层次客观分析了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应用途径。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 数字技术 创新 应用 分析 一、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数字技术日渐成熟,不断被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体现在不同方面。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利于简化工业操作环节,最大化提高“人力、财力、物力”利用率,避免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动态控制各方面运营成本。数字技术的应用利于简化工业生产人员操作流程,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只需要借助计算机控制程序以及相关按钮便能进行一系列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质量。同时,和传统技术相比,数字技术更具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其具有的缺陷,光纤网络、互感器不断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利于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确保工业各生产环节有序进行。此外,在数字技术作用,可以智能化控制工业各生产环节,自动化检查与修复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出现的故障,最大化降低故障发生率。在实际工作中,工业生产人员可以在同一时间下达不止一项生产操作步骤,不需要多次使用电气设备,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利于提高生产整体效益,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相应地,下面便是数字技术作用下,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主要应用于科学的计算、信息的管理、^程的控制、计算机的辅助系统、人工的智能、网络于通信等方面。而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其主要应用计算机应用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而数字技术的辅助系统包括计算机的辅助检测、计算机的辅助管理、计算机的辅助制造、计算机的集成制造、计算机的辅助维护等等系统。其中计算机的辅助测试是利用了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来测试工作。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是将计算机的技术和原来应用技术相互而融合、相互而渗透形成了新兴测试的技术,其具有定量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特点,由于计算机的辅助测试系统具有各方面优点,所以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其得到很广泛地应用。 二、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途径 1、优化操作系统 在创新应用数字技术过程中,企业要意识到优化程序化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这是最大化提高工业生产效益的关键点。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企业要全方位准确把握工业电气自动化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优化完善电气自动化操作系统,注重其更新升级,要根据操作系统、硬件设施特点、性质等,优化完善的基础上,实现有机配套,促使二者相互作用,更好地发挥操作系统多样化作用,可以自动化“控制、识别”海量信息数据,实现程序化操作,提高信息数据利用率,更好地作用下工业各生产环节中,确保一系列经济活动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发挥操作系统多样化作用,有效实现程序化操作,全方位动态检查各生产环节,实现无人操作模式,降低工业生产中人力方面的支出,也能为工业电气朝着全面化方向提供有利的保障。 2、优化利用虚端子技术 就虚端子技术而言,建立在传统二次回路基础上,可以全方位动态“控制、检测”工业电气设备装置,促使各智能终端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相互作用,顺利反馈信息数据。在创新应用数字技术中,企业可以将虚端子技术巧妙应用其中,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作用,动态控制电气设备线路连接状况以及开关具体操作,科学管理信号,动态控制生产环境测试数据信息,最大化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企业可以准确把握虚端子技术特点、优势等,将其巧妙应用到对应的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中,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关等,促使线路跳合闸高效衔接,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二次回路缺陷,加大对信号的管控力度,全方位动态测试系统运行温度等,促使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中跳闸保护、在测控遥控等功能顺利实现。 3、注重智能终端的应用 在运行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光纤多样化作用,加强智能终端、间隔层二者之间的联系,实时“采集、控制”海量信息数据,充分发挥智能终端多样化优势,更好地作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为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做好铺垫。同时,企业要根据各方面具体情况,准确把握智能终端设计重心,优化设计跳闸、监控现场信号等多个方面,也可以加大智能终端双重功效方面的设计力度,优化设计智能终端,科学配置智能终端,确保其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加大其利用力度。进而,促使数字技术得到更好地应用,不断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计算机平台自动化、通讯智能化水平有效提高,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将其放在关键性位置。企业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身电气自动化发展限制,客观分析数字技术多样化优势,将其巧妙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加以优化创新,优化操作系统,注重智能终端的应用,优化利用虚端子技术等。以此,促使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处于安全、稳定运行中,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浅谈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建基于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实践教学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以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为例,从实践教学相关概述、构建原则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实践优化对策等方面对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分析技术;实践教学;实践 0 引言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践性强、内容涉及范围广(包括化工、农业、冶金、石油、煤炭、食品、医药、环保等)、专业性与技术性要求高等特点。基于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系的转型发展,社会对工业分析技术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对此,加强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实践教学体系相关概述 目前,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诠释,即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等内容”或指由各实践教学活动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与保障体系等,各要素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等特点[1]。 由上述定义可知,实践教学的内涵主要在于侧重培养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由此可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不仅符合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需求、也与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相契合,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是高职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分析技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专业学科,加之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独特性,决定了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其他教育体系构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构建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以注重以下几项原则:其一,系统性原则:由于高职学生具有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知识思维体系参差不齐等特定,因此在构建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形成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化过程。其二,开放性原则:注重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动态性、创新性,采用校企联合模式,引进全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2]。其三,全面性原则:实践性教学体现不及要满足学生理论学习需求,也要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其四,实践性原则:由于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其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应注重实践性的发挥。 3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优化对策 3.1 创新并开发实践教学模式 在基于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利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创设实践教学模式,用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内容的统一性与协调性;集合社会与企业需求,制定实训教学纲要,并组织开展校内外集中实训,教学结合“布置任务――检验准备――检验实施――测后工作――总结反馈”分析检验员工作流程,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全面性、合理性、公正性分析与评价,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与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并给予有效指导,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开展,用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性[3]。 3.2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秩序性、稳定新、规范性、系统性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实践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对此,在构建并实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用以强化实践教学规划管理、运行管理、实践管理效率,包括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标准、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考核方式等。 3.3 注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互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其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要想实现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行的优化发展,教学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对此,高职院校应集合自身教学特征与实际情况,选聘“双师型”教学人才,或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实践能力培训、再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专业技能等级技能资格考核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用以促进实践教学的优化发展。 3.4 增强校企合作教学,构建综合性实训基地 实习与实训基地的建立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必然需求,对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完成教学宗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极大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构建“化学实训中心”、“微生物实训中心”、“分析测试与仿真实训中心”等;通过联系社会与相关研究结构,构建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综合型训练基地,促进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有效连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4 结论 总而言之,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的优化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基于素质教育改革以及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并实行实践教学体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优化,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蒸汽锅炉水处理设备技术改造分析 摘 要:这篇文章根据实际的工业蒸汽锅炉水处理设备的工作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造意见,在这里提到的改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其中包括对于离子交换器局部点阻力的改造、对于离子交换器当中内部结构的分层阻隔的改造。对于这些结构进行改造有以下一些方面的优点,其中包括防止在工作过程当中树脂的泄露、防止在工作当中交换器遇见更大的阻力。最终通过这种结构的改造降低在生产过程当中需要的再生剂以及离子树脂的需求量,同时对于交换器最终的出水的水质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减少了在制水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废水量。这些方面的提高都可以使得锅炉的运行更加的经济和安全。 关键词:内部结构;技术改造;离子交换器 在蒸汽锅炉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将会遇见高温高压的情况,这是锅炉必然会遇见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当中使得蒸汽锅炉本身拥有了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就会被释放出来,这么大的能量同时释放的力量将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在一九八零年以前,由于锅炉在制造和设计方面的一些原因最终导致了很多锅炉的事故,国家根据这一情况对于锅炉的制造以及质量的监督和检查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最终由于设计或者制造方面产生的事故也就基本上消失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水质的问题以及成为了事故中很大的一部分,以外水质而产生的水质问题已经占据了事故比例的四分之一。为了解决水质问题就必须对于锅炉当中的一些结构进行技术改造,主要就是对于离子交换器的内部结构进行改造。运用这样的方式来改变树脂泄露的情况,同时也改变阀门以及管道的堵塞问题。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少再生剂氯化钠的用量,同时也可以保证交换树脂使用计量的降低。 一、在改造之前相关设备的实际情况和主要技术参数 在制造水的过程当中需要一个反洗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之后会发现在交换器的一个废水的排放口当中会有树脂的流失,这个问题被发现以后,推测是由于在反洗的过程当中产生了过大的压力差而导致的,这种情况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这种问题反复的出现,随着问题的积累,最终出现了交换器处理能力不断的降低的问题,交换器的处理能力一般是可以达到四十个小时左右,但是出现这种问题以后交换器在处理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坚持十个小时,由于交换器在工作时间上的骤减,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就必须使用更多的再生剂,再生剂的用量将会大幅度的上升。同时相同的工作也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水的参与。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生产制造。没有一个良好的生产过程,就会导致出水的水质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同时会将一些硬度过高的水导入到锅炉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进行水质的检测,往往将一些合格的,硬度高于0.03mmol/L的水放入锅炉当中。硬度过高的水在进入到锅炉的时候会在联箱、防焦箱、对流管、锅炉汽包等关键的部位产生结垢的情况。结垢以后对于锅炉的工作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由于结垢的作用导致了流通的不顺畅,这时候锅炉在同样的工作量下将会需要更多的煤进行燃烧,其次由于结垢的作用发生在一些金属的表面,这样就会影响金属的导热作用,没有良好的导热,原先的钢板将会不能达到使用的要求,最终钢板将会产生过热的情况,甚至因为变形和龟裂导致爆炸。再者,由于结垢的作用降低了锅炉的实际工作的效率将会使得设备的额定的出力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同时也就降低了锅炉设备的利用率。最后,由于工作效率的降低,设备利用率的减少,锅炉的使用寿命也就减少了。对于锅炉外进行水处理以后对于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其评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其中包括额定的蒸汽压力、水中的悬浮物、水的总硬度、水中的含氧量以及水中的含油量。对于水质的要求如下:额定蒸汽压力不超过1.0兆帕,水中的悬浮物不超过5毫克每升,水的总的总硬度不超过0.03mmol/l,水的含油量不能超过2mg/L。 在对于锅炉进行年检的时候发现在其软水箱的底部拥有20到30毫米左右的破碎的树脂,所以最终得出结论,锅炉的交换器内的离子交换树脂存在着泄露的情况。这一现象引起了车间很大的重视。 二、对于工业蒸汽锅炉中的水处理设备的技术改造的过程和结果 对于改造要有相应的注意事项以及先后的顺序,在进行改造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改造方案,在进行改造之前要将水系统和交换器进行分离,对于交换器进行一定的清理,其中需进行清理的结构有排水系统当中的滤网、压层、滤层、垫层等。对于交换器的内部也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对于内壁当中的破损的地方要进行防腐的处理,一般会用环氧树脂来进行防腐处理。对于底部的碳酸钙使用二氧化硅来进行代替。要看聚氯乙烯的水帽是否有损坏的情况,如果出现损坏的情况要进行更换。在进行二氧化硅的使用的时候要对于其有一个预处理,也就是对于二氧化硅要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盐酸进行一天的浸泡,这样的作用是希望可以运用盐酸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 对于普通纱窗滤网往往使用开孔率达到六十目的不锈钢筛网来进行代替。对于压脂层使用聚苯乙烯的小球,其中的粒径的大小在20目左右就可以保证在交换器工作时进行进水的时候不会对于树脂的层面有冲击的作用。在进行铺设高度的选择的时候,最好是将聚苯乙烯的小球铺设在大概二十厘米的高度。 在对于交换器的本体的结构进行改造的时候还要对于树脂捕捉器进行安装,这个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回收树脂,这里要进行回收的树脂主要指的就是由于压力差太大而产生的树脂的泄露。 在进行改造以后可以完全的避免树脂的逃逸,同时在锅炉当中的管道和阀门当中也没有发现产生堵塞的现象。对于锅炉的工作效率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结语:对于工业蒸汽锅炉水处理设备当中的离子交换器的内部结构的改造主要就是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对于分层阻隔的结构改造,其次就是对于局部点所受阻力的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对于相应的过滤材料也进行了更换,这样的改造方式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就是防止了树脂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产生逃逸的情况,在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交换器中的阻力过大的情况,这种方式可以改变阻力过大产生的矛盾。在原先的设计当中发现一些结构上的缺陷,在改进以后可以改变交换器底部的滞水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改善交换器底部当中碳酸钙溶解的情况。这样的改造可以对于水质有进一步的提高的提高。减少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需要的再生剂的量以及生产需要的树脂的剂量。所有功能的完善和设备结构的改善最终都是希望企业的生产可以拥有连续性和安全性,希望企业在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益当中都可以取得很好的回报。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关于信息通信技术如何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科学技术在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得到迅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在整体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巨大变革。信息通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促进了电力工业的稳定运行,带动了电力工业的整体性发展。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电力工业中,对我国电力工业的整体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与电力工业中的主要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阐述,推进我国电力工业整体性发展。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电力工业;应用 引言 电力工业对诸多行业的发展存在重要的影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信息通信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将科学技术融入到了电力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去,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此外,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电力工业中,改变了电力工业的运行模式,通过科学的方式带动整个电力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电力工业中信息通信技术主要形式 1.1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复杂性是电力工业的主要特征,在运行过程中对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信息处理技术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形式,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为整个电力工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信息处理技术凭借着自身的特色,在电力系统运用过程中,能够对整个电网进行跟踪监测,倘若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通过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收到相关的信息,立即开展处理工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工业的运行效率。 1.2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灵活性是通信技术的重要优点,因此通信技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电力工业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上得不到更新,造成整个电力工业运行效率上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引用了通信技术,对电力工业的内部管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以往的信息形式,可以通过通信技术将重要信息传输出去,降低了人力上的损耗。此外,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能够对整个电力工业的运行状况进行长期的监督,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使得电力工业内部的重要信息能够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在保证了电力工业的运行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够大大降低管理电力工业管理过程中的成本耗费。 1.3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中 光纤通信技术作为通信技术的主要形式之一,能够通过光缆进行高效的运作,在制作成本上较高。电力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提升自身的运行效率,需要引进光纤通信技术,加强对该技术的重视,逐步运用到电力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去,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虽然给电力工业在前期成本上提高了,但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在资源损耗上大大降低,能源在使用效率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对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电力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协调,使得电力工业的整体发展能够与时展相同步,从而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发展主要方向 2.1信息技术和未来电力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电力工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与信息通信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逐渐成为了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在电力工业运行过程中的应用,保障了整个电力工业的稳定性,使得电力工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逐步提升在市场发展中的地位。此外,信息技术在现展过程中技术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工业内部数据传输、监控以及控制等内容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信息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逐渐成为支撑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电力工业也将成为信息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平台,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力工业只要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取得进步。 2.2信息通信技术在未来电力工业的主要应用形式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技术上有了更高的要求,电网的整体性发展离不开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和输送,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在未来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将会变得更加广泛。信息通信技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能够熟练把握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一旦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问题,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监控和检测,能够对故障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逐渐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此外,在未来的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将会加大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依赖,形成完善的电网系统,确保电力功能能够在整体水平上得到快速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整体效率很难得到快速的提升,作为电力工业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电力工业的技术研究,推动我国电力工业的整体性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电力工业的整体运行效率,不但降低了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输出,同时对能源的使用量上大大降低,使得电力工业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运行过程中的应用,使得电力工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效率得到了很快的提升,有效降低了电力工业在运行过程中对成本的耗费,推动了电力工I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关于专业教师培养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现阶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学校中的应用现状,提出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专业教师培养的建议,旨在提升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汽车维修人才。 关键词:本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人们对汽车需求的与日俱增,导致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汽车维修工人的中坚力量,为向社会输送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不断地研究、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段进行的教学模式已被现实证明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技工学校应用到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当中,全面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是不可逆的趋势。然而,胜任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在现阶段仍然紧缺,因此,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教师已成为现阶段技工学校中重点关注的一项教学教研项目。 一、汽车维修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工种技能多,所以在教学目标制定中,培养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完美结合并能灵活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一向被作为教学重点实施的方向。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很难甚至无法做到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教学的均衡、衔接教学,往往造成学生或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或专业动手能力不强的局面,从而严重偏离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训练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助汽车或其总成实体为教具,辅以多媒体的融合,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其实施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师生的互动和“头脑风暴”,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体会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指导作用的目的。因此,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大幅提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是技工学校中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公认的,但是目前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未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却为数不少。深究限制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因素可知,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无法为一体化教学提供完善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则是较多技工学校现阶段能胜任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因而从根本上影响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推广。因此,纳入能胜任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师已成为现阶段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和提升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解决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缺乏一体化专业教师最快捷的方案之一是面向社会聘入能胜任一体化教学的优秀人才。但这一方案的实施受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社会严重匮乏此类人才,二是技工学校受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的约束,因而此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种方案是从学校现有的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当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之成为胜任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老师,这一方案在多数技工学校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从本校现有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中培养一体化教师,这些人才熟悉本校的教学流程、教学要求、教学环境和学校的教学理念,能更快地转变角色,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技工学校对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技工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三、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几点思考 1.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的途径 从本校现有汽车维修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中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是既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成本最低的可行举措。 (1)从专业理论教师中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首先需认清其专业理论知识是相对扎实的,欠缺的往往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汽车新理论知识。例如,汽油电喷发动机近年来才应用的缸内直喷技术,是一项节能、增效的新技术,但现有文献中鲜有其工作原理和特殊结构的系统阐述,以致相当一部分汽车维修专业理论教师对这项新技术也只是略知一二而已。然而,这是面对学生r不可回避的问题。像这些汽车新理论知识就是在培养一体化教师中必须引入的。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汽车及总成的拆卸、装复、检测、修复、设备的使用等动手操作的内容,这是多数专业理论教师的弱项。例如,有的专业理论教师在拆装一台简单的手动变速器时,装复到最后阶段却发现多了几个零件,这就是典型的专业理论教师动手能力差的体现。因此,汽车新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从专业理论教师中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关键。其培养的方式方法可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开展,如让专业理论教师深入学校汽修实训基地拜实训教师为师,亲身参与拆卸、装复、检测、修复等实践;安排专业理论教师到汽车维修企业跟岗、顶岗学习。 (2)从实训教师中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这时要认可实训教师动手能力的基本功是扎实的,往往是汽车新型总成的结构、调整、新型维护维修设备的使用等方面有所欠缺。例如,近年来小型汽车逐步使用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CVT自动变速器,这是很多技工学校尚未添置的新型设备,实训教师尚未掌握其结构、调整、工作原理等属正常情况。另一方面,实训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实训教师最大的短板在于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例如,笔者曾见一位中专学历、年龄较大的实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EQ1092型汽车液压操纵式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调整,至主缸推杆与主缸活塞间隙调整时,要求学生旋转主缸推杆至与主缸活塞接触,然后反转主缸推杆半圈,最后旋紧锁紧螺母。从调整效果上讲,这不存在问题,而问题在于有位学生提问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位老师解释了很长时间也讲不出所以然,最后冒出一句“这样做不会错的”了事。这就是部分实训教师缺乏系统、全面专业理论知识的典型体现。因此,完善实训教师的知识面,拓展其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是从实训教师中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关键。 (3)吸纳社会优异汽车维修专业人才,以培养成合格的一体化教师,是较为便捷的途径,也是完善一体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措施。社会匮乏能胜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师是现实,但在汽车年产销量上千万辆的我国,并不缺乏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专业对口,具备高学历,在汽车维修企业实践多年。与技工学校的汽修专业任课教师相比较,他们既具有较全面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具有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经验,已具备一体化教师的基础条件。他们所欠缺的是课堂组织、学生管理、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正是技工学校能提供的。聘入这样的优秀人才后,只要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施以培养,无需多长时日,极有可能成长为优秀的一体化教师。 2.一体化教师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学校要科学地制订培养计划。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对当前的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因而校领导班子及其教学教研部门要深入研究,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操作性强,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一体化教师总体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涉及培养对象个人的部分,一定要量体裁衣地制订。因为每一个培养对象的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优势和弱势项不同,培养的侧重方向自然不同。只有为每个培养对象量体裁衣地制订培养计划,才能迅速达到预期目的。 第二,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培养一体化教师。技工学校发展的第二次春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二产类的技工学校大多在那时起就逐步开办汽车维修专业,原三产类的技工学校进入21世纪以后大多数也开办了汽车维修专业。通过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发展,这些学校都储备了相应的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学教师,其中不乏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这些都是培养一体化教师的优势资源,要充分利用,在培养过程中,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之间可以互为老师。 第三,培养一体化老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培养过程中,学校必须重视对培养对象在汽车维修作业的环境、技术水平现状、先进维修设备的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培训。而此类培训往往因学校设备落后,教师知识更新跟不上汽车技术发展的步伐,学校缺乏完整的汽车维修作业环境等因素而受到制约。因此,在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时,可着重挑选当地具备现代化、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汽车维修企业来实施校企合作培训。校企合作培养一体化教师,要根据培养对象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与不足、学校的目标要求等因素,安排培养对象深入汽车维修企业跟岗学习、顶岗锻炼,且时间不宜短,要给予培养对象足够的时间参与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主要总成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功能修复的过程。 第四,培养一体化教师要注重教学经验和技术交流。教师之间,学校之间教学理念、经验、授课技巧的交流,对一体化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校内、校际的专题讲座,通过要求并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举办的论文比赛、技能比赛、指导学生参赛等形式和平台实现教师之间的专业经验和技术的交流,从而扩大教师的教学视野,跳出固化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此取得飞跃性的成长。 四、小结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界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尽管国家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内已推广多年,但在一些地方其普及程度并不高。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一体化教学师资缺乏。这种现象在汽车维修专业中尤为突出。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时一刻的命题,而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开发 【摘 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出行不再单一化,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多了起来。在古代人们出行是靠马,近代开始有人力黄包车,随后开始有汽车,到现在汽车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出行可以坐公交车、地铁,去距离较远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火车、高铁、飞机。这些种类齐全的交通工具使得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我们不再是那个交通靠走,说话靠吼的年代。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维修产业也快速的兴起,汽车维修所需的人才也渐渐多了起来。 【P键词】汽车维修; 人才; 培养 1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使得汽车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在世界上的汽车产量与销量位居第一,汽车的使用也在迅速的增多,与此同时汽车的维修产业也在迅速增多,全国连锁性的汽修维修保养店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在汽车上的消费开始占据更多的比重。汽车的维修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这些人才需经过专门的教学与培养,然后在社会中实践操作,才可以独当一面。 2 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开发 2.1 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来看,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一种是通过在实体汽车4S店通过当学徒工的方式学习,这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践操作的知识较多,而且因为没有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所以他们的专业素养相对来说较差。另外一种培养方式就是通过职业技术学院去学习汽车维修的专业课程,但是这种方式由于接触到的汽车有限,这些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相对偏多,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较弱。两种培养人才的方法都具有相对的优缺点。目前,在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培养的人数相对较多,所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以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汽修产业的需求。 2.2 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分析 现在的汽车修理方式主要是进行零件的替换,只需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检测、拆除和重新安装,相对来说技巧性的要求不高,而且动作的程度也是一般的标准。在拆装的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力度,检测时,需知道所检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操作过程。虽然修理方式的步骤比较简单,但是汽车整体部件较多,发生的故障类型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维修人员能够按照具体情况的维修步骤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汽车维修还对汽修技术人员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看他们是否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汽车的故障,并进行诊断,然后制定检修的流程。因为汽车的部件相对较重,所以也就要求汽修的技术人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故障时能够耐心的钻研,维修时可以认真负责,还要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敢于去动手尝试。 2.3 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是很完整,对现在汽车维修的需求不是很明确,最后对学员的能力评价体系不准确,使得培养出来的学员的能力无法应对汽车修理中的故障。学校的课程体系在基础知识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平时对于学员的基础技能的训练也不到位,学员在进行修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得心应手,而往往是在对故障进行分析时一知半解,不全面。这些都反映出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的效果不如意。还有就是一般的培训学校在招收学员时,提出的职业规划理想化,工资收入也较高,使得学员在就业后眼高手低,就业的稳定性差。 3 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1 对汽修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改进 为了应对现在汽修的发展维修需求和技术要求,应该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关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将重点放在学员的实用和实践的能力上,而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把教育教学组织特征放在以人为本上。教学模式应注重教学实施的确实有效,使得学生可以将现代化的故障检测能力和对故障的判断能力运用的炉火纯青。培养学生可以做到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专业技术,在进入社会时能够以最短时间融入岗位中,可以在汽修过程中独当一面。还要注重学员在管理能力上的培养,让他们在职业规划中可以有长远的发展[1]。 3.2 将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置成模K化和阶梯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主体的专业课程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传统的汽修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独立,将课程体系为教学模块,然后让学员进行具体的学习和训练。将教学内容进行深一层的选择和优化,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实用,并将课本的内容多放一些教学的应用实例。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注重技能性和实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动脑的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加深了理论知识的记忆也对实践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锻炼。同时培养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一个汽车故障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方法,从自己的操作中领会知识,这样比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来得更为深刻。注重操作过程的标准化,这样在进入社会的实践中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快速进行工作。 3.3 将汽车的构造进行项目的划分,然后进行项目式教学 把汽车的整体进行划分,分为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中的电器、汽车电控系统等,设立实训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训练,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设备的拆装,正确分析机器的组成原理,能够对常见的故障进行总结,提高分析汽车综合故障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应与企业接轨,并应引进汽修专业的应用仿真软件,方便学生进行技能的模拟练习,熟练汽车修理工具。 3.4 职业学院应具有高效和专业的教学队伍 学校的教学队伍应该具有专业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上,他们拥有超高的维修技术和经验,能够让学员信服。除了自己学校的师资力量,还要与企业的专业维修技师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指导教学,使他们经常与学校进行学术和技能的交流。定期让学校的任课教师去企业进行培训,以保证学校知识与行业技能的接轨,保证学校学到的技能都是最先进的。 3.5 学院应改进对学生技能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学院也会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学期期末的考核,但是由于考核内容大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实训课上的表现为主,并把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考核方式。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他们的学多为了应付考试,所以改进对能力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能够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相结合。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应把企业和行业的用人标准加入进来,立足于原有的考核体系。并且将企业和行业的标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明确的罗列,然后将其定为考核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目的地进行,并且对自己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对于新的知识,他们就可以进行提前的预习和进一步的了解。 4 结语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和建设,人才一直是社会的紧缺资源。任何一个产业的迅速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汽车维修人才就相当于是汽车的医生,当汽车出现故障的时候,需要他们查出原因,并且进行维修,使得汽车重新发挥它的作用。随着现在汽车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在汽车维修中游刃有余。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中职汽车维修专业ざジ谑迪拔榷率低原因及对策 摘要:通过分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学校应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进行系统性培训;指导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联系给予学生充分关注;学校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合理的用人协议;将学生顶岗实习平时表现计入考评系统。结论对提高其顶岗实习稳定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顶岗实习;稳定率;汽车维修专业;对策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维修汽车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对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操作比其他技能的学习更为重要。要想真正的进行实践操作,只在校园中的模拟还远远不够,步入社会的企业中来完成给定的工作才能真正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所以学校给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安排了顶岗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随机应变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就业,让学生了解社会、巩固在学校所学知识。而且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还能够接触到在学校接触不到的设备,学习修车师傅的手艺经验。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综合技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对学生来说大有好处。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安排中职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均按照要求到企业报到了,但是却存在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问题。本文就是探索分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1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原因 1.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就是因为是学校安排并且硬性要求的,不去参加就无法正常毕业,被逼无奈之下才到企业报到,自己主观上根本不认可顶岗实习,不明白参加顶岗实习对自己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就造成顶岗实习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产生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从而学生实习时缺乏刻苦精神,老师傅传授经验讲解理论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做笔记,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打马虎眼,技术不过关,使实习单位对其产生不满。这样时间越久,学生就难以融入这个单位,就会产生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不该在这个单位、在这个单位待着也没有什么发展等想法,遇到困难就想止步或者退却,向实习单位辞职,逃避到其他行业中或者回家。还有些同学因为对顶岗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而缺乏主见的跟随要辞职学生一同辞职。这就造成了顶岗实习稳定率低。 1.2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监督指导不够全面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之前都是在学校扮演学生的角色,去参加顶岗实习就是要到社会上同时扮演员工的角色,从学生到学生兼员工,这个角色转换太大、太快,学生一时间还不能适应。而平时给学生讲课引路的老师变成了指导老师,平时根本不在学生身边,学生一下子缺少了老师的督促,没有了管束,还没学会进行自我约束,就会造成其顶岗实习期间出现其他状况,这就造成了其顶岗实习稳定率低。 1.3学校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学校往往没有对参加顶岗实习的中职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其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一件事情,心理准备非常必要。很多中职生在学校的象牙塔里生活惯了,对于顶岗实习的生活存在着美好的幻想,没做好吃苦的准备。等真正该去顶岗实习的时候,到了单位,发现与自己想象的非常不一样,制度严格工作繁重,心理落差很大,没有办法接受,内心就会打退堂鼓,这就影响了实习的定性。 1.4用人单位给予的工作压力过大 汽车维修行业需要体力与脑力相结合,每天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并且有些企业还是二十四小时营业,员工轮班,工作压力非常大。实习生和员工经常一样加班加点工作,上班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不规律。实习生刚步入工作岗位,年龄又偏小,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感到身心疲惫,从而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实习的稳定。再者,与员工相同的劳动强度却换来不等的报酬,让学生难以接受。一些单位接收实习生,都不给报酬,给一定生活补贴的单位,其薪酬也比正常员工低得多。有些单位还不解决学生的住房及吃饭问题,学生还需要自己租房和向家里要生活费买饭。这样的待遇让学生觉得非常不公平,实习一段时间后,就会离开汽车维修行业,转去其他待遇更好的行业中,这就造成了顶岗实习稳定率低。 1.5家庭及其他因素影响 家庭情况以及家人的看法对实习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出生农村、家境困难的学生踏实肯干,懂得为家庭分忧,中职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父母供他们读书不容易,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在企业顶岗实习,工作那么累而报酬又少甚至没有报酬不太理解,认为这样做不值得,相对其他专业实习生报酬较高而工作又较轻松,觉得一年实习期太长,经济给予支持不够热心,思想上动摇了学生在汽车维修企业坚持实习的信心。外加外界环境中其他物质诱惑或者其他人的煽动,一些学生受不住这些影响,而选择辞职。 2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稳定率的对策 2.1学校应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进行系统性培训 为了调动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学校应对将要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让他们懂得这个汽车维修这个行业人才缺口大,发展机会多,是一个朝阳行业,而顶岗实习是步入这个行业的第一个门槛,是锻炼自己很好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参加汽车维修行业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还应邀请从业人士或者已毕业学生向他们讲解参加顶岗实习时会遇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再对实习进行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其进行顶岗实习前,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好每个学生的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做好心理生理等一切准备。 2.2指导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联系给予学生充分关注 指导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不应该像之前一样学生一年都不会见到指导老师。给每个指导老师少分配一些要辅导的学生,规定指导老师需要定期去学生实习的地方查看,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学生解决他们顶岗实习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了老师的定期探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摇摆不定的心就会渐渐放下来,老师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不再是自己孤独地面对着复杂的工作环境,有了老师的关怀帮助,学生会感觉到温暖,同时退堂鼓的念头就会自然打消。 2.3学校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合理的用人协议 针对用人单位给予学生繁重工作低报酬的情况,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对于实习的学生的劳动强度不应与正常员工相同,规定实习生的作息时间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遭遇的不平等待遇,使学生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家长也更容易理解和支持,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顶岗实习稳定率。 2.4将学生顶岗实习平时表现计入考评系统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要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顶岗实习成绩考核须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采取校企双方共担责任、联合管理、专人实施的原则,校企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顶岗实习的指导由企业指导师傅及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以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实习报告三部分为基础,企业根据学生工作期间表现进行考评。这样就做到了对学生进行一个强有力的约束。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顶岗实习稳定率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学校、学生、教师以及企业都有一定的责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作为主要方面来制定规定提出对策,对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一些合理的约束,可以让新规则实行一段时间,观察效果并进行改进。总的来说,顶岗实习其实是对学生有益的事情,不应变成学生的牵绊和苦恼,要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所收获。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智能教学在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的概念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而智能教学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当前技校汽修专业的的教学实际,研究智能教学的应用范围,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为有效解决技校汽车维修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难题提供参考建议。 智能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进行脑、心、手和口进行全面训练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分层次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技校汽车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汽车维修和保养知识和技能。立足于实际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和环境中学习汽车维修知识,不断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技能导向,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灌输式的知识传授的单一教学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强有弱的教学难题。 智能教学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对于技校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现场教学,实训研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汽车维修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教学在技术院校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汽车设备维修是汽修专业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围绕汽车电子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针对如何快速诊断汽车电气设备的故障来展开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参观汽车的维修车间,进而加深对汽车结构和原理的理解。了解整个汽车工作过程中各个系统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汽车维修课程的热情。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围绕着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操作过程与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效,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器故障和维修方法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达到智能教学的目标。 智能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应用。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目标中一个最终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技术人才,这也反映了其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的教学要求,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熟悉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同时。还能够正确的使用电子电气设备,具备解决相关故障问题的能力。通过汽车维修维修的实训教学,让学生更加熟悉汽车的构造和原理,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汽车各个模块和电子电气设备进行动态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方便的学习各个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强化实训的针对性以及教学实践的实用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突出强调对于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汽车设备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法。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智能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才做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智能教学在技校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智能教学是一个接受一实践一总结――接受的循环教学过程。接受的过程就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基本的汽车知识,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排除方法,然后在通过实训的方式在维修车间进行实际的操作,并对实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理论知识相违背的现象进行总结、求证的过程。例如。在某一智能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汽车资料。参观汽车维修车间以及观看相关的视频等方式来了解相关的电气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原件,并分享自己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智能教学在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职业技术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技术人才,而对于技校的学生而言。也是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得到相应的就业机会。因此。学校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行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实施智能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组织学生开展自由实践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专业技能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叫蹙额过程中,来时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段教学,不断的创新教学实践,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上不断改革,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根本,发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营造轻松、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老师要把握好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强化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控,将学生的自主研究放在教学的首位,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智能教学在技校维修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做好实训教学。组织好相关的实践活动。将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合理的组合。老师在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备课,做好课程设计,强化实训中重要环节,充分借助多媒体工具,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在机房演练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箱等部件的拆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在多媒体操作软件下进行的模拟操作。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实践同时也可以避免设备元件的损坏和G失。当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在进行车间的实际操作。 智能教学在技校汽车维修专I中的应用,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和中心的,其主要的应用实践是为了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从原来的消极和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积极的自主探究学习。不断强化独立思考的能力。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汽车的数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也一片光明。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大量汽车维修方面的技术人才来满足实际的要求。而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探究如何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优化。 关键词:一体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一、引言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培养人才的模式会有所区别。相比于传统的院校来说,中职的毕业生很多在毕业之后会面临走向工作岗位,所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非常明显,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能探究更好的教学模式,实现一体化教学,也是现阶段中职教师的主要目标。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都会采取教师讲授,学生理解的教学模式,并且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但是这种模式下更偏向于“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1. 学生基础较差 由于生源质量较差,中职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缺乏较高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按照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学,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会认为教师总是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并且,他们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甚者会出现逃学、厌学的情况。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也会觉得非常枯燥,导致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学生的学习质量非常差。 2. 缺乏实践教学 很多时候理论课和实践课是相脱离的,影响学生的实际的学习和技能操作。往往在进入实际的实践活动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也仅仅只是单调的模仿式操作,并不能真正地形成系统化的教学过程。 3. 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实践能力非常关键,而要锻炼这一方面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利用教学设备来进行辅助。然而,很多中职院校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面临了很大的阻碍。 三、如何在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中实现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在借鉴了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融合了我国的教学现状所开发出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并且交替进行,没有所谓的固定顺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弊端,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学场所的规划 为了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就需要对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学场所的规划。前文提到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样重要,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实践教学的联系,形成完善的学习模式。如果场所允许,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设备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配合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可以让教师在完成理论部分的讲解之后,马上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 重视教学方法的完善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教学案例。教师也需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展开分组讨论。教师将一些汽车构建的图片反映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汽车的构造,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能进行有效修理等。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更好地进行思考,并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而更加主动地进行答疑解惑,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难点。 3. 教学过程的完善 课堂教学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只有在_定教学过程之后,才能明确教学主线,从而展开针对应的讲解和释放。其实,在一体会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且对于一些安全事项等要进行规划,让学生对学习具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理论课有着很大的差别。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的职责和定位,然后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入教学内容,做到先讲解后操作,从而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 重视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如果是一些能力比较出色的学生,则可以直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对于一些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就需要转移到一些基础方面的知识上。例如,以汽车的构造为例,可以将它分为性能学习和细节零部件学习,对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基于肯定和充分评价,鼓励他们进行主动思考。 四、结语 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通过研究,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如何才能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未来的信息化时代下,人才是各企业竞争的重要条件,作为学校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加强和相关企业的交流沟通,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满足工作需求,为企业所用,为我国的汽修事业提供重要的人才保证。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600)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项目教学法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不仅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本文主要讨论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问题,希望能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汽车维修 项目教学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项目教学法是根据学生需求,将相对独立的汽车维修知识交给学生独立进行资料收集、项目设计、问题发现以及处理,最后进行评价。通过项目教学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提升。但在具体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实施原则以及方法,还要搭配其他方案共同完成,使教学效果更好。 一、项目教学法的原则 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才能发挥其最好的效果。首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全面提高素质为主,培养学生高水平的职业技术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求职以及车间生产过程中不仅技术水平扎实,而且在综合素质上不落后于人,为学生在职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对学生的培养要以未来企业的需求为基础。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多数未来是从事本行业的工作,而且三年后继续接受教育几率较低,所以在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读懂市场企业需要什么,然后有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确保学生在三年后能够笑傲职场,获得企业青睐。最后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体现民主的教育原则,让汽车维修教学活动展示出科学性与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以及认知水平,组织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舒适、宽松的学习氛围,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首先要确定项目,根据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做到对每个知识点熟练掌握,并运用于实践。例如在汽车发动机气缸盖的拆装项目教学中,让学生拆装492型汽油机气缸盖时,结合其他型号的气缸盖拆装实践,将气缸的设计、维修融入项目教学,让学生独立通过气缸盖拆装,以及其它相关项目的学习,最终掌握拆装顺序、调试方法、分析结构功能与特点,增加学生对气缸的整体认知,提升知识的连贯性。 其次项目教学法本身具有连续性,切忌只是走过场的教学。教师必须要制定教学计划,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独立完善教学步骤与目的,以免学生应付交差,草草了事,不能达到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所以教师应将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一边操作,一边体会和掌握。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相反,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因为需要帮助学生解决更多不可预料的问题,教师必须拥有更广的知识面,以便在特殊的时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项目教学法本身就是对学生自主实践的锻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直接让汽车维修或者售后企业参与,企业与学校进行校企联合培训,为学生提供最接近市场前沿的实践基地,也为企业培养专业的汽车维修技师。企业在项目教学中结合市场设计出最常用的教学项目,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市场需要。另外,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操作车间现场进行项目教学,让企业提出项目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解决,最大程度地模拟汽车维修实战,不仅帮助学生增加职场经验,还能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还要考虑拓展与评估。在项目进行中和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尤其要帮助实践能力欠佳的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提高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知识进行拓展。例如在汽车汽油机气缸盖拆装过程中,要将知识延伸到柴油机气缸盖的拆装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引出新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实践的热情,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三、配套的教学方法设计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研究项目、解决问题。不论是操作训练还是结果评定,都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参与辅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汽车维修过程中的每一个指标,一改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其次对项目教学法使用案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在故障排查以及探究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的问题与思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在汽车维修的具体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具体的故障所体现出的特殊的表现形式,经过观察、判断、复检、确定,最终完成检修。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在进行项目教学法后,可以安排学生去正规汽车维修机构进行现场教学演练。在现场由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车辆问题的排查与处理,深入实践一线,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种融入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协同沟通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综合教学,在运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在现今科技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新的材料和技术不断运用在汽车制造上,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的地方,需要将滞后、过时的教学内容删除,增加新的知识和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艺。同时还要与企业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将更先进的技术和行业知识传授给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增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帮助学生在职场获得先机。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汽车维修专业对学生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维修的综合知识,强化维修技能,不仅帮助学生获得实践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摘 要: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研究者们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为了创新实践高效的教学模式,做过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其中,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是目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在师生共同协助、配合、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潜能,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汽车维修专业 应用 1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高效教学法,也是当今教育界十分盛行的一种教学法。在进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包含若干个子任务)交予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到方案的设计与计划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分工、协作、负责完成,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来说,课程内容相对术语多,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路、枯燥乏味,使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从而,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直接影响了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有必要探索与应用“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 2 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环节 2.1 知识整合、情境创设、项目设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为了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项目及任务的设定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学生而言,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必须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整合,按照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项目及任务。该任务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还要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合作性和拓展性,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强自主学习与完成类似“任务”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师可结合生产实践需求,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项目及任务真实性和形象化。 最后,将项目及任务设计为任务书,一方面便于任务的下达;另一方面,便于小组合作的开展和竞赛考核的u分。 比如:我们在汽修高级班进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中的离合器的构造与原理教学时,首先创建一个情境,提出任务――“一辆桑塔纳2000轿车在起步时,出现严重的抖动,当抬起离合器时,车速提高不柔和、不稳定。分析轿车的故障点并排除。”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离合器产生兴趣。带领学生在车间观察离合器,并对离合器进行拆装,要求学生总结离合器的原理。这时学生脑海里存在了一个直观的离合器,但是对离合器的原理还有些模糊,不清楚各零件的名称。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进入课堂,由老师进行系统化的授课,使学生逐步了解各个零件的名称,继而掌握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在启发学生自行分析轿车的故障点后,总结出多个故障点;再由教师带领进入车间进行离合器项目实训练习,让学生用实践去证明离合器的故障原因,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主动性地去学习、实训。 2.2 精心策划、提供资料、制作学案 采用项目中任务驱动下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既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能下达任务后就放手不管了,而是应当向学生提供充分、合理的信息资料;合作小组则通过查阅资料、筛选资料、加工资料、应用资料的过程,彼此间进行不断的探讨、补充、修正和总结。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合作小组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2.3 教师主导,掌控全局、确保实效 项目教学法的根本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合作氛围中承担着大部分学习任务、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因而成为课堂的主角。但这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轻松了或无事可做;相反,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控制者、知识的讲解者,更是任务的设计者、课堂的组织者、合作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在布置好任务后,要适时地进行巡回指导并及时地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中给予必要的知识讲解与技术指导。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4 总结经验,提交成果,拓展反馈 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更出色。 3 实践项目教学法的体会 项目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适应现在学生的教学习惯,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先进的教学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教学活动中可以灵活采取“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配合、相互协作等形式来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同时,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见解的能力,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综合职业素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特别适用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强调能力性以及与职业岗位的需求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在应用中学习,在实践需要时学习,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项目教学法事实上是相关课程整合的一种方式,很值得教师继续在课程改革中进行有益的尝试。笔者认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并不是每节专业课教学都适用“项目教学法”。如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就不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因为学生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全面,要自主完成给定的任务难度会较大。只有当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使用项目教学法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的要求将企业的工作场景和环境引入到教学场景中来。在教学中可以穿插模拟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的正确操作流程,以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评的实践与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发展,国内职业院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考评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成果的重要环节,目前还没有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评的成熟系统的方法。这无法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匹配。所以,针对新教学理念和新课程,在学生考评方面急需改变。 一、传统教学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考评命题过于封闭 传统理论考试的内容基本围绕专业理论设置。常见的题目基本是教师在课上讲过的内容,在参考书上即可找到答案。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主要通过理解背诵,甚至只需在考前短时间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这样不仅无法检测学生能力和教学质量,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平时学习不积极。 2.传统考评过于重视专业能力,轻视非专业能力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期末考评分为理论和实操。纵观大部分理论试卷发现:专业内容占据90%以上,实操考评中评分点都是操作要点和操作结果,一些所谓的一体化综合卷也只是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简单拼凑。这样的考评明显与目前提倡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符。 3.学生考评分数只有总分没有细化,无法分析学生各方面能力状态,因材施教 很多老师通常将学生期末考试总分作为考评结果,发现考试分数排名与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基本吻合。但是,通过这种考评方式,教师无法发现每名学生的强项和短板,这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失去了重要依据。 4.教学考评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注 在国内职业院校中,应试教育氛围较浓厚,主要源于学校对老师的考核方式。大部分学校还是把学生的考试分数、通过率等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为了通过学校的考核,在出题和教学中都不断降低难度,缩小范围,在教学过程中也主要针对大纲中的重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教学。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仅停留在理念上,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关注。 综上所述,传统的学生考评在内容、方式、结果等方面不仅不能与现在的教学理念相匹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急需改变。 二、汽修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评的实践 针对传统学生考评的问题,笔者学院今年以汽车维修胡格班为试点,尝试了综合职业能力考评改革。考评以一个完整学习情境为载体,把学生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按照大纲中要求的点进行细化考核,全面关注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听、说、读、写、做。下面以“发动机功率不足”学习情境为例,Ρ敬慰计澜行介绍。 1.多维度、全方位考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次考评设置了9个考评指标。对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所体现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评价,具体如下:一是信息获取,即查阅、提炼、总结;二是沟通展示,即沟通能力、展示能力;三是团队合作;四是计划决策,即计划能力、决策能力;五是自我管理,即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及时记录、及时总结能力、自我改进能力、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个人成本控制能力、自信心、情绪控制、抗挫折能力;六是职业态度,即责任心、敬业、诚信、独立性、主动性和进取心;七是英语运用能力;八是规范、安全与环保;九是专业能力。 2.对接试点班上课要求的十步教学进行完整项目的考评 (1)胡格试点班教学过程要求按照十步教学实施,以完整项目训练为载体,在各环节融入学生非专业能力培训目标。 任务导入:设定一个开放性题目,学生扮演维修人员,考官扮演客户,用英文进行沟通。 理论学习:学生从提供的学习资料中查阅学习内容。 任务分析:通过客户描述和查阅的相关内容,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制订计划: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给出完成项目的方案。 做出决策: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审核确认。 付诸实施:执行方案内容,进行现场操作。 质量检查:内部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 任务交付:用英文将车辆交付给师傅和客户。 评价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反思包括学生反思,促进改进,教师对重要知识进行简略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 拓展巩固:根据条件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或运用。 (2)依据十步教学的步骤,本次学习情境“发动机功率不足”考评,学生完成考评的步骤同样按照教学顺序进行,解决客户任务的步骤具体如下: 任务接受:请用英文接待客户,和客户进行沟通,并接收客户任务。 任务分析:请查阅资料描述四冲程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请说明提供工作支持的学徒工的选择标准;请与学徒工合作对车辆进行初步检查和测试,分析工作任务的问题情况,明确工作任务。 任务计划:请列举发动机功率不足的机械故障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一份诊断和工作计划(包括物料、工具、测量仪器、时间控制、成本核算、安全与环保等);参考所提供的维修信息;考虑制造商为发动机机械修理制定了哪些规定。 任务决策:请站在客户的角度和客户沟通任务计划实施的可能性,站在厂商的角度和师傅沟通任务计划实施的可能性,最终对任务计划进行决策。 任务实施:请使用系统专用的检测仪器执行压缩压力检测和压力损失检测,记录评估测量结果并判断故障原因;拆解修复发动机机械机构部件,并对发动机进行调试;考虑制造商为发动机机械修理制定了哪些规定。 任务检查:请进行必要的最终检查和“5S"。根据实施的诊断与修理工作编制工作说明,完善改进工作计划。 任务交付:请将车辆交给师傅,就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说明;将车辆交给客户,和客户沟通客户委托完成情况。 反思评价:请反思与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态度、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寻找改进自己的可能性。 (3)围绕考核指标,针对学生考核步骤,细化考官评分表,做到全过程跟踪式打分。学生的考核顺序是按照教学中完成任务顺序进行的,其中的非专业能力并不是每项指标都有可视化结果,所以需要考官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及时评价才能确保准确。下面以任务分析环节为例,具体如下: 一级指标为查阅资料描述四冲程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独立处理或应用系统知识)。二级指标为查阅资料准确快速,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查阅能力;提炼最重要内容作为关键词,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提炼能力;制作展示美观的框图,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展示能力;四冲程发动机结构组成正确,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专业能力、系统分析;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正确,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专业能力、绘制简图。 一级指标为选择工作伙伴并进行工作合作(团队能力和沟通能力)。二级指标为注重礼仪规范、文明用语,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礼仪规范;选择伙伴标准有利于团队建设和工作实施,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团队、合作;谈话过程流畅可以控制并体现友善合作意识,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表达能力、友善;谈话内容围绕工作内容展开,清晰明确,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专业能力、表达能力。 一级指标为与学徒工合作对车辆进行初步检查和测试,明确工作任务(系统的分析明确任务)。二级指标为独立地准确地分析客户投诉,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独立性、分析能力;主动有效地寻找伙伴帮忙,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合作、主动性;初步检查和测试内容准确,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专业能力;工作任务描述准确,分值5分,评价指标为专业能力。 在评分表中,一级指标与学生考评过程的h节对应。考官可以很清楚知道学生正在做哪个环节。二级指标指出了本环节学生考评点,以及学生完成该评价点的标准,方便考官进行衡量并按照配分进行准确打分。最后的评价指标能清楚地标出该评价点的指标属性,在考评结束后,能方便地进行不同指标的统计,最终形成每个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蜘网图。 三、综合职业能力考评的改革,真实体现了学生综合的能力水平,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本次综合职业能力考评通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不仅考评出学生的专业水平且在所有环节都设置了不同非专业能力考评指标的考核点。以其中一位考生的成绩蜘网图为例(图)。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该学生在团队合--作、规范、安全与环保方面做得很好;在信息获取、沟通展示、自我管理、职业态度方面表现一般;在计划决策、英语运用、专业技术方面还有待加强。 老师获得了该学生真实细化的能力数据,可以有的放矢,更加有效地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涉及规范、安全与环保方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展示或者充当小教员角色对其他小组进行指导。这样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锻炼了该学生的沟通展示能力。在教师教学中碰到学生薄弱的指标培养时,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实现一对一的辅导。例如在计划决策环节,老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一名计划决策能力强的学生对上述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老师需要在课堂上或课后对小教员辅导的内容和结果进行必要的把控。 综合以上几点,胡格试点班课程遵循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理念。本次综合职业能力考评改革完全结合实际教学,指标完整、过程完整、评价完整,是全过程的系统考评,最终取得学生全方位、多指标维度、真实有效的能力测评结果。综合职业能力考核的改革在教学改革渐入佳境、教学实施日趋成熟的今天,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了真正的收口。 引用德国职教专家胡格先生的一句话“教阻碍学”,教师只有在真实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的情况下实施教学,才能做到让课堂的每一分钟对每一名学生都是有效的。想要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材施教,综合职业能力考评是最真实有效、最全面的途径。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摘要】职业学校是培养汽修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而教学改革是各职业学校一直在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文章就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 加快汽修专业的建设,构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已变为目前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中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一些职业学校中的汽修专业受到资金、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的制约,发展较慢。职业学校要借助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支持这股东风,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中的约束条件,优化教学资源,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的办学实力。 一、当前的行业现状 汽车中的科技含量逐渐增加,机械工程愈加精细与复杂,电子运用于汽车中的范围逐渐变广。在这样的前提下,汽修中的检测及诊断设备、人员的技能素质与维修技术就显得越发重要。 当前汽车大修逐步减少,而定期保养更为大众青睐,车主较愿接受汽车的专修快修,快速便捷地排除故障,提升维修效率。维修汽车也不再倾向于原来的解体维修,而更多被检测设备所替代。 新能源车型的持续增加使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相继出现,汽车行业对维修新能源车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汽车行业的进步使汽修行业的准入门槛愈来愈高[1]。 二、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教材、教学不匹配 职业学校中的汽修专业缺乏真正的一体化教师。一些教师是毕业后直接由学校选拔得来,没有在企业中的工作实践经验,而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却又未经系统的教育及培训,真正全面型的教师还是严重缺乏;教师对汽车行业内的新兴信息技术没有及时学习并掌握,常常让学生学习旧知识而无法更新自身的技术与知识结构;目前职业学校内的教材尽管有很多,但每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及内容都不同,极难选择到合适的教材;教材内容较为老旧,有关现代汽车新兴技术的内容与维修技能的知识较少。这样一来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想要较快上岗就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二)教学设施设备的缺乏 汽车行业内产品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多汽修专业中的教学设备都较为陈旧,没有及时进行更新,致使教学设备没有可用之处,教学内容也很落后,学生无法学习最新的知识与技能。而采购新设备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学校资金的缺乏也会致使设备无法更新,学生的维修技能也远达不到企业要求。一些职业学校因教学设备缺乏,实训的工位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比如,发动机的拆装训练,通常都是四人一组进行拆装最为适合。但一些工位却会有十人左右,这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甚至还会有聊天、玩手机等现象出现。 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实现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职业学校中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还能决定其就业情况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师资的分配要满足相应的师生比例,学校应对教师多进行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培训、企业实践、岗位培训等方式,以弥补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不足;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中的技能人才引入学校,聘用修理厂中的优秀人员作为辅导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把企业中的辅导教师与本校教师相结合来开展教学,相互促进。 (二)合理地对当前教材进行开发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还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对当前市场中汽修教材不太适用的问题,教师可以自行开发教材。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中的辅导教师优化并整合当前的教材内容。同时平常要重视积累素材,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运用专业体系来重新修订汽修教材。比如学校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开发以行动为导向的教材。这种教材相对较有优势,且拥有良好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及企业的工作目标,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分为许多子任务,再将每项任务通过信息页、评价页等形式向学生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尤为积极,做到了将任务作为导向,使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知识。通过上述信息页及评价页等方式,不但能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使用理论去开展实践,还能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围绕汽车维修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法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引导文法、六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工作法等,以培养学生的汽车维修综合能力为目标。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作为核心任务,而把汽车维修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为追求的目标。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组建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课业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中起引导作用,不同的工作任务可考虑用不同的评价侧重,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学习与工作的态度、工作习惯、“5S”管理等,都结合在过程性评价之中。教师从原来知识、技术的传授者,转变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促进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制订计划与实施计划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以及学习绩效的评估者。 (四)开展小班教学且突出班主任的作用 开展小班教学有许多积极的影响。教师一边讲课、指导,学生一边听课、动手操作,每个步骤中学生数量越少,就越有教学成效,尽管实际情况中无法做到使班级中的人数过少,但也最好不要多于三十人。这样才能在教学期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踊跃地参与,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学生一旦成功进行操作,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促使其继续去完成新的实践内容,以形成良性循环。班主任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是一名德育工作者。假如班主任正好是专业的汽修教师,就可以使对学生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班主任能够在平时学生学习期间帮助解决一些专业问题;还应对所有学生的性格与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根据这个优势来进行分组教学、实践;专业技能教师对行业的透彻分析还能够合理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从而使其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内容。 (五)将多种教学资源相结合 当前的教学资源更为多样化,从音频、视频到仿真软件再到实物,各有优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有目的性地选择一种或更多的教学方式对资源充分利用,以达到资源的最大优化。此外,也可创建兴趣小组,带领学生一同设计一些简单的教学及实验设备。这也能很好地促进教学的开展,还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时间分配、设备保护、资金不足等问题。通过动手制作设备并进行研究与调试,还能有效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将理论及实`全面结合,提升了工作成就感,还增强了对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学生的积极参与能让其在制作期间不断学习,不但提升了动手能力及实践水平,还帮助其增加了自信心,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2]。 (六)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运用是现代化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使教学资源的来源不仅限于学校及教师,而是可以来源于学校之外的广阔空间。当前一些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等都是新兴的教学模式,还有其他许多有关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第二课堂、模拟教学、游戏教学、虚拟实验室、计算机支持讲解、虚拟教室等都运用到了课堂中。职业学校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拥有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及方式,给教师开展多形式教学提供了条件,且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拥有上述多种形式来供教师进行选择,教师对这些方式与技术的全面掌握,不但能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还可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兴趣,使其积极配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因此,信息化教学能促使学校创新教学模式。而这种新兴的模式也将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新兴教学模式的运用能提升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水平,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汽车行业发展的加快,社会对专业汽修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职业学校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加快对汽修专业进行改革,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手段,不断提升专业的建设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培养的探讨 【摘要】文章阐述了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维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论述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应如何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培养方案 一、引言 随着汽车制造和汽车维护技术的发展,汽车维修的内容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解体检测和不解体维修技术日趋增多,汽车维修工艺从“修理”逐步向“更换”转变。将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及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到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开展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培养背景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制为全日制三年,毕业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汽车维修工(中级)或汽车维修电工(中级)。根据调研和参考兄弟学校的课改思路,本专业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汽车装配等企业,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检测、机电维修、车身修复以及汽车技术服务和相关业务管理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目前,开办汽车维修专业的学校如雨后春笋逐年增多,汽类职业学校将会为汽车后市场专业群输送大量的掌握现代汽车相关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再沿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训课-就业”的思路来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体式的课程设置和调整,特别是要对各类汽车售后服务岗位如机电维修、钣金油漆、维修接待、仓库配件管理岗位等进行中职课程设置考虑,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业安排。此类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较为欢迎,认为其更为合适和稳定。 三、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汽车维修专业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从工作领域看,中职学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技术、生产、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那么我们培养的人才类型应该是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具体到汽车维修专业上来说,应该满足企业对“汽车护士”的需求。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就把中职与高职区别开来。我们的学生要能适应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要求,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就能提高汽车维修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二)学生培养定位 由于当前所招中职学生素质较低,学生参差不齐,而企业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灰领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之一。在对企业的调研访谈过程中,用人单位多次提到了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执行能力、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因此,学校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思想素质、外在形象,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通过用人单位的层层筛选与考验,才能有立足于社会的看家本领。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与组织观念,让学生明白“是你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发掘学生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能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常识,与客户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能够把企业的良好形象向客户展示,同时自己也能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认可的企业形象代表。 (三)课程标准的制定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汽车专业课程标准设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引入“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制度,注重学生过程考核和能力培养,同时结合职业特征与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将三年的教学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和考证培训模块,将三年学习时间分为三段:第一年学科化,第二年模块化,第三年顶岗实习。 (四)引入一体式模块化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企业实际生产的工作内容为导向。汽车维修一体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可将维修课程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现代汽车新技术、汽车保养维护实务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其特点,下设子模块,在各子模块下进一步细分,按照“系统的构造特点-常见故障现象-诊断分析-修理的路径”,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渐递增,避免了按传统学科模式可能重复讲授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知识概念零乱、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在合理打破学科体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联系企业实际,将企业工作项目转化为学校课程,因地制宜编写适宜的一体化教学校本教材,逐步实现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模块化,综合实训岗位化,技能训练项目化。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从以“教师讲过”“教师讲得好”“教师完成了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有兴趣,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准。 (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实习和实验设施的建设 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模块式、层次化、产业化、现场化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件工作时内部运动关系的结构原理,直观、动态性强,便于学习理解和掌握。汽车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实施方面,专业教室、实习车间和实验基地必不可少。因此,必须配备先进完整、齐备典型的汽车及零部件总成,汽车电器、电路各类电控系统,现代化检测诊断设备仪器等实习实验设施,保证每一位学生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同时应与先进的维修企业挂钩实习,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很快成为汽车维修业的骨干力量。 (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实践技能也非常缺乏,而一体化教师更是身兼数职,其来源大多是从工科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直接分配来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由于是“从校门到校门”,他们并不十分熟悉现代汽修企业,对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知之甚少,对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授课时存在一些知识和技能上的盲点,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切实的收益。 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从目前各学校配备的专业教师来看,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较低,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这远远无法满足现在和学校后续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在专I建设上将人才储备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光是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更要为今后学校规模发展创造条件和打好基础。学校可以从高职以上学历和在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优秀企业骨干中甄选专业教师,并且进行定人、定岗、定模块进行培训,相信三年内就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七)汽车专业技能考核模式 实行“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模式。传统考核模式侧重于理论(理论成绩70%,实践成绩20%,平时成绩10%),忽视实践成绩,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总体提高。“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模式,就是给予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对等的地位,提高实践所占比重,促使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增加实践成绩的比重,也避免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滥竽充数、相互抄袭的现象,保证了考核的真实性。 四、中职学生实习和就业思考 通过对各兄弟职业院校、企业调研与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几年来采用“校企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后的职业院校在社会影响和规模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大大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就我校情况来看,虽然汽车专业开办时间较长,但由于规模过小,发展过慢,无法体现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根据专业特点,建议围绕汽车后市场岗位进行实习就业安排,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展体现“小而专”。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断灌输发展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行业理想,坚定专业信心。 其次,邀请知名企业高管、领导、技术专家、优秀毕业生代表和就业指导教师举办就业专题讲座,这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在校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再次,对合作实习单位和4S店整合规划,形成紧密型、订单式的合作模式,邀请各用人单位企业来学校开展“双选见面会”,现场招聘,强化学生就业紧迫感,扩大学校专业社会声誉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汽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技能和企业的无缝对接能力。 最后,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并通过毕业学生进行学校和专业宣传,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面,实现良好社会效应和招生良性循环。 五、结束语 加强中职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学校的产品是课程,汽修实训课程表现为凝聚学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而学生则是课程教学的载体。开设汽车维修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更应通过教学改革,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要培养出汽修专业的优秀学生,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真正成为现代汽车维修所需要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训的摇篮。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浅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 摘 要:教学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学校多年来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并取得了不俗的发展。近些年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迫使中职学校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以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为切入点,分析其改革发展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产量迅速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前景巨大,在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应运而生,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于汽车维修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1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1.1 教师的知识面窄,教学方式落后 多年以来,尽管中职学校一直以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为主,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中职学校在招聘教师的始终没有普通高中那样严格,有些教师只是因为拥有一技之长就被聘请到了学校担任教师,这就导致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还存在知识面过于狭窄的问题,在教学的时候,教学思想和方法都较为落后。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太注重对于学生技能知识的培养和训练,而是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招来学生的反感,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1.2 教学落后于实际,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汽车维修专业不同于学生所学习的语数外等文化知识,只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充分的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足够了,汽车维修所接触到的是汽车,学生所学习的所有知识都必须要付诸于实践,如在维修一辆汽车的时候,必须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够完成。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汽车维修知识,就必须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教学。然而,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都比较匮乏,存在着“僧多粥少”的问题,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致使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知识的时候,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2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2.1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选拔高素质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教师能够使一个不好的班级变强,而一个差的教师则可能会使一个原本优秀的班级变弱。因此,在进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选拔高素质的教师。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该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呢?笔者认为,首先,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教学培训,对教师的技能进行考核,未达到考核要求的教师,可以对其给予一定的惩罚,给教师以压力,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在选拔教师的时候,教师也需要谨慎对待,不能只因为教师的某一方面能力突出,就草率决定聘用,而是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技能并选拔合适的人才,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汽车维修知识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在教学汽车维修知识的时候,理论与实际一个都不能落下,理论是支撑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基础,通过实践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经验,使学生的维修技术更为娴熟,但是如果没有理论,学生对于汽车运行的许多原理一知半解,这样对于他们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的r候,教师既不能过分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置之不理,也不能过分的强调教学实践,将理论放在一边不管不顾,而是要将二者结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开展。此外,在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充分的了解汽车维修的各方面知识,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改革教学方法,多手段开展教学 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当然,在改革教学方法的时候,也并非是盲目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改革。 比如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厌学情绪比较重,反感说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当注意从这方面进行调整,尽可能的将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如在开展校企合作之后,教师可以带领班上的学生前往相关的维修企业和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一线工人在汽车遇到诸如发动机故障、汽车空调无法制冷、刹车失灵等问题时,是如何进行维修的。再比如,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流行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视野。 总之,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做好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走得更远。但是,不论教学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也必须要认识到只有让学生掌握到了真正的知识,拥有了过硬的技术,成为被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改革才是成功的。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新形势下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汽车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汽车专业学习的改革,作为汽车相关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汽车维修专业在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作用,本文将从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目的出发,深入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促进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项目教学;汽车维修专业;应用分析 项目教学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项目任务的布置作为新的教学形式,从而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对此做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对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目的进行分析 汽车维修专业是在汽车行业不断兴起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对于汽车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在进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目的为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理论与能力的统一。在理论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汽修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的要点,对各种汽修专业设备的性能、结构和操作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为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已经学到的和掌握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汽车维修中去,能够掌握基本的拆装技能和维修流程,完成独立的维修任务[1]。我校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对项目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方法进行阐述。 二.选择教学项目,制定具体的项目教学方案 在汽修项目教学中,我校教师通过下厂调研收集常见的维修案例,如气门间隙的调整、正时皮带的更换、排气系统堵塞的检修等,再对项目教学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对具体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传统灌输式与填充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程失去兴趣与积极性,同时无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也无法开阔和创新学生思维。项目教学是一种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整体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相关的资料,以为专业课程学习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针对汽车维修专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项目,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我学习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我校对汽车维修专业提供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加深学生在专业维修知识上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能力。作为方案制定的重要内容,评估方案与教学目的相适应,通过开展的定期的考核,不H能够帮助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方案,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认识,根据自身在汽车维修操作中的不足进行完善。 三.项目资料的准备 汽修项目确定后,老师根据项目的任务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首先要对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准备,掌握一定的教学资料,为项目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在资料收集中,老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汽车维修的兴趣[2]。例如,在进行《发动机拆装与调整》 项目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搜集与发动机的拆装有关的资料,如曲柄连杆整体结构、作用;气缸体运行条件、整体结构及排列方式等,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项目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项目的有效进行。 四.项目资料的分析 老师在指导学生对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后,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分析,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汽车维修的了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入自己对相关资料的理解,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资料的补充和完善,提高在项目资料在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保证汽修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小组间的分工合作 汽修项目的完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小组之间的配合和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汽修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能够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性及其学习能力,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在五到六个,并要求学生选出一个小组长,整体负责小组的汽修任务的完成。例如,在发动机拆装项目教学中,必须首先要对发动机的拆装原理、步骤和相应的安全事项进行掌握,然后进行拆装活动,小组内可以通过相应的分工,对机体主件、活塞连杆、曲轴飞轮等拆装任务根据每个掌握的知识进行分工,并对其零部件进行有效清洗,从而完成对发动机的组装。在整个发动机拆装、清洗与组装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汽修操作能力,还能通过小组形式进行项目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对汽修项目的结果进行合理评估 汽修项目完成后,必须对项目进行有效的总结,才能充分发挥汽修项目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对汽修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估过程中,主要包括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两个部分。在小组互评中,老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汽车维修任务的检查,包括对完成程度,质量好坏等进行检查,对于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指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然后进行互评打分。在教师点评中,老师必须深入每一个小组,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对每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3]。在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两个环节的结合下,每个小组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数,认识到自身在项目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修正,从而使学生在汽车汽修的操作能力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结语: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找到适合本专业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项目教学很好的满足了汽车维修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老师在教学时必须将其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批优秀的汽车维修人才。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论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汽车维修教学的普遍现象,讨论了“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为从事汽车维修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汽车维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面对职业教育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的现状,在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一个不成文的教学策略,因此这也就造成了汽车维修行业部分维修人员遇到问题不能从深层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只能对特定的、遇到过的问题进行维修作业,知识技能迁移能力较差,常常造成维修作业治标不治本。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它的意思是知道它是这样的和知道它为什么会这样。两种致知境界,不一样的治学态度。“知其然”只是对事物现象表面的理解和把握,而“知其所以然”则是从事物现象内在本质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知其然”是感性的肤浅的“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知其所以然”是深刻理解的“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汽车维修教学中如何把握“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 一、汽车维修人才培养中的普遍现象 1.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人员对社会服务工作有严重的偏见,很多进入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这也造成接受职业教育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汽车相关理论知识无法深入理解,培养的汽车维修人才知识结构不够完善。 2.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注重“知其然” 现如今,社会发展强调实用性,职业教育也跟着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教学目标追求够用,能够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从短期的效果看,确实为社会提供了劳动者,看似达到了职业能力要求,从长远来看,职业教育中这种“知其然”的教育仅仅为社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工作的机器,而不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创造者。 3.维修诊断和维修技术落后于市场需要 一般来讲,我们经常说院校教育要走在社会的前列,引领科技发展的潮流。由于汽车维修教学的特殊性,局限于更新教学设施的经费限制,汽车维修诊断和维修自身整体发展落后于汽车设计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车辆维修过程中,由于维修人员受到维修技术和自身素质的制约,在遇到疑难的、繁杂的故障时,往往会采用在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即直接对一些零部件M行更换,给送修车主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许多在职的修理工知识水平不足或知识体系不完整,遇到疑难故障感到棘手甚至束手无策,盲目修理导致一些服务纠纷。 由于现代汽车发展技术更新较快,院校汽车维修技术又相对滞后,这就更加凸显学生“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能够适应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需要。 4.学生能力在“知其然”的教学中提高有限 在汽车维修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师傅能力的高低严重制约着徒弟的能力发展,学生在训练到一定程度后提高会变得很缓慢,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生无法体会自己摸索出来的成就感,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扼杀,当学生面临工作中的新问题时会束手无策,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1]。 二、“知其所以然”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必要性 汽车维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我们不能因为其实践性强的特点,而忽略其专业上的原理性和技术性。教学过程中,在增加技能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增加学生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如果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原理性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也仅仅能够成为没有应变能力的“机械手”,不能够触类旁通,难以满足未来车型变化[2]。 汽车维修的专业知识基本上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主要是回答“怎么办”和“如何做”的知识,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要学生需要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不仅要具有经验技能,还要具有策略技能和智力技能,能够有效解决常见问题和疑难问题。 汽车维修教学过程就是将书本理论的陈述性知识逐渐转化为学生的程序性知识的过程,也就要求汽车维修人员不仅要掌握汽车相关理论,还需要懂得维修机工具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就是说,汽车维修人员不仅需要会做,还要会分析,通过实践能够总结出怎么做能够做的更好,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促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当前汽车维修教学的现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长期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高原期”。但是“知其所以然”也不是一定要面面俱到,否则也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1.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汽车维修是能力本位的教育,它强调先“会”后“懂”,以“做”为主,对知识的掌握不需要过分深究,尤其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到“必须、够用”即可,过多、过深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如许多人游泳水平很高,却不一定精通游泳理论;反之,有些对游泳理论掌握很好的人,也不一定是游泳高手。所以对基础理论知识“知其然”即可,关I是“会做”。 2.对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相比,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从事汽车维修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竞争力的体现。职业教育汽车维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如果对学生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知其然”的层次上,则不足以体现其培养目标要求。 同时,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知其所以然”,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学历层次和学习时限而定,不可过当强求学习知识的深和精。这是需要课程设计和实施者,斟酌其“度",掂量分寸,精细把握。 三、结语 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知其然”是教学的基础,“知其所以然”是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在汽车维修教学中,需要发挥院校教学探究结构原理的优势,而且结构原理是解决维修中疑难故障的必备理论基础。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更要使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启发智慧的目的,才能够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需求的合格的汽车修理人才。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日益扩大,其中就包括对汽车的需求。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具备较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教学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在专业教育活动开展中获得有效的知识与技能,以此提高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让学生具备充分的专业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活动来培养一批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检修人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仍旧需要将有关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传授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并且围绕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来开展,将电子控制技术原理、汽车电器设备、汽车诊断仪器设备的应用等基础引入课堂中,拓展教学热荨=淌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轿车作为参考物,使学生掌握汽车构造以及汽车维修原理。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社会发展潮流、汽车维修新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汽车维修知识能够与时俱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尤其是加强对钳工和电工的基础技能操作的训练,将理论知识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技能,成为合格的汽车维修人员。 二、更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主要以教师讲授基础知识为主,教师将“教材+黑板+图片”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这就使得汽车维修教学成了理论教学。为了实现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投资,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场所。 对于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即便他们能够准确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但面对实践性极强的汽车维修,他们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方面。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学校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使其能够在技能操作方面有所提高。 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材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知识,即便教师讲得再生动有趣,学生也很难理解这些内容。这时,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实现汽车维修教学的信息化。 众所周知,多媒体具有声音、图片、视频等特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将抽象、晦涩的教材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简化教学内容。比如,笔者在开展基础知识讲授活动的时候,会利用多媒体将汽车各部分的零件以及各零件的内部运动原理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用动画的形式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三、加强校企联合 高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而存在的,其培养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需要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走进企业。因此,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有效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同时,学校也需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某个岗位对学生进行专项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既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又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以此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汽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湖南省汽车技师学院)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浅谈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出台指出,随着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现。社会对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维修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专业。迫切需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对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立足之地,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汽车工业;人才短缺;一体化教学;改革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必须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学生是否具备了这种能力?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这种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由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出现和机电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维修技术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汽车维修正演变成为“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换件修理”这样一种全新的模式。如何方便快捷地探明汽车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准确判断故障所在,为快速地排除故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对维修技术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汽车专业的发展步伐,我们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懂理论的同时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同时更要注重模块化教学,使学生学到汽车的某个系统必须学精。动手能力也要提高。比如汽车电气来讲,它分为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辅助电气系统等几大系统,基本的启动系统要求你必须了解启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能解决汽车不能启动的故障现象。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1、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专业课程建设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检修人才,因此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时,应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建立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目前职业学校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而且实用性不强,而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这就要求教材的侧重点要转移到操作技能上来,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大胆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学校开发和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把汽车最新技术结构、原理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的培养,适应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合理安排,并真正落到实处,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据制定培养方案,注重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着眼于职业能力的提高。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体化课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整车、喷涂与装饰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项目,如在汽车电气模块中,分设有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辅助电气系统等。将汽车类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汽车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避免脱节,减少重复。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汽车仿真软件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讲解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测、组装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产学结合”是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共赢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它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和学生在学校与用人单位无缝转接的有效途径。“走出去,请进来”是学校在实践中成功的法宝。依据学生的选择,针对某个岗位(发动机、电气与底盘等)进行集中训练,尽快提高学生在某个领域中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这样学生既接受了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又在专业方向的某个方面具有较专而深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可根据所开设的相关专业选择一些有一定规模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利用企业专有的技术和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施计划,共同开发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企业派相关专业人员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师傅给定向培养班学生授课。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应专门安排技术骨干对学生进行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培训,企业也能确保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产学结合”为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搭建了平台,明确了学生就业方向,尤其是供求双方零距离对接,一方面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另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的用人风险,降低了用人成本,为高效率地实施人、岗匹配战略创造了条件。 4、“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学校严格落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抽调部分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维修、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术素质。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学校稳定的兼职教师。
硬件技术论文:计算机硬件技术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于计算机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硬件技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重点发展的项目。本文对计算机硬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中专 计算机 硬件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计算机也在实践应用中在不断的更新完善,计算机的升级发展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够使计算机功能更加全面,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计算机技术中,计算机硬件技术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计算机硬件技术有其独特的组成部分,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硬件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下面就是对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探讨。 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 1.1 运算器 运算器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中主要起到数据的加工处理功能,运算器能够根据输入信号和指令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数据处理,运算器的运算形式有逻辑运算、算术运算还有其他的数据运算形式。计算机之所以能够高效的运算,就是因为存在运算器的缘故,所以说运算器在计算机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控制器 控制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就好比人体的大脑,控制器在计算机硬件组成中接收其他部分传来的信息,然后进行相应的控制。控制器相当于一个指挥中心,会对计算机的内部指令进行分析,根据指令的要求让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实现协调统一的运作。 1.3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硬件组成中的记忆装置,存储器包含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存储器在工作工程中主要是将数据进行二进制的转化,能够对信息进行处理同时还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存储器能够接收大量不同的信息,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对所需信息进行读取。存储器就是实现对信息大量存储功能的装置。 1.4 输入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和摄像头等,输入设备也是整个计算机硬件组成必不可少的部分。输入设备的作用就是方便外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的输入,鼠标能够通过人为操作对计算机屏幕进行坐标定位,处理操作过程中的图形及软件,键盘能够通过输入字母、符号、数字等信息对计算机指令。总之,输入设备就是实现外界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转换的媒介。 1.5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与输入设备相反,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输出,呈现在操作者的面前。计算机能够输出图像、声音、数据等多种形式,计算机处理过的数据以及一些程序都能够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常用的输出设备包括打印机、显示器和语音输出设备等,这些输出设备能够让计算机的工作状态展现在人的面前,实现了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 2 计算机硬件技术 2.1 诊断技术 所谓诊断技术就是对计算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诊断系统对出现的故障进行检测,在这一过程中,为实现故障的自动诊断,通常采用数据生成系统和诊断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数据生成系统能够将计算机内输入的相关数据生成系统的网络,对计算机的硬件部分进行检测。诊断系统则是利用数据生成系统提供的数字报告对计算机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报告。通常的诊断过程中都需要一台单独的计算机作为诊断机,可实现远程诊断以及微诊断等多种形式的诊断。诊断技术能够对计算机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检测和处理,是计算机正常运行的保障。 2.2 存储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硬件存储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突破。存储有DAS模式、SAN模式、NAS模式等多种模式。各种模式有其不同的优缺点,比如DAS模式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低成本高性价比,但是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在扩展性以及安全性方面比较欠缺。NAS 模式拥有良好的扩展性,占用服务器资源方面也比较少,但是数据传输速度比较低,影响网络的使用性能。SAN模式的优点就是扩展性强、传输速度快,但是这种技术比较复杂,在成本方面由于采用的是光纤与网络连接的方式也是比较高的。 2.3 加速技术 人们追求的就是计算机高速处理数据的特点,所以计算机在处理数据的速度方面要不断的更新,计算机硬件加速技术也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在计算机硬件加速技术的发展下,更加注重以硬件自身的功能特点来代替软件算法的技术,硬件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数据分析处理和调用程序的功能,提升计算机的整体工作效率。要想实现硬件加速可以在计算机内部增加一些集成软件来实现,帮助CPU进行运算,这样就能够加快运行速度,提升计算机的运行能力和处理数据的速度。 2.4 开发技术 就目前计算机的发展来看,开发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嵌入式硬件平台的开发。嵌入式硬件平台包括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控制器和嵌入式芯片。嵌入式控制器能够在单片机内部芯片上集成总线,实现一系列的功能,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减小了体积,为计算机的微型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开发方面也在不断的努力,比如DSP高速微处理器的开发,能够使计算机的速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推动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提升。 2.5 维护技术 计算机维护技术是计算机硬件正常运行的保障,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一些故障,在硬件维护过程中要对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进行维护保养,要学会计算机的保养方法,养成维护保养的习惯。对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小问题要及时处理,做好除锈、清洁等工作,让计算机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3 总结 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正在不断的突破,计算机硬件部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良好的性能,就要注重硬件部分的利用,明确硬件各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从诊断、存储、加速和开发等方面的技术进行研究。在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研发方面应该加大力度,促进硬件技术的发展才能够使整个计算机的综合性能得提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沭阳县 223600 硬件技术论文:浅析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 [摘 要]当前计算机已经深入到广大普通家庭,怎样维护与保养各自的计算机,尽量增加计算机的运行时间,是每个计算机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计算机的维护与保养需要对硬件进行日常清洁以及科学有效的保养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护;应用 1 电脑硬件的日常维护以及故障的判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防尘和防潮在电脑主板的日常维护工作过程中比较重要,中央处理器、内存条以及显示卡等关键部件全部插在主机板上,假如上面有太多灰尘,容易使得主板和其它部件之间接触不好,出现一些未知故障,给用户的工作以及娱乐造成一定的麻烦;假如环境过于潮湿,主板极易变形而出现接触不良等问题,就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①电脑周围的环境状况:比如电脑的位置、电源、湿度与温度等。②电脑体现的故障问题、显示器所显示出来的内容和正常状况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③电脑内外的物理状况:比如粉尘、线路板以及零件、部件的形状以及指示灯的显示情况等。④电脑的软件、硬件配置情况:比如所安装的软、硬件;系统资源的配置,软件方面使用何种操作系统,硬件配置的驱动程序的哪种类型的版本。 (2)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判断产生故障的原因,判断依据主要有:①元件、芯片方面的故障;②连线以及接插件等硬件故障;③部件产生的故障;④硬件兼容产生的故障;⑤跳线以及设置产生的故障;⑥电源产生的故障;⑦软故障。在对故障进行分析的时候,尽可能利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加以判断,不明之处,向有经验的相关人员请教。 2 电脑硬件故障排除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具体的做法包括:对电脑硬件的环境、插座、插头、用户操作电脑的习惯等进行仔细观察。 (2)最小系统法。电脑硬件最小的系统包括电源、主板和中央处理器。该系统并无信号线的连接,仅仅存在电源到主板的连接电源。在故障判断的时候是通过听声音或主板故障诊断卡来对该核心部分是不是能够正常运行进行判断;电脑的软件最小系统包括电源、主板、中央处理器、内存条、显示卡(或者显示器)、硬盘以及键盘等。通过判断确定系统是不是能够正常的启动以及运行。 (3)逐步添加法。该方法以最小系统为前提,每一次仅仅给系统添加一个设备或者软件,来判断故障现象是不是消失或者出现变化,从而判断并且准确定位故障产生的部位。 (4)隔离法。该方法是先将容易妨碍故障判断的软、硬件进行屏蔽。同时也是一种将相互冲突的软、硬件隔离开从而判断故障是不是出现变化的方法。 (5)替换法。该方法是通过好的部件去替换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从而判断故障是不是消失的方法。好的部件并无型号方面严格的要求。 (6)比较法。这种方法和替换法较为接近,也就是通过好的部件和怀疑存在故障的部件的外观、配置以及运行现象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也可以在两台电脑之间加以对比,从而判断故障电脑在环境的设置、硬件的配置这几个方面的区别,以便查明故障的准确部位。 总而言之,排除电脑的故障最好是遵循:先排除外部设备然后排除主机,先电源然后部件,先简后繁等原则。外设方面的故障比较容易查出并排除,首先应当依据系统的报错信息对鼠标、键盘以及显示器等外部设备的基本工作状况。假如不存在问题,就应当考虑主机方面存在的问题。 3 电脑硬件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 (1)整机。电脑最好放在通风状况比较好、卫生清洁较好的房间,以免灰尘与高温对电脑产生不利影响。电脑如果长时间不用的话应当将电源切断,但是需要定期开机运行,以免由于潮气损坏电脑的零部件。 (2)电源。①确保所购置的电源质量,并且定期对电源盒进行清洁。②电脑电源必须使用专用的插座。 (3)显示器。对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定期进行清洁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能用酒精进行擦拭,由于酒精对其涂层产生腐蚀作用,容易对电脑的液晶屏幕产生损伤。正确的做法是利用擦镜头的镜头纸,稍微沾上纯净水就可以进行擦拭了。 (4)主板。在电脑的机箱不开启的情况下,通常不会接触到主板,日常存在最多的问题是任意热插拔电脑的零部件,容易对接口造成损坏,甚至会使得芯片或者电路板烧毁。 (5)中央处理器。①目前主流的中央处理器的运行频率速度非常快,超频没有必要。②中央处理器通常在75℃以下就能够工作。③中央处理器的风扇对保护CPU非常重要。风扇的叶片上应当定期清除其灰尘并且给在其轴承上添加适量的润滑油。 (6)内存。①如果只安装一根内存条的时候,首选与CPU插座类似的内存插座。②在对内存进行升级的时候,宜选择与原有内存一致的,否则容易出现无法兼容的问题。安装内存条的时候动作必须规范。 (7)硬盘。电脑中的硬盘比较脆弱,使用不正确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电脑在运行的时候切忌搬动,因为震动对硬盘的伤害比较大。此外,硬盘是电脑中最关键的存储介质,大部分人容易忽视了对硬盘进行维护与保养,常常使得硬盘超负荷运行:下载容量很大的各种影视剧、游戏等、频繁使用Windows的系统还原操作。一次性开启过多(超过3个)的上传或者下载的窗口。这些做法容易对电脑硬盘产生伤害。此外,在BT运行的时候,宜设置任务管理器将优先权调整到低于标准值。 (8)鼠标。鼠标出现故障的频率比较高。要求注重平常的维护。对于光电鼠标应当定期清洗光敏二极、三极管上面的灰尘、污垢。 (9)驱动器。光驱出现读盘的时候如果出现速度变慢甚至是不读盘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激光头存在问题造成的。除了激光头自身的寿命问题,灰尘也是对激光头寿命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灰尘不但会对激光头的读盘以及寿命产生影响,还会对光驱内部的一些机械部件的精度产生影响。因此,确保光驱的清洁非常关键。光驱的机械部件的擦拭通常选择棉签酒精进行擦拭,但是激光头不可以使用酒精以及清洁剂,应该利用气囊对准激光头将灰尘吹掉。 硬件技术论文: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技术分析 摘 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计算机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计算机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硬件系统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严重影响计算机的安全、稳定运行,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不便和麻烦,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维护和保养措施,减少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率。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影响因素,阐述了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维护措施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保养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保养技术 当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和生活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软件系统相比,计算机硬件系统在使用过程汇总更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因此必须做好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最大程度地延长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使用寿命,保障计算机安全、稳定的运行。 1 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影响因素 1.1 人为因素。人为原因是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一些计算机用户忽视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乱卸乱拆、乱改乱跳,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零器件丢失,或者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用户用力过大,损坏计算机硬件设备。另外,计算机设备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遭受剧烈的震荡,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稳定性。 1.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自身质量存在问题,一些零器件性能较差,如硬件系统元件发生腐蚀、虚焊或者脱焊等,导致计算机硬件电路板铜断、触点被氧化、漏电等[1]。 1.3 外部因素。计算机硬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老化严重、性能下降;电压不稳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电路出现短路甚至电源损坏;计算机长时间运行,内部散发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不及时,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元器件被烧坏。 2 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维护措施 2.1 电源故障维护。计算机设备接通电源后,如果不能运行,指示灯不闪烁、电风扇也不转动,很可能是计算机电源发生了故障。计算机电源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电源烧坏、计算机电源发生断路、启动按钮接触不良等。遇到这种情况,计算机用户要仔细检查电源的通电情况,判断计算机设备是否处于通路状态,同时检查计算机电源的插头和导线接头是否连接好。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很可能是计算机电源已经被烧坏,用户要及时更换计算机电源。 2.2 计算机CPU故障维护。计算机CPU的散热情况对于硬件系统的运行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计算机硬件系统散热出现问题,大量的热量集聚在计算机设备内部,温度过高会影响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的性能,导致计算机执行不畅、运行缓慢等,甚至会将计算机CPU烧坏。因此,用户在日常使用计算机设备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计算机设备的散热处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要及时清理计算机设备的排风扇,最好为计算机配置一个电风扇,加速计算机设备的散热速度。 2.3 计算机内存故障维护。计算机设备运行之后,显示器没有画面或者出现一些错误信息,始终不能进入操作系统,总是听到“嘟嘟嘟”的声音[2],这说明计算机的内存卡发生了故障。这时,用户要将计算机电源关闭,将计算机机箱拆开,把内存条取出,然后进行开机检测。对计算机进行多次检测,检查是哪一根内存条出现了问题。仔细检查之后,如果内存卡不存在问题,要仔细将内存卡插在沟槽中,确保接触良好。 2.4 显卡和声卡故障维护。显卡是计算机系统散热的主要位置,对于计算机显示卡故障,检查沟槽中显卡,特别需要仔细检查计算机显示器信号线的接头和显卡插座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计算机显卡风扇,检查风扇是否产生噪声、运转是否有摩擦。对于计算机声卡,用户在使用语音操作时,要尽量避免带电进行,在拔或者插耳机时,最后关闭计算机电源,防止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出现损坏。 2.5 硬盘故障维护。计算机硬盘故障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无法识别硬盘。用户要注意检查计算机的数据线和电源线是否接好或者是否发生脱落,确保计算机硬盘的扁平信号或者电源线装好,同时要合理插接硬盘,避免发生冲突,如果计算机的IDE接口上插接了CM-ROM,重新插接一些数据线,如果仍然不能正常运行,很可能是计算机硬盘发生了损坏,用户可以更换一个新的硬盘。 3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保养策略 3.1 正确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用户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例如在雷雨天气,要尽量避免使用计算机,防止计算机遭受雷击。计算机设备要摆放在房间靠窗户的位置,确保计算机良好通风。同时用户要正确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计算机开机时,先打开电源,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打开计算机,由于我国家庭用户的电源多是220V标准电压,但是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电源的电压多是110V的,如果打开电源之后立即运行计算机系统,会使计算机系统突然遭受较大的电压,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老化或者损坏。另外,在关闭计算机时,要尽量使用计算机系统关机,不能直接关闭计算机主机上的开关,要尽量延长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使用寿命,关闭计算机设备后,尽量关闭电源,不仅有利于杜绝火灾隐患,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 3.2 检测到位,保持环境清洁。计算机设备的运行环境最好保持在15-28摄氏度之间[3],如果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发生老化。因此,要避免将计算机设备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阳光的直接照射会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温度,影响计算机设备的运行状态。另外,要尽量控制计算机设备运行环境的湿度,如果空气湿度过小,计算机硬件设备很容易产生静电,损坏硬件系统元器件。如果空气湿度过大,计算机硬件系统电路板会出现发霉或者锈蚀等问题,造成电路板短路或者发生故障。 3.3 选择质量较高的硬件设备。在选择计算机电源时,用户不能贪图便宜选择劣质、功率不合适的电源设备,为了确保计算机硬件系统有持续、稳定和稳定可靠的供电环境,要尽量选择具有大品牌、优质的电源,配置插孔重组、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插座,严禁在同一个插座上安插很多计算机设备。另外,根据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备型号,从防止静电、注意兼容性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为计算机CPU安装优质风扇,定期进行除尘,充分发挥风扇降温的重要作用。 3.4 加强计算机显示器维护保养。虽然计算机显示器只具有显示功能,长期暴露在灰尘较多的场所,不仅会影响显示器的运行状态,同时也会影响计算机用户的视力,因此用户要做好计算机显示器设备的防尘和除尘工作,在用户不使用计算机设备时,为计算机显示器盖上防尘罩,关闭计算机后要注意将显示器也关闭,定期使用专业的除尘液和除尘布轻轻擦拭显示器罩壳和表面,严禁直接使用水或者酒精擦拭显示器,高浓度的酒精很可能损坏计算机显示器。 4 结束语 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与保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作,计算机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基本的使用常识和故障维护技巧,正确的诊断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故障维护措施,尽量延长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使用寿命,确保计算机硬件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升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其优势功能。 作者单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计科系,贵州遵义 563000 硬件技术论文:硬件出奇制胜DIY领域产品的特色技术 Intel HT 超线程技术 Intel自从奔腾4后期就加入HT超线程技术试水,在旗下酷睿和至强等产品上得到广泛应用。按照Intel的说明,HT超线程技术在不增加物理核心的情况带来10~20%的性能提升。 对于普通家庭用户,超线程是否真如Intel所说的那么神奇?最常见的两个使用场景就是WinRAR这样的压缩解压缩软件和诸多视频后期软件,在开启超线程后确实会有10~20%不等的性能提升,直观体现在完成所需的时间上立竿见影。但在游戏领域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绝大多数游戏对于多核心支持得并不好,在很多游戏还只是支持双核的当下,对超线程技术的支持更是无从谈起。玩家使用同一款CPU做过测试,有半数以上的游戏在关闭超线程技术时的平均帧数大于默认状态。这也让超线程技术在游戏领域十分尴尬。 不过随着2014年底游戏大作纷纷更换引擎,对PC硬件的压力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不仅要6GB以上内存的游戏越来越多,切实支持处理器多核心(八核以上)的游戏也逐渐出现。对于超线程技术今后在游戏领域的表现是值得期待的。 可以装APP的电源 DIY领域发展到现在,机箱内部任何一个配件几乎都能通过对应的软件进行检测和调节,但负责整个系统电力和稳定的电源依旧孤零零地位于机箱角落,显得格格不入。其实电源的运行状态、稳定与否对整个PC系统至关重要,甚至超过传统“三大件”。 以往也有过通过PC前光驱面板安装控制台来监控电源的案例,不过那大多都是发烧友们自行改造实现,普通用户怕是难以企及。TT看准这一市场需求,推出80PLUS金牌的全模组电源Toughpower DPS TPG系列,不过规格高并非它的最大卖点,能够安装智能数位控制APP才是其独一无二的“绝活”。 TT能够智能监控电源的软件名为DPSApp,可以在PC端实时监控电脑功耗、温度和风扇转速等基本信息,还可以根据电源监控的功耗来计算电费。所有这些信息都不是死板的文字表述,都通过简单明了的图形和图表展现出来,软件的使用程度和表现力甚至超过了很多传统板卡控制程序。DPSApp还可以智能化管理资料,并通过微博等平台分享,是不是有一种智能手机的感觉?在DPSApp面前,Toughpower DPS TPG系列80PLUS金牌和全模组设计反倒不那么显眼了。 SLC 闪存的家用 SSD 固态硬盘在近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供选择的品牌从最初的两三种发展到现在的数十种。为了能在庞大的SSD大军中脱颖而出,要不就在产品本身下足功夫,要不就另辟蹊径赐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 SSD所用的闪存种类当中,SLC MLC TLC,这是由闪存颗粒的特性决定的。一般我们家用购买的都是中间这个档次的MLC产品,售价位于中游,性能也比较中庸。一般用户不会过分关心闪存种类问题,不过自从三星840 SSD系列开始使用TLC闪存,SSD闪存的老文件掉速问题也逐渐被用户重视起来。 富士通的至尊版系列SSD是他们最新的产品线,至尊版最大的卖点就是使用了Intel的SLC闪存。这类Intel 25nm SLC闪存性能比MLC闪存直接强上一个档次,而且寿命也远非MLC闪存产品可比。售价虽然并不便宜,但是比起顶级MLC产品,这样的SLC SSD更受爱好者欢迎。 三星 Magician 三星的SSD从830系列开始让人眼前一亮,旗下每代产品的性能都在市售同类产品前茅。不仅性能出色,三星还为其打造了独特的软件,辅助用户操作和管理自己的SSD,这就是Magician。 Magician的功能经过几代进化更简单易用,很适合初学者使用。用户界面通过图形化的显示方式,可以轻松查看SSD的健康状态、SATA及AHCI的兼容性和状态。对于新手更有意义的是,软件提供3个优化配置文件,包括最高性能、最大存储量和最佳可靠性,我们通过选项卡就能从中切换。 这三个选项并非是噱头,是有实际功效的。最高性能选项以稍微缩短SSD使用寿命为代价获取最快的性能,它开启了一些需在SSD中进行额外写入操作的功能来实现提速。最大存储量功能可以自动去掉系统的休眠模式、虚拟内存文件和一些自动备份功能,释放SSD的大量空间,非常适合一些购买64GB或者128GB的用户。最佳可靠性将禁止运行会产生额外写入操作的功能,以有效延长SSD的使用寿命。如果用户使用的是840系列TLC产品,这个功能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少SSD写入/擦除的次数。 三星通过Magician软件轻松满足三类常见用户的需求:寻求最高性能的用户、寻求最大存储量的用户和寻求最长使用寿命(可靠性)的用户。以往复杂的操作系统的相关设置,现在可以通过软件轻松实现。 闪迪 SSD Dashboard 最早闪迪的SSD相关软件叫SSD Toolkit,不过当时由于界面不友好导致很难用。闪迪的SSD其实非常出色,但软件不好用难免美中不足,SSD Toolkit通过回炉重做变身为SSD Dashboard,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改进。 SSD Dashboard的界面做得比较美观,而且功能也非常完善,通过图形化的界面,让用户监控了解SSD的运行状况。界面包括SSD状态、性能、工具、设置等功能,状态中可以查看硬盘的容量、剩余使用时间等等基本状况,温度和接口信息也可以显示在内。性能一项提供了SSD的性能测试,和主流测试软件一样也分为传输速度及随机性能,但比起其他测试软件密密麻麻都是文字的方式,SSD Dashboard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呈现给用户。关于TRIM在一些操作系统中很难打开的现状,闪迪软件可以通过一键开启系统TRIM的功能十分适合新手。 工具中的Secure Erase、Sanitize、Cypto Erase不能乱点,是闪迪提供的三种SSD擦除功能。固件更新功能也非常方便,不用像以前那样去官网手动下载固件然后冒险升级,在这里就像更新手机APP一样操作就能完成SSD固件的更新。除此之外工具也提供了硬盘的S.M.A.R.T信息查看,有了这款软件我们就可以抛弃HDtune了。 从SSD Toolkit到SSD Dashboard,能很明显看出闪迪SSD软件的进步。虽然SSD Dashboard只支持闪迪硬盘比较可惜,但作为一款品牌SSD的功能软件已经相当出色了。 希捷混合硬盘 SSHD 希捷是传统HDD硬盘双雄之一,近几年传统硬盘被固态硬盘冲击严重,老牌硬盘厂商希捷虽然也推出了旗下的SSD,但市场反响不温不火。去年间接收购了两大主控之一的SandForce,但融合之后的实际产品还需时日才能推出。眼下希捷如何应对SSD对硬盘市场的攻势呢?答案就是SSHD。 SSHD主体依然是盘体与磁头,不过在SSHD的PCB上集成了一个SSD模块主控和小容量MLC闪存,SSHD的核心技术就是通过这个独特的设计实现。首先通过一种名为Adaptive Memory的技术实现一种自学习算法,它逐渐让系统最常用的应用程序和文件能够实现类似SSD的响应。比如说操作系统或者程序启动时会读取大量零散文件,HDD由于寻道原理速度有限,而SSHD将这部分压力转至闪存,启动和读取速度能够大大加快。 希捷的这种“SSD缓存记忆”技术其实并没有改变HDD的持续读写速度,而加强了随机性能。在最新一代SSHD当中希捷甚至将盘体转速降为5400rpm,而单单加强了主控方面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有人可能会质疑5400rpm盘体的性能,但其实希捷如此处理是十分合理的。我们日常使用硬盘感觉到慢,十有八九是其随机读写性能满足不了我们的要求,绝非持续读写速度跟不上。如果用户的硬盘位只有一个,又想在硬盘容量和随机性能上有所兼顾,希捷这类SSHD是非常合适的。 东芝无线 SD卡 我们用单反照相,然后想把相片从相机存储卡里拷贝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观看,一般大家都怎么做?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把存储卡取出,先将数据移至电脑,然后将手机/平板接入电脑拷入观看,这个步骤太麻烦了。后来有部分单反/微单品牌设计了独特的移动智能终端APP,旨在简化取卡步骤,直接用手机/平板访问相机存储内容,不过需要在同一个Wi-Fi环境下,同时移动端是否支持还需APP决定,总之多种限制并不方便。 东芝推出的这种无线SD卡解决了这种问题,SD卡从硬件上解决了无线连接问题。只需将SD卡插入相机并开机,打开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无线开关,搜索到无线SD卡提供的无线网络连接(flashair_xxx),输入初始密码连接后打开浏览器就形成了连接。一般4MB左右的照片传输一张需要8秒左右,速度虽然不快但也不比很多相机无线传输APP慢。 问题也并非完全没有,首先部分单反机身由于是金属构造,无线SD卡形成的网络信号肯定会受此影响,速度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SD卡和其无线功能所需的电力肯定是相机提供,有很多相机屏幕自动关闭时进入省电模式,此时无线SD卡的无线功能也会随之一同关闭。最后比较关键的一点是由于手机或平板电脑在传输时连接的是无线SD卡形成的虚拟网络,并没有互联网功能,如果想边传边分享就是硬伤。手机可以利用3G信号,而多数平板电脑只能乖乖等传输完毕后才可以重新连接Wi-Fi进行分享。 金士顿 HyperX 闪存盘 大家印象里的闪存盘(U盘)的读写速度是多少?一般也就是30-40MB/s这个程度,满足一般的文件拷贝似乎问题不大,但高端用户肯定无法接受如此缓慢的传输速度。金士顿旗下的HyperX品牌是其高端的存储品牌,而现在HyperX也推出了顶级品质的闪存盘DataTraveler HyperX Predator。 DataTraveler采用USB 3.0接口,它没有像其他USB 3.0闪存盘一样只是规格上支持,在读写速度上标称可达240MB/s和160MB/s,完全突破了USB 3.0能够达到的速率。外观方面金士顿的解释是大巧不工,金属外壳方方正正的造型,十分符合其高端大气的身份。容量方面金士顿提供了512GB和1TB两种容量,4999元和9999元的售价也吓跑了大多数用户。 不过DataTraveler HyperX Predator的表现配得上这样的价格,多种软件实测其读写速度并非虚标,一部10GB左右的电影通过闪存盘不到1分钟就可以传输完毕,这是很多移动硬盘都难以实现的。 Cherry MX 轴键盘 要说键盘,这两年机械键盘火了。机械键盘本来是在薄膜键盘之前的产物,但随着薄膜键盘的盛行,造价相对高昂的机械键盘被薄膜键盘所取代。但近年来由于用户对外设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机械键盘的关注度正慢慢回升。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机械键盘均使用德国确励公司(Cherry)的MX机械轴,爱好者们俗称樱桃,拥有标志性的十字口设计,目前我们见到的大多数机械键盘其实都属于这一派系。根据种类分为茶轴、青轴、黑轴以及红轴四种,也有白轴等稀有品种。用文字描述机械键盘与普通键盘的区别稍有难度,由于每一个按键都由一个独立的开关组成,按键的段落感根据轴体各异,但普遍都要大幅超越薄膜键盘。现通常为高端游戏外设,希望有条件的用户亲自体验。 微软蓝影技术 可能很多用户连光学引擎鼠标和激光引擎鼠标都分不清楚,现在微软又来了个号称集合二者优势于一身的蓝影鼠标,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它们都该称作是光学引擎,不过不同的捕捉原理决定了光学鼠标必须借助鼠标垫,而激光鼠标则能够在更多的表面上自如使用。 微软全新推出的Blue Track蓝影技术更是要超过激光引擎,利用激光引擎的镜面反射原理,通过更强的光学传感器每秒钟拍摄数千张,经过对比最终得出鼠标移动的轨迹。蓝影技术的表面适应能力超强,定位能力比激光更为精确,在一些粗糙的表面依旧可以准确定位鼠标移动。 硬件技术论文:计算机硬件组装及维护技术的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基本部件,分析了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硬件驱动的两种安装方法,并总结了硬件维护一些要领。希望能够给广大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硬件组装;维护技术;系统安装 1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1.1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下图1是计算机硬件中常见的部件。 图1 计算机硬件组成 1.2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过程。第一步:要先打开主机箱的盖。将主板固定在机箱里并拧紧螺丝;第二步:电源的安装,机箱电源通常是安装在机箱内左上方并固定好四颗螺丝,需要注意电源的风扇是朝机箱外面的,其好处就是起到散热的作用,否则无法正常安装;第三步:CPU安装:CPU是主板上的核心部件,由于CPU的针脚较细,容易插坏,所以一定要细心,对位入座。CPU发热量较大,为了增加散热功能,建议在CPU背面与小风扇间涂上散热的硅胶,然后再固定风扇上的四颗螺丝或者挂钩。另外还需要将风扇电源线接入主板对应的接口上;第四步:内存安装,将内存安装在主板的插槽上,插槽两边各有一个扣,扣住内存条。需要注意内存缺口要与插槽对应,然后再垂直压下内存即可;第五步:硬盘安装,硬盘需要用四颗螺丝拧紧到机箱前面中间的位置。同时需要将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分别接主板和机箱电源,以此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及读取功能;第六步:显卡安装,找到主板上显卡插槽位置,将显卡对准主板插槽上接口往下压,并用螺丝拧紧在机箱上(说明:有些主板是集成显卡、网卡和声卡,不需我们手工安装);第七步:控制线的连接,首先要确定机箱面板上的指示灯以及开关机、重启按钮与主板之间的接口连接位置(有对应的英文文字),需要注意区分好正负极之间的连接。接线英文的说明:HDD LED是指硬盘灯、PWR SW是指机箱外开关机的电源线、Reset是指重启电脑、Speaker是指主板喇叭线、Keylock是指键盘锁的接口线以及PowerLED是指板电源灯的接线;第八步:上面的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完成机箱外部设备的安装,外设包括:鼠标、键盘、音箱、光驱(如果需要通过光盘安装操作系统的,一定需要装上光盘驱动器)以及显示器等接线;第九步:确保前面的工作准确无误后再接通电源,观察计算机屏幕显示情况,然后再安装操作系统。 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 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前的基本设置。首先需要启动计算机,按DEL键进入到主板BIOS进行参数的设置。其次是从BIOS主菜单中找到Advanced BIOS Features 选项,按回车进入子菜单项。再次是在子菜单项中选择First Boot Device 选项,然后通过键盘上的上下方向键来设置为USB-CDROM或者USB-HDD(U盘启动),这样就把系统设置为光盘驱动(或者U盘)启动了。最后,按F10键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界面。 2.1 标准安装法。第一步,将市面上购买的Win8系统盘放入光驱,或者网上下载Win8系统存入U盘中并接U盘接口(细节略);第二步,通过BIOS自动引导光盘(U盘)启动;第三步,此时我们会见到屏幕上的提示:“press aany key to boot from CD or DVD...”看到这个提示时按任意键就可以进行win8的安装了;第四步:在安装界面的language to install项中选择English,其它两个选都选Chinese,点Next按钮,然后点击Install Now就可以正式安装Win8系统了,最后等待安装完成(细节略)。 2.2 快速ghost安装法。由于标准安装win8所花时间较长且麻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Ghost来进行快速安装操作系统。有了ghost软件就变得十分方便,只需十多分钟就能够把Win8系统安装完成,下面说一说ghost安装Win8系统的详细步骤: 到市面上购买ghost克隆软件光盘(里面包含有ghost.exe文件及ISO系统镜像文件等),或者到网上下载ghost..exe和系统镜像文件到U盘。 第一步:开机后运行ghost程序,选择恢复系统,进入ghost;第二步:菜单操作顺序是:local- partition- from image;第三步:在Ghost新窗口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之前已准备好Win8的gho文件所在路径;第四步:选择好后Wind8的ghost文件后,双击open按钮,并依次点击OK即可;第五步:此时会出现将系统安装到哪一个盘的选项,选C盘即可(通常系统是安装在C盘);第六步:按顺序点击确定就可以快速安装Win8系统了。 3 安装硬件驱动程序 系统安装完毕后需要在安装硬件驱动程序,主板,声卡,显卡,网卡等等。安装硬件驱动程序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最原始的方法一个一个驱动程序进行手工化安装,首先需要从主板光盘中找到主板驱动、声卡驱动、网卡驱动、显卡驱动。如果主板光盘中无法找到相匹配的驱动时,则需要到网上下载,相对来说复杂一点;第二种方法:自动安装法,即是借助于第三方驱动安装软件进行驱动程序的自动安装。常用的驱动安装软件有:驱动精灵、360驱动大师等。使用这些驱动软件可以自动识别主机驱动程序,然后直接到网上下载相匹配的驱动并自动安装。 4 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要领 下面笔者总结了一些常见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以供大家参考。 4.1 电脑的日常工作环境。通常电脑是工作在20~25℃之间的环境下;需要做好防静电的工作,另外电压不稳定会容易造成对电脑电路以及部件造成不良的损害;尽量防止机箱的震动以及外部的噪音,因为震动与噪音有可能会对电脑中的某一些部件造成损坏。 4.2 维护计算机时不要急着拆开机箱,首先需要认真观察计算机四围设备情况,例如:计算机的外设、连接线、电源、温度以及湿度等。其次是计算机机箱的内外面是否有过多的灰尘、电路板与元器件颜色是否有变化,如鼓起则需要拿去维修店维修。指示灯的显示是否正常等。最后分析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是否正确,如不兼容的需要更换配件,系统资源的使用是否过多等;现安装了哪个版本的操作系统,已安装的软件是否有冲突;硬件驱动程序版本是否为最新的等。 4.3 按照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想到是一些什么故障,怎么样会产生如此的故障?我们该怎么样去处理呢。其次是,现在网络较发达,将发现的故障现象,到互联网上查找,这样可以快速解决故障,节省成本。另外一定需要坚持“先软后硬”的故障排除原则,即查找在整机维护判断过程中,我们需要先判断是否是属于软件的故障,如果可以正常开机时,那么可以考虑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假设故障无法从软件中排除掉,那么只好从硬件方面进行认真检查。 4.4 计算机环境维护即是电源接地是否属于正常,工作电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我们需要对计算机工作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以及做好日常清洁工作等。灰尘是计算机的最大杀手,通常计算机的硬件故障大都是由于机器内部的灰尘过多而引起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好计算机内外部的清洁工作。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广东惠州 516100 硬件技术论文:计算机硬件维护保养技术探讨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虽然计算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计算机的硬件维护保养是用户的基本工作,若对计算机硬件故障不及时处理,容易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本位探讨计算机硬件维护保养的常见方法,以作为计算机使用者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 硬件故障 维护 保养方法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管是商业领域还是办公室,都需要利用计算机开展经营活动,所以计算机在生活、商业、娱乐等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排除计算机硬件故障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对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和日常养护方法进行探讨。 1 计算机硬件故障维护的基本原则 (1)计算机需要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运行,如果计算机工作场所有大量的灰尘,或工作场所比较潮湿,容易造成计算机使用寿命减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电源的稳定性,若计算机工作场所的灰尘较多,容易导致计算机部件老化、设备接触不良等故障,因此,保持环境清洁是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基本原则,为了避免工作场所积累的灰尘对计算机硬件的影响,用户应将计算机放置在防尘、防潮的地方,若用户长期不使用计算机,则应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开机2个小时左右,并做好计算机周围环境的灰尘清洁,使计算机正常运行。 (2)计算机故障分析应从各个环节和各个设备入手,计算机元器件、内部芯片故障;计算机设备接触故障;计算机部件老化现象;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故障;电源稳定性、连接故障;计算机软件故障等。 2 计算机故障排除方法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硬件故障等现象,做好硬件故障的排除是计算机维护的前提,因此,探讨计算机故障排除法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插拔替换法是计算机故障排除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插拔替换法可以直接反映计算机出现的故障部位,因此,当前大多数计算机工作人员都采用插拔替换法排除计算机故障。插拔替换法的工作原理是用出现故障的相同部件更换到正常运行的计算机上,从而检查计算机硬件故障,例如计算机内存条故障检验,采用相同内存条更换到可以正常工作的计算机上,若计算机能正常工作,则说明计算机的内存条接触良好;第二,系统最小化法,若工程师无法确定计算机的故障部位,采用系统最小化法可以确定故障部位,其工作原理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全部摘除,如主板、CPU等,待设备摘除完后,运行计算机,若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则采用插拔替换法对计算机进行故障排除,如果没有出现计算机故障,则说明计算机主板、显卡等硬件出现了故障;第三,采用专门的诊断软件排除计算机故障,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诊断软件是诺顿工具箱,其可以迅速检测出不容易发现的计算机故障,不仅可以检测出计算机硬件设备等运行情况,同时也可以检测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情况,诺顿工具箱对计算机故障检测完成后,将自动生成分析报表,以便于用户找出计算机故障部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故障。 3 计算机硬件维护措施 计算机主要有显示器、主板、鼠标、内存、硬盘、电源等硬件设备组成,做好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性能。第一,计算机显示器的维护,虽然显示器由屏幕、外壳保护,但是显示器容易受灰尘的影响,若显示器上积累了大量的灰尘,不仅影响了计算机的显示效果,也造成使用者视力的损伤,因此,显示器的维护应做好防尘除尘处理,可以在显示器上带一个防尘罩或用专业的清洁剂清洗电脑显示器;第二,计算机内部CPU的日常维护,CPU是计算机运行的主要工具,CPU运行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若环境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计算机运行缓慢,因此,控制CPU工作环境的温度,以70度为最佳温度,并且改用性能较好的风扇,如英特尔原装风扇,风扇可以降温除尘;第三,计算机硬盘的维护,计算机硬盘是使用者存储数据的主要设备,硬盘在计算机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使用者操作频繁,并且硬盘由于告诉运转而产生振动现象,导致硬盘设备容易损坏,因此,计算机硬盘的维护加强使用者的维护意识,即要求使用者减少硬盘的使用负荷,减少文件下载、读写等操作;第四,计算机内存的维护,若计算机长期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下,电脑容易出现无法启动、黑屏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电脑内存存在问题,在检查内存过程中,首先需要检查内存条是否接触良好,然后清理内存条、插槽后,重新插入内存条,最后重启电脑,内存维护应确保内存条接触良好性、防止静电、兼容性等;第五,鼠标维护保养,鼠标是使用者操作电脑的基本设备,由于使用者使用鼠标频率过高,鼠标容易出现控制失灵、和按键弹性消失等问题,针对鼠标出现的故障,首先需要拆开鼠标设备,其次对鼠标内部进行清洁检查,以排除鼠标故障。 4 计算机硬件的日常保养技术 计算机硬件日常保养有助于提高电脑的使用性能,尤其是计算机内部的灰尘清洁,首先将主机箱内部的连接线拆除,并将机箱内的主板、CPU风扇、驱动器吧、硬盘、显卡等设备安全拔出,采用毛刷清洁办卡接口的灰尘,并用吹风机清除CPU风扇、光驱、硬盘表面的灰尘;其次,灰尘清除干净后,需要将拆卸的各个部件按顺序依次安装,装上吉祥外壳后,需要对计算机的显示器屏幕进行灰尘清理;最后,启动电脑,检查计算机是否运行正常。使用者是计算机的主要实施者,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使用完后,应用防尘罩改善电脑,为了延长计算机电源的使用寿命,在运行过程中,应经常性设置电源的保护程序,避免手机、电子产品等设备靠近计算机,这些设备容易干扰计算机正常运行,使用者也应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如正确关机、开机等。 5 结束语 计算机的使用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人们的不正确使用容易造成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因此,做好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尤其是使用者的保养措施,维护和保养措施到位,才能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性能。 作者单位 辽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信息技术教研室 辽宁省本溪市 117000 硬件技术论文:体育馆中计算机的硬件维护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摘 要:体育馆工作范围面积较大,内容复杂多变,计算机技术的涉入是必然趋势。但是在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中,如果不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查维护,就有可能带来计算机安全隐患,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系统瘫痪,体育馆工作管理不能正常进行。本文简要分析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指出在体育馆内计算机硬件将如何维护以及维护的重要性,探讨计算机在体育馆内硬件维护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体育馆;硬件维护和应用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对于体育馆内的计算机,由于体育馆的工作量大,涉及内容较多,就要求计算机硬件一定要过硬,以此满足高强度、多数据的体育馆工作。除了计算机硬件质量过硬的要求之外,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维修部门和工作人员保持定期检查和日常维护的习惯。 1 体育馆中计算机硬件构成 体育馆需要用到的设备都比较大型,硬件组成一般包括控制设备、存储设备、运算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除此之外,体育馆还配有专门的维修部门来定时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体育馆内计算机设备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体育馆内计算机的控制设备是放在日常维护中的第一位的,一般采用工作效率更快的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其他硬件都是通过控制设备发送信号指挥而进行正常工作的。计算机的储存设备分为主动储存和辅助储存两种,通过接受控制设备的信息进行转换处理来保持正常工作的,对于体育馆需要储存大量数据而言,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容量必须足够大才能满足需要。运算设备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将数据加工为更具体化的信息的作用。输入设备运用鼠标和键盘将文字图片信息输入计算机内等待处理。输出设备是将需要的信息通过图片、文字和声音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计算机设备。这五个硬件设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体育馆内计算机系统的需要。 2 体育馆中计算机硬件的维护 计算机的硬件常见问题有计算机设备之间出现冲突、外部原因造成计算机硬件故障等。多种设备共同使用服务于一项工作时,可能会出现工作资源冲突问题,或是各个设备之间进行了混合安装,一起使用时会出现明显的冲突偏差。外部环境会对计算机硬件构成一定影响,比如说出现电压不稳或是停电现象,计算机硬件容易遭到损坏;电磁干扰也会出现意外重启或是显示器偏差等问题。 对于计算机硬件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维修部门就需要一定的诊查技术,通过对硬件的检测和计算机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计算机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养成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日常维护的习惯,掌握好正确的维修方法,保护体育馆内计算机设备,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体育馆内的硬件设备,要掌握相应的加速技术,通过适当的加速,有效率地使用计算机硬件,让计算机能更有效地输出显示。 掌握一定的维修技术就要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对于体育馆内的计算机硬件设备,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计算机硬件是否正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检查。检查的原则为先外后内,先检查外部设备再检查内部设备,外部设备比较简单,一般是各种显示器外部鼠标键盘等的检查。内部设备要先检查电源再检查其他,其余部分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入手。当无法确定计算机故障发生在何处时,就要通过替换法进行检查,这样比较容易快速地发现问题所在。 3 体育馆中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应用 体育馆的占地面积较大,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比较困难,由于输出设备功率较大,主机一般有多台,选择合适的环境安放主机,防止过热导致硬件停止运行现象的出现。计算机不用时最好切断电源以防漏电现象而导致火灾的出现,选择合格的电源,对于旧电源的维护要频繁,插座以防乱搭乱插和松动情况的出现。对于显示器、显示屏、投影仪等外部设备一般进行定期清洁,清洁时防止注意腐蚀表面,对于镜头等敏感部件,要在镜头纸上沾上清水再进行擦拭。 计算机一旦出现故障就要接触主板,硬件插拔法是检查计算机故障的最容易方法,但是使用比较频繁,所以在计算机的维修前应充分运用诊断技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日常生活的处理器在75度以下进行工作,但是体育馆一般采用大功率工作,温度容易上升,在日常的维护中就要注意处理清洁处理器的散热器和风扇,为其工作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因为环境对计算机硬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理想的工作环境温度应该在10℃-35℃之间,不论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对计算机的硬件造成不良的影响。一般现在的体育馆中都安装了空调,因此要充分利用空调调节好体育馆内的温度。体育馆内的湿度应该保持在30%-80%左右,如果湿度过高就会使计算机硬件的性能受到影响,甚至会引起相关设备的短路。如果天气比较潮湿,最好保证每天都要使用电脑或者通电。不少人认为如果减少电脑的使用次数可以使相关硬件的使用寿命更长久,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如果长时间不用,那么硬件中就会变得潮湿并积攒灰尘,这样反而会损坏硬件。不过,如果天气过于潮湿,像显示器或者主机表面已经出现了水汽,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可以给电脑通电。如果湿度太大,而维持时间较长,就会使硬件的电路板遭到侵蚀,所以,体育馆中最好也要配备抽湿机和吸尘器。 计算机对电源也有较高的要求,正常的交流电范围应该维持在220V±10%,频率应该维持在50Hz±5%,并且要装备好接地系统。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使用UPS电源来保护计算机,这样即便市电中断,计算机还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运行,有助于及时存储数据和正常关机。体育馆内需要储存大量数据,安装的硬盘容量要大,存贮的内容较多,因此日常维护十分重要。 在日常使用的习惯也会对计算机各个硬件造成较大的影响。首先开关机的顺序要正确,开机时要先开外设电源,再开主机电源,而关机的顺序恰恰相反。这样可以减少对主机的伤害。如果主机通电,那么在开关外设的一瞬间,主机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不能频繁地开关主机,在关机后至少等待30s再开机,否则,会对计算机的硬件造成极大地伤害。如果计算机正在读写数据,切忌突然关机,不然会对硬盘造成损害。此外,关机时最好先关闭所有桌面上打开的应用程序,再按正确的开关机顺序关机,否则有可能损坏应用程序,导致下次不能正确运行。在电脑运行时不要随便搬动主机,避免不必要的震动,防止硬盘造成损伤而导致数据丢失。 4 结束语 现如今,体育馆的工作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除了在对计算机的利用之外,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也是十分重要的。体育馆的维修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采用综合的方法对计算机进行高效的维护,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通过对体育馆内计算机硬件的维护,提高体育馆的工作效率,为体育馆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寻求帮助,碰到的问题越多,相应也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在日常维护就会更加顺手,这有利于保证体育馆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和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从而使体育馆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体育部,江苏淮 硬件技术论文:计算机硬件技术浅析 【摘 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作为底层系统的硬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硬件;系统 1 计算机硬件简介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设备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的运行提供物质基础。简言之,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从外观上看,微机由主机箱和外部设备组成。主机箱内部主要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驱动器、光驱、各种扩展卡、连接线、电源等;外部设备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音箱等,这些设备通过接口和连接线与主机相连[1]。 2 计算机硬件技术 计算机硬件技术,是以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核心,逐步掌握各个硬件模块的原理与功能,从而能够利用硬件技术进行系统开发。 3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范畴 计算机硬件技术主要面向计算机软方向专业开设,因此是一门综合性的硬件技术课程,其范畴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电路元器件、计算机数制、常用逻辑部件、硬件结构及原理、指令与汇编语言、接口与外部系统、单片机系统[2]。 其中,对每个知识点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以计算机组成为例,如下图所示: 图1 计算机硬件组成 图中涵盖了计算机五大硬件模块: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箭头表明了各种信息流向。图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各个硬件模块的功能,从而根据箭头分析各种信息在硬件设备中如何传递。 4 硬件技术的核心 硬件技术的核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 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为掌握硬件技术的基础。 (2)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计算机核心部件,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微处理器技术,重点是对指令和指令系统的理解。 同一厂商会在一个处理器产品的基础上不断研发下一代新的兼容产品,而新一代处理器与前一代要实现指令兼容,即新一代指令系统包含前一代处理器的全部指令,同时可能增加新指令。而不同厂商之间也可能生产指令兼容的处理器产品。如何提高处理器性能,也是各个厂商争先研究的对象,一般采取的技术包括:流水线、超标量、超线程、Cache、扩展指令集、多核心等。 (3)总线 总线就是严格定义的信号线集合,用于实现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信息传输的通道[3]。总线具备公共性、标准型和可扩展性等特征。通过总线可实现点对点连接或者多点连接。只能实现点对点连接的通道在概念上不是总线,习惯上也称为总线。 在计算机中,总线一般分三种: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 DB:传输数据内容,与内存、I/O之间双向传输; AB:传输的存储位置,如存储器地址、端口地址等,与I/O接口或之间单向传输; CB:传输各种控制信号,如存储器读/写、端口读/写等,与I/O接口之间单向传输。 (4)接口 接口是用于完成计算机主机系统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4-5]。接口由接口硬件(接口电路、连接器、连接电缆等)和接口软件(程序)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2 接口电路的构成 接口功能主要包括:数据传送、数据缓冲、信号变换、中断、差错控制、高层通信协议、即插即用、电源管理、动态配置等。接口构成都是通过数据变换机制来完成。对接口的操作是程序对接口的访问(读/写)的方式,不同接口电路支持不同的操作方式,常用方(下转第324页)(上接第128页)式包括查询、中断和DMA控制方式。 5 计算机硬件技术总结 熟悉计算机硬件技术,目的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仅要熟悉各个硬件模块的功能,还需了解相关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新标准,利用硬件性能测试方法,能解决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硬件技术论文:基于连续页面合并以及缓存的硬件载入技术 摘 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页面合并以及PTE基址缓存的硬件载入技术。对硬件载入改进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合并Main TLB中物理页号、虚拟页号均连续的两个表项,扩大了Main TLB容量,降低TLB缺失率,减少硬件载入次数;缓存硬件载入过程中第一次查询页表得到的PTE基址,有相同PTE基址的虚拟页号将不需要进行第一次页表查询,节省了一半时间。 关键词: 旁路缓冲器; 连续页面归并; 页面回收; 硬件载入; PTE基址缓存 1 旁路转换单元载入技术概述 曾有研究表明TLB控制时间占普通系统运行时间的5%~10%,然而最显著的开销是在处理TLB缺失上。显示TLB缺失程序是最常见的执行原语,表明TLB确实处理可以占到总运行时间的40%。因此对处理TLB缺失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当TLB出现缺失时,有两种处理方式,分别是硬件载入TLB和软件载入TLB。硬件载入TLB不需要清空流水线,它对流水线的干扰是相当小的。硬件载入TLB由硬件实现页表的查询、表项填入TLB操作,在进行这一系列过程时,处理器并不需要清空流水线,只需要冻结流水线,暂时不执行下一条指令即可。本文主要研究硬件载入TLB技术。 TLB prefetching技术通过硬件上的预测以及预载入翻译的方式来隐藏TLB缺失造成的时间开销。其主要思想是一个基于时效性的TLB缺失预测算法。时效性的概念是利用一个基于LRU替换算法计算出特定应用中每个被使用到的TLB表项的历史使用频繁度。 SpecTLB 针对TLB缺失的情况提供了投机的地址翻译,而不通过跟踪部分填充的大页面保留页表。当一次TLB缺失出现时,SpecTLB检查该缺失的虚拟页是否是大页面保留页表的一部分,如果是这样,缺页的物理地址可以使用大范围内保留的小页面的相对位置在该保留大页面的开始和结束物理地址之间进行插值。 2 基于连续页面合并以及缓存的硬件载入技术 针对硬件载入时间在整个TLB访问过程总时间中占有巨大比例的问题,本文提出对硬件载入改进的两种方法: (1) 合并Main TLB中物理页号、虚拟页号均连续的两个表项,扩大了Main TLB容量,降低TLB缺失率,减少硬件载入次数; (2) 缓存硬件载入过程中第一次查询页表的到的PTE基址,有相同PTE基址的虚拟页号将不需要进行第一次页表查询,节省了一半时间。 这两种方法分别从减少硬件载入次数和缩短单次硬件载入时间上提升了旁路转换单元的性能,同时降低了缺失率。 2.1 基于连续页面合并的硬件载入技术 为减少硬件载入次数,本文提出一种用于连续页面合并的LTLB(Large Page TLB),当TLB缺失时,进行TLB硬件载入,首先从页表中获得所需要的翻译信息,在将该信息填回MTLB之前先检查MTLB中是否有其连续页面,若有则将两个页面合并之后填入LTLB,同时将合并前原本在MTLB中的表项无效掉,使其可以在未来存放新的翻译信息。这样做也就是将LTLB作为一个页面是MTLB两倍的大页面TLB进行查询,可以部分扩大页面大小,增加第二级TLB容量,减少TLB 缺失次数。 在硬件载入到MTLB之前先检查MTLB中该表项的前后页面是否存在MTLB中,若在,则合并这两个页面存入LTLB,同时释放掉被合并的那个表项。两路组相联的MTLB中若有连续的页面,这两个页面一定出现在组地址连续的几个表项中,因此只需要根据要填入的表项的虚拟页号(VPN)最低位选择跟组地址减1或是组地址加1的两个表项进行比较。当Micro TLB命中,直接返回物理地址。当Micro TLB缺失,则同时查找MTLB和LTLB。若LTLB命中或者MTLB命中则可直接得到物理地址;若二者都缺失则需要进行硬件载入;在该机制下不会出现二者都命中的情况,一旦出现属于硬件错误。若要进行硬件载入到MTLB,首先根据虚拟页号找到要填的表项,查看该表项附近是否有连续页面,若有,则将两个页面合并放入LTLB,并将原MTLB中的表项置为空,若没有,则直接填入。 如果要进行合并检查,则先根据VPN的最低位判定奇偶页面,若是奇页面,那么检查是否跟前面一组中的两个表项虚拟页面、物理页面都连续;若是偶页面,那么检查是否跟后面一组中的两个表项虚拟页面、物理页面都连续。如果有连续页面则进行合并后再填入LTLB,否则不合并直接填入MTLB。 2.2 PTE基址缓存的硬件载入技术 对于两级页表,需要进行两次查找,硬件载入时查找页表是非常耗时、影响性能的。首先将MPGD寄存器中的14~31位PBA与虚拟地址中的20~31位拼起来组成30位地址,再左移两位得到32位地址。用这个地址查询页目录表,将得到表项的10~31位与虚拟地址中的12~19位拼起来组成30位地址,再左移两位得到32位地址才是页表表项的地址。用这个地址查询页表,将得到表项的12~31位物理页号与虚拟地址的0~11位页内偏移拼起来组成32位地址,这个地址就是转换好的物理地址。 针对两级页表查询耗时的缺点,本文提出PTE基址缓存的硬件载入技术,就是在第一次查询得到页目录表表项地址之前先查找一个PTE基址缓存表PTLB(PTE Base Address TLB),若命中则直接得到页目录表表象地址,而不需要再进行第二次查找。这可以大大减少页表查询的时间。 其中PTLB每个表项含两部分,分别是12位的VPN1和22位的PTE基址。四个表项同时与所要查找的虚拟地址中的VPN1进行比较,若命中,则不许查找页目录表,直接得到PTE基址,与虚拟地址中的VPN2拼接作为页表表项地址,得到所需要的页表表项。 2.3 实验与分析 本文选取EEMBC中的部分多媒体应用以及网络应用测试基准程序,以32位高性能嵌入式处理CK510及其平台为基础,在原有两级TLB 的基础上设计实现连续页面合并以及缓存及其控制逻辑进行实验。 3 结 语 本文首先对旁路转换单元载入技术做了介绍。然后对提出的基于连续页面合并一级缓存的硬件载入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一是连续页面合并,当TLB缺失时,进行TLB硬件载入,首先从页表中获得所需要的翻译信息,在将该信息填回MTLB之前先检查MTLB中是否有其连续页面,若有则将两个页面合并并填入LTLB,同时将合并前原本在MTLB中的表项无效掉,使其可以在未来存放新的翻译信息。二是将PTE机制进行缓存,在第一次查询得到页目录表表项地址之前先查找一个PTE基址缓存表PTLB,若命中则直接得到页目录表表象地址,而不需要再进行第二次查找。最后通过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连续页面合并以及缓存的硬件载入技术能有效降低访问时间。 硬件技术论文:基于工业环境下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摘 要]由于现实工业环境的恶劣,意想不到的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会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轻则会使控制误差增大,影响产品质量,严重时会使系统失灵、崩溃,造成重大损失。该文着重分析了工业环境下主要干扰源对单片机应用系统产生干扰的现象,同时就单片机应用系统采用硬件技术抵御干扰的对策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单片机应用系统 工业环境下抗干扰技术 硬件抗干扰技术 1 引言 单片机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等工业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现实工业环境的恶劣,意想不到的干扰源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干扰,对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单片机系统必须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如若没有可靠的抗干扰措施,轻则会使控制误差增大,影响产品质量,严重时会使系统失灵、崩溃,造成重大损失。本文着重分析工业环境下各种干扰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影响,并从硬件方面给出一些抗干扰对策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2 干扰现象的分析 在工业环境下影响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多种。其干扰现象主要有: 1)在工业环境中当一些大型设备或用电量巨大的设备启动和停机时都会使局部电网的电压和电流产生较大的波动甚至造成电压瞬时跌落,从而造成附近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直流稳压电源供电电压的骤升骤降,造成干扰,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2)大型用电设备的启停、工作与高压状态和高频状态的设备以及电磁开关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雷电、电弧、广播电台等辐射的高频信号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都有可能从信号采集系统、输入设备等输入通道或强电、伺服系统等输出通道进入单片机。另外形成寄生在电网上的各种高频干扰信号,也有可能通过供电系统进入对单片机,造成干扰。 3)由于任何电源及辅电线都存在内阻、分布电容和电感等,正是这些因素引发了电源的噪声干扰。此外在工业环境中由于电源系统的共用,多台设备之间通过电源、地线也会产生相互干扰。 4)在工业电网电源中50HZ 的工频干扰也会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输入通道造成干扰,影响测量精度、破坏单片机的可靠运行和正常控制。 5)另外大功率晶闸管在导通时产生的高次谐波大电流,也可能向空间辐射或通过传导耦合形成对单片机系统的干扰。 6)静电和电磁感应干扰。这些因素对单片机系统造成的干扰主要表现为:侵入单片机系统输入通道,使得数据采集误差加大,甚至淹没测量信号。破坏单片机片内RAM、外部扩展RAM、E2PROM中的数据,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 3 硬件抗干扰对策和解决方法 硬件抗干扰技术是系统设计时首选的抗干扰措施,它能有效抑制干扰源,阻断干扰传输通道,保障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安全。以下从四方面就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抗干扰技术展开讨论: 3.1 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来说,最严重的干扰来源于电源。一般解决的方法是: 1)为防止大型设备启停时造成局部电网电压波动,影响到单片机系统直流供电电压的骤然升降,在单片机直流稳压电源前添加一台交流净化稳压电源以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防止电源的过电压和欠电压;此外还应增大直流稳压电源的功率储备。 2)为防止电压的瞬时跌落,添加后备电源供电保护系统。 3)为抵抗电网上的各种高频干扰信号通过直流电源进入单片机,应采用隔离变压器,并使其一次侧、二次侧之间均采用屏蔽层隔离,以减少其分布电容,提高抗共模干扰能力。即在电源变压器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以及次级绕组之外包裹一层屏蔽层,同时将屏蔽层接入导通良好的地线;并将整个直流电源系统用金属外壳屏蔽起来接地。实践证明,接地技术是抑制噪音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接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4)利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改善电源波形。 5)采用分散独立功能块供电,以减少公共阻抗的相互耦合以及公共电源的相互耦合。 3.2 输入、输出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输入输出通道是单片机与外设、被控对象进行信息交换的渠道。由输入输出通道引起的干扰主要是受到静电干扰噪声干扰和电磁波干扰,以及由公共地线引发的干扰。常用的方法有: 1)干扰和电磁感应干扰也有强的抑制作用。传输线采用屏蔽线。开关信号检测线和模拟信号检测线使用屏蔽双胶线可以很好的抵御静电和电磁感应干扰。 2)在实际工作中,用屏蔽双绞线作长线传输线能有效地抑制共模噪声及电磁场干扰,并应对传输线进行阻抗匹配,以免产生反射,使信号失真。对于模拟信号采样系统抵御干扰,可以采用具有差动输入的测量放大器,并采用屏蔽双胶线传输测量信号。变送器传递的信号应尽量采用电流型传输方式,因电流型比电压型抗干扰能力要高。 3)采用信号隔离措施将模拟电路通过隔离放大器隔离,数字电路通过光电耦合器隔离。模拟接地和数字接地严格分开,隔离器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电源分别供电。同时考虑传输线的屏蔽技术,如采用屏蔽线、双胶线等。 4)为消除电源系统的50HZ 工频干扰,采用阻容滤波等技术,除在输入通道的模数A/D 转换电路中加入RC 滤波电路或50HZ陷波器外,也可在转换器件上动脑子,例如采用采样时间是50Hz 的工频周期整数倍的双积分式A/D转换器。 5)选择合适的接地点可以有效抑制地线噪声,在一个存在有数字地和模拟地的单片机系统中,数字信号的地线和模拟信号的地线绝不能够接错。在线路设计中,必须将所有器件的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别相连,但数字地与模拟地仅在一点上相连。 6)应当很好的处理单片机应用系统强、弱电系统的隔离,是保证系统工作稳定。现在常用的隔离方式是光电隔离,如在功率驱动电路中可以采用带双向可控硅驱动的光电隔离器件。需要注意的是: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必须分别采用独立的电源,若两端共用一个电源,则光电耦合器的隔离作用将失去意义。 3.3 印制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印制电路板是系统中器件、信号线、电源线的高密度集合体,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好坏对抗干扰能力影响很大。故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决不单是器件、线路的简单布局安排,因此在PCB电路布线中除应遵循PCB设计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符合抗干扰的设计原则。通常有下述抗干扰措施: 1)将强、弱电电路严格分开,尽量不要把它们设计在一块印制电路扳上。易产生噪声的器件、大电流电路等应尽量远离逻辑电路。 2)电源线的走向应尽量与数据传输方向一致。电源的地线应尽量加粗。 3)为抑制噪声干扰应尽可能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之间焊接20PF左右的高频滤波吸收电容,在各个供电接点上还应加足够容量的退耦电容。 4)器件布置方面应把相互有关的器件尽量安置在一起,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抗噪声效果。如时钟发生器、晶振和CPU 的时钟输入端都易产生噪声,要相互靠近些;CPU复位电路、硬件看门狗电路也应尽量靠近CPU 相应引脚。 本文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总结了单片机应用系统在工业环境下硬件抗干扰技术一些常见的对策和解决方法。此外如若在硬件抗干扰措施的基础上,再采取软件抗干扰技术加以补充,作为硬件措施的辅助手段,则会大大加强单片机应用系统在工业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 硬件技术论文:基于POE技术的船用视频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摘 要:简要介绍了POE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然后根据视频信号传输的制式的不同,对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做了分类并分别对其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一种基于POE技术的船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按功能将整个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划分成三大部分,并对各部分的组成及设计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该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后期的推广应用作了相应的评估。 关键词:视频监控;POE;网络交换;视频编解码器 0 引 言 POE(Power Over Ethernet)也被称为基于局域网的供电系统或有源以太网( Active Ethernet),有时也被简称为以太网供电。这是利用现存标准以太网传输电缆的同时传送数据和电功率的最新标准规范,并保持了与现存以太网系统和用户的兼容性。POE技术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 在确保现有结构化布线安全的同时,保证现有网络的正常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一个完整的POE系统包括供电端设备(Power Sourcing Equipment,PSE)和受电端设备(Powered Device,PD)两部分。PSE设备是为以太网客户端设备供电的设备,同时也是整个POE以太网供电过程的管理者;而PD设备是接受供电的PSE负载,即POE系统的客户端设备。 1 视频监控系统简介 视频监控系统按照视频信号传输的制式不同,可分为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两大类。其中,模拟制式视频监控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模拟制式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摄像机、镜头、云台、解码器等)、视频矩阵及监控系统主机三部分组成。其中,视频矩阵一般与主机在同一安装位置,视频矩阵至前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是模拟复合视频信号。模拟复合视频信号为前端设备采集的现场信息,经视频矩阵传送至监控主机,监控主机的控制信号经串口传送至解码器,经解码器解码后实现对前端设备的控制。目前,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电缆和部件数量多,不适宜远距离传输,遇到故障时排除效率低;二是可扩容性差;三是兼容性差,不利于与其他设备进行资源融合。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已逐渐被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所替代,其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图2中的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用户显示控制终端、接入/交换设备、网络编解码器、前端设备(摄像机、镜头、云台等)四部分组成。摄像机采集的现场视频信息经网络编解码器数字化后输出至接入/交换设备的网络接口板,然后再经接入/交换设备进入干线网传输。用户终端经授权后可进行查看,控制终端的控制信号经接入/交换设备、网络编解码器送至解码前端设备解码器,经解码器解码后实现对前端设备的控制。 因监视前端设备采用的是分布化接入、分布式处理,故大大降低了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主机的工作量。同时,因为系统的开放性,交换子网和资源子网相互独立,交换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开放的接口,这也为后期监控系统的可扩展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2 基于POE技术的船用网络监控系统设计 针对目前传统监控系统的以上特点,结合目前成熟的POE技术应用,下面提出了一种面向船用的新型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硬件设备主要包含前端设备(室内一体机、室外云台、室外摄像机、防护罩等)、接入/交换设备、系统主机和多用户终端四大部分;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 根据图3所示,室外摄像云台一体机以及室内摄像云台一体机的供电由带POE功能的接入/交换设备提供,云台及摄像机的控制由用户显示控制终端或主机通过网络接口送至接入/交换设备,进入干线,然后经交换设备内的路由选择、传输后输出至相应的接入/交换设备网络接口板,再经对应前端设备识别后输出至相应前端设备。由室内外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息经前端设备编解码器数字化后经网络接口输出至接入/交换设备,然后再经接入/交换设备入干线,用户显示控制终端经授权后可进行查看。下面简要描述系统各主要分机的设计原理。 2.1 前端设备设计原理 前端设备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室内型前端设备主要由摄像云台一体机和前端设备编解码器组成;室外型的前端设备主要由前端设备编解码器、摄像机、镜头、云台、护罩几部分组成。其中,除去前端设备编解码器需要自行设计外,其余部件可直接采购。前端设备编解码器为带PD功能的编解码器,为了兼容,室内外前端设备采用同一型号的编解码器。考虑到室外设备的防风性,云台的最大载重设计为5 kg,最大功率为30 W;摄像机和镜头功率约为15 W,因此供电端最大功率45 W即可满足要求。本设计采用MAX5986作为以太网供电的控制器,其可提供单端最大70 W的功率输出,可满足室内外前端设备的供电需求。图4所示是前端设备编解码器的设计原理图。 如图4所示,前端设备编解码器主要由视频AD(TVP5158)、DSP视频处理芯片TMS320DM6467、PD取电电路(MAX5986电路)以及DC-DC电路几部分组成。 来自摄像机的复合视频信号经视频AD(TVP5158)采样变换后经总线输出至DSP(本设计采用的TMS320DM6467为DSP+ARM9架构的数字媒体片上系统,是TI公司的一款新型达芬奇技术数字媒体处理器),经其进行相应格式的压缩编码后输出,然后经DSP片上系统集成的以太网外设发往接入/交换设备,经其进入干线传输。用户显示及控制终端的控制信息经接入/交换设备的带POE功能的网络接口板发送至前端设备的物理网络接口,一路由MAX5986进行取电、DC-DC变换为编解码器、摄像机、镜头、云台等设备供电;一路进入DSP,由其片上集成的ARM9处理器进行控制实现数据解码,实现对摄像机、云台、镜头的控制。其中,调试键盘为前端设备单独调试时使用。 2.2 监视系统主机原理 监视系统主机主要完成前端设备的录像、其他设备视频信号的接入、整个监视系统的监视及管理等工作。主要由一台工控机、视频采集及处理卡、大屏幕监视电视墙和硬盘阵列式长时录像机等几部分组成。均可通过采购部件解决,主机通过安装视频监控软件实现对监控系统的控制及管理。 2.3 接入/交换设备POE供电网络接口板设计原理 接入/交换设备POE供电网络接口板原理图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网络接入/交换设备网络接口板主要实现前端设备的网络接入及用户终端和前端设备间的网络交换功能。网络接口板主要由交换控制芯片VT6510、2M的SGRAM缓存、POE供电控制芯片MAX5982、微控制器STM32F103及相关外围器件组成。其中,VT6510交换芯片整合了8个10/100 Mb/s 交换口及 2 个 Gigabit 交换口为单一控制芯片,符合最新的 IEEE 网标准,包括 802.3x 流量控制、VLAN 功能、高效能交换引擎及 IP 多点传送功能,可完成8口的10M/100M自适应网络无阻塞交换、存储转发。E2PROM主要用于保存交换设备的配置数据,在设备开机或者复位时,设备将从E2PROM读出这些数据,用于系统初始化。微控制器采用ARM7架构的STM32F103,主要完成对寄存器的读写和与PC之间的通信,可以将网络接口板配成各种工作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MAX5982为POE供电控制芯片,其与整流稳压电路配合完成PSE设备功能。 3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POE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等特点,其良好的扩充性、可管理性以及易于与其他系统的集成等诸多优点,使其大大地简化和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速度。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POE技术和视频交换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将会成为船监控系统的新标准。 硬件技术论文:基于SOC技术的三相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硬件设计 摘 要 随着智能电网的深入发展,为了满足国网公司对能效监测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OC技术的三相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它采用锐能微RN8316(SOC)为主控芯片,通过管脚资源配置,实现了电流电压采样计量、直流模拟量采样、电压质量监测、通信等功能。文中介绍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硬件设计,提供了完整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不仅能提高终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降低物料数量和生产成本。 关键词 能效监测;SOC;RN8316 能源作为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和能源的不断消耗,能源匮乏问题日益突出。电力作为重要的能源形式,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因此,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电力系统,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资源、环境和投资压力,而且还将带来巨大的节电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1-2]。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实施需求侧管理、用能服务及能效监测,可以优化终端用户用电方式、缓解电力供需的矛盾和提高系统可靠性、减缓电网设施的投资压力、提高耗能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3]。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从晶体管的集成发展到逻辑门的集成,现在又发展到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集成,即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4-6]。与单功能芯片相比,SOC芯片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印制电路板(PCB)空间占用少、功耗低、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子、信息系统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7]。 1 RN8316(SOC)简介 图1 RN8316系统框图 RN8316是深圳锐能微公司提供的一款低功耗、高性能、宽电压、高集成度、高精度的三相MCU芯片,产品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该产品内嵌32位ARM Cortex-M0核,最高运行频率可达29.4812MHz,最大支持224Kbytes FLASH存储器、16Kbytes SRAM和16Kbytes EEPROM,内置单cycle乘法器(32bit*32bit)、CM0内嵌系统定时器、2个DMA控制器,支持外部中断等多种唤醒方式,提供完善的集成开发软硬件环境。该芯片支持高速GPIO,可与不同电压外设器件连接,最大支持10位ADC,8*32位的LCD,支持芯片电源电压及外部电压检测。通信接口最大支持6路UART,2个7816口,1路I2C和1路SPI。同时,RN8316还集成了RTC、看门狗和加密处理器。 2 硬件电路设计 电力能效监测终端主要由电源模块、计量单元、存储单元、载波模块、通信模块、直流模拟量采集等部分组成。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电力能效监测终端设计框图 2.1 电源模块设计 为保证终端能够稳定工作,并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特性,电源模块采用三路电源供电,分别为主电源8 V、两路12 V辅助电源,之间相互隔离。主电源VDD8V通过LDO降为VDD5V和VDD3.3V电源,主电源5 V为SOC、红外、电能质量监测模块供电,主电源3.3V给计量芯片供电。一路ZB12V辅助电源用于载波电路供电;另一路AUX12V辅助电源为遥信电路供电,同时通过LDO降为AUX5V,为RS485、直流模拟量电路供电。电源电路设计如图3所示。 2.2 采样计量单元 采样计量单元是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重要单元,设计中采用锐能微公司的RN8302计量芯片来实现对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谐波等数据的计量,并输出有功、无功脉冲。RN8302占用SOC一路SPI,同时SOC配置中断、复位口从而能够实现对计量芯片的控制和通信。RN8302管脚资源配置如图4所示。 图4 RN8302管脚资源配置 采样电路中,考虑到生产成本和计量精度,电压采样采用电阻分压采样的方式,UA/UAN,UB/UBN,UC/UCN为采样信号,而电流采样采用电流互感器采样的方式,IAP/IAN,IBP/IBN,ICP/ICN为采样信号,电路图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电压采样电路中的1K电阻和电流采样电路中的5R电阻采用精度1%的精密电阻,电容用于去耦和滤波,以保障采样精度。同时电压采样信号可用于电能质量的监测,扩展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功能配置。 图5 电压采样电路 图6 电流采样电路 2.3 遥信电路 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配置两路遥信端口,使用光耦LVT-816同SOC进行隔离。遥信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 图7 遥信电路 2.4 RS485电路 在实际工程运用中,由于受到工程人员操作能力,经验等因素的影响,RS485的A、B端子常常接反,导致不能够正常抄表。因此,在电力能效监测终端RS485电路的设计中,采用了无极性485芯片ECH485NE,A、B端子正反接都能够正常通信。终端配置两路RS485电路,分别用于抄表和维护,占用SOC两路UART端口,485芯片用光耦同SOC进行隔离。RS485电路如图8所示。 2.5 直流模拟量电路 直流模拟量电路主要针对非电气量的采集,该能效终端采用瑞萨电子的RL78/G13系列单片机进行控制,SOC通过一路UART端口进行通信,并配置复位脚进行控制。直流模拟量电路通过光耦同主电路进行隔离,终端配置了两路信号的采集,拓展了数据的采集范围,实现了采集和能效监测的多样化。直流模拟量采集电路图如图9所示。 2.6 载波电路 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载波用于同能效采集服务器进行通信,载波电路占用SOC一路UART端口用于收发数据,占用一路7816口实现载波的设置、复位、事件输出等功能,并通过光耦同SOC进行隔离,接口标准符合最新国网三相电表规范,可方便插拔和替换多个厂家的载波模块,提升了产品的兼容性。载波电路如图10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在智能用电及能效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电力能效监测终端技术标准,采用SOC芯片RN8316,进行了硬件的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独立功能芯片的用电终端,基于SOC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在功耗,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表现更加优异,并且体积小,所用元器件少,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作者简介 黄月昊(1986-),男,江苏盐城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任职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智能用电技术方向。 岳鹏(1984-),男,山东济宁人,工程师,硕士,任职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智能用电技术方向。 硬件技术论文:物联网技术下的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硬件设计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互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在这种技术的推动下,环境监控系统中综合信息采集单元的硬件设计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物联网技术下的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硬件特点,从而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ICU硬件 设计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物联网技术下的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硬件设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ICU作为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中的采集传输设备,在物联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信息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状,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要想摆脱传统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弊端,必须要利用物联网无线射频技术、传感技术,从而减少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 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 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即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中的采集传输设备,主要有具备四个特征:一是传感器,二是短距离无线通信,三是自组织网络,四是低功耗路,在物联网技术中处于感知位置的传感设备,具备物联网传感设备所有的特征。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系统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一是无线温湿度传感器、二是无线水浸传感器,三是无线智能协议转换器,四是无线中继/协调器。在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传感设备中,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主要通过运用物联网的无线射频技术以及嵌入式技术进行动力驱动,从而降低传感设备功耗,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2 物联网技术下的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硬件设计分析 2.1 无线温度湿度传感器 在现阶段,我国国内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大多采用了ZGBEE无线射频通信技术与ARM Cortex-M3单片机技术,主要是通过监测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结合ZIGBEE无线射频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温度与湿度数据上传到监控单元的监控主机中。这种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降低功耗,二是具备自动休眠功能,三是具备自动唤醒功能。在电池的选择上,主要使用3节AA型电池,低电压预警功能突出,从而实现了现场工程的零布线。无线温度湿度传感器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即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温湿度传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以及微控制单元MCU模块。在技术的运用中,通过采用低功耗设计,从而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自供电模式的运用下,自动休眠和自动唤醒技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2 无线水浸传感器 在技术的运用上,无线水浸传感器ARM Cortex-M3单片机技术以及结合了ZGBEE无线通信技术。ARM Cortex-M3单片机技术不同与传统的单片机技术,是一个32位的核,通过采用新型的单线调试(Single Wire)技术,从而降低设计难度和应用障碍。无线水浸传感器主要运用这两种技术,从而达到监测设备的目的。在自供电模式下,采用低功耗设计,从而达到自动休眠与自动唤醒的功能。在电池的设计上,主要采用3节AA型电池供电,降低了功耗;在两芯不定位漏水检测中,机械性能强,耐腐蚀、耐磨损,并且环保,能及时对水浸作出信号告警。无线水浸传感器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MCU模块、ZGBEE无线通信模块、电源管理芯片。MCU,即微控制器,具有有限数字信号处理的功能模块和模拟电路,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ZGBEE无线通信模块主要采用国外的无线射频模块,通过运用的LM367l芯片,从而实现技术的革新。 2.3 无线智能协议转换器 在传感设备中,无线智能协议转换器主要是用于监控,通过遥测、遥信、遥调、遥控,将采集到智能设备的数据,结合ZGBEE技术上传至接受设备中。在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中的采集传输设备中,无线智能协议转换器主要通过采用低压直流长供电设计,在满足动力监控实时性要求下,进行挂墙安装。无线智能协议转换器主要三个组成部分:一是MCU模块,二是通信模块,三是ZGBEE无线通信模块。 2.4 无线中继/协调 在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中的采集传输设备中,无线中继/协调器主要通过协调和中继整个ZGBEE网络通信系统,从而保障ZGBEE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具体的运用中,对于无线中继/协调器的要求主要有一个方面,即满足动力监控实时性要求。在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中的采集传输设备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传感器节点功耗上,主要由四个方面来决定的:一是通信距离,二是可靠性。三是自动网络组织需求,四是在单一网络中所需支持的最大节点数。因此,无线中继/协调器主要是由MCU模块和ZGBEE无线通信模块组成,有利于降低功耗。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动下,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主要通过运用物联网无线射频技术以及传感技术,从而在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管理中,能更好地实现安装和维护的零布线,从而缩短施工时间,提高运行效率。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综合信息采集单元ICU硬件,在设计上主要通过运用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无线水浸传感器、无线智能协议转换器以及无线中继/协调器,降低维护难度的应用障碍,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是我国信息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作者简介 薛波(1984年1月-),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人,本科,助理通信工程师。 作者单位 河北邮电通信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临床心理学论文:构建临床心理学对社会心理问题预防干预模式 摘 要: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新的负面社会现象出现,这些社会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愈加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基于临床心理学的特点和研究内容探讨了社会心理问题的特点、成因,以及预防干预模式的构建,以期减少相关心理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问题;预防干预模式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趋进步,让我们的视野不断开阔,但是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多的社会争议现象层出不穷,一些严重的社会暴力事件也屡禁不止,这些猛烈地冲击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这些行为和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中已经存在并有可能继续发展的个人或群体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要减少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本文尝试运用临床心理学的视角积极地构建社会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模式,希望可以对相关问题和研究予以帮助。 一、社会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对自身的前途和未来丧失信心或对他人、组织或社会怨恨、不满的一种心理失衡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1.发展适应性社会心理问题的普遍性 这种心理问题是指个体自身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对自我能力、自我素质方面的认知,其心理素质及心理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全面的发展,无法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主要表现在自负或缺乏自信,志向过高或偏低,责任目标严重缺失等。在这一方面上至社会精英,下至平民百姓,很多人都会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如:“芙蓉姐姐”、“伪娘”、“富二代拼爹”等现象所反映的心理问题。 2.暴力性社会心理问题的极端性 这是一类多以暴力、个体毁灭、恶性群体事件等极端的方式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心理问题。当个体遭遇人际关系的严重冲突、重大挫折、重大创伤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则表现为沮丧、退缩、自暴自弃,或者更严重的则表现出异常愤怒甚至引发冲动报复的行为。这种心理投射的目标如果明确便会摧毁目标,投射在自身可能会自杀或自虐,投射在他人身上则可能会危及社会群众的生命健康,从而对自身和社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如,“富士康跳楼事件”、“福建南平小学伤人案”等背后所隐藏的严重社会心理问题。 3.社会心理问题的蔓延传染性 如同人生理疾病的病毒传播一样,不良心理问题也同样具有传染性,而且蔓延的速度和程度也更为广泛,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昭然若揭。如各种形式的“炫富”现象以及全国各地出现的多起针对少年儿童的杀戮事件等,都说明了当前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消极示范作用非常明显。 二、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临床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性质诊断,挖掘潜在的心理病理现象,并且针对心理问题、障碍等采取综合有效地预防和矫治措施。它的最终目的是对有不适应问题、有心理苦恼的人进行援助,帮助他们恢复心理或精神的健康状态,它以被援助者的心理适应和人格发展作为根本目的。 临床心理学也探讨一般性的心理规律和行为问题,但更加关注的是这些一般性的原则如何塑造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试图寻找个体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活动、社会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治疗和干预,同时注重的是对各种心理信息进行测量评估。因此,要想对社会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干预,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些想要的答案。 三、社会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我国当前社会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的大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是诸多社会问题愈演愈烈的结果。所以分析当前社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构建其合理健康的预防干预模式有重要作用。 1.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现象严重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在快速增长,政治也在不断地稳固,但是面临着人口多基数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有限的资源在分配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在这部分人中,富二代炫富,学术论文造假,官员贪污受贿等负性社会事件充斥于耳,投射出的是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是对自我缺乏认同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公认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如教育、医疗、住房等长期得不到根本性地解决,社会阶层的分化越开越严重,如农民工、下岗工人、蜗居族、蚁族等社会草根群体不断出现,广大社会底层人民无法享受到或很少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与此同时贫富差距还在不断地拉大,生活在底层的人民难以对社会产生认同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2.社会支持缺失,社会信任不足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与亲人朋友相互交流的时间减少,而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相对削弱了人际间的亲密互动,眼神和肢体语言交流能力的下降,使一部分人在真正面对他人的时候无法领会对方的指示,难以融入群体,容易产生人际适应的社会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和多元化社会中,人员流动频繁,人与人的关系虽然已经打破了血缘和地域关系的界限,但是带来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社会上出现的“汽车碰瓷“”、“保险诈骗”、“搀扶老人”等社会现象都是目前社会信任不足所引起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会导致人情淡漠。如果群体之间不信任,会导致群体敌对心理的产生;人民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会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长此以往,就会引发个体或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 3.社会教育和心理保障体系缺失 目前社会已经开始重视对人的心理辅导和人格健全教育,但是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在重好成绩,考好大学,找好工作的社会大背景下使得家长和教师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心理健康的塑造,因而那些不良心理因素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梳理。而且人们对心理咨询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主动寻求帮助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社会目前的相关的心理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员进行心理分析和专业帮助。 四、预防干预模式 社会心理问题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的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甚者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临床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问题形成和矫治的应用性学科,在实践中应该为相关心理问题的防范和干预建立自己独有的模式。 1.利用临床心理学的社会服务性,建立全民心理信息档案 临床心理学的专业性质是追求正确目标的共同性,建立群体的规范意识与正确行为,从而减少个体行为上的偏差。其关注的不仅是外在的和被意识到的心理问题,更看重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心理问题。它所关注的领域是整个社会的心理问题,着重于提高群众的社会规范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具有社会公共服务性。在此基础上,我们知道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受到宏环境和微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的,但是一个人的人格在其一生中是相对稳定的。我们想要预防社会心理问题的发生,就应该全面掌握国民的心理健康动态,积极建立全民心理信息档案,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防止心理问题的出现。这种心理信息档案的建立,应该是从小到大不断变化的,就如同我们的人事档案一样,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如从学校、用人单位、再到社区建立一个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心理健康档案。这样我们可以掌握个体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如果个体发生社会心理问题并采取极端方式时我们也有确切的档案资料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措施。同时有助于相关人员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心理健康常识,建立全民心理健康的普查和监测机制,从而规范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行为,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运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教育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临床心理学的目的是帮助个体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在整个过程中,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的调节适应能力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之前的分析中,人们社会心理问题的出现其本质都是自我需求与社会供给相冲突的结果。但是面对同样的社会环境,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大不相同,所产生的社会心理问题也特点各异,这些都是受个体自身所受教育以及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所影响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工作者们给予心理健康指导、人际关系适应指导、心理咨询辅导等形式来引导人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如:学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以及困难、挫折和荣誉;充分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思想行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独立谋生的意愿和能力,追求理想但不脱离实际;愿意与他人建立有质量的亲密关系,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样就在教育指导和心理问题之间建立起了以提高个体自我调节能力为主要工具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通过临床心理学发展教育性的运用,相信可以建立社会心理调适系统,充分提高个体自我调节能力,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3.实施临床心理学的干预操作性,进行心理问题矫治 临床心理学在研究心理问题预防的同时也注重对已经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和预防。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社会心理问题的预防个干预机制主要就是指心理干预,包括情绪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及建立社会支持等多重形式。这些都需要通过专业技能考试的,有长期实践经验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进行操作。这样的心理问题治疗有规范的实施流程:要对心理问题严重的人员给予快速有效的心理评估并记录在心理健康档案;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干预预防方案;再次要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来实施干预;最后要做好相关的回访工作,以确保心理问题疏导的效果。另一方面,针对某些严重心理问题造成社会严重后果的案例,社会舆论和公共媒体要给予客观评论,以防止这种恶性的心理问题蔓延。 临床心理学论文:构建临床心理学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干预机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这也就导致留守儿童的出现。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群体越来越大,而在他们身上也凸显了一定的社会心理问题,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要从人本主义关怀出发,从行为疗法的角度出发采取干预的措施,以期能有效预防以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民工;干预 一、引言 随着大批量的农民工进城,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留守儿童的问题。我国现有流动人口已经过亿,由于各种政策、条件还不允许,所以他们的子女便守在老家,由祖辈们照顾起居,若祖辈们不在了,便是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孩子。由于一年中鲜少能见到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照顾以及各方面的悉心指导,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由此形成的所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2]。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段成荣、周福林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0.95‰的抽样数据,推算出我国14岁以下留守儿童数量为2290.45万人左右。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一项历时5年的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要比城市儿童严重得多,检出率高达19.8%,差不多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而城市儿童的检出率只有8.1%。据另一项调查显示,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3]。 一般来说,心理学意义上的社会经济地位是经济资本(如家庭经济收入、父母职业地位)、人力资本(如父母受教育程度、工作技能)和社会资本(如单亲家庭)的结合,这三者都影响着儿童的发展。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为子女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性条件和社会支持,而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在这些资源上的不足使其处于发展的高危状况中。对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尤其是贫困儿童的发展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对贫困家庭的重视和社会福利改革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留守儿童在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属于典型的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不仅应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更应该给出干预的措施。 本研究在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心理问题作出描述的同时,提出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二、留守儿童的特点、心理问题 1.性格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脱离父母生活,而临时监护人只能给留守儿童局限于吃饱穿暖少生病之类的表层关怀,无法给他们全面的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在留守儿童当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要高得多。这在无形中逐渐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叛逆、以自我为核心等极端性格。 2.亲情缺失 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长期缺乏亲情的安慰和关怀,因此大多便存在着焦虑和紧张等情绪,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幼年时期他们体验最多的是孤独与寂寞并且过早体验了无助的感觉,内心封闭、孤独、不合群,不愿与他人交往,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强[4]。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心理、人格与智力的发展。 3.价值扭曲 外出务工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尽快改变贫困的现状,因此,急切致富心理膨胀,极少关注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部分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子女而心生内疚,于是采用“物质+金钱+放任教育”的方式进行补偿,结果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养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读书无用论”、“拜金”思想抬头,认为金钱万能,很多学生小学或初中毕业就立即外出打工赚钱,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 4.学习普遍差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为低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家庭来看,亲情关系作为一种情感因素,对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性格等产生重大的影响,成为间接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且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把孩子学业定位太低,只限于九年义务教育。但实际上,部分务工子女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 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学校,尤其是边远山村的小学,师资配备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注重到每个学生。 从留守儿童自身来看,由于年龄尚幼,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看到知识的重要性,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本就不注重学习。 三、预防策略 要解决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要从根本原因下手。而其根本原因便是农民工进城引起的。然而农民工进城是大趋势,城市需要农民工的参与,而农民工也需要城市的依托,因此我们只有从其他方面着手,在不杜绝农民工进城的同时,改善留守儿童的问题。 1.社会政策的改善、政府工作的扶持 第一,政府要努力提供给农民工生存的基本保障,例如住房以及暂时户口。只有这样,农民工才可以安心踏实的工作,并有机会将子女接到城市中学习。 第二,政府要提倡学校放宽对学生生源地的要求,给予农民工子女一定的求学机会。避免父母与子女相隔两地。 第三,政府要实行某些措施以扶持农业,减免农业税,增加补贴的额度,不至于让农民工满足不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大力扶持副业,鼓励利用资源发展创业。 第四,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筑起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 2.学校 完善学校教书与育人的教育功能;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及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班主任及老师要给留守儿童特别的关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对一的直接沟通指导,排解心理困扰。三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父母 父母关爱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各种问题发生的主要以及重要因素。做好父母的工作是避免留守儿童各种问题发生的关键。家长们要将对孩子及时的关爱提高到意识层面,要知道孩子心的发展成长更为重要,因为很多不良少年是因为得不到父母、同伴以及社会的关爱而产生的。家长要经常与子女联系,多与孩子沟通,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长也要经常与监护人以及老师联系和交流。 4.监护人 监护人要尽力照顾孩子的各方面发展,要知道孩子的发展不止需要食物与衣服,他们还需要关注、引导、关心和爱。所以监护人要提高意识,照顾关心孩子的各方面发展。 四、临床理论的干预机制 未雨绸缪是没错的,可是在现今的社会,我们所提出的认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真正有效防止留守儿童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而且现在的留守儿童也已经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所以我们不仅要提出预防措施,更要提出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针对留守儿童的诸多心理问题,研究者提出以下几点加以干预。 1.从人本主义关怀出发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诸如此类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是得不到正确的关爱。所以我们要从根本着手,给与他们适当的关爱。人本主义理论对于这一点是做得极好的。人本主义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人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罗杰斯认为探索和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被称为自我实现。什么决定了我们是否能自我实现?决定因素是童年经历。当儿童有自我意识的时候,他们自动形成了对罗杰斯所谓的积极评价的要求,即来自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友爱和赞同,如果孩子没有及时体验到这些,那么将严重阻碍自我实现的发展。留守儿童之所以出现这些心理问题,与他们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激励是分不开的,所以根据罗杰斯的理论我们要及时给与孩子关爱,让他们能够实现自我。此时个人中心疗法比较适合,因为留守儿童缺爱,所以他们希望被关注被爱护,如果运用尊重、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术会让孩子体会到关注与关爱,从而较好的沟通以及解决问题。 马斯洛提出了五个需求层次,首先是物质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虽然得到祖辈的疼爱和呵护,但由于自幼缺少父母的关爱,爱和归属的需要往往处于匮乏状态,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压力,产生孤独、寂寞、敏感、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外出打工的父母们,不仅要注意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还要满足他们的归属与爱的需要。 2.从行为疗法的角度 行为疗法包括很多,但是强化疗法比较适合给留守儿童使用。留守儿童不仅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关注,他们还缺少正确的引导,没有正确的标准来衡量许多事情,因此,留守儿童会在很多问题上发生致命的错误,对留守儿童许多外显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运用强化疗法是比较有效的。强化疗法是指在孩子做对某件事情时给与积极的奖励,在做错某件事情时,不给与奖励(淡化或者漠视)或者给与惩罚。长此以往,孩子就能够知道事情对错的标准。 五、结语 总之,我国留守儿童是庞大的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所产生的问题是急需解决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与难题,并且将是这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庞大的群体仍在不断壮大,问题的严重性更加凸显,为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社会经济总目标,综合解决,才能标本兼治。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将其上升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究解决,才能全面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临床心理学论文:临床分析骨科治疗中临床心理学的运用与医疗纠纷的防范 摘要:目的 对应用心理学知识对骨科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4例骨科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干预;在常规骨科干预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知识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前后SAS和SDS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临床干预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心理学知识对骨科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心理学 骨科 治疗 医疗纠纷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疗纠纷与其他纠纷一样,是权利冲突与碰撞的一种必然结果,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利益方面发生冲突的具体表现,也是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一个必然结果,更是相关医疗机构在依法行医的意识上无法做到尽快适应和转变角色的一个必然结果[1]。本次研究对骨科住院治疗患者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抽取74例骨科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患者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46.2±1.4)岁;发病时间1-13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1±0.7)小时;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患者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46.4±1.3)岁;发病时间1-12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3±0.6)小时。所有入选患者均未精神或心理疾病。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式 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干预。 1.2.2 观察组干预方式 在常规骨科干预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知识在治疗期间实施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 专注患者关心自身疾病的心理,将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向其进行介绍,说明配合治疗的具体方法;② 抓住患者自身性格特点,根据其社会角色和文化程度,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③ 通过日常交谈,了解患者心结之所在,通过语言沟通和心理治疗帮助其走出心灵困境,克服不良心态[2、3]。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SAS和SDS水平的改善幅度、住院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住院治疗总时间、医疗纠纷发生率、临床干预方式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SAS和SDS水平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前SAS评分为(63.96±3.41)分,干预后为(57.93±3.16)分,组内差异显著(P 2.2 住院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干预期间有8例出现抑郁情绪,有11例出现紧张情绪,有9例出现焦虑情绪,有7例出现恐惧情绪,所占该组患者比例分为21.6%、29.7%、24.3%、18.9%;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心理学干预期间有2例出现抑郁情绪,有3例出现紧张情绪,有2例出现焦虑情绪,有1例出现恐惧情绪,所占该组患者比例分为5.4%、8.1%、5.4%、2.7%。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3 医疗纠纷发生率和临床干预方式满意度 对照组骨科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有8例医疗纠纷事件发生,该组医疗纠纷发生率达到21.6%;观察组骨科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有1例医疗纠纷事件发生,该组医疗纠纷发生率达到2.7%。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疗纠纷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4 住院治疗时间 对照组患者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8.52±2.31)d;观察组患者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2.17±2.95)d。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总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体会 在骨科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该让患者切实感觉医务人员是一位懂医的朋友,能够帮助其解决身边的实际困难。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科学、实事求是地将病情和疾病所存在的风险向患者或向其家属告知。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接受特殊检查或治疗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将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向其进行说明,并取得书面同意,以使医患纠纷的实际临床发生率降低[4]。 临床心理学论文: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学校心理辅导模式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上升,国家对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日益重视,然而在防范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临床心理学意义的角度探询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临床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 一、引言 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在学习、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会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成长时期,如果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躯体疾病,甚至会发生偏离社会规则的事情。所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早期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意义 学校心理辅导目前受到高度重视,关于如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讨论广泛开展。在探询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过程中,临床心理学的应用有其特有的意义。首先,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这种测量和评估通常是针对个人的,有时也针对大样本群体。因为其具有针对性,收集的资料更加可靠。其次,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要综合来自临床实践和其他研究中的知识,努力去对某一个体进行评估,并最终理解和帮助他。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虽然也对一般性的心理规律以及行为问题感兴趣,但他们更关心这些一般性的原则如何塑造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以及如何进行治疗和干预。同时,临床心理学家在对心理困扰进行干预时更注重理论研究和系统的评估结果的作用,而不像精神病学家和社会工作者那样直接关注治疗。 三、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为防范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师资培养问题。当前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等,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与技术缺乏的问题。中小学中往往缺乏必要的评估手段,测量工具落后,许多修订的量表因不合国情而不能发挥评价作用,对心理辅导的发展极为不利。而且由于部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缺乏相应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失控现象时常发生,并造成了一些极为负面的影响。 流于形式的问题。相当数量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仅仅是形式而已,升学、“应试教育”才是根本。因此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展了心理辅导的实验和研究,也开设了心理教育的课程,配备了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与辅导室,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等,但是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最终使学生心理辅导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地区间差异问题。当前,学校心理辅导上海、北京等地区已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就全国内地而言,发展极不平衡,悬殊很大。有相当多的地区对此还很陌生,连最基本的常识和观念也很少了解,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和事件常常发生。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无论是重视程度、普及面还是发展水平都很不理想,两者差距十分显著。 四、对策 对于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学校心理辅导模式中,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临床专业水平,二要切实做好学生的临床测量评估工作。 学校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这项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必须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增加师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有更多的高等学校大力发展相关专业,为普通学校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有关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积极介入,将对此项工作专业化发展方向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学校心理咨询教师遇到自己无法提供有效帮助的个案时,要及时将其转介到校外的专业机构接受咨询或治疗。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要以预防为主。而且在发现学生刚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不至于日后酿成大错,这就体现了心理测验评估的重要性。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至今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替代心理测验对心理特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心理评估在医学心理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心理学的两个基本任务:一是临床心理评估;一是心理治疗与咨询。显然评估是治疗和咨询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同时心理评估还可对治疗和咨询的效果做出判定。 临床心理学对于防范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意义重大,在学校心理辅导模式中除了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临床心理学师资和注重临床心理测验的应用外,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进行全方位的教育。重视全体教师充分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渗透于各利中,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是团体心理辅导最重要、最大量的心理素质训练。学科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 临床心理学论文: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精神科见习培训效果的调查 【摘要】目的:探索临床心理学研究生接受精神科实践学习的效果,并为以后培训的改进和推广提供启发。方法:为客观评估精神科实习效果,选取2009—2012年间在安定医院接受精神科实习培训的研究生共37人,另外选取安定医院2008年和2010年的第1年住院医师共40人。比较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在培训后参加精神科症状学基础知识闭卷考试的得分与第1年住院医师在该考试上的得分差异情况;同时从曾受训的学生中选取36名发放自编精神科实习情况调查表,来考察受训学生对培训的主观看法和感受。 【关键词】精神科实习;症状学;临床心理学培训;调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应的,对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也逐渐进入系统化的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心理学家常常会遇到来访者表现出精神病症状,需进行转介的情况,如何对来访者进行观察以评估是否需要精神科医生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及时建议来访者接受精神科治疗,延误了病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临床心理学家不仅需要掌握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还要掌握基本的精神科常识,以及积累与各类精神障碍病人接触的经验。 欧美各国在对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上,均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需要完成相应科目的学习,还要在医院、咨询中心等机构积累一定时长的临床实习经验。如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则规定,学生必须在督导下积累1500 h以上的临床经验方可取得职业资格。学生通常是在大学的临床心理培训门诊,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APA指定的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等机构完成这一要求的实践。澳大利亚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在对研究生的项目认证中,要求必须在课程作业期间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硕士生要求1000 h的实习,而博士生要求1500 h。德国对于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分为理论部分、实践培训部分、临床实践部分、自我体验部分、其他理论学习及论文报告共5个部分。其中临床实践部分明确规定应包括精神病院工作600 h,占总培训时长的14.3%。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关于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接受精神科实习的培训规定。然而,我国精神科疾病的患病人数又是一个不能忽略的数量。一项针对我国四省63004人的抽样调查显示,1个月内任一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7.5%(95%的置信区间为16.6—18.5),心境障碍的患病率为6.1%(5.7~6.6),焦虑障碍为5.6%(5.0~6.3)。如果临床心理专业人员对临床实践学习,尤其是对精神科疾病的实践经验缺乏,可能会导致在实践中存在不能及时甄别精神病症状或未能及时转介而延误治疗的情况。 在国外,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与精神科医生一样,是一个国家心理健康领域的主力军。例如在德国,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心理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占3/4之多,他们与精神科医生共同从事对各类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病人的治疗工作。而我国经过良好培训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加强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人才的培养。 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培养情况看,我国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注册标准(2007)规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心理针对临床或咨询心理学领域的实习(见注册标准2.08)等。对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及接受督导的情况提出了具体规定。此外,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对注册实习机构(见注册标准4)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陈红等对22所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培养课程及计划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在此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存在明显差距。研究发现仅有21.4%的学校既包括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习,也包括精神病学的实习;在实习时间方面的要求也很不一致,时间比较短或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等现象突出。在陈红等研究的学校中,许多是211重点大学,而全国众多的非重点大学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可能情况更为参差不齐。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教研室参考国际发达国家的重要大学的情况,自2003年就开始制定对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的培养方案,至2009年共进行了4次修订。事实上,从1990年代开始,进入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都必须经历在北京大学或其他高校、中学等心理咨询或治疗中心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实习过程,并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教研室的教师提供个体或集体督导。鉴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尚缺乏精神病学的临床经验,这一手册规定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需具备至少240~320 h的精神科临床实践和学习经验。自2002年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系教研室每年利用假期安排临床心理学低年级研究生赴精神科实习,此后逐渐固定到北京市安定医院进行为期6—8周的精神科临床实践和学习。 由于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进行精神科临床实习的相关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近四年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研究生进行赴精神科临床实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探讨临床心理学研究生接受精神科实践学习的效果和影响,并为以后培训的改进提供依据,为国内相关培训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进入精神科实习的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均学习过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引论、心理测量等与临床心理学相关的课程。 样本1:为客观评估精神科实习效果,本研究选取2009~2012年间接受安定医院精神科实习培训的研究生共37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培训时的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3±1)岁,其中男生5人,女生32人。29人本科所学专业为心理学,2人为临床医学,另有6人所学专业分别为护理、新闻传播、社会工作、动物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和植物保护。除1人本科毕业后因考研耽搁1年外,其余均本科毕业后直接升入研究生阶段。在完成6~8周的临床实习后,所有受训者均参加精神病学理论知识考试。考试题目由安定医院精神科第1年住院医师考试题库抽取,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同时选取2008年和2010年安定医院第1年住院医师共40人为对照组,均为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年龄24—28岁,平均年龄(26±1)岁,其中男生10人,女生30人。收集其在完成1年的临床实习后参加该考试的成绩作为对照组成绩。 样本203:为考察受训研究生对精神科实习培训的主观看法和感受,在2005—2012年间接受过安定医院精神科实习培训的人员中,选取36名受训者发放自编调查问卷,其中男生8人,女生28人,28人本科所学专业为心理学,2人为临床医学,另有6人所学专业分别为护理、新闻传播、社会工作、动物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和植物保护。受训者填写问卷时的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4±2)岁,参加培训时的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3±1)岁,至今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年限0—7年,平均工作年限为(1±2)年。 1.2实习培训内容 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进行精神科实习的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部分,具体方案由本文第一作者根据北京安定医院临床精神病学的教学大纲结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的实习要求而总结制定。 理论培训部分主要涉及精神科症状学诊断、常见精神科疾病的介绍等;临床实践部分包括实习研究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与病人直接接触,积累对精神疾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症状学的了解等。研究生要先在具备精神科背景和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学习,随后被分入不同的病区,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临床访谈和学习,参与查房和案例讨论。理论培训部分的培训内容及要求见表1。 1.3工具 1.3.1精神病学考试题目 考试题目共包含100道选择题,所有题目均抽取自安定医院第1年住院医师期末考试题库,内容包括症状学、精神疾病的分类、表现、特点以及常见精神科药物的疗效和使用等。每题计1分,满分100分。 1.3.2自编精神科实习情况调查表 共包含19个条目,其中2个为开放性条目。条目1~13均为实习培训的大纲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精神病学理论知识、诊断标准和方法、对精神病人的访谈;条目14~17为心理评估、测量与心理治疗的应用等。调查问卷的条目的编制主要考虑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在精神病医院实习涉及3大部分内容:精神病学基础知识,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与精神科治疗,精神疾病的心理评估、测量与心理治疗。受训者根据自己对实习的看法和感受,对每条目进行1(完全没有收获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完全没有帮助)~7(收获非常大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帮助非常大)点计分。条目18和条目19为开放性条目,要求受训者补充其他收获和提出改进建议。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为单因素组间设计,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采用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被试在精神科症状学基础知识考试上的得分差别。采用软件SPSS13.0完成。 2 结果 2.1精神病学理论考试成绩 精神病学理论考试临床心理学研究生(样本1)所得分数的范围为65~90分,平均得分(81±5),40名第1年住院医师得分范围为62—96分,平均得分(7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38,P 2.2自编精神科实习情况调查表得分情况 对样本2在自编精神科实习情况调查表各条目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得分最高的3个条目是:“症状学相关知识”“精神疾病的精神科治疗原则”以及“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是“心理测量工具在精神科病人中的应用”“精神药物治疗后病程发展特点”以及“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表2)。’ 对样本2在开放性条目上所填写内容进行整理,其中关于“其他收获”部分报告人次在3次以上的内容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改变对精神科病人的偏见”以及“参与专家查房、案例讨论”。而关于“改进建议”部分,报告人次在3次以上的内容有“希望增加实习时间,接触更多科室”和“希望得到更多专家、医生的指导并参与案例讨论”等(表2)。 3 讨论 3.1培训的现况和改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参加精神病学理论考试的成绩略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在接受了为期6—8周的精神科理论知识培训之后,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生能够基本掌握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包括症状学、各主要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等。而从主观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感到“收获最大”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帮助最大”的3个条目也正是“症状学相关知识”、“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特点”以及“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说明虽然培训内容偏重精神科基础知识而不是心理咨询的技巧,但是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仍然感到有很大收获,其所掌握的精神科基础知识对他们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以下分别从培训的日程安排、培训方式和教师选择3个方面详细讨论培训的现况和未来应考虑的改进。 首先,从培训的日程和内容设置来看,目前为期6~8周的培训基本能够实现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部分。从精神病学理论考试的结果来看,理论学习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主观问卷的结果显示研究生在精神病学理论知识、诊断标准和方法两个方面均感到收获很大。不过,主观问卷的结果也提示培训的安排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报告对于“访谈与心理治疗的应用”这一内容感到收获较小。一项对大学、精神科(精神病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负责人的研究发现,各机构负责人认为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具有扎实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职业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可以考虑加入精神科中的心理治疗应用这一方面的相关内容,具体应包括对精神科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测量、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原则和心理治疗方法等。 另外,在开放性条目上,许多学生报告希望能够增加实习时间,接触更多的科室和病人。故在今后的培训安排中,也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延长实习时间。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注册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实习时间的要求,是考虑到目前的国情。国外发达国家临床心理学学生的实习时间通常为1年,根据我国的情况,可考虑将精神科实习时间定为1~3个月;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临床实习时间可以在3—6个月或更长时间。 其次,从培训的方式上来看,目前的培训采取理论与见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而受训学生在精神科症状学测验中得到良好成绩和主观问卷的作答情况可以基本反映这一培训方式的适用性。通过理论的讲授可使学生形成精神疾病症状学的基本概念和思考问题的基本框架,而通过在病房中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则可以增加学生对精神疾病的感性认识。 最后,从教师的选择上来看,目前的培训选择既有精神科背景又有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来带教,本文作者认为这一点对于保障培训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与患者的接触中,同时拥有精神科背景和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也能够更好地解答同学们的困惑,分享针对精神科疾病的心理治疗经验,指导学生将心理学知识与精神科的诊断评估结合在一起,综合的理解问题。这也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为什么规定注册实习机构中必须拥有已经注册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督导师和心理师的原因。因此,在实习机构带教老师的选择上,应选择同时具有精神科背景和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以保障培训的效果。 3.2培训的意义 目前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人员的数量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所占比例太少。而且这些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受训背景也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只学习过临床心理学相关知识而缺乏其他必要实践培训就直接从事临床或服务工作,或直接将所从事的精神健康或心理健康工作冠以临床心理的名义从事临床治疗的情况。如果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比例来推算,我国需要约86万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人员。而这个理想状态目前还难以实现,心理咨询治疗领域专业人员的缺口仍然很大。 我国特有的羞耻感文化往往衍生出病耻感,许多病人及其家人在羞耻的情绪影响下迟迟不肯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其中一部分人则有可能转而到心理咨询门诊来寻求帮助。这就需要临床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精神科症状学常识。因此,规范而系统的精神科临床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对精神科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与病人直接接触的经验,提高临床实践的胜任力。 4 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存在以下一些不足:其一,由于缺少对受训学生在参加培训前的“基线”水平的测量,因此学生在参加培训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的程度的不同可能会对研究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这种笔试成绩主要反映了受试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等同于实际应用的能力。其二,由于实际的培训安排受到时间、地点等的限制,不同年度的受训学生所接受培训的时间长短并不统一,培训时在不同的科室实习的时间也未能做到完全统一。另外研究所采用的样本量偏小,对照组的选取在学科背景等方面未能做到完全匹配等,也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今后的相关研究可以在受训前加入基线水平的测量,增加实际运用能力如病例评估等方面的测试,以更客观地考察培训的效果。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将受训内容和时间标准化,并收集更多学生参与培训的效果情况,以降低受训时长、学生个人因素等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精神卫生法已经颁布,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心理学专业人员进入医疗系统从事心理治疗工作,这就更需要重视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精神科基础知识和诊断评估技巧的培训。此外,随着《精神卫生法》的实施,临床心理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进入精神科实习的相应制度建设和系统培训有待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临床心理学论文:消化性溃疡临床心理学路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中西医和心理学领域关于消化性溃疡文献的搜索整理,归纳出一套临床干预路径。方法 文献查找及归纳。结果 基本了解学界对于消化性溃疡的干预方法,提出自己的改良观点。结论 目前临床对消化性溃疡的心理干预多采用健康教育,没有系统的心理临床路径的干预模式。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心理;临床;干预路径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以发生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1憩室,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本病绝大多数患者是以中上腹疼痛起病,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作为首次症状。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长期反复发作;反复周期性发作;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十二指肠疼痛多出现中在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 1 国外对于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情况 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一种或多种有害因素引起的。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1.1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以下称PU)致病因 临床上将PU致病的主要病因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幽门螺杆菌;二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三是其他因素,包括遗传、精神心理、饮食习惯和生活事件等。 1.1.1 幽门螺杆菌(HP)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自人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使PU的病因学和治疗学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是PU患者的HP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二是HP感染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危性显著增加[2];三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成功根除HP后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3]。 1.1.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美国每年约10万患者因使用NSAIDs出现不良反应入院,其中15%~25%导致消化性溃疡[4]。国外有学者对1625例NSAIDs服用者长期随访发现,服用NSAIDs导致PU的危险系数为2.12,比HP感染阳性的意义更大[5]。已有PU的患者继续服用NSAIDs,溃疡愈合后其再发率为35.8%,对照组为8.3%[6]。 1.2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是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选择药物要效果好、价廉、使用方便和个体化;必要时手术治疗。 根除HP治疗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关键。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在治疗上相同点在应用制酸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及一般碱性药物)杀灭HP;不同点是胃溃疡的治疗需用促进胃排空药物;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不宜应用,而多用抗胆碱药物。目前多使用联合治疗方法进行HP根除治疗。三联疗法为一种铋剂或PPI加上两种抗生素。如初次治疗失败可使用铋剂+PPI+2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2 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2.1 定义及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的范畴,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称之为胃痛,又称胃脘痛,发病时常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7]。 2.2 中医对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解释 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主要是由外感寒邪、饮食不节、七情失和、久病体虚等因素,影响了胃气的和降,导致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根据具体辩证不同,对于胃痛的解释有如下几种。 2.2.1 寒邪客胃,气机郁滞 外感寒邪,客于胃腑,寒性凝滞,阳气被遏,气机不畅,寒主收引,胃络拘急,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胃卒然暴作。寒邪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热能胜寒,故喜热饮;胃无热邪,故口淡不渴;苔薄白属寒,脉弦主痛,紧主寒。 2.2.2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 暴饮暴食,宿食停滞;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或恣食肥甘辛辣厚味,湿热中阻;或饥饱失常,脾失健运,均可损及脾胃,以致脾胃气机不和,遂成胃痛。寒湿内阻,则有中脘胀闷,泛吐清水,得温痛减,苔白腻等气机不运之象。 2.2.3 情志失畅,肝胃不和 抑郁恼怒,神智不畅,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而成胃痛。脘痛连胁,嗳气,每因情志因素而痛。 2.2.4 体虚久病劳累,脾胃虚弱 禀赋不足,或久病脾胃受损,或劳倦过度,均可导致脾胃虚弱,或为中焦虚寒,胃失温养,或为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而致胃痛隐隐。 2.3 中医对于消化性溃疡的鉴别 中医概念中,胃痛与胃痞、真心痛、胁痛、腹痛的症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却又不尽相同。 2.3.1 胃痛与胃痞 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则是心下痞塞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通的病症。 2.3.2 胃痛与真心痛 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典型真心痛是当胸而痛,且多为绞痛、紧缩样痛或压榨样痛,痛引肩臂,伴有心悸气短,甚至汗出,病势危急。 2.3.3 胃痛与胁痛 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多伴泛酸、嘈杂;胁痛以两肋疼痛为主。 2.3.4 胃痛与腹痛 胃痛指心窝以下胃脘部发生疼痛;腹痛是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 2.4 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干预手段 中医针对外感寒邪、饮食不节、七情失和、久病体虚等因素进行干预的治法常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邪实者以祛邪为急,正虚者以扶正当先,虚实夹杂者则应邪正兼顾。 沙洪杰用平胃安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分为脾胃虚寒、肝胃不和、瘀血阻络、脾胃阴虚四型,在治疗中随症加减,治疗上以扶证祛邪为法[8]。王红、王芳等把消化性溃疡分为五型:肝胃不和型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法;脾胃虚寒型以温运脾阳、健脾和胃为法;肝胃瘀热型以清热和胃、疏肝止痛为法;胃阴不足型以滋阴养胃、佐以调气法;瘀血阻滞型以逐瘀通腑,缓急止疼为法[9]。任小强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辨证以寒、热、虚、实,气滞,血瘀为纲,治宜疏理气机以止痛,分4型进行辨证治疗[10]。金强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心理学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学界逐渐发现引起PU的因素除了HP以及NSAIDs外,包括遗传、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生活状态及生活事件、精神等因素都与PU发病有关,尤其是老年消化性溃疡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较年轻人更加密切。因此,学界针对上述心理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3.1 遗传 PU患者家属中,PU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单卵双生儿患消化性溃疡病者占50%,双卵双生儿仅占14%[14]。 3.2 饮食习惯 饮食无规律和暴饮暴食与PU密切相关,不良习惯可影响消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而消化不良可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并影响粘膜的修复[15]。爱吃零食也被认为是PU易发因素之一,因为吃零食后,刺激胃酸分泌,多余的胃酸损伤胃及十二指肠粘膜,造成PU[4]。 3.3 吸烟饮酒 研究指出,吸烟者较不吸烟者PU发生率高2倍[4]。而关于饮酒诱发PU这一结论,目前学界尚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饮酒量和年限与PU显著相关。因为酒精可对胃粘膜产生刺激而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加;影响幽门括约肌的关闭功能;减少胃十二指肠粘膜内的血流量,促使溃疡的发生及复发[16]。而Peterson、Barnett的研究结果指出饮酒与PU并没有明显相关[17]。 3.4 生活状态及生活事件 某些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或过度疲劳的职业人群,容易出现PU甚至消化道出血。其机制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熬夜等可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粘膜血流异常而导致缺血缺氧,进而促使溃疡形成[18]。人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称应激源,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各种躯体症状,属于心身疾病。Venstein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刺激会导致PU的产生[19]。 3.5 精神因素 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大会引发PU,具体促发溃疡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紧张、焦虑和过分压抑等情绪,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通路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进而与PU的发生密切相关[20]。美国对4500位成年人进行13年跟踪观察,其中68%承认自己有紧张情绪,208位患有PU,相对危险性为1.4~2.9[21]。此外,大多数PU患者都有焦虑、抑郁或焦虑合并抑郁等明显的不良情绪,情绪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也是PU的一个致病因素[22]。 3.6 人格因素 Piper(1977)等人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更多具有内向神经质特点,表现为人际关系淡漠、刻板、僵化和保守的倾向,孤僻、好静、悲观,遇事思虑过度,易怒但又常压在心里不能发泄出来。卢云芳研究发现极端A型性格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23]。张晓萍,杨泽之认为具有这些性格的人好胜心强、雄心勃勃,有时间紧迫感,心理上经常处于紧张、急躁、焦虑、忙乱状态,情绪反应激烈[24]。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具有A型性格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是胃溃疡患者的2倍,说明A型性格的人群更易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卢宁等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个性多为内向情绪不稳定性,并证实这种个性倾向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5]。 3.7 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的缺乏使个体得不到情感的支持,无安全感,不易保持身心健康。社会支持的缺乏是消化性溃疡的高危因素[26]。Medalie等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和应对方式明显关联[27]。黄慧婷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消极应对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 4 A型行为量表研究 在国外研究中,A型行为的鉴别诊断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录像临床检查,也称为定式晤谈,是由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开发的第一个TABP检测工具;另一种则是各种自评式问卷调查,包括Jenkins活动测量问卷、Framingham A型行为量表和德克萨斯A-B型行为测验。上述量表中,测试效果最好的是VCE(SI),因为晤谈时能提供一种唤起特定行为和情感外在表现的环境,通过对其言行的观察和评定而得到阳性结果。而大多数自评问卷因为受到主观影响,个体对于自身的阳性行为表现未能察觉而造成测试效果与SI比较而言略差。但量表比起SI而言,对于实施者技术要求不高,简单方便,因此仍然具有很大的使用空间。 5 临床心理干预 5.1 消化性溃疡传统治疗手段的不足之处 目前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的心理干预多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它要求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的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消化性溃疡是典型的心身疾病,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5.2 消化性溃疡临床心理干预 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也从最初单纯的认知疗法(目前常用的主要是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指导训练、Beck认知治疗和问题解决治疗等)逐渐发展为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相结合进行干预。其中行为疗法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主要干预手段是渐进肌肉放松训练。近来又引入了以绘画治疗、书法治疗、音乐治疗为代表的艺术心理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干预,让患者置身于安静缓慢的情景中,与原本A型行为进行拮抗缓和原本焦虑的情绪。 综合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干预手段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研究,我们发现,对消化性溃疡进行心理的临床干预大部分都是结合了健康教育或者以某个单一心理技术进行临床干预,在人员上都是以传统医生和护士为主。在方法上,还是以知识的传播和单一技术即时干预为主,没有真正地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各种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在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上,停留在一般的理解和同情,是站在医护人员的角度,指导病人怎么去改善自己的行为,未能做到帮助患者化解生活矛盾,也未能让患者在离开医院之后能够凭借接受到的临床心理干预方法得到成长。 在对消化性溃疡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中,研究还是比较深入,从各个方面阐明了消化性溃疡病人是怎么被这些心理社会的因素影响,从而可探讨出一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理指标的具体方法。但这些研究主要还是探讨这些因素是怎样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转归起到作用;另外还有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根据每个因素的特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干预手段,只是这些手段没有从中进行临床上的实验验证,并且也没有把各种手段系统地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临床路径。 临床心理学论文:进化心理学对临床心理学的影响和启示 摘要:心理障碍被视为某种适应不良的心理过程的表现,这使得对心理障碍的理解限定于纯粹的病理性模型。理解心理障碍需要理解这些现象的进化起源和功能,这是一种广义的积极心理学的思路。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临床心理学,可以丰富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理解,为异常心理现象提供进化的解释,藉此为临床工作拓展新的思路。这种探讨将有助于在进化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之间引起更多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临床心理学的积极心理学转向,这对于进化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都是一种丰富的可能。 关键词:进化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精神分析 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取向。进化心理学将进化生物学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应用进化的思想解释人类心理及行为,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综合观点。进化心理学家把人类的思维看作是为了应付特异的环境挑战而数百万年来不断进化的信息加工装置,具有模块性和适应性的特征。进化心理学把“过去”看作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把适应和压力看作心理进化的动力,认为心理机制是由“模块”构成的,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行为是心理机制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而是采用进化的方法看待和研究所有的心理现象,所以进化心理学可以和所有的心理学分支发生作用。 临床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896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但临床心理学的思想及心理治疗的思想,很早就出现于哲学和宗教的传统中。从这个角度而言,临床心理学的实际存在早于这个名词被确立下来。事实上,临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探究和实践,在18到19世纪的欧洲,已经逐渐在神经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中开展开来。作为这场运动的体现和成果,精神分析是临床心理学的第一个范式,产生了对病理心理学的系统理解及干预方面的全面革新。自此之后,临床心理学逐渐独立于精神医学,开始探究自身的范式。临床心理学的诞生受到诸多历史、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作为重要的时代精神,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巨著《物种起源》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思想源头。100多年以来,进化理论和临床心理学都经历了长足的进展,当代重要的进化理论——进化心理学对临床心理学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增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进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基本观点 进化思想源远流长,西方的进化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611—547 B.C.)。进化思想成为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开始于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划时代的工作。随后,进化思想深入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心理学的发展。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他的名著《心理学原理》中首次使用了“进化心理学”这个名词。1989年人类行为和进化协会成立,并出版了《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Journal 0,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标志着进化心理学的诞生。其主要创始人有David Buss、Jerome H Barkow、Leda Cosmides和John Tooby。在进化心理学的框架下,相关的研究在不同的领域内展开并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如性选择与亲本投资理论、认知模块理论等等。进化心理学认可并采纳所有已存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并将这些研究方法置于进化的大背景下,构建出某种元心理研究方法。这样一来,无论是人类的认知过程、个体差异,还是社会文化心理,都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探究,以探明它们在种群的进化过程中解决了何种适应问题,以及以什么方式解决了该问题。 进化心理学一经创立便迅速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相融合,如进化社会心理学,进化认知心理学等等。国内专家叶浩生、许波、张雷、熊哲宏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进化心理学的进展并翻译了相关著作。这些著作及文章的发表,推动了进化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进化心理学的知名研究者,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的Geoffrey Miller曾著文指出,亚洲的进化心理学研究将会后来居上,取得更大的成果。由于没有基督教意识形态因素对于进化思想的阻碍,而且中国传统思想中本来就包含了丰富的演化思想,开展实证工作将会有较小的阻碍,这些结果可以与西方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丰富对大尺度的心理进化的研究。可以预计,进化心理学未来在中国会有更好的发展。这对于中国的心理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包括临床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1)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这里所说的“过去”,不只是指个体的成长发展经历,更主要的是指人类种系进化史。今天活着的每一个人,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都是进化的产物,是保存完好的“活化石”,能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过去,能从中找到进化在现代人身上留下的印痕。(2)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适应是演化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的某种特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可靠地、有效地、经济地、精确地解决某种适应问题。心理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去发现、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机制,而确定、描述和解释心理机制的主要方法是功能分析。(3)生存与繁殖问题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个体的生存与繁殖对种属的存续、发展非常关键,更因为个体存续、发展要依存于诸多社会关系,所以,在此基础上演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在性质上必然具有许多重要的社会特征,这些特征由于对群体的繁衍有积极意义而被保存下来。(4)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演化物。(5)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人的心理是由一些认知模块装配而成的,每个模块都有特定的功能,当然,特定范围的机制的存在并不排除性质上更一般意义的机制存在。(6)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 从这些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进化心理学强调了心理现象的时间性和历史性,从而内蕴地在所有心理结构和功能中探究其适应于既往环境的意义;其次,进化心理学尝试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大框架下思考心理问题,研究某种心理机能如何相应于大脑的功能回路,而这个回路又是由于何种基因突变而产生,产生于哪个时期,该时期又面对着何种适应问题。该问题或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或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变迁带来的影响;再次,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含有某种解释的属性,这会影响到进化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也会刺激其发展出更为系统的研究范式,会丰富与之相应的科学哲学的讨论。 二、进化心理学对临床心理学的影响 进化心理学提供了对于人类认知、儿童发展、社会文化等心理学诸多分支的新视角,是一种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远因解释”(ultimate causes),即在所有可以获得的科学证据下所做的最为终极的解释。进化提供了最广泛看待人类的可能视角,一种“范式转换”,从进化的起源和基本的发展需求的角度界定人类天性的基本组分。与此相应,现代进化心理学可以为临床心理学提供一个更适合的整合框架,正如Glantz和Pearce所说的,进化可以提供一个心理治疗的统一基础。这对于目前建基于不同的哲学内核,以风格迥异的方式实践,日益采用彼此无法理解的语言阐述理论的临床心理学诸流派而言,会是一个走向统一范式的机会。 进化思想在临床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中一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将进化思想应用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成为现代人格理论的鼻祖。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曾经在进化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人格的驱力理论。其后继者荣格则进一步将人格奠基于种系发生的历史,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原型等概念。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削弱了进化思想的影响,与此相应的行为治疗也不看重人格形成的发展方面与进化方面。不过,由于行为主义的这种简约性,得以孤立并精细研究多种心理机能的特征,这对于从进化思想到进化心理学的过渡,做了数据和研究方法上的准备。随后,进化心理学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视野,可以审视这些曾被孤立研究的诸心理过程是如何被整合并封装起来,形成人类独特的适应器——“意识”的。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感知觉,及异常的心理现象如恐怖症等,都可以从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方面得到新的理解。大量的相关文献得以涌现,我们以“evolution”及“clinical psy-chology”为关键词在PsycINFO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在1885年到2011年间共有1448篇文献,而从1991年至2011年间则有1097篇文献。 下面,我们将从异常心理形成机理和进化心理学对临床心理学实践的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并以临床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精神分析为范例,探讨进化心理学对其理论发展和临床实践的影响。 (一)病理心理现象的进化心理学解释 进化心理学对病理心理提供的是一种“远因解释”,即病理心理何以作为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某种机制而在基因库中保存下来,并在下一代生物体中作为表现型(phenotype),在相应环境刺激出现时而呈现自身。其中一些心理障碍可能是由于进化设计(evolutionary design)与新的环境不适配(mismatch)所引起的,并由此区分缺陷(defects)与防御(defenses)。其中,缺陷是一些生理或心理系统的功能缺失,没有任何的作用;而与此相反,防御是自然选择的反应,用以保护有机体免于外部的威胁。适应性的防御需要有机体能够察觉到其所在环境中的威胁,并以合适的方式做出应对。由此,这些防御机制的作用使得有机体免于危害,并减少未来发生危害的可能性。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对潜在的威胁和丧失保持敏感和警惕,并在合适的时候激活生理心理系统用以应对。而适应性的作用也会转变为不够适应的,如过度的或不适当的反应则产生病理心理症状。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天生”的异常心理,除去进化过程的“噪声”所带来的非适应过程之外,或许大量的异常心理都有着、或者是曾经有积极的适应意义。这一观点对于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二分法提出了并非基于道德而是基于科学的挑战,这是一种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 焦虑障碍是重要的精神心理障碍,在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4-TR)和国际精神障碍分类诊断(ICD-10)中都是重要的项目。严重的焦虑障碍可以限制个体的社会功能,极大地消极影响个体的主观感受。焦虑障碍有很多表现:特殊恐怖症、惊恐发作、广泛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强迫症等等,其核心是对恐惧的病理性回避。从进化的角度看,恐惧在哺乳动物的进化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一个恐惧模块(fear module)可能在进化中被选择保留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一心理一神经系统,专门用于解决潜在的生命威胁情境。某些情境(如流血、高空、陌生人、可能存在天敌的旷野或狭窄通道)对人类的先祖非常具有威胁作用,对于今天的人类则成为某种进化的负担,发展成某种特殊恐怖症,如对血恐怖症、高空恐怖症、对人恐怖症、广场恐怖症或幽闭恐怖症。这些恐惧模块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具有了选择性(selectivi—ty)、自动性(automaticity)、封装性(encapsulation)等特性,并由专门的神经回路控制,这些回路更可能定位于皮层下组织甚至是脑干区域。这样的特性使得病患即使意识到恐惧的不合理性和非适切性,也仍然难以用意识活动加以控制。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的症状也可以得到进化的解释。强迫症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由进化而来的规避危险策略的连续统(continuum)中的一极,一种病理性的对未来情境的元认知表征(cognitive meta-representation),即对于自身想法和行为的后果的表征。这种“元表征”能力在人类进化中具有积极的适应意义,有助于人类先祖更好地预测未来及自身行为的可能后果,失去弹性地使用这种表征能力将使个体产生强迫的症状。 抑郁症对人类健康有着莫大的危害,这使得抑郁可能由进化所保留并对个体有所助益的观点很难理解。尽管大多数抑郁可能是功能不良的,而能够体验到一定程度内的抑郁感受将有助于适应一些特殊的情境,这使得它也为自然选择所保留。不同的抑郁症状用于应对不同的适应问题:抑郁症状中的内疚、反复思考、疲倦、悲观会使个体保存能量,并丧失进一步犯错误的可能性与动力;而哭泣、悲伤则有助于吸引到社会帮助以渡过难关。抑郁可能有助于当事人更多地关注社交风险,对来自他人的社交威胁保持高度的敏感,并规避可能带来更多社交风险的行为,如屈从、放弃对高自尊的追求等等。特殊的抑郁症,如产后抑郁,可能是向其他妇女发出求助信号,以征求帮助共同照顾新生儿。季节性的抑郁则有助于哺乳动物在食物匮乏的冬季增加睡眠,减少活动以保存能量。不过,对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尚无法从利于个体的角度做出合理的解释,或许是某种群体水平的调节,但这其中存在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 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进化起源,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较少可能结婚并生育后代,所以为什么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会保存在基因库中难以理解。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一种代价,或者是进化过程中不必要的副产物,但这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进化心理学对心理治疗的启示 当今的心理治疗可以分为许多流派,但总体上可以分成精神分析一精神动力学派,认知行为学派与存在主义一人本主义学派。不同的学派对心理治疗的界定、功用、理论取向、目标、治疗师的作用、治疗关系等等有不尽相同的看法。其中,精神分析一精神动力学派与进化理论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留待下文详述。当代的进化心理学思想也为认知治疗师所看重。传统的认知治疗侧重于发现来访者与症状相关的自动思维(automatic thoughts),并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技术深入到来访者内心的适应不良的图式(maladaptive schema)。但将大多数的适应不良图式放在进化心理学的框架下却是可以被理解的。比如向恐怖症的来访者解释道,当事人对于特定物体或场合的恐惧,既非由于人格之脆弱,也非理性之缺乏,而无非是被放大了的正常心理过程,这样的话,来访者便不会因对自己有苛刻的批评与责难而引发新一轮恶性循环。Paul Gilbert在其主编的《进化理论与认知治疗》一书中附有大量实例,提供了矫正患者不良信念的一种更广阔的视角。 针对抑郁症的进化心理学理解,Toney J.Carey发明了一种围绕病患所体验到的“无用感”的“多维度途径”(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着力于改善病患由于更多地关注社交风险而持续地强化自身的无用感而带来的退缩症状,并发现该种途径使得病患恢复更快,并有较少的复发率。除了抑郁症外,基于进化心理学理解的认知治疗还广泛地应用到特殊恐怖症、边缘型人格障碍中。进化心理学所提供的“元认知”思路,有助于病患从超出个人的框架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这种变化了的思维方式将带来情绪、行为、人际等一系列的变化。 进化心理学对于心理治疗的影响是多层面、多维度的。从治疗的伦理学角度,从某种程度而言,进化思想在本质上撼动了心理治疗的“校正”观念。正常与异常的截然划分,在进化心理学上是站不住脚的,这有利于消解某种内隐于心理治疗理念中的对病患的歧视。其次,这还会引发对心理治疗的哲学思考。“治疗”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治疗关系的本质又是什么,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理治疗“金规则”,如何看待心理治疗的文化负荷等。从具体的技术而言,使患者接受进化心理学的理念,而得以从不同的维度审视自己的问题,通过理解人在群体的进化史中的位置和作用而彰显出存在的意义,这是一种深刻的积极心理学取向。最后,从心理治疗的整合而言,进化心理学也可以提供一个大的背景和对话平台,这对于不同心理治疗流派之间加强沟通、保持心理治疗体系的持久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三)进化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的影响 19世纪末,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这是心理治疗的第一个系统的范式。弗洛伊德的思想先驱有布伦塔诺、叔本华与尼采、赫尔墨霍茨、布罗伊尔、沙可等,最重要的应该还是由达尔文所创立的进化论。早期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驱力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类有生命保存的本能和性本能,而达尔文也曾经假定过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和通过性选择的进化两种途径。前者强调个体的生存,后者强调种族繁衍,这与弗洛伊德双重本能的说法是一致的。与弗洛伊德同期的另一位精神分析大师荣格也从进化论中汲取了灵感。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即种系发生的历史。我们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地以某种方式感知到某些东西并对它做出反应,是因为这些东西早已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之中,而原型(archetype)是这些进化遗迹的体现。在弗洛伊德之后,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哈特曼丰富了弗洛伊德的后期思想并创立了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提出了“自我的无冲突区域”,指出自我(ego)并非只是冲突协调的产物,而是积极适应外在环境的工具。当代的自我心理学家进一步引入进化心理学的思想,认为自我通过对感觉和情绪的加工,从而更适应主体和客体的需求。此外,进化思想和进化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的影响,还表现在逐渐丰富和改变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如本能、驱力等等。 当代精神分析注重与实验心理学、认知科学、人类学和婴儿研究的结合。英国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比将进化理论再次引入到精神分析中,提出了当代精神分析的重要分支——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依恋理论认为,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是进化的重要策略,依恋模式的异常是很多精神心理障碍的诱因。在依恋理论的基础上,英国学者福纳吉进一步将心理化(metallization)的概念引入到精神分析临床实践中,指出心理化是重要的进化成就,有助于婴幼儿发展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这是婴儿逐渐发展出主体间的参与能力,从而进入并参与社会行为的极其重要的适应机制。该机制的紊乱会带来与人际关系相关的障碍,采用特定的方法训练并重新启动该功能的发育,是治疗此类障碍的关键。目前,福纳吉和他的同事已经发展出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基于心理化的治疗方式。 进化心理学还为整合精神分析的不同分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元理论。在进化心理学框架下,当代精神分析的两大范式——驱力理论与关系理论得到了一个有效的通约。在进化的视角下,个体的生物属性并不仅仅包含着驱力的原始成分:性和攻击,还内在地包含着与他人发生关系的心理潜能,关系内在地包含于驱力中,驱力的层级展开必定包含关系的维度,关系则为驱力的实现提供前提,二者都是进化的结果。从事临床工作的精神分析师们也利用进化心理学来丰富对被分析者的理解,指出浪漫的激情与安全的依恋之间存在着适应性的辩证关系。这一视角将有助于从病理性的个案中理解人类面临的共同冲突,从而从更深刻的角度理解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婚姻和家庭模式以及社会文化现象。 三、小结及展望——临床心理学的积极转向 进化心理学是当代进化理论在心理学中的最新运用,其显著特点就是寻求人类心理及行为的远因解释,这使得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得到更深入的诠释,包括各种异常心理。积极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一个新近取向,是对传统心理学的继承和批判。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异常心理并非只是一个进化的垃圾袋,而是有其适应的意义。这对于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心灵痛苦,并从一个广阔的角度获得意义提供了某种可能。从这个角度而言,进化心理学有助于引导临床心理学走向某种广义的积极心理学。有关进化心理学是一种解释学(hermeneutics)还是一种基于实验的科学的争论还在继续,有关进化心理学过于强调生物因素而忽视文化因素的批评也在继续。尽管进化心理学的阵营中已经有学者进行了回复,如摹因(meme)和文化进化等概念的提出,这对于一个正在形成的学科来讲,争论和批评都是正常的。对异常心理的进化心理学研究不仅会丰富临床心理学本身,也会为进化心理学提供更多的证据。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需要范式,进化心理学可以提供一个范式。在进化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整合来自生物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丰富我们对于人类内心世界和心灵痛苦的认知,使人们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内心和人生。这对于中国的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也是重要的启示。 临床心理学论文:中医“整体观念”在进化临床心理学应用于土家族人心理障碍方面的研究 【摘要】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提出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根据疾病与心理障碍的调适与失调,提出了“忧恐悲喜怒,令得以其次,故令人无大病矣。”等基本理论思想,可以更好地指导进化心理学在土家族人心理障碍方面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整体观念临床进化心理学土家族人心理障碍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学认识到情志的重要性,七情内伤会直接损伤内脏精气,引发多种情志病症。而情志作为中医学对现代心理学情绪的特定称谓,认识到人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会产生心理上的复杂反应。心理学家通过明确心理障碍的具体标准,以中医学“整体思想”来研究土家族人的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本文简述如下,以供今后进一步学术探讨与交叉研究之用。 1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的主要特点 首先,中医学将人体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长期的生产与临床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内外联系、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有机整体。运用古典哲学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思想,中医学认识到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的结构和功能都是作为人体一部分而存在的。通过非常注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病情的实质,作出正确的诊断。其次,中医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是相统一的。中医学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的阳光、水、温度、生物圈等,如果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这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再次,中医学认识到人与社会环境是相统一的。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的好坏也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之所以为人,是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婚姻、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紧密相关,当这种社会因素与人体不相适应时,稳定、有序、平衡、协调的健康状态就会被破坏,从而成为邪气影响人体的正气而致病。 2 进化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在相应的背景下,如果一种机制未能执行它在进化中所形成的设计功能,那我们就可以说该机制发生了功能障碍。 3 进化心理学所致问题的表现 3.1 当面临相应的适应性问题时 由于设计功能未能被激活,常会出现一些由心理障碍引起的行为异常现象。例如土家族人强调存在的“基本问题”,如老人正常死亡后举行丧礼时,常常会以笑丧的形式,这反映了土家族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于死亡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如果存在心理障碍时,扭曲的思维方式会让他们在面对死亡的降临时,非喜悦而是痛苦。 3.2 当机制在不应该激活的背景下被激活时 外显与可观察的行为方式,周围环境的条件反射与影响效果,反映了条件性情感反应在新情境中的泛化和发展。例如土家族人通过哭嫁,有回忆母女情深,有诉说分离别哭,有感谢父母养恩,有教女为人处世等等,可见其十分丰富的感情内涵。在哭嫁歌时,一般即席而坐,见谁哭谁,以娘婶多见。如果这种哭嫁过多地倾向于不合适的对象,缺乏哀婉离别,甚至有一种报复的冲动,苦笑皆非,于情于理不合,凸显的就是变态心理下“患病行为”的刺激强化。 3.3 当一种机制未能和其他机制相互协调时 协调的失败,可能存在对信息加工的不完全性和缺少言语理解的相互协作,也有器质性损伤参与调节作用。由于机制的“平均”功能所伴随的正常错误,人类在用相应的心理机制来对自身和他人的配偶价值进行比较和评估,并非将主要经历和策略用在吸引同自己比较相配的对象中。例如在恩施地区的梭布垭石林,每年一度的土家族女儿会主要通过对歌和诗意,来表达青年男女对理想爱情伴侣的追寻与选择,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但是由于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如土家族人看到的节目主持人和女演员都十分漂亮,这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较高的比较标准,因而低估了自己配偶的价值。为了在女儿会上能吸引更多的目光,一些土家姑娘可能因为抑郁、体型等功能障碍而出现不协调。 4 中医学“整体观念”在土家族人心理障碍中的应用 4.1 中医学“整体理论”在土家族人心理障碍方面的丰富内涵 以“整体观念”作指导的中医学,在长期的医学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七情会影响人的身心。如土家族人十分信奉的《灵枢.本神》道:“是故怵剔思虑者则伤神……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乐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它本身强调了心理方面的异常会引来人们情志上的疾患,与进化临床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心理障碍存在许多同源性。在整体分析土家族人远古环境与现在环境之间的差别性时,由于适应性问题的主要特征发生了改变,会引发土家族人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与中医学七情治病还受到年代心理特征、当前生理状态等紧密相联。 4.2 中医学“整体观念” 指导进化临床心理学 以整体观来辨病求因,中医学认识到人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析进化临床心理学时可把心理障碍的问题与其相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统筹兼顾地利用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去正常地挖掘其设计功能。 4.3 中医学“整体观念”应用于土家族人心理障碍的治疗 在多年的生活生产与临床实践中,以“整体观念”为思想指导的中医学摸索了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如在土家族地区十分流行的针灸、推拿、气功、穴位封闭等。这些方法因为成本低且简单而易于操作,特别对一些疑难的心理障碍具有独到的疗效。如因七情不畅引发的顽固性呃逆的土家族病人可针刺内关或穴位封闭;惊恐过度所致发热的土家族病人可针刺十宣放血;耳穴压豆可解决长期因为心理障碍所致土家族病人的睡眠状态紊乱等。通过权衡土家族病人心理障碍的整体表现形式,熟悉土家族人的人体经络循行走向和分布状况,结合土家族的民族医药特色,可以帮助更多存在心理障碍的土家族人走向康复。 临床心理学论文:积极临床心理学研究综述 【摘要】积极心理学作为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狂潮,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它的出现对心理学各子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旨在阐述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对临床心理学基本模式,以及评估、治疗方式的影响,并以此对积极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积极临床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使心理学从只关注于修复生命中的问题到同时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一转以往心理学的研究,开始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临床心理学于1866年L.Witrmer向美国心理协会(APA)提出,临床心理学的成长与发展与心理测量、心理治疗,心理卫生运动关系紧密。临床心理学对医学模式的侧重强调对病人的治疗,而忽视了对人的力量与美德的促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临床治疗并非以消除来访者的症状为首要目标,而是注重发动来访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积极临床心理学在心理治疗的同时兼顾人的自我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积极临床心理学概述 1.1 积极临床理论主张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冲突,也有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自我决定其最终发展状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美德与使个体完善的积极社会,这三个层面人类的力量与美德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减轻和预防心理问题,是人们构建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基点。在过去几十年里,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成为治疗创伤的学科,人类积极的力量与美德未受到重视,从而使得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以力量与美德为出发点的积极临床心理学治疗模式和干预措施,将可以帮助个体建构那些有利的人类品质,更好地预防精神以及躯体疾病的发生。以人类的力量与美德为核心取向的积极临床心理学模式下,研究者们将更加关注如何获得持久的幸福。 1.2 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现状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让许多人认为除积极心理学以外的其它心理学研究与实践必定都属于“消极心理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传统的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针对精神疾病建立了良好的科学体系,对许多临床心理症状有细致的分类以及可靠有效的测量评估方法;并且发展出了有效的药物及心理干预措施,使得许多无法治疗的精神紊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有的甚至是痊愈。精神病理学模式下的临床心理学现如今发展势头良好,从而忽视了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因此,发展积极临床心理学不是也不能够取代传统的临床心理学,而是要成为必要合理的补充,促进完整的临床心理学体系的构建。 积极临床心理学要建立成熟完善的操作体系需要更多努力,建立的力量与美德分类目录以及编制的调查问卷已初具规模,但要成为有效可靠的测量工具,满足以力量与美德为取向的病因学与干预体系研究的需要,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心性修养理念,认为美德能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寿命,美德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在美国开展的积极临床心理学研究,也将为我国的相关研究带来启示。 2 积极心理学影响下的临床心理学 2.1 内核思想的转换 临床心理学自建立就以病理思想,医学模式为核心思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其的衍生学派的理论便在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精神分析理论对内隐心理过程、性,积极冲动的重视也给了病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公众认为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对“精神疾病”或“意识疾病”的医疗实践。病理思想把那些前来寻求帮助的人看的很被动,而忽视了人们寻求自我完善的积极主动性。积极心理学思想强调的是目标、幸福感、满意度、幸福、交际能力、坚持、聪明、智慧、个体责任感。关注的是怎么使生活更加精彩,帮助人们更加的自主。这些目标给心理学的功能提出了一个概念,更加注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人们的优势长处。基于积极心理学思想的临床心理学应该赞同精神失调是个体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以及对完美的关注应该优先于脆弱。 2.2 心理诊断与测量方式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美国精神医学协会出版的《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手册》―DSM,到1980年的第三版后,DSM的影响力突飞猛进。DSM-Ⅲ中许多的精神诊断的标准都是基于医学模式。例如:精神失调被定义为具有临床意义的行为与心理综合症。DSM上的所谓的疾病诊断分类可能只是症状现象的堆积;性格力量与临床心理问题的病因之间有可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种特定的力量能减轻一组特定紊乱的发展。2000年美国心理协会(APA)在Mayerson基金会的资助下, VIA(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s)项目开始,经过五年的时间,《性格力量与美德:分类手册》的出版对人的24种积极特质进行了分类;分为智慧、勇气、人类、正义、节制、卓越,六大美德。以人类的力量为核心,界定了人类力量与美德的概念。 2.3 心理疾病预防模式的变化 哲学家Wartofsky认为:在高级水平上,我们可以通过三种科学途径区分个体和人类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对美德的理解、达尔文或进化的观点,社会和文化历史或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些主要观点都代表不同的关于人类的本性和人的发展的先验基本假设。他们的理论并没有在当今被忽视,反而代表着当前科学正在进行的重要项目。积极心理学不赞同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然而,以“积极的个人特质、个体自我提高的愿望以及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潜能”为基本观点的积极心理学代表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理论。积极临床心理学模式,将成为传统临床心理学的有益补充,二者的融合可以满足人们减轻与预防心理问题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及社会的发展。 3 积极临床心理学的实践运用 积极心理学发展由理论方面探讨进而重点转向应用领域,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方法研究。临床心理学对积极心理学发展迅速做出的反应,整合了一些主要积极心理学干预理论与方法。 3.1 感恩练习 感恩是指个体用感激情绪了解或回应因他人的恩惠/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经验或结果的一种人格特质。McCullougy(2004)等学者将感恩定义为一种道德情绪,感恩情绪预示着个人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但感恩产生的互惠动机不同于由债务和不平等引发的动机。作为道德的增强剂,感恩表达能增加恩人在未来再次助人的机会。McCullough等开发的感恩问卷(GQ)-6(六个项目,感恩性格的自陈式量表),发现该感恩特质与积极情感、幸福、亲社会行为、特质与宗教性,精神呈正相关。 3.2 宽恕的临床干预 宽恕是指被冒犯者的亲社会动机的转变过程,它有助于被冒犯者消除愤怒情绪,提升积极的情感体验。Lawler-Row和Scott(2007)分对宽恕进行了三个维度的界定:宽恕的指向、宽恕的方向,宽恕的形式。Engrith等人的研究建立的宽恕的过程模型。该模型包含体验伤害、决定宽恕、实施宽恕,深化阶段等四个阶段。帮助来访者树立宽恕意识,改变来访者对冒犯者的消极认知,促使来访者真正地宽恕冒犯者。临床运用上对宽恕治疗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3.2.1 宽恕冒犯者就是和冒犯者和解; 3.2.2 宽恕治疗会导致道德化和宗教化的倾向; 3.2.3 宽恕只是治疗的工具,不是治疗的目标。 3.3 创伤后成长的临床治疗 创伤后成长是人们与主要的生活危机斗争后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改变。其概念已经应用于表示创伤后成长现象,包括积极心理变化,与压力相关的成长,积极情绪,健康发展,欣欣向荣。积极的处理模式和应对变化方式使人们从逆境中获得力量。因为,创伤后成长比低水平压力出现更强烈的严重危机感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创伤的新认识强调不应只从负向的病理学角度来看待,更需从“转化”的角度来认识,将创伤看成是一种契机,个体可由此学习到如何克服困境,增强自我力量,实现自我超越。 3.4 身体运动 Seligman认为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建立不仅帮助个人和团体忍受压力并且生存下去,但也要健康发展的特质”。身体活动是一种人类的行为,它将有助于个人和团体的生存和发展。从个人的角度上看,身体活动可以防止精神疾病,建立积极的情感,缓解个体对生活的压力。从团体的水平上看,身体活动使团体可能更健康,从而增加团体社会资本。从心理功能的角度看,最有力的支持身体活动作用的证据来自于抑郁症。所以经常性的身体运动,对于一些心理问题有很好的作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作为亲近大自然的力量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4 总结与展望 构建积极临床心理学的同时,我们要适应一种全新的方法与价值观。积极心理学思想强调的是幸福感、满意度、交际能力、坚持、智慧、个体责任感。关注的是怎么使生活更加精彩,帮助人们更加的自主。这些目标给心理学的功能提出了一个概念,更加注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人们的优势长处。更确切的说,积极临床心理学关注人类幸福感的程度和减轻心理压力都一样。基于积极心理学思想的临床心理学对完美的关注应该优先于脆弱。基于病理思想的临床心理学与积极临床心理学的不同点并非是治疗方法的不同,而是关注点的不同。积极临床心理学是强调关注扩大人类力量并不断探究什么对于人类行为是重要的,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哪些行为是重要的。因此,对于临床心理学的这一主要转变,不仅是方法上的简单变化,而是观点与任务上的革新。 临床心理学论文: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的培训和管理 【关键词】 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资格认证;伦理规范;医疗保险;介绍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虽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仍然难以适应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其发展和完善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1]。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临床心理学专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目前我国极为缺乏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临床心理学人员,且没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认定的法律法规。本文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的培训和管理情况,同时就其在培训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述评,以期为我国临床心理学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学历教育 在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培养主要遵循“4+2”模式,“4”指接受4年的大学培训,“2”指在已注册心理学家督导下的2年工作经验(supervised work experience)。但2年的工作经验只是注册部门的要求,不属于学历教育的内容。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 澳大利亚心理学会(Australi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APS)明确指出学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硕士生的培养上,不对博士培训进行优先考虑[2],但实质上,澳大利亚的博士培训已经走到了APS的前面,发展很快。 1.1本科生的培养 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前三年(通常情况下,第一学年25%的时间,第二和第三学年的50%的时间)学习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评估、生理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主要课程。不同学校对每门课程的侧重有所不同。大多数学校都很重视研究方法和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且会要求学生对这两门课程进行四年的连续性学习。第四年,称为“荣誉学年”(the Honors year),与其他多数国家不同的是: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督导下完成一个研究项目,写出9000字的论文。另外,要求学生参加学科重要领域的较高水平的研讨会(higherlevel seminars),并就伦理和一些专业问题进行讨论[3]。 1.2研究生的培养 1.2.1培养模式和理论取向 APS的认证方针中规定无论是培训还是实践,都要以科学家-实践者模式(ScientistPractitioner model)为基础[3] 。有调查显示50%的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培训项目都是以循证(evidencebased)治疗方法为基础的,且84%的课程以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取向(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4]。 1.2.2 培养结构 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学位分三种:心理学硕士(Master of Psychology),心理学博士(Doctor of Psychology,D.Psych.或Psy.D.),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PhD)。其中,硕士培养在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哲学博士培养在80年代开始,心理学博士培养90年代出现[4]。 硕士学位通常要用2年的时间来完成。其中课程作业(coursework)占培训总时间的50%,实习占25%,进行研究的时间占25%[3]。 传统的PhD学位属纯研究性质的学位,沿袭英国的培训模式,要求学生在3-4年的时间内在督导下完成一篇有重大价值的论文,有的学校另有少量课程作业要求。此外,在很多学校学生可以同时进行PhD研究和完成硕士学位的课程作业,毕业获取双学位[3]。 新兴的D Psych学位培训时间为3年,与硕士培养相比,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3]。 1.2.3实习培训 澳大利亚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APS Clinical College)在对研究生的项目认证中,要求必须在课程作业期间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实习分为校内实习(internships)和校外实习(externships)。校内实习指在学校内部诊所(inhouse clinic,附属于心理学院或大学)进行的实习。学生必须完成一轮的校内实习和两到三轮的校外实习。大多数学校都会对校外实习的督导进行培训。校外实习督导大多数是没有报酬的,部分学校给予校内实习督导报酬(每个小时25-160美元)。硕士生要求进行1000个小时的临床实习,其中包括200个小时的被督导时间(平均每周接受1-2个小时的督导。督导活动包括:小组案例讨论,陪督导外出会诊等)[4]。D Psych要求进行1500个小时的督导实习[5]。 2 继续教育 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都会参加某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这与近来澳大利亚心理学会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不无关系。有调查表明[6]:参加研讨会(workshop attendance)是最受临床心理学家欢迎的继续教育形式,其次依次为自学(selfdirected learning)、参加会议(conference attendance)、额外的督导实习(additional supervised experience)、同伴督导(peer supervision)、学学课程(additional university courses)等。其中26.6%的临床心理学家把APS作为进行继续教育的首选机构;11%选择利用大学的教育课程;约60%利用其他专业机构提供的培训。 3 政府和专业学会对培训及从业的管理 3.1培训项目的认证 2004年以前,对培训项目的认证工作由APS负责,APS每五年对大学的培训项目进行一次评估考核[3]。2004年,由心理学注册委员会(Council of Psychology Registration Boards)和APS联合组成的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认证委员会(Australian Psychology Accreditation Council,APAC)成为认证教育培训的机构。APAC的成立使注册部门也参与到项目的认证工作中[4]。 3.2注册要求 在澳大利亚,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得注册资格: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获取心理学学士,或者在三年的文科或科学学士之中主修心理学,然后再读一年的荣誉课程,之后在已注册心理学家指导下积累2年的工作经验(supervised work experience)(“4+2”培养模式);或者再接受两年的培训,获取硕士学位(6年的培训模式)。除了常规的申请过程外,没有额外的考试要求[2]。 3.3职业伦理教育和职业伦理规范 1995年,APS在其课程认证方针中加入了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有关研究和从业的伦理道德教育的要求[7]。 此外,APS在1997年的第31届会员大会上颁布了现行的伦理规范法典(Code of ethics),并分别在1999年和2002的会议上进行了修订[8]。法典提出了总则中的三个原则(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优先考虑的原则):第一,责任(Responsibility ),指会员应该对其所做的专业化决策负责。第二,能力(Competence),即会员应该具备适当的技能并在其专业实践中继续学习。第三,规则(Propriety),指来访者及公众的福利、职业的完整性应该高于会员及其上司和同事的利益。具体内容上,法典对心理测量程序、与来访者的关系、心理学教育、督导和培训、研究、研究结果的报告和发表、公开陈述与广告、会员与专业人员的关系八个方面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另外,该法典还包含一系列指导方针,用以对一般性原则进行阐述,以增强其应用性。可见,法典的颁布使得各层级、各领域的行为都有了一个可操作的规范要求。APS下设有专业伦理委员会,负责伦理教育工作并对伦理投诉问题进行管理。 3.4资金投入 一些政府资金政策和奖学金规范只是针对那些具备研究性质的培养项目的。其中,教育科学培训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DEST)负责区分鉴定一个学位是否满足研究性质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课程项目将得不到资助,必须通过其他的方法,如让学生支付巨额学费来承担项目培训[2]。可见,学位性质对政府的资金投入方向有很大的影响。 3.5医疗保险 有三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可以为心理学家所使用[9]。第一种:更好地获得心理保健保险(The Better Access to Mental Health care) 。2006年12月1日此保险体系引入了新的心理健康医疗保险项目,使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可以获得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较大范围的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服务。新的保险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所有的已注册心理学家的,另一类只提供给临床心理学家。第二种:孕期咨询医疗保险(Pregnancy Support Counseling),2006年12月1日启动,为有怀孕焦虑的女性提供非指导性的咨询。第三种:健康与牙科联合医疗保险(Allied Health and Dental Care ),2004年7月开始启用,是针对那些有慢性疾病且需心理服务的人群的保险项目。医疗保险项目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中的启用,为从业增加了财政收入担保,同时也给临床心理学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益处 [6]。 4 培训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启示 4.1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在澳大利亚,无论是培训还是从业,虽然官方都要求遵循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贯彻执行[2],学生称缺乏此模式的有效示范[10],从业者倾向于采取特殊的解释方法[11]。尽管近来在其他国家(如美国)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受到了更侧重于临床实践的D Psych学位和需要较少政府资金投入的硕士学位的挑战,但是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对国际上有关培训模式变化问题的探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5]。另外,因为APS在对培训项目认证时要求所有的项目都包含有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所以,只要APS的这一规定要求存在,不管这种模式的利弊如何,这种模式仍将持续下去[2]。 4.2 注册标准上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4.2.1 “4+2”模式的弊端 这种“学徒式”的培训模式是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应用过的[5]。Skilbeck评价其为“一条糟糕的培训路线” [12]。经此方式积累的应用培训是不充足的[5],从很多已注册的心理学家申请读硕士学位即可看出。另外,经此模式培训的从业者所接受的伦理道德培训也不充足[5]。4年的培训模式中的督导是常规教学、同伴咨询以及其他很多与督导的本义毫不相关的活动的代名词[5]。此外,注册部门没有对进入2年的督导下的工作提出最低学业表现要求,只有一个督导评价工作表现,没有课程作业要求,2年的督导工作过程中没有应用研究的要求[13]等。 4.2.2注册标准的提高存在争议。无论是与英国还是与北美相比,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的职业教育的长度和水平都处于弱势[6]。为此,在有无必要将注册标准提升至博士水平的培训问题上存有很多争议。强调大学的重要性以及重视理论培训的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增加培训时间和长度[6]。然而有些专家则认为[14]没有必要增加培训时间,因为培训时间不等同于培训质量,临床的理论教育不能替代实习经验,他们主张通过重新调整本科4年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来提高从业者的能力。其次,尽管2000年APS对其会员资格就做出了新的变化要求-要求拥有硕士学历资格才能申请成为APS会员,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将从业标准也相应提高。但至今没有一个州政府做出响应[5]。政府和APS之间缺乏合作,不但阻碍了从业标准的提升,也可能已经导致了能力较差的从业者数量的增加[5]。从APS说服政府把培训标准提升至硕士水平的不成功的经验可以推知博士水平的从业要求短期内更不可能实现[2]。此外,已经注册的低学历水平的从业者,尤其是那些身居管理部门的人员,也不愿意促成高学历标准的形成[2]。这也是培训水平的提高所面临的一个阻碍。 4.3研究生培养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学生对研究缺乏兴趣,PhD学位不能按时读完 很多学生对研究不感兴趣,只对实习感兴趣,使科学家-实践者培训模式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同时这也是很多学生不能在规定的3.5年时间内完成PhD论文,延迟毕业的主要原因[3]。 4.3.2 课程设置需要增添新内容 当前,大多数临床心理学研究生项目培训主任都认为有必要增加现有培训课程的内容[3]。包括社区心理健康、康复、智力障碍、神经心理学、研究方法论、训练心理学、本土问题等。其中,在培训项目中增加对老年人问题的关注是各培训主任的最一致见解。然而课程内容的增加,除了没有多余的授课时间及缺乏相应领域的专家教师的限制因素外,还必须考虑APS对所开设课程内容及所用时间的要求和规定。 4.3.3 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培养项目中的实习培训是由大学自己来安排控制的,所以学生通过实习获得的能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5]。此外,如前所述,经“4+2”模式培养出的欲获得注册的人员的从业能力也不充足。因此,如何保证学生通过实习获得较高水平的从业能力成为心理学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昆士兰州心理学家委员会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15],第一,对实习机构的督导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认证。①对督导的培训和认证:接受两天的研习班培训,在参加研习班后的4-6个月内进行评估和认证。评估包括对督导知识的测查、把相关知识应用于案例的能力、在督导会议录像中表现出的督导技能、对督导能力的自我陈述、被督导者的反馈等。培训和评估工作由有丰富的督导经验的专家来担任。②经过最初的培训和认证后,要求督导每三年参加一次进修课程――为期1天的关于督导的高级技能的课程培训。第二,要求申请独立从业的人员必需达到6种基本能力:学科知识、心理评估能力、干预策略、研究评价能力、交流能力、伦理法律知识及把这种知识应用于工作的能力。 然而能力要求的提出能否保证实习质量,什么样的行为构成能力以及如何评价能力,在这些问题上还存有许多争议,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的培训和管理已形成了一个较规范和较完善的体系。学会对培训项目的统一认证、对学生的伦理教育的重视、对从业人员的伦理规范管理,以及政府对医疗保险的启用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尽管在培养模式、注册标准、课程设置、实习培训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但我们从中也可获得某些启示。 临床心理学论文: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演进及展望 摘要:受到社会、组织及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美国临床心理学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培养模式。文章选取“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实践者-学者”模式、“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及“循证实践者”模式等五种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模式,介绍了1949年以来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认为“循证实践者”模式修正了前面四种培养模式的个体主义倾向,将单个的“科学家-实践者”,分化成“科学家”与“实践者”两个集团,强调实践者遵循科学家提供的最佳证据,考虑病人的特征、文化与价值观,在管理者协调下开展实践。这种模式代表着当代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实践者-学者”模式;“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循证实践者”模式 1 引言 临床心理学是“将科学、理论与实践整合起来理解、预测和改善人们的适应不良、能力缺乏或情绪不适,提高人们适应环境与调控自身的能力促进个人发展”的一门学科。临床心理学家主要在私人诊所、医院、学校、企业、法律系统、咨询中心、政府机关及部队等领域,从事着改善、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教学、督导、咨询、公共政策、专业治疗等多种工作,对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怎样更好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临床心理学家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但是,临床心理学始终处在不断流动、演变的过程中,临床心理学家也一直没有固定的形象对其进行培养的模式同样在不断的变化(Wiens,1969)。早期的临床心理学家通常是“直观的实践者”(intuitive practitioner),他们忽视研究证据,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老师的教导及发表在期刊上的个案进行实践。1949年,Boulder会议提出了著名的“科学家一实践者”(scientist-practitioner)模式,正式将科学研究的训练列为临床心理学家培养计划的一部分。该模式影响很大,开启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化”的时代,但它本身并没有成为临床心理学唯一的培养模式。此后。美国临床心理学几经变迁,在不同年代呈现出不同的培养模式。本文从中选择了五种最富代表性的模式,介绍了近60年来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演进轨迹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对中国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培养、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四种经典的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 2.1 “科学家-实践者”模式 1949年8~9月,73名心理学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Boulder举行了为期15天的会议,就70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了一致共识。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项成果就是提出了一种新的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史称“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或“Boulder模式”(Baker Benjamin,2000)。该模式认为社会对临床心理学的需求主要包括心理学实践与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其核心目标是将临床心理学家培养成既能从事科学研究,又具有临床技能的“科学家一实践者”。它主要有以下特征:1)基于科学原理对病人进行心理测验、评估与干预:2)治疗决策应整合科学研究的成果;3)利用科学研究改善心理治疗的疗效;4)毕业生首先被训练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然后才是临床治疗者;5)最高学历是博士学位,毕业时应呈交有创新贡献的学位论文。 “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一直是临床心理学培养的经典模式,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Shapiro,2002)。它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临床心理学家培养的理念与实践:1)它首次将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技能与实践技能区分开来。在此前的教育中,虽然有些机构更倾向于教授研究技能,而另一些更倾向于教授实践技能,但并没有将研究与实践严格分离开来。“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的出现,以“科学家”、“实践者”的方式来界定临床心理学家的形象,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将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分离。2)强调科学研究的作用。临床心理学毕业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应该像其他学术性专业一样,教授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他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结论,以科学的方法、工具及技术来治疗病人并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基于实践的研究”(practice-based research)。因此,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博士一般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PlaD),直到今天,大部分临床心理学博士还在接受这种学位。3)强调临床心理学家的培养必须有专门的、独立的机构。该模式认为主要的培养机构应是属于大学的具有资质的心理学系,它们有着专门的培养计划与相应的教学人员、设备配置。其他机构,如医学院或独立的研究机构不具有培养资格。 “科学家-实践者”模式的出现引发了巨大争议,其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它富于理想主义色彩。试图培养全能的临床心理学家。但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并非所有人都希望同时具备研究与实践两种技能,他们具有不同的偏好。对那些只想学习实践技能的人来说,严格的科学训练是枯燥、乏味的经历,甚至只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事实上,这种模式的发展的确与其初衷相悖,培养出来的首先是科学家(研究的生产者),然后才是实践者(研究的消费者)。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寻求研究的岗位,继续从事着科学研究,其中部分人甚至终生不再从事治疗实践。 2.2 “实践者-学者”(practitioner-scholar)模式 当“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在美国盛行时,英国临床心理学界则采取了另外一种不同的培养模式。Monte Shapiro(英国临床心理学的创造者之一)认为临床心理学应更多地培养“应用科学家”(applied scientist),主要训练学生“使用”而非“生产”科学研究(shapiro,1967)。在他看来,临床心理学家需要重视科学知识,但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去从事研究。他们应重点发展应用科学研究的能力:1)将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应用于临床心理学领域;2)使用已经被科学证明有效的评估方法;3)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临床实践,形成关于病人病症的本质及决定因素的假设,并收集研究数据以检验这些假设。 在英国培养模式的影响下,美国心理学界开始反思“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相对忽视实践的弊端。1973年,在科罗拉多州的另一个城市Vail召开了“心理学职业培养水平与模式”的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更偏向于培养实践者而不是科学家的教育模式,史称“实践者一学者”模式或“Vail模式”。它主要有以下特征:1)降低研究训练的比重,强调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将毕业生首先培养成能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病人具体问题的“实践者”,然后才是懂得研究并“消费”研究的“学者”。2)拓展了临床心理学培养机构的范围。它直接导致了面向应用的心理学博士学位(PsyD)的出现,除了大学的心理学系外,大学附属的职 业学院甚至某些具有资质的、独立的临床心理学私营培训机构也可以授予这种博士学位。2009年,APA认可的美国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机构已经发展到59家。3)它的入学门槛比“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要低,但一般要求学生具有更多的实践经历。4)课程设置更偏重于实习与实践。 “实践者-学者”模式与“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从“实践者”在连词中位置的不同就可大致看出两者的区别。前者的毕业生更多地成为了有执照的临床工作者,他们大多认可自己是实践者而非教育家或研究员:后者的毕业生一般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大多成为了研究者或教师。两者各有所长,但都同时受到了批评。“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的毕业生在理论上应能同时胜任科学研究与治疗实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般经历6~7年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确实知晓不少的理论知识,但相对缺乏实践与动手的能力。他们到了实习地点还不知道如何实施与解释心理测验,对于病人缺乏共情,不懂案例解析(case formulation),甚至不能开口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实践者一学者”模式急于求成,大批量地生产心理学博士,其毕业生一般拥有较好的实践技能,但其中一些人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治疗研究,甚至难以看懂相关的研究报告。 “实践者一学者”模式与“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看似对立,但并非只能“二中选一。事实上,它们各有千秋、相辅相成,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前者使毕业生不会忘记自己职业的主要目标,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后者使毕业生不只是简单、被动地使用研究知识或变成“从心理学贩子买进技术的人”。 2.3 “临床心理科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tist)模式 “实践者-学者”模式培养机构的拓展,降低了临床心理学招生的准入门槛。自主经营的职业学校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大批量地生产毕业生。但是,这些培养机构的经费、师资、实习资源等均不够稳定,其毕业生质量不平衡,整体质量呈下降的趋势。 1990年,Richard Mcfall就任APA临床心理学分会的第三分支(section III)的主席。在他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批判了前面提到的两种模式。高调地宣示了临床心理学的科学性。认为临床心理学培养毕业生的目标应该是“临床心理科学家”。在这篇引起广泛争议的演说中Mcfall用强硬的措辞及绝对的语调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其后发表的文章题目就是《临床心理科学宣言》),提出了有关临床心理科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及两条推论: 基本原理:科学的临床心理学是唯一合法并可接受的临床心理学形式: 推论1:在未达到以下四个标准之前,除非是严格地控制了实验条件,否则不应该向公众提供心理学服务:1)必须清晰地描述服务的本质;2)必须清晰地阐述服务所应获得的利益;3)这些利益应该经科学证明确实有效;4)必须实证地消除可能出现的弊大于利的负面效应。 推论2:临床心理学的博士培养项目主要的和压倒一切的目标必须是尽可能培养出能胜任工作的临床科学家。 在“推论2”中,Mcfall对“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进行了质疑与批判,认为该模式的培养目标是自相矛盾的。从语义上说,如果科学家与实践者是同义词,那么中间的连接号就没有必要;如果两者具有不同的意义与目标,是相互竞争的“二选一或相互补充的“独立成分”,那么要培养有“两个头”的临床心理学家就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实际上预设了一种二元论立场,即把临床心理学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领域:要么是临床科学。要么是临床实践。但是,研究生培养毕竟不同于中专或职业学校对技术工人的培养,科学的培养模式不应只关注学生特殊领域实践技能的培养。它应该是严格的、独立的、学术性的,有着自由的批判性思考,并能成功地解决问题。因此,良好的临床实践技能是临床心理科学家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 Mcfall提出的“临床心理科学家”培养模式产生了重大反响。1991年,由他所领导的第三分支正式更名为“临床心理科学协会”。1994年,25名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的临床科学”的会议,成立了临床心理科学研究院。这个组织隶属于美国心理协会(APS),设有多个研究生培养项目。是临床心理学研究生与住院医生重要的培训机构。它的使命是发展临床科学,训练毕业生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人类的适应功能,对人类行为、情感、认知及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估、理解、改善及预防。在多个方面应用与科学证据一致的知识(APCS,2009)。其主要的目标是:1)培养既能促进科学发展又能运用科学知识的毕业生:2)促进临床研究、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整合;3)提高临床科学在培训、研究、经济赞助和就业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的机会:4)以灵活、创新的方式运用临床科学,治疗人类的疾患与障碍:5)促进临床心理科学在决策者、实践者及消费者群体中传播(Trull&Phares,2005,p,52)。 2.4“当下的临床科学家”(local clinical scientist)模式 “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再次强调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毕业生应更多地是一个面向临床问题的科学家。“这种劳动分工听起来是符合逻辑的,但它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缺点”:1)临床科学家可能太过远离实践,不能做出对实践者有意义的研究:2)实践者有可能被迫沦为研究的消费者或纯粹的技术工;3)知识的创新往往来源于临床实践,而非来自于纯粹的研究;4)抽象的研究与具体的实践之间存在距离,研究的执行不能完全代替实践的开展。 Stricker和Trierweiler(1995)提出了一种名叫“当下的临床科学家”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并不主张所有毕业生都进行科学研究,转而强调毕业生应该以科学家从事研究的态度投入到治疗实践中。它强调将治疗场所当作科学研究的实验室,针对“当下的”(10cal)病人进行细致的观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所谓“当下的”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含义:1)指普遍的科学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普遍的、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具体的、鲜活的治疗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鸿沟(research-practice gap)。要在治疗中应用科学知识,就必须解决科学研究的“可推广性”问题,而这又有赖于掌握着科学知识的治疗者,让他们针对当时当地的情境,进行合适的治疗;2)指有关特定群体(尤指某一文化或亚文化群体)的知识;3)指有关临床研究的特殊的、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质化研究中,研究者本人在治疗过程中所进行的研究);4)指当下的“时一空”概念,即指当时当地具体的治疗者、病人及治疗环境)。 “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鼓励科学的批判性 思考,主张在具体的临床情境中应用科学知识,但它并不反对生产科学知识,“这种态度并不能表述为唯一地、严格地使用经实验证明有效的方法”(Stricker,2000)。临床心理学家同样有义务进行科学研究,但这些研究并不局限于随机、控制的研究,其他的许多研究,如质化研究、单一个案研究等均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总之,这种模式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将治疗者与病人的每一次互动都当作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课题,治疗者要从研究文献中获得证据,尽最大努力去应用它,并将其与自己在具体情境中的直觉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经验以应用于下一位病人。 3 促进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演进的社会、组织因素分析 上文在阐述四种培养模式的演进时,只关注了临床心理学内部的发展因素,并未完整地说明这些模式演进的背景及原因。下文将结合临床心理学发展相关的社会、组织因素,从更广泛的时代背景下来审视促进这些培养模式进行更替的动力因素。 众所周知,美国心理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甚至分裂。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职业?心理学家是科学家还是职业家?是知识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心理学科的资源应该向科学还是向应用倾斜?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心理学家们,在组织机构、成员的价值观及行事风格等方面,均存在着类似于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的争斗,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时代精神”,反过来影响着临床心理学界对下一代的培养与教育。 1892年,APA刚成立时,霍尔通知的26名成员中绝大部分是心理科学家。APA也更多地是一个“知识分子学会”。此后,以铁钦纳等人为代表的学院派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纯科学,以商业性营利为目标的应用心理学是不可容忍。不能登堂入室的。从事临床、应用的心理学家在学会中地位较低,很少被选入领导岗位。1917年,临床心理学家不堪忍受,退出APA,组建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学会”。APA为了保持组织的完整,修改了自己的章程。成立了临床心理学分会,接纳出走的临床心理学家,使这一危机暂时消解。但到了1938年,分歧再度恶化。部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家再次宣布退出APA,成立了“美国应用心理学学会”,与APA分庭抗礼长达4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共同应对国家危机,两个组织才再次合二为一。在这样一段时间里,“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首先应该培养科学家”的理念始终占据上风。临床心理学家一直处于劣势,但其试图证明自己地位的呼声也从未被淹没。所以,在1949年Boulder会议上提出的“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实质上是双方角力的结果,其势力的对比从“科学家”与“实践者”在连接词中的顺序就可窥一斑。 二战结束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战争中受到心理创伤的人们数以万计,这大幅增加了社会对临床心理学家的需求。美国联邦政府及国防部加大了对临床心理学的投资力度。心理学要能马上、直接地解决实际问题,学院派的心理学家在巨大的社会需求面前开始处于劣势。双方的势力对比此消彼长,越来越多的临床心理学家掌控了APA的各个要位,APA代表大会讨论的议题绝大部分与应用、临床心理学相关,从事科学研究的学院派心理学家受到排斥。1988年,学院派的科学家们终于忍无可忍,包括班杜拉等人在内的部分科学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宣布从APA分裂出来,另建了美国心理协会(APS),其成员在半年内就超过了5000人,直到今天仍与APA并存。在临床心理学占据上风的时代氛围中。出现了以直接面向临床的治疗者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实践者-学者”模式,并将“实践者”放在连接号的前面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几乎在Vail会议召开的同时,美国面向老年人的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与面向穷人与低收入者的医疗补助制度(Medicaid)正在深入开展。美国的医疗费用迅速增长,人均医疗费用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国民的健康情况仍不容乐观。即使到了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还在指出,美国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高,但其国民健康情况却没有比其他国家更好。1973年,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同时又不至于损害到国民健康的利益,美国健康维持组织(HMO)通过了一个法案条例(Act of 1973),强制改变原有的医疗体系,对医院进行了大幅改革,以缩减医疗开支、提高医疗效率。一场声势浩大的“管理医疗”(managed care)运动开始兴起。 管理医疗主要采取以下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1)在管理上拉近医生与病人的距离,节省中间的管理费用;2)将保险的部分资金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疾病;3)严格监管医疗进程,要求治疗者使用经科学证明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后一点是“管理医疗”的核心理念,对临床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被纳入管理医疗的投保范围,临床心理学家不再按提供服务的时间直接向病人收费(pay-for-serviee),转而开始与保险公司等第三方付款机构进行接触。 管理医疗使临床心理学的培养模式再一次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管理医疗看来,雇佣一个临床心理学博士的钱可以用来雇佣2~3个其他的社会工作者,如果博士能做的事其他人也能做那为什么要多花几倍的钱?所以,临床心理学家必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证明付款机构所付的钱是值得的。那该怎么证明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手中所持有的“心理科学”。现实的压力迫使临床心理学家们再次回到科学的行列,运用科学的方法,不仅证明自己所采取的治疗最为有效,同时还得证明服务的成本-效益最为“划算”。美国临床心理学界为了培养能够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毕业生,Mcfall措辞强烈的宣言、“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以及隶属于APS的临床科学研究院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但是,严格的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具体的临床问题。因此,作为“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的一种继承与修正,“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的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 4 “循证实践者”(evidence-based practitioner)模式的兴起 4.1 上述四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上述临床心理学的四种培养模式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它们均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承认临床心理学家应同时具有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能力。这在本质上并没有跳出1949年Boulder会议所提出的培养框架,只不过其中一些模式更强调科学研究训练与科学知识的生产,而另一些模式则更强调临床实践及科学知识的消费。Belar(2000)在纪念“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确立50周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至今仍然是具有诱惑力的临床心理学家培养的基础模式。Stricker也曾坦诚地宣称自己所提出的“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 并没有超越“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只是使其更可操作,为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例(Stricker,2003)。 的确,可能没有其他模式可以完全替代“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但并不代表着它不可以被超越。上述包括“科学家一实践者”模式在内的四种培养模式实际上都存在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们均奉行个体主义,认为面对病人的那个“治疗者”就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力量,而没有意识到这个“治疗者”,在某种意义上仅仅是利用临床心理学成果的一个“翻译工具”,他/她的背后有着整个临床心理学体系作为支撑。在当代人类疾病谱不断变化、科学研究不断积累的情况下,单个人已经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很难成为研究与实践俱佳的“全人”。将整个临床心理学家看作一个集团,在集团内进行一定的分工合作已是大势所趋。这些模式试图培养单个的临床心理学家去解决自己面对的所有问题,而不是培养所有的临床心理学家共同来解决所面对的一个问题。它们没有考虑到时代正在发生的变化,没有将整个临床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当作“一盘棋”,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时代的发展。“循证实践者”培养模式在这种情势下应运而生。它特别强调临床心理学家分工合作、集团作战,将从事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实践的人分离开来,让他们在管理者的协调下共同解决所有的问题。 4.2 “循证实践者”模式的形成及核心理念 “循证实践者”模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管理医疗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加上心理药物治疗的夹击,临床心理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spring,2007)。就在此时,管理医疗的始作俑者――临床医学领域对自己面临的挑战做出了回应。1991年,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概念正式出现,主张“医生严谨、清晰、明智地运用当前晟佳的证据为患者个体进行医疗决策”。循证医学试图通过医生“遵循最佳证据进行治疗”以迎合管理医疗要求的方式,给临床心理学以巨大的启示。1993年,APA临床心理学分会通过了有关最佳心理治疗的判定标准及培养、传播问题的一个文件――《培训与传播实证有效的心理治疗》,并于1995年公开发表(Task Force On Promo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Psychological Procedures,1995)。 该文件首次提出了“实证有效治疗”的概念(empirically validated treatments,EVT,后来被改称为实证支持治疗,EST),鼓励临床心理学家遵循经科学证明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将所有治疗的研究证据分为三个等级:“制定完善治疗”、“可能有效治疗”与“实验治疗”。“制定完善治疗”是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完全可以也应该以手册、指南等形式进行推广。“可能有效治疗”的级别比“制定完善治疗”要低,对实验控制与样本数量的要求也没那么严格,推荐的强度相对要低,但也是治疗者可参考的重要证据。“实验治疗”是指达不到“可能有效治疗”标准的研究证据,其研究方法尚须改进,结论也有待进一步的验证。这样,APA临床心理学分会以三级证据的形式将所有证据分为三类,为判断证据的级别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并于1996年、1998年发表了两个更新文件,共计指定了16个“制定完善治疗”与55个“可能有效治疗”。 此一文件的出现拯救了危机关头的临床心理学,受到了美国政府及管理医疗公司的热捧。1996年,APA职业资格鉴定委员会(committee 0nAccreditation)决定将教授EST作为临床心理学博士与实习医生培养项目的一个部分。联邦心理健康方面的财政资助开始向EST倾斜,很多管理医疗与保险公司也据之形成了更为严谨的补偿或理赔制度(Levant,2005)。该文件发表10年后,EST清单上所推荐的治疗方式大部分都得到了广泛地的传播与应用,遵循有效的研究证据进行治疗实践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EST受实证主义的影响过大,其标准过于严格,排除质化研究、个案研究等得来的证据,受到了大量的批评。2005年,APA成立了由时任主席Ronald F.Levant任命,Carol D.Goodheart(已确定为2010年APA主席)牵头的一个联合工作组,总结了1993年以来临床心理学分会的经验与教训,起草了一个名叫《心理学中的循证实践》的文件。经APA代表大会通过,成为了代表APA立场的政策文件,发表在2006年的《美国心理学家》上。此文件正式提出了心理学中循证实践的概念,主张“遵循最佳证据进行实践”,要求治疗者在意识到病人特征、文化与偏好的情况下,将最佳的可供使用的研究证据与临床者的专业技能整合起来,以指导心理学的具体实践。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研究者的最佳证据:2)治疗者的临床技能;3)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下面图1与图2分别是笔者总结的循证实践的结构图及参考Page Stritzke所作的循证实践执行过程图。 心理学中循证实践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对临床心理学的培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循证实践者”模式开始形成(注意,这里的“实践者”包括从事临床心理学实践的所有的人,主要包括研究者与治疗者)。与前面的培养模式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将临床心理学看作一个整体,将研究者、治疗者、管理者分开来进行有倾向性的重点培养,让其各司其职。集团作战。研究者应关注实践领域的问题,为治疗者提供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治疗者应学会检索、评价相应的研究证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综合病人主观意愿的基础上作出临床决策;管理者应具备“循证管理”的能力,协调各方运作,使其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第二,将临床研究从基础研究中分离出来,主要培养研究者进行临床研究的技能。心理学的基础研究也很重要,但有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科目在研究这些领域。临床心理学家应更多地应用这些知识,并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的临床研究方法,获得可供治疗者直接使用的研究结论。 第三,培养具有“循证管理”能力的管理者。传统的管理者大都基于自己的理论倾向,在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行政决策。因此管理效果不佳。“循证实践者”模式培养的管理者相信研究证据的作用,更多遵循相关的研究证据进行决策。他们组织专家评价已有的研究、建立研究证据的数据库,制定指南、手册或标准,将晦涩难懂的研究结论翻译、分发给治疗者;利用财政资助、课题申请、著作出版、等杠杆,“追使”研究者关注急需研究的问题;教育病人及第三方付款机构,协调、平衡各方的利益,促进临床心理学的整体运作。 第四,特别强调“病人中心”理念。心理学的循证实践将病人的特征、偏好与价值观看作其概念的“三极”之一,在培养模式中强调病人不同文 化、民族/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及社会阶层等因素对治疗过程的影响,主张临床心理学家与病人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共同作出治疗决策。这样,病人在治疗之前就了解治疗可能导致的结局,因而提高了参与治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五,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强调EST的教育。一般而言,“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很重视统计、研究设计、行为的生理基础、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治疗理论与流派等基础课程,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它们虽然也重视临床实践与实习,但所占总学时的比例较“实践者一学者”模式明显要少。后者的课程设置更倾向于实用化的治疗技术,一些培训机构在第一学年集中开设基础课程后,就开始让学生进行长达4~5年的实践实习,以丰富其临床实战经验。“循证实践者”模式则更为整合,在强调对有意成为研究者的学生进行严格科研训练的同时,加强对有志于临床实践的学生有关“制定完善治疗”的学习,促进两者的相互交流,增进两者对彼此在个人兴趣、关注主题、优势能力及话语体系等方面差异的了解,让他们学会集团协作、共同应对疾病的挑战。 4.3 “循证实践者”的培养过程 Norcross,Hogan和Koocher(2007)建议将“循证实践者”的培养主要分三个步骤。这些步骤之间有一定的重叠,但还是有着明显的界限。 第一步,传播循证实践理念。已有实证研究证明被动地传播循证心理治疗的材料(如治疗手册、指南等),并不必然导致治疗者行为的改变,也不能改善治疗的结局。只有缺乏经验的治疗者才相信治疗研究能改善他们的治疗实践,熟练的治疗者一般对传播的材料持不信任的态度,通常弃而不用。因此,有必要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广泛传播循证实践理念。这比单一传播治疗手册或指南要更为有效。一般而言,接受过循证实践教育的治疗者更倾向于在自己的治疗实践中进行循证心理治疗。 第二步,教授循证心理治疗技术。在培养过程中,应该让治疗者学会提出问题、检索问题、批判评价研究报告、将研究应用于具体实践、评估整个治疗进程的有效性等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扫除障碍,让他们在治疗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循证实践。 第三步,实施循证心理治疗。不要试图通过一次培训就使治疗者在所有的实践中都进行循证实践。事实上,长期、系统、多层次、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与教育,才是改变治疗者行为方式的最重要手段。要掌握学生接受“循证实践者”模式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探索、接受、初步实施、自觉实施、维持、革新等阶段后,最终成为循证实践的忠实拥护者。 4.4 “循证实践者”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循证实践者”模式毕竟是新生之物,本身还存在着众多问题:1)“循证实践者”模式的具体培养计划、步骤、考评标准等尚在不断发展,本身有待“循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大伙都试图跟上循证实践的潮流,许多培训项目与课程并没有为他们教授与执行循证心理治疗提供任何的研究证据。”也提出,在循证实践的时代里,有关职业心理学家的培训与考试(如职业心理学家执业考试,Examination for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Psychology,EPPP)应该纳入经验证据,确立更可预测的标准,以增加考试的效度。2)该模式的执行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当前,大多数实践者仍在基于传统的信息资源(如临床经验、专家意见及教科书等)进行实践,在遇到问题时较少查看实践指南、考科蓝数据库(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及其他的循证心理治疗资源。一般而言,较高的职业倦怠感、较大的年龄、较短的直接接触病人的时间、对治疗研究持负向态度、手头缺少相关的循证心理治疗资源以及缺少必要的循证心理治疗训练等因素,都会成为人们接受与推行“循证实践者”模式的“障碍物”。31当前大部分临床心理学研究证据都是针对白人中产阶级的,对不同文化的病人不“敏感”。因此,在增加能够“文化胜任”的研究证据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处在不同文化中的临床心理学家关注文化变量,将研究很好地翻译、迁移到现实情境中。 5 总结与展望 回顾美国临床心理学的五种培养模式,其中最具革新意义的当属“科学家一实践者”及“循证实践者”两种模式。前者敏锐地把握到临床心理学中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两个方面,强调培养同时具有研究及实践能力的临床心理学家。这是对临床心理学家形象的一次细化,后世所有的培养模式在这一点上都没有跳出它所规定的框架。后者从概念框架及具体操作方面将整个临床心理学当作一盘棋,强调分工合作,将以前单个的“科学家一实践者”,分化成“科学家”与“实践者”两个集团,让所有临床心理学家共同应对现实的挑战。这是对临床心理学家培养过程中个体主义倾向的一次修正,代表着当代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有必要说明的是,“循证实践者”模式主张研究者与实践者各司其职、各行其责,但并非对两者进行了人为的割裂。事实上,其概念本身就注重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统一。是对前面诸多模式的整合与超越。研究者并非不懂实践,只是更多地从事实践方面的研究,更类似于“临床心理科学家”;实践者并非不懂研究,他们可能在实践过程中从事研究,并以研究者的态度从事实践,更类似于“实践者-学者”或“当下的临床科学家”。而且,该模式还强调管理者作为“润滑剂”及“催化剂”进行协调,强调临床心理学家必须结合病人的主观意愿及价值观进行临床决策,充分体现出临床心理“科学”的“人文”关怀。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循证实践者”模式不只是对之前模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未来美国临床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培养模式。 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演进对中国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培养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1)培养目标方面。应同时培养学生基础的科研能力与临床技能,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及可能的就业取向,有倾向性地重点发展他们一个方面的能力。2)培养内容方面。对于未来的研究者,应主要培养他们进行临床研究的能力,在国外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症,逐渐发展针对中国人有效的研究证据:对于未来的实践者,应重点培养他们检索、评价、运用研究证据的能力,在课堂中教授他们经典的、已然被研究证明对中国人确实有效的最佳治疗方案:对于未来的管理者,应培养其循证管理的能力,教授他们团体协作理念,创建适合中国人的研究证据数据库及相关的治疗手册、指南与标准。3)培养机构方面。规范培养机构,确保其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图书资料、实验平台、实习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具有资质;拓展教育范围,不仅要教育未来的临床心理学从业者,还要借助出版物、媒体等,向政府机关、保险公司及社会大众传达临床心理学的科学理念及最新进展。4)将“循证”理念应用于培养过程本身。对课程设置、资格考试与毕业生研究水平、临床技能方面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让临床心理学家的培养工作本身经受科学的检验,在遵循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上顺利开展。 临床心理学论文:运用临床心理学技术,提高班主任工作技能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为了完成好这个工作,传统的班主任工作理论要求班主任做到“三勤”。即腿勤、眼勤、嘴勤。笔者作为一名教师,长期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时刻在践行这一要求。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果差是却不言而喻的。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心理状态决定的。因而只要班主任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临床心理学的某些技术,就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进而也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技能。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一、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的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行为人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黄小军同学是我的一名学生。有一次,我看见他正偷偷躲在操场的一个角落里抽烟。我很生气,把他叫到跟前,训斥说:“学生不能抽烟,你知道吗?”他低着头小声回答说:“知道。”“那为什么还明知故犯?”我声色俱厉地问他。但这次他却没有回答我,一直愣在那里。看到这种情况,我真恨不能把他揍一顿。我压住怒火,问他是什么原因,结果他还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后来被我问急了,低声地说:“不知道。”听到这里,我的怒火也渐渐消了。转而一想,也许学生是真的不知道。再问他为什么,也无济于事。想到这里,我对他说,以后不要再抽了。就让他走了。 学生走后,我陷入困惑,抽烟不知道原因,那改正起来多难。突然我想到,连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却能做出这样的行为,这不正是心理有问题吗?能不能利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行为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我想他在抽烟后产生了愉快的体验,才能维持这种行为。要改变这种行为,只要让他的行为产生痛苦、厌恶的体验,那么他的行为就会有所改变。那心理学中的厌恶疗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形的。想到这里,我决定在他身上试一试。 我找来黄小军,对他说明了来意。他很愿意配合我的试验。引导他说:“你现在想象一下,你正在抽一支烟。你深深地吸了一口。黄白的,浓浓的烟雾慢慢进入了你的肺。你的肺是鲜亮的、淡红的,你看见了吗。现在浓烟正慢慢熏着你的肺,你的肺慢慢地变黑了,如同火焰熏着的腊肉一样。”我看了看他的表情,他的脸上有了一丝恐慌。我继续引导他说:“现在你的肺有点黑水了,慢慢地流下来,你的肺开始流脓了,黄色的、腥臭的脓正慢慢流下来了。”我看了看他的表情,他的喉咙哽咽着,好象努力吸气的样子。我又继续引导他说:“你的肺彻底腐烂了,成片的苍蝇围在上面,上面还生了蛆虫......”。 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我通过了解其他学生,他们都说黄小军同学没有抽烟了。看来对黄亚军同学的治疗是有很好的效果的。这种做法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这件事,我总结到:这种做法一定要了解学生的个性。黄小军同学不太讲究个人卫生,他心理的耐受性要强一些,因而有必要想象的令人恶心些,才能凑效。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每个班主任都能掌握。 二、情感疗法 根据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天生有一种被所在群体接纳、受到家人和周围其他的关心、爱护以及异的需要。根据这一理论产生情感疗法。情感疗法是教师用真挚、热情和友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向学生表达自己的关怀、重视和尽力关心,使学生对老师对学校产生朋友般的信赖。由于减少其身心压力,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如下案例: 今年带初三,工作学习任务异常繁重。前几天,我班的李平同学请假回家治病,我同意了。可是过了几天他还没有到校。我打电话给他的家长,他的家长说昨天就到校了。我一听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跑了。那该如何办呢?我急的团团转。想想平时的李平同学留给我的印象是听话,有礼貌,对老师特别尊敬。为什么这样好学生也去逃学,实在想不通。当务之急还是把他找回来。该如何找他回来呢?想来想去,针对他性格的特点,何不给他来个情感治疗呢? 我从同学那里找到他的联系电话。针对他的心理状态,我给他发了一个短信:“你现在在哪里?能回来吗?”我想,这个短信能使他感到老师是关心他的,他不能一味任性胡来。后来的事实了证实了我的猜想。他在检讨书中写道:“当我收到你的短信时,我很感动。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任性的做法感到后悔、自责。并且也感到你关心着我。”果然,几分钟后,我就收到了他的短信:“老师,我错了。我明天就回来!”看到此短信,我算松了口气,我的方法总算是凑效了。为了进一步加强效果,让他早点回来,在第二天,我时不时给他发个短信,问问他到什么地方来了、走路还是坐车、吃饭了没有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举措效果还真不错,他晚上就回到了学校。回来后他表示: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任性冲动,要学会镇定稳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我又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目前,他的情绪稳定,已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了。 事后,我总结经验,学生对老师是有着天然的感情的。而老师只要表达出对学生的情感,设身处地与学生共情,为他减少心中无名的压力,用师生之间的信赖真诚的情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这就是情感治疗的巨大功效。但这种方法一定是建立在对学生性格的深刻了解之上的。因而做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平时认真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总结出学生的性格特点。 综观以上两个案例,它们对学生的行为问题都有改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心理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行为。而学生的心理世界如同变化莫测的天气。虽然天气捉摸不定,但是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抓住它的规律,就一定能预报出它的阴晴风雨,同时化害为利。还要说明,这两种方法的使用一定要建立在对学生个性的深刻了解之上。以上两个案例充分说明,临床心理学技术是班级管理中一种重要的工具。掌握这种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临床心理学论文:中医临床心理学思想掠影 摘要: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其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都蕴藏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体现了中医学自发地包蕴了对人类心理现象以及心身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医临床中的心理学思想还存在着朴素、直观、笼统的缺陷。因而,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整理和提高。 关键词:中医临床;心理学思想;病因病机;七情;情志五行模式;以情相胜;暗示;条件反射说 中华大地孕育出灿烂的东方文化,产生了祖国医学。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其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都蕴藏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本人从医四十余年,对此感触皮多。但终因学识浅薄,加之涉猎心理学专科时间未久,更是未窥其奥,故对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心理学思想,仅能“掠影”而已、未妥之处,敬祈师长同道教正。 1 病因病机的心理学思想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的确几乎是无处不有,不可忽视。中医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如郁症,肝气不达;七情失调,气机紊乱;智力低下,肾气不足;心悸,心血不足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一些身体疾病也可以伴随或导致一些心理疾患。常见的有:郁郁症、百合病、奔豚气、癫狂、失眠、心悸、痴呆等。 心理病机虽繁,但总不外乎阴阳。如阴证沉默、悲哀、无(少)言;而阳证则多言、躁动、谩骂。外在的表现不同,内在的心理病机也各有差异。 社会心理因素,常常引起许多疾病。如失恋离婚、丧偶亡子或人际关系紧张等诸多社会因素,而怒气是最常见表现,因为怒则气上,气血上搏,可见面赤、头痛、眩晕、呃逆、口苦、甚则吐血、呕血、耳聋、失明、乃致晕佧厥倒,危及生命。相反,“恐则气下”,肾气失固,可见二便失禁,甚至气坠而亡。 2 诊断中的心理学思想 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四诊,其过程是从感知到思维,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种职业心理活动过程。 2.1 望诊:首重望神,“神”是指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等。因此,望神是望诊中审查心理因素的根本。望神的关键又在于望目,目为心灵的窗口,是神的标帜。望诊以神、色、形、态为纲目。 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瘦人多火,其偏狭,性急,行为焦躁不安;胖人多痰,多湿,其宽柔、性缓,行为迟缓安静。强调辨别个体心身差异是中医诊断、治疗的特色之一。 阴静阳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狂躁的病人,阳气过盛,体态沉静,抑郁。望诊中首先宜分辨其心理因素的阴阳属性。 2.2 闻诊:即医生通过听觉、嗅觉、根据患者发出的声音判断其心理状态:悲叹,啼哭为凄切,呜咽嘶鸣;狂笑,笑示快意,声扬外散;盛怒,呼叫以示反抗,声动色厉;叹息,无可奈何,摇头;呻吟,痛苦,馁性之情。《内经》说过:“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医生根据这些不同情绪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程度。 2.3 问诊:《素问・征四失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常,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能病中?”《素问・疏五过论》:“凡诊者,必知终始……离绝菀结,忧恐喜怒”;“饮食居处,暴喜暴乐,始乐后苦,皆伤精气”;“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候王……”――通过这样的问诊,对疾病的缘由,病人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等全面、深入的了解来判断疾病。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问诊不仅便于发掘深层的心理因素,同时也是与病人交流情感的重要一环。平易近人的仔细询问,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充分合作,依据其发病的社会心理背景,针对不同情况,解决病人的社会心理问题,这无疑是一贴绝妙的辅助治疗剂。因而,我们应当重视:①忖度人情,问诊时,了解病人情绪状态和产生过程,目前处境等方面。②宜于启发,不宜暗示,使病人有所领悟,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病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③注意病人“顾左右而言他”,他事闲言,反露真相,不放过与疾病相关的“细小”苗头,这对某些疑难杂症而言,往往可出奇制胜。总之,问诊中的心理问题相当广泛,应当尤为重视。 2.4 切诊:切诊包括切脉和触诊,中医医生切脉,是中医诊断的特色之一。如脉若琴弦,是谓弦脉,示有心病,或发怒生病等。 3 治疗中的心理学思想 3.1 以情相胜的心理治疗:所谓“以情相胜”,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肝(木)“在志为怒”,心(火)“在志为喜”,脾(土)“在志为思”,肺(金)“在志为悲”,肾(水)“在志为恐”。这种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制相胜的原理形成的情志五行模式为以情相胜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据此,我们就可以以另一种情绪刺激去纠正病人原先的异常情绪状态。按照巴甫洛夫的神经条件反射说,情绪反应属于神经系统的暂时联系,它可以被新的暂时联系所代替。可以认为,以情相胜就是以一种新的兴奋灶去抵销或冲淡原来的优势中心。然而,中医情志五行模式中情志之间的逻辑联系,即某一情志可以胜另一情志的特定关系,在巴甫洛夫神经反射说中却是不包含的。从实际情况看,以悲胜怒,悲者必不怒;以恐胜喜,恐惧者必不喜;以怒胜思,怒气升腾,思结必散;以喜胜忧,其忧自消;以思胜恐,多思则明达而无所恐。前贤医家根据以情相胜的原则治疗某些情志因素疾病不乏其例。兹举“怒胜思”一例,以窥其端: 《儒门事亲》卷七・不寐:“一富家妇人,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无药可疗。其夫求戴人治之,戴人曰: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以怒而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其平”。 《儒门事亲》还从理论上对情志更相为治作了进一步阐发:“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胜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诚可谓经验之谈。 3.2 移精变气的心理治疗:此即“易移精气,变利气血”通过转移患者病理体验而却病,如一位过分注意胸部疼痛的病人,医生采取转移注意的方法,将他一侧耳部点刺出血,且暗示疼痛已转移到耳部,几日后,耳痛消失,胸痛随之而愈。 3.3 暗示治疗:有些患者,正面开导不易接受,必须通过侧面暗示方能有效。这时用药治病是假,通过药而治“心”,实际药物只起一种暗示作用。如一位考试紧张焦虑症的学生,考前用一种并不常见的廉价药物,佯称其高级名贵特效以加强暗示功能,服用而即显效。 4 结语 我们看到,反映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心理学思想是相互唯物的,自发辩证的。它揭示了心理与生理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阐明了心与身相互作用的双向效应(心理因素既致病,又治病)。 其次,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医临床中的心理学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带有朴素、直观、笼统等缺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整理和提高。 临床心理学论文:构建临床心理学对社会心理问题的防范干预模式 摘 要:文章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三个层面上论述了当今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心理问题及原因,重点在这三个层面上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卡普兰提出的三级预防机制加以防范和干预。 关键词:社会心理问题;预防;社会支持 一、现在社会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常使人们处于失衡状态。人存在于自然、他人和自己的关系中,依次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层面来分析现在人的困惑。 (一)人与自然的层面 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人把改造自然同时也是破坏自然当做发展人的特质的途径,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环境破坏和污染随处可见。 1、空气污染带来的心理问题 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煤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这些污染使居民产生恐惧情绪,紧张过度、惊慌失措。汽车尾气排出的铅,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铅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影响其身心健康。 2、噪声污染带来的心理问题 噪声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公害,侵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出现情绪反常、烦躁、易怒、睡眠障碍、记忆力降低等[1]。 (二)人与人的层面 从社会发展看,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是紧密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人与人之间那种坦率的、富有人情味的关系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利用和相互操纵。 1、安全感的减低 一些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大众的利益。食品安全问题最具代表性,三聚氰胺事件、染色馒头、瘦肉精事件、毒豆芽、塑化剂问题等等。它们造成的危害让人们触目惊心,人们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就很难满足。 2、报复心理和心理分化 处于弱势、劣势的个体易产生不服、埋怨的情绪,产生 "仇富心理",若得不到宣泄,易心理积怨,衍变成对竞争对手的敌意、仇视,甚至引发暗算、报复行为,极易造成暴力事件;收入较高、地位较高的人群会形成"歧视、炫耀心理",二者的摩擦,易产生矛盾,且很易激化,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 (三)人与自我的层面上 1、迷失自我 意识掩盖了人的真实自我,使人的真实自我处于无意识的受压抑状态。现在人忙于追求金钱、权力、荣誉,自以为在追求幸福,一旦真的得到了这些东西,又感到茫然和空虚,弗洛姆称之为现代人的通病[2]。 2、抑郁和焦虑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社会或他人的认可,假如一个不被市场所接受,那他就一无所有、如同一件卖不出去的商品,易造成个体自卑、焦虑和抑郁心理。 二、临床心理学和三级预防 广义的临床心理学注重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心身疾病的发生原因、性质诊断,并采取综合有效的矫治帮助康复[3]。临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任务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术去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扰,解除心理上的痛苦,达到心身健康。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预防就在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中慢慢流行起来,心理学家区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卡普兰还提出了第三类预防,叫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在第一阶段就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营造心理健康的环境,加强个人力量来避免心理疾病,它针对所有人。二级预防重点是预防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三级预防重点是疾病一产生就给予治疗[4]。 三、社会心理问题的防范与干预模式 本文采用临床心理学理论,对上文提到的社会心理问题从三级预防的角度进行防范。 (一)人与自然的层面上 在一级预防上,需借助社会上各方力量的帮助,如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在二级预防上,工作环境有化学污染或生活在稀土矿开发区及工业城市的人是重点目标,他们可以养殖一些花草,如芦荟、吊兰、虎尾兰等一些天然的清道夫,既减少有害物质对伤害,又陶冶情操;可利用节假日去郊区、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自然环境的心理可愈性有助于释放内心情绪的焦虑和抑郁。 在三级预防上,因环境而有身心疾病的人,如弱智儿童和自闭儿童,应去专业的机构治疗。发挥社会支持的作用,社会支持是一般是来自亲人、友人、同事、学校、单位等有形的和无形的援助,作为患者的社会支持者应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的支持,用爱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照顾异常孩子的家长也需要关怀,也应给他们一定的帮助。 (二)人与人的层面上 在一级预防上,应提高超我对本我和自我的约束力。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追求快乐原则、自我追求现实原则、超我追求良心原则。一些商家之所以做出一些有悖于良心的事、一些富人歧视一些弱势群体,是因为超我的约束力不够。超我源于童年期父母、学校、社会教育中获得的社会规范,是在后天形成的。父母及学校有责任、义务加强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提到,孩子会模仿家长,家长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就应端正价值观和规范日常言行。 在二级预防上,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最值得我们关注,以农民工为例。他们干着比别人重的活,拿着比别人低的工资,又受他人的歧视,心理上极易产生焦虑和忧郁。这些弱势群体可从认知上加以调节,多跟自己比较,跟之前的自己比较,跟处境相同的人比较,减少内心的无价值感和不平衡感。多合理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去弥补内心不平衡。 在三级预防上,人际不和谐、人际疏远导致的心理疾病日益增多。我们应留意身边的人,若发现其言行与以前大不同或偏离常人,应陪同他们或鼓励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即使他们已确认有心理疾病,我们也不应将心理疾病看成他们其心理特征,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多给他们精神和物质支持,减少其人际压力和缩短其康复期。 (三)人与自己的层面上 在一级预防上,人们应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真正的需要。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合理的归因,乐观积极面对成败。 在二级预防上,儿童期有心理创伤,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缺乏自信、悲观、依赖他人、情感脆弱、适应不良的人易抑郁和焦虑,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需要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在家庭方面,家长应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有发言权但应避免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为孩子成熟人格的塑造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基础。在个人方面,心情抑郁焦虑时善用自己的社会支持来排解和疏导,发现自身的认知偏差,进行合理的归因。 在三级预防上,正处抑郁焦虑不能自拔的人,应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在缓和期和康复期接受心理咨询。其社会支持者应及了解他们心理疾病的类型和爆发周期,在他们的爆发期时刻留意他们,在其治疗期间给予支持和鼓励,做为旁观者我们要减少对他们的歧视。 四、总结 以上只是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针对社会心理问题的建议,较侧重于家庭和个人的角度。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内部结构和社会运行现状较为直接的主观反映[6],社会心理问题也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所以社会心理问题不能只依靠个人、家庭的力量,它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人的共同努力。 临床心理学论文:介入积极心理学构建临床心理学对大学生自杀心理的防范与干预模式 【摘 要】大学生自杀心理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社会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大学生自杀心理的预防与干预模式的构建已经成为临床心理学备受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社会心理问题。本文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介入到构建临床心理学对大学生自杀心理的防范与干预模式之中,从分析模式的现状,到积极心理学介入模式构建的四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展现出积极心理学对于大学生自杀心理的防范与干预模式有良好的补充完善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自杀心理 防范与干预模式 一 问题提出 自杀,位于青年人前三位的死因之中。我国最新的自杀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平均自杀率为23/10万,在人口重要的死亡原因中排列第5位;而在15~34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是第一位的原因。另有资料报道,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龄人,是同龄人的2~4倍,并且自杀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针对大学生自杀心理的预防与干预模式的构建,已经成为临床心理学备受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社会心理问题。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与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与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1998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Seligman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在年度大会上他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使用了“积极心理学”一词,并于2000年和Csikszentmihalyi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Sheldon和LauraKing在2001年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其研究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以获得良好生活。 二 大学生自杀心理防范与干预模式研究现状 1.大学生自杀心理防范与干预政策研究 高校领导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把其摆于重要位置;加大了经费投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构建了决策有人定、工作有人做、落实有人抓的有效机制和工作网络。但各高校发展不平衡,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认识不够,抓的力度和落实上不够,表现为心理咨询机构尚不健全,或是挂了牌子没有队伍,或是因缺少经费和场地,没有坚持开展工作。 2.大学生自杀心理防范与干预策略研究 各高校立足于本校实际和现有的资源,坚持教育、宣传、培训和辅导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更多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识别、预防、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做出贡献。但是大学生对于自杀者、自杀行为认知差异大,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对自杀者的人格特征、行为表现不能鉴别和辨识,更缺乏自杀自救和助人的技能;自杀死亡的大学生,大部分事前未曾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或其他专业机构求助。关于大学生自杀原因与干预策略的研究为大学生自杀心理的防范与干预模式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3.大学生自杀心理防范与干预教师培训 高校通过提高教师素质,主要立足在职教师培训,安排教师进修提高,注意引进高学历教师从事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但是和国外相比,国内教师队伍有待充实,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发达国家高校中从事此工作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500,我国部分高校规定为1∶5000或1∶30,其中有心理学背景的人少之又少。咨询和干预中制度建设缺乏、应急能力差、不规范操作多,无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导致学生不必要的死亡,影响心理咨询和自杀干预的声誉,不利于长期发展。 4.高校全员参与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模式建立的基础研究 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预防和干预模式,不同模式之间分歧焦点主要集中在干预的时间、目标和相关因素定位。通过对大学生自杀原因和自杀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自杀干预因素进行定位,从而将降低自杀的危险因素和增强大学生自杀的保护因素作为自杀预防和干预的目标。 三 积极心理学介入大学生自杀心理防范与干预模式 积极心理学从心理评估、危机干预、生命教育课程与积极心理咨询四个方面渗透到高校针对大学生自杀心理防范与干预模式的构建之中。 1.积极心理测评的介入 高校应用临床心理学问卷对于入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通常使用UPI、SCL-90、MMPI等临床心理中的量表或者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评。这种心理测评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筛查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对心理健康现状的不良个体可以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但是关注的是大学生心理的消极面,而没有测评大学生心理的积极面。相较言之,积极心理的介入能够有效提高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有益于改善“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在大学生心中的刻板印象,学生发现学校与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发现其身上的美德与积极情绪而非“问题与病症”,就更容易配合学校与教师进行心理普查与测评,更愿意接受关于心理学的科普知识与心理活动。在评估内容方面更多涉及积极情绪、乐观程度、灵活思维、学习生活投入度、品格优势(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社会健康(信任、友谊)、家庭健康与精神世界健康等维度。 2.积极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 以往临床心理学对于高校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主要集中在自杀心理防范手段、时间与方式上,而积极心理学对于大学生自杀心理的关注点与健康心理学相对一致,关注点集中在营造积极心理的氛围上。干预内容倾向于关注建立心理复原力、建立性格优势、建立强有力的人际关系。建立复原力应用了发现幸福的ABCDE模式,其中A代表不好的事情(adversity);B代表当事情发生时自动浮现在头脑中的观念与想法(belief);C代表这个想法引发的后果(consequence);D代表反驳(disputation);E代表成功反驳后的启发(energi zation)。应用这种“简―平―快”的五段式危机干预介入大学生自杀心理干预大大提高了干预效力。 3.生命教育课程的介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已经十分普及,但是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意义、幸福的持续这些问题没有深入地思考过,所以在生理、心理、生活态度、压力事件、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六个主导大学生自杀的因素影响下,处在青年初期的大学生自我统一性尚未完善,容易产生轻生自杀的冲动。 4.积极心理咨询的介入 第一,积极心理咨询崇尚积极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治疗理论认为对心理问题的咨询,不能依靠对问题的修补来为人类谋取幸福,而应集中注意力增进和培养人类自身的各种积极力量,主张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看待个体的心理问题,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个体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做出新的解读。 第二,倡导“以人为本”的道德关怀。积极心理治疗理论提倡积极的人性关怀,给来访者施加道德以外的压力与身心带来痛苦。强调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应用的手段与方法上体现道德关怀,要求在咨询过程中不仅要接受被治疗者过去形成的形态,也要肯定他们拥有未知的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强调整合的咨询方法。积极心理咨询在整合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叙事治疗等多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创建了自身独特的咨询阶段理论。它把心理咨询的全过程分为辅助与主导咨询两个部分。其中,主导咨询部分是整个积极心理咨询的核心,共包含五个阶段,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调查阶段、场合鼓励阶段、语言表达阶段、扩大目标阶段,而辅助部分着重发挥为主导咨询部分提供准备与巩固成果的作用,包括初始谈话和辅助性治疗(贯穿于治疗始终,采用讲故事形式,着眼于营造轻松治疗氛围,转变来访者认识观念)。
工业生产论文: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智能控制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它的发展得益于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模糊集理论和生物控制论等许多学科的贡献,同时智能控制本身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并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进步。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定义、分类、特点和发展现状,对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并讨论了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智能控制;工艺优化;故障诊断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遥感技术、传感技术、数控技术等一系列智能控制手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先进控制理论与新式管理理念结合,创造出了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智能化生产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当前能源危机、人口膨胀、资源不足的社会背景下,高效率、低能耗的生产模式更加为人们所推崇,因此,能够应变复杂环境、复杂对象、复杂任务,解决棘手问题的智能控制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本文主要综述了智能控制技术的概念、实现形式、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智能控制技术 1.1概念与特点 智能控制是指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理论经历了传统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维度与深度上的拓展,进一步发展到了现如今的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工作是对高层组织的控制。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实际工作环境的管理、组织、策划,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和人类相似的思维方式,可能会用到诸如处理信息、设置程序、推理演绎等技术手段。智能控制的特点包括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并且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对当前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演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高改善控制能力;还具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目标环境、目标任务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有一定的包容性,在受控能力范围内,可以实现自身修复,故障屏蔽等;具有一定实时调节能力,能够进行生产过程中的在线处理等。 1.2原理与分类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分类 主要是根据其所研究的被控制对象、参与控制的环境、最终的控制目标来进行的。不同于传统的控制方式,智能控制技术并不完全依托于现实存在的模型,它可以通过非模型化的手段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管理。目前,根据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阶段以及各自依托的技术原理的可以分为模糊逻辑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 1.2.1模糊逻辑控制系统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查德斯首次使用了“模糊理论”这一说法。时至今日,模糊数学技术已经成为了诸多智能控制手段中的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实现形式;而这一理论也已经成为了智能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控制并不是一种建立在人们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摸索得出的、建立在数学模型上的控制理论,它可以被用于非线性的、时变性的甚至是时滞性的控制系统;它具有智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人类的思维方式相匹配。 1.2.2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技术可以说是最广为人知的智能控制技术,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智能控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容错性,其次,它能够处理随机的、不确定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此外,“学习算法”是神经网络的最主要特征,这里面所说的“学习”的概念来自于生物学,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学习”的概念相似。“学习”不同于模仿,也就是说,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使其能够在面对不同环境、不同问题情况下,能够进行自我调节,通过修改加权系数的做法,改变其输入状态,进而达到目标输出值。现阶段“学习算法”是神经网络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 1.2.3专家控制系统应用 专家系统的概念和技术,模拟人类专家的控制知识与经验而建造的控制系统,称为专家控制系统。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控制由推理机、知识库、解释机等几部分构成。相对于其他几种智能控制,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控制更善于自动推理,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环境变化等,它的处理灵活性更高;此外,它还能够通过循环程序,完成对生产过程的不间断性监督检查;能够针对性引进一些定向措施和深层知识,用更智慧的方式解决程序矛盾,完成过程控制。因此,专家系统已经成为了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 2工业生产中的智能控制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到的智能控制种类包括局部型的智能控制和全局级别的智能控制。其中,局部型智能控制指的是在工业生产中的某一部分、某一个环节中引入了智能控制技术,例如化工生产工艺总流程中,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单元操作中,借助于智能控制技术,客服人工操作的不可控性、不稳定性等问题。全局级的智能控制则有更大的控制范围,涉及到整个生产工艺的各个方面,包括各个单元操作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故障诊断等。 3在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无论在传统控制理论还是在智能控制理论中,控制对象、约束条件、控制要求始终是研究控制技术的三个基本要素,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对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是必须进行的过程。在工业生产中,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处理,是智能控制技术在生产应用中的最重要体现。段克宽等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在化肥生产装置控制的改进中,通过安装智能阀门定位器,提高了对液态反应物流量、流速的控制精度,还通过引入数字信息通讯,提高了对生产装置的驾驭能力,为生产过程的流畅运行提供了有利保障。耿志明等为了实现对生产车间间歇式反应釜的数据采集、智能控制,考察了各种中控控制系统和运行监控平台,并通过使用变论域模糊控制算法实现了对具体反应流程、单元操作的跟踪控制。巨永锋等为了实现对振动压路机的数据采集、设备安全联锁等功能,建立了适用于振动压路机的控制系统,确保可以对振动压路机实现参数设定、实时数据分析等,并且能够实现故障诊断功能。 4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智能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概括;现如今,智能控制技术已经在多个工业生产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随着工业环境、工程环境的不断精细化、复杂化,工程实际应用对智能控制的要求也就会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更加合理、更加灵活的智能化方法会被逐渐开发、探索出来;智能化的实现方式也会不断增多;智能优化控制在面向工程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会对未来工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刘畅;王胜辉;庄益诗;王伟杰;杨芳;梁东森;牛成玉 单位: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生产论文:工业生产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现场数据收集以及自动化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甚至一些公司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核心技术已经跟不上新世纪的步伐,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怎样有效的将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与提高企业的自动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国内各个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成为了现在很多计算机技术人员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工业生产;现场应用;发动机试验 1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背景 最近几年来,在我国很多的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现在已经广泛地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来实现企业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优化、管理和决策,这种精密的操作方式显著的提高了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也保证了企业生产的效率。例如在液态挖掘机当中应用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方面,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挖掘机操作人员在进行平整地面及挖掘作业时,就不能够准确的控制铲斗的倾斜角,而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就能够将铲斗保持在预先设计的角度,可以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所以,为了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新的革命性的突破,就必须将自动控制理论与计算机信息科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生产工地的环境与办公室的环境差距还是很大的,工厂的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由于大型机器设备众多,并且往往都同时运转,所以,工厂中经常充斥很强的磁场、很强大的电场,还有空气中漂浮着的粉尘,对电子计算机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电子计算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干扰的性能。同时,在工业现场中,几十上百甚至是上千万的设备比比皆是,所以,电子计算机的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比办公室更好的安全保障,电脑的可靠性也必须更高,如果一旦出现意外,那么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工业控制计算机核工业控制技术就随之产生了,它包含了很多模拟量和开关量的信号输入和输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数据采集的功能,这种方式具有人力所不能比较的精准和方便快捷,大大较小的生产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了企业生产中的成本,给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用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技术控制发动机的试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般的发动机已经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现在,怎样研制一款具有高生产力并且可以自动获得运行数据的发动机已经成为各个企业高层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现在国内外科学家都在研究的一个话题。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监控的发动机,就是专门针对这种需求所产生的最新控制装置。这种装置一般都被放在靠近测试网或者靠近试验台的地方,当多台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同时工作的时候,也已将中心计算机分别与几台发动机相连,以此来取得发动机的具体特征和实验的数据资料,给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便利。试验控制器的主要组成部件就是一台或者几台配有几个印刷板电路的微型计算机,他们往往和一台或者几台试验台相连,以此来收集输入信号和输出控制。具体流程就是,计算机现将发动机索要运行的流程以编程的方式记录下来,将发动机将要进行的每一步都正确的编排下来,按照编程时所规定的流程准确地进行下来,并且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而计算机监控试验控制器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整个试验系统的控制部件。为了显著的提高实验效率和试验的时间,每一台发动机试验系统都应该包含把发动机快速移进试验台,连接好必要的辅助接头的装置,以及自动把传动轴与测功器准确矫正连接起来的设备,这个设备的使用可以为在复合式试验台中测量发动机的性能制定出统一的标准。从功能上来说,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监控功能实质上就是记录一台发动机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需要的时间,特别是在发动机的操作条件的稳定性记录和发动机性能检测的时候,计算机检测比人力监测更加有效快捷,也更加准确,计算机可以讲确定发动机质量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生产过程中必需的一点就是计算机要主动将试验中取得的试验数据进行打印并自动保存,这些数据将会作为将来维修或者报废的依据,是至关重要的。 3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工业应用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几乎在每一个工业现场都有所应用。HRL微机控制称重系统,一套符合我国现在工业发展情况的计算机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设置称重与数据采集、数据和文件处理等功能。有了它的存在,就可以对现场称重和核燃料装管进行不间断的监视和控制,极大地增强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这个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一边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有就是这种系统可以输入各种信息,如放行号、芯块批号,还可以做日报表以备存档。HRL微机控制称重系统包括二层网状结构,其低层是现场总线将数据采集、设备控制以及工控机等重要设备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层,上层是将PLC可编程控制器,工控机以及操作员界面连接在一起的控制层,完成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功能。其中有三个工作台,在工作台上将核燃料装管,贴上条码最后再称重。由微机控制称重系统完成装管控制,读条码,称空管和毛管的重量,然后传输汇中心计算机并处理数据等工作,大大节省了工作的成本,给企业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可编程计算机控制机(PLC)技术试验使用了分时多任务功能,可以运行并行的实时控制与操作,具有可编制程序,可以实现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等;自动化生产中的现场总线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制造业、现场总线使用专用处理器置入传统的测量控制器中,使多个测量控制器与计算机网络直接对等连接,使自控系统与设备之间具有了互相通信实时分析的能力,在更新数据方面具有方便灵活性。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现场的诸多应用能够推动高效产品的生产,有助于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节约设计成本,提高运行质量。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与革新,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也成为一门日新月异的先进的技术,由它所提供的数据采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可靠性和方便性中有着传统的监测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给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化和现场总线技术有事的工厂机械自动化的进程极大地加快。计算机自动管理系统建立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得企业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源倾注在信息化和高科技的研发中,它是当前社会条件下我国工业自动化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作者:夏建清 单位: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生信系 工业生产论文:丙烯醛的工业生产工艺研究 丙烯醛(CH2=CHCH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催泪性质的液体。丙烯醛中的碳碳双键与羰基能够形成共轭效应,使它成为很重要的合成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1,3-丙二醇、丙烯酸、蛋氨酸、3-甲基吡啶等下游产品的合成过程中,还可进一步应用于树脂生产以及其他有机合成过程[1]。工业生产丙烯醛最主要的方法是丙烯氧化法[2]。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的重视,新催化剂的不断开发,工业上开始以丙烷和丙三醇为原料生产丙烯醛。 1丙烯醛的工业生产方法 1.1甲醛乙醛气相缩合法在1942年,Degussa用两性氧化物与二氧化硅的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在320℃条件下,研究了甲醛与乙醛经气相缩合制备丙烯醛的反应[3]。该法是工业上最早生产丙烯醛的方法,但是存在反应原料转化率低以及产物分离难等缺点。目前该法在工业上已被丙烯氧化法取代。 1.2乙烯醚热解法乙烯醚热解法是利用丙烯醚在540℃下热解合成丙烯醛。该法主要缺点为反应原料来源少,对生产设备的要求高。在工业上已被淘汰[4]。 1.3丙烯氧化法目前,工业上最主要的生产方法是丙烯氧化法。反应过程丙烯氧化法的反应温度为250~400℃,催化剂主要是以Mo-Bi-X″-X″为基本结构并负载Ni、Co、Mg、Ne、Pb、Cr、Fe、Ce和Al等金属的多组分金属催化剂[5]。工业生产中,通过对原料气体共混进样提高丙烯醛的收率,单程收率达到85%[6]。杨斌等在Mo-Bi催化剂中加入La、Ce、Sm或Th元素,以酒石酸锑为锑元素的前驱体,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其通式为Mo12BiaFebNicSbdXeYfZgQqOx。该催化剂用于丙烯氧化制备丙烯醛,丙烯醛收率最高时接近93%,且在连续运行4000h后性能仍保持不变[7]。Macht等人设计了连续的双床层反应体系,该体系由反应床层A与反应床层B组成,床层温度均在280~420℃,所用的催化剂为一般的Mo、Bi、Fe多组分金属催化剂。原料先通过反应床层A反应,将生成的丙烯醛分离后继续通过反应床层B反应,通过控制反应床层A的温度θA和反应床层B的温度θB的差值(即θB-θA≤50℃)来保证丙烯催化氧化反应长时间稳定运行。运行时间至少达到6个月,丙烯醛产率≥80%。然而,丙烯主要是通过石油裂解而来,随着石油能源的日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和丙烯用途的扩展,工业上开始采用丙烷代替丙烯制备丙烯醛。 1.4丙烷氧化法丙烷氧化法是以丙烷为原料,首先部分氧化合成丙烯,然后再进一步氧化合成丙烯醛。第2步丙烯氧化合成丙烯醛和传统的丙烯氧化法所用的催化剂基本相同。丙烷部分氧化合成丙烯的反应温度在350~650℃,催化剂分为负载型催化剂和非负载型催化剂2类。其中,负载型催化剂是将Mo或V氧化物负载到多孔的氧化铝、二氧化硅以及二氧化钛载体上,非负载型催化剂主要是中空柱状的多金属氧化物。工业中,丙烷氧化法一般采用多管固定床反应器。Machhammer等人设计了一个已经工业化的丙烷氧化工艺流程,丙烷混合气体首先通过反应区A进行反应生成丙烯,反应温度控制在450~650℃,采用的是以ZrO2、A2O3为载体的含Mo的多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组分中要求包含Cs或K、La或Ce、Pd或Pt。然后进入反应区B进行氧化反应合成丙烯醛,反应温度在320~350℃。采用的是以Mo、Fe、Bi元素为活性组分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丙烯醛的最终收率为25%。丙烯醛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制备丙烯酸,但工业上,丙烷氧化法制得丙烯醛收率不高。所以工业上直接用丙烷氧化法制丙烯酸。这导致了丙烷氧化法制备丙烯醛受到了限制。1.5丙三醇脱水法丙三醇(又称甘油)主要来源于化工生产过中的副产物,但它可以通过加工转化为各种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比如丙烯醛。丙三醇脱水法是以粗丙三醇水溶液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脱去两分子水制备丙烯醛。其中,丙三醇脱水法的重点在于脱水催化剂的研究上。丙三醇脱水合成丙烯醛的催化剂主要分为3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和杂多酸类催化剂。此外,实验室还研究了将酸改性的蒙脱石用于丙三醇脱水制备丙烯醛的方法,收率达到近45%。目前,丙三醇脱水制备丙烯醛的技术开始工业化。Paul等将不同类型的杂多酸负载到经过Zr改性的多种介孔二氧化硅上,制备了多种杂多酸负载介孔硅催化剂,用于丙三醇脱水制备丙烯醛的工业中。其中,温度为275℃时,负载质量分数20%硅钨酸介孔二氧化硅Q10催化剂脱水性能最好,丙烯醛收率达到78%。而且经过97h脱水反应后的催化剂在275℃下能够再生,再生后的催化剂继续进行脱水反应,丙烯醛收率最高能达69%。Devaux等利用浸渍法将磷钨酸负载到二氧化钛上,通过500℃焙烧合成了磷钨酸负载二氧化钛催化剂,用于丙三醇脱水工业制备丙烯醛。催化剂床层反应后,将丙烯醛含量较少的液相层中的重型副产物分离后将液体重新循环再反应,最终丙烯醛的收率达到70%[22]。Dubois利用Fe、P、碱土金属和稀土金属构建了用于丙三醇脱水的催化剂体系,催化剂通式为FePxM′yM″wOz,其中M′指碱土金属,M″指Pt或Rh。在300℃条件下,丙三醇进行脱水反应,丙烯醛的选择性达到71%[23]。丙三醇脱水制备丙烯醛催化剂存在易结焦,易失活等缺点,导致催化剂不能长时间循环地运行。因此,目前丙三醇脱水制备丙烯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决催化剂易结焦及易失活的问题上。 2丙烯醛下游产品的开发 2.1合成1,3-丙二醇1,3-丙二醇用于合成聚酯PTT、紫外光固化涂料以及防冻剂[24-25]。PTT因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耐磨性和抗静电性,被应用于纺织产业,而且它的回弹性、耐污性等均优于常见的热塑性聚酯PET。工业上生产PTT的原料为1,3-丙二醇,主要是通过丙烯醛水合加氢制得[26]。主要包含2步,首先由丙烯醛水合得到3-羟基丙醛,然后再通过加氢制备得到1,3-丙二醇。丙烯醛水合反应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内装填活化后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丙烯醛在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下进行水合反应生成3-羟基丙醛[27]。脱除未反应丙烯醛后,在加氢催化剂下进行加氢合成1,3-丙二醇。常见的丙烯醛加氢的催化剂主要是Raney镍催化剂,以及包含有镍的多元金属合金。其中,脱除未反应的丙烯醛的脱醛工艺的好坏会影响丙烯醛的回收利用率,因此如何提高丙烯醛的回收率是提高丙烯醛合成1,3-丙二醇收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唐勇等使用模拟软件AspenPlus对3-羟基丙醛溶液分离回收丙烯醛的脱醛系统进行模拟,并优化了制备工艺。丙烯醛的回收率在脱醛塔理论塔板数为6、分流比为1.2~1.5时达到最佳,丙烯醛回收率可达到96%~97%[28]。目前,丙烯醛水合加氢是1,3-丙二醇的主要制备方法,但丙烯醛的毒性大,对人体及环境危害较大,使生物发酵法制备1,3-丙二醇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方向[29]。 2.2合成丙烯酸丙烯酸是最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及合成树脂单体[30]。丙烯酸工业上主要通过丙烯醛氧化合成,并被用于生产聚丙烯酸钠[31]。丙烯醛氧化合成丙烯酸的催化剂主要活性组分是Mo和V的氧化物[33]。研究催化机理有助于制备合适催化剂,提高丙烯酸的产率,因此丙烯醛氧化合成丙烯酸的研究重点在催化剂催化机理的研究上。Sadakane等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斜方晶系晶体结构Mo3VOx金属氧化物,并对Mo3VOx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性质进行探究。合成的Mo3VOx催化剂呈棒状,催化剂上与正八面体{MO6}相连的七元环提供了有序的微孔通道,有很好的热稳定性(400℃)和氧化性能,对丙烯醛氧化合成丙烯酸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34]。Jekewitz等研究了在Mo8V2W1.5Ox催化剂催化下丙烯醛氧化制备丙烯酸的情况,并探索了水的加入对反应的影响[35]。研究发现,水分子在该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吸附,形成羟基,提供了Br准nsted酸性中心。这些酸性中心作为丙烯醛氧化的活性位,提高了丙烯酸的收率,为工业生产中引入水蒸汽提供了理论依据。Liu等将V和Mo负载到具有大比表面积的SiC上,合成了用于丙烯醛氧化制备丙烯酸的VMo/SiC催化剂。反应温度在300℃时,丙烯醛收率最高,达到94%。最近,Zhong等利用HNO3溶液处理不含金属的碳纳米管(CNTs),合成了氧化型碳纳米管(o-CNT),并首次提出用该催化剂催化丙烯醛合成丙烯酸。在300℃条件下,丙烯醛的选择性最高达到近80%。发现氧化型碳纳米管结构上的C—OH,C—O—C和O=C—O—C3个官能团共同对丙烯醛的氧化起催化作用,而单独的这3个官能团没有催化活性。氧化性碳纳米管催化剂的使用,为丙烯醛氧化制备丙烯酸提供了新的思路。 2.3合成蛋氨酸甲硫氨酸,俗名DL-蛋氨酸(DL-methionine),是构成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因不能在动物体内生成,只能通过合成得到,所以成为动物饲料主要成分之一。DL-蛋氨酸中的硫可以和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因此,也被应用于防止重金属中毒方面。在工业上,DL-蛋氨酸主要是由丙烯醛、甲硫醇(MSH)和氰化氢在碳酸钠溶液中制备而来。Sanders等将丙烯醛和甲硫醇为原料加入到甲醇溶剂中,在80℃、405kPa压力下,通入氰化氢、氨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反应1.5h,反应产物在碳酸钾溶液的作用下,140℃温度下反应4h制备得到DL-蛋氨酸[41]。该方法模拟了工业生产蛋氨酸的方法,并优化了工艺条件,最终得到的蛋氨酸产率高达95%~99%。Devaux等以丙三醇为原料生产蛋氨酸。过程如下:先以质量分数25%的丙三醇为原料,在含有W和Zr的酸性催化剂下350℃反应得到丙烯醛,再以纯化后的丙烯醛为原料与MSH在碱性催化剂和20~60℃条件下液相反应合成蛋氨酸。最终得到的蛋氨酸产率为76%[42]。 2.4合成3-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3-picoline)是制备B族维生素的主要原料,同时在新型农药和医药中间体合成上有重要应用[43]。3-甲基吡啶可以通过丙烯醛与氨气反应制备。丙烯醛与氨在气固相反应制备3-甲基吡啶由于丙烯醛易自聚,容易阻塞反应器,存在着不能持续反应的问题。Luo等以丙烯醛的衍生物丙烯醛缩二乙醇为原料,ZnO/HZSM-5作为催化剂,与氨在气固相反应制备3-甲基吡啶和吡啶,这种方法解决了丙烯醛易自聚的问题。在反应温度为450℃时,液相空速为0.85h-1,氨与丙烯醛缩二乙醇摩尔比为4:1的条件下,3-甲基吡啶的收率最高为34%[45]。然而,该法合成3-甲基吡啶的同时,其副产物吡啶的收率也达到了27%,存在产物分离的问题。Zhang等以丙烯醛和醋酸铵为原料在乙酸介质液相体系中用SO42-/ZrO2-FeZSM-5作催化剂制备了3-甲基吡啶。原料中,丙烯醛、醋酸铵、醋酸的摩尔比0.025:0.125:1.8,进料速率为12mL/h,反应温度为130℃,3-甲基吡啶的收率最高达到60%,同时其选择性为100%[46]。 2.5合成丙烯醛-DNA加合物DNA加合物是指DNA分子与化学诱变剂间共价结合形成的产物,它能够激活DNA的修复功能。丙烯醛-DNA加合物可以用于大肠癌的治疗以及进一步合成其他DNA加合物应用于细胞修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丙烯醛-脱氧鸟苷(dG)加合物。E-mami等通过丙烯醛和脱氧鸟苷dG进行加和反应得到2种非対映异构体α-OH-Acr-dG和γ-OH-Acr-dG。并使用了一种用32P标记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了检验,验证了α-OH-Acr-dG和γ-OH-Acr-dG2种丙烯醛-DNA加合物的存在。α-OH-Acr-dG存在于人体白细胞中,其细胞突变性高,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然而目前对α-OH-Acr-dG以及其他丙烯醛-DNA加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检测以及分析技术精确度较低。因此,如何改进α-OH-Acr-dG以及其他丙烯醛-DNA加合物在生物体内检测及分析技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3结语 丙烯醛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5种,分别是甲醛乙醛气相缩合法、乙烯醚热解法、丙烯氧化法、丙烷氧化法和丙三醇脱水法。甲醛乙醛气相缩合法和乙烯醚热解法得到的丙烯醛产率低,丙烯氧化法丙三醇脱水法得到的丙烯醛产率高,是目前主要的工业生产方法。从原料角度,丙烷比丙烯更廉价,在工业上逐渐取代丙烯生产丙烯醛;丙三醇易得,具有可再生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也逐步开始工业化。但丙三醇脱水法仍存在产物易结焦、催化剂寿命短等问题。因此,在丙三醇脱水方面,有必要探索新型的催化剂减少丙三醇脱水反应中的结焦现象,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目前,开发的丙烯醛下游产品,主要是1,3-丙二醇、丙烯酸、蛋氨酸、3-甲基吡啶和丙烯醛-DNA加合物。其中,丙烯醛-DNA加合物被应用于大肠癌的治疗和合成其他DNA加合物,因此,丙烯醛在丙烯醛-DNA加合物上的应用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但由于丙烯醛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自聚能力,工业中更多以丙三醇或丙烷作为原料合成1,3-丙二醇、丙烯酸、蛋氨酸和3-甲基吡啶等产品,而丙烯醛更多地作为反应中间产物参与产品的合成。 作者:赵汉彬 邓凯 安宁 花东龙 杨慧敏 俞卫华 钟哲科 周春晖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催化新材料研究所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工业生产论文:美术设计在石油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实用美术,顾名思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实际应用的美术。实用美术的涉及面很广,关系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同时,在石油工业美术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历经几十年的变迁,伴随着石油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实用美术愈来愈突显出其重要性。 一、实用美术设计的市场适应性 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说道:“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在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情况下,大庆油田开始了二次创业,并进入转型发展的阶段,这给石油工业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石油工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行业在科技上、艺术上的成就。无论是石油工业产品或由其衍生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存在一个产品外形的美化问题,这是现代工业生产也是石油工业生产中无可回避的事实,有时它的作用往往还是决定性的,它可以决定产品的等级和市场地位,因为外表是消费者首先接触的。谈到石油工业产品的质量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质量,二是外在的质量。所谓内在的质量,包括以下几种:原材料的质地、成品的组织结构和技术设计、现代先进的制作工艺。所谓外在质量,首先是商标设计;其次是产品本身的美术设计,从设计分类看,立体的是产品造型,平面的就是纹样图案;最后就是产品本身必要的附件,如封口设计、标贴、内包装、外包装,等等。 1与其他工业产品一样,石油工业产品也存在一个条件问题,所谓条件就是要求和可能,所以设计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条件约束。优秀的设计人员是会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来从事工作的,相反不善于利用条件就会陷于脱离实际的空想,或者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说,我们是否可以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呢?这也是完全可能的。比如说,商标问题解决得好,就为后来一切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反,起步不好,以下文章就难做了。因为商标是一件产品的标志,它代表了石油产品的信誉,也是消费者希望和寄托,这方面的设计应该加以重视。包装设计是可以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加以改进的,但商标就不能随便改变,所以这方面的设计要有远见,不仅要有好的含义,而且在艺术结构上要简洁明快,有高度的艺术性。设计者要有联想,考虑其适应性,应用于其他从属的设计工作中都能恰到好处,而且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所以东西虽小,关系却很大,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2产品的造型问题。造型问题不仅是美术设计问题,而不少是牵涉原料的质地与品种规格的问题,如织物图案与各种类型坯料的关系是血肉相连的统一体,玻璃器皿设计中玻璃质地如何则是成败的关键,大庆油陶如不体现高级材料的质地美,那就是艺术处理上的失败。各种设计中,不仅图案的本身必须做到很好的推敲,而更重要的是烘托出坯料本身具有的质地特点,这样的设计才是高明的,否则不问图案应用在何处,而单纯为图案而图案,这样等于没有充分利用技术上和组织结构上的有利条件,那是非常可惜的。就织物而言,丝、麻、棉、毛及其他纤维的交织物,结构多样,成品各有特性,这些特性都是纹样设计工作中的前提,要多加研究,使设计工作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以此类推,其他产品都有同样情况和要求,从中可以看出实用美术在工业生产中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内在质量和外表质量应该说都是决定产品的地位和市场价格的关键。于美成老师在谈到大庆美术创作中说道:作者不仅直观地反应工业生产的现实,而且要注意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探索表现现代工业、现代技术美的特点与规律。注意挖掘潜藏在人的意识深层中的对工业技术美的感受、想象和联想,从而使工业、技术的审美对象笼罩上浓厚的人的力量、智慧及情感。 二、实用美术设计在石油工业的行业性考量 实用美术设计的行业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石油工业在其发展历史中,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特点,政治上的变革,生产上的发展,文物中可以见到时代的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是从渐进到突变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实用美术中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面取得了些成绩。但在当时的环境中存在着工作中发挥上的现实限制,从事实用美术工作的同志也缺少交流、探讨和研究。如果没有一个机构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对实用美术设计的研究发展也是不利的。石油产品的设计如何尊重行业特性,这体现在设计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石油工业的制度和行业习惯;2自然条件和石油文化;3石油标志和石油产品;4大庆精神和优良传统,等等,这些范围并不仅限于用绘画手段直接进行描绘,而是提炼其中的精华通过设计进行加工,以石油行业固有传统图案的特点为基础加以推陈出新。如果设计贯穿以上要求,就会反映出浓厚的石油行业风格,相反一般化处理而不注意特点,一个行业产品的特性就没有了。这里贯穿了设计思想中对石油工业的崇敬和历史的自豪感,以及一种强烈的创新愿望,根据现代设计的要求进行探索,有这样的要求就会有良好的结果。从设计的具体情况看,对每件石油工业产品的美术设计要做到以产品本身的特点为前提,做到在同类产品中有它自己独特的面貌。有特性的工业产品,往往容易一目了然地给人一种明确的印象,从它的漂亮外表联想到内在质地的,同时,如果在设计工作中体现了石油工业的传统特色,那对这方面的美化工作真可以说是到位了。优秀的实用美术设计,它塑造的外形及一切图案处理和采用的色调、制作工艺都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石油工业产品设计中风格与类型应该是多样的,总的说来设计者应在材料质地的选择和多样上下功夫,图案力求概括、完整、稳定,与必要的文字排列进行周密地组织,给予人们极其完美的观感。“人是工业产品与实践活动的主体,工业产品是设计师设计实践的结果,从构思、选材、市场调查到最后的设计生产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实用美术的时代性 实用美术设计的时代性问题是形式格调和内在质量的统一问题。它体现一种新造型有别于过去的改革,这种改革是与现代科学的进步相一致的,这种改革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实用美观又符合经济要求(原材料的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等)。这样的设计与其他各类产品设计协调与和谐,反映了当代技术革命中出现的一种科学和艺术上综合的新成就。这样的产品设计是科学智慧和艺术技巧的结晶,是符合市场规律和消费者需求的。事物的发展总是在市场规律的督促下开始的一个新的开端,然后逐渐进步到再来一个突破。作为实用美术的设计者应当走在时代前面,或者至少做到充分利用目前具备的条件,来加以发挥,这样设计出来的工业产品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石油产品的设计,更应该有它的特性,新颖、别致、机巧、简便,又要大方得体,从使用的不同对象到造型色泽,做到美妙结合,融为一体。凡是令人耳目一新,又有强烈时代感的,在实销中就很容易成功。有经验的设计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对设计的实际效果应做到心中有数。织物设计不是成品出厂就算完成,最后的结果在服饰的裁制和穿着的效果上。同样处理包装、日用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的要求上就有显著的不同。美术设计与绘画一样,都存在一个格调问题,只有作者不断地学习钻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取得不断进步,否则一旦定型,改进就难了。个人的智慧总有它的局限,要做好工作,调研一定要跟上去。启发和借鉴是不可少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具有勇敢的独创精神,能否定,善取舍,才能开辟新的途径,这是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应有的素质。任何良好的设计不仅在于画面的追求,而要在实际制作中精密地考虑使用上的效果。在实用美术中与绘画同样有一个整体和局部的问题,单纯地追求局部的“精工细雕”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同样只求大体而忽略局部是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所以大胆地创新和细致地推敲,是一个设计者慎重对待工作的美德。 实用美术有它特定的要求,在美术领域中不同画种中有它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如果不注意它的特点,难免要走弯路。石油工业产品门类众多,消费者的要求也各种各样,花色品种繁简之间不能强求一律,但美化工作总要做到恰如其分,区别对待。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要求,不懂得生产过程,不了解市场要求,这样的设计往往容易失败。设计工作中造型和色彩是有主次之分的。没有好的造型,色彩再好也不完整。但从另一方面讲,色彩往往是首先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至于造型的优美和质地的良好,是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使用后才得出结论的。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做好造型设计,还要懂得色彩的变化和研究色彩的配合。 作为石油行业设计人才,学习面应该广泛,要善于学习石油专业知识,了解石油行业特点。一切设计应该是符合实际和切实可行的,应该符合“适用、经济、美观”行业原则。好的石油行业设计人才,不仅在图案设计上能够精益求精,得心应手,而且对石油精神也要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对石油产品设计工作中的发挥,对风格上的多样,都是有帮助的。 作者:杨俊锋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工业生产论文:工业生产中电气设备的维护 1工业生产中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 1.1电动机 1.1.1故障在设备接通电源之后,倘若电动机不工作,并且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便要分析其主要原因。第一,可能是和电动机配套的起动电器元件,例如起动机构采用的是软起动器,首先检查软启动器是否报有故障代码,软启动器是否完好,起动电路当中的其他电器元件是否完好,这些都会使电动机无法正常工作,然后再检查电机故障。第二,可能是电动机内部绕组短路,局部绕组烧毁,从而使得电动机停止工作,只要怀疑电动机自身故障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万用表电阻档测各绕组阻值便知。 1.1.2维护(1)使用环境应该经常保持干燥,电动机表面需要保持清洁,进风口不能受尘、纤维等阻碍。(2)当电动机的热保护连续发生动作时,必须查明故障来自电动机还是超负荷或保护装置整定值过低,在消除故障之后,便可以投入运行。(3)应当保证电动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有良好的润滑,在运行时发现轴承过热或是润滑变质时,应该及时换润滑油。在更换润滑油时,必须消除旧的润滑脂,并用汽油洗净轴承和轴承盖的油槽。(4)在轴承无法继续使用下去的时候,电动机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会显著提升,检查轴承的径向游隙一定数值时,需要更换轴承。(5)在对电动机进行拆卸时,从轴伸端或者非轴伸端取出转子,倘若没有必要卸下风扇,还是从非轴伸端取出转子比较便利,从定子中轴出转子时,应防止损坏定子绕组或绝缘。 1.2变频器 1.2.1故障变频器的故障主要有谐波问题,变频器负载匹配问题和发热问题,这些问题都已引起相关管理部门与厂矿的注意,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比如说谐波问题,我国在1984年和1993年通过了“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及GB/T-14549-93标准,用于限制电系统以及用电设备的谐波污染。 1.2.2维护(1)增加变频器供电电源内阻抗。通常情况下,电源设备的内阻抗可以起到缓冲变频器直流滤波电容的无功功率的作用。这种内阻抗就是变压器的短路阻抗。当电源容量相对变频器容量越小时,则内阻抗值相对越大,谐波含量越小;电源容量相对变频器容量越大时,则内阻抗值相对越大,谐波含量越大。对于三菱FR-F540系列变频器,当电源内阻为4%时,可以起到很好的谐波抑制作用。所以选择变频器供电电源变压器时,最好选择短路阻抗大的变压器。(2)安装电抗器。安装电抗器实际上从外部增加变频器供电电源的内阻抗。在变频器的交流侧安装交流电抗器或在变频器的直流侧安装直流电抗器,或同时安装,抑制谐波电流。(3)变压器多相运行。通用变频器的整流部分是六脉波整流器,所以产生的谐波较大。如果应用变压器的多相运行,使相位角互差30°如Y-、-组合的两个变压器构成相当于12脉波的效果则可减小低次谐波电流28%,起到了很好的谐波抑制作用。(4)风机泵类负载。风机泵类负载是目前工业现场应用最多的设备,虽然泵和风机的特性多种多样,但是主要以离心泵和离心风机应用为主,通用变频器在这类负载上的应用最多。风机泵类负载是一种平方转矩负载,这类负载对变频器的性能要求不高,只要求经济性和可靠性,所以选择具有U/f=const控制模式的变频器即可。如三菱变频器FR-F540(L)系列。风机负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转动惯量比较大,所以变频器的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变频器具体设计时,在变频器起动时不发生过流跳闸和变频器减速时不发生过电压跳闸的情况下,选择最短时间。泵类负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喘振、憋压和水垂效应,所以变频器选型时,要选择适于泵类负载的变频器且变频器在功能设定时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单独设定。(5)调节变频器的载波比。只要载波比足够大,较低次谐波就可以被有效地抑制,特别是参考波幅值与载波幅值小于1时,13次以下的奇数谐波不再出现。 2结语 工业生产中的设备维护要做到预防性维护,这是对设备维护人员的最终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到维修,更要做到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能及时的发现并处理,是工业生产正常进行,尽可能减少损失。 作者:田光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唐钢分公司 工业生产论文:工业生产电力经济论文 1经济与电力变量的因果关系分析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是一种基于假设检定的统计方法,其基础是回归分析当中的自回归模型。2个时间序列yt和xt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可以描述为:若在包含变量yt和xt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yt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t的过去信息对yt进行的预测效果,即xt有助于解释yt将来的变化,则认为变量xt是引致变量yt的格兰杰原因[5]。变量xt和yt的回归模型如式(2)所示:根据表3数据可知,在10%置信水平下,lnGDP和lnGIOV都是lnlCAP的格兰杰原因,滞后阶数均为1,说明GDP、GIOV与ICAP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另外,lnGDP和lnGIOV都是lnEC的格兰杰原因,滞后除数分别为8和4,说明GDP、GIOV均与EC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区内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是推动区内装机容量增长的原因,也是区内电力消费增长的原因;但装机容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迅速,而电力消费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经济与电力的协整平衡关系分析 如果所研究的时间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且在某种线性组合方式下使得组合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降低,则称这些时间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本节采用两步检验法[6]对描述广西区经济和电力的4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论证经济、电力是否存在长期协调稳定关系。其计算步骤可分为以下两步:1)步骤1:鉴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以电力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经济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对4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计算得到变量间协整方程如式(3),其中,R2、DW和F分别表示判定系数、杜宾-瓦特森指标和检验统计量。从表4结果看出,ε1、ε2、ε3的t值均大于各个置信水平下的检验临界值,序列显示非平稳特性;ε4的统计量t值小于1%置信水平下的检验临界值,序列平稳,说明广西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社会用电量具备长期稳定的发展关系。概括为,在1978—2007年统计年份期间,广西区工业生产总值与电力消费存在协整关系,当工业生产总值增加1%,对应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增加了0.5408%。 3结论 以上对广西1978—2007年间电力、经济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区电力装机容量、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依赖于广西区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即自治区经济发展对于区内电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效应。2)广西区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对于区电力装机容量影响显著,但是对区内电力消费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说明广西经济快速增长促使电力装机容量增长迅速,但作用于电力消费增幅则相对缓慢。3)广西区经济发展不一定依赖于广西区电力增长,也就是说,适当放缓电力发展,在短期内未必会影响到广西区经济增长速度。4)广西区工业生产总值与全社会用电量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长期来看,广西区工业生产总值每增长1%,对应的全社会电量消费相应增长了0.5408%,这说明自治区电力消费的长期边际效应大于1。 作者:孙志媛刘默斯王富松单位: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工业生产论文:切实抓好工业生产管理规定 一、正视当前形势,克服松劲思想。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年工业增速达到了20.5%,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形势催人奋进。尽管当前工业生产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工业化水平尚处于产品加工的初级阶段,总量小,基数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甚至与全省以及周边市州的发展差距还在继续加大。对此,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绝不能产生骄傲、自满和松劲思想,要切实把一季度的工业生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成县、徽县和西和县要立足自身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千方百计多产多销、多出效益,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多做贡献,其余县(区)也要奋起直追,为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生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及早安排部署。针对部分县主要领导在撤地设市期间因工作调整而对工业生产组织领导放松的实际,各县(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果断措施,切实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组织领导。要搞好生产调度,加强经济运行预测、分析,把握经济走势,及时生产、供需、资金、技术、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掌握经济运行的主动权,更好的指导生产经营。特别对春节期间的生产工作,既要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和电力供应相对充足的有利时机,抓好工业生产,做到过节不停产;又要进一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教育职工树立新观念,增强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意识。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确保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三、服务重点企业,保障正常生产。要继续坚持对全市确定的30户利税大户倾斜扶持,特别要抓好成州、洛坝、宝徽、磨沟、尖崖沟等五户市明星企业的生产。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围绕实现“首季开门好”,加强调研,摸清情况,找出问题,针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当前经济运行中运力不足、资金短缺、原材料大幅涨价、工业产品产销率偏低等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企业满负荷生产。 四、发挥协调作用,促进企业融资。我市工业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企业自身资本积累少,流动资金更是紧缺,致使一些中小企业每年生产启动迟、任务完成差。为此,各县(区)要抓好中小企业的融资工作,发挥中小企业需要资金少,周期短的优势,抢先向金融系统融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做到早启动,早生产,早见效。 五、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生产效益。效益通过销售产生,税收通过销售实现,加强企业营销至关重要。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引导、指导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积极推进营销体制改革,转变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方式,组建营销队伍,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形成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达到以销促产。 六、加强综合协调,促进企业生产。各县(区)要努力搞好综合协调,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供应及销售情况,帮助企业协调原材料、能源等物资,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尤其要把电力供应作为组织工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与电力部门加强协调联系,争取电力部门对工业生产的最大支持。同时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编制工业企业有序用电预案,政府领导要亲自协调电力供应,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电力供应,在确保重点企业用电的同时,合理分配电力供应,切实做到有序用电,确保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特别对碧口地区的高耗能硅铁企业要合理安排好用电时间,做到错峰用电,避免因限电和电力供应不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工业生产论文:古城工业生产建设 一、古城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为依托园区办工业,丹东市元宝区于2002年11月规划、建设了古城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共有工业企业57户,(已投产50户,在建7户),其中已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18户,在建的7户企业投产后均可达到规模以上水平;园区内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3户。园区内现已投产的企业资产总额达11亿元,是全区原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近3倍。2006年,园区内工业企业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左右,占全区工业企业的65%以上。园区内现有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以上的项目4个;500万以上的项目37个,园区现有项目计划总投资额15亿元,是全区现有工业企业总资产的3.4倍。论文百事通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26亿元,是全区现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倍。 古城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近7000亩,其中工业项目用地4800亩,旅游、仓储用地2200亩,现有项目已占用土地近4000亩,尚有3000亩土地可摆项目,其中有1700余亩可摆放工业项目,其余为旅游、仓储项目用地。 古城工业园区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况为迅速发展、快速裂变、渐成规模——原有企业迅速发展,投资规模快速裂变,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园区的洼地积聚效应逐渐显现。形成了以金丸集团、机床公司、桃李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为中心,以曙光集团、克隆集团、恒星泵业等企业为左翼,以天泽集团等企业为右翼,中心迅猛发展、两翼比翼齐飞的良好格局。目前,园区已初具规模,集聚了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纺织塑料、食品加工等多种行业,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2005年3月,古城工业园区被市政府确定为装备制造业基地,2005年12月,被列为市重点建设的四大工业园区之一,2006年6月,被列为重点建设的10个市级工业园区之一。 二、古城工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金支撑脆弱。元宝区财政基本上处于吃饭财政状况,财力紧张,甚至难以维持工资的发放。而古城工业园区主要采用政府开发的模式,市场化程度偏低。以区财政目前的资金状况,根本无力进行基础设施投入,弱化了园区吸引力,集聚效应难以形成。如目前园区内蛤蟆塘火车站东侧、大沙河以西、外环路以南的一宗1528亩地块。由于四周被沟河环绕,至少需要修一座可供出入的桥梁和一条出入通道,并征用道路所占土地,才能达到供投资者入驻建设的水平。由于资金缺乏此块土地的规划还停留在图纸上。 2、产业特色不突出。古城工业园区2005年3月被丹东市政府确定为装备制造业基地,这就为产业群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而目前入园的企业涉及装备制造、医药化工、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纺织塑料、食品加工等多种行业。园区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13户,所占的比重为22.8%;电子产品加工企业6户,所占比重为10.5%;食品饮料加工企业5户,所占比重为8.8%;医药化工企业、仪器仪表企业、纺织企业各4户,所占比重各为7%。园区企业的行业分布比较分散,产业特色没有突显出来。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联系度不高,互补性不强,导致园内企业既无协作配套关系,又不能形成“簇群”效应,降低了园区整体竞争力。 3、项目单位负担过重。古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薄弱,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设施,所有进驻的项目均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按照现有政策,仍需交纳大配套费,加重了项目单位的负担,使有些投资者望而却步,影响了园区的招商工作。 4、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随着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规划的逐步实施,城区内工业企业将陆续迁出,元宝区唯有古城工业园区可摆工业项目。而古城工业园区的项目用地已越来越少,城区迁出项目虽增量不大,但仍需占去一部分土地,使新项目无地可摆,这直接影响了元宝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5、承办征(占)地手续周期长、难度较大。所有项目几乎都涉及征(占)地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征(占)地的难度较大,表现为周期长、阻力大,直接影响了项目进展。究其原因,一是承办征(占)地手续需报市、省逐级审批,周期长,如现有几户企业,因城市棚户区改造需迁移到古城工业园区,但至今土地审批没有下来,迁移工作无法进行;二是来自于被征占地农民的阻力较大。如泰泽纺织机械项目,因为占地问题,前后几乎拖了一年的时间,才得以实施;富格林项目二期工程道路外移,与8户农民协商了一年多才迁出。 6、现行税收管理体制不利于其财力增长。根据古城工业园区近几年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真正新招进项目,新创办企业较难,大部分属于现有企业的延伸、拓展或市内及其他县(市)区的企业迁移进园区。这些项目除原有企业延伸、拓展的外,其他迁移项目在产值和税收上增长幅度都较小,但还要占用大部分土地。尤其是一些原来的市属企业,按现行税收管理体制,税收仍归市级财政,区级财政毫无所得,却要占去本已十分有限的土地和资源。 三、古城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如何把古城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突出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使古城工业园区成为元宝区经济发展的兴奋点、动力源和增长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的生命线,园区建设的关键是要有项目进园。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招引项目上,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招商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推介。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各种招商会、展销会、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大力推介园区规划、特点、优势、基础建设状况、优惠政策等,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外向度,吸引企业投资。二是积极鼓励。鼓励投资者采取合资、合作、独资、品牌买断、设备入股和租赁等形式到工业园区投资创业。鼓励以园区名义对外招商,做好招商项目的准备和跟踪落实工作,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制度。三是创新手段。积极探索项目定向招商、利用中介机构委托招商、组织对海外热点地区对口招商、项目上网招商和上门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多样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2、突出产业特色。园区建设必须突出产业特色,才能增强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古城工业园区建设初期,为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形成园区工业集聚规模,在项目招商上缺乏选择性,大中小项目、各行业项目一齐上,虽然园区规模发展较快,但产业特色不明显。随着园区的发展,要适时调整招商思路,要结合园区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把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型骨干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主导产业带动项目、与企业配套项目和企业集群项目上。要有意识地根据产业关联度培植企业群,要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为纽带,延伸产业链,加强产业集聚。把园区发展成市场有方向,产业能聚集,规模可做大,产业链有活力的产业群。 突出产业特色的关键是抓好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集聚的核心所在、支撑所在。具体工作中:一要围绕终端企业搞好配套。引进并发挥终端企业的产业中心作用,靠终端企业衍生项目,靠终端企业的市场需求集聚配套项目。二要围绕中间企业“前推后拉”。摸清上游产品的供应商和下游产品的采购商,建立相应的项目库、客户群和联系网,开展产业链招商。三要围绕上游企业加快延伸。以资源型项目引进加工型企业,以加工型企业增加加工环节。新晨 要严把入园企业的项目选择关,对入园项目、入园企业的投资总额、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做出硬性规定,提高入园企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避免传统低水平项目,高消耗、高污染项目,防止有限的园区土地在近期内被小规模、低水平的企业占用,以保证园区的持续发展。 3、形成多元投资渠道。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市区两级政府都要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拿出一定资金扶持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同时在政府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明确园区开发建设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经济行为,必须按市场规律运作,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园区开发建设良性运作机制。要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种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投资主体多元化。可采用BOT等方式,将园区内的经营性项目改过去由政府包揽建设为行业部门投资建设或者合资合作建设;尝试公开拍卖园区公共设施的经营权、广告使用权、道路冠名权等,把园区建设变成资本运营过程;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建设公司作为园区建设的项目业主,全面筹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多元化投入,集中进行基础建设和配套服务,推动园区建设投融资市场化;建立和完善为园区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形成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园区内企业的合作,争取金融资本支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银行资金、民间资金和境外资金进入园区开发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4、强化无形服务。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是形成园区核心竞争力并保持园区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古城工业园区在招企业、引项目上,应淡化特殊招商政策,强化无形服务。在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创新服务理念,完善和强化园区服务功能。提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服务机制,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劳动用工、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层次,提高各项服务质量。为企业兴办实业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生产环境,吸引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政策、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整体优势与功能。 工业生产论文:现代工业生产管理重点和难点 摘要: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和整体运作的核心内容就是生产管理。通过有效的生产管理可以减少在制品库存、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从而降低生产的经济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使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顾客满意的水平。通过生产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突出经营生产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由此可以为现代工业生产管理分析提供重要支持,带动现代工业生产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现代工业;生产管理;重点和难点 本文从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入手,对现代工业生产的产品质量、生产安全、成本管控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制约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因素,其中包含企业管理意识薄弱、制度体系不成熟以及员工素质较低等方面的影响。对提高工业生产管理效果的建议进行了完整总结,强调应该树立先进的管理意识、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不断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研究和分析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现代工业生产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指导和支持。 一、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1.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多数情况下都与员工的质量观念薄弱和质量意识不足有关。很多员工认为产品质量问题事不关己,每天完成固定的工作任务、相同的工作内容,会缺乏长远的工作目标。此外,部分产品最开始的设计环节存在问题也容易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最终出现。如果设计技术水平盲目调高,导致技术人员操作困难,反而容易使产品质量下降。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质量也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如果材料和设备脱节,必然导致产品不符合规格要求,加之部分员工不规范的作业,也会严重阻碍产品质量的提升。 2.生产安全问题突出。部分企业不重视工业生产的安全问题,单一重视经济效益,减少了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很容易导致机械设备不合格作业,为企业埋下安全隐患。此外,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不到位也会导致安全生产实践水平下降。在企业的生产工作中,应当注重生产管理机构的不断完善,避免人员冗杂,以及缺乏生产经验和安全知识的员工参与生产。目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营竞争环境下,企业一旦片面追求资金成本的降低,就很容易引起技术革新水平降低,导致企业生产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不利于企业增加生产活力,进而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生产安全问题需要企业的不断关注和重视。 二、制约工业生产管理的因素 1.企业管理意识薄弱。一旦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就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发展涉及到的各项事务受到影响。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自觉的运用已有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来维护企业运行,通过合理科学同时符合企业实际的问题分析,来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发挥对实践的良好规划和指导作用,进而不断成为一种内在意识。企业管理者如果在制度存在漏洞时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很容易导致企业运营失调;如果不重视企业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很容易导致生产安全隐患增加。所以,需要企业将人才管理、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和竞争创新发展各方面充分考虑到位,形成全面科学的管理意识。 2.企业制度体系不成熟。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整体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纲要。所以需要借助生产管理规范和标准的引导力量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生产效率,维护良好的生产规律和氛围。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存在管理体系不成熟的问题,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决策没有良好的管理标准和指导,阻碍了企业的进步和健康发展。因此,应当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并积极投入实践。在财务调查和统计等方面也应该关注工作的全面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来维护正常企业运行。3.企业员工素质较低。正是因为大部分企业的员工来源范围较广,整体的员工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无法保证。这些都是现代工业生产企业员工的最大特点。如果在员工培训期间的工作不到位,更加会导致员工综合素质降低。主要的员工素质低下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培训前期没有调查员工的个人意见,培训内容广泛但是没有明显的针对性,盲目依据热点设置课程,脱离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第二,没有制定较为系统的员工培训管理计划,导致培训课程不合理,进度不连贯,培训队伍建设混乱。 三、提高工业生产管理效果的建议 1.树立先进的管理意识。应当树立起先进的现代工业生产管理意识,做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无论是管理阶层还是被管理阶层,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对于管理者而言,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个人的管理知识水平,充实自己的管理经验,革新管理意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还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安排管理工作内容,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效率。被管理人员也不应该仅仅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被管理者也应该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对管理效果和管理实践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构建起可循环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2.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制度的完善是现代工业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应该遵循管理体系和管理知识标准要求,充分实现管理工作详细划分。对于人力资源、财务成本管控、设备维护、员工精神文化学习等多个不同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同时也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准则和管理标准,不可以局限于某一管理层面,忽视其他的管理内容之间的联系。而且,在长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制度配合来达成管理部门整体统一,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管理服务制度体系。 3.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现代工业生产管理团队建设的重点和重要方式就在于培训课程的开展,需要关注和重视构建良好的课程培训氛围,提升培训的员工满意程度,高标准、高要求的开展各项培训活动。应该积极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生产管理培训人员进行培训授课,提升培训指导的水平,加大对培训的整体课程内容制定和培训进度把握的关注程度,提升系统化水平,带动整体培训流程更加紧密。可以提前做好课程安排,避免出现培训混乱等问题。此外,培训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可以积极鼓励员工进行自主学习,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工业生产管理效果应该树立先进的管理意识、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不断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和整体运作的核心内容就是生产管理,生产管理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好经营决策。企业管理意识薄弱、制度体系不成熟以及员工素质较低等因素都不利于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发展。因此,应当树立先进的管理意识、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不断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研究和分析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现代工业生产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指导和支持,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刘薇 单位: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中医研究生论文: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带教的体会与思考 摘 要:本文就当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概括了研究生带教的几点体会与思考,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职责,提高带教水平;研究生要尽早进入实验室;靠前指导;鼓励与督促;科研氛围。 关键词:研究生带教;体会;思考 1.明确导师职责,提高带教水平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国从2009年开始全面推行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制的提出是进一步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责任和赋予导师培养研究生更多的相关权利。在培养研究生的整个过程中,导师自始至终提供全面的指导和管理。 研究生一般是在导师提供的硬件条件和工作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的,他们的科研思维和学术成果的水平和层次很大程度上与导师的科研视野和水平有关,所以,要想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导师必须不断学习,持续更新知识结构,确保始终能处于学术前沿位置。 同时,导师的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学术精神等对研究生的品行养成和学术道德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导师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关心和尊重学生,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学识水平去影响学生,规范和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2.抓紧时间,尽早进入实验室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大纲》的要求如下:第一年是理论学习,第二年是科研实践,第三年主要是完成学位论文(3月中旬前提交论文,5月中旬答辩)。因此,研究生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不是很充足。个人认为,这个大纲与当前的导师负责制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我根据自己攻读研究生的经验认为,我要求我带领的所有研究生从第一学期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学习,一些研究生甚至在考研结束后就进入了本实验室。本实验室的研究生第一学期要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如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色谱分析仪器的操作。同时,根据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安排其科研任务,我会对将要进行的课题进行讲解,让他们熟悉理解,尽早进入角色。 这些年来,本实验室的研究生多在一年级,最迟的在第一年的暑假就开始了课题研究,在第五学期的12月份开始着手写作毕业论文。由于实验时间充分,实验内容丰富,论文都顺利通过答辩,其中一个学生获得了江西省政府奖学金。 3.靠前指导,培训学生的科研技能 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实验室,或了解实验进程,或探讨实验问题,或安排后续实验。对于新的实验方法和内容,我首先为研究生提供初步的实验方案,让他们理解并补充,然后一起完善。新的实验操作,一般我会亲自示范讲解。做完第一批实验,实验现象要及时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要及时整理。每周一次讨论会,研究生轮流做文献和实验汇报。每个学年,我会做一次文献检索、论文写作报告。 每个研究生的第一篇科研论文,我会从文献应用、论文构成、图表制作、格式等方面给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多次修改直至成稿。学位论文我一般会给他们拟定标题、提纲,从初稿到终稿,我会对语言、内容、格式等进行检查,帮他们把关。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后,本实验室的毕业论文全部以较高分数通过。 4.鼓励督促,培养勤奋踏实的科研精神 人都是有惰性的,我的办法是:鼓励加督促。首先是精神鼓励,我常用我导师勉励我们的话――“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来激励他们。鼓励,也包含物质奖励,研究生劳务费我会适当多给,鼓励他们节假日包括暑假留在实验室,多做实验。 作为科研为主岗的老师,我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实验室。除和研究生一起做实验室、开讨论会外,我会不定期地去实验室检查他们的实验情况。此外,我还经常通过电话、QQ、微信等通信手段了解他们的情况。 5.团结互助,保持好的科研气氛 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是一个实验室或课题组顺利实验的基础和保障。我们的很多实验内容,都需要2个以上的研究生合作承担才能完成。除平时的实验、学术交流外,课题组在节假日常会安排聚餐等集体活动。个别学生遇到家庭、生活难题时,大家会一起想办法。目前,本实验室基本有了传、帮、带的好传统。 中医研究生论文: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从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研究方向凝练、学制安排、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考核制度执行和学位论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创新和实践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运动医学在逐渐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1981年以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国家体委科研所、中山大学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运动医学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了大批运动医学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1]。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8号),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首批获得运动医学硕士授权点的中医院校,一直重视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本文从中医院校运动医学学科专业特点着手,以广州中医药大学运动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模式、课程教学、科研与临床实践以及学位论文要求等几个方面,探索与实践运动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思路与方法。 一、中医院校运动医学专业特色与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运动医学学科的范畴主要包括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防治、运动营养、运动创伤防治和体疗康复等[2]。但和西医院校相比,中医院校所开设的运动医学应该具有如下特点:依托中医药领域的优势资源,凸显“中西医结合,医体渗透”的专业特色,形成以系统学习运动医学理论体系为主,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体育有机结合,极富中国特色的运动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在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时,必须注意培养能够适应运动医学、中医学科学进步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坚实的运动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应用中医药学方法技术从事运动医学科学研究或临床工作的,树立牢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科学道德、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划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业特色。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没有统一认可的现行模式,各院校在专业定位上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中医药特色,也没有开辟出适应各地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运动医学专业方向。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如何彰显“中西医结合、医体渗透”的特色,将是改革和实践的重点。 2.专业课程体系不够科学。中医院校培养的运动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掌握运动人体规律,而且要求熟知相关医学、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如何合理的安排医学类与运动类、西医类和中医药类的专业课程比例,丰富研究方向、个性化培养方案,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改革和实践的核心问题。 3.培养平台和培养途径单一。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要求“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和《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要求“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规定对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搭建联合培养平台,拓宽培养途径,健全培养机制,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广州中医药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1.凝练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研究方向。和西医院校、体育院校的运动医学研究方向比较,广州中医药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研究方向更具有中医药特色:第一,突出了中医骨伤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包括关节软骨、骨的应力性损伤、骨骺损伤等运动性损伤的中医药治疗与康复;第二,慢性运动性病症中医药防治的特色与优势研究,包括运动性疲劳、运动性免疫低下和女运动三联征等病症;第三,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压等疾病的运动疗法研究,尤其注重中国传统体育的医疗保健功效研究。 2.学制安排和培养模式创新。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学年为3年,原则上用0.5学年的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5学年完成临床实习实践,用1学年进行科研训练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为避免导师个人研究方向的局限,采取导师负责、导师组集体培养和院外专家指导三者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院外专家包括临床相关科室(如运动创伤、骨伤、外科、针灸和康复等)、体育和师范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等学科的专家,充分发挥导师、导师组、专家和硕士研究生多方的积极性,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注重研究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硕士研究生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的能力,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进行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参加以运动损伤和康复科室为主的临床实习实践,参与导师组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学校组织的相关学术活动。 3.突出中医药优势,优化课程体系。现有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指定选修课程、选修课和学术讲座四个模块,极富中医药特色的课程包括中医诊断学研究进展、养生本草、内经选读、体质学说与中医临床、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等。同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逐步打破学科和院系之间的壁垒,把骨伤科、外科和运动医学等学科及其师资力量整合,逐步增设了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运动医学等课程,供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选课[3]。为了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养,注意将现代生物医学实验新技术、国内外运动训练科学化等新内容纳入到运动医学课程内容和学术讲座中,增加了运动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运动专项训练与医务监督等前沿课程,并且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 4.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形成了课程考核、中期考核和临床考核等三方面的完备的考核制度。其中课程考核规定,凡是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习科目,都必须进行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查一般为专题论文的形式),考核时注意将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有机结合。中期考核规定,在研究生二年级下学期中期阶段,由考核小组主持进行包括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着重学生运动医学专业科研能力的考核)在内的全面考核。临床实践考核由学生实习所在单位(主要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三所直属的附属医院)临床科室安排,导师、导师组和研究生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情况了解。 5.从多环节规范学位论文管理。在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撰写阶段,主要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面向社会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关课题研究,要求研究生针对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收集资料,了解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独立撰写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在开题报告阶段,依据广州中医药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专家对研究生的选题进行论证,专家组必须有一名校外专家。在学位论文撰写阶段,主要由导师指导,要求论文专业规范,研究成果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或新见解。在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阶段,首先由图书馆,再按照大学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相关要求进行盲审抽查、专家评审等环节,再由二级学院按照大学要求组织论文答辩,最后提交大学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课程考试合格,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四、总结与展望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运动医学硕士点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临床医学项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运动医学为新成立学科,主要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运用医学、中医药学的技术和知识防治运动损伤、运动性病症,并研究慢性病的运动疗法,以达到增强人民体质、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的目的。经过多年发展,运动医学硕士点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研究方向,导师负责、导师组集体培养和院外专家指导三者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逐步优化了课程体系,课程考核、中期考核和临床考核等三方面完备的考核体系以及多环节的学位论文管理制度。但鉴于发展建设本身具有阶段性的特点,目前在运动医学硕士点建设中依旧存在着培养平台和培养途径相对单一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按照《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和《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在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中如何充分弥补科学学位研究生无法规培、本科非临床医学学生无法报考执业医师等局限,将是下一步改革实践的重点。因此,必须结合社会需要,进一步整合中医院校的中医药优势资源,与附属医院(尤其是非直属的西医院)、研究所、相关企业(如健身康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逐步开辟校企结合的培养途径,共同搭建运动医学特色项目建设平台。而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抗运动疲劳、中医药对运动损伤的防治、运动(尤其是传统保健体育)与治未病、运动训练与健身的医务监督等方面都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可以考虑积极构建相关平台为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服务。 中医研究生论文:对中医研究生教育的体会及思考 摘要:就中医研究生的生源、现状、师资、创新、现代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体会及思考。 关键词:中医研究生;教育;思考 中医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中医学教育机构中较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中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中医研究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医学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如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中医高层次人才一直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对中医研究生教育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中医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招是否影响了生源质量 中医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展三十余载,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中医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国家对新世纪中医人才的需求,中医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目逐年增加。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研究生报考除2008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生的录取数量也是逐年增加的,为了鼓励考生报考中医研究生,很多中医专业开始作为研究生招生时的照顾专业,录取分数低,对中医类研究生的招收条件逐渐放低。为了更好培养中医高素质人才,对中医研究生人才选拔采取鼓励和政策性偏向,是否会降低中医人才素质呢?我们知道中医的深造需要有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对中医经典的研读以及过硬的临床技能等,但是我们所招收的中医研究生很多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如果再降低选拔标准是否会更加影响生源素质呢?当然研究生的素质不能仅仅从这一方面来衡量,希望从这一角度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二、中医研究生现状的思考 当前不断增加的中医研究生群体中,也正弥漫着不少功利、浮躁、应付的学风。有些同学说学中医的毕业太难找工作了,读研究生就是为了一个高学历,为了一张文凭,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也有一些同学说看大家都在考,自己也就考了,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也有一些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他们有部分是对现在工作不是很满意,为了拿个高学历换一份好点的工作,也有的因为学历低不好升职称;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是为了研究、提高自己,突破自己而读的研究生。自身读研究生的动机还没有清楚,何谈认识到国家培养研究生的目的呢?所以研究生群体中不乏有滥竽充数,不认真进行研究生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生课题的研究,这直接影响了国家培养中医研究生的初衷。 三、 培养中医研究生的师资力量 我们知道中医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更是不易,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中医素养,一个优秀的中医导师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医研究生教育已经发展很多年,也培养出了大量有着丰富临床和科研经验的导师群体,但是导师素质毕竟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学生争相报考知名导师,出现扎堆效应,另一些导师却无人问津的现象。随着中医研究生的扩招,一些招生的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导师数量不足,出现一个导师带多个学生的情况,也出现一些科研能力不足,还不够资格带研究生的导师带学生情况。还有就是有重要课题或经费充足的导师带的研究生会多一些机会进行实验研究,还可以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学术交流会议,但是有些研究生三年足不出户,眼界不开阔,造成思维的局限性,坐井观天又何谈创新呢?所以如何进行课题及导师的分配也是培养高层次中医研究生的重要一关。 四、学中医的研究生该如何创新 中医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中医研究型人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尤为重要了,只有不断创新,我国中医事业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医学科学的变革不仅要求现代医学教育应培养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专业精通,并集预防、治疗与保健于一体的医学人才,更要培养适应性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科技人才,即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型人才;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必须将教育的视野从智力领域向非智力领域扩展,更多地注重研究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更多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研究生身上的潜在创造品质,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1]。中医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亦应该如此,但是中医也有其自身独特性。纵观历代有成就的医家,中医药研究生应该向他们学习,通晓经典,遍涉医文史哲,深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经、史、子、集无不披览,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再加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拓宽思路,引进和借鉴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从而验证中医药理论哲学基础的科学性,先验性[2]。然而有相当多的研究生连《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都读得不多,没有把中医的根留住,没有了学术的源泉,又怎能深入研究呢?所以中医研究生想要在中医方向有所创新,中医原著的研读是必修的。 五、中医现代化的思考 中医现代化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一方面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中医,另一方面,传统中医本身也需要现代化,以便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3]。但是中医的现代化到底该如何实现呢?我们是否找到了实现中医现代化的真正可行之路呢?很多中医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如:用西医的理论去阐述中医理论,用实验的方法阐述中医的理论,用动物实验的方法验证评价中医的疗效及中西医各学科的结合等方法。这些研究及探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中医的这些研究是否完全做到了现代化呢?中医现代化的真正出路在哪里,或许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医是我国医学乃至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几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医研究生我们不仅要看到中医的优势和前景,还要肩负着中医继承和发扬的重任。中医研究生的培养应努力朝着多元化发展,使中医研究生教育不断向着临床、科研、实验以及教学一体化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发展。我们也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而不能一味地搞创新,求突破;对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不断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重新探讨中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提高中医人才的整体素质。 中医研究生论文:基于科研需求的中医院校研究生信息素养调研与分析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是其顺利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科研需求的角度,对中医院校在校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信息需求量巨大,他们有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取所需信息,信息道德水平较高;研究生信息素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信息敏感度、参加信息交流的机会较少,通过信息检索整合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具有中医药科研特色的信息检索课程、增强学生查找、整合信息的能力;研究生需要在科研的过程中,增加信息交流的机会,有意识提高自己检索、整合、评估、发现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法 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的获取、检索、评判和利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他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源获得信息的技能”。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养社会》。认为,让人们从日新月异的信息革命中受益,信息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1-3]。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变得更加丰富,获得信息更加重要,同时,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也导致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复杂。中医院校研究生作为中医药科研未来的主力军,其信息素养的水平是他们及时了解科研动态、敏感把握科学前沿、充分发挥创造能力的基础。对中医院校研究生信息素养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对于清醒认识研究生这一群体的信息素养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素养相关教育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针对具体高校研究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调研分析[4-5]。第二个层面是从理论角度对研究生这一群体的信息素养问题进行讨论[6]。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任务,作出科学发现。中医药领域的科研是有特殊性的,中医药科研需要的信息不仅仅包括学术期刊、现代电子图书,还包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献[7],因此本文对研究生的信息素养的调研是建立在中医药科研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是与中医药科研有关的问题的调研分析。本文针对中医院校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对“研究生需要具有的信息素养是什么”、“研究生是否具有必要的的信息素养能力”、“当前学校提供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否足够”、“学校应当如何为研究生提供信息素养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 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通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5大标准和22项执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18个选择问题[8]。问卷内容包含58个方面:①被调查者基本情况;②信息意识;③信息知识;④信息能力;⑤信息道德。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年级、外文水平、是否有文章发表5个问题。 2 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5份,其中有效问卷312份,排除问卷33份,排除标准是问卷回答不完整或者存在自相矛盾的回答,有效回收率达到89.1%(312/345)、笔者从问卷设计的5个方面探讨研究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2.1 基本情况 本次31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对象全部是在校研究生,其中57.1%(178/312)为女性,42.9%(134/312)为男性,287位是硕士生,25位是博士生;各个年级分布均匀;有60.9%(190/312)已经通过了CET-6的考试;博士生全部有文章发表,硕士生中有70.7%(203/287)发表过文章或者已经有文章被录用。调查显示: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英文水平较高,能够方便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大部分同学有文章发表或者即将发表文章,说明他们在科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有基本的查找和阅读、分析、创造文献的能力。 2.2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体现了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判断力、对现代技术的认知力和信息需求几个方面[9-10]。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师,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文献、设计科研思路、完成科研过程、形成科研成果。 调查显示:几乎全部同学都知道要完成毕业论文,需要到图书馆和国内外电子学术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有35.6%(111/312)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通过长期阅读同一领域网络电子文献、参加学术会议或者在和教师、同学的学术交流中找到科研的灵感,独立自主的确定研究课题,其余的学生表示自己产生不了科研思路,需要由老师确定研究题目。以上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出于研究的目的,迫切需要同领域相关文献,但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一般,并不理想。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报告是个人信息表达、交流能力提高的途径,调查显示,有88.8%(277/312)的同学非常愿意或者愿意参加学术会议,但只有27.6%(86/312)的学生经常或者偶尔参加过学术会议,有17.9%(56/312)的学生在学术会议做过学术报告,在参加过学术会议的同学中有76.7%(66/86)的学生愿意利用学术会议的机会和同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结果显示: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的意愿较高,但参加会议的机会不高。 2.3 信息知识 信息化时代,纸质媒介、光盘、网络等都成为获取信息的途径。调查显示,全部被调查者都表示曾经接受过信息检索方面的培训。有96.2%(300/312)的学生首选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17.9%(56/312)的学生表示曾经进行过光盘检索;有52.9%(165/312)的学生知道如何针对不同电子数据库采用不同的检索技巧;在科研信息获取方面,100%(312/312)的学生经常或者偶尔去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电子数据库查找中文文献;有28.5%(89/312)的学生经常使用国外电子资源,有27.9%(87/312)的学生偶尔检索国外电子资源,有85.9%(268/312)的学生曾经或者经常去一些中医特定网站查找中医文献。结果显示,相对于过去传统的纸质媒介,电子资源更加方便和全面,更加容易被研究生接受;由于中医药是一个基于继承的学科,对中医文献、特别是中医传统文献的查找非常常见,这是中医院校的特点;对中医研究是否会更多地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取决于各自的专业特色和导师的学科背景,总体而言,中医院校研究生对外文文献的利用率不高。 2.4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11]。有67.6%(211/312)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根据研究内容明确需要的信息;有59.6%(186/312)的被调查者能够根据信息范围找到需要的电子资源;有49.7%(155/312)的学生表示可以把检索到的信息进行梳理、组织、归纳、总结,进而发现问题,找出思路;有64.1%(200/312)的学生表示能够根据研究结果,顺利完成文献信息的生成。结果显示:作为高校学习领域的精英,研究生的网络信息的获取、组织、利用乃至于生成信息的能力较一般民众而言较高,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信息获取和整理、组织、生成信息的能力尚需提高。 2.5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学生在信息领域的道德表现,是在信息获取、处理、利用和创造等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范的总和。在网络上,信息道德起到信息法律无法达到的作用[12]。研究生信息道德应该放在整个社会的信息道德的基础之上,按照美国计算机伦理学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从社会舆论和学校层面,教育研究生不要做出违背信息道德的事情。作为科研的主力军,研究生的信息道德更多体现在不剽窃别人的科研成果,尊重别人的科研思路,不伪造科研数据[13-14]。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都知道不应该剽窃别人的科研成果,不应该伪造科研数据,有87.8%(274/312)的学生关注过国内或者国外的科研丑闻;有85.3%(266/312)的学生表示将不会一稿多投。结果显示:研究生在主观上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违背科研道德的行为的宣传报道在研究生这一群体中的传播是广泛的,也是有效的。 3 研究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为普通市民,信息素养可以让他们生活更加方便,做事更加快捷;作为研究生,信息素养是他们生存的必需,缺乏信息素养,他们在科研中将寸步难行。因此通过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针对个体的提升策略,针对学校的教学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中医院校正在走向综合化道路,但在研究生阶段,基本上还是以中医药及其相关专业为主。调查显示:作为研究生,他们能够在主观上认识到获取信息的重要性;他们首选网络作为信息获取的途径;经过本科教育,他们接受过基本的信息检索的教育,但本科阶段的信息检索的教育对研究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缺乏针对具体科研任务,对电子资源的信息进行检索、判断、归纳、总结、创造的能力。中医药专业的科研强调“以中为体,以西为用”,但在具体的倾向上是存在争议的:有人认为应该返璞归真,回到古籍文献的传统道路上来,应当用现代化工具来挖掘、验证古人的经验成果,有人则认为应该破旧立新,在中医药科学化道路上走得更远。这种争议体现在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上,是更多地阅读古籍文献还是更加密切地关注国际相关领域的发展。总体而言,中医院校研究生对外文文献的依赖性比理工类院校更低,对中文电子资源的依赖性更强。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中医药科研领域需要的电子资源不是在诸如知网、万方等特定的公共数据库里,而是分布在一些特定的网站甚至论坛里,并且由于中医古籍历史性、地域性、个性化色彩,对中医科研文献信息总结、归纳、整合的难度更大,这就需要学校开设具有中医研究特色的信息素养课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运用BIG6的“定义任务(定义问题,确定信息)搜索策略(确定范围,列出顺序)获取信息(找到信息资源,取得信息)运用信息(阅读信息,归纳信息)整合信息(组织呈现信息)评估信息(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六大步骤,有意识地对研究生进行提高信息素养的训练[15]。 研究生大部分时间上是一种自我学习的状态,他们要确定科研目标、完成科研任务、破解科研难题,需要对信息本身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需要对既有信息进行甄别。研究生本人需要在导师的带领下,多参与学术信息的交流活动,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倾听理解别人的科研进展,在信息交流、表达和碰撞中产生科研灵感。研究生还需要多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有意识地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文献的引用率和实效性、经典性的基础上获取最有意义的信息,对现有信息进行总结、归纳、思考,产生科研思路,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获取、判别、归纳、总结、评估、产生的模式。 中医研究生论文: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模式评价 摘 要 随着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如何保证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积极探索实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结合本校特点,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将“四站式”考核模式进行改良,增加中医脉诊、舌诊、中药材辨识及经典条纹背诵等内容,并对比改革前后研究生毕业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可见改革考核模式后的成绩高于改革前的成绩,两者有统计学差异。改良后的中医“四站式”考核模式是督促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专业能力训练、提高临床技术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 考核模式 中医 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中医人才的培养,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实际工作中,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临床能力尚未达到社会和行业预期要求。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可以说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年承载900余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责任重大。我院积极探索,结合本校特点,改革考核模式。通过分析改革前后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成绩不难发现,改良后的中医“四站式”①考核模式,严格、客观的考核制度不失为督促研究生临床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 1中医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制度现状 面对大规模扩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国内中医院校尚无系统的并且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的临床技能考核办法。客观结构化多站式考核模式近几年被多所医学院校引进,并经部分院校推广,但是受客观条件制约,中医药院校开展得较少。 我院借鉴并改进“四站式”考核模式,在2013年和2014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中(中期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试行,并与试行前2012年研究生的考核成绩相比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实施方案 2.1 组织实施 我院在教学主管院长领导下,临床研究生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由各临床科室联合学位点组成考核小组,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具体考核工作,考核小组至少由5名成员组成,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组长由该临床科室主任承担。医院同时成立考核监督小组,由教学主管院长及各学位点负责人担任,监督小组负责审核考核试题、监督考核过程并评价考核结果。 2.2 考核方案 考核分为四大站:病历书写站、体格检查站、基本操作站、临床答辩站。考虑到临床工作繁忙,以上四站采取分别考核评分,统一汇总计分的方式,总分为100分,不严格规定四站的先后考核顺序,临床科室可以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各部分考核即可。要求考核不脱离患者,充分反映研究生的实际临床能力水平。各站具体考核方案如下。 (1)病历书写站(占总成绩的30%) 根据临床科室实际情况,选择新入院的患者作为病史采集对象,完成问诊及常规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结束后研究生在60分钟内完成临床大病历书写,做出诊断,并给予初步治疗意见。 (2)体格检查站(占总成绩的20%) 此站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病史采集时所做的体格检查(检查患者)和随机抽签确定的体格检查项目(同学互查),两部分分值各10分。后者是将全身体格检查项目(去除外生殖器和肛门直肠检查)共计177项,根据难易程度分为5 分题、3分题和2 分题,由学生二人一组相互扮作病人,然后在各类分值的题目中随机抽取1 道试题进行考核。 (3)基本操作站(占总成绩的20%) 此站分为中医和西医两部分,中医基本操作包括刺法、灸法、推拿手法、中医脉诊(必考)、舌诊(必考)、经典条文背诵(必考)、中药饮片的辨识(必考)。西医基本操作包括缝针、打结、戴手套、穿手术衣、换药、插胃管、心肺复苏、胸穿、腹穿、骨穿、腰穿等临床操作。学生在中西医基本操作站除必考项外另各抽取1 个项目进行考核。 (4)临床答辩站(占总成绩的30%) 围绕采集病史的患者进行考核,内容分中医和西医两类。中医内容包括该患者的中医治疗思路、理法方药与类证鉴别等,西医内容包括该病的临床表现、所需实验室检查及检查结果分析、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判断等。考核专家提问,研究生当场回答。 学生每站考核完后五名考核小组成员当场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考生该站的成绩。每站满分100分,60 分以上为合格,每站考核低于60 分者,须进行该站的补考,补考成绩仍不合格将不能进入下阶段临床训练。最终考核成绩按照各站成绩乘以各站的得分权重来计算,纳入中期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并与奖学金评定挂钩。 3 结果 我院是在2013年和2014年运用“四站式”考核模式考核研究生的临床技能,2013年参与考核的是2010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临床能力考核和2011级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2014年参与考核的是2011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临床能力考核和2012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我们分别将改革前2009级、改革后2010级、2011级毕业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简称毕业成绩)做了比较,可以发现2010级、2011级毕业成绩与2009级毕业成绩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2011级毕业成绩均值稍高于2010级毕业成绩,但无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详见表1、2、3。 表1 2009级与2010级成绩比较 表2 2009级与2011级成绩比较 表3 2010级与2011级成绩比较 4 结果分析 (1)我院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总体通过率较好,无未通过考核的研究生。(2)改革后的考试成绩均较改革前的成绩有显著性提高,可见严谨科学的考核制度能促进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2011级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均采取改良的“四站式”考核模式,而2010级研究生仅毕业能力考核采取改革后的模式,2011级研究生的考核成绩均值较2010级稍有提高,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提示我们考核后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在下次考核中才取得更好的成绩,由此可见持续有效的严格考核模式是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临床能力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5 讨论 (1)改良后“四站式”考核模式从基础知识、临床实际操作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考核评价,兼顾中医能力和西医能力考查,较全面地反映出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水平。 (2)改良后“四站式”考核模式不脱离患者,又不完全依恋患者,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医疗环境下,使研究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既不脱离患者又得到充分训练,两者相互补充,使考核更具可操作性,考核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研究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但在考核难度和考核方式上还有改进空间,在评分细则上也需进一步规范化、客观化。 (3)中医学“易学而难深”。四大经典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熟读经典是掌握中医辩证思维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现行中医院病房多是中西医并用的诊疗模式,研究生需要掌握中医技能和西医技能,而日常实践往往不注重中医药辨证思维的培养,缺乏对中药的认知和使用体会。本研究的考核中适当增加对经典条文及常用中草药的考核,对研究生的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不失为适当引导。 (4)受限于考核资料和人力资源的短缺,目前尚无分站得分差异及各学科间得分差异的统计学分析,今后需在这两方面做出细致全面的统计学分析及评价,找出制约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提高的瓶颈,提出解决方案,全面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水平。 中医研究生培养是中医优秀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是中医发展的主要力量,要想真正提高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严格的管理应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而合理的考核模式,严格的考核制度不失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改良后的中医四站式考核模式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注重对研究生中西医基本技能和辨证思维的考核,使研究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主动学习意识,以考促学,是优秀中医人才培养的有效督促手段。中医学博大精深,只有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创新,本研究从实际出发,以考核促学习,力求夯实研究生专业基础,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中医研究生论文:中医药高校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 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对中医药高校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中医药高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构建良好医疗环境、适应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中医研究生职业道德意识;立足中医专业知识教育,确保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提高中医研究生综合素质三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中医研究生 素质 教育 中医药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打造合格的中医人才,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医德和品行、过硬的临床诊疗技能和科研能力,更要注重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中医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做出贡献。近年来研究生的数量在不断地膨胀,但是质量已不能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在中医药高校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医学人文教育边缘化、中医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科研创新意识与能力相对薄弱,适应社会能力差等现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有效创新中医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中医研究生职业道德意识 医学研究生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是未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关乎生命、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调查研究发现,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主要侧重于医学技能教育,人文教育明显缺乏,医德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再加上我国现行医疗体系还不完善,导致医患关系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和工作积极性,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障碍[1]。因此,加强对医学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学素质的教育尤为关键。 高校方面不仅要开展促进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升的理论学习,还要重视典型示范教育以及加强医德临床实践教育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了解医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最终成为具备良好职业精神与高尚医德的高素质人才。 二、立足中医专业知识教育,确保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 1.深化中医经典的学习 中医经典是中医的理论渊源和学术精华所在,熟读中医经典是每个中医学子所具备的基本要求,目前由于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多照搬西医院校,在本科阶段,学生仅有1/3时间学习中医知识[2],由于学时有限,经典课程仅有少量原文要求背诵,以致学生经典知识匮乏,不够扎实,学完之后很多学生甚至都背不出经典条文。研究生阶段,由于科研课题、论文写作、临床实践等压力,使得目前中医研究生没有时间或者是不愿意花时间去研读经典,领会精髓,这样就很难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高校方面应根据中医院校自身的特点,本科阶段就应该加大中医经典课时量,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老师方面应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素质,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知识的兴趣;学生自身方面要时刻保持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情,熟读经典,掌握中医经典知识的真正内涵, 更好地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2.注重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高校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中医研究生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非常浮躁,认为科研素质的培养对临床医生以及将来的临床工作没有作用,再加上有些中医导师本身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运用以及指导并不深入,最终导致中医研究生不能踏踏实实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科研思维缺乏、科研能力薄弱、科研质量不高、发表国际学术论文数量较少的现象。 高校必须加强学生对科研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采取奖惩制度,以的质量和数量来评价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严格考核毕业论文的答辩,以提高中医研究生对科研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方面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多重视科学研究,形成科学的科研思维,更好的为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承担主导作用。 3.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 高校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目标是使其成为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级临床应用型人才,因此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评估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有些带教老师为减少医疗纠纷,很少给研究生临床操作的机会。据调查,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研究生主要是写病历、安排患者做各种检查等一些琐碎事务,再加上一些学生本身知识就薄弱,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对自己的临床技能没有信心,严重影响学生的素质培养。 高校和医院方面应将临床技能培训规范化,研究生中期考核、出科考核和定期临床技能考核严格化,建立明确的考核量化标准并严格实施[3],同时要规律开展床旁教学、示范查房等方法切实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导师方面应提高自身的临床中医诊疗水平,使学生在其言传身教下熟练掌握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四诊,同时多给学生创造临床操作机会;学生自身方面应扎实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勤于积累临床实践经验,用完善的知识结构武装自己,取得导师和患者的信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临床实践操作机会。 三、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提高中医研究生综合素质 当今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医学人文关怀要求医学生具备关爱患者、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着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当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医患关系来说,据统计,当前80%的医疗纠纷不是由技术性因素引起的,因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引起的医患纠纷占60%以上。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良好的沟通是产生信任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医者与患者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从而缓解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高校方面可以设置合理的人文课程教育,使中医研究生真正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意识,系统学习人文知识;导师方面应注重在临床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如在诊断治疗中如何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关爱患者,科学的将医学人文知识与社会内容、临床医学内容进行融会。 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是中医院校的最终目标,全面加强中医研究生素质教育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为培养中医药高校人才找出更加有效可行的措施。 中医研究生论文:中医内科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问题与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校部分中医内科研究生存在的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思想不巩固、缺少临床经验等状况,提出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融汇中西医,培养熟练的临床诊疗、操作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同时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及牢固的专业思想观;在临床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其掌握与家属沟通的技巧;具有较强的临床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中医内科学继承、发展、创新。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培养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对于中医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中医内科研究生的培养,如何做到在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精华的同时又能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来发挥中医的优势,是目前中医内科的导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我校中医内科研究生来源大致可分为:①中医本科生直接考研;②从其他学科转来(如本科是针灸推拿、中药专业考研到内科);③从临床考入(多数是其他专业)。因此部分中医内科研究生存在着专业思想不巩固、专业基础不扎实、缺少临床经验等先天不足的状况。要使中医内科得到很好地继承、发展和创新,做好内科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关键。高层次的中医内科人才,应该就在这些人员中产生。我们认为中医内科研究生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融通中西医学 我校部分研究生对中、西医基础课程并不重视,况且其中还有其他专业考入的学生,故往往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中,其中医基础并不扎实,现代医学的基础则更薄弱。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临床带教,均更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做为研究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中医基础,而且要把本学科的现代医学基础做为必修课。只有系统掌握中、西医学基础,融会贯通中西医,才能体会到中医的优势,寻找到本学科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学好中医;并且在内科临床碰到急危重症时,才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2 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观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内科学尤其是祖国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千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生、发展、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在当前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社会背景下,医务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医生应更有爱心、仁心、责任心、奉献之心。中医内科研究生应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观,不为名利而动,培养“大医精诚”的思想境界,才能潜心学术,专于临床[1]。 3 培养熟练的临床诊疗、操作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 在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条件越发丰富的社会现状下,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及个人权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培养学生胆大、心细及娴熟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做腰穿、腹穿时,患者可能会有所顾忌,所以,操作前必须和患者交待清楚所有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医生的操作准确、熟练,才不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其次,对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如面部的望诊,面色的红、白、黄色,面部有否青筋暴露,在何位置;舌苔厚薄、白、黄、腻、滑;要仔细观察,从中寻找临床诊断依据、疾病原因以指导临床诊疗。而临床思辨能力则是中医内科学研究生重点培养之处,中医内科诊病,必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以达到用药准确,药到病除的效果。如患者咳痰量多,质地粘稠,苔白厚腻,本应是二陈汤之证,但大便却是干结的;又有患者外感高热,咽红充血,却又大便稀溏;这些都需要对临床所得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求得出最合理的诊疗方案。带教过程中,如不能在当时指导学生,也应在诊后向其讲明,并进行临床病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能力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能力,使中医内科研究生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能胜任本职工作,与临床无缝接轨。 4 教会学生与患者、家属沟通 临床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常遇到患者和家属对某些情况的不理解,而出现沟通障碍,有时学生会觉得很委屈,这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去理解他们的心情,用最恰当的态度和语言与其交流。有些患者病史较长,需长时间用药,医生有必要反复进行解释和指导服药,我们在后期先让学生进行解释和指导,若不全面要及时予以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能让患者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重视,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各种疾病的熟悉程度。带教时,导师还要言传身教,使学生学会尊重患者及家属,真正做到无论富贵贫贱“皆如至亲”。 5 培养中医内科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既有临床能力,又有科研能力,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使学生到了临床不仅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同时具有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潜质,经过若干年能在本学科载露头角,带领学科前进,这是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因此,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①要培养了解学科动态、前沿信息的技巧,通过文献检索,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等以提高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②培养学生从临床实践和学习中发现本学科的新问题、新方法,激发科研思维灵感,寻找新的科研课题;③在现有的科研工作中鼓励其独立完成科研工作,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最终形成自己新的科研设想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思路,使之成为高层次的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型人才[2]。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出能够将中医理论、诊疗技术和现代医学的理论、诊疗手段相结合的、从事创造性研究的人才,如此才能使祖国医学不断发展,才能惠及于民。其次,无论是研究生的理论授课还是临床教学,都要沿着一条主线来完成,即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促使祖国医学不断完善、发展。 中医研究生论文: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和职场需求的变化,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应更加突出实用性与专业性。本文针对目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增强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目标,对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研究生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不仅具有高素质学术水平,而且具有较强医疗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中医药专业研究生来说,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体现其国际化交流实践能力,应该突出实用性与专业性。教育部1992年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下文简称大纲)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纷纷对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改革献计献策,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证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说,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教学仍以公共外语为主导,没有突出专业性的特点,这显然不符合用人市场及中医药国际化的需求。因此,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导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符合中医药专业研究生职场的需要。 根据一项对中医药硕士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被访者认为研究生英语课程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课程结构和教材选择不当,其中多数认为应当增加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和翻译课程方面的比例[1]。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学习英语主要是将其作为一种交流工具,通过学习,能够查阅相关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中医药研究发展趋势,用英文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能够熟练地用英语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从而极大地提高其职场竞争力。由此看来,中医药院校有必要努力探索出符合毕业生职场需求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新模式。 1.2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是顺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时代需求。 近几年来,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培养既精通专业,又熟练掌握外语,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中医药院校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举办,在境外设立中医药教学点,学历和非学历来华留学生教育及中医药科技、文化、学术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急需大量优秀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高层次的研究生责无旁贷将成为这股国际潮流中的生力军,改革研究生英语教学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为中医药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 1.3开展以提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改革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目前大部分中医院校仍然采取的是以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公共英语教学。以我校为例,目前研究生一年级英语课开设了英语精度、听力和口语课,教学内容与专业严重脱节,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热情与主动性,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就英语教学改革这一议题在我校2013级的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学生普遍希望课程设置能够帮助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性院校相比,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专业背景更一致,因此在研究生中集中开展以提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是可行的,也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 2.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2.1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来源更复杂:有的是应届生,有的是往届生;有的来自农村,还有的来自大城市。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差距较大。有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直接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有些学生,尤其是工作多年又重返校园的学生,由于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机会不多,英语水平已经大大降低[2]。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中个体的差异性和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需求,在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2明确“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目的。 中医药研究生职场需求的变化及中医药国际化的要求与英语教学现状的矛盾决定了英语教学改革应始终围绕“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这一目标,这也契合了教育部的大纲要求。 3.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针对目前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实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入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研究生群体,实施分级教学,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体现差异化和层次化,是各个院校普遍推崇的一项改革,此举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校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在参考其他院校做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建议实施如下分类分级教学:学生入学时,以听说读写水平为主要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级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并结合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基础级,对于这一部分的学生,以夯实学生英语基础为主,可选修部分专业英语课程;第二个层次为提高级,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同时,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第一学期开设公共英语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3.2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宗旨,构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课外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对于大部分经过十多年基础和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来说,英文是几乎贯穿始终的一门主课。以我校为例,研究生第一学期英语教学多达108学时,平均占各个专业1/3学时。尽管如此,学生依然抱怨还是没能掌握英文这门语言,不能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差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加以改革,积极构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课外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方法的指导,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和练习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多年学习语言的经验,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第二,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这项改革应建立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之上。对于英语水平不高,处于基础级的学生,要侧重于强化基础,适当增加听说比例,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加大全外语授课比重,注重听说训练,引入外籍教师授课。教师可以将教材与当代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报告,给每个学生上台演讲的机会,并组织学生讨论。第三,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和广播电视资源,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原版电影、电视和广播,从而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学习环境和口语练习范本,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文化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实践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英语角、英语协会等,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3.3实行有特色的专业英语教学。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有特色的专业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课程方面,可开设中医英语、医学英语、外文文献检索、科技英语论文写作等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开设用英文讲授的专业课,供学生选修。通过这些课程,训练学生专业英语表达、翻译与写作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的作用,制作内容充实、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的双语多媒体课件和双语教学网站,作为对教材有益的补充和学生自我学习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扩大专业英语阅读量,加强练习。教学中还可引入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设计教学案例,结合临床或科研实践,模拟学术论坛、视频会议等,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强化学生用口头或书面英语表达专业学科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3.4加快教材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 中医药院校推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有配套的教材。目前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适合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为此,建议各兄弟院校加强交流与合作,组织力量,编写中医药研究生英语听说、阅读、写译等系列教材。决定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师资,特别是双语教学队伍的素质。为此,应加大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开展公开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3.5充分发挥国际合作资源,增强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近年来,全国中医药院校与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和教育机构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扩大院校的国际国内影响,而且能够为增强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提供有效途径。以我校为例,我校每年接受数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医短训生,学生临床见习需要配备一批过硬的翻译人员,这些人员大部分来自中医专业研究生,通过实践,学生专业水平和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今后,我校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大与境外院校合作的力度,建立海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借助这些平台,我校将试点在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中组建国际精英班,选拔优秀学生赴海外学习实践,从更高和更广的层次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拓宽他们的国际化视野。通过这些举措,培养一批优秀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 3.6建立研究生英语教学考核体系。 考试方法不能与教学目标匹配,就会失去其监控作用或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从根本上实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革研究生英语教学考核体系。根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单纯以四六级“一把尺”考量学生的英语能力显然既不全面,又不科学。应拓宽考核范围,丰富考核形式: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考核除期末卷面成绩外,还应结合其平时表现,如课堂演讲、提交论文,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形式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另外,考试中可以减小客观题的比重,增加主观题的比重。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涉及教材建设、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手段创新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始终围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摸索中医院校英语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才能抓住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培养出既精通专业,又熟练掌握外语,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中医研究生论文:基于转化医学的中医临床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探索 摘要:本文借转化医学的兴起,结合社会的发展与医学科技技术的进步,提出了现代中医学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教育问题。认为应顺应转化医学的要求,医学临床研究生不仅要学习医学临床知识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更要注重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一些措施及方法来培养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 关键词:转化医学;中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 随着中医学人才要求的提高。承担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临床研究是涉及临床医学、伦理学、法律、管理和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实践学科[1],临床研究实践也是催生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基本手段,是推进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临床研究是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医疗技术的必经之路,也是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化的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蓬勃发展,但随着学科专业的不断细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鸿沟不断加大。现在的中医学临床研究生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中医学院校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中临床研究相关知识仍未形成完整体系,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临床研究实践机会较少,当前对临床中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仍难以满足转化医学发展的需求等[2]。 在这种形势之下,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应运而生,它为消除基础与临床的屏障,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转化医学是一个新兴概念,它是指借助一系列医学新知识,将从实验室产生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直接导向临床医疗应用,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能力。它遵循循证医学和"以患者为中心""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知识的交叉整合、学科间通力合作、促进基础研究快速高效转化临床且及时反馈,为防治和诊疗疾病提供新策略[3]。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基础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最后将科研成果投入到临床实践应用中去,最终以提高医疗水平。因此,培养既能进行基础研究又能治病,将基础研究与临床有机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提出医学问题和研究方案设计的能力 发展转化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在临床应用的诊疗技术的速度。要加快转化速度,就必须要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首先提出有价值的临床问题, 再根据现有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设计临床研究方案,通过临床研究加快基础医学成果的临床转化速度。而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通常会受到更多的重视,而在非医学知识的培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则存在一定的不足。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工作需要较宽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具备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提出医学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4]。而这两种能力至少需要两种基本技能:文献阅读技能和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只有经常跟踪医学文献,了解最新医学科研进展,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而任何严谨的临床研究的设计均要考虑在研究过程的中各类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方案的设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 2强化医学和非医学类基础课程的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知识。通常情况下,临床研究生比较注重基础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常常忽略科研方法课,如统计学等非医学类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是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的基石,在培养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非医学类基础课的培养,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合理的知识结构[5]。我院在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为了培养综合高素质的临床工作者,会开设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DME等课程,以提高临床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为临床医生顺利开展临床研究的提供保障。 3参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提高临床研究设计和组织能力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IIT)通常指由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作为研究项目发起人的临床研究项目,它通常是由有一定学术地位或专业水平较高的临床医生自行设计并组织实施的临床研究项目。研究生通过参与IIT项目可以启发其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研究方向的思路,拓宽研究视野。任何临床研究项目都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通过参与临床研究,也可以培养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目前,各研究型的医疗机构开展的IIT研究项目越来越多, 为临床研究生参与IIT研究项目提供了更多的机会[6]。 转化医学的兴起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化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也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也应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传统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技术和学科发展的求[7]。而以转化医学为指导,以科研课题为契机的培养模式也成为新时期提高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重要方式。 中医研究生论文:吉林省中医类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初探 摘要:文章介绍了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的背景、存在问题及具体解决办法,对全省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中医类 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文件精神,要“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现结合吉林省及我校情况,将中医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做以总结,以期为工作推广提供依据。 1.背景 医学终身教育包括本科基本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在我国毕业后教育包括了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种,占据了医学终身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研究生教育含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种形式均侧重于知识技能的应用以及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的必经阶段。但二者之间同时存在一定矛盾,后者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卫生部出台,与前者之间衔接不够,相关制度间有所重叠又不统一;同时二者之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否定,如一些省市、医院要求研究生毕业后重新进行住院医师培训,而本科学历人员进入临床工作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后可允许以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却仍要再经过3年的培养。因此为实现二者的真正融合,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应用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在住院医师培养中实现在职研究生教育与规范化培训的有机结合,创建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统一的医学教育制度,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务院学位办于2010年批准在上海开展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改革试验工作”,在探索过程中提出了“4个相结合”和“4证合一”的改革思路与做法,但两种制度的结合仍然存在若干冲突和矛盾,同时,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特点和特殊性在改革试点过程中考虑较少。 2.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改革与实践 长春中医药大学作为吉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2001年获准开展临床医学(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及培养。2013年经请示,省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厅学位办已批准为中医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改革试点单位,经多方讨论研究,制定了《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探索,为吉林省推广新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依据。 2.1明确报名条件,做好新培养模式宣传 在改革试点中,始终紧抓改革关键点,一定是临床医学(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因此报名人员必须为被我校研究生招生录取的第一学历为全日制医学本科的中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做到培训人员招录与研究生招生相结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临床轮训不少于33个月,因此被招录的学员在9月份须进入轮训基地,故在研究生招生复试过程中,通过网站、发放宣传页、答疑等形式在考生中做好宣传,使考生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及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培养模式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做好思想准备,解决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报名、招录及进入基地轮训的时间问题。 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升研究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指导者,导师是否积极招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积极支持研究生参与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培养模式对改革试点的顺利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培训基地通过宣传板展出、会议政策讲解、导师培训等形式在导师中做好宣传,使导师支持并深入思考、合理安排研究生(学员)学习与实践。 2.2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新培养模式开展 为保证各项工作资金用度,对新培养模式的运行申请划拨专项经费,做好资金预算,学员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就进入基地,接受面对面理论授课、网络自学、临床轮训均在基地完成,而培训基地临床实践氛围很浓,很少有理论授课的专门教室,因此有必要开设专用教室、专门网络课程平台,保证学员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体系;新模式下研究生的培养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度,因此须在培训基地设置专用宿舍,保证培训时间要求与学员生活;首批学员在改革试点阶段独立成班,他们有着与其他研究生不同的经历与须解决的事宜,因此须在培训基地设置专门负责人,保证学员管理、上下沟通与服务;学员相关科室轮训占据了临床轮训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因此规范带教教师带教形式与程序、提高带教质量才能保证学员培养质量。 2.3建立三级联动机制,推动新培养模式 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一线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需要决策者的政策支持,因此建立一线专门负责人、培训基地与学校项目负责人、中医药管理局与学位办项目负责人的三级联动机制,根据事宜难易、涉猎层面等情况分别在不同层面得到及时讨论、解决。 2.4采取多元培养方式实现“二个相结合” 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课(政治理论课、外语课等)、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三部分组成,我们将基础理论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公共科目相结合,专业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的专业理论课相结合,形成统一的理论课程体系在晚间及周末面对面讲授或使用网络平台自学,实现研究生课程教学与住院医师理论教学相结合。 各个专业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医院后,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轮转实践训练和各项考核,研究生将每天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入长春中医药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试行)和《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手册》,指导医师和导师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年度考核以及研究生中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及参加结业综合考核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依据;在临床轮训过程中增设实训教学环节,夯实临床基本技能;中医的传承教育是学院教育的有益补充,尤其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中更能体现师承的重要性,因此对学员在培养中要求每周跟随导师出诊一次。实现 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 通过以上培养方式使学员达到二者要求的专业素质于一身。 在上海的改革试点中,要求做到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在我省的试点过程中,采取了保守策略,达到各自标准分别获得相应认定,取得不同证书,同时达到标准获得四证。此举能推动研究生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积极性、能保证稳定性。 3.总结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改革与实践是大势所趋,中医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对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中医研究生论文:中医药研究生中期考核改革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探讨 摘要:中期考核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中期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利于及时调整研究生后期的培养方案,以达到动态化、精细化、个性化管理目标。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量化反映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尤其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针对性强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定量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化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 关键词:中期考核;培养质量;中医药;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学历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之一。随着社会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目前对中医药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监控手段,中期考核在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自1995年开始实行中期考核,并修订多次。近年来为解决因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培养质量下滑这一共性问题,2008年再次讨论修订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新办法突出“合理、量化、创新、求实”的考核原则,至今已按新的《考核办法》实施四年,对我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起积极推动作用,现报告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指导思想 中期考核旨在通过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实行鼓励与淘汰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加强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激励研究生努力学习,积极竞争,迅速成才,以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使绝大多数研究生毕业时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的要求,对少数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者尽早做出妥善处理。 二、组织方式 采取“收放结合”的方式,“收”指研究生处负责组织,集中安排所有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课程考务工作。“放”指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专业课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由各二级培养单位与导师负责,各二级培养单位成立中期考核专家组,按学科划分原则,硕士生考核专家组由3~5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专家组成,博士生考核专家组由5~7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组成。同时要求各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相关管理人员、导师要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坚持标准,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 三、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是整个考核的核心内容,在指标量化的过程中合理分配权重,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科学学位)与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的培养。除思想政治表现(权重为10%)、课程学习成绩(权重为30%)、培养环节(权重为20%)、身心状况(权重为10%)等常规考核指标外,将研究生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申报,独立申报各级别研究生创新课题,参与各种教学、教改、科研成果奖,参与SCI论文撰写与发表,参与发明、专利申请,积极参与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临床类权重为25%,非临床类为30%),执业医师证(临床类研究生权重为5%,专业学位类研究生必须取得)的获得等也纳入本次考核内容。 四、考核判定标准 中期考核结果设优秀(综合评估成绩在90分以上)、良好(综合评估成绩在75~90分)、合格(综合评估成绩在60~75分)、不合格(综合评估成绩在60分以下)四个等级。 五、考核对象 进入第四学期的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 六、结果与分析 下表是对我校2009届248名硕士、40名博士,2010届242名硕士、41名博士,2011届274名硕士、44名博士,2012届253名硕士,45名博士实行新中期考核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2009届研究生执行原中期考核办法,2010届以后执行新修订中期考核办法)。 表1~4显示:研究生学位成绩,数作为中期考核一项常规指标,实行新中期考核办法前(2009届)与新办法后(2010―2012届)变化不甚明显,但稳中有升,表明研究生与管理部门对学位成绩与重要性的意识已达成一致。 表5、6显示:研究生的人均影响因子在实行新中期考核办法前后变化非常明显,且逐年上升,提示新办法实施对在保证论文数量的基础上注重质量,鼓励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表5~8显示:研究生的人均影响因子,参与成果、专利在实行新中期考核办法前后变化非常明显,且逐年上升,提示新办法实施对在保证论文数量的基础上注重质量,鼓励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通过成果、专利的申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表9显示:实行新中期考核办法后(2010~2012届)硕士研究生答辩前执业医师通过率显著提高,体现新考核办法对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强调临床动手能力目的。 七、讨论 1.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培养质量的现状及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共性问题。首先,研究生招生仍采用考试录取,也就是理论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其是否被录取,这只部分反映考生的理论学业水平,会导致部分高分低能的学生存在;其次,整体评价指标缺乏普遍适用性,个性化与特色化不明显;再次就是研究生培养中缺乏竞争与淘汰机制,学位授予过程中缺乏质量监督与评估标准。 2.中期考核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中的重要性。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检查指导,推动研究生前半程教育教学工作;优胜劣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引导督促,提高科研成果的层次与水平。 3.我校实行新中期考核办法对培养质量提升的作用分析。新中期考核办法实行后较大程度解决了认识滞后的问题,各二级培养单位与导师逐渐转变观念,注意引导并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研究生进一步明确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各项学术相关的活动。逐步完善我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定量评估指标,规范我校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研究生后期培养制度,加强我校研究生教学实践管理,提我校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4.问题与思考。经过几年的中期考核,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研究生较少,这很可能会导致研究生对中期考核流于形式,难以调动研究生与导师的主观能动性等。如何处理共性与个性,主流学科与弱势学科的关系有待我们研究生管理部门进一步探索。如何运用考评结果服务于人才培养及如何通过已毕业研究生社会实践后发现问题,反哺教学管理也是我们思考问题之一。 中医研究生论文:中医药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的思考 摘 要 多年来,中医学、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瑰宝,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国中医药院校共有24所,其发展具有特殊性,从全国范围看,“211工程”中医药类院校仅有北京中医药大学1所,与其他学科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需要中医药院校管理者尽快调整工作思路,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特别是中医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结合当前现有科研状况基础,从管理模式、制度建设、导师团队建设、科研产业建设、传统文化弘扬等角度探索新的有效途径,为社会输送一流中医药人才。本文以X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例,为相关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过程管理 我国自1978年开展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新时期的发展给中医药人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医药人才值得中医药院校管理者思考,现就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过程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1 重视传统文化培养 1.1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中医药院校的主干学科为中医学、中药学两门学科。中医学专业虽文理兼招,但绝大多数学生为理科生,中药学专业则全部为理科生,从某种程度上看,理科学生普遍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有一些欠缺,人文知识背景薄弱。这对中医药学生学习中医传统辩证思维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医思维相对模糊,甚至部分学生对中医理论将信将疑。到了研究生阶段,很多学生经过四到五年的学习,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中医思维,但研究生期间学业繁重,科研任务多,很多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对传统文化继续学习。而研究生课程多为半年到一年,课时有限,部分学生虽然在中医院校学习了七至八年,但很多基础理论并没有搞清楚。从全国范围看,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关于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还不够完善,课程开设门数少,学时不足,学分低,没有成型的教学大纲,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2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目标与思路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院校、中医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要求中医药研究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宽广的社会文化内涵,刻苦钻研的科学意志,强大的人文关怀精神。作为中医药人才的管理者、培养者,我们要以社会需求为第一导向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对中医药研究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医思维模式、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传统文化课时比例,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加强国学经典选读宣传。①以往的培养模式下,很多跨学科考入、中医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堂上听不懂讲授内容,导致对传统经典课程排斥,上课不积极,学习效率低下。近年来,X大学提升了研究生必修课程内经、金匮、伤寒、温病的地位,加大了考核力度,提高了考试难度。这一做法,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目前,经过几年的课程调整,对传统四大经典课程的强化学习,学生上课积极性增加,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在尽快地赶上来,重视经典的研习。然而,对于古代哲学、史医古文等课程,学生学习兴致还比较低,未来希望通过各种导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目前“重临床,轻理论”“重专业,轻人文”的思维惯式。此外,大学语文课程不但要在本科开展,研究生阶段也不能忽视,特别是中医人才需经常阅读古文献,语文学习更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在研究生阶段我们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作为管理部门,要迅速调整思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 2 培养国际化思维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从1978年发展至今,仅三十余年。从世界范围看,除中国大陆外,中医发展成规模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而中国大陆在中医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方面还相对落后。 2.1 造成中医药在世界缺乏竞争力的原因 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迅速推进教育全球化。美国、欧洲的教育已经迈入全球化轨道。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想在全球竞争中不被落下,必须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这给我们教育行业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在开发教育市场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去,到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学习。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宣传,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我国学习。近些年来,陆续有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的学生来中医药院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这对中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现有情况看,来我国学习中医药专业的大部分境外学生还主要集中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数量相对偏少,学习的专业主要以针灸推拿学为主,学习其他专业的人数不多。 2.2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医针灸技术已走出国门40年,且以针灸为先导的中医药已遍及世界各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陆续对针灸、中医立法,这是中医发展成功的方面。②我国针灸行业已初步迈入国际化轨道,在国外发展相对较好,但中医其他方向还有待突破。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到美国、欧洲攻读博士、博士后的人数在逐年递增,整体发展的态势是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中医药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比例的还远远不够,这就很难保证指导教师指导其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视野。例如,X大学聘用外籍教师数量很小,思维还停留在聘请外籍教师讲授语言课,这和国外的大学教育国际化思维相比,差距还很大。美国的普通大学,会有超过20%的外籍教师,把全球最先进的知识带到课堂。针对这种情况,X大学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创造条件,推行教育国际化。学校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到国外大学做交流。随着新一批教师归国成为研究生指导教师,势必会给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增添新的力量。X大学鼓励研究生参加中外短期交流项目,把中医思想带到国外,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共同学习、交流。我们的学生也尽可能把更先进的理念带回国内,以促进中医药的长期发展。实施短期讲学计划,根据学科课程建设需要,聘请一些国际知名的中医学专家,包括外国专家、在国外科研一线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外籍华人,来校进行讲学。师生可以不出国门,快速、直接了解到国外中医药的发展情况,熟悉国外教授的授课方式、课程内容和学科前沿。③课程进修方面,鼓励师生出国培训,对研究生在国外学习的经历,X大学已着手与其他院校签订学分互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出国深造起到了鼓励和促进的作用。总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3 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3.1 培养中医药人才的科研能力迫在眉睫 借鉴综合性大学经验,培养中医药学研究生独立思考和科研实践的能力。第一阶段,加大基础课学习力度。第二阶段,尽早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完成高质量的文献综述,要求学生查阅国内外中医药发展前沿,做好基础研究,锻炼研究生动手能力。第三阶段,要求研究生完成科学实验或临床科研毕业论文。鼓励研究生在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在科研课题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临床资料收集以及科研检验的过程中,注意锻炼和提高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④ 3.2 中医科研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医研究生的科研还停留在以完成一个课题、发表一篇论文作为科研的终点,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广大研究生毕业后,继续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科研没有止境,中医的科研也才刚刚起步,中医研究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一个课题完成后还要继续申报、完成下一个课题,课题结题后仍然需要后续的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在一个问题上奋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有一定的成就。中医人要刻苦研究,正确对待科研中的得失,才能使中医可持续发展下去。 4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须重视临床应用教育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培养要区别对待。前者致力于培养高明的临床医生;而后者,除中药学、药学等专业外,仅有少部分人未来专门从事中医科研工作,绝大部分毕业生走入了中医教学和临床单位。因此,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培养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中医临床医生,熟练掌握现代医学技术,为将来做一名卓越医师打好基础。⑤ 总之,中医药研究生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医药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别是中医药研究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国际化思维、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结合当前现有科研条件,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中医人才。 中医研究生论文:中医药院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摘 要: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本文从课程设置,科研管理,创新平台建设、导师职责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我校创新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期望能够为中医药院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些借鉴,为进一步探索更加合适中医药院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是中药行业分析类拔尖人才的重要来源,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是当代研究生培养核心,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战线共同的重要任务[1]。我校药物分析专业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第一个开展了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之一,数十年来我校药物分析教研组全体老师一直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国家政策为契机全新全意的致力于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本文结合我校药物分析硕士的培养经验,深入探讨了创新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 1 优化课程设置,转变教育思维 创新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目的是帮助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问题提出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就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第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实现以创新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依据中药学一级学科及其项下二级学科的特点,坚持“基础知识为根基,专业知识为主体,外延知识为扩展”的原则,将课堂知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构建中医药院校药物分析硕士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知识课程设置主要针对药物分析硕士专业涉及的基本常识,如中药化学、中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现代高等仪器分析等课程。这些知识对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在于能够很好的锻炼研究生收集信息和对信息的总结分类能力。 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主要针对提高药物分析研究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体内药物分析、现代药物分析导论、药物分析的科研思路与方法等课程的开设。这些课程的重点在于引领研究生开启科研思路,正确引导研究生对已知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创新型研究生课堂教育的主体。 第二,转变教育思维,实现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创新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方式上,学科始终坚持“研究生为主体,任课老师参与指导”原则,研究生为主体就是指在规定的课时任务内,由研究生分组讨论做课时计划,并收集资料,相互讲解,讨论,任教老师对内容范围、深度、广度进行规定、监督、指导,根据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的教学体系。这样的教学体系极大的提升了研究生参与的主动性,责任感,巩固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研究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求学态度。 2 搭建创新研究平台,引入竞争机制 创新型研究生实践教学目的主要是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通过科研课题参与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研究生实践教学安排了两年时间,相较培养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充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第一,竞争平台的搭建。竞争平台是指在整个研究生中以团体或以课题为单位建立起来实时考核评估竞争机制,以研究生内部交流和阶段总结为主要形式,以课题阶段性进展为主要展示内容,以研究生主体质疑问答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起来的能够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积极性的大平台。该平台建立能最大限度的调动研究生实践培养中的积极性,还能锻炼研究生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给研究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极大的拓宽了研究生知识领域。 第二,创新研究平台的搭建。创新研究平台的搭建是研究生后两年实践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保障。以本学科为例,自2008年来先后成功建立了中药质量分析、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中药质量标准与药效物质基础三个校级创新研究平台,2009年又成功申报了河南省高校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学科发展和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学校方面则以科研处和研究生处为主导,设立“苗圃工程项目”和“研究生创新基金”等专项创新科研基金,鼓励研究生团队创新、自主创新及导师、学生合作创新,构建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科研创新平台,极大的促进了校内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青年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启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智慧[2]。 同时,学院设立有分析测试中心、药理开放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等开放实验平台,放宽研究生进入实验室的条件,提供较好的仪器设备及实验条件,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 第三,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浓厚的学术氛围[3]。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平等的学术氛围,可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拓展其创新思维,激发其创新研究热情,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4]。通过组织研究生代表或团体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学术交流或知识学术竞赛,邀请国内国际知名专家到我院讲学,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药学类研究生暑期学术交流培训班等形式,使研究生充分了解有关药物分析的国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扩展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思路、掌握和了解国外最新成果,从而极大的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 3 充分发挥导师职责,加强导师创新能力培养 导师的学术水平、人格魅力、学术道德和创新精神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解决重大研究课题的法宝[5]。要培养的创新能力的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作为导师首先就要具有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学科前沿有深入研究,对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创新的环境,将学生带到创新领域,才能收获创新的见解和创造性成果。鼓励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吸取各个导师之长,使各个不同知识结构的导师共同带出新一代的,有完整知识结构的研究生,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结构[6]。 4 结论 研究生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军群体,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对未来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7]。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工程,要从研究生本身出发,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合理安排研究生课堂教学课程,搭建适合创新型研究生实践教育创新平台,重视研究生个体发展,才能充分的发挥研究生的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我们要在创新培养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措施、新途径。 中医研究生论文:浅谈中医妇科研究生培养的原则 [摘要]中医妇科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临床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教育。研究如何提高中医妇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妇科研究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培养中医妇科研究生的过程中,应坚持德艺并重、中西汇通和双向培养三个原则,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中医妇科人才,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中医;妇科;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庞秋华(1979―),女,广西贵港人,博士,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讲师;林寒梅(1963―),女,广西合浦人,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主任,教授;黄巍(1975―),男,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副主任,副教授。 一、德艺并重,培养德艺双馨的中医妇科人才 一名医生,除了需要有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扎实的医学技术,还需要有仁爱的思想品德。妇科常见病有盆腔炎、不孕症、先兆流产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身体生理健康,还影响家庭的稳定性及幸福感。因此,多数妇科患者具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情绪忧虑,我们在临床上不仅应耐心治疗其生理疾病,还需要时时安慰,减轻其心理忧虑,使其坚持配合治疗。而对病人的关怀安慰,需要我们具有仁爱的品德作为基础。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时,需从思想上强化妇科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培养德艺双馨的中医妇科人才。德,指道德;艺,指才能、技艺;德艺双馨者,指德艺兼优的医生。医学乃仁心仁术。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代医家孙思邈就已经给我们注入这样的思想: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大医精诚》出自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是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这一点与美国医生E.L.Trudeau的理念有共同之处。“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是E.L.Trudeau在撒拉纳克湖畔的墓志铭,意思是告诉患者,面对疾病,有时医生也无计可施,但我们会尽力关爱你们。也就是说,即使无法治愈患者的疾病,医生也应该努力解除他们的苦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因此,我们在培养妇科研究生时,应加强社会责任教育、人文关怀教育,即让学生在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非凡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1]我们鼓励研究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健康咨询、义务检查、卫生宣传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科研、临床及日常生活中树立诚信观念,加强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兼具“仁心”与“仁术”的现代优秀医生。 二、中西汇通,培养中西医融会贯通的能力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交叉、渗透,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医妇科研究生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良好的妇科临床操作技能,还要掌握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中西汇通,即将中西医经典理论、病因病机与现代医学理论、技术联系汇通,才能在临床和科研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中医妇科研究生而言,具备中西医融会贯通的能力是适应社会和医学发展的需要。 中医方面,他们应熟读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妇科名家医案及医著。鼓励研究生跟随名老中医出诊学习,撰写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提高自身的临床思维及临床经验。西医方面,他们应熟悉妇科常见疾病西医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方案及治疗机理,还应熟悉现代实验方法及测量方法,包括细胞生物学技术、基因检测、电镜等,如PCR技术、蛋白印迹检测蛋白表达量等。中西医融会贯通,可促进医学的发展。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原广西中医学院)为例,该校有四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附属瑞康医院和第一附属医院各1个),这些实验室均是先进的生化实验室,具有成熟的细胞培养及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我校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医院与学校联合举办的“实验技能培训班”,让学生结合其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向采用当时本学科领域较为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备进行科学研究。若想设计一份好的科研项目,必须是融合了中医经典内容和现代先进技术。培养学生将中医妇科疾病病因病机、辩证方法、中医症候诊断及治疗与现代医学病因病理及治疗相结合,将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中医学的科研及临床实践中。 三、双向培养,科研能力与临床技能培养同样重要 目前中医妇科研究生培养,出现片面强调临床或科研的问题。科研型研究生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成果难以在临床中应用推广;而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科研思维,无法在临床工作中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因此,我们应采取双向培养的方式,同时提高中医妇科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不能忽视学生科研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为他们是将来推动医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不能忽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科研为临床服务,先进的科研成果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临床,从而推动临床的进步。因此,在中医妇科研究生的培养中应将科研培养与临床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一)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应该鼓励他们多阅读文献,利用国内外专业数据库,如中国知网、PubMed等了解本专科疾病研究热点、难点,熟悉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熟读中医妇科经典及名著,如《傅青主女科》《金匮要略》和《妇人规》等,以便学生在深刻掌握中医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善于发现新问题,才能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的推理方法形成学术假说,大胆求索。我们应采取多种手段激励研究生独立思考,提高其创新能力,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思维。具体而言,就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科研探讨,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病例讨论,加强与同领域科研专家人际交流合作。通过这些手段培养中医妇科研究生科研及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将来推动医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1.临床技能培养 加强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养,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强调中医妇科优势,重点提高中医辩证论治思维。当学生在门诊跟诊或在病房实习时,均让他们亲自望闻问切,与指导教师共同讨论后拟方药,用药后对该方药疗效分析研讨,切实提高学生中医诊疗水平。第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妇科常见病的诊疗技术和小手术,如人流术、后穹窿穿刺术、诊刮术、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等。第三,让学生掌握妇科常见病种的中西医诊断治疗方案及辅助诊断检查方法,如不孕症监测排卵、子宫输卵管造影、性激素六项等。 2.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临床思维能力是让学生用专业理论和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综合的分析、逻辑推理、诊断和鉴别的能力。我科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讨论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法的综合,采取“案例和问题”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教学。案例讨论学习每两周举行一次。收集近两周妇科疑难或特殊病例,由学生采集病史,把病例的特点整理打印提前交给参与讨论的指导教师和其他学生。学生带着疑难问题通过教材、图书馆、互联网、参考书籍等查阅资料,对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案及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归纳,每位学生提出各自的看法及问题。科主任及指导教师针对学生们对病例讨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对该病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临床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亦应注重临床科研兴趣、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其从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发现科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形成学术假说,进而大胆设计科研方案实验求证。科研课题是培养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提高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参与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临床与科研双向培养,可构架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使基础研究成果更好更快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医学技术发展。 综上所述,在培养中医妇科研究生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德艺并重、中西汇通和双向培养的原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妇科接班人,推动医学临床和科研的进步。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 摘要: 在建筑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材料就是混凝土材料。在近些年的项目建设和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可以说,混凝土的使用已经在建筑项目中得到普及。在实践中,混凝土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材料之一,也是决定建筑物、构筑物的整体质量因素之一。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混凝土的耐久性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耐久性的材料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宠。文章结合高耐久性混凝土的运用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分析,简要探讨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建筑工程;应用 随着人们对住宅建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发生了极大地改变。使用混凝土不但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还会影响着建筑物的美观,因此,对于不同的混凝土工艺的使用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考察的,保证混凝土的规格与建筑的要求相符合。耐久性不同的混凝土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能,在长期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过度关注结构设计忽略耐久性的情况时有发生。经过长时间,结构的钢筋被腐蚀,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混凝土受到冻融破坏,导致建筑物不得不进行大修。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1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概述 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是现阶段在建筑工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材料。在长期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密实性、材料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通常我们所说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预计使用年限内,只要能够保证其正常维护,就可以确保工程在不经大修的情况之下就可以达到预期的各项功能要求。因此,高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在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影响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种,为了分析出影响的因素,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可以结合混凝土的裂缝和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分析,找出影响其耐久性的因素。 2.1土壤的pH值 经过研究不难发现,在pH值大于12.5的碱性土壤中进行的工程建设,混凝土中的pH值小于9,经过一段时间不难发现土壤的pH值降低了,这说明二者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土壤的酸碱度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非常大的影响。 2.2空气二氧化碳含量 众所周知,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向混凝土内部扩散的时候,就会与混凝土当中的碱性化合物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又称混凝土碳化,进而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经过分析不难得出,反应的化学式可以表现为:CO2+H2OH2CO3;Ca(OH)2+H2CO3CaCO3+2H2O。可见,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混凝土的碳化就越明显,进而严重的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 2.3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大小在前人长期的实践研究中中有一个确定的公式:D=η1•η2•η3•η4•η5•η6•槡t。其中η1,η2,η3,η4,η5,η6分别表示水泥用量、水灰比、粉煤灰、水泥品种、集料品种和氧化方法影响系数,t表示碳化时间。可见,以上几个因素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都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在水灰比与水泥的用量上,我们要仔细研究不同的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如图1)。一般认为水灰比小于0.4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忽略其对碳化速度的影响,在图(a)中也可以看抗压强度的走向。从(b)图中也可以看出,在水泥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其抗压强度在增强,也就是说其密实度得到增强,抗压能力也随之增强。在高抗压能力的影响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得到提升,耐久性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2.4空气的相对湿度 如果空气中的湿度比较高,就会直接侵入到混凝土的缝隙当中。如果有些钢筋被裸露在外面,就会直接导致钢筋的保护层受到破坏,并对钢筋进行腐蚀,进而严重影响钢筋的稳固性。因此,在空气湿度比较高的地方,要严格地控制空气的湿度和混凝土的缝隙深度,以保护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3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 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策略随着对混凝土结构的深入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行业运用混凝土结构已经逐渐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使用高耐久性混凝土却成为了建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保证混凝土材料的高耐久性。 3.1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配合比,它不仅仅要符合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还要符合建筑工程总强度的需求和工程整体质量的要求。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味遵循科学部门确定的配合比,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并不符合施工的具体需求,影响施工的有效开展。因此,为了保证高耐久性,在确定混凝土的基本配合比的时候,要结合施工的基本条件(如空气的湿度、pH值、二氧化碳含量等)和施工所需的设备、温度等变化,结合具体内容来确定配合比,以保证施工的高效性。 3.2掺入矿物外加剂 在实践中,混凝土中会添加一些矿物外加剂,以改变胶凝物质的结构。在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是硅灰、磨细矿渣等。他们与水泥水化后的物质发生反应,改善混凝土的结构,增强水泥的硬度。当这些添加剂将混凝土中的孔隙堵上之后,混凝土的性能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改变,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也随之增强。因此,要合理的添加矿物外加剂,保证混凝土具备高耐久性。 3.3掺入高效减水剂 作为一种化学添加剂,高效减水剂能够减少混凝土的应水量并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在混凝土中加入化学外加剂成为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在现阶段这种外加剂主要以奈系作为主要的成分。在混凝土配置中加入它可以使浆体的浓度发生变化,降低其粘度和水胶比,并改善其工作性,从而保证更好的控制塌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4确保施工技术的有效性 在进行施工之前,要结合施工的进度分析,保证施工的科学合理性,避免出现返工期而没有遵循施工的要求配置混凝土。为了保障混凝土的高耐久性,在选择原材料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具备良好商誉的供应商,确保材料的质量,并确定好合理的运输路线,保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要保证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得到充分地振捣,并尽量减少由于振捣不充分而引起的蜂窝等问题,针对建筑工程中站到混凝土的人员要做到严格的培训,保证其具备良好的素质,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完成振捣工序。在实施建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避免踩到钢筋,并结合预埋管线的情况开展施工。如果混凝土的强度小于1.2Mpa,不得踩踏或堆放重物,确保混凝土能够遵循严密的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具备高耐久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耐久性的提高已经逐渐成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由于耐久性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如果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使用混凝土,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的不达标。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分析,关注其耐久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混凝土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使用时间。 作者:万宁康 单位:江西昌大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在住宅建筑中可以有效运用钢结构施工,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施工成本,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 关键词: 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1.1安装和测量技术控制 测量技术的精准管控可以确保控制钢结构建筑安装中的标高、中心轴、垂直等指标做到准确、不出偏差留下隐患。钢构件的安装,焊接,要注意在测量作业中的温度校正,避免热效应的影响,造成构件弯曲和伸展等危害。当具体安装时,尤其是两排柱安装之间的主梁,应加强实际施工中的检测力度,主要是为了检查梁侧向弯曲,直路,垂直钢柱偏移,是否水平,垂直度;摩擦表面的清洁程度和螺栓的拧紧程度,从而保证准确无误。安装的横梁和立柱,国家建设规范要严格执行,从而保证垂直监测的要求,底部的柱垂直度,以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验收,混凝土细骨料混凝土底部柱和基础混凝土承台空间填充都要在符合要求规范后进行。 1.2钢结构螺栓禁锢 钢结构螺栓有普通螺栓,高强螺栓之分。普通螺栓连接的钢构件应确保每个螺栓垫片不得超过两个,并有两线齿以上的螺栓紧再曝螺纹长度,严禁使用膨胀螺栓孔气割钢构件。高强螺栓连接,应该重新检查高强螺栓单据和产品合格证书,接触面保证一定的平整度和光滑度,同时螺栓和螺丝孔不应有超过0.8毫米的间距,禁止扩孔使用和破坏性安装高强螺栓的行为。高强螺栓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水平的要求在一定的时效内安装螺栓。高强螺栓安装的时候应该在48小时内全部拧紧,最终螺丝螺栓安装质量检查结束后,如果有一个超拧紧或未紧螺栓要及时更换或填充螺丝,确保高强螺栓的安装质量,以满足监管要求。 1.3焊接低合金钢及低碳钢部件 在焊接过程中,焊丝或焊条的选择应该是相同的基体金属强度水平,同时考虑到施工现场设备的条件下,应力集中度分布情况,不锈钢柱和梁的焊接连接,焊接结构,钢的焊接性能,都是重要的考评因素。电弧板的使用,要使用在电弧焊接过程中,性能测试一样板材。以确认或片材和基体金属(柱与梁)连接时候,要有不小于三倍厚度之间的焊缝厚度,焊缝厚度应该是弧板的厚度,弧板在焊接后除去,应保留不小于6毫米宽弧板。钢立柱和横梁的焊接,应进行下梁翼缘板焊接后,焊接梁的上翼缘板焊接,应该使第一焊接组件另一端的焊接温度下降至室温,两端不能同时焊接。在分段焊接构钢件的时候,在扩大向两侧焊接的部件从中间开始,焊接严格保证两侧对称,并注意焊缝焊接后进行钢构件覆盖的焊缝表面和中间焊缝的焊接。钢梁屋顶的焊接,以及底板和腹板都应选择渗透焊接角焊缝,最后留有闭口范围是约410毫米,此部分不用再进行焊接工作。总之,焊接工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钢材的质量,所以在钢结构建筑施工中,焊接永远是一个极其重要重要、需要重点管控的施工工艺。 2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施工控制措施 2.1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从工程本身的特点上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很有必要。因为,工程本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施工单位的管理机制完善程度明显不够。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为支撑,工程的质量无法保证。在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管理,全方位的监控极其重要。管理制度和体系的不断完善,必然会激发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明确施工质量重要性的前提下,对自身的工作会更加重视。 2.2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监督检查 对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对一些原材料要严把质量关,具体包括一些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特别是工程中需要的物资质量,它们的质量水平对建筑的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要按照规范进行选取。同时对施工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考核,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要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2.3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为了提升技术培训的力度,施工单位应该邀请专业性相对较强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做好模拟施工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技术薄弱人员进行指导。另外,技术讲解人员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地讲解,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避免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处于混乱的状态。最后,为了提升培训的效果,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施工人员进行鼓励,相反,对那些没有按照规定培训,对质量控制不积极的人员进行惩罚。加强实地技术的培训为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钢结构安装阶段必须要有监督人员在现场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整个施工过程都需要设置严密的管理体系,对于各种操作都要设置专门人员对其规范性进行监管,同时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及监督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安全有序地进行。 2.4完善施工 完成后的质量管理工程竣工之后,建筑负责方和建筑施工方都不应对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问题掉以轻心,工程验收也属于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工程验收过程中往往可以发现不少工程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和危险。所以,在施工后续阶段,建筑负责方和建筑承包方要对建材的规格、建筑的完整程度等进行细致地检查和核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程建筑施工中,常常使用钢结构施工设计方法,通过优化钢结构设计中的钢梁、钢柱、钢栓、钢架,确定钢结构中的钢焊接标准。分析高层建筑物钢结构优化方式,对钢结构材料的耐热性、保温性进行技术改良,提高钢结构与混凝土之间的楼板灌浇技术,稳定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案,提高高层建筑施工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提高建筑施工设计人员对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认识,确保高层建筑钢结构顺应市场发展需求,逐步提高钢架构施工方案,提高钢结构技术手段,实现对钢结构高层施工的合理应用。 作者:赵仕昌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房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钢结构课程开发 一、钢结构施工课程内容设计 钢结构施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时遵循学习情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每个学习情境均独立且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同一课程的所有学习情境都应为同一个范畴的事物、各个学习情境之间具有平行和递进关系这四个原则,以常见的钢结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充分考虑“标准融入”安排课程。 1.以常见的钢结构工程项目为载体目前,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轻钢结构类型,它的主要结构形式为门式刚架、排架结构;(2)多高层钢结构类型,它的主要结构形式为钢框架、钢混结构;(3)大跨度钢结构类型,它的主要结构形式为网架网壳、管桁、悬索、膜、组合、张弦和索膜结构。本课程从上述三类结构类型中选取较为常用且最具代表性的四种结构形式,即门式刚架、钢框架结构、网架结构和管桁架结构作为课程学习情境的载体,并选取这四种结构形式中的典型工程案例组织教学。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学习任务钢结构施工课程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选取内容,安排课程内容时,对几种钢结构形式的实际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以钢结构施工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归纳出六个适宜教学的学习任务,即认识钢结构识读钢结构施工图选用并检验钢结构进场材料加工制作钢结构安装钢结构验收钢结构。课程还根据四种结构形式的各自特点,在内容选取上各有侧重,遵循“重复的是步骤,而不是内容”的理念。例如单层门式刚架结构施工这个学习情境侧重的是螺栓连接和结构制作加工方案编制;多高层钢框架结构施工这个学习情境侧重的是焊接连接和钢框架结构安装专项方案编制;大跨钢网架结构施工这个学习情境侧重的是吊装的验算和专项方案编制;管桁架结构施工则对上述三个学习情境进行综合,要求学生具有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该学习情境的综合训练,学生会编制各种钢结构形式的专项施工方案。 3.体现“标准融入”的课程建设特色建筑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活动都要符合规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建筑标准、规范和规程等,它们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经济和适用的重要文件,也是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标准、规范和规程都以条文的形式出现,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所以目前教材大多将标准规范中的条文扩展成为容易接受的知识和内容。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反而淡薄了标准规范意识。钢结构施工课程重视树立学生的规范和质量意识,安排内容时充分考虑“标准融入”,将《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充分融汇到课程教学实的施过程中。例如钢结构施工课程在任务实施时,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质量验收知识整合成材料进场检验制作加工质量验收钢结构安装验收工程竣工验收等内容并贯穿于每个学习情境。 4.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钢结构施工课程的每个学习任务都按任务导入任务提出任务分配任务实施任务检查评估讨论这六个步骤组织教学,任务实施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借助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模型制作教学、实物参观教学和动画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例如当做到学习任务“选用并检验单层门式刚架结构工程进场材料”时,按导入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提出检验进场钢材和紧固材料两个任务分配每组学生一定数量的原材料、配套资料和相关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学生检验材料并填相应表格检查每组学生填表内容评估总结任务完成情况这六个步骤组织教学。 二、钢结构施工课程资源建设 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能否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在进行课程学习任务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将来需要努力去完善的教学资源,以保证课程得到充分实施。本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教材和资料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场地建设,教学模型软件建设。课程除配有配套的教材、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和录像外,还配有一定数量的课程相关资料,例如钢结构施工图册、钢结构施工实验手册、钢结构验收资料和模型制作材料等。基于每届2个教学班的规模,本课程配备专兼职教师4人,其中专职教师2人,企业兼职教师1人,实验指导教师1人。本课程要求专职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熟悉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要求企业兼职教师为钢结构施工一线的技术骨干或专家;要求实验指导教师熟悉电动扭矩扳手、超声波和磁粉探伤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并具有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焊工证。钢结构施工课程具有稳定、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多个,主要保证钢结构类型认识、钢结构加工制作和安装施工等学习任务现场教学的正常开展;校内有供学生进行课程任务训练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如钢结构焊接场地、钢结构螺栓连接场地、必要的钢结构制作加工机具、必要的钢结构检验设备等;有适应课程教学必须的电化教室、图纸识读和模型制作实训室及配套软件和设备,能满足1个教学班完成施工图识读、模型制作及各种方案编制的使用要求。 三、钢结构施工课程评价体系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的任务学习情况和课后作业两大块内容进行评价,评价时重视学生参与,有学生互评、自评和老师评价几种方式。课程考核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任务学习情况评价时,先确定学习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如何做并能做类似任务。考核侧重的是学生完成任务和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不强调任务完成的完整性,即学生只要积极去做任务并知道任务的具体做法,也能对任务的实施过程进行示范,那么即使他没有完成所有任务,同样可以得高分;课后作业评价时,侧重学生完成任务的思路,布置的课后作业需要学生具有知识迁徙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要写清楚自己做课后作业的想法和过程。在整个课程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譬如对前面课程学习不理想而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慢慢进步的同学给予适当分数奖励,反之则适当扣分。 四、小结 课程的主要组成是教师、学生以及各种教学资源和方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理论知识的提高,以期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具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行的改革方法。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在课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反馈信息选择并修正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一个好的点子需要合理的推销方式,同样一门好的课程也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只有充分考虑教师、学生以及各种教学资源、方法的作用和内在联系,课程才能得到成功的开发和建设。 作者:郑君华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城建学院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 一、制定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 建筑工程主体检测的检测方案应当包括被检测对象的基本情况、选取的检测样本空间、选点的分布位置、此次的检测的目的以及应当采取何种的检测方法;具体的检测包括对建筑物筑物位移及变形情况的检测;主体结构裂缝的开展及分布情况的检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及程度检测;工程选取的构件及材料强度的检测;现有的建筑及工程主体结构与设计图纸文件是否一致的检测;在检测建筑物的外围环境时,临近的是否有建筑工地及有无施工史的检测;当地气象条件及自然灾害情况的检测;人为因素影响的检测;以及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有无超载现象的检测。 二、建筑工程主体的样本空间的确定 质量监督的建筑结构主体检测工作是随机抽取的,是监督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制定某一检测方案时,应当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下制定,遵循一定的原则。尤其在确定主体结构检测的样本空间时应该有针对性,最大数量以不超过相关规范要求为宜。 检测人员或者相关的委托检测机构对工程主体结构进行检测时,除了主体结构的外观、尺寸检测外,其余各方面的实体检测必须按照规范制定出相应的检测方案,并及时告知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在进行到可能会影响主体结构质量的局部破损检测时必须征询设计单位的意见。如果是由监督机构进行的检测必须由监督机构的小组或是相关部门制定出检测方案;如果是委托给专业检测的单位进行检测时,则需要由专业的检测单位提供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案,并由监督机构进行认证。质量监督的实体检测与质量验收时的检测目的不同。实体检测是随机的抽查,因此是要根据明确的检测目的制定出相符的检测方案。在选择检测方法的时候必须采用操作方便、科学合理的手段。对于常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检测取样的部位以达到科学合理为原则且不能随意扩大检测范围,特别是对工程质量有异议的构件或无法通过现场的质量控制资料有效反映其质量的构件进行检测时的情况下。在此过程中,当采用一般方法不能展开检测时或由一般方法检测的结果有异议时,才采用可靠度更高的需由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完成的检测。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3.1主体结构检测的工作人员应当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3.2进行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时,检测人员应与委托方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同在现场。 3.3是先拟定好的主体结构检测方案在原则上不能轻易变动,如果因为现场条件限制不能按照原定检测方案执行时,则必须在不违反规范标准的前提下,经过当事各方的同意签字确认后才能更改。 3.4当有人问及引起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及安全问题的原因时,要告知对方一切以鉴定报告为准。 3.5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鉴定报告是某一检测鉴定机构的观点与结论,并不是检测人员的个人见解,在未准签发前有可能改变。 四、改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措施 4.1确定质量检测工作的内容质检人员要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首先应该明确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质量检测工作涉及到的范围为工程主体结构的钢筋保护层数量及位置;钢筋的数量及位置;工程施工中的测砼强度、砂浆、砼回弹、砌体、钻芯等。 4.2完善国内现有的质检法规和标准质量检测的法规和标准是检测工程质量的法律依据,这对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工作效率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在现阶段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要根据建筑工程领域的市场发展来制定相应的符合情况的法律法规和法规标准,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参考。 4.3严格的规范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手段在实际的质量检测工作中,必须严格的规范质量检测手段才能真正的提高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在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注重结构实体的检测。质检人员应当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外观、尺寸等方面进行检测,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定出相应的检测方案。 4.4加强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的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队伍的培训工作,从实际工作人员着手,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切实的提高整体队伍质量检测的专业理论性及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考核制度,培训机制,完善现有的岗位责任制度,努力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质量检测工作队伍。 作者:王之超单位: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 1.1主要内容 对工程建筑质量中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有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钢筋数量及位置进行抽查,对工程中的砼回弹、砂浆、砌体、钻芯检测及测砼强度等。 1.2质量检测的主要手段 在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检测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体检测是其中的重点之一,而这一工作又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特别是对样本空间的确定上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具备对实体的针对性; 2)委托的检测机构或者监督人员进行监督时,除了需要对结构的外观、尺寸进行检测之外,还要对实体进行检测,并且一定要制定具体的检测方案流程,并告知施工方、监督站; 3)如果需要采取可能致使工程质量受到局部影响的检测方案,必须要征求设计方的意见,才可执行; 4)如果是由监督站进行具体的检测,必须要由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监督方案,而如果是外聘检测单位,则应该由检测单位制定检测方案,并且提供给监督站进行审核; 5)对工程实体的检测与质量验收不同,其中实体检测是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工作,因此对目的的把握一定要清晰,利用操作简单、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检测,大多数情况下可使用监督小组现场独立操作的方法; 6)进行常规检测时,如果发现有质量疑义的构件不能通过现场进行检测的构件,应该对该构件进行针对性的部位检测,以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扩大范围。 1.3进行抽样检测的原则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必须要符合科学合理的质量判断,其重点就是抽样的合理选取,按照检测的目的大致可分类确定的抽样空间如下; 1)按照材料类型及结构类型进行抽查规划,对一般质量行为进行抽查:按照级别划分,第一级按照结构类型可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第二级按照构件的类型可划分为:梁、柱、墙;第三级可根据材料类型划分; 2)按照检测的类型及所使用检测批的容量来选取样本容量,对有异议的构件进行检测:不仅监督机构需要对构件进行抽查,而且施工责任单位也需要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有关的检测,来保证施工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其中监督机构做出的抽检应该大于总抽检次数的10%。 二、有关注意事项 1)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必须要注意人身安全; 2)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委托方及相关责任人均应该在现场; 3)对于拟定的方案不能做出随便改变,如果确实需要改变,必须要要由各方同意并签字才可进行更改; 4)因为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做出的结论,因此在未签发时,是可以进行更改的。 三、结论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监督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际经验,另外还需要具备责任心、树立使命感,才可进行这项具备挑战性的任务。在具体检测过程中,建筑工程检测人员必须要熟悉指定检测流程,强化监督意识,注意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另外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挥监督管理的灵活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而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 作者:姚俊宇陈华岩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结构检测 1、检测技术 传统的检测手段(如人工目测)和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声发射、x-射线等)均是结构局部损伤的检测方法,难以预测预报结构整体的性能退化,无法实现实时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结构损伤的出现势必导致结构性能参数(如刚度、频率、阻尼或质量)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够很好的被检测和分类的话,就可以用来进行结构损伤诊断与健康监测,显然。这是整体的检测方法。 1.1整体结构监测 整体结构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和振动观测等。每一种建筑物的观测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综合确定测量项目。健康监测方法与测量仪器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GPS定位技术已经在区域性变形观测和大型工程变形监测中应用,并具有实时、连续、自动监测的优点,甚至与远程数据传输相结合,实现监测与决策智能化。监测的准确性取决于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点布置的合理性及测量仪器的精确度。 结构监测的方法可分为四类:(1)空间域方法,(2)模态域方法,(3)时域方法,(4)频域方法。其中空间域方法是根据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的改变来检测和确定损伤位置I模态域方法根据自振频率、模态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的改变来检测损伤;在时域方法中。系统参数通过在一定时间内采样的数据来直接确定,精度较高,但很费时,在频域方法中,模态参数如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是确定的,谱分析和频率响应函数被广泛应用。上述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如频域方法和模态域方法使用转换的数据,数据转换存在误差和噪声。在空间域方法中,质量和刚度矩阵的建模与修正还存在问题,并且难以精确。将两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检测和评估结构的损伤具有很强的发展趋势,比如将静载测试和模态测试的数据结合起来诊断损伤,这样可以克服各自方法的缺点并相互检查。与损伤检测的复杂性相适应。 1.2结构性能的检测 结构性能的检测是可靠性鉴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内容一般有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构的构造措施检测、结构构件尺寸和钢筋位置及直径的检测、结构及构件的开裂和变形情况检测等。 1.2.1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检测技术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分为非破损检测技术和局部破损检测技术。由于非破损检测技术具有适用性强、可连续大面积测试、不破坏结构且能获得破坏试验不能获得的信息(如内部孔洞、疏松、不均匀性等)等特点,因此,一般情况下,均采用非破损检测技术(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较差)。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技术有回弹法、超声法等,局部破损检测技术有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测试理论的完善和测试仪器性能。如:“回弹值——碳化深度——强度”关系,反映了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基本规律。回弹、超声、钻芯和拔出等较为成熟的混凝土强度和缺陷检测方法已经有了全国性的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有破损和非破损两类方法。破损方法是凿去检测部位的混凝土,直接量测钢筋的数量、直径及保护层厚度,然后与设计图纸比较。这种方法对构件有损伤,应尽可能少用。非破损方法主要有电磁法、雷达法和超声法,雷达法测试速度较快,电磁法相对较慢;对保护层厚度的测定用超声法精度相对较高。上述几种方法均不能准确测定出钢筋直径,也不能测定节点区的钢筋和构件中刚进的连接情况。而这些检测项目的结果客观上又是结构鉴定与加固的依据。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研制测试精度高的检测仪器。 1.2.2砌筑结构 砌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起步比混凝土结构略晚一些,技术成熟程度比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略差,但该项技术的发展势头猛,在国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目前,砌体结构材料强度的检测技术正日益成熟。 砌筑强度检测方法有现场检测法和间接测试法,现场测试法有推剪法、单剪法、轴压法、扁千斤顶和拔出法等五种检测方法,需要从墙体上截取试件,比较困难,且试件稍经搬动,强度就会受到影响,故应用较少。间接测试法是通过检测砖和砂浆的强度,然后依据现行规范直接确定砌体强度。砖的强度检测通常可以从砌体上取样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测,方法比较简单。砂浆强度检测方法有冲击法、点荷法、回弹法、筒压法、射钉法和剪切法等。新晨 1.2.3钢姑构 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普。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如焊缝和钢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磁粉探伤方法和渗透探伤方法等。 2、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 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到检测技术发展的影响。结构的可靠性评级是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评定,它是结构维修,加固的重要依据。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房屋的综合评定按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应为构件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分为危险构件(Td)和非危险构件(Fd)两类;第二层次应为房屋组成部分(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分为a、b、c、d四等级;第三层次应为房屋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分为A、B、C、D四等级。 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技术已超出了单纯的结构安全的范畴,包括了结构的安金性、耐久性、适用性和抗灾害能力以及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鉴定与分析等综合问题。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为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如设计造成的多层砖房温度裂缝问题,混凝土工程施工阶段的开裂问题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的修编提供了依据。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结构检测 1检测技术 传统的检测手段(如人工目测)和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声发射、x-射线等)均是结构局部损伤的检测方法,难以预测预报结构整体的性能退化,无法实现实时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结构损伤的出现势必导致结构性能参数(如刚度、频率、阻尼或质量)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够很好的被检测和分类的话,就可以用来进行结构损伤诊断与健康监测,显然。这是整体的检测方法。 1.1整体结构监测 整体结构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和振动观测等。每一种建筑物的观测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综合确定测量项目。健康监测方法与测量仪器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GPS定位技术已经在区域性变形观测和大型工程变形监测中应用,并具有实时、连续、自动监测的优点,甚至与远程数据传输相结合,实现监测与决策智能化。监测的准确性取决于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点布置的合理性及测量仪器的精确度。 结构监测的方法可分为四类:(1)空间域方法,(2)模态域方法,(3)时域方法,(4)频域方法。其中空间域方法是根据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的改变来检测和确定损伤位置I模态域方法根据自振频率、模态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的改变来检测损伤;在时域方法中。系统参数通过在一定时间内采样的数据来直接确定,精度较高,但很费时,在频域方法中,模态参数如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是确定的,谱分析和频率响应函数被广泛应用。上述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如频域方法和模态域方法使用转换的数据,数据转换存在误差和噪声。在空间域方法中,质量和刚度矩阵的建模与修正还存在问题,并且难以精确。将两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检测和评估结构的损伤具有很强的发展趋势,比如将静载测试和模态测试的数据结合起来诊断损伤,这样可以克服各自方法的缺点并相互检查。与损伤检测的复杂性相适应。 1.2结构性能的检测 结构性能的检测是可靠性鉴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内容一般有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构的构造措施检测、结构构件尺寸和钢筋位置及直径的检测、结构及构件的开裂和变形情况检测等。 1.2.1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检测技术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分为非破损检测技术和局部破损检测技术。由于非破损检测技术具有适用性强、可连续大面积测试、不破坏结构且能获得破坏试验不能获得的信息(如内部孔洞、疏松、不均匀性等)等特点,因此,一般情况下,均采用非破损检测技术(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较差)。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技术有回弹法、超声法等,局部破损检测技术有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测试理论的完善和测试仪器性能。如;“回弹值——碳化深度——强度”关系,反映了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基本规律。回弹、超声、钻芯和拔出等较为成熟的混凝土强度和缺陷检测方法已经有了全国性的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有破损和非破损两类方法。破损方法是凿去检测部位的混凝土,直接量测钢筋的数量、直径及保护层厚度,然后与设计图纸比较。这种方法对构件有损伤,应尽可能少用。非破损方法主要有电磁法、雷达法和超声法,雷达法测试速度较快,电磁法相对较慢;对保护层厚度的测定用超声法精度相对较高。上述几种方法均不能准确测定出钢筋直径,也不能测定节点区的钢筋和构件中刚进的连接情况。而这些检测项目的结果客观上又是结构鉴定与加固的依据。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研制测试精度高的检测仪器。 1.2.2砌筑结构 砌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起步比混凝土结构略晚一些,技术成熟程度比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略差,但该项技术的发展势头猛,在国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目前,砌体结构材料强度的检测技术正日益成熟。 砌筑强度检测方法有现场检测法和间接测试法,现场测试法有推剪法、单剪法、轴压法、扁千斤顶和拔出法等五种检测方法,需要从墙体上截取试件,比较困难,且试件稍经搬动,强度就会受到影响,故应用较少。间接测试法是通过检测砖和砂浆的强度,然后依据现行规范直接确定砌体强度。砖的强度检测通常可以从砌体上取样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测,方法比较简单。砂浆强度检测方法有冲击法、点荷法、回弹法、筒压法、射钉法和剪切法等。 1.2.3钢姑构 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普。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如焊缝和钢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磁粉探伤方法和渗透探伤方法等。2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 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到检测技术发展的影响。结构的可靠性评级是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评定,它是结构维修,加固的重要依据。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房屋的综合评定按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应为构件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分为危险构件(Td)和非危险构件(Fd)两类;第二层次应为房屋组成部分(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分为a、b、c、d四等级;第三层次应为房屋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分为A、B、C、D四等级。 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技术已超出了单纯的结构安全的范畴,包括了结构的安金性、耐久性、适用性和抗灾害能力以及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鉴定与分析等综合问题。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为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如设计造成的多层砖房温度裂缝问题,混凝土工程施工阶段的开裂问题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的修编提供了依据。 3结论 鉴定与评估技术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对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计算鉴定时一般都沿用结构设计时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结构的设计阶段采用失效概率的理论。考虑了作用的变异、材料强度变异、构件尺寸的变异等I而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鉴定时,除了可变作用存在变异外,永久作用、材料强度和构件尺寸已确定,此外存在着轴线的实际偏差、基础实际不均匀沉降、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构的实际损伤等;问题不同了。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关于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有待发展。 在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鉴定时。鉴定工作受到结构设计理论的制约,如设计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际工程质量问题与环境温度等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评定这类问题。也有待设计理论和鉴定理论的提高。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 1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1)断面尺寸偏差、轴线偏差、表面平整度超限。 产生的原因是:图纸有误或看错图纸;施工测量放线有误;模板支撑不牢,支撑点基土下沉,模板刚度不够;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模板变形;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振捣时,过多振动模板,产生模板位移;模板接缝处不平整,或模板表面不平等。 (2)蜂窝、麻面、露筋、孔洞、内部不实。 产生原因是: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搅拌不匀,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较大,未用串筒或溜槽,产生离析;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移动;结构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3)在梁、板、墙、柱等结构的接缝和施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 产生原因是:施工缝的位置留设不当,不易振捣;模板安装完毕后,接槎处未清理干净;对施工缝处先浇混凝土表面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漏浆等。 (4)结构发生裂缝。 产生原因是: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冬期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当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和温度应力产生裂缝;构件厚薄不均匀,使得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主筋位置严重位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扰动,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5)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 产生原因是: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粘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过早或拆模用力过猛,强撬硬别,损坏棱角;拆模后未做好成品保护,结构被碰撞损坏等。 (6)结构或构件断裂。 产生原因是:钢筋位置不对;钢筋数量不足;严重超载或施工时结构的受力状态与设计不符;钢筋质量不符合要求,产生脆断;混凝土强度过低等。 (7)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波动较大。 产生原因是:原材料质量波动;配合比掌握不好,水灰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短,搅拌不均匀,或投料顺序不对;混凝土运送的时间过长或产生离析;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养护不好等。 (8)混凝土冻害。 产生原因是:混凝土凝结后,尚未取得足够的强度时受冻,产生胀裂;混凝土密实性差,孔隙过多而大,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水变成冰,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破坏;混凝土抗冻性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破坏等。 (9)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骨料中的某些活性矿物质与混凝土微孔中的碱性溶液发生化学作用,使混凝土局部发生膨胀,引起开裂和强度降低,称为碱骨料反应。产生碱骨料反应的原因是:骨料中含有与碱起化学作用的活性矿物质成分,如含微晶氧化硅、二氧化硅和碳酸盐的骨料;水泥的含碱量过高;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外加剂中含碱量大等。解决办法是选用没有碱反应影响的骨料,控制水泥与外加剂的含碱量。(10)混凝土碳化。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混入混凝土中,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相互作用,降低混凝土的碱度,称为混凝土碳化。碳化会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模,使钢筋失去混凝土对其保护作用而锈蚀,胀裂混凝土。混凝土碳化还会加剧收缩而使结构产生裂缝。加速碳化的原因是:混凝土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温度、压力、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施工中振捣与养护好坏的影响;水泥用量、水灰比、水泥品种的影响;骨料品种、外加剂、粉煤灰参量的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等。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在正常条件下,混凝土碳化的发展速度比较慢,对密实性较好的高强混凝土,保护层为20mm时,碳化发展到钢筋的位置需要数十年时间。 (11)钢筋锈蚀。 产生钢筋锈蚀的原因是:混凝土液相的PH值的影响,PH值小于4时钢筋锈蚀速度急剧加快,混凝土的碳化将降低PH值;氯离子含量的影响,氯离子会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膜,使钢筋锈蚀;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影响;水泥品种的影响;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大气、水与土层中盐的渗透作用;混凝土密实度的影响等。 上述质量通病,最终都会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变形能力降低,变形增加,裂缝展开过大,结构耐久性降低。所以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必须十分重视,避免形成结构隐患。 从上述质量通病的原因可以看出,只要施工过程中能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设计能按设计规范进行,绝大部分的质量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2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 (1)表面抹浆修补。 对于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蚀,可用1∶(2—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在抹吵浆前,需用钢丝刷或加压力的水清洗,润湿,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工作。 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如果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方向凿成深为15—20mm、宽为100—200mm的V形凹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一层水泥砂浆,然后用1∶(2—2.5)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度控制在10—20mm,并压实抹光。 (2)细石混凝土填补。 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除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的突出骨料颗粒,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对孔洞的补强,可在旧混凝土表面采用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处理,将孔洞处疏松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凿掉,孔洞顶部要凿志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刷洗干净,保持湿润72h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内,并掺水泥用量0.01%的铝粉,分层捣实,以免新旧混凝土的接触面上出现裂缝。 (3)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 对于影响结构承载力,或者防水、防渗性能的裂缝,为恢复结构的整体性和抗渗性,应根据裂缝的宽度、性质和施工条件等,采用水泥灌浆的方法予以修补。一般对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可采用水泥灌浆;宽度小于0.5mm的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 另外,对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试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建筑行业飞速发展。近年来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日益剧增,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多,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施工方面都更加的现代化、机械化。但是建筑结构的质量却仍良莠不齐构的质量却仍良莠不齐,这样一来,就更迫切需要一套具体详细的对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方法。并运用其检测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体结构质量进行监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体结构质量进行监督,来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要研究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分析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监督现状,并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出了一些见解,以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监督管理 1前言 在建筑工程的结构的中在建筑工程的结构的中,主体结构的质量能否保证是建筑结构质量能否保证的基础筑结构质量能否保证的基础,一旦主体结构出现了问题,那么建筑结构后期的实用安全就会受到巨大的考验建筑结构后期的实用安全就会受到巨大的考验。这样一来建筑结构的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就务必要进行筑结构的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就务必要进行,这就要求检查工作要从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入手工作要从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入手,每一个环节检查的具体到位位,整个主体结构的检查工作才能做的更好。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意义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其发展与应用是工程质量监督的技术保障和重要的技术手段量监督的技术保障和重要的技术手段。对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量、提高建筑工程建筑水平、节省国家与企业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建筑结构的载体是整个建筑结构的载体,与建筑体寿命周期的安全使用紧密相关相关。因此,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是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命的有效措施,是对建筑物进行鉴定与评估的基本依据,更是建筑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需要建筑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需要。 3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现状 近年来近年来,我国问题建筑工程层出不穷,让人们无法安心。而导致了工程质量一系列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时没有按照相关法定程序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时没有按照相关法定程序、根据科学规律以及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律以及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对各个环节进行及时监督,从而造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后果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后果。 4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 现阶段建筑工程结构检测采用的主要方法现阶段建筑工程结构检测采用的主要方法。 4.1外观外观、尺寸检测法 外观检测法是检测人员利用观察建筑结构外观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质量检测工作行初步的质量检测工作。首先,对建筑结构的外观进行大致的观察的观察,观察是否有裂缝、破坏等情况的出现。其次,是观察结构的尺寸结构的尺寸、外观等是否符合技术质量的要求。再次,是对于建筑结构所用材料建筑结构所用材料、强度等资料进行调查、看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这一检测方法主要依靠的是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素质是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素质,所以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特点特点,因此外观检测法难以成为检测结果的主要依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的外观与尺寸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混凝土构件中是否出现了夹渣混凝土构件中是否出现了夹渣、裂缝、麻面以及蜂窝等问题,在检测时可以采取尺量与目测的方式对这些主体结构项目进行检测行检测。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构件严重到影响环境的情况时重到影响环境的情况时,应当在质量检测报告中进行详细的说明说明。 4.2仪器检测法 仪器检测法是利用相应检测仪器等相关的辅助检测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查工作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查工作,利用检查显示出的数值与标准的检测数值进行对比检测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工作,进而实现对结构的检测工作工作。它又分有损检测和无损检测两种检测方法。①有损检测有损检测。有损检测是将对所检测构件的结构、外形或受力情况进行全部或部分损坏或受力情况进行全部或部分损坏。根据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进行检测工作进行检测工作,看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以此推断结构能承受的荷载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承受的荷载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②无损检测法无损检测法。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电、磁、声等相关的技术手段关的技术手段,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情况下对结构内部情况进行检测况下对结构内部情况进行检测。 4.3现场结构检测法 (1)钢结构检测钢结构检测。对钢结构工程进行检测的时候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现场检测关规定进行现场检测,对设计要求全焊缝的一级焊缝抽取百分之五十分之五十,二级焊缝抽取百分之十进行抽样检测。((2)砌体结构检测砌体结构检测。在检测砌体结构的时候,检测指标和项目为砌体结构的砂浆抗压强度项目为砌体结构的砂浆抗压强度。必须要对几个重要结构进行选点检测行选点检测,选择部位要考虑到威胁砌体结构安全,根据这一方向做出合适的选择方向做出合适的选择,所有的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必须被已选部件涵盖部件涵盖。并将整个检测过程的检测数据和遇到的问题做出详细记录详细记录,以备质量监督部门的随时检查。((3)混凝土检测混凝土检测。在检测混凝土结构时,一般将检测项目定位为定位为:混凝土结构实体的抗压强度。采用选点取样,在进行选点时选点时,必须囊括所有的强度等级,并且要遵循在混凝土结构潜在有隐患的部位对安全存在隐患处进行选点潜在有隐患的部位对安全存在隐患处进行选点。监督机构在对构件进行检测时要尽量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构件进行检测时要尽量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尽可能的避免整体建筑结构损坏或是构件损坏整体建筑结构损坏或是构件损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4.4建筑工程主体的质量检测方法 在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中在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中,钢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的。在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中,不仅要检查钢筋的配筋数量和强度和强度,还要严格检查钢筋在截面中的位置是否按照规范进行行。根据对钢筋保护层进行质量检测分为破损法和非破损法损法。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的量时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的量时,由于其监督实体具有随机性随机性,尤其是在样本空间的确定上,因此要求检测时,监督实体必须做到处于相关规范的要求以内实体必须做到处于相关规范的要求以内,同时还应当对其监督实体有一定针对性督实体有一定针对性。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时,相关人员应确定有关实体检测的方案定有关实体检测的方案,并将具体方案告知施工方和监督单位位。在采取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影响结构质量的局部破损检测时检测时,还应当征询设计单位的意见。再由监督机构进行的检测应由监督小组或者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方案检测应由监督小组或者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方案;如已委托给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托给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则应由专业检测单位提供检测方案方案,并经质量监测机构认可。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目的一定要明确要明确,运用操作简便、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检测。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可以在现场独立操作的监督小组的质量检测方法况下选择可以在现场独立操作的监督小组的质量检测方法。如若不能展开检测或者对检测结果存在异议如若不能展开检测或者对检测结果存在异议,还可以采用由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可靠度更高的检测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可靠度更高的检测。在常规检测中测中,对于存在质量疑义的构件和无法通过现场质量检测的构件构件,应当对有问题构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部位检测,达到科学反应实际情况的目的反应实际情况的目的,不可以任意扩大范围。 4.5根据工程状况和设备条件还分为静态检测方法 和动态检测方法静态检测方法的数据较准确静态检测方法的数据较准确,但对于大型结构,因构件多多,体量大,有的部位无法检测等,从而致使有一定的局限性性。静态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回弹法、钻芯法、雷达法、超声脉冲法冲法、垂直反射法、冲击回波法、光测法、红外热像法和磁检测法等方法法等方法,此外还有综合法。目前在我国已采用的综合法有超声回弹综合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声速衰减综合法和超声钻芯综合法等。静态检测方法中钻芯法的精确度较为高静态检测方法中钻芯法的精确度较为高,但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的过程中,由于此检测方法对混凝土结构会产生损伤,所以不能大面积应用能大面积应用;回弹法虽说表面快捷简便,但其主要体现的是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强度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强度,从而来推定出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强度度;超声法能比较准确的判定出混凝土内部孔洞位置、面损伤层厚度层厚度、裂缝深度、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不同时间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的质量结合面的质量。但是,由于声速受水泥品种、水泥含量、粗骨料品种料品种、含砂率和龄期等诸多因素影响,当所用材料的含水率和龄期不同时和龄期不同时,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与混凝土的强度关系将有很大不同度关系将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用单一的超声法无法很准确地检测混凝土强度无法很准确地检测混凝土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则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混凝土构件表面强度和构件混凝土的内部强度面地反映混凝土构件表面强度和构件混凝土的内部强度。动态检测方法是振动反演理论在工程上的应用动态检测方法是振动反演理论在工程上的应用,是在起振器共振振器共振、脉动等方式的作用下,层间刚度通过测量结构的频率和振型等参数率和振型等参数,并根据其理论原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检测方法方法。不管是静态检测方法还是动态检测法都独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和劣势。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检测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状况和设备条件选用合适的方法检测工程状况和设备条件选用合适的方法检测。 5强化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措施 要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要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来降低工程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措施:((1)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时何地,安全是最重要的。检测机构应大力宣传安全知识传安全知识,做到深入人心,并要求检测人员时刻注意个人人身安全身安全。((2)应明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应明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并不断完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法规和标准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法规和标准,来提高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测的工作效率,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撑要的法律支撑。((3)建立优秀检测质量管理机制建立优秀检测质量管理机制,明晰检测重点。这包括要做好质量控制的整体安排工作要做好质量控制的整体安排工作、明晰质量检测控制的重点、做好进场材料的检测质量控制等做好进场材料的检测质量控制等,就可以很好地保证建筑整体质量控制工作的完成体质量控制工作的完成。((4)减少由于是检测设备减少由于是检测设备、仪器、仪表等出现问题造成检测误差超出质量要求的情况出现误差超出质量要求的情况出现,导致影响质量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检测的质量常进行和检测的质量。((5)注重质量监管队伍建设注重质量监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质量监管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以及学习能力质和创新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从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强化考核和培训机制和培训机制、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手段等方面着手,争取培训出一流的检测队伍一流的检测队伍。有强烈的责任心,本着对自己、对人民及国家负责的想法家负责的想法,认真完成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 6结语 众所周知众所周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关乎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财产安全、关乎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关乎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定。所以,在执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工作时,必须做到严谨细致做到严谨细致,不得有半点差池,因为它决定了建筑物结构的稳固安全稳固安全。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混凝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各项技术要求,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施工技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结构,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混凝土结构的组成是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包括水、水泥以及沙石等,另外也会加入一些辅助性材料进行配比的控制,从而得到了混凝土。在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时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材料的配比,同时也需要合理的掌控温度,从而才能够更好的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2、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2.1、保证建筑的强度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的强度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在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发挥材料的强度优势,当凝固过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强度。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我们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工程的情况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配置,从而能够有效地确保建筑强度的合理性。 2.2、提高建筑的防水性能 除了强度以外,防水性能也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水工作的控制,从而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使用功能。在建筑工程中加入混凝土结构,最主要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同时操作非常简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从而能够有效地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因此需要重点加强研究。 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采用优质的原材料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混凝土结构施 (一)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为主体,工中首先需要控制混泥土材料选择,其对于整体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材料的选择上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对于材料的质地、大小等方面需要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所有的指标都能够达到相关标准,才能够进行工程的使用,从而有效地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3.2、严格配置材料比例 除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以外,还需要做好材料的配比控制,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比例进行比例配置。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配置之前需要进行取样检测,确保相关材料都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从而才能够信息后续工作的开展。如果没有达到相关标准,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然后再次进行实验,达到标准即可。 3.3、保持混凝土均质性,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混泥土的均质性,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材料的搅拌工作,整个过程要保证搅拌的速度和时间,从而能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另外还需要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进一步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在初步凝固之前能够送达到施工场地,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后续工作的开展。 3.4、浇筑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浇筑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进行浇筑的时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技术、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顶板混凝土浇筑技术等。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浇注技术的位置不同所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针对不同的位置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技术质量。在进行浇筑的时候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而确保后续工程的质量。 3.5、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 为了更好的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做好混泥土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当完成浇筑工作后的12小时,需要使用塑料薄膜等进行混混凝土覆盖,同时要加强浇水处理,当完成拆模工作后需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浇水养护,一般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在进行浇学养护的时候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干湿情况进行浇水次数的调整,从而能够确保混凝土表面能够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使用比较多的方法是浇水法、浸水法以及塑料薄膜覆盖法等。如果是在冬季进行施工,还需要添加防冻剂以及结合蓄热法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发生冻害现象,不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整体性的,为工程的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4、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4.1、做好施工资源的管理工作 为了能够有效地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需要做好施工材料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施工需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包括水泥的型号,粗骨细料的参数规格、质地以及级别等方面,防止有杂质参与到其中,不会影响到混凝土拌合质量。同时还要加强水质量的检测工作,通过检测标准才能够进行使用。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外加剂的质量控制,对于劣质的外加剂不能够进行使用。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维护工作,从而能够方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确保工程的质量。 4.2、规范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操作 一在建筑工程建设之前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方案进行操作规范的明确,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能够达到约束的作用。二结合以往混凝土施工经验进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的归纳,从而有效地确保工程的质量。三不断加强混凝土施工操作监督工作,目前可以选择使用全过程监控法,从而能够有效地监督施工操作,确保混泥土施工质量。 总之,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建筑行业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就必须要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近几年来混凝土结构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与建筑工程中,其对于整体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断的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加强施工技术的优化,更好地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作者:赵德彬 单位:北京燕化天钲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中职建筑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课程建设探讨 摘要:以职业岗位的需求、学生的认知心理及学生的转型需求为出发点,对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开设情况及教学现状进行探讨,解决建筑结构课程内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选择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建设;中职教育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从业能力。所以,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教学体系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些学校片面地从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多的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几乎完全抛弃传统的学科体系,将建筑结构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删除。学生专业学习如同职业岗前培训,照着教师的操作完成专业学习,学生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各学校的软件、硬件各种条件的局限,培养出的学生职业能力不强,又不能自我学习适应技术的发展,致使就业单位不愿选择中职毕业生而选择学历更高的高职毕业生。从周边环境可以看到近两年建筑市场在萎缩,中职学生入职后面对的是激烈的职业能力竞争,中职学校不仅需要提高就业率,而且还要为学生以后的长足发展考虑。即使中职学生以后的就业目标是各类技术工种,中职学校教育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岗前培训,需要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活动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施工专业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结构施工图有正确的识读能力,能够对结构的安全有系统性的认识,对他们以后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安全操作具有重大作用。 一、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开设现状 (一)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是几乎一半的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对未来职业无规划,对学习不感兴趣,沉迷于网络。部分教师认为是学生基础差、智商不高导致的,稍微高深复杂一点的知识他们就学不会,但实际是这样吗?不尽然。据调查研究,中职学校学生的总体心理特点主要是独立性较强,兴趣定向较早,情感成熟较快,可以通过自我认识、考察以及辨析,对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比较评价。学生判断力和学习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即使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专业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但当他们对专业感兴趣时,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还是有的。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偏向,但有些课程的学习是非常优秀的。 (二)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现状 现在中职学校的建筑结构课程仍是注重理论的学习,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的理论课程,学生不愿学也学不会,教师不愿上。教师教学时大多注重结构计算,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上结构计算课时,经常会出现八九成学生不听讲,听讲的一二成学生中还有一半是听不懂的状况,当没有师生互动时,教师上课也是索然无味。较多的教师在选课时会避开力学、结构一类课程,因为上这类理论性的课程没有成就感,学生不能从课堂中学到知识。同时,很多中职学校因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岗位技能训练而将建筑结构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时压缩甚至删除。 (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在学习建筑结构课程时,对各种结构介绍、结构安全知识介绍学习兴趣较大,但对结构安全计算知识兴趣较小甚至抵触学习。他们对建筑行业各种专业概念的兴趣较大,愿意了解他们的意思和现象,也对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结构知识感兴趣,例如承重墙知识、抗震知识等,但他们比较抵抗逻辑及计算严密的结构安全计算知识,如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等。一般中职建筑结构课程的教材会附上两三套结构施工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是无法看懂结施图的,但当他们在本门课程学习后期能看懂时,又表现出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建筑结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以职业岗位的需求论证建筑结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建筑结构虽注重理论,但它与职业能力没有关系吗?不尽然。建筑工程类岗位有一项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就是按图施工。中职学生其他课程里可能涉及图纸的识读绘制,但肯定不能像建筑结构课程那样紧密联系结构施工图。未上过建筑结构课程的中职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建筑施工图的含义。同时,安全施工也是建筑工程类岗位的要求,建筑结构课程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结构安全知识,也可以构建学生正确的专业认知,这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二)以学生的转型需求论证建筑结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生产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许多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大量实用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从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排斥,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形成供求不相适应的局面。大多数用人单位选择高学历的人才,是因为普遍来说,高学历的学生相较于低学历的学生,有更广的知识面,同时还比较容易转岗。较多中职学校偏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操作能力,而忽视学生的专业系统知识。为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学生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完善自我。人的一生的学体可以分为四部分:就职前的学习、职业中的在职学习、转岗与再就业学习、退休后的学习。当技术在发展时,学生原本的技能不能适应时,这就需要他们自学。 三、建筑结构课程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 (一)从人才培养目标角度探讨建筑结构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毕业生能具备建筑施工各技术岗位的职业能力。建筑结构课程主要是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结构抗震,这些知识未具体对应某一工种,但它对建筑工程施工、概预算、工种操作实训等课程有非常大的作用。建筑结构课程应注重对学生专业认知的塑造,即使学生毕业后不从事建筑行业,也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有帮助。 (二)课程内容涵盖及涵盖程度 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结构抗震这五方面。建筑结构是建筑的承重部位,它关系到安全。中职的人才目标不能要求中职学生像本科生学完此课程后做结构设计,但建筑结构这些知识能让中职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尽量避免结构不安全所造成的伤害。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向学生灌输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强调结构的安全以及为保证结构安全所做的结构措施。安全计算方面可不做要求,给学生一个大致的计算概念即可。因此,可以对授课内容做一个大致安排:混凝土结构重在讲述结构知识、破坏特征的基础,可增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项,也就是着重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集》的讲解,忽略较复杂的结构计算;砌体结构注重讲解砌体的构造措施、砌体的破坏特征等;钢结构注重讲解钢结构的连接形式、破坏特征等;地基基础部分主要讲解基础地基的重要性及其破坏危害;结构抗震注重讲解易遭受地震破坏的结构部位,生活中的抗震等,教给学生一定的结构抗震理念,不涉及计算。 (三)教学方法 建筑结构课程侧重于理论基础知识,并未具体对应某一工种或某一施工过程,并不适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特点,如建筑结构这一类理论知识偏重的课程,对学生的要求重在理解。根据理解的需要,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一个与工程实际环境相同或类似的情境,或增加一些相关的、有趣的主题或相互冲突、有争议的观点,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氛围,给教师的教学注入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知能力。综合来说,就是灵活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参观法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理解性的课程知识讲解更为容易。相对教师在黑板上的画图讲解,多媒体可以更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建筑结构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在口头上完全表述清楚是不可能的,用黑板去描绘也是非常难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特点,制作各种教学课件,使得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结构特点。在建筑结构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图纸,展示各种结构图片,以动画的方式演示一些构件的破坏,以视频的方式介绍一些著名建筑的结构特征,让课堂讲解更为生动。 2.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思维,克服他们不愿思考的惰性。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对一些结构问题提问,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实物或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知识。例如校园里的建筑的结构形式各是什么?某栋建筑各部分的裂缝是否是结构裂缝?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砖墙中设置的构造柱、圈梁有什么作用?结合周边建筑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在课程知识点的讲解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旁进行引导。 3.参观教学法 中职学生生活经验少,专业知识了解少,刚接触建筑专业,直接对其灌输结构理论是非常难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带学生离开教室,参观学校的建筑物,解析建筑的结构及结构的破坏;或者带学生参观在建建筑,解析结构的作用及重要性。 4.其他教学方法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加强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模型制作。建筑结构是空间专业,为使学生对结构有正确的空间认知,可充分利用各种建模软件,将平面二维建筑施工图转化为空间三维结构模型,加深学生对结构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不管运用哪种教学方法,我们的目的是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充分理解建筑结构的知识,构建学生较为完善的结构知识。 四、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一直都在迅猛发展,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可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不要过早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现有某一岗位的具体能力,这会限制学生在就业时的职位选择,也会降低学生对岗位更新的适应能力,还会限制学生的专业继续学习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结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基础进行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不片面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作者:许珊娜 张红欣 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来说,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结构类型,并且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分析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全面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并且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水平也在全面发展。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作为建筑事业发展的主流所在,然而怎样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和降低资金投入已经成为研究人员热点关注的话题。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从而取而代之的是框架结构为主要的施工新方法。 1框架剪力墙概念分析 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来说,主要是在框架结构基础上,从而对结构承重体系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并且框架结构主要经过梁以及柱等连接后所形成的框架,能够更好的分担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与此同时也能够具有围护以及分隔等方面的作用,对于这种结构,在布置的过程中存在十分灵活以及高效等方面优点,然而在框架结构中,其节点应力情况相对较为集中,这也直接导致侧向刚度相对来说比较小,同时在高层建筑过程中并不适合使用。高层建筑具有着更加良好的使用性,同时也是以后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人员来说,必须要对传统框架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结构自身的稳定性,然而剪力墙结构主要经过剪力墙等进行组合而成的,能够承受到横向荷载以及竖向荷载,并且这种结构也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建筑空间更加宽敞,从而使建筑室内的空间开阔性得到充分保障。但是对于剪力墙存在一定的缺点,灵活性相对来说比较差,并不容易进行拆除,同时在也不能在空间进行自由的布置。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结构类型,并且也结合框架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优点,从而做到优势互补,不仅自身可以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与此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在操作过程中也是十分的简单和方便,现如今在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力墙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所使用的效果也是较为理想。因此针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在进行框架剪力墙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给与高度的重视,从而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可以得到提高,促进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水平增长,最带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2框架剪力墙的结构特征分析 2.1受力特征分析 如果只是从框架自身外观构成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可以发现,框架剪力墙结构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个完全垂直在地面上的结构体,并且自身空腹悬臂梁在对外界作用力进行承受时,框架由于没有受到更好的抗压力,将会导致结构出现弯曲等情况,并且结构弯曲后会出现曲线状态,因此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受到压力后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变形情况,所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给与高度的重视,促进施工企业自身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 2.2刚度特征分析 通常情况下,框架剪力墙结构自身具有着一定的受力反应,并且和纯框架结构较为相似,也就是在基底弯曲达到百分之二十后,框架自身刚度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需要对其抗震等级进行相应的设置。如果框架结构弯曲程度已经达到弯曲的百分之八十后,那么框架所具有的刚度也会不断缩小,这样便需要采取一定程度的措施对其结构进行不断的强化,最终能够达到抗震以及减震等方面的目的,促进工程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及带动企业的经济水平得到飞速的发展。 2.3框架结构抗震特征分析 在对框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其中还要对剪力墙刚度和框架刚度只存存在的比例关系进行重点的设计好,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给与高度的重视,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促进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增加。 3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钢筋工程项目施工技术 在对框架剪力墙进行施工时,钢筋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材料的选择,并且在实际进行操作时,钢筋工程建设需要应用到相对来说比较多的钢筋,然而钢筋材料和规格也存在不同,例如直径为六毫米或者是八毫米的一级钢,然而直径为十二毫米以及十八毫米的三级钢筋等。在钢筋工程项目进行施工以及浇筑的过程中,其节点容易出现位移,通常情况下解决措施主要为:第一是对箍筋框固定。在对钢筋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必须根据实际要求做好放样工作,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定制一些专门的模具加工,比如在对柱筋框和柱筋进行放样定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水平以及竖向墙体梯格筋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钢筋位置进行控制,这样也能够降低钢筋出现位移等问题。第二是需要对钢筋梁柱节点进行明确。因为在一些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对于钢筋使用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多,因此会出现一些较为密集的梁柱节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每一个节点的准确性以及有序性进行保障,通常情况下都会在事先采取计算机对现场钢筋做好绘图放样工作,之后根据一比一的比例对模板进行制作,并且将其放置在施工现场中,这样也能够有效的控制钢筋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梁柱节点的准确。第三需要实行样板的引路制度。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将会存在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钢筋工程项目的准确性,必须要求施工现场人员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实体样板,从而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速度进行有效的保证,带动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飞速的增长,最终也能够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 3.2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分析 第一是内外模板设计。在对模板进行配板时,要注意外墙模板中的内部测模板比外墙模板短二百毫米到三百毫米,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模板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进行支模时,必须根据浇筑完成的墙体作为参照物,从而让外侧模板能够紧贴能够津贴墙体,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可以得到提高。第二是固定内侧模板,在对模板进行浇筑的过程中,经常会场出现内侧模板以及外侧模板墙根向外侧移动的现象,这样将会对模板的准确性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在对模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内部模板放置一个短钢筋头对位置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其稳定性。第三是保证墙模板以及楼模板之间的紧密型,通常情况下在对模板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渗漏浆液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是较为容易的,只需要将水泥或者砂浆填入到有缝隙位置便可以。 4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研究可以得出,目前在建筑行业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之所以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不仅因为这种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优越性,同时也能提高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建筑工程自身的稳定性。然而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结构不断提高的同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已经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需要,并且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和质量要求,才能打造出更加优秀的建筑工程。进一步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万鹏 单位:江西春晖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方法研究 建筑工程的整个项目中,基坑土方工程与地下支护及永久性结构是关键的分部工程,也是事故与质量问题多发的关键节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国内建筑工程基坑挖掘与地下结构施工已经形成多种成熟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质与土层条件多有不同,当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已经从过去的划片而治逐渐走向全面的市场竞争,而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选择不同的基坑与地下结构施工方法,也成为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精通的竞争条件。 一、基坑开挖方法及其适用 1.明挖法 明挖法即明挖基坑,基坑顶部敞开露天,工程机械与土方运输设备受空间限制小。明挖基坑可以基坑四周与中部挖掘顺序的不同分为墩式挖土、盆式挖土以及混合式挖土。墩式挖土也称中心岛式挖土,挖掘顺序是先进行四周的挖掘,在基坑中心逐渐形成岛状土墩,在土墩上搭设栈桥式输土设备。基坑四周的侧壁直接挖至标高深度,侧壁放坡坡度或竖直支护一次性施工到预定状态,挖掘后期,土方都通过中心岛的栈桥输送到坑外。为了防止中心土墩崩塌,其高度有限制,使栈桥存在一定角度,因此墩式挖土一般适用于大型且深度小于10m的基坑。盆式挖土则相反,先将基坑中部挖至标高深度,在四周形成盆状的斜坡以供运土车辆出入。待场地中部都达到标高,再将四周的斜坡挖除,这时就要利用基坑外面的吊运设备将四周侧壁挖掘的土方运出。盆式挖土的适用性很广,不过一般中心已挖至基底部分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由于盆式场地易于积水,必须做好排水措施。混合式挖土则是墩式与盆式挖土混合的挖土方式。一般是基坑大部分区域采用墩式挖土,将侧壁斜坡挖除并搭设支护,而在某一小角度范围内,留着中心岛土墩与基坑外场地的通道。土方集中到中心岛并通过通道运出,最后将中心岛挖除,而通道方向的侧壁斜坡最后挖去,无需搭设中心岛栈桥,而吊运设备也仅需在通道方向的外侧安装,因此应用也较为广泛。 2.盖挖法 所谓盖挖法是在地面封闭的顶盖下方进行基坑的挖掘作业。盖挖法是在地下结构逆作法的施工方案下进行的,其顶盖上留下小型工程机械与挖掘土方的出入口,地下结构与地面主体结构可以同时施工。不过从地下挡土结构的修筑方式来分,盖挖法也还可以分为盖挖逆作与盖挖顺作。盖挖逆作,指的是在盖挖施工自上向下进行挖掘时,还未挖掘到标高,就逐层向下修建挡土结构;盖挖顺作,则是在未挖掘至标高时,四周只修建临时性挡土结构,待挖至标高进行基础的施工与底板封底之后,再自下而上进行外墙的浇筑。 二、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1.基础的种类与施工方法 (1)桩基桩基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基础,如今桩基一般分为混凝土桩与搅拌桩。混凝土桩即采用钢筋混凝土修筑的桩基,其还细分为预制桩与现浇桩。预制桩是在工厂或者桩基坑外部的开 阔场地上用模具浇筑并养护而成。预制桩施工时,先对基底土层进行平整、夯实,然后挖掘埋桩坑。埋桩坑有人工挖掘与机器挖掘等方法,如今多采用机器挖掘,所挖的桩坑要保证垂直度小于0.5%,并将桩坑底部的石子、碎渣等清理干净,用起重设备将预制桩埋入。现浇桩同样挖掘桩坑,但是直接将钢筋网笼降入坑中,将混凝土浇入、振捣,待其凝固则成。显然,现浇桩省去整桩运输成本,要更为廉价,浇筑后也不易出现整桩沉降偏斜,但是也可能由于混凝土凝固收缩产生过大应力而撕裂基底场地。搅拌桩即粉喷桩,分为干喷桩与湿喷桩,其中湿喷桩应用最多。其采用打孔深度5m以上的桩机在基底上钻孔,孔内深层原质土不全部挖出,而将水泥砂浆加压灌入孔中,与孔内土进行搅拌混合,最终凝固而成搅拌桩。搅拌桩施工简单,但是其关键在于所灌入用于搅拌的水泥砂浆的配比。搅拌桩的成桩深度如今越来越大,很多都已经超过15m,因此对于地下水位要细致勘测。(2)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地下连续墙是广泛使用的挡土与基础综合地下结构。地下连续墙在基坑挖掘时通常可以作为挡土结构使用,其挖掘采用专门的挖槽机械,在基底挖出连续的窄槽,将钢筋网箱沉降其中,然后进行浇筑。其适用范围很广,从6层以下的低层房屋浅基础到高层深基坑都广泛采用。在深基坑施工中,多采用抓斗式或回转式成槽机,开挖出来的窄深槽侧壁要用泥浆护壁,防止崩落。由于在后期要作为地下室外墙的主墙使用,一般采用防渗混凝土,其防渗关键节点在于各墙的结合点。地下连续墙根据其稳定类型,分为自立式、锚固式、支撑式和角撑式。自立式多为深厚比较小的地下连续墙,其沉降后依然能够依靠重力自稳定;锚固式为在外侧土层侧壁上钻孔拉锚,借其稳定地下连续墙;支撑式类似板墙支护,采用型钢在基坑内部对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撑;角撑式主要在场地较小的基坑使用,依靠垂直的地下连续墙交角处的浇筑混凝土构件支撑稳定。 2.基坑支护的种类及施工方法常见的基坑支护种类有很多,其中地下连续墙已经在上文的基础施工中详细描述了,下面主要介绍排桩式、板墙式支护。(1)排桩式支护。排桩式支护,顾名思义,是采用密集的竖直排列的混凝土桩进行侧壁挡土的支护结构。其源自古老的木排桩挡土墙,稳定方式主要依靠外拉锚排桩、与排桩之间的横向连接构件。排桩的外拉锚可以采用侧壁拉锚或者坑外拉锚,排桩之间一般在顶部要浇筑横向的一体式的框架状冠梁,而中部也要浇筑横向的腰梁,这样就能依靠整体抵抗侧壁土压。(2)板墙支护。板墙支护分为混凝土板墙与钢板墙,混凝土板墙为预制混凝土板,钢板墙由于抗剪力性能好,应用越来越多。板墙分块之间以错牙进行连接,并以砂浆或其他材料进行连接密封。板墙内侧要在基底修建型钢支撑,一般采用H型钢、矩形钢管或者圆钢管,横向的钢支撑下必有竖直支撑,竖直支撑与横向支撑之间可以采用高强度螺栓或者焊接连接。 三、新兴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 1.逆作法 逆作法被发明应用也已经有很多年了,比较著名的是日本读卖新闻大楼的地下6层结构采用逆作法施工,工期缩短了6个月时间。逆作法之所以能够缩短将近1/3的施工时间,就是因为其地下结构施工与地面主体施工时同时进行的。先将标高0.00层底板封闭,留下几米直径的出入口,地下开挖以灯光照明,并辅以排风系统。过去,逆作法多数只能采用人工或者小型机械挖掘,驾驶型的较大机械都难以进入。随着工程机械技术的发展,如今,尺寸较小但是功能又较为强大的驾驶式小型挖掘机械已经能够通过封盖的几米的孔洞进入地下作业。逆作法如今也被灵活应用,发展出了全逆作、半逆作和局部逆作。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与地下结构设计,能够充分适应多种情况的施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永久性支护用作地下结构 过去,支护结构多为临时性结构,在地下结构施工后,尤其是外墙施工后,多数被土方回填掩埋,没有额外的作用。如今,从地下连续墙到密排桩都出现了按照永久性结构标准进行修建,然后直接用作于地下室外墙的永久性支护设计。过去,排桩支护在防渗等要求上往往要求较低,不考虑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使用问题,因此多数要在这些支护内部额外修筑地下室外墙。若作为永久性结构使用,过去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基坑横向刚度不足的情况下的基坑施工过程中,这些支护结构就会产生较大的位移,而无法满足作为永久性结构使用的要求。但是,逆作法出现之后,事先封闭的00层楼板及向下逐层施工的楼板或支撑结构就给支护提供了足够的刚度,使其按照永久性结构的标准建造并使用成为了可能。 四、结语 如今,新材料、新方法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应用得越来越成熟,国内各大施工单位在长期的项目建设中,引进吸收了西方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创新。随着近十余年来,国内基础建设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建设行业积累了许多拥有老道经验与精深技术的工程人员。但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与市政建设逐渐成熟并饱和,三线以下城市依然散布着许多从小施工队发展起来的中小施工企业,这些工程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的理论学习与大工程的经验,在三线城市的项目竞争中处于劣势。不仅国内小企业面临大企业的竞争压迫,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向开放,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国外企业也想要走进来竞争,愈加白热化的竞争局面下,不断提高自身工程技术水平,研究新方法、应用新技术、降本增质,是唯一的道路。 作者:梁华春 单位:湖北金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中钢结构施工管理措施 1钢结构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措施 1.1加强审查施工图纸 在工程没有开工之前,就需要掌握好整个图纸的设计内容,并且仔细审核好图纸内容,保证设计图纸不存在漏洞。在整个工程的开工之前,查找漏洞相对来讲会简单一些,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能够用心做好各项工作。在整个工程审查过程中,一定要审查好每一环节,决不能存在任何漏洞,同时也要与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和交流,对图纸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和完善,保证在施工前期能够解决所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其他状况。 1.2组织设计方案的审核 在工程的开工前期,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稳定、顺利进行,同时更加重要的是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对存在纰漏的地方及时完善,防止出现一些没有必要出现的情况。另外,对于一些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工程进行施工,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至少要策划出三套施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在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那么会出现无可估计的后果,造成无法弥补的工程损失。 2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原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钢结构工程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材料市场竞争力也随之提高,但材料承包费却始终处于较高的状况下,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材料的要求,防止那些劣质的材料混入到其中,一旦使用了劣质的材料,这样会给整个工程的施工造成很大的隐患。如果在建筑施工中使用了大量不合格的产品,不但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而且也会留下很多安全隐患的问题。所以,无论在工程哪个环节之中,都需要对钢结构和原材料质量进行验收,在采购原材料时,需要做到货比三家,并且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只有保证材料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购买材料中,一定要严格检查材料质量,不能由于贪图价钱便宜,而使用劣质的材料,这既是对工程质量的不负责,更是对人们生活和生命的不负责。解决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施工质量也就得以提高了。 3建筑工程中钢结构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工程结构以及施工工序明确掌握,严格按照施工项目的进度以及施工要求进行管理,对影响着施工进度的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于实际施工合同中,与施工计划不符合的施工进度,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施工计划时,需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展开施工。决不能由于施工计划的变化,而让工人人员加晚班,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导致施工人员身体疲劳,很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施工管理人员还负责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控制好施工工程的质量,在材料方面上,保证不会出现偷工减料以及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这就直接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明确和了解材料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施工管理人员也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要求,检查好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保证施工质量。做好质量检测各项工作,保证安全施工和建筑质量。在研究钢结构中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计划,保证每一环节工作都能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展开实行,这样才能保证钢建筑工程的质量。 4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在竣工验收阶段的施工管理措施 在工程完工之后,对钢结构进行验收,质量检验标准需要与如下规定要求相符合:工程项目质量需要符合质量检测标准,在普通工程项目中,要保证大多数检测项目与质量标准规定要求相符合,可以存在偏差,但要把偏差控制在指定范围之内。每一个分项工程在检测质量时,其合格质量标准需符合如下规定:将每一个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合格质量标准内,保证施工质量控制信息和文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检测施工安全和施工功能时,都需符合相关规定的质量标准。在施工中,钢结构的工程质量并没有达到相关规定标准时,这就需要返工重新进行制作或者转换材料,在返工制作完之后,再进行验收工作。如果在返工或者转换材料之后,还没有满足相关质量要求的,就不能进行验收工作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管理中,钢结构工程还是比较复杂的,在施工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想象不到的情况,这就在无形之中使钢结构工程施工难度增加。这些情况的出现,是有很多方面所导致的,有的可能是施工工艺不当或者违反工程操作所导致的,有的可能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或者责任意识不够的所导致的,有的也可能是施工材料质量所导致的。总之想要控制好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并且严格按照管理措施进行施工。 作者:张旋 单位:文安县正大道桥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浅谈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技术 摘 要:在探讨当前建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从钢筋工程、模板施工以及混凝土工程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给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结构施工 1 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部分高层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 钢筋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等。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妥善解决,否则将对框架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诸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在对钢筋结构进行再焊接的过程中,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等都会造成改变,给框架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2.2.1 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要在绑扎固定之后,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其滑落造成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并在端部加以固定。 2.2.2 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 2.2.3 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m时,放样余量在5mm左右,当总长在24m以上时,放样余量则取8mm。 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1 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较短,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3.2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2.1 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保证不漏浆。最后,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保证边线顺直。 3.2.2 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 3.2.3 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4 混凝土工程技术 4.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4.2 配合比和合理控制。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4.3 混凝土浇筑过程。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保证与设计相吻合,且支撑足够牢固。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 摘要: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更多的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高层建筑中较为常见、重要的技术形式。本文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框架剪力墙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剪结构;施工技术;探索 1框剪结构的特点及其优势 由于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能获得大空间的房屋,房间布置灵活。而其主要弱点是侧刚度较小,侧移较大。而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大,可减小侧移。但是全剪力墙结构无法布置大空间房屋。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恰好是对两者取长补短,既能布置大空间房屋与小空间房屋,布置灵活,又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弥补纯框架结构之小足,所以广泛用于层数较多、房屋总高较高的建筑,而且可以灵活布置大小空间房间,适应较多的建筑功能要求。 2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框剪结构具体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质量,必须掌握好这三个分项工程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2.1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Sd,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2、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1)墙钢筋绑扎 ①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②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③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④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⑤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2)梁与板钢筋绑扎 ①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②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③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 ④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⑤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问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于混凝土浇筑。 2.2模板施工技g要点 1、模板制作 工程中常用的模板种类主要有钢模板和木模板,钢模板宜采用标准化的组合模板,各种螺栓连接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木模在施工现场制作,木模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平整、光滑。木模的接缝可做成平缝、搭接缝或企口缝。当采用平缝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漏浆。重复使用的模板应始终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模板安装 (1)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在支模。模板不应与外脚手架连接,避免引起模板变形或安全事故。 (2)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基础侧模可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梁的侧模可设拉杆固定。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应按拉杆拔出或不拔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3)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混凝土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4)跨度大于4m的梁、板应设置适当的预挠或预拱,起拱后截面高度不变。 3、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除时间 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期限应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决定。 ①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板。 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力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如设计上对拆除承重模板、支架另有规定,应按照设计规定执行。 (2)拆除顺序要求 模板拆除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拆时严禁抛扔。卸落支架应按拟定的卸落程序进行,分几个循环卸完,卸落量开始宜小,以后逐渐增大。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在横向应同时一起卸落。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后,应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 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由于混凝土在整个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寿命。首先,要控制材料配比,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注意定期抽检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浇筑的混凝土符合施工标准。 其次,严格按浇筑顺序进行施工。通常在施工中首先采取退筑法,在施工中要按浇筑强度依次浇筑,先浇筑等级强度交稿的墙柱,再进行等级较低的混凝土梁板浇筑,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此外,在浇筑大截面梁体时,应采取分层浇筑法来浇筑,从而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密实性。 最后,对浇筑后的剪力墙要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养护,确保墙体养护时间,防止混凝干燥产生裂纹。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析 摘 要: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一员。而建筑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开建、工程的后期处理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施工环节来说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施工关节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将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改善,并且合理的运用到建筑施工的实践中,才能使混凝土技术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文章笔者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我国建筑行业使用次数最多的技术种类之一,它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就是将砂石、水泥、土以及其他原料作为建筑材料,将这种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有纯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及各种钢筋建筑结构等。但是这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之中还必须注意到很多细节,才能最高效的发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 1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概述 1.1 混凝土结构含义。混凝土结构主要由水、水泥、石子和砂等材料组成,其结构种类分为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浇筑作业,要以严格控制浇筑温度为前提,严格遵循浇筑工序和工艺,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1.2 混凝土结构特性。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具备高耐火性能、抗腐蚀性能、整体性能与可塑性能。其整体性能能够浇筑成为整体;可塑性能则可以结合现代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设计合理的几何结构型式。而且混凝土结构原材料的采集较简单,采购价格较低,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2 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相关因素 2.1 原材料配合比。现阶段,建筑工程中长期存在采购人员购置质量低劣混凝土原材料的局面。此外,在混凝土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过程,检测人员在缺乏严格检查力度的同时,没有根据相应规范检验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为混凝土结构埋下了安全隐患,难以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需求。 2.2 水泥强度。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强度和混凝土强度为正比,在选择高标号水泥配合比混凝土强度时,要保证与水灰比强度的一致性,并高于低标号。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施工现场与设计规范,明确水泥标号与类型、规格。而在配置过程中需首先考虑选择高标号水泥,保障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2.3 水灰比。通常情况下,水灰比强度与混凝土结构强度成正比。要严格遵循设计规范与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配比水灰比,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由于混凝土结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灰比和水泥的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作业中,要科学选用水泥材料,不断完善水灰比的配合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2.4 混凝土养护与浇筑。在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浇筑过程中,大部分施工管理者和施工人员为追求施工进度,忽视了混凝土浇筑作业与振捣作业的重要性。在浇筑作业完成后,没有定期进行养护作业,施工工序严重缺乏有序性,对混凝土的终凝质量与强度造成负面影响。 3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3.1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建筑裂缝的预防与治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结构的建成品经常会出现墙体与结构性裂缝,这种裂缝对墙体的安全以及建筑结构的稳定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所以就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相关调整,预防裂缝的出现。因此,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施工当地的温度、湿度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在结构裂缝的加固与浇筑时,确保安全,将每一个细小的裂缝都填补。而且还需要在混凝土施工时使用质量较高的混凝土材料,减小裂缝出现的概率。裂缝如果已经出现,就需要对裂缝进行特殊材料的填充与加固,并且对建筑外墙以及主要建筑结构进行日常的湿化以及保养。 3.2 混凝土材料的施工浇筑问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关节,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但是建筑过程不是一个容易控制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注意到很多的细节,才能实现浇筑过程完美的进行。因此,浇筑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浇筑最主要的就是要确保浇筑过程的不间断性,要一次性浇筑完成,确保浇筑结果不出现空白。(2)浇筑过程的进行一定要确保顺畅,避免出现混凝土材料的干化,避免混凝土质量不均匀情况的出现。(3)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按照建筑主体的需要以及浇筑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浇筑标准的实现。 3.3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混凝土运输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建筑工地所用的混凝土数量都是巨额的,因此,混凝土材料的生产搅拌场所一般不会设立在建筑工地中,而是设立在距离建筑工地路途合适的地方。从混凝土生产地到建筑工地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现在大部分都是用水泥罐车在运输途中进行搅拌,但是还是会出现混凝土材料搅拌程度不达标以及混凝土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发生。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应该合理的设置混凝土材料的搅拌时间,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水溶性,确保混凝土材料的实用性。 3.4 混凝土结构的测温监控。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内部热度很难得到散发,而外部表面热度的散发速度较快,尤其是在夜晚和雨季。因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由其内外热胀冷缩而形成,要求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降原理,以混凝土表面和中心、混凝土表面和大气温度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基础,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测温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温度监控规划,将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值保持在25℃左右。此外,测温监测点的配置,需要以混凝土底板厚度状况和浇筑、振捣路线为前提。 3.5 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避免混凝土形成裂缝隐患,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1)适当添加外加剂。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过程中,外加剂的适当添加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自缩性能。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混凝土添加外加剂的技术规范,合理添入外加剂;(2)适当添加增强材料。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中,可以将抗拉性能强的无机纤维、金属纤维、有机纤维添加其中,从基础上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3)科学配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原材料的科学配置,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与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求技术人员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手段,采用可行性最高的配比方案,全面提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在建筑工程中,高|量的混凝土结构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才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一,这便要求施工单位以混凝土结构含义、特性为前提,在工程实践中完善并改进施工技术,积累丰富的施工经验,进一步健全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机制,同时尽快制定健全的施工技术方案,迅速反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突发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试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 摘 要:结合实践来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的重要一环,其检y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只有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建筑。对此,文本将基于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重点围绕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特征;措施 1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特征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是指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建筑企业根据不同要求对建筑质量与承载能力等性能的检测过程,其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合法性,即质量检测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因此是合法合规行为;②公正性,检测工作需要由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并严格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因此整个质量检测过程具有公正性;③真实性,检测报告是第三方检验机构根据实际检测与评估结果给出的,与建筑实际情况相符具有真实性;④准确性,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是根据相关检测法规进行,检测的凭据与资料都将被完整保存,因此质量检测工作具有准确性;⑤独特性,质量检测出具的报告是针对所检测建筑的,只能代表自身的检测结果,因此具有独特性特征。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来看,要想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企业应当采取下列有效的措施: 2.1 制定详尽的检测方案。(1)合理选取检测样本。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检测需要合理 选取样板,必须遵循相关规范标准随机进行,其基本原则是结构检测需要选取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的且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通常来说,普通抽样可以依据结构和材料的类型进行抽查。第一级按照结构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砌体结构等;第二级,依据构件的类型,划分为墙、梁和柱三种类型;第三级可以依据材料进行划分,也可以依据当时测量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划分。如果对存在疑义的构件进行抽查的时候,需要依据现场合理选择检测量以及类别,并分别抽查存在疑义的构件,以便于确定问题构件是否合乎规范标准或者建筑要求。(2)制定检测方案。在制定检测方案的时候,首先需要熟悉被检测的建筑物的情况,并依据检测的目的来合理确定检测样本空间,然后来对建筑物的主体情况进行宏观的检查。例如建筑物的位移情况、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以及建筑物的墙体裂缝情况等。同时比对建筑物施工图纸、建筑结构、材料构件和设计图纸,以便于查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确定构件和材料的强度是否达标,并需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水文地理条件等综合判断,以便于制定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现场检测的内容。现场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外观以及尺寸的检测、材料检测以及主体构件检测等。 2.2 建筑材料检测。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都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材料检测主要是对钢材、水泥、骨料以及钢材的焊接方面进行检测。对于钢材的检测来说,通常是对每一批次的钢材进行抽样进行,并重点对钢筋的力学性能等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需确保每一批次的牌号、规格和状态等保持一致。针对水泥和骨料的检测,主要是对其合格证以及化学性能等进行检测,同时需要重点检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以及混凝土的试块强度。假若建筑物的主体选用的是商品混凝土,需要重点检测拌合物的塌落度。针对主体结构中的钢筋焊接,通常采取的是超声波检测方法,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钢筋断裂、焊接质量不良等,还需要对钢筋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假若属于在建工程,还需要对钢筋的焊接以及机械连接质量进行现场检测。 2.3 建筑工程外观。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建筑工程的外观体现,因此对于建筑工程也就是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与尺寸的检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对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进行检测时,要注意是否存在蜂窝、断裂以及孔洞等现象,而对于其尺寸的测量则包括标高、垂直度以及平整度等内容。在进行测量时包括精确测量以及估算测量两个部分,精确测量能够获得准确的建筑数据,其确保了检测结果的精准度,而估算测量则是针对工程中精确度不明确的部件,通过估算测量能够控制部件出现变动的幅度,从而提高工程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4 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检测时,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回弹法,这一方法通过对结构表面进行锤击,并根据重锤的反弹高度进行测量与判断,在回弹法中对采用的重锤的动量有着较高要求,同时需要根据工程构建的类型选择测试位置,严格按照回弹法的使用原则展开抽样检测,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另一种方法是钻芯法,此方法为破损检测,一般采用钻芯法是在对回弹法检测数据产生怀疑或不确定时用钻芯法,也叫仲裁法。使用该方法检测时主要是在选择钻芯部位上要精准、要避开主要受力钢筋及主要承重构件。经该方法检测所得出的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值非常准确,一般对混凝土构件强度有分歧时均采用此方法。 2.5 选取适当检测样本容量。在确定了合理的抽样调查数量时,还需选择合适的样本容量。为了确保监督小组检验工作的可信度,通常需要选取建筑工程结构总体容量的百分之十作为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低于此标准的则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较低,而为了提高检测的可靠性,监督小组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样本容量。 2.6 实施合理的抽样检查评估。由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在检测数量较为庞大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的数量将直接影响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抽样检查评估方法。在确定抽样数量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类型进行分类抽样,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且同一结构中还需进行具体的类型划分,确保能够根据主体结构的不同进行细致归类,从而提高抽样调查的代表性与准确性。 2.7 成立质量检测监督小组。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精度不仅需要规范其检测方法,同时还需要在检测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监督工作,目前可以通过设立质量检测监督小组来展开对质量检测过程的监督工作。由监督部门组派专门的监督小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质量检测结果进行核查,并对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于会给建筑工程主体造成损害的检测行为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在监督过程中,监督小组可以借助精密的检测仪器对样本进行简单有效的检测,从而掌握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的整体实施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期以来,得益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越来越多,且影响因素也随之增多。这就要求质量检测人员在检测之前,制定严格的检测方案,并严格依据相应的质量检测程序展开,进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石油管理论文:EPC管理模式应用于石油管道管理的价值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EPC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同时,探讨了EPC管理模式应用于石油管道管理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了将其应用在石油管道管理中的好处,以期可以为我国石油管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EPC;应用;石油管道;管理 一、前言 目前,我国EPC管理模式也日趋成熟,在这个大背景下,EPC管理模式也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石油管道管理工作中也逐步的采取了EPC管理模式,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石油管道管理的效果。 二、EPC管理模式简述 EPC(engineer,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程承包模式。所谓EPC工程总承包是指由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直至交付使用进行全过程总承包的方式。总承包商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 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以项目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施工、采办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使整个项目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式分为以下几种: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方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EPC),设计加采购承包方式(EP),设计加施工承包方式(EC),设计加建造承包方式(DB),还有BOT、BOOT等多种项目建设和承包方式。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控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为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使业主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护,所以,在我国很多工程项目中都使用了EPC管理模式。 三、EPC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目前,EPC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己被广泛采用,并正被我国国内部分大型建筑企业逐步应用。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及优势: 1、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车服务工作全部委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2、业主只与工程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总承包含同。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后,工程总承包商可以把部分设计、采办、施工或投产服务工作,委托给分包商完成;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而不是与业主签订合同;分包商的全部工作由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 3、业主可以自行组建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工程进行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4、业主把EPC的管理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因而,工程总承包商要承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同时工程总承包商也拥有更多获利的机会。 四、EPC管理模式应用于石油管道管理的价值 由于长输管道的特殊性。采用EPC管理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成功的项目管理模式。并已在国内其他石化项目上得以应用和借鉴。 EPC总承包模式是我国工程市场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满足了发包人的需要,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随着输油气管道建设第二个高峰的来临。EPC管理模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管道工程项目建设的主流管理模式,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改进。并逐步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 1、EPC管理模式可以使工程管理项目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使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对于投资方来讲,因为要对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把关,所以投资方需要通过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控制PMC是对项目的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的专业化公司。通过对EPC进行监督,从而完成投资方对项目管理的任务指标采用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把项目中的设计、采办和施工进行协调管理,然后将项目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和过程分解,这样可以使项目管理更加专业化做到责任明确,管理有效。 2、EPC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项目交易成本。因为EPC承包方式是采用固定总包价格,这样就可以对总体工程成本和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显而易见,整个交易成本也因此明显地降低。 3、EPC管理模式广泛地应用了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EPC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上采用更专业的分包商。同时,通过标准化的过程控制完成项目管理EPC管理模式使设计、施工、采办三方面紧密结合,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 4、EPC管理模式可以缩短采购管理周期。采用EPC管理模式,由于总承包商提前介入工程前期工作,将采购工作纳入到设计过程中,采购工作和设计工作相融合,这样就缩短了整个工程的工期。因为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当设计工作完成时,采购工作也基本结束。采购工作又和施工工作相衔接,设计、施工、采购的结合使整个工程项目工期得以缩短再者实行EPC管理模式,使设计工作、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由于在EPC的统一管理下,设计、采办和施工三方之间责任明确,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使各项目工作得以圆满完成。同时,由于在EPC管理下的设计、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可以同时进行,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 五、EPC模式下石油管道管理的优化 石油管道管理中各种信息的动态变化以及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要求项目建设各方紧密合作。及时交流沟通。建立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解决方案机制,促进相互间的良好合作与信任,是使项目偏差得到快速解决的根本保证。而EPC模式下,业主跟总承包商沟通、总承包商再与分包商沟通、分包商再与监督、监理、设备商、供货商等沟通,使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相对较慢,并出现信息失真,不能快速满足项目变化的要求,基于此,一种建立在EPC模式下的新的快速反应与合作机制“EPC+Partnering”模式应运而生。 Partnering模式即伙伴关系管理模式,是指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通过签订伙伴关系协议做出承诺和组建工作团队,在兼顾各方利益的条件下。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建立完善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和矛盾的友好解决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Partnering模式意味着业主与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一种短期或长期的协议,在充分考虑参与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工程共同的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及时沟通以避免争议和诉讼的产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担工程风险和有关费用,以保证参与各方目标和利益的实现。 在EPC+Partnering模式下,由于业主能够和EPC总承包商通过Partnering工作小组进行及时的沟通,业主的控制力不仅没有被大大削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业主对最终设计和细节的控制力。通过监理公司必要的监督和Partner.ing工作小组及时的沟通,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成本都能得到一定的控制。对EPC总承包商的风险也有一定的控制,对整个工程的管理都能起到一个更好的沟通和控制作用,从而解决了EPC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石油管道管理工作的效果就必须要分析其管理的模式,采取EPC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升管理的效果,也可以为石油管道的运行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管理支持,值得推广。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解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油气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石油管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石油管道工程一般投资成本高、质量要求严格、工程工期长,而且多是在野外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随着长输管道项目的不断增加,对于石油管道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旨在防患于未然,促进我国油气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石油管道;风险;风险识别;方案 目前,随着我国石油长输管道的快速发展,我国新建设的石油管道大部分是采用长输管道,长输管道作为石油管线的主要架构,长输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石油本身的品质,不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生产,而且还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效益及稳定发展。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仅地理跨度非常大,而且途中涉及的地质情况比较悬殊,再加上工程本身也比较复杂,施工战线比较长,大部分是在露天进行工作,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从而增加了工程施工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工程施工中的风险性,所以加强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进行风险管理把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风险的识别 所谓的风险辨识就是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险缘由、危险因素等进行准确地研讨及辨别。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现象,首先应该对风险进行辨识。然而石油长输管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 1.1材料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原材料的质量验收把关不严格,材料验收只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只注重材料的相关文件与手续是否齐全,而忽视了材料的内存质量。 1.2技术落后,质量把控措施不到位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方面不但技术本身没有达到标准,而且应用的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不足及不恰当的因素,从而造成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把控的措施及内容即不合理又不明确,甚至明显不科学,从而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的质量。 1.3管道焊接存在着缺陷 焊接直接影响到管道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但是有些施工人员在管道的焊接过程中不能够认真执行焊接施工的相关规定,不能够依次对焊口进行准确无误的位呈标识;还有些施工人员在焊接中处理不当,没有在焊口的两端采取相应的封堵措施;或者没有按照规定在管道的焊接处进行预热。同时,在焊接完成后,不注重对焊接质量和焊接处理的检验,不注重对焊接破口的渗透检测,使得管道存在漏焊和虚焊等问题,造成管道强度不够,气密性较差,影响了管道的使用。 1.4施工管理中存在不足 因为在分包工程审核及定标的过程中存在错误,从而导致分包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纰漏;工程施工的进度规划及工程施工规划方案不够完善,从而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及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依据工程施工的实际进展情况,准备的工作报告不够完善,从而造成整个施工工程没有规矩可言;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做的不到位,从而对工程施工的后续进度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工程施工管理的方面存在着纰漏,从而造成施工现场经常发生事故;工程施工场地缺乏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无章可循;没有定期开展施工调度会及施工规划执行审查会,从而造成工程被迫停工、窝工等状况,使工程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延误工期,更增添了工程造价。 2对于风险的分析、评价与预警 2.1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指风险发生的频率及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风险发生的频率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频率,是指从过去风险发生的历史数据,或是以理论分析措施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加以确定;另一种是主管频率,是指主观方是依据自身多年的实战经验、信息反映及自己的判断,来进行主观方面的判定。 2.2风险评价 所谓的风险评价就是在工程施工中产生的风险,对各种风险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种风险的发生概率比较大,并且分析这些风险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从而提起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石油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及施工管理等进行有效的评价及风险分析,再根据工程施工的特征,确定风险评价的标准,从而给风险预警及风险应对打好基础。 2.3风险预警 在对施工工程进行风险评价之后,就应该实施某种措施,使工程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工程施工中,应该结合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若发生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超越了预先的风险预警值,就应该马上使用风险预警环节,从而避免风险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风险。 3长输管道施工风险的应对措施 3.1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对于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管道安装前,必须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材料达到施工现场后,相关质量检查人员要对各种防腐材料、阀门、管件等进行质量验收,不但要查看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出厂合格证,还应进行表面质量检查,核对规格、型号及数量。同时要注意石油管道的焊接材料、螺母、螺钉以及阀门的规格、型号、材质等是否满足国家标准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对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分开堆放、禁止使用。 3.2科学的选择技术方案 因为石油长输管道的施工场地比较复杂,所以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探讨,采取恰当的技术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逐渐进入了新的技术,在采用新技术之前,应该对现实环境的分析,选择适合的技术,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施工工艺应该进行创新、改进,舍弃那些不适合的施工方式;不要采取不达标的技术,降低因技术上的不足而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很好的把控施工质量,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质量把控作业等。 3.3加强管道焊接质量控制 (1)焊接前管道焊接之前,焊接人员要仔细检查各种焊接零件和焊接材料,确定质量和数量,焊接人员要熟练掌握焊接操作流程和焊接工艺指导。管道组对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焊接。(2)焊接过程中在焊接管道时,要严格按照管道安装施工要求,规范焊接操作,一段一段进行焊接,确保焊接的强度和严密性。(3)焊接后管道焊接完成后,要仔细检查焊接部位,落实责任制度,强化焊接人员的责任意识,每个焊接人员检查自己焊接的管道,同时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巡检,随机抽查焊接管道,确保管道焊接质量。 3.4做好施工管理 应该对分包单位的资质证明进行认真审核;充分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工程施工的现实状况为依据,设计出合理的工程进度规划及施工计划;定期组织召开施工调度会及施工计划执行审查会,加强现场的管理力度;加强施工现场的文件管理,避免工程施工现场出现无章可循的情况。 3.5做好对风险的监控 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问题,从而对工程施工的进度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一定要设置一个风险监控系统,可以聚集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风险信号,依据风险信号采取适当的措施,这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长输管道作为我国石油管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加强风险严格把控,提供工程施工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石油输送事业的发展。 石油管理论文: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对石油资源的和平利用、控制与竞争,石油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凸显,已成为当今各类重大国际事件的重要起因。石油对各大国生命攸关,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管道运输是石油资源配送的主要方式,本文从几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以及石油管道运输的一些基本特点优势,分析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技术概述 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它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如今先进科学技术体系的前导要素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如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领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运行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会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生产和应用时信息技术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在信息技术产业中,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所应用的是信息技术的生产方面,而信息技术扩散例如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体现。除此之外,相关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技术、微电子生产息技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电信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可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 在如今蓬勃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运行体系中,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它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科技的发展。本文亦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阐述了解,从而进行分析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二、石油管道运输的特点 石油管道运输,依托于其自身的输油管道系统。管道运输本身就具有着与陆地上的铁路公路运输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由于石油管道本身所具有的广范围的分布、运输所历经的线路漫长等特点,也成为了原油或石油产品到石油使用终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渠道。 (一)石油运输管道分类 石油管道的分类根据距离或者范围粉可以分成在特定企业或者区域内部的输油管道以及跨地域长距离的输油管道;也可以按照所输送的油品分为原油或成品油两种输油管道;另外,根据材料可以分为碳素钢管和耐油胶管两种类型。 (二)石油管道运输的优势特点 1.运输量大 从我国西气东输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管道运输可以通过一条管道持续完成特定的运输要求与任务,而每年通过管道运输的运输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达到几万或者亿吨。 2.占用土地空间少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油气运输管道对土地的占用率仅仅是公路对土地永久占有的3%,铁路的10%左右。由于这种运输管道是铺设在地下,所以土地资源的节约有着重大意义。 3.管道运输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与其它的交通运输系统相比较,在建设周期上管道运输系统在建设上要短三分之一以上,这样也就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4.石油管道运输具有安全持续的特点 易燃易爆、容易泄露和挥发是油气自身所特有的性质,那么在运输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采用管道运输则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石油运输可能存在的这些安全隐患。不仅如此,管道由于大部分是埋在地下,因此在运输过程中也极大地减少了挥发的耗损,规避了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节约了耗能、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三、油气管道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的意义 (一)当前石油管道运输存在不足 航空、公路、水网、铁道和管道运输是我国综合运输系统中的五种基本运输方式。而管道运输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对于油气来说可以称之为是最为可靠的运输方式,只是在我国管道运输建设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综合运输体统中它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并且在建设规划中,运输管道的网络化仍旧是当今以及今后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那么与网络化相配套的其他附属设施的构建也相对缓慢,而且这些也将是对我国石油管道运输管理应用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因此,我国今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中,应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管道设施建设和管理技术,实现管道运输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确保管道运输安全,真正实现油气管道运输的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 (二)信息化建设对于石油管道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 真正能够推动管道运输业大力发展的是科技的进步。若要使我国管道运输技术和管理实现真正协调有效、快速持续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是必然选择。而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得以应用也是必然过程,并且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1减轻系统管理的工作强度 信息化建设管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充分表明,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利用科技进行数据、流程、标准等方面分析,不仅减轻工作强度,而且使工作更加精确可靠。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作用同样如此。 2.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强资源有效利用率,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精确计算分析,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避免时间和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强化了管理的准确性的同时大大提高实际工作的工作效率。 3.有力促进管道运输管理体统的规范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共享、交换和集成,这就为管道运输管理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统一标准,进而实现现代化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而综合信息技术所有的优势,信息技术应用与石油管道运输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效率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石油化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强大支柱,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四、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执行领域的应用层次分析 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完全基于信息技术的构建和应用。在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上,信息技术的整合分析为石油管道运输管理工作事物提供参考意见和可行性依据。例如,在过去的几年中,ERP系统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行业,而在石油化工行业同样盛行。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使用类似的信息技术在统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在管理的执行层次简化了工作环节同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信息技术在管道运输管理中执行领域应用将是未来工作模式的主流趋势。 (二)管理应用分析 信息技术在石油运输管理中管理层次的应用将是最主要的。输油管道运输管理基于信息技术而言,可以从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硬件方面来说,与石油管道最为匹配的信息技术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实现对地下石油管道的具体位置和相关信息的定位和分配,对管道的详细信息数据采集,从而将相关信息数据整合与其它的信息系统或者硬件相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输油管道运输管理系统,同时可以实时监控管道情况。 从软件方面讲,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数据采集和管道的管理与监控功能。数据采集可以对输油管道所在的现场的温度流量压力等进行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处理器对所采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管道的管理与监控则是通过自检继而对输油管道的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输油管道的管理与监控还具备反馈所采集的数据、接收和执行控制指令的功能。 结语: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管道运输管理输送中的重要和主流趋势,今后长远的发展也必将是以信息技术为管理应用核心,因此,实现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实用值得推广的。 石油管理论文:探讨石油管道安全运行管理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日益扩大,整个社会经济与生活对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石油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提升,石油管道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人身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建设管道的时候,要采用最有效的安全技术,认真落实管道建设安全要求。在管道管理上,要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只有切实遵守与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石油管道安全运行。 关键词:石油管道;安全运行;管理 一、当前我国石油管道管理现状 1、安全观念单薄。一般来说,管道的建设周期较长,对于建设施工队伍而言,容易有所懈怠,形成松懈的心理,在安全设施的维护上有所放松,容易产生一系列本可避免的安全事故。因此,安全观念教育是石油企业员工的重要课题。 2、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个有积极性,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对管道的建设无疑是最有利的,在石油管道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一个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才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形成对工作的有效规范。 二、对石油管道管理进行有效的革新 1、培育高端创新人才。在人员队伍的建设上,随着我国石油管道的管理建设,培育了一批批集管理、运营、建设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这些人才是管道建设与运营的主心力量。但事实上,高端的复合型人才是供不应求的,因此,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企业为了适应复杂的管道运营建设,更加重视培养高端人才,不仅重视技术人才的选聘,在选聘之后更应注重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进修,逐步的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也带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创新管理机制。目前,国际上的大型油田企业,在管理上都是以完整性、科学性管理作为发展的重点,并构建一个更加专业化、职能更加明确的管理机制。从我国目前处于转型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存在较多的管理方式,要想规范与统一管理,在改革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我国在20世纪末已逐步开始建设新的管理机制,在成都、兰州、北京、陕西等管道基地进行逐步的尝试。在不断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同时,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为确保管道安全性能的有效发挥,也在逐步构建与完善安全管理的运作平台。 3、研发核心技术。如今,管道的运输环境地貌越来越复杂,建设管道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距离更长、信息化、环保性能、高压输送等等,这就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新技术的融入需求更迫切。国内在参考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正加大力度发展本国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的钢材焊接技术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西气东输的管道中,实现了在距离、口径、压力、焊接等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建设管道的重点是数字化建设,我国也已经进行成功的尝试。提高管道建设材料的科技含量,对于管道的运行与维护无疑是最好的,能从根本上缩减人力与物力。 三、安全管理建设 1、输油管道安全的重要性。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输油管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带来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将十分巨大,在一些落后的边缘地区,一旦发生不幸,受到条件的限制灭火将是十分困难的。而在管道油田基地,存放的都是大量的可燃物品,由于现场大量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操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众多的。 从安全角度考虑,在油田管道的选址上,应该注重远离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做好相关的安全警示,在建设施工的时候,对管道要进行重点的防腐保护,加上必要的防水、防电以及保温设备,要远离电磁大的场所,并做好管道周边的排水建设工程,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在重视安全管理的同时,构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运行体系。输油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地质水势地形地貌地震等自然条件及两岸的村镇交通等现状,并要考虑管道的总体走向管道管理维护的方便,选择合理的穿跨越位置及方式。穿越河流管段在采用加配重块石笼等方案施工时,应对防腐层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位于水库下游冲刷范围内的管道穿跨越工程防洪安全要求,应根据地形条件水库容量等进行防洪设计管道穿跨越工程上游20km冲刷范围内若需新建水库,水库建设单位应对管道穿跨越工程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2、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为了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对安全事故有效的预防,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对于管道运输而言,除了防水、防电、防火、保温等之外,还需要重视潜在的危险,例如管道的腐蚀、泄露、防腐检测等等。采取安全技术就是为了减少与预防发生事故,首先可以降低潜在的隐患,在开发新能源的时候,避免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从根本上防止中毒、火灾、爆炸等不幸的发生。其次,有些潜在的危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因此应该尽量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危险系数处于可控制的安全范围之内,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再者,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地区设立警告标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立明显的警醒标志,让人们及时的远离危险或者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 3定期检验 3.1在线检验 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石油管道进行一般性检测新建管道必须在一年内检测,以后视管道安全状况每一至三年检测一次;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石油管道的调节阀减压阀安全阀高(低)压泄压阀等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应定期检测管道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情况,及时修补损坏的防腐层,调整阴极保护参数;管道阴极保护电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经检测确认防腐层发生老化时,应及时安排防腐层大修。 3.2全面检验 石油管道应当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新建石油管道应当在投产后三年内进行检测,以后视管道运行安全状况确定检测周期,最多不超过八年;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总结 石油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管道具有大规模建设,高投资等特点,安全管理是发展石油业的核心,只有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进行根本的提升,构建一个长期、完善、有效的安全保护机制,才能将石油管道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运输管理的研究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大国,每年国内所消耗的石油总量一半是通过进口得来,而现今运输石油的主要方式就是管道运输,因此,加强对石油管道运输业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分析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的发展现状、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保护措施,并对如何完善石油管道运输业的管理制度作出建议。 关键词:石油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安全问题;保护措施;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发展,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命脉之一,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其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加。但由于我国开采技术和资源产量的限制,大量石油需要通过国外进口而来,这从而也带动了石油运输业的发展,其中管道运输作为一种安全、环保、快捷的石油运输方式而被人们所青睐;但由于它投资巨大、工程复杂,使得管理方面问题良多、容易出现疏漏,严重者更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是石油管道运输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隐患。 一、石油管道的简单介绍 石油管道指的是,由油管及其他附件所组成的、按照某种工艺流程配备上相应的油泵机等机器组装完成的一种管道系统,用以完成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的接卸、输送和转运等,其材料一般为钢管(一般有碳素钢管和耐油胶管两种),使用焊接和法兰等连接方式进行管道的长距离连接。石油管道运输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石油运输方式。 二、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石油运输的方式有很多种,除却管道运输外,还有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等,但相较而言,管道运输不受时间、空间与季节等因素的限制,更为方便和快捷,所以目前在我国,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石油运输方式。但由于石油管道运输业前景广阔,因而运营商良多,这就导致管道运输的管理制度极度复杂且不完善,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如石油泄漏引起的爆炸、火灾等;这些不良因素,正是影响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但即使如此,近十年来,我国仍是斥资建成了多条重要的石油运输管道,如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线、港枣成品油输送管道、西部管道原油管线和成品油管线等。这些石油管道,大体可分为原油输送管道和成品油输送管道两大类型,以下就分别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运输管道的建设现状。 1、原油管道 我国原油管输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在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正一点点缩小差距。现如今,我国已经熟练掌握了加剂输送、加热输送、常温输送、间歇输送、密闭输送、顺序输送等先进的管道运输技术,尤其是加热输送和加剂输送工艺已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防腐、保温、腐蚀检测等方面也有了巨大成就。 2、成品油管道 随着成品油运输的需求量增加,我国成品油管道建设也有了一定进步,先后开发了成品油顺序输送水力训算和批量跟踪及运行管理软件等来辅助成品油的管道运输,但当下总体水平仍还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目前多采用密闭顺序输送工艺来进行成品油管道运输,也有个别采用的是旁接油罐顺序输送工艺,但都自动化和科技化水平较低,还待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的更进一步开拓与发展。 三、石油管道运输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道材料质量问题 石油管道工程建设耗资巨大,动辄需要成百上千亿的投资,因此很多运营商为节省资金、争取利润而使用不合格的管道材料,从而导致石油泄漏严重、浪费过甚,更可能引起剧烈的爆炸和火灾等,给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 2、管道腐蚀 石油管道多由钢管制成,且通常裸露在空气中或深埋于土壤之下,使用时间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腐蚀状况,有着极大的安全风险。 3、焊接风险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需要运输石油的距离较长,建设的石油管道也较长,所以需要通过焊接技术来连接不同的管道。焊接质量在管道工程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焊接技术不过关,使接口处连接不良或焊接工艺不够细致,都容易令管道在石油运输过程中发生震裂等意外,对石油管道运输的安全有着重大不利影响。在我国,目前已经有过很多次由于焊接问题所造成的石油管道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以免事故再次发生。 四、石油管道运输的保护措施 1、保证管道质量 在进行石油运输管道工程建设之时,一定要详细检测所需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对其严格把关,坚决拒绝将不合格的产品投入到施工建设当中,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使用劣质材料,更不能偷工减料,要时时刻刻记着对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2、做好防护工作 由于石油管道容易被腐蚀,已经越来越影响到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的发展,所以如何防护好运输管道,使其避免被腐蚀,也是重中之重。目前,这方面最主要的防护措施是给管道涂防腐漆,这不仅能减少运输管道的腐蚀程度,还能大大延长管道的使用年限,给管道建设工程节省一部分成本,是一项极其有效的石油运输管道防护措施。 3、保障焊接技术 石油运输管道的焊接技术一定要过关,进行焊接工作的技术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焊接技术的技能培训,达到国家专业标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在焊接过程中尽职尽责、认真仔细,严格把关石油运输管道的焊接质量,避免因个人或团体的疏忽和技术水平不达标带来的质量问题;并且要明确划分责任归属,做到出了问题有人承担、勇于承担,并能够及时弥补和解决。 五、完善石油管道运输业的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企业或工程都需要一个完善和完整的制度来约束相关工作者,以达到督促和监督的目的,最终实现工作的高效率和高完成度。石油管道运输业也同样,要想让石油管道的运输过程安全效率,就必须设定一套较为完善与完整的管理制度,详细地划分好从管道的建设工程乃至石油的运输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细节,明细责任与义务,增强员工的专业水准和职业责任感,使大家都明确地认识到石油管道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从企业到个人都要做到无所马虎、无所疏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石油管道运输的安全。 六、以兰郑长成品油管道为例简要分析 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条成品油管道,其自甘肃省兰州市为始,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五个省和六十七个市县,于湖南省长沙市为止,全线总长3214公里,采用3PE防腐方案,开工于2007年8月18日,历经一年多时间机械完工于2008年12月31日,是中国石油集团的一项重大建设工程。其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斜井穿越施工、管井降水穿越施工、定向钻穿越施工等施工方式,成功穿越了70多条大小河流,并穿越了74次铁路、234次高级公路和15条隧道,克服了水网沼泽、黄土丘陵区、黄土高原、六盘山等多处复杂地形,可谓工程浩大,是我国成品油管道运输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式工程,体现了我国国务院“西油东输”战略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初步成果,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结语: 石油管道运输作为我国目前最常见、最实用的石油运输方式,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加深入和开拓性地研究石油管道运输管理,是体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所重视的一项重要问题,它有助于减少我国石油运输的成本、提高我国石油运输的效率,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开发技术有限等问题,让我国更加进一步实现国际化。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之我见 摘要:石油能源是我国较为稀缺的能源之一,随着石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也日益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石油管道项目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石油管道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文在阐述石油项目管理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以期石油事业能得到良好地发展。 关键词: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引言: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是保障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对项目管理机构建设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讨论,以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及项目控制管理为重点,同时从进度、成本、安全、合同等角度提出了相应地优化措施,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一、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石油管道工程每一阶段的项目都进行时间、成本及质量的控制管理,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掌握石油管道控制的平衡点,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能得以顺利地开展及实施。 二、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石油管理项目机构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执行力度较差 目前,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制度已较为完善,但执行力度却较差,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受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体制所致,在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无法得到真正地贯彻和落实[1],譬如,已确定的审批及项目管理程序,由于长官的意识或外界因素而走样,导致项目管理执行力度较低。 2、石油管道工程项目仍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制度已初步完善,但与现代项目管理制度相比,仍需进一步地完善,公司层、项目层无法正常维持服务及监督关系,项目管理制度无法以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支撑,且部分职能部门也频频出现服务意识缺乏的情况,严重干涉了石油管道工程项目正常工作的开展[2]。 (二)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 虽然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中具备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操作,虽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鉴定,但仍忽视了全员管理这一重要的质量管理准则,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频繁出现质量问题[3]。 2、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成本及进度问题 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按照原有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使施工进度计划仅流于形式,导致石油管道工程的工期无法达到最初的要求,而使项目的成本大幅度地增加,项目的进度更新也较慢,不能及时地反应出项目的具体进度。在对项目进行成本的核算与管理过程中,没有将配置机械设备进行优化,更没有实施动态的管理模式,出现了工作人员及设备严重闲置的情况,致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成本一再增加,无法实现成本管理与员工管理的有效结合,而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成本及进度出现严重地问题[4]。 3、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安全及合同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地落实安全教育问题,安全管理问题存在严重的漏洞,尤其在工期较短或进度延后的情况下,为了节约工序时间,而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安全管理过程中未事先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因此,在动态的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合同管理常不具有规范的合同文本,合同索赔工作的实现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三、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优化措施 (一)完善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 在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决定项目能否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完善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尤为重要。项目经理是优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组织者,更是协调各方关系的重要纽带,是承担石油管道工程项目责任的主体,在进行项目经理选拔时,必须完善选拔的具体制度,以公平、公开、公正为选拔机制的核心理念,使专业人才能在选拔过程中脱颖而出,使选拔流程能得以良好地规范。在选拔过后,要明确项目经理的具体职权与责任,建立统一的专业知识培养机制,使项目经理能更好地适应工程的要求,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使之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地学习与培养,以确保石油管道工程管理能切实有效地开展。 (二)强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控制管理 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控制进行强化管理,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有效地实现合同中既定的目标,在进行项目的控制管理过程中,以项目的质量、安全、成本及进度多角度的对项目进行控制,提高施工效益的同时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地约束。但由于石油管道工程项目较为复杂,项目的控制管理常无法有效地实施,因此,只有实行逐步控制的项目控制理念,才能将质量控制全面地落实。在进度的管理过程中,要严抓计划、调度及跟踪工作,制定相应地进度计划书,使项目进度能有序地进行。对项目进行成本管理,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加强项目的指标测算,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评估制度,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地把握,切实有效地建立起项目控制管理机制。 (三)强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安全及合同管理 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建立安全管理是保障项目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前提,针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内容,有效地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机器的正常工作,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实行动态的安全控制管理,并时常对安全控制管理进行调整、分析、检查及判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素质,使项目安全控制管理得以有效地实施,将安全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安全分工。将合同管理与成本管理、工期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项目管理能拥有全面地控制系统,优化项目管理,使之成为更综合、更全面的管理,在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管理水平也能得到很好地完善。使全员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合同管理当中,对分包队伍进行严格地筛选,使合同管理的索赔、变更项目能得到顺利地开展。 四、结语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管道运输行业也日益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只有优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管理,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自身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做好石油管道项目的管理工作,对项目及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监督,完善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明晰其主要的责任内容,强化项目的控制、安全及合同管理,对事中地监控及事后复查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地革新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使石油事业能拥有更好地发展前景。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要: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安装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 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必须严格把关。本文探讨了管道安装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石油管道 安装施工 问题及处理措施 前言 我国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新时期下,加强对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探讨,对我国石油管道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强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分析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石油化工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特性,所以在对其输送管道进行安装时,有很多的要求与标准必须严格遵循。不过,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已经给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对策分析。 二、管道安装施工的前期准备 当建设工程经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以及工程的施工图纸完成后,我们就会召集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相关单位,分专业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找出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设计及时修改,避免在日后的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当工程所需要的管道、设备、阀门、管配件等所有材料已经准备就绪,各部门人员均已到位的情况下,工程前期准备完毕,那么施工便可以按照要求开始进行,工程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将工程的具体方案及时报送给项目监理部审批。监理工程师及施工管理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图纸充分了解并掌握,并对施工单位按照管段号所绘制出的各管段单线图、以及施工单位编制的焊接规程与热处理规程进行仔细审查。在管道的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图纸与实际工程在细节上抵触的情况,这时便需要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及时组织设计、生产、施工、监理对问题进行讨论,合理进行设计修改或对施工进行调整,保证生产流程正确和工艺管道的质量等要求符合标准。与此同时,设立质量管理的检查记录,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开始之前填写并报送至项目监理部,总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严格审查,最后得出检查结论并签字盖章,这样可以起到方便工程的跟踪调查。 三、石油管道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1、管段制作常见质量问题 在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一段管道安装制作完毕后,需要对安装段的质量水平进行认真核查,校对管道安装是否与设计图纸四配,并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对管道性能进行现地测试,以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进行逐一排,确保管道安装具有较高质量水平。但一些施工企业、人员,不太注重管段制作按照工艺、技术图样的合理性、匹配性、一致性等检查的重要性,不注重管段制作性能的测试工作,为了抢工期盲目安装施工,为石油管道工程全线的安全可靠运行埋下相应的安全和质量隐患。 2、焊接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石油管道的安装质量水平,因此,在石油管道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焊接施工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对焊接性能进行认真测试,确保管道焊接具有较高质量水平。但一些施工企业在管道焊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焊接施工相关操作规范和质量性能测试,对焊口没有进行准确定位标识、对焊接质量没有实时检测、对焊缝处理不准确等,造成管道在焊接过程中存在漏焊、虚焊等质量问题,影响到管道的强度和密闭性,为石油管道埋下相应的质量隐患。 3、防腐处理常见的质量问题 石油管道性能测试合格后,管道的防腐保温工作就是管道安装质量控制的关键。但一些石油管道在安装过程中,尤其是埋地敷设的管道,可能遭受含有有机酸、碱、盐的土壤侵蚀,但在安装施工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进而导致管道在运行过程中遭受严重的化学腐蚀作用,影响到管道的施工质量和综合使用寿命。 4、阀门安装问题 对于阀门的安装,比较常见的就是阀杆问题。在对阀门进行水平安装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阀杆是不能面向下方安装的。如果重量较大的阀门还必须借助于起吊工具的帮助。由于施工人员专业知识不精,在对石油化工管道进行安装时还会出现用错阀门的问题,比如低压阀门被安装在高压管道上,除此之外,单向阀在安装时比较容易装反,必须按照其所规定的方向进行安装。这些都是比较琐碎和细节性的东西,如果不在施工中加以注意和避免,就有可能酿成不可弥补的错误与事故。 四、提高石油管道安装工程质量水平的措施 1、石油管道组对安装的质量控制 管道组对是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组对合格后,通常会立即进行焊接工序的施工,因此在施工前应明确和掌握管道焊接工艺及对组对的工艺技术要求。在组对安装过程中,其质量控制技术要点如下,即: (1)检查组对安装前,管材及附件的防腐是否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并完成性能测试验收,检现场是否存不同防腐等级的钢管混用、错用问题,(2)检查管道管口及管内杂物清理工序是否按照相关要求完工,并检查管口和管道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存在铁锈、油污、油漆等问题;(3)应核查现场进行管道起吊、组对的机械设备是否满足专用吊具设备要求。全程监督管口组对操作施工是否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指导规程进行。 2、石油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 焊接是石油管道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特殊工序,必须加大对该工序的施工质量的监控,其质量控制要点如下,即:(1)检查石油管道焊接施工现场是否按照焊接施工工艺要求配备匹配的焊接设备,并检查设备是否具有良好的运行工况状态和安全性能。检查配套的测温、测风等监测仪器仪表的精度、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认真检测恶劣天气等特殊环境下焊接作业的综合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并对焊接全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控。(2)检查施工现场所使用的焊条、焊丝的规格、型号等与管道焊接工艺是否匹配。检查焊接过程中焊条焊前烘烤是否按照厂家要求的温度、时间等指标进行,(3)检查管口预热、焊接环境条件、焊接工艺参数等是否满足石油管道焊接施工要求;(4)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进行细致检查,并采取抽样测试等方式,对焊接质量进行动态掌控,确保管道焊接具有较高质量水平。 3、石油管道防腐处理的质量控制 在对石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前,应认真检测管道是否存在油污、锈蚀等问题,一旦存在应采用喷砂等进行锈蚀处理,并确保管道表面粗糙度在控制范围内。应结合工程区土壤地质情况,合理采用防腐保护材料,有效提高石油管道的综合使用寿命。 4、阀门安装问题的质量控制 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关键组件主要有阀门、泵和压缩机等。首先,阀门的安装。一般,水平管道上的阀门是不允许垂直向下安装的,对明杆式阀门进行安装时要尽量不影响人员的通行。除此之外,阀门还必须错开安装,以减少各个阀门之间的间距,为后期维修等提供方便;其次,泵的安装。对泵进行安装时,要尽量将其布置于发生火灾概率较小的地方,如果是进行两排布置,必须保证两排泵之间的距离是合理合格的,以为后期检修提供方便。除此之外,在连接泵进出口的管道位置还需设置切断网,泵的吸入管也不宜过长,以减少折弯;最后,压缩机的安装。在对压缩机进行布置与安装时也需要将后期检修的因素考虑在内,比如压缩机管道不能太高,压缩机的上方不能设置其它的设备。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压缩机可以布置在露天位置。 五、石油管道安装的建议 施工人员必须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认真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运行。所有从事管道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工作中做到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技术规程,重视安全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只有认真的做好安装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保证质量,安全规范,让管道安装符合工艺的要求,服从于整体设计,才能将石油工艺管道安装这项工程完美地完成。 结束语 施工管理是石油管道安装的核心。因此,在石油管道安装的后续施工中,要加强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石油管道安装的质量。 石油管理论文:论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管理 摘要:当前石油业蒸蒸日上,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笔者针对当前石油管道储运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加强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管理 引言 世界各地的石油需求量的增加,带来了石油业迅猛的发展,这也给石油管道运输如何安全地进行带来了争论。在这种长距离输送过程有存在多种安全隐患,我们应该正视这些现存的问题并积极去处理。可是,在实际运送过程中,对于安全问题的处理常常不尽如人意,问题的长期存在,影响着输送的成果的使用。可见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着石油最后的效益。 一、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隐患 1.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 当前,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上,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一些方面存在政府监管部门职责定位混乱及职能交叉的现象,致使在监管管道输运上存在不足,监管工作出现混乱。此外,多部门的交叠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财政、人力的负担。 2.静电带来的破坏 石油在输送过程中,原油之中的各种成分之间、原油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相互摩擦,会产生静电荷。如果管道设施设计未考虑到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工作,长距离的输送容易引起静电荷聚集产生静电引起火花放电,引发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自然灾害所致的破坏 石油运输过程会经过多个省分,多个不同的环境、地带,难免会受到不同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其中主要是地震和洪涝灾害。当管道经过地震带时,突发的地震会不可避免地给管道的其中一段带来破坏,这会使整个石油运输系统瘫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石油的易燃易爆性质,当管道外部受到破坏时,容易带来二次灾害,会给居住附近的居民甚至更远处的居民带来安全危害,还会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4.人为因素产生的破坏 4.1.内部员工原因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所发生石油管道事故大约百分之二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主要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安全意识不充分、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不娴熟、应急情况下出现操作过失等方面带来的事故发生。 4.2外来人员原因 国内外油价的上涨带来了各地盗油的热潮,虽然各地严厉打击盗油行为,但管道不可逃避地要经过一些社会治安不是很完善的地区,这就给试图盗油的团体提供了盗窃机会。全国各地不法分子进行非法盗油过程,都要对石油管道进行打孔,这不仅使石油大量泄漏带来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周边乃至大片面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对于管道的破坏,降低管道的防腐能力,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修。此外,原油的泄漏极易引发火灾,增加地区的危害性。 5.管道腐蚀和老化 管道自身的腐蚀是目前造成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因素。石油管道放置比较复杂,交叉密度比较大,替换和维修比较困难,而且埋藏在地下不易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很多使用时间较长的管道由于管道本身的质量或是土质对管道造成的损坏等原因,出现管道腐蚀,造成管道内壁变形,易破碎,甚至出现石油泄漏等事故。 二、石油储运过程的安全防范措施 1.健全对管道储运的安全监管体制及法制 1.1对于监管部门,要求沿线的地区政府要不定期对相关单位进行石油管道安全的抽查、总结及协调处理工作。针对责任单位的违章违法的行为,要加大处治的力度。对于威胁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的行为,极力治理、整顿,责任到人,连带处治。 1.2.对于石油运输公司,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督促相关人员时刻履行石油管道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根据影响程度,进行一定的惩罚,追究相关责任人。 2.防静电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引起静电,应该观察、总结产生静电原因,并及时对出正确的处理。尤其是检查管道与地面是否连接,以及接地电阻是否在标准要求范围内。 3.防震措施 地震会造成石油管道的扭曲甚至断裂,所以提前做好防震措施非常重要。在管道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防震的措施,从而选择焊接方式及管道在各个位置的放置、距离等问题。 4.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害 4.1提高人员能力 一方面,给予工作人员不定期的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去操作,使人员规范化。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模拟突发事件,培养人员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实行责任制,选出有经验的人员作为组长,对于出现的安全问题责任到人。 4.2增加打击力度 石油企业应该协同当地的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盗油分子;加强对管道区段的监控,尤其是偏远地带;加强对防盗系统的研发,能快速定位哪个区段有非法的盗窃行动,全方位做好防盗工作。 5.防腐措施 防腐工作应该从管道内、外壁两方面着手,对于内壁的保护,主要有严格把控住石油天然气的质量以及内壁涂刷内涂层。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则进行输送和监管,严禁运送不合格的石油天然气。对于外部的保护,主要采用防腐涂料进行防护。对于防腐材料的选择,应该选用更安全环保、操作更简易、保持年限更久远、更适合当地地质的材料。 结语:这些年来,全球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日渐增加,各个国家、地区对于石油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正如前面所诉,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各式各样,其所带来的影响涉及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管道维修、人员伤亡、巨额资金的损耗等各个方面。故此,作为石油企业,应当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储运的安全性。另外,可以加强技术的更新,采用信息化的流程、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作为政府监管单位,应严格把控住各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前发现并去及时有效地处理,使管道运输能很好地进行。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摘 要: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新乡输油处滑县站,是中洛线输油管道上七个输油站中的第二个输油站,担负着将中原油田原油输送至中国石化集团洛阳(分)公司的任务。随着新乡处以数字化管道建设为核心内容的中洛输油管道工艺配套改造项目的完成,中洛管道进入了全程数字化管理新阶段。滑县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在输油生产、管道管理、日常办公上进一步加以提升,实现更加高效、准确、快捷、规范、透明的管理体系,真正将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管道储运公司“做强石化管道”的发展目标践于行。 关键词:石油管道 输油站 无线网络 远程管理 移动办公 1.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背景 滑县输油站作为管道运输最基层的单位,把加快信息化进程作为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就如何依托新乡处数字化管道平台,提升输油站数字化、信息化应用,以泵站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输油站数字化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1.1在输油站我们所使用的日常办公管理资料大多存放于电脑中,固定式的资料存储方式存在着空间限制、存放分散、系统性差、安全性差等问题。由于输油站特殊的倒班方式,办公资料的管理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各工种的技术资料无法进行有效的共享。其次,由于各专业的电子版资料都是独立管理,每个人的存放方式、存放介质都不同,当某专业管理人员不在岗时,就会造成其他代办人员无法帮助完成一些检查和上报工作,这些均不符合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1.2当输油站内设备出现故障时,传统方式是电话咨询专业人员指导处理或让抢修队人员立即从新乡赶到故障现场进行维护。电话咨询处理输油站故障上还存在由于员工对突发设备故障描述不清,抢修队人员无法遥控指挥,造成故障处理不准确不及时。故障处理还是以抢修队到现场处理为主,这样不仅费时费力,增加费用成本,还可能在等待设备维护的过程中带来新的隐患和危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从现状来看输油站移动办公、资料共享、故障应急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开发一套基于无线网络的输油站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办公资料网络化、应急指挥视频化、后勤保障智能化,提高泵站整体管理水平,是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2.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内涵 滑县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应用以“节能降耗为宗旨,有效地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员工创造快捷、方便的信息化环境”为理念,输油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增强,使员工工作更轻松。《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用》就是对传统泵站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中洛线数字化管道建设为平台,利用无线网络,实现利用手持终端与新乡处网络平台同步、实现实时远程资料查询上传、远程应急系统启动、交接班视频化、后勤管理智能化。提高自动化管理程度,消除空间、时间的限制,全站实现地面、地上、远程、近程工作状况的全过程在线监控及操作,人员、设备监测率达到100%,促使输油站生产高效低耗、清洁、安全、环保、和谐发展。 3.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主要做法 结合“中洛线数字化管道应用深化”的要求和生产实际,立足于滑县站实际,从提高整个生产厂区的科学管理水平着手,不断改善科技设施,提高自动化管理程度,消除空间、时间的限制,开展了“无线滑县、智能泵站”的试验性工作,目的是为实现本质安全提供保障,为提高泵站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滑县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就是从提高整个生产厂区的科学管理水平着手,不断改善科技设施。 3.1系统确定 (1)确定系统构架 通过大量的调研与市场分析提出输油站无线网络系统构架,并对系统构架的软件和硬件适应的各功能模块进行可行性验证。系统构架的确定实现各功能模块功能,如图所示: 技术组以滑县输油站实际情况选择应用软件,选购硬件进行搭配,逐步进行实施。 (2)确定系统设备 1)运行平台的确定 根据调研,选择.IOS的和Android两种操作系统进行比较,从平台软件数量、系统稳定性以及开发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选择IOS作为系统的运行平台。 2)应用软件对比确定 为实现系统功能,根据已选择的运行平台,对各类功能软件进行了对比选择,最终确定采用Facetime、Citrix receiver、DS file来实现部分系统功能。 3)、无线网络基站AP的确定 无线基站是实现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基础,它的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决定着系统功能的实现,所以从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方便、节约成本的原则出发,对市场常用的几种产品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多种产品的传输速率、接入点数量及防水性能等参数的对比,采用H3C的WA2620X-ANGP基站。 4)、路由器的确定 选取了几种市面上较流行的路由器,对产品的性能、特点做了分析,根据路由器的传输速率、可网管、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采用H3C的ER8300千兆路由器。 5)、服务器的确定 结合系统使用网络存储的硬件要求,从联机事务处理和硬件处理速度上进行了论证,确定了服务器的最低配置要求,对系统硬件进行了选择,采用群晖的DS212J网络存储服务器配置完全满足系统开发的要求,决定采用群晖的DS212J服务器。 6)、手持终端设备选择 小组成员从安全性、硬件配置、可操作性、易于开发等方面选取手持终端通过对手持终端设备性能、运行平台、价格的综合比对分析,小组人员决定选用苹果iPad2及苹果iPod Touch4。 7)、移动视频监控装置的选择 滑县站原有工业电视系统为固定位置安装,只能全面宏观的监控站场状况,信号传输线路容易受干扰和破坏,灵活性不够,细节有待补充,移动监控装置可以有效的弥补监控盲点。小组成员在警用电动巡逻车的启发下,对目前市场现有的电动车和高清摄像头进行了调研,确定采用WT-638半球摄像机与美嘉/MJ-88巡检车来完成移动智能巡检车的组装。 8)、WIFI开关的选择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应用成为实现远程自动控制的一项标准,在站区无线网络覆盖下,可以利用WIFI开关实现远程控制站应急设备启停等,确定WIFI开关为J-WI-FI远距离控制开关。 (3)系统功能的确定 系统功能确定为:移动办公功能、资料共享功能、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远程智能控制设备等四大功能模块。 3.2系统功能实施 (1)移动办公功能 新乡处在用的各大办公系统均采用Microsoft的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而目前所有的手持终端都无法加载microsoft的silverlight以及储运公司协同办公系统的插件,通过在手持终端中安装的Citrix Receiver可以流畅的访问所需要的各大办公系统。 (2)资料共享功能 本功能的核心就是文件资料的归档,资料录入时分为技术室资料和班组资料。 1)资料录入 组织经验丰富的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其专业内容的整理、选择,收集和本专业相关的资料,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体经验、结合实际生产,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校对、编制,组成高质量的文件库。并按照三基工作考核设置了提纲,内容包括: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电气仪表管理、能源计量管理、质量QC管理、管道管理等。小组成员又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划分了不同的系统使用权限。 (3)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 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有利于解决安全生产中的急、难、险、重问题,不仅及时有效,而且有利于降本压费。 1)远程专家协助 主要以移动智能巡检车为主,手持终端为辅助来实现应急指挥可视化的系统功能。 当站内设备发生故障时,将设备的实时信息(实时视频、声音、近距离图像、工业数据)传送到抢修人员的终端设备上,专家远程进行实时在线诊断,实时处理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快速高效处理故障。 2)工程进度实时监控 当站内工程施工在盲区无法监控时,移动智能巡检车可以有效的解决员工长时间在现场监控的问题。只要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移动智能巡检车就可以发挥他的灵活优势。重要施工视频档案作为历史档案得到留存,用于资料查询。 3)创建抢维修视频档案 建立抢维修视频档案,有助于员工学习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故障。小组成员在移动视频巡检车Web管理界面进行了传送参数的配置,保证了每次开机都能将视频保存至网络存储服务器。 (4)远程智能控制设备功能 WIFI控制开关控制消防泵、紧急照明、逃生门、排风系统等应急设备,做到正真意义的无线远程控制。 经过对系统功能的逐项验证,实现了系统的移动办公功能、资源共享功能、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远程智能控制设备功能等四大功能模块。 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些功能还会不断完善、拓展、深化。滑县站将继续依托中洛线数字化管道,本着工作不止、奋斗不息、创新不断的理念,深化数字化管道的内涵,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建设一流输油泵站,逐渐把数字化信息化泵站与物联网融合,提升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石油管理论文: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深入的发展。其中,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ERP系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正式应用与推广。为了进一步提升石油企业的生产率与效益,达到精益化的管理目标,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掌握与运用ERP系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对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促进石油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从而让石油企业能够获得更多长足利益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ERP系统 石油管道工程 管理应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当今时代,石油行业要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将市场的变化与要求作为依据,对产品的生产结构进行及时准确的组织与调整。对于这一切,ERP系统都能做到。而且,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运用ERP系统之后,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率,最终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得以提升。 1 ERP系统概述 所谓ERP系统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建立的基础,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员工以及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出良好的决策运行手段的一个管理平台。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1]。ERP系统的前身是物料需求计划(MRP),ERP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新一代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并对MRP的功能进行了扩展,供应链管理是ERP的核心思想。ERP主要是集人力资源管理(人流)、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以及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于一身的企业管理软件。其具有先进性、集成性、完整性、统一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ERP已经从传统的企业边界跳出来了,且其供应链的范围已经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工作。可以说,在信息时代,ERP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2 石油管道工程管理实施ERP的意义 2.1内部控制实时化 通过实施ERP,内部控制便能得到有效增强,从而在控制工程的过程中便能做到实时控制与明确分工,且能将每一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随时地反映出来,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自动协调,并将绩效评估所需要的数据提供出来。这样,有利于工程资源的统一规划与运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各种浪费材料、资源的情况,达到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的目的,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2.2系统运行集成化 ERP系统能够将集成的信息系统提供出来,从而对“信息孤岛”的重复建设进行了有效的规避,达到了资料与业务数据共享的目的,并对业务的流程进行了理顺与规范,使得在工程建设中各种重复劳作的情况都能得到消除。 2.3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在石油企业中,信息技术使得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模块更加细化,成为快速的数据流转。细化之后,有利于从多角度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而且细化之后,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者也能更好地对工程中各个执行的环节展开实时的监督、调整与控制,从而使得整个企业工程的运转都能变得更加高效与简明,决策与管理也能实现一步到位。 2.4绩效监控动态化 在石油管道工程中实施ERP系统管理,可以将更多的管理信息提供出来。当完全投入运行ERP系统之后,石油管道工程便可以按照实际的管理需求,通过ERP系统将信息资源设计的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提供出来,从而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的反映出来,并对其予以纠正。尤其是对于工作量比较大的石油管道工程来说,很多基层的现金都难以进行明查。然而通过ERP系统,科、部、车间等各个成本控制点的预结算工作以及费用的实际情况都能够实现横纵向的分析与对比,从而将各种工程数据及时提供出来,有利于有效的控制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 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对ERP运维费用保障的加强 在ERP系统的费用中,除了包括购买的软件与实施的费用外,还要包括后期的运维费用。以我国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为例,要使用ERP系统,不仅要缴纳大量的运维费用,还要提供出技术支持的团队,如果没有专项的资金对其进行保障,那么整个系统的运行也无法正常化。所以完成ERP系统的建设之后,还要从整个工程的层面,还应将信息系统运维的专项支出列出来,并将其交由总部进行统一的筹划与支出。 3.2各个单位部门组织亟待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与发展,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以及运维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然而,在实际的石油管道工程中,很多单位部门组织都没有较为独立的信息部门,使得在管理与协调方面出现了许多隐患,尤其是实施ERP这一大型的管理系统之后,特别需要不仅懂得信息技术而且还对本工程十分熟悉的人员来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安全可靠性则很难对其进行保障。 3.3从整体上对ERP的应用水平进行提升 企业管理是ERP的核心内容,在工程中,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就是ERP系统的核心内容。然而,在一些工程单位往往会出现各种重建设而轻应用的情况,而且真正懂得操作与使用ERP系统的专业人才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拥有的ERP系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便显得较为繁琐与复杂,从而出现不够友好的人机界面等客观原因。当然,也不缺乏人们习惯了传统的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方式,而没有对ERP系统进行主动了解与掌握等主观原因。所以,石油企业要想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对ERP系统进行运用,并将ERP系统的优势在石油管道工程中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定要加强各级人员的后期培养力度,使得工作人员的思想有一个彻底的转变,并对ERP系统形成新的认识,从而有利于ERP管理与考核制度的完善,并从整体上对ERP的应用水平进行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对ERP系统进行运用,其重点是要实现对工程进度与资金的有效控制,其核心表现为价值链。因此,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不仅仅是一种数据查询的工具,还是对工程资源展开实时的配置、优化与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说,对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石油管理论文:浅析EPC管理模式在石油管道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EPC工程承包管理模式在我国逐渐兴起。它是世界工程建设行业中较先进、较成熟的项目承包管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石油行业领域中,它被广大石油工程项目建设业主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建设投资资金少、技术质量高和工期短等特征。为推动我国石油建设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石油建设项目已采用EPC总承包模式。 关键词:油田 地面建设工程 施工管理 1、前言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工程建设和管理日益走向专业化,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也逐渐由业主自己成立工程指挥部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向EPC工程总承包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转变。EPC总承包模式以其建设项目投资省、工期短、技术质量水平高、业主承担的投资和风险小等优势,逐步被工程建设业主所接受。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相继有很多石油建设工程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实践过程中该模式正在走向成熟,同时也显露出如工程总承包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公司数量少、企业高素质人才不足等问题。如何使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石油建设项目中健康有序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课题。 2、EPC管理模式简述 EPC(engineer,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程承包模式。所谓EPC工程总承包是指由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直至交付使用进行全过程总承包的方式。总承包商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 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以项目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施工、采办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使整个项目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方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EPC),设计加采购承包方式(EP),设计加施工承包方式(EC),设计加建造承包方式(DB),还有BOT、BOOT 等多种项目建设和承包方式。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控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为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使业主权益最大化地得到保护,所以,在我国很多工程项目中都使用了EPC管理模式。 3、EPC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3.1、EPC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1)EPC 管理模式可以使工程管理项目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使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对于投资方来讲,因为要对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把关,所以投资方需要通过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控制。PMC是对项目的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的专业化公司,通过对EPC进行监督,从而完成投资方对项目管理的任务指标。采用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把项目中的设计、采办和施工进行协调管理,然后将项目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和过程分解。这样可以使项目管理更加专业化,做到责任明确,管理有效。 (2)EPC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项目交易成本。因为EPC承包方式是采用固定总包价格,这样就可以对总体工程成本和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显而易见,整个交易成本也因此明显地降低。 (3)EPC管理模式广泛地应用了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EPC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上采用更专业的分包商,同时通过标准化的过程控制完成项目管理。EPC管理模式使设计、施工、采办三方面紧密结合,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 (4)EPC管理模式可以缩短采购管理周期。采用EPC管理模式,由于总承包商提前介入工程前期工作,同时将采购工作纳入到设计过程中,采购工作和设计工作相融合,这样就缩短了整个工程的工期。因为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当设计工作完成时,采购工作也基本结束。采购工作又和施工工作相衔接,设计、施工、采购的结合使整个工程项目工期得以缩短。再者实行EPC管理模式,使设计工作、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由于在EPC的统一管理下,设计、采办和施工三方之间责任明确,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使各项目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同时,由于在EPC管理下的设计、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可以同时进行,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 (5)EPC管理模式减轻了投资方的压力,不用将过过多的精力放在繁杂事务上,业主可直接与EPC承包商签订合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对合同谈判环节,对设计、施工、采办等管理协调环节,以及其他信息的收集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关注影响项目的其他重要因素,使工程项目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6)EPC管理模式的运用使工程项目更加科学,并且符合法律程序。大多数情况下,采用EPC管理模式的项目一般都是大的工程项目,这种项目一般比较复杂,参与建设的单位也比较多,这样就会带来影响工程质量的一系列因素。如果没有法律程序的依据,只靠个人能力影响以及部门的引导,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很难圆满完成。EPC管理模式的基础是合同,因为在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所承担的义务,合同本身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这种通过合同为依据的工程项目模式,能使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得到有效的制止,从而使工程项目管理按着法制化的轨道发展。 (7)EPC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因为EPC管理模式是由承包商负全部责任。这样承包商会更重视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等因素。EPC总承包商进而会选择更合适的施工方案、具有更高的专业管理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优秀技术人员,来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 (8)EPC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配置,减轻了业主方在项目中的理负担和投入。一般来讲,传统模式下的项目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采用EPC管理模式后,使人员和资源得到整合。EPC项目管理公司是在项目确定后,按着设计、施工、采办的不同需求组建项目部,项目部的各部门人员由各单位抽调组成,EPC项目部的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工作。在项目运行时,公司的各相关部门可以对项目部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控制,以此保证项目部的活动符合各方面的利益。当项目完成之后,项目部抽调过来的人员回到原单位,EPC项目部也随之解散。 3.2、EPC总承包模式的缺点 (1)承包商风险风险过于集中。由于EPC承包模式只针对个体企业承包,因此一旦承包商违约,其他任何单位不会负连带责任,承包商就要赔偿巨额赔偿,也将会给业主带来一定的风险。正由于这个原因,承包商在报价上会显得过高。 (2)合同总价难以确定。因为工程项目在招标前,设计图纸还没有完成,具体的工程量不确定,所以难以定出合理的合同总价。 (3)对总承包商要求较高。需要总承包商必须全过程或若干阶段,同时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的能力,具有丰富的供应采购资源。 4、EPC管理模式在石油管道中几点建议 (1)根据项目需求建立适应EPC模式的项目管理体系。之前,石油管道工程一直延续旧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实行EPC模式后,就应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真正做到科学管理,使EPC承包商成为真正的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 (2)加强合同管理。项目合同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一旦在双方发生利益纠纷时,可根据合同上的协议,划分各自的责任。因此,在制定合同时,双方应遵循依法履约、诚实守信、协调合作、维护权益的原则,严格执行合同内容。 (3)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业主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充分研究美国、欧洲等国家在总承包方面管理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培养一批既具备坚实专业知识水平,又具备很强专业法律知识,懂外语、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EPC总承包模式是我国工程市场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满足了发包人的需要,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随着输油气管道建设第二个高峰的来临,EPC管理模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管道工程项目建设的主流管理模式,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改进,并逐步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 石油管理论文:浅析在新的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如何完善中国石油管理体制 摘要:职能制以及事业部制有机结合的混合型管理体制模式是我国石油管理体制所采用的主要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与改革,这一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因此在新的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我国要实现综合性能源战略公司建设的战略目标,须对我国的石油组织组织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其与新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相适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石油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 。本文在简述了新的集团管理体制下,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完善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集团;管理体制;战略目标 一、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现状 (一)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控股型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制结构以及网络型结构是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的四种主要形式,它们各有利弊。通常而言,实施中的集团管理体制并非单一的模式,而是一种混合形态的管理模式,即以其中一种为主体模式,再综合其他模式的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目前,国际上多数大型企业集团均采用混合管理体制。同时,随着市场的扩大化以及世界经济的融合,企业集团生产规模、经营范围、业务种类以及市场份额的发展变化,这些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体制层次更加明晰,并采用全面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集团总部的控制能力,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要求,其管理体制也在进行相应的变化。 (二)中国石油管理体制现状 1.总体形势良好 在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中国石油管理体制也是一种混合型的管理体制,即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国石油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也随之进行调整与完善:充实与整合了总部职能部门、强化其协调功能建设,减少职能交叉与重叠的现象,提高其内部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使其运行机制更加完善,竞争力得以增强,管理效率得到全面提高。总之,中国石油管理体制的框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正确性,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并适应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机构以及发展规模要求,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价值与实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局部问题存在 客观而言,随着我国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及其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石油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总部功能建设的力度不够,企业集团的控制力亟待加强; (2)责权缺乏对等性,其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 (3)管理界面含混不清,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并未的到充分发挥; (4)职能部门重新整合之后产生了许多的新问题与情况,须在管理体制上进行进一步完善。 当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主要战略目标即是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要有相配套的管理体制作为组织保障,并在坚持持续协调发展的方针下,逐步实现其战略目标,使中国石油企业公司的综合实力、国家竞争力得到全面增强。 二、完善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的对策分析 (一)立足于发展战略要求,调整管理体制 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直接受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其目标的影响,随着其外部环境以及战略目标的变化,企业则会适时调整其业务结构,必然导致其管理体制的变化。因此,为实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设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就须根据其环境变化情况,对其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因此,在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应有机结合“资源、市场以及国际化”三大战略目标,并认识到企业管理体制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并不存在的十全十美的标准管理模式或最佳管理模式,每一管理模式均有其弊端,主要的衡量标准则是分析企业所采用的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实施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该模式能否保持集团各层面的活力,促进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总之,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及其战略目标的演变,须对企业许多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适时的调整,促进其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适应与匹配。 (二)科学对待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利于提升企业集团的控制力及各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是指既不能过度集权,也不能过度分权,必须寻求两者的平衡点。因此,企业集团可在“控制分权”的基础上,寻求集权与分权两者间的适度点。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提升企业集团控制力过程中,应从全面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与提升其整体竞争力的目标出发,进行集权控制,而不是单纯地为实现其控制力,而进行高度集权; 2、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应视企业集团的产业领域关联度及其发展的成熟度而定。例如,在企业集团的发展初期,通常需加强集权与控制,提高其整体实力与规模;但若企业发展较为成熟且在其主体产业领域形成骨干企业之后,为增强企业集团的内部活力,发挥专业公司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就须适当扩大分权。 (三)发挥整体优势,完善管理体制 从企业的管理理论层面分析,企业体制决定其机制,而企业的机制又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因此,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是促进企业集团整体优势发挥的重要保障。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需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企业集团决策机构。企业集团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制定与实施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符合的战略目标,从而使企业集团中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有效地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各成员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其经营活动向高效的经营领域倾斜; 2、建立企业集团职能机构。企业集团强有力的职能机构包括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市场开发等机构,建立起强有力的销售服务网络、人才培训中心、结算以及科研开发中心; 3、建立企业集团监督机构。通过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并采取制度、投资以及财务等方式,控制、评价与监督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 4、根据业务类型的差异,采取分门别类的综合方式,进行企业管理体制的完善,防止“一刀切”现象产生。例如,对于专业化程度不高、资源分散以及规模小的业务,应对其非主营业务进行有序退出,并进行深化整合,使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实现规模发展。 (四)明确管理层次职责,提高运行效益与效率 企业的管理体制必须注重其运行效率以及运行效益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改革与完善管理体制过程中,充分明确各管理层次的职责,积极建立信息化的运作流程:如决策机制、业务流程、职责权限配置以及信息传递渠道等,实现内部运作机制的规范化,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与运行效益的双重提高。同时,还需注重建立一套有效体系、组织、系统以及操作方法,实行制度建设与创新,保障其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使企业集团的执行力的增强,进而提升其运行效率、效益。 综上所述,在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中国石油管理体制必须要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并根据企业发展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与完善,同时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完善其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从而为实现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提高强有力的支撑。 石油管理论文:对新时期石油管理科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石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我国石油科学管理的重难点所在,提出了改革我国石油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石油管理 科学 现状 难点 策略 一、目前我国石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在进行石油勘探设备的购置过程中所考虑的问题仅仅是设备能否满足生产的需要和设备本身价格的高低,过分考虑前期的投入成本,而忽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油耗、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维修保养的费用以及安全性能等,大多数的企业仅仅考虑短期效益,不能兼顾长期效益,不把目光放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 第二,在石油勘探设备的后期维修保养方面,过分注重设备的日常保养,例如卫生、润滑等方面,忽视设备的清洗和校正等方面的维修工作,导致设备的损坏率加重,使用寿命大为缩短,对设备的技术状况重视程度不足。 第三,对于设备的经济管理,不能做到准确的预算,大多数的预算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一种是设备的使用期限已到但是设备仍然是完好无损的,另一种是设备已经在使用期限之内出现老化问题,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 第四,随着当前多种学科交叉发展,互相渗透,石油管理中所涉及的学科和技术也越来越多,综合性越来越强。这就对设备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多学科多技术的学习。而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欠缺这种素质,致使石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管理工作的连贯性较差。 二、目前我国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的难点 1.管理组织相对落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是直线式的职能和事业管理,而设备管理则是条块分割的格局,管理工作过于严密,分工过于明晰,每个员工都有确切的工作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构的重叠和职责的重合,致使管理人员冗杂,责任推来推去,大大降低了生产系统的灵活性,使管理体系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很低。 2.设备管理流程不完善。当前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机构分别设在各个具体的部门,分别管理相应部门的设备管理工作,从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到报废工作都是由部门负责。这样严重阻碍了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不利于设备的周期费用管理工作的实施。 3.设备冗余。许多企业的设备较为齐全,甚至造成了大量设备的闲置,石油设备的利用率极低,且随着石油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闲置设备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收益,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4.管理人员思想陈旧。石油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仍旧用原有的观念开展设备的管理工作,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已经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许多管理人员仍然恪守计划维修的相关理论,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导致设备在该维修保养时不能及时做到位,不该维修时反而做无用功,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利用效率。还有的员工对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准确地判断出设备是否已经报废,往往出现以换代修的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另外大多数管理人员不能从长远着眼,仅仅盯住企业的短期利益,一味地谋求成本的降低,而忽视设备的技术状况。 三、加强石油科学管理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机构。新时期下,企业必须改革原有的设备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才能顺应时展的需要。其中,最为合适的是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即将各个管理部门按照工程项目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照职能划分到各个部门,可以在同一组织中设置职能部门,建立纵横交叉的管理网络,形成矩阵形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 2.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流程。计算机科学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革新了许多技术手段。在新时期下,要建立完善的石油设备管理流程就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将每个项目的管理人员集中到一起,组成工作团队,对整个项目的流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尽量做到成本、质量、技术和服务多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根据设备管理的复杂程度以及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设备管理流程。 3.培育设备租赁市场。为避免出现设备冗余、大量浪费情况的出现,石油企业应该实行专业化的配制,培育设备的租赁市场,强化企业内外的设备租赁业务,进而提高设备利用率。 4.加强石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管理人员作为最直接的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企业应该重视相关员工专业素养的提高,在积极引进新型人才的基础之上,加大企业已有员工的培养力度,加强智力投资,使员工摒弃原有的思想观念,以满足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要。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储运中的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措施 【摘要】石油管道储运的时间越长,发生腐蚀化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现象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给石油管道的正常、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影响。要促使石油管道的有效生产运行,必须要对现阶段石油管道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全面了解,且能够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关的事故预防措施,以确保石油管道储运的顺利运行。 【关键词】石油管道储运 安全管理 事故预防措施 石油天然气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息息相关。此外,因天然气给空气或者其它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较小,其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分析石油天然气管道在运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加以处理,不但能促进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发展,也利于我国经济生产能源的进一步利用。 1 石油管道储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受利益驱使导致管道储运隐患众多 在清除相关的违章占压问题过程中,部分企业一般是出资进行补偿,使得部分群众故意以低成本来获取高补偿。例如有的农民在管道建设土地上种植树木或者搭建房屋,通过这些来获取额外的补偿,这导致的局面就是“补偿不断”的尴尬。有的地方部门受利益驱使,把已经用于管道建设的土地又转批于其它企业,并从中获利。有的企业还在建设管道过程中,未将已用以管道建设的土地相关的限制条件告知土地使用人,而这些均为今后的管道建设治理埋下很大隐患。 1.2 石油管道储运的腐蚀问题 螺旋缝管、无缝管以及直缝管等之类的钢制管材为输送石油天然气常用的几种管材,通常是暴露于空气中,又或者是深埋于地底下、水中,这些管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受到很大的腐蚀。输送天然气中含水或硫等介质对管道造成腐蚀,对于架空型的石油天然气的管道来说,通过定期地涂刷油漆,可以有效预防管道腐蚀,可是由于有多数天然气的运输管道是埋设在地底下,极易受腐蚀,而且防护措施很复杂,这给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1.3 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监管体制及法制不完善 目前,在制定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文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在国务院颁发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第四条已有如下明确的规定,即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主管全国管道保护工作。第五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依照本法规定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管道保护工作。由这个规定来看,监管主体通常指的是地方区域的能源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可是在国务院颁发的另外一部法律中,即《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条例》的第二条,是把压力管道当做是一种特种设备,将其列入国务院以及县级以上的地方全面负责相关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部门的管理之内,也就是由我国或者县级地方的质监部门全面负责。这些规定导致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的安全监管部门存在职能交叉以及职责定位混乱的局面。除此之外,多部门的重复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国家、企业的负担。 2 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2.1 进一步加强完整性管理 完整性管理为全球最先进的一种管道安全管理的模式,其主要是通过运用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展开动态的实时的管理,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的。完整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进一步确保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安全以及降低运营的成本的基础,该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改变已有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之上,将有效减少或者是避免危险源的出现,促使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程序化方向发展,不但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避免管道事故,降低管道运行的风险,还可以有效确保大气环境、财产以及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传统的管道安全管理模式相比,完整性管理模式是进行主动维护,在事前强调打打预防针,而传统管道安全管理模式则是被动抢险,主要是在事后。 2.2 预防石油天然气管道腐蚀 预防石油天然气管道腐蚀,主要是要从管道内壁和管壁外壁两面着手,管道内壁要求石油天然气进行净化,应该对天然气的质量展开严格管控,这是延长天然气管道的使用寿命以及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在管理监控石油天然气质量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展开,要严禁不达标石油天然气的输送,在此基础上,管道内壁应涂刷内涂层,主要以二道环氧树脂为主,可以有效预防内壁发生腐蚀。管道外壁则是刷涂绝缘层。由于钢管埋在地下,会受到土壤等之类介质的化学腐蚀以及电化学腐蚀,常规防腐涂料已无法达到钢管防腐的需要。可选用聚乙烯胶带进行防腐,效果相对较好,其近期引进的一种新型防腐用料,防腐性能有保障,而且施工简便、成本低而且快速安全。 2.3 加大对储运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问责以及执法力度 在管道设施保护、管理方面,应在沿线地方政府定期举行石油管道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负责综合协调相关单位及部门的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应加大对监督检查以及治理整顿违章占压、严重危害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行为的问责力度及执法力度,应严肃处理有关的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应该将石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到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事前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管道设施的安全管理责任,认真督促相关人员履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而对于由于工作不到位导致的严重后果,应该依照相关规定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结束语 总之,要促使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是要结合目前管道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实际加以改进,这样才能确保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运营。
全科医生论文:全科医生教学考试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采用无纸化的全科医生教学在线考试系统是改进考试方法、推进全科医学教育改革与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该文论述了基于B/S架构下的全科医生教学考试系统的设计,并实现了全科医生教学在线考试。 关键词:全科医生;考试系统;B/S 1 引言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更加注重,对医疗服务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医生水平直接关系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因此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教育意义重大。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新型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全科医生教学考试系统的设计能将全科医生的教学与考试结合,提高全科医生的知识水平,基于计算机的无纸化考试系统对传统的考试模式作出了重大改变,对全科医生的理论知识的考核能够作出非常客观的、公正的、准确的评估和分析,能够把全科医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和评判,从而便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在线考试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考试效率,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相结合起来,既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体现了考核的公平公正,把教学资源尽可能的利用起来,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1]。 2 系统的工作流程 2.1 系统的主要设计 考试是检验全科医生学习理论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对学生的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给出一定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创造力都给激发出来,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教师通过对全科医生的线上考试成绩能及时的掌握,根据考核结果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说,考核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评价方法。传统考试模式出题方式呆板,考试题目随机性不大;并且教师的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等缺点。而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可以突破传统教学考试的局限性,各个科室的带教老师可以自行建立各自专业的考试题库,在生成试题时可以从各科的题库中抽取并自动组卷,高效率的建立考试环境,节约测试成本[2]。系统的主要组卷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2.2 试题库 试题库是将各科的考试试题进行归类,每个科室的试题可以有不同种类,如单选,多选,判断等,并且可以设定标准的答案,考生测试完后可以自动进行分数统计。 2.3 抽选试题 抽选试题是按照考试的要求,从各临床科别的试题库中抽取试题,组成试卷的过程。试题的抽选可以让考官手动从试题库中抽选进行组织,也可以设定自动随机的抽取规则,如单选题从各科各抽一题组成,多样化的抽题方式可以使考试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也可以根据临床某些科别的权重从试题库中抽题,能够体现医生的真实水平和保证良好的考核效果。 2.4 分数组合 分数组合是根据抽选的试题设定每一题的答案和分值,可以对某些试题进行单独设定答案和分值,也可以按照题目的类型进行批量设定答案和分值,考生答题结束后可以获得最后的总分。 2.5 考试设置 考试设置是对考试的整体环境进行一个全局设定,主要包括参与考试的人员,开考时间,考试时长以及测试的类型(如考评、练习等)。在考评模式下,考试的成绩将会记录,并且提交到教师平台。在练习模式下,考生在考试结束后会纠正其错误的地方,使全科医生可以得到知识的强化。 2.6 在线考试 全科医生可以根据自身设定的账号,通过浏览器访问考试系统,进行在线的考试。在线考试页面如图1。 2.7 自动评分 系统根据考试的结束自动计算出最后的总分,并显示在考官系统中。 2.8 数据分析 根据考试的情况,系统可以分析单个医生的测试水平的变化,同时也可以根据试题考试的情况,获得对其答对率的比重,也可以进行全体的平均分已经考试中位数等的数据分析,能够对考试的情况以及历次考试的总体进行分析,根据考试结果,带教老师可以对全科医生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3 系统的技术实现 3.1 系统架构 在系统架构上,我们采用B/S架构,基于院内网的 B/S架构支持更多的用户,可根据访问量动态配置服务器以保证服务质量,而且客户端只需安装标准的浏览器,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这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从系统维护的角度分析,B/S架构只需维护服务器且升级容易。考虑到线上考试系统需要不断更新内容,支持的用户数量大,且地域较为分散。所以选择择B/S架构便于系统的部署与维护,并且以HTML5为架构,可以在考试内容中方便插入除文字以外的多媒体内容,如图片等。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2 系统角色划分 在整体的系统中具有三种功能角色: (1)医生,进行考试的医生通过医生角色的账号进行登录,可以进行考试、查看历史、自身的分数统计,个人账户的修改等操作。 (2)教师,进行试题的录入,答案的设定以及考卷的建立,同时可以进行医生的考试定制,查看考试的情况以及分数的统计等操作。 (3)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用户可以进行整体设定(教师、医生及其它系统管理员),具有系统的最高权限。 系统的架构设置: (1)B/S架构中我们主要采用1台web服务器,为医生、教师和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服务。 (2)数据库服务器为用户信息、系统设置、试题库与考试信息以及成绩信息等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3)文件服务器主要是存放图片及多媒体数据,在试题库中,有些试题具有多媒体功能,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存放,并且通过http协议的URL的方式访问。 (4)备份服务器是将数据库的数据与文件服务器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系统崩溃而造成的数据丢失。 (5)ajax技术的支持,将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的时候解决页面刷新的问题,尤其是解决动态的考试时间的问题上,由于考试时间需要和服务器进行比对,并且在每次回答问题后,都将医生回答的答案记录在数据库中,传统的javascript的表单的post提交都会造成页面的刷新问题,我们通过ajax技术进行解决,通过浏览器的ajax方法,实时的将浏览器端数据记录到数据库中,而不会造成有页面刷新的问题。 (6)开发工具选择Visual Studio 2012,采用C#语言和模式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8 r2的关系数据库,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8版本,采用IIS7.0。 4 结语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究苑⑷科医生教学考试信息系统,对于减轻全科医生带教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考的质量,使考试更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激发全科医生的学习兴趣,让全科医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课程。该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试题考试,教师所需的考前准备时间大大的缩短了,并且完全实现了考试测评的无纸化,节约了考试成本。通过全科医生教学考试系统可以随时向医生反映其知识面的薄弱环节,促进了全科医生的教学体系的完善,加强了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提升了教学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全科医生论文:案例教学结合健康宣教在全科医生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探讨 [摘要] 目的 探案例教学结合健康宣教在全科医生妇产科临床教学的效果。 方法 对全科医学临床实习的学生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同时扩展妇产科常用的健康宣教内容。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 结果 86.1%的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方式及扩展临床健康宣教内容满意。 结论 学生更容易接受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知识重点,对于增加的健康宣教内容更有助于尽快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 [关键词] 案例教学;健康宣教;全科医生;妇产科学;教学 全科医生是以患者为中心、个体化的服务模式,其在基层医疗服务场所、服务内容宽泛,特点是学科知识体系综合广博、基本技能全面、岗位职能延伸等,其涉及预防、社会、行为、伦理、心理、循证医学和卫生经济学以及卫生法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但我国的国情特点是,群众有病都要去综合医院检查、诊断和治疗。社区医生面临的患者人群大部分是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的基本检查和治疗,同时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的今天,社区医生肩负起了健康宣教的重担。 妇产科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学科,它在临床教学中承担着大量本科生、“3+2”模式全科医生的基本教育。由于妇产科是研究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学科,所以在临床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患者疾病的隐私性、不愿配合、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生未来将面临的患者人群的特殊性(产后患者访视、孕期患者监测、避孕需求指导等)。所以选择学生能易于接受、适合远期工作需要的教学方式及适合临床工作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基于普遍调查问卷,对全科医生在妇产科学的教学上添加健康宣教内容同时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案例教学进行探索。 针对全科医师的专项培训,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案例教学法;同时结合临床加强健康宣教内容,能够在“3+2”模式的全科医生教学工作中,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工作后能最快适应临床工作,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 1 结合临床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健康宣教内容 对于全科医生来说,大部分全科医生在结束实习回到社区开始工作后,能够接触到的妇产科患者极少。绝大部分妇科患者均到综合医院就诊治疗。而全科医生能够接触到的妇产科人群为访视产后(42 d内)患者、产后复查及计划生育患者(避孕需求咨询)以及少数急腹症患者。所以针对全科医生工作即将面临的群体及实际临床工作,教学中除了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教学外,结合实际临床添加健康宣教等方面的知识,如以下两方面。 1.1 孕期监管及产后访视 针对目前生育高峰,生育年龄偏小及高龄产妇增加,各种合并症孕产妇增加。高危孕产妇孕期监管、督促孕检等需要社区医生完成。临床教学中同时需要重点强调各种高危孕产妇的孕期及产后风险,使其进行访视时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监管、随诊及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状况监测,督促其按时按需孕检,产后康复指导等。对于年龄偏小a妇( 1.2 计划生育 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科学避孕知识以及避孕方式的选择(药物避孕、工具避孕等),以及优生优育、孕前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使全科医生在工作中能够对孕龄女性做好计划生育知识宣教,避免非意愿的妊娠及流产。加强孕前检查、优生优育宣教,增强农村、社区待孕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尤其是目前高龄待孕女性的增加,增强其孕前保健意识,提前发现合并症,早期诊治,避免或减少胎儿异常、孕妇孕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转变教学模式――换位思考 妇产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患者群体均为女性,心理较为敏感。这里的换位指两方面。 2.1培训医学生与患者换位思考,培训其医患沟通能力,体验和掌握沟通技巧 此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使用角色练习和角色互换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病例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典型案例,并在案例正文后面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学生轮换作为典型案例中的患者,演示患者就诊过程。此演示形式方便学生与拟定的“患者”进行沟通,询问病情,问病史、查体,也可用于教师演示妇科产科标准查体过程。既方便教学也使学生对妇产科疾病典型症状有真实感和对标准查体有立体感,同时学会换位思考,以及与患者的语言沟通技巧。 2.2学生与医生的角色换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灌输式,即带教老师讲授临床知识,操作示范。对于患者的诊疗过程,无论是问诊、诊断、检查还是治疗,医学生均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模仿、学习。“3+2”的模式是两年的临床实习,医学生实习结束后需要自己独立完成接待患者,进行诊治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实习的过程中转换身份。即由旁观者的医学生转换为独立诊治患者的医生身份,而带教老师可以旁观,发现问题予以纠正。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引用传统的教学法LBL(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相结合。这种模式的改变使医学生提前进入医生的角色,有助于全科医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并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得到纠正。 3 转变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3.1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3.1.1 更注重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 案例教学运用典型的病例进行教学实践,更注重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2],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学会查询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已有的概念和资料对病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3.1.2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 通过典型案例,学生设身于特定的情景中,面对提供的病例,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独立做出判断、分析,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5]。 3.1.3 案例教学过程中使用角色练习和角色互换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组,每个小组内部通过沟通、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学会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增强他们聆听他人意见及说服他人的能力。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培训其医患沟通能力,体验和掌握沟通技巧。 3.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8,9,11] 3.2.1 选择案例 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案例[12],并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学生轮换作为典型案例中的患者,演示患者就诊过程。此演示形式方便学生与拟定的“患者”进行沟通,询问病情,问病史、查体,也可用于教师演示妇科产科标准查体过程。既方便教学也使学生对妇产科疾病典型症状有真实感和对标准查体有立体感,同时学会与患者的语言沟通技巧。 3.2.2 汇报病史 学生分组,自己归纳整理病例。经过初步询问病史、查体及讨论后,每小组选一个学生,根据典型病例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以及查体辅助检查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向其他同学汇报病史。 3.2.3 教师指导 老师对同学汇报的病史进行补充,并对应该解决的问题给予引导。 3.2.4 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分析,完善本小组对该病例分析的观点得出该病例诊断、鉴别诊断,若为急症,给出下一步紧急处置。另一方面,对本次案例学习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及待解决的问题做出归纳。 3.2.5 总结 在课堂讨论结束,任课教师就本次案例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和点评。 3.2.6 健康宣教 结合临床实践过程,将健康宣教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做好宣教工作。 3.3 案例教学的评价 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我科实习的42名学生,所有结束妇产科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案例教学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价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案例教学能否提高学习兴趣、对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否有帮助、对尽快适应工作是否有帮助、是否有利于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否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对增加的健康宣教的内容是否对工作有益、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对案例教学方式的评价等25项内容。每项内容分别使用四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分别记做“4分、3分、2分、1分”,其中4分代表非常满意,3分代表满意,2分代表一般,1分代表不满意。问卷调查共计100分, 90分为非常满意,81~90分为满意,61~80分为一般, 结果如表1所示,学生对案例教学在妇产科的实践比较容易接受,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临床思维,对增加健康宣教内容满意程度较高。 3.4 案例教学的效果 3.4.1 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亲自进入角色(医生或患者),扮演患者时,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典型疾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扮演医生时,学生不再是站在老师身后的“观察者”,而成为真正需要去处理问题的执行者。增了妇产科课程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10]。 3.4.2 结合理论知识,对真实案例进行实践诊断、治疗,使妇产科教学更加符合“3+2”模式全科医生的特点(面向基层,服务对象广泛,服务内容宽泛,知识结构复杂,基本技能全面等),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针对全科医师的服务对象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的贯穿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以及保健相关知识讲授。 3.4.3 通过换位思考及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及与人的沟通技巧,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6,13-15]。 3.4.4 临床教学中根据可以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将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例如:针对全科医生,将来工作的重点是疾病的首先发现及远期保健。案例教学过程中重点启发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认识,以及疾病远期影响、健康保健等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余及临床实践过程中,向学生教授教学重点的同时,将针对全科医师需要的相关保健知识贯穿其中,将教学内容进行扩展。针对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师。面对当前的生育高峰,为适应目前医疗形式,进行的妇产科学教学内容扩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转变。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讨论过程及病例本身的归纳总结程度以及通过典型案例对该疾病的认识程度进行评价。发现案例教学使学生更有学习积极性,更容易接受相应的理论知识,使其思维方式更开阔,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优于传统教育方式[7]。案例式教学方法经过临床应用后,受到广大临床学生的认可。特别适合全科医生的妇产科临床教学上的广泛应用,通过妇产科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可以逐步推广至其他临床科室及其他领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工作后能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论文:从一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谈全科医生应诊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全科医生;应诊任务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因咽痛伴发热2 d至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主诉:2 d前受凉后出现咽痛,伴发热,自测体温38℃,无咳嗽、咳痰,无气急、胸痛。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6年,近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8.3%,胃癌术后2年,化疗6次。体格检查:咽部充血,余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正常,当时考虑急性咽炎,予以双黄连口服液、酚氨咖敏口服,3 d后患者体温平稳,咽痛加重,疼痛延伸至耳后及头部皮肤,再次至本社区就诊,引起全科医生警惕,予以详细查体,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质中,触痛明显,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否认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及家族史。甲状腺多普勒超声显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非均匀性质改变伴左侧结节形成。患者血常规正常,血细胞沉降率为39 mm/1 h;甲状腺功能检查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浓度4.23 pmol/L(正常值3.50~7.00 pmol/ L),游离甲状腺素浓度19.05 pmol/L(正常值8.50~22.50 pmol/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1.65 ng/ml(正常值0.80~1.90 ng/ml),甲状腺素浓度139.37 nmol/L(正常值64.5~167.7 nmol/L),促甲状腺激素水平0.25 μU/ml(正常值0.35~5.20 U/ml),抗甲状腺球蛋水平167.29 U/ml(正常值0.00~110 U/ml),抗甲状腺过氧物酶水平3.06 U/ml(正常值0.00~40 U/ml)。全科医生初步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内分泌科,经甲状腺摄碘率等相关检查,确诊患者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左侧甲状腺结节”。内分泌专科医生建议患者返回社区进行规范化治疗:泼尼松10 mg,每日3次,病情稳定1周后减量,随访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多普勒超声。全科医生结合患者的病史特点综合考虑,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首先调控患者血糖,在应用泼尼松同时,严密监测血糖,并对其进行相关健康宣教。1周后患者复诊时诉咽痛明显好转,空腹血糖浓度6.7 mmol/L,全科医师予以调整激素用量,复查相关项目,2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甲状腺多普勒超声示:左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血细胞沉降率、血常规均正常,糖化血红蛋白6.5%。电话随访患者发热、咽痛等症状无反复,并嘱其定期随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眼底、血脂、甲状腺功能等。 2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非化脓性甲状腺炎,在疼痛性甲状腺疾病中发病率最高,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因而又是临床容易误诊的疾病之一[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在应诊中如何及早及时发现并确诊病例,及如何对患者开展规范化的治疗、随访、健康宣教等一系列医疗活动来体现全科诊疗的优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 2 . 1 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早期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重叠,大部分患者会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如果社区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极易引起临床误诊及漏诊[2]。该患者因发热、咽痛就诊,很容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如何避免误诊或漏诊,这要求全科医生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和疾病的辨识能力,利用全科医生诊疗的优势,持续性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该患者因咽痛没有缓解再次来社区门诊复诊,即刻引起全科医生的重视,考虑到可能的疾病鉴别,对其进行周详的体检和相关辅助检查后,怀疑罹患亚急性甲状腺炎,予以积极的转诊,为患者赢得了较好的诊疗时机,作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是全科医生在应诊中核心任务[3]。 2 . 2 管理连续性的问题 全科医生应诊中在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后,并未终止对患者的医疗服务,在患者回归社区后,全科医生对患者的诊疗进行综合性考虑,根据专科医生的指导意见,适时调整了治疗方案,患者在发病时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全科医生对其首先是积极控制血糖,在用糖皮质激素的同r,严密监测血糖。该患者罹患糖尿病和胃癌,全科医生已将其纳入慢性病管理,为其建立健康档案,适时对其健康宣教,定期随访血糖、尿微量蛋白尿、眼底等相关指标,并定期访视等。患者此次发病引起甲状腺功能损害,虽然复查已恢复正常,在以后的随访工作中也应注意复查甲状腺功能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其心血管的并发症风险也随之增高,全科医生应动态监测相关指标,为其揭示并告知某些疾病可能发生的风险。全科医生这种持续性的医疗照顾涵盖人生的各个时期、疾病的各个阶段及各种新或旧、急性或慢性的健康问题[3]。 2 . 3 适时提供预防性照顾 全科医生对于不同原因来就诊的患者,应主动评价其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并加以处置,将预防措施看作日常诊疗中应执行的程序,即所谓“预防性照顾”[3],本文患者因咽痛、发热就诊,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在处置现患疾病的同时,因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胃癌术后,故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和癌症复发的概率较高,相关项目定期的监测、健康宣教、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都是全科医生应诊中执行的项目,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预防照顾。不论患者本次就诊的目的如何,都应考虑还可能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可以预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 4 改善患者的就医遵医行为 全科医生在应诊中,教育、启发患者何时就医,寻求何种层次类型的医疗机构,如何加强自我管理也是全科医生的重要任务[3]。就医过度和就医匮乏都是不良的遵医行为,如何改善这种行为,首先全科医生和患者应建立健康联盟,信任是基础,良好的医患沟通,予以适时的健康宣教和指导,周期性健康检查等,其次是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紧密联防,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积极转诊,专科医生予以指导和建议。本案例中,全科医生及时确诊了容易误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从而医患之间对现患问题达成共识,能较好带动以后的一系列医疗行为,协调制定和实施计划,从患者转诊、回归社区到以后的随访等,患者都能与全科医生积极配合,造就了良好的遵医行为。全科医生的诊疗是从患者而不是仅从疾病角度着手,这样的诊疗方式提高了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信任度及对医嘱的依从性[3]。 从本案例可见,全科医生在应诊过程中始终以上述4个任务(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管理连续性问题,适时提供预防性照顾,改善患者的就医遵医行为)为目标为患者提供服务,以人为中心,为人们提供基本的、个体化的、持续的、全面综合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生论文:我国全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探究 [摘要]全科医生作为“首诊制”的基础,具有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引导民众科学就医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复杂的国情和历史,我国的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疗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与英国、美国等医疗体系极为先进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文章基于对广东省Y市全科医生的调查,意在说明我国全科医生的发展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全科医生;首诊制;全科医疗;发展建议 1文献综述 全科医生是首诊制的基础,也是双向转诊制度的重要保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居民的初级医疗需求均由“社区医生”或“家庭医生”满足,这类在较小范围内的全能型医疗服务提供者就是全科医生。我国全科医生的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已反映在许多文献,特别是基层全科医疗工作者撰写的文献中。 对于目前全科医生和全科医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常委兼人力资源学组组长郭清[1]指出:全科医学人才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进一部发展的瓶颈,同时,大专院校对于全科医师的培养也跟不上基层医疗护理的需求。除培养机制外,与全科医生有关的其他机制的问题也在一些学者的文献中表现出来:陈天辉[2]等对这些机制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他们认为,全科医生的准入机制、补偿机制、规范认定机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缺少规范化的准入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少长远的全科医学发展计划与配套政策、缺乏可操作的全科医生职称制度等。 另外,也有学者和全科医疗工作者从微观入手,具体分析全科医生发展某一具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线福华[3]等分析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中,缺乏统一标准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尤其是临床基地和基层实践基地;卫生行政系统和高等医学院校两个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也存在考核、师资上的差异。杨政雄[4]也指出,碎片化的培养模式导致了全科医生“层次不一样,水平参差不齐,职称也不一”的现状,以及真正能够履行全科医疗职责的全科医生极为匮乏。 2广东省Y市全科医生的现状 广东省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社会与卫生事业的建设较为完善的省份,对本地区全科医生的培养、配置都有较为完善的规定。而作为一个县级市,Y市拥有与同级别县市相比更为优异的医疗资源,因此笔者选择Y市作为此次的调查地点。2015年7月,笔者对Y市的两大公立医院――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以及若干社区医院的部分全科医生进行了采访,本文所描述的全科医生发展现状就建立在@些访谈的基础上。 21全科医生的配置与工作 Y市的全科医生在社区层次的配置较为完善,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数名全科医生,分别是:城北六名,城南三名,城西和城中六名至七名,其中城南还有全科护士七名。然而,全科医生在村镇卫生服务站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乡卫生站并没有配置全科医生,也没有开始进行全科医生的培训。 全科医生的职能较广,不仅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会诊工作、24小时候诊,还需开展对有需要的病人进行回访、上门护理,进行社区的诊断、干预、健康讲座等工作。然而,全科医生的实际待遇是与专科医生一致的,并没有因其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而有适当提高。从访谈结果来看,全科医生培训的名额过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只有一至两个接受全科医生培训的名额,这导致了全科医生的更新速度极为缓慢,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全科医生的需求都很大,这就产生了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就会采取一些增加全科医生工作频次或直接提高工作量的做法,如在采访过程中,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护士长就反映当社区人手不够时,人民医院住院部就会调派全科医生来社区进行工作。 22全科医生的培养 目前,我国注册的全科医生仅有两千多人,这是因为全科医生的培养时间长、成本大。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有两种途径:一是先在高等医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其后到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工作与临床实践,根据时间的不同有5+3、5+2或3+2、2+3等模式;二是在职医生转为全科医生,这就需要专科医生经过专业的全科医生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全科医学的临床实践,其后再进行统一考考,通过后才拥有全科医生的资格。 2009年3月,我国开始培养第一批全科医生,Y市则从2010年开始落实这一政策。根据国家卫计委下发的文件,每个省要先培养一批拥有培训资格的全科医生骨干。广东省第一批全科医生的培养分为理论培养和临床培养两大块,理论培养是在网上进行资料的学习与考察。Y市城南社区和信善社区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各有一名医生参加了培训,这两名医生在取得全科医生资格与培训资质后返回Y市培训本市范围内的全科医生。Y市第一届全科医生进行了10个月的学习,从2009年一直持续到2010年,并在 2010年2月1日取得了资格证书。 总地来看,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窗口狭窄、培养软硬件缺乏是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的阻碍全科医生高效培养的主要因素。首先,基层行政区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常常无法满足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全科医生的培养。在Y市,只有城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申请了广东省社区示范基地,拥有培养全科医生的资格,因此从第二届开始,Y市的全科医生培训中理论课的学习就被安排到了Y市上一级的地级市Q市进行,Y市人民医院和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则仅作为实习基地。另外,基层医疗硬件条件的欠缺也从加剧全科医生培养碎片化的角度阻碍了全科医生的高效培养:“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基础设施只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仅有少数能完全满足需求[5]”,这种现象不但不利于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而且对全科医生真正发挥其作用,以及全科医生有效进行临床实践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次,培养条件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基层行政区全科医生的培养窗口十分狭窄。根据Y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多位主任反映,近年来Y市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全科医生培养名额只有一到两名,而城南、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已经两年没有培训名额。另外,基层群众对全科医生的需求不断上升。据医护人员反映,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对全科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普遍希望能有更多的全科医生投入社区进行工作。然而,狭窄的培养窗口直接导致了基层行政区全科医生培养的速率远远落后于对全科医生的需求,使得基层全科医生只能在一种接近于萎缩的状态下运行,更谈不上平衡医疗资源、缓解医疗服务提供压力紧张的现状。 23全科医生的潜在供需市场 当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工资待遇并不高,但全科医生及全科医疗事业具有极高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这个判断主要是从对全科医学市场供需两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中得出的。 从供给的情况来看,全科医生潜在人才储备库较为庞大,高等医学院的毕业生以及正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生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成为全科医生;另外,从对Y市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Y市两所中心医院的医生的访谈结果来看,大多数医生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愿意为社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另外,由于现有全科医生数量较少,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已相继出台了一些的一全科医生为对象的鼓励性政策,这也从客观上提升了全科医生未来的发展潜力。 前文已有提及,目前我国社会尤其是基层对于全科医生的需求极为旺盛。在“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方式以及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进下,基层越来越倾向于在本区域内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资源配给,而全科医生作为受政治的基础条件,其从一开始就以服务基层、满足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基层医疗需求为主要目标,因此全科医生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基层医疗服务需求的主要对象。在不断增强的基层医疗服务需求之下,全科医生的受重视程度也将与之呈正相关增长。 3全科医生的发展建议 目前,阻碍全科医生和全科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两大块:主体因素和客体(环境)因素。主体因素是指全科医生,以及与全科医生相关的管理、服务等机构方面软硬件条件的欠缺所产生的阻碍因素;客体(环境)因素是指目前我国整个医疗卫生制度、相关政策以及相关的社会环境所引发的阻碍因素。因此,为促进全科医生与全科医学的良性发展,有关部门应从这两方面入手,改善全科医生的软硬件条件,促进全科医生的积极性。 31基于主体因素的建议 当前,制约我国全科医生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全科医生的入口狭窄、培养乏力,因此必须扩大全科医生的培养途径、缩短培养周期。从当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途径来看,经由高等医学院毕业成为全科医生的比例较低,因此,应当重点扶持高等医学院和综合型大学医学院的全科医学专业,扩大全科医生的培养窗口、培养质量。另外,除考虑在高等医学院校建立全科医学学科外,“在医学生课程中应增加全科医学的教学内容,并在毕业后教育(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中探索建立全科学专业学位[6]”。当然,在制定全科医生的培养规模、培养内容等具体培养政策时,应当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与论证。 是全科医生的待遇问题。根据激励理论,员工是否受到激励取决于“激励效价”与“可获得性”两个变量,员工受到的激励水平等于激励效价与可获得性的乘积,在激励效价一定的情况下,可获得性越高,员工受到的激励效果就越强。从目前来看,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全科医生已经出台了一套较为具体、完备的优惠与晋升通道、职业发展方面的制度规范。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我国情况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各地将这套制度规范落实到实践中去的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Y市虽然是卫计规划的全科医生及其待遇制度的试点地之一,但由于其经济较不发达、城市化水平不高等原因,Y市一直没有将其完全落实,这就使得Y市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无法达到全科医生待遇制度的顶层设计阶段所预期达到的程度。鉴于这一点,我国应当在宏观上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保障全科医生的待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还应当继续保持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公共卫生投入,通过法律、经济的手段保证全科医疗事业的快速的发展。在具体的政策执行方面,如果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将政策所规定的待遇进行落实,应当以规划的方式拟定一个时间区间,在此时间区间内逐步推进全科医生待遇的落实工作。 是全科医生的管理问题。全科医生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有治疗、康复、护理、宣传教育等,既包括了传统的医疗事业,又涉及新兴的护理等事业,因此卫生行政部门、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民政部门都有可能在全科医生进行工作时履行其管理职能,然而对于各公共部门对全科医生管理的权限、内容、方式等都缺少一个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全科医生在工作中可能面临多头管理的情况。为避免因此而导致的低效率,应当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全科医生队伍、为期提供必要服务的规章制度,更进一步则应该在有全科医生在职的医院都建立全科医学科室,由它统一管理本部门的全科医生。 32基于客体因素的建议 相τ谥魈逡蛩兀客体(环境)由于具有外延的广泛性与多元性,其复杂程度远甚于主体因素。因此,基于客体因素的建议只能通过一种宏观的、规划性的话语来表达。 全科医疗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部分,其政策、目标、规划必然要服从于整体,并在整体医疗环境的推动下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基本卫生服务范围、公立医疗体系规模等问题度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才能得到改善;另外,我国重视专科胜于重视全科,重视而不重视宏观,重视政策制定而不重视政策执行,这就导致我国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的发展不仅晚于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对于整体医疗卫生事业局限性对全科医生、全科医学发展产生的阻碍,还需对症下药:一方面,应当“明确医疗卫生的基本目标定位、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并针对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实行不同的保障和组织方式[7]”。另一方面,应当在整体的医疗卫生规划中将全科医疗事业列入发展重点,配给与目前我国全科医学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营造有利于全科医学发展的环境。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Y市人民医院、中医院这两所中心医院患者数量过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的心态与意识。在采访中,许多患者在被问及为何不选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诊医疗机构时,都将“不信任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软硬件设施”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患者宁可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获取前往中心医院就诊的机会,也不选择前往更为方便且实际上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显然,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患者选择的低效率,也会导致以社区为工作重点的全科医生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要改变这一现象,卫生行政部门、医疗系统、民政部门应当进行广泛的宣传,并配合一些政策手段,如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患者前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前往中心医院时应当由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证明等,逐渐使患者建立起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信心,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 另外,通过立法的手段对全科医疗及全科医生进行管理、引导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以全科医生为对象的法律法规体系,这就使通过一种常就地作用于全科医生的指导性手段失去了参考依据,而在充分调查全科医生实际运行情况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有助于在当前全科医生及全科医学定位较为模糊的情况下对全科医学事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制。 4结论:市场化背景下的全科医生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将医院划入“公益类”事业单位,包括“公共卫生”与“卫生服务站”,即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经费由政府全额或部分拨付。从外部性的角度来看,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政府应通过经济手段对其进行扶持;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也应当适当发挥市场的积极性,允许私人、社会团体设立医院和卫生服务站,形成公、私医疗事业平等共存、良性竞争的局面。对于全科医生来说,允许私营医院、卫生服务站培养并配置全科医生具有充分利用资源的作用:私营医院、卫生服务站的规模一般比公立医院小,主要服务对象为社区、村镇等小型居民聚居区,而全科医生及全科医疗事业的初衷正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而设立的,这与私营医院、卫生服务站的运作情况契合。在各行各业都越来越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全科医生与全科医学事业的部分市场化(培训、分配等)是有助于这一领域的发展的;当然,为了避免全科医生这一稀缺资源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而呈现集中的趋势,政府、公立医院应当进行必要的调解,保证全科医生在基层的分布。 然而总体来说,我国全科医生和全科医学事业正处在起步阶段,具体的发展方向还没有最终确定,政策框架也还没有形成一套稳定的体系。Y市作为全科医生制度的试点地区,其显示出的全科医生的价值以及所暴露出的问题,应当引起卫生行政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吸收Y市全科医生运行过程中的有益于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扩大基层群众获得便捷医疗卫生服务的途径的因素,吸取由于资源与社会情况的限制而无法发挥最大效用的教训,制定全科医生发展的长效战略,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修正全科医生的发展模式,从而为全科医生在我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全科医生论文:全科医生信箱 主持专家:崔玉涛 专家简介: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 卡介苗 宝宝接种卡介苗一个月后开始化脓,昨天晚上发现脓包里的脓液沾到衣服上,可能是被衣服磨破了,但是晚上帮他洗了澡,水沾到了化脓的地方请问要紧吗?会不会感染? 常说卡介苗为慢反应疫苗,就是说其反应过程会持续几个月。典型的反应过程:接种部位红点―局部红肿―化脓―破溃―结痂―局部留有小疤痕―终身留有痕迹。有些婴儿反应过程较轻。即使出现化脓、破溃,也无需特别治疗,只需用棉签蘸干局部,保持局部干爽,不需消毒,不需覆盖。 出牙早 我家宝宝三个半月就长牙了,这正常吗?我们是混合喂养,最近一个多月母乳喂得比较多。这种情况需要去医院看看么? 平时大家总说婴儿满六个月应该出第一颗牙,而且应该是下牙,多是成对出。这种说法并不错,但不适用于所有婴儿。有些婴儿出牙早些,有些婴儿出牙晚些,有些婴儿先出上牙或旁牙,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只要婴儿出牙就应开始给他刷牙,既可保护牙齿,又可从小养成接受刷牙的好习惯。 牛奶过敏 我家宝宝40天,喝奶粉立马就会吐,呈喷射状。刚出生的一个星期也是喝的奶粉,没有吐过,现母乳喂养,怎么会这样呢? 曾喝过配方粉,无明显不适,现喝,出现喷射性呕吐,正符合“致敏―过敏”的过程。致敏指体内对某种物质已出现免疫应答,但还无临床表现;过敏指的是出现临床表现。过敏过程就是先致敏再过敏。所以必须立刻停止喂养配方奶粉,改成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当然,要是能坚持纯母乳喂养最好。 大便带血 宝宝现在58天,母乳喂养,大便一直保持在每天十次左右,偶尔会带血丝,体重增长良好,这样的情况可以打脊灰疫苗吗? 母乳喂养儿若大便带血是因肛裂所致,多是肠胀气、排气费力引发的机械损伤。在缓解肠绞痛同时,用稀释后的黄连素水温湿敷肛门、局部涂抗生素软膏等方法辅助肛裂愈合。如果怀疑是肠道出血,也许与过敏有关,妈妈才需控制自己饮食种类。无论大便带血是何原因,可以接受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 母乳 用吸奶器挤出来的母乳放到冷冻室后和亲喂宝宝的母乳营养成分和活菌成分一样吗? 将母乳吸出置奶瓶喂孩子与婴儿直接吸吮乳房之间的最大差别不是母乳本身的营养成分,而是喂养过程。直接母乳喂养,孩子先吸吮妈妈乳头,可获得乳头、乳头周围皮肤和乳管内的细菌,易于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和巩固;而吸出母乳置奶瓶或储奶袋,其菌群种类和数量会与直接吸吮有明显的不同。 饮水量 宝宝5个月,配方粉喂养,每天喂多少水合适呢? 是否需给母乳、混合或配方粉喂养的婴儿喝水,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要根据婴儿体内水分状况决定。方法是通过排尿颜色进行观察。若不是药物因素,尿色偏黄说明体内水分有欠缺,应补水;当然,排尿无色,就无需刻意补水。如果配方粉喂养儿大便偏干,不能说明水摄入不足,而应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 二类疫苗 我想给宝宝接种B型流感疫苗,但我家里人觉得二类疫苗不太安全,担心孩子打了以后会产生不良反应,孩子到底该不该接种二类疫苗呢? 二类疫苗不是“安全”与“不安全”的标志,是需家长自己付费的疫苗,是预防一类疫苗不能预防的一些疾病。疫苗是抗原,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从而预防真的相应病菌进入体内可能产生的疾病。再有,疫苗都是针对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在保证一类疫苗接种的前提下,有条件应接种二类疫苗。 腿型 我家宝宝4个月,腿伸直后小腿还是弯的,有点像“O”型腿,是什么原因?有关系吗? “O”型腿指的是平卧放松时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不在一条直线上,膝关节外移,致使双脚靠近时,膝关节间有距离,可超过3~6厘米,外形类似字母“O”;“X”型腿正相反。胎儿在妈妈子宫内蜷曲身体,双腿弯曲内收,致使很多婴儿出生后双小腿内弯,会随着长大逐渐变直。小腿弯曲不属于“O”型腿。 龋齿 宝宝8个月了,4个月开始长牙,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最近才开始用纱布擦牙齿,但已经发现有3颗牙齿变黑了。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呀? 婴儿萌出第一颗牙就要刷牙,而不是擦牙。从小开始刷牙,不仅利于牙齿清洁,也利于培养婴儿接受刷牙的习惯。吃奶、吃饭后用清水漱口不能代替刷牙。母乳中含有乳糖和低聚糖,不利于龋齿生成;而配方奶、米粉等食物都有蔗糖或淀粉,存留于口腔内被细菌败解产生酸,会腐蚀牙齿。所以刷牙很重要。 全科医生论文:口腔医院综合门诊教学对口腔全科医生培养的影响 【摘要】 在口腔医学生本科临床实习过程中,在原有的分科实习基础上,以医院的综合门诊为为口腔全科医生教学基地,打破口腔分科的壁垒。充分发挥口腔医院综合门诊的专业设置优势,组织口腔学科小讲课和“PBL”教学,健全全科病例分析与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学生通过在综合科的实习,掌握了口腔全科医疗的治疗模式,对口腔疾病有一个动态、系统、全面的认识,能更快的适应基层临床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口腔全科; 综合门诊; 医学生培养 目前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以4年课堂和实验教学,1年的临床实习教学为主。1年期的临床实习教学中,学生一般是去医学院的附属专业口腔医院进行分科实习。在此期间,学生主要对口腔医学的内科、外科、修复、正畸等相关科室进行轮转,从而对口腔的临床操作获得一个学习和掌握。但由于专业口腔医院的学科分类非常细,患有不同口腔疾患的患者往往在不同科室内完成治疗,学生在一个科室里面只能获得本科室的学习内容,内容专一而局限,学生很难获得足够的对患者疾病治疗进行整体方案制定的训练。 省属院校培养出的口腔本科毕业生,如果不考取研究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更可能成为一名基层口腔综合科医生,或者选择口腔诊所开业。大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把每个学生都按照科学研究的模版进行培养,需要在学生本科临床实习阶段,有针对性的培养独立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整体治疗方案的能力。 四川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对于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笔者所在学校本科毕业生半数考取研究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另有半数学生会进入基层医院成为业务骨干或者考虑开业。这些基层医院基本是未进行口腔分科的,同时由于基层口腔专业人才缺乏,学生毕业后就会直接参与到临床一线上去。如果在学校期间就能对学生进行口腔全科医生的严格训练,必然会减少其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是一家专业分科的三甲口腔医院,而医院成立的城北门诊是专业分科不强的口腔综合门诊。为了促进口腔全科医生的培养,笔者所在医院以此口腔综合门诊为口腔全科医生教学基地,进行医师培训的新尝试。 1 充分发挥口腔医院综合门诊的专业设置优势 利用口腔医院综合门诊的专业设置特点,对有志于进行口腔全科从业或者是开业的口腔医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口腔综合门诊内不设细的专业分科,患者往往会在一位医生处完成所有的治疗内容。这需要从业的医生具备较强口腔综合知识,同时也需要医生进行各学科间的综合学习。如主诉牙痛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牙周治疗、或者是患牙拔除的治疗,完成治疗后,可能还需要进行义齿修复等。综合门诊的带教医师需要兼顾口腔医学各个学科专业,指导实习生改变单病单治的思维方式。将患者的疾病和整个牙颌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制定治疗计划时从全局出发,综合应用牙体、牙周、口外、修复、正畸等相关知识,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指导临床工作。充分发挥口腔综合门诊的特点,训练口腔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口腔科全科医生[1]。 2 组织口腔综合学科小讲课教学,加强学习的系统性 口腔综合门诊内分科相对不明确,但临床医疗教师一般又有自身的专业方向(以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城北门诊为例,有牙体牙髓、牙周、黏膜、修复、颌面外科、正畸等各学科抽调的医师进行临床和带教。因此门诊每周有医师组织实习学生就典型病例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学习,每月安排医师进行本专业的小讲课,对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系统讲解及其多学科联合治疗讲解;同时也将口腔各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介绍给口腔医学生,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口腔全科医师。同时,医师也会对学生进行口腔综合门诊开业和管理方面的讲座,让学生了解卫生系统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毕业后开业提供支持[2]。 3 运用病案为中心“PBL”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口腔综合科的实习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带教医师为主导的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口腔内科、外科、修复科、正畸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加强病例分析,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全面地分析疾病的起因和演变。同时强调口腔系统全局和口腔全科的特点,周全地制定检查治疗计划,培养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对前来有“镶牙”需要的患者,如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如何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如何在把握卫生治疗原则的条件下,根据患者的时间、费用、功能美观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改变医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的无所适从状态,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其更大的学习主观能动性[3-4]。 4 健全全科病例分析与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综合操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标准,逐步建立起临床基本技能和实习工作成绩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新模式。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内容的选择是以口腔全科医学生在实习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为考核重点。操作过程的评估采用教师现场评估的方式进行:每位学生出科前2周随机接诊新患者,完成考核范围内的接诊、检查、治疗方案制定、简单操作、病例书写等内容,由教师以学生在接诊期间的表现打分。实习工作成绩考核是在保证临床患者服务质量的同时,按照实纲要求分别制定在综合门诊实习期间口外、口内、修复科相关病种治疗工作量的考核标准,通过统计实习生在综合门诊完成的工作量,获得其工作成绩得分,最终的出科考核总成绩由临床基本技能和工作成绩考核综合评定[5-7]。 5 鼓励学生从事口腔全科相关的科研活动 临床医疗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前提,医学科学研究又反过来促进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医教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实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对口腔全科的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在科研指导老师的安排下从事口腔全科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对毕业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们意识到口腔医学的科研过程不仅仅是对医疗实践的简单描述和总结,而且是对医疗本质、医疗规律的理论性提升,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疗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医教研促进作用[8-10]。 成立口腔综合门诊以来,实习学生通过对口腔全科的接触和学习,掌握了全科医疗的治疗模式,踏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基层临床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广大基层需要大量受过专业全科口腔医疗培训的口腔医生,在口腔综合门诊进行实习的方法符合我国国情,可以满足社会对口腔全科医师的培养要求。5年制口腔本科的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医学实践和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大部分学生的流向是二级和二级以下口腔专科医疗机构、牙科诊所等,其承担的工作是以临床治疗为主,口腔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口腔全科诊疗工作[11-12]。如果仅仅采用口腔综合医院分科实习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将口腔医学看成是各个亚科的简单相加,使学生在工作后的医疗过程中静止、孤立、片面地看待医学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对口腔全科医师的培养要求。因此在口腔临床实习中,在笔者所在学校原有的分科实习基础上,以医院的综合门诊为实习基地,打破口腔分科的壁垒,使学生对口腔疾病有一个动态、系统、全面的认识,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发展方向。 全科医生论文:坚持中西医并重?构建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体系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坚持中西医并重,构建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借鉴国际较为成熟的全科医生制度及实践经验的途径,提出了促进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相结合,构建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的具体建议。要在全科理念下,加大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力度;参照“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切实提高基层中医师待遇;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搞好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的设计;强化中医特色,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关键词】 中西医并重;全科医生;制度构建;途径 全科医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完善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末被介绍到中国。全科医学是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一门独特的综合性医学学科,是初级卫生健康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学科。经过全科医疗专业教育训练,并通过考试考核获得相应资质从事全科医疗服务的医生称为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本文通称全科医生)。全科医生主要特点是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并对服务对象全程负责式的照顾。全科医疗与大中型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疗模式相比较,全科医疗具有首诊服务、一体化服务、连续性服务、协调性服务等特点,解决人群健康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对疑难、危重病人开展专科会诊或双向转诊。 一、坚持中西医并重,构建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 1、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 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及全科医生的概念虽然是舶来品,但全科医学并不排斥传统医学。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在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上指出:“人类文明步入21世纪之际,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医学在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医学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回归自然,追求健康,日益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包括针灸在内的传统医学必将在未来的人类卫生保健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应当推广传统医药。中医不仅重视治病,更强调治未病,保健养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完全符合全科医学及健康管理的理念。中医药服务可参与、融入家庭健康服务的各个阶段,可服务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全部居民,具有西医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价值。对此,必须坚定对中医的理论自信、能力自信。 2、降低人民群众医疗费用的客观要求 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负担是目前世界各国医疗保障体系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全科医学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得到快速发展,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科学合理的健康及医疗服务模式可以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成本,如首诊负责制、一体化、连续性等。数千年来,中医以临床疗效确切,救治方法多样、简便,治疗费用低廉,在目前仍然拥有大量“粉丝”,中医及其他民族医学在城乡居民中仍然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以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认识论为基础,中医在健康维系方面,“法于阴阳、合于数术”,形成了既丰富多彩,又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独树一帜。回顾“赤脚医生”的历史发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能够以占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且医疗、公共卫生覆盖率高达85%,乡村医生创造奇迹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真正坚持了中西医并重。 3、践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坚持中西医并重”是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汇集中国智慧解决中国医改问题的中国式办法。建立和健全全科医生制度,恰好给中医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正如梁万年先生所说:“中医与全科医学,在服务理念上有相当大的相似性”。大力推进全科医学的发展是我国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医学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时代机遇。中医学在中国特色全科医学体系中不仅占有相应的地位,而且应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为推动世界全科医学发展作出贡献。政府工作报告已将“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列入2014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分级诊疗要求建立全科医生首诊制度,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力争大力培训中医全科医生,在数量上占优势,在质量上过硬,在待遇上倾斜。 二、构建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体系应充分借鉴国际较为成熟的全科医生制度及实践经验 1、构建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位一体的培训制度 在英国、加拿大等全科医学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医学类院校几乎都开设有全科医学系,使30-60%的医学生有机会参加全科医学知识及必备职业技能的学习或培训,而目前国家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系的,以全科医生为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还为数较少,招收规模不大。2010年起,国家已连续4年为农村订单式培养全科医学方向临床专业学生,累计招生近仅2.1万余名,数量远远不够。此外,毕业后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同质化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加强全科医生继续职业教育,完善医师终身学习的制度设计。 2、充分借鉴国外全科医疗模式 全科医疗是由全科医生所从事的医疗实践活动,它是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为社区居民提供的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可及性、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其最大优势在于为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奠定了基础,使就诊病人根据其病情科学合理有序地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并且其签约式、全程式的健康管理及医疗救治,有利于改变目前国内“点状就医”就医模式(医院视病人每次看病均为第一次,导致对病人的检复多次)带来的医疗资源浪费。 3、注重团队协作,发展社区义工 借鉴其他国家经验,例如,在泰国卫生人员配备一般是:1名接受过2―3年培训的医生(卫生员)、1名助产士、1名护士。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政府一起聘请大量的社区卫生志愿者,每个乡大约有20名左右,他们从事社区卫生工作时身着专门的制服,主要职责是配合社区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提供院外服务,如健康促进、家庭保健、计划免疫及健康卡的审定和管理工作等。村卫生室只是在比较偏僻的农村才设立,服务人口500―1000人。村卫生站一般只配备一名社区卫生工作者,工资来自国家卫生部。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及疾病的简单处置等。同样在欧美国家,做义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个别国家的中学课程还包括一定的义工学分,学分不够是不能毕业的。在全科医疗团队中发展社区义工,不仅能减轻团队工作负担,而且还可以减少财政投入,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义工本人还可以学到很多保健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4、政府要制定特殊的支持及鼓励政策 美国全科医生培养,从上大学算起,至少需要11年。正式执业后,每年还要对全科医生进行更深入的专科训练,以提高全科医生的能力。为了鼓励新医师加入到全科医生队伍,美国对全科医生的经济收入和福利逐年在提高。此外,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利用提高全科医生待遇等政策杠杆来鼓励优秀医师从事家庭诊疗。在英国,根据英国1948年形成的国民医疗保健体制,英国城市和乡村每一个社区都建立了全科诊所,再加上一些规模较大的地区性公立医院,构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医疗保健网。英国的全科医师制度较为成熟和完备,保险公司只负责经过家庭医生同意的继续治疗费用。在加拿大,由于家庭医生数量不足,加拿大政府也采取了鼓励措施引导医生到偏远地区从业。如:免除8000加元的助学贷款(约4.9万元人民币);提供奖学金;在录取时提供优惠措施。 三、中医借助全科医疗模式将会促进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相互交流和繁荣 1、目前中医发展的困境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实践,体系完整,临床疗效明显,在西方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前,中医承担了国人健康保障的重任,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医名家层出不穷,中医理论系统完备,中医疗法丰富多样,中医方剂递进式增加,中医流派精彩纷呈,……中医代代相承,“上工治末病”及各种辩证思维和方法,无不深深打上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智慧的烙印,蕴涵着一个民族在疾病面前不屈服、不低头,知难而进的探索精神。至今仍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居民健康及医疗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也绝无仅有。西方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中医曾一度受到冲击,尤其是近30多年来,医疗机构受现行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特别在当今医疗机构普遍市场化、产业化所带来的逐利性,把农业时代形成的以自然疗法为主的费用低廉的中医挤到了医疗这个诺大舞台的一个小小角落。中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性的中医院,西化现象严重,中医发展面临被边缘化困境。 2、国际全科医学发展亟待突破 经过西方国家1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适应战后疾病谱的变化及居民健康需求,全科医学逐步发展壮大,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和接受。全科医疗的工作模式,带给服务对象的是契约关系下的完整的医疗照顾,不仅更科学合理,而且通过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节约医疗费用,提高了健康管理成效。这也是全科医学发展不可阻挡的社会需求。然而,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虽然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已带来了诸多成效,但其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的空间有限,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的再下降,则需要借鉴和引进更好的智慧来发展全科医学,这无疑给传统医学的引入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医作为传统医学优秀代表,强调生命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天人合一”),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上工治末病”),重视绿色、自然疗法(“天人合一”),具备丰富的健康养生理念(“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注重个体差异,坚持个性化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强调社会伦理道德(“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等等,中医这些特质,决定了其在社区卫生及居民基本健康保障中大有可为。中医与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结合,既是全科医学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医自身发展的需求。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带给中医的将是广阔的服务空间和巨大的学科实践发展的机会,而中医带给全科医学将是服务能力的提升,资源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及学科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完善。 3、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结合的契机业已成熟,两者协同发展值得期待 全科医学传入中国20多年来,其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为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政府层面认识的发展,了解全科医学的趋势和必要性。标志是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第二阶段:2000年至2009年,为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伴随着政府对社区工作的加强,各地对全科医疗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表现为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如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设置全科医疗科,2005年开始,政府投资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护士及医技人员进行岗位培训,2005-2010年,以河南为例,利用中央财政对1.2万名社区医生开展了以“全科医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为大力推行和实施全科医疗服务模式阶段。出台十余个发展全科医学的制度性文件。如2010年国务院六部门出台《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561号),对中长期全科医学发展及全科医生培养工作进行规划;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明确提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和举措、保障措施等。确定了在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战略性选择。自2010年开始,加大培养和培训全科医生工作力度,中央财政投入为中西部地区订单式培养全科人才;大力开展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在岗医生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0-2013年,四年间,河南累计为农村订向招录及按全科方向培养2245名本科生,已安排培训周期为1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9730人,在部分城市试点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约600人。前两项全科医生培养项目,均有国家财政支持。相关配套的全科首诊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虽尚未明确出台,但在医改方案中已有明确指向。在这一系列政策背景下,中医学只有积极融入全科医疗模式,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日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解决医改问题的中国办法,无疑为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的结合,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如果两者能够结合、协同发展,其“化学反映”不可限量。不仅有利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而且中医药学也必将为世界全科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接受中医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和机遇。 四、促进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相结合,构建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的具体建议 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制度因国情而不尽相同,中国发展全科医学,做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政策选择,不可能照搬照抄国外现有的制度体系,必须结合中国国情,积极融入中医,方能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全科医学发展道路。 1、在全科理念下,加大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力度 近年来,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导致本来招生量不足的西医专业的中医学生转行率升高,中医从业人员相对不足,素质偏低,后继乏人。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中西从业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如果不抓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预计到2020年中医从业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将不足3%。目前,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执业方式的乡村医生不足乡村医生数量的1/3;而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执业方式的医师不足全部医师的1/6。且现有从业人员中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以中级以下为主体,高素质人才的缺失,必然导致中医药特色难以发挥,服务面狭窄,质量难以提高,与健康需求相比明显不足。建议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农村全科医学生培养中增加中医临床专业招生比例。同时,应进一步加大中医学在西医临床专业全科方向定向医学生教学课程中的比例,注重在未来的全科医生中培训中医临床思维。这是发展中医全科医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在基层医师的培训中,也应进一步加大中医学教学内容。鼓励中、西医不同执业类别医师相互学习、交流。 2、参照“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切实提高基层中医师待遇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投入,设中医全科医生特岗,切实提高基层中医师待遇。从政策设计上缓解中医人才不足的现状,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政府对中医人才待遇投入的增加,必然导致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增强,进而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才有可能用“中国办法”解决好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世界性难题,增加医改成功的法码。 3、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的设计,应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首先,要在医疗资源配置中,提高中医药比重,逐步增加中医医疗资源总量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所占比例,使之达到或超过总量的1/2,方能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国家战略。制订优待政策,鼓励大力开办中医类诊所,大力发展具有中医性质的健康产业,加大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发挥应有作用。其次,在人才培养、科研投入、产业开发等方面,与西医相比应给予同等待遇。 4、强化中医特色,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1)将中医药融入全科医生整体制度设计,研究制订将中医药与全科医学协同推进的战略发展规划。可根据居民对全科医疗服务的需求,深化中医药体制改革,在全科制度体系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 (2)在全科医疗体系建设中加大中医保健及诊疗知识的普及推广。建议在全科医疗团队建设中要求至少有1名中医师,在社区或农村居民中的中医爱好者群体发展社区义工,保护和支持各类中医正能量发挥作用。营造中医发展的良好环境。 (3)在全科医疗服务中大力推行中医适宜技术。应系统评估、筛选出一批适合在全科医疗服务中推广的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和方法。并由政府主导建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平台和渠道,促进成果转化,在全科医疗服务中造福居民,不断培育、巩固和扩大中医在全科医疗中的地位、影响力和作用。 全科医生论文:食物里的“全科医生”――苹果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吃过苹果,但未必了解它。就是这样一种果实,却默默无闻地成为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水果。 全球最受欢迎的水果 如何评选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水果?美国一个叫“勇气鱼”的博主做了这样一项试验:在google中搜索目前所有能买到的水果,结果“苹果”以4.13亿条信息荣登榜首,紧随其后的有橙子、香蕉、草莓等。该博主在文章中也表示,本想输入“苹果”和“水果”,以避免搜索到苹果公司相关信息,但毕竟,“苹果对当代文化和制造业的影响也能反映这种水果受欢迎的程度。”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张文解释说:“可以说,苹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目前全球有超过80个国家种植苹果,中国是其中最大的生产国,富士则成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种。全球每年苹果产量超过6000万吨,全世界每年要吃掉近4000亿个苹果,这其中有直接入口的,还有大量被做成了苹果酒、苹果汁、苹果酱,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小伟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让苹果成名的原因有很多:第一,苹果种植适应性强,适生区多,对环境要求不是很苛刻。第二,苹果耐储藏,可以经年储藏。“这个季节我们吃的苹果,除了部分早熟的嘎拉果,其他都是去年的。”张文补充说。第三,苹果便于加工,可以做成酒、果汁、果酱、果干等多种食品,进一步扩大了食用范围。第四,苹果口感香脆,营养丰富,适合全球人的口味。 研究还发现,苹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水果”。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大约6000万年前,一场让恐龙灭绝的灾难却成就了苹果树的诞生。除了作为食物,苹果也反映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曾有人总结出“影响世界的四个苹果”:亚当夏娃偷食的苹果成为人类起源的原点;帕里斯用一个金苹果赢得了维纳斯;掉落的青苹果引领牛顿破解了万有引力之谜;苏格拉底以蜡制苹果考验学生,慧眼发现了柏拉图…… 食物里的“全科医生” 在1866年2月出版的《备忘和查询》中这样描述了苹果:“睡前吃一个苹果,医生就会丢饭碗”,这个变化了的谚语一直被引用近150年。表述虽有夸张,但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也曾表示,苹果是一种“全方位的健康水果”,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多酚及黄酮类营养物质。而在一份《世界最健康食品》的榜单中,苹果排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果之王”,因为它“营养密集”“天然美味”“容易购买”,并且“人人买得起”。 美国农业部有机食品专家芭芭拉・卡米称,苹果中“酸”和“甜”的来源也十分有益。苹果虽酸性高,但并不有害,其酸由90%的苹果酸和10%的柠檬酸组成;果实的甜味来自蔗糖和果糖,两者都是自然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吃。除此之外,成熟的苹果含有80%的水和零脂肪,非常适合减肥者食用;一个苹果相当于每日所需果蔬的1/4;苹果高钾低钠,可部分中和现代人的高盐饮食。除此之外,苹果还有牙刷作用,咀嚼它可以洁齿和杀灭口腔细菌。 美国《发现健康》网站最近还撰文报道,除了人们熟知的维生素C等营养,苹果中还含有三种特别的“明星成分”,对健康益处颇多。果胶:这种可溶纤维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糖,它还能帮助降低身体中的“坏胆固醇”水平,并像其他纤维素一样,帮助消化系统维持健康状态。硼:这种苹果中富含的营养素,可以壮骨和健脑。槲黄素:苹果中含有的一种类黄酮,这种营养素能降低包括肺癌和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风险,还能减轻自由基对身体的破坏,延缓包括老年痴呆症在内的各种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吃苹果的四大问题 苹果营养好,但在品种选择、食用方法上,人们还存在许多疑问。 问题一:吃苹果到底要不要削皮?张文说:“苹果皮里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但人们又担心会有农药残留。其实,目前正规种植的苹果,基本都符合元公害标准,并且在苹果‘小时候’就已经套袋,基本接触不到农药,可以用水洗净直接吃。一般来说,果形整齐、果面光滑、色泽较淡、不同果实之间差异较小的,往往是套袋生产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姜微波则提醒,在流动摊贩那里购买的廉价苹果,或是残次苹果产品中夹杂的落地果,受农药污染的几率较高,削皮后再食用更安全。 问题二:哪种苹果最有营养?从红富士、黄元帅到澳洲青苹,“虽然这些苹果外观差异很大,但只是糖分、有机酸等含量有异,营养几乎相同。”张文说,但从口感、口味来说,黄元帅软、富士硬、青苹酸、国光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问题三:每天到底吃多少苹果?天津营养学会理事长付金如表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200~400克水果,基本上一个大的富士苹果就能满足。“但没有必要恪守‘每日一苹果’,每周吃3~4个即可,可以穿插吃些其他时令水果。”此外,由于苹果质地较硬,吃的时候最好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以免损伤肠胃。吃苹果最好的时候是在两餐之间。付金如说,苹果当做加餐可以提供身体、大脑所需的水分和营养,还可以带来饱腹感,减少正餐的饭量。 问题四:果汁果酱能代替苹果吗?付金如说,在苹果制品的加工过程中,果汁的营养损失最少。果酱由于需要加热,可能会损失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并会添加较多的糖。苹果干分为两种,冷冻干燥的营养保存较完好,油炸的营养损失多且热量高。其他的苹果制品还包括苹果酒,老人可以喝一点;苹果醋有减肥功效,但尽量别空腹喝。(据《生命时报》文/胡楚青) 全科医生论文:全科医生在“医养融合”中作用的分析与探索 摘 要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国家提出了“医养融合”概念,希望通过建立集照料、护理、医疗、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融合”新型养老机构,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融合。目前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无法开展或不能很好地完成新型养老机构中的服务项目与内容,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全科医生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其职责、功能和服务内容与新型养老机构的岗位要求有较大程度的重叠与延伸。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的沟通桥梁,全科医生可以在解决老年人医疗需求与养老机构医疗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中担当重要角色。 关键词 医养融合 老龄化 全科医生 养老机构 角色作用 1 “医养融合”基本情况 1.1 “医养融合”概念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医养融合”的概念[1]。所谓“医养融合”,实际上就是医疗卫生资源融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通过与养老资源的融合、促进,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使养老的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它反映了"持续照料"的理念[2],是医疗养老一体化基础上的老人个性化医养服务[3-4]。 1.2 目前“医”“养”主要矛盾 1.2.1 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急需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养老功能 随着失能老人数量和老年抚养系数的快速增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到2 0 1 5年,上海6 0岁及以上失能人口将占老年人口的14.6%,其中完全失能人口占失能人口的32.8%[5],这其中又有近一半老年人罹患慢性疾病[6],大量的老年人需要获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1.2.2 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就医需求目前22.3%的养老机构既没有单独医疗室,也没有专业的医疗人员[7],只能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的生活照顾和部分医疗服务,无法进行全面的医疗服务,这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自理能力造成影响,也给其家属带来严重的负担[8-9]。 1.2.3 养护人员无法胜任新型养老机构工作要求 “医养融合”是缓解养老压力的重要途径[10],新型养老机构增加了医疗诊治、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大病康复及临终关怀等服务,这些项目是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但目前养老机构中的养护人员无法胜任岗位要求,没有能力开展或不能很好地完成新增服务项目与内容。 2 全科医生的能力及职责 2.1 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11] ①与疾病诊疗和照顾相关的各种医学知识与技能;②了解与患者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及与康复相关的人文社会因素的知识与技能,如考虑患者情境、遵医性、成本效益等;③与医疗体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医疗服务体系利用、医疗管理、团队合作等;④职业价值观形成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诊疗的态度、价值观、职业责任感等;⑤与自身和团队业务发展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终生学习能力、参与科研和教学的能力、评估/质量保证、信息收集与批判性阅读的能力等。 2.2 全科医生应能胜任的工作[11] ①建立并使用家庭、个人健康档案(病历);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及适宜的会诊/转诊;③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与转诊;④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预防筛查与咨询;⑤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系统管理;⑥根据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其他家庭服务;⑦社区重点人群保健(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⑧人群与个人健康教育;⑨提供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初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⑩开展医疗与伤残的社区康复;⑾计划生育技术指导;⑿通过团队合作执行家庭护理、卫生防疫、社区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等。 2.3 全科医生的工作职责能够满足新型养老机构的要求 目前新型养老机构的工作实施者要求与全科医生的职责和服务内容有很大程度的重叠与延伸,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具有多方面综合能力,他的职责和功能可以满足新型养老机构的岗位要求。 3 全科医生在“医养融合”中承担的角色作用 按照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方便老年人就医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建立和整理健康档案,开展饮食与健康指导、监测生命体征、培训操作技术、免费体检、建立家庭病床、与老年人沟通等服务[12-13]。全科医生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者,还需要承担健康管理者、协调者、执行者、指导者、收集者、观察者、传播者、促进者等多方面角色,在卫生服务系统及其服务内涵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的前提下,在养老机构工作中可以承担多种角色。 3.1 健康管理者 在新型养老机构中,能以简易门诊形式处理老年人的一般医疗需求,对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健康管理,并能对养老机构中老年患者出现的急症做出及时必要的处理。 3.2 双向转诊协调者 日常工作过程中,对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定期检测生命体征,对不能明确诊断病情、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者及时通知家属或立即安排转院诊治,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于医院中病情稳定的患者需协调再次转回养老院进行后续随访及康复锻炼。 3.3 健康干预执行者 整个过程中,包括疾病治疗方案制订、执行及治疗后总结,慢性病管理和随访,全科医生应该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是整个治疗过程的执行者。 3.4 生活习惯改善指导者 养老机构的老人大多高龄,理解及执行能力相对较差,需要全科医生在医疗行为中,比如如何服药、如何注射胰岛素等做出具体的指导。 3.5 医疗资料收集者 全科医生还要做好各种健康档案及慢性病资料的统计管理工作,及时整理归档机构中老年人的各种体检报告、检查单、化验单,存储于计算机内或病案室,并注意保护隐私,为评估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3.6 医疗效果观察者 在老年人病情变化时,要根据受检者的各种检查结果综合进行判断,及时发现现存疾病及潜在的健康隐患,动态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及转归。 3.7 健康知识传播者 老年人对身心健康、生命质量有更高的期望,但又不具备较多的医学常识,容易导致盲目保健、听信广告宣传等现象。全科医生应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向患者灌输健康理念,传播医学知识,如疾病的预防、一般用药常识等,使老年人掌握更多的医学常识。 3.8 心理健康促进者 养老院中老人的年龄通常比较大,而且其家属无法长时间在身边进行照护和陪伴,导致部分老年患者出现轻度、中度抑郁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健康管理的难度[14]。全科医生应加强与老人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协助,体贴、耐心、热情的工作能够缓解老年人的紧张和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 3.9 流行病监测者 养老院老人聚集,身体抵抗力差,应密切监测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如诺如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在一个单位中具有聚集性与多发性,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并做好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工作。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可以作为联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枢纽桥梁,全科医生定时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送入养老机构,让养老机构的慢性病患者得到与社区居民相同水准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延缓疾病的发展和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区养老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社区养老机构通过全科医生提供的相关医疗服务,加强社区人力资源的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双方定期的协商合作制度,交流养老、康复等医疗技术,以提高社区老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从而减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量,使合作进入良性循环。 4 新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制约与模式探索 当前,新型养老机构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制约,主要包括医护人员严重短缺且专业化水平低、没有相应法规细则保障老年人健康需求、缺乏完善的风险规避与问责机制、养老机构医保覆盖率低、缺乏快速和便捷的转诊与会诊渠道等[15]。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各省市在加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目前主要有3种模式,分别是合作模式(双向转诊模式)、内设模式和转化模式[15]。 5 全科医生发挥角色作用的探索分析 目前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不管是合作模式、内设模式,还是转化模式,都需要实现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良好衔接。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或者进行深入合作,关键在于加强社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覆盖率是其重要环节[16],完善全科医生在新型养老机构中角色作用的过程尚需不断的探索、研究。 5.1 全科医生服务模式探索 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团队服务模式,组建由医生、护士、生活护理员组成的诊疗团队,以团队固定驻扎或者轮班驻扎在养老机构,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医疗护理服务的模式。一种是签约上门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签约,定期及有需要时为签约老人上门提供基础医疗服务[17]。何种服务模式能更好的满足新型养老机构的需求,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需要进一步的实践 5.2 全科医生服务制度探索 为养老机构服务的全科医生团队制定专门的医疗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标准、安全管理制度[18],严格规定并执行医护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完善老年医护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岗位教育培训制度,细化岗位职责和工作时间安排,调整和规范全科医生工作流程,将机构的日常工作制度化、流程化、清晰化,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和工作。 5.3 连续性医疗流程探索 上海将在下一阶段的医改中重点组建以区域为基础的医疗联合体,实现医疗体系内的多级双向转诊和居民相对有序的分级就医格局。养老机构对接区域医疗联合体,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机制。首诊在社区,病情严重的则转诊进入更高级别的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进入老年护理院进行康复治疗,完全康复后回到家庭。通过这种全过程无缝连续性医疗,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其医疗消费负担。 5.4 全科医护人才队伍建设探索 鼓励和支持高校开设全科或老年医疗护理专业,培养能满足新型养老机构医护需求的人员队伍。建立职业发展体系,制定中、长期规划,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全科医生职业培训及资格认证体系,全面提高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19]。 5.5 全科医生的薪酬、激励考核机制探索 研究制定在新型养老机构服务的社区全科医生的薪酬支付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人员分级薪酬水平。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优惠政策制度、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及老年人客户测评体系,进一步激励医养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质量。 5.6 全科医生业务能力探索 “医养融合”养老机构中的全科医生要利用多渠道、多角度的方法与手段对自身基础理论、技能及操作水平进行有效加强,不断提高综合业务能力[20],努力打造一支人员调度有序、服务质量优良、专业化程度高的多学科职业化全科医护队伍。 6 小结 “医养融合”新型养老机构是养老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21]。医养融合工作刚刚起步,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探索[22]。要鼓励多种形式养老模式的实践,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进行“医养融合”服务提供借鉴。全科医生需对自身所承担的角色作用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提高开展工作和履行职责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全科医生在“医养融合”养老机构中的作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要,促进医院与养老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全科医生论文:从教学管理者视角看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摘要:目的 阐述全科医生应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方法 笔者作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科基地社区实践基地的教学负责人,所在基地先后接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实习生近80例,通过小组访谈,结合本人10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受辖区居民欢迎的全科医生,必须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应该有所侧重,如内科常见疾病诊治、常见心理疾患诊治、危急重识别与转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结论 只有具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个性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成为深受辖区居民欢迎、信任的全科医生。 关键词:全科医生;知识;技能 1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 1.1医学知识 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1]。全科医生是接触患者第一线的医生,是首诊医生。要求他们具备较为全面的的医学知识,包括全科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在以上学科中,应有所侧重,必须掌握内科,其次是急诊、外科、皮肤科、药理学知识点,其他学科做到熟悉、了解。 1.2人文社会科学 全科医学体现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全科医生必须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给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2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的能力 2.1疾病(症状)的诊断处理能力 2.1.1快速识别、诊断危、急、重症,并给予初步处理 在社区,一些急症患者往往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全科医生;即使是在接诊、治疗一般患者时,也可能会出现病情突变,这就需要全科医生能正确判断病情,以便及时识别、初步处理。如在胸痛、腹痛患者中能识别出急性心梗、急腹症等情况。 2.1.2能诊断和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 对于慢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种慢病,全科医生能够根据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病人家庭和社区环境,制订全面、连续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方案定期评估。 2.1.3掌握临床常规辅助诊断方法 如三大常规、X线、心电图等。 2.1.4掌握心肺复苏,熟悉下胃管、导尿技术。 2.1.5正确把握会诊、转诊时机的能力 全科医生在对患者的急症初步处理后,就要考虑是否请专科医生会诊或转送医院住院治疗;对慢性患者,在治疗中遇到专科性问题,也需要专科医生帮助。如果转诊时机把握不佳,不必要的转诊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思想压力,而延误转诊可能会耽误患者的病情。 2.2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了解从儿童到老年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正确评价和处理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帮助就医对象调整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2.3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 家庭是个人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最重要背景,可以通过遗传、环境、感情、支持、社会化等途径来影响个人的健康,个人的疾患也可以影响家庭的各方面功能[2]。帮助家庭处理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和家庭成员意外死亡、离婚、失业;能对有临终患者的家庭在医疗、情感、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特别关心和照顾;夫妻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老人赡养问题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家庭的核心问题,全科医生要具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2.4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3] 2.4.1全科医生应该与社区其他卫生和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患者服务;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同事保持融洽的工作关系;了解本地区卫生资源状况并参与管理工作;能组织和开展社区调查,协调政府部门落实各项卫生改革措施。 2.4.2熟悉社区卫生绩效考核、财务、信息化管理 2.4.3熟悉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如医师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等) 2.5社区健康教育能力 与综合医院专科医生不同,全科医生工作在社区,直接面对居民及其家庭,要具备开展不同层面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如对个体或对健康人群、患病人群、高危人群等群体,加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协助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限盐、戒烟、限酒等,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如嗜咸吸烟、酗酒、药物成瘾等。 2.6科学态度、自我发展、继续医学教育能力 与其他专科医生相比,全科医生横向知识面更要广博,必须孜孜不倦的对待业务工作,抓紧任何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能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批判性地评价新知识和信息,并将其结合于日常服务实践中。善于通过自学、质量保证活动,学习评价自身技能与行为等,不断获得自我发展[4]。 2.7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能力 全科医生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如英语,能查阅文献资料,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促进学科的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具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个性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成为深受辖区居民欢迎、信任的全科医生,让有不同健康需求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诊疗格局! 全科医生论文:全科医生对乳腺癌病因预防的策略和展望 [摘要]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随着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乳腺癌的病因预防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全科医生在社区中的独特优势愈发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探讨全科医生在乳腺癌病因预防中相对于专科医生的能力优势、角色优势、职责优势和关系优势,从全科医疗干预、社区健康教育宣传、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方面展望全科医生在乳腺癌病因预防中的策略,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关键词] 全科医生;乳腺癌;病因预防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过去20年其发病率呈持续增高趋势[1-2]。据2012年国家癌症中心和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数据显示[3],乳腺癌发病率在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全科医生在乳腺癌病因预防中有效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了《关于建立全科医师制度的指导意见》:至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这使全科医生再次受到重视,目前,“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已在北京多地区开展,全科医生以“医学服务者”和“健康管理者”的身份,以“医疗照顾”的工作模式,从社区走进家庭、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专科医生不能替代的作用。三级医院乳腺专科医师忙于乳腺癌治疗和科研工作,乳腺癌的筛查等预防工作多由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部门、健康医疗机构等进行,这些部门的医务工作者没有专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系统培训。针对我国乳腺癌筛查检出率较低等问题[4],本文就全科医生对乳腺癌病因预防的策略进行探讨与展望。 1 中西医对乳腺癌病因的认识现状 乳腺癌病因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表明,乳腺癌危险因素有年龄、月经、生育、哺乳、性激素水平、癌基因、遗传、乳腺良性病变、肥胖、吸烟、饮酒及机体免疫状态等[5]。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研究发现心理-社会应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使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并影响其病程和转归[6]。 中医认为乳腺癌以脏腑亏虚、气血不足为发病之本,气郁、痰浊、淤血、热毒等为发病之标[7],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因虚致实、因实更虚、虚实夹杂的过程,本虚而标实。戚益铭等[8]结合唐汉钧[9]、陆德铭[10]、林毅[11]专家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将其总结为正虚外感,邪毒瘀滞;肝郁气滞,肝脾两伤,痰瘀互结;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气滞血凝;饮食不节,痰湿内生。赵亚婷等[12]研究认为恣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酿痰生热,以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行,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滞于乳络则可变生乳岩。笔者认为,乳腺癌病因主要分为内因(正气亏虚,气郁、痰浊、淤血、热毒等病理因素相互为害)、外因(寒、暑、热、燥、风、湿等六淫外侵,邪毒留滞,久则煎熬气血津液而致瘀凝痰结,结聚于乳络而成乳岩)、饮食起居,其中情志因素为主要病因。 近20年来,我国在乳腺癌病因预防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鉴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居民对筛查的认识不足等现状,进一步做好乳腺癌病因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而国家政策的重视和全科医生的独特优势能否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值得探讨。 2 全科医生在乳腺癌病因预防中相对于专科医生的优势 2.1 能力优势 全科医生既掌握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协助诊治、康复治疗、姑息治疗等能力,为开展乳腺癌病因预防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角色优势 对患者和家庭而言,全科医生既是医生,又是健康监护人、咨询者、教育者、卫生服务协调者。对社区或社会而言,全科医生既是社区健康组织者与监测者,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和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全科医生在社区的特殊角色,有利于开展资源的协调工作,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和社会支持,有利于为居民提供乳腺癌病因预防。 2.3 职责优势 全科医生为居民提供综合性照顾、协调性照顾、家庭健康照顾、社区健康照顾、临床预防照顾等,都含有疾病各级预防照顾内容,这有利于开展乳腺癌的病因预防。 2.4 关系优势 全科医生长期工作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与居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熟悉社区环境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利于给患者和家庭开展深入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3 全科医生在乳腺癌病因预防中的作用 乳腺癌病因预防的目标是针对化学、物理、生物和行为等因素采取多途径的干预措施,防止或减少乳腺癌的发生。笔者认为全科医生在乳腺癌病因预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全科医疗干预 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患者、家庭和社区的一种基础医疗保健的专业服务,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医疗形式。全科医生在日常诊疗、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照顾中,针对患者所处生命周期、行为特点和身体状况等实施行为干预或其他医疗处置,以消除危险因素。方亚等[13]研究乳腺癌较为常见的危险因素为良性乳腺疾病、精神刺激、哺乳、肿瘤家族史、月经周期。21世纪欧美国家乳腺癌发病率显著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绝经后激素治疗的减少[14-17];此外,饮酒、吸烟也会使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18-19]。因此,全科医生可从降低乳腺良性疾病、避免生活精神刺激、提倡母乳喂养、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减少激素摄入、戒酒戒烟等方面实施全科医疗干预。 3.2 社区健康教育宣传 全科医生应当充分发挥相对于专科医生独有的既是医生,又是健康监护人、咨询者、宣传者的角色优势以及长期工作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与居民保持密切联系的关系优势,可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咨询、主办专栏、制作展板、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光盘以及电视、网络等形式在社区居民中普及乳腺癌预防知识。 全科医学采用系统整体性的方法,将系统论、整体论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结合,在进行医疗照顾过程中将医学、患者、健康问题等都看成一个整体,既关注生物学的人,又关注人的行为学以及社会对人的影响,这与中医整体观、治未病的理念不谋而合。整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贯穿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各个方面;而《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观是自古以来所倡导的。 精神心理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息息相关,长期的情绪压抑和心理紧张会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中医认为乳腺癌多由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冲任不调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失和而发病。因此,在乳腺癌的预防中,全科医生可以从情志与心理等角度宣传乳腺癌预防知识,避免和减少精神刺激,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等对于降低乳腺癌发病率有重要作用。 2010年WHO根据中国居民的饮食和生活特点向中国居民提出针对个体健康教育的防癌建议如严格控制体重;不吃霉变、熏制、腌制、烤制、油炸食物;不酗酒、不吸烟;不长期服用可致癌药物;不使用有毒塑料袋;日晒不宜过久;不要熬夜。上述建议对于全科医生在社区健康教育宣传乳腺癌的病因预防有借鉴意义。 3.3 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治疗技术,常见的有针灸、推拿、拔罐、药物外治、穴位注射、食疗药膳等,具备“简、便、验、廉”的特点。近年绿色医疗安全、方便、洁净、优美的医疗服务已成为时尚,中医适宜技术无害的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可给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迎合了人们对抗生素担忧和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因此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 中医适宜技术对乳腺癌前病变有较好临床疗效。癌前病变是出现于恶性肿瘤之前、形态学上出现某些程度的非典型增生而本身尚不具备恶性特征性改变或某些较容易发展成为癌的病变[20],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一般多认为是非典型增生、慢性炎症等。“正常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非典型增生-原位癌-侵袭性癌”是由Wellings等[21-22]所提出的乳腺癌演变模型。研究发现,普通导管增生者发展为乳腺癌风险增加约2倍,小叶非典型增生和导管非典型性增生者乳腺癌风险增加约5倍[23-27],既往活检中发现这些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杜玉堂等[28-29]应用中药乳罩散贴敷在肝俞、乳根、阿是穴等穴位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周丽晶等[30]研究针刺治疗、穴位埋线治疗、乳房局部艾灸疗法、中药贴敷、刮痧、耳穴压豆等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吴雪卿等[31]研究金黄散、青黛散外敷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乳房肿块、乳房红肿、疼痛、脓肿和瘘管各项临床症状。 上述中医适宜技术方法简捷、经济、安全、有效的特点适宜全科医生在社区开展,通过对乳腺增生、慢性乳腺炎等乳腺癌前病变进行干预,从而预防或减少癌变发生。全科医生在基层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 小结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全科医生相对于专科医生在乳腺癌病因预防中的能力优势、角色优势、职责优势和关系优势,积极践行全科医疗干预、社区健康教育宣传、中医适宜技术等在乳腺癌病因预防中的策略,确立“首诊在基层”的诊疗模式,对于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具有潜在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同样,通过以病定策略的尝试对于当前全科医生尚不成熟的培养模式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诊在基层,关键在于基层医生的水平,不要为了数量而忽视质量,因此可以提高全科医生门槛,加强培训,空降基层。 全科医生论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社区全科医生 【摘 要】 在我国,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就意味着建立起与现代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系,努力提高卫生服务的普及性,做到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方便群众,使广大群众花较少的费用得到较好的健康服务。社区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灵魂。因此,合格的社区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自身经验,探讨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社区全科医生。 【关键词】 社区卫生;全科医生 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开展社区医院首诊的试点工作,逐步实行双向转诊,要求百姓看病先进社区医院首诊,由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采取恰当合理且及时的处理,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门诊患者合理分流,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目的。 1 显 著 我国正在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实行社区医生首诊是今后医改的一个方向[1],加强社区医疗健康服务,解决方便居民就近就医的实际问题,这点必将大受民众欢迎。“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格局正逐步形成并且深入人心。在这一新的医疗体系中,全科医生承担着“首诊负责制”的重要职责。要守好“首诊负责制、双向转诊制”的门,优秀合格的全科医生至关重要!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医疗技能才能让居民患者放心、安心,才能争取时间挽救生命,才能避免“该转诊的未转”,不该转的乱转,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优质、人性化的全方位服务。因此,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全科医生在当今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2 概 述 全科医生(General Doctor,family doctor)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当于“全能医生”,主要通过门诊的形式来处理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及一般的急症。社区全科医生(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除具备全科医生的特点和职能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社区全科医生常常会通过家庭走访的形式对有特殊要求的患者进行上门服务,并且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建立其特有的病历档案,可依据具体情况将病床安排在家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全科医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 3 探 讨 我是一名全科医生,近十几年,一直从事社区医院的门诊工作和家庭病床工作,和居民面对面的接触,有很多固定的患者,深感社区全科医生的重要性。我们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日常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合理科学的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知晓率很低,其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患了慢性病,不知如何治疗,不做定期体检,对慢性病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会建立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遇到急诊或者突发事件不知该如何处理,如何急救……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我们社区全科医生去帮助解决。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全科医生,必须具备以下几点条件。 要具备崇高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医德,有为患者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的责任心。有了这样的品德才能做到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真正让患者放心。 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一名合格医生必须的素养。扎实的基本功不仅包括专业的知识及技能,还应当包括临床实践中的诊治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能够一丝不苟地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选择最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同时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各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一体化。 具备综合性的知识。全科医生应该涉足各个领域,了解掌握包括各科室的足够的医学知识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和心理分析的知识,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找到对于患者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还应该能够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以保证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医生的主要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因此,医生在应对患者时,应该有足够的同情心和爱心,爱护患者,急患者所急,一切为患者服务。 具备抢救技能。尽管全科医生大量诊治的是一些常见病、慢性病,但全科医生必须掌握急救技术。对一些社区中常见的急诊病,要善于冷静,勤于思考,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争取赢得转诊及其他救治工作的时间。 具备定期随访社区居民的意识。社区卫生工作是一个繁重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全科医生要细致、全面地了解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时定点深入社区为居民服务。 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医生处理医患关系。 综上所诉,社区基本医疗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低廉的、合理的、有效的、优质的服务系统。社区全科医生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和同事们共同奋斗,为建成一个更科学合理、经济有效、方便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健康系统作出贡献! 全科医生论文:地方医学院校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摘要]“5+3”培养模式是今后地方医学院校全科医生培养的方向。对于地方医学院校来说,要把握这一方向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坚持教学改革和注重医德教育,全方位构建和实践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可以为“5+3”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注入精神动力,为培养内容构建全新体系,为教学实践增添发展活力,还可以强化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地方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全科医生培养;“5+3”培养模式 2011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将把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对于地方医学院校来说,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相关要求,有效地推进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促进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教育理念,为“5+3”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注入精神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地方医学院校要想真正推进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实施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注入精神动力。 一方面,地方医学院要认识到开展和实施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重要性。“5+3”培养模式是今后全科医生培养的方向,也是医学院校的办学方向。地方医学院必须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抓住发展机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找准专业定位,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紧跟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全科医学人才,促进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 另一方面,地方医学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具有开展和实施这一培养模式的紧迫感。广大教师是实施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基本力量,只有他们具有开展和实施“5+3”培养模式的意愿,才能更好地推动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充实教学内容,为“5+3”培养模式的培养内容构建全新体系 首先,从5年的院校教育来看,这一阶段是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阶段,其主要内容在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将来从事全科医生奠定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一方面,在这一阶段要完成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因此,地方医学院校要依据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标准,构建和开展适合全科医生培养要求的、科学的、全新的培养体系,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基础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生物医学行为课程、人文社会科以及医学伦理课程、选修课程等。当然,地方医学院也可以依据自身教学实际,依据教学计划分别从入学到毕业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设置一些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以后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这一阶段还要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为将来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奠定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地方医学院校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构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比如实验教学、预防医学实践、临床见习、临床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课外科研能力训练、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确保扎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从3年的规范化培养来看,这一阶段是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从而达到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成为优秀的全科医生。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培养方式上,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临床科室轮转培训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指定的时间内,通过轮岗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所有临床科室的培训。根据各科室的工作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轮岗培训计划,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所有的科室培训。二是基层实践培训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如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全科医疗服务等各项技能训练。 三、坚持教学改革,为“5+3”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增添发展活力 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对于地方医学院校而言,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要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增添发展活力。 首先,要进行教学课程改革。一方面,地方医学院校要重视理论课程改革。理论课程改革要坚持知识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特色性的基本原则,结合地方医疗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如地方医学院校可以与本地区大型医院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开设地方病课程教学,从而为区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地方医学院校要重视实验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是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医学形态机能、医学机能技能、医学分析与检测技术、临床基本技能等。 第二,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从当前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创新了不少有益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实验教学法等。应该说,这些教学方法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探究,缺乏实践教学的尝试。因此,在全科医生“5+3”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从事教学方法的探究,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善于尝试和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如赣南医学院在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实践中,尝试运用PBL问题式教学法、CBL案例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双语”教学法、临床模拟技能教学法、专题报告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四、注重医德教育,在“5+3”培养模式中强化学生人文精神 对于地方医学院校而言,在全科医生“5+3”实践过程中,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确保能够培养出符合医生道德规范的全科医生。 在5年的院校教育阶段,地方医学院校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全科医生应该具备什么专业品质、人文道德情感等,确保学生能够及早养成关心病人、主动服务的良好品质。学校也可以依据实际,开展相关的选修课程,如美术欣赏、心理学、音乐鉴赏等,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在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把在校期间学习的人文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习中。如,建立医患关系实习中心,利用SP病人等,让学生通过模仿全科医生与患者的方式不断的训练和培养人文情感。在3年的规范化培养阶段,地方医学院校要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来回报社会,用高尚的道德品质来体现他们的专业素养。 综上,对于地方医学院校来说,要有效地构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必须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医德教育四个方面下功夫,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地方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多媒体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多媒体教学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河南中医学院2006级康复治疗本科班随机选出的60名学生,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由同一名教师分别给两组同学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方法,教师借助实体演示;观察组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选择理论考试、实践考试、课后调查评价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知识点的记忆等理论成绩方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践成绩比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著。结论:多媒体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对理论成绩提高不明显,经问卷调查评价,可知传统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康复医学教学;教学质量 康复医学是指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心理功能障碍,在疾病的早期通过一定的医学综合措施(医学的、职业的、教育的、社会的),减轻、补偿或代偿因疾病而失去的功能,并使其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参与社会的医学。 所以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不同于临床医学的学科,课堂上、书本上讲述的概念和手法,看不见、摸不着,即使在临床见习中,一些重要手法特征也难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因此,形象化、直观的教学手段是康复医学课堂教学,一直都在寻找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1]。所以,在理论上讲,多媒体教学是康复医学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最佳教学模式,是增强学生认识能力,缓解教学内容多,学时少这一对矛盾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学科进行了多媒体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河南中医学院2006级康复治疗本科专业班,随机选取60位同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 1.2 课程分析 《康复评定学》是康复临床的基础类专业课,课时只有54个学时,且课程安排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第七个学期,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意识到《康复评定学》内容多而杂,难以在较短的课时内完全讲解。但该门课程又是临床康复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尤其是《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测量》,很多学生都认为挂图和演示,都不能使他们清楚地了解所学知识点。所以我们制作了关节被动活动度测量的相关多媒体课件。 1.3 教学过程 1.3.1 多媒体教学:《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测量》是康复临床的基础专业课,是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测量过程多维、立体地展示给学生,同时明确指出体表定位标志,从外到内逐个演示、讲解,配以各种动画,表现各个关节被动活动的动作,比如演示髋关节外旋动作的测量,以往学生对这些内容均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有时自己做髋关节外旋动作时都漏洞百出,更不用讲对患者行专业的测量。现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每个“看着会、做不出”的关节活动度的测量了如指掌,也为后期学习康复科常见疾病打下了坚实的评定学基础。在讲解《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测量》时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准备了大量彩图及影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直观看到一些,平时无法接触到的体位以及各种阳性体征下的测量方法,改变以往课堂上,单纯靠理论讲解来说明体位和阳性体征的方式。多媒体授课,课堂气氛轻松,知识点形象生动,既提高了学生认识新生事物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各项感性反馈,帮助理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 1.3.2 授课方法:由同一名教师分别给两组同学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方法,教师借助实体演示;观察组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两组学生授课时间均为40 min。理论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练习,方法和时间相同[2]。 1.4 效果评价 1.4.1 理论考试:评价测试内容包括,各关节的正常关节活动度和测量的方法 (轴心、移动臂、固定臂的确定)。试题题型均为客观题,闭卷考试,时间20 min,共24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 1.4.2 实践考试:采用临床技能考核标准制定,满分100分。统一考核标准,实施过程中采用盲法,即考核老师不知学生是观察组或是对照组。 1.4.3 课后调查评价:课后对两组学生发放问卷,对课件质量及上课感受等问卷调查,选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即时效果为观察指标,总分30分,各15分。观察组同学加问两个问题,有课件是否可以自学?课件可以取代老师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理论成绩比较,P 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知识点的记忆等理论成绩方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无显著优势。而实践成绩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为:P 表1 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x±s,分) 理论成绩两组间比较,*P 0.05;实践成绩两组间比较,P 2.2 问卷调查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调查问卷总结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及即时学习效果比较,P 调查问卷中,观察组同学加问的两个问题,有课件是否可以自学?课件可以取代老师吗?所有学生都回答“否”,由此可知,传统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表2 问卷调查结果(x±s,分) 学生学习兴趣两组间比较,*P 3 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动手能力等操作方面的技能训练,是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这正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弱点。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手段[3]。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表现形式丰富,可以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知识,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积极有趣的欣赏和探索,弥补了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技能训练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不足之处。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实践技能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证明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互相取长补短,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容易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易于理解和接受[4],多媒体教学技术首先在图像显示上具有优势,在文字处理方面也同样具有独特优势[5]。例如本研究应用的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整个授课过程应贯穿于“动”中,而且各个关节相似的度数的记忆,也是本学时的重点,所以测量的过程,可以在多媒体中通过几秒钟图形、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避免了教师花大量时间反复讲解,学生不会感到莫名其妙;而数据的掌握,可以通过不同颜色字体的局部放大,配合声音、箭头指示、画面闪烁等形式的强调和突出,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在视觉记忆上多次得到强调,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6]。这样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使教学深入浅出,教与学都变得轻松愉快。 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使用课件学习,并认为使用课件能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对观察组同学加的问题,所有学生都回答“否”,由此可知,传统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因此,教师应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从传统教学思维中转变过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而有效的组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点,多媒体也有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单独应用多媒体,缺乏学生与教师直接的交流,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不能及时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掌握情况,所以在康复医学的教学中,应该有机的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模拟生产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关于改进高职康复医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摘要:康复医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康复医学教育还不像其他医学专业那样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太少,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就必须不断摸索经验、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高职康复医学专业教学经验,探讨改进高职康复医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 康复医学 教学 探讨 康复医学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以恢复病人的功能,并使病人重返社会为最终目的的医学。它的应用性、技能性很强,同时要求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也很广泛,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康复治疗师。高职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高职的学生应该既能牢牢地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也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这就对高职康复医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康复医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康复医学教育还不像其他医学专业那样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太少,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就必须不断摸索经验、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从事高职康复医学专业教学多年,本文主要探讨改进高职康复医学教学方法。 1 高职学习时间短,康复医学的内容庞杂,学习难度较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上要注重“以人为本,实用为先”的思想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而康复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如何让学生通过两年理论学习,一年的实习时间就能成为独立从事康复评定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首先是 “以人为本”,就是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意以适合学生学习为主,比如说概述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主要特征、范畴等)、康复医学基础 (运动学、治疗学基础)本该第一学期学习,但考虑到运动学覆盖面大,如果没有医学基础课程知识,学习难度太大,所以应放在第二学期。 其次 “实用为先”,就是在教学手段上要注重与临床实际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将康复工程、ADL(日常生活动作)及作业疗法、步态分析、MMT(徒手肌力检查)、RCM(关节活动范围)评定为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关于教学重点,临床多见病中风;颈掏腰腿痛;类风关;周围神经损伤;四肢骨折;脊髓损伤;小儿臃瘫康复应作为重点。而康复工程、作业疗法、言语矫治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关于各种康复治疗方法重要性的评价运动疗法是十分重要的。 2 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师生互动 康复医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有较多的推理和假说,基础理论涉及面广,如基础课程运动学就包括解剖学、力学、生理学、生化学、人体运动学、运动障碍学等,而康复评定方法和治疗技术又自成体系,内容繁杂,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学习动机或者老师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从学生的方面来说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总有一种主导动机指导学生的行为。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引导学生把自己目前的学习同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联系起来,同自己将来的工作的现实意义联系起来,认识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到康复治疗在临床中的作用,使其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后的满足感;感觉到康复医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产生对学习的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习知识变成我要学习知识。 其次从老师的因素考虑,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责任心和事业心等无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比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介入引导式教学,遇到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如何抢救?急性期过后如何康复?康复的适应证有哪些?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最后,我们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但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要忽视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所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不要忽略师生交流所能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当发现课堂气氛不活跃时,要及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当学生听不懂或没跟上节奏时,要停顿、重复。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首先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形式多样,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辅助教学,表现形式丰富,可以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知识,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积极有趣的欣赏和探索,如运动功能康复的教学,评定治疗应该贯穿于“动”中,传统教学方法则无法体现这个特点,比如在作业疗法教学中,讲解理论并不难,但从概念、分类、治疗作用到方法选择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安排很难统一,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将作业活动与其治疗价值、功能成份的联系等系统的展现出来,重点突出、简单明了,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因此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教师花大量时间反复讲解还不如几秒钟图形、动画效果那么真实和直观浅易。 其次多媒体中除了引用表格,还可以引用图示法动态演示。但多媒体课件中数据的链接不要过多,要提高教学效率。如:向学生讲授运动疗法中的方法与技术时:此疗法由89种基本运动模式(头颈3,上躯干6上肢 14,下肢 12,强调时间顺序的 ROM变化模式2,按发育顺序在治疗垫上进行的38,步行训练 7,轮椅和转移 5,生活 自理 2)和15种手法活动技术组成。由于种类较多,篇幅有限,而且这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连续动态过程,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后进行演示讲解,使学生连续、动态地了解物理师工作,同时节省时间,在有效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丰富了学生医学知识,加探了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最后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要适量、适当。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也要兼顾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成本会计教学当中,一堂课的内容以安排一个主题为宜,一个单元课件也应当与其一致。内容过多,就形成“满堂灌”,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面面俱到,而学生实际收获却不大。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也抑制了教师讲课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得不按照课件的思路讲授,很难即兴发挥。 总之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案例要简单鲜明,才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形成整体印象,一目了然,快速理解。教学案例要典型,具有代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案例要系统,各实例之间要有关联性,内容要完整、综合。教学案例要切合实际,以临床常见疾病康复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适当增加临床实例的教学时数,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他们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带教老师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课题进行分析,而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部分,采用 1对 1、1对 2的带徒培训的方式在见习和实习中进行讲解。在学生与老师探讨他们发现的问题时,使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互动加强,除有利于学生 的主动学习,使带教老师的知识和能力也有提高。其次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形成多个课题小组,同学们之间相互演练,琢磨,探讨。 教师不管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图表式教学、讲授式教学,都应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评价各种康复治疗方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对各种疾病康复方法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例如: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意识要改进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广大康复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使康复医学的教学方式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康复医学人才。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引导式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研究康复医学教学中使用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将康复医学学习的11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教学,实验组用引导式教学,观察两组学生成绩。结果:实验组成绩更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康复医学 教学 引导式 康复专业的教学正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将康复科医生的水平,与患者不断提高的需要相匹配,并加强康复医学的创新研究,形成具有高理论知识、高主观能动性,高综合能力的人才,是康复医学教学的重点。我校在康复教学中,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将引导式教学应用到教学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0年7月~2011年10月进行康复医学学习的110名学生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排除:未完成康复医学课程学习,缺课次数在3次以上,既往有康复医学学习史,未完成期末考试等学生。 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110例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学生55例,其中31例为男学生,24例为女学生,学生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3.02±1.06)岁。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在1~108之间,平均 (52.62±10.52)。实验组学生55例,其中34例为男学生,21例为女学生,学生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3.42±1.28)岁。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在3~110之间,平均 (52.97±10.03)。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排名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校提供的设备,包括教学工具、教学视频等进行授课。 实验组学生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是综合利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思维,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进而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应用。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到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和方法,使其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引导者。 课程开始前,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作为引导的开端,例如,在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中,教师可以录制一节膝关节损伤的病例视频,包括患者入院时的症状、治疗措施。并在教案中,写清楚需要引导学生讨论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章节,鼓励学生翻阅各种资料进行扩展。 课程开始时,教师播放视频,然后引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点。让学生每4~6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哪些康复评定。讨论时间为5~8min,随后由1组的1名成员进行总结性发言,其他小组给予补充。随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讲解。确定学生了解明确后,教师再引入脑卒中的康复运动方案和治疗措施。同样采用小组讨论和发言的方法。 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分析学生在讨论和总结本节课内容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同时,告知学生下次教学的内容。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学生在学习结束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成绩满分为100分。批判性思维测试结果,采用WATSON-GLASER批判性思维量表,其中包括推理、假设认可、演绎、解释和评价5个维度,每个维度16个题目,满分为80分,得分越高,表示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越高;得分越低,表示批判新思维认知能力越低。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学生理论学习成绩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引导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引导式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之间以小组讨论为主,教师讲课为辅助,这样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彼此交流,可以充分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并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其次,引导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需要进行课前的学习、课上的讨论和总结。同时还要进行讨论、资料查阅、预习等。这样,学生对课程内容经过了多次反复的阅读,掌握得更扎实。 第三,学生在课堂上,要从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然后通过讨论等,搜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摒弃有误和落伍的知识,学生的总结能力、交流能力、评价能力和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我校将引导式教学方法纳入到康复医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了引导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有效性。 而由于此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案例的选择要典型,并贴合临床实际;课程引导要有序,有重点、难点;在引导式教学实施前,要提供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和资源,包括图书馆、资料库等;在学生讨论时,要做好课堂控制,避免在不必要的问题上讨论时间过长。 综上所述,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效果显著。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总结2012级两个班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资料,按照教学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进行传统的康复医学授课方法的62例学生为对照组,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的60例学生为观察组,一个学期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得分(85.6±9.8)分,实践考试平均得分(88.9±7.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考试得分情况。另外,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康复医学;教学 为国家输出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医师是康复医学教学最重大的意义,随着社会康复医疗条件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性理论授课方法对康复医学的相关教学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如何通过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输出更高素质、更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医师是在康复教学领域一直研究的问题[1-2],为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总结两个班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2012级两个班(共计122例学生)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资料,按照教学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进行传统的康复医学授课方法的62例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40例(性别比例为1.8︰1),年龄20~23岁,平均(21.2±1.3)岁;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的60例学生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39例(性别比例为1.9︰1),年龄20~24岁,平均(21.4±1.4)岁,两组参与本研究调研学生的一般资料(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的单一形式的康复医学理论授课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2.1 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 康复医学教学任务的第一部分是经络腧穴的相关理论,该部分的学习目的是为以后针灸技术和推拿技术等打基础。理论教学相对枯燥,而且在授课始端,学生多表现难以理解等问题,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授经络和腧穴等内容时为学生播放经络走行的动画,并依次标注重点需要掌握的穴位。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更感性的认识经络腧穴理论,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1.2.2 实践教学 康复医学教学第二部分的任务是教授运动疗法,此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重点从实践方面掌握运动疗法的要点,我们在教授这一部分时选择走出教室,在体育馆等宽阔场地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在学生中间带领学生做一系列的操作方法,同时对重点的动作要领等进行边授课边示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实践意义上接受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 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 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中的针灸技术和推拿技术等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临床上具有最重要的应用,学生是否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好这些技术会直接影响其实习技能水平。因此我们对这部分内容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3]:在讲解针刺方法的时候,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临床上经常应用的行针手法有哪些?具体操作要点是什么?”等,将学生进行分组:5~7人一组,提前预习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上有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2.4 采取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康复医学教学任务中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临床常见病症的康复治疗,对这一部分我们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4]:挑选典型案例,向同学们介绍后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1.3 评价标准 对教学满意度的评分标准依据为吴大兴等[3]编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结束后,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通过考试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考核,统计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比较,配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选择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得分(85.6±9.8)分,实践考试平均得分(88.9±7.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由本研究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多元化方法进行教学的观察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最终考核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单一的理论授课的对照组学生成绩,另外,从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来看,观察组学生对老师授课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在康复医学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很多同学能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老师根据这些观点通过带领同学们查阅相关文献等进行分析和解答,使师生收获颇多,更营造了一个活泼宽松的环境,学生不再感觉康复医学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通过一个学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摸索,我们也发现了再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不足之处: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动画制作技术还不够熟练,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典型病例的选择不够严格,缺乏代表性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 通过一个学期的多元化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多元化教学的开展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重点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的资质水平以及教育设施情况三个方面[5-6]。对于师资力量雄厚且学生质量较高时可以采取包括自主学习在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但对于成教等还是应该考虑进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进行授课。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以概念和理论为主的学科教学模式选择应偏重于传统“注入式教学”,而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可以考虑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收到更明显的效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选定多元化教学模式后,应做好充分的师资准备,积极编写适合多元化教学的教材,提前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使多元化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7-8]。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讨论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育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某中医大学在本院实习的50名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实习带教法;观察组在实习带教法的基础上,结合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实习。在实习3个月后,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评价两种实习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的实习,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工作小组; 实习带教法; 临床教学; 实习 康复医学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就康复医学而言,由于涉及的学科较广、实用性较强,因此其临床教学实践一直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3]。从目前的教学要求来看,康复医学专业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有关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呼吸科、神经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4-5]。如此庞杂的知识系统无疑加大了学习难度[6]。近年来,笔者通过在临床带教工作中采用康复工作小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中医大学2008级康复专业实习生50名。根据该校的教学计划和实习生的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法;观察组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与传统带教法相结合的方法。两组实习生年龄、性别比、专业知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学生均在本院康复科进行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实习周期为3个月。在实习期间内,轮流由作业治疗师、康复医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员进行带教。同时,针对不同实习岗位的学生,由该岗位的专业老师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法,并在有关老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工作。 观察组在传统带教的同时,结合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实习。根据学生自愿和具体的实习情况,每3名组成1个小组,分别承担实习作业治疗师、实习康复医生和实习物理治疗师的角色。在小组确定后,实习小组需要在每个月跟踪1例患者。小组成员要从各自专业和工作角色出发,就患者有关基本情况进行采集,并登记好相关病历资料。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结合自身的实习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目标和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以形成完整的计划。在此期间,实习老师、住院医师等需要进行指导和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指点和完善。每周小组要召开讨论会,就过去的1周中所发现的问题、难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剖析。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指点,并就实习学生面临的问题进行指导。在患者出院前2 d实习小组要做好患者出院前评估,并召开康复工作会议,总结治疗成效,并完成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方案等。同时进行治疗总结,分析不足,总结经验,提升实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水平。 1.3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效果评估采取理论考试和操作技术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以脑卒中患者为例,考核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康复理论掌握情况,包括康复功能诊断、康复计划的制定、病例实施要点,功能评估等方面,满分60分。操作技术考试依然选择脑卒中患者,由没有带教关系的治疗师进行考核,就实习生的评估、判断主要问题能力、基本动作、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物理治疗等方面进行打分,满分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试结果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操作技能考试结果比较 就总分而言,观察组操作技能考试总分(43.94±4.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1±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康复医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较多[7]。从传统的带教法来看,由于跟随指定的老师进行学习,难免造成操作技能的不熟练。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往往被动地等待老师“下达指令”,然后根据“指令”行事。这样一种实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8]。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实习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 将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与传统的带教法相结合,则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9]。尤其是让学生参与到有关的治疗康复计划中,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综合而言,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带教法,可以充分体现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思想[10],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就本组资料来看,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临床教学的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过,就康复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带教法和传统带教法比较而言,虽然在操作技能总分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具体的项目上,尤其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经验储备的评价项目上,比如功能评估、问题解决、物理治疗等操作方面,两组学生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应该与学生实习时间仅有3个月,时间较短有较大的关系。从这一结果来看,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除了有好的方法外,还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这需要学生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时间中,依赖自己的工作积累和不断学习予以逐步地提高。 整体来看,使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实习带教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康复临床教学的效果,帮助实习学生增强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医学伦理学论文:循证医学生命伦理学教学法 1教学的支撑点——从临床实际剖析循证医学的伦理内涵 1.1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 循证医学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客观地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主动维护病人的医疗选择权和决定权。这种仁爱之心和同理态度是医务从业者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医术进步所必需的精神动力。 1.2体现平等和公正原则 循证医学的信息交流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平等和公正原则,有利于缩小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水平从业者的差距。 1.3以试验数据为依据 循证医学强调以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数据为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临床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实现追求卓越的医德意愿。 1.4核心是为病人服务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为病人选择当前最新、最可靠、最合理的诊疗证据。减少医疗干预的失误,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以求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 1.5可使从业者自觉转变为追求终身教育 循证医学可使从业者由阶段性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为追寻终身教育,发挥出求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职业行为的最优化。“这也是当代医学道德进步即实现当代医学的道德本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2] 2教学形式——提高了规格,有利于教学相长 循证医学从简单解决医疗问题上升为探讨伦理问题,或为了解决伦理问题而争论如何处理医疗问题。这种辅车相依的复杂现象在临床随处可见,也正是临床实习医师的困惑之一。多学科交叉尤其是循证依据和伦理依据的综合评述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需要临床教师有较高专业和医学哲学的素养,同样也要求学生迅速脱离单一的书本教育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嘉言懿行与学生的感悟会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增强彼此的互信和对各自职责的承诺。 3教学内容——扩大了视野,贯通了伦理与医疗之桥 实习医生需要学会用“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3]。密切联系实习场景所处的医患关系、医患心理及社会舆论等,但在淡忘或轻视的情况下,即使一如既往进行了入院前医德医风教育,大多数实习医生也不会将所学伦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将循证医学与伦理学并重地进行探讨,使现实中的价值判断和因果剖析更加丰富直观,笔者并不摒弃曾经的教材,相反,是让实习医师重温这些教材的重要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结合临床现实,在实践循证医学中领悟其伦理蕴意,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4教学方式——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 近年的本科实习医生基础知识扎实而联系实际不足,求知欲和自主意识均较强,面对择业、考研等竞争,学业上多有偏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会积极参与,对自认为重复性培训和低水平的讲座常采取抵制态度。如何让他们同时对两门看起来“无关又无用”课程感兴趣,甚至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拮取和剖析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并采用逻辑推理对两者进行链接,阐明其不可或缺的临床作用是本项教学的特征。一个拔新领异、鞭辟入里的讲坛才能激发好奇心,满足求知欲。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查询证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也循此方法,即“循证教学”,讲课中时常面对医疗措施提出针对性伦理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就是体现在其问题设计要击中矛盾的要害,并产生碰撞,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4]对初学者来说,临床伦理问题常常不能给出标准答案,教师只需把握住原则,重要的是实习医师在参与讨论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问题过程中,完成了医学伦理意识的培养和医德素质的提升。 5教学效果——强调实用性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实习医师在直面病人的早期实践中即掌握了提出问题,寻找、甄别和应用证据,结合病人的知情同意和自身的知识与经验,综合制定循证决策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让实习医师明确这种医学模式符合医学伦理原则,因为它是目前最有利于病人的一种医疗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但目的是通过解决纷杂的临床问题,激发实习医生对医学所含哲理的好奇和兴趣,引导他们走出书本,“由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相互依赖,走向交流与沟通,促进人格、价值取向的转变”[5],领悟即将从事的行业中无处不在的伦理约束及其实践方法,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并重的职业价值观。教学医院是医学生步入临床现实的第一场景,是领悟和实践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初级阶段。美国伦理学家RichardHarsh等[6]认为:对医学伦理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只是起点,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核心的根本途径。伦理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应该是强制性的。而是在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等环境中,通过长期培养和内心感悟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应该贯穿于教育始终。通过循证医学教学提高实习医师的医德涵养已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实习期的医疗实践中融入伦理实践是重温医学伦理学、完善医德培养的重要途径。 医学伦理学论文:医学伦理学教学与诚信教育研究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联系最紧密、影响最深刻和最直接的交叉学科,医学伦理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然要进行诚信教育。就医学伦理学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师自身探讨医学生的诚信教育。 关键词:诚信教育;医学伦理学;思想道德建设 诚信是人类共同崇尚的优秀品德,是社会基本的伦理价值要求。随着现代社会向前发展,诚信不再只停留在个人修行方面,而是已经上升到制度建设层面。现代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诚信要求越来越高。对个人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具体对医生而言,诚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及利益的矛盾冲突增多,诚信缺失现象时见报端,社会公信力下降,舆论环境恶化,甚至影响到了医疗环境,对医务工作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冲击,也对还在医学院校学习的医学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情况,面对目前医疗领域出现的诚信危机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也就是需要加强在校医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诚信素质。笔者认为诚信教育是大事,必须全员行动。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应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唤醒医学德性本质,实现医学德性实践。以下将具体讨论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1医务人员职业诚信的内涵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医务人员从医的一条基本原则,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奉行“仁心仁术”,诚心对待患者。在我国古代的很多医学论著中,都能找到诸多医家对诚信的强调。晋代杨泉就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隋唐的孙思邈强调“大医精诚”。在西方,自古希腊开始,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医者发誓,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患者,竭尽全力救治患者,不伤害患者等,如“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不得利用患者对自己的信任谋私利、保守患者秘密”等,这个影响深远的经典文献可以说是医务人员最早的“诚信宣言”,至今仍被一些医学院校作为新生入学誓言。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诚,信也”,“信,诚也”。诚信的本质是“诚实、守信”。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真诚实在、言行一致。有学者认为,医务人员职业诚信也叫“医疗诚信”,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防病治病、救死扶伤、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医疗活动中要实事求是、诚实无欺、不欺诈隐瞒、不弄虚作假。 2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诚信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医务人员的诚信教育应从启蒙阶段开始,即从在校学习阶段开始。只要医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将职业诚信内化于心,形成个体诚信,培养诚信信念,对其今后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将产生长期约束力。无论医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程度如何,只有在校期间坚定了诚信信念,坚持实事求是,走上工作岗位后才有可能给予患者应有的真诚和负责,诚实无欺,尊重患者,最终促进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但是,当前医务人员失信现象时见报端,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非常有必要。 2.1当前社会的医疗诚信现状决定必须加强诚信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个别行业的法律制度与行业规则却还不够完善,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刺激了各行业人员的神经,包括医务人员。有人做过一个相关调查,问:“两种药的疗效一样,你开便宜的还是贵的?”很多医务人员回答:“看患者的经济情况。”实际上,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无论是专业上还是伦理上,医生都应遵循医疗最优化原则,争取最佳疗效和最低费用,即“少花钱看好病”。可见利益的驱动对医疗诚信产生了影响。而这些问题对于未来的医务人员即医学生来说,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医学院校除了要探讨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加强诚信教育的问题,还必须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在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形成诚信意识,提高诚信素质,这也是医学院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2医学院校的诚信教育现状决定必须加强诚信教育 我国医学院校所开设课程中,基础医学课和专业课占主要部分,另外还有一些公共通识课和素质拓展课程,多为人文社会科学类。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开设了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和公共通识课。医学生多认为,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对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学习更为重要,他们对这些课程更感兴趣,上课时也更认真。但是,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重在对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对医学生的诚信教育有限,甚至有不诚信的带教教师把不诚信的观念带给了学生,导致了不良影响。可以说,专业过硬但品德低劣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如果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危害社会,其消极影响会更大。因此,诚信教育应当开始于医务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和学习阶段,当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医务人员才会诚心诚意、尽心尽力对待患者,公众的利益才会得到保护。 2.3医学生的诚信现状决定必须加强诚信教育 当前,我国医学生在职业诚信方面的认识和实践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关于诚信的认识和理解是正确的,在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能遵守诚信理念。但是,也存在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医学生对待实习敷衍了事,编造各种借口逃避实习;个别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草率对待临床工作,不遵守工作纪律,编造临床数据,抄袭住院医生的病史,甚至杜撰、编造病历。可以想像,这样仅有专业技能知识没有诚信的医学生成为医生后,对患者乃至整个社会将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及早对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3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策略 3.1根据本学科特点,加强诚信教育 医学伦理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联系最紧密、影响最深刻和最直接的交叉学科,旨在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责任感,唤醒医学德性本质,实现医学德性实践。因此,医学伦理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的卓越医学人才十分重要[1]。在现实中,医疗决策需要医务人员除了专业技术还必须具备基本的伦理能力,具备医学人文素质。医学人才后天习得的素质可以分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两大类。其中人文素质核心和基础是医学伦理素质。后天习得的医学伦理素质,从本质上说,应是在医德实践中养成的[2]。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事必躬亲、完全依靠自身感悟和体验的医德情感养成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医学伦理学成为现代医学人才提高医学伦理素质的必修课。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开始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1999年,国家将医学伦理学作为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必考课程之一。同时,医学伦理学培训也被列入在岗医务人员大学后教育的重点内容[3]。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清楚本学科的背景、意义和要求很有必要,学生会更重视本门课程,诚信教育会更有成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医学生的特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思辨与实证相结合、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伦理问题的敏感性以及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渗透诚信教育,使诚信真正内化于心。 3.2深化教学内容,加强诚信教育 前文已论及诚信教育的必要性,但目前已出版的医学伦理学教材均没有专门章节论述诚信教育,没有专门针对诚信教育编制的案例或辅导读本可以提供参考。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搜集、挖掘并整理大量有关诚信方面的素材。纵观古今中外,可以用于诚信教育的素材非常丰富,现归类3个素材库。(1)素材库一:关于诚信的传统医德思想。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孕育了丰富的医德思想,其中诚信是我国传统医德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隋唐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全面论述了医者行为准则,是我国医学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医学道德文献。孙思邈在其《大医精诚》篇中提出“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要求医者应诚心实意对待患者,去除个人私利怨恨等,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患者,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孙思邈还提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要求医者不能隐瞒欺诈,应清廉正直;甚至直接要求医者应诚信诊疗,精益求精:“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丝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这样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提取其中积极有益的成分。这些材料如同沙中珍宝,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认真备课,积极搜集材料,总会淘到有用的教学资料[4]。(2)素材库二:关于诚信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史料,教师极易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找到诚信为医的典范和不讲诚信的教训。而且我国医学道德传统悠久,在漫长的医疗活动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还建立和发展了比较完整的医德规范,对促进医德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自古以来医生虽然凭医业养家糊口,但无不自诩担负悬壶济世的使命,许多诚心诚意对待患者的佳话广为传颂。比如东汉名医华佗医技高超,淡泊名利,一生三次弃官,坚持民间行医;宋代范仲淹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说;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在疫病流行期间,为照顾无家可归的病人,创办“安乐坊”[2]。诸如此类例子很多。从古人的道德思想中发掘诚信教育材料是一条便捷的途径,也可以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医学教育。(3)素材库三:有关诚信的现代社会生活案例。我们不仅要关注过去,更要关注当下与未来。当前,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如同万花筒,多姿多彩,真善美中掺杂着假恶丑。各类媒体不时披露出种种医疗行业的丑行,如多开药多开检查、学术失范与科研造假、捏造检查数据等。这些案例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结合相关理论讲授时恰当地提出,但要注意最后做正面总结引导,以免产生相反效果,传播了负能量。当然,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医务人员诚以待人、大公无私的典型例子,比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总能看到白衣天使的身影;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本校医学生接触的临床带教教师绝大部分能诚恳认真地对待患者,这些更是我们应该整理的正面案例。正面的案例能够增强医学生固守职业道德的信心和决心,而剖析反面案例时,不应只是谈及现象,而应重在揭示医务人员造假产生的严重后果,强调医生面临的利益冲突及最终的遭遇,并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如果面临同样的价值判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在现实中应如何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并受到最直接的警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和是非识别能力,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医务人员守信和守法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总之,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少不了社会生活中真实、具体、生动的案例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用案例分析法或角色扮演法启发学生。 3.3贯穿教学全过程,加强诚信教育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诚信教育要与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相融合,在讲授基本理论、原则、规范的同时,结合课本内容及专业理论知识,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在绪论这一章中,可以谈及中国优秀传统医德中如何注重“诚”;讲授医学伦理学的背景时,可以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谈到诚信的重要性;又如,在“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道德”一章中,可以用具体的案例,请学生讨论诚信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再如,讲授“科研伦理”时,要强调实事求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伦理要求,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伦理底线。尊重事实和服从真理,对于从事医学科研的工作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必须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目前有哪些具体的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甚至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在教学大纲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案例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例子解析,以弥补课本内容的不足,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医疗诚信的认同,形成诚信意识。教师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在作业、实验、考试、实习中都以诚信为本,做到作业不抄袭、实验不编造、考试不作弊、实习不造假。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诚信相关的作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还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新动向,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提示,并提供足够的帮助。此外,建议学工部门建立诚信档案及评价体系,督促、监督和奖励学生诚信。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长期不断线的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促使学生树立诚信理念,养成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习惯[5]。 3.4教师身先示范,加强诚信教育 教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者,更是诚信教育的引导者。教之诚信,生之榜样。不诚信的教师,怎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诚信,并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教师的身教示范作用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无限且终生的。因此,教师要谨记教书育人一定要谨言慎行,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诚心实意对待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上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自己要先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师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国之心,还要敬业乐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待人亲切友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作风都要过硬。作为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教师必须做到既言传又身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先行。如果教师在言行举止上都做不到诚信,又谈何教育学生诚信?诚信,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医学伦理学理论课和实践课中,教师都要注意诚以待人,严以律己,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针对医学生的特点,狠抓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内课外都注意加强诚信教育,这样诚信教育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达到预期的目标。综上所述,诚信是金,诚信为本。医疗行业的诚信,应从医学生开始抓起。我们应根据医学伦理学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师身先示范进行医学生诚信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了坚定的诚信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后走出校园,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才有可能拒绝诱惑,从他律走向自律,坚持诚信待人,诚信做事,诚信医疗,造福社会,成为“大医精诚”之人间大医。 作者:张琴 陶肖云 刘桂芬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 医学伦理学论文:医学伦理学中道德想象力培育 1医学伦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想象力 一般而言,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则是构建新情境与新形象的心理能力。想象力是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共有范畴,每个学科都有关于想象力范畴的独特诠释。哲学家杜威认为,有两种与心理意象有关的想象力:移情投射和创造性地发掘情境中的种种可能。想象力是根据事物之能是(whatcouldbe)而具体感知所面临的事物之所是(whatisbeforeus)的能力。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对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存在关系的灵敏观察能力,也就是以外来者的眼光观察自己的社会,而不是只用我们偏狭受限的经验和文化偏见来看待。[3]医学伦理学视域中的想象力,即道德想象力目前还没有完全进入研究视野。借鉴社会学和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中的想象力的含义,我们可从四个方面把握道德想象力的基本内涵:一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能力,即同情、共情与移情的能力;二是认知与洞察能力;三是走出伦理困境的行为选择能力;四是反思与评价能力。 2医学生的道德想象力的具体内涵 2.1道德敏感性 道德敏感性是道德主体对某一具体情境的道德内容的敏锐觉察和对行为如何影响利益相关者的意识。即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道德问题”。[1]73医学伦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敏感性,主要指在临床医学实践中敏锐识别、领悟与伦理道德相关问题的意识和解释能力。面对医疗故事、现在进行中的案例或未来事件,它们是否存在医学道德问题、这些医德问题涉及到哪些个体或群体以及如何影响自我与他人利益、是非对错如何去评价?这些问题意识就是医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基本成分。临床中的医疗方案的选择,是技术决策与伦理决策的统一。如果没有道德敏感性,则会掉进唯技术陷阱,最终成为麻木不仁的“道德病人”。“麻木不仁是一种道德的失败。”道德敏感性是避免道德失败、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发生的逻辑起点,也是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最起码的初始构成元素。道德敏感性的重要性,在于意识到“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后,开启了道德想象力的大门:对“这个道德问题”进行识别、道德观察和诠释,进而进行道德判断与评价。道德问题的识别是指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对其道德层面的价值认知,并把道德想象嵌入行动之中。对道德问题的识别则是道德想象力的应用。道德敏感性可以被看作为一种能发展的能力,它最有可能通过经历和体验道德问题情境所习得。[4]因此,随着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的发展,道德敏感性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对道德行为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力度都会增加。 2.2视角转换能力 想象力在道德判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进行伦理决策,选择正确行为的独特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在于行为主体是否能够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杜威认为,采取他人的立场刺激我们克服偶尔麻木不仁的状态,这样就能洞悉他人的渴望、兴趣与忧虑如同洞悉我们自己的。[2]99医者道德想象力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个人对医疗人际关系的敏锐观察能力,设身处地地为临床特定情境中的每个人的处境着想,通过感情投射想象地把自己放在患者及利益相关者处境中,以患者的视角去体验处境,感知身体、心理和社会需要;而不是只用自己的经验和医学文化来看待患者。这就是医者的视角转换。仅仅基于个人身份立场分析问题,具有本能性和本位性,往往会忽略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视角转换这种道德想象力使道德主体尝试为利益相关者着想,洞察各种行为选择潜在影响和直接影响,从而优化伦理决策。在视角转换中,“通过想象进入他人的情境”,唯有如此,才能完成视角转换,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种种可能性及其后果,并根据可能性看待现实性,以一种新的方式感知处境。 2.3情境认知与超越能力 “道德想象力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下发现并评价种种可能性的能力,这些可能性不单单由那一环境所决定,或者不单单受制于其操作性心理模式,或者不单单由一套规则或受规则控制的关系构成”。医者对临床医疗实践有理性的认知,能在具体情境中做出恰当的选择;进而超越情境,从现状中脱离出来,想象出可能发生的道德冲突与伦理困境,创造性地设计解决方案;并在两难困境中继续探索新的行为选择可能性,为走出道德困境提供路径选择。医者扩展认知、情境再现与构建处境、发掘出种种可能性、进行道德判断与道德决策等过程,正是情境超越能力作用的体现,也是道德想象力的价值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扩展了感知,使其超越了直接面对的环境。通过道德想象,可能行为的领域被扩充,解决冲突的策略逐一被实施,情景被重构,他人的故事被编入进我们自己的叙事中,一系列的道德意象具象化铺展开来———在这种情境认知与超越中,道德想象力引导医者走出规则丛林的狭隘之地,在更深广的语境中感知、探究、超越。 2.4道德反思与评价能力 约翰·柯克斯认为,道德想象力有两种功能,即探究功能和矫正功能。就探究功能而言,道德想象力为前瞻性反思提供了广度……就道德想象力的矫正功能而言,道德想象力使我们重估过去在评价种种可能性时所犯的错误之追溯性估价更具深度。由不确定处境所触发的、全身心投入到探究中所进行前瞻性反思与追溯性评价,贯通了道德故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扩展的时空中实现道德想象力的功能。在医学伦理学的日常叙述中,医学生的道德反思与评价能力主要是指能够对医学伦理案例进行重估,评价种种可能选择时所犯的错误和不足,所获得经验和教训,辨认错误的主客观根源;通过想象重新选择的思想能力。在道德反思与评价过程中,医者通过与当事人及利益相关者进行思想对话,探讨每个人最希望的结果及其原因,想象着自己也是当事人或利益相关者,正在面对该事件,多种可能做法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每种结果都要接受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将会有多种多样的经验与体验。这种试探性的预演的主要作用在于,在其“影响我们身外的具体事物”之前,对结果进行反思。目的在于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并创造性地解决医学伦理问题,使种种欲求之间行之有效地平衡与满足。在道德反思与评价中,还要预见各种改变了的条件,不同的选择可能导致变化了的条件再次变化,直到最终我们的选择消减了各种冲突要素,达到最优化的均衡。 3基于叙事法的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课堂培育 3.1医学伦理学课程内容与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关系 医学伦理学以医学道德为研究对象,基本内容涵盖医学道德的基本理论、规范体系、基本实践以及新的技术人文境遇下的道德困境及其解决。医学伦理学的学业目标既有基本知识理解和运用,又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磨砺与锻造;既有医学道德意识、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扩展和提升,又有医学道德视角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认同和发扬;更有道德敏感性、道德慎思与道德实践能力的确立和发展。这一切都和道德想象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医学生要学习好医学伦理学,需把握几个核心关键词:关系、伦理要求、道德行为选择与评价;并用核心关键词穿针引线,构建医学伦理学知识系统。其中,道德想象力发挥着创造性的作用,反过来,医学伦理学课程内容也是培育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根基和沃土。以医患关系为例,道德想象力是解读医患关系的关键能力。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医学伦理学教材分别从概念、性质、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关系模式、伦理规范等方面全面解析医患关系,使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理论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认知。医患关系是医者和患者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广义到医方、患方两个群体或医疗群体与社会多方面的联系,是人们对医疗实践中实存的医患关系敏锐观察后而得出的结论,道德想象力蕴含其中。而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要处理好医患关系,一方面需要医学伦理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更需要道德想象力的渗透和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医者能否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洞悉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体验患者的疾病苦难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关键。这种换位思考恰是道德想象力的核心的内涵。 3.2叙事法与道德想象力 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包含培育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应对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和内化医学专业精神,道德想象力必然是其教学目标和学业目标之一。医学伦理学课程内容特点与教学目标决定其打造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主体课程地位,课堂是主场域,叙事教学法是重要途径。叙事,即讲故事。教师把案例分析法、举例说明法和情景教学法中的主体素材进行诠释,这是“初级叙事”;学生改编故事情节进行再诠释,是二级叙事;以此类推,根据医学伦理学具体理论、形成性评价中的收集到的学生学习信息以及据此推论出的教学决策,可以有多级叙事。在叙事与再叙事中,道德想象力把学生带入到故事的时空,在故事中体验、感悟、想象、反思、探究、表达、重组,形成新的医学伦理学故事。就如“我们坐在想象中,一手编织一手拆解行为的可能性叙事。我们将自己投射进选择性的未来,并想象着可能的行动得到贯彻,而且总还来得及撤销该废止的结果。”这不仅仅在于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原则规范、基本实践和伦理难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可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不幻想一门医学伦理学课程就可以打造出医学生的道德想象力,但最起码,可以促醒道德敏感性、觉悟情商中对人际关系的洞察力,种下道德想象力的种子。锻造医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从道德想象力开始。 作者:李德玲 卢景国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公共教学部 医学伦理学论文:医学遗传伦理学案例教学 1涉及基因诊断中个人遗传信息保密和“基因歧视”案例 1.1辩证分析和看待基因技术 早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年,全球600多位顶尖科学家就指出:“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结合,将是后基因组时代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由此,“基因组医学”在2003年诞生了,也迎来了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新时代,即以人类基因组为基础的临床医学革命。在这场21世纪的医学革命中,突破性的进展就是不再单纯以疾病为中心,而是以个体为中心;不再单纯以血检、尿检、B超、CT以及磁共振结果等作为临床诊断指标,而是以染色体形态结构和基因的DNA序列作为诊断依据;不再单纯对症用药,而是进行基因型处方施治。这将使疾病的诊断可以提前至症状前、产前甚至胚胎植入前;疾病的治疗可以应用基因药物甚至基因治疗;症状的预防或性状的改善可以利用基因水平的操作实现。因此,基因技术可谓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双刃剑”一词也同样适用于这场由遗传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医学革命。一方面,从人的生物属性来说,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从本质上了解、明确以及改造人类的性状或疾病,使人类的生命之花在凝聚人类智慧圣水的沐浴下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另一方面,从人的人文属性来说,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使临床医学成为医学伦理问题的多发领域。[4]诸如“遗传筛查”“产前诊断”“设计婴儿”“基因歧视”等新的词汇频频见诸于新闻媒体和科学媒介。由此产生了一个遗传学与伦理学的关联学科—遗传伦理学(Genethics),即用伦理学方法研究和评估由于遗传学发展所产生的伦理问题,或规范遗传服务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的学科,也称基因伦理学。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生,必须直面这把“双刃剑”的挑战。 1.2要坚定不移地抱持人类良知与道德底线 人与动物和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有良知和道德情操,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最宝贵“基因”。人类的智慧在不断推动着技术进步,技术手段已经并将进一步挑战由人类良知和道德情操形成的伦理规范。在这场业已开始的人“技”博弈中,人类若放弃良知与道德情操而任由技术无控制的发展,人类最终会走向灭亡。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几乎全世界有责任心的科学家,都在呼吁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高科技工作者,要时刻坚守自己的人文精神家园的真谛所在。在校大学生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培养职业操守,这对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强调医者仁心,大医者必有大德。可以预见,未来的医学遗传技术“能耐”会很大,但医务工作者决不能凭其从事违背医德良心的治疗与操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把纯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区别开来,我们支持对医学遗传技术的探索与创新,但反对凭借遗传技术从事有悖人类伦理规范的诊疗活动,这就如同目前我们并不反对从事正当的枪械研究工作但却反对违法持枪行为一样。 1.3要严格遵守行业行为规范与相应法律法规 医学遗传技术对人类伦理规范造成的冲击已引起全球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遗传检查提出了伦理准则建议,我国不少医院与科研机构制定了基因诊断的医德规则。诸如:遗传筛查和检查都应遵循自愿的原则,不得强迫别人参加;筛查前应告知受筛群体此项筛查的目的和可能的结果以及可能要做出的选择;症状前和易感性检查的结果,为了避免可能的歧视,不经本人同意,筛查结果不得泄漏给雇主、保险公司、学校、政府机关或其他研究机构等。[5]未来,随着遗传技术的进步和基因诊疗活动的普及,对医学遗传诊疗活动的约束必然会上升到国家层面,即由国家制定相关法规来规范基因诊断等医学遗传诊疗活动。在校医学生在学期间就应了解这些准则与规范,及早养成循规蹈矩的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 2基因诊断技术受限致疾病未检出案例 技术的先进性总是相对的,现代医学遗传技术无论怎样先进,也不可能包治所有相关疾病。就基因诊断来说,它所适应的范围与条件是有一定限制的,即基因检测的必要条件是被检测基因的正常结构已确定;被检测基因突变已定位。由此,对目前已确定的6000多种单基因病来讲,能达到基因诊断条件的单基因病是非常少的。这样,基因诊断漏诊甚或基因操作致病事情就出现了,最典型的案例是“基因病的试管婴儿出生”:济南市民赵女士与丈夫于2011年在济南某医院做试管婴儿。2013年初孩子出生后,家人发现孩子的眼球是蓝色的,四肢和脸上的部分皮肤像白癜风的白斑一样,两条腿长度不一致,脖子歪斜着立不起来。赵女士和家人怀疑是做试管婴儿时出现了问题,于是到医院讨说法,院方医务人员称医院的试管婴儿技术没有问题,新生儿疾病与父母基因有关,医院的试管婴儿技术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有8000多种并发症是检查不出来的,而且在做试管婴儿之前已经让父母在风险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了,院方没有任何责任。双方协商不成,赵女士将孩子放在会议室的桌子上,让医院给个说法,然后与家人离开了医院。[6]该案例所涉及的内容表面上是试管婴儿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体外受精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方面的问题。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发的争议是:基因诊断致使一对无法自然生育的夫妇获得一个基因病患儿,这类基因诊断人道吗?院方推卸全部责任的做法符合医德吗?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这样来认识这一案例: 2.1应当充分肯定基因诊断助孕技术即试管婴儿为人类带来的福音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环境污染加重、大龄婚育者增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生育的夫妇日益增多。在一些家庭,盼望一个健康婴儿的降生成为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最大心愿。是试管婴儿圆了他们的梦,凭借试管婴儿技术使无数无法自然妊娠的夫妇或得子或得女,他们终获为人父母之趣,他们的父母终得弄孙之乐。从维系人类繁衍生存、满足人生育之天性需求和为一些家庭播撒天伦之乐来说,基因诊断助孕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是最大的人道。至于出现案例中的“基因病的试管婴儿”,这毕竟是极少数。既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因噎废食,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日臻完善,基因诊断受限会逐渐减少。 2.2对医院医德责任的认定应慎重 医德责任是指医院或医务工作者所应承担的基于医疗道德要求与医德医风规范而规定的职责和任务。承担医德责任,虽然并不意味着被直接追究法律与经济责任,但要受公众与社会舆论的诟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传媒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里,无论医院还是医务工作者都几乎不能承受因医德责任缺失而受诟病的形象损失。当然,若是医院或医务工作者确应承担医德责任,公众与社会舆论的监督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该案例在医德责任的认定上有困难。从医德风尚的社会要求上来说,人们希望医院的任何诊疗活动都完美无缺。然而,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诊疗技术的受限性,再加之其他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任何诊疗活动都有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该案例中院方在做试管婴儿之前就让患儿父母在风险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主要缘由。这样,院方实际上已经在程序上规避了医德责任。但是,就此来认定院方毫无医德责任也有失公允。因为院方既然明明知道该项医疗技术有风险就应该千方百计避免风险发生,譬如强化对胎儿的产前诊断,经诊断确诊为遗传病患儿应劝孕妇放弃生育,毕竟一个遗传病患儿的降生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当然,究竟院方是否尽到了相关责任,我们不是当事方自然不知详情。但是,我们通过该案例对在校医学生进行的医德责任教育却是至关重要的。 3冷冻胚胎处置权争议案例 医学遗传辅助生殖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是冷冻胚胎 处置权争议案例。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c-tionTechnology,ART)包括人工体内受精(ArtificialIn-semination,AI),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和胚胎移植(即试管婴儿),代孕母亲,甚至无性生殖(克隆人)的技术等等,这一技术无疑可以帮助无数不孕夫妇实现生育的梦想,但却会引发若干伦理与法律问题。被称为“中国第一例冷冻胚胎处置权争议案”的南京死亡夫妇冷冻胚胎争议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13年2月20日家住南京的小沈和妻子在做胚胎移植手术的前五天遭遇车祸双亡。存放于南京鼓楼医院的4枚冷冻胚胎,成为四位“失独”老人唯一的寄托。双方父母为要回冷冻胚胎,将拒绝交出胚胎的医院告上了法庭。2014年5月,法院一审宣判驳回原告诉请,理由是“唯一能让胚胎存活的途径只有代孕,这是我国明令禁止的”。[7]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医疗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8]这一案例同样在学生中引起争议,争议的焦点是:以法律禁止代孕为由而拒绝意外死亡夫妇之父母获得其子女冷冻胚胎的做法人道吗?我国禁止代孕的相关法律是否过于苛刻,是否应该随着人口生育需求与科技进步而做出相应修订?笔者认为这是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遗传伦理和相关遗传知识教育的极好契机。 3.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法”与“情”的关系 我国关于禁止代孕的相关法律条文,是基于维护生育秩序、避免“基因乱伦”而制定的。它既是我国公民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行为规范,又是法院判定相关案件的准绳。在法律条文没有变动之前,法院的判定是无可厚非的。至于该判定是否有违人道,属于另一个范畴的问题。即使有违人道,“情”只能服从于“法”。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和严肃性,才称得上法制社会,才能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3.2充分肯定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遗传技术法律发展问题的探讨 笔者认为青年学生对包括现行法律在内的社会问题的探讨是有民族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况且这一案例的确折射出我国代孕技术法律规定的粗糙。众所周知,代孕是指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为他人生育子女的行为,它有三种情形:一是精子、卵子均来自于夫妻双方,仅借用代孕者的子宫;二是精子来自丈夫,卵子由代孕者提供,经体外授精后,由代孕者怀孕生育;三是卵子由妻子提供,经异质人工授精后通过胚胎移植由母亲代孕生育。由于后两种情形会引起难以预料的伦理、法律与会社问题,应于立法禁止无可厚非。特别是第三种情形即由供精者提供精子经人工授精后通过胚胎移植由母亲代孕生育的行为,会导致生物学子女聚居大增,这些试管婴儿虽具有血缘关系但彼此毫不知情,一旦恋爱结婚将引发“乱伦危机”。因此,200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规定一名供精者最多只能提供精子给五名妇女受孕,避免产生众多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9]但是第一种情形即精子、卵子均来自于夫妻双方,仅借用代孕者的子宫生育的行为应于解禁。理由是这一情形既不违背人伦道德,又不会带来严重社会危害,却可以圆无数因需求女方完全丧失生育能力夫妇生育子女之梦。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多人认为这种情形的代孕是一项善举。在我国,也应当开始考虑允许此种情形下三方达成协议并履行相关法定手续的代孕行为。因为任何法律规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我国颁布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的时候,是依据当时人口基数大、出生率高、控制人口数量是基本国策和代孕在国内及其罕见等国情。虽然仅仅过了十多年,但我国经济社会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生育领域则是随着人们婚育观的变化,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大陆人口年均增长率由2002年的6.45‰降至2011年的4.79‰,下降了1.66个千分点。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3年前曾连续19年负增长,而历史上我国个别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曾高达30‰左右,现在我国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伴随女性不孕发病率逐年上升与医学遗传辅助生殖技术的日臻完善,寻求代孕的呼声不时现于媒体。笔者赞同“由母亲代孕生育权是人类维护人口生产不断延续的一项自然权利”的主张。笔者建议国家有关立法机构通过释法的方式对代孕以新的具体界定,即施行有区别的代孕管制,以利公民获得合法代孕权利。 3.3充分肯定医学生对失独老人的关注和慈善 笔者为当代医学生对失独老人的高度关注和慈善心肠感到由衷高兴,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讲解这一案例时,学生们一致呼吁国家修订相关法律,以使得这两对丧失子女的老人能够合法获得其子女遗留冷冻胚胎,并通过代孕的方式得其孙辈。认为这既不违背人伦道德与社善良风俗,又是对他们的最好慰藉。医者仁心,大医至诚,善良心灵与仁爱情怀是优秀医德的根基,理应为当代医学生拥有这一优秀根基而高兴,更应当为培育这一优秀根基倾注全部心血! 作者:杨利丽 单位:潍坊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 医学伦理学论文:医学伦理学教育探究 一、“参与式教学设计”概述 “参与式教学设计”相关理论从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在西方兴起。美国教学设计专家,Bela.H.Banathy,从教学设计本身出发,总结出四代教学设计模式,其中第四代叫做Designingwithin,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参与式教学设计”倡导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需要学生积极为教学设计出谋划策,师生间、生生间需要相互交流、相互讨论、通力合作,共同为教学设计的成功以及相应效果的达成作出努力,也就是说,“参与式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需要让学生主体直接参与到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甚至包括构建教学策略等等,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全身心投入,并且密切配合,最后还要由师生共同参与对整个教学的评价。 二、“参与式教学设计”在医学伦理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教师的角色是教学设计决策的“权威”、“绝对主体”,而在“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则需要教师将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合作者”“协助者”以及更重要的一个角色“引导者”。作为教师,不仅要能够走进学生心理,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尊重、鼓励学生就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分享,成为参与“教学设计”全过程中的一位普通的一员。其次,明确运用“参与式教学设计”在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中的目的。目前,各医学院校在设置医学伦理学课程中,课时基本限定于22—36学时之间,除去个别讨论课程外,基本不设实践学时。课时少和课程内容任务重的矛盾比较大,引入“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中的课时与授课内容的冲突问题,使医学生在进行医学实践的同时,能够同时成为伦理学的践行者,具备高尚的医德、基本的伦理意识和分析以及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最后,注意在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将“参与式教学设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参与式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是独自存在的个体,它可以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开展,比如说与邱学华教授所倡导的“尝试教学”相融合,可以和“PBL”临床教学相融合等等,因此,“参与式教学设计”并不是孤立的,它可以成为多种教育教学模式的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参与式教学设计”教育模式的优势与限制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是时展的需要。二十世纪末期,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变化时期,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这个时代对教育产生很大冲击,一是知识经济,一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倡文化价值多元。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权益的保护,不仅体现在学生得到关心与爱护,更体现在学生的意见也应该获得应有的尊重,因此,参与式教学设计正是符合了时展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设计也是改进现行教学设计方式的需要。“参与式教学设计”能够满足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学生参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在我国已经获得学者们的普遍认同,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需要进一步的课程体系改革,“参与式教学设计”意味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方式,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以及传统做法,甚至还要改革整个教育系统的制度与体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参与式教学设计”中的影响力不是变小,而是变大。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作用不断增强,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影响力的变小。相反,教师的影响力要更大,师生之间的关系要更为紧密。“参与式教学设计”虽然表现为学生参与教学决策,但在与学生对话、协商的过程中明显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对话,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不仅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不同专业学生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团体面前,参与式教学设计开展的模式不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学设计过程要做出重大的贡献,教师需要更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并具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能够灵活应用。具有倾听能力、整合能力和辨析能力,能够及时掌控教学设计,并使之良性循环,掌控事态发展,洞悉问题存在,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充当良好的咨询者和建议者。因此,“参与式教学设计”是否成功,核心的内容是教师能否作好引导者的角色。 作者:戈丽薇 单位:辽宁医学院 医学伦理学论文: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 1正确认识《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和伦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伦理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它为整个医学提供伦理学的观点、方法和技术,它是旨在运用伦理学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解释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是系统培养医学生医学伦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医学伦理学》教育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对《医学伦理学》教学也并非就是对医学生进行道德教化的过程[3]。《医学伦理学》除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外,更多的是医学素养教育,因为人文是医学的一部分,医德是医生素养的一部分[1]。 2合理设计《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 通过《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不仅要提高医学生医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塑造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加强实际工作中伦理问题的处理能力[2,4]。作者认为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要让学生知晓在未来工作中涉及的医学伦理知识,熟悉相关伦理要求,并在知识学习基础上培养伦理道德情感和道德决策能力,进而最终促进医学人文品质的形成。因此其总目标可界定为: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提升医学生医学伦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体分目标为:(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和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医学职业精神,自觉践行医学人道主义原则,为人民的健康利益服务;(2)培养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对人、生命、医学事业的道德责任感,能够敏锐识别和正确处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正确进行临床伦理决策的能力;(3)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妥善处理医患关系、医际关系、医学与社会的关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满足社会人群的健康需求和医学事业发展的要求。 3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医学伦理学的这种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了任课教师应坚持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养成三位一体的教学观,合理、灵活地安排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内容。 3.1知识学习是基础教师应把必备的医学伦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形成知识积淀。涉及的教学内容如医学伦理原则、规范和范畴等基本知识;临床实践中涉及的医学伦理学基础理论及相关的伦理规范要求等[5]。 3.2能力培养是关键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医学问题进行伦理思考、分析、判断及临床伦理决策的能力。涉及的教学内容如医疗人际关系伦理、临床诊疗伦理、人体实验伦理、尸体解剖伦理、器官移植伦理、生育控制伦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安乐死等[5]。3.3情感养成是核心教师要让学生牢固树立医学人文观念,具有对人、生命、医学事业的道德责任感。涉及的教学内容如对国内外杰出医德风范人物的认识、了解等[5],以情动人,让学生在获得感悟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的提升。 4围绕教学理念,多途径实施医学伦理学教学 《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实现“知行统一”。首先让学生“知”,理解理论是前提,即了解未来工作中应知悉的医学伦理知识,熟悉相应伦理要求;然后还要让学生“行”,实践理论是目的,即启发、引导学生参加医学服务实践活动,在服务中感知、理解并践行医学道德,实现自我教育。最终让学生对医学领域中相应需要遵守的伦理要求能够做到知行统一。为了更好实践《医学伦理学》“知行统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阐述之外,还应结合具体临床真实鲜活的案例分析、医学伦理方面社会热点问题的辩论、医德风范人物的感染影响等多途径促进医学伦理学教学,加强学生对医学伦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4.1基本理论教学和专题讨论相结合 对于一些与临床贴合非常紧密的章节,可以采用基本理论模块和案例分析讨论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基本理论模块,以教师讲授为主,侧重帮助学生们理解医学伦理基本理论、原则、伦理要求和规范等,从而形成对医学伦理相关知识的初步认知,为后面的专题讨论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做好基本的理论准备。专题模块由教师精选临床诊疗伦理案例,或者针对安乐死、器官移植等医学伦理的前沿问题,由学生课外自主收集材料,整理思路,充分准备,课上分小组讨论或者辩论,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4.2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首先由教师精选临床中真实、典型、难易适中的案例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由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6]。然后学生结合课堂讲授的相关知识内容,对角色扮演的案例进行思考、讨论和解析,这个过程有助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临床伦理问题的思维。最后由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结合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强调。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督促学生观察现实,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锻炼同学分析问题能力[7]。如医患关系伦理、临床诊疗伦理等部分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4.3以学生临床见习为契机,加强教学实践《医学伦理学》 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除了课堂内的教学外,还应强化实践教学,延伸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该学期每个月的见习机会,在临床实践中去感受道德,践行道德,从而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促进知识的内化[8];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医疗机构开展相关伦理调查研究,认真发现和记录临床中的实际伦理问题,再引导学生用医学伦理学知识对这些伦理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强化知识运用,训练伦理思维[9]。 4.4巧妙运用学校现有载体,延伸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带 领学生参观本校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内涵的生命科技馆和医学家塑像等,或者观看医德风范人物先进事迹的相关视频,如爱患者胜过爱自己的万婴之母林巧稚教授;大医王忠诚;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的裘法祖院士;感动中国最美乡村医生李春燕。这些视频教学资源不仅可以适当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更是给每一位医学生树立了榜样,触发了他们心灵最深处的医德情感。这些载体是验证医学伦理学理论、原则的实验室,是打动学生心灵的场所,可以有力延伸和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医学伦理学论文: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1.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施是培养信息化人才能够应用医德理论知识来解决医患问题 在目前我国医院的管理中,由于对于医务人员疏于严格管理,因此在各种医患之间产生纠纷的根源都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差,使得医患之间关系恶化;以及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没有对患者的自主权加强重视,没有遵守知情、同意的准则,因此患者对其不理解,也使得医患之间产生较多的矛盾;有些医务工作者没有责任心,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疏于认真,对问题的处理上不及时、不恰当,也由此引发医疗事故的产生;更有甚者为追求巨大的经济效益,故意要求患者多花费,患者由于不满而产生的纠纷。 2.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提升医院医疗整体质量的保障 医院工作进行的主题的医疗,医疗决定着医院能否良好发展和生存的基础。而“仁”与“术”决是整个医院医疗重中之重。量的高低。二则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是对医学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医务人员医德水平决定其能否更好发挥设备、技术作用的基础。若因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属于医德的建设,会使医院整个医疗水平下降,对医院的长期、健康、良好、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提升医院医疗整体质量的保障。 3.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状 3.1医院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忽视。医学信息化人才的道德、人生、价值观体现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信息化人才在从事医学工作时必须拥有医学伦理学知识。而我国现代医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医院必须对医学伦理学培养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3.2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忽视。由于,很多医务人员对于医学伦理学知识不够重视,认知程度低,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并不能够有效发挥其重要性。 3.3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落后。信息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最基础要求,对心理学、伦理学、社会等人文化知识都是教育的范畴。但是现今在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依旧很落后,不能够与社会现实接轨,严重影响着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实施。 4.在息化人才培养中医学伦理学教育良好开展的策略 4.1医学伦理学教育准则的建立。加强吸收世界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先进水平,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准则。 4.2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的加强。医学院校不仅要重视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标准[2]。以问题、案例为核心,开展互动式、小组讨论式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只要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那么今后的工作中,学会及时运用医学伦理学知识来约束自身行为。 4.3良好人文环境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培养是培养良好人文环境的基础。人文环境由人文精神和文化相互结合下所创建的。在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中,人文素质必须要加强重视,可利用直观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h等方式,用实际中的案例去感染、教育信息人员,树立起医院良好的医疗形象,加大医院的影响力度,为医院创设道德和技术并存的人文形象。加强医院信息化人才团队的设立。 4.4医学伦理学教育多样化的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不仅要求其在内容上具有实际性、针对性,在规范标准上更要有层次。结合信息人员文化程度、岗位职责、自身身体和思想情况的不同,来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标准,确保医学伦理学在教育中,具有针对性以及广泛性。 4.5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管理和培训。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管理中不仅要重视和加强伦理文化的深入,更要对伦理学教育管理进行加强,利用多钟形式进行培训。不定时的更新学习信息资源,增进交流和学习。 5.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信息的发展依托于现代社会信息的发展,医院在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全面更要与实际信息社会发展状况相结合,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性强,又有创新思维和良好道德的信息化人才[3]。因此,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文娟 付智勇 医学伦理学论文:医师循证医学伦理学论文 1减少临床不确定性 临床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包括病情变化、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性别差异等.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收集医学数据的过程中,可最大程度地消除对不确定性个人观测的偏见,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进一步扩大了样本量和观察精度,获取的证据更多地减少了不确定性.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如果从业者因不了解那些为特定疾病已做出的最新研究结论而出现失误,病人病情不仅不可能改善,甚至加重.这不仅是决策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你必须有“不了解”的原因或失误的理由,所谓“个人经验”或“专业水平”均不足以成为原因.在不确定性下,伦理要求并不是万无一失,但必须将病情变化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并在最佳证据支持下进行决策[9]. 2实现最优化 医学行为的最优化包括决策的最优化和决策者自身素质的最优化.循证医学以科学研究的最佳结果为证据,以实现临床诊疗决策最优化为其目的,这等同于追求卓越的道德需求.实践循证医学可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临床医生迅速掌握当前专业研究最新进展,及时发现和纠正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循证医学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医疗单位、每位医生都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达到一个共同的水准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当代医学道德进步即实现当代医学道德本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10].开展循证医学可使临床医生发挥出求知的积极性,由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和创造知识,由阶段性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为追寻终身教育,提高和维系其专业素质,实现职业行为的最优化. 3生命伦理学观念下的循证医学教育 3.1教学目的 在生命伦理学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期间的循证医学教育,使带教者和实习医师进一步明确临床实践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专业素质与道德观念的关系,现代医学的辩证思维方法等.促使医学生在开始面对现实病例之初,就能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运用进行循证分析和伦理思考,并让这种分析和思考逐渐形成思维定式,内化为医德素质,为日后在工作中合理应用医疗资源,善待病人,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赢得社会信任打好基础. 3.2教学方法 3.2.1师资培训在既往循证医学教学的基础上,首先组织教师重点学习“尊重(自主)、不伤害、行善和公正”这四条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因为基本原则是构建医学道德规范的最根本、最一般的道德根据,被视作评估医疗行为的基本伦理规则.围绕着这四条原则诠释开展循证医学和循证医学教学的意义,力求删繁就简地让带教者和受教者共同参悟循证医学的伦理含义.3.2.2岗前讲座在实习医师进入临床的岗前教育中加入“循证医学及其伦理观”等专题讲座,使其在入科之初就植入“循证实习”的理念.3.2.3联系实际以课堂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对增进技能几乎没有作用[8].岗前讲座只限于基本概念的复习或强化,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由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反复操作.通常采用PBL或病床边随机教学模式,由带教老师或实习医师提出问题,首先阐明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合理的方法,即伦理需求,使学生感到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共同分析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并按证据的等级给予筛选评价,然后结合临床问题制定诊疗方案.3.2.4网络查询查询信息的第一步是在老师指导下,登陆院内局域网的西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康健)或中文医学期刊检索系统(清华同方).两套检索系统均为集文献检索、知识评价、全文揭示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医学文献知识情报服务平台,且内设循证医学专版.如欲扩大搜寻范围,则通过Internet网链接Cocb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mGbase数据库或其他循证医学网站.同一条检索主题词常能获取多个结果,教会学生识别和选择是保障信息质量关键. 3.3教学效果 为了解实习医师对伦理学和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和教学效果,我们曾针对性做了调查,158份学生答卷结果见表1.在我院实习的本科实习医师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和泰山医学院等,普遍综合素质好,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坚实,英语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强,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辨别能力.从调查表和课后交流可知,他们对这种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感到新奇而充满兴趣,给予较高的评价.在意见栏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将两门内容生涩的课结合起来,形式新颖且易懂实用,受启发,有意义.个别学生毕业工作后还表示,该课是实习期间最好的课.教师的主要反映为“应从实验性教学上升为普及性教学,可提升教学医院的水平”,但也提出“因无大纲要求,随意性较大,对教师要求较高。 3.4教学调整 近年来面对择业、考研等竞争,实习医师自主意识均较强,学业上多有偏重,对自认为重复性培训和低水平的讲座常采取抵制态度.如何让他们对看起来“与专业无关”的课程感兴趣,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将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内容进行逻辑链接,并阐明其不可或缺的临床作用是本项教学的特征.一个拔新领异的讲坛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其求知欲.多学科交叉尤其是医疗和伦理并重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学中多采用对医疗措施提出针对性循证依据和伦理问题共同讨论,力求使实习医师在互动中不断地感悟,逐渐养成循证思维的习惯.也需要经常性检查和督促实习医师的循证实践,必要时作为实习考核内容之一,在一定的压力下强化其职业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4讨论 医学伦理学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衡量现代医疗决策的指导方针”,监督和制约着医疗行为[2].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一贯坚持的标准是———丰富的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高尚的品德.用伦理学的观念对实习医师进行循证医学教学是一种尝试,从形式上它提高了循证医学教学规格,从内容上丰富了授课意义,从方法上增加了授课的吸引力.对于刚入临床的实习医师,将生命伦理学与循证医学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理解两者在医疗行为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教学,使实习医师在直面病人的早期实践中即掌握了提出问题,寻找、甄别和应用证据,制定循证决策的方法和途径的能力.本研究试图克服传统的医疗与人文各念其经的教学缺陷,在灌输循证思维的同时,让医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自主、不伤害、公正、慈善”等生命伦理学观念,使其认识到开展循证医学的双重意义———在完成医疗行为最优化的同时实现道德升华,为将来履行职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鲁民 李培杰 薛龙 胡波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 医学伦理学论文:多元化医学伦理学论文 1《医学伦理学》课程实施多元化考评的必要性 1.1目前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从考核目的上看,很多医学院校仅仅把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医学生能否评优获奖、顺利毕业并获取学位的一个依据;很多任课教师只是把考试作为该课程学习完毕的一种应有形式,对其他方面并不关心。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知道医师资格证考试涉及医学伦理学方面的知识,但很多人缺乏长远考虑,仅仅关心目前的学习状态。从考核内容上看,大多数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和医学专业课程一样,进行期末统一考试。考试题目由主客观两部分组成,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考查,没有体现医学伦理学的学科特点。从考核方式上看,长期以来,《医学伦理学》课程多采用笔试,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难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价值观等进行衡量。《医学伦理学》课程意在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因此,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改革《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考评模式,才能彰显课程本身的价值和作用。 1.2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优势所在 考试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也是评价和改进教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传统考试方式的不合理,使得部分大学生即使掌握知识不充分,但通过临阵磨枪,仍能拿高分,这样培养的学生并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单一的书面测验和考试等考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发展要求,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内容进行“多元化考评”势在必行。国外教育界经过多年教学研究,发现“多元化考评”相比于传统考核方式,更具有突出的优势。“多元化考评”强调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其目的是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化考评”首先是一个以“教育多元化与考生能力多样化”为导向的多元化,具有在纵向和横向上“多层性”的属性。多元化的教育,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协调性发展,并能促进教学改革。 2高校医学伦理学课程多元化考评体系的建立 2.1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一次总结性的测验,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检验,期末成绩所占比重最大,但不能像以往那样占据绝大多数。笔者认为所占比值30%即可,在医学伦理学课程期末应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题型,而且编写题目应结合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让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就知道重难点所在,同时为以后职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2.2课堂表现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判断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态度,主要通过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上课的认真程度来衡量。上课表现,往往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习惯,上课表现的比重20%较为适宜。笔者认为教师每节课应在花名册上标注学生上课的情况,对上课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加分,对旷课、睡觉、聊天、玩耍的同学进行扣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上课的一些不良习惯,使学生能很好的进行自我约束,同时也是对表现好的学生的肯定,也是教育公正的一个体现,更是反映这门课宗旨的一项较好措施。 2.3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其所占比重建议在20%。众所周知,高校教师承担课程多,人数较大,平时给学生留作业比较少,所以平时成绩首先包括作业。医学伦理学课程每学期应该至少给学生留一次作业,给学生一些话题,让他们写小论文,这样可以锻炼他们思考和写作的能力,并督促他们了解医学伦理的前沿成果。此外在平时的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当中,分角色表演或者组织辩论等,这个分数也是平时成绩的一种。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放一些视频或呈现一些案例,让他们参与讨论,给他们的表现打分,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兴趣。 2.4实践成绩 为了提高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把所学更好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成绩要占到学生最终成绩的20%,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和实践报告的情况来确定。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走向社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医学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且进行成果展示。鼓励学生走到社会上,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可以更好地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也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把实践教学制度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水平。 2.5职业道德测评 医学伦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它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其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激励他们在学校刻苦学习,以后为病人全心全意的服务。因此,该课程的考核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测评,测评比重10%比较合适。其主要做法是,教师编写职业道德测评问卷,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评分。同时选取典型案例或社会热点医疗事件,由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班级各小组间互相评分,最后教师结合两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对保证多元化考评体系取得实效的思考 3.1更新理念,确立多元化评价的考核模式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唯分数论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生,学校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医学人文课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放手让教师不断的探索更适应医学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其次,高校教师在做学术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研究的探索,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多了解国外的和国内其他学校的教学信息,对一些好方法要借鉴,要敢于打破常规,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最后,医学生在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医学人文知识,真正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3.2完善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化教学 所谓专题式教学法,是指由任课教师在遵守课程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把整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把每个部分视为一个独立的专题来备课和授课的教学方法。对于专题的取舍,既要立足于教材,服务于教学计划,又要立足于学科要点,并适度关注学科前沿问题和时事热点;任何一个专题,都将讲述一个或者几个学科重点问题,其自成体系、独立成篇。专题化教学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但方式也有差异,其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好。不同学校选用的医学伦理学教材有差异,但整体来看内容差别不大。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依然是课本理论知识,难免枯燥单调。教师应多了解一些医学伦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及现实案例,通过整合,开展专题化教学。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比较研究的方法,即相关内容看看国外的做法,丰富教学内容,也使得理论知识不会那么枯燥,深入思考后对学生的作用也会更大。 3.3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被称之为填鸭式教学,目前,这种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很多医学生都反映,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好多科目枯燥没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医学伦理学课程应该引入“问题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尤其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主导思想就是让学生由教学客体成为教学主体,从而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巧妙设问、引发思考;引入案例、引导讨论;创设情景、激发思维;事例喻示、循循善诱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作者:俞水香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 医学伦理学论文: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伦理学之思考 1实验动物伦理的意义 在医学界中,实验动物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实验动物的伦理意义也越来越突出。医学院校。实验动物有着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如生化实验要用的血浆、免疫血清,机能学实验中需要的蟾蜍、小鼠、大鼠、家兔等各种动物等,以及科学研究中所需的实验动物。正是这些实验动物使众多医学生更好的学习医学知识,锻炼临床技能,并且研究出更多科研成果。但是,动物实验使用的合理性并不说明人们可以轻视动物伦理,相反,动物伦理具有社会、科学、社会多方面价值。动物伦理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话题,更是医学院校要着重关心的事情。只有动物伦理的合理实施才能使医学生的学习更加严谨,使科研结果更加可信,更加客观真实。社会领域。近些年来,人类健康研究中的重大研究成果,有近一半是通过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得出。另外,在药品研制、毒性分析等方面,实验动物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只有利用实验动物充分证明药物对人体安全可靠,才能得到有关部门的生产许可。 2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医学院校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实验动物的准备 实验动物须有严格证明,表明其品种,经过检疫。才能引入实验中。动物实验设计时要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尽量减少使用动物数量并且减轻实验动物痛苦,并且不进行没有必要的动物实验,任何动物实验都要有正当的理由和目的。善待实验动物,不随意使动物痛苦,尽量减少刺激强度和缩短实验时间。 2.2实验过程中的处理 实验过程中除特殊情况应给予动物镇静、麻醉剂以减轻和消除动物的痛苦,对于可能引起动物痛苦和危害的实验操作,应小心进行,不得粗暴,凡需对动物进行禁食和禁水试验的研究,只能在短时间内进行,不得危害动物的健康,对清醒的动物应进行一定的安抚,以减轻它们的恐惧和不良反应。 2.3实验结束后处理 实验外科手术中应积极落实实验动物的急救措施,对术后或需淘汰的实验动物在实验结束后尽快实施安乐死等措施使其摆脱痛苦。 3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伦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动物在医学院校的教学、研究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目前医学院校中存在着各个方面的问题,尚不能完全的遵循动物实验伦理的全部原则,主要表现于以下方面: 3.1实验动物生产、防(免)疫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第九条:实验动物的饲育室、实验室应设在不同区域,并进行严格隔离。实验动物饲育室、实验室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第十条: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认可的品种、品系,并持有效的合格证书。第十六条:对引入的实验动物,必须进行隔离检疫。第二十条:供用的实验动物应当具备下列完整的资料:①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②遗传背景或其来源;③微生物检测状况;④合格证书;⑤饲育单位负责人签名。无上述资料的实验动物不得应用。然而,现阶段医学院校中由于各方面的不足,尚不能遵从或完全遵从《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如目前部分实验动物引入时资料不完整,隔离检疫措施不完善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漏洞。 3.2动物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本科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实验动物,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动物实验缺乏严谨性,不少学生在实验课上没有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就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导致实验过程拖沓实验结果不满意,缺乏了科学性与严谨性。②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动物缺乏人文精神,只是将实验动物作为一个工具,而没有从内心重视实验动物。③实验操作错误及不熟练,增加了实验动物的痛苦,目前本科实验中常用麻醉药品“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麻醉时间一般为2h,科研阶段常用麻醉药品“水合氯醛”麻醉时间为4h,但不少实验因过程错误或不熟练,耽误了实验时间,甚至在麻醉过后增加了实验动物的痛苦。④对于实验中可以再次利用的动物在实验后未进行有效的操作,如常用的单纯耳缘静脉取血后并未进行有效的止血和抗感染,消毒等处理措施。⑤实验后不能再次利用的实验动物在实验后未进行及时处理,如技能学实验中不少动物需打开腹腔进行操作,但实验结束后不少同学并未进行及时的操作,如处死,缝合等操作。 4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中实验动物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外相关医学院校以及国内动物伦理学开展较好医学院校的相关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使实验动物的伦理问题得到改善。 4.1学校方面 环境及饲养。实验动物配套设施应健全,饲养笼,垫料,饲料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饲料应做到科学、营养、健康;饮用水应新鲜充足,保证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温、湿度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标准,饲养笼需定时清理消毒,垫料需及时更换,不同种类动物分开饲养,定期对动物进行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捉拿动物方法得当,轻柔,尽量避免引起实验动物焦躁、恐慌、不安和受伤。人员培训。实验动物饲养人员和实验课教师需要进行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培训,因为饲养人员是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后处理的主要负责者,实验课教师对实验动物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将反映在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态度上,所以,学校对饲养人员和实验课老师应该严格把关,认真考核,树立起爱护实验动物,维护实验动物伦理的理念。课程安排。现在多数医学院校都已经开设医学伦理学的相关课程,但实验动物伦理的部分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所以医学院校应该在相关课程或者动物实验开始之前安排几个学时的实验动物伦理部分的相关课程,同时,学校也可以设置几次有关“3R原则”的实验,这样可以考察学生对于“3R原则“是否真正掌握,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能力,又可以树立起爱护实验动物,维护实验动物伦理的理念。另外,可以开设有关实验动物伦理方面的选修课,让感兴趣的学生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各个医学院校还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借鉴先进经验,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教育,可以制作实验动物伦理为主题的展板,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进行专家讲座、征文活动等宣传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另外可以借鉴第二军医大学的经验,建立实验动物墓园,建立实验动物纪念碑等方式使实验动物伦理得到更好的维护。 4.2学生方面 理论学习。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操作前应该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一方面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规范操作,实验预期结果,可能出现的状况等,另一方面要学习实验动物伦理方面的内容。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学生要熟练抓取、注射、取样、测量等操作技巧,对动物身体的强制性限制减少到最小。在对实验动物进行大范围手术时,必须进行麻醉,并且确定麻醉深度符合条件后才可进行手术。进行手术时要准确快速,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在有效麻醉时间过去后,若手术还未结束,应酌情补安全剂量麻药以减少实验动物痛苦。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实验动物若可以存活或需再次实验,需及时进行必要的包扎、缝合、止痛、消毒、抗感染操作。已做过实验的实验动物需单独饲养。若实验动物不能存活,需根据情况及时处死,避免进行活体解剖或者粗暴方式处死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动物时,不宜有其他实验动物在场。关注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开展实验动物伦理建设,是医学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医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的实验动物以及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的各种实验及科研是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保证。因此,只有考虑并满足实验动物伦理,使动物实验这一科学实验研究手段不断补充和完善,才能推动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不断进步。 作者:庄文欣 刘宗昱 付文玉 王晓晓 马璐璐 单位:潍坊医学院 医学研究实验中心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省级重点实验室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医学伦理学论文:医学伦理学教学误区及准则 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医学生分析、解决医疗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能力,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有利于医学生掌握和运用医学伦理学原则及未来的医疗实践.针对目前在案例教学法中出现的种种误区,笔者以讲授“知情同意”原则为例,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关于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teaching),它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选取一些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实施之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广泛地推广于 MBA、MPA、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相继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生命伦理学的教学中,我国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法.医学伦理学的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讨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所面临的伦理难题和临床伦理案例,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理解和把握案例中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精神,启发和培养学生整体伦理理念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一种教学法.[1]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的引入,对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性和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案例教学法的误区分析 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对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及组织过程了解不够透彻,致使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存在许多误区. 2.1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虽然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都贯彻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将具体生动的事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两者具有本质区别,不能将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第一,从教学过程来看,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和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析和解决案例所提出的问题;而课堂中的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仅处于次要地位,它只是为说明或论证某个理论或问题;第二,从教学目的来看,案例教学是教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选取具体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而举例教学是教师在讲授某个知识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利用相关事例进行分析、论证的一种教学手段.第三,从教学效果来看,案例教学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举例主要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不如案例教学法显著. 2.2 完全否认传统教学的案例教学法. 基于案例教学的优点,有人提出把案例教学法作为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全部形式,而取代传统的理论教学.笔者认为,较之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固然有许多优势,但案例教学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学生在讨论案例时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背景不能全部靠学生自学,而应该由理论课去完成,即使在最为推崇案例教学的北美国家,他们也把案例教学和理论讲授相结合,而不是顾此失彼.其次,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往往忽视了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只关注案例的具体情节及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显然偏离了教师的授课目的.最后,由于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信息得不到全面的了解,容易使学生在讨论案例时形成一些片面的或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案例所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做出及时的“补充”.[2]因此,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和依据,而案例教学则有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只有充分发挥两者的各自优势,才能更有利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改革. 2.3将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等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角色.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教师从以前的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变成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信息的提供者和学生讨论的评判者,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案例,讨论问题,做出判断,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在医学伦理学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课前需要认真备课,广泛搜集材料、精心编写案例、用心设计讨论;课上既要详细讲解、演示案例材料,又要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还要监督案例分析、讨论的情况;课后要及时总结归纳.正因为如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医学伦理学教师既要具有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又要能够控制案例教学的进程和案例讨论的气氛,对学生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思维,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2.4认为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医学伦理学中的案例,从现实问题出发,给定特殊情景,让学生自己在这种设定的特殊情境中学会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背景,积极思考,从案例中发现问题并分析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因所选案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但医学伦理学中的案例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提倡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学习知识、掌握规律、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那就本末倒置了. 2.5认为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是主观随意的.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不是主观随意的.课前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对精心挑选的每一个案例,教师首先要明确:①所选案例与授课内容有什么联系;②案例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与案例相关的知识背景有哪些?③有可能涉及到哪些医学伦理学知识;④在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该如何解答?[3]经过教师的反复论证和推敲,才能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使案例讨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所选案例未必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事例,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编制案例.另外,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教师结合鲜活的病例进行教学是最好的案例教学形式,但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 3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以讲授 “知情同意 ”原则为例 案例教学法遵循三个步骤:课前精心选取案例,课中分析讨论案例,课后及时总结案例.笔者以讲授“知情同意”原则为例,谈一谈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3.1 案例的选取. 知情同意原则是临床上处理医患关系的基本伦理准则之一.在讲授“知情同意”原则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知情同意原则的宗旨问题;二是关于知情同意人权限问题.因此,笔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选取案例介绍如下:2007 年 11 月 21 日晚,在北京市朝阳医院京西分院,患者李丽云的“丈夫”肖志军拒绝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实施剖腹产手术,医院在家属拒绝签字同意的情况下没有实施手术,患者最终呼吸、循环衰竭,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提问:当患者在性命攸关时刻,患者或家属不同意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时,医院及医务人员应该做何选择? 3.2案例的分析讨论.教师提出案例和与案例相关背景,并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们对此案例分析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部分学生提出医院出于人道主义关怀,应该坚持抢救;也有部分学生坚持医务人员在家属“知情不同意”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放弃.教师提醒学生对案例作全面的分析,找出支持所持观点的事实依据和伦理依据,并做出一个医务人员应有的选择.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相互辩论后,最终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知情同意原则的本意应该是使病患免受轻率而不负责任的医疗伤害,而不是医疗机构的免责声明.一般情况下患者或其家属有权拒绝治疗,但这种拒绝必须是患者或家属在理智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而且法律允许、医生讲明利害关系.此案例中无论医院怎样劝导,肖志军仍然不肯在“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医生还一味地机械地强调知情同意吗?显然这样做,从法律上讲是合法的,但是从社会伦理道德上讲是缺乏道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以不伤害和有利原则作为最根本的临床伦理原则,才能化解患者生命健康权与知情同意权之间的冲突.在病人的生命健康权与知情同意权发生冲突时,如何正确对待家属的权利呢?家属拒绝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患者就会面临死亡,家属的权利是否过大,应不应该得到制衡?医院对患者有一个最科学的判断,患者显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无法统一认识最科学的选择,那就应该有一个程序来确保这个最科学的治疗方案. 如果医疗机构做了这样的事,就不应该让他们承受法律后果.在上述案例中,医院只有施行“家长干涉权”,即通过治疗组讨论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报上级部门批准,由治疗组成员联名签字同意为患者实施特殊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如何正确对待紧急情况下患者或家属的知情不同意,而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 33 条规定:“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该条例对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没有做出解释,建议卫生部门和法律部门联合出台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 33 条中其他特殊情况的解释,明确规定医生可以进行特殊治疗的具体情况,使得医院在特殊紧急情况下能够打消顾虑救人而又不至陷入医疗纠纷之中. 3.3 案例的总结. 知情同意原则是尊重病人自主权的集中体现,它能够使病人和医护人员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有助于医院最佳医疗方案的实施,从而最终有利于病患和医护双方的利益.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医学伦理学教师对知情同意的含义、要素及伦理意义等做详细的说明.患者应该是自主的,是能够在充分知情后作出不同意治疗的选择,但这种自主性不是绝对的,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该正确对待患者的自主选择,正确处理医生和患者自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医学伦理学论文:护理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疗活动中的医学道德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以医务工作者道德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各种医学现象以及道德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具备道德素质和责任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 1问卷调查和分析 医学伦理学教学在某学院起步较晚。根据课程安排,某学院于今年在2009级三年制护理专业第二学期才开设此课程。此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共计16课时,由人文学科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医学伦理学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对此门课程的认知状况,该院担任授课教师参考山东潍坊医学院程乐森等学者《关于医学伦理学教学的问卷调查及分析》[2]一文的调查问卷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该院护理专业医学伦理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对2009级护理专业10个班,助产专业1个班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34份,有效率为98.88%。结果显示,我院高职护生对此门课程的了解非常有限,同时也表达了对此门课程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此门课程了解医学伦理学的内容以及本门课程对专业学习和医德修养的影响。在调查中,对于“你是否了解这门课程”,92.32%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对于“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的这门课程”,92.32%的学生选择“教师”,1.87%的学生选择“其他医学院校的学生”,3.37%的学生选择“医务人员”,2.44%的学生选择“其他”;对于“你准备如何对待这门课程”,46.77%的学生选择“感到重要,准备认真学”,23.50%的学生选择“为了考试不得不学”,22.12%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学学再说”,选择“其他”的占7.61%;对于“你预计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会有怎样的效果”,19.35%的学生选择“医德修养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29.49%的学生选择“医德修养水平会较大的提高”,41.94%的学生选择“医德修养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9.22%的学生选择“其他”。这表明高职护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期望值较高。对于“你预计学这门课程对专业学习有何影响”,有59.91%的学生选择“会促进专业学习”,14.75%的学生选择“会影响专业学习”,17.51%的学生选“说不清”,7.83%的学生选择“其他”。这说明,部分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目的还不太明确。这就需根据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此门课程安排教学实践,发挥医学伦理学课程的作用,以便让学生懂得开设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他们未来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 2医学伦理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2.1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护生的知识水平及特点,制定明确的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即培养高职医护生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把握、处理医学伦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2.2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 选用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伦理学》作为教材。教材共17章,但学校安排的课时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章节进行了有效的整编,适当增加、删减内容(见表1)。其他章节的内容如生育控制的伦理道德、卫生管理伦理、医学科研伦理等以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修。 2.3选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探索中,教师们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导入典型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由学生在讨论案例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及解决情况作进一步纠正、补充和总结。在问卷调查中,有85.02%的学生乐于接受案例教学法,85.94%的同学喜欢和同学协作完成讨论任务。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能培养高职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同时也锻炼了其辨识和伦理决策能力。 2.4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多媒体更有效地服务于医学伦理学教学。教师立足于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收集教学资源和信息,并对这些资源和信息进行反复研究、对比、过滤、整合,制作适合高职高专教学要求的教学课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有效地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教学空间,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还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3.1明确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目前,高职医学伦理学教学处于边缘状态,有的院校将其定位为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也有的将其设为医学专业基础课。有许多学者更倾向于后者。如曹永福认为“医学伦理学是将人文融入医学的成熟学科”。[3]姜维茂、程乐森认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教育课,也不同于其他医学基础教育课,而是一门既与医学科学联系密切,又独具特色的人文医学课程”。[4]在此次调查中,关于“你认为这门课程对医学生的成长有何作用”时,64.75%的学生认为“作用重要,不可缺少”,15.67%的认为“作用不大,可有可无”,11.52%的认为“不学医学伦理学,将来照样可以当名好医生”,选择“其他”的有8.06%。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医学伦理学对医学生成长的作用。笔者认为,为了引起高职医学生的重视,应将此门课程作为医学基础教育课开设,并贯穿于临床阶段和实习阶段。无论是三年制还是五年制的医学类专业都应开设此门课程,适当增加学时数,并作为考试科目,从而增加医德教育的系统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3.2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在问卷关于“医德书籍阅读的情况”调查中,有15.44%的学生“经常阅读”,57.14%的学生“很少阅读”,27.42%的学生“从未阅读”。这说明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为激发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兴趣,根据高职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积极探索教学评价方式,采用以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新型考核方式。同时关注过程性评价,技能与学习态度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平时成绩占60%(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和作业,作业主要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中外医德读物);见习期间的小论文(主题为医学伦理学社会热点问题)成绩占20%;期末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把握以及运用能力)占20%。这种教学评价体系,不仅使学生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发展,而且使教师通过反馈的信息,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从而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3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原则规范要求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课程,其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伦理、哲学等人文社科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而目前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出身,理论素养丰富,医学知识缺乏,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在调查中,对于“你认为这门课程谁来讲比较好”,67.97%的学生选择“医学伦理学教师和临床医师相结合”。因此,学院应注重和加强对医学伦理学教师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利用本院医学专业教学资源,鼓励人文学科背景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去学医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医学专业出身的教师进修。如参加有关医学伦理学培训班、研讨会、开展与兄弟院校的课题合作等方式,使既有医学知识又有伦理知识的“双师”素质型教师,成为医学伦理学教学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3.4建立完善的医学伦理学课程体系 培养高职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品质不是仅仅依靠医学伦理学课程就能实现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关方面、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有关学科齐抓共管,共同配合。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首要根据高职生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整体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即在医学教育的普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临床课、见习和实习、毕业后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学伦理教育。这样既充分体现阶段性,又注重其连续性;既突出各自特色,又讲究相互联系,但要协调好与相应阶段的医学课程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关系。[5]其次,邀请本地著名的医学专家开展各项专题报告、讲座,进一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学报等宣传古今中外医学家的医德名言,介绍当代先进医务人员的医德事迹,表彰高尚的医德修养事迹,抨击违背医德的不良风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医德医风征文比赛等,在全院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氛围。要逐步形成以课程为基础,以高水平的讲座为补充,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辅助,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保障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体系。 医学伦理学论文:通识教育下的医学伦理学教育新理念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0期 [摘要]结合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目的、通识教育对医学生的社会文化价值理念的塑造以及国内医学伦理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通识教育先行的医学伦理教育新理念,并根据医学生的特点提出了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规划设想,即以人文科学的通识教育为主,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索的能力,从而在面对医学伦理问题时,能够从自然、社会和个人价值取向的综合判断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医学伦理教育;通识教育;人文素养 随着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和日趋成熟,使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命个体都面临着新的医学伦理挑战[1]。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教育,成为解决不断涌现的医学伦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长期以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为主,只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素养和价值理性的教育。此外,医学伦理教育在医学院校中未受重视,地位边缘化,这体现在院校课程设置偏少、教育形式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社会实践活动少[2],从而使医学生的伦理教育流于形式,导致医学生在面对新伦理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医学行为。针对这些潜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我国当前医学伦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医学伦理学教育目的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基于通识教育先行的医学伦理教育新理念,以期使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索的能力,从而在面对医学伦理问题时,能够从自然、社会和个人价值取向的综合判断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1国内当前医学伦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医学生面临的医学伦理困境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殿堂的医学生,研究显示,其价值目标趋于功利化、医学技术至上、人文素养欠缺[3],这些使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医学生很容易陷入迷茫,导致医学生对生命伦理问题的理解过于简单,对复杂的医患关系的处理不仅缺乏人文关怀,还缺乏合理的推理和思考能力。特别是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对传统生命伦理价值取向的冲击,使现代的医学生在科研中面临着更大的生命伦理困境。 1.2国内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缺陷 尽管在我国的医学院校内普遍对医学生开展了医学伦理学教育,但是很多学校设置的医学伦理学教育过于体制化、形式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其处于医学教育的边缘地位。单纯的传统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很难使医学生具备真正的伦理和职业道德[4],这也是我国医疗实践中出现大量的医患矛盾和科研道德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医学伦理教育难以使医学生达到医学伦理教育的目的。 2重新认识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目的 2.1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目的正确的医学伦理教育理念 首先依赖于教育工作者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目的的深刻认识。1972~1976年,美国生物伦理协会协商确立了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目的,包括:①帮助学生确认和澄清生物、医疗过程中的道德问题;②发展分析医疗道德问题的医疗策略;③把道德原则与特别的医疗问题和病例联系起来;④训练专门从事医学伦理学的专职工作人员[5]。由此可见,正确分析和处理“道德问题”是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核心。这一核心理念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医德”理念相吻合。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道德问题”绝非仅限于我们司空见惯的“常识性道德问题”,这就给医学伦理学教育带来了概念上的困境。 2.2应引导医学生对伦理学四个关键主题的认识 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医学伦理学首先是一门伦理学,伦理学包括美德伦理学、道义、非认知主义和功利主义四个关键的主题。美德伦理学揭示了人类作为道德存在所可能或者应该达成的美德成就或道德境界;道义论强调行为的道德价值不能以它所带来或促进的后果来决定,而是由行为本身甚至动机本身所决定;非认知主义者认为道德是正常人类的感性,是感觉与世界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功利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应当有助于达成“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是目前对公共政策制定最有效的伦理学理论。因此,除了我国医学院校内一直坚持教授的医学伦理原则、规范与范畴外[6],思考如何引导医学生对伦理学上述四个关键主题的认识,对于医学生在面对复杂和新的医学伦理困境时学会如何独立分析和处理这些困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医学生对于伦理学中涉及的德性、价值、认知和功利性的认识和判断基本属于意识和概念上双重盲区。因此,对于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必然离不开先期这些社会价值属性的概念引导,这种引导将为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提供坚实的社会、人文和伦理价值基础,有利于医学生识别医学领域的善与恶等价值,对新环境和新形势下医学伦理问题做出批判性思考和正确的处理行为。笔者认为,通识教育是实现这种有利引导的最佳途径。 3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3.1通识教育的理念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于19世纪初由美国学者帕卡德(A.S.Parkard)引入大学教育体系,并于20世纪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其理念是希望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7]。美国的通识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在外国文化、历史、文学与艺术、道德修养、自然科学、社会分析6个领域各修若干课程,其总量应达毕业要求的学量的1/4[8]。由此可见,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健全的人格,对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2通识教育有助于医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判断 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可打破不同专业教育之间的壁垒,弥补传统专业教育模式的缺陷。一方面使受教育者学习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吸取不同学科的精髓,从而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另外,通识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不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受教育者具备有效思考、逻辑推理的能力,从而在复杂的环境下能够判断并理解关系,达成有效的沟通,并针对多种价值观做出正确的识别和选择[9]。 4基于通识教育的医学伦理教育理念 4.1通识教育先于医学伦理教育的新理念 通识教育可使医学生对前述的伦理学的关键主题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而全面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从而在接受医学伦理学教育之前对社会文化、人际和道德有基本的认知和自我思考能力。因此,通识教育是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统领与基石,是专业教育的灵魂,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兼具深厚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而医学伦理教育是以通识教育为铺垫,对医学生进行专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是通识教育的深化与延伸。基于前文理念,笔者建议广大医学院校应在大学教育中全面实施通识教育,先于医学伦理学课程之前对医学生实施通识教育,通过各类通识教育课程使医学生掌握人文科学分析方法,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4.2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现状 我国医学生的通识教育在许多医学院校是缺失的,医学专业知识的纵深发展使学校过于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了人文与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即使部分院校开展所谓的“通识教育”,然而其教师结构不合理、教授内容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使其无法获得预期成效[10]。综合来讲,目前国内通识教育课程比重较低,且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标准的制度规范,易陷入随意性困境,影响通识教育的最终效果[11]。 4.3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设想 4.3.1教学内容的设置。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应将其与医学类专业课程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分为精选课与必修课,并将通识教育课程列入医学院校的支柱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考虑到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即接受了较为全面的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应以人文科学的通识教育为主。第一阶段应设置基础人文课程,包括基础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简史、文学通史、艺术学理论等。这些课程有助于医学生对社会形成和价值选择形成概念性认识、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索的能力,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伦理学和社会学等课程的概念和基础知识,将有助于医学生理解和实践医学伦理学的抽象概念。第二阶段可设置医学人文交叉课程及应用型人文课程,包括社会医学、医学哲学、医学逻辑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与人文、卫生国情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医学生面对潜在的医学道德和伦理问题时,能够从自然、社会和个人价值取向的综合判断中作出合理的选择。在引导和实践医学伦理教育课程中(如PBL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运用通识课程所学知识对医学伦理问题做出更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达到医学生对医学伦理真正的理解和实践的目的[12]。第三阶段可开展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情景演示、辩论赛等课堂活动和健康宣传、下乡送医等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医德风尚、人文素养,使其获得理论到实践的升华。 4.3.2教学方法的优化。对于通识教育的课程实施过程,应摒弃枯燥且低效的单纯课堂灌输方式,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教学活动,注重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每一门课程的论述主题,在理论教学之后,设置医疗卫生行业的典型案例,通过情景模拟、互动参与、多角色探讨等方式,利用医学及人文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拓展教学的实践性和临床应用性,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成果的评价,需要强调学生在整体课程学习中的参与情况,将其学习过程纳入最终的成绩评价体系中。着重考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理性认知情况、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拓展能力、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面对纠纷的沟通能力以及实践创新意识。通过通识教育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与积极性,促进通识教育的实际教学成果。 4.4全新通识教育课程理念的重要意义笔者建议的全新通识教育课程理念是对我国医学院校长期以来过于注重专业教育的一种反思。卓越的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医学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从而在面对医学伦理问题时,能够弥补传统医学教育的不足。大学阶段是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医学伦理教育课程之前对医学生实施全面的以人文科学为主的通识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生命价值观,使医学生深入理解人与医学、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达到医学道德素养与人文精神境界的共同提升,从而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树立良好的医德,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另一方面,随着新的医疗技术的推进,出现了一些医学本身难以解决的生命伦理难题,而系统的通识教育课程能够在价值层面帮助医学生解决这些生命伦理的困惑,使其通过伦理探讨、道德论证等多种方式从人文、社会多角度出发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综合来讲,这一全新的通识教育理念及课程体系,是将医学科学知识和人文教育紧密连接起来的全新探索,笔者相信基于这一新理念的课程设置体系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作者:马琳琳;李延飞;许飞 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 医学伦理学论文: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 1.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需要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不是取决于他掌握了多少道德规范和道德理论,而是取决于他的道德能力。因此,在医德教育中,更为根本的不是去传授职业道德规范和道德理论,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个体道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道德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医学伦理学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获得直观和真切的医德体验,并培养其基本医学道德观察能力、行为能力、激发医德情感,塑造医德品格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对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 2.1课内实践——多角度的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是指由教师选择典型事件,以恰当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情境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依靠其知识结构和背景,在这种案例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是课前根据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典型案例,针对特定伦理问题,在课前与学生充分沟通,让他们对案例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内容有所了解,做好课上发言准备。案例分析讨论以学生为主体,自由发言并相互辩驳。教师在讨论中给予指导,使学生在角色中受到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伦理学、法学和心理学等多重视角进行讨论分析。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而且培养了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面对复杂而现实的医疗环境,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课外实践——社会调查与大学生科研相结合在课内引入社会发生的医德案例分析的同时,还探索了社会调查与大学生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针对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医德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典型发言。并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撰写相关理论文章、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例如,有的调查小组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基层卫生医疗的现实状况,经过分析、思考、总结,形成调查实践报告,并且成功申报了大学生科研项目。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能够直观地面对现实发生的伦理问题,督促他们探寻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了伦理思维能力和伦理判断力。通过实践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医疗现状,逐渐感悟、体验、摒弃、净化、接收、内化所学的医学伦理学知识,提高自身修养。 2.3鼓励学生参与医务志愿者服务医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医疗职业要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医务志愿者活动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它不仅是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医务志愿者活动在我校开展多年来不仅获得病人的好评和满意,为医院赢得良好声誉,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形成病人、医院、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通过对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的探索,带给医学生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了他们辨别医疗道德冲突的思维能力,让医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到,一个医生应具备的伦理道德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的进行自身医德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为人类的健康做贡献。 作者:王经纬 陈攀宇 孙丽红 单位:承德医学院 医学伦理学论文: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对策 1医学伦理学教学现状 1.1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医学伦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目前,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系统稳定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各年级医学生中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并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学基本上围绕当前医学领域的重点热点伦理问题进行,如医学实践中知情同意、人体实验、脑死亡、稀有资源分配等。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医学伦理学采取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对医学伦理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参加,例如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基础医学专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等。 我国则多以开设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为主,进行其他教学模式的学校还很少,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仅在少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采取了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课题调研的形式。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其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采取这种课题调研讨论的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些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很好的推广。 1.2对医学伦理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才导致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时严重偏少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第五学期开设医学伦理学或在政治课中开设医德课,总课时约为30学时,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大可能指望学生对医德范畴、医德规范等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了。 1.3授课形式单调是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通行的是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限于学时,教师较少考虑,也无从考虑实际效果。这种“布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兴趣,更不用说掌握指导他们终身职业生涯的伦理准则与规范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医学院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显得生动活泼。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日本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则主要由相关临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讲及让学生参加病区实习的形式来予以实施,注重培养学生判断医疗实践中发生伦理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拿大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4如何让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更系统、更稳定、更具时代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同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道德理论或伦理学说,都是有其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随着经济改革在我国城乡相继取得巨大成功,人们开始对医疗卫生保健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求他们能自觉尊重生命价值,在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深谙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原有的教学内容自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而即使是已经更新的教材内容,也会因为目前新的伦理学问题的层出不穷而同样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2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对策 2.1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水平。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一种新的医学科技的发展,必然引起相应的伦理学的方法论等多种角度,深入研究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2新教学内容:自1982年以来,我国高等和中等医学院校和医疗部门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许多版本的医学伦理学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现,对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1世纪是生命与健康科学发展的世纪,因此医学伦理学具体内容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3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不应该是医学伦理课唯一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依据我国的国情和目前医德医风的现状,摸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方法上,我们应改单调乏味的说教为多种形式并举。可以尝试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专题讨论的形式。 2.4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为解决师资队伍发展滞后的现状,首先,应尽快成立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其办法:一是建立专门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专门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人员,尤其重视选拔有培养前途的硕士生、博士生。二是以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教育委员会名义举办全国性医学伦理学师资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2004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培训班,受到有关部门和与会者的好评。同时,各省市医学伦理学会也应定期召开医学伦理学教育会,不断培养医学伦理学队伍,还应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出国作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素质的目的。 2.5完善并规范人文教育体制。目前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同时还尚无相应的规范:全国仅有医学伦理学会及教育等专业委员会,而各省市没有相应的专门机构,也缺乏统一和明确的要求。虽然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在课程建设上把医学伦理学列入教育计划,但全国医药院校缺乏统一的安排。有的院校成立了医学伦理学教研室,但大多数院校是在社科部或德育教研室中成立一个小组,教材不够统一,教育与研究相脱节等。必须制定统一的计划和提出明确的要求,“把医学伦理学作为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列入教育计划,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作为精品课程和重点学科来建设”。
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建 摘要:智能化养殖是我国现代化畜牧业的标志,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精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的现代家禽养殖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有机结合,系统性地进行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的研建和示范应用,实现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管理现代家禽生产,对提升家禽生产者生产决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意义。 关键词: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研建;示范应用 山东省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养禽大省,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统计,2011年禽肉总产量607.69万吨,禽蛋总产量528.56万吨。山东省家禽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积淀和发展,在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设施自动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但家禽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体现在信息渠道闭塞、信息量不足、信息准确性差、信息时效性低、信息公益性服务意识差等,缺乏准确、权威、及时、高效的家禽信息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于现代家禽业的需要[1]。开展家禽信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我国现代化家禽业发展的需要,必将促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山东省家禽业信息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以来,我们对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化服务系统进行了深入地研建,并将家禽信息技术进行了示范应用,现将研建和示范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 1.1综合性 针对家禽生产者差异性的需求,系统提供了家禽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以及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信息,包括新闻动态、市场行情、供求信息、预警信息、科技信息、养殖技术、会议会讯、政策法规等,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家禽生产者及其他相关用户浏览和查找自己所需的各类信息。 1.2时效性 在信息网络时代,及时获取家禽相关信息尤为重要,是赢得市场和先机的前提。家禽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更新和补充各类信息,特别是国内外新闻的及时报道、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的及时,以及预警信息的提前告知,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1.3准确性 系统自动抓取和采集信息后,家禽科技专家逐条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甄选符合事实、符合行业常识和规则、确认无误的信息,由运维人员推送前台。省内各地信息服务站点信息员提交到系统后台的信息、报价行情等,也须由专家审核后,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1.4便捷易懂性 现代家禽生产的从业者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有较大比重,但在农村养殖基地或养殖合作社仍然有大量没文化或文化水平低、年龄居大的养殖专业户,所以研建的系统要易懂、使用方便。本系统的门户网站设计风格简洁、清新,图标按钮形象易辨,文图并茂,用户一看就懂;主页面设置有“一键式”服务,用户操作方便、快捷,点击一次即可进入所需浏览的网页。 1.5互动性 该系统用户和专家之间互动性强,通过互动论坛、在线咨询、给我留言、专家微博等实现了用户与系统平台专家远程交流与技术咨询、禽病视频诊断、专家授课培训等。用户可实时与平台在线的值班专家交流,也可留言给自己需求的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提醒该专家上线答疑。同时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博客、群组等方式相互交流与学习。 1.6服务性 系统体现了多类用户的服务性,包括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场户、养殖协会(学会)组织、基层养殖合作社、畜牧职能部门,以及家禽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和从业者,为他们生产决策和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 2.1门户网站 2.1.1信息采集与加工信息获取采用系统自动抓取工具采集信息、网站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获得资料以及基层信息员提交信息三种方式相结合。获取信息后交由家禽科技人员进行严格审核与加工。 2.1.2信息分类技术人员对审核加工后的信息进行分类,分为综合新闻类,包括文字新闻、图片文字、视频新闻等;市场行情类,包括禽苗、禽蛋、禽肉及饲料原料等市场报价及其市场分析预测等;供求信息类,包括雏鸡、兽药、疫苗、饲料及其原料、养殖设备等供应和求购信息;养殖技术类,包括养殖品种、饲养管理、禽病防治、饲料营养等科普信息;预警预报类,包括天气预警、 疫情预警、市场预警和盈亏预警等。信息分类后在网站相应的板块予以。 2.1.3信息及时更新对门户网站内的综合新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模块内容进行每日持续更新,对突发事件新闻、预警预报信息实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新颖性,让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家禽行业的新动态、新信息。 2.1.4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基于sql server开发了家禽信息专用的数据挖掘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家禽养殖基础知识数据库、家禽疫病数据库、山东家禽业专家与人才数据库、家禽企业产品信息库、家禽信息服务站点数据库、家禽生产决策数据库等。 2.1.5构架图见图1。 2.2专家服务队伍 家禽专家服务队伍是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吸收育种、禽病、营养、管理及环控等各专业的专家,组成平台的专家服务队伍。依托山东省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省畜牧行政职能部门组建了省级专家服务队伍,依托地市级畜牧行政单位、各地龙头养殖企业技术部门组建了地市级专家服务队伍。专家服务队伍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能满足不同水平养殖场户的需要。用户进入系统网站后可在线咨询专家,或查找并留言所需求的专家。而且,根据养殖场户的需要,系统平台自动适配地市级专家现场查看指导,帮助用户现场解决问题。 2.3基层信息服务站 基层信息服务站也是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对接系统平台,是山东省各地的养殖场户与系统平台互动与沟通的桥梁,同时为系统平台提供当地家禽信息、市场报价等。在山东省17个地市,选择有代表性、规范性、辐射性的国家和省级体系家禽试验站或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和科技开发经营单位作为信息服务站点,形成覆盖全省的家禽信息基层服务站点网络。通过信息服务站点,可将家禽信息传输至农村偏远地区,尽可能扩大山东省家禽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范围和信息覆盖率。 2.4养殖示范基地 将山东商河某蛋鸡标准化养殖场设为示范基地。主要是利用传感技术对鸡舍进行实时环境监测,并通过环境控制器达到自动控制环境的目的。主要监测对象为温度、湿度、氨气三项指标。该示范基地与系统平台衔接,通过网络将各项实时数据间隔定时传输和记录到系统平台,系统专家可根据数据情况直观地分析和处理,形成生产决策。 3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 3.1和传播信息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及时、规范、准确地和传播各类家禽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用户具备电脑和网络等条件,即可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海量信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为养殖生产提供决策和指导。 3.2关键词搜索 系统网站具有信息检索(搜索引擎)功能,根据关键词检索,方便用户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2]。对信息受众的兴趣点、关注点、投放地域、产品定位人群等进行精细分析,运用seo关键词挖掘逆向思维设计出关键词,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搜索需求,如在“咨询专家”模块,用户在关键词搜索框里输入禽病、管理、营养或姓名,即可搜寻相关的专家;在“供求信息”模块,养殖场户需要购买禽流感疫苗,只要在搜索框内输入“购买禽流感疫苗”,即可弹出多家有生产禽流感疫苗资质的企业,可显出该企业的简介、相关产品及其联系方式等,供用户选择购买。 3.3传授养殖技术 系统网站承载了大量的科学养殖知识,分别有家禽主要品种介绍、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饲料配方技术、孵化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等;具备视频播放功能,用户可在线观看养殖技术视频;承载了《家禽科学》和《水禽世界》每期的电子期刊,用户可在线浏览杂志里的重要文章。用户能够以多种方式学习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3.4家禽生产专家辅助决策 该决策平台包括家禽疫病自诊系统、家禽产蛋自测系统、家禽生长发育自测系统、家禽饲料营养决策系统和家禽饲养管理决策系统。养殖户点击进入界面,根据所标识的选项选择,可自行诊断禽病,或“检验”鸡群生长发育和产蛋是否正常,系统自动给出防治和处理的建议;养殖户根据就地的饲料原料,按照系统建议,科学地配制饲料;在家禽饲养管理决策系统的界面上,选择所饲养的品种和日龄,即可给出该品种、此日龄段的免疫接种事项、饲养管理要点等。 3.5禽病远程视频诊断 系统安装xview v ideo conference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在山东省各地信息服务站点开通视频会议服务终端30个。系统平台(即主会场)安装会议专用的广角高清摄像头,服务终端(即分会场)配置高清摄像头,实现了禽病远程视频诊断功能。养殖户就近到信息服务站对病死禽解剖,病理变化可较清晰地实时传输到平台专家桌面,并与专家语音交流,从而做出初步诊断,及时有效地防治禽病。 3.6远程专家视频授课培训 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养殖专家在平台的专家桌面上讲授饲养管理和禽病防治等新技术、新方法,各地服务站点组织当地养殖户收看与学习,培训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技能。同时,系统平台组织相关专家对家禽养殖业近期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剖析。如日前被媒体炒作的“速生鸡”事件,系统平台聘请育种专家对“速生鸡”进行了科学解释和正名。 3.7禽舍环境远程监控 系统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异地示范基地鸡舍内的环境指标。在示范基地鸡舍内,根据鸡舍面积合理布局安装温度、湿度、氨气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这三种环境指标数据,通过internet传送至系统平台,平台将检测到的各项指标自动生成曲线图,专家能够随时监控鸡舍环境参数。当指标出现异常时,监控页面报警,并通过通讯手段自动向示范基地的生产管理者发出警报,使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家禽生产的安全性和生产性能正常发挥[3]。 4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展望 4.1制定山东省家禽业信息采集与分类标准 进一步开展对山东省家禽业综合信息的采集、加工与分类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提高家禽业信息采集、加工和的标准化程度和水平,为山东省家禽业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4.2开发手机服务功能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数字通信模式,随智能手机应运而生的移动应用固有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家禽信息服务系统应着力开发手机服务功能。安卓手机价格低廉、普及程度高,先期开发安卓版手机应用,有稳定的客户群后将移植到ios平台。手机应用将实现家禽信息服务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整合,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机端将实现pc端的全部功能,如:个性化定阅热点新闻、市场行情、专家决策、预警预报等相关信息;家禽生产专家辅助决策平台的完整服务;基于地理信息的产品、服务搜索功能;专家在线的自定义提醒功能;示范基地在线管理和报警功能。 4.3普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 一般的养殖场户均有上网条件,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尽量覆盖更多有上网条件的养殖户。系统要扩增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容量,在山东省各地基层养殖户开设更多的服务端口,尽量让更多的养殖户足不出户即可咨询专家和学到养殖技术。 4.4研建家禽企业现代化管理与动态监测系统 目前系统平台仅对禽舍内环境实现远程监控,但现代家禽养殖应在家禽生产中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监控禽舍内环境除现有指标外,还需对影响生产性能的有害气体指标如co2、h2s及粉尘、风速等进行监测,并联动到控制设备。同时还应监控供料、给水、喷雾消毒和光照等重要的管理项目,在家禽生产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动态监测系统,并研建养禽企业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提高家禽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效率。 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护特色家禽产业安全急切性探讨 一 市场不确定性影响家禽业稳定发展 最近,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由于美国鸡肉对我国市场低价倾销,致使我国鸡肉产品价格大幅下行,整个行业陷入低谷,普遍经营困难。由于肉鸡产业链比较长,肉鸡行业陷入困境,必然影响玉米、大豆种植业,继而影响饲料加工业、进而影响鸡肉屠宰加工业,还会影响农民通过养殖家禽增收,同时会扯内需拉 动经济的后腿。 一年前,我国鸡产品价格曾激烈上升,今天又大幅下降,短短一年时间就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情况。鸡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涨价与跌价轮番表演,一会儿唱喜剧,一会儿演悲剧。这种不断大起大落过山车般的行情,已成为家禽业生产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这是我国家禽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市场一惊一乍如此多的变数,让我国从事养鸡的农民无所适从,让整个行业苦不堪言。市场不确定性既给企业和农户的微观决策带来困扰,也给政府的宏观调控造成困难。当前,我们需要对家禽业的市场不确定性做深入研究,努力寻找其产生的根源,有的放矢地构建防御工事,保护我国家禽产业安全,促进养鸡农民持续增收。 在市场机制下,价格是调控产量的指挥棒,短缺与过剩都是市场现象,主要由价格这只无形的手来操纵。鸡产品价格体系紊乱,会导致生产体系紊乱,进而引发生产和销售生态系统紊乱,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信心紊乱。引发整个产业链的变化调整,迫使产业的上中下游,从原料成本到终端产品,都围绕价格变动进行调整。产业链成员之间围绕成本价格进行的互动博弈,致使整个产业链发生动荡,不确定性增加,发生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 鸡肉终端产品价格体系发生变化,如同飞机场一个航班延误,引发整个飞机场运行紊乱。所有航班的起落时间都要打乱重来,根据情况动态地进行调整,不论是准备起飞的飞机,还是等待降落的飞机,统统都要延误晚点。而且起飞降落的时间无法准确,需要折腾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调整到正常状态。对肉鸡产业而言,针对价格体系变动而采取的调整措施,无论数量调整还是品种更新换代,都需要持续一个或长或短的周期,生产主体要为调整花费成本付出代价,甚至需要国家买单救市。 二 家禽业市场不确定性根源来自国际化因素 我国包括家禽业在内的整个农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已连为一体,引发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的因素,会或迟或早传导到国内来,引起国内农产品市场的震动,甚至引发“蝴蝶效应”。现在,作为家禽饲料的玉米大豆,其信息披露话语权由美国农业部掌控,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掌控着定价权。美国跨国粮商主导着玉米、大豆的经销权。我国只能被动接受国际资本的操纵。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的价格波动,会影响我国大豆价格的高低,进而影响豆粕价格的高低,进而影响猪肉鸡肉价格的高低。鸡肉与猪肉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强,二者价格高度互动。当猪肉价高时,消费者会转向购买价位较低的鸡肉等替代品。致使鸡肉消费量超常规增加,原有的产销量平衡状态被打破,鸡肉在阶段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迅速涨价,反之亦然。国际资本通过期货与现货的价格联动,通过油价与粮价的互动,通过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的联网传导,主导我国大豆玉米的价格体系,在玉米大豆占据饲料原料比例80%的情况下,间接主导控制我国家禽业肉蛋食品的价格。 饲料原料产品市场大起大落的原因来自外部,来自国际化因素,来自于玉米、大豆产品能源化和金融化,来自于美元和石油的杠杆化,来自于国际资本的投机炒作,来自美国家禽产品的冲击。在石油农业的背景下,石油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的原料,还是农用机械的燃料。除此而外,美国联手巴西大力实施生物能源替代战略,用玉米乙醇和大豆柴油替代石油,这样,玉米和大豆能源产品的属性更为突出,玉米大豆不仅仅是粮食,不仅仅是饲料,还是供汽车消耗的石油产品,玉米和大豆价格不仅受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受年景好坏产量丰欠因素的影响,还由于农产品能源化因素,石油价格波动也影响大豆、玉米价格的波动。 由于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在期货市场上交易。这样,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就成了金融衍生产品,具备了金融产品的属性。由于投机资本对期货市场上的金融产品频繁进行炒作,高抛低吸买空卖空,引发了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由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互相联网,期货市场价格的起落,也影响带动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由于玉米大豆既是粮食品种,也是饲料原料,还是酒精及食品添加剂等化工原料。玉米大豆价格波动,会引起以大豆为原料的豆粕价格波动,豆粕价格波动,会影响饲料价格,饲料价格的高低影响猪禽养殖成本,影响肉蛋价格,影响农民收入,影响消费者生活水平。由于大宗农产品的金融杠杆作用,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放大效应,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增大 现代农业是社会化大生产,从产业链角度说,种养加、产供销是一条龙的整体。是上游、中游、下游的关系,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相连,是一个整体系统,其中任意环节出问题,都是系统性问题,都会影响整体,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由于是社会化大生产,产业链上的成员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位于上游原料的大豆价格上涨或下跌,通过饲料豆粕影响养鸡成本,进而影响鸡肉价格,影响养鸡农户的盈亏,影响养鸡户的生产决策,他赔钱了就会放弃养鸡, 农户不养鸡了,鸡肉就会短缺,鸡肉短缺就会涨价。但是,有高峰就有低谷,涨高了就会跌下来,跌深了还会出现报复性涨价,不断地大起大落重复循环。 三 不建防火墙就与国际接轨会威胁家禽产业安全 由于我国农产品大起大落的主导因素来自于国际方面,为促进家禽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必须针对国际化风险构建防御工事。在防火墙建成之前,不论是价格接轨,还是标准体系接轨,都不可行。所以,不能轻言与国际化接轨。一方面价格接轨是不可能的,如果国际市场价格处在高位上,我们难以接轨,因为高粮价、高肉价我国消费者承受不了。在低价位时,则无法接轨。如在目前情况下,就无法进行农产品价格接轨,因为过低的粮价农民接受 不了。国际市场的高粮价、高肉价同高油价一样,是炒作出来的,并不完全反映实际供求关系,也不会长久。国内粮肉价格如果被动地同国际粮价接轨,就等于被绑架,跟着一起做过山车游戏。国际资本在期货市场对玉米,大豆的价格每年炒作一两次,就足以给我国农产品市场制造出一次次地震,引发出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不得安宁。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动物类食品所占比重已超过粮食,成为餐桌食品的主角。在猪禽全价饲料中,玉米、大豆占据80%的比例。中国是全球猪禽生产大国,也是肉禽蛋消费大国,是美国大豆玉米的重要目标市场。主导中国猪禽业,就能掌控中国玉米、大豆的市场需求。现在,美国已经控制了我国家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肉鸡业中,我国的快大型肉鸡业已被美国主导。种鸡是从美国引进的,饲料豆粕主要从美国进口,鸡爪鸡翅到美国采购,吃鸡到肯德基麦当劳。在蛋鸡业中,采用海兰、罗曼等国际化品种,采用国际通用的舍饲笼养方式。饲料标准是高度依赖玉米、豆粕的美国模式,所需大豆(粕)从美国进口。在生猪品种上,中国多样化的乡土品种已换血为美国模式的“洋三元”,“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占统治地位。在饲料结构上,标准化的“玉米+豆粕+添加剂”饲料配方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美国大豆已占中国市场70%份额,美国人预期在三、五年后,中国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 我国家禽业正在亦步亦趋地落实美国模式,已对美国的“玉米+豆粕+添加剂”饲料标准产生依赖,顺理成章地对美国大豆(粕)产生进口依赖。在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的口号下,正在大张旗鼓地消灭小规模农户饲养方式。在食品安全的旗号下,正在把小型猪禽屠宰加工厂排挤出局。还以防控禽流感为名,企图把中国特色三黄鸡活鸡交易市场封闭。这样,就为跨国公司整合中国猪禽业扫清障碍。产业集中度提高之后,我国的小农户就会被淘汰出局。少数几家规模化大型饲养加工厂(场)容易被整合,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全球产业体系当中。产业集中度提高之后,跨国公司就可以采取牵牛鼻子控制整头牛的办法,主导操作我们的产业链。把方向盘抓到手就能操纵整台车;把红旗插上山顶,就等于占领了整个山头 由于国际化因素制造了大起大落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也由于我国家禽业在体系、模式和标准上已与美国接轨,我国家禽产业已面临巨大风险。现在,玉米、大豆已经能源化和金融化,具有能源属性,还是金融衍生品,已经杠杆化。在国际金融资本的操纵下,家禽原料与产品必然频繁波动。在金融的杠杆作用下,必然造成玉米、大豆价格的大起大落。玉米大豆的产业链长,关系到种植业的盈亏,也关系着养殖业的成本高低,还关系着肉食品加工业的兴衰。国际资本利用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产业链较长、系统性较强的特点,通过能源化、金融化等现代化手段,实施远程打击,是我国农业安全的真正威胁。如果我们选择规模化、专业化等美国化的现代农业模式,照搬美国现代农业模式标准体系,对我国农民进行削足适履的现代化改造,就是误入歧途,就会被套牢。在涉及国家粮食食品安全的主要农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被外资掌控的前提下,包括鸡肉产品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就会不断大起大落,包括家禽业在内的我国农业风险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无法稳定,农民也不能增收。 四 用中国特色饮食文化资源构建我国家禽业的防火墙 我国地域广阔,地貌多样、气候多样、生态多样、物种多样,可以形成数量众多的地域生态型家禽产品,每个地域生态型产品都是一个产业链;我国民族众多,饮食文化多样,而且源远流长,可以生产风味多样的特色禽产品。多样化消费是未来的大潮流,个性化消费是未来的大趋势。各地区各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个性化的消费偏好,都是与众不同的细分市场,每个细分市场都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链。不同地域具有各不相同的消费文化,本土化的特色多样禽产品,更能适合我国各地居民的消费心理习惯,更能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我国南方喜食本地土鸡以及现场宰杀吃鲜鸡的消费习惯,可以用‘以鲜克冻’,‘以近攻远’方式保护我国家禽业的市场资源。利用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要素构建防火墙,对国外同质化冻鸡产生挤出效应,形成一道道无形防御工事,形成进入壁垒。 五 轻率关闭城市活禽交易市场是因噎废食 日前有报道称,农业部为防控禽流感向人间传播,拟在全国大中城市关闭全部活禽市场。为避免造成恐慌,危害家禽业稳定发展,农业部及时出来进行辟谣,“称从未宣布关闭全国大中城市的活禽交易市场”。这个事件虽然及时平息,没有扩大化造成重大影响。但是,无风不起浪,我们应该引起警觉,要认识到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近几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利用禽流感作题材炒作‘整事’,企图把中国禽流感问题扩大化,进而达到唱衰中国家禽业的目的。三聚氰胺已经把中国奶业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别有用心的人企图让乳业的悲剧在肉鸡业中重演,他们盼望禽流感也能够充当三聚氰胺那样的角色,成为炸毁中国家禽业的雷管炸弹。当然,防治禽流感很重要,食品安全也非常重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让国际竞争对手钻我们的空子,我们不能被人家‘忽悠’了,让 人家利用禽流感来炸毁中国的家禽业。 我们的担心并不多余,因为二月份时,卫生部一位官员在中国政府网的一次访谈中表示:希望在大中城市尽可能关闭活禽交易市场,以减少人们和活禽以及携带病毒禽类的接触。卫生部这个表态,可能是吸取了奶业三聚氰胺的教训,不愿犯国家质检总局那样的错误。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就轻率地提出封闭活禽交易市场。保护民族家禽产业人人有责,政府是全球化的参与主体,只有动用国家的力量才能保护民族家禽产业,而企业与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我们的政府官员要能够勇于为民族产业负责,要敢于为人民利益扛事,绝不可以为推卸责任就对活禽市场一关了之,让中国特色家禽业陷入灭顶之灾。 三黄鸡是中国特色肉鸡产业,它以中国特色饮食文化为支撑,它拥有自己的产业体系。‘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要理解它,尊重它,保护它,与时俱进地发展它。不能激进地认为活鸡现场宰杀吃鲜鸡,就是落后的陋习,也不能片面地认为活鸡交易市场是传播禽流感的渠道,一定要对它采取‘革命行动’。要知道,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就等于消灭了中国特色肉鸡产业。因为,关闭了三黄鸡活禽交易市场,三黄鸡就要通过工厂化屠宰,变成工业化光鸡产品。不论是以冰鲜鸡形式,还是以冻鸡形式销售,三黄鸡身上的黄毛脱掉了,等于把身份证明丢掉了。脱了毛的三黄鸡同白毛鸡外观差不多,就是说,让三黄鸡脱了毛,它的差异化丢失了,特殊点丢弃了,没有了特色,没有介绍信和身份证,消费者的信心就会动摇,消费量就会减少,产业就会萎缩。经过一段时间的苟延残喘,逐步地三黄鸡产业就会萎缩消失,被美国的鸡产业和鸡产品所取代。 三黄鸡是中国特色的肉鸡产业,它与美国快大鸡产业模式不同,它们之间是‘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结晶。不能因为三黄鸡生长速度慢,就简单化地认为三黄鸡落后。因为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以人之长,比己之短’,就会把我们自己比得一无是处,就容易发生错杀悲剧。实际上,三黄鸡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在保持黄毛与新鲜等特色的同时,也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已经通过品种的土洋结合,创新了快大型三黄鸡。这种带黄毛的快大鸡,保持了黄毛的特征,仍然沿袭了活禽交易现场宰杀的销售方式和产品形式,也保持了新鲜这一产品卖点。快大型黄羽鸡的料肉比也在降低,生长速度在加快,饲养周期在缩短,生产性能与白羽快大鸡已经接近。这个三黄鸡的衍生产品,是三黄鸡多样化发展的结果,提升了三黄鸡的生命力,拓宽了三黄鸡的生存空间。 如果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农民养的鸡只能卖给屠宰场。在我国,养鸡农民不掌握屠宰厂资源,我国也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屠宰场的制度安排。屠宰加工厂由工商资本主导,以盈利为目的。这样,在工商资本介入了产业链关键的加工环节前提下,由于工商资本与农民不是一个利益主体,必然对位于养殖环节的农户产生垄断,对农民增收形成制约。保留农贸市场活鸡交易,农民可以利用这个渠道销售自己饲养的活鸡,使之能够摆脱屠宰厂在加工环节上的制约垄断。由此可见,维护这种家禽产销体系对农民增收是有利的。 美国模式的快大鸡是纵向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生产规模大,产业集中度高,在加工环节实行工厂化集中屠宰。而三黄鸡则是活禽交易现场宰杀。值得说明的是,这样的产销组织形式,并不是落后的,它也有自己的优势。采取活禽交易方式,农民在农贸市场现场宰杀,是化整为零的屠宰加工方式,是变大为小的屠宰加工方式,生产加工成本低,比工厂化屠宰杀一只鸡的费用低得多。同时,宰杀加工与现场销售无缝对接,降低了家禽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民养鸡的盈利能力。 我国的优质型黄羽肉鸡是中国特色的肉鸡产业,它生存的土壤是中国特色饮食文化。中国人吃鸡讲求新鲜,追求以鲜活为主。如果以防治禽流感为名,取缔封闭活禽交易市场,就等于对中国特色肉鸡产业做‘结扎绝育手术’。中国人认黄毛求新鲜的饮食文化,是三黄鸡赖以生存的土壤。优质三黄鸡借助活禽交易现场宰杀这个平台,获得了新鲜这个附加价值,加之持有身披黄毛这枚身份证,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这样,就弥补了生长慢成本高的弱势,使产业能够持续发展。如果轻率关闭城市活鸡交易市场,把三黄鸡送入工厂实行集中屠宰,把它的黄毛特征废掉,产品变得不再新鲜,让它去同洋鸡比成本、拼价格,它肯定不是对手,也必然死定了。如果把鲜鸡变成冻鸡,就把三黄鸡‘新鲜’这个卖点消灭了。失掉了新鲜这个卖点,三黄鸡就丢掉了给予消费者的利益点,就会遭到消费者的无情抛弃,三黄鸡就失掉了生存基础。大中城市活鸡交易市场关闭与否,关系中国特色肉鸡产业的生死存亡,此事不容麻痹糊涂,不可暧昧折中。三黄鸡是中国特色肉鸡产业,保护三黄鸡产业安全,就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为农民持续增收社会稳定做贡献。 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恩施州家禽产业在后禽流感时代的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介绍了恩施州家禽产业在后禽流感时代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恩施州;家禽产业;发展 2013年3~5月,随着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并致死亡事件的发生,恩施州家禽及其产品消费迅速下滑,家禽产业遭受重创。6月以后随着气温回升,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减少,家禽产业有所回升。为了促进恩施州家禽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证养殖户的效益和满足市民菜篮子的需要,笔者就恩施州家禽产业在后禽流感时代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1 提高认识,确定家禽产业地位 家禽产业是一个投入小、见效快、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禽产品是市民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恩施州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将会进一步增加,家禽产业正好符合这种发展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家禽产品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家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家禽产业在恩施州还是弱势产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恩施州2012年出笼家禽1 108万羽,禽蛋产量27 318 t,产值5.08亿元仅占畜牧业产值的6.49%,家禽屠宰加工厂1家。家禽的养殖数量不及国内的一个大型养殖场,家禽业的产值不及一家大型企业。恩施州的禽产品自给水平低,禽分割产品基本上靠外进、消费旺季的禽蛋供应也主要靠外进。恩施州的家禽业存在对产业地位认识不足、标准化规模养殖不够、产业链条不长、产业服务不够和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太少太小等问题。因此,全州各级各部门都应该重视家禽产业发展,将家禽产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丰富市民菜篮子的重要品种来培植,把家禽这一小品种做成大产业。 2 完善措施,做大做强家禽产业 2.1 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湖北省有关扶持家禽产业生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用材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支持。建议建立家禽产业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的扶持机制,在禽流感易发时期出台一些针对性强的临时性扶持政策,同时为了家禽产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家禽产业发展基金。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科技研发中心的建设,为家禽业发展增加科技动力。重点建设一批种禽场,特别是要加强地方优良家禽品种(景阳鸡、恩施麻鸭)的保护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优质遗传资源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宜恩施州发展的新品种(系)。大力推广适宜恩施州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是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抓住新一轮菜篮子建设等政策机遇积极谋划大项目,在项目争取上下功夫,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业主更多的投资,着力解决制约家禽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 2.2 加大产业链延伸力度 一是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力度。按照“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建设一批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通过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促进恩施州家禽养殖上新台阶。二是加大地方特色品种发展力度。要充分利用恩施州生态优势,抢抓人们喜欢绿色产品的特点,大力发展景阳鸡养殖、恩施麻鸭养殖、土鸡养殖、土鸡蛋生产、原生态皮蛋盐蛋生产,积极向国内国际市场推销恩施州的绿色原生态优势。三是加大发展适宜恩施州家禽产业发展的专用饲料力度。四是加大家禽产品深加工力度。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加粗延伸产业链条。 2.3 加大服务力度 一是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稳定州县乡村四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逐步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二是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全面树立防重于治的动物疫病防控思想,加强规模养殖场封闭管理,加强疫病监测和免疫。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控制有效的疫情快速反应机制,依法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三是加大家禽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全面建立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制度,加强投入品监管、加强检疫监管、加强市场监管等重点环节。四是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引导,认真研判家禽产业走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家禽业相关信息。在禽流感易发季节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普及禽流感防控知识,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同时要大力宣传加工食用经检疫合格的禽产品是安全的,以避免“人得病家禽产业遭殃”的局面发生。五是加大生产性服务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家禽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培育。 2.4 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一是加大加工型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要尽快培育1至2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禽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工带动家禽产业大发展,加速推进家禽产业化经营步伐。二是加大家庭牧场培育力度。积极发展以家禽养殖为主的家庭牧场,尽快扶持一批年出笼肉禽1万羽以上、10万羽以上、年存笼蛋禽5 000羽以上、5万羽以上的家禽养殖户。三是加大家禽类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力度。四是加大订单生产力度。积极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订单生产模式,用工业化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家禽产业,将养殖者作为产业链的一个车间,确保各方利益都能平衡。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国家湖北省支持恩施州发展的机遇,积极围绕家禽产业链和市场主体培育招商,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多招商、招大商,积极引进国内有实力的知名企业来恩施州投资家禽产业,提高家禽产业化水平。 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宣城市家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 介绍了宣城市家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家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宣城 近年来,作为安徽省宣城市的一大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家禽产业继续突破升级。产业链向两头延伸趋向完整,已形成了集种禽饲养、苗禽孵化、肉鸡生产、屠宰加工、熟食加工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龙头企业规模持续壮大,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全市拥有6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集中在家禽产业,占全省家禽业“国”字号龙头企业的55.6%,显示了宣城市家禽业的雄厚实力。 1 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宣城市家禽产业开始异军突起,并逐步呈现出一枝独秀的良好局面,在全国同行业内处领先地位。 1.1 家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宣城市积极推行禽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转变了粗放、分散的散养方式。全市家禽饲养量达2.5亿只,建成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国家级10个,省级21个,市级300余个,规模饲养场户逾4 000户,规模饲养比重达90%以上,家禽饲养场建设标准显著提高。 1.2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配套体系日趋完善 全市禽产品加工企业4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 000万元的有30家。其中国家级家禽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规模以上禽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已初步形成种禽养殖、苗禽孵化、商品禽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禽产品流通等配套产业体系。 1.3 组织化水平提高,市场渠道逐步拓展 全市已建立家禽专业合作社130个,产业农户5万户,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与生产基地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龙头企业市场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能积极主动地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冰鲜、冷冻系列产品质量可靠,近年来新开发“溜味族”“未来味”“刘郎”等熟食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青睐。禽产品在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市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销售网络,有的已进入沃尔玛、华联、麦德隆等超市[1-2]。 1.4 动物疫病防疫体系日益完善,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 市、县(市区)、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已经建立,市、县两级在全省率先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三大管理体系。完成了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其中市级兽医实验室达全省一流水平。全市98个乡镇(办事处)建立了94个乡镇兽医站或区域站,789个行政村配备了具有资质的动物防疫员858个。特别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健全市、县、乡三级禽业协会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形成覆盖全市、服务到户的防疫网络。基本形成了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协作共建的动物防疫运行机制。连续多年被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评为先进市或第一名[3-4]。 1.5 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升 全市以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建的形式建成家禽技术研发中心5个(和威、五星、华卫、荣达、刘郎),近年来,研发新产品30余个,多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培育鸡新品种(品系)8个,其中有5个已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品种审定。基本建立起“原种场―祖代场―二级扩繁场―商品代场”四级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全市种用家禽繁育场60处。为加快科技入户,建立了市、县(市区)、乡三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禽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重点推广8个家禽品种和15项实用技术。 1.6 家禽产业投入机制逐步调整 5年来,依托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项目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以及市、县两级财政配套奖补资金近10亿元;积极争取金融、保险等部门对家禽业的支持;引导带动家禽生产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农户投入资金逾20亿元。初步形成政府引导,财政和金融支持,企业和社会化投入的多渠道投资机制[5-6]。 2 发展目标 针对宣城市家禽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家禽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快家禽业转型升级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任务,积极面向市场,突出禽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不断改进物质装备条件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家禽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环保养殖模式,依法加强疫病防控,提高禽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实施禽业“652”提升工程,即培育6家企业上市,开发50个新产品,建立20个研发和技术中心,努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家禽繁育中心、禽产品加工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全面提升家禽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培育家禽产业集群,实现家禽大市向家禽强市跨越”的总体目标。 3 存在的问题 宣城市家禽业发展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产业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禽产品精深加工仍显不足,加工业徘徊在初级产品加工环节上,深加工、熟食加工尚未真正形成规模、品牌,影响力较小;二是重点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框架基本完成,但在商品禽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上受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发展不够、市场运行不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达到满负荷生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投入浪费、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的后果;三是尽管家禽养殖总量大,但能真正作为重点龙头企业稳定原料供应基地的不多,很多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和养殖农户直接面向市场,一方面在市场形成低端产品竞争,另一方面使重点龙头企业缺乏稳定的原料供应,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方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产业链不畅。 3.2 禽产品品牌不够突出 虽然宣城市多数家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已形成自己的品牌,但是品牌多、杂的问题比较突出,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大品牌;多数企业尚无定型的产品,也很难形成一定规模,多年来在低端产品上徘徊,影响了品牌的塑造。因此,如何根据丰富的品种资源及优越的地理环境,进一步调整结构、错位发展,发挥每个企业的自身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有影响力的家禽产品品牌尤为重要。 3.3 现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的企业组织机构设计,企业内部的职能界定、工作流程、专业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制度建设不完善;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层次感,高端人才匮乏、中坚骨干人才不稳定、基层队伍缺乏凝聚力,管理层忙于事务,战略思考不够;在技术体系建设上,存在投入不足、拿来主义思想较强、缺乏技术储备系统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 3.4 环境压力逐步加大 宣城市是家禽养殖的高密度地区,家禽养殖造成的污染物越来越多。近年来,在部分养殖企业建设了一批沼气工程项目、有机肥生产项目,但在实际运行中与理想中的愿望相差甚远,由于运行成本高、缺乏政策性补贴,造成运转困难,甚至一开机就亏损,因此废弃物资源的利用问题在今后工作中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4 发展对策 4.1 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到2015年,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500个,其中肉鸡养殖小区350个、肉鸭养殖小区100个、蛋鸡养殖小区30个、蛋鸭小区20个,力争养殖总量突破5亿只。依托产业基础,在家禽养殖企业集中的宣州、宁国和广德,率先建设出口养殖质量安全示范区。示范区内配备足够数量的养殖技术员,组织制订保障出口家禽质量安全要求的养殖标准化技术规范,在出口家禽养殖环节严格落实进口国家(地区)质量安全和卫生技术标准要求。一是依托重点企业,推进家禽养殖小区建设。县(市、区)政府要抓好规划,整合政策和项目资源,积极做好服务,集中扶持一批高标准家禽养殖小区,争创国家和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二是打造禽业发展强乡(镇),建设一批禽业发展重点乡(镇)。重点乡(镇)要把禽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抓好落实,明确目标和责任,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齐心协力推进发展,力争“十二五”末重点乡(镇)家禽出栏1 000万只以上。三是建立准入制度,禁止不符合养殖条件和分散饲养的养殖户进入家禽养殖行业。农业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制定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养殖小区能真正成为禽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4.2 大力发展禽产品精深加工业 围绕禽产品加工业,尽快谋划出一批重点加工业项目进行突破。一是突出核心竞争力。已具备一定基础的龙头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进一步调整规划,在完善产业链条的基础上,找准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核心竞争环节上谋划加工项目,进行重点突破,从而使产业链运行通畅,提高综合效益。二是加强合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薄弱环节上要加强同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合作共建,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通过合作引进管理、技术、市场,尽快形成生产规模效益。同时,市内禽业企业要创造条件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合作发展的新思路。三是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禽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要有准确定位,根据产品定位,建立具有特色的市场营销网络,在市场中塑造品牌,品牌建设要有一定的内涵,注重产品的独特品质、科技内涵、外包装形象以及宣传推广,企业要加大投入,精心筹划,以品牌建设拓展市场。市、县(市区)工商、质监、财政、商务等有关部门对品牌建设要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强化管理。禽业加工企业应注重培育和引进企业管理人才,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4.3 提升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在家禽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机械装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现代家禽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先进的机械装备能提高生产加工效益,提升产品质量,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提高产品的优势,必须把眼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新建一批环境良好的加工厂房,引进一批先进的加工设备,有条件的企业要力争改造现有的生产条件,使全市机械装备水平得到整体改观。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在标准化、自动化、工厂化的饲养等综合技术上提高创新能力;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着重在产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科技新成果,建立科技储备制度;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科技人才梯队,始终保持在同行业中的科技领先地位。 4.4 做好禽病控制与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重点禽病的防控和禽产品质量安全将是禽业发展中影响存亡的关键点。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政府对区域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政府、农业部门的双向双轨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保证防疫密度,各级农业部门要保证防疫质量,切实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二是把好检测检疫关。定期开展抗体检测和饲料添加剂的检验检测,严格控制重大禽病的传播和饲料、药品、添加剂等动物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三是把好加工关。家禽屠宰和熟食产品加工生产线要坚持标准化生产,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检测到位,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放心,逐步建立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4.5 推进禽业组织化建设 龙头企业、禽业合作社、专业农户已构成宣城市禽产业组织体系。为规范行业发展的秩序,创建企业、合作社、专业农户有效的合作机制,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生产主体在产业布局中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推进禽产业组织化、产业化进程。龙头企业要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一种责任,从规划、建设、管理上要统筹做好安排,把小区建设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使小区养殖基地真正成为原料供应基地;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创办禽业合作社,禽业合作社要在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中充分发挥组织、服务的功能,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其他没有龙头企业参与的禽业合作社,要主动加强同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合作,创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专业农户要积极参与农业部门、龙头企业组织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要加强教育、培养其诚信意识,引导其向现代职业农民发展。 4.6 发展低碳禽业 借鉴外省市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具体做法:一是利用生物质发电。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发电厂,对全市家禽养殖业废弃物实行集中处理,实现良性循环利用。二是推广有机肥生产工艺。目前宣城市已有5家企业兴办了有机肥厂,年处理禽粪能力20万t,由于养殖规模大,有机肥加工不能满负荷生产等原因,通过加工成有机肥的不到禽粪总量的10%。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省级以上有机肥生产补贴,加大生产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工艺改造和技术关键点的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尽快投入使用。三是推进农业生态循环。充分利用宣城市的山场面积大的有利条件,把禽粪堆积发酵和沼气工程的沼液直接作为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的肥料,实行就地利用。县(市、区)政府要积极支持企业发展低碳禽业,并争取省级以上政策扶持。
医学教育论文: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1.1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一个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的过程,这是实现案例教学过程的关键。任何一个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的角色错位或定位模糊,都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失败。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须从一个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学生必须从一个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一个自主学习者。教师要从“主角”变成“配角”,学生要从“配角”变成“主角”,理顺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加强主体间的交往,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和逐步趋向成熟。 1.2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案例教学中所用到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客观真实的,没有加入编者的评论和分析。由于案例具有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相关的结论。对于同一案例,学生可以将自己设想成不同的角色,并设身处地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参与分析和讨论,可有效弥补缺乏实际经历的不足,使其更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通过调动已获得的理论知识,激发联想、比较、思考,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更可以得出相关的处置方案,为以后处理类似的情况提供参考。学生从成功案例中可以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可以汲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如何摆脱,从危机案例中学会如何处理,案例教学在理论与实际间架起了桥梁。 1.3强调整体知识互动 案例教学中没有旁观者,只有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条件和环境,在讨论中,对于案例集中反映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彼此贡献自己的智慧供大家分享和学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获取反馈,会增进对问题的洞察力。通过案例教学,不但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而且也强化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2.1配套教材建设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都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理论的灌输,但是单纯理论的讲解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学生一般缺少整体性。在教材的组织形式上,应强调通过案例来整合理论知识,即先对所学内容有感性认识,了解学习任务后再有目的地学习。这就要求突破学科体系限制,按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案例教材设计的思路是:首先,教材在组织形式上要按照预习要求、具体案例、案例引发的思考题的基本格式设计。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配合案例教学过程的实施,而且有助于学生逐渐适应案例教学的形式。其次,要注意区分教师教材与学生教材的目的性。教师用书的编写目的是教师指定该案例的讨论方向和目的,帮助教师拟定讨论内容或提纲,避免在教学方向上出现偏颇;学生用书的编写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反思,重点在于案例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最后,案例库在内容设计上要注重案例的选择,选取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的案例,使案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案例所要展现的理论知识的把握,而且要激发学生预习和参加案例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 2.2教师队伍建设 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是一种挑战,在师生双方的互动中,教师的学识水平及应变能力将暴露无遗。如果事先不做深入的探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教师就无法做好案例的点评和总结。因此,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对教师需要进行心理学、演讲技巧、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适应能力。其次,邀请有丰富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或研究案例教学的相关人员,介绍进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注意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学会案例教学的基本技巧。此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由各学科案例教学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校还可以推行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和调研计划,学习国外案例教学的经验。也应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锻炼,扩大其知识面,增强对具体案例的感性认识,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通过培训、学习和锻炼,努力使案例教学中的教师成为导演、教练员而不是做演讲者、评论家。 2.3班级人数控制及座位安排 班上学生人数过多,可能会造成只有比较固定的少数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则须由教师点名才会发言,而影响到师生互动的质量。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人数尽量控制在30名以下。如果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上,可以考虑上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由指定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先行的分组案例讨论,以增加学习者发言的机会,并节省课堂案例讨论的时间。案例讨论课,最好在专门的教室或可随意更改桌椅摆放位置的教室进行。案例讨论的座位安排,最好是呈半圆形或马蹄形。利用传统教室的课桌椅摆设方式可能会影响师生案例教学时互动的效果,如果无法更改上课地点,老师要在课前,提早到教室组织学生协助改变座位安排,尽可能地减少环境因素对案例讨论的影响。案例讨论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也要在课前予以准备,如投影仪、幻灯机、实物和模型等。 医学教育论文:谈中等职业临床医学教育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开花结果。美好的愿望在现实残酷中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中等职业医学生来说不太适用。如果在中职医学教育中仍然沿用以上的教学模式。将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由于学生对发病原理和发病机制的了解不透彻不够深入,无法理解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出现的种种纷繁而复杂的情况。导致学习兴趣严重下降,甚至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为了探讨中等职业卫生教育的内在规律,我们一直在实践摸索,走过很多弯路。最后提出医学生涯的概念和阶段性教学方法。医学生涯指中职医学生要作好长期学习的心理准备。不但在校期间学习理论,而且要在毕业以后从事医疗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医学理论。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循环往复过程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采用阶段性学习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3)高级阶段:指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学习方法基本接近于传统模式。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属于第一阶段教育。初学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目睹医生护士处理病情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所以教师应多带学生去医院见习,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之中。比如我们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是如何和病人交谈的,如何采集病史资料,如何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如何组织和书写各种病案资料。 这些内容均应详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实践证明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其次,必须注意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点讲述病史的问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一些课本上暂时难予理解的内容,建议放到第二、第三阶段中继续学习。讲述理论课程最好结合实际病例来讲。如果暂无相对应的病例,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插播视频资料讲述。不能全盘照搬课本内容,以免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和降低学习兴趣。 总结: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该具有创新思维。临床医学理论教育模式也必须要有所创新,根据不同的生源结构而变化。卫校中职医学生必须作好长期学习的思想准备,充分认识和理解医学生涯概念和阶段性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尊重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变理论教学为技能培养。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走出具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医学教育之路而奋斗。 医学教育论文:浅谈加强康复医学教育的建议 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它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全面医学,被称为是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之一。我国的现代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为了尽快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全面推动我国的康复事业发展,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1.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疾病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慢性化、障碍化,老龄化”占优势的情况[1]。我国现有残疾人约6 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60岁以上人数到1999年10月的资料统计已达1.26亿,并以3%的速度增长[2]。同时,慢性病也成了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残疾人、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对家庭与社会造成的负担,康复医学逐步地发展起来了。2002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中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紧康复医学的发展。 2.康复医学教育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关键 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康复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要使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加强康复医学教育。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1992年8月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下发的《康复医学教育草案》中已明确规定了康复医学发展的方向与康复医学教育的方案,从而使康复医学教育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然而,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需加快发展步伐。 3. 康复医学的授课对象大都是临床医学生,以后要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而康复医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现代康复”的概念,对康复的概念及内涵较为模糊,容易将康复与恢复、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混淆不清。因此,深化学生的康复理念是该门课教学的最基本的和首要目的。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和能力的提高和恢复,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应特别强调残疾以及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价和改善、能力的恢复,而不是针对伤、病本身的治疗。同时,又要强调从事临床医疗的医务人员在治疗伤病的过程中,应具有康复医学的观念,即在治疗伤、病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功能障碍以至残疾的发生,有可能的话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二、强康复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快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的步伐 尽管国家对康复事业的发展做过明确的规定,但康复医学教育仍然比较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对康复的需求,更难以与国际接轨。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省、市的康复医学教育是个空白。为此,各职能部门领导应尽快改变观念,建立康复意识,重视康复医学教育,严格落实国家对康复医学教育的相关规定,促进康复事业的发展。 2.壮大康复医学专业师资队伍 我国康复医学专业的教师数量相当贫乏。许多医学院校从事康复教学工作的教师是来自其他临床科室或教研组。他们当中部分人只是经过一个短时期的康复医学培训或进修而已,缺乏对康复知识的全面系统地掌握,这样会严重影响康复教学质量。所以,应尽快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专业培训或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康复专业的学术交流,从中学习新的康复理论与康复治疗技术。另外,尽快从高等医学院校康复专业毕业生中吸收一些高素质人才来补充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便于全面开展康复医学教育。 3.加强医学生的康复医学教育 由于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康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经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各类康复人才不足千人,而且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中专、大专。仅有少量的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更少[3]。因此,必须加紧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高等医学院校均应开设康复医学专业,培养康复医士(师)或高素质的康复治疗士(师),而各中等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则应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或康复技术专业,培养各种康复治疗士或治疗技士。此外,在各医学院校的其他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等开设康复医学课,让广大医学生接受康复医学教育,建立康复意识,为毕业后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4.加紧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医护人员康复意识 目前仍有许多医院尚未建立康复医学科。即使有也只是挂个牌子而已,只能开展部分传统的康复治疗项目,针对颈肩腰腿痛等病症进行治疗,而不能利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中风、脊髓损伤、脑瘫以及骨关节病等进行康复治疗。这样,就难以承担康复教学实习任务。卫生部在1996年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中早就明确规定:二、三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科,其任务是为有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并为所在社区提供康复医学培训和技术指导。因此,各级医院领导应认真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加强康复实习基地建设;同时,由于临床 人员的康复意识淡薄比较普遍,有人根本不懂康复的意义,有人认为康复就是“理疗”或“按摩”,对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了解甚少。所以,有必要尽快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康复意识。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与临床医护人员的康复意识的增强,为医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现代医学的全面发展。 医学教育论文: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策 随着医学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人员也必须对自身的知识素质进行一定的提升。这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人员自身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与医院的前景发展密切相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医疗设备卫生治疗程度服务质量等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希望获得快速有效又温馨的治疗。同时,伴随着医学人员在医学方面的不断研究,旧的医学知识已经不能跟上更新的医学科技知识。还有,政府不断颁布新的医疗政策,也逐渐地对医疗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等等,种种现状都表明了一个现象,医疗卫生人员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大力贯彻和全面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医疗人员的知识储备和职业道德修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是,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同时,会产生很多不同的问题,所以本文重点讨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困难 1.1 对医学教育的质量要求不高,水平高低不一 随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附近的教育机构商家发现商机,于是不断出现各种层次的辅导班、培训班、家教和学术交流等等,各个水平不一同时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个别培训班的老师都没有教学经历也去教课。这种现象会严重地影响医学教育的教学进展和教学质量。 1.2 对医学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工作难以开展 很多人都片面地认为进修继续医学教育课程是与升职有关。对于那些已经身居高位或者没有心思升职的人员,就会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失去兴趣,不够重视;还有一些医疗人员就是为了升职而突击学习,当完成升职后就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领导方面则是只注重工作而不注重人才知识进修,对医学继续教育方面不怎么支持,也因此对这方面的经费也就投入很少。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人员的知识素养提升,也不能很好地引进先进的技术知识指导,造成科技建设落后很大一截。 1.3 教育手段,思想模式和教学设备不够齐全 继续医学教育的教材方面没有及时的更新,考试题目方面也没有合理的规范,只会重复前几年的考试内容,缺乏实用性也失去了教学的目的,没有适合基层医疗单位需要的项目,题目很少涉及到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等方面,基层单位有很多一人身兼多职的人员没有空余时间学习,特别是药剂方面的专业人员和护士、康复护理人员等无法及时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 1.4 没有对不同专业人员进行合理的课程划分 一些医院为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都会在每期学习过程中邀请上级医院的教授等专业人士来讲公开课,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首先这些专业人士的课过于深奥,所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小,真正有兴趣听并能够听得懂的学生寥寥无几。其次每个人从事的专业都不尽相同,涉及的专业领域也不尽相同,所以这种专业公开课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2 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解决对策 2.1 进行创新性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让这些医学专业人员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和进修,不断跟紧最新的医学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想要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体制创新改革。这就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只局限在新的医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的学习,更不能只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是全面发展重点培养,让学生将多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医务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医学事业的有机发展。 2.2 因材施教,针对性教育 医院应该对继续医学教育采取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例如学术讲座、专业进修、学术交流大会等等,应该注重实践和临床,着重对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实用性进行一定的教授。 2.3 多提供外出交流的学习进修机会 医院可以每年从优秀学员里挑选一些人员进行外派学习和进修。当然,他们所要进修的内容一定是医院急需补充的技术知识和先进的技术知识。学员们在学成归来以后,要在医院开展一些专业讲座和学术交流,将自己所学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除了不断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外,还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非专业知识,如计算机网络化应用,服务意识及病情记录,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病患术后康复情况反馈,医疗纠纷的处理能力等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上越走越顺利。 2.4 适当采取远程教育 一些无法来到现场学习的医务人员,可以进行远程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无人数上和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只要医务人员有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自行定制学习计划,自行掌控学习进程,这种自主式的学习不断解决了医院师资力量困乏的问题,也解决了很多在职人员无法离岗学习的困境。这样的学习,给许多想提升自己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从而提高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 3 总结 随着医院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和设备等等,加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一定会更加顺利地开展。我们现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专业知识储备的人员,更需要能够把握科技潮流动态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不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让更多的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医学教育论文: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建构 1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必然要求高校发挥主动能动性,加强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我校结合办学实际,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为一个目标、一套标准、四个系统。一个目标,即明确一个培养目标”一套标准,即建立一套完整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四个系统,即教育质量保障的指挥系统、督导系统、信息系统、激励系统,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 2明确一个培养目标 我校是一所办在地方的医学院校,根据学校办学实际,确定的人才培养类型为技术应用型,围绕这一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中西部地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医学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熟练的卫生服务技能、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3建立一套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为使教育质量监控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见习实习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试及毕业论文、学生学习等质量标准,并制定了配套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质量标准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标准也随之提升,以满足学校教学工作不断进步的需要。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使教师明确了自己工作的质量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其学习任务及努力方向,也为教学质量检查、质量分析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自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立以来,各教学单位均能按照质量标准的内涵要求规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如各专业负责人能够按照专业建设评估标准,积极地推进专业建设工作,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监控,为社会培养合格、急需的医疗人才;各课程建设负责人,均能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积极创建精品课程;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多媒体课件声、像、图并茂,教学效果良好;教师教科研水平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得到极大加强。 4建立教育质量保障系统 指挥系统:指挥系统在四个系统中起统领作用,目前已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负责教学质量日常监控、专项教学督导等工作,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教学工作委员会由教学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和长期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有丰富教学工作经验的学术专家及学生代表组成,下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委员会、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考试指导委员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委员会等八个业务委员会。其中,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委员会对学校各级各类教学工作、教学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和咨询,向校党政负责,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委托教务处进行管理。 各学院成立了二级学院层面的教学督导组,组长由学院院长担任,成员由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及教学办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本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秩序、教学运行等进行监控,提供教学、教学管理等的咨询与指导,及时向学校教务处反馈本学院的各种教学信息,提出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本学院教学督导组的日常工作,制定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总结、反馈教学督导组的意见与建议,据此督促相关教研室及教师进行整改。学院下辖的教研室,作为教学组织的基层单位,负责本教研室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本教研室的教学评价,如组织所属教师认真开展各种教学法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试预讲、教学研讨、试卷分析、互听课等,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确保提高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督导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委员会对学校各级各类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咨询,代表教务处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督导。 一是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期初教学检查主要以保障教学条件、落实教学计划、解决教学困难为目的,由校领导、教务处、校教学督导专家组成检查组,对各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准备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期中教学检查以专项督导为主题,结合学校 年度工作计划对重点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期末教学检查以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学校和学院成立考风、考纪巡视组,及时检查、相互反馈。 二是听课评课制度。根据学校规定,我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课堂、深入教学一线进行随机听课,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教学督导专家根据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计划随机抽检教师课堂授课情况,每周听课1-2次,课后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按月进行听课小结,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督促相关学院及教师认真整改。 三是学生评价教师制度。我校建立了学生网络评价教师系统,学生以自愿参加的方式对授课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教务处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反馈给相关学院。对学评教末位教师采取学校、学院两级诊断性听课制度,帮助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四是教学督导专家、教师、学生座谈会制度。每学期分别组织召开教学督导专家、教师、学生教学工作座谈会,对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后,通过教学工作会或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学院或教研室,限期整改。 五是巡回教学制度。为提高实习医院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和带教水平,学校定期组织专家赴各实习(教学)医院,对学生实习的重点科室进行教学查房、实践技能抽查等,加强了对实习生的管理,密切了与实习医院的联系,规范了实习医院的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信息系统:各学院教学办公室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教学组织及管理工作,落实教务处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在业务上接受教务处的指导。同时,结合本学院教学工作实际,组织引导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协调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为提高工作质量,教学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并通过以下方式做好教师与学生反馈: 一是教学办工作人员参加学校定期召开的教学联席会、校级教学督导专家听课意见反馈会等教学工作会议,会上准确记录,会后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做到信息畅通。 二是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教师、学生对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后,用于反思教学、改进教学。 三是教师、学生利用教务网络管理平台,提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教务处和学院教学办公室均可对所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依据改进教学管理。四是通过学生信息员,了解学院教学工作状态,对学生信息员反映的教学问题及时调查、核实,要求相关教研室或教师积极整改;对于学院内部教学管理问题认真改进,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及时反馈,获得学校的支持。 激励系统:为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一是实施“优秀学术青年骨干支持工程”和“学术创新团队扶持工程”。建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选拔机制,以开放的姿态、优惠的政策,采取“全面规划、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建设发展策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学科、学术带头人。同时,选拔培养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精心锻造一支稳定的“教学-科研双强型”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迅速提升学校的人才竞争力。 二是实施“教学名师培育工程”和“优秀教学团队扶持工程”。以课程改革为依托,以不同的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以团队的形式负责相应教学模块的课程规划、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及年青教师的培养。通过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全校营造敬业爱岗、争先创优、勤奋学习、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是积极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实施。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完善我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使教师树立合同观念和绩效观念,增强广大教师的职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 四是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考核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 考核评价方式和指标要有利于创新和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实行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政策,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高薪聘用优秀拔尖人才,实现一流人才出一流业绩享一流报酬,采取非常措施,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通过以上实践,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扎实过硬,与病患交流沟通良好,受到用人到位的好评。 医学教育论文:浅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论文关键词: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 现代医学 论文摘要:如今,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而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在医学教学中过份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是绝对不可行的。要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医学人,就要让学生既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所以加强人文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的今天,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医学生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目前医学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加上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的医疗纠纷,医疗行业的服务态度问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些信息正在向我们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医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就变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医学院校主要以培养医务工作者为己任,是培养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人才事业。从本质上来讲,医生是通过与人交往而挽救人的生命的职业,这就要求“救死扶伤,体现人道主义”等基本的职业理念必须体现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内在素养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有较高的医技,而且有博大的人文情怀、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医学人才呢?必须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将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融合”,然而在融合的过程当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在这些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质 想要在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必须要精通本专业,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进行扎实的学术研究,力图接近本学科的最高峰、最前沿,以一流的学术水平进行教学,这是基础和前提。其次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他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微笑,一个惊讶,都会影响学生,都在随时随处地对学生发挥着示范作用。同样教师本身的人文修养也会自然而然的反映在他的言谈举止之中,甚至衣着都会有人文素质的映照。所谓“为人师表”的意义也就在于此。然而在日常教育中,言传较易,身教甚难,因为身教需要教师本人与所教之物的和二为一,需要教师不仅能“知道”,而且能“体道”。故教师要言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如果要学生学会‘关心’,自己首先必须善于‘关心’,关心学生,关心同事,以心换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自己首先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治学严谨;要教育学生学会创新,自己就必须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拼搏,善于创新。 二、抓住核心部分,关注人本身 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是对人本身的认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道德感、责任感、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科学教育关注的是人之外的事情,它不能解决人自身的问题,只有把两者真正的结合起来,人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医学教育更是如此。比如说医疗器械与人的关系,为什么在医疗器械已经能代替人做许多事情的今天,还要继续强调医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医生不是机器,医生做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手艺活。他们要面对的是人和社会的关系,这都不是“技术”和机器本身能解决的。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医疗纠纷事件,有许多是由于医生的素质较低引起的纠纷,其中有些是与医生的技术素质有关,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医生对人的生命的漠视和利益取向所致。所以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教育更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出对生命的关爱。让他们懂得医疗工作是关乎人的生命的职业。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病人的就诊就是把自己对生命的希望寄托于医生,庸医害人,会贻误生命,而对人的生命的漠视更是对人的生命的戕害。 三、注重价值导向,树立理想的道德品质 科学技术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但科学技术用于实际,既可能为人类造福,也可能为人类带来灾难,这其中就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学习和研究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增进人类身体健康,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要本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学好医学,以造福人类,同时也要防止由于知识的不正当运用和误用给人们带来不幸。医科学生作为人的存在,不能沦落为“灵魂的空场”,否则必然会在这种精神的黑暗中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作为医学教师,应时刻把传授学生善与恶的概念、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境界和争做白衣天使的崇高理想,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医学一旦丧失人性是非常可怕的。20世纪最骇人听闻的两大案例,也是当代医学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就是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与德国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无人道的人体“科学”实验。尽管历史已离我们远去,但人民不应停止反省。 四、严格规范,杜绝虚假行为 医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正因为如此,它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是任何一个学科所不可比拟的。就拿临床诊断和治疗来说,对一个病症必须用理论知识考虑全面,如果由于知识片面或者仅凭想当然以及不严格遵循治疗原则而进行诊疗,都可能对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生命损失。然而现阶段部分医科学生却存在着缺乏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情况,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实验马马虎虎,实验结果弄虚作假,表现在实习阶段临床观察敷衍了事,病历书写主观臆造,临床操作图方便快捷。这些问题应该让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有这样一句话:‘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会学坏。’对于医学教育我们更应该以严字当头,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相信这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教书与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同时我们也要解决:“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我国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医学教育论文:适应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促进我院教学改革 [摘要]2002年3月12号至26号,我院社区医学教育考察团赴美考察、访问,其中我们考察参观了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由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批准,于1999年6月9日成立。这个研究所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提供指导。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机能、职业态度、行为及伦理、沟通机能、公众健康及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与研究七个领域,所谓基本要求就是全球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或基本素质,学生具体能力的体现给我们界定了老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所有执业医生该有什冬样的教育经历。 一、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基本概况: 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核心委员会负责制定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8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的教育和卫生政策专家组成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和核心委员会的总体工作。还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的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 IIME的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界定基本要求阶段,现已建立起一套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等方面,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有独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每所学校的教育计划是不同的,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的;第二阶段为“试行”阶段,按照基本要求对中国的一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七个领域的60个反映教学结果的指标;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通过试行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将这套标准提供给全球医学教育界使用,在全球医学教育范围内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二、适应基本要求,促进我院的教学改革: 西藏地处西南边睡,有特殊的地埋环境和民族风情,也有较为特殊的地方病。我院在2001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现在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龙头的医学教育新格局。因此怎样面对为西藏培养合格的医务人才,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医学教育之路,西藏要求什么样的医生,我们应怎样去培养、教育。针对全球“最低要求”,我院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谈一点看法。 生物医学科学、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迅猛发展,这些发展为医学带来新的伦理、社会和法律方面的挑战,也要求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培养未来的医生具有适应迅速改变的卫生保健环境并进行实践的能力。并促进改善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的质量的提高。 1、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对一名医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一名医生应该做到的。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人体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各种变化,引起疾病的各种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又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命周期及生长、发育、衰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疾病状态下除药物外,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心理的、社会的各种干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增加相关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应社会需要,为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定的基础。 2、临床机能:利用所学临床知识,解除病人痛苦,合理运用先进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设施是对一名医生最基本的要求。在临床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确定诊治方案,高效率的利用符合伦理的方法,对病人包括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的处理及对病人健康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增加实践机会,早期接触临床。在医疗实践中得到锻炼,有助于学生临床机能的提高,我们制定的本科班课前、课间见习,给学生增加了实践机会,带着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回校学习临床课,参加临床实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 3、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我们让学生一人学就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到乡下了解民情及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同情心,使学生养成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的个人责任,增加医疗点的实习、了解病人的疾苦,病人的信仰和卫生经济的有关情况,有助于强化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4、沟通机能:沟通机能是所有医生基本的工具,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相互学习的环境。倾听、收集和综合与有关问题的各种信息。对病人及家属深入了解病情,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交流,解决问题,都与沟通有直接关系。在教学及实习中加强训练,增加与社会接触面,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 5、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应起到作用,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需要学生掌握一个群体的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遗传的、人体学的、环境的、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的各种因素的知识,我们让学生了解当地医疗卫生状况,有助于学生增强保护保健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他们预防疾病、伤害和意外事故中,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和采取的行动。并了解卫生系统、政策、法规的管理原则。 6、信息管理:医疗实践和健康体系的建立需要现代化的信息,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查询、收集组织和解释有关健康和生物医学的各种信息,也是一个医生应具备的能力,能够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信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在医疗及保健中的作用。 7、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对现有的知识、技术和信息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是解决问题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医生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应学会怎样批判性地评估数据信息,并理解在高质量医务实践中研究的作用。医生保持行医的资格,他们就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技能,为了保持和发展在医学院学习时所获得的能力,毕业生必须认识自己的不足,需要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接受同行评议和不断地进行学习等,这种不断追求精神,使医生不断地获得和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 我们按照全球基本要求的内容增设课程计划,与60项评估指标联系起来,就能培养出适合西藏的医生,适合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的医生,使我们的毕业生具有专业性实施医学科学和艺术的能力。 医学教育论文:西藏高等医学教育概论 [摘要]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级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是传授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西藏的高等医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西藏独特的高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质及基础教育的特殊机制等因素决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搞好西藏高等医学教育。 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级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是传授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高等医学教育自然应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如必须制订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计划,选编合适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讲课要求生动、精练并能因材施教等等。同时,高等医学教育,尤其是西藏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西藏独特的高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质及西藏基础教育的特殊机制等因素决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办好西藏大学医学院。 一、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 大多数考入医学院校的藏族大学生由于其历史责任感、自尊心和家庭的期望等动力的驱使,学习普遍比较刻苦、用功,尤其是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及布置的作业等,学习成绩在藏汉混合班中多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少部分可进入优秀行列。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基础较差,另一方面在于藏族学生多习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这一点与藏族的思维方式有关。藏族偏重于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思维,而对非直观的、理性的、抽象的事物学习和理解能力差一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用直观、形象的手段与方法,少用或不用抽象的方法;多用实验、见习与实习的方法,减少理论讲授;多采用实物标本、教学录像、挂图、幻灯片、投影及现代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教具和手段,做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 藏民族有自己完整的语言文字——藏语,在目前西藏的教育模式中,藏语教学得到强化,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基本使用藏语授课,在各级各类升学考试中,藏语文对藏族学生也常作为一门主科,加之藏语又是他们的母语,故近期考入中高等学府的藏族学生不仅能流利地说藏语口语,而且大多数有一定的书面文字使用能力。同时,西藏的大多数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而初中、尤其到高中阶段,除藏语文外,其余主要课程基本用汉语授课。所以,进入高校的藏族学生大多能熟练地应用藏汉两种语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对在校学习和毕业后在区内工作极为有利。但也有部分学校由于对基础教育中双语教学的理解偏差或汉语教学力量薄弱等原因,汉语教学有所削弱,造成部分藏族学生汉语水平偏低,主要是思维速度慢、接受和表达能力差。这样不仅给专业课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完全按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的要求或盲目照搬区外其它高校的作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慢讲授速度,适当多写板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可通过增设汉语文课以及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加强汉语训练,提高其表达、理解能力。 另外,藏族大学生大多继承了民族的许多优点,如能歌善舞、待人纯朴热诚、有相当的幽默感、喜欢室外活动;同时,又能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健康愉快地度过大学学习生活。 二、实践性强、能力要求高 现代医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就是实验医学。这一点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地体现,没有实验教学的医学教育是不可想象的。在我院前二学年开设的所有普通基础课(如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如生理、生化、解剖、组胚)、临床基础课(如病理、药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都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课既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和见习、实习完成的。所以,办高等医学教育离不开设施较为完备的实验室,离不开各学科或课程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材料、标本、药品等,诸如显微镜、电教器材、各种物理仪器、电生理仪器、化学试剂、人体解剖标本、实验动物…… 实验教学在第三、四学年的体现就是“临床见习”。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临床课,为了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各种常见疾病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的印象与理解,教师常在上课期间到医院选择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实地观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期较长,如五年制本科的第五学年均为实习时间。另外,不同的专业其实习地点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毕业实习均在较大的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内容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大科为主,在一些小科或医技科室进行短期选择性实习,如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科、针灸科、心电图室、X光诊断室等。现在,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已挂牌正式成为我院的教学医院。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在与疾病斗争的各种手段与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临床的思维和行为,这实际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专业教育一直在着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能力,这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恰恰相反,判断医学教育是否成功,不能单纯以学生的理论成绩来衡量,更重要的是他们面对活生生的病人时的表现、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否灵活运用。临床实习可以说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综合考查与锻炼。 医学科学的一个特征是知识更新极快,光靠书本上所学的一点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医学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全面促进其智能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还有许多困难,这也正是今后改革教学的目标之一,但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在未来世界飞速发展的医学领域具备竟争能力,又必须尽早做到这一点。 三、课程重、压力大 医科学生的辛苦是出名的,给人的印象总是书本又厚又大,整天急急匆匆忙着应付上课、做实验,穿着白大褂出入各实验室、医院各科病房或门诊。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甚至比别人看到的更苦更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在校学习四年期间(第五年临床实习)仅考试课就在三十门以上,还有近二十门考查课,且大部分专业课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师们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内容和进度,常常超负荷讲授,教学难度很大,更由于学生主要来源于区内,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在如此重的学业压力面前多数人只能疲于应付,不是死记硬背就是勉强跟着走。因此,医科学生的淘汰率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说,学生人学后在学习中有三个难过的“关”,也就是三类容易“卡壳”的课程:第一关是普遍基础课关,主要的课程有医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其内容与中学学过的理、化、生物知识密切相关,故一部分中学没学好这几门课的学生学习吃力一些。不过,即使原先基础差一些但入校后比较用功的同学这几门课大多能勉强过关;第二关是专业基础课关,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化学。这几门课与学生的基础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用功程度和能否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由于一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上,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导致专业基础课成绩不佳。故这几门课不及格的同学人数往往超过第一关没有过的人数;第三关是语言关,主要课程是英语,这与西藏基础教育中外语教学薄弱甚至缺无关系殊深。众所周知,医学生对外语的掌握程度社会要求是相当高的,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招生时不但对总分有要求,对其中的外语成绩也往往有明确的限制,似乎仅次于外语学院的录取要求。但由于西藏的实际情况,英语成了许多同学尤其是藏族同学学习中的“拦路虎”,不及格的比例有时高的惊人,是三关中最难过的一关。 过三关以后,随后的临床基础课、临床课虽然课程仍较重,但由于学生已基本适应学习的节奏,熟悉和掌握了大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能力包括应试能力均有提高,一般不会再出现太大的问题。 四、以人为核心 医学的对象和目的都是人,且大多是躯体或心理不太健康的人。因此,在医学教育中,人是绝对的核心。特别是在旧的医学模式中,人的心理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医学中的人往往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关心的是人的躯体健康情况。为了这个目的就要了解人体的组成、结构,每个结构的功能,以及诸如为什么会发病?什么病?发病后有什么变化?全身还是局部?能否治疗?如何治等问题。因此,医学教育中常常把一个整体的人分解成局部的或某一方面的生物学特性介绍给学生,大到肉眼可见的解剖学中的骨骼、肌肉、神经等,小到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学中的正常组织、细胞和病理学中异常的组织、细胞等;宏观如病人在患病后的症状和体征,微观如某些分子在机体内的化学变化或反应;普通象病从口入的道理,奇异象一些药物对人体的巨大作用等等无不说明人永远是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核心。 当然文科教育也离不开人,一是内容也常以人为核心,但不同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其表现以人的精神、思维为线索,常反应人们情绪上的喜、怒、哀、乐等精神形态,即使有部分躯体描述,目的也多是烘托所谓的“主题”或为了更好地表现心理活动,特别是文学作品。而在政治、法律、历史等方面常说的决策、思维、权力、贡献、责任等概念也无不是抽象的,不能精确定量的人或人的某一方面。 另外,文人笔下人的年龄、性别是有明显区别的,尤其牵扯到爱情主题时,性别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医学中虽也关心人的年龄、性别,但在医学生或医生的实际操作或思维中常常忽略这些,心中似乎只有“病人”这个概念。女护士可以在给小伙子臀部打针时继续谈笑风生,外科的男大夫在手术室能面对裸体的女病人作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因此,医生眼中的人几乎是“中性”的,所有到医院就诊的人无论男女老幼,不过是病人,是自己服务的对象而已。这决不是说学医的人都麻木不仁,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和长期的职业习惯使然。 五、学制长、投入高、专业性强 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比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其它专业一般长一年或更多,如一般高教的本科学制多为四年,而医学本科至少五年,少数六年,个别八年。 与其它专业尤其文科教育相比医学教育的投入较高。其主要原因有(1)庞大的实验室群。在医学领域的所有学科都有自己的实验室或实验设施,临床各学科的实验基地当然就是临床诊疗单位和部门,各基础学科的实验室还常有教学用和科研用实验室之分,尤其正规的高等医学院校大多有设备精良、造价昂贵的实验室,成为学校实力和科研水平的一种象征。(2)日常教学消耗开支较大。医学教育中的水电、动物、药品、标本、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等日常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3)学制较长,相应投人自然增加。(4)教材费用高。医学课程的教材由于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常用课本又厚又大,书费自然较高,如现在的内科和外科教材每本都在三十元以上。(5)见习、实习费用。一般高等医学院校都要建设自己的教学实习基地—附属医院,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既使没有附属医院,也需要联系相应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每年给见习或实习医院交纳一定的费用,当然还有实习生的各种补贴。(6)高等教育还兼有科研功能,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大多周期长、费用高。如开发一种新药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元历经数年、十数年是很普通的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医学教育投入高是由医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投入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医学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及课程种类繁多造成的。医学教育中的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科(课程)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高等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解放初期分为医科、牙科和药科。后来根据世界及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已发展为临床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卫生学、卫生检验学、放射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物化学、中医学、藏医学、中药学、针灸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学等专业,而且随着医学和许多边缘学科的发展,医学教育的专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些专业虽然有一些相同或近似的课程(主要是基础课和公共课),但差异和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让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到综合性医院干妇产科或儿科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反之亦然。这样,医学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往往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以适合专业的要求,投入自然较高。 我院的实验室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距教学需要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机能实验室,应尽快下大力气解决。 六、课程间有较紧密的内在联系 专业教学同中小学教学一样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医学教育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似乎更为严格和紧密,这是由医学科学中各学科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所决定的。医学从宏观上说是以人的整体正常或异常来做为研究对象的,而医学中的每一门学科则多是围绕人体的某一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是描述人体正常的形态与结构的;生理学、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相应机能的,而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学则是研究人体异常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药理学、微生物学等是研究这些药物或微生物与人体关系及作用机理的;临床各学科则是研究疾病的症状、体征、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一系列内容的……这些学科研究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其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是割不断的。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从形态、结构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基础医学逐渐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各门课程。即有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正由于医学教学所有的课程是围绕人体展开的,各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不可避免,各门课之间既有横向联系,也有纵向交叉。所以在医学教育中既要处理好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衔接,又要尽量避免出现遗漏或重复,使课程更好地联系起来,形成既有分工又能紧密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性完美效果。 七、与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医学教育只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方面,其他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医学教育,尤其是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医学教育自身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卫生事业的其他方面,因为医学教育培养的对象——医学生们正是将从事医学科学与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 可以说医学科学上每一个重大发现或进步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甚至改变医学教育的内容或方法。以教材为例,目前的高等医学教育的大部分教材每3-5年就要更新一次,可仍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步伐。许多新学科、边缘学科的纷纷建立与完善更使传统的医学教育内容面临冲击与挑战。如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建立与分化;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的灭绝或有效控制使传统的传染病学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免疫学的发展更是在医学领域内对从基础到临床的许多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医学科学的发展变化对医学教育的发展变化影响巨大。 除了以上谈到的以外,高等医学教育还有一些特点。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医疗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严肃、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作风;注意学生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等等,因篇幅关系就不一一赘述了。 医学教育论文:论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功能 [内容摘要] 医学史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也能体现历史学科在教育活动中的一般功能。医学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识医学发展历程,把握医学发展规律,预测医学发展趋势;总结医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推动现代医学发展服务;学习医学前辈的德行,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提高自身修养。 [关键词] 医学史课程、高等医学教育、功能 医学史顾名思义是医学的历史,它是以医学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人知道自己的历史;医学工作者与一般人的区别也就在于他们应该懂得医学的历史。医学史课程是医学生懂得医学历史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学史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医学史作为一门以医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史,它有典型的医学特征,但同时也具有一般历史科学的共同特点,因此,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也能体现史学的一般功能。唐太宗《旧唐书》里对魏征有这样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中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正是对历史的现实作用所作的高度概括。也有人指出“历史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充满生机的科学,在现代学科丛林中,历史学对现实和人生的意义不是任何其他学科所能代替的”。①具体说来,历史的现实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博古通今”、“鉴往知来”,即在认识历史过程中,揭示历史的规律性,从而加深对现实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测。二是“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即在认识历史过程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为现实服务。三是有利于人生的修养,即通过历史的教育使人“明是非、别善恶”,用前人的智慧和德行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也体现了上述功能。具体概括为:认识医学发展历程,把握医学发展规律,预测医学发展趋势;总结医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推动现代医学发展服务;学习医学前辈的德行,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提高自身修养。 一、 认识医学发展过程,把握医学发展规律,预测医学发展趋势。 历史就是指过去的人类社会活动,故有了人类便有了历史。医疗行为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也是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因此,医学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最初的人类,出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与疾病作斗争,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产生了原始的经验医学。又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能力低下,对大多数生命现象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普遍认为是超自然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生死祸福。与这种认识水平相适应,禁忌、崇拜、巫术就成为当时医疗行为的主要形式。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从时间来看,占人类历史的99%以上。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一些人开始对自然现象进行思考,于是产生了朴素的自然哲学观念。人们开始把一些医疗经验知识上升为理论,并试图用哲学思想来解释医疗经验,于是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医学”。例如:在欧洲就有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体液学说”,在中国就有“阴阳五行学说”,印度有“地、水、火、风”四元素理论等。这些医学理论虽然不能像今天的医学那样科学地解释人类的生命现象,但这却是在原始经验与神巫医学基础上的理性升华。西方社会的中世纪,被称为最黑暗的时代,神学渗透到一切知识领域,医学也由僧侣所掌握。他们为病人治病,也替病人祈祷,呈现出“僧侣医学”的特征,寺院即医院,僧侣即医生。这种笼罩在宗教神学阴影之下的医学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逐渐受机械唯物主义影响,出现了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开始了寻找病灶的过程,听诊器、内窥镜等多种诊疗设备也随之发明并投入使用。这种以机械唯物论为基础的,以生物性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此时,西方医学得到了迅猛发展。自20世纪中期以后,除生理因素之外,人们开始关注影响人类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l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其通过的宪章中对健康这一概念作出了超越生物医学界限的解释,指出“健康除应在解剖生理上无病态表现以外,还必须在精神、心理上是健康的,并能够圆满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要求”。l977年恩格尔教授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而医学也跨入到现代医学阶段。 通过回顾医学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医学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从医学模式来看,医学模式的转变呈现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本能、经验、巫术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唯心的僧侣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几个阶段。其中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对于唯心的僧侣医学模式以及唯心的僧侣医学模式相对于原始的巫术医学模式在形式上都有某种意义上的回归再现。例如现代医学模式中的“心理暗示”或“输导”与僧侣医学模式和巫术医学模式中“祷告”等在形式上有某种共同之处,但是这种形式上的类似绝不是简单的复归。现代医学模式中的“心理暗示”与“心理输导”是在经历了生物医学长足发展之后的理性的心理治疗活动;中世纪僧侣医学模式中的“祈祷”比巫术医学模式也多了一些如希波克拉底、盖仑等“实证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合理成分。又如生物医学模式在其哲学基础上也是对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复归,两者都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但是,生物医学模式发生在人类对世界的本源已有较清楚的认识之后,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所发生的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因此,生物医学模比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更加科学。医学模式的转变所体现出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也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医学的发展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的理性升华。医学每前进一步,都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但又都不是简单地重复历史,而是在不断地继承历史,同时又不断地超越历史和不断地创造历史。 其次,从病理学的发展过程看,也可发现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综合到分析的过程,这也是医学发展的规律。在前生物医学时代,病人被视为一个整体,因而“整体观”是前生物医学模式中共有的观念。文艺复兴之后,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这种整体观开始走向了分化。例如十八世纪意大利病理学家莫干尼(Morgagni)创立的“器官病理学”,就把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推向器官水平。法国医生比沙(Bichat)把莫干尼的工作又推近一步,建立了组织的概念,认为器官由组织构成,并近一步描述了患病时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由器官深入到了组织层次。十九世纪50年代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Virchow)创立了细胞病理学,从而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了细胞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起,英国剑桥结构学派克里克(Crick,H.C)和美国信息学派沃森(Watson,J.n)通力合作,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表明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此外,医学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横向交叉或延伸,出现了医理、医文、医工交叉的多个学科群。这也表明医学的发展经历着由综合到分析,再由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这也是医学发展的规律。 上述规律只是几个典型例子,事实上在医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出其发展的规律。揭示事物规律本身并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透过规律来预测未来。因此,通过对医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最终目的在于预测医学发展的趋势。人们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预测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学的目的和任务,将从传统的治病救人,延长病人的生命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主;医学工作范围,将从现在的出生到死亡,扩展到生前到死后;分子生物学将成为医学的带头学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将成为医学的主导技术,高科技向医学领域渗透将使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的面貌发生改观;21世纪医学将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更加趋于完善;基因组医学的发展将会成为新世纪人类医学的主流等等。 二、 总结医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推动现代医学发展。 纵观医学发展的历史,医学每前进一步,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学习医学史,有助于医学生了解前人在推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并从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为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经验积累是医学发展的最初行为方式。正如鲁迅所言“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证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就是针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积累下去。乃有草药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南腔北调集·经验》) 鲁迅的这句话道出了经验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 又如,在巫医混杂时代,人们在征服左右人的生死祸福的超自然力量时就经历了从“禁忌”到“崇拜”再到“巫术”的过程,这就是经验作用的结果。早期人类对一些不可理解的现象感到奇怪和恐怖,因此不敢接触这些事物,从而产生了各种“禁忌”,即“远而避之”。例如当时人们由于对“死”的恐惧,因此把与死人有密切接触的人视为禁忌对象。菲律宾群岛的阿古泰诺族妇女,在丈夫死后七八日之内,就只许晚上出门,并且走一步路必须敲一下手杖以警告走近的人。然而,这种禁忌的方法往往并不能阻止灾祸的降临,于是人们就会对这些禁忌的对象产生敬畏心理,希望通过祈祷、祭祀或占卜的办法祈祷宽赦,这就是“崇拜”,即“崇而敬之”。然而,当这种崇拜的办法也无法阻止灾祸降临时,人们就开始另一种新的尝试,即对鬼神之类进行“驱而除之”,以保护自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巫术”随之产生了。人类对自然界中的不可知物,由禁忌到崇拜,再发展到巫术,虽然不能真正征服自然,但这应该说也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是在经验的推动下产生的。 再如,通过对近代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考察,也可发现经验是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坚实基石。从解剖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罗马时代,被尊为解剖学之父的盖仑(Galen)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通过对动物的解剖,来认识生命体的结构,积累一定的解剖学经验。但由于他把对动物的形态学认识强加到人体,因而难免有许多错误。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L.davinci)在对盖仑的经验进行继承和对其谬误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解剖学研究,使人体解剖学进一步走向成熟。十六世纪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Vesalius)也是在对前人的经验教训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解剖研究,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写就了《人体的构造》一书,从而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从化学治疗学的发展历程看。德国细菌学家爱尔利希(Ehrlich)提出了“化学疗法”的概念。他在对结核杆菌染色时发现该菌对某一染料有特殊亲合力,由此他推测某些化学物质对病原微生物也有亲合力,决定研制只伤害微生物,不伤害人体的药物。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能消灭螺旋体、治疗梅毒和回归热等疾病的化合物“606”(Salvarsan),从而开辟了化学疗法的道路,为抗生素类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继埃尔利希之后,1928年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这一经验的启示下发现了青霉素,成为二十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创举。1932年德国人多马克用同样的经验发现磺胺药的抑菌作用,解决了一些常见感染的特效治疗问题。从医学模式的转变看。生物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健康状况,并且促进了医学道德的转变。但是,生物医学模式在其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困惑或者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都为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或教训。比如,生物医学模式并不能真正完全解决病症问题;生物医学模式片面的思维习惯,也对医学的发展有消极的影响;生物医学模式也导致医患关系疏远,如医患关系物化的趋势,医患关系被分解的趋势,病人与疾病分离的趋势等。通过对生物医学模式的科学合理的成分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充分的认识,就可以总结和利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的经验教训,从而促使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并使其逐渐趋于完善。 上述例子说明经验在医学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医学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积累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的。这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特点,因为个人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而文明却不因个人的逝去而中断,而是在“继承”、“创新”、“传递”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不断创新。 三、 学习前人的德行,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自身修养。 大学教育应当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医学教育更应当如此,因为医学是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所以,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何谓医学人文精神?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医学人文精神则是指医学工作者所具备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是外在的,人文精神是内在的。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就是把外在的“人文”化为医学工作者内在的“人文精神”的过程。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医学史是最重要的素材。因为“历史学是各门学科之母”③,医学史从多方面记述了人类与医学有关的活动,是最全面的教材。医学史可以为医学生的人格塑造、气质培养、修养提高提供借鉴。 首先,可以使医学生接受人道主义精神的熏陶。人道主义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内核,它是一个人面对他人、面对人类的一种情感或态度。对医学工作者而言,其人道主义精神则主要体现在如何面对病人,如何面对人类方面。早在公元前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誓词》中就强调了医疗行为的目的是为病人服务,把恢复病人的健康视为医生的最高职责。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胡费兰德(Hufeland)在其医德十二箴中也写道:“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要追求名誉和个人利益,而要用忘我的工作去救活别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不应怀有别的目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医学人文教育就是要秉承医学人文精神。 其次,可以培养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医学发展史上,许多的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情感、健康、乃至生命。例如,比利时医生、伟大的生物学家安德烈.维萨里(A.Vesalius),在欧洲社会还笼罩在神学权威的氛围中大胆进行科学实验,纠正了盖仑解剖学的许多错误并揭穿了神学关于人体的谬误,完成了《人体的构造》的伟大著作,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然而,维萨里与哥白尼一样,为了捍卫科学真理,遭教会迫害。又如,西班牙医学家、神学家米凯尔.塞尔维特(M.Servetus),通过解剖观察,提出了肺循环学说,为血液循环学说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违反了教义,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这项工作,就于1553年10月27日被统治阶级活活烧死在日内瓦。此外,还有许多的科学家,他们的献身精神无不启迪着后人。例如巴斯德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深入疫区研究传染病的病原体,为揭开传染病的奥秘作出了贡献。琴纳首先在自己儿子身上接种牛痘苗,然后又把天花病人身上的脓汁接种到儿子身上。这种献身精神是今天的医学工作者应当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关于这一点,爱因斯坦在赞颂居里夫人时就说:“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她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要大”。 再次,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医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不一定都是通过理性的推理、论证或研究的结果,而是偶然的思想火花所致。例如,叩诊法的发明就是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把儿时的经验(常看见父亲用手指上下敲酒桶的木盖从木制酒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酒桶内有多少酒)迁移到医疗行为中的结果。又如,英国医生李斯特从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关于有机物腐败和发酵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示,认为伤口化脓是由于细菌作怪,于是决定采取碳酸消毒,无菌手术获得成功。李斯特就是这样移植巴斯德的研究成果,发展了外科手术的消毒法。再如,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实验时发现,意外落在培养基上的霉菌斑点能够杀死引起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细菌,从而发现了青霉素,其后又发现了许多的抗生素。使许多另人束手无策的疾病得以治愈。这些例子表明医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与科学家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关的。通过对医学史上这些事例的学习,可以引导医学生的有意识地培养其创新思维。 此外,通过学习医学的历史,还可以培养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感情。只有爱医学,才有可能为医学而献身。即通过学习医学史,了解医学发展的艰辛,看到医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体味其中的乐趣与奥妙,从而产生对医学的热爱。通常所说的“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就是这个道理。 论述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功能,目的在于唤起高等医学教育的主体(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对医学史课程的重视。目前,由于受“重科学轻人文”的传统的影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史课程不够重视,仅少数院校开设医学史课程,且多为选修课,因此医学史课程的上述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有悖于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采取有力措施,例如把医学史作为必修课,增加医学史方面的图书资料,提高医学史教师的水平等,从而使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医学教育论文:因特网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医学教育;网络;计算机 因特网作为一个无国界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已经渗透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对医学教学和科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和数字技术正在改变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医学教育正在逐步跨入信息化时代。现将几年来我科应用因特网进行教学的体会介绍如下。 1 因特网的基本特点 国际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覆盖面最广、信息资源最丰富、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的雏形是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建设的名为ARPANET的网络,由于采用了TCP/IP协议,并用公开了TCP/IP协议的核心技术,使得因特网得到了迅猛发展。因特网具有开放、自由、交互性强的特点,所以其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入网方式多样、信息服务灵活以及多种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到教育、行政、企业等各行各业之中,是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重要基础设施。 2 网络软件的应用 2.1 网页制作软件 常用软件有Macromedia Dreamweaver、Microsoft Front-page、网页作坊等等。通过这些软件使得网页制作简单易行,我们用教学素材制作出精美的网页.在网页中可以添加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使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动感十足,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好的网页既可以用于多媒体教学,又可以上传至互联网便于学生进行自学。 2.2 电子书制作软件 常用软件有Adobe Acrobat、Quick CHM、E书伴侣、电子文档处理器、e书工场等等。通过把教学素材制作成不同的电子书,便于打包携带及检索。并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上阅读,方便学生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利用电子文档处理器制作出药典让学生下载到掌上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等载体,使学生能够随身携带、快速查阅,并从机械的记忆中解脱出来。 2.3 动画制作软件 常用软件有Flash MX、Authorware等。利用这些软件与网页制作软件相结合,使网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亦可制作生动的教学动画,使教学摆脱枯燥无味的格调,寓教于乐,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易于掌握。如利用Flash MX是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的动画、细胞周期动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3 网络搜索引擎的应用 搜索引擎是一个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然后供查询的系统,它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和用户查询三部分,是一个为人们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网站,它使用某些程序把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归类以帮助人们在茫茫网海中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关键词及一些必要的技巧,我们很容易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医学教学。 目前比较有名的医学专业搜索引擎有Medical Matrix,HeahhWeb,HealthAtoZ,Medscape,Medical World Search等。这些搜索引擎提供了关键词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利用它们可以免费进入因特网临床医学数据库,查阅到许多医学资料,扩大医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料,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其他非医学搜索引擎还有Google、Yahoo、百度、新浪等,利用它们我们同样可以查到许多有用的资料。例如:以“SARS”作为关键词用百度引擎搜索,在0.001s内即可找到相关网页约2600000篇;再以“防治”作为关键词进一步搜索,许多SARS防治的相关资料立刻呈现在眼前,使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许多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 BBS论坛的应用 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英文缩写,即电子公告牌系统,它通过在服务器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网络来进行连接,执行下载数据(或程序)、上传数据、阅读新闻、交换消息等功能。BBS已经日益普及,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扩充。通过BBS系统可随时取得国际最新的专业信息,也可以通过BBS系统来和别人讨论方方面面的话题,更可以利用BBS系统来刊登一些“征文”、“求助”及“提问”等启事,极大方便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我们利用BBS来组织疑难病例讨论、通知、布置作业、组织英语沙龙及各种爱好者协会等多种教学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网络的点击率大大提高。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5 远程教学系统的应用 远程教学是指学的过程和教的过程不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下进行的教学,但使整个或部分学习过程得到了教师的计划、导引、辅导和评估。参加远程教学的学生只需在家里登录相应的网站,就可以享受到多种形式的教学,还可以提供网上交流和讨论。 5.1 在函授教育中的应用 学校通过网络招生信息,学生通过网上报名,教师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接收信息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也可以在网上考试的日程表,在网络上完成考试,而考试分数则会以E-mail和信件的形式通知学生。这样既方便学生,也方便教师,同时还可以节约教学成本,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5.2 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我校与多个医学专业网站(如好医生网站)合作,利用其网站资源对全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要求每位教师自由上网,选择本专业教育课程进行学习,每年获取一定的学分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的依据。 5.3 在对外交流中的应用 通过远程教学系统,我们随时可以和区内外,甚至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教师远程学术活动,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6 展望 因特网在医学中的实践,促进了医学教学改革和发展,为医学各学科开辟了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和学习引导,如何更好的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充分发挥这一新技术、新事物的优势,必将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教育论文:关于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虚拟现实 虚拟实验室 虚拟手术 论文摘要:介绍虚拟现实概念及其特征,分析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 中广泛应用的原因,着重讨论虚拟现实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也称灵境 ,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用户通过使用各种交互设备,同虚拟环境中的实体相互作用,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和信息交流。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 (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构思性 (Imagination)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在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1沉浸感 沉浸感是指学习者全身心地沉浸于虚拟环境中,与环境中各种对象相互融合,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学习者不是旁观者由外向内观察环境,而是全身心融入环境之中。这种沉浸感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以使虚拟教学场景中的学生体会到一个与现实更加接近的教学情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所学课程。 1.2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学习者通过使用特殊设备,用人类的自然技能实现对虚拟环境的操作。学习者通过身体运动等自然技能,实现对环境中对象的操作;计算机则根据学习者的身体运动等,来实时调整环境中相关对象的状态。这种交互性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以使医学院校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办学成本。 1.3构思性 构思性是指虚拟环境赋予学习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虚拟环境把主动权交给学习者,学习者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考察和操作,进行自主的创造性活动。这种构思性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2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IT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虚拟现实在医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临床培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2.1虚拟课堂 在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内容生涩难懂的章节,如果利用板书等传统教育手段,教学效果往往不近如人意。事实上,教师可以通过虚拟课堂来丰富教学内容,将 “虚拟人”应用于教学过程是虚拟课堂的一个典型实例。 “虚拟人”是指把人体形态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信息,通过大型计算机处理而实现的数字化虚拟人体。 “虚拟人”的主要工作是选取一具尸体并将其冷冻,用精密切削刀将尸体横向切削成一系列厚度为0.2毫米的切片,利用相关技术最终合成人体的三维结构 (如图l所示)。实验证明,学生在课堂上能以三维的形式看到人体数千个 解剖结构的形状、位置及器官间 的相互空间关系等,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提高。 2.2虚拟实验室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和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 。为缓和这一矛盾,虚拟实验室是近年来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 虚拟实验室是指在计算机系统 中采用 虚拟现 实技术 营造 各种 虚拟 实验环 境 ,实验 者可以像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 目。 如 图2所 示,诊断 学虚拟实验 室是 一个基 于C/S模式的虚拟实验室系统。系统以虚拟病人为主体,建立起各种疾病相关的患者模型。每个单元均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化验检 查4个单元 。实验证明,诊断学虚拟实验室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诊断学实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现实验教学的跨越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3虚拟手术 传统的手术训练方法成本较高,训练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参与性不强,效果不够理想。虚拟手术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数据在计算机中建立一 个虚拟环境,医生借助这个环境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手术计划、训练以及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引导的一种新兴技术。在虚拟手术系统中,操作者带上立体眼镜进入环境,通过数据手套对环境中 “虚拟人”的相关组织进行操作。虚拟手术系统可为操作者提供一个极具真实感和沉浸感的训练环境,制造很好的临场感,并且能大幅降低手术的培训成本,所以具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2.4虚拟培训 传统的临床培训模式主要以教师口述为主,由于培训往往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战演练,因此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的基本技能,穿刺引起的疼痛常常使患者因恐惧而不能配合治疗,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患者的这种因恐惧而产生的抗拒反应,以提高静脉穿刺的训练质量。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临床培训中,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不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加真实感,而且还能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成本。 3结束语 虚拟现实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对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教学实验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IT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将更广泛、深入。 医学教育论文:西藏高等医学教育概论 [摘要]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级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是传授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西藏的高等医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西藏独特的高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质及基础教育的特殊机制等因素决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搞好西藏高等医学教育。 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级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是传授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高等医学教育自然应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如必须制订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计划,选编合适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讲课要求生动、精练并能因材施教等等。同时,高等医学教育,尤其是西藏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西藏独特的高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质及西藏基础教育的特殊机制等因素决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办好西藏大学医学院。 一、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 大多数考入医学院校的藏族大学生由于其历史责任感、自尊心和家庭的期望等动力的驱使,学习普遍比较刻苦、用功,尤其是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及布置的作业等,学习成绩在藏汉混合班中多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少部分可进入优秀行列。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基础较差,另一方面在于藏族学生多习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这一点与藏族的思维方式有关。藏族偏重于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思维,而对非直观的、理性的、抽象的事物学习和理解能力差一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用直观、形象的手段与方法,少用或不用抽象的方法;多用实验、见习与实习的方法,减少理论讲授;多采用实物标本、教学录像、挂图、幻灯片、投影及现代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教具和手段,做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 藏民族有自己完整的语言文字——藏语,在目前西藏的教育模式中,藏语教学得到强化,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基本使用藏语授课,在各级各类升学考试中,藏语文对藏族学生也常作为一门主科,加之藏语又是他们的母语,故近期考入中高等学府的藏族学生不仅能流利地说藏语口语,而且大多数有一定的书面文字使用能力。同时,西藏的大多数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而初中、尤其到高中阶段,除藏语文外,其余主要课程基本用汉语授课。所以,进入高校的藏族学生大多能熟练地应用藏汉两种语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对在校学习和毕业后在区内工作极为有利。但也有部分学校由于对基础教育中双语教学的理解偏差或汉语教学力量薄弱等原因,汉语教学有所削弱,造成部分藏族学生汉语水平偏低,主要是思维速度慢、接受和表达能力差。这样不仅给专业课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完全按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的要求或盲目照搬区外其它高校的作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慢讲授速度,适当多写板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可通过增设汉语文课以及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加强汉语训练,提高其表达、理解能力。 另外,藏族大学生大多继承了民族的许多优点,如能歌善舞、待人纯朴热诚、有相当的幽默感、喜欢室外活动;同时,又能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健康愉快地度过大学学习生活。 二、实践性强、能力要求高 现代医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就是实验医学。这一点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地体现,没有实验教学的医学教育是不可想象的。在我院前二学年开设的所有普通基础课(如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如生理、生化、解剖、组胚)、临床基础课(如病理、药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都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课既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和见习、实习完成的。所以,办高等医学教育离不开设施较为完备的实验室,离不开各学科或课程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材料、标本、药品等,诸如显微镜、电教器材、各种物理仪器、电生理仪器、化学试剂、人体解剖标本、实验动物…… 实验教学在第三、四学年的体现就是“临床见习”。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临床课,为了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各种常见疾病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的印象与理解,教师常在上课期间到医院选择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实地观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期较长,如五年制本科的第五学年均为实习时间。另外,不同的专业其实习地点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毕业实习均在较大的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内容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大科为主,在一些小科或医技科室进行短期选择性实习,如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科、针灸科、心电图室、X光诊断室等。现在,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已挂牌正式成为我院的教学医院。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在与疾病斗争的各种手段与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临床的思维和行为,这实际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专业教育一直在着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能力,这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恰恰相反,判断医学教育是否成功,不能单纯以学生的理论成绩来衡量,更重要的是他们面对活生生的病人时的表现、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否灵活运用。临床实习可以说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综合考查与锻炼。 医学科学的一个特征是知识更新极快,光靠书本上所学的一点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医学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全面促进其智能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还有许多困难,这也正是今后改革教学的目标之一,但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在未来世界飞速发展的医学领域具备竟争能力,又必须尽早做到这一点。 三、课程重、压力大 医科学生的辛苦是出名的,给人的印象总是书本又厚又大,整天急急匆匆忙着应付上课、做实验,穿着白大褂出入各实验室、医院各科病房或门诊。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甚至比别人看到的更苦更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在校学习四年期间(第五年临床实习)仅考试课就在三十门以上,还有近二十门考查课,且大部分专业课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师们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内容和进度,常常超负荷讲授,教学难度很大,更由于学生主要来源于区内,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在如此重的学业压力面前多数人只能疲于应付,不是死记硬背就是勉强跟着走。因此,医科学生的淘汰率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说,学生人学后在学习中有三个难过的“关”,也就是三类容易“卡壳”的课程:第一关是普遍基础课关,主要的课程有医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其内容与中学学过的理、化、生物知识密切相关,故一部分中学没学好这几门课的学生学习吃力一些。不过,即使原先基础差一些但入校后比较用功的同学这几门课大多能勉强过关;第二关是专业基础课关,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化学。这几门课与学生的基础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用功程度和能否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由于一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上,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导致专业基础课成绩不佳。故这几门课不及格的同学人数往往超过第一关没有过的人数;第三关是语言关,主要课程是英语,这与西藏基础教育中外语教学薄弱甚至缺无关系殊深。众所周知,医学生对外语的掌握程度社会要求是相当高的,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招生时不但对总分有要求,对其中的外语成绩也往往有明确的限制,似乎仅次于外语学院的录取要求。但由于西藏的实际情况,英语成了许多同学尤其是藏族同学学习中的“拦路虎”,不及格的比例有时高的惊人,是三关中最难过的一关。 过三关以后,随后的临床基础课、临床课虽然课程仍较重,但由于学生已基本适应学习的节奏,熟悉和掌握了大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能力包括应试能力均有提高,一般不会再出现太大的问题。 四、以人为核心 医学的对象和目的都是人,且大多是躯体或心理不太健康的人。因此,在医学教育中,人是绝对的核心。特别是在旧的医学模式中,人的心理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医学中的人往往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关心的是人的躯体健康情况。为了这个目的就要了解人体的组成、结构,每个结构的功能,以及诸如为什么会发病?什么病?发病后有什么变化?全身还是局部?能否治疗?如何治等问题。因此,医学教育中常常把一个整体的人分解成局部的或某一方面的生物学特性介绍给学生,大到肉眼可见的解剖学中的骨骼、肌肉、神经等,小到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学中的正常组织、细胞和病理学中异常的组织、细胞等;宏观如病人在患病后的症状和体征,微观如某些分子在机体内的化学变化或反应;普通象病从口入的道理,奇异象一些药物对人体的巨大作用等等无不说明人永远是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核心。 当然文科教育也离不开人,一是内容也常以人为核心,但不同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其表现以人的精神、思维为线索,常反应人们情绪上的喜、怒、哀、乐等精神形态,即使有部分躯体描述,目的也多是烘托所谓的“主题”或为了更好地表现心理活动,特别是文学作品。而在政治、法律、历史等方面常说的决策、思维、权力、贡献、责任等概念也无不是抽象的,不能精确定量的人或人的某一方面。 另外,文人笔下人的年龄、性别是有明显区别的,尤其牵扯到爱情主题时,性别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医学中虽也关心人的年龄、性别,但在医学生或医生的实际操作或思维中常常忽略这些,心中似乎只有“病人”这个概念。女护士可以在给小伙子臀部打针时继续谈笑风生,外科的男大夫在手术室能面对裸体的女病人作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因此,医生眼中的人几乎是“中性”的,所有到医院就诊的人无论男女老幼,不过是病人,是自己服务的对象而已。这决不是说学医的人都麻木不仁,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和长期的职业习惯使然。 五、学制长、投入高、专业性强 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比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其它专业一般长一年或更多,如一般高教的本科学制多为四年,而医学本科至少五年,少数六年,个别八年。 与其它专业尤其文科教育相比医学教育的投入较高。其主要原因有(1)庞大的实验室群。在医学领域的所有学科都有自己的实验室或实验设施,临床各学科的实验基地当然就是临床诊疗单位和部门,各基础学科的实验室还常有教学用和科研用实验室之分,尤其正规的高等医学院校大多有设备精良、造价昂贵的实验室,成为学校实力和科研水平的一种象征。(2)日常教学消耗开支较大。医学教育中的水电、动物、药品、标本、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等日常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3)学制较长,相应投人自然增加。(4)教材费用高。医学课程的教材由于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常用课本又厚又大,书费自然较高,如现在的内科和外科教材每本都在三十元以上。(5)见习、实习费用。一般高等医学院校都要建设自己的教学实习基地—附属医院,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既使没有附属医院,也需要联系相应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每年给见习或实习医院交纳一定的费用,当然还有实习生的各种补贴。(6)高等教育还兼有科研功能,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大多周期长、费用高。如开发一种新药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元历经数年、十数年是很普通的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医学教育投入高是由医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投入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医学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及课程种类繁多造成的。医学教育中的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科(课程)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高等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解放初期分为医科、牙科和药科。后来根据世界及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已发展为临床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卫生学、卫生检验学、放射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物化学、中医学、藏医学、中药学、针灸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学等专业,而且随着医学和许多边缘学科的发展,医学教育的专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些专业虽然有一些相同或近似的课程(主要是基础课和公共课),但差异和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让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到综合性医院干妇产科或儿科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反之亦然。这样,医学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往往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以适合专业的要求,投入自然较高。 我院的实验室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距教学需要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机能实验室,应尽快下大力气解决。 六、课程间有较紧密的内在联系 专业教学同中小学教学一样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医学教育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似乎更为严格和紧密,这是由医学科学中各学科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所决定的。医学从宏观上说是以人的整体正常或异常来做为研究对象的,而医学中的每一门学科则多是围绕人体的某一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是描述人体正常的形态与结构的;生理学、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相应机能的,而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学则是研究人体异常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药理学、微生物学等是研究这些药物或微生物与人体关系及作用机理的;临床各学科则是研究疾病的症状、体征、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一系列内容的……这些学科研究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其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是割不断的。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从形态、结构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基础医学逐渐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各门课程。即有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正由于医学教学所有的课程是围绕人体展开的,各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不可避免,各门课之间既有横向联系,也有纵向交叉。所以在医学教育中既要处理好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衔接,又要尽量避免出现遗漏或重复,使课程更好地联系起来,形成既有分工又能紧密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性完美效果。 七、与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医学教育只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方面,其他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医学教育,尤其是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医学教育自身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卫生事业的其他方面,因为医学教育培养的对象——医学生们正是将从事医学科学与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 可以说医学科学上每一个重大发现或进步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甚至改变医学教育的内容或方法。以教材为例,目前的高等医学教育的大部分教材每3-5年就要更新一次,可仍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步伐。许多新学科、边缘学科的纷纷建立与完善更使传统的医学教育内容面临冲击与挑战。如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建立与分化;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的灭绝或有效控制使传统的传染病学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免疫学的发展更是在医学领域内对从基础到临床的许多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医学科学的发展变化对医学教育的发展变化影响巨大。 除了以上谈到的以外,高等医学教育还有一些特点。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医疗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严肃、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作风;注意学生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等等,因篇幅关系就不一一赘述了。 医学教育论文:适应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促进我院教学改革 [摘要]2002年3月12号至26号,我院社区医学教育考察团赴美考察、访问,其中我们考察参观了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由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批准,于1999年6月9日成立。这个研究所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提供指导。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机能、职业态度、行为及伦理、沟通机能、公众健康及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与研究七个领域,所谓基本要求就是全球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或基本素质,学生具体能力的体现给我们界定了老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所有执业医生该有什冬样的教育经历。 一、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基本概况: 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核心委员会负责制定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8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的教育和卫生政策专家组成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和核心委员会的总体工作。还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的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 IIME的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界定基本要求阶段,现已建立起一套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等方面,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有独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每所学校的教育计划是不同的,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的;第二阶段为“试行”阶段,按照基本要求对中国的一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七个领域的60个反映教学结果的指标;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通过试行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将这套标准提供给全球医学教育界使用,在全球医学教育范围内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二、适应基本要求,促进我院的教学改革: 西藏地处西南边睡,有特殊的地埋环境和民族风情,也有较为特殊的地方病。我院在2001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现在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龙头的医学教育新格局。因此怎样面对为西藏培养合格的医务人才,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医学教育之路,西藏要求什么样的医生,我们应怎样去培养、教育。针对全球“最低要求”,我院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谈一点看法。 生物医学科学、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迅猛发展,这些发展为医学带来新的伦理、社会和法律方面的挑战,也要求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培养未来的医生具有适应迅速改变的卫生保健环境并进行实践的能力。并促进改善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的质量的提高。 1、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对一名医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一名医生应该做到的。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人体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各种变化,引起疾病的各种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又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命周期及生长、发育、衰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疾病状态下除药物外,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心理的、社会的各种干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增加相关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应社会需要,为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定的基础。 2、临床机能:利用所学临床知识,解除病人痛苦,合理运用先进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设施是对一名医生最基本的要求。在临床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确定诊治方案,高效率的利用符合伦理的方法,对病人包括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的处理及对病人健康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增加实践机会,早期接触临床。在医疗实践中得到锻炼,有助于学生临床机能的提高,我们制定的本科班课前、课间见习,给学生增加了实践机会,带着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回校学习临床课,参加临床实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 3、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我们让学生一人学就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到乡下了解民情及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同情心,使学生养成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的个人责任,增加医疗点的实习、了解病人的疾苦,病人的信仰和卫生经济的有关情况,有助于强化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4、沟通机能:沟通机能是所有医生基本的工具,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相互学习的环境。倾听、收集和综合与有关问题的各种信息。对病人及家属深入了解病情,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交流,解决问题,都与沟通有直接关系。在教学及实习中加强训练,增加与社会接触面,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 5、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应起到作用,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需要学生掌握一个群体的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遗传的、人体学的、环境的、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的各种因素的知识,我们让学生了解当地医疗卫生状况,有助于学生增强保护保健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他们预防疾病、伤害和意外事故中,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和采取的行动。并了解卫生系统、政策、法规的管理原则。 6、信息管理:医疗实践和健康体系的建立需要现代化的信息,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查询、收集组织和解释有关健康和生物医学的各种信息,也是一个医生应具备的能力,能够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信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在医疗及保健中的作用。 7、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对现有的知识、技术和信息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是解决问题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医生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应学会怎样批判性地评估数据信息,并理解在高质量医务实践中研究的作用。医生保持行医的资格,他们就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技能,为了保持和发展在医学院学习时所获得的能力,毕业生必须认识自己的不足,需要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接受同行评议和不断地进行学习等,这种不断追求精神,使医生不断地获得和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 我们按照全球基本要求的内容增设课程计划,与60项评估指标联系起来,就能培养出适合西藏的医生,适合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的医生,使我们的毕业生具有专业性实施医学科学和艺术的能力。 医学教育论文:医学教育改革翻转课堂研究 摘要 翻转课堂作为当下教育改革方法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它充分适应于当前移动数字生活时代背景。因此充分了解这种教学方式,为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资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育改革 0引言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是以传统教育中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特别医学院校,课程压力重,学生多,教师资源相对有限。面对这种现状,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主要知识的讲解;并且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进行传授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实验课根据理论课中掌握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记忆与理解。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在理论课程中无法完全理解基础或者专业知识,然而随后的实验课程又没法准确或者只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课程中要求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成果的不理想,学生掌握知识的不透彻,又不能完全自主、规范的完成实践,将影响学生在今后从事工作中,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际操作不熟练或不规范。尤其是医学院学生今后大部分从事的职业是在医院、检验机构、药厂、科研机构等,这些工作岗位对知识点把握、实践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是有很高的要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旨在通过详细介绍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优势等,并结合现阶段医学院校的需求或困境,谈谈如何在医学院校如何进行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1“翻转课堂”的发展与特点 1.1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通过改变教学流程,例如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自主学习教师创建的教学视频,作为知识传输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就学习的过程进行讨论、交流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当前,通过国内外学校教学改革实践证明,翻转课堂不仅全面提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还有效提高了教师解惑的时效性。 1.2翻转课堂的由来与发展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当地的教师们时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有些学生由于生病,或者家里离学校太远等各种原因,无法参加学校教学活动,因此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太多跟不上学习的进度。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学校老师刚开始用屏幕捕捉软件去录制PowerPoint演示稿(PPT)以及伴有教师的语音讲解。他们通过把这些实时讲解以及PPT上传到网络上,供缺课的学生进行下载,以此帮助这些学生补课。然而有趣的是,其余未缺课的学生也在网络上下载教师提供的PPT,自行在家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发现缺课的学生在学习PPT之后能够有效的完成课题布置的作业,而未缺课的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的能力更强。因此,教师逐渐将每次课堂教学都以视频或者PPT加语音讲解的方式上传至网络供学生下载,自行学习。同时把更多的时间,即课堂中的时间,用于对课题布置作业进行疑难解答和对部分难点进行解答。这样传统的“课堂上课,课后作业”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开始调整,转变成“课下自主学习,课堂疑难解答”。这就是所谓的课堂的翻转。林地公园高中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渐开始被周边学校的教师学习,并吸引更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并积极探索在线视频、录制视频等方式进行课外教授学生;然而课堂时间抓住课外布置作业进行帮助学生学习以及增加掌握的练习。 1.3翻转课堂的步骤 通过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翻转课堂的模式,我们将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分为以下两部分:录制或创建教学视频与组织课堂活动。其中对于教学视频的录制需要体现本次视频中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于视频的创建还需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自身条件,而去做相应的变化。并且视频的创作,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不仅仅对所传授的教学要有很清晰的思路、知识点充分把握,同时掌握制作过程、熟悉的软件应用。而组织课堂活动,即将课堂翻转,成为解决问题、讨论问题等场所,这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根据课下视频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尽快的找到教师解惑;并且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这样既增加了师生间的感情,又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1.4翻转课堂的优势特点 (1)翻转课堂实现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育都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然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有差异,有的很快就能掌握,有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讲解才能掌握。而翻转课堂可以实行个性化教学,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根据教师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学习相应的视频,并且对于不能够马上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这样就达到了最终学习的效果相对一致。 (2)翻转课堂增加互动。传统的教学活动,由于时间的有限,课程内容的繁重,导致教师把整个教学过程作为知识点的布局,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这样就会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翻转课堂,将课堂与课下的活动次序颠倒,把课堂中的时间作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平台。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布置的作业,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再根据讨论出的结果,教师再做统一总结,尤其是针对大部分学生反映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类型,做详细的讲解。这样就达到了教学效果,并且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解决,并且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会主动去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疑难解惑,这不仅仅起到了帮扶作用,同时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来讲也进一步加深了课堂内容的理解。 (3)翻转课堂培养能力及兴趣。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课程后,一般会给予学生建议,主要包括是课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资料。然后,往往学生在课后并没有去按照教师所叮嘱去主动学习。只是临近作业或者临近考试,才回翻教材,更不用谈课外书籍的学习。但是翻转课堂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原因是将课堂教学安排在课后,学生通过视频讲解及图片介绍,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同时面对问题还可以重复观看视频多次,这样就能够在学习课程后,记录相关问题等。同时在教师作业的布置,以及后续的讨论,学生会主动的去查询相关材料,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有效的培养了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和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形成,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4)翻转课堂增强意识。传统教学过程,由于时间的有限,往往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这样容易引起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种厌学情绪往往会一直延续下去,最终出现不良的教学后果,例如,学生上课埋头看手机、课堂聊天、甚至旷课、早退等现象。然而翻转课堂能够促使学生不断的去主动学习,并且针对课堂中的分小组讨论,会迫使自己忙于小组讨论或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够自觉地、主动的学习,因此对于课堂过程中的管理就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在医学院校中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2.1翻转课堂在医学院校中的实用性 医学院校由于课程繁重,课时数有限,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学习能力不同引起的教学效果的差异化更为明显。尤其是医学院校的课程还包括实验课或者见习课,这对于学生的规范化操作、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翻转课堂的特点能适应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建的视频供学生课后或者在宿舍中学习,然后课堂中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同时,在实验课或者见习课过程中,也是要求学生课下提前对本章知识点,根据教师录制的实验教学或者见习教学,学习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或者疾病诊断等方式,并且还能够主动查阅相关书籍学习,这样在实际课题过程中能够规范操作,并且达到较好的实验教学的效果。 2.2根据医学院校特点制作优质教学视频 首先建立制作教学视频的目的。所谓教学视频,是教师通过录制或者通过增添图片与语音对本次教学内容的一个总体的传授。因此,教学视频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即站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出发,切勿花里胡哨,也不必要过分的展示制作视频的水平。时刻保证满足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其次要掌握制作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制作过程。其主要可分为五个步骤,即:分析、整理、制作、和反馈。分析: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特征,结合制作者自身的精力、时间,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以医学院校为例,学习者主要分为临床专业学生、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医学专业的学生。而教师分为校本部教师与附属医院的医生。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医学院校学生在高考招录时,都是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因此相应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较强。而教师本身,校本部教师与附属医院医生相比,课余时间相对更充裕。因此,在分析制作视频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背景来考虑视频的风格。整理: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应素材以及需要拍摄的脚本。以医学院校为例,素材相对比较丰富。校本部的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为基础,贴近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以目前科学研究对此内容的相关论证,寻找相应的素材。而附属医院的医生素材也是非常丰富的。临床上的病例分析,结合课本上的描述,以非常生动的图例展示给学生学习。制作:教师在制作视频的过程,需要在规范的原则指导下制作。尤其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的不是制作视频的技术有多高超,而是教师通过视频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教学内容。:通过学校内网平台、网络硬盘灯媒介上传教学视频,同时需要制作者注意的是要提前3-5天告知学生去下载,并且配套相关作业,为课堂讨论服务。反馈:反馈是学生在学习视频后,对所学习的内容一个非常直接的反应。学生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录相应的体会或者问题,这样方便制作者去分析,同时在课堂进行讨论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 3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我国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其积极作用不可低估。随着对翻转课堂的探索不断铺开,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困境,向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3.1翻转课堂是否成为一种新的负担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提倡教学改革,特别是鼓励教师要大胆尝试,或者是要求学科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内出成果。其实这样是否真正的能够达到翻转课堂改革目的。这是需要在改革前反思的。我们以医学院校为例,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实验课和见习课)的课时量都是非常多的。那么当我们准备尝试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注意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那么翻转课堂的改革,需要根据课程安排而适当的开展。这样不会增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不会过多的占用课余时间去制作视频。 3.2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对象 从前几部分对翻转课堂的定义、目的、过程等的分析,不难发现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高度。教师通过制作视频与配套相关作业,在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学习视频后,还需要记录感受以及问题,然后再课题中自由探索。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于新的知识框架,如何将视频中每个部分的知识点系统的构建起来是个比较矛盾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在整堂课中系统的将本次教学内容进行传授,同时在难点、重点等方面进行强调,学生自然可以跟进。但是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小范围的开展,特别是先从学习能力较强,具备良好自学能力同时能够准确表达问题能力的同学为对象,逐一开展。切勿大面积开展,这样可能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 3.3翻转课堂制作者提出新要求 传统的教学,教师只需要备好课,设计好课程讲解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些互动,最后布置相关作业。然而,翻转课堂对于制作者而言,需要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制作者容易在录制视频的时候,忽视学生学习的感受。例如,教师只是换了个环境,仍然按照传统教学课堂一样,按部就班的把教学内容从头到尾进行讲解。这样就完全违背了翻转课堂的初衷。同时,制作者还需要注意制作后续工作的检查,比如声音是否清晰、图像是否清晰、是否增加与学生互动环节等。其次,有部分制作者难以完全去除以教定学的心理。例如教师在制作过程中,仍会自主的加入一些目标,并要求学生完成它,那这样学生就不能自主的进行探索学习。医学院校的课程,虽然基础课是对今后从事工作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部分理论在不断地被推翻。因此,教师需要调整心理,充分鼓励医学上学习视频,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阅文献,例如pubmed,CNKI等国内外数据库,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理解、问题的提出、讨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所以,翻转课堂对于制作者即教师本身,从制作角度、制作过程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3.4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果评价如何定位 传统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为主,通过考核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而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学习成绩成为了衡量的标准。然而,翻转课堂把时间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带着问题在课堂中与同学、与教师进行讨论。然而,最终学生对这次翻转课堂的掌握程度如何衡量成为了许多教师苦恼的问题。因此,寻求评价目标的多元化,特别是对翻转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讨论问题的能力这些非知识技能领域的评价。针对医学院校特征,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需要规范熟练,在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果的评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成长记录、推迟评价方法等。 4结语 目前,翻转课堂是教学改革方法中的热点,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它们的历史和内涵,充分借鉴和利用新教学方式方法等特点,为此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医学教育论文:民族院校医学教育探微 摘要: 探索PBL法是否适用于民族院校医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愿选修PBL课程,导师组采用自编PBL案例进行教学,教学结束进行课程评价。学生对PBL课程评价很高,完全支持。PBL教学法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全适用于民族院校医学生并且值得推广。 关键词: PBL;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最初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围绕问题展开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2],也称作问题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其精髓是以学生为主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分析讨论,查阅资料,最终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该教学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和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成为了一个引导者、辅助者、监管者以及推动者[3]。正是由于这些优点,PBL目前已在国际上广为应用,也逐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鉴于民族院校医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经过慎重思考和详细调研之后,才尝试开展了PBL教学。 1PBL教学法的实施 1.1PBL教学对象 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60名自愿报名选修PBL课程,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67名自愿报名选修PBL课程。以6~8人为一个PBL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导师引导。 1.2PBL采用教材 PBL课程采用导师团队自编教材—PBL案例汇编。案例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人体解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均由该学科主要负责教师撰写,经由导师团队成员集体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 1.3具体实施过程 在临床医学培养方案中设置单独的一门课程“PBL”作为选修课,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PBL课程共选用上述教材中的六个案例,每个案例需要进行四次讨论,每次讨论占需用2~3个学时。课程第一次是对学生进行PBL课程培训和演练,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PBL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课程第二次发给每人案例的第一幕,小组成员拿到第一幕后进行阅读,思考,小组讨论,最后汇总已知信息(Known)、推测和待查信息(NeedtoKnow)以及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s)。第一幕课后,小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自己所知和导师推荐)进行分工查找搜集资料完成“学习目标”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课程第三次,小组成员将自己搜集加工的信息和数据拿出跟小组成员分享,完成上一次的“学习目标”。这一分享过程可以是任何形式,包括演讲、PPT展示、互动表演等。这时导师分发案例的第二幕,重复上一次的讨论学习过程。课程第四次,总结第二幕,分发第三幕。课程第五次,小组成员和导师总结第三幕以及整个案例,并进行小组成员在本案例讨论中的自评、互评和案例评价,至此,一个案例的学习讨论结束。整个课程结束后导师对课程、案例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小组成员进行PBL课程评价和对导师的评价。 2结果 借鉴其他医科大学开展PBL教学应用的PBL评价量表,我们根据学生以及教学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评价量表的选择和改良,最终确定如下两类评价量表:一类做为学生考评成绩,包括导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另一类为课程效果评价,包括学生对导师评价、学生对课程评价、学生对案例评价。共发出评价表127套,收回有效评价表120套。 2.1考评成绩 课程考评成绩,即最终总评(100%)=导师评价(60%)+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20%),其作为学生选修PBL课程的总评成绩,并录入成绩系统中。 2.2课程效果评价 PBL课程效果评价包括学生对导师评价、学生对课程评价和学生对案例评价。还加入了几个主观性问题:如“每次课后用于自学时间的投入”,“对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对PBL课程改进的建议”等等。 3讨论 3.1关于PBL-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医学教育的PBL探究式学习对学生来讲是一个主动吸纳的过程,学生能更生动的知其所以然[4]。“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正是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PBL教学模式的鲜明对比。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真正地做好一名称职的医生。鉴于我们民族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对于PBL的开展是经过了一番论证和调研后才决定实施的。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PBL这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学生个人方面,可以促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帮助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帮助提高自信心,提高表达、交流与教育别人的能力,提高责任心和尊重。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组成团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团队精神、如何合作、责任心等等。同学们还表达了有利于PBL的其他意见:例如案例选择应该更加贴近实际,内容更丰富;PBL教室的硬件设备需要完善;开课时间应推后;导师角色应弱化等等。针对同学们给出的评价和提出的一些建议,导师团队认真考虑并且进行了优化调整,在下一次的PBL课程中使其更加完善。 3.2关于案例 PBL案例是进行PBL教学的教材,是整个PBL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上所述,我们组织导师团队编写了相应的“PBL案例集”。根据PBL案例编写的要求,每个案例都置于一个真实客观的生活场景、疾病和医事环境中,包括疾病本身、社会-心理因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因素等,在尊重案例真实性、典型性和完整性[5]的基础上,特别侧重涉及某些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们学习目标抓的太多不能吃透的情况,例如,在关于人体解剖学的案例中,设计“急腹症”的病例,在学习目标中重点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腹部手术切口的层次,以及手术时阑尾的毗邻关系。这样在学生对整个案例的学习中,不仅了解了临床案例的实际情况(包括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过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结局),而且更加侧重了“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3.3关于导师 导师在PBL教学中的作用仅次于案例。案例讨论过程中,导师应该实时观察和仔细倾听,及时给出正确的引导。从学生对导师评价评估量表中发现,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基本都在90分以上(满分100分),表示导师“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摒弃以前对导师选择的盲目,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导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和教学、熟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PBL运作方式、具有“引导”而不是“教授”能力、具有创新和合作精神、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这样的导师的引导下,PBL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由于是初次尝试一种全新的方法,做为导师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导师对案例中的学习目标掌握的不够清楚,没有很好的区分主要和次要学习目标;在引导学生重新整合已知信息时还有欠缺;在向学生提供有用的学习资源建议时做的不够等。综上所述,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几乎是全新的,是由导师引导学生基于案例中遇到的问题一步一步探究事实真相,最终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方法中,案例和导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案例和导师都是为最中心的角色—学生服务的,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聚合在一起,既需要个人能力的发挥又要有团队合作的凝聚力。而这些素质正是做为一名德能兼备的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基于此,我们会将PBL继续更加完善并且进行全面推广。 作者:甘红云 赵晋 张雅青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
兽医学论文:小议中兽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中兽医学的课程讲授较难,阴阳五行,八纲辫证,中草药的功能,主治及方剂,学生不易接受,难以理解,必须改进授课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授与挂图,原始标本和采药相结合,采取理论讲授和直观教学相结合,改革教学教法,使学生易学,易接受,易理解,充分掌握中兽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知识. 关键词:中兽医,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兴趣小组 《中兽医学》在畜牧兽医专业中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在中兽医教学中起著承前起后的作用,传统的《中兽医》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相对独立的不可缺少的临床理论和实践知识,而且在中兽医基础和专业课程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中兽医学包括了西医的全部各门类的内容,甚至有些是西医以外的内容,这就是中兽医的阴阳五行,八纲辨证,整体观念[1]等等.是中兽医学的特色理论.随著教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及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增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於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中兽医教学理论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现代化要求,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在新形势下的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基本知识,更要把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几十年来我国的中高等中兽医学教育经历了以知识教育为主,轻视了实践教育培养人才动手能力较差於社会的发展很不相应,必须向知识—能力教育的转变,进入21世纪的教育模式是从知识—能力教育,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然而长期以来,《中兽医学》的课程教育实施的是一种计划体制办学的「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2]重课堂书本的讲授,轻课外知识的拓宽,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或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但脱离了临床实践,而且使新一代兽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受到阻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世纪人才的需求,因此,巩固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技能,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是目前《中兽医学》教学的明确目标和根本宗旨. 2.探索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随著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和专业方向扩展,现行的《中兽医学》教学模式显得过於单一,在满足专业目标培养方面优显欠缺.[3]《中兽医学》的教学虽然充分强调了基础知识趋同的教育指导思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拓宽知识,发展个性和激励创新的教育原则,忽视了能力操作的培养.因此,要强化目标教学,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科目设置.不能一律使用同一「大纲按同一进度授课,而应当区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根据学科的内容特徵,教师能力的专业特长,学生的层次和专业来选择和运用相对适宜,有所侧重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大纲要求授课.在实施前期趋同,打通基础教学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留有充分发展特色的余地,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特点,辅以相关的选修课,实验课,技能实训及社会实践等形式的课程.加强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拓宽方向,发展个性和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以我系所开设的《中兽医学》的课程为例,提出相应的课程设置和知识板块与同道共同探讨. 2.1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中兽医学》教学内容较多,阴阳五行,知乎者也学生不易接受,难以理解,给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中草药这一部分来说教学内容较多,学生要学习400余种中草药,从性味,归经,炮制,功能,主治,剂量等,其难度是很大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厌烦的心理.在目前的教学内容中,对辨认中草药标本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学生对药物形态缺乏了解,缺乏感性认识.[4]因此,中草药教学在使用彩色挂图和中草药原始标本,就地采集的中草药标本等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又增了中草药药性的鉴别.课堂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授课法,有助於加强学生对药性,药效的理解,能够变抽像为形象,增强感官认识,并可同时拓宽中草药的知识面;其次,有助於在未来的临床用药中,应对各种复杂,繁多的临床证中束手无策,辨证准确而方药疗效平平仄仄的现象.前人曰:「今之医者唯知定方,其药则惟病家取之肆中,所以真假莫辨,虽有神医不能以假药治真病也.医者不知药而用方,其难也将致实.所以临床用药犹如鱼水之关系. 3.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多文化教学课堂讲授是教学的窗口,是人才培养的主陈地,以往教学多以老师满堂灌为主,我认为这种传统的「填鸭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合现代的教学.应根据中草药的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1学习辨证用药,重在能力培养.辨证用药是临床用药过程,从辨证审因到选方用药是熟练应用中兽医基础知识转化技能,教学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学习辨证用药的过程是:由功效引出适应证,通过教师讲证析因,落实於药性知识,此即大纲中要以功能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的要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相当多的内容属於基础知识范畴,特别是适应症,对学生来说是未知数,几百种中草药名,上千条适应症,涉及临床多学科,学生要一一熟记每味药物,每个适应症都相应地反映著一种或几种综合作用.这种从功能到适应症周密科学的推理演化决非单纯的对应组合,其中性能特点是关键的纽带,熟记药物功能是重要前提.学习辨证用药,重在能力培养,由功效引出适应证,由证认识药性,这种将功效适应症与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施教过程实际是从逻辑思维入手,围绕讲授药物的中心,就客观实际临床应用联系主观抽像思维的过程.在这种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知识系统的能力,起到「明理得法,深入思考的效果,也会使相当多同类性质的内容转化自学内容.从教学目的的方法,效果等多方面来讲,学习并融会贯通「辨证用药是中草药教学的主要方法与任务.3.2认真开展课堂讨论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讲授作为基本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对於中草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重点药物的功能等作为课堂精讲必须内容,要讲深,讲透,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达到在课堂上即能完全消化吸收,但是,中草药学教学仅仅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讲授是不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过程;就学习过程而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是学好中草药的内因,教师指导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所以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中草药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具体教学的实施中要注重采用启式,以激发学生学习中草药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要善於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觉得需要解决而自己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麻黄性温为什麼可以用肺热咳嗽十八反,十九畏,[5]现代研究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等等.让学生带著问题去学习查找有关资料,认真思考,写出发言提纲,在课堂讨论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学生自觉学习,查阅资料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出现互相讨论,积极争辩的气氛,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有了生机了,教师也通过课堂讨论获得了新知识和新资料,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经验.3.3增加趣味,归纳条理,提高理解和记忆.学生接触中草药课的时候,往往感到药物名目众多,形式单调,内容深奥,难以领悟.针对这些问题,对於每种中草药就其外型特点,名称,含义和来源,以古代传说等作趣味性介绍,使学生对中草药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然后逐步引导,进入药物性能,功效,应用等方面的讲解,教师应善於在平时阅读中积累并合理的运用於教学中,对与大量功能相似的药物,不应照本科,而应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归纳药物功能的异同点,同中求异,从联系与异同的比较中达到对药物掌握的目的;另外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机体系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记忆,对各章节的药物进行纵向和核向的分类顺序整理或归纳列表,提纲挚领,一目了然. 4.开辟第二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必须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的实践技能比较完全的知识,要开辟第二课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利用好课外时间及课外知识的延伸. 4.1社会实践,田间采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到药材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由学生亲自采集,制作中草药标本,一方面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所学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外观特徵,药用部位,使学生对中草药的学习增加了感性化的认识,加深了对药物认识的理解与记忆,巩固了课堂讲授的理性知识;另一方面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对中草药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增加了学习及未来开发,研究的信心.4.2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实践研究能力.实验课是观察自然现象的运动变化,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实验课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加深和扩大知识领域,了解现代研究的进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中草药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合格的中兽医医药人才,就必须增设中草药实验课.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有利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规律.科研是对某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作深入的探索研究,而教学是对药物性能,功能及应用作系统的阐述.因此,教学要求知识面广,科研要求知识较深,他是知识点与面的结合.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科研兴趣小组,对一些未知的东西进行实验验证,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方法,其次,教师应积极组织科研题目,这是现代中兽医学教育对教师的更高要求,让同学们共同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智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兽医人才. 总之《中兽医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内容与教学方法涉及面广,难度大,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这项艰巨的历史性改革任务. 兽医学论文:OBE教育模式在《兽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成果导向教育模式,该研究将OBE引入《兽医学》理论教学中,设计了教学方案应用实践,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该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OBE;教育模式;兽医学;教学;应用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可理解为“成果导向教育”或“结果导向教育”,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由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1]。在OBE的教育系统中,教育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清晰的构想,即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干什么,并通过设计合适的教育结构来促进和保证学生达到这些教育目的[2]。兽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兽医传染病学和兽医寄生虫病学。课程内容多,知识点松散,学习难度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学和就业需要[3]。因此,将OBE教育模式引入兽医学教学中,教学目的更突出,学生能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成果,对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OBE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设计 1.1 教学目标 兽医学课程开设在动物科学(专升本)专业大二学年第一学期(即第3学期),60学时(兽医传染病学36学时,兽医寄生虫学24学时),是以动物微生物学、动物诊断学、动物免疫学等基础的专业课,是重要的临床实践课程。依据OBE的理念,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疾病的病原体;(2)疾病的诊断方法;(3)疾病的防治措施。 1.2 选取教学内容 2016年学校被认定为应用型大学,制定了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樵则,教师分别从兽医传染病学和兽医寄生虫病学中选取重要内容开展OBE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1.3 教学设计 OBE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驱动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确定相应的能力评价标准[4-5]。确定教学目标后,反向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口语考试、笔试测验和团队报告3次考核;结合调查问卷了解OBE的被认可度,详见图1。 2 OBE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应用 本文选取15级动物科学(专升本)专业52班(30人),以“并殖吸虫病”为例说明教学过程。 2.1 口语考试 课前布置“并殖吸虫病”内容自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教学视频,对并殖吸虫病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殖吸虫的形态结构”内容较简单,课堂上直接提问总结。本部分进行口语考试。 2.2 笔试测验 课堂,学生通过自学列举出并殖吸虫病的几种诊断方法,教师归纳总结如下:(1)实验室诊断:如虫体的形态特征、粪便检查虫卵的特征性结构等;(2)根据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3)根据疾病的病理变化诊断;(4)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辅助诊断等。教师讲授猪并殖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设置问题“并殖吸虫的寄生部位是肺脏,故称为肺吸虫,为何临床上有的病畜会出现神经症状?并殖吸虫在宿主体内是如何发育的,从而引出重点内容“并殖吸虫的发育史”。寄生虫发育史是课程的难点,进行笔试测验。 2.3 团队报告 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总结并殖吸虫病的防治措施”。学生5人一组(共6组),任命一名组长。以组为单位,集思广益,由组长整理答案,汇总成报告,作为第三次考核。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考核评价成绩 大部分学生很好的完成了三个教学目标,考核成绩详见表1。 3.2 学生对OBE教育模式的认可度 教师设计学生问卷了解OBE被任可度。学生均觉得OBE教育模式有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详见表2。 4 讨论 4.1 教学目标 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6],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清楚表达和直接或间接测评,且通过目标可以可以强化知识点,强化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明确专业需求和课程定位,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4.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由教学目标反向设计的。将重要的教学目标具体到知识点,明确传达了课程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OBE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的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报告及设计文稿撰写能力和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 4.3 考核评价 量化评分点的设定,要结合整个教学大纲对该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考虑到该课程在教学环节中的定位,有针对性地提炼典型的知识点、技能点,强化该课程该阶段必须掌握的问题[7]。本次实践采用口语考试、笔试测验、团队报告和学生问卷作为评价方式,简单有效,但相对单一。以后授课中可增加网络评价、教师问卷、在线问答等方式,让考核多元化。 5 结语 OBE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反向设计教育体系的新型教学模式[8]。将OBE引入兽医学教学中,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考核评价单一等问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责编:张宏民) 兽医学论文:科研在中兽医学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摘 要:作为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教W与科研,不仅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学和科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和教师能否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近年来教学与科研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了科研在 “中兽医学”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旨在发展中兽医科研的过程中,同时提高“中兽医学”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促进中兽医整个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科研;中兽医学;高校 作为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教学与科研,对于高校教师和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教学,即普通教育和专业训练的职能;科研,即发现新知识的职能。众所周知,在大学里,教学和科研活动关系密切,两者相伴相生。有关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理论界专家及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由于科研可以给大学带来名誉和声望,增强知名度和影响力,且具有易量化、评价和比较的特点,因此大学发展至今,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很多国家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1]。目前,虽然上至教育部的文件,下至各个高校的政策,无不认为“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但是,在高校的办学实践中“科研中心化、教学边缘化”,“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19 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者洪堡明确指出,大学要通过科研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是相统一的。从总体上看,教学是培养大量基础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科研则是促进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摇篮,大学综合实力的高低不仅体现在科研成果上,而且体现在本科教学中,教学与科研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联系[2]。在中国,科研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也曾说过: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3]。 作为高等院校的专职教师,教学与科研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双重任务。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围绕教学做科研也是专任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4]。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对于主讲“中兽医学”课程的教师来说,学校的定位即为教学科研型岗位。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摆在每一位中兽医教师面前的共同问题。如何通过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现将本人一些如何通过加强科研促进“中兽医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在此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科研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各高校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本科教学中,中兽医课程都是按照教材授课。由于中兽医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内容抽象、枯燥,加之文字深奥,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而在课程的讲授中,教师把一些先进的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则会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外邪致病中的疫疠时,动物中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都属于疫疠的范围,教师可以结合中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中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为学生进行讲解;另外,在讲解七情致病方面,可以结合科学研究结果,情志的异常变化可以导致体液的异常分泌、神经的异常活动,免疫功能的低下和内分泌的紊乱,进而科学地揭开了情志致病的理论,并引导学生自发查阅相关资料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这样就会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此外,中兽医学的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目前在中国的兽医领域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究其原因,在于中兽医学没有及时地吸收、引进和创新科研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从历史上看,中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古代到近代,一直都在吸收和消化当代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中兽医科学。而中兽医要想在21世纪再创辉煌,一定要借鉴当今多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并且能够从中吸收精华,从而发展和充实自己。因此,中兽医教师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活动,站在学科的前沿,不断吸收新知识、创造新成果,并把这些新知识和新成果充实到中兽医教材中去,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和超前性。例如,在讲中药时,可以用现代药理知识解释中药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科研成果,证明某一个化学成分是如何进入机体内,与哪些受体相结合,如何激活信号传导通路,使机体做出如何应答的。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相反,如果中兽医教师缺乏科研背景,只顾埋头翻教材、备讲义,上课就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从而沦为呆板知识传授的教书匠,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科研有助于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然而,教学是双向活动的过程,大学教学不仅要致力于传授现代科学理论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若是仅仅讲授课本上的有限的知识,难免造成对学生思路的限制,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科学研究重视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这些对本科生来讲都是十分欠缺的,这就客观地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从事科研,并且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把学科发展的新技术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引入到传统的教学中去,从而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并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独立地去获取和探索知识[5]。比如,在指导学生“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实验时,可以采用科研中常用的几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对槐米中的芦丁进行提取,并与课本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查阅芦丁药理作用的相关资料;在讲脉象时,可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结合现代科研成果证明的不同的脉象具有不同的形态,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动态图像,来表达脉搏的变化;通过以上方法,将抽象、深奥的基础理论变得直观、形象、易懂,并且能够很好地改善课堂中枯燥无味的学习氛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在讲脏腑辨证时,改变全部由教师讲授的惯例,而是拿出一部分病例,让学生讨论,然后自己进行辨证,而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并且将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贯穿在授课之中,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死气沉沉的现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科研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一所大学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起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水平。科学研究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6]。教师通过科研,可以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动态与最新成果,了解本学科整体的发展方向和最新趋势,了解本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并且能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所讲授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能准确地掌握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此外,通过科研,教师能够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及时地体现在教学中。例如,笔者通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藿蜂酮免疫增强剂(EPI)脂质体调控Kupffer细胞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和博士后科学基金“麦冬多糖脂质体调节Kupffer细胞活化及分子机制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在科研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课堂上则把科研经验和科研中取得的研究成果穿插在教学中,从而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提高课程质量。另外,当代教学水平高,知名度高的中兽医教师,无一不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并在兽医界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因此,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了科研之源,在教学上就能使所讲授的课程更加生动,内容会更加丰富、翔实,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四、科研有助于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不仅能够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充实课程内容,而且也能够将科研过程中的严谨求实、创新存疑的科学精神带入课程教学,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逐渐养成具有科学精神的学习风气。此外,科研也是一种参与性活动,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各类课题,一方面为学生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并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参加课题研究,为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其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兽医课题组为例,对于不考研、毕业后想直接工作的学生,我们将横向课题中的一部分作为其毕业论文,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与科研项目。由于横向课题均是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且大部分是受企业委托而进行的研究,因此,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从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 合,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也使学生在就业时增加了筹码。而对于想读研,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我们会将纵向课题中的一部分作为其毕业论文,由于纵向课题大多数是以基础研究为主,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能够与自己以后的硕士研究方向相结合,进行一定的预研工作。此外,还能够从中熟悉科研活动的过程和规律,培B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更加深入的科研奠定一定的基础。 五、科研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 科研与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和创造成果的第一线,两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7]。科研是学科建设的载体,没有一定的科研项目作为依托,学科建设便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科研是培养人才、梯队建设和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的基础和保障。科研成果则是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强劲翅膀和动力,是高校实现整体目标的重要保障,学科水平和知名度通过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体现出来。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建设的根本和核心,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离开了学科建设,科研就缺失了基础与平台,其发展则变为海市蜃楼,此外,科学问题的提出与凝练、科学研究的方向与特色,均来源于学科的建设,并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科研水平与整体的发展情况[8]。 在20世纪90年代,中兽医学的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各农业院校一般只有1―2名中兽医教师,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教师,上“中兽医学”课时,由其他学科教师代替,或是直接取消了该门课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兽医科研水平太差。那时的中兽医科研经费在兽医领域基本排在末尾。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中兽医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中兽医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和经费总数在兽医领域也位于中等偏上水平,此外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行业专项等科研项目中也有中兽医领域的专家主持和参与。中兽医人员每年能在多种SCI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这既促进了中兽医在国内外的交流,也提高了中兽医的知名度。科研的发展,促进了中兽医学科的发展,使得国内外对中兽医由排斥、否定逐渐变为认可和肯定。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国际兽医针灸培训班,而且至今仍在继续。因此,科研推动了中兽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六、科研可以改善教学条件 教师所研究的问题,一般是在自然科学领域未解决的难题或是对原有技术和理论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在大部分情况下,需要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从而需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建设实验室和改善实验技术条件的过程。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以及科研经费的增加,购置的先进仪器设备等不仅可用于科研本身,在满足科研需求的条件下,还可以应用于教学,补充和改善教学条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教育部和学校每年都会下拨给学院一定的科研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目前学院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一大批先进的科研仪器,这些设备向全院师生开放。此外,学校还建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这些均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既丰富了实践教学,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科研在补充和改善教学条件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此外,在为教学提供良好条件的同时,教师在长期的科研过程中所总结积累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科研方法,不仅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应用于设计和改进教学实验设备,从而使实践教学操作简单、节省资源且效果明显。 总之,科研与教学是高校两大重要的基本功能与任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两者缺一不可。而在科研促进中兽医教学方面的工作许多高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或是发展较为缓慢,目前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们只有辩证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才能既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又能紧抓科研,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共同促进中兽医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兽医学论文:提高高职《中兽医学》教学效果的探索 摘 要: 《中兽医学》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兽医学遗产的重要学科,是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由于其抽象且深奥,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本文对《中兽医学》课程进行了简介,对该课程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了描述和举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掌握中兽医实用技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中兽医学》 现状分析 高职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自身存在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及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力较弱的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若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则难以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高职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中兽医学》更是如此。《中兽医学》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兽医学遗产的重要学科,在动物疾病防治、促生长和保健等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但中国传统兽医学抽象且深奥,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倍感困惑。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掌握更多的中兽医实用技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让《中兽医学》这一宝贵遗产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值得重视。 一、课程简介及现状分析 《中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形成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手段,其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方药和针灸等部分。中国传统兽医学具有方便、治疗成本低、疗效高、毒副作用少、药物残留低、对畜产品品质无不良影响等优势[1]。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及对绿色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传统兽医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虽然中兽医专业已发展成为具有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等高层次教育的一个专业,但从培养目标看,这些高层次中兽医人才主要从事学术科研,基本上已脱离中兽医临床诊疗活动,能够运用中兽医传统诊疗技术的人才少之甚少,中兽医许多宝贵的技术和经验已经或正在随着老一代中兽医工作者的相继离世而消失[2]。以培养高层次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应用和传承使命。高职动物医学专业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并承担这一使命,增强《中兽医学》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中兽医“技能型”人才。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 受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痕迹明显,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和做,严重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死板,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弱。为培养合格的中兽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必须调整教学模式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调整教学模式 关铜等[3]通过采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吸取前人经验并结合《中兽医学》这门课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中兽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由于中兽医基础理论深奥且抽象,相对来说枯燥乏味,如将阴阳、五行之间的变化及其他中兽医基础理论通过图像、动画展示,并让学生课下提前观看,让学生带着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及问题进入课堂,这种课外自学与课内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增强中兽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效果;而对于中兽医辨证论治的学习,则可以采取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完成。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一些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包括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法、角色扮演法等[4]。在中兽医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动物穴位认知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模拟明确标注穴位的动物模型,供学生进行辨认穴位学习;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中兽医诊疗技术,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认识寒证、热证临床症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实验造模法;在中草药认知的教学中,可采用参观法,带领学生亲临中草药种植基地或中草药标本馆识别相应中草药。 三、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亦被广泛运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教育教学顺应潮流,兴起主要以计算机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这种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上丰富充实,在促进学生主动掌握技能上起着重要作用,在增强教学效果上发挥极大的作用,并有效地激发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关键。将媒体素材、网络课程、微课等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到高职《中兽医学》的教学当中,必然会增强中国传统兽医学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中兽医“技能型”人才。 1.媒体素材的应用 媒体素材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在教师枯燥的讲授中插入具有极强的视觉表现力和丰富的感染力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5]。比如在阴阳五行的教学中,由于阴阳五行的概念及变化规律比较抽象,教师可在网上选取相应的图形图像,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剪切代替乏味的描述;在经络学说的教学中,由于经络的走向与分布相当复杂,教师可选用或制作相应的动画让学生清晰地观察经络的走向及分布;在中兽医“四诊”教学中,特别是“闻诊”中闻声音的教学,即听各种动物的叫声、呼吸音、咀嚼、咳嗽、肠音等,如将各种动物的正常及病理声音录成音频,会更容易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闻诊技术。 2.网络课程的应用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学习内容并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络化学习环境[6]。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将网络课程融合到《中兽医学》教学中,将传统课堂的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不想听也得听的局面根本扭转。通过《中兽医学》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学生可以自己选取学习相关技能,并将听不懂的内容在课堂下反复学习,直到弄懂为止,对于《中兽医学》学习当中的疑惑之处亦可以在网上相互交流、讨论。由于网络课程交互性较强,学生的选择权较大,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中兽医学》相关教学内容的课题讲授时间,以便捷的方式传录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相关技能,间接增强《中兽医学》的教学效果。 3.微课的应用 微课作为信息化环境下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主要以流媒体技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制成十分钟以内短视频的形式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7]。通过微课,学生在课下可以自主学习,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惑,就可以通过暂停、倒退、重放的形式帮助解决困惑,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记录下来,方便教师堂上提供指导,具有翻转课堂中国化的味道,与高职教育特点相符合。比如在施针技术及电针仪的使用等技能教学中,如将这些技术制成微课,使学生在自己的手机、电脑上随时随地开展这些技能的学习,必然会促使中兽医技能得到广泛传播。 上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使教学从呆板变得生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固定变得灵活,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在增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方面,信息化教学资源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只能作为服务于教学的一种手段,绝不可用手段代替内容和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之时要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才能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高效使用[8]。另外,信息化教学资源需要共建与共享才能充分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高效使用,才能使信息化教学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结语 《中兽医学》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兽医学遗产的重要学科,在动物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严重偏向学术与科研,基本上已脱离中兽医临床诊疗活动。面对这一局势,培养合格的中兽医“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艰巨任务,只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才能不断增强《中兽医学》教学效果,以期培养更多的中兽医“技能型”人才,将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精髓发扬光大。 兽医学论文:中兽医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型。而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抽象,内容繁杂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中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等环节提出来改革措施,为中兽医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中兽医学;教学;改革 中兽医学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的理、法、方、药、针灸技术,用于畜禽疾病预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色的病证防治技术是动物疾病防治一种有效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兽医学和生命科学迅猛发展,中兽医学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机遇和挑战。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中兽医学时我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接受现代兽医的思维模式和理论体系,往往造成对中兽医学相关理论知识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无法将相关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此外,传统的中兽医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与现代兽医发展相比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改变传统的中兽医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兽医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中兽医学时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学科,内容多、涵盖范围广,几乎囊括了从基础理论到病症辩证及预防治疗的全部内容,而且思维方式又与他们西方医学存在较大差别,对学生接受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既要做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做到学以致用。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针对性的中兽医教学内容,在保持传统中兽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应该突出现代养殖业中畜禽疾病特点和传染病防治技术,对有些内容实用性不强,如马属动物的病症等,应予以简单化。同时根据社会的需求,对宠物疾病和经济动物疾病必须给予重视。根据中兽医的实际应用型和畜牧业的发展要求,采取删繁就简,注重应用性,优化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中草药部分重点在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和组成方剂,忽略现代中药药理和临床应用,造成学生在临床上不知如何应用。因此,介绍该部分内容时,可以同当前中药药理最新研究发现和临床上一些中兽医产品结合,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内容中及时增加中兽医学现代研究的新知识、新机制、提取新工艺、新药效、新热点等相关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 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改革和创新,也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计算机的三维动画、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上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例如,在中草药的教学中,涉及中草药种类繁多,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中药图谱幻灯片,并结合现代提取工艺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既加强了学生的视觉刺激,同时也加深了记忆。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广播者,而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将查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讲稿或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为同学讲解,同时要求其他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补充来完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此外,PBL教学法、启发式、发现法和讨论法研究法等新模式也应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课既能弥补课题教学的不足,又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桥梁。为了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为了适应培养目标需要,在中兽医实验项目设置上,使之更贴近临床实践需求:①中药标本设别:通过中药标本的采集、中药饮片的制作和观察,掌握100多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②中药药理学实验:通过开展常用抗菌中草药的体外抗菌实验和赤芍活性化瘀实验,是学生对中药药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③中药制剂学实验:通过散剂、汤剂、丸剂的制作和参观大型中兽医厂,以了解中药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质量控制技术;④针灸学实验:熟练掌握临床常用针具和马、牛、犬的常见学位;⑤脾胃虚证:通过建立人工发病模型,观察症状,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综合研究脾胃虚证,认识虚证的本质。此外,通过开放中兽医标本室和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4 改革考核方案,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中兽医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这个考核方式只在期末进行一次,造成学生只是在期末突击性记忆,评价不够客观,也忽视了对学生日常学习评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采用了新的考核方式。将评价考核体系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其中,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课堂出勤、课堂测试、阶段理论测试和实验实践这几种方式来进行,重在考核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主要通过期末的闭卷考试来进行。这种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几个轮次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兽医学历史悠久,是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兽医学教学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根据实践需要对中兽医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能学以致用、实践能力强、精通中兽医知识的畜牧兽医人才。 兽医学论文:中职畜牧兽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探讨 摘要:中职院校作为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它所提供的人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教师积极地应对当前畜牧兽医学生存在的缺乏实践能力的问题,着力采取策略在教学中对其实践能力加以培养。本文便是以此为切入点,立足于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人才,重点探讨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中职 畜牧兽医 实践能力 培养 策略 中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从本质上讲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操作性教学专业,丰富的实践能力是不仅是该专业学生就业的必要保证,也是学生灵活运用其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然要求。所以,目前畜牧兽医学生所呈现出的普遍性的实践能力缺乏问题,受到了中职教师以及社会相关专业人员地广泛重视,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一、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体系 1、深入把握专业特点 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侧重于为畜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深厚实践经验、熟练操作能力的一线型应用人才,其教学的核心在于技能培养、理论知识应用、职业需求应对。所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特点,以行业需求、市场导向、职业要求为指引,合理设定专业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以理论和实践优化结合为基点对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科学地变革。 2、科学安排教学任务 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任务进行精细地划分以及整合,重点体现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地位,比如,可以增加《动物疾病综合防治技术》、《专业综合实训与毕业实习》等课程。同时,教师还要通过穿插开展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教育,致力于推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地交叉实施,比如,教师可以将《饲料学》理论课程安排在饲料加工基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饲料分析与动物营养搭配操作训练。 二、完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中职教师要保证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教学任务的安排实现与专业特点地有效应对,推动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地达成,还可以采用具有强制性作用的职业资格认证测试这一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加强对于实践能力地培养。 具体来讲,教师在安排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测试科目时,应当体现出技术性、操作性、实践性、精细化,比如,设立家畜饲养与繁殖、动物疫病检验与防治、兽医化验、饲料检验与营养搭配等独立性较强的测试项目,而且,这些测试项目中题目的设计,应当偏向于情景化、开放性、综合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测试时间设计为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测试场所设定为畜牧业各相关工厂中,通过分次评分、成绩综合、取平均分等形式,对学生日常实践操作与获得的成绩进行考核,然后评价其是否获得相应职业资格,以便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寻求实践机会参与职业实践。 三、开展工学结合专业教学 中职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有赖于良好实践的平台作为支持,所以,中职院校还要努力加强对于实践场地的建设,或者与相关的畜牧业工作部门签订定向实习协议或就业协议,组织开展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专业教学,以缩短学生寻找实践场地的时间,尽量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于网络开办由畜牧工厂、工作人员、学校、专业教授、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时解答学生实践中的疑惑,帮助他们实现实践能力地提升。 结语: 畜牧兽医人才在当前畜牧行业市场日益完善的环境中,成为社会的又一焦点需求人才,中职院校作为培养该专业人才的教育场所,必须遵循该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努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践行力度。 兽医学论文: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摘 要】中兽医学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其内容繁杂、理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总结了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改善中兽医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中兽医学;教学;改革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1]。千百年来,中兽医学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中兽医学不仅对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医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现代兽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兽医工作者防控动物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2-3]。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兽医学存在着理论抽象、内容繁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如何提高和改进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效果,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核心问题。 1 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观念落后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中兽医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过程中根深蒂固,授课过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也只注重课堂讲授的内容,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脱离了临床的应用与实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兴趣的培养。 1.2 教学内容繁杂、抽象 中兽医学内容繁多,主要包括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理论,以及病因、四诊、防治法则、中药、方剂等多个内容。且其中诸如阴阳五行等内容语言晦涩、抽象难懂,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而同时由于近年来课程学时数的不断缩减,现有的课时亦不能满足对全部教学内容的讲授工作。如何精炼教学内容,授课语言通俗易懂,是摆在中兽医学课程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1.3 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中兽医学的教学虽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限于该课程的特殊性质,课程相关的直观教学资料相对较少,如标本、照片、录像、动画、模型等,多数课件的制作仍以文字为主,相关知识与理论的阐述仍停留在文字描述阶段,缺少直观教学资料,极大地影响了授课效果,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另外,课堂讲授也多以老师灌输、学生听讲记录为主,课堂氛围死板,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 2 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更新教育观念 为了满足现代兽医人才的需求,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兽医人才培养目标,在中兽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对学生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改善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力求使学生在了解一定的中兽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中兽医传统的疾病诊疗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以后的实践生产中运用中兽医相关知识诊断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畜禽疾病。 2.2 优化教学内容 2.2.1 删繁就简,精炼教学内容 在目前各门课程学时数普遍缩减的大环境下,仍旧一味的强调增加课程学时是不现实的。为了缓解教学内容过多与学时不足之间的矛盾,精简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是唯一解决途径。首先紧紧围绕中兽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两个基本特点,着重讲解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等,尤其是脏腑学说,让同学从中医角度了解和认识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讲解病因学说、辨证方法、中药及方剂的基本功能和临床应用等,让学生理解如何从中兽医学角度去诊断临床常见畜禽疾病,并合理选择用药。而对内容抽象,难于理解的经络学说、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做适当的简要介绍,同时可适当让同学了解一些兽用中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2.2.2 重点突出,强调现代研究成果 由于中兽医学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的经验总结,而缺少现代科学的验证,这也是近年来中医学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经过现代科学验证的一些理论知识要重点强调,比如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中,哪些是现代研究证实的,哪些又是经过实验研究后证明是古人对药物功能的误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兽医学的现代研究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进教学方法 2.3.1 对比式教学法的应用 对比式教学法主要指与西兽医学对比教学法。中兽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兽医学,与西兽医学相比虽然在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均有所差异,在方法论上也有很大区别,但在个别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存在相似之处。由于中兽医学课程普遍被安排在高年级讲授,对学生而言西兽医学的理论和观点已经先入为主,此时能找到中兽医学和西兽医学理论相似的切入点,对比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心的功能时,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可以推动血液在脉道内正常运行,以营养全身。而西兽医学认为心的主要功能是泵血,把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为各个组织器官提供营养和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心功能的理解和认知,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2.3.2 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是授课工作的主体,作为任课教师,如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比如在讲授经络学说内容时,根据学生普遍爱好武侠小说和电影的特点,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先让学生探讨一下关于经络腧穴的基本认识,比如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等,然后再从中医角度讲述其具体功能,让学生结合小说中的内容体会任督二脉的具体作用。学生对此普遍反应较好,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使授课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总之,中兽医学课程内容多,范围广,难于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压力均比较大,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中兽医学的教学现状一定会得到积极地改善。 兽医学论文:学习中兽医学可培养学生的几个能力 摘要:论述了学习中兽医学,可培养学生的5种能力: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及生活态度。旨在清晰呈现教师在讲授中兽医学的过程中,应持有的视角与思路。 关键词:中兽医学;文人素质;教学思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国学为主题的栏目,收视率、收听率极高;书店里,传统文化的书籍更是极大丰富;甚至在国外,许多国家创办了“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见,在现代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弥补现代科技的不足,来进一步推动个人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 传统医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已被人们广泛认同[1]。中兽医学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习中兽医学可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中兽医学不仅可以赋予有关生命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感受到许多优秀的品质。一旦这些优秀的品质转化成能力,中兽医学的知识就内化了,即转化成了人们自身的素质,具有不变性。这样的素质,尤其应该被当今的高等教育所重视,应该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内在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 那么,学习中兽医学,究竟可以培养哪些能力呢? 1 学习中兽医学,可更好地培养“合二为一”的思考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未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现代知识分科较细,分到最后又发现学科之间有很强的融合性。但是,如若忽视对学生整体思维的训练,将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在需要的时候整合自己的知识、整合自己的思维。所以,需要一套既分得开又合得起来的理论体系,来对学生的思维加以训练。中兽医学,就是这样一套理论体系。“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阴阳代太极而总五行”,古人的整体思维就是这样强大,万物纷繁复杂,但都源于太极,所有的东西从中生发,又都可以归于根本。比如五行,古人把时间(子午流注)、方位(五方)、情志(七情)、味道(五味)、声音(五声)、颜色(五色)、植物(五谷)、动物(五畜、五禽)都归到五行中,并按照五行的规律加以认识和利用。这样“合二为一”很容易看到事物的普遍规律。所以,中兽医学这样“合二为一”的思维方式,有利于直透事物的本质。 2 学习中兽医学,可更好地培养“取象比类”的联想能力 有些学生的知识太过琐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象力不够丰富、思维过于局限,许多知识无法联系起来的缘故。如果,我们的思维缺乏联想,那么,我们的知识也必定是片段的。联想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清晰感知,如果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联想也就失去意义。 许多学者也都在强调“直觉知识的明见性”,认为这样的明见性,源于生活的始点与本源一旦被人们感知,就无需再多问什么。如昼夜、寒热、男女……也许,这样的联想能力,不是现代人与生俱来的,但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很好的教会我们回归自我,培养我们的明见性与联想的能力[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把世间一切归于阴阳,这样的联想是通过“象”进行“质”的归类的。在当今,知识高度分化,同时又高度整合的时候,联想能力的培养,正是可以使我们沿着一条主线开阔我们的思维。学习中兽医学,便可避免我们思维的凌乱,使我们取象比类的能力灵活而合理。 3 学习中兽医学,可更好地培养“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 中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源于古人对自然与自身的实践体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若教学不当,将导致许多学生“眼高手低”。许多事情知道,但却难于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久而久之,凡事只思考而不动手,就成为一种普遍的不良习惯。事实上,很多事情即使想的再透彻,都不如去做一做。实际动手时,还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问题,能力会在解决一件件这样想不到的问题时,得以提高。 中兽医学的理论体系本身就源于实践性的探索。所以,在中兽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安排许多探索性的实践内容。如在针灸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揉和在一起教学。在探索的过程中,一边针刺,一边讲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学习中兽医学,可更好地培养追求“真与善”的审美能力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也就是说,审美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个人与社会的进步程度。除了像音乐、舞蹈、绘画这样的纯艺术领域,其他专业领域的美育也绝不容忽视。中兽医学做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古老东方的审美观,她更倾向于朴实与和谐。这样的朴实与和谐,是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基础。 “真”在《说文解字》中的意义是“仙人变形而登天”,是真人的意思(图1)。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旨在激励世人,要追求真理,追求自然而然的本性,才能做正面的事情,产生正面的价值。“真”的哲学定义,也上升到了社会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真”存在于真挚的话语、真心地帮助、真情地行为、有情的物品、有情的事情之中,这样的情感可以对人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可见,对真的追求是审美的高境界。中兽医学便是通过教人如何认识生命,如何内观,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进而回归本真的。这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在对人的塑造方面,所不具备的。 “善”在《说文解字》中的意义是“从口从羊”,是吉祥、美好的意思(图1)。什么样的事情,或者说如何做,才能达到吉祥与美好的目的呢?古人认为,以羊头为象征的首领要威武又温柔,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所遵循的规律,一定是如自然般公正又顺从,才能首尾相连、循环往复。哲学中“善”与“真”的定义框架大致相同,是事物的组成部分,对事物的运动、存在和发展具有正面的价值。而善更倾向于心灵产生的美好感觉,呈现的就是自然的普遍规律,是公正又顺从的,是善的,是可以使心灵产生愉悦感觉的,是可以引领人与社会健康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真是符合规律, 善是符合目的,美是二者的统一。中兽医学就是真与善的统一,是美的,我们在学习中兽医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审美。 5 学习中兽医学,可更好地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为什么当下有许多非医学专业的人喜欢传统医学呢?其实,当代人是被古人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试想:古人生病了,没有X光、没有CT、没有B超、没有核磁,没有任何先进的诊疗设备。有什么呢?眼前只有一片花草、几个石头、几根针,这些看上去很不起眼儿的物件儿,照样可以被我们的祖先物尽其用,解决问题。外界就是这样一个无奈的样子,也许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反观自身,好好挖掘一下自己。所以,古人内观出了一套庞大而智慧的系统,连带身旁的花草石头针,画出了令人震撼的,如同自然的壮美景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的能力也同样需要学习。而中兽医学正是一套可以教会如何思考的学科。她包罗万象,她的范畴早已超越兽医学,她构建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她可以提升多方面的能力。这也正是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兽医学论文:高职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依据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本文论述了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人才梯队建设、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科研创新等建设规划,并对培育团队精神,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和加强校企合作等建设实践作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需要。 一、教学团队建设意义 高职院校基础兽医学课程包括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兽医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和兽医微生物学等课程,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只有牢固掌握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合理地饲养、繁殖、改良家畜和防治家畜疫病。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对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的整体建设目标是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专业、课程和基地建设等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建设的核心队伍。具体建设规划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人才梯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科研和教研活动等。 1.人才梯队建设。教学团队的人才梯队建设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扩大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范围和力度。建设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形成梯度,老、中、青结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9人,校外兼职教师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高级兽医师1人。到2016年,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要求专职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达到50%,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达到60%,外聘兼职教师增加到6人,专职教师双师素质比率达到100%。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加强教学团队教师的培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行公开课制度、开展教学能力竞赛、优质课评价、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活动。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教师听课制度、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科研新秀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具体要求。为提升教学团队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历,采取鼓励措施,督促他们到“211”国家重点农业高等院校攻读学位、进修学习。定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2.专业建设。教学团队所服务的专业(群)建设坚持与服务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密切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紧跟畜牧及兽医类相关产业发展的动态要求和发展前沿,把握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不断改革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以主要就业岗位确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企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职院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克服按学科设计课程体系的惯性,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认真实践畜牧兽医类专业教学改革,从课程教学质量入手,在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下功夫,全面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合理设计教学评价项目与考核方法,如技术应用课程考试采用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复式考试法;实训考核采用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相结合;顶岗实习考核要全程评价,填写生产实习考核表;毕业考核进行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或综合考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4.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结合动物生产和兽医疫病防治技术岗位技能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材建设规划工作。编写符合现代兽医发展要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科学实用的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类规划教材,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精品课程为基础建设公开课程网站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着重加强专业群和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相关专业网站合作,多方位互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5.教研和科研活动。教学团队教师围绕专业及其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团队成员要积极申请厅级和省级科研项目,每年发表1~2篇教研和科研论文。积极进行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促进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以此扩大专业教师的社会和行业影响力,逐步形成团队的科研优势。 三、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引导教师为企业服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实习空间,工学结合,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教师的团体合作,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专业技术优势,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方面,注重成员之间的知识技能的优化组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相互团结协作,才能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工作,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专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团队成员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形成具备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教师队伍,以完成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的任务。 2.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教学团队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技能和执教能力。因此,专业教师应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双师型”素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要求青年教师每年假期到企业熟悉岗位实践,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并且在职称评定时将到企业实践锻炼半年的经历,作为必备条件。支持教师利用实训基地的技术条件,参与企业课题的研究,积极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或产品技术开发,依此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教学团队建设的综合成效的一个主要方面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的。学校和企业是产、学结合运行系统的主体,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技术与产业开发、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不同层次和深度的合作。学校可聘请企业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需要开设专业。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职业功能性。学校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可在企业内建立“场中校”,使学生深入生产一线,接触实践,指派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可在学校设置“订单班”,企业每年投入一定经费,设立企业奖学金,根据学校实习安排,批量接受学生专业实习;教师为合作企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开展科研活动,申报科研课题,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网络视频同步教学系统等教学资源;校企双方联合开展企业冠名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就业环境,促进学生的就业。 教学团队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团队带头人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强,教学经验丰富,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教学改革方向。团队成员要积极进行教学研讨,开发教学资源,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加强新技术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团队内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奖励方式,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学校应加大对教学团队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保证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兽医学论文: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在北京举办 11月2~5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及海外畜牧兽医科研、教学、生产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企业管理者等560余人参加大会。 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农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召虎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吴常信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农发集团原副董事长区仲生高级农经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教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研究员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理事长、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教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教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André Aarnink研究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猪生产咨询委员会主任、推广教育主任Wayne Martin,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热带农业研究所首席研究员Liang Juan Boo,哈佛大学副教授Haining Shi,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李玉芝副教授,美国蛋品工业中心主任、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Hongwei Xin教授,丹麦DLG公司技术总监Plamen Nikolov等知名专家作了《工程技术与中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动物微生态与粘膜免疫》、《生猪机体氮代谢及其减排调控研究进展》、《保障生态安全的无害化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工程化技术体系》、《反刍动物瘤胃甲烷生成机理及其营养调控》、《环境与福利友好型猪舍系统》、《猪和鸡的小规模生产和市场系统》、《利用水稻秸秆日粮减少瘤胃的甲烷排放》、《粘膜免疫与肠道感染》、《对美国猪舍系统的评估》、《美国蛋鸡产业现状与研发机遇及蛋品工业中心(EIC)的作用》、《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的报告。 会议设立了2个分会场,共有48位国内畜牧兽医界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做了内容丰富的专题交流,特邀嘉宾在分会场从本学科角度阐述改善生产的策略与技术,而来自公司的技术研发专家则从具体技术上深入浅出地阐明环境控制设备的优点和效果。 本次大会共征集到论文215篇,录用207篇。有89篇论文参与壁报交流,评选出优秀论文20篇。论文集还特别收录了14位专家的特邀报告或摘要。会议首次与中国知网合作将收集到的论文全文及摘要刻录成检索光盘,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为进一步加强与会专家学者之间、企业管理者与青年学者之间就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深入的互动交流,会议还设置了“付出与回报、才能与财富——谈做人之道”互动论坛和专家答疑互动论坛。 兽医学论文:医生该向兽医学什么 许多人认为动物只有在实验室才能为人类的医疗作出贡献,但动物普同性医学认为,人类和动物患病以及治疗的机理都一样。 电影《周渔的火车》里有一个片段。周渔在火车上晕倒了。同车的人让张强给她看病,张强大声说,“可我是兽医啊!”在美国,兽医圈子里流传一个笑话,他们把医生称为“人医”,所谓的人医就是只给一种动物看病的兽医。 在普通人眼中,给人看病的医生知识更丰富,技巧更熟练,他们也往往更受尊重。但这种观念正在受到挑战。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脏病学家芭芭拉·霍洛维茨决定推翻这一假设。她认为给人看病的医生在很多方面需要向兽医同行学习,不能再把人类医学和动物医学看做不同的领域。在洛杉矶动物园兼职期间,霍洛维茨注意到人和动物病症之间的相似性,从此走上了将兽医科学同人类医疗科学相结合的道路。 人类和动物会得同样的病 霍洛维茨从事心脏病的治疗和研究几十年,但是对兽医知识一点都不了解。像很多医生一样,霍洛维茨与兽医的唯一交集就是自己的宠物得病的时候。但是在洛杉矶动物园的兼职工作让她改变了从前的看法,开始关注兽医的知识。 霍洛维茨发现从抑郁症、性功能障碍到上瘾,几乎所有人类得的病动物都会得。动物会患乳腺癌、黑色素瘤、脑肿瘤、勃起功能障碍和梅毒吗?动物会得强迫症、饮食失调,会自杀吗?它们有吗?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会”。 于是霍洛维茨与美国科普作家凯瑟琳·鲍尔斯联合创造了一个新词“Zoobiquity”(动物普同性),并且合作撰写了一本书:《动物普同性:动物能教给我们有关健康和医疗的何种知识》,书中描写了人类和动物所患疾病的惊人相似性。 许多人把癌症与化学物质和现代生活方式联系到一起,其实动物也会得癌症,两位作者指出,癌症是动物和人类共患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长期以来癌症一直肆虐于动物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马易患皮肤癌,大量海龟死于癌症,甚至蟑螂和果蝇这样微小的动物都会得癌症。 动物也会患心脏病,也容易感冒,而且动物还会得我们原以为人类特有的病。鱼会晕倒,土拨鼠会患肥胖症。蜻蜒被誉为昆虫世界的战斗机,可是它们也会体重超标。陪伴着人类的猫和狗更深受肥胖症的困扰,城市里的老鼠也越来越胖,一些宠物龟也是,胖得手脚都缩不进壳里。 而面对压力、孤独和厌倦的时候,所有的动物都会自我伤害。鸟类在落单的时候会咬羽毛;公马在马厩里感到孤独时会啃咬自己,而当它们与母马一起被放到野外时,就不会这么做了。就像人类一样,有些动物也会得神经失调的毛病,一些母猪会得厌食症,饿着自己。面对压力,猫会控制不住自己舔爪子,狗会咬尾巴根或者原地兜圈子,而马会咬自己的肋骨。有些野生动物被捉住接受治疗的时候,会因为精神紧张而猝死。 兽医有时比医生更高明 在《动物普同性》一书的开头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动物园里,霍洛维茨发现一只患有心脏病的金丝猴,其症状非常像一种新近才被人类医学发现的心脏衰竭。随着研究的深入,她发现两者其实就是一种病。这种症状在兽医领域几十年前就发现了,而且找到了治疗的方法,而医生在2000年左右才在人类身上确认了这种病症。 兽医还熟悉动物的癌症、行为障碍、传染病和其他一些人类也会患的疾病的病理和病因。我们知道人类和动物在基因上高度相似,但是一直忽略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相似之处。从动物身上了解这些疾病,可以让人类想出更好的解决之道。 兽医是真正的全科,涉及的领域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兽医的诊断不像医生一样要利用一系列昂贵的测试仪器,而是通过古老的观察法作出判断。动物也不能像人类一样可以描述自己的病情。兽医必须自己观察动物的体态、呼吸和习性变化再作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人医需要学习的。 虽然兽医的知识能帮助医生找到人类疾病的新治疗方法。但是现在医学界的现状是,医生从来不会看兽医杂志,也不会参加动物医学的学术讨论会。医生一直忽略兽医同行的临床经验,有历史方面的原因。因为医生和兽医在100多年前就分道扬镳了。还有观念上的矛盾,对于人类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属于动物,医学界的认识也不一致。 兽医和医生的合作需要巨大的文化转变,不过现在,对话已经开始了。霍洛维茨去年召开了名为“动物普同性”的学术讨论会,美国的兽医和医生在同一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医疗经验。下一次同类的讨论会将在今年9月份召开。 兽医学论文: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预防兽医学是研究动物传染性疾病及侵袭性疾病的病原特性、致病机理、疾病流行规律、诊断以及预防、控制的原理及技术的科学。本学科主要由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等多个相关二级学科组合而成,研究范围涉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感染对象,深入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是兽医学一级学科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体现。该学科不仅事关动物保健,还直接服务于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动物检疫、生物制品、兽医卫生行政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1 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的把握 预防兽医学研究生由于对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及应用认识不充分,他们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重复国内外最新研究,表现为对国内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的跟踪性研究很多,①因此预防兽医学研究生研究内容过分集中和单一,很难有创新和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管理专家们指出:今后预防兽医学研究选题应把预防兽医领域经典的病毒学、细菌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理论同动物实验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才能进一步扩展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最终把病原落实到易感宿主动物,把病原和构成病的易感宿主动物体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阐明病原的致病机理,在弄清病原致病机理的基础上,才能研究和开发有效的防制产品,制定恰当的防制措施,减少动物传染病所带来的损失。 预防兽医学研究选题还应立足于当前我国畜牧生产的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视研究畜(禽)群中宿主动物的易感性、病原对不同易感宿主的感染规律,研究病原生态学,阐明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同病原在畜(禽)群中的共同存在以及不同病原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些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病原的变异及重组等对其毒力和致病性的影响等,②这样不仅能把新技术更好地加以运用,同时也能解决我国畜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预防兽医学问题。预防兽医学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应结合国家科技管理政策导向和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在研究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合理定位细致的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作为预防兽医学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自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在预防兽医学的病原学、免疫学和疫病预防与控制学研究等方面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预防兽医学分子生物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与预防兽医学其它学科如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在整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预防兽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它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预防兽医学在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病原的生物特征、发病规律、致病机理以及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③因此,作为预防兽医学的研究生,广泛学习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对提高其研究水平和拓宽其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在预防兽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应开设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应将其与其他课程密切联系起来。 3 教师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师,不单单是研究生的导师,它还包括了不直接承担指导研究生研究任务只从事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教师。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学和指导,教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责任,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共同做法是导师作为主导指导研究生在其他教师的课堂或实践教学下,完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导师指导下独立选题或完成导师承担的课题,不管是独立自主选题还是完成导师的研究课题,都需要研究生以课题为载体,完成课题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发表相应的研究论文。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但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和培养下,以研究生本人在长期学习和训练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完全可以获得和不断提高的。从总体上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教学令人堪忧、导师指导不尽人意、学生素质下降和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不严等,严重影响了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教育资源的紧缺、教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的不利影响,研究生教育从精品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学生素质难免良莠不齐,再加上学校对教师和研究生的管理的松懈,教师和研究生都没有充分重视自己的职责,教师没有严把教学质量关和研究生论文质量,学生停留于应付论文,甚至出现大量的论文抄袭现象等,同时研究生和教师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与国内教师比较,国外教师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做法值得提倡,他们在研究生生源上严格把关,研究生入学后,在课程教学和导师指导上充分发挥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并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导师指导方式,促进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④在预防兽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不断加强对预防兽医学研究生动手能力和接触生产实践环节的培养,在实践中积累大量的一手研究材料,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 4 实验室是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必要的硬件支撑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疫病的群防群治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经济动物来说,预防兽医学对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更是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兽医学实验室特别是预防兽医学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院校培养兽医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从事兽医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人才的基础。⑤加强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实现“预防为主”动物疫病防控方针的基础。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应合理规划布局,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准备室、病毒室、细菌室、血清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以及学生教室等功能间。只有实验室功能分区恰当,合理布局,按标准配置实验仪器,这样才能为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综述所述,通过对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预防兽医学研究中的作用、教师在培养研究生中的作用和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建设等软、硬件方面进行的分析,阐明了这些因素对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和其重要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专业型预防兽医研究人才提出如下建议:准确把握预防兽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向,并为研究生研究课题的完成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导师作为主导,充分发挥其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预防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兽医学论文:中兽医学教学中的隐性知识与教学改革 摘要 分析了中兽医学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将其转化为具体内容的途径及方法,以期为中兽医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兽医学;隐性知识;教学改革 中兽医学是我国传统的兽医技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受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笔者从中兽医学的特点出发,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认识中兽医学的隐性知识及如何将其转变为具体内容的途径进行探讨。 1 中兽医学教学中的隐性知识 在中兽医学教学中,既存在着大量有关具体内容的隐性知识,又存在着有关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行为的隐性知识。认识和理解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是整个中兽医学教学目标得以真正实现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中兽医学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1.1 有关中兽医学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 中兽医学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主要是由中兽医学理论知识的隐性知识所决定的。中兽医学是从宏观角度去研究畜体内在的动态联系和辨证规律,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这决定了中兽医学在很多概念及内容上不同于西兽医学。这些概念及内容对于主要接受自然科学教育的学生,就形成了学习中的隐性知识。如“证”不同于“症”,它不只是对疾病症状的描述,而是疾病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和诊断的综合概括,同时还提出了治疗方向,因此“对证治疗”也不同于“对症治疗”、“辨病治疗”;又如脏腑,除了指解剖学上的实质脏器外,更重要的是对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不仅仅是现代解剖学中内脏的概念,中兽医所涉及的肾还应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 还有一些隐性知识则不能或很难以用语言、文字或符号来表示。比如经络能运行气血、沟通上下表里,像网络一样遍布全身,但既不是血管也不是神经,看不见、摸不着、挖不出;阴阳是对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隐性概括,而不代表任何具体的事物;五行以五为基数来解释万物的生克制化关系;气是具有功能活动的精微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表现出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也无法直接展现在学生思维中。 1.2 有关教师教授的隐性知识 在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知识对其本身而言,都很好理解和掌握,而学生却没有足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如果坚持那种满堂灌和一堂言的习惯,往往使内容过于隐性,学生总是受隐性知识的影响,不易想象和理解,接受就更加困难。如:一味地只从文字或语言上去描述阴阳的内容、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而缺乏图形的形象说明和仿真模拟,往往容易造成学生思维障碍,使中兽医学变得枯燥而乏味,缺乏实用性。 2 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 2.1 调整教学次序,注重前后贯通 中兽医学的内容包括理、法、方、药四大部分。笔者认为,中兽医学的教学虽然要给学生传授具体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无可非厚,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治学能力的培养[1],因此中兽医学的教学应按先基础理论(理),后辨证论治(法),再到方药,后到疾病防治的次序,学生更易于接受。 首先,专业的技能是建立在基础理论上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只有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之后,对辨证论治的学习才不会难以理解。其次,对辨证和方药来说,应确立“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的思想。中兽医治病,是以辨证为前提,再立法、拟方、选药,若倒行逆施,则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畜禽死亡,且中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会因时、因地、因畜而不同,治疗的用药,亦贵在因时、因地、因畜不同,活泼斟情。 同时还应注意,中兽医学的“理、法、方、药”是一环紧连一环的,讲解时不仅要分节分段讲解,而且要前后呼应,互相连贯,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如在讲解脾胃生理功能特点时,还应该和脾胃病理的辨证、立法、用药治疗联系起来。以胃为例:基本功能之一:胃主和降,胃气以下行为顺;病理上:胃气不降,则出现少食,胃脘胀满或疼痛等;胃气上逆则嗳气频频,呕吐等;治法上:或消胀除满,或降逆止呕;用药:多用和胃、降胃气的药物,如陈皮、莱菔子等。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既清楚又方便记忆,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2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变枯燥为活泼 中兽医学是兽医专业的必修课,基于其理论的隐性性,如果教师讲课时,语言枯燥乏味,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影响其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2.1 制作课件,变隐性为生动。多媒体有着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优点,能把中兽医的隐性理论形象地表达出来[2]。如,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运用到中兽医上可以概括动物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水液代谢的输布、排泄,由于五行中又存在着生克制化关系,单纯的文字书写和讲解就隐性乏味,达不到教学目的。但通过多媒体放映,将大地、山川、河流、兵器、水火的形象按相生、相克规律有机组合,制作成课件,再配上声音和动画效果,使隐性理论变得形象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比较西兽医学知识,加深理解。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目前,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中兽医学课程一般均在高年级中开设,这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西兽医学知识,即西兽医学知识成了学生头脑中的固有知识。这些固有的知识常会与中兽医学理论混淆,甚至产生矛盾。如,“心主神”,心是一切精神活动的主宰,脏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生命活动,但根据现代生理学知识,精神意识是大脑的功能,与心无关。此时就要求学生抛开西兽医学单纯的概念,以一种新的思维来接受中兽医理论。但要注意,结合西兽医学理论教学,不是去追求两者的矛盾,而是在矛盾中寻求共同点,走中西兽医结合之路,使中兽医学所隐藏的知识显现出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掌握。如,将“肾主骨”联系到“肾脏参与维生素D”的活化过程,由此可以使学生理解“肾主骨”的深刻含义。
浅谈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浅论一种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认真分析了目前国内软件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加强软件项目的可控性为目标,在深入研究和探讨CMM的基础上结合软件过程.给出了一种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该实践模式定义了CMM中的6个关键过程域和3个工作组.并从项目的开发时间和质量方面做效率分析,强调了软件过程对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软件项目;软件过程;CMM;KPA 1.引言 项目管理(PM,projectmanagement)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效地计划、调度、控制和跟踪项目的开始、执行、直止终止的过程,是项目顺利实现的有效手段。软件项目管理则是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软件产品的实际,利用工程的概念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对成本、风险、时间、质量、过程、配置等进行分析、管理、控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在管理者的控制范围内,以预定成本按期、按质完成软件的开发并交付用户使用。目前,软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很多软件项目的成功率并不高.虽然有些公司根据软件工程理论建立了一些软件开发管理规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软件项目管理问题,这就导致软件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是项目的失败,同时也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本文结合我国软件项目管理的特点并经实践应用.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加强软件项目的可控性为目标,通过对CMM的研究和改进,给出了一个基于CMM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对目前CMM中的KPA做适当的裁减,定义了6个关键过程域和3个工作组。 2.软件项目管理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影响软件项目成功率的因素主要是软件质量问题,而在整个软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求不明确、跟踪和监督不力、缺乏客观的软件评审和软件配置以及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等都阻碍着软件质量的提高。 2.1需求不明确 需求管理是软件项目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需求分析的完整与否可以降低软件质量、延长项目周期、加大成本。由于用户对计算机系统认识的不足,对于系统的需求往往比较模糊,遗漏甚至是错误的问题经常出现(包括管理流程、业务流程、数据或报表的分析处理等),但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暴露给开发人员,而是随着项目的进展才逐渐明确。对于开发人员来说,需求的变更意味着软件产品的部分内容必须重新开发,而对于整个软件项目管理而言,势必要重新分配资源、调整计划、估算成本等等,导致软件产品质量下降。 2.2跟踪和监督不力 跟踪和监督主要针对过程而言,也是项目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软件项目过程由多个任务构成,大部分任务都有前置任务和后置任务,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要严格跟踪和监督每一个任务。任务的完成主要从时间进度和质量两方面来衡量,还要充分考虑因客户方引起的一些客观因素(更改需求分析等)。项目管理者虽然制定了具体的项目进度内容,但如果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督机制,对于每一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疏于评价,就会影响下阶段软件产品的质量,有时甚至是软件产品的重新开发,最终影响整个软件项目。 2.3缺乏客观的软件评审 客观的软件评审是软件产品质量的直接保障,软件评审一直贯穿于整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对软件产品的评审应有客户使用人员和软件业中的同行来进行。客户使用人员对软件产品做阶段性的评审可以及时发现软件产品功能方面的不足,同行评审可以从软件业的规范及标准去发现问题.软件评审可以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大多情况下项目管理者没有做任何阶段性的评审,通常只是在软件产品开发基本完成之后来组织评审,果发现了很多问题,但要修改已经非常困难.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甚至从头再来。 2.4软件配置混乱 软件配置是指软件产品在各个阶段各种版本的文档、程序及数据的集合,贯穿于整个软件项目的始终。随着软件产品开发的进行,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其中的预算、设计方案、进度等内容都有可能需要大大小小的更改(这些改动可能是合理的),整个改变的过程对软件项目的参与人员来说必须是可视的,以便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质量,而这一切都应该有正确的软件配置来控制如果失去正确的软件配置管理,那么针对软件产品发生的任何更改或者是维护都会给软件项目带来混乱甚至是失败。 2.5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风险管理是软件项目中防止失败的一种重要手段,软件项目不同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风险,并且风险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大都不注意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除了社会环境风险、商业风险等这些客观风险之外.可控的软件项目风险主要指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与软件项目本身相关的的技术因素变化带来的风险,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达不到技术条件能够实现的目标,不但延缓项目的进度而且会增加项目的成本.继而使整个项目受到影响。 3.通过过程管理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 利用cMM fCapabilityMaturityModeforSoftware)的核心思想把软件项目管理看作一个软件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进行过程监控,监督发现过程中影响项目的关键问题并予以解决。软件过程是指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和维护软件及相关产品的一套行为、方法、实践及变换过程,包括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CMM把软件开发机构按照不同开发水平划分为5个级别。每个等级被分解为几个KPA(关键过程域),KPA是指在某个成熟度等级应重点关注的区域,也是达到此成熟度等级必须解决的关键点。①初始级,无过程意义。软件过程是无序的、随机的、缺乏总计划,无预见性,大多数活动是应付危机,经常超期超支,成功取决于个人。②可重复级,具备基本的项目管理。KPA分别是: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计划、软件跟踪与监督、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③已定义级,已定义软件过程。已将软件管理和软件工程两方面的过程文档化、标准化,并综合成该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KPA分别是:组织过程焦点、组织过程定义、培训大纲、集成软件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间协调、同行评审;④可管理级,过程可度量。已收集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方法,软件过程和产品均可被定量地理解和控制。KPA分别是:定量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理;⑤优化级,过程控制。通过过程的量化反馈以及新技术、新方法促使过程不断改进。KPA分别是:缺陷预防、技术更新预防、过程更改管理。 CMM只是一个过程改进的框架.并没有给出具体实施的办法。在该模式中对目前CMM中的KPA做适当裁 减.定义了6个关键过程域:软件项目计划(SPP)、需求管理(RM)、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SPTO)、软件质量保证(SQA)、软件配置(SCM)、同行评审(PR),设置了三个工作组:软件项目过程组(SPPG)、软件工程组(SEG)、软件质量保证组(SQAG)。通过工作组对关键过程域的操作来加强软件项目的管理。 3.1定义KPA 3.1.1软件项目计划(SPP) 软件项目计划是为要实施的软件项目编制软件过程活动的安排,包括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等,也是实施CMM2的核心此阶段在安排过程活动的同时开展项目设计的前期工作,设计和界定在整个项目中各阶段所需的开发、质量、跟踪、评审、风险、成本等工作。项目计划是指导项目过程的具体措施,要在有软件项目实施经验的人员领导下投人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来完成。制定项目计划应注意7个问题。①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过程,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合理地确定项目组的参加人员;②对软件项目各程中的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项目的里程碑和检查点;③正确估计软件项目中的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及其它费用;④正确估计各方面因素带来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⑤制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和监督措施;⑥确定软件的评审和测试方法;⑦详细的文档资料。 3.1.2需求管理(RM)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面向用户的用户需求和面向开发人员的系统需求.是整个软件工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需求分析主要针对用户的业务流程、系统功能、性能、数据分析进行严格的定义.是设计一个软件应用系统的起点与基本依据,通过它来评判软件产品是否能够解决用户问题,也是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就目前国内现状来讲,一般签定软件项目合同的用户是主管信息技术的负责人,它所关心的可能是整个系统的目标需求,用户方中层管理人员关心的是业务流程需求.终端操作人员则注重软件本身的易操作性和功能特性,因此.面向用户的需求一定要和用户多方人员多沟通、交流.最终通过双方有关部门人员的论证以文档资料的形式确定下来。任何一个需求分析因客观原因可能存在着需求更改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需求更改的可控性.要建立需求的基准版本和更改版本控制文档资料.使受需求变化影响的产品与需求变更一致。但要注意在更改需求的同时要衡量需求的稳定性,如果一个需求的变更比较频繁,意味着本项目并没有真正了解用户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说需求分析的完整性和变更可控性直接影响到软件过程的改进,它可以降低软件质量、加大软件开发的成本、甚至是导致项目的失败。软件工程组(SEG)中要明确定义一个需求管理员。 3.1.3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SPTO) 软件项目的跟踪和监督始终贯穿于整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是项目得以控制的前提和条件、是软件质量的根本保障,其目的是增加软件过程中进度、成本、工作量、质量、风险等内容的可视性,也是实施CMM2的核心。除去市场、法律等不可控制因素外,根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展的有关情况及影响项目实施的相关因素进行及时、客观、准确的信息采集,将采集到的需求、成本、进度、风险等内容形成文档并建立一个项目跟踪信息平台。项目负责人定期召集软件过程人员、开发人员、质量保证人员、用户方有关人员召开开放式的例会,例会的主要内容是检查项目进展、数据的分析、认识的偏差、资源的搭配、相关的风险等问题并讨论确切的解决办法,通过跟踪和监督使项目始终处于可视化的受控状态。 3.1.4软件质量保证(SQA) 软件质量保证是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要能力有关的特征或特性的组合。对用户来讲主要体现在软件产品的有效性、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对于软件产品本身来讲体现在软件产品的可移植性、易维护性、健壮性、可重用性等方面。具体实践中.软件质量保证应在软件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跟踪和监督、软件配置和软件评审的相互配合下完成.软件质量保证要做到以事先预防和跟踪为主,事后纠偏为辅。 3.1.5软件配置(SCM) 软件配置是针对软件产品的跟踪和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目的是建立和维护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软件产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整个软件产品的演进过程处于可控的状态,继而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质量。在实践应用中主要做到五个子项的配置①配置项的标识。标识做到唯一性。便于跟踪和管理。②版本管理。对整个软件过程中的文件和目录提供有效的跟踪手段。③变更控制。保持并传递修改信息。④配置审计。确定整个项目生产周期中产品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完整性。⑤系统整合。把系统的不同部分集成后完成一组特定的功能。 3.1.6同行评审(PR) 同行评审是根据预定的规范和标准对软件产品进行评审。评审的结果是衡量软件产品质量的依据。在整个软件过程中对详细设计和软件综合测试作为两个关键评审点来进行评审,评审的过程中注意要结合本软件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3.2组的定义 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设置了三个组,在降低了人员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软件过程改进能力和软件质量。 软件项目过程组(SPPG)组织具体的项目实施活动,管理并协调整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主要完成SPP和SPTO。 软件工程组(SEG)负责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工作。 软件质量保证组(SQAG)主要完成SPTO、SCM、PR、SQA等工作。 4.实践模式效率评估 4.1开发时间 软件开发由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软件测试、项目维护和软件集成几部分内容组成,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采用CMM框架实施过程管理所花费的时间要多于没有实施过程管理花费的时间。首先对项目做大量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然后在和用户做良好沟通、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做需求分析,形成文档资料。这种模式下花费在需求分析和设计上的时间大约占项目总开发时间的40%,但这两个阶段完成了数据流程、算法描述、详细的规格说明等内容,为代码编写、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后续内容的工作节省了时间,软件项目的开发周期大大缩短。经过评估,采用该实践模式实施软件过程管理的软件项目开发周期比没有实施软件过程管理的软件项目开发周期缩短20%。 4.2开发质量 采用CMM标准通过软件过程管理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使软件质量明显提高、需求分析周密、代码错误率明显降低、软件产品完整性好、功能齐全、维护量下降,软件项目最终得以顺利实现。 5.结语 本文给出的通过软件过程管理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优点非常明显.软件过程改进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提升软件产品质量、节省开发时间、降低成本。同时该模式更能体现团队精神,摆脱了软件开发中的个人主义,从整体出发,在强调过程对整体重要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软件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使软件项目始终处在可视化的优良受控状态中 浅谈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浅析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分析 论文关键词:需求分析 用户方干系人 项目经理 需求分析员 论文摘要: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分析是提高软件质量的基础也是决定一个软件项目成败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在需求分析研究中探索出的一些有效措施。 众观国内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除远不如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外,与人均GDP不及我国的印度相比也相距甚远,软件业的劣势正严重制约着我国IT业的发展。我国软件业的劣势表现在自主开发的成熟软件不多,而开发的大量软件工程项目(如ERP等)存在缺陷或完全开发失败。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对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对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根据资料显示,属于需求分析造成软件设计的错误和缺陷约占软件失败的6400,而属于程序代码的错误仅占软件失败的360a,数据表明需求分析是提高软件质量的基础也是决定一个软件项目成败的关键。通过对软件项目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并结合近年来自己参与部分软件项目实施的经验,介绍在需求分析研究中探索出的一些有效措施。 1尽快熟悉项目用户方干系人全貌 项目用户方干系人,指所有可能受到项目结果重大影响的人,即项目的风险承担者,他可能是项目的受益者,也可能是项目的受害者。因此,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需求分析员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用户方干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有些项目在做需求调查时,由于受进度要求等客观因素影响,需求分析员与建设单位的技术部门交流较多,向业务管理部门和实际使用者调查不够深入,造成软件试用后不得不再对需求做较大调整,“从头再来”的部分比例很高,大大超过进度要求时间。因此,熟悉项目用户方干系人全貌是进行需求调查的第一步,也是需求调查的基础。在定制开发项目的项目用户方干系人中,最重要的是建设单位中的人事组织、业务关系。最好是能够用组织结构图画出相关单位的组织结构;还应当在相关单位组织结构图基础上画出全体项目用户方干系人结构图,以便更好更全面地进行需求调研分析;用责任矩阵确定各部分的调研对象;建立调研对象通讯录以保证调研及分析期间及时的沟通。 2采取正确的需求获取方法 软件开发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实现项目用户方的需求,项目用户方的需求包含明确的和隐含的,也可以分为NEED, WANT, WISH等不同的层次。如果对项目所有用户方干系人没有进行足够的沟通和影响,使其尽可能地参与项目,则会出现客户方相关责任人不明确或对范围和需求责任心不强,提出的需求具有随意性,项目前期对需求的确认不够积极,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等现象,这就会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甚至项目的完全失败。 各种用户对系统具有不同的要求,如一个没有经验的用户关心系统是否简单易用,对于高级用户则关心产品的易用性和高效性。因而需要对用户进行分类,每一个用户类将有自己的一系列功能和非功能要求。在项目中,要尽早为产品确定并描述不同的用户类,这样就能从每一个重要的用户类代表中获取不同的需求。 项目需求具有双面性(用户与开发商)和多面性(项目中各干系人),因此,项目经理和系统集成者应了解用户干系人需求,用户干系人也应了解技术方面的需求,两者缺一不可。正确的需求获取需要了解需求的来源、用户的分类、用户的代表性、用户需求谁说了算数等因素。开发人员和项目经理要有足够的耐心聆听用户的讲述,要足够详细地了解每一个细节。项目管理者要善于将需求分类、归类,善于将需求文档化,并有所查询标记。 3可视化需求调研,引导各种客户挖掘他们的需求 有的客户因为自己缺乏计算机知识,无法提出完整准确、隐含的或潜在的需求。若这些需求不能满足将导致用户的不满。因此需求调研分析人员应善于想用户所想,不但要确定明确的需求,还要善于用启发的方式与用户探讨隐含的或潜在的需求,并结合各种调研分析技术挖掘超出客户期望的令人兴奋的需求。这就要求需求调研分析员要尽快完整地熟悉相关业务,从而能够站在用户的立场看待软件需求,想用户所想,做好业务与计算机之间的桥梁。利用可视化需求调研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启发用户深人挖掘潜在的需求。可视化需求调研就是使用图表等工具来启发引导用户清楚地叙述需求,并且使需求更加全面完善。 对于高层领导,可以提供系统总体框架图;对于业务管理人员,可以用业务流程图来描述新旧系统的业务流程;对于客户中的技术人员,可以用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或UMI中的各种图形对系统进行各种角度的描述;而对于业务管理人员、客户中的技术人员、以及各层次各流程中的用户,画出用户界面图来进行需求挖掘,是个比较有效的沟通方式。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用户界面的重要性。用户界面的设计按理来说是软件设计的责任,当然客户自己对界面有特别提出要求的除外。但是,如果把它提前到需求调研时与客户进行讨论,则可以大大改善需求调研的效果。因为这时客户对于将来的系统还没有一个形象上的概念,或者有一个模糊的预想的概念需要表述、验证、明晰化、完善化,以笔者的经验,画出用户界面草图与客户进行讨论,可以大大激发他们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需求。原来收集资料,描述业务,说明系统模型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4详细描述各项业务,以便让所有客户确认 尽可能全面详细地调查并且描述原有系统和用户希望将来系统具有的各项业务的流程,并将这些业务流程文档化后与客户进行讨论,对描述错误或不准确不精确的进行修改,最终让客户进行确认。从近年来开发的软件看,对业务处理过程了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虽然对数据来说都是SIDUT(查增删改传),但具体业务都是分为若干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其业务名称,同一步骤可能对多个数据集进行不同操作,需要调查了解清楚才能设计出适合用户业务特点和习惯的软件,使开发出来的软件更受欢迎。当然在进行软件概要设计时,要尽量排除业务流程的制约,即把流程中的各项业务节点工作作为独立的对象,充分考虑他们与其他各种业务对象的接口,在流程之间通过业务对象的相互调用实现其业务流程,这样,在业务流程发生有限的变化时,就能够比较方便地修改系统程序而实现新的需求。 对于各项业务的调查可以通过对以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来完成,这些资料来自各种各样的项目用户方干系人:遵循的标准、组织发放的工作手册、作业流程、有关业务的上级通知、有关业务的办事指南、办理业务时需要填写的登记表、各种相关的统计报表及通过其他途径收集的类似系统的介绍、技术资料等等。 5对项目用户方干系人的愿望进行平衡 不同的项目用户方干系人其愿望和追求的目标往往相差甚远,因 此对项目用户方干系人的愿望进行平衡可能是非常重要而又相当困难的事情。例如:我曾在参与的某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项目中,遇到医院管理层希望能够采集尽可能多的信息项以便对数据进行多种多样的统计分析,同时为了对信息进行有效控制而增加一些审批流程;而门诊、药房等对外办公的基层窗口则因为客流速度的压力希望减少信息项的输人量;甚至有些不良的基层部门由于害怕建立透明度高的信息系统会影响他们的利益而消极地应付,即所谓反需求;而客户的客户(就诊的病人)则希望相关机构能够简化工作流程,加快办事速度,增加诊断情况和就诊费用的透明度;甚至项目组本身因为技术、资源、进度等原因,需要对一些功能进行优先级排序和取舍。虽然不是所有人的需求都是可以满足的,特别是消极的反需求是不能接受的,但他们的需求都是应当考虑全面并进行平衡的。 如果不同的用户方干系人有不一致的需求,那么必须决策出满足哪一类用户方干系人的需求更为重要。了解可能使用产品的客户种类的信息和他们的用法与产品的业务目标的关系如何,将有助于决定哪一个用户类所占份额更大。如果系统分析人员提出的需求与开发者所想要开发的系统发生冲突时,通常由于系统分析人员作为客户的人,市场需求具有更重的分量,但是,系统分析人员不能一味地迁就客户需求。 不同的用户方干系人可能都要求产品按照他们各自的喜好来设计。运用项目的业务目标来决定哪些是你最关心的客户,非核心客户的需求可以安排在下一个版本中开发。当开发者想像的产品与客户需求冲突时,通常应该由客户作出决策,然而,不要陷人“客户总是对的”的陷阱中去,现实中,客户并不总是对的。 6强调实现项目需求的层次递进性 了解该系统或者该项目用户所能够提供的最小的工程费用。当预计经费不能支持时,应当考虑将项目分期实施。在系统上、技术上对用户进行引导性建议,使用户了解集成商所要进行的工作,了解集成商是为了帮助用户实现他的需要、达到用户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用户更了解集成商,也更了解自己的系统,有利于以后的项目合作、工程实施和系统维护。 分析用户曾用系统模式、数据结构和库模式,看是否保持、共用、转换,这涉及保护用户投资的问题。根据现在工作业务流情况确定现有的工作模式,还应兼顾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扩展、新规定,及与同国际接轨可能的带来的变化。考查工程实施环境是否有保证,尤其是网络工程,必须在需求调查时充分了解用户领域的实施环境,当不具有实施环境时,要求进行配套设计和环境改造。 7编写需求文挡和进行需求评审与其他项目小组成员协作完善系统需求 文档资料是集成商重要的财富,贯穿于系统集成和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法律文档、技术文档、资料文挡。文挡要求完整性、一致性、可修改性、可跟踪性。 以原来的需求为基础的工作完成后,要修补需求错误需要大量的工作,研究表明:比起在需求开发阶段由客户发现的一个错误,然后更正这一错误需要多花到倍的时间。因此,需要进行需求评审。需求审查结束的标准为:已经明确阐述了审查员提出的所有问题、已经正确修改了文档、修订过的文档已经进行了语法检查、所有TBD问题都已经解决、文档归档。 需求文档完成之后,并不是把它扔给后面的设计人员就了事了。作为项目组其他成员,对需求的有效性也起到某种程度的验证作用。虽然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按照各种开发模型有不同阶段的划分,但每个阶段的结束不是简单地把阶段工作成果塞给下一阶段的成员就可以了。特别是高科技的软件开发项目,上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往往要通过多次的沟通才能更为清晰地被下一阶段成员接受,其有效性、合理性也要被下一阶段的工作所检验,通过检验有时也有必要对上一阶段的工作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需求分析也是如此。因此,无论是同一阶段不同人员之间,或是不同阶段人员之间都应根据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软件开发任务。 浅谈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对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分析 论文关键词:云技术 多媒体技术 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的整合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文摘要:在云技术架构下,建立强大的多媒体教学资濠库。这样可以集中整合各方优秀的教学资源,建最好的和最丰富的教学课库,让各奏学生均可找到适合自己,而且自己感性趣的课程和课件。建立了多媒体教学资涎库后,既可以垴小东西部教育差距,又能保障教育资泺的均衡发展。 大部分教师(尤其大学教师)的工作应该相应的从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向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找到激活学生学习智门的钥匙。 放在云架构内的这些教学资源,随着不断的更新、增加,必将成为一笔极大的资源财富,不仅可以供在校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以提供给全社会需要再学习、需要更新知识的人士使用,为全社会形成一种不断学习的氛围,提供一个强大的资源保障。 一旦形成全社会不断学习的风气,社会就会和谐,文明程度的程度就会不断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有了源动力,人们就会从更多的追求物质财富转而进入追求精神财富。 前文我们探讨了利用“云技术+多媒体技术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话题意犹未尽,还想进一步探讨一些教学模式改革的细节。当然我们暂且讨论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以上的学生,或部分高中生,因为绝大部分高中生的教学活动还是基本围绕着高考指挥棒在转。 在云技术架构下,建立强大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这样可以集中整合各方优秀的教师资源、教学设备资源,建最好的和最丰富的教学课程库,让各类学生均可找到适合自己,而且自己感性趣的课程、课件和学习参考资料。 制作这些课程资源可以分工,高层次教师撰写课程内容,配套各类教师,可以有的整合内容、有的应用多媒体素材加工制作课件、有的制作各类课程教程、而有的则准备相关参考资料以及考试题库系统等教学资源。 这时的教学资源就不是属于某个学校、某个团体、某个局部组织,而是属于国家或全人类的资源,为全人类所共享。 这样,可能有人会担心是否教师或相应的人员都要下岗了呢?否! 大部分教师(尤其大学教师)的工作只是从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向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大部分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深有体会,好学生不完全是教出来的,而且通过老师启发性的引导,激活了他们的兴趣,或打开了他们的智门,使他们自己要学习,只有激活了学习者的源动力,才能使他们朝着一个一个目标不断攀登。 那么,教师教学要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围绕中如何能激活学习者的兴趣和以如何能打开他们的智门为衡量指标。方法可以各不相同,因为人是个性化的,当然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当然可以对个性相近的学生采用类似的方法,但还是需要有微调。 具体做法可以不断摸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开发、创新活动,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专题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均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很多思想的火花是在交流中产生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绽放的,所以要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经历各种活动的锻炼,活动的过程是最能锻炼人能力的,如果省略了过程,结果也是不丰实的。 我们提倡多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现在学生这方面的锻炼机会太少,应该增加相应的比例。那么是否就不考试了呢?当然不行!期间,我们的学校大多不考试,结果中学毕业生连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这样社会如何发展?考试还是衡量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标尺,当然考试形式可以的笔试,也可以是操作过程,更可以写论述文章、论文之类形式;考试时间可以是期中、期末考试,可以是融入平时的多次抽查中,也可以罗列各类课程统考时间安排表,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可以报名参加考试,来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形式可以通过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总之,有助于学生更有效掌握知识、能打开学生智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学生通过考试,当然需要有一系列学分累积机制,最好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按不同学分比例分别统计,保证不同学科对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要求不同。 这样的机制,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要求教师积极思考,寻找能与学生更好沟通,激活学生心智的钥匙,这是没有一个统一模式可循的,教师也必须不断摸索、创新。 有了这种师生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机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是远了,而是更近了,社会也会更和谐。因为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必须了解学生,走近学生,才能找出适合他们学习自嘶方法,才能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有问题、有心结就可以及时与他们所喜欢的教师沟通、请教,尽快排除障碍,琢磨出适合自己学习的好方法。要使学生学习效果好,教师与学生是一个整体,只有双方的努力、协调,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 如果学生太多,老师顾及不了怎么办?老师可以到学校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也可以出现在各种活动场合,如:各类研讨会老师可以当组织者,让学生大家来准备内容、畅通各自的观点,但教师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3G环境,老师可以规定时间在网上,利用视频、语音交流与学生好似面对面的交谈,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等的形式及时进行一些师生对话。不远的将来电脑、手机、电视三网合一,利用任何IT工具都可以及时沟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问题是我们需要寻找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强化师生间的沟通。 放在云架构内的这些教学资源,随着不断的更新、增加,必将成为一笔极大的资源财富,不仅可以供在校学生学 习使用,也可以提供给全社会需要再学习、需要更新知识的人士使用,为全社会形成一种不断学习的氛围,提供一个强大的资源保障。 一旦形成全社会不断学习的风气,社会就会和谐,文明程度的程度就会不断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有了源动力,人们就会从更多的追求物质财富逐步进入追求精神财富,那么社会的发展也就更稳健。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摸索和寻找一种更理性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体制,让学习者获得获取知识的乐趣,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人类发展方向是朝着地球村的方向发展。我们开始可以建立教学资源的私有云,局部范围的试点,逐步扩大范围,最终使我们的教学资源转而成为全社会的财富。 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够,建立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后,既可以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又能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浅谈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对软件项目管理的探讨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个人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开发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对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我公司是西安一家中型软件企业,在公司中已经实行了项目管理制度,软件项目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即减小开发风险)。 软件开发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制造,软件的整个过程都是设计过程(没有制造过程);另外,软件开发不需要使用大量的物质资源,而主要是人力资源;并且,软件开发的产品只是程序代码和技术文件,并没有其他的物质结果。基于上述特点,软件项目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相比,有很大的独特性。 二、软件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 软件项目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开发项目,也可以与产品项目组成一个完整的软件产品项目。如果是订单开发,则成立软件项目组即可;如果是产品开发,需成立软件项目组和产品项目(负责市场调研和销售),组成软件产品项目组。 公司实行项目管理时,首先要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下设项目管理小组、项目评审小组和软件产品项目组。 1、项目管理委员会 项目管理委员会是公司项目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一般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组成。主要职责如下: (1)依照项目管理相关制度,管理项目; (2)监督项目管理相关制度的执行; (3)对项目立项、项目撤消进行决策; (4)任命项目管理小组组长、项目评审委员会主任、项目组组长. 2、项目管理小组 项目管理小组对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一般由公司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如下: (1)草拟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 (2)组织项目阶段评审; (3)保存项目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和数据; (4)为优化项目管理提出建议。 3、项目评审小组 项目评审小组对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可下设开发评审小组和产品评审小组,一般由公司技术专家和市场专家组成。主要职责如下: (1)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 (2)对市场计划和阶段报告进行评审; (3)对开发计划和阶段报告进行评审; (4)项目结束时,对项目总结报告进行评审。 4、软件产品项目组 软件产品项目组对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可下设软件项目组和产品项目组。软件项目组和产品项目组分别设开发经理和产品经理。成员一般由公司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管理委员会的安排具体负责项目的软件开发和市场调研及销售工作。 三、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讲,软件开发主要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概要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安装及维护阶段。不论是作坊式开发,还是团队协作开发,这六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在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时,重点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风险管理及开发人员管理四方面内容导入软件开发的整个阶段。 在八十年代初,著名软件工程专家B.W.Boehm总结出了软件开发时需遵循的七条基本原则,同样,我们在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时,也应该遵循这七条原则。它们是: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结果应能够清楚地审查; (6)开发小组地人员应该少而精;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地必要性。 四、编写《软件项目计划书》 项目组成立的第一件事是编写《软件项目计划书》,在计划书中描述开发日程安排、资源需求、项目管理等各项情况的大体内容。计划书主要向公司各相关人员发放,使他们大体了解该软件项目的情况。对于计划书的每个内容,都应有相应具体实施手册,这些手册是供项目组相关成员使用的。 《软件项目计划书》一般应该包括下述内容: 1.引言 1.1计划的目的 1.2项目的范围和目标 1.2.1范围描述 1.2.2主要功能 1.2.3性能 1.2.4管理和技术约束 2.项目估算 2.1使用的历史数据 2.2使用的评估技术 2.3工作量、成本、时间估算 3.风险管理战略 3.1风险识别 3.2有关风险的讨论 3.3风险管理计划 3.3.1风险计划 3.3.2风险监视 3.3.3风险 管理 4.日程 4.1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4.2时限图(甘特图) 4.3资源表 5.项目资源 5.1人员 5.2硬件和软件 5.3特别资源 6.人员组织 6.1组织结构 6.2管理报告 7.跟踪和控制机制 7.1质量保证和控制 7.2变化管理和控制 8.附录五、软件配置管理 是否进行配置管理与软件的规模有关,软件的规模越大,配置管理就显得越重要。软件配置管理简称SCM(SoftwareConfiguratioManagement的缩写),是在团队开发中,标识、控制和管理软件变更的一种管理。配置管理的使用取决于项目规模和复杂性以及风险水平。 1、目前软件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在有限的时间、资金内,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软件产品质量要求; 。开发的环境日益复杂,代码共享日益困难,需跨越的平台增多; 。程序的规模越来越大; 。软件的重用性需要提高; 。软件的维护越来越困难。 2、软件配置管理应提供的功能 在ISO9000.3中,对配置管理系统的功能作了如下描述: 。唯一地标识每个软件项的版本; 。标识共同构成一完整产品的特定版本的每一软件项的版本; 。控制由两个或多个独立工作的人员同时对一给定软件项的更新; 。控制由两个或多个独立工作的人员同时对一给定软件项的更新; 。按要求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对复杂产品的更新进行协调; 。标识并跟踪所有的措施和更改;这些措施和更改是在从开始直到放行期间,由于更改请求或问题引起的。 3、版本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分为版本管理、问题跟踪和建立管理三个部分,其中版本管理是基础。版本管理应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建立项目; 。重构任何修订版的某一项或某一文件; 。利用加锁技术防止覆盖; 。当增加一个修订版时要求输入变更描述; 。提供比较任意两个修订版的使用工具; 。采用增量存储方式; 。提供对修订版历史和锁定状态的报告功能; 。提供归并功能; 。允许在任何时候重构任何版本; 。权限的设置; 。晋升模型的建立; 。提供各种报告。 4、配置管理软件PVC6.0 PVCS6.0是一套非常优秀的配置管理软件,它能够实现配置管理中的各项要求,并且能和多种流行开发平台集成,为配置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六、软件质量管理 随着软件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软件的质量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软件质量的控制不单单是一个软件测试问题,在软件开发的所有阶段都应该引入质量管理。我公司除加强了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GB/T8566--1995)的规范管理外,还积极为通过ISO9000.3做准备。 1、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在进行软件开发前,需要有一个《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目前较常用的是AI/IEEETOL 730--1984,983--1986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计划目的 2.参考文献 3.管理 3.1.组织 3.2.任务 3.3.责任 4.文档 4.1.目的 4.2.要求的软件工程文档 4.3.其他文档 5.标准和约定 5.1.目的 5.2.约定 6.评审和审计 6.1.目的 6.2.评审要求 6.2.1.软件需求的评审 6.2.2.设计评审 6.2.3.软件验证和确认评审 6.2.4.功能评审 6.2.5.物理评审 6.2.6.内部过程评审 6.2.7.管理评审 7.测试 8.问题报告和改正活动 9.工具、技术和方法 10.媒体控制 11.供应者控制 12.记录、收集、维护和保密 13.培训 14.风险管理 2、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过程控制的出发点是预防不合格; 。质量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持续的质量改进; 。有效的质量体系应满足顾客和组织内部双方的需要和利益; 。定期评价质量体系; 。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于领导。 3、软件质量因素 正确性:系统满足规格说明和用户目标的程度,即,在预定环境下能正确地完成预期功能的程度。 健壮性:在硬件发生故障、输入的数据无效或操作错误等意外环 境下,系统能做出适当响应的程度。 效率:为了完成预定的功能,系统需要的计算资源的多少。 完整性(安全性):对未经授权的人使用软件或数据的企图,系统能过控制(禁止)的程度。 可用性:系统在完成预定应该完成的功能时另人满意的程度。 风险:按预定的成本和进度把系统开发出来,并且为用户所满意的概率。 可理解性:理解和使用该系统的容易程度。 可维修性:诊断和改正在运行现场发现的错误所需要的工作量的大小。 灵活性(适应性):修改或改进正在运行的系统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 可测试性:软件容易测试的程度。 可移植性:把程序从一种硬件配置和(或)软件系统环境转移到另一种配置和环境时,需要的工作量多少。有一种定量度量的方法是:用原来程序设计和调试的成本除移植时需用的费用。 可再用性:再其他应用中该程序可以被再次使用的程度(或范围)。 互运行性:把该系统和另一个系统结合起来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 4、软件评审 软件评审并不是在软件开发完毕后进行评审,而是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评审。因为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错误,如果这些错误不及时发现并纠正,会不断地扩大,最后可能导致开 发的失败。下面这组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前期的错误对后期的影响。 软件评审是相当重要的工作,也是目前国内开发最不重视的工作。 (1)评审目标 。发现任何形式表现的软件功能、逻辑或实现方面的错误; 。通过评审验证软件的需求; 。保证软件按预先定义的标准表示; 。已获得的软件是以统一的方式开发的; 。使项目更容易管理。 (2)评审过程 A、召开评审会议:一般应有3至5人参加,会前每个参加者做好准备,评审会每次一般不超过2小时。 B、会议结束使必须做出以下决策之一:接受该产品,不需做修改;由于错误严重,拒绝接受;暂时接受该产品。 C、评审报告与记录;所提出的问题都要进行记录,在评审会结束前产生一个评审问题表,另外必须完成评审简要报告。 (3)评审准则 。评审产品,而不是评审设计者(不能使设计者有任何压力); 。会场要有良好的气氛; 。建立议事日程并维持它(会议不能脱离主题); 。限制争论与反驳(评审会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发现问题; 。指明问题范围,而不是解决提到的问题; 。展示记录(最好有黑板,将问题随时写在黑板上); 。限制会议人数和坚持会前准备工作; 。对每个被评审的产品要尽力评审清单(帮助评审人员思考); 。对每个正式技术评审分配资源和时间进度表; 。对全部评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 及早地对自己地评审做评审(对评审准则的评审)。5、ISO9000.3软件质量认证体系 ISO9000.3是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中关于计算机软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部分。它从管理职责、质量体系、合同评审、设计控制、文件和资料控制、采购、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检验和试验状态、不合格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质量记录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培训、服务、统计系统等二个方面对软件质量进行了要求。 6、测试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测试就是用已知的输入在已知环境中动态地执行系统(或系统的部件)。测试一般包括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如果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则很可能是发现了系统中的错误,测试过程中将产生下述基本文档: (1)测试计划:确定测试范围、方法、和需要的资源等。 (2)测试过程:详细描述和每个测试方案有关的测试步骤和数据(包括测试数据及预期的结果)。 (3)测试结果:把每次测试运行的结果归入文档,如果运行出错,则应产生问题报告,并且必须经过调试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测试结果:把每次测试运行的结果归入文档,如果运行出错,则应产生问题报告,并且必须经过调试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七、软件风险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存在着风险,如果我们提前重视风险,并且有所防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的发生。进行风险管理是有效的手段。 1、风险的分类 根据风险内容,我们可以将风险分为项目风险(成本提高,时间延长等)、技术风险(技术不成熟等)、商业风险(销售问题等)、战略风险(公司的经营战略发生了变化)、管理风险(公司管理人员是否成熟等)、预算风险(预算是否准确等)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风险分为已知风险(如员工离职等)、可预报风险(从以往经验得出可能有风险的)和不可预知风险。 2、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的有效方法是建立风险项目检查表。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检查: 。产品规模风险检查 。业务影响风险检查 。与客户相关的风险检查 。过程风险检查 。技术风险检查 。开发环境风险检查 。与人员的模式和经验有关的风险检查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从下面七个方面进行: 。发生的可能性 。发生的结果(影响) 。建立一个尺度表示风险可能性(如,极罕见、罕见、普通、可能、极可能) 。描述风险带来的后果 。估计对产品和项目的影响 。确定风险评估的正确性 。根据影响排定有限队列 另外,要对每个风险的表现、范围、时间做出尽量准确的判断。 4、风险的评价 对风险的评价主要依据三个因素:风险描述、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从成本、进度及性能三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项目的中止点,在中止点出再一次进行风险评价。 5、风险的驾驭和监控 风险的驾驭与监控主要要靠管理者的经验来实施。如,某开发人员的离职概率是0.7,离职后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的影响,则该风险驾驭和监控的策略如下: 。与在职人员协商,确定流动原因。 。在项目开始前,把环节这些流动原因的工作列入风险驾驭计划。 。项目开始时,作好人是会流动的准备,采取一些措施确保人员一旦离开时,项目仍能继续。 。制定文档标准,并建立一种机制,保证文档及时产生。 。对所有工作进行细微详审,使更多人能够按计划进度完成自己的工作。 。对每个关键性技术人员培养后备人员。 在考虑风险成本之后,决定是否采用上述策略。 八、人员管理 1、对项目经理的要求 。能够使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能力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能够使小组美味成员有成就感 。有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 。对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 。要能让成员知道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2、人员的通讯方式 (1)正式非个人方式,如正式会议等; (2)正式个人之间交流,如成员之间的正式讨论等(一般不形成决议); (3)非正式个人之间交流,如个人之间的自由交流等; (4)电子通讯,如E-MAIL(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系统)等; (5)成员网络,如成员与小组之外或公司之外有经验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 在实践中发现,(5)的通讯效率最高,其次是(1)。“文秘站”版权所有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我们往往重视招聘、培训、考评、薪资等各个具体内容的操作,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其实,每个企业在人事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技术骨干突然离职等等,这些事件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如何防范这些风险的发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对人的依赖更大,所以更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浅谈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和计划 一 项目管理过程 一个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启动一个软件项目 软件人员和用户是在系统工程阶段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目标标明了软件项目的目的但不涉及如何去达到这些目的。范围标明了软件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并尽量以定量的方式界定这些功能。 2 度量 进行度量工作,是为了帮助软件人员了解产品开发的技术过程和产品。度量的作用是为了有效地定量地进行管理。度量的目的是为了把握软件工程过程的实际情况和它所产生的产品质量。 3 估算 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活动是制定项目计划。在做计划时,必须就需要的人力、项目持续时间、成本作出估算。现在有许多用于软件开发的估算技术,基本的步骤是:事先建立软件的工作范围;以软件度量为基础作出估算;把项目分解成科单独进行估算的小块。管理人员可使用各种估算技术 。 4 风险分析 每当开始一个新的软件项目时,总是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如是否能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要求?项目的功能能否实现?是否存在目前还未发现的技术难题?等等。风险分析对于软件项目管理是决定性的。 5 进度安排 每一个软件项目都要求制定一个进度安排,但不是所有的进度都得一样安排。软件项目的进度安排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进度安排没有实质上的不同。首先识别一组项目任务,再建立任务之间的相互关联,然后估算各个任务的工作量,分配人力和其他资源,制定进度时序。 6 追踪和控制 一旦建立了开发进度安排,就可以开始着手追踪和控制活动。由项目管理人员负责追踪在进度中标明的每一个任务。如果任务实际完成日期滞后于进度安排,则管理人员可以使用一种自动的项目进度安排工具来确定在项目中间里程碑上进度误期所造成的影响。 二 软件项目的组织与计划 1 软件项目管理的特点 软件产品与其他任何产业的产品不同,它是无形的,完全没有物理属性,但它确实是把思想、概念、算法、流程、组织、效率、优化等融合在一起了。因此对软件项目进行管理,涉及到系统工程学、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用到多方面的综合知识,仅靠技术或科研项目的效率很难得到较好的解决。此外,管理技术的基础是实践,为取得管理技术的成果必须反复实践。很显然,管理能够带来效率,能够赢得时间。在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认真对待技术管理问题。总之,软件项目的组织涉及到软件项目研制中的计划制定、进度估计、资源使用、人员配备、组织机构和管理方法等软件管理的许多问题。 2 制定计划 软件开发项目的计划涉及到实施项目的各个环节,带有全局的性质。计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往往关系着项目的成败。计划应力求完备,要考虑到一些未知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考虑到可能的修改。计划应力求准确,尽可能提高所依据数据的可靠程度。 三 软件过程成熟度 多年来软件开发项目存在着不能如期完成,软件质量不能令客户满意或软件开发的开销超出预算等,这些都是软件开发机构遇到的难题。这一现象促使人们进一步考察软件过程,从而发现,关键问题在于软件过程的管理不尽人意。在无规则和混乱的管理条件下,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改进软件过程的管理是解决上述难题的突破口。 对于不同的软件开发机构,在组织人员完成软件项目中所依据的管理策略有很大差别,因而软件项目所遵循的软件过程也有很大差别。在此,可用软件机构的成熟度加以区别。 成熟的软件机构具有的特点是:建立了机构级的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软件过程必要时可做改进;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客户对软件产品的满意程度是由负责质量保证的经理负责监控;项目进度和预算是根据以往项目取得的实践经验确定因而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四 小结 为使软件项目开发获得成功,必须对软件开发项目的工作范围、可能遇到的风险、需要的资源、要实现的任务、经历的过程、花费的成本以及进度安排等做到了如指掌,而软件项目管理可以提供这些信息。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试论汽车维修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汽车维修 职业教育 行业特征 检测手段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逐渐更新,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汽车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因此,我们不仅要不断研制性能优良的汽车,也要借助维护和修理水平的提高来恢复其技术状况。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制造各领域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汽车诊断及维修技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几年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客观上对汽车检测诊断和维修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对如何保证通过汽车维修确保车辆运行不造成或少造成社会公害问题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拟对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二、问题呈现 1.维修手段有待更新 纵观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多少年来,一直无法摆脱手工作坊式工作模式,实现质的飞跃。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维修行业业务过程愈显复杂、数据信息量大,人力往往难以对维修各部门工作进程进行有效监督和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以一个三十人的维修行业的月度工时统计,如采用人工计算,需要一个工作人员一到两天的时间,加之维修周期长的统计报表,更是大大增加了管理者主观判断上的失误性,因此极大挫伤了维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弱化了汽修行业的凝聚力;较为零散的管理也弱化了本行业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行业维修手段的普遍落后无疑使修车时间延长,劳动效率降低,工时费增多,引起消费者不悦,这可以说是现在汽车维修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汽车维修资料信息查询也一直以来处于原始、落后的现状,这一点是公认的,传统的汽车维修资料查询形式,如主要借助图书、杂志、报刊等落后传统媒体没有改变,其结果只能是信息量小、查询速度慢、资料更新迟缓,特别对于近几年来大量涌入的进口汽车,更因缺乏维修资料,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就相当一部分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而言,他们根本不可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等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现有落后的维修手段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2.维修技术有待提高 汽车维修诊断和维修自身整体发展落后于汽车设计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汽车已经是高度的机电一体化,尤其微电子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已经广泛应用,可就现在大部分汽车维修人员现有的维修技术,和他们所接受的一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要求;汽车维修中,维修人员确定维修思路由于受到自身先天条件(维修技术)的制约,显得较慢,且又不准确,所以遇到棘手的、错综复杂的故障就会感到束手无策,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往往采用碰的方式,毫无头绪地对一些部件进行更换,给车主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现在的一些顶级车而言,敲打维修只能是捉襟见肘,毫无意义。同时,制约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维修中环境保护问题得不到落实。我们知道,汽车废气排放的标准对现代汽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汽车维修业来说,不仅要求一些部件的重装质量非常好,而且要体现维修人员的高超的维修技巧,否则一般的维修水平就不能通过排放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综上所述,由于汽车职业教育跟不上维修行业一线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客观上已经导致了很多问题和争议,目前汽车维修行业人员的素质问题,特别是汽车维修职业教育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培养优秀的汽车维修工人,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已经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1.现代手段的有效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尝试将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汽车维修业中去,以实现把汽车维修业推向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高潮。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预示着汽车维修革命的到来,这种革命的到来会让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维修服务意识不断根深蒂固,他们也将会切身体会到先进维修手段的运用所造就的是“高端服务”,这种服务将势必成为汽车维修行业将来竞争最重要的手段。当然,基于强势维修手段下的维修体系应该包含良好的维修服务、售前服务及售后服务,缺一不可。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加强维修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维修行业的运行效率,特别是有助于建立快捷,方便的客户维修信息和维修档案;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和科学准确的维修经营数据。可以说,汽车维修行业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建档、管理,不仅速度快,时间短,资料全,效率高,而且准确及时的汽车维修报表在客观上也能减少管理者主观判断上可能造成的失误,这有利于加强维修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行业的凝聚力。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的开通将可以更迅速、快捷地提供维修配件、维修设备、维修资料、维修技术与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供需信息,使维修行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而互联网上的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才互访,也将加速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 2.维修人才的积极培养 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维修人才是关键,任何离开或忽视了人自身发展的因素去寻求企业内部的所谓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除了要求维修人员参加日常的维修培训外,使他们通过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体系来提高他们的维修水平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诚然,我国曾经有类似于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从业人员的认证考核,且早在本世纪初期就大约有十几万人通过鉴定并取得资格证书,但是原有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陈旧,没有充分体现现代汽车技术的闪光点和发展趋势,因此考虑新的适合汽车维修发展趋势的职业教育以及考试模式显得特别重要。同时,现在的职业技能鉴定是全科式的,几乎和汽车设计,制造,维修有关联的所有科目都得掌握,根据现代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做汽车维修的专才显然不够,特别是随着汽车维修业的发展,以往对维修人员考核中比较弱化的项目,如汽车配件和估损以及维修企业管理,在现代维修业发展形势下显得格外重要,将它们加入对维修人员的考试行列应该是趋势。 事实上通过有关机构的调查表明,大部分行业内人士对这这考核项目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我们认为,汽修考核应该涵盖目前汽车技术最新的发展要求,体现规范的诊断思路和操作流程,对于考试合格人员应统一颁发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订的证书,以确保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效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教育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对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维修要求非常高,汽车维修过程中,要树立汽车维修行业在整个社会中应有的地位,需要的是维修行业硬件和软件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众汽车拥有量不断提高,汽车维修行业存在着较好的发展机遇,而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来说,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影响着相关学生的未来就业。为此,基于就业前提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开研究,进而为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展开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 就业;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进步,我国早在几年前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为了保证汽车维修人才能够满足我国民众汽车维修的需要,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就必须拥有较高的有效性,这一有效性的保证正是本文基于就业前提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一)专业教师的缺乏 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来说,专业教师的缺乏情况极为常见,具备10年以上经验的教师更是如同凤毛麟角,在专业教师缺乏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自然不能够较好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当前,我国很多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往往会选取非专业人员作为学生教师,甚至有一些院校会选取汽修职业人员为学生传输汽修专项知识,这类教师要么存在实践性不强的问题、要么自身对于汽修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发展[1]。 (二)教材较为陈旧 除了专业教师的缺乏外,教材较为陈旧也是我国当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常见情况。据笔者调查得知,一些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受资金或渠道限制,往往会采取一些与当下新型汽修技术不同的教材,而为了弥补这种教材带来的影响,这类院校往往会采取实践或自身创造教材的方法弥补,但这种方法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陈旧教材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不能够通过教材获取较为先进的汽修知识,其在未来的就业中自然就会遭受较为负面的影响[2]。 (三)学生缺乏基本功 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学生本身缺乏汽修基本功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这类院校学生基本知识缺乏所造成的。对于接受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往往具备着文化课水平较低、思想认识不够的问题,而由于当下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在课堂中进行各类娱乐活动,这就使得很多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汽修基本功极差。此外一些学生认为汽车维修只要掌握实践技能就足够自身就业的错误认知也加重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一点必须引起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3]。 (四)教育路径单一 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来说,教育路径单一的情况同样较为常见。据笔者调查得知,在我国当下很多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中,汽修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教师往往希望学生能够将这类知识牢牢记在脑海中,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存在着有效性较差的问题,学生本身也很容易对汽修理论知识学习产生反感,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无法产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其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未来的就业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4]。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调整教学课程 为了保证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能够较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必须调整自身的教学课程,这一教学课程的调整需要以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安稳的汽车维修相关工作为目标。具体来说,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需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并参考较为入门的汽车维修相关职业,以此进行热点职业相关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确保拥有较为扎实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自身未来的就业机遇与发展机遇[5]。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较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还需要加强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来说,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中,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需要保证自身教师在掌握专业汽修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着较强的实际演练能力,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除了从社会中大量招聘专业的相关教学人才外,还需要结合自身师资优势进行原有教师的培训,这样院校本身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学生也能够在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中得到更好的培养,这对于我国未来汽修行业的发展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三)转变教学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保证学生未来的就业机遇与发展机遇,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还必须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相关院校必须坚定汽修理论与汽修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理念,并做好知识体系与动手实践的相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与教师的探讨与互动中大大提高自身的汽修技能掌握水平,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实现较好的提高,这自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潜力与机遇。 (四)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较好实现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相关院校还必须进行自身实践教学的改革,在这一改革中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点与实际操练之间的较好结合,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自身实际汽修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自身的汽修实践能力将大大提升。此外,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还需要与汽修相关的企业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以此为学生准备较为充足的实践演练与学习机会,学生在实践演练中能够收获更多的技能,这对于其自身未来的就业机遇与发展机遇提高自然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 在本文基于就业前提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开的研究中,主要论述了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现状、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的相关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作者:王刚 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中的实践探讨 摘要: 汽修教学需要突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这样教学方法在汽修教学中的意义,从教学步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 项目;汽修;教学;应用 0引言 目前,国内的汽车保有量进一步提升,车辆维修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社会对这一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额需要也是不断增加,因此汽修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虽然是热门,但是我们也需要冷静对待这一问题,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不断构建学生专业知识的牢固程度,帮助学生形成更好就业的优势。 1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项目教学法使用一种应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围绕一个项目课题,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学习的理论实践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构建他们的专业知识网络。汽修教学就是属于这种应用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突出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汽修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效构建他们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应用。 2项目教学法在汽修教学的具体应用措施 2.1构建详实的培养目标 汽修专业学生需要开展系统化的理论实践教学[1]。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他们也需要参与相对大比例的实习。据笔者了解,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的积极性不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学生较多,教师难以有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实习中有时存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因此,学校需要制定更加详实的实习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案,有效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相当具体的实习教学计划,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的培养,导师只需要把握学生实习的整体计划即可,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实习来说,教师需要提出相关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成立研究小组,针课题的实施,教师需要进一步细化不同阶段的课题研究节点,例如:课题实施前期,学生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调阅,实验整体的设计等;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实施好相关的课题实践步骤,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产生自己的研究观点和想法;最后,结题的时候,学生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报告进行总结,凝炼。 2.2实施差异化实习分组 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实习过程上实施合作教学,就需要首先考虑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差异性,将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实现相互补充。同时,学生在掌握发动机构造、传动系统结构等专业理论知识中存在差异,在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能力上也存在差异。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分配实习小组的时候,需要进一步考虑学生的一些性格特点,因为每一个实习小组都需要组织者,发言人等不同的角色,所以教师需要将具备这一性格特征的学生分配到对应的角色上去,学生对不同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是需要有效调配开。例如:一些学生在组织协调上具有很强的能力,教师就可以将他们配合成一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实习组织协调。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他们分配到小组发言人的角色上。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性格优势,奠定实习的基础。 2.3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通过自己对实习方案的认识,可以自主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培养他们今后运用这些项目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项目课题研究之前,教师可以有效启发学生进行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思维和方法,学生自己先对相关思维和知识点进行自学,他们才能具备相互讨论的基础,实现合作实习的前提。通过自己思考、归纳出来的课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讨论。 2.4组织项目课题讨论 学生在进行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对汽修专业理论知识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2]。因此,首先,他们可以组织项目小组的组内讨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发表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认识讲出来,每一个项目小组都需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记录,这样可以帮助最终的总结和归纳。组织讨论的前提是教师需要设定一个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们才能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其次,小组之间的讨论。当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带教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一步实施课题小组之间的讨论。学生可以在更大规模上实现相关思维和方法的交流和沟通。教师需要在小组间讨论的过程中,组织好相关的讨论秩序,讨论的原则就是每一个小组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但是有发言时间、人数等方面的限制,这样可以有效维护好课堂秩序。 2.5教师做好点评总结 学生在项目课题的交流过程中,虽然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最大程度地相互学习思想的补充,但还是难免出现一些思考空白、误区等,这样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对学生的一些思想进行总结,同时还需要补充学生没有思考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延伸思维长度,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产生思想误区的地方,也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纠正,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和内容。因此,带教教师的归纳总结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3]。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汽修专业技术。 3结语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职业技能,提升他们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就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有效培养学生在汽修专业领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作者:侯吉光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教学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学校多年来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并取得了不俗的发展。近些年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迫使中职学校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以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为切入点,分析其改革发展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 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产量迅速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前景巨大,在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应运而生,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于汽车维修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1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1.1教师的知识面窄,教学方式落后 多年以来,尽管中职学校一直以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为主,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中职学校在招聘教师的始终没有普通高中那样严格,有些教师只是因为拥有一技之长就被聘请到了学校担任教师,这就导致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还存在知识面过于狭窄的问题,在教学的时候,教学思想和方法都较为落后。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太注重对于学生技能知识的培养和训练,而是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招来学生的反感,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1.2教学落后于实际,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汽车维修专业不同于学生所学习的语数外等文化知识,只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充分的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足够了,汽车维修所接触到的是汽车,学生所学习的所有知识都必须要付诸于实践,如在维修一辆汽车的时候,必须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够完成。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汽车维修知识,就必须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教学。然而,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都比较匮乏,存在着“僧多粥少”的问题,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致使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知识的时候,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2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2.1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选拔高素质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教师能够使一个不好的班级变强,而一个差的教师则可能会使一个原本优秀的班级变弱。因此,在进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选拔高素质的教师。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该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呢?笔者认为,首先,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教学培训,对教师的技能进行考核,未达到考核要求的教师,可以对其给予一定的惩罚,给教师以压力,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在选拔教师的时候,教师也需要谨慎对待,不能只因为教师的某一方面能力突出,就草率决定聘用,而是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技能并选拔合适的人才,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汽车维修知识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在教学汽车维修知识的时候,理论与实际一个都不能落下,理论是支撑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基础,通过实践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经验,使学生的维修技术更为娴熟,但是如果没有理论,学生对于汽车运行的许多原理一知半解,这样对于他们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教师既不能过分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置之不理,也不能过分的强调教学实践,将理论放在一边不管不顾,而是要将二者结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开展。此外,在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充分的了解汽车维修的各方面知识,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改革教学方法,多手段开展教学 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当然,在改革教学方法的时候,也并非是盲目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改革。比如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厌学情绪比较重,反感说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当注意从这方面进行调整,尽可能的将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如在开展校企合作之后,教师可以带领班上的学生前往相关的维修企业和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一线工人在汽车遇到诸如发动机故障、汽车空调无法制冷、刹车失灵等问题时,是如何进行维修的。再比如,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流行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视野。 总之,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做好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走得更远。但是,不论教学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也必须要认识到只有让学生掌握到了真正的知识,拥有了过硬的技术,成为被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改革才是成功的。 作者:秦磊 单位: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维修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汽车维修专业发展为社会的热门学科之一。时代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创新带动教学改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就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而言,研究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将教育改革带动教学发展,并不断减少教学发展过程中的错误至关重要。发展至今,我国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就通过研究中职维修专业的现状,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克服这些问题,建立更加科学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体系,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理性思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知识文化传承的教育领域之中,改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催化剂,任何专业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改革,一旦缺少了改革,专业教育的发展必然止步不前,寸步难行。教育作为中国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项产业,国家政府与父母也更加重视教育,而如何将教育改革运用到专业教学中,使得教学能够顺利地适应时代的进步,满足我国万千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至关重要。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大多数沿用了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但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案例,涉及到美术、设计等其他学科,汽车本身的标准也日新月异,目前还没有一个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工具和手段。 1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 1.1课本知识结构的安排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的基础是课本,现在我国整体教育界课本的内容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状态,因为只有不断地更新变换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满足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的要求。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本知识的编排首先是通过调查,充分掌控中职院校学生特征和他们知识体系的构建历程,根据这个历程对教材进行整理编辑,并且为了加深该专业学生对汽车维修知识的认知,巩固记忆,需要在不同课程的书本中交叉出现部分一样的知识,使得学生在受到教育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同时这种循序渐进的模式,逐渐加大难度的过程也使得学生接受得更快,更容易掌握一些核心课程,教会他们挖掘汽车维修知识的规律性,逐渐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乐趣,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1.2太过看重课本知识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教学 从我国目前汽车维修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70%都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例如就职于汽车维修厂,从事汽车维修策划和其他汽车相关工作等,但是据统计,在毕业5年后转业率却很高。这主要由于课程教学中所教的知识与现实工作中脱节,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导致从业后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汽车工具和维修方式。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现代中职院校汽车维修课程教学的注意,为今后的汽车维修课程改革调整好方向,以使得学生更加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 1.3有些学生“搭便车”,不认真完成任务 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有些学生会因为课程繁琐,缺少对汽车维修课程的兴趣,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完成自己的任务,最终使得整个专业的学习效率集体降低,教学效果不明显,这偏偏是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关键所在。大多数学生一般会在老师教课的时候走神,不注意听讲,在接受教学时只听不说、只看不说、不听不看不说,这就难以达到教师教学的谜底,如何改变这样的问题迫在眉睫。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本身的兴趣,设置奖惩制度,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学生积极讨论,处理好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2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和内容实践教学 在中职院校中,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规定,它要求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之前要有汽车设计和维修的基础,这一部分基础和理论学科的学习是必要的,是该课程学习的基石,只有学习这些相关学科后,学生才能真正的领悟到该专业的魅力,这也就要求对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教材的内容已经跟不上当今时代进步的步伐,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老一套的汽车维修内容仍然存在于学生的课本中。新兴的汽车设计与维修思路却未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和课本中,使得理论与现实脱节,所以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和内容实践教学改革关注的一大重点。 2.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灵活性 大多数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师仍然采用老师上课说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然后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巩固和练习的方式。有时候会结合使用机房和教室内的投影仪等设备,但是难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刺激学生的思考,因此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开阔,多列举一些实例,强调该专业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会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兴趣养成的基础上将学生塑造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综合性、新兴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传统知识和理论上的生搬硬套。在进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教学环节,改进一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加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和辩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目的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3结语 发展至今,很多中职院校拥有成功的教育体系与方法,培育出很多优秀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成功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让其他的学院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减少其他学校无用的探索时间。其他学校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状况,持有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吐旧纳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对于被学习的学院,应该学会宽容和共享,以期达到我国整体汽车维修水平的提高和飞跃,为开创祖国的美好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作者:蔡一凡 单位: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汽车维修项目教学法运用 摘要: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对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要,项目教学法恰好符合这一专业的教学要求。本文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运用,旨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培养大量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汽车维修;教学 1项目教学法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所谓项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内容,并且可以做出成果,这一点在项目教学法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组,并给各组学生安排相应的工作,由他们自行制定计划并实施完成,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汽车维修有着极强的操作性,所以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更加看重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项目教学法在这一点上恰恰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它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能够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学生在实践中互相帮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高的自身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之间的默契。在项目教学法的实行过程中,一般包括项目任务的下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成果展示、项目评价这些程序,过程的复杂性就要求着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包括项目意识、项目规划、项目管理以及项目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指导,并对学生采取适当的帮助,在给学生分配工作前,教师需要明确任务的内容和目标,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合理安排。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 2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作用 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一向注重学生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运用就体现着这一点。让学生在汽车维修项目中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在项目的实施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不足,在实践中更直观地理解维修方面的原理并加以运用,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对理论的掌握。 3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应用实例 3.1项目任务及分组 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自身能力等条件进行分组,尽量保证各小组实力均衡,并安排组长来负责协调组内人员的工作。然后由教师向学生下达任务———汽车发动机的装配与检测,并给出工作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发动机自身的性能特点来选择合理的操作工艺,根据不同的实际条件采取对应的解决办法,更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能力。 3.2分配安装项目 每个小组根据分配到的安装项目,由组长组织进行组内讨论,制定计划。提前准备好项目所需的配件、工具、图纸等材料,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3项目分析并确定装配方案 对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考虑到装配项目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并做出解决方案。比如对于零部件结构特点的把握,相关的装配要求及安装工作的完成,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范,既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要达到规定的发动机装配的质量要求。合理的装配方案是操作成功的重要前提。3.4完成装配在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各小组由组长给每个人安排任务,协调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装配。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最终可以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3.5成果展示与项目评价 在项目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和项目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将各组的成果与装配要求进行对比,根据完成效果进行评分。同时对装配工艺选择的合理性、程序的规范性、操作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总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吸取经验。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争先意识,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4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实施中的要点 4.1项目安排要恰当 在汽车维修中,优秀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十分重要,因此在安排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尽量的在一个项目中融入更多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应考虑到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选择难度合适的项目,并在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提高。 4.2项目分组要合理 在安排分组时,应优先考虑学生的想法,避免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小组中组长的安排也同样重要,组长在团队中要起到协调组员关系、安排任务的作用,优秀的组长可以让团队在操作中发挥更加出色。这个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4.3教师指导要恰当 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碰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在学生遇到的问题上予以启发,而不是直接把答案抛给对方,适当的提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自己去探索答案,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符合汽车维修专业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这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为培养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贡献着力量。 作者:韩茂刚 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汽车维修企业存货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的前景也是十分的广阔,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维修行业中,想要生存并且发展需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的管理,而汽车维修企业的存货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是重点,本文针对汽车维修企业的存货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汽车维修企业的存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汽车维修;存货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私家车的数量更是呈现剧增,与此同时汽车维修行业也是进入了黄金时期,不仅要对外做好服务,同时对内也应该做好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企业的存货管理则是汽车维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更加科学的存货管理才能够让汽车维修企业的效率更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汽车维修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存货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中,大多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因此在存货的体制上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些中小型的企业对存货的入库、采购、保管等都有着一些简单的规定,但是没有形成完全的体制,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工作人员在对存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不完全按照规定进行,可以说仅有的存货管理体制的可操作性是比较差的。 1.2货物存储方法不合理 对汽车的维修技术含量较高的,因此一些汽车维修零件也是比较贵重的,在存储和保管的过程中也需要经过正规的管理。汽车的配件大多是一些金属制品和橡胶制品,对于这些汽车配件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保管,就会导致这些汽车配件发生化学变化。其次是汽车配件的形状和规格的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管理,还有一些汽车配件对于温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存储的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加以控制。因此汽车货物的存储方法是比较重要的,而在中小型汽车维修企业中对于存货的管理方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配件都是随意摆放,各种类型的配件混杂在一起,寻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样就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影响了仓库的整体性。 1.3废弃货物未及时处理 因为汽车维修企业存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因此在在保管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因为自然因素而导致的损失,这些废气的汽车配件导致企业的经济产生了损失。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汽车配件在采购入库的过程中因为型号、质量以及包装等问题需要进行退换货处理。这些废弃的货物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会造成汽车配件仓库的堆积,减少了配件的存储空间,对企业的流动资金也是一定程度的占据,影响了企业的运营。 1.4存货管理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对于汽车存货仓库管理员的位置来说,不仅需要懂得如何科学的管理仓库中的汽车配件,同时也需要对每一个汽车配件所熟悉,没提出一个汽车配件能够熟练的辨别,同时快速的寻找,这样才能提高汽车维修企业的运行效率,在对汽车配件的管理过程中也能够按照其性能、型号、重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等进行分类管理。然而在当前中小型企业中的存货管理员大多是不专业的,对于存货管理知识也是比较的缺乏,只能简单的辨别一些汽车配件,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汽车配件的存货管理效率。 2.提高汽车维修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 2.1完善存货管理制度 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是一个汽车维修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维修行业中生存的根本,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应该有着明确、具体的规定,从一个汽车配件的入库到保管然后到废旧配件退换等都需要有着严格的流程。与此同时汽车维修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来企业的内部存货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从采购、销售、存货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信誉。 2.2确定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方法 合理的存货方法是能够对各种汽车配件进行分类,根据其材料、体积以及性能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整理。首先应该让汽车配件的存货环境保持干燥、通风,这样才能够为汽车配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其保管。其次是根据汽车配件的各种型号进行架位号管理,保证每个汽车配件与其编号相一致,对每天出入的汽车配件进行登记处理,以便在对账和进货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数字。第三是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尤其是一些容易破损、老化的汽车配件更是如此,这样才能降低企业存货中的损失。最后需要对一些汽车配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特别是防锈和防潮工作,从而避免因为这些因素而导致的损失。 2.3及时处理废旧货物 我们可以大致的将废旧的汽车配件分为两类,一种是不能直接用来维修汽车的废弃货物,另一种是需要经过加工或者是维修才能应用到汽车上的货物。因为汽车配件大多数是属于金属制品,因此不能随意的丢弃,避免造成金属污染。因此汽车维修企业应该根据废旧配件的类型进行科学的处理,一些不能使用的配件可以通过分类进行回收处理,而一些需要加工才能使用的配件最好是与客户协商降价维修处理,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企业废旧货物的处理效率,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2.4提高存货管理员的专业素质 存货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汽车维修企业的存货管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以此在选聘存货管理员的时候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选拔。同时在企业的内部可以建立对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对存货的管理水平,充分的了解汽车配件的性能,定期对汽车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测,对于一些规格和质量不过关的配件需要进行及时的退货处理,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总而言之,汽车维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汽车维修企业更加应该提高自身存货管理效率和质量,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将企业的具体目标逐一实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加强。 作者:王秀红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汽车维修项目教学法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而各个职业院校所开设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不仅满足了社会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使广大汽车用户的安全驾乘有了保证,但是就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对于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已经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文章主要就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汽车维修;应用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汽车保有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发展趋势。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而教师则是将项目交给学生,学生则在教师的监督与引导之下,组成小团体,按照项目实施对流程,去完成最终的教学任务,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其重点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最终取得的结果,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促进其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 1项目教学法概述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21世纪初项目教学法逐渐发展起来,虽然历史短暂,但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将项目作为教学的导向,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围绕后续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项目就是项目教学法的目的,而学生则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教学法优势。较之传统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课堂教学效率高;②促进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3)项目教学法实施程序。项目教学法所实施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三步:①项目设计。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的将课堂内容与实践操作为基础进行项目的设计,才能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②项目实施。具体实施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其最终的目的不仅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也便于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③总结评估。虽然是项目教学最后一步工作,但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项目完成之后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才能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中的具体运用 (1)利用市场的特性,进行教学任务的制定。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虽然已经开始逐步的应用项目教学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想使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进行授课方式的改革,才能让学生重新回归课堂。另外,授课教师也必须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必须坚持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才能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的实用。(2)开展项目评估总结,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小组的项目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应该要去各个小组进行各自的成果展示,使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而学生则在这种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对各自的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比较,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和理解。而最终评价的标准必须以参与的程度、合作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进行综合的考评,并一直推举出潜力最大的项目成果予以表扬与奖励;而教师则必须对评选出的项目成果进一步指导和改正,并将其中的问题找出来,使其方案进一步的完善。 (3)创设项目活动情境,强化学生知识技能。在确定项目教学法的任务之后,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能力,合理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在每一组中指定企业所需要的是知识理论扎实且具体操作技术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①必须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械零件的图纸以及总装配图纸供其进行练习。由于这些图纸体现的都是工程师和设计师的语言,因此不管是进行零件的加工、工艺的设计,又或者是进行产品设计所必须具备的最为基本的技能;②可以让学生更多的进行关于轴类、圆盘类以及箱体类等类型不同的零件测绘,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绘图能力的提高,同时对其工程实际的应用能力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③在信息测量技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物的现场测量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切实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测量实训,才能有效促进其测量能力的提升,在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以设计图纸为基础进行相关零件是否合格进行相应的检验,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也确保其可以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流媒体形式将教材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以此为基础将课件的互动性、交互性以及灵活多变性充分的体现出来。比如,在教授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项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维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然后帮助学生深刻的体会其中的内涵,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将多媒体课件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学生也学到了更多的基础知识,对于掌握学科的动态以及获取知识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结语 公差配合以技术测量都是目前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主要特点是将课程与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加工制造、产品检验等各个相关的岗位,都与该专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岗位的实际需要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才能探索出适合这门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 作者:李勇 单位: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高职汽车维修项目教学法运用 摘要: 随着高职教育实用性人才培养优势的凸显,高职教学改革更加深入,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以项目活动的开展为前提,注重师生的教学合作与互动,在高职教学中意义重大。本文以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汽车运用与维修;应用分析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具有社会性活动计划特性的同时更兼顾科技类项目设计的优势,其对比传统的课程教学或者单纯的课题研究,更侧重实践与操作的比例提升。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的教学课程,相比某一问题的侧重讲解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侧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因此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可以实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作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汽车成为家庭比较常见的耐用品,而汽车维修也成为热门行业,高职教学中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一度成为热门课程。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仅仅掌握基础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是不够的,其必须具备专业的问题分析能力与协作创新能力,而这就要求积极做好高职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深化。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更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侧重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还原与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更高,对课程本身的了解把握更到位,对教学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向。 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1、深入市场了解需求做好调研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当前的市场人才需求,如果高职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匹配不到位,高职教育也失去了自身意义。因此必须做好前期调研,最大限度了解市场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定位。高职教师只有在充分明确市场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及该专业的具体发展培养导向后,才能以此为参考制定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目标,而这也是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 2、积极确定项目教学的实际任务 在明确项目教学目标后,必须做好项目教学实际任务的明确,而项目教学任务的明确以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充分了解与把握为前提,以此为依据制定各个板块的教学计划及目标。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将基础知识作为技能训练服务的重点,保证项目教学内容前瞻性与科学性的兼顾,在讲解阐述基本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诱导。我们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具体教学模块为案例进行分析,其中汽车启动系统教学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重点,划分为12个教学课时,教师制定阶段性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首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熟练完成汽车启动系统的启动检查并明确其电路工作原理。其次让学生了解汽车起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再次让学生熟练完成发动机的有效检测。最后保证学生能够维修汽车的对应故障部位并对故障的起因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通过分阶段分层的教学目标分解,实现了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融合,也推动项目教学的实施并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3、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并组织教学实施 在明确了项目教学目标后就必然要做好项目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引导教学实施。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建议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师指定每位小组的组长,负责组内纪律的维护与项目教学计划的引导实施,组长同时负责检查小组成员阅读资料并带动问题的研究,而教师则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引导共同探讨完成重难点的提料与项目总结。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明确项目教学的计划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项目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实践,而教师的示范引导可以在该环节中让学生明确项目工作的基本程序并提升学生自身的问题探讨兴趣,提升该专业的课堂学习趣味性与丰富性。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个性与差异的兼顾,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做好因材施教与循循善诱引导。 4、教师积极做好项目教学总结及评价 项目教学法从目标的制定到计划的执行,其最后一个环节当属项目的教学总结,通过项目教学总结教师可以及时了解项目教学中的得失,做好后期教学的借鉴指导,实现教学评价积极作用的最大凸显。要想实现项目教学总结的优化必须着手教师自身与学生两个层面,从教师层面而言,必须做好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项目教学中的得失,总结经验与教训,实现优秀教学成果的共享与教学失败教训的共勉,而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也强化对自身认知的不足,获得更为真实的成长体验。从学生层面来说,必须引导学生自我组织项目教学评价,学生小组组长代表发言就自身项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小组成员项目交流项目实践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明确不足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补救措施。只有做好项目的总结评价才能让项目教学的实际效用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学生认可项目教学,提升课堂主动性,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实现课程复杂理论知识的具象转化,提升自己的实战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课堂教学融入,实现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凸显,学生的课堂参与与实践锻炼积极性得以提升,教学效果显著。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也让学生有了跟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更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对具体问题的自我剖析上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有效推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 作者:高晓岚 单位:四川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中职汽车维修技能教学改革 一、汽车维修技术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产量也逐年递增,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车的开发速度也不断加快。但是作为汽车产业的后勤保障服务部门,汽车维修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很落后。这种落后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人才的缺失、技术储备的不足,专业技能的缺乏等等。有些人的汽车出现问题不知道上哪个地方去修,也不知道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种情况与我国的汽车大国地位很不匹配,而这种情况依然会保持很长时间。这不但会阻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且还对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熟练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需要熟悉各种故障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才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汽车维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是个汽车大国,但是汽车维修人才的缺失却很难与我国的地位相匹配。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汽车维修课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汽车维修工业的发展。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 汽车维修是一个复杂的科目,首先需要对汽车的故障进行一定的判别,然后给出适应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都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对于汽车零部件原理和构成一无所知,就连基本的维修尝试都不具备。这种情况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汽车维修教育的质量,是学生很难掌握相应的维修知识。 (二)学习兴趣的缺失 汽车维修技术是一门很枯燥的技术,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这门技术,是老师要面对的首要课题。无论学习什么,兴趣最重要,所以对于汽车维修的教育而言,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汽车维修的兴趣是最重要。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利用先进的手段,使学生对汽车维修进行一定的了解,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放出与汽车维修相关资料和影片,培养学生对于汽车维修技术兴趣,增强学生想要学习这门技术的欲望。这样学生在学习这门技术之前,就强烈地科学知识的感觉,方便老师进行教育,同时也会提高教学质量。 (三)缺乏实践的机会 汽车维修行业很特殊,学生不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而且还应该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中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因为学校资源有限、能力有限。尤其像汽车维修,学期设为这个人很多,但是给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平台的汽车很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所以要想进一步培养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人才,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购买一些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使学生真正的接触到汽车维修的行业,为学生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如何改善汽车维修教育的现状 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将步入社会,这也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汽车维修方面技术的人才,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善教学内容 现在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枯燥的听,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满足,但是这仅仅是纸上谈兵,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技术维修,便不知从何下手。这就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问题。首先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所学内容。比如老师教育学生对发动机问题进行维修,如果老师仅仅是在黑板上简简单单的讲,公式、过程都有文字的方式来表达,那么对于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肯定是难以理解。如果用三维的动画来模拟发动机出现的问题,并且用电脑模拟发动机出现问题之后的情况,便会让学生对于这种问题有一个直观地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加大投入、优化设备 汽车维修这个行业需要对学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各种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所以,对待汽车维修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让学生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而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政府和学校加大对这行业方面的投入,是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世界的问题,并在现场教学指导下进行操作,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常见的汽车维修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也会对课堂上教育的理论知识加深印象。这样不但对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才有所帮助,同时也会缓解我国汽车工业维修人才缺失的情况。 四、总结 中国是一个汽车大国,与之匹配的应该是汽车维修人才方面的进步。然而社会的现状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和重新定义对汽车维修人才方面的培养方法。社会在不断发展,汽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汽车维修方面人才的需要。由于汽车维修教学实践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是学生有良好的环境进行学习,有充足的资源可以对汽车维修方面进行了解,从而有效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所需要的汽车维修人才。 作者:桑昊 单位: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4S 汽车维修行业经营管理分析 一、目前我国4S汽车维修行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以打造中国汽车行业服务坐标体系理念为己任的4S店,自99年引进我国后,发展迅猛,截止2014年已达到24318家。随着汽车产销服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消费者对售后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4S汽车维修方面所出现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一)规模化增长明显高于消费需要 尽管投资兴建4S店价格不菲,但增长速度仍以高于消费需要的速度在增长。店面密集聚合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竞争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为保证营销链前端的整车销售,经销商不惜财力、人力的投入角逐。但是,投入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为保效益降成本,经营商于是对汽车维修的人员数量及资金一压再压,导致维修质量提升空间缺乏。另外,为增加营业额度,维修人员或是擅自扩大维修范围;或是模糊报价、含混标价,从央视“三一五”晚会投诉中可以看到,有的4S店在维修过程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从中非法营利。这些,都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二)产业结构调整中主次关系不清晰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当某个产业链达到高速发展的平台,就要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就4S来说,在结构调整中,要将第一产业(汽车制造)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整车销售)的步伐放缓,并提升服务业比重使其超过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但是从目前4S店的经营策略来看,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次关系并不清晰,服务业比重的增长速度并不明显。 二、成因分析 (一)曲解经营理念 曲解国外经营理念的现象在我国可谓比比皆是,4S的经营也没有突破这种局限。国外4S商家,其关注点是在下游战略的发展上,产供、销售、服务的比例为2:1:4,可见,维修服务所提供的盈利回报是十分丰厚的。但在我国,商家只是学到了4S的形式,并没有把握其核心和精华。例如,对于不少4S营销商来说,整车出售才是根本目的,而维修服务只不过是整车出售的一种促销手段。在这样经营理念的引导下,4S店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等(survey)四项功能中售后服务中的汽车维修的发展被曲解,被误读,被忽略是其必然。 (二)垂直化管理的制约 由于4S是汽车厂家营销的一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其经营管理模式与生产厂家相匹配,相协调一致。许多厂家(包括国外厂家)目前所看重的是如何在中国汽车市场这一块蛋糕上分得一块销售利润而显得急功近利。虽然近年来像一汽大众,上海大众,长安福特等业内众多品牌,已经对汽车维修的经营效能和社会效应日益关注,并陆续推出各级别的服务技能大赛以彰显对服务理念的强化,但并没有形成主流风向标。4S维修经营理念依旧无法摆脱脱胎于汽车厂家的一脉相承,服务项目集中在汽车的一级维护、二级维护、专项修理和大修上,而对汽车装潢、汽车改装、二手车置等业务开展较少。 (三)管理及维修人员素质低下 从目前4S店人力资源分配的情况来看,经营商一般把文化程度高、专业能力强的员工安排在销售岗位上,而从事维修的人员无论是文化程度还是专业技能都比较薄弱,尤其是规模较小的门店,其维修人员的招收,更谈不上高标准,严要求,有的甚至连起码的维修理论都不具备。本身技能素质的缺失,再加上职业技能培训跟不上,造成维修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无法符合高质量维修要求。 三、解决问题的三个策略 为解决4S汽车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升其价值,需要由片面的追求销售利润变为追求对顾客服务的价值意义上来并调整垂直方向的整合策略。 (一)重新定义价值链 应该承认,在中国汽车市场刚开始形成并逐渐走向蓬勃发展的过程中,4S店基于汽车销售为主营业务的经营理念是符合国情,符合市场客观需求的。但是,随着我国汽车市场需求总量趋于饱和,制造和营销在价值链中的传统作用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和具有吸引力了。在这种形势下,汽车供销需求的徘徊不前,就将生产、销售、服务这一产业链中维修服务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变成商家利润的新源头———与汽车营销相比,汽车维修往往具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却要求较少的资产投入,并且最主要的是能够实现商家与顾客的有效链接,而也正是汽车维修所具备的这些优势,令人们对4S价值链的定义重新审视与思考。重新定义价值链,意味着重新衡量4S的利润分布:汽车销售利润不再是主要衡量尺度。毕竟,汽车销售所带来的盈利并不能决定汽车使用和维护所需服务的盈利能力。一个产品口碑的建立,往往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完成的,而汽车维修行业,就具备了帮助汽车产品树立品牌效应的服务保障能力。重新评估汽车维修行业在4S价值链中的重要性,对于4S在我国汽车市场中的发展,具有持续推动的价值含义,这一点是与从互助网接口服务等下游服务上所获得的盈利,比单纯的销售电脑获得的盈利多得多的道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充分利用汽车维修业务的技术优势 在我国4S经营中,优质的产品和较大的规模构成了竞争的有力保障。但是,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这种经营模式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几大汽车厂商在制造技术和产品功能上的差异微乎其微,而要在成本上永远领先也显然不可能。而且,外包以及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发展起来的虚拟企业的日益流行,意味着资本密集资产可以通过联盟或合并来实现。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经营资本以4S经营模式涌入到汽车行业市场上来。在这种趋势下,以创新的意识,寻求新的突破就显得意义重大。例如,长期以来,我国4S汽车维修行业受制于垂直式管理,二手车维修业务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开展。而一汽.大众奥迪从加强汽车维修技术能力入手,通过技术素质的培养,大范围地拓展二手车维修业务,通过维修项目的开展,抢占了先机,赢得了利润。 (三)调整垂直方向的整合策略 在4S行业,销售指标非常重要,为获得更多顾客,厂家或是经销商常以低于其它商家价格实施促销。此举虽有利于客户,但对厂家或经营商来说,并非长远之计,当利润空间被干缩干时,就会无计可施。因此,在中国汽车市场烽烟未起之时,需要4S经营的有识之士未雨绸缪,适时对4S的垂直模式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汽车维修服务能够提供汽车产品使用和维护的总体最小成本优势,来取代目前这种侧重于汽车营销的模式,赚取可观的服务利润,以保持立于汽车市场的不败之地。通过上述对4S汽车维修行业经营管理的分析,笔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4S汽车维修行业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对于4S来说,以汽车维修行业的优势来平衡其经营业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 作者:张晓静 单位:北京建投科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大型工程汽车维修管理的改革和节能 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能源材料的日新月异,无论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是在节能降耗方面,都给汽车维修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汽车维修业要想适应汽车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维修技术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大型工程汽车维修管理的创新 1.1检修工具特征的创新因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维修设备也会相应地有所改变,大型工程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已不再是过去的以机具类独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逐渐从国外引入大量的先进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其中除了有四轮定位仪、解码仪外,还有汽车专业示波器等,汽车维修企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这些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技术支持和保障[1]。可以说,这些检测设备是电子技术和电脑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本身就是一种高科技产品。维修企业要想充分发挥这些检测设备的功效,就要对维修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掌握操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使用这些检测设备,达到提高状态检测效率、维修质量的目的。 1.2维修资讯特征的创新纵观国外汽车维修业的发展,不难发现无论是技术资料查询,还是故障检测诊断,抑或是技术培训网络化都得以空前发展与普及。就拿美国来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其汽车维修业表现出来的特征除了维修信息综合管理、网上查询资料外,还表现在专家集体“会诊”和网上解答疑难杂症等。而对于我国来说,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逐渐兴起,现在的汽车维修网站可以说是相当的专业,覆盖面极广,通过这个网站你可以查询到国际上众多车系的像发动机、变速器等系统的基本保养知识、机械拆装图等,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个网站进行考试、答疑、购物、培训等,可谓是保所万象。 1.3维修人才培训特征的创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汽车维修业都在沿用比较传统的“成手”带“新手”的培训方法,那时候维修技术人员既不懂理论知识和外语,文化学历又低,离现代的维修技术还相差甚远,现代的技术人员不仅要懂电脑和外语,还要达到机电一体化水平[2]。汽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汽车维修技术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技术能力,既要懂汽车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对各种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驾轻就熟,对其结构特征、技术规程和注意事项等了如指掌,还要懂外语,通过电脑或汽车维修网站查找有关汽车维修的材料,对维修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准确分析、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花费、最贴心的服务,赢得顾客的满意。 1.4维修管理特征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日益引起汽车维修行业的重视与重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气候。对于汽车维修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就必须要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方面下功夫,因为只有拥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才能赢得更多车主的青睐。通过电脑的使用,可以很容易查找故障、排除故障,无论是对修理机构的零件部,还是车间监控等地方都能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所有管理活动都尽收眼底。而且,也会在第一时间内将汽车维修状况反映给管理层,方便其合理调配。 2.大型工程汽车维修管理的节能通过不断提升汽车维修企业的服务质量,采用低耗能、高效率、绿色环保的汽车维修技术对正在使用中的汽车进行保养和维修,对汽车故障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是促进节能减排活动的有效手段。不过受资金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有的汽车维修企业大部分还是在沿用传统的服务、诊断和维修方式。由于传统的汽修中心在服务理念、维修设备以及技术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未能对节能减排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某些方面还限制了节能减排的推广。 2.1在设备的集成和统一方面对汽车的各个部件以及性能进行检测诊断时,要用到各种各样、型号不一的检测设备,因为这些设备种类繁多,型号多种多样,在检测手法以及操作步骤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所以导致汽修工作人员在利用这些设备之前要抽出大量时间来掌握每件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方法,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2.2在设备的可操作性方面一些设备参差不齐,由于设计缺陷或者操作性比较复杂等原因导致无法实现单人、单机的检测过程,尤其是某些设备不具有兼容性,不能同其它设备共同使用,导致维修人员在检测诊断过程中无法实现多方位,多任务共同进行的目标[3]。上述原因造成了在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因此也就谈不上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推动节能减排了。 2.3在数据综合分析方面因为一些传统的汽修中心并不具备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只是通过工作人员对检测数据进行人为的分析和诊断来查找汽车故障,这种诊断方式会受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维修经验等方面影响而导致无法快速准确的对汽车故障做出判断,甚至对一些不常见的故障无能为力。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将汽车检测诊断设备的操作系统进行改革完善,将各种设备的操作都采用相同的界面,并建立统一的汽车检测诊断数据库系统,那么就会使汽车检测诊断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准确。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以及节能减排都能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3.结论 总之,在服务理念、维修技术、维修设备以及维修智能化等方面,大型工程汽车维修都要比传统的汽车维修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要想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型工程汽车维修企业要以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为核心任务。在高油价的大背景下,要以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数量逐渐增多,这就对汽车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汽车维修是汽车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汽车维修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家发展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汽车维修技术相对落后,与行业发展不相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汽车维修的需求。要想实现汽车行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汽车维修技术,壮大维修人员队伍,提高汽车维修水平。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不足;对策 作者简介:郑红春(1986-),男,浙江衢州人,本科,杭州技师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汽车维修技术方面 1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以某市为例,该地区汽车总量为160万辆,私家车占60%,按照每辆汽车每年4000元的维修费用计算,该地区汽车维修的利润为50亿/年,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在2000年时,该地区的汽车维修企业有1720家,到2013年,该地区的汽车维修企业有5630家,增长的速度非常快。据统计,该地区5630家汽车维修企业中,有一类维修企业210家,二类维修企业720家,三类维修企业有4500家,剩下的就是其他业户。其中,一类和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中包含4S店180家。 2汽车维修技术在我国的不足 2.1维修人员专业水平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维修上,提高了汽车的性能。汽车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维修人员不仅要了解汽车的构造,还要了解汽车零部件的组成原理。除此之外,维修人员还必须掌握汽车故障排查技能。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呈现出来。调查结果显示:汽车维修行业中,有27%的维修人员为初中学历,这些维修人员并未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还有39%的维修人员为高中学历,52%的维修人员为大专学历,34%的维修人员为本科学历。由此可以看出,汽车维修行业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现有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根本无法满足汽车维修需求。如今,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维修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2.2比例失衡 1949年之前,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权限归国家,1949年以后,汽车维修行业呈现多种发展体系:一是国有,二是集体,三是合资,四是合作,五是个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汽车的数量逐渐增多,而汽车维修技术跟不上汽车行业发展的速度,存在滞后性。除此之外,汽车维修设备也相对落后,很多汽车维修企业还在采用传统的维修手段,维修效率低。如今,汽车维修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汽车行业的结构相对复杂。汽车维修是为运输业提供服务的,分布区域比较广,遍布全国。如今,汽车维修行业结构出现失衡现象,城乡地区的汽车维修站非常少,城市汽车维修站数量过多。因此,要想保证汽车维修行业的正常发展,就必须合理调整汽车行业结构,科学布局。除此之外,汽车维修企业的规模相差较大,大型汽车维修企业注册资金几千万,小型的汽车维修企业注册资金仅几万元,相差悬殊。 2.3维修信息获取难度大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维修业的发展,汽车维修业具有很强的市场可控性和调节性。由于汽车维修业的发展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导致汽车维修业的发展不够稳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汽车维修的难度。如今,很多汽车维修企业信息相对封闭,技术数据更新的速度较慢,维修水平较低。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汽车维修信息查询平台,通过查询平台维修企业可以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了解汽车的相关信息。但是,我国还未建立汽车维修平台,维修企业获取维修信息的难度较大。 2.4维修协会形同虚设 为了推动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国家成立了汽车维修协会。但是,从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汽车维修协会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我国汽车维修协会的管理权限归国家所有,导致维修协会缺乏自主权限,成为国家的附属物。目前,有关汽车维修相关的法律少之又少,汽车维修协会不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协会作用的发挥。汽车维修协会的管理和工作过于形式化,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而且维修协会缺乏管理经费,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3汽车维修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维修人员培训 如今,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结构十分复杂。要想满足汽车的维修需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这对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维修人员不仅要掌握汽车维修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汽车维修技术。除此之外,汽车维修人员还要具备英语阅读能力,能够阅读进口汽车的保养和维修说明。要想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维修人员培训。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派遣维修人员外出学习,另一种是邀请专业的维修人员来企业授课。汽车维修企业还应该在维修人人员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维修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维修水平。 3.2改变传统的维修方式和理念 如今,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和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汽车维修的需求。要想更好的满足汽车维修需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维修方式和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维修原则,定期检测,注重汽车日常的保养。现代汽车维修模式可以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以汽车的性能检测为基础,二是以处理汽车故障为手段,三是以汽车换件维修为方法。 3.3完善汽车维修系统 如今,进口车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多,车体结构愈发复杂。为了更好的满足汽车的维修需求,国家建立了汽车故障维修系统,该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储存了大量的数据信息,收集了汽车故障处理的程序以及汽车维修经验。但是,汽车维修系统还不够完善,数据更新速度较慢。因此,只有不断完善汽车维修系统,才能提高汽车维修水平。 4结语 汽车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汽车维修人员不仅要掌握汽车维修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汽车维修技术。如今,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和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汽车维修的需求。要想更好的满足汽车维修需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维修方式和理念。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不断完善汽车维修系统,提高汽车维修水平。 作者:郑红春 单位:浙江杭州技师学院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近年来各种新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在这一发展前景下,中职院校开设了汽车维修专业,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人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应在提高教学方法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项目教学法对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一个“项目”活动,由学生小组完成的一种教学实践。在中职教育中,利用这种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对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将有些课堂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分给学生,学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完成各项实践活动。学生小组可以根据项目内容,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然后付诸行动;最后项目完成后展示实践成果,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每一个项目都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二,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与理解。第三,项目教学法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不足:由于中职院校自身的教学设备与资源不足,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的汽车维修知识,课堂上教师照本宣读,对学生知识的讲解方式单一,学生听讲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习兴趣不足等。 2.2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汽车维修专业学习的理论知识偏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量时间都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的联系不紧密;另外很多院校由于汽车维修专业实践设备不足,加上学校学生人数较多,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效果不佳,传统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3对项目教学法的结果评价不够: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之后,对学生的实践情况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和做出全面的评价,教学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实践结果的运用不佳。比如对表现好的学生没有进行表扬,对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没有正确指导与教育等,总之,项目教学结束之后应及时进行评价与总结。 3促进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方法 3.1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教学下,中职院校也应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课堂上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探讨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与学习。比如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汽车维修厂进行参观学习,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最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 3.2提高中职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和改善教学设备:首先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加强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队伍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增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的学习;也可以开展教师交流会或者研讨会,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另外,学校可以扩大校内的实训基地,增大设备的投入,也可以建立或投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汽车维修厂的合作方式给学生提供实训和锻炼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为维修厂输送人才,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3.3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强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在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合理安排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1做好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前提工作:在实施项目教学法之前,教师和学生应深入市场进行调研,了解汽车市场的真正需求和发展方向,从而找到教学的重点,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教学活动,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3.1.2确定项目的任务:在对市场进行调研之后,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要利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比如中等职业学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本教材,教师在讲《认识传感器及其信号调理电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项目的任务,让学生认识传感器、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明白电阻式传感器的具体应用,在明确项目任务的基础上有效开展项目教学。 3.1.3制定项目计划并实施:通过确定项目的任务,小组学生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实施。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的形式制定计划。教师也可以事先进行演练,让学生明白具体步骤。计划应包括项目实施的时间、具体步骤、实施的程序、小组分工等,最后按照计划进行实施。 3.1.4做好项目教学结果分析:在项目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总结与评价,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和明白项目的收获等。其次让小组学生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在进行总结,进行相应的表扬与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使项目活动获得实际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对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利用项目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洪志柱 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医学教育论文: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1.1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一个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的过程,这是实现案例教学过程的关键。任何一个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的角色错位或定位模糊,都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失败。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须从一个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学生必须从一个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一个自主学习者。教师要从“主角”变成“配角”,学生要从“配角”变成“主角”,理顺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加强主体间的交往,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和逐步趋向成熟。 1.2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案例教学中所用到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客观真实的,没有加入编者的评论和分析。由于案例具有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相关的结论。对于同一案例,学生可以将自己设想成不同的角色,并设身处地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参与分析和讨论,可有效弥补缺乏实际经历的不足,使其更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通过调动已获得的理论知识,激发联想、比较、思考,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更可以得出相关的处置方案,为以后处理类似的情况提供参考。学生从成功案例中可以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可以汲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如何摆脱,从危机案例中学会如何处理,案例教学在理论与实际间架起了桥梁。 1.3强调整体知识互动 案例教学中没有旁观者,只有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条件和环境,在讨论中,对于案例集中反映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彼此贡献自己的智慧供大家分享和学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获取反馈,会增进对问题的洞察力。通过案例教学,不但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而且也强化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2.1配套教材建设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都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理论的灌输,但是单纯理论的讲解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学生一般缺少整体性。在教材的组织形式上,应强调通过案例来整合理论知识,即先对所学内容有感性认识,了解学习任务后再有目的地学习。这就要求突破学科体系限制,按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案例教材设计的思路是:首先,教材在组织形式上要按照预习要求、具体案例、案例引发的思考题的基本格式设计。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配合案例教学过程的实施,而且有助于学生逐渐适应案例教学的形式。其次,要注意区分教师教材与学生教材的目的性。教师用书的编写目的是教师指定该案例的讨论方向和目的,帮助教师拟定讨论内容或提纲,避免在教学方向上出现偏颇;学生用书的编写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反思,重点在于案例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最后,案例库在内容设计上要注重案例的选择,选取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的案例,使案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案例所要展现的理论知识的把握,而且要激发学生预习和参加案例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 2.2教师队伍建设 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是一种挑战,在师生双方的互动中,教师的学识水平及应变能力将暴露无遗。如果事先不做深入的探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教师就无法做好案例的点评和总结。因此,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对教师需要进行心理学、演讲技巧、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适应能力。其次,邀请有丰富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或研究案例教学的相关人员,介绍进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注意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学会案例教学的基本技巧。此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由各学科案例教学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校还可以推行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和调研计划,学习国外案例教学的经验。也应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锻炼,扩大其知识面,增强对具体案例的感性认识,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通过培训、学习和锻炼,努力使案例教学中的教师成为导演、教练员而不是做演讲者、评论家。 2.3班级人数控制及座位安排 班上学生人数过多,可能会造成只有比较固定的少数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则须由教师点名才会发言,而影响到师生互动的质量。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人数尽量控制在30名以下。如果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上,可以考虑上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由指定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先行的分组案例讨论,以增加学习者发言的机会,并节省课堂案例讨论的时间。案例讨论课,最好在专门的教室或可随意更改桌椅摆放位置的教室进行。案例讨论的座位安排,最好是呈半圆形或马蹄形。利用传统教室的课桌椅摆设方式可能会影响师生案例教学时互动的效果,如果无法更改上课地点,老师要在课前,提早到教室组织学生协助改变座位安排,尽可能地减少环境因素对案例讨论的影响。案例讨论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也要在课前予以准备,如投影仪、幻灯机、实物和模型等。 医学教育论文:谈中等职业临床医学教育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开花结果。美好的愿望在现实残酷中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中等职业医学生来说不太适用。如果在中职医学教育中仍然沿用以上的教学模式。将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由于学生对发病原理和发病机制的了解不透彻不够深入,无法理解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出现的种种纷繁而复杂的情况。导致学习兴趣严重下降,甚至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为了探讨中等职业卫生教育的内在规律,我们一直在实践摸索,走过很多弯路。最后提出医学生涯的概念和阶段性教学方法。医学生涯指中职医学生要作好长期学习的心理准备。不但在校期间学习理论,而且要在毕业以后从事医疗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医学理论。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循环往复过程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采用阶段性学习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3)高级阶段:指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学习方法基本接近于传统模式。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属于第一阶段教育。初学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目睹医生护士处理病情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所以教师应多带学生去医院见习,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之中。比如我们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是如何和病人交谈的,如何采集病史资料,如何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如何组织和书写各种病案资料。 这些内容均应详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实践证明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其次,必须注意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点讲述病史的问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一些课本上暂时难予理解的内容,建议放到第二、第三阶段中继续学习。讲述理论课程最好结合实际病例来讲。如果暂无相对应的病例,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插播视频资料讲述。不能全盘照搬课本内容,以免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和降低学习兴趣。 总结: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该具有创新思维。临床医学理论教育模式也必须要有所创新,根据不同的生源结构而变化。卫校中职医学生必须作好长期学习的思想准备,充分认识和理解医学生涯概念和阶段性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尊重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变理论教学为技能培养。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走出具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医学教育之路而奋斗。 医学教育论文:浅谈加强康复医学教育的建议 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它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全面医学,被称为是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之一。我国的现代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为了尽快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全面推动我国的康复事业发展,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1.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疾病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慢性化、障碍化,老龄化”占优势的情况[1]。我国现有残疾人约6 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60岁以上人数到1999年10月的资料统计已达1.26亿,并以3%的速度增长[2]。同时,慢性病也成了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残疾人、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对家庭与社会造成的负担,康复医学逐步地发展起来了。2002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中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紧康复医学的发展。 2.康复医学教育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关键 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康复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要使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加强康复医学教育。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1992年8月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下发的《康复医学教育草案》中已明确规定了康复医学发展的方向与康复医学教育的方案,从而使康复医学教育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然而,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需加快发展步伐。 3. 康复医学的授课对象大都是临床医学生,以后要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而康复医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现代康复”的概念,对康复的概念及内涵较为模糊,容易将康复与恢复、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混淆不清。因此,深化学生的康复理念是该门课教学的最基本的和首要目的。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和能力的提高和恢复,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应特别强调残疾以及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价和改善、能力的恢复,而不是针对伤、病本身的治疗。同时,又要强调从事临床医疗的医务人员在治疗伤病的过程中,应具有康复医学的观念,即在治疗伤、病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功能障碍以至残疾的发生,有可能的话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二、强康复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快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的步伐 尽管国家对康复事业的发展做过明确的规定,但康复医学教育仍然比较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对康复的需求,更难以与国际接轨。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省、市的康复医学教育是个空白。为此,各职能部门领导应尽快改变观念,建立康复意识,重视康复医学教育,严格落实国家对康复医学教育的相关规定,促进康复事业的发展。 2.壮大康复医学专业师资队伍 我国康复医学专业的教师数量相当贫乏。许多医学院校从事康复教学工作的教师是来自其他临床科室或教研组。他们当中部分人只是经过一个短时期的康复医学培训或进修而已,缺乏对康复知识的全面系统地掌握,这样会严重影响康复教学质量。所以,应尽快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专业培训或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康复专业的学术交流,从中学习新的康复理论与康复治疗技术。另外,尽快从高等医学院校康复专业毕业生中吸收一些高素质人才来补充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便于全面开展康复医学教育。 3.加强医学生的康复医学教育 由于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康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经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各类康复人才不足千人,而且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中专、大专。仅有少量的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更少[3]。因此,必须加紧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高等医学院校均应开设康复医学专业,培养康复医士(师)或高素质的康复治疗士(师),而各中等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则应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或康复技术专业,培养各种康复治疗士或治疗技士。此外,在各医学院校的其他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等开设康复医学课,让广大医学生接受康复医学教育,建立康复意识,为毕业后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4.加紧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医护人员康复意识 目前仍有许多医院尚未建立康复医学科。即使有也只是挂个牌子而已,只能开展部分传统的康复治疗项目,针对颈肩腰腿痛等病症进行治疗,而不能利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中风、脊髓损伤、脑瘫以及骨关节病等进行康复治疗。这样,就难以承担康复教学实习任务。卫生部在1996年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中早就明确规定:二、三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科,其任务是为有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并为所在社区提供康复医学培训和技术指导。因此,各级医院领导应认真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加强康复实习基地建设;同时,由于临床 人员的康复意识淡薄比较普遍,有人根本不懂康复的意义,有人认为康复就是“理疗”或“按摩”,对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了解甚少。所以,有必要尽快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康复意识。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与临床医护人员的康复意识的增强,为医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现代医学的全面发展。 医学教育论文: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策 随着医学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人员也必须对自身的知识素质进行一定的提升。这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人员自身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与医院的前景发展密切相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医疗设备卫生治疗程度服务质量等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希望获得快速有效又温馨的治疗。同时,伴随着医学人员在医学方面的不断研究,旧的医学知识已经不能跟上更新的医学科技知识。还有,政府不断颁布新的医疗政策,也逐渐地对医疗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等等,种种现状都表明了一个现象,医疗卫生人员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大力贯彻和全面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医疗人员的知识储备和职业道德修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是,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同时,会产生很多不同的问题,所以本文重点讨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困难 1.1 对医学教育的质量要求不高,水平高低不一 随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附近的教育机构商家发现商机,于是不断出现各种层次的辅导班、培训班、家教和学术交流等等,各个水平不一同时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个别培训班的老师都没有教学经历也去教课。这种现象会严重地影响医学教育的教学进展和教学质量。 1.2 对医学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工作难以开展 很多人都片面地认为进修继续医学教育课程是与升职有关。对于那些已经身居高位或者没有心思升职的人员,就会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失去兴趣,不够重视;还有一些医疗人员就是为了升职而突击学习,当完成升职后就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领导方面则是只注重工作而不注重人才知识进修,对医学继续教育方面不怎么支持,也因此对这方面的经费也就投入很少。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人员的知识素养提升,也不能很好地引进先进的技术知识指导,造成科技建设落后很大一截。 1.3 教育手段,思想模式和教学设备不够齐全 继续医学教育的教材方面没有及时的更新,考试题目方面也没有合理的规范,只会重复前几年的考试内容,缺乏实用性也失去了教学的目的,没有适合基层医疗单位需要的项目,题目很少涉及到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等方面,基层单位有很多一人身兼多职的人员没有空余时间学习,特别是药剂方面的专业人员和护士、康复护理人员等无法及时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 1.4 没有对不同专业人员进行合理的课程划分 一些医院为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都会在每期学习过程中邀请上级医院的教授等专业人士来讲公开课,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首先这些专业人士的课过于深奥,所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小,真正有兴趣听并能够听得懂的学生寥寥无几。其次每个人从事的专业都不尽相同,涉及的专业领域也不尽相同,所以这种专业公开课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2 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解决对策 2.1 进行创新性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让这些医学专业人员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和进修,不断跟紧最新的医学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想要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体制创新改革。这就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只局限在新的医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的学习,更不能只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是全面发展重点培养,让学生将多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医务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医学事业的有机发展。 2.2 因材施教,针对性教育 医院应该对继续医学教育采取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例如学术讲座、专业进修、学术交流大会等等,应该注重实践和临床,着重对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实用性进行一定的教授。 2.3 多提供外出交流的学习进修机会 医院可以每年从优秀学员里挑选一些人员进行外派学习和进修。当然,他们所要进修的内容一定是医院急需补充的技术知识和先进的技术知识。学员们在学成归来以后,要在医院开展一些专业讲座和学术交流,将自己所学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除了不断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外,还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非专业知识,如计算机网络化应用,服务意识及病情记录,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病患术后康复情况反馈,医疗纠纷的处理能力等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上越走越顺利。 2.4 适当采取远程教育 一些无法来到现场学习的医务人员,可以进行远程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无人数上和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只要医务人员有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自行定制学习计划,自行掌控学习进程,这种自主式的学习不断解决了医院师资力量困乏的问题,也解决了很多在职人员无法离岗学习的困境。这样的学习,给许多想提升自己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从而提高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 3 总结 随着医院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和设备等等,加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一定会更加顺利地开展。我们现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专业知识储备的人员,更需要能够把握科技潮流动态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不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让更多的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医学教育论文: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建构 1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必然要求高校发挥主动能动性,加强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我校结合办学实际,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为一个目标、一套标准、四个系统。一个目标,即明确一个培养目标”一套标准,即建立一套完整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四个系统,即教育质量保障的指挥系统、督导系统、信息系统、激励系统,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 2明确一个培养目标 我校是一所办在地方的医学院校,根据学校办学实际,确定的人才培养类型为技术应用型,围绕这一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中西部地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医学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熟练的卫生服务技能、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3建立一套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为使教育质量监控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见习实习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试及毕业论文、学生学习等质量标准,并制定了配套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质量标准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标准也随之提升,以满足学校教学工作不断进步的需要。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使教师明确了自己工作的质量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其学习任务及努力方向,也为教学质量检查、质量分析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自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立以来,各教学单位均能按照质量标准的内涵要求规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如各专业负责人能够按照专业建设评估标准,积极地推进专业建设工作,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监控,为社会培养合格、急需的医疗人才;各课程建设负责人,均能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积极创建精品课程;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多媒体课件声、像、图并茂,教学效果良好;教师教科研水平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得到极大加强。 4建立教育质量保障系统 指挥系统:指挥系统在四个系统中起统领作用,目前已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负责教学质量日常监控、专项教学督导等工作,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教学工作委员会由教学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和长期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有丰富教学工作经验的学术专家及学生代表组成,下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委员会、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考试指导委员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委员会等八个业务委员会。其中,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委员会对学校各级各类教学工作、教学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和咨询,向校党政负责,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委托教务处进行管理。 各学院成立了二级学院层面的教学督导组,组长由学院院长担任,成员由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及教学办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本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秩序、教学运行等进行监控,提供教学、教学管理等的咨询与指导,及时向学校教务处反馈本学院的各种教学信息,提出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本学院教学督导组的日常工作,制定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总结、反馈教学督导组的意见与建议,据此督促相关教研室及教师进行整改。学院下辖的教研室,作为教学组织的基层单位,负责本教研室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本教研室的教学评价,如组织所属教师认真开展各种教学法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试预讲、教学研讨、试卷分析、互听课等,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确保提高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督导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委员会对学校各级各类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咨询,代表教务处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督导。 一是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期初教学检查主要以保障教学条件、落实教学计划、解决教学困难为目的,由校领导、教务处、校教学督导专家组成检查组,对各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准备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期中教学检查以专项督导为主题,结合学校 年度工作计划对重点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期末教学检查以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学校和学院成立考风、考纪巡视组,及时检查、相互反馈。 二是听课评课制度。根据学校规定,我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课堂、深入教学一线进行随机听课,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教学督导专家根据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计划随机抽检教师课堂授课情况,每周听课1-2次,课后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按月进行听课小结,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督促相关学院及教师认真整改。 三是学生评价教师制度。我校建立了学生网络评价教师系统,学生以自愿参加的方式对授课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教务处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反馈给相关学院。对学评教末位教师采取学校、学院两级诊断性听课制度,帮助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四是教学督导专家、教师、学生座谈会制度。每学期分别组织召开教学督导专家、教师 、学生教学工作座谈会,对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后,通过教学工作会或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学院或教研室,限期整改。 五是巡回教学制度。为提高实习医院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和带教水平,学校定期组织专家赴各实习(教学)医院,对学生实习的重点科室进行教学查房、实践技能抽查等,加强了对实习生的管理,密切了与实习医院的联系,规范了实习医院的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信息系统:各学院教学办公室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教学组织及管理工作,落实教务处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在业务上接受教务处的指导。同时,结合本学院教学工作实际,组织引导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协调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为提高工作质量,教学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并通过以下方式做好教师与学生反馈: 一是教学办工作人员参加学校定期召开的教学联席会、校级教学督导专家听课意见反馈会等教学工作会议,会上准确记录,会后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做到信息畅通。 二是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教师、学生对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后,用于反思教学、改进教学。 三是教师、学生利用教务网络管理平台,提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教务处和学院教学办公室均可对所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依据改进教学管理。四是通过学生信息员,了解学院教学工作状态,对学生信息员反映的教学问题及时调查、核实,要求相关教研室或教师积极整改;对于学院内部教学管理问题认真改进,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及时反馈,获得学校的支持。 激励系统:为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一是实施“优秀学术青年骨干支持工程”和“学术创新团队扶持工程”。建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选拔机制,以开放的姿态、优惠的政策,采取“全面规划、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建设发展策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学科、学术带头人。同时,选拔培养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精心锻造一支稳定的“教学-科研双强型”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迅速提升学校的人才竞争力。 二是实施“教学名师培育工程”和“优秀教学团队扶持工程”。以课程改革为依托,以不同的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以团队的形式负责相应教学模块的课程规划、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及年青教师的培养。通过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全校营造敬业爱岗、争先创优、勤奋学习、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是积极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实施。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完善我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使教师树立合同观念和绩效观念,增强广大教师的职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 四是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考核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 考核评价方式和指标要有利于创新和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实行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政策,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高薪聘用优秀拔尖人才,实现一流人才出一流业绩享一流报酬,采取非常措施,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通过以上实践,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扎实过硬,与病患交流沟通良好,受到用人到位的好评。 医学教育论文:浅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论文关键词: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 现代医学 论文摘要:如今,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而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在医学教学中过份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是绝对不可行的。要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医学人,就要让学生既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所以加强人文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的今天,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医学生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目前医学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加上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的医疗纠纷,医疗行业的服务态度问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些信息正在向我们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医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就变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医学院校主要以培养医务工作者为己任,是培养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人才事业。从本质上来讲,医生是通过与人交往而挽救人的生命的职业,这就要求“救死扶伤,体现人道主义”等基本的职业理念必须体现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内在素养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有较高的医技,而且有博大的人文情怀、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医学人才呢?必须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将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融合”,然而在融合的过程当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在这些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质 想要在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必须要精通本专业,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进行扎实的学术研究,力图接近本学科的最高峰、最前沿,以一流的学术水平进行教学,这是基础和前提。其次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他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微笑,一个惊讶,都会影响学生,都在随时随处地对学生发挥着示范作用。同样教师本身的人文修养也会自然而然的反映在他的言谈举止之中,甚至衣着都会有人文素质的映照。所谓“为人师表”的意义也就在于此。然而在日常教育中,言传较易,身教甚难,因为身教需要教师本人与所教之物的和二为一,需要教师不仅能“知道”,而且能“体道”。故教师要言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如果要学生学会‘关心’,自己首先必须善于‘关心’,关心学生,关心同事,以心换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自己首先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治学严谨;要教育学生学会创新,自己就必须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拼搏,善于创新。 二、抓住核心部分,关注人本身 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是对人本身的认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道德感、责任感、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科学教育关注的是人之外的事情,它不能解决人自身的问题,只有把两者真正的结合起来,人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医学教育更是如此。比如说医疗器械与人的关系,为什么在医疗器械已经能代替人做许多事情的今天,还要继续强调医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医生不是机器,医生做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手艺活。他们要面对的是人和社会的关系,这都不是“技术”和机器本身能解决的。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医疗纠纷事件,有许多是由于医生的素质较低引起的纠纷,其中有些是与医生的技术素质有关,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医生对人的生命的漠视和利益取向所致。所以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教育更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出对生命的关爱。让他们懂得医疗工作是关乎人的生命的职业。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病人的就诊就是把自己对生命的希望寄托于医生,庸医害人,会贻误生命,而对人的生命的漠视更是对人的生命的戕害。 三、注重价值导向,树立理想的道德品质 科学技术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但科学技术用于实际,既可能为人类造福,也可能为人类带来灾难,这其中就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学习和研究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增进人类身体健康,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要本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学好医学,以造福人类,同时也要防止由于知识的不正当运用和误用给人们带来不幸。医科学生作为人的存在,不能沦落为“灵魂的空场”,否则必然会在这种精神的黑暗中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作为医学教师,应时刻把传授学生善与恶的概念、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境界和争做白衣天使的崇高理想,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医学一旦丧失人性是非常可怕的。20世纪最骇人听闻的两大案例,也是当代医学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就是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与德国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无人道的人体“科学”实验。尽管历史已离我们远去,但人民不应停止反省。 四、严格规范,杜绝虚假行为 医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正因为如此,它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是任何一个学科所不可比拟的。就拿临床诊断和治疗来说,对一个病症必须用理论知识考虑全面,如果由于知识片面或者仅凭想当然以及不严格遵循治疗原则而进行诊疗,都可能对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生命损失。然而现阶段部分医科学生却存在着缺乏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情况,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实验马马虎虎,实验结果弄虚作假,表现在实习阶段临床观察敷衍了事,病历书写主观臆造,临床操作图方便快捷。这些问题应该让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有这样一句话:‘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会学坏。’对于医学教育我们更应该以严字当头,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相信这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教书与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同时我们也要解决:“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我国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医学教育论文:适应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促进我院教学改革 [摘要]2002年3月12号至26号,我院社区医学教育考察团赴美考察、访问,其中我们考察参观了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由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批准,于1999年6月9日成立。这个研究所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提供指导。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机能、职业态度、行为及伦理、沟通机能、公众健康及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与研究七个领域,所谓基本要求就是全球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或基本素质,学生具体能力的体现给我们界定了老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所有执业医生该有什冬样的教育经历。 一、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基本概况: 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核心委员会负责制定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8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的教育和卫生政策专家组成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和核心委员会的总体工作。还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的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 IIME的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界定基本要求阶段,现已建立起一套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等方面,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有独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每所学校的教育计划是不同的,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的;第二阶段为“试行”阶段,按照基本要求对中国的一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七个领域的60个反映教学结果的指标;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通过试行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将这套标准提供给全球医学教育界使用,在全球医学教育范围内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二、适应基本要求,促进我院的教学改革: 西藏地处西南边睡,有特殊的地埋环境和民族风情,也有较为特殊的地方病。我院在2001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现在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龙头的医学教育新格局。因此怎样面对为西藏培养合格的医务人才,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医学教育之路,西藏要求什么样的医生,我们应怎样去培养、教育。针对全球“最低要求”,我院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谈一点看法。 生物医学科学、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迅猛发展,这些发展为医学带来新的伦理、社会和法律方面的挑战,也要求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培养未来的医生具有适应迅速改变的卫生保健环境并进行实践的能力。并促进改善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的质量的提高。 1、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对一名医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一名医生应该做到的。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人体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各种变化,引起疾病的各种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又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命周期及生长、发育、衰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疾病状态下除药物外,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心理的、社会的各种干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增加相关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应社会需要,为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定的基础。 2、临床机能:利用所学临床知识,解除病人痛苦,合理运用先进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设施是对一名医生最基本的要求。在临床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确定诊治方案,高效率的利用符合伦理的方法,对病人包括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的处理及对病人健康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增加实践机会,早期接触临床。在医疗实践中得到锻炼,有助于学生临床机能的提高,我们制定的本科班课前、课间见习,给学生增加了实践机会,带着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回校学习临床课,参加临床实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 3、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我们让学生一人学就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到乡下了解民情及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同情心,使学生养成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的个人责任,增加医疗点的实习、了解病人的疾苦,病人的信仰和卫生经济的有关情况,有助于强化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4、沟通机能:沟通机能是所有医生基本的工具,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相互学习的环境。倾听、收集和综合与有关问题的各种信息。对病人及家属深入了解病情,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交流,解决问题,都与沟通有直接关系。在教学及实习中加强训练,增加与社会接触面,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 5、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应起到作用,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需要学生掌握一个群体的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遗传的、人体学的、环境的、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的各种因素的知识,我们让学生了解当地医疗卫生状况,有助于学生增强保护保健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他们预防疾病、伤害和意外事故中,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和采取的行动。并了解卫生系统、政策、法规的管理原则。 6、信息管理:医疗实践和健康体系的建立需要现代化的信息,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查询、收集组织和解释有关健康和生物医学的各种信息,也是一个医生应具备的能力,能够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信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在医疗及保健中的作用。 7、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对现有的知识、技术和信息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是解决问题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医生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应学会怎样批判性地评估数据信息,并理解在高质量医务实践中研究的作用。医生保持行医的资格,他们就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技能,为了保持和发展在医学院学习时所获得的能力,毕业生必须认识自己的不足,需要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接受同行评议和不断地进行学习等,这种不断追求精神,使医生不断地获得和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 我们按照全球基本要求的内容增设课程计划,与60项评估指标联系起来,就能培养出适合西藏的医生,适合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的医生,使我们的毕业生具有专业性实施医学科学和艺术的能力。 医学教育论文:西藏高等医学教育概论 [摘要]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级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是传授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西藏的高等医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西藏独特的高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质及基础教育的特殊机制等因素决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搞好西藏高等医学教育。 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级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是传授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高等医学教育自然应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如必须制订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计划,选编合适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讲课要求生动、精练并能因材施教等等。同时,高等医学教育,尤其是西藏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西藏独特的高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质及西藏基础教育的特殊机制等因素决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办好西藏大学医学院。 一、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 大多数考入医学院校的藏族大学生由于其历史责任感、自尊心和家庭的期望等动力的驱使,学习普遍比较刻苦、用功,尤其是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及布置的作业等,学习成绩在藏汉混合班中多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少部分可进入优秀行列。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基础较差,另一方面在于藏族学生多习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这一点与藏族的思维方式有关。藏族偏重于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思维,而对非直观的、理性的、抽象的事物学习和理解能力差一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用直观、形象的手段与方法,少用或不用抽象的方法;多用实验、见习与实习的方法,减少理论讲授;多采用实物标本、教学录像、挂图、幻灯片、投影及现代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教具和手段,做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 藏民族有自己完整的语言文字——藏语,在目前西藏的教育模式中,藏语教学得到强化,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基本使用藏语授课,在各级各类升学考试中,藏语文对藏族学生也常作为一门主科,加之藏语又是他们的母语,故近期考入中高等学府的藏族学生不仅能流利地说藏语口语,而且大多数有一定的书面文字使用能力。同时,西藏的大多数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而初中、尤其到高中阶段,除藏语文外,其余主要课程基本用汉语授课。所以,进入高校的藏族学生大多能熟练地应用藏汉两种语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对在校学习和毕业后在区内工作极为有利。但也有部分学校由于对基础教育中双语教学的理解偏差或汉语教学力量薄弱等原因,汉语教学有所削弱,造成部分藏族学生汉语水平偏低,主要是思维速度慢、接受和表达能力差。这样不仅给专业课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完全按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的要求或盲目照搬区外其它高校的作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慢讲授速度,适当多写板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可通过增设汉语文课以及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加强汉语训练,提高其表达、理解能力。 另外,藏族大学生大多继承了民族的许多优点,如能歌善舞、待人纯朴热诚、有相当的幽默感、喜欢室外活动;同时,又能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健康愉快地度过大学学习生活。 二、实践性强、能力要求高 现代医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就是实验医学。这一点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地体现,没有实验教学的医学教育是不可想象的。在我院前二学年开设的所有普通基础课(如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如生理、生化、解剖、组胚)、临床基础课(如病理、药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都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课既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和见习、实习完成的。所以,办高等医学教育离不开设施较为完备的实验室,离不开各学科或课程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材料、标本、药品等,诸如显微镜、电教器材、各种物理仪器、电生理仪器、化学试剂、人体解剖标本、实验动物…… 实验教学在第三、四学年的体现就是“临床见习”。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临床课,为了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各种常见疾病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的印象与理解,教师常在上课期间到医院选择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实地观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期较长,如五年制本科的第五学年均为实习时间。另外,不同的专业其实习地点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毕业实习均在较大的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内容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大科为主,在一些小科或医技科室进行短期选择性实习,如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科、针灸科、心电图室、X光诊断室等。现在,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已挂牌正式成为我院的教学医院。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在与疾病斗争的各种手段与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临床的思维和行为,这实际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专业教育一直在着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能力,这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恰恰相反,判断医学教育是否成功,不能单纯以学生的理论成绩来衡量,更重要的是他们面对活生生的病人时的表现、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否灵活运用。临床实习可以说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综合考查与锻炼。 医学科学的一个特征是知识更新极快,光靠书本上所学的一点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医学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全面促进其智能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还有许多困难,这也正是今后改革教学的目标之一,但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在未来世界飞速发展的医学领域具备竟争能力,又必须尽早做到这一点。 三、课程重、压力大 医科学生的辛苦是出名的,给人的印象总是书本又厚又大,整天急急匆匆忙着应付上课、做实验,穿着白大褂出入各实验室、医院各科病房或门诊。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甚至比别人看到的更苦更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在校学习四年期间(第五年临床实习)仅考试课就在三十门以上,还有近二十门考查课,且大部分专业课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师们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内容和进度,常常超负荷讲授,教学难度很大,更由于学生主要来源于区内,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在如此重的学业压力面前多数人只能疲于应付,不是死记硬背就是勉强跟着走。因此,医科学生的淘汰率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说,学生人学后在学习中有三个难过的“关”,也就是三类容易“卡壳”的课程:第一关是普遍基础课关,主要的课程有医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其内容与中学学过的理、化、生物知识密切相关,故一部分中学没学好这几门课的学生学习吃力一些。不过,即使原先基础差一些但入校后比较用功的同学这几门课大多能勉强过关;第二关是专业基础课关,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化学。这几门课与学生的基础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用功程度和能否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由于一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上,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导致专业基础课成绩不佳。故这几门课不及格的同学人数往往超过第一关没有过的人数;第三关是语言关,主要课程是英语,这与西藏基础教育中外语教学薄弱甚至缺无关系殊深。众所周知,医学生对外语的掌握程度社会要求是相当高的,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招生时不但对总分有要求,对其中的外语成绩也往往有明确的限制,似乎仅次于外语学院的录取要求。但由于西藏的实际情况,英语成了许多同学尤其是藏族同学学习中的“拦路虎”,不及格的比例有时高的惊人,是三关中最难过的一关。 过三关以后,随后的临床基础课、临床课虽然课程仍较重,但由于学生已基本适应学习的节奏,熟悉和掌握了大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能力包括应试能力均有提高,一般不会再出现太大的问题。 四、以人为核心 医学的对象和目的都是人,且大多是躯体或心理不太健康的人。因此,在医学教育中,人是绝对的核心。特别是在旧的医学模式中,人的心理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医学中的人往往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关心的是人的躯体健康情况。为了这个目的就要了解人体的组成、结构,每个结构的功能,以及诸如为什么会发病?什么病?发病后有什么变化?全身还是局部?能否治疗?如何治等问题。因此,医学教育中常常把一个整体的人分解成局部的或某一方面的生物学特性介绍给学生,大到肉眼可见的解剖学中的骨骼、肌肉、神经等,小到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学中的正常组织、细胞和病理学中异常的组织、细胞等;宏观如病人在患病后的症状和体征,微观如某些分子在机体内的化学变化或反应;普通象病从口入的道理,奇异象一些药物对人体的巨大作用等等无不说明人永远是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核心。 当然文科教育也离不开人,一是内容也常以人为核心,但不同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其表现以人的精神、思维为线索,常反应人们情绪上的喜、怒、哀、乐等精神形态,即使有部分躯体描述,目的也多是烘托所谓的“主题”或为了更好地表现心理活动,特别是文学作品。而在政治、法律、历史等方面常说的决策、思维、权力、贡献、责任等概念也无不是抽象的,不能精确定量的人或人的某一方面。 另外,文人笔下人的年龄、性别是有明显区别的,尤其牵扯到爱情主题时,性别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医学中虽也关心人的年龄、性别,但在医学生或医生的实际操作或思维中常常忽略这些,心中似乎只有“病人”这个概念。女护士可以在给小伙子臀部打针时继续谈笑风生,外科的男大夫在手术室能面对裸体的女病人作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因此,医生眼中的人几乎是“中性”的,所有到医院就诊的人无论男女老幼,不过是病人,是自己服务的对象而已。这决不是说学医的人都麻木不仁,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和长期的职业习惯使然。 五、学制长、投入高、专业性强 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比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其它专业一般长一年或更多,如一般高教的本科学制多为四年,而医学本科至少五年,少数六年,个别八年。 与其它专业尤其文科教育相比医学教育的投入较高。其主要原因有(1)庞大的实验室群。在医学领域的所有学科都有自己的实验室或实验设施,临床各学科的实验基地当然就是临床诊疗单位和部门,各基础学科的实验室还常有教学用和科研用实验室之分,尤其正规的高等医学院校大多有设备精良、造价昂贵的实验室,成为学校实力和科研水平的一种象征。(2)日常教学消耗开支较大。医学教育中的水电、动物、药品、标本、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等日常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3)学制较长,相应投人自然增加。(4)教材费用高。医学课程的教材由于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常用课本又厚又大,书费自然较高,如现在的内科和外科教材每本都在三十元以上。(5)见习、实习费用。一般高等医学院校都要建设自己的教学实习基地—附属医院,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既使没有附属医院,也需要联系相应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每年给见习或实习医院交纳一定的费用,当然还有实习生的各种补贴。(6)高等教育还兼有科研功能,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大多周期长、费用高。如开发一种新药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元历经数年、十数年是很普通的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医学教育投入高是由医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投入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医学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及课程种类繁多造成的。医学教育中的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科(课程)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高等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解放初期分为医科、牙科和药科。后来根据世界及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已发展为临床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卫生学、卫生检验学、放射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物化学、中医学、藏医学、中药学、针灸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学等专业,而且随着医学和许多边缘学科的发展,医学教育的专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些专业虽然有一些相同或近似的课程(主要是基础课和公共课),但差异和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让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到综合性医院干妇产科或儿科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反之亦然。这样,医学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往往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以适合专业的要求,投入自然较高。 我院的实验室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距教学需要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机能实验室,应尽快下大力气解决。 六、课程间有较紧密的内在联系 专业教学同中小学教学一样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医学教育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似乎更为严格和紧密,这是由医学科学中各学科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所决定的。医学从宏观上说是以人的整体正常或异常来做为研究对象的,而医学中的每一门学科则多是围绕人体的某一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是描述人体正常的形态与结构的;生理学、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相应机能的,而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学则是研究人体异常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药理学、微生物学等是研究这些药物或微生物与人体关系及作用机理的;临床各学科则是研究疾病的症状、体征、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一系列内容的……这些学科研究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其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是割不断的。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从形态、结构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基础医学逐渐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各门课程。即有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正由于医学教学所有的课程是围绕人体展开的,各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不可避免,各门课之间既有横向联系,也有纵向交叉。所以在医学教育中既要处理好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衔接,又要尽量避免出现遗漏或重复,使课程更好地联系起来,形成既有分工又能紧密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性完美效果。 七、与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医学教育只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方面,其他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医学教育,尤其是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医学教育自身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卫生事业的其他方面,因为医学教育培养的对象——医学生们正是将从事医学科学与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 可以说医学科学上每一个重大发现或进步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甚至改变医学教育的内容或方法。以教材为例,目前的高等医学教育的大部分教材每3-5年就要更新一次,可仍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步伐。许多新学科、边缘学科的纷纷建立与完善更使传统的医学教育内容面临冲击与挑战。如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建立与分化;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的灭绝或有效控制使传统的传染病学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免疫学的发展更是在医学领域内对从基础到临床的许多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医学科学的发展变化对医学教育的发展变化影响巨大。 除了以上谈到的以外,高等医学教育还有一些特点。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医疗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严肃、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作风;注意学生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等等,因篇幅关系就不一一赘述了。 医学教育论文:论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功能 [内容摘要] 医学史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也能体现历史学科在教育活动中的一般功能。医学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识医学发展历程,把握医学发展规律,预测医学发展趋势;总结医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推动现代医学发展服务;学习医学前辈的德行,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提高自身修养。 [关键词] 医学史课程、高等医学教育、功能 医学史顾名思义是医学的历史,它是以医学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人知道自己的历史;医学工作者与一般人的区别也就在于他们应该懂得医学的历史。医学史课程是医学生懂得医学历史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学史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医学史作为一门以医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史,它有典型的医学特征,但同时也具有一般历史科学的共同特点,因此,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也能体现史学的一般功能。唐太宗《旧唐书》里对魏征有这样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中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正是对历史的现实作用所作的高度概括。也有人指出“历史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充满生机的科学,在现代学科丛林中,历史学对现实和人生的意义不是任何其他学科所能代替的”。①具体说来,历史的现实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博古通今”、“鉴往知来”,即在认识历史过程中,揭示历史的规律性,从而加深对现实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测。二是“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即在认识历史过程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为现实服务。三是有利于人生的修养,即通过历史的教育使人“明是非、别善恶”,用前人的智慧和德行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也体现了上述功能。具体概括为:认识医学发展历程,把握医学发展规律,预测医学发展趋势;总结医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推动现代医学发展服务;学习医学前辈的德行,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提高自身修养。 一、 认识医学发展过程,把握医学发展规律,预测医学发展趋势。 历史就是指过去的人类社会活动,故有了人类便有了历史。医疗行为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也是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因此,医学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最初的人类,出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与疾病作斗争,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产生了原始的经验医学。又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能力低下,对大多数生命现象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普遍认为是超自然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生死祸福。与这种认识水平相适应,禁忌、崇拜、巫术就成为当时医疗行为的主要形式。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从时间来看,占人类历史的99%以上。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一些人开始对自然现象进行思考,于是产生了朴素的自然哲学观念。人们开始把一些医疗经验知识上升为理论,并试图用哲学思想来解释医疗经验,于是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医学”。例如:在欧洲就有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体液学说”,在中国就有“阴阳五行学说”,印度有“地、水、火、风”四元素理论等。这些医学理论虽然不能像今天的医学那样科学地解释人类的生命现象,但这却是在原始经验与神巫医学基础上的理性升华。西方社会的中世纪,被称为最黑暗的时代,神学渗透到一切知识领域,医学也由僧侣所掌握。他们为病人治病,也替病人祈祷,呈现出“僧侣医学”的特征,寺院即医院,僧侣即医生。这种笼罩在宗教神学阴影之下的医学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逐渐受机械唯物主义影响,出现了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开始了寻找病灶的过程,听诊器、内窥镜等多种诊疗设备也随之发明并投入使用。这种以机械唯物论为基础的,以生物性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此时,西方医学得到了迅猛发展。自20世纪中期以后,除生理因素之外,人们开始关注影响人类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l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其通过的宪章中对健康这一概念作出了超越生物医学界限的解释,指出“健康除应在解剖生理上无病态表现以外,还必须在精神、心理上是健康的,并能够圆满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要求”。l977年恩格尔教授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而医学也跨入到现代医学阶段。 通过回顾医学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医学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从医学模式来看,医学模式的转变呈现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本能、经验、巫术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唯心的僧侣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几个阶段。其中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对于唯心的僧侣医学模式以及唯心的僧侣医学模式相对于原始的巫术医学模式在形式上都有某种意义上的回归再现。例如现代医学模式中的“心理暗示”或“输导”与僧侣医学模式和巫术医学模式中“祷告”等在形式上有某种共同之处,但是这种形式上的类似绝不是简单的复归。现代医学模式中的“心理暗示”与“心理输导”是在经历了生物医学长足发展之后的理性的心理治疗活动;中世纪僧侣医学模式中的“祈祷”比巫术医学模式也多了一些如希波克拉底、盖仑等“实证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合理成分。又如生物医学模式在其哲学基础上也是对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复归,两者都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但是,生物医学模式发生在人类对世界的本源已有较清楚的认识之后,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所发生的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因此,生物医学模比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更加科学。医学模式的转变所体现出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也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医学的发展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的理性升华。医学每前进一步,都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但又都不是简单地重复历史,而是在不断地继承历史,同时又不断地超越历史和不断地创造历史。 其次,从病理学的发展过程看,也可发现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综合到分析的过程,这也是医学发展的规律。在前生物医学时代,病人被视为一个整体,因而“整体观”是前生物医学模式中共有的观念。文艺复兴之后,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这种整体观开始走向了分化。例如十八世纪意大利病理学家莫干尼(Morgagni)创立的“器官病理学”,就把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推向器官水平。法国医生比沙(Bichat)把莫干尼的工作又推近一步,建立了组织的概念,认为器官由组织构成,并近一步描述了患病时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由器官深入到了组织层次。十九世纪50年代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Virchow)创立了细胞病理学,从而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了细胞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起,英国剑桥结构学派克里克(Crick,H.C)和美国信息学派沃森(Watson,J.n)通力合作,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表明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此外,医学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横向交叉或延伸,出现了医理、医文、医工交叉的多个学科群。这也表明医学的发展经历着由综合到分析,再由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这也是医学发展的规律。 上述规律只是几个典型例子,事实上在医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出其发展的规律。揭示事物规律本身并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透过规律来预测未来。因此,通过对医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最终目的在于预测医学发展的趋势。人们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预测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学的目的和任务,将从传统的治病救人,延长病人的生命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主;医学工作范围,将从现在的出生到死亡,扩展到生前到死后;分子生物学将成为医学的带头学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将成为医学的主导技术,高科技向医学领域渗透将使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的面貌发生改观;21世纪医学将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更加趋于完善;基因组医学的发展将会成为新世纪人类医学的主流等等。 二、 总结医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推动现代医学发展。 纵观医学发展的历史,医学每前进一步,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学习医学史,有助于医学生了解前人在推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并从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为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经验积累是医学发展的最初行为方式。正如鲁迅所言“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证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就是针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积累下去。乃有草药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南腔北调集·经验》) 鲁迅的这句话道出了经验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 又如,在巫医混杂时代,人们在征服左右人的生死祸福的超自然力量时就经历了从“禁忌”到“崇拜”再到“巫术”的过程,这就是经验作用的结果。早期人类对一些不可理解的现象感到奇怪和恐怖,因此不敢接触这些事物,从而产生了各种“禁忌”,即“远而避之”。例如当时人们由于对“死”的恐惧,因此把与死人有密切接触的人视为禁忌对象。菲律宾群岛的阿古泰诺族妇女,在丈夫死后七八日之内,就只许晚上出门,并且走一步路必须敲一下手杖以警告走近的人。然而,这种禁忌的方法往往并不能阻止灾祸的降临,于是人们就会对这些禁忌的对象产生敬畏心理,希望通过祈祷、祭祀或占卜的办法祈祷宽赦,这就是“崇拜”,即“崇而敬之”。然而,当这种崇拜的办法也无法阻止灾祸降临时,人们就开始另一种新的尝试,即对鬼神之类进行“驱而除之”,以保护自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巫术”随之产生了。人类对自然界中的不可知物,由禁忌到崇拜,再发展到巫术,虽然不能真正征服自然,但这应该说也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是在经验的推动下产生的。 再如,通过对近代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考察,也可发现经验是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坚实基石。从解剖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罗马时代,被尊为解剖学之父的盖仑(Galen)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通过对动物的解剖,来认识生命体的结构,积累一定的解剖学经验。但由于他把对动物的形态学认识强加到人体,因而难免有许多错误。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L.davinci)在对盖仑的经验进行继承和对其谬误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解剖学研究,使人体解剖学进一步走向成熟。十六世纪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Vesalius)也是在对前人的经验教训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解剖研究,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写就了《人体的构造》一书,从而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从化学治疗学的发展历程看。德国细菌学家爱尔利希(Ehrlich)提出了“化学疗法”的概念。他在对结核杆菌染色时发现该菌对某一染料有特殊亲合力,由此他推测某些化学物质对病原微生物也有亲合力,决定研制只伤害微生物,不伤害人体的药物。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能消灭螺旋体、治疗梅毒和回归热等疾病的化合物“606”(Salvarsan),从而开辟了化学疗法的道路,为抗生素类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继埃尔利希之后,1928年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这一经验的启示下发现了青霉素,成为二十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创举。1932年德国人多马克用同样的经验发现磺胺药的抑菌作用,解决了一些常见感染的特效治疗问题。从医学模式的转变看。生物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健康状况,并且促进了医学道德的转变。但是,生物医学模式在其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困惑或者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都为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或教训。比如,生物医学模式并不能真正完全解决病症问题;生物医学模式片面的思维习惯,也对医学的发展有消极的影响;生物医学模式也导致医患关系疏远,如医患关系物化的趋势,医患关系被分解的趋势,病人与疾病分离的趋势等。通过对生物医学模式的科学合理的成分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充分的认识,就可以总结和利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的经验教训,从而促使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并使其逐渐趋于完善。 上述例子说明经验在医学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医学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积累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的。这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特点,因为个人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而文明却不因个人的逝去而中断,而是在“继承”、“创新”、“传递”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不断创新。 三、 学习前人的德行,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自身修养。 大学教育应当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医学教育更应当如此,因为医学是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所以,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何谓医学人文精神?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医学人文精神则是指医学工作者所具备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是外在的,人文精神是内在的。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就是把外在的“人文”化为医学工作者内在的“人文精神”的过程。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医学史是最重要的素材。因为“历史学是各门学科之母”③,医学史从多方面记述了人类与医学有关的活动,是最全面的教材。医学史可以为医学生的人格塑造、气质培养、修养提高提供借鉴。 首先,可以使医学生接受人道主义精神的熏陶。人道主义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内核,它是一个人面对他人、面对人类的一种情感或态度。对医学工作者而言,其人道主义精神则主要体现在如何面对病人,如何面对人类方面。早在公元前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誓词》中就强调了医疗行为的目的是为病人服务,把恢复病人的健康视为医生的最高职责。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胡费兰德(Hufeland)在其医德十二箴中也写道:“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要追求名誉和个人利益,而要用忘我的工作去救活别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不应怀有别的目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医学人文教育就是要秉承医学人文精神。 其次,可以培养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医学发展史上,许多的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情感、健康、乃至生命。例如,比利时医生、伟大的生物学家安德烈.维萨里(A.Vesalius),在欧洲社会还笼罩在神学权威的氛围中大胆进行科学实验,纠正了盖仑解剖学的许多错误并揭穿了神学关于人体的谬误,完成了《人体的构造》的伟大著作,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然而,维萨里与哥白尼一样,为了捍卫科学真理,遭教会迫害。又如,西班牙医学家、神学家米凯尔.塞尔维特(M.Servetus),通过解剖观察,提出了肺循环学说,为血液循环学说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违反了教义,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这项工作,就于1553年10月27日被统治阶级活活烧死在日内瓦。此外,还有许多的科学家,他们的献身精神无不启迪着后人。例如巴斯德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深入疫区研究传染病的病原体,为揭开传染病的奥秘作出了贡献。琴纳首先在自己儿子身上接种牛痘苗,然后又把天花病人身上的脓汁接种到儿子身上。这种献身精神是今天的医学工作者应当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关于这一点,爱因斯坦在赞颂居里夫人时就说:“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她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要大”。 再次,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医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不一定都是通过理性的推理、论证或研究的结果,而是偶然的思想火花所致。例如,叩诊法的发明就是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把儿时的经验(常看见父亲用手指上下敲酒桶的木盖从木制酒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酒桶内有多少酒)迁移到医疗行为中的结果。又如,英国医生李斯特从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关于有机物腐败和发酵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示,认为伤口化脓是由于细菌作怪,于是决定采取碳酸消毒,无菌手术获得成功。李斯特就是这样移植巴斯德的研究成果,发展了外科手术的消毒法。再如,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实验时发现,意外落在培养基上的霉菌斑点能够杀死引起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细菌,从而发现了青霉素,其后又发现了许多的抗生素。使许多另人束手无策的疾病得以治愈。这些例子表明医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与科学家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关的。通过对医学史上这些事例的学习,可以引导医学生的有意识地培养其创新思维。 此外,通过学习医学的历史,还可以培养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感情。只有爱医学,才有可能为医学而献身。即通过学习医学史,了解医学发展的艰辛,看到医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体味其中的乐趣与奥妙,从而产生对医学的热爱。通常所说的“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就是这个道理。 论述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功能,目的在于唤起高等医学教育的主体(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对医学史课程的重视。目前,由于受“重科学轻人文”的传统的影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史课程不够重视,仅少数院校开设医学史课程,且多为选修课,因此医学史课程的上述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有悖于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采取有力措施,例如把医学史作为必修课,增加医学史方面的图书资料,提高医学史教师的水平等,从而使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医学教育论文:因特网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医学教育;网络;计算机 因特网作为一个无国界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已经渗透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对医学教学和科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和数字技术正在改变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医学教育正在逐步跨入信息化时代。现将几年来我科应用因特网进行教学的体会介绍如下。 1 因特网的基本特点 国际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覆盖面最广、信息资源最丰富、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的雏形是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建设的名为ARPANET的网络,由于采用了TCP/IP协议,并用公开了TCP/IP协议的核心技术,使得因特网得到了迅猛发展。因特网具有开放、自由、交互性强的特点,所以其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入网方式多样、信息服务灵活以及多种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到教育、行政、企业等各行各业之中,是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重要基础设施。 2 网络软件的应用 2.1 网页制作软件 常用软件有Macromedia Dreamweaver、Microsoft Front-page、网页作坊等等。通过这些软件使得网页制作简单易行,我们用教学素材制作出精美的网页.在网页中可以添加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使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动感十足,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好的网页既可以用于多媒体教学,又可以上传至互联网便于学生进行自学。 2.2 电子书制作软件 常用软件有Adobe Acrobat、Quick CHM、E书伴侣、电子文档处理器、e书工场等等。通过把教学素材制作成不同的电子书,便于打包携带及检索。并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上阅读,方便学生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利用电子文档处理器制作出药典让学生下载到掌上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等载体,使学生能够随身携带、快速查阅,并从机械的记忆中解脱出来。 2.3 动画制作软件 常用软件有Flash MX、Authorware等。利用这些软件与网页制作软件相结合,使网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亦可制作生动的教学动画,使教学摆脱枯燥无味的格调,寓教于乐,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易于掌握。如利用Flash MX是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的动画、细胞周期动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3 网络搜索引擎的应用 搜索引擎是一个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然后供查询的系统,它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和用户查询三部分,是一个为人们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网站,它使用某些程序把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归类以帮助人们在茫茫网海中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关键词及一些必要的技巧,我们很容易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医学教学。 目前比较有名的医学专业搜索引擎有Medical Matrix,HeahhWeb,HealthAtoZ,Medscape,Medical World Search等。这些搜索引擎提供了关键词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利用它们可以免费进入因特网临床医学数据库,查阅到许多医学资料,扩大医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料,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其他非医学搜索引擎还有Google、Yahoo、百度、新浪等,利用它们我们同样可以查到许多有用的资料。例如:以“SARS”作为关键词用百度引擎搜索,在0.001s内即可找到相关网页约2600000篇;再以“防治”作为关键词进一步搜索,许多SARS防治的相关资料立刻呈现在眼前,使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许多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 BBS论坛的应用 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英文缩写,即电子公告牌系统,它通过在服务器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网络来进行连接,执行下载数据(或程序)、上传数据、阅读新闻、交换消息等功能。BBS已经日益普及,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扩充。通过BBS系统可随时取得国际最新的专业信息,也可以通过BBS系统来和别人讨论方方面面的话题,更可以利用BBS系统来刊登一些“征文”、“求助”及“提问”等启事,极大方便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我们利用BBS来组织疑难病例讨论、通知、布置作业、组织英语沙龙及各种爱好者协会等多种教学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网络的点击率大大提高。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5 远程教学系统的应用 远程教学是指学的过程和教的过程不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下进行的教学,但使整个或部分学习过程得到了教师的计划、导引、辅导和评估。参加远程教学的学生只需在家里登录相应的网站,就可以享受到多种形式的教学,还可以提供网上交流和讨论。 5.1 在函授教育中的应用 学校通过网络招生信息,学生通过网上报名,教师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接收信息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也可以在网上考试的日程表,在网络上完成考试,而考试分数则会以E-mail和信件的形式通知学生。这样既方便学生,也方便教师,同时还可以节约教学成本,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5.2 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我校与多个医学专业网站(如好医生网站)合作,利用其网站资源对全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要求每位教师自由上网,选择本专业教育课程进行学习,每年获取一定的学分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的依据。 5.3 在对外交流中的应用 通过远程教学系统,我们随时可以和区内外,甚至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教师远程学术活动,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6 展望 因特网在医学中的实践,促进了医学教学改革和发展,为医学各学科开辟了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和学习引导,如何更好的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充分发挥这一新技术、新事物的优势,必将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教育论文:关于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虚拟现实 虚拟实验室 虚拟手术 论文摘要:介绍虚拟现实概念及其特征,分析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 中广泛应用的原因,着重讨论虚拟现实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也称灵境 ,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用户通过使用各种交互设备,同虚拟环境中的实体相互作用,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和信息交流。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 (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构思性 (Imagination)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在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1沉浸感 沉浸感是指学习者全身心地沉浸于虚拟环境中,与环境中各种对象相互融合,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学习者不是旁观者由外向内观察环境,而是全身心融入环境之中。这种沉浸感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以使虚拟教学场景中的学生体会到一个与现实更加接近的教学情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所学课程。 1.2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学习者通过使用特殊设备,用人类的自然技能实现对虚拟环境的操作。学习者通过身体运动等自然技能,实现对环境中对象的操作;计算机则根据学习者的身体运动等,来实时调整环境中相关对象的状态。这种交互性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以使医学院校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办学成本。 1.3构思性 构思性是指虚拟环境赋予学习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虚拟环境把主动权交给学习者,学习者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考察和操作,进行自主的创造性活动。这种构思性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2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IT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虚拟现实在医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临床培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2.1虚拟课堂 在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内容生涩难懂的章节,如果利用板书等传统教育手段,教学效果往往不近如人意。事实上,教师可以通过虚拟课堂来丰富教学内容,将 “虚拟人”应用于教学过程是虚拟课堂的一个典型实例。 “虚拟人”是指把人体形态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信息,通过大型计算机处理而实现的数字化虚拟人体。 “虚拟人”的主要工作是选取一具尸体并将其冷冻,用精密切削刀将尸体横向切削成一系列厚度为0.2毫米的切片,利用相关技术最终合成人体的三维结构 (如图l所示)。实验证明,学生在课堂上能以三维的形式看到人体数千个 解剖结构的形状、位置及器官间 的相互空间关系等,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提高。 2.2虚拟实验室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和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 。为缓和这一矛盾,虚拟实验室是近年来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 虚拟实验室是指在计算机系统 中采用 虚拟现 实技术 营造 各种 虚拟 实验环 境 ,实验 者可以像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 目。 如 图2所 示,诊断 学虚拟实验 室是 一个基 于C/S模式的虚拟实验室系统。系统以虚拟病人为主体,建立起各种疾病相关的患者模型。每个单元均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化验检 查4个单元 。实验证明,诊断学虚拟实验室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诊断学实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现实验教学的跨越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3虚拟手术 传统的手术训练方法成本较高,训练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参与性不强,效果不够理想。虚拟手术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数据在计算机中建立一 个虚拟环境,医生借助这个环境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手术计划、训练以及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引导的一种新兴技术。在虚拟手术系统中,操作者带上立体眼镜进入环境,通过数据手套对环境中 “虚拟人”的相关组织进行操作。虚拟手术系统可为操作者提供一个极具真实感和沉浸感的训练环境,制造很好的临场感,并且能大幅降低手术的培训成本,所以具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2.4虚拟培训 传统的临床培训模式主要以教师口述为主,由于培训往往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战演练,因此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的基本技能,穿刺引起的疼痛常常使患者因恐惧而不能配合治疗,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患者的这种因恐惧而产生的抗拒反应,以提高静脉穿刺的训练质量。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临床培训中,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不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加真实感,而且还能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成本。 3结束语 虚拟现实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对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教学实验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IT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将更广泛、深入。 医学教育论文:西藏高等医学教育概论 [摘要]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级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是传授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西藏的高等医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西藏独特的高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质及基础教育的特殊机制等因素决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搞好西藏高等医学教育。 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级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是传授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高等医学教育自然应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如必须制订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计划,选编合适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讲课要求生动、精练并能因材施教等等。同时,高等医学教育,尤其是西藏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西藏独特的高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质及西藏基础教育的特殊机制等因素决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办好西藏大学医学院。 一、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 大多数考入医学院校的藏族大学生由于其历史责任感、自尊心和家庭的期望等动力的驱使,学习普遍比较刻苦、用功,尤其是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及布置的作业等,学习成绩在藏汉混合班中多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少部分可进入优秀行列。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基础较差,另一方面在于藏族学生多习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这一点与藏族的思维方式有关。藏族偏重于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思维,而对非直观的、理性的、抽象的事物学习和理解能力差一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用直观、形象的手段与方法,少用或不用抽象的方法;多用实验、见习与实习的方法,减少理论讲授;多采用实物标本、教学录像、挂图、幻灯片、投影及现代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教具和手段,做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 藏民族有自己完整的语言文字——藏语,在目前西藏的教育模式中,藏语教学得到强化,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基本使用藏语授课,在各级各类升学考试中,藏语文对藏族学生也常作为一门主科,加之藏语又是他们的母语,故近期考入中高等学府的藏族学生不仅能流利地说藏语口语,而且大多数有一定的书面文字使用能力。同时,西藏的大多数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而初中、尤其到高中阶段,除藏语文外,其余主要课程基本用汉语授课。所以,进入高校的藏族学生大多能熟练地应用藏汉两种语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对在校学习和毕业后在区内工作极为有利。但也有部分学校由于对基础教育中双语教学的理解偏差或汉语教学力量薄弱等原因,汉语教学有所削弱,造成部分藏族学生汉语水平偏低,主要是思维速度慢、接受和表达能力差。这样不仅给专业课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完全按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的要求或盲目照搬区外其它高校的作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慢讲授速度,适当多写板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可通过增设汉语文课以及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加强汉语训练,提高其表达、理解能力。 另外,藏族大学生大多继承了民族的许多优点,如能歌善舞、待人纯朴热诚、有相当的幽默感、喜欢室外活动;同时,又能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健康愉快地度过大学学习生活。 二、实践性强、能力要求高 现代医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就是实验医学。这一点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地体现,没有实验教学的医学教育是不可想象的。在我院前二学年开设的所有普通基础课(如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如生理、生化、解剖、组胚)、临床基础课(如病理、药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都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课既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和见习、实习完成的。所以,办高等医学教育离不开设施较为完备的实验室,离不开各学科或课程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材料、标本、药品等,诸如显微镜、电教器材、各种物理仪器、电生理仪器、化学试剂、人体解剖标本、实验动物…… 实验教学在第三、四学年的体现就是“临床见习”。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临床课,为了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各种常见疾病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的印象与理解,教师常在上课期间到医院选择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实地观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期较长,如五年制本科的第五学年均为实习时间。另外,不同的专业其实习地点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毕业实习均在较大的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内容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大科为主,在一些小科或医技科室进行短期选择性实习,如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科、针灸科、心电图室、X光诊断室等。现在,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已挂牌正式成为我院的教学医院。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在与疾病斗争的各种手段与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临床的思维和行为,这实际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专业教育一直在着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能力,这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恰恰相反,判断医学教育是否成功,不能单纯以学生的理论成绩来衡量,更重要的是他们面对活生生的病人时的表现、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否灵活运用。临床实习可以说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综合考查与锻炼。 医学科学的一个特征是知识更新极快,光靠书本上所学的一点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医学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全面促进其智能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还有许多困难,这也正是今后改革教学的目标之一,但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在未来世界飞速发展的医学领域具备竟争能力,又必须尽早做到这一点。 三、课程重、压力大 医科学生的辛苦是出名的,给人的印象总是书本又厚又大,整天急急匆匆忙着应付上课、做实验,穿着白大褂出入各实验室、医院各科病房或门诊。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甚至比别人看到的更苦更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在校学习四年期间(第五年临床实习)仅考试课就在三十门以上,还有近二十门考查课,且大部分专业课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师们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内容和进度,常常超负荷讲授,教学难度很大,更由于学生主要来源于区内,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在如此重的学业压力面前多数人只能疲于应付,不是死记硬背就是勉强跟着走。因此,医科学生的淘汰率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说,学生人学后在学习中有三个难过的“关”,也就是三类容易“卡壳”的课程:第一关是普遍基础课关,主要的课程有医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其内容与中学学过的理、化、生物知识密切相关,故一部分中学没学好这几门课的学生学习吃力一些。不过,即使原先基础差一些但入校后比较用功的同学这几门课大多能勉强过关;第二关是专业基础课关,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化学。这几门课与学生的基础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用功程度和能否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由于一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上,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导致专业基础课成绩不佳。故这几门课不及格的同学人数往往超过第一关没有过的人数;第三关是语言关,主要课程是英语,这与西藏基础教育中外语教学薄弱甚至缺无关系殊深。众所周知,医学生对外语的掌握程度社会要求是相当高的,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招生时不但对总分有要求,对其中的外语成绩也往往有明确的限制,似乎仅次于外语学院的录取要求。但由于西藏的实际情况,英语成了许多同学尤其是藏族同学学习中的“拦路虎”,不及格的比例有时高的惊人,是三关中最难过的一关。 过三关以后,随后的临床基础课、临床课虽然课程仍较重,但由于学生已基本适应学习的节奏,熟悉和掌握了大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能力包括应试能力均有提高,一般不会再出现太大的问题。 四、以人为核心 医学的对象和目的都是人,且大多是躯体或心理不太健康的人。因此,在医学教育中,人是绝对的核心。特别是在旧的医学模式中,人的心理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医学中的人往往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关心的是人的躯体健康情况。为了这个目的就要了解人体的组成、结构,每个结构的功能,以及诸如为什么会发病?什么病?发病后有什么变化?全身还是局部?能否治疗?如何治等问题。因此,医学教育中常常把一个整体的人分解成局部的或某一方面的生物学特性介绍给学生,大到肉眼可见的解剖学中的骨骼、肌肉、神经等,小到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学中的正常组织、细胞和病理学中异常的组织、细胞等;宏观如病人在患病后的症状和体征,微观如某些分子在机体内的化学变化或反应;普通象病从口入的道理,奇异象一些药物对人体的巨大作用等等无不说明人永远是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核心。 当然文科教育也离不开人,一是内容也常以人为核心,但不同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其表现以人的精神、思维为线索,常反应人们情绪上的喜、怒、哀、乐等精神形态,即使有部分躯体描述,目的也多是烘托所谓的“主题”或为了更好地表现心理活动,特别是文学作品。而在政治、法律、历史等方面常说的决策、思维、权力、贡献、责任等概念也无不是抽象的,不能精确定量的人或人的某一方面。 另外,文人笔下人的年龄、性别是有明显区别的,尤其牵扯到爱情主题时,性别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医学中虽也关心人的年龄、性别,但在医学生或医生的实际操作或思维中常常忽略这些,心中似乎只有“病人”这个概念。女护士可以在给小伙子臀部打针时继续谈笑风生,外科的男大夫在手术室能面对裸体的女病人作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因此,医生眼中的人几乎是“中性”的,所有到医院就诊的人无论男女老幼,不过是病人,是自己服务的对象而已。这决不是说学医的人都麻木不仁,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和长期的职业习惯使然。 五、学制长、投入高、专业性强 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比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其它专业一般长一年或更多,如一般高教的本科学制多为四年,而医学本科至少五年,少数六年,个别八年。 与其它专业尤其文科教育相比医学教育的投入较高。其主要原因有(1)庞大的实验室群。在医学领域的所有学科都有自己的实验室或实验设施,临床各学科的实验基地当然就是临床诊疗单位和部门,各基础学科的实验室还常有教学用和科研用实验室之分,尤其正规的高等医学院校大多有设备精良、造价昂贵的实验室,成为学校实力和科研水平的一种象征。(2)日常教学消耗开支较大。医学教育中的水电、动物、药品、标本、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等日常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3)学制较长,相应投人自然增加。(4)教材费用高。医学课程的教材由于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常用课本又厚又大,书费自然较高,如现在的内科和外科教材每本都在三十元以上。(5)见习、实习费用。一般高等医学院校都要建设自己的教学实习基地—附属医院,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既使没有附属医院,也需要联系相应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每年给见习或实习医院交纳一定的费用,当然还有实习生的各种补贴。(6)高等教育还兼有科研功能,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大多周期长、费用高。如开发一种新药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元历经数年、十数年是很普通的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医学教育投入高是由医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投入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医学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及课程种类繁多造成的。医学教育中的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科(课程)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高等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解放初期分为医科、牙科和药科。后来根据世界及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已发展为临床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卫生学、卫生检验学、放射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物化学、中医学、藏医学、中药学、针灸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学等专业,而且随着医学和许多边缘学科的发展,医学教育的专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些专业虽然有一些相同或近似的课程(主要是基础课和公共课),但差异和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让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到综合性医院干妇产科或儿科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反之亦然。这样,医学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往往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以适合专业的要求,投入自然较高。 我院的实验室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距教学需要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机能实验室,应尽快下大力气解决。 六、课程间有较紧密的内在联系 专业教学同中小学教学一样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医学教育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似乎更为严格和紧密,这是由医学科学中各学科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所决定的。医学从宏观上说是以人的整体正常或异常来做为研究对象的,而医学中的每一门学科则多是围绕人体的某一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是描述人体正常的形态与结构的;生理学、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相应机能的,而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学则是研究人体异常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药理学、微生物学等是研究这些药物或微生物与人体关系及作用机理的;临床各学科则是研究疾病的症状、体征、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一系列内容的……这些学科研究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其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是割不断的。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从形态、结构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基础医学逐渐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各门课程。即有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正由于医学教学所有的课程是围绕人体展开的,各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不可避免,各门课之间既有横向联系,也有纵向交叉。所以在医学教育中既要处理好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衔接,又要尽量避免出现遗漏或重复,使课程更好地联系起来,形成既有分工又能紧密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性完美效果。 七、与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医学教育只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方面,其他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医学教育,尤其是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医学教育自身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卫生事业的其他方面,因为医学教育培养的对象——医学生们正是将从事医学科学与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 可以说医学科学上每一个重大发现或进步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甚至改变医学教育的内容或方法。以教材为例,目前的高等医学教育的大部分教材每3-5年就要更新一次,可仍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步伐。许多新学科、边缘学科的纷纷建立与完善更使传统的医学教育内容面临冲击与挑战。如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建立与分化;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的灭绝或有效控制使传统的传染病学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免疫学的发展更是在医学领域内对从基础到临床的许多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医学科学的发展变化对医学教育的发展变化影响巨大。 除了以上谈到的以外,高等医学教育还有一些特点。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医疗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严肃、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作风;注意学生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等等,因篇幅关系就不一一赘述了。 医学教育论文:适应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促进我院教学改革 [摘要]2002年3月12号至26号,我院社区医学教育考察团赴美考察、访问,其中我们考察参观了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由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批准,于1999年6月9日成立。这个研究所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提供指导。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机能、职业态度、行为及伦理、沟通机能、公众健康及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与研究七个领域,所谓基本要求就是全球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或基本素质,学生具体能力的体现给我们界定了老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所有执业医生该有什冬样的教育经历。 一、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基本概况: 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核心委员会负责制定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8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的教育和卫生政策专家组成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和核心委员会的总体工作。还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的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 IIME的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界定基本要求阶段,现已建立起一套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等方面,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有独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每所学校的教育计划是不同的,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的;第二阶段为“试行”阶段,按照基本要求对中国的一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七个领域的60个反映教学结果的指标;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通过试行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将这套标准提供给全球医学教育界使用,在全球医学教育范围内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二、适应基本要求,促进我院的教学改革: 西藏地处西南边睡,有特殊的地埋环境和民族风情,也有较为特殊的地方病。我院在2001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现在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龙头的医学教育新格局。因此怎样面对为西藏培养合格的医务人才,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医学教育之路,西藏要求什么样的医生,我们应怎样去培养、教育。针对全球“最低要求”,我院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谈一点看法。 生物医学科学、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迅猛发展,这些发展为医学带来新的伦理、社会和法律方面的挑战,也要求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培养未来的医生具有适应迅速改变的卫生保健环境并进行实践的能力。并促进改善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的质量的提高。 1、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对一名医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一名医生应该做到的。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人体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各种变化,引起疾病的各种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又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命周期及生长、发育、衰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疾病状态下除药物外,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心理的、社会的各种干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增加相关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应社会需要,为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定的基础。 2、临床机能:利用所学临床知识,解除病人痛苦,合理运用先进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设施是对一名医生最基本的要求。在临床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确定诊治方案,高效率的利用符合伦理的方法,对病人包括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的处理及对病人健康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增加实践机会,早期接触临床。在医疗实践中得到锻炼,有助于学生临床机能的提高,我们制定的本科班课前、课间见习,给学生增加了实践机会,带着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回校学习临床课,参加临床实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 3、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我们让学生一人学就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到乡下了解民情及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同情心,使学生养成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的个人责任,增加医疗点的实习、了解病人的疾苦,病人的信仰和卫生经济的有关情况,有助于强化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4、沟通机能:沟通机能是所有医生基本的工具,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相互学习的环境。倾听、收集和综合与有关问题的各种信息。对病人及家属深入了解病情,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交流,解决问题,都与沟通有直接关系。在教学及实习中加强训练,增加与社会接触面,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 5、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应起到作用,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需要学生掌握一个群体的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遗传的、人体学的、环境的、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的各种因素的知识,我们让学生了解当地医疗卫生状况,有助于学生增强保护保健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他们预防疾病、伤害和意外事故中,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和采取的行动。并了解卫生系统、政策、法规的管理原则。 6、信息管理:医疗实践和健康体系的建立需要现代化的信息,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查询、收集组织和解释有关健康和生物医学的各种信息,也是一个医生应具备的能力,能够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信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在医疗及保健中的作用。 7、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对现有的知识、技术和信息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是解决问题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医生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应学会怎样批判性地评估数据信息,并理解在高质量医务实践中研究的作用。医生保持行医的资格,他们就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技能,为了保持和发展在医学院学习时所获得的能力,毕业生必须认识自己的不足,需要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接受同行评议和不断地进行学习等,这种不断追求精神,使医生不断地获得和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 我们按照全球基本要求的内容增设课程计划,与60项评估指标联系起来,就能培养出适合西藏的医生,适合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的医生,使我们的毕业生具有专业性实施医学科学和艺术的能力。 医学教育论文:医学教育改革翻转课堂研究 摘要 翻转课堂作为当下教育改革方法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它充分适应于当前移动数字生活时代背景。因此充分了解这种教学方式,为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资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育改革 0引言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是以传统教育中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特别医学院校,课程压力重,学生多,教师资源相对有限。面对这种现状,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主要知识的讲解;并且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进行传授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实验课根据理论课中掌握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记忆与理解。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在理论课程中无法完全理解基础或者专业知识,然而随后的实验课程又没法准确或者只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课程中要求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成果的不理想,学生掌握知识的不透彻,又不能完全自主、规范的完成实践,将影响学生在今后从事工作中,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际操作不熟练或不规范。尤其是医学院学生今后大部分从事的职业是在医院、检验机构、药厂、科研机构等,这些工作岗位对知识点把握、实践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是有很高的要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旨在通过详细介绍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优势等,并结合现阶段医学院校的需求或困境,谈谈如何在医学院校如何进行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1“翻转课堂”的发展与特点 1.1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通过改变教学流程,例如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自主学习教师创建的教学视频,作为知识传输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就学习的过程进行讨论、交流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当前,通过国内外学校教学改革实践证明,翻转课堂不仅全面提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还有效提高了教师解惑的时效性。 1.2翻转课堂的由来与发展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当地的教师们时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有些学生由于生病,或者家里离学校太远等各种原因,无法参加学校教学活动,因此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太多跟不上学习的进度。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学校老师刚开始用屏幕捕捉软件去录制PowerPoint演示稿(PPT)以及伴有教师的语音讲解。他们通过把这些实时讲解以及PPT上传到网络上,供缺课的学生进行下载,以此帮助这些学生补课。然而有趣的是,其余未缺课的学生也在网络上下载教师提供的PPT,自行在家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发现缺课的学生在学习PPT之后能够有效的完成课题布置的作业,而未缺课的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的能力更强。因此,教师逐渐将每次课堂教学都以视频或者PPT加语音讲解的方式上传至网络供学生下载,自行学习。同时把更多的时间,即课堂中的时间,用于对课题布置作业进行疑难解答和对部分难点进行解答。这样传统的“课堂上课,课后作业”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开始调整,转变成“课下自主学习,课堂疑难解答”。这就是所谓的课堂的翻转。林地公园高中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渐开始被周边学校的教师学习,并吸引更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并积极探索在线视频、录制视频等方式进行课外教授学生;然而课堂时间抓住课外布置作业进行帮助学生学习以及增加掌握的练习。 1.3翻转课堂的步骤 通过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翻转课堂的模式,我们将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分为以下两部分:录制或创建教学视频与组织课堂活动。其中对于教学视频的录制需要体现本次视频中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于视频的创建还需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自身条件,而去做相应的变化。并且视频的创作,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不仅仅对所传授的教学要有很清晰的思路、知识点充分把握,同时掌握制作过程、熟悉的软件应用。而组织课堂活动,即将课堂翻转,成为解决问题、讨论问题等场所,这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根据课下视频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尽快的找到教师解惑;并且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这样既增加了师生间的感情,又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1.4翻转课堂的优势特点 (1)翻转课堂实现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育都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然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有差异,有的很快就能掌握,有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讲解才能掌握。而翻转课堂可以实行个性化教学,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根据教师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学习相应的视频,并且对于不能够马上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这样就达到了最终学习的效果相对一致。 (2)翻转课堂增加互动。传统的教学活动,由于时间的有限,课程内容的繁重,导致教师把整个教学过程作为知识点的布局,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这样就会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翻转课堂,将课堂与课下的活动次序颠倒,把课堂中的时间作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平台。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布置的作业,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再根据讨论出的结果,教师再做统一总结,尤其是针对大部分学生反映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类型,做详细的讲解。这样就达到了教学效果,并且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解决,并且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会主动去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疑难解惑,这不仅仅起到了帮扶作用,同时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来讲也进一步加深了课堂内容的理解。 (3)翻转课堂培养能力及兴趣。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课程后,一般会给予学生建议,主要包括是课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资料。然后,往往学生在课后并没有去按照教师所叮嘱去主动学习。只是临近作业或者临近考试,才回翻教材,更不用谈课外书籍的学习。但是翻转课堂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原因是将课堂教学安排在课后,学生通过视频讲解及图片介绍,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同时面对问题还可以重复观看视频多次,这样就能够在学习课程后,记录相关问题等。同时在教师作业的布置,以及后续的讨论,学生会主动的去查询相关材料,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有效的培养了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和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形成,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4)翻转课堂增强意识。传统教学过程,由于时间的有限,往往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这样容易引起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种厌学情绪往往会一直延续下去,最终出现不良的教学后果,例如,学生上课埋头看手机、课堂聊天、甚至旷课、早退等现象。然而翻转课堂能够促使学生不断的去主动学习,并且针对课堂中的分小组讨论,会迫使自己忙于小组讨论或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够自觉地、主动的学习,因此对于课堂过程中的管理就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在医学院校中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2.1翻转课堂在医学院校中的实用性 医学院校由于课程繁重,课时数有限,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学习能力不同引起的教学效果的差异化更为明显。尤其是医学院校的课程还包括实验课或者见习课,这对于学生的规范化操作、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翻转课堂的特点能适应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建的视频供学生课后或者在宿舍中学习,然后课堂中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同时,在实验课或者见习课过程中,也是要求学生课下提前对本章知识点,根据教师录制的实验教学或者见习教学,学习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或者疾病诊断等方式,并且还能够主动查阅相关书籍学习,这样在实际课题过程中能够规范操作,并且达到较好的实验教学的效果。 2.2根据医学院校特点制作优质教学视频 首先建立制作教学视频的目的。所谓教学视频,是教师通过录制或者通过增添图片与语音对本次教学内容的一个总体的传授。因此,教学视频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即站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出发,切勿花里胡哨,也不必要过分的展示制作视频的水平。时刻保证满足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其次要掌握制作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制作过程。其主要可分为五个步骤,即:分析、整理、制作、和反馈。分析: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特征,结合制作者自身的精力、时间,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以医学院校为例,学习者主要分为临床专业学生、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医学专业的学生。而教师分为校本部教师与附属医院的医生。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医学院校学生在高考招录时,都是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因此相应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较强。而教师本身,校本部教师与附属医院医生相比,课余时间相对更充裕。因此,在分析制作视频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背景来考虑视频的风格。整理: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应素材以及需要拍摄的脚本。以医学院校为例,素材相对比较丰富。校本部的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为基础,贴近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以目前科学研究对此内容的相关论证,寻找相应的素材。而附属医院的医生素材也是非常丰富的。临床上的病例分析,结合课本上的描述,以非常生动的图例展示给学生学习。制作:教师在制作视频的过程,需要在规范的原则指导下制作。尤其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的不是制作视频的技术有多高超,而是教师通过视频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教学内容。:通过学校内网平台、网络硬盘灯媒介上传教学视频,同时需要制作者注意的是要提前3-5天告知学生去下载,并且配套相关作业,为课堂讨论服务。反馈:反馈是学生在学习视频后,对所学习的内容一个非常直接的反应。学生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录相应的体会或者问题,这样方便制作者去分析,同时在课堂进行讨论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 3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我国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其积极作用不可低估。随着对翻转课堂的探索不断铺开,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困境,向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3.1翻转课堂是否成为一种新的负担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提倡教学改革,特别是鼓励教师要大胆尝试,或者是要求学科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内出成果。其实这样是否真正的能够达到翻转课堂改革目的。这是需要在改革前反思的。我们以医学院校为例,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实验课和见习课)的课时量都是非常多的。那么当我们准备尝试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注意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那么翻转课堂的改革,需要根据课程安排而适当的开展。这样不会增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不会过多的占用课余时间去制作视频。 3.2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对象 从前几部分对翻转课堂的定义、目的、过程等的分析,不难发现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高度。教师通过制作视频与配套相关作业,在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学习视频后,还需要记录感受以及问题,然后再课题中自由探索。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于新的知识框架,如何将视频中每个部分的知识点系统的构建起来是个比较矛盾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在整堂课中系统的将本次教学内容进行传授,同时在难点、重点等方面进行强调,学生自然可以跟进。但是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小范围的开展,特别是先从学习能力较强,具备良好自学能力同时能够准确表达问题能力的同学为对象,逐一开展。切勿大面积开展,这样可能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 3.3翻转课堂制作者提出新要求 传统的教学,教师只需要备好课,设计好课程讲解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些互动,最后布置相关作业。然而,翻转课堂对于制作者而言,需要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制作者容易在录制视频的时候,忽视学生学习的感受。例如,教师只是换了个环境,仍然按照传统教学课堂一样,按部就班的把教学内容从头到尾进行讲解。这样就完全违背了翻转课堂的初衷。同时,制作者还需要注意制作后续工作的检查,比如声音是否清晰、图像是否清晰、是否增加与学生互动环节等。其次,有部分制作者难以完全去除以教定学的心理。例如教师在制作过程中,仍会自主的加入一些目标,并要求学生完成它,那这样学生就不能自主的进行探索学习。医学院校的课程,虽然基础课是对今后从事工作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部分理论在不断地被推翻。因此,教师需要调整心理,充分鼓励医学上学习视频,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阅文献,例如pubmed,CNKI等国内外数据库,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理解、问题的提出、讨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所以,翻转课堂对于制作者即教师本身,从制作角度、制作过程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3.4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果评价如何定位 传统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为主,通过考核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而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学习成绩成为了衡量的标准。然而,翻转课堂把时间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带着问题在课堂中与同学、与教师进行讨论。然而,最终学生对这次翻转课堂的掌握程度如何衡量成为了许多教师苦恼的问题。因此,寻求评价目标的多元化,特别是对翻转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讨论问题的能力这些非知识技能领域的评价。针对医学院校特征,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需要规范熟练,在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果的评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成长记录、推迟评价方法等。 4结语 目前,翻转课堂是教学改革方法中的热点,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它们的历史和内涵,充分借鉴和利用新教学方式方法等特点,为此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宋方茗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医学教育论文:民族院校医学教育探微 摘要: 探索PBL法是否适用于民族院校医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愿选修PBL课程,导师组采用自编PBL案例进行教学,教学结束进行课程评价。学生对PBL课程评价很高,完全支持。PBL教学法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全适用于民族院校医学生并且值得推广。 关键词: PBL;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最初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围绕问题展开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2],也称作问题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其精髓是以学生为主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分析讨论,查阅资料,最终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该教学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和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成为了一个引导者、辅助者、监管者以及推动者[3]。正是由于这些优点,PBL目前已在国际上广为应用,也逐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鉴于民族院校医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经过慎重思考和详细调研之后,才尝试开展了PBL教学。 1PBL教学法的实施 1.1PBL教学对象 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60名自愿报名选修PBL课程,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67名自愿报名选修PBL课程。以6~8人为一个PBL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导师引导。 1.2PBL采用教材 PBL课程采用导师团队自编教材—PBL案例汇编。案例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人体解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均由该学科主要负责教师撰写,经由导师团队成员集体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 1.3具体实施过程 在临床医学培养方案中设置单独的一门课程“PBL”作为选修课,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PBL课程共选用上述教材中的六个案例,每个案例需要进行四次讨论,每次讨论占需用2~3个学时。课程第一次是对学生进行PBL课程培训和演练,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PBL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课程第二次发给每人案例的第一幕,小组成员拿到第一幕后进行阅读,思考,小组讨论,最后汇总已知信息(Known)、推测和待查信息(NeedtoKnow)以及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s)。第一幕课后,小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自己所知和导师推荐)进行分工查找搜集资料完成“学习目标”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课程第三次,小组成员将自己搜集加工的信息和数据拿出跟小组成员分享,完成上一次的“学习目标”。这一分享过程可以是任何形式,包括演讲、PPT展示、互动表演等。这时导师分发案例的第二幕,重复上一次的讨论学习过程。课程第四次,总结第二幕,分发第三幕。课程第五次,小组成员和导师总结第三幕以及整个案例,并进行小组成员在本案例讨论中的自评、互评和案例评价,至此,一个案例的学习讨论结束。整个课程结束后导师对课程、案例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小组成员进行PBL课程评价和对导师的评价。 2结果 借鉴其他医科大学开展PBL教学应用的PBL评价量表,我们根据学生以及教学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评价量表的选择和改良,最终确定如下两类评价量表:一类做为学生考评成绩,包括导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另一类为课程效果评价,包括学生对导师评价、学生对课程评价、学生对案例评价。共发出评价表127套,收回有效评价表120套。 2.1考评成绩 课程考评成绩,即最终总评(100%)=导师评价(60%)+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20%),其作为学生选修PBL课程的总评成绩,并录入成绩系统中。 2.2课程效果评价 PBL课程效果评价包括学生对导师评价、学生对课程评价和学生对案例评价。还加入了几个主观性问题:如“每次课后用于自学时间的投入”,“对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对PBL课程改进的建议”等等。 3讨论 3.1关于PBL-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医学教育的PBL探究式学习对学生来讲是一个主动吸纳的过程,学生能更生动的知其所以然[4]。“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正是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PBL教学模式的鲜明对比。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真正地做好一名称职的医生。鉴于我们民族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对于PBL的开展是经过了一番论证和调研后才决定实施的。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PBL这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学生个人方面,可以促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帮助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帮助提高自信心,提高表达、交流与教育别人的能力,提高责任心和尊重。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组成团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团队精神、如何合作、责任心等等。同学们还表达了有利于PBL的其他意见:例如案例选择应该更加贴近实际,内容更丰富;PBL教室的硬件设备需要完善;开课时间应推后;导师角色应弱化等等。针对同学们给出的评价和提出的一些建议,导师团队认真考虑并且进行了优化调整,在下一次的PBL课程中使其更加完善。 3.2关于案例 PBL案例是进行PBL教学的教材,是整个PBL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上所述,我们组织导师团队编写了相应的“PBL案例集”。根据PBL案例编写的要求,每个案例都置于一个真实客观的生活场景、疾病和医事环境中,包括疾病本身、社会-心理因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因素等,在尊重案例真实性、典型性和完整性[5]的基础上,特别侧重涉及某些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们学习目标抓的太多不能吃透的情况,例如,在关于人体解剖学的案例中,设计“急腹症”的病例,在学习目标中重点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腹部手术切口的层次,以及手术时阑尾的毗邻关系。这样在学生对整个案例的学习中,不仅了解了临床案例的实际情况(包括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过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结局),而且更加侧重了“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3.3关于导师 导师在PBL教学中的作用仅次于案例。案例讨论过程中,导师应该实时观察和仔细倾听,及时给出正确的引导。从学生对导师评价评估量表中发现,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基本都在90分以上(满分100分),表示导师“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摒弃以前对导师选择的盲目,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导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和教学、熟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PBL运作方式、具有“引导”而不是“教授”能力、具有创新和合作精神、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这样的导师的引导下,PBL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由于是初次尝试一种全新的方法,做为导师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导师对案例中的学习目标掌握的不够清楚,没有很好的区分主要和次要学习目标;在引导学生重新整合已知信息时还有欠缺;在向学生提供有用的学习资源建议时做的不够等。综上所述,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几乎是全新的,是由导师引导学生基于案例中遇到的问题一步一步探究事实真相,最终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方法中,案例和导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案例和导师都是为最中心的角色—学生服务的,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聚合在一起,既需要个人能力的发挥又要有团队合作的凝聚力。而这些素质正是做为一名德能兼备的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基于此,我们会将PBL继续更加完善并且进行全面推广。 作者:甘红云 赵晋 张雅青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
煤矿绞车论文:浅谈无极绳绞车在煤矿中的应用 【摘 要】 在煤矿井下的采区斜巷上运输一般都使用调度绞车,调度绞车运输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中间的环节较多,安全系数相对较低,运输的效率也比较低。而无极绳绞车运输就能解决这些运输环节复杂、运输距离长、巷道变坡多、运输效率和安全系数低的问题,在运输条件复杂的回风槽等地方应用无极绳绞车,就能实现煤矿的安全、高效、经济的斜巷运输,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 无极绳绞车 煤矿 应用 0 引言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煤矿采区内部斜巷运输的安全性、快速性、经济性、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广使用先进的运输装备,提高运输管理水平是当前煤矿斜巷运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无极绳绞车是一种实用的新型辅助运输装备,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适用于长距离、多变坡、大吨位工况条件的普通轨道运输,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工作面顺槽和掘进后配套运送生产所需材料、设备,无极绳运输设备简单,使用范围广泛,是当前调度小绞车的替代产品。 1 无极绳绞车结构原理 无极绳绞车由传动装置、主轴装置和制动操纵机构等组成。 1.1 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液力耦合器、减速器、齿轮联轴器和一级开式齿轮传动。 (1)减速器。减速器采用ZHQ-85型标准两级圆弧齿轮减速器。机壳为水平剖分结构,机盖和机座用铸铁铸成,并以螺栓连接。机座一端设有油位尺,其下面设有放油用的螺塞。盖板用于遮盖视孔,其上有排气帽。主动轴、中间轴和被动轴均以单列向心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各轴轴端有调节轴承间隙的垫片和端盖。 (2)液力耦合器。液力耦合器用于连接电动机和减速器,其作用和工作原理与输送机上用的相同。泵轮和壳体用螺栓连接。涡轮位于壳体内但无连接关系,它通过平键与减速器主动轴联结。壳体内设有注油孔和保险器。当液力耦合器长期过负荷工作使油温超过91.5度时,保险器内的易熔金属熔化,其中的销子在油压作用下被推出,并触动保险装置的拐臂,而后通过小轴、销子、套和凸轮臂,使电气开关动作而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1.2 主轴装置 主轴装置由卷筒、主轴、齿轮和滑动轴承等组成。卷筒有夹钳式和抛物线型两种。夹钳式卷筒有驱动力大、钢丝绳使用寿命长和无滑动现象等优点,其结构是在轮体上装有12块扇形压板,扇形压板内装有左、右卡钳和弹簧、销轴组成的夹钳,钢丝绳则卡在夹钳内。抛物线型卷筒是由轮体和开有抛物线形绳槽的轮圈组成,它们用螺栓连接。这种卷筒的优点是制造简单和可以正反转。 1.3 制动操纵机构 制动操纵机构包括工作制动器和安全制动器。 (1)工作制动器。它采用电动液压推动器自动操纵,推动器的电动机与主电动机联动。主电动机起动后,电动液压推动器使其外部的框架升起,进而通过连杆、长轴和连杆使重锤升起,于是杠杆抬起,工作制动闸松开。主电动机停转时,电动液压推动器随之停止工作,制动闸在重锤的作用下将卷筒闸住。此外,工作制动闸还可以通过手把拉动连杆进行操作。电动液压推动器的结构原理为,动作状态时,电动机带动涡轮旋转,油室内的油液输送到活塞的下腔。这一过程是逐步实现的,从涡轮排出的油液先使缓冲装置下部的活动套升起。当该活动套上升到使开口露出时,油液才进入活塞的下腔。随着套的继续上升,开口逐渐增大,直到套的上端顶到涡轮外罩时,开口达到最大。这时,活塞在油液压力的作用下上升,带动框架升起,使工作制动闸松开。制动状态时,电动机停止运转,涡轮也随之停止运转,油液不再具有压力,于是活塞在重锤的作用下迫使油液从开口返回油室,并且随着套在弹簧的作用下下降,开口越来越小,回油速度越来越慢,因而使制动过程进行的比较平稳。 (2)安全制动器。安全制动器由电动液压推动器、重锤、制动杠杆和带形闸等组成。主电路有电时,液压推动器动作,使重锤提起,使带形闸处于松闸状态。当发生故障,总电路被切断时,液压推动器停止工作,重锤立即下降,通过制动杠杆使带形闸将卷筒制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安全制动使用的电动液压推动器与工作制动用的基本相同,只是没有弹簧缓冲装置,因而动作较快,适合安全保护的要求。 1.4 逆止装置 逆止装置的作用是当工作制动器失灵时,防止绞车在货载的作用下反转而造成事故。它由固定在主轴一端的单向离合器、固定在离合器上的模板、中间传动机构和按钮开关组成。绞车正常工作时,离合器不转,模板位置不变。一旦工作制动器失灵,绞车在货载的作用下刚一反转时,离合器便立即动作,其上的模板便触动按钮开关而切断液压推动器的电源,使安全制动器立即动作,防止了绞车的反转;同时,安全制动器上的闭锁装置切断主电动机的电路而使之停止转动。 2 无极绳绞车在煤矿运输中的应用 (1)简化运输系统。无极绳绞车减少了线路上的工作人员和矿车摘挂钩次数,摘挂钩工人劳动强度大,轨道附属件多,倾斜运输中容易发生跑车事故,应用无极绳绞车无形中提高了提升效率和安全性能,为综采工作面安全、快速的安装奠定了基础。 (2)减少了摘挂钩和倒车接替次数,避免了因跑车、脱钩、断绳等引发的事故;简化了运输程序,减少了事故隐患环节,降低了运输事故发生率。 (3)液压张紧系统张紧便捷。钢丝绳张力可随着牵引工况的变化而变化,延长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窜绳张紧的次数。 (4)泄漏通讯装置使用方便,实现了手持电台之问、手持电台与基地电台之间的多方通话,还具有打点、急停控制功能,为长距离安全运输提供了技术保证。 (5)无极绳绞车采用机械传动方式,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6)在顺槽中实现连续运输,无需转载,提高了安全可靠性,避免了掉道对煤矿采取设备安装、生产的影响。 (7)尾轮固定简单,可方便快捷地移动,实现运输距离变化。 3 结语 无极绳绞车运输是煤矿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无极绳绞车在设计制造方面将更加完善,将能更好地为矿井的生产建设服务,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确保矿井安全稳定生产。 煤矿绞车论文:浅析煤矿提升绞车测速系统的改造 【摘 要】 传统的矿用提升绞车测速装置因结构较为复杂,带有的电刷和换向器,其产生的干扰信号会对绞车上PLC或者变频器等电控装置造成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霍尔传感器的绞车测速装置在仙亭煤矿中的使用情况,对今后该装置的推广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矿 霍尔传感器 提升绞车 测速 目前矿井提升绞车已基本实现了对其进行PLC或者变频控制的改造。但是很多提升绞车上仍然使用的是利用测速发电机这种传统测速方式,该种测速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带有的电刷和换向器,其产生的干扰信号会使改造后的提升绞车电控装置造成不良影响。以仙亭煤矿使用的重庆GKT型绞车为例,该种绞车配备的是直流测速发电机,经过多年的运行,大部分测速装置已经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寻找一种廉价、易维护的测速方法对于绞车安全运行有很大价值。本文详细讲述霍尔传感器测速系统在矿山提升绞车上的应用情况。 1 霍尔传感器的原理 1.1 霍尔效应 在一块半导体薄片上,其长度为L,宽度为b,厚度为d,当它被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如果在它相对的两边通以控制电流T,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正交,则在半导体另外两边将产生一个大小与控制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乘积成正比的电势u ,即UH=KHIB,其中KH为霍尔元件的灵敏度。该电势称为霍尔电势,半导体薄片就是霍尔元件。 1.2 工作原理 霍尔开关集成电路中的信号放大器将霍尔元件产生的幅值随磁场强度变化的霍尔电压UH放大后再经信号变换器、驱动器进行整形、放大后输出幅值相等、频率变化的方波信号。 2 霍尔传感器在仙亭矿绞车上的应用 2.1 霍尔开关概述 霍尔开关是一种磁感应电子器件,其原理是感应电势根据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霍尔效应。霍尔开关可以作为接近开关使用,主要用于转速及位移检测,其分类有开关型霍尔传感器和线性霍尔传感器两种,开关型霍尔传感器输出为0和1两种信号,是一种数字信号,可以直接连接PLC或者单片机的I/O引脚,而线性传感器则需要AD转换器。霍尔开关价格便宜,稳定性较好,是一种理想的非高精度测速原件,现以仙亭矿201采区GKT1.6绞车为例,探讨使用霍尔传感器对绞车测速。 2.2 测速方法介绍 仙亭矿201采区绞车的电控系统现为PLC电控,结合变频器使用,使用的PLC型号为欧姆龙CPM2AE-60CDR-A,扩展模块为CPM1A-20EDR,扩展模拟模块为CPM1A-AD401,其测速装置使用测速发电机输出220V电压后,进入型号为DP(I)4-PDV500C的数字式直流电压表(DVP)作为采集装置,信号发送到CPM1A-AD401(如图1所示)。PLC模拟模块编程后,可设置输入电流信号上下限,起到限速保护作用(数字式电压表DP(I)4-PDV500C自身带有上下限设定功能,本文不做讨论)。此时测速发电机如果损坏,可考虑使用使用线性霍尔传感器替代,线性霍尔传感器由霍尔元件、线性放大器和射极跟随器组成输出的是模拟型号,根据外加磁场强度变化,输出电流也在变化,将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直接连接DP(I)4-PDV500C即可,PLC程序无需修改,选择适当型号的霍尔传感器即可。 2.3 硬件实现 2.3.1安装 使用霍尔接近传感器测速时,采用旋转式接近,将配套磁钢片以同一极性按一定的角度贴在电机转轴上,传感器正面对准磁钢片固定,工作距离大概在2~10mm之间(如图2所示)。当电机旋转时,传感器霍尔电势随磁钢片磁场强度变化而变化,对于线性霍尔传感器来说,是电流电压的线性变化。 2.3.2 接线方式 一般的霍尔接近开关有三条线,棕色接电源正极,蓝色接电源负极,黑色为输出线,输出线接负载,负载可以是继电器线圈、信号灯,对于PLC则是数字输入模块。需要注意的是,不同PLC需要选择不同的接近开关,公共输入端为0V的 PLC要选用NPN型接近开关,公共输入端为24V的PLC则需选用PNP型,欧姆龙等日系PLC公共输入端一般为0V。 2.4 软件实现 限速保护实现流程图: 利用PLC编程软件设定上限值,并在安全回路设置过速保护开关,可实现限速保护,如果利用多位数码显示管,还可显示速度。具体的软件设置和梯形图需根据现场及PLC的型号而定。 3 其他测速方式 除线性霍尔传感器,还可使用开关型霍尔传感器,需要设置转速公式,编程较为复杂,但不需要PLC模拟模块;另外还可以使用旋转编码器,其优点是精度较高,接触式旋转编码器安装十分不便,而非接触式旋转编码器对环境要求高。 接近开关可以组合使用,对于牌坊式深度指示器的提升绞车,在深度指示器安装和电机等部位各安装若干个传感器,进入PLC后进行数据对比,设置差值上限,可作为深度指示失效保护。霍尔传感器在工控领域应用已十分成熟,价格在几十至几百元不等,价格低廉,对于矿井设备控制也能有十分广阔的应用。 4 结语 本霍尔传感器适用于矿山提升绞车的速度测量,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利用测速发电机这种电磁式转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幅值不稳定,响应频率不高,以及抗电磁波干扰能力差的缺陷。能够更好的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值得在煤炭行业广泛推广。 煤矿绞车论文:煤矿提升绞车故障诊断技术及设备保养探讨 【摘 要】本文介绍提升绞车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并对绞车故障诊断技术和设备保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煤矿机械;提升绞车;故障诊断;设备保养 1 提升绞车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1.1 工作原理 (1)动力传动系统:其传递路线为:电机联轴器中心轮1(太阳轮)行星轮中心轮2(内齿轮)调整装置行星架斜齿轮卷筒。 (2)调速系统:因系行星差动轮系,自由度有2个。通过对内齿轮的速度调整,可实现对行星架输出转速的无级调速,使卷筒达到理想的工作转速。 (3)辅助装置:包括紧急制动装置、工作制动器、调速操纵器、深度指示器与卷扬系统等。紧急制动装置用于突然停电或遇紧急情况时,起紧急刹车作用。主要由电力液压制动器和带制动轮的柱销联轴器组成;工作制动器用于停车前或工作中制动减速。该制动器为连杆带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带、杠杆系统和操作手柄组成。制动带有内衬,用螺栓或铆钉固定于钢带上;调速操作器由块式制动器,制动闸轮,杠杆系统,操作手柄组成。向前推动操作手柄,位于调速器外侧的块式制动器打开,调速轮空转,调速器输出速度为零。向后拉动操作手柄拉紧制动时,调速轮固定不动,调速器输出速度最大;卷扬系统装置包括卷筒、主轴与轴承座。卷筒由大齿轮、制动轮和钢板卷筒组成,并通过平键联接在主轴上,外带绳槽的衬垫或木衬、以减少钢丝绳的磨损。 1.2 性能要求 (1)满足负载时变:绞车用于海洋拖曳、电梯轿厢提升、矿山调度等场合时,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例如海浪、海流、货物质量等的不断变化,其负载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对绞车的稳定运行造了很大干扰。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来控制绞车的收放速度。 (2)驱动力矩范围大:这是由绞车的工作环境决定,其驱动力范围从几公斤到上百吨不等。 (3)调速方便,高低速运行稳定:由于收放工作的需要,现在许多绞车都需要能够方便连续地调整收放速度。高速运行时,不能出现飞车情况;低速运行时,不能出现爬行现象,而且要保持一定的输出力矩。 (4)要求较高安全可靠性:由于绞车一旦出现事故,就有可能对人的生命或财产造成很大的伤害,加上绞车的工作环境大多较恶劣,要求绞车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因此,在设计绞车时,应考虑到绞车的最大负载能力、绞车的防爆性与元件的可靠性等因素。 (5)较好的可操作性:一些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的运用,使得绞车有很好的人机接口和远程通信能力,极大提高了绞车的操作性能。 2 绞车故障诊断方法 2.1 传统诊断方法 绞车的故障现象是各种各样。实际检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手、眼、耳等器官,判断时,先要搞清楚故障的基本现象或特征,深入仔细思考和具体分析有可能产生故障的部位,以及可能的原因,然后遵循“从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原则。 首先,进入现场直接观察机械设备,并查阅机器运行技术档案资料,结合故障诊断设备。 2.2 运用现代诊断技术 现代测试仪器主要有便携式振动仪,温度计和油样分析仪等。 对绞车运用震动诊断,是运用外在设备对绞车的运行状态做出判断,进而对有故障部位、故障程度、故障原因做出准确判断。绞车常见的机械故障一般出在轴承和齿轮。齿轮的正常运转,关系到整台设备的正常工作。齿轮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成型零件,保证其制造和装配质量较为困难,特别是在井下高速重载下运行的齿轮,工作条件更为恶劣。振动分析是非常先进的技术手段。因此,要求设备故障诊断人员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绞车采用油样分析,通过润滑油液分析来达到故障诊断的目的。通过对工作油液(脂)的合理采样与分析处理后,就能取得关于该机械设备各摩擦副的磨损状况:包括磨损部位、磨损机理以及磨损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对设备所处工况作出科学判断。磨损、疲劳和腐蚀是机械零件失效的3种主要形式和原因,而其中磨损失效约占60%左右。由于油样分析方法对磨损监测的灵敏性和有效性,因此,这种方法在机械故障诊断中日益显示其重要地位。 油样分析通常指油样的铁谱分析和光谱分析以及磁塞分析,都是对铁磁性物质颗粒的收集和分析。通过油样分析,能获取绞车以下信息: (1)磨屑的浓度和颗粒大小反映出绞车磨损的严重程度; (2)磨屑大小和形貌反映磨屑产生的原因,即磨损发生的机理; (3)磨屑的成分反映磨屑产生的部位,亦即零件的磨损部位。 温度检测是绞车诊断的重要特征参量。温度升高反映出是否润滑不良、选用材质是否合格,许多轴承的损坏都与轴承的温升息息相关。温度检查是检修绞车的重要依据,是引发机械故障的重要因素。绞车故障检修时选用非接触式温度计就可以收到效果。 3 绞车日常管理维护 (1)要保持设备清洁,设备停止运转后才可进行维修、保养和加油等;经常检查油管、气管、接头处是否有渗漏现象,保证所有的电、气、液管线不与坚硬物发生摩擦;车上变速器等设备摩擦连接处应按照技术要求加足润滑油,防止锈蚀等;设备每运行250 h,应更换滤油器芯。 (2)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液压系统的维护工作,确保系统清洁度是液压系统维护的重要问题之一。每次系统运转或维修后,都应检查油箱油面,油量不足时,应及时添加相同牌号的液压油。 (3)滚筒轴承应保持良好的润滑,每月注入一次锂基润滑脂,加注量为贮油量;不定期检查润滑油液位及油液质量,杜绝添加劣质润滑油,尽可能使用同一牌号的润滑油。 (4)精心维护管理降低测井绞车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使绞车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增加绞车使用寿命。当测井绞车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无腐蚀性介质,且避风雪、防暴晒,有消防设施的场所。 4 结语 煤矿建设和生产单位要重视对绞车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工作,大力提高维修、维护人员的职业水平尤为重要。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判断故障的技术水平。 煤矿绞车论文:煤矿双速多用绞车存在的问题与维护 【摘 要】煤矿双速多用绞车用于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设备及各类机电设备的搬迁等辅助运输工作,也可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井底车场、上下山、地面等处的物料运输,矿车调度等工作及回采工作面的回柱放顶,还可用于其他矿山和建筑等行业。本文主要探讨煤矿双速多用绞车存在的问题与维护。 【关键词】煤矿;双速多用绞车;维护 现有生产采区运输系统已经形成,不适用新型辅助运输设备,在联络巷和顺槽宜推广使用双速多用绞车,解决安撤工作面支架运送问题。绞车操作工必须熟悉所操作绞车各部的结构、性能及机械电气、液压系统,熟悉绞车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熟悉信号联系方法,会一般性的检查、维修、润滑和保养,会处理一般性的常见故障。 1 煤矿双速多用绞车的特点 (1)具有快、慢两种速度,慢速平均为8~9m/min左右,与目前煤矿井下使用的回柱绞车等慢速绞车的速度相似;快速平均为55~65m/min左右,与目前煤矿井下使用的调度绞车等快绞车的速度相似;通过离合内齿方式实现速比差异较大的两档快慢速度,使用灵活方便。 (2)该系列绞车的慢速牵引力分别为80kN、140kN、220kN,分别与相应规格的回柱绞车等慢速绞车的牵引力相同;快速牵引力分别为13kN、21kN、29.1kN。分别与相应规格的调度绞车等快速绞车的牵引力相同。 (3)一机多用,可代替现有同规格的回柱绞车、调度绞车、慢速绞车、运输绞车,实现一机四体。 (4)传动系统采用圆锥一圆柱齿传动,传动效率高,整机传动效率在75%以上。能耗低;油箱内油的温升低,绞车设计寿命长(5000h),是现有回柱绞车寿命的3.8倍。 (5)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呈长条形对称结构,底座呈船形结构,可整体下井,在井下可自移,且平稳,不摆动,不翻倒,很适应在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顺槽等狭小条件下工作。 (6)系列产品的设计参数适合煤矿井下使用条件。 2 煤矿双速多用绞车存在的问题 煤矿双速多用绞车用于井下采煤工作面综采设备及各类机电设备的搬迁等辅助运输工作,也可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井底车场、上山下山、煤矿地面等处的矿车调度、物料运输等工作,还可用于回采工作面的回柱放顶。该绞车具有快速和慢速两档速度,可根据现场的需要变换速度和牵引力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工作。这就要求绞车操作工熟练地掌握绞车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维护技术,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贡献。 2.1 轴承过热 (1)缺油,油中含杂质,油孔堵塞;(2)接触不良或轴线不同心;(3)间隙过小;(4)油圈转动不灵或卡住。 2.2 滚筒有异声 (1)连接杆件松动或断裂,产生相对位移和振动;(2)焊缝开裂;(3)筒壳强度不够,产生变形;(4)衬套与轴径磨损,间隙过大;(5)联轴器松动。 2.3 滚筒轮毂松动 (1)各支承轴承不同心,水平度偏差大,使轴局部受力过大,反复疲劳折断;(2)经常超载运行和重载冲击,使轴局部受力过大,产生弯曲;(3)材质不符合要求和轴颈变径处结构不合理;(5)带负荷静置太久,产生变形。 2.4 抱闸或松闸不灵活,速度缓慢 (1)传动杠杆销轴不灵活或过于松旷;(2)缓冲器油缸卡顶;(3)油压不足;(4)碟形弹簧失效;(5)制动器操作手把给不到位,或移动角度不合适。 2.5 闸瓦局部过热或裂纹 (1)制动杠杆力不均匀;(2)局部接触,使单位面积压力过大;(3)闸块与闸轮(或闸盘间隙不均匀)。 3 煤矿双速多用绞车的维护与管理 3.1 绞车的维护 (1)绞车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绞车必须按规定及时加注润滑油。 (3)绞车若长时间搁置不用,必须选择干燥的地方存放,防止电器受潮,绞车的裸露部分应涂保护油,各摩擦部分涂上润滑油。 3.2 绞车的润滑与密封 机器的润滑不仅关系着机器的正常工作,而且直接影响机器的寿命,因此必须及时的更换和补充润滑油。润滑油的油质必须符合要求,不得混入灰尘、污物、铁屑及水等杂质。闭式齿轮传动润滑采用工业齿轮油250号(SY1172-77S)。减速箱内最高油面不超过大锥齿轮直径的三分之一,最低不低于大锥齿轮齿宽方向的三分之一。闭式减速箱内的轴承均为溅油润滑。 开式齿轮传动及支撑其的滚动轴承均采用钙钠基脂润滑脂(SY1403-77),各滚动轴承内加入的润滑脂加入量不得超过容量的三分之二,每隔3~6个月应加油或更换一次。 对于新的或大修后的绞车,在运行半个月后必须更换减速箱内的润滑脂并进行清洗,以除去传动零件磨损的金属细屑。 减速箱剖封面及各密封面,密封后均不允许漏油。拆卸后,重新安装时应在各密封面涂密封胶或水玻璃。 3.3 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参加矿、区队组织的安全业务培训及安全技术措施、绞车知识、质量标准、煤矿工人安全知识50条和企业安全文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3.4 绞车司机必须持有《岗位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否则,严禁操作绞车。上岗人员应熟悉本职业务,钻研技术,做到“三知四会”(知设备结构原理、知技术性能、知安全装置的作用;会操作、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除一些故障)。 4 结论 正确地操作与维护绞车,保证其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求绞车操作工熟练地掌握绞车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维护技术,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贡献。 煤矿绞车论文:煤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 要 分析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煤矿;斜巷小绞车;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矿井运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由于矿井运输具有工作范围广、战线长、设备设施流动性大、涉及人员多等客观因素,矿井运输事故在煤矿各类事故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特别是分析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运输事故中斜巷小绞车运输占很大的比例,而且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的危害也远远大于其他运输事故,下面将最常见的导致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1 分析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斜巷小绞车的选择、钢丝绳的型号、斜巷的长度坡度以及在该区域设备最大重量四者之间的关系。以上四者之间在各个环节选择不当都可能出现该区域整个运输系统瘫痪。 2)无证人员操作绞车。由于当班班组长安排工作不细致,将无证人员安排在绞车司机工作岗位上,而作业人员没有拒绝班组长的违章指挥行为,而是盲目听从班组长的安排进行违章作业。此类违章行为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由于无证人员对绞车各项性能不熟悉,遇见紧急情况,不能正确处理,斜巷运输作业现场在拉运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隐患,而司机处理不当就很有可能发生事故。 3)斜巷违章停车装料或其他作业。当班班组长安排工作不细,不认真,没有交代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作业人员为了作业省力,蛮干违章。 4)斜巷安全设备不齐全或闭合不到位,倒置在运行过程中起不到安全保护作用,从而造成斜巷跑车事故或安全设施闭合不到位,在下车场有作业人员时,上车场的车辆进入斜巷造成跑车,出现伤亡事故。 5)绞车维护不到位长期带病运行,钢丝绳出现断丝、硬弯、打结或磨损超限不及时更换,等都有可能出现斜巷跑车事故发生。 6)连接装置不合格如出现裂纹、破损、磨损超限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更换,在拉运过程中可能出现连接装置断裂造成跑车事故。 7)运输车辆本身缺陷造成事故。装材料或机械车辆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车辆底盘、碰头、闭锁装置等由于长时间碰撞或锈蚀等没有及时进行检修修复,在运输过程中在薄弱环节可能出现断裂,造成事故。 8)在斜巷正常拉运过程中,由于轨道质量不合格造成在车辆掉道,在处理掉道车辆时,由于使用处理方法不当(如用绞车硬拉处理、在松绳状态下使车辆复轨等)导致事故发生。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区队干部对斜巷运输的不重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一些采掘一线的管理人员,他们认为采掘一线主要任务就是生产,每班只安排几个职工进行材料运输,对现场的运输管理全部由当天拉运人员中临时安排人员进行负责,造成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任由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违章蛮干,最后导致事故发生。 2 斜巷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由以上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的发生原因分析可知,运输事故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人、物、环境”(人是指作业人员,物是指设备、材料、工具等,环境是指工作现场的作业环境)在三者之间是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只要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运输事故的发生。要减少或控制运输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斜巷运输的设计开始必须经过严密的设备选型以及验算,以该区域设计巷道的参数(斜巷的长度、坡度)为基础,以最大设备重量为承载量,合理的选择小绞车的型号和钢丝绳的型号,必须保证绞车的牵引了和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是斜巷小绞车安全运行的首要保证。 2)在小绞车拉运时,绞车司机必须熟知绞车的性能,尤其掌握提升的最大静张力,估算出所拉设备的重量。特别是对于不经常拉运的材料,决不能盲目进行拉运,必须向管理人员问清楚,采取谨慎态度,宁可少挂车辆或不拉运(严禁超挂车辆)。如超载超重运料,很有可能引起制动力矩不够,造成断绳或跑车事故。 3)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在工作期间职工必须清楚本人操作证的工种,在班组长安排工作是,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该工种的操作证,如果没有必须果断的拒绝班组长的安排,并说明原因,再由班组长合理安排其他符合该岗位的作业人员。 4)在斜巷绞车运行过程中,上下口的把钩工应负责把口严禁人员进入斜巷,在发现有人进入时把钩工应及时制止此类违章行为,发现后立即向绞车司机打信号,停车并制止,坚决做到斜巷“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 5)在斜巷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作业,在从事特殊作业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根据措施进行作业。 6)对斜巷所使用的设备和安全设施、工具特别是连接装置在拉运前必须由专人进行专项检查,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和不合格工具必须坚决进行处理更换,必须保证设备和安全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7)要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运输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必须利用每班班前会的学习时间对职工在现场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违章现象和不规范行为以及一些隐患进行强调,并给出出现相应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对全矿实行的“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必须给职工详细讲解并剖析,使职工熟练掌握。要切记让职工对一些规定进行死记硬背,干部应根据规定结合现场实际对职工说明制定各条款的原因,使其对规定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便于现场实际操作。通过学习和培训让职工掌握矿井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必须给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自觉性,要做到只要不安全,坚决进行作业的思想意识。 8)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要通过单位自查和管理科室的抽查来加强矿井运输的监督和管理,是有效遏制运输事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矿井专门成立的督导组检查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运输管理工作经验,且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并熟悉斜巷运输中各工种的《操作规程》和作业程序,掌握《煤矿安全规程》和一些相关的管理规定,对全矿的斜巷小绞车安全运行填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使用中的小绞车安全运行进行现场随机监督和卡片签字认可的复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对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必须严格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从严、从重处罚。 除了以上的预防措施外我们还可以给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如斜巷要有足够的光线照明,一坡三挡设置齐全。在一些特殊地点制作安全提示小标语。班前会上安排工作任务要细致认真,要强调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再就是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应加强斜巷作业监督检查,帮扶作业人员遵章作业。 煤矿绞车论文:煤矿斜井绞车联动挡车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特性 摘 要:浅析斜井跑车事故的危害,斜井跑车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其主要特点,绞车联动挡车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斜井绞车联动挡车器的主要功能与特点,以及应注意的两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煤矿斜井;绞车联动;挡车器;原理;特性 一、引言 煤矿斜井串车提升,一直是常用的提升方式。该提升作业程序比较复杂,需要的操作人员多,劳动强度大,对作业人员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还比较高,且提升过程中极易发生跑车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给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斜井提升也是煤矿安全防范的重点之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跑车事故的发生。 斜井串车提升发生的跑车事故,因能量积蓄很大,破坏性极强。采用高强度耐冲击的挡车器,会造成挡车器体积过大、对控制机构的功率和强度要求高,存在响应时间长等诸多弊端。通过挡车器和绞车的联动,就可以降低挡车器的强度,提高灵敏度,从而有效防止跑车事故的发生。 二、斜井跑车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煤矿斜井跑车,实质上就是被牵引的车辆失去控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坡方向加速下滑的现象。一旦失控的车辆自由下滑到斜坡的底端,巨大的冲击力就会给周围设施造成损毁。斜井跑车发生的区间还难以确定,事故的破坏性极强。 斜井跑车事故发生的原因与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类): 1)断绳造成的跑车。有时因载荷超过了钢丝绳的破断力,或者受外力冲击,以致造成钢丝绳破断,而使得被牵引的车辆失去控制。特点:跑车发生在车辆运行区段,车辆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不易发现和控制。破坏性随事故发生的位置而不同。 2)断销造成的跑车。车辆运行过程中因连接销断裂或滑脱,以致造成了被牵引车辆失去控制。特点与断绳跑车截然相同。 3)未连挂车辆的跑车。因作业操作失误或井口挡车装置失效,使未连挂的车辆滑人斜巷造成的跑车事故。特点:发生在上井口车场,车辆初始运行速度较小或为零,易发现,并在井口车场内极易控制或制止事故扩大。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则失控的车辆将在整个斜巷内自由下滑,积聚的动能最大,破坏性也最强。 三、绞车联动挡车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绞车联动挡车器结构。绞车联动挡车器主要由电源开关、行程开关组件、信号开关、执行元件、挡车器,以及信号传输线路等组成。在此以电控式绞车联动挡车器为例说明之。电源控制开关选用DW83-80N型可逆磁力起动器,执行元件选用电动推杆,挡车器选用型钢与转轴组合而成的自复位型挡车器,按照分段距离确定其强度。 挡车器及形成开关组件设置,见图1(a)。由图中示意可以看出,两档挡车器将整个斜井划为AB、BC、CD三段。其对应于图1(b),行程开关组件I、Ⅱ、Ⅲ、Ⅳ将整个圆盘分为三段圆弧。 2)绞车联动挡车器工作原理。①当下放车辆时,提升绞车起动,车辆2由上车场被推向变坡点A,安装于限速圆盘上的控制凸轮板也由起点开始转动。当车辆2到达A点时,控制凸轮板到达Aˊ点。②车辆通过A点后,沿斜坡向B点运行,控制凸轮板也由Aˊ转向Bˊ。当车辆2接近B点时,控制凸轮板到达行程开关组件I的位置,并将行程开关4压下。行程开关串接在电源开关正向控制线圈电路中的常开点闭合;正向控制线圈有电;接触器动作;电动推杆收缩,通过连接钢丝绳牵引第一档挡车器3转动;挡车器伏在基础坑上,低于轨面,同时触发设置于基础坑内的信号开关,向绞车房发送允许通过的灯光信号。车辆2可顺利通过。③当车辆2全部通过B点后,控制凸轮板转至行程开关组件Ⅱ处,并压下行程开关2。行程开关2串接于电源开关反向控制线圈电路中的常断接点闭合;电源开关反向控制线圈有电;反向接触器动作;电动推杆伸出;挡车器在自重力的作用下抬起复位,并释放信号开关。AB段恢复封闭状态,车辆不能通过。④第二档挡车器的动作由行程开关Ⅲ、Ⅳ控制,对BC段进行封闭,阻挡该区段发生跑车事故的车辆继续下滑(其控制原理与第一档挡车器相同)。⑤当车辆上提时,车辆撞击挡车器,使挡车器伏在基础坑上。车辆通过后,挡车器自行复位。控制凸轮板随限速圆盘反向旋转,将行程开关压杆抬起,行程开关不动作。⑥通过调整行程开关组件I、Ⅱ的相对位置,可调整A、B、C、D问的距离,实现根据挡车器的强度对斜井巷道适当分区,以确保挡车器工作的可靠性。⑦通过调整行程开关组件I、Ⅱ、Ⅲ 、Ⅳ之间的相对位置,就可控制挡车器的开闭时间,从而限制车辆通过的个数,并实现防止超挂车辆现象的发生。 四、斜井绞车联动挡车器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在斜巷中运输,为防止跑车事故或阻止跑车事故的扩大,必须在斜井设置能将跑车车辆阻挡住的具有极高强度和灵敏度的挡车器,但是这个问题难以解决。高强度势必造成挡车器体积大、功率大、响应时间长、灵敏度又低。而绞车联动挡车器,则可综合以上特点,并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斜井绞车联动挡车器主要特点:①该系统可通过深度指示器圆盘定位,方便准确,易于调整,且不发生误动作。②系统具有可靠的控制功能,可根据提升机钩头的位置,准确地控制挡车器的开闭,便于将整个提升区间进行分段和分段地设置挡车器,同时全部与绞车联动。它能限制发生跑车车辆的自由下滑距离,从而使车辆未积聚较大动能时就能被挡车器及时阻住,这样也降低了对挡车器强度、体积和机构功率的要求,并缩短挡车器的响应时间,有效提高挡车器的动作灵活性。③系统可通过相应的信号及时通知操作人员,使其迅速判断是否发生了事故,从而选择可靠的操作方法。④系统的执行机构与挡车器之间,通过钢丝绳柔性连接,从而消除了车辆撞击挡车器时对执行机构的破坏性,也使系统易于恢复和降低运行费用。⑤本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便于维护和使用。 五、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安装使用应注意的两点:①系统使用控制凸轮板时,应不影响提升绞车限速装置和自动减速装置的正常工作。使用非接触元件(如红外线传感器)替代控制凸轮板和行程开关组件为好。②系统可以使用风动、液压等执行机构,但其缺点是动作响应时间较长,在考虑挡车器强度或对斜井分段时,应将响应时间内车辆积蓄的能量和运行距离考虑进去,以保障挡车强度。 六、结语 本绞车联动挡车器,由于采用了分段式控制,在满足挡车强度的基础上,有效第缩小了体积,提高了响应效果,阻车也有了保障。这样也能降低运行成本。系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 煤矿绞车论文:浅析变频绞车电控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变频绞车的特点,重点讲述了变频绞车电控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煤矿 变频绞车 电控系统 应用 矿用绞车是通过缠绕钢丝绳带动提升容器沿井筒或倾斜井巷运行的提升机械,是煤矿生产系统矿中用不可少的重要运输设备,常用于采区、工作面顺槽及掘进工作面等地点。为了进一步提升绞车运行中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可靠性,从而达到节能与增效的目标,必须对绞车的电气控制措施进行改造,其中探讨变频绞车电控系统的技术的应用对煤矿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论述变频绞车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1、变频绞车的特点 (1)结构紧凑、体积小、移动方便、用于矿井可节省大量的开拓费用。 (2)安全防爆,适用于煤矿井下等含有煤尘、瓦斯或其它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 (3)变频绞车是以全数字变频调速为基础,以矢量控制技术为核心,使异步电机的调速性能可以与直流电机相媲美。表现在低频转矩大、调速平滑、调速范围广、精度高、节能明显等。 (4)采用双PLC控制系统,使斜井绞车的控制性能和安全性能更加完善。 (5)操作简单、运行安全稳定、故障率低、基本上免维护。 变频绞车控制系统是完成绞车按一定的控制要求,安全可靠运行的一种过程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绞车的提升控制;行程测量、控制与指示;故障检测、报警与保护;安全电路及液压站工作制动与安全制动控制等。以PLC为控制核心的绞车控制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系统本身的安全可靠性,使绞车控制性能和保护性能更加完善;使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线路更加简化;操作和维护更加容易。 2、变频绞车电控系统适用的范围 变频绞车电控系统,适用于交流异步电动机(绕线型或鼠笼型)驱动的单滚筒或双滚筒缠绕式绞车。既可以与新安装的绞车配套使用,也适合于对老绞车电控系统的技术改造。变频绞车电控设备适用于以下场所: (1)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如超过这个海拔高度,元器件在功率、容量方面应按海拔高度的增加,适当降容使用。 (2)周围环境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20℃。 (3)相对湿度不超过95±3%。 (4)没有导电尘埃及对金属和绝缘有破坏作用的气体。 (5)在无淋水、滴水、无剧烈振动和颠簸的地点使用。 (6)没有强磁场作用。 (7)防爆设备适用于煤矿井下等含有煤尘,瓦斯或其它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 3、变频绞车电控系统的技术参数 (1)电机型式及调速方式: 电机:交流异步电动机,推荐采用鼠笼电机; 单机最大容量:660V,355kW;1140V,500kW; 电机电压等级:380V,660V,1140V;电压波动范围:±10%; 调速方式: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 主回路:交-直-交电压型; 功率器件:IGBT或SKiiP。 (2)控制方式是PLC双线制控制。 (3)适用范围:井下暗斜井、暗立井;地面斜井、立井;单水平、多水平;单滚筒、双滚筒。 4、变频绞车电控系统 变频绞车电控系统可简单地划分为:变频调速系统(由输入电抗器箱+VFD1、变频器箱+VFD2组成);PLC控制系统(由PLC控制箱+DS、司机台+PA组成);信号系统(+LM)。 变频调速系统是根据PLC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通过对绞车交流拖动电动机的转矩和频率控制,来完成对绞车的启动、加速、稳速、减速、停止等运行过程的控制。交流异步电动机采用了矢量控制技术后,使异步电机的调速性能可以与直流电机相媲美。表现在低频转矩大、调速平滑、调速范围广、精度高、节能明显等。 PLC控制系统主要完成绞车从启动、加速、等速、减速、爬行到停车的整个过程的逻辑控制;行程测量、控制与指示;故障检测、报警与保护;安全电路及液压站工作制动与安全制动控制等。PLC控制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系统本身的安全可靠性,使绞车控制性能和保护性能更加完善;使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线路更加简化;操作和维护更加容易。PLC控制系统受信号系统的控制与闭锁。 信号系统是根据上下井口或各个中段的生产情况,在具备开车条件后,由各水平信号工以打点的形式,通知司机按要求开车,同时与PLC控制系统之间有各种信号闭锁,可避免因司机误操作造成安全故障。信号系统内部有严格的逻辑闭锁,并有语音对讲和报警功能。 5、煤矿变频绞车电控系统的应用 5.1 调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广 调速精度不低于0.5%,调速范围为0.3~额定转速。 5.2 双线制保护 由于采用一条硬件安全电路和两条软件安全电路相互冗余,使得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5.3 双线制控制 正常提升时,采用双PLC系统相互监视,相互冗余。当其中一个PLC系统发生故障时,另一个PLC系统仍可投入进行应急开车,最大程度的给用户减少损失。 5.4 操作简便 绞车司机操作简单,系统安全性大大提高。 5.5 节能效果明显 系统将再生能量通过四象限变频调速装置回馈电网,采用AFE自换向技术保持回馈电流与电网电压的反相位,真正实现回馈制动。 5.6 延长绞车寿命 煤矿变频绞车的电气控制中可以对设备的启动、加速时间进行合理的调节,进而减少了在绞车启动时对电器部件或机械部件的冲击,并且增强了电气系统的可靠性,有利于延长绞车的寿命。 6、结语 总之,在变频绞车电控系统中,以防爆四象限变频器为主要拖动设备,通过双PLC数字控制技术,实现了《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的绞车双线制保护及控制。从而促进了我国煤矿工业的全面发展。 煤矿绞车论文:煤矿绞车盘形闸的组成及工作间隙的监测与调整 摘要:在叙述煤矿绞车盘形闸的组成的基础上,阐述了盘形闸工作间隙的监测与调整方法。 0 前言 绞车提升系统中盘形闸与制动盘的工作间隙是一个重要参数。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规定:“绞车提升装置必须装有闸间隙保护装置,当闸间隙超过规定值(一般为2mm)时能自动报警或自动断电”。为此,设计了具有声光报警功能的盘形闸工作间隙动态监测报警仪。 1 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盘形闸工作间隙动态监测报警仪有两种结构,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使用:(1)就地安装,即主机安装在盘形闸附近;(2)远地安装,即在盘形闸附近安装一台数据检测仪,显示主机放在绞车房或其它1.5km范围以内的任何地方。 仪器工作原理:仪器主机由单片机控制,未安装传感器前,仪器各点显示的间隙距离为无穷大(实际显示为4mm左右,由传感器性质决定),当固定好传感器后,各点显示为盘形闸间隙的零点初始值。为让传感器工作在最佳区域范围内,要求传感器离制动盘1.5mm左右,通过仪器面板上的调零按钮将各点调零,则在各点显示为“0.O”时,单片机已将各点的初始距离保存在一只掉电不丢失数据的存储器里,并且仪器一直显示当前检测的盘形闸间隙与初始值之差,即盘形闸的工作间隙。 2 硬件 2.1 主机 2.1.1 显示电路 仪器显示分辨率为0.1mm,在现场已足够使用,所以每个测点显示的数据为2位有效数字,即最大9.9mm,最小非零数字0.1mm。仪器有8个测点共16位LED数码管,为节约硬件电路资源,选用了2片高性能串行接口、8位LED数据管显示驱动器MAX7219芯片,它的主要特点为:供电电压5V,管脚为24脚,外部只需要一只普通的限流电阻,输入的显示数据为BCD码,只需三根输入数据线,内部动态扫描,编程控制LED亮度、小数点和显示的位数。 2.1.2 通信电路 设计通信电路是为了实现该仪器与其他单片机或计算机之间数据通信。如电路板不接显示器,可当作就地数据采集分机。通过通信电路与另一台远距离主机或计算机相连,或功能相同的两台报警仪,一台就地安装,一台远地安装,实现数据共享,使观察、操作、维护都很方便。电路设计采用光耦隔离、RS485接口芯片,同时加有滤 波、抗干扰措施,传输距离达数公里,并可与计算机联网。 2.1.3 传感器测试电路 传感器输出为电压信号,所以必须经过A/D转换后才能由单片机检测,仪器选用了高性能串行接口TLC2543集成电路,它具有11路模拟输入,输入电压范围0-VREF,VREF最大可达芯片的电源电压5V,它的分辨率为12位,具有内部时钟,功耗12.5mW,工作方式可编程,外围电路不需其他任何元器件,且在使用中性能稳定、可靠,数据准确,软件编程也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单片机每次读出的转换数据是上一次选通的模拟通道数据而非本次操作输出的通道数据。该芯片不允许输入电压超过其电源电压,而一般的标有0―5V输出的传感器都可能超过5V(如输入超限时),为防止损坏TLC2543,设计时在传感器与TLC2543之间增加了一只电压跟随、限幅输出电路,它的功能是当传感器输出电压小于5V时,其输出为线性跟随,当传感器输出电压大于5V时,则输出限幅为5V,确保TLC2543在安全范围内工作。为了使转换数据准确、稳定、可靠,须在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或A/D转换器的输入端对地跨接一只滤波电容,这是很必要的,否则,单片机读出的转换数据不稳定,有波动。 2.1.4 自动复位电路 自动复位电路由二极管、振荡器和单片机复位电路组成。振荡器正常工作时每隔一定的时间(可调整)输出一个正脉冲给复位电路,让单片机复位。然而单片机在正常工作时并不需要复位信号,只有在单片机死机时才需要它输出一个正脉冲,这就要求单片机不能允许振荡器正常工作。可利用振荡器的清零引脚,在单片机正常工作中不断的输出一个清零脉冲给振荡器,使振荡器输出全为低电平。 2.1.5 存储电路与调零电路 其功能是保存数据在仪器掉电的情况下不丢失,主要保存零点的数字。所谓零点数字,就是指在仪器安装好后,位移传感器与制动盘的初始距离。在离铁质物质0一lmm范围内是传感器的盲区。仪器要求传感器的初始距离在1―5mm范围内,在此基础上,通过按键调零按钮,即将当前的初始距离值保存起来,此后显示器显示的数字即为盘形闸与制动盘的间隙距离。调零电路设有8只按钮,分别对应8只位移传感器,按不同的按钮会得到不同的初始距离,存储电路将一一对应地把不同点的初始值放在不同的存储空间。存储器选用了EE.PROM,易编程控制,价格低廉,工作稳定可靠。 2.1.6 声光报警电路 在8个测点中,其中任一个间隙超限(大于2mm)时都能发出声光报警。在正常情况下,指示灯为绿色,报警时,对应的指示灯变成红色。声光报警指示直到超限间隙回复到安全距离以内(小于2mm)时才解除。为现场使用方便,仪器还设有一组无源接点输出备用,有报警时接点闭合,正常时接点断开。 2.2 位移传感器设计 位移传感器为电感式微位移传感器。工作范围为1~5nun,精度可达0.01mm。传感器为铁磁感应式传感器,当感应线圈附近没有铁磁物体时,流过感应线圈的电流为恒定初始电流,当有铁质物体靠近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铁质物体处在传感器线圈电磁场中,内部被磁化并产生涡流,吸收了传感器线圈中的电磁场能量,使得流过线圈中的电流减小,铁质物体离传感器越近,传感器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越小,通过适当增加电路补偿,基本上可使线圈中的电流与线圈离铁质物体的间隙成正比关系,再通过转换电路,将电流信号转换成0~5V的电压信号。 3 软件 3.1 主程序 图1 是主程序流程图。在主程序中,报警的设置是利用单片机内部的一个寄存器字节(8位,可寻址),放8个测点的报警值,若超限报警,该位置1;不超限,该位清零。对灯光指示,该位直接输出到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线上;对声音,则判断整个字节是否全为零,否则,只要有一个位为1,则声报输出,只有当整个字节全为零时,声报才解除。 3.2 通信程序 设计通信程序工作于全中断方式,当接收到外来计算机通信指令时,单片机才作出相应的操作,不同的指令,执行不同的操作,操作完毕,退出中断,返回主程序。 4 安装调试 对位移传感器,可通过一只“Z”型铁板将其固定在盘形闸上面的一颗螺钉上,传感器长度160mm,用两个螺母(传感器自带)固夹在“Z”字型铁板上。用一只厚度为1.5mm的塑料片作衬垫,使传感器头与制动盘保持i.5mm左右的初始工作间隙,仪器送电后,分别将各测点调零,调完后所有测点均显示“0.0”,此时仪器安装调试完毕。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某些点安装不牢或因振动造成某些点的初始值不为零,或为负零点几,或为正零点几,表明初始间隙有微变,这时再一次调零即可。 作者简介: 梁修龙,男,安徽六安人,助理工程师,现在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煤矿分公司机电修配中心从事机电技术管理工作。 煤矿绞车论文:浅谈煤矿井下调度绞车安全管理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加强调度管理,促进安全可靠生产。现对煤矿井下斜巷调度绞车的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做一浅谈。 关键词:煤矿井;绞车;安全 一、安全管理:新安装调度绞车必须由矿专业人员进行设计,调度绞车的安装、回撤要有专人负责。安装设计中,要明确标注绞车硐室尺寸、绞车型号、控制设备型号、绞车安装地点、安装尺寸、照明和信号的安装位置、钢丝绳型号、长度、最大载荷量、绳头的连接方式,以及下山安全设施(车档、保险门、地滚的安装尺寸和具体要求等)。 所有调度绞车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安装质量标准要求,安装竣工后应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调绞牵引斜长超过15m时,都必须安装声光信号,信号线应采用橡套电缆,并且不准有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调度绞车电源开关必须采用远控按钮操作。 调绞管理要专人包机,谁使用谁管理,保持完好,绞车离合、制动系统、护绳板等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可靠。否则,不准使用。提升车辆的钢丝绳、钩头、连接装置,必须符合要求,挂车要用保险钩头,倾角大于12°时要用保险绳。 调度绞车在使用中必须实行班检查原则,班检查由司机负责。 对调绞要实行定期维修,禁止在井下倒换使用或超周期使用。井上大修后的绞车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检验,不合格不准使用。绞车司机要固定专人,经过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不准无证开车,司机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严禁超载提运,严禁不送电放车。 调度绞车提升的钢丝绳和保险绳必须严格执行日检查制度。 二、斜巷绞车安全设施:调度绞车主要安全设施有阻车器、保险门。作为下山绞车第一道安全设施必须由绞车司机控制,当矿车提升到上部时,由司机控制关上保险门(或阻车器),当矿车再次下方时,由司机控制打开保险门(或阻车器)。当然由司机自动控制这道设施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设阻车器必须用机械控制,但是由于绞车距阻车器超过20米时,操作起来不灵敏。所以调度绞车下方第一道安全设施应该用保险门(此保险设施上方安设一盏防爆行车红灯),最适合操作,保险门可以设计电动控制。那么电动保险门是怎样实现的呢?此保险门必须特殊加工,在保险门的转轴上,安装旋转电机,此电机由真空磁力起动器开关控制电机正反旋转。在矿车提升到距绞车5米处的轨道上或绞车前巷道变平坡点适当处安设一台行程式控制开关,从而实现控制和起动保险门开与关。这一电动保险设施对运输安全是一种保障,免去以往人为忘记关保险门在变坡点处忘记挂钩头、提前摘钩头或断绳等造成跑车,而造成的危险。安全设施必须安全灵活可靠,信号系统必须通畅灵敏,下面说一下信号系统。调度绞车信号系统包括联络信号、行车红灯和照明灯。联络信号,从过去的防爆打点机和防爆电铃传输点的个数,从而发出拉放车信号,而现在的声光信号器,不光是信号声传输还灯光提示和语音传输双方的对话。可照明灯和行车红灯在斜巷调度绞车运输中还有待普遍使用和技术改进。下面重点说一下,斜巷调度绞车运输道照明灯和行车红灯的设计和使用,现在斜巷调度绞车道照明灯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斜巷提升时严禁蹬车、行人”,在车运行当中把钩工更不能蹬车。当运输巷道设置照明时,上面司机和下面把钩工都能观察到一定距离的车运行情况。在运输巷道里设置50米一盏照明灯,还可以随时观察到巷道的支护情况和人员行走方便。 综上所述调度绞车巷道是有必要安设照明灯的,那么在实际操作时行车红灯是必须有的安全设施。因为在煤矿《安全操作规程》中有“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 特殊规定。因此在车运行当中,尤其车行至巷道上部时,人在下部很难发现车是否在运行,人在向巷道上山行走过程中,如果这时运行车辆发生断绳、断链、断销等造成跑车事故时,人员是很难躲闪不开的,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行车红灯是行车信号灯,在调度绞车斜巷中每100米一盏红灯是必须安设的安全设施。那么在斜巷调度绞车运输中怎样来实现行车时红灯亮呢?在这里先说一下调度绞车现在使用的QBZ-80N防爆开关的工作原理。 先将起动器隔离开关Q闭合,隔离开关Q闭合后电源变压器T获电源。保护器JDB的执行继电器J吸合,串接于中间继电器K3和K4吸合线圈回路中的常开触点3、4闭合。为起动器正常工作做好准备。按下外控正转起动按钮S2,中间继电器K3吸合,常开触点K31闭合,真空接触器K1吸合线圈接通,主触头K1接通,电动机正向起动;同时真空接触器辅助触头的一组常闭触头K12打开,将漏电闭锁回路断开,使漏电闭锁保护解除。当中间继电器K3和真空接触器K1闭合时,另一组中间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K32与K34打开,使之外控反转起动器按钮S3不能再起动,实现电气联锁。按下起动器停止按钮S1或外控停止按钮S4,中间继电器K3吸合线圈释放,常开触点K31打开真空接触器K1吸合线圈释放,主触头K1断开,电动机停止,同时真空接触器辅助触点的一组常闭触点K12闭合漏电闭锁回路接通,漏电闭锁保护投入。起动器反向起动与正向起动工作原理相同。 要想最终实现行车红灯亮,QBZ-80N防爆开关需改进:为什么要对开关改进呢?由于QBZ-80N防爆开关现有三个大接线嘴,两个小接线嘴,接线室内有5个控制用小接线端子。因此需改进开关如图,把接线室内增加两个小接线端子,开关本身增加一个接线小嘴。这样才能保证实现行车时红灯亮。 为能实现对斜巷调度绞车行车红灯的控制,在外接照明综保开关借一相127V电源(另一相127V电源直接接入红灯),接到中间继电器任意一对常开触点上(必须把正、反向起动器两个中间继电器的两对常开触点串在一起),形成一个行车红灯的电源开关,当起动器起动时中间继电器吸合,常开触点闭合,从而实现行车时红灯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践的证明,一切煤矿井下使用的电器设备会愈来愈标准和完善,投入的设施会灵活可靠更能保证安全生产。 煤矿绞车论文:煤矿提升绞车电控系统的改进 摘要:通过对煤矿提升绞车电控系统技术革新的回顾,阐述了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科技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绞车电控;技术革新;系统 0 概述 绞车是煤矿的大型只要设备,也是煤矿所有设备中唯一需要调速运行的设备,它担负着煤矿人员与设备材料的提升。早期的煤矿提升绞车电控系统都是采用KKX或TKD电控系统,由于它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够满足提升绞车的调速要求,因此,在煤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煤矿至今仍沿用这种控制系统。 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以PLC代替继电器以及外围电路、可控硅无触点调速装置代替交流接触器的新一代提升绞车电控设备在焦作华飞公司诞生,它的问世大大简化了原提升绞车的电控系统,使提升绞车的控制操作简单化和智能化迈进了一大步。目前,随着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好多厂家(如洛阳源创电气有限公司、唐山开诚电控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经研制出高低压变频调速装置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煤矿提升绞车电控系统。下面就煤矿提升绞车电控系统的技术改进过程作一综述。 1 PLC技术的成功应用 1.1 PLC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是专门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计的一种通用控制器,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编程容易、体积小、使用灵活方便、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近年来在工业生产的许多领域,如冶金、机械、电力、石油、煤炭、化工、轻纺、交通、食品、环保、轻工、建材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三大支柱之一。 1.2 绞车电控采用PLC的优势 (1)简化了系统。PLC与传感器等器件配合后,完全代替了原TKD控制系统中的时间继电器、磁放大器、自整角机、测速度发电机等部件,因此,减化了控制系统,减少了故障点,使维护变得简单易行。 (2)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可编程控制器是专为工业控制而设计的,在硬件和软件电路设计方面都采用了屏蔽、滤波、隔离、故障诊断和自动恢复等措施,使可编程控制器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3―5)×l04h以上。 (3)编程直观、简单。可编程控制器是面向用户、面向现场,考虑到大多数电气技术人员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特点,其编程所用的梯形图语言与继电器原理图相类似,形象直观,易学易懂。 (4)适应性好。可编程控制器是通过程序实现控制的,当控制要求发生改变时,只要修改程序配置,组成规模不同、功能不同的控制系统即可,适应能力非常强。 (5)增加了控制的科技含量。目前的可编程控制器具有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逻辑和算术运算、定时、计数、顺序控制、通信、人机对话、自检、记录和显示等等功能,使设备控制水平大大提高。 2 可控硅无触点加速接触器及真空接触器的应用 TKD电控系统的高压换向器、线路接触器、加速接触器等全采用的是大功率的空气式交流接触器,用于线路及电阻切换,这些元件存在一个共同缺点,就是电磁及机械噪声大、结构复杂、易损坏不可靠。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焦作华飞等公司终于研制出高压真空换向器和可控硅调速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高压真空接触器的使用。用高压真空接触器代替原空气式高压换向器、线路接触器,并采用现场总线方式接收主控台PLC发出的操作指令,实现提升机的正反向切换和正常运行控制。该接触器以真空作为灭弧介质,因此具有主电路电弧不外露、分断能力大、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低噪声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2)可控硅调速装置的研制应用。该装置利用了可控硅(SCR)的开关特性,巧妙地替代了原系统的空气式交流接触器,同时采用现场总线方式接收主控台PLC发出的操作指令,实现主电机转子回路外接电阻的切换,其切换原理如图1所示。该装置有以下优点: ’ ①无触点控制,运行可靠,无噪音; ②优良的动、静特性; ③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 图1 可控硅调速装置原理图 3 高压变频调速装置的应用 矿山提升绞车通过对控制电路的改造,减化了系统,降低了噪声,维护方便,同时增加了系统的科技含量。但其机械特性及调速的经济性等性能指标并没有改变。随着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数字、节能、智能化的绞车调速控制系统应运而生,那就是高压变频调速系统。 3.1 高压变频原理 随着通用变频器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快速发展,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也不断地成熟起来,原来一直难于解决的高压问题,近年来也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高压变频器类型和拓扑结构比较多,但原理和功能大同小异。根据有无直流环节将高压变频器分为两大类:无直流环节的变频器,即交一交变频器和有直流环节的变频器称为交一直一交变频器,其中直流环节采用大电感以平抑电流脉动的变频器称为电流源型变频器;直流环节采用大电容以抑制电压波动的变频器则称为电压源型变频器,煤矿提升绞车一般多采用IGBT单元串联型变频器。由于受功率器件(IGBT或GTo)耐压的限制,高压变频器运用了电压叠加技术,输出电压由若干个低压单元串联而成,每个单元相当于一个常压变频器,完全利用了通用变频器的成熟技术和功率器件。各个功率单元由隔离变压器的二次线圈分别供电(如图3所示),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不同电压等级的输出,而不受功率器件耐压的限制。其功率单元及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 图2IGBT功率单元原理图 3.2 变频调速提升机的控制优势 (1)真正实现了绞车的无机调速,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的高效连续调速控制,使绞车在加、减速阶段运行非常平稳,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2)软启动软停车,减小了机械冲击,在启动、加速换档及减速阶段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可以进行高频度的起动运转。 (3)模块化、智能化设计,维护简单,排除故障容易。 (4)系统简化,占用空间小。绞车变频控制系统取消了原老系统的加速接触器、电阻箱、高压换向器、低频电源装置、动力制动装置、测速装置、继电器屏等设备,系统仅由高压开关柜、高压变频器、主控台(PLC、数字式主令控制器等)等几部分组成,且只需要普通鼠笼型异步电机即可。 图3 6 000 V变频器系统原理图 (5)全中文界面,显示操作直观,交互性好。 (6)变频器四象限运行,在绞车下放阶段向电网回馈能量,实现电气制动,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7)由于使用了普通的鼠笼式电机,因此节省了原系统电阻部分的转差功率消耗。同时在绞车下放阶段向电网回馈能量,节能效果非常明显。据测算,绞车实现变频调速后,其节能效果提高30% ~40% 。 (8)容易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切换,无需任何换向装置。 (9)适用范围广。目前,高压防爆变频调速绞车已成功应用于煤矿井下。 (10)直接转矩控制,实现电动机速度和转矩的精确控制。 4 结论 高压变频控制系统的出现,使绞车的机械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是绞车控制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由于受功率器件耐压的限制,目前必须采用均压叠加技术才得以实现,而且在软件控制方面的技术并不十分成熟,因此它的发展和改进尚有一定的空间。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日益成熟,高压变频器将朝着大功率、小型化、轻型化和无传感器控制等方向发展。届时,煤矿提升绞车的控制将会变得更加完美。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煤矿绞车论文:煤矿提升绞车设计与优化 【摘 要】绞车是现代工业生产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起重设备。绞车的出现于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绞车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当中,通过在设计上和生产工艺、材料上的提升和优化,提升绞车在工作性能和操作安全方面都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就现代煤矿生产中针对提升绞车进行的设计补充和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煤矿;提升绞车;设计;优化 绞车作为现代工业中施工现场主要的起重机械。在煤矿开采、港口运算、工厂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广泛。其中,提升绞车主要被应用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竖井和斜井的物品和人员调运工作。提升绞车的牵引性能十分优秀,作为煤矿开采过程中设备和人员的运输工具,为煤矿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 绞车正被广泛地运用于矿山、港口、工厂、建筑和海洋等诸多领域。 一、提升绞车的性能和设计要求 提升绞车主要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设备牵引当中。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矿洞本身的封闭性和狭窄特点。所以良好的人员和设备的牵引机械,是保证煤矿生产基础要求。为此,针对煤矿生产工作的需要,提升绞车的设计需要满足一下几点设计要求: 1、良好的牵引能力 对于提升绞车的牵引能力又可以细分为绞车的负载能力和驱动能力。由于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矿井的纵向深度和横向距离是处在不断的增加过程中的。因此,为了满足开采工作的需要。提升绞车的牵引功能被严格要求。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随着生产的进行,提升绞车的工作包含矿石运输,人员和生产设备的调度几个方面,货物、人员、设备的重量对于提升绞车的负载能力造成了很大的考验。如果牵引过程中提升绞车的负载能力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绞车的收放工作就将难以进行。 同时,在保证提升绞车负载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绞车还需要具备出色的驱动能力。在这里,要额外强调的是,绞车的驱动能力并不仅仅是指绞车对于牵引重量上的负荷能力,还包括提升过程中绞车的稳定性和加速过程中的安全性。 牵引能力是提升绞车的主要性能之一,特别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提升设备的牵引能力被特别强调。 2、提升绞车的调速能力和可靠性 提升绞车在煤矿开采工作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开采现场的特点,提升绞车的运行速度的要求也是个不相同的。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提升绞车的调速运行也已经不再停留在设计范围。为了实现煤矿生产的高速运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针对提升绞车在动作时的现场调速能力进行优化和补充。确保高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低速运行中的匀速效果。 再有,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矿洞的开采是不断向下进行的。同时为了保证矿洞的稳定性,煤矿矿井的横截面积都不是很阔约。一旦提升绞车出现故障或者事故,财产的损失是小,井下员工的安全和矿井的安全是大。为此,针对煤矿矿井下恶劣的生产条件。要对提升绞车的安全性能进行强调。设计时根据实际的应用范围和性能需要,针对绞车的最大负载能力、设备元件的维修、故障时的应急措施,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并进行优化。 3、提升绞车的易操作性和自动化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各种设备的操作性能和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绞车易操作性的提升也就代表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的生产事故的概率降低。同时自动化技术和理念的应用,代表了提升绞车自愈性和可控性的增加。 对于提升绞车自动化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易操作的设计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绞车自身安全运作的要求。 二、提升绞车的设计优化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传统能源,在我国人民生活生产的过程中应用广泛。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量和煤炭产业的生产量都在不断的提升中,这使得用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的性能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优化。同时考虑到设备的生产和运行成本,如何在优化设备性能的同时,减少设备损耗,降低设备生产运行成本也是进行优化的一个方面。 1、从提升绞车的工作原理出发 对于提升绞车,从事煤矿开采工作的人员并不陌生。提升绞车的工作原理也相对简单,及时通过设备内部的电机产生驱动力,通过驱动器、太阳轮、行星轮、内齿轮以及调整装置实现提升绞车对于设备的提升和牵引功能。 由此,提升绞车的最大驱动能力和负载能力主要和牵引设备使用的材料和电机的性能相关联,通过设计可优化的范围不大。而绞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成为设计优化当中的主要内容。 2、辅助装置的使用 对于提升绞车的设计优化,绞车的安全性是其中关键之一。为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增加用于保障设备安全的辅助装置,例如:紧急制动器、调速装置、深度指示器等等。其中紧急制动装置对于设备故障起到紧急刹车作用。,当绞车发生故障时,电力液压制动器会自动咬合绞车制动齿轮,实现设备的紧急制动。 3、行星差动传动装置在提升绞车设计中的应用 行星差动传动装置是通过调节和控制设备运行过程中元件的稳定性,对设备的安全运作提供了保障。采用行星差动技术调节提升绞车刹车带的松紧和齿轮的倒换,不论在提升绞车运作过程中的调速能力还是可靠性,都有着出色的作用。 对于行星差动技术在绞车设计中的应用,要在深入了解行星传动技术和提升绞车平面结构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对无级调速系统的零件进行设计和检验,涉及到参数的选取和零件的安装。通过对零件的校正获得了合理的结构参数。 总 结 本文通过分析煤矿生产当中,提升绞车的设计理念和要求,对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提升绞车设计的优化提出了建议和看法。对于煤矿作业当中的提升绞车而言,在保证设备性能的情况下,降低设备生产运行当中的成本也是提高设备设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优化内容。如何结合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对提升绞车的设计进一步优化,还需要结合实际生产中的经验不断的摸索。 煤矿绞车论文:煤矿回柱绞车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本文对煤矿回柱绞车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回柱绞车 0 引言 当今社会煤炭是的一项重要能源,是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由于资源条件和能源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在未来的30-50年内,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核电的发展尚不能普遍取代矿物燃料。因此,在相当时期内矿物燃料仍将是人类的主要能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世界经济对能源的旺盛需求,世界煤炭开采技术也得到迅猛地发展。20世纪末期以来,先进采煤国家积极应用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做到了矿井的高产高效生产。 机械化是煤炭工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技术手段,也是煤炭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人力和减少原材料消耗的有效技术措施。矿井辅助运输作为矿井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矿山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现代化矿井对此更应高度重视。 煤炭工业的机械化是指采掘、支护、运搬、提升的机械化。其中运搬包括运搬和辅助运搬。绞车就是辅助运搬的其中一种。我国绞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仿制设计阶段;60年代,自行设计阶段;7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标准化、系列化设计阶段。 1 概述 JHB-8型回柱绞车是一种有效的矿山辅助设备。该型绞车主要应用于回柱放顶,同时也可用于上山、下山、平巷等综采工作面设备的搬迁,比如液压支架、溜槽等。此外,拉紧皮带机机头、运料、调度车辆等工作都可以用这种绞车来完成。在港口、码头、建筑工地、工厂企业,这种回柱绞车也可以发挥作用。可见,回柱绞车在煤炭行业、机械行业,包括部分其他行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1.1 回柱绞车在回采工作面的布置方式 ①安装在回风巷内,距回采工作面约20-30m。这种布置方式适用条件广,尤其是煤层倾角较大,顶板破碎,压力较大的工作面。但这种布置方式会影响回风巷的运料工作。每一次回柱需移动导向轮,钢丝绳绕过导向轮,多了一个拐弯,摩擦阻力增大,钢丝绳容易损坏。按这种方式布置的回柱绞车,必须沿钢丝绳牵引方向长条式布置,绞车宽度不应超过900mm,过宽则会堵塞巷道。 ②安设在回采工作面上端,紧靠回风巷上部和密集支柱之间。这种布置方式在顶板较好、煤层倾角较小的条件下采用。但每进行一个循环都须移动绞车,且需移开柱子,因而不够方便。在工作面上方顶板压力较大时,机座受力容易变形,可能引起齿轮啮合不良,甚至回柱绞车有被压埋的危险。 ③安设在工作面上,工作面上有数台绞车同时回柱,加快回柱速度。这种布置方式对浅截深的机采工作面尤为需要。 1.2 回柱绞车结构的一般分析 1.2.1 按驱动机构分 ①手摇式回柱绞车 手摇式回柱绞车用于人工回柱,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结构简单。但人工回柱效率低,安全性差,一般只用作辅助作业,或在回收金属支柱时使用。 ②风动回柱绞车 风动回柱绞车拉力大,重量轻,适用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超级瓦斯矿,但是风动回柱绞车成本较高,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③电动回柱绞车 电动回柱绞车使用范围最广,目前各制造厂生产的多为电动回柱绞车。 1.2.2 按滚筒结构分 ①缠绕式滚筒 缠绕式滚筒具有一定的容绳量,操作简单,使用范围广,但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现在生产的回柱绞车以采用缠绕式滚筒的为最多。 ②摩擦式滚筒 摩擦式滚筒多制成双曲线型,靠滚筒上的几圈钢丝绳与滚筒的摩擦力带动钢丝绳进行工作,滚筒量不受限制,也不存在排绳子问题,解决了咬绳现象,这种绞车尚在试验中。 ③链条滚筒 链条滚筒即用缠绕链条来进行回柱工作。因链条较重,不宜太长,如某厂生产的三吨轻便回柱绞车,链条仅有6米,因此,使用这种回柱绞车的极少。 1.2.3 按传动机构分 ①普通蜗杆蜗轮传动 普通蜗杆蜗轮回柱绞车,第一级为普通蜗杆蜗轮传动,再经过二级圆柱齿轮带动滚筒。采用蜗杆蜗轮传动机械效率低,虽具有结构结实耐用的优点,但体积重量都很大,搬运困难,不适于井下狭窄环境和经常移动的特点,故此类回柱绞车已不再生产。 ②圆弧面蜗杆传动 现在生产的各种回柱绞车均采用圆弧面蜗杆传动,机械效率提高到约为0.8-0.85机器体积和重量都相应减少。 2 国内外绞车的发展 近40年我国的煤炭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综采机械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采单采原煤产量早已突破了百万吨,然而煤炭工业机械化离不开运输,运输又离不了辅助运输设备,绞车就是辅助运输设备的一种。 我国绞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仿制日本和苏联的;60年代进入了自行设计阶段;到了70年代,随着技术的慢慢成熟,绞车的设计也进入了标准化和系列化的发展阶段。但与国外水平相比,我国的绞车在品种、型式、结构、产品性能,三化水平(参数化、标准化、通用化)和技术经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1 国外矿用绞车的特点 ①标准化系列化; ②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 ③高效节能; ④寿命长、低噪音; ⑤一机多能、功率大; ⑥外形简单、平滑、美观、大方。 2.2 针对国外的情况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制定完善标准,进行产品更新改造和提高产品性能; ②完善测试手段,重点放在产品性能检测; ③技术引进和更新换代相结合; ④组织专业化生产,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 2.3 JHB-8型回柱绞车的技术特点 ①速度变化不大,回柱效率高 JHB-8型回柱绞车工作时的牵引速度为5.9-8.1m/min,平均速度7m/min,最大牵引力为50KN,容绳量为100m,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②结构简单,布置合理 JHB-8型回柱绞车的传动系统采用两级传动,圆弧蜗轮蜗杆齿轮传动和圆柱齿轮传动,而且采用了开式齿轮传动,大大简化了机械部分的传动系统,便于安装和拆卸,结构布置紧凑、合理。 ③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JHB-8型回柱绞车采用锥面实现了工作状态和制动状态的互锁。绞车起动时动载小,钢丝绳受到的冲击小。只需轻轻点动电机控制按钮,就可起动电机,然后操作制动的手把,便可实现绞车的动作。 煤矿绞车论文:煤矿立井绞车自动化装载系统设计与改造 【摘 要】:本文主要对自动化系统构成的硬件配置、装载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改造后系统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煤矿;立井;绞车;自动化;装载系统;设计;改造 1、前言 煤矿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延伸,其水平煤矿产量也随之上升,在煤矿生产中绞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装载电控系统自投产以来一直采用手动控制,长期以来,有一些问题不能够得到解决。首先,工人劳动强度大。一般情况下,该系统每天分两班倒班制进行井下作业,随着水平煤炭产量的增加,工人因疲劳而导致操作有误的事件很多,即造成装重罐和煤炭装入井底的事故。其次,必备的保护装置比较缺乏。在手工操作下,无法把各种保护装置投入进去,除了经常发生的上述事件外,溜子、给煤机偷停,过载故障缺乏报警监控手段,不但延长事故处理时间,常常引起电机烧毁和运输溜子故障,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秩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此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 2、自动化系统构成的硬件配置 主井装载系统是有2台往复式给煤机、2台刮板运输机、2台装煤定量斗及弧型闸门组成。井上、下煤仓设有煤位信号传感器,定量斗弧型闸门设有位置传感器(防爆磁开关),定量斗下有压磁测力装置检测煤量,刮板运输机、给煤机由真空开关控制作为电源控制启动和停止。 电气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输入、输出信号分为开关量信号和模拟量信号。刮板运输机、给煤机的启动或停止属于开关量信号,定量斗内的煤量属于模拟量信号,外界开关量输出信号通过24V直流继电器隔离,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电气干扰和高电压进人PLC。对继电器供电的24V电源,采用直流24V开关电源作为独立工作电源,有效的保证了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定量斗煤量传感器采用KJD-7型定重装置,该装置可提供2套计量传感控制,设置2套“空”、“满”、“过满”参数,提供2套“空”、“满”、“过满”继电器接点,分别用于A,B定量斗的煤量检测。 3、装载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图1 PLC控制原理与接线 FX2一80MR型PLC的输人、输出为继电器型PLC,输入信号有40个接点,地址分别为XO~X7、X10~X17、X20~X27、X30~X37、X40~X47,其中X0连接打点按钮,在检修或手动控制方式下操作人员通过该按钮向绞车司机发出信号;X3,X4连接工作方式按钮控制,系统启动后默认为手动控制方式,按一次工作方式按钮,X4产生一个“1”脉冲,系统转为自动控制方式;再按一次工作方式按钮,X4再产生一个“l”脉冲,系统转为自动控制方式。检修控制方式由检修旋钮控制,当旋钮闭合时,X3为1,系统强行转到检修控制方式;X7连接装载急停按钮,当该按钮按下后装载系统全部设备停止工作,并报警。X10~X13连接给煤机启、停按钮,在手动控制方式和检修控制方式时,分别为B给煤机启、停按钮和A给煤机启、停按钮;X14~X17在手动控制方式和检修控制方式时,分别为B刮板运输机启、停按钮和A刮板运输机启、停按钮;X20~Xl7分别连接B定量斗弧型闸门开、关按钮和A定量斗弧型闸门开、关按钮;X32,X33,X47和X34,X35,X6分别连接定量斗煤量状态信号,来自KJD-7型定重装置输出继电器,当B定量斗煤量分别为“满”、“过满”、“空”状态时,X32,x33或x47为“l”,当A定量斗煤量分别为“满”、“过满”、“空”状态时,X34,X35,X6为“1”。X43,X44真空开关反馈信号,来自B,A给煤机真空开关。当B或A给煤机真空开关闭合时,向PLC柜发送指示信号,X43或X44为“l”,表示真空开关已经闭合;X45,X46分别连接B,A刮板运输机真空开关信号,当B或A刮板运输机真空开关闭合时,向PLC柜发送指示信号,X43或X44为“1”,表示真空开关已经闭合;X25,X42连接A,B箕斗到位信号,来自绞车电控系统接点,当A或B箕斗到达装载位置时,接点闭合,X25或X42为“1”。X27,X36连接绞车上、下行信号,来自绞车电控系统接点,当绞车上、下行时,接点闭合,X27或X36为“1”;X30,X31连接B,A箕斗进入曲轨信号,来自井筒防爆磁开关,当箕斗进入曲轨时,接点闭合,X3O或X31为“1”;X40,X41连接B,A定量斗弧型闸门关到位信号,来自B,A定量斗弧型闸门防爆磁开关,当定量斗弧型闸门关到位时,接点闭合,X40或X41为“1”。 4、改造后系统的优势 4.1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在提煤期间,装载系统采用自动的工作方式,以下工作均由设备来完成:两个罐的给煤机启停、溜子启停、计量斗的开关以及开车信号的发出等全部操作。而操作工人只是完成以下工作:巡视和检查设备运转状态,必要的清洁工作。 4.2提高了生产效率 自动化工作方式中的各个工序是要严格按照计算机的运算指令进行,时间准确度超过0.15,因此,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对于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工作拖延这种情况也得到了避免。 4.3提高了安全性、可靠性,转变了工人违章环境 由于工人误操作装重罐的事故,由于装重罐保护装置投人使用,也得到了抑制。对于箕斗不到位而将煤装人井下的事故,由于箕斗――计量斗连锁保护,其事故的发生率也得到了抑制。上仓满、下仓空保护使井上下流水线作业信息沟通完善,使得走空溜子现象得到了避免。 5、结语 通过对煤矿立井绞车自动化装载系统设计与改造,使得立井绞车实现了自动化装载,创造了良好的作业环境,解决了安全问题。总之,立井绞车自动化装载系统改造成功,为煤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煤矿绞车论文:煤矿副井绞车电控改造的研究与应用 摘 要:JTDK-ZN-01S型交流提升机电控系统采用性能优越的进口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主要控制器件,两套PLC相互冗余,构成安全回路双线制,且冗余量不低于20%。运用软件化的设计思想,能用软件实现的功能,决不用硬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了系统的硬件故障。采用了RS485 串行通讯的现场总线技术,仅用一根屏蔽线即可完成通讯功能,实现了控制的智能化。在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省去了大量的控制接线,具有安装调试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等一系列优点。 关键词:副井绞车 电控改造 本矿副井提升绞车电控装置原采用天津电气控制设备厂生产的JKMK―PC型绞车电控装置,自2000年5月安装并投入正式运行,至今已有六年多的运行时间,一是电控部分大量的元器件已到使用期限,部分元件已损坏;二是原来的电控系统生产厂家已倒闭,配件供应不及时;三是PLC内部控制程序多次出现丢失现象,程序丢失后只能临时采用高压开车,给副井绞车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多问题,因此经矿多方面调研论证,确定采用JTDK-ZN-01S型交流提升机电控系统,对副井绞车电控进行改造。 1. 电控系统技术特点 (1)现场总线技术 系统采用了RS485 串行通讯的现场总线技术,仅用一根屏蔽线即可完成通讯功能,实现了控制的智能化。在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省去了大量的控制接线,具有安装调试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等一系列优点。 (2)全数字化设计 该系统将轴编码器应用于绞车电控,实现数字化的行程、速度、给定、油压等,其中数字化的主令控制器和手闸控制器具有控制准确、操作方便、故障率低等特点。 (3)软件化的设计 本系统运用软件化的设计思想,能用软件实现的功能,决不用硬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了系统的硬件故障。 (4)模块化设计 本系统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多个功能集成为不同的电路模块,如语言报警模块、可调闸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功率检测模块、电源模块等,缩短了故障的处理时间。 (5)冗余化设计 采用性能优越的进口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主要控制器件,两套PLC相互冗余,构成安全回路双线制,且冗余量不低于20%。 (6)抗干扰设计 按照抗干扰的设计原则,在输入、输出、电源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抗干扰措施,完全符合GB/T13926电磁兼容性要求,整套系统独家通过电兼容性试验,使得系统安全可靠。 (7)完善的防雷系统 主控台内设置有完善的防雷系统,采用德国OBO公司设计生产的防雷器,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8)工业控制人机界面 该系统将工业显示屏应用于电控系统,显示绞车的各种静、动态参数,如速度、行程、油压、速度图、力图、打点次数及各种开关量的状态。此外显示屏中设置了故障记忆和故障态,以便查寻提升机的故障状态和故障原因,方便简洁。 (9)UPS电源 采用具有正弦波特性、功率容量充分大的不间断电源为控制回路供电,①保证了系统电磁兼容性指标的实现;②当发生突然停电,保证了二级制动的有效性。 (10)语言报警 本系统设计了安全回路控制接点动作记忆电路,一旦安全回路动作,引起动作的各种故障被记忆下来,并连续不断地用语言播放故障位置,大大缩短了故障的查找时间。 (11)多种运行方式 提升系统能完成提升机手动、自动、检修、故障开车等各种运行方式的控制要求。 2. 系统配置 本电控系统按照结构标准化、产品系列化、性能现代化、体积小型化进行产品设计,对于提高矿井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以及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对于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能源消耗和噪音污染,提高矿井生产效率等方面,将会产生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系统设备特性如下: (1)智能型全数字交流主控台(JTDK-ZN-ZKT) (2)智能型高压低频换向柜(JTDK-ZN-GHP) (3)全数字无环流低频电源柜(JTDK-PC-DPY) (4)智能型可控硅调速柜(JTDK-ZN-SCR) (5)高压馈电开关柜(KGS1) (6)低压电源柜(JTDK-ZN-DYG) 3. 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 (1)提升机的运行方式 提升系统能完成提升机自动、常规、手动、故障开车等各种运行方式的控制要求。 (2)数字行程监控器 数字行程监控器由PLC、轴编码器构成。轴编码器将脉冲信号送入PLC中,经PLC逻辑运算处理转换成提升机钢丝绳线速度和容器行程位置,形成各种操作信号、保护信号和按行程给定的速度给定曲线。 主控PLC与监控PLC之间相互保护、相互监督,并能完成如下功能: 1)实现PLC故障状态下的低速开车功能; 2)实现数字行程给定功能,定位精度≤1cm,并实现数字行程罐位显示; 3)具有对编码器进行同步校正的功能; 4)PLC行程监控器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参数的整定以适应变化的工况(如变化了的速度、深度等)。 (3)提升控制 系统核心控制部分采用两套模块化工业微机―FX2N可编程控制器,该型可编程控制器具有指令众多,功能强大,配置灵活,使用简单,工作可靠,可以和管理计算机联网,并能完全满足矿井提升工艺过程要求。 1)选用日本三菱公司的FX2N 型PLC; 2)主控PLC应用软件能完成提升机手动、自动、常规等运行方式的控制要求; 3)完成提升机运行工艺要求的控制功能; 4)实现对调速系统按速度给定的控制; 5)实现完善的保护功能,对于等速段超速、减速段过速、过卷等安全保护具有多重保护; 6)保护功能按下列三类设置:立即施闸的紧急停车、完成本次提升后不允许再次开车的功能,即一次提升、自动减速后施闸停车。 7)可在线或离线修改用户程序; 8)采用全数字工作闸和主令控制器,采用脉冲编码器来实现,使得控制准确度高、操作轻便、故障率低; 9)留有与矿井生产管理系统联网的接口。 (4)安全保护 系统的安全回路有两套,一套由主控机PLC,另一套为监控机PLC,实现PLC的相互冗余。系统的主要保护有: 立即施闸类保护,发生下列各类故障时,系统能立即进行完全制动停车,并发生声报警:提升容器过卷、减速段过速保护、等速段超速保护、提升容器接近井口速度超过2m/s、错向保护、给定方向记忆、深指失效保护、通讯错误、高压失压跳闸保护、制动油过压、轴编码器失效。 终端施闸类保护,完成本次提升后不允许再次开车的保护,即一次提升:润滑油欠压、润滑油超温、制动油超温。 自动减速后施闸类保护,发生下列各类故障时,系统自动降低速度,然后再施闸停车,并发出声报警:信号电源欠压、制动油故障、主电机超温、闸瓦磨损、闸盘偏摆、弹簧疲劳等。 (5)制动控制系统 提升机制动控制系统由PLC、安全继电器、脚踏动力制动和可调闸模块组成,其主要功能是: 1)当系统发生故障导致安全回路断开时,PLC利用采集来的速度信号和油压信号,对液压站制动电液阀进行PID闭环控制,以实现液压站的减速制动功能。 2)当减速制动发生故障时,若提升机在井中,PLC直接控制安全阀和二级制动阀动作,实施二级制动控制;若提升机接近井口,则实施一级紧急制动。 4. 应用情况和效益 副井绞车电控系统自改造以来,运行效果良好,未出现任何问题,2006年11月经山东省机电设备检测中心性能测试,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副井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该系统改造对于提高矿井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以及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气新技术论文: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 要:电气工程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就好比人的神经系统对人的重要性。经济的迅速膨胀,将建筑业推上了发展的顶峰。建筑智能化日新月异的今天,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备受建设企业的重视,当下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与电气科技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建筑电气新技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使建筑电气行业有了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电气 新技术 应用 发展 引言: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快速的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建筑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若想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对建筑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依靠科技创新保证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以下本文将阐述几种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新技术与发展。 建筑电气包括强电和弱电两部分;通常情况下,我们把电力照明用的叫强电,把传播信号进行信息交换的电叫做弱电。强电部分的应用主要包括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等系统,弱电部分的应用主要包括楼宇系统、安全系统、通信系统以及电子系统等,弱电一般指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直流电压一般在24V以内的,我们一般称其为智能化系统。接下来我们分别就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进行分析,以及其新技术的应用发展。 1、 强电新技术的应用 1.1 配电系统 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是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有目共睹的,现实生活中,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步伐,很多设备以及对整个系统的控制也转向了智能化,减少了繁琐的步骤,也减少了人力物力,在变电现场,实现了电力自动监控,包括现场所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对变电配电的测控和调整都可以远程调控,那么变配电所就无需专人值班了,功能强大的电力自动监控系统将计算机技术、数字处理、遥感通信以及电力电子等多项技术融为一体,取代了传统的二次回路,使得线路变的简单为后续的系统维护带来方便。同时设备也变得小型化智能化,比如干式变压器,它的出现消除了由于油泄露而发生火灾的隐患,使之可以被放心的放在建筑物的重要位置,此外,它的容量更大,所以在设计中就可以减少使用设备的数量,节约了空间。 1.2 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包括四个部分:照明控制系统、调光开关、灯具和光源。对于控制系统我们也采用了只能照明控制,它起到了一个整体协调的作用,利用先进的电磁和电感技术,实时监控和跟踪,完成自动平滑的调节数字电路里电流和电压的幅度,进而改善照明系统中出现的负载不平衡,提高功率的效率,减低灯具和线路的温度,以达到优化供电的目的。调光开关的应用可以实现人们想要营造的各种氛围(浪漫、舒缓、单一的情调等),这项技术的提出还能够延长灯具的寿命,保护人的眼睛,非常的智能化。灯具和光源在目前的建筑中选择颇多,生产厂家从发光的效率、光色的搭配以及应用的场景方面进行改善,技术上比如镇流器也发展到节能型电感电子镇流器,目前比较流行的LED灯,也广泛用于电视荧屏,众多的灯具光源能够满足各种场景的需求,涉及到家居、汽车、路灯、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如果出现断电的情况,我们还有应急措施,可采用EPS,对于通信、电子设备来说一般可采用UPS供电设备,为建筑业照明带来了方便。 1.3 防雷接地系统 建筑工程对防雷接地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如果不合格,会引起重大的事故,这个责任是谁都无法承担的。防雷系统需要安装避雷网、避雷针、避雷针引下线等,对于避雷网的安装,可以沿着混凝土块或者支架敷设,对于避雷针安装,第一,可在烟囱上安装,根据其高度的不同,一般安装1-3根避雷针,并且热镀锌,第二,在建筑物上安装,在屋顶或者侧墙上上按照一定的图纸标准安装,第三,在需要避雷的金属容器上安装。安装后通过其引下线连接到接地系统,接地电阻若无特殊要求一般要小于4欧姆,并且不同方向的接地线,不要接在同一个接地排的插孔上。接地防雷系统的布置一定要合乎标准,还要有严格的验收。 此外,在建筑电气中,还会大量使用供电线缆和导线,如今各种线缆频频推出,具有耐热、耐寒、抗燃、绝缘等特性,为建筑电气的安全、环保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障。 2、 弱电新技术的应用 2.1 楼宇系统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采用集散控制方式,使管理者在中央控制室内就可对整个大楼内的设备进行监控和相应的管理。楼宇自动化管理是一栋大楼弱电系统的核心,它的高可靠性就是弱电系统的高可靠性。楼宇自动化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建筑物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分类处理,从而通过最优的方法给予一定的监控管理。它的技术发展主要表现:第一、融合了Web的功能,采用网页的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给工作带来很大方便。第二、提供各种完善的开放技术、实现了从现场到管理层次的集成,真正实现了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使得各系统协调有序的工作,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管理和服务的水平。随之给我们带来的服务:舒适的大楼环境、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设备及人力的节能。 2.2 安全系统 建筑安全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系统、对讲等,并且安全系统从早期的独立工作发展到如今联动工作,通过整体化的安保防护机制,保障楼宇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联动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并且以一定的方式告知管理人员,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 2.3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系统、电话网等多种网络。在智能建筑中,通信、办公、管理自动化是计算机系统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是语音、数据、文字或者图像的处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早期的网络都是由多种网络分工负责不同的通信服务,相互之间需要一定的协议,比如早期使用的OSI协议模型,能够实现的速率也比较低。当今的网络实现了三网融合,它将互联网的数据、广电网的视频、电信网的语音业务融合在一起,我们也称其为移动互联网,其中用到了开放的协议,TCP/IP协议,并且速率上实现了“千兆交换做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实际上我们还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瓶颈的问题,实现了光纤到小区,光纤到桌面。这就是现代化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当今社会已是信息时代,人们对传媒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电子信息系统也就成为了热门的专业。电子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显示系统,可以报告一些新闻动态,比如房产公司里的大楼事物介绍,比如各大银行里的股票基金咨询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音频与视频的搭配会显得气氛格外震撼。其二查询系统,通过其展示的内容可以查询楼层功能分布,比如商场的结构分布图,是可具有图像、视频声音、文字的多媒体服务信息。查询系统采用触摸查询一体机,使用先进的声波触摸技术,使用者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界面,实现人机灵活交互,其信息量之大,速度之快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查询需求。 结束语:数字信息的时代,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发展会推动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提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伴随其逐渐国产化,使得国外产品不会再独占中国市场。以上通过对电气系统的简单阐述,充分说明了建筑电气技术的重要地位,只有积极发挥其主导地位,才能面对智能建筑市场的竞争需求,同时可以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的增加科技含量,才能使我们的国力更强大,正所谓“科技创造生产力”。我国的智能建筑产业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电气新技术论文:浅谈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就快速快速发展起来,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又步入到更深一层发展,同时也表现出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且伴随建筑工程出现的还有现代化建筑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加强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相当重要。本文主要说明了发展建筑电气应用新技术的重要性,重点说明了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浅谈;建筑;电气;新技术;应用;发展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上的要求更趋多样化与个性化,现在对建筑要求不再基于传统观念的选择,在舒适、安全、节能、环保、高效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产品层出不穷,电气设计越来越复杂,这对于电气设计人员是一个考验,如果跟随各种新产品的推广,不假思索的应用建筑工程中,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多时候不合理的应用,造成了浪费增加了施工的难度甚至于有时候会将不合格的产品应用到的建筑中,留下安全隐患。认识新产品、掌握新产品、合理应用新产品是电气设计人一项能力,一项必备的能力,是将设计从掌握到运用自如,到有自己见地的一个必备能力,促进新技术改革的早日实现。本文结合作者经验,简要叙述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希望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1.发展建筑电气应用新技术的重要性 1.1.建筑电气的发展是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而同步发展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的发展,使建筑电气实现了飞跃。先进的新技术不断涌入建筑市场,使建筑电气行业取得卓越成就。人们也充分意识到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是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的有效途径。所以说,推广和应用建筑电气新技术可以更高效保质地完成工程任务,其过程也更加精益求精,加快了工程的进度,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工程造价,保证了安装施工的质量,完全实现了建筑电气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功能。 2.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 2.1. 运用新技术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民用住宅电气技术更加倾向于安防、智能化、环保节能等多元化方向发展,领先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许多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更加方便化、智能化、现代化。首先,我们来探讨下ZSI技术。所谓ZSI,是指实现保护区域选择性的一种实用性技术,其功能是在保证上下级间选择性配合的前提下,实现保护以最短时限切除区域内故障,即在下级保护区域内的故障时,由下级保护迅速切除故障,同时闭锁上级保护,以实现级间选择性的配合。ZSI 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保护中增加一个判别故障区域的判据。系统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检测到故障电流的保护会送一个ZSI 闭锁信号给上级保护,同时检查是否收到下级保护上传的ZSI闭锁信号。如果保护未收到下级传来的闭锁信号,保护即判断该故障发生在本保护区域内,电流速断保护瞬时动作切除故障。若检测到有下级保护发来的ZSI 闭锁信号,则电流速断保护会被闭锁但短延时的过电流保护会起动,作为下级断路器保护的后备保护。 2.2.其次,我们来探讨下电气智能化总线新技术。本世纪初英国实验开发的电气智能化总线新技术,实现了行动不便人员来自 行料理日常生活的梦想。此项技术将大量不同领域的技术集于一身,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基于“Lusta”总线的控制系统,它可以控制遍布整栋住宅的各种设备简单易行,用一条双芯电缆把各种家电和电控设备连接到这个系统上,将各种智能产品与其它一些特有的高科技产品设计组合起来,为行动不便人创建了一个方便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此项技术虽说智能化高、成本造价高,但在我国不是没有发展前景。 2.3.在次就是ATSE 保护电器。ATSE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是由一个(或几个)转换开关电器和其它必需的电器组成,用于监测电源电路(失压、过压、欠压、断相、频率偏差等)、并将一个或几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到另一个电源的电器。如市电与发电的转换,两路市电的转换;主要适用于低压供电系统,即额定电压交流不超过1000V 或直流不超过1500V,在转换电源期间中断向负载供电。在建筑供电设计中,有一些重要负荷,如高层建筑中的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通讯设备、电脑管理系统等,这些负荷如果在使用中突然中断供电,将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所以,为了减少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应当合理的设置和使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来确保重要负荷的可靠供电。 3.电气新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3.1. 电气新技术的应用对加强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要确保其大力应用也是重中之重,以下就发表几点推广应用的措施,第一,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3.2.其次,施工前切实做好安装工艺、技术交底工作,落实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确保新技术有效应用。建议相关单位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对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学习、研究、交流。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并且项目部要划出专项资金,对新技术应用、人员组织、培训、技术攻关等提供资金保证。 3.3.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 结语: 推广应用建筑电气新技术是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创造最高效益的最佳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未来还会出现更多先进的新技术,我们不但要勇于创新,大胆应用,精心研究,还要不断寻求应用新技术的保证措施,结合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确保其高效保质的应用于实践,才能让其在建筑电气行业中大放光彩,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电气新技术论文:建筑电气新技术的运用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电气技术在吸收传统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悄然发生着变革,已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对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内涵做了简要分析,重点论述了建筑电气新技术的运用。 关键词 建筑电气;新技术;运用 0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出现了巨大变化,表现最突出的当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目前,一栋建筑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要求,更需要其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相适应的服务。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产品发展速度快,有许多较为成熟的技术,受到了市场的信赖和支持,但是这些建筑电气技术就个体而言的确非常成熟,但是每一个过于独立,无法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这就降低了建筑管理的效率,建筑物安全性能也不够令人满意。近来,随着各地中央商务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区域的不断开发建设,对建筑物的功能配套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催生了建筑电气新技术的产生,唯有借助于新的、现代化的建设电气技术,才能使整栋建筑更加精准、有效、稳定、可靠的运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筑电气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1 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内涵 现代电气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借助于建筑电气技术的不断革新,建筑业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很大的拓展。建筑电气新技术不仅仅是电工电子、控制信息技术的组合,而是将这些电气新技术进行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网络,因而学科交叉融合,是建筑电气新技术的重要特征与内涵。 如在我们的建筑物供电系统中,一个完备的计算机系统网络,需要配置一个处理器,变电站需要配备高低压开关柜来控制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整个微型的处理器就放置在这个柜子里,一是用来监测供电的回路状况,二是将整个供电系统的断路装置与整个计算机网络测控系统连接起来,对整个供电系统实现闭环回路的监控、负荷调整和综合管理。装配一台相应的变频器需要其提供必要的反馈功能,同时还要能够利用通信接口使得变频器与上位机进行数据的交互。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筑电气新技术是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学科交叉与融合在建筑行业的鲜明体现。 2 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实际应用 2.1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能源消化的进一步加剧,由此造成的能源浪费和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建筑物的技能技术已经被人们提上日程。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的总能耗比重为25%,正是由于在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中未充分地将节能方面的技术和措施考虑进行。此外,传统建筑物中很少有先进的电气控制系统对所辖设备进行节能控制。例如,在老式办公楼里,风机管道、暖气片、空调等设备,采用传统控制电气方式,极易产生大量的能源浪费。在我们的建筑电气新技术方面,较以往传统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节能技术和相关措施方面,革新思维,大胆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节能效果。如光线感应的充分运用,当室内光线达到一定亮度时,启动光控开关,自动闭合部分开关,节省电能,这一技术可以推广到空调的自动控制上,将在室温调节上最大限度的节约电能。 2.2建筑设备监控方面的技术应用 以前我们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大都采用集中监控的模式,这种模式运行速度较慢,且可靠性也不强,这样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明显不适合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1世纪以来,计算机控制方式的主要方式是集散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的出现,为建筑设备监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平台,辅以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建筑设备监控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场总线技术模式在建设设备监控系统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以太控制网络的运用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此外,在许多行业的建筑设备监控技术中加入了Web、OPC、TCP/IP等技术的融合和运用,很大程度推动了整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领域的发展。 2.3建筑通信网络方面的技术运用 建筑通信网络作为建筑智能网络的主干,可以分为计算机、双向有线电视以及电话通信三个不同形式的通信网络,三者相互联系,将整个建筑系统的全部资源进行对接联通,信息可以传达到所有的用户站点。随着网络光缆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传输速率大大增加其用途也从传统的数据通信和图像传递,拓展为语音视频通信、电视电话会议等。随着我国建筑智能小区的大力建设和推广,建筑智能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建筑电气技术运用中,采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如数字通信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数字信息处理相关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显示的性能,实现了建筑设备信息和资源共享,作为数字社区的单元节点,为以后许多行业的现代化商业经济运用提供更多的方便,如电子商务等操作中,数据可以直接利用,进行相互的对接工作。 2.4建筑电气技术安全防范方面的技术运用 安全防范技术包括建筑物闭路监视、对讲、通道控制、入侵报告等先进防范技术。随着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安全防范技术也从最初的各子系统的相互独立,发展到现在的各单元节点联网互动,集中控制监视,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安全防范工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为建筑区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保障。例如,数字和模拟电路集成芯片的功能大大提高,给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从模拟技术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搭建了桥梁。 3 结论 现代建筑电气新技术在汲取传统建筑电气技术基础之上,融合了当前快速发展的电工电子、信息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并逐渐发展成熟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电气技术将继续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电气新技术论文:浅谈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 【摘 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且伴随建筑工程出现的还有现代化建筑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加强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相当重要。本文主要说明了发展建筑电气应用新技术的重要性,重点说明了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新技术;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上的要求更趋多样化与个性化,现在对建筑要求不再基于传统观念的选择,在舒适、安全、节能、环保、高效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产品层出不穷,电气设计越来越复杂,这对于电气设计人员是一个考验,如果跟随各种新产品的推广,不假思索的应用建筑工程中,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多时候不合理的应用,造成了浪费增加了施工的难度甚至于有时候会将不合格的产品应用到的建筑中,留下安全隐患。认识新产品、掌握新产品、合理应用新产品是电气设计人一项能力,一项必备的能力,是将设计从掌握到运用自如,到有自己见地的一个必备能力,促进新技术改革的早日实现。本文结合作者经验,简要叙述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希望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一、发展建筑电气应用新技术的重要性 建筑电气的发展是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而同步发展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的发展,使建筑电气实现了飞跃。先进的新技术不断涌入建筑市场,使建筑电气行业取得卓越成就。人们也充分意识到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是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的有效途径。所以说,推广和应用建筑电气新技术可以更高效保质地完成工程任务,其过程也更加精益求精,加快了工程的进度,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工程造价,保证了安装施工的质量,完全实现了建筑电气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功能。 二、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 运用新技术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民用住宅电气技术更加倾向于安防、智能化、环保节能等多元化方向发展,领先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许多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更加方便化、智能化、现代化。 1、ZSI技术 所谓ZSI(Zone Selection Interlocking)是指实现保护区域选择性的一种实用性技术,其功能是在保证上下级间选择性配合的前提下,实现保护以最短时限切除区域内故障,即在下级保护区域内的故障时,由下级保护迅速切除故障,同时闭锁上级保护,以实现级间选择性的配合。 ZSI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保护中增加一个判别故障区域的判据。系统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检测到故障电流的保护会送一个ZSI闭锁信号给上级保护,同时检查是否收到下级保护上传的ZSI闭锁信号。如果保护未收到下级传来的闭锁信号,保护即判断该故障发生在本保护区域内,电流速断保护瞬时动作切除故障。若检测到有下级保护发来的ZSI闭锁信号,则电流速断保护会被闭锁但短延时的过电流保护会起动,作为下级断路器保护的后备保护。 2、电气智能化总线新技术 本世纪初英国实验开发的电气智能化总线新技术,实现了行动不便人员来自行料理日常生活的梦想。此项技术将大量不同领域的技术集于一身,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基于“Lusta”总线的控制系统,它可以控制遍布整栋住宅的各种设备简单易行,用一条双芯电缆把各种家电和电控设备连接到这个系统上,将各种智能产品与其它一些特有的高科技产品设计组合起来,为行动不便人创建了一个方便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此项技术虽说智能化高、成本造价高,但在我国不是没有发展前景, 3、ATSE保护电器 ATSE(AutomaticTransferSwitchingEquipment)即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是由一个(或几个)转换开关电器和其它必需的电器组成,用于监测电源电路(失压、过压、欠压、断相、频率偏差等)、并将一个或几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到另一个电源的电器。如市电与发电的转换,两路市电的转换;主要适用于低压供电系统,即额定电压交流不超过1000V或直流不超过1500V,在转换电源期间中断向负载供电。 在建筑供电设计中,有一些重要负荷,如高层建筑中的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通讯设备、电脑管理系统等,这些负荷如果在使用中突然中断供电,将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所以,为了减少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应当合理的设置和使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来确保重要负荷的可靠供电。 4、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之前的保护电器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7.5.3条第2款明确规定“TN-C-S、TN-S系统中的电源转换开关,应采用切断相导体和中性导体的四极开关”,这条规定来自IEC60364-4-46。 图1低压配电系统中ZSI应用示例 以图1低压配电系统中ZSI应用示例ATSE3为例,若ATSE3采用四极,其上级各断路器(图中QF4、QF6、QF5、QF7)是否要采用四极。笔者认为,TN-C-S或TN-S系统中,当末端双电源切换箱采用四极ATSE,且ATSE两个N极不相连时,ATSE之前的配电线路保护电器可采用三极保护电器。电源转换由ATSE完成,它可切断所有的相导体和中性导体,满足规范的要求。图1中的ATSE3采用四极,且其两个N端子不相连,此时保护电器QF4、5、6、7可采用三极。ATSE3实现电源转换,四极ATSE可以将两个电源系统严格分开,不至于形成环流。 5、级联技术 级联是利用断路器的限流技术,在给定点允许安装低分断能力的下级断路器。级联需要满足下列几个条件: a. 上级断路器具有限流作用; b. 上级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应不低于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 c. 通过上级断路器的能量(I2t)应小于下级断路器及被保护电缆所能承受的能量。 这样,上下级断路器相互配合,下级断路器可以用低分断能力的断路器,下级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低到什么程度呢?只能通过实验给出正确的答案。图4所示为级联的典型示例,尽管有些元件已经陈旧,但是还能够说明由于级联技术,第一级断路器(A)对第二级(B)和第三级(C)断路器分断能力的提升。 图2 级联示例 按照常理,B级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只有25kA,不能有效的分断该处50kA的短路电流;同样,C级断路器10kA的分断能力也远低于该处预期的24kA短路电流。但是级联技术改变了常理。通过A级断路器150kA分断能力及限流作用,B级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在A+B共同作用下提升到150kA,远高于50kA的预期短路电流;C级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在A+C的共同作用下提升到30kA,也满足要求,大于24kA的预期短路电流。 三、电气新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电气新技术的应用对加强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要确保其大力应用也是重中之重,以下就发表几点推广应用的措施: 1、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2、施工前切实做好安装工艺、技术交底工作,落实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确保新技术有效应用。建议相关单位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对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学习、研究、交流。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并且项目部要划出专项资金,对新技术应用、人员组织、培训、技术攻关等提供资金保证。 3、建立以集团总工程师为核心的专家小组,及时解决新技术安装施工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建议项目部成立专门"四新技术"攻关小组,结合QC攻关,使新技术应用围绕施工生产的重点和难点。 4、质量监督人员要及时跟踪督查新技术的应用、落实情况,并做好报告,及时进行督导工作。 5、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 6、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认真审阅和校对设计图,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操作的过程要严格遵循电气施工质量规范,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伪劣产品,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结语 推广应用建筑电气新技术是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创造最高效益的最佳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未来还会出现更多先进的新技术,我们不但要勇于创新,大胆应用,精心研究,还要不断寻求应用新技术的保证措施,结合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确保其高效保质的应用于实践,才能让其在建筑电气行业中大放光彩,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电气新技术论文:议新技术在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高,是工厂系统设备管理中的一大特色,参与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发、供电设备的比重和容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工厂系统已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文章主要介绍电气检修一般安全要求及发电机、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电动机、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线路等停电检修安全措施和检修安全注意事项。及新技术如红外线、超声波等在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新技术;电气设备检修;应用 1 开展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意义 电气设备检修是消除设备缺陷通过检修达到以下目的:消除设备缺陷,排除隐患,保持和恢复设备铭牌出力,提高和保持设备最高效率,电气检修及一般安全要求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使设备安全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年限提高设备利用率。 开展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被监测设备全过程受控.没有死区;适时维修可避免过剩维修,节约维修资金;适时维修可避免维修不足,可避免设备带病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诊断出设备较精确的剩余寿命,合理使用设备,避免设备浪费或设备寿命不足发生事故造成损失。 2 电气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发展前景 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两种维修制度,定期维修制度缺点较多,逐渐显示老化过时;状态维修优点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目前工业先进国家均采用状态维修制度,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既是技术方面的发展进步,也是对现行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现在正由定期维修制度逐步向状态维修制度过渡。①定期维修制度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到期必修,修必修好”,曾经起到良好的作用。但由于维修盲目性难于克服,每年造成人力、财力、物力浪费巨大且在年检大修中,容易造成事故,降低可靠率和经济效益。②状态维修制度根据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实行“该修必修,修必修好”,克服了定期维修制度的不足,优点显着,劳动生产率与供电可靠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均有明显提高。工业先进的国家已普遍实施。③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机的广泛应用,监测手段不断增多,性能日益完善,为我国下一步更广泛地推行状态维修制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建议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④状态维修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对设备历年的运行记录、检修台帐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摸底,同时进行必要的组织准备,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争取少走或不走弯路而达到预期目的。 3 新技术在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 3.1 发电机、变压器的检修 状态检修(cBM)也可称为预知维修(PM),是以获取设备运行的特征量为基础,结合设备的历史运行状况和检修情况以及现在的运行状态,从而查明故障(隐患或缺陷)性质、位置和严重程度。“不断电和带负荷”稽核技术正是基于以稽核到设备运行的特征量为基础,并采用专业的测试软件系统,来完成准确的预知性稽核设备(电气保护系统)运行数据。实现了从停电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到不停电设备健康状态进行实时或定时诊断、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这项技术上的变革,是对状态检修理念的一种新突破。此技术能够完整的查验到当前保护系统元器件运行的主要数据、隐患内容等各项指标。并针对元器件运行的情况,了解到元器件参数是否出现异常,元器件是否发生实质性故障或出现某些异常征兆,用户可根据这种数据进行纠正或维修,减少成本、时间、人力的各种非必要支出。 新投入使用的变压器和运行5年后的主要厂、站用变压器及运行或试验中发生特殊情况的变压器都要进行吊芯检查或检修。吊芯检修是将变压器的铁芯从油箱中吊出或将变压器的钟罩吊开露出铁芯,然后根据技术标准要求,对各个部件进行检查、测量、试验,对各部位进行清洗并处理有关缺陷。 由于吊芯检修要起吊铁芯或钟罩,为防止起吊过程中的伤人或碰坏变压器部件,变压器吊芯时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吊芯应选择在良好天气进行,并且工作场所无灰烟、尘土、水气,相对湿度不大于75%。变压器铁芯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应尽量缩短。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5%,应使铁芯温度(按变压器油上层油温计算)比空气温度高10℃以上,或者保持室内温度比大气温度高lOT;,且铁芯温度不低于室内温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吊芯,才能避免芯子受潮;起吊前,必须详细检查起吊钢丝绳的强度和挂钩的可靠性,以免发生起吊过程中的断绳事故。起吊所使用的器具不准超载。 ①红外线点温计。红外线点温计,是一种手持的,可以方便灵活操作的测量仪器,它可以直观迅速的进行故障发热的检测,这种方式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电气设备,对电气设备的表面测温和故障发热检测准确,操作简单。 ②红外线热像仪。红外线热像仪不仅可以在电气设备正常的运行状况下使用,也可以在停机检修过程中进行热像分析及检测。在正常的运行下,发电机、断路器、CT、母线及连接、工厂电缆、工厂电容器等设备的检测中都非常适用,还可以辅助进行发电机定子铁损试验和发电机转子护环的拆装工作在停机检修中也适用,红外线热像仪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③超声波流量探测仪。这个仪器一般用在停机检修中,也可以用于在线测量发电机定子进(出)水总管的流量、在停机检修中,可以测定发电机电子线棒的流量,断路器附属系统的冷却水流量及大型变压器循环油系统的流量等。 ④发电机在线综合分析专家系统。发电机在线综合分析专家系统可以综合发电机的各种工况参数,例如对温度、电压、电流、振动、励磁、绝缘、寿命等进行分析,并对照专家系统给出结论和处理意见。 3.2 注意事项 在发电机(调相机)的断路器及灭磁开关都己断开,但转子仍在转动的情况下,禁止在发电机(调相机)回路上工作,以防止因转子的剩磁在定子绕组中感应电压触电。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在转动着的发电机(调相机)回路上工作时,必须先切断励磁回路,投入自动灭磁装置,将定子出线与中性点一起短路接地。在装拆短路接地线时,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垫上,并戴护目镜。 填写小修记录。小修记录包括厂(站)名、变压器编号、铭牌、小修项目、更换部件及检修日期、环境温度、器温等,并注明检修人员。对检修后变压器上部各放气堵应充分放气,包括散热器或冷却器、套管、升高座及气体继电器等处。柠松放气堵放气,当冒油时快速拧紧。变压器上部不应遗留工具等。在退出检修现场前,应检查变压器的所有蝶门、截门是否处在应处的位置。 4 结语 通过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高,是工厂系统设备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设备管理容量的变大,促进了设备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利用信息系统为状态检修管理服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只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不断推进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完善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才能达到提高电网设备运行可靠性,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及减少电网损耗的目的。 电气新技术论文:节能环保电气新技术在现代化大型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节能环保电气新技术在现代化大型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节能环保;电气技术;应用;发展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中的能源消耗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各种电气的能源消耗在其中占有了很大的比例,这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对节能环保电气新技术在现代化大型建筑中的应用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节能环保电气新技术促进节能环保理念的发展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节能环保作为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 首先,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加强节能环保工作,落实每一项工作,要明确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和目的,针对现有的情况,采取有效科学的措施,制定出完善的方案,抓好落实工作。 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统一认识,在节能环保工作中,将思想与行为统一起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能环保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且,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利用行政手段,运用经济、法律知识,督促人们自觉维护节能环保,对于—些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第三,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和监督,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全社会都在倡导节能环保,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实现目标分解,尤其是对于各地区的重要企业,抓好落实工作,与此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充分认识到节能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将其贯彻到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当中。 二、节能环保电气新技术在现代化大型建筑中的应用 1 EPS应急系统 近年来,EPS应急系统的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受到我国公安部门的充分认可,其可以通过集中供电,实现用电应急。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对于特别重要的负荷均要求增设应急电源,传统采用柴油发电机来作为应急电源,而柴油发电机运行时噪音大,且需要排烟系统辅助,占地面积比较大,并且对楼板和门的耐火等级都有特殊要求,运行维护费用高。而随着节能环保电气新技术的应用,EPS应急系统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中,它是由互投装置、自动充电机、逆变器及蓄电池组等组成。在交流电网正常时逆变器不工作,经过互投装置给重要负载供电。当交流电网断电后,互投装置将会立即投切至逆变电源供电。当电网电压恢复时,互投装置将会投切至交流电网供电。与传统的应急电源相比较,EPS应急系统优势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应急反应时间短;二、占地面积小,设置要求低;三、运行时噪音低,无废气排放,对配套设施要求较少;四、运行成本较低,不需要耗费柴油资源。 2 智能照明系统 在现代的建筑中,对于建筑照明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建筑公共照明的节约成为当下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传统的照明系统中,主要通过人为控制配电箱,从而来实现大型建筑的照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照明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照明的需求。为此,在建筑行业发展和节能技术发展过程中,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得到了有效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建筑照明需求和节能需求。首先,智能照明系统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以及不同的要求,进行照明设置,并且结合计算机系统,由控制室对整个建筑的照明设备进行控制,一方面,既方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减少工作人员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还使得照明节能得到最大化应用,有效地减少了维护费用和用电费用。其次,在智能照明系统中,其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对于布线的安排和安装,由系统中的总线来完成控制,并且结合各个区域中的配电箱,使得安装方式更加标准化,进而对现场实现智能控制,此外,该系统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开关、间隔、分组等多种形式的控制。 3 矿物绝缘电缆 矿物绝缘电缆主要是由铜和氧化镁制成的。由于铜与氧化镁的熔点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电缆结构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火灾的发生。另外,矿物绝缘电缆的构成材料是无机材料,所以,即便是在燃烧时,也不会释放任何有害气体。此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发生火灾时,矿物绝缘电缆可以保持三小时以上的供电时间,与国家规范规定的要求相比,远远超过其标准,为此,矿物绝缘电缆在供电系统的应用,有效地保证了消防供电的可靠性。 4 高效节能光源 根据不同的视力要求以及相关的照明质量要求,其对能源的使用上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在电气照明时,既要达到所需要的光照度,也要达到显色性的要求,为此,这就需要对光源进行合理的选择,一方面,要保证良好的照明效果,确保照明质量,另一方面,要保证发光效率,降低污染率,保证人们的视力安全。因此,需要在设计时,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合理科学地选择光源,如高压钠灯等,从而达到节能环保要求。 5 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 在现代化大型建筑中,源热泵供暧空调技术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节能作用和环保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技术可以进行反季节能量的提取和应用,其主要是通过热泵机组,将室内温度与大地的温度进行交换,在夏季储存热量,在冬季将储存的热量进行重新利用,这样,一方面,既保证了建筑物夏季的降温需求,又满足了冬季的热量需求,另一方面,使得大地能量得到充分利用,切实提高电气的节能水平。 6 太阳能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电气设计领域,太阳能的利用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虽然目前太阳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遍应用,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在太阳能的开发上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所以说,我国在太阳能的利用方面,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为此,需要我们加大研究力度,尤其是在电气设计的应用中,要充分利用太阳能,使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现代建筑节能电气设计中,要加大对太阳能的研究和应用,既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还可以节约不可再生资源。 7 新型变压器 在现代工程设计,其主要采用新型变压器,满足了电器市场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环保性的要求。这种新型的变压器,线圈结构主要由绝缘材料构成,并且线圈的缠绕方式以纵向气道螺旋式为主,一方面,解决了传统变压器散热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所采用的绝缘材料寿命长、无毒、阻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回收,达到了较高的环保要求。另外,新型变压器,通过巧妙的设计,结合先进的技术,使得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发生改变,赋予产品损耗小、重量轻、体积小以及噪音低等优点,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供电系统的供电水平。 三、小结 在现代化建筑中加强各种节能环保电气新技术的应用,无论对于节省能源还是在保护居住环境,或是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有一定积极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加大研究力度,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电气新技术论文:工业电气设计的新技术发展趋势对比与分析 摘要:技术是变革的第一动力,现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自动化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渗透到我们的工业生产与生活。随着FCS, HMI等各项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智能化自控系统也对电气的布线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节能具自保功能产品的研发也很好的满足了智能化自控系统对I/O 设备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和相关新技术的变革。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智能照明系统;电路保护 一、电气设计的相关应用技术 1.节能技术概述 环保节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我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从工业设计上优先考虑节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动力节能 动力节能的本质是提高使用效率。主要可以从电动机方面入手。高效电机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能耗,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通过了IEC 60034-30:2008的统一标准,我国承诺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IE2及以上标准。而符合这个标准的电机主流型号为Y \ YZ等新系列,它可以将效率提高3%-6%,从而总损耗减少20%-30%。然而,如果像这样提高所有电动机效率,那么一年将节能765亿千瓦时,就相当于节约了三峡近一年的发电量。所以节能带来的收益无比巨大。 (2)线路节能 线路节能主要考虑变压器的选择以及电路的设计两方面。 变压器的容量负载和数量设计直接决定了工业用电的节能效果。根据变压器的铁损和线损,以及变压器的成本与运行费用,目前最高效节能的运行负载应控制在75%-85%之间。而现在大多数在设计时会选择单台负荷率小于50%,两台变压器互为承担,第三台做备用这种设计思路,将会导致变压器因空载而产生不必要的线损。 而线路节能主要取决于布线的设计,从高压电路布线、到工业内部布线,合理的设计既可以降低线路损耗又可以转化的效率。随着电器的大功率化,线路上的电流只会增不会减,所以关键问题在于降低线路的电阻,比如合理选用导线截面、尽量布直线等。另外,合理设置电柜与各电器的连接方式,在合理布线的基础上,减少转换环节和转换点,从而降低能耗。 (3)节能型电器 目前,第三代第四代中高端低压电器产品将成为发展的主流。首先外壳材料便于回收符合环保要求,其次新材料新技术的设计使得这些产品更加节能。比如,真空电器、半导体电器、微电子技术电器等智能化组合产品。在智能化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的推动下,第四代低压节能型电器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FCS系统可以更好地集成,满足发展的趋势。 各种节能型设计的利用与普及可以很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矛盾,有利于建设绿色循环的经济发展体系。 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与新型照明技术 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开展,使得城市照明系统的设计显得愈加重要。照明设计和建筑装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初始设计时就应根据时代变革的要求配置合理方案。 (1)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目前比较前沿的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具备自动调节与网络式控制的特征。该系统的实现在于借助各种控制元件,实现自动开启、自动调节光照度等各种设计。它通过调节灯具的最佳输出功率来使得光线柔和均匀,从而至少可以节约30%的能耗。而且还能根据人流高峰低谷、阴晴变化或者气氛来调节明暗,从而达到电能光照的最合理利用。另外,该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连续稳定工作,通过监控系统实时发出故障报告等等,大大减少了维护和故障排查的成本。 (2)新型照明技术 照明光源的选择也很重要。要优先选用有电子镇流器的荧光灯、电子控制的节能灯、发光二极管(LED)以及太阳能节能灯具等,建筑采光照明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既有利于智能系统实时控制,又有利于节约能源。 发光二级管(LED灯)的发现是照明史上一次巨大突破,它秉承着更小更亮更节能的理念,渐渐渗透到日常照明中。基于此发明的新型节能照明控制IC技术很好地实现了自适应控制技术和高电压半导体结隔离技术,作为新型照明技术的派生也已经得到广泛的利用。 在生命科技异军突起以后,照明技术与纳米技术融合,科学家研究表明通过纳米技术可以诱导植物发光从而实现绿色照明,这个发现将节省布线和能源,带来巨大的变革。 3.电路保护 电路保护主要有过流保护(OC)、过压保护(OV)、过温保护(OT)、过温过流保护(TFR)、过流过压保护(OCOV)等,现在电气化设备技术的高精尖发展,对电路保护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升级。 智能断路器、智能电动机保护器、智能接触器等元器件的设计、生产,以及与智能型网络和智能型监控器的集成,使得电路故障保护达到智能化控制,合理保护高频供电系统。 动力电路的主开关的设计是电路系统的第二道锁,通过开关位置设计以及保险丝的相互作用,实现启动与断电的保护。 电气的接地要求,通过接地排或者接地端子实现,避免电压泄露。而暴漏在外的带电金属还应加防护罩和屏蔽的设置,防电磁防干扰。 区域控制模式的急停电路设计,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断开某驱动部件的动力电源而不会致使全区域断电。 预防雷击和过热过湿影响,可以在动力区选用合适的避雷设备、温控风扇、湿度报警器等等。 随着电力和电气产品的普及,用电安全已成为共识,而保护元件已成为必需品。同时,科技进步要求保护元件的设计更科学更便捷更智能化。 二、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技术与发展趋势 工业电气自动化将会趋向于模块独立分布,接口开放式设计和系统综合处理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这一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接口标准化,各种设备与PC的集成变得越来越容易,因此可以利用PC机与智能设备的连接构造自动化系统。中央控制器便是工业PC机、PLC与相关控制软件,而I/O通过布线延伸为各个现场电气设备与终端。利用网络对各种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既方便过程控制和AMS设备管理,又方便实时了解各种配电路的故障及其原因,实现管理和过程控制一体(EMS)。 电气自动化产品越来越智能化,会使得电气的运行更高效、更便捷、更流畅。而系统接口的开放式设计会增加延展性和兼容性。目前,分布式控制系统,PCI总线工控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远程终端装置,人机界面软件(HMI)等等与工业自动化有关的新型产品设计层出不穷,国内自动化产品与系统设计逐渐走向成熟,随着自动化设计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工业自动化势必将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般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考虑到模块的独立性与灵活性,会采取控制层按照功能区域划分,或者按照电柜细分两种方案。按功能区域划分会使得整体更易扩展,而按照电柜细分会使得线路的衔接更平稳灵活。而对于小一点的公司,可能更可接近于总线式分布设计,这样会使得自动化更易操作更容易实现。 某中海油公司的项目对比研究现场总线技术(FCS)与智能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两种技术来实现自动化控制,据研究报告指出,FCS可以更精确的控制和自诊断,然而因为FCS的造价比DCS要高许多,所以在中小型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可能DCS更符合实际,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逐步降低,这些技术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 结语:电力设施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动力源泉,电气化已成为人类文明程度的核心标志。电气化将进入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时代,而开发有自主产权的节能高科技电器产品将成为必然,这就要求我们学好技术,产学研结合,为研究生产安全性能高的自动化电气系统与产品做好准备。 电气新技术论文:民用建筑电气新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总结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建筑电气应用新技术的发展意义为立足点,从民用建筑电气安防、智能化、环保节能方面阐述新技术在建筑行业上的应用,随后提出了几点大力推广应用电气新技术的保证措施,来与同行商榷,对论述不到之处欢迎大方之家多提宝贵意见。 关键词:建筑电气、新技术、发展意义、安防、智能化、环保节能、应用、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建筑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想锦上添花,长久站稳脚跟,谋求建筑业更高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强实力,保证施工所用的新技术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与行业先进水平同步。本文选取民用建筑电气新技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展开如下论述: 民用建筑电气应用新技术的发展意义 建筑电气的发展,是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而同步发展的,尤其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的发展,使建筑电气实现了飞跃。先进的新技术不断涌入建筑市场,使建筑电气行业取得卓越成就,比肩国际。人们也充分意识到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是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的有效途径。所以说,推广和应用建筑电气新技术可以更高效保质地完成工程任务,其过程也更加精益求精,加快了工程的进度,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工程造价,保证了安装施工的质量,完全实现了建筑电气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功能。 民用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 运用新技术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民用住宅电气技术更加倾向于安防、智能化、环保节能等多元化方向发展,领先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许多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更加方便化、智能化、现代化。 2.1电气安防新技术。众所周知民用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防范与稳定运行是极其重要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7.6.1条第2款规定“配电线路采用的上下级保护电器,其动作应具有选择性,各级之间应能协调配合;对于非重要负荷的保护电器,可采用无选择性切断。”针对这一条款,国外广泛应用的ZSI(区域联锁选择性保护)技术即是一项较为新颖的技术,它有效实现上下级保护且兼具安全稳定的配合性,当发生短路故障时,即可保护电器接收到下级保护发来的故障信号后启动短延时保护;又可保护电器没有收到下级保护电器发来的故障信号,立即瞬时脱扣,快速切断故障回路。当前市场上已经有施耐德和金钟默勒等国际知名厂家在其新开发的产品中,采用ZSI功能(即“当检测到故障的脱扣器送一个信号给上级断路器并检查下级断路器到达的信号。如果有下级断路器送过来的信号,此断路器将在脱扣延时期间保持合闸。若没有下级送过来信号,断路器将瞬时断开,不管脱扣时是否有延时”)来解决低压网络级间选择性安全配合问题。虽说国内很多用户花巨资选择了施耐德公司的MT系列断路器或类似档次的断路器,但限于对其功能研究和发掘的局限性,对此项技术的应用并不十分成熟。但总的来讲ZS技术,仅须在原基础上增加一路联锁通信线路,便可极大地改善保护配合特性,达到建筑电安全稳定,防患未然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所以笔者认为应深入研究与推广此项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有所突破。 2.2电气智能化总线新技术。本世纪初英国实验开发的电气智能化总线新技术,实现了行动不便人员来自行料理日常生活的梦想。此项技术将大量不同领域的技术集于一身,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基于“Lusta”总线的控制系统, 它可以控制遍布整栋住宅的各种设备简单易行,用一条双芯电缆把各种家电和电控设备连接到这个系统上,将各种智能产品与其它一些特有的高科技产品设计组合起来,为行动不便人创建了一个方便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此项技术虽说智能化高、成本造价高,但在我国不是没有发展前景,比如目前可将其引用到民用住宅公寓中或都市村庄自家所建楼房中,将其改造使用智能化总线控制系统,安装两条双线路电缆,一条在楼上,一条在楼下,并将两条线连接成一个系统,即可轻松实现改造或更新残疾人现住的家,给他们生活带来方便。而且据计算得出在此民用公寓或住宅上改造安装Lusta总线系统的总金额约在5000英磅折合人民币5万左右,对于泱泱大国的诸多居民来讲并不是难题,虽说此项技术在我国没有广泛开发应用,但可以作为未来电气智能化技术开发研究的对象。 2.3电气环保节能新技术应用。电气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工程,对电气的节能应优先考虑先进的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因其高效节能且工作性能优良,在日本,北美及欧洲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入新世纪我国也相继相继在各地市建成了地源热泵工程,以一次性投入、较低的运营成本、优秀的技术保证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成为国内建筑电气节能界的热门研究课题。在工程应用方面,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数应用最广,主要采用异井抽灌、单井抽灌技术,最大单项工程建筑面积已达16万平方米,土壤源地源热泵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最大单项工程建筑面积已达l3万平方米,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在城市级示范工程中单体规模最大。这种技术主要是使用热泵机组与大地进行冷热交换, 通过夏季对热量进行储存以及冬季对冷气进行储存, 并在反季进行能量的提取和使用。一方面在夏季,热泵机组为了给建筑物降温, 通过将建筑物内的热量吸收转移到大地中, 利用大地储蓄夏季的热量,等到冬季来临时,再将储存的热量进行提取和使用。另一方面,在冬季除了将夏季在大地中储存的热量提取出来供建筑物使用外, 又将建筑物周围环境中的冷气进行提取,然后通过在大地中的存贮,以供来年夏季使用。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和消耗, 而是通过将四季交替中自然产生的热量和冷量,通过大地进行存储,以供反季使用。所以此项技术起到很好地节能环保功效,近年来被列入规划中做大力推广应用。此外个人建议还可以参考英国INTEGER组织建造的集环保、 节能、智能控制和低价格于一体的智能型家居民用建筑,尽量采用自然可再生材料,如木材等,及其它材料包括己经和可以循环使用的,如墙体绝缘材料、地板材料、玻璃、 钢、铝等,基于环保的原因,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当然随我们来说,这些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及当地的地质条件等因素,诸如长时间的研究和长远的实践,方可将其推广应用。 3、推广应用电气新技术的措施 由上可知:电气新技术的应用对加强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要确保其大力应用也是重中之重,以下就发表几点推广应用的措施: 3.1施工前切实做好安装工艺、技术交底工作,落实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确保新技术有效应用。 3.2建议相关单位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对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学习、研究、交流。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并且项目部要划出专项资金,对新技术应用、人员组织、培训、技术攻关等提供资金保证。 3.3建立以集团总工程师为核心的专家小组,及时解决新技术安装施工中出现的疑难杂症。 3.4建议项目部成立专门"四新技术"攻关小组,结合QC 攻关,使新技术应用围绕施工生产的重点和难点。 3.5 质量监督人员要及时跟踪督查新技术的应用、落实情况,并做好报告,及时进行督导工作。 4、结语 综上可知:推广应用建筑电气新技术是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创造最高效益的最佳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未来还会出现更多先进的新技术,我们不但要勇于创新,大胆应用,精心研究,还要不断寻求应用新技术的保证措施,结合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确保其高效保质的应用于实践,才能让其在建筑电气行业中大放光彩,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电气新技术论文:建筑电气空调系统及新能源节能新技术研究 摘要:高层楼宇建筑电气系统除了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电梯系统外,还包括暖通空调系统及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节能发电系统。本文将对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冷热电联产和“冰蓄冷”新兴空调电气节能技术,以及太阳能和风能新能源节能技术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电气空调系统;新能源节能;新技术 1.冰蓄冷空调电气节能技术 冰蓄冷空调电气节能技术原理,是在电力负荷较低的夜间,利用“低谷”区的电能资源采用制冷机进行制冷,将电能转换为冷量,然后利用冰的潜热特性,利用相应储存容量将冷量储存起来。而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电能需求高峰期,把冰中所储存的冷量有机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制冷空调系统或其它制冷生产工艺的需求,从而达到添补高峰电能供应不足、利用峰谷电价差节省电费、以及降低空调设备容量等目的。高层楼宇建筑中广泛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是利用水-冰-水转换变成中伴随着热量迁移的功能特性,尽可能利用夜间电力负荷低谷区的廉价电能资源,让制冷机在最优工况条件下运转制冰,将楼宇制冷空调系统所需全部或部分冷源以潜热形式储存于固态或结晶状冰体中,这样当空调系统出现过负荷工况时,冰就会自动吸收相应热量融化,以低温能量水提供空调系统运转所需的冷源,从而实现将低谷电能资源向高峰电能资源转换的目的,达到电能能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空调制冷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在现代分时电价的广泛实施过程中,有效将低谷廉价电能资源转换到高峰时利用,将会取得非常显著的节约电费的经济效益。冰蓄冷空调电气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优点: (1)有利于电网峰谷电力负荷调节,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供电压力; (2)利用冰蓄能技术,在空调过负荷期间,将冷量水提供给制冷主机,从而减少了制冷主机容量,同时减少空调系统相应的配套系统增容费用,减少了空调系统综合投资; (3)将低谷期的电能资源有效储存起来,利用电网峰谷荷电价差额,降低空调系统在高峰期的电能消耗,减少了高层楼宇建筑的空调运行费用; (4)冷冻水温度可以降到1-4℃,从而实现了高层楼宇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构造,同时节省了水、风输送系统的综合投资和系统能耗; (5)冰蓄冷空调相对湿度较低,空调制冷品质得到有效提高,可有效防止常规中央空调综合症,增强空调系统的人性化服务水平; (6)冰蓄冷空调系统为高层楼宇空调系统提供了一个应急冷源,从而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7)冰蓄冷空调冷量全年均按一对一配置,系统电能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节约空调系统综合能耗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冰蓄冷空调电气节能技术是高层楼宇建筑削峰填谷、缓解供配电系统电能供应压力和新增用电点矛盾的有效解决节能降耗解决途径,在建筑电气节能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效推动着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冷热电联产电气节能技术 冷、热、电联产(BCHP)技术是一种建立在能源梯级综合利用理念的基础上,集制冷、供热(建筑物采暖与供热水)、以及发电三个过程为一体的多联产能量综合分配利用高效系统,与远程单独送电工程相比,使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据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可知,大型发电厂的能源综合利用发电效率仅有30%~55%,扣除厂用电和电能输送线损率,到达终端的能源利用效率大约只有35%~47%,而BCHP三联产技术其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约可达80%~90%,且由于三联产工程耗能用户通常较近,几乎没有任何电能输送损耗。对于热电联供系统而言,如果向系统输入100个单位的能量,则一般可以获得30个单位的电能输出,也就是发电效率为30%;但同时还可以收获50单位的热量资源,即获得50%的热量,这样整个系统能量转化率可以高达80%,总能量的损失率大约只有20%。对于常规独立能量供应系统而言,如果需要30个单位的电能输出,如果按照能量转换效率为35%计算,则需要85个单位的能量输入,总损失能量为55个单位;同理如果要获得50个单位热量,按照锅炉能量转换效率为90%计算,则需要大概56个单位的能量输入,热转换损失能量约为6个单位。这样同样获得30个单位电能和50个单位热量,热电联产需要100个单位热量,而独立供应系统则需要141个热量,比热电联产供应系统多消耗41个单位的能童,总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只有57%,比起热电产系统的80%要低23个百分点。冷热电三联产能源供应系统与大型热电联产能源供应系统相比,热电联产能源转换效率也没有冷热电三联产能源转换率高,而且大型热电联产能源供应网络还存在输电线路和供热管网等能量损失,而冷热电三联产供应系统由于能源采用能源就地使用原则,可以减大大减少电能输配电系统和热能供热管网的投资及相应能源传输损耗,无论从减少综合投资成本还是从节能环保等方面来讲,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均是十分有利的。有关专家对冷热电三联产作了一些节能估算,如果我国从2000年起每年有4%的楼宇建筑的供电、供暖、以及供冷采用BCHP冷热电三联产供应系统,从2005年起有25%的新建楼宇建筑到2050年起有50%的新建建筑采用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进行能量供应的话,则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将减少19%,若将现有建筑实施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比例从4%提高到8%的话,则我国到2020年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将减少30%,也就是说冷热电三联产系统不仅节能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效果也十分明显。 对用于高层楼宇建筑物的BCHP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而言,由于冷暖空调系统的负荷变动较大,系统不可避免会有相当大比例的时间内运行在较低负荷工况区,因此在进行BCHP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设计或改造时,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例如增加蓄热装置或适当蒸汽回注等技术措施),无论从系统节能还是经济运行角度均十分必要。BCHP尤其适应于一幢楼宇或一个小区的集中冷热电联供,因此,对于高层楼宇建筑而言具有非常强大的节能经济效益。上海中心大厦也采用了2.2MW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其详细分析见第五章。 3.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电气节能技术 在进行新能源电气节能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与建筑功能结构的一体化设计。 3.1太阳能电气节能技术 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电气节能技术目前在建筑中已经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并获得较大的节能效果。由于高层楼宇建筑中光热利用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角度、采集面积、以及周围的遮挡物等因素有十分严格要求,因此在进行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系统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案,实现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建筑功能结构间完美结合。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系统的光热采集装置可以考虑安装在建筑物坡屋面上,利用楼宇建筑屋顶面积可以解决整个楼宇一部分热水供应需求。 3.2风力发电电气节能技术 开发可再生绿色能源是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风能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已称为建筑电气节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建筑环境中利用风能不仅具有免于输送的优点,所产生的风力电能资源可以直接用于高层楼宇建筑本身,而且其具有节能环保等特性,有望成为一个城市的节能环保工作开展的标志性景观,有效增强市民节能保护意识。 电气新技术论文:新技术在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高,是工厂系统设备管理中的一大特色,参与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发、供电设备的比重和容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工厂系统已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文章主要介绍电气检修一般安全要求及发电机、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电动机、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线路等停电检修安全措施和检修安全注意事项。及新技术如红外线、超声波等在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新技术;电气设备检修;应用 1开展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意义 电气设备检修是消除设备缺陷通过检修达到以下目的:消除设备缺陷,排除隐患,保持和恢复设备铭牌出力,提高和保持设备最高效率,电气检修及一般安全要求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使设备安全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年限提高设备利用率。 开展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被监测设备全过程受控.没有死区;适时维修可避免过剩维修,节约维修资金;适时维修可避免维修不足,可避免设备带病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诊断出设备较精确的剩余寿命,合理使用设备,避免设备浪费或设备寿命不足发生事故造成损失。 2 电器设备状态的检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和预测性检修是互相紧密联系而又不同的两个技术领域。前者是在评估元件可能故障对整个系统可靠性影响的基础上决定检修计划的一种策略,后者是根据对潜伏故障进行在线或离线测量的结果和其他信息来安排检修的技术。其关键是依靠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对潜伏故障进行分类和严重性分析,以决定设备(部件)是否需要立即退出运行和制订应对措施。因此,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涉及复杂的可靠性评价、传感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干扰抑制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故障严重性分析、寿命估计等领。 实施状态检修的前提是:①健全的设备管理体制;②完善的检修质量管理体系;③灵活的设备运行方式;④齐全的设备管理台帐;⑤高素质的检修队伍、运行队伍和设备管理人员;⑥具备状态检修的设备记录和检测手段;⑦先进的测试、分析设备。 电厂的大部分设备要求实行状态检修,常用的检测技术有振动检测、油液分析、红外线热成像、超声波检漏、电机状态检测等。这里仅就电气设备作说明。 状态检修涉及的电气设备,主要是针对需要经过时效考验并随着负载变化而出现的工况和寿命发生变化的电气一次设备,包括发电机、断路器、高低压电动机、大型变压器、中小型变压器、高压开关、隔离闸刀、CT(电流互感器)、CVT(电容式电压互感器)、PT(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母线及连接、中压开关、配电变压器、高压套管、电力电缆、变频器、整流组件、绝缘子、电力电容器等。这里介绍一些新技术,不包括具体的设备选型,仅供设备订购或管理时参考。 3电气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发展前景 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两种维修制度,定期维修制度缺点较多,逐渐显示老化过时;状态维修优点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工业先进国家均采用状态维修制度,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既是技术方面的发展进步,也是对现行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现在正由定期维修制度逐步向状态维修制度过渡。①定期维修制度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到期必修,修必修好”,曾经起到良好的作用。但由于维修盲目性难于克服,每年造成人力、财力、物力浪费巨大且在年检大修中,容易造成事故,降低可靠率和经济效益。②状态维修制度根据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实行“该修必修,修必修好”,克服了定期维修制度的不足,优点显著,劳动生产率与供电可靠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均有明显提高。工业先进的国家已普遍实施。③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机的广泛应用,监测手段不断增多,性能日益完善,为我国下一步更广泛地推行状态维修制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建议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④状态维修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对设备历年的运行记录、检修台帐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摸底,同时进行必要的组织准备,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争取少走或不走弯路而达到预期目的。 3新技术在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 3.1发电机、变压器的检修 状态检修(cBM)也可称为预知维修(PM),是以获取设备运行的特征量为基础,结合设备的历史运行状况和检修情况以及现在的运行状态,从而查明故障(隐患或缺陷)性质、位置和严重程度。“不断电和带负荷”稽核技术正是基于以稽核到设备运行的特征量为基础,并采用专业的测试软件系统,来完成准确的预知性稽核设备(电气保护系统)运行数据。实现了从停电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到不停电设备健康状态进行实时或定时诊断、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这项技术上的变革,是对状态检修理念的一种新突破。此技术能够完整的查验到当前保护系统元器件运行的主要数据、隐患内容等各项指标。并针对元器件运行的情况,了解到元器件参数是否出现异常,元器件是否发生实质性故障或出现某些异常征兆,用户可根据这种数据进行纠正或维修,减少成本、时间、人力的各种非必要支出。 新投入使用的变压器和运行5年后的主要厂、站用变压器及运行或试验中发生特殊情况的变压器都要进行吊芯检查或检修。吊芯检修是将变压器的铁芯从油箱中吊出或将变压器的钟罩吊开露出铁芯,然后根据技术标准要求,对各个部件进行检查、测量、试验,对各部位进行清洗并处理有关缺陷。 由于吊芯检修要起吊铁芯或钟罩,为防止起吊过程中的伤人或碰坏变压器部件,变压器吊芯时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吊芯应选择在良好天气进行,并且工作场所无灰烟、尘土、水气,相对湿度不大于75%。变压器铁芯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应尽量缩短。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5%,应使铁芯温度(按变压器油上层油温计算)比空气温度高10℃以上,或者保持室内温度比大气温度高lOT;,且铁芯温度不低于室内温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吊芯,才能避免芯子受潮;起吊前,必须详细检查起吊钢丝绳的强度和挂钩的可靠性,以免发生起吊过程中的断绳事故。起吊所使用的器具不准超载。 3.2注意事项 在发电机(调相机)的断路器及灭磁开关都己断开,但转子仍在转动的情况下,禁止在发电机(调相机)回路上工作,以防止因转子的剩磁在定子绕组中感应电压触电。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在转动着的发电机(调相机)回路上工作时,必须先切断励磁回路,投入自动灭磁装置,将定子出线与中性点一起短路接地。在装拆短路接地线时,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垫上,并戴护目镜。 填写小修记录。小修记录包括厂(站)名、变压器编号、铭牌、小修项目、更换部件及检修日期、环境温度、器温等,并注明检修人员。对检修后变压器上部各放气堵应充分放气,包括散热器或冷却器、套管、升高座及气体继电器等处。柠松放气堵放气,当冒油时快速拧紧。变压器上部不应遗留工具等。在退出检修现场前,应检查变压器的所有蝶门、截门是否处在应处的位置。 4结语 通过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高,是工厂系统设备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设备管理容量的变大,促进了设备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利用信息系统为状态检修管理服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只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不断推进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完善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才能达到提高电网设备运行可靠性,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及减少电网损耗的目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电气新技术论文:电气自动化控制生产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马钢2250常规热连轧带钢生产线的工艺特点以及其电气传动系统应用效果。 【关键词】电气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工艺特点 1 前言 自1960 年冶金工业的第一台控制用计算机应用于带钢热连轧机辊缝和速度设定以及70 年代带钢轧制实现计算机控制以来, 30 年中计算机控制已经经历了四、五代的变迁, 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冶金工业的多级冶金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 以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为例: 电气传动系统更加稳定、大型化; 基础自动化系统接近分布式系统, 功能更加标准化; 过程控制级网络通讯高速化, 使得许多传统热连轧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基础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已经成功移植到过程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的高速数据采集以及高速在线控制功能使得轧制模型计算精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基础自动化与过程控制系统结合更加紧密, 基础自动化系统与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2 工艺布置以及工艺特点 如图(1) 所示, 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由三座加热炉, 大压下侧压机, 1号立辊轧机, 1号粗轧机, 2号立辊轧机, 2号粗轧机, 保温罩, 切头剪, 7机架精轧机组, 层流冷却, 3座地下卷取机以及托盘式运输线等组成。 图1 生产线线工艺布置图 跟其他传统轧线相比: 2.1 宽度控制能力更强、也更复杂 由于大压下侧压机的使用, 使得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的最大减宽量可达350mm, 但是由于侧压机形成的狗骨的变形恢复原理与传统的立辊轧机形成的狗骨的变形恢复原理大大不同, 因此造成了侧压机出口宽度精度不高。这就要求粗轧前的立辊轧机设定更加准确, 道次要求更加严格。 2.2 轧制节奏更快 目前, 马钢2250热轧带钢生产线的轧制节奏最高已达每小时29 卷, 接近每2 分钟1 卷。 2.3 轧制计划自由度更大 马钢2250热轧带钢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有丰富的手段根据实际工艺情况在线调整道次规程以满足目标要求, 同样各级自动化控制系统特别是过程控制系统能非常良好的适应来料尺寸(板坯钢种、宽度、厚度)、轧制计划(成品厚度、宽度)的突然变化,因此由于生产订单的复杂性造成的马钢2250热轧带钢生产线钢种变化频繁、成品宽度厚度跳变剧烈等等在传统热轧带钢生产线所无法容忍的轧制情况已对该生产线的生产和质量不再造成巨大影响。 3 自动化控制系统 3.1 系统组成 热轧板带生产线特点是连续、高速、实时、高精度, 在马钢2250 热连轧线控制系统完全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3.2 高速、稳定的通讯技术 通常, 常规热轧生产线的各级自动化控制系统拥有数量种类众多的控制器, 如服务器, PLC 控制器, 单片机等等; 操作系统也五花八门, 如WINDOWS,UNIX, LINUX, VMS 或者嵌入式操作系统。为了实现简单网络拓扑上的高速稳定的通讯, 马钢2250 热轧生产线采用了EGD 技术和TCNET 技术。 3.2.1 EGD 技术 EGD 是英文“Ethernet Global Data” 的缩写,是美国GE 公司首倡的一种TCP/IP 通讯协议, 通过EGD 通讯技术, 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高速的数据交换。可以实现各种操作系统下的TCP/IP 通讯是其最大优点之一。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实现了过程控制服务器, 基础自动化PLC 控制器, 特殊仪表之间高速的EGD 通讯, 部分数据交换速度已达20ms。 3.2.2 TCNET 技术 TCNET 技术是日本TOSHIBA 公司研制的一种以太令牌光纤环网(根据控制要求, 也可以设置成以光纤双环网或者单环网), 通过TCNET 技术, 可以实现PLC 控制器及计算机之间高速的数据交换。通过TCNET 技术,马钢2250 热轧线PLC 控制器之间的部分数据流交换速度已达1ms, 这极大地满足了高速控制器特别是HGC 控制器之间的通讯要求。 3.3 传动系统趋于更加稳定、过载能力更强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 其主传动变频器选用TMEIC 公司生产的大功率IEGT 变频器, IEGT 是英文“Injection Enhanced Gate Transistor”的缩写,IEGT 变频器为三电平交- 直- 交变频器。TMEIC 公司生产的IEGT 变频器的控制特点:系统保持高稳定性, 速度调节器拟合了反超调控制技术, 系统输出没有超调; 采用模拟跟随控制技术( SFC 控制) , 降低了冲击速降, 避免了扭振与机电共振; 功率因数控制技术, 系统功率因数为1, 电网不须要安装高次谐波滤波器与静态无功补偿装置; 使用高性能测速元件(Resolver) , 系统静态精度达0.01%, 同时IEGT 元件能忍受很高的di/dt 与dv/dt。这些特点决定了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的主传动系统更加稳定、过载能力更强。 在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X80 钢种的开发过程中, 由于X80 的特点决定需要低温轧制, 超低的出炉温度, 超低的精轧开轧温度, 超低的精轧出口温度, 超低的卷取温度, 这是对主传动系统的严重考验: 3.3.1 由于材质太硬, 粗轧区域, 上下辊的负荷分配严重不平衡, 导致了上辊负荷有时可达190%; 3.3.2 精轧F6 甚至工作在170%的过载状态; 3.3.3 当目标厚度为20mm 时, 卷取机的卷取负荷处于过载状态;即使是工作在这样苛刻的环境下, 主传动系统没有因此而跳闸堆钢, 这是以前的主传动系统所没法比拟的。 3.4 基础自动化系统 目前, 一般热连轧生产线选择的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都是使用PLC 作为主要的控制器, 马钢2250热轧带钢生产线选用TMEIC 生产的V 系列控制器, 其特点为: 微型化、网络化、PC 化、高速化、分布式。 3.4.1 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基础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有: (1)全生产线物料的实时位置跟踪及数据跟踪(微跟踪); (2)全生产线所有设备的逻辑、顺序控制; (3)全生产线的各种自动位置控制(APC); (4)粗轧、精轧、卷取主令控制及其他设备的速度控制; (5)全生产线的各种辊道控制; (6)粗轧机负荷平衡控制; (7)飞剪控制; (8)精轧机活套控制; (9)板坯宽度控制; (10)带钢厚度自动控制(AGC); (11)全生产线的模拟轧钢。 3.4.2 V系列控制器 V系列控制器属于PLC 范围, 在实际的应用中, 使用方法与工业控制PC 计算机非常相似。其特点是:PC 化: V 系列控制器的C3CPU 模块就完全可以说是一台计算机, C3CPU 模块拥有工业PC 机的全部硬件设备, 兼容WINDOWS 2000 或者其他操作系统, 有各种外设接口(如显示设备、键盘、鼠标接口、串并口、USB 口)。同时C3CPU 模块因为是PLC控制器, 还具有PLC 控制器特有的高速I/O 访问能力。高速化: V 系列控制器的STC 控制器拥有超高速的扫描能力, 扫描速率最快可达2 ms。网络化: V 系列控制器配有普通以太网模块TN721, 通过TN721 模块, 可以对V 系列控制器进行网络配置, 配置跟普通PC 计算机网卡原理一致;完成网络配置后, 工程师可以在同一网络上的任何计算机访问任意一台V 系列控制器, 这极大的简化了工程师的工作量, 同时也为V 系列控制器的分布式特性打下了基础。 3.4.3 V系列控制器的分布式监控、维护工具VtoolVtool 是V 系列控制器的监控、维护工具工具,其特点除了简单方便外、其最大特点是分布式访问。Vtool 与V 系列控制器之间采用分布式连接技术中最为复杂的“众播通知式联接”, 因此网络中任何有效安装了Vtool 工具包的节点都可以独立自由的访问同一网络中的V 系列控制器节点,Vtool 工具与V系列控制器的任何节点出了问题不会影响其他节点。 3.4.4 高速在线数据采集 系统ODGTMEIC 提供的基础自动化系统的在线数据采集ODG 可以提供非常高速的数据采集。最高速率可达5 ms 每次。 3.5 过程控制系统 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不仅仅只有基础自动化系统, 其过程自动系统(L2)同样具有高速控制,高速通讯能力, 许多以往只能在基础自动系统实现的功能在马钢2250 热连轧线由过程自动系统来实现。 3.5.1 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有: (1)生产和控制数据的输入及管理; (2)工艺和控制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处理; (3)全生产线物料的实时位置跟踪及数据跟踪(宏跟踪); (4)过程自动化各项设定值的计算; (5)模型参数自学习以实现优化控制; (6)轧制节奏控制; (7)终轧温度控制(FTC); (8)卷取温度控制(CTC); (9)过程自动化级人机对话以实现全生产线的数据监控和数据处理; (10)全生产线的模拟轧钢; 3.5.2 软硬件产品标准化 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的过程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全部选用标准化商业计算产品, 软件系统选用TMEIC 的PASolution 系统平台。 3.5.3 过程控制系统实现高速数据采集由于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具有高度通讯功能, 过程控制系统直接采集工艺和控制参数, 并且在线向模型计算和自学习进行反馈, 大大提高了模型计算预设定精度。 4 结束语 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于2007 年2 月25日轧出第一卷(比设计要求提前三个月), 3 月投入正式运行, 于2007 年6 月班产达到设计产量。2007 年8月突破设计要求顺利实现X80 的轧制。马钢2250 热轧带钢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了许多最新的控制技术, 特别是大型、稳定的传动系统, 基础自动化与过程自动化一体化发展的特点更为明显。 电气新技术论文: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 摘要:中原电气谷核心区位于许昌至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通过对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SWOT 分析,了解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方面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其面临的威胁,找到发展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为培育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SWOT 中原电气谷 科技创新能力 一、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中原电气谷〔Central Plain Electronic Valley(CPEV)〕核心区位于许昌至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是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包括风力发电、继电保护自动化、民用机电生产、核电控制设备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指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之上的,以知识为基础、科技人员为主体的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和开发的企业。 目前,区域内拥有许继集团、森源电器、阳光电缆、西继电梯、爱迪德电力设备公司等50多家规模以上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电力二次设备和高压开关研发制造基地。目前,该区域企业生产的电力二次设备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达到20%,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 区域内电力装备行业拥有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两个电气研究所,与德国西门子、日本东芝、法国施耐德等世界著名电气企业保持着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许继集团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07项,已获授权57项;森源电气累计申请专利259项,已获授权160项,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尽管中原电气谷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然而与把中原电气谷打造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聚集区的目标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区内创新意识不强导致的创新动力不足;区内创新成果不足导致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内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的创新能力培育的可持续能力不强等。要想把中原电气谷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以上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二、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进而制定出能够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同时把企业劣势和环境威胁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一)优势(Strength) 1、产业基础优势 许昌市是我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积极扩大开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输变电行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区域内拥有许继集团、森源电气、阳光电缆、西继电梯、爱迪德电力设备公司等50多家规模以上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电力二次设备和高压开关研发制造基地,电力二次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综合实力居国内行业第1位。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6%,居国内行业第2位;12kV真空断路器、隔离开关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2%和26.06%,居国内行业第7位和第1位。 2、技术优势 许昌市电力装备行业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个国家级检验中心和2个电气研究所,与德国西门子、日本东芝、法国施耐德等世界著名电气企业保持着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许继集团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07项,已获授权的达57项;森源集团累计申请专利259项,已获授权的达160项,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PS―2000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KYNS80―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VS系列真空断路器、GN系列隔离开关。 3、人才支撑优势 现有从事输变电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6000多人,其中硕士以上高级技术人员200多人,博士60多人,博士后1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6人,具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0人左右,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20多人,形成了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完备技术人才体系,是国内输变电专业人才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4、区位优势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心位置,有“中原之中”之称。电气谷环500公里范围涉及7个省,总人口4.8亿,是我国能源和电网建设的重点区域。电气谷核心区位于许昌――长葛产业带,与京广铁路、禹郸地方铁路、京珠高速、京深、徐西国道相邻,许郑快速通道和规划建设的京广客运专线在此经过,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5、产业集聚优势 中原电气谷内产业配套能力强,区域内具备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控制保护和换流阀、750kV交流输变电控制保护、220kV及以下变压器、中低压开关成套设备及元器件、电能质量等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产品覆盖电力系统输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各个环节,横跨一次及二次装备、交流及直流装备领域,是中国输变电装备行业中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综合成套能力最强的产业聚集区,具有电网建设工程的总承包能力。 (二)劣势(Weakness) 1、人才结构有待完善,创新动力不足 创新的载体是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中原电气谷人才结构不太合理,尤其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就创新成果而言,企业人才的创新需求不旺、创新动力不足,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2、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在后金融风暴国际背景下,政府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收紧,导致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3、法律保障劣势 新兴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尽管先后出台了各项法规,但对产业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立法还不完善,这样抑制了产业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三)机会(Opportunity) 电力装备制造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电力消费呈加速增长态势,电网建设将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期,为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市场空间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电力装备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下,电力先行策略仍将长期实行,电力弹性系数中长期水平将维持在1.0以上。根据我国“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远景报告,仅“十一五”期间,国家就投资1.36万亿元,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公里、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因此,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为保证电力输送和分配需要,我国电网建设将加速推进,电力装备制造业面临难得的发展契机。 2、政策环境 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装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配。《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特高压输电关键设备研究作为重点扶持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中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威胁(Threat) 1、科技创新的风险较高 从创新技术的获取并形成样品到创新产品的维护,这一系列过程都存有较大的风险。自主创新较之模仿创新具有更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资金风险。由于技术的不确定、市场范围的不确定、顾客需求的不确定,还有新产品竞争优势的不确定,产品被接受时间的不确定、资金是否会断裂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创新都有可能导致失败。 2、竞争格局的改变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产业链上各企业间要保持高度的协作和融合,只有掌握其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才能保证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而中原电气谷内企业集聚效应的发挥还需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协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 目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一个低速发展的时期,行业市场也步入了低谷。如何尽快走出的困境,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三、提升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策略 综上分析,可将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构造成SWOT矩阵,并依据“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把握机遇因素、化解威胁因素”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SO策略:充分利用中原腹地辐射八方的区域优势,借助成熟的产业集群,在政策的引导下,打造自己的创新团队,实现向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飞跃;WO策略:利用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和改善企业内部的创新环境,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以及主导产业企业形成经常性互动,获取有关技术信息、享受技术外溢效应,增加企业活力;ST策略:调动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多方力量,不断完善以产业聚集区内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保障机制;WT策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机遇;更新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不断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强化自主创新意识。 四、结语 利用SWOT定性分析了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形,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但是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及发展时期的不同,自身条件和受外部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应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再结合彼此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开拓、把握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减少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冲击,为科技创新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电气新技术论文:水电站电气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电站中电气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新技术与新设备在实践运用中充分体现出了其优越性。文章通过对一些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进行阐述,为未来水电站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电站;电气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分析 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国水电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相关电气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大力地推进了我国的水电站建设。 1 水轮发电机的革新及应用 在水轮发电机技术方面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实现了重大突破,从最初的0.8MW国产水轮发电机,到三峡水电站单机装机容量700MW的世界最大水轮发电机的投产运行。700MW世界级的水轮发电机代表了我国在该项设备制造领域的顶尖技术优势和实际运用能力,水轮发电机的设计制造涉及到众多的技术指标如电压、功率、短路比、飞轮力矩等,这些技术指标直接影响着电站及其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经济适用性,因此在对这些指标进行设定时必须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我国科研工作人员经过大量的科学论证和试验对大型水轮发电机的参数指标进行了优化设计。发电机的绝缘性要求高,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都是使用F级的绝缘材料取代传统的B级的绝缘材料增强绝缘性,热固性环氧粉云母绝缘具有耐电强度高且介质损耗小的特点相较沥青云母带浸胶绝缘材料有显著的优势。同时在制造生产大型的水轮发电机时更多的将空换位与不完全换位新技术运用到定子线圈中,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机定子线棒的最高温度值也能有效控制股线的温差值,这种控温技术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发电机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和绝缘可靠性。很多最新科技成果也被成功地运用到机电的结构中,像电机定子的上支架进行结构设计时将径向力转变成切向力,同时电机定子的机座结构设计成浮动式,电机转子的支架结构设计成园盘式等。在电机推力轴承上通过采用弹性金属塑料瓦,从而大大增强了电机推力轴承在工作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国在充分参照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实现自主技术创新。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通常采用的冷却技术包括水冷却法、空气冷却法以及蒸发冷却法等,主要是通过密闭循环空气冷却通风系统来实现,而随着目前发电机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要实现大容量发电机的空气冷却需要采用热路法以及三维有限元法等新技术来实现,计算大型水电发电机的通风发热量的程序也进行优化,构建出其通风基础模型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为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到目前已经顺利实现了每10MW6m3的冷却通风量,这一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同时另外两种水轮发电机冷却方法的科研工作进展顺利,相应的研究成果已经运用于实际生产中,特别是蒸发冷却法的运用克服了水冷却的一些不利还满足了高绝缘性及不燃性的要求,该技术通过在具体项目中的运用反映良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逐步地完善,这些新技术为更大型的水轮发电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2 水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当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水电站中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被广泛地运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工操作所带来的不便,通过自动化技术,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力的投入,从而使电力资源的生产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自动化系统使用计算机、程序化控制器以及专用的智能化设备,依靠网络、总线把主控机和各个控制站、智能化设备等进行连接,形成分布式的综合监测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系统对水电站进行全面地自动监控与信息存储,通过计算机对水电站设备运转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自动进行收集并处理,例如对开关量、模拟量等信息进行的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时的报警、信息的存储和显示以及SOE点信息的记录与显示等。而对水电站实施自动控制主要表现在通过自动化技术能够依据上级的命令并结合电站的实际运行状况,对相关设施进行自动调节控制,比如对机组进行自动停开操作以及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根据其工作状况进行的自动转换动作,机组功耗负荷的自动调节,自动发电控制(AGC)与自动电压控制(AVC)以及自动断路操作等。同时对发电机、主变电站、输电线路等重要设备设施也进行自动监控和保护,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在水电站的运营管理通讯系统建设等中自动化技术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如设备运行的报表自动生成、各项操作的自动记载,这些有利于对系统问题的排查分析。总之,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设备为电站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在现代化水电站项目建设中要大力引进和推广自动化电气设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电站进行自动化管理和监控,全面实现自动化操作与管理,提高功效和运行的稳定性。 3 变压器中性点小电抗接地技术的运用 我国电站过去很多是采用部分接地形式来对变压器设备中性点进行接地。采用这种接地方式容易有过高的电压在变压器的中性点处出现。这就必须保证中性点处的绝缘性,对绝缘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对中性点实施保护变得较为复杂。同时还会存在某些弧立不进行接地系统,这种形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而将500kV的变压器进行直接的接地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还必须满足零序继电保护的实现,不能进行全部的接地。通过大量的研究实验最终我国电力科技工作者成功地攻克了这一多年未解的难题。这一技术是通过将小电抗值依照变压器零序阻抗值的三分之一进行串并联的原理实现的。它的实现过程是两台用小电抗直接接地的变压器零序阻抗,当其中的一台退出运行系统时,另外的一台变为了直接接地的形式,这样做能够保证变压器零序阻抗值不发生变化。这一技术的成功运用成为我国首次运用小电抗接地方式对变压器进行接地。它很好地解决了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大量运用的零序继电保护,使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有效地降低,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防雷新技术的运用 水电站在布局上较为特殊,一般情况下是在电站主厂房的顶部位置设置塔杆将高压线引出,当出现雷电击打顶部的塔架或者其上部的避雷针时塔架的引流线还没有进入地面就和主厂房的钢砼结构相连接,这样雷击的强电流会通过钢筋网片进行传播,引起较强的冲击电位聚集在接地网上,强大的电流会对设置在厂房内部的设施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像发电机、发电机相关的电气设备以及低压设备等都可能引起绝缘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进行大量的实测研究分析,构建出了一套设备产生反击过电压的方案,并经过理论计算结合相关曲线规律,解决了这一困绕厂房及设施安全的问题,这种水电站防雷设计新技术在众多的水电站得到了运用,实践表明其效果显著运行良好。 在新世纪里随着宜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的水电事业步入了又一崭新的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水电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着水电站电气新技术与新设备的不断向前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水电站在科技支撑下必将跨上更高的发展道路。 电气新技术论文:试论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的新技术 【摘要】绝缘体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高压设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在电力工作中,要应用绝缘试验检测设备的数据对电气设备运行准确性进行判断。本文通过对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的重要性介绍,提出了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方法,分析了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技术的新发展。 【关键词】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一般情况下,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是比较复杂的,电气设备绝缘设备不仅受到运行中的电压作用,还受到冲击电压的影响,所以,绝缘体质量的优劣对高压电气设备的正常稳定的运行,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要采取安全有效的检测措施对其运行的状态进行检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为电气设备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有效安全的检测工具。因此,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可以提高高压电气设备的性能,能够为其正常的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的重要性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是检验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各种试验的总称,按照试验电压的高低可以分为绝缘特性试验和绝缘耐压试验。绝缘特性试验也可以成为非破坏性试验,指的是在比较低的电压环境下通过不对绝缘体进行损伤的办法进行绝缘特性的测量。比如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原因、部分放电等等,试验可以对绝缘内部的缺陷进行准确的判定;绝缘耐压试验还可以称为破坏性的试验,指的是检验电气设备绝缘耐受各种过电压能力的试验,主要包括交流电压的试验、直流电压的试验和冲击电压试验。绝缘耐压试验对于绝缘体的检测是十分严谨的,尤其是对绝缘集中性的缺陷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能够为绝缘的耐压强度提供一定的保障。这种试验虽然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对绝缘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知道。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可以为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提供安全性的保障。高压电气设备运行中容易受到电场、化学物质的腐蚀,受到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造成了绝缘体和绝缘系统受到一定的损害,所以保障高压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需要进行绝缘系统的试验。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不但能够对高压设备的各种绝缘特性进行准确的判断,还能够对高压电气系统的运行进行准确的检测,发现绝缘的缺陷,提高了高压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方法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方法主要包括设备直流耐压试验、绝缘电阻试验、介质损失角试验、高频震荡波试验、绝缘电压分布试验、局部放电试验、色谱试验等,下面将一一进行论述。 (1)直流耐压试验。因为直流耐压试验采用了大体积的设备,其纹波系数高,稳定性也差,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工作中已经很少采用,通常只会在少数的精密度要求不高的试验中得到采用。 (2)绝缘电阻试验。绝缘电阻试验通常采用固定输出电压的方式,能够及时的获得仪表所显示的正确度数,规定加压一分钟后获得的度数就是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试验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吸收比测验,该试验能够正确的反映变压器和其他机电设备绝缘体的损害程度和受潮现象。在常温的状态下,吸收比比3:1小,就可以判断设备的绝缘体存在一定的问题。 (3)介质损失角试验。通过科学的试验证明,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缺陷和介质损耗之间存在非常重要的联系,而且和使用体积也成正比的关系。介质损失角的大小可以对绝缘材料的单位体积内的介质的消耗情况进行正确的表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试验中测量获得的介质损失角了解绝缘体和绝缘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 (4)高频震荡波试验。高频震荡波试验是一种新型试验方法,非常容易通过试品得到需要的高电压,而且对现场电源的用量需求小,易发现水树类型绝缘缺陷和机械损伤。但是,试验中需要使用高压电容、高压电抗器和球隙点火控制装置,造成了现场使用的不便。加之,由于高频振荡波试验效率低,长时间传播后难以保持电压波的幅值。 (5)绝缘电压分布试验。目前,国内市场有很多种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方式,户外一般采用绝缘子作为绝缘体的主体。由于绝缘子的电容是绝缘电压分布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通过绝缘电压分布试验可以客观掌握绝缘子电容情况,并且绝缘子清洁度越高,电源电阻越大,绝缘效果也就越好。 (6)局部放电试验。局部放电试验通过回路里产生的一些放电脉冲电流,然后采集并放大这些电流,能够检测局部放电的强度,了解绝缘体的基本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7)色谱试验。绝缘油作为一种绝缘介质,广泛应用于高压电气设备绝缘体系之中。电气设备在绝缘油保护下发生局部放电或发热的时候,绝缘油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导致内部气体比例失衡。为此,通过色谱试验可以掌握绝缘里气体的比例,了解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 三、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技术的新发展 目前,虽然有很多种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方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试验运行易造成高压电气设备损害,缩短试验对象的使用寿命;试验工作量大,带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消耗;试验效果并不是很好,设备故障有时并不会被检测出来;试验中通常要分析绝缘结构剩余电气强度的大小,但是仍然没有发现其与介质损耗、绝缘电阻等参数之间有直接函数关系,等等。以上种种因素的存在,导致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的效果有着一定局限性,以致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程度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有效消除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的局限性,提高对电气设备绝缘程度的监测技术水平,应加大对新的监测技术研究力度。当前,新的监测技术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红外线诊断。这种诊断方式不接触、不取样、不停运、不解体,实施方便,智能化程度高,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二是不定期带电测试;三是实时在线监测技术。高压电气设备运行中要面对复杂的环境,并受化学腐蚀、环境条件、机械应力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长时间电压作用等内部环境的影响,极易导致绝缘体和绝缘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此,必须采取绝缘试验检测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程度,并利用红外线诊断、不定期监测和实时在线监测技术了测得电气设备运行期间的有关绝缘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价掌握电气设备系统具体的绝缘缺陷,以采取有效的防护与整治措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的具体介绍,分析了高压绝缘试验对于我国电力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可以提高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对绝缘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判断,为高压电气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解决了电力人员在工作中的困难,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电气新技术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本文重点对目前建筑电气工程工快速应用和推广的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以及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等四类新技术的技术特点及施工应用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新技术 随着智能建筑的大量发展,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施工的效率,加快了建筑工程总体施工的进度;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水平。本文重点对目前建筑电气工程工快速应用和推广的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以及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等四类新技术的技术特点及施工应用做了简要分析。 一、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 在超高层供电系统中,有时采用一种特殊结构的高压垂吊式电缆,这种电缆不管有多长多重,都能靠自身支撑自重,解决了普通电缆在长距离的垂直敷设中容易被自身重量拉伤的问题。它由上水平敷设段、垂直敷设段、下水平敷设段组成,其结构为:电缆在垂直敷设段带有3根钢丝绳,并配吊装圆盘,钢丝绳用扇形塑料包覆,并与三根电缆芯绞合,水平敷设段电缆不带钢丝绳。吊装圆盘为整个吊装电缆的核心部件,由吊环、吊具本体、连接螺栓和钢板卡具组成,其作用是在电缆敷设时承担吊具的功能并在电缆敷设到位后承载垂直段电缆的全部重量,电缆承重钢丝绳与吊具连接采用锌铜合金浇铸工艺。 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的施工过程中吊装工艺主要是利用多台卷扬机吊运电缆,采用自下而上垂直吊装敷设的方法。对每个井口的尺寸及中心垂直偏差进行测量,并安装槽钢台架。设计穿井梭头,用以扶住吊装圆盘,让其顺利穿过井口。吊装卷扬机布置在电气竖井的最高设备层或以上楼面,除吊装最高设备层的高压垂吊式电缆外,还要考虑吊装同一井道内其他设备层的高压垂吊式电缆。架设专用通讯线路,在电气竖井内每一层备有电话接口。指挥人、主吊操作人、放盘区负责人还必须配备对讲机。电气竖井内光线弱,要设置临时照明。电缆盘至井口应设有缓冲区和下水平段电缆脱盘后的摆放区,面积大约30~40㎡。架设电缆盘的起重设备通常从施工现场在用的塔吊、汽车吊、履带吊等起重设备中选择。 在吊装过程中要选用有垂直受力锁紧特性的活套型网套,同时为确保吊装安全可靠,设一根直径12.5mm保险附绳,当上水平段电缆全部吊起,将主吊绳与吊装圆盘连接,同时将垂直段电缆钢丝绳与吊装圆盘连接。当吊装圆盘连接后,组装穿井梭头。在吊装过程中,在电气竖井井口安装防摆动定位装置,可以有效的控制电缆摆动。将上水平段电缆与主吊绳并拢,并用绑扎带捆绑,应由下而上每隔2m捆绑,直至绑到电缆头,吊运上水平段和垂直段电缆。吊装圆盘在槽钢台架上固定后,还要对其辅助吊挂,目的是使电缆固定更为安全可靠。在吊装圆盘及其辅助吊索安装完成后,电缆处于自重垂直状态下,将每个楼层井口的电缆用抱箍固定在槽钢台架上。水平段电缆通常采用人力敷设。在桥架水平段每隔2m设置一组滚轮。 二、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 分支电缆是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产品,该产品根据各个具体建筑的结构特点和配电要求,将主干电缆、分支线电缆、分支连接体三部分进行特殊设计与制造,产品到现场经检查合格后可直接安装就位,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材料费用和施工费用,更好地保证了配电的可靠性。预分支电缆由三部分组成:主干电缆、分支线、起吊装置,并具有三种类型:普通型、阻燃型、耐火型。预分支电缆是高层建筑中母线槽供电的替代产品,具有供电可靠、安装方便、占用建筑面积小、故障率低、价格便宜、免维修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高层建筑采用电气竖井垂直供电的系统和隧道、机场、桥梁、公路等供电系统。 采用预分支电缆技术时,应先行测量建筑电气竖井的实际尺寸(竖井高度、层高、每层分支接头位置等),同时结合实际配电系统安装的位置量身定制,为避免因楼层功能改变引起容量的变动,宜将预分支电缆的干线和支线截面均放大一级,特殊情况还应预留分支线以供备用。 预分支电缆可以吊装或放装,采用放装(从上往下或从未端开始施放),用户需要向制造厂家提出,电缆在出厂复绕时要逆向复绕。无论是吊装还是放装,安装时每一楼层都要有专人监护,以免电缆刮伤。在电缆提升前应先安装钢丝网套,钢丝网套安装时要用扎紧线与电缆扎紧,其扎紧线应位于网套的末端。在电缆全部吊好后应及时将电缆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以减少网套承受的拉力,从而避免因拉力过大把电缆外护套拉坏。 三、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 一般穿刺分支接头结构多采用绝缘线芯穿刺线夹工艺制作,穿刺分支电缆的绝缘穿刺线夹具有力矩螺母和穿刺结构,力矩螺母用于保证恒定的接触压力,确保良好的电气接触,并同穿刺结构一起使安装简便可靠。绝缘穿刺线夹的使用对干线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影响小。 采用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时,首先在主线电缆上确定好分支线的位置,并在确定的部位剥去200~500mm外护套,将主线电缆芯线分叉,无需剥去电缆芯线内护层(绝缘层),将分支线直接插入具有防水功能的支线帽内(无需剥去绝缘层),再将线夹固定在主线电缆分支芯线处,在连接处用手拧紧线夹螺母,最后用套筒板手套固定线夹按顺时针拧紧线夹上的力矩螺母,当穿刺刀片与金属导体的接触达到最佳效果时力矩螺母便会自动断离,如图6.10所示,不需要对导线和线夹做特殊处 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缆连接器技术,是代替分线箱、T接箱最佳的产品,施工时无需截断主电缆,可在电缆任意位置做分支,不需要对导线和线夹做特殊处理,操做简单、快捷,与常规接线方式相比,免去了剥除绝缘层、搪锡或压接端子、绝缘包扎等工序,减少了绝缘层、电线头等施工垃圾,降低了常规做法难以避免的环境污染,节省人工和安装费用。 四、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图手段,在施工前模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完后的管线排布情况。根据模拟结果,结合原有设计图纸的规格和走向,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化,而达到实际施工图纸深度。有条件的可以采用3D(三维图)直观的反映出设计图纸上的问题,尤其是在施工中各专业之间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和标高重叠。应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可极大缓解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各种专业管线安装标高重叠,位置冲突的问题。“管线综合布置技术”优势明显,不仅可以控制各专业和分包的施工工序,减少返工,还可以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成本。 (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可以快速完善施工详图设计和节点设计。通过提前审图,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管道内的传输介质及特点,弄清管道的材质、直径或截面大小、强电线缆与线槽(架、管)的规格、型号、弱电系统的敷设要求,清晰各楼层净高、管线安装敷设的位置和有吊顶时能够使用的宽度及高度、管道井的平面位置及尺寸,特别是风管截面尺寸及位置、保温管道间距要求、无压管道坡度、强弱电桥架的间距等等。 (2)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要施工的图纸进行图纸“预装配”,通过“预装配”的过程就把各个专业未来施工中的交汇问题全部暴露出来。提前解决这些问题,为将来施工中安排施工工序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可合理安排整个工程各专业或各分包的施工穿插及顺序。 (3)综合支吊架的最大的优点是不同专业的管线使用一个综合支架,减少支架的使用,合理利用了空间,同时降低了成本。只有采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综合支架的选择和计算。 (4)由于图纸制作、处理、审核全在现场,使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管理及施工人员(包括甲方、监理、总包、劳务分包等),均通过图纸对所涉及的专业内容(各专业图纸的综合图、机电样板的汇总报审图、与土建的交接图、方案附图、洽商附图、报验图及工程管理用图等)进行管理调整,及时掌握变更的状况。 电气新技术论文: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电力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其重要的追求目标,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目标最重要的途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由于状态检修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降低设备检修费用的重要措施,而设备检修费用在整个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定期检修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新技术 电气设备 检修 应用 1.设备状态检修的含义 设备状态检修是指根据先进的状态检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来判断设备的异常和预知设备的故障,并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即通过应用现代检修管理技术,用先进的设备状态检测手段和分析诊断技术,实时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和运行工况,及时给出设备的寿命评估,然后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合理安排检修项目和检修时机,最大化地降低检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可用性。 2.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 故障检修又叫故障检修、事故抢修,就是设备投运后不再进行检修,直到设备发生故障或功能失效时,才进行的非计划性的维修。定期检修采用的预防性试验、定期检修等方法,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检修方式,也称为计划检修。它的理论依据是:设备能通过定期检修,周期性地恢复至接近新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的内容与周期都是预先设定的,到时间就修,目的是防止或延迟故障的发生。我国目前的检修模式基本上就是这样,它这是预防性检修的一种。 状态检修是通过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然后按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安排检修的一种策略。状态检修得益于设备监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最大化地降低检修成本乃至供电成本,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它是在设备发生实质性故障之前及时进行检修的新方式。 3.电气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发展前景和必要性 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两种维修制度,定期维修制度缺点较多,逐渐显示老化过时;状态维修优点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目前工业先进国家均采用状态维修制度,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既是技术方面的发展进步,也是对现行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现在正由定期维修制度逐步向状态维修制度过渡。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经营机制发生的变化,以及减人增效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定期检修制度已逐步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希望能实现对电力设备检修管理由“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方针向“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观念转移,并对传统的设备检修制度进行改革。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是当前先进的工业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科学的设备检修管理策略。目前,国家电力公司已将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作为科教兴电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组织实施。 4.新技术在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 4.1红外检测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红外辐射探测技术对电力工业发热的电力设备进行温度检测诊断,以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一种技术手段。红外辐射测温技术以普朗克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和史蒂芬-玻尔兹曼定律为理论基础。电力电缆及其连接设备的红外诊断是在线检测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和重要内容,是状态检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和诊断运行电力电缆及其连接设备的故障隐患和故障先兆,以便采取合理、可靠的处理措施,降低因过热造成的能源损失和浪费,减少或避免因过热故障引发的突发性事故。 4.2 GIS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气体绝缘封闭组合电器(GIS)的内部故障以绝缘故障居多。绝缘故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支撑绝缘子(环氧树脂浇注件)内部有气泡等缺陷或劣化;由于安装、维修时不注意,在金属外壳内留有导电微粒及其他杂物;电极表面有损伤,如毛刺、刮伤等;导电或接地部分接触不良;气压下降或含水量增多等。这些缺陷会造成局部放电,而且往往最终导致闪络或击穿。因此,开展GIS局部放电的监测可弥补GIS设备试验方法的不足,有效避免GIS事故的发生,对保障GIS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4.3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检测与诊断:10kV电缆连接设备如分接箱、环网柜、开闭所等柜内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由于老化,密封不严,内部构件受潮,性能会下降或失效,导致运行中泄漏电流和阻性电流分量急剧增加,阀片温度上升,引起热崩溃,甚至发生爆炸事故。所以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在线监测十分重要。测试总泄漏电流和三次谐波电流的变化情况,及时判断避雷器的工作情况,是否有老化和受潮情况发生。 5.结语 通过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高,是工厂系统设备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设备管理容量的变大,促进了设备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利用信息系统为状态检修管理服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只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不断推进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完善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才能达到提高电网设备运行可靠性,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及减少电网损耗的目的。
浅谈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道路运输行业永恒的主题是安全生产,也是道路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已经成为行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根据《条例》制定一系列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制度。本文对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浅要分析,为以后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道路运输 工作职责 安全管理 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要求必须建立一支基本功扎实、责任清晰、执法严格和热情服务的管理队伍,通过道路运输管理的不断进步促进交通事业的振兴。本文从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入手,在强调道路运输管理原则的基础上,论述了强化道路运输管理值得关注的要点,这对于道路运输管理是一种先行的探讨工作,也是一种管理上的实践工作,希望可以得到同行的重视和理解。 一、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道路运输管理可以适应时展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也获得了发展的良机,人民群众出行、物资流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交通运输的根本职能,作为交通运输的管理主体,道路运输管理就必须应该明确自身职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强化自身素质,提升自身形象,更好地为时展和交通运输业进步服务。 2.加强道路运输管理可以缓解社会的各项矛盾。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同时存在,加强道路运输管理可以提高人员的交往、物资的流动以及资金的走向,有利缓解不同地区出现的差异,对缓解不同地区之间的矛盾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我国道路建设事业尚需要强化,高等级公路网络还有待于完善,现实的情况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通和运输压力任然很大,科学地进行道路运输管理可以缓解道路网络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矛盾。最后,加强道路运输管理可以促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改掉不适合当今实际的弱点,进一步化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二、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 1.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深入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观,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需要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其次,要以提升自身素质、创新管理方式和转变服务观念为突破口进行有效地管理。最后,建立起适应当今实际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促进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深化。 2.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首先,坚持加强服务性原则,在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强化道路运输管理的服务功能,将公益化、专业化和人性化服务做好做实,让道路使用者和道路运输受益者切身感受到运输管理的服务。其次,坚持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争取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其三,坚持因地制宜运作,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本地实际、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新格局。其四,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按照精简效能的要求,逐步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机构设置,明晰工作权责,合理确定人员编制,优化人员结构,推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能、名称和级别的相对统一,实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机构职责、队伍能力相适应。 三、强化道路运输管理的要点 1.明确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能和规范管理体系。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工作职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是承担行政职能的管理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管理机构和运政执法机构,实行道路运输管理统一政令、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目标,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新《道路运输条例》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于申请从事客运、货运、危货运输经营的,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为必须符合的共同条件。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准人的先决条件。严格把好客运市场的准人关,对达不到行车安全要求、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一律不予审批新的客运线路。严把货运市场准人关。对于违反国家标准私自拼装、改装的车辆,以及车况达不到标准的破车严禁进人货运市场。在危险品运输的审批过程中,更要严把市场准人关,车型和车辆技术必须符合开业的“四个条件”。 2.规范道路运输管理的人事管理。道路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合理确定机构设置标准,实行编制的动态管理,控制人员总量。加强人员日常管理,实行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健全人员退出机制。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之间可开展干部交流挂职。 3.提升道路运输管理的素质建设。首先,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强化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和法纪意识,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队伍,筑牢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政治基础。其次,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制定人员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定期轮训等制度,建立基地,拓宽渠道,创新机制,改进方法。 4.加强交通运输经费的保障工作。推进道路运输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工作。保证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经费。要加强监督检查,规范经费使用管理,严禁道路运输管理经费挪作他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履行政府赋予的其他管理职能和工作任务所需经费,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5.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廉政建设、推进正规化建设、推进依法管理工作和强化规划指导,确保道路运输管理组织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道路运输安全是道路运输工作进行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是其他道路运输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行管部门,要解决好管理的问题,保证道路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 诚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要点有很多,本文只是在笔者日常道路运输管理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经验,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疏落,希望同行采用批判式接受的办法,有选择性地吸收。相信,只要我们能认真学习道路运输管理的相关知识,努力做好日常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就能将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向更深、更高和更远的方向推进。 浅谈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浅谈如何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摘 要】本文论述了道路运输的管理,阐述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概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等。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必然涉及到安全检查,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做好了安全检查,就搞好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思考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国家的相关安全法律法规,为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结合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对道路运输企业和客运站生产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和设施设备等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而确保道路运输安全、有序的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必然涉及到安全检查,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做好了安全检查,就搞好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检查包括查制度、查纪律、查现场、查管理、查措施、查隐患等多项内容,其种类有经常性、专项性、定期性、季节性和临时性安全检查五大类;安全检查的基本方法有自检自查、交叉检查、抽查、辅助检查等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检查,可以达到相互学习,提高认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排查隐患,增添方法措施,增强防范能力,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强化管理,促进安全生产,促进发展的目的。 一、明确安全检查的目的 安全检查是建立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和秩序,是保障经济建设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安全检查是手段,其目的在于发现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状况,这是检查者首先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每次检查,要检查什么,通过检查要达到什么目的,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作为检查人员,应该先做到心中有数。 二、明确检查的内容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三关一监督”(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严把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对道路运输企业来说,检查项目大致可分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与落实情况;安全保障与监督情况;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开展情况;驾驶员管理情况;营运车辆管理情况等。对汽车客运站来说,检查项目一般包括: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设置情况;安全管理制度与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情况;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执行情况等。安全检查内容广泛,每次检查前都应具有针对性。 在《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规章中均有规定,关于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监督客运场站安装、使用“三品”检查仪,对旅客行包进行安全检查;二是监督客运企业或客运场站按有关规定对营运车辆进行安全例检;三是监督客运站不售超员票,防止超员车辆出站。禁止无营运手续车辆进站。 企业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都应该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坚持一把手负责的制度。 企业要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等安全职责作出具体规定,要完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活动日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事故报告等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统计制度等。制定突发事故紧急处理预案,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的决定性因素,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客运运输安全。 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法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法人在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后方可任职,安全员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 客运企业要对从业人员“严把二关”:严把司乘人员的准入关,通过严格审查、统一考试、考核和岗前培训,筛选优秀的驾驶员,在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严把从业人员的日常教育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努力提高安全技能,提高驾乘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要抓住检查侧重点 一般情况下,安全检查的时间和过程都比较短。因此,对安全检查应当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具体地说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和贯彻情况;对领导、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的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认真开展全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重点组织干部、职工对安全业务知识的学习、讨论、运用和推广情况;认真加强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做到警钟长鸣。 为切实做好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消除事故隐患,确保道路运输的安全、稳定、有序,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整顿工作。 1、领导重视,部署到位。及时召开相关道路运输企业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传达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道路运输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整顿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起各负其责的安全监管机制,使司乘人员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把好源头关。要切实加强对车辆的管理,严禁超载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要求的车辆出行,从源头上预防各种隐患的发生。 3、在安全教育整顿中要抓好“三结合”,即把检查与执法监察相结合,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在整改前或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坚决责令停止运营;把检查与行政许可证复查相结合,凡是发证后严重不符合安全条件,坚决暂扣或吊销有关证照;把检查与百日整治相结合,以百日整治促检查,以百日整治促整改,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4、切实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驾驶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落实交通部提出“四个必须到位”,要求各道路运输企业合理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做到教育培训针对性强,培训范围广,效果明显。根据包头市道路运输企业2013年度安全生产培训要点的要求制定本企业教育培训计划和大纲,建立文字档案,严禁教育培训走形式,走过场,要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警钟长鸣。 四、要讲究方法 安全检查关键是要克服形式主义,安全生产中的形式主义有多种表现,有的满足于一般化要求,一般化号召,以文件来贯彻文件,以会议来落实会议,安全检查工作没有针对性;有的习惯于口号不断,花样不少,安全生产中的形式主义危害很大,它不仅使规章制度难以落实,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更会留下安全隐患。企业要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等安全职责作出具体规定,要完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活动日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事故报告等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统计制度等。制定突发事故紧急处理预案,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五、要提出意见 对查找或发现的隐患,检查人员应及时向被查单位提出正确的处置意见。一般来说可以有:预防意见,对一般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隐患的预防措施、方案;整改意见,对事故隐患或已经可能发生、出现的问题的整改措施;巩固意见,为确保已整改的隐患不再发生而提出的保证措施;发展意见,向被查单位提出的通过隐患整治而促进安全工作向前发展的方法、措施、重点;综合意见,向被查单位提出现场管理、设备更新、科技运用、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 浅谈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浅谈如何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摘 要:安全生产是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管什么”和“怎么管”两个方面,就如何履行好“三关一监督”工作责任来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安全;运输;管理 安全生产是道路运输行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那么又该如何履行好“三关一监督”工作责任,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从“管什么”和“怎么管”两方面谈几点想法。 一、把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实到位 安全生产原本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系统,它包含在企业日常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企业历来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如果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和经营行为如维护、保养、培训、例检等做到位,那么安全生产的目标和任务自然也就容易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由于单一公有制的运输企业逐步解体,原来行之有效的一套安全生产规章、办法和措施也就无法执行。一些运输经营者只重视生产效益,忽视生产安全,加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滞后,监管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因而道路运输市场事故频发,不但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也降低了运输行业的认可程度,发生事故的运输企业也遭受了重创。对于一些重特大事故,业内人士至今提起事故仍然心有余悸,战战兢兢。面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道路运输行管部门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到底管什么,如何定位,真正把赋予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实到位,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根据国家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是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法律依据是《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公安交警部门,法律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对于上述两大家,道路运输行管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是小兄弟,主要依据国家《道路运输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负责相关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三关一监督”:把好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车辆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关、从业人员从业资质关,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运输经营者市场准人关包括场地、人员、资产、车辆、管理制度等等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主要是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国家《道路运输条例》、《内蒙古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中都有明确的表述,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一旦违规操作,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如何追究,在《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规章中均有规定,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监督客运场站安装、使用“三品”检查仪,对旅客行包进行安全检查;二是监督客运企业或客运场站按有关规定对营运车辆进行安全例检;三是监督客运站不售超员票,防止超员车辆出站。禁止无营运手续车辆进站。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安全生产和反恐怖监管力度,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又增加了新内容:到客、货、维修、检测站及驾校等企业对“三关”的日常执行情况及道路运输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并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经营者,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督促经营者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此项工作在重点时段(节假日、黄金周)和重大活动(奥运会、国庆、两会)之际尤为突出。 综上所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运输经营者,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按照《道条》赋予的职责范围,围绕“三关一监督”工作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二、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明确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工作职责 根据业务量的需要,在行管机构设置专职部门或兼职部门,安排专业人员专职或兼职进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既要有牵头领导和部门,进行综合组织协调;又要分兵把守,管业务又兼负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把日常具体工作落实到客、货、修、培等相关业务部门,认真分解工作职责。从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任务看,客运部分占据比重较大。为避免多头交叉管理,如果不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议以客运管理部门兼负主要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为佳。明确了行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后,要以“三关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督促运输经营者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完善安全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 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管理 (1)坚持和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在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前及对营运车辆进行定期审验时,要严格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综合性能检测,确定技术等级,核定经营范围。没有达到车辆技术等级的车辆或技术性能不合格的车辆不能参与营运。 (2)强化道路运输车辆定期维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车辆定期维护和二级维护竣工检验制度,强化二级维护监督管理,督促维修企业严格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维护车辆,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3)规范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行为,监督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并按核定的经营性收费标准收费。对不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检测的单位,要限期整改或停业整顿。 3、加强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 (1)督促培训单位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大纲组织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坚决打击无证、超范围及违规培训等经营行为。 (2)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规范从业资格考试发证工作。要重点加强对大客车、汽车列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的管理。凡无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不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性活动。 (3)加强营运驾驶员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营运驾驶员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信誉考核工作,对发生运输责任事故的驾驶员,要视情节暂扣或取消其从业资格证件。 浅谈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恶劣天气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为提高道路运输企业应对恶劣天气的安全管理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恶劣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从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环境影响因素的三个方面,提出道路运输企业应对恶劣天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有效降低恶劣天气下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完善企业恶劣天气下的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恶劣天气;安全管理;交通安全;道路运输企业 0引言 恶劣天气对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环境的三个影响因素都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从而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通过对北京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发生的交通事故与气候的情况统计分析,得出北京市雨、雪、雾、大风天气下发生的交通事故与雨、雪、雾、大风的关联度分别为:R雨=0.8800,R雪=0.8714,R雾=0.8709,R大风=0.8712[1]。由此可以看出,恶劣天气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具有较大的影响的。更重要的是,在恶劣天气下发生道路运输的重特大事故的几率比正常天气下要高出许多。因此,加强恶劣天气下安全管理对道路运输企业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1恶劣天气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在2004年8月24日公布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试行办法》中,规定了对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十一类天气可发出灾害预警信号。在我国,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危害较大的恶劣天气主要有大风、暴雨、冰雪、大雾及高温。 1.1大风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车辆在大风中行驶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摆动。这是由于车辆受到的风的作用力是不均匀的,况且车辆本身结构中存在的各种缝隙空间,快速流动的空气在不规则的车体中形成大小不等的摩擦阻力,车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摆动。经测算, 普通轿车以100km /h 的车速行驶时, 遇有风速10m/s的横向风, 车辆在100米的行程内将偏离中心线4~5米, 客车的偏移量将更大[2]。除此之外,当车辆与大风同向时,车辆的制动距离会相应延长的。大风同时会在车辆转向时,对车辆的转向半径产生较大影响,增加驾驶员的操作难度。这些因素都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1.2冰雪、暴雨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冰雪、暴雨天气条件下,路面的附着系数会显著降低,从而容易导致制动失控,转向不灵等问题,这也是引起冰雪、暴雨天气下的交通事故的最主要的原因。有研究表明,干燥的沥青路面的附着系数约为0.6,积雪路面的附着系数约为0.2,结冰路面的附着系数约为0.15[3]。冰雪、暴雨时驾驶员面对的路面情况更加复杂,心理压力增加,并且制动次数相应增加,更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除此之外,冰雪、暴雨天气下的行车环境也将发生一定变化,例如能见度的降低,道路交通标志辨识难度增大。这些因素都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1.3大雾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大雾天气下,能见度显著下降,驾驶员的可视距离变短。根据车间安全距离测试结果, 在制动良好、路面干燥的前提下, 车间距离(m) 不小于车速(km/h)的数值。而在大雾天气下,由于能见度的下降,驾驶员对车辆的间距判断难度加大,对周边潜在危险发现滞后,难以有效识别交通标志、路面设施,往往导致驾驶员在发现危险时,已经来不及采取有效地措施,从而更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道路运输企业应对恶劣天气的安全管理措施 由于恶劣天气对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环境因素都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风险。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应加强恶劣天气下的安全管理,确保道路运输的安全。本文从人、车、路-环境三个方面,讨论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2.1驾驶员安全管理 在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本身的因素引起的事故占70%以上[4],驾驶员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导因素。而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情况复杂多变,对驾驶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恶劣天气下驾驶员的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驾驶员的遴选 在驾驶员队伍中存在一部分“事故多发者”,这部分驾驶员由于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缺陷,较其他驾驶员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2001年交通部颁布实施《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JT/T422-2001),该检测方法从速度估计、选择反应、动体视力、暗适应、处置判断、深度知觉六个方面,对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做出了评价[5]。驾驶员适宜性的检测和评价,可以诊断出事故多发者,杜绝其进入职业驾驶员队伍。这样可以使驾驶员群体保持较高的素质,并起到积极的事故预防作用。一个优秀的驾驶员队伍,必然能提高运输企业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 (2)驾驶员的模拟培训 恶劣天气情况下,驾驶员面临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一旦危险发生,留给驾驶员的思考时间非常有限。如果能模拟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行车环境,加强驾驶员的培训,让驾驶员感受恶劣天气情况下突发状况,并辅以正确的处理措施,将有效减少驾驶员在恶劣天气情况下遇到突发状况思考时间,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从而最大程度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已经有汽车模拟驾驶器能够模拟恶劣天气情况下汽车的行车状态。道路运输企业应在平时加强对驾驶员的模拟培训,让驾驶员感受大风、冰雪、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的行车环境,从而提高他们应对恶劣天气下突发状况的能力。 (3)驾驶员安全意识教育 道路运输企业应适时开展针对性的安全宣传,让驾驶员充分了解不同恶劣天气对人、车、路-环境的影响,并且制定不同恶劣天气条件下,驾驶员行车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规范,采取有效的事前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恶劣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发生风险。例如,在暴雨、冰雪等天气条件下,减慢车速,不强制超车、会车;雨雪天气下,增加行车间距;能见度过低的大雾天气,寻找合适地方停车等待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剖析恶劣天气条件下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通过血淋淋的案例,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进而规范自己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驾驶行为。 2.2车辆安全管理 恶劣天气下行车对车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恶劣天气,制定一整套车辆安全管理措施,确保行车安全。例如,针对冰雪天气,安装防滑链,检查防冻液是否需要更换;针对高温天气,应该确保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灭火设备齐全;大雾天气下,出车前检查防雾灯、示宽灯和尾灯是否完好等。除此之外,道路运输企业应该制定恶劣天气下车辆安全检查制度、调度制度,安排专门安全人员加强对车辆的安全检查,调度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车辆进行运营。 2.3道路-环境的安全管理 在道路方面,运输企业一般运营路线变动较少,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多年的运营经验,总结各线路在不同季节的常见恶劣天气,做好应急准备。除此之外,对同一线路不同路段因恶劣天气经常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提醒驾驶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该路段行驶时,提高警惕。在环境方面,运输企业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尤其是大风、暴雨、冰雪、大雾及高温等恶劣天气的监测,充分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确保行车安全的措施,提高快速处置,紧急反应的能力。除此之外,运输企业应制定针对不同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恶劣天气,能够快速、有效和科学应对。 3结论 而今,恶劣天气现象发生越来越频繁,因恶劣天气导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有必要加强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的三个影响因素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事故。 浅谈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浅谈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内容和措施 【摘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当前不可忽视的管理工作,国家道路运输条例明确规定: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道路安全运输管理是维持道路交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我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道路运输的高峰时期,这些问题更为凸现,面对目前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式,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实现道路运输的安全生产,是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管理措施 1.找准目标,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1.1严格把握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安全生产条件的,没有营运资格的,不准进行道路运输经营。从申请道路运输资格时就严格考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把握好市场准入关,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能审批。 1.2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通过实行定期维护、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等制度,确保营运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因机械故障而引发的事故。营运车辆是道路运输生产的基本要素,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和经济性,是影响运输成本、交通安全、服务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键因素。所以说保障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是运输生产安全管理的核心。做好运输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把好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为做好此项工作可以从三方面人手:一是强化道路运输车辆定期维护制度,提高二级维护企业的服务质量,确保维护到位;二是坚持和完善营运车辆检测制度,规范车辆检测行为,确保检测质量;三是严格执行客运车辆进出站的检测制度,规范客运安检站的经营行为,确保安检质量。 1.3严格落实驾驶员从业资格。实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上岗人员必须有从业资格证。道路运输人员是从事道路运输的主体,他们的职业素质和技术以及安全生产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运输生产安全状况的好坏。因此,抓好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1.4强化汽车站的安全监督。汽车站在旅客上车时一定要做好安全检查,严禁携带禁止携带物品进站和上车,防止超重超载,禁止达不到技术要求的车辆进站,禁止没有从业资格证的人员驾驶车辆。发车以前做好严格查对。 2.明确责任,落实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2.1明确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工作职责。应设立专业管理部门,安排专业人员监督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成立安全生产小组和领导人员,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具体组织专业人员到岗位进行检查、监督,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检查人员和监督人员分开设置,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管理业务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员分兵把守,日常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认真分解工作职责,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找到个人,奖罚分明,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明确了行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后,要以“三关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督促运输经营者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完善安全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2把好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人关,把运输经营者资质条件作为经营许可和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对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业务的当事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得审批或者核准。同时,加强日常监督考核,一旦发现经营者资质“缩水”,要立即下发整改令,督促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降低其经营资质直至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2.3从审查车辆技术状况入手,加强车辆技术管理。营运车辆是道路运输生产的基本要素,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和经济性,是影响运输成本、交通安全、服务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键因素。所以说保障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是运输生产安全管理的核心。做好运输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把好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二级维护企业的管理,全面检查有无只收费不维护的现象,有无签发虚假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现象,有无买单卖单现象,重点抓住维护前检验和竣工出厂检验的关键工序,并对机动车转向、制动等主要工位零件的配置渠道、产品来源、出厂地实行登记制,并在合同中标明。对二级维护的每道工序实行定人,定岗并进行签字。二是加强对检测站监管,重点加强对车辆技术检测的管理,检测中严格落实“谁检测、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检测车辆进行不定期抽查,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考核,对检测仪进行监测,实行动态监管。运管驻站人员严格把关,实行运管员、从业人员、营运车辆三见面的方式,逐车检测,逐车上线,逐车把关。三是对所有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二级维护情况严格审查核实,一一登记造册,规范车辆技术台帐。尤其落实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上线检测责任制,由驻检测办公室,对照台帐,对须检测和维护的车辆及时通知外勤协查。在检测、审查中发现不合格车辆,坚决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参加营运。 2.4抓安全生产必须抓好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它是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岗位的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职业培训要采取业余自学和专业培训、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主要做法:一是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二是加强政策法规教育;三是加强汽车运用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四是强化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对营运车辆和运输服务行业进行年审时,要对从业人员执证上岗情况严格把关。 2.5 特别注意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行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业户、货运场站、信息配载站的监督检查,严格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对达不到资质条件的业户,坚决取消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格。对达不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车辆,坚决停运整改。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一律不准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电信交换成人本科教学中贴近成人学习特点的探讨 摘 要: 现代电信交换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本文就如何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搞好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现代电信交换技术是通信技术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本门课程的教学经验,就本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成人学生大多来自通信生产第一线,在教学中作者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交换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即先讲网络,再由此引入交换技术,并就对时间表、软交换等几个主要技术如何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本门课的主要技术内容,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关键词: 邮电成人教育 现代电信交换 教学方法 一、前言 邮电成人教育原来是系统办学,随着国家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我们的办学体制和机制也在不断变化;原来我们的学生主要来自各地的电信运营部门和生产企业,现在我们的学生不单单来自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公司,还有来自各地的通信代维公司,以及各地的各种通信生产企业。现代电信交换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所以学生不但要对现在主要用的设备的原理要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要对新技术及其发展有较深入的掌握。且学生基本来自生产第一线,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深入浅出,抓住要点。 二、循序渐进,先讲通信系统,再讲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是整个通信网的核心技术之一,交换技术离不开网络技术,所以我先对网络技术进行了必要的讲解:(1)根据通信网采用传输媒介的不同进行分类:①有线通信网:传输媒介为架空明线、电缆、光缆。②无线通信网:通过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来传输信号,根据采用电磁波长的不同又可分为中/长波通信、短波通信和微波通信等。(2)根据通信网使用场合的不同进行分类:①公用通信网:向公众开放使用的通信网,如公用电话网、公用数据网等。②专用通信网:没有向公众开放而由某个部门或单位使用的通信网,如专用电话网等。(3)根据通信网传输和交换采用信号的不同进行分类:①数字通信网:抗干扰能力强,有较好的保密性和可靠性,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②模拟通信网:早期通信网,目前已很少应用。 并据最新的理论画图进行进一步说明: 这可以使学生特别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学生对整个网络体系产生一个形象的整体结构。 然后说明通信网的质量要求,重点讲清楚五点:(1)应能保证网内任意用户之间相互通信;(2)应能保证满意的通信质量;(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4)投资和维护费用合理;(5)能不断适应通信新业务和通信新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对通信网的基本要求有一个了解。 之后进入交换技术,首先对下图进行分析。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个图能比较好地使学生建立交换的系统概念,这个图重点说明了几个概念:(1)交换网络。对于信息传送子系统来说,交换就是信息(话音、数据等)从某个接口进入交换系统经交换网络的交换从某个接口出去,由此可知交换系统中完成交换功能的主要部件就是交换网络,交换网络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实现任意入线与出线的互联,它是交换系统的核心部件。(2)接口。接口的功能主要是将进入交换系统的信号转变为交换系统内部所适应的信号,或者是相反的过程,这种变换包括信号码型、速率等方面的变换,交换网络的接口主要分两大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用户接口是交换机连接用户线的接口,中继接口是交换机连接中继线的接口,主要有数字中继接口和模拟中继接口。(3)控制子系统。是由处理机及其运行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OAM软件所组成的,且交换系统的控制子系统使用信令与用户和其它交换系统(交换节点)进行“协调和沟通”,这样又巧妙地引入信令的概念。 三、对电路交换技术重点内容的数学方法 在电路交换技术中,电路交换机的控制软件中的时间表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上课时学生比较难懂的地方,我力争讲深讲透。对时间表我主要归纳为:时间表的每一行代表时间,每一列为一个比特,代表一个程序,若在第i行的第j列该比特位的值为“1”,则表示在这个时刻,该程序被调用;若为“0”,则不被调用。每次时间中断到来时,都要对时间计数器作加“1”操作,时间计数器的值形成了时间表的行地址。程序地址表保存被调用程序的入口地址。屏蔽表用于控制在该时刻该程序是否被调用执行,屏蔽表的每一位对应一个程序,如果某一位为“1”则表示该程序可执行,否则不执行。屏蔽表提供了一种灵活控制程序调用的机制,这样就不用频繁地更改时间表了。 对另一个重要内容时间接线器,重点强调:(1)时间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是由控制单元写入数据的,实际上控制存储器(CM)就相当于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线上各个时隙之间信息交换的交换控制表,向控制存储器写入不同的控制信息,就能实现不同时隙间信息的交换。(2)话音存储器需要在一个时隙内完成一次读操作与一次写操作,控制存储器也要在一个时隙内至少完成一次读操作(如果控制单元向控制存储器写数据,那么控制存储器还必须在一个时隙内完成一次读操作与一次写操作),所以构成时间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与控制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必须能满足在一个时隙内各完成一次读写操作。(3)经过时间接线器交换的信息存在着时延,时延最好的情况是入复用线上第i个时隙的信息要交换到出复用线第i+1个时隙(只经过1个时隙的时延),时延最坏的情况是入复用线上第i个时隙的信息要交换到出复用线上第i-1个时隙,那么从入复用线上来的第i个时隙的信息将会存储在话音存储器中,直到下一帧第i-1个时隙到来时,才从出复用线上输出,其时延为n-1个时隙的时间(n为1帧的时隙数)。时间接线器原理懂了,实际交换的技术就比较容易懂了。 四、对交换新技术的教学处理方法探讨 NGN实现了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IP电信网络的转变。学生都知道NGN的重要性,但能明确知道概念的人不多,我就针对性地总结并讲明NGN业界公认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 1.业务和终端趋于IP化; 2.高速宽带,能综合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宽带业务、窄带业务及多媒体业务; 3.业务网采用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的体系结构; 4.安全可信的网络; 5.能够保证电信级的服务质量; 6.有良好的生态模型和商业价值链。 这几点能形象地刻画出NGN的重点概貌。 软交换是目前电信网技术向下一代技术过渡的核心技术,我抓住核心点,讲清主要技术,结合成人特点,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先从广义上讲解:软交换泛指一种体系结构,包括了4个功能层面:媒体/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结合软交换技术一一讲解。然后进一步具体:软交换主要由软交换设备、信令网关、媒体网关、应用服务器、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等组成。再结合网络讲解具体技术。 五、结语 教无定法,搞好成人教育,我认为关键是结合学生来自生产第一线的特点,理论结合实际应用,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抓住课堂、抓住重点。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要结合生产实际,并重理论,为实现国家教育方针而努力。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成人本科班医学遗传学教学体会 医学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实用型医务人员的重任。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医疗水平至关重要。现将我校成人本科班医学遗传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1.1 生源广泛、年龄相差悬殊:我校成人本科班学生主要来自本市及周边县市各级医疗单位和机构,有医生、护士、技师和一些卫生行政人员。还有部分学生为无任何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年龄20~40岁不等,社会阅历差异很大。 1.2 学历及基础知识参差不齐:部分成人学生进校前毕业于医学院校或专科学校大专班,多数则于夜大、民办等途径获医学专科文凭。由于以前各自学习条件及工作环境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1.3 学习目的明确、求知欲望强烈: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人们普遍感到“充电”的必要性。有些学生已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知识的缺乏和就学机会的难得,他们迫切需要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实用、针对性强的专业知识,当然也不乏少数单纯为了获取文凭的学生。 1.4 上课学习具有一定的实际困难:成人学生多为在职人员,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保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 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几点原则 2.1 合理选用教材,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及实用性:专升本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科领域里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而专升本教育的学制又限制了教学时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老师在教学中常常重复大专层次所学内容, 另一方面, 教师和学生都反映学时太少, 以致普遍所使用的本科教材学不完。这种矛盾是专升本教学中所特有的, 这既与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式不相称, 也影响了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本身的教育质量。我校专升本所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傅松滨主编的《医学遗传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本科教材) , 现已在使用第五版。但由于课时少, 不可能象普通本科生一样学完整本教材, 且这些教材主要针对本科生, 所以不管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觉得不理想。因此要求教师应对教学内容精挑细选,采用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如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应围绕三方面进行讲解,一是遗传定律,二是遗传的本质及分子基础,三是五类遗传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遗传病、体细胞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传递规律、诊断方法及治疗与预防措施,这是医学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部分。大多数学生对此都很有兴趣,他们反映临床常见先天愚型、溶血性贫血、苯丙酮尿症等患者,但对其发病机理等相关知识并不完全清楚,通过医学遗传学的学习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并且指导了临床治疗,解决了预防咨询的难题。 2.2 教学方法注重多样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是教师上好每节课的关键。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而且可以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印象,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融于具体实例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思维诱导,使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使抽象的概念浅显易记。如以大家熟知的ABO血型系统为例,讲授等位基因、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然后让每位学生以自己家庭成员的血型为例,分析自己或其子女可能的血型及相应的基因型,之后相互间进行检查及讨论,最后教师答疑和总结,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将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这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印象和理解,也可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接受情况。合理运用辅助教学手段,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CAI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抛弃了黑板和粉笔,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CAI课件形象生动,可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图文并茂地加以展示。如讲授DNA的复制、转录及翻译时,我们用相关的制作精良的幻灯片进行多媒体教学,并配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使这一复杂的微观过程一目了然、生动清晰。但当讲授遗传病系谱分析时,则需反复地在黑板上多画系谱,因为这部分对于成人学生是一难点,必须放慢教学节奏,使学生与教师同步思维,而不能单纯地将系谱直接画在幻灯片上。课堂小结必不可少,成人学生一般年龄偏大,常受工作和家庭影响,课后复习时间少。因此,每节课后应以最精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加以总结,使他们尽量在课堂上理解、消化、掌握,减轻其课后负担。考试命题注重理解性,考试是对教与学双方的检验,鉴于成人学生理解力较强,记忆力差而无充分复习时间的特点,考试命题应在突出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考核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临床常见遗传病的诊断与咨询及发病风险的估算等。以上几种方式并不是孤立的,在一节课中可以综合运用。 2.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二次充电和获取文凭,更重要的是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短暂的教学过程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其今后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依其所学专业向学生推荐与其临床工作有关的参考书籍,以促进其课后继续学习。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询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其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3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传统的做法基本是照搬普高的做法,主要看学生的课程考试和作业成绩,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实际,而且以“背功”为主要手段,违背了成人的特点。因此,相当多学生的学习基本陷入这样的怪圈:学完―考完―忘完。因此有必要对成人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应有更多的形式和内容,应与实践、经验更贴近,而且应是动态的。同时在强调考核、评价标准化的同时,适当考虑个性化(如学校的差异、教师的差异和学生的差异等)。 4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强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教学过程中深感,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提高。作为教师应精通业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应不断地钻研教学,认真备课,阅读和学习国内外相关杂志,捕捉时展的信息,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真正做到“教书而又育人”。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成人本科班医学遗传学教学体会 医学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实用型医务人员的重任。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医疗水平至关重要。现将我校成人本科班医学遗传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1.1 生源广泛、年龄相差悬殊:我校成人本科班学生主要来自本市及周边县市各级医疗单位和机构,有医生、护士、技师和一些卫生行政人员。还有部分学生为无任何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年龄20~40岁不等,社会阅历差异很大。 1.2 学历及基础知识参差不齐:部分成人学生进校前毕业于医学院校或专科学校大专班,多数则于夜大、民办等途径获医学专科文凭。由于以前各自学习条件及工作环境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1.3 学习目的明确、求知欲望强烈: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人们普遍感到“充电”的必要性。有些学生已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知识的缺乏和就学机会的难得,他们迫切需要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实用、针对性强的专业知识,当然也不乏少数单纯为了获取文凭的学生。 1.4 上课学习具有一定的实际困难:成人学生多为在职人员,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保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 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几点原则 2.1 合理选用教材,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及实用性:专升本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科领域里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而专升本教育的学制又限制了教学时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老师在教学中常常重复大专层次所学内容, 另一方面, 教师和学生都反映学时太少, 以致普遍所使用的本科教材学不完。这种矛盾是专升本教学中所特有的, 这既与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式不相称, 也影响了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本身的教育质量。我校专升本所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傅松滨主编的《医学遗传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本科教材) , 现已在使用第五版。但由于课时少, 不可能象普通本科生一样学完整本教材, 且这些教材主要针对本科生, 所以不管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觉得不理想。因此要求教师应对教学内容精挑细选,采用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如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应围绕三方面进行讲解,一是遗传定律,二是遗传的本质及分子基础,三是五类遗传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遗传病、体细胞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传递规律、诊断方法及治疗与预防措施,这是医学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部分。大多数学生对此都很有兴趣,他们反映临床常见先天愚型、溶血性贫血、苯丙酮尿症等患者,但对其发病机理等相关知识并不完全清楚,通过医学遗传学的学习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并且指导了临床治疗,解决了预防咨询的难题。 2.2 教学方法注重多样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是教师上好每节课的关键。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而且可以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印象,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融于具体实例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思维诱导,使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使抽象的概念浅显易记。如以大家熟知的ABO血型系统为例,讲授等位基因、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然后让每位学生以自己家庭成员的血型为例,分析自己或其子女可能的血型及相应的基因型,之后相互间进行检查及讨论,最后教师答疑和总结,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将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这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印象和理解,也可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接受情况。合理运用辅助教学手段,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CAI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抛弃了黑板和粉笔,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CAI课件形象生动,可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图文并茂地加以展示。如讲授DNA的复制、转录及翻译时,我们用相关的制作精良的幻灯片进行多媒体教学,并配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使这一复杂的微观过程一目了然、生动清晰。但当讲授遗传病系谱分析时,则需反复地在黑板上多画系谱,因为这部分对于成人学生是一难点,必须放慢教学节奏,使学生与教师同步思维,而不能单纯地将系谱直接画在幻灯片上。课堂小结必不可少,成人学生一般年龄偏大,常受工作和家庭影响,课后复习时间少。因此,每节课后应以最精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加以总结,使他们尽量在课堂上理解、消化、掌握,减轻其课后负担。考试命题注重理解性,考试是对教与学双方的检验,鉴于成人学生理解力较强,记忆力差而无充分复习时间的特点,考试命题应在突出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考核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临床常见遗传病的诊断与咨询及发病风险的估算等。以上几种方式并不是孤立的,在一节课中可以综合运用。 2.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二次充电和获取文凭,更重要的是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短暂的教学过程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其今后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依其所学专业向学生推荐与其临床工作有关的参考书籍,以促进其课后继续学习。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询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其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3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传统的做法基本是照搬普高的做法,主要看学生的课程考试和作业成绩,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实际,而且以“背功”为主要手段,违背了成人的特点。因此,相当多学生的学习基本陷入这样的怪圈:学完―考完―忘完。因此有必要对成人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应有更多的形式和内容,应与实践、经验更贴近,而且应是动态的。同时在强调考核、评价标准化的同时,适当考虑个性化(如学校的差异、教师的差异和学生的差异等)。 4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强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教学过程中深感,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提高。作为教师应精通业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应不断地钻研教学,认真备课,阅读和学习国内外相关杂志,捕捉时展的信息,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真正做到“教书而又育人”。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外科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外科教学质量的因素,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基层培养高端医学人才。 方法 对河北医科大学成教学院沧州校区临床本科2009级167名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外科学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据调研结果,对2011级学生的外科学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设2009级学生167名为对照组,2011级228名为实验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外科学成绩、外科教学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外科学结课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外科专业知识、外科临床思维及处理能力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外科实践技能操作能力、临床专业知识、自我学习及再学习能力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通过建立成人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模块教学、专题讲座等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可明显提高成人临床医学本科层次外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成人教育;临床医学;本科层次;外科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进步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当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学历层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当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学历过低技术落后现状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提高学历层次[1],但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其师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影响了教育质量[2]。外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了变革,使之符合培养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的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课题组于2011年7月对河北医科大学成人学院沧州校区临床本科2009级16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等内容。外科结课考试后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采取多项选择,按顺序排列的答卷方式。依据调研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对2011级外科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设2009级学生167名为对照组,教改后的2011级228名为实验组。2009年和2011年河北省成人高考分数线均为320分,学生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09级和2011级前导课程科目及学时数没有改变,外科学教学时数均为96节。 1.2 方法 依据调研结果,对2011级外科学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具体措施是: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建立网络教学方式;灵活学习时间;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采取专题讲座式精讲模块式教学;完善考试方式。 1.2.1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授课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院校的重点专业,经过实际调研笔者发现临床课课程体系存在着知识分割过细、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依据基层实际需要,参考学生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增加了外科基本技能操作;突出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规范练习常用的急救治疗技术,如心肺复苏、止血、三角巾包扎、胸腹腔穿刺、导尿、吸氧等操作;对于临床中常用又难以掌握的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编纂了教学讲义;加强了关节复位、骨折固定实用性教学内容。 1.2.2 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模式 在96个学时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全部讲授外科学的内容,再者学生既往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外科内容,如果面面俱到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要选择学生实用的又难以理解的内容,我们重点开设的几个讲座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急腹症、神经外科新进展、血管外科、胆道结石的诊治、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乳腺疾病等,这样解决了学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外科各类考试的难点内容。这些外科讲座以疾病为中心,综合相关各基础医学的内容,又涉及到原因、发病机制、检查、诊断及治疗等知识,并增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使学生们既掌握了临床知识和动态又使基础知识得到系统及强化。 1.2.3 建立外科学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能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选择方便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让学生攻克传统教学中的难点,拓宽学科知识和视野[3]。依据调研结果,参考本科《外科学》(第7版)教材,建立的成人教育外科精品课网站,主体结构有:外科学电子教案、CAI课件、理论课程、实践操作、教学图库、外科手术视频等,有十余套外科试题、病例分析等资料,设有意见反馈和疑难解答等内容。既能弥补学生参加面授辅导的困难和不足[4],又提高了集中面授辅导时的教学效率。 1.2.4 强化临床思维训练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症状或体征,以临床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有关问题,层层深入。临床思维训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临床教学过程,强化了临床思维训练,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部分教学内容制定出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此工作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及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了外科知识又训练了临床思维能力[5]。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6]。 1.2.5 完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 既往结课后出一套试卷进行考试,决定这一科的成绩,这样的测评模式,缺乏真实成绩评定的可信度,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改革后将平时出勤、课堂表现、技能操作、网上平台答题成绩、期末理论测试五部分各占20%计入总分。这种考试方式使考试变为双向性、互动性,教师评价学生的同时,学生同样也可以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有助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考试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作用[7]。通过考试的引导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8]。 1.3 考查指标及评分 从学生结课后的客观成绩和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效果的主观感受两方面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外科学期末考试分为实践和技能两部分,分别占30%和70%,两者相加即为外科结课成绩。调查两组学生对的外科教学内容及效果的主观感受,具体项目包括外科专业知识、外科技能操作能力、外科急症处理能力、临床专业知识、临床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每项满分为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考试成绩及问卷结果进行整理、核对,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9级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对167名2009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显示,授课时间和上班时间冲突(69.12%)、教学内容不符合实践工作的需求(48.56%)、教师专业水平或教学水平不足(25.75%)、考试监管不力(12.65%)4个因素位居前列。 2.2 两组外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统计显示,实验组外科学结业成绩为(94.69±9.27)分;对照组为(87.62±10.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 2.3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实验组学生外科专业知识、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及外科急症处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外科技能操作能力、临床专业知识、主动学习能力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均较优。见表1。 3 讨论 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对基层高端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社会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受众对象等方面尚存诸多不利因素,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9-11]。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将成人教育沿用普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也不适应基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 本研究通过对2009级学生的调研,探求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学生学情,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提高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及再学习能力。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在新形势下应继续完善外科课程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及手段,完善外科教学质量测评体系,不辜负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期望,为基层培养高等医学人才。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成人本科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 摘 要:如何解决大学生创业能力成为目前高等教育重要问题之一,特别在新升地方本科院校尤为严重。该文尝试从分析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成人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入手,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升地方本科院校 成人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在政府各届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人本科教育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人才和提高劳动者高素质方面,还在自身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力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成人教育却在发展规模、速度、结构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等方面不能迅速地做出调整,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办学特色不够突出,特别是在鼓励、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跟不上党和国家的要求。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日益沉重,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与社会创业风气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必须高度重视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对人们主人翁意识的激发,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经济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因此,我国成人本科教育在当前信息产业化革命不断深入、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劳动不断由密集形向智能形转变的历史时刻,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存在着很多问题。 1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成人本科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者要具备比一般就业者更广阔、更多元化、更丰富的开拓性思维、创业知识和技能,各种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充分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目前,新增地方本科院校里,大多数成人大学生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较低、企业管理能力较弱、创新创业意识欠缺等等,成人本科教育中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要不相适应,培养与需求相脱节,本科生比例过大,挤占了专科生的就业市场。而专科生所学则过于理论化,不能胜任社会急需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新升地方本科院校对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找到良好的应对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率,经济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对员工的文化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大多数解决了温饱奔小康的我国人民在客观上必须跟上社会要求的同时,主观上也具备了“接受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同时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接受成人本科再教育的更迫切的需要。然而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清楚地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必然会维持一段较长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而且这种背景下的成人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成人教育困难重重。 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我国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质量,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至上升到对改革的抱怨,引发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负面影响逐步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的“读书无用论”已经在抬头,一些本应进入到高一级学校进一步学习的初中生离乡背景外出谋生,更有一些寒门弟子直接拒考大学找工作以求一门生存的出路,直接影响了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文明、道德和公平,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2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成人本科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新途径 面对现实,成人大学生如何去获得创业能力?该文认为,所谓创业,是创业者对通过努力能够获得的资源或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开创事业,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其中,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关键是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必须充分利用新升地方本科院校这个平台,通过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教育,最终获得全方位的创新能力。 2.1 相互交融,整体互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该文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过得硬的师资队伍,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锻造师。大学生全方位的创新能力能力的意识培养、理论水平的养成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都与这样一支过硬的队伍密不可分。因此,新增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其一,内部造血,有意识有计划、分期分批分层次选送优秀的教师去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校深造并挂职锻炼,整体设置中开设更多的与创新创业有关的选修课,努力创造和利用一切条件,进一步帮助相关教师综合性能力和知识的提高;其二,外部送炭,积极聘用校外优秀的成功人士来校专题讲座,深度讨论,同时邀请成功的师兄师姐回校讲座,以丰富的实践经验简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相互交融,扩大视野,有针对地鼓励成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能力,更加自觉地培养其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2.2 理论研修,产研结合,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体系新平台 通过理论学习,使成人大学生从理论上懂得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要化大力气去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因为它是党的教育方针决定的,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从而积极灌输成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体现“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坚实平台,培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如该校成人大学生积极参加《益阳市创业培训(SIYB)》活动,成立大学生创业部,建立大学生创业网和大学生创业培训学习群,举办湖南城市学院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根据党的关于大学生创业培训等各方面新政策,迅速出台相应的校内优惠政策和措施,活动参与率与学分挂钩等;积极促进学生的科技发明、科研成果和专利等转化为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如学生宿舍、团委办公室、大学生各类协会活动场所、大学科技园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特别是发扬主渠道的作用,建立更多更贴实际的各种各样的基地,在社会中感知创新创业教育,从中深受其益,扎扎实实获取更多的创新能力。 总之,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成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站在更高更新的角度,以多元化的思想为指导,形成各自特色,逐步建立一种新的专业与课程的发展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由与灵活的机制主动地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发展,成为大众创业、万众的创新的生力军。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翻转课堂”是目前我国各高校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能有效通过对课堂时间的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文章将从成人本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出发,分析成人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翻转课堂”在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关键词 成人本科 计算机专业教学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国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也逐渐被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中,这给各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成人本科不仅为社会人士提供学历提升的平台,还能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提高成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所开设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也能有效帮助成人提高计算机水平以适应信息化市场的人才需求。然而,从成人计算机学习的特点来看,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成人本科的计算机教师能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借鉴,以提高成人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 1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对课内外的时间进行调整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能有效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探讨和创新思维的提出,来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能在“翻转课堂”中得到有效提升,并能给予教师更充足的时间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翻转课堂”这一模式的运用能提供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帮助,并能使学生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翻转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还融入了包括探究式教学等在内的多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还优化了教学方式,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其学习能力。 2 成人本科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方面的特点 2.1 计算机基础的不均衡 成人本科与一般高校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学生主体的不同。成人本科的学生多为社会人士,且大部分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其中更是有很多人已经在工作中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然而,这部分人所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有部分成人本科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如excel、word等,甚至能够熟练掌握更加高级的软件或是编程语言;而有部分成人本科的学生只会网络搜索。当然,也有少部分成人本科的学生几乎完全不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 2.2 计算机学习兴趣大不相同 成人本科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方面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在学习兴趣方面大不相同,其中最为典型的有三类:第一类,对计算机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已经在工作中广泛接触过计算机的人,他们能明确认知计算机技能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对计算机的学习会有浓厚的兴趣,且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第二类,对计算机学习毫无兴趣。这部分人进入到成人本科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文凭,不愿过多地接触计算机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中表现出非常被动的状态。第三类,对计算机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态度。这部分学生大多是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因此,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他们常常表现出畏难情绪。 3 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方面的不适应 现阶段,我国成人本科计算机教学内容往往与一般高校文科类学生计算机学习内容大致相同,这类内容往往更加符合一般高校文科类学生计算机学习需求,但与成人本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却并不适应。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而传统的教学内容显然无法与科技发展相适应,既影响了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也无法满足成人本科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成人本科的学生在计算机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运用同一种教学内容不仅不利于已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学生的能力提升,也容易打击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成人本科的计算机教学课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一般高校教学内容的课时要求。 3.2 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 目前,单向灌输教学法仍被广泛运用,这也导致成人本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当然,为了适应成人本科学生在计算机能力方面不均衡的问题,很多成人本科也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了层次划分,并根据各层次的学生采用了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成人本科的学生多为社会人士,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因此,往往比一般高校的学生更具自我意识,但这也给学校管理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成人本科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4 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翻转课堂”的运用方式 (1)从成人本科学生的特点出发,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要实现“翻转课堂”在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需要从成人本科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的特点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在上文中笔者已分析了成人本科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就计算机教学而言,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学生在开展专业技能学习之前也必须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实施就应当加大理论知识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加以培养。 (2)设计适应成人本科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案。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以有效实现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翻转课堂”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在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对教学视频加以充分使用,并以此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能积极与同学和教师之间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练习巩固,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制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案之前,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的兴趣问题进行相关调查,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在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开展与“翻转课堂”相应的教学活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成人本科计算机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借助网络中共享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而成人本科计算机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翻转课堂”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比如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将学生进行分组来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提高教学成效。 (4)强化教师在“翻转课堂”的指导作用。“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内容是要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方面充分互动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在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计算机教师要从学生特点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计算机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5 结语 在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翻转课堂”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注意成人本科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所表现出的特点,从成人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提升他们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面向成人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成人英语教育的难点在于成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适应性。目前,我国成人教育英语教学普遍套用相关层次全日制本科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造成了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本科教育的重叠和浪费。项目组以呼伦贝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对我校成人本科英语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大学英语在面向成人本科生教学时的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希望为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成人本科生;课程建设 大学英语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成人英语教育的难点在于成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适应性。目前,高校成人教育学院英语教学普遍套用的是相关层次全日制本科教育课程制定的教学课程目标和结构模式,造成了英语教学上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重叠和浪费。 目前已有许多教师就面对成人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结合我院成人本科生的特点,谈谈大学英语在面向成人本科生教学时的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措施,为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奠定基础。 一、成人本科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成人英语培养目标 成人英语教学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教学主攻方向,抓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实际的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日常工作业务的能力。而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的方向是培养能够在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范围内使用英语的人才。在应用性这一目标上,ESP教学与成人英语教学是一致的。对几所我市成人高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开设情况不同,有的学校面对成人学生开设专业英语,有的学校则没有开设专业英语或对工科生开设科技英语;专业英语课时分配情况不同;任课教师也有差异,有的是专业教师,有的是公共英语授课教师。总之,大部分学校成人英语教学模式和ESP 模式相差较大,没有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配套教材缺失,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全日制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综合英语课程,教材所选的课文侧重于文史题材,强调趣味性、情节性,词汇基本是共核通用词。显然,全日制本科的课程设置是为了使大学生英语学得扎实,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培养目标和配套教材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而且在毕业走入社会后,还能在参加对他们职业发展甚至人生规划来说的重大考试,例如在研究生英语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出国考试中也能取得理想的分数。但是在对成人本科的学生调研中显示,成人本科的学生已经专科毕业,大部分进入了自己的专业,工作时,普遍发现应试英语在实践中并不十分管用。道理非常简单,全日制大学英语和成人本科英语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根据成人本科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向他们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或学习材料很难,配套教材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合理。 (三)成人本科英语教师队伍水平欠缺 成人本科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懂成人英语教学规律。调研中显示,我校教授大学英语的都是英语教师,但ESP教师既有专业课教师,也有英语教师。现实是专业课教师不懂语言学习规律且英语能力欠缺,英语教师则专业知识欠缺。学生反映,专业课教师能把原理、图等讲解得很明白,但讲课文就是翻译,教师并不在意语音面貌。而英语教师讲解行业术语时也很勉强,对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再者,我校成人本科的公共英语教师是兼职的,他们不能够全身心投入成教的英语教学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沿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欣慰的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些英语教师已经发现,如果不考虑成教的学科特点,即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学科相关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相结合,教学效果一定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 (四)成人学生在时间、态度、能力及方法等方面差异性大 调研中发现成人英语学习存在很多特殊问题,首先,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好,不能接受教师用英文授课,听说挫折感强,而少部分学生却希望在课堂上有听说训练。其次,经历过传统英语考试洗礼的成人学生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依赖教师上课讲解和演示,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并不理解,他们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没能很好的主动学习。再次,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可支配学习时间少,无法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影响学习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学生看似学习英语动机明显,但主要是工作需要导致的外部动机,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毕业条件、学士学位考试和工作需要,并不是真正喜欢这个学科。并且,学生整体年龄偏大,错过了英语学习的最佳时间,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自我效能感较差。最重要的是,学生英语基础、可支配时间、学习目的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进行细化。 二、课程建设探索及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育的应用性得到重视,ESP作为实用教学法,应用到成人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工作已有开展。但我们一线教师仍然需要开展相关基础科研工作,力求尽早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和学习领域中。成人学生希望学到实用专业英语,这与ESP实用价值高、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一致。目前,ESP课程正在我国全日制高校中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得到推广,但由于成人本科授课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此门课程。我校为有效地完成工作的成人学生开设了此课。开设的结果显示尽管教师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差异性需求花费了大量心血,但教学效果都不大。在理论和阶段性成绩的指导下,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全日制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对英语这门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都系统而完整,适合学生全面培养。如果将这种体系不加调整地应用于成人学生,就会导致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内容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结合成人教育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全日制大学英语的教材多,教学方法多,而适合成人学生的教材却很少,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实际。其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成人英语教学的重心仍是学习英语语言,而不是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就成人学生学习目的而言,是学习相关学科及工作领域的英语。但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英语可以更多地理解为把专业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从语言教学法角度设计教学,目的是帮助成人学生掌握他们所选专业领域的语言特征。虽然专业英语兼有专业课的特点,但仍是学习语言的课程。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继续教育能不能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满足社会对成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通常,任课的教师尽管也意识到成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各不相同,但却很少有教师采用需求分析的方法主动改进教学的方式。成人本科英语教师应当做到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者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思想上有转变,还要花时间研究专业英语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多看成人本科类教学论文,甚至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讨,修改自己的教案、教学活动的安排。 (四)成人学生的特殊需要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来说是个新的课题 教师在成人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中面向的是成人本科生,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另一方面,英语本身知识的连贯性强,易混淆,这使得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学,不易掌握,随之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造成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该如何去组织课堂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英语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要帮学生转变学习思路,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能力,增强其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成人学生的“学”在成人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成人学生的学多都采取面授、函授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在集中面授时进行反馈。辅导答疑、作业对成人本科学生来说与宝贵的课堂学习同样重要。通过反复在课堂外训练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帮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通过测试及时为学生反馈掌握程度也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 三、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笔者在教学过程和前期调研中深深体会到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成人本科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需要从方方面面去研究、去改进。配套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成人本科英语课程的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顺应实际,转变全日制本科的课堂教学观念,尝试易使成人学生掌握、理解英语知识的方法,用心对待每一名成人学生,让成人本科生不荒废他们学习英语的机会,更能胜任他们的工作岗位。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成人本科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及提升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上一阶段的精英教育逐步转换为大众教育。而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也由在职人员变成在职人员与非在职人员共有的局面。但成人教育的非在职人员毕业生会面对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同样严峻的就业形势。论文针对成人本科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就当前的就业现状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如何提升成教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成人本科 就业 竞争力 提升 成人本科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愈发严峻,而成人教育毕业生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找工作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就业市场,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力,帮助学生适应就业市场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了解成教学生的特点,分析当前就业现状 在普通高校没有扩招之前,我国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进入高校学习。大多数人是通过成人教育的途径来达到提高自己学历的目的。当时成人教育的学生普遍在30―40岁之间,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到成教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业余学习来弥补学历的缺憾。而现在的成人教育生源主要以专升本、高起本为主,年龄多数是在18―22左右。有些事学生考试失利后,不想在进行复读,就希望通过成人教育来获取较高的学历。还有一部分专科学生是希望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进入成教学习的。由于这些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同,文化基础有差异,再加上他们对学习的目的和认识各不相同,因此这就对成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增加了成教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从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99865人,比2014年多19865人。201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比2014年的727万增加了22万人,创历史新高,学生的就业压力陡然增大。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展,成人高等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很大一部分,成教毕业生占每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受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处于调整阶段,各企业生产均受到了影响,生产规模受限,各行的用人招工成下滑趋势,这就使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空间缩小,就业岗位竞争力加大。此外,国家还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当前新成长的劳动力进入了高峰期,再加上国家相关的就业措施及政策尚不完善,高校教育与当前市场需求联系不密切,现在普通高校毕业生都存在着很大的就业压力,更不用说备受冷落的成教毕业生,其就业问题就更加的突出和严峻。 2、分析制约就业的因素,探究就业困难的原因 成人教育从广义上来说一般指的是拿到学历后的教育,也称为继续教育或再教育,其中既包括学历教育又包括非学历教育。而狭义上的成人教育是指在普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外的由成年人组成的学校教育。成教的生源主要以有工作岗位的人员为主。现在国家所实行的教育系列的成人教育主要有四种形式,分别是成人高等教育、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网络大学。这四种形式只有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入学考试录取,其他几个形式的成人教育均没有入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是经教育部核准的普通高校成立的成人教育学院和独立的教育学院、成人高等学院、独立设置的广电大学、职业技术学校、函授大学、职工高校和农民高校等,办学类型主要有专升本、高起本等。 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对成人教育的生源结构存在偏见,认为成人教育就是针对已经有工作岗位的人员,结合本职工作和职业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主要是为了取得学历证书。而既然是针对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就不存在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但事实上,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初期,成人脱产班确实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他们多数是通过参加全国的成人高考进入学校,其专业和职业培养的目标性较强,人才培养质量较高。而近几年来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主要生源由原来的在职人员转向了高考落榜生和中职毕业生。成教为他们提供高升专、高升本、专升本等形式的学历教育,他们在入学的时候都是没参加工作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也不可能参加工作。这些学员属于非在职人员,这在毕业时就涉及到就业的问题,他们应该被归纳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规划体系中。 由于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在就业问题上的片面认识和误解,因此社会关注更多的是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推介,搭建许多的就业平台,并为其进行大力投资。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只是对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青睐有加,对成教的毕业生充满挑剔和轻视,错误的认为他们知识不够、技能不佳、没有一个好的出身,因此没有给成教大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平台。 这些偏见与错误认识进一步加大了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这就需要社会各级部门对成教学生就业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国家现在强调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但一些就业政策和硬性的招聘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条件对成人教育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因素。有些用人单位在同等学历的学生应聘中,他们更倾向于招收“211”和“985”的重点大学的学生。有些单位对生源地也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单位“任校为亲”、“任人唯亲”。这使得现在学生为了迎合单位的需求,不顾专业是否合适,盲目的跟风考重点、考名校,导致当前许多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进一步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加剧了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 除了客观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对其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都是在未来择业就业过程中的必备素质。但有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平时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没有自身的竞争优势,这就使得其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成人教育中除了知识以外,最关键的就是各种能力的培养。据调查显示,有97%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和求职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关系。 3、探索就业竞争新思路,提高成教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了提高成人本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大学生面对物质利益上的诱惑,就业价值观也越来越趋于世俗化。一部分同学的社会责任感逐渐淡化,在面对未知的就业命运时,学生会迷失方向,陷入欲望的陷阱。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抵制狭隘的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情绪。学生要认清当前经济形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校应该把就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让两者实现有效互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要构建全方位的就业体系,把毕业、就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的学习及生活,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就业政策,引入职业规划和职业测评服务,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其次要匡正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错误观念,改善成教学生被忽视的境况。树立成人教育的良好声誉是提升成教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首要条件。过去成人教育社会性的招生方式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使人们只是把他们看作是普通高校教育的补充。许多人对成人高等教育不屑一顾,一些用人单位也对成教学生采取否定的态度。其实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成人教育有着极高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受业群体,社会声誉较好。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教育也终将会褪去普通教育替补的角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渠道。目前,成人教育的受业群体已经从以在职人员为主转变为在职、非在职人员并存的教育变革。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偏见和误解的匡正,能够使社会了解承认高等教育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成人高等教育也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成人教育毕业生也有就业问题的存在。 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构建以职业元素为基础的就业服务体系。现代的“职业元素”包括职业操守、服务意识、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一系列的职业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成人本科学校的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让良好的道德修养成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内涵。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对企业忠诚度,让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个人魅力,使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职业竞争的优势。这样的教育符合现代“职业元素”的需求。成人本科院校应该深入探讨“职业元素”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构建引导、教育、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学生掌握就业技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需要从政策、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成人本科院校要面向社会市场,对学生进行正确就业观念的教育,不断提高成人本科学生的C合素质。成人本科院校要转变学生错误的就业思想,使学生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充分地心理准备,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学研究 1调查方法 对河北某医科大学成人学院成人临床本科2009级101名、2010级224名、2011级248名,共计573名在校学员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68份。将问卷结果进行整理、核对,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接受调查的人员距离学校路途市内( 10km)、10~50km、50~100km、 100km分别占22.25%、20.68%、48.35%、8.8%;来自乡镇卫生院、社区及个体诊所的人员占81.4%,来自县医院的占15.19%;接受调查的人员73.12%为临床医生,18.65%为相关职业,另有8.33%的学生在非医学及相关职业就业;39.46%未取得临床助理执业医师,65.14%的人员未获得执业资格证书;工作年限 2年、2~5年、6~10年、 10年分别为52.14%、24.15%、22.56%、1.15%;未获得技术职称的32.14%,医士占45.25%,医师及以上占22.59%。在影响本科教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学生存在的因素中占前三位的是距离较远、医院调班困难、本身基础差学习无兴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水平三个因素。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医疗需求也不断提高,对医疗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当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还存在学历过低,技术落后的现状,这就期待成人教育培养足量合格医用人才,持续满足全民医疗服务“扩容增效”的需要。 3.1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办学方式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是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利用自身优势,可以更好地为提高成人教育质量服务。借鉴网络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院校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学员和专业教师联系通畅便捷,不出家门同样可以分享面授辅导式的服务。这种教学方式会受到学员普遍欢迎,即能弥补学员参加面授辅导的困难和不足,又提高了集中面授辅导时的教学效率。 3.2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着知识分割过细、内容陈旧、过于求同、实践环节薄弱、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教学设置和内容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完善、课程设置的科学、教学方法的进步,教育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实现目标。 3.3采取专题讲座式精讲导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必须善于寻找新知识与成人原有经验系统之间的桥梁,选择综合性应用性的课题进行专题讲座,强调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学生往往觉得“已经学过了”,因此,教学中要做好内容更新,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授课方式,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经验分享机制。 3.4加强管理,严格考勤制度成人学员受社会、工作、家庭等因素影响,在心理特征、知识素养、知识结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自主意识强工作和家庭压力大;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思维能力强记忆力较差;投机心理动机和求知动机并存;自制能力强但思想自由,发挥空间大。针对成人学员的这些特点,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就要在适应上下功夫,在管理上要效益。主动积极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严格纪律,使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自主、自觉的行为习惯。 3.5完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测评体系不尽合理,同课程教师互不往来,专业教师各自为政,“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每当授课结束,由授课老师出一套试卷进行考试,经过考前“辅导”学员都能满意过关,有关各方皆大欢喜。这样测评模式,缺乏真实成绩评定的可信度,对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质量造成危害。严肃考风考纪,不走过场,不走形式,不给“投机”留空间,从严治理考试中的违纪、作弊行为“,树诚信之风,立成功之志”,发挥考试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作用。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探讨影响教学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新形势下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的老路。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可以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员转变学风,充分调动教师、学员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张树焕芮炳峰杨志强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临床医学成人本科教学现况初探 1调查结果与分析 接受调查的人员距离学校路途市内( 10km)、10~50km、50~100km、 100km分别占22.25%、20.68%、48.35%、8.8%;来自乡镇卫生院、社区及个体诊所的人员占81.4%,来自县医院的占15.19%;接受调查的人员73.12%为临床医生,18.65%为相关职业,另有8.33%的学生在非医学及相关职业就业;39.46%未取得临床助理执业医师,65.14%的人员未获得执业资格证书;工作年限 2年、2~5年、6~10年、 10年分别为52.14%、24.15%、22.56%、1.15%;未获得技术职称的32.14%,医士占45.25%,医师及以上占22.59%。在影响本科教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学生存在的因素中占前三位的是距离较远、医院调班困难、本身基础差学习无兴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水平三个因素。在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94.32%提出了集中授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业余时间网上授课,也提出了课程设置和内容改革的必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医疗需求也不断提高,对医疗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当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还存在学历过低,技术落后的现状,这就期待成人教育培养足量合格医用人才,持续满足全民医疗服务“扩容增效”的需要。 2.1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办学方式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是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利用自身优势,可以更好地为提高成人教育质量服务。借鉴网络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院校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学员和专业教师联系通畅便捷,不出家门同样可以分享面授辅导式的服务。这种教学方式会受到学员普遍欢迎,即能弥补学员参加面授辅导的困难和不足,又提高了集中面授辅导时的教学效率。 2.2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 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着知识分割过细、内容陈旧、过于求同、实践环节薄弱、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教学设置和内容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完善、课程设置的科学、教学方法的进步,教育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实现目标。 2.3采取专题讲座式精讲导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必须善于寻找新知识与成人原有经验系统之间的桥梁,选择综合性应用性的课题进行专题讲座,强调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学生往往觉得“已经学过了”,因此,教学中要做好内容更新,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授课方式,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经验分享机制。 2.4加强管理,严格考勤制度 成人学员受社会、工作、家庭等因素影响,在心理特征、知识素养、知识结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自主意识强工作和家庭压力大;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思维能力强记忆力较差;投机心理动机和求知动机并存;自制能力强但思想自由,发挥空间大。针对成人学员的这些特点,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就要在适应上下功夫,在管理上要效益。主动积极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严格纪律,使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自主、自觉的行为习惯。 2.5完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测评体系不尽合理,同课程教师互不往来,专业教师各自为政,“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每当授课结束,由授课老师出一套试卷进行考试,经过考前“辅导”学员都能满意过关,有关各方皆大欢喜。这样测评模式,缺乏真实成绩评定的可信度,对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质量造成危害。严肃考风考纪,不走过场,不走形式,不给“投机”留空间,从严治理考试中的违纪、作弊行为“,树诚信之风,立成功之志”,发挥考试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作用。 3结语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探讨影响教学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新形势下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的老路。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可以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员转变学风,充分调动教师、学员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张树焕 芮炳峰 杨志强 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计算机教学软件运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I)是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来开发学习资源,去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当今时代,CAI已成为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诱人前景。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简况 CAI最早起源于美国、西欧,1958年IBM公司开发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美国已推出的著名CAI系统有:LOGO系统、PLATO教学系统[1]。四十多年来,CAI为教育发展现代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CAI软件已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内容包括: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专业教育。在医学方面,因特网上有大量的医学教学软件可供医学教学与医学科研使用,如解剖教学软件、心脏病多媒体教学软件、内科教学软件[2]。在畜牧兽医方面,美国与德国的“兽医外科技术教学、自学软件”,“计算机多媒体在奶牛繁殖、疾病防治方面教学网络的建设”均取得很大的进展,成功地应用到了教学、技能培训中[3,4]。比利时研究人员开发的“猪病预警系统”,具有听音辨病的“活化功能”,计算机对咳嗽等声音的辨音图正确率达92%[5]。Veltmandeng(1984)设计出了家禽系列教学软件,内容包括家禽管理、品质控制、疾病防疫等;Delaware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学软件,Georgia的教学软件家禽管理经济学(1990)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内,由于CAI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努力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我国的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如:内蒙古畜牧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畜牧兽医专业,均把CAI的研究作为下个世纪发展高等农业教育的方向,内蒙古农牧大学研制的动物病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采用标本、画面、图像、动画、视频真实地反映了动物的基本病理过程、系统器官疾病以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理特征,是病理学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解决学生因缺乏感性知识而学习困难的有力工具,并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环境,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一次飞跃[6]。苏清浦运用现代数值与计算机计量医学研制出《禽病诊断专家系统》和《猪病诊断专家系统》达到远程诊断与教学使用[7]。总之,这些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2畜牧兽医专业特点与CAI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属于形态学科,直观性强,大多数通过直观性、形象性来获取专业知识,如: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临床诊断与卫生检验学等。 2.1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形式的优点和不足 对于多数院校的教学有如下几种形式:(1)利用黑板、挂图、实物标本的讲授,具有灵活性,但由于课时限制,使之不能多次重复或面面俱到。这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一些技能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无疑是一个阻碍。(2)利用幻灯和投影教学,虽能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但缺乏动感。(3)电视教学表现力强,形象生动,不受时空限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和范围,获得了广泛应用,但缺点是具有一过性、强制性,不能直接进行交流与反馈。 2.2CAI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 与以往的电化教学手段相比,CAI是交互的双向教学方式,与教师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计算机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具有按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个别化学习方式。与一般教师相比,计算机是一个客观的没有感情的教师,因而对待学生不厌其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减少学习压力,增加学习动力。 2.3畜牧兽医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 CAI的核心问题是课件,一个高质量的软件才能把CAI教学系统的巨大作用发挥出来。开发人员最好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将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方法与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相结合,才能开发出满足教学目的、具备科学性,而且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人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可靠的软件,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当然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和电教人员协作会作出更好的应用软件。目前应用于多媒体制作工具包括:Pow-erpoint,VisualbasicToolBook,Action,Director,Au-thorware,方正奥斯(FounderAuthorToo98),洪图多媒体编著系统,摩天和银河多媒体编著系统等,而配合CAI开发的工具软件有AdobePhotoshop、Cool3D、3DMAX、3Dstudio、CoreldRAW8、XARA3D等[8]。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前景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交互性,使人与媒体的关系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学习者就能够完全有效地控制媒体的运行,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改变了以往媒体的顺序贮存、播放的缺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CAI软件广泛地采用了动画、影像、音响等多媒体形式,集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于一体,具有电视机、录像机、幻灯、音响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使用方便,效果更好。正在开发的畜牧兽医CAI软件的推广应用将适合未来农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职业教育、业余教育、终身教育、远程教育、远程网络诊断系统中,CAI将会日益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下一个世纪初,我国的CAI研究与开发将使我国的农业高等教育上一个新台阶,也可以缩短与国外CAI教育研究的差距。 作者:周艳萍 单位: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一、确定了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程体系组成 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改变了原有课程体系的设置,坚持“就业导向”,根据企业、产业、社会的需求建立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相关课程,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开设,并把相互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个体系。比如,把专业英语课融合到各门学科中进行,不再单独开课;把生理生化等课程的内容渗入到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使课程体系精简化、专业化,更贴近企业对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一线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院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授课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着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覆盖知识面广泛度不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缺点。为此,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专业采取了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新的教改方案,在教师实施授课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一贯式教学模式,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方式。把每一门课相关的授课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在该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教学,这样既扩大了学生学习信息的来源,又把各位教师的特长融合为一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深入进行核心课程建设改革 (一)确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 核心课程改革是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攻坚任务,涉及到整个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所有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内涵建设都要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为目标,以课程大纲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其决定因素是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核心是“课程的应用性与社会需求性”,关键要引入社会评价,从课程大纲、教材、教学方案、教学实施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开发建设。 (二)改变授课方式,实施项目化教学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以前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推行项目化教学,该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授课方式,它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老师以课堂主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自发学习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基本素质。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有养禽生产、养猪与猪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七门课程进行了教改立项,做为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进行试验。在试运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课外时间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查阅资料不够广泛等问题,但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基本适应了新的教学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七门教改立项课程已有四门正在实施改革,已经完成项目任务书,教改教案,教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正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教材的编写。 (三)确定合理的核心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原来的课程评价方式均是以老师评价为主,考试方式往往采用笔试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考查学生的技能,容易培养出背书的“机器”、考试的“高材生”,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是高分低能,走上社会以后,还会因为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实行新的教学改革以后,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以老师考核为主了,考核要转向对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测试;课程的评价标准要转向以社会评价为主,如,社会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的考核方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让用人单位参与考评,同时,学生自评也变成主要的考核方式。 三、教材建设改革 (一)教材的选用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教材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具之一。科学规划教材,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材内容,对培养高层次后备畜牧兽医人才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使用大部分是本科教材,教材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偏重理论,部分知识已经老化。高职高专在教学过程中课时量明显少于本科院校,更要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材选用方面,尽可能使用“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课程教材”,淘汰质量较差或出版时代过早的教材,同时,还要注意选择的教材要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使用已经成熟的教改项目化教学教材。 (二)教材的编写 鼓励教师发挥群体优势,编写较高水平、有特色的教材,不断地将一些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材中去,尤其是编写好列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的教材。同时,根据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可以编写项目化教学自编教材。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探索和研究,发现课程体系的确立以及教学方式改革和教材建设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深化教学改革,寻找到真正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方法,才能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学生自身满意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袁文菊 袁逢新 贺绍君 赵书景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分析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多维;教学平台;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摘要:高等学校的大部分畜牧兽医专业的创业教育刚刚起步,还不是十分完善。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区。笔者主要针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调研,了解到畜牧兽医专业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构建了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同时提出了发展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的对策。 2012年8月份,教育部正式下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需课。创业教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同时创业教育也在高等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正式全面启动。我国推行创业基础教育近三年以来,已初见成效。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毕业的大学生727万,其中约有21万选择创业。并且,在选择创业的学生中,进行的创业项目与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专业学习的相关性并不是十分大[2],仅有30%左右的项目与其专业相关。这就需要学校要从全局出发,设计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进行综合且全面的创业教育,提升各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其创业精神。各高校畜牧兽医专业也纷纷开设各类创业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其创业精神。但是,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还不是十分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整合。然而,如何完善且有效地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多数的畜牧兽医专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因此需要构建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形成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 1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 从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可知:有36.70%的学生有创业的打算;只有0.60%的学生对创业没有一点的了解。但是有75.60%的学生并不知道创业都需要哪些技能,也不知道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而且有80.91%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有哪些创业的机会,如果让他们创业,基本会进入成熟的传统行业。由此可以看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创业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此类专业中,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创业课程的教学仍然是“满堂灌”结合“案例分析”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进行的实践比较少。为了解决创业基础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及创新意识[3],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2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2.1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 创业是不是可教的呢?有很多人都提出疑问。无可厚非,创业活动是没有办法言传身教的。但是,创业教育并不是鼓励学生去创业,而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大多数畜牧兽医类高校认为,受专业的限制,学生创业的概率比较低;因此,没有必要向学生全面普及创业教育,也没有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把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一种必备的素质。大部分畜牧兽医专业把“创业基础”理论教学等同于就业指导与咨询的理论,因此对于创业基础的理论讲授内容只是设置在“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借助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平台来进行创业教育。这样的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和体制,不能使学生得到专业化的指导,也不能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比较狭隘[4]。 2.2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创业教育在畜牧兽医专业全面普及才刚刚开始,各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创业教育体系的平台构建还不够完善,创业课程体系也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很多仅是开设创业基础课。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是沿袭传统的教育手段、理论灌输、案例分析、软件操作等,而真正的创业实践模拟很少,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且一些高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形同虚设,与企业建立合作的实践平台,学生到企业里仅是参观的层面上实践,而对于具体的运营管理并不了解。在这种课程群缺失、实践体系不健全、支撑平台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工程,也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2.3师资力量匮乏 在畜牧兽医专业进行创业教育,对业师的要求都比较高,既要具备创业管理、金融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农学、畜牧学、动物科学等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必须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然而,在全国畜牧兽医专业完全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创业教育的教师凤毛麟角[5]。目前,在畜牧兽医专业承担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理论教学能力较强,但实践指导能力较弱,并且很多业师并没有创业经历,甚至也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这样的教学仅囿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并没有太多实际创业中的真知灼见,致使学生们对创业仍然感到很虚幻。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既要让学生掌握创业的理论,同时也要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其创业素质,培养其创业精神,这样就要求业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创业的经验和深层次的创业认识。因此,目前畜牧兽医专业的创业教育的任课教师的师资力量仍然是十分匮乏的。 2.4教育评价机制束缚了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大部分畜牧兽医专业在教学评价机制中仍然是侧重评价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熟悉与掌握的程度为基本依据,而对于真正具备什么样的实践能力不计入评价标准体系中。有很多学生担心自己投身创业活动中去,会耽误自己的学业成绩,因而对于创业实践虽然有兴趣,但是却缺少积极性和创业热情。同时,学校对于创业授课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合理。传统的考核机制,强迫教师将学生固囿于课堂上,遵循传统的教学秩序,进行理论的强烈灌输,逼迫学生被迫接受创业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只是让学生们有概念上的创业,却没有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 3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多维教学平台的构建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畜牧兽医专业要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就必须要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从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出发,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一个集学校、企业、业师、学生、实践基地、仿真模拟、实战经营等为一体的集约化多维教学平台系统。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由学校主导,与社会创业支撑机构进行沟通,将社会创业支撑机构与学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获得更多国家和社会所给予的创业支持。在构建的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交流平台和种子平台为一体的创业教育多维教学平台(见图1)上,畜牧兽医专业比较薄弱的就是实训平台、交流平台和种子平台的构建。企业家和学长的经验分享项目也是薄弱的,尤其学长的经验分享,多数学校都忽略了这部分教学资源。在交流平台上,有很多畜牧兽医专业并没有成立创意梦工厂,构建这类让学生们彼此之间进行创意的沟通与讨论的空间。校内孵化器也不是十分完善,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有一些学校甚至是空白的。校内孵化器是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更好地进行创业实战经营的平台;因此,要创建完善的校内创业孵化器,让学生们将自己好的、可执行的创意付诸于实践。 4发展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的对策 4.1转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业师、学校和社会及家长都要转变对创业的观念。业师在讲授创业课程中,并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去创业,而是讲授创业问题的处理。同时,创业并不是创业者个体或团队的事情,需要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培育,让创业的实体结构健康成长。而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来说,以前对于创业教育进行的比较少,自然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在“大众创业,万民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深化畜牧兽医专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立足“三农”,结合专业的特点,激发学生在该专业的创业热情。要积极地引导该类院校,要使学校和教师等主体全员参与,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配强、配齐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使畜牧兽医专业师生对于创业教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4.2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进行全面的创业教育,必须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见图2),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多维教学平台系统,将创业教育进行得更加全面一些。由图2可见,在此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分阶段地逐步将学生的创业点子实现,让学生了解到他们的创意点子并不是空想。在学校里有空间和领域通过一定的途径能够将他们好的创意得以培育和实现,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业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创业精神,提升创业素质。 4.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全面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需要重点做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邀请专业的、成功的创业人士等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作为客座讲师,传授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并通过分享自身经验与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同时,定期邀请创业的学长进行经验分享。学长是学校的潜在资源,并且是具有真实感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经验分享更加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能够使学生增强创业的自信心。其次,加强业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涉农院校业师的专业素质相对更加弱,教育厅和院校要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升业师的素养与能力,使业师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创业,会创业,再来教创业。同时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创业,尤其是科学技术型创业,增强业师的创业实践能力[6]。 4.4柔性化教学管理 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创业教育的技能是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创业的实践活动自然形成的,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也会占用他们专业课学习的时间,这样就需要学校、教师不能用传统的专业教育评价体系和教学体制进行评价和教学约束;而且,也需要学校做好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创业条件。因此,涉农类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管理时,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灵活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及具有一定灵活性和柔性的创业管理机制。 作者:牟晓娜 孙巍巍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就业指导教研室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课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教好畜牧兽医专业课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条件。基于此,结合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论述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育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课;教育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许多职业学校都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目的是培养能够掌握动物饲料配制、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控制相关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养殖场生产技术与管理、动物门诊、饲料及兽药营销等的高素质畜牧兽医专业的劳动者及中级专业人才。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课教育教学,根据笔者自身的切身体会,发现专业课在教学上特别是教法上对学生学好专业课至关重要。 1畜牧兽医教师教好专业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好畜牧兽医专业课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打破了国家的界限,而且日益趋向国际化。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代下,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科技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提高科技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则很难干好专业工作与适应社会。所以,作为一名畜牧兽医教学的工作者,应教好专业课,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供基础条件。 2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设置 畜牧兽医专业主要课程有畜禽生理、畜禽饲养、饲料配制与质量分析、畜禽饲养管理等,还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总的看来,畜牧兽医各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自然性科学。所以,开设好专业课和实践实训课,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 3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师资就内蒙古宁城县职教 中心专业师资队伍来说,专业教师不足,缺乏一支业务和技能双精的专业教师队伍。分析原因,与现在毕业的师资类对口毕业生较少有关,内蒙古宁城县职教中心对口专业学生相对较多,导致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尤其是实验实训教师都是由任课教师担任,从时间上和工作量上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这样就导致专业课抓的较好,而实验实训课相对薄弱,使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3.2缺乏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畜牧兽医专业课不仅要求学生有教好的方法记忆所学内容,而且要把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联系实际。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有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4开好畜牧兽医专业课的对策 为适应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农牧部组织骨干教师对该专业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试验。根据教改运行情况,进行了市场调查分析,制定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水平,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4.1制定教学课改实施方案 为了使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农牧部制定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市场对人才需要、畜牧兽医专业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及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了教学改革的内容、目标,并组织实施,为专业教学改革制定指导性方案。 4.2完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根据调查情况和骨干教师的意见,对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课程的改革与调整是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 4.3改革传统课程,增设新课程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认真对“解剖生理”“家畜饲养”“兽医临床诊断”等传统课程进行改革,增设“农业政策”“标准化养殖规划计划”等,适应畜牧兽医专业的与时俱进和社会的新需求。 4.4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学校现有条件进行现场观摩、实训。总之,通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感性认识,丰富教学内容,使职业教育能真正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5积极进行教学手段改革 针对粉笔写字教学占用时间多,不生动、不直观,课堂授课内容少、教师任务繁重等现象,根据教学需要,学校为教师配备了电脑及电子书籍,教师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施,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制作适合自己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5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5.1教学管理 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检查,如课堂巡视、听课,期初、期中和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定期组织学生开座谈会,汇总学生反馈意见等。把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近年来,由于严格的教学管理,没有发生过教师旷课、迟到、早退和教学事故,顺利完成了教学和教改任务。 5.2师资建设 一是加强实践锻炼、进修深造、培训力度。为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进修、培训活动,学校每年拿出部分资金给教师“充电”,以充实教学内容。二是聘请企事业单位经验丰富、实践操作强的人员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总之,通过畜牧兽医专业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使畜牧兽医专业课在建设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作者:段素丽 单位:内蒙古宁城县职教中心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规范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学体制的重要性 21世纪畜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也对从事畜牧兽医行业的专业人员在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畜牧兽医人才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该顺应畜牧业的发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针对目前高职畜牧兽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培养目标进行确切定位,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特色凸显出来。应加强专业实训教学,完善以能力为本的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体系。 一、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现状 畜牧兽医实训教学是畜牧兽医学生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切入点,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提高整体素质的教学活动。但是,目前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的内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关键要素还存在着系列问题。 (一)教育观念明显滞后 近年来,虽然高职畜牧兽医教育实训课程的受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但教育者对实训教学的内涵以及本质了解还不够,认识也处于表浅阶段,教学中仍然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实训内容重复、陈旧,仍然是验证理论性的实验占多数。实训课程的设计大多也是仅围绕着专业理论进行,理论与实践难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实训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 高职畜牧兽医已对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及课程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整合,但教学模式还是以灌输性的方式为主,基本是在已框定的范围内完成操作,缺乏师生之间互动,学生自主性不够,创新性思维无法得到培养。另外,实训教学的安排不够系统,教学计划执行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实训时间缩短、实训内容减少、实训组织较为松散等现象。 (三)实训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训实验场所比较落后,实验设备、仪器也存在老化、落后的问题,实验室试剂、耗材以及实验动物数量不足,许多实验实训无法正常开展,最终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难以很好培养。另外,实验室开放度也由于经费不足受到限制。大部分实验室只在学生上实验课时才开放,课余时间一般不能进入,这也阻碍了学生实训技能的提升。校内的实训基地,也往往因投入不足,规模有限,设施陈旧,无法与现代规模养殖场接轨,达不到实训目的。校外的实训基地多与企业相结合,但从经济角度出发,生产企业不可能接纳大批学生进场实训。(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要求存有很大差距实训教学需要大量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普遍的问题是:第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年龄断层现象突出,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协调;第二,师资较紧张,教学任务繁重,大多教师没有时间下企业锻炼,专业操作技能不熟练,尤其是由学校到学校的青年教师,往往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 (五)实训教学的考核力度不够 实训教学形式和环节多样,鉴于此特点,其考核也应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各院校对实训教学环节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考核力度也低于理论教学,考核时也往往流于形式,随意性大,对引导学生加强实训环节、增强自身能力的培养不利。 二、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 解决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 (一)要明确职业能力的要求 综合职业能力是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所强调的是当职业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姜大源先生认为个人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因此在规划实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时,除了培养学生的理论、技能知识,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要体现职业能力的要求 1、以项目为核心进行实训课程开发。针对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对生产岗位的系列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理出一些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工作项目,并依据岗位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实训课课程大纲,进行实训课程开发。将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过程知识、技术性学科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的组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合生产企业共同设计实训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试论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吴瑗王燕丽李君荣摘要:通过对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目前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项目应体现一定的应用价值,并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设计的实训项目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可通过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利用企业技术资源来设计课程实训项目,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实训,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实际生产岗位。 3、生产企业参与实训教材的编写。为避免产生教材和生产实际脱节的情况,应邀请企业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畜牧师、兽医来参与编写,以使教材科学合理、直观生动、符合生产要求。 (三)要满足职业能力的要求 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模式,有利于培养出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人才(如图1)。建立满足需要的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 1、开发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第一,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提高设备利用率。第二,基于职业能力,坚持虚拟与真实教学并重,将两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让学生掌握现代生产新技术、新思路,获得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第三,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第一,建立“协作型”实训基地。建立“协作型”的实训基地相对成本较低,而实训内容却有多样性且真实感强。第二,建立“自主管理型”实训基地。“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训基地结合了企业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的优点,它的投资主体是学校,依托于本专业,但实行独立核算。第三,建立“合作型”实训基地。 通过合同的形式,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则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合作范围不仅有学生实训安排、科技项目的转化和企业职工培训等,还涉及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等内容。企业成为学校定点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及大量所需的人才。(基金项目:2010年度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群‘板块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R30031)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健全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学体制的重要性 21世纪畜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也对从事畜牧兽医行业的专业人员在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畜牧兽医人才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该顺应畜牧业的发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针对目前高职畜牧兽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培养目标进行确切定位,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特色凸显出来。应加强专业实训教学,完善以能力为本的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体系。 一、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现状 畜牧兽医实训教学是畜牧兽医学生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切入点,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提高整体素质的教学活动。但是,目前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的内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关键要素还存在着系列问题。 (一)教育观念明显滞后 近年来,虽然高职畜牧兽医教育实训课程的受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但教育者对实训教学的内涵以及本质了解还不够,认识也处于表浅阶段,教学中仍然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实训内容重复、陈旧,仍然是验证理论性的实验占多数。实训课程的设计大多也是仅围绕着专业理论进行,理论与实践难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实训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 高职畜牧兽医已对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及课程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整合,但教学模式还是以灌输性的方式为主,基本是在已框定的范围内完成操作,缺乏师生之间互动,学生自主性不够,创新性思维无法得到培养。另外,实训教学的安排不够系统,教学计划执行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实训时间缩短、实训内容减少、实训组织较为松散等现象。 (三)实训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训实验场所比较落后,实验设备、仪器也存在老化、落后的问题,实验室试剂、耗材以及实验动物数量不足,许多实验实训无法正常开展,最终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难以很好培养。另外,实验室开放度也由于经费不足受到限制。大部分实验室只在学生上实验课时才开放,课余时间一般不能进入,这也阻碍了学生实训技能的提升。校内的实训基地,也往往因投入不足,规模有限,设施陈旧,无法与现代规模养殖场接轨,达不到实训目的。校外的实训基地多与企业相结合,但从经济角度出发,生产企业不可能接纳大批学生进场实训。(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要求存有很大差距实训教学需要大量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普遍的问题是:第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年龄断层现象突出,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协调;第二,师资较紧张,教学任务繁重,大多教师没有时间下企业锻炼,专业操作技能不熟练,尤其是由学校到学校的青年教师,往往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 (五)实训教学的考核力度不够 实训教学形式和环节多样,鉴于此特点,其考核也应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各院校对实训教学环节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考核力度也低于理论教学,考核时也往往流于形式,随意性大,对引导学生加强实训环节、增强自身能力的培养不利。 二、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 解决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 (一)要明确职业能力的要求 综合职业能力是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所强调的是当职业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姜大源先生认为个人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因此在规划实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时,除了培养学生的理论、技能知识,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要体现职业能力的要求 1、以项目为核心进行实训课程开发。针对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对生产岗位的系列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理出一些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工作项目,并依据岗位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实训课课程大纲,进行实训课程开发。将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过程知识、技术性学科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的组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合生产企业共同设计实训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试论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吴瑗王燕丽李君荣摘要:通过对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目前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项目应体现一定的应用价值,并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设计的实训项目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可通过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利用企业技术资源来设计课程实训项目,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实训,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实际生产岗位。 3、生产企业参与实训教材的编写。为避免产生教材和生产实际脱节的情况,应邀请企业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畜牧师、兽医来参与编写,以使教材科学合理、直观生动、符合生产要求。 (三)要满足职业能力的要求 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模式,有利于培养出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人才(如图1)。建立满足需要的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 1、开发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第一,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提高设备利用率。第二,基于职业能力,坚持虚拟与真实教学并重,将两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让学生掌握现代生产新技术、新思路,获得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第三,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第一,建立“协作型”实训基地。建立“协作型”的实训基地相对成本较低,而实训内容却有多样性且真实感强。第二,建立“自主管理型”实训基地。“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训基地结合了企业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的优点,它的投资主体是学校,依托于本专业,但实行独立核算。第三,建立“合作型”实训基地。 通过合同的形式,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则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合作范围不仅有学生实训安排、科技项目的转化和企业职工培训等,还涉及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等内容。企业成为学校定点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及大量所需的人才。(基金项目:2010年度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群‘板块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R30031)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高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开发实践研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关键点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是以工作任务、项目为引领设置课程(学习领域),其显著特征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过程导向,学做一体,理实结合,动态变化,适应岗位,能力为本,强化技能,师生互动,教学高效。借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国情、省情及校情,将新的教学模式与各校教学现状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潜在优势,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 1.重视市场调研,找准毕业生岗位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首先要打破原学科定位,依照毕业生应职岗位(岗位群)对知识和技能及素质要求为基础,对原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确立新的学习领域。岗位内涵要以现实岗位真实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其中,对知识、技能、素质进行详实调查和研究,为确定学习领域作好准备。 2.精心设计学习领域,与行业生产良好对接 根据岗位内涵要求,结合畜牧业发展状况,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探讨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学习领域必须是生产中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综合技术,如动物饲料配合技术、动物临床诊疗技术、动物繁殖技术等,能解决生产中某一环节的技术问题,具有可操作性。 3.制定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文件,在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并制定相关课程标准,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以系统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引导文法等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以仿真及现场教学、案例研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现场工作情景;创新立体教学,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格局,极力倡导并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行工学结合,充分体现职业特征。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会畜牧生产的各工作岗位的能力,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融合职业技能证书的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及敬业精神等要求,以生产的各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和毕业前的顶岗等途径,使学生在毕业时能真正与工作岗位对接。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按照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案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之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4)通过评价标准测评课程效果。专门制定学生技能的考核方案和细则,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评价到位。在教学中每个学习情境都有考核方案,上一个学习情境考核达标者才能进行下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增加课程评价内容使标准真正成为教学行为的规范。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在本门课程中形成的职业能力。 4.学习情境策划与设计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基础,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学习情境的相对独立性。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情境间可为平行或递进关系,不能相互包涵。 (2)设计载体可有所不同。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有其特殊性,学习情境的设计载体应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经过细致的分析和论证来选择确定。如工科类多以产品为载体;汽车维修常以故障现象为载体;养殖类专业多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这样就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使学习情境的实施更顺畅。 (3)做好情境描述,更便于实施。情境载体找到后,对于情境教学目标、资讯问题、资讯引导、任务描述、资料索引、教学场景准备、所用工具及材料、教学评价等都应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作说细描述和说明,为教学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二、专业核心课开发的体会与思考 1.课程开发系统化,体系更加完善 组建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历经“市场调研定岗位、职业分析定能力、典型任务分析划领域”的开发过程,根据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选取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开发设计思路清晰,内涵标准反映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强。按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初步确立,为相关专业课程开发提供良好借鉴。 2.教学情境一体化,体现真实性 为确保学习领域中各学习情境的实施,建立包括教学区、工作区、讨论区、展示区、资料区等企业一线工作情境的专业课教室,布置场景和营造氛围,学生通过各个场景接受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和职业技能培养,实验实训场所全天对试点学生开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按照行业标准改革课程内容,学生通过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项目训练,可获得与专业相适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与企业上岗职位无缝对接。 3.课程实施行动化,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 采用“三段、六步、三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三段”即行动实施前的行动方案形成阶段、行动实施阶段、行动后的行动反思阶段;“六步”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三环”即从资讯到计划以思考为主的思考环,从实施到检查的以操作(活动)为主的实施环及六个步骤整体构成的行动环。通过“三段、六步、三环”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完整地再现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隐性思考和显性行为过程,真正达到了在行动中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多维整合,教学内容由过去的知识体系的章节结构转变为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为中心的学习情境,教学方法由传统的传授式“满堂灌”转变为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 4.课程评价多元化,保证公正性和人性化 课程改革后,教学评价由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内视、外视、个视等手段,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方法,采用汇报、答辩、成果演示、笔试、口试、操作等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体系中,彻底打破“一卷定乾坤”的结果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自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评价的改进和激励功能发挥,师生角色由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师生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5.人才培养职业化,实现毕业生与岗位无缝对接 在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职业化培养,采取全程化、全面化、渗透化训练,在知识课程体系改革中除了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外,更强调学生职业化素质养成。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各门课程(包括综合实训课程)内容增设或强化相关职业素养训练内容。与合作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适应职业工作的课程内容同时,引进职业元素、产业元素、企业标准、企业行为规范,增强了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理念、职业操守、职业态度、职业技术等,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训练了学生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着装整洁、遵纪守时等职业行为规范,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将素质教育、技能训练、知识传授科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着重于整体职业素养培养的广泛性、融合性、延续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能力锻炼思考 畜牧兽医专业是典型的职业岗位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养、会治、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畜牧兽医专业应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训练。 1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高职学生多数都是在高考中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很少受到老师的重视,导致这部分学生“不爱听”老师的话,叛逆心理很强,且有很多学生对实践课和实习不满,经常抱怨“养殖场的活太累,根本就不是我能干的”,“我不学畜牧兽医我也会养猪,实际上也锻炼不到什么,还浪费时间”等等。加之很多实习场所条件艰苦,加深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学生对参与专业实践锻炼的自觉性不高,而且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1.2实践教学体系不规范 由于诸多条件不足,传统教育的计划目标将高职学生的培养重点主要放在让学生掌握现有的理论知识上,对于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校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谓实践能力是指动手操作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应用水平,以及解决技术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意志力和信念等综合素质;但很多高校教师对实践教学界定不清楚,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归属性质以及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关系认识不足,因而对实践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和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一致,造成实践教学既没有标准,也很不规范,而且随意性很大。 1.3实践条件不完善 畜牧兽医专业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专业,要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能,适应岗位、立足于社会,就必须把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基本保障是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耗材的巨大投入。目前从实践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校现有的畜牧兽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等实训教学条件落后,实训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也导致很多实践教学内容多为演示性、验证性,缺乏现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1.4实践教学与理论脱节 很多教师喜欢先讲授理论知识,在学期的最后几周集中上实训,比如解剖生理课程,由于实训动物等多方面的限制,任课教师多采用先讲授理论知识再集中实训的方式,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时缺乏统一的要求,目的性不强,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只是让学生按照实训步骤操作,甚至让学生应付差事;学生在实训时只是“照猫画虎”,在实习时让教师“抱着走”,学生无法将所作的实训和已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1.5实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很多院校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受普通教育的影响很大,习惯从理论、学术水平上评价一个教师,而忽视其实践技能的水平。很多教师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根本无暇深入企业研究目前畜牧兽医工作岗位存在的问题。因此纯理论性的研究工作开展的比较多,带有明显地“学院派”特色;新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到理论”的应届毕业生,其本身实践水平就非常有限,无法保障培养出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2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解决措施 2.1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的认识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2届校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对获奖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认识,让学生感觉到实践技能是如此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职业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短期奋斗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地去动物医院、养牛实训场、养禽实训场去学习知识,苦练技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择优推荐获奖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经过调研分析发现,技能竞赛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在就业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和很高的职业素质,在择业和自主创业过程中占尽先机。该专业学生2008年获黑龙江省高职高专教育畜牧兽医类专业第一届“兴牧杯”学生技能大赛动物科学组团体第一名和动物医学组团体第二名,2009年获“上海种业杯”第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动物外科手术”项目全国一等奖,2011年获黑龙江省农业职业院校第二届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毕业后这些学生都自己开设了动物医院,职业技能竞赛的培训和参与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 2.2建立健全实践性教学体系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自2008年开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在调研分析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着手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建立健全了独立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单独设置了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了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和实习手册等一系列材料。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成绩考核等作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建立健全了“双证融通”,把畜牧兽医技能证书的考区结合进来,让学生在集中实践过程中,既能够学到一定的技能,又能够有助于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家畜繁殖工、兽医化验员等。 2.3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障实训耗材的投入 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基地建设是有效运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先决条件;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在2002年以后,先后建立了现代化养牛场、养禽场、养猪场、兽医院等实训场所,以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在2008年该学院开始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前后,该学院上投入了几百万元购买仪器设备用于畜牧兽医专业,学校还加大对实训动物、实训耗材经费的投入,使学生以实践操作为重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掌握畜牧兽医方面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 2.4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等以训练记忆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代之以训练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考核方式上,长期以来,考试形式单一,内容上重知识的考核,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把学生引入了读死书、死读书的误区,成为阻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畜牧兽医专业特增设了技能考试项目,学生采用抽签的方法决定考核的技能项目,主考教师围绕技能考试内容,提问有关理论知识,从而了解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掌握程度。 2.5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高水平教师的指导和创造性的教学和付出,“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采用多种方式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和考察;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院担任兼职、特聘教师等;选派学校的优秀教师去企业兼职,实行“双岗双薪”,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生力军,学校应从青年教师进校就建立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锻炼计划,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到养殖场、兽医院去实践锻炼,提高其实践教学的自身能力,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双师型”的教学能手,从而保证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断开拓创新。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成立思索 《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其本质是教育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建设一支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 1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1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据统计,目前各高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的来源,主要是由3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在职技术人员或者退休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二是校内专业专职实训指导教师;三是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师同时承担实训指导教师的任务。根据统计分析,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组成中,由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师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所占的比重在60%左右,而专业实训指导教师所占比重为30%,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所占比重更小,远低于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件规定的1∶1的比例。 1.2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转变升格而来。从学历层次来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队伍中拥有大中专学历者较多,拥有本科学历的比例约为50%,研究生学历或以上学历担任实训教师的就更少;就知识结构来看,有些教师专业不对口,尽管学历满足条件但不是相关专业毕业,因而很难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实训指导工作。尤其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是一个要求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很难理解和掌握其实践技能的。 1.3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实践水平偏低 在高职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中,很多实训指导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比较差,实践能力不能够完全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师最重要的是“技高”,既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但要能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还要能够参与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据调查,在目前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但对社会实践和工作岗位缺乏了解,对现代的新技术和新技能不能及时地吸收、消化;另外很多新分配来的实训教师,有很多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很少,实践技能相对不足。2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2.1灵活掌握准入条件,增加实训指导教师人数 目前,实训指导教师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短缺问题,急需人员来补充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不足,在严格执行实训指导教师准入标准的基础上,还应该灵活掌握准入条件。一是根据实际需求聘用畜牧行业和生产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工程师,将其作为专职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或者实习指导教师,或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或者实习指导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平台,推行“双岗双薪”来充分调动企业中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投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同时放宽对企业人才的学历要求,只要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需求,就放手大胆引进。二是坚持自主培养提升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快具有“双师型”素质和资格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培训提高现有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指导水平,使之能完全胜任岗位需求。 2.2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学历 虽然高学历并不等同于实践能力强,但高学历者在更新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拥有自主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应该使校内专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学校人事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实训指导教师提升学历水平。同时高职院校应招聘一些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进行培训后来充实实训教师队伍,使实训师资队伍能够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从而保证实训教学的良性发展。 2.3产学研结合建设优秀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2.3.1转变观念,明确以实训教师为中心地位的职业教育思想: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最基本和有效的途径是师生与实际生产项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认识到高素质的高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保证和关键。要让全体师生员工确立实训指导教师是职业学院办学的主体观念,从人事制度等多方面为实训教师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 2.3.2校企合作共建共赢,加快“双师素质”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的,一方面,利用学校优势的师资、教学资源主动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员工培训、技术咨询、引企入校等多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只有在学校为企业充分服务后,企业方能主动地协助学校开展各项教学改革,方能愉快地接受更多的学生、教师顶岗实训;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顶岗实习,确保实训指导教师每年都有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机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畜牧兽医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各工作岗位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在教学中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补充能够反映生产实际的新技能,把企业中的典型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贴近生产实际,从而加快“双师素质”队伍的建设。 2.3.3积极聘请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该方法,能够基本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通过校企合作途径,学校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兼职实训指导教师,一方面解决自身实训教师队伍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弥补职业教育方法的不足,可有针对性地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畜牧兽医专业聘请能养会治的“专家”,这些专家都是常年工作在养殖场一线的技术人员,掌握着实用且先进的养殖技能,这些专家来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可大大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2.3.4建立有利于实训指导教师成长的人事制度:学校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安排和鼓励教师走出校门,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进行项目服务和技术开发。比如可以鼓励实训指导教师开办兽医门诊、兽药店等,这样,实训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改善生活条件,也能较高层次地实现自我价值、扩大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实训师资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实训指导教师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要办好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指导实训的师资队伍是核心问题。应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满足市场需求,坚持服务于行业和企业、服务于社会,就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发展趋势,它必将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规范化、现代化的“实训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就业导向下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研究 摘要: 针对以就业为导向,对畜牧业兽医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实施校企合作,通过工作过程来开展项目教学,突出对岗位工作需要的教学,对比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并归纳总结出该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构建出高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就业;教学改革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工作技能、获得工作岗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岗位工作技能是其主要目标,也是学生实现稳定就业的前提。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创新改革[1]。通常情况下,各个行业的发展也增大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改革。党的十七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畜牧兽医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的缺陷日益明显,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模式,根据其效果对该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进行了探究。 1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就业前景 畜牧业是驯化和培养有经济价值的兽类和禽类,根据其生长繁殖等能力,取得畜禽产品,畜牧业包括马、牛、羊、鸡、鸭、鹅、猪、兔等的饲养,还有鹿、麝、狐、貂、水獭等的驯养。兽医是一种能够对动物疾病进行防治的行业,其主要任务是对家畜家禽疾病进行诊疗、防治、检疫和畜产品卫生检验的研究[3]。由于畜牧和兽医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尤其是在教学、生产和科研方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畜牧和兽医成为一个并行的专业。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省级和校级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5门省级精品课和4门校级精品课,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牛生产》,省级精品课分别为《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技术》《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动物繁殖技术》和《家禽生产》,校级精品课分别为《畜牧场环境控制与规划》《特种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动物解剖与剖检》和《动物育种技术及应用》[4]。在畜牧兽医专业中,其教学培养的核心能力为畜禽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畜禽养殖、疫病防治、兽药生产与销售以及饲料生产与销售等领域,可以在动物防检站、动物疾控中心、县乡级兽医行政部门、动物屠宰企业、饲料企业、动物医院、兽药企业以及大型规模养殖企业等单位工作,主要岗位有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药技术员、执业助理兽医、饲料技术员、动物饲养管理员以及牧场经营管理员等。在我国各个地区,畜牧兽医机构大约有6万多个,然而由于畜牧兽医专业才开展不久,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据统计,目前的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7.8%[5],而且很多人员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在全国各地,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加之城镇宠物饲养日益兴起,为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实践 为了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教学效率,将选择该专业的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2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年龄等基本因素的差异经过分析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个班级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的方法;另一个班级为实验组,使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个班级教学内容都为《动物临床诊疗》课程中的治疗技术这一部分,包括投药法、注射法、穿刺术、冲洗法以及输液等技术。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并对比分析。 2.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统一“教”与“学”的目标。然后再将教学融入实践生产和管理过程,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训练,并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再次,学校也可以趁此机会加强学生课堂与职场互动,使职场和课堂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从而拉近学校和职场的距离,有效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的教学目标。最后,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评价原则是以能力为主,使用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教学效果有效的体现出来,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2实践结果 通过对2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学习成绩进行统一考核,其评级标准分为优秀(80~100分)、及格(60~80分)、差(40~60分)以及很差(≤40分)4个标准,然后将2组学生成绩统计并对比,其具体教学效果见表1。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实施 3.1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开设畜牧兽医专业的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中相关职业所需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构建出“两轮实践,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6]。例如,畜牧兽医专业在第4学期进行分方向专业时,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与企业的就业意向,同时大大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3.2科学配置专业课程体系 以畜牧业和兽医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教学任务,对畜牧兽医专业领域进行重新归纳,形成行动领域。与此同时,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落实,着重培养学生的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治能力和家畜繁殖改良等能力,并将家畜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禽繁殖工等职业的工作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能够有机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7]。 3.3优化教学课程内容 在每个教学领域中,其主要内容要以岗位工作为基础,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根据教学课程内容特点,与其他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例如项目教学,编制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设计教学内容中,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8],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4结语 随着现代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国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的高校在本专业教学中逐渐重视起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专业的实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教学融入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加强其专业实际技能的进步,还能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时能够尽快适应,从而有效提高畜牧兽医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作者:董利云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探索 一、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形成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 1.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建有动物解剖实验室、动物病理标本室、动物疫病实验室、三理实验室、教学兽医院和实习牧场。这些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承担着课程实验实习任务;另一方面从技术上支持和保障地方畜牧业的发展。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明显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学生可以到动物解剖标本室直观的从实物标本上了解掌握各种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特点,并自愿参加标本制作小组,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制作动物标本,成品动物标本已先后输送到金华、天津、省内等多所职业院校,为地方职业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动物病理标本室拥有师生自制动物病理浸制标本500余种,全为师生在参加临床病例的诊治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物疫病实验室多年来一直为监测地方动物疫情,诊断动物临床疑难病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方畜牧业健康发展,减少养殖企业经济损失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校内教学兽医院可以接待青年教师下场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使专业教师和学生在对外动物疾病诊治过程中得到锻炼,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有效地服务和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实习牧场,饲养有鸡、牛、羊、驴、犬、猪、兔等各种动物,学生们可以进行动物饲养、动物免疫接种、预防消毒、给药、模拟临床检查、正常生理指标的测定以及血样、尿样采取与化验等各种技能的实训锻炼。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为畜牧兽医专业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内部基础。 2.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保障学生实训和零距离就业畜牧兽医专业先后与北京百年栗园、京城马汇、承德石创养殖有限公司、承德伴侣动物医院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建立了2个“场中校”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主管、专家能手共同参与指导学生实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基本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校外实训基地的创建,有效地弥补了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保障了工学结合专业教学的实施,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创造了条件。 二、畜牧兽医专业三学年三层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运行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充分研究借鉴国内外工学结合经典模式,广泛研究“双元制”“、渗透型”“、工读交替型”“、产学研合作型”“、TAFE型”、“教学工厂型”等工学结合教育模式[3],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特色,挖掘他们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可借鉴之处,并借助2010年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和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之力,创新形成了畜牧兽医专业三层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09级专业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里,对专业相对陌生,对行业不甚了解,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认知专业就业方向、掌握学习方法,并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因此,让学生走进动物解剖实训室、三理实训室、动物疫病诊断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进行工学结合学习,并有计划地进行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要在教学兽医院和实习牧场进行各1周的轮岗实习,形成了围绕校内实训基地的第一层次工学结合专业教学。在第二学年,学生根据一年来的专业认知情况选定自己的就业方向,畜牧兽医系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动物医院、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兽药企业和宠物行业等不同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轮岗实习,形成第二层次的工学结合。第二层次的工学结合,基本实现了专业教学和企业生产的零对接,学生增强了专业技能,由于采取定期定人数全年不间断轮岗方式,也深受企业欢迎。第三学年,学生在第5学期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边顶岗边学习的方式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然后以企业正式员工的身份到企业进行6个月的就业性顶岗实习,进一步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实际工作提升职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最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完成了第三层次的工学结合。 三、畜牧兽医专业三层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式凸显专业特色和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畜牧兽医专业三层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在多年专业教学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有效地解决了学科型畜牧兽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方式,解决了单纯依靠校内实训基地而呈现的实训场地不足、设备不完善、实训耗材昂贵的困难,实现了校、企、学生的三方共赢,符合高职办学理念,凸显畜牧兽医专业办学特色。畜牧兽医专业三层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各种实训,培养学生将学到的专业技能应用于生产实际,并在生产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协作意识、诚信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也针对性的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自主择业和创业能力。同学通过每一层次的工学结合,都会对畜牧兽医专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三个层次的培养,学生已基本达到企业所希望的具有较强的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成为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畜牧兽医专业三学年三层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运行,充分表现了省级示范专业和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在高职教育教学和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作者:闫港杨亚东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承德市双滦区职教中心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探索 “1234”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通过总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畜牧兽医专业提炼出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两本证书,三个系统和“四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效益显著。服务地方经济,是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重点专业建设中,我们注意发挥教师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科技优势,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有12位专业教师分别担任省内20多家畜牧兽医行业、企(事)业单位技术顾问。近三年累计培训农民6350多人次,培训并鉴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20多人(次),诊治畜禽疾病5600多例,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0多万元,为当地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主要经验 领导重视。学院与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保证了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院长多次强调要认真做好重点专业建设工作,要求必须高质量完成重点专业建设任务。教务处与生物科技系领导每学期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讨论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发展问题。同时,学院人事、财务、总务、实训中心等单位在人力、物理、财力、设备采购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资金保障有力。为了支持重点专业建设发展,学院除保证日常教学经费外,三年来共划拨重点专业建设专项经费30万元,争取省“民生八大工程”项目款81万元、欧元贷款201万元,支持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累计投入经费300万元。另外,近三年该专业教师39人次到国内外有关单位进修学习,仅此一项,学院投入经费20余万元,对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制度建设保证。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专业建设等规章制度,印发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对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系部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了《生物科技系实验室管理暂行规定》、《生物科技系日常教学工作规范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保证了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存在问题 专业群建设有待突破。我们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就畜牧兽医专业改造提升以及开拓饲料、养殖、宠物、生物制药等专业方向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甚至制定了相关专业建设申报与人才培养方案等资料,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专业群建设方案。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但深度合作不够,主要表现是学校对校企合作积极性高,对企业依赖性强,而企业对此事积极性不高,对工学结合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专业规模效益不显著。由于受传统轻农思想等因素影响,不少考生不愿报考畜牧兽医专业,导致该专业招生规模较小,专业规模效益不显著。 3对策 继续深化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按照[教高16号]文件精神与学院专业建设整体规划要求,把专业群建设做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优化工学结合管理模式。通过科技承包、技术入股、利益共享等方式与企业“联姻”与“三农”结盟,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优化工学结合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校企合作层次提升,工学结合牢靠,学生技能强化、教师能力提升,就业渠道畅通,区域经济振兴的“共赢”目标。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办学效益。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帮助考生与家长克服轻农思想,充分认识现代畜牧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宣传,引导考生积极报考畜牧兽医专业,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作者:熊忙利吴旭锦朱小甫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素质评估 1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双师素质 1.1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实训教学、实习指导以及就业指导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不但能胜任理论教学,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能承担畜牧、兽医相关的实训、实习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从而使他们考取家畜繁殖工、家畜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宠物医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执业兽医师。 1.2创新创业能力畜牧兽医专业贴近生产,社会需求量巨大,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应该能独立开设动物门诊和饲料店,具有自主创业能力;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发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紧密相连的专业特色课程,及时更新教学重点,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具备能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定期去相关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走访实习实训基地,回访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开拓校企合作新领域,为学生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 2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 2.1双师素质评价现状我国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对高职教师的评价多是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尽快研究建立一套合乎高职教师特征的评价体系,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2.2双师素质评价意义双师素质评价标准是高职教师开展工作的方向和准则,是高职教师努力达至的目标。它既是高职教师评价的出发点,也是高职教师评价的依据和标尺。 2.3双师素质评价原则在制定高职双师素质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高职教师的意见,让高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切实体现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发挥其对教师的导向作用。同时在评价标准的框架下应制定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它是评价标准的载体和具体体现。评价指标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和可测定的,应能激发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能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在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时,应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涵盖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制度五大部分内容,在此框架下再细化为若干可操作性评估指标。 2.4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1)科学的评价标准。“双师素质”标准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标准;二是按专业划分的技术应用型和管理服务型标准;三是按职称体系划分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标准。(2)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精度,是评价中的一项关键工作,要结合实际建立详尽的指标体系。 作者:姜明明葛鑫王静范学伟郭冰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生就业策略 一、当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观与心理状况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经自己认真思考而选择本专业的,对农牧业发展前景具有信心,认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愿意投身这项事业;少数学生是经亲朋好友及学校教师推荐,自己没有充分认知,感觉不错,但对所学专业了解较少,没有科学、实际的规划。近年来,国家特别重视农业发展,也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促进农牧业发展,农业宣传力度和投入加大,农牧类院校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在招生规模上得到了提升,在学生就业方面有了质的提高,学生能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然而,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艰苦行业的本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校所学不能很好地衔接企业岗位需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导致工作压力增加;我国农牧业发展正处转型升级期,行业发展不平衡,学生就业后流动性大;中、小私营企业的不规范用人机制,保障不到位,等等,这些对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负面效应,容易导致就业心理问题。 很多毕业生存在非理性、非客观的就业观,概括起来主要有“四选”:一是选择城市和工作环境。县镇、乡村、基层等艰苦地区不太愿意去,存在就业幻想和享乐主义“,高不成、低不就”,存在这一观点的毕业生往往有很深的精英情结,不能够认清现行的政策及就业形势,学农爱农意识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本行业的特殊性。二是选择理想就业单位、岗位。如基层畜牧兽医机构、检验检疫部门、养殖公司、饲料和兽药公司等单位的实验员、技术人员、销售代表等岗位。学生喜欢“朝九晚五”式的工作,希望有充足的假期,不愿意到养殖场等生产一线工作,吃苦精神准备不足,没有合理的就业心理预期,造成一方面企业提供的岗位很多,一方面学生感叹就业难的矛盾局面。三是选择高薪。大部分学生成长环境优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应聘时却要求企业提供一定的薪资标准,尤其是饲料销售行业,只看到成功者的销售成绩,没有看到其背后的付出和汗水。四是选择盲目创业。毕业生只看到了创业成功者的光环,但是没有看到创业者的艰辛和需具备较高的素质,在创业方面建议学生先就业,积累创业资本,时机成熟后再尝试创业。这些现实情况和非理性的就业观严重影响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高职大学生的就业难与易又导致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 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悲观心理。主要是缺乏学农信心,对政策不了解和对当前的就业状况心存疑虑,片面地认为,面向基层艰苦行业,无社会人际关系,担心社会地位不高等。二是焦虑心理。由于就业的压力及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不敢迈出就业的第一步,对走向社会缺乏足够的准备,没有合理的规划,使其深感困惑、焦虑不安。三是依赖心理。部分学生临近毕业,把就业问题看成是学校、家长的事情,自己缺乏主观能动性,不积极联络招聘单位。四是从众心理。大部分学生在择业方面缺乏自我分析,不知自己适合的岗位,容易出现随大流的思想,因而导致竞争力增加,错过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出现频繁换岗。五是不满心理。部分同学没有对就业能力进行自我评估,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就业观不明确,把自己遇到的挫折归因于客观环境,对学校、企业不满,形成自我否定和否定社会的不良心理状态。 二、做好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诱导的对策 职业教育的根本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关系着民生,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前途命运,关系着每一户家庭的希望,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关乎职业教育的未来。针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出口”质量,培养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现代高端技能型人才。学校应发挥自身的思想教育职能作用,建立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与用人单位交流与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取向,对困难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就业。 (一)强化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增强就业信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关系着毕业生的竞争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专业教学质量和课程教学改革是关键因素。职业院校要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合理设置,开设课堂养殖场,课堂工作间等教学模式,实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对接,促进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明显提高,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的融合,让专业思想和产业认知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导向,增强就业信心。 (二)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拓展就业空间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多方位教育培养,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办学新体制。建立校企合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新模式,定期邀请畜牧企业专家进校讲课,成功校友给毕业生作励志教育讲座,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招聘、面试技巧、用人信息引入校园,增进学生对行业、企业的了解,增加从事农牧业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纠正错误的就业观。学校与企业建立“订单班”、“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既增强了预适应性,又拓宽了就业渠道,让学生提前适应职场,顺利转换角色,降低就业压力,成为“零适应期”人才,就业有保障。 (三)加强专业教师、就业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双管齐下,提高育人水平教师队伍素质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职业院校既要有一支专业扎实、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又要有一支精通教育学、心理学,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要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需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支持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增加实战经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科研,将先进的科研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增加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建立思想素质与专业素质过硬、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由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组成。大多数就业指导教师非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对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知识不够精通,面对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和就业问题,不能很好地进行指导排解。因此,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职业指导知识、职业心理知识培训,增强其工作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全力研究、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解决学生的就业困惑。 (四)多形式开展就业教育和咨询服务,完善指导服务体系相当部分学生进校后对自身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没有充分的、完全客观的认知,表现出情景迷茫、高期望值或自卑焦虑心理,影响了就业。开展专业教育,利用专业教育使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和畜牧业内在发展特性,培养在职业技能、动手操作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脚踏实地工作,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以谋求职业发展;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介绍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让学生进校后感知企业,塑造职业素养,为以后的职业选择预热,减少迷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找准定位;开展就业指导活动,通过就业类社团活动、模拟招聘、创意大赛、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等丰富活动,营造良好的就业教育氛围;完善职位需求、就业政策、指导咨询、网上招聘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调动一切力量采集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就业信息,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向毕业生,定期安排职业指导老师进行现场咨询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对企业用人反馈信息、毕业生就业动态等进行调查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平时的工作实践,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个性化服务,排除就业心理困惑学生初次择业就业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低会导致毕业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就业。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就业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根据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就业方向,开展心理咨询、应聘技巧培训等活动,使学生摆脱就业依赖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就业指导老师要关注有就业心理问题的学生,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注残疾和少数民族学生,对这些学生要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出优势和劣势,冷静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和职业环境,使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找准就业定位和奋斗方向。 作者:申峻松王利刚陈小权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创新 鉴于现行课程体系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经济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有很有必要,且完全可行。一是社会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已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按职业结构与岗位内容的变化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弹性的课程体系实事求是。二是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改革,有利于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的一体化、教学与职业实践一条龙,这与当前绝大多数职业学院的教学特色是完全吻合的。三是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理论知识限定在“必需、够用”的幅度,摆脱学科知识系统的束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进一步精简门类、整合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训练,避免交叉重复,加重新技术、新技能的传授,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和师资力量配备,师生参与积极性高,改革效果必定理想。 1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及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改革不是对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作简单的增删,也不是一鳞半爪、随心所欲地内容调整,而是实现整体优化。其基本原则为:一是坚持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基础、面向教育规律,提高培养质量,社会需求是出发点,学生基础是前提,教育规律是保障,提高培养质量是目标[3];二是要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和谐发展;三是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并达到目的。因此,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奠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基础。不可忽视广博基础知识的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交流、沟通、协调、管理、组织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民族文化、社会学、外语、写作等方面的学习兴趣的激发,风险规避意识的培养等,这都是就业创业潜能的储备,同时又是终身学习、转岗转职的前提。专业基础知识是先导和基础,要立足学扎实,这是知其所以然的根本。专业技能则要求精深,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涉及“饲养,饲料,管理,繁育,兽医,预防”等多个环节,课程包括畜禽解剖及检查,畜禽日粮配合,常见饲料加工与调制,畜牧场设计及环境控制,畜牧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动物疫病防治,草食家畜(牛、羊,兔等)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家禽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特种动物养殖,畜牧产品加工与检测,畜牧场经营与管理、畜禽繁殖与改良等[4]。高职的培养方向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有是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因此,专业技能教学不能强调“全面,多向”,要力求在某一方面学深、学精,掌握一技之长。根据上述原则,认为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最终应达到以下要求: 1.1课程结构合理 要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毕业生要能适应养殖生产第一线岗位,且在工作中能解决实际问题。但高职养殖教学绝不是为养殖场进行现行生产的操作工培训,培养对象是高级养殖技术人员,而不是普通饲养员和农村兽医,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操作技能。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5]。理论课程结构和内容要把握好必需与够用的关系,专业操作技能同要求一是熟练,二是融合,三是突破。课程所涉及的面比较宽,但要突出重点,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2课程设置实用 即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一切要以职业能力为定位目标,该添加的添加,该删减的删减,该整合的要整合。课程结构可是由若干个不同模块组合成,每个模块包含相关单元,而每个单元是根据生产工作流程中的专业技术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特点是精选教材内容,突出专业技术训练为主,要有利于加强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构建“教、学、做”一体化[6]。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2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2.1知识体系力求全面 学习知识目的在增强能力,提高素质,高职学生的素质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两大方面,能力主要是职业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其知识的构成集中在综合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3个方面。 2.2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涉及课程较多,但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不必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要“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根据对湖北民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动物饲养及管理、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动物疫病防治3个方面,工作场所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含养猪场、养禽场、养牛场)、饲料(兽药)公司、宠物医院等领域,主要职业岗位包括养殖场技术员、宠物医生、饲料(兽药)营销员、技术员等。在基本框架内,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与就业岗位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只要保证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即可,具体地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岗位,可增加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法规、宠物诊疗与美容技术等课程;而养猪、养禽、养牛羊三门课有教学内容重复,也可将这三门课合并为一门,关键在增强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7]。 2.3合理调整教学时间 尽管是同一专业,但从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能能力培养的需要出发,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原则上要在学生基本能接受掌握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理论课,增加实习教学时间,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大致为1∶1.2,其中,职业素质课(公共课)5约占23.4%;职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专业课)约占57.6%;实习约占19%。这样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生产实践实习和技能训练总课时占比接近60%;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俢课的理论授课约占40%,这样既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又便于课程结构外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配合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避免以“知识”代替“能力”设置课程,课程结构调整后教学方法可相应改进,如畜牧兽医专业要求专业技能高,也重视合作精神、吃苦耐劳、规范严谨等方面的教育。适宜开设专门课程,如举行一些专题讲座、演讲赛等特殊的教学形。总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存在也不应该一层不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只要让专业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课程贴近岗位实际,教学贴近学习规律,构建课程体系就会表现出合理性[8],最终能将学生培养成业务强、技能硬、知识广、素质高、适合当今经济发展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作者:向承西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与药物论文:研究型《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怎样有效地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作者就此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互动三个环节,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模式 研究型 研究型教学是与创新性教育相适应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所谓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如何立足课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1],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是高等院校药学专业、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多年探索,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教学经验[2~4],抓住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互动3个环节,在研究型《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 关于理论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实践 1.1 绪论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解要点和技巧 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讲好天然药物化学绪论内容,将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循序渐进的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及其的发展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首先导入思考题:什么是天然药物?天然药物与中药、草药、民族药的关系如何?通过讨论让同学了解天然药物的范围,尤其强调在中国,天然药物一般又被称为中药,更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中医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由此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然后采用举例法讲解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药学领域与中药鉴定、药理、药物制剂、中药炮制等学科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最后介绍天然药物化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1.2 课程主体内容的调整及融合 由于教学计划的调整,近五年我校各专业的天然药物化学的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为42学时,实验48学时。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按照天然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类别,讲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中的化学检识方法。该内容能够满足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对天然药物化学知识的基本需求。由于同学期药学专业开设了波谱分析课程,我们在该课程中的最后部分列出波谱分析在天然药物化学结构中的应用一章。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但使波谱分析的基本内容能够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够系统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类别波谱特征的共性和特性,同时也解决了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时不足的问题。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从专业期刊中收集有关化合物的光谱数据让学生试着解析其可能的结构,补充了光谱学习资料不足的难题。同时也将教师和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所获得的相关成分的原始图谱呈现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增强了学生解析真实图谱的能力。 1.3 教学方式的探讨 天然药物化学基本属于介绍性的学科,采用详略得当的电脑课件与动画、适时以化学软件ChemDraw显示的分子三维立体模型可基本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仅是给学生传递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利用问题、协作、交流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精神[5]。我们尝试将此法运用于《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比如在讲授“苷类”时,会问到“根据苷和苷元的的结构分析其极性大小,如何选定苷和苷元的提取、分离溶剂”;讲授“蒽醌类和黄酮类”时,设问“哪个化合物酸性更强,如何根据混合物酸性强弱不同设计合理的pH梯度萃取法”;讲授“生物碱时”时,设问“怎样根据生物碱结构推测其碱性强弱及溶解性”等,使得学生的参与感很强,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在教学的后期,为了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参与的意识,我们安排了讨论总结课,由老师预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列问题,3~4名学生组成讨论小组,以电脑课件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备选问题有“根据所学内容将天然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按酸碱性及溶解性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根据结构特点设计某药材中有关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的方案、根据提供的某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图对其结构进行推导”等等。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知识,通过课件的制作掌握了PowerPoint、ChemDraw等专业软件的使用,通过讲台上的讲解锻炼了表达能力,讨论总结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关于实验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实践 实验教学是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学生通过操作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形成相应的实验技能,从而使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得到综合性的发展。为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了3个不同类型成分的实验。 实验之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将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实验操作分为煎煮、抽滤,重结晶、水解、试管反应、纸色谱六个具体的目标。根据实验内容提出以下思考问题:(1)芦丁的提取分离原理是什么?(2)芦丁酸水解时有何现象,如何解释?(3)槲皮素和芦丁纸色谱鉴定时,分别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和下层溶剂系统展开后,何者比移值较大,为什么?在该实验中,因芦丁的提取和精制需要放置2~3小时才能使芦丁析出完全,利用此空闲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天然药物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教学录像片,把实验和细微的操作鲜明真实地进行放大,通过清晰的步骤展示,使学生能够观察到标准的操作过程并进行效仿,从而对常规的基本操作有了系统的认识。 实验之二《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将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实验操作分为回流、蒸馏,蒸发、转溶、萃取、薄层色谱六个具体的目标。根据实验内容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和注意事项:(1)虎杖药材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及回收乙醇提取溶液时,如何设定水浴的温度?为什么有时蒸馏出的乙醇会呈现出颜色?如果要使蒸馏出来的有色乙醇呈现无色应如何处理?(2)在采用不同碱性水溶液对虎杖的乙醚溶液进行萃取时怎样操作避免乳化现象?如何破除乳化现象?为什么萃取时要及时“放气”?为什么萃取液静置分层时间要足够长?(3)对萃取所得各碱性溶液进行酸化处理时,怎样根据现象调整加入盐酸的量? 实验之三《粉防己中粉防己甲素、乙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我们把此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该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实验操作分为柱色谱的装柱、上样、洗脱、分析检测。譬如在对粉防己生物碱的分离情况进行检查时,建议学生先用纸片显色法确定哪些流份中含有生物碱,然后再用薄层色谱法分析哪些流份中的成分是相同的。薄层色谱展开剂的比例不是由教师提前规定好,而是由学生自己摸索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在品尝了实验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燃起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其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3 关于课外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的科学研究。对于大学四年级的毕业实习生和学有余力的大学二、三年级学生,我们引导并欢迎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有浓厚兴趣的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师和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当中来,较为系统地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教师只给出了实验的题目和简单的实验步骤,具体的提取操作还有分离及鉴定方法需要同学们来自行设计。同学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查询出相关资料,归纳出一些可行的方案,通过与老师和研究生的交流确定最后实验细则。目前已有多名同学参加了野鸭椿子、紫背金盘、藤茶、金樱子、番石榴等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工作。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在科研活动中得到验证、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由此也使许多学生增添了对专业的热爱,考取了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生,向专业研究领域迈进。 总之,采用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希望能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在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化学与药物论文:《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整合实践与探讨 摘 要: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两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内容前后衔接性强。为了减少知识的重复,体现实施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品质的技术工人为目标,就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实践性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课程整合;有效教学;项目教学法;综合素养 为了解决《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系统知识不连贯的问题,结合药物分析及制药相关行业在该地区的发展,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技能为当前需求,将《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实践。 以前的课程旨在教学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的具体课程只是枯燥理论知识的堆砌,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两门课程,内容上有很多知识点重复,所以教学内容的整合,删减十分必要,要适当调整原有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之更适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期需求。 课程整合后,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十四个项目。第一模块是药物检验分析的概况和药品的质量标准;第二个模块是用于药物分析检验的技能,包括四个项目,分别为药物的性状观测、药物鉴别、药物杂质检查和药物含量测定;第三个模块是一个完整的药物分析技术技能,其中包括八个项目,即芳香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巴比妥类分析,杂环药物分析,生物碱类药物分析,抗生素类药物分析,维生素类药物分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模块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第三模块是综合实训。其中,穿插了十五个实训项目,分别为实训一:《中国药典》查阅实训;实训二:葡萄糖的旋光度测定;实训三: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实训四: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实训五:枸橼酸的砷盐检查;实训六:重量差异检查;实训七: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终点;实训八: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检验;实训九: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实训十:苯巴比妥的质量检验;实训十一:异烟肼的质量检验;实训十二:维生素B1片的质量检验;实训十三:维生素C片的质量检验;实训十四:盐酸小檗碱片的检验;实训十五:黄体酮注射液的检验。 因为制定了三维的教学目标,故相应的采用三维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倾听和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学生知识评价和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检查、指导,或学生演示,评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采用方法的合理性;通过教室学习和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情况,检验原始记录填写,数据处理和分析,以确定学生的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相互促进,互补,共同发展。利用教师评价的方式,及时诊断学情,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纠正,以确保达到学习目标。 传统的课程形式,由于偏重于理论学科,一味追求表面知识原理,因此割裂了知识和技能能力之间的关联,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现在要将课程整合,挖掘理论和实践的内在联系,将知识和技能相整合,使他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慢慢实现的过程,而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落实。 (作者单位 江苏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与药物论文:药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 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与教学的新要求,对于推动教育教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该文主要结合药物化学学科的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药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药物化学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 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已经成为教学发展中重要方向。药物化学学科是一门生物学科与化学学科基础上的综合学科,它的学科知识内容不仅包含着多种化学学科内容,而且还包含着生物医药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对于生物与化学学科综合设计与合成。在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教学,更需要对于学生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生物科技不断进步,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越来越多的融入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应用,而且对于学生药物化学学科相关能力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进行药物化学学科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就更加具有必要意义。 1 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药物化学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不仅涵盖的知识内容面比较广,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掌握要求比较高。因此,在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就应注意从教学运用方法中,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药物化学学科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是要结合药物化学学科的知识涵盖面广、对于学生学习要求比较高的特点,在不同课堂教学内容部分,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的药物结构以及命名部分的知识内容教学与学习中,由于药物结构与命名知识部分是整个学科的基础知识部分,它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对于后部分的药物的化学特征与性质等知识内容的学习,有很大的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就可以通过对于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加强教学与学习,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在进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引用生活实例,进行学科中重点药物与知识内容的教学应用,来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知识与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并对于学生学科相关的学习运用能力进行培养。由于药物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部分,由于理论知识本身的枯燥与乏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于药物化学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进行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这一问题、特点,适当使用记忆教学的方法,通过对于药物化学理论知识内容的总结、归纳,制作成卡片或者是进行重复记忆教学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内容的掌握、运用,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药物化学学科还是一门具有现代高科技知识信息的学科,因此,学科中药物名称、结构等知识内容中,肯定包含有现代科技信息或者与之相关知识部分,针对这一情况,也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增加学科学习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对于学生的外语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注意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形成自主性的学习习惯。 2.1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较为良好的、利于教学开展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实例、启发式教学等,都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内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但是,这里要进行主要论述的药物化学教学氛围营造方法,是以问题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与教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设置,在对于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指导的情况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比如,在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的缩合鞣质知识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像苹果削皮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变色,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对于生活实例的兴趣性后,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设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最终得出具有缩合鞣质成分的物质中,缩合成的红棕色高分子不溶于水的结论,还可以通过这一问题设置与启发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其它与缩合鞣质有关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等能力。这样通过问题设置、启发解决、主动思考等过程,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凑的教学步调与环环相扣问题设置,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自主性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创新能力。 2.2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的注意事项 在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下的教学与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问题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精神,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对于教学知识与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以,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尤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性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虽然要得到问题的答案,但是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讲清问题的解决原理更加重要,这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化学与药物论文:《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教材异同简析 【摘要】从《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了两者教材的异同。两者分别属于中医药与西医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但两者研究的主要内容都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三个方面。由于这两门学科的特殊性,它们都起着沟通中西医学桥梁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异同 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近10年时间里,笔者既教授了《中药化学》,也教授了《天然药物化学》。就理论层面而言,两者分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理论体系与西医药理论体系。但两者研究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都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三个方面。同时,两者都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它们都属于沟通中西医学的重要学科。之前还未见有对两者本科教材的对比分析,在此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简要的比对。 肖崇厚主编的《中药化学》是经典教材,目前仍在使用。书中首先就对中药化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组织了一批专家编写了一期《中药化学》教材,这就是匡海学主编的《中药化学》。同样的,这本书也首先就对中药化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从两者定义的差别,可清楚的看到学科的发展。两本书的内容也有较大变化,肖崇厚主编的《中药化学》教材中有较多的中药研究实例,包括比较详细的提取分离流程图等。而匡海学主编的《中药化学》中减少了中药研究实例,同时减少了实例中的流程图;但增加了生物合成的内容。并在最后增加了一章新的内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在这一章,作者明确提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搭建中西医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对于中药的研究,妥帖的办法是在正视中药复杂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而又提纲挈领的办法对其药效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既不要让复杂性、整体性搞得昏头昏脑,又不要过分追求简明清晰而顾此失彼。 同样的,吴立军主编的《天然药物化学》教材开篇也对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下了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并对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了简要的介绍。各章节的内容基本能反映最新的研究状态,提取分离与结构解析并重,在阐述基本原理的同时,适当的举一些研究实例。最后一章是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首先介绍了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开发新药的五种形式。这五种形式涉及药物研发的各个层次,当然也包括中药复方的开发研究。 由于《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一般而言,选择《中药化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同仁一般中医药方面的知识要强一些;而选择《天然药物化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同仁一般化学方面的知识要强一些。《中药化学》偏重于对于一些传统、重要的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天然药物化学》偏重于提取分离手段、结构鉴定方法的研究、新化合物的发现等。 综上,《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均是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因此,学好这两门课程十分重要。因为涉及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所以更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 化学与药物论文: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构建与改革 【摘 要】在“大药学”模式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的背景下,针对当前药学教育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创新药学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新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这一主题,构建了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紧密结合的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体系,总结了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情况。 【关键词】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群;教学改革 为适应21世纪药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各高校纷纷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按照“大药学”的模式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以拓宽药学人才就业面的理念也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淡化课程意识,注意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使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目前药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1 构建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指导思想 药物化学是一门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应用性学科,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其课程建设已成为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点[1]。该课程对于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更有效地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就更多地需要考虑到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和专业课程-药物化学在实验和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衔接、优化和提高等问题。各高校开展了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但将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与专业课-药物化学两门课组建成课程群并不多见。鉴于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二门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2],针对当前药学教育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创新药学人才为目标,我们进行了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改革。 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主要课程包括: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药学文献及专业外语。其中,药物化学为专业课程且是主干课程,有机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药学文献及专业外语是专业课的后续课程。课程群的构建紧紧围绕“新药创制方法与原理”这一主线开展,教学内容涵盖药物的设计与发现、药物合成原理以及文献与外语的应用,各门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与深化。 2 构建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2.1 理论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以往教学中,药物化学与有机化学课程设置的时间间隔较长,二门课程之间不注重交叉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回顾与理解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知识点,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为此,理论教学方面,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以“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为切入点,体现“以药物结构为基础,以药物研究实践为目标”的特色,整合原有课程内容。药物化学课程是该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我们以“新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出发点,突出新药创制方法的理念,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相关“药物篇”的学习;有机化学是药物化学的学习基础,其上半学年课程侧重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原理,其下半年课程结合药物化学中的药物合成部分授课,侧重药物合成方法。通过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立,促进药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加深学生对大药学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 2010年上半学年,我们以08级药学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实践了有机化学课程中药物化学内容的引入,比如在讲述酮类化合物时,缩酮在有合成中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一些唑类抗真菌药物中也有缩酮的结构,授课重点由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到药物、药物的合成,最后再介绍构效关系研究,这样就可以将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在2010年下半学年,我们以07级药学专业为授课对象,在药物化学课程中,更加注重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二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结构分析入手,推断该药物的理化性质、合成以及合理的结构改造,同时,还十分注重理论课程与药物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之间的联系。授课教师打破教科书传统的框架与要求,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注重新药研发的理念与方法,从众多药物研究与发现的案例中总结归纳出经验与规律。比如,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优化方法、新药设计的方法等内容,都作为整个课程中始终穿插于体现的知识点,这样会提高学生在新药设计与研发方面的敏感度,提高对药物发现的理性认识。 2.2 实验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课程过于从属于理论教学,以验证课堂教学理论为主要目的,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有时还存在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且近年来理论教学内容愈来愈深入,在教学实验室里验证课堂学习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应该重新认识实验课在药学教育中的地位。为强化实验课程,提高资源共享和使用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将有机化学实验和药物化学实验整合成为系统的实验体系,单独设课,形成“有机药物合成实验模块”,使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及渐进性,实验教学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研究探索性实验的比重,加大了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 具体改革与措施如下:(1)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操作实验、有机合成实验、药物合成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探索性实验。这样的实验布局有利于强化实验教学,系统训练学生实验技能;(2)原有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反应类型较单一,我们对药物合成部分实验进行了调整,删掉环境污染大、反应类型单一的实验,加入环境友好、综合性强的新实验内容,调整后的实验内容为阿司匹林的制备、普鲁卡因的制备、磺胺醋酰钠的制备以及苯妥英钠的制备;(3)开设了新型的探索性实验课程,以往我们开展的综合技能实验是阿司匹林的合成、质量分析及其片剂的制备,但该实验与原有的药物化学实验内容重复,不能充分体现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理念。因此,我们实施新的探索性实验项目——“萘普生的拆分、分析、制剂及药理活性检测”,该实验体现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与药理学的交叉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药物研究、设计与生产的基本流程。尤其重要的是该实验项目是我院与江苏恩华药业、徐州市化工研究所进行企业合作开发的“拳头产品”,这为该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地技术保障。这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使学生得到实验技能的全面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药品质量意识,能对所学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能将各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此外,我们注重实验教学与药学文献与专业外语课程的结合,一方面用双语进行实验教学,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强化专业词汇的学习与积累;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主设计药物合成路线,并按照论文格式书写实验报告,加强文献查阅与论文写作能力。 2.3 实践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十分注重让学生参与药物研究与发现过程。具体措施如下:(1)以校企合作实验室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3],采取导师责任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利用课余、周末以及寒暑假时间,以参与导师课题的方式,在实验室与校企合作单位参与药物研究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科研实验室感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过程。(2)依托医药企业中试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目前,我院已经与多家制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合作开发了一系列项目,这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到医药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生产的工艺流程,缩短理论与实验、实验与实际生产的差距。比如,我们带领学生重点参观了萘普生的生产车间,对药物萘普生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与公司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了学习交流,同时,相关指导教师对萘普生工业化投产进行了技术指导。(3)开展“药物研究、实践与应用”相关的讲座。邀请国内外学者、制药企业研发人员来校进行讲座,由企业人员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等现状,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定位。 2.4 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我们不仅在授课内容上进行了改革,还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了调整。教研室所有专业教师都讲授药物化学与有机化学二门课程,通过对二门课程的系统讲述,可以让教师更深层次的体会二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迸发出新的学科融合点。 我们根据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与特色,面对不同专业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授课内容中课程之间前呼后应的紧密联系。为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内部还设立了教学督导小组,对课程群的任课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3 课程群建设的效果 3.1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 课程群的构建基于对药学类大学生的培养出发,打破行业壁垒及学科壁垒,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并与企业合作积极建立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使之成为开放、高效、有序的校内科技创新平台。该平台包含药物基础研究、新药临床前研究、新药临床研究等三个子科研平台的药物研究与技术开发平台,并使之成为了能够面对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又一个开放、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平台。 校企双方利用共建的实践教学中心与实训基地,共同制定学生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医药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将真正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可为徐州乃至周边地区提供优秀的教学、科技服务与产业化转化平台,具有技术实力强、影响面宽、受益面大的特点。通过校企双方的积极运作该平台,以教师为代表,大学生为骨干的实践创新团队已与企业签定横向课题10项,总金额253万元;进行了4项成果转让,总金额16万。申请专利7项,已授权2项。 3.2 教学质量 课程群的建设激发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所取得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普遍反应改革后的课程给予较好的评价。研究成果“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此外,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改课题2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9篇。 3.3 人才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了3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团队奖,获得了3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奖;学生参与发表了10篇SCI、EI收录论文;2012年,学生获得了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级药学专业本科生黄荣荣与吴彦等同学的“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所致小鼠抑郁的改善作用”获得江苏省第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项目)交流会的参展邀请;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也参与基于企业需要的课题,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了“素及其衍生物对糖尿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D-萘普生及其中间体药物综合利用研究”以及“七氟醚麻醉药效及安全药理的对照研究”等研项目,通过教师的悉心栽培,学生的不懈努力,学生得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并且有多名同学就业于合作企业。 我们依靠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有效地开放校内和校外科研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该模式培养下,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2名优秀学生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4 课程群的创新点 4.1 加强了学科间联系,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群根据药学各学科性质和特点,在国内药学教育中率先提出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药物化学为目标的的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课程群的建立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各门课程联系松散,缺乏统一完整的教学指导思想的状况,突出了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在课程群教学中的基础服务作用,也突出了以药物化学为目标的课程指导作用,对药学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2 能解决学生基础课学习中目的性不强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及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深入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提高了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符合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做出贡献。 4.3 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立,促进了知识的前后呼应,相互渗透,提高总体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教学体系的结构重组及实验践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本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树立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 总结 总之,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正在成长,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和总结。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和总结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药学人才。 化学与药物论文: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理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学科,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对学生能否系统的学习好本专业知识起着关键作用,关系到中医药学校药学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人才素质培养。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药学专业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应用现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它以化学和生命科学为基础,同时涉及有机化学、中药炮炙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多个学科。由于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涉及的学科较多,药物种类繁多,加上天然药物化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如药物结构式多,复杂难记;药物性质多,相似难分辨等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参考一些专家的学科教学经验,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评定方式三个方面谈谈两年多在药物化学理论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就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愿与同行切磋,望批评指正。 1.有效全面的课前准备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效。上课时需要的是饱满、高昂、振奋的精神,稳定、踏实、集中的情绪,这与课前准备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教师在理论课的课前准备应该做到有效和全面。 有效指的是教师对有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在我看来,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学新兵,无论是讲新课,还是讲熟课,都十分重视备课,把备课看成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在实践中,我领悟到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应该就是有效备课。教师在借鉴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及教学课件的基础上,不断自我更新和完善,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与时俱进。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一个不断随着时展和进步的学科,需要我们不但要熟悉所选用的教材,还需要我们随时获取新的学科发展动态。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 全面是指教师除了熟悉教材,精心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校、教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即所谓“因材施教”。笔者还认为教师应不断自觉学习,全面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年轻教师,要经常观摩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层次与教学水平。 2.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学科,而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种类繁杂、数目庞大,有机药物结构抽象复杂,各大类药物几乎自成体系,各章节缺乏逻辑上的连贯性,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何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谈自己的体会。 2.1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天然药物化学与基础化学知识、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学习中要将新课学习与旧课复习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生物碱时,复习相关杂环化合物常识;学习香豆素类化合物时,复习相关内酯的通性等等。这样,才能将具体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与性质很好地联系起来,便于领会理解。 2.2设悬疑启发,导入新课 悬疑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探索与思维[1]。在教学中,教师在恰当的时候置疑,给学生以悬念,诱发其想象,激发其思维。例如在学习蒽醌类化合物时,先播放中药图片:芦荟、大黄、番泻叶,然后提问学生:“它们共同的药理作用是什么?”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说有泻下的作用。然后我会继续问:“泻下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最后我会导入新内容,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蒽醌类化合物有关。“问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深化知识、形成能力[2]。 2.3以药物的发现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将药物的发现及发展史以小知识传授,增加药物化学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1820年在黑豆中发现了香豆素,具有枯草香味,长期以来由于香豆素的芳甜香气,并因最早从豆科中提取而得名。现广泛用作食物、化妆品及药品的香料,也用作化妆品的增白剂。皮亚尔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使学生放松身心,燃起思维火花,以极大的热情快乐进入教学活动。 2.4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天然药物化学所涉及的有效成分具有分子量较大、结构多样复杂。如果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很难表现化合物的真实立体结构,这时,如果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化合物的结构用3D显示,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当讲到细节内容时,没必要在幻灯片上显示,教师可提示学生参考教材并用板书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记忆。 3.评定方式 专业课程教学常常采用一学期安排期中、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平时不好好学,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的应试型教育。因此,笔者在安排期中、期末考试之外,还安排一些不定期的理论课的课前提问和各种形式的检测,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重点难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的思维能力。课前提问主要涉及前一次课的重要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以抽查提问形式为主,提问成绩结合期中、期末成绩折合后加入期末课程总评成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科学素质和职业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鼓励学生参与执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的认证。 4.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天然药物化学是临床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3].目前由于课时有限,尤其是思想上的不重视,然而教师只有理论教学,没有实验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事实证明,实验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年轻教师在以后的药物化学教学工作中要安排实验课,认真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不但要加大对学生医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2)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医药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现探讨卫生职业院校的药学教师如何深入医院临床成为"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名副其实的药师,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药学人才[4]。所以,希望并支持学校定期给年轻教师到药厂、医院实习培训的机会。 化学与药物论文:药物化学中添加氢与指示氢教学难点解析 摘要:根据近10年来药物化学教学实践经验,详细论述了药物化学命名过程中的教学难点——添加氢与指示氢,对比了二者的异同,并分别总结了教材中用添加氢与指示氢命名的药物,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添加氢和指示氢对药物进行化学命名。 关键词:药物化学;添加氢;指示氢;教学;难点解析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制药工程、药剂、临床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须课程。药物化学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各类代表药物,而药物的讲解又是从化学结构和化学名入手。药物的化学名可有利于准确的掌握药物结构、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查阅药物文献等,因此,药师必须掌握药物的化学名。添加氢(Added Hydrogen)与指示氢(indicated Hydrogen)是复杂环系药物化学命名中常用的,可更清楚的标示环系的结构。药物的化学命名是以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来命名,对于药学本科生已经先修过有机化学,基本的命名方法已经掌握,但是没有涉及到更为复杂的添加氢、指示氢的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使用“指示氢”和“添加氢”命名药物时相互混淆,概念不清。以下笔者结合“添加氢”和“指示氢”的定义对比二者的异同,并梳理这2个难点的教学思路。 一、相同点 二者都是在稠环或杂环等环系中使用的命名方法。 二、不同点 1.概念不同。添加氢:在环系上为了提供结构特征而添加的两个氢中的一个,不是结构位置上的那一个。如异戊巴比妥在命名中采用芳杂环嘧啶作母体。为了提供嘧啶环的结构特征而添加了6个氢,饱和了3根双键,分别为1、2位,3、4位,5、6位之间的双键。按照命名规则,应把最能表明结构性质的官能团酮基放在母体上。为了表示酮基(=O)的结构,在环上碳2,4,6均应有连接两个键的位置,故采用添加氢(1H,3H,5H)的表示方法。所谓添加氢,实际上是在原母核上增加一对氢(即减少一个双键)。本例的结构特征为酮基,因有三个,即表示为2,4,6-(1H,3H,5H)嘧啶三酮。2,4,6是三个酮基的位置,1,3,5是酮基的邻位。见图1。 指示氢:又称为定位氢,是指已经达到了最大不饱和程度的环,由于饱和的原子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了双键位置异构。这样为了区分环内双键位置异构体,就用指示氢指示出饱和原子的位置。主要用来表示环上饱和元素的位置或用来指示主要功能基。如吡咯环为五元环,最大不饱和程度为环内2根双键,由于饱和原子位置不同,可出现3个异构体,用指示氢来表示以示不同。1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1位氮原子上,2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2位碳原子上,3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3位碳原子上,2H-卓酮表示卓环上2位为饱和元素,且2位酮基为主要功能基。见图2。 2.表示方法不同。添加氢:由定位号和斜体大写字母H,加上圆括号组成。如异戊巴比妥化学命名为: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见图1。 指示氢:由定位号和斜体大写字母H组成。如地西泮化学命名为: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见图3。 3.置放位置不同。 添加氢:置于结构特征定位号的后面。 指示氢:置于环系前面。 三、总结 药物化学教材中具有添加氢的药物有:异戊巴比妥、毛果芸香碱、咪唑斯汀、盐酸地尔硫卓、氯吡格雷、昂丹司琼、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青蒿素。 药物化学教材中具有定位氢的药物有:地西泮、卡马西平、盐酸氯丙嗪、氯氮平、盐酸丙咪嗪、咖啡因、毛果芸香碱、盐酸多奈哌齐、溴丙胺太林、哌仑西平、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氯沙坦、洛伐他汀、华法林钠、多潘立酮、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塞来昔布、泰利霉素、氟康唑、利巴韦林、阿苯达唑、青蒿素、氢氯噻嗪、生物素。 综合以上所述,添加氢和指示氢均是在环系中用来对药物化学结构命名的,二者很容易混淆,在教学中如果给学生系统详细的讲述清楚二者的不同,学生就能牢记在心,对于后续药物化学名称的学习中如果遇到了,可反复复习巩固,比如可在第一次给学生讲授添加氢、指示氢时就让学生注意积累总结,把教材中看到的添加氢和指示氢分别记录下来,作为平时作业。平时上课时间也可以邀请同学上台讲解某个药物的命名,如此一来,课程结束时候学生就能彻底掌握并熟练运用添加氢和指示氢对药物进行化学命名了。 化学与药物论文:“化学与生活”模块中《正确使用药物》的课堂教学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这一模块内容主要针对文科生,这类学生因为化学基础差、抽象思维能力弱等多种原因对化学学习有畏惧感而选择学习文科,将不参加高考的化学课边缘化,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生活素材,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内容较简单,降低了化学学习的门槛,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通过学习生活中的药物,可以学会正确使用药物,树立科学用药的观念,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正确使用药物”的要求:“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实验探究:抑酸剂化学成分的检验,查阅资料: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 依据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充实完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阿司匹林化学性质、可溶性阿司匹林的制备的学习可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出发,在得知阿司匹林的结构基础上,分析化学性质,并利用其性质为人类更好利用。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然得到生长,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对于高二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在必修一中了解了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在这节课上可以将这些知识与本节内容有机结合,设计探究实验。例如胃酸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和盐酸反应的物质就已经学习过,并在这些物质中发现适合做抗酸药的成分。此外必修二学习到的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官能团的反应与生活中阿司匹林的使用、制备、不良反应紧密联系,运用化学知识,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使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在本节课中得到应用和升华。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中首要的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做小主人,分享他们了解的药物疗效和注意事项,了解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熟悉的药物,共同学习制备家庭小药箱,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史话,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探究实验。 总的说来,本节课的设计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大基本理念引领下,以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多媒体、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紧密地将化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确定本设计的知识线索、学生认知线索、问题线索、情景及学生活动线索如下: 三、课堂教学反思 1.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比预想的要高,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药品了解很多,虽然很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不熟知,但是通过生活经验和电视等媒体的广告中他们也了解一些药品的知识,因而激发了他们很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伊始让学生讨论熟悉的药品和效果时,讨论很积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未知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课的开始,向学生提出“你是否知道你们家的家庭小药箱都有哪些药物”后,学生不能完整地回答出来。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再回到这个问题上,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各个种类的药物图片,引导学生分类,一边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一边完善自己在前面列出的药品名单。首尾呼应,通过这节课的知识解决的前面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阿司匹林的成分、结构、性质、制备、不良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且不易记忆和掌握。在这里选用说明书的方式,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会从哪些角度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且通过说明书上面的结构式,推知其化学性质。用化学知识从药物的组成和结构的角度分析购买药物的意识,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运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在复习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阿司匹林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4.将教材中的科学探究设计为情境的探究,提出:如果现在有两个因为胃酸过多而胃疼的病人,一人有胃溃疡,一人没有胃溃疡,有两种抗酸药,怎么知道给他们吃哪种药?引出对抗酸药化学成分的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调用必修一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最后当学生知道探究的药品是他们熟悉的“斯达舒”的时候,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亲切感,体会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应用。 5.在学习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向学生强调要科学用药,因为所有的药都有副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关于的危害选择了国际禁毒日的宣传片,通过视频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直观感受,使学生意识到的危害。 化学与药物论文:天然药物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天然药物化学的探究性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教学方面,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探究性教学;实践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药物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是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的化学知识,掌握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的方法,是学生普遍反映内容繁杂、难以掌握的一门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达到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探究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仅做探讨。 一、理论教学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结合自身的实际,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强化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过程。学生刚接触专业课可能会对此部分的理解出现困难,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会无意识地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天然药物化学的讲授过程中,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小问题,比如水煎中药、罐泡药酒的例子,学生很自然地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兴趣,就会提出问题,想探究里面的奥秘。另外,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向学生介绍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并把自身科研工作及体会介绍给学生,从实验课题的选择,文献资料的查询,到药材的采集、干燥及粉碎,预实验,再到整个实验过程及实验中发生的趣事等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通过给学生介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成功应用的例子,如青蒿素、复方丹参滴丸、西瓜霜等,让学生清楚这门学科对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讲到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时,可以讲王老吉、加多宝等大多数广东凉茶都是用煎煮法来提取的;讲极性时,举例胡萝卜素可以促进骨骼及牙齿健康成长、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等,而胡萝卜炒肉正好满足了部分人想要摄取胡萝卜素又不愿意吃胡萝卜的心理,引申出胡萝卜素是脂溶性成分,在油脂中溶解度大,进而讲到相似相容原理,最后深入到由于天然药物的极性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取及选择溶剂。 2.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1)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加教学互动性 在课堂上采用多问为什么,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一节课50分钟,如果全部由教师“满堂灌”,学生的思维会僵化,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启发式教学,形成学生自觉要求学习的良好氛围。如在讲解黄酮类化合物时,可以先提问,为什么称为黄酮?接着问,为什么会呈现黄色呢?是不是所有的黄酮类化合物都是黄色呢?用一连串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的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另外,我们在讲述生物碱这个章节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先复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再启发学生根据生物碱的性质思考其可能的提取分离方法,通过提问、设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直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经过问与答,加深学生对两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方法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普遍反应效果较好。另外,适当安排一些讨论环节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如讲到黄连中的生物碱——小檗碱时,让大家讨论黄连和双黄连有什么区别,最后再强调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黄连是指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而双黄连是金银花(又称双花)、黄芩和连翘的简称,这种提问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兼具文字、图像和视频效果,从学生熟知的药物概念出发,精心制作课件,制作课件时巧妙安排幻灯片内容,在课件中插入大量图片,比如麻黄药材及其有效成分麻黄素、伪麻黄素结构式,人参、三七中的皂苷成分等,然后提出问题:如何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活性成分,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便自然引出?第一次制作的演示课件应注意检查播放效果,如字体的大小、颜色、链接、动画效果是否有色差等,上课时提前到达教室自动放映一遍,教师站在教室后面,若有颜色不搭配或不清楚及时修改,经多媒体演示后,直观、清晰,便于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教学方面 1.规范实验操作,注重技能操作 实验教学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上岗后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实验前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操作。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动手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可采取以下方法:比如做实验“槐米中芦丁的提取”,要求学生先查阅与芦丁、槐米有关的文献,老师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或要求,例如芦丁的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等,分组讨论并设计提取方案,然后学生分析、比较所选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遴选出最优方案,再进行实验。这使得学生主动去思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会提高,而且能够培养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实验效果明显变好,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就业中更胜一筹。 2.认真思考,充分利用实验空余时间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强化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充分理解和系统掌握,看似简单的实验,其实都是建立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掌握理论课所学习的原理,结果发现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过程较长,中间会有一些空余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空余时间查漏补缺、进行操作练习、补充新知识等。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原始记录,完成实验后,自己总结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写明实验原理、步骤及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三、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学无止境,对于教学方法探讨也是无止境的。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学生上课是为了学习,并非观看教师个人表演,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学,不断寻找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前精心准备,充分备课;课上积极引导,努力启发;课后有的放矢,积极实践,教师必须善于总结经验,多进行教学反思,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爱上天然药物化学并学好天然药物化学。 (作者单位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化学与药物论文: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近年来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经验和体会,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六方面对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进。 【关键词】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药物化学 实验教学 21世纪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也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实验教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最终解决问题。 一、运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 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参加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药物化学实验以二人组为单位,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实验内容选择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并在阅读实验内容中不断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处理?除了反应原料其他的反应试剂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动脑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后,进行实验操作,锻炼学生从仪器安装、调试到各项步骤操作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师再根据情况适时点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操作、分析、观察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探索问题的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在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凡是都要问个“为什么”,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现象,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找原因,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分析。每次实验后可结合理论知识,留下2-3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勇敢发言,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通过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最后达到解除疑惑的目的。在实验教学的不同阶段,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计划地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实验中如在讲授有关理论前先做实验(如:磺胺醋酰钠的合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先产生疑问,再将有关理论知识引入讲解,最后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对同一问题,还可以设计成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不同答案,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发展他们的创新的思维。 二、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能显现和发展创新潜能的有效空间,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内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并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为学生在日后的实验操作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为学生进行药物合成实验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且有利于使学生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应用专业知识,同时提高生的动手能力。在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时允许和鼓励学生实验失败后重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可以和其他班级一起重新操作或另找时间让学生重新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师全程跟踪整个实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后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因人施教以取得最佳效果。另外,在课上,药物化学所用的实验试剂是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配制,如10%盐酸或5%碳酸钠水溶液或15%氢氧化钠等常用试剂让学生参与试剂配制等实验准备工作,让他们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增强动手能力。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创新意识的产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学生做完一些实验后,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尝试将这些实验的反应条件进行改进看看对实验产生的效果。这样可以不断地拓宽学生的思路,去积极吸收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原料用水杨酸和乙酸酐,浓硫酸做催化剂进行合成。根据学生已学过的酰化反应的原理,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选用其他的酰化剂来寻找更为理想的合成路线。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如扑炎痛的合成过程中,制备的中间体水杨酰氯如果放置时间长再与扑热息痛的钠盐反应合成扑炎痛,结果发现反应收率很低甚至反应失败。课后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对反应进行改进。经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实验关键是制备水杨酰氯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反应仪器和试剂均是干燥的,一旦有水酰氯会发生水解,同时制备的酰氯不易久置,放置时间过长水杨酰氯易分解导致实验收率降低或实验失败。所以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学生对前期实验仪器和原料严格控制无水外,将制备的新鲜酰氯迅速用到反应中,大大提高实验验收率。通过对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得出结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注重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学生对本实验的具体操作、实验结果的处理、对实验过程的总结和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学生完成实验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教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与学的相互沟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实验报告的讨论栏反馈到许多信息,教师提出实验报告的不足和存在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利于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技能的考核,具体依据多项指标进行评定,药物化学的实验评定指标包括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学生实验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保证药物化学实验成绩的公平公正,并能客观地综合衡量学生的实验技能。 药物化学的实验课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改革和创新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优化实验内容,使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更贴近应用实际,为学生进一步充实药物的合成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练习为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情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在不断拓展知识面、学习新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化学与药物论文:药物化学网络课程教学的建设与实践 摘要 药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本文在使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对学院药物化学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作了总结。 关键词 药物化学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 传统教学模式 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医学、生物学科基础上,设计合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与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药物化学内容涉及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化学合成及新药的设计和开发等。药物化学课程药物种类繁多、结构抽象复杂、构效关系难以记忆,这些都使得学生学习普遍感到不易掌握。如何提高学生对于药化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已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网络教学平台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在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与学习同伴和指导老师进行形象生动的交流,可自主决定学习进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网络辅助教学乃新时期教育趋势所向,越来越多的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以及各类示范性课程都需要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对师生开放。①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已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药物化学网络交流平台,不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药学专业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1 开展药物化学网络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学活动集中在有限的授课时间,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尽管目前各种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PPT软件等已普遍应用于课堂,也能做到图文并茂的效果,进而提高知识的表达能力和授课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量。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课堂缺乏交互性,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只是现代化教学媒体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在授课内容方面也无实质性变化。②③ 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突破课堂授课的时空限制,向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广泛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④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了教与学的实时互动,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网络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以课堂与课堂教学为中心,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或课前课后无限的时间。 2 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是由赛尔网络与美国毕博(Blackboard)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专门用于加强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⑤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近年开始大力推行网络辅助教学,引进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欢迎。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团队随即进行了基于此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主要按照课程信息、教学安排、课程文档、作业、互动交流与讨论等几个方面进行。 (1)课程信息:主要向学生介绍药物化学各章节的学习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以及历年教材等。 (2)教学安排:主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以便学生有计划地安排预习和复习时间。 (3)课程文档:课程文档与课堂教学相衔接,将教师上课用的PPT、电子文档及相关衍生参考资料上传至平台上,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4)作业:作业主要包括各章节在线测试题目、学科相关一些热点新闻的探讨,与互动交流结合在一起,通过线上直接进行答题和自我评分,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讨论版:学生可在此版块对本课程教学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以便药化教研团队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药化教研团队将国内药化精品课程网站都进行了相关链接,方便学生拓宽视野。 3 药物化学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 网络平台辅助教学体系无论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还是教学质量方面,都起到促进的效果。可以使本学院药化教学团队在数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在线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学生而言,网络教学平台为其提供良好的虚拟学习环境,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同时大大拓宽了视野,通过在线练习,又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此外BB网络平台提供的虚拟交互功能,大大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教师通过平台现时答疑,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但是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孤立的环境中人机对话,容易产生情感缺失。因此,教师必要的引导也十分重要。要注意不能使学生过度地依赖计算机,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化学与药物论文:高职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体会与改革探索 摘 要: 天然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制药类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在整个制药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执业药师、中药师等资格考试的一门重要课程,因而如何提高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是本专业教师认真探讨的问题。根据本院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结合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作者在教学实践设计中,突出了化学结构式、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教学重点。本文从教学对象的特点、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改变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职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改革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1],我院三年制高职高专制药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术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天然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式和理化性质,并能够查阅相关资料,根据理化性质设计适当的提取分离方法。重点突出根据理化性质设计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思路,但是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不断更新的,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跟不上学生年龄变化的脚步,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对象的特点研究 “80后”学生淡出大学舞台,“90后”学生成为主体,他们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自私自利、我行我素、不肯吃苦等,从高中的高压状态一下到大学的自由状态,突然自由的身心不愿再受管束,因而会放纵自己,去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如果自控力不强就会陷入游戏、情感、懒惰等无法自拔。当然他们也有优点,比较自信,敢于表现,所以适当地鼓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因教学对象的改变,教学方法也要做出调整,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添加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设立兴趣小组,等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性出击,学生之间会相互探讨,课间课后也会与老师有相应的交流。 2.1问题式教学 一般来说第一堂课比较重要,引入日常生活中和本课程有较大联系的问题,比如:药酒如何泡制、金银花为什么会有祛痱止痒的功效、樟脑丸的应用、香水的香味来源等,学生自然就能够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继而可以提出问题,从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也可以在某一章节设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提出问题意味着他在不断思考。特别是不爱学习的部分学生,更要鼓励参与,不论问题的深浅,这对于活跃整个课堂气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2案例式教学 在本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应该是可以大量应用的,比如: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提取分离、蒿甲醚的半合成,能够说明民族工业对中药的开发利用的重大突破;鱼腥草、双黄连等中药注射剂的限制使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中药注射剂中对有害物质的不严格控制,注射剂中的重金属能引起神经毒性,草酸等能引起脏器损伤,而且各个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管困难,这也促使国家对中药制剂进一步重视。通过实际发生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2]。 2.3讨论式教学 讨论学习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形成,在醌类化合物酸性、生物碱碱性的学习中可以设计讨论,教师写几组结构式,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评估总结,学生对酸、碱性强弱的比较会有较深的理解,可以促进碱提酸沉法、酸提碱沉法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PH梯度萃取法的掌握。 2.4设立兴趣小组 对于部分有学习剩余时间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思路,实验室提供场所与器材。2010级部分学生设计了金银花中绿源酸的提取分离、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虽然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我院位于鄱阳湖畔,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因而有条件举办药用植物图片展的活动。在校园里采摘药用植物,制成药用植物标本,配以采摘图片和相应功效的文字说明,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知识,又锻炼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学习潜力。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找出这些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理化性质,设计提取分离方法,进实验室验证,形成一个学习的整体,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4.改变考核模式 因教学对象具有的鲜明特点,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为了防止学生单纯为考试而学习的被动模式,就必须改变评价体系,增加平时参与活动中的表现分数比重,尤其注重在问题式教学环节、兴趣小组的开放性试验情况、参与标本制作等进行量化,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综合在实践教学中的态度、能力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反映学生的综合实力。 5.结语 以上是笔者的教学体会,本门课程是不断发展的,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教给学生更加有用的实际知识,需要药学教育者不断探讨。 化学与药物论文: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定位与设计 摘 要: 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设计要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使学生具备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药物定性、制备纯化、检验、调剂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实践技能,同时学好本课程对于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药学专业 药物化学 核心课程 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定位 《药物化学》是一门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体内代谢、构效关系、生物活性和发展新药的科学。其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后续课程为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是药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1]。 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医药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3]。因此,《药物化学》课程以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为后续药学专业素质的发展和课程学习提供支撑。课程围绕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检测的工作过程来组织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别、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临床应用、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和药物研究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等,为科学、合理用药、药物调剂、制剂及储存保管,以及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模拟实践情境,对实验分组、分工形式、质量评价进行改革,着重训练药物的合成、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化学课程标准以(教高[2006]16号)精神为指导,参考了同类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课程设置,根据我校药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经多方讨论总结形成的。通过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设计和方法选择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2课程教学设计 药物化学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在考核试卷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60%,理解(熟悉)的内容约占30%,了解的内容约占10%。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15%,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2.2.1结合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动力。只有有了探究知识的欲望,才能自觉地学习并学好。比如在讲吗啡时,可以先告知学生吗啡来源于罂粟。学生会产生疑问:怎么可以用来治病?为什么?在使用过程中有无限制?引起学生探求答案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易学易记。 以药物结构为主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学习、理解、掌握识。分析药物的结构特点(有哪些特征基团),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性质,由药物的性质分析药物的稳定性,由药物的稳定性分析药物的贮存原则,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构效关系。 通过图示学生能产生联想同时能产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如阿司匹林的思维导入图(见图1)。对于分析阿司匹林的结构,找出其特征基团:酯键和羧基,酯键对应的性质是易水解,羧基对应的性质是显弱酸性,由于易水解产生含有酚羟基的水杨酸而易氧化,与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没有水解的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则没有这两个反应,此反应可鉴定阿司匹林是否水解。阿司匹林易水解,稳定性较差,所以需密封、防潮保存,避免水分的侵入;避光,减少光对它的影响。在其结构中具有游离的羧基,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而产生不良反应,如对羧基进行结构修饰,使其成酯、成盐或成酰胺,可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这样环环相扣,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加深记忆。 2.2.3注重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案例启发,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以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述解热镇痛药章节时给出案例:一个两岁的小孩被心神错乱的母亲送到急诊室,她告诉大夫孩子大约吃了半瓶对乙酰氨基酚片,洗胃后,医生推荐口服5%的乙酰半光氨酸,问: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途径怎样、产生何种毒性、为何使用乙酰半光氨酸进行急救?此案例必须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等重点知识,才能正确解答问题,因此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可使同学们对各种重点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及如何应用等难点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4]。 2.2.4重视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5],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药剂学涉及操作车间和很多制药机械,学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设备,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备集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课件,全方位展示制药企业的车间设计、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课件演示变得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总之,药物化学作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应以(教高[2006]16号)精神为指导,课程设计结合学生情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使学生具备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面向医药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化学与药物论文:高职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初探 摘 要: 药物化学实验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上好药物化学实验课,不仅对学生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而且会对他们今后从事的专业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药学专业 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课教学 实验室管理 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实验课,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物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也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迫切要求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2]。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工作体会。 1.实验课教学 1.1精选实验内容,构建科学的培养方法。 药化实验着重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往我院开设的药物化学实验大多是药物的性质实验,操作过于简单,而对于药物合成反应则很少涉及。这就造成药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蒸馏、回流、萃取、重结晶等基本操作,学生很少有练习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对之进行改革。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选,增设了阿司匹林的合成、苯佐卡因的合成、磺胺醋酰钠的制备等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熟悉药化合成实验的过程,掌握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电动搅拌机、熔点测定仪等。 1.2做预试验,提高实验课质量。 为保证学生实验得到满意的实验效果,我们一直坚持每次学生上实验课前做预试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实验记录,为学生的正式实验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了学生实验课教学质量。 1.3科学分组,调动学生积极性。 部分学生做实验态度不认真,积极主动性差,与实验中学生分组安排有密切的关系。以往实验课都是2—3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但个别不认真的同学每次都是在旁边做些简单的工作,而“技术性较强”的操作则由同组同学进行,结果导致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做了一些改革,同组学生虽然在同一个试验台上进行实验,但他们的实验内容是完全不同的。这虽然增加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和实验准备工作,但是对于督促学生认真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4完善考核制度,探索科学的考核方法。 认真组织实验考核,不仅可检查本学期实验教学的效果,而且可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不断改进。我们建立了一套综合性实验考核制度,将实验成绩分成几部分,包括实验的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的具体动手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的成绩。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平时认真实验,实验报告书写规范,每次实验能认真分析结果,这种考核方法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理论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5采用PBL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的全称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医学教育[3],[4],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经典的实施方法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对于阿司匹林的合成及质量检查实验,笔者使用了这种教学方式。首先教师把实验最终的目的和实验室已有条件、可使用的仪器等向学生交代清楚后,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单独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查阅文献,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及质量检查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然后结合学校实验室条件,设计出实验方案,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指出实验设计中的创新之处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确定一个完善的实验设计方案。将PBL教学法用于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实验室管理 2.1确保实验室安全。 药物化学实验室,常用到刺激性有毒的物质和腐蚀性的酸碱,易接触到易燃易爆的物质,为了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制定了安全规则。学生进入实验室要先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则,对实验室的要求要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任何人不得在实验室内从事不安全的活动。每次实验课前、课后要检查实验室安全状况,假期时要关好门、窗,检查好水电。 2.2教育学生珍惜仪器。 为加强学生自觉维护仪器的意识,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任课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讲解和教育,使同学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明细账。我们通过努力,不仅加强了同学们对药物化学实验课的认识,还逐步使他们养成遵守纪律,爱惜公物,厉行节约的好风气,帮助他们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交际的学习作风,自觉动手的意识。通过实践,同学们能够动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 2.3加强对设备的维修。 药化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中一个特点,就是玻璃仪器易碎,药品消耗量大,仪器使用量大,如果不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则经常会出现实验过程中学生找不到东西,浪费实验时间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分类管理的办法,使仪器药品管理井井有条,方便安全。至于一些大型仪器设备,我们一直坚持与常用实验仪器分开放置,即学生用完后立即归库,这样做既可以提高设备使用率,又可以避免长期与实验室里有毒有害气体接触,防止腐蚀,延长大型仪器的使用寿命。我们还非常注意大型仪器的维护,如定期对烘箱进行除锈,循环水泵每次用完后都及时将水排出,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2.4建立开放型实验室。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是封闭式的,实验室资源的使用受到诸多限制,远不能满足开收式实验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实行实验室开放,以适应新的实验教学在实验时的灵活性,同时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药化实验室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不但充分利用了实验室资源,而且为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发挥和实践锻炼的空间环境,给予了学生选择、参与、实践、创新的机会和条件。以调动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21世纪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提高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完善药物化学实验室管理,逐步实现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化学与药物论文:浅谈化学合成药物的绿色化与发展趋势 【摘要】 绿色化学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本文探讨了化学合成药物的绿色化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化学合成药物;绿色合成;发展趋势 一、化学合成药物的绿色化 绿色有机合成是指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选择具有高选择性、高转化率,不生产或少生产副产品的对环境友好的反应进行合成,其目的是通过新的合成反应和方法,开发污染最低、能源消耗最少的先进合成方法,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实现绿色合成的几种可行的途径如下: 1、使用环境友好催化剂,提高原子利用率。有机合成中,减少废物的关键是提高原子利用率,所以在选择合成途径时,除了考虑理论产率外,还应考虑和比较不同途径的原子利用率。如二联苯的合成,常规方法是以PdCl2为催化剂,以含苯基的有机汞化合物为原料在吡啶中进行,但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原子利用率低。若以具有高反应活性的GaP纳米晶为催化剂,就可以直接以苯为原料,一步合成得到二联苯。 2、使用环境友好介质,改善合成条件。传统的有机合成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但是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理想的有机合成,可以水为介质进行,可用超临界液体为介质进行。 3、采用洁净的有机电合成。电化学过程是洁净技术的重要组成。由于电解一般无需使用危险或者有毒试剂,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所以在绿色合成中独具魅力。例如,实现自由基环化反应,常规的方法是使用过量的三丁基锡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原子利用率低、使用和产生着有毒的锡试剂。利用天然、无毒、手性的维生素B12为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可在温和、中性条件下完成。 4、运用高效的多步合成技术。在药物的合成中,往往涉及分离中间体的多步骤反应。为实现绿色合成,研究发展的串联反应是非常有效的。串联反应包括有一瓶多步串联和一瓶多组分串联。前者是仿照生物体内的多步链锁式反应,使反应在同一反应器内从原料到产物的多个步骤连续进行,无需分离出中间体,又不产生相应的废弃物;后者是涉及至少3种不同原料的反应于同一反应器中进行,而每步反应都是下步反应所必需的,而且原料分子的主体部分都融进到最终产物中,是一类高效的合成方法。 二、化学合成药物发展趋势 1、从药用植物中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修饰、发明新药,是21世纪合成新药研究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由于细胞及分子水平的活性筛选方法的常规化和分离技术的精巧化,有可能从植物中发现极微量的新的化学结构类型。同时,通过现代的筛选模型重新发现20世纪已经筛选过的植物化学成分的新用途,也为合成新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成功机会。 2、从天然来源发现新结构类型抗生素已经很困难,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增加,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得一种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愈来愈短。 3、组合化学技术应用到获得新化合物分子上,是仿生学的一种发展。它将一些基本小分子装配成不同的组合,从而建立起具有大量化合物的化学分子库,再结合高通量筛选来寻找到一些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仍然是21世纪合成药物最重要的来源。化学合成药物仍然是最有效、最常用、最大量及最重要的治疗药物。当今世界大制药公司新药研究的主题仍是化学合成药物。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仪器分析(光谱、色谱)学科的逐渐形成,加快了化学合成药物开发的速度。进入21世纪,一批带有高级计算机仪器的发明,分离、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分析方法进一步的微量化等将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更加提高,开发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 6、药理学进一步分枝化为分子药理学、生化药理学、免疫药理学、受体药理学等,使化学合成药物的有效药理表现更加具有特异性。21世纪,化学合成药物会紧密地推动药理学科的发展,药理学的进展又会促进化学合成药物向更加具有专一性的方向发展,使其不但具有更好的药效,毒副作用也会更加减少。 7、利用计算机进行合理药物设计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21世纪,酶、受体、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会一个一个地被阐明的,这给利用已阐明这些“生物靶点”进行合理药物设计,从而开发出新的化学合成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病毒及艾滋病、老年性疾病、免疫及遗传性等重要疾病的合成药物是21世纪重点需要开发的新药。 9、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成就,将对临床用药产生重大影响,不但会有助于发现一类新型微量内源性物质,如活性蛋白、细胞因子等药物,也为化学合成药物研究特别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药物的绿色合成作为新的科学前沿已逐步形成,但真正发展还需对常规的有机合成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浅谈铁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铁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关键技术基础 1.1C/S体系结构 (1)二层的C/S体系结构这一设计主要是基于对数据的考虑,大致上可以将这一系统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数据管理,第二部分为应用逻辑,第三部分则为表示。第一部分主要是相关数据的管理操作以及储存等;第二部分就是根据不同部门的各自需求进行的软件开发;第三部分主要是操作者对于页面的操作是否符合自己的习惯。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服务终端还有客户端两个方面。C/S管理体系可以分为ThinClient以及FatClient两种。在ThinClient大多都是在服务器上进行处理和执行,而客户方面则只有表示的部分。相对来讲这种体系形态太过于依赖网络和服务器,服务器要负责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大大的增加了服务器的工作量,从而需要耗费大量的流量。相对于ThinClient,FatClient则减少了服务器的工作量,让服务器只负责数据管理,这就减少了服务器的工作量,其他的都交由客户端负责,也减少了网络流量的使用,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于客户端方面的软件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也使得FatClient研发成本提高,而且对于新旧版本的兼容性以及升级、维护的难度增大,这也成了FatClient的最大缺点。 (2)三层的C/S体系结构C/S体系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把ThinClient与FatClient的优缺点融合互补,从而达到一个最完完美的状态,无论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将面临着一个很难解决的的问题存在。这也就是三层C/S体系形成的原因。三层C/S体系解决了ThinClient服务器处理信息大,与客户端交换数据多的问题,把所有的处理方式储存在应用服务上。这也解决了对于客户端软件的要求,因为客户端仍然只负责表示的部分。表示层:这个页面是用户的操作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看到客户是怎么样进行对数据和页面的操作的,系统则反馈回相应的信息,非常简单便利,应用逻辑层:主要负责对于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根据该用户的权限反馈相应的处理信息,并对所有使用者的使用数据以及反馈信息储存在系统中。数据层:它是整个体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储存。 1.2SQLServer2000数据库 SQLServer2000是SQLServer7.0版本的升级版,这个版本不仅具有了7.0版本的所有优点,此外还让顾客有了更多的方便快捷的体验。是作为客户端与服务器最好的数据管理系统,它的优点就在于可以满足企业数据系统所需要的一切分析数据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服务器与Wed的连接需要,服务器软件以及客户端软件都由SQLServer2000系统进行提供,而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网络软件则由WindowNT/2000系统提供。所有的用户操作都在Windows9x/NT/2000系统上完成,通过ODBCAPI、OLEDB、Transcat-SQL和DB-Library进行访问。WindowNT/2000系统对于SQLServer2000的运行更具完整性,当SQLServer2000在WindowNT/2000系统上创建好数据库后,即使运行中出现了错误,WindowNT/2000系统也能根据错误出现的原因进行快速的修复,让脚本运行更加的安全可靠。 1.3MFC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 ODBC(OpenDatabaseConnectivity)是另外一种数据分析系统的软件。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以统一的方式处理所有数据库,所以很多数据库系统都会提供有ODBC程序来作为建立客户机与服务器体系的基础,安装ODBC驱动程序,能够让整个系统的运行更加的人性化,方便、快捷,没有阻碍。在MFCODBC中,CDatabase(数据库类)、CRecordset(记录集类)、CRecordView(可视记录集类)和CDBException(异常类)是几大常用类。 2铁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设计 软件的系统架构主要是看客户的真实需求,在得到想要得到的页面体验和内容之后才能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内容。系统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向上文表示的三层C/S模型。第一部分,让客户在自己的电脑上下载客户端并且进行体验和学习。第二部分进行系统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第三部分负责对SQLServer2000数据库上传的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并反馈到客户所使用的计算机,并对客户计算机发出的各类信息、请求进行处理。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客户企业的相关部门内容进行整理和统计分类,使其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又有条理的过程。 2.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我们所提出的这一管理系统主要是想能让企业对于生产设备的管理能够达到企业更加清晰,便捷。设备信息及时的上传这样可以为维修部门与资源部门提供设备保养、维修、更换的依据,可以让各部门工作安排和工作衔接更明确。能够使企业高层对企业物资设备情况更加了解,对于阶段性生产任务以及长远企业规划等等,各种决策部署作为重要依据,使得我们现场管理工作更加有条不紊。为企业节约资源。这也就是我们系统的目标。 2.3系统界面设计 (1)系统主界面 系统主界面是由主菜单以及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两个子菜单组成,各个子菜单下又根据设备的种类、登记、处理,各部门的职能、权限,分别设立了相关的小科目,对于设备的管理更加清晰,对于日常的生产使用、维修、保养更加明确,落实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任务,同时也加大了对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落实、职能发挥以及管理权限进行进一步的监督。 (2)用户登录界面 不同的部门要有专门的人员对账号和密码进行管理。进入菜单界面后,首先是用户登录界面,用户通过输入账号以及与账号匹配的密码,系统认证成功后方可进入系统,如果登录密码与登录账号不相匹配,那么系统将拒绝账户登入并提示密码错误操作信息。 (3)设备管理界面 设备管理界面主要包括设备的管理信息,从一台新设备采购进厂开始,期间的安装,检测、生产使用、日常维护、故障报修、零件更换、工作时长报废转让等等,全部信息都要上传到资料库,根据每台设备型号作用进行编号,建立各自的资料库,如果要查询或修改记录,只需要输入设备编号就可以出现所有相关信息,并根据登入账户的管理权限设置所能够修改的信息内容。 (4)维修管理界面 在维修管理中,不仅仅是对故障的一个修理,还要包括对整个故障产生原因的分析、如何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对事故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应该在维修管理中应该体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进行有效的汇总,以便日后进行查看。做这样的分析管理不仅能够让维修工作变得有条理性、针对性,还能够让维修的人员对真实的情况有着系统的了解。在系统上就可以直接把最关键的登记数据记录在软件的界面上,这样也方便登记还有查询的时候能够更加的快捷,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想要的内容。 (5)物资管理界面 在系统中还要对整个资料的管理进行盘点,不仅要把物资的出入库情况排查清楚,还要进行及时的修改,如果有数据的变化要第一时间进行系统的改变,这样的话能够确保系统中的数据是最准确的,为以后的物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6)系统管理界面 系统的界面可以只是简单的设置几个项目,重点是要有管理员的姓名还有登陆的密码,这样和普通的浏览者进行区分,不仅能够防止系统内部的资料被其他人看到,还能够让专人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系统内容的准确性。 3结语 铁路设备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能为铁路局的工作开展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还能让管理工作变得有序的进行,不仅能够提高铁路工作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为铁路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通过铁路设备管理系统的推广,能够让更多的地方铁路管理企业接受它,更好的为铁路部门服务。 作者:刘晓培 单位:中国水电集团路桥公司南广铁路NGZQ-5项目部 浅谈铁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铁路建设的物管信息系统设计 1物资追踪管理模型 1.1正向追踪管理模型 正向追踪指按照物资设备进场、验收、投入使用直到工程验收的流程,对每批物资和设备进行监控,掌握每批进场物资设备的生产厂家、到货日期、质量状况,明确每批物资设备用于哪些施工部位。同时,对供应商供货及时性以及数量、质量符合程度做详细记录,为供应商评价提供依据。铁路建设物资正向追踪管理。 1.2逆向追踪管理模型 逆向追踪管理模型针对同批次物资的所有施工部位定位问题,根据发现问题的施工部位信息,找到问题部位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依据检验批质量验收表中记录的“物资材料试验报告编号”找到该物资进场时的试验检验记录,从试验报告中的“工程部位”一项确定该批次物资的所有施工部位。同时,试验报告中产地厂名、试验委托单位、试验人员以及检测项目等信息,对质量问题分析及责任落实也有帮助。 2系统设计 2.1系统设计目标 (1)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物资管理工作效率,实现铁路建设工程物资的标准化、数字化以及系统化管理。 (2)通过网络实现铁路建设物资管理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实现工程建设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供应、质量检验到工程质量验收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3)对到货物资的名称、规格、产地、质量检验结果、使用部位等属性信息进行标识,全过程记录物资设备从到达现场到最终使用的质量状况,实现铁路建设物资设备的可追溯性管理。 (4)实时掌握物资供应商的供货及时率和数量、质量情况,为供应商信用评价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2.2系统体系结构 铁路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多个用户、包含多个管理业务,根据业务需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将系统体系结构分为基础层、服务器和客户端三部分。 3系统功能 铁路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计划管理、质量管理、供应商管理和系统维护4个模块,充分考虑了建设指挥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类用户对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 3.1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模块包括需求计划编制、需求计划查看、采购计划编制和采购计划查看四个模块。施工单位可以在该功能模块下填报、提交物资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建设指挥部可对物资计划进行查看、审核和批复。 3.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模块包括物资合同查看、物资进场管理和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查看功能。用户通过“物资合同查看”模块可以对物资采购供应合同进行筛选和查看,了解物资采购供应合同的主要信息。“物资进场管理”模块对物资设备的到货情况和试验检验情况进行筛选和查看,反映物资到货及时率和质量合格率。“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查看”模块收录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情况。 3.3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模块包括供应商基本信息查看、供应商供货情况统计以及供应商信用评价功能。用户可以查看供应商的名称地址、主营业务、以往业绩、信用等级等基本信息。系统按季度、按年度和项目开累对签订物资采购供应合同的供应商进行供货及时率、供货数量满足率和供货质量合格率统计。用户可在系统中填报、提交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并对信用评价结果进行查看。5结语铁路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铁路建设物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将传统的、简单的物资管理模式转化为具有分析、统计、辅助决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了信息共享程度和处理速度,以及铁路建设物资设备的管理水平。 作者:卢凌王福田单位:北京商贸学校北京交通大学 浅谈铁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铁路综合货场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介绍了铁路综合货场的业务特点及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从信息系统设置原则、各子系统构成、系统功能等几方面,阐述了铁路综合货场信息系统的设计情况。 关键词:铁路综合货场;信息系统;设置原则 铁路综合货场一般设有集装箱区、快运作业区、特货作业区及常规铁路货物运输作业区,各个作业区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对信息系统有不同的设置需求。集装箱作业区以箱体运输、装卸为基本业务单元,信息系统将箱号作为基本数据进行管理;特货作业区主要业务为小汽车的装卸作业;快运业务主要为行包运输与装卸;信息系统需根据不同作业区业务的特点与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 1系统组成 铁路综合货场信息系统主要由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门检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EDI交换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组成。在快运与特货区域设置快运管理信息和特货管理信息系统;在铁路货场设置货运管理信息系统。 1.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系统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存储设备(磁盘阵列)、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防火墙和系统终端(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构成。系统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网络结构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各固定信息点之间采用以太网连接,而各移动信息点的数据接入采用无线局域网实现。本次设计无线局域网由无线网卡、WLAN接入设备AP、天线、交换机、车载终端、手持终端等组成。在集装箱综合办公楼主机房,新设系统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防火墙等;在现场各固定作业点,新设交换机及系统终端设备;在集装箱货场利用电力专业设置的高灯杆,设置接入设备AP及发射天线;在大型吊车、叉车、场内集卡等装卸机械的司机室内,设置车载终端,为箱务管理员及门检人员配置手持终端。主要功能:集装箱运输业务受理、交付、核算;编制、提交要车计划;确报与现车管理;编制卸车计划、装车计划、堆场计划、机械调度计划、人员调度计划;编制箱场箱位图、列车装车图;编制装卸机械作业计划;集装箱列备、解备、扣修、修竣、报废管理;安全事故处理;集装箱台账管理;装卸机械台账管理及统计分析。 2.门检系统。主要由管理工作站、红外触发器、地面传感器、前端图像识别设备、彩色定焦摄像机、RFID电子标签卡、RFID射频阅读器、车道闸等组成。主要实现箱体检查、箱号自动识别和箱号补录、出门单据的生成、入门箱的箱位自动分配等功能。在集装箱货场进出口每个通道,设置1套门检设备,每套设备包括箱号自动识别前端设备和彩色定焦摄像机;每个车道检查口处设置RFID射频阅读器,并为集卡司机配备RFID电子标签卡;车道地面设置车辆传感器以及车道闸;门检系统控制主机设于综合办公楼主机房。 3.办公自动化系统。由办公服务器、网管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入侵监测系统及应用软件等组成。在综合办公楼主机房设置办公服务器、网管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内、外网间设置1台隔离网闸。系统主要提供现代化办公手段、信息平台、公共资讯服务、网络在线学习、培训及技术支持平台、Internet连接服务,构建与外界沟通的安全通道,提供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持平台,提供客户服务管理。 4.数据交换EDI。主要由网闸、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及EDI服务器等组成。集装箱货场采用EDI客户端方式接入EDI所在地区中心;在集装箱货场综合办公楼信息机房,配置1台高端PC服务器和1台路由器,通过2Mb/s通道接入EDI地区中心。统一数据标准格式,单证票据与国际标准接轨,完成与港口、货代、海关、银行等部门间的电子信息交换,实现无纸贸易;加快订单处理速度,省时省力;提高集装箱货场订单预知速度,缩短计划周期,提高计划准确率,减少集装箱占位时间,避免重复起降,提高箱场利用率,节省作业成本。 5.数字视频监视系统。采用分级控制方式,全彩色制式。该系统主要由前端、传输、控制和显示(记录)等几部分组成,主要设备包括摄像机、视频交换机、控制台、监视器、存储设备及视频传输设备等。对装卸线、箱区等主要作业场所进行动态作业监督和巡查;监视货场进出车辆的情况;对营业大厅和综合办公楼内重要机房、财务部门等重点安全防范场所进行安全监控;对重点设防场所人员进出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并记录。在综合办公楼主机房设置1套视频分发服务器、1套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设备),在监控室设置液晶监视器,在消防控制室设置1台监控终端。各个场区的摄像机接入邻近建筑内的信息机房,信息机房设置有视频接入交换机,与综合楼内信息机房的视频核心交换机相连。在集装箱货场的到发线、装卸线、龙门吊起重机走行线、各类箱区、大门出入口、停车场等便于监视集装箱作业的场所,设置室外快球摄像机。在综合办公楼内走廊、营业大厅、财务等重要生产办公场所,设置室内快球摄像机和彩色定焦摄像机。在快运作业区的装卸线、停车场、分拨仓库;特货作业区的存车区、交验区、装卸平台;到发场以及货场装卸线,货物站台等处,都设置室外快球式摄像机。 6.门禁系统。根据运营安全需要,在综合办公楼营业厅、调度室、信息主机房、财务等重要办公房屋门口设置门禁系统。设备包括门禁操作终端、发卡工作站等,其他现场设备包括门禁控制器、开门按钮、门禁读卡器和电子锁等。门禁控制器与门禁终端之间通过标准以太网接口、工业控制网络或标准串口连接。 7.综合布线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各仓库内办公房间,在办公室设置双孔信息插座,按每10m2一个信息点考虑,在信息机房设置配线柜。该系统由双孔模块面板、六类非屏蔽电缆以及配线柜组成。 8.快运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及快运作业区的生产、办公房屋内,主要由行包管理信息系统和行包服务信息系统2部分组成。行包管理信息系统由行包管理中心、行包区域中心、行包营业部/办理站3级结构组成。在本站设区域中心级行包管理系统,利用2Mb/s带宽的Internet网,接入行包数据中心主系统。主系统主要包括应用/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系统管理工作站、生产微机、打印机等。功能包括:行包检斤、行包制票;行包查询管理;仓库管理;行包中转、装车管理;代办处管理;统计和营销分析;安全管理;基础数据管理;行包到达、交付管理等。行包服务信息系统由行包监控系统、行包查询系统2个子系统组成。其中,行包监控系统纳入中心站视频监控系统,即与中铁集装箱、中铁特货共同建设一套电视监控系统。 9.特货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及特货作业区的生产、办公房屋内,包括:车辆追踪、确报管理、货票、内部清算、办公等13个子系统。此外,特货系统还使用铁路已有的信息系统,如站场管理系统、现车系统、货票制票系统,货运营销计划系统等。10.货运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在综合办公楼及铁路货场内的生产、办公房屋内,主要实现:货运计划,货物受理、承运,货物到达、交付,货车装卸、货场管理,以及货运信息查询和统计的计算机管理。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系统自动采集和上报“确报、货票、装载清单、18点统计”等基本生产信息。 2网络构成信息系统 网络由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快运信息系统网络、特货信息系统网络和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4个部分组成。 2.1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网络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包括外网和内网(包括无线网络部分)。其中内网网络系统由于其对生产运营的重要性,采用双核心网络拓扑结构。 2.1.1有线网络 1.内网结构设计。集装箱内网采用核心层和接入层2层结构,在信息主机房设置2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核心层交换机,接入层采用百兆交换机,从而构成一个骨干为1000Mb/s,到桌面100Mb/s的局域网。利用VLAN技术或者防火墙把内网划分为核心业务网和内部服务网2部分,把生产系统划入核心业务网,一般用户不能直接访问核心业务网,而办公管理系统和综合查询等系统划入内部服务网;并在核心交换机上配置VLAN间路由和访问控制列表,或者利用防火墙设备,实现核心业务网和内部服务网之间的安全访问控制。集装箱的内网配置1台路由器,通过通信专业提供的2Mb/s接口接入铁路专网,以完成与铁路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了保证内网的安全,在铁路专网接入端使用防火墙。 2.外网结构设计。集装箱外网也采用核心层和接入层2层结构,在信息主机房设置1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接入层采用百兆交换机,构成从骨干为1000Mb/s到桌面100Mb/s的局域网。在外网与Internet之间配置防火墙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为保证中心站运营系统功能的发挥,需进行内、外网信息的交换,为保证数据交换的安全,还要采用网闸隔离技术。 2.1.2无线网络 为满足场区作业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反馈,采用“光纤骨干网络+无线覆盖接入网络”的方案构建无线网络系统。根据集装箱站作业信息采集的需求,设计采用了2.4GHz无线网络系统,将基于光纤的100Base-F链路接入到内部局域网。在场区内电力专业设置的高灯杆处设置无线AP,通过光缆与核心层网络相连,车载终端、手持终端通过无线信号与无线AP相连,并最终接入集装箱中心站的数据和业务服务器,保证终端应用软件能够与集装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交换和调度管理。 2.2快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快运信息系统在综合办公楼内构建独立的局域网络,并利用2Mb/s带宽的Internet网络接入行包数据中心主系统,利用2Mb/s内网专线接入铁路办公网络(共享TDCS/TIMS/ATIS以及现车系统等数据)。 2.3特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特货运输信息系统在综合楼办公区域建立物理隔离的2个局域网:一个接入铁路内部网(办公网),传输线路应留有一定量的冗余,广域网主链路带宽为2Mb/s;另一个接入Internet互联网,广域网主链路带宽为2Mb/s。 2.4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货运管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办公楼内构建独立的局域网络,并利用2Mb/s带宽的数据网通道接入路局级货运管理信息系统。 3小结 对综合货场信息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介绍了货场不同作业区域业务特点及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对信息系统设置的原则、系统构成、系统功能进行分析,为综合货场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浅谈铁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目标 针对总公司级调度处理铁路局调度上报安全信息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新的软件系统平台,实现安全信息的高速传递、多部门共享及存储统计分析,以提高劳动效率,方便进行安全形势分析。根据总公司、铁路局调度的管理职能和调度指挥作业流程及既有信息系统的建设,系统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建立全路行车安全信息数据库。在总公司建立行车安全信息数据库,实现对铁路交通事故(设备故障)数据的大集中,在满足日常频繁调阅需求的同时,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2)实现安全信息快速检索。真正实现各相关工种安全信息的快速流转与资源共享,并且支持模糊查询,按日期、事故类型、关键字实现安全信息快速检索和智能排序。(3)提供预警及辅助决策。根据及时提报的安全信息,总公司级调度制订对全路性车流结构与列车运行调整的方案,兼顾安全与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全路铁路交通事故(尤其相邻铁路局间)信息的透明化,为调度指挥调整提供依据和预警功能,总公司级、铁路局级调度人员可以根据季节性变化及铁路局、指挥区段的实际情况,定制相应的故障处理流程与培训,提高调度人员的指挥水平。(4)实现大数据分析及预测。通过数据积累实现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需要对某项类别进行分析并提供分析图和趋势图等参考信息,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支持决策,实现对铁路设备运用大数据的分析及设备运用状态的实时预测功能。通过采集故障点,进一步深入探究某个设备单位部门(铁路局、站段)的设备采购、维修管理、人员配置等诸多管理问题,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决策。(5)储备后续事故认定信息。交通事故(设备故障)经安监部门调查分析后,通常会进行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的定性、事故等级的划分、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认定,系统支持调度所安全室对后续系列信息的补充录入、上报及存储,以供日常查阅和分析,为整体提高调度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数据储备。 2系统架构 2.1系统工作原理系统主要负责安全信息的高效分析处理。铁路局将整理好的安全信息上传至系统平台,总公司行车调度进行初级审核,当发现细小错漏时可以及时改正;如果错误明显可以退回铁路局重新修改。经行车调度审核后,总公司调度部行车调度、客运调度、高速铁路调度、值班处长及各级领导在终端上可以同时调阅,形成信息实时共享,并且增加故障写实功能。铁路局上报的安全信息每日进行自动存档,并且根据内容按以下分类进行储存,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表1根据运输生产实际所碰到的问题而制定,并且对口“车、机、工、电、辆”等运输责任主体部门。根据此分类可以对某铁路局的某一领域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安全形势研判提供依据,并且根据需求可以对归档分析类型进行修订。 2.2系统核心流程根据现有的总公司级与铁路局级调度上下级及同级间的安全信息流转及签收的作业模式,制定该系统核心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3运行体系架构系统在铁路局级和总公司级设置客户机,可以直接访问总公司级的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系统的运行体系架构拓扑结构图如图2所示。 2.4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安全的技术和设备,达到系统整体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②充分利用既有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投资;③深入挖掘既有信息的应用与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干预;④合理布局系统资源以方便系统规模的灵活调整,从而适应铁路局、总公司的管理职能和生产作业流程优化。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用户分类及权限系统在现有的调度指挥模式上,按总公司级、铁路局级用户进行分配权限,不同层次的用户及同层次不同岗位用户各自的操作权限不同,做到职责与权限界面明确。具体的用户分类表如表2所示。 3.2系统工种设计及效果以各级调度工种为主线,分析系统涉及的主要工种设计及效果。 3.2.1铁路局级调度所值班主任铁路局终端以各自值班主任账号登陆,登陆后信息处理界面如图3所示。安全信息填记完毕后,以专用通道传给总公司终端界面,文本为WORD文本,上传时铁路局可以根据安全信息内容对所在线路进行选择,选项包括普速线路和高速铁路线路,另外根据性质选择一个标题,如机车故障、接触网故障、高速铁路安全信息、车辆故障、路外伤害、自然灾害等。当设备故障影响较大或突发严重自然灾害时,详细的处理措施及领导盯控情况需要填记在铁路局突发应急处置写实表里,作为信息条的附件与安全信息一同上报给总公司。最后填记完毕后,点击确认上报传给相关行调台审核。 3.2.2总公司级行调台根据总公司行调所管辖的铁路局,3个行调台间铁路局上传安全信息去向划分如下。①哈尔滨、沈阳、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局及青藏铁路公司6个铁路局安全信息由行调一台审核;②北京、太原、济南、上海、南昌铁路局5个铁路局安全信息由行调二台审核;③郑州、武汉、西安、南宁、成都、昆明铁路局及广州铁路(集团)公司7个铁路局安全信息由行调三台审核。行车调度对所辖铁路局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审核,如果有问题则退回铁路局进行修改,铁路局进行回退签认,修改后可以再上传;如果审核没有问题则进行签认,信息条导入到已签收安全信息列表,同时生成签认时间。总公司调度处行调台处理界面如图4所示。当安全信息内容涉及在普速铁路运行的动车组列车时,点击“传高铁调”传输给高速铁路调度台。 3.2.3总公司级高速铁路调度台高速铁路台负责18个铁路局(公司)高速铁路的安全信息处理工作。当铁路局上传安全信息选择高速铁路时,信息条直接传输到高速铁路调度台进行处理,另外对总公司行调传输的普速线路动车组相关安全信息单独进行列表处理,签认时生成签认时间。高速铁路调度台处理界面如图5所示。 3.3系统的关键功能实现 3.3.1安全风险预警及辅助决策为解决铁路各部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数据支撑的问题,系统分别对每日各铁路局管内机车故障、动车故障、车载设备、线路等10余类典型故障情况进行分项记录及显示,并且对重点线路,如高速铁路、主要干线全线安全状况进行汇总显示,提供对各类安全状况的统计分析。通过对一段时间的数据统计,以及对故障大数据运用Hadoop工具进行的数据挖掘,实现对安全状况的诊断及发展趋势预测,得到相应安全状况、设备故障在某一地点某一时段发生的可能性预判,具备基于历史数据挖掘的安全风险预警及决策辅助功能。 3.3.2安全管理水平分析评价为督促各铁路局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并及时找出其薄弱环节,系统以月为单位,自动对定为责任事故的安全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内容包括事故等级、事故责任单位、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人员伤亡情况等多指标体系,每月自动对18个铁路局(公司)整体及所属各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量化打分、科学评价。考核结果存入数据库,可以随时查阅,不但有助于细致的数据分析工作,而且对于人事部门考评主管干部的工作质量和管理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4结束语 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将使安全信息及时得到规范处理,而且根据数据库里分类存档的历史安全信息,能够随时查询某铁路局、某时期及某类设备故障对铁路行车工作造成的影响情况,方便及时发现问题、预测隐患,然后辅助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最后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以确保全路运输工作平稳有序。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系统在满足全路总公司级和铁路局级层面不同岗位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并且确保安全信息数据源的惟一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提高各级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对各铁路局安全信息类别的统计与专项分析,对安全形势进行评估,有助于科学地评估、分析和总结,对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田锐 刘俊 贺义勇 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 北京铁路局调度所
中医高等教育篇1 近年来,随着中医队伍出现人才不足,名老中医递减,中医中药在临床应用减少,人们开始反思中医教育。于是,从上至下进行轰轰烈烈的中医教育改革,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我们看一下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外乎案例式教学、分段式教学、网络教学等,这些改革都没有触及到中医教育成败的根本问题。中医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是某个教师、某个学科的教学改革,需要职能部门从体制上进行彻底的改革。建国以前,中医教育一直以家传或师承与自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主。那个时候,名医辈出,百姓也相信中医,事实证明师承或家传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符合中医教学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建国以后,学校式的中医教学模式成为主流,各省中医学院相继成立,使得中医教育得到普及与重视,国家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大力发扬中医,造福人类,可事实却是名医越来越少,我们可以调查一下,各个中医院校前10期的学生在中医临床方面是主力军,他们的中医基本功比较扎实,这和当时的教育有关,学校式教学初期,邀请了国内当时的名医授课,教学内容以中医为主,外语、计算机课等开的很少,不追求高学历,不考硕士、博士,学生人数少,带教老师认真,重视中医基本功的传授,所以这几批学生培养得比较成功。再往后看,学生的中医水平一年不如一年,我们去各省的中医院走一圈就会发现,会辨证开方的医生很少,大部分人是运用西药和中成药。毕业生就业难,临床技能低,人们对中医产生怀疑态度。是中医无用,还是我们没有学好中医?笔者认为,大部分人属于没有真正学透中医,只是一知半解,临床疗效不好,因此而得出中医无用的结论。其实这结论很偏激。如何学好中医,除了自身的努力,教育的模式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的成果,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医教育改革很关键。 1生源问题 笔者认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中医,学中医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对中医的热爱,建立在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非常重要。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弱化了传统文化,从小学习数理化培养出来的学生逻辑性、概念化思维方式较强,对中医很难有“悟性”,因此不爱学习中医,排斥中医。笔者从事中医教学10年,经常发现有非常聪明的孩子考试不及格,甚至拿不到学位,原因在于不喜欢中医。学好中医需要矢志不移的心态,耐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踏踏实实,不计名利,安下心来做学问,历史上有许多虔诚的中医学者,四处游学,拜访名家,矢志不移,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2思维方式的培养 中医有其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气血、阴阳、藏象、经络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是治疗的核心。培养中医,就是培养中医的思维方式,使医生能够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入手,诊疗疾病。可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这样的中医了吗?中医院新毕业的学生有几人会诊脉并能仔细望、闻、问诊?即使有诊脉,也只是形式,大多数医生会让病人做大量的西医检查。在医院候诊室经常听到有患者抱怨,专门来看中医,不给号脉,只开西医的检查项目,与其这样,还不如去看西医呢。如何培养中医的思维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集中强化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排除一切干扰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即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仅仅接触中医,不学西医,不用西药,完全辨证用药,待中医学成后再学一些西医知识,以利于中西互参。 2.1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载有大量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同时教材也具有导向作用,可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因此,对于教材的要求应相当高,内容的准确性、深度、广度,以及留给学生和老师想象的空间,都要经得起推敲。我认为,现行中医教材的设置与内容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是远离经典,象《神农本草经》、《濒湖脉学》、《难经》等经典根本不开课,全靠自学,学生很少有人自觉去读,即使已开的经典课,也作了很大的删改,不以原文为主,而是妄加注解,让学生读不到原汁原味的经典文献,因此基本功不扎实。二是中西结合,中西结合的前提是中医、西医都学得很透彻,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取长补短,比较分析,中西互参,从而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可是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中西医课同时开的结果则是一塌糊涂,中医没有学好,西医只是一知半解。现行中医教材中掺杂了许多牵强附会的西医理论诠释,甚至一段中医理论,一段西医理论,这样把根本无法融合的两门学科混杂一处,老师无法授课,学生无所适从。当然我并不是要全盘否定现行中医教材所具有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始资料要比二手资料更有价值,尤其是当你对某一中医问题做深入研究时,你必须首先明确中医典籍对此问题的原本描述。 2.2教学进程问题:一种是先上中医课程,再上西医课程,或为我们现行的体制,中西医课程同时进行。其实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现行的教学安排,中西医课程同时进行,学生容易接受西医,西医学属于公式化、规范化的知识体系,学生易于掌握,而中医学则是建立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基础之上,以气的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不易学习,初学者很难深入进去,导致越来越不爱学,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应该先上中医课,强化学习,强化训练,培养兴趣,进入状态后,即中医基础打好之后再学西医知识,尚不为晚,这就是先入为主。其次是中医课程开的过少,一个中医学生不先学好自己的主业,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外语、学计算机、学西医课程,结果是杂而不精。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的人才,而不是样样通、样样松的“通才”。所以中医毕业生就业难,去西医院水平赶不上人家西医院校毕业生,去中医院又不会开中药方,中医理论水平也不行,这是深刻的教训。 3师资问题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讲授中医的教师多数不参与临床实践,没有临床经验,讲课只能是照本宣科,望文生义,脱离临床实际而机械、教条的授课。中医本来就是实践医学,来源于实践,并回到实践中去,因此也应该在实践中学。所以授课者应该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这样才能理论实践相结合,讲授起来灵活,可信,生动。 4实习问题 中医临床实习是学习中医非常重要的一环。医学本身就是实践科学,只有亲身亲历,与所学的理论加以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中医人才。所以早临床、多临床已经成为公认的学好中医的必要环节,教育部门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环境。目前我们的实习环境不容乐观,所谓的教学医院都是以盈利为主,而不是以教学为主,老师很难做到“教”,学生也很难学,大部分时间是雾里看花,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笔者认为,理想的教学实习环境应该是教学医院以教学为主,限制患者人数,医生和实习生对每一个病人都能仔细望闻问切,辨证分型,遣方用药,并认真讨论分析。中医教学改革,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做到,需要职能部门政策的支持及改革,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任重而道远。人民期待中医教育改革硕果累累,谱写新篇。 作者:张丽艳 中医高等教育篇2 加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中医药面对新形势的紧迫任务。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但当前我国中医高等教育存在创新意识不足,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障碍。为适应现代医学技术和理论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中医高等教育需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创新性思维的研究和培养。 1中医高等教育创新性思维的内涵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激发大学生求真务实的责任感、使命感。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高等教育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业已成为人才素质的重要内涵,研究创新性思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医高等教育的创新性思维,必须以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为目的,遵循中医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并尊重高等教育的规律,孕育创新性思维的文化氛围,创立中医药研究的新思维、新概念、新技术,培养中医人才创新性思维素质,发展现代中医理论和技术的教育新思维模式。中医创新性思维不能仅停留在培养“创新精神”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把新思想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将思想转化为某种形式的思维“产品”,提高中医学人对中医理论的应用能力和中医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能力”,使创新和创效有机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教育的创新性思维为中医创新精神加中医实践能力,它包含几个基本点: 1.1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继承和创新应成为中医教育创新性思维的基本内容。中医几千年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稳定的思维模式,即突出人与自然和谐、部分与整体相互联系,既重视整体内部相互联系、又重视整体与外部的有机联系,并自创了中医急诊、内、外、妇、儿、针灸、骨伤、养生等全面的医疗科目和技艺,形成了中医自身完整的体系,奠定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因此,中医文化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扬弃的思想,去除糟粕,取其精华,成为中医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 1.2在中西医对话基础上的创新。有人担心在西医全景式包围现代医院的背景下,中医前景堪忧,遂将中西医对立起来。自上个世纪初,中医地位囿于西医的长驱直入而不断弱化,但在新中国建立后逐渐受到国家的重新重视和扶持,使中医事业在秉持传统中不断创新发展。西医对同一种病证的处理规范有余,灵活不足;而中医则同证多法,可外用膏药、可内服汤药、亦可针灸推拿、饮食调补等,从中收到最佳疗效。由此,中医学人如何扬中医之长,如何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使中西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成为中医高等教育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关注点。 1.3在博采众长基础上的创新。中医自古传道以师带徒,尊师敬师奉为古训。各家学说也重在培养本家衣钵传承者,门户之别成为中医的一个特色。毋庸置疑,各家学说的特色诊断和医药方剂独具特色,中医要可持续发展,各家学说需要打破门户之见,相互联系继承发展。有如温病学是在伤寒论基础上发展完善的,攻下派发展了寒凉派,补土派发展了易水学派[1],这些古代名家均知道传习和超越是保证技术愈久弥香的不二法门。因此,渗透一种创新精神,不惧怕各家之说的争锋,不回避自家理论之短,实现兼容并蓄、有序竞争将成为中医高等教育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内容。 1.4以提高医疗疗效为目的的创新。传统中医特别强调临证的重要性,大量临床经验造就了中医卓有成效的临床奇功。但面对西医“短、平、快”的诊疗模式,中医如何更新诊疗模式、方法、手段等,突破疗程长、疗效慢的窠臼,在不丢失传统的微观辨证,应用生物化学、药理量化分析学等知识,激励学生探究和解决中医药诊断、草药的量化难题,将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纳入现代中医学教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范畴,是中医高等教育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 2当前中医高等教育创新性思维缺乏的归因 长期以来,囿于中医历史自成一体,中医药文化难与其它医学文化简单融合,加上中医高等教育与研究的相对滞后,致使中医高等教育创新性思维不足。 2.1中医学人的科学精神不足。科学精神体现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包含丰富的内涵。一是以人文科学为主体展示的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一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展示的人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身的求真务实的活动[2]。在古希腊哲学中,“至善”不仅是哲学,而且也是人类一切知识追求的最高目标。“求知”不过是人的“爱智慧”本性的体现,是人自我完善、通向自身真正的存在目标。哲学存在的意义就是引发你思考,促使你去提问,指引你去思辨。传统中国文化尊崇儒家,过于倚重和谐,忽略了自然科学强调的挑战和质疑精神,缺乏一种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致使创新乏力。在中医学院校里,真正愿意谈哲学的人不多,认真研究哲学并将其用于医学者甚少,科学知识求真务实的作用在高等中医教育长期不受重视,加之当下对科学意蕴的解读和应用又失之偏颇,缺乏浓烈的哲学思辨,维护多于更新,巩固多于创造,必然造成理论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严重,创新性思维滞后,这既是忽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间接后果,又是科技主义盛行的直接产物,从根源上阻滞、抑制了中医人才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2.2中医学人的中医信仰弱化。中华文化和科学素养是全面理解中医起源、创新中医思维、坚定中医信仰的基础。现代中医药大学逐步被现代西方文化所浸润,一个从小就与数理化、计算机分分不能脱离的现代教育体制已经严重改变了中国学生的文化兴趣和思维习惯,他们对传统文化已在不经意间产生了陌生感和疏离感。没有了信仰也就奢谈执着、发展和创新[3]。尽管20世纪50年代全国相继成立中医院校,但从中毕业的学生已经缺少了中医先辈们的那份虔诚。尤其是“80、90”后入校的学生,不少对中医感到茫然,对其科学性不置可否,结果是渐渐失去了信任中医,仰慕中医的文化和土壤变得贫瘠,中医人才对中医信仰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中医创新和发展。 2.3中医药文化传承渠道不畅。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提升。而今年轻的中医师更多持退守为攻的防御心理,维持步步为营的被动局面,失去了对中医浓厚的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和注意力[4];老的中医药专家诸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弘扬,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科研开发能力囿于资金、技术、设备等限制,学院派中医人才惯于困守大城市大医院,脱离了广大的基层医疗市场,传承创新中医药技艺的渠道变得狭窄。放弃敢于担当的勇气和精神,弱化医学服务于大众的朴素而神圣的济世感,将失去中医高等教育创新思维的内在精神动力和基础。 2.4中医教育的全球观念淡薄。传统中医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包容、吸收创新的产物。历代中医药学都曾广泛吸取外来医药知识,唐代、元代均吸取了印度、阿拉伯医药知识,丰富了中国医学,促进了中医药的进步。当下学界提出一种新说法叫国际理解教育,即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拥有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差异的教育观念,这就更加强调教育过程的开放、民主、多元、法制、竞争和契约意识等。从中医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效果看,我们的全球化观念仍然淡薄,这严重影响了中医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 3高等中医教育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加强中医高等教育创新性思维,需要强化中医科学精神,倡导中医自主创新,拓展中医人才的视野,逐步增强中医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3.1尊重中医文化,弘扬中华医学精神。中华医学精神既包含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积淀形成的医学文化和医学道德智慧,又包含从异族吸收的优秀医学道德思想,以及广受国际认可的医学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正像“科学人文主义”主张的那样,在今日的大学建立一个深深地建立在科学-人性化的科学之上的文化,它将赞美科学所包含的人性意义,并使它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它使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和圣徒结合成单一的教派[5]。中医高等教育首先应该让中医学生充分尊重民族文化,开好开足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以广阔视野和实现文化复兴的远大理想来激发中医学生的求知欲。如开好中国哲学史、中医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和科技手段等课程,以科学学习、训练、研究、传播将创新性思维的特质,既内化为科学的心智结构、思维习惯和良心,又外化为人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与科学的社会风气,促成传统思维科学的聚合性与科学发现的开放性相结合。其次,始终不忘大学宗旨是培育“全面的人”,坚守文化传统的基本内核,建筑中医学子独特的中医思辨特质、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节。 3.2潜心基础研究,培养原创性思维和批判性精神。中医药基础研究是高等中医教育创新性思维的基点。首先要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名家医案和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研究,启发学生的中医原创思维,批判性地继承中医文化的科学精髓。古老中医曾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医思维科学新领地,如中草药名趣说趣闻,以趣味性吸引习医者的注意力和亲近感。到今日辅以文学口诀式和音乐歌曲式强化记忆医学《三字经、百家姓》、中药方剂歌和经典原著,这些中医教育原创思维值得继承和发扬[6]。其次,要启发激励中医学子的批判精神。中医一方面要坚持自我解剖的批评精神,彻底改变人们冠以中医药从业者“经验医学者”的观念,确立现代科学体系和中医学自信;另一方面要提倡质疑的精神。中医高等教育创新性思维需要经验和实践的逐步融合,才能达到证伪去伪的目的,这并非以西医标准规范中医诊疗的简单替代[7]。 3.3更新观念,培育中医学人的全球视野。首先中医高等教育要树立从治学到课程建设全方位的国际意识,变固守为开拓。凭借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大好时机,主动向国际输出中国人的卫生健康观,输出中医文化的整体论和方法论,争取世界理解中医,接受中医。在课程建设上,不以大量西医课程置换中医基础理论内容,但也不能完全不了解西医。放弃中医理论转而以西医为重,这本身就向世人证明中医不如西医,对中医支离破碎的解读也加速了中医的衰败。只有跨学科间的相互启发,跨国界的相互弥补,输入和输出都以创新和发展中医为目标,中医才能发展。其次造就中医药国际型人才。中医高等教育要创造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通过课程教育和对外交流培养理解中医又兼具外语能力的人才,为对外输出中医医疗理念、诊疗技术和药理标准提供语言和人力资源保障;第三,培养懂国际法、经济法的医事法律人才。中医教育走在医学和法学密切关联的时代里,还需要培养医学经济学人才,积极争取金融界的支持,为中医药界培养具有大视野远景式的领军人物,才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创造中医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3.4注重教学各环节,培养中医学人坚定的中医信仰。信仰可以激发思想,激励创新。维柯曾说过:“当一个国家在文教上最为繁荣之时,也就是这个国家在战争荣耀上最为显赫、在统治权力上最为强盛之时。”[8]要让更多的人信仰中医,首先要让更多的人信仰民族文化。文化的自信又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综合国力密切相关。中医高等教育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强调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环节。治学态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思维活跃的教师能极大地影响和带动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强调教育者的责任心、创新意识,用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启发习医者求知的内在动力,增进学习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把科研工作的创新性作为教师核心素质加以考核[9]。实践包括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教你研习理论,直至纯熟应用理论,是中医高等教育产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在传授理论时,要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包容质疑心,这是创新性思维的种子。教学模式可以不拘一格,真正体现大学的恰当作用就是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获取知识。[10]临床实践亦是检验理论的标准,临床疗效是医学价值和尊严的最直接体现。中医临床实践要突出中医临床思路,而非以西医临床思路主导临床实践,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环节相辅相成。 作者:刘捷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思政部 中医高等教育篇3 高等中医教育起源于上世纪中叶,发展到今天,在校学生人数,办学规模,固定资产,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高等中医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中医学专业高等人才,从这一点看高等中医教育是成功的。但是,从目前中医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来看,并不太理想。目前的就业情况是:西医院基本不录用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一部分中医院也不愿录用中医专业毕业生,更有甚者,宁可录用西医院校本科毕业生,而不录用中医院校临床硕士研究生。为什么一个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没有西医院校一个本科生有竞争力?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劣势在什么地方?换句话说,中医教育失败在什么地方?就我的看法,这缘于很多中医专业毕业生进入医院工作,临床工作能力不强,病房管理能力及急诊能力差,不能为医院创造效益。与同期被医院录用的同样经过五年西医院校教育的临床专业毕业生进行比较,临床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就是已经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中医师,工作后也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补习西医课程。对录用人员,医院经过比较,当然会选择能给医院带来最大效益的人员,而且还会为以后的录用工作提供一个参照标准。由于更多的中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被医院录用,不能从事对口的临床工作,影响到中医从业人员的数量一直得不到提高,中医临床阵地萎缩。从中医教育对中医临床事业的发展来看,非常有限。因而,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是中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树立教育服务理念 随着教育的产业化,中医院校实行收费教育,学生付费上学以来,大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随着“教育服务,教育消费”成为一种理念,人们开始思考自己所付出金钱、时间与所接受的教育服务是否等值、有没有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既是教育消费者,又是教育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必须由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社会所接纳来检验。如中医学专业五年在校教育,毕业后能否被医院这个市场认可?能否从事对口的临床工作?五年的中医学本科教育投入,毕业后能否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针对这种情况,中医院校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服务理念,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中医教育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合法要求,维护学生的利益,同时也推动学校朝着更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方向变革,真正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值,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医教育产品。 2维持适度的规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招生和就业成了中医院校发展的两个重要的瓶颈,高校为谋求发展,努力扩招。虽然扩招促进了学校发展,但是对医学院校来说,扩招带来了诸多问题。学生数量增加了,而原有的教学资源却不能同步增长,师资力量有限,教室、实验设备、网络设施、后勤保障等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行状态。符合临床教学要求的临床教学基地和临床教学床位严重不足,学生临床实习机会减少,缺乏正确的指导和规范化培训,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劣质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入医疗市场。中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多是面向中医院,目前国内很多中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规模较小,就业缺口小。而中医院校的大量招生,导致培养的学生质量下降,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临床,更谈不上发展中医。因此,招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临床教学基地的规模,确定中医学教育的办学规模。因为没有充足的临床教学资源,就不能保证学生基本的临床实践活动,直接影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3以市场为导向 中医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就业奠定必要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高等中医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大学生如何面对人才市场的选择,由市场来决定人才的培养和供应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中医教育的效果最终体现在社会需求上,对人才就业市场进行调研,明确市场所需,使高等中医院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质量标准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是我国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要改变现行高等中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陈旧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使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由于中医学在当今社会的从属地位,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中医教育必须适应医院的模式。为此,高等中医教育要为医院与医生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要主动适应医院的建设需要,要与时俱进。适应医院的模式,即是适应市场的模式,就是适合学生的模式,也是适合学校的模式。中医人才市场需求多来自中医医院,我国中医医院数量有限,大多数效益不理想,人才需求有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医院的工作始终要围绕社会与经济效益这两个中心进行,这就要求医院的所有医生,不管你是中医师或是西医师,都要能胜任门诊、病房、急诊工作,还要能保持和发展自己中医的特色与专长,以促进医院的建设发展。在现代医疗体制下,一个只具有中医临床能力的毕业生,是很难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而一个具有西医临床能力的人,可以进入西医院、也可以进入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从中医师的成长历程看,低年资中医师很难有中医市场,中医临床能力需要厚积薄发,很多中医师都是人到中年才有所成。从培养目标的可行性和市场性来说,高等中医教育培养的目标应该首先是一个具有西医临床能力的临床医师,其次才是一个具有初步中医临床能力的初级中医师。世易时移,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片面强调是中医院校,一味强调加强中医课程,固守学科传统是不明智的,必须使学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学科如果不被市场所认可,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最终可能走向湮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出发,从中医学和高等中医教育发展大局出发,在保证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中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加强现代医学知识的传授,积极培养现代医药学知识。 4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主要表现为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教学作为人才实战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整个中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目前中医教育全程中的瓶颈,可以说,中医学生与西医学生的差距很大部分是在实习这一年形成的,实际上这也是由于中医院与西医院的差距造成的。为此,在毕业实习这一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应该重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应根据高等中医教育的要求选择教学医院,不降低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与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使之符合用人单位与社会的需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4.1规范临床带教医师的技能教师在中医教育事业中应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是中医教育的第一资源。所谓名师出高徒,带教老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规范操作。制定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目标,在临床医疗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教学查房、管理病人、病例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讲座等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4.2中医临床实习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历史上,传统中医师基本上均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的。部分院校倡导的本科生导师负责制值得推荐,能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提前实现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培养中医临床能力。 4.3西医临床实习作为一个现代中医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西医临床能力,要能胜任医院的病房工作和急诊工作,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接纳。面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面对医院临床工作的实际,必须培养中医学生的西医临床基本功。中医学生与西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差距,就我个人的看法,很大部分是由于实习医院的差距造成的。综合性西医院在病源、病种、诊疗方面,比中医院具有优势,学生临床机会多。有条件者,如能设立西医院临床实习基地,使其与医科院校的实习生共同实习,一定对西医临床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4.4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不断完善,接近于真实的模拟教具将被广泛应用。中医院由于本身的综合实力不强,竞争力差,医疗的开展不尽人意,学生动手的机会不多。这方面的弥补学校应根据学生实习需要,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配置心肺听诊、肝脾触诊、复苏和智能模拟人等系统,建立模拟诊室、模拟医院、模拟病人,以及小型的教学诊室、门诊、医院,供学生临床见习,尤其是解决有创伤性的技能操作训练,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给学生创造反复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际操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4.5设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管机制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医学教育更是如此。任何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的最终判定都要看其毕业生的素质,所以素质保障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各临床教学点设立相应的教学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严格的考核制度,形成管理部门、科室、实习小组、带教老师等多级管理网络,逐级承诺,层层落实。建立在科考勤和出科考核制度。严格出科考核,内容包括病历书写、回答问题、操作技能等。管理部门按时督促检查,缺勤或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出科。 5结语 中医事业的兴衰全系于人才,而人才的优劣则决定于教育。在现行中医学教育发展的学生-学校-医院各个链条中,培养目标与市场脱节,很多学生临床能力差,毕业后不能进入医院工作,利益得不到保障,学校为保证自身利益,大量招生,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最终损害的是整个中医药的发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中医临床阵地萎缩。考虑学生的需求,从用人单位的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学校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中医教育和中医临床之间协调发展,中医教育为临床输送合格的人才,中医临床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为中医教育提供更大的就业缺口,带动中医教育的发展,打破“中医人才的低能-就业困难”这一恶性循环,中医教育事业才能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作者:安祯祥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家畜论文:牧区家畜包虫病的防控措施 [摘 要] 牧区家畜包虫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是影响当地畜牧业、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包虫病的防治工作,科学制定防治计划,并积极开展包虫病的防治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治能力,做好牲畜卫生检疫工作,从而减少包虫病的发生,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包虫病 防控 本文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牧区家畜包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探讨该病的流行特点,并针对该病的实际流行情况提出防控措施,本地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骆驼的感染率达到20%,2011年164例家畜发生包虫病,占比为12.31%,2012年189例发病,占比为14.19%,2013年214例发病,占比16.07%,2014年231例发病,占比为17.35%。可见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相关管理部门需加强对该病的研究,并积极开展该病的防治工作,以减少该病的发生,从而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1 流行特点 包虫病是寄生在狼、狐狸、犬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幼虫,牛羊和人均可感染,是具有较大危害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影响人和牲畜的身体健康[1]。该病的流行程度较高,本地区动物疫控中心进行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2011年,羊包虫病平均感染率为13.21%,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为10.24%。包虫病的传染源数量较高,主要是狐狸和犬类动物,还有鼠类、兔类等,这些动物的数量较大,分布范围广,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播宿主。内蒙古地域范围较大,但是人口数量较少,且本地区经济仍有待发展,需要加强该病的防治工作,避免该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牲畜感染包虫病后,其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且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变差,使得牲畜过冬能力变差[2]。根据畜牧兽医总站在2011年冬季屠宰的工作中,对本地区3个屠宰场的牛羊进行包虫感染的检测,发现牛包虫感染阳性率为8.56%,羊包虫感染阳性率为10.22%,阳性牛羊群中,牛平均体重为130.21kg,羊平均体重为15.75kg,而阴性牛羊群中,牛平均体重为150.39kg,羊平均体重为16.92kg,阳性牛羊群体重显著比阴性牛羊群体重低,据此折算,牛羊废弃脏器和产肉每年的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可见,包虫病对牲畜饲养业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2 包虫病的防控意义和可行性 加强对包虫病的防控能有效减少由于该病而引起的牲畜死亡、脏器废弃等情况的发生,有助于减少该方面的经济损失,且有助于改善牲畜的生产性能,使得毛、肉、奶的产量均能得到提高,促使畜牧业能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包虫病的防治可减少人感染包虫的机率,可降低人群中该病的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助于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3]。人患包虫病后,其工作、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包虫病的防治工作,以提高减轻该病的危害。 近年来,国家对包虫病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我国高层领导人也要求各个地区政府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包虫病是国家免费救治的传染病,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包虫病的控制、健康宣教等工作,加强对该病的监测,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在新疆地区某县,该地区开展人畜综合性的防治工作,采用吡喹酮驱虫法进行防治,该地区的犬感染率由25.49%降至8.13%。可见,包虫病的防控工作具有可行性。 3 包虫病的防控方法 包虫病控制传染源的主要方法是投药和定期驱虫,但是内蒙古地区存在游牧的习惯,人口流动性大,在放牧季节,牧场分散程度较高,因此,定期驱虫工作的开展难度大。本文提出几点包虫病的防控措施,其详情如下。 3.1 加强专项投入 政府应重视包虫病的防治,加强对包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设立该病的防治工作专项资金,为家畜包虫病的防治提供保障,从而减少该病的防控工作难度。 3.2 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 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包虫病传染源的控制,设置规范、顶点屠宰场,做好屠宰场的配套建设工作,设置屠宰检疫标准,并提出屠宰场科学管理方法,严禁将发病牲畜脏器喂给犬或随意丢弃,需做好无害化处理病变脏器工作,避免无序屠宰的情况发生。屠宰场内严禁饲养犬只,且限制或减少养殖户犬只的饲养量,登记管理犬只,收养或捕杀无主犬只,以减少野犬的数量,进而减少包虫感染风险。 对流行区的犬加强管理,每年每犬驱虫8次以上,并将驱虫后48h犬排粪便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避免再次感染。驱除绦虫,将绦虫虫卵、虫体、粪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等,使得人和家畜不再接触病原。 3.3 加强技术培训 相关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疫病监督工作,提高动物疫病中心的监测水平,完善监测设施,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政府加强与卫生部门、医疗机构、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的联系,构建联合防治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从而有效提高包虫病的防控水平。 3.4 加强宣传教育 相关管理部门应做好包虫病的宣传工作,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讲座,向普通民众讲解包虫病的相关治疗,强化养殖户防治包虫病的意识,促使民众做好动物管理工作,加强个人防护,从而严格控制感染情况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养殖户需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饭前、便后要洗手,远离虫卵。对包虫病感染高危行为予以干预,引导民众改正不安全行为,纠正民众不良行为习惯,促使民众均能做好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家畜论文:家畜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研究进展 摘 要: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在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直接影响着动物的产肉能力。该文综述了猪、牛、羊等家畜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克隆、测序、遗传多态性以及与生产性能的关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家畜;肌细胞生成素;研究进展 1 肌细胞生成素概述及其作用 肌细胞生成素(MyoG Myogenin)基因是MyoD基因家族中唯一在所有骨骼肌细胞系均可表达的基因[1-2],它的功能不能被其他生肌调节因子所代替,从肌纤维的形成、前体肌细胞的增殖以及定型,到个体自身出生之后的功能的完善以及成熟,都有生肌调节因子的参与[3-4],它可以激活肌肉的基因转录,提高细胞分化[5]。MyoG基因是影响产肉性能的主效基因,MyoD基因在肌肉生长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MyoD撤回或降低,成肌细胞的分裂分化就会及时被停止。肌细胞生成素是控制肌肉生长发育的非常关键的基因,研究它的作用理论对生产实践非常有用[6-7]。另外,MyoG基因对初生重、背膘厚、胴体瘦肉率、产毛量等有影响,可以通过这些指标增加动物的初生重、瘦肉率等,从而生产出优秀品质的肉,也可以通过改变性状,增加产毛量,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2 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研究 Danuta Cieslak等[8]利用PCR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这种方法证实了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对猪的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Zuzanna Nowak等[9]研究表明: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第1外显子具有较低的多态性,第2外显子不具备多态性,第3外显子拥有高度多态性。林万华等[10]发现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在PCR1-RFLP位点上,外来品种杜洛克、大约克、长白及培育品种南昌白中绝大多数个体表现为AA型,个别为BB型;而6个中国地方猪种除乐平花猪以外均以BB型居多。朱砺等[11]研究不同品种猪肌细胞生成素3′端MspⅠ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N等位基因能显著地增加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和猪身瘦肉所占比例,对提升猪的产肉量,降低皮下脂肪的含量,提高胴体品质有显著的影响。蔡兆伟[12]结果表明:MyoG基因对岔路猪胴体重、后腿重、胴体长等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赵青等[13]结果表明:金华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具有AA、AB、BB3种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间的个体初生体质量、1~6月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 0.05)。王伟等[14]研究表明:滇南小耳猪MyoG基因2 041,2 047位点多态性对瘦肉率有极显著影响(P (A2512G)。王立辛等[16]研究表明:MyoG基因大白猪BB基因型的初生重显著高于AA型(P0.05)。牛姣艳[17]研究表明:马身猪中MyoG基因mRNA水平上,在60和90日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 3 牛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研究 王珊等[18]研究表明:牛MyoG基因的启动子序列(Genbank中注册号为AY882581)长度为672bp,其与猪、人和小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91%和88%。王敏强等[19]研究表明:MyoG基因exon1′和5′侧翼部分序列在渤海黑牛和牦牛未发现多态位点;鲁西牛存在1个多态位点,定义了2个单倍型;水牛有6个突变位点。王敏强等[20]研究表明:推测鲁西牛MyoG基因外显子1的g.48GC突变可能是一个与生长发育性状存在一定相关性的潜在SNP位点。杨漫漫[21]研究表明:MyoG基因在皖东牛群体中AA基因型频率为23.66%,AB基因型频率为76.34%;在广丰牛群体中AA基因型频率为17.24%,AB基因型频率为82.76%。杨漫漫[22]研究表明:MyoG基因第1外显子466bp处发生GC的碱基突变,该突变属同义突变。在两个牛群体中均检测到AA、AB2种基因型。皖东黄牛和皖南黄牛的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42%和82.76%,A基因为优势基因。皖东黄牛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0 6,皖南黄牛为0.370 2,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AA型个体的体高显著高于AB型个体(PAB的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 4 羊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研究 储明星等[23]结果表明:MyoG基因外显子1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A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邓凤等[24]研究结果表明:羊的肌细胞生成素基因有两个内含子,内含子Ι的片段大小为766bp,内含子Ⅱ的片段大小为587bp。刘永斌等[25]结果表明:MyoG基因的exonⅠ的多态性片段测序分析表明:MyoG基因第305处发生了单碱基突变(TC),并导致了所编码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刘铮铸等[26]采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sp6I对山羊MyoG基因的959bp扩增产物进行PCR-RFLP多态性分析,BB型在1 791位点发生了TC的突变。高光宇等[27]成功克隆并测定MyoG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成都麻羊MyoG基因长1 957bp,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刘铮铸等[28]结果表明,波尔山羊MyoG基因包括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及部分5′UTR(74bp)和3′UTR(260bp)区,编码序列长675bp,共编码224个氨基酸。孙伟等[29]研究表明湖羊MyoG基因在2日龄时表达最低,在30日龄之前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在30日龄后下降,公羊直到120日龄、母羊直到90日龄为止。何学谦[30]等研究表明:会理黑山羊MyoG基因长度为2 043bp,包括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及部分5′-UTR(73bp)与3′-UTR(9bp)序列。韩银仓等[31]研究表明:MyoG基因exonI在河南县欧拉羊群体中CC基因型个体的体重、体高和体长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 5 结语 通过以上的综述发现MyoG基因对瘦肉率、肉品质、生长发育等有一定的影响,但更多的都是理论研究,最终是要将MyoG基因应用于生产实践。随着育种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通过对MyoG基因的调控、表达量的检测、基因型的选择等措施,以期能够培育出生长发育快且产肉量多的家畜新品种或新品系,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家畜论文:家畜肌肉风湿症的中医疗法 家畜肌肉风湿症是家畜常发的全身性疾病,以四肢、腰肌和关节的病变最常见,各种家畜均可发病,更多见于牛和猪。 一、发病原因 肌肉风湿症属中兽医痹症范畴,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致为痹”。故《元亨疗马集》指出“皆因外感风寒,内伤阴冷,外感内伤,伤之血气”,畜体阳虚,卫阳不固,肌凑空疏,风寒邪气得以入畜体,流走经络,致使气血凝滞,运行不畅而成本症。 此外,还有一种热痹,平素畜体阳气偏盛,内热蓄积复感寒风湿邪所郁,湿热壅滞,气血不足而成,或因风湿热邪郁久化热成热痹。 二、辩证施治 1. 风寒湿热辩证 病初患畜精神轻度沉郁,饮、食欲减退,患部肌肉僵硬,运动机能障碍,相应反射消失。若颈部肌肉僵硬,一侧有病则斜颈,双侧有病则呈现低头困难。若背腰部肌肉僵硬,触诊反射消失,脊柱背腰部侧弯。家畜起卧困难,行则喜靠物。四肢明显跛行,步态黏着、强拘,站立不稳,倒地后不能自行起立。临床可分为风痹症、寒痹症、湿痹症、热痹症等。 风痹症患畜表现四肢疼痛跛行,痛无定处;寒痹症表现关节无热疼痛,天冷加剧;湿痹症患畜出现关节疼痛,能站不能走;热痹症患畜突发关节疼痛热肿,行走困难。 治疗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为原则。 处方1:风痹症宜服防风汤加减。防风45克,羌活30克,葛根30克,当归30克,木瓜35克,威灵仙30克,秦艽25克,桂枝25克,川芎20克,甘草15克。煎水去渣,候温加白酒200~250毫升,灌服。 处方2 : 寒痹症宜内服独活寄生汤。当归、川芎、白芍、乳香、没药各24克,牛膝、汉防己、伸筋草、鸡血藤、五加皮各30克,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加黄酒或白酒250亳升为引,一次灌服。此方为成年畜用量,幼畜酌减。或用独活25克,秦艽30克,当归25克,川芎15克,白芍25克,桑寄生45克,熟地45克,防风30克,桂心15克,细辛10克,杜仲30克,茯苓30克,甘草20克。煎水候温灌服。 处方3:荆芥40克,防风40克,桂枝40克,透骨草45克,独活40克,羌活40克,当归50克,威灵仙50克,制草乌15克,制川乌15克。水煎2次,加白酒150毫升,内服,能追风散寒,主治风湿寒痹。 处方4:湿痹症宜用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60克,木瓜45克,防己30克,防风30克,苍术35克,当归30克,生姜30克,羌活25克,川芎25克,川乌10克,甘草15克。煎水候温灌服。 处方5:热痹症宜用宣痹汤加减。连翘45克,海桐皮45克,忍冬花90克,滑石90克,防己30克,杏仁30克,桑枝15克,甘草15克。煎水候温灌服。若患畜体温升高,则减去杏仁、海桐皮、滑石,加石膏45克,知母30克,黄柏30克,桂枝25克,栀子25克。 处方6:苍术60克,麻黄25克,防风40克,荆芥35克,羌活40克,制草乌15克,当归40克,制川乌16克,川芎40克,黄芩50克。外加水杨酸钠20~30克,多次服用时加碳酸氢钠20~30克。共研末,开水冲泡水杨酸钠,内服,可祛风除湿、活血解热,主治热痹症。 2. 虚实辩证 ①实证型风湿症。 邪气侵入正气不虚,表现为体质强,病程短,长期感受风寒湿邪侵害的偏盛不同可分为行痹、痛痹、湿痹三种症候。但就临床来讲,大多风寒湿三邪合致为风寒风湿,寒湿合邪侵害,很少单湿致病,故临床要看准各邪盛衰,分清主次。 行痹有游走性,痛无定处,多发于四肢,故风为阳邪,善行多变;痛痹一般痛有定处,遇冷则重。病势轻重随气候而变化;温痹痛无固定,步态黏着,病程较长。 凡风湿者皆因“气血相凝,经络郁结而成痛也”,寒凝气滞,气滞则血瘀,脉道不利,经络淤塞,气血不通即“疼则不通”,故各邪致病都有疼痛。 治宜养血荣筋,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散寒。 处方1:当归50克,川芎40克,乳香50克,没药40克,红花30克,伸筋40克,透骨4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防风40克,大蓟40克,独活30克,羌活30克,甘草30克,黄酒200毫升为引,为末灌服。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荣筋,此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并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之理,用陈皮、乳香行气配合血分药以发生更大的作用。独活、羌活、防风、大蓟散寒祛风湿,没药、红花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湿,甘草调和诸药以和中。黄酒通经活络祛风湿,以助药力。 行痹宜重用当归、川芎、白芍以养血,前部重用羌活,加桂枝,后部重用独活,腰背部加木瓜;痛痹加附子以温经散寒;湿痹加茯苓、苍术、防己以健脾燥湿,去白芍(因白芍酸敛对祛湿不利)。 处方2:制南星30克,羌活40克,独活40克,秦艽60克,当归40克,川芎40克,制草乌15克,地龙40克,牛膝40克。煎药后加入白酒150毫升,内服。主治有游走性的风湿行痹症。 ②虚证型风湿症。 实证日久不愈,转为慢性时,则为虚证型风湿症。邪气未除,正气已虚,证性复杂,多侵害肝肾气血,须仔细辩证。此时主症为四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不太拘谨,腰脊板硬,呼吸气短,食欲减少,口色淡,舌苔薄白,脉向虚缓或沉细。 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处方1: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大蓟、防风、熟地、川芎、党参、甘草、杜仲、牛膝、细辛、当归、白芍、桂枝、茯苓、黄芪、狗脊。由于风寒湿不能及时驱除,深入到筋骨,损伤肝肾而致气血两虚,故方中重用独活、桑寄生祛风湿止痛痹,熟地、杜仲、狗脊、牛膝补肝肾,强筋壮骨,以四物汤补血和血调营卫,党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气血旺盛有助于驱除风湿,即所谓“扶正祛邪,正旺则邪除”,细辛入肾经,能搜伏风。桂枝温经通络。防风、大蓟散周身风湿,从肌表而除,共成标本兼治之功。疼痛重者可加灵仙,以搜剔骨风。四肢伸屈不利,加木瓜。伸筋,前肢重,去独活,加羌活、桂枝;后肢重,加木瓜。 处方2:苍术或白术60克,薏苡仁120克。煎药内服。除湿祛风,主治慢性肌肉风湿之湿痹。 处方3:黄芪50克,当归35克,白芍35克,木瓜30克,牛膝30克,巴戟天40克,藁本40克,补骨脂40克,木通40克,泽泻40克,薄荷30克,桑枝50克,威灵仙50克。共研末,开水冲服。具有通经活络,风除湿的功效,主治腰肾虚寒的风湿痹痛。 (作者联系地址: 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镇兽医站 邮编:276400) 家畜论文:常见家畜三维动画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三维模型及三维动画的制作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于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进行常见家畜动物(如牛、羊等)三维模型建立及简单动画模拟,重点介绍了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和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要领。通过对常见家畜三维动画模拟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记忆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家畜;三维模型;三维动画;辅助教学 一、引言 三维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技术。三维动画由于具备真实性、易用性和形象生动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工业、军事、教育、建筑和娱乐等各行各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进入了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时代[1]。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引入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画制作方面,目前Flash二维动画制作比较流行,也比较容易制作,然而三维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常见。本文选择羊、牛等常见家畜为建模对象,在建立的三维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行走动画制作,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常见家畜动物的外形特征以及运动特征,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三维建模 通过使用3DS Max三维建模软件在计算机中构造出一个三维世界,三维建模是三维动画处理以及可视化设计的基础,处于所有制作工作流程的开始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DS Max提供许多不同的建模方法,比如基础建模、二维图形建模、复合多边形建模、多边形建模、面片建模、NURBS建模等。通过充分了解每种建模方法的优劣,掌握每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对象,选择合适的创建方法,就可以创建出逼真的三维动物模型。本文主要采取的建模方法有:细分建模、挤出建模、复制和镜像建模和组合建模等。 1.细分建模。细分建模主要针对较为规则的平面光滑曲面的物体。这种建模方法通过对子物体(顶点或面)的修改,形成造型物的形状或大致轮廓,并加入网格光滑修改器,设定不同的参数,3DS Max会自动插值,重新定义顶点,形成光滑的表面。以山羊的头部建模为例,首先创建一个长方体,并将建立的长方体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增加分段数,对长方体进行修改,使之生成山羊或者牛头部的大概轮廓。 2.挤出建模。以山羊的躯干模型为例,首先选择头部模型的背面,然后使用挤出命令挤出脖子,用细分的方法对挤出的脖子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再用挤出的方法挤出躯干的大概模型,对挤出的大概模型添加顶点、修改顶点位置和细分处理获得躯干的最终模型。 3.复制和镜像建模。复制和镜像建模针对有规则形态的形体,或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造型建模,这也是3DS Max建模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常见动物模型具有对称性,对于模型的各个部位(腹部、腿部和头部等等)均采用镜像建模的方法。对于类似模型,可以采用复制建模(如腿部)。 4.组合建模。常见动物是由多个相同或者不同的其他部分组成,要完成最终的目标物体,需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坐标轴,经常还需要改变部分的轴心,使用旋转、移动、缩放、对齐、阵列等各种常用工具,通过切换各个视图来方便地进行操作,最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部分。图1为通过综合使用各种建模方法,最终形成的奶牛模型,可以看出,模型的整体形态完全接近动物的真实体型,体型结构合理。 三、动画制作 建立三维模型以及场景后,根据具体要求设定三维模型的运动轨迹等动画参数,最后按照要求为模型赋予特定的材质,并制作灯光。完成这所有的一切后,一段计算机动画就制作完成了。本文常见家畜的三维动画制作,这里以羊为例,分为三个步骤,创建骨骼,设置蒙皮和设置动画。 1.创建羊的骨骼。这里羊创建骨骼用到的是3ds Max自带的Bones骨骼系统。打开已经建好的羊模型,在视图中将它冻结,这样做是为选择和移动骨骼方便,不会在选择骨骼过程中选择模型的点、线或者面。确定羊模型的重心,在重心处创建虚拟体。选择创建面板中的辅助对象,单击虚拟对象创建一个立方体虚拟对象虚拟体创建完毕后,开始为模型搭建骨骼,在骨骼编辑卷展栏中单击创建骨骼按钮,在前视图中通过单击创建骨骼,右击结束骨骼创建。骨骼创建完毕后对骨骼进行移动、旋转和缩放等操作,使骨骼和模型很好地结合,如图2所示。 上面所搭建的骨骼都是分开的,要想将搭建的骨骼连接为一个整体,必须使用到连接工具。在连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前腿部的虚拟体为所有骨骼的父对象,所以要将所有骨骼连接在它上面。对于身体后面的那个虚拟体,它应该理解为是脊柱骨骼的子对象,所以要将这个虚拟体连接到父对象骨骼上,后退为虚拟体的子对象,所以将后退连接到虚拟体上即可。到目前为止,我们分别搭建了一条前腿和一条后退,我们可以用镜像复制的方法复制出另一半的腿部骨骼。镜像复制的过程跟建立羊模型时的方法一样,这儿就不再描述。骨骼连接完成后可以对前腿部位的虚拟体添加一个旋转来检查是否所有骨骼都连接为一个整体了。 2.设置蒙皮。蒙皮是三维动画的一种制作技术。在三维软件中创建的模型基础上,为模型添加骨骼。由于骨骼与模型是相互独立的,为了让骨骼驱动模型产生合理的运动。把模型绑定到骨骼上的技术叫作蒙皮。蒙皮是将骨骼控制模型的形态节点,达到合理的绑定效果,所谓的形态节点就是外部轮廓。在骨骼创建好了之后,当前骨骼和模型还没有联系,需要使用“蒙皮”修改器将对象绑定到骨骼,使骨骼能够控制对象的运动。 3.建立羊的骨骼动画。当前有两种模型动画的方式:顶点动画和骨骼动画。顶点动画中,每帧动画其实就是模型特定姿态的一个“快照”。通过在帧之间插值的方法,引擎可以得到平滑的动画效果。在骨骼动画中,模型具有互相连接的“骨骼”组成的骨架结构,通过改变骨骼的朝向和位置来为模型生成动画[2]。 骨骼动画比顶点动画要求更高的处理器性能,但同时它也具有更多的优点,骨骼动画可以更容易、更快捷地创建。本文选用骨骼动画在第0帧设置一个关键点,在第16帧设置关键点,按照以上方法在27帧添加关键帧,然后选择第0帧位置的关键点,按住shift键拖拽该关键点到第10帧的位置,使用同种方法将第27帧位置的关键帧复制到第39帧。打开轨迹视图对话框,进入对象的Z位置层,右击第0帧位置的关键点,设置关键点切线类型,其他关键点也用同样方法设置。 使用以上方法可以设置X位置层的轨迹曲线,这儿就不一一描述了。动画的设置大概就是这样,所有的都设置完成后就可以播放动画,观察对象运动的效果。到此,对羊的建模、骨骼绑定、蒙皮以及骨骼动画制作的所有工作都已经完成。 四、结论 骨骼动画作为三维动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广告、影视等很多行业,骨骼动画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通过动物3D模型和动画制作为学生多面讲解分析动物的特征,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不仅脱离了单调的图片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家畜论文:突破《家畜解剖生理学》教学难点的策略探析 摘 要:《家畜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畜禽体内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作用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课程当中,存在着许多的难点问题,像难点词汇多、学生动手能力差、相关结构记忆不清等,一直不能找到相关对策。本文将从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考试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给解剖生理学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家畜解剖生理学,教学难点,解决策略 0 前言 《家畜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家畜、家禽为实验对象,研究其形态结构、生理规律的学科,是兽医临床中诊断动物疾病、分析致病原因、找出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该学科不仅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生物科学、药理学、医学等其它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也都需要扎实的解剖学基本功,但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总是妨碍着他们对解剖生理学知识的掌握。针对目前的教学难点及学生特点,家畜解剖生理学的课程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本文给出的一些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 1 加强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指把标本、模型、图片等作为载体来传递课程信息,包括言语直观、实物直观等内容。直观教学的目的就是丰富课堂内容,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家畜解剖生理学》一书涉及的知识面广、课程概念多,解剖学中有相当多的专业词汇。有些名词是从外语翻译过来的,不仅难理解,还很拗口;有些名字的汉字很难记,像髌骨、髋骨、踝骨,字型相近,位置不一,记忆起来相当困难。生理学部分的内容抽象难懂。比如解剖时的神经结构,虽然课本上的效果图看起来很清楚,但是真的到了动物体内,学生就是分不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具体位置;还有一些生理学现象,课本上的文字表述不清楚,不同的生理现象写出来的描述都是近似的,学生在生理课上也是摸不到头脑。 针对这些问题,直观教学的方式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改变他们的语言习惯,不要总是一味的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反复解释某一个名词的字面意思,在恰当的地方使用合适的比喻,既能起到容易理解的作用,也能刺激学生的联想记忆,举一些自己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也能让学生们记忆深刻。 另外,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现在的教室中一般都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充分的利用起来,在每节课程内容当中安排播放相关视频,既能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又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与掌握。 理论课程学习时,教师也可以加进实际解剖的操作,自己动手解剖,边解剖边讲解相关的结构形态和生理作用,这样既能讲清楚理论知识,也给之后的实验动手课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 改变原有课程安排 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安排学时数少,内容却很多,经常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环节。实验课程方面,虽然现在的生理解剖课都安排了相关实验,但是因为因为资金等问题,解剖材料的数量还是过少,大部分时候多名同学为一组,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动手解剖的问题。 对此,学校应该给教师上课做出互动的要求,比如每节课都需要提问多少学生,每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至少回答十次问题,先采用这种略为强制性的手段让学生和老师都适应提问的环节,久而久之,大家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课堂互动环节也能够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难点、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 实验课方面,应该安排更多的实验课程,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解剖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在教室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的问题,给出合理的示范动作,不要让学生自己乱解剖,更不要交代完教学内容就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迷茫。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大都为“填鸭式”,学习方式属于被动型,学到的知识缺乏实用性,学生动手能力差,钻研学习的基础也差,改变教学方式之后,学生听不懂老师授课内容、下课也不会主动学习。对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安排一些自主学习的作业,比如安排学生讲课的机会,学生在备课及讲课的过程中,自然需要充分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也能让学生发现解剖学中的乐趣。 4 其他策略 增加实习机会 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接触到动物的机会比较少,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实习机会,可以去动物园认识动物,也可以去农村了解动物的生长环境,这对他们的课程学习是有一定帮助的。 培养优秀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在中职学校里,优秀教师的比重并不高,所以学校要引进一批优秀教师,或是定期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对培养优秀学生有重要作用。 严格考试制度 严格的考试制度是督促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工具,所以学校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尤其是实验课程的考试,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样学生们才能用心学习解剖知识。 总结 以上就是对《家畜解剖生理学》这一门课程的教学难点给出的分析和建议。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家畜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关系着众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所以广大教师一定要认真教授该项课程,帮助学生们学好家畜解剖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验练习,增强动手能力,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畜论文:家畜骨软病的诊治及综合预防措施 骨软病是发生在软骨内骨化作用已完成的成年动物的一种骨性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钙磷缺乏或者两者之间的比例不当。特征性病变为骨质的进行性脱钙,呈现骨质软化及形成过量的未钙化的骨基质。临床特征是消化紊乱,异食癖,跛行,骨质软化及骨变形。该病牛羊等反刍动物较为常见,偶见有猪。 1 病因 牛的骨软病通常是由于饲料、饮水中磷含量不足或者钙含量过高,导致钙、磷比例不平衡而发生。本病常发生于土壤严重缺磷的地区,个别家畜偶见继发性骨软病。继发性骨软病是由于日粮中补充过量的钙所致。泌乳和妊娠后期的母牛发病率最高。在黄牛和水牛骨软病流行区,往往在前一个季节中曾发生过严重的天气干旱,引发植物根部能吸收到的土壤磷很低,同时又缺乏某些含磷饲料的补充。乳牛的骨粉或含磷饲料补充不足时,特别在大量应用石粉或贝壳粉代替骨粉的牧场,高产奶牛的骨软病发病率显著增高。绵羊在与牛相同的缺磷区,发病不严重,但有记载,绵羊骨软病与低磷酸盐血症有关。猪的骨软病常由于日粮中缺钙引起,多见于长期给小猪泌乳而断奶不久的母猪。 无论是黄牛因缺磷还是猪因缺钙而引发的骨软病,都是由于改变了日粮正常所需的改玲比例。一般认为,麸皮、米糠、豆饼种子和秸秆,含磷都比较丰富,而谷物和红茅草则含钙比较丰富,青干草中钙磷含量都比较丰富。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骨软病有很大的关系,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促进骨软病的发生和发展。 2 发病机理 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和调节障碍,溶骨的作用加强,骨骼发生明显的脱钙,呈现骨质软化,同时这种又被过度形成的未钙化的骨样基质所代替。它与佝偻病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存在软骨内骨化方面的代谢紊乱。 骨质软化通常开始于骨的营养不足(主要指钙、磷和维生素D),以后借破骨细胞破坏哈佛氏管,导致管状骨的许多间隙扩大,哈佛氏管的皮层界限不清,骨小梁消失,骨的外面成齿形且粗糙,结果则使骨组织中呈现多孔,容易骨折。无论管状骨或扁骨,由于脱钙作用的同时又出现未钙化的骨基质增加,于是导致骨柔软、弯曲、变形、骨折,以及局灶性增大和腱剥脱。随着时间的延长,沉积的钙基质密度也在增高,而胶性基质又部分地呈现萎缩,在这个阶段如果骨骼受到重压或牵引,特别容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3 症状 临床上主要呈现消化紊乱,异食癖,跛行及骨骼系统严重变化等特征。早期呈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精神沉郁,然后出现异食癖。病牛舔食泥土、墙壁、铁器,在野外啃嚼石块,在牛舍吃污秽的垫草。病猪,除啃骨头,嚼瓦砾外,有时还吃食胎衣。在牛伴有异食癖时,可造成食道阻塞、创伤性网胃炎、铅中毒。在异食癖出现一段时间之后而呈现跛行。动物运动不灵活,主要表现为四肢僵直,走路后躯摇摆,或呈现四肢的轮跛。拱背站立,经常卧地不愿起立。母猪喜欢躺卧,做匍匐姿势,跛行,产后跛行加剧,后肢瘫痪,严重者发生骨折。 4 诊断 根据日粮组成中的矿物质含量及日粮的配合方法,饲料来源及地区自然条件,病畜年龄、性别、妊娠和泌乳情况,发病季节,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不难诊断。血清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诊断。尤其是采用AKP同工酶的检验,其骨AKP值的升高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X射线骨密度检查及骨影像分析有助于发现亚临床状态及估计病情病性。 5 治疗 针对饲料中钙磷不足,维生素D缺乏可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牛羊的治疗,当病的早期出现异食癖时,就应在饲料中补充骨粉,可以不用药物而痊愈。病牛每天给予骨粉250g,5~7天一个疗程。对跛行的病例给予骨粉时,在跛行消失后,仍应坚持1~2周。严重病例,除从饲料中补充骨粉外,同时应配合无机磷酸盐进行治疗,例如牛可用20%的磷酸二氢钠溶液300~500mL,或3%次磷酸钙溶液1000mL,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5天。猪可用骨粉、磷酸盐、乳酸钙、石粉等饲喂补钙,配合维生素D注射。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的母猪,在病的早期除补充骨粉外,补充鱼粉和碎骨汤效果也很好。 6 预防 对日粮要经常分析和检测,有条件时可以做预防性监测,根据饲养标准和不同生理阶段的需要,调整日粮中的钙磷比例,补充维生素D。日粮中的钙磷含量,黄牛按2.5:1,乳牛按1.5:1.猪按1:1的比例饲喂。粗饲料以花生秸、高粱叶、豆秸、豆角皮为佳。红茅草、山芋干是磷缺乏的粗饲料。最好是补充苜蓿干草和骨粉,而不应补充石粉。脱氟磷酸盐对乳牛有预防作用,但其含氟量不应超过国家标准。为了预防高产奶牛的骨软病,有人建议适当降低产乳量,并在产犊前保持6~8周的干奶期。 家畜论文: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为了增强农业院校的家畜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家畜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新尝试。本文主要讨论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优势及家畜解剖学中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家畜解剖学 三维模型 1.引言 家畜解剖学是农业类高等学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正常家畜、家禽的形态、结构、器官的位置关系和发生发展规律。本课程的特点是名词众多、结构复杂,对于首次接触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传统课堂讲授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发展需要,虚拟仿真技术正逐渐应用到各专业教学课程中,对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2.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是用计算机虚拟场景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事物的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工交互、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等。具有真实性、交互性和沉浸性的特点,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热点,应用于不同专业教学过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人类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传统实验空间和经费的限制,在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不仅节约了实验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虚拟场景的人机交互,由视觉、听觉、触觉等手段获取场景的反应,通过学生自我组织,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进行自我评价,开展适应式学习。很多高校、科研院开发了人体解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拟动画、三维网络课程等应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水平。 1989年美国首先开展了“可视虚拟人”的计划,并于1994年完成世界第一例男性“虚拟人”数据采集,1998年完成女性虚拟人数据采集,共采集到56GB的数据。随后,韩国“可视韩国人”项目于2000年完成第一例韩国人标本的数据采集;2003年,钟世镇主持的“虚拟中国人”项目完成中国人体数据的采集工作。以这些虚拟人数据集为基础,对人体器官进行了三维重建,精细逼真的三维结构为人体解剖学提供了大量素材。基于虚拟人体数据集产生了很多人体解剖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在仿真平台上可以对人体结构进行任意角度旋转、缩放、标注等操作。便于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和课后复习。2010年10月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瑞典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代表先进医学虚拟仿真技术的“虚拟解剖台”。此虚拟解剖台数据来源于人体的磁共振(MRI)和CT成像数据,利用计算机处理将这些数据从二维平面图变成真实感极强的三维模型,将人体内部的精细结构完整地展示出来。这款虚拟解剖台可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学生用手指通过触摸屏进行人体器官操作,能完整地展示骨骼、血管、肌肉等的不同形态,还可以移除或添加内脏器官、血管、神经等结构,从而理解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相互位置关系。 3.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学的应用现状 家畜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家畜的器官标本、模型等教学材料在本课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随着招生规模扩大,一般理论授课时学生人数较多,不能发挥标本、模型的作用,学生只能在实验课上观察标本、模型。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学中的报道较少,由于数字人的数据采集方法投资巨大,过程复杂,需要多领域专业人员合作完成,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大家畜(牛、马等)虚拟解剖系统。很多科研机构利用数字人的数据采集方法对猪、兔、小鼠、大鼠等动物进行了数据采集和虚拟仿真工作。Maierl等在1999年报道了第一例“可视化狗”,但其数据不完整,没有四肢部分的结构,而且图像不精细。2005年9月,重庆理工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和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了世界第一例“数字可视化猪”数据集的采集工作,图像质量比较高,能够清晰显示内部结构[1]。2014年,连国云[2]采集完成了“数字化新西兰兔”的数据集。但是对于家畜解剖学重点讲授的牛、马等大家畜,还没有虚拟解剖数据集的报道。主要原因是牛、马的体型比较庞大,采用数字人运用的冷冻铣削设备无法完成铣削,牛、马等动物只能采用其他方法建立三维模型,虽然这些模型不如冰铣削得到的数据精确,但是仍然能够在家畜解剖学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苏杨生[3]等报道了通过3D Max软件建立了牛的椎骨模型,并建立了交互程序,学生可随时随地进入程序观察解剖标本。张蕾[4]等采用Photoscan软件对动物头骨进行了三维重建。付大鹏等[5]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得了动物股骨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了股骨的三维模型。以上研究成果为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教学资源。 4.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学的应用前景 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学及相关专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三维模型能够形象清晰地展示动物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的相互位置关系。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理论授课中教师采用图片、照片等素材难以描述清楚的概念、结构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结构变具体,使枯燥的概念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突破传统解剖学实验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方便自学。综上所述,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将家畜解剖学的抽象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极大增强家畜解剖学教学效果。 家畜论文:三维建模技术在家畜器官建模中的应用 【摘 要】家畜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实践性强是本课的特点,理论授课与实验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为了补充家畜标本的不足,我们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家畜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展示家畜器官的结构,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其对器官结构的理解程度,激发学习的兴趣。本文分析了家畜器官建模的方式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三维建模;家畜解剖学;器官结构 0 引言 家畜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授课与实验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解剖标本是解剖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标本的损耗,以及某些标本不容易得到,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解剖标本的三维模型可以弥补以上不足。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基于真实人体数据的“虚拟中国人”数据集早在2003年就已经建立完成,根据这些数据集对人的各种器官进行了三维重建,这些来源于真实人体数据三维模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1-2]。但目前还没有家畜的虚拟解剖数据集,家畜的三维数据还非常少。为了增加家畜解剖学的虚拟模型资源和弥补教学标本的不足,我们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创建了多种家畜的三维模型,这些模型结构清晰、真实度高,能够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本文对目前常用的三维建模技术进行探讨。 1 常用三维建模方式 计算机三维模型是通过点和边来描述物体的几何形状,其数据结构简单、信息量较少,不仅能够描述物体的几何信息,能够实现外形、剖面、实体着色、光照及纹理等各种处理和操作[3]。 1.1 三维建模软件建模 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有3ds Max、Maya、Silo、PRO-E、Rhino 3D、Solidworks等。其中PRO-E、Rhino 3D、Solidworks常用于建筑和工程模型制作,其它几种多用于人物、生物体、日常用品等物体建模。3ds Max软件简洁高效,容易上手,适合场景建模和室内设计方面。Maya是世界顶级的三维动画软件,应用于影视广告、人物角色动画和电影特技等。Maya的功能完善,工作灵活,制作效率高,渲染真实感极强,但是初学者难以上手。Silo是一款专注于建模的三维软件,既适合生物建模也适合规则物体建模。Silo是非常方便的角色多边形建模工具,可以制作精细的多边形物体,能全快捷键操作,效率较高。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一般先建立几何图形,对几何图形的点、多边形、面等进行调整,使其变成需要的形状。这种方法对于形状规则物体较为方便,但是动物器官的形状不规则(见图1、图2),采用几何图形直接建模则比较困难,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和具有较好的立体结构的空间造型能力,此方法操作复杂,周期较长,而且建立的三维模型真实感不强。 1.2 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 基于图像的建模是通过照片生成物体精确的三维几何模型。此方法先用数码相机等设备采集物体不同角度的照片,然后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以及三维计算,生成被拍摄物体的三维模型。此方法是获得具有照片真实感三维模型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采用此技术建模变得更方便、快捷,能够获得高度的真实感。由于图像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场景信息,所以非常容易从图像获得照片般逼真的场景模型。常用的基于图像的三维模型软件有Autodesk 123D、3D Cloud、PhotoScan等多种。我们采用PhotoScan软件建立了牛头骨、椎骨的三维模型(见图3、图4),由图3、图4可以看出PhotoScan生成的模型真实度非常高。将这些模型用于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3 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建模 三维激光扫描仪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通过扫描被测物体的表面,将被测物体转变成大量的密集点和纹理等信息,可快速复建出被测物体的三维模型。该技术被用在建筑、土木工程、文物保护、室内设计、建筑监测、数字城市、工业设计、军事等领域。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可达到0.1mm以内,能够全自动扫描和还原物体的真实物理特征,非常适合用于动物的骨骼建模,但是三维扫描仪一般售价比较昂贵,而且其生成模型网格精度非常高,需要采用专用的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处理,投资比较大,难以推广应用。 2 基于图像建模在家畜解剖学的应用前景 三维模型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家畜 的器官结构、相互位置关系等,很好的弥补了课堂理论讲授中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结构,可以借助三维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家畜结构[4],而这正是以往教学中的难点,而且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自学。 与利用建模软件直接建模和三维扫描仪扫描得到立体模型的方法相比,基于图像建模的方法成本低廉、真实感强、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家畜的器官建模,尤其是骨骼的建模。各高校的家畜解剖学实验室都有大量的骨骼和内脏等器官的标本,以这些标本作为材料,通过数码照片拍摄多角度的标本照片,然后采用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制作,可以得到真实度比较高的三维模型。此方法成本低,简单实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家畜论文:关于家畜解剖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摘要:家畜解剖学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兽医其他专业基础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动物医学科学的基石。本文调查分析了影响新疆农业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学习家畜解剖学成绩的主要原因,总结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中的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家畜解剖学;影响因素;教学方式;改革 家畜解剖学(anatomy)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如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家畜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形态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一、影响家畜解剖学课程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61名大一学生调查发现,有许多因素影响了学生解剖课的成绩。 1.不能及时总结复习,知识点大量积累。家畜解剖学这门课程涉及到了从局部到整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解剖知识,专有名词多,知识点繁杂,如若只是通过上课老师讲解,很难吸收所有的知识点。45.9%的学生都认为课后没有及时复习与总结是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 2.不适应大学生活。由于动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课程多,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将家畜解剖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由于初入大学校园,学生们刚刚摆脱了课业繁重的中学生活,进入了一种较为轻松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目的及其重要性,成为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3.知识点太多,理解不够明确。由于课程改革,兽医专业由原来的五年制逐步改革为四年制,除去一年的实习期,仅有三年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一些公共课程如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课等又占据了许多课程时间,因此许多专业课程都被压缩,造成知识量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消化并吸收繁多的知识。 4.学习方法不到位,不能系统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家畜解剖学的过程中,不能系统地将所学的知识统一起来,知识结构零散。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由于课程知识量大,不能很好地将解剖学中的局部构造与整体有机的结合;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碎片式的学习,在头脑中不能够形成各器官组织的整体构造画面,老师当堂讲解时,好像都能明白,但是到下次上课仍旧模糊不清。因此,如何系统地将各个知识点相统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5.其他。此外,个人精力投入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家畜解剖学这门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是语言障碍都影响了对该门课程的有效学习。因此,亟待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家畜解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面对临床兽医专业学生在学习家畜解剖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迫切需要探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思维导图法(mind map)。思维导图是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Tony Buzan提出的一种简单易学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人的想法画出来。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失误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将碎片知识系统地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内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动物内脏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形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肝和胰脏”、“大肠与肛门”这几个方向的分支,再根据各个分支下的分类、位置及形态结构进行细分,细分之后用关键词或形象的图形来表示各个部位,并相应地标注其功能。在做图的时候尽量用多种不同的颜色去标识。与满篇枯燥的文字相比起来,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图片或图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课堂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PBL学习法是以临床问题为背景的获取生物医学知识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很多医学院都盛行该种教育学习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短期学习策略――演讲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摒弃了以往的死记硬背,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鼓励好奇,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首先,学生遇到问题,并试图运用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临床推理解决该问题。其次,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和研究的目标。最后,学生应用他们的新知识,以解决问题,并总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在家畜解剖学的课程中同样可以借鉴该种教学学习方式。比如说在介绍泌尿系统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如尿液是在动物体内的哪个器官产生的?尿液形成的原材料是什么?动物每天大约能产生多少原尿?最后又排出了多少原尿?产生的尿液贮存在什么部位?为什么尿液不会倒流回去,等等,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长期记忆。 建立解剖学情境教学课堂。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课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而家畜解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中包含有大量专有名词,大多讲解的是个体器官或组织形态、结构和相关功能,单纯用文字描述和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传统的教室设备功能简单,很难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大学生来讲,同样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因此,也可以建立专门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的情景教室,在教室中配备相关图书、标本、生物图片、多媒体资料、显微镜、活动黑板等,使学生进行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这能更有效的让其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解剖学闯关游戏的开发。随着计算机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移动终端获取丰富的知识,体验娱乐游戏带来的刺激。这对教学活动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以解剖学形态结构为基础,借助三维游戏角色制作技术,尝试开发各组织器官的生物学拼图游戏,或是答题闯关模式的游戏。这些游戏可以辅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甚至可以以学生闯关的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知识。病例分析法。病例分析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体的病例,设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分析,从中概括出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中同样可以穿插采纳该种方法。比如说在介绍消化系统的过程中,就可以以反刍动物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瘤胃臌气、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入手,分析发病部位的特征、症状,然后再引入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以上提出的多种方法巧妙结合,灵活应用,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家畜论文:家畜急性实质性肝炎的诊治 摘要:对家畜急性实质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畜禽实质性肝炎;诊断;治疗 急性实质性肝炎是传染性和中毒性因素侵害肝实质所致。以肝细胞炎症、变性和坏死、黄疽,消化机能障碍和一定的神经症状为病理和临床特征。本文对家畜急性实质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供参考。 1 病因 中毒因素:包括长期饲喂霉败饲料(特别是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误食春蓼、羽扇豆、蕨类、野百合、千里光、天芥菜、杂三叶等有毒植物;化学性毒物中毒(如砷、磷、锑、四氯化碳、硫酸铜、六氯乙烷、有机氯、萘、甲酚等)。 传染性因素:如传染性胸膜肺炎、出血性败血症、马传染性贫血、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炎,牛恶性卡他热、猪丹毒、钩端螺旋体病、坏死杆菌病、绵羊黑疫、鹅弯曲杆菌性肝炎、蜂窝织炎、肝片吸虫病、血吸虫病、血孢子虫病以及其他一些细菌性感染,常伴发实质性肝炎。 此外,在大叶性肺炎、坏疽性肺炎、心脏衰弱等病程中,由于循环障碍,肝脏长期淤血,窦状隙内压增高,可导致门静脉性肝炎。 2 症状 病初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体温升高。继则黏膜黄染,皮肤瘙痒,脉搏徐缓。初便秘,后下痢,或二者交替发生,粪便恶臭,星灰绿或淡褐色。尿色发暗,有时似油状。常有腹痛(特别是马排粪时),猪有呕吐现象。 病畜精神沉郁或兴奋,严重者共济失调,抽搐或痉挛,或呈昏睡状态,甚至发生肝昏迷。 叩诊肝浊音区扩大,触诊有疼痛反应。病初尿胆素原增多,其后尿胆红素增多。血液检耍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5)活性显著增高。 病程通常较急剧。如能及时治疗,加强饲养和护理,可以恢复健康。但严重病例发生自体中毒者,若治疗不及时则预后不良。 3 病理变化 可视黏膜、皮肤及皮下组织黄染,肝脏肿大,脂肪变性,边缘钝圆,质地脆弱。中、后期因变性的肝细胞坏死和溶解,肝脏体积缩小,质地柔软,色黄或紫红或红黄相间。窦状隙显著扩张,淤血,出血,组织细胞浸润,有的含有被吞噬的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小叶中央静脉区肝细胞呈变性、坏死成溶解状态。 4 诊断 根据病畜消化不良、黄疸、肝区叩诊和触诊的变化,容易兴奋或昏迷,结合血液和尿液的实验室检私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急性肝营养不良:常呈地方性流行,进行性黄疸或无黄疸,其他实质器官变性和出血。 肝硬变:病情发展缓慢,逐渐消瘦,发生腹水,AKP和MAO增加。 急性胃肠卡他:黄疸轻微,无热症,肝区检查与肝功能试验无异常。 马传染性贫血:间歇热型,高度贫血,心脏机能不全,浮肿明显,血液检查有吞铁细胞。 牛血孢子虫病:稽留热,周期性发作,渐进性贫血,红尿,红细胞内有血孢子虫。 5 治疗 在改善饲养管理、清肠、保肝、排毒及治疗肝昏迷方面,与肝营养不良相同。由细菌感染和传染病引起者,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保肝、解毒:25%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马、牛1 000~1 500 mL,羊、猪100~500 mL,每天一次,连用数次。肝昏迷时,再加谷氨酸钠静脉注射。还可配合应用维生素B12、辅酶A、细胞色素C、ATP、肝泰乐等。 利胆:可内服适量人工盐,皮下注射小剂量氨甲酰胆碱或毛果芸香碱。用氢化可的松等皮质激素以减轻炎性反应。具有出血性素质的病例,应及时静脉注射氯化钙溶液(牛、马100~150 mL,猪、羊20~30 mL),或肌肉注射适量维生素K3和安络血。病畜疼痛不止或狂躁兴奋时,可注射水合氯醛或安溴注射液。 按中兽医辨证施治原则,黄疽鲜明者宜用茵陈汤加味:茵陈200 g,栀子80 g,大黄30 g,黄芩90 g,板蓝根150 g,水煎去渣,灌服。黄疸晦暗者宜用茵陈回逆汤加味:茵陈200 g,制附子30 g,干姜20 g,伏苓60 g,白术60 g,陈皮40 g,甘草20 g,水煎去渣,灌服。 家畜论文:家畜中有害气体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 [摘 要]畜舍中有害气体对于家畜的影响是长期和连续的,轻则使家畜体质变弱,增重减缓,产量下降;重则引起急性症状,损害家畜的健康和生产力,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消除畜舍内的有害气体,使家畜的健康和生产力得到保证和提高,在饲养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尤其在寒冷季节往往门窗紧闭,易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大型封闭式畜舍里家畜密度一般较高,空气环境也极易恶化,密闭畜舍内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对人和家畜的危害往往被忽视,但却影响着家畜的生产性能。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害气体的来源和危害,并对如何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畜舍 生产力 有害气体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畜禽场排泄物带来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综合环境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制约畜禽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果对这些有害气体不能进行及时地处理将会使畜禽抗病力和生产性能下降,给养殖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一、畜舍中有害气体及其危害 对人和家畜健康有不良影响的气体都称为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 1.氨气(NH3): (1)NH3极易溶解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家畜中NH3主要由粪便,饲料等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低浓度氨可使呼吸和血管中枢兴奋,高浓度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引起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损伤。低浓度氨气长期作用于畜禽,可导致畜禽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生产力下降。 (2)氨气在畜舍中常被溶解或吸附在潮湿的地面、墙壁和家畜粘膜上,当舍内温度升高时,溶解在水中的氨与水分离,对空气形成二次污染,并会再次附着在家畜的粘膜上。 (3)尿中的尿素(粪中微生物蛋白含的氮化合物比尿中的尿素氮难降解,这里不考虑粪氮产生的尿素)降解产生氨气(NH3);低浓度的氨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常易溶解在家畜的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上,使粘膜充血、水肿,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 2.硫化氢(H2S): (1)H2S为无色、易挥发、具有恶臭气味、易溶于水。长期处于低浓度硫化氢环境中,家畜的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缓慢。硫化氢浓度为30J/m3,家畜变得怕光,丧失食欲,神经质。 (2)硫化氢靠近地面浓度更高。家畜采食富含硫的高蛋白饲料,当其消化机能紊乱时,可由肠道排除大量硫化氢(H2S),含硫化物的粪积存腐败也可分解产生硫化氢; (3)硫化氢易被呼吸道粘膜吸收,与钠离子结合形成硫化钠,对粘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经肺泡进入血液的硫化氢,有时可被氧化成无毒的硫酸盐排除体外,未被氧化的游离硫化氢可氧化细胞色素酶,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氧化过程,最终表现为全身中毒。 3.二氧化碳(CO2): (1)CO2为无色无臭,略带酸味气体,其本身无毒。 (2)因舍内家畜的密度过大,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CO2)严重超标;如果舍内采用生火的方式取暖,而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便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CO)等有害气体。 (3)二氧化碳因由家畜呼吸排出,且比重大,所以在畜舍下部、畜体周围的浓度较高。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性,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而造成缺氧,引起慢性中毒。实际上,畜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般很少能够达到引起家畜中毒或慢性中毒的程度,其卫生学意义主要在于用它表明畜舍通风状况和空气的污浊程度。当CO2含量增加时,其他有害气体含量也可能增多。因此,CO2浓度通常被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可靠指标 二、畜舍中有害气体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1.氨气(NH3): 家畜长期处于低浓度氨的作用下,将会体质变弱,抵抗力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升高,采食量、日增重、生殖能力下降,称为氨的慢性中毒。高浓度的氨可使接触的局部发生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坏死,亦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损伤等明显病理反应和症状,成为氨中毒。畜舍内的氨含量不得超过26ppm。 2.硫化氢(H2S): 管理良好的畜舍硫化氢浓度一般在15mg/m3以下。一旦管理不善,硫化氢含量增加,致使人、畜中毒。高浓度的硫化氢能使呼吸中枢神经麻痹,使家畜因窒息而死亡。在低浓度的硫化氢长期作用下,家畜会出现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或偶发多发性神经炎,体质衰弱,体重减轻,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肠胃炎、心脏衰弱等,生产力大大降低。硫化氢在舍内空气中的含量不得超过10ppm。 3.二氧化碳(CO2): 舍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意味着氧气含量相对不足,就会使家畜只出现慢性缺氧,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生产力下降,体质衰弱,易感染慢性传染病。据实验报道,家畜在含4%二氧化碳的空气中呼吸紧迫,10%时出现昏迷。 三、减少或消除有害气体的措施 消除舍内有害气体,是现代畜牧生产中改善畜舍空气环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首先,应合理设计畜舍的除粪装置和排水系统。其次在设计畜舍时,必须设置人工通风换气系统,将舍内有害气体及时排出舍外。此外,还应注意畜舍的防潮,因为氨和硫化氢都易溶于水,当舍内湿度过大时,氨和硫化氢被吸附在墙壁和天棚上,并随水分渗入建筑材料中。当舍内温度上升时,这些有害气体又挥发出来,污染环境。因此,必须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对防止有害气体的产生也有重要意义。 1.在舍内置放吸附剂或吸附物 使用垫草或吸附剂,可以吸收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各种垫料的吸收力不同,麦秸、稻草和桉树叶等对有害气体有一定吸附能力,黄土的效果也不错,通过定期更换垫料的方式来达到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目的。使用一些化学物质,如磷酸、磷酸钙、硅酸等,也可起到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其中,使用磷酸的效果较好,用硅酸作为吸附剂可以明显减少舍内的恶臭。 2.调整饲料配方,减少尿中尿素分解产生氨气的机会 通过提高日粮蛋白质利用率可使总氮和尿氮的排泄量下降,从而减少氮的释放量(Oldenburg and Heihrichs,1996),Canh(1998)的研究表明粗蛋白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则氨气的浓度降低11%左右,氨气的释放量降低10%-20%。降低家畜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但同时必须合理添加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以保证家畜的繁殖及生长发育需要。 3.新建畜舍时要考虑好保温设施和通风设施,消除畜舍中的有害气体可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及时清除粪尿粪尿是氨和硫化氢的主要来源,及时清除粪尿对保证舍内空气环境的卫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畜舍应采用单元式建筑,缩小空间有利于保温;建筑墙体采用隔热墙,既使用空心砖或墙体内夹一层泡沫塑料等隔热材料,从而使内墙温度不至于损失;仔猪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在圈内给予红外线灯取暖,地面采用热传导较差的塑料地板或接触面较小的钢编网,减少仔畜身体热量的散失,有条件的猪场还可以使用空调或暖气控制舍内环境温度,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 四、小结 自然的和人为的环境因素和变化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卫生的要求和措施的理论根据和方法原则,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家畜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的目的。了解环境因素在提高家畜生产力,防止疾病方面的影响。使我们认识到环境管理在家畜饲养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了解并掌握牧场设置、环境控制与环境监测的措施和基本技能。 家畜论文:家畜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国力逐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在现代经济市场中,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出,近年来我国对肉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因此大大刺激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不但能够为农民增加收入,同时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对有些地区来说,畜牧业是其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在家畜养殖过程中由于疾病的发生严重滞后了畜牧业的正常发展,而家畜疾病的防治也成为我国广大农民及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市家畜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政府方面对于农业和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因而其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说也是较为先进的。由于畜牧业发展环境良好,因此养殖小区和各类规模的养殖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养殖厂规模不等,因而有些养殖业主对家畜疾病的科学防治意识和技术并不强,在家畜发病时难以及时作出反应,导致发病蔓延,而这不但使其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对于畜牧业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1 家畜常见疾病 1.1 口蹄疫 口蹄疫病是家畜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之一,这种疾病主要发病于蹄类家畜当中,属于急性传染类的疾病。在家畜发病过程中会伴随着高烧,通过家畜之间的接触进行传播,感染性很强。患此病的蹄类家畜在蹄足部位和乳房部位以及口腔内发生溃烂的现象,此病也是由此得名。这种疾病可以在任何季节发生,发病的程度与家畜饲养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新乡地区,这类疾病主要发病在秋季,到了冬季时该病情况更为严重,直到春天来临状况会逐步好转。 1.2 炭疽病 相对于口蹄疫病来说,炭疽病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患此病的家畜会传染给饲养人员,因而危害性更强,这种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炭疽病毒引起的,家畜中牛、羊、马等食草动物患此病的几率最大,患炭疽病的家畜在初期是很难发现的,一般来说,炭疽病毒在食草类家畜的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后会突然导致家畜猝死,通常是由于家畜食用了带有炭疽病毒的食物和水,摄入炭疽病毒之后,将家畜的消化系统进行侵蚀,从而导致此类家畜死亡;此外,蚊虫的叮咬之后,携带炭疽病毒的血液也能够传染给其他家畜,这种传播方式在新乡市主要发生于夏季,由于新乡夏季雨水较多,在这个季节正是蚊虫肆虐的时候,因而此类病多发于夏季。 1.3 猪瘟 猪瘟又叫做猪霍乱,从霍乱其名便能了解此类病患的危害性,这种病源于美国,对养猪业的危害特别大。这种病在发病后并无特效救治药物,有些带有很强烈的急性发病特征,患此病的猪,其器官会发生大量出血;而慢性猪瘟发病时会导致肠炎,因而也被叫做烂肠病。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染,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新乡,这种病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 1.4 寄生虫病 家畜寄生虫病是由家畜体内或体表的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疾病。寄生虫在家畜中是普遍存在的,对家畜来说具有长期性的特征。长期患有慢性寄生虫病的家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技能逐步退化,严重影响着家畜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患有寄生虫病的家畜由于免疫能力的下降,因而经常会出现同一家畜身患数种寄生虫病的现象。而这些寄生虫被人类摄取之后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这种病主要从食物进行感染,通常,寄生虫的分泌和排泄物带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对家畜来说伤害性很大。 1.5 绵羊痘病 这种疾病是绵羊最容易感染的一种疾病之一,发病之初,这种病仅仅存在于个别绵羊身上,但由于其传播是通过呼吸道进行的,因而如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会很快蔓延到整个绵羊群体中。此类病症一般并不会传染给其他家畜,尽在绵羊群体中传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新乡市此类病症主要发生于春季。 2 家畜常见疾病的防治对策 2.1 免疫预防 对于家畜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中,防疫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保证新乡市养殖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因此,免疫预防工作必须切实做到位。具体来说,在每年的二月时对绵羊进行免疫注射,将灭活的羊痘疫苗严格注入绵羊体内。在猪瘟的免疫预防工作中,有三种选择,即乳兔苗、细胞苗和淋脾苗,目前这几种疫苗都可以有效的防治猪瘟病。只要做好免疫预防的工作,大多数常见疾病都可以消弭于无形,因此这方面工作必须加强警惕。 2.2 常规检疫工作的落实 养殖业主在家畜养殖过程中通常由于对常规性的检疫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因此才导致一系列家畜疾病的发生。为了更好的保证养殖业的发展,建立科学的常规检疫体系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将生活区和养殖区进行隔离,对于室内的家畜定期进行紫外线杀菌,室外养殖的更要注意其卫生,将家畜的排泄物进行集中发酵处理,在夏季高温时,做好避暑工作,才能保证家畜的健康生长。一旦发现患病的家畜时,立刻进行隔离,因病死去的家畜火烧后进行掩埋,以免病毒的传播。总之,这些工作必须落到实处,要意识到这些工作不是为应付卫生检疫部门而做,才能确保家畜健康。 2.3 防治过程中注意事项 在家畜疾病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因为抗生素如果使用不当,会给家畜疾病防治工作变得更为复杂,众所周知,抗生素过量使用对生物的身体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方面要多听专业人士的建议,杜绝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尽量用其他药物替代抗生素。 家畜论文:水疗法治疗家畜疾病的体会 水疗法是理疗法中一种简单易行、省工又省资金的治疗方法。根据作用方式不同,水疗法可分为水敷法、水浴法、水淋法等。笔者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利用水疗法治疗家畜疾病119例,治愈率达98%以上,现将部分病例详细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病例介绍 1. 猪无名高热病的治疗。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体温升高为41.5~42.5℃,卧地喘气,食欲废绝,有的处于昏迷状态,如按常规方法治疗,应肌注解热、消炎药物,但用药即见效、停药又复发,此时选择水疗法最为稳妥。具体方法:将用冷水浸过的多条毛巾或麻袋覆盖于猪体表,并反复浇冷水至猪体温降至常温。若猪处于昏迷状态,可先用新井水泼浇其头部,一般泼浇两盆即可,待病猪苏醒后(体温会下降1~2℃)再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麻袋覆盖猪体表,并反复浇水至猪体温降至常温。如果冷敷1~2次不见效,此时可选用顺气孔插枝疗法或用35°白酒1000~1500毫升进行酒敷,效果亦佳。 2. 牛肩胛、腰、四肢肿胀的治疗。牛患病后,在37.5~39℃温水中加适量盐或醋,用其浸湿毛巾或纱布后对患部进行热敷;或在37.5~39℃的温水中加入酒、醋各500毫升,用其浸湿毛巾或纱布后对患部进行热敷,每天2次,2~3天即愈。 3. 羊非传染性高热病的治疗。在圈舍较小、密度过大的情况下舍饲,羊易患非传染性高热病。此时可将患病羊放入水池中进行冷浴,并反复梳洗羊体各部位,降低其体温。每天洗浴2次,每次1~2小时。治愈后将羊移到宽敞的羊舍内,或分舍饲养。 4. 猪、牛、羊滑膜性关节炎的治疗。将药棉或纱布用45℃热水浸湿后敷于关节处,并加以固定,待温度下降后再向药棉或纱布内慢慢浇注50℃的热水,如此反复浇注3~4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连用3天,炎症即可消除。 5. 猪、牛、羊蹄叶炎的治疗。蹄叶炎是以蹄壁真皮发炎,跛行,左、右腿轮换站立为特征的疾病。本病治疗方法亦多,但以水疗法为佳。具体方法:先用碘酒清洗患蹄,然后让患畜站立于冷水池中,每天3次,每次30~40分钟,一般浸泡3天即愈。 6. 仔猪、羔羊冻僵的治疗。此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可迅速将仔猪、羔羊移至温暖室内进行热水浴,洗浴时注意不要将其头部浸于水中,以防呛水和影响呼吸。水温可由37℃逐渐升至40℃,水浴20~30分钟后患畜渐渐好转,此时用双手节律性拍打患畜胸部两侧诱使其心脏跳动,促进呼吸。笔者曾用此法治疗冻僵幼畜8例,都痊愈。 7. 猪、牛、羊便秘的治疗。猪、牛、羊便秘用药物治疗见效慢,但采用耳穴注水疗法疗效显著。具体方法:用10%食盐溶液20~30毫升,在患畜耳根后偏下方凹陷处用12号针头注入耳部两侧穴位,每天1次,一般2次即愈。 8. 猪、羊感冒的治疗。因外界气温突变或其他因素引起猪、羊患非传染性感冒时,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可用38.5℃温水浸泡患畜蹄部治疗。在浸泡时水要没过蹄部,并始终保持水温在38.5℃左右。每次浸泡30分钟,每天2次,一般浸泡1天见效,2天好转,3天即可痊愈。 二、小结与体会 1. 冷水能起到散热降温作用,温热水可加强血液循环,达到恢复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2. 即使在冬季,猪无名高热病也可以采用冷敷疗法,因猪的体表没有汗腺,不会因为气候寒冷而使病情加剧。 3. 有些病例可在水中添加盐、醋、酒等,使水疗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猗县畜牧兽医局 邮编:044100) 家畜论文:浅谈家畜繁育改良的几点体会 摘 要:本文从完善家畜繁育改良体系方面,提出了提高养殖户对家畜繁育改良的意识、统一冻精收费标准及规范冻精包装样式这几点建议;从宏观的角度,指出领导应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家畜;繁育改良;人工授精 1 完善家畜繁育改良的市场体系 1.1 提高养殖户对家畜繁育改良的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养殖业加强家畜繁育的改良几乎成了一种必然要求。但与此同时,仍有一些地区的养殖户缺乏与市场经济需要相一致的养殖意识。因此加强家畜繁育改良的宣传和引导必须进一步落到实处,使养殖户深刻认识到改良家畜繁育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对养殖户进行逐渐引导,例如将人工冻精配种与传统繁育方式进行对比,同时进行其他养殖户成功案例的宣传,使养殖户受到鼓励并产生改良家畜繁育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养殖户对家畜繁育改良的意识。 1.2 针对家畜繁育改良工作进行人员培训 虽然家畜冻精及人工授精技术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并在有些地区已经证实了其显著的效果。但我们在开展家畜繁育改良工作的过程中,仍然不应过度依赖技术本身而忽略了技术使用者知识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坚持把技术人员的培养当成家畜繁育改良工作中的重点来抓,使家畜冻精及人工授精技术的优良效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具体来讲,应定期组织养殖人员进行家畜繁育改良管理的培训。各乡镇要有相应的配种技术培训班,聘请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有条件的还可进行现场指导[1]。除此以外,还可让成功的养殖户现身说法,给其他人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应该吸取的教训。 1.3 统一冻精收费标准,规范冻精包装样式 目前冻精收费的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方式常常造成一些问题和纠纷,给繁育员和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一定损失。比如一次性全部费用的收费方式,即保准胎。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账目清楚,能有效消除养殖户的消费顾虑。但同时由于患有疾病的难孕牛极有可能不准胎,而使养殖户质疑冻精的质量并拒不支付冻精费用。再如产犊后收费这一方式,不论配种次数,先进行赊账,以最后受孕牛产犊为前提进行收费。这种收费方式极大地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不受损害,还能够使繁育技术的提高更有效率。但优质的冻精价格及其昂贵,这样做必然会使繁育员的经济压力增大[2]。因而这种收费办法由于缺乏实现的条件,所以很难在现实中得以应用。这种方式既提高了繁育员的收入,又保证了养殖户能够得到优良品种。若实行此标准,就需要加强繁育员的技术水平。 在冻精的外包装方面,目前的销售大多以大包装为主。但现实情况是,养殖户的家畜养殖品种很多,单是绵羊就有很多需要加以区别的品种。因此养殖户实际需要购买的冻精种类多种多样,为了购买齐全则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况且过多闲置的冻精存放在液氮罐中,时间一久就有出现问题的可能。因此冻精包装的小型化是目前应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2 领导应加强重视 家畜繁改工作的成效关系着各地畜牧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因而应当引起各级畜牧主管领导的重视。改变只重种植业而忽视畜牧业的管理思维,采取各项方针措施,使所管辖区域内的养殖户能够走上科学养殖之路。 要使各级繁育站及相关畜牧业部门认真带头,做好本职工作。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该地的繁育改良工作做出合理的规划和指导,也要重视从微观的角度在具体的咨询顾问方面,切实为养殖户提供建议和解答疑惑。 加强对繁育员的管理工作。确保所有上岗的繁育员持有相关证件,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是对繁育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为调动繁育员的工作积极性,可考虑设置表彰制度,对先进工作者进行奖励和表彰。同时,对于那些身处欠发达地区的繁育员,应对其多加鼓励进行技术交流,研究操作技巧等。 继续坚持科技下乡的政策。多组织繁育改良专家到各级乡镇举办讲座,与养殖户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3]。可重点针对农闲时期来进行相关讲座的开展,以求不误农时。 树立典型示范。应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养殖大户必须选用优良的冻精品种并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养殖,用事实来说话,使众多养殖户看到改良繁育的甜头,从而使家畜繁育改良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3 结 论 本文通过对加强家畜繁育改良管理的意义入手,研究探讨了在选用冻精并实施人工授精的前提下,如何使家畜繁育改良工作取得实效,文章主要从建立并完善繁育改良体系以及领导对政策的制定这2方面,提出了针对此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质量控制论文:论城市道路施工中质量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事业蒸蒸日上,城市道路的需求日益增大,对于道路的质量控制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工程与道路的周边环境、地下管道网络、给排水系统以及天线落地等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难度非常大,本文将重点探讨分析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如何提供有效途 径进行质量控制。 一、 从管理方面入手,加强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面前城市道路施工中面临的最常见问题就是施工的技术人员对规范与法律法规不熟悉,工程技术队伍中成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且企业缺乏规范的员工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和质量教育,员工知识技能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专业力量如此薄弱的施工队伍往往无法胜任新的施工工艺应用,无法满足业主的多样化需求。资料和施工档案保管不当,各个部门的沟通合作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通传不及时,缺乏必要的合同协作。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城市道路施工属于重要的市政工程,我们一定切实的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不论是施工企业的管理层、项目部的负责人,还是基层的技术员与具体的施工工人都一定要认识到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切实落实好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地指挥部要定期进行总结和教育讲评,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实时整改。 其次,要将施工档案与资料统一归档,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现代社会城市道路工程对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对道路施工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应该日益标准化和正规化。道路施工技术档案是施工单位在生产、技术以及科研活动中留存的最具有实践意义和保存价值的资料,只有集中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和完善的归置,才能为如后工程竣工后的改扩建工程预留参考与依据,一旦有地铁铁路等重大工程的施工时可以作为参考,来保障施工质量,并且,施工的技术档案也可以为今后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提供基础技术支持。工程技术施工档案与资料的统一归置,应该贯穿从工程规划开始到竣工验收、修整改建等整个施工的过程。工程施工档案与资料包括施工的技术管理资料与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种类繁多,一定要随着工程施工的时间顺序、内容齐全、分门别类的管理,并且要有建设单位代表的签字与监理签字。 同时,施工中各个部门要加强沟通,尤其是与甲方,设计部门和监理等重要部门的沟通。城市道路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到沿线居民的工作生活,对沿线厂矿的生产秩序也有极大的影响,施工环节众多,极为繁杂,并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事情,更与甲方、建设方、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方等诸多部门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是加强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施工方对于甲方提出的一些要求要尽量满足,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对沿线民众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要定期与设计部门沟通,尤其是遇到一些施工工序与施工设计问题、图纸问题等一定要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并配合设计部门完成图纸的技术交底工作;要积极的配合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行的检查与监督工作,积极落实监理工程师的合理建议与意见。 二、 从具体施工入手,加强城市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 从工程的具体施工来看,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工程施工材料缺乏严格把关。城市道路工程多为水泥混凝土的道路,水泥、石料等材料如果不达标,含泥量、水灰比以及含砂量等都难以达标,路面板的质量就无法保证。②基层表面处理不当,如果在道路铺设沥青混凝土前,对基层表面与边接处处理不当、沥青混凝土没有控制好温度和浓度、摊铺和碾压不适时等,都极容易对路面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造成表面极粗糙、路面裂纹、乱边、起砂、松散等质量问题。③道路土基修筑方面的问题,道路土基的含水量控制不当、基础压实和密实度不达标等都会造成道路质量问题,即便路面看不出问题,通车后路面极易被破坏,路板极易断裂,路面极易出现沉陷现象。 其一,严把道路工程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关。道路工程所用的原材料、管构件等的质量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首要关口,加之道路工程的施工工期极长,分段也多,材料种类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材料来源渠道变化极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材料的检验制度,对水泥、钢筋、成品以及半成品等一定要有正规的检验报告与试验资料,购回的材料还要由实验室协同质检人员进行定期和定时抽检,对于检测未合格的原材料与半成品,坚决不能使用;机器设备的参数设置、型号、数 量以及功能必须都能满足工程所需且要保留还各种材料的合格证与相关证件,对试件做好保存。材料的保存也要注意,砂石集料等要分仓、地面要硬化、水泥的仓库要做好防潮措施,材料使用中要应用到精准的计量设备与明确的配合比。 其二,加强对道路工程工序的质量控制。城市道路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划的施工工序进行,一般的,首 先要进行道路路基和路床的挖填,再对车行道基层和车行道的混凝土面层进行施工,最后是砌路沿石、人行道的路基与基层的施工,并进行竣工收尾工作。施工过程中的任何环境均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在施工中要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对各个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在每道工序完工后,都要由施工单位组织自检自查,合格后要填写工序的质量报验表,验收通过后蔡能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并对检测试验数据做好保存与对比工作,每个阶段的质量控制都要做好。 其三,密切关注特殊阶段与特殊路段的施工质量。对于某些特殊环节要密切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城市道路施工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阶段,如各个工种与工序的交叉环节、回填工程的施工等,都是一些容易出现问题,质量控制难度较高的环节,对于这些环节,我们不但要按照相应的规程与规范严格施工,还要特别关注和监控。在城市道路的施工中,对于某些容易疏忽的部位也要重点注意,这些部位很有可能是交付使用后损坏率较高的地方。例如回填土施工中一定要确保配比达标,碾压的次数适宜,避免今后出现的局部的塌陷与路面的裂缝;土路基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横坡的整理与辗压施工,不为其他工种的施工留下隐患;下水井盖的附近,如果其地基土没有碾压到位、周围的面层出现脱落,井盖的周围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通车后就极容易出现局部塌陷。 质量控制论文:探讨怎么提高工程造价审计中的质量控制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一般情况下,都要对工程进行整体的预算,建筑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工程造价进行审核,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项目顺利完工,有效的节省了施工费用。要想使工程造价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其中的审核质量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我们应该将这一工作重视起来,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建筑开发商的投资效益,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相关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广。 一、工程造价审核质量控制的原则 要想对质量进行审核,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需要审核的内容包括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了解审核的标准。只有对审核原则具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在进行规范化的质量审核。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要注重质量,不仅仅是工程造价方面需要注重质量,在各行各业,不同的领域,都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安全。特别是在工程造价中,质量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要想使工程造价通过审核,就要确保质量达标。保证质量的目的不但是为了使工程造价达到相应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施工单位节约成本,使其运用有限的资金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对于建筑开发商来讲,保证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才能更好的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情况,才能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有利的信息,促进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我们要遵循的第二点原则就是要做到从人的角度出发,开展审核的质量监控工作。众所周知,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围绕人开展各项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质量。因为人无论在主观方面还是在客观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只要抓住了这点,就能够不断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应用在工程造价的活动中,从而促进审核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时,一定要不断培养相关的人才,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操守,这样才能在审核的工作中发挥其专业优势,这是审核工作中专业性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 第三,工程造价中还应该对预防措施作出相应的规定。因为如果没有对相应的审核质量进行相关的预防,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影响后续的工作。我们要做到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保证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也就能够有效的保证质量。 最后,工程造价中还应该注意相应的审核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职业操守,无论是何种职业,其都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规范,这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人为能够控制的,我们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职业道德均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这样才能本着公正的态度进行工程造价的工作,不掺杂个人的情感以及情绪变化在工作中,以事实为基础,做到实事求是。 二、工程造价审核质量控制的过程及重要环节 1、审核前的质量控制 (1)首先开发商要确定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是否有比较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它的制度是否是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来制定的。因为选择外一个具有严格用人制度的单位,也是审计质量的保证。 (2)开发商要使造价咨询单位保证所聘用的是一些专业知识好、道德素养高的造价师。从业人员在处理审计问题时,必须能够尊重客观事实,不带有个人偏见,当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有私人关系时,应自觉予以回避。 (3)开发商在与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签定业务委托书后,应该根据业务的需求来要求其合理分配审计人员,如果项目过于复杂的话,可以委派项目负责人,然后提出一个具体可行的审计计划,理出审计重点及审计方法。 (4)建立完善的质量审核体系,强化对业务质量的三级审核制度。可以委派技术负责人或专门的技术部门对审核结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或检查,以此来加强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避免在执业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而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则应该及时发现并作处理,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引起大家足够的注意。 2、审核中的质量控制 (1)在审核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已经确定了项目的人员组成,在审核开始后,我们还必须得明确各个从业人员具体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以保证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如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上上级汇报,以保证及时解决问题,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2)明确了审核重点,还要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在审核过程中,每项业务都要从基础做起,扎实做好每一步。项目负责人不可能做到事事跟进,这就需要执业人员做好自检,争取从自己手中得出的结果都是准确无误的,这也需要执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做好每一步工作,这样,层层把关,就能保证审核质量的可靠。 3、审核后的质量控制 审核过程完成后,也就是审核报告出来以后,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还要做好最后一环工作?D?D对审核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也要按照审核档案的管理制度来做,便于管理,也方便以后进行再阅读、再借鉴。其次,参加审核的每一个人都要撰写工作总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记录,便于以后借鉴。然后对工作中表现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出现重大错误的人员进行适当惩罚,明确奖惩制度,对员工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可以在以后的审核工作中见到成效。 4、完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制度 在工程的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监督。主要的监督内容包括资金是否得到正常使用,是否将其投入到必要的开支中,有没有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双方是否按照要求进行等,只有保证监督制度的实施,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工程造价中审计质量的提高。在确立工程项目之初,就应该将监督制度放在工作的重要环节,不定期的前往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尤其是要注意工程的实际施工要与施工图纸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更改,只有保证各项环节的规范化,井然有序,才能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如果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就要将情况汇报给上级单位,寻求适当的解决措施,我们只有充分发挥监管制度的作用,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同 时也能保证工程造价质量。 三、结语 由以上论述可以得知,工程造价质量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审核前、审核中、审核后都有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来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同时,这也要求工程造价审核单位聘用一些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并且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来进入这一行业,以保证审核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审核结果能够真实可靠。这样也就有效地控制了工程的造价。 质量控制论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难点及裂缝的成因,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养护 近年来,民用建筑中的大型车库建筑日益增多。而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防水性。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也就成了重要问题。 1、裂缝影响因素 (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所需水泥强度等级就高。水泥的用量大,则产生的水化热大,施工中就易产生收缩裂缝。(2)混凝土体积大、面积大、结构超长,混凝土内部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易产生温度裂缝。(3)若施工期间气温高,混凝土终凝时间缩短,易产生施工缝。 2、裂缝成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体积大、承受荷载大、水泥水化热大、内部受力相对复杂等结构特点。在施工上,结构整体性要求高,一般要求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在工程实践中,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其特有的质量通病,常有的几种类型:(1)施工冷缝。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浇筑量大,在分层浇筑中,前后分层没有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混凝土供应不足或遇到停水、停电及其它恶劣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而出现冷缝。(2)泌水现象。上、下浇筑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产生泌水层,它将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脱皮、起砂等不良后果。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过厚。因大体积混凝土的量大,且多数是用泵送,因此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会产生过厚现象。(3)早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早期内外温度差过大(25℃以上)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会产生两种温度裂缝:①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着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而砼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②贯穿性裂缝: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大体积砼浇筑在约束地基(例如桩基)上时,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放松或取消约束,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时易导致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在约束接触处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表面产生贯穿性裂缝。 (4)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后数日,水泥水化热基本已释放,混凝土从最高温逐渐降温,降温结果引起混凝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内部拌合水蒸发等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本身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导致产生温度应力。当该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时,则从约束面开始向上开裂形成收缩裂缝。 3、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水泥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砂选用中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石子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2)优化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针对工程具体特点和施工时的气候情况,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和当地搅拌站实验室多沟通,经过反复试配确定适宜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3)合理选用外加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改善和易性,混凝土配制采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掺合料。减水剂采用复合减水剂(如缓凝减水剂、缓凝引气减水剂),减水率达20%,掺合料选用电厂的Ⅰ级粉煤灰,可替代水泥20%~40%。(4)分段施工和分层浇筑。根据设计要求,如果混凝土设置后浇带,则以后浇带为界进行分段施工,如果不留后浇带,应和设计沟通设置加强带,进行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如果混凝土厚度较大时,应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其优点在于增加了散热面,减少了应力约束,加快了热量释放,减少了收缩应力,并保证层与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5)加强养护。在混凝土初凝后,由于气温较高和水泥水化热开始的共同作用,表面水分散失很快,在这个时候,为了防止表面干缩裂缝,在收面完毕后在表面要进行浇水养护,再在其表面覆盖1层塑料薄膜,薄膜应上、下错开,搭接压紧,形成良好保温层。在水化热高峰过去以后,方可除去覆盖层,并派专人浇水养护不少于14d。 4、施工工艺 (1)浇筑工艺。在浇筑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浇筑方法,应该从起点端开始沿底板高度自下向上逐层移至顶面,每斜面层均由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层,然后沿长方面按斜坡层逐层向前推进,直至终端,在浇灌方向呈“之”字形往后退浇,每一层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 (2)混凝土振捣。用插入式振捣器,把振捣器分别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坡角处及混凝土侧面,先振捣出料口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在振捣时间上,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在振捣过程中,避免漏振、过振。在混凝土初凝前1h到2h,为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减少表面龟裂,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然后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用木槎子反复搓压数遍,收水后用铁抹子压光。 5、施工质量控制 (1)加强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控制。要求混凝土生产厂家每车出厂时出据混凝土标号、坍落度、出厂时间、数量和到达地点的发料单据。抵达现场后,由总包派专人按程序验收,填写到达时间、混凝土坍落度、目前混凝土有无异常等情况。监理人员不定期进行抽检,如混凝土出现离析,必须进行次搅拌。 (2)制定混凝土浇注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分段分层。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还应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 (3)泌水处理与表面处理。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泌水较多,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斜面下流到坑底,再到集水井,然后通过集水井内的潜水泵排除基坑外;待混凝土浇至标高时,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要求施工方用木蟹抹平,防止表面微小裂缝产生,在初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光,这样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增加防水抗裂效果。 质量控制论文: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分析 引言 水电站电气施工在整个水电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成后机组的安全运行和电站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水电站电气施工实施管理、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下文主要讨论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选择合格的施工单位 水电站电气工程相当复杂, 融发电、配电、送 电于一体, 具体可分为高、低压配电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微机保护系统、防雷系统、接地系统、直流电源系统及通信系统等。因此必须选择一家人员、设备配备齐全, 技术力量雄厚, 内部管理机制完善, 信誉良好, 售后服务好的施工企业。 2.严格审图, 按图施工 施工管理人员除应熟悉本专业图纸外, 还应熟悉相关专业的有关图纸。监理部门也应组织设计院对施工单位的设计与技术交底, 解释设计意图和要求, 并解决图纸中的错、碰、漏问题, 施工单位也应认真复核由监理部门签发的图纸及设计修改通知等技术文件, 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理部门反映。具体做法是: 水机的油、水、气管道与电气的电缆、桥架等交叉密集的地方, 施工单位的机电专业人员对所有管线与电缆进行预排, 制定施工顺序及工序搭接方案, 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按预排好的顺序验收。对于施工单位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监理单位应认真对待并协调有关单位给予落实, 以达到优化设计,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 3.跟踪作业,加强施工质量监督 控制施工质量是完成和加快工程进度的重要前提。在电气施工前期, 施工管理人员即要求好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各班组必须保证施工的质量,并做到有记录可查,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试验记录。在预埋期间,隐蔽工程记录作为工程结算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施工管理人员每天必需深入现场,按设计图纸和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到哪里在施工,哪里就有管理人员。对工程中重大项目,如4台主变的就位问题;主变升流升压;发电机升流升压试验等。施工管理人员始终在工地现场检查和指导工作,如电站接地系统,经工程师现场反复论证,减少了开挖接地沟槽和降阻剂的用量,后经接地电阻实测为0.2Ω。这些都与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是分不开的。 4.严格执行设备和检验制度, 严把质量关 主要电气设备与安装材料应实行招投标制度,选择一家有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ISO 质量认证的技术力量雄厚的、售后服务好的高信誉企业。 加强对安装材料检查验收, 进场时要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还应检查出厂试验报告。发现不合格材料坚决退换, 即令供货商限期离场, 施工中要定期抽查和跟踪使用材料情况, 防止伪劣产品掺入。 加强对盘柜等成套设备的验收工作, 一般情况下业主委托施工单位开箱验收, 但监理人员要参与开箱检查。主要检查型号规格、技术参数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备品备件及随设备的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有无遗漏、差错, 并作好开箱记录,若有不合格产品坚决退货。 5.严格监控施工质量 接地线、预埋管、电缆敷设等工作是与厂房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的, 有很多电缆管穿越楼板、隔墙或是其它水工建筑物。接地扁钢则要与水工建筑物流道底板钢筋、泄洪闸底板钢筋、门槽等焊接。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防止差错。 预埋管的材质型号规格、管子排列、弯曲半径等要符合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 电缆及母线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分开敷设, 计算机电缆采用屏蔽,同类电缆间隔符合国家安装标准规定。 水电站的接地装置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在施工中要注意焊缝质量、扁钢或钢筋搭接长度、引上或引下接地线有无遗漏、升压站接地网埋设深度等。还应特别注意避免因结构需要而将钢筋断开的地方的连接。 防止预埋管被堵塞, 接地线及电缆在施工过程被破坏。在施工中, 要采用工地巡视、现场观察、测量和检查安装记录来确保施工质量。 6.配电盘、柜、箱的安装 盘柜安装应检查水平度、垂直度、柜间接缝等内容,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盘柜的接地必须牢固良好。 引进盘、柜内的电缆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铠装电缆的钢带不应进入盘柜内。若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可靠接地。 发电机的安装电机基础、地脚螺栓孔、沟道、孔洞及电缆管的位置、尺寸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应认真检查定子的铁芯、线圈、机座内部的清洁,应无尘土、油垢和杂物;检查电机 绝缘,表面应完整,紧固件应锁紧;电机定转子之间空气间隙是否均匀;电机引出线的接触面应平整、清洁、无油垢,其镀银层不宜打磨;引出线连接紧固等。 电气设备的调试及试验电气设备安装好后应做一系列的调试和试验。电气设备试验应按照《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范》进行,继电保护调试应按照《继电器调试规程》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在 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验收后方可投入试运行。主要有如下工作: 管理人员参与关键设备的现场调试。如主要电气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发电机、变压器的吸收比、绝缘电阻、各绕组间的直流电阻测量;变压器的吊芯检查;高压断路器的联动试验;继电器的整定值调试,继电保护模拟试验等,检查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查灯光指示、音响警报与各保护的对应情况等。 应认真检查电气设备施工记录、试验报告、调试报告,与设备出厂试验报告相对照比较,若发现参数差别较大,则应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配合机组启动与验收小水电工程的每一台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安装完毕,并具备生产条件后,必需进行机组的启动试验。为配合机组的启动试验,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与机组启动试运行有关的电气设备(或装置)按设计安装完毕,并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试验,检验合格。 2)配置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量仪表经检验合格,符合设计要求,能满足生产需要。 3)厂用电系统和操作电源系统工作可靠,能保证机组试运行和事故紧急处理的需要。 4)输、变电设备、设施建设安装完毕,检验合格,可以投入运行。 5)水电站及输、变电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能满足人身、设备安全的需要。 以上设备经过检验合格后,可投入运行,并配合机组进行带额定负载72h连续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缺陷和故障等问题,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责任单位及时处理。妥善处理好后可以移交试生产。来源:考试大-设备监理工程师考试 7.电气交接试验严格把关, 确保试验结果真实可靠 质量管理人员对交接试验应十分重视, 严格执行按电气交接试验标准进 行检查, 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执行现行国家规程、规范中的试验项目和程序进行电气设备的试验、调试, 必需提交正规的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表格先经监理工程师审查) 。对主要设备的试验, 如发电机、主变压器的吊芯、六氟化硫高压断路器等, 要求必需有厂家及业主在场情况下方可进行试验, 并要求施工单位提交试验方法、耐压标准及安全措施等。应认真检查电气设备施工记录、试验报告、调试报告, 与设备出厂试验报告相对照比较, 若发现参数差别较大, 则应分析原因, 找出问题, 并加以解决。 8.正式运行前应通过起动试验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完工检验合格后应进行起动试运行试验, 试验合格交接验收后方可投入系统并网运行。起动试运行试验的目的在于验证机组制造与安装质量, 为正式并网运行创造条件。起动试验包括水轮发电机组充水试验、空载试运行、水轮发电机组带主变压器及高压配电装置试验、主变压器冲击合闸试验、水轮发电机组并列及负荷试验、水轮发电机组72h 带负荷连续试运行等。对机组起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 应及时加以处理和消除, 使水轮发电机组交接验收后可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9.结束 水电站电气施工在整个水电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发电是建设电站的最终目的,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成后机组的安全运行,电站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要点是相当重要的。 质量控制论文:论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摘要:文章从原材料控制、配合比的控制、拌和过程控制、浇筑过程质量控制、养护、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等方面谈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混泥土;质量控制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养护和外部环境。针对这些因素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混凝土质量。 一、原材料控制 1.水泥 (1)水泥品种:承包人应按各建筑物部位施工图纸的要求,配置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品种,各种水泥均应符合本技术条款指定的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标准。 (2)发货:每批水泥出厂前,承包人均应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验复验,每批水泥发货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每批水泥运至工地后,监理人有权通知承包人停止使用。 (3)运输:水泥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品种和标号不得混杂,承包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泥受潮。 (4)贮存:到货的水泥应按不同的品种、标号、出厂批号、袋装或散装等,分别贮放在专用的仓库或储罐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不应超过6个月,快硬水泥不应超过1个月,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2.水 (1)凡适宜饮用的水均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 (2)拌和用水所含物质不应影响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 (3)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磷酸盐、硫化物的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注: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的钢筋的预应力混泥土氯化物含量不得超过350 mg/L 3.骨料 (1)混泥土骨料应按监理人批准的料源进行生产,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2)不同粒径的骨科应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3)细骨料的质量技术规定如下: 1)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应在2.4~3.0范围内,测试方法按SD150—82第3.0.1条有关规定进行; 2)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 3)砂料按粒径分为两级; 4)砂料中有活性骨料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 5)其他砂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SDJ207—82中的规定。 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间距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用较大粗骨料粒径。 2) 施工中应将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级配: 二级配:分成5~20mm和20~40mm最大粒径为40mm; 三级配:分成5~20mm、20~40mm和40~80mm最大粒径为80mm。 砼级配由承包人自主决定,但必须满足设计的抗压、抗冻、抗渗标号和其他一系列技术要求。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应由试验确定,如采用间断级,应注意混凝土运输中骨料的分离问题。 3) 含有活性骨料、黄锈等的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后才能使用; 4) 其他粗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SDJ207—82中的规定。 4.外加剂 (1)用于混泥土中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加气剂、缓冲剂、速凝剂或早强剂等)其质量应符合DL/T540-1999第4.1.1条至第4.1.4条的规定。 (2)承包人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结合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通过试验确定外加的掺量,其试验成果应报送监理人。 (3)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储存,在运输与储存中不得相互混装,以避免交叉污染。 二、配合比的控制 1.各种不同类型结构物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选定,其试验方法应按SD45-82有关规定执行。 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7天,承包人应将各种配合比试验的配料及其拌和,制模和养护的配合比试验计划报送监理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承包人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的取样,并填写见证记录,交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试验室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2)水工混凝土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注:寒冷地区系指最冷月份气温在-3℃以下的地区。 (3)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量采用小的坍落度,水工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在3~5 cm之间,配筋率不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坍落度在5~7 cm之间,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坍落度在7~9 cm之间。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砼配合比应由承包人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选定,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需要改变经监理人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重新得到监理人批准。当承包人使用发包人提供的砼配合比时应进行复试,并不免除承包人的质量责任。 三、拌和过程控制 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并经过监理人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单位必须使用称量准确的设备进行生产,并按监理人的指示定期校核称量设备。对砂石料坚持要求每盘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经常对搅拌时间、上料顺序、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较大工程中,施工单位应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减少人为因素,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四、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人应对浇筑部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地基处理、模板、钢筋、止水、预埋件和观测仪器等设施埋设和安装。经监理人检查合格后,监理人要对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水电供应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合适,混凝土浇筑期间的气候、温度是否合适,运输能否保证,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米应采用的筒式溜槽是否安装。只有以上工作全部做好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时按排好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五、养护 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和成品保护,凡可饮用的水,均可用来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得使用。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天,使用掺加较多混合材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复合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21天。养护期内混凝土保持必要的温度和湿度,使水泥水 化正常进行,防止发生干缩裂缝。 六、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包括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检查和硬化后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对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检查最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尽早和及时地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是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对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检查,是在施工过程中按规定的时间和数量在拌合地点(机口)或浇筑地点(仓面)抽取有代表性的试样,制作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强度、抗渗、抗冻等)试验,以检验混凝土的均匀性并为评定混凝土质量和工程验收提供原始资料。 由于对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检验需要经过规定龄期的养护才能得到结果,而此时所浇混凝土已硬化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所以,这种质量检验不能发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作用,仅起到质量评定和为工程验收提供资料的作用。 在评定混凝土工程质量时,除应有施工中硬化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检验资料外,有时还需对混凝土建筑物本体进行质量检查。对建筑物表层混凝土的检查,可用回弹仪或凿取试验的办法;对内部混凝土,可用超声波来检查它的密实性及强度;对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可用钻机取混凝土芯并在钻孔内进行压水试验,以检查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并用这些来作为判断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依据。 总之,只有做到以上几方面,才能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不留隐患,从而达到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 质量控制论文:对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的调研分析 在审计工作越来越被党委、政府所重视,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的今天,审计质量控制也越来越被各级审计机关摆上了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审计风暴”的背后,必须有强有力的质量控制做保证。审计署连续制定颁发的六个审计准则,都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6号令),更是突出强调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要求开展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审计质量就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一、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困惑 无容置疑,6号令的颁布实施对基层审计机关(指市、县两级审计局)完善审计质量管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审计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在贯彻6号令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与6号令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审计质量长期低水平徘徊。近年来多次审计质量检查评比结果表明,如果将6号令的要求按照100分计量,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分多数只有60—70分,其中突出的问题,一是执行审计规范只停留在表面上,二是不能完全做到对问题查深查透。这里,除了部分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只求“产品”,不求“精品”的意识和机关内部对质量检查督促落实不够等主观因素外,一些客观因素也制约着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迅速提高。 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遇到最大的矛盾,就是任务超重,人手不足。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量之大,超乎想象。20__年度,__市所辖8县(市、区)审计机关76个审计业务干部全年完成453个审计项目,人均达6个,即使按每个审计组最少2个人计算,每个审计干部全年平均最少要参加12个审计项目组的审计工作,少数审计机关人均要参加20个以上项目的审计。长期超负荷的运转,使得审计干部身心疲惫,忙于应付,难以打造出审计“精品”,更顾不上审计成果的后续开发,这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长期难以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基层审计人员普遍反映,6号令所涉及的对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和一些审计文书、程序方面的规定,主要是针对审计署所经办的审计项目,涉及面广、范围大、资金多、时间段长和审计力量充裕等特点,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涉及面相对简单、资金量小,又经常接受审计监督,加上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对6号令的一些规定可以进行简化,实施简易审计程序。但对于一些审计规范、审计程序、审计文书如何简化,基层审计机关难以把握,缺乏统一尺度,导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规范时随意性较大。 所以,解决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问题,除了加强对6号令的学习贯彻,提高对审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之外,还要双管齐下,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科学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找出薄弱环节,研究对策,真正解决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二、 树立“零缺陷”理念,狠抓审计质量控制 首先,要在审计干部中树立“零缺陷”理念。“零缺陷质量管理”,是我市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年”活动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全新理念。“零缺陷”理念强调,为了规避审计风险,防止审计失败,必须把每一次审计都当作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以重来。因此,要将整个审计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质量控制关键点,加强对关键点的质量控制检验,及时纠正不足,防止将隐患带入下一环节。每一个审计项目完成后,必须是“合格品”和“精品”,不能出“废品”,不能因片面强调任务而忽视审计质量,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基层审计机关应抓住开展“审计质量年”活动的机遇,重视对审计干部的质量意识教育,尽快在审计干部队伍中树立“零缺陷”理念,形成全员质量意识氛围。 其次,要抓住审计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高度重视审前调查和审计方案。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这个环节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审前调查浮皮躁痒,审计方案粗枝大叶。我们要逐步做到,审前调查要有针对性,不求面面俱到,重点必须把握;围绕审计目标,制定审计方案要有可操作性,不能方案与实施“两张皮”,要用方案制约审计实施过程,再通过审计日记检查是否按方案要求实施审计。二是加强审计实施中的质量控制。审计取证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审计实施过程的核心,审计组成员要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规范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首先,要注意取证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计证据不应该光注重形式,更应该注重实质,做到足以支持审计结论和评价,并且决不容许隐匿、篡改、毁弃审计证据的现象发生。审计组长在现场要对取证过程进行认真的审核,发现不足,及时纠正,把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要防止滥取证,不要把一些与所要证明审计事项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所谓“证据”,都统统收集加以整理,造成了人力、物力和审计时间上的浪费,削弱了审计重点,也不利于提高审计质量。此外,要积极推行审计日记,从制度上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从基础上控制审计风险,保护审计干部。要按时记审计日记,一些应该记载的事项应该完整记录,审计组长不仅要在审计现场记日记,在审计准备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对如何进行审计调查、如何编制审计方案、如何讨论撰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情况等,都要有一个完整的记录。三是注重审计报告的编审。审计报告是审计组审计工作情况和成果的反映,不仅要形式规范,要素齐备,更要注重审计监督的深度。在内容上要做到如实揭露问题,深刻分析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的、全局的高度研究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要杜绝审计报告中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特别是对向社会公告的审计报告,审计组长、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以及审计复核人员更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在情况反映、事实认定、审计评价和对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等方面,层层严把质量关,出了问题要进行责任追究。 再次,要善于抓审计跟踪问效。审计意见建议和审计决定能够得到全面的落实和执行,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基层审计机关应建立跟踪问效制度,明确责任,审计人员应学会沟通,善于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对要求有关部门纠正的审计建议,要从正面进行回访,帮助检查落实;对那些屡查屡犯、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单位和有关人员,要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对移交有关部门的案件线索,要加强联系,跟踪到底。审计组长和部门负责人是审计结果落实责任制的主要责任人,审计结果无正当理由没有落实,审计任务就不能算完成。 审计人员还要学会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开发利用,审计项目结束后,仅仅发个审计报告,在地方党委、 人大、政府没有一点反响,在社会上没有一点震动,不能算是很成功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应注重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综合报告和审计信息,向政府多汇报,积极为政府决策服务。 三、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审计管理 当前,审计工作越来越被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工作任务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审计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善,也难以大幅度补充新的审计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审计机关应当改进工作方法,以科学管理为抓手,采取“精减计划抓重点,滚动实施统调度,分类运作提效率”的方式,改进审计项目运作和管理,借以提升审计质量。 精减计划抓重点,就是要在对被审计对象全面摸底的前提下,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审计项目,从数量上尽量减少一般性审计项目,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对一般单位每年度可以安排进行一次“审计走访”,既保证了审计覆盖面,消灭了审计“盲点”,起到警示和免疫作用,又可以通过走访发现有关情况以及问题苗头,再安排后续审计。 滚动实施统调度,就是在基层审计机关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滚动前进的审计项目运作模式,一个审计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长一人留下负责底稿整理和审计报告撰写,审计组成员立即与其他人员组成新的审计组,投入新的项目审计。同时,根据当前审计对象的变化趋势,配合滚动实施方式,将目前审计机关内部专业分工过细的专业审计科室,全部改为综合性审计业务科室,个人可以在不同的审计业务上有所侧重。这样,可以将审计项目在所有科室之间统一调配,审计组长竞争上岗后再调配审计组成员。审计项目滚动实施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不足的压力,又有利于锻炼队伍,同时可以防止审计干部长期单一从事某些领域审计从而产生“疲劳性懈怠”和“情感性取舍”,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 分类运作提效率,就是对已经确定的审计项目,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审计。对上级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应尽量减少)和财政同级审等重大审计项目,应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所规定的规范和程序要求实施,上级审计机关的 检查评比也应该主要针对这些审计项目;对一些经常性审计项目和政府交办的突击性审计项目,可以普遍采取简易审计程序。在简易审计程序实施中,除了审计通知、重要事项和问题的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等法定程序外,其他审计规范可以从简,时限可以缩短,甚至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可以用类似“审计意见书”的文书代替,只下达给被审计单位,不再对外公布。 总之,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虽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贯彻执行“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二十字方针,树立审计质量是衡量全部审计工作的最高标准的观点,大力推进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科学管理运作,就能够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质量控制论文:分析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摘 要:水泥稳定碎石在市政道路基层建设中是较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工程单位积极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原材料控制、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三大方面,就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当前,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增大,各地对市政道路结构的标准也相应提高。由于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底基层)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以及抗冻性好等技术特点,加之料源广泛,可就地取材,便于原材料及混合料的加工,易于机械摊铺操作,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但随着水泥稳定碎石在市政路面基层的广泛应用,其也暴露出许多强度不足、局部松散破碎、干缩裂缝等问题。因此,如何做好水稳碎石基层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除结构设计合理、路基强度满足要求外,重点是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的原材料控制、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现结合实践经验,就这三方面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1.混合料的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是路面工程的物质基础,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底基层)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如下:1)水泥。可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等,但为了水泥稳定碎石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保证其有足够强度,最好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及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标号较低的水泥,不宜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强度等级宜采用32.5或42.5的水泥。2)粒料。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等材料均可做粒料原材;作基层时,最大粒径应 37.5mm;集料中有机质含量 2%;集料中硫酸盐含量 0.25%。3)水。凡人或牲畜饮用的天然洁净水均可采用。若对水质有疑问,要确定水中是否含有影响水泥强度发展有物质时,需进行试验。从水源中取水制成的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与蒸馏水制成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比,若低于90%则不宜采用。 2.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 1)原材料的试验。对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确定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水泥稳定土用做基层时,应预先将所用的碎石或砾石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再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表1所列级配范围。确定各种粒级的掺配比例。2)按照设计水泥剂量对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3)水泥稳定碎石7d抗压强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为3~4MPa。按规定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块应有的干密度。4)强度试验的平行试验最少试件数量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规定值,应重做试验。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5)试件应在规定条件下制作和养护,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6)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平均抗压强度≥Rd/(1-ZaCv)。式中:Rd为设计抗压强度;Cv为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Za为标准正态分布表中保证率(试置信度a)而改变的系数,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应取保证率95%,即Za=1.645。 表1用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时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范围 表2最少试件数量(件) 3.施工工艺控制 3.1 混合料拌和与运输 1)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10d~20d的摊铺用料。2)装载机向冷料仓送料,应采用在料堆中部进行装料,对于料堆底部滑坍的粗集料集中现象应现场掺拌后再上料。料斗配备工作人员1名,时刻监视下料情况,并人工帮助料斗下料,切忌出现卡堵现象,对及时捡出超粒径的颗粒。3)须有2名试验人员在拌和现场监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需特别注意的是:在铺筑下基层时,含水量略低于最佳含水量,上基层时,略高于最佳含水量。4)装料时,运输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采取前—后—中的形式,避免混合料离析。此外,若运距较长时,运输车应用篷布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 3.2 混合料摊铺及碾压 摊铺及碾压过程水稳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施工中应交替进行,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层首盘出料,到第二层碾压完毕,总时间 3h~4h。一般以80m~100m为一工作段。各工序关键点如下: 3.2.1 摊铺。第一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摊铺主要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进行,对平整度无太高要求。运输车将混合料按一定间距卸在铺筑现场,推土机进行初步摊平,然后平地机找平,如此能减少第一层的摊铺时间。当第一层摊铺长度达到80m~100m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在第一层压实完成第一个压实段后,应立即进行压实度(灌砂法)检测,并随压实前进而前进,直到检测频率满足规范要求,强度检测要取料制作试件来进行。上层必须选用摊铺机进行摊铺,以确保达到基层平整度及横坡坡度。在下基层压实完成约50m压实段时,应立即进行中边线的放样和挂线高程的测量工作,以保证及时进行上基层支撑铝合金方管的摆放和挂线工作。根据基准钢丝高度确定第二层标高后便可摊铺上基层,混合料摊铺应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前后相隔5m~10m。应连续均匀地进行摊铺,速度以2m/min~2.5m/min为宜,为减少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要确保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有2/3埋入混合料中。同时,应设专人在摊铺机两侧及前后消除集料离析现象,铲除摊铺机两端头和混合料底部接缝处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要根据摊铺的情况随时查看成品的配合比、含水量及水泥剂量的情况,若有不符及时反馈至拌和站。当第二层摊铺后,压路机及时跟进碾压。压实过程中采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 3.2.2 碾压。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碾压。压实中先用停振的振动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先静压1~2遍,再打开振动器均匀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碾压时振动轮必须重叠。除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以外,其余各部分碾压的次数一般相同。严禁压路机正在碾压或已完成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的表面始终保持潮湿,表层蒸发过快时,尽快洒少量的水加以补充。碾压过程中若发生“松散”“弹簧”“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使其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在碾压过程结束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标高符合规定要求。终平时仔细用路拱板校正,将高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 3.3 养生 养生是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的关键环节,因养生期间的湿度及龄期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影响很大,因此,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就要进行养生,不得延误。基层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采用乳化沥青养护,应在其上撒布适量石屑。养护期间要封闭交通。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筑面层。 3.4 裂缝及处理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的沥青面层裂缝是常见病害之一,其发生原因主要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因温缩、干缩而引起收缩裂缝,进而反射至沥青面层,或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离析以及接缝没有做好等。对此,可采取如下措施:1)施工时间宜选在春末及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期日最低气温在5℃以上。雨季施工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做好水泥混合料的防雨措施。降雨时要停止施工,对已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并作好防水复盖。2)及时保温养生,并确保养 生天数足够。养生期结束后,如其上为沥青面层时,应先清扫基层,并立即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在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后,宜在其上均匀撒布5~10mm的小碎(砾)石,用量约为全铺一层用量的60%~70%。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也可先做下封层,以防止基层干缩开裂。同时还保护基层免遭施工车辆破坏。宜在铺设下封层后的10~30天内开始铺筑沥青面层的底面层。3)适当掺砂改善集料级配,减少裂缝发生程度。4)若接缝处理不好,则会形成一条簿弱带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裂缝破坏,因此要认真处理碎石基层接缝,确保接缝垂直不斜接。 总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要实现其良好的工程效果,必须严格控制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及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合理安排,严格施工,确保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养生等工序紧密相接,从而确保市政道路质量安全可靠。 质量控制论文:家居装修中的隐患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摘 要:社会在进步,经济在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对家居装修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装修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档次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家庭装修具有面积有限、施工内容繁琐、利润低、售后返修麻烦的特点,专业装饰公司不愿进入家居装修市场,同时,家居装修市场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致使家居装修市场鱼龙混杂,装修材料以次充好,未获得最大使用空间,水暖管线乱改乱建,不顾装修质量,现就家居装修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为确保人民创造优良健康的家居生活环境,提高和保证家居装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居装修;隐患;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大量新楼房建成,使家居装修成了热门行业,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广大居民对家居装修知识的缺乏,装修队伍不规范,装修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是我国家居装修市场的现状。居民在住宅装修中由于不了解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规划的意图,在住宅内部为了获得更大的空间或美观,而进行随意改造装修。这种随意性改造会使住宅留下安全隐患.不仅会影响到住户的生活,严重的将会对整幢楼房住户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因此严把家居装修质量关,杜绝隐患至关重要。 1 家居装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我国现有住宅建筑结构形式以砖混结构为主,90年代多以圈梁、楼板为框架,近几年基本上都改成钢筋水泥浇筑主框架,空心装填充方式。墙体挂水泥砂浆,外墙保温为哪般、防火板、粘外墙砖。同时,配套的还有给排水设施,消防、避雷设施,通讯网络设施,北方还有供暖系统等等和生活相关的各种配套设施,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规划的,每一堵墙、每一个柱子承受着楼面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因此任意改变楼房的主体结构都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住宅装修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主要有结构隐患及消防隐患两类。 1.1 随意改变砖混墙体的结构 住宅中的承重墙不能随意拆除或开凿,有些住户为了方便,乱扒门掏窗户,致使楼房地基下沉,墙体裂缝,严重的楼房塌陷,造成灾害。 1.2 改变阳台用途,增加阳台荷载 有人为增加使用面积,把厨房移到阳台上,在阳台上堆放重物,为了解决排水问题在阳台板上凿孔穿管,施工时强烈振动破坏阳台内部结构,阳台的承重超出负荷,为日常生活留下安全隐患。 1.3 成倍增加楼面荷载 目前,住宅装修中常用的铺地材料有陶瓷地砖,木质地板,地板材料材料重量清对住宅楼板的安全使用影响不大,而瓷砖的粘贴工序需要保证与楼面的牢固粘结,就要对楼面进行凿毛面层后铺设15mm左右的水泥砂浆,再铺地板砖,使楼地面厚度比原来增加了30mm~40mm,如果采用密实度更高的大理石、花岗石、铺地材料厚度还要增加。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2002)规定:住宅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1.5kN/m2,而地砖、大理石和花岗石仅面层荷载就达0.2~0.7kN/m2,已达原荷载标准值的13%~46.7%。再加上楼面废料不及时清运和铺地材料随意堆放,使施工期间的楼面荷载大大超过1.5kN/m2,如果楼下住户同时在楼板下加设吊顶或其它装饰物,楼板所承受的单位面积荷载将更大,所产生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 1.4 严重存在消防隐患 提到消防安全,要从预防为主,首先要提高消防意识。找装修队时一定要找专业的装修人员,按照消防法规安全施工,切忌找没有资质的“游击队”装修。首先,装修材料的选购就应当选择防火等级高的材料,重点预防吊顶、墙面、电路改造、家具防火。特别要注意的是电路改造,一定要找专业电工,按照电工操作规程操作,吊顶内电线一定要套阻燃管,布置的线路要用铜芯的绝缘线,阻燃管内不要有接头,放置电路短路,预留观察口,以防发生意外是检查线路。在装修时,油漆、板材、涂料等材料要对方有序,如果管理不当,横容易造成火灾。装修现场粉尘、锯末较多,容易发生火灾。应当多通风,离开施工现场时断水断电,及时清运装修垃圾确保现场整洁,明确消防器材的位置,以免发生意外。 2 家庭装饰设计的质量控制 2.1 明确功能分区,协调总体设计 家居装修风格能够体现主人的性格爱好,在装修风格的基础上合理和完整的设计规划,按照业主要求划分房间的功能分区,譬如客厅、厨房、门厅、卧室、客房、卫生间、浴室、书房、工作室、儿童室、贮藏室及阳台等。为了保证装修效果统一,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主人的个性和主题,以人为本,物为人用,把空间、时间、结合光影设计,以达到科学舒适的生活环境。 2.2 房间饰面材料的选择与家具的协调配套 家居装修设计中饰面材料及家具的选择配套是重要环节,安全无辐射最重要,含苯、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坚决不能购买,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各个空间的饰面材料及家具的选择简单实用、舒适大方、配套和谐为原则,色彩上尽量和谐统一、不跳色,材质上尽量使用环保、耐用材料。各个功能区装饰面材料要充分体现各个空间的作用,布局合理有序,主题色调明确,卧室、客房等休息空间温馨舒适,饰面材料宜有一定温度感,厨房、卫生间装饰应简洁明亮、易擦洗材料、同时要做好卫生间的防水处理。古朴、宁静、优雅的书房;儿童室设计上宜布置得活泼可爱,色彩搭配以鲜艳明亮为主,同时配上卡通图案,天真浪漫。其他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以及主人的个人爱好进行简单的装修。但在装修的档次、材料的选择,以及搭配的家具在色调、线条上要保持一致,各部分的装修要恰到好处,体现出和谐统一的装修风格。 3 家居装修施工质量控制 3.1 注重装饰材料的协调组合 装修施工中建筑材料的组合运用是一种技巧,不同材质材料的组合会形成不同的效果。不同材料的材质决定了材料的差异性,人们利用材料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创造了富有个性和创意的空间。 3.2 粗质材料的组合 在内墙上装饰粗质材料,风格上粗犷豪放、给人刚毅的感觉,增强了人的自信心,同时给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在粗质材料的装饰施工中,不要太讲究统一和规则,力求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景色。 3.3 细质材料的组合 细质材料一般指人工合成的材料如涂料、油漆、墙纸、墙布等。材料造型、色彩、灯光照明、家具风格、装饰物品等,对烘托空间气氛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总之,装饰材料的质感组合对环境整体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根据空间的功能、艺术气氛、业主的年龄喜好等来选择组合不同的材料。 3.4 同类材料的组合 同类材料是指采用同一种材料,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达到不同的目的,如地面上地砖装饰,地砖的拼法上有许多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房间,采取不同形式的铺法,达到不同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代室内装修设计越来越强调设计的简洁化,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运用单纯和抽象的几何学形态要素点、线、面以及单纯的线面和面的交错排列处理来创造简约的造型。结合现代家居装修现状,要提高家居装修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家居装修行业的行政管理,健全行业法规和监督管理机构,提高装修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完善装修行业市场规范,从而有效控制家居装修质量,把家居装修纳入良性发展轨道上来。 质量控制论文: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浅论 质量作为工程项目的灵魂,是杜绝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顺利建设的关键所在,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核心所在。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他们自身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市场也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已成为企业最响亮的口号。质量作为工程项目的灵魂,是杜绝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顺利建设的关键所在,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核心所在。 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政策引导不够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要求企业的是产量和速度,质量往往不是重要的考虑对象。长期以来,企业养成了只重产值速度,不重质量效益的习惯。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建筑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的提高是靠一定生产手段来实现的,机具设备更新不及时、施工工艺落后、技术工人短缺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很难选择质量效益这条路子。 1.2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人的因素始终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操作工人是每一工序的直接完成者,技术、质量检查人员是建筑质量的把握者,企业领导是质量目标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他们综合作用的发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然而建筑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企业领导者的监督机制和奖罚机制也不健全,一些企业领导更是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产品质量上,而是在拉关系、请客送礼上面。企业技术人员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技术人员队伍由于年轻而经验不足,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工作较为浮躁。目前,建筑企业的主要施工人员来自农民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操作工人素质与业务能力也较低。 1.3质量管理方法徘徊不前 由于建筑企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一些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没有得到普及,企业采用较多的排列图、因果图等工具,无法较好的预防施工过程的不合格工序。质量管理强调的是过程管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很多施工企业连这都做不到。离开必要的质量控制技术,企业要提高工程质量,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2.质量控制对策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很多,且贯穿于施工阶段的事前、事中、事后。要想把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抓好,就要从全过程抓起。 2.1事前预防控制 2.1.1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技能教育与质量教育相结合 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他们自身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是质量控制的基础。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企业综合效益观念。其次培养他们的技术素质。通过常规培训与取证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岗前、岗中培训, 做到教育培训多样化、经常化、制度化,让每一个在岗工人熟练掌握必需的安全生产技能与操作规范。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也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有效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2.1.2原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实行“三检”检查 原材料、成品、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监控过程中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要根据规定做实验;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等过程中要进行全程监控。加强施工单位在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环节上的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切实实行"三检"制。产品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工程队组长进行"三检"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此外,现场人员还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1.3认真会审技术资料 技术资料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有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编制的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综合性技术文件,主要审查其保证工程质量的可行性、技术的科学严密性、组织措施的有利性等。通过这一工作,督促施工方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检查落实,从而达到优先控制的目的。 2.2事中动态控制 2.2.1加强监理人员的监督作用 工程监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监理,保证工程完工后安全舒适、可靠高效地使用。因此,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监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是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在搞好巡视、检查、旁站等工作的同时,把按工作程序办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其工作重心主要有:一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 让施工人员明白下道工序的任务和方法,工序质量才有保障。二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自检、互检、专检制度的落实。未实行三检或三检有问题的工序,监理人员不予检查确认。三通过对工序质量的巡视、检查,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全天旁站监理,严把工序质量关。四检查验收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未检查或检查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2.2控制检查方式,坚持数据说话 要想取得好的工程质量,还要有得力的检查手段,工程中主要检查手段有目测法、实测法和实验检查。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偏多少,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规格绑错多少等。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利用数据的不可替代性客观反映问题,避免施工单位对质量问题的遮掩。 2.3事后验收控制 工程质量的事后控制是根据当期施工结果与计划目标的比较分析提出的控制措施。它是利用事后反馈的信息实施控制的,其控制思想是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对于有建筑通病的事后控制,如雨后渗漏、墙体裂缝等影响观感和使用功能的,要在材料、设计、施工、管理上查找原因,由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方案,总监审批并后将问题处理。技术事故的事后控制要查明原因,及时上报,由设计院、专家会诊后拿出整改方案,监理监督整改。论文参考网。事后控制以计划执行后的信息为主要依据,确保每个产品合格,并把不合格产品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变更或返工、整改,从而使工程既保证质量又不影响进度,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牵涉了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不仅要考虑到技术还要考虑到管理,这都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慢慢实践积累。 质量控制论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在生化检测中的作用 临床生化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准备和及时的检测报告,作为确诊及治疗疾病的依据。检测结果的准确要依赖高标准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面质量控制过程。当前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评定成为常规项目,严格控制着检验质量。但由于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涉及面广,没有相应的规程和规范,而由非操作技术因素引起的检测误差又无法用质量控制来监控。下面就临床生化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护技人员的作用综术如下。 生化检测标本通常由临床护士负责采集,从患者准备、标本留取、采集到运送至实验室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临床生化检测以血标本居多。因此,护技人员在血标本采集至分析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抗凝剂的准备 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不同的采集容器。如血糖测定需要氟化钠和草酸钾双抗凝管,它有抗凝和阻止糖进一步分解的作用,但是此种标本不能申请做钾、钠、镁离子测定,草酸钾还能抑制淀粉酶、丙氨酸转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氟化钠还能激活淀粉酶及抑制脲酶。 2 采血器材的选用 真空采血管技术以其使用方便、采血量准确、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等特点得到亠泛应用。但BD公司提供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有20余种,不同的抗凝真空采血管有不同的用途,不能随意客串。 3 采血量不准确 3.1 采血量过少。本室调查显示,在100份不合格生化标本中采血量过少占16%,标本量过少除所需实验不够做外,实验室反复离心容易造成标本溶血。 3.2 抗凝血标本。抗凝剂和血标本的比例至关重要,血量过高,血液易凝固;过少,血液稀释影响成分浓度,两者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输液时采血 静脉输入一定量的物质,在局部或全身其浓度有一过性的升高,为避免对检测生化项目的影响,应该有尽量避免在输液时采集标本,必要时可在输液装置的对侧采集或在输液结束后60min抽血,此时对K离子还有影响。 5 标本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实验室,尽快检验,减少标本的放置时间,因为细胞的代谢,光学、化学反应,微生物分解都将对生化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6 标本处理 生化标本送至实验室后分析前要做的处理,包括标本分类、编号登记、离心分离血清(浆)等步骤,每一项操作应严格按规程执行,绝不能使标本张冠李戴、互相污染、溶血或丢失。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妥善保存(有的标本应低温保存,而有的标本应室温保存)。 综上所述,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随着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器的普及应用,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的完善,极大的提高了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但是任何先进的仪器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物都无法弥补和监控由非检测技术因素而导致的检验误差。因此,做好临床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要医、护、技各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就能够不断提高生化标本质量,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准确,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临床生化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创造良好的开端。 质量控制论文:交通工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 前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交通设施的要求在不断地提供,这便需要我们加快交通工程的建设步伐,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设一个交通体系与交通自动化管理有效结合的新型交通工程设施体系,从而把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成为科学、高速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交通设施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整体工程质量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也关系着高速公路开通营运后舒适、高效、快速、安全的运行效果。所以,在交通工程建设中要认真重视其质量控制。 2. 交通工程施工的质量特点 交通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涉及项目广、影响因素多,具有单一性、复合性、固定性、露天性、协作性、群体性和预约性等特征,这便决定了交通工程项目具有一下几个特点:(1)项目可行性建议书,项目工程的设计、前期准备、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2)项目工程的设计问题、施工材料质量伪劣、设备故障和施工方法不合理等都会影响工程质量;(3)交通过程建设主要在露天进行,所以受到了气候、地质等因素的较大影响,从而引起了质量波动;(4)交通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多的隐蔽工程,在前道和后道工序的检查过程中,如果对工序交接时的质量检查不及时,会引起后道工序覆盖前道工序,致使质量小合格的前道工序被误判成合格;(5)工程质量检查时无法进行解体拆卸而致使部分局部质量问题难以解决。 3. 交通工程中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做好质量管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工程开工后,项目部根据质量管理工作方针和项目的质量目标,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学习教育,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使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铺垫。 (1)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落实岗位职责。进入工地现场后,组织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依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根据工程的合同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在工程施工中,首先进行质量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操作,使各项工程的质量自检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 (3)认真做好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且明确质量目标。通过认真细致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明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及操作细则,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使各项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落实到最基层的全体施工人员身上,为开展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工程开工前,组织人员对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并认真进行检查,确定完善后,再进行施工。项目部配备业务精通、工作认真负责的专职试验人员,认真开展工地试验工作,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要求外购原材料进场时要先自检,同时由业主指定的试验室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原材料的定购。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技术规范”要求的频率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测试验,以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3.3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防撞护栏、标志、标线、隔离栅等方面的控制,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这些具体的质量因素,从而确保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质量。 3.3.1 防撞护栏 防撞护栏的材料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①波形梁板、立柱等构件质量需符合《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JT/T281—1995)产品标准的规定,提供产品时应同时提交产品质量合格证书;②波形梁板、立柱等部件材料质量需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1988)的Q235牌号钢的要求;③高强度拼接螺栓连接副材料需符合《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88)或《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3077—1988)的要求,公称直径16mm、8.8S级抗拉荷载不得小于133kN;④波形梁护栏等所有部件均采用热浸镀锌加涂塑进行金属表面处理,热浸镀锌为《锌锭》(GB/T470—1997)中所规定的0号锌或1号锌。 护栏构件镀锌层表面应均匀完整,颜色一致,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不得有流挂、滴瘤或多余结块;镀件表面应无漏镀、露铁、擦痕等缺陷;构件镀铝层表面应连续,不得有明显影响外观质量的熔渣、色泽暗淡及假浸、漏浸等缺陷;构件涂塑层应均匀光滑、连续,无肉眼可分辨的小孔、空间、空隙、裂缝、脱皮及其他有害缺陷;直线段护栏不得有明显的凹凸、起伏现象,曲线段护栏应圆滑顺畅,与线形协调一致,中央分隔带开口端头护栏的抛物线形应与设计图相符;波形梁板搭接方向正确,搭接平顺。 3.3.2 标志 标志材料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①折边、滚边采用机械操作,力求标志板面四角分明,圆边整齐、光滑;②标志底板表面采用磨光机处理,力求标志板面平整,无凹凸现象,并用酒精清洗标志表面,不留污垢痕迹;③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和颜色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规定执行,做到字体规范、美观;④在控制的温度、湿度环境车间内进行粘贴,做到反光膜和标志板面牢固贴结。 标志板安装后应平整,夜间在车灯照射下,标志板底色和字符应清晰明亮,颜色均 匀,不应出现明暗不均的现象,不能影响标志的认读;在粘贴底膜时,横向不宜有拼接,竖向拼接时,上膜须压下膜,压接宽度不应小于5mm。 3.3.3 标线 标线所用材料应符合《路面标线涂料》(JT/T280—1995)的规定,并核对供应商的材料合格证明书。标线线形应流畅,与道路线形相协调,曲线圆滑,不允许出现折线。 3.3.4 隔离栅 隔离栅钢立柱应符合《直缝电焊管》(GB/T13793—1992)的规定;焊接网、刺铁丝网材料应符合《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343—1994)的规定;所有金属件均应采用镀锌处理,应按《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00)的要求;材料进场时认真核对供应商的材料合格证明书。隔离栅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线形整体顺畅并与地形相协调,围封严实,安装牢固。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并贯彻和实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施工方针,同时承包商、监理单位和施工工人格依据规章制度加强交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交通工程的顺利完成和质量。 质量控制论文:SJ公司溯源防窜系统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 摘要:有效的项目管理是提高项目质量的关键。全文首先阐述了项目管理及一般方法,然后以SJ溯源防窜项目为例,从团队建设、成本控制以及进度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项目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溯源放窜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近年我国药品安全问题突出,为加强对药品流向的监管,SFDA强行推行药品流向监督管理制度。为此SJ公司实施了药品溯源防窜货信息管理系统过程。在该项目进行过程中,该公司注重以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和系统实施质量。 1 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使项目从决策到实施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以一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项目管理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等9项内容。 2 项目管理在SJ公司溯源防窜防伪系统项目中的应用 2.1 项目团队建设与组织管理 项目团队是由项目组成员组成的、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协同工作的组织,它通常是为了设计一个新产品或者提供一项新的服务,往往随着任务的结束而解散。SJ公司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非常重视项目团队建设和组织管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成立项目小组。小组集合了销售部、销售办公室、生产部、设备部、生产车间、采购部、储运部、仓库、计算中心、质保部、市场部、财务部等公司多个部门,以及项目实施方合肥中鼎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硬软件实施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组,组长由销售部部长兼任,项目负责人为销售办公室主任及计算中心主管,其他部门为业务协调部门及配合部门。②项目小组与各机构关系如下:项目组长归属副总经理管理,并监控各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各部门部长必须积极配合项目小组成员工作,并按照项目计划安排本部门相关工作,并在例会上工作内容进行汇报;各部门内部工作遇到问题时,由组长会同副总经理与相关部门部长进行协商,以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③组织管理。由于该项目实施期间将对公司生产、采购和销售将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要求较高。 2.2项目成本控制 就SJ公司防伪窜货系统而言,甲方项目组在系统选型前、项目实施前对对项目的内容、复杂程度、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成本进行控制:①硬件采购以招标为主。原则如下:与系统密切相关的设备如软件、采集器、赋码通控制器、工控机、解码器等由乙方提供,而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喷码机、传送带、传送台等则自主采购。②合同管理。合同中明确规定:系统总价格及包含的范围为“系统购买、安装调试等本合同约定涉及到的一切费用”,在支付方式上,明确说明“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额的50%,支付方式为3个月承兑汇票;软件、硬件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合格后付款45%,支付方式为现金,剩余5%作为一年质保金,质保期内无任何质量问题,则期满后支付”。同时要求乙方提供全额增值税发票。在附件中则明确说明系统实施的方案和细则,以及相关硬件的采购价格及数量。③时刻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这是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性的内容。在SJ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控制:计算中心对软硬件进行较为严格的复查,并做好交接货记录和备忘,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则按照合同约定立即进行处理,对软件资源则制 定周密的测试计划和调试,保证软件功能满足合同规定,同时定时向财务部提交资金计划,有利于财务部统筹安排资金;工程部,对生产线的设备采购以及安装、调试进行质量跟踪,保证新购设备之间的工作的协调性和生产效率;财务部门则侧重于项目款项支付的正确性,统计各类款项支付的比例,根据各个部门的资金计划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以免因工程款的拖欠,导致工程的延期或出现索赔现象,并从财务角度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 2.3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周期越长,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影响越大,因此保证SJ公司防伪窜货系统的实施进度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①制定项目总体计划并每周对计划进行核实、修改、确认,然后由组长发给相关部门。项目组成立之后,即由组长召集各相关部门人员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列出了需要完成的事项及完成时间,以及负责部门和协助部门。②利用甘特图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合理的项目进度管理方式有利于组长对项目进度和质量进行判断。SJ溯源防窜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使用甘特图的方式来对项目进行控制:如总体计划的甘特图如图1所示: 甘特图可以利用微软project软件进行描述,在该计划中,清楚的表明了每一项活动的前后衔接顺序,以及每一项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活动完成的标准,不是以能否继续下一阶段活动为标准,而是必须交付应交付的文档通过评审为标准。当然,甘特图的缺点就在于,难以反映多个活动之间存在的复杂逻辑关系,没有指出影响项目生命周期的关键所在,不利于合理的组织安排整个系统,也不利于对整个系统进悉尼港动态优化管理。但不可否认,甘特图对一般项目管理者而言,应该是表述相对清晰、前后衔接关系紧密的表达方法。 质量控制论文: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 一、 企业统计数据失真现象 统计数据失真是相对统计数据真实而言的一个概念。归纳起来,目前企业统计数据失真主要表现在: 1、对象及时间空间差异和主观对对象的理解不同所形成的数据失真现象。 (1)由于统计时点和统计范围界定不清或根本不界定,造成数据的差异。一般由于统计时点不清造成的差异主 要表现在月报上,有些单位把时点数截止在当月最后一天,有些单位截止在25日,甚至有些单位每个月的统计时点数都不同,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单位之间不可比,单位自己历史同期数也不可比。 (2)由于统计人员对指标理解不同造成的统计数据差异。为了满足各方面对统计数据的需要,统计指标越来越多,不同时期有些指标所反映的问题不同,指标的含义也有所不同,统计人员如不及时学习、培训,造成同一指标不同的统计人员统计出的数据也不同。另外,有些新增加的指标没有及时给出指标概念,也会造成数据不一致。 (3)由于人员不固定造成的统计数据差异。近几年石油行业的重组和改革给统计机构和人员带来了很大冲击,尤以基层统计最为突出。有的基层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的基层统计是人人可以填数,造成原始数据不真实。 (4)由于统计计量不准造成的统计数据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有计量不查。一些统计人员为了省事,不查原始计量表,统计原始记录是估计数。二是计量不完善。有些专业有计量工具,但不安装计量工具或计量工具损坏严重不及时更换,使统计数据无处可查,造成原始数据失真。 2、统计人员均隶属于本企业事业单位,他们的根本利益与单位利益息息相关,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上级部门整体利益不相协调的情况下,统计人员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的去维护整体利益。人为调节数据,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统计数据等。 3、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部分企业负责人非常重视统计数据的“数量意义”,对其质量的关注只停留在文件的会议上。这是因为按照现行的用人制度,企业的亏损将丧失责任人仕途上的升迁机会。人为调节数据,造成统计数据不真实。 4、统计人员素质较低,造成统计数据失真。其一是业务素质低,不能辨别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从而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其二是由于政治素质差,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不能认真负责,缺少负责,缺少求实、奉献精神。 二、 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手段 1、重点抓好源头数据质量控制 要想有科学的采集方法,就要弄清各顶指标的来源渠道,理顺各类数据来源流程。现在我们一般大型企业都是多种经营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单位,涉及专业多而复杂,内部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单位上报的报表,为了保证数据质量的真实,首先要抓源头数据。具体的措施是: (1)摸清源头数据。了解各单位、各专业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种类、指标设置情况,摸清源头数据来源渠道。 (2)规范源头数据。了解了各单位、各专业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种类、指标设置情况后,对各单位的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进行查漏补缺,并绘制指标数据来源一览表,规范每项指标数据的来源渠道。 (3)检查源头数据。在明确了解了各种数据的来源渠道后,对统计数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有统计计量工具或类似计量工具的计量依据;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原始数据是否出自计量工具中的计数;原始数据和统计台帐中的数据是否一致,和报表中的数据是否一致等,通过检查来监督数据质量。 2、制定可靠的各项统计制度,控制数据质量 需要明确的是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数据使用者需求相联系,标准的选择不同,评判的结果也会不一致。一般而言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要求统计数据至少能相关、可比、全面、及时地描述在特定时期发生的所有真实事项。统计数据即使没有统计人员行为和道德风险,但由于统计范围前提的假设性,方法运用的选择性以及数据处理、运用和技术差异性的存在,统计数据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显然真实性就具有了相对性。因此,必须规范各项统计制度,而且制度要清楚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1)规范统计时点、统计范围。在与财务、劳资、勘探等部门协商后,确定统计时点和统计范围。利用每年年报会,在报表制度中明确统计时点、统计范围。避免由于统计时点和统计范围界定不清造成数据的差异,同时也保证了统计数据与财务、劳资勘探统计时点和范围的一致。 (2)规范统计指标含义。在国家和行业已有的统计指标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特点,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编制本单位的综合统计 指标解释。为了使指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可以采? 傲较乱簧稀钡姆椒ㄈ范ㄖ副旰濉 指标的含义下发执行。 3、建立监督控制体系,确保统计数据 建立健全统计信息质量控制办法和统计信息质量管理责任制,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并依靠完善的统计体制、发展统计科技,增强统计部门的抗干扰能力,最大限度地排除统计信息在搜集、处理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具体做法: (1)统计对象的完整性审核。对于通过直接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先进行完整性审核,即主要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是否有遗漏,所有的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齐全。 (2)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数据资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调查单位的客观实际情况,内容是否符合实际;二是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计算是否正确。 (3)控制手段。通过制定各种统计制度,规范基础制度文件,并且认真落实实施。制度中明确了各单位要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实行报表审核和汇总报送负责制,尽快完善内部统计工作,企业所属各二级单位 ,要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作为后备人员,以保障各项统计报表保质如期,后备人员要掌握企业综合统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一旦统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上报报表,后备人员要及时承担数据统计和报表上报任务。确保本单位统计数据及时、准确上报。为确保数据质量各单位要建立数据统计和上报审核制度,所有数据经相关责任人审核确认后方可上报。统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表式、指标填报,不得缺报、漏报;对于变动异常的数据,必须附文字说明。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在年终时将对各单位上报统计数据质量和及时性进行考核。平时企业综合统计部门要绘制各单位综合统计报表报送时间及差错登记表,将不定期对各单位报送情况进行通报。对于综合统计报表上报问题较多的单位,企业将视影响综合统计工作程度,在本单位责任制考核兑现时作为指标完成情况的一项扣减因素。 4、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控制数据中间环节的质量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 网络技术的优势就是把企业各部门及各种业务有效地联系起来。就统计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据收集的电子系统,而是综合全企业各部门的相关信息从统计角度进行预测、分析、计划和控制。这不仅加快、加宽了统计数据的来源,同时也避免了数据在中间各环节由于传递、加工、整理、计算等形成的各种质量问题。 5、加大培训投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近年来,企业管理层已经认识到企业统计是知识的生产,可以实现信息的增值,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决定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人。加大培训投入,可以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当然, 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统计人员培训不同的内容,用尽量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投资效果。主要做法是:首先确定培训目的。培训之前要明确培训哪些人员,通过培训达到什么目的,之后再确定培训的人员和内容。一般主要是结合统计工作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确定培训目的,比如对于刚上岗的统计人员,可以进行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对于长期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可以从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分析等方面来培训,使他们的统计工作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统计数据的质量是一个企业的命脉,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企业领导的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前途,所以,一个企业,要想能够很好的发展,对于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在企业的发展中,对统计数据质量要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统计研究》、《中国统计》、《统计与决策》 质量控制论文:浅议绩效审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绩效审计是当代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广泛开展了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西方国家绩效审计普遍占到其审计资源的50%以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达到85%以上,绩效审计已成为当今世界审计的主流。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政府政务公开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实施绩效审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审计署20__至20__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到20__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同时指出,要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明确审计工作各环节的目标和质量要求,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 如何构架科学、高效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事业单位及使用公共资金的企业业务活动和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绩效,从而达到预期质量标准,本文拟从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即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服务、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事前、事中、事后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链式”要素,探讨实施绩效审计的有效途径。 审前调查要精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开展绩效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审前调查是基础。做实、做透、做深审前调查工作,对整个审计调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审前调查要做好“四诊”——望、闻、问、切。所谓望,即深入被审计单位,通过查阅报表、调阅资料、察看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所谓闻,即通过走访了解,听取各方面反映,正确研判形势,做到心中有底;所谓问,即通过约请相关人员谈话,询问审计意见和建议,收集、整理、筛选、分析审计信息;所谓切,即通过审前调查掌握的情况,切中要害,突出重点,确定审计调点和重要事项。审前调查的方法也很重要,一般在调查前要做好分工,做到“四个结合”——分线调查和联合调查相结合,重点调查和个别交流相结合,动态调查和静态分析相结合,责任调查和效益调查相结合。 审计方案要精确。审计实施方案是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一个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对全面指导绩效审计工作、规范实施程序、提高审计质量、打造精品审计项目起到关键性作用。制订审计实施方案要注重“四性”——即审计目标的可行性、审计重点的合理性、审计方法的操作性、审计成果的示范性。制订审计方案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点与面的关系,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着眼全局;轻与重的关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发力,小中见大,揭露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简与繁的关系,方案的语言要凝练,目标要具体,举措要简约,程序要规范;知与行的关系,理论要联系实践,方法要便于操作。 审计服务要精神。审计监督调查从事后逐步向事中和事前转移,变“秋后算帐”为“事前体检”,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切实发挥审计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免疫系统”功能,是体现审计监督绩效的精髓所在。在审计实践过程中,既要注重“看病”,又要注重“治病”,要在监督检查与跟踪服务上全力探寻绩效审计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构架绩效服务的兴奋点,着力打造精品绩效审计项目。具体要做到“四勤”——脑勤、嘴勤、腿勤、手勤。所谓脑勤,就是要多动脑筋思考,要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能动性,“脑袋跟着项目走”,用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和审计内容,做到防微杜渐。所谓嘴勤,就是要善于发问:向领导问道,通过悉心体会领导指挥艺术,提高运筹帷幄的智慧;向专家问惑,解决审计实践中疑难问题,提高业务技巧和技能;向同事问计,审计人员之间通过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审计工作经验;向群众问效,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交真心,听真话,察实情,准确判断项目的真实效益。所谓腿勤,就是多动腿,树立“执审为民,勤审惠民”的审计理念,不要做脱离实际的“遥控器”,而要做脚踏实地的“吸尘器”。 只有多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才能消除与群众的隔阂,从而掌握第一手真实的资料,这样的绩效审计项目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所谓手勤,就是勤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平时在审计实践中好的想法、好的做法、好的线索、好的建议及时记录下来,不断进行总结和提炼,进而形成优秀绩效审计实施方案、优秀绩效审计结果报告、优秀绩效审计工作日记、优秀绩效审计心得体会、优秀绩效审计专家经验、优秀绩效审计计算机方法等,指导实践,提高业务水平。做好跟踪服务要明确责任,落在实处,强化考核,形成机制,做到“四戒”——一戒好大喜功,作秀过场;要全心投入、真情奉献。二戒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作风漂浮;要作风务实,深入实际,摸透实情,力求实效。三戒虎头蛇尾,走马观花;要一以贯之,全程跟踪。四戒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紧盯节点,专注重点,突破难点,精耕细作,形成精品。 审计方法要精当。“方法对了头,上坡也省油”。优化绩效审计方法,建立高效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举措。打造精当的审计方法要做到“四优”——一是审计项目要优选。建立绩效审计项目信息库,通过认真分析、梳理和筛选,确定投入量大、覆盖面广、关注度高的国家拉动内需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民生项目、节能减排项目等作为审计重点,这样的绩效审计必将发挥重大的建设性作用和社会效应。二是资源配置要优化。集中优势资源,合理配置人才,成立项目课题组,不啻是提高绩效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推荐、他人推荐、自愿报名、竞争上岗的办法,确定课题组组长,由课题组组长打破科室界限自由选人成立课题组,合理配备资源,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技术攻关要优先。要充分利用AO和OA系统优势,强化计算机联网审计,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覆盖面。四是业务督导要优质。要重视外部审计环境建设,在纪检、监察、 公安、财政等部门中聘请审计业务督导员,保持经常性交流探讨,尽可能实现信息、政策、技术等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同时,选择优质、高效的审计方法必须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在管理方法上,要坚持量力而行原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循序渐进,提倡保重点、抓质量、上水平、出精品的管理模式。二是在计划安排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紧紧围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优先安排审计计划。三是在节点控制上,要坚持点面结合原则,在审前、审中、审后等各个时间节点强化质量控制,责任上挂,重心下移,监督关口前移,确保出成果、出精品。四是在考核奖惩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采取以项目压、以考评促、以培训推、以奖惩触等多种方式,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审计组长”和“审计能手”。 审计报告要精彩。审计报告是整个绩效审计工作的“高潮”,好的绩效审计报告就如一台大戏的压轴之作,好比王冠上的明珠,精彩绝伦,才能产生经典。精品必定是完美的,精品必定经过精雕细琢。只有力求完美,精益求精,才能产生绩效审计精品,多出绩效审计精品。精品绩效审计报告能体现较高的审计价值,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催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要想写出好的绩效审计报告必须掌握“四要素”——真、实、深、精。即反映绩效审计项目情况要客观真实、总结审计项目的优缺点实事求是、揭露体制内外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透彻深刻、提出审计建议鲜明精辟。好的绩效审计报告要做到“四忌”——一忌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反对大话连篇,不着边际;提倡言简意赅,精短实用。二忌虚,反对避实就虚,不得要领;提倡实事求是,切中时弊。三忌冷,反对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提倡大处着眼,小处发力。四忌偏,反对以偏概全,一叶障木,提倡公道正派,大公无私。 (编辑:新新)
浅谈柴油发电机系统设计:柴油发电机组数字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柴油发电机组数字调速系统研制过程中发现,采用普通PID运算,振荡及超调时有发生,为了改善调速系统性能,采用了变速积分PID及模糊PID。变速积分PID用来调节积分系数,模糊PID用来调节比例系数。 1 变速积分PID原理 1.1 PID控制原理[1,2] 常规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构成控制偏差: 将此偏差的比例(P)、积分(I)和微分(D)通过 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其控制规律为: 式中,Kp为比例系数,T1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 在PID控制中,比例项用于纠正偏差,积分项用于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微分项用于减小系统的超调量,增加系统稳定性。PID控制器的性能就决定于Kp、T1和TD这3个系数。如何选用这3个系数 是PID控制的核心。 1.2 数字PID控制算法选择 设计和调整数字PID控制器的任务就是根据被控对象和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PID模型,将其进行离散化处理,编出计算机程序由微处理器实现,最后确定KP、T1、TD、和T,T为采样周期。微处理器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计算控制量,因此,必须对PID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 用矩形方法数值积分代替式(3)中的积分项,对式(3)中的导数项用后向差分逼近,经推理可得到基 本PID控制的位置式算法: 式中 k——采样序号,k=0,1,2,…… U(k)——第k次采样时刻输出值 E(k)——第k次采样时输入的偏差值 E(k-1)——第(k-1)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 K1——积分系数,K1=KpT/T1 KD——微分数系,KD=KpTD/T1 在数字控制系统中,PID控制规律是用程序来实现的,因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由于基本PID控制中引入了积分环节,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静差,提高精度。但在柴油机调速过程中,突加突减负载时,会引起转速的较大波动,导致短时间内转速出现较大偏差,通过PID积分运算积累,超调量过大,系统产生振荡,严重影响发电机组输出电能的品质。 为避免PID控制中积分项引起的超调,提高其调节品质,拟采用积分分离法对基本PID控制进行改进,简称变速积分PID。变速积分PID的基本思路是设法改变积分项的累加速度,使其与偏差大小相对应,偏差越大,积分越慢;反之,则越快。 式中,A、B为积分区间。 变速积分PID算法为: 式中,U1(k)为第k次采样时刻PID运算的积分部分输出值。 采用变速积分PID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用比例消除大偏差,用积分消除小偏差,可完全消除积分饱和现象;各参数容易整定,易实现系统稳定,而且对A、B两参数不要求十分精确;超调量大大减小,改善了调节品质,适应性较强。 2 柴油发电机组数字调速系统中PID控制参数整定[3,4] 数字PID控制参数整定的任务主要是确定数字PID的参数KP、T1、TD和T。 对于简单控制系统,可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这些参数。但由于柴油机调速系统的工况较为复杂,其数学模型并非十分精确,在此,采用工程整定常用的扩充临界比例带法,结合经验法再对参数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PID参数。 (1)采样周期T的选择 在数字控制系统中,采样周期T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采样周期的选取,应与PID参数的整定综合考虑。 首先,采样周期T的选取应满足以下要求:远小于对象扰动周期;比对象时间常数小得多;尽量缩短采样周期,以改善调节品质。 该系统中,PID调节控制过程是在定时中断状态下完成的,因此,采样周期T的大小必须保证中断服务程序的正常运行。在不影响中断程序运行的情况下,可取采样周期T=0.1τ(τ为柴油机的纯滞后时间)。当中断程序运行时间Tz大于0.1τ时,则取T=Tz, (2)临界振荡周期Ts的确定 初始确定数字PID参数时,在用上述方法确定采样周期T的条件下,从调速系统的PID调节回路中,去掉数字控制器的微分控制作用和积分控制作用,只采用比例调节环节来确定系统的振荡周期Ts和临界比例系数Ks。由单片机系统自动控制比例系数KP,并逐渐增大Kp,直到系统出现持续的等幅振荡,然后由单片机系统自动记录并显示调速系统发生等幅振荡时的临界比例度δ和相应的临界振荡周期Ts。 控制度就是以模拟调节器为基础,定量衡量数字控制系统与模拟调节器对同一对象的控制效果。控制效果就是采用某一积分准则,根据系统在规定的输入下的输出响应,使用该准则取最小值时的最 如前所述,采样周期T的长短会影响系统的控制品质,同样是最佳整定,数字控制系统的品质要低于模拟系统的控制品质。即控制度总是大于1的,且控制度越大,相应的数字控制系统品质越差。 为获得与模拟控制器相当的品质,控制度选为1.05。不同控制度时,扩充临界比例带法PID参数计算公式 (4)KP、K1、KD、T的求取 根据实验所得Ks和Ts及选定的控制度,按表1计算出数字PID参数Kp、T1、TD和T。 (5)控制效果的调节 按求得的参数值在调速控制系统中运行,并观察控制效果。如控制效果达不到控制要求,可基于以下原则,根据经验法对参数做适当调整。 ①增大比例系数Kp,将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但过大会使系统产生较大超调,甚至产生振荡。 ②增大积分时间T1,有利于减小超调,减少振荡,使系统更加稳定,但会增加系统过渡过程时间。 ③增大微分时间常数TD有利于加快系统的响应,使超调减小,稳定性增加,但系统对扰动的抑制能力减弱,对扰动有较敏感的响应。 基于上述原则,调整PID参数时,应先比例、后积分、再微分进行调整。 浅谈柴油发电机系统设计:核电站用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质量研究 摘要:本文对中核集团“华龙一号”项目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目前的国产化模式进行介绍,结合设备的工艺特点,从设备的开工先决条件检查、设备零部件制造过程、柴油机零部件装配、柴油机的试验以及分包商的管理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阐述,确保设备质量满足核电站要求,为后续的设备监造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电;柴油机;监造;质量控制;华龙一号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核电厂的应急电源,在核电厂主电源、备用电源及主发电机失效后10s内启动,达到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确保电厂应急照明和堆内余热排出,保证反应堆安全停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众所周知,应急电源的丧失是导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和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为了满足核安全的需要,核电站用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日本福岛事故后,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中核集团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华龙一号”堆型首堆建设已经启动,为福建福清5/6#项目。为满足“华龙一号”的核安全需求,为我国核电安全地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华龙一号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能要求 1.柴油发电机组转速600rpm,额定输出功率8000kW,额定电压6.6kV,额定频率50Hz,功率因数0.8,机组最低使用寿命40年;2.柴油机在正常工况运行下,累积有效运行时间不小于10000小时,启动时间除外;3.柴油机启动可靠性不低于99%;4.柴油机空载运行最大持续时间可达8小时;5.柴油机在使用寿命年限内启动次数为4000次;6.柴油机起动后,10s内达到额定转速和额定电压;7.与应急柴油机应急运行及发电功率有关的柴油机承压的辅助机械设备、部件核管线设定为核安全三级,电气部件为1E级;8.柴油机加载时频率不能低于95%额定频率,电压不能低于75%额定电压,频率恢复到额定值的98%及电压恢复到额定值的90%的时间小于此程序开始与下一程序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的60%。 二、核级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经历的国产化采购模式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是一套非常复杂的集成化、模块化设备。机组本体主要由柴油机、发电机、连接装置和公共底座等构成,与柴油机辅助系统、发电机励磁和保护系统、仪表和控制系统等共同组成了核电厂内应急交流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国产化模式主要还是与国外大型柴油机供货商联合设计制造为主,通过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逐步进行国产化。 1.国内二代加M310核电堆型主要采用了联合体的采购模式: (1)德国MTU、阿海珐公司和山西北方安特优组成联合体。MTU为联合体的接口人负责柴油机系统设计,阿海珐负责电仪设备的设计和供货,山西北方安特优负责柴油机零部件的组装和试验,承担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项目。(2)由法国ALSTOM、德国MAN公司、武汉ALTSOM、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ALSTOM为联合体带路人,并负责电仪设备的设计和供货,陕西柴油机重工负责部分国产化零部件的采购以及柴油机的组装和试验,承担了中核集团田湾和海南核电项目。 2.目前中核集团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应急柴油发电机组采取的采购模式为: 总包商为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法国MAN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核集团河北分公司承担部分系统布置设计。陕柴自制一台柴油机的重要零部件供MAN公司进行评审,在MAN公司认可后,陕柴开展该型号柴油机的制造,用于核电的国产化。由于国内企业没有承担过项目总承包的角色,并且国内企业的设计、工艺、质保、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如国外企业成熟,因此,在总承包模式改变为国内企业的背景下,如何对陕柴的制造活动进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三、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质量控制要点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为核1E级别设备,属于重大设备,因此监造等级定为监造一级,根据现场需要在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派驻监造人员一名,在发电机分包厂家派驻监造人员一名,进口件由驻欧洲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根据零部件的核安全等级、质保等级、工艺复杂程度等在供应商提交的零部件制造质量计划上选取相应的见证点(停工待检点H,见证点W,记录点R),监造人员进行见证,同时对设备制造的全周期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的监造内容有以下几点。 1.开工先决条件检查。 (1)设计文件的检查。①检查设备供应商已编制设计文件清单,检查设计施工图、技术规格书、技术条件等设计文件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版本情况,以确定设计是否固化,对于设计没有固化的坚决不允许开工,从源头杜绝由于消化吸收不到位而产生的问题;②检查设计联络会、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与图纸有关问题的澄清或解决情况,在设计变更和技术澄清没有得到落实情况下,不得开工制造;③检查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对制造厂整改行动项目的落实情况,没有整改完成坚决不开工。(2)主要外购件及原材料入厂验收。设备监造工程师对柴油机的结构材料和零部件等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检查,首先应检查材料和零部件的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根据合同和技术条件要求,需要进行复验的进行入厂复验。其次是监督制造厂对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实体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见证、审查、确认。柴油机的主要外购零部件有:曲轴、连杆、管路等,特别对高压燃油管、空气管路和启动空气管路应注意检查压力试验参数的符合性。(3)制造厂资质的检查。检查核安全设备设计或制造许可证,检查制造单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从事的活动种类和范围是否符合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的要求,确保关键工序无违规分包现象。焊工或焊接操作工应具有相应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资格证书,焊工或焊接操作工人员数量、焊工考试合格项目应满足车间产品焊接需要。无损检测人员应具有国家法定培训机构颁发的资质证书,无损检测人员数量和资质范围应能满足无损检测工作的需要,针对产品无损检验方法,确保每种方法具有2个Ⅱ级以上人员。无损检测人员为本制造单位正式聘用人员,无其他单位人员在本单位从事无损检测工作。 2.对主要零部件的质量控制。 (1)主要铸锻件的控制。柴油机主要的铸锻件有机身、汽缸盖、缸套、连杆、曲轴等,主要关注的是零部件的机械性能和硬度是否合格,粗加工前进行100%UT检测,并禁止进行补焊和打磨等工序。对于连杆尤其注意零件号是否与实体一致,并检查连杆螺栓是否存在裂纹。(2)对机械加工过程的监督。主要的机加工工序为:缸套精加工、汽缸盖精加工及水压试验、终检、机身精加工、轴承盖、精镗曲轴孔、精镗凸轮轴孔、精镗缸孔。可适当设置精加工后的见证点,确保精加工后的零部件尺寸工差和表面粗糙度等满足图纸要求。精加工后进行MT检测,检测是否存在裂纹。 3.柴油机零部件装配质量控制要点。 (1)缸盖装配:检查气门座密封性能,检查气门沉入量及气门间隙。(2)装活塞—连杆组件:连杆小头铜套上的油孔或油槽与连杆上的油孔要对正,连杆体和连杆盖对应编号一致,每个连杆连接螺栓与连杆螺栓孔也是固定对应关系,组装时注意连杆螺栓编号和螺栓孔编号一致。(3)装配曲轴、轴承盖:曲轴承盖与机体曲轴孔座对应编号一致,曲轴螺栓的拉伸量符合组装工艺要求,曲轴组装后检测轴向间隙符合工艺要求。(4)装活塞、连杆、缸套总成:组装前核查活塞、缸套尺寸,检查连杆瓦孔尺寸。测量连杆瓦孔尺寸和组装曲轴、连杆时,连杆连接螺栓应分次紧固,紧固力矩、转角符合工艺要求,螺栓紧固位置刻线应一次对准,如果拧紧时超过刻线位置,不允许倒拧对准,需松开后重新紧固。(5)装凸轮轴:装入凸轮轴时,应使用凸轮轴导入工装、凸轮轴及孔涂机油,防止剐蹭凸轮轴轴承铜套。定位后检测轴向间隙符合工艺要求。调整凸轮轴定时,检查曲轴和凸轮轴的定位是否准确,精度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在紧固凸轮轴定时齿轮螺栓时,要注意观察是否造成凸轮轴、齿轮的跑动,一旦出现上述现象,要重新进行定位和装配。(6)装配曲轴齿轮、减震器:在进行此类过盈配合零部件的装配工作时,扩张压力和推进压力同步达到组装工艺要求压力后,卸去扩张油压,推进油压保持工艺要求时间。(7)装缸盖:缸盖螺栓拉伸量或紧固力矩、转角符合工艺要求。(8)装喷油泵、横向控制机构:装喷油泵前根据测量结果选配调整垫片厚度。(9)排气总管装配:增压器箱与排气总管结合面清洁,组装前结合面涂高温密封胶,检查增压器润滑系统单向阀组装方向。 4.柴油机单机试验的质量控制要点。 柴油机单机试验应当包括磨合试验和性能试验。柴油机磨合试验是发现和排除柴油机组装质量问题的重要环节,试验前应注意检查试验操作人员是否已按试验大纲完成试验前准备工作,启机前柴油机安全防护功能的静态检查验证结果应符合安全防护参数要求,应对所有柴油机的报警和停机装置进行整定和检查,触发点应记载在试验记录中,应确认试验台所有传感器信号正常,无报警信号出现,避免由于柴油机存在组装质量问题而对柴油机造成重大损失。柴油机性能试验是对柴油机应具备的基本性能的验证,试验内容应至少满足相关标准及技术规格书对柴油机出厂性能试验的要求。 5.柴油发电机组的试验。 柴油发电机试验前与发电机进行组装,检查联轴器的材料证明,审查柴油机、发电机联轴器符合性声明文件。检查材料、零部件质量证明文件,柴油机质量计划已执行完毕且质量计划见证点签署齐全,无问题遗漏项。审查空气启动总阀、预润滑油泵、冷却水泵、预热器、燃油冷却器,空气启动管路管件,滑油、燃油管路管件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符合性声明文件,审查启动空气管路管件焊接无损探伤报告等。检查发动机和发电机之间的同轴度,检查机组在试验台就位后的柴油机和发电机的同轴度应符合工艺文件要求。机组试验内容一般应包括:功率验证试验、调速器试验、启动试验、振动测量、负载试验、裕度试验、轻载试验、空载试验、空载试验后50%加载试验等试验项目。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试验台有无报警信号出现,柴油发电机相关参数是否异常。试验结束后应按试验大纲要求的拆检项目进行检查。 四、加强对柴油机组分包商的管理 一套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系统包括400多台设备,一万多项部件和材料,约涉及上百个分包商,大部分分包设备为辅助系统的设备,当前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大部分质量问题的也基本属于辅助系统设备部件。 1.目前应急柴油发动机组分包商存在的问题有: (1)柴油机非关键零部件存在多级供应链,主供应商对分供应商的控制存在薄弱环节,造成由于分供应商采购的零部件质量控制不够,业主方又难以深入监控。 (2)国内制造水平不高和分供应商在采购时过多考虑低价格,造成一些零件的质量存在隐患。 (3)对于国外采购的辅助系统设备,供应商考虑到出国费用高,一般不派人出席见证,质量控制薄弱。 (4)供应商在核电站处理现场问题时质量控制不到位,部分活动未编制质量计划或者现场环境带来柴油机试验次生质量问题。 2.对柴油机组分包商的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对外购件分包商的合格供应商的评价,做好资格审查工作,取得认可后,方能作为合格分包商参与项目。 (2)根据设备质量分级和以往项目经验,对不同的分包商进行不同级别的监造管理,对于质保等级在QA3级以上的设备,总包商均按我司要求,提交设备质量计划,各方对质量计划进行选点,对薄弱环节进行控制。 (3)加强现场监造对分包商的帮扶力度。加强现场监造监督作为对分包商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一种控制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经常性地对制造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巡查,可以帮助各级分包商积攒宝贵经验,养成良好的质量管理习惯,在后续的项目中也便于我司及总包商的质量管理。 (4)将核安全质保的理念积极灌输到总包商及各级分包商中。要求总包商严格按照核安全质保要求管理其下级分包商,力求做到每一级分包商都能够在质量上受控于上一级承包商,做到尽可能地深入管理,防微杜渐,并防患于未然。 五、结束语 核电设备的国产化是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用应急柴油机组是核电厂重要安全级设备,是国家重点鼓励的国产化设备之一。目前,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用应急柴油机组国产化进入了关键阶段,总包商由外方变成了中方,设备制造质量风险加大。因此对柴油机的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只要我们从设备的采购全过程对质量进行预控,加强设备制造先决条件检查,确保柴油机制造企业按照核电设备质量保证有效运转,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产生,加强对分包商的质量控制,确保外购件的到货质量,确保重点零部件的制造以及柴油机系统的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相关标准及程序执行,相信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用应急柴油机组一定能顺利交付核电现场,为我国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孙建民 张强 浅谈柴油发电机系统设计:协议在石油钻机柴油发电机组监控中的应用 摘要:结合实际使用,通过Modbus协议将柴油发电机组的数据接入PLC系统,实现主要参数监控并进行报警设置,既减轻了体力劳动也可提早发现隐患。 关键字:Modbus;石油;柴油发电机组;监控 0引言 石油电驱动钻机的使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并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成熟。电驱动就是利用交流电动机或者直流电动机驱动钻机的机械传动装置,从而实现设备的运转。其具有传动柔和、调速特性好、经济性好、可靠性高、噪声小、污染少等特点,至今一直是石油钻机驱动的主要方式。石油电驱动钻机的动力源主要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提供,每台柴油发电机组由柴油机、交流发电机及控制系统组成。为满足钻井作业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一般会配置2台以上的柴油发电机组,通过单机或者并网运行给电气控制系统供电。柴油发电机组是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工频交流同步发电机,具有结构紧凑、热效率高、占地小、启动快、便于运输等特点。同其它设备一样,柴油发电机组在运行时也会出现机械或者电气故障。故障产生必然会影响正常的供电,对生产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钻机电气控制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保证柴油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引入切实可靠的监控措施非常重要,这样一旦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发现并排查。本文采用S7-300PLC作为控制器,通过Modbus协议和卡特彼勒的EMCP4.2控制器进行通讯,读取发电机组的电压、电流、功率、轴承温度等参数,并对主要参数进行报警设置,当达到报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和维护人员。 1Modbus协议概述 Modbus是由Modicon(现为施耐德电气公司的一个品牌)在1979年发明的,是全球第一个真正用于工业现场的总线协议。使用的是主从通讯技术,一般将主控设备方所使用的协议称为ModbusMaster,从设备方使用的协议称为ModbusSlave。Modbus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目前许多工业设备,譬如PLC、智能仪表、DCS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它们之间的通讯标准。Modbus协议具有ASCII(美国信息交换码)和RTU(远程终端设备)两种传输模式,并且支持RS230、RS485等电气接口,标准的Modicon控制器使用的是RS232C的串行接口。根据Modbus通信协议,“主站-从站”和、或“从站-主站”数据交换以从站地址开始,然后是功能代码,然后传输数据。数据的结构取决于使用的功能代码,最后传送的是CRC校验码。Modbus定义了4种基本数据类型和16种功能代码。数据类型有可读写位数据、只读位数据、只读16位数据、可读写16位数据,这些数据分别被称为线圈状态、输入状态、输入寄存器、保持寄存器。功能代码也是在这4种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设置。 2柴油发电机组监控系统构成及功能 监控系统采用S7-300PLC为控制器,是整个Modbus网络中驻站,PLC系统选用支持ModbusRTU协议的CP341通讯模块,将数据转换成满足Modbus协议的数据,在整个Modbus网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柴油发电机组而言,是整个网络中的从站。随着卡特彼勒发电机组控制器的不断升级,之前的第三代控制器如果要实现数据传输的通讯需要增加PL1000E通讯模块,而第四代控制器出现后,控制器上集成有ModbusRTU通讯的接口,可以直接进行通讯。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电流、电压、功率、频率、转速、轴承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的检测显示;二是对频率、转速、轴承温度、绕组温度、燃油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控,当实时值超过设定值后发出报警提醒操作维护人员进行检查。 3柴油发电机组监控系统实现 Modbus是主/从通信模式,整个网络中只有一个主站,主站在网络上没有地址,从站的地址范围为0~247,其中0为广播地址,从站的实际地址范围为1~247。在本项目中,S7-300是整个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器,在网络中承担主站的作用,卡特发电机组的EMCP4.3控制器是从站,二者之间通过Modbus协议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实现对柴油发电机组数据的采集和监控功能。 3.1硬件及其线路 对于Modbus通讯来说,硬件比较简单,主站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并在机架上安装有CP341通讯模块,CP341模块需要安装有通讯专用的dongle加密狗,以保证数据和CPU之间的交换。子站在卡特彼勒控制器上已经集成,不需要额外的硬件。硬件都满足条件后,就需要实现硬件线路上的连接。系统中采用的是RS485的半双工通讯方式,因此电路采用RS485双绞线进行物理电路的连接。进行硬件电路连接时要注意如下三点:1)连接驻站和从站的电缆采用LIYCY3*2*0.14R(A)/R(B)或者T(A)/T(B)类型的双绞线;2)各站点必须安装外壳屏蔽;3)网络上的两端最后一个接收器的连接器上要焊接一个330Ω的终端电阻。 3.2主、子站设置及程序功能 为保证软件的可靠运行,在主站和从站上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才可以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主站上在进行PLC硬件的组态时,需要安装CP341作为驻站以及点对点通讯的驱动程序,并且配置其主站信息、通讯模式和通讯速率。作为从站的EMCP4.3控制器,按照卡特彼勒的使用手册,在EMCP4.2上对RS485通讯的参数进行设置,包括子站地址和通讯速率。S7-300和EMCP的通信中,主要是进行16位数据的读取,这些数据都存储在保持寄存器,所以在整个PLC程序中主要使用读取保持寄存器的功能(功能代码03)。在PLC程序中,通过调用Modbus功能块,发送需要读取的子站的功能代码。返回数据按照不同站点定义不同的数据块,然后将需要参数从数据块中读取出来。 3.3上位机监控功能 上位机采用西门子TP150015in触摸屏,与S7-300采用Profibus进行通讯。作为监测、控制、维护和事故处理的HMI(人机界面),可以调出相关的画面进行监视和控制。在触摸屏上既可以进行主要参数的实时显示也可以进行重要参数的保护设置,当实际值超过保护值后系统发出报警,提醒操作维护人员。 4结语 与传统直接在发电机组上观察数据、报警记录的方式相比,采用Modbus总线控制方便操作维护人员实时看到机组的实时信息和状态,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信息的定制化显示,对于主要的参数进行报警设置,可以使故障在初始状态就被发现,进而避免柴油发电机组发生重大故障,也减轻了现场柴油发电机组的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采用Modbus协议进行柴油发电机组的监控也为柴油发电机组的远程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大钻机的远程监控平台提供了技术基础。 作者:李崇博 单位:西安宝美电气工业有限公司
大数据分析论文:基于Hadoop大数据分析在电力信息系统的应用 【摘要】随着电力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升,系统运行维护压力越来越大,加之信息化数据分析对电力系统发展的指导意义越发重要,对信息数据的分析亟待提高。针对电力SG-186系统运维现状,提出一套基于Hadoop架构的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对系统运行日志进行多元化分析,一方面发现后台潜在系统运行风险,一方面给企业提供各类实时可视的数据,给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SG-186;Hadoop;大数据分析 引言 在电网智能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以SG-186为核心的数百个各类系统已经渗入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角落。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可靠性及公司的社会形象,系统的各类数据也都直接反映了公司经营业绩及发展现状。信息系统后台日志数据规模急速增大,传统的单机式数据库模式在各类系统复杂的数据分析诊断中已经越显乏力,本文运用Hadoop平台及相关技术,提供了一款基于Hadoop的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通过在服务器上的运作,可以对大规模日志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图表进行展示,从而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各项用户数据。 1.技术背景 Hadoop是一个高效的、非常可靠的并且可扩展性很强的的分布式软件开发框架,它的优势在于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并且完成大量的数据处理任务。运用Hadoop框架进行开发,开发者可以通过自己开发编写的Map/Reduce来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通过更改相应的配置文件,数个甚至更多的副本数据可以通过Hadoop保存下来,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Hadoop更加的可靠。因为即使某一个集群中的Hadoop节点出错,其也可以通过HDFS,即数据块副本来完成数据处理任务。因为Hadoop框架可以在非常宽泛的范围内进行扩展,所以其可以处理海量的数据,其数据规模普遍可以达到TB的数量级,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突破PB的数量级。Hadoop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其运行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开发者可以不用了解或研究其系统底层的实现过程就可以完成发任务。 Hadoop的相关系统:Hadoop分布式系统(HDFS)包含了许多元素,文件系统存储在群集节点上的文件。HDFS上层的Map/Reduce程序框架引擎,包含了工作跟踪和任务的跟踪。 2.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2.1 系统日志数据预处理 确定了系统对数据的需求之后,就可以对日志进行预处理了。通过对用户日志的UID访问,获取每个日志的基本数据。然后逐个读取各项数据,分别确认是否属于系统所需的日志数据类型。如果是,则保留在系统平台内;如果不是,则删除其数据。为了获取用户的各种信息,我们需要对用户访问系统所遗留下来的日志进行严格的分析。其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在于,在运用本文所设计的基于Hadoop的海量数据分析系统对日志进行分析之前,尽可能的对日志进行简化,即去除一些无关紧要的数据部分,是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有着重大提升的意义的。 因此,在将日志导入系统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日志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有两个目的:一是去掉日志中部分系统不关心的数据;二是统一日志格式,在用户访问的过程中,其生成的格式有可能会因为其来源渠道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日志整体架构不一致,如果不统一日志的格式,直接导入系统进行处理,那么将会有大量的系统资源被浪费在无用的处理过程中。 2.2 生成最小粒度数据的实现 根据从日志的预处理之后得到的新日志文件数据,系统将对海量的数据进行逐个肢解的过程,并将其按维度划分最细分粒度及流转最细粒度,生成最细分粒度数据。此步骤的难度在于,日志数据极为庞大,单个日志要划分成十数个乃至数十个的小数据,其数量就更为庞大。如何存储这些最细分粒度数据,以便系统后用成了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问题。 在这个步骤中,系统将用Hadoop平台的Apache Pig来实现这一过程。Apache Pig是一个用于分析大型数据集的平台,包括一个高层次的语言表达数据分析程序来评估这些方案以及基础数据处理。Pig的突出特性是它们的结构是适合进行大量的并行轮流处理,使他们能够处理非常大的数据集。目前,Pig的基础设施层由编译器产生的Map-Reduce计划,大规模并行实现已经存在于序列中。 首先,将后台用户日志导入系统。系统将对海量数据进行逐个肢解的过程,并将其按维度划分最细分粒度及流转最细粒度,形成最细分粒度数据,然后存放在Hive中。 在这个过程中,难点在于日志的数量大,通常是数百GB。因此,在此部分,系统将运用Apache Pig来实现对系统原始日志及特征表的肢解,使其生成最细分粒度数据,并将其导入Hive中存放。 首先系统将注册各种UDF,以便 展整个系统流程。然后导入系统后台所存储的用户访问电商网站服务器所留下来的日志数据,主要是访问日志,其次是访问特征码,特征码对于页面流转的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系统将要逐个地清理原始日志,主要是排除垃圾信息和不完整信息,因为在曰志存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收到一些或有意或无意的垃圾信息的攻击,这一部分需要提前剔除,以免工作量太大。 2.3 数据分析及报表的实现 在得到各个数据类型的Hive表之后,系统需要通过Apache Hive来汇总所需细分粒度数据。汇总的方式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可以将任意两种乃至数种上文中所提到的Hive表进行组合汇总,形成新的Hive表。在此步骤中,被划分成最细分粒度的数据己经存放于Hive中。所以,系统将运用Apache Hive来将所有最细分粒度数据汇总,使其成为各个项目单独的汇总表文件。从最细粒度的数据统计,现在就有了两个乃至多个Hive表均包含其数据内容。当系统收到上一个步骤所分析统计得出的Hive表时,其将通过调用Apache Hive的各个接口,使其接收到Hive表中的内容,并且通过用户事先设定好的数据类型汇总方式,将各个Hive表中的数据先逐个读取,再将其输入存放到新的Hive表中。 系统在此部分将通过Hadoop平台所提供的接口建立到数据库的链接,然后在对上一节中所生成的各项Hive表实施遍历,逐行逐词的读出数据表中的每一项数据,将其存入Mysql中,然后提供一个前端可用的接口,以方便各种前端客户连接至Mysql,将数据资料读出并做成可直观阅读和分析的系统报表。 在数据存入Mysql之后,系统可以根据衔接的前端程序的不同,生成各类不同样式的图表,可以包括系统到目前为止,储存在数据库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数据,供网站分析人员观察与分析。 3.结论 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本论文的重点。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逐步引入Hadoop技术,特别是在HDFS文件系统方面的,Map/Reduce框架,Hive数据仓库框架介绍的原理和使用,以及作为如何使用Hadoop数据处理,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然后,本文介绍了如何充分利用Hadoop的配置设备,以及内置的数据仓库框架,以实现统计的需求,并生成直观的图表显示。 因为Hadoop运作过程并非自动化的工作形式,可以研究关于这个项目的代码固化下来的可能性,以达到完成自动化功能的目的,仅需要用户简单地输入特定需求的参数,后台任务运行这些数据使用Hadoop来进行数据处理,所以面对数据的处理需求,并不需要手动启动脚本来运行任务。 大数据分析论文:试论工业制造中的大数据分析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 300462) 摘 要:工业制造的大数据分析对企业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准确的发现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工业制造企业中大数据面临的挑战与应用技术, 并对工业制造企业生产中大数据的来源途径进行分析, 探究了工业制造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工业制造; 大数据; 应用价值 工业大数据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以工业制造过程和工业产品的数据为主体,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 获取工业生产中的具体数据,进而能够有效的对工业制造工程进行分析与控制。 工业大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产品生产周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例如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数据。同样, 工业大数据的获得, 还可以从企业的外部销售与生产市场、企业之间的“跨界”供应链中获取。 一、工业制造大数据面临的挑战与技术 工业大数据在企业生产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必要的数据分析工具,还不能够从大数据中获取十分有益的信息, 造成大数据在企业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没有将大数据中潜藏的信息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 1、多源异构工业数据集成与数据融合技术 由于工业大数据搜集是需要多源异构数据集成, 在数据分析时需要解决以下的问题:首先,要能够准确的对数据进行收集, 保证数据集成的质量,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服务。 数据质量在数据集中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多样的,可能是手工操作失误造成的, 也可能是数据集成过程中采用算法模式失误而造成的, 还有可能是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出现网络不稳定或者任务中断而导致数据质量不高。 其次,就是要及时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集成。 在生产的过程中, 不能及时对生产的可用实时数据与当前生产资源资料的数据进行分析, 就不能有效的对下一个生产过程提供有效的材料、原料的支持。 但是,由于现有的数据技术不多,数据的来源不统一,在工业大数据的企业中, 不能兼顾不同类型的海量数据,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 对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支持实时建模的大容量数据处理技术 (1)在以往的数据处理中一般采用MapReduce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批量处理, 这样处理的数据实时性不强,不能有效的运用于工业制造决策中, 不能满足大数据分析的实时建模需求。 (2)现有的大数据分析框架主要是基于简单的数据查询, 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与深度不够, 既不能满足工业多层面不规则的大数据采样与分析, 也不能实现多时空时间序列数据复杂建模的需求。 由于工业制造的决策分析的影响数据比较多, 现有的数据分析技术不能将市场数据、服务数据、 质量控制数据、营销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即使能够分析,相应的难度也比较大。 3、大数据给工业制造信息安全带来新挑战 (1)大稻菁哟笠私泄露风险的挑战 大量工业制造的数据集中存储往往会给企业的安全信息增加泄露的风险, 而且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往往还会有一些敏感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难以给予明确的界定。 (2)对现有存储和安防措施提出挑战 大量的工业数据存储在一起,这样就会存在多种格式不同、类型不同的数据共存的情况, 就会造成企业的数据存储不符合安全管理的需求, 造成企业的数据管理存在安全的漏洞。 (3)大数据技术被误用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的应用为黑客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分析机会,使得黑客的攻击更加精确,为企业的工业生产带来了更大的潜在危险。 二、工业大数据的分析途径 1、利用开放技术与平台,实现数据的任意移动 在工业制造中,系统的管理平台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 而不仅仅是一套操作软件与管理系统,更多的是项目执行和服务的平台。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体现企业生产的过程与挖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 保证数据能够在不同的服务器与管理软件上移动。 因此,在企业的系统应用平台中,要详细的对系统架构进行设计, 将系统的数据集成能力、实施能力、数据挖掘能力等融合在一起, 并能够与物联网结合在一起,实现“软件+云服务”的工业大数据应用管理平台。 在工作制造的大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应用结合在一起, 通过物联网的及时响应, 能够将客户、企业中工作的软硬件定期巡检、易耗品、设备的功能等数据进行分析, 进而能够有效的确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持续性的有价值的数据服务。 2、完善工业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强化处理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的数据模型 完善工业制造企业的系统管理平台,将数据处理的功能集成在一起, 实现制造管理系统的MOM与ERP、EAM 等有机的聚合,实现数据的集成,能够将企业的信息推送、系统工作流的集成、应用数据的控制与管理有机的集成在一起, 完善数据处理的模型,实现对工业制造企业的结构性数据与非结构性数据的处理。 由于工业制造企业各个管理系统之间的主数据不统一,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就需要依赖各系统间的总线进行数据交互, 就需要整合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业务流程、工作流、服务流程等, 才能有效的实现工业大数据的集成,对工业制造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通过一键登录之后,通过系统的个性化定制页面,就能够了解与查看经过大数据集成后的数据。 3、利用智能工具对工业大数据进行分析 在工业制造企业可以采用时间序列、图像、视频、机器学习等智能分析工具, 来建立工业生产的数据模型,模拟与控制工业生产的过程, 进而与工业大数据平台结合在一起,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对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情况进行分析, 并可与物联网、感应器、互联网等连接在一起, 然后与企业的管理应用软件结合在一起,对企业生产的大数据进行分析。 三、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思维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创新了工业生产中的数据分析, 同时也能够将企业生产中的所有数据聚合在一起, 这为工业大数据的集成提供了便利, 同时也使得工业大数据的集成成为企业数据应用的核心。 以工业数据的采集与解析、分析和可视化以及数据的安全管理成为未来企业数据的关键技术, 随着信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加深, 企业生产的数据不再以企业的内部数据为主,同时还要将外部的市场数据融合在一起,随着智能制造的应用越来越广,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工业大数据在生产中的作用,同时企业也会重视大数据的价值, 对企业的制造产品进行创新,并能够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监视与预警管理,同时还能实时的对生产设备故障进行诊断与维护,优化企业生产的供应链管理, 提升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分析, 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生产的仓储、产品的配送、销售等进行优化管理, 降低企业的成本,并能够提高企业的销售效率。 四、结束语 工业大数据在企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的价值产生方式主要是通过集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并对企业生产的供应链、销售的整个数据进行收集与集成,在通过数据分析之后, 能够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决策支持,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等,满足用户的需求,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大数据分析论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设计 摘要:在当前大数据火热的背景下,研究者都在思考如何应用大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文章在理解大数据思维下,设计了以数码产品价格预测、产品基本搜索功能和产品详情模块为主要功能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其中重点介绍了如何实现数码产品价格预测功能。该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利用分布式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各大知名网站的数码产品价格,并利用模型对数码产品的价格走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价格预测;分布式网络爬虫;数码产品网站;大数据;数学建模 1概述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8亿,可见通过网上获取信息的人很多。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IT行业逐步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其发展也得到愈来愈多的人关注。而目前国内的IT类资讯网站大多没有预测产品价格这个功能,本文将着重研究价格预测的实现功能的实现。 2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可行性与适应性分析 2.1从技术角度看 开发一个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大电商平台进行获取。各大电商平台往往会将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展现在网站上,我们可以通过分布式数据爬虫技术将这些数据实时采集。数据爬虫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数据采集程序,目前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的爬虫框架供我们使用,我们只需编写简单的代码便可以开始获取数据。当拥有海量数据后我们可以对各个商品进行建模,基于hadoop框架进行分布式运算,设计相关预测算法对数码产品价格进行分析并预测出价格的未来走势。 2.2从资源角度看 对于数码产品,互联网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各大手机生产企业会在他们的网站上数码产品的配置信息、评测信息等。在网站建立的初期我们可以从这些网站获取大量的数据来填充我们的数据库。对于部分具有版权的数据,我们将采用外链的方式将原网站提供给用户浏览,这样可以节约开发资源,并让网站专注于价格预测的实现。 2.3从商业价值角度看 一个可以有效预测价格变化的网站是比较有市场前景的,目前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历史价格查看网站,但是大多没有可以对价格进行预测的网站。如果我们可以成功的预测价格走势,我们就可以引导消费,帮助消费者省钱,这也便是网站最大的商业价值。 3网站概述 网站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利用网络爬虫、PHP、HTML5、JAVASCRIPT、MYSQL等技术设计开发。在网站里可以查询到参数、评测、价格和图片等关于数码产品的详细信息。网站的功能包括数码产品价格预测(预测到某款数码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价格)、信息查询(含有数码产品名称、各项参数、各角度拍摄图片等信息)、价格对比(及参数对比、图片对比和综合对比)等,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简单易操作、具有现实意义的数码产品信息查询平台。网站技术框架如下图所示: 4网站设计 4.1网站主要功能设计 4.1.1产品价格预测模块设计 产品降价预测模块是网站的重点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查询某个产品的基本信息,并且能够得知该产品的历史价格走势和该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这对于比较注重价格的用户来说,便可以综合各类信息和自身需求,更加理性和有计划地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网站利用分布式爬虫采集互联网各大平台的IT产品价格数据,形成一个较全面的价格走势图,再通过对产品价格进行建模,从建模结果中得到IT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价格容易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预测的价格走势会有一定的波动。另外,对于不同时期的价格预测也不同,短期内影响因素主要是数码产品的市场供应,一般采用指数平滑法。这种方法预测主要是靠历史价格数据逐步往后推导预测价格。对于较长时间,则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较好,因为对于一些时间序列变化可能存在线性的趋势,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减少预测值的滞后性。如果数据的变化受季节影响,预测方法应当采用温特线性季节性指数平滑较好,因为这个预测方法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进行价格预测,这样预测的价格更为准确。 4.1.2产品基本搜索功能设计 产品的搜索功能也是网站的基本功能之一。产品的搜索功能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产品搜索,它是一个包括商品搜索、查看热门产品、查看最新产品、今日推荐等多模块组合成的一个大模块。用户通过这些搜索信息并结合自己需求,可以理性谨慎地对产品进行对比选购。换言之,产品搜索模块将完成对商品的导购功能。 4.1.3产品详情模块设计 产品详情页面包括很多内容,其子页面也非常多。其中包括:概览页面、具体参数页面、报价页面、点评页面、图片页面以及竞品对比页面等等,每一个页面的功能都不同,设计时将合理安排功能的布局,以方便用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4.2价格的采集与预测 4.2.1分布式网络爬虫 实现价格预测的前提是有大量的历史价格数据,所以W站利用分布式网络爬虫技术从各大网站采集数据,爬虫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 爬虫引擎:分布式运行且完成下载网站页面内容,并将数据存入数据库的工作。 数据清洗:将下载下来的价格信息进行清洗处理,剔除无效信息和冗余信息。 分布式爬虫技术实现需要对于特定的网页编写用于分析其网站源码和获取信息的脚本代码,数据或许后再通过数据清洗去除掉不必要的数据信息,最后把需要的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保存。 4.2.2预测价格 在比较多种预测方法后,我们发现时间序列法较适合预测数码产品的价格。时间序列即是某些序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种特殊序列。若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解决实际问题,则称为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是以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序列的本质波动,探究其真实规律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在实际中,通常被用于预测未来现象或指标的波动情况。由于数据量庞大、涉及的商品较多,为了提高计算速度,预测模型需要构架在Hadoop等分布式平台之上。 5网站的开发 5.1数据爬虫程序 开发一个数据爬虫,需要用到scrapy框架,该框架是基于python语言编写的,用python语言开发程序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简单易读。Scrapy框架非常的简单易用只需编写爬虫规则就可以开始高效获取数据,并且该框架是可分布式运行,速度可控,支持JavaScript,非常适合用来采集各大网站的数码产品数据,最重要的是该框架是免费而且开源的,故运用scrapy框架进行开发满足网站需要的爬虫系统。 5.2价格数据分析系统 对于海量的数据传统程序没办法很好的处理,传统的win-dows系统也很难有效的承载。故我们选用hadoop生态体系进行数据分析,该程序可以高可靠的运行在多台电脑上。为了程序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我们选择在linux上进行数据分析,这样的好处是系统稳定性强,硬件资源可以高效利用。 5.3网站搭建 和大多数网站一样,本网站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该架构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客户端电脑负荷大大简化、系统维护和升级成本低、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我们运用HTML、CSS、JavaScript开发网站前台页面,用PHP开发网站后台,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网站运行在Linux系统下的Apache软件下,网站的所有软件均为免费软件,实现成本较低,也符合当下流行趋势。 6结束语 本网站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着重在实现产品价格预测功能、提供报价资讯等内容。网站依托互联网数据建立,以满足消费者对价格预测和导购需求,未来还将继续完善研究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产品推荐、提供对数码生产企业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对消费者的购买预测功能。 大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初探 摘 要:大数据在很多的行业和企业得到了应用,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分析也受到了很多的学者的青睐。大量非结构化流式数据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主要数据形态,这给传统的数据处理系统架构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必将使大数据处理系统渐渐由流程设计转变为数据设计。为此,该文主要从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理论入手,对现今各行各业即将运用的大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一种较适用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以供行业和企业在未来的业务活动中作参考。 关键词:预测分析 大数据处理 大数据应用 数据挖掘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企业级IT架构正在朝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新架构转型。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正在使各个领域变得越来越可感知,并走向智能化。大数据将会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带给我们更多的方便和便捷。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理论有哪些、在行业、企业的活动中有哪些应用。 1 大数据分析的五个基本要素 1.1 大数据预测性分析 大数据技术的主要应用是预测性分析,如在线教学资源网站通过数据分析用户会对推荐的教学模是否感兴趣,保险公司通过数据预测被保险人是否会违规,地震监测部门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预测某地点发生地震的大致时间,气象部门利用数据预测天气变化等。预测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预测人类才可以获得有意义的、智能的信息。许许多多的行业应用都会涉及到大数据,大数据的丰富特征表述了快速增长的存储数据的复杂性。大数据预测分析打破了数据预测一直是象牙塔里数据科学家和统计学家的工作,伴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并融合到现有的MIS、MRPII、DSS 、CIMS和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大数据预测分析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 大数据分析跟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紧密相关,而质量高的数据和有效的数据管理可以使分析结果有价值、真实并得到有力的保证。 1.3 可视化分析 普通用户和大数据分析专家是大数据分析的直接使用者,因此他们对大数据分析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可视化,因为他们想通过可视化分析获得可观的大数据特征,让用户直观看到结果。 提高解释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来实现,而可视化展示主要由图形和图表来呈现。要从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中找寻相关性非常的不容易,而图形或图表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示数据之间的相关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 1.4 语义引擎 语义引擎是把现有的数据标注语义,其实可以把它理解为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数据集上的一个语义叠迭层。它是数据分析及语义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好的语义引擎能够使大数据分析用户快而准地获得比较全面的数据。 数据分析的新挑战及困难主要表现在非结构化数据与异构数据等的多样性,必须配合大量的工具去分析、解析、提取数据。语义引擎的设计可以达到能够从文档中自动提取有用信息,使语义引擎能挖掘出大数据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科学建模和输入新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可用数据。 1.5 数据挖掘算法 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核心就是数据挖掘。各种数据的算法基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格式,能更加科学地呈现出数据本身的特点,能更快速地处理大数据。如果采用一个算法需要花好几年才能得出结论,那大数据价值也就无从f起了。可视化是给人看的,数据挖掘是给机器看的。集群、分割、孤立点分析还有其他的算法可以使我们深入挖掘数据内部的价值,并且这些算法能够处理大数据的数据量,也可以满足处理大数据的效率要求。 2 大数据处理方法 大数据处理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有很多的研究者对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将大数据处理技术与交互设计结合,让交叉科学得到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让交叉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例如:计算机技术可以在艺术中被应用,进行色彩搭配,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垃圾分类里,这些都是研究人员对计算机和交叉设计的结合。这种结合让设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紧急的结合在一起,将传统的调研方式和测试方式应用到交叉科学领域,这种方法的研究可以为用户调研和测试方法提供依据,能够减少人工的成本。大数据处理方法其实有很多,笔者根据长时间的实践,总结了几种基本的大数据处理方法,如非结构数据处理法、自然语言处理法等,该文主要介绍非结构数据处理流程涉及到的主要方法和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流程主要以网页处理为例来阐述,包括3个阶段,分别是信息采集、网页预处理和网页分类。 2.1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主要是根据相关主题由固定的专业人士来完成,其采集的数据只能用于所针对的主题和相关的模块,出于对效率和成本的考虑完全不必对整个互联网进行遍历,因此,模块信息采集时往往需要研究以哪种方式预测链接指向的页面与主题的关联性,并测算其是否值得访问;然后研究以哪种相关策略访问Web,以在采集到主题相关页面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采集到主题无关的页面。 预先设定好种子链接是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法,充分使用HTTP协议下载被访问的页面,运用分析算法对页面与主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待访问的相关链接,预测可能指向主题相关页面的链接,最后循环迭代地运用不同的相关策略访问网页。 2.2 网页预处理 网页预处理最主要涉及到网页去重处理,网页去重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基于URL的对比去重,它适用哈希算法;另一类是基于内容的对比去重,它适用基于信息指纹的文本相似度算法。 网页去重是先抽取文档对象的特征,再对文档内容进行分解,将文档的特征集合表示出来,然后有目的针对特征集合的压缩编码,通过将哈希编码等文本转为数字串映射方式,为后续的特征存储以及特征比较提供方便,这样可以起到减少存储空间,提高比较速度的作用,最后就是计算文档的相似度,此步需要根据文档特征重复比例来确定文档内容是否重复。一般是提取网页的某一个信息特征,通常是一组关键词,或者是关键词加权重的组合,调用相应的算法,转换为一组关键代码,也被称为指纹,若两个页面有大数量的相似指纹,那么可以预测这两个页面内容具有很高的重复性。 2.3 网页分类 网络时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就是网页分类。将网络信息正确分类,方便人们更好地使用网络资源,使杂乱无章的网络环境变得有条理。而网页分类一般是先对网页中的文本素材进行分类,通常采用文本分类来完成。文本分类主要应用于电子邮件分类、信息过滤、文献翻译、数据检索等任务,文本分类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特征词的选择问题及其权重分配。 在搜索引擎中,文本分类主要有以下用途:相关性排序会根据不同的网页类型做相应的排序规则;根据网页是索引页面还是信息页面,下载调度时会做不同的调度策略;在做页面信息抽取的时候,会根据页面分类的结果做不同的抽取策略;在做检索意图识别的时候,会根据用户所点击的URL所属的类别来推断检索串的类别等。 网页分类方法有SVM分方法和朴素贝叶斯方法,其中比较推荐的是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SVM),该算法主要基于统计学理论及线性分类器准则之上,从线性可分入手,再扩展到线性不可分的情况。甚至有时会扩展到使用非线性函数中去,这种分类器统称为支持向量机。近年来,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越来越多的受到网页分类技术人员的青睐。 3 大数据分析在行业活动中的应用 非结构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的应用范围较广,它可能应用于运营商、银行、传统企业和电商,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3.1 电信行业 某城市电信运营商的上网日志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用户上网日志历史记录数据,分析出每个用户的偏好。首先该系统通过并行统计出每个人有效历史上网日志URL;然后从日志URL中抓取网页内容,提取正文,并通过文本分类算法计算分类;最后通过统计出每个用户上网关注类别总数,分析出每个用户的偏好。 3.2 地产行业 某房地产企业的社会化品牌实时营销系统,该系统通过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网络口碑监测,负面情绪被及时地发现并制止;通过与客户进行互动,争取客户忠诚度;通过监控同行及竞争对手的各方面资讯,量化评估竞争态势;快速提升品牌知晓度和美誉度,将媒体影响力转换为客户量,缩短人气聚集周期。 3.3 证券行业 某证券商战略信息监测通过历史回顾与信息摘要,提供题目、摘要、原文URL,今日舆情焦点,今日舆论,展示抓取的所有期货产品相关信息的缩略,并提供全文链接。通过热点事件列表可以看到历史相似事件对趋势的影响,通过天气指数与趋势对应曲线可以看到历史相似天气与历史趋势的对照。 3.4 金融行业 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供应商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通过抓取供应商内部数据,如企业年报、公司变动、领导情况、财务状况等数据,分析公司运营指数;通过计算各供应商社交数据,对其社会影响力做评估;通过同行之间的数据分析对比,对供应商进行实力评估,这些数据指数可以有效协助商业银行进行供应商风险评估。 4 结语 大数据处理数据的基本理念是用全体代替抽样,用效率代替绝对精确,用相关代替因果。证券、微商、地产等行业每天都会产生巨大的数据量,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已成为大数据技术的最重要的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挖掘对业务发展有价值的、潜在的信息,找出产品或服务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有力依据,有益于推动企业内部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大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手机移动用户的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用户的增加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已不适应新时展的需要,因此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满足了现代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要求,充分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针对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合理的运用到移动通信移动网络优化中去,促进移动通信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 移动通信 网络优化 应用研究 为了使移动通信技术满足时展的需要,4G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好了通信体验,同时也对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服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数字化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但如何发挥发数据分析技术在移动网络化中的作用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现状 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提高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优化,即提高网络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另一种是对通信软件进行优化升级,主要的软件工具是设备厂商OMC系统工具、第三方工具和软件、频率优化软件等。第一种是通过收集数据信息,来分析通信网络信号和命令的分析软件,第二种是移动供应商的系统软件,使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得到保证,第三种是调整无线网络的频率、参数、邻区等,因为第三方软件和OMC软件存在不兼容的情况,给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2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影响 大数据分析技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数据量的问题,对数据进行很好的归类和分析,而另一方面,加大了故障分析的难度。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就是对用户通话状态的收集和分析,达到排除故障、提升用户使用感知的目的。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可以更加自由的使用网络,这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承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从2G到4G的发展历程,目前正在进行5G通信技术的研究,移动用户在使用通信业务时,天气、地区等因素都会对通信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通信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上需要技术的革新,合理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发挥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作用。 3 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3.1 移动通信用户管理优化 移动通信用户的数量在不断变化,对用户的数据也要不断的更新,在处理与保存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各个移动用户的传输状态实时记录,方便了对移动通信用户的管理,以及对通信网络稳定性的调查和分析。 3.2 移动通信用户计费管理优化 随着移动通信用户使用量的增加,出现了消费套餐类型以及消费信息等巨量数据,传统通信网络优化手段不能及时的进行分类处理,工作效率比较低,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类,使移动通信管理人员可以很好的掌握通信用户的使用规律,从而对数据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发掘信息的潜在价值,发现潜在商机,更好的开拓通信市场。 3.3 移动通信用户行为管理优化 用户对网络的使用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包括对应用软件的使用频率,业务使用类型以及上网喜好等很难把握,这会使移动通信商在对软件设计时的定位方向出现偏差,花费巨资开发的软件没有人使用,这种结果会使移动通信商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如果通过对用户的上网流量信令、数据等进行挖掘和整合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共性和特点,方便以后软件的开发和业务的开展。 3.4 自动网络参数调整 当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优化系统有了辅助决策功能后,这样的分析结果是很准确的,也经过了多次实验的考验,在这种条件下还可以对优化工具做进一步改善,我们将可进一步优化的软件作用于OMC系统上,通过OMC可以直接调整网络系统参数,方便了用户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稳定的通信质量。 3.5 网络问题智能分析 通过采集关键节点信令并核查MR报告、告警日志、参数配置文件等数据,对异常Cause进行统计分析查找问题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制定具体的自优化方案。从故障告警、参数设置、用户终端、核心网等多个维度输出优化方案。 4 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问题及对策 4.1 数据爆炸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数据也将面临着数据爆炸这个问题,移动通信用户在增加、通信业务在增加以及数据量都在快速增加,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对此,需要移动供应商有良好的技术人员管理体制,对数据及时进行归纳、分析,同时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完成数据分析工作。 4.2 资金短缺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质量存在很大的挑战,对此,移动供应商需要不断建设基站、更新设备等,建设周期长、资金量需求大等问题使供应商投入的资金不满足发展的需要。 对此,需要移动运营商基于大数据分析,对网络结构、各个节点业务瓶颈等进行分析,并实施优化调整,保证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4.3 安全问题 数据量的不断提高,使数据的存储成了问题,一旦系统出现漏洞,对数据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加大了移动通信公司的损失程度。 要求维修技术人员定期对数据系统进行维护处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分析技术的正常运作。 5 结束语 目前,大数据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移动通信的各个工作当中,移动通信网络也依赖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移动通信公司提供了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同时也保证了通信质量的提高。 大数据分析论文:音乐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大数据分析初探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音乐院校图书馆运用网络媒体信息及购买或自建各种类型数字资源,将纸质资源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进一步挖掘自身资源,提升读者服务。笔者通过大数据原理对几大音乐学院图书馆网站3年来网页信息及数字资源的运行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归纳、去繁就简,充分利用大数据这种新兴方式为其数字资源的利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音乐院校;数字资源 高校图书馆是教学、科研的信息中心,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由传统的手工服务步入了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自动化服务阶段,网络信息系统及数字资源也日趋成熟稳定。如今普通院校图书馆网络已经由VPN技术服务上升到“云舟服务”,而音乐院校图书馆也积极发展网络信息及电子数据资源。在信息“大数据”的背景下,如果只关注信息的及单一的信息输出,不进行数据分析,就会导致网络平台及数字资源的运行和跟进服务欠缺,出现优越性不能持久、缺陷无限延伸的情况,如此就会削弱本身的“教学辅助功能”。 一、大数据调查列表 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具有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4大特点。笔者于2016年4月通过登录官方网站的方式对全国九大音乐院校图书馆2013―2015年间网络服务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数据采集,由于有的院校未设定“访问量”单元数据对本文无意义,所以只能放弃。现仅以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为主,其它音乐学院图书馆为辅,对三年来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大数据方式的统计、分析,剖析、提出问题,探究造成问题的原因、对策以及建议等。 (一)西安音乐学院网络服务系统调查。从对各音乐院校图书馆的调查中看出,2013―2015年排前三的为:《英语听说学习多媒体资源库》试用通知、“数据库试用通知”“全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文化建设论坛在武汉音乐学院举行”;2014年排前三的为:“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校外访问通知”“西安音乐学院第四届世界读书日活动圆满落幕”“书香西安音乐学院―中文在线电子图书试用通知”;2015年排前三的为 “2015陕西高校图书馆新人入职培训”“2015年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学术交流大会”“图书馆参加全国艺术院校图书馆学术研讨会”。 (二)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2014年―2015年BBS(新书通告)访问调查(其余音乐学院图书馆因篇幅原因略)。调查出处于首位的是“2014年最新书目”,其次为“2013年最新音像目录”,再次为“2014年最新音像目录”。 (三)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2014年―2015年BBS(资源动态)访问调查(其余音乐学院图书馆因篇幅原因略)。从调查可看出处于首位的是“知网・库客数据库用户名、密码”;其次是“维普资讯试用通知”;排在第三位的是“新东方数据库试用通知”。 (四)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2014年―2015年BBS(试用数据库)访问调查(其余音乐学院图书馆因篇幅原因略)。从调查可看出排在首位的是“新东方媒体学习库”,第二位的是“空中英语教室学习音像数据库”,排在第三位的是“银符考试题库”。 (五)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2014年―2015年BBS(外文数据库)访问调查(其余音乐学院图书馆因篇幅原因略)。从调查可看出排在首位的是“美国科研出版社(Scientific ResearchPubling)期刊”,第二位是“ASP世界音乐在线”,排在第三位的是“ASP表演艺术、戏剧与电影视频库”。 二、 原因分析 (一)非实用性公告影响。公告是网络信息系统中包罗内容最多也是搜集网络学术情报的“引擎”,而访问量排在前三位的都是非实用公告。 (二)读者的从众心理。网络时代造就了一大批“皇上”读者,对任何服务都“吹毛求疵”。 (三)单边效应。在网络系统服务方式中,图书馆的任务角色往往只是承担开通责任,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图书馆专业人员帮助解决。 三、对策 (一) 提高馆藏质量。当今任何一个图书馆也没有能力将所有书刊资料尽数收藏,只能根据本馆的任务对象,对所需资料进行有选择、有重点地收藏。 (二)定期开展各类实体或虚拟的文献服务讲座。结合各系工作重点进行跟踪服务。 (三)开办馆办刊物。这是一个很好揭示馆藏资源的方式。 (四)注重学生需求。学生这个群体是除了专业图书的需求外,同时也需要与个人爱好、兴趣等相关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图书,这些都不是教书和采访人员完全能把握的,因此,非常有必要把他们的代表纳入选书队伍。 (五)读者推广。图书馆通过举办读者活动如“世界读书日活动”、读书沙龙等活动,对馆藏文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六)数据推送服务。数据推送服务是指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主动将读者所需的信息内容推送到读者端,大数据环境下对于读者的各类行为。 四、 结语 大数据分析方法旨在从众多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找出能为读者提供高效、及时、全面的服务为本,同时依据此数据还可以为图书馆馆藏结构的改善提供本基础,通过对某些访问量较少或无访问的数据库的实际操作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原因给出建议。 大数据分析论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目标房产分类及房源匹配 [提要] 当前,我国房地产处在结构调整期。从市场需求方面,由以前的卖方主导市场需求慢慢转变成为买方主导市场需求;从企业竞争来看,由于材料、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竞争压力加大;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也逐渐加大。然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仍然存在一些房产滞销、房产市场消费购买情况不太乐观的情形。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对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特征进行房源的匹配,以达到精准营销,为房地产市场营销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房产需求;目标房产;精准营销;相应分析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针对三四线城市房产积压、房产滞销的情况,基于房地产企业发展背景,运用相应方法,分析北京市八达岭2015年1月~2016年2月所有楼盘消费者到访和成交数据,发现和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和新知识,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特征以匹配不同的房源,提高成交率,达到“去库存”的目的。 二、调查数据介绍 本次调查数据基于零点有限公司提供的北京市八达岭楼盘18万余消费者购买房产的一系列相关信息为分析的对象,结合统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等学科内容,对数据采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 三、数据结果分析 (一)从事第三产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高档住房。将消费者所从事的行业按照第一、第二、第三进行划分,发现从事第三产业的人们更加倾向于购买高档和普通住房,进一步分析也许与从事第三产业人们的收入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他们可能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更高,在他们看来,住房不仅仅意味着简单的居住场所,更多的是他们享受生活,培养情操的最佳场所。反观从事第一产业的人们,可以发现收入水平不高,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会降低。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一处休息之处便是极好,所以可能会倾向于购买如地下室这样的住所。从事第二产业的人们基本稳定,大多会选择购买普通住房。(图1) (二)处在单身期、成长期和形成期的家庭倾向于购买普通住房。不同的家庭结构拟购买或实际购买的住房类型呈现明显的差异:处在单身期、成长期和形成期的家庭倾向于购买普通住房,单身期生活压力相对较低,主要来自就业。(图2)因此,可以将自己的可支配收入积攒下来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的普通住房;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家庭逐渐增加了来自家庭、孩子的压力,但由于这个阶段,事业也处于增长期,所以工资相对单身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购买普通住房便是首选。对于成熟期的家庭,住房需求、生活压力大大降低,就会考虑用家庭剩余资金进行储蓄或投资,房地产投资在当前市场环境而言是首选;或者是当剩余资金积攒到一定额度,他们便会考虑将现有住房更新换代,购买高档住房。 (三)家庭收入较高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高档住房。不同家庭收入的住户拟购买或实际购买的住房类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北京年收入最贵学区房高达10万元/平方米,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家庭会选择购买地下室,这个收入段的人群大多数集中在外来打工人员,背井离乡的他们将大部分钱寄回老家用于支付子女的教育费和老人的赡养费,因此剩余给自己的少之又少,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需要节俭,地下室便是无奈之举。对于在中低收入段10~30万元的家庭,购买普通住房是首选,少数也有购买车位和商业用房的,这和当前房价的热涨行情有很大的联系。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家庭会考虑购买高档住房,其中收入在80万元以上的家庭表现的尤为显著,经济学中“恩格尔定律”表明,收入越高恩格尔系数越小,用于文教娱乐和高档物品的消费显著增加,高档住房便是之一。(图3) (四)目前居住户型较高档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奢华住房。通过对消费者目前居住户型和产品类型进行相应分析得到图4。从第一维度来看,产品类型分布较为分散,消费者目前居住户型分布相对集中;在第二维度上,产品类型分布和消费者目前居住户型分布都相对集中。从图中可以分析出,目前居住户型为租住、一居、两居和三居的消费者在购买住房时选择普通住房的可能性较大,其次可能选择地下室;目前居住户型为4居或者别墅的消费者在购买住房时选择高档住房的可能性较大。目前住房为四居或者别墅的消费者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因此对住房的要求较高,所以选择高档住房;目前住房为四居以下(不包含四居)或者是租房的消费者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因此购房时选择普通住房或者地下室也符合实际。因此,销售人员在向消费者推介住房时应该先了解消费者目前居住户型,并根据消费者目前居住的户型进行相应的有关连的推介。(图4) (五)消费者置业目的的差异导致购买住房的差异。通过对消费者本次置业目的和产品类型进行相应分析得到对应分析图。如图5所示,消费者本次置业目的和产品类型在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上分布都较为集中。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次置业目的为第一居所自住或者是用于投资的消费者,一般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普通住房,本次置业目的为第二居所或者是第一居所他人居住的消费者,如果购房是用于居住则可能更加倾向于购买高档住房或者带有车位的住房,如果购买住房是用于存放物品或者其他用途则可能更加倾向于购买地下室。因此,销售人员在进行销售时要在参考该对应分析图的基础上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消费者适合的住房类型,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进行准确的房屋推荐。(图5) 四、小结 通过对消费者自身的消费特征进行分析,房地产销售商应该在营销过程中着重关注消费者的典型的消费特征,在准确进行本企业产品市场定位的基础上,以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激发客户潜在需求为切入点,找准营销人群、配准营销策略、匹配营销渠道、投准营销资源,针对客户不同的购房需求,为客户提供满足个体要求的个性化产品;与此同时,“唤醒”大量的、差异化的需求。同时,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分别推送产品信息,如微信、传单、网站等形式,并实时更新数据。通^售后客户关怀等手段建立起增值服务体系,做好精准营销的实际效果评估。将最终的评估效果反馈到房源与客户的精准匹配过程,调节客户的需求类型;同时,良好的售后增值服务可以留住老客户,营造良好的企业口碑,以此发掘和带动新客户,真正达到“去库存”的目的,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大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分析与高速数据更新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逐渐丰富人们的生活,大数据分析技术作为近啄晷似鸬囊幌罡呖萍迹能够智能存储丰富的数据资源,数据的产生以及更新的速度逐渐加快,数据的种类也相对繁多。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发掘其中存在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资源和社会价值,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存储于客户之间的大量的信息,从而提升经济价值,加速社会生活的运转,从而促进时代的进步。本文主要研究大数据系统中的主要分支,并分析其具体的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 系统 高速 数据更新 大数据概念的逐渐兴起,带动了各大行业的发展和更新,那么大数据的具体概念究竟是什么,书中的解释是一般的软件难以概括和捕捉和分析的较大容量的数据,更大的意义是在于能够通过交换、整合海量的数据,发掘新的知识,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大数据系统中包含仓储数据系统、图形处理系统、日志数据处理系统以及MapReduce数据系统等等。本文通过分析其中主要的几个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差异和共性,分析大数据分析中的主要应用。 1 大数据分析系统中的Velocity 1.1 事物的处理系统 事物处理系统是传统的商业数据库中主要的应用软件之一,必须要支持大量的并存用户,由于每一位用户操作时所读取的数据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并且会随机的分布在每一个数据系统中。例如在银行的存款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客户利用自动取款机或是人工服务进行交易,每一位客户对自己的银行账号进行操作,对于银行的整个数据系统中是极为微小的一部分,,是随机分布在各个银行的数据之内的。因此在大数据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事物处理的规模和程度也就不断地加大。 在事物处理的系统当中,velocity是数据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核心,引导每一位客户对其自身的业务进行准确的操作,同时需要尽可能的支持更多的并发业务,在实际的系统中,TPC-C与TPC-E是测试事物处理效率的主要依据。许多数据分析企业简化了数据分析的步骤,这样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分析的成本,提升的分析的性能,但是为了能够实现更多的分析应用,促进大数据系统的高效运行,需要程序员逐一解决实际的分析问题,将研究的重点放到ACID上。 1.2 数据流的系统 向较与事物处理系统,数据流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流过系统中的主要数据,在每一条流过的数据中,计算出事先定义好的查询运算,例如差异监测、统计运算、复杂事件处理等等,系统中的运算需要连续不断的进行,由于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大面积的存储,因此流过的数据也就是无限量的。我国数据流系统最早出现于20世纪末,最开始被应用于电信流量监控以及交通情况分析等等。同时与实务处理系统相似的是,数据流系统的核心任务也是velocity,其更加注重的是对于数据系统的吞吐量控制,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数据量能够方便系统的储存,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更多的恶吞吐率。 1.3 大数据分析系统 大数据的分析是确保数据价值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基本的总结出数据中蕴藏的规律,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对未来的事件进行预测。大数据系分析系统与事件处理系统与数据流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事件处理系统相比,大数据分析系统只为极少数的客户进行服务,例如公司的数据分析师、决策人员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的管理人员,并发的用户量小于数据的处理系统,但是对于系统进行的数据处理工作并不少于事件处理系统;向较于数据流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处理系统中所存储的数据,而不是处理流动中的数据,虽然数据不一定 能够全部放入内存,但是大部分系统需要利用外部处理器进行处理。 在大数据的时代之下,velocity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数据通过不断产生、流通并加载到数据系统中,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和优化数据分析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无法反应并及时更新数据,难以适应众多的在线应用需求;其次,静止的状态可能会受到数据更新的干扰,数据分析的性能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程序员在设计大数据分析系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据操作的本身,还应该理清整个数据分析的生命周期,从而使其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在系统应用中。 2 在数据系统仓储中高速数据的更新 2.1 传统的数据更新对数据分析操作的影响 分析数据系统中的查询工作,在硬盘上进行数据的顺序阅读,一般情况下,常规的数据顺序读性可能会达到100MBps,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更新对数据页面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插入以及修改等操作,数据的访问也比较符合前段系统的数据特征,基本上也是随机进行的。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硬盘只能支持每秒一百次的随机访问,系统运行的效率大打折扣。再加上随机访问可能会干扰良好的数据信号,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硬盘的磁头才能进行后续的工作,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分析的可能性。 2.2 在线高速数据更新的设计目标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准备固态硬盘、硬盘以及内存三种设备,主要的数据内容依然存放于硬盘中,并在系统中增加少许的固态硬盘,用来暂时存储临时更新的数据,利用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的降低系统更新对数据查询的影响,由于固态硬盘的容量也比较小,因此其成本也相对较低。系统中的每一条数据都需要包含其主键、操作流程以及更新后的数值。因此需要在内存缓冲之前及时进行更新数据,当缓冲完成之后,将数据的更新记录录入在固态的硬盘中,在读入的数据系统中记录插入和修改的操作,从而产生最新的数据信息。 为了完成上述的操作,需要保证几个设计的前提: (1)对查询的结果影响小,这是主要的设计目标,在具体的算法设计中,利用固态硬盘的特征,减少线上更新对数据查询操作的影响; (2)内存的占用较少,内存的大小可能会影响运算的性能,首先内存能够用于数据的缓存,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其次,以排序作为基础的算法,对于内存的大小不同,算法的性能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当数据能够完整的纳入内存之中时,利用计算方法只需要读取以此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具体的内存容量,从而减少对于内存的占用,提升数据内存的可靠性能; (3)高效的迁移和操作,从时间方面来看,以前e累的大量数据记录,每一页的主数据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新的更新记录,而不是随机的抽取,在空间的数据方面,数据的迁移能够随时空间的转移进行更新,因此只需要使用少量的硬盘空间,就能存储大量的更新数据。 2.3 MaSM算法 在数据更新系统和固态硬盘中加入两层数据结构,归纳并操作时,需要将数据更新的记录按照主键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并简化外部内存的排列程序,当缓冲完成之后,算法对缓冲区域中的数据更新记录进行修改,从而将排序之后的数据更新记录记载在固态的硬盘中,编写一个新的文件,之后便不再系修改。对于主键范围之内的数据查询工作,需要创建一个table range scan造作的运算部件,将数据更新记录的数值范围精确到固定的区域之内,使程序员能够及时并便捷的找到数据更新的差异和规律,从而对整个大数据分析提供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3 高性能日志处理系统:LogKV 3.1 LogKV系统结构分析 键值系统能够灵敏地表现多种类型日记的信息和记录,并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资源,系统由一个调节的管理支点和多个工作的节点通过数据中心的网络系统连接在一起,每一个工作的系统都由两个子系统构成,IngestKV是键值存储的子系统,使日志能够顺利的缓冲和收集,并实现系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标。 3.2 从日志的数据源到系统的映射 需要管理员尽可能的平衡各个节点之间的日志数据流量,优化获取日志的方法,首先,日志的数据源能够运行LogKV的程序,进行直接收集日志资源,由网络信号进行数据的发送和传播;其次,日志的数据源能够通过配置远程的端口和服务器,将日志的数据直接发送到实际的运行系统中,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最后,日志的数据源能够将数据写入到本地的文件中,并通过文件传输的协议,产品能够数据源中获取到数据文件。 4 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大幅的提升,为了能够跟进时代的步伐,体验科技的成果,采用大数据分析以及高速更新数据更新的技术,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快社会进步的脚步,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的科技软实力,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因此程序员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设计的内涵,确立在线高速数据更新的设计目标,从而方便大数据的存储和运行。 大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大数据技术的即时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并将大数据技术与公共交通、医药领域、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相结合,从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 公共交通 医药 移动通信 所谓大数据,一方面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无法被常规信息技术和传统数据库管理软硬件工具感知、获取和处理的巨量数据集合;另一方面,是指形成、管理、挖掘大数据, 快速搜集、处理、分析大数据的技术和能力。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是海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实时处理。大数据技术,或大数据分析技术,就是对这些数量巨大的海量数据进行搜索、整理、分析、加工,以便获得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提炼出具有深刻见解和潜在价值信息的技术和手段。 1 大数据分析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 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些都是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分析交通管理体系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效、准确地获取交通数据是构建合理城市交通管理体系的前提,而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大数据管理得到解决。 大数据分析技术改变了传统公共交通的路径:大数据可以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大数据可以高效地整合交通信息;大数据可以较好地配置公共交通资源;大数据可以促进公共交通均衡性发展。在大数据中,随着数据库摄入更多数据,所消耗的计算工作量反而递减,配置成本也随之减小,但所做的计算则更加精准。大数据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表现在:一旦某个路段发生问题,能立刻从大数据中调出有用信息,确保交通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大数据具有较高预测能力,可降低误报和漏报的概率, 可随时针对公共交通的动态性给予实时监控。因此,在驾驶者无法预知交通拥堵的可能性时,大数据可帮助用户预先了解。 2 大数据分析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我们正处在一医学信息爆炸的时代。基因序列、各种医学图像、电子病历记录和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等,使生物医学领域跨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如何从医疗大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医疗大数据系统需要将各家医院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各家医院之间的数据共享。将医疗数据存于专门的数据库中,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将各种医疗信息分类整合,建立成一个相互共享的网络,从而实现医疗数据信息的共享。 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就是预测,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率,对有效地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其中最好地体现在传染病预测上,因为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分布与地理地貌、生态景观、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特别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活动对传染病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时间和空间信息对传染病的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数据可对传染病疫情的时间、空间信息进行多维搜索,检索、处理和分析这些疫情信息可实现对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预测、预警,对提高传染病防控的针对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抑制流行病的蔓延,以及制定卫生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当前的大数据技术面临着数据过大和安全隐患越多这两个问题。在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过程中,网上用户在不断增加,通信网络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而移动通信网络所产生的数据量也在不断上升。大数据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密切相关,一旦技术出现漏洞,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就会出现安全隐患。大数据技术中存储功能的是云储存技术,它将大量的网络数据放在统一的平台之上,加大了数据丢失的风险,影响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 优化移动通信网络,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储存功能。移动通信网络的用户在不断变化,每天都要更新大量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需要进行妥善管理和保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存储功能, 将存储虚拟化作为解决存储问题的有效策略。 优化移动通信网络,需要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移动通信网络的用户非常多,而且其所跨越的时间、空间维度都很大,这些用户在移动通信网络留下的海量的数据信息,使数据获取工作难以继续。在进行数据的获取和收集工作时,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同时增加数据的准确度。 4 结语 本文是大数据技术在实际生活领域的应用,分别阐述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公共交通、医药领域、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具体运用。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即时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将其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大数据分析论文:可视化大数据分析模型在个性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从基础水平、目标要求、薄弱点、性格等四个方面进行数据建模,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模型,对学生学习群体进行立体的分析和分类,将学习群体细化地分成多类,因材施教;横向针对个人,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及多个细分点进行数据建模和分析,明确给出学生英语学习的切面水平图,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可视化分析;纵向以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变动数据为根据,横向细分考察点为依托,绘制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变化模型,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研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可视化分析 学习成效 我国英语教学在网络课程、移动学习、智能测评等方面近年来发展迅猛。结合我国实际的教学环境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模型,探索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更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改善学习成绩,培养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 一、中国英语教育的规模与社会需求 全球化进程和频繁的国际交流推动着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同时也导致外语类教学消费的泡沫现象。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和英语增长和英语类考试泛滥的现状,导致了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规模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发展,但也随之带来了师资不足、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理论和实际脱离等一系列问题。在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在保障英语教育规模的同时,建设英语专业教材、深化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确保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大数据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体现在:开创教育理念的新思维新视角的同时,也给教育实践探索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数据记录学生学习的能力、效果、时间、水平、成绩、思维流程等,能够直接、具象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大数据系统,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统计、分析,使得教师能更科学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也使得学生和家长能及时客观地了解个体发展情况。 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着重阐述了如何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切面横向的评价,同时进行分析研究,查缺补漏,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教师实行定制化的施教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和教授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讲,以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变动数据为根据,横向细分考察点(听说读写译的子考察点)为依托,这样可以绘制出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变化模型,制作出来评分图,对比以前的评分图,可以实现对该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研究,并随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施教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掌控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前面所述一样可以绘制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评价表,可以清晰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定学习记录档案,这不仅能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指引工具,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大数据分析法在英语教学当中的应用 1.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学习群体中的分类应用。对一个学习群体来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考查点分别是基础综合水平、学生学习目标要求、英语学习薄弱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等。该四个考查点每个以满分100分计,基础综合水平时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做个全面客观的测试,可以从听说读写译等五个基础点进行测试,为考虑英语教学是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故每个基础点满分为20分,进行考察统计;学生学习目标要求是指根据学生当前状况,同时结合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以及学校的期望和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英语学习薄弱点主要通过综合水平的考查就可得出学生学习的评估结论;性格特点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该学生适合的一种学习方法,以上四个方面具体参考下面表格进行分类: 通过基础综合水平(从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学习薄弱点、性格特点、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自己的学习水平,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以及学校的期望和要求)这四个方面,将学生群体分成几类,清楚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针对性地进行施教,同时对学习过程进行图表追踪,可以直观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和大数据的评价模式有较大的差别,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更加注重ρ生多方面的考核,对学生的了解更具有针对性,施教方法和教材的选用都能体现个性化,会更客观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学生群体从以上四个大方向的了解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前三个方面是从学生当前自身的了解,后一项是对其学习目标的确认,首先,在了解以上各方面的状态下,结合学生的基础综合水平高低将其目标分段实现,同时,结合其学习薄弱点,进行重点练习和学习,巩固以前基础,提升重点知识水平,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和练习方法,比如性格开朗具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更能在听说应用中提高知识水平,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读写和记忆知识方面更能发挥他们的优势。 2.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中应用。 (1)英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以单个学生为例,由评价老师组成评价小组,取平均值对学生进行横向切面的英语水平数据分析,评价表设计为:听(词0.2、句0.2、文0.2、逻辑关系0.3、习语0.1)说(发音0.5、断句0.3、语气语调0.2)、读(词汇0.3、句型0.3、语法0.4)写(词汇0.5、格式行文0.2、组织结构0.3)译(口译0.4、笔译0.4、速记0.2)。 通过以上表格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评分等级可以是上面模糊指标,也可以是精确的得分,通过建立科学准确的数学模型,可以轻而易举的展现出某一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上表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目标要求拆开来用,针对某一或几个大类进行评价分析,最终可视化地得出学生英语水平表,之后针对学生的不足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和施教方案。按照英语水平数据分析评价模型表,就某一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考查得分用柱状图进行可视化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该学生的能力水平中等偏上,但是翻译水平很差,读写水平良好,听说能力一般,总体水平都有待提高,特别是翻译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经过分析,针对该学生教师首先着重从锻炼其翻译能力为重,制定专门能够提高翻译水平的施教方案和策略,同时注意对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下面再听力水平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哪些细分方面能力水低而导致该生的听力水平一般。以听力水平考查得分为例, 由上图可以轻松看出来该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一般,具体原因除在词汇方面表现良好以外,其他细分能力点的水平都很普通,在全文听力理解表现较差,对语句理解一般,全文逻辑关系掌握较差,英语习语的了解水平低,说明该生需要着重训练语句及全文的听力理解逻辑关系和英语习语的学习,结合英语听力能力的不足点,制定个性化学习和施教方案,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同时从时间维度来看,可以隔一段时间对该学生的水平进行评价,做出评分图,对比以前的评分图可以看出该学生的提升幅度和当前的能力水平,适时调整学习方法和侧重点,优化调整施教方案。 四、结束语 “数据驱动社会,分析变革教育”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改变和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时代所趋,更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所需。教育数据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降低学习成本,实现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最大的价值。 大数据分析论文: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 【摘要】 互联网医疗助力于分级诊疗,即是要做好“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文章拟选用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出一种更智能、更快捷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手机APP与信息协作平台相结合,在社区内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系统。 【关键词】 “互联网+” 大数据 “三角服务”模型 智能医疗服务系统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和机构养老发展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发展社区养老逐渐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建立起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在市区大医院、社区医疗站以及社区老年人三者之间建立起信息网络,使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系统概述 现如今,大型医院普遍存在床位紧张、人员调配效果不佳、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立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是完善现有医疗体系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已成为该方面的一项新技术。 二、技术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需要开发一套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此系统可以最优化利用资源,帮助老人方便、快捷的解决突发状况。为满足需求,该方案需要具备以下技术:1)概率统计。收集社区老人的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数据。以河师大社区为例,运用概率统计技术采集社区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2)大数据分析。分析老人生命体征数据。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中不确定性推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老年人信息进行分析及推断。3)互联网技术。构建“三角服务”模型。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以老人为中心,社区家庭、社区医疗站、市区医院三大子系统相互连接的“三角服务”模型,实现智能管理。 三、设计方案 1、总体流程。整个医疗服务系统可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服务方式。线上:系统按照固定方案进行老人身体数据采集;线下:社区医疗站会定期派专业人士到老人家里对其进行全方位检查以及相关医疗知识的普及。 2、数据采集与处理。首先利用智能手环采集社区部分老年人的身体数据,通过社区中建立的互联网网络把数据传输到手机APP以及信息协作平台上。分析老人生命体征数据。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不确定性推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老年人信息进行分析及推断。 3、“三角服务”模型。“互联网+”社区养老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系统模型的构建,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以老人为中心,社区家庭、社区医疗站、市区医院三大系统相互连接的“三角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 若采集到的老人的身体数据发生了变化,则会通过报警系统反馈到社区医疗站,社区医疗站则做出最快的反应,一方面,会到老人家中对老人进行急救,另一方面,会及时将老人的存档发送给医院,并联系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从而节约了救援时间。 4、构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开发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即开发一个集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医护终端设备和带有功能模块的智能医护平台为一体的服务系统。将采集到的老人身体数据存于专门的数据库中,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将社区老人、社区医疗站和市区大医院三者建立成一个相互共享的网络,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手机APP与信息协作平台相联系,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查看网络平台的信息,市区大医院的医疗系统与社区医疗站的数据库相连接,从而便于实现信息的共享。 结语:本系统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是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的是为社区老人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智能医疗服务系统相结合,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将手机APP与信息协作平台相联系,通过移动设备查看网络平台的信息,便于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医疗服务更趋于智能化。 大数据分析论文:试论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过程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用户的增加,优化通信网络成为一种必然。大稻菔贝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提供了新技术,掌握大数据时代特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过程,是当下移动运营商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运用 移动通信网络运行故障具有较多的原因,大数据时代,通信运营商应根据大数据的特征,采取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和优化。 一、目前网络优化中的困难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利用数据采集等手段分析网络运行慢的原因,并予以解决。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困难。包括技术上的、资金上的。比如通信网络资源庞杂,2G、3G、4G网同时运行。基站建设需求不断增加,网络产生的数据不断的增多,对庞杂网络运行状态的分析需要掌握云计算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再比如,优化网络需求大量的资金,新建基站和网络维护同时运行,给移动通信运营商带来困难。部分通信网络建成后无法及时投入使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对网络运行高峰期,运行差异很难把握,基站的建设存在些许不合理。另外,同一小区的用户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用户的使用需求也有所不同。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要致力于满足所有用户需求,这就对基站和天线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优化通信频谱率成为主要问题。但是优化网络频谱率并不容易,目前依然受到技术和资金上的限制。对同一时间段,不同业务模型的整理也需要采取大数据分析技术,采用传统的技术无法解决。 二、大数据分析在移动网络优化中的运用 2.1网络性能大数据存储 数据采集是网络优化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对通信网性能的采集、话务量的采集和信号测试三部分。通信网性能主要是指通信网络的接入效果、经纬度以及入载波频点等基本参数,用来判断网络的运行速度和是否存在运行故障。话务量的采集主要包括移动信道的可利用率,接话率和掉话率等,采集话务量有助于运营商正确建立基站和设置天线的频谱参数,使网络输出更加合理。信号测试数据主要是现场测试,是对正在运行的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状况进行测试。包括DT数据和CQT数据测试。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增多,使用人数增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种不同类型。因此,对于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明显不能满足数据分析的需求,无法了解网络运行的基本状态。而要完成对数据的分析,首先系统要具有大数据存储功能,虚拟化技术是目前用于移动大数据存储的主要方式,该方式能够提供高容量,能够对数据进行完整的存储,并且关注存储细节处理和可扩展储存。使用虚拟化存储,能够将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和多厂商的全部数据进行统一存储于一个平台之上。并在对数据中心改变其动态容量,大大降低了存储资源的空间,降低成本,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通信要求。目前,通信公司已经开始着手研发虚拟化技术,来应对大数据处理。 2.2大数据在网络优化中的具体运用 网络优化的关键是正确进行网络定位和网络分析,解决网络运行中的掉话和干扰问题。随着基站建设的增多,建设不合理导致的信号覆盖不全问题大量存在,天线角度设置问题也时有发生。而对于移动通信运行而言,技术的更新始终是最困难的。上文我们分析,网络优化的主要问题就是数据的采集,实际上这一过程包括优化准备、问题查找与分析,优化调整实施和提取印证几部分。其中数据采集、问题分析、优化调整是网络优化的核心,并且需要重复进行,在移动通信网络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按照上文我们分析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阶段,并结合大数据的特征,首先将优化目标定位为网络基站的检查,随后进行数据的测试和网络运行的测试。检查基站是否存在露覆盖和重复覆盖现象,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获得基站的覆盖信息,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满足覆盖需求并降低干扰。准备好测试工具,对数据进行相关测试并存储于云盘空间,利用虚拟化技术对网络平台数据进行提取,从而正确分析移动通信网络运行问题所在,重点解决网络信号不足、无主小区和频繁切换问题。将整个优化阶段分为两部分,即天线射频优化调整和后台参数优化。天线射频优化就是对基站天线的调整,基站天线的覆盖角度是影响信号输出的重要原因,将天线调整于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保证通信运行合理。后台参数调整则包括邻区、基站扇区功率调整,并且还包括设置信道、切换参数、接入参数的调整。根据调整计划调整后台参数,从才能保证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布,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打下基础。对于网络优化而言,还需要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不断的调整,逐渐促进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合理性,保证参数的合理范围,最终确保通信网的快速运行。 总结: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对于移动通信而言,用户增多,需求增多,每天产生的数据只能用海量来形容。应对大数据时代的特征,移动网络的优化也应充分采用云计算等技术。分析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通信网信道衰落,信号影响因素进行处理,促进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满足客户需求。 大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分析在通信网络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 通信网络监控系统在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和个人越来越注重隐私。适应这一需求需要企业基于大数据的特征,分析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建立专业的、优质的通信网络监控体系。 【关键词】 大数据 通信网络监控系统 应用 通信网络监控系统存在的意义是发现通信问题并解决通信问题。移动通信系统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注重用户体验,致力于建立人性化服务体系。通信网络监控包括多种不同模式,其中最常见的是以告警为出发点的设备和以客户感知为出发点的设备。前者主要是关注设备的被破坏程度,但无法反应网络的优良程度,主要用于故障解决。但是要将客户放在第一位,笔者认为,还需要采取更先进的通信网络监控模式,建立从客户体验出发的监控体系,严把质量关。文章将这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肯定了大数据时代应该以满足客户为目标的企业发展战略,致力于促进该时期通信网络监控行业的发展。 一、以告警为出发点的网络监控体系 以告警为出发点的网络监控体系目前依然是监控市场的主流,这一监控体系主要用于对网络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移动通信业在发展过程中,监控部门应把握问题的轻重缓急,合理利用时间,提供优质服务以满足客户服务。其主要原理就是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及时发出警报,这样就可避免一些损失。在故障的处理中,依然要坚持这一原则,从而快速消除故障,确保通信稳定。大数据时代,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模式的出现使以告警为出发点的网络监控体系稍显落后。这一时期的数据多且复杂,能够促发报警的数据多,一旦出现报警又不能及时出台解决策略,将影响网络用户体验,因此告警系统的功能应进一步拓宽。以告警为出发点的网络监控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报警系统过于依赖,接口不稳定等原因都会导致目标脱离监控。 同时,这一时期的客户感知度无法真实的从客户那里得到,还必须通过破坏程度来判断,但是这中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发出警报要么影响网络安全,要么影响业务输出,因此很难最终确定原因。 当然,以告警为出发点的监控体系能够大量应用,其一是他具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其二是技术设计容易实现,第三是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用网安全。未来,针对这一网络通信模式,还应致力于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并且要做好一定的预防工作,不能总是等到故障出现采取处理。 二、以客户感知为出发点的网络监控系统 以客户感知为出发点的网络监控系统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监控模式,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保持一致,且在大数据背景下很容易实现。其实现的主要流程是通过大数据采集海量客户感知信息,并将其进行整理后形成客户的习惯和兴趣点,从而分析和对比用户需求。结合已有的信息进行告警设备的重新设置或者调整,可以第一时间保证用户的用网安全。建立不同区域的服务质量等级,根据服务数据特征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并且形成客户感知度报告,以此来进行网络的优化,最大化的发挥了监控系统的作用,对其过程进行如下分析。 2.1客户感知信息数据的采集 信息的采集是实现通信网络监控的前提。信息的采集可以是多渠道的,可以动用户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宽带客户。可以在终端设备上安装软件,记录用户的位置,并以区域和时间为轴线分析用户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掉话次数,下载速度等数据,根据需求对通信网络进行适当的参数调整,可以提高客户的用网体验。宽带用户的收集是将信息收集软件安装于计算机端,记录客户的位置、下载速率等基本信息,并将数据上传至感知信息接收平台。最后在感知终端这一模拟客户终端的收集下获得用户数据,感知终端是一种特殊的终端,他集无线网、宽带网和窄带与一体,是靠模拟的方式完成收集相关参数。可以将其安装于通信网络中的某个节点上,并利用PING测试本节点和下游设备的参数,并且可以收集线下的服务参数。以收集大客网络的情况信息。该系统的安装位置随意,具有特殊性,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正确的反应客户的信息,对通信监控系统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 2.2客户感知信息的处理 在感知信息系统中,对通信网络监控系统的信息进行收集后,还需要采取一定的办法对其进行处理。处理信息是大数据时代,移动通信网络监控的主要目的,处理数据才能解决问题。当然这一过程是复杂的,需要通过数据库、资源库和设备预警等多项技术相结合,并且要不断的更新技术,形成区域网络服务质量图,并且要始终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Y合已有的网络结构库、资源库、设备告警库等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区域网络服务质量视图。 三、总结 网络监控体系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行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大数据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因此了解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并且基于大数据进行通信网络监控系统的分析,能够促进其发展。文章分析了基于大数据的移动通信网络监控系统的应用。 大数据分析论文:油田生产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摘 要:自始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的石油资源处于紧缺的状态,传统的人工技术已不能满足我国石油需求的问题,那么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油田的建设中是一项急不可待的工程。文章以新疆油田公司为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油田隐藏的数据价值,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利用数据找到合适油田,指导生产工作,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关键词:油田生产;大数据;数据挖掘 前言 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是以稠油开采为主的采油厂。有着将近10年的数字油田建设历史。而且中心数据库已经做得很成熟,主要包括五大业务板块数据。即勘探业务板块、开发业务板块、生产业务板块、经营业务板块的数据库。数据库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单井、区块的日月报数据、试井与生产测井数据、分析化验数据、井下作业和地理信息数据等。数据库的数据资源种类齐全,质量高。2010年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正式开始进行智能化油田建设工作,利用物联网诊断单井问题,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油田进行全面感知、分析预测、优化决策找到油水井的生产规律,从而有助于油田生产工作进行。 1 油田大数据的概念及处理流程 大数据有四个特点即量大(Volume)、快速生产(Velocity)、类型丰富(Variety)、真实性(Veracity),被称为4V[1]。由于数据的数量非常大,就将数据组成数据集,进行管理、处理实现数据的价值。大数据对数据库的整理流程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再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这个过程应用于油田可以理解为是对油田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大数据的七个处理步骤包括:对数据的提取和收集、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找到潜在的内在价值规律、建立预测模型、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的估计、验证结果、评估模型。 2 大数据分析平台及体系架构研究 新疆油田为了满足生产应用,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及体系架构。此平台主要包括四个基础架构:数据抽取平台、进行分布式的存储平台、大数据的分析与展示平台。最底层是数据抽取平台主要是实现数据的整合,将数据转化成适合进行数据挖掘或者建模的形式,构建可靠的样本数据集。存储平台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汇总、建模、分析,最后将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储存。其功能与数据仓库相似。大数据分析层,是在大数据建模的工具和算法基础上,挖掘隐藏的数据模式和关系,利用数据软件进行分类、建模,生成预测的结果,结合专家经验利用测试的样本选定评价方案不断提高模型的精度,更好的用于油田的决策。数据应用层主要是把建立的模型设计为运行软件,运用建模方法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界面设计,更好的实现人机交互。 3 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进行大数据分析时我们经常采用两大技术即大数据预处理和抽取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 3.1 大数据抽取及预处理技术 大数据预处理和抽取技术的原理是指将不同名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多种不同结构和类别的数据抽取处理成一种所表达的算法和内涵一致便于处理类型的数据结构[2]。在检查数据缺失、数据异常时可以使用数据清洗方法确定有用的数据,一般采用剔除法或估计值法、填补平均值替换错误的数据。为了满足建模所需的大量数据,创建新的字段时需要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将原始数据用一定的方法如归一法转换为可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这个过程为数据转换。 3.2 大数据分析技术 应用于油田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因子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技术、回归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其中的因子分析技术是指,利用少数的因子对多个指标和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描述,一般将密切相关的多个变量归纳为一类,这一类数据就属于一个影响因子,用较少的因子反应大量数据的信息。聚类分析技术是指把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事物或者物体归属于一个类型,并按照这些特性划分为几个类别,同种类型的事物相似性较高。这样更利于辨别预先未知的事物特征。回归分析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基础之上,研究一个变量和其他变量间隐藏的关系。利用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有规律地把变量之间的不规则,不确定的复杂关系简单得表示出来。 在使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时,数据挖掘技术是最关键的一门技术。该技术将大量复杂的、随机性的、模糊的、不完整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对人类未来有用的数据,即提前获得未知信息的过程[3]。数据挖掘功能分为预测功能和描述功能。数据预测是指对数据进行处理推算,完成预测的目的。数据描述是展现集体数据的特性。数据挖掘功能是与数据的目标类型有关,有的功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有的功能则只适用于特定功能的数据。数据挖掘的作用就是让人们能够提前得到未知的消息,提升数据的有效性,使其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4 大数据分析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4.1 异常井自动识别 油田生产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是异常井的出现,因此生产管理人员加大了对异常井的重视。最初,异常井的识别主要是依靠生产部门的生产人员,必须经过人工查阅许多关于油田生产的资料才能确定异常井,这种人工检阅的方法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说大量的检索工作、耗费时间长等,对异常井的诊断和措施制定造成很大的困难。异常井是指油井当天的产油量和上个月相比波动很大,并大于正常的波动范围。目前广泛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聚类分析技术对异常井进行识别,提高效率。为了实现算法编译使用技术,系统架构B/S模式进行,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井的存在。 4.2 异常井智能诊断 异常井诊断是油田每天进行生产必须要完成的工序。而大部分油田采用人工方法对其进行异常诊断,工作量极大,影响因素较多,诊断结果的可靠性较低,对后期进行计划实施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时可以采用智能诊断方法,利用灰度图像处理技术和人脸识别算法建立抽油井的特征功图库,对比油井当前的功图和所建立的特征功图,实现异常井的诊断。若是相似则不属于异常井,反之,则为异常井。但是有时一种工况可能会有许多中表现方式,致使功图解释存在很多种状况,可以采取因子分析法,分析每个工况下关联的因子间是如何变化,然后建立参数诊断数据库,对比相关因子的指标项,找到异常的原因,采取适合的方案进行修改,从而提高单井的生产效率。 4.3 间抽井开关井计划制订 当油田开发进入后期阶段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过度开发使得地层的能量越来越少,致使更多供液不足的井开发出来。将这类井称之为间歇出油井。新疆油田一般会使用人工方法制订间歇出油井的开关时间计划,但是对于计划的合理性没有进行检验。若是能够控制好间歇出油井的开关时间,对油田实现节能减排是至关重要的。这时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找出影响间歇出油井的开关时间的因素,建立合适的分析模型,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为业务人员提供制订间歇出油井开关时间的合理方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4.4 油井清防蜡预测 目前油田上对于油井清蜡采取平均每口井一个月清洗一次蜡的措施,按照人工计划进行,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些井还没有结蜡就已被清洗,有些井已经结蜡,却没有得到及时清洗。这样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对油田的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若是利用因子分析法,将收集的关于结蜡周期、清蜡方式、清蜡用量、油井状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油井Y蜡模型,再利用回归分析法对建立的模型建立曲线方程,进行预测,找到结蜡时间,推断出结蜡周期,更好的指导油田清蜡工序的进行,提高油田的精细化管理。 5 结束语 总之,对比以前利用人工进行油田生产可以发现大数据对于油田生产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更快的挖掘油田的生产作业规律,解决油田生产的困难。而且,可以利用油田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关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找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预防未来问题的出现。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以往大量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出未来,从而更好地指导油田的生产工作。 大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自改革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迅猛崛起和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分析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各界的谈论热点,各大企业也想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是每个企业对大数据分析的理解和应用等方面均存在部分差异,我们该如何使大数据分析充分发挥它应用的作用,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点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将大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作为论述的重点,希望能为广大的管理人员提供帮助,进而有效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分析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各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以及正在应用大数据分析。有人曾说:在二十一世纪中,如果不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很可能与时代脱轨,在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但现代很多企业对大数据的相关含义以及作用等的理解不够科学和全面,在这一前提下,要想使大数据分析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用是很难的。基于此,本文不但对大数据的含义做了简要介绍,还从企业管理方面出发,说明了大数据分析应用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旨在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 大数据分析简述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和成熟,同时它也真正走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各行业的日常运作和发展也离不开现代信息系统的支持。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数据仓库技术产生后,给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信息、数据规模开始呈PB级增长的趋势。从前的企业仅仅将信息系统视为企业运行程序的一类辅佐系统,对其中庞大信息、数据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数据的作用并未得到真正的发挥。但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企业发现利用数据分析不但能减少工作人员的任务量,还能够对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进而有利于企业效益的增长,因此,“大数据分析”的概念就产生了。大数据分析的根本是在庞大的数据中寻找并发现价值,利用大数据分析充分挖掘潜藏的商业机遇与价值。但如果企业对大数据分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分析数据与数据分析的话,就会掉进技术的陷阱中,进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大数据分析中的“大”是由企业数据分析的原点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共同决定的,因此大数据中的重点不该单单放在“大”上。大数据拥有“4V”的特性,也就是Variety多样、Vohame大量、Value价值、Velocity高速。 大数据分析的中心理念是脱离以往数据分析的方式,并在庞大的数据里深入寻找和挖掘企业的潜在价值和机遇,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使用者脱离了信息系统的传统视角。所关心的重点从系统自身成功转移到信息筛选的数据上时,就可以在庞大的数据中充分发现潜在的企业价值和商机。 为了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大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下面将以CapitalOne公司为例进行说明。长时间以来,Capital One都是通过对客户行为数据的分析来针对客户具体情况制定产品以及相应服务方案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会对客户的人口统计特征及消费模式等进行分析,从而为用户指定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大数据分析技术在Capital One公司的应用不仅提升了Capital One的利润提升空间,同时对提升其在同类企业中的综合竞争实力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之前,Capital One公司制定客户服务项目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针对性不高,经常出现客户与产品不对应的情况,不仅公司利润增加不明显。同时部分客户也会对产品或者是服务产生一定的反感,对企业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表1所示为Capital One公司大数据分析前后数据对比。 企业管理中大数据分析的作用 提高企业内部数据统计的真实性。通常来说,企业内部需要收集的信息、数据是和企业管理或者运营有关的,以利于企业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以前,企业收集的数据均采用传统的人工统计,并使用报表方式,这样大大降低了数据统计的工作效率,也存在许多人为失误,导致数据统计的真实性始终得不到提高。数据统计结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科学、合理的有关决策,但由于数据统计的可信度不高,所以很可能造成管理层的决策失误,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益。但自从大数据分析出现后,操作人员能够对数据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开展再次检验,并从多方位出l针对数据统计的结果开展深层次的解析,以有效保障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从前企业中各个部门为了增加自身的效益和绩效难免会擅自改动上报数据,由于采用的是单口径方式,所以最终将出现多种数据统计结果的现象,存在很大的干扰性。但如果利用了大数据分析,就可以从多方位对数据进行分析,不同部门的上报数据将彼此牵制和影响,从而有效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充分达到数据彼此牵制的目的,就必须利用数据结果的最终效益进行调节。 例如,当生产车间定时上报自身的产量数据时,应当完成当天的产量兑现率、当周兑现率以及当月兑现率,而要想达到上报数据产量,就一定要按时达到产量。然后当月的上报总产量就将自动求和每天的产量,一旦中间过程产生冲突就说明车间上报数据存有问题,最后将准确地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成本口径中,进而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数据统计的真实性。 给企业管理提供情报支持。通常来说,大中型的企业均将设立情报部门,它们的工作核心是深入、准确地探究企业产业的前沿情况、市场竞争情况等方面。从前企业的情报分析工作一般仅依靠情报员的相关经验与专业知识技能,由情报员自身的观察力与直觉进行情报收集和判断,进而得出情报探究的最终结果。尽管传统的人工情报分析可以获得一定成果结论,但其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大,因为情报员的主观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准确性是个未知数,不能有效保障结论的可靠性。然而由于近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熟,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具有的局限性愈加突出,企业对情报员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也在逐渐提升。 这时大数据分析的产生给现代企业的情报分析工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大数据所具有的“4V”特征和现代企业情报分析的高标准、高要求等完全符合。具体来说就是高速化特征符合现代企业情报分析的时间性要求,数据分析注重数据的时效性;大规模特征符合现代企业情报分析的广泛性,数据分析注重数据的数量;多样化特征符合现代企业情报分析的来源广泛性。数据分析注重收集的多渠道化;价值特征符合现代企业情报分析的终极目标,也是大数据分析的本质,从数据中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模拟教具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在口 腔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与成年人的头颅类似,可模拟患者的张闭口运动,以及治疗时患者需要的椅位变化。牙领模型安装在在头颅模型的上下领之间。牙领模型上的所有牙齿均采用专用胶与牙槽骨相连,并可在拆却后显露出下方的牙槽窝。仿真头颅模型的面颊部是由橡胶材料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阻力,可以和其中的牙领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人的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学生可以真实地体会出拔牙手术操作中唇、颊组织对于手术的干扰以及拔牙过程中所需要采用的楔、挺、推、翘等用力方法。医疗技术具有严格规范的特征,指导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利用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设计的医疗方案、操作前的器械选择、操作的准备、操作过程和步骤等方面,及时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规范操作。通过反复、多次模拟训练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其养成一种良好的操作习}贯。 二、缝合练习模块在口腔领面外科 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口腔领面部不管是外伤还是手术后的瘾痕,都可能会加重患者思想和心理上的负担。因此缝合方法是否正确、缝合技术是否熟练紧紧关系着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面容。缝合训练涉及到缝合针线的选择、缝合时的层次、针距、边距、松紧度以及各种缝合方法。传统的缝合训练常常采用布料、橡胶管、猪皮、活体动物等。但这些材料要么与正常人体组织的弹性、柔初性相差甚远,要么费用较高、不能反复多次使用,使学生的缝合训练受到很多局限。缝合练习模块由仿真皮肤和皮下的基底部所构成,与真人皮肤在弹性和手感上十分相似。学生不仅可以在缝合练习模块上进行皮肤缝合训练,还可以进行手术切开、打结、拆线、换药等练习。我们在授课时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示教,强调正确、规范的手术缝合、剪线方法,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配合训练。为了增强训练的真实性,我们会反复强调这不是在练习,是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操作,要求学生认真缝好每一针。在学生训练时指导教师仔细观察,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错误。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所有同学均能熟练掌握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 三、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在口腔领面 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口内缝合由于有唇、颊、舌、牙齿的阻档和干扰,视线不佳、而且口腔内私膜组织质地柔软缝合时易发生缝针折弯、组织撕脱等情况,较皮肤缝合时难度大。但是口内缝合又是口腔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或工作中最早接触的内容之一,不经过训练直接在患者身上练手不仅学生心理负担重,也加大了患者的风险。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用了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对学生进行训练。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包括底座、模拟口腔粘膜的膜和中空柱状的套圈,套圈与底座相匹配,膜覆盖于底座上端,底座上部为中空,套圈由上至下套于底座,膜覆盖于底座上端的部分处于绷紧状态,其所具有的张力模拟口腔内粘膜的张力,膜以上的套圈部分的腔体大小模拟治疗时口腔腔体大小。利用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可以让学生体会出在狭小空间缝合操作时的不便,体会口内缝合与皮肤缝合的异同。为他们进入临床实习莫定了一定的基拙。 四、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在口腔 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牙槽脓肿又称根尖周脓肿,是由根尖周炎发展而来的。在急性期切开排脓将脓液引流是局部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虽然在理论上知道了牙槽脓肿形成后患者会出现软组织肿胀、局部压痛、面部变形、触诊有波动感等症状。但是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期间能够遇到的病例非常有限,愿意配合学生操作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不但外形逼真,模拟脓肿的颜色、质地、触诊手感甚至脓液都与真实的牙槽脓肿相似。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包括模拟牙槽骨及其对应牙跟的部位上的模拟脓肿,配合仿真头颅模型使用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治疗时椅位调整、麻醉、消毒、切开、冲洗、放置引流的全过程。模拟脓肿可以在操作过后替换成新的,不用替换整个牙槽脓肿切开模型,成本低可以保证学生人手操作。 五、唇裂模型在口腔领面外科临床 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唇裂是领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崎形,新生儿唇腾裂的患病率大约为1:1000。手术治疗是修复唇裂的最有效的手段。虽然目前倡导个性化的唇裂手术方法,但传统经典的手术方法依然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基拙。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图示、视频、电脑模拟甚至是剪纸的方法讲述手术定点、切开、肌肉组织瓣旋转移位后缝合的方法。但是由于缺少直观的认识,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学到最后也只是知道唇裂需要手术治疗而已,具体怎样定点甚至有哪些术式都一片空白。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1:1大小的单侧唇裂模型,该模型由发泡乳胶制成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唇裂患者鼻部以及口唇的崎形。由于其价格低康、材质柔软适合学生练习定点、切开以及缝合的全过程。所有学生均可主刀模拟手术一次,并作为一助配合模拟手术一次。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训练,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于唇裂手术原理的理解。口腔领面外科是一门集科学性、技巧性、实践性一体的临床医学学科,也是口腔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然而传统的临床环境中的学徒式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流程,利用多种模拟化教具,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自信心都得到了提高。这种更加直观、更符合学习规律、安全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乔光伟 宋玉 景捷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创新实验思索 本文作者:张长源 程辉 卢友光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初衷,勿盲目攀比省级、国家级立项的项目数,要立足各校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并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中始终体现这一根本宗旨。福建医科大学结合校情,制订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详细实施方案,着重强调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和项目实施对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院校二级管理,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数按各学院学生人数比例划分给二级学院,避免各学院在项目申报中的盲目追求项目数的现象,同时也给予二级学院主动实施权。口腔医学院根据口腔医学院和附属口腔医院两院合一的特殊情况,制定了《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细则》,强调项目实施中学生是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非过分强调实验设计本身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于部分学生热情高、积极主动性强而由于项目数量的限制未能获得校级立项的实验项目,学院划拨一定的经费支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研究,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热情,较好地实现了国家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初衷。 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实施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确.而且不能改变[3],大学生创新实行实验计划项目并不是单纯的做一实验小研究,从项目选题、文献检索、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到项目总结和汇报、项目组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等每个环节都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必须交由学生独立完成。我院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中强调“突出过程、强调可行性、淡化结果”的项目管理原则。 项目选题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的小课题、小研究、小调查入手。然而,往往不少学生立志于做大事、做大研究,申报的项目课题过于庞大,研究内容过于复杂;部分指导教师是将其自身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作为研究项目直接交付学生填写申报,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知识积累较少的背景,导致项目流产。例如《口腔癌基因研究》,对于2000元研究经费和借助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实验的学生而言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院在项目的立项选择上,明确告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团队在业余时间能独立完成实验为基本原则,例如我院2010年立项项目———《“美丽微笑者”上颌前牙视觉评价及分析》实验项目设计清晰,实验内容可行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可行性,研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沟通能力,获得了申报答辩评委的认可而获得立项,该项目同时被我校遴选参评福建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获得省级立项,说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及实验的可行性。 在项目申报前期的文献检索中,要求学生检索、查阅至少2篇英文文献和10篇中文文献,并对所查阅文献予以总结、提炼,提高学生使用文献检索工具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项目申报则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独立完成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包括文字组织、行文构架、申报书排版打印,并将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制作成PPT进行项目申报答辩;申报答辩评委由学院博导、硕导组成,评委现场对申报小组进行提问、质疑,并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现场回答,以此促进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锻炼临场思维答辩能力,评委现场公布评分情况和获得立项的项目名称,对未获得立项项目明确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对项目的总结验收,学院要求学生将实验研究的主要过程、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以及实验小组每个学生个体对参与实验项目的感受和收获以PPT形式向博导、硕导组成的验收评委汇报,验收汇报的目的是着重了解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和参与项目后的收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提出较粗浅的想法和思路时,应耐心引导,多鼓励、多表扬,切勿轻视学生提出的实验设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检查实验进度,对学生实验存在困难予以细心解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查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进行项目实验,包办代替只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体会不到“重在过程”后成功的喜悦[4]。我院在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实施前,组织开展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明确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详细规定指导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禁止教师代替学生填写申报书或直接代替学生完成实验,对发现违反规定的指导教师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此类情况的发生。我国高等口腔医学院校的学生较晚(目前国内院校多为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接触口腔专业课程,这造成了学生专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不利于专业培养,而在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中,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接触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呈阶梯式递增[5]。 虽然完全套用发达国家高等口腔医学教学教育模式不符合我国国情,但是口腔医学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6],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则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早接触口腔医学的机会,为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提供了平台。我院注重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与口腔医学学科专业的结合,鼓励学生申报与口腔医学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突显口腔医学学科特色,例如《福州市牙科诊所口腔医生学历调查》、《普通人群口腔前牙外形观察》,此类实验项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更早接触了口腔医学临床学科,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此外,这种社会调查活动经验可以扩大和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最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7]。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高等医学院校口腔医学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这一平台,努力为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临床水平提升策略 本文作者:高婧 沈丽娟 刘梦蝶 方明 田敏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已对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口腔医学实验所需材料大多比较昂贵,因此,对实验操作步骤、程序要求较高。虽然老师在示教时一再强调,但仍会有学生听而不见,此时,将有些实验从实验室转移到多媒体视听教室进行,先进行多媒体演示,通过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效果,让学生观察、判断,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同时降低了教学成本。我们将口腔医学教学的精品课件和视频拍摄后贮存在我院网络平台上,同时在平台上连接国内外公开的教学视频、课件,使学生了解国内著名院校的口腔医学课以及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新知识、新动态和新发展。 同时教学课件、视频的网络平台化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课程随时进行回顾以及师生间进行再探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是口腔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转化口腔理论知识,连接临床实体操作的过渡和桥梁。为提高学生仿真头模训练的效率,首先为学生播放教学多媒体视频,对各步骤进行定格、放大,使学生对整个操作程序有一个大体了解。然后,老师进行示教,再次对关键步骤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随后,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带教老师指导学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会临床口内操作的局限性,同时及时调整椅位,做到“手上有数”。有了这“两个有数”,我们制定每个科目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仿真操作训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解决临床实际操作机会少的问题,我们将原定每个科目(如全冠制备)1次训练增加到3次。通过仿真头模训练使学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上手快,操作准。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不仅能检验实验教学质量,也是考查学生临床操作是否规范熟练的渠道。 考核采取实验课中考核和毕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课中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带教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制定每项考核内容的评分细则,指定考核内容让学生操作,根据操作结果进行分数评定。考核分次进行,如牙体制洞考核分为牙合面洞和邻牙合面洞的考核,基牙预备考核,分为全冠和嵌体预备。每次考核成绩记录汇总入总成绩。毕业考核分科进行,考核形式为理论和操作相结合。实验考核体系的制备,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技能的重视,检验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同时,在考核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反过来可以很好的指导教学,利于教师在授课时安放问题,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去年,我院教学中心还新引进了两台口腔修复临床操作实时评测系统。拟将该系统用于本课程中学员牙体缺损修复、固定义齿修复等实践课的教学考核,对学员的操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牙体预备、冠桥预备等实际操作进行自动评分。 为提高教员的执教能力、积极推进课程教学精品化,我院先后三次邀请国际颌面修复学会前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高级口腔修复科主任JohnBeumerⅢ教授来我科进行“全口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学”和“种植义齿”的本科教育师资培训。整个过程采用国外名校原版教材,授课形式包括理论讲授、直播示教、临床指导等。通过对我院与UCLA大学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方式的对比,旨在革新本专业的授课形式,提升教员的授课技能。此外,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PBL教学、CBL教学方法。建立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手段上,把传统教学媒体(板书、挂图、实物)与现代化电教媒体(投影、幻灯、录像)结合起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习印象,继续突出培养学员口腔修复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技能培训思索 本文作者:刘博 曹婷婷 步捷 刘伟伟 单位: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依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设立四项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模块、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修复和正畸基本操作模块。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模块中包括问诊(主诉准确、现病史完整、既往史明确、家族史清楚)、体格检查(顺序合理、查体全面、手法规范)、病例分析(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分析是否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检查项目是否合理、有效)、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完成病历书写。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局部麻醉术、拔牙术、外科基本操作(无菌术、换药、拆线等)、围手术期准备、术中情况和术后处理(术中预防并发症、术后医嘱和康复计划等)及心肺复苏等。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常用材料的调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窝洞制备及充填(Ⅰ-Ⅴ类洞的制备,银汞和光固化树脂充填),开髓(前牙、前磨牙、磨牙至少各一颗),根管预备(揭顶、根管通畅、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 口腔修复和正畸模块包括印模及模型的制取(体位、手法的正确和规范、印模和模型变形的控制),铸造金属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和全瓷冠的牙体制备(牙体预备的手法正确,预备顺序和预备量的合理和准确),桩核冠的根管预备,牙列缺损的修复设计,常见错HE畸形的诊断及设计等。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培训模式,请有经验的临床带教医师设计临床常见病例和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相互问诊和检查,完成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医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复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临床病例,强化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有助于充分模拟和再现临床实际接诊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通过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治疗设计等四个考站的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考核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填写调查反馈意见表,对专项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实用性、满意度、对临床实际操作有无帮助、能否熟练操作以及考核方式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接受专项技能培训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学生。,因考核内容均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所以考核合格分数线定为75分。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合格人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通过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的合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通过调查反馈,共收回实验组学生调查反馈意见表34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32人(94.1%)认为实习前专项技能培训有必要开展,29人(85.3%)认为该技能培训在实用性方面效果明显,31人(91.2%)认为该专项技能培训与前期实验课的操作有明显不同,28人(82.4%)认为该培训与临床实际情况十分相似,25人(73.5%)对技能培训很满意,28人(82.4%)通过培训有很大收获,26人(76.5%)认为该培训对临床实习有很大帮助,23人(67.6%)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短期内既能熟练操作,21人(61.8%)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能够很快独立接诊,31人(91.2%)认为专项技能培训在医学生培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个别学生认为开设专项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大,对培训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培训中带教医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又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当前医疗环境的变化,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许多科室和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都会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甚至“回避”的处理方法,导致实习生丧失了许多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观摩和实践机会。虽然在口腔医学专业课学习阶段开设了大量的实验课,提供了供学生练习的仿真人头模型教学模拟系统,但这些仅能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和验证基本技能操作,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应急情况及意外情况难以做到正确、及时和有效的处理。鉴于此,根据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口腔实践技能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学生进入科室实习前,开设了专项技能培训课程,并于实习结束后组织技能操作考核,以评价技能培训的效果。 在技能培训中,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设立了四项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模块、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修复和正畸基本操作模块,涵盖了口腔医学各专业的基本临床操作和处理。同时,通过引入标准化病人[3],再现临床诊疗情景,模拟临床诊疗工作,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在非威胁性环境中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可有效缓解目前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冲突。此外,建立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患沟通技巧,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感受,相互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把错误暴露在病人及家属面前。通过情景模拟,有助于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验患者就医的情绪反应及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仁爱”思想和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根据国家《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的考试标准和项目,组织自编了《口腔医学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并以此为标准,制定了《口腔医学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评分细则》,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态度、操作考核要点、评价指标、评分细则以及操作的最终质量进行评分。考核方式采用多站式技能考核方法[4],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治疗设计等四个考站的测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和能力。#p#分页标题#e# 本研究发现,接受专项技能培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的调查反馈也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该培训能够很好的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对自己的临床操作和实习有很大帮助,大大缩短了从学校到医院的适应时间,对口腔医学生的后期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专项技能培训,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工作后能基本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院和社区门诊的工作要求,同时,对考研复试的同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个别学生认为培训实用性不大,对培训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培训中带教医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没有学到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培训中将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实践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了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教学创新思考 本文作者:杜晓岩 吴江 李善昌 关键 朱杨 单位: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 通过PBL教学法[1]和病例教学法[2]的实际应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讲述一个完整的病例(病例内容包括病史、诊断、治疗、预后等,及相关的图片、X线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课后进行文献检索[3](查找内容包括国内外口腔专家先进的治疗方法及独特见解,或者是学生对病例中的疑问寻找答案),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具体安排是,2010年秋季学期,教研室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此项工作。授课教师准备内容:病历分析题目、综述的书写规则、与颌面外科相关的执业医师考试题[4](100分的选择)、指定教学课程表。 2011年春季学期执行,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写出1000字左右的综述,测试一份与颌面外科相关的执业医师考试题(100分的选择),上述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上交的综述基本都可以按照综述的格式书写,内容及图片较丰富,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关键词、题名、作者等方式进行检索,查找需要的文献。100分的试题要在对照班测试一次,最后统计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试卷成绩。实验班的试卷成绩高于对照班,利用t检验,t=0.0214,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1-06我院邀请中华口腔医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助理王渤教授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学团来我院参加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教学交流会。讲学团成员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研究室主任高岩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许天民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高学军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牙病科葛立宏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王伟健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李翠英教授。向本院师生讲解牙体牙髓病学、儿童牙病学、口腔预防学、正畸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导论、进展和临床病例讨论。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增加了对口腔医学新发展的了解。 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口腔医学新进展、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授课内容增加了关于医学心理、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如何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自己和患者的权益”等处理医患关系方面的知识,授课时间和班级是2011年春季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专业课为颌面外科)。 所有计划结束后要对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生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试点、客座教授的执教、创新课程内容的讲授三方面总体的问卷调查,检验项目实施后学生的反映情况。项目问卷调查的内容是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试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外请教授的授课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先进的口腔医学知识;创新课程及内容的设计是否有利于让学生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临床应变能力以及对科研知识的了解。通过核对问卷,学生反映良好,并且提出很好的改进建议,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PBL教学法已逐步在我院的其他学科(比如正畸科等)中应用,并且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由临床病例的导入、国内知名专家的授课、创新课程及内容的充实,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课外自学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利用循证口腔医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5]、临床和科研一体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标本的教育运用 本文作者:李晓路 侯晓冲 贺建军 葛煦 张铭 孔亮 谢诚 孙滢滢 田雨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概况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面积539m2,馆内共有13个展区,动物牙颌系统展区陈列着龙旦巨颌虎、犀牛、河南斑鬣狗、三指马等食肉、草食、啮齿、灵长动物及人类的牙颌系统头骨化石,记录了动物从鱼纲、两栖纲、爬行纲至哺乳纲过程中牙齿的进化过程;人类牙齿颌骨进化展区陈列着大猩猩、蓝田人、北京人、现代人的颌骨模型,以及人类颅、面、颌骨、牙齿的演变过程;中国口腔医学大事记展区陈列了从旧石器、新石器、殷商、周秦、西汉、两晋南北朝等12个时代以来有关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记载;牙科器材区陈列着脚踏机、压缩机、皮老虎、手动离心铸造机等不同年代的口腔医疗设备;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史区陈列着早期各类木制牙体、修复学科模型,牙体、修复学制作工艺流程模具、颌面部病种石膏蜡像等教具、教材实物展品。此外,馆内军事口腔医学、口腔卫生保健、牙种植等展区还陈列了中国口腔医学名人、18世纪欧洲牙医工作场景、国内唯一的世界牙科学之父皮埃尔福查德等的雕塑及上世纪30年代国内最早用骨柄生产的牙刷等珍贵物品。现代牙科技术展区集中展现了现代牙科诊所的情况,有完备的功能齐全的牙科治疗台、椅旁X射线机,全自动修复体制作系统,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声控式牙科治疗椅,直接通过口令实现牙椅的升降、变动。展现了口腔医疗技术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改善。口腔医学博物馆展品的时间跨度从2000万年前的动物头骨化石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时间跨度之大、展品数量之多是世界口腔医学博物馆中罕见的,馆内系统的展现了口腔医学发展的历程,是国内首个完整、系统展现口腔医学发展的博物馆。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博物馆不仅仅只是文物陈列馆,更是知识聚集和传播的中心。它可以反映出一所大学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科特色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在西方,高校博物馆更是一个科研基地,许多学者的成果就是通过在博物馆里交流、开发、研究而作出的。口腔医学博物馆的建立就先后吸引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牙科学院、华盛顿大学、荷兰内梅亨大学、日本大阪大学、香港大学的学者参观和交流。特别是瑞典著名学者、被誉为“种植牙之父”的Branemark教授更是关注博物馆的建设,先后将自己保存的200余件文物捐赠给博物馆。口腔医学博物馆大量标本和实物的展示使得口腔医学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通过远古动物及人类的牙颌系统头骨化石的演变过程,使学员了解到动物进化过程中牙颌系统的变迁以及不同动物的牙颌系统的区别,从而在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时对口颌系统的发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口腔医疗器械展区所展示的19世纪的拔牙钳、牙挫、牙挺,使学员能切身感受到原始颌面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铁毡、无缝冠、三瓣圈、皮老虎等20世纪30年代的器械让学员领悟口腔修复学的演变与发展;三弯臂电马达低速运转给医生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时带来的艰辛;先进的种植设备、全自动修复体制作系统、感应式牙科综合治疗椅位使学员可以看到口腔医学发展的未来。作为学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博物馆除了收藏展品、举办展览,也通过各式各样的讲授活动协助学院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加技能的教育,要求既要注重知识学习更要加强技能的培养[3]。口腔医学博物馆向学生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的历史,从口腔医学的起源、医学知识的积累到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生动的展现了口腔医学发展的艰难历程。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标本,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精神的展示。中国口腔医学大事记展区陈列了从旧石器、新石器、殷商、周秦、西汉、两晋南北朝等12个时代以来有关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记载;特别是收集了世界上最早的口腔疾病专著明代期间用宣纸制作的《口齿类要》,书中详细记载了古人用中药治疗口腔疾病的历史。陈列的古书《素问》,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记载了关于口腔疾病与全身关系的论述。收集的人颅骨展示了人用核桃木雕制假牙,然后在缺牙部位用金属丝固定牙齿的最早镶牙方法。博物馆以泥塑的方式,趣味性的展示了18世纪欧洲牙医工作场景,以及世界牙科学之父皮埃尔福查德雕塑和上世纪30年代国内最早用骨柄生产的牙刷等珍贵资料。博物馆蕴涵着深刻的博物馆文化,这种文化凝聚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涵义[4]。教师在介绍口腔医学的发展历史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医德是在我国诸子百家共同形成的古代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先形成医学人道主义的萌芽,再经过各个时期医家的总结、逐渐完善而形成的医疗道德体系。通过介绍各个时期医生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实践,把他们严谨治学、淡泊名利、崇尚医道、不分贵贱、纠偏正误、求实创新的良好医德医风介绍给学生们。通过参观和学习,陶冶了学员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古代医家优良的医疗作风。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博物馆是一所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口腔医学博物馆,展区收集了国内战争、朝鲜战争等大量图片、实物藏品以及战创伤档案材料,鉴证了中国军事口腔医学的发展历程。口腔医学博物馆以具体的实例讲解了战争形式的演变对颌面部战创伤造成的影响。从冷兵器时代主要对战士肢体造成的损伤到现代战争的高爆弹药、光辐射、冲击震动、核辐射对士兵颌面部造成的严重损伤[5]。充分展示了口腔医学在治疗战争创伤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所口腔医学院校,馆藏的大量战争中颌面部战创伤档案在对军校学员进行军事医学战场防护、紧急救护、口腔颌面战创伤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口腔医学专业与文化建设促进了各国军事口腔医学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先后2次承办了世界军事齿科大会,赵铱民院长还被推举成为世界军事齿科大会主席。由于有着深厚的军事医学文化积淀,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始终以战争颌面救治为己任,历代专家在颌面部缺损与畸形方面数十年来坚持不懈的研究,最终在口腔战创伤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并由此获得中国口腔医学界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p#分页标题#e#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发展建设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橱窗,高校博物馆不仅是大学、也是大学所在地区、国家的独特文化景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自建成以来,一直对公众免费开放,不仅应用于开展口腔前伸课基础教学,更是对外传播口腔医学发展历史和口腔医学科学文化,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的口腔院校前来参观交流。博物馆在大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促进与先进科技、先进文化相结合,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创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医学博物馆目前依然属于传统博物馆,参观者受到展室环境的制约,必须按照一定的参观路线观看展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未来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数字化口腔医学博物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6]。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将博物馆中藏品与陈列、研究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多媒体信息资料数据库,其数据信息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络传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效果,使口腔医学博物馆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实训地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黎祺 张少华 陈建刚 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应符合口腔医学专业办学规模和发展的需求,达到口腔医学实践中的专业规范要求,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应建有口腔临床技能实训室、口腔模拟诊室、口腔颌面放射实训室、口腔解剖实验室及标本模型陈列室、口腔实验准备室等,引入临床牙椅、口腔临床模拟实训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和训练,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场地面积与设备数量应与学生人数相协调,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基地要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校内或附属医院建设口腔模拟诊室,配置临床牙椅和口腔临床诊疗设备,形成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训练专业操作和培养综合素质。加强校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建立校院合作、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实行共建共管、规范开放、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实训教学资源[4]。这是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形式,既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难题,又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训基地向生产化、市场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5]。 学校与医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等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口腔医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按照协作单位的要求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跟踪服务,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规划、实践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编写、实训过程监控、实训质量评价,向我校提供就业信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体现校企互惠互利原则[6]。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体系,与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校内教师需要经常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将先进诊疗技术、诊疗经验和临床分析能力等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7]。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特点,根据地区行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与协作单位共同撰写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及技能考核标准等。 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专业的专用场所[8]。①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能让学生在这里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②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③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9]。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承担本校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口腔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是生产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10]。可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医学院校、医院、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为区域口腔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辐射作用[11]。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一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和实、见习任务,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资金、职业环境、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学生第3年在实习医院进行1年完全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实习医师身份参加临床一切医护活动,认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技能,培养良好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应在二级甲等以上,有足够的师资、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和满意的就诊量,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校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指导和实习生规章制度,建立由医院分管教学领导、科教科、临床科室专人负责的实习教学管理和监督小组,校院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调和共同督促实习教学,定期进行实习生理论和操作转科考核,积极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学校定期派资深教授到医院对实习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指导和评价[12]。 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合理调整和改良专业课实践教学,积极设计和开展“基于岗位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的综合性实践项目,例如对慢性牙髓病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把离体牙固定在口腔仿真牙颌模型中,学生利用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在模拟正常的医患诊疗体位下,通过牙科涡轮机等工具依次进行离体牙钻孔开髓、牙髓摘除、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洞型制备、双层垫底、充填抛光等操作。这样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反复训练,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夯实专业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如口腔临床检查、口腔局部麻醉、口腔颌面部外伤急救、取印模技术、龈上刮治术、全口超声洁治术等模拟诊疗实践项目进行“模拟情景教学”,教师先进行相关内容的理论讲授,再进行操作技能示教和讲解,然后学生2人一组模仿临床治疗情景,互相扮演医生和患者,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腔临床真实技能操作。这种模拟临床情景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场景中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临床锻炼,有利于熟悉未来岗位常规工作过程,学会正确的诊疗姿势,体验医患关系和树立职业意识,实现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积极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如牙体雕刻、石膏牙洞型制备、活动或全口义齿制作、社区口腔疾病调查和统计等,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与临床工作过程相似的任务,知识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实验课和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边学边做,完成实验任务,上交实验作品[13]。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分析思考和动手实践,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和透彻,有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14]。校内部分专业课程也可安排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等校外实训基地,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口腔局部感染和肿瘤等实行“病例讨论教学”和“医院床边教学”,通过接触真实病历,启发引导学生站在主诊医生的角度去采集病史、分析病例、分组讨论和各自提出诊治方案,给每个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言空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讲解和总结,有效培养学生对口腔常见疾病的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15]。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本文对目前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提出了改进措施,特别是要加强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具有职业氛围的环境。#p#分页标题#e#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素描促口腔医学素养提升思索 本文作者:张斌 王春燕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口腔医院教学实验中心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空间思维通过使空间结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可视化,观察、记录、分析物体之间的静动态关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优秀思维。口腔医学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有很强的线性逻辑思维能力,在空间思维上有很大的局限,影响了对专业课的学习。比如钱海馨等对我国4所院校的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修复学课学习状况调查发现,口腔修复学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口颌系统性疾患(如全口义齿及颞下颌关节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的学生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玄学”。这两个章节部分需要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学透彻。首先,可摘局部义齿在静态空间结构上(包括人工牙、基托、连接体与固位体)的四个部分,与相关的基牙、牙槽骨、粘膜等相密切联系;从动态上而言,上述各个部分在咬合力的产生、传导方向、分解方式等是一个动态运动过程,在该过程中产生的下沉、旋转、翘动等变化又对上述各个部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是涵盖了空间结构、机械力学、生物力学、材料工艺等多个方面的一个多元思维下优化组合的过程,其中对义齿与牙列、颌骨的空间结构的理解是基础,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同样,口颌系统是包括颞下颌关节、牙列与颌骨、口腔颌面部肌群在大脑神经支配下的一个系统,四个部分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颞下颌关节的三维运动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运动。学生只有在三维空间上掌握各个部分的运动规律,才能理解颌位关系确定方法和可调式咬合架的设计与应用原理,掌握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和全口义齿的临床操作。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 口腔医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造型能力。具体体现在牙齿形态雕刻、美学蜡牙塑形和口腔临床治疗(如口腔内科的洞形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固定义齿牙体制备、口腔正畸矫治器的制作)等方面。牙齿形态雕刻:牙齿雕刻是各口腔临床科目的基础课程,学生要将蜡块、石膏块材料采用圆雕的手法雕刻出牙齿(包括牙冠、牙根)的整个形态。深刻理解牙齿结构形态对口腔系统咬合理论的理解、降低根管治疗时的侧穿率、正确掌握牙周刮治等有很大帮助。国外的口腔医学教育将牙齿形态学习分布在“牙齿蜡型制作”、“牙齿形态的临床应用”等多个课程中;学生通过一定数量(雕刻100多颗不同牙位的牙齿)、一定时间(多个学期)的训练强化牙齿雕刻能力。而我国现有教育对此重视不够,只有在《口腔解剖生理学》中有1个月的3-4颗牙的少量训练,学生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牙齿个性化美学的蜡牙塑形:口腔美学修复是临床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内容。美学诊断蜡型(WAX-UP)成为口腔美学修复的一个重要操作步骤,是医生确定个性化美容修复方案,预期临床效果以及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国外的蜡牙塑形能力训练以美国E.V.Payne的功能性蜡型技术和德国的POLZ生物堆蜡技术为代表来加强学生对蜡牙塑形能力的掌握,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大学教育几乎是空白。临床牙齿雕刻造型:口腔临床治疗中大量的洞形制备和修复性牙体制备实质是在狭小的口腔空间内,运用牙科手机对患者牙齿进行细微的雕刻造型,达到临床要求的治疗手段。是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体现。对手臂控制能力的影响:素描对手臂的训练一方面体现在手臂动作上,有多少种线条,就有多少种动作,线条的统一性体现为动作的自然化和自由化;另一方面体现在铅笔的运用,从铅笔尖与画纸接触的角度、铅笔的压力大小、运笔的速度和方向等方面。通过大量的素描训练可提高手臂的灵巧度。对手-脑协调性的影响:素描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整体观察、构图、起草、涂明暗、刻画和调整完成。整个过程是在大脑控制下的行动,是眼、脑、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和口腔医学生的动手技能训练完全吻合。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医学美学》成为国内外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美国著名的牙科医生Pincus曾提出,美学牙医学是继生物学、生理学、机械学之后的第四维临床牙医学。目前我国大量的口腔医学生对口腔美容性修复等临床美学热点课程感兴趣,部分院校也开设了《口腔医学美学》课程。但应该看到,口腔医学美学不应是“口腔医学+美学”的简单拼盘式学习,而应深入探讨口腔医学与美学的内在联系,寻找口腔医学自身的审美规律。另外,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在一定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对审美意识有质的理解,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审美能力。因此,开展素描学习对学生将来在口腔美学专业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形式审美能力:形式美是美的形式的共同特征,是审美培养的基础。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体、色彩(其中的黑白灰)和质感也是素描的主要表现要素;形式美法则中的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与协调、多样统一等也是素描的基本表现手法。色彩感受能力:色彩识别训练是口腔医学生必备的技能,是口腔美容修复的重要部分。素描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素描中的明暗处理、色调的整体性训练对学生的色彩识别和表达(特别是彩度和明度的辨别)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视觉识别能力:视觉规律训练(如视觉直觉、图—底关系、参照环境、后像作用、边界对比等)一直是国内外美术学院和国外牙医学院用来训练学生视觉辨别力和目测准确性的实验课内容。我国的《口腔医学美学》根本没有类似的课程,素描学习是口腔学生在该方面的有效补充。构成审美能力:构成是现代设计学的一个概念,是工艺美术的必修内容。口腔医学美学中的微笑形式审美在微笑构成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如微笑形式的面构成、牙-面构成、牙列构成;微笑构成要素中的显性因子、隐性因子和下续因子等;微笑构成的合力与分力等等内容对于没学过美术的学生很难理解。素描学习中的画面构图、静物构成、石膏像的分面体、人像素描等训练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开设素描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素描》课程的学习。国外口腔学院多年前就将素描和雕刻列为学生必修课程,我国目前只有少量口腔院校将《素描》列为选修课程或计划开设,大部分院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院校对于整个美育课程出现了“说起来重要,想起来必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学生在认识上重视程度更低,在现有的口腔教育模式中,虽然对低年级的口腔医学生开设了《口腔医学概论》课程,并让学生在临床参观了解,但不能深入理解口腔医学的特点。因此,局部调查显示,除个别学生个人爱好外,大部分学生认为素描课程是重复而枯燥的,更愿意选修《美学》或《艺术鉴赏》等既热闹又轻松的课程,到专业课学习时才认识到素描的重要,但此时已没有教学条件而深感惋惜。要注重教学质量。在师资上应选择有医学美术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严格按照素描的基本步骤和素描学习规律学起,不能搞“艺考热”的实用主义;又可结合口腔医学的特点,如在结构素描中采用头颅、牙齿及颌骨关系等素描对象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素描》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要灵活、恰当。受学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的按专业素描的课程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在加强几何模型的基本功素描和石膏像素描外,适当加入静物素描和人像素描;有条件者可在素描中加入一些雕塑内容(素描学习中加入雕塑也是专业美术教育的一种改革尝试)。在正确方法引导下,达到学生“入门”的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在以后的课余也可自己钻研提高,继续学习。对于《素描》课程的理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素描训练对口腔医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影响。但人们目前的认识和和该课程的具体实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提高和发展。#p#分页标题#e#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专业思想引导策略 摘要: 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专业满意度、专业适应度低下的现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利用校企平台,为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工作探索新途径:在专业思想教育课堂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校企携手开展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性开展专业思想引导工作,将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专业教师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提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思想引导工作 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思想引导工作现状 1.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 1.1.1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在国家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工作环境较差的国情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负面评价多,社会、家长、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工作环境、岗位职责、晋升路径、行业趋势、企业人才需求等普遍缺乏了解。加上在我国传统文化“重文轻技”的影响下,学生、家长倾向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口腔技师,认为口腔技师是工作在工厂流水线的低学历、低社会地位、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普通工人,因此学生对专业不满意,对专业前景及个人发展缺乏信心,从而缺乏学习兴趣。1.1.2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满意度不高(1)职业期待与现实不匹配。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初入社会不能对自身价值有一个准确定位,“眼高手低”,职业期望不合理;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就业于稳定、清闲、体面的体制内工作岗位,当接触国内义齿企业的真实工作岗位后,心理存在巨大落差。(2)工作缺乏成就感。目前国内中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不合理,专业发展与行业趋势脱节,教师观念、理论、实践水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用人标准。学生毕业后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容易丧失信心;义齿企业工作时间长,流水线式的工作内容枯燥、单调,学生认为不能体现他们的个人价值。(3)缺乏职业理想,没有职业规划。一些中高职学生对待职业选择较盲目和随意,往往以工资的高低作为择业标准,并不以职业的发展及自己的适合度作为衡量标准,对职业生涯没有长远规划,也没有远大的职业理想,不屑从底层做起,不能吃苦耐劳,对工作缺乏兴趣及持久性。1.1.3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适应度不高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企业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环境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容易抱怨,产生负面工作情绪。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性 2.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就业满意度 传统的专业思想教育往往停留在纯理论说教层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渗透着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中、在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营造的职业环境中,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未来的职业文化、个人发展方向、最新技术等有了清晰的了解,并在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的专业实践中培养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2.2有助于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 传统的专业思想教育主要以理论课堂宣教为主,与企业的联系很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思想教育由原来封闭的校园教育环境走向现代化的、工业化的、开放化的社会教育环境中。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观念,与时俱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更新教学手段和内容,不但熟悉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本专业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对从业者的要求,在专业理论、实践教学中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并予以正确引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能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2.3有助于提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专业思想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为企业培养出一批符合岗位要求的高专业素养、低流动性的优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而企业发展又反过来为口腔医学技术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随着企业发展及行业人才辈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将不断提升。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思想引导工作策略探讨 3.1课堂中进行体验式教学,实现专业思想教育形式创新 3.1.1企业名师进校园,帮助学生开阔专业视野,争创行业模范(1)专业讲座常规化:定期邀请企业代表、行业专家走进校园,普及本专业在有关领域取得的成就、行业发展趋势;宣传国家对本专业有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2)邀请优秀毕业生及优秀企业代表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习前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技术、职业素养要求、企业发展情况,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明晰奋斗方向。3.1.2企业文化进课堂为一年级新生增加企业参观课,带领学生到行业内先进企业实地参观,组织优秀学生到知名企业参加暑期见习,感受先进企业文化、职业氛围以及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3.1.3开展“启发式”“工序化”教学(1)在教学模式上,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在课堂上尽快实现教学方式由知识灌输向方法传授转变,由传统理论讲授向“工序化”教学转变。将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把与实际工序割裂的传统理论讲授转化为将知识点阐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应用性实践教学。(2)在教学内容上:专业教师需要把专业课内容与相关前沿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的行业人才的先进事迹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3.1.4企业设立专项企业奖学金、学生基金,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1)通过创办口腔学生社团组织,企业设立专项学生基金资助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在第二课堂为社区、校园服务,促进学生在服务中感受专业价值。(2)企业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并以获得企业奖学金作为吸纳优秀毕业生的标准之一,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2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实现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创新 (1)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切入点,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引入行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企业文化精髓为重点,通过横幅、海报、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实现学生和企业文化“零距离”接触,将专业思想教育与工学结合相互渗透。(2)以校企实践活动为平台,结合企业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育,如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参加科技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实现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创新。 3.3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促进专业思想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学生在校全部学习阶段,专业教师对专业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就业指导能力、能迅速适应行业变化、有创新性、能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专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思想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具体措施如下:(1)校企共建“双师型”培训基地,建设一批示范性师资培训基地;(2)企业提供平台给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挂职训练;(3)聘请企业专家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项目研发、技术开发或者承担科研项目以及教材编写工作。 3.4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专业思想教育坚实物质保障 (1)搭建协同创新创业平台。为更好地深化学生的专业思想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营造校园创业氛围。(2)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在校园中体验职业环境,改善专业学习条件,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专业认同感增强。 3.5校企携手开展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夯实专业思想教育根基 目前,全国范围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普遍存在专业发展滞后,不能及时追赶行业发展趋势,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严重脱节等现象。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步伐是巩固学生专业思想的根基。院校之间组建专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共商专业建设良策;进一步深化教材改革,与企业携手共建贴近岗位流程的校本教材;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设立专业网站,拍摄招生宣传视频等,加大对专业的宣传力度,增强专业学科的品牌效应等,提升社会和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作者:刘佳颖 单位: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支持是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重要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术后的免疫状况。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添加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或抑制肿瘤生长的特殊营养物质,可以限制肿瘤对某些营养物质的摄入。不同种类肿瘤病人需要根据各自特异性代谢机制和营养缺失制定特殊营养支持方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一类针对疾病或特殊医学状况下人群使用的食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特殊营养配方食品的标准和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为更好地认识国际范围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展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肿瘤病人;肠内营养;特殊营养物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不断上升,并趋近与世界较高水平,已成为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1]有研究表明,癌症病患中有40%~80%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2],而癌肿则会造成代谢失衡不断扩大,进而加重机体营养不良状况。再加上癌症病患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过程中机体受到影响,就会造成癌症恶病质,通常都会使病患出现贫血、厌食、低蛋白血症、进行性体重下降等问题。恶性肿瘤患者生理代谢的变化主要包括:第一,葡萄糖耐受量减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食后胰岛素释放减少,补充胰岛素又会造成蛋白分解速率下降。第二,骨骼肌蛋白加速丢失,分解的肌肉蛋白一部分被肿瘤摄取,其余用做糖异生前体或供肝脏合成急性相蛋白,导致整体蛋白质更新率提高,能量消耗加速,最终造成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同时会削弱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第三,体内脂肪减少,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刺激下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加速内源性脂解速率,使脂蛋白活性被抑制,造成宿主无法完全氧化游离脂肪酸而出现高脂血症状,在饥饿状态下宿主的脂肪储备被大量消耗[3]。化疗是经过肿瘤手术后的病患为了控制癌细胞扩散所必需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化疗虽然有效,但同时会对病患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导致病患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症状,最终病患营养不良的状况进一步加重[4]。另外,化疗还会引发多种病发症,比如肝功能障碍、胃肠道粘膜炎症、口炎、咽喉炎等,许多患者都因此放弃治疗[5]。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以往临床营养主要在患者普通饮食的基础上辅以肠外营养(PN),而忽视最符合生理代谢特征、简单易行又经济安全的肠内营养(EN)支持辅助治疗方法。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包括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改善门静脉循环,在此基础上还能维持肠道屏障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机率[6]。肠内营养制剂有通用型与疾病特异型之分,通用型包括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TP)、含纤维素整蛋白型(TPF)、α-酮酸型;疾病特异型则包括糖尿病专用型(TPF-D)、免疫增强型、整蛋白高能型(TPF-HE)[7]。 1特殊营养物质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不给或者少给肿瘤提供营养,使肿瘤逐渐“饥饿”,也可以通过营养支持来增强机体免疫力,使机体有更多能量杀伤肿瘤细胞。通过控制某些营养物摄入,并添加影响肿瘤生长、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特殊营养物质,即免疫营养。当前被广泛应用的几种特殊营养物质如下: 1.1谷氨酰胺在应激状态下,生物机体自身合成的Glu并不能满足其对Glu的需求量,有必要进行外源性补充。Glu可以大量地被体内高速增殖细胞摄取,如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细胞、肠粘膜细胞等。因此,Glu是机体应激状态下的必需氨基酸。Glu具有提高免疫组织抗肿瘤的作用。大鼠肉瘤模型中,添加Glu可使肿瘤生长减少40%,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提高30%[8]。此外,补充Glu能够提高机体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放化疗后肠粘膜上皮修复力,从而降低放化疗的并发症、死亡率[9]。强化Glu还能促进谷胱甘肽的合成,提高机体抗氧化力,减轻放化疗对身体的损伤。在选择使用Glu时还应遵循肿瘤病人生理状态的原则,对于无法进行肿瘤切除的病人,营养支持无必要,也无Glu支持的必要。对已切除肿瘤的患者而言,补充Glu能够对机体营养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并提升放、化疗的耐受力。 1.2精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中的精氨酸,在创伤、饥饿、应激状态下能够转化成必需氨基酸。对机体补充精氨酸,一方面可以加速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调整机体的氮平衡,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细胞自身的免疫功能。从动物实验的结果中发现,外源性的补充精氨酸除了能降低化学性致癌物的致癌作用,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阻止其在机体内的转移,避免肿瘤在机体内形成。但是有些人则认为,在某些啮齿动物中,精氨酸是肿瘤生长的必需氨基酸,对机体补充大量精氨酸,反而会促进动物肿瘤细胞增生。Park对乳腺癌病人的观察结果更加表明,摄入精氨酸的患者其肿瘤蛋白质合成率为25.6%,而对照组即未服用时仅为10.0%,这个数据表明了精氨酸能使肿瘤蛋白质加速合成[10]。在精氨酸对肿瘤的影响条件中,肿瘤本身的抗原性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抗原性强则抗瘤,反之弱则促瘤[11]。即便如此,营养不良病人的免疫功能由于其NK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但提供精氨酸则能够提高脾细胞的有丝分裂能力、增加胸腺的重量以及NK细胞的活性。因而,通过精氨酸非特异性免疫调控作用,可以改善营养不良宿主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1.3ω-3脂肪酸 ω-3PUFA主要存在于海洋鱼油中,以DHA(docosahexaenoicacid)和EPA(eicosapentaenoicacid)的形式存在。ω-3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代谢产物为三烯酸环氧化物和五烯酸脂氧化物,这些物质通过竞争性抑制方式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保护免疫系统免受损害,所以ω-3PUFA是有效的免疫营养素[12]。在细胞水平上,ω-3PUFA诱导的改变持续更久,停用10周后,其对炎症细胞因子及PGE2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给实验组饮食中添加总能量40%的鱼油(等氮等热量),大豆油组对照,在第6周时植入肿瘤细胞,饲喂7周发现鱼油实验组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鱼油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有以下三种解释:改变肿瘤的细胞膜结构,促进肿瘤细胞对宿主防御的敏感性;增强宿主抗肿瘤细胞的防御机制;影响免疫细胞群的磷脂,减少前列腺素E2生成量,从而影响TNF、IL-2、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功能[13]。 1.4蛋氨酸 蛋氨酸也叫做甲硫氨酸,S-腺苷蛋氨酸的前体物质,S-腺苷蛋氨酸广泛参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有转硫基、转甲基、和氨基丙基化作用,其中转甲基作用与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相关。缺乏蛋氨酸时,恶性肿瘤细胞增生能力受到抑制,对宿主细胞而言并无明显的影响。有研究显示,荷瘤动物在接受抗肿瘤化疗的同时,对其注射缺乏蛋氨酸的氨基酸溶液能使肿瘤细胞数明显减少[14]。 2不同种类癌症患者的营养治疗 2.1肝癌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90%左右还同时并发肝硬化。在这其中,肝硬化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脂肪和肌肉的储备减少,并且伴有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更为突出的表现是腹腔积液、低蛋白血症、电解水质以及酸碱失去平衡,严重的可导致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的病变;与此同时,肝硬化门脉高压能够导致胃肠道黏膜的水肿和黏膜屏障的功能降低,手术后易使肠道黏膜萎缩、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更加严重的则可以引发多器官功能性障碍综合征[15]。肝癌患者术后会存在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以及胆酸、电解质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能量利用受阻,对葡萄糖的代谢速率降低,肝脏能量储备减少,手术引起机体糖耐受差和胰岛素抵抗,因此相对于常规的热量或高热量,低热量静脉营养支持更能改善患者术后蛋白质分解代谢[16]。肝癌术后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助于帮助机体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另有文献记载患者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会导致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表现为胆汁淤积、肝脏酶学升高、胆红素代谢障碍,并可诱导肝脏脂肪变性,导致肝硬化。对于长期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肝癌患者来说,术前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又加重了肝功能负担[17]。赵建军等将2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热量肠外营养组(PN)、低热量肠外营养组(HPN)、低热量肠内营养组(HEN)。其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其他组别,HEN营养支持方式能更好地提升肝脏合成蛋白能力、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淤胆状态[18]。在研究对肝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影响的过程中,徐洋[19]等人给予接受胃肠外营养(PN)患者营养支持中提供精氨酸(Arg)和谷氨酰胺(Glu)的添加,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单给予PN,B组给予含有Arg的PN,C组给予含有Glu的PN,D组给予含有Arg和Glu的PN。实验发现,添加Arg和Glu的PN可以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联合Arg、Glu的PN要优于单用Arg或Glu的效果。周忠信[20]等人单方面添加Arg的实验也表明,常规PN不能纠正肝癌术后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但PN添加Arg则可促进CD4+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增加,IL-2和IFN-r生成增加,能上调肝癌术后细胞免疫。 2.2肺癌 含铂联合方案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常见的的化疗方式,顺铂等化疗药物引发患者消化系统严重的不良反应,加上患者在荷瘤状态下炎症因子以及肿瘤细胞本身的副产物导致机体耗能增加、蛋白质分解亢进,导致患者热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尤其是氮的摄入,肺癌患者常常表现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罗艺侨[21]详细阐述过营养支持对肺癌患者的影响。在化疗期间给予肺癌患者营养支持能够提高化疗期间的耐受力,使患者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更快恢复免疫功能。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治疗完成率、降低感染率、减轻化疗造成的副作用、提高肺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辅助化疗疗效。肺癌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均处于不同程度低下。邱小文[22]在实验中对实验组使用了精氨酸、核苷酸和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营养素配方与标准营养组进行对比。数据显示,实验对象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均有免疫功能低下,而免疫营养增强组化疗后3、8d血清IgG浓度显著高于标准对照组;免疫营养增强组化疗后8d的血清前清蛋白浓度,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表明免疫增强营养剂能够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前列腺素E2向前列腺素E3的转化,前列腺素E3能减少机体的免疫抑制反应。精氨酸可增强巨噬细胞毒性,促进T-细胞增殖,并具有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等作用[23]。 2.3胰腺癌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胰腺癌作为腹部外科治疗中较为复杂的疾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消化道恢复困难、生存率低[24]。部分患者还会具有恶病质征象,表现为厌食,进行性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等。Falconer等发现33%患者胰腺癌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机体的能量消耗与体重丢失呈明显正相关[25]。研究显示,几乎所有患者入院时都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大多数病人因梗阻性黄疸而造成多脏器的功能异常。由于胰腺癌病人常为高龄人群,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失血量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和生理功能障碍,手术后长时间内无法正常进食[26]。Gianotti等报道,胰十二指肠病人切除术后接受免疫增强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病人免疫功能[27]。因此,对于已处于中等程度以上营养不良的胰腺癌患者,应给予围手术期临床营养支持。但由于胰腺癌病人常存在胆汁和胰液分泌不足状况,临床应选择多肽类或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3总结与讨论 肿瘤病人的营养不良会增加发病率、致死率。80%病人其能量消耗高于正常值的110%,有研究发现,癌症病人发生恶病质的原因常常来源于机体代谢率增高,由于癌症病人机体会发生一系列耗能反应,包括三羧酸循环增加,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增加,糖元合成增加,蛋白质转化增加,脂解作用增强,所以机体代谢率增高。分析不同肿瘤病人发病机制和营养缺乏特征,深入理解特殊营养元素在肿瘤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机理是至关重要的,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纠正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状况、采用合理的营养素输入途径。同时,比较国内外对于特殊营养配方食品的标准和相关配套管理措施,有益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该类食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状况。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高校口腔医学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 一、引言 高校口腔医学的教育主要是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很多还停留在“填鸭式”教学,迫切需要一种让学生以探索为动机带着任务完成学习的教学。 二、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员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提出一个任务活动并且所有的学习都以这一任务活动为中心,在解决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源和信息的应用,进行自主的和互相协作的学习,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强调:不能单纯强调教与学,学习任务一定要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的形式来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学生变成实践的主角;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寻找感兴趣和相关知识,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完成既定的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口腔医学教学强调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最终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生而不是只会念书本的“书呆子”。这就突显出在日常实践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第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口腔医学知识更加偏重临床,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由已经有了临床经验的教师去讲,学生单纯听讲、接受,会造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或者无法想象出实际的临床操作滋生厌倦情绪。以口腔牙体牙髓知识为例,教师设定本节课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和查找了相关资料后就不是单纯地被动学习,而会有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在这种已经有了任务目标下,就会更容易激发学生想要主动探究的热情。 第二,容易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由于每节课之前都会安排具体的任务,教学目的比较明确,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的目的也较明确。例如牙齿根管治疗这节课,教师提出了教学目标就是标准规范地对一颗牙齿进行根管治疗,那么围绕这个目标,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同时完成这一教学任务,重点突出,学习起来也就自然流畅。 第三,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每节课都围绕一个具体的任务,那么教学的时候也就将知识整合围绕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目标的整个口腔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会发现一些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问题,继而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会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提出学习任务:口腔医学的教学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会临床实际操作,课程的一开始设定好任务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将要学习的知识巧妙的隐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这样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知识。 第二,创设临床情境: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应用仿真模型,使学生了解操作的必要性和临床应用的意义,继而培养口腔临床需要的专业人才。 第三,学生集体操作:在既定的目标和情境中,按照老师的示范,在仿真模型的牙上进行操作,由于每个人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果出现共性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要集中讲解示范操作,共同解决问题。 第四,师生共同讨论:任务驱动法强调课堂不单单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听讲,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带着问题,教师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对知识进行总结: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要对本次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回顾,集中本节课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更要照顾一下学习接受较慢的学生。 五、任务驱动法在口腔医学课堂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口腔医学课堂,教师应用教学驱动法进行教学的确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仍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注意课前的学习设计:对于口腔医学教学前,教师要对本节课的任务框架有一个良好的设计,每一步能达到何种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任务过程的讲解不一定做到面面俱到,否则可能会造成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效果,要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虽然口腔医学将来是要培养临床医生,对于临床实践更看重,但是理论是基础、是根基,绝对不能抛开理论盲目强调临床操作,一定要将理论知识整合到临床实践当中去,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过硬的合格口腔医学生。 第三,因材施教的布置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来实施任务驱动法,布置的任务既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而且还能从中学到知识,学会思考,而不应该将任务设置的过难或过易。 第四,灵活运用,紧密结合其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虽然很适用口腔医学的教育,但是他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可能对部分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和深入,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使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更加好。 作者:季海宁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校企合作模式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口腔医学领域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目前,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着重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校企合作模式进入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多参与应用实践的机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口腔医学教学应用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以企业合作和赞助的形式,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开拓多条教学途径,提升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展其知识面,使其拥有更多参与应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和口腔医学技术岗位,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优势 1.1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的机会,能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企业赞助学校,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在校企合作模式当中,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有关口腔医学方面的宣教活动,由专业的口腔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树立更为明确的目标,促进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与学习,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 1.2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校企合作模式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数字化实验开始引进到教学当中,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方面的支持,基于高仿真系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的模拟,打破了以往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学习和实践体验。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进来,锻炼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1.3深入专业前沿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亲临专业岗位的机会,接触专业前沿的相关只会死机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当中,而是需要不断进行拓展和丰富,而校企合作模式则让学生接触到口腔医学最前沿、最高端的理论、技术和设备,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更好。在企业的支持下,为学生创造学习临床技能的条件和机会,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专业临床知识,规范化诊疗技术,为学生未来走向口腔医疗岗位,成为专业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开发科研项目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发科研项目,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学校实验室补充硬件资源,大力开展口腔医学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锻炼其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其创造性构思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通过校企科研项目合作,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建设科研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以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了更多的科研人才。以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例,该校与深圳新致美精密齿研有限公司、宁波雅博口腔医院、宁波口腔医院展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最新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知识产权。 2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新思考 2.1明确专业定位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应该明确专业定位,以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校企合作应该拥有共同的教育发展理念,企业为校方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支持,推动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岗位,而校方则将所培养的技能人才输送至企业,并为其创造价值,对于校企合作来说无疑是双赢。在教学当中,着重提升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强专业监督评价和约束激励,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共同前行。 2.2创新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需要根据社会对于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制定特色教学计划。将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聘请企业当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之外,还需要向学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十分显著的成果,在企业提供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性探索,为医药卫生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浅谈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正在逐步适应产学结合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为义齿加工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拓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完善校企合作体系,实现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应突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面向义齿加工企业的生产一线培养人才。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依据教学规律和规章制度,对专业教学的活动展开提供了帮助,并且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医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的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证教育工作的进行。口腔医学技术的教学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校与大型义齿加工企业合作,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时刻站在口腔临床技术发展的前沿,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校企合作 我校的校企合作是与沈阳金赛义齿制作中心在人才培养、人员的交流合作、信息资源的共享、双方互惠互利、双方互补互促的有效的协作关系。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与企业之间做到了互助互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也达到了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企业与学校之间真正的实现了资源共享,进而达到了双赢的状态[1]。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利于发挥义齿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符合义齿企业人才的内在需求,并且大大地缩短了义齿加工企业的人才培养周期。 二、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培养适应义齿加工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掌握好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将实践与教学知识进行结合并,充分的发挥高职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今后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让毕业的高职学生更好适应义齿制作的岗位要求。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为高职学生建立系统的互动平台,也能够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因此,在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把教学的整体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这样在今后的生产实践的时候能够完成制定的工作项目目标,将这个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转化为他们的最终目标,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成功。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则 1.协作原则 义齿加工企业需要实践型技能型人才,我校与沈阳金赛义齿制作中心的合作办学,采取聘请企业生产一线优秀技师走进来参与实训教学,学生走出去到工厂顶岗实习的新形式,与企业相互协作,缩短教学与生产的距离,构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树立以人为本,技能为先的教育理念,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更好的在义齿加工企业的人才输送方面作出贡献[2]。 2.重点原则 在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要抓住事物的重点部分,明白校企合作的工作主要方向,并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还要抓住主要的相关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激励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共存,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3.公平原则 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要确保公平性,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让每位教师感受公平性,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公平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4.持续改进的原则 教学要随着时间、环境、企业需求而及时进行实时烦人更新,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进步,根据国家的教育规划和要求不断的完善教学培养计划,逐步的将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予以纠正,人才的培养计划需要结合实际要求进行完善,这样才能适时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推进我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策略 1.重视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 教学活动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相互的协调,在引进新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进行相互协作配合,这样才能将校企合作新模式在校园中逐步的发展。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并重视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校企合作引发的新对象、新环节、新问题要做好充分的了解,及时做好沟通和协调的工作,在探索中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3]。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让企业融入到学校教学体系中。并对校企合作实践类课程进行相应的设置、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改变授课方式以及考查方法等,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教师、技师以及企业之间进行详细商定做好沟通和安排,做到既要对教学工作的教师负责,又要对每一名学生负责。 2.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实训指导 只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要优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我校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吸纳金赛义齿企业一线优秀技师走进校园进行校内实训课程教学,承担专业技能操作指导,共同开发实训校本教材,同时鼓励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新技术,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提升技能水平,使学生毕业即能迅速适应义齿制作岗位需求,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新模式的进行。 3.建立科学高效的合作体系 为了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创新型的人才,促进学校与义齿企业的合作,我校推行间断式、工学交替式的弹性学制,调整课程及时间安排,在教学中运行单周理论课,双周实训课,按照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实训课教学,符合义齿制作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搞好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学服务。在学校建立模拟仿真的实训中心,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感受义齿企业的主要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熟练操作程序及操作技巧,从根本上解决专业与岗位对接,学校教育与企业及社会需求对接[4],更好地为义齿企业培养专业实用型的技能人才。 4.优化课程,创新实训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义齿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并面向企业的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完成原有理论型教学的同时,还要向新型的技能型教学进行转变。设置教学课程的重点提高主干课程内容(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建设,在深入研究义齿企业岗位需求,明确义齿加工岗位的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培养方向、素质结构要求,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职业岗位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5]。 (2)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对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不断开发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专业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积极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结构[6]。 (3)在构建产学结合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所选择的课程结构,必须把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并以此作为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课程体系要与产学结合相适应,必须不断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为教师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加了教师参加参与社会实践、行业协会的机会,有利于教师理论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融汇贯通。同时聘用金赛义齿企业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吸收义齿制作行业专家、岗位技术能手参与实训教学,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解决了我校技能操作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好地践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7]。结合以上,随着高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将成为培养企业一线生产岗位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我校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适时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作者:李爽 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方法探析 【摘要】口腔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具备熟练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当今的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改变学生操作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系通过从多方面对实验实训课进行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实践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覆盖面广,操作内容繁多,动手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在医疗服务行业中主要以临床操作为主,这就决定了口腔实验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由口腔医学生到口腔医生的不可替代的最为关键的环节[1]。因此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4年开办“口腔医学”专业十多年以来,在不断进行摸索改革,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口腔医学系研究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做到将基础理论学习与操作技能锻炼有机结合。具体方法包括:实验实训课的改革、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的举办、临床见习与实习共4个部分,下面笔者就这4个部分进行具体阐述: 1实验实训课的改革 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口腔医学专业是一个要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密切结合的学科,因此我系在实验实训课的改革中保证理论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实验实训项目和实验实训课时,加大实验实训课时比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项目和时间,还使学到的技术得到及时的练习和强化。同时我们在实训材料上也进行了改革,例如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雕刻实验实训课中,学生先通过视频演示学习石膏牙体雕刻技术,然后再加上老师的进一步示教和分步指导,学生掌握了牙体的解剖形态后,需要自己动手进行石膏牙体的雕刻,为了让初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反复练习牙体的雕刻,我们把石膏换成了肥皂,由于肥皂取材方便、质地较软,还可以回收利用,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成本,还有利于激发初学者的雕牙兴趣,学生经过反复练习有了一定的雕牙技术后,再换回石膏牙的雕刻,这样学生就会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在这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实训室的开放 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实验教学不再单纯是验证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手段,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借此,我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采取了每周定期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实训室,并安排教师进行辅导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实践操作的时间,还缓解了实验实训室短时间内集中上课的压力。 2.1过去学生只有在上实验实训课时才能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操作,按照实验实训授课计划,学生集中在很短的时间段内上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室设备超负荷运转,如牙科综合治疗椅、牙科高速手机等,极易造成设备损坏。而大部分时间学生进行理论课学习,实验实训室资源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实训室,显著的提高了实验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在实验实训室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往往会出现操作时间不够,无法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的情况,例如口内的Ⅱ类洞型制备、口修的全口义齿制作等,由于受设备的影响学生又不能带出实验实训室进行制作,往往出现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实验操作而导致实验作品差强人意。实验实训室开放后,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实训室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的操作内容,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重复实验实训项目的内容,加强练习,提高熟练程度,为以后进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以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仅在所学专业理论的学期同时开设,学生在进入实习前往往无法胜任各种临床实践操作,因此,在实习前让学生在开放的实训室里,互相检查,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到医生和患者中来,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态度积极主动,在这活跃的气氛下,学生反复进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牢记实训要点,从而有效提高其操作能力。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年的实习期,从学校的实验室到临床门诊,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因此我们安排学生在临床实习前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模拟培训,安排老师为学生具体讲解在临床操作上应注意的问题,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进行一系列的口腔技能训练,如口内的超声波洁治术、窝沟封闭术,口修的印模制取、牙体预备等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共同出现的问题统一讲解,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逐个查找原因,使学生逐渐适应医生的角色,为进入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 3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的举办 近几年来,我系为促进学生上实验实训课的积极性和提高技能水平,每年的上半年都举办口腔医学技能大赛,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不同,比赛分年级进行,大一比赛内容是石膏牙的雕刻,大二比赛内容是26牙Ⅱ类窝洞制备和11牙上颌中切牙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同时我系还从口腔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中选拔出2名学生参加当年举办的全国口腔技能大赛。对口腔医学生开展口腔技能大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校师资的教学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去年的7月份,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口腔技能表演赛暨第十三届“日进杯”全国口腔技能大赛中,我校口腔医学专业2名参赛选手分别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口腔技能表演赛牙体制备组个人一等奖、“日进杯”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牙体预备组二等奖、优秀奖,窝洞制备组三等奖、优秀奖;指导教师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的可喜成绩。 4临床见习与实习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口腔医院进行课间见习,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有直观认识,同时更好地熟悉医疗环境。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因此我系领导和老师定期到实习医院走访,加强与学生和实习医院的沟通,与实习医院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建立考核机制,不论在哪一个科室,都有出科考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创新能力。去年年底,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成为首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口腔医学专业现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了迎合学校发展,我系研究了一系列新的项目建设方案,具体包括:建设校内口腔医疗培训中心、建设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校企合作、设立订单班培养模式。我们期待这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作者:王梅兰 单位: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防御素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 【关键词】防御素;口腔医学 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s)广泛存在于生物物种中,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免疫学活性,在先天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御素(defensins)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组内源性抗菌肽,其中,人类β-防御素(HBD)具有诱导表达特性,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1],现对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防御素与口腔致病菌 口腔是一个与外界有着密切联系的环境,长期接受着各种外界刺激。口腔中的上皮组织长期暴露在各种微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复杂环境中,却很少发生感染,口内环境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口腔的天然免疫调控机制——防御素可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Ouhara等[2]发现HBD-1,2,3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具核梭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HBD-3在低于或等于生理盐水浓度时对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伴放线杆菌均有抗菌活性。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认为防御素不易产生耐药性,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Shelburne[3]用不同浓度的防御素处理牙龈卟啉单胞菌,结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HBD-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10μg/mL,若先将低浓度HBD-2(1μg/mL)作用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然后放入浓度较高的HBD-2环境中,最低抑菌浓度可升高100倍,说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耐受性可被低浓度HBD-2诱导,致病菌在口腔持续存在可能会受到防御素抗性影响,对先天性免疫产生耐受,细菌对防御素的耐受程度受细菌种类和防御素浓度的影响。 2防御素与牙周病 牙周炎是由于菌斑微生物长期定殖于龈沟内,对宿主产生持久性的刺激,造成结合上皮向根尖迁移所致,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研究表明[4]:HBD-1,2,3在游离龈有着广泛的分布,在沟内上皮较少分布,几乎不表达于结合上皮;其分布集中在上皮棘层细胞,提示防御素分布在牙龈上皮表层,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接触发挥抗菌作用,成为机体天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Dunsche等[5]对炎症牙龈及健康牙龈组织中HBD-1,2,3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健康牙龈组织中广泛存在HBDmRNA。牙周炎症类型不同,HBD的表达亦有差别,侵袭性牙周炎HBD-2表达最高,慢性牙周炎HBD-1表达最高,说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与防御素有关[6]。 3防御素与口腔黏膜病 口腔是一个与外界联系密切的环境,长期接受着各种外界刺激,口腔黏膜长期暴露于各种微生物相互制约又共存的复杂环境中。研究表明:防御素家族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白斑以及口腔念珠菌病等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痊愈过程。hBD-1呈固有性表达,hBD-2呈诱导性表达,说明口咽部黏膜上皮通过分泌HBD,对外来病原菌进行杀灭,在炎性反应早期发挥天然防御作用[7]。HBD-2在白斑和扁平苔藓病变增生区域的角化层和颗粒层呈强阳性表达[8];在念珠菌源性白斑中,菌丝周围则呈现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角化层和颗粒层HBD-2呈强阳性表达,提示HBD-2具有灭活白色念珠菌的作用[9]。 4防御素与口腔肿瘤 防御素在调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通过抑制肿瘤基因、操纵口腔肿瘤微环境或直接产生细胞毒性,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在刺激性纤维瘤、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中,hBD-lmRNA表达量低于健康牙龈;hBD-2mRNA表达量在刺激性纤维瘤中增高,而在白斑与口腔鳞癌中均降低;hBD-3mRNA在口腔白斑、口腔鳞癌、刺激性纤维瘤中均表达增高,说明hBD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与正常上皮相比,hBD-l、2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表达的缺失或降低,或许致使其更易发生细菌感染[11]。hBD-2通过αvβ3结合蛋白受体,能够独立诱导内皮细胞迁移,通过独立的细胞内皮生长因子调节血管生成过程,在增强肿瘤血管再生和调控肿瘤的转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2]。口腔多形性腺瘤细胞中hBD-1的表达集中于细胞核,而良性口腔涎腺肿瘤细胞中的hBD-1则主要分布于细胞质,提示在口腔肿瘤状态下hBD-1可能长期在细胞核中集聚并下调其自身启动,可能扮演了肿瘤抑制基因的角色,在口腔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3]。随着防御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广谱的抗微生物及免疫生物学活性也日益被发现,其在口腔医学领域内的巨大应用潜力也得到了广泛重视。今后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为开发新的天然药物提供分子骨架和模板,为临床耐药菌群的抗微生物治疗提供新手段,另一方面探索能否利用现有天然药物诱导防御素表达调控机体天然免疫来解决防御素合成难度较大的难题。 作者:于堂 王凯 单位:遵义医学院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龋病发病口腔医学论文 1.执着前行在 黄力子教授心里,他始终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他的创新智慧进行着不懈的探索。1958年,我国学者姜元川教授在其出版的中国第一本《牙病预防学》中,就主张龋病发病机制的“多因素论”,简单可归纳为“两因素论”S/R=D(S代表致龋因素的致龋力,R代表人体的各种抗龋力,D代表龋病)。1987年,黄力子在临床上发现龋变牙齿存在生物电流现象,从而构想了生物电子流的电腐蚀作用形成龋洞的新假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了长达12年的临床实验验证工作。首先,他们在实验室用电化学方法第一次制成了与临床相似的人工龋洞。接着,他们为了寻找龋变部位产生生物电的物质基础,又在龋变组织和导致龋变的牙菌斑内发现了高浓度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自由基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作用,在龋变和牙斑局部形成氧化还原电位,产生电子流对牙龋表面及牙髓进行腐蚀,直到形成龋洞乃至穿通牙髓。这一新理论的提出和验证,可以解释目前无法解释的很多龋病临床和病理现象,并且对开拓新的龋病防治方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为人类在21世纪战胜龋病带来了新希望。执着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黄力子教授之所以能在世界医学难题“龋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并与1990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龋病发病机理的生物电化学理论”,正是得益于他的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1995年退休后,黄力子教授仍没有放弃自己的探索。他以自己理论积淀寻找新的突破点,以应用研究创收保证基础研究,并得到其夫人徐如生教授(口腔正畸学主任医师)的经济支持,在逆境下继续坚持他的原始创新。这么多年来,黄力子教授带领研究生王成龙、李振钢、唐林、阎鹏、梁燕等在实验室,用电化学方法在离体人牙上制造出电化学人工龋,证明龋病脱矿主要是由于生物电的腐蚀作用,且符合法拉第定律。在龋病组织和牙菌斑内找到了产生生物电的物质基础——高浓度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在博士导师赵皿、莫简教授、口腔老前辈丁鸿才、周树夏、张举之、刘鼎新及军事医学科学院有关专家大力协助下,用最先进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证实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自由基,初步完成了对龋病机理新理论的系列论证,修正了口腔医学权威MILLER提出的“化学细菌学说”。黄力子教授的相关在《医学研究杂志》上,还被美国只读光盘MEDLINE1994年摘录收藏。黄力子教授本人也受到美国SCIENCE周刊主编F.EB1oom的邀请,并加入了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他的龋病新理论专著《龋病与生物电和自由基》,有关实验得到美国宝洁公司(P G)反复证实。 2.续写辉煌 黄力子教授是一个停不下的科学研究者。基于前面所取得的成果,他又进一步研究了生物电和自由基与牙周病的关系,在实验室制造出了人工龋和人工牙结石。并指导2002级口腔本科生用狗牙骨通过电化学方法制造出了人工牙槽骨缺损(牙周病)的模型。基于他的理论,黄力子教授和几位创业的大学生合作,成功研发了一种实用新型专利“龋病诊疗仪”。用这种仪器,临床上诊断治疗龋病,不单纯依靠牙医的眼和手,还可以通过电表上的数字诊断龋病,而且能分清发展速度、严重程度及是急性、慢性或猖獗性,并在用SOD治疗时,知道什么时候能用粘性材料充填。黄力子自豪地说:“这是人类现代牙科学的开始,牙科数字化、信息化的开始。”努力付出让黄力子教授获得诸多成果。他先后获得中国专利8项,其牙齿增白涂膜获得了国际专利和美国专利,并于2004年将这一专利转让给美国IvoclarVivadent跨国公司,首开我国口腔医学界向欧美专利转让的纪录;他的UDU型超声波洁牙机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专利收入英国专利索引;他的口腔多用电测仪及牙科发声探针仪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另外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并且获得银、铜牌十二枚。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和1994年,黄力子教授先后被美国传记协会(ABI)、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载入《国际名人录》,并且获得了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授予的“二十世纪成就奖”。 3.浓厚的爱国情怀 黄力子教授认为,他的成就取得与两个坚持分不开:一是与改革开放的决策不可分割(邓小平同志在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坚持“生产力分析方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黄力子教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既有共产党员、军人所特有的无私奉献精神及浓厚的爱国情怀,也有着一名科研工作者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奋斗态度。正是基于这种品质,让黄力子教授在实践工作中先后立三等功二次,二等功一次,被授予“学习雷锋先进代表”、“优秀教师”等称号。1994年,迟浩田看到《解放军报》报道的黄力子故事,深受感到,特题词“十年如一日诲人不倦,世凯能成才黄君有功”。题词虽然只针对了他这个助人成长的事迹,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这位奋进在科研上的科学家执着不懈的精神品质。黄力子教授的这种精神始终贯穿在其整个创新探索的工作中,也支撑着他始终能以一种平和淡泊的心态忘我地投入到他所选择的事业当中,以致成为了一位卓有建树的口腔医学专家。黄力子教授虽然早已退休,但几十年来的科学研究习惯并没有让他闲下来,继续从事科技改革,仍一如既往地践行着他科技报国的高尚理念。 作者:刘岩松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论文 1留学生的特点 由于教育经历、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有自身的特点。留学生大多来自于英语为母语或通用语言的国家,其英语口语大多非常熟练,但很多留学生的英语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并不是标准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这就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其中文能力普遍较差,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中文培训,只有个别留学生能用中文交流,所以授课必须采用全英文教学。留学生的教育背景及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部分留学生听课非常认真,理解能力强,能认真记录及提出相应的问题,临床见习也非常认真有兴趣。一部分留学生课堂纪律较差,体现在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席。但留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上课提问积极。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内外教育体制不同所导致。针对以上特点,本院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了重新梳理及改善,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2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的体会 2.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教学部门对留学生的各个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考试制度、学籍制度等。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留学生个性及课堂纪律较为散漫的特点,本院选派综合素质强的教师专门负责管理,协调留学生教学课程安排及具体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并将考勤情况和考核成绩适度挂钩;严肃考场纪律,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学生的考试进行形成性评价,出勤及课堂表现等均纳入考试成绩范畴。课堂秩序改善,教师的积极性及授课效果也相应改善,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2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 教师是留学生教育的实施者,良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英语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水平。本院2001年并入重庆医科大学,在留学生教育初期,口腔医院还是一所年轻的教学医院,虽然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英语阅读能力都不错,但有的教师英语口语差强人意,课堂上基本只能按照备课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限制了课堂上的自由发挥。近年来,本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包括选送年轻医生参加学校的高校教师英语培训班;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全英文教学竞赛;聘请优秀的国内外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英语授课培训;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外名校培训学习;通过学生及同行评价的反馈结果,遴选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性授课等,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教学氛围逐渐浓厚,教师队伍逐渐成长、教学水平提升。近5年来,本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工程启动,逐年选送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及深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本院应进一步加强留学生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如:借鉴天津医科大学在全国首推的《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优化本院的留学生教师队伍。 2.3狠抓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 多年来本院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及课前试讲。授课前的集体备课非常重要,在上课之前,集中教研室优秀教师及相关授课教师对这门课的授课的方式、内容进行详细讨论。在集体备课时,教师相互启发和解疑、相互借鉴课件制作和教学经验,使教学资源的利用得到最优化。每个新教师正式授课前进行试讲,认真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没有达到要求的必须重新试讲。同时对授课环节进行监管,在留学生、院内同行专家和学校教务处3个层面建立留学生评教制度,组织督导专家听课,及时开展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切实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2.4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技巧 教师的授课技巧会让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让学生收获全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体系。在初期的教学实践中,本院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但逐渐发现,留学生更容易接受西式的教育模式,对相对枯燥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较为反感;加之留学生《口腔医学》的教学不同于国内本科生的专业教学,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地传授口腔医学知识,只能对重点疾病进行重点讲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本院逐渐将传统讲授方法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方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方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引导式、问题式等手段,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教学,探索一条适合留学生口腔医学教学的模式。比如在讲授牙周病章节,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是逐一讲授牙周炎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多,抽象且枯燥。本院采用PBL模式,在授课之前叫学生预习,同时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学生自己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如: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的原因是什么?牙齿为什么会松动?牙齿松动了怎么办?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牙周病呢?洁牙会损伤牙齿吗?等,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课后简单小结,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事倍功半。同时口腔医学是一门很形象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时尽量少用文字,多用图片、动画、视频、教具等进行讲授,这将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化,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如讲解龋病窝洞的制备,可以根据典型的临床病例制作一个视频课件,在课堂上边播放边讲授,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文字讲授。在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此教学实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必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留学生口腔医学教材的选择 如果说好的教师可以为这门课程增光添彩,那么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是课程的血脉,是根本。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针对留学生的口腔医学课程均没有统一的教材,纵观一些兄弟院校,一般指定2本教材,一本是留学生生源国的原版医学教材,内容系统详实,类似学术专著;一本是学校自编的医学教材,采用提纲式结构,注重条理,2种教材相互弥补,教学效果很好。国外的口腔教育属于毕业后再教育,口腔医学教材类似于我国研究生的教材,原版医学教材内容虽然详实,系统化,但深度及广度高于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的大纲要求。鉴于此,推荐在参考国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采取自编教材的模式。本院一直采用自编教材,内容涵盖口腔医学各个专业的各种重要疾病,内容简洁、条理清楚,易于理解。但10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快速更新,教师应与时俱进,借鉴口腔各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经典的教材,统一格式,结合临床重点疾病及新进展对留学生口腔医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写,以便更好地满足留学生口腔教学的需要,给学生传递准确的知识,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真正受益。 2.6从政策上提高教师参与留学生教学的积极性 留学生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2个学时的全英文授课,课后起码要花费数倍于此的时间去准备,对于同样的授课内容,英文教学的备课时间是中文教学备课时间的4倍。基于此,为了培养及稳定留学生教育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本院在课时津贴和业绩评价上体现优劳优酬的原则,切实提高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时津贴和课时系数,提高了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使英文教师队伍得以持续、良性发展。 3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的展望 本院留学生教学已进入第10个年头,未来的10年直至更长的时间里,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大。留学生教育是学校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体现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个学科互相补充,紧密相关,口腔医学也将成为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更优的留学生口腔医学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而且可以积极推进本国学生的教学改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本院应进一步吸取各家之长,加强教学的内涵建设,从教材的编撰、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人才的培养等各方面不断优化,通过不断努力,让留学生的教育水平再上台阶。 作者:陈方淳唐宇英单位: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专业外语教学组牙周粘膜病学教研室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人文素质口腔医学论文 1人文素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1.1制定课程标准 完善顶层设计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6年开始就不断提炼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单位从事口腔疾病诊治、口腔保健知识宣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人文素质目标,将教学行为与工作任务对接,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其中,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处处体现医德医风。 1.2模块化课程管理 医学道德的核心是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对生命的根本态度,是对患者健康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命权利的尊重。根据临床口腔医生岗位设置课程,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其中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技巧》、《医学心理学》《卫生法概要》等。这些课程强化了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还开设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就目前而言,加强人文课程的比重,不但不会影响口腔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 改革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而提出来的,在此种模式下教师与临床一线医生相一致,教学环境与临床操作环境相一致,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相一致。专业教师均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临床人文关怀的因素,在学校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训室模拟真实临床工作环境,感受职业氛围,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将专业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和人性化,实训课模拟临床接诊、问诊、检查、治疗等过程进行,将人文素质融入实训项目。实习就业单位除肩负就业培训任务外还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3人文素质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将人文素质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是医学院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教师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师德师风建设中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漯河医专口腔医学系针对此种情况组织新进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研会进行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研讨;鼓励教师跨学科进行人文素质、德育教育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用教师的学识和人品来影响学生的三观,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何爱华认为师德建设构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境,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注重师德建设,以生为本,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4人文素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人具有生物学特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医学一直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统一。在口腔医学的教学安排中大力倡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职业人文素质水平和岗位胜任力,以迎合新世纪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2008年口腔医学系成立了“8020”口腔保健协会,旨在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和预防口腔疾病的相关措施,提高人群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大学生口腔健康服务能力,力求通过协会的努力使人类在80岁的时候口腔内还保留有20颗能够行使功能的自然牙。利用暑假及每年爱牙日进行口腔健康知识进校园、为社区老人及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义诊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等。通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向深度发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口腔医学的发展,要求口腔医生除了具备高超的医术外还应具备一定人文素质,这也是今后教育不断发展的方向。人文素质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和情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可能仅靠灌输和读书获得,更重要的是经历后的感悟。 作者:杨旭梁源刘春灵单位: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医德教育口腔医学论文 1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现状 1.1学校对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1.1课程设置欠合理,专业课程过多,人文教育课程较少。口腔医学本科生一般为五年学制,需完成医学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口腔医学课程、医院见习与毕业临床实习。学业繁重,课程安排紧凑,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将绝大部分学时学分留给专业课程,将人文教育课程设为学分较少的选修课,并且课程缺乏系统性,往往只开设1~2门课程。人文学科普遍成为了医学专业课程的“陪衬”。不仅如此,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大部分医学院校开展的关于人文教育的讲座和宣讲都比较少,可想而知其中关于医德医风教育的学时数更是少之又少的。 1.1.2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德教育课选用教材往往内容枯燥陈旧,较为抽象,脱离实际医疗状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起来的中国学生习惯于灌输式的思维定势,此种教学方式往往是应付考试,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医德教育课程大部分由并无临床医疗经验的校内专职教师任课,因远离临床一线,往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对现实医学问题的诠释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理论知识的灌输未充分重视与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有机结合,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约束性,使医德教育难以深入,造成学生对良好医德的理解不到位。而相对于国内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课程的不足,在国外医学院校设置的课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医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包括如何有效表达,加强医患沟通与互动,《卫生政策学》与齿科诊所经营学的介绍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1.2教学医院对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2.1教学医院的医德教育主要针对于医务人员,而医学生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学医院,更重要的是完成医疗任务。即使是医德医风工作常抓不懈的教学医院,进行的医德教育也主要是针对本院医务人员,而医学生与医务人员相比,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同样的教育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2教学医院的口腔专业带教教师均为临床医生,有较强的局限性。带教教师作为口腔临床医生,与学校的专职教师不同,大多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思想教育工作不够专业,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事倍功半。而且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往往更注重专业临床技术是否过硬,对医德水平的要求不高,造成个别带教教师本身医德水平不高,做不到为人师表,甚至将负面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使其逐渐背弃医德良知,对学生良好医德的培养势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1.3口腔专业的特殊性因素造成口腔医学生本身对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3.1口腔专业具有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除了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大部分口腔科医生都工作在门诊一线上。而口腔科门诊,无论是哪个二级学科科室,每位医生都守着一张口腔综合治疗台,单打独斗,要求团体协作共同完成的工作量较少。因此,医护、医技之间的合作往往被忽视。而现代医学,特别是临床诊治工作是多学科融合与应用的整体,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3.2工作内容更着重于临床操作。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的工作内容不同,口腔科临床工作多为动手操作,而不是检查化验与开处方等,而且医生临床操作过程中患者往往是张口状态,无法沟通,也就使个别口腔科医生眼中看到的只是“牙”,而不是“人”,忽略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把自己当成了“牙匠”,而不是“牙医”。 1.3.3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内容差别较大。口腔科医生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强度与经济收入差别较大,如不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影响到口腔医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于学生对实用主义片面地理解、认识与当今社会市场化的冲击,导致大部分医学生更倾向于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与技能学习从而影响学生接受医德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填报研究生志愿时不考虑个人兴趣、素质等各方面条件,只专注于收入最高的二级学科,造成各学科间发展不均衡与优秀人才的浪费。 1.3.4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人文教育的缺失。口腔医学院校大部分为独立的口腔医学院或医学专业院校下属的口腔医学系,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开展的关于人文教育的讲座和宣讲都比较少,医学生接受人文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较少。 1.4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水平考核难以量化与医务人员不同,即便是在毕业实习阶段,口腔本科医学生也是在带教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诊疗活动。通过对患者回访反馈的情况往往不够客观清晰,而每位带教教师对实习生医德医风要求的标准往往不统一,因此专门针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水平的考核难以量化,给学生的医德教育带来了困难。 2开展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2.1口腔医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与其他职业不同,医生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有意或无意,失误的代价都是惨痛的。尤其作为口腔科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比起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对于一个医生更为重要。作为医学院校,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校训,对于口腔医学院校来说,这里的“性命”指的更多是不可再生的牙齿的性命,关系到患者今后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口腔专业医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2.2医患关系日趋正常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医患冲突的日益加剧与多元化,如何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做到保护好医生自己,逐渐改善医患关系,使其趋于正常化,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一个新的课题。在我们为医患冲突中遇难的同行们痛惜,谴责个别患者的过激行为,呼吁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理解信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医学生抓起,提高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会他们能够良好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3保障口腔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医疗质量与安全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水平,而且也取决于医疗服务水平,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口腔医疗存在其特殊性,患者是否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医疗质量与安全。因此只有两手一起抓,均衡发展,才能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供有力地保障。 3提升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水平的方法 3.1通过对外交流,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增设医德教育等行为医学课程国内大多口腔医学院校对于医德教育,乃至行为科学教育缺乏系统性认识,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与教师团队,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以上问题。因此,我们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牙科学院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来校讲学。以美方的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为教师们介绍行为科学在该校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并利用夏季学期的两周时间为口腔系本科生进行集中授课,内容包括牙医与患者的角色和行为特征、医患沟通与互动、口腔保健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等内容。通过授课,我们教师明确了医德教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现场听课观摩学习了行为医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授课方法与教学模式,为今后建立、培养自己的行为医学课程教师团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们了解了病人与医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技巧是口腔医疗实践的核心,认识到学会尊重患者,提高自己医德水平的重要性。 3.2从学生入学初开始与学校取长补短,联合开展医德教育 3.2.1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期间。个别综合性大学因高考招生制度的局限性,造成口腔专业并不是学生入学第一志愿,甚至部分学生的第一志愿非医学专业,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入学后对口腔专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不热爱,被动接受,甚至误认为口腔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范围窄,业务性差,仅仅是补牙、拔牙、镶牙这样的简单工作,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大了对医德教育的困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期间,可利用周末休息日,组织同学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进入到医院内,通过导诊、维持医疗秩序等医疗二线工作,为患者提供服务,了解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产生崇高使命感,并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提高自己进行简单医患沟通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校与医院的紧密合作,聘请医院一线教师与学校医德教育教师共同编写口腔专业学生专用校本教材,将理论与实际案例充分有机结合,并在课后由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或近期发生的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与参与度。增加医德教育课程的学时数与所占学分,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考核方式可调整为多样化考核方式,不仅局限于笔试,增加平时讨论情况所占比例,改变考试前突击背题就可得高分的现状,提高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 3.2.2口腔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期间。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已经通过口腔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口腔医学有了初步了解,我们通过安排学生跟随医院的“口腔健康直通车”,深入到社区、部队、学校等场所,运用已掌握专业知识为民众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普及预防保健知识,简单答疑解惑,使学生产生崇高使命感。 3.2.3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学习期间。从第四学年开始,学生开始学习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对于口腔专业各个二级学科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口腔医生的具体工作内容知之甚少,可通过集中安排两周时间的见习,进入到医院各个学科,通过挑选优秀的见习带教教师,学生们进一步对口腔医务工作者有所了解,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了解医疗工作内容,为第五学年毕业生产实习打下基础,更能近距离学习如何做好一名口腔医生。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加强教师医德教育意识,将医德教育融入到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例如有针对性地通过临床成功病例加强学生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通过失败病例加强学生职业责任心与职业道德,通过临床纠纷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医患沟通技巧与水平。 3.2.4毕业生实习期间。实习期间是实习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作为实习医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如何兼顾好以上两个角色,是对每一位实习医生的严峻考验。尤其作为口腔科实习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每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实习生正式进入实习之前,教学医院应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为实习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教育,包括为了使实习生能够做到依法行医,组织医政科进行医师法、侵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为了加强实习生职业道德观念,组织医德医风部门进行口腔医生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教育,介绍医院通过患者回访进行医疗服务质量追踪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及原因分析;为了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技巧及纠纷应急处理能力,组织门诊办公室进行实际纠纷案例的介绍与相应处理流程。如果教学医院为口腔专科医院,那么与综合医院的口腔科相比,由于学科分支较多较细,各科室间的医德教育内容有其特有的特点,应该有针对性。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安排科室主任与带教教师为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技术培训的同时,针对本科室学科特点,对患者群特点、医患沟通注意事项与技巧,已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例等进行介绍与分析,避免同类案例发生。例如口腔修复科患者特点为老年人患者占了较大比例,往往动作慢、爱唠叨,初诊采集病史耗时较多,因此如何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同时做到讲解耐心、杜绝厌倦情绪是医德教育的重点。而在儿童口腔科,应首先进行儿童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如何观察患儿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减少其对治疗的畏惧心理,尽快引导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是医患沟通内容的关键。在口腔黏膜科,因多数口腔黏膜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患者往往情绪悲观低落,不利于积极配合治愈疾病,因此,在客观准确地说明病情的同时,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是实习生应该向有经验医生努力学会的沟通技能。为了解决个别性格较内向实习生初接患者时因过度紧张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与治疗的问题,除了加强同学间角色互换等情景模拟练习,可通过配备综合治疗椅用仿真模拟人,通过反复练习,带教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注重学生素质修养,规范言行举止。组织实习医学生参与本科室内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分析与讨论等,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生动的医德素质教育。尤其在遇到纠纷时,能够端正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对个别不良风气能够是非分明,正确判断。 3.3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 3.3.1制定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体系,由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评估。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的基础上,根据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修改,制定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系统,对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进行评估体系的集中培训,保证评估标准的一致性,通过质与量两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3.3.2通过患者跟踪回访,对口腔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水平进行评估。我院医德医风部门常年通过对每位患者进行医疗质量、流程、服务等方面的跟踪回访,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医生与部门,及时整改。通过这一平台,针对实习生诊疗后患者的跟踪回访,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在与患者在沟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带教重点调整。通过以上带教教师的评价、科主任的评价、患者跟踪回访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合理利用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实习生实习成绩考评相结合。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医德关临床带教教师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临床医生,是医学生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第一窗口,因此对于医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培养与确立至关重要。尤其是部分教学医院管理体制不够合理与完善,带教教师在工作辛苦、责任较重的同时待遇往往不能得到有力保障,导致教师们承担带教任务的积极性不高。而大部分教学医院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以临床专业技术为主,忽略其职业道德与素养。因此,医院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应将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选派出医德好、医术精、服务佳、懂得团结协作并对教学工作有热情,有激情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同时,为了保障带教教师的利益,医院应制定相应合理的政策,在职称晋升、聘任、奖金、评先评优等方面均给予优惠,使更多德能兼备的优秀教师们愿意投入到带教工作中可以无后顾之忧,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带教工作中。因此,口腔医学生应树立首先成为一名仁心的医生,然后才是一名仁术的医生的信念。只有仁心仁术两者完美结合的口腔科医生才可称之为优秀的“牙医”。纵观古今,每一位医学大家无不如此。因此,作为口腔医生摇篮的医学院校与教学医院,对学生进行全面、规范并与时俱进的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中的坚实基础,也是培养卓越医师的有力支撑。 作者:林欣戴艳梅杨颖郭怡熠单位:天津市口腔医院教学办公室, 口腔医学研究论文:OSCE教学口腔医学生论文 一、临床实习前OSCE考核方案 1.编写病例、制定评分表:所有工作均由经过OSCE培训的口腔专业临床骨干教师及实验室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完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订考核大纲和实施方案,并进行集中讨论和修订。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临床病例,制定评分标准。选择编写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常见病例,多数病例需要进行分析鉴别,诊断不完全清楚,具有多种可能性,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而不是经过几个病史提问就能作出诊断简单的病例。 2.标准化病人的培训:由专业教师团队负责标准化病人(SP)的相关培训工作。招募有一定基础的低年级五年制口腔专业本科生作为SP,通过面试挑选表演能力、沟通技巧较为突出的学生。培训时间为5周。第1~3周:了解OSCE、观摩病例、角色排练,培训教师回答SP疑问,讲解或通过视频让SP熟悉病例的模仿要点。第4周:强化训练,针对在前期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第5周:SP评估,SP在考核前接受训练教师、专业学生的评估。 3.考站设置:以口腔医学实验中心和临床模拟实验室为依托,设置6个考站,涵盖进入临床实习后的主要常规知识和技能操作。每一站的考核内容都经过非常细致的规划,学生在每一站的表现,都能够客观地表现在成绩单上。其中标准化病人(SP)考站1个,模拟考站(临床操作技能)1个,教师考站4个,历时120分钟SP考站要求学生对SP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包括病史采集,口腔专科检查,诊断及治疗计划,其中包括对沟通能力和问诊技巧的考察。模拟考站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一项随机抽取的临床技能操作(时间按操作项目规定),如窝洞制备、制取印模、打结、缝合等。教师考站由口腔专业临床教师担任主考,要求学生先从考题中随机抽取1个,准备5min时间,再回答教师的提问。 4.OSCE考核实施过程。提前将考核标准及考试流程告知学生。每一站点除了考官外,分别指定1名工作人员在考站外维持秩序,考场外粘贴考核流程图和考场需知,考场内各站点有醒目的指示牌,考站间相隔一定距离,防止相互干扰。将学生随机分成6组按顺序依次进入各自考站,考核结束后轮换,在全部考核结束后每站考官提交并汇总成绩单。 5.问卷调查。在考核结束后,我们对2012年参加的2008级本科生40人和2013年参加的2009级本科生4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OSCE考核模式的态度。 二、结果 1.考核结果。我们要求每个考生6个站点必须全部考完,每个考站均应达到及格分值,否则不能通过。从考生各站平均成绩和总成绩看,结果还可以接受。 2.学生对OSCE模式的态度。调查表显示:2008级和2009级全部考生都表示以后还愿意参加这种方式的考试。对SP的满意度,2008级为80%,2009级为84%。认为有助于提高自己临床操作能力的,2008级为85%,2009级为87%。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需要提高的,2008级为86%,2009级为84%。 三、讨论 虽然OSCE考试在我校应用于口腔医学本科生实习前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还处于尝试和改进阶段,但是通过两年的实践,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的观念,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临床分析决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①目前使用的SP是从低年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中选拔的,对于考查医患沟通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性、科学性都有待在长期应用中总结;②病例编写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该使病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病种数量还需进一步增加;③考站及考点的设置方面,保证考核的可靠性,既要考虑考核内容的全面,真正做到综合能力的评估,又要考虑可操作性;④考官方面,主要是探索怎样提高考官对各项考试内容评分细则的把握,减少因考官的主观因素而影响考试的客观性;⑤考核结果的处理,怎样改进评价标准使考核结果更具公正性和科学性。 总之,OSCE完善了临床操作技能考试的内容、形式,提高了评估的客观性,避免了传统教学与评价过分地依赖于理论而忽视综合能力考核的情况。但是,我们对OSCE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疑虑和不足,如何使OSCE考试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及可操作性,将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作者:常亮刘伽伽单位:潍坊医学院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医校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研讨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最根本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对于生物化学这门发展速度快、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到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就一定要熟练驾驭教材内容,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保持知识体系的快速更新,这样才能使生物化学的讲授融会贯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才能随之提高。那么,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参加各项科学研究活动,使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了解新动态。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与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常用的方式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将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糅合在一起,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点。逼真的三维图像和动画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变化过程,可使原本抽象、晦涩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这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提高主动学习兴趣。如在讲解蛋白质、核酸的高级结构时,多媒体能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具体的三维立体图像;遗传信息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一经多媒体演示就可以形象地模拟、展现出来,使同学们一看就懂。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味地盲目追求多媒体,造成教师对课件的依赖,而忽视了备课环节,使教师成为放映员、播音员,而要随时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诱导、点拨、启发等手段,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三正视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教学 授课教师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不难感到,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差异。当文科生居多的中医专业学生突然接触生物化学这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时,其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就更加暴露出来了。这就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次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可将学生根据文理科学生的基础水平分班教学。将理科基础好的理科生或文理兼优的文科生组成提高班,而将理科生中的成绩较差或理科基础薄弱的文科生分入基础班。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各有侧重。对于基础班,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对于提高班,除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外,还可以满足一部分学生想进一步深造的愿望。 四构建案例教学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参与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生物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或对生物化学学习兴趣不高,或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案例教学在国外的医学教育中开展较早,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近年来,我国也有部分中医院校和教师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案例教学引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一方面可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情况找到直观鲜明的联系通道,为学生今后临床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总之,对于生物化学这门临床基础课程,学生是既爱之又恨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生物化学的自主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化学知识提供保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引用新的技术手段,以不断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琳王义军龙昱单位:长沙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专业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体会 摘要: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MB)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临床决策都应当建立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之上。本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的辩证思维的培养、医学文献信息的评价与运用等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本文从开课的必要性、课程设置时间及课时量、教学过程及考核等几个方面谈谈循证医学在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思考,以期为后期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实践;教学改革 循证医学又称循证医学实践是一种新的医学实践形式,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1]其核心思想是须在当前最佳的证据基础上建立并且制定全面的临床相关实践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将医务人员个人经验与临床证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这个学科兴起至今不过二十余年,但以其对问题科学辩证的思考方式、多学科融合和跨地域合作的实践模式,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渗透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领域和医学教育各个方面,为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医疗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3]。因此循证医学被《英国医学杂志》评为20世纪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和革命之一。由于循证医学属于舶来品,国外对于循证医学教育起步较早,如美国超过20%的大学在2000年以前开设循证医学课程,随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将循证医学设置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4]现有更多的国家在不同层次医学生或继续教育课程中引入了循证医学。在我国中医领域最早接受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培训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医科和广西中医药大学。我校在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时间较短,尚处于摸索阶段。笔者在带教的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总结如下,希望为中医学专业循证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开课的必要性 中医学已有数千年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人类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医疗效评价的科学性是中医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瓶颈问题。循证医学属于临床实践的范畴,其核心思想是临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诊治时,应充分掌握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科学证据,任何决策均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医疗环境和条件,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及愿望,从而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所接受,目前临床疾病相关指南、国家卫生政策的修订等都基于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被更多人认可,加快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中医模式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中医领域的临床、科研人员逐步认识到用科学的方法对临床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中医学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在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有其特殊性,切不可照搬西医院校的方法和内容。在中医药领域进行循证研究应在其基本理论框架内进行,同时借鉴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中药评价不能忽视中医药的特点,有效性评价应根据中药的功能主治选择目标病症,重视以病统证、病症结合的评价,既符合中医理论,也能为西医和国际认可,有利于国际接轨。[5,6]循证医学能帮助中医药鉴别和确认中国传统医学中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让其走出国门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对于现代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临床前学习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2课程设置时间及课时量 我校于2016年下半年将循证医学引入中医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当中,属于专业限选课,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8周16学时。目前不同的学者针对课程设置时间意见不一,主要有4个时间段:低年级、实习前一学期、实习期间和实习后段。[7-9]虽然有作者认为在低年级学生中介绍循证医学原则上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批判性的思维考虑在临床轮转时所进行的治疗和临床决策,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程。[10]但笔者认为中国低年级的医学生课程任务较重,除了要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很多公共必修课,使得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很少。而循证医学这门课本身注重的是实践,因此在实习前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运用循证医学实践的相关方法,阅读科学期刊频率也会大为增加。而且这个阶段的中医学专业学生已经修完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和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流行病学及统计学基础的同学对循证医学部分相关章节内容的理解明显比没有学习过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知识的班级的同学课堂反映好。[7] 3教学过程及考核 由于本门课程课时量较少,因此针对中医专业本科生课堂教学旨在让其了解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概念、操作程序和方法,建立循证医学实践的思维模式。因此为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编订的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主要有:循证医学基本概念、提出临床问题、循证证据及其检索、证据评价、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就教学方法而言,国内外循证医学教学常采用方法有讲授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小组学习、杂志俱乐部等方式。[11]鉴于我校的课时限制和大班授课的客观情况,为避免上大课时老师“一言堂”,学生“一听而过,听完就忘”的现象,本门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授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以老师讲解为主,给学生介绍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其中贯穿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案例。第二部分以学生见习中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做具体案例,结合所学习的临床知识来进一步巩固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提问-索证-评证-用证”。由于是大班授课,案例讲解多采用学生先阅读和讨论,最后老师指导的形式,特殊问题课后单独指导,从而帮助同学们掌握和巩固循证医学实践的相关方法,培养循证医学辩证的思维,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目前,考虑到该门课程学习的重点在于实践,因此我校对该门课程的考试方式主要采用报告考核的形式,4~8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选取见习过程当中遇到的感兴趣的临床案例,开展“提问-索证-评证-用证”的循证医学实践,并将实践过程及收获整理成报告的形式上交。由于我校实际情况限制,目前授课都只能采取大班授课,这样的考核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补充了学生“实践”的不足。总体来说,我校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目前受师资力量、实习医院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何将循证医学的方法与中医理论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开展教学工作还需要更多的院校、教学医院、教师和学生共同尝试、摸索、创新以及不断总结和完善. 作者:陈书 魏高文 邓思思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医学院校中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注重增加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依据中医专业的特殊性提升实验室实验仪器使用能力,以构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特色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突出中医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为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实际动手能力,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中医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已经应用到中医药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为培养中医专业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学校应创造适合中医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学生提升实践技能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技创新与协作能力。牢固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对中医院校学生进一步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依据中医专业创造适合的实验环境 根据中医专业学生入学基础不同的特点,按入学录取成绩分成若干实验组。实验常用仪器每2人一组,自行保管使用,如有损耗及时补充。将所有实验仪器设备统一规划使用,使其发挥最佳的使用空间。因为招生扩大,现有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由原来的固定时间上实验课,改为上午、下午、晚间循环利用实验室,提升实验室及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将以往验证性实验内容,改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构建中医专业实验教学特色为亮点 中医专业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为改革的亮点。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技术,把生物化学常用的仪器设备、应用技术,离心机、比色分析、层析、光谱、电泳、PCR、自动生化分析等仪器的特点、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呈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电泳、透析、超滤、沉淀、离心、层析、蛋白质纯化、基因芯片等应用技术利用多媒体,用动漫图画等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演示,较细腻清晰地分解表达知识的层次,使知识内容通俗易懂,既便于学生对知识记忆,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依据实验教学课程安排,由教师答疑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化学实验所需仪器结构、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适应能力。 三、以提升学生专业实验能力为目的 依据中医专业的特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注重专业基础性实验项目,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实验教学专业优势互补、科技创新促学科发展、实验内容合理完善为原则。实验教学改革应以实验教学大纲为基准,创造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爱好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宜自己的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将来的研究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内容,设计不同模式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增开综合设计性实验,与以往各学科相似的实验项目有机整合,形成一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体现相关知识的连续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综合性实验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1.开设符合专业特点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中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开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加设与中医专业学科密切相关的一些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替代以往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以适应今后科研、工作的需要。通过实验内容的扩展,增加生物化学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技能素质。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新的实验教学途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对传统实验内容整合、筛选、优化,顺应医学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加设研究性实验。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世界广泛的认可。生物化学有助于对常见病、多发疾病的研究,中医对疾病的预防、治疗起到了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化学的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将生物化学应用技术广泛用于中医研究的各个领域。根据中医专业发展的特点,开展研究型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学生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独立实验,通过研究性实验改进学习方式,不仅使知识得以拓展,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还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3.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针,通过教学提前进入临床、导师制教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体会到知识的不足,激励学生奋发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学生知识沙龙、博士讲堂等活动。学生根据参赛实验内容自行选题,自行设计实验流程,查找数据,准备配制试剂,自行实验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等实验活动。科技创新竞赛为学有余力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科技创新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校的地位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团队协作和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推进了实验教学发展,完善了实验教学设施,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为学生提供最优良的实验仪器设备和适宜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态度和职业道德。培养中医专业生物化学的实验技能是中医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中医专业医学人才的重要方面。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路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刘长福 单位:滨州医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内科学在中医专业的教学改革 1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目前西医内科学的发展方向是除了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外,其逐步涉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着重探讨其发病机制,但是目前中医专业的教材内容较为滞后,不能适应现代临床需求,因此本教研室定期组织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讲座,不断充实更新教研室老师的知识储备[2]。同时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的借助课堂时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要求,所以本教研室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手段将死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图像、动画,甚至是模拟真实环境,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手段,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2.1引入CBT教学模式CBT教学(Case-basedteaching,CBT)是一种以临床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上课的内容,选择常见的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的一种启发式教学。这种模式中最为重要的是病例的选择,因此本教研室首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病案,病案的选择要同时具备广度、深度以及难度适宜,要从简单到复杂的反映疾病的发展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CBT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轻松的临床诊断环境,能够增强学生在真正诊断病人时的自信心,通过学生对一个个真实病例的分析,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大大缩短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距离[3]。2.2引入PBL教学模式PBL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学以及创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教研室运用PBL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和实际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相结合,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给出结论,教师在根据学生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分析,重点讲解学生容易忽略的错误和细节[4]。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文献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因为西医内科学本身内容较多,PBL教学所强调的自学必然增加教学耗时,同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不同,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开发,因此本教研室根据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适当运用PBL教学,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临床见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临床,西医内科学内容繁多、抽象,而尽可能多的参加临床见习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传统的见习教学都是以教师示教为主,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质量,节省了时间,但是对学生的启发性,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够,为改善这一状况,本教研室定期让学生进行示教,而实习老师起引导作用,然后对学生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西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5]。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西医内科学知识进行消化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4完善考核制度 对于教学质量最直观的检测指标就是考试,考试制度能够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使考试更加科学,要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考试模式,因此本教研室在试卷中加大了病例分析以及资料综合分析类题目的比重,着重考查学生实际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6]。 5总结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各大中医专业的教学宗旨,传统教育模式下只重视中医理论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作为高校必须重视西医课程的开展,而西医内科学又是一门重要的西医基础课程,所以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作者:张竞之 刘彬 刘慰华 谭永振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小议中医专业学生疑病心理现状 1中医临床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各年级间疑病得分对比 医源性影响疑病心理的重要诱发因素,其中中医专业学生所受的医源性影响更为突出。中医临床专业各年级间疑病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三年级与一年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三年级与四年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在一年级时,中医临床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疑病心理在同一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非医专业学生疑病得分没有显著性变化,而中医临床专业学生二年级时疑病平均分有所上升,但与新生尚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三年级时疑病得分高于大一水平,而在四年级、五年级时,疑病得分重又回落,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变化。 2EPQ各子量得分与常模的比较及与疑病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医专业学生EPQ均分与全国常模﹙由龚耀先于1983年在全国六大区采集成人﹙16岁以上﹚样本2517人测得﹚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E、N、P、L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表明中医临床专业学生性格较内向安静,富于内省,思维较理性,情绪比较稳定;P分低于常模,提示中医类学生对他人的敌意,冲动性和攻击程度较低。L分低表明他们不善于掩饰,也说明社会化过程还在进行中,成熟度有待提高[5]。P、N与疑病得分呈正相关,E与疑病分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49,0.363,−0.171。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的人,疑病倾向更重。这一结果与众多研究资料相一致[6]。 3讨论 疑病心理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和状况,做出不切实际的疑病解释,并伴有忧虑,烦恼,恐惧和广泛躯体不适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身性格、医源性刺激,心理压力等。在本调查中,中医临床专业和非医学专业一年级新生疑病得分在同一水平,随着年级升高,非医专业学生得分没有显著变化,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在二年级、三年龄时疑病程度均高于一年级,四年级时疑病得分重又回落,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变化,这可能与中医专业学生所受的医源性影响更为突出有关。他们接受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两种医学体系的培养,中医学特有的整体观念和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都使中医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透彻,这更易导致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偏差。而中医有关“虚证”的理论也成为有些学生疑病的“依据”。进入四年级后,医学生的疑病得分下降,这可能与医学生医学知识的完善和接触临床病例有关。 随着医学知识学习的深入,特别是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后,对患者和疾病的表现加深了解,医学生逐渐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认知,对自身健康状况重新评价,疑病心理也随之减轻[8]。艾森克研究得出E因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强度相关,N因素与植物性神经的不稳定性相关。E分高性格为外向,E份低为典型内向。N分高为情绪不稳定,N分低为情绪稳定。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医临床专业学生性格较内向安静,富于内省,思维较理性,情绪比较稳定。E与疑病分数呈负相关,N、P与疑病得分呈正相关。即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的人,疑病倾向更重[9]。这类性格的大学生在出现心理症结和身体不适后,因较敏感、腼腆,更难向同学亲人倾诉,在面对医生时也多有保留,这导致了负面情绪长时间被压抑,疑病心理得不到有效应对。中医临床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专业群体,就读时间长,课业负担繁重,就业压力大,其心理卫生状况值得重视。中医院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医学生发展良好的人格特性。对有严重疑病心理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为他们进行仔细全面检查,以解除他们的疑病心理。 作者:闫国立张运红李志超郭春晓易玲玲舒波郭婧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案例教课对中医专业统计教学的作用 一般情况实验组76名学生中,男生32名,女生44名;对照组81名学生中,男生36名,女生45名,两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 考试成绩实验组76名学生仅有3名同学不及格,且分数介于50~59分之间;而对照组有13名同学不及格,50分以下就有3名同学。两组考生成绩均呈负偏态分布,具体指标见表1和表2。从上表中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最高分基本相同,但是实验组学生的最低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总成绩平均得分(P=0.002)和及格率(P=0.01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优秀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6)。表2显示的是各题型成绩分析,实验组学生的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平均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判断题和简答题平均得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考试的信度、难度系数和区分度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信度高的试题表示多次重复测试会产生比较稳定和一致的结果。本次考试实验组信度系数r=0.56,对照组信度为r=0.71,符合教务处相关规定,认为考试成绩是可靠的。难度系数P和区分度D是判断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具体数据见表3和表4。从上表中可见,试卷难度属于中等水平,学生考试成绩正常。全卷对照组学生的难度系数低于实验组,各题型中两组考生判断题和简答题的难度系数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区分度在0.4以上的为“优良”;在0.3~0.39之间的为“合格”;在0.2~0.29之间的为“尚可,需修改”;在0.19以下的为“应淘汰”项目。从表4中可知,本卷区分度属于较好水平,除了判断题以外,其他各题型区分度都非常合适。全卷对照组学生的区分度高于实验组,两组考生判断题和简答题区分度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仍然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 有研究显示,案例教学法适用于现代卫生统计学教学,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考试成绩是教学效果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次研究中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很好地说明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从结果可以看到,实验组学生总成绩平均得分和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学生最高分基本相同,但是实验组学生的最低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学生成绩的标准差也大于实验组,表明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传统方法教学中,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因其基础薄弱且缺乏兴趣而对统计学产生畏难与抵触心理。对50分以下3名同学的访问也显示传统式教学方法无法有效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同时课堂灌输的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枯燥的记忆,不能通过积极的思考与实际的应用而得到有效的消化吸收,因此拉大了考试成绩的差距。 具体题型分析显示,实验组学生的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平均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选择题和计算分析题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理解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表明案例教学法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所授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分析也印证了上述观点。实验组学生难度系数高于对照组,显示同一份试卷对照组学生感觉难度更大,失分率更高。对照组学生的区分度高于实验组,表示本份试卷能更好地区分鉴别对照组中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就是说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不同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教学效果差距更大。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更多的同学理解及掌握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不管是难度系数还是区分度,两组学生差异较大的题型仍然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显示案例教学法在提升理解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用它可以显著地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将其应用于中医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中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力量、教材建设、实践形式及考核方法等多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教学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不断实践完善,案例教学法必将为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魏沙张雪飞杨旻王燕黄杏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东方哲学对中医专业的影响 中医理论“粗守形、上守神”的思维理念决定了其自然哲学的属性。中医理论虽然采用感性名词来概括抽象医学理论,但其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朴素性的特点,这也是中医理论从形而上直接走向临床应用的桥梁。在中医临床诊疗中,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治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法性质。有人认为中医学就是介乎于经验科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的中间过渡形态,这样一种中间形态的理论。 1阴阳五行学说确立中医医学模式形成的雏形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医学现象的相互贯通和紧密结合,使得传统中医在阐述人体的生命活动时具有模糊而不具体、系统而不周密、广泛而不精确的哲学性思辨特点。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淫七情、辨证论治等基本理论形式典型地体现出东方文明特有的整体思维方式,由此我们可推断出中医在临床实践中治疗原则和方法模糊性的由来。哲学性的建构范式确定了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内在涵义、基本结构和标准形态。同时,我们可明显感到传统中医所兼备的哲学和经验科学的双重特性。从其内涵的自然属性来讲,其科学性是不容忽视和无可厚非的。而哲学含义基本表现在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中医辩证逻辑体系。中医理论体系是以“阴阳”这种辩证矛盾为逻辑开端,用阴阳学说的对立统一制约着诊疗思想揭示生命运动中同一思想的内在差异;从动态平衡的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诠释和分析,体现了辩证逻辑对立统一思维规律的本质特性,从而有根据的,在大量临床经验效验下,建构了一个中医辩证逻辑体系。 对此我们可在《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中屡有发现,其间论述集合临床诊疗、养生保健、生活起居等诸方面,可谓异彩纷呈,各有建树。但其核心思想和指导原则显然是由辩证逻辑思维引发而出的。可以说,辩证思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由辩证思维产生辨证论治,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因为只有它才能充分体现医家认识和反映疾病变化客观实际的自然过程。中医理论受自然科学朴素性特点的影响,在其各部经典中表述的经验理论,其素材真实可信、可被医家临床实践检验,所以历久不衰,在临床实践中经得起推敲和考验。如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角度来分析,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内涵是最有说服力的。阴阳五行学说不仅将这种原始的朴素的世界万物构成的根本和基础加以诠释,并且将其引申到在疾病的形成发展和预后中。 中医基础理论通过阴阳的属性深刻分析了疾病本身的属性和含义,又通过五行学说使各种疾病的表象与人体内部脏腑经络的病变本质和传变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后人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我们所面对的疾病所具有的辩证统一性,由此辨证论治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种自然朴素的辩证思维形式同时具有的普适性、对比性以及相关性,是后来医家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继续和传扬中医理论认知及其本位功能的基础和依据。 由于阴阳学说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五行学说,揭示了自然万物的基本特性和内在规律,它的普适性可以充分解释和说明中医理论的性质和问题。今人研究中医更注重它的文化内涵,既然是文化就应有它的属性,这种属性既包含文化自身的,也应有哲学范畴的。然而,如何将二者区分开来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中医理论的形成、演变以及指导临床诊疗中,无不渗透着哲学元素的影子,其影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应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有范式和特性,构成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思维框架,而其中尤以辩证思维为代表。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的独特思维方式为辨证论治的产生提供了立论确凿的依据。故此,体现了一个核心理念“辩证思维产生辨证论治”。然而,无论是中医理论研究还是临床诊疗又让我们感受到,哲学理论和中医理论这两个看似很规范很接近的成型理论,如将其两者简单套用并不一定能说明哲学在中医学中的作用以及中医理论的思维模式。哲学的辩证法特性还相对地针对较稳定的理论结构,然而就中医理论自身特点应体现一种动态变化的关系,其对立统一性是充分体现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 2阴阳五行学说体现中医医学模式的的特性 但是哲学对医学的解释和分析还应成立,阴阳五行学说的确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所具有的对比性表明,阴阳互立、阴阳互补、阴阳中再分阴阳,五行中五脏主五色、五病、五味、五方、五志、五神等,都体现了对于疾病的治疗不仅要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而且由于五行学说的出现使我们对于疾病的诊疗更可以拥有多元化、多因素的考量,体现了对疾病具体全面、多角度、多方位,有层次感的理解和运用。这两者的区分不是无序的、无为的,其核心理念应体现一个关键点,即哲学的对立统一律。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通过辩证思维对立统一,其对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疾病现象的认知和诊疗思维活动的反映等诸多方面就可以具体全面、条分缕析地呈现出来,便于理论研究者和临床医家的判断分析、掌握和理解。 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特点引申到医学领域,尤其是中医理论中,它的哲学性凸显出来是不容忽视的。这在于它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有着较多的内在联系,其可表现于人体内部脏象的外部生理现象以及病因病机等诸多方面,联系脏腑表里上下、沟通脏腑内外虚实,并可有效地将脏与腑之间的生理联系作为病理诊断的依据和有力解释。人类通过阴阳五行之间密切相关的特性,认识人体自身的各种微妙变化的根本性质和决定因素,反映疾病现象发展变化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再经过辨证论治、方证相应的治疗显然也是不言而喻了。 就此我们也有必要关注当代哲学元素对于中医科学性的影响,可以说中医理论体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对自然人体生命现象的研究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的思维方法。而这种研究方式和思维方法,与当代自然科学新发展的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哲学观点不谋而合。这种情况促成了当代中国哲学元素借助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等方法向中医理论认知和临床实践诊疗活动中的渗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医科学性的潜能也是巨大的。 同时还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一的营养不利于中医文化的发展繁荣。因此,中医理论从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文化教育现象逐渐成为更多体现国家“以人为本、以民为大”意志的一隅,这是它科学性的文化特点。中医理论在科学、合理、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上的开放性、包容性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关注。传统中医理论充分认识临床医疗实践的需求和建设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特点体系的态度,更应成为适应全球化日益加深过程中当代中医科研的榜样。 认知中医医学模式,中医理论的哲学性对其理论研究的解释和理解,以及对临床诊疗的全面系统了解和考量是不容忽视的。哲学的普适性、对称性以及相关性使中医理论在医疗实践中具有了客观有效合理的思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专业生理学教学探索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是沟通其他医学基础课及临床课程的桥梁,具有理论性相对较强、内容较抽象、难懂、难学、难记等特点。高职高专中医专业的生理学课时数较西医临床专业少,但需要掌握的内容及深度几乎相同,而且中医专业的学生要不断地在中医与西医之间切换思维模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已储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差异很大,因此学生反映生理学的学习单调枯燥,难以理解。如何根据教学内容与授课对象,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倾力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是中医院校生理学教师的职责。本文拟结合高职高专中医专业生理学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以及提高学习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一、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当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学科之间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因此医学教师除了精通本专业外,更应不断学习相关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把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作为高职高专中医院校的生理学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中医中药知识,因此我校生理学教师在业余时间积极向中医中药专业教师学习取经,深入课堂听课,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以及中药学等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将中医药知识融于生理学教学中,也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与学生探讨。生理学与中医理论虽分属不同体系,但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则基本相同,生理学和中医基础理论在阐述其机制时也会存在某些结合点,我们尽力寻求生理学与中医学的结合点进行讲授,将中西医结合授课,扩大师生的“公共信息库”,构建两种医学理论体系的沟通平台,这既克服了课程间学术语言“格格不入”的局面,也融合了学科感情,创造了和谐的学术气氛,激发了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二、配备个性化教材 传统的生理学教材系统性及西医理念较强,结合我校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生的层次及专业特点特点,编写最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材尤为重要。我们教研室与中医、中药相关教研室合作,结合我校学生特点,编写了高职高专中医专业生理学专用教材,以西医生理学为重点,融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为学生架设了沟通中西医基础理论的桥梁。 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我们采用多媒体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为生理学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我们构建多媒体网络课程平台,其包括生理学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将传统教学方法融入网络教学,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自由自主地学习,教学内容实现了层次化、多媒体化、个性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PBL(Problem-BasedLearing,PBL)教学法是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授课方式,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提高思维技能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课前通过病例分析,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通过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方式,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对西医的兴趣,学会用医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尝试利用中医西医相互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生理学在授课过程中应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会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相关内容,降低中医专业学生学习生理学的难度,也可以认识到生理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总之,中医院校医学生是我国未来中医药现代化的生力军,是中医药科研领域的后备力量,所以结合教学对象与授课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注重和加强生理学教学创新,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枯燥、深奥的知识,是每位从事生理学教学的教师所面临严峻的现实课题。医院校的生理学教师应当运用生理学新理论、新技术和中医理论体系相结合进行教学、科研,使不同体系的学科不断渗透、互补、发展,最终达到发展中医、共阐生命科学之真谛的目标。 作者:张彩霞 王淞 杨鹏飞 周泰冰 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专业实践感想 就意味我要正式开始大内科的轮转了后面的布置是呼吸内科,这个科室实习结束。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过年,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真正空虚忙碌,真正要认真学习的时候来了终于要来了前两天心内科的 很多人很奇怪,激进中医。这是什么科室,一般医院似乎好像都没这个科室的好像只有在医院才有。虽然省人是中医院,但其实基本上已经西化了吧。为了保存,或者说是特色,或者说是应付检查,设立了这么个科室,治疗疾病时,保管中医激进特色,辨证论治。确实,这里感受到比在其他任何一个科室都要浓郁的中医氛围,也只有在这里有这种氛围吧。这里的病人在治疗上首选是中药治疗,不得不供认,主任开得方是好,很多西医无法诊断的疾病,这里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也不得不否认,激进病房给我感觉,像是个养老院,很多老人终年累月住在这里不肯走,有些是绝症患者,这里等待那个。 真的很好的休息了下,这三周。实在太闲了跟之前的科室打仗似的工作状态比起来。跟的这个带教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这几周都没有收病人,就只好守着手上这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两三个少的可怜的病人。还好其他组的老师有收病人,可以学习学习。这里,闲也有闲的好处,赶上专业认证的关口,多的考试和培训,正好趁这三周好好看了看书,空虚了下理论基础。其实我一直在埋怨说考试太多,培训太多,还让不让我好好实习?其实仔细想一下,这样也很好,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上临床的很有必要的此外,还有很多临床技能方面的培训,突然觉得自己能在这里实习,多么幸运,不能再这么一次次的应付,应该认真对待! 就意味我要正式开始大内科的轮转了后面的布置是呼吸内科,这个科室实习结束。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过年,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真正空虚忙碌,真正要认真学习的时候来了终于要来了前两天心内科的病例讨论,着实让我着急了一把,对于那个讨论的病例,如此的一头雾水,太久没看西内了什么心梗、心绞痛,稳定型不稳定型,诊断鉴别诊断,评级等,居然一窍不通,真的真的觉得好难过,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真的还好多好多。一定要好好认真的血,不喜欢那种一无所知,不知所措的感觉。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高专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高高专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的课程也面临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本文简单介绍了混合学习的含义, 职业教育中医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混合学习应用的基础设施、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课;混合式学习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述 “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中医基础理论课》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只有将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化学习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教学模式。 二、职业教育中医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中医类高职院校应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批量生产,采取“理论知识+技能”的简单叠加的方法,侧重于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和效果评价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普遍较低,严重制约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代下卫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混合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的需求,为高职高专中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混合式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使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到教学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而且这种解决方式的目的就是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混合式学习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1)完善网络系统。研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网站,网站有教案、讲稿、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试题库、微课、优质课视频、校讲课比赛视频。业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网站,查询相关知识及获取需要的资料, 学生也可以做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其中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题库、多媒体教学设施、电子邮件、校园论坛等网络系统,教室、图书馆、宿舍等校园实现免费3G无线网络,实现数字化的校园建设。 目前学校正在智慧家园网络建设之中。在网络学习的基础之上,课下通过WiFi或智能手机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学习, 将实时交互功能有机的融入,学生、老师建立“QQ学习群”、“微博群”、“微信群”等,学生学习中如果有疑问,“QQ学习群、微信群”进行课后实时互动。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门基础课,进行课后实时互动,可以弥补学时的不足。这种模式简便易行。 (2)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是要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活动探究。学习任务的完成。课堂外临床诊治教学方法:教学直接转化为临床,中医实训室临床诊治,学生正常的课程不耽误,遵守纪律在教室上课。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医实训室。老师为校内的任课专业老师,老师主要传授内容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临床实践知识,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然后将学生带至教学医院,选择合适的病例,老师演示接诊病人的流程,学生在旁边观看,听讲和记录。使其熟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了解看病的过程和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胃痛中医分为几个证型:寒邪犯胃、饮食积滞、肝气郁结、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如何区分证型,辨证要点记住。 在没有患者就诊的闲暇时间,练习病史采集,学生先把所叙述的病史读懂,把该病的病名搞明白(一般显而易见),然后根据该病的具体表现看该问些什么东西,一般的内容各病都要问,特殊的病要着重问些特殊内容。其实各病采集病史仅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按照这个提纲回答。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和实际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完善考核系统。实行“6、3、1”考核系统,打破以往的期末成绩“一次定终身”。成绩有多部分组成。其中“6、3、1”理论课考试占60%,实训课占30%,加强了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平时成绩占10%,学生也注重自己的平时表现,平时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提问、作业、模拟考试。实训课练习临床操作技术:“中医实训室”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按照中医执业医师的操作考试来进行模拟练习,穴位操作、推拿操作、针灸操作、拔罐操作,推拿操作。中医实训室1为穴位操作,有模型人或者电子发光仿真模型人,老师带领学生操作练习。中医实训室2为拔罐刮痧操作,有玻璃罐、抽气罐、竹罐,老师带领学生操作练习。中医实训室3为推拿操作,学生两两结合,老师演示完后,学生互相结合操作。中医实训室4为辨证操作,病例可以是生病的学生教师。让他们早见习、早临床、早就业。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四、结语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承担着基础医药卫生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医学专业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基础医药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育更应该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混合学习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提升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课堂的教学品质,建立高效的中医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基本操作得到提高,成为优秀的医务人员。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和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我国在中医、中西医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文章首先分析了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概括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为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改革实践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现状 (1)从学生角度分析。 医学化学,顾名思义就是“医学+化学”的结合,因为有学科交叉,因此内容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在学习前本身就要有良好的化学知识作为前提。但是,当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满足现有医用化学对化学的需求。且很多专业学生认为,医学化学并不重要,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 (2)从教学内容分析。 当前,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过于落后,基本处于重视理念,不重视实践的阶段。有的专业则直接选择本科的教学教材,内容和本科教学同步。 (3)从教学方式分析。 在具体教学中,医学化学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主要是以“满堂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未能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学设备过于落后等,这些均对教学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4)教师本身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中西医、中医专业中,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教师一般是由化学专业出来的。这类教师有丰富的化学知识经验,却没有医学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无法兼顾化学及医学两门学科,无法让医学和化学融合。 2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要把学生当成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校教学主要的培养对象,在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中,均要以学生作为主体。 (2)实操原则。医学化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中西医及中医专业主要以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人才作为目的。 (3)普遍性、应用性原则。需要拟订具有针对性的方案,以此提升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医用化学知识储备以及实践能力提升。 3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1)教学内容改革。 中西医、中医专业的医用化学内容方面,优化落后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的理论、实践性有机结合,并且补充最新现实需求内容的有关教学。 (2)教学方法改革――分层次教学。根据之前教学经验分析,对学生开展统一教学方式未有针对性,因此可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发展潜力开展教学,如分层教学方法:①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开备课。在这之前,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智力因素等,将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开式教学。在具体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共性、个性关系,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对学生开展整体式的分层安排,确保基本教学目的完成。③分层指导、训练。教师可对学生开展分组式指导或是个别式指导,不单对课堂上学生未理解、掌握的内容开展指导,又可对学生开展拓展性知识的指导。④考查的分层。在考试中,也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考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对题目进行选择,或是拟订多份试卷,让学生可以更好选择。 (3)重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不重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验,开展研究、总结,对相应问题可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当前是科技的时代,在多媒体技术进步的现代,可以利用此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兴趣。 (4)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想要切实提升有关专业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学者本身科学素养的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开展研究、总结并提升教学能力等。 总之,在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整体效果、质量,在原有教学方法上创新,以此达到提升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质量。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国外学府也设立中医专业 近年来,在我国中医学院门下的“洋徒弟”颇多,中国传统的中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西方主流医学界早已名声大振。如今,国外“中医热”再度升温。国外高等学府在专业设置上也把中医专业纳入旗下。据不完全统计,在欧洲和美国所创办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已经超过半数以上。此外,美国知名学府60%的医学院开设“替代医学”课程,其内容也涉及中医。那么,我国传统中医为何在国外如此“走热”呢?走进国外中医专业的学府需要什么条件呢? 国外的“中医热”将给留学生带来契机 一方面,国外社会需求催生“中医热”。据英国《地平线》杂志报道:“英国五分之一的人口经常使用中医药或其他传统医学做医疗保健,每年在中医等传统医疗方面的消费开支达1.3亿英镑。使用中医做保健医疗,已经成为英国公共利益和社会需求的一部分。”资深专家告诉记者,现在的社会更注意绿色环保,中医药正是符合了这种社会需求,因为中药都是些植物、动物等为原料,污染少,副作用小。在国外的医疗保健市场上,对于传统中医被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者费者所看重是其保健的功效。由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国外对中医保健理疗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态势。这就要求国外医疗保健市场提供给消费者更全面以及高质量的中医保健服务。在国外社会需求的催生下,使中医在国外不断升温。 另一方面,国外中医专业入标准因校方而定。对于国外中医专业入学标准大都由校方而定,一般说来其申请者要达到学校的最低学术要求方可被录取。以澳大利亚某大学申请中医硕士为例,首先,申请中医专业的学生必须在该校完成相关的学士或证书课程,并至少在最后一年的学习中成绩优良。另外,申请者还要提供从事过相关工作实践经验的证据,而且所有的申请者还要具备很强的中医背景。最后,申请国外中医专业最适合于致力投身中医事业的学生。而且,要有一定中医药学习、工作背景以及优秀的英文成绩和交流能力。 对国外中医专业前景引发不同声音 声音一:国外中医专业将“持续升温” 专家告诉记者,调查显示:在美国范围内,已有超过80所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所设的中医专业设置的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达400或500以上。此外,在欧洲范围内,法国和西班牙是较早提供中医课程的国家,其中在法国仅私人中医学校就超过30所。欧洲其他国家诸如英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芬兰等,也纷纷开办形式不一、规模不等的中医教育活动,而且培养许多相关人才达到数千人。 目前在国外从事中医的人数很少,但是需求量却很大。近几年来中医在国外呈现增长的态势,而且外国人对中医的看法不再感觉是很稀奇的医术,慢慢地对中医的兴趣在升温。各国高等学府火热地设立中医专业,对于中医在国外的发展态势很乐观。这不仅是东方与西方在医学领域的交融,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的中医得到世界认可,以及为东方文化的传播提供很好的平台。 声音二:学透中医还需在中国深造 国外中医专业的授课教师一般都是从中国的合作院校聘请的教授。如果出国读中医专业,对于签证官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出国读书通常都去学习那个国家比较领先的技术。相信中医药学还是在中国比较发达,其中的辨证论治、阴阳五行、子午流注恐怕很难理解了。本国具有学习的优势为何还要到国外申请中医专业学习呢? 虽然中医近些年在其他国家也逐渐有些市场,尤其针灸和按摩发展得比较快,学生到国外研究一段时间,考取资格证书后就业前景虽好,但是对于有些中医的精髓外国人能掌握的还很少。最好学生可以在中国学习传统的中医,把中医的精髓得以领会并很好地继承发展下去。 选择国外中医专业需注意 专家指出,首先,学生应该对自己所要申请的国外大学相关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主要看学校是否需要中医药的背景或是其他专业背景。其次,申请者要分清是授课还是研究性质的学历,因为不同的学历申请过程完全不同。最后,选择到国外读中医专业,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多少应该抱着中医与西医对比研究的心态去学习。毕竟中医药学的鼻祖是中国人,到国外对比研究后,也许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医的精髓所在。并且,在国内学好了中医,在国外又深入研究并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取得相应的职称后,在一些国家确实可以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探索 [关键词]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就业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中医医疗行业用人缺口逐年缩小,但高校的不断扩招,中医专业学生上岗就业要求增高,因此,就业问题日益严峻。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而此举对于就业难的中医专业学生也是除就业之外的新兴机遇。 1 中医专业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1.1 学生对创业认识较浅 据调查,中医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多数选择到继续深造或者到医疗岗位就业。就中医专业的特点,谈到创业,学生结合本专业首先想到的是开中医诊所、社区医疗服务,进行医疗美容或者推拿按摩,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职业医师执照、有启动资金、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而其他创业形式,对于中医专业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转行,同时在创业中还需面对未知的失败风险,对大多数中医专业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只是无法进入医疗机构后的权宜之计,无奈之举。 中医院校受办学理念、中医教育传统性、专业特殊性的影响,大部分中医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期,也未开设相应创业教育课程。因此,中医院校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以致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薄弱,意识淡薄,仍停留在浅层面。 1.2 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调查发现部分医学生虽有创业想法,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创业的程序和创业所需条件不太清楚或根本不知道,缺乏参加创业培训、比赛等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医学生的创业意识比其他专业学生要弱,除了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外,创业实践主动性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套科学规范的创业理论应用体系来指导医学生参加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创业基金和创业基地等保障支持措施,医学生的创业活动很多局限于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编写创业计划书等纸上谈兵的方式,缺少有资金注人、注册企业的亲身体验式创业实践,不利于对医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医学生认为创业离自己很遥远,或者干脆彻底放弃创业的想法,从长远而言,将会影响或限制学生的职业发展。 2 培养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的方式 2.1 转变传统观念,培养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 就业理念决定就业取向,中医专业学生需要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不能仅仅为就业而就业,而应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所以,中医专业学生应该激发自己的思维,拓展自己的思考范围,要敢于破除中医就业的局限性,要多多学习创业知识,扩宽自己的就业面。改变以往就业只选医疗机构和创业就开诊所的狭隘观念,拓宽就业及创业思路,积极参加医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医学生创业意识。 2.2 调整教学内容,完善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 目前创业教育在各大中医学院校中少有开展,这局限了中医学与中医专业学生的事业发展,创业教育包含三个方面,即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创业技能教育。中医院校可以循序渐进,分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创业教育,可在大一、大二时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可在大三时开展创业的素质教育,最后在大四、大五时开展医创业技能教育。构建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开设中医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要达到创业教育的核心宗旨和基本要求,必须依托课程来进行。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在中医学生中开展普及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要结合中医学生的个性需求,积极优化课程建设。其次,建立中医学生创业教育专兼职队伍。要在中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要配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有理论知识丰富的专职教师队伍,又有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者做兼职教师队伍。同时给专职教师提供机会走出校园,参与各类专题培训、到创业一线去兼职学习,以提高授课的质量和实效性。 2.3 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中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了解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的有效方式。中医院校应重视并组织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暑假和寒假组织学生到乡镇以上医院、农村卫生所、制药厂等进行实践锻炼,加深对群众健康状况、各种病情及医疗卫生状况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和医德修养,使医学生根据社会需要修正自己的创业和职业发展目标。 2.4 整合资源优势,搭建中医专业学生创业平台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中医院校除了在教学层面上渗透对学生创新观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开展创业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医学生创业技能的应用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创业技能,从而培养其创业能力。在校内可通过以下途径为医学生搭建创业技能应用平台:①通过社团、学生会等学生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但要注重活动项目设计的合理性、针对性。②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实践基地开展创业活动,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校内的创业教育基地。③建议开设创业园区,既营造中医院校的创业氛围,又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现实可能,增加实践的机会。在校外,要注重开拓中医学生创业的幅度与深度,增加学生接触社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①要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沟通与合作,引进成功人士为学生授课,并指导中医学生开展创业活动。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省、市级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项目,以增加学生的实战机会,培养学生的创业操作能力。 2.5 落实创业政策,激励中医专业学生创业动力 首先,国家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地基层政府或部门要加快政策落实的速度,让大学生尽早享受到国家给予的帮助。其次,中医院校应该为创业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支持。如: 定期为创业中医学生强化中医学专业知识,定期考察创业中医学生的情况,定期指导创业中医学生开展活动。相信在中医学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医学生创业困难必定减少许多。中医院校要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创业的作用,通过资金和政策优惠等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创业。最后,要善于发挥宣传的作用,号召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人们改变“经验医疗”的看法,给创业的中医学生更多的机会;需要中医学生改变学中医就是进中医院工作的传统观念;需要家庭成员以及学校给医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加大对创业成功人士及其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社会、校园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院校对外中医专业《组织学》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而全英文教学更是适应教学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而言,要使中医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展,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是必然趋势。我们选择对外中医专业学生作为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对象,以探索一种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对外中医专业;中医药人才 近年来,随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也日趋国际化,教学模式也日渐革新,而全英文教学更是适应教学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而言,要使中医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展,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全英文教学开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及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都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协调与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全英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桥梁之一,其在全英文教学方面与其他学科有很多差异。因此,多方面探讨提高组织学全英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改善临床医学教学效果,促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外中医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专业上还是属于中医学专业,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要求比较高,并且入学后的第一年并不安排学习医学课程,而是先接受高强度的公共英语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译),期间还酌情进行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前期训练,所以对外中医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都比较扎实,这为开展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故我们选择此专业学生作为全英文教学探索的对象。以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探索一种可行的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完善全英文教学管理体系 全英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全新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理念、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及学生观念等各个方面,其起步必然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故建立一套与全英文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是全英文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英文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指路明灯”。这就需要学校、教研室两方面全力配合、通力协作,在思想上重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开展针对对外中医专业的全英文教学课程。具体措施上,学校要足够重视,要给与足够的教学课时,要制定相应的学分政策,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给与一定的经费政策倾斜。教研室则要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在教材选择、备课环节、课件制作及课堂授课及考试改革等方面制定好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课前认真备课,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课前认真备课。不管是传统的中文教学还是全英文教学,备课都是组织好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认真、全面地备课对于保证全英文教学质量更为重要。首先,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固定半天时间用于全英文教学的集体备课,明确每一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问题。备课时要求教师认真撰写出详细的英文教案,比如,要写出每一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熟悉,哪些是了解的内容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求每位主讲老师都在备课前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广泛阅读和研究所用教材、通读大量相关的英文资料,扩大和熟悉相关专业的专业词汇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如,给学生更好的印象。 2.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枯燥难懂的学科,中文教学学生都一时难于理解,更不用说全英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难度,所以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尤其重要。首先,在课件上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的课件以英文形式出现,配以相应的图片、视频,教师在上课前所制作的课件要事先请教外籍教师修改,以求达到相对准确的表达,尽量制作出适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授课均用英文讲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英语的教学模式。其次,学生都喜欢生动、灵活、有趣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很重要,对知识的吸收起到直接的作用。我们的课堂采用提问式、讨论式以及结合临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让学生走向讲台,尽最大可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相关的专业知识,改变填鸭式教育;教师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课堂讨论题目,采用分组课堂练习的形式,也就是小组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确保小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选择的教,课堂上主要教重点和难点,其他大纲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外自己学习,这样课堂就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消化。课堂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培养他们用英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素质的全英文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医学全英文教学的基本保证。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学全英文教师非常匮乏,而引进外籍教师又不太现实。因此,加强专业教师英语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承担全英文教学的教师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涉及到英语水平问题,这其中包括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两方面。如组织学专业英语词汇的发音、课堂上要准确的用英语表达以及全英文课件的制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如下措施:教师在教学前所制作的课件请教外籍教师修改,尽量能达到专业表达;关于英语词汇的发音问题,则建议学校出面,定期组织外语学院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发音指导,包括常用的词汇和常用的英文表达;此外,教研室还要严格规范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岗前试讲制,比如对初次用全英文授课的老师,要求要课前进行试讲,试讲结束后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其进行评定,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更好的改进。还要采取随堂听课检查,及时指出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便不断提高和进步。 四、教材建设 目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的全英文教材,西医院校和中医院校所用的英文教材也是不尽相同,毕竟专业不一,各学校得因材施教。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资料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版),同时配套由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版教材作为教辅,配于必要的复习资料,并提供给学生相关参考书籍以及参考网站,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预习和复习。总结前几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上述两本书感觉在内容上既具科学性,又有实用性,比较适合我校队外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 五、学生方面 对外中医专业可以说是我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中医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般本科医学生学制都是无年,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学制为六年,学生的入学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都比较高,入学后的第一年还不接受传统的中医专业学生要学的课程,而是专门接受高强度的英语训练,这其中主要包括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方面,此外,他们还要接受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训练。所以,通过在大学一年级专门的一年英语学习,这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这样就克服了由于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的双语教学方面的困难。也就是说,他们具备接受全英文教学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何我们选择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对象,因为他们为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英语保障,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是可行的。此外,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包括要求他们课前进行预习,课堂要积极参与到全英文教学的氛围中,课后要及时复习。考核方面,建立公平的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考试采取闭卷考试,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这样,理论课闭卷考试既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加上实验课平时成绩又可让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 六、结语 在对外中医专业组织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全英文教学势在必行。为顺利实施全英文教学工作,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学校给予政策倾斜,教师选择适合的教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尽快运用全英思维去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全英自学的能力。总之,在现阶段国内高校,不论什么专业,全英文教学尚属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也只是初步探讨了中医院校组织学全英文教学的特点与方法,望能为各中医院校实施全英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医论文范文:谈中医护理在医院管控中的效益 在各科室按照中医辨证施护病种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项目达到护理部要求的前提下,科室将每月中医特色护理开展情况上报护理部,经核实统计后上报院部,院部根据科室住院病人床位使用情况,按特色操作的收入予以一定比例奖励科室护理人员,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中医特色护理的开展。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护理部制定了护理部临床护士全员培训计划、科内培训计划、院内护士针推科轮转计划、外出进修学习计划等,以确保各项培训制度的落实。制定护理人员培训目标要求护理人员接受系统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非中医护理专业护士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中医护理培训人数达到医院护理人员总数的70%以上。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单病种≥2项,开展中医护理特色操作项目≥3项。要求中医护理操作开展项目尽量和单病种相关联。全院护士中医基本理论考核通过率达100%,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90分。院内培训(1)护理部理论培训。护理部基本理论和技能培训做到一线护理人员全员参与,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学习后,护理部上网下载专题学习资料下发到科室,课后出思考题,由护士长督促学习、提问,使护理人员巩固所学知识。2010年上半年,院部订购本科教科书《中医护理学》[2],人手一册,开设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学习班,邀请院内主任中医师、针推科主任等给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授课。全院临床护理人员怀着极大的热情,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听课,4~6月两个月的时间共完成了38次、72学时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并进行了四次阶段性的理论知识考试、一次综合性的中医理论考试。素日里,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中医护理知识专题讲座,护理部每半年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中医知识考试,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直至考核合格。(2)护理部技能培训。根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艾条灸等共4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护理骨干外出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护理部要求外出学习、进修回院的人员写学习体会,在护理人员中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业务讲座,并制定在科室开展工作的计划。护理部定时督查,以点带面,带动其它科室中医护理操作新项目的开展。 评价指标理论水平 以本科教材《中医护理学》[2]等考试成绩为指标,技术水平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3]技能考核成绩为指标,护理质量检查成绩以每季中医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作为指标。提高了护士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系统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全院护理人员对中医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促进了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009年10月呼吸内科护理单元被评为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2010年10妇产科护理单元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护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至2010年10月全院有66人取得丽水市中医药学会和丽水市中医院联合举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有125人3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2011年10月在浙江省中医医院“三级乙等”等级评审中我院的中医特色护理得到好评。护士的中医理论、技术操作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成绩、考核技能成绩,活动前后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意义(P 讨论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带动各护理单元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开展。经过3年的系统培训,中医特色操作开展项目从4项增加到12项,开展次数从186人次到10385人次,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得益于系统的中医护理培训。促进中医护理操作技能的临床应用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理论、技能应用的系统培训,护士的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明显提高,为临床护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大提高了护士工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加上医院给予合适的奖励机制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中医护理技能如拔罐、熏洗、敷贴、耳穴压豆等方面,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4]。在本院住院的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患者的治疗中有着积极作用,病人乐于接受。由于效果明显,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同时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中医论文范文:中医学中的对身体素质 1体质与病因 中医病因学对体质决定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耐受性这一现象早有认识,所谓"同气相求" 之说,指的就是不同体质对某些病因和疾病有着特殊易感性,如偏阳质者易感受风、暑、热之邪而耐寒;偏阴质者易感受寒湿之邪而耐热;肥人多痰湿,善病中风;瘦人多火,易得痨嗽;年老肾衰,多病痰饮咳喘;小儿气血未充,稚阴稚阳之体,常易感受外邪或因饮食所伤而发病。脏气偏聚盈虚的改变,形成体内情感好发的潜在环境,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使情志症状的产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倾向性。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凡此种种,均说明了体质的偏颇是造成机体易于感受某病的根本原因。 2体质与发病 中医学认为,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根据,而邪气只是疾病形成的外在条件。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质正是正气盛衰偏颇的反映。邪之所客必因正气之虚。正气虚,则邪乘虚而人;正气实,则邪无自人之理。正气决定于体质,体质的强弱决定着正气的虚实。因此,发生疾病的内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人的体质因素。 3体质与病机 体质因素决定病机的从化。在中医学中,病情随从体质而变化,称之为从化。人体遭受致病因素的作用时,由于体质的特殊性,病理性质往往发生不同的变化, 不同的体质类型具有不同的病变特点。六气之邪,有阴阳的不同,其伤人也不同,又随人身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者得之往往从阳化热,而阴寒体质者则易从阴化寒。又如同为湿邪,阳热之体得之,则湿易从阳化热,而为湿热之候,阴寒之体得之,则湿易从阴化寒,而为寒湿之证。因禀性有阴阳,脏腑有强弱,故机体对致病因子有化寒、化热、化湿、化燥等区别。从化的一般规律是:素体阴虚阳亢者,机能活动相对亢奋,受邪后多从热化;素体阳虚阴盛者,机能活动相对不足,受邪后多从寒化;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燥化;气虚湿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患者体质不同,其病变过程也迥然有别。传变并非一成不变,一切都因人而异。体质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疾病的传变发生作用:①正气的强弱,决定发病和影响传变, 如体质强壮者则正能敌邪而病自愈, 而体质虚弱者易病情多变甚至发生重证或危证;②病邪的"从化"而影响传变。如素体阳盛阴虚者,感邪多从阳化热,疾病多向实热或虚热方面演变;素体阴盛阳虚者,则邪多从阴化寒,疾病多向实寒或虚寒方面转化。总之,疾病传变与否,虽与邪之盛衰、治疗得当与否有关,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体质因素。 4体质与辨证 体质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临床证候类型。所谓"异病同证"和"同病异证",在一定程度上以体质学说为依据。同病异证是指同一致病因素或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各异,其临床证候类型则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别。如同样感受寒邪,因患者体质的不同和所感风寒之邪的偏重,有人表现为太阳中风证,有人表现为太阳伤寒证。同病异证的决定因素,不在于病因而在于体质。又如伤寒的传变途径一般是由太阳而阳明而少阳,然后传人三阴。为何有人从厥阴而热化,有人却从少阴而寒化。其原因就在于,从热化者素体阴虚,从寒化者素体阳虚。异病同证亦与体质有关。 5体质与治疗 体质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按体质论治既是"因人制宜"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临床所见同一种病,同一治法对此人有效,对他人则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其原因就在于病同而人不同,体质不同,故疗效不一。体质与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决定着治疗效果。由于体质受先天禀赋、年龄、性别、生活条件及情志所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因人制宜"其核心应是区别体质而治疗,把"审机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到"因时、因地制宜"的体质治疗的基本原则,从而获得最好的疗效。 6体质与养生 中医学的养生方法很多, 如顺时摄养、调摄精神、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调养及运动锻炼等贯穿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然而善养生者,无论选择何种调摄方法,都应兼顾个体的体质特点。如在饮食调养方面,体质偏阳者,饮食宜凉而忌热;体质偏寒者,饮食宜温而味厚忌寒;形体肥胖者,食宜清淡而忌肥甘;阴虚火旺者,食宜甘凉滋润而忌辛热,阳虚之体宜多食温补之品。在精神调摄方面,也是根据个体体质特征,采用各种心理调节方法,如抑郁质之人,应注意情志的调节,消除其不良情绪。在体育锻炼方面,要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人,应根据自身的体力和爱好,选择适宜的锻炼方法和强度。在音乐娱心养性时,须因个体心理特征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乐曲。 总之,中医体质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源于临床,最终也要服务于临床,并从临床实践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中医体质学的贡献,不仅在于生命科学,更在于临床医学,它将更全面、本质地揭示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从而更有力地用以指导医学实践。 中医论文范文:心理暗示法在中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中医教学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面临很多困惑,从调查来看学生对中医学习的兴趣不高,主动性差,课堂出勤率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学生对中医的认同度不高,中医知识晦涩难懂,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怎样才能营造一个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中医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运用心理暗示法教学,效果较好。 1. 心理暗示的涵义《心理学大词典》是这样描述心理暗示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方式,它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以无抵制的接受为基础,通过语言、行动、表情等符号,含蓄而间接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2. 运用策略洛扎诺夫曾经说过暗示教学法是创造高度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在教学中,学生是意识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他们的潜意识也在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当意识和潜意识形成积极作用时,学习效率就会成倍增长;反之,当意识和潜意识不和谐时,潜意识就会消极抵抗意识活动,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在教授中医课程时尽可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起潜意识才能提高其记忆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 2.1营造良好的专业环境暗示。任何环境都是以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易于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不同环境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暗示效应。营造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专注、投入地学习可起潜移默化的暗示效果。教学环境的暗示主要指授课教室的布置,教师的专业气质和教学态度所形成的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所形成的氛围对学生产生的暗示。前者指的是教学的硬环境,对于中医课教室来说,要有中医的舌苔模型、脉象仪、针灸图谱、针灸模型、银针、古典医籍等;另外,中医大师的肖像画、各种充满中医氛围的小装饰等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授课教室所营造的这种氛围,让学生一迈入就有种想学的冲动。 2.2运用激励性和启发性语言暗示。教学语言是实施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利用教学语言的暗示功能指导教学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普遍。运用语言进行暗示教学,要把握好分寸,讲究语言的艺术,要使教学语言的暗示对学生的学习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赞赏与信任的言语能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效应。不被重视和激励,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出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不难看出,赞赏所产生的暗示效应属于激励效应,这种心理作用能使学生产生被器重的自我意识,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减少自卑感,进而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所以当教师看到学生的进步时,不管进步是大是小,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既能表明教师在密切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同时也能表达教师对学生学习前景充满乐观的信心的潜在信息,从而有助于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勇于克服学习中医方面的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陷入困境。为了打破实训的僵持局面,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通过学生不易觉察的启发性教学语言暗示对教学训练加以引导,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3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暗示手段。暗示教学理论认为,语言的内容是思想交流的第一层面,讲话的语调、表情、手势、目光、仪态等是思想交流的第二层面。因此,教师上课时的喜、怒、哀、乐的形象性和传神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例如,面对难懂不易理解的中医辩证时,教师谦和的表情、赞赏的语言、亲切的微笑、肯定的眼神、微微的点头、竖起的拇指等会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从而减少学习的情绪阻力和畏难情绪,对知识点树立起信心。再有目光的交流与恰当的目光暗示也是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常常让学生觉得课后的刻苦练习所付出的汗水是值得的;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也常常使学生感受到师生情谊的温暖,从而为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发奋学习。 另外,教师与学生间的体位、距离同样也很重要,距离教师近的学生接受的暗示较强,距离教师远的学生接受的暗示较弱。所以,在目前教学都是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就更应该随时改变自己的位置,以便通过距离的效果来达到关注关爱暗示,引起学生课堂积极反应。 2.4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当前,中医学术空气沉闷,学术氛围不佳,中医市场空间变小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医发展的现实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就要有效避免这些消极的暗示,而应坚持多举例积极、正面的事例来引导学生,避免负面暗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再如,中医知识发展及知识背景与现代相差甚远,认知通感就显得很难,所以给教学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困难,这时教师尤其在课堂上发挥积极暗示就尤为重要,例如这时就多阐述中西医学领域中存在的认知通感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角度、多从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性等方面去激励学生,以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中医论文范文:乡镇基层中医人员培训的作用研究 问卷调查结果 接受培训前问卷68人,培训后问卷61人,经过实践后接受问卷57人。培训前调查有82.35%表示接触过名中医处方,17.65%反映从未接触过。其它困难包括:中医基础差,欠缺临床带教,基层中药房药品不齐,年纪大难记忆及掌握,实践机会少,不在中医科坐诊,认识理解有欠缺,患者信任度不高,掌握中医处方量少等。在实践后培训中对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中的作用调查,认为作用明显的为49.12%,有一定作用的为50.88%,作用不明显为0,愿意接受(或继续接受)名中医处方培训的占98.25%。对于名中医处方培训方式的选择,另外,许多学员还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如:师承带徒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名医现场指导,整理名中医经验集,制作名医视频课件,网上交流学习,增加名中医处方培训次数,名医单、验方交流,病案分析,开展处方点评等。 讨论与分析 培训前接受问卷的学员中有82.35%曾经接触过名中医处方,并且有94.12%认为名中医处方对中医诊疗工作非常有必要,这说明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人员中有应用需求和主观能动基础,这是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人员培养中能起到独特作用的基本条件。通过名中医处方的培训教育,对基层中医人员名中医处方认知程度的提高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其中一些内容的认知,如临床应用、心得体会、同行交流等,培训后认知提高的程度显着。培训前,79.40%的学员感到应用名中医处方有困难。通过培训有近58%的学员表示应用名中医处方仍有困难,主要表现为:在技术上加减应用,专科疾病的认识,辨证论治水平,中医处方掌握程度,中医基础等有欠缺;其它方面如患者信认度不高、病员少、药房品种不齐、欠缺临床带教,不在中医科坐诊等,说明这方面的困难是多元性的。培训和实践后参加问卷的学员中有98.25%表示愿意接受名中医处方的培训,100%认为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中的作用明显或有一定作用,这说明名中医处方培训在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养中是有作用的,并且绝大多数基层中医药人员愿意参加此类培训。基层中医人员对名中医处方的培训教育方式选择,主要集中在“名医讲课”、“名医亲临指点”和“名医带徒”。 对策与建议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名中医处方对城乡基层中医人员培养”这项工作,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采取多重措施,解决名中医处方学习应用中的实际困难针对基层中医人员在名中医处方培训中所反映的实际困难,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其一,各级领导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要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投入和宣传,出台相关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养力度,在中医药人员分配及中医人才引进中予以政策倾斜及给予基层医疗单位以扶持。其二,进一步加强县级中医院的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区域内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的龙头作用。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基地,更好地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常规诊疗和名中医处方应用等)的培训及推广。其三,结合县、乡一体化建设,加强上下联系(包括网络及通讯等),采取中医药人员短期进修学习、中医继承带教、名中医及中医骨干定期指导、中医药学术交流、病案分析会诊或请教答疑,以及县、乡镇中医药技术对口支援、新分配中医药人员规范化中医培训、定期举行各种中医药技术培训班等多种措施培养中医人才。同时,加强县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及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的规范化建设及配套政策的落实,完善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考核机制,促进中医药业绩考核。要建立投入、培养、考核、提高的完善机制,促进中医药人员基础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的全面提高。其四,将名中医处方的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建议在基层中医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专设名中医处方培训,从而使名中医处方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使名中医处方对基层中医人员培养的“桐庐模式”更为完善和易于推广。加强以名中医处方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处方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医处方是中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中医教科书中没有专设处方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成为中医教学中的一项空白。建议加强以名中医处方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处方教学研究与实践。一是充分认识到以实例论证处方的重要性,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中医人员积极大胆的临证运用名中医处方,并开展交流、撰写心得体会与论文等活动。二是将处方教学穿插在中药、方剂教学中,使中医人员进一步明确中医处方,特别是名中医处方的特殊之处,除了了解、熟悉处方的开方规则和格式外,必须做到辩证精当、选药正确、剂量准确、给药途径无误。充分挖掘名中医处方的文化内涵,培育中医人员的人文精神中医处方,特别是名中医处方和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记载了我国历代医学的昌明进步和中国医学史的渊源和发展,反映了医学流派和中医名家不同的个性和学术特征。要引导中医人员注意探索名中医处方的风格,了解名家临证认识疾病、处理疾病的思想方法和逻辑规律,增进中医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中医人员深刻认识丰富多彩的中医学术流派和中医学的科学特色,从而提高医学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学习和应用名中医处方,还要注意从名中医处方中学习优良的处方行为,包括历来中医名家所提倡的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系统学习等精神;正确处理症状、证候、疾病、治则、方剂、药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重视药物配伍以外的处方内容,如选择适当的药物炮制方法、剂型及煎服方法,辅助措施及服药禁忌等。此外,提倡正确、灵活地运用名医处方,要懂得名家随证以立方,旨在示人以法,并非立方以套病的道理,因为疾病是千变万化的,人的体质, 气候、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学习名中医处方不可机械搬用。这些都是在学习名中医处方时同时要学习的处方行为。发扬名中医处方的优点,纠正中医处方应用中的误区目前,随着传统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并喜爱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但据文献报道,当前在中医处方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一是中医处方反映重复用药日益加剧的趋势,二是中医处方反映“量偏重”的趋势,三是中医处方出现“大处方”的趋势,四是中医处方中出现不恰当的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趋势。由于中药价格便宜,副作用少,安全度高,对慢性病作用显着等优点而前景广阔。但目前中医处方中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正视和解决,那么传统中医就难以发扬光大。有专家提出中医处方应有科学的原则,即最好的效果,最少的副作用,最好的配伍,最少的开支,四条有机结合,有机协调,才是优秀的中医处方。而绝大多数名中医处方由于经过名家长期的“精雕细琢”,是最具备以上要求的中医处方。因此,在中医处方教学中,以名中医处方为楷模授以学员中医处方原则规范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论文范文:中医中药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上,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致死性高危急腹症,死亡率近乎100%。在SAP的早期,由于机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胰酶活性对腺胞细胞的损害,大量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入血,引起超强的炎性反应,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以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这是SAP的主要死亡原因,所以要防治SIRS,阻断其向MODS发展的这一关键环节,是治疗SAP的重要措施。临床上,除常规治疗外,着重注重中医中药的治疗作用。对48例SAP患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5月~2005年1月收治SAP患者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其性病原因:胆源性22例,饮酒性10例,暴饮暴食8例,特发性7例,外伤性1例。本组8例中转手术,均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所有病倒均符合国内SAP的诊断标准。 治疗措施:在内环境稳态治疗、代谢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生长抑素应用的基础上,加强中医中药的治疗。中医中药对SAP的治疗,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治法与用药,中医药的介入治疗,越早越好、越理想。中医辨证治疗SAP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腑实期:表现为腹膜炎、肠麻痹、SIRS,中医辨证属少阳阳明证或阳明腑实证,中医治则,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疏肝理气及活血化瘀,代表方剂为清胰陷胸汤。第2阶段,热毒期:表现为败血症,MODS、MSOF,中医辨证属热毒炽盛,气营同病,中医治则,清热解毒,清营凉血及活血化瘀为主,辅以通里攻下,代表方剂为清胰承气汤。第3阶段,脾胃不和,气阴和胃,代表方剂为香砂六君子汤。在SAP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做到“攻”、“补”、“清”一步到位,中医药的应用应早期、足量、反复、多途径。早期胃管注入,肛管保留灌肠,做到“上推”-肠管平滑肌的推动作用,“下吸”-中药的虹吸作用,做到“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釜底抽薪,急下存阴”这样一种观点和治疗特点,以达到中医整体化治疗的目的。 结 果 本组病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在SAP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采用辨证施治,整体化治疗。达到:“攻”、“清”、“补”一步到位。其中8例中转手术治疗,并发胰性脑病2例,治疗无效死亡。并发MSOF、AROS’经临床抢救治疗无效死亡。并发胰腺假性囊肿5例,后期经内引流术治愈,1例并发胰周脓肿,经手术引流治愈。治愈率91.7%(44/48),住院时间7~92天。 讨 论 “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益气养阴”是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应用的主要治则,体现的是:“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的治疗特点。SAP一经诊断就要介入中药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临床上强调中医药SAP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足量、反复、多途径。早期是指一经明确或高度可疑病倒。开始就投用中药治疗;足量是指病人用药是常规剂量的2~4倍;反复是指24小时内多次给药,至少4次/24小时,而不是传统的一剂两煎给药;多途径是指中药到经胃管、肛门灌肠、空肠造瘘给药。 在对SAP的治疗中,应逐步形成和完善针对SAP并不是生理改变的中医药治疗体系。中医“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益气养阴”治则,就是这一体系的集中体现。其作用机理包括:缓解肠麻痹和促进肠内容大量排空;改善胰腺及胰周的微循环;促使胰液和胆汁内引流;增加生命器官、胰腺血液灌流和组织氧利用;阻断全身再灌注损害和内皮损害;拮抗细胞因子自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和维持肠内微生态系统;清降内毒和内毒素血症;抑制进入血液循环胰酶的活性。 中医药治疗SAP是最显着优势在于阻断急性胰腺炎的重症化过程。有学者认为,胃肠道损害是MSOF是发动机,中医药能有效地控制胰性SIRS、MODS和阻止或减轻坏死感染性SIRS、MODS。中药治疗SAP介的时机越早越好、越理想。中药的应用,有利阻断SIRS,平衡抗炎症反应和促炎反应。使促炎因子明显下降,抗炎因子升高,有利发送重要脏器功能,防止MODS、MSOF的发生。 总之,中医药治疗SAP的特点在于“整体调节、动态平衡”的作用,能有效地、全面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既防止了SIRS又避免矫枉过正,MODS的发生率下降。有利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在对SAP的治疗上有明显优势,中医中药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 中医论文范文: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的认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推拿临床中的常见病,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临床治愈,中医推拿疗法是有效的保守疗法之一。但目前的推拿临床医生多从现代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出发来指导推拿临床治疗方法,采用或复位或松解的手法来针对腰、臀及大腿与小腿等病变部位及连及部位进行治疗。中医学对本病有着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认识,主要体现在治疗学上尤其重视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进一步提高推拿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现就中医学对LIDP及其推拿疗法的认识以及它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LIDP属“腰腿痛”、“痹证”范畴。其病因主要有气滞血瘀、风寒湿邪侵袭及肝肾亏虚三个方面,且三者常常相互夹杂、互为因果,只是在某一个病人或同一个病人不同病期以其中一个方面作为首发或主要病因而已。 1.1 气滞血瘀 多于腰部劳累后因体位不正或扛抬重物,不慎致腰部用力不当,或跌仆外伤,腰脊闪挫受伤,致局部经络损伤,导致局部及至全身气血阻滞不通,均可使瘀血留着腰部等部位,经络气血闭阻而“不通则痛”。正如《索问》中所说“中路之脉令人腰痛,不能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此外,《景岳全书·腰痛》也有论述:“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 1.2 风寒湿邪侵袭 风寒湿邪侵袭也是LIDP发病的重要原因。LIDP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的记载。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1.3 肝肾亏虚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年老体衰所致。后天失养包括房事不节、劳累太过及久病体虚等。上述因素均可导致肾精亏损、体弱身衰,筋骨失养而致腰腿疼痛、活动不利及麻木。《黄帝内经》中指出:“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因此当进入中年以后,肝肾渐衰,骨髓生化无源,不能濡养筋骨,故出现腰及下肢痿弱乏力。肝。肾虚损,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容易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腰及下肢疼痛、酸重及麻木症状。 总之,LIDP的发病是以肝肾虚损为本,跌仆闪挫及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为标,本病日久常常虚实夹杂。肝肾亏损属内因,外感风寒湿邪等外因与内因常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所论述:“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2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原理 总的来说,中医认为推拿是通过手法对人体经络腧穴的刺激性来达到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从而平衡人体失衡的阴阳关系,使人体重新回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对于推拿治疗LIDP这一具体病症来说,推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疏通经络与行气活血及理筋整复三个方面。人体经络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功能。人体的气与血周行全身,皮肉筋骨与五脏六腑无所不达。推拿治疗LIDP所体现的疏通经络与行气活血作用实质上是一致的。推拿手法通过对腰局部及其与之经脉相关的远部进行操作与刺激,可以达到温热的目的,从而推动气血运行。《黄帝内经》中有两段文字,其一是《素问·血气形志》中所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还有一段是《素问·举痛论》中所记载:“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血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这两段文字明确地告诉我们推拿按摩可以治疗因经络不通之“不仁”及寒邪致血行不畅、局部血虚之“相引而痛”。此外,推拿还可能通过经络系统来调和气血以滑利关节与理筋整复。正如《灵枢·本藏》中所说:“是故血和则经脉流利,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也指出:“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说明推拿具有滑利关节和理筋整复的作用。 3 对推拿临床的指导意义 综述可见,推拿治疗疾病是通过经络与腧穴来发挥治疗作用,且肝肾亏虚、外邪侵袭及气滞血瘀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病机。既然如此,那么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推拿治疗本病时就必须重视具有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及行气活血作用的经络与腧穴在临床中的应用。如病人以肝肾亏损为主者,操作的重点部位宜在肝经与肾经,以求补益肝肾;以外邪为主者,操作的重点部位宜在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俞穴之肾俞、脾俞等,以求疏风散寒、温肾健脾除湿;以气滞血瘀为主者,操作的重点部位宜在腰的病变局部及手、足阳明经,以求解散局部之瘀结,并通过补益气血的方法以达活血化瘀的目的。 上述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推拿治疗思路与现代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指导下的LIDP推拿治疗思路虽然有较大不同,但它强调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强调了中医脏腑理论与经络腧穴理论,符合中医治疗学原则与中医思维。至于其临床疗效及现代医学依据则有待于临床验证及进一步探讨。 中医论文范文: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路探讨 摘要】 分析了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中药密不可分,临床疗效是中医实践应坚持的标准。认为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路应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发展整体优势,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中药一体化发展;立足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药疗效。指出中医药的现代化应建立自己的标准,以提高临床诊疗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准确性为依归。 【关键词】 中医现代化 辨证论治 整体观 循证医学 蛋白质组学 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创新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的探索工作有以下几个方向:(1)基因组学研究。国家人类基因组陈竺院士提出,我国将用已经掌握的人类基因组知识技术为平台,推动中医药的发展[1];(2)蛋白质组学研究。虽然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且目前多集中在对病理学、给药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但已经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3)将现代医学中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解剖学等基础知识运用到中医的诊疗手段中;(4)采用实验室技术分析中药化学结构和提取分离有效成分。上述工作或许可以称之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大胆探索。但实践证明,由于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的截然不同,所得结论并未使中医药理论体系昭然天下,反而让研究人员自己都感到更加困惑,甚而使研究进程逐步偏离了中医药的本身。因此,仍然不能称之为中医药的现代化。由此看来,在促进中医药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某个"原则",而这个"原则"就是中医药自身独有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也是其优势所在。 1 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1.1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的两大特色,它们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指南。 整体观念的思维模式一方面注重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的"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通过全身经络而互相联系起来,既反映整个生命活动的信息,又受其他各部分活动的影响,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另一方面中医注重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命活动与自然运动规律相统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乃至疾病的诊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发展中医药学所必须继承的。在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竞争发展中,只有坚持自己的特色,才能逐步吸收对方的优势而为己用,并最终超越对方。 1.2 中医中药不可分 目前有关中医药现代化的探索研究中,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就是把中药独立于中医学进行单独研究,也就是上述的实验室采用分析中药化学结构和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探索方向。综观目前中医药领域,从教育的学科设置到院校的设立,都将中药设为中医学大专业下的一个分支学科,说明中药不应脱离于中医学独立存在。而将中药学更名为"生药学"的做法显然试图是把中药学从中医学中分离出来。 中医经典着作中确实有诸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本草专着,但只要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些经典着作中都有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中医理论,甚至中医临床。所谓的"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实是同源的,也是一致的。脱离了中医学,就不是中药;脱离了中药的中医,也不再是真正的中医了。将中药独立于中医学将使学中医专业的人不认识中药,不知道中药理论和应用;学中药的人根本不懂中医,只能成为了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的专家。 中医中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任何试图将中药独立于中医进行研究的探索都不可能反映中医的本来面目,反而给中医药的发展设置更多的障碍。 1.3 临床疗效是中医实践应坚持的标准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医学均来源于临床实践,中医也不例外。要检验一种治疗技术、治疗方法、治疗思想是否可取,必须以临床疗效作为标准。 中医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产生了很多学说。经过反复的临床验证,有的得到了肯定,成为指导原则被记录到经典着作中;有的则被否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 "验方"、"验案"都是历史积淀的成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目前西医为主流医学,当然是因为其确切的疗效。回顾其发展历程,也是经过了这个临床实践的筛选过程,才逐步确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标准治疗方案。由于中西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两者能否最终达至结合甚至融合,仍然有待实践验证。如果因为中医的理论、治疗方案、治疗措施不符合西医的体系就以"不科学"为由对中医进行批驳甚至否定,就好比是医学上的"种族歧视"。 "科学"只是验证真理的途径,并不是鉴定真理的标准。如果以现有的或已知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进行"去粗取精",被"去"掉的"粗"也许就是中医的"精华"。 2 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实现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2.1 发展整体优势,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医 中医药学是以整体、辨证的观点去把握生命、健康、疾病与药物的关系,其特色是"天人相应"和整体调节。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医学的整体观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被当代科学所认识,甚至被认为是神秘的。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宏观整体优势与特色的发掘,重视解释证候、方剂乃至于中药等概念中有关的整体、系统、协调、整合等复杂性问题;应充分吸收、借鉴现代生命科学的新成果,弥补自身不足。 可以说,中医药学是典型的复杂性科学。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医药学方法论的创新提供全新的视角。例如:复杂适应系统关于涌现的认识,可以考虑用来揭示方剂疗效机理、证候形成机理所包含的"多因微效"基础上系统的"涌现"。因为方剂疗效和复杂性疾病及其证候的形成,很可能是在微小的变动基础上系统"涌现"的结果[3]。 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对机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将传统的中医治疗过程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相结合,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揭示机体内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从而阐释以宏观辨证、整体观念为核心的中医理论体系。通过对机体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进行研究,可以直接发现由于药物作用而差异表达或特异表达的靶蛋白质,验证中医"四诊法"的科学之处[2]。 2.2 中医药现代化不能走"医药分离"的道路 从中医药现代化的多年实践来看,其基本思路是按西医科研模式,主要采取量化、直观化方法,通过动物实验与数据统计,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其有效物质,制成针对某一疾病的"新型中药"。但是,中药的重要理论是四气五味,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提纯后,它就不再具备四气五味等性能,不能参与中药处方的配伍,而应归于西药的化学成分范畴。因此,中药的现代化不能违背中医辨证立法、依法处方用药的原则。如果中药现代化走向简单模仿西药研究的道路,将使中药研究逐步失去自身理论基础、脱离特有临床经验体系的特点。其结果,不仅永远赶不上西药,而且将重蹈 "废医存药"覆辙,阻碍中医药学发展,难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中药不分家,必须清楚认识到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与中医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利用功能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经这些单味药或 复方药处理过的组织、细胞或体液表达的蛋白质组,并比较治疗前后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鉴定其中发生相应变化的蛋白质,从蛋白质组水平上对中药的多环节、多靶点调整作用进行研究,可揭示中药单方、复方的作用机制,阐明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内在的配伍规律,这无疑是中医药走向世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已作出了一定的研究 [2]。 2.3 立足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药疗效 医学的起源和发展都是以临床为立足点。回顾中医的发展历程,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可以说,中医的生命力就是体现在临床实践中。在以阐明中医药治病机理为目的的探索过程中,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医药疗效如果得不到提高,即使机理再清楚也是徒劳。因此,切不可一味沉迷于基础研究,忽视临床实践。"纸上谈兵"不应为中医者所为。 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学的临床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观察和个案报道上。而且,中医对疾病证据的采集和分析多是从宏观入手,主观因素较多,对疾病的命名一般以主要症状为依据,缺乏系统性,难以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循证医学模式恰恰在这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弥补中医之不足。循证医学采取完全随机、对照、双盲的科研设计和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以降低研究结果的片面性,提高可重复性。 中医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是一致的,都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到实践。遵循此模式所得结论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因此,应大力提倡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开展中医的辨证论治研究工作,以期使可靠的治疗方法规范化、普及化,提高中医药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药现代化应遵循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手段,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使中医药学从理论体系到临床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与升华,满足时展的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成为既具有中国医学特色,又具备当代科技水平的中国医学理论体系[4]。 目前,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已成为中医药学术创新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医对病的诊断有自身的特点,对证的诊断则为中医学所特有。虽然西医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但是这些模式对中医的效果甚微,简单的"拿来主义"已经严重制约中医药前进的步伐。因此,立足于建立自己的标准,提高临床诊疗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准确性,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观察对照研究,才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出路。 中医论文范文:论营销管理在中医院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为中医医院适应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有效灵活的营销管理应用于中医护理服务中。方法:护理人员培训、将营销管理应用于工作流程。结论:护理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病人满意度,营销策略应用于中医护理工作中,做好市场调研,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树立品牌意识,不仅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可、提高了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营销管理;中医护理服务。 现代营销观念认为,医院营销的出发点是病人,不是医院自身,目的是通过病人的满意获得利润,而不是通过病人数量来获得利润,采用的方法是整合营销,而不是营销部门及其人员进行的营销活动。 1 营销管理的概念。 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关系,而对设计方案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本质是需求管理。 2 营销管理的应用。 2.1中医服务是中医护理营销的根本。 2.1.1护理人员培训。 2.1.1.1每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操作的培训:包括营销管理学、中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制等各方面的学习和特色中医技术操作培训,从而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及中医专业技术水品。 2.1.1.2必要的礼仪训练:请礼仪专家讲课,从外表到语言谈吐、到行为规范、待人接物等多方面训练,树立大方得体的外在形象、优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习惯、良好的气质。 2.1.2 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高病人对中医的认识2.1.2.1 科室开展了如耳穴埋豆、拔火罐、艾条灸、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处方、中医食膳指导,使病人体会到了中医整体护理的内涵及精髓。 2.1.2.2 每月第二周、第四周周五下午召开工休座谈会,参加人员包括全体护士、值班医生、所有在床的病人。进行疾病的中医治疗及护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患者交流、医(护)患交流、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的意见、建议,对临床中医护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2.2.2 形成成本意识,减轻患者负担:提倡节约,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每张纸、每度电做起,降低医疗成本。使用经济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解决护理问题等,减轻了患者负担。 2.2.3 提倡以人为本: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考虑问题,关心体谅病人,言语和蔼、态度亲切。从每件小事做起,如免费为病人提供微波炉加热饭菜、提供便民箱一次性纸杯,夏天蚊虫多的时候提供蚊香、冬天提供热水袋、免费送餐等。 2.3 做好售后服务:于病人出院后一周内进行电话回访及定期上门服务,进行必要的中医健康指导、康复锻炼。 2.4 扩大对外影响:医护人员每季度下社区为群众进行义诊、体检及中医相关知识的宣传,免费发放中药饮片等。 3体会。 3.1护理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中医理论操作、人文知识、营销理念的学习,使我科护理人员中医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年终理论和操作的考试合格率分别是96%和98%。 过硬的中医操作技巧、热情的态度、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不仅赢得了病人的认可,也体现了中医护理服务的价值。 3.2 病人的认可:由于转变了观念,中医护理服务从病人,即顾客需要出发,提供了最好的中医服务和最优惠的价格,不仅可以满足病人需要,同时赢得了病人认可。制定的营销策略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医疗护理工作创造了温馨和谐的平台。2009~2010 年病人满意度为 94.3%,2010~2011 年病人满意度提高至 99.5%。科室的病床使用率从56%提高到现在的 90~95%。 3.3 结论:通过营销管理理论的学习转变了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寻找新市场,并扩大市场占有率,运用营销策略及手段,树立中医护理品牌,提高了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 中医论文范文: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发展 道教和中医学的关系, 一般而言, 就其内在的文化本体的一致性上, 是在哲学层次上的统一。因此, 道教对中医学的重大影响, 就必然表现为以道的本体论对中医学发展所作的哲学贡献。关于道的哲学研究, 以及对中医学的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学界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 但是, 由于西方文化和哲学对中国文化发展在近代以来的滥殇,致使对道教和中医学的关系的研究也受到西方哲学的形式化的影响,这种对中医学的形式化的研究道路使中医学的发展迟缓甚或倒退。显而易见, 中医学的形式化研究的方式悖离了道的哲学。限于本文的篇幅, 本文就道的本体论对中医学的影响进行哲学反思,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学向道教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问题。 一、道教哲学的道本体论和中医学 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以中医学为主体性而言, 在哲学上表现出以《周易》、 道教、中医学三位一体的道本体论的系统关系。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中国文化中可谓一以贯之。表现为道统文化特性的中国文化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为最高目标, 因此, 尽管中国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 但都没有离此鸿的。就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而言, 以道的哲学思维方式所受的影响就更是显而易见。就中国文化的历史而论, 由于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所引发, 对道的抽象和身体力行成为思想家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道规范自己的理论体系, 并直接的影响了《易传》的形成和歧黄之术的理论体系。表现在哲学思维上形成了所谓的“医易相通”和“医道相通”的哲学观。道教为彻底贯彻和实现道家的终极关怀问题,以人生的终生修道为实践, 在练功的实践中由于对中医学的需要, 实际中的道教与中医学的关系就必然表现为道教学者以道的哲学观对中医学的具体运用, 以及在修道的实践中以自身的练功实践对医道的理解而发展为道教医学。因此, 道教学者是在修道中身体力行的发展了中医学,并结合练功的机制, 对中医学的阴阳、 气? ⒕纭⑷埂⒕瘛⒁约氨缰な魏屠矸ǚ揭┑壤砺奂笆导鞒隽颂厥獾墓毕住F渲?不但以医道对身体的作用加深了对道的理解, 而且也以道的本体理论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为中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的大家世人皆知, 为人称道, 例如葛洪、陶宏景、孙思邈等人。 显然, 中医学是主体存在价值关系的主体自为的学问, 而道教则是超越主体存在的自为的价值从而达到自在的学问。具体而言, 中医学在道教哲学的影响下, 以其老子“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制定了中医学的医学模式,而道教则具体的应用了中医学对人体理论的认识, 尤其是唐宋以后道教的内丹理论的成熟, 更是大量的借鉴中医学有关精气神的理论的结果。这些, 都表明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我们在当代讨论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关系问题, 最重要的当属道教哲学的道本体论的问题, 非但如此, 就人类哲学自身进步的需要, 也极需从道教哲学中汲取营养, 以走出当代哲学的困境, 所以, 对道教哲学的研究应当是当代哲学研究中的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 道的本体论哲学研究一直不被世人所重, 或者被斥之为形而上学。所以,对道教哲学及道教医学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 因此, 应当引起重视, 这不但为中医学的继续存在和发展之必需, 以推动中国传统医学模式的进步, 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之必然; 就走出当代的哲学困境而言, 对道教哲学的研究也必然在发现其对本体论的贡献中认识到其重大的理性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 因此,道教哲学的道本体论意义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以道本体论对人的存在及医学模式的定位, 将决定中医学的今后的发展方向。表现为当代气功热形式的文化现象, 已透视出道教本体论哲学的潜在性影响。但进一步对气功理论的深入研究受到当代思维方式的限定而出现重重困难, 因此, 对道教本体论哲学的正本清源──对道教哲学在哲学发展中重新定位, 即在其自在的道本体上对人的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关切和可能实现的方法论中实现当代哲学的革命, 是道教哲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向。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 在对道教哲学的终极关怀所能实现的道路中, 反观中医学的理论和实现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合理定位, 以发现西方医学模式中的问题, 并在人类存在的问题中发现其本质性的问题, 以此映现出道教本体论哲学的重要性, 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使人类的存在方式和所实现的价值与自然之道真正的统一起来 ,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自为转向自在。显然, 这已超出了医学模式所研究的问题, 也正是这样, 才显现出中医学的整体和全面性, 因为中医学历来主张人的生存环境的自为不但是医学应注重的, 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应与其统一的, 因此, 古代的“儒必通医”的主张在当代不失其重要的社会和历史的意义。 二、道的形上学及其对人的形而下存在的统一 道的形上学问题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以道教哲学的形式来定位, 其中需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主要的问题是道教哲学何以能够成立, 及其道教哲学的优越性何在以及对当代哲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道教哲学何以能够成立, 这一问题自在于道教的思想体系之中,如果以“智慧”定义哲学, 毫无疑问, 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处处充满智慧, 如果从黑格尔的哲学标准定义哲学, 则道教哲学并不属于西方哲学的形式化的哲学体系。道教哲学表明, 道教哲学以“道”的本体论规范主体的修为与“道”合一, 这种哲学在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地位始终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源于道家的“道”的哲学, 并以“道”规范主体的修为而成道教的形式其本质上是“道”哲学的统一性。今天看来, 这种哲学在人类哲学中尽管有相当多的内容需要完善, 但其表现的重要性是相当明显的, 因为主体的存在本质及其实现在本体中的地位是人类哲学的终极关怀之所在。显然,其中的形而上学与《周易》的形而上学同出一辙, 人的形而下存在的中医学体系的形上部分与《周易》及道教的形而上学统一, 这在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 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医学不仅是医学, 而是关于人的完善自身存在的学问。中医学所包含的道德和伦理的思想, 以及人文关系, 天人合一及运气学说的规则 ,都表明实际上的中医学被中国哲学所包容。 但是, 应强调指出的是, 中医学的哲学因其对主体的关怀所必需, 导致其重要的理论支柱就只有向道家及道教的终极关怀中汲取。如果说中医学的发展是在的索取了道教对主体的终极关怀的理论形式而成功的解决了其中的重大的理论和医疗实践中的问题, 那么, 这一历史事实所反映的道教哲学中的关于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成就本身就成为当代重要的哲学问题。 老子在《道德经》中规范了道的本体论意义并在相当多的方面由此指示出主体的方法论。《周易》在基本的意义上指出了道的形而上学问题。关于人的存在的本质性问题, 这始终是哲学的重大问题, 但西方哲学对此已无能为力。由于《道德经》和《周易》以道的方式对这一问题的限定, 使之对人的本质性存在的形式问题没有在基本的哲学意义上给出, 所以, 人类的存在的所有问题表明, 人的存在的本质性问题是当代哲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中医学在映射这一问题中, 表露出人的存在的本质性问题, 尤其《内经》中的有关论述,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周易》和《道德经》及《内经》的哲学思维对当代的哲学发展及对中医学的继续进步将有极重要的意义。这已在近年的中国文化热中显 见端倪。笔者在对人的存在的本质性问题的研究中, 结合西方哲学中的问题, 受《周易》的道器之论之启发, 形成了形而中论的哲学。 形而中论的哲学认为, 人对存在的认识,是以形作为主体认识、并分为形上之道和形下之器的始点, 人的存在形式和主体地位实际上是世界存在形式中的形上和形下的“中间者也”, 因次, 人是存在中的形而中者。人是以时空的方式建立起对形的认识, 因此, 形而中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建立在时空的本体论基础上,并且与中医学的时空观统一。 形而中论的哲学体系将能很好的解决一系列的重大的中医学的哲学问题。(限于本文的篇幅, 有关的具体论述请参看笔者的其它文章)。 三、中医学的医疗模式及其在当代的发展道路 自晚清开始的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近代和当代文化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来,对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及其哲学的研究, 其中的重要的反映思维模式及其哲学的中医学范畴几乎都以西方哲学的模式进行了解释。对于这些解释, 已成为中医学的哲学研究的主流, 但是, 由于哲学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的失缺, 以西方哲学作为主体形式的研究就不能正确的和全面的反映出本在的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及其哲学。 因此,从本质上重新把握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及其哲学───道家和道教哲学对中医学的重要性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思维方式和其产生的对思维的形式的统一性是哲学的自在, 那么, 一定的知识形式将是其自在的哲学思维所产生的结果, 哲学只是从形式中所发现的基本规则。因此, 就中医学的形式而言, 如果承认其是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独立的形式 ,那么,自在的哲学就是与西方哲学的形式所不相容的。所以, 与西方医学是西方哲学所生成的医学形式一样,中医学也只能是其自身的哲学思维所产生的形式。所以,从中医学的形式中分析其哲学思维, 体认其自在的哲学, 也许是比以西方哲学为主体的研究方式对发现中医学的哲学模式更为有利。 长期以来, 有关中医学的哲学的研究, 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哲学思维属于辨证法的思维方式或朴素的辨证法, 由于中国哲学的自在方式产生的中医学, 使以西方哲学中的辨证法的方法认识和研究中医学形成相当大的曲解, 由此导致不但不能从本质上认识中医哲学, 而且对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相当大的障碍。因此,从哲学上的正本清源就是当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两者的理论关系在哲学中的统一, 构成了独具理论特色的中医的治法和治则的诸要素, 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的关系反映出中医学中的认识论的哲学体系, 是与中国哲学的本体论一脉相承的。探讨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的关系, 分析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所反映出的中国哲学内涵 ,是哲学的重要任务, 而道教学者在修练和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功理功法, 无疑是对问题的解决, 而这些应在当代加以研究的。 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是对疾病认识并采取相关的医治方案的中医学的重要的理论,两者反应出的对疾病的认识, 就人是自然界的整体存在物于其中而言,是相当深刻的。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病因辨证等, 辨证虽有相当多的方式, 但以阴阳为体。 《周易》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论, 是辨证的总纲。施治与辨病施治虽表现为“同病异证 ”、“异病同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较为复杂的关系, 但只要在阴阳上辩病识证, 就可事半而功倍。总之,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一种高级的综合性的学术修养, 与形而下的西方医学绝不相同。 由于以上的中医医疗特点的存在, 中医学人才的培养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这关系到中医学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教育体制而言, 由于与中医学自在的规律相悖, 已严重的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 降低了中医的医疗水平, 不但少有近古以前的大家, 而且使目前的中医学人才也青黄不接。 我认为, 中医学的发展道路应在以下的改革中进行: 1, 改革中医学的教材。应编写中医哲学教材, 增加开设以“道”为基本内容的“中医哲学”课, 锻练加强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使学生建立起一定结构的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 以利于中医学的学习和中医的医疗实践。不但如此, 还应在普通小学教育中, 增加以中医学为基本的世界观和养生学教育, 真正的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生产高素质的中华民族而言, 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 2, 中医人才的培养道路, 应走“师徒制”, 这是中医学内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模式之传承所必需的, 这不但为中医学技术的口授心传特点所决定, 更多的则是中医学的道德伦理的特色所限定的问题。实践表明, 这一不成制度的制度, 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圣手。但现代的中医教育体制下少有这样的人才出现, 其中的教育体制不可不彻底的反思。 3, 中医学问中, 向有“学医三年, 天下无不治之病; 行医三年, 天下无可用之方; ”之论。因此, 中医学不同于其它学问, 其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是中医学者终生所追求的学术问题。所以, 政府在医学的管理模式上, 应尊重中医学的学术特点, 保护和礼遇中医学人才, 使其学术研究不被政治所左右, 并为其创造优越的学术研究和生活环境, 使优秀的青年能够走进学习中医学的大们并为此而贡献。这是保护和发展中医学的当务之急。 4, 改革中医学的医疗模式, 采用以中医诊断为主、西医医疗仪器诊断为辅;中药和道教内丹疗法为主、西药为辅的治疗方法。 5, 抱朴子葛洪有“食补不如药补,药补不如气补 ”的重要的医疗思想, 因此,中医疗法应采用以重在内养精气神、以合大药为内药的治法治则为主, 辅以中药调整和治疗的道教医学体系。道教医学体系的实行, 不但可彻底根治疾病, 提高人们的生存境地, 并可在相当的程度上补中医和中草药资源的紧缺。因此: 6, 中医院的办院方针应以道教内功为主, 药物为辅; 疗养与治疗并重的医疗模式。 对患者授以道教内丹功法、四时养生、动静相宜为辅的医疗思想,在练功中辅之于中药。这一医疗模式的实行, 使之患者能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持之以衡并长期受益。 以上应为中医学在当展的长期国策。 总之, 中医学是人类文化中独特的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财富, 在其发生和发展的历程中与中国道家哲学息息相关、与道教学者的身体力行的医疗实践中所做的贡献密不可分。但是, 中医学尽管理论成熟, 门派众多, 在历史中所形成的医疗模式表明(以中医七大门派的理论为主), 其治法治则上的主体部分都是采用投以中草药物、以经方为主、时方验方为辅的医疗方法。在人类理性不断进步的当代,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 随着当代哲学革命的完成, 中医学必将最后完成以道教医学为主体医疗模式的转向, 而这一转向是在近代就应完成的, 只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 致使这一工作无法进行。历史将表明, 厚西薄中是浅薄的。在当代中国文化热的国际大环境中尽快的完成这一工作, 使中医学在世界医学中重放异采, 中国的哲学和医学学者责无旁顾、任重道远。我们当以此共勉。 中医论文范文: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药参与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 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药参与治疗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不断明了,其治疗观念发生了转变,如手术范围有缩小的趋势、术中可能采用一次性大剂量放射治疗以及术后早期的辅助化疗等,使得围手术期干预因素有所变化。本文就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使其日臻规范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乳腺癌; 围手术期;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药在参与围手术期处理方面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其结果显示中医药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缓解手术创伤和麻醉干扰等带来的副作用,促进术后恢复。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不断深入,乳腺癌围手术期干预也将发生变化,如手术范围有缩小的趋势、术中可能采用一次性大剂量放射治疗以及术后早期的辅助化疗等。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至今仍少见报告,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某些问题仍值得商榷。本文就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日臻规范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1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界定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段时间。Dorland医学词典对围手术期解释为:从患者住院准备手术到术后出院的这段时间[1]。国内有学者认为: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基于上述观点并结合临床实际,我们将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概念界定为:从确定手术治疗起,至手术后第1周期辅助化疗完成止的一段时间。在乳腺癌的当代治疗概念中,包括在术中和术后早期(1~2周)进行化疗以及新近开展的术中一次性大剂量放疗,用以减少因手术操作引起的癌细胞入血和原发肿瘤切除后残留癌细胞生长活跃所造成的复发转移。而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因持续的周期较长,不便计入围手术期中。 2 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目的 在我国目前新发现的乳腺癌病例中,ⅡⅢ期患者仍占大多数,各种根治术仍然是当前的主要术式,术后仍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且多数属于中、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并存疾病。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因乳腺癌患者本虚标实,特别是中晚期患者,正气已亏。手术虽有祛邪之功,却有耗气伤血之虞,通过扶正培本的方法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2)并存疾病的治疗。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合并症,需要在手术前进行纠正。(3)处理手术、麻醉带来的副作用。术后机体功能紊乱、疲劳综合征、术后早期的血液高凝状态等,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皮瓣缺血、皮下积液、下肢血栓形成等,影响患者的康复。中医药通过益气健脾、养血生津等法可改善疲劳、增加食欲;通过活血瘀法改善皮瓣血运、减少血栓形成以及淋巴渗液的产生,促进术后恢复。(4)术中、术后放、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通过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等法治疗骨髓功能抑制,升高周围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益气健脾、和胃降逆等法改善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3 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指导原则 3.1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乳腺癌治疗的“整体观念”是基于以下3个方面的认识:首先,目前已公认乳腺癌是一种全身疾病,根据Fisher的生物学理论,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能有癌细胞转移入血,并潜伏在骨髓中,当原发肿瘤被切除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即可迅速繁殖,成为临床所见的转移灶[2]。其次,乳腺癌的局部手术处理依赖于机体全身良好的状态。如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肝、肺、肾、脑血管等重要器官合并症以及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需要控制好上述病情后才能施行手术。第三,乳腺癌局部处理也影响机体的整体状态,如手术创伤和麻醉过程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性、甚或器质性改变等。因此,手术作为乳腺癌局部治疗的重要方法,也必须服从整体内治法,坚持以“整体观”进行实施,这对中医药参与围手术期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也是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根本大法。乳腺癌患者常有不安、恐慌、抑郁、焦躁、孤独感和失败感,再加上对癌症和手术的担忧,往往形成肝气郁滞证;而且手术创伤和麻醉干扰,术后常见脾胃虚弱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这是辨证论治的基础。然而患者并存疾病的处理以及术后并发症如皮瓣坏死、淋巴渗液、气管插管所致的咽喉部炎症等,又需要我们施行辨病治疗以弥补辨证论治的不足[3]。 3.3 扶正与邪相结合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因虚致实,又因实致虚,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过程。在乳腺癌围手术期,正邪变化规律是,术前邪盛正亦盛,术后邪去正亦虚。因此术前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术后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祛邪是中医药参与围手术期治疗的大法。乳腺癌围手术期邪之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术前以癌毒之邪为主;术后癌毒之邪已去,六淫之邪易乘虚而入形成外感之邪;手术也易损伤局部脉络,血溢脉外而形成内伤瘀血之邪。乳腺癌围手术期祛癌毒之邪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及化疗,手术邪直接而迅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祛外感六淫与内伤瘀血之邪的方法主要有解表法与活血法;而扶正的主要方法为健脾益气法、益气养血法等。 由此可见,中医药针对癌毒之邪较常用的“以毒攻毒”法,对可手术的乳腺癌且综合治疗明显进步的今天已不常使用,乳腺癌的围手术期也不宜使用。因此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治疗应在扶正固本大法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不同疗法的特点,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3.4 按期分治 围手术期又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3期。术前处理目的是治疗并存疾病,改善机体功能,增强应激能力,使患者能以最佳的状态进入手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术中处理主要集中在全麻过程中生命体征的改善方面,中医药参与的成份相对较少。术后处理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手术与麻醉产生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尽快地恢复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尽早地康复。各期处理目的不同,其处理方法亦不尽相同,应根据各期不同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 4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论治 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由于手术与麻醉药物的干预,乳腺癌围手术期的证候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术前患者因对肿瘤、手术的恐惧与焦虑,常表现出精神抑郁、失眠、纳差、烦躁等肝气郁滞证与肝郁脾虚证的征象;术中的证候变化多因麻醉药物的干预,使患者出现肢冷、肤白、脉缓等阳气亏虚的表现;术后因手术、化疗药物的干预,患者多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纳差、脉细等脾胃虚弱、气阴(血)两虚等表现。因此,相应的治疗方法应为:术前以疏肝解郁、疏肝健脾法为主,方药以逍遥散加减;术中静脉给药扶阳固脱,方药以参附注射液为主;术后脾胃虚弱者,治以健脾益胃,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阴两虚者,治以益气固表、养阴生津,方以生脉散加减;气血两虚者,治以益气健脾养血,方以归脾汤加减。 5 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存在的问题 由于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是中医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缺乏规范的诊疗措施,在乳腺癌围手术期的证候诊断方面目前尚无公认的、规范的辨证标准,也就没有相对固定的治疗方药。在辨证证型和治疗方药上各自为政,不利于疗效的系统评价及推广应用。目前的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4],需要确立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现代医学的近期疗效指标有疲劳综合征、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经济学指标、血液生化、各种量表等,我们理当可以借鉴。在评价临床疗效的研究中,对照组的安慰剂是目前实施的困难之处,汤药的色和味难以与治疗组类似,丸药和胶囊剂可能是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目前还没有中医药围手术期干预的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因而缺乏可循之经验。 6 展 望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必将渗透到中医药参与的围手术期治疗研究之中。然而,完善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药干预治疗的诊疗体系与疗效评价体系仍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皮瓣坏死以及顽固性淋巴渗出等的适宜中医药治疗的技术亦是研究的重点。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首先应该成立乳腺癌中医药治疗的多中心协作网络,开展围手术期多中心协作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完善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标准和相对固定的基础方药,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将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整合到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的研究之中。如将中药药理学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到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药研究中可能推动研究的进度及深度;而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本领域的研究中,从卫生经济学着手,进行成本效果效益的可行性分析,将有益于客观地评价中医药在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特色与优势,以便推广运用。 中医论文范文:对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实践探索 《西医内科学》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复习各高等医学院校内科学教学大纲不难发现,内科学的教学重点为各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中医院校临床专业教育均开设西医内科学,并为后期重要的考试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总结,对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作了一定的探讨。 1 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要想正确、有效地进行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就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学习与掌握西医内科学等各西医临床专业课,尤为重要。因此,中医专业学生绝不能忽视对西医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医专业进行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使拥有扎实中医专业知识基础的中医专业学生对西医内科学也有深刻的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关键,学生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毕业时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等中医院校始终重视西医临床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其中西医内科学为最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之一,其课程教学时数在众多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多数中医院校已将其作为毕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的内容与重点。明确了目的,就应该适当加大西医内科学教学力度,增加西医内科学课时比重,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认识到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特点 2.1 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为临床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相对于西医院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主干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部分学生西医基础知识较薄弱,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临床课的教学中显示出不足,为临床课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2.2 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有模式化倾向 西医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中医基础课程,由于中医基础课程多数需要学生熟记,以达到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按条例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不需强行记忆,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中发现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存在不能灵活应用的特点。 2.3 西医内科学课时相对较少 尽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课时在很多院校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仍显紧张。众多院校西医内科学均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多为90~126学时,使很多疾病的讲授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进行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穿插疾病诊治的进展内容。 2.4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未接触临床,不了解临床的情况下,对西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抱着应付考试过关的心理学习。因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特点明显不同,如果没有任课教师的引导,对为什么要开设西医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疑惑。 3 教师的素质及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是对内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内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才能充分理解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把握重点及难点,这是分析教材的基本要求。把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传授于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起到了主导作用,只有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使这一传授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践性,也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建立起理论概念。由于相关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内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如果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则很难适应内科学的发展,更谈不上站在教材的理论高度之上得心应手地传授知识。与西医专业学生相比,中医专业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基础较差的中医专业学生获得较好的西医内科学学习效果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要避免以下 3 种情况发生:①有些教师认为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西医内科学以后用不上,了解一下就行了,于是对授课内容大删大减,敷衍了事,使知识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学生听起来似是而非,难以理解,从而丧失了学习西医内科学的兴趣。②有的教师过分低估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害怕学生听不懂,所以讲课总是点到为止,对知识点既不深究也不展开,更不介绍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深入,知识面也过于局限。③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重视西医内科学教学,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4 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理论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给内科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但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完整的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它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教学速度快,学生难于记笔记,也难于跟上授课节奏;二是多媒体教学过分强调直观,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三是教学按部就班,忽视即兴发挥,教学互动性差,抑制了教师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四是喧宾夺主,课堂实效性差。传统教学虽然不及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但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课堂听课的信息反馈,及时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跟上授课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除可用语言来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外,还可用板书及肢体语言增加互动性,可即兴发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等。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又可以用传统教学的长处来弥补。 5 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主动性。社会需要、学生的自身特点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育质量。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教师上课有不同的方法,但优秀的教师在上课时无不灵活运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提问、设疑、举例、导入等方法由浅入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内科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基于此,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能在启发式、讨论式等基本教学方法之上充分利用数字化、可视化教学平台实现直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大有帮助,这个平台包括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库、医学标本库等,它可变抽象为具体,使需要冗长文字描述的特定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清晰表达,易于理解。尤其具备较丰富完整的反映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的科教短片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将会使课堂教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总之,在高等中医院校中,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创新改革,提高应变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技能操作规范、动手能力较强的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应用型综合人才。 中医论文范文: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关键词】外感发热;中医护理;婴幼儿 外感发热是指人体感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以发热为常见症状的一种病证。婴幼儿外感发热在临床上很常见,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处理。笔者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对100例高热患儿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中医护理方法,效果较为显着,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病例均为儿科外感发热住院观察病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6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岁。患儿均为急性发病,病程最短5小时,最长7天,均表现为发热,兼有恶寒、头痛、无汗、流涕,或有咽喉疼痛、口干、脉浮等症,符合中医外感发热的诊断。经过治疗、护理总有效率达95%. 2护理措施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合用中药灌肠、穴位敷贴、中药擦浴,同时施以中医护理。 2.1生活护理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寒,避免直接吹风,中药汤剂宜热服,药后盖被安卧发微汗,注意观察服药后出汗情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18~20℃,湿度以50%~60%为宜。勤换内衣,保持口腔、皮肤清洁,衣着适度,因衣服过多影响皮肤散热,过少则受凉。 2.2饮食调护以食辛味发散食物和热食为宜,多饮开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利驱邪外出,忌生冷。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如猪肉瘦肉汤、新鲜蔬菜、果汁等,忌食牛肉、狗肉、羊肉、鸡肉等。也可给予桑叶6g,菊花6g,薄荷3g,白糖适量,以沸水浸泡代茶饮。 2.3预防并发症小儿体温突然、显着升高时,易发生抽搐惊厥,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患儿精神状态、面色、呼吸,是否出现频繁呕吐、头晕、头 :请记住我站域名/ 2.4心理护理给予正确治疗与护理,及时解除患儿的痛苦,赢得患儿的初步信任。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模仿小朋友的语言,增加亲和力。对家长耐心做好解释、指导工作。 3讨论小儿外感发热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所致,小儿多为“纯阳之体”,最易化热。故伤风虽有风寒、风热之分,但风寒失治、误治迅即化热而为风热。因此治疗小儿伤风发热,多以辛凉解表为主。 我科采用穴位敷贴治疗外感发热,因石膏是苦寒之品,可宣通内蕴之热,有明显的退热作用,透表解肌之力强,为透胃腑实热之圣药,尤其内伤外感,用之皆效。涌泉穴又名地冲,属于足少阴肾经,为历代医家常用的穴位。涌泉穴是人体位置最低的穴位,可引气血下行,功擅主降,是升降要穴,既可针刺、按摩,也可外敷、艾灸,现代还可穴位注射,既可治疗急症,也可治疗慢性病。穴位贴敷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采用穴位贴敷法具有双重作用,既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又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发挥药物的作用,以调节脏腑的气,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直肠黏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直肠给药后,药液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黏膜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中药灌肠既能保留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又能避免因味苦引起呕吐难以口服之弊。此法具有给药方便,无大汗淋漓,完全退热时间短,体温反跳现象少,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经保留灌肠后吸收,以通腑泄热之功效而达到降温。中药灌肠降温后维持时间长,且对于高热惊厥、昏迷、肿瘤、年老体弱等发热患者尤为适宜。中药擦浴不仅降温快,还能消除高热带来的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痛等。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在重清热解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发散外邪。同时通过生活饮食调理,并取得患儿与家属的配合,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可使患儿很快康复。 中医论文范文:论中医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作用 1中医药对ER改善作用的实验动物研究 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中医药对实验动物ER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经过中医药的应用,可以改善实验动物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流,并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活性蛋白的功能以提高ER,提高受孕率。闫文杰等[15]研究中药助孕方对促排卵和胚泡着床障碍小鼠ER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助孕方可以提高小鼠LIF蛋白OD值、整合素β3蛋白OD值和妊娠率,认为中药助孕方可以通过上调LIF和整合素β3的表达来改善ER,提高妊娠率。宋殿荣等[16]观察补肾活血方中药对妊娠大鼠ER的影响,结果表明,补肾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胚泡着床障碍大鼠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的发育,并显着提高子宫内膜整合素β3mRNA的表达,有助于ER的建立,最终提高胚泡的着床率。周惠芳等[17]观察补肾助孕方对大鼠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整合素α5、β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补肾助孕方可下调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水平,提高整合素α5、β3蛋白水平的表达,改善黄体功能不全状态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受孕环境。陈倩等[18]研究发现紫丹饮(主要由紫河车、丹参、熟地黄等药物构成)含药血清在子宫内膜免疫微环境中可显着促进子宫内膜细胞L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表明中药紫丹饮在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的旁分泌作用下通过增强ER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ER。曹蕾等[19]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肾虚模型大鼠模型E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补肾健脾中药复方能够有效改善肾虚模型大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功能,调节子宫内膜NK细胞亚群含量,提高内膜LIF表达,从而改善其ER。王振迎等[20]观察寿胎丸加减方(其方药组成:菟丝子100g、杜仲100g、黄芪100g、当归100g等)对超排卵小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寿胎丸加减方可提高超排卵小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水平,改善小鼠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张雏怡等[21]观察针刺对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ER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刺有上调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A10(HOXA10)、LI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作用,能显着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导致的ER不良状态,促进胚泡着床。 2中医药对ER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 关于中医药对ER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已有许多报道。研究显示中医药对ER的改善作用是明显的。 2.1单味中药对ER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 苏念军等[22]选用单味中药阿胶30g自月经周期第7天开始给予口服至下次行经或证实临床妊娠为止,期间观察子宫内膜、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显示,通过口服阿胶,子宫内膜厚度显着增加,增加值为(3.88±1.54)mm,子宫动脉血流RI和PI明显下降,表明阿胶能增加诱导排卵助孕周期子宫内膜的厚度,加速子宫内膜的增长并改善子宫动脉血供。 2.2中成药对ER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 韦艳萍等[23]探讨左归丸对黄体功能不健所致不孕症的治疗作用,设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妊娠率(40%)高于对照组(17%)。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左归丸可能通过舒肝补肾来升高孕酮水平,健全黄体功能,提高子宫内膜表达,从而影响ER,治疗不孕症。孙振高等[24]通过超声检查评价补肾中药改善超排卵过程ER的临床价值,将进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选用控制性超排卵方案。分别用二至天癸颗粒(由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菟丝子、当归等药物组成)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组)和单用促性腺激素(对照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分型、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子宫动脉PI和RI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IVF-ET过程中联合应用补肾中药,可改善诱导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显着降低HCG日PI和RI,改善ER,提高临床妊娠率。 2.3中药验方对ER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 刘雁峰等[25]观察二补助育汤(着名老中医肖承悰教授调治ER低的经验方,由骨碎补、补骨脂、巴戟天、桑寄生、续断等药物组成)对ER的作用,对因ER低造成IVF-ET失败的肾虚型患者,给予二补助育汤服用3个月,结果显示半年随访受孕率为57.1%;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治疗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前,且雌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表明二补助育汤在改善ER低患者的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雌激素水平等方面都有较显着的疗效。 2.4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ER作用的临床研究 李秀然等[26]将促排卵周期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加服助孕增膜方(菟丝子、淫羊藿、熟地、当归、川芎、首乌等),西药组加服戊酸雌二醇。排卵日B超监测显示,两组内膜厚度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中药组对内膜类型的改善情况与西药组相仿,对PI及RI的降低及临床妊娠率优于西药组。提示助孕增膜方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并改善子宫动脉血供,改善ER,有助于胚胎着床。冉雪梦等[27]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联合中药(含当归、白芍、熟地、山萸肉、续断、菟丝子、紫石英等)促排卵,与正常排卵周期妇女的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后两者整合素β3表达强且无差异,提示补肾调经中药增强了促排卵后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表达,改善了ER,有利于孕卵着床。徐淑萍[28]将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黄体酮治疗,试验组加用补肾汤(由紫河车、熟地、巴戟天、菟丝子、丹参、当归等组成)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肾虚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及孕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肾虚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血清孕酮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表明补肾汤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黄体功能、改善ER有关。连方等[29]探索中药参芪寿胎丸方(由党参15g、黄芪15g、菟丝子15g、桑寄生15g、杜仲15g、川续断15g等组成)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疗效,将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参芪寿胎丸联合西药组(试验组)和西药组(对照组),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肾虚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排卵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黄体中期孕酮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服药后黄体中期子宫动脉血流及子宫内膜血流的RI、PI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服药后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水平均较服药前升高。试验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参芪寿胎丸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子宫内膜血供,提高黄体功能,改善ER有关。张敏等[30]探讨温肾活血汤联合克罗米芬(CC)促排卵治疗后对ER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在内膜厚度、周期排卵率及周期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温肾活血汤能提高CC促排卵治疗后的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排卵、降低LUFS发生及改善ER有关,其改善ER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CC。 2.5针刺疗法对ER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 陈雪梅[31]探索针刺疗法对提高ER的效果,将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三组:针刺测试组取穴关元、中极、子宫(双)、三阴交(双)、归来(双)、血海(双),针刺对照组取穴风市(双)、阳陵泉(双)、外关(双)、四渎(双),空白对照组不行针刺治疗。结果显示,妊娠率分别为58.69%、38.29%、33.33%,针刺测试组高于后两组。妊娠组螺旋动脉的血流指数PI、RI均显着低于未妊娠组。结果表明,螺旋动脉的血流指数和ER呈相关性,针刺疗法可以提高ER,进而提高妊娠率。潘碧琦等[32]观察腹丛刺辅助促排卵治疗的效果,该针法施针部位是子宫、附件的体表投影,针之所及,直达病所,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发现经施针后的患者RI、PI较未施 针患者明显降低。因此认为腹丛刺可以改善患者盆腔血循环,使血流更为充沛和流畅,排卵率提高,ER和营养条件得以改善,因此妊娠成功率提高,同时流产率降低。 3结语 ER引起胚胎着床障碍的机制,尚未找到特异性的环节或因子。目前西医改善ER的措施有激素、抗凝剂以及手术,临床有一定疗效。中医药在IVF-ET的应用已做出有益的尝试,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调节ER的作用是肯定的。中医学以其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药复方调经促孕的作用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临床上经验性治疗较多合理但疗效不确切,作用机理尚未十分清楚,而且,对某些研究结果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在评价ER方面,至今未有统一并公认的指标,也不利于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这些问题有待今后不断地解决。 中医论文范文:中医药类风湿关节炎教学创新 笔者从事风湿科临床工作多年,本方应用得当,收效颇着,此方若无黄柏、苍术、川芎三药,疗效会明显降低,使用时应加注意。在临床实习课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不同,导致学习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因此中医药特色的风湿科临床教学创新探究不仅要考虑到班级的专业特点,比如: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运动康复专业、针灸推拿专业等,而且更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体的差异来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老师应该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充当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教师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创设真是情境,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目前的临床实习课教学中,较以往传统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接受而言,形式和内容上已有很大改观,但如何使学生更有兴趣的接受知识,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是临床实习课教学老师更为关注的问题。 在教科书中关于川乌这味中药的描述如下:药性: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应用:1.风寒湿痹;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3.跌打损伤,麻醉止痛。这些中药书上的知识点对于考试来说,甚是重要,但在临床实习课教学中,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川乌是一味中医风湿科常用药,笔者在临床实习课教学中,通常给实习医生讲医案的同时,喻方于理,讲授清楚用药的宜忌,让同学们生动地理解并掌握风湿科药物的应用,共同探究中医药特色风湿科临床带教的方法。为了检试乌头的毒性,近代名医张山雷曾以身试之。张氏云:“予曾以天生之乌头附子等分为末,试服二厘,至一小时,力轻浮微茫,如分剂再加,即至眩晕,因知此药先至脑部。”张氏此举,颇有献身精神,深受医界赞誉。古称乌头为“大辛、大热、大毒”之品,乌头的块根中含有乌头碱,有很强的镇痛、镇静作用,但具有强烈的毒性,2~4mL的乌头碱结晶体或2~4mL的乌头酊就可以使人中毒而亡。 乌头碱中毒,病人很快会感到头昏眼花,口舌及四肢发麻发胀,由于乌头碱对迷走神经的强烈兴奋作用,出现口角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出冷汗,心跳减慢。又由于乌头碱对心脏的直接毒害作用,而表现出各种心律紊乱,甚至出现心室肌肉颤动或心脏停搏。乌头碱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出现呼吸困难,手足抽搐,神志不清,二便失禁,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乌头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碱,而有效成分也是乌头碱。据日本矢数道明博士研究,发现乌头含有六种生物碱,其中四种是有毒成分,另两种是无毒乌头碱,前四种在高温下,可以被破坏,后两种则不能被破坏。日本研究乌头,是有血的教训的。《头注本草纲目》的作者白井光太郎博士,就是因为乌头碱中毒而献身的。这种用生命换取的教训,在日本国研究中药史上,还是很少的。现在,日本加工无毒乌头的方法很简单,用高压锅加温120度,经过2h就可把有毒成分全部破坏掉[4]。 从上面的两个医案我们不难看出,临床用药是很灵活的。我本人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多年的经验之一是:学生很喜欢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记忆深刻,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知识,使学生正真意义上成为教学双边关系、临床实践的主动方。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中医风湿科的临床病症更是注重实践。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在中医风湿科的临床病症实践中更显现出尤为重要的作用。注重实践论是从辨证论治,还是遣方用药都能深刻的反映出之一道理。 所以,单单是川乌这一味风湿科最常用的中药来说,都有这么多的知识要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我们临床带教老师的责任还是很重的。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不同医学始终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如何取长补短、结合创新变成了又一重要途径。随着中医药特色风湿科临床教学创新的深化,中西医有机结合与互补的临床教学已成为医学生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将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并结合其自身特点,勤于思考,努力探索,就能更好更多的解决学生重书本轻能力、依赖性强,缺乏创造性、灵活性与主动性的问题,能够切实地解决学生在临床学习、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提高风湿科中西医结合实践教学质量。
预防医学论文: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1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1.1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是预防医学研究的基础设施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系,需要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实践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预防医学档案真实记录了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全过程,为现代预防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是预防医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科学的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就是建设现代预防医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一个国家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进程度,将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预防医学的发展水平。 1.2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政策的重要指导 预防医学档案是对人类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医学实践的宝贵结晶。疾病的预防控制体系,不仅需要医疗工作者的全程深入参与,更需要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者、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具有很强的社会体系属性。建设科学有效的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激发群中的参与热情,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构建全面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2.1动态记录 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首先应注意对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进行动态记录和动态处理。同时,预防医学档案管理还应注重资料获取和管理的时效性。疾病防治的规律告诉我们,很多类型的疾病,尤其是地区重大的传染疫情,其发展速度和变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因此需要我们建立动态监测和观察体系,以求能够及时、高效、真实的记录疾病发展变化的每个阶段。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经常性检测记录、突发性检测记录、跟踪记录等记录方式相结合的动态监测记录体系,并能够根据疾病发展的阶段不断调整记录方法。所以,建立一个动态监测记录体系,是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核心之一。 2.2注重基础数据的整合 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另一个核心就是对预防医学档案基础数据的处理和整合。预防医学档案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声音、标本等等,但是,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将这些材料整理成基础性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交流,以方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数据处理和整合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较少的运用医学理论对原始材料进行处理,而需要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语言去客观描述一个原始材料,这是因为医学具有很强的证伪性和扩展性,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很多过去的理论已被证明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数学和统计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上的稳定性和传递性,有利于保证预防医学档案基础数据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的稳定性。 2.3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交流 基础数据的处理和整合,是构建信息系统的基础。构建科学有效的预防医学档案信息系统,对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更加方便和高效的对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技术工具,将各种存在形式的预防医学档案转化为数据化的档案材料,从而使预防医学档案具备较强的可复制性,存储和交流都更加方便;第二,有利于预防医学数据的分析研究,随着计算机科学在医学研究中的普及,以及数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尤其是预防医学研究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多的预防医学档案管理者开始注意到信息系统构建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着预防医学档案的数据化水平,从而更好的满足现代医学研究对基础数据的要求,更好的促进预防医学理论研究;第三、有利于基础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全球共享,医学是具有很强正外部性的理论体系,预防医学档案盒预防医学研究成果,理应造福于全人类,而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在促进不同国家间交流的同时,推动预防医学的发展。 作者:刘娜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 预防医学论文:传统案例教学结合预防医学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1完善课程设计 第一,根据不同的教学板块,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们认真选择案例,选取医学里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以及与人们生活紧密关联的常见性案例进行讲解,着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第二,指引学生们从医学文献中找出典型的反面案例,例如在设计、实施等出现错误的案例。学生们所选的案例主要限定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临床科研实践,以及近期公开发表的医药卫生领域的科研成果。这些素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没有固定的答案,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错误之处和辨别设计思路的能力。第三,综合运用专题讨论法、选题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讨论来提高学生积极地学习性。相对于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们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这一方面能有效的诱使学生们进行深入学习,大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对教职工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2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学生们的学习素材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讲师们传授的内容以及有限的专业课本上。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下,院校应当为学生们提高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来源。一方面,院校应当为学生们建立齐全的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和国内外著名的预防医学网站给学生们享用。这样学生们能够根据查阅的教学资料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也能方便快捷的利用邮箱、在线解答等方式与教师们沟通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另一方面,院校应当加大对预防医学教育的资金物质投入,建立预防医学的实践场地,帮助学生们完成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相互转化,提高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真正跨入预防医学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 原则上来讲,评价考核体系主要包括考核内容、考核形式两方面。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下,考核内容应更加侧重学生们综合能力的评价,并相应地增加案例讨论内容所占的比重,拓宽案例讨论的考察范围,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而考核的形式应当突破单一的试卷测试,根据案例讨论的教学和课程特点,考核时应当兼顾学生对案例的收集整理能力、撰写的分析报告、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采用试卷理论考试、课堂答辨等多样式手段来评价。例如,由于采用了案例式和传统法教学后,学生们的业余时间被用去很多,因此,适度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能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日常对学习的投入。 1.4重视教学反馈 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使得学生们经过自主学习和在对案例的分析下充分掌握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由于学生们自身的知识有限,不能深入分析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为此,院校教师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认真监督教学的每个进度和环节,做好回馈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出现的问题。 2结语 预防医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预防医学教学中,院校使用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们对预防医学的兴趣,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达成的提高,同时,也促使教师们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效果更佳明显。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被普遍采纳,各院校们应进一步的尝试和完善,为预防医学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者:史莹 单位:新乡卫生学校 预防医学论文:重点部位感染预防医学论文 1、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感染管理 1.1重点部位构成 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有手术室、门诊注射室、口腔科、内镜检查室、门诊换药室、急诊抢救室、观察室等。手术室、门诊注射室、口腔科患者多以治疗为主,在这些地方停留的病员数量较多,流动性大,获得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注射室一旦消毒液体、注射器具等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较多人数的感染,因其感染的群体性,波及面广,对病员造成危害也较大。口腔科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唾液,自身的感染风险较高;手术室、口腔科的各种器械较多,容易通过多种途径造成感染,也会给消毒灭菌带来困难。 1.2内镜室感染预防问题 内镜室有关幽门螺杆菌、肝炎病毒(HBV和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都有可能经内镜传播,其中胃肠镜以幽门螺杆菌、沙门菌、假单胞菌;气管镜以结核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假单胞菌感染为主[2]。对内镜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 1.3门诊手术室和换药室感染管理问题 近年来,门诊手术数量增加,控制门诊手术室、换药室感染也成了门诊医疗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手术切口感染,但多数感染是因术中细菌进入伤口所致,所以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严格保持门诊手术室的无菌环境,换药室也要尽量保持相对无菌。 2医院重点部位感染分布 2.1人群分布 ①年龄分布:何多多等报道[3],感染与患者年龄呈“V”形分布。婴幼儿及老年患者感染病种广,感染率高,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老年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侵入性操作较多,且多伴基础疾病,是构成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②性别分布:牛凤梅调查发现[4],医院感染与性别无关,但某些部位感染有性别差异,如泌尿系感染女性较男性高。③患不同基础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不同,根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1996年监测报告,以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最高,达9.5%,其次为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疾病患者,发病率为7.1%,而良性肿瘤及未定型肿瘤、妊娠及产褥期并发症及精神病患者发病率较低,均在3.0%以下。④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无危险因素者高[5],如心脏外科术后行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时间4d以上者为4d以下者的20.1倍,手术时间5h以上者为5h以下者的3.7倍。 2.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美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5.7%其感染部位依次为泌尿系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肺炎菌血症和其他部位感染,其中泌尿系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占整个感染部位的42.0%和24.0%。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8.0%,以下呼吸道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消化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为主,这4个感染部位占整个感染部位的70.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和外科切口部位感染分别占33.0%和21.0%。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随手术切口的不同而异,手术切口污染程度愈重,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愈高。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1自身因素 高危科室患者从年龄上看,老年科、儿科由于老幼体弱者较多,机体抵抗力弱;从住院时间上看,神经内科患者病程及治疗周期长;从接受药物治疗看,肿瘤患者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3.2医源性感染因素 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严谨可成为感染源,如侵入性操作、各种插管(导尿管、吸氧管、气管插管等)不及时清洁更换,将致病菌带入体内增加感染的机会;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许多耐药菌株的产生;激素用量过大、过滥使机体免疫力有下降趋势[6]。 3.3环境因素 病室是病员密集的地方,由于通风不够造成交叉感染机率大,加上陪护人员的增加,致使环境中微生物含量升高;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如对出院患者的床单元终末处理及晨晚间护理不符合湿式打扫要求,也使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增多。 4医院感染产生的原因和问题 4.1医院感染产生的原因 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旧的病原微生物抬头;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的使用,特别是介入性治疗;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广泛使用静脉置管,导管菌血症占全部医源性菌血症的75%,菌血症发生率达4.2%[7];机械通气设备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再加之患者抵抗力的下降,卫生资源的限制等诸多因素是构成医院感染的原因。 4.2存在的问题 各医疗机构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的问题是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医院中心供应室存在问题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不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清洗消毒的意识不强,医院的医疗器械和设备陈旧,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管理不严。 5、医院感染重点部门与重点部位控制的管理思路 笔者认为,单纯依靠医院自身已很难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必须通过卫生系统各部门、单位的通力合作方能取得较好的预防控制效果。以笔者多年来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践经验来看,必须确保以下各项管理及技术措施的实施方能确保医院重点部门与重点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 5.1加强科室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在医院感染的管理中,组织制度建设应摆在首位。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协调各科室组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内日常工作的监督及消毒灭菌管理,分工明确,实现目标管理。院感科对各部门的环境监测结果,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建立各科室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管理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 5.2加强院内预防隔离措施,深化“标准预防”理念 将有传染性或疑似传染性患者按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病原菌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进行保护性隔离,其有效性已得到欧美国家一些医院的认可实施[8],但我国尚缺乏系统、明确、严格的执行措施。目前,各种相关的隔离措施已被广泛探讨,正在逐步将“标准预防”的概念和基本规范转化为严格的规章制度。 5.3严格无菌质量的监控 各科室的无菌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首要条件,为了提高无菌效果,主要对各种器械、物品、布类的消毒与无菌进行质控管理。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进行常规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无菌质控,对内镜室、口腔科、妇产科、手术室根据消毒液作用时间的长短每月定期做细菌培养,保证消毒液无菌合格率达100%。搞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所有可能与医护人员及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各个诊疗室空气、各类器械、医护人员的手等。 5.4重视重点部门与重点部位感染护理 5.4.1重视护理单元管理 对供应室、手术室、产房等重点护理单元,严格规范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及半污染区范围,操作流程合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按《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及时反馈。 5.4.2病区环境管理 规范病区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的陈设,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新鲜,晨间护理湿式清扫,污染的卧具及时更换,据资料显示,患者用过24h的床铺上可以检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9]。因此,保持病床清洁、平整、舒适可以减少患者感染的机会。 5.4.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特别是各种介入性操作,如导尿、吸痰、切口护理等,可提供微生物直接进入体内的机会。因此,加强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可有效降低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预防医学论文:预防医学课程社会实践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经过信效度检验的《社会实践自评量表》,从社会实践态度和认知程度、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效果三个方面对二组学生进行比较,每个维度分值为0~25分。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回收率100%,剔除2份不合格问卷,剩余48份问卷进入统计分析。 1.2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02进行双录入,录入结果核对无误后,采用SAS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二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而且方差齐同,统计描述给出均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假设检验采用t检验,否则统计描述给出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最小值、最大值,假设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研究结果 2.1不同年级社会实践态度和认知程度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高年级学生的得分为满分,大多数低年级学生的得分为23分,不同年级学生在社会实践态度和认知程度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高年级学生在社会实践态度和认知程度方面的得分比低年级学生高,这说明在思想认识方面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2.2不同年级自主学习能力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分为22分,大多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分为23分,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年级社会实践效果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得分为22分,大多数低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分为22分,不同年级学生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高年级学生在社会实践效果方面的得分与低年级学生没有差别,也就是说预防医学的社会实践可以从低年级就开始,一直贯穿到毕业整个学习过程。 3讨论 3.1社会实践态度和认知程度 《预防医学》是一门理论严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理论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使其既懂医治又懂预防。《预防医学》的社会实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它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学会本课程中所涉及的最基本的营养学知识、常见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理论、常见调查方法的设计分析,以及和调查对象沟通的技巧,因此《预防医学》的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成为“五星级”医生的必要环节,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不同年级对社会实践态度和认知程度的不同,反映了他们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的不同,高年级经过了见习这一阶段,马上要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他们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更能深刻的体会到社会实践对他们的益处。 3.2自主学习能力 本研究表明,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大多数都能积极参与《预防医学》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对《预防医学》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对社会实践调查的资料进行及时核对和整理,能够根据社会实践撰写调研论文并达到医学杂志发表水平,提高和强化了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三级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常言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21世纪的学习是终身性的学习模式,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替年代中,每一个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成功的教学方式不是填鸭式的授给学生知识,而是交给学生获取知识方法,通过《预防医学》的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临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3社会实践效果 医学社区实践不仅对人文思想有积极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也会产生影响,可启发今后的工作思路,学习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科学管理、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等。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了解到基层居民的医疗卫生知识比较缺乏,了解到中医药在基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学会了医学生的一项最重要的沟通技能,通过《预防医学》的社会实践,同学们掌握了与人沟通的技巧,使他们能够顺利的走向临床工作岗位。尤其是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了解到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作用,使他们坚定了学好中医学专业的思想。 作者:衡明莉 步怀恩 赵铁牛 李戈 陆征丽 王泓午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预防医学论文:刍议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课的革新 1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对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改革是使培养出的人才更满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发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大量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因此,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培养方面,需要加大预防医学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其形成预防为主的意识,具备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工作能力,成为满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要的全科型医学人才。 (2)预防医学课程的改革符合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首先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目前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是以基本、通科的执业能力为主,未专门设置具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特点的考试内容,因此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既要针对学生今后主要在城乡基层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实际需要,又要兼顾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执业医师(助理)考试对预防医学理论和技能的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当前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当前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部分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时代的发展;②脱离专业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具有针对性,学用脱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改革措施 2.1理论教学改革 合理增减、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要求和作为执业医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力求体现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体现群体、预防、社会医学的整体观。重点教授实用性内容,即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适当增加运用社会医学的手段进行初级卫生保健,实施个体和人群的防病、保健内容;增加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内容;增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内容以及“新发传染病的防治”内容。删去内容陈旧及与其他科目重复的内容(如矽肺病的诊断、一般传染病的防治等)。 将预防医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环境与健康,主要介绍社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各种环境要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第二部分为人群健康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第三部分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主要介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医源性疾病等的预防与控制及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等内容。通过合理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当今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自觉地将预防医学知识应用到医学实践中。 2.2实践教学改革 2.2.1强化实践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讨论。如食物中毒案例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等实用性强的案例讨论。学生用课堂上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去分析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结合临床知识进行常见病的预防。如糖尿病患者的食谱编制、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预防等。 (3)运用预防医学的理念和医学统计方法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临床预防服务、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如疾病分布的描述、不同类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等,通过指标的计算、结果的分析、结论的推断,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形成预防医学的整体观,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4)上机操作,学习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5)进入社区,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如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营养咨询、常见病的调查等,从进入社区前的准备到进入社区后的项目实施,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6)应用多媒体,模拟实习环境。在视听教学设备和计算机的配合下,配备必要器材,模拟相应的实习环境。教师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调查方案,动手进行部分指标的检测,并对所有的资料综合分析、判断,提出预防措施。 (7)建设教学资源库,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播放实践教学内容等,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2.2.2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工学结合 教会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景中学习“如何工作”。基地可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生可在实习、实训基地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疾病防治的实践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开展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的讲座、健康教育宣传、社区老年人的查体、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在工作环境中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提升专业适应能力,获得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培养与行业实践、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 2.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3.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案例教学法,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上引用各自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3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如专题小组讨论法、选题小组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其以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3.4多样化的立体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立体教学手段如板书、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3.5开设预防医学相关的专题讲座,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开设预防医学相关的专题讲座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广泛地了解预防医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2.3.6模拟实验室,模拟实验室是在现场教学因经费、场地、人员等条件的制约不能实施时的一种有效途径。 2.3.7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健康教育、慢性病的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2.3.8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校园网络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增大信息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4考核方法的改革 探索和建立形式多样的、规范化的、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2.4.1笔试,进一步完善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主要考核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4.2口试,主要考核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 2.4.3实践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包括调查设计、资料收集方法、调查表填写、案例分析、数据整理分析、结果解释、结论推断、调查报告撰写等。 3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临床全科医学人才充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满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化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岗位认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成为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 作者:李研 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预防医学论文:医校预防医学的案例教导探索 建立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模式 1.培养“预防为主”的思想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预防思想”。下面以预防医学案例来谈对以“预防为主”思想的培养。某某男,年龄49岁,职位为企业经理,在重要商务会议上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死亡。据死者家人介绍,某某男成年后仅住院3次,最后一次为踝骨骨折。在2008年-2011年,某某男体重飙升,长期处在繁忙工作、巨大压力和商务应酬的环境中,并养成吸烟、酗酒和暴饮暴食的习惯。某某男的两位哥哥体检出高血脂症,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假设自己为医务工作者,思考某某男延长寿命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认为某某男在最后一次就医时候,应该咨询医生关于保健的方法,让医生纠正其不良习惯,进而避免悲剧的发生。上述例子让学生意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并将“预防思想”植入学生的思想中。2.明确自然环境与健康之间关系中医提出“天人相应”的预防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明人类需要依据自然环境来延长寿命。预防医学任课老师将预防理念引入课堂,将教学内容和中医预防思想有机结合。诸如,“夙兴夜寐,洒扫廷内”(《诗经•大雅•抑》),提示人类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定期打扫其居住场所。又如,“弗洒弗扫”(《诗经•国风•山有枢》),批评人类不讲卫生的坏习惯。[6]预防医学任课教师在阐述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关系时,列举众人熟知的公共灾害,并以讲故事的形式阐述灾害发生的原因、致病机理、患者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学生通过老师的详细陈述,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7]诸如,任课教师可以将1952年英国伦敦煤烟雾事件与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比较,帮助学生分析大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任课老师可以将1925年日本发生的水俣病和痛痛病事件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水和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另外,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最近的事件展开讨论,诸如,2011年5月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2011年8月云南铬污染,2010年7月紫金矿业污染汀江等有关预防意识的新闻事件,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职业因素与健康关系的教学随着新技术和工艺的出现,中国职业病的种类不断增加。同时,农民工人数的扩大,职业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预防医学需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病的机理、致病因素、影响健康的程度和预防措施,以此对职业病进行有效控制。任课老师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病知识,可以通过Internet来查找相关图片,让学生对职业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任课教师在讲授“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时,列举在2009年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并通过讲授、引导、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职业病的特点、诊断依据、防治措施和预防措施。4.食物与健康关系的教学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在神农氏时代,药物与食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无毒的植物可以食用,有毒的植物必须避免。“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内经》)。由此可见,中国早已认识到食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三氯氰胺奶粉、苏丹红辣椒、红心鸭蛋、牛肉膏猪肉、地沟油等,这是都是预防医学老师可以引用的案例。针对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网络、图书馆等处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在预防医学课堂上进行讨论。案例分析方式可以培养了学生事件能力,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外,任课教师在讲授食物中毒内容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中的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设计一场商务宴会。在商务宴会过程中,客人出现大范围的中毒现象,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帮助客人进行救治。在这场情景模拟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预防医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历相融合。[8-9]。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法需要建立独立的考试规则、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传统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理论,案例教学法注重事件分析,所以案例教学法比较侧重于案例收集、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与案例交流。在预防医学期末考试成绩中,理论掌握占总成绩的60%,案例讨论和分析占总成绩的20%,信息收集占20%。因此,案例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使预防医学理论与案例实践相结合。另外,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比较浅,不适合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中医院校中,女生比较多,女生大部分都比较内向,这就限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程度。案例教学法的这方面不足可以由其他教学法来弥补,所以预防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1.教学目的要明确案例的选择要符合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更要符合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这是预防医学教学中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释案件中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质疑,老师最终解答学生的疑问,这一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10]。2.案例要有代表性预防医学教学中所选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来帮助学生了解一系列问题。案例的选取要依据教学情境,将教育学、心理学和预防医学理论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深入分析案例的本质,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来了解预防医学理论。3.案例要有可操作性中医院校预防医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模拟案例环境,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预防医学理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中医院校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一定具有实践性。调查研究显示: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积极性,在分析实际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 作者:王爱莉 张建辉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预防医学论文:预防医学教学难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董菊 陈全良 李国春 秦蕾 王均琴 吴娟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1.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23份,其中有效问卷691份,有效率为95.57%。由表1可知,被调查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预防医学和其所学专业有关并对将来发展有帮助,分别占76%和65.7%,但对该课程兴趣强的仅占8.8%,32.8%的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不强或没有。 2.对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评价。由表2可知,被调查学生中,73.7%的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总体评价很满意或较满意;其中对多媒体课件的满意率最高,不满意度仅为0.6%;对本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以及教材的评价相对较差,不满意率分别占6.5%、6.9%。 3.对预防医学主要教学内容的评价。由表3可知,被调查的教学内容中,认为需要深入学习的,食物与健康部分的人数比重相对较高,为36.6%;比重最低的是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为14.5%。对各部分内容学习效果满意情况的调查出现和上述相同的趋势。被调查的教学内容中,认为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的人数比重最高,为82.6%,其次是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而认为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也是以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的人数比重最高,为61.4%。4.对预防医学的教学建议。采用开放式问句调查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建议,结果有384人作出应答(有效调查人数691人),应答率偏低,约为56%。由表4可知,应答学生中,建议增加教学实践性的学生人数最多,占各种建议人数的49.2%,其次是培养学习兴趣,增加互动与讨论。 调查发现,被调查学生大多认识到预防医学的相关观念与方法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一定关系并可能对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有帮助,但仍有近1/3的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兴趣不强或没有兴趣,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学习这门课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多方面的:首先,人们重治轻防的思想观念还未能得到有效转变,造成了不少中医类专业本科生对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他们认为疾病的预防与自己无关,作为医生能治病、治好病即可,因而不重视该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其次,目前本科生就业形式严峻,迫使很多学生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放在考级拿证书、考研上,从而无暇顾及该课程(包括一些其他课程)的学习;此外,上述调查结果也表明我们目前的教学过程可能还存在问题,需要我们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相关改革,以改变目前中医类专业本科生对预防医学缺乏兴趣的状况。在对教学过程满意度调查中发现,73.7%的学生对教学过程总体评价较满意或很满意,其中对多媒体课件的满意率最高,不满意度仅为0.6%;对本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以及教材的评价相对较差,不满意率分别占6.5%、6.9%。 目前,我校(包括其他一些中医院校)该课程教学采用的《预防医学》教材是西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下的不同分支学科内容的一个融合和简化版,涉及内容较多,知识体系比较庞杂,既包括各种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又包括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方法学内容,由于内容多,而学时数有限,有些内容就不能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这让学生对教材的适用性产生怀疑。并且教材内容中真正和中医知识相联系的部分较少,这可能是部分中医类本科生对教材不满的另一个原因。此外,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满意度也较高。预防医学本是一门应用型并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践,很多内容就会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真正的掌握。比如流行病学和统计学部分内容,没有科学研究的实践,对研究思路、数据分析等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因此,现行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就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增加实践教学可能是提高中医类专业本科生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次调查发现,被调查的教学内容中,最需要深入学习的和学习效果最满意的教学内容均为食物与健康,最不需要深入学习的和学习效果最差的是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而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并且教学方法最需要改进的是统计学原理与方法。这些结果表明中医类专业本科生乐意学习一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知识,而对一些方法学内容缺乏应有的学习主动性。原因除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有关外,还与中医类专业本科生的理科知识功底比较薄弱以及学习方法不正确有关。如医学统计学内容的逻辑性强,需要理解的内容多,如果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背公式和公式推倒演算过程上,不但学的辛苦,而且很难学好。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改变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所用的记忆式学习方法,并多结合实际案例来介绍方法学内容,这样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在对预防医学的教学建议的调查中发现,应答者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提出要增加预防医学教学的实践性,比如开展一些调研活动,开展实验课学习统计软件等;此外,还有较多学生提出要多增加互动与讨论、多增加课外或生活中的案例等建议。这表明在今后的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尽量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并使教学过程实践化。可借鉴其他高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一些成功做法,通过案例、PBL教学法[1],或通过建立预防医学实践基地[2-3]等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提高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预防医学论文:预防医学双语教学成效评估 作者:金佰明 祁艳波 钞虹 钱学艳 李继媛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成果 1一般情况2009级实验班学生51名,其中,男生14名,占27.45%,女生37名,占72.55%;51名学生均为英语考生,其中四级通过45名,通过率为88.24%,六级通过24名,通过率为47.06%。 2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效果评价通过对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英语水平、中英文衔接、重难点讲解、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 3学生对双语教学认同的效果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个人在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满意度、英语能力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见表2。 4对双语教学内容的效果评价 4.1学生对双语教学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51名学生中,有3.92%(2/51)的学生表示完全能听懂双语教学的内容,有29.41%(15/51)的学生认为能够听懂80%以上的内容,有33.33%(17/51)的学生表示能够听懂60%~80%的内容,有33.33%(17/51)的学生表示仅能够听懂60%以下的内容。 4.2学生双语教学前后专业英语掌握情况对双语教学前后学生专业英语测试成绩的构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435,P 0.001),表明双语教学实施前后学生专业英语成绩存在着一定差别,意味着双语教学对专业英语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果见表3。 讨论 1双语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多数(74.51%)学生认为教师的英语口语发音与专业水平良好,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本院在教师英语能力培养上的成效,教研室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参加外语培训班的学习,强化教师的专业外语与口语水平。黑明燕等[2]报道,大多数学生认为使用双语教学是否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之关键在于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彭伟莲[3]的研究显示,我国医学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限制了其与国际间的信息和学术交流,为此,还应继续加大对教师英语能力的培养力度。教师中英文比例及衔接“良好”评价的比例为64.71%,表现的中规中矩,尚需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授课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评价良好的比例略有偏低(50%左右),在这些方面亟需改善,应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做到生动、形象、直观,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用英文讨论与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68.63%的学生对布置预习、复习、思考与讨论等方面给予“良好”的评价,每次进行双语教学前,教师都将双语教学内容涉及的关键词汇、概念的材料分发给学生,学生就有足够充分的时间进行预习。且对于一些重难点内容、疑难单词、重要概念重点加以解释说明,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双语教学的效果 学生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认同方面,鉴于预防医学自身的特点,专业术语较多,相对起来不易理解:80%以上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总体效果、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英语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60%~70%的学生对教学进度与综合英语能力提升方面给予较高的评价,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对双语教学还是比较认同的,另外侧面也反映了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双语教学在本科教学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54.9%的学生感觉双语教学会增加学习的压力,另有50.98%的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现出不是很感兴趣。双语教学是一种中英文不断切换的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学生要想达到知识理解与接受的满意程度,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双语教学的预习、复习上,自然会感到压力所在。如果双语教师在课堂设计环节上准备不足,可能会导致双语课堂趣味性的缺乏,学生听起课来会感觉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对双语教学的兴趣。作为双语教师,一定要将双语教学课堂成为一种既能传授知识,又充满趣味、激情活力的课堂。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改进来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学习兴趣成为授课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4]。 3双语教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 双语教学实施前后学生专业英语测试成绩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说明双语教学实施前后学生专业英语成绩存在着一定差别,侧面反映双语教学有助于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双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语言来学,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利用英语语言掌握专业知识,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5]。鉴于双语教学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应加大推行预防医学双语教学的力度,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流,通过学习医学英语、阅读医学专业英文文献以增强学生基础英文水平,这样才能达到双语教学本身的目的和要求。综上所述,通过对临床专业开展预防医学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价与分析,预防医学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在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课堂师生互动,以及中英文的比例与衔接等方面问题突显。 通过双语教学,笔者体会到了双语教学过程的难度和复杂性,预防医学双语教学尚属尝试研究阶段,只有对双语教学模式的不断实践,才能探索出适合预防医学自身发展的双语教学模式,逐渐使预防医学双语教学步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预防医学论文:预防医学素质情况调研 作者:孙亮 孙锦峰 吕全军 付晓丽 李小芳 单位: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 调查结果 1.身心素质方面。 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并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学生的外向度和自信心偏高,特别二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高,需要加强教育(结果详见表1)。 2.学习素质。 在学习素质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突出,但对当前的学习满意度不高,有230人认为学习不满意的方面为“看不清前途”,占到调查人数的59.4%(结果详见表2)。3.情感发展素质。在情感发展素质方面,学生的情感、意志力和视野开阔度均较好,但艺术修养、成功指数和社交能力方面有待加强,特别是艺术修养方面的提高对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结果详见表3)。 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各指标评分均在0点附近,说明学生各项素质总体水平在标准范围,整体素质较好,但学生的外向度和自信心还有待加强,学习满意情况更不容乐观,近六成的学生因“看不清前途”而对学习产生不满情绪。因此,预防医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应更新和转变素质教育观念,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更新教育思想[2]。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预防医学生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预防事业热爱与献身精神。 再者,应做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在校学生根据主客观条件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专业特征和社会需求,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倾向,明确目标,并制订出有效的实施方案的教育[3]。在当前社会“重临床,轻预防”环境下,预防医学专业其社会认知度不高,致使许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前景感到非常困惑,从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因此,从入学阶段就应做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确定大学时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目标及分阶段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其次,应调整课程设置,加强社会实践。预防医学生课程较多,除要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预防专业课程,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应付考试,没有时间走向社会,所以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造成学生外向度和自信心不强。因此,要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合理优化,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课程,了解预防医学专业特点,从而使学习规划与职业规划更好的相结合。 最后,还应分阶段进行差异化的素质教育。有文章指出,按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阶段,分层次、分阶段地采取不同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4]。本次调查也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各素质指标间存在差异。因此,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学习成长阶段,合理规划任务及目标,正确引导学生规划大学生活。 预防医学论文:预防医学教育革新探究 作者:王思喆 杜玉开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预防医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改革。 目前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借鉴美国的预防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培养的学生有一部分从事科学研究,也有一部分从事公共卫生实践工作。因此,应增加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所占比例,将与公共卫生联系不紧密的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在保持原有核心课程设置系统性的基础上,增强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对专业课实行模块管理,每个专业方向中设有必修课、限选课两个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来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应尽早开设预防医学基础专业课及现代公共卫生问题相关课程,开设SAS和SPSS统计软件应用和文献检索类选修课程及一些反映本专业新进展的选修课。 (二)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基本普及。但应注意的是,传统的板书和讲解不能完全被多媒体取代,教学中要遵循“教学→学生课堂设计→相关单位高资历人员带教→实际开展工作的科室人员指导→现场实施”的规律,逐步深入、控制难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学有所得。定期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公共卫生相关工作者来校开设讲座,注重培养本科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动手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为学生提供英语、计算机、车辆驾驶等技能的培训机会。此外,要对当前单一的书面考试形式加以改革,把教学过程中的作业、报告都记入平时成绩,并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重。取消题库和多年重复的题目,在试卷中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开放式答案的考题,将答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作为评分标准,从过去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转为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控制,要求毕业生具备文献检索、信息提炼总结、撰写流调报告及科研论文的基本能力。 (三)预防医学本科教育实验、实践改革。 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开设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课,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了本科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将实验内容整编,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公共卫生学院分别设立实验点,由兰州市疾控中心和学院教师共同带教,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学校或院系可设立基金,开放部分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保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安排学生边上课边实习或在理论学习结束后马上进入实习,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置突发公共卫生问题。还可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开设暑期学校,严格实习管理及考核制度,保证实习质量。安排学生参加不同等级的专业研究,学习操作省级疾病控制中心现行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检验检测方法,并能对实验结果的进行分析和报告。 (四)预防医学本科教育中应重视素质教育: 据资料显示,1998年国内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时比例只占总课时的8%左右[4],到2004年国内重点医学院校的相关课时比例一般在10%左右[5],目前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开设的人文社科类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5%。在教学中要注重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可邀请相关专业的著名学者、教授开设讲座,通过结合医学史、校史、院史对学生加以教育。强调预防医学在促进公众健康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唤起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培训及适应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改革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改革首先应加强教师职业素质教育,建立一支专业性强、职业素养高、道德品质良好的教师队伍,让教师通过自己的正确言行激励、引导学生成长[1]。研究显示,很多院校都由博士承担主要的教学任务,在大多数学校里,即使有能力从事教学的教师也更热衷于科研,过去五年中55%的学校这种师资状况持续恶化[6]。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为教师提供支持和奖励机制,使授课教师兼顾科研和教学,鼓励教师在课上为学生介绍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最新进展,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也可选择优秀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 预防医学本科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的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审查越来越严格,学校应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求职技巧等多方面培训,融入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知识,培养有领导才干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利用预防医学教学资源,为本科生开设公共营养师、职业病医师、家庭保健员等培训课程,提高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完善网络教育平台及发展边缘学科。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要尽快完善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教育和网络文化建设,包括推广精品课程,建立用人单位意见反馈系统,邀请毕业生在校园网开设论坛,使学生有更多渠道获得知识和经验。同时学校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公共卫生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联系,发展社会关注的边缘学科,为预防医学教育事业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预防医学论文:预防医学类实习的思索 作者:汪靖 李跃平 单位: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实验室管理水平尚有欠缺开放性实验室是一种全新实验室建设模式,其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更广,要求更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工作不够到位、登记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以及有关文档和技术资料收集不完全等不足,导致对本科生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 实验室重要性认识不足1.开放性实验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放性实验室重要性的认识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只要让学生有场所进行相关的测试与检测就足够了;二是开放后增加了许多管理工作量和设备维护数量,大大提高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实验中心教师存抵触心理。2.学生及时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需要对具体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验证课题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毕业论文的基本观点,这需要一个具体的研究过程。学生依据自己所选的研究方向和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选择是否进入开放性实验室。目前,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专业指导教师有时会抱怨实验中心提供的实验条件不足;另一方面是学生不良的就业心态,放松了对本科生毕业实习过程的重视,等临近提交论文时间,学生草草应付了事,甚至出现毕业论文不符合基本要求的现象。 以开放性实验室为平台指导毕业实习的具体改进措施 (一)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以及管理能力,保证实验室的开放质量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一个时间和空间开放的问题,而是一种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4]。预防医学开放性实验室建立后,对实验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能否胜任关系到开放性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开放性实验是学生以自身兴趣和学习中的思考为出发点的自主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后再进入实验室开展具体实验。在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可能提出更广泛更复杂的问题,学生操作仪器时会出现更多问题,使用的试剂种类和用量也会相应的增加,这对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的管理能力、指导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开放性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质量,一方面需要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学院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健全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保证其有效运行实验室开放将会涉及许多新的管理问题,这就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开放性实验室的日常运行提供保障。例如:实验室开放后,实验试剂和耗材消耗就会增加,试剂和耗材领用与管理的问题;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治安、防火和安全检查问题;仪器设备损坏赔偿的问题;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和使用的问题等,都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合理规范,为实验室开放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此外,遵守开放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管理的重点,光有规章制度而不执行,规章制度也就只是一个幌子。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三)充分挖掘实验室的潜力,满足毕业实习的需求基于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阶段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开放性实验室应尽力从以下两个方面配合毕业实习。1.开放性实验应与本专业毕业实习内容相结合。例如我院预防医学实验中心近年来开设了“毒理学动物实验设计———化学物对机体毒性作用评价”、“铅作业人群的健康监护”及“常见食品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测定”等8项综合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中涉及到许多较为先进的检验方法,这些检验方法可以在毕业实习中得以运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检验方法学生通过完成一次综合性实验项目就能熟练掌握,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有机会再次进入实验室,在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那些较为先进的检验方法。2.加强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阶段不但项目众多而且周期较长,学生一旦选定实验项目,就需要实验室全天候对其开放,从而给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造自由进入实验室的条件。这就要求实验中心教师不仅要付出更多时间,而且要采取更加合理且有效的管理方式,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实验教师与指导教师应密切配合,强化毕业实习的过程监督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质量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实验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配合是否密切。对于指导教师来说,要主动与实验中心联系,确定毕业实习的项目和具体实验内容。对于实验管理和技术人员来说,发现实习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与毕业生的指导教师联系,有效沟通,商议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毕业实习阶段必须建立例会制,构建实习指导教师与实验教师良好的沟通渠道,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合理安排时间,抓好各个教学环节,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设计、写作、答辩等环节进行全过程严格监控[5],有效解决毕业实习中发现的相关问题。 以开放性实验室为平台指导毕业实习的成效 (一)学生对科研实验和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为本科生提供了发挥自身才能的实验平台。对预防医学专业而言,本科生可对自己学习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疑惑和思考进行实验探索与求证,并由此确立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实践的兴趣。通过对2008-2012年预防医学本科毕业实习基本情况的归类分析,得出2008-2012年实验研究占预防医学本科毕业实习之比呈“U型”变化,结果见表1。产生上述“U型”变化的主因是我校预防医学实验中心自2007年开始逐步搬迁至大学城新区,本科生实验研究的条件受限,导致实验研究占毕业实习比逐年下降。2011年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实现整体搬迁后,开放性实验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验研究占毕业实习比大幅提高,到2012年达到63.57%,体现了学生对科研实验的兴趣加大,实现了兴趣驱动的目的。 (二)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锻炼近年来,我院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开设了8个综合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预防医学开放性实验室的工作逐步由单纯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到“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近5年来,我院本科毕业生在各类期刊共发表10篇实验研究类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论文,学生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p#分页标题#e# (三)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开放性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可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价值[6]。实验室开放工作与本科毕业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方式更加灵活,进而使实验室资源包括各个专项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等均能得到更好的利用。2008-2012年我院本科生毕业实习过程中使用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荧光倒置显微镜及图像处理系统、气相色谱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教学科研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总使用机时数达422小时。 预防医学论文:预防医学类文献共享探究 1共享优势 新媒体是网络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可分为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和数字新媒体[1]。目前以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简易信息聚合(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电子书、网络杂志/电子杂志等为主。融合的宽带信息网络,是各种新媒体形态依托的共性基础。终端移动性,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4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5媒体”。依托它可便捷地实现预防医学信息文献实时精准传播。任何情报文献的学术价值,都是在流动中形成与体现,在共享中最终实现。 2共享思路 理论上一个长远的合理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体系,包括共建与共知。共建是共享的物质基础,共知又是共建和共享的理论基础,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资源共享的手段是馆际合作,通过馆际互借、网上文献传递、原文复制和联合咨询达到资源共知共享,带动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共享的渠道,提高共享效率,保证共享的后续发展。目前我省各县(市、区)疾控机构共享的路线基本以本中心文献信息库为主体,依托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呈放射状传播。随着交流的频繁与深入,不断梳理沟通渠道,加强了解与协作,文献信息共享服务途径将由单向输出逐步演变为实际意义上的共知、共建与共享,做到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来促进实体与虚拟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丰富与发展。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性的特征,可使不同区域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广域范围的资源共享。调查显示,我省基层单位均拥有互联网,工作人员基本可在岗位上自由上网,这为文献信息的传播提供了硬件服务支持。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2.1设立联系窗口 可在中心网站设立一扇和图书情报室的联系窗口,成为与基层单位科研人员、图书情报人员业务联系的纽带,及时接收和回应科研人员对预防医学文献信息的需求。为了使专业人员能够更方便快捷地阅读到本中心网站的最新信息,网站可推出RSS聚合资讯服务,利用互联网支撑下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围绕预防医学工作性质及当前的工作任务,不断补充丰富RSS订阅源,对预防医学专业信息加以及时、广泛、深度的挖掘与规范化的学科整合,丰富虚拟文献信息资源,科研人员可有的放矢地浏览查询最新信息与科研动态,避免在茫茫网络中毫无头绪、费时费力。 2.2通过微搏共享 可利用微博实现文献信息共享。据新华网报道,微博注册用户2011年底已超过3亿。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消息(字数140字以内)或上传图片,即时浏览最新信息,随时随地参与分享与讨论。一些有影响力的医药卫生媒体和部分省市的疾控中心,•72•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6月第18卷第3期StraitJPrevMed,Jun2012,Vol.18,No.3已在新浪开设官方认证的微博交流渠道:例如健康报官方微博北京市疾控中心长沙市疾控中心等。还可同步申请微博的官方网盘,它是一款云存储网盘,用来存储海量文件,并支持分享文档、音乐、视频等任意文件到微博、邮箱、QQ/MSN等。科研人员利用它可同步分享预防医学情报讯息,保存到微盘的文件可自动同步到电脑、手机等设备,无需携带电脑、移动硬盘,只要能联网,随时随地即可访问到图文并茂的专业文献信息。 2.3提供PDF文献 在为基层科研人员提供实体馆藏的医学文献信息服务时,可利用扫描仪将读者急需的文献转换成PDF格式,通过各类网络邮箱传送到读者的终端接收器。PDF页面最大优点是保证文献文本的准确性与相关图像的精准性。 2.4信息咨询服务 预防医学文献资源需求调查显示,基层单位同行对满足中外文资源需求的途径并不了解。我们可通过各种便捷的新媒体渠道,做好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预防医学文献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引导和帮助读者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当前世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传播信息资讯的途径丰富多彩,预防医学情报人员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应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密切跟踪和掌握各类新型网络媒体的传播形式,抓住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给预防医学情报工作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预防医学情报服务工作提出更长远、更实际、更具专业效益的服务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工作模式,提高图书情报室的服务技能和专业咨询能力,为促进预防医学事业发展与科研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预防医学论文:小组拼图法与预防医学综述 作者:邵爱玉 单位:淄博职业学院 以高职高专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病例对照研究”为例,说明小组拼图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课堂教案名称:病例对照研究。本次授课共4学时,180分钟。 1情境引入(3分钟)预防医学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预防疾病首先必须要明确病因。流行病学揭示病因的研究方法有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以及理论性研究。今天我们将学习分析性研究中的一种:病例对照研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20世纪中叶以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占主导地位,这些疾病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该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揭示病因呢? 2展示学习目标(2分钟) (1)学会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法;(2)培养与人沟通能力;(3)培养忍耐力;(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培养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6)培养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能力;(7)培养文字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3课堂教学设计(175分钟) (1)分6个主题,提前一周布置教学任务。①何谓病例对照研究?②病例对照研究分几种类型?③病例对照如何选择?④资料如何搜集?⑤资料如何分析?⑥病例对照研究有何优缺点?(2)采用小组拼图法分组讨论并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①初次分组,进行专题讨论(30分钟)。上课开始时教师先将学生随机分成6组,每组8人。教师将印有上述6项任务完整答案的学习资料(每张纸上只有一项学习任务内容)分发给对应的小组(第一项学习内容发给第一小组,以此类推),各小组分别学习、讨论本小组所负责的研习内容。②再次分组,进行所有问题的综合讨论(50分钟)。 从以上每个小组中每次抽取1人,组成1组,每组6人,共8组。具体操作办法是在所发放的6种不同学习内容的任务纸上,分别画上太阳、月亮、星星、大海、大雁、小鸟、香蕉、苹果8种图案,拿到相同图案的学生组成一组,共8组,分别称为太阳组、月亮组、星星组……各组成员聚在一起,将上述6个问题综合起来,共同讨论,不明白处可以咨询教师。③小组提问,代表发言(30分钟)。 教师赋予其中一个小组如星星组提问的权利。该组可要求其他任何小组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没被提问的小组成员也可给予补充。教师也可提问,并最终点评、总结。④教学效果检验与评价(6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涵盖上述所有知识点的案例,以第二次划定的小组为单位讨论15分钟,然后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发言,教小组拼图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邵爱玉(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14)师点评(45分钟)。⑤教师布置作业(5分钟)。 利用所学知识“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一个常见病或多发病的调查方案,以便查找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下次上课前提交方案,上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模拟表演(角色扮演法教学),成功后赴现场开展社区健康状况调研。 应用小组拼图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过去在学习“病例对照研究”这部分知识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整体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采用小组拼图法进行教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气氛活跃。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等均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在具备“双师”素质的同时具有综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小组拼图法并不适合任何教学内容和所有学生,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还应以讲授法为主;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学生太多的班级,此教学方法不适合。在采用小组拼图法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首先要转变教学、学习观念,同时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才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论文: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一、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1.安全培训不够到位。虽然,学院组织过多次消防安全和生物安全知识讲座,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也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但所具备的安全知识还不全面,在实验课的具体授课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纰漏。同时,因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加以及任课教师不足等原因,各学系常常安排研究生代上实验课,而大部分研究生只接受过一次针对科研实验开展的安全培训,在实验授课过程中容易忽视各种安全隐患。 2.未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在成立伊始就已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但并未根据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虽然实验教师都了解在事故发生情况下自己的职责和行动步骤,但缺乏事故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无疑是纸上谈兵。 3.实验室安全监管制度不严、执行力度不强。大部分高校实验室缺乏污染物处理设施,缺少专业部门对废液进行统一回收、管理和后续处理。未经严格处理的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如果直接排放或只简单稀释后就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毒性物质会逐渐累积,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教学实验时还存在本科生未将解剖完的小白鼠尸体与脏器放入指定的垃圾桶进行统一处理,而直接丢入普通垃圾桶的现象,这种不规范随意丢弃生物源废弃物的行为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通过分析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笔者拟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和完善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风险。 (一)加强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实验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各种强腐蚀性、易燃、易制毒化学危险品,因此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化学试剂和生物样品的贮存。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装通风系统。对于化学品储存应依照各种化学品的种类、性能分开存放,对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试剂要严格分类贮存,各种腐蚀性化学试剂应存放在试剂架的最底层。试剂储存室必须指定专人专管,确保储藏室入门钥匙双人双锁并妥善保管,储存室要根据条件安装防盗监控和火灾报警系统,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设备。 2.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实验课所涉及的所有化学试剂的化学特性和防范措施,并悉心指导实验人员。易燃、易爆和易挥发的化学品应在有安全防护的通风橱中使用,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用具,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实验准备室内仅允许存放少量无毒或低毒的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任何化学试剂均应严格按实验室的规定,两名管理人员同时在场方可领取,并做好出入库登记和详细的领用记录(领用时间、领用剂量、使用方向、领用人、剩余试剂去处等)。对于易燃、易爆、易制毒和腐蚀性的化学危险品应现用现领,使用剩余部分禁止随意存放,必须及时登记与退还试剂储备室,妥善保管安置。 3.化学废弃物与生物源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剧毒化学危险品的残余物必须作无害化处理,并由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废弃化学危险物品的处置和销毁应上报并征得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同意后,请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动物尸体和脏器等生物源废弃物应统一放入指定的冷冻设备中等待下一步的统一处理,而微生物类废弃物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二)加强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和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毒理学、营养卫生学等等,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加强仪器的管理,保证实验人员正确并安全地使用仪器。 1.编写培训讲义。实验教师应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仪器的培训讲义,具体内容应包括仪器原理、仪器应用范围、仪器基本结构、仪器操作参数设置、仪器使用操作具体步骤、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等。 2.仪器操作培训。全体实验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由任课教师统一进行仪器使用培训,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详尽地讲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具体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每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3.仪器的日常维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是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不仅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更是实验室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除了定期校准外还应时常除尘保养,并做好水、电和燃气管路的定期检查,发现松脱、老化以及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三)利用现代科技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安装热感应探头和烟雾报警系统)及时发现事故并发出警报。此外,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意味着本科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创新实验的时间增加,而实验室不可能一直有人在现场照看。因此,应采用网络摄像监控的形式对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状况和实验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予以保障。例如:实验教学的防火和安全检查、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安全使用与管理、仪器设备的损坏赔偿、废弃物的安全排放、气瓶的安全管理等,都需要制定合理和规范的规章制度为本科教学实验的安全运行提供制度保障。除了制度保障外,还应建立和健全以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为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和实验人员在实验室的行为准则,并明确安全第一责任人。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进行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 要做好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努力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使实验室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 1.提高安全意识,深化安全教育。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实验课任课教师、实验教师以及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地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水平,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进行事故应急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应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全员参加的消防应急逃生演练。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要熟悉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初期灭火指挥和应急疏散能力,提高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紧急应变能力。火场危机常给实验人员带来震撼性、突发性和危险性,不仅干扰实验人员的正常思维,还可能干扰实验人员正常的行为,因此在事故应急演练中应理论结合实际,对实验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定期检查维护,消除安全隐患 实验室应每日安排值班人员,坚持日常安全检查和检查登记制度,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定期的巡查,实验室负责人应不定期地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安全状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各类危险化学试剂、高压气体钢瓶等重点防范对象的管理要指定专人专管,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将可能出现的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作者:汪靖 李跃平 李昱辰 汪家梨 陈建玲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预防医学论文:预防医学课堂教学论文 一、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健康与疾病是现代医学最为重要的两大概念,从生态学来看,所谓健康就是人同周围环境两者保持着正常动态平衡的过程,一旦这个正常动态平衡过程被打破,这就是所谓的疾病。如何防止这个平衡过程被打破?以及如何修复这个失衡的过程,使人同周围环境的正常平衡过程得以恢复,正是预防医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按照人体所处的健康、临床前期与疾病三种状态,即未病、欲病、已病分别采取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办法,防止疾病发生,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主要是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如降温对中暑的预防、预防接种对传染病的预防等都属于防患于未然这一类;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措施,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疾病进展,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如定期健康体检、普查、筛检等都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三级预防又称之为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减轻病痛,延长寿命,以及预防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预防肿瘤转移等。现代医学的专业越分越细,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以三级预防为核心的预防为主的思想,不论其将来走上何种医学相关工作岗位,在工作中面对健康人或病人都能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开展工作。因此,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以三级预防为核心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二、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而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为了说明某种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而在教室内或在实训室内借助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因为,预防医学主要涉及“五大卫生学”内容,具有广泛的实践性与现实性,单纯进行理论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充实并加强实践性教学在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亲临环境现场,通常采用的是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法充实并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除了“儿童少年卫生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室内可以完成实践性教学之外,其余内容的预防医学教学实践,必须进入各自的环境现场,通过现场调查法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而切忌照本宣科作案例分析,否则很难取得成效。环境卫生学中家庭环境卫生实践内容,可以进入社区并走进家庭,进行现场调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参观饭店、餐馆、食品厂,可以通过体检、化验与膳食调查反映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参观工厂、矿山工人现实的劳动生产环境,感受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以及到职业病防治院(所)去见习,见识各种常见的职业病,以加深学生对职业病的认识,尤其是可以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鉴别职业病的能力,以减少误诊。 三、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过程 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阶段,即开场白作为开始阶段、以新课进行为中阶段、以结束语为结束阶段。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能否吸引住学生,关键是看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导入新课、引人入胜的作用。通过开场白导入新课常见的有旧课导入式、事例引入式、问题导入式、情境导入式几种常见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一个好的开场白能得到学生的关注,只有学生关注了教师,倾听教师的讲课,才有可能真正具备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否则,就是无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中间阶段即主体内容设计,包括教学时间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处理、案例的应用,以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等。课堂教学结束语是课堂教学环节与形式上完整性的体现。一次授课内容结束之前,进行结束语的设计,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方便学生理解、记忆,直到最终掌握并应用该知识,以及促使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这都需要通过课堂结束语的设计来完成。前苏联教育家尼洛夫•叶希波说: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堂课是很有好处的。教师通过总结教学过程中研究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认识本学科思维方式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结束语的常见形式有解惑式结束语、归纳总结式结束语、传道式结束语、留置悬念式结束语等。 四、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教材教法研究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主要有现场调查法、列表比较法、类推法、讲解法、讨论法、自学引导法等。例如,从现场调查法来看,预防医学重视现场调查,而现场调查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调查并总结现场调查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列表比较法主要应用于教学内容相同与相近的地方,通过列表比较,以找出相近内容的异同点,对易混淆的内容加以区别。例如,职业性慢性中毒中的铅中毒与汞中毒,它们同样都是慢性中毒,而却有很大的差别。不仅表现为病因与中毒机制不同,而且中毒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前者以铅中毒贫血、多发性神经炎和腹绞痛为三大特异性症候群;而后者则以汞毒性口腔炎、震颤、中毒性脑病为三大主要表现。通过列表比较区别开了易混淆的内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具有多学科综合的特殊性,因此,其本身的基本概念众多,而基本概念的教学常用类推法,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等基本概念具有包容性与相似性。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内部,改变了环境的组成与状态,破坏了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而环境因素又包括空气、土壤、水体、食品等。因此,环境污染作为空气污染、食品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的总纲,起到纲领性的作用,对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而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则是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环境污染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中只有把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讲解清楚了,就以此类推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的概念即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作者:姜新峰
兽医论文:红河州村级兽医室现状及建设对策 作者:李效明 许素梅 李世平 摘要 总结了红河州村级兽医室的现状,并从明确兽医人员地位、提高村防员待遇、提高兽医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村级兽医室;现状;建设对策;云南红河 村级兽医室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执业兽医为主体,它是兽医体制的最基础,也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制人畜共患病的有力保障[1-3]。村级兽医人员承担着动物疫病防疫、诊疗、疫情测报、产地检疫等工作,对促进农村防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4]。长期以来,红河州的村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为加快村级兽医室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村级动物防疫基础,笔者根据红河州村级兽医室的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1村级兽医人员的现状 1.1房屋基础条件严重不足 全州13个县(市)的村级兽医室的兽医人员,至今大多数还没有产权,没有属于自己的工作用房,均在原村级政府的旧房内工作和生活,这些房屋,有的属于危房,并且房屋住所安排零乱,吃、住、工作场所混为一体。办公条件极为简陋,多数仅有共用的一间办公室,室内除有几张陈旧的桌椅外,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办公用品。 1.2冷链设施不全 缺乏必要的工作设备,严重影响动物防疫效果,难以保证工作质量。一方面全州13个县(市)多数行政村均未建立村级兽医室,贮藏疫苗和药品的设备、器械和药品等物资都只能由防疫人员私人保存,条件稍好的存放在自家冰箱中,条件不好的则采取水冷方式贮存,不能保证疫苗和药品的有效使用。另一方面,村级防疫员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红河州乡村特殊的山地地形和养殖户分散居住的特点,使防疫人员只能徒步开展工作,不能及时将携带的疫苗注射完,加之人员老化、养殖量大,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 1.3村级兽医室动物防疫人员报酬低 全州13个县(市)的行政村,根据养殖数量及保证一村一名动物防疫员的原则,但报酬较低,补助也不一,最高的县市为每人250元/月,最低的县市为每人30元/月,省、州财政均未设相应的匹配资金。其工作经费和社保、医保等待遇未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等没有妥善处理。动物防疫工作量的不断增加,防疫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报酬反差更大,导致部分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产生消极心态,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另谋他路。 1.4村级兽医室动物防疫人员工作量大 强制免疫病种逐年增多,2000年以前,动物疫病实行因病设防,防疫人员仅在春、秋两季对“两瘟三病”(猪瘟、鸡瘟、猪丹毒、猪肺疫和牛出败)进行预防。随着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甲型h1n1等新型动物疫病的发生及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亚型的增加和毒株的变异,动物防疫工作形势日趋严峻。从2003年起,国家农业部要求,免疫工作由原来的每年春秋两防改为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结合平时补针进行,免疫方式由因病设防变为强制免疫,免疫项目由5项变为包括猪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牛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二价苗和a型口蹄疫,鸡、鸭、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狂犬病。随着红河州生猪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动物防疫工作量逐年增加强制免疫病种近20项。大大增加了动物防疫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仅每年春秋两季防疫时间就达90 d以上)、危险性大、又脏又累、工资待遇低、人身安全无保障及老无所养等,不能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后顾之忧,造成防疫队伍不稳定,即春防来,秋防走;今年来,明年走;想来则来,想走就走,并且春、秋季集中免疫时恰逢春播、秋种大忙季节,导致无人防疫现象时有发生,这一情况在边远山区更为突出。 1.5兽医技术人员知识陈旧 村级兽医技术人员知识陈旧,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病例,自组建村级兽医队伍以来,除硬件设施短缺外,对软件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同样较少,现在职村级兽医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是自学成才,很少有深造机会,更谈不上业务技术的系统培训及掌握先进诊疗技术知识,致使对于临床上错综复杂的疾病症状束手无策,给疾病诊断带来困难,多数情况下造成误诊。 2村级兽医室的建设对策 2.1明确村级兽医人员的地位 村级兽医人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发达国家将军事、经济实力和动物防疫作为评价综合国力的“三要素”。各级应把村级兽医人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落实红河州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配置相应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等相应的基础设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同时,要求把村级兽医人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指标,逐级进行考核。 2.2提高村防员待遇 各级政府应随着工作要求提高、工作量增加、社会物价指数上涨等因素,根据其劳动强度,在分解“养事经费”时,适当对防疫工作进行倾斜。村防员劳动强度大,如果按工时计算,几乎成了脱产防疫,耗费时间比其他农林系统从业者多。因此,各级财政拨付补助经费时,动物防疫经费的比重应高于其他部门,适当增加村防员的强制免疫基本补助经费。坚持以人为本,将村防员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强化人身意外保险,有条件的区县可实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或企业养老保险,逐步探索医疗保障机制,解决村防员的后顾之忧。 2.3提高村级兽医人员队伍业务素质 各级主管部门和县、乡镇、村三级行政领导,应着力选拔一批具备高中(中职)或大专(高职)学历,且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青年同志,采取技能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充实到防疫队伍中来。一是实行资格准入。对50岁以上的老同志,身体健康的、本人愿意继续从事防疫工作的,可以留用,实行渐进式的新老交替。当前应选聘年龄在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熟悉畜牧兽医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服务热情的人员。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兽医论文:兽医助手——温度检测仪 作者:吴小帆 许志华 吴玉翠 [摘要]为改变动物生理参数采集的现况,提高宠物的治愈率,减轻兽医的工作强度,在现有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测温装置。该系统实现了对体温数据的采集、处理、实时显示以及对体温超标时的报警处理。利用它可以对动物病患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而无需与病患经常接触。 [关键词]动物 温度 传感器 单片机 一、设计指标 本系统采用了高精度传感器ad22100。要准确测量动物病患体温,首先应全面了解动物的正常体温。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 科学 家用口腔 电子 体温计对几十种动物测试得到了一系列数据,可将这些数据存储于上位机之中。考虑到整个监控系统的成本,a/d转换采用价廉的8位芯片.设计时量程范围确定为36.00-41.10℃。将36.0 ℃时.输入到a/d芯片的电压处理.调整为0v.温度41.10℃时.输入到a/d芯片的电压处理、调整为5v。温度每升高0.02℃,.电压升高5v/255=0.0196v.保证系统分辨力为0.02c.0.02℃×255—5.10℃.温度上下限为36.0℃ -41.10℃。报警温度为36.5℃。 二、方案比较与选择 本课题的核心问题在于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以及数字量的显示,笔者对两种比较理想的方案进行讨论。 1.硬件实现:在温度传感器ad22100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后,通过a/d转换器将电压模拟量转化成八位二进制精度的数字信号,再把该八位二进制精度的数字通过译码转化成十进制数,并最终用数码管显示。 2.基于单片机的软件实现:在温度传感器ad22100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后,通过a/d转换器将电压模拟量转化成八位二进制精度的数字信号,改用51单片机,通过编写程序,按照一定的算法来将八位二进制精度的数字转化成十进制数,并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实践表明:a/d转化器转化出来的是八位二进制精度的数字,这个二进制数的大小并不代表真实的温度,需要一种算法来实现而不是单纯的译码就可以实现的。而单片机软件实现分辨率高,高可靠性且具有一定的智能功能。 所以综合考虑,确立方案:用单片机程序将该八位二进制精度的数字转化成十进制数字,再利用单片机驱动显示器显示,可以从显示器上精确的读出温度的数值。 三、硬件设计 1.传感器、放大模块。测量温度的时候,我们选用具有信号调理的电压输出温度传感器ad22100。其有以下特点:工作温度范围为—50~150度;温度系数22.5mv/℃;输出电压正比于温度与v+的乘积;线性优于满量程的±1%。;反向电压保护;高电压、低阻抗输出。 温度传感器ad22100将温度信号通过温敏电阻r的变化转换成电压信号,从运放输出端输出电压,对应的电压信号传输函数为: 当图中电源电压为+5v,—50~150度对应的输出电压为0.25~4.75v。温度与输出电压呈线性关系,当温度变化有变化,则会对应有一个电压输出,通过温度传感器ad2210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 2.a/d转换模块。运用a/d转换器adc0809将模拟量的电压信号转化成八位二进制精度的数字量adc0809芯片介绍可参看有关 文献 。 3.单片机的显示数码转换模块 (1)原理与算法。在很多运用单片机进行测量的系统中,通过传感器或a/d 转换后的数据只是测量数据,并非显示数据,将这些测量数据转换为二进制的显示数据,才能通过查表的方式正确显示直观数据。8位二进制有0-255共256 个值,但是电压值却只有0-5v,8位二进制的0 和电压的0v 对应,而8 位二进制的255 和电压值的5v 对应,把0-255 分成5 分,即255/5=51,,1/51=0.0196v,即一个8 位二进制值所代表的电压值近似为0.0196 伏。再按照这个关系去除以51,得到十位电压值;再将余数与26 比较,小于26 直接乘以10 再除以51,所得商就是个位电压值;如大于26 则先减去26,再乘以10,然后除以51,所得商再加上5,即得个位电压值;将第二次除以51 所得余数,按第二次除以51 的方法进行 计算 ,所得结果为十分位电压值。(2)单片机与led 数码管动态显示接口电路。具体电路可查阅相关文献。由于动态显示情况下,cpu 要定时扫描刷新显示,数码管的信号在不停的通断变化,为了保证显示效果,一般会在数据端口接一个缓冲驱动芯片(如74hc244、74ls244 等),而在位选通端接一个pnp 三极管作驱动(如9012、8550等)。 4.超温异常报警模块。利用ad22100传感器取得电压模拟量后,根据其传输函数公式 可算得当温度t?a达到36.5时,电压模拟量v?0的值为2.196v。所以,在v?0后面加一个比较器,当v?0大于恒压源设定值时,就会在比较器输出端输出一报警信号,从而引发报警装置。 四、软件设计 1.显示程序的实现。在程序设计时一般将具体的显示部分单独分出来组成一个显示子程序,这样编程方便、思路清晰,也便于检查。显示时,从主程序调用显示子程序,根据显示数据通过查表程序读取显示代码,将显示代码从p0 口传给数码管,同时p2 选中1 个数码管,每个数码管亮1ms,显示完接着显示第二位数据,当所有数码管第一轮全部显示完后返回主程序。 2.程序设计。设计者可按个人习惯及擅长具体设计。 五、问题及展望 此类温度检测器只能有一种报警温度值,理论上只适用于平均温度接近的一类动物的检测,存在局限性,可在此问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制造出集成的有各种温度设定值得模块,设计更加通用型的温度检测仪。 兽医论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分析 摘要:本文将就基层畜牧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对落实具体工作的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1目前在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1.1数据不健全 畜牧行业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所针对的对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分布区域上都非常广泛。如果缺少数据化的管理方式,就会无形中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致使其承受的压力过大而出现失误,影响工作开展的效率。同时,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很多专业性的仪器和设备,如果无法很好地使用这些设备也会对基层的防疫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而在对基层防疫工作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一些单位为了完成任务而编制数据,使得数据根本毫无参照性。 1.2技术较为落后 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时,由于技术落后导致检验结果和实际偏差较大。更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免疫检查工作失去效用。进而影响畜牧兽医工作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并对检验结果产生怀疑。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所使用的技术相对落后,且一些单位为了节约设备成本,而选用过时的检验技术和设备,进而造成检验数据出现偏差,降低整个畜牧兽医工作的公信力度。 1.3缺少专业人才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一般来说需要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同时具备严谨和科学认真的态度。如果是刚入行的检验人员还需要有技术熟练的工作人员在旁指导和监督,进而确保防疫工作的开展。但就目前人才供给情况来看,我国在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需求缺口还很大。 1.4缺少管理制度 制度是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开展的准绳和参考。对确保防疫工作落实的质量、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创立较好的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好的制度还能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为推动整个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地作用。 2做好防疫工作的相关措施 2.1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2.1.1.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在开展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时应当注意对相关数据内容的完善。这是由于在开展工作时所涉及的工作内容非常复杂,类型较多。因此通过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掌握辖区内动物的基本情况,如存养量、日龄、健康状况等动物的基础信息,以及各个仪器设备的功能、使用方式和用途,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好防疫药物的计量,给工作人员快速、及时的开展防疫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标准,从而确保防疫工作落实的质量。 2.1.2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确保畜牧兽医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为了确保工作落实的高效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相关的技术研究小组,对设备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设备的使用功能性和效率。 2.2引进先进的技术 在开展基层防疫工作时,会涉及到较多的设备和药剂。这些药剂的保存和使用情况将会决定整个防疫工作的质量。尽管目前我国在防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提升其目前的技术水平也能够有效地提升防疫工作的效率,以减轻工作人员的从业压力,确保防疫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地保障。 2.3注重人才培养 由于畜牧工作的特殊性使得防疫工作人员的从业压力过大,导致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增加。为了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不断的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提升他们对畜牧行业的热情,从而能够在开展工作时更多一份兴趣和热情。 2.4完善对应的制度 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给予人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约束力,以确保行业能够顺利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以保证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传统的制度内容外,在建立制度时还应当注意结合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充分的说明,从而确保工作人员在对接时能够高效有序。同时,制定对应的奖惩制度,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提升整个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做好防疫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3.1定期开展检查工作 防疫工作就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动物依据其品种、日龄、疫病流行特点等,采用疫苗注射等方式所做出的疫病防控技术工作,以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开展实地考察,依据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实际状况做出防疫措施,并及时控制疾病疫情的发生与发展。 3.2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就必须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作严谨性,从而确保防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结束语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和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在开展工作时必须以端正严谨的态度,专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先进的设备设施来确保整个防疫工作的质量。 作者:杨建华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农业林业局碑廓畜牧兽医站 兽医论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问题及改善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兽医结构也在不断改善。畜牧业在现代兽医中居于重要地位,尽管目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立足于现代兽医的整体发展现状,分析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前景,并对畜牧兽医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从而找出有效改善措施。 关键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问题;改善措施 大力推广畜牧兽医技术有助于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动物疫情、提高农牧民的收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推广畜牧兽医技术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1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意义 1.1益于国家与政府管理 如果能保证畜牧业科学合理的发展,这不仅能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还能帮助国家和政府对畜牧业体系进行具体化管理,制定和科学合理的政策,有效履行政府和国家的基本职责,从而建立健全畜牧业兽医体系,使畜牧兽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科学合理且具备可操作性的执行标准可以参照,保证兽医对畜产品的安全标准、生态环境保护标准、资源利用标准等相关行业标准能有较为具体全面的把握[1]。 1.2有利于提高畜产品质量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于畜牧业来说,新的畜禽品种不断出现,养殖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而对于新品种的安全研发和大力推广离不开畜牧兽医技术体系[2]。为保证现代畜牧业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势必要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而畜牧兽医技术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大力推广畜牧兽医技术有助于完善管理体系,提高技术水平,保证生产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使生产始终保持在最优状态,而这也能有效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同时,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通过制定统一的投入品安全使用、动物防疫的体系标准,并在本系统内得到有效实施,从而保证畜产品的质量。 2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推广队伍素质不高 畜牧兽医技术对整个畜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在推广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推广队伍来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不足,专业能力未能达到一个较高层次。就现阶段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来看,有相当一部人推广人员是从上级畜牧业行政部门调剂过来的,尽管这部分人的理论知识储备较好,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操作水平较低,多适合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对于技术指导层面的实践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队伍中还有部分人员是从别的部门调过来的,专业与畜牧兽医不对口,且对实际情况知之甚少,理论知识也不合理,无法担当技术推广职责[3]。 2.2缺乏技术推广机构和制度 现阶段畜牧兽医推广过程中出现问题大多是因为许多地区的地方领导并没有意识到畜牧兽医的重要性,因此地方上的畜牧兽医建设力度不足,没有可以依照的科学合理的政策标准,也就无法有效管理畜牧兽医站,从而加大了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难度。尽管在畜牧兽医方面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法律及制度,也要求设立畜牧兽医站,有效控制动物疫情,但是由于相关技术人员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国家制定的法律无法落到实处。而针对这样的漏洞,也没有相关监管部门给予有效监督和审查[4]。 3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改善措施 3.1提高推广人员的团队素质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需要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开展工作,才能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畜牧兽医站不仅要吸纳优秀的兽医专业毕业生,以及时更新理论体系,保证技术能紧跟时展,还要集结经验丰富的兽医对新人进行培训,帮助新人能在短时间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外,我国畜牧兽医站非专业人士占比大,管理人员应定时组织培训工作,帮助畜牧兽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还要帮助畜牧兽医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严格把握市场动态,对国家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还要建立考核制度,相关管理人员应逐步探索建立现代畜牧业考核办法,将现代畜牧业的考核融入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中去,制定统一的考核指标和方法,有助于挑选畜牧兽医人才,改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3.2理顺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如果要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力度,就要建立起良性管理体制,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整合畜牧业、林业、财政和计划政府部门资源,还要重视畜牧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多个部门能协调运转,保证管理效果。在推广畜牧兽医技术的过程中,各部门的协作能力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影响推广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能保证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工作,就能有效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水平。另外,畜牧兽医技术也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革新,而这就要联合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单位,共同推动基层畜牧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总之,各级政府要加强同畜牧兽医的合作,根据各地的不同区域特点,采取不同的推广方案,从而保证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工作有序开展。 4结语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成为相关人员工作开展的重点,而畜牧业作为农业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加强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应全面而又准确地把握推广现状,采取具有可行性的推广方案,并针对推广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效果,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 作者:史有固 单位: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政府 兽医论文:畜牧兽医实践中健康传播的运用 摘要:由于养殖业的全面发展,养殖的数量得到了提升,加之旅游业的发展,疫病发生的概率和传播的概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本文针对畜牧兽医实践中健康传播的应用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健康传播的内涵概述、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价值、畜牧兽医实践中健康传播的应用路径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畜牧;实践;健康传播;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往对于健康进行传播的相关概念以及方式已经不能迎合人们的发展需求。此外,对于健康的传播工作为畜牧兽医的重要工作内容,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当前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将健康传播当成了主要工作之一。 1健康传播的内涵概述 在传播科学当中,健康传播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基本的内涵为全面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目标,利用各项有效的手段以及方式实施保护健康的具体流程。其中,对于健康传播的内涵十分丰富,会涉及到较多的学科和不同领域的知识,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传播学以及健康学,并将两个学科当中的知识进行交叉和结合,构成全新的体系,结合情况对医学和社会学等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从另一种层面进行分析,健康传播在我国还是一项非常新的研究课题。经过各个学科的交叉和结合,健康传播面临的环境会比较复杂,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对于健康传播进行探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十分丰富。因此,研究人员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多角度和不同的维度进行思考。例如:在传播学的维度当中,包含了自我进行传播的维度、人际、组织以及大众进行传播的层次。从社会学的维度进行分析,包含了在健康传播这项行为本身、传播的实际情境以及社会情境的场域。在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关于动物的安全事件当中,对其的总结和反思非常深刻,众多的学者开始对人畜共患病的情况进行了探究,促进了医生和兽医的工作一体化。此外,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区域当中,兽医肩负的责任非常大,需要为社会提供卫生、安全的动物产品等,其中对于健康传播的研究与实践,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2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价值 2.1减少畜牧疾病避免疫情蔓延 随着畜牧业的高度发展,畜禽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也容易导致疫病的产生,并为疫病的变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兽医的实践工作产生了影响[1]。此外,现在人们也喜欢饲养宠物,人畜共患病的机率明显上升。因此,健康传播可以有效降低疾病产生的概率,避免疫情发生和蔓延,保障了健康传播的有效性,其他区域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迅速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在现有的实践基础之上,极大的减少了患病的风险,并提升了畜牧兽医相关的实践效果。 2.2推动动物卫生事业的进步 对于健康传播,需要以畜牧兽医的相关实践工作为指导。尽管在乡镇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步构成了有效的防御制度,使乡镇兽医的相关工作有重要的依据,但存在较大的不规范性,所以不能对疫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对疫情进行控制时,健康传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疫情进行控制,以便推动卫生事业的全面进步。 3畜牧兽医实践中健康传播的应用路径 3.1增强健康传播的宣传力度 对于健康传播工作的影响力,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提升影响力,利用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强化人们对健康传播内涵的理解[2]。在实际过程当中,可应用报纸、杂志、网络、电视以及广播的形式,使其有非常广的传播范围,以便更多的人能有所了解。 3.2建立疫情预警机制 乡镇畜牧兽医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好具体的工作内容,将已经具备的疫情预机管制进行补充和完善,将数据库进行更新。如果没有预警机制,则需要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实践的具体形式作为重要的基础,建立具体的疫情预警机制。当前,由于人们活动的范围正在慢慢的扩大,对于乡镇畜牧兽医的实践需要从整体进行认知,避免疫情的范围扩大,影响畜牧兽医实践工作。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要严格构建预警机制,满足乡镇畜牧兽医实践的工作。因为疫情有着突发性特征等,如有疫情要立即控制,采用预警机制确保疫情不会扩散,而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起到良好的防范效果。 3.3建立系统评估机制 由于疫情的种类非常多,并随着动物的增加,疫情的种类也开始变异和增加。健康传播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了较多的知识,所以乡镇畜牧兽医在实践中要脚踏实地的做好相关的评估工作,确保最终的效果,将真实的情况作为基础,制定防范的具体机制。此外,受众会严重影响健康传播的结果,尤其是在控制的后半段,要鼓励受众加入到控制的过程当中。 3.4减少人畜之间的病毒传播 健康传播工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减少人畜之间的病毒传播包括:提升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如发生新生的病毒要立即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乡镇区域要在政府的带领下采取相关的防疫措施,并进行正确的宣传。 3.5加强信息交流 乡镇兽医要对各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并进行细致的学习。医疗机构不但要对人们的疫病进行探究,也要对畜禽传染到人身上的疫病进行探究,兽医和医生要针对各类疫情和病情特征等进行信息的交流和研究,为避免人类与动物患病共同努力。 4结束语 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旦动物发生疫情便会严重影响其他动物以及人们的健康。对于健康传播的相关工作,要以疫情的具体特征为重要的依据,及时传播疫情信息,发挥好健康传播的作用,减少患病和疫情的扩散。 作者:刘美珍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安平镇畜牧兽医站 兽医论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初探 摘要:本文试从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着眼,探求防疫工作中的重点。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 兽医防疫人员在基层畜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疫情发生时,兽医防疫人员会根据实际调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减少当地畜牧业的损失。当疫情结束后,兽医防疫人员会对此次疫情加以分析并记录,为以后的畜牧防疫工作提供案例与经验。 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基层防疫人员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现阶段,一些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人员对自身工作的理解还存在偏差,没有明白防疫工作对于畜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日常的防疫工作中,部分防疫人员没有落实自己的工作,只是粗略的了解动物健康情况,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例如:在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时,最好提取动物的粪便等加以检测,但部分防疫人员以麻烦、脏乱为借口,只是简单的观察,而不做具体的试验,敷衍了事,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基层畜牧防疫工作的开展。 1.2基层防疫设备和相关技术人员缺乏 据调查显示,基层防疫站大多存在设备和人员缺乏的问题。首先,相关防疫检测设备的缺乏严重阻碍了疫情防范工作的开展,防疫人员没有充足的试验设备检测动物的健康情况,无法及时了解当地的防疫现状,严重影响了基层畜牧的健康发展。此外,基层防疫人员十分缺乏,一是基层防疫人员数量较少,而防疫工作事务繁杂,每一位防疫工作人员都要身兼数职,无法做到一人一职,在具体的防疫工作中难免会力不从心;二是现在的基层防疫人员老龄化现象突出,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老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大多固守成规,没有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防疫技术与理念,使得当地的防疫工作水平还停留在最初阶段,没有得到改进与提升。例如:一些基层防疫站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但由于防疫工作人员知识储备不足,连机器如何使用都不了解,这时再好的设备也只能束之高阁,无法得到推广与使用。 2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基层防疫的内部管理 为了更加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尤为重要。在相关的制度中,要明确规定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同时,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培训课程,传授最新的防疫技术给防疫工作人员,整体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此外还要做到“追责”管理,对于一些滥竽充数的防疫人员要追究他们的责任,使他们不会也不敢在工作中敷衍了事,从而提高基层防疫的水平,避免一些疫情的发生。 2.2加强基层防疫设备建设 基层防疫工作中,是否拥有性能良好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防疫工作的开展。少数疫情较为明显,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看出苗头,但大部分的疫情必须要经过正规的检测才可以探查出。因此,为了加强疫情监测的准确性,国家应为基层防疫站配备较为完善的检测设备,在硬件上满足防疫检测工作的需求,减少因设备不足导致的失误。此外,提升基层防疫站的软实力也尤为重要,国家应大力鼓励、支持年轻技术人员加入动物防疫工作,为基层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年轻防疫人员掌握着较为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敢于破除一些保守老旧的防疫方法,更有利于推动养殖户施行新的养殖方法,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3加大防疫宣传力度 当前我国对于防疫工作的宣传还有所缺失,使得广大养殖户没有意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养殖中,养殖户没有对动物的健康加以重视,使得疫情一旦爆发,便会形成无可挽救的损失。因此,基层防疫站有必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养殖户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层防疫站可以改变传统的宣传方法,采用一些新的手段进行防疫工作宣传,例如:可以定期举办防疫工作宣传会,向养殖户揭示疫情的破坏性,让养殖户自己认识到防疫工作的必要性。此外,基层防疫站还可以利用一些新的方式,如通过网络,报纸,知识竞赛等手段进行一些简单易懂的科普,在揭示疫情灾害的同时宣传一些防疫的方法和渠道,让养殖户与防疫人员配合起来,共同预防疫情的到来。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层畜牧兽医的努力,也离不开广大养殖户的理解与支持。就目前而言,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管理不到位、人员松散、技术设备较为落后等。因此,为了促进基层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促进防疫工作的开展,包括制定相关规则、提升防疫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完善基层防疫站检测设备等。只有这样,基层畜牧业防疫工作才可以有效开展,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杜长波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兽医站 兽医论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及创新 摘要:为了有效适应畜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需要加强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为此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展开了讨论,了解畜牧兽医技术的具体内容,实现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高畜牧兽医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创新改革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下,畜牧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的支持,这样才能够保证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就目前而言,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的创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1发展基层畜牧业的重要性 畜牧业的存在一方面给食品、纺织和制药等行业提供重要的原材料,另一方面还提供给人们丰富的食品,为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肥料。发展基层的畜牧业可以通过调整畜牧业的结构、提升工作人员的养殖水平等方式。畜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畜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基层畜牧业兽医技术对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管理体制中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我国畜牧兽医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深入的分析还是能够看到其中存在有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忽视了兽医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从兽医的技术管理方面,我国政府已经投入了较多,但是基层畜牧业的兽医技术管理尚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很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经常会将重要的资金挪到其他的地方、基层部门没有加强对兽医技术的管理,这对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严重的阻碍。最后,基层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相对较差,没有实现有效地沟通,畜牧业对于兽医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被忽视,最终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2未实现管理职责的明确分工 虽然说兽医技术某个层面上受到了重视,但是从基层畜牧业的管理形式来看,存在较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基层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分工不明,兽医技术的管理较为分散,不同的管理机构之间管理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很难形成统一化的管理机制,基层的兽医技术管理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3促进技术管理体制顺利改革的相关措施 3.1组织各部门的学习 在疫情发生时,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就会造成事态的恶化,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疫情的学习和关注,加深对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意识,积极推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完善和进一步的发展,确保疫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减少更大的损失。 3.2重视专职管理部门的设置,做好定期巡检工作 就目前而言,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还不成熟,这使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不能够落实到实处,有时候还会出现重复落实的情况,这都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设立专职管理部门非常必要,实现传统的行政管理部门的改革,将原本比较复杂的程序进行简化,方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还可以将行政人员的数量进行缩减,并将区域进行划分,安排相应的人员到指定区域完成管理工作,为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需要加强基层巡检工作的进行,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给出解决方案,切实将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4结语 加强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能够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这对于整体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兽医技术和畜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联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促进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进,能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作用。作为畜牧业发展部门,需要加强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进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刘伟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兽医论文: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培养 摘要: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技推广人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高度重视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职业素养教育,营造职业环境、激发创新精神等途径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其成为技能突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畜牧兽医;委培生;职业素养;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调查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工作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主要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专业知识不扎实、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1]。因此对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更多地体现在职业素养上。 一、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养由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行为素质、职业技术素质、职业文化素质几部分构成,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增加到了765万,创造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更加严格,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大学生,在竞争中具有显著的优势[2]。第二,有利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3]。第三,有利于高等院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通过职业素养的培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4]。第四,有利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高职院校的委培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外,用人单位文化内涵的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5]。 二、高职院校委培生职业素养现状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了订单委培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常订单培养的学生相对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但仍存有不足。1.委培生服从意识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意识是衡量执行力和忠诚度的重要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精细化,分工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各职业工种之间明确分工,有效配合,对的工作指令必须坚决执行。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委培生由于感觉到没有就业压力,行为懒散,缺乏团队合作的锻炼,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表现出对工作指令的执行不坚决,不能与他人形成有效的团队配合[6]。2.职业道德信念不坚定,缺乏职业信仰。在高职院校的委培生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观念。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是畜牧兽医行业的现实,大部分工作岗位需要节假日无休和倒班,没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的,部分委培生由于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观念,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条件,选择毁约退出定向委培班。3.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缺乏创新创造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但部分委培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实践操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创新创造性能力有待提高。4.职业意识欠缺,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度。委培生施行的是定向委托培养,用人单位已对用人计划做了全面规划,毕业后一般都会成为订单企业的员工。委培生在具有了这样的身份后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度。 三、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 现代畜牧业要求的是高知识技能型、高复合技能型、高技术技能型、高经营管理型的“四高”人才。畜牧行业的从业者不但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要能够将经营和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良性优化。2016年5月,学院与扬州市农委签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定向培养协议,2016年实际招收扬州户籍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生16人。这批定向委培生入学后减免学费,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毕业后推荐到扬州各区县农技部门就业。此项工作先后得到农业部、江苏省农委等各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上,该做法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学院具体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1.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许多委培生在入学后并没有客观理性地思考个人的职业规划,缺乏对职业目标的思考,因此加强委培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学院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在学生入学时就对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绍畜牧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等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自身的职业技能,为实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而努力。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学院与委培单位共同设计并落实委培学生的职业生涯路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职业素养教育。2016年,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专业诊断与改进试点之一,学院以品牌专业建设和专业诊断与改进为契机,在深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学院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扬州市农委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了《牛羊生产》、《家禽生产》、《养猪与猪病防治》等核心课程及《动物繁殖技术》、《动物外科与产科》等相关专业课。把课程学习内容和实践生产有机结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相融通、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相一致、校内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一致、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相一致。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增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过程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注重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委派责任心强、职业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班的班主任及专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发挥对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引领作用,促进委培生职业素养的提高。3.营造职业环境,激发委培生创新精神。学院为促进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积极引入优秀企业的文化,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着力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将委培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机融合,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激发委培生的创新精神。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生是学院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应贯穿于学校课堂教学和业余文化学习的全过程中。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院将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并重,着力构建职业素养培养及评价机制。通过3年系统的高职专业教育,使其成为技能突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作者:郝子悦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兽医论文:畜牧兽医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畜牧兽医;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1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畜牧产品供求量大幅上升,进而促进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畜牧业产品质量的监管极其重要,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会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消息,更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权力的实施对整个行业的监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执法机构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具体内容有相应的规定,更是对行政执法的主体做出相应规定,并不是所有的畜牧兽医工作者都具有开展实施行政执法工作的资格,如位于乡镇级别的畜牧兽医工作者未能达到拥有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的资格。但在实际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执法机构相关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出现一些滥用职权的消极现象,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不具备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权资格的兽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拥有了实权,却缺乏对该类职权滥用的有效监管;二是实际拥有资格的畜牧兽医工作者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的过程中得到的权力不完整,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效用对整个行业实施相应的监管。这一现象的存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不利影响。 1.2执法程序不合理 执法程序的存在是发挥行政执法权力效用的重要手段,畜牧兽医工作者在整个行政执法过程中,主要依靠可靠的执法程序开展实施相应监督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助于畜牧兽医工作者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畜牧兽医工作者依靠执法程序的强制性发挥权力的效用,从而适时地对违法乱象进行调整,以促进畜牧兽医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在实际生活中,执法程序的不合理性极为突出,对畜牧兽医的整个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有许多阻碍,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执法程序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缺乏较为完善的与执法程序相关的规章制度,大多畜牧兽医工作者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条例的指引,执法行为较为随意,对于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有较大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也造成在制定相应执法程序时,侧重于设立统一标准。这一特点的存在使得现实生活和执法程序两者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对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不利影响。 1.3行政强制力效率较低 在行政执法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畜牧兽医监管效用之所以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是因为法律本身所具有的强制力,能够给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行政执法行为提供一定的支持,当畜牧兽医工作者发现违法行为时,能够借助于法律的强制力,对违法主体的不当行为作出相应处罚及纠正,从而维护整个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在实际生活中,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行政强制力效率较低是一大现象。这一现象主要在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强制力的实施,往往通过间接的方法对违法主体进行相应处罚,即畜牧兽医工作者依靠法院对违法主体的行为进行处罚,且在该过程中,畜牧兽医工作者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导致行政强制力的效率较低。 2解决策略 通过分析,总结出了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及相关资料的查询,提出以下两点对策,以期促进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2.1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权力和责任明确到个人 畜牧兽医工作者开展相应行政执法工作的过程中,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给执法程序、执法权力等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更好地促进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行政执法工作的权力和责任明确到个人。条文性规范的存在,不仅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还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指引方向,对其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建立规章制度的一大好处。另一方面,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能够对行政执法的主体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并开展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权力滥用的现象,责任明确到个人,对维护良好的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畜牧兽医工作者应大力提升自身素养 畜牧兽医工作者首先应明确自身开展实施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从内心认可这项工作。另外,还应积极学习行政执法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能够灵活运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权力效力的作用。畜牧兽医工作者自身素养的提升,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而且还包括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对监督管理畜牧行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不法商家贿赂畜牧兽医工作者使其包庇自身不法行为的现象。作为一名畜牧兽医工作者,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能够在诱惑面前说不,积极抵制不法行为。因此,要想成为一名高素养的畜牧兽医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时事动态,顺应时代潮流,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相应贡献,促进社会发展。 作者:苏德志 单位:四川省犍为县新民镇畜牧兽医水产站 兽医论文: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畜牧兽医的健康传播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宣传力度不强、疫情的预警机制不健全、健康传播在畜牧业的领域较少等等。针对这种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完善评价系统,对相关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开创该领域的专业学科,提升人们的认知程度。因此,以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意义作为突破点,对应用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健康传播;畜牧兽医;实践;应用 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兽医的实践工作十分关键。从畜牧业的长期发展状况来看,其建设规模与动物的病疫情况都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动物的防疫工作不能够有序进行,并将健康知识传播出去,则会增加突发疫情的概率,对社会产生危害。 1健康传播的概念 从本质上来讲,健康传播主要是指以不同的信息传递媒介为基本途径,以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传播活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畜牧业有着更深的关注。因此,活动应该体现一定的科学性与传播意义。首先,从专业学科的角度来讲,传播形式多样化,也将健康学与传播学融合起来。其次,由于健康知识传播的复杂性,要求宣传人员应该具备更突出的实践经验。 2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作用 2.1促进动物卫生的进步 促进动物卫生的进步是健康传播的主要作用之一。首先,畜牧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健康宣传工作也能够为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及时把控动物的生活状况,控制疫情的扩展和延续。其次,兽医的实践活动属于卫生预防的重要部分,体制的健全能够使危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动物卫生得到进步。 2.2减少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主要是指畜牧管理人员没有对动物的基本情况进行检验就将食品投入进去,使得一些病猪、病牛出现,并增加了疾病发生的概率。而健康宣传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此现象的出现。工作人员会根据基本流程进行核查,并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重要的应用理念,令食源性疾病得以减少。 2.3避免疫情的延续 随着禽畜种类的增多,疾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为了使这种情况得以控制,工作人员应该加大管理力度,从基本的实践活动出发,对病疫的种类、基本表现、诊断方法进行宣传,使畜牧者受益匪浅,也将健康传播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因此,健康宣传是避免疫情延续的重要途径。 3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应用 3.1提高健康传播宣传力度 为了保证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健康传播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就政府和相关单位而言,各地方的管理者应该以省市乡村为具体的活动单位,对重点的畜牧产区进行调查,并确定宣传范围。同时,要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畜牧知识进行传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扩大用户的认知程度。在理论上,主要对现阶段的常见疾病进行阐述,并突出其中的基本表现,教会畜牧用户进行核查。在实践上,主要以场景模拟的方式进行练习。例如:指导人员应该以实际的畜牧厂房为主导,结合一些具体的情况来判断,并针对特殊的疫情进行讲解,使工作人员学会防控。另外,在健康传播结束后,也可以选出两名代表谈论自己的感受,并说明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其次,在健康传播的途径上,相关部门应该扩大宣传范围,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上,还应该在各大网络媒体中建立有关畜牧兽医的专题网站,使经营者能够进行自我学习,提升认知程度。 3.2建立疫情预警机制 疫情预警机制的建立健全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扩大健康传播的作用。第一,当动物疫情为发生前,工作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动物的基本情况,并将异常现象及时记录下来,避免疫情突发,并减少灾难的蔓延。第二,管理者要将兽医、清洁人员都集合起来,成立预警小组。当动物灾疫发生时,要第一时间发挥自身的本职工作,分析危机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解决方案。不同部门的工作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划分,组内实行轮岗制,在QQ或者微信群中进行沟通和联系,发挥预警机制的作用。当问题出现时,每组都要制定一份可行性报告,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出最合理的内容。 3.3开设畜牧兽医实践的专业学科 在一些农业大学中,畜牧兽医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够将健康宣传落实到实处,各高校应该开展专业实践课,在增强学生认知的同时也完善了宣传水平。首先,要将传播学和畜牧健康学这两大部分结合在一起,通过层次划分的方法使学生们认识到实践活动的专业性。其次,要完善整体的畜产品加工环节,并令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例如:应该学会如何通过微观实践对疾病进行诊断,并做到疫情的防控,形成独特的管理方式。最后,相关学校应该加强与畜牧行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第一,对健康传播的概念进行宣传。第二,探讨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作用。第三,分析了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从而得出:为了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使畜牧业得到长期发展。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健康传播理念的宣传,建立以卫生保障为主导的控制体系。同时,也改变评价方式,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为畜牧业的进步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罗海青 单位:海东市乐都区畜牧兽医站 兽医论文: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摘要: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建设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进而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克服当前面临的问题,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 关键词: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在农村畜牧业发展中,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需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重视,并且明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可靠保障。 1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义 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义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当前局势的必然决定,当前我国的畜牧业在农业的生产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同时科学技术又在不断进步,这两者的相互结合就要求必须要建设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来保证产业结构能够顺利生产;其次,我国的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具有公益性与福利性,其具备着处理动物疫病、处理有害生物、安全质量检测等等功能,因此建设推广体系,能够使更多的农民群众对此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开展活动也将更加顺利;最后,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有很大一方面是由其畜牧业的技术水平所体现的,畜牧业的发展决定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村的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可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建设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力发展畜牧业提供可靠的保障。所以,重视并落实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有着相当大的意义。 2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缺陷 2.1资金投入不够导致设备过于简陋 农村畜牧兽医服务站的最大特点在于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所以,这也就暴露出了畜牧兽医站存在的缺少资金投入的问题。因为资金投入不够,所以农村畜牧兽医服务站的基础设施难以完善,拥有的实验设备也过于简陋,对于疾病的诊断就难以保证精确性。当前,很多农村畜牧兽医站的设备器材远不能够达到有关标准。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重视农村畜牧兽医站的建设,但是想要全面推广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体系仍然需要很多努力。 2.2体制有待完善和优化 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种种问题,究其根本在于缺少独立并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制度是约束行为的一种手段,当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缺少一个科学、有力地制度保障,推广活动也将变得随意,体系的建立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2.3无法完美的融入市场 时代的不断进步导致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农村畜牧站如果想要适应当前社会并融入到市场中,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畜牧站因为缺少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导致能力较弱,在市场的发展能力上还处于落后状态,因难以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畜牧兽医站的服务能力也将大大减弱。 2.4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缺失 在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专业人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前面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导致农村畜牧兽医人才缺失严重,而当前处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专业知识水平尚有欠缺,也会使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得建设受到影响。 3提高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质量的若干措施 3.1加大管理力度,创建科学合理的体制 农村畜牧兽医站因为其职责的特殊性,所以对专业以及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需要想要使其专业以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保证农村畜牧兽医站能够稳定发展,就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力度,以严格的制度来确保体系的有效建立,县级政府同农村的畜牧部门也应当协同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另外,因为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各地区不能够一味的效仿,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创建科学合理的体制。通过创新管理体制,保证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能够与时俱进,进而使农村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加强。 3.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农村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要想促进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要重视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设立转向资金,及时更新老化设备,健全基础设施,从而保证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政府支持与配合下,和有关专业院校、科研单位取得联系,吸收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先进技术成果的运用,从而不断完善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除此之外,加强各专业合作社与集体组织的融资,增加企业或业主的资金投入,实现投入多元化,确保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序落实。 3.3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 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在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就需要保证从事农村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的素质能力过关。而想要保证这一点可以提高招聘门槛,并对在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向前辈学习技术与经验。 3.4遵守法律法规,增强实力 农村畜牧兽医站一定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任务,在实施防疫检疫任务时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日常工作中严抓重点难点,务必人人做到尽职尽责,各司其职,如此方可顺利出色完成任务。此外,农村畜牧兽医须以畜牧生产工作为中心,严抓技术服务质量,不断让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从而逐步增强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综合实力,为建设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奠定稳固的基础。 3.5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增加科技投入 对于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而言,首先要改进畜牧兽医设施装备,然后尽可能提高畜牧科技推广人员的薪水福利,让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待遇报酬有所保障;最后对基层服务工作人员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建立一套具有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充分做到赏罚分明。在畜牧科技投入方面应大幅度增加,这也是促进畜牧科技跨越发展与实现现代畜牧业的关键所在。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而且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改善策略,从而实现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的快速发展。 作者:胡诗强 单位:高密市畜牧局 兽医论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探究 在我国畜牧兽医的工作中,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疫工作的开展的有效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然而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尚且存在较多的问题。下文主要围绕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进行探究。基本情况特克斯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山脉北麓的褶皱带,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苏盆地东段。东和东北接巩留县、和静县,南与拜城县相连,西和西北与昭苏县、察布查尔县交界。县城特克斯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52千米。全县总面积8352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人,县辖六乡二镇,由哈、汉、回、维、柯、蒙等33个民族组成。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三良”措施,改变各类畜群混合养殖的传统自然放牧方式,防止草原退化,实现增草增牧,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生态与经济效益,现将防疫工作方面进行归纳如下: 1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监管力度不足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表明,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机构属于合法的执法机构,其防疫工作人员也应该被纳入到公务员序列之中。然而许多基层防疫机构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被纳入到公务员的序列之中,无论是福利待遇还是工资待遇都没有得到改善。此外,在我国一些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机构中,存在着防疫工作人员不足的现象,此外,由于受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机构工作的开展,而这就会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会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了贩卖销售病死动物的现象极其猖獗,此外,还有一些养殖户不配合防疫人员的工作,拒绝强制性免疫,这就导致畜牧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1.2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 当前,在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机构中,其工作人员存在着老龄化的现象,由于基层地区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所以防疫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年龄都偏大。而这些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他们在工作之时更习惯于运用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进行防疫,这就会影响防疫工作的效果。 1.3防疫工作意识较为缺乏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动物防疫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动物防疫人员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很好的认知,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工作任务。许多防疫人员将防疫工作人员理解为打疫苗,认为打打针就完成任务了,由于防疫知识理念以及防疫技术较为落后,没有与时俱进,所以一旦发生疾病之后,他们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防疫工作重点探析 2.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让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要对疫情的管理办法进行明确的规定,要从法律层面上着手,去对防疫工作进行约束与指导。另外,要改善防疫人员的福利待遇与薪资待遇,对于他们晋升的渠道要用相关的制度来进行明确;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表现良好的防疫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防疫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只有当基层防疫部门拥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使后期的防疫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 2.2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工作队伍的建设 当前,我国一些基层地区的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职业道德素质也有待提升该,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要加强防疫工作队伍的建设,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防疫工作。首先,基层防疫部门要加强对防疫工作人员的培训,要定期组织防疫人员定点学习动物诊疗的相关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接收系统化的防疫理论知识。其次,基层地区动物预防部门需要加强与兽医人员的密切联系,要交流双方先进的诊疗经验,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以促使动物诊疗工作更加科学化。最后,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引进,针对当前基层防疫机构人员不足的现象,要采取对外招聘的方法,对一些专业人才,要给予相应的薪资待遇来留住他们。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吸引一些优秀毕业生前来实习,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 2.3加强防疫宣传力度 在防疫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养殖户拒绝配合防疫人员的工作开展,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基层防疫部门的防疫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对防疫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没有让广大养殖户了解防疫工作对他们自身利益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防疫工作中,基层防疫部门应该安排周期性的防疫宣传,要深入各村庄向养殖户揭示防疫工作他们经济效益的宣传,并向他们进行普法宣传,以提升他们的防疫意识,使他们在今后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配合防疫人员的工作。在防疫宣传中,要丰富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来推广各种宣传方法,如广播宣传、电视宣传、网络宣传等,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植入到每一个防疫人员以及养殖户的心中。综上,为了推动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部门要重视防疫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为防疫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法律支撑;要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工作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防疫队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防疫工作;加强防疫宣传力度,提升广大防疫人员以及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在今后的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将动物防疫的工作重点放到这几个方面,能够推动基层地区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作者:李良 单位: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育种站 兽医论文: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摘要: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实施职业素养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素养的形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和创业,同时能促进班级管理。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班级管理 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1.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过硬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更需要适应畜牧兽医行业需要,能生产、懂经营、会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敬业乐业、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中高级人才。 1.2中职畜牧专业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规范、职业技能、职业心态五个方面。畜牧兽医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可以被概括为两大类,一是畜牧兽医企业员工的“品德”——隐性部分,即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二是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的“才能”——显性部分,即沟通协调、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其中品德是人才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构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品德的高低往往被企业视为能否成为一个合格员工的首要条件,因此是基础,而才能则是中职生最终能否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保证。二者共同构成了中职生必修的职业素养。 2中职畜牧专业学生班级管理特点 2.1中职学生特点 现在就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一般是“95后”或“0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单亲,父母在外工作,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如沉迷于手机、网络世界,厌学现象较为普遍,缺乏组织观念和时间管理观念;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强;自卑,叛逆心理较重,沟通合作意识不强;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足;抗挫折和职业认同意识差。 2.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管理特点 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由于受社会不同理解,招生困难、师资队伍不齐、教学设施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困扰,往往仅注重于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重视不够。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主任,为应付学校对班级的考核,过分注重安全、纪律的管理,以致忽略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不够,毕业后适应岗位能力不强,很大一部分毕业学生不能适应职场,工作两三个月就改换工作。 3中职畜牧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3.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在学校、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构建围绕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为中心的职业素质教育。探索编写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校本教材,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其内容包括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新生人学教育、毕业生成长经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讲座和团队拓展训练)、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安全教育、企业人职培训、质量体系培训及过程优化意识、环保意识、职业角色意识训练)、职业能力教育(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顶岗实习)。其中,职业意识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源泉,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根本,职业能力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 3.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方法 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式。荣昌区职教中心畜牧兽医专业依托荣昌县“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职场环境优势,根据职业素质养成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校企融合为桥梁构建“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形成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完整阶梯。遵循职业教育五个对接要求,依据职业素质养成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认识一训练一巩固一内化),制定职业素养培养内容,采用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阶段逐级实施。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企业化管理。在学校,学生以班为单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纪律、活动等都与班级分不开,他们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受班级的管理的影响。在实施“阶段式”工学交替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中,班级企业化管理是促进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环节。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是把班级作为一个企业来运行管理,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一个班就是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企业化名称(如诚品人才培育班、日泉班、铁骑班等)、企业管理机构、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并将企业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渗透到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等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之中。3)构建企业化评价方案。要使“阶段式”工学交替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达到良好的效果,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方案就相当重要。依据“8S”企业化管理(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参考企业的评价方法,结合班级实际,制定部门员工量化考核方案,多方参与,从德(工作态度、服从、积极参与活动、团结协作等)、能(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担任班团、学生会干部、课堂表现、劳动、实训等)、勤(出勤)、绩(作业、考试成绩、技能比赛、活动获奖等)四个方面考核学生员工,形成“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评奖、期汇总评奖”常规管理机制,评出“周员工标兵”“月星级员工”“学期明星员工”。 4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反馈 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畜牧兽医专业从实施“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以来,学生的岗位能力(如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得到提升,特别是职业道德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沟通协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畜牧兽医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学生中担任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人数显著增多,参加各类活动积极性增强,学生活动得奖人数增多、班级凝集力增强,有效促进了班级的管理。 作者:冷长友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 兽医论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摘要: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过程中需要采用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创新;对策 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切入点,其中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对于预防动物疫病和保证肉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过程中需要采用的对策,目的是使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更加适应新环境,以更好地处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在主要农副产品及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农业技术规范方面制定了国家标准1000多项,行业标准1600项,这些标准的制定对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降成本方面,畜牧企业应该做的是降低自身的成本,主要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增加技术投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等方式来提高效率。所以管理体制是影响畜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因素,作为畜牧业质量把关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更是如此,但在畜牧兽医技术管理领域中关于饲料、兽药制成品相关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导致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系分散,管理力度不均匀甚至出现管理缺失的现象。整体上表现为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农业管理体制改革。个体上的表现有:畜牧兽医相关管理机构的权责制管理不明显,兽医管理标准的层次不合理,采用国际标准程度低。国家和行业畜牧兽医管理标准在地方的配套标准不健全,不利于新时期农业改革的进行,尤其是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推广应用方面。由于过去缺乏对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各基层现有标准难以与国家标准接轨,各基层标准指标体系很难适应畜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1]。 1.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受重视程度不同 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地质条件不同,使得畜牧业在各基层生产力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同,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水平在实际中的运用程度不等,造成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过低,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加上各地区对畜牧兽医行业重视程度不同而相应的执法力度不同,有的地方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在紧急情况发生(突发疫情)时,相关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扩散,造成疫情事故发生。此外,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年龄普遍都偏大,对新技术的接纳能力比较弱,年轻的兽医从业者所占比例小且经验不足,在新老交替阶段需要通过良好的协调来度过。 1.3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已知我国颁布的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有:《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畜牧兽医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畜牧兽医工作法律体系,在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的法规还不够完善,相互间还有一些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中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其实用性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脱节,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对动物疫情的控制等[2]。 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2.1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 优化畜牧兽医整体结构,完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措施。要规范兽医管理机构,减少相关附属机构的设立,协调管理畜牧业的相关机构,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共同协作。建立明确的权责制度,科学配置管理部门,确保责任到具体部门。在总体改革进程上,努力使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畜牧业的改革同步,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水平跟上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2.2全方位培养专业型畜牧兽医人才,提高其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强调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是我们党立足当前、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基层执业兽医管理,使执业兽医除了专业技能外还有应对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保证兽医人力资源的储备,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 2.3健全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畜牧兽医专门的法律法规,这是解决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矛盾的根本措施。建立总的法律体系也是规范兽医行为,提高兽医工作效率的保障,以推进畜牧业更深层次的改革。同时还需要落实相关法律的实施,确保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要杜绝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对监督检查环节中发现的假劣兽药要依据法律严肃处理。 3小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和动物产品的主要来源。兽医的技术水平是保障畜牧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要件,是把控动物疫情的关卡和提高兽产品质量的必要技术支持。在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不完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从原因找到解决对策,做到管理体系的完善优化,提高人才储备和技术发展,加快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以实现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作者:陈红彦 单位:河南省浚县畜牧局
浅谈医院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建立优良专科药房,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摘要] 目的:探索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设立专科药房,改进药房调剂,提高调剂水平,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结果:药剂科成立皮肤科专科药房后,通过加强药师在皮肤专科医学和药学知识互动学习后,其专科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改变了专科药房的设置,改进了药物调配方法――实行日平均数调剂法后,大大提高了处方调配速度。加强了药师与医师、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扩展咨询服务的内涵,实现了药师与医师的互动,在医患当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医院患者越多效果越好,为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的建设提供了一条新道路。 [关键词] 专科药房;药学服务;服务质量 我院作为江西省九江市的三级医院,日门诊人次早已达到1 000人次以上。尤其我院皮肤专科作为江西省内最大的皮肤性病科,湘、鄂、赣、皖等周边省份患者云集于此,日平均门诊人次达到500人次以上。故我院从2000年开始成立皮肤专科药房,在皮肤科门诊实行一条龙服务。在不断摸索和改进的过程中,得出了一种快速的调剂方法――日平均数调剂法,大大地加快了药物调配的速度。在加快药物调配速度的同时,大量的药师从一线发药当中解放出来,从事药学技术服务工作,其也深深感到有必要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这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1]第十条指出,药学部门在医疗机构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本机构药事管理,按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监督、管理本机构临床用药和各项药学服务。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保健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药物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1 设置优良专科药房 我科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制定了专科药房药师完整的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并非常重视在岗药学人员的培训。同时改进专科药房的设置,大大减轻了调剂人员的体力劳动,加快了药物调配的速度,提高了药品调配的准确性。 1.1 专科药房的设置 在普通药房设置的基础上,增加“n”字形药架,前面有2人、2张电脑桌。两人负责收方、审方,然后把处方交给调剂人员调配。调剂人员调配好处方后交给前台人员核对,交待用法、注意事项并开展药物咨询服务。一位调剂人员坐在“n”字形药架当中,负责调配所有药品。“n”字形由左右两个药架和前面一个带药架的调剂桌构成。每个药架有50个大小不一的窗格。前面放口服制剂,左面放注射剂型,右面放外用剂型。 1.2 日平均数调剂法 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过程中,根据每日95%的处方所用的药品,计算每日的平均用量,得出了调剂方法――日平均数调剂法。 1.2.1 各类制剂在专科药房的品种数在专科药房中,专科药品较多,使用专科药品亦较为集中,因而必须把皮肤专科医生所用到的几乎所有药品都要考虑进去。我院皮肤专科药房现有的各类制剂在专科药房的品种数中,口服制剂123种,注射剂型95种、外用剂型135种。 1.2.2 各类制剂在处方中使用的概率根据药品在专科药房处方的用量排名算出其使用的概率。我院各类制剂在处方中使用的概率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到,根据各类制剂在不同用量排位使用的概率,取口服制剂、注射剂型、外用剂型各前五十位,就可以调配96%以上的处方。几乎不需要移动就可以坐在“n”字形药架中间快速、自由调配药品了。以往药品分散在不同区域的药架上,一天平均要移动500张处方×2次/张×10 米/次=10 000 米。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体力、劳力,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地加快了调配的速度。最快每小时可调配处方400张,日调剂处方数可达到3 000张以上,即一人调配完全可以达到一般三甲医院专科药房的标准要求。 表 1 各类制剂在处方中使用的概率(%) 1.2.3 药品陈列把药品按不同的剂型分类排放在“n”字形口服制剂、注射剂型、外用剂型药架上。同时注意把最常用的药物放在最易取到的位置。如皮肤科使用的药品当中,抗变态反应药物应用最多,因而把这类药物放在与调剂人员桌面平行的位置。药品陈列一般只需由药房工人完成即可。每天下午下班前由药房工人按窗格标签把药品摆满所有窗格。 1.2.4 药品陈列的数量从电脑中计算出前五十种药品的月用量M, 得出每天药品陈列的数量S。计算公式为S=M/31×110%。 2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2.1 改变药师的思维方式 首先是改变传统的认识,以为药师只要给患者发好药就行了。要实行从简单的发药到提供药学服务的转变。其次要实行从药学思维到药学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的转变。药学思维是指在提供药学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注意药物本身的性质,特别是药理学、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内容的思维过程。临床思维是指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注意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是通过对患者直观的分析,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的一种思维过程[2]。药学思维往往注重药物的精确而缺乏与病因临床症状结合的灵活性。当患者出现症状时,药师一般缺乏鉴别能力,首先考虑药物治疗,而不会分析患者病情,就容易出现用药不当的现象。因此药师只有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才能理解医师的临床思维方法。 2.2 提升药师医药学基础知识[3-4] 由药剂科主任及年长药师对药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每星期抽出一个下午对工龄在十年以下的年轻药师进行全面的培训。药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是有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基础。药师在临床开展工作时必然会用到医学、药学、药物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律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医学知识当中,内容相当纷繁复杂,医学生尚需要五年的医学知识教育,药学人员不可能再经过如此长期的教育,但理论学习仍是重要阶段[5]。而药师对于某些专科医学来说,如皮肤科学,需要补充的医学知识范围缩小,就更有针对性,学习起来可能更容易深入领会。比如在皮肤科药房,一名药师平均每天要接触荨麻疹患者50例左右,每个医师的用药习惯都不相同,但治疗方案大同小异,都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治疗效果。从中药师能得到许多的启发,增长了很多医学知识,实践为药学服务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同时学会药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比如说通过同行了解到某三级医院乳腺科某专家治疗乳腺增生效果非常好,其专家门诊时门庭若市,每天不少于50人来求医。通过研究得知,他一般极少用手术方法来治疗,因为手术方法复发率很高,使用的主要是药物治疗。通过研究处方,知道主要用两种药物龙血竭加他莫昔芬,龙血竭活血化瘀效果非常强大,加上他莫昔芬抑制雌激素,故而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后来把他引进到我院来,效果非常明显。因此,药师必须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加强薄弱环节的提高,科室也应加强培训,通过系统培训逐步调整药师的知识结构。长此以往,药师的医学、药学知识才会有一个长久的进步。 2.3 提高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水平[6] 专科咨询的优点:有利于咨询药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掌握专科药物药动学理论与知识要点。药师在专科药房开展咨询前,必需预先熟悉该科的常见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药物方案、所用药物的知识,才可能在坐诊时更好地理解医师的诊疗思路。咨询药师具备的知识结构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必须掌握患者及医务人员咨询的常见问题。 患者及医务人员咨询的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药事询问,如是否有药、价格规格、厂家、医保自负比率等问题;②药品的成分及保管方法;③药动学特点、英文名称及说明书的翻译;④合并用药的安全性;⑤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作用、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的用药、疾病的相关知识,常见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药物治疗知识。 2.4 随同医师坐诊 选派优秀药学人员随同医师坐诊,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咨询药师每周抽一上午定点在皮肤专科药房随同一位有学术专长的主任医师在专家门诊处坐诊。听医师的问诊,看患者的病历、报告单以及医师的病历书写。及时将重要的知识点和疑惑先简单记下,回科室后对典型的常见病历和知识点以门诊病历的形式记录,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知识,寻求答案,疑问处与医师交流,以促进知识积累。把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带回科里与大家分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其他药师进行临床药学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2.5 加强医师、药师之间的沟通 我科编制《皮肤科专科药品集》,为皮肤科医师提供最急需的临床用药参考;及时向皮肤科医师介绍最新的治疗药物;提供专业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深受皮肤科医生的欢迎。加深了科室之间的交流,融洽了科室之间的友谊,为医师、药师之间的协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6 加强药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据调查,有61%的患者表示需要向药师进行用药咨询[7],也表明患者对药师工作的需要、信任及肯定。在药师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药师还应注意总结咨询中患者提出的共性问题,并印制成宣传册无偿提供给患者查阅。同时印制各种常见疾病的用药治疗宣传单,应简单通俗易懂,患者容易接受,因而也提高了治愈率,患者大多表示非常满意。 3 讨论 总之,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师走向临床提供药学服务是必然趋势,也是国内急需解决的问题[8]。我院通过建立专科药房,优化药房设置,运用日平均数调剂法提高调配效率,使大量的药师解放出来,为培养临床药师提供了人员保证。培养专科临床药师,是实行临床药师制的起点和突破口,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还处在实行临床药师制的起步阶段[9],还存在许多缺点,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一方面大多数患者已形成有药学问题问医师的习惯。在药师提供药学服务时,如果没有较全面的临床知识,可能导致工作失效且可能影响医师、药师、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发投诉甚至纠纷,使临床药学工作得不到认可和支持而裹足不前。另一方面,药师掌握的专科临床新知识和药物治疗学新经验知识跟不上,迫切要求补充医学、药物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律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浅谈医院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重视药房发药窗口,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药师如何站好药房发药岗位,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药房发药窗口的工作特点,发药交代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从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服务态度、语言艺术等方面着手,同时配合专业知识做好发药交代工作,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 发药交代;服务态度;服药时间;药物储藏 药房发药窗口是医院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部门,发药窗口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形象。药师是药学服务的直接实施者,有责任和义务强化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在药物治疗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1]。而发药交待作为调剂工作的最后一环对患者的正确用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杜绝差错的关键环节[2]。 1 以患者为中心,端正服务态度 1.1 热情有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发药交代时注意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战胜疾病、恢复身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3]。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友善的微笑,使患者在见到药师的第一时间留下好的印象。 1.2 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 在发药的过程中,取药人常常会提出一些药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或常常重复的问同一个问题,需要药师重复回答。这更需要药师耐心、认真的解答清楚。因为,患者不明白才会询问药师,问药师,是因为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认为简单的问题,是因为药师的专业。患者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可能是患者还不能了解药师回答的意思,那需要药师更详细地去解释清楚。 1.3 严肃认真,把好药房发药安全关 站发药窗口的药师,必须有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因为这是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人身安全的工作。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处方管理办法》,第五章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①规定必须作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②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③剂量、用法的正确性;④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⑤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⑥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⑦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发药窗口岗位的药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审核处方,然后还需核对配药员调配的药品是否正确,然后做好发药交代工作。 2 精通专业知识,做好发药交代工作 发药交待是指药剂人员在调剂工作中综合应用药学知识,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所调配药品的用法、用量、用药禁忌及其他注意事项准确详细地告诉患者,科学指导患者合理用药[3]。要做好发药交代工作,除了有专业的药学知识,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新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时俱进。 2.1 交待药品名称和用法用量 我院已使用不干胶标签,标签上标明了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用法用量。但是在发药时,药师还需告诉患者,认真阅读标签内容。对于口服外的其它用途,药师还需特别提醒患者,防止患者误服。 2.2 交代服药时间 药品的服用时间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非常熟悉各种药品的最佳服用时间,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降糖药的服用时间是非常讲究的。如:磺酰脲类宜饭前30 min服用,包括的甲磺丁脲和氯磺丙脲格列本脲、甲磺吡脲、吡磺环己脲、甲磺冰脲、喹磺环己脲和唑磺脲等;双胍类宜饭后服用,包括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两种。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宜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利波糖和米格列醇三种。而空腹服是指饭前1 h或饭后2 h服;饭后服是指饭后即服;餐时服是指同前几口饭一起服。这些都是药师需要交代患者的。 2.3 交代药物的注意事项 当患者需要服用催眠药和抗抑郁药时,应交代患者用药期间禁忌饮含酒精的饮料。当患者服用可能引起眩晕、倦怠、嗜睡、视物不清等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普萘洛尔、扑尔敏等)时,应交待患者服药期间不要驾车,操作机器或高空作业。 2.4 交代药品的保管 药品的保管不当,可能会使药品失效,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危害服药者的健康。虽然药品说明书标示了药物的保管要求,但非药学专业人士一般不会明白其准确含义。所以药师必须交代患者如何妥善保管药品。如药师需要告诉患者:常温是指0℃~30℃;室温是指25℃;阴凉处是指不超过20℃;冷处是指2℃~10℃;遮光是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密闭是指将容器密闭,防尘和防异物;密封是指将容器密封,防止挥发、吸潮或异物进入。 发药窗口的药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在发药的同时,给予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才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这是医院药房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 浅谈医院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如何提高门诊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多,老年人的慢性病症越来越突出,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等,这些慢性疾病不仅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但是就门诊药房现状来说仍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医院的门诊药房还是让患者感觉距离较远,门诊药房服务不到位,如何提高门诊药房的药师的服务质量,针对不同的患者讲解与其病情相关的药学知识,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治疗,保证药物治疗效果,有效避免不良反应,是是当前医院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就现阶段慢性病就诊患者在门诊药房用药咨询中遇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如何提高门诊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门诊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质量 引言:门诊药房是接触患者的最前沿,特别是针对那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接触密切,门诊药房的发药工作是药物从药学工作人员转运到患者手中的终端服务过程,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为此,相关医院应该加强对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强化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采取新的服务模式,同时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改变服务理念,端正服务态度,同时还应提高药剂工作的技术含量使慢性病患者在门诊药房的服务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为患者或患者家属做详细的用药指导,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 一、门诊药房用药学服务现状 就目前门诊药房用药学服务现状分析,无论是门诊或是药房都在医院整体药学服务链条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门诊药房由于工作量大,门诊药师疲于工作,与病人的接触很少,缺乏专职的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从而没有良好的门诊服务环境,影响了药学服务的开展。医院没有为患者提供主动宣传的机制,无法让患者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关药物的信息。对于门诊药师自身来说,其个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提高,这也是导致药学服务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很多医院的药师大多缺乏临床医学知识,这使得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无法结合临床分析判断,连参与合理用药指导都勉为其难,更谈不上指导门诊合理用药。缺少对门诊医护人员的培训,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更多的还要注重在服务上培训,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及时关注慢性疾病患者的内心情绪,积极的加以沟通,让患者放心、轻松的接受治疗。同时门诊的药师并没有积极与慢性患者的主治医师配合,确保合理用药,根据患者在主治医师检查的病情程度合理配药,才能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 二、提高门诊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门诊药房服务工作流程 强化服务流程门诊药房各项制度的完善是完成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树立服务品牌理念,门诊药房要通过良好的服务和有效的公共传播来获得患者对品牌的注意和认可,培养患者对医院长久的忠诚感。在履行服务程序时,要严格审核处方,药师要和慢性疾病患者的主治医师积极沟通,对病情发展情况做以及时的了解,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判断处方用药是否合理,同时门诊药房还可以设一些便利性设施来满足患者要求,提供更多便民服务。 (二)开展门诊药房咨询服务平台 药师发药时正确的用药交代,是门诊药房服务的关键,避免出现慢性疾病患者对药物不详导致病情反复的情况,开展药物咨询工作,可以满足患者的药疗需求。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提问,有针对性地给予详细指导,从而使患者深入了解到更多的药物知识,及时把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时间与方法等合理用药内容告之慢性疾病患者,给患者更多的好感,提高了药师的地位,同时门诊药房咨询服务平台还可以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的补充和纠正,解决患者在取药时出现不必要麻烦,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门诊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不仅要求药师能够有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要有为患者服务的精湛技术和知识底蕴。这就需要药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掌握更多的药品信息、药效和安全性优劣的评价、用药方法和贮存条件以及相关的临床知识、经验。医院要定期给予对药师的培训,还要对药师的工作进行评估进行奖赏,更好的调动药师工作的积极性,以促进和强化药学人员服务行为。 (四)拓展服务范围,展现医院特色 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不仅要在门诊药房工作中加强服务质量,更要做好善后的服务,如开设药学服务热线 热线面向医务人员、患者和社会开放,回答讲解临床用药的相关问题。慢性疾病通常多发于老年人,行走不便,门诊药房也可通过电话或上门服务进行问候,可以加深联系,促进友情,特别对一些特殊病、慢性病患者用药后的情况进行反馈,及时了解用药问题和药品潜在的不良反应。 结语:门诊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至关重要,并非一件容易的服务项目,需要各个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在新的医药市场形势下,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门诊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相关服务质量提高的对策提出,可以看出,我们对门诊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要格外重视,为门诊药房服务模式开辟了新的局面,让慢性病患者不再为用药不懂而烦恼,减少不必要的医患冲突,促进现代医院门诊药房的健康发展,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 浅谈医院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略谈服务中心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 摘要:探讨通过加强服务中心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来促进合理用药的方法与途径。方法:从服务中心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实施现状入手,对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因素主要有与药学服务相关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发挥执业药师的作用,公众对药学服务认识不够等。结论:可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药学工作者业务能力,以优质、高效、有特色的药学服务来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服务中心门诊 药房药学 服务质量 服务中心药学是一门涉及面广、专业性和实用性强的药学分支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药体制的逐步健全,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服务和药品的管理。特别是新的《药品管理法》实施及实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国家强调:凡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均应配备相应的执业药师。并以此作为开办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必备条件之一,并对药师的管理、培养、考核、职责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为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提供有力保证,从社会的角度更强化了临床药师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药学人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用药信息的工作职责,这就要求药师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以及临床医学知识,应与医师一起参与制定和设计患者的用药方案。搜集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采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对患者进行药物监测。目的是对一些治疗指数比较低,安全范围比较窄的药物实行个体化给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避免药源性感染。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治疗效果。我国在当前及未来服务中心药学的发展的重点应该是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药学服务是以服务患者为宗旨,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也是服务中心药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药师与触患者在服务中心门诊药房发生直接联系,在医疗市场异常激烈的今天,优质的药学服务将极大地影响着服务中心生存与发展。 一、药学服务的界定 纵观药学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传统阶段和过渡阶段,发展至今天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阶段的漫长过程。理论界多数专家学者对药学服务的界定是:“药学服务是本着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提供恰当的药物治疗,使患者的健康得到最大保障。”可见,药学服务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的,而药师直接提供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服务。 二、服务中心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影响因素 2003年2月25日,中国非处方药协会GPP,作为实施GSP基础上更强调药学服务的行业自律性规范,它促使服务中心门诊药房经营管理目标从原先的单一销售药品快速向提供药学服务的转变,对促进药品分类管理和公众小病自我药疗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1.药品的管理理念: 一个企业、一个部门机构的管理观念,将直接影响着其产品与服务质量。同样地,对于药品的经营与管理只有做到为患者着想用心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用药安全。这就要求药剂师对不同品种的药品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才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1]。 2.药学咨询服务: 药学咨询是药学服务的前提和拓展。无论是服务中心门诊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先对患者提供药学咨询,这是指导患者用药的前提,同时也是患者用药后续服务的依据。一方面,对用药资料的掌握,有利于使患者掌握科学的服药方法与用药知识。另一方面,药学咨询还能帮助患者加强用药过程的自我监控,极大地减少了不合理用药行为。 3.有关患者用药档案管理: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应有相应的完整购销记录。随着GPP的推行,我国一些药企与药房也已经开始重视消费者用药档案记录,消费者在服务中心门诊购买药品,其消费记录与用药反馈信息会在购买过程得以回馈。因而用药档案的建立,有助于药师为患者提供更合理、更科学的用药方案与建议[2]。 4.药师业务能力的影响: 服务中心门诊药房的药师作为药学服务的执行者,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药学服务的水平。但目前我国医疗行业药师整体资质偏低,并不能满足提供高水平药学服务的要求,因此服务中心门诊药房有必要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员工培训或再教育来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同时,由于药师专业知识基础比一般的药学技术人员更扎实,对产品的理解力更强,因而通过集中的培训,药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会相对更快;另一方面,这种药学服务的集中化,可使药学服务人力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化,可见服务中心门诊将培训资源集中化与提高药师知识、服务水平的目标是一致的。 三、提高服务中心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对策 1.贯彻药师的责任制: 切实落实责任制,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在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医药模式受到冲击的新形势下,药品市场的拓宽和医药产品供给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患者对药学服务质量越来越高。可见,药师在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合理用药中,要树立责任意识;在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要求药师从照方抓药到临床药学服务意识的转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将责任意识时刻铭记在心。 2.切实加强服务实践: 药学服务质量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药师在通过面对患者服务的过程中,患者在得到医务工作者服务的同时,药师也能随时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掌握用药信息,向患者进行宣传合理用药。通过耐心细致的指导,药剂人员自身素养、职业道德不断得到患者的认同,也为宣传合理用药提供了相应的服务。 3.树立优质高效服务理念: 药学服务作为一种服务性工作,需要药学工作者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具体操作中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比如,药师在窗口发药时必须向患者详细交待服法用量,尤其是针对老、幼、妇、残疾人用药的有关注意事项,包括药品储存、效期事项,药品潜在的不良反应与禁忌;服务理念作为一种观念,或许会受到工作实践的削弱,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工作,体恤患者的难处,强化自身的责任感,才会真正树立牢固的优质服务理念。 综上所述,随着服务中心药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完整规范化、人性化的药学服务将成为药房工作的服务理念;特别是面对当今激烈竞争的医药市场新形势,药房药学服务将定位以临床药学为主,以药品管理为辅,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模式,力求使药学服务质量更加完善。 浅谈医院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加强门诊药房管理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探究如何通过加强门诊药房管理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近年来门诊药房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药房的管理工作。结果:想要提高门诊药房管理需要改变自身的服务理念,服务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等。结论:面对当前社会竞争以及患者对健康的高要求,医院需要从各个方面调整自己,其中门诊药房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有突出意义。 关键词:门诊药房;管理;药学服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以及完善,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医院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受到的考验也是无比严峻。门诊药房不但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代表着医院自身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否健康积极直接影响到了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门诊药房工作不但要对医生进行监督以及指导,也有负责患者的安全,使其应用药物更加合理有效,不断更新医生的药学知识,介绍医学界新出药品,协助医生选药,如患者对药物存在疑问则认真解释。严格监督不合理用药现象,收集记录患者服用药物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上述内容都要求药学服务质量需要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这也使得门诊药房的工作职能范围在不断扩大,专业技术性也不断提高,所以门诊药房管理需要满足当前医学发展的需要,门诊药房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工作。在此就如何加强门诊药房管理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进行综述。 1 健全工作制度 医院管理想要保证有高质量,就需要制定具备有规范性以及科学性的规章制度,确认门诊药房管理各个岗位的相关职责并对其进行详细记录。确保部门的运营能够井然有序,这首先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够适应部门本身的管理制度,以更好的促进该部门发展,主要内容包括:(1)完善统一管理。医院的所有药品还有相关工作人员都需要纳入对应科室的管理范围之内,确保药房本身的规章制度能够在医院内确实实行,更好的配合医院的整体工作,体现药房工作对于医院的重要性;(2)实行专人负责。对于药品质量管理的负责人需要直接明确,对于各类工作人员的责任还有义务明确规定,主要有以下岗位的工作人员:药房主管、药品调剂人员、药库报关员以及药剂科主任等,只有责任义务都清楚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另一方面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的窗口工作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在清楚自己工作职位的前提下将医院优势更好的显示出来,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这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3)加强管理力度。工作展开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面取决于管理是否合理有力,而对于门诊药房管理来说,主要需要重视的管理如下:药物购进、验收、存储、养护以及人员出入药物复核制度;事故与差错处理与报告制度;药房奖惩制度;药品质量信息收集制度等;(4)规范记录。工作人员以自身岗位职责还有相关制度要求做好记录。最为主要的有库房药品养护记录;药品出入库房复核记录;验收药品记录;贵重药品每日消耗记录;特殊药物购进与使用记录等[1]。 2 提高药学人员专业素质 对于药房工作质量来说,药学人员本身专业素质是否过硬有着直接的影响。药房药师应该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忘吸收与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对于当前药学的发展状态有所了解;除了掌握药物的相关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让自己的知识面可以不断拓宽,这样不但能够对药品有合理管理,还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用药咨询,让药学保健更加突出;对心理学还有沟通技巧有所了解,这样是为了更清楚的指导患者心理,让用药服务质量提高,确保用药能够达到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效果。对于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应该使用有关于经济学的原理还有分析方式,对于药物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还有效果进行了解,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所以药学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对于医院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3 加强药房药品管理 3.1普通药物 根据给药途径,药物能够分成以下几种: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注射液药物,根据药物的作用在特定的地方进行定点存放,将药品的名称、包装还有规格标清楚。排放需要整洁规范,要找的时候能够马上找到,如果是抢救类药物的则应该集中存放。如果需要通过特殊方法或者环境存放的则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存放。对于药物量需要通过使用药量来进行衡量,做到数量不缺乏也不积压,对于抢救药品需要经常收购备用,对药品有效期要严格检查。 3.2贵重药品管理 较为常用的贵重药品要设立专门使用的账册,对其日常消耗详细登记,工作人员需要每天对其使用数量进行电脑数据的统计,对于药库存放记录数量还有实际药物存在数量进行清点,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找出原因并解决。除此之外对于使用频繁或者是容易混淆的贵重药物,在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3.3效期药品管理 对于药房工作来说效期药品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在药品请领的时候工作人员对于药品的各项属性要清楚掌握,诸如药品品名,规格、质量还有有效期等均要严格检查,如果使用期限较短的则要对请领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在药物摆放的位置上面设置卡片等进行预示,及时对该药物进行相关处理。药品的摆放要根据其使用期限进行。对于效期药品管理需要专人进行且建立相关内容表格,对药物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发现失效药品则应该立即对其处理。 4 小结 随着医疗体制不断改变,医院的药学需要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融入人性化的服务,让以人为本贯穿在管理过程当中,这也是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实力的一个必要内容,关系到医院的生存还有发展。门诊药房作为医院极为重要的服务窗口,在管理方面更是需要注意,只有不断的改善自身的药学服务质量,让临床药学工作更加科学,贯彻合理用药的服务核心,这样才能够提高服务的效率还有质量,让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满意[2]。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社会竞争以及患者对健康的高要求,医院需要从各个方面调整自己,其中门诊药房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有突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