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人格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研究的背景 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人格培养相结合,融合中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培养少年儿童友善、谦让、诚信、忍耐、忠孝等良好品格,提高他们的文化品质,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小学人格教育理论体系,重塑民族道德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保证国家文化安全。 二、研究的意义 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实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解决学生人格缺陷问题的客观要求。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开展健康人格培养,是历史和现实需要。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人格与校本课程构建的关系,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塑造学生自身健康人格的可行性和可能达成度。 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方式、方法。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内容 1.课前――蒙学诵读 每班发放一份诵读材料,贴到班里合适的位置。学生要自行准备诵读材料,做到人手一份。每班选出一名古文领读员,通过培训后带领本班学生进行诵读。 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诵读,保证学生全员参与。诵读分为四个阶段: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分章节,逐段朗读背诵。连段成篇全文背诵。可以跨年级背诵篇目。 2.课上――书法教育 面向全体,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加强书法教育科研力度。成立“研究组―年级教研组―全校师生”三级研究网络。 落实书法教学内容安排。每班每周一节书法课:一二年级,练习用铅笔写正楷字;三四年级,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五六年级,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逐步提高临摹能力。 3.节日――诗歌创作 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四个传统节日,开展以《春日物语》《夏日欢歌》《秋日雅曲》《冬日清韵》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走进传统文化、走进大自然,看自己所爱看、想自己所乐想、写自己所愿写。 五、研究的结论 1.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拓宽了国家课程的广度。 2.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加深了学生的精神积淀。 3.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 4.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以语文学科为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程特点、作业改革以及对小学生的人格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不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传统文化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好的作业也不仅局限于抄抄写写,生活化、实践化、大众化的作业才是学生最需要的。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汇文实验学校小学部)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的教学传统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实施的确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和理念,但对于传统教学的取舍保留众说纷纭。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是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基础,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完全切分,只会是无缘之木、无源之水。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传统;传承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航船勇往向前,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思想的启迪下,小学语文教学别开生面、焕发出新的容光。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法学法上都有新的革新,牢牢把握了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具时代特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如何深化改革,最大化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另寻新途。在现有的新课改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少教师发现一味地摒弃传统教学中可借鉴的、可继承的和可发扬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对于新课改是重大的损失。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毕竟经过时间的检验,在发展中积淀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并不是一无是处,全是糟粕,我们应该坚持“在批判中继承”的精神,实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将优秀的传统教学经验、成果带到新课改中去,新旧相促,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小学语文教改的新征途。下面,我将通过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传统优秀教学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和推动。 一、重新关注“知人论世”对学生认识理解新课的启迪、引领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彻彻底底换了一番新面貌,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在教学中拿捏的恰到好处,教学掌控得到了有的放矢,同时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但是在新课中,关于作品背景和作家的介绍往往是一笔带过,不做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新课往往首先要“知人论世”,先了解、甚至掌握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重要的还需要学生记忆,而新课改后,这一环节明显被人为的抛弃了。新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这部分内容多是学生在导学案中自主了解。其实,经过教学实践发现,“知人论世”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必要存在,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说明,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对这部分稍加改进就能够适应新课改,并且发挥其传统优势。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知人论世”可以根据课文具体情况处理,继承传统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一番革新,做到古为今用。教师在“知人论世”时,可以不采用篇篇在开头出现的惯例,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引出,要注意内容与课文的相关性和内容容量的大小,还要展示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的资料信息,并且不宜太多,把握拓展知识内容的多寡。“知人论世”对于小学生积累语文常识、学习和了解著名作家作品、把握时代相关的知识资料无疑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以读引领学生感受情感,注意把握学生的学情规律 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拥有大把的时间交流、讨论,教师也过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企图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较高的全面语文素养的能力。新课改如春风般给小学语文课堂增添了欢声笑语,学生更加活跃、愉悦地学习,教学活动异彩纷呈,这是传统教学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但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甚至是拔高对学习要求的趋势。小学语文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能够掌握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交际等,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于基础的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有向初中语文教学靠拢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不能有效掌握教学规律,不注重学生学情等因素,小学语文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语文之美,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意识,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大部分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读性强。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深谙学生读的重要性,尤其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作用,这是古人读书之法的要义一直流传在语文教学中,所以不应该弃之不用。朗读可以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可以较好地集中其注意力,同时朗读可带动学生各种感官的运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在朗读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逐步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之美,并且朗读也是帮助学生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朗读回归其中,以读带教,以读促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感受语文。 三、严格书写,规范书写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学和学习受科技的益处,有了极大的便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学习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规范,字写的越来越丑,提笔忘字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学生通过各种打字工具逐渐丧失了手写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这一现象,传承我国悠久的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汉字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笔顺笔画,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教师自身该做好表率,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板书,引导学生动手写。 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方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一旦小学阶段出现问题,那么到初中甚至高中便很难纠正,愈加让学生产生排斥和厌恶。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书写是极为重要的,汉字是我国文化特有的,堪称国粹,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理解中华文化的一块敲门砖,试想,一旦学生连汉字都不能够正确书写,那么如何能够通过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通过汉字中的文化底蕴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对汉字产生好感和兴趣,从而自觉学习书写技能。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传承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知人论世、朗读、书写这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能够让优秀的传统教学与新课改精神交相呼应,共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迈向一个新的台阶。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应该把目光转向传统中,去寻找到一些传统优秀给养,为新课改注入新的血液。如何将优秀的语文教学传统与新课改紧密的契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化,还需要教师做出极大的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还有知识小抢答……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内容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经过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择其精华的筛选重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重新散发出魅力,与当下的儿童发生了美好的相遇、心灵的交融。我们还将此类读书推荐课刻录成光盘,与更多的老师交流、分享。 三、 微课程研发,让传统文化资源丰沛 汉字看起来是符号,其实是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如果将汉字文化作为一个微课程来进行研发,利用平时的语文课、社团活动课等阵地渗透实施,定能让汉字散发应有的魅力。 【案例】《“如诗如画的汉字”微课程》教学片段 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猜猜这幅画表示的是哪个汉字。(出示,如下图)别急,我们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猜,然后再合起来想一想。 寒,会意字。细看其古文字:宀表示房屋,房屋内有四个中(草)字,草中有一人,人下是(冰)。房屋内的一个人睡在草窝里,双脚冰冷,所以是“寒”。这是古代穷人生活的生动写照,引申指贫穷。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里,“寒士”就是指贫苦的读书人。形近字:寨、塞、赛等。 生:宝盖头表示房屋。 生:房屋内有四个草字,草中好像有一个人,下面还有两点。 师:两点就是冰。把这些意思合起来,想一想。 生:房屋内的一个人睡在草窝里,双脚冰冷,这个字表示冷的意思,而且是宝盖头的,所以,我猜是“寒”字。 师:恭喜你,猜对了!(掌声) 师:大诗人杜甫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出示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意思是说我多么想拥有千万间的屋舍,让天下穷苦的读书人都能在此安心快乐地读书啊!这个“寒”字,是古代穷人生活的生动写照。所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 当然,研发此类传统文化微课程,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筛选、整合、设计,这对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有利途径。 (作者单位:海门市通源小学) 看某电视节目,有位主持人介绍一位女名人说:“这是一位女中巾帼。”弄得观众和被介绍者都很尴尬――难道还会有男中“巾帼”吗? “巾”,是用来擦抹或包裹、缠束、覆盖东西的小块纺织品,如手巾、围巾、枕巾之类;“帼”,是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的珍贵首饰。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外裱黑色缯帛或彩色长巾的饰物。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这种巾式的头饰就叫作“巾帼”。巾帼种类繁多,色彩各异: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到了汉代,才为妇女专用。后来巾帼便被引申为女子的代称,修辞学上称之为“借代”。 有一出著名的三国戏:诸葛亮出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明代沉Z《义侠记・征途》:“须髯辈,巾帼情,人间羞杀丈夫称。”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二班》:“媪亦以陶底宰茫谈饮俱豪,不类巾帼。”……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但作为女流的借代,在“巾帼”面前,国人总是掩饰不住男尊女卑的“大男子”心态。 直到近代,情势才起了巨大的变化。董必武在《武昌东湖九女墩诗》中写道:“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帼英雄著义声。”现在,“巾帼”已经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对那些有豪气、有担当、大胆创新、卓有建树的女强人,人们都由衷赞叹,称其为“巾帼英雄”。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汇聚着先人们的智慧,是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语文作为小学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实现进一步的弘扬发展。文章主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国民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留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院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例如:李绅的《锄禾》一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诗中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等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 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 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 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一个能力高的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表现是怎样的呢?体现在教学上,教师与众不同,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对学生有启发,非常敬业也就是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教学),等等。体现在育人上,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爱,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不让学生难堪,经常对学生微笑,从不对学生大喊大叫,等等。相反,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具有的品质正好和学生喜欢的教师相反。 关键词:评价标准;教育能力;积极影响;尊重 选择了教师这一伟大而光荣的职业,我终身无悔。并且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应该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在此,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么多年来自己的教育经验,以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那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呢?我想首先应该搞清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教师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应该由谁来评价?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可能都会说,优秀与否自然不是我们教师自己来做出评定的,而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的学校领导来评价的。这可能是大多数优秀教师产生的途径,但我今天要讲的标准则不是这样的,评价的主体也不是这些人。那教师优秀与否,到底有谁说了算呢?我们自然不能忽视一个广大的受众群体,那就是我们所教的学生。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评上优秀教师,千方百计找各种关系,而恰恰忽略了我们学生的感受,君不见多少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空戴着一定优秀教师的帽子。一名优秀教师如果连自己所教的学生都不认可的话,这样的优秀应该是大打折扣的,甚至根本上是名不符实的。而这样的现实却存在着,这说明我们的评优体系出了问题。很多单位一评优秀之类的荣誉称号时就向一些学校的干部倾斜,很多人连基本的课堂教学怎么搞好都弄不懂,就成了优秀教师,这真正应了那句“说你优秀你就优秀,不优秀也优秀;说你不优秀就不优秀,优秀也不优秀”。从内心来讲,我想这样的评价体系必须要不断完善,必须在优秀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加入学生评价的部分,并且占相当大的比重才是合理的。不知各位同行是否赞同?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想再来谈如何做一个经得起学生评价的优秀教师。 一、提高教育能力,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前提条件 我曾对我校多届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你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的?结果出乎意料,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教师是学历有多高。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历高并不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必要条件。学生喜欢的是能力高的教师,这里的能力是教育能力,即教书育人的能力,可以分为教书的能力和育人的能力。一个能力高的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表现是怎样的呢?体现在教学上,教师与众不同,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对学生有启发,非常敬业也就是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教学),等等。体现在育人上,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爱,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不让学生难堪,经常对学生微笑,从不对学生大喊大叫,等等。相反,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具有的品质正好和学生喜欢的教师相反。这个调查结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告诉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二、给学生以积极影响,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重要条件 教师这一职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总是能够给学生以影响。这里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是潜移默化的。多年前的一个学生来看我,我问她现在在做什么?她说在做幼儿教师。并且,她透露了一个秘密,之所以选择做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就是因为小时候跟我上过学,深受我的影响。我遍寻自己的记忆以求自己是如何影响这个学生的,竟然无果。她自己告诉我,就是因为小时候做我的学生时,感受到当教师的风采,就当是立下小小的志向,长大后也要向老师一样做一名教师,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这让我想起一首歌《好大一棵树》。可见,我们教师的影响力是永久的,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种影响力会在什么时候消散。又如,我在参加一个同学聚会时,听一个同学讲起他上初中的时候,有个教师对他特别不好,以致学生十分反感这个教师,经常想方设法地去捉弄这个教师,最出格的一次是往教师的宿舍的锁眼里抹粪便。当然,这个同学的做法我不敢恭维,但是从这样的事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坏的影响,要不也不会让学生如此恨他。通过这一反一正两个例子,我想告诉大家,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们以积极影响,才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重要条件。 三、尊重每一个学生,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关键因素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所教的学生千差万别,没有任何两个学生会是完全相同的。表现在学习上,就总会有成绩优秀的,成绩中等的,成绩一般的,还有成绩比价差的。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一定要注意,我们绝对不能用学习成绩这样的一条标准来衡量学生,我们必须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无论他的成绩是多么的优秀,或是他的成绩是多么的糟糕。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棍棒下或许就有牛顿,抑或是爱因斯坦。多年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为人宗旨,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成绩的好坏只能代表着一时的学习效果,并不能代表着学生的终身和未来。看看我们的周围吧,上学时学习一般的,后来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或许是更为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谁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因为获得学生的肯定评价才是成为优秀教师最基本的条件。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汇聚着先人们的智慧,是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语文作为小学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实现进一步的弘扬发展。文章主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国民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流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1]。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对策研究 2.1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如《鲁本的秘密》一文,课文讲了鲁本作了很大的努力,攒钱为母亲买胸针的事,可教育学生应孝敬父母;教学《詹天佑》一文时,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为了争取修筑权,为了给自己的祖国争一口气,他不畏强权,严肃的工作态度和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以及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讲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可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以及唐诗宋词等,教学中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2]。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也可以借助黔西南州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如贞丰县"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兴仁县"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为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和风情节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3.结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希望学生能够赢在起跑线。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学生能否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打好基础,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优秀教师 有效性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打造一支优秀的小学教师队伍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希望学生能够赢在起跑线。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学生能否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打好基础,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展开论述。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在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先应该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责任感,教师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在提升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教师体会到教师职业的伟大性与重要性。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不仅是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更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并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教师明白了身负的重任,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师还要明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伟大性。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教师只有在“今天”对其进行有效培养,才能使学生更加茁壮的成长,成长为“明天”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教师要学会微笑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微笑十分重要。微笑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爱与温暖;微笑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够意识到微笑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教师也是社会人,也会受到社会上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受到一些负面因素影响时,可能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失去微笑,甚至教师的情绪会难以控制。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微笑。本人认为为了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微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教师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更要能够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身不良的情绪影响学生,对学生好的表现及时给予微笑。 微笑看似简单,实际上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学生表现良好时教师应该给予微笑,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依然要给予微笑,这种微笑是鼓励的微笑,能够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动力。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微笑,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管是想要全面的了解学生还是想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都十分重要。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与都能够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然而依然存在一些沟通与交流不充分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方法与技巧。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与小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掌握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先应该从理论上学习与小学生有效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并在理论的指导下积极的进行实践。其次,在师生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的频率较低,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已经成为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提高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 在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十分关键,毕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接受。就目前的小学教学而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有效助手。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受到了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并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性,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管是处于哪一教学水平的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保驾护航。 五、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会大大提升学生以后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一旦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兴趣,不仅无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总之教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多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直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几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作出不断的努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课改下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在人的一生当中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它是启蒙者,也是引路人.他的教导有是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走向.本文就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提出了一些作者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工程师;启蒙者;引路人;素质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 语文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文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出现在语文课本中,所以语文是博大精深的,这一学科特点就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博学多才。我们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把这些庞杂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传授给学生。我们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老师越越博学,越有才,学生就越喜欢你的课。如果你只知道照本宣科,考什么讲什么学生就会非常反感语文这门学科的。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强阅读,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不然我们会越来越局限在一座知识的孤岛上面,很难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我们。 2.优秀的语文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3.优秀的语文, 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语文素质的高低主要表现在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高低上。能读懂文章、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这就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自己首先要具备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对教师而言,阅读能力的高低,决不仅仅停留在解答几个思考题的层面上,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教师这样去指导学生的阅读也肯定是机械呆板的、索然无味的。 教师的阅读能力,在于对文本的深层次把握,在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内在美。而真正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方法和思路,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辩证地汲取个人所需、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必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否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很难实现。同样,写作也是如此 。教师具备了较高的写作能力,就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最有力、最有针对性的指导效果。教师具备了较高的写作能力,他的"下水作文"就是学生作文的最好示范。它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近距离获得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要比任何一种优秀作文集的效果来得更快、更好。 4.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激情,意识等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味":丰富的感情,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的课堂教学。因为有激情,教师的眼里就会流露出对语文的爱,对学生的爱,工作就会精力充沛,教学就会富有创造性。因为激情,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就成了一个兴奋源,感染着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的活跃和学习亢奋状态的持续,才能实现高效课堂。语文就是由一堆堆细节组成的,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关注语文细节:写字的姿势、看书的距离、写字时哪一横短?哪一横长?读书时那一句抑?哪一句扬……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和耐心对待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掌握扎实严谨的语文知识。 5.优秀的语文教师,学校要为语文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 现在大多校长不愿把钱花在教师技能提高上,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学校甚至连一份教育报纸都没有,连一本教育刊物都没定,小学就更不用说。业务学习只是常规工作的布置。 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像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教师学生的榜样,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使学生在人格和知识以及能力方面效仿的楷模,正值新课程改革之际,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致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知道语文是其他各科的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学好语文就等于锻炼了,因而就要具备以上素质。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和谐;激发;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内心是非常自豪的,自己十年寒窗,能走上自己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内心的喜悦只有自己知道,从走上三尺讲台那一刻,我发誓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勤勤恳恳的干好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生存能力的人。我们是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普通而又充满希望的人---我们的学生。他们是那么天真、活泼、可爱,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憧憬。日升日落,冬去春来,一天天,一年年,在与我们的对话和交流中,他们求知、立志、成长,慢慢成长为独立的个体,成为家庭的支柱,成为社会的栋梁。 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基础如果打不牢,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虽然任教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深感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班里比较优秀的学生,不是老师给开小灶,而是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班里比较差一点的学生,不是他们不如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积年累月,成绩越来越差。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二、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了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自己采用的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微笑。上课前,一个轻松的微笑,就定好了这节课的基调。课上,一种鼓励的微笑,激发孩子探究知识的兴趣。学生回答错了,一个鼓励的微笑,会给孩子从新举手的动力。所以,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微笑。 2、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3、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面对同样的学生,面对同样的教学资源,为什么教师的教学效果会不一样呢?那就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决定的。我虽然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对此深有体会。在课堂上,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利用每一个细节去为自己的课堂服务,收放自如,有时候,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放的太松,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把学生收的太紧,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自己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新知。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家长盲目的跟风。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不顾孩子的兴趣,盲目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孩子也从此失去了休息的时间,失去了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所拥有的快乐,从而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经常和学生们谈心,多与他们沟通,全方面的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个体差异,学生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只拿成绩就决定孩子的好坏。我们要全方面的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总之,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良心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心教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早日实现提出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曾涌现出无数的优秀教师,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其次,对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 优秀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精髓,优秀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育系统内最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是影响和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时展和教育改革呼唤能够胜任教师职位的优秀教师大量诞生和快速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概述 1.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特指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扩充的过程,是其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和成熟的过程,是语文教师作为个体专业发展的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创造的循环过程。 2.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条件 (1)以学科专业知识强骨干。学者们普遍认为,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而言,可以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从本体性知识(语文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三方面来把握。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做到:在阅读中学习,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写作中沉淀,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在进修中提升,进修可以学习教育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 (2)以课堂教学艺术展双翼。课堂是教师展翅翱翔的天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的双翼。教师的人生重心在课堂,教师的天地在孩子中间,他们的才情、智慧和理想,都集中地显现在三尺讲台之上。优秀教师强调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剖析,强调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程资源的积累与整合,力求给学生一种终极关怀,“既给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又要打好精神发展的底子”。 (3)以教育教学思想塑灵魂。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谈教学的个性是没有意义的。优秀教师在教学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视角。他们努力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和课堂教学,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力求将理论和实践、阅读与思考拓展结合起来,勇于用自己的话语发言,勇于上公开课,展现出一个不断进取、乐于向上的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貌。勇于探索改革、勤奋钻研的思想之花,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所在。 (4)以专业研究生活凝心血。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付出行动,用行动来坚守自己的教育事业,行动是思想的母亲。优秀教师的专业研究生活可以说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 二、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 1.以专业知识作养分 目前人们已普遍地认识到,优秀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知识结构。杜威说:“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第一条件就是需要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应当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必需比教科书上的原理或比任何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 (1)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学科知识也称语文的“本体性知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对自己所教语文学科的内容要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它决定了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或“用什么去教”。 (2)语文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是语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就是“如何教语文的知识”,是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和可掌握知识的工具与桥梁。一般包括一般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教育理论知识。 (3)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包括可言传的、可意识到的但无法言传的和无意识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语文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语文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个体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等特点,都需要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支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系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把课堂教学当土壤 实践是成长的土壤,教师的成长需要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萌芽生成。教师不可能脱离课堂成长,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求真知、谋发展,才能借助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转换实现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1)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是指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鉴赏能力和语文教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与教师语文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 (2)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的“三字一说”(钢笔、粉笔、毛笔和普通话)能力,还必须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机智或教育智慧。新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需要掌握学科专业和教育理论等各种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智慧。与教师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使教师灵活地解决复杂情境中问题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实践智慧。从事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实践知识和智慧,需要新教师在资深教师指导、协助下,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来获得。 3.视反思研究为路径 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高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行为研究,钻研教学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高现有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教育部门也把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突出高度。 (1)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提高教育期望,激发反思动力,养成反思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解学生的发展,对教材和学生展开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竞赛。最后,每一次的反思并非是简单回顾和一般分析,而是教师以新的层次、新的角度对自己的观念进行修改、替换和完善。 (2)语文教师反思研究的几种途径。选定客观参照人物,进行自我反思,可以是青年教师心目中的榜样,比如某教育专家或特级教师等等。撰写课后记或教育随笔,评价教学效果,对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利用多媒体、录音或录像等,直观进行反思。搜集同行或学生等关键人员的评价信息。 三、结论 总之,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既有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有适宜其成长的土壤;既有教师自身的个性化特质,也有其发展的共性规律。如何从教育实际出发,为地方、学校打造更多的“名师”,现在仍是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相关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问若是高效,不但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思维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掌握提问的艺术,重视提问的一些技巧,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起来,把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好的激发出来,保证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技巧 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还是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老师提问的有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学习和深入的思考,对于语文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现在而言,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象征性的问题比较的多、问题本身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非常的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研究了一些优秀老师的提问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改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 一、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提问的实际情况 通过进行调查和对比,我们能够发现优秀老师提问的大都是一些回忆性、应用性、理解性、改造性、分析性以及评价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回忆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回忆自己的知识学习情况,能够更好的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 其次,理解性比较强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理解和分析,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并且我们可以看出,理解性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要大于回忆性问题。 再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用性的问题是比较少的,这和语文本身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最后,分析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挖掘,发现更加深刻的含义。 二、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进行优化的一些策略 (一)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 新课改要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的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进行角色的转变,扮演好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也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课堂提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小学低年级中,学生在进行问题理解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形象思维,老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应该多提问一些回忆性或者偏重回忆性的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老师可以慢慢的提高理解性问题在提问中的比重。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都会尽量的不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学生进行干扰,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想象和创造。比如说,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说,这个问题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看法,这样学生便会更加积极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干扰,这对学生思维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觉老师和自己是平等的,从而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才是真正的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观树立应该正确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时候,老师必须保证就教师观的正确,并且课堂提问能够很好的将一个老师的价值体现出来,老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将课本中的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也将老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真正的体现了出来。比如说在讲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课文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让学生说自己对三顾茅庐的理解、说诸葛这个姓氏和我们常见的姓氏的区别,这样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但能够用到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还会对课本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重视教材的作用和重要性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是需要将课本的作用发挥出来的,因为教材才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堂提问也是如此。老师通过对教材的了解能够深入的挖掘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并能够更好的将教学的关键发掘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总结问题,针对性会更强。老师通过课堂提问应该更好的把课文中蕴含的一些内在思想和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感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比如说在讲到《圆明园的毁灭》那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对圆明园美的描写将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出来,根据课文的安排,学生了解课文的同时也会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想法。老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对课文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英法联军侵华的事情,比如说在其进入北京的时候,清朝的军队却夹道欢迎,甚至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还有人主动的将八国联军引进北京,这个时候,学生不但会产生痛恨的情绪和爱国的情绪,还会产生对汉奸的憎恶。这个时候,老师若是再问学生的感想,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便会很容易的突破课文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不但需要掌握以上的几种技巧,还必须重视问题提问的时机和问题的转化,保证问题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时候还应该做到由浅入深,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之优秀标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孰是孰非,难以判断。语文教学也不全例外。语文课堂教学历来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秀评价标准。 第一、发展价值标准;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一面,情绪情感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力活动有很大影响。不好的情绪,受压抑、害怕、反感则影响智力活动的开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有价值的课,应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有意义。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片面追求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很大的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本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终极目标,即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然而,中小学生年龄小,其认知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往往不是用理智来控制情感,而是以情感代替理智。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兴趣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孩子上学是否有兴趣,是高高兴兴地学,还是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深厚的兴趣和好的情绪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状态,往往会唤起人们废寝忘食的钻研劲头,从而成为发掘智力潜力的金钥匙。意志即是指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在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语文课堂教学做到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我们称这样的课为“扎实”的课。 第二,高效兴趣标准; 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大小,不是看你教的几个好学生成绩的高低,好学生课堂被提问的次数或者是参与率的大小,而要看整个班级学生的参与度,关键是你的教学对学生是不是有效果,细心地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在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总爱找那一些所谓的发言积极的好学生,而很少找那些“差生”。乍一看,课堂气氛蛮活跃的,实际上,这种活跃是教师和少数好学生在“活跃”,而广大的“差生”则处在被冷落的状态。换一句话说,这是不是一堂有效率的课,效率的大小如何,还值得探讨。一个班集体,总有先进学生和后进学生存在。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先进生和后进生,这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注意短时有效性,大众平常性,公平公正性的合理搭配运用。 第三、空间预留标准; 以往应试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让学生被动地去适应教师;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忽视智能培养,施行记忆教学而不是思维教学;重“灌”不重“乐”的强制性,导致学生厌学及其并发症。“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这句名言,以它丰富的内涵和哲理,有力地荡涤着传统教学观,给现代教学思想以深刻的启迪。此观点正式以注重教育方式上为我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信息,其实真正包含的是一个为学生留下的一个自主空间。这个空间不能全部由老师占据。我们就是要在教学中留下一定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跳起来摘”,首先指学生获取桃子的态度和方式。是教师给予,还是学生摘取;是学生主动摘,还是被动摘,都将对收获成果有不同的影响。桃子不是自己从树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教师“喂给”学生的,更不是强灌硬压给学生的,而应是学生积极主动亲自摘取的。学生只有亲自摘取,桃子才更彻底地属于他。摘也不是伸手即得,需要做些努力,费点劲儿,跳一跳才摘得下。“跳起来摘”还包含着摘取桃子的可能性问题。如果桃子挂得太高,跳也摘不到,学生也就不摘了。只有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桃子才最有吸引力。名言中的“让”含有教师引导的意思,是这句名言最核心的成分。桃子的质量如何取决于教师,学生怎样跳、怎样摘也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即名言中“让”包含的含义,是影响教学的主导因素。名言启示我们,要实施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以满腔热情服务于学生,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愉悦于学生,以情感滋润学生,以充满思考性的问题启迪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创造,享有更多的成功体验,不断唤起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跳起来摘到更多的桃子,实现充分发展。 第四、课外研究提高标准; 我们一些教师上课总是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完美”,唯恐知识出现真空,面面俱到,不厌其烦,疲劳驾驶。这其实是最愚蠢最原始的落后教育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如何努力,你的课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和缺陷。否则,这种完美也只能虚假的完美。相对那种弄虚作假的完美,我们宁愿要那种真实的缺陷和不足。我们说再好的课也有待于完善,有待于同行者研究学习。因而这种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参与。一堂课的真正意义固然要部分体现在其他方面,但是留下的问题期待研究,这也是一堂优质课的闪光点。一般,我们的老师害怕课堂教学留下遗憾,尽量的展现自己的博学,多艺,不免课堂上有时出现些“花拳绣腿”用来表现所谓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往往适得其反,背离教学的目的,当然适时恰到好处的插入一些关键的课外兴趣成份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不要害怕自己的课堂有什么不足,这正是课程研究要提倡的,用一带十,以十传陷和不足。我们说再好的课也有待于完善,有待于同行者研究学习。因而这种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参与。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优秀课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课改区涌现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不仅展示了课改成果,还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优秀课例教学代表了一个群体的教学水平,体现了课改的最新成果,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让广大教师认识教学中的不足,反思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知识 新一轮课改唤起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课改区涌现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不仅展示了课改成果,还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展示了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了教师的交流,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理解的不同,或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依赖新的教学手段等,小学语文课例教学中亦存在一定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1、强调“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些教师担心自己讲得多了,教师主导地位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结果课堂上该讲的地方也省略了。于是,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认知水平亦得不到提高,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这样的尊重让学生迷失方向,失去自我。课堂上表面热闹非凡,学生忙这忙那,“自主”至极,教师主导地位难以发挥,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不到位,学生反而不得要领。这种不顾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2、过度依赖现代教学手段,忽略传统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独特性,课堂教学倚重于多媒体教学的例子屡见不鲜,同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又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相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提供的直观画面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文学习的特点背道而驰。在各种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充斥课堂,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它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知识拓展无度,对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处理不够到位 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老师们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变化。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包括一些优秀的展评课,都机械片面地理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迁移拓展的思想,执教者为拓展而拓展,把迁移拓展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课堂上迁移拓展的 “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在课堂迁移拓展过程中信马由缰,越跑越远,最后彻底的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的现象。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新课程实施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 二、解决措施 1、树立终生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要上好课,对老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时要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需要老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因为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这种挑战是巨大的。 2、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 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教学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当然,掌握了言语内容利于学习言语形式。但不能在掌握了言语内容后丢弃了言语形式,也就是不能得意而忘言。教学过程更应该认真对文本进行充分阅读与品读,只有熟悉了文本,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 这种指导必须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决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二就是一定要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袖手旁观的现象。这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知识拓展,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拓展应该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取材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不能太难,太难学生通过讨论不能得出结果,打击自信心,也不能太过简单,没有拓展价值。 5、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可以通过语言及学生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恰当的设问来引发学生好奇心,亦可以通过多媒体、碟片、录音、挂图等多种辅导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方法。语文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
人性化管理论文:浅议人性化管理的科学内涵 前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作为正在向企业化经营过度的地勘单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人”作为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尊重人格,尊重人性,尊重人的合理利益,唯此才能实现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 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仅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而进行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将人仅仅变成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 现代管理学认为,成功企业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即以人促产,管理就是调动人的潜力。而人性是复杂的,调动人的最大潜力必须充分了解人性,一切从人出发。 一、管理的实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企业的经理们为了繁琐的日常管理工作可谓煞费苦心,不堪重负,但却忽视了对内部员工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成功的管理者会真正地重视人: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员工不是在制度约束下被迫地工作,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员工价值观念西化,更加强调个性、人的本性和人的独立性,导致人的需求多样化;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使得社会文化多样性、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科技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面对面的直接管理不再可能,员工的创造力和自我控制变得空前重要。在此条件下,管理应从传统的对人的控制转向对人的培养和激励。 既然人是有情感的复杂的动物,那么对员工的管理就不应该简化为几项生硬的制度和固定的模式,他需要的是管理者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员工。在日本日立公司,公议桌是圆的,无论你在哪里座都不会感到低人一等,从而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在日本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看到员工正辛勤工作,便会为员工倒上一杯茶,并说上一句:“谢谢你的辛苦,请喝一杯茶。”海尔集团领导不搞命令主义而以请托之心面对员工,也反映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了解人本身 人是生产力中的特殊因素,他不同于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因素。每一个员工尽管职务、地位、年龄、外表各不相同,但作为人来讲,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点,即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需要,有比他人认为更多的智慧。因此,要了解员工,首先要了解人本身。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是获得社会人力资源最大效益的原则之一,理想的就业模式应该达到人-职匹配。因此管理者在进行岗位分工时,首先要考虑员工的不同人格特征。正是因为人具有多样性,管理者必须接受这一事实,而不能以本人的好恶作为评价员工的标准。 人既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也有尊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只有了解员工需要的客观性,管理者才不会因为某个员工为加班工资讨价还价而恼羞成怒;只有了解员工需要的多样性,管理者才会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加薪并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最优秀的员工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我的生活经验使我深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现实生活中,工作做得越多的人,失误往往也越多,缺点也暴露得越充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格言谁都会讲,可一到现实中就全部忘了。 人性是复杂的。人格特征是由遗传的、气质的、社会的和心理方面的所有因素综合而成,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不同的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会有巨大的差异性。因此,管理者不要轻言:我了解了我的员工。既然人性是复杂的,那么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处理方式就不应该是简单的、机械的。 三、企业管理要多一点人性化 1、给员工合理的报酬。既然生理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人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追求物质利益,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有的经营者认为,企业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只要员工能够承受,他们会把人工成本的支出降到最低限度。他们似乎没有认识到:企业最大的成本是拥有一批没有充分发挥能力的员工,而提高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有些企业领导习惯于要求员工无私奉献,对工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计时间,不计报酬,殊不知,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尚,也不可能长期如此,因为他需要生存。上海易初通用机器公司提出:“企业应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员工应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科技和管理需要。”这样的提法是不是更具有说服力? 2、以自己期望员工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员工。如果你期望员工尊重你,你就应该无条件地尊重每一个员工,而不管他是什么职位、什么级别;如果你期望员工服从你,你就应该学会认真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而不是“老子天下第一”、“一切我说了算”;如果你期望员工对你忠诚,你就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员工,而不是一方面大谈“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一方面却屡屡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如果你期望得到员工的赞许,你就应该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及时提出表扬,而不是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动辄处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不希望别人伤害你,你最好也不要伤害你的员工。 3、及时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在任何一个单位,员工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牢骚、抱怨、甚至愤怒等不满的情绪,只是不满的程度不同,表达不满的方式有时激烈、有时婉转。这些不满情绪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很多的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甚至直接影响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的效果。但企业的领导者往往不愿意面对矛盾,把员工的不满当作小事,并且把部分人的抱怨当作幼稚、愚蠢或无事生非,因而予以忽视。更有个别领导,认为员工提意见是有意跟领导过不去,让领导下不了台,因而表面勉强接受,实则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事实上,能够表达不满、勇于提意见的员工大部分情况下正是其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方式,他可以帮助管理者认清管理中存在的不协调因素,然后加以改进。试想,假如一个单位不管工作中存在多大的缺陷,所有的员工都表现得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那么这个单位还有前途可言吗? 4、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通过对人的需要的分析得知,每个人不仅有生理上的基本需要,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权力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而且合理满足这些较高层次的需要可以更好地激发人的内源性动机,使员工保持更稳定更持久的工作动力和热情。既然人有多重的需要,那么员工的积极性就不仅取决于他挣了多少钱,还取决于他怎样挣钱,今后是否能挣更多的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大部分员工尽管内心有强烈的自我成就的需要,但由于害怕被人视为“有野心”、“不安份”,这种需要实际上经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而越是被压抑,这种愿望则越强烈。 给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首先要求领导者有“成人之美”品质和“容人”的气度,象关心自己的前途一样关心每一个员工的发展;其次要让员工更多地参与管理,参与决策,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拓展员工的发展空间;三是要使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为每一个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帮助其逐步实现;四是要为员工创造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其具备与其职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进步。 5、管理是一门研究人的艺术。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虽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但可以通过管理者的用心体会和不断探索,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日本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后滕清一原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松下公司,在担任厂长时,工厂失火烧掉了。后滕清一心中十分恐慌,以为不被革职也要降级。不料松下接到报告后,只对他说了四个字:“好好干吧!”松下这样做,并不是姑息部下的过错。以往,即使只是打电话的方式不当,后滕也会受到松下的严厉斥责。松下的这种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类的心理。在犯小错误时,本人多半并不在意,因此需要严加斥责,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错误时,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没有必要去给予严厉的批评了,反而不如对下属进行情感教育。 为了尊重员工的自我意识,摩托罗拉公司对员工实行“个人承诺制”,由员工自己设定工作目标,作为其对公司的“承诺”,并当作公司对其业绩检查和工作评价的准则;为了遵循执行的及时性原理,西方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一分钟”管理法则,即: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一分钟惩罚;为了将人性化服务经常化,富润集团总结形成了《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条例》,针对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出了60条具体规定,使员工的呼声意见有人听,冷暖有人问,急难有人帮,好人好事有人夸。 6、人性化管理从点滴做起。今年欧洲足球锦标赛,荷兰队打入了半决赛,为了满足球迷看球的愿望,荷兰全国的警察都放了假,就连国会也对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大连三洋制冷公司制定的《员工五准则》在第一条“严守时间”中提示员工:“当您由于身体不适、交通堵塞、家庭有困难,不能按时到公司时,请拨打7317375,通知公司”。在这里没有单纯“不准迟到”、“不准早退”的硬性规定。湖北局一二五队去年春节正值施工高峰期,工程公司的大部分职工不能回家过年,公司经理丢开自己年迈的父母、妻儿只身到工地与职工团年;将手机免费提供给每一位职工使用,给亲人拜年、报平安;大年初一,队部领导班子成员给在宜昌的职工家属集体拜年、慰问。队团委组织单身青年集体过中秋,地勘处给工地职工买电热毯,对外聘工、临时工和正式工统称“员工”,这些都虽不是惊天之举,甚至微不足道,但都体现出领导者的仁爱之心、关怀之情。如果我们的每一位经营管理者心中时刻装着职工,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忧职工所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就会自然流露,而不需要去刻意的追求或表现。 人性化管理论文:试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性化管理 论文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 人性化管理 考前准备 考试实施 后续过程 论文摘 要: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管理中应实施人性化管理,即要在考前准备、考试实施、后续过程三个阶段,在各个环节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尊重考生权益和需求,积极主动地为考生提供和谐、支持的服务体系和考试环境,使考生的自身价值在考试中得到最大体现。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简称CET)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尝试,它已经以其考试命题的科学权威性、组织的严密性和分数的可比性在国内得到公认,受到了英语学习者的重视,其社会影响力及关注程度也在逐年提高。部分人事部门已把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之一,甚至愈来愈多的境外和国外高校把四、六级考试的成绩作为录取我国大陆学生的英语能力证明。 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强化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功利性,对考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考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作弊手段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部分考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而采取各种作弊手段,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受到严重挑战,甚至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带来负面影响。二是随着近年来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多、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替考”、手机短信作弊、漏装错装学生答卷、听力播放出故障、监考教师不按时到位、考生对考试形成消极评价等现象仍然频繁出现。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降低四、六级考试的功利性,使四、六级考试回归本位,我们认为,在考试管理中应实施人性化管理,是促进四、六级考试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性化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一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尊重人的需要、情感、权益等人性要素,使人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管理理念。在考试工作中的坚持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就是要积极主动地为考生提供全面、合谐的服务体系,赋予考生人文关怀,构建公平、公正、安全、和谐的考试环境,使考生自身价值在考试中得到最大的体现。 目前,在考试中坚持人性化管理理念已基本得到论者的广泛认同①,但在实践层面上却少有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为此,我总结多年的考试管理经验,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备考过程的人性化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考试的管理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做精心、细致、周全,甚至繁琐的准备工作。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因为报考人数多、考试规模大,又是全国统一的教育考试、社会关注度高,因而对考前准备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工作内容上来讲,其考前准备工作包括报名通知的下达、学生报名、信息核对、数据上报、考场编排、准考证的制发、考试其他材料(如监考须知、诚信考试承诺书等)的准备、考务人员培训、试卷的运送、考场布置等,环节众多、事务繁复。在这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要求贯穿“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要认真仔细地做好如下事务。 (一)人性化的考前氛围营造 报名通知下达后,考务管理者要根据通知精神,结合高校实际,努力营造人性化的考前氛围,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积极备考。 人性化考前氛围的营造,涉及学校各方面相关人员的参与。考务管理者要及时把四、六级考试的相关信息(如具体考试时间、考试场地其它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学生。导师、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学实施和管理者要利用班会、主题活动、英语课程教学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英语能力观,激发学生对考试与评价的需求,引导学生淡化四、六级考试成绩的功利性;同时加强诚信教育,严肃校规考纪,形成“诚实答卷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师生共识。学校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校报、网络、悬挂标语等进行考前动员和考纪宣传,帮助学生熟悉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调整考试心态。学校还应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如安排足够的自修教室、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考前辅导等,为学生创造人性化的考前环境。 (二)人性化的报名准备工作 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考人数众多,规模较大,为减少错漏,报名工作最好利用学校的学籍管理系统统一实施网上报名。这种方式相对摆脱了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考生。学校可以通过开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网络实验室为学生网上报名提供便利。如果有些学生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在规定时间内报名,要在不违反原则和相关要求的情况下,通过现场报名或者其他方式及时帮助他们补报名,避免学生错失考试机会。 报名结束后,及时整理并打印报名考生材料,通知考生核对个人信息并签字确认,尤其是考生照片和身份证号码不能张冠李戴,要避免信息错误。进行数据整理并编排好考场后要及时印发准考证,让考生及早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和相关要求,使考生能够提前熟悉考场并有充足的时间做好考试准备。 (三)人性化的考场环境管理 考场环境的和谐与否对考生的思维准确性、创新性、活跃性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是影响考生考试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关考试成败。 考场环境包括施考的自然环境和施考的社会环境。在构建人性化的施考自然环境时,要充分尊重考生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加强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建设,确保考场周围的安静,避免杂乱干扰;可利用指示路标、提示板、彩旗、横幅、标语、考场分布示意图等帮助考生熟悉考场、形成正确的考试心理;考场内要确保室内采光条件良好,桌椅摆放整齐,地面打扫干净;要安排医务人员为考生提供医疗急救服务,为考生提供饮用水等,这些都是考试软环境的管理人性化。施考的社会环境管理,要在政治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人文环境上下足功夫②,要以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为抓手,促进考风建设,为考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考场环境。 (四)培训人性化的考务人员 考务人员即考试工作人员包括相关保卫医疗后勤人员和监考教师等对于考试的如期顺利成功举行具有不容忽视的保障作用,对他们进行考前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考试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监考教室外的考务工作,即考场的外围工作,包括环境的布置、考生的疏导、考场的巡查、紧急事件的处理、试卷的领送、分发、回收清点等。监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考试教室内具体实施监考。这些工作是考试顺利与否的直接因素。因此,考前要对以上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要求其正确对待考试工作、更新的考试管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和正确的爱生观,尊重考生、关心考生,对考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怀爱护。同时,严格按照大学英语四、六级监考操作规程进行扎实的业务培训,使各人员明确职责、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形成一支训练有素、服务意识强、业务素质精的高效工作队伍,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 二、施考过程的人性化管理 在施考过程中,考务管理者和考务人员要尽可能地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服务于学生,用以人为本的观念理解学生、对待学生、关怀学生,既严肃认真地维护考场纪律,又态度和蔼热情地关怀考生。在考务行为、考务语言、考务礼仪上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在浓郁的考试氛围中,即使经过精心准备,考生都会有一定的紧张情绪,在开考前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或者播放一些温馨提示来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使放松心态,积极应考。各种考务行为中最能体现出人性化的是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事先准备一些备用考试用具如铅笔、橡皮擦、钢笔、耳机等,由专人负责,为那些忘带考试用具的考生提供雪中送炭式的帮助;如考生临时丢失或忘记携带准考证,可以通过考场对照单、考生座位表、考生签名册、班主任和同学证明等各种方式仔细核对确认相貌与身份,核实后安排考生进场参加考试;对一些特殊考生,如行动不便、患有疾病的,要安排人员接送其进出考场。 缓解考生的紧张焦虑心理,要求监考人员在监考过程中运用人性化的考务语言。要做到严肃而不失温和,亲切而不失庄重。考务语言应具有服务性和技巧性的特征,保证音色优美、语音清晰、语气柔和。如在提示考试剩余时间时,把“还有15分钟,要抓紧时间”这样的指令性语句改为“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请注意掌握”这样的提示性语句;将“严禁作弊”改为“请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答案”或者“请个别考生要充分相信自己,不要盲目相信他人”,同时用眼神向该生示意。这样,既尊重了考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警示作用,也充分体现了监考教师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考务礼仪要求考试工作人员不能穿配走路时发出较大声响的衣服、首饰、鞋,不能携带手机、游戏机、图书等影响考生应试和与考试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不许在考点(场)内大声交谈喧哗,尽量统一着装,减少在考点内的不必要走动。监考时不要长时间站在某一考生旁,不要做与监考工作无关的事情。要做到业务精通、态度平和,“严”而不“凶”,“热情”但不“迁就”,严格按考试操作要求细心操,用人性化的方式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 三、考试后续过程的人性化管理 考试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整个考试过程的终结。考务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考试的后续过程需要管理,而且也离不开人性化的要求。如考试档案管理、成绩、成绩单领取、考务组织情况调查与反馈等。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资料包括考试的原始报名资料、考场安排、考生签到单等,在考试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并归档以务不时之需。在成绩时,要通过校园网或班主任通知学生及时查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每年的六月、十二月各有一次考试,成绩单在十月和次年三月才能到达学校,对于在校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大屏幕等各种方式通知学生领取。但对于许多参加完考试就毕业离校的毕业生来说,如果以传统的形式下发,容易造成学生成绩单的遗失,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可以把这些成绩单保存在考试管理部门,并通过相关班主任或校园网通知学生,让学生在个人方便的时候前来领取,这样就可以确保成绩单发放到学生本人手中。另外,要及时将考试成绩提供给相关教学单位,使之根据考试成绩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管理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考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如访谈、问卷、论坛等多种形式开展对考务组织情况的调查,及时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对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提出改进工作的可行性建议,为以后组织各类考试提供必要的启发和借鉴。这也是四、六级考试人性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四、考试人性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全国统一的教育考试,因此实施考试人性化管理必须以规范、科学的管理为基础。如果没有全面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标准化的考评机制就直接实行人性化管理,最终只能变成“人情化管理”,达不到真实测评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从而悖离于四、六级考试的设立初衷。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四、六级考试人性化管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学校对考务工作者的监督、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考生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的三级监督机制③来确保考生的基本权利和需要,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保护工作人员与考生的双方权益。 总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在考前准备、考试实施和考试后续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使四、六级考试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全面促进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 人性化管理论文:谈人性化管理对门诊高年资护士的管理体会 [摘要] 目的 通过加强对高年资护士的管理,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服务水平。方法 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结果 较好地发挥了她们的优势,克服了存在的不足,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 高年资护士不是医院的负担,同样是一支可塑、可开发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门诊;高年资护士 高年资护士对医院来说是一支可塑的,可开发的人力资源。本文讨论如何通过加强对高年资护士的管理,提高其整体素质及服务水平。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护士总数11名,设护士长1名,除护士长外均为高年资护士,护龄在25~33年,平均年龄47.8岁,都为中专毕业,护师7名,主管护师3名。“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将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处理放在重要位置[1],笔者自2002年来运用此管理原则,经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2 高年资护士素质分析 2.1 有利因素 高年资护士护龄在25~33年,护理经验丰富,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良好,处理事情老练、果断,责任心较强,医疗服务中法律意识较强,80%高年资护士乐意在轮流室工作,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 2.2 不利因素 高年资护士身体素质较差,部分高年资护士家庭事务多,调班频率高,严惩影响科室正常排班及安全医疗,部分高年资护士自尊心较强,或倚老卖老,影响科室的团结协作。 3 方法 3.1 重视护士的需求 3.1.1 满足护士被重视的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长了解科室每位护士的性格和特长,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她们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技巧,处理事情教练、果断、责任心较强,医疗服务中法律意识较强的优势。当某位护士向护士长提建议时,首先表示感谢,如确实可行,尽快落实,使她们感到被重视、依赖。这样,科内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护士们的临床经验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和肯定,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1.2 适当满足护士休假的需求 在保证上班人数、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休假的需求,使她们上班时安心,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护士有喜事去祝贺,丧事去慰问,难事去帮助[2]。护士长应急护士之所急,如当某位护士有急事,即使她正当班,宁愿召集其他休息的护士回来顶班,也要让其解决燃眉之急。这种人性化的管理使她们心灵深处受到感动,并能化做努力工作的动力[3],让大家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去工作。 3.1.3 满足报护士学习新知识的需求 笔者将在自学、外出学习、继续教育中所学的知识通过早会、业务学习等方式传授给她们,使她们逐渐接受新观念,如将整体护理应用于候诊、门诊输液病人,更注重个性、人本的服务,体现多元化服务质量[4],同时,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增加新的工作内容,不断激发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她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不会感到被社会淘汰。 3.1.4 满足物质需求 物质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护士长关心科室的奖金,与科主任一起努力提高科内奖金,提高护士待遇,奖金分配时,适当拉开距离,奖勤,奖先进,使护理人员树立:尽其职,取起值,获其荣,惩其误的观念。 3.2 以身作则,发挥护士长的表率作用 3.2.1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积极参加护理新知识的培训与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业务能力,在才能上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分析解决业务问题能力、科学管理和计划能力,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抢救病人时,保持头脑冷静,条理清晰,掌握要领,有效地落实抢救措施。 3.2.2 尊重护士 采用“换位思维”来理解护士的具体处境,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和肯定她们的优点,对不足之处采用个别提醒,避免当众批评,以启发、鼓励、商量的语气进行沟通,诚恳和宽厚地对待每位护士,耐心倾听她们的心声,鼓励有意见当面提出,心平气和地解决,接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以德服人,以情动人,增强科室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2.3 起表率作用 护士长在科室遇到困难时,应走在前面,以此行动得到护理人员的信任,处理事情公平和公正,以大家的利益为重。护士长具有谦虚和谨慎的工作作风,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不断修正工作上的偏差和不足。工作之余,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内或院外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内部的情感交流,消除工作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疙瘩”,建立友谊,开阔视野,同事间互相协作,增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整体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 3.3 强化管理 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各班职责,用制度管人,把各项工作细则流程化,整理成本放在各个工作区域,利于执行,使她们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改善工作流程,运用温馨提示和醒目的警示和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每一位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实施,既方便病人,也有利与护士操作。不断培养护士的主人翁精神,关心门诊发展。强调主动服务,重视医院形象,教会她们掌握留信患者的技巧、沟通技巧、处理意外问题和投诉技巧、价格观念的运用等,使她们的觉悟不断提高,引发护士发自内心地对病人负责的真实情感,把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感到失意,工作起来更有热情,自觉落实防范措施,才能保证优良的服务质量。 4 结论 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受,同时也体现医院的整体水平[5]。将人性化管理原理应用于门诊高年资护士的管理后,护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自主权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同事间关系融洽,心情舒畅,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护士热情和蔼诚恳的态度可以缩短与病人的距离,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依赖,让病人感到护士的关爱与帮助,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服务态度的满意率,从每季度科室发放的病人意见征求表中统计,门诊护士工作满意率达98.8%,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实现护士的终身价值。因此,高年资护士不是医院的负担,同样是一支可塑、可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行政上的约束,更是一项民心工程。人心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经营人心才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服务是医院的命脉,工作人员乐于服务,病人感受满意的服务,把医院的品牌优势传播给周围人群,培养永久顾客,吸引新顾客是医院谋求长远利益的上策。 人性化管理论文: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在充分了解护士工作艰辛的基础上,重视提高护士对人性化管理的全面认识,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结果 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科室有了较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纠纷减少。结论 人性化管理是追求规范性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最佳结合。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人力资源的欠缺,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压力也增加,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性和生理性疲劳。护理部主任根据我院现状将人性化管理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充分体现了护理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 1 护理管理者对其员工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1)临床护理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并以特殊人群为服务对象的工作,具有轮流值班的特点,长期的生物钟紊乱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造成心理压力。 (2)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病人的教育者、组织管理者及咨询者等角色,而且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多重的角色行为及角色要求常常使护理人员力不从心,身心疲惫,职业压力感增加。 (3)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理工作负荷过重,护理技术操作较为复杂,劳动强度较高,护士易产生精神紧张情绪,害怕差错事故发生。 (4)护理工作虽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的观念,社会观众对护士的信任度较低,使护士自感地位较其他职业低,且护士的收入与工作的繁忙程度不成正比,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 (5)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等要求全方位提高,护士工作压力无形增大,护士应以病人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服务,否则将会遭到病人和家属的投诉,继而失去医疗市场。 规范服务语言、强化礼仪、礼貌。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护理模式框架,修订岗位服务用语,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纳入护理考核中,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礼仪培训,规范语言语调、手势、站姿、走姿,恰当的手势,得体的语言。如:见面先问“您好”,开口加称谓,话前先用“请”字,操作失误先道歉,操作结束先谢谢。 护理措施人性化,让病人感悟护士的真情,制定了“首阅负责制”、“限时服务” ;“ 八声”即来有“迎声”走有“送声”等。“十个一”即“一张报纸,一个温馨电话” 、“做好入院介绍和指导”等。术前、术后访视制度,术中关怀制度,减轻了手术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在进行护患沟通时,在不同场合,要运用适当的语言,科室每半月召开工休会,广泛征求病人意见,对出院病人要询问其对“出院指导”掌握的情况,并进行电话随访,各科室根据自身科室的特点,制定爱心卡、温馨提示卡等。营造一个人性化就医环境。 欧洲著名管理学家凯文·汤姆森的著作《情绪与资本》。它是八大管理新思潮之一,受到全球企业管理学界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它由内外在情绪资本组成[1]。医院的外在情绪资本存在于病人及其家属的感受。内在情绪资本存在于医院内部员工的忠诚与感受、服务一种态度,它需要热情。服务是一种感受,医院需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超期望服务,那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对其员工进行人性管理。护理管理者处须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先让护士感动,让护士满意,只有护士感动了,才能因感而动,用心去做,这样才能让患者从医务人员的眼神里感知到真诚的爱心,继而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2 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首先护理管理者要充分尝试护士们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才能发自内心的理解。 (2)必要提高全体护士的认识,追求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结合。人性化管理不等于宽松管理,是在严格管理下的人性化,不能丢弃管理原则。在制度管理中,应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在人性化管理中,以制度管理为基础,我院追求的创新管理,就是两种管理的和谐统一。强调的人性化管理,就是提醒管理者,不要仅仅把人看成是工作的一部机器,要重视人的心理需求,启发员工的工作创新思路,尊重每个人的想法,让员工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潜能。 (3)重视人的因素,护士长应成为支持领导型和沟通型专家。因为护士长的支持是影响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护士长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即是服务者的思想,努力当好护士姐妹们的公仆,为护士们培训、提升、展示各种才艺搭建资源平台。关爱护士姐妹,关注护士们的工作压力状况,及时给予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帮助,如适当的人力配合,实行弹性排班制,多关心中老年护士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切实帮助解决每一个实际困难,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引导青年护士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努力创造条件,充分满足护士的求知欲望。想尽办法预防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4)强调团队精神。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什么因素使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首先是一个组织的凝聚力,有了团队精神,那将是很难被战胜的。我们的护士长应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注意以身作则,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冷静果断地处理问题,关爱、理解、尊重护士姐妹,融洽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自身的品德直接影响下属在工作中的心理和行为,并采取多渠道,不同形式学习;最终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自觉与医院、科室荣辱与共的好风尚。 (5)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护士长对下属护士的优缺点应了如指掌,继而做到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全员主动参与科室管理,人人都有责任感,并有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全员素质的提高的同时,科室护理质量当然得到相应的提高。 (6)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护士的基本生存利益的保障。 3 我院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全院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后,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士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全面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差错投诉纠纷明显减少。 4 讨论 笔者认为人性化管理即追求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最佳结合,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赋予了每个员工价值感、归属感和进步感,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人性化管理论文:论高职院校教师人性化管理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性化管理;教书育人 【论文摘要】文章在阐明教师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教师人性化管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人性化管理是教师育人的要求这两个方面说明高职院校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从尊重教师、激励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师人性化管理的主要思路。 中国高职院校正在蓬勃兴起,这支对中国经济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人才培养基地已显现出它巨大的作用。中国高职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据2006年的统计数字,已经发展到1009所高职院校,这得益于中国社会、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以新型的、民主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也就是施之以人性化的管理,从而更好地吸引优秀教师,留住优秀教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一、教师人性化管理 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加快,人们更注重于如何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在团体中实现自身价值,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感。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正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日益为各层管理者所理解而不断得以应用。 (一)人性化管理 就是通过对员工本身特性以及员工和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刻剖析,在及时、有效满足员工多元物质、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恒久良性互动,确保组织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 人性化管理,将人视为管理的主体和核心,以尊重他人人格为起点,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为纽带,重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思想,强调要了解人的特点,关注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将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置于管理的核心,使管理充满人情味和激励作用。 (二)教师人性化管理 就是在整个学院管理过程中,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各项管理活动都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价值和合理利益,提供教师展示个性的机会与发展自我的平台,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实现学院发展的目的。 学院的管理是制度的管理,更是人的管理、情感的管理。教师人性化管理,把学院看成是一个整体,是全体教师的一个利益共同体,通过完善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激励制度,保障全体教师合理的、合法的权益,实现一个用事业留人,用条件留人,用情感留人,用待遇留人,力争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冒得出、流得动”的用人机制,营造齐心协力抓教学的氛围。 二、高职院校教师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确保教师经济地位的基础上,高职院校教师的精神需求也很强烈,他们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压服,同时,为人师表的社会期待和强烈的自尊心,促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以律己,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有着追求事业的强烈愿望,其事业心、责任感强烈而持久。 (一)高职院校教师人性化管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职教育是伴随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肩负着大规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总理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目前,高职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时期,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十五”期间,高职教育需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对这样强大的教育需求,高职院校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压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人性化管理是教师育人的要求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培育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个院校的灵魂,是院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院校进步和发展的前提,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治校的重要战略。 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是一种以掌握特定的生产技术以及与该生产技术有关的科学知识为主的专门教育,既有文化基础课程,又有专门教育所特有的专业课程,以及在技术教育中占特殊地位的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课程,还有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这种特殊的社会作用要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要具有发展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作为高职院校则需要人性化管理的价值观去构建一个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机制和环境。 三、高职院校教师人性化管理的主要思路 教师人性化管理,尊重是前提,爱护是基础,信任是动力,善待是关键。高职院校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只有尊重教师、激励教师、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使教师不断地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高职院校把教师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学院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 (一)尊重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性化管理的前提 学院管理的秘诀在于尊重教师。人的管理就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得到尊重,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严格的管理是不完整的管理,是一种脆弱的管理,是缺乏人性的管理。惟有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给教师充分成长的自由空间,才能唤醒教师的潜能,才能使教师身心舒畅的放开手脚工作,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才能使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激励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人性化管理的关键 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高职院校应该全面关心教师的需要,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给教师提供各种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形成教师持久的激励动力,注重学院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较丰富的物质待遇是留住教师的基本条件,而精神需要主要是指政治思想需要、求知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和成就需要,精神需要具有持久性的激励特点。通过完善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激励制度,保障教师合理的、合法的权益得到尊重,克服少数教师在荣辱地位上独享利益的弊端,使全体教师得到全面、有效的激励,把管理的外驱力变为内驱力。 (三)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高职院校教师人性化管理的保证 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高职院校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场地、设备、教学器材等,这有利于正常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良好的硬环境是办学的优势。但软环境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领导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对管理教师的规章制度、管理教师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要更具有人性化。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进展离不开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来源于简单和谐、竞争进取和齐心协力的心理环境,可使教师心情舒畅、心理平衡、精力专注,有利于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相信高职院校通过推进教师人性化管理,定会摆脱经验管理的泥潭,迈上科学管理的台阶,登上文化管理的殿堂,创造高职教育的辉煌。 人性化管理论文:试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性化管理 论文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 人性化管理 考前准备 考试实施 后续过程 论文摘 要: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管理中应实施人性化管理,即要在考前准备、考试实施、后续过程三个阶段,在各个环节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尊重考生权益和需求,积极主动地为考生提供和谐、支持的服务体系和考试环境,使考生的自身价值在考试中得到最大体现。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简称CET)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尝试,它已经以其考试命题的科学权威性、组织的严密性和分数的可比性在国内得到公认,受到了英语学习者的重视,其社会影响力及关注程度也在逐年提高。部分人事部门已把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之一,甚至愈来愈多的境外和国外高校把四、六级考试的成绩作为录取我国大陆学生的英语能力证明。 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强化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功利性,对考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考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作弊手段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部分考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而采取各种作弊手段,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受到严重挑战,甚至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带来负面影响。二是随着近年来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多、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替考”、手机短信作弊、漏装错装学生答卷、听力播放出故障、监考教师不按时到位、考生对考试形成消极评价等现象仍然频繁出现。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降低四、六级考试的功利性,使四、六级考试回归本位,我们认为,在考试管理中应实施人性化管理,是促进四、六级考试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性化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一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尊重人的需要、情感、权益等人性要素,使人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管理理念。在考试工作中的坚持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就是要积极主动地为考生提供全面、合谐的服务体系,赋予考生人文关怀,构建公平、公正、安全、和谐的考试环境,使考生自身价值在考试中得到最大的体现。 目前,在考试中坚持人性化管理理念已基本得到论者的广泛认同①,但在实践层面上却少有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为此,我总结多年的考试管理经验,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备考过程的人性化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考试的管理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做精心、细致、周全,甚至繁琐的准备工作。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因为报考人数多、考试规模大,又是全国统一的教育考试、社会关注度高,因而对考前准备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工作内容上来讲,其考前准备工作包括报名通知的下达、学生报名、信息核对、数据上报、考场编排、准考证的制发、考试其他材料(如监考须知、诚信考试承诺书等)的准备、考务人员培训、试卷的运送、考场布置等,环节众多、事务繁复。在这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要求贯穿“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要认真仔细地做好如下事务。 (一)人性化的考前氛围营造 报名通知下达后,考务管理者要根据通知精神,结合高校实际,努力营造人性化的考前氛围,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积极备考。 人性化考前氛围的营造,涉及学校各方面相关人员的参与。考务管理者要及时把四、六级考试的相关信息(如具体考试时间、考试场地其它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学生。导师、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学实施和管理者要利用班会、主题活动、英语课程教学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英语能力观,激发学生对考试与评价的需求,引导学生淡化四、六级考试成绩的功利性;同时加强诚信教育,严肃校规考纪,形成“诚实答卷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师生共识。学校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校报、网络、悬挂标语等进行考前动员和考纪宣传,帮助学生熟悉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调整考试心态。学校还应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如安排足够的自修教室、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考前辅导等,为学生创造人性化的考前环境。 (二)人性化的报名准备工作 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考人数众多,规模较大,为减少错漏,报名工作最好利用学校的学籍管理系统统一实施网上报名。这种方式相对摆脱了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考生。学校可以通过开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网络实验室为学生网上报名提供便利。如果有些学生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在规定时间内报名,要在不违反原则和相关要求的情况下,通过现场报名或者其他方式及时帮助他们补报名,避免学生错失考试机会。 报名结束后,及时整理并打印报名考生材料,通知考生核对个人信息并签字确认,尤其是考生照片和身份证号码不能张冠李戴,要避免信息错误。进行数据整理并编排好考场后要及时印发准考证,让考生及早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和相关要求,使考生能够提前熟悉考场并有充足的时间做好考试准备。 (三)人性化的考场环境管理 考场环境的和谐与否对考生的思维准确性、创新性、活跃性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是影响考生考试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关考试成败。 考场环境包括施考的自然环境和施考的社会环境。在构建人性化的施考自然环境时,要充分尊重考生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加强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建设,确保考场周围的安静,避免杂乱干扰;可利用指示路标、提示板、彩旗、横幅、标语、考场分布示意图等帮助考生熟悉考场、形成正确的考试心理;考场内要确保室内采光条件良好,桌椅摆放整齐,地面打扫干净;要安排医务人员为考生提供医疗急救服务,为考生提供饮用水等,这些都是考试软环境的管理人性化。施考的社会环境管理,要在政治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人文环境上下足功夫②,要以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为抓手,促进考风建设,为考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考场环境。 (四)培训人性化的考务人员 考务人员即考试工作人员包括相关保卫医疗后勤人员和监考教师等对于考试的如期顺利成功举行具有不容忽视的保障作用,对他们进行考前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考试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监考教室外的考务工作,即考场的外围工作,包括环境的布置、考生的疏导、考场的巡查、紧急事件的处理、试卷的领送、分发、回收清点等。监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考试教室内具体实施监考。这些工作是考试顺利与否的直接因素。因此,考前要对以上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要求其正确对待考试工作、更新的考试管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和正确的爱生观,尊重考生、关心考生,对考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怀爱护。同时,严格按照大学英语四、六级监考操作规程进行扎实的业务培训,使各人员明确职责、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形成一支训练有素、服务意识强、业务素质精的高效工作队伍,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 二、施考过程的人性化管理 在施考过程中,考务管理者和考务人员要尽可能地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服务于学生,用以人为本的观念理解学生、对待学生、关怀学生,既严肃认真地维护考场纪律,又态度和蔼热情地关怀考生。在考务行为、考务语言、考务礼仪上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在浓郁的考试氛围中,即使经过精心准备,考生都会有一定的紧张情绪,在开考前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或者播放一些温馨提示来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使放松心态,积极应考。各种考务行为中最能体现出人性化的是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事先准备一些备用考试用具如铅笔、橡皮擦、钢笔、耳机等,由专人负责,为那些忘带考试用具的考生提供雪中送炭式的帮助;如考生临时丢失或忘记携带准考证,可以通过考场对照单、考生座位表、考生签名册、班主任和同学证明等各种方式仔细核对确认相貌与身份,核实后安排考生进场参加考试;对一些特殊考生,如行动不便、患有疾病的,要安排人员接送其进出考场。 缓解考生的紧张焦虑心理,要求监考人员在监考过程中运用人性化的考务语言。要做到严肃而不失温和,亲切而不失庄重。考务语言应具有服务性和技巧性的特征,保证音色优美、语音清晰、语气柔和。如在提示考试剩余时间时,把“还有15分钟,要抓紧时间”这样的指令性语句改为“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请注意掌握”这样的提示性语句;将“严禁作弊”改为“请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答案”或者“请个别考生要充分相信自己,不要盲目相信他人”,同时用眼神向该生示意。这样,既尊重了考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警示作用,也充分体现了监考教师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考务礼仪要求考试工作人员不能穿配走路时发出较大声响的衣服、首饰、鞋,不能携带手机、游戏机、图书等影响考生应试和与考试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不许在考点(场)内大声交谈喧哗,尽量统一着装,减少在考点内的不必要走动。监考时不要长时间站在某一考生旁,不要做与监考工作无关的事情。要做到业务精通、态度平和,“严”而不“凶”,“热情”但不“迁就”,严格按考试操作要求细心操,用人性化的方式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 三、考试后续过程的人性化管理 考试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整个考试过程的终结。考务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考试的后续过程需要管理,而且也离不开人性化的要求。如考试档案管理、成绩、成绩单领取、考务组织情况调查与反馈等。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资料包括考试的原始报名资料、考场安排、考生签到单等,在考试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并归档以务不时之需。在成绩时,要通过校园网或班主任通知学生及时查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每年的六月、十二月各有一次考试,成绩单在十月和次年三月才能到达学校,对于在校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大屏幕等各种方式通知学生领取。但对于许多参加完考试就毕业离校的毕业生来说,如果以传统的形式下发,容易造成学生成绩单的遗失,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可以把这些成绩单保存在考试管理部门,并通过相关班主任或校园网通知学生,让学生在个人方便的时候前来领取,这样就可以确保成绩单发放到学生本人手中。另外,要及时将考试成绩提供给相关教学单位,使之根据考试成绩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管理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考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如访谈、问卷、论坛等多种形式开展对考务组织情况的调查,及时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对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提出改进工作的可行性建议,为以后组织各类考试提供必要的启发和借鉴。这也是四、六级考试人性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四、考试人性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全国统一的教育考试,因此实施考试人性化管理必须以规范、科学的管理为基础。如果没有全面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标准化的考评机制就直接实行人性化管理,最终只能变成“人情化管理”,达不到真实测评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从而悖离于四、六级考试的设立初衷。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四、六级考试人性化管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学校对考务工作者的监督、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考生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的三级监督机制③来确保考生的基本权利和需要,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保护工作人员与考生的双方权益。 总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在考前准备、考试实施和考试后续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使四、六级考试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全面促进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 人性化管理论文:谈人性化管理对门诊高年资护士的管理体会 [摘要] 目的 通过加强对高年资护士的管理,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服务水平。方法 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结果 较好地发挥了她们的优势,克服了存在的不足,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 高年资护士不是医院的负担,同样是一支可塑、可开发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门诊;高年资护士 高年资护士对医院来说是一支可塑的,可开发的人力资源。本文讨论如何通过加强对高年资护士的管理,提高其整体素质及服务水平。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护士总数11名,设护士长1名,除护士长外均为高年资护士,护龄在25~33年,平均年龄47.8岁,都为中专毕业,护师7名,主管护师3名。“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将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处理放在重要位置[1],笔者自2002年来运用此管理原则,经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2 高年资护士素质分析 2.1 有利因素 高年资护士护龄在25~33年,护理经验丰富,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良好,处理事情老练、果断,责任心较强,医疗服务中法律意识较强,80%高年资护士乐意在轮流室工作,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 2.2 不利因素 高年资护士身体素质较差,部分高年资护士家庭事务多,调班频率高,严惩影响科室正常排班及安全医疗,部分高年资护士自尊心较强,或倚老卖老,影响科室的团结协作。 3 方法 3.1 重视护士的需求 3.1.1 满足护士被重视的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长了解科室每位护士的性格和特长,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她们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技巧,处理事情教练、果断、责任心较强,医疗服务中法律意识较强的优势。当某位护士向护士长提建议时,首先表示感谢,如确实可行,尽快落实,使她们感到被重视、依赖。这样,科内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护士们的临床经验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和肯定,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1.2 适当满足护士休假的需求 在保证上班人数、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休假的需求,使她们上班时安心,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护士有喜事去祝贺,丧事去慰问,难事去帮助[2]。护士长应急护士之所急,如当某位护士有急事,即使她正当班,宁愿召集其他休息的护士回来顶班,也要让其解决燃眉之急。这种人性化的管理使她们心灵深处受到感动,并能化做努力工作的动力[3],让大家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去工作。 3.1.3 满足报护士学习新知识的需求 笔者将在自学、外出学习、继续教育中所学的知识通过早会、业务学习等方式传授给她们,使她们逐渐接受新观念,如将整体护理应用于候诊、门诊输液病人,更注重个性、人本的服务,体现多元化服务质量[4],同时,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增加新的工作内容,不断激发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她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不会感到被社会淘汰。 3.1.4 满足物质需求 物质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护士长关心科室的奖金,与科主任一起努力提高科内奖金,提高护士待遇,奖金分配时,适当拉开距离,奖勤,奖先进,使护理人员树立:尽其职,取起值,获其荣,惩其误的观念。 3.2 以身作则,发挥护士长的表率作用 3.2.1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积极参加护理新知识的培训与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业务能力,在才能上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分析解决业务问题能力、科学管理和计划能力,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抢救病人时,保持头脑冷静,条理清晰,掌握要领,有效地落实抢救措施。 3.2.2 尊重护士 采用“换位思维”来理解护士的具体处境,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和肯定她们的优点,对不足之处采用个别提醒,避免当众批评,以启发、鼓励、商量的语气进行沟通,诚恳和宽厚地对待每位护士,耐心倾听她们的心声,鼓励有意见当面提出,心平气和地解决,接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以德服人,以情动人,增强科室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2.3 起表率作用 护士长在科室遇到困难时,应走在前面,以此行动得到护理人员的信任,处理事情公平和公正,以大家的利益为重。护士长具有谦虚和谨慎的工作作风,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不断修正工作上的偏差和不足。工作之余,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内或院外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内部的情感交流,消除工作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疙瘩”,建立友谊,开阔视野,同事间互相协作,增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整体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 3.3 强化管理 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各班职责,用制度管人,把各项工作细则流程化,整理成本放在各个工作区域,利于执行,使她们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改善工作流程,运用温馨提示和醒目的警示和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每一位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实施,既方便病人,也有利与护士操作。不断培养护士的主人翁精神,关心门诊发展。强调主动服务,重视医院形象,教会她们掌握留信患者的技巧、沟通技巧、处理意外问题和投诉技巧、价格观念的运用等,使她们的觉悟不断提高,引发护士发自内心地对病人负责的真实情感,把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感到失意,工作起来更有热情,自觉落实防范措施,才能保证优良的服务质量。 4 结论 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受,同时也体现医院的整体水平[5]。将人性化管理原理应用于门诊高年资护士的管理后,护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自主权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同事间关系融洽,心情舒畅,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护士热情和蔼诚恳的态度可以缩短与病人的距离,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依赖,让病人感到护士的关爱与帮助,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服务态度的满意率,从每季度科室发放的病人意见征求表中统计,门诊护士工作满意率达98.8%,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实现护士的终身价值。因此,高年资护士不是医院的负担,同样是一支可塑、可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行政上的约束,更是一项民心工程。人心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经营人心才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服务是医院的命脉,工作人员乐于服务,病人感受满意的服务,把医院的品牌优势传播给周围人群,培养永久顾客,吸引新顾客是医院谋求长远利益的上策。 人性化管理论文: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在充分了解护士工作艰辛的基础上,重视提高护士对人性化管理的全面认识,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结果 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科室有了较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纠纷减少。结论 人性化管理是追求规范性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最佳结合。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人力资源的欠缺,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压力也增加,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性和生理性疲劳。护理部主任根据我院现状将人性化管理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充分体现了护理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 1 护理管理者对其员工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1)临床护理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并以特殊人群为服务对象的工作,具有轮流值班的特点,长期的生物钟紊乱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造成心理压力。 (2)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病人的教育者、组织管理者及咨询者等角色,而且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多重的角色行为及角色要求常常使护理人员力不从心,身心疲惫,职业压力感增加。 (3)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理工作负荷过重,护理技术操作较为复杂,劳动强度较高,护士易产生精神紧张情绪,害怕差错事故发生。 (4)护理工作虽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的观念,社会观众对护士的信任度较低,使护士自感地位较其他职业低,且护士的收入与工作的繁忙程度不成正比,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 (5)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等要求全方位提高,护士工作压力无形增大,护士应以病人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服务,否则将会遭到病人和家属的投诉,继而失去医疗市场。 规范服务语言、强化礼仪、礼貌。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护理模式框架,修订岗位服务用语,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纳入护理考核中,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礼仪培训,规范语言语调、手势、站姿、走姿,恰当的手势,得体的语言。如:见面先问“您好”,开口加称谓,话前先用“请”字,操作失误先道歉,操作结束先谢谢。 护理措施人性化,让病人感悟护士的真情,制定了“首阅负责制”、“限时服务” ;“ 八声”即来有“迎声”走有“送声”等。“十个一”即“一张报纸,一个温馨电话” 、“做好入院介绍和指导”等。术前、术后访视制度,术中关怀制度,减轻了手术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在进行护患沟通时,在不同场合,要运用适当的语言,科室每半月召开工休会,广泛征求病人意见,对出院病人要询问其对“出院指导”掌握的情况,并进行电话随访,各科室根据自身科室的特点,制定爱心卡、温馨提示卡等。营造一个人性化就医环境。 欧洲著名管理学家凯文·汤姆森的著作《情绪与资本》。它是八大管理新思潮之一,受到全球企业管理学界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它由内外在情绪资本组成[1]。医院的外在情绪资本存在于病人及其家属的感受。内在情绪资本存在于医院内部员工的忠诚与感受、服务一种态度,它需要热情。服务是一种感受,医院需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超期望服务,那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对其员工进行人性管理。护理管理者处须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先让护士感动,让护士满意,只有护士感动了,才能因感而动,用心去做,这样才能让患者从医务人员的眼神里感知到真诚的爱心,继而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2 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首先护理管理者要充分尝试护士们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才能发自内心的理解。 (2)必要提高全体护士的认识,追求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结合。人性化管理不等于宽松管理,是在严格管理下的人性化,不能丢弃管理原则。在制度管理中,应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在人性化管理中,以制度管理为基础,我院追求的创新管理,就是两种管理的和谐统一。强调的人性化管理,就是提醒管理者,不要仅仅把人看成是工作的一部机器,要重视人的心理需求,启发员工的工作创新思路,尊重每个人的想法,让员工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潜能。 (3)重视人的因素,护士长应成为支持领导型和沟通型专家。因为护士长的支持是影响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护士长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即是服务者的思想,努力当好护士姐妹们的公仆,为护士们培训、提升、展示各种才艺搭建资源平台。关爱护士姐妹,关注护士们的工作压力状况,及时给予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帮助,如适当的人力配合,实行弹性排班制,多关心中老年护士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切实帮助解决每一个实际困难,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引导青年护士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努力创造条件,充分满足护士的求知欲望。想尽办法预防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4)强调团队精神。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什么因素使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首先是一个组织的凝聚力,有了团队精神,那将是很难被战胜的。我们的护士长应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注意以身作则,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冷静果断地处理问题,关爱、理解、尊重护士姐妹,融洽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自身的品德直接影响下属在工作中的心理和行为,并采取多渠道,不同形式学习;最终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自觉与医院、科室荣辱与共的好风尚。 (5)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护士长对下属护士的优缺点应了如指掌,继而做到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全员主动参与科室管理,人人都有责任感,并有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全员素质的提高的同时,科室护理质量当然得到相应的提高。 (6)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护士的基本生存利益的保障。 3 我院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全院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后,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士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全面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差错投诉纠纷明显减少。 4 讨论 笔者认为人性化管理即追求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最佳结合,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赋予了每个员工价值感、归属感和进步感,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人性化管理论文:人性化管理在某集团公司的建立和实践 人性化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灵魂精神。在当今新形势的情况下,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但人性化管理理念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人性化管理和企业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人是企业发展任务的承载者,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自然而然,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灵魂支柱,人性化管理应该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中心论点,企业要发展,与企业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分不开。那么人性化管理在企业文化领域里究竟是如何运作,对企业有着怎样的重要性,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管理发挥着何等的作用,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以及和人性管理的辩正关系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从日本、美国引入我国,经过20余年的消化、吸收和发展,“企业文化”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特别是当大家都开始意识到,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建设自身企业文化便被纳入到众多企业的管理议程中。正当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不由得要反问一句: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观念,是指企业等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中,伴随着自身的经济繁荣而逐步形成和确立并深深植根于企业每一个成员头脑中的独特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观念,是企业的精神文化灵魂支柱。 企业文化从某一个企业来展开论述,是管理者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经营手段。管理的主体和对象都与人有关,所以人是管理的主要因素,怎样处理管理事务中人的关系,是企业管理的方向和内涵。人性化的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主要是以人文关怀为基础,以员工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员工的意见和要求以及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主人翁的责任心,形成一种合力,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人性化管理不仅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而且已经上升到企业发展的重要层面。 这样,企业文化包括了人性化管理的内涵,而人性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也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对企业文化起到引导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先锋。 二、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化管理从本质上看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人性管理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人性化管理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本质,而且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我们从三个方面论述: 首先,人性化管理是以企业管理者的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管理意识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性化管理方式就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文化体现。 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所以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人性化管理手段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超组织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 再次,人性化管理是企业追求“经济文化”的一部分。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的人在经营生产过程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应该说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企业的经济目标,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中一之一包涵着先进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文化的形成的目标就不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就没有目标,做为管理主体的人便缺失了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所以,人性化的管理的本质和内涵都与企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不仅要重视人性化管理的团体性和组织性,而且还要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目标。 三、人性化管理在企业文化中的三个层面 人性化管理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并体现在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这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1、外层是企业物质文化,包括企业的产品风格、技术与装备特色,这些为个人提供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工厂厂容厂貌的规划整洁和绿化,能为职员提供较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企业经营者的特点、风格和作风等; 2、中层是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规范以及渗透到员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这中间体现出企业为职员的工作和企业行为标准制定的规 范,人性化包涵的内容与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工作环境、薪酬、福利、休假等,不仅把职员的发展前景制度化,而且为职员工作之外的待遇纳入公司管理,作为一种文化来保持员工的忠诚度。 3、内层是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战略、价值取向,以及由此体现的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共同情感等,这中间往往多是企业通过组建培训部,或是通过外来培训机构组织接受新的管理知识,从而不断更新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关键,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这中间都有人性化管理文化的存在和延展,也是企业文化各不相同的主要因素。 四、人性化管理的自身特点 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不一定适应另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性化管理是企业文化具有独立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性化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手段,其具有自身的特点: 1.人性化管理手段对于不同企业各不相同,每个企业有他独特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有自己企业里形成的价值观,因此他所形成的人性化管理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各自有其特点。 2、人性化管理文化是为该企业内部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甲企业优秀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是能被甲企业成员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能极大的促进甲企业的发展,但他出自甲企业,不一定能被乙企业成员认同,也不一定能适合乙企业,对乙企业未必能起到促进作用。 3、现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不能模仿。企业文化有其独特性,是一套非常复杂的价值体系。因此,人性化管理的方式在很多方面可以相同,但在实质内容上是不能照抄照搬的。 五、人性化管理的建立和实践 集团是世界大型知名玩具制造企业,1977年在香港创业,1983年在广州开设分公司公司发展至今,已创建(广州)有限公司、广州镇达玩具有限公司、广州茂泽模具公司、海珠有限公司、(中国)工业有限公司及(广东)工业有限公司, 公司厂房总面积32万平方米,员工总人数超过四万人,年出口总值20多亿港元。集团公司产品主要以塑料、电子、毛绒玩具为主,兼营礼品、家电和儿童用品,产品100%销往欧美。现已成为粤、港、澳玩具业颇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旗舰。1999年,集团创造了年出口总值24亿港元的记录。集团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向奉公守法,严格遵守《劳动法》要求,为每位雇员购买养老保险,结合公司情况,雇员享有有薪年假、婚假、丧假、产假。公司内部具备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如饭堂、宿舍、储蓄所、医务室、图书室、卡拉ok厅、文化夜校、球场等;公司设有每日专线巴士,便于集团各公司工作往来及雇员上下班;为及时报导公司动态,反映员工心声,公司开设申诉渠道,创办了企业报《之声》。每年一次的新春幸运大抽奖、秋季旅游和每月一次的员工生日晚会,深受公司职员欢迎。 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虽说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一种应用型文化,其实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其定位应体现在经营管理战略上,体现在经营思想和管理方式上,最终体现在具体运作上,要实现人性化管理,需建立和谐企业文化。下面我们结合广东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例,来阐述人性化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它在运作过程中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全球最大玩具厂商——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 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 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 这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即企业文化。从这一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中的对人的管理对企业增强竞争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集团从最初创业时的20几人,发展到现在40000多人的世界级大集团公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与先进的企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上,使管理更贴近人性,更尊重员工,更张扬员工的个性。 1.在平等的基础上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 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员工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据了解,各厂生产车间工人中,初中生、高中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大,目前大、中专生也很常见。“他们懂得法律,劳工意识很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不再象上辈人那样为衣食打工,更需要尊重和工作的快乐;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大都充满活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时常会对上司的管理提出质疑”。车间主管现在对员工们作出这样的评价。以理服人以情管人员工得到更多尊重。面对这种新形势,集团各厂生产车间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也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我们把自己摆在了与员工平等的位置上,以理服人,以情管人”,几乎所有的车间主管都持这种态度。 这种平等表达出管理者的策略是让员工时刻感受到被尊重,这种感受是无形的,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形态。 2.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厂生产部,人性化管理表现在与员工开展更多的沟通,为员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个部门在去年5月开始实行“员工代表沟通会”制度,各车间每月召开一次或两次沟通会,与会人员都是从各工种各工位选派出的员工代表。沟通会上,这些代表可以将他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亳无保留地提出来。代表们所提出的问题,车间认真对待,做到件件有回复有落实。去年8月份b4车间的一次沟通会上,开搪胶机的员工提出,她们在饭堂吃饭要排长时间的队,这样影响到开机。车间认为代表们提出的问题有道理,就立即与厂部协商解决。最后,厂部办理“优先用餐卡”发给开机的员工,他们到饭堂就餐时可凭卡到指定窗口打饭,无须再排队,节省了他们的就餐时间。后来这个制度推及到全厂有此情况的其它车间。 (中国)厂生产部将“人性化”理念,纳入到管理人员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课程中。“管理基础知识”首条就是:“满足员工对自由、尊严和荣誉的需要;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多表扬,少批评,不辱骂;尊重员工,对做得好的员工要在班会上进行表扬,给予员工成就感和价值感”。为确保这些制度执行下去,生产部还在员工中做对基层管理人员态度满意度的调查,让员工对自己上司的态度进行评说。这样就促使了车间基层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进行沟通,进行“温和管理”。 海珠厂生产部为扭转少数管理人员简单、粗暴的工作态度,在前两年曾开展起“民主评议”活动。评议采取无记名方式,由员工对管理员、组长、助理平时的工作态度打分。凡满意率达到95%的管理员会得到公司的奖励;满意率在20%以下管理员则被降职。这次评议活动,促使基层管理人员完全改变了工作态度和管理方法,将关心和尊重员工提升到最重要的位置。 集团还设立倾诉热线,专门为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排忧解难。同时设立经理信箱、自荐信箱,让那些有情绪的员工及时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发泄。集团还创办〈之声〉报,员工自由投稿,免费内部发行40000多份。这些手段都有效地疏通了员工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使管理顺序畅通,能够做到上传下达,达到了公司进步的要求。 3.废除不适宜的处罚使管理更有人情味 集团希望逐步建立一套富有人情味的和谐的企业管理文化,让所有员工都能够在开心地工作和成长。,由集团品管部(现集团系统管理部)召集各厂董事、总经理及厂部和生产部经理,对各厂厂规处罚制度进行一次认真慎重地研讨,随后出台了《有限公司违规处理条例》,并于1月1日在各厂统一执行。这个条例删除了所有不合适宜的经济处罚规定,完全与国家劳动法和国际劳工法接轨。在40条条例中,除涉及消防安全(如严禁在厂区内吸烟、私自携带爆炸物或其它危险品进入厂区)等须罚款外,其它有关员工纪律方面的处罚规定大多数被“思想教育”所取代。到目前,《条例》已修订了3次,集团系统管理部负责人表示,“在每次修改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关处罚的项目一次比一次少。集团希望用先进的文化管理工厂,而不是靠经济处罚管理工厂”。因此,企业文化的培育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点滴渗透的,必须与有形物化相结合,才能见物见人见思想,见精神见制度见形象,从而让人一接触到该企业的人和物,就能使人体验到该企业的文化品位和特色,感受到该企业不同寻常的“企业之魂”的存在。 4.形成具有色彩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厂房、产品与服务等事项和物质因素的集合,但塑造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给企业订一些响亮而空洞的口号,就可以做得到的。公司企业文化是以“诚信、卓越、合群”为价值观,并围绕这个核心确立了七大抱负和五大使命;首先诚信不单是表达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而且还传达了一个作人的道理,由此进步达到卓越,最后形成一个团结的团队,一个战无不胜的团队。 5.建立员工福利,尽量加大对员工的关怀度 企业建立有五大基金,有福利基金、雪中炭基金、医疗基金、助学、扶贫基金,为家庭有困难的员工解除后顾之忧。设立慈善基金会,自1992年在员工家乡,西部山区,祖国边陲共捐善款近亿人民币,建设中小学校70多所,在全国十数所大学设立奖助学金。这些对员工有一种亲和力的同时,给大部分员工子女就学带来了便利。员工患病可以免费治疗,设有文化夜校,员工可以继续进行学习深造等等,这些都带着人性化的关怀去对待员工。 公司内部还设有饭堂、图书室、医院、卡拉ok厅、娱乐室、篮球场、飞行球场、宿舍、银行、电话、电视等,这都为员工的业余生活给予了充分的关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理念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是员工凝聚力的焦点,起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人性化管理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研论文范例:现代信息化科研管理论文 1“现代科技信息”的内涵 在现代科技信息处理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信息动向进行处理,使得现代科技信息的服务具有前瞻性与能动性。“信息化”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的动态概念,即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光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缩微复印技术、声像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仿真技术等。科研管理中的现代科技信息,实则更多地指向了如何运用信息科技量度、识别、转换、存储、处理、传递、再生、压缩、利用、共享信息的动态过程。 2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科研管理是对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活动的管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系统发展过程一般包括两种运动:一种是“物质流”,涉及人、财、物的流动与分配;另一种是“信息流”,体现了信息的质和萤,即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文献、技术档案、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有关科技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和推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在“信息流”不断反映“物质流”的状态。“信息流”通过科技信息系统将“物质流”的状态反馈到科研管理系统,由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组织、调节和摔制着“物质流”,使之有效地、合理地流动与分配;“物质流”流动与分配的结果又源源不断地充实、完善现代科技信息系统,进一步保障科研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以使科研系统整体获得最佳状态。 2.1“静态”的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再决策、再计划、再组织、再协调和再控制的螺旋上升循环过程,任何组织系统要实现有效的管理,都必须及时获得足够的信息,传输足够的信息,产生足够的信息和反馈足够的信息,才能保证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由此“,静态”的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首先表现为一种资源,即科研管理的加工素材,是科研管理的基本内容;其次是经济财富,现代科技信息是形成新一级研究与成果的最经济“成本”,是科研管理的支柱;再次是时机,现代科技信息俨然成为一种战略武器,谁在关键时期掌握了它,就掌控了制胜点,也使得科研管理成为知识创新、财富创新的坚实基层。 2.2“动态”的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2.2.1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化。科研管理人员开始利用各种数据统计软件,利用信息化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对于科研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查找相关资料时,也利用网络,比翻阅相关书籍查找的更迅速、快捷。改变了过去靠翻阅书籍,靠人力统计数据、分析、计算等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获取的更及时、准确。 2.2.2科研管理流程信息化。过去的科研管理过程较随意,没有固定的流程、模式所约束。现在科技信息的使用,改变了以往随意的状态,建立了科研管理流程,使流程达到信息化管理的高度。科研管理申报流程如下:申报、受理,到评审、评估、初审、复审、审定、立项、科技计划编制,到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执行情况管理、验收管理、后评估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按照此流程的规定,利用网络技术,还建立了“网络信息评审”平台,并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科技立项的公平、公正发展,使各企业可以随时申报科技项目,随时进行审批,提高了工作效率。 2.2.3对科研专家管理的信息化。科研管理活动中,科研专家是活动的主体,因为任何的科研活动都需要专家来完成,或借助相关的科技信息,或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或实验,以获得最先进的科研数据。网络时代的发展,信息库的建立,使得科研专家的管理也走向了信息化的进程。政府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选择专家,建立专家信息库,以便于进行科研项目的网上评审。注意专家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专家的专业性与对学术的态度,二者缺一不可。在专家执行工作过程中,要做好相关记录,公平公正的对专家进行评价,为专家信息库的更新与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持。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科研专家的管理应逐步走向信息正规化管理,详细记录专家的科研成果,建立专家信用档案,对专家资质的评审管理等都要走向信息化。 2.2.4科研成果评价的信息化。在科研信息管理过程中,科研成果都是靠人进行评价的。在过去,科研成果评价都是由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相关部门组织评价,其评价专家组成员也是在当地寻找的,政府或相关企业单位和专家间可能都认识,专家碍于人情关系,或是政府部门授意,使得一些科研成果的评价结果参与了专家过多的主观评价,使得评价结果失真。而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信息评审”平台的建立,流动专家库的组成,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科研成果由专家库随机评审,随着信息评审系统的完善,逐渐实现了“盲审”,大大降低了评审过程给“人情分”的局面。 2.2.5科研成果管理信息化。过去的科研成果管理是档案式的管理模式,即政府备案、建立档案,进行查阅。现代信息技术下,科研成果的管理也实现了信息化,即所有的科研成果都登录到网络平台上,可以随时查阅,方面了管理,即有利于科研成果信息的建设,也利于科研技术的广泛推广。 作者:孙赟星 单位:哈尔滨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科研论文范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论文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对于缺乏财务知识的科研人员来说,根据会计核算明细账来准确填报课题结算报表不是件容易的事,会计分录对于大部分科技人员来讲有难度,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课题组成员不能安心从事科研工作。作为财务管理部门,也希望能够帮助每一课题组来完成财务报表,但随着课题数量和经费总量的不断增加,财务管理部门力不从心。为了有效解决科研经费财务结算报表填制和跟踪预算科目经费使用进度等问题,结合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不同特点和管理要求,根据国家和学校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于2010年在原有的经费指标查询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①,提高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 二、高校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的设计核心在于学校财务结算系统与各类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以及财务结算报表之间实现项目支出经费的财务数据能自动归结和匹配于各类报表,会计科目合理地归集到科研经费预(决)算科目中,从而实现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使用的实时跟踪和填报各类报表。云南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结算系统会计科目归集对应规则。设备购置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和咨询费等可以直接从会计科目中提取数据,而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和管理费等无法直接从会计科目中提取,可以结合预算提取数据,生成结算报表后,再根据课题明细账支出摘要加以微调。由于各类科研经费结算报表格式、科目等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在系统开发时设计不同类型(如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基金、省基金和教育厅项目等)的经费结算报表格式供课题负责人选择使用。 三、云南农业大学科研经费决算管理系统的应用 云南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支持从学校账务系统中根据提取规则自动提取相关科目的支出明细及汇总数据,自动填写Word或Excel格式的报表文件,可直接将支出的凭证明细数据导出至Excel,实现科研项目经费结算报表的自动生成。该系统操作界面友好,人机互动性强,支持自定义报表格式和取数公式,支持跨年度数据汇总,可实时查询科研经费预算科目支出情况和汇总决算报表,具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功能。系统应用时课题负责人首先登录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门户网站,录入自己的登录编号和密码并登录系统,完成系统身份备案,同时可在界面上看到自己所承担的所有项目经费的代码和课题名称,选择需要的课题以及课题所属类型,如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项目、国家公益行业计划项目和省基金项目等,按照项目立项批准的预算录入经费预算明细表,完成项目预算经费的初始化数据。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查询预算明细科目经费的使用进度和填报财务结算报表时,可点击“生成决算报表”,系统就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会计科目和课题预(决)算科目的对应关系,到学校账务系统中提取相应数据并生成各类项目结算报表,在生成课题经费支出结算报表的同时还可生成各类支出(如材料费、差旅费、劳务费、燃料动力费等)对应的明细表供统计查询使用,也可导出各类支出凭证明细数据至Excel表或打印各类支出明细。三年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两大优点:一是课题主持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自动生成的科研经费结(决)算报表,实时跟踪课题经费预算科目执行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经费支出科目,从源头上控制经费使用与预算不一致的问题;二是课题主持人只需要花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几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结(决)算报表的填制、明细导出和打印,系统按照项目类型结算报表要求对支出经费归类准确,与财务账一一对应,减少了财务管理部门对各类科研经费财务报表盖章时的核实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务审核时间,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深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欢迎。 四、总结 总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对科研经费进行实时监督,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务管理人员劳动强度,为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主持人提供及时、完整和准确的财务信息,实现项目进度管理与经费预算管理协调一致。 作者:徐昆龙 马福云 饶志坚 戴瑶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科研论文范例:七年制临床儿科科研能力探析 本文作者:胡瑜 杨妮 尚云晓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工作现状 目前已经形成双语教学、双语测试、滚动淘汰的专业教学特色。连续十届七年制毕业的医学生都呈供不应求的状态。因其工作后各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斐然,目前大部分成长为本学科的青年骨干,其中一些已成为专家级学术带头人,或成为专业和领导能力兼备的新一代管理人员,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2]。从1998年开始,七年制的招生规模开始扩大一倍。2001年以后招生规模更是比最初增加了十倍。2005年开始,为体现我校的儿科优势,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出儿科方向,专业培养从事儿科疾病防治和儿童保健工作及医学研究的儿科医学专门人才。目前,第一届毕业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已经毕业走向临床工作岗位。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大批同年毕业的七年制学生与统招的硕士研究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虽然七年制学生基础条件好,阅读外文文献能力强、速度快、理解好,但由于学制的限制,在其培养的最后2年才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且注重在临床各科室的轮转,科研水平反而不高[1]。因此,如何让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及早建立科研平台,让他们及早进入科研角色,将对日后科研思维的形成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加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国内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医学生是参照统招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目标进行培养。在五年级的下半年开始进入生产实习第一阶段,六年级开学时开始选择专业,即自己的硕士研究方向,进入生产实习第二阶段。目前七年制医学生在选择专业后撰写综述及科研设计的能力普遍不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状态;由于毕业仅剩不到两年时间,倘若进入状态较晚,势必影响选题的难度和最终的科研质量。多年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习惯于临床回顾性总结发表低质量的文章,很少进行前瞻性科研管理设计。鉴于此,学校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生产实习第一阶段即为他们选择一名“临时导师”,进行“一对一”训练,及早提供查阅文献、综述写作、科研设计的平台,大大提高其选择专业后的科研思维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3]。让学生在进入研究生临床培养阶段前,即已了解所属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自己的科研方向,从而有目的地学习及研究,更早转化为成果[4]。随着本校医院诊疗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必须充分利用附属医院有大量患者来源和日益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以及目前国内外的信息网,加大对七年制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争取在国际上发表高素质的文章。 为使学生尽早接触学科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中国医科大学的七年制(儿科方向)医学生提前半年进入科研状态后,每月定期安排1~2次科研方面的讲座。重点邀请本专业杰出的青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讲授科研能力对每个医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建立临床科研思维、如何选题、如何立题、如何书写科研设计等;邀请图书馆工作人员讲授国外电子文献全文的查找与获取、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的应用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等;并定期邀请国外学者进行讲座[5-6]。同时医院图书馆配备有42台电脑,每天早8点至晚9点均免费开放。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文献检索,查阅全文[7]。学校要求学生在“临时导师”的指导下,每人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及科研设计。要求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4500字,参考文献应当在25篇左右,中文参考文献不多于2篇,近5年文献不少于80%,且通读原文。通过查阅文献和书写综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了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动态,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同领域中其他研究人员的科研思路与方法,为其今后独立开展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最后,学校会组织专家对学生上交的文献综述及科研设计进行量化评定,评选出优秀者若干,对学生及其“临时导师”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七年制医学生正式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后,学校会加强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首先会组织专家进行开题报告,对学生课题的选题、文献查询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及潜在创新点提出意见,以保证论文选题方向的正确性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使论文工作顺利实施。教育部规定七年制医学生毕业时需要提交1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这就要求七年制学生必须具备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在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过程中,由导师对其论文中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把关,对其文字表达进行指导,对学位论文的格式进行规范,通过认真的修改、再修改,直到学生写出合格的论文为止[8]。七年制毕业生只有通过学校基础医学院专家组织的论文初审后,才可以参加正式的学位论文答辩。科研训练的最终呈现是学位论文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的公开发表是对学生科研综合实力认可的标志性成果。为鼓励学生,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发表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citationindex,SCI)收录刊物上的论文或有突出成果的学生给予重奖,对其导师也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在国内3类以上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也有相应的物质奖励及毕业留校政策倾斜。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文章的版面费,科研处给予全额报销。良好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9]。 科研论文范例:教学与科研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公认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之一,但也是最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学生。原因之一是脱离了科研的教学模式,没有科研相配合的教学长期以往只能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读死书的结果。大学教育不仅是要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用前人的知识探索未知。因此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特点是: 1.教学包含科研,在教学中可将科研内容或成果融入其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是书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参与科研使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毕业设计的特征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既不同于理论课又与实践课有很大差别。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即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将理论得以应用并能与实践有效结合。但是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高,这也是目前各大高校所面临的教学问题,其中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其特征是: 1.时间不足。学生实际用来做毕业设计的时间比预期要少,这主要是因为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在大四第二学期,往往在这个阶段学生还要考研复试、找工作等等,时间和精力都被大量的学习之外的事情所占用。同时多数高校教师同时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而用于毕业设计指导的精力非常有限。 2.认识不足。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与将来就业并无太多关系,来校面试签约的单位大多不重视毕业设计成绩等等。因此产生了不积极、不投入、敷衍了事的心态。 3.基础不牢。由于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平平,基础知识薄弱。导致面对毕业设计脑子一片空白,对选题不研究、不请教,从而导致盲目选题后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做起,如何开始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完全不明白、不理解。 4.毕业设计选题的单一性和约束性。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先由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再由学生在此范围内选择。这样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法 (一)以兴趣加引导的方式合理制定毕业设计 教学是知识的传授而科研是知识的生产过程。让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科研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动积极性。 1.学生可以从科研中自己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例如我校学生可根据所学的航电专业课程的深度和知识掌握情况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沿着这一方向继续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即巩固和完善了已学的专业知识,又接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概念,实现“温故而知新”。同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科研作品或成果来完成自己的毕设任务。 2.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飞机的航电系统和飞机发动机均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相应专业课的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大。根据这一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自己的毕设题目。而且教师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中,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充实了许多新的知识并将这些融入到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又完成毕设题目的选定。 (二)做中学 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研究,同时还有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科研,做科研。通过动手操作才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探寻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科研的开展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1.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自主研发实验设备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从设备的设计、制造、测试、完善修改的全部流程中。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能更加熟练掌握以有的技能又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层面,使教与学得到充分的衔接。 2.让学生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中独立承担一部分内容。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分配适当的科研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能使学生融入科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承担意识。 3.团队协作。无论是参与科研过程还是独立承担科研任务,都是让学生融入团队协作,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上述方法都可以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无论是对知识掌握的深度还是科研经验在大部分学生中都不足以个人能力承担。因此需要学会团队协作,感受团队力量。同时学生团队和教师团队又形成一个更大的科研团队,这样不仅增进师生感情还可以使师生共同得到锻炼。 (三)考核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毕业设计考核形式均是以“毕业设计答辩”作为唯一的考核方法。通过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更改和完善。但是目前高校毕业答辩重于形式,学生在答辩时简单叙述设计过程,回答评委老师问出的几个问题,至于毕业设计的创新点、设计思路、遇到问题时自己如何解决、自己对所研究内容的独到见解等很少会被发掘出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因此,本文对建议对毕业设计考核做出以下修改: 1.改变固定时间统一答辩的形式。学校根据教学工作情况设定一段时间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可自由申请答辩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工作。通常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是持续性和连续性的,毕业设计答辩时间可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性的申请答辩时间。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对自己前一阶段科研研究做总结,经过答辩老师的指点更有助于完成下一阶段的科研研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以研究团队的形式考核。团队是一个临时性组织,是为完成某一特殊使命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打破组织部门限制由多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临时性组织,它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处理现在组织结构无法解决的临时性问题,因此团队组成在工作中相互依赖,以达成共同目标。通常一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是靠团队协作来完成的,这样当学生面临毕业设计考核的时候也应以“团队答辩”的形式来完成。团队每个学生在同一个课题下按各自的研究部分阐述自己所做的工作,并接受老师提问。这不仅是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考核,也是对学生团队协作效果的考核。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毕设改革意义 以上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针对民航机务维修工程专业的特点,毕业设计不仅只是一个总结也是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能力有直接影响。因此,将学生引入科研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进步。 作者:刘岱 周德新 詹湘琳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科研论文范例: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论文 一、目前,高校管理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 第一,科研经费存在各种不同的来源,在管理方面存在差异。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有各种来源,可能是国家拨款、可能是企事业单位的赞助、可能是学校自己凑集的资金,还可能是其他组织的捐赠等等。因为来源的不同,使用的管理手段也不可能一样,比如国家的划拨款,在管理方面是有专门的规定的,还要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因此要求是很严格的。相反的,来自于上级单位的科研经费,可以不看成是部门预算,管理就比较宽松。现阶段,有关如何管理高校科研经费,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在现实当中,会出现各种管理方式。有关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不同部门也出台各种不同的规定,比如科技部就连续颁布了三个管理办法,主要是规定不同来源的高校科研经费如何管理。国家社科规划办下发了有关社会科学基金的管理办法,同样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也下发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在地方,不同的省份和地区,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几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某些管理办法。因为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使管理工作更加的困难,实际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第二,科研经费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科目。高等院校在科研经费以及科研项目的管理方面,结合的不是很紧密,同时科研经费包含的内容也不完全符合会计科目设置,在对科研项目进行核算时,部分高等院校只是简单的管理经费总额,并没有细致的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在预算方面有明显的不足,执行起来也不是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没有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最主要的体现就是科研经费缺乏科学的支出结构,部分经费没有用于科研项目,或者是存在浪费现象。还有的利用科研项目的名义报销个人消费、将公款用于娱乐消遣、利用不真实的名单领取劳务费、利用不真实的合同转移资金等等。第四,在监管方面不是很健全。高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没有体现预算的价值,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通常来说,高校在管理科研项目方面,是由课题组来负责的,个人的裁量权是比较大的,这使管理缺乏权威性。第五,科研经费在预算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科研经费主要指的是人力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很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都会采取统一核算的方式对教学经费以及科研经费进行核算,在审核某些特殊的指标时,并没有完全按照有关的文件进行,这样得出的预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需要。 二、高校如何科学的对科研经费进行财务上的管理 第一,要创建一个通用的管理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推动高校科研的顺利发展,创建一个通用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人力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此外,按照相关文件的精神,各所高校都应该编制通用的管理办法。政府相关部门要和高校联合起来,达成一致意见,可以更好的监督有关科经费的所有流程,比如如何拨转、财务的报销、经费的结余等等。要严格的审计科研经费,使科研经费真正的被使用在科研项目方面,对于这个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要坚决的抵制。第二,要对财务项目进行细致的划分。高校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做出一定的改变,财务科目必须是明晰的,以预算为基础正确的利用资金,对开支的情况进行控制。第三,在科研经费利用方面,高校应该建立评价体系。结合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参考经费总额、社会效应、技术含量以及预期利益等,认真考核科研经费,采取奖励以及惩罚的手段,推动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获得科研成果。第四,对预算编制管理进行完善,也就是说由项目主要责任人牵头,联合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的编制。在工作当中,要体现出财务人员的价值,可以为项目主要责任人提供有效信息,这样编制的预算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第五,要加强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这个信息平台必须可以很好的连接多个职能部门,比如教育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可以随时的获得信息,将每一个环节都连接起来。要及时的更新财务软件,使管理方式更加的精密。 三、结语 概括来讲,为了更好的管理科研经费,政府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都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从各个角度进行完善,这样才能使科研经费真正的使用在项目上,从而推动科研项目的进步。 作者:雷莉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科研论文范例:新课改背景下教科研精神文化论文 (一)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论等课程的培训 针对教师对游戏教学法的认识不足,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进行相关科目的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时了解新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从而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转变教师角色,树立新型学生观品德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品德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也是学生的学。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应当走进学生中,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比如为什么喜欢游戏教学法;若采用了游戏教学法,学生应当怎么样配合等。 (三)提高教师务实精神 针对教师课堂的表演化,笔者认为,品德课堂教学不应明显分化出家常课与公开课。每一节课,教师都应实事求是,当从学生角度出发,精心准备。是否采用游戏教学法,是本课教学内容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是否是公开课。 (四)教师要主动采取游戏教学的形式 丰富课堂品德教学过程中,适当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却可以让教师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班级学生特点,适时采用游戏教学法,就可以丰富自己的课堂,也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成就感。 (五)减轻教师负担学校应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当兼顾本班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其他任课教师应当兼顾最多两个班级的任教工作。这样,教师的工作负担减轻,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增值,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创新等工作。 (六)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在笔者与教师的深入接触中,发现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低,工作中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所以才会有访谈中教师们提到的:“只会在公开课时,考虑一些别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教学法。”这些,都是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表现。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导致工作热情降低,产生应付了事的教学态度,对自身的职业成就感和认同感降低,工作意义与价值感降低,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下降。所以,想要教师在品德教学工作中有所突破,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七)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加强知识掌握 从对个别教师的访谈中,我得知,教师不经常运用游戏教学法,是担心在运用此教学方法进行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配合、不遵守纪律等,导致课堂失控。学生注意力都放在游戏上,忽略对知识的吸收。教师为了减少课堂损耗时间,宁愿放弃这一教学方法。所以,作为学生,想要有一个自己喜欢的课堂,想要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课上积极主动配合老师。2.教师采取游戏教学时保持纪律。3.多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说说自己的想法。4.分清课堂中的主次,重点放在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上。 作者:冯萍 单位:南京市谷里中心小学 科研论文范例: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论文 一、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1.落实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不但能够让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活动更趋于规范,而且还是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具备了非常强的导向性作用。所以,要强化财务管理,必须要健全完善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日常操作以及管理制度。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依据本单位的具体业务特点、经营办法、资金状况、人员安排等状况,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财务管理层面上的规章制度。其主要内容应当包含会计基础、财务综合管理、财务人员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权益管理、成本管理等要素管理的内容。鉴于国家经济制度以及单位具体状况的持续变化,应当依据实际需要不断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开发、后勤服务等部门,应当分别采用不一样的核算方式,并且核定出各不相同的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完善以提升本单位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适应于本单位内部管理的运行体系。应当与相关实体签订目标管理或者承包管理协议,其中应明确承包人的业务开发任务、收入以及收益分配方案等。本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全程参与到合同的制订、核算以及实施之中。 2.科学编制财务管理预算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对于筹集与分配杂、使用相对有限的科研资金和促进我国农业科研事业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在编制预算以前就要正确地分析上一年度本单位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清理与核实清楚各种基础性数据,准确地划分出各收支项目,依据便于管理的要求,要依部门以及依项目编制出具体可行的财务管理预算计划。二是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应当加强配合,落实收支两条线之方针,全面兼顾各种关系,依据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以及和原则,合理应用科学的编制手段,妥善安排好本单位的收支,使预算真正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 3.高度重视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了固定资产管理与无形资产管理。一是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主要牵涉到专利权、版权、土地使用权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农业科研单位在新品种保护机制上的持续健全完善,导致农作物新品种的经营权转让呈现出高价运行的态势,再加上员工教育情况、员工业务能力和本单位的管理水平等内容,共同构成了农业科研单位之主体,进而成为了决定本单位经济状况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定要更加重视与改进目前现有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从而形成无形资产的制约体系、激励体系以及保护体系。要准确地计量各类无形资产,并且提供全面而完整的各种核算资料。对一部分外购的无形资产则应当使用实际支付的价款来入账。对接通过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则需要通过评估价值之后用评估价或者协议价加以入账。对自主研发而得到的无形资产应当用其研究和开发的成本或者今后的收益现值进行入账。如今,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得愈来愈快,其在农业科技产品成本中的比例也变得越来越大。运用财务核算,可以把无形资产依据加速折旧法进行计算,从而计提出版折旧,并且摊入到当期收益之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切实避免农业科技成果出现无偿流失,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产生虚盈实亏,这样一来就能够从而为农业科研单位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二是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尽管以往农业科研单位就已对固定资产实施了全面管理,但为了保障国有资产能够实现保值增值,从而防止出现固定资产的流失,就很有必要持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这就应当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使用以及损坏赔偿等各类管理机制。要通过落实各具体环节的操作,这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充分的保障。同时,要更加合理地调剂各类闲置资产,从而让闲置的资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闲置资产就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农业科研单位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源。所以,应当对闲置资产加以分类分析,并且进行重新利用,这样才能为单位创造出价值以及效益。 4.抓好内部财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可以说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唯有切实有效地开展监督,并且规范化地使用好经费,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防止各类腐败事件之发生,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要实施信息化管理。农业科研单位要积极应用各类科技手段,落实财务工作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主管部门对于各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并从阶段检查和集中指导往经常性检查与实时指导加以转变,重点是要进行事中指导,从而实施科学管理,并且努力提升单位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让财务管理能适应改革之所需。二是全力控制经费上的开支,强化内控管理中的公用经费收支施行卡片式管理,也就是在每年年初把预算下达的经费依据人员核定后送达至各处。接待费、差旅费以及会议费应当严格实施预算管理与核定审批机制,在源头上就杜绝出现浪费。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建立起彼此牵制和以防为主的新型监控防线,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状况加以检查和考核,把综合财务收支计划以及执行状况进行内部公开,以提升经费支出上的透明度。三是强化财务经费的项目库管理,并且加强执行过程中以项目合同和项目预算为主体,真实地反映出实际交易事宜。财务管理从单一账面管理往更加深的层次加以发展,积极参与到项目申报、管理以及验收。 5.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投入,这样一来就让农业科研的投入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农业科研经费主要是由公共投资以及私人投资一起分担的,农业科研投入的比例持续增加。我国的农业科研单位经费主要源自于政府部门所提供的拨款,经费的来源途径相当狭窄。为此,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全力加大对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投入,保障国家对于农业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还要运用提供等优惠举措,积极鼓励相关各方参与到农业科研投资之中。国家层面上的科研投资主要运用在公益性农业科研项目之中,而对于一些竞争性与营利性的农业科研项目,则应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投资,从而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相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机制。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财政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实施,农业科研单位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着新形势下的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必须持续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发展的现代财务管理观,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更好地保障我国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作者:蔺颖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科研论文范例:农业科研人事管理论文 一、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1.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为了保证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正常秩序,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原则,并在整个过程之中,受到这些基本原则的约束。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第一个要考虑的原则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基本职位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基本工资数目也是相差无几的,那么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所能够提供给的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的额外金钱就成为了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追逐的方向,是可以极大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因此,要进行考虑的首要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原则。第二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获得职位的晋升之后,不仅仅可以获得更加多的物质性收益,还可以收获来自各方的尊敬,这也是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源动力之一。但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职位毕竟有限,没有物质性的人事管理的使用广泛。因此,其次考虑的是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原则。第三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因为种种原因,总是难以得到自己应有的人事管理。除此之外,在竞争之中,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也难以避免拉客等恶意竞争行为的出现。例如在家族性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就很少有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地晋升到管理层之中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运行,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机制也难以激发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原则。 2.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进入新世纪,在信息化的时代下,传统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的切实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农业科研单位推行人事管理机制的时候,一定不能够仅仅考虑到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经济方面的人事管理,还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全方位人事管理。例如,可以在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做出了对农业科研单位巨大的经济贡献的时候,可以考虑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设立相应的职位,满足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未来发展。也可以为工作人员去报一些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以后的发展提供保证。在进行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评判过程之中,可以随时进行变化,并使用相关的档案管理手段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并根据这些变化改变变量(例如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性别情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年龄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婚姻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位状况等变量),就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变量的研究,可以得出各个变量改变之后,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所接收到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回报,以及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具体的满意程度,制定出符合农业科研单位长远利益、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基本制度,等等,这样就可以拉近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促进农业科研单位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具体地分析了一个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的制作过程,以及这种人事管理制度的检测过程。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独立存在的个体,农业科研单位为了保证自身的运用和发展,必须拥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足。为了有效地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齐心合力,共同做好工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的进步添砖加瓦。 作者:张英妹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科研论文范例:科研工作体育论文 一、体育教师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对立性 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体育学科的发展、进步首先要从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入手。现代体育教师必须承认的是,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二者又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发展与进步的主体要素,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帮助学生强健体魄的指导者,只有不断研究先进的技术、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才能够跟得上时展的潮流,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正视科研与教学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体育科研经费投入少 科研仪器不足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体育教学也难免受到一些影响,传统的教学思想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的教育,体育这种偏于素质训练的学科往往或多或少地被忽视,并且很多人认为体育教学不需要科研,因此,在体育科研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科研仪器不够先进,书籍太过陈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使得很多科研工作无法进行或者流于形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所谓的科研只是为了、评职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并且使科研脱离了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三)教师知识结构有漏洞 科研信息闭塞,拿不到课题在我国很多学校的体育科研中,教师对科研对象研究不深,课题的可行性较低,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另外,体育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不足。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学校的发展依赖于科研,科研则依赖于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虽然体育教师一般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在网络上获取需要的信息,但由于缺乏信息资源的搜索技巧,因此,得到前沿学术信息的可能性较低。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体育科技信息的滞后,信息的时效性不尽如人意,加之体育科研获取信息的渠道问题,使得我国体育科研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四)缺乏高层次研究人员学校缺少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一些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更是稀缺,这对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影响非常大,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出传、帮、带的教学优势,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也差强人意,这些都有碍于体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促进体育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路径 (一)树立科研意识体育教师要明确科研的目的、过程与必要性 真正做到对科学研究有较强的认同感,有想要进行科研工作的欲望,这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体育教师还要知道科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打持久战的毅力,有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准备,更要在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时坚定信心,绝不退缩。 (二)确立正确的科研方向科研方向的确立是体育科研的重点 在确立方向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寻找适合的方向。最好立足于教学实践,选择自己在专业方面所擅长的科研项目,当然,这个研究方向必须具有可行性。现在许多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条件比较差,缺乏必要的设备与资金支持,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训练各种体育队伍,此外,还要参加必要的群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时间和精力有限,科研工作困难重重。因此,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只有这样,科研时间与教学时间才可以统一,也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与实验成本。 (三)确定合理的科研实验方法与研究手段 上文说到,体育领域的科研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在进行科研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实验设计,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预测所需要的实验手段、机械或科学仪器,做好实验记录。 (四)体育教育管理者要转变思想 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在体育科研成果方面,学校和体育工作人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要合理地分配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引导,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体育信息网络,定期展开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科研能力还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并且很难适应新时期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积极地开展各种科研培训活动,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 作者:姜田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科研论文范例:科研质量文学研究论文 1文学研究团队 首先这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校内文学研究团队的外部支持,如学校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配套相应的一部分经费对项目组进行建设,以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科研部门对部分教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每年均投入十多万元供采购小型仪器设备,并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团队成员对外交流;教务部门可用科研成果冲抵教学工作量;后勤部门提供办公条件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很明显。其次在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增加团队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让团队成员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增加团队的沟通,增进协作,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的部分团队,每学期会定期安排会议交流,探讨近期完成课题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等,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方法;在项目申报前期成员对申报书进行交流,相互提出问题与建议,加以改进;这些举措有效的增进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团队成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质量。 2学生科研团队 2.1实行导师制与指导 毕业论文让学生参与科研导师制是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技能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增加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师生科研水平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方式。笔者所在的宜春学院生物类专业,一般有科研工作在身的教师,在学生二年级接触专业课开始,都会进行学生和教师的相互接触,接触中教师会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以及实验室的情况,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业、生活、爱好等个人情况,达到相互了解,其后,可根据学生意愿参与到学生科研团队学习,教师可依据科研内容与其本科论文相结合开展指导工作。此外,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在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是学生本科四年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综合性科研训练教学环节。按照一般学校的培养方案安排,毕业论文完成往往是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工作,但那段时期,考公务员、找工作和实习占用学生大量时间,放任自流的话常常使毕业论文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教师通常会提前介入,并找一些具体问题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前一年将题目出好,要求本科生构思;同时对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吸收他们进入团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 2.2对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思考 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借助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为依托条件,为培养其科研思维与技术的一批有协作精神的学生群体。生物类教师的科研往往实验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少实验试剂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严格管理,因此,在团队设立之初,除教师指导外,需要学生团队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部分学术活动,如安排组内成员汇报,共同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阶段性的工作后,可适度安排一些团体的娱乐活动,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提升人际关系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可引入组内淘汰机制,即通过观察团队各成员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将消极应对项目的成员淘汰出团队,再引进拥有较高兴趣和较好研究态度的新成员,采用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提高研究状态。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很多地方高校都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比如大学生创新竞赛、大学生实践项目等活动,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科研素质的培养,主动性不高,往往是极少数学生有积极性,不少是教师协助学生完成项目申报,这些一方面反映出多数学生缺少科研训练及独立的科研思考意识,同时也暴露出科研奖励政策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不高,还应有更多的辅助保障措施进行实施,如可采取科研项目结题答辩或,并结合指导老师意见的对应学分转化机制等。 3结束语 提高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科研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实验实践性强的生物学科来说,它一方面能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与教师的科研能力,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与科研兴趣及思考能力,在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不管是工作还是读研深造都能更好地掌握动手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底子薄弱,缺少硕士点,想要在科研道路上加速发展,更需要师生团队的努力,在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上多做研究和探索工作。 作者:赵志刚徐占春单位:宜春学院 科研论文范例:工科院校学术科研平台本科教学论文 一、工科院校的学术科研与本科教学平台兼容共享不足 1.建立完整的学术科研平台共享制度 制度保障是实现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兼容共享的开端。只有教师(或课题组)的相关权利得到保障,打消教师的顾虑,教师才能放心大胆地分享科研平台。同时,要用制度规定教师(或课题组)在本科教学中应该承担的义务,从而使本科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2.增强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兼容共享的共识 目前,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未得到兼容共享的部分原因是课题组的教师不愿意共享,认为这样会增加管理和维修上的负担,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可否认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从长期的教学规划上来看,这有违大学“教书育人”的本质功能。因此教师需要形成共识,本科教学不仅仅是一线授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在高校里从事科研项目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才能自觉地实现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兼容共享。 3.合理的科研与教学一体化团队建设 一旦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实现兼容共享,必然要调用相应的课题组的科研资源。因此,需要形成合理的科研教学一体化梯队,明确科研团队的分工,保证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实现兼容共享的同时又不影响课题组科研工作的进展。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 二、学术科研平台 反哺本科教学具有诸多优点学术科研平台不仅仅能够为科研服务,还能够反哺本科教学,达到教学与科研协同作用的效果。学术科研平台反哺本科教学具体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极大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学术科研平台反哺本科教学能够给本科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它极大的丰富了本科教学内容,同时解放了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教师课堂的授课知识,而是在科研实践中主观能动的积极思考。这使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样的本科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将成为科研工作优良的后备军;毕业后直接参与科研工作,将会极大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 2.实现学研紧密结合 通过学术科研平台就可以将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互利互惠的作用。学术科研平台为教学拓宽视野,促进教学;同时教学又能培养更多的科研力量,在深入细致的教学中发现科学问题,促进科研。依托学术科研平台,教师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能够利用教学成果转变成科研方向或成果。这体现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学研实践理念。 3.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共事科研 以教学促进科研思想拼发。众所周知,科学研究不是一蹉而就的,它需要依靠长时间的坚持努力,但是,更需要集思广益,迸发思想的火花,获得科研的灵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共事科研,必然使观察问题的角度增多,认识问题也更加全面。特别地,新一代的年轻学生,在本科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固化的科研思路和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他们用非传统的眼光发现、思考、解决科学问题。而且,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剖析是细致深入的,如果这个过程中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自由思考、畅所欲言,必然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促进科研思想的拼发。 三、工科院校学术科研平台 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虽然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平台存在兼容共享不足,但是工科院校学术科研平台应用于本科教学中则是完全可行的。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丰富的成绩,如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总结这些高校成功的经验,工科院校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硬件条件充足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知目前大部分工科高校已经形成相应的科研硬件平台,具有可供学生科研实践的平台。当然,部分高校尽管具备较为完成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但要么是这些设备为学术科研团队专用,要么是专门管理这些大型科研仪器的人员不足,而且预约申请使用的流程繁杂,导致这些大型科研仪器的利用率极低。因此,高校的硬件条件已经准备充分,只是缺乏开放共享的推动力、以及合理的整合与规划。 2.学校制度保障 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需要学校制度的保障。目前,以科研反哺教学、积极支持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已经是诸多工科院校的共识。但是,相关的制度与保障措施的缺乏,或者现有制度未能有效充分落实,导致科研团队在本科实践教学中的责、权、利不够明确。然而,一旦相关的制度得以制定落实,让科研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任务,学术科研团队的教师积极承担本科实践教学任务是完全可行的。 3.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需要合理的师资队伍作保障。目前。我国大多工科高校都已经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形成相应的师资队伍,而且近年高校引进师资人才的方式多样化,大量海归人才、高层次人才都加入进来。因此,目前工科高校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是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有效保障。 4.教改的迫切需求 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正在不断与时俱进,各级主管单位和高校本身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教育部“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模式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在本科生教学中尽快落实执行。通过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这样的教改尝试,可以为教改打开一条新的思路。 四、结论 科研实践在本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科研实践平台与本科教学完全兼容共享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增强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兼容共享,明确教师科研团队在本科教学中的责任与义务,可有效推动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学术科研平台反哺本科教学还具有诸多优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科研工作提供后备军;实现学研紧密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共事科研,以教学促进科研思想拼发。同时,分析表明,工科院校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占小红梁文萍周克印魏东博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科研论文范例: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论文 一、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是根本 在农业科研院所中,院级、所级和其他部门一般都设有行政管理机构,负责院所日常事务及统筹联结工作,其岗位具有特殊性、利益性、多元性,势必要求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为人诚信、为事谨慎、为作于勤等方面来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素养。 1.诚信是为人之本 行政管理工作错综复杂,难免出现纰漏和错误。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承担责任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是建立在相互诚信的基础上。同事之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创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办公环境,能在错误面前敢于承担,诚实面对,相互扶助,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些谎言、逃避、推卸责任等有悖于诚信为本原则的行为,只会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2.谨慎是不变的法则 行政管理岗位事无巨细,小到会议安排、文件、打印复印、材料递送,大到拟定各类方案供领导决策等,都是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范畴。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要慎言慎行,应对每件任务都应以谨慎立足,每项工作都应付以十分的专注,遇到难题则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以谨慎细致的态度努力将业务做到极致。 3.业精于勤是途径 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单调乏味、操作琐碎、重复性高、程序性强等特点,并且有项目参与难、成果产出少、评价制度不完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等问题,是典型的服务奉献职业。随着农业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如何跟上发展的需求,克服“职业倦怠”,所谓“业精于勤”就是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好的态度是做好事情的第一步,是前提。“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讲的也是态度。行政管理人员应端正工作态度,接受和发现“职业倦怠”早期信号,适当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学会自我欣赏、自我完善和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与创造力。 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是方法 现代行政管理体系中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内外兼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胜任工作的需求。内,即本,也就是说我们所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内在的东西;外,即表,也就是说一些通过行动来表现的东西。 1.注重内心的修炼 行政管理人员在我院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日常工作是为领导、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地位特殊、角色复杂,要求与所在机构荣辱苦乐融为一体。良好的心态管理有利于个体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现实,帮助个体整理出清晰的思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不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赋予本体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和一击即中的魄力。而良好的情绪管理有利于群体的协作,办公室是日常行政工作运转的枢纽,其服务、协调、管理工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要为领导和科研人员服务,还要与其它职能部门、各研究室进行协调沟通,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习他人和自我学习,担任好协调沟通的角色,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推进院所的和谐发展。换位思考是珍贵品质。行政管理岗位作为一个服务岗位,要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利用多元化的思维和特殊的观察角度去全面地判断某人某事,充分利用新出现的元素,更新、完善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不要让“自我增强特性”束缚了意识,容易使产生片面、极端的不良影响。换位思考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宝贵的品质,这才能自觉地站在领导的立场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与领导意见保持一致,辅助领导决策的,侧重服务管理;才能真正了解科研人员的内心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耐心、细致的解答与帮助,做到出色管理、贴心服务。与人为善,处事泰然,善待得失,时常保持心存感激以及豁达包容的心态。松下幸之助说:“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对方、秉公办事、谦虚谨慎、以诚待人,以待人丰、自奉薄、责己厚、责人薄来给自己提出高要求,持续“修炼”,提高自我,努力营造和睦、互助的办公环境。学习他人和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向他人学习获取新的信息,尤其是接纳和欣赏差异性,积极向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了解新的思考逻辑,掌握更多的规则;通过借鉴新的观念,形成新的习惯。此外,自我学习也是一门学问,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或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自省与反思。自省是提升自我的核心方法,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通过自省,我们得以发现自己内心世界深处隐藏的成见、假设、逻辑、规则,使这些图像浮现出来,藉此可以对其有效性加以检视。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在行动中反思,并从中发现问题。 2.注重知识的学习与提升 注重专业知识的提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业务水平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这个知识膨胀的时代,作为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注重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势必被社会淘汰。顺应时展的需求,对本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的学习更新,是提升自己,应对错综复杂的工作,做好领导得力助手的法宝。一要深入学习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导向和最新农业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便捷贴心的服务;二是提高业务能力。许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本身专业可能与之毫不相关,所以必须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同时要善于与同行交流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注重专业外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体现在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这些能力的提高使自己有信心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另外,还要求拓展其他各种技能,学习广博的知识,比如,摄影及照片处理技术、电子信息化技术、外语能力、心理学、礼仪学等,针对工作特点重点学习,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为领导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3.注重职业规划的方向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正确地认识自我,坚持目标,坚守信念。不要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要纠结于一时的得失,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作风,重视内外兼修,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和一个短期的工作计划,本着大方向不改变、适时微调的原则,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总结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群体,肩负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任,对农业科研院所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要学会自己认知、自我管理,并通过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来实现自我完善,提升自我价值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热情工作,快乐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协调好各种关系,提供优质的服务,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需求。 作者:庄俐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科研论文范例:信息化核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一、核科研项目管理内容及信息化建设重点 1一般科研项目管理内容 一般意义上,项目管理是指从项目立项到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控、项目收尾、项目评估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体系中包含九大管理领域,主体领域是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4个辅助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还有一项综合管理即整体管理,也叫计划管理。科研项目作为一类特殊项目,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及项目管理内容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科研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科研院所项目管理涉及领导层、管理层、课题负责人、科研专业人员以及外部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各类参与者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 2核科研项目管理特征分析 核科研项目管理在管理领域基本框架之外,还应突出强调4个方面。 2.1创新管理 创新是对科研项目产出物的要求之一,这种创新既包括发现或发明获得的成果,又包括成果的应用推广。 2.2知识管理 科研项目的成果是知识产品,科研项目的群体是知识密集型人才,因此科研管理理念变革、科研研究过程、科研能力提升、以及科研产品管理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 2.3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科研项目管控难度很大,较一般工程管理而言在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具有更大的风险。 2.4安全保密管理 科研工作一般是行业中先进知识成果的密集领域,由于核行业本身的敏感性以及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决定了安全、保密管理在核科研项目管理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特征是核科研项目管理与一般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由于科研项目管理在知识领域的特殊性、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增多、科研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知识产品以及核科研安全保密特殊要求等特征,导致一般项目管理的时间、费用、质量的管理目标,不能成功地控制和解决核行业基础科研项目管理中由于技术和知识本身的变化带来的新情况。因此,在进度、费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安全保密等方面对核科研项目管理过程提出了不同于一般工程项目的更高要求。 3核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重点结合核科研项目管理的特征分析,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着重考虑以下方面:(1)计划进度管理: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应加强对时间进度的严格控制,要求管理层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并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2)知识管理:核科研项目是一项知识密集型活动,课题专家及科研人员应最先了解并跟踪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知识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此外,过去的问题和经验也应作为一种知识资源进行管理和共享。(3)成果鉴定与评价:科研项目成果检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通过同行专家评审及第三方机构科研查新工作,为项目的新颖性及科研水平提供权威、客观的说明和论证。(4)安全保密:核科研项目与一般科研项目相比,对安全保密的要求更为严格,在信息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该方面需求,为科研工作提供安全保障。(5)针对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应加强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分析、处理、跟踪、记录以及风险模拟、预警、预测等,从而有效降低/规避项目风险。(6)应当为科研院所领导层及时提供所需的项目相关信息,用于辅助领导层决策。 二、信息化在核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总体框架核行业科研管理 框架应以项目中心为核心管理目标,结合PMP项目管理的精髓,围绕核科研项目特征突出关键需求点,为各类用户提供更为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引导和控制,为核行业科研院所真正实现清晰化的项目管理提供强大支撑。表现层:直接面向科研用户,包括内部科研决策/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外部专家/第三方机构用户。通过表现层规范信息化应用入口,对内外用户提供服务。应用层:按照应用模块灵活配置,各应用模块独立进行分工协作,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接收客户来自表现层的请求,在应用层这里进行处理。应用层具有分布式的结构设计。支撑层:也是逻辑事务层,各种业务应用逻辑都包含在支撑层模块中,采用组件技术进行开发,每个应用组件的运行、策略、事务处理在应用服务器上,相互独立,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数据层:主要包括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及其所存储管理的企业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各个业务管理系统,通过一定的逻辑模式和权限许可,有关用户调阅或者组合分析,形成业务管理或者管理决策信息。 2应用层功能划分 按照科研项目管理涉及人员的分类,将总体框架的应用层功能划分为3层,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2.1决策层应用 主要包括:报表查询、风险分析、综合性分析,由科研院所领导决策层使用。(1)报表查询:为领导层了解项目执行情况提供各类报表,使领导层从整体、宏观的角度了解项目情况,辅助决策;(2)风险分析:对项目风险进行智能化分析、模拟、预测,为如何规避/降低风险的决策提供支持;(3)综合性分析:通过数据转换、多维分析/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等技术,为领导层提供包含与项目、合同、财务等有关的深层次、综合性信息。 2.2管理层应用 主要包括:计划管理、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保密、人力管理、采购管理、风险控制、项目评价、科研查新、业务流程、文档管理等,主要由科研项目管理层人员使用。(1)计划管理: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订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顺序、项目活动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制订工期进度计划。(2)进度控制:科研项目进度控制跟踪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根据项目工期计划进行进度分析,识别可能或已经影响进度的任务或因素,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进度控制。(3)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控制等方面的管理。(4)质量管理: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项目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二是项目产生物的质量管理。(5)安全保密:作为核行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特征之一,包括了对安全保密相关的人员、设备/介质、文档资料、制度规范、网络等的保密管理。(6)人力管理:包含人员档案、培训管理、病事假管理、电脑考勤、绩效考评、薪资计算、出差外出、人员任务管理以及相关报表。(7)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而进行的物资需求计划、物资采购、物资管理等活动。(8)风险控制:由于科研项目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控制是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包括科研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理、跟踪、记录等过程。(9)项目评价:该功能由参与评审的外部专家使用。这里的项目评价指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即对科研项目成果的学术水平或重要性进行评价。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个概念非常复杂,难以用完全量化的方法进行评价,因此需要结合定性的同行专家评审法和定量的指标评价法来进行。包括同行专家信息管理、评价准备、评价过程管理、评价结果记录等。(10)科研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根据《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操作,并作出结论(查新报告)的过程。包括科研查新机构信息管理、查新结果及报告管理等内容。(11)业务流程:是指贯穿整个科研项目管理证明周期的以流程方式执行的各项工作,包括:从项目申报、项目立项到项目评估收尾的各项审批流程。(12)文档管理:项目过程中产生的Word、Excel、Pdf、图片等各类文档,都可以按照项目的关系,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档,并执行相应的文档授权管理。 2.3执行层应用 主要包括:知识管理、问题管理、业务流程、文档管理等,由科研项目组的科研专业人员使用。业务流程与文档管理两项功能与管理层相同。(1)知识管理:科研项目,无论其产品还是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都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因此对于知识的管理与共享有很高的需求。知识管理包括:科研成果管理、论文论著管理、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获奖信息管理、著作权管理、域名管理。(2)问题管理:科研工作的知识性决定了参与科研项目的人员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知识/经验交流与分享,通过共享这些问题处理经验,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并将问题处理经验转化为单位的知识库管理,包括问题、问题回答、问题统计与查询等。 三、小结 实施信息化是实现核行业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创新的核心支撑技术和手段。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孤立,要结合核科研院所的组织、过程、资源及人员大环境,从组织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及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同时,应充分重视和做好核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匹配工作,信息化依赖于管理又助力于管理。没有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的支撑,信息化注定只是华而不实。只有在信息化与管理两方面找到最佳契合点,才能发挥信息化的最大效益,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核行业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作者:张哲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科研论文范例:农业科研院行政管理论文 一、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是根本 在农业科研院所中,院级、所级和其他部门一般都设有行政管理机构,负责院所日常事务及统筹联结工作,其岗位具有特殊性、利益性、多元性,势必要求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为人诚信、为事谨慎、为作于勤等方面来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素养。 1.诚信是为人之本 行政管理工作错综复杂,难免出现纰漏和错误。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承担责任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是建立在相互诚信的基础上。同事之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创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办公环境,能在错误面前敢于承担,诚实面对,相互扶助,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些谎言、逃避、推卸责任等有悖于诚信为本原则的行为,只会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2.谨慎是不变的法则 行政管理岗位事无巨细,小到会议安排、文件、打印复印、材料递送,大到拟定各类方案供领导决策等,都是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范畴。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要慎言慎行,应对每件任务都应以谨慎立足,每项工作都应付以十分的专注,遇到难题则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以谨慎细致的态度努力将业务做到极致。 3.业精于勤是途径 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单调乏味、操作琐碎、重复性高、程序性强等特点,并且有项目参与难、成果产出少、评价制度不完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等问题,是典型的服务奉献职业。随着农业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如何跟上发展的需求,克服“职业倦怠”,所谓“业精于勤”就是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好的态度是做好事情的第一步,是前提。“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讲的也是态度。行政管理人员应端正工作态度,接受和发现“职业倦怠”早期信号,适当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学会自我欣赏、自我完善和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与创造力。 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是方法 现代行政管理体系中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内外兼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胜任工作的需求。内,即本,也就是说我们所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内在的东西;外,即表,也就是说一些通过行动来表现的东西。 1.注重内心的修炼行政管理人员 在我院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日常工作是为领导、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地位特殊、角色复杂,要求与所在机构荣辱苦乐融为一体。良好的心态管理有利于个体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现实,帮助个体整理出清晰的思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不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赋予本体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和一击即中的魄力。而良好的情绪管理有利于群体的协作,办公室是日常行政工作运转的枢纽,其服务、协调、管理工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要为领导和科研人员服务,还要与其它职能部门、各研究室进行协调沟通,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习他人和自我学习,担任好协调沟通的角色,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推进院所的和谐发展。换位思考是珍贵品质。行政管理岗位作为一个服务岗位,要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利用多元化的思维和特殊的观察角度去全面地判断某人某事,充分利用新出现的元素,更新、完善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不要让“自我增强特性”束缚了意识,容易使产生片面、极端的不良影响。换位思考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宝贵的品质,这才能自觉地站在领导的立场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与领导意见保持一致,辅助领导决策的,侧重服务管理;才能真正了解科研人员的内心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耐心、细致的解答与帮助,做到出色管理、贴心服务。与人为善,处事泰然,善待得失,时常保持心存感激以及豁达包容的心态。松下幸之助说:“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对方、秉公办事、谦虚谨慎、以诚待人,以待人丰、自奉薄、责己厚、责人薄来给自己提出高要求,持续“修炼”,提高自我,努力营造和睦、互助的办公环境。学习他人和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向他人学习获取新的信息,尤其是接纳和欣赏差异性,积极向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了解新的思考逻辑,掌握更多的规则;通过借鉴新的观念,形成新的习惯。此外,自我学习也是一门学问,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或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自省与反思。自省是提升自我的核心方法,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通过自省,我们得以发现自己内心世界深处隐藏的成见、假设、逻辑、规则,使这些图像浮现出来,藉此可以对其有效性加以检视。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在行动中反思,并从中发现问题。 2.注重知识的学习与提升 注重专业知识的提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业务水平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这个知识膨胀的时代,作为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注重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势必被社会淘汰。顺应时展的需求,对本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的学习更新,是提升自己,应对错综复杂的工作,做好领导得力助手的法宝。一要深入学习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导向和最新农业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便捷贴心的服务;二是提高业务能力。许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本身专业可能与之毫不相关,所以必须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同时要善于与同行交流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注重专业外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体现在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这些能力的提高使自己有信心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另外,还要求拓展其他各种技能,学习广博的知识,比如,摄影及照片处理技术、电子信息化技术、外语能力、心理学、礼仪学等,针对工作特点重点学习,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为领导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3.注重职业规划的方向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正确地认识自我,坚持目标,坚守信念。不要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要纠结于一时的得失,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作风,重视内外兼修,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和一个短期的工作计划,本着大方向不改变、适时微调的原则,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总结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群体,肩负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任,对农业科研院所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要学会自己认知、自我管理,并通过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来实现自我完善,提升自我价值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热情工作,快乐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协调好各种关系,提供优质的服务,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需求。 作者:庄俐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科研论文范例:学术科研平台本科教学论文 一、科研实践是工科院校的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 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飞速发展,伴随着新一代具有创新性活跃思维的年轻人不断进入高校学习,当今社会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应该注意到,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工科大学或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占有数量上的优势地位,工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主力军,其科研能力直接决定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大局。高校工作始终贯穿于教学和科研这两项基本职能中。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体现在优质的教学质量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科研精英;另一方面,良好的科研实践能够极大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实践与理论知识形成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本科生。目前,科研实践已经在本科生的实验课程、下厂实习等方面得到体现,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仅有这些是远远不足的。对于本科教学,依靠科研实践能极大提高本科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工科院校更是偏向实践,因此,努力促进科研实践在本科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的实施,是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我国的工科院校发展至今日,科研硬件条件基本上能满足本科生科研实践教学的要求。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工科院校的科研条件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体系,教学科研体系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大力提升。因此,在工科院校本科教学中施行科研实践十分必要,并且工科院校也有能力做好科研实践的工作。 二、工科院校的学术科研与本科教学平台兼容共享不足 我国部分工科院校的学术科研平台庞大与本科专业教学条件缺乏形成鲜明对比,而且科研平台事实上往往由课题组专用与代管。由于学术科研平台和本科教学不能兼容共享,一方面使本科教学的科研实践进行的不够充分,另一方面是科研平台实用率低下,其科研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部分高校在该领域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相关的学术科研平台资源与本科教学平台共享确实能够提高科研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克服工科院校的学术科研设备与本科教学平台兼容共享不足的困难十分必要。总结以往的经验,要改变工科院校的学术科研与本科教学平台兼容共享不足这一状况,可考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逐步开放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平台的兼容与共享。 1.建立完整的学术科研平台共享制度。制度保障是实现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兼容共享的开端。只有教师(或课题组)的相关权利得到保障,打消教师的顾虑,教师才能放心大胆地分享科研平台。同时,要用制度规定教师(或课题组)在本科教学中应该承担的义务,从而使本科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2.增强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兼容共享的共识。目前,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未得到兼容共享的部分原因是课题组的教师不愿意共享,认为这样会增加管理和维修上的负担,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可否认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从长期的教学规划上来看,这有违大学“教书育人”的本质功能。因此教师需要形成共识,本科教学不仅仅是一线授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在高校里从事科研项目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才能自觉地实现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兼容共享。 3.合理的科研与教学一体化团队建设。一旦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实现兼容共享,必然要调用相应的课题组的科研资源。因此,需要形成合理的科研教学一体化梯队,明确科研团队的分工,保证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实现兼容共享的同时又不影响课题组科研工作的进展。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 三、学术科研平台反哺本科教学具有诸多优点 学术科研平台不仅仅能够为科研服务,还能够反哺本科教学,达到教学与科研协同作用的效果。学术科研平台反哺本科教学具体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极大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术科研平台反哺本科教学能够给本科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它极大的丰富了本科教学内容,同时解放了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教师课堂的授课知识,而是在科研实践中主观能动的积极思考。这使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样的本科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将成为科研工作优良的后备军;毕业后直接参与科研工作,将会极大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 2.实现学研紧密结合。通过学术科研平台就可以将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互利互惠的作用。学术科研平台为教学拓宽视野,促进教学;同时教学又能培养更多的科研力量,在深入细致的教学中发现科学问题,促进科研。依托学术科研平台,教师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能够利用教学成果转变成科研方向或成果。这体现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学研实践理念。 3.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共事科研,以教学促进科研思想拼发。众所周知,科学研究不是一蹉而就的,它需要依靠长时间的坚持努力,但是,更需要集思广益,迸发思想的火花,获得科研的灵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共事科研,必然使观察问题的角度增多,认识问题也更加全面。特别地,新一代的年轻学生,在本科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固化的科研思路和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他们用非传统的眼光发现、思考、解决科学问题。而且,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剖析是细致深入的,如果这个过程中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自由思考、畅所欲言,必然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促进科研思想的拼发。 四、工科院校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虽然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平台存在兼容共享不足,但是工科院校学术科研平台应用于本科教学中则是完全可行的。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丰富的成绩,如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总结这些高校成功的经验,工科院校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硬件条件充足。从前面的论述中,可知目前大部分工科高校已经形成相应的科研硬件平台,具有可供学生科研实践的平台。当然,部分高校尽管具备较为完成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但要么是这些设备为学术科研团队专用,要么是专门管理这些大型科研仪器的人员不足,而且预约申请使用的流程繁杂,导致这些大型科研仪器的利用率极低。因此,高校的硬件条件已经准备充分,只是缺乏开放共享的推动力、以及合理的整合与规划。 2.学校制度保障。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需要学校制度的保障。目前,以科研反哺教学、积极支持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已经是诸多工科院校的共识。但是,相关的制度与保障措施的缺乏,或者现有制度未能有效充分落实,导致科研团队在本科实践教学中的责、权、利不够明确。然而,一旦相关的制度得以制定落实,让科研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任务,学术科研团队的教师积极承担本科实践教学任务是完全可行的。 3.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需要合理的师资队伍作保障。目前。我国大多工科高校都已经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形成相应的师资队伍,而且近年高校引进师资人才的方式多样化,大量海归人才、高层次人才都加入进来。因此,目前工科高校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是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有效保障。 4.教改的迫切需求。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正在不断与时俱进,各级主管单位和高校本身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教育部“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模式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在本科生教学中尽快落实执行。通过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这样的教改尝试,可以为教改打开一条新的思路。 五、结论 科研实践在本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科研实践平台与本科教学完全兼容共享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增强学术科研平台与本科教学兼容共享,明确教师科研团队在本科教学中的责任与义务,可有效推动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学术科研平台反哺本科教学还具有诸多优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科研工作提供后备军;实现学研紧密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共事科研,以教学促进科研思想拼发。同时,分析表明,工科院校学术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占小红梁文萍周克印魏东博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浅议 摘要:德育教育范围广泛,主要是指对于学生正确人格的塑造有积极作用的教育,政治思想与心理发展的教育等等都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来,以情动人,使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熏陶与影响。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途径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互动,充分调动出使学生的真情实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渗透文章语句间所要传达的德育内容,形成厚重的德育教育氛围。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将德育教育的内容领悟于心。 一、 巧用课堂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情境即在课堂中各种环境和内容相结合的境况。小学语文课文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涉猎范围广泛,视角独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调动并利用这些课文,发掘其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点。课前要深入研究课文背后的思想内涵,将课前的引入版块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平台,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提炼出课文中德育教育的关键点之所在,理解每一个段落背后的德育教育意义;之后创造出特定的课堂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分析、探索和研究,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上就可以进行授课的时候, 例如,教师在讲授《雷锋》一文时,课文引入的时候,可以提问说,雷锋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是怎么样的?身边有没有像雷锋这样助人为乐的人?然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在言语间将作者想要传达的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流露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结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身边有哪些乐于主人的事?你认为这样的做法如何?在诸如此类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中的生活气息,理解到助人为乐是一种正确的品格,值得学习与发扬。 二、巧用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处于构建自己情感框架,学习处理种种关系与感情的初期,也是关键时期。不间断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小学生积累知识,了解世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以便让小学生在督促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良好开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开端。课外阅读有助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辨别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会在课外阅读中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书籍里的问题,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式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阅读书刊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问题与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逐渐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传统的课堂上,枯燥文化知识往往使得学生忽略自身情感因素的养成和发展。在枯燥的学习中加强课外阅读,有助于打破这种现状,使得小学生能够接触更多新鲜事物,了解更加广泛和全面的知识,进而清晰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正确的感情观与世界观。 例如,通过《轮椅上的霍金》或者类似文章的阅读,学生会感知为什么霍金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引导,首先,让学生找出霍金在科学领域的成就,然后在让学生通过月的的文章体会霍金的惨痛境遇,最后总结得出霍金身上的优良品质,并相互进行交流。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的关联性,做到对文章的全面把握。 结语 为了使德育教学工作更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情境的营造,让小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文章的内涵,以产生良好的情境感应效果;注意定期课外阅读的安排,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便自主的感受德育的内容。基于以上举措,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建设的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育事业中不断推进德育课程国家建设、德育课程地区建设、德育课程校本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小学德育课程教育和教学,注重培养广大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通过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广大小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为他们日后为人处世、全面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教师在德育课程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坚持德育思想理念,在德育课程设计中坚持德育思想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坚持和贯彻德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努力突出小学生特色教育以及技术能力的培养(比如体育技能、音乐视奏技能和绘画技能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具体德育课程设计中要注重设计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可操作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努力做到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最大程度地实现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可以采取“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原则,以此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德育教师在具体的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知、情、意、行的教育与培养:使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关于社会道德关系、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理论的基本观点;感受由于事物真善美和假恶丑等所引起的爱憎的真切情绪体验;学会排除各种内部或外界的干扰,通过自己自觉顽强的努力实现某种思想品德行为和道德目标;学会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思想品德认识、思想品德意志和思想品德情感支配下的正确行动。同时注重对小学生统一性发展的教育。注重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小学生学习德育课程书本知识和课外行动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道德奉献精神,并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加大小学德育教学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教师就必须在坚持国家课程标准、地区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更好地贯彻和坚持校本课程标准,尤其是校本德育课程标准。各个小学也必须努力加大教学队伍对德育课程教学转化与结合的熟悉程度,加大小学德育教学队伍建设。小学可以根据本校经济状况对小学德育教师进行培训,促使他们通过培训班进行思想政治知识、思想品德知识再学习,以更好地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在学校也可以通过考试制提高小学德育教师对人教版德育课程的熟悉程度和专业程度,同时加大对他们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以促使小学德育教师道德示范专业和榜样作用。例如,德育教师在具体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促进小学生教育、自我教育和思想内部矛盾运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小学生自己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并且对于涉及到社会道德规范、传统舆论教师必须尊重小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同时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发现小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道德规范或舆论相反,要予以及时正确地引导和纠正,而不是指责小学生,这样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德育教育适得其反。 三、注重小学德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 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教师就必须做到在德育课堂上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做到尊重差异、引导小学生在展示中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道德规范、事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氛围,重视教学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以新型的民主、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鼓励小学生努力掌握重点德育理论知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让优秀的学生带领部分后进同学更好地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学习。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不断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小学教育,更有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整体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响应我国素质教育策略,提高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小学德育论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小学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下简称《意见》,云南省教育厅印发了云教德[20__]7号文件。屏边县教育局印发了屏教发[20__]23号文件,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这是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纲要性文件,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根据校情,制定措施,群策群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未成年人特别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事关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性任务。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此项任务,我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工作的方案,结合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教职工学习《意见》精神,切实提高教师对《意见》精神的认识、领会、真正理解、掌握《意见》精神。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有效措施,组织和领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二、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开展调研,摸清底细。 了解和掌握学生当前思想道德状况,是我们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为了掌握情况,我校在各年级进行了一次认真全面的调查摸底。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还有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如:1、在孝亲敬长方面,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老师不够尊敬,不听从教导、任性,做事不考虑后果。2、在团结友爱方面,有的学生存在不顾本班级的荣誉,做出一些有损班级荣誉的事来。集体意识淡薄,缺乏主人翁精神;心中无他人。同学之间的友爱、谦让做得不够,在学习生活中,只顾自己想不到别人,自私自利。3、文明礼貌方面,对一些礼貌用语,没有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基本礼节掌握不够,爱说脏话、粗话。4、遵守纪律方面,部分学生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5、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会自主学习,不能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6、勤劳节俭方面,不爱劳动,不会省吃俭用,花钱大手大脚,不体谅父母的艰辛。7、遵守公德、诚实勇敢方面,有少部分学生不爱护公共财物,不爱护花草树木,不爱护环境卫生。8、诚信方面,有的学生对父母、老师说谎话,做错了事不敢承认并改正,诚信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造成的,社会上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是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罪魁祸首。 (二)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道德状况,结合校情,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利用课堂学科进行教育。 思想品德课本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编写的适合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教材,内容浅易,通俗易懂。我们充分利用这门教材内容,结合身边实例,生动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结合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利用各种图画文字,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家乡,热爱革命领袖爱集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公德,教会他们弃污取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2、利用少先队对学生进行教育。 少先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少先队组织为载体,是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运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教育,例如:通过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广泛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开展各种书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建立文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有礼貌的行为习惯;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开展“我帮妈妈干一份活”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开展“比学习,不比吃穿”的活动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主题签名活动,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他们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国庆节期间开展“歌唱祖国”歌咏比赛,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教育;在教师节开展“我为教师献一份礼”活动,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尊敬师长的教育;在“六一”节期间开展少先队简史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少先队的发展历程,了解少年英雄事迹,从而激发向少年英模学习的欲望,树立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 作贡献的远大理望。 3、开展“爱校、爱班、爱老师、爱同子、爱他人”的主题队会,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 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强化学生道德规范和提高学生法规意识。在学生中创建少先队员维权岗,设立意见箱,维护学生自身的基本权利。成立纪律检查小组、卫生检查小组,开展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利用少队报,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周末小结等形式表扬和倡导“好人好事”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是从家中带来的。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各班教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掌握和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水平,并倡导家长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言行举止要成为子女的楷模,主动向家长宣传教育子女的方法、典型,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达到教育的目的。 5、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省教育厅印发了云教德[20__]20号文件关于印发《云南省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并下发了《云南省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的教材。我校根据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以《实施意见》为依托,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开展分层次教育和因材施教,结合小学生生活常识和社会常识,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6、为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每年请法制副校长到校给我校师生上法制课,提高法律意识,使教师能依法治教,让学生知法守法,做一个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好少年。 (三)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组织学习,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基[20__]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的通知》)(教人[20__]9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云教德[20__]1号)的精神。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其次,制定各种教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大力表彰师德高尚和教学成绩卓著的教师,严肃处理品行不良、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玩忽职守、影响恶劣,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再次,树立典范,采取帮教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教育,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把“身教、严教、乐教、爱教”作为学校教风,切实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各教师都应看着是自己应尽的神圣义务和崇高责任。 总之,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件艰巨而长期的工作“百年树人”就说明了思想教育的持久性,也说明了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遵纪守法的创新人才。 小学德育论文: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 加强德育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实行“三线一面”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根本措施 。所谓“三线”,一是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与晨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与晨会的形势教育和专题教育贯串12年, 形成德育显性教育的一条主线;二是小学的班队活动与中学的班团活动一条线,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开展 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一条线贯串12年,让学生从了解社会并 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所谓“一面”,是指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 域都要渗透和贯穿德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本课题着重分析研究的学科德育是“三线一面” 中的一个面。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 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 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 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 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 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 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 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 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 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 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 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 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 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 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 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 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 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 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 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 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 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 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 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 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 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 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 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 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 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 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 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 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 、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 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 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 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 。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 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 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 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 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 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 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 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一、不少学校的领导重视并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专题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区教育局总 结了该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三条经验: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 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南市区尚文中学。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教材,逐课排出了德育点,并印发给全体教师,使 学科德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青浦县青浦中学组织各科教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 都总结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二、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一些教师对此作了总结,有的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写出文章”仅从最近几年不完全的搜集,就有40多篇文章。市、区县教研部门自1992年以来,多次组织市和 区县的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市教研室1990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各科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参考 资料》生物、历史、地理分册和数学、物理、化学分册,1994年出版了《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资料》、《情系中 华》两史一情教学经验等书。在组织全市学科优秀课教学评选中,重视学科德育渗透和教书育人的贯彻。 三、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但同时还要注意学科之间在德育上的相 互配合,密切合作以形成“合力”。在一所学校,有计划地确定若干教育主题,组织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 是一种好形式。就全市来说,近几年在全国或全市重大教育活动中,如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近现代史 和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教育、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教育等,都注意 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 四、通过学科德育的落实,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许多 中小学校都作过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本市中小学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 有以下几个: (一)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 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 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 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 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二)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 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 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 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 ,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 服。 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小学的低、中年级,初中、高中的非会考年级、非毕业年级,教学改革、德育渗透 比较注意;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到了会考、升学考,教学改革、德育渗透就相对比较弱。这种现象还比 较普遍,连一些名牌学校、重 点学校也不例外。不少校长对此也认为无能为力。 三是学校之间不平衡。全市看,只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的学校当不在少数。 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的衔接造成一 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三)学科德育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 目前较普遍的状况是,学科教师在上分开课时,参与评课的领导和教师还较重视对该堂课学科德育渗透的 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除此外就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手段,对学科德育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广大教师 较习惯于应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实用的评价方 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校领导往往仅关注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教学状况,对学科德育落实 状况缺乏刚性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语,与学科德育教和学之间,呈现着的是松散的无序的联系;学生 毕业、升学、就业依据的是学科知识考试分数,本来仅作参考的操行评语还常被“从宽处理”得难以反映学生 操行的真实状况。显然,学科德育评价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 (四)学科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深刻性。 从全市来看,在有了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有了较注意体现德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下一 步需要着重从总结实际教学经验、学校管理经验,引向深入研究:如学校如何形成德育综合网络,使“三线一 面”落到实处?学科德育如何有分工又有协作,发挥整体效应?学科德育的规律性和方法论如何?如何从理论 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德育、学科德育的评价问题,建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评价机制?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 ,突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有时就变得可有 可无。 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 有脱节现象存在。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德育的投入、研究队伍建设、教学软件的开发方面,都远不如像智育那样的重视。教 育手段相对比较贫乏,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形象性、感染力。 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各不同类型座谈会的研讨以及课题组的综合,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加快素质教育新体制建设的步伐。课程教材改革仅是第一步,还需有德育运行机制和升学考试改革 的相应配合,否则新的课程教材也会被纳入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而使改革有名无实。 (二)建立学科德育运行机制,解决分散、孤立、无序的问题。在市和区县两级,需解决教材编写、教师 培训、教学研究的协调机制问题,使其相互协调、配合、衔接。在学校一级,要有健全的德育组织领导,统一 协调“三线一面”在学校中的实施,协调各学科德育的相互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形 成综合效应。在学校德育的关系上,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从教材编写组,教学研 究人员到教师,尤其要主动了解各学科德育渗透状况,主动与各学科教师配合,使主线与面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 (三)建立学科德育的评价机制。 从学科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明显的发展,这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 而是以他们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发展过程。学科德育有其近期 效应,但也有许多效应将在远期逐步显现出来,基于这样的状况,目前应用于学科知识的评价手段很难直接用 于评价学科德育的状况。 德育作为一个系统,既从属于社会学系统,又从属于心理学系统,受两方面规律的双重制约,所以不能把 德育建成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那样的精确评估模式,也不能把它建成象哲学、文学、伦理学那样的模 糊评估模式。它需要模糊与精确相结合。模糊论并不完全反对数学测试与数学统计,但是,由于学科德育具有 鲜明的综合性,就象数学中的“集合”。因此,应当象模糊数学对待“集合”运算那样,更多的采用“描述” 的方法。 学科德育的评价,如何既借助于传统的统计数学进行测试,又采取综合总体模糊识别方法,建立起一套操 作上易行,能客观描述学科德育状况的评价机制,显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得急于花力气解决的课 题。 (四)加强学科德育的投入,用于课题研究和软件建设。 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 学科 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与学科特点 思想政治课类 思想品德课 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 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 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 科学等17个德目,由浅入深地贯彻于小学五个年级教材中,初步养成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和健康心理。 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 思想政治课 初中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 识教育和爱国责任教育,涵盖了初中阶段培养目标中德育目标的基本 内容,使学生知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 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感 情,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 品质。 高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育,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志向,为确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本, 能初步运用所学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指导自己的思想 行为。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 文科类 语文 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 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 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 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每册 语文都有三十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某种程度上成为一本思想政治、道 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 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既具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 性。 英语 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 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 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小学通过看图识字、 看图说话、对话游戏、唱歌等教学活动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 家庭及文明礼貌教育。初中主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和思想品德教育,高中增加了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 情操教育的内容。其特点,主要是隐性教育。 历史 通过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 育;通过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了解,近代落实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 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 道路的,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近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 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 路。通过世界史学习,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资本主义社 会本质的认识,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国际主义义务的认识。历史人 物的高尚品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内容。历史学科的德育任务和 内容是多方面的,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特点。 地理 通过讲解我国的自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和我国的人文国 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提供我国人口、土地、资源、 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和数据,使学生既了解乡情、 国情、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 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又了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基础薄 弱的现状,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 性的认识,激励起自力更生、艰巨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高 中阶段进一步使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人类与环境、国情与国 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 观点。 社会 本学科是社会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融经济、政治、历史、 地理、伦理、法制、科技、文化等基本知识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政治 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教育内容,是一门具有自身特色的 德育课程。小学三年级“认识周围社会”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 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道德教育;四年级“认识祖国和 世界”,进行心中有祖国、有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五年级“了解世 界与中国的变化”,形成现代意识世界意识。中学第一册了解个人在 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责任;第二册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第三册隐含社 会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第四期振兴中华, 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第五、六册,开阔视野,培养改革开放意识, 树立“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思想。具有德育显性课程的特 点,涉及内容广泛。 理科类 数学 小学阶段结合数学知识,选择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例题、习题、统 计图表及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等形式,渗透教育(如计算祖 国疆域、海岸线,许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体积、南浦大桥的长度等)。 中学阶段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 与无限等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 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教育。用有力的数据、百比分说明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 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 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自然 结合自然现象的探索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教育,通过我国古代、 现代科技成就(如地震预报、四大发明、煤和石油的最早使用等等) 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进行遵守纪律、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等道德品质教育;通过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 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等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物理 通过种种物理现象,揭示其规律,进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探 索精神的教育,通过物质存在形式的多样性、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 波粒二象性、物理定律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等内容和教学,进行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我国古代和当今物理科技成就和科学家事例的介 绍,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优良品质的教育。结合实验操作进行 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教育。 化学 介绍我国古代工艺成就和我国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以及著名 化学科学家业绩,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的教育。结合 化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在物质结构学习中进行物质无限 可分观点教育,在化合与分解的学习中掌握对立统一观点,在元素周 期率学习中掌握量变质变观点,在溶解平衡中掌握运动的绝对性与相 对性观点等等。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公 物、团结互助等品德教育,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和国情教育,增强历史 使命感教育。教材中大量关于我国古代和当代化学工艺及建设成就照 片图表,增强了德育感染力。 生物 在“人体与卫生”中,通过我国解放前后流行病的不同遭遇,进行爱 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养成卫生习惯,吸烟有害,禁止吸毒等教育。 在介绍我国生物资源、我国古今在生物栽培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中,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在生命起源、 生物体内部矛盾,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和环境的统一, 生物的进化等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此外还在生物遗传 与人口教育中进行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等有关的政策教育;在生物实验 与观察中进行品德纪律和科学态度教育。 理科 本科学是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的综合课程,包含有这些学科的 主要内容和相关的德育内容,强调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 法则,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视人口、能源 资源和环境等与人类相关的问题,重视观察实验能力和综合考察自然 的能力,并结合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行为 习惯教育(如克服偏食、抽烟、喝酒、不良习惯,培养文明卫生习惯 和安全意识等)。 体育与保健 通过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 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纪律的有力数据和运动材料,进行爱国主义 和民族自信心教育。结合体育运动和训练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训 练。如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尊重爱护他人、集体主义精神,爱护体 育器材和场地等公共财物的教育。体育在培养良好心量素质方面,如 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 严格要求,不骄不馁,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等方面 ,有着独特的作用。 技艺类 唱游音乐 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音乐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紧密联系, 从认知、操作、情意三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 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通过编选教材《国 歌》、《我爱你中国》、《红星照我去战斗》、《祖国颂》、《丰收 之歌》、《我们的中队》等寓意深刻的歌曲,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 进行高尚情操,活泼开朗、爱美弃恶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 育贯彻于歌曲的演唱、评述、音乐家的介绍等教学活动之中。 美术 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 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 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通过古 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作品的介绍,用他们的创作态度、追求真理、 向往光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精神,启发、教育学生,并在实际 的绘画练习中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生活与劳动 劳动技术 小学“生活与劳动”、中学“劳动技术”在德育方面担负着劳动教育 的任务,其突出的特点除劳动技术的学习,主要是结合劳动操作进行 教育训练。“生活与劳动”中的德育渗透,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 密结合,如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积极参加学 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家务劳动,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等等。“劳动技术”课加强了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纪 律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高中,进一步明确劳动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观念和质量意识 以及劳动中好品德、好作风。让学生在劳动技术的学习和操作过程中 直接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培养热爱劳动、爱护工具、勤劳节 约等良好习惯,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最大特点。 职业导向 通过社会分工和职业形成等内容,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社会”, 懂得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行行光荣的思想, 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为参加劳动和工作,献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 础。 计算机 通过世界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在wps中选用 具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文章段落;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训练,培养 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遵纪守法(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团结 协作等品德行为。在高中还渗透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教育。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本学期,小学德育工作的计划重点是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以“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和生动的教育活动”吸引少先队员。以“安全教育”、“公德教育”、“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务实创新,富有特色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校大队部加大工作力度,从细节处入手,加强对学生的评价、班主任评价以及领导评价。以学生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安全教育、公德教育、诚信教育,以点带面。踏踏实实把我校德育工作做好。 二、工作目标 1、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形成教学秩序井然、教学环境和谐、舒适,全校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制定、完善、健全各项相关的安全制度,通过各网种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公德教育、诚信教育。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发生。 3、使每位学生都能遵守社会公德、诚信做人、礼貌待人、尊师守纪的阳光少年。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4、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活动。 5、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 三、工作计划 1、做好学年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 2、安全工作重中之重。 3、做好对学生评价、班主任评价、领导评价工作。 4、开展好“安全月”、“公德月”、“诚信月”、“健身月”教育活动。 5、做好间操课间检查、监督管理工作。 6、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7、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8、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的管理。本学期每周进行一次大清扫,其它时间为小范围清扫。 9、完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四、工作措施及工作安排 (一)、加强安全意识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完善职责,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层层追究。 2、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制度约束行为。年级主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制度,就安全问题不给一次出错的机会。 3、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板、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严峻性,并每周进行一次班会和安全演练等。各班除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外,每周将进行一次班级的安全讲座,班主任要认真把讲座内容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把安全教育做实,让安全深入人心,从而使学生关爱生命,学会生存,掌握多种自我保护的防范措施,让安全事故为零。 4、加大检查力度,有制度就有落实,有布置就有检查,不搞形式主义,不拿学生的安全开玩笑。 (二)做好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1、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班主任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力求科学化、系统化。 2继续执行我校师德考核方案和班主任考核细则。 3、树立典型班主任教师,推广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 4继续开展“规范班级”的评比工作,制定《评比细则》,评比内容包括(晨会、班队会情况;班主任的各项计划、总结、工作手册完成情况;值周扣分情况;流动红旗情况;表扬情况;升旗情况;各项竞赛情况;大课间评比情况)。在评比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学期末,在“规范班级”的班主任中评选出40%的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 5、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通知家长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校外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做好家访记录(每学期教师家访不少于20次)。对学困生、劣迹生进行辅导和教育,要有辅导和教育记录。 (三)加强养成教育 1、晨会、班队会时间,加强对《守则》、《规范》的学习,以及班级常规工作,解决班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巡视,加大值周力度,检查贯彻落实情况。杜绝晨会、班队会时间被占用现象。《守则、规范》定期进行抽测,并贯穿到平时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来。 2、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讲文明、学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大队部通过每月一个主题将公德教育贯穿整个学期。从第一周校长的国旗下讲话开始,为我们学校的公德教育拉开了序幕。学校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 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活动(一)一言一行见公德:通过校园广播,利用晨会时间向全体学生宣传公德内容的典故、小故事,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公德是做人的根本。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到公园捡白色垃圾,使学生树立公德意识。(二)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同学们通过广泛收集雷锋美德故事,进一步了解认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叔叔。并把他的这种精神渗透到学习生活里,每天走进校园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客人要敬礼,说文明话、做文明人。鼓励学生每天必须做到。学校还将聘请少工委老党员、老干部做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活动(三)我与节约同行教育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收集平时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浪费现象,通过班会、展开讨论。。结合自己身边实例,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活动(四)与爱同行教育活动:号召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并号召高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关心、爱护低年级的小同学,帮助打扫卫生等活动。解决低年级小同学的实际困难。活动(五)庆十一、讲礼仪、阳光少年在行动:结合教育局工作重点,学校将公德教育与庆十一相结合。举办“庆十一、阳光少年在行动”文艺活动。倡导学生在校园、在家庭、在社会,遵守礼仪规则,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活动(六)“向陋习宣战、与文明同行”诚信活动:通过班会,号召学生广泛收集自己身上缺点与不足,写出改正措施,交给老师,请老师帮助监督。对进步快的同学学期作为评选“校园之星”一项条件。另外,还将举办“诚信漫画”比赛,把诚信教育扎实开展起来。 (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1、利用每周一的升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公德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的系列活动。 2、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要求上课教案中有体现。每名科任教师都要写一份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并按照计划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五)、做好值周工作 1、将继续加强值周队伍建设,开学初召开值周教师工作会议。进一步规范值周教师岗位职责和值周学生行为职责,每天不定期检查班级卫生、纪律;放学后做好净校工作。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学校汇报。 2、值周记录及时、透明,通过值周记事向全校师生公开,每天一记,天天公示,以达到警示他人、教育本人的作用。 3、加强对值周学生的教育、培训,使他们首先是一名合格学生,是学生的榜样。发现值周生违纪,加重处罚。 4、值周生在做好值周工作的同时,负责督促本班值日生的扫除工作。 5、为了调动值周生的工作积极性,本学期将评选出优秀值周生进行表彰。 (六)办好家长学校。 定期与家长委员会成员联系,了解家长对我校的意见和建议,找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七)心理健康教育 1、继续开办心理咨询室,认真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本学期重点对教师、学生抗挫折能力等几方面进行教育。 2、本学期在3——5年部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手抄报展。 (八)体、卫、艺工作 1、参加教育局男子、女子、团体乒乓球赛、武术比赛。 2、定期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讲座、宣传。 3、迎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验收。 小学德育论文:农村小学德育信息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初探 网络社会与教育理论指出:信息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一个人的一生都要和信息打交道,信息对人的个性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达到现代化国家标准的要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传媒也迈进了发展的高速时代。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也必须跟进信息化时展的趋势,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一、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构建校园网络德育信息课程的主体框架 上网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儿童信息来源最广、对自身思想品德影响最深刻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虚拟性、自由性等特点的负面作用对我们正常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形成了冲突,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如何充分整合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德育功能呢? 1、开发校园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思维习惯: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种习惯显而易见地告诉我们: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的主演兼导演。而我们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服务者、引导者。网络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对话” 的等高平台。 首先,开发建设具有学校自己特色的校园德育专题网。开设“心理疏导室”、“师长信箱”、“校园聊天室”、“身边的人”、“传统故事”、“华夏千年”、“菁菁校史”、“个人领域”、“益康游艺”、“红领巾论坛”等专栏,让学生在网上与教师、家长、伙伴们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在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专栏阅读、游戏等,学生在体验网络快乐中接受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教师(或家长)亦可在网上以小伙伴的身份、心态及行为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加强引导、提供服务,有利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交往的心理距离。 其次,有选择地与适宜小学生阅读的专题网页(站)进行链接,扩充校园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如:与地方政府网页(站)链接,引导学生从网上观看、阅读家乡的地理人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与专业性少儿的网页(站)链接,引导学生参加有利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开拓视野,让他们在网络活动中接受教育等等。 再次,充分运用网络进行思品等德育课程教学。把思品等课程教材的内容制作成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喜爱并乐于接受的电脑网络软件,并安装于德育专题网,将思品课程等课程教学活动搬进网络教室,让师生在网络间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提高管理和监控能力,加强上网教育。网络的负面影响是杜绝不了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第一,要加大投入,提高网络的过滤技术。校园网络中心应该把对不健康网络的监控列为常规工作,建立网络安全工作预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二,对学生上网加强引导。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上网的技能教育,提高学生上网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如开展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技能知识竞赛、组织参观网络危害宣传图片展等。三是加强与社区,家庭等网页(站)联网,形成德育网络空间,不仅实现德育资源共享,更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的联合运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文明网络”的环境。 二、合理开发视听信息空间,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构造视听信息课程德育模式 我校是地处江海平原上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农村经济基础条件较好,于1999年底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工程,并通过省厅验收。完备的校园多媒体、广播电视闭路系统以及社区有线广播电视的普及等是较为丰富的视听信息空间。 1、利用性开发,建立校园视听信息空间。 一是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与镇影剧院联合办起了“红领巾影院”,弥补电影放映的局限,引进适宜小学生观看的录像、光盘、网络等影视经典,其生动、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喜于接受。二是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节选适合小学生观看、听取的少儿、教育专栏内容,根据广播电视台播映的时间安排编进学校红领巾广播电视节目,成为常设栏目。三是实现校园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的自主化活动管理。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采编节目、主持播放,视听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学生更为主动地参加相关栏目主办的小活动。 2、借助性开发,建立社区视听信息空间。 与镇广电站联合主办开通少儿、家教等栏目,跨越空间指导家教、指导学习,丰富了小学生闲暇生活,弥补了家教指导时空的局限。 3、恰当引导,营造健康的视听信息空间。 第一,据调查分析:电视成为青少年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港台电视剧。这并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学校与家长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教师为家长、学生提供小学生科学看电视的方法、时限、节目等,对学生看电视予以调控,并授给他们正确的方法。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如:开展健康看电视知识比赛、相关的影视传媒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第三,加强引导,如开展影评征文、红领巾评选中国“十大新闻”、影视鉴赏等活动,引导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整合书刊信息资源,提高交流使用率,建立书刊信息课程“活动”机制 书刊信息速度缓慢, 不能及时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天世界的变化、祖国的进步,但对于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来讲却是经济实惠的。学生通过书刊信息的传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但由于书刊以固定的方式存放,使交流使用率不高,如图书馆里的书用到时才去查阅;个人的书刊由于属于是私有,为了防止流失或损坏,很少外借等等。我们采取如下方式,提高书刊的使用流通率,使“死”书变“活”书。 一是提高图书室的图书利用率和流通率,正常更新藏书室的书刊,及时公布推荐,满足全校学生的信息阅读需求。二是订阅报刊期间,学校根据邮局提供的订阅材料,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相关刊物,并建议学生之间订阅的刊物种类交错,便于交流阅读订阅的刊物。三是鼓励学生之间充分交流自己的课外读物。四是定期开展评选读后感、读书笔记、组织校园书市等活动,引导他们正确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四、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挖掘资源,共同开发研制,营造良好的校本德育信息课程开发氛围。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同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需要家长、社区同志教育者的齐抓共管。因此,我们开发的德育信息课程既要适合教师实践操作,使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满意,更要能让学生接受、喜欢、有兴趣。因此,我们在开发校本德育课程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挖掘德育资源,共同研制,营造良好的校本德育信息课程开发氛围。 一是在全校开展“做了不起的江苏人”主题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江苏、南通、海安、城东镇、学校的地理人文,搜寻身边的先进人事,发现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业绩等资料,然后由学校组织教师、聘请校外人士把这些资料编写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德育信息课程。二是考虑农村家长文化层次高低不同的情况,根据家长提供的家教案例,由学校组织教师、部分有家教经验的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把这些案例编写成家庭德育信息课程,为其他家长提供感性经验的借鉴。三是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德育资源,如学生在学校餐厅的浪费现象、破坏环卫现象等。在学校制作宣传光盘时不少学生提出了很好的制作建议,光盘制作完成后于今年五月份市级体育课题研讨活动中播放时,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经过一个多星期,在各班影像信息课堂中播放后,许多学生由衷地发出赞叹;我们的学校原来是如此之美! 总之,我们在研究中仍发现了不少问题:一部分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由文化层次不高的爷爷奶奶照顾,由于是家里的“独苗”,爷爷奶奶没有好的方法教育,少数学生痴迷电视;由于深受电视剧不良内容影响,极少数学生具有“暴力”倾向和“行为表现提前成熟”现象等等,这些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自苏格拉底就开始过“美德是否可教”的质疑,一直以来这也是德育颇受争议的话题。“有形德育”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德育的形式主义和道德说教之风,多存在着“以完成要求为本”“以教师的教育任务为本”的现象,造成德育“活动多,说教多,但效果差的”的尴尬。“无痕德育”的提倡却也始终是种理想化状态,学校没有形成真正的“道德社区”,德育实效同样无法获得实质上的保障。二者的关系犹如大海中的航线,看似无痕却有则可循,德育便是沿着航线行进在大海中的“航船”。这条道路如何走,王校长在总结中说到:在学校办学思想的引领下,一年中德育走了正道,走了行道。事实正是如此,“无痕德育”就是德育走正道的终极目标,“有形德育”就是德育走行道的管理智慧。德育要想达到一种良性状态,就要以“有形”之名,行“无痕”之实;在“无痕”之中,获“有形”之效。于是,我们一年来的德育工作都在有形与无痕之间畅游。 一、 营造特色班队文化,提高班级生活质量 上学年,我们启动了“我的班级,我的家”的个性化班级文化创建活动,各班制定了创建规划,进行了精心的教室布置,形成了独特的班规班纪和催人向上的班级口号。下学期,我们则鼓励引领各班将班级精神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营造独特的班级生活行为文化,唤醒学生爱班级,爱学习的积极情感。这种由制度文化向行为文化的转变,实现了有形与无痕的畅游,各班的特色文化日渐凸显。代维老师刚调入本校时接手六3班,他发现这个班级以前在成绩、纪律、活动等方面表现都不是很理想,于是创设了以“乌龟精神---天天进步”为主题的班级文化,乌龟虽然慢,但能不断奋进,他希望孩子们能增强信心,一点一点进步,他们班级的座右铭就是“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后来,他的班级已创造了年级三个第一,即早晨晨读最自觉,清洁区清洁打扫最及时,最利索,数学抽考年级第一,孩子们正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朝前进。__老师班的教室布置有一块小园地,叫“教你玩”,如果谁发明了一个又安全、又省时的小游戏就将它的规则玩法粘贴在上面,同学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发明者即可得到班级奖励。这种班级文化既满足了孩子们的爱玩的天性,又解决了下课疯闹的问题,更是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做事的规范。一进谈慧老师班,你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味所包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主题班刊被一幅书卷徐徐展开,名人读书侧记,班级读书小明星,好书推介装点着这幅美丽的画卷。班上的学生博客推介栏都是读书交流最踊跃的同学的网址,还有一个版块是“书山有路”,学生按书的分类级别阅读,通过测试后相片即登一级山,同学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读书晋级活动。最可爱的是他们班的班级公约居然是“我们约定”:每天都要读一小时书,哪怕我们在何处,在何时;每天都要做一次读书笔记,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每天都要和他人交流一下读书心得,不管他是谁,不管多久……在这样的班级文化氛围熏陶下,学生怎不留下行为的痕迹? 二、 规范“四处行为”,落实养成教育 “四处行为”的养成教育在一年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规范引领:学校编写了“四处行为歌”,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并遵守讲述的规范。第二阶段是监督约束:大队部充分发挥“四处行为巡逻队”学生监督岗的功能,让学生管学生,并配以挂钩的流动红旗机制有力的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第三阶段是自省自律。很多学生已经知道和有意地注意自己的行为。许珺老师总结发言说得好,孩子必须明白在校园里哪些事情不该做和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才能从心里上接受和遵守学校的规范。目前对于学生行为习惯最满意的是问好习惯,五五、六四、四一、四二、六六、六七一贯坚持良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欣慰的是清洁卫生有所改善,三一、六五、三五、三六、五六等班级已经形成无老师管理的自觉状态。最担心的是课间行为,要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 三、 推进“四名”工程活动,掀起学名人高潮 加拿大范梅南教授说,要让学生产生德育自觉,就要以“迷恋他人成长”为教育追求贯穿德育过程。本年度各班在坚持过去“四名”工程活动的同时,把侧重点放在了“学名人”上,开展了“走进他们的世界”探寻名人生平轶事系列活动。学校按文学名人、科学名人、战争名人、商界名人、领导名人、身边名人六大类下发到各年级,各班根据年级所分种类选择一位名人作为学习对象,参加了了解名人、感悟名人、亲近名人、学做名人四个序列的活动,走出名人的世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变化,有些孩子有了自己的目标了,并且能督促自己朝着目标努力了 ,哪怕只是把字写好;有些孩子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了,因为他终于知道谁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哪怕是他羡慕的人;有些孩子能克制自己不总犯错误了,有了想完善自己的愿望。 有形的活动,无痕的影响将我校的四名工程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四、 搭建家校彩虹桥、携手共育栋梁材 信息时代,打电话,发短信,网上聊天,忙碌的老师和家长用最方便的形式交流和沟通。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渠道越来越多,可是传统意义上的家访,却成了久违的活动。学校认为今年全省开展的“课外访万家”活动并不是一时新潮,而是一种教育本质的回归,更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教育活动。学校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如何追求一种家访长效机制,多关注家长教育素质的提升,使学校教育真正和家庭教育形成强大合力,最终得益在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上。我们紧紧遵循“两全”原则(教师全员参加,学生全体覆盖),以“三个四”为主线展开家访工作,即访前“四筹备”( 筹备一次宣传动员大会、班级家访计划、家访热线电话、“六先访”的特殊家访档案)访中“ 四落实”( 落实家访日时间、《家访手册》填写、博客的家访交流论坛、家长代表座谈会)、访后“四评选”(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手记、优秀家长、优秀案例)。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涌现了像刘雯、彭炎、吴琼、吴娟这样实实在在上门家访覆盖率广的老师,涌现了像彭炎、熊丽、万兰兰、陈书琼、龙梅、冯学晗、韩蓉这样家访感悟撰写优秀的教师,涌现了像胡敬红、郑蓉、杜平兰、张静、邵华、刘静、吴倩、朱永华 这样认真填写家访手册的科任老师。 “搭建家校彩虹桥、携手共育栋梁材”是我们此次活动的初衷。老师们走家串户不怕辛苦,怕的是家访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对一,单对单的传统模式的家访在家长学生眼里只是一种教育的常规工作,没能在他们心理掀起波澜,孩子们在家访后表现好几天又回归了原状,家长还是那个家长,学生还是那个学生。老师们感受到自己需要搭建的不仅是携手共育的桥梁,更需要搭建共育的“参照物”。 于是“交互访”在六个班级的六对家庭中开始了尝试,在选定对象前,我们还是做了慎重地思考:不能将此次家访变成对比似地数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促长学生之间攀比的心理,更不能强化孩子教育环境的落差。因此选择的两对家庭必须家境相当、家长素质相当、学生成绩相当。一个星期四的下午,班主任带着两个家庭的成员开始了“串门子”:他们彼此参观对方的家,了解孩子成长的经历,学习好的育子经验,听取老师对孩子的情况分析,商量今后的培育方向……“交互访”活动结束后,对于家长而言,发现的是差距,收获的是责任;对于学生而言,找到的是榜样,增强的是信心;对于教师而言,搭建的是携手,完成的是共育;对于学校而言,拓宽的是思想,形成的是特色。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把家长们聚到一起共同研究,相互学习和借鉴行之有效的具体教育方法,真正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对家长和孩子及时的人文关怀,同时充分利用优秀家长的引领作用,带动了全体家长教育素质的提升。可以这样说,一次携手“交互访”,使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都受到了教育。这次交互访也许反映不出明显的变化,但是它所带来的教育效果是普通家访难以达到的,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家长之间的相互比较,相互影响,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形成的教育合力是有分量的。 一年的工作结束,我一直在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德育,什么样的德育工作者?我理想中的德育应是学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德育,成为一种富有爱心、给人以道德智慧和美感的教育艺术。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是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的道理的人,他必须要集中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学校在“十二五”课题开局之年又对生活教育又注入了新的要素《我们追求的六种生活》我想,对于德育管理者而言,要让学生过真实的生活要培养体验习惯,要让学生过规范的生活就要培养内省习惯,要让学生过民主的生活就要培养参与习惯,要让学生过仁爱的生活就要培养助人习惯,要让学生过互动的生活就要培养交往习惯 ,要让学生过创造的生活就要培养思维习惯。我们依然会在有形与无痕中畅游,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德育教育方式。 小学德育论文: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途径 德育教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有两亿多中小学生,他们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第三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1、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的必然性 1.1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有适应它发展的具备某种优良品德的人,尤其是作为民族未来与希望的小学生更是如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教育学生分辨社会中的是非善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个性;最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以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总之,社会发展对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教育厅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萌芽阶段,可塑性很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小学生健康成长,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需要正确有效的德育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迫在眉睫。 2、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2.1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重视德育管理者基本素质的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群体是学校每个教职工,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自身素质和德育工作意识程度以及德育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性都直接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学的功效。因此,要抓好师资队伍,要注重师德教育,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业以其强烈的形象性和示范性,从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行为习惯上影响着学生。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教师从多方面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所以作为教师在各个方面都严格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典范。久而久之,在学生眼里,老师就是自己的榜样,这样就产生了很好的模仿效应,为培养唯美是学、唯先是学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以表扬为主,学会赏识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做的事是发现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向上的一面。鼓励他们乐观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恰当运用表扬,使学生的积极因素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教师要用期待、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我们在工作中要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理解每一个学生。要运用情感和爱心来引导教育学生。 2.3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既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也是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班级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转化小学生的德育行为有着强大的推动力,能使他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彼此间加深情感,建立友谊使大家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理解。为使德育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各种各样、活泼生动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2.4在实际德育教育中努力建设好校园文化。我们应该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努力为大家营造一种开放的、人性的、民主的、平等的、竞争的、合作的文化氛围,旨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主动发展的环境。悬挂校训,张贴奖状、奖牌,在校园内、教室内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历史人物、名人箴言等,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渗透各种道德教育,同时,各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图书、玩具等活动角,来启迪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把学校变成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温情的家园,整洁漂亮的花园。从而,使师生的个性得以尽情的飞扬。 2.5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做到学校、社会、家庭德育三方携手,形成德育合力共建。“青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强则国强。”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因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使命。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校内和书本层面,而应充分利用国家、社会的力量,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平台。例如:建立家长委员会,聘请校外辅导员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教育,使小学生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学生受到来自不同层次的教育,对社会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同时,名人、专家的形象也在学生中形成偶像效应,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内在动力,从而获得自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结语 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可见,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基础工程,核心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在目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小学德育论文:浅谈小学生德育中的细节关照 湖北省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学生品德的全面界定应该是“齐家”(家庭美德)、“治国”(社会公德)、“平天下”(环境道德),这就应验了社会上流行的1条规律:孩子如果品德不好----根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危害在社会。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这1艰巨的任务。那么,在这样1种德育网络下,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取得小学生德育的最佳效果呢?笔者认为:从细节入手,随时关照他们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细节,并通过各种细节,引导他们对道德现象进行切身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其行为的优化,应该成为小学生德育的最佳途径。 1、家庭德育中的细节关照 家庭担负着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培养起码的道德品质、指导日常行为规范等责任。因此,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1课堂,家长是孩子天然的第1任老师,家庭德育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进行着的,它对孩子德育的细节关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1,为孩子营造1个和谐、上进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得到良好的熏陶。首先,家庭德育需要家长给孩子营造1个“温暖的生活空间”,让孩子生活在1个爱的家庭环境里。如果1个家庭能够与邻里和睦相处,家庭内部关系和谐,夫妻相敬如宾、尊老爱幼,其乐融融,那么,他们的孩子就1定能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享受来自各方面的温暖,并通过感受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爱,学会爱别人、爱家庭、爱社会。孩子考试失败了,父母热情地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努力的方向,教会他(她)怎样去面对挫折与失败,战胜困难,这时,他(她)1定会觉得父母的爱的伟大,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这比你去打他骂他效果要好得多。同时,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也迫切需要家长给他们营造1个“快乐的成长环境”。1个家庭,爸爸整天沉迷于麻将、洒色,妈妈天天泡在歌舞厅,长期以来,家里要么是没人,孩子回家冷冷清清,要么是麻将声声,孩子有什么要求,拿钱说话,这种家庭环境1定会给孩子带来1种无形的影响力,从而学会贪玩、胸无大志。而淳厚、朴实、正派的家风能够使家庭洋溢着和睦、温馨、慈爱的气氛,使子女得到良好的道德尤其是家庭美德的浸染,比如家长健康的心理、上进的工作精神、积极的生活态度等都能够使他们得到快乐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2,家长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表率。真实的德育应该是“静悄悄”的,它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就体现在这样1种不声不响的言行之中。中央电视台1台曾经播出过这样1条公益广告:妈妈亲手为奶奶洗脚,这1温馨感人的生活细节被孩子看到了,他也踉踉跄跄地端来1盆水,要给妈妈洗洗脚,于是,“孝敬老人”的美德就这样被妈妈很好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给了孩子。因此,家长每说1句话,每做1件事,都要顾及到孩子的反应,给孩子以表率作用,比如,与孩子1起散步时,你捡到了1个钱包就主动去找失主;遇到了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1声;下雨下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你和孩子1起上街,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1份,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和孩子1起外出,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主动站起来让座,并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等等,这些细小的举动,都能给孩子以无声的教育。 2、学校德育中的细节关照 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时刻保持1份教育的敏感性,用1种审视的眼光来对待每1个教育细节,并且随时创设1个个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教育细节,让学生在这样无数个细节的处理中不断修正自已的行为,从而健康成长。 其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把德育渗透到每1个教学细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增设的面向小学生的1门集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生活教育于1体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强调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竭力追求德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应该是小学阶段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之1。新教材大多呈现儿童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社会事件,图文并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依据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新问题等吸纳到课程内容中去,与学生进行真切的对话,这就要求在把握具体的内容时,要关注每1个教学细节。例如小学1年级下学期“我的眼睛明又亮”话题,对于7岁左右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是有话可说的,但往往会流于空泛。教材适时的提供了1些范例:我也想保护眼睛,可它为什么会越来越模糊呢;戴着眼镜跑步,眼镜老往下掉;保护眼睛要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在教学中,这些范例就像拐杖1样,引导学生由空泛到养成,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塑造品德,学生会更深入地探究爱眼睛的做法,在做中学,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体悟爱惜眼睛的真正内涵。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条件和资源,恰当地选择儿童喜欢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模拟表演等等,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1个眼神、1个动作、1次发言等细节中发现教育的契机,创造真实感人的教育情境,撩拨学生丰富多彩而又异常敏感的心灵世界,从而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还要将德育工作渗透在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渗透可以说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每1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 无论你任教什么学科,都应该将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利用课堂上1切可以利用的时机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品德教育。细节悄无声息地隐藏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又随时随地在教学环节中产生与消融,任何正确的教学活动,都能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创造的审美情境里,受到美的感染和激动。教师应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时间,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让学生在每1个教学细节中努力寻求成功的快乐、收获的乐趣。 其2,形成良好的校风,让学生在每1个学校生活细节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感染。形成良好的校风,首先必须建立起1个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生活其中,而且心甘情愿地为它服务、为它争光,并与之欢乐与悲伤共存,从而产生1种生机勃勃的愉悦感。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认同所产生的"爱"的互通,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爱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鼓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因此,班主任要通过1个1个小小的生活与学习关照,包括学生的吃饭、住宿、困难等方面问题的关照,力争使各种心态、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对他(她)们的“爱”,从而通过1个1个小小的进步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班级中同学之间的爱更能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自觉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许多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并及时得到集体的认可。哪怕只是1次出色完成的作业,1种礼貌行为,1次集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等,都得到及时的集体肯定,久而久之每个人都爱学校、爱同学、爱老师,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同时,每个人也得到了别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这种付出爱也得到爱的精神境界,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1 2下1页 形成良好的校风,还必须建立严格的日常德育规范,让学生在规范的德育环境中学会自律,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有的学校认为只要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告诉给学生,学生就会拥有这些美德,遵守这些规范。然而,他们不知道德育中除了“知不知”外,还有“懂不懂”、“做不做”的问题。如果孩子对此并不能真正领会,就不可能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而具体的管理制度,如《学生1日行为规范》等,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管理规范,将从严治校具体化、规范化,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并通过1系列的活动过程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上,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形成良好的校风,还必须重视营造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身处其中的学生自觉地接受熏陶、感染,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工作效果。学校可根据社会实际情况、适应各纪念日的性质,搞1些文体活动,如:校园文化周、革命歌曲大奖赛、纪念12.9长跑比赛、作文竞赛等等,既丰富学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达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还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开展1些活动,如以“帮朋友打架是讲义气”、”拿几元钱不算偷”、“两耳不闻窗外事,1心只读圣贤书”等为题,让学生即兴演讲或辩论,使学生在强烈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提高思想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社会德育中的细节关照 社会德育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响和渗透,包括社会环境与人际环境两个方面。这两种环境都对儿童思想道德和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是学生德育的大课堂。 其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风尚主要由家风、校风、民风、党风、政风、行风等构成,他们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很多专家都在探讨“5+2=0”的问题,也就是说未成年人1个星期有5天在学校接受正面的、规范的道德教育,然而,教育成果在2天的双休日或者课余时间就被社会的不良风气、丑恶现象冲刷殆尽。公交车上,1位大爷正在给1位老大娘让座,两人相互谦让,这时1位配戴红领巾的小男孩与1位衣着时髦的小伙子同时机灵地坐上了座位,露出1脸的得意,是学校没有从事这方面的教育吗?是家长没有提醒过孩子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学校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家长也要求孩子学会关心别人,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场面呢?我们不得不把它归结为1种社会影响。儿童的生活不是封闭的,儿童品德方面的许多问题都源自于成年公民。以公德为例,许多儿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闯红灯,不守秩序等,正是成年公民们行为影响的结果。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成年公民的责任意识,为儿童树立良好典范10分必要:1方面要通过法制对社会环境的治理,为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空间;2是要通过法制对行为的导向作用,引导儿童避恶向善;通过法制的规范作用,促使儿童由他律到自律,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3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通过各种舆论机构和舆论工具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导向,传播正确的积极的舆论,抑制错误的消极的舆论,帮助儿童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提高道德的认知、评价和选择能力。 其2,净化文化环境,还儿童健康成长的空间。大众传媒对儿童思想道德养成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如,电视转播的西方国家的1些不健康的电视节目,互联网上的1些黄色的东西等等,已经对青少年产生了相当大的负作用,而且随着电脑网络更大范围的普及,这种负面影响还会扩大。因此,我们1定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环境,封杀那些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任何不适宜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譬如规定电视台晚上11点之前不得播放凶杀、暴力内容的电视剧;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得设立互联网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坚决查处和关闭传播色情、淫秽内容的网站等等。 此外,还应进行经常性的对儿童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抵御错误思想、行为诱惑的能力。 总之,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完善人格的形成是1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创造的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各种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落实到每1个教育细节,才能不断增强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学生的人格也才能向着健康、完善的方向步步升华。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学对德育教育的作用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体育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小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师的个人形象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在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但切忌低级趣味。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的态度。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侮辱谩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组织中的教育时机 1.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除认真备课外,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学习习惯。 2.调动队伍。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教育。 3.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用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必须反对对别人的缺点评头论足,说长道短的不良习惯。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1.短跑教学。在起跑教学的前要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一实事求是,在规则上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动而绝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2.耐久跑教学。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跳跃障碍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可他们就是不敢过箱。在跳跃练习中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还可以把横杆升起不少,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公务员之家 4.球类项目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球场上一定要强调全局观点,强调集体力量,强调互相配合,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学生更要热情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不应计较,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与错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培养思想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未来建设者。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语文中德育融合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呢? 一、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1、结合小学语文中的内容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与课文相联系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师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文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语文的热情。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2、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也是关于自然发展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揭示语文知识中蕴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主义观点教育的事例比比皆是。 二、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里需求出发,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实现育人的本质。 1、情感诱导法“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教学中,教师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语文学习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2、竞赛训练法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的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组织学生竞赛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把荣誉表、成绩栏公布在校园中;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冠军赛、抢答赛等活动;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说话完整、书写清楚等习惯,可定期组织“比谁听课最认真”、“比谁回答问题最完整”、“比谁的作业最清楚”的三比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3、奖惩结合法心理学实验和经验均已表明,受奖励或表扬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最大,而且有较长期的效应;受训斥或惩罚的激励作用次之;受忽视(见到其他同学受奖励或受惩罚)的激励作用再次之,未受到奖惩,也未见到别人受奖惩者,则成绩最差,无进步可言。但是,只有合理地、不过分地使用奖励和惩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切有损于学生自尊心的训斥、责备、讥笑与讽刺,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碍于学生的个性的健全发展。 三、开展活动,拓宽视野 1、通过语文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通过语文作业和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自己负责任的良好作风。 3、指导美读,渗透思想教育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语文课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四、示范导行,感染习惯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要写工整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老师不但在课堂上应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谨言慎行,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在学生中潜移默化,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 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的方法,就能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小学德育论文: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应对措施分析 一、调查目的与方式方法 为了进一步考察、分析和探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特点、动向及教育对策,笔者于1993年下半年至1994年上半年,先后选取了山东省某市分布于市区、山区、矿区较有代表性的五所小学、五所中学的4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采用封闭式,每道题目均有几种答案供学生选择,要求每题必答并独立完成;为了使学生无所顾忌、直言不讳地表述真实想法,提供可靠信息,问卷采用了无记名式,并在“指导语”中申明:本调查只作群体研究,不作个人分析,不把结果反馈给校方或家长。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9%。在调查对象方面,中学阶段主要选取高中二年级学生,计199人;小学阶段主要选取五年级学生,计225人(详见表1)。在调查内容方面,问卷分别从爱国、理想、助人、自立、自制、同情心、自信心、政治观、英雄观、集体观、价值观、学习观、劳动观、职业观、荣辱观、恋爱观、审美观、法制观等方面设计了63套题目及313个选择答案。限于篇幅,本文只从中挑选了13个典型问题,运用统计学理论和电子计算机进行了量化处理与比较分析。 骨干学生包括班组干部、团队干部、小学少先队员、高中共青团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比较 (一)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典型问题平均水平分析及其差异比较 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总体平均水平,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求学精神、生活态度、思维方法、行为习惯等方面主流上是积极的、向上的、令人欣慰的,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学生思品总体水平明显高于高中生总体水平。 上述状况的形成,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较多的正面教育,思想单纯,上进心强,受社会腐朽思想影响较小;而高中生思想相对复杂,接触社会较多,加之部分学校只忙于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正面教育活动开展较少,学生本人也全力以赴于将来的升学考试,不愿参加甚至不愿过问学习之外的其它活动。很显然,高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比小学要艰巨得多,也重要得多。 此外,在爱国思想、时政态度、自信心、英雄观方面,小学生与高中生差异不大。差异比较显着的,一是“对惩治腐败的态度”,高中生明显比小学生认识深刻、反应强烈、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这说明高中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思想政治觉悟,批判性、正义感、责任心显着增强,开始用评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对各种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切盼祖国繁荣昌盛,希望干部清正廉洁;二是“为别人多做些事情”,该项小学生明显比高中生态度积极、行动自觉、坚持经常助人为乐。表明高中生的关心他人、互助合作观念尚须加强。而差异非常显着的,小学生平均分高于高中生平均分的典型问题依次是:(1)对谈恋爱的态度,即中学生不得谈恋爱的观念;(2)对劳动的态度,即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3)对怪异装扮的态度,即不穿奇装异服、衣着整洁大方的审美观念;(4)对考试作弊的态度,即遵守考纪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荣辱观念;(5)参加班组活动,即集体主义观念;(6)为病人、灾区募捐,即扶弱、济困的同情心、爱心。而高中生平均分高于小学生平均分的典型问题则依次是:(1)有困难自已克服,即知难而进的自立自强精神;(2)对惩治腐败的态度,即对党中央“反腐倡廉”这一举措的认识与评价。 (二)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典型问题得分率分析及其差异比较 1.小学生典型问题得分率分析及其自身差异比较 小学生自身(内部)对思品典型问题的认识与态度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得分率在0.8层级的,由高至低依次是:对考试作弊的态度、对雷锋和赖宁的态度、报效祖国的志向、为病人或灾区募捐、关心国家大事、参加班级活动。二是得分率在0.7层级的,由高至低依次是:为别人多做些事情、对惩治腐败的态度、自信能取得好成绩、对劳动的态度、对谈恋爱的态度。三是得分率在0.5层级的,如“对怪异装扮的态度”,认为令人讨厌须严格禁止或从重处罚(选项1、2)约占69.6%,而说不清、无所谓或认为纯粹是个人爱好、不应禁止(选项3、4、5)的占30.4%。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他们崇尚奇装异服,而是因为小学生审美观尚未成熟,对“怪异装扮”的内涵缺乏准确的理解,还需在审美教育方面着力培养。四是得分率在0.2层级的,如“有困难自己克服”,这是一个小学生得分率最低、认识最模糊、最需要的加强培养、教育与训练的重要方面。 2.高中生典型问题得分率分析及其自身差异比较 高中生自身(内部)对思品典型问题的认识与态度呈多样化态势,大体可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得分率在0.8层级的,集中体现在“对惩治腐败的态度”和“对雷锋、赖宁的态度”上。过去曾有人断言,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学生政治观念将愈益淡薄,参与意识渐趋“冷漠”甚至患上“政治冷血症”。调查结果并非如此。目前高中生仍很关心我国的政治生活,只不过关注的方式已由过去的“空谈政治”转向了对政治现实的务实关注,并愿将英雄模范人物奉为自己效法的楷模而积极进取、改过迁善。二是得分率在0.7层级的,集中体现在“关心国家大事”和“志在报效祖国”上。这说明高中生已经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前途命运甚为关心,并渴望将来学有所获、报效祖国。三是得分率在0.6层级的,主要体现在“为病人、灾区募捐”、“自信能取得好成绩”和“对考试作弊的态度”上。说明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同情心、自信心和羞耻心。特别是在考试方面,认为作弊可耻并应从重处罚。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在考风考纪、学业成绩方面保持了比较理性的态度,对有悖公平竞争的作弊现象十分反感。但也有个别同学认识模糊、动机不纯、考风不正,对此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得分率在0.4层级的,主要有“为别人多做些 事情”和“参加班级活动”。可见,高中生为了应试升学,已不愿再象小学生那样乐此不疲地踊跃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再为帮助他人而花费时间。对此,尚需加强助人为乐和集体观念教育。五是得分率在0.3层级的,主要是“有困难自己克服”和“对劳动的态度”。可见,高中生知难而进、自力更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热爱劳动、参加劳动的意识还显得非常薄弱。特别是对劳动持无所谓的消极态度(选项3、4、5)的人数竟占41.7%,这是很发人深省的。六是得分率在0.2层级的,主要是“对谈恋爱的态度”和“对怪异装扮的态度。”这是高中生得分率最低、在认识与态度上最具多样化特点的两个方面,选项很不集中且呈消极态势,体现了高中生在“恋爱观”与“审美观”上的迷惘和困惑。这一方面与其生理成熟、思想活跃、好奇心盛、模仿力强、喜欢随大流赶时髦有关,一方面也与他们在扩大开放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广泛接触外来文化,特别是受到一些黄色书刊的腐蚀、诱惑、污染有很大关系。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在这方面应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3.小学生与高中生典型问题得分率分析及其彼此差异比较 中、小学生对十三个典型问题的认识与态度,既有相同、相近之处,又有相异、相反之点,有的甚至差异非常显着。为明晰起见,谨将中小学生思品典型问题得分率比较图示如下。 (三)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家庭背景分析及其差异比较 1.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家庭背景分析与比较 调查表明,文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家庭子女,其思想政治觉悟较高、上进心较强、学习态度端正、集体观念较浓。就小学生思想品德13个典型问题的总平均分来看,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高居首位,工人家庭的学生位居第二,干部家庭的学生居于第三,农民家庭的学生名落第四。对此,我们分析,知识分子较为重视子女的早期思想品德教育和成才意识培养;工人虽本身文化水平较低,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冀子女成为“文化人”的心情甚为迫切,因而对孩子在德才方面要求严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忙于工作事务和个人发展,无暇顾及或疏于子女教育,加之“官风”影响,使子女优越感甚浓,上进心不强;而农村地区比较闭塞、单纯,对经济腐败等问题感触不深,因而得分较低,以致影响了总体分。但在个别典型问题上,这种排列又有所变化。如“关心国家大事”一项的平均分就变为:农民子女居于首位;知识分子子女居于第二;干部子女居于第三;工人子女居于第四。在“对雷锋、赖宁的态度”上,农民子女又排在第一位。可见,学生总体水平与具体问题之间也会因不同的家庭背景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具体问题上一定要作出具体分析。 2.高中生思想品德善的家庭背景分析与比较 同小学生一样,不同的家庭背景,会对高中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家庭背景的显着差异,则会带来影响的显着差异。例如,在“对劳动的态度”方面,工农子女由于受家庭的影响,要比干部子女强;但在为“病人、灾区募捐”方面,由于工农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等方面原因,比干部子女要差(详见表7)。 三、新时期中小学生德育对策研究 通过本次就13个典型问题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平均水平、得分率、家庭影响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与比较,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总体上是积极向上、令人欣慰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基本上也是措施得力、成效显着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日趋向多元、多向、多变方面发展,再加上有的学校重智、轻德、忽体、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致少数学生偏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正确轨道。因此调查后我们最突出的感受是: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事关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和深化。德育工作者务必下大功夫认真研究当前的社会状况、学生特点和德育对策,使学生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启发和思考。 (一)在德育内容上,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传统的民族,如仁爱、孝悌、忠恕、克己、尊亲、敬长、利国、谦逊、勤敏、廉洁、公正、守信、和乐、助人、好学、俭朴等传统美德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我国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列宁所说的那些“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公民教育,是指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的教育,是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教育。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公民素质养成教育。德育内容中的公民教育对实现中小学生个体社会化、把不谙世事的孩子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积极进取的社会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工作“切入点”不是单从很抽象的理论原则或响亮的口号入手,而是从最基本、最切身的作为国家公民所必需的常识入手,从教人如何做“好孩子”、“好学生”开始。 (二)在德育方法上,应重视对中小学生的说服教育和集体教育。德育方法是指达成德育目标、实施德育内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各种影响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对此,我们曾列出六种德育方法供中小学生选择。中小学生德育方法应以说服教育和集体教育为主。首先,说服教育注重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它比那种声色俱厉的训斥和严惩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特别是对高中生而言,他们较为重视自我价值、自我评判和自我发展,对成人的依附感减弱。因此,教育者应在尊重与理解他们的基础上,以平等、商讨的方式,促其加强自我教育、矫正不良行为、完善道德品质。其次,集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集体并通过集体活动教育学生。学生集体包括学校、班级、团队及校内外各种学生组织。它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言:“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在奖惩方面,高中生把“从重处罚”排在第三位、“奖励为主”排在第五位;而小学生则把“奖励为主”排在第三位、“从重处罚”排在第六位。可见,高中生比较赞同“说服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德育方法,主张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对违纪者严肃处理;而小学生则希望教师以赞扬、表彰、奖赏的形式正面引导和教育。他们对那种粗暴的训斥、处分、体罚或变相体罚方法十分反感,因而将“从重处罚”列为最差的德育方法。遗憾的是,个别教师目前仍把处罚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作为“教育”学生的“尚方宝剑”而屡试不止,这与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任务及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格格不入的,是学校教育应该坚决禁止的。 (三)在德育途径上,要注意对中小学生区别对待,使之渠道畅通、全面推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由表9排序可见,小学生把教师、班主任视为最重要的德育指导者,列居首位。这是因为小学生接触社会少、依赖性大、模仿力强,教师、班主任是他们心目中知识的化身、处世的楷 模,享有崇高威望。因此,班主任应创造性地通过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队会、报告会、参观、访问、游览、社会调查、义务劳动、观看影剧、阅读书刊等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并用自己率先垂范的身教影响学生。任课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以自己堪为人师的政治态度、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工作作风等影响学生。然而,高中生则把“同学交往”列居德育途径的首位。这是因为高中生对教师已失去了小学阶段那种圣洁般的崇拜,班主任也不再象小学阶段那样实施“包班制”,而且教师众多,班主任有时并非主课教师。加之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发育阶段,具有一种闭锁心理,不愿再轻意吐露内心的“小秘密”,尤其对成年人,开始具有防范心理,言谈举止常带有掩饰、隐蔽、婉曲、内倾的特点,因而往往把同伴间的彼此真诚、坦白、亲密、互助作为友谊的宗旨,重视同伴群体关系,富有较强的小团体意识。遇到问题时,愿向同年龄、同性别、同乡或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伙伴”倾吐而不肯向父母、教师透露,因而同学交往或曰“友伴群”关系成了影响高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友伴群”作用的生动写照。因此,教育者应注意引导和指导高中生稳妥交友、谨慎择群。 还应指出,中小学生都把“观察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途径。小学生将其列居第二位,高中生将其列居第三位。所谓观察学习,是指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是模仿和认同。模仿是指学生对伟人、英雄、模范、标兵及身边的好人好事等榜样行为的仿效,而认同是学生把观察到的榜样行为进行内化的过程,即把榜样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自己的品德行为。可见,中小学生观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外化与内化、他律与自律、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此外,不知是偶然巧合还是必然结果,中小学生在下列三条德育途径的选择上排序完全一致:家长,第四位;思想政治课,第五位;团队组织,第六位。现据调查情况分别作一探究。 其一,关于家长问题。家庭是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职业特点、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生活作风、工作态度、睦邻关系、行为习惯等,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个性品质。由于血缘与经济关系,其教育和影响具有早期、具体、长效、深刻的特点,而且不仅直接影响其子女本人,还会通过学生影响整个班级的思想品德风貌和德育工作效力。因此,要切实搞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与密切配合。 其二,关于思想政治课问题。该课在小学为“思想品德课”,在高中为“政治课”。按理说,这门课应该成为德育的重要途径甚或主要途径。但本次调查中中小学生均将其将排在了第五位,普遍对该课程兴趣不浓、评价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德育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形成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或错位,而且德育内容松散、死板、变化性大、教条性强、逻辑性差;另一方面是部分任课教师讲授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时代观念欠缺,使学生难以体会德育课程对人生追求的导航作用,未能满足学生心态复杂化、多元化倾向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认同的减弱,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此外,社会上商业文化、经济大潮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冲击,也使学生与严肃行教的教师拉开了一段距离。特别是有的高中,只把政治课视为高考的“捞分课”,平时不是很好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性政治教育,只是在高考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猜题押题。这就丢掉了这门课的主旨和灵魂。我们说,德育即心育。思想政治课应针对学生的真实心态,捕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实、活地进行德育渗透。 其三,关于团队组织问题。本来,共青团之于高中生,少先队之于小学生,应该是个很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自我教育群团组织,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但中小学生却将其排在了德育途径的最末一位,很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学校只顾抓教学质量、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团队组织的教育功能和组织建设;二是团队组织名不副实、纪律松懈,活动不正常,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可信赖、可依赖的群众组织;三是团队干部素质不高、能力较差,缺乏号召力和感染力,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参加团队活动。这也是一个值得引起教育者高度重视的问题。公务员之家 (四)在德育环境上,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形象地说明了环境的重要作用。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即人为地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品学兼优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情境。它可以概括为“硬环境”与“软环境”两大方面。硬环境,是指人化了的自然环境,或称物质环境;软环境,是指学生的群体心理环境,或称精神环境。学校应注意育人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与教育。由于学校环境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控性和导向性,因此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形成和发展,有着某种决定性的教育意义。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生德育课堂的情感培养措施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 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 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 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小学生又富有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因此,激发道德 情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想象性的道德情感、 直觉的道德情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我认为: 一、运用教材,深挖内涵,产生想象性的道德情感 思想品德课教材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使之 进入情境,从而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 1.找准激情点。激情点就是教材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点。在选取激情点时 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重点选定,二是激情点本身要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江西省编三年级(下 册)教材,第九课《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中有一个小故事:雷锋得知小周父亲得了重病,悄悄地以小周的名 义给小周家写信、寄钱,小周得知后,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一事例充分表现了雷锋不为名,不为利乐于助 人的高尚品德,这是课文的重点。同时,小周非常感动,不知说什么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抓住这一关键点,激发学生情感。 2.积极引导,充分想象,进入情境。确定激情点后,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进入情境,要抓住故事中人 物情感变化的原理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人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如上例,老师就要 抓住小周由“乐——愁——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感情变化的线索进行分析,并启发学生去想象小周的内心 世界。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小周是个乐观的小伙子,接到家信后,笑话不说了,家乡小调不唱了,为 什么?因为无钱给身患重病的父亲治病,心里非常焦急难受。雷锋是怎样知道小周的父亲生病的呢?雷锋发 现小周情绪发生了变化,就主动询问,小周不说,雷锋就设法打听。这说明雷锋主动关心同志。雷锋为什么 悄悄给小周家寄钱、写信?雷锋把同志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帮助他人不图名、不图利。小周“感动得不 知说什么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小周内心对雷锋深深地敬佩和由衷地感谢。经过上述分析,雷锋 的精神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获得了小周的情感体验,崇敬雷锋,热爱雷锋,学习雷 锋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起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情感效应。 二、设置情景,情绪感染,激发直觉情感 直觉道德情感是由某种情景、某种氛围直接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可通过情景教学、情绪感染, 激发学生的直觉情感。 (一)情景教学。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通过故事、图画、实物、表演等手段设置道德环境,形象直观地表现 某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提出某一个行为要求或喧染某一种气氛,通过情景还可以化静为动,化远 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直觉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产 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动机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喧染气氛,造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少年儿童情感的产生 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 悲痛的感觉。如:在一年级《我爱爸爸、妈妈》这课书教学时,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疼爱,孩子对父母无比的 依恋,这种体验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有的。教师根据这一实情,在引入新课时,请一个小朋友独唱《我的好妈妈 》,歌声使同学们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之中,父、母疼爱照顾自己的许多场面在同学们脑海里浮现。此时爱 父母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了。紧接着老师组织同学讨论:“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为什么?”同学们积 极举手发言,激动地叙述着父母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非常的爱父母,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使 学生产生强烈的直觉情感。 2.理解观点,产生体验,达到情理交融。有些道德观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必须借助于情境教学, 产生情感体验,才能理解和掌握它。如: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书《要有民族自尊心》时,什么是“民 族自尊心”?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老师通过图片,介绍亚运村规模宏大,结构新颖,设 备先进,这一切受到国际友人的交口称赞。通过这一情景教学使学生产生国家强盛,受人尊重而感到自豪的体 验,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民族自尊心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思想体现在鲜明形象时,儿童才能理解 它。”通过情境教学达到了既明理,又激情,情理交融的目的。 (二)情绪感染。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 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 1.以言激情。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教师以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去进行教学,使学 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如:在《建设祖国,人人有责》的教学中,教师满怀豪情、热情奔放地介绍祖国 建设的巨大成就,大讲前辈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努力奋斗的动人事例。教师的情感通过语言转移给了学生 ,学生倍受鼓舞,情绪激昂。又如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学中,老师首先播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 ,录音机里以低沉、悲痛的语调描述了十里长街的悲壮场面以及首都人民发自内心的深切的哀悼。此时,教室 里寂静肃穆,学生眼含热泪,沉浸在极其悲伤的气氛中,学生产生了对无比崇敬的情感体验,的 伟大形象深入到孩子们的心里。 2.以情激情。对于一些有不良行为习惯和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要以真情与爱心去关心、亲近、了解和 激励他们,使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 情绪,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三、开展道德评价,深入明理,产生伦理性道德情感 判断是非,辨析明理是思品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道德观点对人们言行的 是非、善恶进行判断、分析的评价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分清是非,深入明理,还能与自己的情 绪体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伦理性道德情感。 1.运用辨析题进行评价,产生荣辱感。一般在课堂教学的巩固阶段,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学 生的认识,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辨析题,供教学的反溃、巩固、深入所用。在组织学生辨析的过程中,不仅要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正确的言行学生就会更加肯定、赞赏,从内心接受它;对于错误的言行,学生 就会否定,鄙视而舍弃它。如在进行《谁的心灵美》一课教学后,老师根据本 班的实际出了一道辨析题“甲同 学把自己一本破了封面的课本悄悄地换了乙同学的一本好课本,乙同学发现后大喊大叫,上课了还不罢休,丙 同学立即把自己的新课本递给乙同学,并说:“别叫,课后再把这件事查清楚。”三个同学谁的心灵美,为什 么?通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同学心灵美,因为丙同学遇事想到别人,想到集体,宁可牺牲个人的利 益。甲同学的行为是损人利己,心灵不美;乙同学虽然没有有意去损害别人,但为了个人的利益,影响大家上 课,这种行为也是不美的。大家有了这种认识后,很自然对丙同学会产生敬佩、光荣、羡慕、向往的情感,对 甲、乙同学的行为就会产生羞耻和不愉快的情感。公务员之家 2.组织实践活动,开展道德评价,产生爱憎分明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 够的,还必须在课外、校外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实的道德 环境里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如:某老师根据现代儿童自我意识强,可对他人却是漠不关心的实际,组织 了冷餐会。(要求每一个同学带一样食品参加冷餐会)冷餐会上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只顾自己拣好的吃,不关 心他人,有的还发生了争吵。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提出了“冷餐会上为什么会争吵?”这一问题开展道德评价, 同学们纷纷发言:“冷餐会上的争吵是因为一事当前,只考虑自己,不关心别人,同学之间不能谦让。”通过 辨析明理,使抢吃、多吃、争吵的同学感到羞愧和内疚。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组织了第二次冷餐会。这一次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谦让,友谊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大家感到非常的愉快。老师又组织大家进行评价:“第二次冷餐会,为什么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愉快?”通过讨论,大家深深地认识到:关心别人, 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人和人之间,只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才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通过 这样的评价活动,可以形成对好人好事的赞扬、向往,对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批评、指责,可以引起学 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体育渗入德育教育思考 在小学五年来的体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小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课,这也就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天然的条件。那么怎样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的这几方面进行着手。 1、课堂的常规上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 1.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日常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课堂上违反常规的教学,那么教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进行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的了解,进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1.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1.3、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我们经常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如在热身跑、50米、100米跑中,我们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通过这些跑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2、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1、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比如:在学习《投掷》的时候,我们拿一些关于、害虫、网吧的图片让学生拿小沙布或自制纸团来进行投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讲解害虫、、网吧的危害性,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远离香烟、远离网吧、拒绝。 2.2、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比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的时候,有些同学跑得快,有些同学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接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这时教师要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别人能够做的自己也一定能够行的。通过像这类的游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3、结合教学活动的相关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1、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活动过程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到集体的成绩,教师需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顽强、勇敢、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体育当中有一个强竞争性的显着的特点,只要是比赛人们都要争第一,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2、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田径课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是怎样的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当中一定要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够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3.3、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老师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总之,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力求在探索、创新、改革中不断前进。本着学校体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学德育论文:中小学德育基地的建设 一、德育基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通过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探究、分析、理解,找出相应的答案,不断地自我提升。这就是常说的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由此可见,德育基地作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实践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日益显现。德育基地泛指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按照党的教育方针,针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外教育场所,现在多指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从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德育基地,学生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实践能力有了加强,而且思想道德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尊师守纪;走出学校,先到德育基地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民生、体验成长、成才、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品德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德育基地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校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在教育基地爱护环境,做绿色环保志愿者;在校了解校史、在教育基地了解中国“九一八”历史、了解改革开放后欣欣向荣的变迁史。从德育基地走出去的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素质教育基地校,邀请“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丁树达同志结合德育的实践,在基地校义务宣讲法律知识,提高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层次,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认真遵纪守法、依法保护自己、规范自己,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到教育基地的学生,陆续走访了学校周围的村屯,开展“亲近农村”、“走访农户”、“新农村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农村、了解社会、提升自己;有的学生在写感受的时候说,农民真的太穷了,我一定好好学习,改变农村落后的状况。学生参加“模拟走长征路”活动,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高举工农红军旗,跨越“金沙滩”、横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体验红军长征的辛苦,磨练自己的意志,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没有一个掉队的,在经历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参加“地震演练”时互相照顾,演练后交流体会;学生们走进新立城水库,了解水库环境的变迁,知晓了水库是长春市民重要的生活用水源地,增强了爱护环境、保护环保的意识。学生在德育基地,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而且获得了实践的体验与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七中学利用德育基地,对学生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学校针对地处城郊,肩负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进行办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创建了“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全员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普教与职教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丰富和发展了农村德育基地教育教学内涵。中学生通过德育基地这个重要载体获得实践知识、掌握技能,根据爱好自己选择所学专业,毕业时不仅获得了“绿色证书”,最主要的是掌握了一技之长,思想品德得到了提高。 二、德育基地逐渐成为学生实践、创新、成长的重要载体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德育基地如何围绕学生人生观成长过程,将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基本观念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德育基地的核心教育内容,也是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吉林省临江市教育局所属中小学,十几年来组织学生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临江市“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和陈云旧居参观,开展“继承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主题征文活动,通过作文、诗歌、广播、板报等形式,把伟人的优秀品质一一呈现,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新时代的“四有”新人。临江市第一实验小学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分年段设立“小红星”活动,奖励学习和品德有进步的学生。临江市教育局和“四保临江”纪念馆联合,每年都组织学生到纪念馆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的领导十分欢迎学生来馆参观,对前来参观的师生免除门票,选派优秀的讲解员给师生讲解;馆领导还应邀到学校担任义务辅导员,宣传革命传统,深受师生好评。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学习革命先烈活动,学生通过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写出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许多作文还被省、市、区评选为优秀作文。临江市劳动实践教育总校明确办学目标,坚持以树德、益智、健体的办学方针,坚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与思想品德教育、实际应用和当地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溥仪退位纪念馆、到社会福利中心义务劳动、接受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历史,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坚定了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的决心。 在建军八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劳动总校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向陈云故居敬献了花篮,并向省、市、区领导汇报了学校学习革命先烈活动情况,得到了上级领导的称赞。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将学生引领到劳动世界中,设置了劳动、家政和修养 三大课程科目,开设了金工、编织、礼仪常识、电子科技等颇具特色的专业。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使学生头脑中除腐呈新、除懒树勤,把真善美传入学生心田,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高尚情操的陶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十年来,基地共接纳学生80万人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素质,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全区中小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了普遍提升,充分发挥了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电气论文: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 【摘要】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针对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基础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加强实践与实验类课程及实训实习类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重视指导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几方面做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培养模式 1.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是我国的发展战略核心。随着社会发展,人才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尤其是具备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场所,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与自身因素有关,还收到外界校园学习与锻炼的环境制约,如学校课程体系结构、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学校对学生开展各类活动的关注程度和政策倾斜等。因此结合社会需求,明确大学生具备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特性,分析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因素,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点,对于他们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几方面途径,如注重基础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同时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注重实践与实验类课程及实训实习类教学环节的设置;鼓励学生广泛参与专业相关的如大学生电子竞赛类的活动等。本文即对如何培养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做了分析与阐述。 2.基础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 以培养具有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基础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特点, 制订了学科交叉、凸显应用性特质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创新与素质拓展教育)的学时比例保证在3:1左右,保证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在课内的实验实践课程上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 基础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学识不断发展的阶段,在外界环境和自身因素的作用下,他们表现出主动性、实践性、协作性、发展性的特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要关注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对他们综合知识、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加强学习深度、拓宽学习的宽度,扩充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多参与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敢于怀疑、敢于质疑,勇于向权威挑战。培养敏捷的思维理性的判断力、楚初的毅力以及强烈的好奇心。使其具备丰富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实践与实验类课程及实训实习类教学环节 以工程应用为主线, 按知识模块构建课程群体系, 强化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体系分为六大模块,分别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与素质拓展教育。理论课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及实习实训,如电气工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单片机课程设计、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以理论学习和应用为目的,引导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边学边做。开设大型综合性、设计型实验课,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建设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电气类实验教学中心,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具有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各电气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业创新素质训练项目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同时促进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自我肯定与自信心。 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活动,鼓励积极参加课题设计与研究,把科研成果引入本科教学,使学生接触本学科的科研前沿。引导学生进行科技作品设计、撰写学术论文、数学建模,选择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组织学生参与创新设计与制造等为主要内容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5.重视指导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在对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性作用,尤其是在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技能的培养方面。学生在活动中个人表现出的新意识、个性与特质,指导教师要给与及时关注,并予以肯定与鼓励,正确引导其发展,对其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创新技能的提升起直接作用,从而使学生逐步具备创新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能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起积极的引导作用。 指导教师应加强具自身素质的提高,使自己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应鼓励学生有批判质疑精神;在活动中与学生经常互动,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使学生可以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创造型的解决新问题。 6.总结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对其自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含科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电气信息类学生,从人才培养模式到课程体系建设,各个环节都必不可少,要不断探索电气信息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中的普遍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大学生电气论文:电气实训中大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摘 要:电气实训是大学生进行电气课程学习的重要部分,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理论与实际,提高学生故障排除的能力。但是在实训过程中,还存在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的思考机会过少、电气实训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气实训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文主要分析目前电气实训的现状,并且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故障的原因,设置故障以训练学生的故障排查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几率等,使电气教学效率提升的提升,促进学生专业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电气实训 专业意识 启发式教学 专业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专业的独特认识,主要表现为在遇到专业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使用自身的专业能力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想获得专业意识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大量的实践进行积累经验。而电气实训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利用专业实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当中,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形成较强的专业意识,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1 目前电气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气实训的内容主要是电气控制电路的学习,在开展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选择实践的内容,使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的方法。而且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坚持从易到难的规律,使学生可以学会更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教学当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使得电气实训的目标无法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训理论性过强 由于学生在参加电气实训之前已经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使得许多学生在进行电气实训的时候,常常只是按照理论要求进行操作,而不会思考操作方法的深层内涵。同时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只是按照老师的教导进行实践,没有探索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使得专业知识的应用比较盲目。在实训结束之后,学生不仅无法积累实践经验,也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一些学生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在参加电气实训的时候,常常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电气实训的效果。 1.2 学生的主动性比较弱 在电气实训过程中,很多学生一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举手叫老师进行解决。不管是操作步骤出现问题还是机器出现故障,学生总是等待老师的帮助。而老师到来之后,也只是帮学生进行检查故障或者解决问题,但是没有在检查问题的过程中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这种方式,不仅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成专业意识。 1.3 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 电气实训的主要内容是进行重现电气控制电路,让学生自行搭建电路,可以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的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只是让学生验证课本上的知识是否正确,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电气实训只是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没有创新意识,也无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设计电气控制电路,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 电气实训安排不合理 首先,电气实训需要迎接大量的学生,机器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容易出现各种故障。一些比较老旧的机器,即使不断维修之后,也会经常出现问题。当学生遇到出现故障的机器之后,常常会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没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其次,实训室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无法及时更新实验设计,同时也无法及时改革教学的内容,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最后,电气实训的老师多是按照教材的内容选择实训项目,使得教学模式的革新无法实现。 2 在电气实训当中培养大学生专业意识的对策 2.1 使用理论知识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电气实训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需要专业的知识,比如线路连接方式、电动机的应用方式以及开关的使用方式等。如果实训只是照搬教材内的知识,使其展示给学生观看,则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电气实训的效果,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了解教材上操作方法的原理。其次老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需要适当使用问题进行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其了解理论知识当中的规律。最后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意识。 2.2 先纸面设计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电气实训当中需要建设许多的电气控制线路,可以让学生先在纸上勾勒好电路图,然后再将实际搭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同时在设计电路图的时候,老师可以有效引导。比如在学生进行设计之前,老师需要将电路图的有关原理和要求讲出来,但是也要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免出现学生所设计电路图雷同的现象。另外学生在实际搭建电路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旁进行观看。如果老师发现存在电路故障的问题,需要指导学生动手进行处理故障,而不是代替学生进行排除故障,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故障处理方法。 2.3 Y合实训问题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在开展电气实训的时候,学生自己设计和搭建的电路可能会出现许多故障。比如线路短路、电机不能正常启动等。这种故障的出现,可以给学生提供重要的经验,因此老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引导学生找出引发故障的原因,并且示范给学生寻找故障的方法,使学生以后在遇到电路故障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出故障的所在之处,同时老师需要进行示范处理故障的方法,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解决故障的技巧,并且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2.4 进行讲解电气故障排除技巧,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在学生实践搭建电路,并且已经遇到一点阻碍的情况下,老师需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重点学习电气故障的排除技巧,为接下来的故障排除电气实训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讲解实际的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讲解电气故障排除顺序的时候,最先需要进行检查电源和熔断器的部分。其次假如认为是电路短路的问题,则使用万用表进行检查。最后老师再一个个比较常见的故障现象,鼓励学生思考产生故障的原因,并且指导学生正确排除故障。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故障排除技巧的同时获得较强的专业知识。 2.5 安排故障排除电气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 故障排除电气实训项目需要安排在电气控制线路搭建实训项目之后,然后将已经搭建完成电气控制线路作为实训的基础,有意识地将比较常见的故障安排在线路当中。比如电动机无法正常运行、电路短路、接触器无法吸合等。在开展实训的时候,可以将项目展示到实训专用网板上,然后随机选择故障安排在线路上,每组学生完成故障的排除之后,再将故障进行重新布置,提供给另一组使用。通过给学生进行故障排除实训,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的机会,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意识进行了解故障和处理故障。另外在学生进行排查故障的时候,可以清楚地了解自身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可以认清自我,提高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3 结语 电气实训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充分利用在电气线路当中出现故障,引导学生分析引发故障的原因,并且鼓励学生找出解决故障的办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老可以在电气线路当中安排一些比较常见的故障,让学生分组进行排查故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故障排除的能力。最后,在进行电气实训的时候,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时间操作结合起来,解决遇到的故障的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操作经验。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可以促进电气实训目标的实现,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电气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我校电类专业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也提出相关的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问题 改进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民办高等院校的重要议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两大类。独立学院在国家政策支持、教育教学各方面资源、师生层次结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更适合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如何实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对理工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方法,做如下思考与研究。 1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相对于个人认知能力来讲的,可理解为运用知识、技能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表现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①大学生在校期间,尤其是理工类学生,除了要接受系统的专业理论指导,还必须接受创新思维的引导,各种试验、实践、实习、技能训练、科技和其他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等实践活动的锻炼。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配合,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去实现。 2 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电气专业”)是一个强电弱电结合的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深厚的工程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该专业自2009年开始招生,随后通过了专业学位评估。目前在校学生约八百余人。近几年随着学校的发展以及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电气专业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校校、校企合作等的探索,通过实际行动不断地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实践实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等各项实践创新活动。 3 我校电气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需要高度重视和严密组织。很多高校该类专业或者院系都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配备相关经费,由专业老师负责培训指导,进行各项科技活动或竞赛等的准备和执行。我校作为粤西地区典型的独立院校之一,校领导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是很支持的,但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能力培养的组织和操作上会受到学校各部门管理制度、实践活动评价标准、活动经费、仪器设备和师资等各方资源的限制,要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践活动需求,还要经历一个过程。 3.2 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中实践教学的比例或实施不到位 传统的课程体系重认知重知识,轻实践轻能力,使得实践教学的受重视程度较低。②我校电气专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课程即使开设了实验实践环节,但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开设和实验配套管理并不到位,实践教学没有严格的要求和把控,甚至完全由相应的专业老师自己定制规则,其质量无人问津。此外,验室设施得不到专人及时维护和管理,使得实践活动的开展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一些规章制度,使得教师不能统一灵活安排教学活动以外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师生的主动实践意识和热情未能得到很好的激发,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3.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方法不科学 电气专业是一个工科专业,除了理论教学,还需要课外实践活动的支撑。比如学生科技活动类社团的组建、科技活动的举办、竞赛活动的培训和组织等。我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围绕教学任务展开,教学评价体系及考核方法尚在建设完善中。因此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基本没有统一的建设规划和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进行此类工作时缺乏固定的良好的场所,也得不到很好的支持和认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开展很不容易。 3.4 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操作能力不强 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专业的师生比远远达不到公立大学的水准,相关专业教师中,多以经验不够的年轻教师为主。随着高校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行,我校也不断地引荐专业人才,电气专业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主要由专业教师、相关专业教师以及外聘教师构成。即便如此,师生比依然严重不足,教师的经验和专业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3.5 高校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待改进 近年来,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建成多个基础课及专业课实验室,如基本电工电子实验室、单片机PLC实验室、电机拖动电力电子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等。同时,也开辟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与广东省本地一些学校企业和省内外相关专业全国大学生实习基地取得合作关系。纵观我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主要受重视程度、管理制度和建设资金等影响,依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实验管理制度和管理员素质有待改善,实验仪器和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二是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立缺乏工作制度、建设指标和评价标准。 4 大学生实践能力改进方案 4.1 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化,我们要正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创新意识,建立实践创新平台,改变以往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从观念上抓起。③首先,学院要重视。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打造较为宽松的实践环境、制订计划后分配专项任务。其次,教师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模式、体验反思模式、专项技能训练模式,引导训练学生,从课堂教学、实验实习、项目体验、科技活动等逐层开展学生实践活动。最后,用以点带面的形式带动学生逐渐加入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队伍中,逐步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形成良好氛围。 4.2 教学实践活动的精心设计 第一,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精心设计,合理规划,提升实践创新课程或者动手实践环节的地位。当然,任何实践创新能力的起点,还是学生对核心理论基础的掌握,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对基础知识和概念加以透彻讲解,学生理解透彻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师生对实践创新能力意识专题理论体系、实践方法论的理解也很重要,若有必要,应补充专门的课程,为后续的研究、指导讲解和实践教学活动做铺垫。此外,具体到课程体系结构调整,譬如,可成立专题教师课程组,将专业课程体系归类并由相应的专业教师负责,分工合作细化任务。 第二,建立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体系及规范。分类细化统计专业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详明其规范、要求以及实验室配套工作。比如,单片机课程实验各个项目的任务细化安排,包括实验项目本身的目的、要求和实施,以及实验室硬软件环境的准备、配套的管理和实验员配合要求等。 第三,专业实习环节统筹计划。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校校、校企结合,让学生能够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比如,我校电气专业学生组织过三峡葛洲坝电厂实习活动,学生见到理论知识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反映收获颇丰。所以电气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仍需大力加强领导团队、教师团队、学生团队组建,并利用寒暑假或其他时间段,开展实习基地考察、调研和建设等工作。 4.3 实践创新能力环节等课外活动拓展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目的,进行校内外产学研团队建设课外活动拓展。比如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学生多次参加飞思卡尔智能车等竞赛活动,获得诸多奖项。另外,我校教务处多次组织师生申报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型创业项目的开展收效显著。今年暑假,机电工程系几位老师自发组织到湛江科技局、湛江企业孵化基地、湛江港务局等单位进行考察调研,随后经由老师引导,我系学生能够积极参加由湛江科技局举办的科技类竞赛活动等,开阔了视野,拿到了奖项,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 4.4 教师队伍发展壮大 适当引进专业对口人才,尤其是有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对我校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此外,鼓励年轻教师注重对自身素养的提高,给他们提供相对宽松的工作科研环境,让年轻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空余时间主动探索研究,对于本校的素质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也颇具影响。 5 结论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我校通过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实验环节,优化课程设计环节,开展电子电气类竞赛活动,探索实习基地等方式,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做出很大的努力。虽然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学院领导和师生的精诚努力下,我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已经有很大的进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也将会大大提高。 大学生电气论文:加强专利素质教育促进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在地方院校中,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专利意识淡薄、专利素质教育薄弱、专利权益意识薄弱,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通过创新针对电气信息类学生的专利素质教育,提升专利和学生自身发展双赢关系,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专利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拓宽专利教育渠道,丰富专利教育内容,改进专利教育手段,使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与专利申报、实现良性互动。 关键词:专利意识;专利素质教育;创造能力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专利申报的重视,为实现专利倍增计划,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政策。地方高校作为对方的人才小高地,是最有可能实现专利倍增的突破口。除了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专利实用化,也要将学生们的课外科技活动转化为实用新型专利。而目前大学生在申报专利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和不足。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专利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专利意识,对于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多有裨益。在过去的几年里,电气学院通过逐步的探索和改革,在培养学生专利素质方面总结出来一些很有借鉴性的经验和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专利意识氛围 专利素质教育的氛围营造,不应该是严肃地、紧张地,而应该是轻松地、愉快地、与时俱进地,这样才能够迎合当下90后的年轻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专利意识教育,必须要不断地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可行性强、易操作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邀请专利公司的专利人到课堂开展专题专利课程教育。针对学生在专利方面存在的疑问,重点解读、全面分析。教授学生如何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尊重他人的专利。为了更好地拓展专利素质教育,把专利知识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从根本上解决专利素质教育的课程定位。从学校角度考虑,积极与地方知识产业局和专利事务所等组织联系合作,邀请其从实战角度指导大学生如何申请专利、如何使用和保护专利进行指导,提高大学生专利意识和专利申报的成功率。 2.使专利数字教育课程穿插于在学生的创新科技活动中。为了让专利数字教育课程更加生动、易学,专利素质教育相关课程需要穿插于在学生的创新科技活动中。使得学生在进行创新中思考,在创新中接受专利知识的普及和熏陶。日积月累,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就慢慢培养出来。 3.在专利素质教育过程中,专业的师资队伍尤其重要。组建既懂科技知识又有专利特长的专利教研室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专利教研室老师承担专利教育任务、专利申请事务、开展专利管理研究,他们属于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的专利人才,只有既精通科技又熟悉法律的人才才有希望成为专利工作的专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术研究、转化专利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参与专利申请过程。 4.通过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专利知识。为了让学生可以和专利“亲密接触”,可以通过参观相关展览、观看专利事务所业务流程、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等途径,组织、引导学生学习专利相关知识,掌握专利法律法规。在小组内开展模拟申报专利活动,让学生熟悉专利申请的流程。举办模拟法庭审理专利权侵害案,组织学生旁听,学生可以在在唇枪舌剑的法庭辩论中,学习专利知识,认识侵犯专利权的危害性,从而增强遵守专利法律法规、依法保护专利的自觉性;同时学长们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分组辅导、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以老带新”体制,实现合作团队可继续发展。 二、创新高效的专利素质教育方法 通过营造专利氛围,可帮助学生建立专利意识,从而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创新发明的设计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方法。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其学习兴趣。 1.组织学生开展多各级科技创新活动。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在创新科技锻炼方面很有优势,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参加多种创新科技活动:如校级竞赛、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区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国家级竞赛、国家级项目立项等环节,这些竞赛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专利实现的平台,也是加强大学生专利意识教育的实践载体和手段。另外学校还组建了相应的创新基地,针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创新项目的实施。通过各级科研活动的参与和创新基地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被发掘出来。在培养过程中,还可按照学生能力的强弱分类,分别参与各种级别的科研活动,拔尖水平的学生进入深层次的培养,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产学研项目,鼓励其发表高水平论文、申报专利。在申请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发明专利申报过程,对专利保护、专利使用也有更加深刻的概念。多年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好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创新中培养学生专利意识,非常有效。 2.邀请校外专家讲解实际专利申请成功案例,举例引导。学生可与专利实现距离接触,现场对专家提问,消除疑惑,促进创新思想的发育和成长。实践证明该方式可以高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3.建立学生专利促进激励机制。对成功申请专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和物质奖励,在综合测评、奖学金评比中都要有所倾斜。以鼓励学生发明创造,提高学生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4.设立大学生专利申请专项基金和专利申请指导部门。用于对申请专利的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和专利补贴。该举措可以解决学生在申请专利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保护学生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创新科技活动转换为专利能够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丰富全面的专利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创新专利课程和发明创造类课程四年不间断教育,是当前大学发明创造培养方案的一个新亮点,该举措可以极大促进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研究电气信息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见图1),在电气信息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培养过程中专利课程和发明创造类课程四年不断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分析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的能力,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在选择专利素质教育课程内容时,需本着“精简、必要”的原则。课程内容立足于学生当前申请专利的需要。在课堂上,专利教研室老师需要把专利的含义、专利的功能、专利制度与作用等基本知识讲清楚;这样学生就具备了基本的能力要求。其次为了扩展学生的专利实战水平,可将《专利法》、《著作权法》等内容纳入授课体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如何撰写申请专利文件时,如何应用《中国专利公报》、《世界专利索引》等专利检索工具考虑进来,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以典型案例作为载体,模拟专利纠纷让学生开展维权活动,利用法律法规进行专利诉讼。通过文件的撰写学习,学生对专利的含义理解会跟上一层。这些锻炼对学生以后申请、使用、保护专利和防止专利被侵权,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此类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专利观念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结束语 从地方高校校情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电气信息类专业优势,考虑学生能力因素,通过营造专利意识氛围、创新专利素质教育课程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级竞赛、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区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国家级竞赛、国家级项目立项、创新基地培养等环节中逐步发掘具有较强发明创造能力的学生。通过各级立项和比赛的推动效果,将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鼓励其发表高水平论文。对于较好的产品或技术,通过专利素质教育的引导、专利教育课程的启发,鼓励学生参与申报专利及参加专利成果比赛。将专利素质教育引入培养体系中,填补了学校在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空白,符合学校的发展需求。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地方院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开展专利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专利意识和专利申报能力,是专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契机,也是实现专利倍增计划、提高学校内涵发展和培养学生高素质的又一途径。 大学生电气论文: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探索 摘要:为适应激烈竞争、富有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基于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本质特点,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条件和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对高校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气信息类;科技创新;大学生;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已经被电气信息类技术所渗透,因此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电气信息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国家倡导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下,高校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高度重视电气信息类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本文根据电气信息类专业的特点以及该行业对科技创新能力的特殊要求,结合河南城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探索如何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原有课程的界限,对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含义及本质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须具有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而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在思维方式和专业知识上,以及在将来所从事的科研或设计等工作上,都和科学信息技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包括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即大学生在面临艰巨问题时,能够有恒心、有毅力,在面对具体科研和设计问题时,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洞察力,并且要培养大学生的志向和兴趣。因此,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指大学生在科学思想和技术思维指导下,能够运用科学信息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在创造性发明领域进行开拓创新,从而取得新的科技成果的能力。其本质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面对任何问题时,并且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的基本素质及基本特征。 二、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改革和优化当前教学模式 对于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法实现由“注入式”向“启发式”、由“教师主宰”向“学生主导”、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营造创新型课堂。对于教学手段,实现多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并且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对于教学管理,注重发展个性教育,强调因材施教,为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二)建立相关创新型课程体系 以培养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的设计能力为主线,优化相关课程的设置。大学生在大一大二的课程学习中具备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虽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在大三大四的课程体系中,加强综合知识的学习力度,将相关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建立创新型课程体系。对实践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进行课程改革,诸如:FPGA和CAD等课程,可以进行相应改革,变传统授课为师生交流性探讨和实用性、应用性授课,变理论说教为实践应用,发挥学生个性品质中的协作特征,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开展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为了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可以举行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造潜能,并为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供有效的途径。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加强与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并能使所学的知识视野进一步开阔,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竞赛、GE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设计竞赛、“亚龙牌”智能建筑设计竞赛、“互联网+”竞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参与这些竞赛,学生能认知本专业相关知识,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 (四)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 创新来源于实践,而科技创新实验室搭建了一个大学生走向实践的平台。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除了兼顾各专业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本科日常教学外,最主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即促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实验服务平台。 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设有实训创新实验室、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实验室、电路制版实验室、飞思卡尔智能汽车设计实验室、与美国通用公司GE联合建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实验室等,以培养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创新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并且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实践兴趣,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实验室为低年级学生精心设计一定的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为高年级或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学生设计创新设计性实验,积极发挥实验室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五)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院系与地方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多个大学生实践基地,与多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校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引领区域经济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形成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新格局。 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条件与保障 (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设立了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领导小组和学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学生处、共青团以及各院系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资金的投入,加强创新基地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推广应用科技创新项目,并对各院系提交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术指导小组由学校各方面的专家、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其职能包括对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审核评定、对受资助的创新项目进行监督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对校级科技创新竞赛进行评审及技术指导。 参照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院系也设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和学术指导小组,并充分发挥院系学生会的自我管理,学生社团的自我服务,科技创新团队的自我培养教育等功能,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群体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二)健全科技创新活动的奖励机制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学校下发相关文件,对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名次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学分挂钩,如学生参加飞思卡尔智能汽车设计竞赛、全国电子大学生设计大赛等,可根据竞赛获奖级别取得一定的学分。再者建立对指导老师的奖励制度,如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对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给予计算工作量等方面的制度。 (三)加强科技创新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指导教师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须有科技创新意识,进行科学研究,才能站在新的高度去构思培养人才的新途径。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具有获取新知识的敏感性和求知欲,大胆地吸取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同时加大“双师型”人才建设力度,鼓励并督促教师深入一线学习,丰富其工程实践素养,更好的服务学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培养更多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电气信息类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为各行各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以满足知识经济的挑战,实现科教兴国。 大学生电气论文:项目驱动法在电气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的应用 摘 要 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例,讲述项目驱动法在电气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应用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证明项目驱动法在大学创新项目应用中的有效性,期望能够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驱动法;创新创业教育 1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出发点、以创新为导向,强调自主性、协作性及实践性,让学生敢想、能做、能写、会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着重于与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 所谓项目驱动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项目驱动法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自身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项目驱动法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其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项目驱动法中,学生根据项目需求来主动学习、寻求知识,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主要由2~5名学生构成一个项目组,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申报项目课题,申报成功后再进行项目分解、分工合作直至完成项目。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申报、处理项目中的难题等多个过程中给予指导。整个创新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为辅,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主。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真正完成一个项目驱动的过程。 大学生创新训练中的项目驱动不同于一般课程中所使用的项目驱动,主要在于一般课程中的项目是由教师预先设定好的,项目是为课程所学内容服务的,整个项目综合性、创新性较弱,学科较为单一。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并结合多门所学专业课程进行申报的,项目是学生自主提出来,并且创新项目包括项目提出与申请、项目的总体设计、单元模块制作、总体调试、项目的阶段汇报、项目结题汇报等多个环节,项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本文结合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无刷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说明项目驱动法的在电气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扩展项目驱动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希望能够为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2 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选题和申报 技术项目是实现项目驱动法的载体,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确定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并结合所学专业、密切联系实践来进行选题和申报。电动机广泛应用在工业机床,家用的冰箱、空调、电动自行车等多种电器产品中,也是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电机与拖动主要的研究对象。项目组几位学生对电动机控制也十分有兴趣,决定选定电动机控制作为创新项目,这样能够把自动控制、模拟电路、电机与拖动等所学多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电动机分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直流无刷直流电动机等多个种类。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几种电动机控制方法较为简单,同步电动机控制方法就很难;直流无刷电动机是一种控制电动机,结构比较复杂,控制实现难度相对大,得到锻炼机会也就大。最后决定选用无刷直流电动机速度控制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进行申报,并主动联系电机与拖动任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按学校要求填写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书,请指导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凝练创新点,经过多次认真修改,提交到学校并最终得到立项。 3 项目驱动法在电气工程类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项目实施首要及最重要的部分是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先由项目组学生查找资料,提出系统控制的初步方案,再由指导教师进行改进,然后把整个控制系统分为若干单元模块项目,每个模块任务由学生进行完成,单元模块完成后再进行系统调试。无刷直流电动机速度控制方法主要有专用芯片控制、单片机控制和DSP控制三种。其中专用芯片由专业的芯片公司开发,学生对具体实现过程不能深入理解;DSP控制功能强大,对线路设计要求高,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过DSP相关知识。项目组几位学生对单片机知识掌握较好,在项目执行过程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良好的应用,因此,最后确定选择使用单片机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进行控制的方案。 应用单片机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进行转速控制,分为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要与软件部分进行紧密结合,才能够完成好控制任务。 1)硬件电路部分可以分为4个主要单元模块任务。 ①三相逆变器电路:把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通入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绕组,完成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换相控制,从而达到控制无刷直流电动机连续旋转的目的。 ②逆变器驱动电路:把单片机输出的逆变控制弱信号进行放大,控制三相逆变电路的场效应管的关断与接通,完成直流电的逆变作用。 ③无刷直流电动机转子的位置检测电路。 ④电机正反转及转速的设定电路及转速的显示电路。 2)软件控制部分可以分为2个主要单元模块任务。 ①根据硬件电路给定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正反转、转速设定信号及转子位置信号,控制输出逆变电路的控制信号,控制逆变电路不同场效应管的导通,达到无刷直流电动机正反转及转速控制的目的。 ②无刷直流电动机转速的计算和转速显示控制。 整个项目中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要进行良好的配合,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的学生之间要及时沟通,硬件部分进行变化后,软件部分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为了加快项目的进展速度,首先要完成整个系统的主要部分,比如硬件任务的①、②、③及软件任务的①,在此完成的基础上再逐步加入硬件任务④和软件任务②,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把项目分成多个任务,并安排好完成次序,就能够控制项目的完成过程。在每个任务执行过程中,由于任务明确,学生会主动查找相应的资料并自行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努力解决,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学生会在项目任务进行过程中碰到一些疑难问题,要能够准确描述出现的问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协商,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进行验证和解决。如三相逆变器电路搭建任务过程中,开始时整个电路由有6个N沟道场效应管搭建而成,电路调试中发现上面3个场效应不能关断。学生和教师共同分析原因,发现由于驱动电路输出电压为正值而产生的,决定把上面3个N沟道场效应管改为3个P沟道场效应管,最后整个电路能够正常运行关断。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检测等问题,也都是由教师与学生通过共同努力进行解决的。 4 结语 大学生创新项目“无刷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项目软硬系统的顺利完成,证明项目驱动法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将其应用到课程设计、实训等其他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申请项目选题中应该发挥比较重要的指导作用,把握项目的实践性、综合性、创新点及可实现性;在进行项目过程中,要能够把项目进行分解和细化,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指导内容会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由于大学生创新题目本身具有一些创新点,项目进行过程会遇到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教师可能也不是很熟悉,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特别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扩展自身的学术范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从项目选题、项目申报、项目总体设计、单元任务的完成、团队合作等多方面得到很大的锻炼。学生为了完成项目,会主动学习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每完成一个项目单元,都会增强信心和成就感,为下一个项目单元的顺利进行积累更多的经验。在项目进行的后期,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用以更好地完善整个项目。学生在基于项目驱动法进行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中,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为今后进行科研、进入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项目驱动法应用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是一种特别行之有效的办法。 大学生电气论文:电气类大学生创新梯队的建设与实践 摘要:主要论述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梯队建设与实践的必要性以及主要方向和内容。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梯队建设,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实践质量,提高未来就业能力,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优秀合格人才。 关键词:创新梯队;团队意识;就业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毕业人数连年增长,并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致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如何教育培养适合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创新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有针对性地在校内、校外实施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以黑龙江大学为例,每年定期组织大学生申报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类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并且充分利用现有学校、学院资源,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特点,连年举办校内竞赛,以此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随着国家、省、市竞赛的普及,学生可以走出校园,有机会与兄弟院校进行竞技,避免了闭门造车现象,有效地做到扬长补短。然而,由于创新理论不能较好地得到贯彻和参与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足,以及指导教师精力有限,致使大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较难完成创新实践项目或者竞赛内容。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指导教师和学生是创新实践的两个主体,学校是创新实践的载体。由于高校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等压力,致使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师的负担。而且,目前学生受各种因素限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研究电气工程类专业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新模式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梯队的构建 在分析现有电气专业大学生创新不足的条件下,笔者提出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大学生创新梯队模式,如图1所示。此模式共分为三层,其中底层主要面向对象为大一新生和大二学生,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熟悉实践创新环境,可以初步开展相关课程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兴趣,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掌握一种单片机的使用方法;中层主要的面向对象为大二和大三学生,随着专业课程不断地深入,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申请校内外创新实践项目的申报,并参与校内外的专业竞赛,以此检验自身素养,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高层主要面向对象为大四学生,经过前期的项目开展和专业竞赛已具备一定实践动手能力,但未能较好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因此,此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专业素养。 通过此模式构建的创新梯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按照6∶3∶1的时间比例投入到高层、中层和底层学生中,不同群体之间构成师徒关系。即教师与高层群体构成师徒关系,指导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然后再由大四学生带领大二、大三学生开展创新实践项目和竞赛活动,再由大二、大三学生带领大一、大二学生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此“传、帮、带”创新梯队模式不仅解决了教师少、学生多、较难全面指导学生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构造了一个微型的创新团队,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二、创新梯队建设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随着近年来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笔者发现目前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存在以下问题:“单兵作战”现象,不喜欢团队配合,团队意识不强,不能较好地发挥团队力量;“五分钟热血”现象,坚持力较差,往往遇到难题,不喜欢思考解决办法,更多地想着如何放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只会考试,不会做事,较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 主体互换。首先,将学生主体转换为教师主体,由教师自身做起,言传身教,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任何一项项目或竞赛活动的完成都不能单纯依靠个人完成,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并清楚地认识到团队的有效分工对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重要性。然后,再由学生作为主体开展实践创新活动,身临其境,从项目的申请到项目的完成可以经历项目的初期讨论、项目内容和技术方案的确定、成员角色的分工和调度、项目进展时间的安排等过程。通过主体互换和微型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避免“单兵作战”现象,以此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会。对于未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学生可以由学院组织专业教师或者由梯队内较为优秀的学生代表开展定期的专题讲座,从“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角度介绍专业和创新实践方面的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有感性的认识。对于已经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学生需要定期开展讨论会,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并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项目或竞赛的目的,加深对项目的认识。 创新源于生活,常与学生分享和探讨生活中发现的与科技活动相关的问题,抛砖引玉,举一反三,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由被动思维转换为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并与学生一起论证项目的可行性。通过创新项目的开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创新梯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好比“巧妇”,项目好比“炊”,创新实践平台好比“米”,由此可知,为了顺利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然而,鲜少有人天生就是“巧妇”,需要一个培养、培训的过程,而创新梯队的构建不仅可以让学生避免走弯路,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做事”。每一位学生是梯队的组成元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立刻告诉学生答案,应该以引导方式带着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意识地将创新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应用所在。 三、大学生创新梯队实践成果 通过不同层次创新梯队的构建、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开展、竞赛等实践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加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参加竞赛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进而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此项改革从2011年开始实施,将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竞赛、毕业设计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笔者所带领的大学生创新梯队为例,近几年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对比表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参赛的项目数量和人数明显增加。 由表1可知,笔者所指导的创新团队从2009年至2013年,学生申报项目和竞赛数量逐年升高,队伍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并且在2013年获得了一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图2所示为近三年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实物图,主要为应用性较强的电源和电机驱动方向,其中部分成果已经进行了相关专利的申报。 四、结论 此梯队通过几届大学生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首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工程素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其次,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少、学生多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资源,通过高低年级的“传、帮、带”互动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再次,通过各种项目和竞赛的开展,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将来的就业能力。总之,通过大学生创新梯队的构建和实践不仅贯彻了创新涵义,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团队意识,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电气论文:《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电气控制与PLC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调整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形式、加强实践环节等,突出了PLC技术与应用的中心地位,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电器控制与PLC;改革;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电气自动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对毕业生的开拓创新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这种状况对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介绍了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 一、加强教学直观性 激发创造性思维 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电器元件多,如:按钮、接触器、继电器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有意识地结合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器官去感知事物,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理解和掌握。相对于以前的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有着更明显的优势,信息量大,显示清晰,方便修改,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制作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owerPoint软件,这个软件简单易学,使用方便,但缺点是动态仿真方面不是很好。而Authorware、Flash软件可以在动态仿真方面做的很好,所以在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用Flash软件作为动画制作的工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教材上的信息生动展现给学生。另外,也拿一些常见电器元件的实物让学生课堂观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创新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部分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理论课以板书教学为主,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其教学方法包括:启发互动式教学、仿真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启发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分析能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目前大多数教学方法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互动式教学中,通过设计教学环境,以启发学生问题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创新性和和谐性,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展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 2.仿真教学法 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在分析电气原理图时,如果只是对照死板的图纸,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能将死板的电气原理图做成Flash动画,在讲解时可以人为操作某些按钮、开关,让死的电路活起来、动起来,给学生以具体逼真的感受。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项目式教学方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是部分自主的组织、安排学习行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是主导者,而只是在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起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项目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就是要通过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实施,将课程相关知识点贯穿其中。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就多个方面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在动手实践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教学效果好。 三、完善考核改革 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考核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转变考试观念,重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积极探索新型的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彻底改变“高分低能”和“有分无能”的现象。 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平时成绩 (占20%)、技能(占30%)和理论知识(占60%)的考核比例,构建了多元化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不仅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上课的出勤率和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学院课程考核改革起到了示范和推进作用。 四、鼓励课外实践 构建创新氛围 电气控制与PLC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课堂讲授的内容大都较为抽象,枯燥无味,难于立即消化和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迫切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所以要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特别是要鼓励参加课外实践。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层次竞赛,老师应积极参与指导,如校内技能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还有教师申报的校级项目,省级项目等,都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给学构建出创新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实践,可以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参加指导的老师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有利于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进行。 学校的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让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团队,通过让学生可独立选题、自由立项后,经专业教师论证,获得一定的仪器设备和经费支持,进入实验室进行课外科技研究;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可以将其承担的横向项目中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引入到实验室,结合本院的实验条件和学生的自身能力,吸收部分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参与研究课题的相关内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性较强的电气控制与PLC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其课程的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电气控制与PLC为理论基础的,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为目的的教学与实验体系,使“教”与“学”配合的效果得到较好的发挥,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 大学生电气论文:大学生科技创新电气技术实践平台建设的研究 摘 要:针对目前国家对电类科技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分析了高校电类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开放现有电类实验室资源、设计独立的电气创新实验室、整合教师资源,建立电类教师创新团队等多种措施建立能够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电气技术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关键词:科技创新 电气技术 实践平台 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科技创新型国家行列。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靠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科技创新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国家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促进和发展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和发展我们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需求。同时,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因如此,各个高校正在积极努力的通过组建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来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从电类专业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电类学生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电类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电气技术实践平台的具体措施。 1 电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1.1 参与科技创新的认知不够、积极性不高 学生由于对国家发展的认识不是很深入,对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理解不是很透彻,又由于很少在社会上实践,对企事业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知之甚少,所以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大部分学生都侧重于课本上的学习,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认识到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认识到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他们团队协作能力。 1.2 学校对科技创新的宣传、组织力度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不知道学校有没有科技创新的活动安排,有没有创新活动的场所,国家、省里有哪些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不够。有些高校仅仅让少数人参与国家或省里的一些竞赛活动,或以创新小组的形式进行小范围的科技创新活动,这使得科技创新的成果有限,也无法让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其中。 同时,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方面,缺乏对学生和老师的激励机制,对学生激励机制的缺失就不能肯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教师激励制度的缺失使得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精力投入不够。 1.3 科技创新实践资源有限 目前的高校实践教学体制都是以班为单位,实践教学也全是配合着每门课程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当中,验证实验教学占据着实验总量的绝大部分。学生做完实验,实验室对学生关闭。此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对学生科技创新的培养意义不大。有很多高校目前都没有为科技创新的学生配置专业的实验基地、场所和教师。学生及使有参与科技创新的想法也无从下手。 2 大学生科技创新电气技术实践平台建设措施 对于电类学生来说,如果要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体系之外,同时还要实时的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因此就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电气技术实践平台。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电气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如何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一些建设措施必不可少。通过参加多年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我们认为建设一个良好的电类科技创新平台应该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2.1 对科技创新学生开放现有电类实验室资源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电信学院电类专业一共有四个,即通信、电子、自动化、建筑电气。每个专业都有若干个与专业课程相配套的实验室。目前,每个实验室在保证正常的实验教学之外,平时都向学生开放,在业余时间学生如果对自己所做过的实验或有新的想法和思路都可来实验室进行设计并调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人数大大增加,同时对提高他们对所学理论的认识也大有好处。这也充分利用了实验室资源,避免了浪费。 2.2 设计独立的电气创新实验室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只通过现有实验室的开放还不能满足要求,如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亲自设计科技作品,而现有的教学实验室还不能满足学生制作各种科技创新作品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制作科技作品的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除了提供场地外,还需要有相关的仪器设备。比如:计算机、电子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万用表、操作台等各种相关设备。创新实验室要以学生创新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各种创新精神,使学生通过创新实验室这个平台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科技作品,为他们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整合教师资源,建立电类教师创新团队 学生本身由于接触专业的实间不长,对专业的认知不是很深刻,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电类的学生,专业要求素质较高,制约因素较多。为了尽快的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高校应该以专业为单位设立教师科技创新团队,以教师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里面的老师应当具有丰富科研经历,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及意识,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帮助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因材施教。高校里面的每个专业都会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有科研项目的老师可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当中,比如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科研工作,学生在助研的过程中无形的就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负责科研项目的老师定期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一下学生们近期学习了什么,什么方面还有问题,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等等。 2.4 建立创新评价体系和创新基金 完善的创新评价体系是学生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评价体系要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通过创新评价体系积极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上来。通过完善的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奖惩合理,对认真研究,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有违科技创新精神的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在有完善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学校应给予适当设立创新基金。 2.5 让学生多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和电类科技创新大赛 为了检验本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为了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和科技创新的深度,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和省里的各种电子科技创新大赛,学生通过多参加竞赛才能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提高科研活动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6 实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通过制作科技作品,还要与平时都教学相结合,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科技创新理念传输给学生。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体现科技创新内容,使得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平常教学都方方面面。 3 结论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科技实业能够健康发展,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和手段,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基地,应努力的培养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高校为了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电类人才,就需要建设电气技术实践平台来满足科技创新要求。本文通过描述对科技创新学生开放现有电类实验室资源、设计独立的电气创新实验室等几方面措施提出了电类学生电气技术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思路。这对每所高校培养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电气论文:浅析现代大学生公寓电气设计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归纳与综合、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公寓电气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配电系统、防雷接地、消防系统和智能化四个方面,旨为大学生公寓的电气设计提供有益资讯。 关键词:配电系统;防雷接地;消防系统;智能化 引言 大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窗口,改善学生居住条件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公寓的电气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愈来愈多,技术愈来愈先进。因此,在学生公寓电气设计方面也向我们工程设计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总体上既要满足它的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又要节约能源,既要有足够的通讯设备,又要有完善的信息设施及智能化系统,而且在设计中还要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此外,学生公寓的智能化管理要与校园网络系统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体,便于学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同时考虑与其他专业(建筑、结构、水、暖等)有一个完善的融合,使其在施工中不致于相互“撞车”。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归纳与综合、专家访谈、实践探索等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公寓电气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旨为大学生公寓的电气设计提供有益资讯。 1 配电系统 插座回路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动作电流为30mA的高灵敏漏电保护器;空调插座采用单独回路,保护装置应能同时断开相线、中性线。为防止对电器可能出现的瞬时过电压,可在终端箱进户端的相线、N线和PE线回路间跨接浪涌限制器(LT);为电压隔离,终端箱进户主开关可选用带负荷操作的隔离开关;为提高配电系统的灵活性,增强美感,应采用模数化终端配电设备。所有电源插座均为三线制,采用暗装安全型插座,插座的安装位置要方便学生的使用需要,要选用面板美观的安全型插座,以确保学生用电安全。 照明单独设置一个回路;学生公寓照明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活动安全和有舒适感,并且要与室内环境和谐统一,浑然一体。照明灯具的选择应推荐采用节能灯具,房间内照明采用电子镇流器的日光灯,走廊及公共场所采用节能灯,尽量减少白炽灯的光源;走廊灯控制开关设计为集中控制,便于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定时开关,节约能源。 1.1 单间负荷的计算 学生公寓按用电量,每个单间按一台淋浴器(1.5kW)、一台空调(1.5kW)、一台电脑(0.4kW)、台灯、台扇等日用电器及照明,每个单间用电标准按4.0kW考虑,综合加权功率因数取0.8 ~0.9较合适,本文取0.85,则Ie=Pe/Ue×cosФ=4000/220×0.85=21.4A,根据计算,对学生公寓每个房间的进户总开关、进户线取值:进户总开关脱扣额定电流取25A、进户线(L、N、PE)规格BV-750-3×6(mm2) 1.2 导线的选择 导线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要考虑到实际使用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其原则是既能保证配电的质量与安全又能节省材料,做到既经济又合理。其中导线型号应按使用工作电压及敷设环境来选择:选线截面时应留有适当余量,相制中的中性线应与相线截面积相同,三相四线制中的中性线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的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文中每个单间照明回路的线径规格为BV-750-3×2.5(mm2),插座回路的线径规格为BV-750-3×4(mm2)如线路电压损失值大于规定电压损失允许值,应加大导线截面以保证线路的电压质量[1]。 1.3 电器设备的选择 电器设备主要指电源配电箱、电表、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开关及电源插座等。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选用时应根据住宅的负荷情况、安装要求、使用环境、设备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等合理选择电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注意设备的容量等级宁大勿小,但又要避免选得过大造成浪费,一般来说在计算工作电流的基础上选大一级即可。为确保其质量,应选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和国内GB、JB有关行业标准,并具有产品质量认可证书的电器产品。总之,电器设备的选择尽可能做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2 防雷与接地 2.1 防雷内容与措施 高校学生公寓一般为多层建筑,按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要求进行防雷设计,防雷接地是将电流导入大地,防止建筑物财产等遭到雷电流的破坏,人身遭受雷击。作为第三类防雷建筑,一般均采用在屋面安装避雷带和避雷小针作为接闪器,利用结构柱内的主钢筋作为引下线,上与接闪器焊接连通下与基础地梁及桩基内的钢筋相互焊接连通作为基础接地体,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Ω。当不满足要求时,可补打接地极。 2.2 安全接地的形式与要求 在住宅电气设计建设中为确保电器设备和人身安全务必做好用电系统的安全接地。目前大学生公寓配电系统方式一般采用TN-C-S系统,用四芯等截面电缆埋地敷设,进户后将PEN线重复接地,进总配电箱以后将PE线与N线严格分开。在接地保护时,通常采用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或采用联合接地。每栋学生公寓楼均应在底层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MEB),所有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弱电系统的接地、PEN线等均应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联结,并通过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与接地系统连通。公寓内卫生间均设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LEB),卫生间内所有外露金属件均采用BVR-4mm2导线与局部等电位端子箱连接,实现卫生间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 3 消防系统 大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安装完善的消防系统,对保护公共财产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电气消防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应采用两路供电方式,一路为市电电源,另一路为应急电源;②有应急照明系统;③应用手动响鸣火警警报系统,如可能可加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④开关和导线应选用符合防火规范的开关和阻燃型的电线电缆。 4 智能化发展 现代化的学校少不了现代化管理设施、设备的武装。管理信息化水平正在成为衡量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一卡通”也是学校管理能否达到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提高了物业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了成本,避免重复投资,而且计算机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该系统集电能计量、负荷控制、用电保护、收费管理和用电资料统计分析功能于一体,采用IC信用卡收缴电费。即“一卡通”技术进行预收费,实现了学生用电“先交费、后消费”的智能化管理模式,用户通过收费终端交费后,所购电量数据即传送到控制系统,当用户分路剩余电量用完时,系统自动切断直至购入新电量。欠费断电提示、透支额度设定可以通过软件设置,阀值报警两次。欠费自动断电,交费自动供电,存款打印存款凭条,及余帐户额报表。管理员终端可对用户购电电量、使用电量、剩余电量、违规情况等历史记录按日、月、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分析。在设计布线中,只需一控制线将所有的各层管理机柜与校园管理主机相连,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手段,利用IC 卡的强大功能,在银行网络系统、校园网的支持下,用户通过一张IC卡便可以完成通常的资金结算和某些控制操作,解决了学生携带现金交费等繁杂的手续。 大学生电气论文:面向电气专业的大学生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摘要】面向电气专业,开设“机器人实践课”,作为综合性实践课,加强了各课程的联系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课程的情境设计方法和具体设计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机器人;嵌入式系统;学习情境设计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学一直以知识为本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起主体作用,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大学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重灌输轻引导。在这种师生授受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强,没有探索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识,容易造成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知识掌握片面,面对具体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给予解决。对此,很多研究者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积极运用主体教学原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驱动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性解决所面对的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进行知识的内化。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潮中,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最有影响力。该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所要求各要素可得到满足,这促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虽然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接纳,然而,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时)和教材所限制,理论课程在授课方式上主要以“教”为主,教学模式依然以教师为中心,与建构主义思想有一定出入。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是大班教学,若完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一则由于学生学习差异性超出预期,在教学时间上把握难度大,无法控制教学进度;二则在大班教学下,学生数量多,无法在两节课的时间里良好把握个体的学习情况。对此,理论教学以教师“教”为主,实验教学以学生“学”为主,是当前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因此,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积极把握“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学习要素,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虽然在实验教学环节能较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但对于具体一门实验课,其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安排上是围绕对应课程设计的,往往缺乏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在教学效果上,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仍然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无法将以前所学的相关课程联系起来,当面对实际问题时,依然无法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导致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仍然达不到预期目标。对此,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比赛等进一步推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并在相关领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在这些课外科技活动中,凡面向竞赛的,其参与者是选拔出来的,这些学生在相应学科都是拔尖者,且只占了在校生中一小部分,导致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0。而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在培养精英的同时,亦须考虑开设面向大众的综合性实践课,以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针对电气专业,研究“机器人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方法,根据前导课程特点,提出若干综合性的“情境设计”方案,在保证情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加强了电气专业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性,有利于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独立探索完成意义构建和知识体系的重构升华。 一 “机器人实践课”与其它课程的关联性 “机器人实践课”面向电气信息类专业开设,与其它课程的关联性如图1所示,通过运动控制,可关联到《大学物理》、《高等代数》和《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通过系统功能实现,可关联到《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和《程序设计》等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顺应”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和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生在接触机器人之前,学过图1所关联的课程,然而他们对课程中的大部分知识停留在模糊的认知阶段,无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可能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遗忘。在“机器人实践课”上,通过合理的内容编排,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课程知识解决所遇问题,加深学生对相应课程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同化”―“顺应”的循环往复过程,最终达到知识的构建。 二 课程“情境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从教师的角度看,“情境创设”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学生才能围绕该情境,通过独立研究和“协作”、“会话”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最终经过内化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针对教学机器人,其情境创设可通过设定相应的实践任务,以任务驱动式方式完成学习内容。 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具体问题上,可向学生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并组织协助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之朝有利于意义构建的方向发展。 针对教学机器人,可做以下情境构建:红外寻迹测量;超声测距;磁导寻轨设计;电机驱动、测速与控制;寻轨运动控制。 1 红外寻迹测量情境设计 实验原理:根据不同颜色对光反射性能差异原理,采用TCRT5000反射式红外对管对黑色电工胶布粘成的寻迹线进行测量,由于黑色物相比其他颜色对光的反射性要差,接收管在黑色寻迹线上接收的红外光比其它背景区要弱,导致其感应的电流减小,在接收管上串联适当阻值电阻,可将感应电流转换成电压,进而根据电压的不同可将寻迹线与背景区分出来。 问题设计:1)红外发射管的供电电流会影响检测距离、接收管的感应电流,如何串联合适的限流电阻取得良好的测量效果;2)接收管的感应电流通过串联接收电阻实现电流向电压的转换,如何选取恰当的接收电阻;3)红外寻迹测量信号最后可处理成“0”-“1”的逻辑信号(可通过调节恰当的发射管串联电阻、接收管电阻或采用电压比较器实现)表示探头是否在寻迹线上,也可直接用AD(模拟数字转换)方式将感应电流信号作为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软件设置阀值来判断探头是否在寻迹线上,通过实践比较数字处理方式和模拟处理方式的优劣势。 在教学目的上,该实践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搜集并分析相关的资料,运用探索法,去了解红外光的反射特性并掌握相关测量手段,进而在实践过程中对二极管、三极管、电压比较器、等效电阻、戴维宁等效电路等模拟电路以及单片机的数字输入、模拟输入等相关知识有重新的认识和提高。 2 超声测距情境设计 在机器人实践中,超声测距主要用于移动机器人避障。超声测距的实验原理为:超声发射器发射若干个40KHZ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回波经滤波、放大和比较器后将信号调理成“0”―“1”信号,单片机测量发送波与接收波之间的时间差,再根据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计算出距离。在该情境设计中涉及的关联课程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模拟电路》、《嵌入式系统》和《程序设计》。 问题设计:1)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特性;2)超声传感器的方向性;3)超声测距的具体实现。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并且具有较强的方向性,方位角大小由传感器本身特性决定。由方位角特性引导学生对超声传感器安装高度进行思考,通过两种不同方位角的超声传感器的实际测量效果,让学生明白大方位角的超声传感需要较高的安装高度才能避免地面的反射影响,并结合方位角特性和避障距离,让学生建立模型计算安装高度。经过这两个环节后,学生对超声波的特性比较了解,尤其是对方位角概念会有比较具体的认识,此时可穿插市场价格信息,让学生搜索不同方位角传感器的价格,并从中把握性能和价格的平衡点,培养工程意识。在超声测距技术实现上,主要测量超声发送波与回波之间的时间差,再根据声速即可求得距离。在程序编程环节,着重中断程序处理及中断延迟补偿、结构体与联合体配合使用对8位/16位/32位数据混合操作,PCA捕捉等,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引入新技术,提高学生对其接受度。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经历凭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较自信阶段),解决方案缺陷逐个暴露并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陷入思考和迷茫阶段),获得新的线索和新的解决方案(重拾自信和成功喜悦阶段)。在知识结构上,则整个学习过程经历“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并在该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3 磁导寻轨情境设计 实验原理:在导线上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会产生交变的磁场,通过电感感应这交变磁场,并通过带通滤波器和放大器对该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最后经过检波器将交变信号转成直流信号供单片机AD采样。导线上的交变电流一般选取20KHZ,通过带通滤波器测量该特定频率的交变磁场,可克服地球的永恒磁场、周边电器产生的50HZ磁场等干扰,并且感应的磁场强度和导线与传感器的偏离距离呈单调关系,由此可测量移动机器人与寻轨导线的偏移信息。 问题设计:1)无限长直导线上通交变电流在空间中产生的磁场分布模型分析;2)如何测量磁场;3)检测干扰分析;4)测量电路原理分析;5)有限长弯曲导线通电电流在空间中的磁场分布模型分析及测量改进措施。 维果斯基(Vygotsky)对知识层次进行研究,提出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是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指个体在教师或其他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为“最近发展区”(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设计问题,使得学生朝最近发展区提升知识,若问题过难,超越学生知识层次太多,可能会引起他们的知识混淆,降低学习兴趣,或者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丧失创新性。 磁导寻轨测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情境设计上,若一步到位直接给出最终的设计方案,与学生的知识体系有较大的距离,使得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学习很好地进行内化。对此,磁导寻轨在问题设计上运用了维果斯基ZPD理论,从简化模型入手,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对通电导线的空间磁场分布,可先假设导线为无限长,引导学生查阅《大学物理》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得出传感器与轨迹导线偏移距离与磁场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采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到电感(传感器)上感应电动势与交变磁场的关系,经过这两个环节,学生逐渐体会到《大学物理》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并对传感器与轨迹导线之间的距离与感应信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若导线的通电电流是20KHZ的交变信号,则感应电动势也是20KHZ的交变信号,但该信号很微弱,且夹杂着50HZ的工频干扰。对该信号测量,可在电感检测单元上串联电容,形成谐振电路,再在后继电路中通过三极管进行放大处理,进而经过检波二极管和电容将交变信号变成直流信号。在该环节中涉及《模拟电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等相关知识,着重引导学生对频域分析、三极管稳态电路与小信号模型的分析、信号检波等知识的深入理解,并让学生通过Multisim等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后再进行实物制作,使学生养成通过原理分析― 仿真验证― 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习惯。学生做出原型后,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往提高精度方向提升,推翻原来的无限长导线假设,针对实际中有限长且可能弯曲的导线,引导学生运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及有限元进行分析,并在测量环节进行改进,减少非线性放大失真度。经过这些环节后,学生将以前所学的课程知识与当前问题充分联系起来,把抽象的知识的具体化,并且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多次从不同角度涉及相同的知识,使学生对该知识形成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知识层次上由现有模糊生硬的理解向潜在层次提升,通过量能的积累进而实现质的突破。 4 电机测速、驱动与控制情境设计 电机测速、驱动与控制包含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是闭环控制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该情境对自动化、电气类专业学生加深《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理解和实践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测速、驱动和控制的具体实现又与《数字电路》、《电机与拖动》、《嵌入式系统》和《程序设计》等课程具有很强的联系性。 电机测速视传感器而定,目前本教学实践中采用两种传感器:1)单路光电码盘;2)双路正交光电码盘。前者成本低廉,并且可自制反射式光电码盘;后者具有一定加工精度要求。对于多数单片机,没有双路正交码盘接口,需采用数字电路设计思想进行倍频和方向判断,而该环节正好可用到《数字电路》相关知识。以往,学生学完《数字电路》往往只停留在意识层次,并无法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该课程思想进行逻辑设计。双路码盘的倍频和测向提供了很好的应用情境,使学生对《数字电路》有重新的认识,并在该解决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去发现双路码盘相比单路码盘的优势。 电机驱动采用PWM方式驱动,电流放大芯片有达林顿三极管、MOS管等。在该环节主要设计3个问题:1)PWM的频率与驱动噪声;2)PWM的占空比与电机转速关系;3)驱动能效和驱动芯片的散热控制。PWM驱动频率在音频范围内,尤其是在1KHZ至8KHZ之间会使电机发出音频噪音,指导学生利用PCA时钟或系统时钟改变PWM频率,通过实际驱动现象探讨噪音的产生机理和消除方法。PWM占空比与电机转速需从S域变换和瞬态响应去分析,将电机等效为电感与电阻的串联模型,通过瞬态响应曲线,使学生明白占空比与电机平均电流的关系,另一方面电机电流与电动力矩及转速构成微分方程关系,与《高等代数》、《大学物理》具有联系,可用这些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铺垫,逐步加深引入正题。驱动能效和驱动芯片散热问题从《模拟电路》对三极管和MOS管的介绍知识出发,抓住三极管VCE压降及MOS管内阻对驱动管能效及发热的影响,通过开关管换流时的瞬态特性进一步让学生讨论提高PWM频率对能效降低及增加驱动芯片发热量的影响,使其灵活掌握PWM频率平衡设计的机理。整个内容在设计上遵循维果斯基的ZPD学习理论,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可防止由于问题突然加难,打破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创新性培养。 电机控制采用PID控制,通过该环节使学生对经典控制回路的反馈、执行和控制三个环节有更具体的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用数学语言描述,比较抽象,以往大多学生由于没有经历实际应用,对该课程理解较差,无法活用相关知识。在电机控制中,首先遇到的是建模,本实践课向学生介绍基于信号激励的黑箱建模和基于机理的白箱建模。黑箱建模的激励信号采用阶越响应信号,电机的响应速度经码盘测量后由UART传送到PC端,由Matlab绘制响应曲线,并引导学生用《自动控制原理》中的经典控制理论知识获取动态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而以该黑箱模型为对象,让学生设计P(比例)控制器,运用劳斯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进而用PID的经验公式进行控制参数设计,并将连续模型转成离散模型在单片机上实现PID控制算法。白箱建模则利用电机的电感-电阻等效模型以及力学分析,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此时对电机的关键参数再通过辨识的方法进行估计,在辨识环节又可引入最小二乘法、随机信号激励等知识,加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在电机驱动芯片上,我们采用带电流反馈的MC33887,使控制系统能获得电机转速和驱动电流,进而可用状态空间方法进行描述,在此环节可让学生用能控性判断―极点配置等环节进行控制设计,之后再将电流测量环节去掉,让学生用能观性判断―观测器设计进行状态估计,并将估计结果与电流真实测量值进行比较。这些环节能贯穿《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知识点,经过这些实践之后,学生对经典控制、PID控制、系统辨识、能控性、能观性、极点配置、观测器设计等环节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5 寻轨运动控制情境设计 寻轨运动控制是机器人实践课的综合实践环节。在该环节中,我们增加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技术,把机器人的寻轨传感器、电机转速等信息通过无线传感节点传至PC端,并在PC端采用Labview进行图形化编程,实现寻轨运动控制。在本实践中,受学生所学知识限制,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编程由指导教师完成,并提供UART通讯接口,学生只需按规定的协议读写UART信息即可实现机器人与PC机的信息交互。Labview提供串口的Visa以及一系列的控制与仿真图形模块,学生在Labview下完成机器人检测与运动状态的图形化显示以及控制指令的发送。 寻轨运动控制可用竞赛的形式组织,我们受Freescale赛车竞赛启发,拟定以下两种形式:1)机器人的自主寻轨竞赛,给定地形,由出发地到目的地,时间最少者胜出;2)手动操纵赛,队员只能看PC端机器人回传数据(不能看机器人实际运动状况),控制机器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时间最少者胜出。两种比赛中,机器人完全偏离轨迹线则直接被淘汰,寻轨技术则分成光电寻轨和磁导寻轨,并分开比赛。目的地前方设一障碍物,要求在距障碍物50cm以内有报警信息(通过超声避障传感器检测避障信息)。 通过该情境设计,学生能将前四个情境的内容贯穿起来,进行二次消化吸收。前四次的情境,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会给予较大的帮助,但在综合实践环节则需要学生自主完成,有利于学生完成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 具体教学环节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可按如下环节展开:1)搜索资料;2)分组讨论及方案设计;3)方案实现;4)交流与方案改进;5)总结与归纳。教学环节中包含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以及协作交流完成特定知识的意义构建。 1 搜索资料 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常用资源网站和搜索资料手段,并让学生自行搜索相关资料。尤其是厂商提供的英文数据手册资料,鼓励学生阅并找出关键信息。在工程应用中,相关的芯片及传感器往往只能找到厂商提供的英文资料,学生往往对这些资料具有较大的畏惧心理,不知如何从中寻找与项目相关的关键信息资料。经过该环节后,能培养学生搜索资料和查阅关键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2 分组讨论及方案设计 根据学生的自主组队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成员针对设计目标,结合所搜索的资料,进行方案设计。通过成员间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分组讨论之后,可适时开展方案设计交流,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方案宜持多鼓励少打击的态度,以保持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不可行的方案,给予详细的论证,适时地给予否定,但对固执的学生,可让他们先坚持自己的方案,在遇到瓶颈时再给予详细解说其不可行性。 3 方案实现 方案实现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在机器人实践中涉及电路仿真、电路焊接、电路调试、单片机程序开发、Matlab仿真等内容,在这些实践环节,有利于学生将其他相关课程知识与当前问题联系起来,在方案实现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 4 交流与方案改进 若各组是通过独立探索进行方案设计及实现,则各组在方案实现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方案实现的多样性,这是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各组的方案实施进度不一致,在方案提出与方案实现之间可根据具体任务设置一个期限时间(往往是三天至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方案实施。各组方案实现后的讨论是借助集体力量实现知识飞跃的重要环节,讨论的结果可使原本复杂的问题明朗一致起来,并且各组通过对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遇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充分交流,能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全面、正确的意义构建。各组通过交流,能发现自身方案的缺陷,并做进一步的改进。 5 总结与归纳 该环节是意义构建的升华环节,但也是容易被学生忽视的环节。总结与归纳要求学生从问题描述、方案比较、方案实施、改进措施、自我体验总结等环节对所涉及的任务以文档形式进行重新组织,学生在文档编写的过程中完成所学知识的最终构建。总结与归纳要轻形式,偏重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创性。 四 结语 通过“机器人实践课”的开展,不仅落实了高校的“大众教育”精神,使得电气专业多数学生受益,加强了各课程的联系性,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认知水平,完善了知识体系,并且对“精英教育”也起到相辅相成作用,使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上获得更好成绩。仅2010年,温州大学本学院电气类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相关学科竞赛有: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金奖1项、省级获奖3项,全国嵌入式设计与开发总决赛二等奖3项,大学生程序设计国家级获奖3项,浙江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今后的教学和培养计划中,应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通过此类课程加强专业中各课程的联系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进行知识内化,完成知识的构建,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电气论文:电气信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针对如何培养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问题,从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基础、采取措施及做法入手,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了符合个性化发展CDIO+5S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辅之以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推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电气信息类专业;培养体系;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高教强国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1G5].自上世纪末开始,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日益重视,纷纷采取不同措施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训练[6G7].清华大学最早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学分,并进行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2002年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供资金、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培教育取得一些经验和成果,各高校结合自身条件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但还存在创新创业模式缺乏、没有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活动与学生个性化需求不紧密、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等问题[8G9].本文结合我校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情况,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创新意识培养、构建创新能力模式、加强创新实践环境建设等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创新教育的培养体系,并在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中付诸于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1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基础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氛围,通过对我院多年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梳理,从转变教学理念着手,构建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搭建良好的实践场地、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等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基础. 1.1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转化,引导教师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水平和参与创新创业指导热情.从以前重教书、轻育人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以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学院采取基于“CDIO(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5S(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完善)”的“CDIO+5S”模式.其核心内容是:(1)确定培育目标———面:构思、设计教师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途径及实现方法;(2)实施过程———线:构思、设计教师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专业核心课程群的组成、内涵和外延;(3)实现方法———点:构思、设计教师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具体课程的知识点及其实施方案,以知识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素质为目的. 1.2构建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符合个性化发展模式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使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在创新能力培养中采取“CDIO+5S”模式,对学生的行为本性(生理与心理,物资与精神)的有效激发,唤醒和激发学生内在的行为动机和潜能,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周期为载体,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运用专业应用软件、网络设备、校内真实工程环境和企业实际现场,进行探究式、研究性自我学习,实现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并通过开展“导师+基地+项目+项目经理+学生团队”五位一体个性化培养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三早定(早定目标,早定方向,早定团队),三早进(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角色). 1.3创新实践场地 为了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学院建立创新实验室、创新基地和俱乐部等多元化创新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职场体验、企业实训、创业训练营和创业大赛等情境式创业实践平台.搭建符合客观实际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提供阵地,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现学生个性. 1.4政策指导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教育指导,学院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同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创业基金、合作教育、合作基地等方式形成持续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体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创意引导与兴趣激发.为了激励学生参加创新教育培养,制定了“大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课程,实施置换学分机制,可以用创新学分替代部分专业方向选修课或者实践环节的学分. 2采取的措施及做法 2.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设计应用能力,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运用现代化技术实施传统实践教学方法.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应用性强的理论课搬到实验室上,实现边讲边练、“做中学”的预期效果.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部分实验课独立设课、单独考试.突出学生是实验教学过程主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10G12]. 2.2全面实行实验室开放 学院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和导师制,采取老带新、梯队式模式,促进实验室开放的实施.学生可通过实验室开放进行科技制作、实验研究获得创新学分.同时要求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必须到实验室进行项目实施,达到一定学时方可验收,采取激励与约束手段保证实验室全面开放,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科研课题纳入开放课题. 2.3营造真实工程环境,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建设与实际企业一致的铝箔生产流水线,在校内建设真实的工程环境,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及动手能力;将汽车自动装配、电机及变压器装配等典型的生产工艺和控制过程制成电教片,通过多媒体形式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生产过程,缩短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另外,以实践基地为窗口、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将教师的科学研究与区域行业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使教学内容跟踪领域动态前沿,把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融入到教学中. 2.4管理模式 实施和构建优质、高效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实现全面创新型人才目标作为技术保障.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质、发挥其个性特长. 2.5分梯队培养方式 学院的创新教育采取分梯队培养和多元化指导方式,具体如下:第一梯队:直接参与课题组的项目称为科研助理.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态度端正、自学能力强、肯钻研、对参与课题组有充分准备的学生直接介入课题组的在研或预研项目.第二梯队:在课题组内跟踪学习.对课题了解不充分、准备有所欠缺的申请人,由第一梯队教师指导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参与项目讨论、观看、模仿、当助手等提高个人能力,使其步入第一梯队.第三梯队:以补充基础,组外学习为主.低年级或理论有所欠缺的人,首先抓基础理论与技能学习,通过开展理论授课、技能操作等培训,使其尽快了解课题,使其步入第二梯队。学院按学科专业方向建设大学生课外创新基地.采取教师+科研助理+学长指导方式,教师负责基地工作计划及方向引领,科研助理负责日常管理及工作计划的落实,学长依托某一方面知识能力优势指导新进基地的成员. 3取得效果 面向学院6个专业2000多名本科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科竞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如下效果.(1)大学生课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突出.学生竞赛成果显著,获得多项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其中物联网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三等奖1项,吉林省“挑战杯”特等奖2项,吉林省省长奖1项.学生科技成果在全国科技周、中国载人航天展等大型活动中进行了展示,受到各级领导关注.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0%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好评.(2)“基地+项目+导师+学生团队”个性化培养,成效明显,依托“自动化应用技术”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培养了学生的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能力.(3)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得到社会认可和关注,«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曾多次给予报道. 4结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应根据学校特点及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案,突破创新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忽视符合学生个性需求、创新教育趋于形式化及与资金短缺等阻碍,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 大学生电气论文:电气类技术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初探 摘要:目前电气类技术本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在我校“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此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变得非常现实和迫切;在本文中,笔者将就技术本科教育面临的现状、加强技术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和措施等展开谈论。 关键词:技术本科 电气类 职业生涯规划 一、引言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业”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电机学院”历年来一直以“高就业率”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近几年我校“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的步伐越走越快,随之而且来的是大量的本科毕业生,然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新形势和新的电机本科毕业生不为社会、企业熟悉的情况下,本科生就业相对难也成了学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顺利就业,是有关确保学校就业率和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 接下来,我想对电气类技术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谈一下我的看法。 二、技术本科大学的现状 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就需要发展技术本科来弥补。高校扩招后,如果仍然把传统本科院校定位于学术型,那么必然会导致学术型人才大量过剩,而技术应用型人才却供不应求,从而造成人才供给结构失调。如果把一部分传统本科院校改为技术本科,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整体结构的调整,学校本身也能获得重新发展的机会。① 由此可见,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技术体系的独立性需要两个角度说明了当前在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技术本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人才市场对应用新技术本科人才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同时,何为“技术型本科”也应当大范围的为大家所认识,明白技术本科面向什么样的工作,技术本科人才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只要性何在。 三、电气类技术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具体措施 在电气类的技术本科大学生中,学生能够通过高校学习期间对专业知识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毕业时能够获得电工和数控等中、高级证书,去从事多种技术型工作,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却不愿意,觉得自己是个大学本科生,应该是坐在办公室从事一些管理类的事务,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自己专业在人才市中的需求量,把自己定位于学术型的人才,也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明确。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从孩子开始接受教育的同时就有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孩子们从小就对自己长大以后做什么有着明确的目标。 其实在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同时也就是本科教育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如果仍然把传统本科院校定位为学术型,就会面临我国学术型人才过剩的问题,而同时技术应用型人才再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就造成人才供给结构失调。③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有着很大的优势,电气类技术本科大学生要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应该明白这样的人才结构,然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比较晚,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有的是父母决定让他们考哪所学校,有的直到被学校录取了自己还没弄清这所学校是什么类型的学校,将来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所以我认为,在学生入校的时候就应该对电气类专业进行详细地讲解,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应该做些什么,应该考出哪些证书,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找什么样的单位,要求学生为自己做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可以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必修课程,让学生能够高度重视。 四、结语 电气类技术本科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在初探阶段,还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和完善,然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的习惯形成也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努力。作为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一线的教师,我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学生营造更积极更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为电气类技术本科大学生就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 摘要: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出现,使得部分传统金融业务在脱离金融媒介条件下,为用户提供操作便捷、服务效率高、信息透明度高、交易成本较低的金融服务。这些优势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时要找到发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基于客户当前所拥有的存款、有价证券等各项财产,综合考虑客户的财务目标,借助自身拥有的专业人才、信息数据以及投资经验,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等专业化服务。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晚且缓慢,在起步及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理财业务都是以储蓄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理财观念也随之改变,对理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对商业银行来讲,在理财业务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客户资源广且稳定。商业银行在过去的传统存贷业务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而这些资源为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其次,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雄厚,社会公信力较高。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本着安全性原则为首的经营原则下,使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较高。再次,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财能力。商业银行对理财人员有严格的从业资格要求,同时在理财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完善了对金融、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人才扩充,保障了银行理财业务的专业性。最后,商业银行在对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中也具有较大的优势。从外部来说,有相关的监管政策来保证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有序运行;从内部来说,商业银行拥有较为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二、互联网金融比较下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做起了"互联网+"业务,使得传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第一,运营成本较高。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通过互联网平台即可开展金融业务,相比而言商业银行则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才能够开展理财业务,营运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开支明显高于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业务。第二,商业银理财服务范围相对较窄。银行的理财业务一般针对的是在本行开户持卡的客户,不利于开发潜在客户。而通过互联网金融,客户可以采用不同的银行账户办理理财业务。第三,技术支持落后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后得到的结果,解决了银行由于繁杂的机构设置而出现的客户信息分散、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运营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数据的运用。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机遇 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时,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客户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及服务水平,拓展多元化业务,降低运营成本。 1、理财产品惠普化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惠普金融,它将客户尽可能的全面化,以小、散客户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弥补了银行对理财客户的局限化。随着互联网用户的逐年递增,一些中小客户群体被互联网金融理财激活,传统商业银行在过去主要以大客户为目标群体的理财业务基础上,以惠普的精神扩大理财客户群体,为个人理财业务带来了新的发展领域。 2、互联网金融思维下的理财创新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支付宝)将投资理财业务的纳入,为个人客户的小额存款提供了相较于银行传统理财产品门槛较低、操作简捷且收益较高的新理财产品,由此才出现了2013年由于余额宝的出现而导致银行大量存款流失的现象。商业银行创新个人理财产品时,应考虑为不同的客户需求如期限、资金等方面提供针对性产品,同时要产品结构化,将资金分流投资于不同风险的产品,均衡风险和收益。 3、现有技术的更新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市场交易额日趋增加,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作用被逐渐弱化,消费者的支付习惯逐渐倾向于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运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商业银行在传统理财业务基础上应拓展新服务模式。将线下模式转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可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一方面运用手机银行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运用手机理财的需求。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传统的金融格局,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在这种新模式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是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虽然影响到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垄断性地位,但是互联网金融不会完全地替代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促使商业银行开始转变思维,以以新的发展模式来应对这种改变。最终会使得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金融环境同时,还能够将金融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使得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理财服务。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与互联网金融创新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融合,与传统金融行业对比可以发现,整个行业呈现出不同媒介的发展需求。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逐渐退出了自主转账、第三方支付以及金融电子商务等网络服务平台,从而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优化及发展奠定了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理财风险 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了资金融通、第三方支付等新兴的金融业务形式。以余额宝、理财通为代表,使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14年2月,余额宝用户达到了8100万,为客户累计实现了75亿元的收益。但是,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在运行的过程中继承了传统金融市场风险,而且互联网法律内容并不健全,导致其制度的构建出现了很多限制因素。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其风险性,所以应该在风险因素控制的同时,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从而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性分析 (一)系统风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计算机以及移动设备的运用,为网上银行的运用带来了系统性的风险。首先,外部支持中的风险,主要是指在外部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但是,如果在外部技术支持的过程中遇到了财政问题,违背了互联网运行的职业道德,会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网络服务基础设施无法运行,因此,会使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过程中出现伪造电子货币的风险。其次,由于互联网环境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在互联网金融机构支付平台构建的过程中,会出现多边信用的网络环境,如果在运行的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会使金融机构出现网络瘫痪的现象。在网络平台构建的过程中若不能充分保证交易的真实性,第三方平台的支付,其交易的真实性难以甄别。因此,在整个互联网金融理财环境构建的过程中 ,应该认识到系统风险存在的现象,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理财环境风险的控制提供系统依据。 (二)市场选择风险 互联网金融中选择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导致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出现了一些逆向选择的风险,而在市场选择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在金融服务以及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中,供应商的信息服务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并在整个商业活动之中呈现出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用户可以使用隐藏的信息,从而导致互联网金融交易中不能体现信息的真实性,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信用平等。其次,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是一个相对虚拟的环境,而中国的网络银行正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很多用户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并不是十分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逐渐降低自己的服务水平,通过维持较低成本的商品进行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机构运行的过程中,一些金融理财的服务质量相对较低,并不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但是对于一些高品质的理财机构而言,会受到市场运行的限制,通过对格雷欣法则中“劣币驱逐良币”内容的分析,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性的解决,会为整个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造成制约性的影响。例如,P2P理财产品中的“拍拍贷”、“分分贷”等,其项目的构建主要面对的客户群是小型公司以及个人客户,但是,由于信用度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这些客户很难在银行中获取贷款,从而限制了P2P寻找优质客户的资源,造成了坏贷率一直居高不下。 (三)立法滞后 在互联网金融理财法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其风险分为内在风险以及外在风险。首先,内在风险主要是指互联网金融主体,例如,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企业不能有效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理财的过程中会出现内部人员泄漏客户有价值信息的现象;故意隐瞒理财产品风险等现象。其次,外在风险主要是指,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中的法律制度相对空白,其中有关借贷、安全支付的法律制度相对滞后,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网上证券委托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中的准入门槛、用户信息安全等法律法规不健全,并不能充分满足整个行业的需求。例如,在新兴理财行业中P2P、众筹等理财服务平台会利用法律中的漏洞,投资者的资产受到损失时其整个平台不会得到相应的惩罚。而且,现阶段P2P平台出现了一系列的道德风险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理财公司的运营风险,同时也加重了用户的信任危机,并且由于互联网平台管理过程中其制度不健全,导致风险出现时部分 P2P 网络出现崩溃现象。 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一)投融资方式的创新 投融资创新方式的本质就是在互联网金融机构优化的过程中,部分或是全部取代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职能,有效降低借贷双方平台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例如,P2P借贷平台直接以互联网的方式代替传统金融投资中的投资中介机构,2013年底,P2P在全国范围内所构建的平台达到了800家,而全年的交易量达到一千余亿元,而且其用户的投资数量正以成倍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众筹融资也是通过社交网络来获取用户的关注及支持,由于我国的众筹融资平台发展相对较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但是爆发的方式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形式,融资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凭证式、会籍式以及天使式,这种金融理财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可持续小额贷款的服务。因此,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投资方式的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并逐渐推动国家普惠金融的综合性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理财机构的经济化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逐渐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项目的创新,应该在产品设计以及服务中注重用户的基本需求,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供依据。第一,注重大数据的有效运用,银行应该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数据的交流及合作,充分利用双方数据优势,进行数据的搜集及处理,对于很多传统金融机构而言,他们拥有很多客户资源,通过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可以不断推动金融企业的产品设计及创新。第二,合理关注用户的基本需求。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应该重视用户的基本需求,但是,在很多金融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会将自身的利益以及风险的管理作为基础,缺少对用户的关注,所以,在服务的过程中会大大降低用户的满意度。因此,在项目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用户的基本需求,将用户的需求作为首要考虑的内容。最后,有效完善业务的运作方式,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逐渐发展,其服务平台的构建要求实现创新化以及高效性的服务理念,用户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信息泄露现象的出现。例如,通过对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以及众筹融资等互联网机构运行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完善个人信息的应用,对第三方的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有效保证互联网金融理财机构的健康运行。 (二)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互联网风险监管制度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将互联网金融模式分化管理,将多业态风险结构作为基本结构,强化风险的监督及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制度主要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公共产品,在其平台运行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发展,通过公共福利以及市场效益的有效分析,为其监督管理制度的构建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在现阶段监管框架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因素,对于频发的理财现象进行严格监管,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第二,应该构建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监管运行机制,其主要的监管内容包括进入退出、监管协调、风险预测等内容;最后,在监管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分业监管以及混业监管的有效协调,从而为整个网络环境的运行提供科学化的依据。例如,阿里金融中的“支付宝”以及“余额宝”,其中的“支付宝”是第三方支付的身份,会受到央行的时刻关注,而“余额宝”主要是通过与天弘基金的合作进行的运行,会受到证监会的监督及管理,而在两者产品归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定的限制性,导致其经济的安全受到影响。因此,应该逐渐强化项目的监督及管理,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供有效依据。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构建及发展的过程中,大众化以及普及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使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逐渐贴近大众,并在最终程度上充分满足大众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在行业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规避风险,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鼓励及支持,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减少企业运行中法律制度不健全现象的出现。所以,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理财机构运行的过程中,国家应该在支持及鼓励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强化风险控制,从而实现行业的经济化运行。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安全和规范成互联网金融行业主旋律 状元理财COO邓建平表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核心是风控。合规化发展立体式风控是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唯一出路。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互联网金融再次成为讨论热点。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互联网金融不仅能调动小散资金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有助于将民间借贷部分阳光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影子银行”监管难度。在报告中,总理特别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由以前的“促进”到这次的“规范发展”,表述的变化代表着决策层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位与监管思路正在发生转变。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金融属性将进一步凸显,合规发展、强化风控将成为今年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创新风控理念再获殊荣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与深化,阵痛仍将持续。中国宏观经济呈现“L型”前行态势,实体经济整体疲软,发展驱动力严重不足,进而导致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以往掩盖于泡沫之中的违规从业机构在去年末纷纷倒下,对投资者权益和信心均造成了极大影响。 凛冬之际,犹有寒梅。3月15日,由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组委会、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支持,消费日报社主办的以“企业发展与线上线下营销”为研讨主题的2016年“3・15中国消费市场行业影响力品牌”推荐研讨活动暨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状元理财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先进的风控理念和完备的产品设计,荣获大会“互联网金融十大创新平台”奖。新华社等30 余家媒体对大会及获奖企业做了报道。 状元理财COO邓建平表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核心是风控。合规化发展、立体式风控是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唯一出路。“随着行业去芜存菁,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积极,行业竞争将主要集中在细分领域的风控能力和产品设计。”他说道。据了解,状元理财隶属于海子金融集团旗下,凭借严格的风险把控创造了稳健业绩,曾获得金融界颁发的“2015杰出互联网金融平台奖”、《投资者报》评选的“2015互联网金融公司投资者保护杰出贡献奖”,以及第五届中国公益节“2015年互联网金融责任品牌”奖等诸多业内大奖,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小额分散类资产成为首选 邓建平认为,从风控角度来说,现阶段无论哪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风控的强度都无法超越银行,其唯一的出路是在资产端通过场景化与分散化,进而实现差异化。 “我们与校园消费分期类机构合作,覆盖了全国30多个城市几百所高校,积极扩充消费金融类债权项目。”邓建平说。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每月平均生活费在1200到1500元,主要消费方向是电子产品。一个最高5000元左右的电子产品给予12-18个月的分期贷款,每月偿还不超过400元左右的贷款对于这个群体来说相对压力并不大。校园分期合作机构与大学周围的门店合作,在大学生购买电子产品时,向他推荐分期业务。“现在这个业务只针对指定区域、指定学校、指定年级的学生,同时设立线下审核、催贷机制,确保能在毕业前还清贷款,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邓建平说。 状元理财的另外一个资产端方向是汽车消费贷款。“我们按车辆评估价值的较低成数向借款人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借款人完成购车梦想。同时,车辆抵押在平台名下并具有良好的车辆快速处置通道,确保覆盖违约风险。借款人每月定期还款,还清后再将车解除抵押,这样的债权项目风险还是很低的。”邓建平解释说。 最后一个方向是“圈子”,也是比较特殊的资产端。“圈子借贷”模式,是通过商圈等熟人圈子充分了解情况,由圈子中的会长、副会长等权威人士作为担保人,借款人录制宣誓视频,全部符合条件后方可在平台上申请借贷。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除了常规的风控手段外,还具备软风控手段,即借款人一旦失信将失去商圈的各种资源,且造成个人信用破产,失信成本非常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借款人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作用。 完善合作机制保障资产安全 除了从资产端控制风险,状元理财还陆续与安融征信、好贷网云风控、博时融资担保公司等签订了合作协议,从风控准入、贷后跟踪、资金运用、风险处置等各个环节全面保障用户资金安全,细化形成了八大流程、40个环节的立体式风控体系。“我们正在与几家保险公司谈合作的问题,争取进一步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邓建平告诉我们。 “在宏观经济形势尚未回暖及行业监管政策日趋细化的背景下,类似于状元理财这种中小体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资产端质量把控与合规改造相对容易,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邓建平说道。2016年,状元理财及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旋律将是安全和规范,按照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和国家监管政策要求进行合规化改造,打造稳定发展、规范发展的良好势头。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就余额宝与支付宝窥视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理财异军突起,尤其是以余额宝与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正改变着金融发展的格局。本文以余额宝与支付宝为切入点,分析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肯定了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也对其风险和对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威胁提出质疑。 关键词:互联网理财;金融发展;余额宝;支付宝 伴随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渗透,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理财应运而生并不断成长,受到了许多用户的青睐,这不仅给传统金融带来了很大压力,也左右着金融业的发展。因此,如何看待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余额宝与支付宝是互联网理财中的佼佼者,对余额宝和支付宝的分析有助于准确地为金融发展把脉。 一、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扩大货币基金规模 余额宝在网络上有“储蓄罐”之称,究其原因,主要有门槛低、收益率高、利息按天结算等优势,这些优势是银行存款所不具备的,尤其是收益率一度能够达到6%以上,这是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近20倍,这很好地符合了大量社会散户的收益高、周期短的要求。余额宝自2013年起进入高速发展期,从2013年7月到次年2月,其货币基金规模超过4000亿元,货币基金规模在8个月内由3038亿元增长至10000亿元左右,这占到了全国货币基金总额的34%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理财产品对于促进货币基金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快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货币基金企业融资难度大、利率高、时间长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二)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化进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货币市场是市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货币市场也不例外。通过利率的市场化,货币基金在货币基金市场上能使资金得到合理配置,这能够促进货币基金使用效率的提升。众所周知,相对于传统金融业,融资成本低、收益率高、灵活性和流动性较强等是余额宝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且余额宝、支付宝往往与用户的银行卡绑定,这样全方位的利益和便捷使许多用户直接将自己银行活期存款转账到支付宝和与之绑定的余额宝,货币基金的流动性获得了极大的增强,同时由于大量货币基金滞存于银行而造成的资金浪费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此外,还金融机构垄断社会大部分资金的现象也有所改观。余额宝、支付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崛起很快构成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挑战,使其不得不应对行业竞争,而正是这一竞争性能够对利率市场化有所贡献。所以,可以说余额宝、支付宝等互联网理财的崛起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此外,从长远来看,倘若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最终得以完成,那么余额宝套利空间的缩小甚至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即余额宝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率差值会越来越小,然而,套利空间的消失并不会一成不变地保持下去,为争夺货币基金的市场份额,余额宝与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地将进行又一轮的利率博弈,若这一趋势能够持续下去,那么最终收益的将会是货币基金市场,货币基金会进一步实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三)有利于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借助科技发展的东风,各类新型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而余额宝、支付宝只是其典型代表。如今,上到国家政策下到各行各业,都把创新放在了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位置,整个市场都在努力以创新思维开发新产品,而金融行业是最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行业之一。因而,互联网理财金融必将呈现出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这无疑增大金融监管的压力,使其面临着更多的任务和要求。事实上,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与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甚至在一些方面存在空白,互联网理财将会促使金融监管机构重新看待金融监管形势,分析互联网理财对其造成的影响,以及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进行对比、思考和审视,并采取对策确保二者能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最大限度上推进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以余额宝、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将激发金融监管机构职能的进一步发挥,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监管作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并确保金融业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消极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较大不利于金融发展的稳定 首先,作为货币基金,余额宝和支付宝自身存有系统性风险。就余额宝、支付宝的本质而言,属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金融机构发售的基金产品类似,其高收益的背后潜藏着高风险,这与许多用户所持有的只赚不赔印象是相悖的,它并非完美、最佳的理财产品。 其次,互联网金融存有金融监管上的政策性风险。证监会在监管上有自身的局限性,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整个货币基金链条中,余额宝和支付宝不能代销基金,而只可以扮演支付的角色,天弘基金则是其货币基金直销者。因此,在货币基金销售方面,余额宝与支付宝打的是擦边球,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余额宝和支付宝虽不违法,但也不合法,位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中,这一位置使得其随时面临着被叫停的可能,即当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有所改变,便可能辐射到这一灰色地带。 最后,余额宝面临着银行的竞争性风险,原因是其与银行进行货币基金市场份额的争夺。支付宝的支付体系的建立决定了其位于银行体系之上,一旦余额宝的吸金规模过大,极大地威胁到了银行,那么银行必然会予以反击,其联合起来攻击余额宝的可能性很大。对比银行的吸收存款业务和余额宝的吸金特征就会发现,二者具有很大的相似度,一旦竞争升级,各大银行便可以控制各自平台的方式威胁余额宝根基,余额宝和支付宝将因此而面临着巨大风险。 (二)货币基金流动性过快对金融业健康发展造成不利 余额宝、支付宝等互联网理财有货币基金流动性快的特点,这无疑对大量小额散户是有利的,但这一有利只能在短期内得以保证。在货币基金总额一定的前提下,按照费雪方程式可以得出,当货币基金流动性过快时,会出现物价水平上涨的状况,而实际货币供给量会随之减少,这使利率上升必可避免,这时候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二者间的矛盾会进一步激化,金融发展面临内部矛盾升级的危险,假如此时金融监管不到位或不及时,那么金融发展就会面临困境。 (三)互联网理财推升传统金融贷款利率 余额宝平均收益率通常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比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高出很多倍,且面对期整存整取利率也体现着巨大优势,二者收益率有较大差距的状况十分明显。与之相对应的是吸金能力上的差距,对于传统金融来说,互联网金融理财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对手。倘若央行对此进行有效干预,在不转型且不影响其利润率的前提下,传统金融业只能上调存款利率,货币贷款额会因此而有大幅度下降,货币滞存会随之加剧,且货币市场流通受到影响,这无疑会增大新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金融业的发展将面临巨大威胁。 结束语 以余额宝与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传统金融业构成了挑战,改变着金融发展的格局。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对金融发展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造成着相当程度的消极影响,应对此有客观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引导互联网理财的运行,以维护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 [提要] 本文以蚌埠市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消费;理财;调查分析;建议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为目标,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科技与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在国外起步较早,以美国为例,经历了金融体系的长期发展和变革,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1999年美国推出了美版支付宝paypal。在日本、德国、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行业也颇为发达。日本的电子商务平台乐天几乎涵盖日本大半金融行业,德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尤为发达,英国则是P2P借贷的起源地。 相比于国外,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较晚。2003年5月阿里巴巴公司投资建成淘宝,同年10月推出支付宝。2013年6月余额宝的上市,使各家电商纷纷推出“类余额宝”产品,如理财宝、活期宝等。2014年余额宝资金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余额宝的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了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人们的关注,也使得其他竞争对手纷纷效仿,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其发展可谓欣欣向荣。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大学生这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庞大群体被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灵活多变、操作简单便捷以及市场服务面广等优点所吸引。互联网金融产品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习惯,也改变了大学生的理财投资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产品虽然种类齐全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它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种监管制度并不完善,仍存在安全隐患。 二、文献综述 国外较早就有学者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进行研究,而对于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观念的研究较少。国外学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互联网消费的原因、差异性等方面展开了研究。Donna Mccloskey(2002)指出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原因是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Yoo-KyoungSeock、Lauren R.Bailey(2013)指出购物乐趣、时尚意识、价格意识、购物信心、方便意识及品牌忠诚度是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 国内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和理财的研究尚不完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王春晓(2009)认为性别、网龄和上网时间使用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钦国巍、顾若愚(2012)等指出便捷、自由和价廉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要因素。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于区域性尤其是皖北地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不同区域之间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对皖北地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进行研究,可以对大学生消费理财观念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区域性文献进行补充和发展,以及指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理财观念,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十分广泛,为了准确地把握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的影响,本文仅围绕互联网金融消费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这两方面对蚌埠市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和蚌埠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以实地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设计了《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与理财情况调查问卷》。调查者随机抽查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出500份有效问卷。在受调查者的性别分布上,男生占42.15%,女生占57.85%;在年级分布上,大一占16.12%,大二占23.14%,大三占34.17%,大四占26.03%。 (一)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消费统计分析。在500名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参加过网购消费的占98.76%,未参加过网购消费的占1.24%。受调查者去市区消费的频率分布上,经常去的占6.3%,一般占29.34%,不经常去的占37.19%,很少去的占27.27%。 由受调查大学生月均网络消费和月均生活费图可得知,大多数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为1,200元以下,少部分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超出1,200元。近乎95%的大学生网购消费为500元以下,500元以上的消费极为稀少。由此可知,网络消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会拿出月均生活费的10~30%来进行网络消费购物。又由于受调查大学生去市区消费的不频繁可以得知,网络消费已经成为蚌埠三所高校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途径之一。(图1、图2) 由统计数据可知,上网时间越长、网购软件数量越多的大学生网络消费越多,在上网时间为3~5小时的大学生中,电子设备中的网购软件数量集中分布在2~5个之间,并且月均网络消费金额较多。据分析得知,网购软件数量与月均网络消费金额呈现正相关。(表1、表2) (二)影响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消费的因素。通过以上调查数据的统计,我们针对影响蚌埠大学生互联网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蚌埠市三所高校地理位置相近,所以校区与市区距离的因素并不在此次分析之中。 1、性别。性别与消费是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女性对于消费偏爱的天性也决定了她们对于网络消费的喜爱。在网络消费中,女性总是处于主体地位。本次调查中,57.85%的女性,占据了网络消费的78.23%。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因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2、年级。年级不同,学生对于消费的需求也不同,据统计调查发现,大一与大四学生进行网络消费较为稀少且月均消费额度较低,大二与大三的学生进行的网络消费较为频繁且月均消费额度较高。统计者认为,大一新生刚踏进大学校园,处于适应大学生活中对于网络消费相知甚少,而大四学生进行过的网络消费较多,加之实习等原因对于网络消费需求较低,大二、大三学生正处于对网络消费的活跃期,相对而言热衷于网络消费。 3、大学生月均生活费。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用是大学生进行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月均生活费用高的大学生生活宽裕,进行的网络消费也相对较多,月均生活费用低的大学生则较少的将钱财花费在网络消费之中。大学生月均生活费用与网络消费金额呈现正相关。 4、大学生使用网购app软件的数量。大学生使用网购软件数量的多少对于其网购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网购软件数量较多的学生更愿意在闲暇时间进行“逛淘宝”、“逛天猫”等行为,从而有更多的消费机会,进行了更多的网络消费。网购软件较少的大学生,所占网络消费的份额较少。网购软件数量与大学生网络消费金额呈正相关。 5、大学校园的快递种类数量。网络消费依靠着快递实现买卖双方的交易,因此快递种类是否齐全对于该校学生进行网络消费至关重要。统计中,93.39%的大学生学校的快递种类齐全,92.98%的大学生取快递都较为方便。因此快递对于网络消费影响颇大。快递种类的不齐全,会影响买卖双方能否达成交易,而领取快递是否方便则影响了消费者继续进行消费的意愿。 (三)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使大学生的消费更为便捷。互联网金融工具作为新时代的新技术,在社会中应用广泛。逐渐出现的网银、支付宝、百度钱包等使得网络消费有了相对可靠的支付平台。京东、淘宝商城的出现令大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不必到市区进行寻找。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更为便捷。 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银行对于分期付款支持力度较低,小宗消费银行并不支持分期付款,而大学生对于大宗商品的消费能力颇弱。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分期付款产品如趣分期、名校贷、学生贷等层出不穷,大学生在消费中就可以直接进行分期付款,不需要到银行办理复杂的贷款手续,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信用消费,促使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 2、互联网金融激发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便捷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天猫淘宝商城的立即购买,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各种快捷方便的消费通道,使得离市区较远、消费不方便的大学生获得了新的消费渠道。 网络购物平台的产品种类繁多,使大学生可以买到在附近买不到的东西,而低廉的价格也使得消费更为实惠,这些都大大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四、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影响 (一)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74.79%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有结余,25.21%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无结余,54.96%的大学生知道有理财产品但并未使用过,29.34%的大学生使用过理财产品,剩下15.7%的大学生并不知道理财产品。(图3) 由统计数据可知,蚌埠市三所高校的大多数大学生理财观念较为薄弱,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知之甚少,只有少数大学生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理财,且理财方式相对单一,近半数的大学生选择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仅有不到8%的大学生选择股票、基金和P2P平台。(表3) 据图表可知,大学生选择互联网理财的最主要原因是其操作的方便快捷,而非理财收益。 (二)影响大学生理财的因素 1、月末结余生活费。是否有月末结余生活费是能否进行理财的前提,而月末结余生活费的多少则决定了理财的方式,月末结余生活费较多可以进行的选择也多,月末结余生活费较少则理财选择也相应较少。 2、理财最低金额。大学生月生活费有限,相应的其月末的结余生活费也有限,理财最低金额则决定了大学生所掌握的流动资金能否进行理财行为。 3、理财收益。财帛动人心,收益是影响大学生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收益往往能吸引大学生进行理财,较低的收益则不能有效地激发理财的欲望。 4、理财方式的方便快捷。大学生都喜爱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处理问题,理财方式是否方便快捷也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快捷的理财方式能使大学生更方便的管理自己的钱财。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就是因为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吸引着广大的大学生们。 5、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理财产品的风险大小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大多喜爱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三)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影响 1、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理财意识增强。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互联网理财,他们将闲置资金投入其中,获取收益,锻炼了理财能力。理财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大学生规划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掌握理财知识,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也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2、互联网金融让大学生敢于尝试其他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随着大学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广泛使用,他们对于理财产品的理解也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敢于购买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从赚取微薄的利息变为投资理财高收益,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在改变,不再局限于银行利息,而是放眼于广大的金融市场,依靠自己的判断进行理财。 五、大学生进行互联网金融消费和理财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飞速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法制的不完善,监管力度的不足。因此,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问题较多,如今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而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轻易相信别人,正是骗子的重要目标群体之一。据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其中就有24.38%的大学生遭遇过网络诈骗,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消费和理财时需要更加理智和谨慎。 (一)加强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教育,网络消费需谨慎有度。首先,学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同时开展防范网络诈骗教育,防止大学生网络受骗,降低大学生受骗风险;其次,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做到消费有度,不攀比,不盲目,培养自己良好的消费习惯。在进行网络消费时要谨防上当受骗,在进行交易付款时看清楚交易金额、网站信息等。此外,家长也要做好对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教育,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络,了解孩子的消费支出,避免不恰当、不合理的额外消费。 (二)加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网络消费中要仔细辨别商品真伪,使用第三方支付软件,不要与商家直接交易,购买商品时要向商家索要并保管好发票。当权益受到损害时,主动与商家协商解决,若解决不了问题,再向网站服务平台投诉,对于仍旧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反映。总之,大学生应当提高维权意识,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建设和谐的网络购物环境。 (三)谨慎理财,接受理财教育,积极了解理财知识。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人才,掌握理财的基本知识是必要的。不应盲目从众,而是应该建立在理财知识的基础上,对理财产品进行充分了解,进而选择购买。盲目的购买理财产品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而合理的理财方式则能够降低理财风险,增加理财收益。因此,掌握理财知识至关重要。 (四)投资理财组合要多样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投资理财皆有风险,不应只关注收益而忽视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大学生应该进行多样的投资理财,在降低风险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收益,进而培养自己的理财思维和意识。 六、结语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蚌埠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行为比较普遍,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理财方面却知之甚少。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它将成为大学生消费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互联网金融在刺激着大学生消费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引导着大学生进行理财。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飞速发展,虽然方便了人们生活,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和成熟期,不应盲目跟风,而应多学习消费和理财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运用我们所学的消费理财知识,为自己服务,为大众服务。相信随着制度的完善,监管的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更加健康繁荣。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理财发展 摘 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有关概念和定义。第二部分,分析互联网金融下的大学生理财现状。第三部分,探究造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的原因。第四部分,给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理财行为 一、定义与研究意义阐述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为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支付和社交网络等)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是现代信息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产生的新兴领域。近几年来,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给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助力,也带来了竞争。 (二)互联网金融下的大学生理财 大学生这个群体在理财方面存有着独特的特点,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理财在观念和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虽然从个体看,当个大学生资金少,理财意识不强,但通过互联网金融能将众多大学生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这就是一股庞大的资金。而且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大学生会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大学阶段所养成的理财习惯,将会对其未来整个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三)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大学生理财理念的教育并不被人重视,对其理财行为特征的研究有诸多不足,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研究比存在许多空白之处。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和理财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许多大学生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的理财行为更加科学合理;还可以找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存在的不足之处。当代大学生的理财和互联网金融有密切的联系,大学生现在的理财行为对其进入社会之后理财也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研究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二、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理财现状 为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理财现状,笔者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湖南省内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实地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98份,有效回收率99.8%。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互联网金融下理财行为,互联网金融下理财观念。下文将对此次调查结果以及其深层原因进行研究阐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参与度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多数大学生除了关注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业务和理财产品外,普遍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所关注。虽然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金融都有一定了了解,但是在自身理财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在调查的998名大学生中,只有其中446名使用过互联网金融。而且在使用过互联网金融的大学生中,8成是在两年以内使用互联网金融的,其中近半数是在一年以内才开始接触互联网金融。大学生在对互联网金融的使用上,主要是进行投资理财,新兴的互联网借贷、学生贷款、分期付款网购等参与度不到2成。 从研究结果看,近半数大学生是在近两年才参与互联网金融的。这表明这两年以来,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参与人数增长迅速。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互联网比较熟悉,乐于尝试新生事物,喜欢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对互联网金融理财有很高的接受力。大学生有一定闲散资金可以用于理财投资,市场潜力大。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投入水平低 由于大学生每月可支配资金有限、理财意识不强,大学生理财投资整体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许多大学生认为只需要打理好每天的生活就好,并不需要专门划分出一些资金进行理财投资。还认为理财投资收益较少,手续又比较麻烦,没有进行理财投资的必要。 而且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整体上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更多是停留在观望和尝试的阶段,理财投入维持在较低水平。在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学生中,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金额占月可支配资金的比例主要集中在10%和10%到30%两个区间,占被调查人数的总体比例分别为44.44%和21.21%。这表明互联网金融理财主要是吸收了大学生部分剩余的流动资金。互联网金融理财所占资金的份额不大,但通过调查发现,也有少数大学生理财投资金额大、投资金额占比高,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所进行投资。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高度相同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理财过程中,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呈现出高度相同的情况。在理财投资方面,主要选择是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9成以上大学生使用以上两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其中选择余额宝人数是微信理财通人数的3倍左右。在互联网金融借贷方面,主要选择是人人贷和陆金所,4成多的人选择这两种方式进行网络贷款。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和借贷产品上呈现出高度相同的情形,这是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的。只有深入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时财方面有哪些特点,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理财策略选择提出合适的建议。 三、深层原因分析 (一)理财观念落后 当前,中国大学生理财意识比较落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理财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是重义轻利、耻于谈钱,所以大多数中国家庭传统教育在理财方面都比较淡泊,大学生从小接触的理财知识就比较少。而且中学时期以来长期应试教育,使得家长们教育重点主要集中在考试内容和书本知识上。家庭教育普遍认为,“只要考上好大学,就有光明的前途。”而忽略了对孩子理财观等其他世界观的教育。在这种成长环境下,最终导致了家长对孩子各种开支一手包办的现状,也导致了大学生们理财意识缺乏的现实。现实中,有的大学生花钱没有计划,甚至有奢侈浪费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不具备应有的理财观。二是虽然有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财意识,但对理财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有的大学生认为理财是富人的事情,普通学生钱少没有理财的必要;有的大学生认为,理财就是把每月剩下的生活费存在余额宝;还有些学生认为理财就是省钱,节约就是理财。这些混乱的理财意识使得在校大学生无法形成一个正确合理的理财观,这是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过程中主观意识上的不足。 (二)自身特点限制 然而,大学生这个群体在互联网金融理财过程中,其自身特点也导致了在理财方面客观上的局限性。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一是资金规模小。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每月剩余的生活费,如上表格所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数额主要集中在1000至2000元这个区间,而理财投资的份额更是主要集中在10%以下。 所以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理财,只能选择投资门槛较低的投资渠道和理财产品。二是流动性要求高。大学生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除了收益率和风险方面的考虑,存取是否方便也是重要的因素。便捷地进行资金存取,可以方便大学生网上购物和生活支出,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基本集中在支付宝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这两个平台上的原因。三是风险承受能力低。大学生理财所得主要用于生活支出,加上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遭受风险,大学生可能会遭遇正常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对大学生和其父母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理财教育 一、学校方面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应当做好理财知识的广泛普及,可以通过讲座、开设理财选修课程等方式向各专业学生提供接触理财、了解理财的机会。另外,各高校在开展理财课程的同时,应注重于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真正了解学生对理财知识的需求在哪些方面,同时多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二、教育方式老师和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去体验一下适当的理财方式,为学生明确理财意识和理财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重视理财,教导学生如何让正确的理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三、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自身必须要学会理性的消费,要有计划有目的花钱。与此同时,也要多阅读一些专业理财方面的书,主动的提升一下自身的理财意识,学习理财的专业知识。大学生可以去体验一下适宜的理财产品。 (二)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 目前互联网上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货币基金、网上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保险类理财产品、P2P网贷、网络销售的其他基金产品、比特币。我们通过分析这些产品的优缺点,就可以找出哪些产品是适合大学生进行投资的。 其实很多大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就是货币基金。余额宝依托银行卡的快捷支付和支付宝,以看得见的收益率和快捷的操作吸引了大量大学生进行投资。而且余额宝手机客户端的操作也很简洁,和支付宝一同为大学生网上购物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这对很多喜欢网购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 银行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收益率高,但是投资门槛通常也很高,不是普通大学生有能力购买的。而较低门槛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同期宝宝类产品收益率差不多,甚至低于同期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再加上这种理财产品交易手续比较繁琐,需要几天资金才能到账,实在难以满足大学生群体存取方面的要求。 保险类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比较相似。保险类理财产品的投保和退保比较方便的,但是和银行理财产品有同样的问题:高门槛,高收益;低门槛,低收益。资金到账期限比价长,可赎回期限通常在三个月以上。还有同学反映自从买了保险类理财产品后,总是会接到保险推销电话,这让他们感到很烦恼。 P2P网贷这种理财方式比较新颖,但是各种P2P理财产品风险较高,手续也很繁琐。P2P网贷审核担保还分线上审核担保和线下审核担保,其中线上平台审核担保风险很高,有借款人违约的新闻。P2P网贷的高风险,让很多大学生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望而却步。 网络销售的其他基金产品,其实就是通过网上的各种销售平台购买基金。相比于线下购买,网上购买有手续费方面的优惠,而且操作方便,哪怕通过手机客户端也可以交易。但这类产品有一定的风险,有时候也会出现亏损。 比特币,严格来说不算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只能说是投机。比特币这类网络投机的产物,价格波动巨大、还存在交易平台信用风险和政策法律上的风险,因此不太建议大学生购买。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试论互联网金融理财 摘要: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发展迅速,和传统的理财产品相比,互联网金融理财所具有的优越性十分明显,本文主要就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优缺点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优点;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优点 (一)投资者受到的时空限制比较少 和传统的理财产品相比,互联网金融理财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少。采用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者只要具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就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中断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同时这种理财方式还可以全天不中断的进行理财投资。通过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者能够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对金融的投资理财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任何金融市场的信息都十分广泛,比较便于投资者对信息进行研读和分析,从而准确的判断投资的方向。互联网金融理财还具有高效性、及时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这样投资者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云计算等技术服务,能够更为准确地对自己所做的投资策略和决策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一些提供互联网金融理财服务的结业还可以获取大量的有关信息,根据投资者的不同情况,如信用情况、投资习惯、风险偏好等各个方面,提供给投资者个性化的服务,使其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进行理财。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能够更好地做到零散理财 传统的金融投资理财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关注重点机构的客户以及个人优质的客户等一些资金实力比较强的群体而设立的,该种理财方式对投资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投资者投资的数量较大,这一要求无疑是限制了许多中小型的投资者的需求。互联网金融理财能够较好的解决该种弊端,互联网金融理财通能够采用零散理财的方式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门槛。单就余额宝来说,2014年6月,余额宝的规模已经达到5741.60亿元,和上季度末的金额相比,其规模不断提高,稳居我国内最大的全球第四的大货币资金。余额宝的用户也突破了一个亿。采用余额宝进行投资的客户的稳定性很强,客户的资金具有很强烈的零散化,这样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将资金进行聚集,然后通过对各种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及运作,从而保证客户的零散资金也能够增值。 (三)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产品多种多样,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保证客户的利益,达到金融理财的目的。如今网上的理财产品十分众多比如百度理财中的百发、阿里的余额宝以及P2P忘带平台等一系列的理财投资产品。这些理财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产品进行设计和面市,产品的创新效率比较好。特别是在如今云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信息数据比较大的社会背景中,互联网金融理财能够将资金的需求和资金的供给者想联系,然和根据双方的不同需求对产品的收益率、规模和期限等各种要求,解决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畅通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购买数量。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产品设计不但要符合顾客的性需求,还应该具有便捷的服务。我们对百度理财百发进行分析,百度理财百发,顾客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网上开户流程进行开户之后就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银行卡账户和理财账户的资金转移,并且还能够实时的查看自己的投资收入。这种理财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理财方式,其投资的起点比较低,投资的期限相对较短,流动性较好。 (四)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投资起点低、收益率高 互联网金融理财能够直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十分方便,同时还节省了实体平台的成本,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的投资和实体平台的运作费用,让众多的投资者快速关注和使用。如今互联网金融理财企业不但能够具有较好的金融业务的收入,还能够让客户获得更多的利益,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理财企业还可以通过在投资平台上吸引企业对其进行广告投放等,能够更好地降低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运营成本,提高投资者的收益利润。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缺点 (一)信用风险问题 虽然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其存在的缺点也很多,尤其是信用问题,在互联网上进行投资和交易的金融理财,在进行交易和投资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双方的信用水平,这样就有可能会导致投资的双方所具有的信息不准确,信息要求不对称等问题。这样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存在违约风险和欺诈的情况。 (二)虚拟性较强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所用手续都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的投资理财,然而互联网所具有的虚拟特征十分明显,受到技术水平的影响,互联网这个平台很容易出现一些网络故障,如服务器被供给,从而造成一系列系统风险,导致客户的资料被泄露、数据丢失等,这样就会顾客带来很大的风险和损失。 (三)理财创新程度不够 如今,虽然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过程中,其创新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大多数的理财产品就是通过传统的理财产品的观念和方式,将之移植到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进行,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专属产品,缺乏一定的网络金融理财的专业人才。 (四)存在着一定的外部威胁 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不断发展,其自身受到的威胁也十分广泛,一方面,我国的征信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导致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道德风险。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中还具有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所面对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引进的时间还比较短,但是其发展速度有十分迅速,我国没有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市场进行控制和监管,这样就导致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中容易出现监管的盲区,即便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增长快速,这种增长也是属于盲目增长的,在增长的过程中很容易涉及一些法律法规,从而出现更大的风险。 三、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和监控的力度 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到发展,我国应该就互联网金融理财所具有的自身特点以及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确保互联网金融市场中既不缺乏监管力度,也不过度监管,更好地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在法律法规中还应该明确互联网金融理财在运作过程中的各种操作的行为都是符合法律和规定的,明确各种相关机构的职能,在法律层面上明确理财产品的分类,界定理财产品的种类,从而实现理财产品投资合同统一的文本规范。 (二)更好的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 如今,我国的信用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人们的信用情况只能够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信用系统进行查询,同时在进行查询的过程中查询的权利还受到很多限制和制约,而且通过这种信息查询的方式,在信息查询体系内存在的信息也只是片面的信息,不是全面,只是一些和经济活动有关的信用记录,并没有联系人其他方面的信用记录,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将用户的全部诚信记录都记录在客户的信用报告中来,之后再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信息技术的分析等,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系统。 (三)严格的控制个人理财的产品经济以及技术风险 现如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发展还只是初级阶段,各种产品和技术都还不是很成熟,产品的经济和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违约的风险,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中就应该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不断地完善信息制度以及收益透明制度。收益透明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都能够更好地分配资源,保证资源配置合理,更好地引导投资者进行资金投资,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便于客户对理财产品的筛选。互联网金融理财中存在着一定的网络技术的风险,因此在进行互联网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提高网络技术的水平,从而降低受到技术因素影响的风险。 (四)提高风险教育的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也越来越高,人们的理财意识也变得更为强烈,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理财知识还比较匮乏,对理财的风险认识也比较薄弱,知识单纯的关心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忽视了产品的风险性,这样人们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的力度,更好地提高投资者的素质,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在理财过程中的风险,为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理财变得越来越普遍。互联网金融理财具有简单快捷方便的特征,但是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应该对风险有明确的认识,确保投资的安全性。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谈“余额宝”引发的互联网金融理财 摘 要:2013年夏天,“余额宝”的上线,为互联网金融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资金注入。从本质上来讲,“余额宝”是由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收益高、流动性强、门槛低、简单快速、实时赎回等特性,让“余额宝”受到广泛接纳。然而目前,阿里巴巴已不再将主要精力放在余额宝本身的发展上,但由余额宝开拓出来的一系列线上理财产品却依旧活力十足。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余额宝;线上理财;银行 一、“余额宝”成为互联网金融先行者的原因分析 1.收益高,风险低,成本低。作为一款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其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7%以上,同时低门槛的特征也成为资金流入的一个重要条件,用户只需要将支付宝账户中的资金转入“余额宝”,用于购买一种货币基金,收益稳定,风险极低。而零手续费更是成为“余额宝”如此炙手可热的原因之一。 2.操作灵活,流动性高。“余额宝”采用的是T+0赎回,没有资金冻结的硬性要求,这相对于银行的定期存款极大地提升了资金流动性,相对于活期存款又在收益率上有较大的优势。 3.时代革新性。不同于传统的银行存款,线上理财恰好地适应了当前互联网发展潮流,更好地迎合了广大消费者零散闲置资金的理财需求。摆脱了银行单一渠道的束缚,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基金的无中介状态销售。 二、继“余额宝”后,各类线上理财涌现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和优良表现,让不少基金公司看到了市场的广阔,多以货币基金的销售来吸纳资金。包括银行在内,也不得不模仿余额宝打造类似的货币市场基金,留住客户。“宝宝大战”的火热,正说明了各方机构对这块市场的争取。 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主要分为四个类别:集收益、资金周转和支付功能于一身,推出的在线理财项目,如阿里巴巴(余额宝)、苏宁(零钱宝);基金公司在自己的直销平台上销售的产品,如汇添富基金推出的场内货币基金添富收益快钱;基金公司和知名互联网公司联合开发的理财产品,如微信理财通、百度理财计划B;银行自己发行银行端现金管理工具,如平安银行的平安盈。 互联网理财从无到有,业务规模飞速膨胀,投资者希望从线上理财得到更高的收益,而各方机构则希望在这场角逐中抢占市场。这块庞大的资金市场已经成为各大机构争夺的焦点。 三、互联网理财与传统理财的对比分析 纵观银行理财产品,不难发现其最大的缺点便是起点高,很多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都在万元以上。其次,周期长、流动性差也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板。这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不愿意让将这笔资金承担风险。而对于大投资者,银行的理财收益率又不及基金、股票高,因此这部分资金也无法被吸引到传统理财上来。当越来越多的储户把存款转入“余额宝”这类理财账户后,这部分资金的支配权就从银行转向互联网企业。虽然银行也向互联网企业迎战,但由数据不难发现,资金已不再是银行间的储户资源转移。当前互联网理财吸金规模累积不过几千亿元,但由于客户黏性的不断增加,互联网企业对银行资金目前已形成了撬动趋势,吸金规模和比例都将继续上升。 四、未来线上理财的可行性分析和发展建议 1.风险评估。(1)货币基金本身的风险。余额宝本质就是货币基金在支付宝平台上买卖,而后推出各项线上理财项目,大多投资于较低风险的品种,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债券、现金等。(2)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在线购买理财产品其实暗藏信息泄露风险,因此保障用户的账户安全和资金安全,成为了各大机构开拓线上理财的前提。而对于用户而言,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上钓鱼网站,降低自己的风险。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从更高层次上来防范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瘫痪。(3)监管空白地带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作为未来资本货币市场的潮流,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尚处起步阶段,未形成系统的监管制度体系。监管机构应该尽快构建起灵活的、富有针对性与弹性的监管体系,既要弥补监管缺位,又要避免过度监管。(4)大数据技术风险和操作性风险。数据安全在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后台数据库安全要解决核心数据资源面临的“越权使用、权限滥用、权限盗用”等安全威胁;二是数据传输安全可以通过结合数字证书等安全认证机制和传输加密机制来保障数据传输安全。要解决安全问题,必须充分借鉴银行业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参考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强化网络完全管理。 2.关于未来线上理财的发展建议。未来,线上理财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究竟是谁会主导或者分享这个市场,那就由市场作出抉择。一直以来,银行以垄断者的身份控制着货币资金的利率,互联网金融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利率市场化的希望,还推动了银行的创新。在互联网理财发展的过程中,防范线上理财的风险,保证安全性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前提,必须通过多方的努力,确保线上理财这一时代创新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苏宁818“掌上理财”赚不停 互联网金融再送“发烧大礼包” 2015年的“818”理财节,苏宁理财将在投资者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开数据显示,苏宁掌上理财的份额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818”发烧节的临近,苏宁理财迅速推出了一系列高收益、低风险的定期理财产品,投资者只需在手机上轻松一指即可购买,并且还有黄金、现金券等好礼相送。 掌上理财 一键畅享高收益 目前,苏宁易付宝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移动互联网理财功能,苏宁理财网页上的零钱宝、定期理财、基金理财等理财产品均可在易付宝上完成申购与提现。据介绍,用户只要打开苏宁易付宝APP,进入理财功能页面,苏宁定期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收益率等内容就能一目了然,并且轻松一键即可购买。 据了解,根据移动端用户的投资特点,苏宁理财还定期推出APP专享活动,为投资者准备了一系列财富增值“福利”。据介绍,苏宁理财平台定期理财产品的常规年化收益率为7.8%,但通过参与易付宝移动端理财活动,投资者申购同类产品可享受高达8.18%的年化收益。 相关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苏宁理财产品的移动端销售增速迅猛。截至2015年6月底,苏宁定期理财产品的移动端申购占比接近80%。此外,苏宁零钱宝移动端申购笔数6月份环比增长44.6%,申购总额环比增长31.8%,苏宁零钱宝销售PC端和移动端占比已接近3:7。 多重好礼 黄金、现金券送不停 苏宁定期理财产品的特征在于其高收益、低风险。据了解,目前苏宁理财提供的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在8%以上。并且根据不同用户特点,还推出了一些特色理财产品定制服务,年化收益率从8.18%到10%不等。 据介绍,苏宁理财低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苏宁定期理财产品由保险公司承保,银行、大型公司等机构担保,实现了对用户100%承兑。其次,苏宁定期理财后台依托完备的大数据计算、专业的风控系统、优质的IT系统平台,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安全保障。 凭借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苏宁理财成了用户投资的“香饽饽“,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据了解,“818发烧节”期间,苏宁理财将推出最高收益10.8%的定期理财产品,并发放超过10亿元的理财现金券,理财的用户还会有机会获得黄金,力度空前。 “818”发烧节 苏宁金融好戏连台 除了互联网理财之外,苏宁易付宝、苏宁众筹、苏宁企业信贷、苏宁消费金融、苏宁保险上演了一台互联网金融“818”促销大戏。 据了解,苏宁易付宝发起了“超级星期六”活动,每周六全国数万家商户使用苏宁易付宝扫码付款可享受满20元减5元的优惠;苏宁众筹推出10元筹宝马车的项目;苏宁企业信贷在“818”期间推出账速融、信速融首笔贷款8.18折的优惠融资活动;任性付三零分期,“零首付、零手续费、零利息”让消费者任性购物;苏宁保险推出“乳制品召回损失险”,奶粉因质量问题被责令召回和下架,消费者可获得每罐2000元的赔偿。 一位接近苏宁理财的人士称,在“818”发烧节期间,苏宁互联网金融将继续整合支付、理财、众筹、企业信贷、消费金融、保险等资源,为广大消费者打造一个“人人发烧”的狂欢节。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基于余额宝和支付宝分析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以“余额宝和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互联网理财对于金融业具有扩大货币基金规模、推动金融市场化、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和培育新型金融业态等积极影响,同时也具有金融风险增大、货币基金流动性过快、金融监管空白、抬高了传统金融的贷款利率等消极影响。从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余额宝;支付宝;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经济的相互碰撞,产生了新兴且便捷的支付产品,它们改善了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例如余额宝和支付宝。余额宝是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的产物,它的吸金规模之大与速度之快,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货币基金。然而,自2014年3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文件叫停二维码、虚拟信用卡等各种网络支付业务,《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草案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以及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均下调了支付宝的快捷支付业务的额度且还规定每月最高限额等,这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都将矛头指向了余额宝和支付宝,于是在金融甚至经济领域关于是否应该取缔余额宝和支付宝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而且正朝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辩论演进。 二、互联网理财对金融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扩大货币基金规模 余额宝号称网上的“储蓄罐”,主要原因是它的门槛低(以一元起),利息日结算,收益率高达676%,是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193倍,这样满足了社会大量散户周期短、收益高的需求。因此,自从2013年7月开始至2014年2月截止,余额宝货币基金规模达4000亿元,在短短的8个月内,货币基金规模从3038亿元增加到约10000亿元,大约占中国货币基金总额的34%,可见,互联网理财产品有利于提升货币基金的规模和速度,解决了货币基金企业融资“时间长、利率高且难度大”的难题。 2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化进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货币市场也不例外,在货币基金市场上,货币基金通过利率的市场化使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有利于提高货币基金的使用效率。由于余额宝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具有融资成本低、收益率高、流动性和灵活性较强等优势,使得大量用户将自己的银行活期存款提取出并转移到自己的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中,提高了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缓解了货币基金过多的滞存于金融机构而造成的资金浪费,同时也打破了金融机构独家垄断全社会大部分资金的格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着竞争风险,由于竞争促进了利率市场化,因此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利率的市场化真正实现,最终的结果是余额宝的套利空间会消失即金融机构与余额宝的利率相等,但是这种消失只是暂时性的,两者为了抢占货币基金的市场份额,必然展开新一轮的利率之战,如此循环下去,最终会促进货币基金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3有利于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借助于互联网而产生的各种新型理财产品不断出现,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便是典型例证之一,在当今这个创新的年代,各行各业都在尽最大努力进行研发和创新,当然金融业也不例外,金融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种互联网理财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传统的金融监管法规原则及条例有些空白或不完善,需要金融监管机构重新思考和审视目前互联网理财给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找到传统金融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劣势,保证二者求同存异,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管的重要作用,达到其为金融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 4有利于培育新型金融业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互联网理财产品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新的技术平台和新的理念和策略,互联网理财不可能颠覆根深蒂固的传统金融业,但是会倒逼传统金融业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培育新的金融经营业态。传统金融业应吸收和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自身特有的优势相结合,形成更优的金融发展业态,促进现代金融业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保证金融业快速、健康和稳定发展。 (二)消极影响 1互联网金融风险越来越大 (1)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自身就存在系统性风险。余额宝的本质是帮助用户进行基金支付的第三方平台,它与金融机构发售的基金产品一样,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并不是大多数用户认为的只赚不赔的最佳理财产品,因此提醒用户一定要警惕货币基金的收益风险。 (2)余额宝存在潜在的金融监管上的政策性风险。由于证监会监管方面的限制,余额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能代销基金,作为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在整个货币基金链条上只能充当支付的角色,而真正的货币基金直销者是天弘基金,可见,余额宝在货币基金销售方面实际上是在打擦边球,从监管法规来看,余额宝既不违法也不合法,属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一旦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辐射到灰色地带,余额宝必然面临着被叫停的风险。 (3)余额宝抢占了银行的货币基金市场份额,面临着银行的竞争性风险。由于支付宝的支付体系构建于各大银行体系之上,当余额宝的吸金规模和能力对银行构成威胁时,银行必然联合起来一起攻击余额宝,目前,余额宝的吸金特征与银行的吸收存款业务相类似,二者已经形成了竞争关系,各大银行必然通过控制自己的平台来摧毁余额宝的根基,达到彻底封杀余额宝的目的,使余额宝面临着灾难性风险。 2货币基金流动性过快不利于金融业健康发展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以其特有的货币基金流动性快为特征,满足了大量资金少的散户一方面追求高额的利息,另一方面货币基金使用便捷灵活的愿望,这对于大量小额散户短期内是有利的,但是在货币基金总额不变条件下,依据费雪方程式可知,货币基金流动性过快,必然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进而导致利率上升,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矛盾,造成金融业内部矛盾不断升级,在金融监管不及时或不到位的情况下,金融业很难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3互联网理财金融监管尚处于空白 互联网理财作为一种新型金融经营业态,它与传统金融业的最大不同是不成熟,最重要的是在目前金融监管条例中没有对其专门进行监管的法律规定,且互联网理财发展又非常迅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的发展对传统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造成巨大冲击,形成理财产品一边倒的格局,不利于理财产品在金融业内平衡稳定发展,最终必然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金融业的发展道路上必然会受到更多更大的障碍或阻力。 4互联网理财提升了传统金融的贷款利率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保持在5%以上,而传统金融中的老大即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5%,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才为475%,可见,两者收益率的差距相当显著。这也意味着在吸金竞争力方面的相差悬殊,互联网金融理财给传统金融带来了巨大压力与挑战,在央行不干预的条件下,传统金融业若不转型且不影响其利润率的条件下的唯一办法就是上调存款利率,这样会造成货币贷款额需求量显著下降,传统金融机构货币滞存增加,货币市场流通不畅,极易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不利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启示 (一)对于传统金融业的启示 由于互联网理财产品刚刚起步,短期来看其对传统金融业的发展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如果按照目前速度发展下去,可以预见它对传统金融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以“余额宝”为例来分析互联网理财对传统金融业的启示。应警惕互联网理财的“长尾效应”。长尾效应认为所有非主流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主流市场还大的市场。由于传统金融业,尤其银行业以其活期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高而闻名,加上传 统金融坚持“二八定律”原则,认为80%的利润是由20%的大客户带来的,不愿意为小微客户提供服务,这就给互联网理财企业“吸存”大量小额散户资金创造了条件,近期各大商业银行也意识到了竞争压力,正在转变传统垄断经营的观念,开始重视互联网金融的“长尾效应”,例如广发银行与易方达基金公司合作推出“智能金账户”和“快溢通”业务,智能金账户的利率高于活期利率。在未来,传统金融业一定要和优秀的基金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安全便利且收益率高的短期理财产品,将自己的优势与基金公司的优势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开展业务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启示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互联网理财也不例外,这就提醒理财用户要提高对互联网理财的警惕性,与此同时也要求互联网金融公司加强自身诚信建设,最好实现资金运行信息公开透明化,不要忽悠广大用户,虽然互联网理财收益率较高,但是一旦诚信问题受到质疑,那么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要注意防范网络风险,由于互联网理财的一切手续或程序都是使用互联网按照指定命令借助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进行传输和转换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因为通过掌握这些信息可以把握一国经济情报,这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信息的安全与金融业的稳定运行。 (三)对于金融监管部门的启示 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是保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这就要求一方面面对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快速发展,金融监管部门要及时研究制定监管的法规条例,重点完善监管体系,守住风险底线,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监管。规范有时也是一种保护,是为了其更好更快的成长,保证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对传统金融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改革或转型升级引导,意识到竞争压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当二者竞争矛盾升级时,金融监管部门要成为它们矛盾消除的调节器,达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重效果,实现他们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融合,互惠共生,共同推进金融业整体科学、健康、稳定的发展。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及对策刍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货币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其中最为典型和突出的是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出现,最具影响力的包括移动支付功能的支付宝、易支付、微信支付等现代信息科技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物。这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金融理财模式的出现,对于目前我国金融理财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问题。文章主要通过探讨在当下互联网与金融紧密结合所带来的金融市场所带来的理财风险及如何对应这种风险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安全对策;支付宝、余额宝 这几年来,我国互联网与金融市场火热的结合发展起来,尤其是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其使用人群已经超过八千万以上,随之而涌现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服务、不同方式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纷纷面世,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的发展和运用。这种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的出现和火爆趋势,也对理财带来了一定风险,为此,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理财进行详细的叙述分析,从而找出应对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的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和传统金融理财的对比 互联网金融理财在逐步的颠覆传统的金融理财。互联网金融理财是与货币市场基金紧密相连,并主要是对同业存款、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进行投资,这使得其所获得利息明显高于传统存款的利率,在一定程度上那个推动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形成;而传统金融理财通过银行办理业务,并进行储蓄理财来对资金进行管理,但互联网理财一方面为老百姓带来了方便也更丰富的提供了理财的种类,但在一定程度上传统金融理财在老百姓的心中占有根深蒂固的选择地位。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分析 (一)监管风险 互联网的金融理财产品,是一种全新的富有现代化金融理财的时代特性的金融产品,对此,传统所具备的金融监管管理制度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内容已经不能与之相适应,其中以互联网普遍使用的阿里巴巴开发的余额宝,天弘基金通过支付宝设立了账户的余额,而支付宝销售结算专户和天弘基金通过在支付宝平台所形成的基金直销都是在证监会的监管下,处于无人监管状态的还包括备付金的账户和基金结算账户的资金监管。根据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规定,支付宝是可以购买协议存款,但对是否可以直接购买基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从根本上而言,支付宝具有违规的嫌疑,其存在着一些不能被监管的风险。 (二)货币市场风险 对于互联网的金融理财产品,虽表面上看起来名目多而杂,但实际上仍是属于货币基金,只是通过电商平台与基金公司相互合作,为客户通过借助理财产品来做增值服务。其所形成的收益会受到利率政策以及货币市场的双重影响,但由于利率政策和货币市场所产生的变化会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一旦具有较高的收益,也就意味着同时具有较高的风险,同时由于目前所存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多数具有收益浮动和不保本的因素,货币市场表现不景气,就会出现货币性基金的收益会相应的下降,最终就有可能导致亏损的风险。 (三)系统性的风险 我国目前已经出现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准入门的门槛条件低,出现很多不同的网络公司和金融机构通过推出各种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有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以最为火热的余额宝来说,它在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突破了5000亿,这个比例占据了全国总储蓄的百分之一。作为货币市场基金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在如此庞大的规模之下的资金因为缺乏一有效的监管,如果出现市场波动或者投资失误等风险问题,就会减损资金或者破产危机,最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四)纠纷风险 虽然互联网理财产品作为投资理财的产品,在进行对外宣传的时候让理财客户忽略了这种互联网理财产品可能产生的投资风险,理财产品的产品规模、运作模式、风险提示等信息情况都只是进行了模糊不清的说明有些信息内容甚至是只字未提。因此在运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时候,在注重其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可能出现的亏损做出相应的知悉了解,尤其是当下互联网模式下,账户安全容易出现各种金融消费的纠纷问题,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遭到侵害。 三、应对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的对策 (一)加快对互联网金融立法的进程,并完善互联网的金融法律法规 要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加强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建设。具体做法:应加快我国针对互联网的立法进程,通过法律形式将互联网金融的性质和法律地位都按照一定的规范法律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应该对现有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进行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的完善和补充,并在原来已有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补充适应当下互联网金融的新兴发展形式和需要。最后,给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建立一个公平、平等的交易平台,形成有序的交易规则,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交易在识别数字签名、保护消费者个人消息、保存电子交易凭证、明确交易主体的责任等多方面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障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消费者保护 随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蓬勃快速发展,对于这种互联网的金融理财产品也随指有着很高的热情,但由于这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速度快,人们对其金融知识的相关学习相对浅薄,缺乏一定的理财风险判断力,因此对于完善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消费者保护成为当前重点关注内容之一。具体保护措施首先是国家应该颁布保护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消费者保护法,对于这种互联网的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分配、责任承担、消费者个人的信息安全保护、机构的信息披露等问题作出明确而合理的法律规定,让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参与者可以在统一而规范的流程中进行业务的办理,这样也有利于相关监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另外,为消费者建立可以通过咨询而得到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更好的了解的模式,对产品的特点、购买可能出现的风险存在问题的了解,尽量避免因为随意乱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现象。 (三)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 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快速发展,存在着主体和监管职责不够明确的问题。在这种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激烈发展的时期,如果出现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不明的情况,极容易造成监管的缺位或者监管主体通过钻空子导致的滥用监管权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是非常不利于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严格规范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主题监管地位,并明确具体人员的监管职责的分配,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相关的具体操作要求来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 对于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其发展也是变化不可控制和估量,由于针对互联网的金融理财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监管体系有着严重的监管力度不够和不能与这种互联网发展的变化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就成为保证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重要管理形式。首先必须建立关于互联网的行业协会,并通过自律管理的充分作用发挥,来维护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共同利益与竞争秩序,并加强互联网理财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尽量避免因为恶性竞争带来对公共利益的损害,努力为互联网金融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又规范的管理标准,并通过定期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从业人员进行严格深入的培训学习,增强其业务操作能力和工作责任感。 (五)构建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安全体系 互联网本身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就不断出现着各种安全隐患,包括被病毒入侵或者安全协议密钥不够稳定等问题的出现,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建立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安全体系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首先,必须建立安全又稳定的数据库,并通过对资金投入的增加来提高硬件设备的防攻击、抗病毒的能力,为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建立一个可靠健康的外部环境;其次,通过加大对信息保密加密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建设更为安全的监管制度体系,从而更好的保证互联网金融理财交易的安全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互联网和金融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由于门槛低、效率高等优势在目前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此出现的金融风险也层出不穷,必须建立安全有效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互联网金融下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创新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发展,银行业的全面放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其运作、支付、低门槛等对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具有挑战性,而对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产生冲击和压力。探讨理财业务的创新、营销模式、风险等问题,提出定位、创新、研发、改变等对策。 理财业务作为银行带来额外非利息收入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理财业务对国有商业银行有着举足轻重作用。但目前互联网金融,新兴银行等影响着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互联网的理财业务虽然是新兴业务,才刚刚起步,但却是风生水起,得到迅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冲击日益显现:理财业务出现大面积低收益、转变业务等现象。下面就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存在的不足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以此更好促 进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进行讨论。 一、现状及不足点 互联网中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涌现,互联网充分利用其互联技术信息传播迅速,运营成本低,客户参与度高,就其高效率便捷等特点迅速占领了网络。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业务发展和业务流程,产品创新研发、客户宣传、支付结算,服务等许多不足,下面就几点不足展开分析: 创新能力不足 研发方面忽视了对投资者理财需求,难以很好地针对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和新的业务流程和支付系统。例如一些理财产品操作程序繁琐,客户需要取号排队到柜台办理,花费手续费和大量时间;理财业务产品创新能力方面略有欠缺;产品缺乏流动性,变现能力较差;购买门槛高等。各商业银行对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开发较少,许多产品开发相互模仿,产品内容相似,不能够形成竞争优势,对市场变化不够敏锐,知识含量较高的对外投资和投资管理量,来源不广,对某一类业务依赖性较大,没有认真和充分考虑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适用性。对银行来说如果不对理财业务产品进行更新发展,客户可能就被其他新发行的理财业务的金融机构所占领。 理财业务市场营销缺乏力度 营销观念不强,服务不到位,缺乏主动营销意识,坐、等、靠现象比较突出,认为客户自己会找上门来要求进行个人理财。现实中尽管几年来理财产品大量出现,但大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也是初步认识,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产品推介、产品宣传、理财规划咨询、推广没有很好策划,难以激发投资者购买欲望;个人理财业务推销倾向比较追求量指标,忽视质指标方面比较明显,给人造成负面印象,造成客户的厌倦心理。 对产品风险提示不够。理财业务风险具有隐蔽性且难予预测性,对潜在的风险提示不足,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一味强调预期收益率、高收益率,一旦达不到预期,客户就有被骗的感觉,容易造成客户对银行的失信和流失。 发展模式不健全。受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约束,极大地限制了理财业务拓展空间,一些理财产品多数都是以代销的形式进入金融银行。 二、创新发展对策 互联网金融虽具有低门槛,流动性好,但风险高,一旦平台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实情况下,投资者很难追回自己的利益。而 一方面“有钱存银行”这种惯性行为在我国已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建立了强有力的信用与资金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体系,积累了资本实力、市场地位和客户信任。是互联网等第三方机构无可比拟。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应综合竞争对手的劣势以及自身的优势,根据客户及客户需求量身定做,尤其要重视中小客户特别是中老年人及无暇打理资产的这一群体投资者。针对这一现状,具体提出一下几点对策: 抓住改革的政策环境。对即将推出的银行混业经营、利率市场化、保险和证券投资的业务作为银行自营业务、亚投行、银行与电商之间业务等政策环境,发展潜力巨大。银行可以开发捆绑式产品,通过向客户提供个性的综合理财计划(资产管理)来带动银行产品销售,可以预见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等闸门一旦放开,理财业务将迎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 定制多元化。通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发掘和整合,形成更准确的客户定位。既要定位高端客户,也要满足中低端客户,既要满足风险偏好性客户,也要满足风险厌恶行客户。整合营销产品如证券、保险、基金、理财产品、第三方存管等产品;大力营销新股申购型理财产品、超短期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风险度较低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加快形成寿险与财险、理财与保险类产品合理配比的,个人保险产品线如结构性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代客境外理财信贷类理财产品。结合区域经济金融条件把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创新性的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来抓。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引进具有研发创新专业人员,加强理财产品模式创新。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以及多元化发展的原则,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深度挖掘和创新研发大数据,第三方支付信息等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理财业务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计算机信息、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需不断招纳、选拔、引进、和激励一批复合型金融理财人才。不断开发更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发掘和整合,从研发到销售提供客户满意的理财业务产品。开发新产品要注入新的活力元素,形成更准确的客户定位。如开发理财业务程序简便易操作的程序,注重客户体验的系统,开发相应的分销渠道以及服务平台营销网络。开发适合高、中、低端客户群体需求的产品。同时要降低购买理财产品的门槛,以及利率、费率限制,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在创新上要紧贴市场,防止出现产品与需求脱节现象。结合其他业务进行交叉营销,循环营销,也促进其他业务的发展。这些都需要相关的技术和人才,才能吸引投资者,才能实现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细分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银行应关注对投资者群体的细分,个性化服务是理财的重中之重。理财产品千差万别,正确评估客户,选择最适合的产品推销:按收入、年龄、学历、风险偏好等标准进行分类。按照客户的预期收益和具体需求,为客户分析和规划人生不同阶段,如青年期、成熟期、退休期等时期的财务状况。针对高端客户,可提供高档、全面的产品如证券、外币代客境外理财信贷类理财产品。对低端客户可提供风险度较低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储蓄组合、基金买卖等。并制定长远理财规划方案,提高客户忠诚度。提供并有高质量的动态跟踪服务。 改变服务理念,改变营销策略,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商业银行在发展客户管理与营销活动中,要把金融产品的市场营销与金融服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顾客传递产品形象,通过引导、介绍、劝导、说服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充分利用媒体如网络、手机、微信微博等传播工具,全方位提升与客户的联系,提升影响力,通过移动客户端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力地推进理财业务市场。营销过程中不仅仅只追求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要真正确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制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组合,贯穿始终。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应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和评估,同时向理财客户提供市场和银行风险控制系统。包括日常监测、电脑信息与决策系统,及时计算银行的资产组合以及各种的价格、波动幅度、市场风险等,分析出现各种情况的概率及对策,帮助其分析市场趋势,决定资本额、风险敞口额、止亏限额和流动性限额等。使投资者真正感受到国有商业银行强有力的信用与资金安全和风险控制体系。使国有商业银行同互联网金融企业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力的位置。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金融业已不再是以前的传统发展形式,其他行业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一方面,改革创新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给客户创造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也为银行业甚至是金融行业提供发展动力,甚至提高国家金融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力。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2015 互联网金融改变我们的理财生活《投资与理财》主办论坛场面火爆 1月17日,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理财杂志《投资与理财》联合监管层、学术界、从业者代表和媒体等,在北京成功举办“2015 互联网金融改变的理财生活高峰论坛”,深入研究讨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问题,以期对行业良性发展有所帮助。大会共有200多人参与,场面火爆。著名演员、Star VC联合创始人任泉到场助阵,并发表“Star VC对互联网金融的思考”的演讲(详见P48)。 2014年,全民理财风生水起的一年。各种理财工具竞相推出,互联网金融百舸竞流。如何更好地管好钱袋子,也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不仅理财渠道不断拓宽,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支付宝钱包可以在琳琅满目的商场购买商品,打车不用现金,而改用微信理财通支付,抢微信红包已经成为节日期间小小的期待。去众筹平台上当一次股东,在P2P平台上体验数倍于银行的超高收益,甚至每天看余额宝收益都成为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如此种种,已经体现出互联网金融改变大众的理财习惯。 在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的当下,曾经保守的银行家们也开始学着用互联网思维审视行业的未来发展。而在余额宝们和银行存款规模的此消彼长中,利率市场化也在不断推进。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在余额宝的影响下,货币基金已经成为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理财“底层账户”。 过去的一年,虽然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发展,但同时出现的事故也不在少数,P2P跑路、众筹平台倒闭、电子白银期货诈骗等等,因此对于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也是行业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 对于很多人来讲,安全性依然是重中之重。大家对互联网金融从怀疑到认知,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现在互联网金融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对于大众来说,互联网金融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理财习惯,更带来了无限选择和可能。 有监管层领导曾提出,互联网金融要以更严格的标准,强化投资者保护、风险意识培养和金融教育等功能。同时,要保护客户的合法知情权、个人信息等,任何机构不得利用自身优势地位,擅自动用客户资产或泄露客户信息。 下面我们来看看论坛现场嘉宾的精彩观点。 张磊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 互联网技术革命性降低的成本 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革命性的降低成本,我们会看到以前只有中产阶级才能申请信用卡,现在大学生如果在一个电商的网站上多次交易买东西,也可以打网络白条了。这就是信用卡门槛降低了。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才使货币基金从以前的1000块钱的门槛降低到现在的一块钱。大家知道,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是千分之三,一块钱的管理费是三厘钱。我们要投资管理,还要为客户服务,正是因为我们有了互联网,所以可以大幅的降低成本,使我们在校的学生,使我们的“丝”,使处于底层的劳动者,他们在收入微薄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财了,门槛降低了。 窦云红 华夏银行总行个人业务部副总经理 银行不会落后于互联网金融时代 银行的创新能力我们不担忧,但是我们还是比较担忧在座的各位的第三方机构,你们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的触动,真的是把老百姓的投资习惯给改变了。 虽然银行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风控体系,但任何金融背后都是服务,银行和在座的机构一样,要不断的跟着时代变化,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现在的需求是足不出户,可以体验到多种想要的产品,所以,银行照样不会落后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时代,我们华夏银行从2013年开始,也一直在倡导我们要打造第二银行,也就是我们以互联网时代为主流做的相关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其它媒介的功能银行的革命。 周治翰 开鑫贷副总经理 互联网金融一定会让理财变得简单 理财领域在生活中,相对以前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领域,无论买什么理财产品,都需要到柜台排队,有时候买一些相对高收益的信托的话,还要有大量的资金要进行面签,对一般的客户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行为。但是互联网金融兴起以后,这种理财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透明。 回想我们一开始设计开鑫贷这个产品的时候,也没有预料到在金融服务领域会做那么多的创新。现在有那么多层出不穷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场景,我们非常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互联网领域一定会让理财变得简单,希望大家能够开心理财,开心生活。 何彬 宜信投米网总经理 希望2015年看到更多的P2P公司不兜底 我们希望在2015年会看到更多的公司是不兜底的,我们希望2015年信托公司也不兜底。我们都在教育市场,教育客户,教育小白投资者,理财也会有风险。 在2015和2016年,我相信P2P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一个从业的公司来讲,如何平衡高速发展和风险控制是有很大的挑战。在创新方面,我不认为在底层的金融属性上可以做得很快,很大的革命性的创新,这是很难的。一般的平台也不会轻易尝试,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和技术在运营,在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方面做更多的尝试。 蒋轩 搜易贷coo P2P平台还是保障一定的投资安全性 我们自己也思考这个问题,每个平台都不希望出现兜底这样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对自身平台有伤害。 我们感觉互联网有效率,让大家把比较复杂的交易简单化。如果还是线下的面签,风险测试在网上做,是不是更有效。我感觉应该是更简单的方式,限制一些投资额度,强制分散它的投资资产的种类,或者说自身的平台,通过更好的保障机构,起码在某一个额度内保障资金的安全,这是平台发展的方向。举个例子,好比说我去一个市场买东西,如果我买到了假货,我对这个东西判断不专业,我看不出来是假货,这就要求这个市场是否有足够多的措施,防范假货的发生。 袁成龙 向上金服 兜底是目前很多平台不得已的选择 兜底可以说是在早期阶段,大家为了获得客户的信任,为了在这个市场上,在业务上生存下来,做了一个不得已的选择。我们在这个行业里也看到,在早期阶段,有极个别的公司是不能提供这种担保,或者是不提供兜底的,但是发展得确实不是特别好。那么这个现象的存在,不是我们任何一家公司问题,而是现在所处的金融环境的问题。 对于投资者来说,2015年更应该培养自己的风险意识,用审慎的态度挑选平台吧。我觉得2014年已经发生的大量“跑路”事件,应该让投资人在2015年在选择平台上更慎重一些。 张巍微 中瑞财富CEO 平台要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 我们要尊重客观现实,现在的监管环境是怎么样的,老百姓的思路是怎么样的,平台显示的状况又是怎么样的,要尊重这三个现实,作出自己的选择。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界定好自己能力的边界,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我觉得很多事情看似矛盾,实际上不是矛盾。 主要是做供应链金融这块。首先我们选择一条可以做供应链金融的供应链,比如说像煤炭供应链,这是非常好的供应链,市场空间非常大,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需求大概有5000亿左右的规模,所以它是非常值得做的。第二个是这条供应链非常稳定,因为下游最终的还款方,我们可以界定为国有五大电厂,在目前的情况下,国有五大电厂倒闭的可能性五年到十年未必能够看得到,这是非常好的供应链。 张志威 抱财网联合创始人 P2P本来就是高收益高风险 我认为是投资者教育的问题。在P2P行业,我个人认为一直有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很多平台讲的是高收益,低风险,但P2P本来就是高收益,高风险。我个人认为P2P就是风险高的产品,所以收益高。大家炒股不会闹事儿,P2P将来也会这样的,随着投资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客观,他投的时候会认识到有可能会有风险。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这些产品依托传统银行的框架,来做改善就可以了。传统的银行受制于体制的约束,或者是监管的约束,现在很多产品在银行内部都已经设计出来了,但是推出的时候受制于规则监管,推不开,我们拿过来直接用就可以了。这是我们的大的思路,就是贴近银行。 叶大清 融360CEO 未来垂直细分领域的机会较大 我认为学生分期这种细分市场是比较好的资产。你把钱借给学生,虽然他的收入能力没到这个层次,但是我们看好大学生有钱还,以后会很成功的,而你要借给一个企业,企业如果关门了,他就没有第二次生命。 我觉得深入细分垂直是很好的,像房子的抵押、汽车的抵押,这个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大的,需求比较大。银行没有很好的服务这些企业,像众筹、P2P的模式,可以用好的风控手段,解决这些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尽可能的规避监管风险,我觉得还是很有机会的。 高竞 挖财信用服务事业部总经理 互联网金融和辛亥革命意义一样 1911年的辛亥革命,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帝制不再。2014年互联网金融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也让很多原先自己与投资理财无缘的用户也可以理财,让大家知道自己也有理财的权利。但之前投资理财门槛多么高,大家比我还清楚。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元年,这一年可以媲美辛亥革命的作用。更多的不是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多少便利,更多的是2014年互联网金融让很多人知道原来我也有理财的权利,我可以理财,我应该理财,我能够理财。这样是把权利的赋予深入人心,这才是互联网起到的最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在效益上、渠道上、成本上的经营发挥的影响。 李爱君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 互联网金融产品信息披露很重要 如果互联网金融创新没有流动性,没有安全性,没有效益性,这个社会是不需要的。还有行为监管里的知情权,私人的隐私权的保护,还有知悉权,在这上面进行行为监管,重要的一条就是关注信息披露制度,并不是传统金融机构主体的信息披露,一定要进行产品的信息披露。在众筹平台上,它的产品已经非常复杂了,如果产品不进行信息披露,投资者不了解产品,是无法投资的。用其它的方式做宣传来吸引投资者,这是不负责任的,也是背道而驰的,所以首先要做产品的信息披露。 张兵 中投产业基金负责人 对互联网金融宣传不能过度包装 我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的解读要回归常识,特别是媒体和从业者的宣传不要过度的夸大和包装,这样会让投资人忽略风险。比如像“宝宝”的产品,比如是预期类的收益率,但是更多宣传的是保本,那么这是一种误导。我认为线下资产都不会因为搬到线上来有变革,所以在宣传高收益的情况下,必须要披露有高风险,有责任的从业企业要承担起这个义务来。类货币基金产品一定要注意流动性风险,如果我们发行了一款产品,如果投资人集中要求回赎,那么管理人很难兑现。还有杠杆的风险,有的公司做的几十万、几百万风险不大,但是几十亿、几百亿,完全覆盖不了。 金融互联网理财论文:互联网理财领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理财领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对我国互联网理财的发展现状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互联网理财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理财 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等金融相关服务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业正由单纯的支付业务拓展到融资、理财等传统金融业务领域。支付宝联手天弘基金推出的“余额宝”自2013年6月13日上线以来,其规模和客户数均呈现了爆发式增长,仅数月就抢占了华夏基金雄踞七年之久的公募基金头把交椅。随后,现金宝、活期宝、微信理财通等各种货币基金型互联网理财产品纷纷面市,同样受到热捧。互联网理财依托互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以高效便捷、成本低廉为竞争优势,成为普惠金融的一支新军。然而,由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特殊性、专业性和复杂性,我国在互联网理财领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一、互联网理财发展现状 2013年号称“互联网金融元年”。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理财和互联网保险等新业态以意想不到的惊人速度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元素使得金融操作变得更为灵活多样,最新颖的金融投资消费理念不断被国民所认识和接受。 国内银行、保险、投资等金融控股集团很早之前就已借助互联网向用户提供金融理财服务,但与传统的理财服务无本质区别,因而并未受到太多关注。2013年横空出世的余额宝等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既有和活期存款一样的灵活性,又具有“操作简单”、“支付便捷”、“收益较高”、“无资金限制门槛”等特点,正逐渐改变原来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业务模式,备受年轻人追捧。据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互联网理财产品使用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中超过85%使用过互联网理财产品,仅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受访者年龄小于25岁的占比为47.9%,这一年轻群体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自身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风险承受能力也较低。 互联网理财拓宽了社会公众的投资理财渠道,提高了中小投资者闲散资金的收益,实践着惠普金融的理念。余额宝得到市场充分认可后,更多的电商、银行、证券及基金公司之间加强了合作,陆续推出了多款类似“余额宝”的互联网理财工具(详见下表),并拓展了余额宝的部分理财功能,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理财需求。 国内部分互联网理财工具一览表 资料来源:基金公司网站和媒体材料。 二、互联网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风险。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明显的法律盲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诸多问题。互联网理财业务本身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其过度扩张将引发一定的法律风险。如互联网理财与影子银行、与非法集资的界限还不是特别清晰;销售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公司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近期发生的理财平台用户资金被盗案中,某互联网企业要求客户先举证“不能归责于客户自身原因”方可“全额赔付”,导致客户索赔无门。 2.过度宣传风险。新发售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往往采用过度宣传手段,对此需保持谨慎态度,尤其是有些宣传放大产品收益性,而对亏损等风险提示不足,很容易对金融消费者产生误导。如某些互联网理财产品公开宣传其“7日年化收益率”能达到多少,是银行活期存款的多少倍,但那其实只是动态时点数,投资者很难获得那么高的收益率。夸大宣传不利于树立互联网理财产品良好的公众形象。 3.网络安全风险。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多通过外包模式实现科技保障,而自身对系统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与银行、直销等渠道相比,其抵御黑客攻击和防范突发事件能力较弱。就互联网理财而言,一旦用户信息泄漏或窃贼利用技术手段导致用户资金被盗,不仅举证困难,还存在侵权人难以找到的维权困境。因此,在缺乏严格有效技术标准的环境中,一味追求简洁、便利,忽视技术安全必然存在严重风险隐患。 4.收益兑付和流动性风险。投资理财类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原有的客户保证金转换成货币基金等投资理财产品,是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中出现的新业务模式。互联网直销基金大多提供7×24小时交易服务,而货币市场基金有固定交易时间,有的产品为保证流动性需要垫付自有资金。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收益兑付风险和垫付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二)原因分析 1.立法处于空白。目前,我国包括互联网理财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立法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属于典型的“监管空白”,涉及金融理财方面的基本法律主要有《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商业银行法》,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部门规章,但对于互联网理财的监管机构、法律主体资格、业务范围、内控风险及法律责任等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需尽快予以完善。目前针对互联网理财的金融监管规范规定,很少涉及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承担的义务和法律责任,有关互联网金融企业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赔偿问题的规定更是空白,对不当销售行为仅有原则性且抽象的规定,难以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有效救济。 2.监管机构缺位。我国目前对于互联网理财的监管主体和创新行为均没有明确规定。以“余额宝”为例,该产品涉及基金销售及支付结算,应属证监会监管;同时它又是支付宝旗下的产品,而支付宝是由人民银行监管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监管主体不明确,往往导致被动的事后监管或无从监管。此外,对于互联网理财,还缺乏严禁变相吸收存款、资金来源及应用的要求及监管、产品宣传未充分揭示风险、禁止夸大收益等方面的监管规定。 3.行业自律亟待加强。目前,我国已成立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较为分散,参与机构和类型不多,行业纪律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其发挥实质性自律作用仍然有限,特别是缺乏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内部约束机制,缺少行业公认的示范合同文本以平衡金融消费者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行业诚信积分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还有待建立。 三、加强互联网理财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定,促进互联网理财健康发展 从法律法规层面上对互联网理财进行规范,是实现互联网理财健康发展的基础。为适应互联网理财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尽快填补法制空白,在密切关注信息技术、业务范围、产品创新等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出台风险预警提示,适时修订完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票据法》等金融法律法规的相应条款,建议增加说明义务、适当性原则、禁止投资劝诱行为等规定,同时引入金融交易举证责任倒置及损害金额推算机制等,以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 (二)明确监管机构和原则,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 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对互联网理财实施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功能监管,严格规范资金运用、杜绝虚假宣传、遵守合规销售、风险揭示、信息披露等规定。建议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际协调机制,形成以“一行三会”为主,商务部、工信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部门为辅的既专业分工又统一协调的监管制度。同时,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协商机制,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加强相互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信息收集与交流制度,资源共享,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复,给予金融消费者更为全面的保护。 (三)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起着行业自律的重要作用,由自律组织制定自律公约和行业标准,实现对会员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约束,有利于营造合法合规经营的行业氛围,强化整个行业对各类风险的管控能力。目前,我国已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网络现代服务业企业联盟等,建议加强对这些中介组织的指导,积极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将社会力量引入到市场监督机制中来,更好地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一金融监管核心目标方面的主要建议包括:一是要广泛开展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消费者投资理财教育工作,采取多样化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切实保障互联网理财领域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三是畅通互联网金融投诉渠道,建议由人民银行开发全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网站, 实现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直接与网络投诉、查处等对接,并建立网上金融投资风险预警平台,对非法互联网金融平台、高风险互联网金融产品等及时向金融消费者进行风险预警。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当前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人民法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彭宇案”为引子,阐述了该案的前世、今生与反响,并在此基础上,从若干个方面,探讨了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人民法院社会管理彭宇案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总结社会主义司法规律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是人民法院自身职责所在;社会管理创新是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而公正廉洁执法是三项重点工作的根本保障。社会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以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是结合时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提出更符合现代社会管理需要的创新手段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使社会成员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一个分支,本质上具有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当前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人民法院又处于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沿,其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司法过程中处在焦点位置,如何更好地运用审判职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本文试从南京“彭宇案”这一社会热点案件出发来展开讨论。 一、关于“彭宇案”的前世、今生与反响 2006年岁末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上升到了全民道德论的高度,甚至将该案视为社会“道德滑坡”的“标志性事件”,在公众舆论中成了“好人被冤枉”“司法不公”的典型案例,而矛头均指向了当时的判决法院。然而事隔五年之后,南京官方对外公布表示,“舆论和公众认知的彭宇案,并非事实真相”,彭宇确实撞了老太,彭宇对此也予以承认。虽然当事双方在二审期间达成和解且需对此进行了保密的约定,但是事实终归是事实。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有委员表示“这个真相公布得太迟了,在公众心目当中,彭宇案被不断演绎和发酵,已经成了好人被冤枉的典型案件,让公众感到司法不公,感到失望,我们应该从这些事情吸取经验教训”。为何一份依据经过质证的证据而作出的裁判且最终事实也证明了该裁判是正确的却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当前人民法院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排头兵,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发挥司法能动作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我们应予以关注的。 二、关于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法院判决的依据是案件证据所反映的法律事实而非客观事实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中的事实应当理解为法律事实,通俗地说是指有证据证明的事实。笔者在执行实务中常遇到被执行人对法院所作出的判决表示不服,而其理由正是其所认为的事实与法院所查明的事实不符,而其认为其所述事实才是正确的客观事实,因此认为法院判决不公。笔者常常对当事人进行一番法律解释以消除其心中的顾虑。虽然从理论上说法官裁判案件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客观事实,但是“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客观事实很难原原本本地再现。试想一下,若当时彭宇与老太旁边有一台跟随的摄相机随时可以记录他们的相关形踪,则该案甚至不需要到法庭即可解决。然而现代社会的经济理性告诉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类似摄像机的东西时刻尾随于我们。而作为法官其更不可能知道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即便其在场也涉及到回避审理的问题。因此其对事实的判断所依据的正是经过质证的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在彭宇案中,法官正是基于双方所提供的证据进行了事实推断而得出“原告系与被告相撞后受伤”的结论,且根据此结论而对双方的责任进行了分担。 在当前国人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司法浪漫主义情形下,将客观事实原原本本地再现,即使刑事侦查也无法做到,何况是普通的主张高度概然性的民事案件。司法经济理性告诉我们,在司法活动中过分对“实事求是”的迷恋是导致司法成本渐长的重要原因;而社会公众对“实事求是”的过分迷恋是其司法浪漫主义的根源。在司法领域内,合法性才是首选;将司法之外诸如道德、同情弱者之类的原则一并加于司法内,司法有承受不能之痛。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更应坚持理性断案,理性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二)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人民法院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更在于通过个案的裁判维护法律的秩序,提供纠纷解决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从而为相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纠纷提供思路和参考。通过司法审判对某种行为在法律上做出肯定或否定性评价,有助于强化社会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人们对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认同,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彭宇案”发生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其中最主要的讨论是担心由于该案的判决而使人们“不敢做好事”。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社会所不认可的。导致这样的讨论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南京官方评论认为至所以引发这样的大讨论,是因为该判决中“对原、被告相撞事实认定的一些推理分析,偏离了主流价值观”。前文已述,裁判的作用具有引导人们对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认同,当前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仍然是本质的从善如流,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笔者认为,至所以引发这样的大讨论,乃是由于当前社会仍然存在着利用公人“做好事”的心态而讹诈做好事人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存在(如钓鱼执法),而公众担心这种社会风气影响到自身。公众希望通过个案来消除这样的现象,使社会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彭宇案”若按照此种逻辑进行裁判,则必会引起社会的认同,也会对全社会的这种不良风气有所警示。然而,这样的“公正”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就本案事实最后也证明,彭宇确实撞了老太,因而人们选错了“典型案例”。就从该案来看,笔者认为应让全社会形成证据意识而非一味地从情感、道德、有利于自我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人民法院的裁判不仅仅是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裁判的过程即裁判的理由。裁判的理由要最能够说服社会上正义的、与法律合作的善良人的理由。“彭宇案”判决理由中有多处提到了“常理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这些字眼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反映了民事案件审判追求高度的概然性,法官可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出发,依照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推定案件中各方的责任。然而也正是这些字眼的出现,使社会公众对该案的判决产生了质疑,认为法院的判决不够严谨。笔者认为,在当前矛盾突出、纠纷纷繁的情形下,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裁判的要求越来越高,“在 判决书中恰当的表述裁判的标准,让公众了解到法官自由裁量的标准和规则,通过这种明确的责任承担和证明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众对裁判的怀疑”。 (三)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注重与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 能动司法的理念告诉我们,人民法院在解决案件纠纷、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时应注重与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彭宇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大讨论,南京官方从中吸取教训认为“对一些敏感性强、社会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案件,应重视舆论引导,积极与媒体沟通,确保报道客观公正,防止出现背离事实真相的不当炒作,误导公众”“就是要注重保障热点案件的公众知情权,妥善处置当事人保密和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实现案件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笔者认为,社会舆论所基于的观念和所依据的信息与人民法院所基于的法律意识和证据有所不同。社会舆论大多从道德层面或者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其所依据的信息往往也是根据自己所需而有所删选,而其获得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媒介的报道,如果人民法院适时向社会公布一些事实,则有利于引导社会的舆论。公众只有对案件信息有了较为充分的掌握,才能准确地认定事实。舆论对司法审判会造成一定的道德压力,这是国人仍然存在的司法浪漫主义所造成的,将外界的道德标准施加于司法审判是不符合司法规律的。因此,人民法院在面对舆论压力时应注重回应与独立审判相结合,一味地回避与一味的迎合舆论都不可取。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应适时地与社会舆论进行良性的互动,适时告知公众相关信息。尤其是针对社会热点案件,更应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公众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人民法院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培养公众的法律与规则意识上起着巨大作用,而通过与社会公众舆论的良性互动,更能积极促使社会公众回归理性,也确保了司法的公正、公开以及能动理念的发展。 三、结语 在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多发期,社会赋予人民法院更多的职责,然而人民法院并不能“包打天下”,社会管理创新还应从各个社会组织、群体乃至社会个人出发,理性地对待社会所出现的各类问题。人民法院由“公正的最后一道关口”逐渐演变成“矛盾化解第一防线”,这一转变无疑对人民法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法院更应坚持理性断案,能动司法,积极与社会舆论进行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基层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与组合, 同时, 对统一战线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充分认识社会管理创新问题, 积极主动地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统战工作积极服从、服务社会管理创新,责无旁贷。在具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各项任务中,基层统战工作应当适应新期待,肩负新责任,做出新贡献。 一、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是基层统战发展的必然要求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根本因素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生产领域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 社会消费分层及收入分层现象不断加剧, 不同群体的利益和矛盾分化也更加明显, 使当前社会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结构, 从而推动了基层统战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延伸。以往主要着眼于单一领域的统战工作开始逐步扩大到经济、社会等领域, 经济结构的变化决定了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 2、统战成员范围的扩大是直接因素 随着社会的转型, 社会成员间的分化与组合不断加剧, 阶层、职业、身份、地域等方面的流动变化逐渐加大, 统战成员更加社会化和复杂化, 尤其是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阶层的出现对基层统战工作提出新要求。总书记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对新的社会阶层的20字工作方针, 即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 新的社会阶层成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统战成员的高度社会化必然要求统战工作的布局社会化, 由此推动统战工作由上层延伸到基层, 由大城市延伸到乡镇、社区、村(居), 由机关单位延伸到各类社会团体、非公企业等多个领域。 3、统战组织基础的变化是推动因素 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变, 统战工作更趋向于基层,而“上热、中温、下凉”的组织基础现象依然存在,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方式方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分化, 大量社会成员已由单位人成为社会人, 单位体系的社会动员力量明显下降, 相对地弱化统战工作原来赖以开展的组织基础。而各类社会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多, 规模不断扩大, 层次不断提高, 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各类社会组织日益成为公民尤其是新阶层人士参与社会发展、实行民主监督、维护权益的重要组织形式,这为统一战线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 二、基层统战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思路 一是搭建履职平台,发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稳压器”作用。 抓住各级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推进社会建设的新机遇,面对当前社会结构和统战内部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以畅通参与和服务通道为着眼点,积极推进统战工作不断向基层农村和社区延伸、向新的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组织延伸、向特殊的社会群体延伸、向网络信息平台延伸、向思想道德领域延伸,不断扩大统战工作的社会开放度,提高统战工作的社会参与面,拓宽统战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领域和范围。通过打造以上这些工作平台,延伸工作触角,积极地组织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积极地参政议政,充分尊重并保护好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推动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打造独特优势,发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粘合剂”作用。 统战工作本身就是党的群众工作,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统一战线的广大成员就是各个界别中的代表人士,直接来自于人民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同时,统一战线渠道畅通、上通下达,统战工作对象分布范围宽广,社会联系面十分广泛,能够接触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群众。所以要利用好、发挥好自身的优势,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参观视察、座谈交流、联谊交友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与各界群众的联系,与他们进行零距离地接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积极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中的非公经济人士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大力开展扶贫开发、救急助弱、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尽可能地帮助困难群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帮助困难群体渡难关,切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是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助推器”作用。 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汇聚力量。所以从本质上讲,统一战线工作就是联系人、团结人的工作。高度重视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及时掌握社会各方面群众、各阶层人士的思想动态,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全面客观地看待形势,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促进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联系,真心实意地打交道、交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利益表达、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要与广大统战成员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体谅包容中求同存异,在交流沟通中加深理解,不断地扩大团结面,把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士都紧紧地团结在统一战线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为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推进基层统战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统战工作服从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是其发展的必然,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基层统战工作机制, 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三大作用” 首先是选准角度,发挥优势,强化服务经济作用。要充分发挥统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积极支持和帮助代表人士通过多种方式参政议政,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其次是协调关系,加强联络,强化凝聚人心作用。要积极主动协调统一战线五大关系,注意发现、培养、选拔党外代表性人士,为派、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再次是严格管理,加强引导,强化维护稳定作用。针对辖区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较多的情况,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支持各宗教场所加强自身建设,培养爱国爱教的新一代代表人士,促进宗教活动正常健康开展,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创新工作内容,实现“三大延伸” 首先是统战工作领域从政治领域向经济领域延伸。动员和组织统战成员按照 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的要求,重点在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参政议政、出谋献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二是统战工作范围从本区域向海外延伸。加强与港澳台、海外社团和代表人士的联络联谊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凝心聚力促发展。三是统战工作中心从镇级层面向社区层面延伸。要深入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统战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手把做好社区统战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三)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三大转变” 首先是从坐等领导支持向主动争取领导重视转变。加大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勤思考,常汇报,积极争取对统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改善统战部门的工作条件。其次是从统战部门独自开展工作向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转变。要积极探索,努力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关心参与的区(县)统战工作新机制。再次是从以统战部门为中心开展工作向形成镇、村(居)两级网络转变。加强村(居)统战干部的培训,调动村居统战干部做好统战工作的积极性,健全基层统战工作网络,确保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深入细致的贯彻落实。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路径的创新分析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伦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导致了不平衡、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而紧迫的实践课题。而发挥伦理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发挥伦理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实践的必然选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的发展,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发展。但经过三十余年连续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社会矛盾和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开始凸显,变得复杂。这需要我们转变社会发展理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专项社会发展转向社会整体的或综合性的科学发展。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转变的关键时刻,发挥道德、法制、文化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探究并构建社会伦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便具有了十分关键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说,社会管理的主题和根本目的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而和谐的社会伦理关系乃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伦理在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伦理是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约束力量,它是人的一种内在的软约束。和谐的社会秩序,必须依靠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的种类很多,如法律、章程、守则、命令、公约、民俗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律规范、行政组织规范和伦理规范。法律规范和行政组织规范都是以某种强制力为后盾的,都体现为制度。与它们相比,伦理依靠的是非强制性的力量,如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因而,在社会管理中有着自己的特殊作用。 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人及其各种关系的自我规范和调理(管理),因为人的理想信念、责任感、荣辱观、价值观都会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管理不能只靠法律和行政组织规范的硬约束,还要有伦理道德的软约束,这种软约束往往更普遍、更持久、更具亲和力,因而更贴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政治宗旨;不仅要有制度的外在约束,更需要人的内在自觉。伦理规范和法律规范及行政组织规范相互依托、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合力攀援,才能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从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现实来看,一些伦理的理念、伦理的方式已经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作用,需要我们加以总结、提炼、推广和强化。比如,石家庄建南社区的志愿者服务队,主动承担着夜间巡逻、上门服务等社会职能;石家庄藁城市上岗村“公德录”,村民做了好事都刻在“公德墙”上,从而使上岗村不仅村风良好,村办企业效益也好,村民生活富裕。这些都是社会“善治”的典型。 二、伦理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伦理具有教育的功能、调节的功能、沟通的功能、导向的功能和激励的功能。发挥好伦理的这些功能,有助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从而实现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 从社会管理的领域来看,社会管理主要划分为职业生活领域、公共生活领域和家庭生活领域。在职业生活领域,发挥伦理的管理作用,能够促进决策更加以人为本、更科学、更民主,能使决策者在多重利益关系及其矛盾中正确理解和把握自身的伦理责任,能使决策的实施者忠实地贯彻执行。在公共生活领域,伦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塑造,确立正确的公共生活准则,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在家庭生活领域,伦理可以协调家庭成员关系及其社会关系,促进和谐家庭建设,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伦理在社会管理中作用的实现途径,要构建社会伦理管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第一,在管理层面,即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全体公职人员层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社会精神力量,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确定职业伦理准则,促进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过程中,既以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又恪守社会对每个人的道德准则要求;推进伦理的制度化建设;设立伦理委员会,以伦理的方式调解和处理社会管理中的矛盾与纠纷。第二,在社会层面,发挥好基层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即依靠城市社区、农村村委会组织的志愿服务组织,发挥社会管理作用。第三,在个人层面,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提升个体道德素质;发挥好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作用,如林秀贞义务抚养孤寡老人,高淑珍建立爱心小院,主动承担起对残疾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三、在社会管理中伦理要与制度相互支持、相互作用 现代社会管理中,只有伦理和制度不断完善,相互作用,才能促进协调好人民内部各种关系,促进社会团结友爱和相互尊重的公共性社会伦理的达成。对伦理与制度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的理解,应该从伦理和制度的不同视域来把握和诠释。 第一,从伦理视角来看,任何制度都是以一般伦理规范预设为其前提的,伦理之于制度的先在性和基础性不言而喻。制度的制订与实施,脱离不了相应时代的道德背景和道德动机,任何制度的内涵表达,都是受一定道德支配的,因为规范系统的建构总是以价值的确认为前提,应当之事必须是善的才具有价值意义和实践根据。伦理是衡量与评价制度是否具备正义性要求,评价社会结构和制度运行的价值尺度。伦理之于制度的作用,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减少社会风险和动荡至关重要,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任何法律制度欲发挥规范效力,必须具备伦理上的正当性,即必须符合正义性的要求。因此,制度是以一定的伦理道德为基础的。 第二,制度本身应蕴涵着伦理精神,为伦理在社会中进一步发挥其效力提供保障和制度性支持。只有从制度视角来关照伦理,才能切实保障“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的落实,才能使社会管理促进人民群众利益,发挥好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同 时我们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近年来发生的诸多道德公共事件说明了伦理的发展、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持续和建设,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驾护航,从制度层面来真正保障诚信、责任感、信任、助人为乐等美德的发扬和传承,为伦理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重要内在约束性作用提供制度力量支持。 第三,伦理与制度在社会管理中的相互支持、相互作用,表现在二者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在实施过程中相互凭借,在内容上相互吸收。同时,可借鉴国外管理方面的先进做法,比如,志愿者制度、义工制度等,形成一种制度约束。这样既为政府节省了大量财政开支,又培养了人们的爱心和公益心,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双赢。 四、社会管理创新中伦理与制度的功能整合机制与路径 伦理和制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社会管理中对任何一方的忽视与偏废,都将无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将伦理和制度的功能加以整合,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和路径,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我们知道,当代社会管理主要是通过社会规章制度运行并保障实施的,而制度实质上就是社会管理活动中的技术性层面,它是管理活动得以开展的物质载体。而从制度的发轫和设计以及实施的有效性问题上,伦理是重要的精神基础。从现代社会管理理念来看,制度就是规范与管理人的行为及人与人关系的规则系统,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规则实施机制所组成,其中伦理观念和规范就包含在非正式规则之中,甚至是其核心构成。伦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只有和制度功能结合,才能促进社会秩序走向良性循环。 具体来讲,从社会管理创新的格局和任务来分,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伦理和制度的功能整合机制与路径的探索:(1)社会管理主体创新方面,在由一元化主体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协同管理方向努力中,探索伦理与制度功能整合机制与路径;(2)社会管理方式创新方面,从单向度的管治行为,转向政府提供以公共服务为主,各个主体之间的协商决策、合作管理、透明化管理、法治化管理,探索伦理与制度功能整合机制与路径;(3)社会管理手段创新方面,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综合运用行政手段、伦理手段、法律手段,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互动等多种手段,探索伦理与制度功能整合机制与路径;(4)社会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方面,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管理理念和公共协商的伦理精神,明确各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兼顾各方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在制度建设中始终贯彻公正的伦理观念,探索伦理与制度功能整合机制与路径;(5)社会管理秩序创新方面,从纯强制性秩序转为强制性秩序与伦理的自治自律性秩序并重,让制度充分发挥其保障职能,形成自律、自强和自尊的公共性精神,探索伦理与制度功能整合机制与路径;(6)社会政策制定的创新方面,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探索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调动和发挥伦理力量,通过公民伦理教育,使公民树立公共道德精神以及公共意识和政治参与精神,通过制度和伦理的相互支持,探索公民责任意识,监督共管,探索社会管理新途径以及伦理与制度功能整合机制与路径。 总之,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庞大复杂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伦理和制度的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现代社会管理日益趋向政府管理、社会多方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充分调动公民自治、自律的积极性,促使各种社会力量协同、协调,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合力。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出现的刑事犯罪也居高不下,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职能。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背景和检察机关定位的分析,总结出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与经济发展共同出现的还有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一个社会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不同步而导致的一种客观存在。针对我国存在的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从2004年6月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到2009年底将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不仅是在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在管理层面的要求,而一个社会管理的创新则要求把人当作社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第一资源,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协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侧重发挥个体的独立性和潜能,以激发其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正是为了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掌握主动权,更好的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央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又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社会背景 1.社会人员流动性增加,社会分层较多,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结构同时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质增强,个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依存关系大大减弱。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到城市,为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提供了劳动力资源的保障,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大量的流动人口也增加了城市的不稳定性。大量的人口聚集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的摩擦和冲动。所以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成为了社会管理中的难点,一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更是成为了社会治安乱点,一些特殊人群成为违法犯罪的主体。 2.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四亿多人,上网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许多的新闻和信息通过网络的方式传播,缩小了世界的距离,使地球真正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可是网络的弊端也渐渐体现出来,离开了政府的监管,容易出现假新闻,一传十,十传百,就会产生为谣言。网络为了有害信息的传播和不良舆论导向提供平台。 3.各地群体性事件频发,将简单的人民内部矛盾上升到激烈对抗的地步。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利益的冲突,绝大多数都是群众为了维护他们自身的合法利益,自发组织起来,通过集体行动,以唤起政府的关注,使得自身利益能得到政府的确认和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公民意识,而政府的社会管理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现状,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定位 1.检察机关是社会管理创新中重要的主体。“检察机关虽然不直接承担着管理社会的责任,但是检察机关却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是各种利益冲突和利益要求的平衡者,是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代表者,有责任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进行研究创新,以主动应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最终的利益诉求都是要达到社会结构合理、利益分配公平、管理科学规范的效果,所以说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应在于不断加强法治建设的水平,只有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思想指导,以法治程序和规范为行动的支撑,才能真正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院是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这就是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时候,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充分提供证据的条件;任何公民都可以控告、检举犯罪,控告人、检举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在侦查期间,应当为他保守秘密等等。基层检察院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了解群众的诉求,明确当地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正确的化解矛盾,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避免地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维护良好生活秩序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关系不断调整、各种利益冲突逐步显现的特殊而关键时期,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违法征地、拆迁行为,食品安全问题等现象,背后都有一定的腐败问题。官员的奢侈腐化不仅败坏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更深层次的会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不满,影响干群关系,加大社会管理的难度。“我国检察机关通过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渎职犯罪监督。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侦查,具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的性质,对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侦查,也是对诉讼活动进行监督的重要保障。” 4.从检察机关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检察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一条救济权利、保障安全、稳定秩序的制度通道,人们的各种权益和要求可以进入这条通道获得救济,各种冲突也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得到有效的解决。检察权随着社会秩序的生成和变迁已经不仅仅是通过具体案件的处理,使公民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还原的内在机制,而是成为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主导性变量和动力资源,影响和决定着社会政治的实际进程和方式。 三、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式 1.检察机关应立足于自身基本职能,维护 好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权威,坚持依法办案。我国检察机关自产生起即参照苏联的模式被赋予了法律监督职能。检察制度的产生和发挥作用,一方面,在刑事诉讼中监督警察的活动,以保障基本人权;另一方面,通过控审分离、不告不理等原则制约法官的审判,以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正如林珏雄所说:“检察官之职责不单单在于刑事被告之追诉,并且也在于国家权力之双重控制。检察官作为法律守护人,既要保护被告于法官之擅断,也要保护其免于警察之肆意。”检察机关应当定位于用执法办案、依法监督来调整与社会管理不协调的行为,通过执法办案活动创制社会规则,规制社会活动,引领社会风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是通过依法查处国家公职人员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的犯罪行为,促进社会对政风、行风的管理;通过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依法打击侵害社会管理主体、妨碍社会管理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强化诉讼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2.检察机关应积极参与对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务工,导致了城市流动人口增加,一些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成为刑事案件多发地点,治安混乱。在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中,检察机关应当利用自身优势,与当地的街道办等部门合作,加强对城中村等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对排查出来的黑恶势力的犯罪案件,应当适时介入侦查,依法快捕快诉,准确、及时和有力的打击犯罪。同时,还应当密切的关注当地的社会治安动态,有针对性的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预防犯罪的检察建议,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3.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工作。近年来,检察院公诉的案件中,呈现了罪犯年轻化的趋势,很多罪犯都是九零后,人生并未真正的开始绽放光彩,就已经踏入了铁门。究其背后的原因,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因素,可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这个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大部分的未成年罪犯都是由于家庭贫穷、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走上了犯罪的道理。基层检察院在参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多参加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年、服刑在教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管控帮教,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4.检察机关应积极发挥法律救济途径的作用,防止地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现阶段大部分的群体性事件都是基于群众的权益被侵害,却又无法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得到解决,从而只能通过游行示威、堵塞高速路、上访等形式得到关注。检察机关的民行部门应当积极主动的了解群众的需要,做好调解工作,引导群众将诉求通过正规的法律渠道解决,防止激化矛盾或者引发新的矛盾。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 维护城市的社会治安是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可以断言,每一个警察都会尽其所能做好辖区的警务工作,但做好辖区警务工作的前提是什么? 它就是一种意识、一种效能、一种精神、一种模式。首先,要有一种危机意识。要具有客观的、系统的治安危机感受,从而在警务工作中形成正确的治安防范思维,警务工作就能克服被动式的状况。第二,要有一种职业能力。警务工作的核心是实施社会治安的服务与管理,如果没有一种必备的职业能力,就不能对治安辖区内的人口与犯罪属性关系具备完整的认识,因此,就不能胜任警务工作。第三,要有一种学习精神。只有具备从工作中学习、从实践中认识的精神才能克服警务工作的盲目性。第四,要有一种可拓模式。警务工作具备社会性服务与管理的特点,这种社会性体现为管理目标的多属性,管理对象的多层次性,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于这样的服务与管理必须要具备可拓的模式。本文从危机意识、信息效能和可拓警务管理角度,对如何优化城市治安防范体系、创新警务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树立危机意识、构建警务综合效能 (一)基于人民群众的危机感受,树立治安防范的危机意识 城市治安问题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系统问题。因此,不论是公安机关还是人民群众在治安问题的认识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机感受。从社会管理的最直接角度看,不同的治安管理区域这种感受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城市治安系统具有不同的治安结构问题。比如,如果从社会犯罪所衍生的危机感受程度来看,犯罪案件会从财产性犯罪演变为暴力性犯罪,再趋于一致;如果从犯罪聚集的角度来看,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市民对犯罪类型所造成的冲击感受,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治安结构。犯罪类型属性与治安危机等级结构间,不是单纯的因人口密度、土地面积和城市化程度而有所差异,而是每一个行政区域有属于自己的犯罪类型属性和治安结构。因此,公安机关在治安策略的制定上应以行政区域的治安结构特点为基础。我们对此问题的研究方法是,采用多准则分析法对大连市各个行政区域治安危机感受、犯罪类型属性和治安结构进行合理的定位,从而提出面向不同区域的治安防范策略。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对大连市按照经济、人口密度、城市化度划分为中心区、次中心区、普通区、结合区和偏远区五种类型。同时,将大连市治安结构分成高危机区域、较高危机区域、一般危机区域、较低危机区域和低危机区域。危机认识方面,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危机意识,例如,对于偏远区来说大都属农业区县,民风纯朴,且犯罪率低,但容易直接或间接地受近期内重大治安事件的发生或媒体大肆报导的影响,故当犯罪案件发生时,对一般市民将造成强大震撼,故而具有较高的危机意识、威胁程度。而越靠近中心区,市民与警察的危机意识、构成威胁程度反而相对较低。 对于中心区而言,警察对于犯罪案件的处理优先级是基于治安威胁度和现有警力状况来确定的,群众则是以案件发生时所引起的危机感受来确定的,并不考虑案件的威胁性。次中心区的群众对于犯罪类型在三个因变项上的认知,是高于警察的。显见公安机关在治安策略和犯罪预防的拟订方面,以及现阶段警务目标与群众的感受上具有较大差异,应该作为警务改革方面的内容,消除这种差异。城乡结合区警察对于犯罪类型的处理优先级,并不因群众的危机感受及构成威胁度而有所改变。 整体观察,发现大连市各个行政区域在犯罪类型对于危机意识、构成威胁度及案件处理优先级上,并未因城市化程度的高低而变化,每一个行政区域虽有各自的犯罪特性及危机感受程度,但是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犯罪预防模式。因此,在警务工作改革中,要针对行政区域特点,通过对治安结构的比较分析,研拟出一套符合当地群众感受,符合本地区犯罪类型的有效预防策略。 本研究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对群众、警察的危机感受及冲击程度两方面,经实证分析发现,大连市在犯罪类型对于危机意识、构成威胁和案件处理优先级三个要素上,并未因城市化程度的高低而变化。而每一个地区有自己的犯罪特性和危机感受程度,因而每个地区应有属于自己的犯罪预防模式,由于地区间存在差异,因而不应采用统一的警务模式,必须经过比较分析,方能研拟出一套符合当地人民群众感受,并且针对特定犯罪类型执行暨有效预防的策略。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犯罪案件所衍生的危机感受程度,会从财产性犯罪演变为暴力性犯罪,再趋于一致。本研究所使用的跨层次分析的概念,可以避免犯罪防治研究议题上有关区域跨层级的问题,犯罪防治知识的累积不会受到层次谬误的干扰,确保理论思维与实证策略的一致。并以多准则分析定位出各地区治安结构及犯罪类型的属性,有助于公安机关在治安策略拟订时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从犯罪聚集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区域群众对犯罪类型所造成的危机感受知觉,显示出各区域间的治安结构是截然不同的。犯罪类型属性与治安结构间,不因人口密度、土地面积及都市化程度而有所差异,每一地区有属于自己的犯罪类型属性,且犯罪类型属性对治安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应以区域为单位分别探讨及拟订治安防范策略。 (二)警务综合效能与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 什么是警务效能?它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善于协作的能力,是一种基于目标行动的能力。四者有机的结合就是公安机关的警务综合效能。警务工作的目标是辖区治安防范与控制,防范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是:对辖区人口行为特征的获取与分析,对辖区治安结构的认知,对辖区群众危机感受的掌握,对辖区犯罪案件的空间感知、时间感知和状态感知。 在对治安辖区影响犯罪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警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是完全取决于警力数量,也不是完全依靠监控设施。我们认同向科技要警力这一战略思想,但是,单一的科技水平以及信息化手段是一种固定化的、被动式的防控模式。目前,在行为分析和不确定空间研究上,警用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还必须依靠人的理解和协同。因此,提升警察职业的人、域、态感知能力是警务管理创新的前提。我们基于传统的犯罪空间理论[3],提出了“人-域-境”感知协同空间理论,作为治安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 1.所谓“人”的感知空间是指有关人的行为 活动感知空间,称为第一感知空间。这种感知空间是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人与事的行为感知,包括常态与异态两种特征,由于人的行为正常与异常没有确定的概念界定,所以行为感知是模糊感知,因此所表达的空间是一个模糊空间。在辖区警务管理中提高人的行为感知模糊识别能力,是警察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二是人与事的活动感知,包括两方面的特征,即在某类事物中的熟练活动与生疏活动,临时性活动和重复性活动。如图1所示: 图1 人的治安感知空间人的治安感知理论若结合在犯罪分析上,可以清楚地发现防范策略。例如,人的模糊感知空间强调日常生活的惯性特征,与犯罪被害理论强调人们日常生活的特性相联系,会使得某些重复同样生活模式的人,具备较高的被害性。同时还能 够发现哪些人以及行为是异常的,以及是否具有犯罪的可能性。2.所谓“域”的感知空间是指犯罪案件的可 能性空间。这里所说的“域”反映了地理区位和时间范围,即可称为“时空域”。我们知道,时间地理学强调犯罪事件发生顺序的连续性和相关性,而由于事件的发生具备一定的时空条件,事件的结果因而受到其地域化的影响。这一观点可在一定程度上连结到有关犯罪者理性选择的分析,若应用在犯罪学理论分析上,可以清楚地发现防范策略。时空径路是人类为了特定目的所作的计划结果,与犯罪区位学理论强调认同某些行为模式并归纳出一套系统性防制措施的概念相符合。另外,“时空域”是观察人类的实际行为所绘制而成,与犯罪社会学强调由人类群体活动的实际经验去观察犯罪的特定模式这一观点,可以相呼应。简单地说,“时空域”的概念,尤其是我们所提出的“时空态图”的应用,可帮助人们在进行犯罪调查时,从对犯罪人或被害人活动时程的观察,推导出有助犯罪预防的策略。 3.环境空间(或境空间)是指所有犯罪发生 的环境空间。所谓犯罪发生的环境理论研究是近年来犯罪学的热点问题,许多结论在实际应用当中还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不论是警方还是犯罪人都应该注意到,把握环境机会就是问题解决的一半。实际上,犯罪防控系统的最前沿问题的研究是警方与犯罪者在“人-域-境”空间上的博弈过程。 二、创新警务运行机制、优化警务模式 (一)基于人口与犯罪特征的警务管理机制 警务工作的综合效能决定了一个城市治安管理的水平。调查表明,大连市警务管理的运行机制还依附于传统管理的模式,并且,许多警察虽然具有现代信息与管理的意识,但由于缺少一种自发的职业精神,没有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有效地继承传统警务工作的经验,合理地认识当前信息化社会人口与犯罪的关系,合理地认识城市化发展对警务工作的需求。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适应大连市社会治安需要的警务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必须来源于对人口与犯罪特征的系统分析。 社会治安的状态决定于人口与犯罪的相互动态关系,警务管理模式来源于人口与犯罪的动态演化关系,同时,治安防范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接受程度(治安危机感受度),通过这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就能明确警务管理运行机制。 (二)社会治安系统是一个非平衡开放系统 文献[3]分析表明,大连市人口与犯罪的特征和规模属于正常态势并且是平稳增长的(较大的政策与经济波动期除外),本地区自然人口增长周期犯罪率的变化验证了这一点。近十年来,随着大连市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入数量连续多年在大连市人口增长规模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从而使得城市治安系统打破了完全地区性的平衡态,演变成具有人口与犯罪动态特征的非平衡开放系统。 根据大连市20年来人口与犯罪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大连市的社会治安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这种非平衡开放和演化特征,向传统的、行政干预的、经验与习惯式的警务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厉的挑战。如何认识非平衡开放系统的特征呢?根据系统科学、人口学和犯罪学的相关理论,一个稳定的、封闭的人口社会系统,其犯罪人的规模、犯罪行为类型是可观察的、可预测的和可控的,具有这种特征的社会治安系统是一个平衡系统,面对这种特征的警务管理机制是一个平衡的管理机制。相反,一个不稳定的、开放的人口社会系统,其犯罪人的规模、犯罪行为类型是不可观察的、不可预测的和不可控的,具有图2 社会治安系统耗散结构这种特征的社会治安系统是一个非平衡开放系统。可以看出,面对这种特征的警务管理机制是一个非平衡开放管理机制。因此,根据非平衡开放系统的优化原则,要实现非平衡治安系统的优化,就必须促使警务管理机制具有自适应、自组织和自学习功能,从而使社会治安系统形成一种耗散结构,才能达到对社会犯罪防范与控制的目的。如图2所示。 (三)警务管理与治安系统之间的不相容问题 由于人口与犯罪特征的复杂性演化,体现出治安系统的非平衡状态,从而使警务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与治安系统之间不断产生不相容问题(矛盾问题),可以总结如下几方面: 1.人口与犯罪的增长与警察数量之间的不相 容问题对实际人口与犯罪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本地自然人口犯罪数量变化平稳,并且增长率与自然人口增长率相适应,迁入人口犯罪数量波动较大,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不同时期迁入人口质量的反差,因此造成了警务管理模式与现实中人口与犯罪特征的不相容现象。当犯罪案件不断增长,治安形势恶化时,总是有人抱怨警力不足。 实际上,传统的警力配置是基于人口的相对比例,同时依据地区治安等级进行数量方面的调整。但是在非平衡的治安环境下就不是这种管理原则了,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是警务管理中的不相容问题。 2.人口的流动性与人口管理模式之间的不相 容问题城市规模与格局的改变会出现两种人口的流动性。例如,城市的经济规模产生了流动人口的数量增加,其居住的地点、时间以及活动规律具有不规则性,由于各种条件的形成会发生突变的犯罪案件;再如,城市居住格局和区域模式的变化造成了本市人口流动的不规则性,使得人口管理信息不完备、不可靠,特别是对重点人口的管理存在着信息滞后和被动性,出现了犯罪防控方面的漏洞,从而使犯罪态势与警务管理预期出现不相容性。 3.信息化犯罪特征与警务工作模式间的不相 容问题信息化社会最主要的冲击不仅仅是提升了人类信息获取与交流的质量和效率,更为突出的是改变了人们的意识、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方式,形成了多元的人口社会行为特征。这种现象体现了新的生活方式、新型的人际关系和多层次的经济活动的出现,从而出现了各种引发犯罪动机的行为,会产生多种不确定的犯罪案件,因此,造成了警务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与人口与犯罪特征的不相容现象。另外,在警务管理与治安系统之间存在着许多不相容问题,例如,警力资源配置与人口犯罪动态特征之间的不相容问题,警务工作考核指标与实际群众需要之间的不相容问题,等等,在此就不详细论述了。 三、建立可拓犯罪防控模式,促进警 务管理优化大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向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大连市警务管理与治安系统之间存在着不相容性,只有将这些不相容问题转化为相容,才能提高城市的社会管理水平,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满意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不相容问题与可拓思维 所谓不相容性乃事物的矛盾性,它存在于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每时每刻。公安机关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国家行政执法部门,其行业特征是通过警务工作的过程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由于警务工作面向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具有多属性、多目标的系统特征,如果警务系统没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提高本身的自适应、自组织能力,就会产生各个方面的不相容问题,就不能有效发挥警务工作的效能。在一个存在不相容属性的系统中,如果系统具有将不相容转换为相容的功能,则称系统具有可拓性。由于大连市的警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相容属性,并且治安防范系统也是一个不相容的系统,要实现系统有序和优化的目的, 就必须引入可拓性的警务管理机制。 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可拓性的警务管理机制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得到启发:“香港的汽车靠左行驶,内地的汽车靠右行驶”,如果简单地把这两个不同运行规则的交通系统连接成一个大系统,则必然会撞车。因此,在深圳的皇岗建了这样一座桥,靠左行驶的香港来车经过它,自动变成为靠右行驶进入内地;靠右行驶的内地来车经过它,自动变成为靠左行驶进入香港。我们把这种处理不相容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桥方法。 对古今中外和各个领域的实例分析和研究表明:解决不相容为相容问题必须设置转换桥[4]。(二)建立警务转换桥运行机制 警务转换桥是一种解决治安防范系统中不相容问题的系统管理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在警务管理中导入有效的思想、方法和过程,使得系统的不相容转变为相容。在实际警务管理中,要达到社会治安防范系统的有序性,就必须做到人口日常社会活动与行为的可观察性、可测性、可预防性和可控性。但是,在当前城市人口特征多元性、人口生活与社会活动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状况下,形式化、机械式的警务模式与实际治安状况存在着不相容性。要提高警务效率就必须实现警务效用,而实现警务效用的前提是警务工作模式与实际治安状况的相容。为此在警务工作中,导入符合本辖区实际人口特征并且能够解决不相容问题的警务思想、警务方法和警务过程,即称为可拓警务思想、可拓警务方法和可拓警务过程。通过这些思想、方法和过程来实现真正的警务效用,综合三方面所构成的模式称为警务转换桥模式。警务转换桥就是要构建警务模式与治安状态相容的一座桥梁。以下从警务工作的角度来分析警务转换桥。 1.可拓警务信息思想 在对城市治安危机感受的调查中,群众与民警对本辖区的治安危机感受有所差异,存在着治安状态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是说,群众是从自身和对环境安全的角度来认识治安危机程度的,而警察是从自身岗位工作的角度认识治安危机程度。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警务工作的被动性、盲目性和无效性,并且无法实现既定的警务目标,因此,要解决警务管理中的不相容性,缩小群众与警察对治安危机感受与认识上的偏差,必须消除信息不对称。可以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桥梁,通过治安状态信息的互补,达到治安危机感受上的相容,这种警务模式称为可拓警务信息。实践方法:在实际警务工作中,社区居民的走访是一种信息沟通的方式,是实现可拓信息的转换桥。必须强调,这项警务工作不是单纯的人口信息了解,最重要的是了解群众对治安现状的认识。因此,要设计走访信息交流的内容,能够正确判断在信息认识上的差别,以及产生差别的原因,这就是有效的可拓警务管理模式之一。如图3所示: 图3 城市治安系统的警务转换桥 2.可拓警务方法 在平衡警务管理的环境下,辖区人口的动态特征是可观察的,但是在非平衡辖区治安系统的情形下,人口流动的不规则性,产生犯罪条件的不确定性,造成警务工作的被动性。因此,警务工作不能是机械的,每个警察必须明确他每天做什么,他应该如何去做,这样就会出现警务工作的内容与结果的不相容。为了解决这种被动警务模式问题,建议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建立动态犯罪图,可以用犯罪图标记犯罪,协助警察分析潜在的犯罪行为。动态犯罪图并不是终点,它是帮助人们了解犯罪者的真正动机和适当机会,以及预防犯罪于发生之前的最初方法。例如,辨明特定地区内的犯罪根源,提出问题导向的警务策略,以有效降低犯罪。根据上述原理,本研究建议发展简式社区联防。所谓“简式”社区联防,重点在于运用最少人力达到最实际的犯罪防制效果。 实际上,这种方法解决了警力资源不足的不相容问题,称为可拓警务方法。在实践中,主动式警务体现在警务工作的可实现性,例如就大连市而言,从“管理易犯罪区域”、“强化标的物防盗功能”、“加强累犯监控与销赃管道的防堵”三方面着手,就是主动式警务管理。在管理易犯罪区域部分,依据情境犯罪预防观点,加强大量停放汽、机车的犯罪产生地、标的物的保护,减少犯罪吸引地的吸引力以阻止潜在犯罪者入侵;在强化标的物的防盗功能部分,对于监控力弱的犯罪促进地强化防卫、监督或地区管理;在加强累犯监控方面,针对汽、机车盗窃累犯进行电子监控或加强查察以降低其犯罪动因,并且累犯多具熟悉的销赃渠道,因此藉由对累犯的控管与查察控制销赃渠道,防堵销赃。 3.可拓警务过程 所谓可拓警务过程是指在警务执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警务目标、警务工作方式,以利于解决出现的矛盾。例如,强调高质量服务的协同式治安管理模式,将事前的防范和优质的服务作为警务工作的基本原则。以人、事、时、地、物为基准,分析存在着何种状态或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警务工作,研究警察在执行前、执行中与执行后的情境与心境变化,所产生的治安效果与其间的关联性,将这些作为警务工作评价的内容。下面以警务巡逻模式为例来分析可拓警务过程的实现。目前大连市警务巡逻模式基本上实行的是传统的“随意预防巡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今预防与控制犯罪的要求,因此应该采用“指导制止的巡逻方式”,即通过正确的指导,增加“巡逻警察的辨识能力”。巡逻不仅仅是形式化的震慑,最重要的是观察辖区治安状态,获取空间与时间信息。为了解决警务巡逻中的不相容问题,建立巡逻过程转换桥以达到应有的警务巡逻效果。 警务巡逻转换桥的基本模式不是单纯地增加警务工作的内容,关键的环节是建立犯罪分析工作机制,即在集中警力抑制犯罪的同时,要广泛地收集辖区犯罪数据,将以往的犯罪数据与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模式、时间与区域的评估进行统计分析,拟定书面计划,详细说明需要巡逻的问题区域与采取的巡逻方式。之后随时更正最新犯罪数据,逐一比对犯罪资料,修正目前的巡逻模式,确定有针对性的巡逻警务模式。由此,我们提出可拓警务过程的基本原则,即警务工作要运用迅速、机动的原则,具体意义是:所谓迅速原则亦可称为时间原理,即反应时间越短则现场防控的机会相对越大。考核指标: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程;1.获知时间,亦即从犯罪发生时至为人所得知该犯罪的时间;2.报案时间,即从犯罪为人所获知、向警方报案到警方受理该案的时间;3.警察反应时间,即从警方受理报案到派人前往处理到达现场的时间。所谓机动原则是指在警察的动态警务执行过程中,应以主动发掘问题为主,逐渐运用动态警务工作模式替代以往的静态警务工作方式。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人民团体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为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民团体要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大胆探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一、认清形势,发挥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优势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不仅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也给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群众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人们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对公共领域的信任感下降,如在拆迁、拆围工作中,一些群众出现过激行为,一些公众与政府有关部门形成对峙;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传统群众工作方式也遇到挑战,如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村干部想面对面做工作非常困难。二是群众工作也L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当前,社会矛盾高度集中在与基本民生密切相关的地方,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三是新形势对人民团体提出了新要求。群众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总体上追求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人民团体必须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共创伟业、共谋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使群众得实惠、普受惠。 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具有天然优势。政治上,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别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助手,党对人民团体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为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实践证明,在党委的领导下,群众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仅大有可为,而且能够大有作为。组织上,各人民团体已经形成了覆盖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社区农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与各界群众保持着广泛接触和密切联系,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和号召力。 工作上,人民团体扎根于群众之中,熟悉基层情况,清楚群众意愿,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心声,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开创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明确思路,确立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 人民团体要确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科学发展,增强人民幸福感”的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与部门积极协同,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维护群众权益、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基层基础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实践。要在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团体所能的结合点上把握定位,真正把人民团体建设成为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群众信赖与热爱的温暖之家。 转变工作思路。一是实现工作重点由服务经济增长为主向服务科学发展转变,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团结民心、凝聚民力、反映民愿、服务民事,引导群众在推进科学发展过程中解决矛盾和问题。二是实现工作内容由组织群众参与建没为主向推进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转变,代表和维护好群众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利益调整,保障群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三是实现工作方式南开展活动为主向开展活动与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并举转变,既要通过开展活动来号召和动员群众,又要推动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构建群众工作社会化格局,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依托党政资源、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而的力量为群众服务,以情感人,与群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以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方式做好群众工作。做好说服教育工作,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明,运用先进典型的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增强说服力、感染力,让群众听得进、信得过。 注重服务基层。把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成效体现在“五个基层”上:一是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把情况掌握在基层。二是反映群众诉求,疏导群众情绪,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三是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推动群众民生问题解决在基层。四是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把发展的任务落实在基层。五是组织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把工作活跃在基层。 参与社会监督。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广泛参与社会监督,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督促社会制度的执行。要聚集群众的资源和能量,将群众零散的呼声和要求通过整合转化为团体的利益诉求,在政府决策、立法听证等工作中代表群众的集体意愿提出主张。要真正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对政府、社会特别是公共部门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维护好群众利益。 三、大胆探索,建立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 源头参与机制。形成人民团体参与制定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度性保障,使人民团体能够参与社会政策制定,把群众利益体现在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努力解决群体性、普遍性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工人、青年、妇女等各界群众在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中的比例,体现群众意愿、反映群众呼声。探索建立政府与人民团体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相互通报情况,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 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发挥好各人民团体信访室、维权站等机构的作用,完善人民团体代表、委员联系制度,使群众投诉有门、信访有路,保证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和合法方式表达意愿。探索建立了解群众需求的工作机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使之形成制度,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向党和政府反映群众合理诉求。充分用好人民团体的话语权、建议权、监督权,围绕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力争在政策层面解决问题。 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几乎所有社会矛盾的焦点和本质都是利益问题。人民团体要在代表各自所代表的群众利益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动态平衡,既要维护所代表的群体利益,也要注重维护个体利益,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参与社会利益调整,保障群众的各项权益。 矛盾化解机制。一是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大力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协助党和政府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尽量减少不和谐因素。二是加强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引导,发挥社会组织在政府应对与处置危机事件中的缓冲、中介和协同作用,减少直接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调处矛盾纠纷的综合平台。 维权服务保障机制一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首要宗旨,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基本准绳,当好群众权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一二是建好自身组织,努力扩大对群众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群众组织;哪里的群众权益受到侵害,哪里就有群众组织出面维权。三是加强工作队伍,不断提高维护群众权益、服务群众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考察 摘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题。在对我国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所衍生的“刚性稳定”思维、嵌入监管效果弱、非正式制度运用匮乏、社工队伍建设系统提升以及社会组织的限制性困境与适应性创新等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应寻求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化,探索从分类控制向嵌入监管的转化,发挥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协同效能,强化制度系统功能耦合及后续发展能力,以社会政策来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基础以及培育公共精神来缝合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 关键词:刚性稳定;内卷化;非正式制度;公共精神。 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题。如何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及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对实现社会关系和谐和维护社会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过程中,虽然国家也非常注重社会控制,但并未针对社会领域的变化做出重大管理布局,这使得社会经济领域的一些新问题仍沿用旧有的思维框架进行处理。新时期党和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就在于:联合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公益事业来化解社会矛盾,引导社会能够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治理,培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最终实现社会系统良序运行与协调发展。 一、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偏差的剖析。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实现社会管理制度、体制、结构、运行、过程与方略的多元性、公共性、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以及经济性等特性。关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总结,学界已有一定数量的归纳与分析。本文主要聚焦于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偏差剖析,并提出相宜的“纠偏”之道。 (一)社会管理中“刚性稳定”思维导致组织“内卷化” 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人类从古至今的共同愿望。一方面,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效果就是达到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原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在解决社会矛盾之中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此种稳定却是一种静态的“刚性稳定”。“刚性稳定”是指单纯地以僵硬的方式压制矛盾,缺乏韧性、延展性和缓冲地带,使得管理者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企图运用一切资源来维系其所谓的“理想稳定”,最终可能因不能承担不断递增的巨大社会政治成本而导致政治统治的断裂与社会管治秩序的失范。“刚性稳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体表征为:组织的“内卷化”,它是指一个组织既没有突变式的发展,也没有渐进式的增长,而是处于一种不断内卷、自我复制与精细化的状态。“内卷化”其实是简单复制旧有机制,营造出社会管理表面稳定的假象,致使社会管理创新停滞不前,且更进一步积聚社会风险。虽然“内卷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社会管理不可回避的一个发展阶段,但是政府可以在既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基础上,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降低通过管、控、压、罚等行政化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程度,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以及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对话、沟通、协商与协调等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实现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的转变,这样才能使社会的“刚性稳定”转变为开放的、动态的、和平有序的以及具有强大自我修复功能的“韧性稳定”。 (二)社会管理中嵌入监管缺位影响管理效能。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组织是由多个社会行动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社会网络理论将组织的结构理解为由其中的行动者通过某一特殊类型的纽带联系起来的一张网,并主张行动者之间联系的类型、范围、强度以及网络位势能对组织效能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社会网络理论从经验层面论证了所有行为都是嵌入到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组织也是嵌入到具体的关系网络中的。嵌入之所以能对组织效能产生影响,是因为它能提供信任、传递有效的信息以及促进问题的解决三个方面的独特功能。因此,嵌入监管能使社会管理主体培育良好的认同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刚性化的权力运作,它来自于社会管理主体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与社会管理客体互动的产物。一方面嵌入监管有助于社会整合的实现,另一方面社会整合实现过程也是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层面汲取资源和权威不断拓展的双向互动与彼此支持的过程。我国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外在于社会的“类别化”管理特性。随着改革的深化与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单位认同式微,新的集体认同缺位,民众的社会预期处于不稳定与质疑的状态,民众的社会互信度呈现出较低的水平已经成为常见现象,这些因素势必会影响这种“类别化”社会管理效能的有效发挥。别外,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过于注重“硬”体制机制整合,在挖掘新集体认同的“软”文化层面却动力不足。 (三)社会管理中非正式制度供给匮乏削弱管理效度。 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作用的制度其实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地对社会行为确定的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旦确立就会形成制度刚性对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人们无意识接受的价值道德规范、风俗文化习惯以及意识形态等内在行为规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非正式制度不可缺失,即使在正式制度非常完备的现代国家,也不可能把人们行为的一切都置于正式制度控制之下,仍然存在由非正式制度进行调整的空间或领域。一些转型国家的制度化过程经验也表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不均衡和不相容,整体制度变迁则不可能成功。如果说正式制度供给是社会演进“函数关系式”的一个常量,那么非正式制度影响则是此函数式的一个重要变量。两种制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的效能和作用的力度可能存在差异,但有效的整合可使社会管理效能更为显着。我国地方政府往往重视正式制度对行为的规约而忽略了非正式制度对行为的影响。现实也表明,在社会管理过程中两者都可以影响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及效能。社会管理创新应更加注意区域治理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持续互动过程。社会管理依赖于区域精神、参与精神以及治理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支撑,社会管理正式制度的创设要以非正式制度为基础,这样才能将正式制度内化为非正式制度,以达到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 (四)社会管理中社会组织的限制性困境与适应性创新问题。 学界对社会组织的理论渊源、定义、功能、其与国家的关系、自身能力的建设以及成长的动力困境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也论证了其具有紧密联系民众、维护民众利益、整合民间资源、积累社会资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提升管理效能等积极特性,因此社会组织被赋予在我国社会管理中发挥“准”主体性作用。我们在肯定社会组织的积极特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由于文化氛围的缺失、资源汲取的困境以及制度认同的处境,社会组织的积极特性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生态下很大程度上是处于一种“应然”状态。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中所培育的社会组织的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是有疑问的。这种社会组织所履行的职能其实是属于传统的社区服务,其对社会管理客体的服务属于政府规定的程序性任务。由于受到权力资源依赖、自身能力建设以及公众的信任度等因素的制约,社会组织在动员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协同和培育自我发展的社区组织等方面的功能必定是较弱的。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如何摆脱社会组织这种限制性困境以达到适应性创新,笔者认为目前切实可行的办法是:①社会组织的他律,涉及 到法律环境、政府监管以及社会监督等,为社会组织的创设、发展与运作提供良好的环境;②社会组织的自律,由部门、联盟或组织内部的成员共同制定规则,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内部的自我监管,保护自身的利益;③提升社会组织的责信度,包括强化自主性、增强公信力、弱化行政性、提升运作能力以及内化组织集体认同等。 (五)社会管理中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建设应系统提升。 随着对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性质、结构与原因认识的加深以及对人本理念的认同内化,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越来越强调平等协同式管理。平等协同式管理认为要想使民众真正地认同,就要尊重民众,讲道理释规范。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社会工作可以从制度与功能两个维度对社会管理发挥协同作用。与其他工作方法相比,社会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其他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相比,社会工作人才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传统社工相比,专业社工是专业人员的行为活动,其任务都具有特定的诸如社会公平、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社会分配、社会福利、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以及社会秩序等社会性目标,它的基本社会功能是通过帮助弱势人群、劣势人群与灾民等“有需要”的人群来“解决问题和需求满足”以发挥社会公平、社会团结及社会福利等作用。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中社工队伍建设问题在于:社工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低;社工人才的教育、使用、评价、激励等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社区社工社会认可支持程度弱;社工运作独立自主性低等。各地社会管理创新中需要大力发展的不是以往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而是以专业为基础、以助人为宗旨的社会工作,是以民间组织与职业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社会工作。这种专业化的社工模式既要适应本区域社会文化环境,又要对开展社会工作所在社区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体制进行嵌入,更要主动与所在地行政机关协调与沟通,最终实现其社会服务、社会支持以及助人自助的目标和功能。 二、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与政策的思考。 通过对各地社会管理创新的文献搜集、实地调研、经验总结以及模式对比,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在今后深化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切入。 (一)寻求社会管理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化。 “刚性化”稳定思维必定会产生“刚性社会管理”。刚性社会管理奉行以规章制度为本,以一种机械的非人性化的凭借体制约束、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的社会管理,它无法发挥社会管理实施主体的能动性。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不管是“大综管模式”、“网格化管理模式”、“大调解机制”还是“精细化管理模式”等,其实都呈现出一种刚性化特征。而柔性化社会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它采用的是以理解和把握社会管理客体的心性与行为规律而施以的非强制性管理方式。这种社会管理方式如果适用恰当,既可以激发社会管理实施主体的效能感并引发其对管理目标的内化,也可以增强社会管理客体对社会管理主体行为的信任度并提升其权威。因此,地方政府在寻求社会管理创新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的过程中,除了继续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与整合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以外,还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发展、社会融合以及加强文化建设等,真正地形成“安全、稳定、有序、活力”的社会氛围。 (二)探索社会管理从分类控制向嵌入监管的转化。 社会管理系统并不是一个封闭固化的结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化的开放性系统,它会依据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作出调整。学界在理解我国当代国家-社会关系上所运用的公民社会、法团主义、公民社会制衡国家以及总体制度等理论范式,由于其浓厚的欧美色彩而不能有效地解释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康晓光等通过考察国家对多种社会组织的实际控制而提出了“分类控制体系”理论范式,并通过与其他范式的比照,认为它是理解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类型”。“分类控制体系”是指政府为了自身利益,根据社会组织的挑战能力和提供的公共物品,对不同的社会组织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1]。在“分类控制体系”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康晓光等又提出了“行政吸纳社会”的理论范式,其核心机制是控制与功能替代[2]。在上述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唐文玉提出了“行政吸纳服务”的理论范式,其核心互动机制是“支持”与“配合”,主要价值目标是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3]。事实上,我国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社会管理模式已呈现出“体制吸纳”的鲜明特征:第一阶段表现为组织吸纳(单位制);第二阶段表现为政策吸纳(社会精英介入公共权力领域);第三阶段表现为体制吸纳的扩展与转向[4]。我国地方政府可在“行政吸纳服务”基础上引入“嵌入监管”的社会管理模式。与公民社会等强调国家与社会相分离的理论范式相比,“行政吸纳+嵌入监管”的社会管理模式更适宜于我国的现实状况。因为政府的职能改革、执政成本与社会风险控制、社会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社会组织的自利逻辑等因素为社会管理客体适应与接受这种模式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三)发挥社会管理中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协同效能。 虽说“非正式制度”在概念上是个“泊来品”,但在我国社会管理实践史中却早已成为一种实效的管理理念。民众所特有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以及意识形态等都会影响社会管理的体制构成、效能以及创新。我国体制改革以及“单位制”解体后,从政府分化出的大量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以及社会保障实际上部分是由具有非正式制度特性的社区来承担的。大量的社区治理经验研究也表明,社区治理的实现不仅需要正式制度的介入,更需要非正式制度的支撑。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为例,地方政府在推行实有人口信息系统建设、类别化监管以及组团式走访机制等正式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应在区域内厘清流动人口与城市安全的复杂关系,包括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异质性、社会排斥与社区区隔、社区参与与社区治安以及社区支持与社区融合等问题,大力提倡公民融合政策。在制度供给方面,逐渐打破各种身份区隔,树立个体及群体间的理性沟通行为;在文化氛围方面大力倡导民众的宽容度,增强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感;在社会协同方面,结合社会组织的力量,政府制定协助流动人口更顺利地适应城市生活的各种免费项目,等等。只有通过正式制度的嵌入与非正式制度的支撑才能达成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中制度协同的“累积效应”。 (四)强化社会管理中制度系统功能耦合及后续发展能力。 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社会管理制度也是一个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系统,它绝不仅仅是一些规则的集成与组合。制度的经验研究表明,基础制度越高的制度稳定性越强,因为它能使社会管理处于合理有效的信息调节之下。社会管理的有效性是由该项制度系统的耦合性质与程度、耦合方式与层次、外部环境以及信息沟通等相关的自变量及其相互间关系决定的。从功能上看,社会管理制度系统应包含强制机制、汲取机制、共识机制、监管机制、协调机制、表达机制、整合机制以及再分配机制等八大机制。我国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中制度系统各功能机制的耦合度,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管理的效能。因为社会管理制度系统这八大机制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表达机制能保证获取社会信息的真实性而有利于社会管理决策;共识机制能保证信息的有效性而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协调机制能保证社会管理决策的执行力度;监管机制能影响从行动到反馈再到协调的社会管理执行过程;再分配机制能为社会管理奠定合法性基础;汲取机制能为社会管理增添多元力量;整合机制可以实现社会管理从条块分割到整体协调管理;强制机制能保证社会管理的有效执行。因此,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可以这八大机制为切入点,统筹兼顾,逐渐从局部到整体强化社会管理中制度系统的功能耦合以提高其后续发展能力。 (五)以社会政策来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基础。 现代社会中对公民福祉和社会正义的关注使社会政策不仅成为政府实施社会治理的一项核心制度,也成为构建社会关系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机制。社会政策清晰地表明了政府透过制度化行动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智慧以及管理社会风险的策略。作为现代社会权利结构与功能实施的部分要素,社会政策就是要针对社会变迁过程中有显着影响的社会问题,通过策略性的行动实现既定的价值观,从而建立社会团结的基础。社会政策通过一系列行动者(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及民众等)、资源(物质、经费及人力等)、技术与信息等构成的有机体系,在微观(个人与家庭)与宏观(社区、组织与社会)两个层面上实施社会控制、社会变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策略和目标[5]。 地方政府应加强探索如何融合传统福利理念、政党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政策推行原则三者形成可操作的政策原则与实践伦理。在社会政策制定与推行中应遵循秩序与稳定、民生与权利、民主与参与以及正义与团结等价值观。针对社会问题与目标群体,地方政府应着力倡导“发展型社会政策”。 因为传统社会政策的受益者或对象可能会产生被动性与依赖性,但发展型社会政策却认为,福利接受者或参与者都有自身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政策受益对象或政策参与者的就业积极性。由于发展型社会政策强调社会福利服务的全面性与持久性,它促使传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由注重剩余性的和治疗性的服务取向转向制度性的和发展性的服务取向。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管理方式,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不再是简单地回应和解决受助对象的物质匮乏等基本问题,而是要通过专业方法帮助受助者改善社会适应和生存发展的知识与技巧,并满足与受助者物质需求相关的情感及社会需求。总之,社会政策作为调节社会关系、消除社会不平等的制度设置,是保证社会稳定与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六)以培育公共精神来缝合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 和谐社会是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的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不是哪一群人、哪一部分人的事,它涉及全体社会成员,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倡导“公共精神”将有助于营造社会管理创新的公共话语氛围。现代公共精神源于社会公共领域的道德和理想。公共精神不仅包括社会公德意识、自制自律的行为与善待生命社会的胸怀,而且体现于规则制定与执行的公正性以及自觉性,更是以一定形式的行为为媒介来传达公共社会领域活动中的各种意向、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 和谐社会所强调的公共精神的基本向度是民众在公共生活中对彰显和谐社会基本理念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主观认可,并体现于客观行动上的遵守与执行,是力求在具有社会理性与道德理想的民众之间、部门之间以及民众与部门之间,彰显民众与组织所应持有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对公平的承诺,对宽容的尊重,对正义的信仰。我国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应从两个层面着力培育公共精神:一是进一步弘扬政府公共精神。政府的公共精神表现为对公共利益的理解与对公众利益的关注,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服务认同角色意识,超越个人视野对公共行政过程的深刻理解,在公共事务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以及对公共规范的维护。它要求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以公共精神为主导,密切关注并回应民众需求,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扩大民主参与的渠道,形成民主参与机制。二是增强民众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也是存在于公民社会之中的一种关心公共事物,并愿意致力于公共生活的改善、公共秩序的建构,以营造适于生存与发展条件的伦理规范、政治价值与社会制度。公共精神更是指在公共善治的共识基础上所产生的自尊、互惠、信任等基本伦理规范,体现为社会交往中在自尊的基础上赢得他尊,以互惠作为根本的交往准则,在不断的博弈中积累彼此的信任资本,并遵循于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基础。 引导和鼓励民众参与公共生活,通过这样一种平台的催生与搭建为民众交流倾诉提供一种解决的话语机制,使民众都能意识到自我角色的存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权利的赋予,也使民众认识到自己与社会各群体的彼此共融与平等,让他们既感觉不到特权等级又意识到走法律程序的正当性,既意识到个体利益的尊贵又感受到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既意识到社会秩序感又使得其主客观需求得以回应。构筑主流公共文化价值观,以利益为基本动力,以权利为基本支撑,以新伦理精神为软驱,以创新精神为基本景观来确立对于民众公共行为和思想的疏导以及公共精神的生成。 公共精神不是抽象的修辞,它是一种微观的、鲜活的、流动的、可识别的生活内容和底层修辞。在城市底层话语视野里,培育公共精神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完成精英话语与底层话语的积极对接,完成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有效“缝合”,也就是要将抽象宏大的话语信息转化为普通民众能够理解的表述方式,使其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领域,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在日常生活领域完成对公共精神内涵的识别与认同[6]。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既有的社会情境与制度环境中,以决策精英和普通民众这两种基本角色来重构政治社会公共领域,塑造公民共同体。变维稳思维为创稳思维,从制度的配套和程序的可行两个层面推进公民资格权利结构的完善,使公民权利内容与保护落到实处;推进民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精细化;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开放制度和精英心态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信息充分交流的社会公共领域并以显着的互惠和利益妥协增进社会合作,存量社会资本,涵养丰厚的公共精神;探索国家-民众之间协商合作的模式,使利益相关的民众或关心公共事务的民众参与到真实的协商程序中;通过社会组织、社区以及网络来设置公共议题,使民众在对相关公共事务的探讨中辨清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边界及其关系的处理。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的治安承包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治安承包制度在我国发展已有十余年,具体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当代城镇化发展的新背景下,如何将这项制度更好地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新特点,更好地规范化引导治安承包制度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社会治安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实证调研与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具体分析了治安承包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的治安保障作用以及最优的发展方式,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治安形势的发展需要。 论文关键词 治安承包 城镇化 社会管理创新 一、治安承包的概念及特征 (一)治安承包的概念 治安承包,是指将某一特定区域的治安防范任务和一部分治安管理任务有偿承包给某个人或某一组织,承包人组织人员开展巡防工作等,相关政府部门根据区域内的刑事案发数量和承包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数等指标对承包者进行的社会化安全管理新模式。豍 (二)治安承包的特征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绩效评估,提高治安管理效力 治安承包最早出现时,是由个人对村镇的治安进行承包。由于人力资源和相关配置的限制,面对日益增长的破坏治安案件,传统的治安承包体制逐渐显现出弊病。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保安公司为例的创新型治安管理方法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成为了公共权力私营化的典型。市场竞争之下,小范围内的治安管理具有灵活性和可调节性,而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名誉也在驱使各承包单位和组织着扩大承包范围和承包项目内容,有效地推动了行业发展和治安管理效力。 2.引入社会力量,减轻政府压力 现有的治安管理单位多是在政府号召下主动参与承包竞争,在工作过程中以治安承包保险金制度为起点,启动县乡村三级或其他形式的多级联动制度,保障充足的资金来源后积极引入相关的高科技监控仪器和必要的安全配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部分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公开。治安承包制度在弥补警力不足的同时,也成功地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减压。 3.多元化管理,提高公众参与度 治安承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成功吸收了广大群众力量,在“政府倡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有关行业的职业岗位化、绩效化工资又在不断地增加该行业吸引力,促使多元化管理模式不断发展。此外,在队伍建设上,农村的治安承包人员多以本地居民为主,对地区的治安形势较为了解,助于治安防控在村民间的有效落实。 二、城镇化过程中发展治安承包的必要性与适用性 (一)缓解城镇化进程中社会治安形势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青壮年常年在外使得农村内部的年龄层分布和性别结构失衡,村民生活安全系数下降。而老人、妇女以及儿童法制意识薄弱,可防性案件数量陡增。由于警力资源有限,农村基层组织所承担的责任增大,但由于近年来机构内部屡现腐败,其治安管理作用弱化甚至机构本身形同虚设。 (二)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的需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形势下,各地纷纷推广警力队伍的素质教育和体制改革以缓解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但是,公权力内部改革往往存在着“新壶装旧酒”、上下级包庇等不良风气,改革效果不如人意。相比较而言,部分地区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兼备灵活性和区域性保安公司进行治安管理承包不仅节省了大量财政支出,还获得了良好的治安效果和社会评价。 (三)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的需要 公共服务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市场的灵活性和先进性提高工作绩效,节约使用在某些领域不必要或者低效能的公权力。推广治安管理承包不仅可以解决公权力机关无法遍及的农村治安防控问题,还可以帮助节约警力资源,初现雏形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绩效机制以及发展较为长久的保安公司形式为治安承包管理展现了一个正确的发展趋向。 (四)治安承包针对城镇化发展的适用性 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显着问题,即社会保障福利的明显倾斜,农民的卫生、社保、安全等福利难以得到保障造成了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和舆论导向,不利于城镇化的顺利发展。建立完整的治安承包制度,充实社会治安保险制度,既可以拓宽资金来源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又可以使得老百姓“买个安心”。 三、城镇化过程中规范化治安承包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城镇化发展发包机制 1.以村委会为发包主体 “治安承包”发包方可能是公安机关、村 !物业管理公司等。其中公安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治安管理权;村民委员会行使自治权;物业管理公司行使业主授予的权利。正如上文所言,公安机关、乡 综治办作为发包方的实践则引起广泛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在于其法律依据上,在此就不再赘述。基于此种现状,我们认为在相关法律不完善,认识不统一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不适宜作发包方。而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根据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享有自治权,村级社会治安理应是自治权的一部分,村委会作为发包方不存在权利来源及对外委托的合法性问题。 2.明确承包事项 对于承包事项,目前的混乱在于治安管理事务的发包问题。如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西关村承包事项为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安全防范、人口管理、协助调查案件、调处本村内部纠纷等,承包范围明显包括了不属于自己职责的治安管理事务,这种做法明显与现行法律规定不符。因此,在发包过程中,还要明确承包人的承包事项。以基层自治组织为发包主体,则承包事项应仅限于治安防范事务,而对于具有强制性的治安管理事务如搜查等行政强制措施、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处罚等,则应专属于公安机关,无论发包主体为谁,均不得发包。 (二)完善城镇化发展承包机制 1.以保安公司作为承包方 就个人作为承包方而言,存在诸多不足:首先,个人专业素养较差。众所周知,巡逻、调解等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若想胜任,基本的法律知识及业务能力必不可少。个人很难获得这样的培训机会,若由政府或公安机关组织培训,又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其次,个人经济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当履行违约责任时,可能会出现赔偿能力不足的问题。总之,对发包方而言,个人承包方并不是最经济、理想的选择。就机构承包方来讲,物业管理公司作为治安承包方的情况比较少。因为安保服务只是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内容之一,并非主业,且安保服务一般与其他服务同时提供。只有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乡村社区享有物业服务时,这一承包方式才能实现。显然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是不具备此条件的。总之,其他承包方具有先天的不足与劣势,而这些正是保安服务公司优势所在。 2.保安公司作为承包方的实践借鉴 通过对公开资料的收集与梳理,可以发现,保安服务公司参与“治安承包”大体有这么几种模式:(1)温州瓯海模式:由娄桥街道三个村委会出资并与保安公司签订“治安承包协议”,根据协议,若保安公司表现较好,可以拿到全额承包费并有额外奖金;若没有完成协议规定,则从承包费中扣去相应款项。治安承包的绩效考核由派出所负责。巡防队员每抓到一名违法犯罪分子会受到派出所相应奖励。(2)湖南邵东模式:邵东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将城区夜间治安巡逻任务承包给邵东保安公司,每月支付承包费用75000元。协议规定,双方签订协议期间,城区夜间可防性刑事案件(“两抢一盗”)发案数与上月相比,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奖励100元,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扣除承包费100元。(3)河南内黄模式:河南内黄县保安公司与郑州某公司联合运营一套联网报警监控平台。商户交纳部分资金后,保安公司便在其门店内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一旦有警情,联网报警监控平台就会提示,保安巡逻队员便立即出动,从而能够保证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犯罪分子。并且保安公司会免费送商户一份治安保单。 3.明确承包责任 事实上,治安承包制度只能从威慑和防范的角度来尽可能的降低犯罪发案数量和发生率,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治安承包制度的实施并非意味着绝对安全,更非有人能为此承担绝对责任。因此笔者建议,承包方应当对发包方直接负责。而保安公司作为承包方,虽有经济实力对人身财产安全进行保障并对损失进行赔偿,但从法理和治安承包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承包方不应负有赔偿责任。 4.细划承包区域 为了避免因政府与承包方管理区域划分不清晰而导致的“一地多管”和“管理盲区”现象,需要当地政府与承包方共同协商,防止政府与承包人所协商的管辖区域出现承包地区与相邻地区的管辖范围或者部分地区无人管辖的尴尬现象出现。 (三)推广治安承包的创新措施 1.公安机关主导统筹协调 保安公司通过“治安承包”的方式参与农村治安治理并非解决农村治安问题的灵丹妙药,不能代替其他社会力量,更不可能替代公安机关的地位。在农村治安防控主体结构中,公安机关依然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缺位做所谓“甩手掌柜”。具体而言,农村公安机关在推广保安服务时,应发挥以下作用:其一,积极指导村委会的发包行为。驻村民警应根据每村的治安情况,指导村委会分析其治安需求并转换成对保安公司的要求。其二,帮助村委会对保安服务公司进行绩效考核。其三,建立与保安公司合作机制。积极引导驻村民警、治安员、驻村保安员、巡逻队等在巡逻、调解、信息收集等具体事项上开展合作,以形成治安防控合力。需要强调的是,公安机关既不能缺位,比如利用保安巡逻替代公安巡逻;更不能越位,如利用公安机关权威对村委会选择、考核保安服务公司施加不正当影响等。丰 2.发挥当地党员干部作用 不能否认的是,尽管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其熟人社会的特征未有根本性改变。比如在农村中,许多纠纷可以通过有威望的族长或一些农村老党员、退休干部调解解决。这或许是“治安承包”的承包人多为村民私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保安服务公司在农村地区推广保安服务时,在符合《条例》有关保安员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老党员、退休干部发展成驻村的治安顾问。 3.积极引入农村治安保险 农村治安保险,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综治办组织协调,由保险公司具体组织实施,贯彻合法自愿的原则,以村为单位,以村委会为主体,以契约化管理为手段,约定治安联防和保险责任,形成以治安承包为基础,以出险理赔为补充的群防群治工作新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浅析公证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政法委提出“三项重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公证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导和规范民事法律行为、证明和确认权利义务关系、保全和增强证据法律效力的重要功能。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证工作的主要职能作用 公证制度在促进改革开放,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维护正常的民事、经济流转秩序,引导公民、法人依法进行经济、民事活动。公证机构是参与社会民事、经济活动,为公民、法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服务机构。公证机构通过公证活动,帮助、指导公民、法人依法设立、变更法律行为,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剔除纠纷隐患和不真实、不合法的因素,制止违法行为,促进法律行为的履行。 (二)预防功能。公证是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具有防微杜渐、完善法律行为、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促进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第一道防线。 (三)保障功能。公证机构是国家司法证明机构,公证活动有利于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制止不法行为,帮助公民、法人解决经济、民事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教育公民遵守国家法律,以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四)公证是经济交往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公证书具有真实、合法的特点,不受人员、语言、地域、行政隶属关系等左右,是国际通行的可靠的法律文书,是增进民事主体之间相互了解,消除障碍、隔阂,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重要工具。 二、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是“三项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组织引导公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是充分发挥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职能作用的前提。近年来,大关县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五大基本类型。一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作为农村的主要矛盾纠纷,主要产生在家庭生活、邻里生产生活中,存在一定的突发性,难以及时处置,极易导致不良后果。二是土地承包纠纷。这类纠纷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因近年来小城镇建设、“村村通”道路工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特别是拆迁、征地补偿、工程承建等问题产生。三是交通事故纠纷。随着各类车辆社会拥有量急剧增多,交通事故频发,特别是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及纠纷日益增加。四是经济债务纠纷、劳资纠纷。这类纠纷近年来总量在不断上升,主要因年终劳务工资发放、民间债务偿还等问题引发。五是退伍军人安置纠纷。因部分退伍军人安置问题不落实,生活无来源,往往形成上访及群体性矛盾纠纷。这些社会矛盾纠纷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群体化。公证处通过依法介入民商事法律行为,办理财产赠与、分割协议、亲属关系、婚姻状况、保全证据公证以及遗嘱等业务,服务民生。常年对全县应征入伍青年、退役士兵与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签订的《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协议》、《退役士兵自愿自谋职业协议》进行公证,为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在办证工作中,针对特殊情况,公证处开通“绿色通道”,及时预防化解突发社会矛盾纠纷。自20__年以来,公证处每年约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300余件,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 (二)组织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公证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服务,是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公证处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发挥公证的服务、沟通、证明、监督作用,为县中小学校舍安全项目标的达1.06亿元的75个工程、廉租房标的达1.2亿元的9个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进行现场监督公证和合同公证,规范了建设市场秩序,为当地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创新法律服务活动载体,推进平安大关建设。做好法律服务工作,是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公证处以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为载体,推进公证法律服务“三进” (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选定1至2个社区、乡村或校园建立公证服务联系点,签订公证服务协议,定期举办法制宣传讲座,编写法律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公证处适时组织人员在各乡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宣传活动,普及公证法律知识,现场解答法律咨询,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运用公证手段,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平安大关建设。 三、加强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公证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公证队伍建设和提升公证队伍形象的有效途径。必须充分认识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中央、省、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公证工作职能,不断提高公证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二)建立完善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公证机构应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公证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不断建立完善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范围、程序、方式,确保 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根据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需求,协调相关机构,为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三)扩大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覆盖面。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要求,结合公证业务涉及的社会管理领域,积极开展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建设项目引资、土地承包、农村山林权属争议等方面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积极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促进社会管理依法有序进行。 公证工作要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规划,牢牢把握公证工作正确导向,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依法拓展公证业务领域,按照“发挥传统、坚定信念、执政为民”的要求,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加强公证自身建设,强化公证全面发展,进一步激发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活力,确保公证职能优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得到彰显和发挥。(编辑:琛哥)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从实名制看社会管理创新 摘要实名制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对推行实名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对完善实名制的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提出完善实名制应当遵循的法治化原则、科学化原则、人本化原则、集约化原则,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样本和参考。 关键词实名制社会管理创新基本原则 一、实名制及推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实名制是要求人们在从事某些民事活动之前出示相应的身份资料证明真实身份并可能加以一定的限制的活动。近年来,实名制的广泛推行取得了比较良好的社会效果,如储蓄实名制、网吧上网实名制、以及最为人所知的火车票实名制。其关键在于准入限制和数量限制两个方面,有效遏制个人自由的滥用,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保障了社会秩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是实名制作为新生事物也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障碍和挫折,受到了种种质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依据问题 推行实名制实质在于对个人行为进行准入或数量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以维护公共利益,有实质上的正当性,这点是毫无疑问。但是仅以此为理由而实行实名制恐怕还不能取得广泛的认同和信服,还得有法律上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二)兵役登记;(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由此可知,按照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要实行实名制须有法律或行政法规作出规定,现实生活中一些活动实行实名制并没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依据,因此,其合法性受到质疑,也影响居民身份证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 (二)成本效益问题 一些领域的要求实行实名制往往实行的效果并不好,实行不彻底,或实行过程中就遇到很多障碍,到最后不得已不了了之。往往是因为实行的成本太高,消耗太多的人力和物力、财力,而所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却十分有限,如火车票实名制实施过程中曾因为设备、设施、人力等原因使得检票时间太长,造成旅客滞留,从而仅实施数天便夭折,手机实名制也曾因为办卡耗时太久导致效率低下而受到电信部门、运营商、消费者的抵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适用范围问题 实践中,实名制存在适用不当的问题。主要是适用的泛化,例如在菜刀、医疗、购买避孕套等方面都要求实行实名制,或许其都有实行的良好初衷,但是这些方面实行实名制能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就值得怀疑和商榷。其实质是实名制的依赖和对实名制功能认识不足。 (四)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实名制推行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就是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身份证号码与其他信息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人的隐私,公民有权对其保密,,也有权要求接触这些信息的人进行保密。每一位公民除非自愿,否则他人就不应当将其相关信息泄露,使其受到不当的干扰。实名制的推行,很可能会对公民的隐私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实名制的推行,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便是如何保证不侵扰公民的隐私权,确保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① 二、完善实名制应当遵循的原则 对于实名制推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障碍,使实名制制度实施不彻底或者半途而废,并不能说明实名制本身是不可行的。任何一种事物不可能出生时就尽善尽美,实名制也一样。它同样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逐渐与社会生活、人民期待相适应,与主导体制相融洽。对于实名制推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障碍,实践中也在不断解决和克服。对于推行实名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予以完善: (一)法治化原则 实名制具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这点毫无疑问。但是,目前很多方面的实名制并没有形式上的合法性,与法律规范相冲突。实名制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举措,创新往往就意味着改革。改革的关键就是给予实践中合理的做法以法律地位,使其与当今的主导体制相融洽。②一是要做到有法律依据,及时制定完善法律法规,使实名制有法可依。二是要对实行范围和时间、程序有详细的规定,合理分配各方权利义务,详细规定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三是要完善监管制度,严防个人信息泄密,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二)科学化原则 一是决策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广泛吸纳民意,决策科学化,做好论证,二是把握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实名制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切忌为了实名制而实名制。三是对功能有正确的认识实名制只是一种管理手段,其功能有限,很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诚信问题,道德失范问题,信仰缺失问题,供求关系问题。不迷信实名制,不因此而怠于管理。 (三)人本化原则 实行实名制要以人为本,要体现为关心人,解决现实问题。一是要体现为对社会活力的促进而不是限制,在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人们正常活动的限制,二是用实名制尽可能为人们提供便利,以实名制保护人们合法权益。比如实名制火车票让车票遗失补票成为可能。 (四)集约化原则 在 实名制推广过程中曾经效果一般,其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耗费的成本高,如火车票实名制和手机实名制。因此在推行实名制过程中要结合科技手段的运用,如今二代证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最大限度减少成本增加效益。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便利,而是整体的社会效益,同时要考虑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性措施。 三、推行实名制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实名制是社会管理的具体运行机制和手段,推行实名制是社会管理手段创新的具体表现。社会管理始终存在于社会当中,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需要有社会管理。社会形态、社会结构、成员素质与诉求的不同,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模式也不尽相同。社会管理创新自2007年出现在十七大报告当中,2009年中央政法委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又把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三项重点工作。最近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一直存在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实名制就是这么一种具体的社会管理手段创新,在社会管理创新作为重点工作被官方确认之前就已经存在,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科学的基础就是经验主义,要从经验出发,③人们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总期望寻求经验做参考和借鉴。对实名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对推行实名制的经验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可以为政府和其他社会管理主体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推出新的管理手段提供样本。完善实名制应当坚持的科学化、法治化、人本化、集约化原则值得其他社会管理创新手段推出前参考。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试析基层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论文摘要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分析社会管理创新的现状入手,明确检察机关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角色定位,指出了基层检察院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四项措施,以期对基层检察院有效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三)坚持以人为本 检察机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应当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核心理念,努力使各项创新举措满足群众需求、符合群众愿望,维护群众权益,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为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关注和服务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新途径。 (四)坚持有限参与 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决杜绝为了求新、求快、求亮点而擅自突破法定界限,更不能代替其他部门行使职能,越俎代庖。采取的方法手段既要考虑可行性、创新性,也要考虑合法性,决不能突破现有的法律框架乱作为。 (五)坚持长效原则 检察机关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中,应当拥有大局意识和长远规划,注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结合,与推进检察改革和自身建设等长远发展思路有机结合,创新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 四、基层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党的领导,主动服务大局 一是立足中心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努力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二是立足社会稳定大局。将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通过依法履行检察机关打击职责,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过积极参与构建大调解格局等体系,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试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相关问题探讨 论文摘要 检察机关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自身职责所在,亦是党领导下能动司法的基本要求。检察机关的此项工作不是新的职能创设,而是一种发现,在原有的职能中发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职能内容,或是根据原有的职能进行合乎正义的延伸,以实现检察机关服务社会管理的功能目的。 论文关键词 检察机关 社会管理 工作机制 内部管理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开始被纳入党和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体系性框架当中。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司法机关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2010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内容和方向。检察机关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夜人”,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自身职责所在亦是党领导下能动司法的基本要求。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需要观念上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目的,挖掘检察职能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范围和实现途径,加强检察机关自身工作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目的 当前,就检察机关是否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基层检察人员存在观念上的偏见: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司法被动性、独立性属性,检察工作的要求只需依据诉讼法律规定,在诉讼进程如侦查监督、审查起诉、刑事抗诉、民行检察监督、刑事执行等程序中,履行法定职责便可,检察工作内容并未要求检察人员参与社会管理,或就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检察意见。即便检察人员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出检察建议或检察函,这也是一种自主选择行为并非义务职责。这种程序被动主义观念的存在,笔者认为除了刑事司法固有属性原因之外,主要是缘于检察人员对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功能目的的认识不够明确,对自身职能定位发生曲解导致。 若要明确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目的,需要明确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概念。社会管理主要是政治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不局限于政府组织,他是社会、经济、政治运行中的所有团体性组织包括司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社会管理创新是在现有社会管理的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对现行社会管理理念、方法和机制进行改造、改进、改革,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实现社会管理目标及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经济、法律效益,对原本落后的管理方法进行改进的过程,对检察机关而言,是其在履行检察职能的过程中,发现刑事犯罪背后存在的社会管理漏洞以及刑法实现过程中的就刑罚处置方式进行合乎法律法规、社情民意的创新改革。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检察机关在检察权实行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正当合法利益诉求,运用法定手段,主动参与或建议有权机关对各项社会制度进行合理有序安排,来实现建立在公平正义价值基础上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如果需要给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目的功能再设置普遍适用的标准,即是检察机关在履行追诉犯罪或法律监督检察职能要求,处理具体个案中,要注重个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范围内容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范围内容,具体体现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能之中,在未提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内容之前,检察机关早已在自身职能履行中触及了相关的内容范围,因此,对于检察机关的此项工作不是新的职能创设,而是一种发现,在原有的职能中发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职能内容,或是根据原有的职能进行合乎正义的延伸,以实现检察机关服务社会管理的功能目的。 最高检《实施意见》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内容如下:(1)参加社区矫正工作。(2)监督监管场所依法、文明、科学管理。(3)协助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4)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5)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6)加强检察网络建设和检察宣传工作。 最高检对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范围内容采取的是列举式的方法,这种列举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变迁,或社会管理重心的转移,检察机关参与的方向不能灵活改变,创新工作变成了保守制度。例如时下的食品安全问题,新刑法修正案将食品安全犯罪进行修订后,检察机关参与该领域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极大拓展,而实施意见内容却并未就该内容给司法人员提供指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给予能动性的概括性,使该内容实现稳定性、变动性的统一。这其中变动性是司法能动的体现,即司法应当具备服务公民、社会、国家各种利益的功能,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概言之即为:其他检察机关在职能履行中,为维护公民、社会、国家利益而对原有社会管理方式进行合法、合理、高效的改进或建议。 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 当我们已了然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范围内容,那又该通过怎样的方式途径完成从内容到现实的转变,笔者认为需要从检察工作机制和检察机关内部管理两方面来完成。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就其本质而言是检察工作与社会管理衔接的一种机制创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检察工作机制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检察工作机制是一种能动性的工作机制。检察工作因为工作对象、社会形势,不同时空条件的变化,为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检察机关对自身工作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调整。例如经济建设发展时期,检察工作围绕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全局,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民生保障可能代替成为检察工作服务的重心。其次,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创新的检察机关工作机制受制于刑事立法或诉讼立法的制约。换言之,受制于法定检察职能的约束。再次,检察工作创新机制在一定期限内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制度安排。例如被害人救助制度、刑事和解制度、暂缓起诉制度等,这些检察工作机制都可能是一项长期的检察工作运行制度。结合检察工作机制如上特征,笔者对现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例举如下(该机制系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范围内容的制度化落实):(1)服务大局机制。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重心也要随之发生变化;(2)突出检察职能机制。职务犯罪“侦防一体化”改革,促进执法办案效果的最优化;外来人员同城待遇和未成年人犯罪特殊保护机制,深化刑法适用的公正性;建立“检调对接”机制,依托社会“大调解”机制推进社会矛盾的化解等;(3)完善社区矫正型对象监外执行社会管理机制。例如检察量刑建议改革扩大社区矫正型适用范围;推动完善交付执行机制;完善矫正环节检察内容和操作程序机制;(4)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 检察工作机制有效运行离不开检察机关内部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内部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检察机关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职权和资源配置,统筹形成合力,增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具体要求如下:一要加强检察官职业化建设。强化检察官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提升检察官的独立地位,增强检察官保障机制,增强检察官的责任伦理,这些均有利于提高检察官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优化科室职能配置,因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综合性特点,需要多个科室配合和协作,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例如预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一般由检察院预防部门牵头,检察院各相关部门参与,这就需要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与查办工作相结合,统筹部署以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及时建议督促有关单位整改和完善。三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信息化建立快速、高效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效能。四要延伸检察职能,使检察工作向社区、企业、农村和校园及社会各界延伸,扩展检察服务的范围。
高级护理论文:浅析高级护理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 【摘要】文章根据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专业思想稳定、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等,并且还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考试为手段而组织高等院校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级护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 一 以能力为本位,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护理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要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构建以护理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即围绕培养目标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按照突出护理、加大人文、强化实践、体现社区的原则设计课程体系。 1.1 重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打破分科界限,减少分科造成的各科之间的重复,突出护理的整体性、独立性、科学性,以符合护理工作发展方向,如以人的生命周期为特征,设置母婴护理学、儿童护理学、成人护理学和老年护理学。将医学基础课相应重组,如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整合为疾病学基础;护理美学、人际沟通、护理伦理学等整合为护理职业素质。 1.2 加重人文比重:现代护理的整体观念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不仅关注疾病,更关注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环境,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的完善。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医护知识,还要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知识,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关怀人。所以,护理教育应加重人文学科比重,所占课程内容应达25% ,如开设文学欣赏、护理社会学等。 1.3 加大实践教学: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护理工作者具有较好的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护士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侧重实践课,如药理学应突出用药护理,专业课应减少病因病理、临床特征,增加防治原则、护理诊断、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等。 二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育教学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传统的教学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成了教师单方面的过程。现代教学观是师生共同探讨的交流行为。学生想学什么,需要什么,教师就应传授什么。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探索学生的发展规律,辅导其健康成长。 2.1 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能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和技能训练。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各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经过多年的教学,理论功底都较扎实,而临床操作技能相对较弱;学历层次较低,本科、硕士较少。因此,对教师急需培养,可采用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重点本科院校学习和到大型医院临床实践;同时,引进高学历毕业生和从医院调入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逐步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2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操作示范教学和CAI 教学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动手、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2.3 全方位实施实践教学: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多地依附于理论、验证理论,主要是在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场所训练,这是很难培养出合格技术型人才的)。因此,一是要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包括社区护理实习点;二是要严格掌握点(实验课)+线(课程见习)面(临床综合实习)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由点连线、由线到面、由面扩到整体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三是尽量创造实际工作场景,在校内除在模型人身上做外,可让学生互为患者和护士,按照真实的操作程序组织护理实验教学。 2.4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护理教育首先要培养的是一个较为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熟练的工具。因此,除了要学生掌握医护知识、操作技能外,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有品格素质、管理素质、业务素质、情感素质、科研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这是逐步养成和充实的,但在学校就需要有意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形体训练、健美操等,定期开展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护士职业风范表演等。 三 以考核为手段,检验教学效果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可仅凭一张试卷作依据,一次考试定结果,而应采取多种考试方式,促进学生完成学业。 3.1 采取多种考试方式: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每一科目的平时考试与期末考试、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要各占一定的比重。考试应采用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可采用课堂提问或组织护理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面试常与口试相结合,可通过平时观察或设置情景(如留置导尿、静脉输液)对学生从思维方式、态度及技能等方面综合评价。笔试要建立各科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 3.2 注重实践考核:制定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手册包含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平时的每一项实验都要进行出科考试,确保一一过关;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每一科结束时,由医院带教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测评。实习结束时,由学校和实习基地共同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学生,对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3.3 与执业资格考试接轨:我们培养的护士都必须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资格证。因此,教学和考试都必须围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校要建立阶段性综合考核制度,在每学年末和毕业前进行综合能力考核,考核内容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总之,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方能培养出专业思想稳定、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级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341000 江西赣南医学院高护(14)班 高级护理论文: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问卷调查。根据地理位置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选择江苏、江西、广州、甘肃四省,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基础的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共发出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本次调查还对受访人员的权威程度进行了调查。权威程度(Ca)由受访者对问题进行判断的依据(判断系数Ci)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熟悉程度系数Cs)两个因素决定,Ca=(Ci+Cs)/2。Ca≥0.70表示具有较好的权威性。根据本调查受访人员的自评,本次调查的166人的Ca平均值为0.87,权威程度较高。 1.2分析方法 回收问卷使用EpiData3.1录入,使用SAS9.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 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依据,将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归纳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5个维度,并进一步梳理出一级指标11个和二级指标20个(表1)。调查要求受访者对每项指标在护理高级职称评价中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评分采用5分制,5分表示非常重要,3分表示一般重要,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 2.2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2.2.1各评价维度的重要性 根据受访者对5个评价维度各项指标赋分情况,得出5个评价维度重要性的评分,护理教学维度的得分最高(4.23分),其次为基本情况维度(4.16分)、护理工作维度(4.03分),护理科研(3.75分)和社会工作(3.31分)两个维度得分较低。 2.2.2一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从受访者对11个一级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评分来看,得分较高的3个指标是护理安全(4.66分)、上一职称工作年限(4.43分)、工作总结创新(4.33分),得分较低的指标是科研课题(3.78分)、论文论著(3.72分)、社会工作(3.31分)。其余指标评分分别为临床教学情况4.23分,学历4.18分,工作质量4.17分,年度考核结果3.87分,工作数量3.79分。 2.2.3各维度对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 对于在正、副高级职称评价中5个评价维度的重要性,受访者评分的意见趋一致,均认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较为重要,而社会工作和护理科研重要性相对较低(表2)。基本情况、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3个评价维度对于正高级评价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副高级(P<0.05),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两个维度对于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显著差异。 2.3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将医疗机构类型按照城市大医院、县医院、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划分为3个层级。结果显示,受访者对5个评估维度在各层级机构的可行性的评估结果总体方向一致(表3)。普遍认为基本情况维度的可行性最高,达82.0%;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维度的可行性较低,分别为64.5%和55.5%。受访者对于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基本情况可行性的认可率均较高,且无差异。但对社区及乡镇卫生院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4个评价维度的可行性认可率,均明显低于城市大医院和县医院(P<0.001)。 3讨论 3.1临床护理正高级与副高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需体现差异化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所有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护理职称评价中重要性的赋分均高于3分,说明所列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评价中均应予以考虑。调查结果同时提示,所列指标对于不同级别护理职称评价中的权重需差异化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时间和经验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且贡献率高达20%以上,应赋予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各项指标更多权重[1]。正高级的评价中,对科研、社会活动的赋权可重于副高级。 3.2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中临床护理人员评价标准应予区别 目前的评价标准与各层级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有一定的差距,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影响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护理队伍的培养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不同层级的分析结果提示,对以城市大医院为代表的三级医院,所有指标均应加以评估;对以县医院为代表的二级医院,评价指标与三级医院相差不大,可适当降低对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维度的指标权重;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一级医院,应在二级医院的评价标准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对疑难重症护理、特级一级护理、护理管理等护理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维度指标的评价权重,而对体现其工作特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次数”指标,应加大评价的权重。 3.3临床护理评价不宜过于倚重科研和论文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评分仅高于社会工作维度,反映了一线工作者对评价更应侧重基本情况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完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而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普遍存在对临床护理人员综合评价过分倚重论文的倾向。论文数量往往是申报职称的“门槛”,形成了护理人员较普遍的“重论文、轻实践”的状况,而且,与医师相比较,护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参与科研的意识薄弱且经费获取困难,特别在基层医疗机构矛盾更为突出,“论文搭车”现象成风,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一心一意地钻研业务实践能力,影响了医疗服务水平[2]。 3.4完善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职称评价标准研究 一直以来,我国护理人员职称评价标准存在量化细化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造成护理人员晋升困难或为了晋升在业务、科研、教学等方面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产生偏颇,进而导致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的高级护理人员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注册护士224.4万人,其中,仅1.8%具有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更是凤毛麟角,仅有0.1%,与医师正、副高级各占3.6%、12.0%,药师正、副高级各占0.5%、2.8%相比都有较大差别[3]。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多被充实到了管理岗位,加剧了临床一线高级护理人员短缺现象,制约了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为落实好医疗护理为百姓健康服务的宗旨,必须加快完善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岗位设置、绩效考核、评价晋升等等方面理论方法研究,充分调动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王忱工作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事司 高级护理论文:高级创伤护理在创伤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高级床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提高创伤急救成功率的影响和急救后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创伤患者分为两组,参与比较的患者有30例,使用高级创伤护理的人员15例,使用常规护理的为15例。高级护理流程遵循接诊时开始评估,然后进行气道处理,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防止气道阻塞,之后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或者使用止血带,还要对神经进行评估,神经检查完后,对患者进全身的外伤检查,并送至手术室进行治疗记录;常规护理方式与顺序登记完后进行检查,之后再送去相应的科室进行救治。结果 高级创伤护理组的患者抢救成功率非常高,所有项目均优于常规护理,如急救时间和急救后的创伤患者体征状态。结论 在创伤急救过程中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患者所用的急救时间更短,有效的提高了创伤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急救;高级创伤护理;效果观察 如今创伤成为了人类死亡的因素之一,不恰当创伤护理和处理,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建立一套合理的创伤护理系统在急诊中是必不可少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对高级创伤护理与常规创伤护理进行比较,探究高级护理的在急救过程中的效果如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通过对30例创伤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得出高级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不同,和高级护理的在之间中的效果。高级护理组为15例患者,男性患者为9例,女性患者为6例,20~29岁患者有7例,其中男性有3例,平均年龄为(23±0.4)岁,女性有4例,平均年龄为27岁。30~39岁的患者有4例,男性患者3例平均年龄为35岁,女性患者有1例,年龄为33岁。40~49岁患者有3例,男性患者2例,平均年龄为47岁,女性患者1例。50岁以上的患者有1例,女性患者没有;常规护理组1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2例,女患者有3例,20~29岁患者有2例,男性患者1例,年龄为25岁,女性患者1例,年龄为21岁;30~39岁的患者有6例,男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为(36±0.3)岁,女性患者有2例,平均年龄为(37±0.7)岁;40~49岁患者有3例,男性患者2例,年龄为45岁,女性患者1例,平均年龄为(43±0.6)岁;50岁以上的患者有5例,平均年龄为(57±1.4)岁。两组患者在疾病、性别、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可出相应的结果。护士接到患者后,应该先开始进行评估,先从患者呼吸道开始处理。对患者进行高级创伤护理应该遵循,先进行气道处理,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保证患者有充足的氧气。之后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如控制出血,使用止血带或者压迫止血[1]。评估神经缺损,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神经反射实验,如膝跳反射或者有没有瞎玩或者瞳孔对光的感应度。检查背部还有全身的创伤检查,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检查,不能有任何遗漏的部分,防止患者因为创伤没有及时处理而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和低血容休克。病史的采集对治疗非常重要,主治医师要根据患者的病史进行治疗,防止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方法不当,而产生二次伤害。在对创伤患者进行救治时,应该做到诊断中进行治疗,治疗中再进行诊断,并做相应的记录,如果发现患者有严重的生命危险,应该迅速进行外科处理,防止患者休克,所有的基本生命体征在10min内全部恢复至正常水平,所有的急救措施要在30min内全部完成,这样才能达到要求,保证患者的生命[2]。 1.3常规护理 接诊后患者进行登记,进行全镇体格检查后进行相应的抢救,转入相应的科室进行手术。 1.4统计学方法 过spss10.0统计软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相对数描述,统计结果经百分比表示。(P 2结果 高级护理组的15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有14例患者,成功率为93.33%,平均使用时间(22.34±1.3)min,常规护理的15例患者中,成功抢救的有9例,抢救成功率为60.0%,平均使用时间(28.3±3.1)min。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级护理模式比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高级护理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相比,常规护理的时间明显长于高级护理模式的抢救时间[3]。 3讨论 急救护理讲究的是时间性,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严重创伤的患者从危险期拉回来。严重的创伤患者最佳时间是10min,医护人员要用10min的时间将患者所有的指标调整为正常指标,如血压、心率、脉率和体温等。医护人员如果在急救护理这个方面做到了最好,就可一在为后面的急救工作赢得时间,使患者的成活率大大提升[4]。高级急救创伤护理是针对严重创伤所采取的一种护理方式和技巧,一定要先致死的创伤处理,如果有相应的不良病史,医护人员应该改变急救方式,防止因为病史而导致患者旧病复发或者一些不良症状[5]。医护人员接诊开始就要立马检查伤情,根据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评估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临床体征等方面[6]。等基本体征稳定以后,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检查,除去患者所有衣物,从头到脚依次检查,尤其是患者的背部,这个部分经常因为急救紧张的气氛而遗漏,所以医护人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当患者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应该立马转运至医院相应的科室或者手术室进行救治。 急救创伤护理提供了一套简单而又有效的急救模式,让更多的患者可以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奇迹,也让无数的护理人员感受到了急救的真正效果。在急救的过程中,要关心自己照顾的患者,多余患者进行交流,防止患者有心理负担,确保急救过程中的顺利。 高级护理论文: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正面临着新旧培养模式的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体系培养体系,施行“理论教学、实践强化、临床实训、双证并举”有效举措,学生专业节能、职业素养得到培养,保证了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关键词】培养模式 高级护理 专业人才 护理是医疗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愈来愈重视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对保健护理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在中国,护理人员的数量距需要差额在百万人以上,显然难以满足社区护理、专业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的要求。尤其是本科水平的高级护理人才奇缺,高级护理人员绝无尽有,已成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一大阻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自2007年开办护理学专业以来,迄今已毕业4届护理本科学生,学生基础理论扎实,职业实践能力较强,服务态度优良,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达100%,就业对口率达90%,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一、解决认识问题,教育学生热爱护理学专业 护理通常给人的印象,就是打针、喂药、伺候病人,传统观念认为只要中专、专科水平就够了,所以高中毕业生很少有人愿意报考护理学本科专业,我们第一届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对此,我们就加大宣传力度。国外护士是一种社会地位高,并且收入也高的职业,在美国更是最受尊敬的两个职业之一(另一个是警察)。在国内,护士这种对专业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职业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护士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提高;其次,高护对医学理论与实践有较高的要求,其工作职责也不仅仅是打针、喂药,还要承担对医生病情处置、用药及用量的监督,逐步改变了人们思想中传统的护理观念,考生的思想逐渐与国际接轨。这样一来,考生的思想包袱解除了,对高护专业的认识端正了,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近几届新生录取数已超过招生计划数,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 二、创新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护理本科人才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医学类专业,契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思路,但护理学本科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统一,培养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坚持以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全方位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突破了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范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培养环节,细化培养过程,收到明显的培养效果。 (一)明确高护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护理本科应兼顾护理学实践性强,医学理论要求较深,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这三方面特色,培养目标为: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分析及解决医护问题的能力,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理论,护理学专业理论及职业技能,能够胜任专科护理、社区健康服务、预防保健等方面工作。 (二)创新高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认为,高护专业应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护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素质拓展提升体系。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框图由图1给出。 图1 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教学体系(图2)。 理论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个模块。在保证思想政治、人文社科等通识类课程的基础上,从分析学生专业能力出发,科学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性护理理念指导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培养。对护理学的课程进行整体优化组合,突出了10门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保证了本科人才培养必须的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体系中,设置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环节,兼顾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实施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图2 理论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图3)。 这是我院首创、率先设计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导向实践、专业基础实践及综合实践三个模块。入学初期设置的专业导向实践模块,目的是使学生对护理学专业具备最初的感性认识;专业基础实践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及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见图3。 图3 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时分配上,实践教学达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以上,临床实习达到1年,超过总学时的1/4。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强化。 课程实验安排。建立完善的校内外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实践考核标准。专业临床实践安排。选择具有长期护理临床教学经验的省内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校外临床实习基地,包括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并与这四所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实习效果。 临床实习的考核。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制定了严格的实习要求,包括各专科的知识、态度及技能考核指标,学生需要完成的护理病历、临床查房、健康教育及出院计划,毕业时需要选择临床护理病历作为课题进行毕业答辩等。 3、素质拓展提升体系 图4给出了学生素质拓展提升体系结构。 在素质培养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素质及作为护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作为学生活动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各种服务社会的机会。同时也开展与课程同步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举措丰富了学生的经历。 三、三证并举,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成为教学质量优劣的判别标准。为此,我们实行“理论教学、实践强化、临床实训、双证并举”的教育模式,通过毕业与执业三证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外,还要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近三届毕业生获取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见表1。 表1 近三届学生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统计表 四、实行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由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思路清晰,设计的三体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可操作性强,提高了教学质量,拓宽了就业渠道,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就业层次逐年提高。表2给出了本专业近三年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率、学士学位授予率,表3给出了历年就业情况。 表2 近三年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率、学士学位授予率 以及就业情况 表3 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五、结论 创新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三体系培养架构,采取了“三证并举”的教育措施,高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及就业层次不断提高。说明研究的成果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 高级护理论文:如何发挥高级护理人员作用的体会 我院三甲复评成功,使百年老院又焕发了生机,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站在新的起点,适应新的需求,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的刚从学校毕业的护生进入我院,跨入护理专业成为新护士。为了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缩短胜任临床各种护理活动所需的时间,成为一名技术过硬、医德过硬、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确保护理服务质量,带教好新护士己成为医院培养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老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作为一名高级护理人员,如何在工作中协助护士长搞好管理工作也是应有之义。现结合三甲复评的体会,就上述两个问题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1 如何做好带教工作 1.1要有一个周密的带教计划 为了让新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气氛,并能胜任工作,根据本科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考虑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在了解新护士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性格气质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目的明确、目标具体、内容充实、方法科学的带教计划,以避免带教工作的无序和盲目性。 1.2要认真搞好入科教育 新护士上岗后,因初到一个新的地方,对周围环境、同事、工作程序不熟悉,容易引起恐惧。因此,要在第一时间向新护士介绍科室同事、病区环境、病房结构、科室特点、仪器设备、规章制度、护理职责、基本护理操作、护理文件的书写、治疗室、处置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及相关要求和患者情况等,强调医疗安全、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使她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熟悉医患人员、初步了解工作职责,消除恐惧心理和自卑、紧张、抑郁等情绪,正确认识自我,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尽快地进入护士角色,为开局工作打好基础。 1.3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 老护士是新护士的领路人,只有自身素质过硬,才能给新护士做榜样,更好的做好带教工作。①是对带教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老护士带新护士是职责所在,带好新护士就是为医院培养人才,给医院创造无形财富,给医疗事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带教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言传身教;②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新护士不苛求、不求全责备,只有这样对她们才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心呵护,细心讲解,耐心带教,严格要求;③是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打铁要本身硬。为此,必须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能用理论知识讲解和处理临床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各种应急事件。必须加强护理技术训练,掌握过硬的护理技术,做到护理操作规范,一丝不苟;④是要有良好职业道德。作为一名合格的带教老师必须是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护士职责、注重仪表、讲究礼貌、语言文明、和蔼可亲、珍惜患者的身体及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的人。只有充分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才能使新护士茁壮成长为临床一线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1.4要特别注重新护士能力的培养 要使新护士尽快如角入轨,成为优秀的护理人才,核心问题是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注重业务技术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一是注重培养新护士动手能力。培养新护士动手能力虽然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必须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抓扎实。作为带教老师应将一些复杂的操作技术分成简单容易的操作程序,以促进记忆和操作,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新护士愿意学、有兴趣学,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如将中心吸氧操作具体分解为洗手-核对医嘱-准备用物、患者评估、环境评估、流量表连接于中心氧气装置上,连接湿化瓶和导管,调节流量,用棉签清洁鼻腔,将鼻导管插入鼻腔。①将鼻导管固定于两侧耳廓上,记录。熟记规程后再到实践中应用,做到了熟练、规范;②是注重培养新护士沟通能力。作为带教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与患者之间有效沟通,做沟通的典范,使新护士从中得到启示,理解与患者沟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到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尤其要提高新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③是注重培养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护士只有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生命。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在工作中应当鼓励学生做到大胆、细心,学会观察病情,分析病情,有意识地教新护士如何观察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营养状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并指导新护士收集相关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 1.5要有科学的带教方法。带新护士犹如带学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①是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走,把每一步走稳走扎实;②是要换位思考,多站在新护士的角度思考问题提要求,多理解新护士的难处,多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③是不求全责备,多鼓励少批评,多商量少训斥,多体谅少埋怨;④是要求新护士先多看后多干多亲自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 1.6要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这次三甲复评,体会较深的就是对技术操作规程的严格要求和严格控制。在技术操作层面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一丝不苟。对新护士带教也是如此。带教老师具有示范性特点,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遵守程序,熟练掌握技术操作,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规范护理操作规则,不容半点走展。只有这样,才能教育新护士树立强烈的程序意识、执行意识,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2 积极协助护士长做好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高级护士,除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外,主要协助护士长检查各班执行医嘱情况及表格书写的质量,解决护士工作中出现的紧急情况,代为处理急需的各项临时工作,并参加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工作中我的体会是必须树立六种意识:①服从意识。坚决服从护士长的领导和指挥;②职责意识。明确护士长交代的任务和要求,履职而不越权;③责任意识。认真负责,公正无私,迅速处理交办事务;④团队意识。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精神,高质量完成交办任务;⑤沟通意识。及时向护士长汇报交办任务进展、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⑥主人翁意识。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向护士长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 高级护理论文:对高级护理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探讨 【摘要】作为高级护理学术所必备的能力当中,职业能力是其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学生自身的就业、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是个人实现发展的重要关键。现阶段,高级护理学生职业能力自身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各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级护理 职业能力 培养 对策 1.引言 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可以让学生迅速的适应医疗工作的需求,更好的完成临床工作。现阶段,我国高级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应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不适应现阶段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需求。下文对于现阶段高级护理学生职业能力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且就如何更好的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高级护理学生职业能力自身存在的不足 第一,学生自身缺乏对职业能力的正确认识。由于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缺乏一个科学具体的规划,并且对于一些就业的方向缺乏了解,造成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对于职业能力仅仅认为是教学考试中的内容。 第二,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符合职业能力成长的需求,在上岗之后,学生由于在学校中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从而难以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 第三,确实职业能力水平不足。高级护理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经常表现为护理能力不够规范,相关护理知识的应用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更好的短时间内完成相关临床工作。 第四,学生缺乏良好的应对能力。在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挫折与困难时,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吃苦能力,缺乏良好的承担问题的勇气,并且难以更好的实现自身的提高与发展。 第五,学生自身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有所欠缺,不善于应对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护理对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护理对象自身经济收入、地位、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并且不能疾病状态、心理状态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于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3.保证学生职业能力良好发展的对策 3.1对于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开展高级护理教学工作中,要针对于实际护理岗位的需求,对于职业能力培训的针对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科学的规划,并且引入实际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将培训任务进行分解。一般来说,高级护理教学过程,要针对于护理操作能力、知识应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交流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只有保证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才可以保证教学培训效果,真正的实现学校对于人才培养体系与实际护理需求一致,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3.2构建科学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科学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保证对高级护理学术职业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培养体系的建设上,要对于培训课程进行标准化的制定,并且深入的研究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就理论、实践课程的基本内容与结构进行有效的界定。在基础课程的设定上,要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在实际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课程的制定上,要真正的做好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良好的运用,组建成项目化的培训体系,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3.3提高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第一,教学模式的项目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计划,并且通过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职业能力的成长。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中,采用真实项目,再现实际护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所解决的问题真实存在,具有逻辑性。项目教学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对于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解决临床中的具体问题,并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解决方案。项目教学方式中,学生也可以更好的了解现有医疗条件和相关应用原理,并且在限定时间和条件内,完成护理操作,实现职业护理技能水平的锻炼和培养。教师要对于学生实际护理中的问题进行引导,并且给予学生制定合理的护理任务。学生在进行项目实施的同时,要不断进行信息的查找和分析,自主的进行决策。教师则针对于学生的实施过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进行指正,并且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核。 第二,教学模式的合约化。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合约化的精神来开展,并且与学生制定学习合约,帮助学生自主的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进行保证。这种合约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教学有着明显的效果,并且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的过程。何雪华的教学模式明确了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并且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确立了明确的目标、过程与结构。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于教学动机和学习计划进行明确的编制,并与学生一起,共同的就学习计划进行确立,更好的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学生要按照合约的规定,定期的对于自身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且及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要按照合约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针对于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多层次的职业能力培养计划。 第三,教学模式的实践化。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于护理技能的实践操作培训,并且通过对于实际岗位操作过程的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在教学的实践阶段,教师要对于所设置的病例情况进行提前讲解,并且对于一些护理治疗措施的要点进行示范。通过对学生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病情的治疗方法,并且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不同,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学生通过实践化的学习,更好的对于诊断原则、护理要点、临床病理、人体结构等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学生正常走入工作岗位的关键,也是我国医疗水平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提高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为提高我国医疗事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作出贡献。 高级护理论文:浅议如何提高高级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改善,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级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关键词】高级护理人才;综合素质;提高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改善,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级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高级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不仅包括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还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 一高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 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做好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理人员素质不仅包括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爱岗敬业的政治素质;也包括护理人员努力提高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以广博的知识和业务技术精湛为目标的业务素质;还包括要求护理人员在言谈举止中注意对社会的影响,规范自身行为,塑造美的形象,让病人产生舒适、信任和安全感。此外,作为高级护理人员,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高级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开展要求以病人中心,严格按照护理程序执行,将护理临床工作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统一。当前,整体护理模式被广泛推广,它强调将被护理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等需求纳入护理工作中,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满足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实现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整体护理能够迎合当代人对护理的需求,必然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所欢迎。下文将从思想品质、业务技术、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来谈如何提高高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二如何提高高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2.1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高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中职业道德素质是必备素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抱以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对工作认真细心、对病人有爱心和耐心。以良好的情绪去感染病人,美化患者心灵,在医患之间营造良好的氛围,以病人的利益出发,坚定为其服务的理念。护理工作人员对病患的康复有重要作用,能保护和延长其生命,促进其身体健康。高级护理人员只有具备对病患的高度责任感,才可能为病人利益而努力,不为风险、挺身上前,才能严格遵守护理工作各项操作规程。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努力培养和遵守慎独精神,提高对自己的要去,时刻反省是否依照规范操作,观察病人情况和知识宣讲是否尽心尽力。高级护理人员做好慎独工作,使得其在单独工作中也恩能够积极遵守护理道德和规范,维护病人利益。 护理行业责任大、工作繁重、风险高,使得高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在面对那些危险、急症等病人时,稍有不慎,可能引起病人不理解甚至发生事故。长期以来,我国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没有被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敬,护理人员容易产生不平等情绪。高级护理人员如果想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及时排解和调适挫折感和压力感。在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中,护理人员要具备宽广的胸怀,理智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病患,重视自身名誉和信用,引导和帮助病人以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早日康复。护理工作是急需同情心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以真诚和怜悯的同情心对待病人,换位感受病人的需求,排解其痛苦。护理人员拥有同情心,才可能以饱满的热情服务病人,主动帮其解决难题。在与病患的交流期间,护理人员自身的乐观、开朗能影响病人情绪,增强器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面对那些自己确实无法解决的难题,护理人员要给予病患疏导和宽慰,耐心的解释,减少他们的思想负担。 2.2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过硬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高级护理人员最基本的素质。技术就是生命,过硬的专业技术能为病患获得抢救时间,减轻病患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有效完成护理工作,获得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及尊敬,提高护理人员在病患心中地位。高级护理人员在平常的护理工作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积累经验,提高操作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形成丰厚的理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护理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护理人员快速全面完成护理工作,要求其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根据每一个病人的特殊情况量身定制护理服务,组织医务人员、病患、家属等的工作,使各项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高级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了解病人和家属的性格和习惯,善于了解他们的需求,观察他们的病情并认真记住每个病人的基本情况和特殊注意事项,防治发生错误,更高品质完成护理工作。 2.3提升文化修养和美学能力 护理人员的文化修养包括历史、地理、民俗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高级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阶层,因此加强对会人员的文化修养很有意义。此外,护理人员也要努力提高美学素质,提升对美的发现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高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自身仪容,根据自身的职业特性恰当地修饰自己,给病患以舒适、信任的感觉。护理人员要注意培养对美的欣赏能力,通过审美活动不断提高文艺修养,在和病人交流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展现不同层次的文化修养,与病人进行愉快交流。高级护理人员的美学能力还应体现在对病人周围环境的妥善布置,如物品如何摆放,物品的色彩如何安排。众所周知,音乐对缓解人的心情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懂得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为病人开展音乐治疗,促进其身心康复。 3结语 提高高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对有效开展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是护理质量高低的保证。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升护理质量的保证。全面提升高级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新形势下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的必然要求。 高级护理论文:浅谈高级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高级护理(以下简称高护)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有效提高高护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教学策略。同时强调了高护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关键词】高护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许多国家出现了护理人员短缺的现象。加之国际交往普遍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或学习,医院对精通英语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的需求出现。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高护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护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使用英语与外国病人进行直接准确的交流,因此熟练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该专业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高护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实践能力为主,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目前的高护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无法达到当前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如何提高高护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二、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为了了解高护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在进行英语水平测试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对济南护理职业学院2010级高护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题如下: (1)语音语调不正确。有34%的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标,55%的学生不知道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 (2)中式英语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把单词译成母语,再用母语的语法句子来表达。 (3)哑巴英语现象。有65%的学生小学、初中所在的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口语课,71%的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英语口语训练。 (4)跨文化知识不足。学生对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缺乏了解,以致在实际工作中,与医患的沟通受到影响。 2、其他方面 (1)学校通常注重基础英语课程,对专业的护理英语重视不够。 (2)缺乏合适的口语教材,很难找到适合学生水平的口语教材。 (3)语言环境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当前的语言环境,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学生仍旧生活在汉语这个母语环境中,与英语的接触面少之又少。 三、提高高护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施良方,1996)因此,选择教学策略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在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进行。 1、教学内容 (1)日常的英语口语表达。 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日常用语,让学生对常用的英语口语句型能脱口而出。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语音语调,例如连读、弱读、重音等。模仿、学英文歌是很有效的方式。 (2)淡化语法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其首要功能是用于交流,也就是说,当一方通过语言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另一方时,就实现了交流的目的。因此,过多地纠正学生口语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和强调语法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感。加之害怕出错的心理,使得学生更不敢开口讲英语。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虽然语法在英语学习中很重要,但一些小错误在口语交际中可以暂时忽略。 (3)补充跨文化方面的知识。 护理工作以人为本。学生应了解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社会风俗习惯,并在未来工作中恰当地处理。 2、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口头语言、图像、动画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可利用英文原版电影或电视剧进行教学。选取真实情景中的医患对话,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目前热播的《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是一部以医患为主题的电视剧,护理英语词汇丰富,其中的口语表达贴近实际工作和生活,通过观看其中的对话视频,可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感受真实的语言交流,进而促进其英语口语学习。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讲授法、讨论法等是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此,介绍两种在高护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1)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 听、说是语言学习中两项紧密结合的技能。听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听得准,才能有下一步说。因此听是口语交际的前提,所以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2)角色扮演。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特定人物的英语对话。比如,看病、住院、检查等情景的模拟。在学生进行情景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指导,例如:给出关键词,提醒学生的语气、表情等。这种方法最能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能有效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开口,是一种很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护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一面。在教学中,应明确强调以应用实践能力为主,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让学生认识到高护专业的特殊性及准确运用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此外,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一定会对提高高护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所帮助。倘若我国的护理工作者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工作和学习,就能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也会大有帮助。 高级护理论文:面向高水平医院的高级护理 【摘要】:针对国内高水平医院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护理质量提高进展缓慢的问题,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知名医院的高水平护理,给出了提高我国高水平医院护理水平的实施措施,利用新的举措对医院护理进行改革,从而大力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是一所有较高医疗水平的现代化综合医院,护理水平不高是制约该医院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3]。通过对国内外一些知名医院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提出几点提高医护人员护理水平的建议,具体如下: 1.“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是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作为一家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医院,以人为本的护理水平显得非常重要。根据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医院护理水平的现有经验,我们必须创造性的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标准。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必须以患者的需要为己任,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是为更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服务的,而不是限制医护人员提高护理水平的障碍。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必须创造性的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4]。例如:在日本和韩国的医院,护士不仅每天积极询问患者的病情,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此外,她们还不忘与患者的家属进行必要的寒暄,使得病人及家属在医院都具有舒畅的心情。这种良好的互相尊重和亲切的交流不仅可以加强患者与护士相互信任,而且能使得彼此互相谅解,这样,即使在护理人员出现差错时,患者及家属也能相应的谅解,而不是我们目前不断爆料的各种医患纠纷事件。 2.提升护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作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西京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这些仪器大多采用电脑智能操作系统,甚至很多进口仪器是全英文操作界面,尽管操作仪器有专门的影像技师,然而护理人员在特殊情况和应急事件处理中也必须懂得仪器的操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英语两个实用型工具。具有扎实的英语读写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正确操作医疗仪器的保证。 高级护理论文:幽门螺杆菌诱发的溃疡患者高级护理 【摘要】:针对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易出现并发症等问题,提出了对患者的高级护理新思路。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的特点,研究了此病菌导致的不同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患者的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护理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对溃疡患者的护理水平。不仅从病情上使患者快速康复,而且从精神上使患者正确认识这一疾病的诱发原因,生活规律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高级护理 1引言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人类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且呈世界性分布,复发率高。近几十年来,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30~40岁青壮年,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同时,随着全球的老龄化,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人亦大大增加,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多见,很少出现节律性腹痛、夜间痛等典型症状,易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往往难以控制。 另外,消化性溃疡会使消化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 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HP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HP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2患者护理策略 (a)普及幽门螺杆菌患者基本的医学知识。消化病虽然是常见病,然而普通患者对其诱发的原因和内部机理并不清楚,且由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导致患者只是感性的认识这一疾病。受传统中医影响,将各种消化道疾病都归结为胃病,只知道胃不好,不敢吃什么东西,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保护和调理。这就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必须适当的给患者普及一些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从疾病的诱因、发展、形成及其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使得患者彻底理解、认识消化道疾病,进而从心里上、生活习惯上正确对待这一疾病。 (b)幽门螺杆菌与饮食的重要关系。消化道疾病与饮食有着重要的关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如何做到正确饮食和健康饮食是个难题。由于我国地区中亚地区,大部分国民以蔬菜为主,由于蔬菜消化容易引起胃上表皮划伤,长期的蔬菜饮食容易滋生幽门螺杆菌,进而导致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据统计,中国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已经超过了50%,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疾病。这也是患者必须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远离烟酒。然而我们必须让患者认识到,饮食重在调理,不能挑食,各种食物都应适量摄入。 (c)出院指导。对于已经出院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忌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此外,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社会的先进科技知识,比如互联网,及时从网上获取各种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医学知识,例如:从互联网我们可以搜索到,“据最新研究可知,胃溃疡患者每日口服1克天然植物药乳香末后,在两周内可使胃溃疡痊愈。其作用优于常用抗溃疡西药奥美拉唑。专家认为,乳香含有一种位置的杀菌物质,能够渗透胃壁肌肉杀死胃溃疡的病原-幽门螺旋杆菌。”患者有了这样的知识,就能够达到自医效果。不仅能够知道如何预防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而且知道一些医治方法的原理,即使有不懂得知识,亦可以通过互联网百度百科继续深入了解,从而最终完全理解。 高级护理论文:高级护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途径探析 摘要: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高级护理人才提出了全方位的更高的素质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整体护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本文试图从多方面来探讨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途径,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高级护理人才 综合素质 提升途径 高级护理:简而言之,是指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级护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理教学及研究工作和护理管理工作的高级护理人才。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和护理管理学、急救护理学等。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急重症的护理、传染病护理以及专科护理和专门监护的技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光辉成就带来人类期望寿命的普遍延长,老龄人口增多,社区各类老人机构及家庭所需的护理照顾增加,护理工作在人类生活中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了!以往主要是医院需要护士承担病人的护理工作,现在的护士职能将由医院向社会扩展,由照顾病人扩展到与其他人员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健康。因此,护士的角色也不再是单纯的照顾病人,现代护士的专业角色将是多方位的,随着整体护理这种护理工作模式的兴起和运用,护士除了应加强对病人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 目前,系统化的护理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医院广泛开展,系统化的护理能否顺利开展,与护理人才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从护理工作的性质来看,护士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对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综合素质培养可使每个护生脱离人格的非理性化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平庸化或庸俗化,提高护士热爱护理事业的道德情操。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大致应从以下途径来不断提升: 1、提高语言文字修养 文字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是人际交往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文字修养集中体现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这些能力都要经过长期的、大量的语言运用的训练和实践方能提高。所以护理专业所开设的语文课及人际沟通课都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更重要的是体现能力的训练课。护士的语言修养体现出护士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是护士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护士人际沟通的主要对象是病人,护士良好的语言修养,会使护患交往中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病人对其产生信任感。 提升语言沟通能力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掌握目标性,用语的规范性及尊重性、治疗性、情感性、艺术性等。护士在与患者进行人际沟通时要注意:不要过多使用专业术语,使病人理解困难;不要说话含糊其辞,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增加病人思想负担;不要语言冷漠,对病人缺乏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不要语调冷漠,这样会使病人处于拘谨状态;语速要适当,否则影响语言的清晰度,病人听不清增加病人心理负担;注意方式要灵活点,要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心理状态、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采用不同的交谈方式。 2、提高人际关系修养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处于一个人际交往的关系大网之中的,所以人际关系修养是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也就是在人际关系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提高的。与人际关系直接有关的人文知识主要有文明礼仪知识、心理学、沟通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人际关系修养要注意如下一些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别人给你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说着啊啊啊,是是是;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面带微笑,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上加油;给人递水递饭一定要是双手; 坐椅子不要翘起来;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的问;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事后还让主人清理;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不要轻易告诉对方你的秘密;不要跟同事议论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无心之言很可能成为别人打击你的证据;最好的朋友之间,除非他穷的吃不了饭了,否则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许多可贵的友谊都败坏在钱上;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喂,您好”,挂电话的时候等别人先挂。等等。 3、提高伦理道德修养 如今社会对人才有一种很形象的说法,那就是: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只有德厚而才丰才是“合格品”。道德问题引起政治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的高度关注。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不倡,天下不宁;道德兴,国家兴;道德兴,民族兴。这是从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得出的结论。 虽然不能完全否认我们在道德建设上已经取得的成效,但也必须看到:社会公德失落、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混乱却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血泊中的求救者有人竟然从容的漠然走过,甚至讨价还价;见义勇为者却因救火毁容而遭受百般歧视:医生误把手术刀遗忘在患者腹中,毫无惭色;大学生硫酸泼黑熊,只当是做实验而已;“跟着感觉走”造成离婚率居高不下;风烛残年的老人和身患残疾的幼童被遗弃街头;……。社会保证每个成员的选择权利,但同时要求人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维护社会安定,保证人际和谐,完善人的德性。 伦理道德修养与人际关系修养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必以双方认同和遵循的伦理观念及道德行为准则为基础。一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除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教育以提高伦理道德认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识,如是才能形成稳定而一贯良好的道德行为。它涉及人的思想、理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等,所有这些都会对外部世界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优秀文明素质的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依靠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不断自主建构才能获得的。倡导文明从人人做起,要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自塑、自律;特别是道德行为上的自律,更是重中之重。 高级护理论文:浅谈人文关怀及护理礼仪是体现高级护士的基本素质 [摘要] 现代护理模式的改变要求护士不仅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而且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修养。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标准,也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护理礼仪从护士的个人形象、容貌、服饰、言谈、举止、姿势、礼节等各方面展现出来,并融于其中。 [关键词] 人文关怀;护理礼仪;手术室;应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的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增多,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就有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护理礼仪应用到手术室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手术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让患者有信赖感与安全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手术,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护士的基本素养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或者说是人文关怀。西方公认的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知道是谁生了病,比知道他生了什么病更重要。”这句话中有一层含义是无可非议的,就是医护人员更应该关心生了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他的“病”。整体护理活动是以人的健康为主导,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体现出对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要求具备人文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病人是行医之本,人文是护士的灵魂。护士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护士不仅需要提供技术服务,更需要投入感情提供艺术服务。护士应该把病人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在讲授药物不良反应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体会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认同感。例如,在抗恶性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与肿瘤患者交谈和沟通,及时了解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热、出血、脱发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信任我们,与我们成为朋友,更好的调整肿瘤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活动,在相当程度上,这也决定着他们的配合程度、治疗效果甚至预后。 二、护理礼仪的具体应用 1.术前访视 由负责该手术的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区查阅病历,收集资料,告知患者禁饮禁食时间,了解既往史和现病史,检查备皮情况等。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应做到细心、耐心、专心、热心、责任心,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减焦虑、恐惧心理,减少思想负担, 2.手术中护理 手术无论大小对病人而言都是人生的遭遇,恐惧和焦虑是术前患者普遍的心理状态。巡回护士到病房接病人时态度要和蔼,要有耐心,从病房到手术室这一途中,可以根据病人年龄、性别、家乡等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以缓解病人紧张的情绪。在接病人时要做到一声亲切的问候、一辆整洁的平车、一次认真的查对。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将病人平稳地安置在手术床上,室温控制在22~24℃,湿度在50%~60%。在病人听得见的范围内不允许有喧闹声,一切操作要轻、快、稳、准,尽量避免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而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刺激。注意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语音表现形式,非语言的表现一般比言语的表达更接近事实或真实的感受。护士在进行任何治疗或操作前,应用通俗易懂的语音告诉患者为什么要静脉输液,为什么要打留置针,为什么要扎约束带,为什么要贴电极片,为什么要留置导尿管等,在细微之处,处处体现对病人的关爱。切忌让病人赤裸身体躺在手术台上,这是对病人极大的不尊重。医护人员在谈话中不要议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更不能拿病人的身体(如胖瘦或生理缺陷)开玩笑,这是违反职业道德的表现。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掌握“三声”的应用:治疗时有称呼声,合作后有谢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 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保护病人的隐私,维护病人的安全。不论是脊髓麻醉,还是颈丛、臂丛麻醉,巡回护士都要帮助病人保持体位,并告知患者打麻醉时会有什么感觉,要怎样配合好麻醉医生。巡回护士要陪在病人身边,以免发生坠床。 安置体位前,将所有维持体位的支手架、海绵垫等均用包布包好,防止挫伤皮肤,压迫神经及血管,以减轻病人生理不适。告诉病人:我会陪伴你渡过整个手术过程,有什么需要和不适,请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你,从而减轻病人的恐惧,稳定病人情绪,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感情上获得支持,有效地提高痛阈,从而以良好的心理,积极主动应对手术。截石位时,在下肢各支撑点垫好软垫,注意两腿同时抬起,两腿分开角度不宜过大(100~110°为宜),并每隔30~60min巡回护士给予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舒适感。使用气压止血带时,一定要注意计时,一般上肢为1h,下肢为1.5h,重新使用时应间隔10~15min。 手术开始后医护人员应尽量减少交流,更不能议论一些加重病人负担的话或与手术无关的话,如非全身麻醉手术时,医护人员更应做到言语谨慎,因为处于应激状态下病人是非常敏感的,会对听到的医护对话,看到的医护人员的神情,反复推敲琢磨,医护人员一旦透露出无可奈何或惊讶的表情,都会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心理负担。因此,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言行要谨慎,举止要得当。 3.手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用温盐水纱垫擦净病人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为病人穿好衣裤,若有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衣裤上,盖好被子,注意保暖,搬移病人时注意保护切口及各种引流管,平稳地把病人送回病房,避免因震动给病人带来疼痛和不适。 4.手术后回访 手术后两天内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对病人进行回访,看望病人术后的恢复情况,收集患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我们及时改正。 三、总结 通过护士规范对病人人文关怀及护理礼仪在手术病人中的运用后,发现手术患者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均有所改善:(1)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未发生特殊体位造成的皮肤挫伤,神经损伤,循环淤滞;(3)病人手术后寒战症状减轻;(4)手术后回访病人满意率为96%。 从而对病人细心关怀和礼貌相待后,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消减了术前紧张、焦虑的情绪,为手术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更是体现一个高级护理人员的基本素养。 高级护理论文:高级护理人员职业能力特性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 通过对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能力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为如何充分发挥他们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职护理人员能力特点自评及认同度问卷调查表对163名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普遍认为自身具备的主要特点为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沟通能力、教学经验,并受到其他非高职护理人员的认同。结论 应根据高职护理人员的主要能力特点,具有针对性地调整其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她们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 高级职称 能力特点 21世纪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信息交流全面提高,人类健康迅速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随着人们对健康出现多元化的需求,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立体化,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护理学科面临的挑战更大。人才已经成为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护理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护理人才,护理高级职称人员又是护理人才中的中流砥柱。他们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沟通调节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护理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于2005年6~9月,分别对58名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进行了有关其自身能力特点的问卷调查及对105名非高职护理人员进行了关于高职护理人员能力特点认同度的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为如何充分发挥高职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我省8所医院高级职称护理人员58名,其中主任护师3名,占5.17%,副主任护师55名,占94.83%;年龄40~54岁,平均45.83岁;学历:研究生4名,本科32名,大专22名,工作年限20~37年,平均26.7年。非高职护理人员105名,平均年龄32.8岁,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平均工作年限8.5年。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及实际情况设计高职护理人员能力特点问卷调查表,其主要包括专业技能(8条)、服务意识(5条)、沟通能力(6条)、教学经验(6条)4个方面,共计25条。分别对高职护理人员与非高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评分采用模拟评分方法,从0~10分。各项分值越高说明其能力自评度越高,该项能力越强;非高职护理人员对高职护理人员的该项能力特点认同度越高。并通过问卷调查从25条内容中得出认同度最高的8条内容,用百分比表示。 1.2.2统计学方法调查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及百分数表示。 二、结果 2.1调查结果发放问卷调查表163份,收回149份,有效率91.41%。其中发放高职护理人员问卷调查表58份,收回57份,有效率98.28%;发放非高职护理人员问卷调查表105份,收回92份,有效率87.62%。 2.2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能力特点问卷评分结果见。 2.3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主要能力特点自评度最高的8项内容见。 2.4非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对高职护理人员能力特点认同度最高的8项内容见。 三、讨论 3.1强硬的专业技能从调查结果,可以得知高职护理人员普遍认为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其最基本技能。由于技能的掌握是通过多年经验累积起来的,高职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多为十几到几十年,在长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强硬的专业技能,掌握较丰富的专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应对各种急抢救工作的能力,在临床工作中指导年轻护士进行各种护理技能、理论的提高得到了非高职护理人员的一致认同。她们是各专科领域内的临床护理能手,是掌握专门化知识的专家型护理技术人才。在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中扮演督导者的作用,能对护理质量常抓不懈,从而为保证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为保证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供依据。 3.2较强的服务意识自上世纪至今护理事业有了巨大的变化,护理专业领域有了较大的扩展,护理实践范围也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商业知识与技能、服务行业的需求更加突显表257份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调查问卷自评度前8项的出来,其实质就是医疗服务企业化。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病人的满意度。故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强,普遍具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现代护理服务意识观念转变迅速。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能从多角度护理病人,全方位关心病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患者的肯定。因此她们是活跃在护理服务一线,是整支护理队伍中的带头人和排头兵,能带动护理服务的发展。 3.3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高职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是护理工作开展、实施、提高等方面顺利进行的保证。她们良好的沟通能力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误解环节,提高各层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良好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问卷调查得出高职护理人员对角色的适应性强,承受能力强,对平衡工作与家庭有一定的能力。她们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有效与病人及家属、上级、同事、同学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她们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医患关系中起着桥梁作用。她们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讲究沟通艺术,通过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团结、激励、引导护士工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4丰富的教学经验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是对护理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年轻护生、护士的学习效果。高职护理人员多是一肩双挑,她们不仅是临床上的护理专家,同时也是临床教师,她们坚实的理论基础,强硬的临床操作技能为护理临床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她们承担着不同层次学历的教学任务及对新进护士的培养。在十几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她们是开路先锋,在培养护理人才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医疗护理领域的发展,护理模式从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管理型护理团队是适应性团队,能够在不断提高的护理模式环境中发展;管理型护理团队是创新性团队,能够在优胜劣汰的服务市场竞争中创新进步;管理型护理团队是实践性团队,能够在不断更新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省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比例较小,如何充分发挥她们在临床工作各层面中的作用是摆在每家医院面前的挑战。为了满足目前护理事业的发展,就需要我们管理者根据高职护理人员的能力特点动态调整其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 高级护理论文:高级护理专业的教学创新思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向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向着以健康为主导,家庭、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的“大卫生”观念转变,随之而来护理工作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从过去的功能制护理到现在的整体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社会对护理人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己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家庭对护士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电脑、网络在医院中的广泛应用,又需要护十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由此可见,针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加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级护理人才,是时代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高级护理的需求。-高级护理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临床护理、社区预防保健和护理管理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即具有一定基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护理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能让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级护理人才’,我们必须顺时代潮流而动,借鉴其它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实际情况,大力推行护理职业的教学改革。现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希望对高级护理的职业教育改革有所借鉴。 1、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大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力度,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1.1高级护理专业的课程应该符合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精减、融合、重组、增设,打破学科体系,构造新的综合课程,并注意加强教材建设,鼓励学院教师自己动手编写适应我们需求的教材。这就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环节,突破护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线,突破原课程框架,建立一个新的课程体系。而改革后的课程应该能体现这样的特点:突出护理、注重人文、服务社区。这就需要加大专业课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以加强护理操作能力的培养:坚持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的训练以及人文科学知识的积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采用渐进式使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接触护理专业并尽早进入临床,改变基础课一医学基础课一临床课的“老三段”教学模式,即基础、专业课渐次推进,实验实训逐步融入的“渐进式”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安排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提前进入护士角色,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又能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同时也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能早日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各学科应相互渗透,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教学内容要努力实现“满足需要、够用”这个原则。医学基础课应树立为临床护理服务的整体教育观念,注重“基础性”与“应用性”,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和删减;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注重应用;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适应护理临床实践的需要,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相应课时安排应根据以上要求,经充分论证、检验后,合理设置,满足“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基础知识与专业课对口,专业知识与临床护理对口,实践技能与护理岗位对口。 1.2改进教学方法,因人施教,突出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应根据护理专业特点,结合理论、概念、模式、规范和方法进行教学。注意利用现代高科技知识手段教学并及时增添本专业前沿领域的应用科学和技术。首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改革护理实验课教学方式:其原则是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与护理有关的综合性实验。将示教、模仿、练习改为按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运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学生个人素质有所不同,接受能力也因人而异,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因材施教,调动学习积极性,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护理专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与渗透,•做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突出应用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人才市场多样性及多变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1.3改变考试、考查方法,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考试、考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学校教学质量检查最常用的手段。应更新考核观念,改革医学课程考试方法,杜绝“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可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重点改革操作考核的方式、范围和内容,制定既适用于教学又适用于临床的护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首先医学课程应严格考试制度,做到考教分离,严肃考纪,这样做不仅仅给学生带来压力,也给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对待考试;另外要加强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建立医学实践技能考核制度。实践技能的考核,可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学生当场演示或回答,教师当场亮分,这种高度透明的技能考核有助于促进学风的好转。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想培养个人素质好,工作上手快,整体护理能力高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改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劳动单位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注重学生校内实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重点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我院应加强护理实验室的建设,强化实验手段,为培养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实验室是高护学生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应按照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要求科学安排实验室,能模拟医院情境,让教师、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身临其境的教学。目前一些医学类职业院校或专业已经有一些院内实训基地和院外实践教学基地,但尚嫌不足,应增加这方面的力度。除了己有的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护理实践教学多媒体室、形体训练室外,还应该增加健康教育室、心理咨询室等院内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实验实习的需要;同时积极扩展省内外实习基地和社区医疗护理中心,组成一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网。因为高职护理专科教育始终贯彻的是“能力本位”的思想,所以应加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建立稳定的社区护理站。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参加社区护理实践活动,使社区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场所。由此,相关职业院校可考虑建立几个社区护理站,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总之,高级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护理教学改革的力度,满足护理临床和科研的需求。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略议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形式的完善 一、分清角色,努力打造“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 1.做好英语课堂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对课堂引导的仔细研究,充分准备每节课引导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们带着目标和任务来完成每一节课的学习;同时,在准备时也要对学生的兴趣问题进行注意,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把握,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让学生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潜移默化的学习,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兴趣带动下完成课程;最后,要注意对课堂所要讲授的知识和所要传授的信息的准备,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来提高和改善课堂氛围、教学形式,让学生进入一个培养能力为主、学习知识为辅的大环境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英语课程的感觉大幅度提高。通过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知识的自我实现,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每节课的开头阶段,就像一篇好的文章一样,好的开头能够奠定整个的基调。当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时,必然会兴趣倍增,思维会更加的活跃和兴奋,记忆、思考的效果也会更加的好,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3.不断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老师的爱心是离不开的。具备爱心这个基本条件的老师会在心理上重视教学任务,不会把教育学生简单的看做教完规定的课程,还会关心学生的学习成果,知道学生的各种问题,更深层次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如果教师没有爱心也不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这样会使得本应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变得紧张起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就会收获很小。同时,爱心还会督促老师对特殊学生进行更多的注意和关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新思维,努力改进“课上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很少有学生可以在课上的时间把老师讲授的所有内容全部消化,因此必须寻求其他有效的教学途径。但是,这里说的其他途径并不是增加学生上课的学时,而是一些其他有效的途径。 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有选择性,只传授对学生有用的知识,对一些讲了也没有用处的知识进行舍弃,以免学生本末倒置,学习效果下降。通过对知识的筛选和提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抓住课程的重点也可以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由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一些较简单的内容,更应该有选择性的讲解,以免简单的知识毫无意义的反复,学生听的不耐烦,效果也不大,倒不如传授一些新知识,进一步提高知识量和有用度。这样传授的精炼知识可以让学生抓住实质,画龙点睛,去粗取精,效果很好。在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过程中,要保证练习的内容适当的集中,内容逐渐增加深度,先单一在综合,通过对练习效果的反馈研究,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及时修正和指导。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多年来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具体介绍了研究的成果。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写入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中,作为教师必须通过努力的工作和深入的研究,切实落实国家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的选择和改善,不断提高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效果,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子平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上营初中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探求语言经济学下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 一、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从第二语言学习的角度上分析,外语学习是从学得过程逐渐过渡到习得的过程,而语言的学习理应安排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但小孩的职业规划还有很大可塑性,根据语言经济效用的理论,孩子将来从事的职业,能运用英语的程度如何还是未知数。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福绿贝儿曾说“幼儿可以自我发展,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自主性,自发性,以游戏的方式去学习”。 如果小孩的学习负担过重,剥夺儿童娱乐的时间,这种学习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也事倍功半。有些家长抱有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态,强迫孩子利用周日和节假日的时间参加英语培训班,这种拔苗助长的家庭教育模式很容易让小孩产生厌学的情绪,而这种盲目消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一部分家长出于从众的心理和攀比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小孩外语水平比其他学生好,如果不参加培训班有可能落后于其他学生。更有些家长认为价位越高的英语培训,其效果就越明显,等消费行为完成后,却发现虽然消耗了不少的财力和物力,达到的效果却不明显,由此产生了高消费低收益的问题。有些家长高价聘请研究生给小孩辅导英语,希望小孩将来能考上重点中学,其实,这种消费行为属于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二、语言经济学对小学英语教育的指导意义 从小学生的现状出发,针对家长对英语教育大量投资的状况,笔者从经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几个建议。 (一)盲目性的英语消费,会导致学生严重偏科,阻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生现阶段花费太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在英语学习上,利用节假日参加英语培训班,很容易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例如,美术、音乐、自然、体育等科目都可以全方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果学生现阶段一味地把时间花在英语上,可塑性的思维很容易发展到定势思维,不利于理科学习。比如小学英语强调学生模仿、记忆、储存、运用,而小学数学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抽象逻辑性思维,如果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花费在英语学习上,而发散思维和抽象逻辑性思维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开发,到了中学阶段很容易产生偏科的现象。这种过度的英语消费违背了小学生的教育方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地进行英语语言消费,争取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 (二)优化外语师资队伍,提高外语的教学质量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小学的外语师资水平却让人担忧。有些落后地区的重点小学的英语老师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的师范生,没有接受过英语专业的训练,不仅缺乏外语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而且,几乎没有真正掌握英语学科的知识。例如,语音语调不标准、缺乏对外语学习规律的认识、不讲究教学方法,结果不但收效甚微,还误人子弟。乡镇小学的外语师资力量与重点中学相比更恶劣。这样,外语课不但不能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没有接受过英语专门训练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师队伍中没有竞争力可言,迟早被社会淘汰。 所以,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学校应该全力支持和鼓励英语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通过参加教师专业培训和进修,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科学地掌握外语学习的规律,挖掘学生学习外语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热爱这门学科。 (三)学生用的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保持教材的科学性、时代性、知识性 语言具有经济价值的属性,让语言在社会建设中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学生教材就应该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的特征。目前,我国中小学外语教材落后。表现为教材主要以单词和课本为主线,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教育决策者应该选择应用性比较强的教材,以任务为中心编辑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结语 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教师应该认识到语言的经济价值,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英语投资都产生效益,教育决策者要及时调整教材达到与时俱进,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发挥最大效用。 作者:邓斯怡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探求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问题及策略 一、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师资培养问题 当今的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多数来自各个院校英语系,院校注重的多是语言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有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人才,使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与其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之间出现错位的现象。虽然目前已经有高等院校将英语教师直接分配到某一院系之中,主教该院系的学生,但是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师资力量上虽然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所有的院校不是都具有提供英语教师进修学习的能力,使教师无法潜心的做科研或者是教学,从而加重教师的压力,使师资的力量得不到提高。 2.对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不够重视 随着我国在国际中的发展,将国外大量的教学理论引进使用,但是外国的教育理论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而我国的传统教育方法中存在着大量的积极因素。我国是拥有较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国外的教学理论能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还有待教育学家、语言学家等专业人士的验证。 3.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政策缺乏 我国的相关教育部门在各个时期对英语的教育教学都制定了相应的部署和指示,对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却没有制定一个长远的,和英语教育教学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对英语的教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4.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受到市场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和招生率的扩大,使测试市场和教材市场具有较多的经济效益。因为教材市场有一定的经济利润,使高校大学英语的试验单位、出版社和教材的编写者之间组成了一个共同的利益链,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垄断的模式,也使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培训成为了获得经济利润的手段之一,使全国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遭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批判。因此,高校大学英语的顺利发展受到了市场化的制约和阻碍。 5.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没有明确的定位 大学英语指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学校的公共英语,而不是专业英语。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非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英语时间较短,但是学习者的范围却很大。将高效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进行明确的定位是当今大学英语教育中所有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校大学英语不单是使学生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为目的,而是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的使用能力,从而达到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目标。但是我国目前仍没有对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是专业的英语教育还是公共的英语教育进修明确的定位,势必会影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解决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1.使用针对性的措施促进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进一步的使教师的师资力量得到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可以对师范的培养投入加大,制定英语专业的等级标准,进行动态的评估,做好在职教师的教育工作。 1.1对在职的英语教师进行鼓励,为其提高良好的进修学习环境,减少负担和压力。 1.2可以在师范类的院校进行英语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改善师资力量的不足。 1.3改善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方式,特别是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应主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2.结合西方先进的英语教学理论,注重我国的教育理念 英语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时间,伴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英语教育教学方面也发展着变化。我国有着“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教育理论,所以教育者必要要在我国英语教育教学中找到优点和缺点,结合西方教育的长处进行互补,不可以对西方的教育方式进行盲目的遵从和追求。 3.制定科学合理的语言政策 科学合理的语言政策是应该是对老师的数量与质量、学生的基础以及社会的需求等进行详细调查,并以此为基础上,以保障国家政治经济为前提,根据语言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大小等因素进行制定的。其应该是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对英语教育政策进行研究与规划。 4.制定相应措施 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应该实施可以有效促进英语教育改革的效率与力度的相应措施,以解决我国英语教育由于市场化因素产生的制约效果,从而对我国大学英语评估及测试方法与教学体系等进行较大的改善。对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明确英语教学目标,对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能够正确对待;对大学英语老师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对明确自己的学术定位,并且能够乐于研究,潜心向学。5.通过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进行功能定位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大学英雄教育是培养可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有效的通过英语进行某一领域工作的能力。英语教育不仅要顺应个人的发展,还要顺应大环境的发展。从我国培养人才的角度或者社会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育是培养通过英语进行借鉴与学习西方先进的的科技,以及向西方国家传播与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育承担着素质教育、文化教育以及语言教育等多项任务,可以有效的促进东西方思想交流、科技以及文化等,迄今,大学英语教育为我国培育出了大量的人才,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已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国的英语教育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它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我们应该中西并用,统筹兼顾,从大学英语教育中认识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改革,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与内容,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交流活动、对话教学等多加重视,以期能够向着积极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作者:贺青一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简述职校英语教育教学的革新 一、分析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足点 1.主题教学不够明确 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应该要围绕相应的专业需求,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在当前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往往忽视对专业的整体融入,学生在简单机械的单词记忆、句子理解中完成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也不够,造成主动学习与自我求知的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题把握。尤其是有部分同学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习惯不好,自制力不强,对英语学习存在恐惧心理,造成整体学习效果的不足。 2.素质教育模式不健全 大多数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还是以“教师——黑板——教材——录音机”为主,外语教学严重滞后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缺乏良好的英语教学的硬件环境。教师的进修学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教师没有系统地参加过高职教育方面基本理论的培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没有清楚的认识,不利于新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探讨创新教育模式在职业院校英语教育中的运用技巧 1.知识引导的创新方式 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采用系统化、全面化的知识引导模式,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采用个性教学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自我探求的方法运用,教师采用步步引诱的方式,让学生在自我知识探求的过程中找到知识运用的最佳点,突出对专业英语知识的运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并选用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做游戏、组织英语竞赛活动、教唱英语歌曲等,激活学生的内心追求。 2.学习导向的功能模式 在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形成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效果,尤其是突出职业院校英语课程的整体导向,形成在英语知识运用中的字词、句子、基本英语语法等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英语学习的引导之中,并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与自身在人生观、价值观等行为准则与思想作为方面的衔接,推定专业技能的导向作用。譬如在讲述IT英语运用的专业知识中,在基于J2EE的银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就需要对SSH架构、struts框架、spring框架有一定的理解,同时还需要相当高的英语技术能力,对SpringAOP、ORM、DAO、web网络等都能有准确的理解,才能的更好实现平台的构建,就需要发挥英语的处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英语知识引导,形成导向运用的综合效果,更好的推动整个教学效果的高效化。 3.个性教育的创新模式 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思考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全面掌握学生心理特点、身体表现、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情况之下,通过形象化的知识点运用,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放到最大化,形成自我学习的目的。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更应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将英语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结合社会需求的各大热点,细致深入的进行引导,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在教学英语音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音标写在黑板上,由一名学生进行辨认,然后由这么学生的同桌进行评价,看音标读得是否准确,并由这名学生根据音标的正确读法,举出几个带有该音标的例子,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英语单词,增加学生的单词量。通过结合学生个性化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英语学习专业性、适用性、综合性的全面实现。 三、结语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是一项全面化、综合化、个性化的教学实施过程,要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引导,并结合学生个性需求与特点,采用灵活多变、创新教学的手段,突出学生的个性参与,形成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推动职业英语教学的全面进步,促进学生英语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邱丽月 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中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探讨 【摘要】经济环境在迈进新世纪以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在新经济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苛刻。为了契合经济环境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顺应时展的新需求,制定了一系列课程改革的新措施。但在中职教育中,英语这门学科还没有得到相关的重视,如何让广大的中职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培养新时代综合应用型的人才,提高中职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中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探讨几种有效提高中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中职英语教师对课堂质量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法策略 一、提高中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如何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我国中职院校目前所要面对的重要课程改革之一。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甚至厌倦学习生活,中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主动寻找有效的措施,改善问题,使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英语课堂的质量同步得到提高。在课堂中,如果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独特的个性特点,并能满足其心理上的需求,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就会在教育教学上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社会对中职学生的看法及观念也会随着英语课堂质量的提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来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当今中职院校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二、中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面临的困难 在中职院校所有学生里,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及基础教育设施的限制,学生的英语水平十分低。农村学生性格腼腆,而且掌握的英语知识十分有限,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越来越弱。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意识到主动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容易形成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总体的学习氛围是消极的。 三、提高中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课堂活动教学法。中职英语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非常枯燥,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在充满活力与兴趣的课堂中获取知识。在英语课堂中可以穿插竞猜式的小游戏,或者以小组的形式来竞争,对胜利的个人或小组进行奖励,让学生学习欲望得到激励的同时,集体荣誉感与团体观念也得到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来组织英语单词记忆大赛,把课程需要记忆的单词整理规划,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赛,之后派出代表解说所给出英语单词的中文词义,或者用单词造句子,或者制作英语单词图片让小组代表用英语来对其进行描述等。依据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及需求创造充满激情的学习环境,开展兴趣浓厚的课堂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主动接受英语知识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情境教学教学法。中职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上没有压力的汲取知识。如果教师没有创造良好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那么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不能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在汲取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口语是中职学生最难以克服的弱点,也是英语这门学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中职生掌握的英语知识不足,单词的使用能力很低,在课堂上无法使用英语进行对话。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环境。对于如何创造良好的口语环境,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个具有可行性的策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的人物,用情景对话或故事表演的形式,把文章的情景在课堂上演绎出来。对于没有人物的论述性文章,可以采用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进入文章的情境中,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通过这些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英语说话的平台,让学生胆怯的心理逐渐消除。在情景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被教师所创造的情境所吸引,然后进入这些情境里,主动的用英语来进行交流,在最大限度上汲取并实践应用情境中的英语知识。 3.结合实践教学法。在中职院校英语课堂中,应用结合实践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新课程改革对中职教师的要求。在新时代的发展环境下,学生只有主动的汲取知识,对获取知识充满了热情,才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并在实践生活中运用。在运用结合实践教学法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户外,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每一个小组选择校园里的某个景点进行仔细的参观,派出小组代表,用英语描述本组学生对所参观景点的看法或感受等。通过户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英语课堂,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进而提高了中职英语课堂的质量。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中职院校对英语的关注程度不够,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英语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提高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有效的策略,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与调整,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契合中职学生的各种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的素质,培养实践应用的能力。作为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寻找课堂质量低下的根源,因材施教,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总而言之,提高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是一个需要长期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并要求教师积极寻找有效的策略来解决。所以,中职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身掌握的知识,并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潜在需求,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迅速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作者:杨飏 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职业本科英语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职业本科英语教育主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与普通的高校本科教学不同,职业本科教育在教学中存在较大问题,所以本文根据问题因素,对我国职业本科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本科 英语教育 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实现经济力量的共同进步,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成为当今发展的需要。特别在职业本科英语教学中,更是专业性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该教学形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提高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 1职业本科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职业本科学校中的英语教学与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该学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了职业学校与普通高校的地位不同、层次不同以及实现的人才不同。在职业教学中,主要的教学为三年,在实践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于英语教学来说,由于学生在入学期间英语学习的知识水平不同、掌握的英语能力不同,学生不仅没有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专业性的英语知识也得不到有效提升[1]。所以在这种形势下,职业学校必须要找出合理的教学道路来有效实施。 1.2没有合理的课程体系 职业本科教学中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结构,在课程体系教学中存在较大变化。职业本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素质人才以及创新性人才,但该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形式上也存在较大困难。近几年,各个职业本科学校虽然已经更新了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形式,但在教学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课程体系的培养是在一个确定目标下实现的,对各个课程进行设定、选择期间,要按照有序的方式排列起来,并根据各个课程要素培养实际的教学目标。在职业本科院校中,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构成是通过选修课来实现的,对基本技能以及素质培养中,对专业性的英语知识运用还不够,形成的教学体系结构还不够合理。 1.3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职业本科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对实际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实现针对性教学,也没有促进文科与工科教学的交融。英语课程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期间存在较多问题[2]。例如: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它们涉及的专业领域比较多,不仅包括电子、机械、电力等知识,还要学会管理、教学、素质、品德教学知识等,不仅要在整体上培养综合素质,还要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所以,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设定相同的教学技术根本不能满足各个专业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合学生在各个岗位上的职业情况,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充分表达出来。 1.4其他方面的问题 职业本科教学中的师资力量也是影响专业性教学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对外语知识实施教学期间,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考虑教师对英语知识掌握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相关的技能水平,还要对外语知识进行研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了解[3]。而且,在职业本科学校教学过程中,该学校对英语知识教学并没有充分认识,不仅投入的资金不足,利用的教学设施也比较差。在提升教学效率知识水平形式下,不仅没有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对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英语知识产生的兴趣也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 2职业本科英语教育教学的实际探究 2.1实施因材施教 在职业本科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探究性教学就要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水平以及学习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总体形式上设计出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的实施对策。由于学生源水平不同、学生对英语知识水平的掌握能力也不同,要保证良好的生源质量和教学稳定性,就要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一些考四级专业、升本科学校的学生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师在辅导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深度、学校的教学条件实施教学,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4]。 2.2利用讲座教学 由于职业本科中的学生掌握英语水平比较低,对语法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系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开展英语教学的相关讲座,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语法知识进行讲座教学,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水平。在讲座知识教学中,应以知识讲授为主,并适度进行教学。不仅要强调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还应全面性的、系统性的实施教学,从而提高讲座的教学效果。 2.3根据专业实施教学 职业本科英语教学主要培养专业性的应用人才,并实现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实现积极教学效果,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知识适量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知识能力。职业本科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特色的教学形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由于职业学校受教学条件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基础教学为主。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用性,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意识,就应利用专业性知识实施教学,从而提升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 2.4根据社会开放教学 要培养职业学生的英语专业性教学,还要根据社会的实际变化和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并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根据教学、考试为主实现的,而学生是社会人才的主要部分,要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就要将学生放在市场中进行检验,并实现自己的市场形象。学校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充分了解社会中的潜在需求,了解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方面。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教育培养,不仅要改善学生的教学质量,还要提高学校在社会中的认可程度。 3结语 职业本科英语教学成为市场教育的广泛形式,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领域发展下,教育者需要不断对该学科的教学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从而培养全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何少芳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英语教育教学发展哲学观浅谈 一、前言 英语教学这些年投入和产出的严重失调,与我们的观念陈旧、思路闭塞、安于现状等不能没有关系。联想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教学的失误做出理性的思考。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英语教育具有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之特征 1.英语教学的普遍联系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语言也不例外。语言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产物,是对人类活动的摹写和反映,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有着直接的联系,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外语技能与策略的关系;语言学习与师生心理的关系;听说读写的关系;语言学习与思维的关系;外语学习与学习环境的关系;外语与其它各种知识的联系。这些关系影响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效率。为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他必须是个通才,除了一般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做到:(1)了解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动态需要。(2)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手段。(3)了解学生及学生的需要。(4)了解哲学、教育、文化和心理等知识。(5)懂得教育背景、教育政策和教育条件。 2.英语教育的变化发展 语言材料是对人类社会各项活动的反映,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表达的是人的思想和感情。而人类活动与思想感情处于发展变化中,所以阅读文本也是动态的。任何事物都不会停滞不变,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在变,所以英语教学也应在变。有人说英语是门语言知识,没什么变的,甚至若干年前的材料一样的用,但是不知道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与以前有质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重视人的本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而教师教的角色也发生着剧变。现在,人们还提倡人与教材、教学的整合。强调教材的文化哲学内含,因而,新的教材内容体系也应运而生。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终身教育。把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学生技能的提高。各种教学方式在探究中走向实践,开辟了教学舞台的新视野,多媒体等多技术教学手段的诞生,为英语教学以物理条件的支持。教师应自觉去调整自己的角色,克服各种矛盾以适应新的变化。(1)从传统型教师变成新型教师(2)从“被动接受者”的学生变成“自由者”的学生(3)从教授式的教材模式走向综合式的现代新课程(4)从单纯的课本教学走向开放式的学习(5)从原始的教学手段走向现代新技术。 三、英语教育是各种矛盾的统一体 1.英语教育是矛盾的统一体 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这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中包含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英语教学的矛盾也是千丝万屡。第一层次是人际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与家庭的关系。第二层次为外语学习内在的矛盾:听说读写的关系、词汇语法学习与篇章学习的关系、教与学的矛盾等。第三层次为英语学习与相关学科的矛盾:传统教学与素质教育、语言认知与心理因素、课堂教学与主体实践、思维与文化、语言与环境、外语教学与道德教育、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无不充满着矛盾和冲突。 2.英语教育教与学的质量互变性 客观事物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这种运动变化要通过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表现出来。量变和质变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量变和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首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变化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质的变化。语言学习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不付出主观努力的想法都是空想,捷径和绝招是不存在的。因而,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有一个漫长的积累,教师必须向每一堂课要质量,同时要教育和管理学生,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会勤奋,当然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也是质变的前提。 四、结语 哲学与语言,永远无法划清界限,这也是哲学家永远的迷惑、语言学家永远的心痛!教育需要哲学。很难想象没有一种哲学理论指导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杜威指出,如果我们愿意把教育看作塑造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类的基本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的过程,那么哲学就可以解释为关于“教育的一般理论”。无论是教与学,必须尊重人的本性,必须从客观规律出发。英语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吸纳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营养。不断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点的差异,做到因时施教、因材施教。只有这样,英语教育才有生命力。 作者:圣仰芝 单位: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使得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于以往的英语教学,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英语教学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出发,倡导多种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 作为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想要改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首先就应该转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意识。提升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应用新教学材料的能力,毕竟我国目前针对高中英语教学资料和优秀案例方面已不再和改革前那样匮乏,而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高中学校已基本建设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因此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网络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以此才能充分利用网络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进而改变以往面向英语课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网络还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推进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完善,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堂教学中的小游戏大课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多开展一些有关英语知识和教学内容的小游戏,因为在学生参与课堂小游戏的时候,会逐渐形成自主探究意识,而且学生很容易从这种教学方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获得自信,学生的脑海中会深刻记忆下一些特别游戏的知识,当学生在回忆游戏的时候,游戏所涉及的知识会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加深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同时一些小游戏还能起到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适时采取一些小游戏,转变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的教学水平,进而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课标改革就是要将一些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丢弃掉,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引进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分享形象记忆法、联想与分类记忆法等经典或者新的记忆方法,以此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需要适当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所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很多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迟迟得不到提升,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所处在的中文语言环境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外语语言环境的创设,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这样的情景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情况,适当使用英语来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适当贯穿英语文化,循序渐进之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同时还能从中掌握一定的交际语言,逐渐形成英语思维,当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为学生创设纯英语的学习环境中,使其熟练的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2.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以往高中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状态,使其英语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很多小组,在慢慢培养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了解到所需要学习并掌握的课堂内容,从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迅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在以小组形式进行预习的过程中,英语积极性强的学生还能够很好的影响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并且在教学中,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还能够分享自己的预习和学习经验和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还让学生融入到了教学中。 3.小组探究合作式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高中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状态,使其英语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很多小组,在慢慢培养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了解到所需要学习并掌握的课堂内容,从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迅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在以小组形式进行预习的过程中,英语积极性强的学生还能够很好的影响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并且在教学中,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还能够分享自己的预习和学习经验和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还让学生融入到了教学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模式来说,必须要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不断改变和完善其教育模式,这样不仅是为了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更是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作者:吴萍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应定位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上。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课后反思,从而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的意义,使其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和合作者,教师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自身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二、注重语言运用,彰显学科价值语言的本质 特征是工具性、交际性和实践性。因此,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时既要注重知识积累,更应注重实践运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当转静为动,化繁为简,少讲精练,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语言运用为目的,贯彻落实“学用合一”的教学原则,努力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大力开辟广泛的教学渠道,积极营造鲜活逼真的课堂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必须注重方式方法的转变,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因材施教、以人为本,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训练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所有学生均能在原有语言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体现出英语学科的教育价值。 三、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丰富积累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教授学生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培养。英语阅读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教师应选择贴近高中生学习生活和语言水平的文章,同时要注意所选阅读材料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和时代性。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多鼓励、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还要对学生进行监管和评价。 四、注重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教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合理地评价学生,促使其更好地学习英语。英语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因为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的教法去教学生,不但会教得费事,而且会使学生学得枯燥。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学习。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是很有必要。英语语言是21世纪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是全球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来源,是人们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桥梁,是现代社会工作、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为了新时期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力求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外语学习者。 作者:金山 单位: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一、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对英语学科产生了厌倦 在大学里,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四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课程,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则要花两年的时间来学习英语。而且在大多数高校的英语课堂当中,都是以讲单词、讲语法为主,甚至没有脱离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于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来说,他们期望大学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所改进,但如果教师仍然沿袭中学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自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二)外语教学模式陈旧 在很多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当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而学生则显得十分的被动。这种单向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很多学生因为过于被动,不敢问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向老师询问。甚至每一堂课的内容都是讲解词语和语法,再做练习,对答案。这样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很多大学的英语课都是公共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挤在一起上课。一学期下来,英语教师连学生的名字都不知道,所以就不能因材施教,更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课。 (三)外语教师严重的不足 据调查和统计,我国的外语教师严重的缺乏,合格的英语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教师的匮乏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多的学校为了把课程安排下去,不断的外聘教师,到外面请来兼职的英语教师。外聘的教师很多在经验方面都显得不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而且教师的教学动力很低,缺乏敬业精神,很多的教师都在寻找跳槽和发展的机会,这使得英语教师的队伍非常不稳定。 (四)太过于急功近利 目前,很多的大学都把国家英语四六级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相挂钩,这对于一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因为学生会为了毕业证而过于急功近利,急切的想要考过英语四级,同时忽略了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甚至还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状,即便是考试过了,也不能真正的将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运用。 (五)方言的影响 对于很多的大学生来说,母语方言会对他们学习英语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在发音的时候出现很多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国的南方一些地区,因为受到方言的影响,所以n和L分不清楚。甚至在英语发音中也是如此,学生在读Skin、Scoop的时候,S后的音不浊化,还有一些学生会将Bakcd读成\bcikit\。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之后发现,这些读错的音都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在一些辅音的后面加上元音,或者是随意给一个单词加上\r\的音,这些都是错误的发音。 (六)学生对英语课的满意度很低 因为很多教师在课堂都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以讲解和示范为主,上课的内容也离不开读生词、讲解课文、分析课文、课堂练习等等。就算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上课,也只是用将过去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放到了电脑屏幕当中。而且教师在讲台上忙于讲解、演示或者操作,学生仅仅只是被动的做着笔记,互动很少,也没有充分的参与到其中来。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的基础有很大的差异,学习能力也非常不同,有的学生在单词方面很薄弱,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很差,还有的学生听力不行。另外还有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一些学生是为了通过大学的考试而学习英语的,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如果通过了考试,学习动机便消失了。一些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定位也使得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很多的企业把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当成是应聘者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用到英语的机会并不多。此外,教学课堂采用的是传统的“灌汤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很多知识,但是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来,也缺乏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就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一)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的观念和态度 在英语学习当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是最重要的,只有帮助他们转变了学习的态度,树立了长远的学习目标,才能够促进学习。因此,教师要尽快的使学生了解大学英语学习的要求和步骤,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在大学里,学生自己分配的时间有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很少了,只有科学的管理了自己的学习时间,才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二)更新教学的观念 除了学生的因素,教师自身也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明确在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需要明白,自己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人,而且还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其他的角色,比如组织者、监督者和示范者。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多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比如信息技术,对网络课堂和校园网进行开辟,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这样也能使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三)摆脱母语的束缚 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母语的束缚,或者过分的依赖母语。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尽量的创造条件,完全用英语来授课,也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讲授英语,使学生摆脱母语的束缚。也就是说,要避免过多的使用汉语,促使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来思考学习中的问题。如果遇到一些意思较为具体的单词,要采用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教学难题,比如让学生看图、看视频、看手势等等,这样他们就能够养成思考的习惯。另外,在讲课的过程中还要巧妙的将一些重点的复杂的句子进行引出和插入,这样学生便能够合理的联系上下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这样也能够避免说出一些晦涩、难懂、生硬的句子,从而帮助学生对句子的含义能很快的理解。 (四)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学生学习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教师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果学习当中出现了问题,教师则需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并且精心安排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其中要扮演主导的角色,充分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性。此外,为了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教师要多多组织一些小组活动,通过小组的合作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学习兴趣。最后,要将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和现代的英语教学手段相结合,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等。因为语言环境缺乏,所以必须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 (五)强化教学反馈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能够传递教学的信息,作业和学习成绩也能够对教学信息进行反馈。所以,为了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进,必须加强反馈。一是合理的布置作业。作业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完成作业能够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并且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并且知道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必须合理的布置作业。作业一般被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是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的练习和巩固,课外作业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实训的良好机会。所以,作业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反馈的方法。二是完善测试的方法。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发展。为了避免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教师不能只强调测试的结果,要将学业成绩的测试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学习过程和结果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样就能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实际性。 四、总结与体会 如今,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是来自学生自身的问题,一些是涉及到国家的教育体制的,还有一些和教师素质、能力有关。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才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梁瑞芳单位: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英语教育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从教十多年来,接触并使用过很多的教学方法。可谓教无定法。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授课内容,就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课堂。总之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下面我就结合多年来在英语教学上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英语数学兴趣效率 1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一位教育家在一书中这样写道:“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认为教师只有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内容感染和吸引学生,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记单词词汇是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学生感到最困难的恰恰就是单词词汇了。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记英语单词感兴趣。 记单词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几十个单词抛给学生,规定用多少时间给我记下来。学生一定会非常反感,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给学生酝造一个非常宽松的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记的话,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把记音标和单词的任务完成了。 1.1指物记单词这种记忆方法就是利用了就地取材的原则,一切皆为我所用,不必为教具发愁。方便实用,学生颇感兴趣,而且还能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时,我就顺手拿起学生的书包对学生说:“同学们知道吗?李明的这个书包里面的东西,看一看谁能把他们认出来”接着我就依次取出了文具盒、铅笔、钢笔、书、橡皮、直尺、卷笔刀、字典笔记本……我取一样学生就说出一个单词。 1.2比赛记单词有时我就以比赛的形式让他们来记单词。采取写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以及学号等的比赛形式让学生记住了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字。 1.3单词接龙在电视节目上我们经常看到成语接龙比赛,每一位参赛选手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想出更多的词语供选择,这时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同时也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所以,如果遇到单词多而且难的单元,我就采用单词接龙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有时候复习时也偶尔采用,效果特别好,而且学生很感兴趣。 2培养习惯,强化能力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说得好:“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就要学好英语的五大技能。学生学英语习惯归纳起来就是听说读写译习惯的培养。 2.1听的习惯一位语言专家说过“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可见“听”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学习英语使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也说明听力差的人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比如聋和哑往往就是相连的。光靠初三这两个月是不行的,所以我从初一的时候起每节课都要进行听力训练,听力训练的单词记得多,听力也就不怕了。另外就是听写课文,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练习听力的一个好方法。 2.2说和朗读的习惯我们最怕的就是“哑巴英语”,因为中国学生大部分性格内向、腼腆有一种不愿积极参与的心理障碍,而且害怕出错,这是学习语言最大的障碍,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只有认真训练学生的说和朗读的习惯。语言这东西,读比写还重要,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他虽然写不出几个字,但他能基本掌握语言的表达功能,比较自由的交流。这就是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俗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拳师每天要练拳,歌手每天要练嗓子。我们学习英语也要坚持朗读英语,只要每天坚持朗读英语,只要每天坚持朗读三四十分钟,持之以恒,就能使舌头听从大脑的指挥,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另外,大量的、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而广泛的朗读更能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这也是我上高中时的亲身经历。之所以我现在吃英语这门饭,就是因为我上高中时每天早上坚持读半个小时的英语,英语才成了我最强项。 2.3培养写作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学习必须以听和读为前提,但要真正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仅靠听和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说和写来检验和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 在我国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可谓人所共知的现象,比如许多毕业大学生毕业以后,都拿到了英语6级甚至是8级,但到了工作当中无法和外国人正常交流。而这些年来随着听,说不断受到重视,笔头工夫,尤其是写作成了学生的难题。所以从初一第一个学期起就特别重视写作能力的训练,每天都要学生写几句话,到初三写整篇的文章。原来学生写一次作文,老师都需要一词一句的改上几天,但最终效果不是太好,还是要让学生多写多练,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鼓励赏识的力量无穷尽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谁都爱听好话,表扬的话。有利与学生成长的好听的话,老师一点也不要吝啬。不经意的一句表扬和鼓励,一句真心的关怀,一个真诚的眼神,一句善意的面带微笑的责备,也许能给学生彻夜难眠的欣喜,也许能成为学生化悲痛为力量的催化剂,也许是学生一生的转折点。我们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英语每天早上都要默写。不管默写多还是少,满分都是100。为了严格要求学生,都是95分过关,也就是说错三个以下过关,否则就不过关。但是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比较薄弱,别说95分过关,就是65分他们几个也过不了关。 于是我就给他们降低标准,比如今天默写对一个,就批一个“好”字,明天能默写对两个,我就给他们批一个“进步很大,加油!”好学生一样也需要表扬。如果是经常默写满分的同学,我就会这样批“你的水平就是一流的,你太棒了!”尤其是初三学生的心里压力已经够大的了,老师不应该再有恨铁不成钢的言语和做法,给学生沉重的思想包袱,这时最好的老师是能给学生减压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中考的题目不难,所有的题目都是我们平时做过的见过的。”这时,学生听了我的话后都会开心的笑起来。所有的压力都烟消云散了。同时,平时考试的题目不要太难,这样会给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超级秘书网: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生命的火焰!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 【内容摘要】在近几年全球化的趋势下,英语成为了全球通用语言,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关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伴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人们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有所关注。同时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需尽可能领会到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本文基于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展开探讨,并提出优化高校英语教学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教育教学方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我国教育教学的新视野下,创新型人才是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英语课堂效率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及其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 一、英语教育教学与创新型人才的意义 随着时代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重新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与实践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表达能力,对学生的生涯及其以后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英语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对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模式改革来培养学生能力,从对英语音标、到单词组成及其语法等等方面的学习来掌握英语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启发性引入英语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来分析知识点的构成要素,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 (二)培养创新观察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英语教育教学中创新观察能力,高校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更为繁杂,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观察能力。英语的单词、语法知识极其相似,这就考验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并且经过不断区分其异同点得以掌握;在高校英语句子的翻译中,不仅需要学生了解其句式及其单词的应用,还需创新观察,结合实际来翻译完美的句子。所以英语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 (三)发展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下,创新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但又不是每个人的创新能力都很高,那么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就会在事业或工作中有所作为。对于学生来说,英语教育教学在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拓展,使得学生完善自我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主,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辅,在未来生活中能够有效地使用其进行终身学习。 二、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传统教学模式———现今社会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堂讲课,学生听讲。由于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缺乏课堂学习氛围,于是,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存在厌倦感,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缺乏话语权 一般的英语教育教学中,师生主导地位颠倒,学生的话语权较少,一般由教师掌控课堂教学,使得英语的教学方案缺乏实践意义。这使得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主动性不高,学生的口语表达练习少之又少,而且以教师为主的英语课堂学习气氛低沉,致使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佳。 (三)学习方法不好 在课堂上学生没有配合教师的教学来学习,而学习知识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生认为即使不听课,看看课本就能把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都能学会。于是缺少了课堂上的学习,课下的学习并没有做到认真对待,而最终造成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存在半知不解的状况,致使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学生创新性和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四)评价体系有所欠缺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教师追求学生的分数提高,而对英语口语有所忽视,要求学生在考试时懂写、会写就行,使得英语综合能力评价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导致学生的能力有所限制。英语口语评价体系的欠缺,导致很多学生在英语考试高分而英语口语交际却不行。同时近几年部分高校只追求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而忽略了英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想要以上解决问题,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三、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固然这种传统教学观念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但同时却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而“互联网+”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它使学生的创新性有了大大的提高。教师在正式的讲课之前,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课堂的职能不局限在讲课,还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取消在很多的传统教育中分数至上的理念,使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增加对话教育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用有哲理的英语真理或是有意义的句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英语课堂有兴趣,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对话教育教学中来表现自己,积极参与英语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来达到在对话教育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目的。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中,与学生交流时,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表达,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注重学生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而且在当今社会,交流沟通是每个人必备的生存能力,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完一章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组织语言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英语口语的总结,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实行英语对话教学课堂后,师生在课堂的交流有了很大转变,提高了大学英语课堂的交互性,不再是教师的主场,形成一种课堂上相互交流学习的良好方式,有效提高了英语对话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对话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厌恶心理,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好各种知识,还要承受就业的压力,而大学知识并不是多么有趣,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结合能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同时也使得学生对英语教育教学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新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下,学生在此环境下能更好地学习,同时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考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有利于活跃英语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得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为主”模式是高校英语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学生终将是要踏入社会的人,实践经验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安排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及其创新能力。若学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没有一点经验,那么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困难可想而知了。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高校在选择和培训教师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知识储备,更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要求。因为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是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可以进行创新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独自思考,就会有疑问,解决了疑问,那么就会收获知识。 (六)教育机构要给予支持 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机构要给予高校一定的支持。教育机构要为高校英语提供与多媒体技术教学相适应的硬件条件,保证了高效的高校英语教学,以实现师生拥有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有效学习,来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同时使得师生在课堂中能更好地讨论对话,使课堂学习氛围浓厚,促进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七)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在教学英语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手段多样性及其灵活性,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学习中,从而促进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敢于尝试,而不是默默无言,学哑巴英语。我国的英语教育相关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要完善英语口语评价,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高校不仅要追求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更要注重英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未来高校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改革创新高校英语的课程教学,英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能有效地进行外语交流为目标,从而使得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能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从而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作者:夏雪 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分析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英语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重要的对外交流工具。而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在于立足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本文从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入手,提出若干具体路径,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提高质量;路径 2017年9月初中英语教育既是小学基础英语教育的延伸,又是为高中英语教育打基础的阶段;初中教育既属于最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又属于基础教育的中间环节,是连接高中与小学的桥梁,因此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位置极其重要。但是语言学习并不容易,母语学习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英语?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采取多元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初中生是特殊的群体,心理尚未成熟,生理处于青春期,不仅好奇心强,且容易转移注意力;不仅好动、活泼,且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仅可塑性强,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有严重的逆反心理;不仅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速度快,且兴趣选择性强。加上现代社会传输信息的渠道多、广、杂,速度快,特别是游戏、网络等对初中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英语课堂枯燥的学习(张健玮,2016),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这些特征,依旧使用过去的讲授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作知识容器,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更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被严重挫伤,逐渐丧失英语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如何在现代教育中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掌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特征,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每一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2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路径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推动教育教学进步 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可按照教材内容讲解知识,还可利用课堂讨论环节开展教学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交流协作能力等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但要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课堂思考与讨论时间,还要重视提高课堂讨论质量,不能让学生盲目讨论。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会因时间的增加而慢慢分散(梁振华,2015),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科学、合理,要有计划性、时间性,以便最大化利用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关于Shopsandmarkets的知识点时,就可先向学生展示关于bookshop,toyshop,clothesshop,shoeshop等新单词、新知识,接着提出问题:Whatdoyouwanttobuy?Whydoyouwanttobuyit?并由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讨论这些问题,注意把握时间;最后,教师让学生围绕主题Shopsandmarkets设计对话内容,进行小组比赛。如此,教师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发挥想象力、锻炼拓展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组织能力,推动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枯燥、乏味的,即便是好的方法,频繁使用也会丧失魅力。随着新世纪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细致研究教材,按照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拓宽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接收渠道,在激发初中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保持其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激励学生把英语学好。例如,在单词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趣味地学习并记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每次依次讲几个单词,照本宣科;而另一些教师则将各类单词制作成卡片,让学生开展单词分类游戏,并分组比赛,使英语教育教学不仅速度快且效果好、质量高,同时还训练学生观察能力与反应能力。这两种教学方法取得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灵活有趣。对于单词教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就拿单词bas-ketball来说,教师可指着篮球说:What’sthis?It’sabasketball.接着再重复说几次basketball,basketball...篮球的音、形、意就在学生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以后看到篮球就能脱口而出basketball,不再需要汉语翻译。复习词汇时,教师可选择开展游戏Guess。如在复习名词bas-ketball,bell,book,jeep,pen等时,就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模型、实物等摆在讲台上,让学生先看,之后收起图片,秘密地将其中一件物品如pen放进大袋子,接着拿出,用学生学过的句型提问:Whatisinmybag?学生回答:It’sabook.对于错误答案教师只说:No,itisn’t.紧接着问另一名学生,学生回答:It’sapen.学生猜对了,教师就给予鼓励:Yes,you’reright./Youareveryclever.之后教师再换一件物品继续做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复习单词的同时熟悉句型,练听、练说,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句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听力比赛,让学生比一比谁先说出自己听到的句子,看谁说得好、说得准、说得快,并进行单词组句比赛,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则可按照不同课文的内容、体裁,选择模拟对话、讲故事、改变人称、看图说话、即兴口头作文、组句成文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为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途径,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结合实物、幻灯片、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拓展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教师还应巧用网络平台开展英语对话教学,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朱鹏程,2016)当今社会有极其丰富的网络资源,无线网络使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公共场所等都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而英语教育教学也应改变理念,学生学习英语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在线学习英语。其中,对话练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课堂对话时间很短暂、内容缺乏丰富性,学生很难及时训练对话,而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硬件资源,学生就能在线训练,显著提高运用能力。例如,对于Whenwasheborn?的教学,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在家中在线学习,依托网络平台再一次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英语句式、语法,通过在网络上和多名学生或教师在线对话,提高英语对话练习效果,增强实践能力。另外,教师也可定期举办英语手抄报、英语黑板报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简单阅读英语杂志,或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沙龙等。通过这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学生能及时在实践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英语语言环境也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从而实现课外活动、课堂教学的相互促进,大幅度提升初中学生英语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3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后,英语作为基础的语言学科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得愈加重要,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搞好英语基础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职责。在实践中,初中英语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充满趣味性的教育教学手段,才能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爱好英语学习的学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曾双喜 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二中学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多模态教学分析 摘要:中学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延续,应该是教学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意在促进中学多模态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英语教育;多模态教学;模式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对中学培养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现在的学生必须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素质品质、过硬的实战能力,才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正是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如何理解多模态教学模式 多模态教学模式适于英国,在改革开放后被引进到中国,并结合国内的教学情况,逐渐转化为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它是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分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配合工作,达到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更全面地理解多模态教学模式:第一,课程设置多模态化。2007年《中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要将综合英语、语言文化类的层次划分开来,充分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学内容多模态化。据实验对比,通过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教学活动,要比“上传下达”的教学模态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条件下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更丰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学互动多模态化。互交式教学方法是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重点,它强调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和生生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自主创造能力。第四,教学手段多模态化。顾曰国提出,能够调动单个感觉器官互动叫单模态,能够用到两个感觉器官的叫多模态。本中提出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在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情况下,全面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使人、机器、物件等之间形成互动的一种模式。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根据每所学校的教学要求及教师的教学习惯,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对全面提升中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全面提升中学的教学质量 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全面结合起来,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全面提升整个中学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 (二)全面培养实用性英语人才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中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课程、提高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中学英语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的延续和拓展。 (三)专业人才全面能力的培养 在多模态教学中强调了两点,如教学互动多模态化、教学手段多模态化,它是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环境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感官接受程度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模态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感情,而且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这些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难感受到的。 三、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中国多以应试化教育模式为主,即使是中学教育也是如此。如中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条式地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式在下面接受,即使对很多问题不理解也不会请教,更不会深究其问题的始末。教师观念不够现代化、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中学信息化程度低等都是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现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现有问题。 (一)教师观念不够现代化 中国的教师是要评等级和资质的,在中学教育体系中,资质比较高的一些教师通常年龄稍长些,有些教师已是不惑之年。他们的优势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接受程度低,认为学习本身就应该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寒窗苦读”,否则很难懂得知识的真谛。但在这个知识和数据可以检索的年代,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中学采用将视频、声音、图像、文字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并不是打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将中国古代提倡的“寓教于学”的教学理论延续下去。 (二)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师生间平等交流的机会不多,多数情况下教师扮演着“受道解惑也”的角色,学生必须尊师重道,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挥,课下完成老师的要求。这种被动式接受的教育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几乎只能听见教师侃侃而谈,很难看到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已在中国根深蒂固。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感官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度,全身心地配合教师讲课,参与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形成一种相对活跃的课程气氛。但由于一些教师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多模态教学模式仍在缓慢推广中。 (三)中学信息化程度低 互联网和计算机在如今已不是新鲜事物,它已经成为中学学生的必备产品。但很多学生花大价钱配置计算机并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便于课下打游戏、看电影、聊天等娱乐活动,这无疑丧失了计算机存在的意义。中学也配置了机房,但很少有学生去“光顾”,一台台计算机成为摆设。换句话说,中学的信息化程度非常低。因多媒体教室少,教师们也只是偶尔会申请多媒体教学,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板书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这非常不利于中学教育体制的革新。 四、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多模态教学模式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存在教师观念不够现代化、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中学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若想改变现状,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采取多模态的教学模式,选取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增加中学教学设备的投入等。 (一)加大多模态教学宣传力度,开创新的教学方法 加大多模态教学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多模态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好处,然后再逐步地推进整个中学体制的改革,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这才是中学培养学生的目的。中学英语对所有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之在日后能够有用武之地。但实施多模态教学方法后,中学英语教学将不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是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团队意识、思维创新能力等,它强调的是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二)鼓励多实施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需要。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一种起源于英国,引进到中国后加以“改良”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或电子作业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用途,有助于提升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水平;通过辩论赛、讨论会、调查研究等方式参与到老师设置的问题中,体现出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性,达到师生间互动的目的;通过拓展活动、集体比赛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懂得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重要性,达到生生互动的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精神及创造能力的最好时期。 作者:代朗朗 单位: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蔡官初级中学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中学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延续,应该是教学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意在促进中学多模态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英语教育;多模态教学;模式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对中学培养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现在的学生必须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素质品质、过硬的实战能力,才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正是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如何理解多模态教学模式 多模态教学模式适于英国,在改革开放后被引进到中国,并结合国内的教学情况,逐渐转化为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它是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分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配合工作,达到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更全面地理解多模态教学模式:第一,课程设置多模态化。2007年《中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要将综合英语、语言文化类的层次划分开来,充分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学内容多模态化。据实验对比,通过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教学活动,要比“上传下达”的教学模态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条件下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更丰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学互动多模态化。互交式教学方法是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重点,它强调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和生生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自主创造能力。第四,教学手段多模态化。顾曰国提出,能够调动单个感觉器官互动叫单模态,能够用到两个感觉器官的叫多模态。本中提出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在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情况下,全面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使人、机器、物件等之间形成互动的一种模式。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根据每所学校的教学要求及教师的教学习惯,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对全面提升中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全面提升中学的教学质量 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全面结合起来,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全面提升整个中学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 (二)全面培养实用性英语人才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中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课程、提高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中学英语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的延续和拓展。 (三)专业人才全面能力的培养 在多模态教学中强调了两点,如教学互动多模态化、教学手段多模态化,它是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环境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感官接受程度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模态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感情,而且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这些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难感受到的。 三、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中国多以应试化教育模式为主,即使是中学教育也是如此。如中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条式地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式在下面接受,即使对很多问题不理解也不会请教,更不会深究其问题的始末。教师观念不够现代化、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中学信息化程度低等都是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现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现有问题。 (一)教师观念不够现代化 中国的教师是要评等级和资质的,在中学教育体系中,资质比较高的一些教师通常年龄稍长些,有些教师已是不惑之年。他们的优势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接受程度低,认为学习本身就应该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寒窗苦读”,否则很难懂得知识的真谛。但在这个知识和数据可以检索的年代,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中学采用将视频、声音、图像、文字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并不是打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将中国古代提倡的“寓教于学”的教学理论延续下去。 (二)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师生间平等交流的机会不多,多数情况下教师扮演着“受道解惑也”的角色,学生必须尊师重道,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挥,课下完成老师的要求。这种被动式接受的教育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几乎只能听见教师侃侃而谈,很难看到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已在中国根深蒂固。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感官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度,全身心地配合教师讲课,参与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形成一种相对活跃的课程气氛。但由于一些教师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多模态教学模式仍在缓慢推广中。 (三)中学信息化程度低 互联网和计算机在如今已不是新鲜事物,它已经成为中学学生的必备产品。但很多学生花大价钱配置计算机并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便于课下打游戏、看电影、聊天等 娱乐活动,这无疑丧失了计算机存在的意义。中学也配置了机房,但很少有学生去“光顾”,一台台计算机成为摆设。换句话说,中学的信息化程度非常低。因多媒体教室少,教师们也只是偶尔会申请多媒体教学,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板书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这非常不利于中学教育体制的革新。 四、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多模态教学模式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存在教师观念不够现代化、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中学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若想改变现状,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采取多模态的教学模式,选取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增加中学教学设备的投入等。 (一)加大多模态教学宣传力度,开创新的教学方法 加大多模态教学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多模态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好处,然后再逐步地推进整个中学体制的改革,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这才是中学培养学生的目的。中学英语对所有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之在日后能够有用武之地。但实施多模态教学方法后,中学英语教学将不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是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团队意识、思维创新能力等,它强调的是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二)鼓励多实施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需要。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一种起源于英国,引进到中国后加以“改良”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或电子作业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用途,有助于提升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水平;通过辩论赛、讨论会、调查研究等方式参与到老师设置的问题中,体现出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性,达到师生间互动的目的;通过拓展活动、集体比赛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懂得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重要性,达到生生互动的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精神及创造能力的最好时期。 作者:代朗朗 单位: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蔡官初级中学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正是当前广大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新课题。本文就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谈几点认识。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小学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 1.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指脑、口、耳、手等各种器官的协调活动的程度。社会文化素质品德素质——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具有勇于进取、勇于开拓、敢于竞争、不甘落后的学习精神。知识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审美素质——指数、形、图、式等的审美修养,能从美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数学知识。劳动素质——具有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会制做一些数学模型、学具、测量数据等。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素质——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品质素质——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上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在具体数学教学中,突出各个侧面的基本要求,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 2.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特点。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具有明显的5大特征: (1)基础性。科学而全面的认识素质教育,必须从人的发展实质考察。人的发展应包括人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性的较为稳定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循序渐进。 (2)全面性。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既提高个体素质,还要提高群体素质。全面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不能有任何偏见。 (3)整体性。一是把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二是使学生主体形成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完整的形态;三是从素质教育各要素横向联系看,要方向一致,协调发展,相互发展;从纵向运动看,要层次清楚,衔接紧密,浑然一体;四是把每一年教育对象都作为一个整体对待,针对素质构成特点,扬善救失,使每一个学生都相对的最优发展。 (4)开放性。素质教育要把教育过程视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系统,要保持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把单一的封闭的教育逐步改变成开放的格局,逐步建立“班集——学校——社会”的教育系列。 (5)非功利性。作为培养人的素质教育是指面向未来,其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二、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主题,数学教学改革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调节、强化作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不同方面,认知过程是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能使非智力因素对智能发展起到调节、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把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本身看成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之一。学法即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等。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国外有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 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认为最少可以抓如下几个方面:①如何预习;②如何听课;③如何作业;④如何复习;⑤如何课外学习等等。 3.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其基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过程教学,应注意做到:概念的教学,重在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教学,重在推导过程;四则运算的教学,重在审题过程;应用题的教学,重在分析过程。 4.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发展。 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因时施教。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他的长处促使改变他的短处,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目前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学等教改试验,以各自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几种教改试验,都注意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5.落实活动课程,发展数学能力。 课程改革历来是教学改革的热点。课程的整体 设计是培养人的蓝图。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强调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这应视为一大改革。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培养兴趣为灵魂,以发展技能为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传授一些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 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的"人"为标志的现代素质教育一浪高于一浪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而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呢?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为主,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因此,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与效果。 一、内容上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一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quot;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湖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谢丽芳老师认为,幼儿绘画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的一幅图画的完成,它的稚拙、天真和浪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企及的。她提出了"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这和英国里德、美国罗恩菲德所倡导的"儿童中心论"如出一辙。"教师只不过是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教"被认为是伤害儿童创造力或将成人标准强加儿童。这种观点虽说有失偏颇,但在目前还是有其现实意义 的。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再会有上一段时间的"考级"之争。 笔者认为:"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一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另外,画线条与画色块时不同的握笔方法,用色的良好习惯(不是一下子摊在桌子上,而是用一支拿一支,用完之后放回去),不准用直尺,最好少用橡皮等, 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在教"小鸟"一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在教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之后再与色彩对号入座;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过来挂等等,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三、正确评价儿童绘画,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前几年《中国教育报》上载有一个美国、日本和中国小孩画苹果的故事,曾掀起轩然大波,并引起一场教育观的讨论。一位贵妇曾对马蒂斯所画的一个女人提出质疑,认为画中的手臂不合比例。马蒂斯回答:"夫人,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幅画。"贵妇人认为画得真实才好,而马蒂斯一语就道出了绘画的追求。一次我在教学生画《雏鸡图》时,一部分学生把小鸡画在纸的下面边线上,而上面边线多是一个太阳、几朵白云;中间剩下大片空白。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把小鸡往中间画一点,地们说:"小鸡怎会在空中。"我恍然大悟:地们是把纸的底边作地平面了。我引导他们:假如我们站高一点看地面或是在飞机上看地面,我们的图画会是什么样子呢?地们是用"心"在画了。在教学中,学生有一点思想及创造性我都会提出表扬。如一年级李极把鸡眼睛画到鸡的嘴上说想打架了,巫晓聪把麻雀画得像凤凰一样并且用装饰色彩;这难道不是创造吗? 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要努力去理解并认识其意义,革新内容;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因为小学美术教学并非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 总之,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小学社会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中开设了社会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进行素质教 育?这是一个新问题。我们经过近六年的实验与研究,有几点体会供教师参考。 一、小学社会课的性质 《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社会课的性质是“社会常识教育”课,其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 地理以及法律常识,这体现了小学社会学科的综合性。 当前世界各地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就是适当减少课程门类,向课程综合化方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发展 的一种需要。过去,我国小学课程中的历史、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初中历史、地理的教学内容相重复。现在实施 素质教育,将小学历史、地理两门学科取消,改上小学社会课,这是为了增加学生社会生活常识,让小学生认 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适应社会活动的初步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综合学科的开设不强调各 门学科的体系,更加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避免知识的重复,减轻学生负担。 二、小学社会课教学目的要求与素质结构 素质教育中“素质”的结构是以先天素质为基础,以社会需要素质为目标的,由以下因素组成:一个中心 素质,即个体的自主性;三大中介素质,即能力素质、心态素质和习惯素质;七大外显素质,即思想品德素质 、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自主性素质。 小学社会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充分反映了素质教育中“素质”的基本结构。《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 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 ,从小培养他们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他们对 社会的责任感。 以上目的和要求包括了知识、能力、思想品德诸方面素质。知识素质方面,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主要是 指学生家庭、学校、家庭所在的社区及其周围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家乡的、祖国的社会常识主要是家乡、 祖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世界的社会常识主要是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世界上的一 些国家及社会风貌,以及我国和世界的关系。能力素质方面,主要提出了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社会现象复杂多样,美与丑,真与假,对于小学生只能要求他们判断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是非。而在现代改革 、开放的社会中,则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渗透有关商品、效益、改革、自立等新的观念,初步培 养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主要是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是思想教育的基础,要从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情感。法制观念教育要使学生从小 了解一点与他们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懂得遵纪守法。 三、探索在小学社会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学习与借鉴结合。小学社会课教材是根据《小学社会教学大纲》精神编写的,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实 施素质教育的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纲,钻研教材,充分发挥小学社会课教材知识面广而又极其生动的 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借鉴别人、别校、别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例如借鉴《小学社会课教案》实例,这六本教案是由人教社社会学科教材编辑和全国各地 有经验的社会课教师共同编写的。编者对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针对 不同课型及教学内容提出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这六本教案凝结着许多辛勤耕耘者的智慧。 我们采用学习与借鉴结合的方法,认真学纲,深钻教材,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依据本地 区、本校学生的实际拟定自己最佳教学方案,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使用教具与自制教具结合。直观性是小学社会课的基本特性之一,教学时教师应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图片、实物、模型、幻灯、电影、录相等教具,并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有关资 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新学科,直观教具较缺乏。教师应在充分使用现有教学图册、教学插图、教学挂图的同 时,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直观教具。如,有的老师为教好《长城和故宫》一课,除自己录制长城和故宫的录像带 外,还亲手绘制了一张大的《故宫平面图》。教学时,在放了录像后,要求学生将事先写好“天安门”、“太 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标签贴在《故宫平面图》上,使很多从未到过北京故宫的边疆学生也了解 故宫三大殿的建筑格局。 (三)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结合。小学社会课教学大纲规定:“在社会课总课时中留出20%左右的机动时间 ,各地、各学校可根据本地、本校情况和形势发展,补充一些乡土教学内容。”我省现已编辑出版了《九年义 务教育云南省小学乡土教材——社会》第一、二、三册,计30课。我们已将其安排在每册统编教材各单元之后 ,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处理这部分内容的另一种方法是,教学前,教师找好统编教材与补充教材的结合点, 互相联系进行教学。如,一位老师在上《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始皇和汉武帝》一课时,当讲到秦 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补充讲了《秦五尺道》的乡土历史;当讲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疆 拓土时,补充讲了《庄qiāo@①入滇》的乡土历史。教师采用将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结合的方法,既让学 生从全局了解祖国的历史,又让学生认识本省的史实。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秦五尺道》及《庄qiā o@①入滇》的史实,还让学生认识到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云南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增强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社会课是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以间接经验为主,但大纲强调实践性,强调 把学习书本上的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所以,除课堂教学外,要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 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只有课内与课外结合,才能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如, 有的老师在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后,让学生当一名小交警。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应 用到课外社会实践中。不仅掌握了交通信号,交通标线、标志的符号,还体验当一名交通民警的辛劳和责任, 深刻认识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五)学与用结合。小学社会课使学生学到了许多知识。如,居家安全、打电话、买东西等生活常识。但 要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必须做到学以致用。有的老师在教学《买东西的学问》一课后,开展“ 巧花一元钱”的活动。学生花一元钱到市场上买东西,知道了买菜、肉、蛋要买新鲜的,未变质的;买带包装 的食品要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买日常生活用品要注意实用、物美价廉……这样做,使学生在密切联系生活实 际中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见解,社会生活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 (六)社会课与其他学科及班队活动结合。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通过各个学科、各种渠道相 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全面实施。社会学科进行素质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与班队活动紧密结合。如,有的老 师在教学《香港和澳门》时,与少先队大队部一起在全校开展“迎接香港回归百题知识竞赛”活动,同学们不 仅认识了香港的过去和现在,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腐败的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殖民者,北洋军阀政府、 国民党政府没有能力收回,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才回到了祖国的 怀抱。通过知识竞赛,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七)不断学习与不断提高结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当先生又当学 生。当今世界,知识量突飞猛进。据有关专家估计,二战以后50年的知识总和超过人类有史以来科技知识总量 ;19世纪人类的知识量大体是50年翻一番;进入20世纪,10年就翻一番;到20世纪80年代后,3-5年就翻一番。 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提高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品德 素质,才能肩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小学社会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中开设了社会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进行素质教 育?这是一个新问题。我们经过近六年的实验与研究,有几点体会供教师参考。 一、小学社会课的性质 《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社会课的性质是“社会常识教育”课,其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 地理以及法律常识,这体现了小学社会学科的综合性。 当前世界各地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就是适当减少课程门类,向课程综合化方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发展 的一种需要。过去,我国小学课程中的历史、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初中历史、地理的教学内容相重复。现在实施 素质教育,将小学历史、地理两门学科取消,改上小学社会课,这是为了增加学生社会生活常识,让小学生认 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适应社会活动的初步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综合学科的开设不强调各 门学科的体系,更加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避免知识的重复,减轻学生负担。 二、小学社会课教学目的要求与素质结构 素质教育中“素质”的结构是以先天素质为基础,以社会需要素质为目标的,由以下因素组成:一个中心 素质,即个体的自主性;三大中介素质,即能力素质、心态素质和习惯素质;七大外显素质,即思想品德素质 、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自主性素质。 小学社会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充分反映了素质教育中“素质”的基本结构。《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 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 ,从小培养他们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他们对 社会的责任感。 以上目的和要求包括了知识、能力、思想品德诸方面素质。知识素质方面,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主要是 指学生家庭、学校、家庭所在的社区及其周围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家乡的、祖国的社会常识主要是家乡、 祖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世界的社会常识主要是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世界上的一 些国家及社会风貌,以及我国和世界的关系。能力素质方面,主要提出了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社会现象复杂多样,美与丑,真与假,对于小学生只能要求他们判断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是非。而在现代改革 、开放的社会中,则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渗透有关商品、效益、改革、自立等新的观念,初步培 养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主要是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是思想教育的基础,要从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情感。法制观念教育要使学生从小 了解一点与他们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懂得遵纪守法。 三、探索在小学社会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学习与借鉴结合。小学社会课教材是根据《小学社会教学大纲》精神编写的,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实 施素质教育的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纲,钻研教材,充分发挥小学社会课教材知识面广而又极其生动的 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借鉴别人、别校、别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例如借鉴《小学社会课教案》实例,这六本教案是由人教社社会学科教材编辑和全国各地 有经验的社会课教师共同编写的。编者对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针对 不同课型及教学内容提出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这六本教案凝结着许多辛勤耕耘者的智慧。 我们采用学习与借鉴结合的方法,认真学纲,深钻教材,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依据本地 区、本校学生的实际拟定自己最佳教学方案,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使用教具与自制教具结合。直观性是小学社会课的基本特性之一,教学时教师应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图片、实物、模型、幻灯、电影、录相等教具,并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有关资 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新学科,直观教具较缺乏。教师应在充分使用现有教学图册、教学插图、教学挂图的同 时,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直观教具。如,有的老师为教好《长城和故宫》一课,除自己录制长城和故宫的录像带 外,还亲手绘制了一张大的《故宫平面图》。教学时,在放了录像后,要求学生将事先写好“天安门”、“太 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标签贴在《故宫平面图》上,使很多从未到过北京故宫的边疆学生也了解 故宫三大殿的建筑格局。 (三)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结合。小学社会课教学大纲规定:“在社会课总课时中留出20%左右的机动时间 ,各地、各学校可根据本地、本校情况和形势发展,补充一些乡土教学内容。”我省现已编辑出版了《九年义 务教育云南省小学乡土教材——社会》第一、二、三册,计30课。我们已将其安排在每册统编教材各单元之后 ,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处理这部分内容的另一种方法是,教学前,教师找好统编教材与补充教材的结合点, 互相联系进行教学。如,一位老师在上《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始皇和汉武帝》一课时,当讲到秦 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补充讲了《秦五尺道》的乡土历史;当讲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疆 拓土时,补充讲了《庄qiāo@①入滇》的乡土历史。教师采用将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结合的方法,既让学 生从全局了解祖国的历史,又让学生认识本省的史实。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秦五尺道》及《庄qiā o@①入滇》的史实 ,还让学生认识到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云南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增强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社会课是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以间接经验为主,但大纲强调实践性,强调 把学习书本上的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所以,除课堂教学外,要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 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只有课内与课外结合,才能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如, 有的老师在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后,让学生当一名小交警。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应 用到课外社会实践中。不仅掌握了交通信号,交通标线、标志的符号,还体验当一名交通民警的辛劳和责任, 深刻认识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五)学与用结合。小学社会课使学生学到了许多知识。如,居家安全、打电话、买东西等生活常识。但 要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必须做到学以致用。有的老师在教学《买东西的学问》一课后,开展“ 巧花一元钱”的活动。学生花一元钱到市场上买东西,知道了买菜、肉、蛋要买新鲜的,未变质的;买带包装 的食品要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买日常生活用品要注意实用、物美价廉……这样做,使学生在密切联系生活实 际中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见解,社会生活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 (六)社会课与其他学科及班队活动结合。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通过各个学科、各种渠道相 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全面实施。社会学科进行素质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与班队活动紧密结合。如,有的老 师在教学《香港和澳门》时,与少先队大队部一起在全校开展“迎接香港回归百题知识竞赛”活动,同学们不 仅认识了香港的过去和现在,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腐败的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殖民者,北洋军阀政府、 国民党政府没有能力收回,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才回到了祖国的 怀抱。通过知识竞赛,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七)不断学习与不断提高结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当先生又当学 生。当今世界,知识量突飞猛进。据有关专家估计,二战以后50年的知识总和超过人类有史以来科技知识总量 ;19世纪人类的知识量大体是50年翻一番;进入20世纪,10年就翻一番;到20世纪80年代后,3-5年就翻一番。 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提高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品德 素质,才能肩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小学数学竞赛活动与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竞赛活动与素质教育本来不是一对矛盾,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活动不断开展,就出现了把小数竞赛活动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倾向,认为既然搞素质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竞赛活动是少数学生参与的活动,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所以不能再搞面向少数学生的竞赛活动了。我认为这些观点有失偏颇。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到底是什么 勿用置疑,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肯定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及时的,这是提高整个中化民族文化素养的需要。但我们的教育再不能再忽左忽右的错误,一提素质教育,就把它与英才教育对立起来,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并把全面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发展,搞教育上的平均主义,没有正确认识受教育的机会平等与教育平等的关系,这样做,势必要压制部分学生的才能,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谈不上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了。大家知道,二十一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未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了未来世界。这正如中共中央国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里"人才的质量"应该指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的人才。早在1995年总书记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进一步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教育部长陈至立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培育创新意识,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应该从学校教育抓起,从小抓起。"由此可见,培养众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是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所以,我认为,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并不是要我们培养一大批乌合之众,而是要我们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外,还要培养出大量的具体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二、小数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培根语)。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迫切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数学素质。而小学数学竞赛活动在其中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这一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 基础性。数学竞赛活动来源于课堂知识,没有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有很强的基础性。一般来讲,竞赛内容都是课本上那些星号题和思考题,是本来就该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这样,竞赛活动不但能促使学生学习课堂知识,还能使教学内容得以引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趣味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小学数学竞赛活动正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新奇有趣的这知识和巧妙奇特的解题方法面前,同学们被数学所展示的神奇智慧与艺术般的魅力所吸引,探索、求知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求解数学理论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和寻求解题方法的艰辛,又能体会灵感突临的惊喜和科学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出钻研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渴望。 3. 竞争性。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与儿童的成长同步进行。心理学家托伦斯曾做过竞争条件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结果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非竞争条件下的情况。我们的竞赛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它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思想品质。 4. 超前性。数学能力是儿童超出各科知识之前首先表现来的能力,并极具发展潜力,数学竞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得他们不拘泥课本,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数学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数学能力,使那些天资优异的孩子们的才华得以最充分的开发。 正是由于小数竞赛活动具备如此的育人功能,所以这一活动从开展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也深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 三、数学竞赛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我个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结构应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数学学科课--数学活动课--数学兴趣课--数学竞赛活动。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基础向高深延申,从而构成一个坚实的宝塔结构,其中的竞赛活动就是这个宝塔的塔顶。在这一体系中,数学学科课和数学活动课尽管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法定的教学内容,都有法定的教学时间,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也就是"下要保底"的教学;而数学兴趣课和数学竞赛活动则是"上不封顶"的教学。因此,我们的数学竞赛活动应当以数学学科课为基础,以数学活动课为阵地,以数学兴趣课为助推器,它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也不能自成体系。这样,既保证了全体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数学素质,又能促使那些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可见,好的小数竞赛活动不仅无碍素质教育,而且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认为,小数竞赛活动是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任何活动搞得不好容易出现偏 差,所以我们搞小数竞赛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育人目的,必须通过正当渠道,必须采取有效方式进行,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主航道。那种为了竞赛而竞赛,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一味进行拔高的作法,我们是坚决反对的。从实践看,我校学生在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小数活动中都是按照这些作法去做的,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以1999年全国小学奥赛为例,我校19人参赛,18人获奖,其中三人获满分奖,创我校历史之最,也创麻城历史之最。三个获满分的学生还组成代表队于8月份在北京参加全国小学生"99我爱数学少年夏令营"。一个学校有资格组成一个代表,这在麻城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的。通过这些竞赛活动,不但这些学生的数学天赋得以充分挖掘,数学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品质也得到全面提高,并且由此激发起全校学生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的热情,为我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活力。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小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 小学英语学习处于启蒙和入门的阶段,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交际性,教学手段的活动性,学生年龄的可塑性,都有利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广州市海珠区对构建小学英语素质教育模式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构建小学英语素质教育模式的操作 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操作包括了"设立模式的教学目标、分析模式教学条件、提出相关策略、建立教学程序、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等环节。素质教育模式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论所强调的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小学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落实小学英语教学的情感、知识、智力三大目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 ! 教学策略是依据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目标,具体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水平、学生情况、时间空间、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备等一系列因素而提出的观念性、策略性的方案。再把设定的方案以教学结构的形式表示出来,成为直观的,可操作的,有序的,整体优化的教学过程。 模式评价标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学科评价标准主要表现在手段的改革上,把传统的选拔性测试改革为达标性、诊断性和激励性的测试,采用自评与他评,个人评议与集体评议结合等方式,用提倡自我对比,鼓励进步,奖励优秀等手段,测评群体素质和个体素质。 在构建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构建素质教育模式过程中要善于吸收传统教育模式的精华。传统教育模式是教育经验的结晶,素质教育模式应在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注入素质教育因素加以改造,使传统教育模式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小学英语课堂的"准备—呈现—操作—巩固—发展”五步教学法,比较注重知识传授的操作,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只要改变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给予学生实践和发展的机会,就可以改造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模式。 2.素质教育模式是多样性的教育模式不是针对一节课而构建的,它具有可变性,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变化,根据社会要求的变革,可以在多元的教学目标中选取主体目标,使模式操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同一类相关的内容,根据素质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可构建多种教育模式,以获取相应的素质教育效果。 3.模式的研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对英语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不仅研究课堂教学过程,还与教师备课,学生预习,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有关联;与学科知识的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情感投入,参与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模式的研究是多因素多方位的综合研究体。二、构建小学英语素质教育模式举隅 (一)滨江西路第一小学的"分层教学"模式 1.理论假设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分类提高。 3.实施要点 学生分层——建立学生档案,根据阶段性学习情况,成动态变化地划分学生层次。 目标分层——根据大纲要求提出课堂教学达成目标和发展目标,学生按个人条件自定目标层次,教师鼓励学生争取达到更高要求。 讲授分层——教师精讲课文核心内容,作第一学习程度层次施教;第二层次以个体学习和小组互助形式施教,激励情感因素,调动全员参与,在自学与互助中巩固和提高,同时进行分类指导;开展小组交流,提倡异步发展,力求达到各得其所是第三层次施教。 操练分层——设计不同档次的操练(如:课文问答有理解性、判断性和思考性题目,课文操练有借助提示词表述、背诵、表演或结合生活或社会实际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等形式),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选择练习。通过独立作业,小组讨论,范例讲评,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 作业分层——设计必做题与选做题,学生自选作业,鼓励学生完成较高层次的练习。 4.课例操作 LeonEleven(Ⅰ)BookⅣ按知识内容把课文分解为十幅漫画,教师精讲其中五幅核心内容,学生在小组互助与分类指导中掌握主要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与大组交流,把漫画逐步扩大至十幅,根据个人能力逐层拓宽知识内容,提高学习层次,覆盖全文。最后发展课文情感目标,从课文中父母关心孩子的情感发展到孩子尊敬父母的行动,在实际情景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二)滨江西路第二小学的"自能学习"模式 1.理论假设素质教育"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策略启动动力和智力两大系统,通过探索性开发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把外在影响内化为自身素质,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中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 3.实施要点 制定目标体系——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动力因素系统(主动学习,养成习惯)和智力因素系统(一般能力与学科能力)制定小学阶段英语学科教育目标体系。 形成学科系列性能力要求——从小学英语听、说、读、写素质的要求出发,以提高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形成阶段性能力整体要求。"听"的素质:迅速正确获取信息能力。"说"的素质:强化自我表述心理倾向,发展观察力和模仿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形成语言表达能力。“读”的素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与阅读速度。"写"的素质:书面表达能力。 阶段实施——根据各年级能力要求和教学内容,设立"自学手册",发挥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自学意识。 自我认识:教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根据个人实际发现差距,记录自己未能理解的问题,带着问题学习。 自定目标:教师宣讲目标,学生从实际出发找出目标差。 自行调节:教师精讲新知识,作指导性点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组外交流,理解知识,对照所带的问题和目标,逐步缩小差距。再进入小组活动,教师分别进行指导。 自评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在讲评和指导下,自评基础练习,互评综合练习,选择针对性练习自查,记录存在问题。 自我激励:作课后笔记,评定知识达标程度,自我对比, 总结进步,认识自我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记录自我感觉最成功之处和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学习方法。 (三)同福中路第一小学的"全员交往"模式 1.理论假设教育从本质来说是社会文化在交往活动中实现对完整人格的全面陶冶,提高交往素质有利于促进其它素质的发展。 2.教学策略课堂模拟社会,在全体参与的交往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和个人素质。 3.实施要点 制定目标:确定教材内容中的交往主题,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创设交际情影:根据课文内容层次,分层设置情景。 组织交往活动:特定情景下的师生示范,个体学习,生生交往活动,分层呈现、操练新知识,形成交往能力。 模拟社会交往:假设问题,进行群体交往活动,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展现交往能力,反馈学习效果。 (四)海珠区实验小学的"游戏教学"模式 1.理论假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2.教学策略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实现"主体、生动、发展"的学习。 3.实施要点 设情导入——以游戏的情感激励作用激发学习动机,展示学习目标。 设趣导学——以系列相关的游戏为载体展开知识的学习,保持学习处于愉快、紧张的状态。 设疑导究——通过带逻辑性或综合性的游戏,反馈学习效果,或启发探究思维。 对英语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我们仅仅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为特点的素质教育已逐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愿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能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小学课程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 刘 兼 一 素质教育实践及其思考 综观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目前地方教育行政、教学研究部门以及广大的中小学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主要是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开展工作: 1.通过督政、督学,使地方政府部门,至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基础教育。不少地方,由于市长、镇长亲自抓教育,办学经费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办学条件得以不断改善,为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设备条件和外部环境。特别是通过改造薄弱校,取消小学升初中的选拔考试制度,中考指标按比例拨到乡镇等途径,使得每个适龄儿童接受平等的教育成为可能。 但是,教育的投入不均衡,学校建设中有盲目攀比的现象,以及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不规范,缺少科学论证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地方课程、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开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兴趣、爱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问。自80年代中期提出基础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1993年国家教委颁行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明确了活动课程的独立地位之后,全国各地在探讨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点、学校办学条件的优势和师资力员,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乃至特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一步活跃了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一段时期内,“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口号此起彼伏,“合格+特长”的学生观,“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结构,迄今为止还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某些地区、某些学校出现的以“活动课”、“选修课”、“特长生”来全面反映素质教育成果的现象,应该引起注意。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中低年级,过多地强调“特长”的发展、“技巧”的训练,是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的。 3.通过改进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措施,特别是取消百分制,彻底改革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制度,极大地减轻了师生的心理压力,带动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变化,为还给少年儿童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涯创造了条件。 值得指出的是,以等级制(优、良、合格、不合格)取代百分制还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本质上仍然保留了等级制,仍然要把一个学习群体分成三六九等。 众所周知,不同的人先天的遗传素质不同,所处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我们没有理由,而且也不应该以某几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把他们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无论是百分制还是五分制,亦或等级制。尤其对于一个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正处于发展初期,自尊心、自信心还只在朦胧状态中的小学生,“等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天长日久,他们体验到的更多的是对自我能力的失落和对学习的恐慌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自我封闭。实际上,对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面临教师公布考试成绩时,其心理感受总是紧张和恐惧。 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更为合理的手段来反映学习者的发展状况?”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手段”来自于对“发展状况”的理解。首先,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侧面性质不同,不具有可加性,具体到学习者在某一门课程上的学习状况也不例外,混淆各个侧面,以单一的分数来反映学习者的水平是错误的;其次,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是动态的、过程式的,每个学年只对一、两个时间点上的性状做分析,不仅不足以反映对象的全貌,而且会以偏概全。 因此,在对儿童的学习状况的评估中,应在取消等级制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l)评估项目多元化。以语文学科为例,可以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对其语言发展状况作出描述;而数学学科,则应从数与计算、量与测量、方程与关系、空间与图形、统计概率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等角度加以考察。还可以在学生集体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否是一个好的合作者?能否虚心听取同伴意见?能否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等等。 (2)评估时间过程化。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人类长期实践所公认的命题:除非教师存在某种偏见,事实上,教育者通过日常观察,对学习者的评价结果,要比一、两次考试更能反映受教育者的发展状况。因此,新的评估制度,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日常学习行为。 如果每一个课程实施者能在上述框架上,去全面地、客观地描述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师生关系将会有一个根本的改观。 4.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改进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益,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近一二年来,不少地方教育部门提出“改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一段时期内,一些地方和学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形成了一种观点,以为只要在“改善办学条件,消灭薄弱学校,开足开齐课程,开好活动课、选修课, 以及取消百分制,改进评价手段”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做好工作,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而对于学科课程中内容陈旧、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视而不见。其实,上述一些改进措施,相对于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来说,还只是触及了一些外部因素,只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最为艰巨的工作则是探索如何建立一整套与义务教育性质相一致的、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二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 1.我国现行课程面临挑战 教育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课程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则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纵观本世纪的教育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可以总结为一部活生生的课程演变史。无论是用哪一个心理学理论、或者是哪一家教育学流派,都是在借助课程的改革而影响着中小学教育,特别是自50年代的新数学、新科学运动,8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课程改革运动,直至行将影响下个世纪的《2061计划》,无不折射出课程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之举足轻重。 在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九年的学校教育,以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在这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过程中,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的降临,对我国中小学课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未来学家德雷珀·考夫曼曾就全球范围内的社会改革对中小学课程的影响,作了如下六点慨括: (l)课程本身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课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清晰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未来的预测; (3)课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类环境深刻的理解力; (4)课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活动能力; (5)课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 (6)课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包括自卫、安全、卫生、营养及性的教育,消费教育,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技能,个人学习的最佳方式及策略,有自知之明及自我克制能力。 我们对此应该形成看法。 2.课程与社会进步 8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悄然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升学、就业、住房、医疗、保险、养老等模式,变得具有越来越强的可选择性,变得越来越需要减少依赖,增强自主,在许多方面需要平民百姓运用自己的头脑,分析判断,做出决策。这对于习惯丁按照别人的意志做指令性工作的国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观念冲突。在这众多的选择面前,有人如鱼得水,有人无所适从。事实上,不论你习惯与否,类似“降水概率”预报在向各个领域拓展。有人设想,不久的将来,新闻报道中,每一条消息旁会注明“真实概率”;电视节目预告中,每一个节目旁会写上“可视度概率”;另外,还有西瓜成熟概率、火车正点概率、药方疗效概率、广告可靠概率……。总之世间万物本来如此,人们只是回复其本来面目。在国外,人们体会员深的是机会与选择,申请助学金要选择类别;申请住房要选择房问大小;听课要选择教师、教室和时间,看病要选择医生,甚至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时间、用什么语言……都得由你选择。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机会,风险大小来源于你的决策分析。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成为今后几十年我国人民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主旋律。今天,特别是今后几十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沿海开放地带,还是内陆不发达省份,几乎每一个生产者同时都必须是合格的经营者,产品质量、市场营销将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因而,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效益、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名词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使用得最为频繁的词汇。同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几乎每天都会碰到。 所有这一切,要求未来的公民应具有更强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地判断和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地作出决策的能力;要求未来的公民应具有更强的能力去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回想今日的课程实践,我们的学生在面对“一条船上,有羊60只,有牛25头,船长几岁?”时,居然不少同学得到“60-25=45(岁)”或“60+25=85(岁)”两种答案。我们应作何感想?素质教育的实践又该从何处人手? 3.课程与科学发展 本世纪,特别是二次大战之后,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入文科学,都进入了一个如人们所描绘的“知识爆炸”的年代。这一方面表现为新概念、新学科、新领域的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表现为古老的,也许是有着几千年文化背景的学科,突然间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人们需要重新来界定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乃至研究手段,即便是人们心日中最为精确的,系统性、严谨性为世人公认的数学科学也概莫能外。 同时,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使得第一流的科学家在面临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时,也需要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共同体”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今天,“建筑学”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来的含义,“设计一个建筑物”仅靠单纯的“建筑设计技术”已难免捉襟见肘。多学科的,诸如数学、力学、光学、空气动力学、地质学、材料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以及计算机模拟、建筑美学、建筑人类学、建筑社会学等方面专家是不可或缺的。又比如,现代物理学前沿出现了生物物理、医学物理、 农业物理、人文物理、物理考古等一系列新的学科分支,使得物理学与其它科学之间失去了许多人为的鸿沟。无庸置疑,计算机基础上的数学,信息时代的物理学,纳米技术下的化学,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和地球村概念下的资源与环境科学……所有这一切必定带来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综合化趋势。然而,面对着几十年一贯制的以形态结构为主的生物学教学大纲,面对着由繁杂的计算、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古老的欧氏几何构成的数学课中,面对着以拼音、组词、造句、分段等语文知识为主线的母语教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该作何感想?我们怎么去期望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改变观念,改进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避开这些问题不谈,很难想象,我们的素质教育实践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公民。 4.课程与学生学习 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无论是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与发现法,加涅的层次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还是加里培林的活动理论,以及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乃至席卷原苏联的合作教育学,论及学习者时,对以下几点均给予了关注。 (l)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儿童,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着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物的和社会文化的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 (4)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对于每一个学习的主体,没有活动、没有做就形不成学习。 (5)从现实中学习和探索。这里的现实是相对于儿童所言。布鲁纳有一句名言,任何一个知识都能够以一种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一个年龄的学生。我们认为,任何一个知识如果能够以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方式(即与对儿童来说是现实的方式出现,就能被学生所感知,为学生所接受。 (6)只有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进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热爱学习。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是以成人社会为主导还是以儿童世界为核心,是从概念、规则出发去呈现知识还是从儿童所熟悉的事实现象出发去观察、归纳、发现规律,是课程设计者所面临的挑战。 能否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下,在充分考虑社会进步、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在于提高公民的素质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每一个公民素质的进步。基于此,就必然需要我们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其呈现形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而背景则是反映着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思想。 三 关于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1.与其叫综合课程还不如强调课程的综合化 80年代初期,在我国的东北、上海、浙江等地,陆续出现了综合课程的试验。90年代初期出现了高潮,上海推出了综合课程的课程试验方案,浙江则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综合课程的发展。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验中止了,有些试验遇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 前文已经论及课程的综合化趋势,其实“综合化”不仅仅来自科学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哲学(人学、科学与哲学)、社会学(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教育学(教育的本质及其目的)、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建构主义)等学科的支持。 实际上,从对学科内容的综合化水平上讲,区别于独立学科课程的有相关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参见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 所谓相关学科课程,强调的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例如,某一国家的文学作品,要结合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来讲授;而某个物理学原理,则要以数学为工具,结合化学、生物学知识才能获得更好的理解。 所谓跨学科课程,则期望学生能体验到人类知识的综合性。在这种课程中,独立的分学科形式仍然保持,但它们将同时用来解释同一个概念或主题,如“能”可以从物理学、化学以及历史学的角度去学习。 所谓综合课程,目的在于强调知识的高度综合与一体化,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显然,综合课程中分学科的独立性基本消失,但还有不同的形态:一种是完全的综合形态,如小学低年级的综合课或常识课;一种是分文理科的综合,即综合文科、综合理科;再一种是二、三个学科的综合,如艺术教育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健康教育课程(包括体育、卫生、心理健康等)。 上述种种课程形态,如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课程的社会化等流派相结合,则可以设计出更为灵活的课程形式。如以交通、饮食等儿童经验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以能源、环保、吸烟等社会性问题为线索的跨学科课程,它们只是在分学科课程的大框架下,分阶段设立几个单元,这样也许更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若象浙江的综合课程那样,一下子就进入了课程综合化的最高形态,不仅老师因知识准备不足无法适应要求,而且在教师及社会公众的观念上也一时难以接受。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倡导课程的综合化。 2.还活动于儿童的整个学习生涯 没有活动,就无所渭学习;没有活动,学生品德、心智上的发展就不复存在;进而,没有活动,就无所谓教育。 然而,这些年来,特别是1993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施以来,由于活动课程以独立的形式进入国家课程计划,举国上下出现了一个“开发、开设活动课程”的浪潮,一度“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应该看到,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下,提出活动课程、并加以宣传、提倡,直至 法律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对消除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的种种弊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若任其发展下去,其负面效应将日益突出,久而久之,人们会很自然地形成这样一种概念:活动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能力,激发兴趣,训练特长;而学科课程,则以教师为主导,老师讲,学生听,传授知识成为主要的目标。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教育学、心理学关于活动理论的研究非常活跃。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在活动中发展知识,是我们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把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带入21世纪?这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有理由相信,课程改革将是一块良好的“敲门砖”。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持之以恒地坚持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小学毕业生向初中过渡,两个不同的群体呈现不同的认识能力及个性倾向,而两类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又往往使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的培养出现断层。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连贯地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是个重要课题。 一、应持之以恒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启发式,教会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钥匙的能力。这种能力被人称为“智慧窗户的注意力、智慧眼睛的观察力、智慧仓库的记忆力、智慧中枢的思维力、智慧翅膀的想象力、智慧升华的创造力”。17世纪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也非常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要求。朗读能力的形成除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贯彻启发原则,讲读课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而写”等,促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就坚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素质的训练,到中学后,仍然坚持,使之进一步完善,深化和发展。 二、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 情感是联系师生心灵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陶治学生道德情操的甘露。语言教学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朗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读要把全班同学带入课文所体现的境界中去。如教《桂林山水》,能把学生带入“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得到一次美的享受和一次热爱祖国美好的山河的德育熏陶,才是成功的情感教学。 三、持之以恒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它侧重于实践,是综合知识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同时开发大脑功能,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它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接触社会新信息,获得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开展课外活动,应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爱好和特点,因材施教,内容要丰富多采,形式要灵活多样。 从小学到初中,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语文素质教育,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素质,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内容摘要]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扩展性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主性方面: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基础 实用 扩展 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请记住我站域名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贺卡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50%以上的时间是上机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学生的积极性。个别同学对计算机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有的同学都会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制作Flash动画设计;甚至可以制作个人网页,难道我们还要让他们来学习"画图"程序吗?而个别同学碰到问题都不敢问老师,结果让也时间白白浪费了。 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范操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先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而且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也得到了强化,使小助手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而那些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其中,自然灾害突发、留守女童性侵犯、交通事故、溺亡事件等严重危及甚至侵害小学生的生命,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安全。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现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问题;对策 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其中,自然灾害突发、留守女童性侵犯、交通事故、溺亡事件等严重危及甚至侵吞小学生的生命,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自卑、人际关系紧张、问题行为出现频率高等心理问题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安全。面对这些安全事故及心理问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十分缺乏。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现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阐述,由外在知识的传输逐渐内化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观念。 1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 1)学校是安全教育意识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地区小学生身心安全的关键。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理位置偏僻,加之家长接受知识程度普遍较低,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其方法和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而且大多数农村家长忙于农活和工作,所以学校成为安全教育意识的主要来源。目前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墙面、板报和学生手册上都宣传了大量的安全知识,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安全防护实践,也安排了一些安全相关的课程。教师也会在课前讲解一些安全常识,并将安全意识穿插到课堂知识讲授中,为学生创造一种高度重视安全的氛围,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学校所提供的身心安全知识是十分丰富的,但安全知识教育的涉及面不够广,在一定程度上流于表面,且缺乏形象生动感,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而言,是不易于接受并理解的。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而言,由于其经济和观念相对落后性,在知识的宣传上不能与时俱进,知识宣传的途径也常常因为经费而受限,这就造成了安全教育意识在农村地区小学中难以深刻地进入小学生的思想中,致使其安全意识较为薄弱。2)家庭的安全教育意识本应该是与学校相辅相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安全教育意识,尤其是在心理安全方面极为缺乏。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监护人对其安全责任应大于学校,但由于农村中大部分家长由于经济或者其他原因外出务工,使得隔代教育在极大程度上替代了亲子教育,如此的成长环境,十分不利于安全责任的实现。在隔代教育中,孩子的教育责任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老辈承担,其明显特点是老辈知识体系落后,所掌握的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限,获得的安全信息有限,不能及时了解小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和现实中的安全隐患。且由于老辈的身体和精力原因,其在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上的能力较弱,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以致孩子的安全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落实困难,甚至还会出现和学校的教育观点相悖的情况,也导致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出现分歧,安全教育难以深入人心。3)本研究中,社会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影响可以分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两方面来探讨。现实社会中,就目前而言,一些农村小学中,会有社会机构派出人员和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小学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其教育行动在各种报道和实践中来看,也加强了部分地区的安全教育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地区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的一些农村地区而言,获得这样安全教育的机会是相对较少的,由此使得农村地区小学的安全教育意识在宣传中始终会有盲点,由此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线。虚拟社会主要是指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众对新媒体的普遍接触和接受,媒体通过网络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也逐渐加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互联网平台中所传递的丰富的信息及形象的视频可以使小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丰富小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但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游戏、不良的信息、不雅的视频也通过这个大众平台进入小学生的视线,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不良的信息,对于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其造成小学生暴力、性格扭曲的可能性是相对较大的。小学生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中,很容易被误导、诱骗,这样的成长环境十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也导致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2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问题的原因 造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从学校方面而言,首先,农村学校经费有限,师资力量有限,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都较为落后,场地不足,无法为农村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目前对农村小学老师进行的培训多偏向于学科体系知识的培训,在绩效考评上也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整体排名,使得校方和老师都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安全教育。另外还有一些诸如校方制度不严,管理不善;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措施不力,宣传效力不足等原因。2)从家庭方面而言,首先,农村家庭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农村家庭对孩子的管理比较松散,对小学生没有按时放学回家的问题不够重视,对孩子放学回家后的去向也不了解,缺乏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其次,为了生计,一些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使一些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这部分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祖辈又未能及时察觉,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另外,家长未能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小学生的异常行为和情绪也是造成其安全问题的一大原因。3)从社会方面而言,社会平台中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往往家长和学校也不易察觉,不能够及时帮助孩子。 3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对策 1)学校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主体:课程和教材、教师、校园环境。首先,从课程和教材方面而言,学校可以适当增设安全意识教育的课程,并将安全课程融入语文、自然科学的学科中,让安全学习更加贴近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其次,教师应将知识讲授法、操作法、讨论法、探索法、趣味练习法相结合,丰富安全知识传授的形式。如创设一些浅显易懂的情境,开展多种安全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成为主体,亲自参与,让他们从自己亲身做过的小事中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安全理念,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评制度应有所改变,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整体排名。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应加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使教师形成重视安全教育的意识。学校还应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形成强烈的校园安全教育文化。可以利用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进行墙面设计。在全校重视安全的氛围感染下,更利于安全知识的传播。2)家庭层面应转变教育观念,不能一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脱给学校,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从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并实施一些针对小学生心理安全的教育。首先,家长有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心理保护,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而伤害了孩子的情感,要明白语言暴力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其次,家长也应让孩子学会承受压力,辩证积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适当地参加一些心理课,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问题并进行疏导。最后,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加强家园合作。要重视孩子的日常去向,对于孩子危险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家长,应经常利用电话、视频等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在安全教育上与祖辈进行沟通,也尽量多抽时间陪陪孩子。3)社会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多种媒介途径、安全教育社会机构和一些志愿者。各种媒介如网络、电视等对小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施加影响,在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社会应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其良好的上网习惯。大众传媒应有意识地面向小学生,为其提供适宜和优秀资源。同时,大众传媒在机构和平台的管理上也应该筛选健康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以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避免一些安全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曾秀虹 张莉萍 邬雨珂 黄玉瑶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安全教育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关系着千万个家庭,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而且还是关系师生安全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因各种因素,小学安全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一、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安全教育的正确认识 当前,还有个别小学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中以农村地区小学表现尤为突出,未能深刻意识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常常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确保学生在学校中的安全即可,还有个别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形式化严重,安全教育缺乏实质性内容,并且缺乏一整套应急预案,缺乏对安全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安全教育内容单调、枯燥 安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它所提供的技能和知识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就目前绝大部分小学校的安全教育的内容来看,普遍存在内容单调、枯燥等问题,在内容上缺乏新意,无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以至于安全教育效果不显著。 (三)安全教育形式单一 就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来看,仍以说教方式为主,并且缺乏有组织、有计划的安全教育活动,绝大部分的安全教育主要融合在教学中,采取说教方式,未能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因材施教。 (四)学校、家庭缺乏合作 家庭是小学生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对小学生影响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环境,所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很大学生家长忙于生计,疏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而学校也未跟家长进行合作,未能形成安全教育的合力,以至于安全教育效果不显著。 二、加强小学安全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 小学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的日常管理,切实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范畴,将安全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身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教育观,要正确认识到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而且还应该加强学生安全技能培训,并且要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中开展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全面,而且还应该有重点,争取达到点面结合和以点带面的目的。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安全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防心理失常、防人身伤害、防违法犯罪以及防财产受损等方面;第二,要结合安全教育对象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例如:在对伴有不良行为的后进生开展安全教育时,内容主要以预防违法犯罪为主,引导并帮助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又如:针对乐于冒险、喜欢运动的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时,重点应该放于防运动损伤和安全防护工作等。 (三)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 对学生而言,培养其安全意识不能仅仅停滞在对其行为进行管理,而是应该在安全教育过程中采取各种教育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积极性,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例如:小学可以将安全教育计划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计划范畴内,组织新生集体学习小学生安全教育法律法规,组织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参观展览,开展辩论会和安全知识问题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安全常识”手册,保证小学生人手一本;定期在学校内组织学生参与有奖竞答或者安全知识演讲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树立安全意识。另外,在安全教育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可以采取案例讲解、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组织学生亲身实践等等。例如:学校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时,便可以邀请消防工作人员在学校中开展专题讲座,并组织学生参与消防演练等等。通过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将安全教育和案例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四)重视家园合作 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必然少不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唯有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步,最终才能实现安全教育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安全教育内容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跟家长的合作,要定期跟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争取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好社会和家庭资源,构建全面的安全教育体系,努力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提升至新的水平,增强安全教育的时效性,为学生健康、安全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综上所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安全时刻放在心中,抓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如此才能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虽然当前小学安全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笔者坚信只要找到问题的所在,采取针对性措施便一定能够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实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邓湘林 单位:岳阳市岳阳楼区金恒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课堂安全教育渗透 摘要: 小学综合实践是一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的学科,它强调学生亲历社会实践,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因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如何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灵性整合案例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能力?本文从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安全教育,有效增强安全意识;结合研究性学习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提高安全能力;结合社区实践活动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拓展安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综合实践;安全能力;灵性整合;有效提高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该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全面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特点,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1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安全教育,有效增强安全意识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着重大影响,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给人们生产与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着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其中的信息呈现出鱼目混珠、难辨真假的特点,这对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会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还不具备很强的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他们极易收到互联网中不良信息及虚假信息的影响、诱惑与蛊惑,从而形成错误的观念意识,最终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的话还会走向犯罪道路。而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全面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从而尽可能避免网络不良与虚假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作用。比如,在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中奖信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难以辨别真伪,但在网页上收到奖金、奖品等的诱惑,他们很容易就信以为真,从而依照提示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像姓名、学校、家庭地址、家庭收入、父母工作单位等告知有预谋的犯罪分子,从而增加了小学生的人身及家庭财产风险。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不安全的信息,如钓鱼网站,有些网站会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隐藏”在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中,但学生点击链接时,电脑就中毒了,如果电脑上有网银行等信息就会被骗子利用了。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借助案例教学法告知学生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中奖等信息,注意辨别钓鱼网站,并学会运用杀毒软件和安全卫士保护自己的电脑,从而有效提升安全意识,增加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2结合研究性学习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提高安全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究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研究性学习中存在很多未知因素,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能安全地研究新事物、探究新奥秘,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充分的预设,尽可能多地预想出研究性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会对学生身心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情况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将这些预防措施告知学生,使学生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能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比如,在研究花卉的嫁接方法时,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剪断植物茎与枝条时该怎样安全使用剪刀、刀片、手锯、接芽刀、枝接刀等,以有效预防学生在使用以上几种工具的过程中误伤了自己。在学生进行实际嫁接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嫁接植物”的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嫁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科学存放、使用、传递剪刀与刀片等,使学生在活动中生动地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积累使用经验,有效为后面的嫁接活动奠定基础,达到安全地参与实践,提升安全意识。 3结合社区实践活动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拓展安全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教学空间更为广阔、复杂,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更为深入,这需要教师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过程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最终为教学活动的高质量进行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制定恰当的安全教育方案,使得学生能全面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与方法,从而尽可能排除课程教学中出现危险状况的因素,进而为学生营造出更为安全的学习环境。如,每年的重阳节,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社区的敬老院做义工,帮助老人们清扫地面、擦玻璃、晒被褥、梳头等。现在不少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在家中基本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不知道在劳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因此,教师应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学生擦玻璃时要注意的安全,如需要站在桌子、凳子上进行劳动时,不仅应确保桌子或凳子足够结实,而且还应确保它们都稳稳地放在平地上,并且在桌子或凳子上不应运动幅度过大。只有这样,学生在擦玻璃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较好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实践活动已经超出了校园的范围,有些学生可能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即便是对活动社区比较了解的学生也不应该脱离组织、擅自行动,否则教师就无法掌握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也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现场安全指导,有可能引发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安全范围内活动,以免意外发生。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安全是确保教学目标高质量、顺利实践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刻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依据综合实践教学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渗透,从而确保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顺利、高效实施。 作者:张广亮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临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述评 [摘要] 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概念、制度建设、开展的方式与途径、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以及改善的建议措施等方面。已有研究表现出视角多元、内容集中的特点,但也存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统一,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实证研究不足,研究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研究主体单一,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需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统一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研究内容的全面化。 [关键词] 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述评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安全事故不断出现,中小学生意外伤亡人数增加,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研究与探索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他们提出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见解,丰富了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充分地了解当前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指导后续的相关研究。 一、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概述 以“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为关键词,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2005年到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83篇。通过对国内主要教育学学术期刊、各级师范大学学报载入的论文以及国内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阅读分析,本文对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做如下概述。第一,从研究时间上来看,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专门化研究时间还不是很长。新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同时中小学校园内外不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遂逐渐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2005年,国内外200多位学者、政府官员和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上海出席了第五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共同讨论“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2007年2月7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及2008年汶川发生的大地震,引发了教育界对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高度重视,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第二,从研究的主体来看,教育管理人员、一线老师、警察以及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等成为此项研究的主力。近年来,在个别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也可看到对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例如作为教育管理者的竹溪县教育局王世鹏、甘新东在论文《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中提出了“安全教育要常规化、序列化、活动化、社会化”[1];一线教师李小文从班主任的视角,发表了《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金磊发表了《“国际减灾日”主题对我国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的启示》等。总体来看,对该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比较专业、长期坚持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人员参与此项研究的人数仍然较少。第三,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有的从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减灾防灾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角度进行研究。如宋洋、王雪松开展的题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过马路和乘车行为上表现较差[2]。也有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的现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善安全教育的措施等角度开展研究的。如有学者发表了《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论文,探讨了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3]。还有学者从寄宿生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等角度出发展开的研究。如陶海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要把安全教育及管理落在实处[4]。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使该主题更加丰富、广泛,有利于我们更广泛地了解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 二、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透视 (一)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国内还没有统一界定。欧文姬将学校安全教育概括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文化程度、社会经验、学业安排、日常生活、生活环境等),对其在安全意识、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分阶段进行的培养和训练[5]。蔡之青等人从安全教育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第一个维度的目标是领会安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安全问题上建立起“是”与“非”、“可”与“否”的概念,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认识安全知识与技能;第二个维度的目标是掌握知识构建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与方法,也就是在操作层面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个维度是培养正确的安全思想观念,理性支配自身行为,这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6]。刘畅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中小学安全教育旨在加强中小学学生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增强防范与处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其预见性和保护技能,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提高生命质量[7]。尽管学者们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界定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增进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养成他们应对潜在危险的技能、习惯和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等是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所在。 (二)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研究 孙盼想在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制度建设进行分析时发现: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科学的规范制度,导致安全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有:学校缺少安全教育的专门负责人;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开展安全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成为一纸空文;学校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评估检查机制[8]。曹海永则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内容不安全,不具有超前预见性和现实可行性;二是制度执行只要结果,使安全教育陷入了“堵截多、引导少,灌输多、启发少,训练多、体验少”的死胡同;三是制度检查走过场,致使学校疏于防范、教师疏于护导、学生疏于应对,发生安全事故成了“偶然中的必然”[9]。此外,还有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应该怎样做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如王霞提出以下五种制度在学校安全教育制度体系中非常重要:强化政府及各级领导责任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经费的制度;对组织实施安全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的制度;安全教育与学校课程整合的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合作网络的制度[10]。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忽略了这一环节,一所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无法做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让我们认识到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为完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相关制度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王玉政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主题班会,此外还有专题教育、学科渗透和以活动、实践为形式的安全教育实践课。同时,中小学进行安全教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班会课、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还有校长和政教主任、德育主任进行的讲话上[11]。易丹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专门式和渗透式两种。就专门式而言,一般表现在《安全与健康》、《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这三门课程中,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5分钟以内。就渗透式而言,学校一般会在安全事故多发期间、过节放假前或开学后以及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口头的安全教育。此外还会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渗透安全教育最成功的科目是体育课和语文课。同时也会利用营造安全氛围、通过小黑板及信息栏等介绍安全知识的方法渗透,但是大多数学校对这几种方法利用得不好,对学生也没有产生影响[12]。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构成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则相对薄弱,网络安全、性安全和自然灾害的安全则根本没有涉及[13]。还有研究表明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被动的安全教育,在平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安排和详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具体、确定的课时安排[14]。方式与途径对教育教学效果有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方式不正确或者途径不科学,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实施方式和途径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改进与完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质量。 (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编写了相关的教材、读本,也创建了专门网站并上传了大量的安全教育资源。可以说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周定平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校重管理轻教育,安全教育仅仅被理解为安全管理;二是安全教育难以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造成“5+2=0”的结果(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加上双休日两天的“负面教育”,其教育的效果就是零);三是安全教育没有突出安全特色,如时间不足、资源匮乏,而且实际演练少;四是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只局限于纪念日和一两次的活动[15]。王玉政则认为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突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安全教育资源不足,安全教育工作者缺乏以及安全教育的教材使用随意,安全教育时间难以保证[16]等问题。欧文姬也认为目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课程安排无视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等特点,难以调动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校安全教育过度,“关起门”办学、“封闭式”管理成为很多学校规避责任和风险的一种方式[17]等弊端。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学生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在放假期间的安全教育也属于学校及教师,并且学校承担对学生安全的无限责任[18]。这让“安全教育”变为“安全负责”,给学校安全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疏忽,这不利于学校安全教育的正常发展。除此之外,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还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前的中小学生很少接触手机、网络,学生大都处于一个相对闭塞、稳定和安全的环境里,而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学生中已经很常见。网络上散布的各种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等对中小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应对这个新环境的方法策略却跟不上,所以这也是威胁中小学生身心安全的重要组成方面[19]。以上这些研究揭示了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有利于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者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 (五)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涉及到了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易丹从整体上对如何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教育观;二是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三是丰富和规范校园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把握中小学生特点,结合时代要求;四是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注重实践操练;五是为校园安全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缩小地区差异,创建校本课程;六是做好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保障工作,加强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20]。李开勇和冯维则认为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开展灵活、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实践,对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此外,还要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21]。牧兰还提出要使学校安全教育常规化、方式灵活多样化、系统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合力的对策[22]。也有学者从某个具体的问题出发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杜德栎从师资问题切入,提出目前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要充分发挥好职后的培训与职前的师范教育两个基本途径的作用。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教师素质培养的源头着手,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把它作为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程[23]。高敬霞、许志青提出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大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学习,提高其安全素质。因为网络教育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且有利于资源共享[24]。张伯邑提出应该将电脑游戏应用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因为电脑游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传统学习环境的交互式、沉浸式的环境,学生能在自己的操作和及时的反馈帮助下练习,有效地接受安全教育[25]。以上这些研究范围广、内容宽、视角多,是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参照。当然,在这些研究中涉及网络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就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而言,这些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三、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纵观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出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研究视角多元。从搜集到的文献可以看出,十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展开了研究。有的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强调在中小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有的学者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切入,调查了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措施;还有学者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角度着手,就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途径提出了新的对策。多元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推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二是研究内容集中。十年来,虽然国内学者就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所做的研究角度多元,但是内容则相对集中。在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有相当比例的研究集中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的研究,指向的是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与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对策有关。这对我们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改进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够统一。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界定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权威的界定,这就导致在研究中出现“名同实异”的现象。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交通安全教育;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食品安全教育;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此外,由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不统一,学者们在研究时所涉及的范围也不同。我们认为这不利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相关研究的开展,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第二,缺乏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现状的调查,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措施的探讨上。但就“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什么,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的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它的研究范式应该是什么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有些内容甚至还未曾涉足。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对规范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促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提高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质量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而这方面的缺失,导致我国学者在开展研究时概念不统一,内容不一致,范围差距大,不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第三,研究方法单一,实证研究相对不足。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研究是经验、说理之谈,是学者的个人分析,且内容相近、观点相似,主观性较强。实证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硕士论文,其他研究主体几乎很少有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强,就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言,其缺少很强的针对性。第四,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和具体。首先,目前中小学生处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大都开始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其开展信息安全教育以及网络安全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然而,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几乎未涉及到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这些内容。长久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性安全教育也是缺失的,这导致很多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发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开展性安全教育,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推行或推行的不够理想。我们认为性安全教育作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对其研究有利于推动中小学性安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完整。其次,现有研究不够具体和深入,集中表现在对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措施研究上。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宏观层次上的强调,并没有有效说明具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致使所提对策不具有实践操作性。第五,研究主体单一,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主体多是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交警或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稳定专业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的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的寥寥无几。就研究成果发表情况来看,发表在权威及核心期刊上的成果也很少,这从侧面说明国内在此领域研究的成果质量还有待提高。 四、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展望 第一,廓清基本概念。研究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不同理解会使所讨论的问题简单化或者复杂化,也易于造成理论表述和研究主题的模糊不清,影响研究的有效开展。因此,今后的相关研究首先要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含义做出更为深入的分析,以保证相关研究能够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对话。第二,研究方法多样化。今后研究者要突破当前以文本分析、经验说理为主的方法,多做实证研究,创新研究方法。要克服过去单调化、简单化的倾向,使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整体的抽象分析层面,更要走进教育现场,深入教师、学生的教育生活情境中了解其复杂性与真实性。这样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其研究质量才会提高,研究的可信度才会增强。第三,研究主体多元化。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等研究者的参与,使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现实性和实践性更高,是此项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参与可以规范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概念,夯实理论基础,从而使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更好地开展。因此,今后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只有研究主体的多元参与,才能从多视角、多层面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才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第四,研究内容全面化。今后要拓宽研究范围,将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全部纳入到此项研究中来,推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更全面地发展。要关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目前几乎未涉足的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给予充分的重视,弥补相关研究的空白,从而推动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充实。这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全面化,有利于中小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安全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关注,以全面推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等等 薛瑞英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研讨 摘要: 留守儿童是朝鲜族小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多属于隔代教育,其安全意识相对于普通小学生群体更弱一些,因此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研究从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以及具体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安全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同样,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当校园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其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进一步的追求个体的自我实现。近年来,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从食物中毒到毒跑道事件;从轿车闯进小学校园横冲直撞到吸毒男持刀闯校园;从小学生溺水到校车事故;以及校园的踩踏事件,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校园安全事故。面对着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故,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延边朝鲜族小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因素,留守儿童成为了朝鲜族小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留守儿童多属于隔代教育,安全意识相对于普通小学生群体更弱一些,因此对于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安全教育缺少专门的师资队伍 目前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主要由班主任承担,有时会请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安全教育课,但是很少有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通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班主任及其他代课教师均较少的接受过专门的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对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的认识也仅停留在表面。也有班主任反应,安全教育的兼任会增加其教学工作的任务量,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学校也会不定期的聘请消防安全等部门的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报告,但是由于专业人员讲解能力薄弱以及对小学生认知和接受能力的了解不足,导致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内容难以理解。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 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为狭窄,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多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为主,而涉及到网络安全和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较少。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有不少违法份子会通过网络进行诈骗和犯罪,小学生由于认知等特点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应引起学校的重视。虽然朝鲜族小学有关性侵等方面的安全事故很少发生,但是学校安全教育应防患于未然,性教育安全方面的内容也应适当普及。 (三)安全教育缺乏家校合作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工作,单靠学校理论上的传授与讲解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相辅助,通过家庭教育的不断强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小学生对安全意识有着更好的提升。然而,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往往会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时家长会由于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行为而给小学生带来错误的榜样学习,例如家长的闯红灯行会让小学生觉得遵守交通规则并没有那么重要。可见,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三、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安全教育认识较为片面 朝鲜族小学虽已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在进行安全教育之前缺少对小学生关于安全教育知识现有储备量以及需求的调查,事后也缺少必要的评价手段、总结、反思与改进措施。对于安全教育的开展也通常是本着“上行下效”的理念进行实施,较少的考虑到本校的具体因素,结合本校特点开展有关于校本特色的安全教育。这就使得,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和片面,难以对方方面面的安全隐患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二)安全教育管理不到位 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问责制度,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对于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也缺少相应的应急系统。在教师及家长安全教育的培训方面也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安全理论知识的指导,也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改善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现状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师职位,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对学校安全教育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在设置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一职时,还应定期的组织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培训,动员广大专职教师、班主任及其他科目教师积极参与,并对教师的安全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尽量全面,还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的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开发符合本校校情的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对于网络安全和性教育等也应引起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只有不断地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 (三)校园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定期为家长组织相关的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安全教育的指导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安全知识在生活中通过家长的指导和教育可以得到强化,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更安全、健康的成长。 作者:姜辉 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中小学生用电安全教育浅论 摘要: 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中小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实例,从校园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两个方面谈了对中小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可供基层中小学校在用电安全管理和用电安全教育方面借鉴。 关键词: 安全教育;校园用电;家庭用电 学校是公共场所,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健康身心的地方。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缺少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所以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教育者要做好的是防患于未然。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校园用电安全教育,作为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中小学生校园用电的安全教育 镜头一:某班学生在自习课上,乘老师不在之际,私自利用班里的多媒体播放影片。由于操作不当,拉扯电源插板,引起电源插板打火冒烟。班里的学生惊慌失措,纷纷涌出教室,所幸没有引发严重后果。镜头二:某生在寝室内违规使用“热得快”烧开水,由于疏忽,忘记了时间,“热得快”将暖水瓶烧坏,所幸被宿舍管理员及时发现,没有造成火灾。以上两个事例,是发生在基层学校的真事,虽然都没有引起严重的后果,但反映出基层中小学校园内确实存在安全用电隐患,类似的实例在中小学校园恐怕还会有许多。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在校园安全用电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漏洞,另一方面折射出对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做得不够好,导致学生用电安全的防范意识不强。据调查,学生在用电过程中,容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主要有以下情况:(1)用手或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2)用湿手触摸电器,用湿布擦拭电器;(3)插拔电源插头时用力拉拽电线,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4)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中、教室里、宿舍里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因此,学校管理者及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以便有效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严禁在灯具、电扇、空调、摄像头、投影仪等电器上悬挂覆盖装饰品等易燃物,不得私自搬移所有电器的使用位置、不得私自改变室内电器用途及所有电器线路。教室内所有电源插座严禁为手机、电池等充电,严禁使用电热器具。教室内多媒体设备使用必须由本班电教员专人负责,不得用于做游戏或私自观看影片。多媒体设备、灯具、电扇、空调、饮水机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电源,以免长时间开机过热引起火灾。严禁在寝室自行安装使用灯泡、灯具,以及各种热水器(如“热得快”)、取暖用具(如电热毯)和做饭用具(如电饭锅)等。严禁私自改动室内线路,绝对不能在宿舍中私拉乱接电线。严禁在灯具上悬挂任何装饰物、易燃物及其他物品,要做到及时关灯,以免灯具和线路发热引起火灾。楼道应急灯插座严禁用于其他用途,以免发生意外时应急灯不能正常使用。室内各电器设施若发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宿舍办,严禁自行处置,注意保持用电设备及周围的环境卫生,严禁堆放易燃物品。 二、中小学生家庭用电的安全教育 镜头三:小米10岁,读小学四年级。因为她的父母做生意比较忙,所以周末她便一个人在家。做完作业后她自己洗了头发,想到妈妈平时用电吹风吹头发,便想亲自试验一下。刚吹了几下,隔壁的小伙伴过来喊她去看新买的玩具,小米由于好奇就急忙跟着跑了出去,随手把电吹风扔到桌子上。看了玩具之后,两个小伙伴便开心地玩了起来,越玩越起劲,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出去发现很多人都匆匆往她家方向跑去。那滚滚浓烟让她意识到她家失火了,她吓得哭了起来。在邻居们的帮助下,火最终被扑灭。最后当他们在研究失火的起因时,发现就是那个没有关闭电源的电吹风惹的祸。这是因没有正确使用电器而引起事故发生的案例,在生活中时常发生。电吹风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电吹风正在使用时,人中途走开,结果长时间通电,导致电吹风外壳的温度过高而引燃可燃物;二是在使用电吹风时遇上停电,在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去处理其他事情或外出,恢复通电以后电吹风的电热丝长时间加热,温度升高,引起火灾。除了电吹风之外,一些常用的家用电器也会因短路或通电时间太长等原因而引发火灾。学生在使用这些电器时,家长一定要多提醒他们,注意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作为具有安全教育的职责和义务的教育工作者,其不仅要教给中小学生在学院内的用电安全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在校园以外的用电安全防范意识。以下介绍一些常用家用电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电吹风:避免在潮湿的、弥漫水蒸气的浴室中使用,这样容易引起漏电而导致触电事故。若正在使用时,临时有事走开,要将电源关掉。(2)电熨斗:不要长时间停放在衣物上熨烫,暂不使用时应将其竖立搁置在一边,或平放于专用金属架上,人离去时应立即关闭电源,以防引发火灾。(3)电暖炉:不要在特别靠近电暖炉的地方较长时间烘烤衣物,也不要将电暖炉靠近家具、报纸杂志堆放处,以免引燃周围易燃物品,导致火灾。(4)电饭煲:使用时内胆尤其是内胆的外层要擦干净,不要沾满水便放入底座使用。底座不能用水冲洗,以防止底座内电路组件损坏,造成漏电或短路事故。(5)电热毯:使用时要平整地铺放在棉垫上,上层覆盖一条被单即可,不可铺在棉垫下面,也不要长时间加温,以免使被盖温度过高引起燃烧。临睡时要关闭电源,收起不用时应轻叠轻放,不宜折叠得过小,放置时上面不可压重物。(6)微波炉:不要在未放任何食物时空转,否则易引起组件损坏;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放食物加热,否则会损坏组件,最好使用微波炉特制容器加热食物。最后还要着重提醒,学生在家使用家用电器最好还是要在家长的指导或监管下进行。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校园用电安全教育是关系着构建和谐校园的大事,刻不容缓。 作者:李建法 单位:叶 县昆阳中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生命安全教育渗透 一、小学生命教育概述 1.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目的。 生命教育贯穿一个人发展的始终,它主要强调生命的主体性,通过各类形式的活动来强化生命的重要性。从教育角度而言,生命教育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引导其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在遇到挫折时,敢于面对问题,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利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2.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原则。 开展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在于对生命的尊重。语文教师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时,必须热爱和关怀学生,结合小学生发展特点和自身需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第二,遵循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并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生命安全威胁,不断提升小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并贯穿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最后,遵循学生个体差异性原则。由于每个小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师不仅需要面对全体学生,还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生命安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尽量开展形式丰富的生命安全教育,以照顾全体,并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案例对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案例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比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实事,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汶川大地震中人们努力求生、与命运抗衡的一幕,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选取视频的时候,必须考虑小学生的特点,不宜出现血淋淋的一面,主要突出正面内容,即地震中的人们如何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与生命抗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一段视频的播放作为整堂课的引入部分,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自然地引入到《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告诉学生们生命的价值,达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增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中,贯穿生命安全教育,引领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如,在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然后体会文章的主旨;可以采取个别提问式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读完这篇课文,你觉得生命是什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组织,然后语文教师整合学生的答案,提出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进行对比式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两篇关于生命安全的文章,对比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同时达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 3.习作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写作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充分利用写作来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很多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完有关生命安全的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写关于生命安全的话题,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自己定,这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发散思维。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事例来描述自己对生命的见解和感受。小学生视野范围比较狭小,教师可以先通过举例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做示范。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生命,升华对生命的认识。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引入案例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还可以在阅读和写作中强化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语文教师还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以提高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教师可以结合自身需要,适当引用,并结合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突出生命安全教育,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领悟到生命的价值。 作者:霍俊东 邹红静 单位:吉林省扶余市新源镇中心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意义与内容 【关键词】 班主任;安全工作;意识;常识;机制 安全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当中的第一工作,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措施,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 一、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意义 1.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科学文化知识,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已然成为判定是否是一个现代人以及一个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开展安全教育,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小学生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其学习和生活又要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而小学生安全教育恰恰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2.当代社会管理需要安全教育。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重视健康是珍爱生命的前提。但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管理面临的复杂程度也进一步增加,再加上在校小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在校内出现踩踏、器材坠落伤以及往返校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假期溺水触电等意外非安全事故等时有发生。小学生在学校学文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已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维护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 3.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因年龄所限,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在对待日常事物时,往往对事物好奇心较重且好动结果往往导致身体被损伤;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而致物品损坏或遗失;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生活经验不多,进而做出诸如随意下水游泳或者玩耍电路等危险举动等等。此外,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内学习和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使其犯罪。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 1.要求学生严格做到遵规守纪。 班主任必须将安全放到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周会课、少先队队会、放学站队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防范教育,必要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要求学生熟记《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并要求学生严格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结合本班,本校,当地社会环境的实际,举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教给学生必备的安全防范常识。 要长期不间断地开展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演练,严格要求和时常提醒学生不做有危险的游戏,不参加有危险和社会危害的活动。 3.建立家校共同学生安全教育机制。 一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详细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住址、成员构成、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其他特殊情况等。二是学生有异常情况,如有学生缺课,应尽早查清原因和学生下落,必要时和家长联系,要求学生有病有事必须向班主任请假,并写出请假条,有家长签字。三是伤害报告教育。在校内学生受到伤害,班主任要采取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受到救治,及时报告学校,通知家长。在校外学生受到伤害,班主任知道后,要立即和家长学校取得联系,使学生尽快得到救治。教育学生不管在校内校外的任何时间,一旦受到伤害及时告诉班主任或家长,要让学生熟记班主任电话号码。 4.做好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和防范。 作为小学班主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应该当好“大管家”,班主任应该经常深入到学生中调查了解班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以防为主,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应经常和任课教师联系沟通,共同作好班级安全工作;及时记录班级的安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要长期性、多样性地开展好各级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尤其是要开展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主题教育活动,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作者:何彩霞 单位:金塔县南关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安全教育论文 一、精心备课拓宽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中很多内容都与安全教育有关,有助于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今天,你安全吗》、《公共场所拒绝危险》、《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三课内容的设计来源于生活,按照学生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设计案例。如活动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踩踏安全等。以实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具备基本的自救自护能力。又如:今年夏天各地溺水事件此起彼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这学期的单元测试卷上出了一道问答题:“下午放学,小军带着小明到附近的水塘边捉鱼,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如果是你,如何避免这些危险呢?”有的学生答案单一:会溺水死亡,要和大人一起去。而有的学生就具备了发散思维,想到了多种可能:会掉到水塘里,会迷路,会被受伤,会被下暴。还想到了多种解决的办法:劝他们别去,如果执意要去就报告老师;和家长一同去时还要带上救生衣、游泳圈等;家长不能去就建议小军他们改做打球等活动,远离水塘边。我采用对比讲解法,最后还补充了2013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防溺水“六不”原则。 二、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我收集学校身边发生的安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对书上的故事都预习知道了,课上不很感兴趣,但对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很感兴趣。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我就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学校开运动会的那一天吗。清晨,同学们都穿上漂亮的校服,一路哼着歌安全地到达学校。可是,一年(2)班的一个男生却住进了医院,为什么呢?原因是他在上学路上过马路时一手拉着奶奶的手,一手拿着玩具“小虎队”卡片,当他过完马路后发现自己的卡片掉了一张后,他就挣脱奶奶的手,箭一般地冲向马路中间弯腰去捡卡片的瞬间,悲剧发生了,一辆出租车撞上了他,他被撞倒在地,头部出血了,晕过去了……还好,经抢救,生命总算保住了。可承受了手术之苦,花了巨额医疗费,耽误了学习,耽搁了家长上班。安全意识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听了老师的故事,学生也乐于收集和分享身边的安全故事。通过讲述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类故事,使他们产生对某些问题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简要分析,使大家获得相应的安全知识,激起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情景体验培养能力 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一件事,我听说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在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经过彼此分享。孩子体验要具体化、生活化,可从“见”、“闻”二字做起,在多见多闻中,自有“感受的再感受”──体验的丰富与多彩;生活中处处有感受,儿童体验应重在“感受”,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所未见,见而又见”和“闻所未闻,闻而又闻”中去博闻、强识。有利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上《今天,你安全吗》一课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就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个扮演陌生人,一个扮演小学生。小学生机制应对陌生人,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要是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如,在上《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请了两名学生上台模拟怎样拨打119报警电话。报警以后在等待救援时要将鲜艳的衣服或塑料布用棍子挑在窗外,大声呼救,让消防员叔叔尽快发现你。这些环节都让学生演一演,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也实现了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结语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中蕴含安全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让安全教育走进课堂,让安全教育走进学生生活;让安全与学生同行,让幸福与学生相伴;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如花般绽放,让孩子金色的童年里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作者:王华容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地震减灾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1地震减灾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现状。 在某校五、六年级个别的随机访谈中,仅有1%的家长曾经告诉过孩子地震来了怎么办?基于以上调查证明该校学生中,目前家庭教育在地震防灾减灾教育方面是一片空白,学生普遍反映父母重视的基本上是和升学有关系的知识上的教育;而且社会上从事此教育的社会公益机构又很少,如果学校不进行此项教育,学生基本上是一张白纸。 (2)学校现状。 某小学学生人数众多,人均相对面积很小,不利于灾难来临时的疏散。但学校目前只有一两节安全教育课,远远不够。学校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其中,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究、发现,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研究地震的过程中,学生对灾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PPT的成果汇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疏散演习中的镇静、对一个问题持续的研究是对学生性格及专注的培养;面对灾难临危不乱,不仅能自我安慰,还能帮助周围的人,这就是最好的健康人格训练……最终我们希望的学生是有着完善人格和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而不是会各种技能的考试机器。 2地震防灾教育总目标 让社会由热心的关注转变为学生切实的行动;让专家将专业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科普;让学生由简单的了解地震知识转变为系统的学习;让教师将枯燥的地震知识讲解转变为生动的活动;学校由零散的教学转变为广泛的参与。 3教育基本内容 教育内容分为三部分,地震来了我不怕;地震来了我能逃生;地震中我能做什么。 4地震减灾教育的作用 (1)提升学生自我教育功能。 地震、及减灾领域知识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一些知识及方法,增强自救自护能力,这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以及万一灾害来临时能自救,避免更大的伤害。 (2)强调综合性、探究性,注意各知识领域的有机整合。 在教育框架结构上避免了知识领域相互分离的“拼盘式”设计。把地震知识(时间)、地震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空间)作为培训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坐标,使各有关知识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成长。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勾画地震影响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勾画地震的危害,进而使学生了解地震是什么样子的,并努力把地震造成的灾害减少到最轻。 (3)强化灾难来临时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震后人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相当比例的人会出现心理应激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适当的早期心理辅导。在平时训练时,以危机干预为思路,以缓解应激障碍相关症状、预防创伤后危机障碍的发生为主要目标,采取心理故事、严重事件应激访谈、心理剧、心理游戏、电影等多种形式,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进行干预。 (4)重视学生“非正式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整合性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不同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独特的教育给养,知识具有情境性,有意义的学习是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的。在这种知识观和学习观下,选择以地震为主题,以消防、安全的博物馆为载体,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在课堂中设置任务,模拟情境,从而达到真实性学习的目的;二是提供课堂以外的情境,将不同情境中的学习体验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家庭、社区、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在不同的层面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整合性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作者:姚峰 单位: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学校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论文 一、完善学校安全意识与知识教育 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应尽快改善教学内容与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及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增加对一些较为少见的交通安全标识、安全规范只是内容,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多设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创造相应的环境,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如在校园设置交通安全活动设施,包括模拟红绿红、斑马线及其他交通标志等。二是提供实践场地,在体验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如开展“十字路口”、“汽车站”等游戏,让中小学生把学习的交通规则运用到实践中。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中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中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学校与交警部门及政府部门积极合作 学校作为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教育的主导,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应由学校主动提出。在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理顺部门关系,明确各自教育职责,建立以教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机制。教育部门应把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列入小学教育大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经常对所辖区域内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只有各部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形成良好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氛围,保证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教育部门可以探索将交通安全课程纳入学生学习考核体系中的措施。交通安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考试科目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考试成绩甚至可以作为学生奖励及升学的依据之一,以此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切实行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通过家长会等联动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 在前文分析中了解到,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中的效果良好,更容易实现,并且学生家长更愿意参与到安全教育中。但家长由于受教育程度差异、时间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由学校主动练习,通过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发放安全教育材料、沟通教育方法、交流教育心得等。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改善家庭安全教育的成效,消除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特点,从而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方式等。而且两方合作过程中,教育方式、方法、成果的交流能让双方不断完善自身教育策略,同时对学生本身的认知有更全面的认识,规避“自己认为已经说明过,学生、孩子并未真正注意”等同类问题。 作者:李景卓 单位: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新大队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预防教育安全教育论文 一、需要做到构建网络,健全制度 1.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对于学校安全来说,重点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通过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安全工作的职责得到强化。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在组建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时,就以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各中层正职负责分管一块,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家长等则具体做好落实,配合具体抓的机制。这样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堂到社区,就会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领导管理网络,从而使学校安全工作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抓,事事有担责,彻底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以及盲区。 2.健全制度,落实防范措施。 学校安全工作不是学雷锋,或者活动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就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一项常态来负责,不仅列入大事记,而且还要求领导周周提,周周检查;要求教师天天讲,天天看。政教处更是细化学校安全,并且形成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制度,从各方面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测。比如学校斜对面所处十字路口以及周边吃糖,更是重点检查对象,不仅树立显著标志,还安排人专门落实。每年年终考核,学校更是安全作为第一条件,坚决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与教师经济济利益相挂钩,从而让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对于安全始终紧绷一根弦。结合学校实际,至目前为止,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出台了《课堂师生安全条例》《上、放学校门口安全条例》《学生暑期游泳安全规范》,等等、一方面让学校安全始终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能学校安全始终处于被监控之中,从而做到防患于末然,有效地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需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季候性预防教育。 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预防重点,学校则把这一切都考虑在前,针对季节性变化重点做到预防性教育。比如春季,通过校讯通平台、告家长书、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预防传染病教育;而到了夏季,则积极组织家长、社区义工、主题班会、急救演习,等等各种形式,一来告知学生怎样预防溺水,二来重点巡查周边社区存在的池塘等安全隐患,做到杜绝一切可能;而到了秋季,则重点对学校安全、周边路道,瓜果农田等方面进行巡视,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冬季气候干燥,学校又重点做好防火以及逃生演练等。这是针对季节重点预防,对于节日学校同样也在积极做好预防,比如杜绝燃烧麦秸以及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等等。让安全教育与学生生活,环境相适应,从而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去年春节,学校提倡不点燃烟花,结果那一年学校周边就很少听到鞭炮声,收到周边社区一致好评。 2.心理性预防教育。 固然,学生安全有很多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更多是学生心理出了问题,乃至做出自残等极端恶性事件。而中小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因而更需要学校做好引导。恰恰相反的是,这一方面很多学校却被忽视。笔者所在学校则建立心理咨询室和情绪发泄室,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作辅导教师,同时针对特殊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早辅导,把潜在危险扼杀掉,从而从源头上做到预防,从心理上加强监控,从过程上做到跟踪,特殊学生特殊对待,确保所有安全隐患消灭。 3.环境预防教育。 很多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疏忽,或者姑息造成的。比如有的学校周边有无证摊点存在,学校就立刻给予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就联系相关部门给予坚决制止。这是一手硬,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教育,教育他们不吃三无食品,等等,这有利于杜绝食品方面的安全事故发生。当然,更多校园事故往往是出乎意外,因而这就需要教师捧着一颗心来,在日常教学中做大量细致的工作,重点是养成“眼尖、手勤”等良好习惯,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这样就能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从而最终消除隐患。对于图书室、实验室乃至药品保管室等安全管理,更要做到对事对人,注意防火防盗;而对于学校水电,更是坚持月查制度,做到外无接头,用水安全,等等。而学校保安,更是24小时值班,日常巡逻,电子监控更是全方面覆盖,做到无死角。这样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立体式的监控,着重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而是学校安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需要做到内外结合,寓教于乐 1.社会性安全教育。 相对而言,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比较单纯,同时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往往对于社会各种诱惑无法抵制,因而在自我的保护意识比较差。但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更是社会见习的场所。因而学校需要重视,做好这方面工作。日常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各种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常识,让他们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笔者所在学校,在这方面就比较重视,平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人身以及意外保险,这样即便万一出了意外,也可以第一时间解决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毕竟这是提高抵抗能力的最佳时机。只要学校在各方面做好周密安排,就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得以成长。当然,参加社会活动不是随意,一来学校坚持严格报批制度,二来学校从安全做起,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不求便利省事,只求安全稳妥。这样学校通过各种社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以及各种演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特别是一些急救常识,从而给学生更多层次的保护。 2.突发性安全教育。 很多事情,并不是有了各种预防,就能杜绝,很多时候往往都有意外发生,虽然作为学校不情愿看到,但很多时候却避免不了。而这,最需要的是预案,突发事件预案。比如遇到紧急情况时,第一步该怎么做,第二步该怎么做,而不能惊慌失措。对此学校一是做到安全教育周周提,就是把安全教育根植于课堂。为此学校专门开了法制教育与健康教育课时,并且要求任何教师不得抢课,不得挪用,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安全知识,提高保护的能力。二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生理结构,积极利用主题班会以及手抄报、演讲比赛等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从而让安全教育变得丰富多彩,更便于学生接受。三是要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学校需要经常宣传安全工作的意义以及具体防范措施,将青少年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都通过卡通、故事等形式制作成宣传品发给学生,发给家长,从而让安全工作做到扎扎实实。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就每年3月最后一周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周。在这一周内,学校必须完成四个一,即看一集节安全教育电影,出一期安全教育黑板报,上一节安全教育主题课,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学校也总结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措施与方法,从而确保了学校无任何重大事故发生,有效保证了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惊醒,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氛围,为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周边社区和谐发展作出了学校应有的努力。安全无小事。根据当前实际,作为学校需要依靠社区群众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把预防工作做到实处,为社区居民,为全校师生极力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生活环境。当然,各种预案可能有尽,但是各种意外却有可能想象不到。,因而学校更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采取种种措施,并且从学生自身出发,不断提高他们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作者:戴真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 1.意识不强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安全教育缺失与家长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多数在高中以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教师、乡镇公务员、以及少量的企事业单位。受教育程度低,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衣食住行这些物质方面,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则比较欠缺。 2.投入不足 我国整体教育经费的投入,在2012年才刚刚达到GDP的4%。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经费在总量上投入不足,对于安全教育方面的经费就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相应的安全工作通知,却没有以足够的资金来与这些安全工作配套,重视不够直接导致投入不足,而投入不足则成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安全工作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模式框架 1.设立安全教育课程 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安全教育进课堂做出明确的规定,比如每学期至少要有10课时的安全教育课,平均每两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虽然安全教育在课时数量上较少,但在质量上不能“缩水”,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像教授其他课程一样,按照备课、讲课、答疑,甚至考试等程序和方式来做好教学安排。 2.开发安全教育教材 目前市面上关于小学生安全知识的读本很多,内容基本上都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社会生活安全、网络安全、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以及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这类教材读本的特点是内容全面,但没有突出特色,对于特殊地域的学校不是特别具有针对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学校可以整合出一套更具针对性,更加适用于本地区的安全教育常识教材,作为对上面所说的通用教材的补充。 3.组建安全教育团队 在农村小学,没有专门负责进行安全教育的教师岗位,也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经费,要组建安全教育团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能够组建一支质量较高、成本低廉的安全教育团队呢?笔者考虑可以由校长牵头,返聘离退休教师中在安全教育方面有经验、有热情、愿意发挥余热的班主任教师来承担这项工作。 4.探索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方法 在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还可以进行案例法、模拟实践法、竞赛法等多种尝试。其中案例法主要是邀请灾害亲历者或者救援者进行实际案例的讲述,这种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对灾害有一个比较真切和深入的了解。模拟实践法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防灾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逃生的本领。 5.尝试对家长的延伸安全教育 张娜等在《曲阜市农村小学生安全知识调查》中,对“知识来源”的调查排序为教师(74.5%)、家长(70.4%)、书本(32.9%)、电视(15.5%)、同学(8.2%),家长成为几乎与学校同等重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联合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尝试采取两方面的措施:第一,建议学校对家长进行延伸教育,让家长掌握各类安全知识,树立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意识;第二,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学校安全教育网络群,结合学校、社会的安全工作重点,定期向家长推送安全教育信息,争取使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能够与学校同步。 作者:杨学田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镇中心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一、影响校园安全的多方因素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应当关注的大事,安全的校园环境的建设需要多方的努力,而影响校园安全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一)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职责落实不彻底 安全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杂,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对工作职责的落实不彻底,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农村小学仍然将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的任务,对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仍然不够甚至会有疏忽。农村小学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到位,没有设计安全便捷的教学楼逃生路线,也没有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以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传递足够的安全内容,学生的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差。 (二)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 在农村的大部分家庭中,安全教育是少之又少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自身的安全意识就比较薄弱,学生受到家长或者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安全意识也会减弱。同时,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孩子则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与父母相比,祖父母的照顾较为溺爱,当孩子进行危险游戏或者有不安全行为时,常常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社会层面对于校园安全的关注欠缺 校园的安全教育不是靠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社会的关注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上,而忽视对教育,特别是安全教育的发展。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经常会选择学校这种人员密集,并且抵抗力较弱的场所进行破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农村小学校园安全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度和应对能力 安全教育,重在落实。学校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落实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做好对于校园内部设施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小组,制定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方案,设计最方便快捷的逃生路线,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和校园安全讲座等活动,使得校园安全教育系统化、制度化,真正地把安全教育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保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家庭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力 学校的安全教育需要每个家庭的积极配合。家长或者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安全知识,为孩子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言传身教。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除学习成绩外还应当关系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课余生活。学校可以安排家长会或者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集中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可以有效地接收学校所传达的安全教育宗旨,积极合作,共同维护孩子的成长。 (三)提高社会对于校园安全的支持力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义务。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支持。首先在经济上,政府应当给予学校充分的经费支持,使得学校有财力维护校园设施,及时更换老旧的器材。此外,相关部门应当投入足够的人员保障校园的安全,杜绝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者:刘艳霞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高坎镇中心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安全教育 一、闽西山区中小学体育安全教育调查分析 1、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性问题 据调查统计,闽西山区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与器材,完全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只有15.6%,基本符合规范要求的有30.3%,高达54.1%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与国家规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中,13.1%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符合安全性要求,20.5%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基本符合安全性的要求,66.4%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在规范性与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导致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中小学生体育安全知识调查分析 体育教师“主动让课”的现象在中小学校中仍十分普遍。调查统计,73.5%的体育教师表示自己曾主动让过课。高达83.6%的中小学校甚至出现了停止上体育课的现象。另一方面,此次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中,高达90.5%的中小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没有必要的。由此可见,闽西山区中小学生对体育安全知识的缺乏现象较为普遍。 3、中小学生运动损伤调查 据调查统计,2011年9月-2012年6月的2个学期中,闽西8县(市)的16所中小学中有23.4%的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发生过轻微的运动损伤(如肌肉轻度拉伤);9.3%的中小学生发生过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韧带拉伤,需治疗等);5.7%的中小学生发生过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骨折,需住院等)。上述数据显示,闽西8县(市)的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体育课上学生受伤人数较少,而课余体育活动中受伤人数更多,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学校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4、校领导与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调查 据调查统计,认为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属正常现象的体育教师占68.7%;23.8%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只有7.5%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活动过程,只要教师和学生都提高风险意识,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85.7%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运动损伤不负责任;9.4%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须承担一些责任;5.9%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教师应该承担完全的责任。另一方面,高达56.1%的体育教师表示,运动损伤事故发生后,校领导态度漠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26.3%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相对还是比较重视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事故的;只有17.6%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对此十分重视。 二、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安全应对措施 1、遵循教学规律,明确体育安全教育目标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指导学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亲自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同时,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务院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国家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一些避免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提高师生体育安全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活动存在较多的潜在危险,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按照国家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体育安全意识与预见危险的能力,并且应掌握基本的意外运动损伤急救措施;另一方面,中小学生自身也应当提高预防伤害事故的意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如常见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处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利用严谨的工作程序,确保学生的安全,将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3、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各级中小学校应加快体育场地与器材的更新,为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在采购体育用品时,尽量购买质量好的品牌产品。其次,各级中小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维护与保养部门,并定期对学校所有的体育设施与体育用品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和器材要暂时停止使用,确保体育课上师生的人身安全。 4、提高家长的体育安全意识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与家长的运动习惯有着紧密的关联。现实情况表明,大多数家长虽然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其自身体育知识水平的限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也缺乏正确的运动损伤处理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督促孩子的体育锻炼。针对以上现象,学校和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可加强体育教育安全的宣传,向学生和家长传授一些简单的应急损伤事故处理方式。同时,使学生家长意识到运动损伤不仅仅只发生在校内,也可存在于学校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中。 5、了解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创建健康档案 各级中小学校应做好入校新生的体检工作,为所有在校中小学生创建相应的健康档案。每学年进行一次严格的体格测试,方便学校掌握在校学生的基本身体情况。对于一些身体存在缺陷或健康状况欠佳的学生,学校应有针对性地为其安排适合的体育教育内容,避免体育课上或课余体育活动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学校应当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定期将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反馈给学生家长。 作者:何正义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
建筑抗震论文: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很多高楼大厦在城市中出现,而且建筑高度越来越高,甚至一些已经超过了安全高度范围。而且我国很多地方都是地震多发带,近几年的地震已经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消极影响。本文中,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优化的可行性策略,具有一定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策略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随处可见高楼林立,加之世界人口数量的激增,为了给人类提供拥有更多的建筑空间,高层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层数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建筑的复杂性和难度的增加,人们对于建筑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地区的国家,加之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发,我国居民对于高层建筑的防震效果更加重视,这就对我国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对我国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以期能够提高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能力。 2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高度规范问题 虽然我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建筑物的高度规范做出了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而且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针对不同级别的高层的混凝土的建筑结构技术也有不同级别的高层建筑设置规范,但从我国现阶段各个建筑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使得高层建筑的高度远远超过了科学合理的范围,以至于在遭遇地震时,这些违规高层建筑会成为“众矢之的”,不能有效抵抗地震威胁。 2.2抗震材料选用问题 我国虽然也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是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在高层建筑时结构材料的选择还相差甚远。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应当较多的采用钢架结构,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我国很多地震区域的高层建筑仍然知识钢筋混凝土的普通结构,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远不及钢结构。另外,对于建筑高度高于150m的高层,应当有三层支撑框架做支撑。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及钢铁产能的提高,新型钢质混凝土结构一般质量较轻,且能够在减少钢架结构尺寸的基础上,提高高层建筑的防震能力。 2.3抗震设计人才支撑问题 现阶段我国抗震设计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很匮乏,很多抗震设计大多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国内设计者的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虽然国内很多高校和职教院校都开设了抗震设计专业类课程,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实际施工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不扎实,课程结构的不全面等,使得我国建筑设计在抗震设计领域的人才十分匮乏,国内一些经典的高层建筑还不得不依赖国外的设计师来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抗震设计人才支撑不足。此外,我国抗震设计的抗震能力较差,抗震级别较低,还比不上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建筑架构设计安全系数还不高,因此,亟需相关部门对我国高层抗震设计做出更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标准,以提高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适宜性。 3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优化策略 3.1采用位移的结构抗震方法进行设计 地震来临时,高层建筑都会因为受到地震能量作用而发生变形,还有一些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形,所以,不论是在建筑施工还是在后期防震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都应当设置合理的弹性变形结构,比如位移变形结构设计,通过改变纵地基层的位移来减少地震产生的位移,另外还应当对界面结构的应变分布处进行处理来加强变形部件之间的联系,提高抗震效果。此外,还可以在建筑周围建立一些巩固结构,减少地震直接对建筑物产生能量,减弱地震力。 3.2运用高延性结构来进行消震和隔震 高延性结构能够有效抵消地震力,并起到良好的隔震效果,因此,我国当前在建筑的防震设计及后期施工过程中,很多建设和施工单位都加强了结构的韧性、刚度,并对地震构造进行了科学的设计,提高高层建筑的结构韧性和刚度,减少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地震过程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过程,因此,需要高延性结构设计和施工来产生良好的消震和隔震效果,有效减少地震对房屋建筑的伤害。反过来讲,如果高层建筑的负载能力较差,高延性结构能够更多的过滤掉地震的能量,有效保证房屋的原有结构,避免建筑变形,而适宜的韧性能够大大降低房屋崩塌的发生率。因此,在对高层房屋建筑的设计和规划时,一定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比如阻尼器的设计原理就是通过吸收地震能量来减少对房屋建筑的冲击,而且还能监测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效果显著。 3.3建立多层地震防线 通过建立多层地震防线的方式能够提高高层建筑抗地震的性能,满足高层业主对于房屋安全的要求。当高层建筑在遭遇地震等恶劣自然灾害的影响时,如果只有一道地震防线,一旦遇到级别很高的地震,就难以阻挡地震的摧毁和破坏,因此,一定要设置出备用防线,在多层建筑中设置第二道、第三道防线,以防一道地震防线崩溃后造成建筑物的整体崩塌。高层建筑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可以采用多段强框架结构,最常见的比如抗震剪力墙设计,该设计因其抗震性能好,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作为抗震墙的第一层防线,而且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保证墙体的抗震能力足以防止地震的损害,有效减少地震造成的墙体裂痕或者倒塌,就应当科学建立防震结构,多层防线形成合力。而且在地震以后,每一层的剪力墙所承受的负载力应当是设计预期最大剪力墙的两倍,或者要超过地震总剪力值的1/5. 4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让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们司空见惯的建筑物,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升其抗震能力也将会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关人员选用更加专业的材料,运用更加专业的技术手段提升建筑的抗震效果。同时,该行业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研发能力,让新型抗震材料进入到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让高层建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跟尾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作者:韦衡 单位:广西荣泰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抗震论文: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延性设计 摘要:地震中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只能依靠变形吸收能量以维持结构“安全”,所以,结构抗震设计的根本验算应是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验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一个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或较高耗能能力的话,即使承载力较低,也能够吸收较多能量,抗御较强地震而不会倒塌。 关键词:塑性铰;吸能耗能;变形能力;结构延性 结构、构件或截面的延性是指从屈服开始至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达到以后而承载力还没有显著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也就是说,延性是反映结构、构件或截面的后期非弹性变形能力,变形能力是指结构、构件或截面达到最大破坏状态时的最大变形,而变形能力是结构吸能和耗能能力的外在表现,所以延性的本质是吸能和耗能。结构所吸收的地震能量,等于结构承载力与变形能力的乘积,也就是说结构抗震能力是由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两者共同决定的。 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地震中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只能依靠变形吸收能量以维持结构“安全”,所以,结构抗震设计的根本验算应是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验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 以我们当前对地震的认识水平,要准确预测结构物与地基在未来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尚难以做到。因此,结构的抗震能力应着眼于结构物与地基整体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分析和构造措施,从根本上消除结构物与地基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才有可能使设计出的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综合表现在强度、刚度、和延性三者的统一,即抗震结构体系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和良好的变形能力,如果抗震结构体系有较高的抗侧强度,但同时缺乏足够的延性,这样的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很容易破坏。例如不配筋又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的砌体结构,其抗震性能较差。另一方面,如果结构有较大的延性,但抗侧力的能力不足,这样的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必然产生较大的变形,如纯框架结构,其抗震性能依然较差,震害调查表明,在历次地震中,钢筋混凝土纯框架破坏严重,甚至倒塌者屡见不鲜。 结构体系是由各类构件连接而成的,各个构件的抗震能力是结构体系抗震能力的前提,抗震结构的构件应具备必要的强度、适当的刚度、良好的延性和可靠的连接,并应重视强度、刚度和延性的合理均衡。但强度、刚度和延性三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是强度、刚度和延性三者的矛盾统一。构件刚度太大,会降低结构的延性,同时自振周期变短,增大地震作用,地震作用增大的同时则要求结构及其构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而较高的承载力往往以提高造价和降低结构变形能力为代价;构件刚度过小,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过大,会导致结构构件的破坏甚至整体倒塌。必要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三者缺一不可,但其中延性的设计尤为突出,是做到大震不倒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工作中,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重结构的强度,认为强度高的构件或结构必然是安全的,而忽视了对延性的设计,这种强度较高的构件或结构给人以安全的假象,实际在强震作用下因为缺乏足够延性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延性的设计主要依靠合理的抗震措施,如砌体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和一定的强度,但延性较差,若在砌体中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将墙体横竖相箍,起到骨架作用,则可以大大提高变形能力。又如较长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刚度大强度高,但延性不足,若在抗震墙中用弱连梁把墙体划分为若干并列墙段,则可以大大改善墙体的变形能力,做到强度、刚度和延性的合理分配。 延性的本质是吸能和耗能,结构的吸能和耗能能力,主要依靠结构或构件在预定部位产生塑性铰,即结构可承受反复的塑性变形而不倒塌,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预定部位是指在该位置塑性铰的形成不会危机整个结构的安全。 为了提高结构的延性,在设计中应采取以下的概念设计:(1)利用结构各部分的联系构件或非主要承重构件形成“耗能元件”。在对这种“耗能元件”合理设计后,可使整个结构在预估的罕遇地震下产生可以承受的破坏,并消耗相当的地震能量,从而维持了整个结构体系的稳定和继续承受荷载的能力。如设有连梁的并联抗震墙,连梁即可设计成很好的耗能元件,以使罕遇地震作用下连梁先出现塑性铰;又如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经合理设计后可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在地震反复作用下填充墙产生裂缝,可以大量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起到耗能元件作用,即同时增大了结构的延性,因为填充墙同时影响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所以结构设计师应提高对填充墙的设计认识,而不仅仅是作为结构上的荷载来处理。 (2)将塑性铰控制在一系列有利部位,把能量耗散在整个结构的平面和刚度上。为使结构在强震下出现塑性铰以吸能和耗能,必须在设计时有意识地在一些构件中采取特殊的构造措施,使塑性变形集中在一些潜在的屈服区,使结构具有更有利的塑性重分布能力,使这些并不危险的部位首先形成塑性铰或发生可以修复的破坏,从而保护主要承重体系。否则塑性铰的出现可能使结构过早倒塌。如在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中要求“强柱弱梁”的原则,其目的就在于使框架结构的塑性铰先出现在各梁端而不是柱端。(3)要求结构具有尽可能多的赘余度。若结构没有适当的赘余度,在出现塑性铰时就会形成几何可变的“机构”,失去承载能力而倒塌。一般来说,超静定次数越高,对抗震越有利,但这不是充分条件,主要与形成屈服区和塑性铰的部位直接相关。如在框架或框架剪力墙体系中,当框架梁端或连梁端部出现塑性铰时,均不至于导致整个结构的破坏。因此,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结构应具有较好的赘余度和内力重分布的功能,即使部分构件退出工作,其余构件仍能承但地震作用和相应的竖向荷载,避免整体结构的连续垮塌。 应当看到,尽管延性设计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优越之处,但这些优越总是以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为代价,这是在设计延性抗震结构时必须预先了解到的,但考虑到只要能实现我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即保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我们的抗震设计就是成功的,出现损伤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总之,地震从能量观点看,就是地下能量的释放,建筑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在接受到地下能量的同时,如何吸收和消耗这些能量就成为抗震设计的本质内容,即是延性设计。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到结构抗震承载力和变形验算以及抗震措施的制定,都是为了保证结构或构件延性,因此只有把握了抗震设计的本质问题,才能真正设计出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实现安全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作者:郭喜斌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抗震论文:医院建筑抗震加固工程实施 医院作为生命综合保障系统,在抗震救灾中起到的作用极为突出。医院建筑在地震中需要经受住地震的考验,担负起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所以医院建筑应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下面依据原卫生部办公厅转发《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2009)49号)的要求,以某医院旧有病房楼抗震加固工程为例,就医院建筑抗震加固工程实施及方法进行探讨。该医院的病房楼为5层砖混结构,带1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为3019m2,建筑总高度为18.0m,建筑平面为“一”字形,东西长39.5m,南北宽13.0m,于1989年建成。楼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砖墙承重,预制空心板楼盖。根据医院医疗需要,该建筑部分房间使用功能发生变化,需要将病房门、电梯门拓宽以放置病床,同时拟在病房内部增设卫生间。通过对原有结构进行委托检测,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改造处理方案,并按照方案实施加固改造病房楼。 一、材料强度检测 (一)混凝土构件材料强度检测 由原设计图纸可知:楼体结构现浇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均为200#。采用钻芯法对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取混凝土芯样18个,每层3个。依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强度检测的规定,经对钻芯法检测构造柱、圈梁混凝土强度结果进行分析评定,均无样本异常值。因此,进行结构验算时,原有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可按C15考虑。 (二)砂浆强度检测 由原设计图纸可知:地下一层采用M10水泥砂浆,一层采用M10混合砂浆,二层至三层采用M7.5混合砂浆,四层至五层采用M5混合砂浆。依据《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采用贯入法检测、评定地下一层至五层砌体砂浆抗压强度。现场对该结构随机抽取18个测区,每层3个测区。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现有结构承载力验算时,地下一层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可取M10,地上一层至五层砌体混合砂浆强度可取M2.5。各层砖强度可按原设计强度取用。 二、主要承重构件裂缝情况检测 在现场对墙体裂缝现状检测,发现在五层顶部井字形屋盖梁端外侧墙体与原结构由于连接不牢靠而脱开,同时在个别墙体上发现有细微温度裂缝。除此之外,检测中未在结构混凝土承重构件(梁、柱、楼板)和纵横墙体及其连接处发现可见裂缝。 三、结构改造验算结果 根据原设计图纸及砌体砖、砂浆、混凝土强度的现场检测结果,并结合结构使用功能的改变情况,按照有关国家规范,重点验算该结构抗震及受压承载力情况。依据计算结果,原有结构地下一层至五层大部分砌体墙抗震承载力抗力与效应的比值,表明该结构中大部分墙体的抗震能力不足,需对这些墙体进行加固处理。依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墙的高厚比规定,对该结构墙体高厚比进行规定。经过验算,地下一层至五层各层墙体高厚比均未超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允许的限值,符合要求。通过查阅原设计图纸,并经过计算校核,该结构基础部分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该结构房屋高宽比,圈梁的布置情况及抗震横墙最大间距6.60m 15m,均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但由于该结构未在内纵墙局部较小墙垛处设置构造柱,依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规范要求,五层至六层的砖混结构不满足抗震要求。 四、结构现状处理措施 (一)楼高 查阅原结构设计图纸,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该病房楼高度限值为15m,鉴于室内外高差为1.5m>0.6m,故极限高度可按16m计,现该结构高度为18.9m,超出规范要求2.9m,属超限多层砌体房屋,故抗震加固时应从严考虑。 (二)墙体 对于不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的墙体,采用在横墙双面(楼梯间横墙为单面)、内纵墙单面增设40mm厚的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另在外纵墙单面增设60mm厚的钢筋网混凝土面层,以提高墙体承载力及延性。其加固处理方法如下:首先,将旧墙体面层清除,对原有损坏进行必要的处理。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将旧墙面冲刷干净。其次,铺设钢筋网片并在旧墙体上打穿墙孔安设S形拉结筋(双面墙体加固)、L形拉结筋(单面墙体加固),拉筋插入穿墙孔后用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填实。钢筋网宜采用细密点焊,规格为横向钢筋为φ8@100,纵向钢筋为φ6@200。钢筋网砂浆面层应深入地下,埋深≥500mm。S、L形拉结筋均采用φ6钢筋,间距为600mm,并且呈梅花状布置。最后,浇水湿润旧墙面,并清除浮渣杂物,然后逐层抹水泥砂浆。砂浆强度等级宜≥M10,厚度为40mm。横墙双面、纵墙单面加固的墙体在纵、横墙交接处增设φ6拉结筋。 (三)门 对于需要拓宽的病房门、电梯门,采用加钢边框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其加固处理方法如下:将门洞处墙体(墙厚为240mm)沿其较长的一侧墙垛拓宽为1500mm,电梯门洞在其两侧墙体拓宽相等的长度。同时将原混凝土门过梁剔除,以两根5#槽钢(肢尖向上,中间每隔350mm用缀板-60×6连结)的钢过梁替代原混凝土过梁。同时在门框处用两根5#槽钢(肢背靠墙,中间每隔350mm用缀板-60×6连结),每隔300mm在槽钢肢背上钻孔与原墙体用M14的锚栓连接来支撑钢过梁(钢柱上部节点与钢过梁端部通过钢垫板-150×6焊接)。门洞部位墙厚为370mm的墙体拓宽采用10#槽钢替代5#槽钢(中间每隔350mm用缀板-60×6连结),以同样的加固方法处理。 (四)病房 根据医疗的需要,在每间病房内部增设卫生间。因为空心楼板内成孔处板壁较薄,当墙体荷载直接作用其上后会形成局部受压从而压坏楼板,故空心楼板上不可直接加筑任何形式的墙体,需采用GRC轻质隔墙。其加固处理方法如下:在轻质隔墙底部预埋与墙体通长的钢板,钢板(Q235)规格宽为350mm,厚度为6mm,钢板底部均匀涂抹结构胶,并与地面紧密粘结。 (五)阳台 根据医院拟对该结构阳台处外包断桥铝合金玻璃窗,经对阳台挑板的承载力进行验算,阳台挑板内的配筋基本满足增加断桥铝合金玻璃窗后构件承载力的要求。为安全起见,对该结构阳台板进行粘钢加固处理。 (六)地面 医院原计划在该结构水磨石地面上铺设瓷砖。由于在现有水磨石地面上铺设瓷砖后,增加了楼面恒荷载,加大了预制空心楼板的负荷,也增大了结构整体质量,二者均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不利;故未采用在结构水磨石地面上铺设瓷砖,而是项目装修工程中改为采用塑胶地板对原结构地面进行装饰处理。 五、结束语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加固改造方案实施,由于加固的效果主要是取决于施工质量,故严格要求施工企业加强实施过程的钢材管理、水泥管理及混凝土的标号管理,以及施工中的旧有墙面凿毛处理,施工后的质量养护,以确保施工质量,从而达到医院要求的抗震加固效果。 作者:吕晋栋 建筑抗震论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研究 0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在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如何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成为建筑行业需着重考虑的问题。但在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时应首先明确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才能抓住抗震设计的核心,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 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 高层混凝土建筑在抗震结构设计中应保证建筑在遭受强震的过程中不倒,在中等地震中经过维护还能继续使用,在轻微的地震中保持稳固,将损坏降低到最小。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达到抗震设计的要求,应做到刚柔并进,综合考虑建筑的受力情况,做好强剪弱弯的设计,并根据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设计,保证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符合要求。 1.1综合性要求 在对高层混凝土建筑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应注意建筑的刚度设计要求,利用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合理判断结构设计中的力学特点,了解机械设备的运行、建筑材料的要求以及具体的施工场地。根据这些因素确定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刚度值,充分考虑各部分的建筑结构的连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不断调整,逐渐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性能,使抗震结构的设计能够抵抗强等级的地震,即使建筑结构在发生轻微变形的情况下,建筑也能通过自我的调整,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1.2具体要求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在规划设计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尤其应着重考虑关键部分的连接点作用与不同构件的受力情况,设计人员应根据要求,保证各连接点与构件在地震中能发挥其作用。而在刚度方面,应注意刚度值的具体要求,若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刚度值过低,建筑在强震中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直接损坏建筑的主体结构,而在地震过后余震的作用下,建筑很可能会直接倒塌。除了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刚度值问题,建筑的延展性也应引起重视,保障建筑的强度与刚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促进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效用的发挥。 2地震发生过程中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破坏特点 2.1地基破坏特点 高层混凝土建筑在地震发生过程中,若地基的土层较软弱,地基会因土体的液化而发生沉降,进而破坏地基,造成建筑上部结构发生倾斜,最终使得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坍塌;除此之外,高层建筑若在一些危险地带修建,尤其是在一些泥石流、滑坡等多发地段,在地震发生时,危险地带在地震的作用力下会产生二次性伤害,导致建筑的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引发建筑裂缝的产生,并在共振效应下,损坏建筑的上部结构,引发无可挽回的结果。 2.2结构体系破坏特点 高层混凝土建筑为框架填充墙结构时,在地震的作用力下,建筑整个平面中的内框架柱上部容易引发剪切型的破坏,窗洞会因窗下墙的作用引发短柱性的损坏。但建筑若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则不易遭受严重的破坏。而在底框结构中,由于底层的刚度较低,在地震的影响才会遭受严重的破坏,并且使用的若是框架填充墙结构,底层的框架为敞开式的,在没砌墙时刚度也较低,也易遭受严重的破坏。 2.3刚度破坏特点 高层混凝土建筑的主体结构一般使用的是矩形平面结构,一旦发生地震,建筑内的电梯井会产生偏心作用,因此在强扭转振动下会加重地震的作用力,加重破坏程度。而对于一些不对称的平面结构中,地震产生的扭转振动会严重影响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建筑的损毁。 2.4构件破坏特点 不同的构件有不同的抗震性能。在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板与梁更容易遭受破坏,而剪力墙的窗台下部位置也容易产生交叉裂缝;但框架柱由于设置了螺旋箍筋,加大了层间的位移角,因此,在地震作用下不易遭受破坏。 3加强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方法 3.1做好建筑主体结构的基础设计 建筑主体结构的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高的最基本问题,因此应重视建筑基础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将结构相同的单元设置在地基性一致的地面上,并保持结构一致,对于地基位置上较软弱的土层应进行处理,以免承载力的不同引发地基沉降,并运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增加地基础结构的刚度,加强基础承载力的同时,使承载力保持在一致的水平上。并且应注重底框的运用,因为底框虽然经济实用,运用用途广,但结构体系分布不均匀,易引发结构的不均匀变形,甚至在严重的地震作用下,造成建筑部分开裂。因此,在使用底框时应在设计时增加一些措施以使底框能保持较均匀的刚度,避免不均匀造成变形的出现。 3.2增加抗震防线的设计 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并不是由某一部分构成的而是由不同的延性分体组成的,并且不同的延性分体并不是单独的工作,例如框剪结构是由剪力墙和框架分体组合而成的多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通力合作下能在余震过程中发生作用,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而增加抗震防线的重要性在于即使一道防线破坏,另一道防线也会继续发生作用,减轻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因此,设计人员应建立一个由多构件组合而成的抗震防线体系,保证同一平面内的主要构件屈服,其他的抗侧力部件能在发生弹性时,延长主体结构屈服的力度与时间,保证主体结构较强的延性以及抗侧移性。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若有的构件出现抗侧移值过大的状况,减弱了其他构件的强度,应适当增强构件的抗侧移能力,在设计中注意多重抗震防线的设计。 3.3综合多种抗震计算方法 在对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计算中,位移计算的正确性不容忽视,并且应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定量分析,控制主体结构的变形量,保证在中、低地震等级中,建筑的主体结构不会发生变形。在计算主体结构的承载力过程中,应对高烈度地震中结构的层间位移以及延性位移进行实时性的计算,具体算出建筑构件位移与结构变形间的关系,得出建筑主要构建的变形值,并对建筑截面的应变情况予以分析,计算得出构建的合理构造值,最大限度的降低主体构件在地震发生中的破坏程度。 3.4抗震的加固设计 在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因主要构件应满足一定的延性要求,在楼层较高时,通过调节轴压比以增强构件的延性,但轴压比又不应过小,否则会造成结构短柱,延性也会受到影响,在高强度的地震作用下,造成建筑的坍塌,因而应进行加固设计。首先,在地震的加固设计中应选择螺旋复合箍筋,因为螺旋复合箍筋能有效地提高建筑中柱子的抗冲击力,从而提高短柱的抗震能力。其次,框架柱的抗剪能力应与强剪弱弯以及剪压比相对应,并且柱子顶端的抗弯能力应在强柱弱梁值的范围内,使短柱在强柱弱梁或强剪弱弯时也不会破坏剪切性,增加建筑的抗震力度。最后,因为短柱的抗剪性较弱,在地震中常出现在抗弯能力还没起作用时已发生了剪性破坏,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减少短柱的抗弯能力,使其与抗剪力保持平衡,在地震发生时满足短柱的抗弯屈服。但为了减弱短柱的抗弯强度,将柱子沿竖向设缝的情况,将其划分成多个分体柱,并利用通缝或分隔板等连接键,增加建筑构件的抗震性能,促进建筑的抗震加固设计。 4结语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明确抗震设计的要求并根据具体建筑结构的抗震特点,才能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建筑各体系的破坏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减轻地震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破坏,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李璐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抗震论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析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中需要建设大量的高层建筑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居住需要,还可以满足商业和企业的不同需要。其中抗震结构设计是保证高层混凝土建筑的重要结构,也是未来我国建筑业的主要设计结构。 1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结构特点 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定义是建筑高于28m,并且层数大于10层的混凝土建筑。高层混凝土结构属于竖向的悬臂结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受到的水平载荷和垂直载荷的影响,并产生弯矩和轴向力,建筑的高度跟轴向力呈线性关系。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层数与水平位移,跟弯矩是呈上升曲线的关系,且轴向力与高度的比例关系是正比例。 2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 2.1结构尺寸的优化。 在结构几何形状和材料都规定好的条件下,计算出满足各种条件下的最优构件截面,其实就是对结构构件尺寸进行设计,使其造价最低化。2.2结构体系的优化。结构体系的优化先从结构概念设计开始,使结构平面布置满足对称、规则,立面和竖向规则,侧向刚度均匀变化。与此同时,通过定量的分析和计算对关系到体系整体性能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2.3结构功能的优化。 建筑的使用功能如何对结构和造价的影响较大,取决于工程建设完成后使用者对本项目有着怎样的使用功能要求,在能够满足用户整体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对结构功能方面进行设计优化。 2.4结构体系选择的优化。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可以选择的结构形式有很多,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由于对结构的要求很多,结构的选型也十分复杂,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确定,并且需要结构、建筑、经济上各方面的协调平衡,才能对结构体系进行优化选择。 2.5基于最优设防烈度的抗震结构优化设计。 在确定了结构类型、布局和材料后,抗震结构还需要确定抗震设防水平,先进行设防水平选择在进行结构尺寸优化,这就是基于最优设防烈度的抗震结构优化设计。 3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方法 3.1改进结构设计方案。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需要满足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抗震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主体结构需要能抵御空间的变形,并且在结构进行延伸变化时可以进行恢复,以抵消在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变形时所产生的不利形变,保证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稳定性。在评价地震作用对高层混泥土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时,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考虑各结构部分,最大限度的控制高层混泥土各部分的受力情况,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得到提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层混凝土的竖向结构受力,使高层混凝土建筑可以满足相关的刚度设计要求,受力更加平衡,保证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符合要求。此外,还需要考虑高层混凝土建筑位置的地质情况,在设计抗震结构时考虑防震,对于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关键部分的施工应十分注意,尽可能的降低高层混凝土建筑所承受的重力,使其建筑受力均匀,符合重力的变化规律,避免高层混凝土建筑产生过多的水平力和竖向力的不均匀,从整体上提高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 3.2科学选定建设位置。 高层混凝土建筑的选址也十分重要,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应综合分析项目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所以在高层混凝土建筑的选址上应做到科学合理,对于高层混凝土建筑周围的环境及地质情况也要考虑其中。选取的原则是:高层混凝土建筑应避免临近电厂、变电站等区域,减少周围环境对建筑的不良影响;高层混凝土建筑还需要远离丘陵和山坡,因为这些区域的抗震能力较低,不利于抗震设计。 3.3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参数设计合理。 应用模拟软件对高层混凝土建筑发生地震时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来选择科学的结构参数,分析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的质量检测、施工工艺、地质等情况的充分掌握,在对高层混凝土建筑进行抗震结构设计,充分的了解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对抗震设计进行合理优化,在影响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主要部分需要进行说明,这对于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是十分有帮助的。此外,对于高层混凝土的抗震结构设计还应建立数据库,这样可以方面设计人员对以往工程设计资料的查找,在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受力研究时可以参照以往相似工程,对于力学模型的建立也是十分有用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参数包括扭转角度和震动周期等,众多的结构设计参数在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都需要互相协调和仔细分析,以保证参数的科学合理。 3.4控制扭转效应。 地震会对建筑产生水平力、竖向力和扭转力,这种各方向力的综合作用下,会对建筑物产生严重破坏,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地震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和随机性,因此地震的发生难以预测并且需要面对很多未知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不能仅对水平力和竖向力进行防护,还需要对扭转力作用进行考虑,对抗震结构的位移进行要求,并测定最大和最小位移结构的刚度,保证混凝土建筑的整体位移具有一致性,对于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的每一部分都符合要求,对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如发现隐患应及时的改正,尽可能的保证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抗震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由于居民对高层混凝土建筑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实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更加安全的抗震结构,这不仅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安全抗震要求,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建筑行业的健康高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郭辉 单位: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抗震论文: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分析 砌体结构在我国的运用广泛,绝大多数的楼房建筑是由砖石砌成,这些建筑的人员活动密集,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地震,往往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房屋的倒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在我国以往的砌体结构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的抗震功能缺乏重视,抗震施工技术落后。近年来,随着我国特大地震灾害的频繁出现,砖砌结构的抗震功能受到重视,如何通过在砖砌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技术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建筑的防震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我国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 1.1破坏原因 砌体结构往往是砖石砌成的,建筑墙体的抗剪强度不足,地震中墙体容易产生裂缝,特别是在墙体的底层,受剪切作用的影响,裂缝呈X形,这就导致墙体上层结构受重力影响时,造成墙体的滑落和移动,进而造成上层建筑的倒塌。在建筑过程中,没有注意使各墙体之间形成统一的整体结构,这就降低了建筑的稳固性,在地震发生时,一旦一处的墙体遭到破坏,整个建筑就失去了整体支撑的平衡,造成倾斜和倒塌。 1.2破坏规律 地震的发生是从地下开始的,砖砌结构建筑的底层也是承重压力最大的地区。在地震发生时,来自地下的破坏会首先破坏建筑的底部,使建筑底部的墙体出现裂缝和移动,从而造成建筑的上层的倾斜和移动,直至倒塌。当前,我国砌体建筑的外围墙体都缺少必要的防震支撑,建筑边端的墙体缺少整体的约束作用,而且我国大多建筑的下层房屋,在设计时往往作为客厅、商场等,墙体少,更不容易与外墙形成连接的稳固整体。此外,在地震发生时,边端墙体特别是墙体相接的地方容易受到多方力量的挤压,破坏更为严重。随着居民住房需求的增大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当前我国砌体结构的建筑在高度上越来越高,但是相应的抗震技术却没有同步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底部的抗压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同时,高层建筑的每一层都是一个抗震的质点,当地震发生时,一个抗震质点的倾覆、弯曲就会给整个建筑带来破坏和倒塌的风险。在砌体建筑中,墙体是抗震的最主要的力量,墙体一旦受到破坏,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就不复存在了。其中横墙和纵墙是抗震的关键,横墙和纵墙的分布多少和配置的均匀程度与建筑的抗震能力密切相关。横墙和纵墙通过合理的分配和连接作用,形成抗震整体,在地震发生时,合理的横纵墙配置,可以发挥有效的抗震能力。砌体结构的楼梯是地震中最易受到破坏的地区之一,在高层砌体建筑中,楼梯间没有支撑结构,形成了整个砌体建筑中的缺口,当楼梯间的设置位于建筑的边端时,楼梯间周围的房屋结构会向楼梯间倾斜,造成破坏。 2当前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施工的问题 2.1构造柱与砖墙体的水平拉结钢筋施工不规范 构造柱与砖墙之间的拉结钢筋是连接两者,并形成建筑加固整体的重要施工点,如果在拉结钢筋的施工过程中,拉结钢筋设置的过少或者间距不够均匀,或是钢筋与墙体之间的具体不合理,都会造成地震发生时,因着力点的不均匀导致墙体的错位、变形,造成建筑的破坏。 2.2圈梁在外墙转角处不设或漏设转角附加筋,构造柱纵筋位移 圈梁具有提高建筑刚度、增加建筑物整体性和抗拉抗剪等作用,转角附加筋可以防止圈梁发生错位,提高其防震性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为和上部构造柱纵筋搭接,强行将纵筋扳倒到上部构造柱纵筋的位置,这样不仅使其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也削弱了构造柱的抗震作用。 2.3构造柱箍筋弯钩的角度、长度、箍筋扣的摆放位置达不到规范要求 箍筋弯钩和箍筋扣是使纵筋和建筑墙体构成建筑整体,从而提高砌体结构的稳固性和抗震性的重要元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因为思想认识不到位或是工作的疏忽未把箍筋扣螺旋或错开,甚至随意摆放,使弯钩角度不足或是超过135°,弯钩的长度达不到10d,这些都会使箍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整个建筑抗震能力的下降。 3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施工的技术分析 3.1对砌体结构进行隔震加固 在我国砌体结构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传统的砌体建筑的抗震加固方法,如设置夹板墙、增设壁柱及圈梁等,这些加固抗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砌体建筑的抗震能力,但是这些方法会对砌体结构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固设置过程中难免给建筑本身带来不必要的改变。隔震技术是通过隔震层的设置,隔绝和消除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能力的新型技术,这种技术从根本上隔绝地震和建筑之间的联系,是当前建筑抗震的重要方法。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实际实践,现在确定的隔震加固施工流程为:水准测量(对建筑的各种数据进行勘测分析)室内外土方开挖(对建筑区域地下的施工)施工放样控制标高基础加固施工段划分(对隔震区域进行分段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墙体托换墙体开凿隔震支座就位混凝土养护、拆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施工流程,相关的技术工作要细致到位。 3.2墙体托换设计 在砌体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建筑墙体的强度无法满足建筑强度和抗震的需要,就必须要将已有的墙体拆除并重新施工。但是,砌体建筑楼层高,在托换过程中施工困难,所以要先对墙体进行框架的施工,在框架的支撑之下,才能拆除不符合要求的墙体,从而保障托换过程的安全,如图2所示。托换框架与其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组成墙梁结构来支承上部结构传来的均布荷载,并将其转换成隔震支座处的集中荷载。而托梁下的隔震支座因其竖向刚度非常大,可作为整个墙梁构件的竖向支座。 3.3重点加固薄弱区域 墙体是支撑建筑的主要结构,也是在地震发生时,主要的抗震设施。楼梯间缺少墙体支撑,是地震发生时,容易被破坏的地区,并且楼梯间与墙体之间缺少支撑,墙体的扭曲或者楼梯间的坍塌都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建筑的严重破坏。所以要对楼梯间进行加固处理,并且在楼梯和墙体之间形成稳固性的连接,从而增加楼梯间的稳固性,减弱楼梯间对墙体的影响。 4结语 根据砌体结构建筑在地震发生过程中造成的破坏的规律的总结,并对当前我国砌体结构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漏洞和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从而找出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弱点和技术缺陷,通过先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有效加强砌体结构的稳固性,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这是当前我国建筑加强安全性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对我国砌体结构建筑技术的提高和建筑安全性能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曙光 单位: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抗震论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建筑领域逐渐地向高层方向发展,众多高层混凝土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结构设计的难点。主要是因为高层混凝土建筑的人口相对密集,一旦发生地震灾害,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较低而发生坍塌,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同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这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进行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为高层建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分析 ①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规划与设计时,应该经过精确的计算与分析,合理的掌握结构刚度,充分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所有设备的运行参数、建材的性能以及物理力学知识,以此确定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整体高度大小,并设置科学的连接,以此实现对刚度的合理调整。为了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能力,应该尽可能的将建筑波动受力控制在地质支撑范围以内,即当高层混凝土建筑基础结构出现变形之后,抗震结构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整体结构的变形幅度,然后通过有效的维护工作,保证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安全和使用价值。 ②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正确的分析关键部位或者重要部件和其他部件之间连接点的受力状况,通过合理的计算,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以此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能力,当地震灾害发生之后,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损失。此外,通过对当地历年的地震灾害进行分析,如果高层混凝土建筑采用柔和刚度设计,当地震灾害发生之后,将会导致主体内部结构遭到损坏,在余震的作用下,会导致建筑结构发生连锁反应,对建筑结构造成持续破坏,最终导致建筑倒塌。对此,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应该充分的研究与分析混凝土抗震结构,以此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刚度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同时强化建筑结构的延伸性,进而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灾害给建筑造成的损失。 2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的优化设计 ①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尽可能的避免选择在地震因素或者灾害多发地,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位置,对于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高层混凝土建筑周围不应该存在变电所、发电站等安全指数不稳定的地区,同时避开低洼沼泽、陡峭山坡等抗震效果差的地区。 ②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应该坚持均匀、对称、规整等原则,高层混凝土建筑各个楼层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会发生侧移,主要包括整体转动、整体平移、剪切变形以及整体弯曲变形,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应该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结构的变形。为了降低结构侧移,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采用弯双重抗侧力体系,减小框架的梁距与柱距,采用竖向支撑的交错布置方式,采用立体构件取代传统的平面构件;利用倾斜里面和扭转体型,采用围护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适当的增加建筑的宽度;在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的控制厚薄层,这样既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又不会使薄弱层发生变形,这是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整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 ③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应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主要是因为地震灾害经过强烈的震动后,会伴随多次余震,如果高层混凝土建筑只设置一道抗震防线,将会由于损伤累积导致建筑倒塌。地震作用下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筋混凝土的抗变形能力,地震对发区域的高层混凝土建筑,其抗震设计应该采用延性框架,同时加强结构局部薄弱区的刚度与承载能力,以此保证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整体性与抗震能力,尽可能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造成损害。通过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能够有效的避免建筑结构出现薄弱区。同时,通过加强概念设计,加强薄弱部位,重视结构的延性设计,合理的控制钢筋的锚固长度,特别是直线段锚固长度,同时考虑温度应力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全方位的考虑,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能够显著的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 ④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应该重视消能减震与隔震措施。目前,我国以及世界各国都采用了延性结构体系,主要是因为延性结构通过对建筑物的刚度进行调控,当地震灾害发生之后,建筑结构构件进入延性的塑性状态,以此起到降低地震作用力,削减地震对高层建筑造成的损坏。延性结构虽然能够吸收地震能量,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其消耗地震能力的作用越来越小,不能很好的起到耗能减震的作用,传统的延性结构体系已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现代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要求。 ⑤充分考虑位移,尽可能的降低输入地震能量。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位移问题,设计人员应该根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重视计算承载力,然后采用弹性策略,系统的分析与计算建筑结构力,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前提下,考虑横向弯矩,展开深层次的设计;通过减少建筑自重,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在水平方向的侧移,通过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能够有效的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为了降低地震输入能量,在高层混凝土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地震预期作用,全面的分析、预算和计算变形问题,尽可能的提高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同时考虑地震时间层的位移侧移和综合位移之间的延性比,这样能够显著的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混凝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根据高层混凝土建筑项目的实际状况,应用先进的抗震设计理念、科学的抗震结构形式以及相关抗震措施,不断的提高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当发生地震灾害时,为人们的逃生提供宝贵的时间。同时,加强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对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欢 单位: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筑抗震论文: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对土建造价的影响 地震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破坏力,地震引发的重大事故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损失,更多的是生命逝去的悲剧。主要原因在于,地震的烈度远高于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而且建筑物的抗震效果不大,难以抵挡高震感而倒坍。如13年四川雅安地震地震烈度已超过当地所能承受的设防烈度,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为有效防范高强度地震带来的危害,由此引发了建筑界在建筑设防烈度上的探讨与研究。 1提升抗震设防烈度的必要性 大地震给一个地区带来的各种损失是难以用数字估算的。以13年四川雅安地震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其造成的直接损失约在数百亿,间接损失难以评估,其中大部分损失来源于建筑物的损毁。雅安周边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然而雅安地震的烈度要大大超出当地所制定的标准,所以我们在提升抗震设防烈度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地震作用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时间、地点、以及强度范围等随机性较强。现如今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抗震设防的水平,并且因为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例如四川的设防烈度为七度,而九寨沟为八度等。因为抗震设防烈度存在差异,建筑工程造价受到影响必然会发生变化。所以要科学分析来合理改进抗震设防烈度。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建筑对于室外景观以及室内装潢的投入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然而各种维护、清洁设备的投入在总体上使建筑总造价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土建造价所占比例。因为土建造价提升极小,一旦建筑遭受破坏,将会带来重大的损失,如漏电、火灾等次生灾害。 2算例分析 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定不仅和当地的设防烈度、建筑场地以及地震分组等外部因素都有关,还和建筑的设防分类高度、建筑高度、结构的类型等都有关。提升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将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大建筑结构构件抗震力。在造价上只是加大了截面的尺寸,也就是只增加了钢筋混凝土的使用量,然而对楼板的厚度以及配筋量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某一机场为例进行分析。空管工程素有机场“大脑”之称,而集合了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航管楼则堪称是机场“大脑”的“脑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据了解,该新桥机场空管工程主要包括航管楼工程、塔台工程、气象工程、雷达工程和场外导航台工程,总建设投资约1.76亿元,主要规划用地约135亩,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其中航管楼工程为四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955㎡,建筑总高度20.95m,抗震设防烈度7度,土建工程造价为2200多万元。建成后将集中采装国际先进的空管自动化系统、雷达监视系统、卫星通讯和地空通信系统,构建成集管制指挥、通讯导航、气象服务、航行情报于一体的全功能、综合性的先进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堪称是机场“大脑”的“脑干”。该地跟历史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属于地震少发地带且强度较弱。因此七度抗震设防烈度对本地是极为安全的。当然如果是按照8度或九度来进行设防会更安全,但是对于工程建筑造价来说,每提高1烈度进行设防,建筑物的造价也会相应提升3-5个百分点。 3提升抗震设防烈度的有效方法 抗震烈度高于八。这时可以改变建筑本身的设计结构,设置隔震以及消震设备来增加各个支撑部位的抗震性能,从而达到设防烈度标准。此种方式的造价要比那种通过改变部件的尺寸和配筋率要少得多,而且更为有效。所以选择合适的体系能够为建筑抗灾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也会给予土建造价以直接影响。抗震烈度介于六度和八度之间。可以通过改变部件的尺寸和配筋率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抗震技术也越来越多。当前以斜撑为主要研究对象,能够很大程度降低土建造价。建筑结构有其纵向构件,主要作用是承受纵向压力。然而在受到水平压力时,就会变弯,这时就需要补救措施,会增加成本。选择斜撑这一方法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其构件都是拉压式构造,对水平压力起着一定的抵抗作用,同时也能减小其中构件的尺寸和减少纵向构件的数量来达到降低土建造价的目的。 4提升设防烈度对土建造价的影响分析 以某一住宅小区高层为例来进行说明,此楼的高度为45m,建筑首层的高度大约为3.5m,以上各层高度均为3.3m,其中混凝土墙壁厚度约为185mm以此为护墙。因为工程在不同的抗震设防条件下,其土建造价与钢筋的使用量息息相关,在合理范围内,以6、7、8度作为抗震设防烈度的标准,并且按照最经济适用的尺寸来选择构件,来对造价存在的差异来进行分析。通过调查数据表明,在保证建筑结构不会发生改变的前提下,需要增加构件的钢筋配量,如抗震烈度从6度提升至7度,截面尺寸也会相应变化6根;而抗震烈度从7度提升至8度时,则要改变13根柱子的尺寸。对于不设防,钢筋的使用量会随抗震烈度的提升而变少,由不设防到设防烈度为6度使用量提升大概为13%;从6度升至7度则约提升11%;从7度到8度使用量已经降至到仅提升9%。对应的土建造价增加幅度,6度设防烈度提升的造价约为2%,而当设防烈度提升到7度时造价大致提高到6%,达到8度时增加约11%。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建筑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而创造出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性强、抗震效果好的建筑为人们广泛关注。所以在建筑的时候要根据地区情况来决定抗震设防烈度,一般要以基本烈度为标准来进行抗震设防烈度的规划设计。提高结构抗震性,对土建造价的影响并不大,在整体造价中,所占比例极小。相对于那些昂贵的室内装潢和豪华体验,一旦发生重大地震,所产生的破坏力不仅仅是,豪华的装修和高科技的设备等化为废品,甚至会导致失火、漏电等一系列次生灾害以及人元伤亡。因此而造成的财物损失要远远超过土建造价的损失。所以为确保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要对土建造价进行一定提升。 作者:谢妤芳 单位:寻乌县城乡规划建没局 建筑抗震论文: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研究 引言 最近我们国家的很多地区都发生了地震,地震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地震中有很多建筑房屋发生倒塌的情况,因为这种原因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建筑物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只要是有地震发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危害。所以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可能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物在建设的过程中使用的抗震方法多为等效斜撑,这种方法对于抗震十分有效,可是它的精度却很低,这也就造成了在实际运用上的局限性。我国的很多相关研究人员有提出运用非线的有限元角度对建筑模型进行填充,但是这种方式的施工过程太过复杂,并不是十分适合建筑物。所以,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里,我们还是需要对抗震性能进行理论上的掌握。并且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周期修正系数的去进行是确定的。 二、相关的抗震设计 1.参考建筑结构的主要构造去进行抗震的设计 通常的情况,运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时候,是运用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控制的方式,还有就是最小配筋率去对抗震设计进行实现。建筑的砖混结构,通常比较常见的组成方式有对房屋的整体高度以及建筑的层数和层高进行限制的作用;在建筑的横纵墙里去进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立,同时还需要设置一些防震缝。在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规范中也有一些相关强制性的条例。 2.按照建筑结构的性能目标去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 在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主要目的就是使其在出现地震的时候可以很好的抗震。所以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建筑物所要建设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强度进行衡量然后将其作为抗震设计的标准。并且要将对建筑物本身的内部的结构不造成破坏去对建筑物的抗震的性能进行确认。建筑物在没有进行抗震设计的部位上也要求应该具备一定的抗震的性能,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在出现地震的时候使建筑物处于一个可以承受的弹性中。 3.参考相关的建筑场地去进行抗震的设计 建筑的结构整体上应该有着非常好的抗震性,同时对于建筑物的建筑场地也要选择一个比较稳定的地点,同时在建筑物上还需要设置抗震层。然后还要对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附近的建筑物进行安全性的思路和设计。在对建筑结构的场地进行规划的时候,还需要从能够对建筑上部结构的位移进行适应的特点以及性能方面去进行考量。 三、具体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方式 1.基础性防震措施应用 (一)地基隔震 地基的隔震主要的作用是在建筑的地基还有土层之间所建立的一个缓冲层,这个缓冲层的主要作用是如果头地震发生的时候可以减小建筑和土层之间的震动,并且对震能的进行吸收,这样的一种方式能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目前,我们国家比较常用的地基隔层主要是沥青的原料隔震层。 (二)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是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里面比较主要的一点,在抗震方式的选择上,为了减弱地震对建筑物的上部结构的伤害,还应该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基础位置的接触点上建立隔震层,预防地震力从地基的方向朝上部的结构进行传播。 (三)间层隔震 间层隔震是为了能够对地震的冲击剩下的力进行吸收而建立的,间层的隔震的建立可以对震力进行起到进一步削减的作用,这样的一个方式就可以使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更加减弱。间层的隔震通常都是安装在原始的结构层上,这也是我们国家使用的比较久的一种抗震措施,它的优势就是操作简单。 (四)悬挂隔震 悬挂隔震是运用悬挂的方式,把建筑物全部或者是部分的结构与地面脱离,从而实现在地震出现的时候,可以减少地面的震动以及和建筑物之间的震力。当前,此样的一种抗震的方式一般都是被用在很多大型的钢结构建筑里,这种抗震的效果十分的明显。 2.机敏减震支撑体系 机敏减震支撑体系是集合了现代科技技术的防震系统,主要是运用活塞的运动原理,去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的。在发生地震灾害的时候,可以对建筑结构中的内金额外能够通过不断的滑动来消减地震的破坏力进行保障,从而降低震力破坏以及消耗地震作用力的传导。当前,这一技术还在不断的研究以及完善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有效的使用,给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3.效能减震技术应用 效能减震是对地震所出现动能的消耗,以此去对地震能的传导大小进行减弱,从而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进行降低。当前,我们国家在这样技术上通常都是选择消能器以及阻尼器,这两种器械都可以实现地震能量的有效消耗以及吸收,降低震力对建筑主体产生的损坏,以此去对建筑主的体结构安全以及结构的稳性定进行保护。 结束语 我们国家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可能出现的地震的地点和时间以及地震的强度是不没办法做到非常精准的预知的,在加上人们对于地震的一些知识掌握的还不是很全面,所以,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强化是十分有必要的。准确的施工抗震的原则以提升建筑的承载力和刚度还有延性为目标,并且对结构体型的简单和结构受力以及传力途径进行直接的保证,使得整体结构和结构的构件全都可以起到作用,从设计上去对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人民的生命及财产进行保障。 作者:张靖孟 单位:海南元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 建筑抗震论文: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的处理 引言 建筑物的层高一定时,为提升其延性,通常会选择减少其轴压比,轴压比的减小又会增加柱截面,进而减小了柱的剪跨比,使其延性受到影响。因而,在高层建筑中,为使轴压比的限值满足相关要求,通常柱的截面都较大,而使建筑结构的底部出现短柱问题。另一方面,荷载大而楼层低的建筑物设计中也会产生短柱问题。而短柱其延性较差超短柱更甚,一旦地震发生,很容易形成剪切破坏,而使得结构出现破坏甚至坍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基于此,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短柱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短柱问题的相应对策,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展开介绍,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1短柱的判断方法 根据我国相关规范指出,短柱为柱净髙和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大与4的柱,技术人员也多以此来判断是否为短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柱剪跨比才是判定短柱的具体参数,只有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才为短柱,而当柱净髙和截面髙度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剪跨比也不一定不大于2,也即不能肯定一定是短柱,而按照柱净髙和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大于4进行短柱的判定时,其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剪跨比不大于2,二是由于框架柱的反弯点通常距离柱中点较近,但,髙层建筑其梁柱的通常较小,尤其是对于底部来说,柱底嵌固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梁对柱所形成的约束弯距也不大,反弯点其髙度要远远髙出柱髙的一半,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存在反弯点,对于这种情形,用柱净髙和截面髙度的比值不大于4进行短柱的判定,就不再适合,此时,应以剪跨比作为短柱的判定依据。当框架柱其反弯点没有位于柱中点时,柱子上下截面就具有不一样的弯矩值,因而,框架柱其上下截面也就具有不同的剪跨比。对于该种情况,该如何进行短柱的判定呢?笔者认为,框架柱上下截面的剪跨比最大的应作为短柱的判定依据,这是由于,框架柱其受力特性可等同于轴压力一定的连续梁,柱高等同子连续梁剪跨。根据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当连续梁的剪跨不变时,且其上下截面的钢筋配置也相一致时,弯矩大的区域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性也大,对于框架柱来说,其弯矩大的区域也较容易出现临界斜裂缝。实际上,在柱髙或是连续梁的剪跨区间内,弯矩大的区域通常其剪跨比也最大。而钢筋混凝土其抗剪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在承受荷载时,一旦出现剪切破坏,其发生的区域一定是弯矩大的地方。而可能出现剪切破坏的截面剪跨比自然应是作为短柱判定依据的剪跨比。一般来说,对于髙层建筑其底部楼层而言,框架柱其反弯点相对偏上,也即柱上截面的弯矩值小于下截面的弯矩值,对于该种情况,短柱的判定可以下截面的剪跨比不大于2或是n层柱其净高和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大于2与n层柱其反弯点高度比的比值为依据,而后者具有通用性。当进行框架柱是否属于短柱的初步判定时,可先通过D值法将柱的反弯点髙度比确定下来,然后再根据短后者短柱判定依据进行判断,对于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而言,可结合验算结果进一步的进行判定。 2解决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的几点建议 在根据剪跨比对框架柱是否属于短柱进行判定后,根据普通框架柱其相关抗震要求,只需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而当确定框架柱为短柱后,应尽可能的使短柱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减小其截面尺寸,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短柱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进而提髙短柱的抗震能力。 2.1复合螺旋箍筋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框架柱抗剪力应符合弱弯强剪以及剪压比的限值要求,而柱端其抗弯力应符合弱梁强柱的要求,短柱在满足弱弯强剪和弱梁强柱的双重要求下,是可以避免剪切破坏的发生的。因而,复合螺旋箍筋能够使柱的抗剪力得到提升,并使对混凝土的制约作用得到改善,以增强短柱的抗震能力。 2.2分体柱 相交于短柱的抗剪力而言,其抗弯性能更好。然而,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多是剪切破坏,因而,短柱的抗弯性能也就无法充分的得到发挥。基于此,可适当的将短柱其抗弯强度人为的加以削弱,使短柱的抗弯强度比其抗剪强度略低些,当地震发生时,柱子的抗弯强度首先达到,从而表现为延性破坏。.在进行短柱抗弯强度的削弱时,可采取的人为方法有,沿竖向在柱中设缝,将短柱分成分体柱,分体柱可由2个或是4个柱肢组成,并分别进行分体柱柱肢的配筋,还可将部分连接键设置于柱肢间,以使其初期刚度得以增强,并增大其后期的耗能力。一般来说,连接键的形式包括通缝、素砼连接键、预制分割板等。由分体柱的相关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分体柱方法虽然并没有怎么改变柱的抗剪力,只是稍微降低了柱的抗弯力,然而,柱的延展性和变形力均有明显的提升,柱的破坏也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弯曲破坏,实现了短柱变“长”的构想,使短柱的抗震性能得到提升,尤其是剪跨比不大于1.5的超短柱,且该种方法在工程的实际建设中也己经在应用。 2.3钢骨砼柱 钢骨及外包砼一起构成钢骨砼柱,钢骨截面通常为焊接拼制钢板而成的或是直接扎成的十字形、口字形、工字形等。相较于钢结构而言,钢骨砼柱其外包轮能够起到避免钢构件出现局部扭曲变形的问题,使柱的刚度得到提升,钢构件平面的扭转弯曲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充分发挥出钢材强度的作用。钢骨砼结构的有效利用,相较于普通钢结构而言,其节约了将近一半以上的钢材。另外,外包轮还使结构具有更好的耐久耐火能力。相较于钢筋砼结构来说,因钢骨轮有钢骨的作用,其承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柱的截面尺寸被有效地降低,钢骨的边缘和箍筋很好的约束了砼,增强了其延展性,且由于钢骨塑性较好,柱子的延性和耗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髙。因钢骨轮柱兼具钢和砼的特性,其截面尺寸较小,重量轻,延展性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优越等,若能将钢骨砼柱应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其钢筋砼下方一定位置处,将会使柱截面尺寸大大的被减小,而使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3结语 由于短柱的延性差,当发生地震时,很容易形成剪切破坏,而使建筑结构受到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坍塌,影响了建筑物功能的发挥。解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种的短柱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而解决短柱问题的前提就是对短柱进行准确的判定,本文提出了短柱判定的相关依据,以供参考。为解决短柱问题,笔者认为应有效应用复合螺旋箍筋、分体柱、钢骨砼柱等方法,以使高层建筑结构中存在的短柱其延性得到改善和增强,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增强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而充分发挥出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夏奎 单位: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抗震论文: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比较常见,这类建筑有着较高的美观性,建筑结构多采用的是钢结构,高层建筑对抗震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设计人员要做好结构的优化工作,选择高强度的施工材料,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其次要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人员必须重视抗震设计工作,其关系着业主居住的安全性。在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时,要提高梁柱的承载能力,这可以避免地震等作用力对梁柱造成较大的破坏。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概念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以及气候环境条件,针对一些地震高发地带,设计需要采用强度较高的施工材料,要做好建筑结构的优化工作,保证建筑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高层建筑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设计与施工时,一定要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并且要使建筑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不会出现结构严重变形的问题。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笔者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以及结构优化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 1.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设计人员需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还要合理确定施工的材料,施工材料要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刚度,建筑结构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另外,在高层建筑施工时,需尽量减少耗能情况,施工单位要多采用可再生的新型能源。 1.2高层建筑结构优化措施 1.2.1加强结构体系的优化高层建筑施工在选择材料时,应尽量选择轻质的材料,结构材料还要具有较高的强度,这样的结构有着良好的连续性,可以抵抗较大的荷载以及作用力,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并优化结构体系,是提高建筑防震效果的有效措施。建筑工程多采用的是钢结构或者型钢混凝土结构,这对钢材以及混凝土的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优化建筑抗震结构体系,可以保证建筑的承载力,避免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出现变形问题,良好的建筑结构可以起到吸收地震能量的作用,在地震灾害下,有利于避免建筑出现较为严重的损毁问题。建筑抗震设计需主要结构的整体性,这考验了设计人员的能力,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可以保证建筑结构达到立面的效果,提高建筑使用的安全性。 1.2.2场地的选择高层建筑对施工场地也有着一定要求,在施工前,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地质的考察工作,对施工场地的土质进行检测,并保证地质结构的稳定性,设计人员加强实地勘探,可以了解该地区是否存在地震隐患,并了解地下岩层的结构,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准确的场地数据。如果遇到不适合建造高层建筑的场地,应该采取回避的措施,给出恰当的危险性评价,从根源上杜绝出现由于地面的震动而摧毁地基的现象。 1.2.3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对于抗震作用比较大,不规则的建筑结构不利于抗震。因为建筑结构具有规则以及对称的剖面结构,地震对建筑物带来的摇晃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抗震效果。从建筑竖向剖面理论来说,竖向抗侧力构建的截面尺寸以及材料强度应该自下而上的逐渐减少,这样就能够避免测力结构的承载力突变。因此,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物,应该尽量避免过于规则的结构组成,不能一味的追求其视觉效果,更多的注重抗震要求。 1.2.4多道防震体系一般情况下,一次地震不会造成持续的震动,但是可能会造成接连不断的余震,尽管强度不大,但是从持续时间以及反复次数上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高层建筑物只是采取单体的结构,一旦遭遇到破坏时就会难以应付接踵而来的持续余震,最终导致建筑物坍塌。针对此种现象,就必须设立多道防震体系。设立多道防震体系,及时第一道防震线被摧毁,还有第二道以及第三道防震线,就能够很好的躲避反复的余震带来的破坏,大大的降低了危险指数,增加了抗震能力。 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主要的几个问题 2.1控制结构超限现象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 对于结构薄弱位置,在框架柱内设置型钢,提高其承载力以及抗震安全性;控制结构扭转比,使结构楼层的扭转位移比小于1.2;对于个别墙柱按照中震弹性以及小震计算结果进行包络设计,满足中震弹性的抗震性能目标;依次类推,标准层的个别墙柱则按照中震计算结果,满足中震不屈服的抗震性能目标;根据弹塑性实程分析结果,连梁以及框架梁出现弯曲塑性铰,梁端塑性铰在各个楼层分布较为均匀,反应历程中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1/120,满足规范要求。 2.2剪力墙连梁抗震设计措施 ①调整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对内力以及位移进行计算时,对竖向与水平的荷载效应下两种情形进行区别对待。在水平荷载效应下,可以折减连梁的刚度系数,例如:当出现作用力时,折减系数应该大于或者等于0.50;在竖向荷载效应下,不需要折减连梁的刚度系数,通过利用支座弯矩调整的幅度来降低连梁支座的弯矩。 ②调整连梁跨高比:在设计连梁时,可能会遇到刚度折减之后连梁的正截面仍然承受剪承载力不足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增加洞口的宽度,减低高度。 ③其他措施:设置水平缝形成双连梁、连梁内设置交叉暗撑、采用型钢混凝土连梁、调整连梁的内力以及增加连梁延性等。 3结论 本文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概念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在抗震设计工作中,要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条件,还要遵循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高层建筑在设计与施工时,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其多采用的是型钢混凝土结构,这主要是因为该结构有着良好的抗震效果。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建筑结构自身刚度,要考虑施工场地是否存在地震隐患。设计人员要多对建筑结构进行多次优化,要与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作者:高振东 单位:哈尔滨市江北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筑抗震论文: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优化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21世纪里,建筑工程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尤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问题也变成了人们所重视的问题了。总所周知,地震对于人类来说属于一种破坏性极强、作用迅速、突发性强的地表运动。对于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是极其复杂的,对其我们要考虑很多因素,可是由于许多技术问题还是不够完善,因此当有地震发生时建筑就很难起到令人满意的抗震性能。由于在我们国家的许多个地区是非常容易发生地震现象的,所以这对于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工程设计来说就是一极其繁重的任务了,再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筑的安全问题了。因此国家以及建筑企业一定要对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问题加以重视。 1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原则 1.1关于结构的规则性 在建筑防震结构设计的初级阶段,要先了解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并与之结合,优化建筑平面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对于那些高层建筑,一定要确保其刚度足够强,以此来降低结构扭转的影响,对建筑物的要求就是要保证其平面均匀对称,建筑物的柱网剪力墙一定要合理布置。由于这种建筑结构能够很容易的产生建筑物多地震的反应,在进行建筑防震结构设计时要对建筑合理布置,这样对于降低竖向构件间的差异变形以及结构内应力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进行建筑防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使建筑物的垂直重力的荷载均匀受力,满足其结构刚度、保证其体型简单。通过近几年来的地震灾害可以表明,当有地震发生时,只有建筑物平立面的布局合理简洁,受力均匀,才可以满足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 1.2关于层间的位移限制 当建筑结构工程师进行建筑防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结构材料、位移的限制、装修标准、结构体系、侧向荷载以及高比宽等问题。在建筑防震结构设计时要严格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值,并对建筑的所处位置进行有效的设计,确保其稳定性及功能的正常使用等。建筑在地震或者是风力的作用下层间经常会出现较大位移,在建筑防震结构设计时既要满足其刚度问题,又要避免超过其承载力。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2.1注意确定基本设计信息 由建筑物所在地区建筑类别及其防烈度等对抗震等级进行确定。其中要加以注意的是,高层建筑大多都属于丙类建筑,它是不需要对设防烈度进行调整,可是甲类和乙类建筑,它们一定要依照《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来对设防烈度进行调整。在进行建筑防震结构设计时要明确地震加速度、地面粗糙度以及该场土地类别,这样一来建筑防震结构设计就更加科学合理了。一般来说建筑物越高,风荷载对其就有越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重视基本风压,如果建筑物对风荷载较为敏感或者是本身高于60m时,一定要采用百年重现的风压区,还要按照建筑的高宽比、形状等这些来选择建筑物的体形系数。2.2正确选择设计参数以及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概念设计,要明确建筑结构设计体系的地震作用的途径,设计多条抗震防线。注意要把建筑结构的最大高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建筑结构的延性足够。对于剪力墙而言,其布置一定要对称均匀,并在其纵横方向都要去布置,尽量让两个主轴方向刚度接近。另外要注意,尽量减少墙体开洞,若真的要开洞,要使洞口对齐,不要任意的开洞。对于砼结构而言,其构件要控制受力钢筋、截面尺寸以及钢筋设置,避免发生弯曲破坏慢于剪切破坏、钢筋破坏慢于钢筋锚固粘结构破坏、钢筋的屈服慢于砼的压溃。对于各个结构间的连接要注意构件节点的破坏。对于预埋件,其锚固破坏不要先于连接件。 3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 3.1对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加以重视 建筑概念之所以形成就是人们对其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也反映出了人类对于事物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在进行建筑结果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一定要对建筑设计的概念熟练地掌握,只有这样设计师才可能设计出一个安全经济,构建平衡,结构科学合理的优质建筑物。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师要注意把建筑概念的基本思想贯穿其中。建筑结构设计师要运用自身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深厚的设计理论,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设计概念,并用其完成高水平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建筑的概念设计对于设计师而言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3.2对建筑抗震设计理念进行加强 我们都知道,对于建筑物而言,不但要承担起其本身的垂直负荷,还要承受相当于地震冲击以及侧风向负载的力度。在建筑物中,对于不同高度的抗侧力,其冲击强度大都不同,这样就会有薄弱层面存在,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尽量去减弱甚至避免。如今在我们国家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规范中,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抗震,这样对于建筑抗震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首先是第一阶段,建筑结构设计师要对地震参数进行充分运用,对建筑结构在弹性的状况下所发生的地震以及所产生的效应进行计算。在进行第二阶段设计时,要用所对应的地震参数对建筑物的薄弱层面进行计算,待结果出来后再对薄弱楼层进行转角位移或者是侧向位移,可是这一定不能使设计超过规定限值,只有这样才可以是薄弱环节尽量不影响到建筑物本身。 3.3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综合考虑 建筑结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多种优化方案,并同时对内部因素以及外界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建筑物各个构件本身所能够承受的受力负载,尤其是高层建筑更要对其承受能力进行综合考虑,考虑哪种建筑设计方案更加合理,但前提一定要遵循经济原则,但在水平受力的这一方面就要求对其抗倒塌能力进行研究,外界因素主要是对建筑物所受的平常风力、温度应力、抗震等进行考虑,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争取设计出最好的方案。在进行地基设计的过程中,要与设计师本身的实践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与此同时设计师要提前预测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对找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当计算建筑物本身的受力情况时要谨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若拉”的原则,一定不要仅凭经验去判断建筑所要增加的配筋量,一定要先对构件自身的性能进行考虑,重点关注建筑物的薄弱环节,尽量降低甚至避免危害发生的几率。与此同时,对于建筑物本身的组成材料要对其温度应力进行考虑,就比如说钢筋材料,温度对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不管怎么说,在进行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不管是建筑结构选型还是建筑的设计布置,又或者说是一些有关的计算过程,一定要先对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必要时要对建筑物的受力极限进行验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防震结构的合理,才能确保建筑防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 4结束语 伴随着高性能材料以及新型结构的出现,我国建筑行业也开辟了新天地,理顺建筑与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新型结构的建筑不但能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其的外观要求。要想使设备与结构两者关系提高,一定要先了解抗震设计目前现状,再由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者从抗震概念以及抗震经验,对工程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建筑抗震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 作者:万磊 赵冰 建筑抗震论文: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1.1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如果坐落在大规模的城市规划中是地震防治的头号重要的敌人,地震规划要求建筑短平,立面对称。由于地震的震害特征,这种类型的建筑在地震中的破坏比不容易测量,地震反应更大,为了易于测量,要多了解相关的结构和细节。在建筑中包含的规则中要注意建筑立面尺寸,承载力等多种因素的联合分布的需求、规则体系中反映的形式、系统的刚度。 1.2刚柔相济原则。 在设计防地震结构中,不能单单是为了提高抗力而改善结构,首先是要根据原先设计的建筑尺寸的大小和混凝土的刚度,随后判断可能由地震引起的破坏力,核算所需要的结构刚度,因为地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设计的结构刚度也很大,而且作为防震需要,必须加强结构强度,但在设计地震作用,必须加强基础地基和主体之间所设置的隔震效果,另外,要加强在抗震设计中的“柔性”,通过合理的设计信息进行操纵,从而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 1.3多道设防原则。 强烈地震后,许多余震通常会伴随其后,就算是一个堡垒在第一损坏结构损害后经历余震,可能会导致地震崩塌堆积。所以,抗震结构需要许多延伸系统,如框架墙系统在结构墙和两个子系统,设计多道保护措施,以便更好的进行多次保护。还有一根重要的议题是对于余震的防护,这个多道设防的原则在针对这点上非常重要,在经过大地震后,往往房屋结构会出现损失,抗地震的承载力下降,如果设置第二、第三条防线,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在余震中的存活率。 2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设计人才。 在许多西方国家,高校会开设许多有效的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与职教这些专业的相关人才,但是,在我国本课程目前还很少,很多高层建筑都是由一个个外国专家设计操作的,在国家该领域的抗震设计人才较少。 2.2注意高层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的选用。 现今情况下超过150米的建筑中,通常选择一个三层支撑框架的建筑结构钢来生产。而且,随着大量的产品品种也不断增加,并随着处理钢铁能力的加强,产能可能不断增加,在高层建筑中的选择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面越来越大,不仅减少的钢架构尺寸的大小,而且还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设防。当超过一定高度的时候,设计者要关心的不单单是设计,钢结构的特点导致其质量轻,不易减少大风对其的损坏,所以是需要混凝土的帮助,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超高建筑的设计材料。 2.3目前高层建筑超出了最佳抗震的限高。 在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和高层建设现状上,对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要求有一个合理的限定高度,这个高度的设定是高效的,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在许多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中参考这一高度的非常有限,所以这些高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局限性,需要小心。在测试振动试验台基础的抗震设计的极限中,因为高层建筑物的高度增加导致的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很多,特别是在安全性和材料有关的参数,是根据超过标准的高层建筑设计的。 2.4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问题。 高层建筑为了耳目一新的立面效果,会在一个平面内进行不规则的、大凹面的或更复杂不对称的结构,在地震前要很正式地确认这些建筑结构,工程师在建筑设计,尺寸方面的意见要进行及时沟通,尝试与建筑师商量,商定一个水平和垂直对称的、质量和刚度、承载力统一的布局。 3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加强要点 3.1采用位移的结构抗震方法进行设计。 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变形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因此,设计结构的选择,结构的弹性变形都是必要的,因此,通常在设计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变形是必要的,通过操纵地基层的位移,地震的变形和位移得出的结论是,变形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在界面结构的应变分布处处理。另外,在选择高层建筑的位置时必须在一般的地方建立巩固的设置,如果这样,进行可能的地震能力输入,让地震作用减弱。 3.2运用高延性结构来进行消震和隔震。 在中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施工操作中可以通过加强刚度、韧性与抗地震构造,使高层建筑的结构,得到一个更大的韧性,在塑性状态下让地震的影响减弱。当地震能量释放时,要保证房屋具有高延性结构来进行消震和隔震。这样可以弥补地震造成的损失。同样,如果一个高层建筑承载力较小时,高韧性,高延性可以在地震能量吸收的过程中将地震破坏能量接受的更多更大,让房屋不容易变形,韧性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房屋崩溃的概率,在科学规划中,随着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与进步,科学家设计的阻尼器可以有效吸收地震能量,查明地震对高层建筑带来的破坏。 3.3建立多层地震防线。 高层建筑抗地震为了提高防震的性能,要设置多条抗地震的防线。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的作用下,如果第一道防线被摧毁了,还有两个备用的第二和第三道防线,阻止更多的地震破坏力,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进行了多段墙框架设计,如抗地震剪力墙结构。该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是多道防线的结构抗震墙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因此,要建设抗震能力足够高的墙,减少地震发生时在墙上的裂缝。同时,在地震后,各层框架分布的剪力墙承受的剪力,要大于结构设计中地震的总剪力的百分之二十和该设计中建筑框架的最大的剪力值的两倍左右。 3.4结合结构性能标准来设计抗震。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建筑一定要具有一定的抗震安全能力,这是在对于建筑的结构控制中最重要的,具有很关键的目的。因此,要根据建筑物承受风力的变化,判断建筑的设计,这一设计略有减少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但对于综合设计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结束语 在现在社会,高层建筑抗震的结构和设计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是硬度变成了主要转向柔性结构的改变,通过调整“治疗”刚性结构的隔震,减震效果差的问题,达到以柔克刚的减震抗震的目的,抗震材料对于抗战的影响,越来越多被各国专家关注,选择专业的材料以便提高抗震指数,增加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并且增加研发实力提高新型建材的生产,促进技术的发展,通过优化设计,使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加强。计算机模拟地震试验的模型和组件也被广泛地使用起来。通过模拟器在桌上颤抖,得到一个确定性的地震记录,可以更好的把握地震发生时的影响。模拟地震的逼真的环境因素,对科学研究高层建筑地震有有效地提高帮助。 作者:刘建飞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建亚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抗震论文:国内民用建筑抗震论文 1民用建筑抗震施工构造分析 根据民用建筑的特点,通过以下要素进行分析,寻求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部分。 1.1基于整体性的结构设计 民用建筑的功能比较单一,内部通常不涉及负责的功能模块,除了基础的水电煤气网等内容之外,主要提供的是居住环境和活动空间。这与生产性建筑明显不同,生产性建筑如工业车间,其内部构造的材料必须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包括地面材料也有特殊的标准。民用建筑在功能结构上侧重整体性,即通过整体性的构造来实现单一功能要求,因此在抗震设计中要尽量规避掉可能出现的不连续缺陷,例如承重墙附近的辅助部分,不能够喧宾夺主而出现裂缝。基于这一要求,抗震设计索要遵循的整体性原则并保持连续性,已经形成了建筑定势思维,甚至在会弱化建筑的风格要求和功能需求,重点突出安全性。否则,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就无法完成,所谓的整体性也就是一纸空谈。 1.2基于连接性的结构设计 尽管民用建筑的功能较为单一且突出整体性特点,但从建筑学角度考虑,任何一个工程都是由部分结构组成的,并通过相互连接的方式组成整个建筑。例如,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连接,房间墙壁分隔的连接等等,连接部分直接影响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深度考虑,即对连接性进行优化。一般的抗震元素中,良好的连接性需要承重墙的作用,保护机构的预应力也要达标,这是确保可靠性的必然要求。同时,连接性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体现在震动过程中的,在出现地震灾害的过程中,物理连接性可以转化为抗震连续性,确保建筑的安全。 1.3基于刚度性的结构设计 所谓刚度性,是指建筑材料在受到震动之后产生抵抗弹性变化的能力,始于柔度相对应的一个变量。刚度设计在民用建筑中非常重要,也比较难把握,因为存在的数据信息量过少,无法进行详细的测算。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从主承受结构的竖向刚度入手,同时将横向延展性作为抗震设计标准中的重点(地震的横波破坏性较大)。简单地说,刚度设计是综合考虑承载力之后实现的。 2影响民用建筑抗震施工构造的要素 民用建筑的抗震施工结构设计并不比其他类型建筑简单,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的更为复杂,这关键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民用建筑的分布范围广泛,不同的地质环境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施工设计标准。同时,基于受力结构而言,抗震设计中的整体性原则是在施工完成后才可以整体评估的,目前还缺乏更有效的建筑手段。作者通过研究认为,影响民用建筑抗震施工构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设计结构与实际偏移量 在设计过程重要尽量减小控制结构偏移量,这样可以减小地震发生环境下的能量干预。而民用建筑结构中的偏移量,需要实现进行计算,这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方法;但存在的不利因素在于,民用建筑抗震施工构造中的偏移量计算方式缺乏有效的数据参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构设计中通常会放大偏移量的数据测量范围,从而实现在建筑发生地震的环境下,结构变形的总量不会超出安全范围,尤其是建筑基础部位的位移量;地基发生的偏移量超出安全范围,必然导致建筑的坍塌,这也是地基使用抗震材料和构件较多的原因。 2.2隔震消能技术的应用 民用建筑的规模小,建筑稳定性缺乏实践标准,因此对地基以下的地质选择非常重要。为了应对地基存在的天然抗震缺陷,人们发明了隔震消能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对隔震消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演化成为民用建筑中主要的抗震手段。隔震消能技术是通过控制结构的刚度来实现的,在承重部分中加入有效的抗震构件,用来抵消发生地震时的能量输入。经过长期的检验发现,使用隔震消能技术的民用建筑可以有效地提升稳定性,在发生地震(或模拟实验)过程中做到“列而不倒”。 2.3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材料因素对民用建筑的抗震性影响很直接。我国传统的砖瓦木质建筑结构已经被逐步淘汰掉,响应的,钢筋、水泥、架构等新型的建筑形式开始成为民用建筑的主体。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要提高抗震性,应该减少材料自身的质量并提升刚度,例如对钢材的选取要求,要做到与建筑规模匹配的原则,将自身质量与承重能力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上。同时,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对建筑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一般来说,建筑材料占建筑成本的50%左右,其次为人工成本。由于民用建筑的主体投资能力并不是很强,在针对抗震重要性不了解的情况下,会导致建筑材料不达标的现象,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适当出台民用建筑材料的标准型法规,对人民群众的生民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3结语 尽管民用建筑的要求不如大型高层建筑或者生产性建筑严格,但在追求抗震性方面目的是一致的。因此作者认为,应该在民用建筑设计中普及质量监督体系,从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阶段分别展开。现代建筑结构的设计风格日益多样化,但安全性始终是第一位的,民用建筑容纳了大量的居住人群,良好的抗震性对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民用建筑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宏伟 单位:天津中铁建业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抗震论文:建筑抗震中单桩摩阻力动力效应研究 1分析与讨论 1.1桩侧摩阻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为动力作用下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可见,桩侧负摩阻力沿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当达到一定深度后,桩侧负摩阻力逐渐变为0,并转换成正摩阻力.在本算例中,负摩阻力主要出现在0.35的桩长范围内,该结果与徐兵和曹国福的部分试验结果相同,另外,根据文献的研究结果可知,中性点位置和岩土层参数有关;在正摩阻力阶段,随着深度的增加,桩侧正摩阻力不断增大.该趋势与马平等的试验结果相同,验证了本文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由于桩身沉降小于土体,产生桩周负摩阻力,而桩身压缩变形和桩端沉降又使桩-土之间的相对位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桩身中性点上移.正负摩阻力的消长使得桩-土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以至桩和土的相对位移不再发生变化.由于地震动力荷载的作用,桩侧摩阻力不断发生变化,将地震情况下的摩阻力分布与无地震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并非无地震情况下的摩阻力最小,而是当地震时间为6s时,桩侧的负摩阻力和正摩阻力为最小值,分别为-12.73kPa,101.01kPa;当地震时间为3s时,桩侧负摩阻力和正摩阻力均达到最大值,其中负摩阻力最大值为-31.08kPa,正摩阻力最大值为134.01kPa;其他地震时间内的摩阻力位于3s和6s的摩阻力之间.另外,随着地震的持续进行,桩体和土体均在动力作用情况下发生相应位移,而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变化情况随地震历时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导致中性点位置发生往复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历时在6s时,中性点位置与其他地震历时的中性点位置差别较大. 1.2桩体轴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在中性点以上由于受到负摩阻力的影响,桩体轴力逐渐增大;桩体轴力最大值所在的位置与桩周负摩阻力为0的位置,即中性点处.在中性点以下位置,由于桩体沉降大于土体沉降,因此,桩身受到正摩阻力的影响,轴力减小.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桩体轴力出现反复变化,当地震历时3s时,桩体受到的轴力最大,此时最大的轴力为6665.70kN;而当地震历时6s时,桩体受到的轴力最小,此时最大的轴力为5552.4kN. 1.3桩周土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数值为负值表示位移的方向向下,受到桩体摩阻力的作用,在桩体位置的土体由于作用于桩体的正摩阻力的反作用力,导致这些位置的沉降较大,如地震历时3s和6s的情况;而由于负摩阻力的作用,导致在中性点以上的土体呈现被撑起的形状,如地震历时10s和20s的情况.由于地震荷载作用,土体沉降量发生明显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单调,这是由于地震波经历过程中,对于土体的压缩和拉伸作用交替进行,从而引起土体沉降量的减小和增大交替进行.对比无地震作用情况和有地震作用情况,可明显看出,由于地震作用的存在,土体的位移明显增大.另外,由于桩侧摩阻力对于地表沉降产生一定影响,桩体对桩周土体产生向上的摩阻力,引起该部分地表土体沉降受到抑制.在桩侧摩阻力、土体自重以及地震共同作用下,土体发生一定的沉降,最大的沉降量为103.8cm,发生在地震历时15s时.土体沉降随地震历时而不断变化,在地震历时0~10s范围内,地表沉降迅速增大,而在地震历时10~15s时,地震沉降继续增大,但增大的速度明显减慢.当地震历时持续到15~20s时,地表沉降逐渐减小,当地震历时为20s时,地表沉降为91.4cm,仍远大于无地震时的地表沉降22.5cm. 2结论 1)并非无地震情况下的摩阻力和轴力最小,而是当地震时间为6s时,桩侧的摩阻力和轴力为最小值;当地震时间为3s时,桩侧摩阻力和轴力均达到最大值. 2)随着地震的持续进行,桩体和土体均在动力作用情况下发生相应位移,而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变化情况随地震历时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导致中性点位置发生往复变化. 3)由于地震荷载作用,土体的位移明显增大.土体沉降随地震历时而不断变化,在地震历时0~10s范围内,地表沉降迅速增大;在地震历时10~15s时,地震沉降继续增大,但增大的速度明显减慢;当地震历时持续到15~20s时,地表沉降逐渐减小. 作者:郭春 彭振斌 单位:中南大学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 1.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弊端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水利施工企业管理创效认识与思考 摘要:水利施工企业加强管理工作,不仅可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还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并促进企业发展。本文根据实际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对策,最后就全文做出总结。 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创效;质量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各地方水利工程建设也纷纷开展。在这种背景下,水利施工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但由于部分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落后,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造成了企业实际经营效益并不高的现状。 一、水利施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各类水利施工企业管理目标存在差异 由于企业不同的体制类型本身存在的差异,导致各类型水利施工企业管理目标并不相同。一方面,国有控股的水利施工企业,本身资本雄厚,而且各阶层员工众多,企业只注重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督,而忽略了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导致实际经营效益并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个人控股的水利施工企业规模较小,各方面管理相对灵活。但多数个人控股的水利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过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长此以往,企业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二)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 我国水利施工企业近些年业务不断上涨,各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扩张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从而导致各环节管理工作逐渐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并从中暴露许多问题。人力资源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人员较少,部分企业中存在一个管理人员肩负多职的现状。面对繁重的压力,不仅会降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若是薪资没有分配到位,甚至还会造成人才的流失;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综合性管理人才。并且一些水利施工企业管理阶层普遍存在老龄化趋势,这些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能掌握不够,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和时代脱节。 (三)施工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水利施工企业没有明确工程管理目标。一方面,没有深入监督工程施工质量。一些企业在施工质量监管者可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并没有具体落实到各个施工细节中。另一方面,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或成本控制认知不全面。一些企业只注重施工前的成本控制工作,如材料购买、施工方案设计等,没有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从而导致成本控制管理难以发挥实质效果。其次,缺乏完善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各岗位职员权责没有明确,同时没有做到管理上的统一,最终导致管理涣散,各环节管理工作较为独立,并造成施工管理效率低下。 二、水利施工企业管理创效的对策 (一)加强水利施工质量监督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提高了工程质量,才能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促进企业发展。做好监督工作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对策:企业的监督工作要走入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才能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并做好相应的改善措施;加强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因为施工单位是最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细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结构上的错误能立马发现,并能找出施工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时,设计人员走进施工现场,可以进一步引导施工人员工作,对施工人员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能及时解答。不仅有效的对施工质量进行了监督,还从侧面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强和外界监督单位的合作,如国家工程质检单位。因为外界监督是站在客观角度来分析问题,避免了主观角度监督上存在的“视觉盲点”;完善监督体系。做到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管。首先是设计环节的监管工作,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设计方案没有问题时才可进行下一环节。其次,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上几点。最后,做好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工作。设计方、施工方、外界助监方共同协助,积极排查工程问题,确保无误后,才能竣工。 (二)完善成本控制管理 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具体可从一下几点出发: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系统的预算。结合当地实情和市场环境,对水利工程的材料费、设备租赁费以及人工建造费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该项工程的盈利指标,并在后续的施工阶段监督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做好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若是出现问题及时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并做好相关调节工作,从而保证后续施工阶段的预期任目标顺利实现;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一方面,对施工材料妥善保存,避免材料受损造成的成本加大。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管理,做好内部控制。每一笔资金去向都要仔细核实,并做好监督工作,避免出现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问题。 (三)做好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也是水利施工企业管理创效的重中之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还需要承担一部分的法律、社会责任。做好安全管理首先需要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安全培训,明确各施工环节的安全规范。其次,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积极发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及时改善。总之,只有水利施工企业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并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经营的第一守则,才能确保施工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三、结束语 过去阶段,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还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上的缺陷。只有不断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完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才能提高水利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郭晋君 单位: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论文 一、当下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虽然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公司制度改革,成立了一些新的物资采购供应单位,可是其本质上依然没有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限制下挣脱。物资管理工作依然局限在技术单位要上报的一些使用计划与物资单位开展的采购模式之中。这种工作模式因为缺乏对采购部门的有效监督,并且受到了采购业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及思想素质的影响,因此在采购工作过程中常常有不合规范的方面存在。除此之外,部分单位领导依旧存有重产值、重施工季度、轻成本控制以及轻物资管理的思想,严重制约了物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程的开展,以致于造成物资计划准确性失衡,增加了采购次数与采购成本。 2.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间约束性薄弱。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固定模式,企业的技术单位主要负责的任务是计划提取,而物资单位对物资进行的采购供应,财务单位主要负责清算、审计单位则主要负责对采购供应活动的审计。因为受到专业因素的制约,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对物资采购过程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监控系统,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大部分企业对物资管理工作都订立了一些规章制度,可是因为缺乏必要有效的监控方式,因而造成物资采购的透明度低下,极大的限制了物资采购工作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之中,通常将工作局限在事后控制作用上,而没能对其进行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造成整个物资采购监控工作先进性不强,拉低了整个采购工作的工作效率。 3.物资信息网络不完善市场应对能力低下。因为市场行情的改变属于建筑施工企业要直接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其对材料价格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缺乏完整的物资信息网络,各项物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以致于造成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力低下,严重的甚至造成企业有较大的成本流失。 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的方式策略 物资管理属于企业管理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照品种、质量以及限期等当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整的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项物资条件,合理有效的组织物资订货工作、采购工作、运输工作、储存以及收发工作等等,加快物资流转、降低物资耗损,有效的监督与促进生产管理单位有效、节约的进行物资利用;合理的进行包装物和生产废弃物的回收与使用,以防止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实现投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1.强化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与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管理。材料采购单位在采购工作过程中,需要坚持谁经受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降低错误出现工作情况出现的概率,使用有效高效的方式展开采购工作。严格依照招评标程序以规范化招评标的各项管理,积极使用招标、比价以及竞价的方式,以有效的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达标。物资采购的工作人员需要在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基础下,遵循“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实现招标比价项目件件有详细记录档案。另外招标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三公开一监督的工作原则,将各项办事政策公开化处理,强化群众监督的力量。各个施工建设单位要切实有效的强化材料计划的核准制度,有效的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功能闲置浪费的现象。 2.促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构建,加强内部管理。 2.1科学定位。要想达到保供的工作目标,建立起有效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能力,有效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系统,才能够有效的完成创效增收的目的。 2.2科学管理。依照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工作的实际特点与潜在规律,订立与开展一套完整的物资管理工作操作组织计划,吸收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物资管理目标的创新。 2.3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把控施工管理现场的物资成本消耗,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与科学化的工作管理能力,提升应用专业物资管理软件在基层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及时更新,使用动态化方式对各个工程与劳务工作单位物资成本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在物资成本的管控过程中,定期的形成各项管理数据与联络报表,对各类数据联机打印并实现上级管理单位远程监控的要求。 3.促进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标准化进程。要想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体系,细化各项操作准则,对各种工作操作流程重点完善,并以此统一工作目标与考核目标,进而有效的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物资管理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前进。物资管理工作操作流程的建立,形成在实用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目标之上,重视成本与质量的监督控制,有效完成流程内外的业务对接。 三、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高低和工程质量、经济效益间有密切联系。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加入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物资管理形式,这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为了和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有效促进物资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让物资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与科学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让企业能够在经营效益的层面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程天凯 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分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市政施工企业管理对策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创新机制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同时,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运行,在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加强管理创新,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a)强化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自主意识。国有企业核心管理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新思维。国有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走出困境。因此,应自觉地转变思想和观念,尽快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定位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并促成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追求效益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国有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前提和重要内容。b)对企业管理各要素的重新整合。将企业的思想、目标、重点和对策等要素按照目前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使之更加符合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2制定企业定额,加强经营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全面推广,由投标人在全面考虑工程情况、自身实力、市场行情、利润、风险等因素基础上,对拟建工程进行自主报价的模式,与以往“统一定额”计价模式存在本质区别。清单计价模式在创造一个更加市场化的环境和自主报价的前提的同时,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普遍习惯,大多数施工企业仍未足够重视“企业定额”的制定,仍习惯于依赖政府制定的统一定额,然后进行不同程度下浮,不顾企业成本的承受能力,导致投标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将难以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只有在施工企业建立内部定额后,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情况,只有以企业自身的“企业定额”为计算依据,企业的报价才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产生利润。建立企业内部定额是动态发展的,在应用中必须随时监测,定期地进行修订与补充,逐步予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和体现企业的实际水平。企业内部定额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参与工程项目竞标决策,科学地控制工程实际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竞争,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定额标准的建立完善,对快速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精确制定人员、材料和机械计划,以及建立公平奖惩制度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使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长此以往,将积淀为一种企业习惯和企业文化,最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为了推进国有市政施工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打破以往的经营模式,对工程实行内部招标,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常用的方法,它是在项目法施工理论指导下产生,吸收了目标管理和责任制管理等理念,结合我国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核心任务就是项目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工程中标后,采用内部投标竞争,即根据中标工程具体情况,公司设定项目承包限价及工程量清单,各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招投标文件、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成本分析后报价,价低者优先;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直接委托具有经济实力强、承担风险能力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争取利润能力好、且在工程投标过程中做出较大贡献的项目经理部。这样,公司直接与项目部签订责任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的关系,项目部不单独设会计,其成本核算由公司财务负责,分项目建立台帐。每月按工程项目编制月成本报表上报企业财务,以使公司及时、准确地掌握各项目部的经营状况,了解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考核盈亏情况,按合同进行承包兑现。 4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国有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是冗员过多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由于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一方面富余人员较多,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工成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熟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十分短缺。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市场竞争说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来运作,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有市政施工企业的用人机制不合理在于:对于高素质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造成人员流失严重,降低了企业竞争能力。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在,清楚了解到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针对国有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方式:a)薪酬激励。企业可以通过工资、福利等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b)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包括对企业员工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正确运用精神激励可以有效地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企业如果做到真心为员工着想,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c)事业激励。事业激励主要就是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他们能够施展才华。由于特殊的分配体制,国有企业完全依靠物质激励不可能留住优秀人才,要给员工创造良好、舒心的外部环境,给员工以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其工作效率、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d)企业文化激励。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要真正落地生根,一方面,内容建设上应结合企业战略做到“避虚就实”;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上必须做到“说”和“做”的高度一致。通过企业文化激励能使员工体验因能力差异而引起的收入和地位差异,激励员工不断自我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以人力资源价值的良性循环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激励,反过来又促进企业形象的自我完善。 5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要想在复杂的多元化市场环境中觅得先机,作为国有市政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有着清晰的头脑、危机意识和大胆创新的能力;应努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创新机制;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机制体制,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施工企业管理文化理念 一、企业文化对施工企业战略的作用 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人的行为与观念的关系。人先有了观念,对事物有了初步或成熟的看法与认识以后,才产生在观念支撑下的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观念。一方面,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由战略管理实现使命和达到愿景,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要创建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制定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那么,如何以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战略?一是通过构筑企业的共同理想目标,告诉员工“企业将成为什么”。它不同于战略目标那样能够明确告诉成员,什么时间能达到什么样的具体目标;但必须是一种宏观的承诺,能够想象到达标后的收益,让员工激情澎湃,觉得虽然高远但可以达到,愿意全力为之奋斗。二是塑造核心价值观,告诉员工:什么事至关重要、什么事很重要、我们信奉什么、我们该怎样行动?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的企业哲学指导下的共同价值观,是进行决策,确定政策、策略和方法,以及选择行为方式的指导方针。企业价值观分为核心价值观、目标价值观、本价值观、附属价值观四个层次,因此,企业文化对建设企业战略支持渗透,关健是要把着力点放在塑造最高层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上,确立人的价值高于资产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团队价值高于单体价值、社会价值高于经济价值的价值观。总之,企业要想树立自己的文化,就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证,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绝对不能分割开来,只有两者紧密地结合,才能构成实现双赢的先决条件。 二、企业文化对施工管理的作用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文化对施工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企业意识的一种手段,可以统一员工的思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其次,它能激励员工奋发进取,提高士气,重视职业道德,形成创业的原动力;第三,它是一个企业改革创新和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四,它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使组织产生极大的协同力:第五,它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的影响。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施工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重视对作业层的现场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的根基。企业文化的好坏对企业管理的高效性同样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内心认同,企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企业新员工参加工作起,就进行岗前培训与企业文化培训,让员工统一对企业发展前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价值观的认识,明确员工的责权利的关系,为企业规范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用先进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企业管理的关键还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常言道:企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只有发展才能战胜困难。先进文化对企业先进管理的形成及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不仅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而且还通过成功的企业管理又不断丰富着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企业文化对施工质量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在质量管理之中。在具体工作中发挥企业文化对施工质量的作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是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因为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二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明确项目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加强对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分析和验收,实施文明施工。三是开展QC小组活动,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以保证工序质量,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四是树立精品意识突出“优”和“新”,“优”就是在工程的各级验收和各类评审中均应达到优良,“新”就是有意识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材料、体现新工艺、投人新设备,并将规划、措施和责任层层分解到班组和个人。五是营造浓烈的创优气氛。创一个精品,可以做到一箭多雕,管理、技术、质量、安全、思想政治工作,都以此为载体,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简报、表彰会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和工具,鼓舞士气,教育员工,让员工知道精晶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使企业和员工都能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道理。 四、企业文化对施工成本管理的作用 施工企业如果成本控制得不好,不仅导致企业微薄利润的流失,更重要的是将失去信誉和整个市场。因此,企业文化对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导人,主要是以降低成本为核心,在实际施工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工艺特点、复杂程度和现场条件、设备情况、人员素质等等,制定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又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合同工期要求的施工方案,做到合理地安排施工流程,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劳动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好技术和物资供应,保持均衡施工。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国内外施工管理先进经验,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劳动纪律和完善施工组织,实行员工劳动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智能和潜力。三是节约材料消耗。首先要加强施工材料采购计划性,尽量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做到就地取材,在加强材料管理的同时,在广大员工中倡导节约,创造每个员工从自身做起的“我要节约”的良好氛围。四是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要合理组织施工机械的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能,要求员工管好施工机械设备,提高其完好率与利用率,尽量减少操作、修理费用。五是减少非生产性开支。遵循“精简、节约、效能”的原则,通过这种文化的导向作用,要求员工按照企业的行为规范准则从事工作,引导员工为企业的节约的目标上来,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挖潜增效、精打细算,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 五、企业文化对施工环境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广泛地关注,人们由单一关心产品质量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等方面。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对施工企业来说,保护环境不受破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施工企业在文明了地建设、注重环境保护方面也厂了不少功夫。有的单位还对文明工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防止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杂物飘散:减少施工对市容、绿化和环境的不良影响;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道。有的还对现场及施工人员作出明文规定: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和其他浑浊废弃物,未经沉淀不得排放;施工中产生的各类垃圾应堆置在规定的地点,不得倒人河道和居民生活垃圾容器;施工中不得随意抛掷建筑材料、残土、旧料和其他杂物;进人施工现场和高空作业必须要有安全帽、安全绳和安全网等安全措施等等,这些措施和要求都是以按照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程序规范控制处理。由于施工企业的整体环境是人们对企业最直接、最容易观察到的文化内容,因此,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施工企业管理核心分析 一、重心移向项目管理,符合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建筑企业,企业管理的职能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但是建筑企业的产品具有与工业产品不同的特点,即产品的多样性和固定性。建筑企业的产品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是固定的,与现代工业企业产品的批量生产不同,新建的工程项目不仅类型各异,而且规模大小不一,所处的地点、季节、条件不尽相同,受外界制约因素多,•…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和管理,表现在:建筑市场的需求是以具体工程项目一一特定的产品来体现的,建筑市场交易也是以某个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招标投标,建筑企业围绕工程项目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按承包合同规定的要求来组织生产,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生产的特定场所,也是最基层和基本的生产单位.总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须臾都离不开工程项目,企业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对众多所承包的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素质的写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心移向项目,这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特点所决定的,反映了建筑施工生产管理的客观规律性。长期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沿用一般工业企业的管理方法,采取公司、工程处(工区)、施工队(工程队)分级管理的形式,虽然把现场管理列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规定了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节约、安全以及协作配合进行指挥、协调和控制,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任务,但是并没有把工程项目作为独立的管理对象加以重视和展开。迄今相当多的建筑企业一般将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分解、落实、考核到工程处(工区)或施工队,很少落到项目上,工程项目的综合性调节和控制职能一般都由工程处或施工队来担当,而工程处、施工队的经营管理目标只是对上级负责而不是对工程项目或建设单位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项目一一建筑产品的施工(生产)全过程,自始至终缺乏专人负责,造成管理职责不明,工程多头指挥、相互扯皮、效率低下.就企业而言,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的情况下,主要靠扩大任务量(施工面),扩大队伍规模,靠高投人、低收益、过多的人力物力消耗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注重于外延扩大,忽视了内涵提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因此.要真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就得遵循建筑施工生产自身的规律,把施工管理的重心移到工程项目管理上,运用系统原理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实施全过程的综合性的调节和控制。 二、重心移向项目管理,有利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不断调整完善 项目管理就一个工程施工项目来说,是一次性的事业,因此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应该是一次性事业部模拟型的以成本为中心的经济核算单位,而不再是固定的,有一定级别的行政性单位。这种项目管理体制是以实现工期、质量、成本的完全统一,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为此必须建立项目核算体系,变原来的二级核算或三级核算为项目成本核算,保证工程在承包合同或协议范围内产生相应的效益。项目管理是施工全过程的综合管理,要求项目主管或项目管理班子具备包括计划、合同、预算、技术、质量、安全、成本核算、施工组织、内外协调等比较全面的业务知识.项目主管作为生产要素的全权组织者,可以根据基本素质要求,或委派或引人竞争机制进行选聘,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一般由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派出,受项目主管和业务部门双重领导,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由习惯采用的直线职能制改为矩阵职能制,并相应建立新的人事管理序列和机制。总之,推行项目管理是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通过推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重新调整组合,完善经营机制,形成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新的企业管理体制,更好地适应建筑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重心移向项目管理,是强化施工企业管理,提离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开展的“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活动,是推动企业重视和强化管理的一种激励机制和手段,目的是以企业为对象,促进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攀台阶上等级.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通过管理升级工作,企业的基础管理得到夯实,专业管理的各项保证体系不断完善,全面质量管理、方针目标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法逐步推广应用,创造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新的奢理方法店从商保证了质息物耗、残益等井级考核指标的达你升位沂改善了企业素质•但是还巩叱业产品多样性和固定性的特点以及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施工企业的管理调节往往受到多种可变因素的制约,与管理升级大致划一的内容、要求存在不少矛盾,一些以企业为对象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管理要素难以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地直接地落实下去,更谈不上巩固、完善、提高,形成规范化,一些现代化管理成果往往是“开了花,不结果”,企业升级指标水平很不稳定,波动很大,企业效益差仍然是当前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因此,切实强化企业管理,在全面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向管理要效益,走内涵挖潜之路,仍然是所有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升级机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升级工作的实践证明:“升级要从管理抓起,管理要从基础抓起”。从广义上说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项目管理。即要把升级的着眼点从企业管理转向项目管理,升级工作的重心也相应下移到项目施工现场,以项目为对象健全基础管理工作,形成保证体系,升级工作的效果要落实反映在项目管理的水平上。项目管理法,是按承包工程项目的需要,组织生产要素.以人为主体,对投人项目的人力、机械、器具、物资、资金和技术优化组合,对工期、质量、成本、安全这四项指标相互矛盾的诸方面,进行协调控制综合管理,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严格施工工期[]标.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与开展升级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一致的。而施工企业管理的总体效应,一般说来就是各个项目单体效应的总和.所以,抓好工程项目这种建筑特殊产品的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综合(整体)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基础夯实、深厚,大楼才能盖得高,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重心移向项目管理也体现了企业管理必须强化基础工作和加强生产现场管理的升级要求。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计量、定额、信息、规章制度、基础教育和班组建设等七项内容,每一项都须围绕项目展开,在项目上加以落实.离开了项目,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合工程项目强化基础工作,才能使人流、物流、信息流合理高效地运转,才能健全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建立文明的生产环境和良好的生产秩序,达到生产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至于企业质量、物耗、效益女全和惠想政招土作保证体条的韶氛后卖以知现代花管逸方法的应翔户奋与项自施工密木可分,一也必须按项目组织展开,加以落实。通过项目管理的实践,还可以结合培训和传帮带,锻炼和造就一批项目管理人才,使项目管理逐步扩展壮大,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素质。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施工企业管理问题思考 一、正确处理好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关系 1.投人与产出的关系。作为企业投人就是为了产出,而且产出一定要大于投人,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并非易事。有的施工企业为了片面追求高的产值,有时候无原则的让步,毫无根据地大幅度降低中标价,结果造成工程本身亏损;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合理的价格中标一项工程,本来是有一定利润可赚的,但中标后只重施工进度不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最后一算帐成本倒挂。以上两种现象造成目前施工企业在产值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利润水平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大幅度地下滑,甚至出现产值越高亏损越多的现象。因此,施工企业在承揽任务和施工管理中,要处理投人与产出的关系,要尽力追求合理的标价、合理的施工成本和合理的项目效益,只要企业的产出能够大于投入就可以干,投人大于产出的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也不要干。 2.规模和效益的关系。没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就不会有规模效益但有了规模,管理不善、成本不实,同样不会有好的效益经营规模只是个手段,而追求效益才是真正目的。因此我们要注意规模和效益的辨证关系,在重视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效益的增加.既要改变那种不注重量(产值、承揽任务数)的扩张,又要改变那种只注重扩大再生产,而忽视经营效果,乃至于出现“干的越多、赔的越多”的不正常现象,从而使企业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以追求效益增长速度大于规模增长速度的最高境界。 3.承揽和管理的关系对施工企业来说,施工项目是载体,没有施工项目就不能维系企业的生存,但取得较好的效益是目的,承揽到的任务管理不好,同样会使企业的信誉受到损害,造成损失,甚至会给承揽新的_[程项目形成极大的障碍。因此,我们要处理好承揽项目和加强管理的关系。 4.调控与搞活的关系调控与搞活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结构体。调控是指承揽任务仁的协调,宏观政策上的一致性,设备人力等要素的合理调配,自觉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等。搞活是指充分赋予各单位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活”应以接受“调控”为前提,而调控的出发点和目的应该落在搞活这个基点之上,绝不能出现一“调”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而应在合理有效的调控下,真正搞活基层。 5.项目与企业的关系。项目是企业的派出体、支撑点和效益源泉,企业应是项目的服务机关和“司令部”。项目运作顺畅是企业运作正常的保证,项目的利益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应多为项目提供保障和服务,绝不能凌驾于项目之上,对它的管理应科学,承包和考核指标要合理,而项目则应完善自我管理体系,自觉服从管理与协调,行为要规范,而绝不是“独立王国”。 6.开拓进取与稳健的关系。企业只有不断开拓和进取,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市场占有率,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和冒进,应以可行性分析和研究为先导,求得企业的稳健发展。当然,稳健不是求稳怕乱,关起门做“太平官”。 7.改革与生产的关系。企业的改革与生产经营是两件同等重要的大事,不能偏废。深化改革,特别是转机建制工作,是生产经营的有效动力,而搞好生产经营工作是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可靠保障,可以有效地去推进改革,改革与生产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精心筹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行集约化经营。一要切实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改变企业“广种薄收”或“只种不收”的现象,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不能只单纯追求量的扩张,更主要的是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切实提高收益率。二是增加企业中的科技含量。科技投人要加大,并切实落到实处;科技攻关要加强,特别是对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及新施工方法的攻关要加强。三要强化职工的素质教育和岗位知识培训,使劳动力资源得以优化和合理利用。四要对企业中的存量资产进行重组、优化和调整,必要时相应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引人较灵活的经营方式。 2.积极寻找新的经济方式。一是广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邯钢的主要经验是模拟市场,成本否定,其途径是把市场的价格信号传导和分解到各个生产单位、生产工序和生产岗位。我们学邯钢首先要搞好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并注意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搞责任成本的基本依据是项目的中标价、项目当地的市场因素及有效定额等,以此反推需要多少生产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和各个岗位的成本目标是什么等等。而不能以已上场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为基准,按定额顺推和框定各自的目标成本(这种成本管理法没有接受市场信号,是一种在既成现实面前无所作为的表现)。二是要重视资本经营和适度的负债经营。以生产经营去取得经济效益是常规的思维方式,但我们更要认识到,通过资本经营会赢得更大的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营手段之一。只懂得生产经营、不懂得资本经营或不会搞资本经营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经营人才,同时对负债经营也应有一个新的认识,适度的负债经营(主要以企业的偿债能力为基准,国外一般为企业总资产的50%一60%)是现代经营方式之一,而不能认为负债就不行,关键是适度。三是管理力度要加大,在减人增效、节支降耗、堵塞漏洞上下功夫。要完善制度、制定措施、建立机制,力争抓出成效。四是有效、科学地组织施工。施工组织不科学会影响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导致经济效益不高。所以,要在不违背施工组织计划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切实编制施工网络计划,高效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做到合理、节省、有效。 3.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认真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搞项目管理(即项目法施工)已有10年时间,应该说成绩是很大的,最明显的一条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千军万马齐上阵、建制随着项目走”的施工方式,实现了动态配置生产要素的目的。但也有不少的教训和问题,当前要抓的重点应是规范项目管理行为。(2)急需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项目经理队伍。实践证明,一个项目搞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项目经理素质的高低。有一个德才兼备的项目经理。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我们需要一大批真正过得硬的项目经理。为此,重点要抓好培训和资质认证,完善激励措施,改革用人制度(即由单一的委任制度变为由自荐考核、民主测评、试岗待聘等相结合的复合方式)。(3)生产要素相对到位是组织项目经理部的基本要求。必要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资金设备等,不论是企业自有的还是市场调配的必须齐备。否则,要素残缺、功能低下的项目部迟早要出问题。当生产的规模与生产要素在短时期内难以匹配时,不能勉强,可采用“适当降低收益率、多选择分包形式”的办法予以解决。(4)明确界定项目部的权责。项目管理的本质内涵是它的一次性和动态性。项目经理部是企业的临时派出机构,不是刚性的建制实体。所以,它不是一个利益主体,不存在所谓的项目利益,更不存在项目的自有资金、自有固定资产等。项目部完成承包指标后的剩余部分,仍然是原施工企业本部的,项目部自身无权支配。但派出机关可视剩余额的大小,给予项目经理等人员一定比例的奖励 4.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扩大经营战果。首先,要多营造有利于开展经营工作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应常抓不懈,具体任务要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对既有目标特别是重要目标紧盯不放。企业内部要做到土下联动,紧密协作;内部单位间要勾通联系,夕让互谅,防止内耗。其次,要继续进行区域市场的滚动经营,区域市场主要是指各个局指挥部的管理范围,这些区域市场应以主要承揽工程任务为支柱,逐步拓宽企业的幅射面,开好窗口,迈好步,扎好根。适时建立本区域的公关网络,增强独立承揽任务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再次,要不断改善经营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目前急需补充的是铁路专业以外的专业人才原有经营人员要加速知识更新的步伐,造就专业知识和经营技能复合型的经营队伍。最后,要认真审视新的区域市场,特别是要注重西南市场的开发,把握西北大开发的机遇,盯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建项目,注意Wro所带来的影响,要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向海外市场发展,以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摘要:运行机制是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施工的大力展开,高速公路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和动力,必须积极探究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的有效方法,并根据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将高效的运行机制贯穿到管理制度当中,促进施工企业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解析了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分析了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工程管理;施工企业管理;管理体制 引言 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对健全和完善自身管理体制的重视程度,落实管理体制建设的各项战略任务,深刻认识到运行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对于高速公路施工企业优化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而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企业的运营管理作为主导方向,同时将多种运行机制贯穿和渗透到管理制度当中,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化的管理办法为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 1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 1.1影响功能及优势发挥 高速公路是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交通线日益繁忙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强、功能完善、高速和科技水平高的特征,其功能在于安全高效、快速和畅通,能够满足快速运输和通行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和全立交的,因此它区别于一般公路,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来确保其优势功能的发挥,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够确保其秩序以及有效应用。如果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缺乏对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的重视程度,就会造成管理水平落后,从而出现多头管理、混乱管理或者职责交叉等问题,这也会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功能和优势的充分发挥。完善的管理体制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收益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更能保证建设有质量保障的高速公路项目。 1.2影响多方的合法权益 高速公路的建设会涉及到多方人员的参与,从投资设计一直到施工和投入使用会有投资者、施工者、运营者以及使用者的普遍参与,通过多方参与的形式来确保高速公路功能的有效发挥和实践应用,而为了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必须要完善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为各方权益的实现提供根本保障。我国的高速公路大多建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能够有效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从而以此为基础形成经济发达的产业带,这不仅体现出高速公路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体现出高速公路为各方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实现。这同样也需要管理体制的晚上来提供根本保障,否则不仅会损害高速公路沿线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会影响到施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此外,根据国家的规划,高速公路要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为了确保未来高速公路的平稳持续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作为推动和支撑。 1.3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也会进一步推动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时也会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完善对于国家建设和经济改革的重要影响力,进而在管理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其重要的组成要素。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是管理体制赖以推进和发展的物质形式,也是实体要素当中最为关键的内容。而管理规则、体制职能以及运行机制则是确保管理职能有效发挥的软件保障和无形要素,是预定管理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内容。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在完善管理机制时需要从自身管理运营的实际出发的同时,也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现况通过完善和创新管理体制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多的指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并突出了其在新城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速公路是同铁路运输同等重要的运输媒介,在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高速公路的建设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2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运行机制分析 2.1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指的是在工程建设当中各种管理机构、企业以及人员之间相互竞争和比较进而由中选优的一种机制。在高速公路的运营与建设当中会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在大多环节上都需要主体间进行不同程度的竞争,进而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时非常必要的。竞争机制能够大大促进高速公路资源的科学配置,并在竞争中促进创新发展和持续进步。高速公路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建立竞争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从企业内部的管理出发,从人事工资以及劳动三个方面着手深化制度性改革,有效导入竞争机制,促使干部之间竞争上岗,促使其通过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方式来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进行薪资设置,在竞争中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竞争机制也可以从企业内部拓展到企业外部,可以在同一项目的不同施工段与兄弟企业进行技术、管理等层面的竞争对比。在实践中更能客观地发现自身短板并做出调整完善。 2.2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是一种责任机制,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与各方经济实体间签订合同或者订立契约等,以便来明确双方职责,并督促双方按照合约规定履行职责,因此,约束机制是高速公路施工企业运行机制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落实各方责任的保障。而在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同样需要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最为关键的是在安全方面,施工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而施工企业可以建立一岗双责制,要求员工在承担岗位职责的同时,也要担负与之相对应的安全责任,并有效签署安全责任保障书以及承担一定的风险抵押金,从大局上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 2.3协调机制 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内容十分丰富广泛,管理的主客体也有着丰富的种类,这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控和协调管理,因此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尤为必要。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协调机制涉及到以下几个内容:第一,上下级管理机构之间的纵向协调。第二,管理机构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纵向性协调。第三,管理机构以内部要素间的协调。在完善企业的协调机制过程中,首先必须确保各个要素之间需要在管理目标上达到共识,确保共同为既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并形成上下合力和相互支持的协调机制,从而自如地应付外部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2.4反馈机制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包括着很多分系统和子系统,通过建立反馈机制的方式,能够将各个系统中的资源信息进行交流分享,使得管理行为主体能够科学灵敏地作出反应,从而确保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中得到深入应用。为了提高高速公路施工管理的资源和信息共享水平,高速公路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反馈机制,有效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确保各级之间联络的畅通,有效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及时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同时,要配备专门的信息员来对反馈机制进行管理和优化,并定时通报多方重要信息,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例如针对某路段的施工作业中,实际地质情况有所变化,同施工设计书的要求所有差异,这时通过企业内部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到设计部门,及时进行施工变更,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 3结语 高速公路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就必须不断探究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科学化的管理体制以及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因此,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将资产经营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将运营管理作为主导方向,全面推进多元产业建设,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要将各项科学化的运行机制融入到管理体制当中,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完善管理体制,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作者:方志力 单位: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企业管理,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施工企业中,加强对施工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针对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施工企业如何进行文化建设的措施,为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施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作用 一、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个具有优良企业文化的施工企业可以在整体上提高自身的形象,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良好评价。广大群众更容易去信赖那些具有良好文化的施工企业,一个企业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内部,同时体现在企业所进行的施工工程上,一个有着良好企业文化的施工企业,其工程质量也必然是可以得到保障的,施工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就会赢得人们的支持,在人们的心里留下良好的形象,进而帮助企业更好的长期发展,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2.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文化代表一种精神追求,包括了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所提倡的企业行为方式、所推崇的理念,员工可以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来断定自己是否适合这家企业,在这家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在施工企业中,企业的文化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与方向,进而促进员工向着目标不断的前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3.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施工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直接动力,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灵魂,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断地激励着企业不断前进,同时建设施工企业自身的文化,可以有效的将自身的形象宣传出去,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口碑,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施工人才,进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为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4.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具有相同的目标,并为之目标而努力奋斗,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就在不断提高,这时企业文化就起到一种能量整合的作用。一个施工企业的发展需要整个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施工企业中的员工沟通起来顺畅,在工作上更加默契,促使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的提高。5.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所谓环境会改变一个人,一个企业内部的文化如何在每个员工的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从企业文化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整体情况,一个企业的文化会影响到员工的各个方面,如员工的价值观、待人处事、对工作的态度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和谐交流,进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6.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企业当中构建起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提高企业效益,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所在,企业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和凝聚的创造力也是由企业文化来引导实现的。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只有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开拓创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先进的文化来进行指导,否则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施工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措施 1.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1.1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其核心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共同价值观,它通过人的观念和思维来发挥作用,其一经内化所产生的强大规范力、形成的良好价值行为导向,会发挥高效管理效应。1.2管理是使企业有效率、有凝聚力、有生命力的根本手段,管理的核心在人,当简单、机械化的组织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软管理来加强对“人”的硬管理,使职工从精神和行为层面达到知行合一。1.3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互促共赢的,两者目标同向、作用对象一致,企业文化既对管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又兼具管理工具职责。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培育全体职工认同、自觉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引导大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导入管理文化的内涵,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培育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理念,降低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成本,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提高施工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施工企业内部的员工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部队兵转工后的员工及他们的子女,他们大部分受过的教育不高,但这类员工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企业归属感强;另一类是企业招聘的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这类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思想起伏大,企业归属感需加强。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除了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训、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对一些道德规范进行适当的培训,从整个上提高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只有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才可以有效的去学习企业的文化,并将企业的文化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去,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3.塑造良好的企业外在形象。企业的外在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站稳脚跟的重要内容。诚信、可靠、有质量保障的企业才会是人们信赖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多发展的可能。因此,要求企业塑造良好外在形象,从企业员工的统一服装、行为规范、工作利益以及企业的工作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积极打造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特色企业形象,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前提和保障。4.建立完善的文化管理制度,培育执行文化。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法规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落实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执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执行文化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重要环节,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就在于执行能力的建设。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培育执行文化,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5.打造企业文化的终极武器,塑造“品牌文化”。企业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文化竞争是企业间高层次的竞争。品牌文化是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目的是要与既定的目标消费者产生对于品牌文化认同的共鸣,进而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度和信赖感。塑造品牌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企业系统工程。塑造品牌文化要准确定位市场,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对市场进行把握,要站到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去俯瞰市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结合施工企业的特色和发展前景,为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结语 总之,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同时可以促进施工企业向着现代化管理发展,因此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为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任丽萍 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思考 摘要:工程施工企业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其自身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殊特点。企业的管理也有许多特别之处。对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人性化 一、引言 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工程施工企业的效益来源主要在于基层一线的项目实施上,若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因为工程施工企业的工作对象场所是不确定的,对象是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各自独立的项目,企业派出与之需要相对应的人员、设备进驻到项目地点进行项目内容的实施,完成项目合同所确定的内容,必须要根据项目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管理目标和成果[1]。同时,工作几乎都是野外露天作业,人员作业几乎都是在日晒风吹雨淋等自然条件下进行,比室内作业更加艰辛、困难。工程施工企业及其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特点。采取的管理方法也须因项目而异。因此,如想把一个公路项目管理好,必须要根据项目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管理目标和成果。 二、工程施工企业的主要特点 1.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由于施工企业的项目地点的不确定性,项目不仅仅分布在全国各地,还有的在国外。这就要求员工的素质很高,主要表现在不仅专业技术业务水平要求高,而且还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风俗了解等等。员工出发去项目必然与家人分离,真可谓是抛妻别子、背井离乡。不管分离时间是长是短,在离开家的这段时间内无法与家人相聚、不能对家人进行很好的照顾,心理上必然承受很大的压力,这对工作会产生一些必然的影响。故参建员工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工程项目地点的不同,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复杂多样,这需要参建员工的身体体质对此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承受住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要求,否则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譬如,项目在某一较大山区,山上山下气候会相差很大,正如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此员工的身体必须尽快适应这一气候特点。此外,不同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也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真的是“家住十里地,各地一乡风”。对此参建员工要对这些乡风民俗充分了解知晓,尽快适应并尊重当地的风俗,不做有违乡风民俗之事。要处处时时谨慎小心,以免有意无意做出有违之事而招致误会、矛盾,甚至冲突,从而影响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使管理的目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2.对设备有特殊的要求。随着项目地点、内容的不同,施工设备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的设备在这一项目地质条件下很适宜,而对另一项目的地质情况则无能为力。此时,必须因地制宜选取相适应的设备,这样才能进行有效施工作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钻孔桩基础施工,在粘土、砂土等地质采用循环钻机设备非常适宜,工作效率很高。而此类钻机设备在卵石、岩石地质则功效很低,此时必须选取冲击钻机才非常适宜。因此,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要随着项目的不同而调整。3.工艺技术的变化多样。对于同一个项目的施工内容,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施工工艺技术,真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然而哪一条大路更安全、便捷、高效呢?这又要考虑各种因素、综合分析比较后加以选择。在此要考虑的因素有工程特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合同工期要求、工程质量要求、成本投入数量、最终的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等。只有经过了综合的分析比较、选取适合的施工工艺技术,才能获得最理想的的综合效益。有一个工程案例如下:某市市政桥梁工程设计很高,主桥桥墩墩身为60多米的十字型实体高墩。对此,可采用翻模工艺、爬模工艺、滑模工艺等施工工艺技术施工,而且这些工艺都是非常成熟可行的施工工艺技术,都能保证工程质量。由于此项目合同工期要求很紧,施工企业现场项目部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采用滑模工艺,既可以节约工程施工设备投入的成本、确保甚至提前合同工期要求,而且可以更好的保障作业人员的高空作业安全。经方案上报审批同意后实施,最终实现了各项预期目标,收效异常明显。4.安全风险大。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施工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业务相对于其他行业企业来说是个安全风险巨大的高危行业。说其是高危行业不仅仅是其人员作业操作时面临着许多安全风险,譬如高空作业安全风险、临边作业安全风险、物体坠落打击安全风险、用电安全风险、深基础地下隐蔽工程的安全风险等。其还有许多恶劣的自然作业环境风险,诸如海上工程施工时风浪、深水危险,深山里工程建设时的野兽、毒蛇等对员工生命安全的威胁,严寒地区工程施工时的极低的寒冷气候具有的危害,还有高温地区工程无法避开的顶炎热冒酷暑进行施工时的安全风险等等等等。这些安全风险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作业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只有想方设法尽量规避、防范,无法根本取消这些安全风险。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 三、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 工程施工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许多行业特有的特点。与此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其又必须要有自己多特的管理特点和要求。1.管理难度大、成本高。与其他行业企业明显不同,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作业活动分散在各个地方,是各自独立的临时作业组织。项目内容各不相同,项目的人员组成也会各不相同,项目地点距企业总部或近或远,这些都会给企业整体管理带来许多难度、增加企业的日常管理成本,诸如人员、路途时间等投入都要相对多得多。需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管理投入更多的思考、精力,企业要为管理增加更多的各项投入。否则,企业管理也难以收到预期的目标、效果。2.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工程施工企业的产品制造基本都是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现场,广大员工从事着最直接、最基本的一线实践工作。能够从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并检验、发展、升华理论知识,同时不断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施工方法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工程施工企业要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科技创新掌握、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工法等朱知识产权,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大幅度降低施工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科技的重视并把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已经是众多工程施工企业日常管理明显特点。3.强化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建筑企业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使得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对于建筑安全事故认知及其传导路径,W.H.Heinrich提出事故发生连锁反应理论,认为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并且事故的连锁过程受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五个因素影响。由于施工项目日常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多,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极其巨大。工程施工企业都非常注重企业的安全管理,几乎都做到了日常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不仅仅是但从事中、事后控制,更加注重事前控制、事前预防。几乎每个工程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投入方面都不惜重金投入,抽调专人、设置专门机构部门,制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奖惩考核办法,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日常加大检查、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查找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让施工生产切实处在百分之百的安全之中。力争从源头上控制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从方法上消除引发事故的隐患,实现本质型安全生产。4.注重人性化管理。社会进步的根本在于人自身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身发展。工程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奋斗。由于施工企业项目作业环境、条件的异常艰苦和恶劣,员工付出的要比其他行业相对更多的多,这也就要企业给予自己的员工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要从根本解决广大员工尤其是现场一线员工的各项困难和后顾之忧。企业要让广大员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必须进行充满人性化的管理,要切实无微不至的关心自己的员工,把员工当作企业大家庭的孩子、让员工把企业真心实意的当作自己的家对待。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四、结语 一个工程施工企业要有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其管理又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要采取特殊的管理方法。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更多的体现出人文关怀,要更富有人情味、人性化的“以人为本、和谐管理”,注重科技创新,强化安全教育和管理,投入必要的管理资源(人员、资金、设备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施工企业的自身特点有清晰的认识、采取适宜正确的管理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能把企业管理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熊明祥 蒋磊 熊军 单位:松滋市公路管理局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防水施工企业管理软件开发论文 1软件主要内容 《防水施工企业管理》软件是一个集管理、统计、成本核算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软件。它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对工程、材料、人工、管理费用等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以达到管理企业运行的目的。1.1软件逻辑统计的依据1)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13]44号文件),对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和统计;2)根据专业防水施工企业特点和习惯,对部分费用进行科目调整。1.2软件运用环境1)操作系统:MicrosoftWindowsXP以上;2)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0以上;3)软件架构:C/S各操作用户安装软件客户端。1.3软件组成《防水施工企业管理》软件的主要模块有:工程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劳资管理;基础数据;系统管理。每一个模块分为录入、查询、统计三个通道。1.3.1工程管理模块工程管理模块主要有三个功能:①承接业务后建立项目;②施工产值录入;③施工产值、项目人工、项目材料使用的统计。如表1所示。1.3.2采购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主要作用是,材料采购相关数据的录入。采购并不是入库,材料入库时的入库单据必须与材料采购相对应,否则材料无法入库。采购与付款相关联。1.3.3库存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材料的入库、出库、退回、盘库的录入和库存材料状况查询。如表3所示。1.3.4财务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包括付款、收款的记录,各种开支的记录,应收应付款记录等。通过各种原始数据的录入,可以得出项目的盈亏情况、企业的利润情况、行政费用开支情况,以及各种经济数据。财务管理模块包括财务信息登记、财务记录单查询、财务查询统计等3个子模块和33个项目,项目明细从略。1.3.5劳资管理模块劳资管理分为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工人工资两部分,劳保支出和股东分红也列入劳资管理。1.3.6基础数据模块基础数据是将一些常用的数据统一归类,以便单据录入时选择。如员工姓名用于工资单制表,材料名称用于材料采购与出入库。另外一些期初数据也在基础模块中设置。如表5所示。1.3.7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权限管理和结账。权限包括录入权限和查询权限,做到数据的录入只能由专人操作,重要数据只能由高级别人员查看。结账是对每月的录入内容确定,以达到按月统计的目的。年度结账也一样,不进行结账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录入。这样避免了数据随意修改的问题。如表6所示。整个软件有7个主要模块,15个子模块,91个项目内容。通过20多个数据的录入,可以得到30多个报表和数据分析结果,企业各部门和相关领导随时可以查询各种数据,实现及时、正确、高效的目的。 2软件主要界面截图 软件开启界面(图形可换)、主界面、工程项目登记、施工产值统计台账、项目人工工资月报表、项目材料耗用台账、工程收款登记、行政管理费用台账、企业成本收益台账等主要界面的截图见图1—9。 3其他说明 1)本软件开发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为目标,并非财务软件,不可代替财务做账;2)软件在企业局域网上使用。将数据库固定在一台作为主机的电脑上,其他各电脑安装客户端,只要将主机打开,每台电脑的输入数据就录入主机,有操作权限的人在各自的电脑上操作,共享数据。3)主管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相应人员的录入和查询权限。企业总经济数据,设置只有最高级别领导可以查看。4)在软件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习惯,订制符合企业情况的应用软件,可以扩展或压缩管理模块。 作者:胡骏 俞志刚 单位:杭州金汤建筑防水有限公司 西楼软件工作室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施工企业管理与预算管理论文 一、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1.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施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不够了解和认识,通常将编制预算当作是财务工作中的一部分,主要认为预算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的。多数人认为财务部门同时领导预算、编制预算、管预算,但实际上预算不是专属于财务人员的责任,全面预算和财务预算还是有差别的。从我国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效果来看,大多数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施工企业的领导会直接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给财务部门来执行,上级部门对预算的数据进行批复之后并下达给下级部门,通常只是在财务部门和领导中公布,具体的考核人员无法充分了解预算的情况。 2.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质量较低 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编制需要根据企业当前经营的能力和市场环境来分析,施工企业大多数可以合理的认识到企业内部的现状,但是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市场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编制全面预算时的情况和未来具有较大的出入。只有准确的预测未来市场经济的形势,才能够编制出高质量的全面预算。但有的施工企业通常会忽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无法准确的搜集相关信息预测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就开始编制全面预算管理,无法确保全面预算的质量。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较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一致,导致企业无法准确的把握预算管理计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缺乏战略指导过分重视短期效益,缺乏长期规划,导致预算管理质量较低。同时,在预算管理的时候,只注重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缺乏长远考虑。 3.预算分析控制机制不合理 在施工企业中要想有效的确保企业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就需要在预算批准之后的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预算分控机制。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预算分控机制设置方面不够合理,对实际的业务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控制。首先,预算管理机构通常在预算编制的环节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和分析控制不够重视,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再次,预算反馈机制不够完善,有的施工企业通过财务部门计量之后,就会定期反馈给各个责任预算单位,对新形势下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已经发生的损失无法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二、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 1.系统的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工作 要想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对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编制和高效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全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效的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全面预算的编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在施工企业当中,需要为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管理人员从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以便有效的增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 2.完善预算分析控制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充分发挥出全体员工的作用,进行全面控制,对预算管理中涉及到的所有领域和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对企业中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便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其次,充分分析预算,对各种差异进行细化和分解,从数据方面分析差异的实质,并根据企业整体业务进行分析,在施工企业的业务方面,寻找出差异的本质所在。另外,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反馈机制,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结果采用不同的反馈机制进行报告。针对日常的结果需要采取标准的反馈机制进行报告。针对比较特殊但是问题不是很严重的可以使用简式反馈机制进行报告,针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用过闪电式反馈进行报告,以便有效的确保预算的重大影响和及时上报的作用。 3.完善预算考核机制 要想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就需要具备高质量的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的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加强员工对预算的认识和重视。施工企业需要确保预算管理执行部门和考核部门职责相分离,将考核标准和意见交给绩效考核部门的人员进行制定,以便有效的确保考核质量的权威性和标准性。同时,还需要对考核体系进行严格的设置,其考核标准设置需要科学合理。通过预算,将公司战略与对员工的考核和奖惩挂钩,促进所有人为公司战略服务。 三、总结 在施工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有效的预算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模式。施工企业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以便确保施工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焦翠林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论文 1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如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但规模、水平和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其管理水平相对规模较小的施工管理企业要高,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没有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与施工管理中,使得其管理水平不高。 1.2信息应用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有关资料显示,现代建筑行业中,很多企业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是采用单击操作模式,无法对即时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和共享。除此之外,有很多企业对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较狭窄的范围,对材料采购、项目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无法在施工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造成数据收集不完整,从而导致管理水平没有提高。 1.3应用管理体制不完善 调查表明,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加入了网络信息计划技术,但在实际的控制中,应用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编制深度还有待提高。 2如何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 2.1管理人员的重视 要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就需要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转变传统观念,重视信息技术。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信息技术应用狭窄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员工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进行利用和优化,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建筑行业站稳脚跟,得到发展。 2.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要真正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做到信息数据的自动收集、分析及储存,对储存的信息要能够进行检索和导出利用。建筑企业要结合具体情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战略目标的制定,及时有效地落实计划内容,建立起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2.3高度重视信息共享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中,较大规模的参与单位和参与人员以及较多的建筑工程文件中包含了很多信息量,如果采用传统的纸文件来储存信息,不仅有很多层次,工作繁复困难,浪费人力物力大的同时也拉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人为原因的各种失误,使建筑施工工作开展缓慢并且困难,拉低经济效益,造成工作人员的压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转。可见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做好信息共享模块,就能使建筑工程的实时信息有效的传达到各个相关人员的手中,分析和处理工作就能快速有效的进行,有利于施工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 2.4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企业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基于因特网的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构建专用数据库,将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构建网络连接,使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可以通过全面的信息掌握在网上进行操作。通过网络组织平台实现信息交流,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2.5工期、质量以及成本的控制 要利用管理软件对工程地工期、质量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在控制工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显示相关的特性关系,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对工程的实施进度进行控制。质量控制极为重要,质量管理软件比传统的人工管理效果更好,并且耗费的时间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进行技术控制时,模板、深基坑等有关计算可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果快速准确,可以开发一些设计软件进行相关设计工作。利用管理软件对施工工期、质量以及成本进行控制,很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减少失误的发生,使工程管理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3公司实施方案 我公司从2010年开始就投入了人力、物力、资金,建立信息库,先后使用了OA办公管理系统,金石建筑工地管理系统,将两个系统结合使用,管理,现场两条线即并行又交叉。成本部门在项目正式实施前相关成本控制预算就已经挂在公司建筑工地管理系统上,项目部根据预算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严格依据预算控制每一子项的成本,全程做到有目标有依据的透明化管理;项目部现场通过每天施工日记、采购计划、收料明细、签证记录等工作的实时上传保证现场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可更改的可靠性,使管理工作有精准的依据,各部门按照流程化实施;公司领导则根据具体项目具体情况在宏观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作出调整,保证了每一个项目顺利运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优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及时准确的对建筑施工进行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各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到了一种白热化状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要在建筑施工行业站稳脚跟,就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多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需要相关企业重视信息化管理,革新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再接再厉,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繁荣。 作者:童京贝 单位:江苏盛禾建设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探索 1项目管控能力有待提高 现代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领域不断扩展,项目管理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传统水电项目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公司在项目模式、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分包管理等各要素方面还达不到最佳科学的管理,特别是在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项目履约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企业的项目管理成本较高 水利水电施工受地形、气候、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较大,因多处于偏远山区或者江河流域等地方,材料的采购运输、机械设备的进出场、人员安置等往往使项目成本费用增高,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整合资源,事前不能做好成本的测算,确定成本控股目标,就很容易在耗费大量资源而最后造成项目不能赢利甚至亏损,影响企业经营发展。 3主要管理策略分析 3.1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创新市场营销方式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工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将市场开拓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要积极主动寻找市场机会,用科学的策划方案寻找市场新出路,积极参与竞争,展现自身企业优势,要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对有效资源重新归置,把资源用在实处,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对新市场进行新开发;要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形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开展高端营销,加强与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深度合作奠定基础;积极开展区域营销,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市场合作;积极开展联合营销,利用社会资源提高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同时顺应发展,在核电、地铁、房建、市政、矿山等非水电领域加强开发,实现合同额和经营领域的新突破。 3.2创新项目管控模式,提升项目履约能力 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根据项目行业特点,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完善项目管控模式,强化项目管理;加强整个项目的过程监控,重点抓好亏损、进度滞后项目的监管,要将风险管控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施工全过程,加强变更索赔管理,提高项目的履约能力和盈利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完善项目考核办法,加大安全质量、工期、变更索赔、应收账款、成本控制等指标权重,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消耗,加强在建项目工程款回收和完工项目工程款清欠力度,防范资金风险。加强项目合同管理力度,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确保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受控,规避项目管理风险;进一步完善分包管理体系,加强对协作队伍的管理,加强分包履约监督和风险控制,真正让分包队伍按公司要求履约,坚决杜绝以包代管的现象。大力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通过现代管理手段实现项目精益化管理。 3.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才强企” 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紧紧围绕公司发展目标,重点加强项目管控、专业技术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在资本运作、市场开发、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法律、党建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在员工福利、职业规划等方面合理进行改革,让人才能享受到更多劳动成果,培养熟悉海外政策和环境、善于进行国际市场开拓和管理的国际经营管理和商务人才;培养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人才,留住紧缺人才,用好精尖人才,加快推进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 3.4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盈利水平 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对工程中所要消耗的人、财、物力进行科学分析,统筹规划,合理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要建立有效的成本目标,把账务管理与成本目标 结合起来,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监督检查。要加强项目的成本过程控制,特别是对项目的人才成本、专业设备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控制。只有抓住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企业才可能获取最大利润。 4施工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实例 以新疆博格达山脉南麓的柯柯亚水库为例,它是一座重要的拦河式水利枢纽工程,新疆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本着节约资本、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原则,对整个项目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改进。为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能耗,第一,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加强对相关制度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履行监督,并根据实际项目新制定了《柯柯亚水库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实施细则》等。第二,企业巩固并优化已有的人力资源,开展相关工程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提高工程质量,节约了工程中因失误而导致的浪费现象,做到合理控制成本。使得柯柯亚水库,通过公司资源整合和优化项目设计,最终整个枢纽工程节约了100多万,也是的整个工期缩短了4个月有余。公司在优化项目投入成本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以优质高效的服务面对市场竞争。同时,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水电项目后期巨大的成本优势,以及水电项目作为可再生能源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其水电项目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对于其中的科学方法,我们应及时学习,积累综合成本管理经验,提升本公司的竞争实力。新时期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管理在优化的前提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要根据企业发展特点,梳理企业的发展短板,结合国内外市场形势,确定科学管理方式,加强对项目的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外拓市场,内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和新动态,才能使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作者:崔晨旭 单位:天津中基大地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电力施工企业管理改革综述 1创新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原则 1.1民主集中原则 电力施工企业管理创新需要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管理者要尊重基层员工提出的创新建议,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使群众创新进一步融合和酝酿,真正形成行之有效的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 1.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中心,是电力施工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1],因此进行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要充分肯定员工的主体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员工的发展提供舞台,创造机遇,使以人为本成为电力施工企业管理活力的根本源泉。 1.3市场化原则 电力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竞争[2],因此,需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实现对管理创新方向上、程度上的规范,更好地促进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 2创新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方法 2.1建立和健全电力施工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培养其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从物质激励、帮助激励、服务激励、心理激励等方面激发员工的成长愿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多赢局面[3]。 2.2建立和健全资金监督管理制度 现代电力施工企业的标志是全面的财务和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资金是电力施工企业的重中之重,其监督重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监督预算的合理、合法性,内控的严密性以及项目决策的经济性。加强企业资金监督管理,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条件。电力施工企业管理需要坚持创新的原则,以科学的步骤、合理的内容实现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真正创新。后续研究者应该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步骤上加强研究,通过更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现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真正创新,以便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使其更好地为电力和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宋长梅 单位:黑龙江省火电第三工程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建筑工程设计问题及措施 摘要:不同形态的建筑物之间,使用功能也互有差异,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可对其类型进行划分。从相关用途的角度出发,可将建筑物划分为公用与民用两类;从层数的角度出发,可将建筑物划分为超高层、高层、多层、单层几类;从使用材料的角度出发,可将建筑物划分为混凝土、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几类;从结构形式的角度出发,可将建筑物划分为框架、排架、简体结构、剪力墙等。本文特就建筑工程设计中常见的几点问题,提出关于如何改进此类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问题改进方法 1相关概念 1.1程序 依照建筑结构的设计流程,可将设计的程序依次分为方案设计、结构分析、构建设计、绘制施工图几点。 1.2要求 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离不开建筑工程设计的客观要求,通常情况下,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进行结构构件选择时,需进行相应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2)当出现结构上多种作用效应同时发生的情况时,应首先进行合理的结构分析,并将每一种作用下的效应进行计算和分析,再以最佳的结构设计进行组合;(3)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根据所在区域的房屋高度、结构类型、烈度等客观因素而定,采用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进行处理,以确保结构设计与实际抗震要求相符。 1.3原则 建筑工程设计的原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1)合理进行方案设计。合理进行方案设计的具体要求在于建筑结构体系与建筑结构形式两个方面均需与高层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相符,在此前提下还应最大限度优化资金结构,尽可能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缩减投入资金。建筑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在于受力明确与传力简单两个方面,因此,在结构单元相同的情况下,需保证建筑结构体系的一致。在进行合理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时,对于施工材料、施工条件、设计需求、地理环境等相关因素都应进行综合考量,力求实现方案设计的最优化。(2)合理进行基础设计。基础设计的优劣对于建筑物的荷载能力、上部结构类型都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在高层建筑物中,建筑物荷载力的分布情况对建筑物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基于不同建筑物之间地质地貌、地理位置、相邻建筑物各不相同的特点,在进行基础设计的过程中需结合种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实现基础设计的合理性,促进建筑物在实用、美观、安全等相关性能方面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发挥。(3)合理进行计算简图设计。对相关数据进行正确计算是建筑工程设计安全性的基础,在计算简图缺乏合理性的情况下,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将会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意味着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计算简图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安全性的重要途径。 2常见问题 2.1基础设计操作步骤不全 房屋建筑结构的基础是承担房屋建筑中所有荷载的部分,但在当前大部分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往往普遍存在着步骤进行不全、操作不到位等问题。许多施工单位在进行多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昧缩减开支,对于地质勘查等环节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仅凭借周边建筑物的相关施工数据进行参考,导致基础设计中存在许多与实际不符的因素,由此形成了安全隐患。在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出现偏差的情况下,便可能导致房屋建筑沉降过大等问题的出现,同时也给后期的施工操作造成了阻碍。 2.2构造柱与承重柱区分不当 构造柱与承重柱在建筑结构的作用各不相同,构造柱是用于对墙体起拉结与约束作用,承重柱是对墙体荷载与建筑物外界荷载起承受与抵抗作用,但在当前许多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常以房屋建筑的构造柱代替承重柱进行设计,使构架柱的荷载作用大大增加,对墙体的约束力则出现一定幅度的降低。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当建筑物遭受风力荷载、地震荷载等压力较大的荷载作用时,构造柱处便将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由于构造柱本身的承载力不足,在应力集中的情况下便容易出现断裂现象,使建筑结构发生整体坍塌。 2.3承重柱的截面设计缺乏合理性 承重柱是房屋建筑结构中负担全部荷载的一个部分,其截面面积是承受荷载能力的主要体现,因此,承重柱的截面设计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整体荷载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缩减成本开支,将承重柱的截面设计至最小化,当承重柱截面过小时,梁柱之间的线刚度比将随之变大,从梁转化为铰支、柱依据轴心受压等角度进行考虑,可见这种截面过小的设计方式将给后期房屋结构施工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2.4纵向框架设计比例不协调 框架结构是当前多层房屋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其特点在于通过梁柱之间的铰接形成一个具有承重体系的结构形式,通常可分为横向框架结构与纵向框架结构两种。但在当前大部分房屋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并为对纵向框架的设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框架结构中虽然横向承载能力相对较佳,但纵向承载能力无法发挥出同样的承载能力,造成比例不协调等现象的出现,形成了框架结构建筑中的一大短板。 3改进建筑工程设计的相关策略 3.1对房屋建筑结构地基承载力进行准确核算 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前应首先对该区域的地质进行实地的勘测,避免一昧节省开支简化勘测步骤,以勘查出精准数据为目的,通过对基础设计情况的掌握来对建筑结构的荷载作用做出准确的核算。除此之外,在进行基础设计的过程中,如需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设计,则应对所换土层的垫层厚度进行准确的计算,以保证地基荷载值的准确性。如需进行多层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则在计算梁、柱及基础荷载时,应根据现有的规范设计而定,对荷载的折减系数进行验算,使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得以保障。 3.2适当加大承重柱与梁之间的铰支能力 从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而谈,对承重柱进行单独加大后,承载能力依然无法得到根本改善,意味着要保证梁的挠度能力可得以整体提升,就需要使承重柱与梁之间的铰支能力进一步加大。在梁的跨度较小的情况下,荷载的承受能力可出现相应的增强,可于梁下设置相应的构造柱,提升墙体的拉结与约束作用,同时还应对构造柱的承载能力与抗弯矩作用做出进一步验算,避免出现构造柱应力集中等情况。 3.3对承重柱的截面进行合理设计 在进行承重截面设计时,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荷载作用大小等实际因素而定。对承重柱而言,截面面积与其承载能力成正比,但截面面积的提升将带来结构整体自重的增加,这便要求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承重柱截面的合理性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考量,实现承重柱截面设计的最优化。 3.4对框架结构的纵向设计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建筑物的荷载通常直接传递给梁体,再由梁体传至承重柱,最终送达结构的基础部位,因此建筑结构的纵向设计便显得至关重要。在进行横向梁体设计时,可尽量使用较小的尺寸,由此可保证建筑物空间可得到充分利用,进行纵向设计时,应从房屋结构协调的角度进行考量,重视框架结构的纵向设计,以实现建筑结构的最优化。 3.5对挑梁荷载进行合理设计 合理的挑梁设计可对梁体受压区域应力进行有效的控制,由此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与协调得以实现。因此,在进行挑梁结构设计时,就应当尽可能将建筑结构梁体受压能力进行一定的提升。在梁高较小的情况下,挑梁的受压区域也将较小,承受荷载能力也将随之变小,如梁的自重较小,则延性可有所上升。因此在实际设计操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量,选取合理的挑梁结构与受压区域,实现挑梁抗脆性破坏能力的整体提升。 4结语 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建筑工程设计是建筑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着后期施工进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体建筑的施工质量与稳定性。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阶段,不仅应不断对技术与设备进行完善,同时也应确保设计内容与相关规范要求相符。但在当前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可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相关问题,为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与完善。 作者:张玉洁 单位:河南省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建筑工程设计变更与签证 1设计变更的含义及内容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 1.1在建设单位组织的有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参加的设计交底会上,经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提出,各方研究同意而改变施工图的做法,都属于设计变更,为此而增加新的图纸或设计变更说明都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负责。 1.2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碰到一些原设计未预料到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处理;因而发生的设计变更。如工程的管道安装过程中碰到原设计未考虑到的设备和管墩、在原设计标高处无安装位置等等,需改变原设计管道的走向或标高,经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办理设计变更或设计变更联络单。这类设计变更应注明工程项目、位置、变更的原因、做法、规格和数量,以及变更后的施工图,经方签字确认后即为设计变更。 1.3工程开工后,由于某些方面的需要,建设单位提出要求改变某些施工方法,或增减某些具体工程项目等,如在一些工程中由于建设单位要求增加的管线,再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出设计变更。 1.4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面、资源市场的原因,如材料供给或者施工条件不成熟,认为需改用其他材料代替,或者需要改变某些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等引起的设计变更,经双方或三方签字同意可作为设计变更。 2工程签证的涵义及内容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签证,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如由于施工条件的变化或无法遇见的情况所引起工程量的变化。 2.1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材料、场地、设备资料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损失。 2.2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决定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返工而发生的倒运、人员和机具的调迁等损失。 2.3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由建设单位造成的停水停电,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且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又无法安排停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4在技措技改工程中,常碰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面过于狭小、作业超过一定高度,造成需要使用大型机具方可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在发生时应及时将现场实际条件和施工方案通告建设单位,并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实施,此时施工企业应办理工程签证。 2.5对于大检修工程、零星维修项目大都没有正规的施工图纸,往往在检修前由施工企业提出一套检修方案,检修完毕后办理工程签证,然后依据工程签证办理工程结算。此时工程签证工作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检修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3设计变更的签发原则及注重事项 设计变更无论由哪方提出,均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部门发出相应图纸或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下发到有关部门付诸实施。但在审查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3.1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质量、设计遗漏和错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的,应按设计变更程序进行。 3.2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要求可能在技术经济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以后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引起施工单位的索赔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作决定。 3.3工程变更引起的造价增减幅度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若确需变更而有可能超预算时,更要慎重。 3.4施工中发生的材料代用应办理材料代用单,要果断杜绝内容不明确的、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纯材料用量的变更。 3.5设计变更要尽量提前,最好在开工之前就发现,为了更好地指导施工,在开工前组织图纸会审,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确需在施工中发生变更的,也要在施工之前变更,防止拆除造成的浪费,也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3.6设计变更应记录具体,简要说明变更产生的原因、背景、变更产生的时间,参与人、工程部位、提出单位都应记录。 4工程签证的签发原则及注重事项 4.1严格现场经费签证。凡涉及经济费用支出的停工、窝工、用工签证、机械台班签证等,由现场施工代表认真核实后签证,并注明原因、背景、时间、部位等。例如:由于业主或别的非施工单位的原因造成机械台班窝工,后者只负责租赁费或摊销费而不是机械台班费。 4.2应在合同中约定的,不能以签证形式出现。例如:人工浮动工资、议价项目、材料价格,合同中没约定的,应由有关治理人员以补充协议的形式约定。现场施工代表不能以工程签证的形式取代。 4.3应在施工组织方案中审批的,不能做签证处理。例如:临设的布局、塔吊台数、挖土方式、钢筋搭接方式等,应在施工组织方案中严格审查,不能随便做工程签证处理。 4.4工程签证单建设单位要随时留一份,以避免添加涂改等现象。并且要求施工单位编号审,避免重复签证。 4.5材料价格的确认要注明采购价还是预算价,以避免采购保管费重复计取。 5加强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治理的措施 5.1建立完善的治理制度。明确规范领导、施工技术、予结算等有关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只有责权利明确了,才能规范各级工程治理人员在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治理行为,提高其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5.2建立合同交底制度。让每一个参与施工项目的人了解合同,并做好合同交底记录,必要时将合同复印件分发给有关人员,使大家对合同的内容做到全面了解、心中有数,划清甲乙双方的经济技术责任,便于实际工作中运用。 5.3严格区分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根据我国的现行规定,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费用都属于预备费的范畴,但是设计变更与工程签证是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的。属于设计变更范畴的就应该设计单位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所发生的费用按设计变更处理。属于工程签证的由现场施工人员签发,所发生费用按发生原因处理。 5.4提高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严把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关。有关人员每接受一项工程时,首先要对施工图及合同等有关规定进行认真学习和了解,其次要经常深人施工现场,了解施工中的异常情况或施工工艺的变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问题要点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同时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企业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处在现实的竞争大环境而言,只有充分的发挥和认识到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有效的推进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本文就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当中的问题要点进行分析和解决。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管理;问题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的建设飞速发展,同样带动了建筑工程设计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社会市场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建筑工程的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样对于建筑工程的内部设计形式不但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逐渐越来越展现人性化、舒适化、合理化、绿色化的多方位全面发展,这些因素都在给建筑工程设计企业带来不断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于现如今建筑设计市场的竞争力,建筑工程设计企业要想取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要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从而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作品。 1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设计信息管理问题 在现如今,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确实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同时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对于信息管理的方面,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小的缺陷,在实际的信息使用过程中,有存在着建筑工程设计信息不完善、不准确和使用不当的现象,从而导致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有着信息本身缺乏准确性的实际情况。另外,还有一些设计大型建筑工程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多个建筑设计的团队,同样在这些建筑设计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建筑信息不能够有效流通的现象,从而产生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性。 1.2建筑工程设计界面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不同的专业知识,所以这都是需要分阶段、分专业来进行的,所以建筑工程设计的界面管理问题尤其的复杂,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界面管理问题始终是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重要问题来源。首先在各个不同的专业的交界处,会有着不同的设计的矛盾,从而会严重的妨碍实际的衔接工作,同时在实际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会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上面的差异,也会导致设计成果方面的冲突。同时在实际中也存在着建筑工程设计不同的设计单位,没有充分有效的结合实际的建筑实施条件,从而导致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实施性,导致整体的建筑工程设计不具备可行性。 2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要点分析 2.1在需求设计方面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是在对项目进行实际的定位、功能的定义和具体投资的预算之后进行的具体的、详细的设计。在这一阶段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项目定位地点的场地环境、人文环境、气候条件、使用者的需求、项目的预算等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的调查和研究,从而有效的明确建筑工程的目标客观因素限制和需求。因此在实际的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过程中,需求设计阶段是属于重要的阶段,也是属于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和初步阶段,这就需要在需求设计文件中必须要考虑好优先需要考虑到、解决好的影响因素问题,更好地实现需求设计阶段的完美。 2.2在方案设计和扩充设计方面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方案设计和扩充设计阶段是在需求设计文件之后进行的,在这一阶段需要和建筑师进行交流,从而有效的完成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有效的运用各种新型的技术,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实际具体规划方案和设计[3]。在对于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的各个方面都确定之后,可以再来进行后期的建筑工程设计扩充设计,之后在对与整体的方案设计进行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实际讨论和研究之后,确定好最终的建筑工程设计项目,最终对项目的总体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重点加强项目设计过程的控制,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不断地改善和优化。 2.3在各个专项方案设计至施工图设计方面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各个专项方案的设计到施工图的设计阶段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具体的设备制造、材料的采购和真正现场施工之前的最后一个建筑工程设计内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是对设计合同、设计需求文件、设计成果和国家相关的规范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有效的保证让各个具体的项目设计单位在这些具体的要求下实现材料采购和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纸文件,并且对于各个不同的专项设计和施工图进行审核。 2.4在施工设计配合方面 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过程中,施工设计配合阶段的重要作用就是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对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设计技术交底就是施工单位接到正式的设计图纸之后,组织内部的各级施工工作技术人员有效的熟悉图纸之后,做出会检意见。另外在实际的项目施工进行过程中,也有可能需要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和特殊的问题,同样还是再需要进行专题的、针对性的设计交底。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设计变更的管理,从而有效的规范和保证各个参与的单位行为,有效的确保建筑项目工程的高质量和实际工期,严格的把控好建筑项目工程的造价,同时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设计师的技能,从而有效的实现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的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本身是一个具有着层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的,而且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过程是动态的,需要在具体的实施中有效的确保实际成本预算、进度控制、人员自身的素质和实际工程的质量等,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有效的避免建筑工程中的失误和忽视现象,从而有效的确保建筑工程实际项目的成效。在实际中,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是始终贯彻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的,所以需要对项目设计管理进行严格的统筹控制,确保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最优化,从而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 作者:周骅 单位:山东同圆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学科设计优化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会有许多种学科参与进来,并且是需要共同完成的环节。在建筑工程设计当中,使用多学科进行设计优化时,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环节中关联到的全部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探索,从而建立健全的参数化信息模型。 关键词:多学科;设计优化;建筑工程设计;应用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所产生的效应相比于独立学科,能够拥有更大的效应,因此建筑工程在进行设计时,肯定会是在多学科设计基础上,向着整合和优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建设设计中的全部环节都能够产生最大的效应。 1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意义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探索工程系统当中的各个相互作用下的协同机制,从而设计出比较复杂的系统和子系统方法理论,我们将之称作多学科设计优化,又名MDO。在建筑设计领域当中,应用多学科设计,可以将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从而可以实现最好的协调效应,优化和整合建筑设计系统,MDO技术完成了多学科并进设计,将设计时间节省了下来,使设计效果得到了增强。在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设计阶段,分别是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纸设计,在设计时会应用到多方面知识。在设计方案时,会涉及到建筑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设计施工图纸时,会涉及到结构力学、施工暖通和流体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建设过程设计过程中,囊括了多方面知识。现如今,在设计中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并没有完成综合整合优化,各学科之间会有交流的障碍,致使建设过程设计耗时长、效率低以及投入大。在进行建设过程设计时,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实现各学科间信息共享。而多学科优化理论使建筑工程设计现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在经过发展之后,充分发挥出了设计中的各个资源优势,能够合理配置设计资源结构。这也改变了在建筑工程设计具体问题中应用各学科的联系,MDO重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作用和综合效应,多学科优化设计可以影响到建筑设计环节当中的每个环节[1]。 2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优势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时,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方式分为三个阶段,会先提出来设计建议,再根据提出的设计建议展开详细分析,最后做出相应的决策。①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专业设计时,应根据业主方面的相关需求,确定下来相应的设计原则以及方法;②依照建筑工程项目所设计的施工图纸,从图纸中获取相应的信息,之后建立健全的不同学科分析模型;③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和工程师,要明确是否对应相应的设计理念。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要严格关注设计方案,不应该只是对整体项目进行分析。在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当中,在执行以及管理信息中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留给评价方面的时间却很少。可是想要正确使用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对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就会按照以下几个方法展开相应的流程:在选择参数时,需要按照设计空间要求,接下来便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在建立健全的几何模型时,采取参数化CAD[2]。在建筑工程设计集合模型阶段,使用多个学科来展开综合性分析流程,在得出结果之后,再计算材料、设备成本以及用量方面。在选择新参数配置时,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最后便能通过优化器反馈出空间的最优位置。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工程师不用根据经验也能控制好每一项参数,只要对相应的参数以及规则进行辅助,就可以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从而对结果进行合理解析。 3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应用 3.1多学科耦合 在正常情况,想要实现整体性最优解,每个学科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存在耦合关系。这时,就需要将系统中的目标变成学科目标中的增函数。因此,想要实现学科和学科间的耦合,必须开展协调优化,使用学科之间的耦合关系降低概率,从而促进最优化。这种方式能够通过学科等级进行相应的优化,在协调系统级时,利用松弛因子实现。优化整合的目标便是在结构和能源可行的解空间寻找共同解空间,这是因为耦合参数具备冲突性。在共同解空间不能展现最优解,只能在优化解空间获取。为此,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在总体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当中寻找那个平衡点。多学科设计优化会找出直观可靠的可视化替代方案和数据,从而寻找更加合适的设计方案。 3.2建立模型 建筑模型便是建筑信息模型,是通过对象化数字物体描述和表现真实世界里的建筑构件,参数建模是关系数据库和行为模型动态捕捉和表现所需建筑信息。在多学科设计优化中,采用参数化技术建筑模型具有真实世界的属性以及行为,且参数化模型能够智能化识别构件特征和作用规则,因此参数化模型能够保持在真实世界构件的相互关系,在对建筑构件进行管理时,保持最开始时设计意图的智能性,使设计工作的重复性得到极大减少。为了让建筑模型拥有极大灵活性和柔软性,使人类智能参与需求得到满足,多学科产品一般都会建立比较合适的产品设计对象树,并且它的每个设计对象都含有约束、参数、方法和目标集合[3]。 3.3划分模块 在设计阶段,根据多学科特性和相关要求,依照建筑工程项目的作用,将原有的系统划分成不同的子系统。并将独立求解的子系统放到首要位置,在此同时开展相应的优化流程,再对耦合的每个子系统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协调整个耦合变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每个子系统相应的目标,应用这种方式能够将总体最优解。例如在建设长方形教室时,将会给出能源和结构这两个子系统,进行独立分析和优化。 3.3.1能源 在能源设计阶段分为:几何设计、能源分析以及优化,其中几何设计中所涉及到的自变量包括:教室长、教室朝向以及窗墙之比,这一阶段的约束集就是平均每年的光能乘数,其目标功能便是实现整体寿命运营成本的最小化。其中设计空间是长方形房间,并且在两面墙面上有窗户,其窗户是在墙面正中央,窗户比例也会受到墙影响,墙、屋顶以及地面会作为单独平面进行建模[4]。 3.3.2结构 在结构设计阶段包含:几何设计、结构分析以及结构优化,长方形教室进行几何设计时,可以使用参数化CAD软件设计,其结构几何模型当中的自变量便是教师长。如果将教室的几何形状进行更改,就需要我们去改变结构部件的荷载分布,这便是在结构模型中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为保证几何形体所涉及的全部荷载分布保持其稳定,在模型中每一个结构部件都需要对参数化荷载控制板进行自定义,并且控制板区域要一一对应教室支撑部件荷载分布,而且要根据教室几何形状的改变进行自动更新。 4建筑工程在设计优化时注意事项 ①将设计中标方案进行完善,设计方案是用来招标的,中标方案并不一定会最好和最完善,受到某些因素影响,设计单位时间紧迫,并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掌握建设单位意图,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方案会满足不了建设单位的需求,为此想要使设计方案变得有深度,确保有效衔接后续设计活动,需要对中标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②对建设单位技术方面的要求要明确,在建筑产业不断发展下,产生出了更加复杂繁琐的设计方案,在还没有建筑设计雏形时,建设单位并没有明确的技术要求,招标文件中的要求也很模糊,它只是个大致框架,没有具体的内容,因此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可以对技术要求和功能要求有个大致了解[5]。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MDO技术具有绝大的应用优势,它使设计所需的循环时间得到了极大的缩短,使整个产品质量都得到了优化,可以方便我们开发出更多可操作性替代方案。同时,MDO技术还能将建筑工程当中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并显现出工程当中的冲突和变更。另外,MDO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将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用MDO这一技术,可以更加确定工程项目中的拓扑图和各项复杂参数,且技术人员还有面临庞大解空间以及运算时间的挑战。但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MDO技术的应用优势,会让MDO技术变得更加成熟。 作者:邱玲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及管理 摘要:规划设计是建筑工程开展的初始阶段,以设计单位为主导在不同建筑工程项目层面会形成大量的数据、图纸、资料和信息,而这些也正是构成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主要内容。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特征因设计单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它取决于设计单位的市场定位、工作模式、单位性质和设计活动规律等,充分掌握设计单位的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特色,有利于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此展开具体的研究,并提出管理网络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网络化 广义上的建筑工程设计档案涵盖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竣工运营的全部信息资料,在信息资料的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差别,如数据、图纸、行业标准、政策文件等。考虑一般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工种多、功能交叉等特点,必然会影响设计档案的形成。直观上体现形成的资源种类多、数量多、规模宏大,需要消耗大量的经历去收集整理和妥善保存。基于此,引入网络技术加强管理的网络化模式构建,对设计单位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设计档案的灵活调取和分享应用,另一方面则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等内容的规律性分析,提高设计单位在工作层面的科学性。 一、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强 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大量的可行性要素,并且在每个阶段都有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内容,如材料、设备、工艺、结构、安全等。因此,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是各种专业性要素的结合。客观上,这也形成了设计档案“综合性”的特点,以专业性促成的综合性特点表现为大量的原始数据,它们结合起来后才呈现整个工程的“蓝图”。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纸媒载体呈现的,作为后期施工、安装、运营的相关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周期长 很显然,建筑工程设计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形成的设计档案也需要一定的周期。档案形成本身就是一个“事后机制”,它具有一定的总结功能,而建筑工程的应用周期会存在很长时间(几十年到上百年),也会不断地为档案补充相关材料,所以建筑工程设计档案在同一项目中的更新周期也会很长。 3.档案数量繁多复杂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形成会呈现不同的完善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同类型的大量资料、信息和数据,最终汇集一起造成档案数量繁多复杂,需要的整编工作量极大。这一过程中,对档案管理人员形成极大的挑战,如果管理不善或工作无序,就会很容易造成档案遗失、破坏。 二、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途径 建筑工程设计档案具有周期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综合性突出等特点,再加上建筑工程项目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设计档案必须长期保存。从改革开放至今,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历多次改革,在年度跨径大、企业重组、行业改革等作用下,各种规格不一致的“海量”档案资料很难实现有效地管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只能简单保存,而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运用,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基于此,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设计档案管理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当前网络化社会背景下,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既是一种趋势,也是实现管理效能、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1.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信息化收集模式 传统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主要依赖纸质图纸、图表等展开,缺乏信息化生成模式,这直接限制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造成后期施工中设计修改的问题。 2.构建建筑工程设计档案数据库 数据库的构建有利于设计档案分享的最大化,在规模上、层次上,可以形成区域性数据库和全国性上数据库,通过单位资质验证的方式,有限制条件的开放。这样一来,建筑工程设计档案不仅能产生全新的经济效益(如有偿使用),还能实现不同领域的设计理念、技术交流。 3.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的过程中,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应全面构建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实现数据的随时更新和补充,有效完善档案的合并工作等。 三、结语 我国当前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十三五”以来国家层面不断推动互联网经济战略,这对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形成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为设计档案的管理提供了大量契机,设计单位通过分析自身需求和市场定位,实现设计档案管理和网络技术的“联姻”,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建筑产业发展服务。 作者:李芳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 摘要:工程质量作为建筑行业始终都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随着社会各阶层分析和认知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好坏也被认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在大型且复杂的工程项目上,传统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引发了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面的新需求。BIM作为信息化时代出现的新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建筑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本文旨在探讨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初步研究。 关键词: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设计管理;BIM 由于传统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是有个体或团队人员担任,在建筑工程项目里,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管理的信息得不到很好地传递,导致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存在许多阻碍,影响建筑工程设计的精度和深度不够,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在实际工程项目实施中,需要多次频繁地修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BIM就是基于这种情况的新工作方式引进,为建筑行业搭建了一个信息模型平台。 一、BIM的概念 BIM它是一种信息模型,通过收集建筑工程项目里基本构件的相关信息,包括各个基本构件的几何参数数据、物理特性和材料质量等信息,搭建一个全方位的工程信息数据库。建筑行业的各方通过BIM可以快速地插入、提取、编辑和更新等操作数据,建筑行业各方也可以通过BIM产生信息交流,BIM的建立是为建筑行业提供一个数字化、完整且有层次的建筑信息系统。 二、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里的作用 1.BIM的出现是建筑行业设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建筑设计工程管理里,要想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水平,就需要不断改进和应用工程项目的流程和技术。在信息化时代里,信息数字化和平台化是最有利于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表达和传递工程项目的流程和技术信息化,是时代的潮流趋势。在BIM系统里,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管理的信息可以很好地传递和交流,有利于不断改进工程项目和技术。通过搭建BIM,可以实现项目工程全寿命期的数字化管理和交流,从而在实际工程项目里可以快速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 2.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的应用是可行的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模式里,存在部分构建的设计难以用数字衡量,BIM是一种信息综合平台,涵盖建筑行业里所有牵扯的信息,并且根据已有信息,可以将一些难以用数字衡量的构建进行模型建立或者将其量化。建筑工程的设计都可以在BIM系统里找到全面、可靠的数据。此外,BIM可以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需求,协同设计、设计检查和设计文件管理建设工程,让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变得准确和高效,从而提高BIM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因此,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的应用是可行的。 三、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现状 从目前上看,由于BIM技术的优越性,我国已经在大型设计单位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已有了BIM技术的应用,比如: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天津港国际邮轮码头、上海中心大厦等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国内进行BIM技术的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一些大型的设计院甚至有了自己的BIM技术团队。同时,相关的BIM的技术咨询业务、技术教育体系也逐步出现,用于培养专业的BIM技术人员。BIM在近几年的发展里,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工程项目的参与,许多企业也开始逐步应用和实践BIM。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BIM的运用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BIM的建立初期需要在人才培养和软硬件设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BIM在实际运用中前期的投资回报率也比较低。此外,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运用也存在诸多问题。1.BIM工作范围的不确定性虽然BIM系统具有比较精确性,但是也需要将BIM与业务相结合,才能为企业或者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BIM系统不能针对不同业务的需求而设计出相应深度和范围的设计图,可能在实际运用中,浪费时间和成本。2.BIM的协同设计问题虽然BIM系统可以协同设计,但是在实际建造、运营里,随着项目参与各方的增多,BIM的协同设计可能实际变得难度大、设计周期变得比较长。3.BIM的设计流程问题就目前的BIM系统而言,设计部分功能是对不同专业的单一设计师进行各自建模,然后在进行整合,这样容易出现设计失误的情况,在实际运用中会造成设计流程返工的问题。4.BIM系统存在数据安全问题当BIM平台设计一个难度较大的项目时,需要多个软件的配合和一个公共平台更新数据完成。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权限设置不当、病毒感染、误操作的情况时,数据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在后续的使用过程里,可能造成其他专业设计成果的损坏或文档的丢失。 四、BIM的应用方式 为了实现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首先,需要确立各个专业共享本专业设计内容的协同平台,供各个用户使用;其次,在良好的软硬件支持条件下,通过三维设计软件构建BIM模型的设计构建;最后,提供各个用户熟悉的操作界面,让用户完成项目设计工作。通过这个平台让专业间信息之间共享,各个用户可以满足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不同要求。另外,针对在BIM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运用问题方面,各企业和单位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改进工作。首先,做好相关管理软件的选取。在保持和平台计算机兼容的条件下,根据自身工作效率和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BIM软件。其次,相关建筑企业和单位应当制定完善的建筑设计标准,让BIM技术在设计运用的同时,可以使结果更加规范化。同时,在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做好相应的使用权利设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最后,各建筑企业和单位根据自身的企业实力,设计好自身BIM的工作内容及所需优化的管理目标,加强企业和单位自身BIM的团队建设,优化自身的管理流程,让BIM技术在自身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面得到最有效的运用。 五、结语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里,工程设计的质量与经济合理性一直以来是以设计单位的贯标体系来实现的。这种管理的方式,在技术层面上讲,缺乏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从管理层面上讲,是一种简单又传统、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没有什么深层次交流可言,具有较大的封闭性和局限性。通过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上的应用,使设计管理过程网络化和数字化,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每个基本构件当中,运用BIM技术,很好地改变了建筑工程企业对设计的传统管理方式。企业通过建立的数据库并且进行管理,为自身的设计项目提供有效数据进行建模,保证了设计要求的统一性。同时又使往后相同或者类似的项目设计时,各个项目参数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虽然我国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上的运用处于起步阶段,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但由于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可行性和BIM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累积,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出现的问题都将得以解决,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面的运用将更为广泛。 作者:张世发 王永飞 单位:内蒙古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建筑工程设计中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好坏。因此,在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工程质量,严格控制质量的好坏,从基础上抓起,严格遵循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当的措施,逐步完善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质量控制;建筑工程;设计应用 引言 质量是前提,是建筑设计最根本的要求,只有保证了质量,人们才能更好的去追求美观、舒适以及人文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施工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并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去设计施工。 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概念 1.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定义 建筑工程质量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劳资双方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和方法,包括签订的合同约定、设计文件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规定。其主要目的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建筑服务。 1.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基础工程项目建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严重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前景,一旦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工程重量的好坏除了影响到工程建筑的适用性外,还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1.3保证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成为进出口大国,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走进我国市场,同样,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跨进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此时,我国建筑企业要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幅度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因为它已经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筹码。 2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1加强工程设计工作中的标准化控制 所谓标准化控制,就是指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中的概念和重复性十五进行统一规定。这里提到的标准都是在广泛的实践经验之后结合科学技术而形成的,它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通过相关单位交流协商,并交于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企业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整个设计行业内的规定,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质量安全隐患,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2严格控制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审核 先进性和合理性是设计方案达标的基础,而选择和审核方案是对工程进行经济预算,对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对质量控制进行把关,这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系统性,综合性、文化性以及科学性的检查。最终根据审核的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实用性评估,同时找出设计方案中的不足,并寻求最佳解决措施。 2.3加强工程设计方案的接口控制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和不同设计专业之间的协调统一,必须加强工程设计方案的接口控制。要想对接口进行有效控制必须明确规定接口程序,以实现采购部门、设计部门以及设计部门内各个专业间的接口控制。 2.4建立健全设计成果的校核制度 建筑工程设计成果的校核是对整个方案进行逐级检查、检测,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达标。校准审核的标准一定要包含整个方案的合理性、正确性,以及论证结论是否科学、准确。此外,每个环节的设计文件深度都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审核,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整体质量。 2.5建立完善设计文件会签制度 在设计企业内部建立文件会签制度可以有效的消除各个专业设计人员对工程设计条件或联系当中产生的误解、分歧、遗漏以及错误,能够为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提供充足的保障。因此,这必然会导致企业加快建立并完善设计文件会签制度。 2.6严格控制工程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因此设计图纸方案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通过此项工作可以将正确的设计工程设计意图传达给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使施工单位更加理解方案的特点、难点以及疑点,充分把握各个部位的质量要求,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证。 2.7严格控制工程项目变更 在对图纸进行审核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将图纸中的错误显现出来,设计企业必须要及时修改方案。无论是设计企业内部提出更改,还是建设企业或是工程承包企业提出更改,都必须取得建筑企业同意并签署书面设计变更资料。而图纸审查和施工方案变更需交评审机构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变更。 3结语 目前,建筑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国家经济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建筑产品的质量安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与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的部门应加强质量控制,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促进建筑行业良好快速发展。 作者:王宏坤 单位:日照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措施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建筑工程增多,建筑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加强技术研究的过程中,提升工程质量。然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过程中,设计管理的功能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民用建筑的角度出发,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 0前言 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现场同业主之间的联系需要应用设计来进行维持,设计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以及各项功能对实现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对设计管理的要点以及具体方法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希望对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护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起到促进作用。 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特点 在进行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这一建筑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呈现出一下特点:首先,较强的动态性。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人们对其功能的要求相对较高的要求,这些内容通常包含较高的技术含量,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很难进行全面的考虑,这就很容易造成设计功能同实际施工进度不符,很容易降低民用建筑功能[1]。这就要求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人员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内容进行动态的管理,及时发现漏洞并对其进行补充,同时还需要对开发商的各种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将相关内容融入到设计当中,进行动态的设计管理,才能够提升设计质量。其次,较大的设计协调工作量。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阶段民用建筑的功能以及涉及到的专业技术也不断增加,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内容也变得更加复杂。同传统的民用建筑设计相比,工作量明显增大,对设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应当分阶段、分步骤的开展工作,从而保证设计能够包含建筑的使用功能、保证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 2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要点 2.1初步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积极同建筑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制定整体的设计方案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事物模型、立面图等效果图,将设计和规划的具体细节提供给决策层。决策层对其设计风格、结构以及需要的技术等内容进行判断,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在确认这一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领导人员应综合听取多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见,从整体上对该设计的可行性以及细节进行研究,并对设计中涉及到的建筑造型、规模以及面积等内容进行审核,保证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从资金到施工时间都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还能够保证各项细节施工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促使民用建筑设计能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经济性。 2.2施工设计配合阶段 这一阶段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计交底以及图纸会审,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设计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图纸会审过程中,需要从防火、抗震等安全角度对图纸的质量进行检查,并保证各个施工专业同平面图纸设计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严禁遗漏现象产生于标志当中,并对设计中存在的技术、材料应用等问题进行明确的审查。设计交底过程中,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应同设计师进行紧密的结合,充分交流设计的意图以及施工中将面对的技术难点,对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一阶段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需要能够解决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并保证工程拥有较高的质量。也是考验设计是否符合规定并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关键时期[2]。 3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 3.1进度控制 从民用建筑工程整体角度来看,其整体进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设计进度。在保证工程各个环节顺利施工、没有脱节现象产生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构建管理思路,保证施工具体要求同设计保持高度的一致。例如,在实际的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机电和内装还没有进行有效设计的基础上,土建项目施工已经提早完成的现象,这就导致民用建筑主体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空置的。这就是施工实际需要同设计没有保持一致的结果。因此新时期,在积极提升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质量的过程中,必须促使不同组织之间的干扰以及工作流程得以简化和减少,提升不同组织部门的合作效率,保证设计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同时促使业主决策的效率得以提升,为设计人员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基础;并在设计中增加对设备材料的考虑,对不同项目设计开展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实际施工和专项设计能够紧密连接。这样一来,民用建筑施工将会按计划、按步骤顺利开展,有效保证工程进度[3]。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必须对标准设计进行充分的应用,不可以为节省时间而简化设计影响工程质量。 3.2质量控制 科学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建筑的三个功能,其中包括使用者对其的使用功能、设计的可操作性以及满足建筑相关规定及要求。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同设计的质量是紧密相关的,当然也关系到实际施工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在控制设计质量的过程中,相关设计单位应留有充足的时间,对已经完成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相关部门还应当在工作中积极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当民用建筑设计完成以后,能够得到充分的质量检测,其中包括对设计中是否存在漏项、设计是否能够满足业主要求的功能等,还需要对设计的实际可操作性进行检查,最后根据设计内容对相关的负责人、施工时间以及顺序等具体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民用建筑工程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建筑业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升管理质量,设计管理质量是影响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华1 靳涛2 单位: 1.乌兰浩特市铭龙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2.乌兰浩特市众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策略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建筑工程增多,建筑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加强技术研究的过程中,提升工程质量。然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过程中,设计管理的功能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民用建筑的角度出发,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 0前言 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现场同业主之间的联系需要应用设计来进行维持,设计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以及各项功能对实现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对设计管理的要点以及具体方法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希望对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护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起到促进作用。 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特点 在进行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这一建筑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呈现出一下特点:首先,较强的动态性。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人们对其功能的要求相对较高的要求,这些内容通常包含较高的技术含量,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很难进行全面的考虑,这就很容易造成设计功能同实际施工进度不符,很容易降低民用建筑功能[1]。这就要求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人员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内容进行动态的管理,及时发现漏洞并对其进行补充,同时还需要对开发商的各种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将相关内容融入到设计当中,进行动态的设计管理,才能够提升设计质量。其次,较大的设计协调工作量。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阶段民用建筑的功能以及涉及到的专业技术也不断增加,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内容也变得更加复杂。同传统的民用建筑设计相比,工作量明显增大,对设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应当分阶段、分步骤的开展工作,从而保证设计能够包含建筑的使用功能、保证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 2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要点 2.1初步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积极同建筑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制定整体的设计方案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事物模型、立面图等效果图,将设计和规划的具体细节提供给决策层。决策层对其设计风格、结构以及需要的技术等内容进行判断,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在确认这一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领导人员应综合听取多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见,从整体上对该设计的可行性以及细节进行研究,并对设计中涉及到的建筑造型、规模以及面积等内容进行审核,保证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从资金到施工时间都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还能够保证各项细节施工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促使民用建筑设计能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经济性。 2.2施工设计配合阶段 这一阶段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计交底以及图纸会审,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设计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图纸会审过程中,需要从防火、抗震等安全角度对图纸的质量进行检查,并保证各个施工专业同平面图纸设计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严禁遗漏现象产生于标志当中,并对设计中存在的技术、材料应用等问题进行明确的审查。设计交底过程中,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应同设计师进行紧密的结合,充分交流设计的意图以及施工中将面对的技术难点,对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一阶段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需要能够解决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并保证工程拥有较高的质量。也是考验设计是否符合规定并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关键时期[2]。 3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 3.1进度控制 从民用建筑工程整体角度来看,其整体进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设计进度。在保证工程各个环节顺利施工、没有脱节现象产生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构建管理思路,保证施工具体要求同设计保持高度的一致。例如,在实际的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机电和内装还没有进行有效设计的基础上,土建项目施工已经提早完成的现象,这就导致民用建筑主体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空置的。这就是施工实际需要同设计没有保持一致的结果。因此新时期,在积极提升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质量的过程中,必须促使不同组织之间的干扰以及工作流程得以简化和减少,提升不同组织部门的合作效率,保证设计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同时促使业主决策的效率得以提升,为设计人员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基础;并在设计中增加对设备材料的考虑,对不同项目设计开展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实际施工和专项设计能够紧密连接。这样一来,民用建筑施工将会按计划、按步骤顺利开展,有效保证工程进度[3]。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必须对标准设计进行充分的应用,不可以为节省时间而简化设计影响工程质量。 3.2质量控制 科学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建筑的三个功能,其中包括使用者对其的使用功能、设计的可操作性以及满足建筑相关规定及要求。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同设计的质量是紧密相关的,当然也关系到实际施工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在控制设计质量的过程中,相关设计单位应留有充足的时间,对已经完成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相关部门还应当在工作中积极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当民用建筑设计完成以后,能够得到充分的质量检测,其中包括对设计中是否存在漏项、设计是否能够满足业主要求的功能等,还需要对设计的实际可操作性进行检查,最后根据设计内容对相关的负责人、施工时间以及顺序等具体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民用建筑工程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建筑业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升管理质量,设计管理质量是影响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华1 靳涛2 单位:1.乌兰浩特市铭龙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2.乌兰浩特市众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1基本概念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的简称,BIM技术是指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基本构件作为设计元素,将描述构件元素的几何数据、物理特性、材质信息等相关信息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建筑系统全方面信息的数据库,构件的所有参数信息都储存在这个数据库内,并以此数据库构成了建设项目的数据模型,各参与方为了能够满足相应的工作需要对模型数据库进行信息的插入、提取、编辑、更新等。模型内各种构件的参数信息并不是独立的信息个体,它们相互之间还保持着一定的空间和逻辑关系,作为BIM模型这个虚拟的数字化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共同形成了完整而有层次的建筑信息系统。 2应用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型设计单位已经逐渐开始重视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国内某些大型设计院已经有意识的对员工进行BIM技术的培训,并建立了自己的BIM技术团队。同时,为解决目前国内BIM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与BIM技术相关的技术咨询业务、技术教育体系也相继出现。这几年来,BIM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尤其是一些学者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BIM的传播在我国建筑行业越来越广泛,许多企业对BIM的应用和实践也逐渐增多。然而BIM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发展初期的投入较高,这些投入包括培养人才的成本以及软硬件投入等,由于其使用效果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快速达到预期水平,导致BIM在我国建筑设计企业中的投资回报率太低。在对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改革的时候,首先要对BIM技术的内部设计工作加以指点,因为建筑设计中的信息技术与BIM相呼应,BIM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建筑过程的内部。现代技术的水平的提升要依靠BIM技术的革新。为了使技术符合建筑的需要,可以依靠现有的技术对BIM加以改革,BIM技术在多层面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要显现出BIM技术的优点和作用,建筑施工人员就能通过BIM技术的融合钻研加以体现。 3管理分析 3.1优化设计过程 建筑设计方要对BIM设计组织建设和BIM设计流程改良注重注意,这样做可以更好的进行共同设计工作。BIM的设计组织建设要将BIM的能力和BIM的工作目的和内容进行结合,抽选出建设方案要对业务进行和设计组织建设形式有利。 3.2管理要素 建筑工程整体设计期间,BIM模型的主要工作是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的合作。BIM的整体设计模型要分析一些专门的结果,例如管线整体剖析、碰撞查验、主要区域净空剖析、结构预留洞校验、ELV(弱电)专项剖析等,将以上这些加以分析就可得到如碰撞检查汇报、净空剖析汇报、结构预留洞优化图纸(预埋套管图)、综合管线审核汇报与优化图纸,最后可形成BIM整体设计模型。 3.3管理平台 对于合理选择文件夹和管理平台,首先应对网络设计的数据进行安全控制;其次建筑设计单位应对文件夹的权限布设以及文档管理平台给予高度关注,并合理选择使用。 4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专业间协同设计,在项目的准备阶段首先需要确定BIM设计信息交换平台,各个专业都需在这个平台上共享本专业的设计内容。然后确定进行协同设计需要的软硬件的支持,选择合适的三维设计软件进行BIM模型的设计构建。各专业在自己熟悉的软件操作界面下设定本专业设计的项目样板,完成项目设计的准备工作。协同设计的核心就是专业间信息的共享,不同专业间可以将专业设计信息共享到共同的专业设计平台上。各专业设计人员能够在共享平台上随时调取最新的模型信息,以满足实际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要求。 5结语 设计的质量、进度和经济合理性是设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工作是通过贯标体系来进行管控的。这种依托程序文件所开展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由于缺乏技术手段,大多存在于形式主义的层面。BIM技术的应用会打破这种现象,使设计管理通过网络化的程序渗透到每一个项目的模型中。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样本文件、出图样板等标准化文本,将技术管理要求放入其中,作为所有设计项目开始建模的依据,保证所有设计项目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同时针对每一类有共性的项目,通过共享参数的设定保证其在各个项目中的一致。对于只适用于单个项目但各个专业间需一致的信息,可通过项目参数的建立传递至各个专业。 作者:尚其伟 单位:苏州新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过程管理 通常情况下,工程质量都会受到工程设计的影响,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工程设计,那么也就不会存在高质量的工程。做好工程的设计工作是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与关键前提。做好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对于整个行业乃至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过程管理分析 1.1项目设计过程。 项目设计过程是对建筑施工的整体流程进行设计,从地质的勘探、数据的分析、项目的审核、图纸的设计、规范审核以及建筑施工等过程都要有确切的规划,每一步都要按照设计的环节来做。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可以发展,这个环节的工作并不难做,但是却是不能忽视的工作环节,受客户的影响因素很大,因为客户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提出各种要求和难题,工作的进度也就跟着发生变化。另外,政府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一些大型的机器设备都要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查,所以,项目的设计过程是关键环节。 1.2项目组织管理过程分析。 项目组织管理过程的分析,是企业基于对客户认真负责的态度,将客户的要求和需要统统考虑在内,尽企业最大的可能来达到客户的需求。这一环节的设立对客户来说是一个方便,可以了解建筑工程设计的相关知识,弄清自己的实际想要达到的建筑效果和功效。对于企业来说,在整个的分析过程中,主要看重于项目的增值点,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效益有重要意义。比如设计的验证过程,其中包括的项目要有原始的数据资料、界面的设计、合同文件以及设计说明等等要素,以做到让客户放心满意的程度。 1.3阶段设计过程。 阶段设计过程至设计项目在某一具体的设计阶段所处于过程,以施工图设计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施工图设计过程来对主要增值活动的内外过程界面与接口加以了解,乃至哪些子过程会对设计质量与进度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必要的时候可以充分给予关注不仅如此,在阶段设计过程当中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过程管理责任制并指派专人负责,实现关键子过程的质量管控。 2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过程控制方法要点 2.1设计输入控制。 设计输入控制对设计施工的开始阶段要求较为严格,作为项目的负责人,要将本公司和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妥善,所有涉及到的条款最好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双方签字达成协议,以免后续出现分歧,纠缠不清。在合同中具体需要列出的条款可以包括以下几条内容:市政施工条件、建筑施工的技术条件以及室外施工的条件等,还要确认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比如消防验收、地税发票、楼层设计以及建筑规划等内容,条条框框罗列好,后续出现问题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来承担责任。 2.2内部设计控制要点分析。 内部设计控制的要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建筑大样图、机电设备专用房资料以及建筑专业条件图。建筑大样图就是对建筑整体的内部设计,从阳台、卫生间,到楼梯、墙身节点等细微之处的布置,与建筑的安全有很大关系,要做到和谐统一,保证建筑的美感。对于机电设备专用房,主要考虑的是安全因素,因为这里安放的是高危险设备,对人身安全的威胁是极大的,所以要有专门的配备。建筑专业条件图主要设计的是下道专业,建筑的任何一处设计改动对下道专业都会有影响,就连简单的窗户走向都有可能造成下道的不准确,所以要严加注意。 2.3设计输出控制要点。 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输出主要评审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设计输出是否满足设计输入要求,各专业系统配置及设计是否合理,设计深度是否达到建筑施工要求,工程设计计算结构是否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设计选用材料设备是否可靠得当,个设计专业是否得到综合协调,工程设计说明是否同图纸说明一致等等,其中设计输出控制是整个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过程管理的关键所在,必须要得到充分重视。 3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过程质量控制的应用 3.1做好事前的控制工作。 建筑工程设计在动工前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想要保证设计的质量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对事前的控制工作一定要精心考虑,有不足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设计阶段的优化来弥补。项目的设计策划阶段考验的是负责人工作能力,对设计遵循的原则、设计用的各种资料、设计依据的文件以及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等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项目的主持人有协助负责人工作的义务,准备的所有文件要认真核对,对于事前的控制工作要逐一检查,以确保这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完成。 3.2强化工程设计的标准化工作。 工程设计的标准化工作是一个程序核对的工作,主要是强调设计的工作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墙体承重力的设计、承重梁的抗压能力设计、楼梯的设计宽度、楼高的举架设计以及屋顶面的设计等,都是由一定建筑要求的,完全要按照设计的要求来,以免出现受力问题引发建筑的质量安全。这个强化的工作过程,借鉴的是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颁布出一套具体的实施条令,经由权威部门的审核,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提供具体的参数支持和条件约束,以保障建筑的设计控制质量。 3.3严格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与审核。 我们还应当对设计方案的选择与审核予以严格把关。一般来说,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设计质量。而设计方案的选择与审核,很多时候其重点内容在于设计参数、设计标准以及结构选型等诸多方面,主要的参考要求就是其在功能、外观以及安全等各种性能是否能够符合标准。经过相应的审核过程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的成因提出适宜的解决办法。 3.4做好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 设计交底工作就是将图纸设计的意图和精髓灌输给建立单位和施工单位,以便于两者能更好的掌握其中的设计要领,便于施工建设进程的布置和工程之间的衔接,对于一些不懂的疑难问题可以及时的提出,然后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懂得在施工中如何掌握施工的进度。图纸的会审工作主要是协助施工单位熟悉建筑图纸,将设计图纸时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及时告知施工单位,再询问施工单位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建筑的质量安全,以免因为图纸的分歧而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设计过程管理及控制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边界控制流程,并对每一过程层面的控制关键点、方法及责任人加以明确。此外,建筑工程设计作为客户共同参与的重要过程之一,工程设计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能力来引导客户参与到整个设计过程中来,最大限度的提升客户满意程度。 作者:黄桂林 单位:肇东市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 1影响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主要因素 设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建筑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素质是提高人的价值、培养,使用和衡量人才的重要概念,设计人员素质的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因为设计人员的技术等级、对业务的熟知程度、职业精神等基本素质将直接决定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劣。随着建筑工程在国内的快速发展,设计企业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要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创建研究学习型团队,整体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充分发挥设计团队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设计队伍。因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的人员素质决定着工程设计的优良。 2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 2.1方案审核方案审核是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审核是工程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工作。在方案审核进行的时候,主要工作是要针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一个全局的审核。2.2对设计方案经济需求的分析设计方案的好坏,不仅体现在施工技术方面,也体现了在经济效益上,只有经济效益高的设计方案才是值得考虑和选择的方案。因为,一个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做好经济需求分析工作。①成本问题:设计方案要同时考虑到建筑的外观、实用性和功能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在目标的成本范围内,要注意选择最好的设计方案。比如,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不同价格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不同的玻璃幕墙的成本不一样,它们的外观和性能也是不一样的,要综合考虑。②整体效益:第一点中提到的要考虑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问题,但是如果一味的削减成本,却没有考虑整体的效益,也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下降。因为如果过度的节省开支,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质量都没办法保证。比如,建筑楼层之间的楼板厚度决定楼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只考虑要节省开支,而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或者直接使用低质量的材料,都会对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建筑安全性。2.3施工图的审核施工图审核的前提是设计方和施工方在确定了设计图的相关事宜之后,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的设计要求,制定出详尽的施工方案图纸,施工方案图纸直接影响后期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和全面的审核,尽量确保施工图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于施工图纸的审核,首先要确保施工图纸符合设计方的要求,避免偏离最初的预期;其次,要审核施工图纸中的各项指标,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指出,并修正。2.4图纸的会审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所谓的图纸的会审,主要指的是在具体的施工之前,进行专家会审,会审的参与人员除了一些专业人员,还要组织施工单位人员参加。图纸会审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是可以通过会审这个模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中使用各方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分析、找出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尽量的避免图纸中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后期的施工,例如,针对消防设施,如果发现了设置的位置不符合建筑的整体功能,在会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集众家之所长,分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修正原图纸的消防建设方案。2.5设计的变更建筑设计方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在工程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发现了设计的方案和施工的实际情况有所偏离,就要进行设计变更。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当设计不够科学,或者设计的材料需要变动的时候,都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设计变更的进行需要设计部门对其进行分析和审核,综合考虑设计变更之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方案经济和实用的要求。设计的变更的前提是要确保设计单位和业主之间的意见一致。双方一般考虑最多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容易出现分歧。因此,要尽量避免设计额的更改,而这就需要在前期有效地加强设计管理的力度和合理性。 3设计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树立设计工作的核心。任何一项设计工作。都必须有一个核心,对于建筑工程设计而言,这个核心单位的功能就是要从下项目能、设计进度、设计质量、项目造价等各个方面向业主负责,所有的专项设计单位都必须服从于核心设计单位的管理,同时核心设计单位要负责各个专项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负责各个专项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协调,负责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筑工程在具体的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应当组织各个职能部门进入相关工作,才能保证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充分满足各个部门的需求,使世界方案尽可能地符合物业、营运、市场销售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尽量减少在施工开始之后的设计变更,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③设计方案的修改。不同的单位对于设计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有时候在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会因为修改图纸而发生纠纷,因此,加强设计管理的力度尤为必要:要求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图纸或者方案的修改;设计方案的深度加工交给工程项目的总包方负责,能够密切结合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设计与实际施工脱节的现象。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是建筑工程后期施工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因此,必须要抓好建筑工程的设计关口,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水平,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后期施工奠定基础。 作者:王守全 单位:农工商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摘要:建筑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他影响着工程的整个过程,决定着建筑施工的方式和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分配使用,因此,建筑工程设计是不容忽视的。好得建筑工程设计,不仅对建筑施工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造价。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及建筑工程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总结出了控制工程造价的几点策略,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起到一些帮助。 关键词: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有效控制 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其贯穿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如何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控制,这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就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并把工程预算考虑到工程设计中来,尽量做出质优经济的工程设计。只有这样,在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才能有效的控制好节点,减少设计不周全带来的额外费用,最终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高质高效益的完成。因此,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1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基础,设计方案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施工的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形象。优秀的设计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实用质优的资源,减少浪费,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建筑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每一阶段充分考虑这两个的关联。首先,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按照投资方的投资金额进行图纸设计,对工程的每一项预算做出合理的分配,尽量做到不浪费,不偏离,避免漏算。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图纸的更改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避免因为图纸更改影响施工前后的整体设计思路,造成大规模的工程造价变更。同时,要及时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对整体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信息分享和指导,使实际施工中能够高质高效的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对产生分歧的问题尽量在考虑经济的前提下积极的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2建筑工程设计中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投资者干预建筑工程设计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完成的设计方案,往往在投资方审批时会有不同的分歧意见。投资方都会受到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希望设计方案在投资范围内做到最优质最合算,往往提出了超出设计方预算范围内的建议。设计方在概预算范围内不断的修改设计方案,以实现投资方的满意。所以,建筑工程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者不全面导致实际施工的费用远远超过建筑工程设计时的概预算。更为严重的,严重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最终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 2.2建筑工程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建筑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依据,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工程造价。而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基本由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人员往往从理论层面出发,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施工的难易度等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全,致使实际施工的工程费用远远超过设计初期的工程预算,或者设计方案偏离现实操作能力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应多与实际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对偏离现实要求的设计随时进行调整,不断完善整个工程设计。只有贴近操作水平,考虑周全的建筑施工设计才能保证在实际施工中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工程造价没有较大的偏离,使整个建筑工程顺利完成。 2.3工程设计规范不统一 建筑工程设计都有各自的设计规范,最终的工程设计方案要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整个工程造价也要在设计规范的规定范围内。但是由于我国相关的体系还不健全,对很多标准化的规范要求不明确,或者不同版本的规范要求也不一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规范标准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难免对这些规范要求不明确的做出偏差较大的预算。同时,由于地域的差异,各地的原材料的价格随市场变化较大,这都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2.4严格把控设计图纸更改 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发生更改是不可避免的,每一项更改是否涉及到工程造价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初期工程造价时对每一项预算做的很详细。这样,在做设计图纸更改时,可以很快的计算出新的工程造价。同时,每一部分设计图纸的更改尽量安排原设计人员负责,避免由于更换图纸更改人员而忽略了设计初稿时考虑的一些工程造价问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还要考虑设计方案整体的关联性,不要因为局部图纸的更改产生造价的偏值过大而严重影响了其他部分的正常施工,最终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3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 3.1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优秀的建筑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参与人员的个人水平有极大关系,优秀的建筑工程设计不仅要求满足国家和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要求,而且要将业主的理念和思想充分融合在建筑设计中,并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同时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不断得到完善,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不断得到应用和推广。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并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培养,使设计人员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和为业主负责的精神参与到工程设计中。同时建筑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控制同等重要,必须同时进行,因此需要创建完善的制度,实现设计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的各种信息及时有效沟通,使双方的工作有效衔接,使设计工作更顺利的完成,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2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 为了获得最佳的方案,需要对设计单位的资质格外重视,选择经验丰富、口碑较好的设计单位。设计单位为了保证设计方案应用于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会推出多套设计方案供建设单位进行选择,因此需要多套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方案与之配套。通常,建设单位会组建相应的评审机构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选择最佳。这需要参加评审的人员拥有较高的建筑工程设计和造价管理水平,同时在评审中能够将设计、造价和市场实际状况相结合地进行论证。 3.3工程设计制度的完善 优秀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需要兼顾建筑设计和工程成本的关系,两者紧密地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需对工程造价有较清晰的认识,确保设计符合工程成本造价的要求,同时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需要以设计方案为基础,两者同等重要,密不可分。这需要设计单位建立合理的设计制度,合理地协调好设计和成本控制的关系,促进双方工作有序、可续的展开。 3.4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十分重要,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业主的要求,同时实现建设单位的盈利,优秀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是确保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应该设置一个限额,根据功能要求,通过对材料和结构形式的优化,在确保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各部分的支出和需求,有效地协调材料、人力、物力等成本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工程的建设成本在设计阶段就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工程建设中,更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地安排各项目的支出,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设计水平对整个工程项目有着重大的影响,不仅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方面严格把控工程造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完善建筑工程设计,减少浪费,提高施工效率,使整个建筑工程有较大的收益。 作者:许登锋 单位:江西匡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暖通工程设计与建筑工程难点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暖通工程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暖通工程设计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暖通工程的设计也必须要加以高度重视。现如今暖通设计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好的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对暖通设计与建筑工程难点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 关键词:暖通与建筑工程;难点问题;比较研究 1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建筑行业目前已经有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建筑中暖通工程的设计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也备受人们所关注。 1.1暖通工程中存在的能耗问题 能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能源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于能源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的使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能源的使用需求上也在进一步增加,而我国能源的增长依然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建筑工程设计中暖通节能问题也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在社会能源消耗上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而发展节能建筑也是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暖通空调设计方面,设计人员也需要更多的重视节能环保方案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我国对于节能环保的规定来做好设计中的每个环节。而我国目前在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这样也难以真正的做到科学合理的节能环保,并且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1.2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暖通空调设计需要按照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而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建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节能环保考虑的不够全面。很多暖通设计只是一味的考虑到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节能要求来进行设计。现如今,人们也普遍认为暖通空调在供暖、供冷的效果上越好就说明设计越好,这样与我们对于经济适用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暖通空调在能源消耗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果室内外的温差过大,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差,这样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下降。 1.2.2暖通空调设计上缺乏科学的评价,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如果没有对暖通设计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那么暖通工程在应用后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能耗问题,这样也不利于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实现。 1.2.3对于暖通部分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暖通系统的运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由于相关设计人员对于节能以及经济性等认识的不足而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系统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缺陷:初期的投资比较大、运行的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比较大等。这些缺陷导致相关的投入远远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使得能源等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除此之外,相关的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也是影响暖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事暖通相关设计与施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专业不对口的非专业人员,有的施工人员甚至都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就直接上岗操作了,这样就直接导致施工中如果出现方案性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这样就给以后工程的正常运行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2对于建筑设计中暖通设计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的分析 在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要根据相应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解决措施的总结。 2.1对于暖通设计的投入费用以及责任意识方面的强化措施 建筑工程中暖通部分的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环境以及对能源的消耗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上述对于暖通设计的重要性的描述,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进行必要的关注。此外,在对于暖通部分进行设计的相关人员还要不断的加大对于暖通设计的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在对暖通进行设计的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样可以激励相关的员工,使其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并且对暖通设计方面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暖通设计中之所以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设计者的责任意识也是分不开的,所以,一定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使其能够认真务实的工作,不能够存在一丝的疏忽和错误,使其把设计方案的质量和自身的荣誉联系在一起,确保设计出来的方案能够保证暖通系统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设计的质量。 2.2对于建筑保温性能进行改善的措施 对于整个暖通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使其完成改善。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能够对结构的综合的传热系数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维护来决定整个暖通系统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对整个国家的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保证维护结构的保温系数。通过对保温系数的维护来提高对于整个系统的控制水平,从而达到对整个室内热湿环境的相关参数的调整,要尽可能的通过调整相关的参数,来增强对于人体产生的舒适性。因为人体对于环境的冷热产生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这些环境的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在以前的实践中,只是用对于空气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的方法来进行暖通的控制。这些控制的方面显然是不完全的,所以,就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因为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果对于环境的调整和控制不够及时的话,那么就会对人体造成不适的感觉。因此,我们就要采用新的控制的方法来对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要采用新的技术以及方法和工艺,来对人体的舒适性进行调整。 3结束语 经过上面对于暖通系统的总结,可以看出,在暖通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相关的解决措施也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基于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暖通设计的重要性,对于暖通设计做出合理的高效的设计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经过对于实际中的情况进行的分析,高质量以及安全、高效的设计方案对于整个建筑设计以及暖通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武春辉 单位: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研究 一、引言 工程建设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是一个需要系统和详细相结合的准备过程,是需要全面考虑和研究的工作,它要对人数、建设器材、会出现的问题、紧急情况、紧急措施都要做出考虑。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工程造价又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各方面做出评估,还要对整体工程的价钱做出预算,用工程造价来控制整体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用工程造价来吸引工程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二、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概况 建筑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承接的,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的规模和工程的目标作出系统全面的计划,同时对工程的预算作出系统的计划,前期的工程造价对后期的工程建设有着规范和目标方向作用,对工程的整体发展和工程质量也有促进作用。1.建筑工程设计内容。前期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整个工程的大脑,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不仅要对整体工程做出系统的计划,还要对工程造价做出预算,对整个工程有规范和控制作用。建筑工程设计是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对整体工程复杂的步骤和目标具体化的过程。2.工程造价的特点。前期的建筑工程建设在进行工程造价时,由于对整体工程只有一个大概的系统的评估,并没有经过实际的经验,因此,对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细节上没有办法很准确地做出计算。工程造价就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可能。根据这种情况,建筑工程过程中各个部门和工人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以保证工程造价不要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 三、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做出对工程造价的估计,工程的预算只能根据工程的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系统的计划,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各方面都会存在误差或者设计变更等,因此,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的很大的问题。1.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工作人员并不能对造价做出绝对准确的评估,相对于工程本身的计划和实施花费的心思比较多,而对于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没办法保证。工程更注重在实施上的技术和专业的工作,往往忽视工程的造价,对工程的控制并不够完善。2.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设计往往呈现出重技术、轻经济的现象,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办法得到完全意义上的重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预算往往出现小于实际支出的现象,工作人员无法对工程预算做出具体实际的衡量,工程预算不到位,这种做法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影响。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中具有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预估的,这种因素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工程的前期会根据建筑工程设计进行预算工作,前期的工程预算会和后期的实际工程的很多支出有出入,因此工程造价就会对此进行调整。工程造价由材料、时间、工人数量等因素决定,工程造价的预算对工程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 四、建筑工程设计中做好工程造价的策略 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整个时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针对建筑工程设计中工程造价可能出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应该从多方面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建筑工程设计要严格对工程造价评估。建筑工程设计在工程全程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前期的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对整体工程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的工程有控制和规范作用,是整体工程的指标。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包括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工作人员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做出相对准确和合理的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准确和科学不仅对工程的整体有很好的计划作用,还会对工程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促进作用,能够在保证工程很好完工的基础上达到对工作人员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使他们更好、更积极地完成工作,对以后的工作也有好处。对于工程本身来说,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预估能够不断地对工程作出分析和完善,也能够保证工程更好、更高质量地完成。2.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要切合实际。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影响整体施工的完善与否和是否能达到前期工程设计的效果。因此。在前期的建筑工程设计中,如何很好地运用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建立一个很好的、合理有效的评估是工程的关键,也是如今工程建设中最关心、最关键的核心课题。对工程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评估预测在施工过程中,以至于整个工程完工的全部工程建设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工作人员和全体工程的管理人员应该从自身出发,动用一切资源和人员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贡献力量。在前期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对方案的整理把握,加上工作人员之间交流分析,达到对工程造价的整体把握。通过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整理和编排,对工程造价进行细致的审核,达到建筑工程设计的科学把握。 五、总结 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是一场战役的开端,它关系着整场战争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能完整且有效地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建筑工程中,按目前的情况分析,还存在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东西,我们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前期建筑工程造价为工程的顺利高效完成提供保障。 作者:崔首巧 李迎伟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的实现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要建设者,为使大学生能更好地承担起这一重任,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学生能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主要介绍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知识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建设者,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便要求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可以适应社会的压力和在社会中遇到的挫折,但是当代大学生往往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现实情况与自我预期不相符造成消极心理 现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处于学校及家长的保护下,对一些事情的认识不正确,往往不是过于积极便是过于消极,对事情没有一个界定,处于两极之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幻想,这些幻想往往是过于美好且不符合实际的。当大学生真正开始大学生活时,便察觉到大学的现实生活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一样,这样的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大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从而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2.挫折产生抑郁,有自杀倾向,抗压性差 生活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处于家长的宠爱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面对这些挫折时,大学生会产生焦虑、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放弃,采取一些过激的行动。 3.互联网的自由使大学生沉迷网络 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对大学生来说充满了诱惑,网络环境是自由的,大学生可以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苦闷通过暴力游戏和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抒发出来,随着这种习惯的逐渐形成,大学生会把生活和网络环境相混淆,从而做出一些自毁前程的事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现方式 1.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深,社会阅历不丰富,心理承受能力较轻。为了改变大学生这种现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要联合家长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让大学生走出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新环境中体会挫折,增加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如,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打工、勤工俭学,通过勤工俭学让大学生抛开学生的身份,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体会社会中的酸甜苦辣。 2.丰富教师资源建立术业有专攻的教师团队 现今大学教师体系中,心理相关专业的教师较少,往往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后,教师并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学校要丰富教师资源,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或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在大学校园中引进具有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做到术业有专攻。同时,要对普通的授课教师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如,对教师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或是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的研讨会。普通的授课教师同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为使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便需要授课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在教师生涯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挫折,有时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其次,学校要构建综合性互补的教师体系,通过将专业性教师同普通教师的教学活动相重合,让教师之间有话题可谈,增加教师之间的熟悉感,当教师授课时察觉到某些学生的异样时,可以与专业教师进行探讨,及时获得解决的意见、建议。 3.针对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 学校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学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识。首先,学校可以把大学生心理卫生健康以及心理学等课程引入学科体系中,通过把以上课程设置成大学生的必修课,使大学生了解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在进行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具体操作方法。如,在针对大一新生的期望与现实不符的问题上,授课内容主要应包括人际交往、自我探索、情绪表达与控制、网络运用、团结协作等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让学生在课堂训练及不同角色的扮演中体会到新的感受,并将感受到的贯彻到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其次,要重视大学中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社团组织,学校要积极支持这些社团的各项活动,因为这些社团组织中的成员都是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对这一群体是充分了解的,这些组织进行的活动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规避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些敏感问题。 总之,当代大学生中仍存在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我相信,随着学校的重视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定会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卫生习惯,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大学生心理问题辅导研究 【摘 要】主要对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辅导;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正在不断增大,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发重要。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使之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心理抑郁 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抑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不良情绪,是大学生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轻度抑郁有对事物缺少兴趣,不愿与人交流等表现,重度抑郁则常表现为苦闷、悲伤,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症。目前大学生抑郁心理主要要心情压抑和苦闷、学习缺少上进心、自我评价过低等表现。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在入学后,面对的是全然一新的环境,大学生刚刚脱离父母的关照,对新环境感到不适应是再所难免的,由于部分大学生适应能力差,情感脆弱,以致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节,必然会导致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当这种情绪发展至一定程度,便会引发心理抑郁。另外,人际关系矛盾也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抑郁的重要原因,大学校园人群密集,如果缺乏沟通技巧,朋友较少,就会感到孤独、压抑,如果情况严重,很可能演变为心理抑郁。心理抑郁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负面影响非常大,应引起重视。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现,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的否定。自卑的人总觉的自己比不上比人,悲观失望情绪蔓延,毫无斗志。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评价过低、社交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等。在进入大学之前,每一个大学生都曾是佼佼者,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特别是当自己学习成绩落后时,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总给自己消极暗示,产生自卑心理。社交能力差,会导致孤僻、离群、丧失集体感、荣誉感,当别人受到别人不善的言语时,自卑感会更加强烈。学习能力差会使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遇到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多,长期得不到解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卑感越来越强。自卑心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极为不利,它会抑制大学生自信,形成内在阻力,严重时会导致大学生采取过激行为,必须积极采取对策进行干预治疗。 3.职业发展与择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已经取消了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这是一把双刃剑,毕业分配制度的取消使大学生的择业机遇更多,择业自由度更大,但是大学生的择业难度也随之大幅增加。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与日剧增,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与心理压力。当前对少数大学生而言,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况,许多人不知所措,这对于性格内向、心理适应力弱的部分大学生而言,毫无疑问会让它们产生矛盾的心理,使他们感到莫名的焦虑、烦躁,职业发展与择业问题也应当引起重视,否则会导致大学生对未来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策略 大学生在生活休闲和学习时间分配上较之以往轻松自由了许多,在由学生个人对一切事物进行分配和调节之时,从高中时期父母教师严格的管束转变为大学自主支配,这样突如其来的转变会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时出现一系列相关心理问题。因此,在大学生入学时,平时学习生活时,毕业季进行择时,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它贯穿在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个阶段和时期。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在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定期的、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加强心理问题指导成为如今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施心理辅导与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相结合 学校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最根本的阵地,校方主动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生活上的交流和活跃,学校要定期开展一系列有价值、有意义的团体活动和学习,从多方面下手推动大学生个人荣誉感和自信心的增强,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打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与此同时,在进行外界的心理辅导之余,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辅导是极其必要的,自我调节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和困境时科学健康地对自身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从而使得大学生善待自己、接受自己、正视自己,甚至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消除不良心理暗示和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心理,有效防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2.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心理辅导 在大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生涯中,心理问题关系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的优劣。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都会有所差别。在大学生刚入学时期,曾有很多大学生因为孤僻或者不爱言语而逐渐在学校学习期间变成小透明,存在感不强。这种状况在大学生尚不能适应群体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交流中缺乏一定的自信心,从而造成自卑感等不健康的负面心理因素的产生。在进入择业期、学生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岗位时,往往会有些许迷茫的情绪,此时做好相关的职业规划,帮助大学生释放择业压力、对个人身份转变进行保驾护航,从而有效地制止了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3.个性化定制教学内容,为学生减负 大学教师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符合其根本特征的施教行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是最佳方式。相应的知识教育是教师主动根据大学生特点进行相对的引导教育。科学清楚地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以及专业知识内容的重要性,防止大学生过重学习生活压力的产生与发展。以互相不同的专业特点,为学生今后学业毕业的长远而认真慎重地考虑,从而根除学生在学习生活上走错路、走弯路,甚至在心理上所出现的相应问题,以最佳的状态来应对一切挑战、把握机遇。 4.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 大学生活中主要接触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大学教师和处于同一班集体的同学,当教师对某一学生出现类似嘲讽的表情及话语,就会严重打击大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心理状态。这种打击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作为大学的一名教师,开阔的胸怀和渊博的知识是必备要素,同学之间也要以礼待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才能够以科学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事物;尊重他人,才能够获取他人的尊重。 5.整合资源,以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 大学的校内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各种团体部门和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积极性,通过多渠道以多种方式展开多层次的心理辅导,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同等的关注。不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措施,还是网络环境中的诸如论坛、信箱、网络聊天等各种形式,都是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 三、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是高校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面对大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努力帮助大学生摆脱困境,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子女的数量急骤上升。这使广大的单亲家庭和教育培养机构面临一个新课题――如何教育单亲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单亲家庭教育的现状,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策略,促进单亲子女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单亲家庭大学生;教育对策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婚姻观点的改变,离婚率不断上升。加上其它一些不可测因素(如疾病、意外伤亡),导致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引发的教育方式不当、经济状况差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单亲家庭教育现状堪忧。本文旨在分析类似这样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以积极地态度从正面探索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联手营建有利于单亲家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考。 一、 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原因一: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有的家长沉溺于自己的伤痛而忽略了孩子的痛苦,把孩子当成包袱和拖累,把自己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对孩子的成绩从不过问,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 原因二: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有些离异方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窘迫,不得不外出谋生,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经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与监管,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无业农民或下岗职工者多属这一类。 原因三: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单亲家庭父(母) 亲在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教育的真空,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 原因四: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二、根据上述现状和原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离异家庭单亲大学生进行教育 1、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对策 问题:抑郁粗暴、自卑狭隘、放任对抗、严重厌学。 对策: (1)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进行教育 思想教育,在生活方面多陪陪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让孩子试着去接受即成的现实,正确面对人生; (2)注重将关爱和教育结合起来 对单亲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思想教育上,教师的关爱还更应该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能体会到别人的爱,从而恢复自我对爱的理解,由表及里; (3)注重环境的营造 特别学生在班集体中生活,班级的力量有的时候能让孩子走出阴霾的天空。学生的人格教育、集体观念、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应该是班级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集体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摆脱发泄的情绪,有利于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变; (4)心理健康教育 以学校为例,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行为的转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正迁移,用不同的单亲孩子成功的例子来激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朝目标奋斗。 2、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问题: (1)自卑、孤僻、乖戾、嫉妒、冷漠等,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形成带有反抗性、攻击性特征的行为。 (2)敏感、多疑,很难与别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甚至逃避与他人接触,逃避社会。 对策: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单亲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的功能和作用。 (2)引导单亲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3)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交礼仪教育 (4)大力开展和谐家庭建设 (5)建立针对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因离异等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必将呈日益增加的态势,由此产生的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广大单亲家庭和教育培养机构乃至整个社会都必须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在只是对学校中出现的问题做基本探究,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多观察、多总结、多探索,为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作出应有的努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探析 摘 要: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大学生群体特征及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就如何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案探析 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问题爆发的高危人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1]目前,相关文章已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比较多的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环境不适、青春期心理动荡、个人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2,3]这些结论都是在精细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相当的说服力。但反而观之,这些因素几乎是该年龄段的孩子都要面对的问题。既然每个人都要面对,为何大学生成了心理问题爆发的改为人群,而其他未走入大学校园的孩子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呢?在此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要重新讨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在心理问题上体现了其特殊性,大学生心理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1) 智力水平高,平均智商为116. 08,属于中上智力或高智力水平。(2) 考试焦虑,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3) 在自我评价上普遍存在光环效应和心理脆弱。(4) 大学生通常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相似的人群,建立起同伴群体。[4]以上心理特点造成了大学生在心理上普遍敏感、脆弱、缺乏面对挫折的经验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针对这些特点去寻求大学生心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前已发表文章中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大多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又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水准不够、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存在诸多悖论,例如大多数高校没有心理学相关专业,所以没有专业人才资源,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由思政老师、德育老师兼任。没有专业的老师自然难以设计出合理高效的课程,而国内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心理健康教材。另外,因社会发展迅速,学生的心理也在迅速发生改变,例如90后和80后的大学生心理特点就有着明显的区别。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既要做到课程设计合理又要做到与时俱进确实非常困难。而因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校专门招募一个专业教师团队设置设立一个专业学院似乎更加不现实。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似乎是一条短时间内难以走通的路。 在以上观点基础上,本文就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三个解决方案。 一、鼓励学生加入社团 参加社团活动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满足兴趣爱好、社交等需求,而且可以让大学生体验做具体工作的过程,积累处理问题和面对挫折的经验。虽然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是心理健康的。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让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心理上更加健康,并协助一些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同学走出心理问题。 二、 培养思政教师的心理诊断能力 对于少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应该由思政教师及时发现,并指导其接受治疗。目前国内普遍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认识不足,甚至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5]这类情况往往会造成一些患有心理疾病学生的病情遭到延误甚至加重。与生理疾病类似,心理疾病也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应该培养思政教师的心理诊断能力,让思政教师有能力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三、 借助专业机构 学校的师资资源毕竟有限,不可能建立专业的心理诊疗机构,也不可能把思政教师培养成专业的心理医生。因此,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应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必要时学校应与专业心理健康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学校应做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和其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类似,人人都可能得,只要及时治疗完全可以被治愈。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接受专业机构的诊疗。 从长远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但从目前的情况出发,似乎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到一个让大家满意的程度。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现实、操作性较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案。本方案可以在现有条件下,以较小的成本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对于大部分没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较少的学生,我们采用了鼓励学生自我调节的方式。对于少数心理问题较大的学生,我们让思政教师扮演了类似校医院医生的角色,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不需太多专业设备,只需要帮助学生判断病情,之后的问题交给专业心理健康机构。而在利用专业机构的过程中,我们也很重视学校在各方面的桥梁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帮助学生尽快解决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所关注的,如何尽早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缓解甚至解决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剖析及提升心理素质初探 摘 要 当前,各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研究如火如荼,各种观点也是精彩纷呈。论文从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入手,通过剖析大学生目前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在此过程中,通过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努力塑造心理素质与文化素质并重的新一代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素质 大学是人生是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正是莘莘学子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作为高校工作者,应当对大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素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能善于发现这一阶段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期塑造心理素质更强更高的新一代大学生,为党的十八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1 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大学是学校教育的终点,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桥梁。在这一阶段,培养大学生们健全的心智,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一些具有什么样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呢? (1) 有乐观主义精神的大学生。他们能笑对人生,坦然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得失。美国总统华盛顿曾经说过,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因此,要让大学生们明白,乐观主义对他们现在的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2)有知行合一精神的大学生。他们不仅有正确的三观,还有勇于实践的决心和勇气。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要让大学生们认识到:不仅要认识科学知识,尤其应当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3)有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他们要有集体主义观念,胸怀宽广,学会包容,与他人和谐共处。要让大学生正确把握人际关系的本质,有效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4)有良好家庭观念的大学生。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如果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家庭观念,对今后走上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5)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健康体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心理;三是社会适应能力。一个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他的心理素质也往往较好,并且能承担一些压力。 总的来说,如果具备以上的心理素质,大学生的成长就会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现实中,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十分地过硬,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高校工作者能正确地认识。 2 大学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2.1 不能有效地适应新环境 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当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时,个体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刺激。刚走入大学的大一新生,首先要应对的就是与家庭生活环境不一样的变化,如果没有经历过初高中的集体生活的同学,在初入大学时,就会与同寝室的同学,在就寝时的作息时间,说话方式,洗衣休闲等诸多生活方式上是不一致的;在产生了这些不一致后,能否及时进行心理调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大一新生对于这种变化一时还不能适应,于是出现了沮丧、孤独、不安、焦虑等心理不和谐因素。 2.2 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 进入大学,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学习。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很多大学生不能及时从高中阶段的被动式学习中调整过来,转向主动式的学习,并制订好相应的学习计划;同时,学习的目标不十分明确,学习的方法不妥当,学习的效率不显著,造成部分科目成绩差,甚至挂科等,这些会引起他们丧失自信心,进而引起诸多的生理问题和心理矛盾。 2.3 不能正确地建立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当下已经成为校园里的正常现象。在这看似正常的风景背后,却潜滋暗长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女大学生打胎,如失恋后心理失常等;这说明,当代大学们正处在心理情感发展的关键时间段里,必须予以关注。如果不对这份失恋阴影进行很好的梳理,往往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一所高校的某位学生,因失恋而精神失常,从楼上往下跳,让辅导员轮流看换等等,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弱化的一面。 2.4 对未来就业产生恐惧 由于整体经济的低迷,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冲击。当然,也由于大多数高校没有对学生产生针对性地就业培训。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的评价不够确切,无法确认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从而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的情绪,使他们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感到前途一片渺茫。 2.5 不能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为广泛和深刻,角色呈多元化。面对新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不是十分突出,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综观当下的大学校园,入校的新生大多是90后一代,还有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他们在与人交际中,往往想突出个性,而不懂得隐忍个性,与人合作共事;有的学生在说话办事中,以个人为中心,明显缺乏沟通技巧,情绪化地处理一些事情,这些都说明了他们的人际交流中的短板。 笔者认为,只有对上述这些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大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以更加强大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学习、社团等任务,进而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3 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弱化,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办法很多。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3.1 培养大学生经受挫折的心理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大学生们初入象牙塔,对未来的学习或工作产生美好的想像,这是人之常情。高校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们经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要告诉他们,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充满了艰辛与挫折,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降低了大学生们的心理期望值之后,还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古今中外,经受挫折后成功的案例很多。作为高校工作者,要有意识地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这样说服力会更加显著一些。 3.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从中学时代起,我们就接受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大学生们的三观也在无形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一劳永逸地看待这方面的教育,要针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不断刷新的人生,不断更新的价值导向,有选择性地对大学生们进行三观教育。高校工作者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大学作为青年学子三观定性的重要阶段,必须要有正确的三观导向,如健康、快乐、好学、助人、志向高远等,以便为社会输送一批三观健康、乐观向上的莘莘学子。 3.3 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 对于自已控制能力不强的同学们来说,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相对来说困难些。当大学生有了一些负面的情绪之后,不分场合与地点,不看对方的情绪,而是倾一时之痛快的宣泄,会给周围的师生或室友造成一定的伤害,重新修补这种关系,也不懂得一些技巧等。高校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要让他们学会控制自我的不良情绪,要让大学生们明白,成功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作背景,还要善于控制自我的情绪。要教育大学生们,在出现负面情绪时,要努力地转化这种不良情绪,如化自卑为自信,位移成学习的强大动力;化刀剑为犁锄,转换为同学们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某高校针对大学生们年青气盛这一特点,为有效地疏导学生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开展了千名学生练太极活动,从体育方面来平衡学生们心理情绪,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自我心理控制办法。 4 结语 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历来都是高等学府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面临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笔者认为,在有效地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短板之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素质的教育,多进行一些情商方面的讲座,多开展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导,多宣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当代大学生们在校园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强化心理素质研究与实践,就一定能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心理问题预防的途径 摘 要:本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大学生是一类承载社会和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个人价值心理定位较高,面对学业、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甚至是厌世的情绪和行为。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的预防。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心理健康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应该做到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及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没有烦恼和痛苦,而是面对这些烦恼和痛苦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扭转不利情绪,主动适应周围环境。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生理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产生问题。 根据严重程度,心理问题一般分为不良状态(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一般来讲,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处于第一级别,即处于心理的不良状态,或称为心理困扰型。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扰问题的诱因主要有同学之间的矛盾、学习的压力、恋爱等个人感情问题、就业压力和家庭变故等。心理困扰的主要特点是不良情绪的持续时间较短,通过休息、娱乐、体育活动等自我调适可以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心理困扰的诱因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其持续时间一般较长,且很难自愈,因此需要配合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中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石。其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力地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韧的毅力、不屈不饶的拼搏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正确面对人际交往、学习、生活和今后的职场中产生的压力。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 第一,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重视课堂教育,还可以定期邀请社会上的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等到学校开设讲座,有助于他们快速融入大学的集体生活。 第二,学校要和学生家长建立起便捷的沟通渠道。学校可以及时将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状态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应该将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及时告知学校,双方做好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扰。 第三,大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体育课的出勤率相对较高,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活动中。 第四,高校应该在校医院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问题咨询窗口,同时要严格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信息保密工作。在大学生身边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咨询窗口,便于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可以有效防止心理困扰等一般心理问题演变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第五,高校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记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异常的学生,要重点跟踪。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及时和他们谈话,了解原因,鼓励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通报给学生家长,让家长协助学校共同帮助学生战胜心理疾病。 总之,高校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的重要策略,防范大学生群体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及教育进步,现在我国教育已经不仅局限于注重学生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心理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情感、社会交往等各种原因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有的甚至会影响一辈子。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前已经不能被忽视,作者结合多年经验总结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应对策略,希望可以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应对措施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主要指内部环境给人安定感,面对环境变化时或者遇到困难及障碍时,心理不会出现失调现象,可以找到合适的社会形式加以克服,这种状态就是心理健康。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主要有三个原则,分别是心理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心理和行为的统一性及人格的稳定性。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学习和生活,而且关系未来和家庭,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很大,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1学习成绩差导致自卑心理 大学里,有的学生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些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填的志愿,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有的被学校调剂,导致这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热爱,很难做到努力学习,成绩较差;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方法不当,很难将成绩提上去。在这部分学生中,有的不能调整好心态,总觉得是班上的“差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1.2家庭经济困难导致自卑和仇富心理 在很多人眼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一般学生更能吃苦耐劳、更勤奋好学,以此改变家庭现状。然而,也有很多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压力较大、周围人消费方式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和仇富心理。他们经常要为吃穿犯愁,而看到有的同学衣食无忧、出手阔绰,容易使他们感到巨大的反差,使他们感到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和失望,形成自卑、焦虑、孤僻等心理。 1.3感情问题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恋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感情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为感情问题而做出过激行为的大学生屡见不鲜。 1.4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就是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大学生多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周围同学来自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性格和认知。部分学生不能学会与不同人相处,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 1.5网瘾造成孤僻心理 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对部分学生而言,它的吸引力超过了一切。他们可以不上课,可以不和周围同学交流,可是就是不能没有网络。仿佛有了网络就有了一切。这部分同学过分沉迷于网络,已经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由于长期依赖网络,和周围同学缺乏交流,久而久之,极易形成孤僻心理。 1.6不正确看待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进了大学以后,部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更深了。以前老师和家长跟他们讲的社会的美好逐渐被破坏,他们看到社会上不合理、不美好的一些现象,他们知道这个社会上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不能正确加以引导,则容易成为“愤青”。 1.7就业压力导致的焦虑心理 现在的大学不像以前,毕了业还要包分配,学生毕业后都需要自己找工作。部分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心理。 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分析我们在正确认识以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能解决这些问题,使大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2.1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课程,甚至有些课程已经成为必修课。但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能让这项工作变成单纯的“说教”,要注重方法,在课堂上下都营造一种良好氛围。 2.2开设心理咨询工作室 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咨询工作室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部分大学生正确认识他们遇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2.3多种渠道开展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全面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从而提高大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品性。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文体和学术活动,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宽松愉快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才感到身心愉悦,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2.5建立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互动机制 要让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仅依靠学校努力是不够的,还要依靠家庭、依靠社会。建立一套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互动机制。大学生一直在自己的家庭里生活,家人应该是对他们最为了解的人之一。学校与家庭应该经常沟通,全面剖析大学生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3.结语 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才质量的关键任务,高校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等发展他们的心理素质,这对大学生来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面向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的数据挖掘应用 摘 要 当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是在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有价值的知识。本文结合高校学生心理测试产生的数据,采用ID3算法构造决策树分析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数据挖掘 ID2算法 决策树 心理健康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角色转变、环境变化、家庭因素的消极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心理压力等。大学正是人快速成长发展的时期,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诱发的心理疾病,如何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2 数据挖掘在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中的必要性 2011年教思政厅[2011]1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中提到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科,保证学生在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高校应开展课外时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文件中体现出教育部非常重视心理健康建设。目前,各个高校每年举行心理测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心理测试结果,更重要的是从测试结果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对应的心理治疗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充分利用在测评结果数据帮助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测评结果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到心理辅导工作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水平和效率,这是体现出数据挖掘的必要性。 3 数据挖掘的工作过程 目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大数据,但并非所有数据都是完整有价值的,许多数据还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希望从数据中找到有规律的知识,这就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工作过程如下:数据准备:包括数据的选择、预处理和转换。选择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存储在心理测评系统数据库,每年的高校开展的各个年级学生心理测评,测评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其中广泛采用症状UPI或者SCL-90收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转换、集成得到目标数据集。数据挖掘:选择合适的算法对所得到的经过转换的数据集进行挖掘。在心理问题分析中可以采用ID3算法的挖掘方法获得知识库。 4 基于ID3算法的数据挖掘分类预测 ID3算法是最早由Quiulan提出的一种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分治方式构造决策树,构造决策树时首先利用信息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信息增益)寻找数据库中具有最大信息量、最重要的数据项,通过自上而下的递归方法建立树的结点。采用ID3决策树算法计算出哪种属性与哪个心理问题最为相关(即信息增益值最大的属性),以此作为决策树的根结点,然后采用迭代递归方法将剩余的属性也进行分类,形成决策树分析模型,用它来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数据预测分析。 高校采用SCL-90来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该测试将90个项目分为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饮食等)。SCL-90的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没有(1)、很轻(2)、中度(3)、偏重(4)、严重(5),SCL-90的统计总分为90个项目的得分之和,10个因子分反映某一方面的心理情况。 结合大学生的4个主要属性(性别、独生子女、家庭住址、家庭经济状况),将10个因子和4个属性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并给它们标号,如性别(男A10,女A11),独生子女(是B20,否B21),其他类似进行标号,每个学生测试结果形成一条记录,共14个字段,将标号代入表示转换为属性值向量,下面设挖掘任务为分析敏感症状与学生的哪些属性相关,关联程度如何,因此选择学生的4个属性和敏感因子作为挖掘字段,选练元组如表1。 将该表中的每条记录转换为向量,如(男,是,城市,不困难,无)、(女,否,农村,困难,有)分别表示为向量(A10,B20,C30,D41,M50)、(A11,B21,C31,D40,M51)。以某高职院校的400名新生测试结果为例,利用ID3算法构造决策树过程如下: (1)计算决策属性(有无敏感症状)的熵:S1(有)表示有敏感症状人数、S2(无)表示无症状人数,S=S1+S2表示测试人数。P1=S1/S(P1表示有症状人数的概率),P2=S2/S(P2表示有症状人数的概率),I(S1,S2)=-P1log2P1-P2log2P2。 (2)计算各属性的熵(过程如(1)),分别计算平均信息期望E(x)和性别信息增益Gain(S,x),其中x表示各属性。 (3)根据个属性的信息增益选择结点构造决策树。 从决策树的结果预测大学生的敏感症状与性别、独生子女最有关,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特别关注这一类的人群,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和有目的性的心理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5 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心理测评的结果是顺利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必要准备。本文阐述了基于决策树的心理问题分析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况,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试论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指导中的应用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普遍,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阅读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指导方法。本文重点针对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指导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指导中有效采用阅读疗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阅读疗法;大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应用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求学、择业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通过心理指导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阅读疗法综合了心理学、医学、信息学等多门学科,通过选择合适的读物及阅读指导,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解除内心的困惑,有助于防范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利用阅读疗法可以科学地引导高校大学生阅读有益的图书,这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阅读疗法的定义及作用分析 1.定义 阅读的保健及辅助治疗功能早已为人们所了解,阅读疗法被正式收入了《韦氏新国际词典》中,并被做出如此解释:(1)有选择性地采用读物为医学精神病给予辅助性治疗;(2)利用有指导性的阅读,解决个人心理问题。我国图书情报学词典对其如此诠释:为行为偏差或精神障碍人员所选读物,指导其通过阅读辅助心理治疗的方法。 2.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指导中的作用 由于阅读疗法灵活、随意、易被接受等优势,因而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指导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1)排解烦恼。大学生因心理问题难以纾解而形成的焦虑、自卑、抑郁等情绪通常很难自行排解。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情不自禁地同作品感情产生共鸣,有助于排除其原本的烦恼,为读者带来愉悦之感,增强其自信。(2)振奋精神。高校读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质量,且内容积极向上,因此,对于因目标不明、失恋、成绩差等原因所造成的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可以利用阅读振奋精神,帮助大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3)开阔视野。由于择业、就业等压力的困扰,不少学生焦虑难安。可以利用就业书刊等使毕业生尽早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及招聘信息,以帮助其顺利就业,拓展视野,解决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4)汲取知识。高校图书馆心理学书刊颇多,有助于指导大学生交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对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指导中阅读疗法的有效运用 1.加快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为了确保阅读疗法的有效实施,必须先让大学生了解何为“心理健康”,怎样辨别自身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掌握心理问题的成因、症状以及危害,从而提高其心理保健意识。如若受负面情绪困扰,可能是因学习或生活压力造成,也可能由于隐私难以倾诉,不便向心理咨询师求助,此时,可以选择阅读疗法来释放精神压力。 2.多角度、全方位宣传阅读疗法教育方式 “阅读疗法”对于许多学生仍显陌生,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宣传,使学生掌握普通阅读同阅读疗法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海报、知识讲座、网站、校园广播、社团、读者协会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使更多大学生认识阅读疗法,让一些备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大学生了解问题所在,使其学会了解自我,通过阅读疗法逐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3.培养一批优秀的阅读治疗人员 阅读疗法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科学引导与心理辅导,因此,图书馆员除了要具有图书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以外,还必须具有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应在图书馆全员上下开展专业化的心理学、医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教育,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应选拔一批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服务意识好,阅历及经验丰富,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员对大学生开展阅读指导,构建一支专业化团队,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同相对应的书籍相结合,推荐给大家。 4.构建相应的阅读疗法服务性机构 高校应组建相应的阅读疗法服务性机构,由心理指导教师负责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如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群体性指导服务,对于存在特殊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需对其进行个性化跟踪服务。馆员平时应多同学生保持联系,随时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反馈给治疗服务小组,并将相应的治疗书目交予学生。 5.为阅读疗法的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为了尊重学生的隐私,可将阅读疗法的场地建在图书馆这样一个相对较大的阅读环境中,在宣传中使学生掌握各类别阅读书籍的存放位置,以便查找。此外,阅览室环境应轻松、舒适、温馨,以便使读者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馆员应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开展微笑服务,以消除学生的顾虑。 总之,阅读疗法可以使读者内心产生共鸣和暗示,有助于净化其心灵,调节其情绪,锻炼其各项器官的机能,最终达到保健治愈之功效。虽然阅读疗法不像心理疗法那样能够直接产生效果,但其保密性、灵活性等优势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可以利用阅读疗法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文科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一 当今文科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接受了高等教育,接触了更多新思潮的文科女大学生,享有更多机会去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与此同时,文科女大学生在自身定位、人际交往、校园恋爱和就业竞争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1 自我认识偏差 文科女大学生性格细腻,她们往往比较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并且渴望通过他人的认可来体现自己的价值。然而,这也使得文科女大学生在自身定位方面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定位。 孟彩2013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女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首先就是自我问题。在UPI测试中有58.3%承认十分在意别人的视线,55%有缺乏自信心的表现。[1]由此可见,文科女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过程中过分依靠他人来进行自我定位,从而无法明确自身主体地位。 很多文科女大学生都具有自卑感,尤其是在进入大学之后,从高中的“唯成绩论”到大学“各显神通”的转变,使得她们不能很快适应,她们往往觉得自己技不如人进而自惭形秽。一部分的女生会出现强迫心理现象,感觉自己达不到自身要求。自我认识的偏差和自我定位的不恰当使文科女大学生产生深深的自卑感,对自我价值的期待也由此降低,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与进步。 2 人际交往问题 文科女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在大学阶段更是对人际交往有多重需求和期待,她们也比较注重人际距离的拉近和人际沟通的顺畅。 首先在需求方面,在亲情、友情、同学情的基础上,文科女大学生开始追求亲密关系,尤其是恋爱关系。文科女大学生对亲密关系的诉求不只是出于爱慕,除了是被对方吸引,她们更多的是想寻找一种情感寄托,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也有一部分是出于对恋爱的好奇心理或者生活孤独、空虚,希望通过这种关系来了解异性,填补内心对异性的空白。但是大学期间的恋爱往往成功率较低,文科女大学生也因此在感情受挫时容易陷入孤独和恐慌,受伤较深。 另一方面,除了对亲密关系的渴求,文科女大学生也渴望顺利的人际关系和适宜的人际距离。可是因为来自全国各地,成长环境不同,文科女大学生往往在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方面存在很多差异,甚至有时会产生分歧。并且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趋于复杂,已经不是之前单纯的同学关系,文科女大学生很难敞开自己的心扉,及时地与同学沟通与交流,因此也会容易陷入焦虑和忧愁。 3 对未来规划感到迷惘,压力较大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文科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更面临着重重困难。首先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犹疑不决。考研面临的年龄风险和“毕业等于失业”的现实,让她们对未来规划感到迷惘,对于大三大四高年级同学来说,就业难问题尤其突出。她们会陷入到选择的苦恼当中,加重强迫心理。 其次,因其学科性质和性别身份在应聘时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歧视,文科女大学生就业前的期待和就业时的境况产生巨大落差,她们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焦虑甚至是抑郁。 另外受社会“男强女弱”观念的影响,文科女大学生多数情况下甘愿做“配角”,主体意识不强,不利于女生自信心的树立和进一步的发展。 二 文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文科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形成因素也并不单一。既有其自身特质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因素。 1 自身特质导致自卑心理 从男女心理对比上来看,男性更倾向于自信、独立、坚强,相比之下女性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容易表现出自卑、依赖、脆弱。文科女生往往感情更为细腻和敏感,容易产生多疑、猜忌的情绪,获得不被喜欢、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等负面情绪的体验,产生自卑等过低的自我认同感。文科女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拥有这些特质。虽然她们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文科相对较少的社会实践机会,以及文科学院女生较多的特殊群体结构,限制了文科女生接触社会和人群的范围,使其生活环境单一。一方面这容易造成思想局限;另一方面文科女大学生接受了相对较多的教育,反而不易接受其他人的建议,更容易陷在自己的思维死角中,从而一遍遍地否定自己,促进自卑心理形成。 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女大学生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但男女相对不平等,甚至是女性遭到歧视的社会现实,仍在很多方面切实存在着。女大学生,尤其是面临形势更为严峻的文科女大学生,作为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女性,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切实摒除人们对女性偏见这一社会认知。急切想证明自己的自尊心、好胜心,使其对自身的心理预期过高,导致一旦无法达到自己预设的要求,其挫折感便会被无限放大,承受超过事情本身不顺利带来的糟糕体验,使其勉强拼凑的自信心瞬间崩塌。愈加强烈的求胜欲望,便会演化成愈加强烈的自卑感。 2 安全感的缺失是寻求多种人际关系的一大动因 文科女大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无法抹除,自身认同感低,便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来增强对自身的认同,以使自我感觉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来获得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安全感的需求。由此,文科女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会形成对人际关系的需求过多的情况,尤其表现在恋爱过程中对亲密度的要求上。她们通常会在恋爱中寻找一种被保护、被呵护的感觉,往往会过分依赖对方,来获得“自己其实很重要”的潜意识层面上的心理体验,满足自身对安全感的需求。一旦两人之间的这种距离和空间没有得到很好地把握和控制,感情的破裂造成的心理上的冲击,很可能会演化成“我不够好”“我没有价值”的负面认同,使其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 3 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就业焦虑 女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与男大学生几乎各占半壁江山,但初次就业率却远不如男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指出:从性别来看,男性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初次就业率(77.3%)高出女性(65.9%)11.4个百分点,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2]一些企业招聘时往往对女大学生敬而远之,就业的性别歧视仍然不容忽视。对于就业更加困难的文科女大学生来说,俨然成了就业弱势群体。面对前途、未来发展、就业等问题,更易于产生焦虑心理。由于女大学生毕业时基本已达到婚孕年龄,如果公司聘用一名孕妇,不但要承担其休假期间的工资,承担期间岗位空缺带来的额外成本,以及返岗之后的再培训费用和哺乳期工作时间减少等方面带来的损失。怀孕即面临下岗的潜规则,也使得女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恐惧和不安。 三 文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措施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女大学生,因其本身文化素养较高,加之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更通情达理,思想觉悟较高,更具深度。然而,改革开放冲破僵死格局至今,时代在变迁,经济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近年来虚荣心和嫉妒心不断滋生。心理学家认为,虚荣心是自尊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骄纵、懒惰、抗挫折打击能力很弱、不懂得与人沟通与合作等问题,而这在文科女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学校应当多提供成功女性代表的知识讲座,为文科女大学生设计专门的心理课堂,展开如校园最阳光女大学生评选工作的活动。帮助她们远离过分炫耀、攀比,对荣誉、面子、外在相貌持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引导她们以学术专家、不图虚名的人为榜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努力在自我人格上完善自己。培养文科女大学生坚强、勤劳、换位思考、合作和集体意识,帮助文科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恋爱观、就业观。 2 加强文理工科学院的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文科学院班级男女比例不均衡,女生过多,导致女生相对而言缺乏重视,缺少和异性的沟通,人际关系也不容易协调。中国教育报指出,文理交叉更能激发高校创新能力。实行文科学院与理工科学院在创新项目上的合作,有利于培养文科女大学生的思辩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文理科班级也应积极进行共建,共同举办并参加活动,共同上一部分公共通识课等,从而促进文科班级与理工科班级理念上形成一个大班,拓宽视野、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3 拓宽心理咨询途径,教师一对一指导 完善文科女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让学生不仅能面对面进行心理疏导,也能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进行咨询。针对文科女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分层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文科女大学生能顺利度过大一迷茫期,大二、大三懒惰期,大四的再迷茫期。同时指导她们尽早地进行职业规划,丰富充实大学生活。此外,让每个文科班级都应该有相应的心理老师做持续指导,在大学四年建立起极其信任的师生关系,让文科女大学生感受到关爱。 文科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学校和女大学生自身的关注与重视,只有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文科女大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从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与违法犯罪行为关系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面对生活方式改变、愈来愈激烈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问题也越来越让人忧虑。 一、心理问题与违法犯罪行为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人的行为受其心理的支配。犯罪心理是一切犯罪的前提条件,它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支配力量,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界定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一般性的概念,它可以描述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异常等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在心理学界,心理问题是与正常人对比而言的。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拥有的心理与行为称之为常态,与众不同的、异于大多数人的心理与行为称之为异常。 (二)把“违法”与“犯罪”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原因有二,一从刑事法学的角度看,是违法与犯罪两种行为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但就行为人的心理而言,很多犯罪人的违法与犯罪心理却没有太大的差别。再者,从辩证唯物主义观来看,一般的犯罪行为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由违法行为演变为犯罪行为是多种犯罪的发展规律。 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违法犯罪行为的相关性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偏执等方面。具体表现在: 第一,敌对的显著性高,反映的是大学生对他人的敌视倾向。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学习的压力,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这是校园大学生暴力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的心理原因。 第二,大学生精神偏执,也反映出大学生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缺少沟通与协作精神等,因而造成人际关系恶化,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另外敌对的体验越发深刻,结果只会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 第三,人际关系敏感,也反映出大学生交往知识和技能上存在不足,造成了大学生既渴望交往又害怕交往的心理困惑,从而增加了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为突出。事实上缺少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会造成大学生封闭自我,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大学生很难走出这个“怪圈”,很容易造成行为的异常。 (二)违法犯罪行为的调查 1.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犯罪主要以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为主。其中以抢劫、伤害、盗窃和杀人尤为突出。 大学生犯罪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物质欲求的驱动、一念之差而犯罪。二是青春期体格健壮、血气方刚,为发泄过剩精力而犯罪,表现为很强的暴力性。 2.大学生心理问题与违法犯罪相关性分析。相关是指两系列度量之间存在的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关于个人的欲求(心理)与违法行为之间的研究较多,其中“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有各种的欲求而且希望每一种欲求都能得到满足。一旦人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挫折心理,这种挫折心理的产生必然伴生相应的“攻击”行为。如果行为人把攻击的目标指向社会或他人,必然会伴生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学生也不例外,不健康的心态是导致自杀、自我挫败和违法犯罪等越轨行为发生的充分条件。个人前途与就业、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经济问题等需求不能满足时,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心理问题,最终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行为人的性格特质与其心理、犯罪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一些大学生自制力弱,容易受外界的引诱,也容易屈服于内心的私欲或懒散,面对当今这个复杂纷呈、充满诱惑的世界,容易出现迷茫、甚至误入歧途。 三、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犯罪行为发生的对策 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各个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相互补充。 (一)社会方面――净化社会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端正舆论导向,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净化社会环境。同时加强优良传统教育,使大学生素质得以提高,从而预防犯罪。 (二)学校方面――思想、法制教育 1.强化法制教育。学校要多组织在校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如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同时,各大专院校应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常设心理咨询机构,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学化轨道。通过教育和调适活动,使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冲突得以缓解和消除。 (三)家庭方面――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努力协调家庭关系,维护家庭结构的完整。同时家长要提高素质,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多与孩子沟通。要规范自身行为,更好地进行言传身教,使孩子从小懂得基本道德生存规则。对孩子的违法违纪现象,要多加教育、引导,使他们认识错误,更正错误,促进其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家庭干预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中的作用 【摘要】家庭是大学生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家庭及父母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和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也往往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深入分析家庭干预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中的作用,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干预方式方法,是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家庭干预 大学生 心理问题 作用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极端事件,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同时,各个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庭是大学生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家庭及父母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和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也往往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显示,“良好的家庭支持和积极的心理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有良好家庭支持的个体较少地遭受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痛苦”[1] 。由此可见,探索家庭干预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中的作用,是解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个案简介 大学生小张,女,来自于内蒙古一个贫困的农村,父母以务农为生。小张从小学习很好,高考时,以高出当地一本线70多分的好成绩考入理想中的大学。但是进入大学以后,面对许多优秀的同学,小张逐渐产生了消极和悲观心理,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后无奈之下,小张办理了休学手续。一年后,由于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小张重新回到了学校。但是返校后,她的情况一直不好。为了帮助小张尽快康复,学校老师请来了小张的母亲陪读。经过与小张母亲的深入沟通,发现小张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辅导员老师与小张的母亲制定了专门的解决方案,针对家庭教育的部分问题,重点对小张进行社会性教育及挫折承受能力性教育,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勇敢,更加积极。经过一年多的专项训练,小张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性格变得更加温和,与同学相处也越来越融洽。 二、案例分析 经过深入的案例分析,以及一年多来对于小张情况的实时跟踪,逐渐掌握了小张严重心理和精神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家庭环境导致的性格缺陷 小张的家出在内蒙古一个十分偏远的内陆山村,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父母的务农收入,在上大学以前,小张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甚至连镇上都很少去。涉世未深,使得她过于天真,性格脆弱,人际关系和情感承受能力较差。 2.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缺陷 小张父母的思想比较传统和保守,在父母的观念里,女孩就应该家教严格一些,懂规矩,少出门,因此,从小,小张就接受了十分保守、十分严格的家庭教育,这一方面使得她懂事、听话,但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她保守任性的偏激性格,遇到事情,往往爱钻牛角尖。 三、家庭干预措施 认识到小张心理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之后,在心理中心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对小张进行了专项的治疗,形成了家庭式的治理方案,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角度对小张进行有效治疗。 1.与母亲的面对面谈话,扭转偏激性格 为了让小张真正地敞开心扉,诉说自己心中的困惑,同时也为了能够真正从家庭的角度对小张进行有效治疗,学校利用小张母亲在校陪读的优势,由辅导员组织,与小张及其母亲每周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让她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真正地敞开心扉,向母亲表达自己多年以来的想法,同时,再由其辅导员和母亲适时的对其进行现场分析、现场开导。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张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从严重时期的暴躁、自闭,到后来的乐观、开朗。 2.与父亲的良好沟通,塑造温和性格 为了消除小张对于父母干预治疗的抵触心理,在心理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学校安排辅导员和小张的父亲定时沟通,转变小张父亲与小张沟通的方式,由原来的“命令式”转为“商谈式”,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要求他以尊重的商量的态度来与小张进行沟通,使得帮扶工作更能得到小张的认可,也让小张更加愿意配合治疗;同时,也在这种良性的沟通过程当中,让小张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不易,深切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四、家庭干预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中的作用分析 从小张这一典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中,不能完全断定家庭干预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中的绝对作用,但是却从一个侧面上真实地反映出来家庭干预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家庭干预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干预方式方法,是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今后都应当十分重视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朋辈支持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中的应用 [摘要]大学生朋辈支持与组织支持、家庭支持、自我支持都属于社会支持体系的范畴。由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独特性,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朋辈支持的应用和完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朋辈支持;大学生;心理危机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社会转型和不同文化的相互撞击下,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樊福珉等人在清华大学的调查显示,在校生活期间,个人前途和就业(80.7%)、学业问题(78.3%)、人际关系问题(53.8%)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面对心理问题,部分学生不能及时、主动地寻求帮助,导致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危机,有的甚至选择轻生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凭借高校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力量已经无法及时并且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咨询需求量大的难题。 朋辈支持,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对需要心理帮助的年龄相当的朋辈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心理辅导。它的实质是一种“准心理辅导”。由于“朋辈”含有“同伴”和“同辈”的意思,通常具有年龄相近、所关注的问题相似、享有共同的经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特点,也具有自然性的共通性大、鸿沟小、防御性低、互动性高的先天优势。因此,朋辈支持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中有着重大作用。 一、大学生朋辈支持的现状 朋辈支持最早源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大陆,所以我国的朋辈支持具有起步晚、起点低的不足。高校扩招后,这种不足更加明显,具体表现为我国高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数量严重不足,据调查,2006年我国高校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平均比例是1:10986,这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选择首先向朋友倾诉的占了79.8%,然后依次向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 为了弥补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不足,同时考虑到大学生的偏好选择,朋辈支持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为我国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接受和推广。我国沿岸地区,如浙江、广东地区的部分高校最先开始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之后全国许多高校都开始逐渐更新和转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与方式,朋辈支持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国的朋辈支持实施时间虽然较短,但目前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果。 二、大学生朋辈支持的方法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用表演的方式来启发团体成员对心理问题及自我情况有所认识的一种方法。角色扮演法适用于群体式的朋辈支持活动,它对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角色扮演中,学生既是训练者,又是被训练者,学生通过扮演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中特定的生活情景,有利于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而且也能取得教育其他同学的效果。 2、匿名互动法 匿名互动法是学生采用匿名的手段与朋辈进行互动,从而对朋辈的心理和行为施加积极影响的一种方法。匿名的意义不是取消身份,而是在于建立身份。同时,匿名的隔离功能可以跨越时空障碍与生理上的限制,从而实现面对面交谈中一般不能达到的功效。当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由于自尊心较强,不愿意受到别人的当面干涉和控制,所以从效果上看,匿名互动法要优于直接的建议和命令式的要求。 3、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法是指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又可以分为环境暗示法、语言暗示法、肢体暗示法、榜样暗示法等。由于大学生之间通常具有默契多、模仿多、从众多、强迫少、要求少、命令少的特点,所以朋辈之间采用心理暗示法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采用心理暗示法要注意把握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 4、换位思考法 换位思考法就是平常说的“将心比心”,是通过“设身处地”的角色换位来了解、分析和处理对方心理问题的方法。运用换位思考法,朋辈支持的辅导员能够对支持对象的具体情况与各自特点进行了解与掌握,进而认识到支持对象的实际需求。同时,换位思考法的运用要坚持不违背道德的原则,因为如果无原则地使用换位思考法,可能会导致过于偏袒对方或者角色混乱的后果,使心理问题更加复杂,不利于朋辈支持的开展。 三、大学生朋辈支持的问题 1、朋辈支持缺乏专业的督导 由于朋辈支持的辅导员都是由学生担任,虽然他们本身足够优秀,并且他们之前也或多或少经过了专门的培训,但是由于都是同龄人且专业能力有限、本身人生阅历有限等因素,他们更偏向于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比如一些生活问题、情绪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当遇到一些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时,作为朋辈支持的辅导员不但无法解决,自己反而容易产生新的心理困扰,需要向更高一级的心理咨询老师求助。因此为了提升朋辈支持辅导员的素质,提升其辅导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作为朋辈支持的辅导员必须接受定期的专业督导。督导的根本意义在于为朋辈支持的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具体的、恰当的帮助与指导。然而我国很多高校由于没有开设心理学专业,专业心理学咨询老师数量很少,这就使得参与朋辈支持的辅导员的辅导能力缺乏专业的督导。 2、朋辈支持缺乏较好的载体 现阶段,朋辈支持的载体很多并且深入到了大学生活的很多方面,如海报宣传、拓展活动、个别帮扶、群体讲座等,但是由于其连续性较差和缺乏经费支撑等因素,这些载体并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大多数高校开展朋辈支持基本利用心理嘉年华、“5.25”心理健康日作为载体,这也只是蜻蜓点水,往往热闹一时,没有真正将朋辈支持做到普及到全校、落实到个人。身为校级组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作为校园中活跃的组织形式,尚未充分的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而网络平台,作为大学生活动最密集、最频繁的空间,尚且还没有在朋辈支持中作为极佳的载体充分发挥作用。 3、朋辈支持缺乏校际的合作 我国的朋辈支持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准心理辅导”。如果我们的借鉴只是模仿或者是简单的尝试,而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后发优势的话,我们必定将是永远落后的。以美国的朋辈教育联合会为例,它由美国500多个致力于朋辈心理辅导推广的组织构成,其中大多数组织就是学校,并它制定了一个朋辈心理辅导的统一标准。然而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朋辈支持的开展都是各自为纲,每个学校都有其自己的工作流程、工作机构、培训机制和考评方法,同时,各个高校间沟通和合作很少,这也导致了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总体水平很难得到统一的提高。 四、大学生朋辈支持的完善和提高 1、注重朋辈支持的质量督导与效果评估 朋辈支持是在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助活动,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所以无法和专业的心理辅导那样进行科学的督导,但是可以进行一些类似的工作。其做法是相互督导,即在督导的过程中,朋辈支持的辅导员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互议互评,从“同行”的经验中反思、提高,形成一种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局面。此外,对朋辈支持的辅导员进行效果评估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它包括过程性评估、总结性评估和追踪性评估。而它的目的在于了解朋辈支持的每个环节是否科学、其效果能否持续以及成员对朋辈支持是否满意。 2、探索灵活多样的朋辈支持新载体 为了使朋辈支持的意义广泛深入人心,各高校要依托各种载体展开朋辈支持。如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心理知识竞赛、讲座、广告栏等形式开展朋辈支持,大力宣传朋辈支持的优势,传播朋辈支持的理念,扩大朋辈支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作为一个校级的组织,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可以借助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这一载体扩大朋辈支持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的影响,更好的发挥朋辈支持的积极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大学生朋辈支持网,开辟网上答疑栏目,增强朋辈支持的深度和强度。 3、建立朋辈支持的区域性组织机构 在全国不同区域内建立高校朋辈支持的管理组织,这个区域可以是一个大学城、一个区或者是一个市、一个省。其目的是用来协调和统筹管理各高校,从而可以通过制定一个统一的工作机构、工作流程、培训机制和考评方法,开展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如师资共享、心得体会交流、定期举办主题沙龙、活动评析、个案会商和现场检讨等形式来提高朋辈支持的实施质量,拓展这项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扩大朋辈支持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群体筛查及疏导机制研究 摘要:在校大学生学历层次较高,作为高素质人群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的,尤其当代大学生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通过心理调查问卷等方式,将大学生中心理问题高危人权进行筛查、甄别,以确定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进而通过建立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降低该群体心理危机发生的频率,确保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 高危群体 筛查 疏导 心理危机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个体本身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长期置于高压以及精神紧张的状况下,容易造成个体精神过敏等症状,从而诱发心理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本身的状况,个体对外在压力的反映不尽相同,面对压力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是造成一部分个体心理危机高发的原因。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群,但也正是这个群体近年来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不断增高,基于心理问题为基础的突发事件不断出现,尤其是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强的警示性。因此,对心理高危群体的筛查与疏导是我国高等学校管理者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大学生高危群体筛查方式选择 高校大学生群体处于从高中阶段到社会、工作的过渡期,也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随着整体上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和生理成熟期的提前,高校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基础,但心理成熟程度较低,人生观、价值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在处理社会问题、面临各种抉择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目标不明确、方法选择不确定等心理不成熟表现。这种心理上的不成熟也致使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高发,同时加上高校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筛查和疏导机制,致使大量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早的发现,错过了最佳的心理咨询与疏导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等学校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育教育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提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育教师队伍欠缺,也没有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这些都使得高校对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高危人群缺乏有效的管控体制,完备的高危人群筛查机制已经是高校必须建立的教育管理制度。 心理问题高危群体的大学生大多在进入高校之前,受到家庭经济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心理上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倾向,由于高中阶段教育普遍管理较为严格,问题倾向不易表现出来。进入高校之后,在较为宽松的管理环境下,个体心理问题倾向更容易表现出来。但大学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导致心理问题高危的个体不易被发现:相对独立而又处于自尊心较重的年龄,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般更加不愿与人交流,反而加重了心理问题的病发率。现在我国高校普遍实施的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普查的方法,通过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在大学生自身完成问卷的基础上,由高校教育管理者完成问卷的整理与分析,但数据处理分析主要是由高校学生管理者、辅导员等完成,高校辅导员群体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在问卷调查实施、调查以及分析过程中,都缺乏专业心理教师的专业分析能力,造成数据分析不够准确,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群体。同时UPI问卷的调查方式也过于单一,调查数据缺乏其他检测方法的印汪,需要通过多种有效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 除使用UPI调查问卷之外,我国高校还在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CCSMH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近期精神健康状况(SCL-90)等。EPQ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编制的,在艾森克看来,人的心理问题是由性格特征、人的情绪特征以及心理变态倾向特征等三个基本特征决定的,其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建立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的。在问题设定的基础上,通过设定内外倾向、神经质、精神质以及效度量表等四个维度的度量值,通过对制定针对性的问卷。可以有效的度量出被调查者的心理问题倾向。SCL-90同样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心理症状筛查方法,这个调查表同样是通过对调查者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人际关系等外在行为特征,以及调查者的情绪、思维、意识等等内在特征,综合来考察调查者的心理状况。CCSMHS我国学者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具体特征,在SCL-90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调查维度,作为度量表,这使得CCSMHS较传统的调查表更加全面。通过使用多种调查方式,可以使得各种数据能够相互确认,获得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群体的准确数据。 2 大学生高危群体的特征 通过使用多种调查问卷,针对我国高校在校学生的筛查,发现我国高校心理问题高危群体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群体中,大多家庭存在问题。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环境是否健全以及家庭父母关系是否融洽都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有影响,在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群体存在着家庭不健全、单亲家庭或是失去双亲家庭,由于长期家庭成长情感环境的不完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家庭对其心理、情感长期缺乏关注,都造成这部分学生的缺失感和被忽视感。同样由于家庭成员之间长期关系紧张,致使大学生心理上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状况也存在影响,尤其是经济困难群体,大学生在进人大学后,随着心理成熟和独立社会关系的形成,有着自身独立的人际交往群体,在与群体的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经济闲难,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现自卑感和孤独感,不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造成性格孤僻,促使心理问题高发。 其次是大学生心理高危群体普遍存在学业上的闲难。在我国现在高等教育招生体制下,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佼佼者,但高校对教学模式和知识结构,不同于高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单纯的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致使一部分原来学习优秀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中不能得到很好的成绩,尤其是在各种奖学金等奖项的评选中,学习成绩不是单一的衡量标准,成绩上的不如意造成大学生心理落差较大,心理出现问题。此外学业上的困境还存在于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高中阶段的教育属于应试教育,高中生学习很难出于兴趣,仅仅是为了参加高考。但在高考专业选择报考中,受到专业就业前景、不同学校各个专业培养方式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都导致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专业教学不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大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从而在学习中表现出消极、厌学等心理。 再次是人际关系处理不恰当。大学阶段不同于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学阶段学生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有着各种人际关系需要去处理,这种社会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与社会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个体处理人际关系方式的不同,在处理社会关系中表现为人际关系处理的不融洽,不能很好地融人到集体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缺乏倾诉和沟通的对象。另一方面关系表现为恋爱关系的处理,在大学阶段,恋爱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另外一项重要关系,恋爱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更为严重,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普查中,由于恋爱挫折诱发悲观、绝望等不恰当情绪倾向,会较长时间影响到大学生心理情绪,长期的情感关系处理的不恰当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 3 大学生高危群体的疏导 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如果能够及时的进行疏导,能够有效的降低心理疾病发生的几率,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全体的处理,通过筛查机制,将具有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问题疏导机制: 首先建立更为全面的新生入学教育体制,对筛查出来的心理上存在人际关系处理不恰当等方面存在倾向的高危群体,进行较为有效地入学教育,将大学期间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特征,以及正确处理恋爱关系的方式等内容进行教育,让新生及早的适应大学的生活,确立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同时对高校专业知识学习特征与高中学习的不同,以及高校各个专业的知识特征与学习方式的教育,把大学阶段的学习的特殊性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处理专业学习中的各种闲难,克服由于专业学习不顺畅造成的心理问题。 其次是对大学生进行完善人格教育。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期,由于人格不健全造成的心理问题,同样是造成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障碍,我国现有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中,对知识的教育一直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知识的传授被界定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本身的是对高校教学任务的曲解。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对大学生进行完善的人格教育,这也是我国传统教育应有的内容。在我国高校现行的课程教学体系中,除了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社交礼仪等课程教学之外,还可以再设置针对我国大学生人格形成的专业知识课程,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 再次是对大学高危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的高校已经认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尝试建立心理健康教学、咨询以及治疗机制,但由于专业师资教学力量的不足,造成在我国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咨询过程中,对高危群体的教育、疏导不够及时。在高校课程教学中植人心理课程教育、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将社会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引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以弥补高校专业心理教师的不足,实现高校对心理问题高危全体心理健康教育、疏导的全覆盖。 高校心理高危群体的存在对该群体本身而言,在缺乏疏导的情况下会导致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现在高校频发的走失、自杀等都是因为不能及时有效的对高危群体进行发现、疏导。该群体的存在对高校本身的稳定也是个重要障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维持高校学生的稳定,心理问题高危群体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高校教学秩序,也容易对其他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倾向的影响,这种心理问题传染效应对具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有着重要影响。这些都要求通过使用各种心理调查等方式,及早筛查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及早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疏导机制,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几率。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摘 要 文章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及其表现,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复杂的社会因素和现实因素,进而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心理问题 教育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同传授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等等,但鉴于他们学习与生活是直接或间接在学校的管理之下,他们的心理状况与学校教育有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校教育与引导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高度重视,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预防机制。 1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1.1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 新生入学后,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自我意识还比较模糊,看问题与处理问题往往容易片面主观,伴随着自身的心理易损性,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就会表现出怯懦自卑、灰心丧气。同时,新生对于他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有时一些并不重要的随意评价,也会引起他们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甚至丧失了自我。 1.2 心理适应障碍 大学与中学的环境差别很大,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大学生极易出现矛盾和困惑心理,情绪上表现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教师为了激励高中生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习惯性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世外桃源”,学生也将考入大学作为终极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学生真正进入大学校园后,当最初的兴奋慢慢消退的时候,他们发现一些现实和事实与想象中的差别很大,由此在心理上会产生落差,会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态,严重影响学生生活与自信心,学生对专业学习也会相当的困惑。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相比,方法迥异,大学学习更注重的是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部分学生进大学后,感觉突然从中学的严格管教模式中解放了出来,终日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法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导致心中苦闷和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大学新的生活环境不适应,从原来过多的依赖父母到完全独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空洞感。 1.3 人际交往障碍 部分大学生不善言辞,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人际交往时有心理障碍。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封闭起来,害怕与他人沟通,表达释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内心总是处于需要交流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情绪难以释放,最后极易导致孤独、抑郁,甚至自卑。另外部分学生因为性格上与大众有差异,平时与其他同学不合群,遭到多数同学的冷漠或者排斥,渐渐地,他们便独来独往,鲜与他人接触和交流,长时间之后就会产生受冷落、性格孤僻、性格粗暴等心理问题。 1.4 毕业生的危机感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大学生顺应时代要求肩负起祖国发展的重任。但面对当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目前的大学教育普遍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太关心,也不太注重自己求职技巧的学习与了解,缺乏必要的就业技巧。当面临毕业的时候,突然感觉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加之很多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的过高,就业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随着毕业的临近,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表现为情绪上的焦虑、自卑,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恐惧。 综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复杂的社会因素和现实因素。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社会交往方面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不知道该如何具体地发挥自己的优点。与班上一些能力强、多才多艺的同学相比,感觉自己事事不如人,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又无法有意识地克服或者改善、完善自己,进而逐渐产生自卑心理,产生抑郁心理。(2)学习方面部分大学生易产生学习焦虑。有的学生在中学成绩名列前茅,但进了大学后,人才济济,虽很努力但有时事与愿违,致使心理落差很大,造成精神高度紧张、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等心理焦虑,有的还恐惧考试,出现精神紧张恐惧,心烦意乱等症状。 2 大学生心问题解决的对策 2.1 注重人际交往引导与训练 针对大学生在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应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合理设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活动和实施程序,传授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具体的实践,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在团体活动中,开放自己,接纳别人,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大学中新的人际交往和人际环境。另外,引导他们注重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品德修养,让他们在训练中学会人际交往间的真诚、尊重、信任和宽容,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真诚的友谊。同时,学校或班级应经常组织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实践条件,充实生活,密切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体验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复杂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精神世界。对于个别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可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建立特殊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班等形式,使他们得走出自我,融入新的大家庭之中。 2.2 磨炼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要积极制定与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重要的是使他们的意志得到磨炼,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困境,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并总结经验和教训;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遇事冷静,严以律已,宽以待人,适度地自我安慰,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提高对挫折与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具有较为过硬的心理素质。 2.3 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加强心理教育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的心理学科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应注重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来检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教育老师的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当学生需要心理咨询时,学校老师可以担当心理开导的工作,让学生可以找到倾诉对象。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客观事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对策,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和误区。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进行开导,他们之间是距离最近的,了解最多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更加有助于心理问题的提早发现和解决。 2.4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注重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充满激情与理想,敢于追求,每个人的内心对社会、对自身都有美好的设计,但是由于他们还不够成熟,情绪波动大,感情时而强烈时而脆弱,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不够,在对很多事物的认识上经常带有主观性,或者是比较片面和肤浅。高校教师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育他们在体现自我的同时,关注周边的社会而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使之达成一种和谐的平衡,保持健康心理的水平。 总之,大学生心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教师、学校教辅人员、家长和其他不同领域的社会角色都应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探讨其成因和提出解决办法。
物流管理学论文:PBL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相关专业的骨干课,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构筑PBL教学理念,以课堂理论讲授、学生课后自学、案例分析、教学游戏、教学实验等教学方法,并以课程设计或论文及期末考试为考核方式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PBL;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含义、特征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2MasterUniversity首创。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和查阅、交流与讨论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物流管理学》的PBL教学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含义 支持PBL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物流管理学》的课程PBL教学目标、观念、方法 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学》采用如下教学手段:通过网站、教学VCD光盘的发放等形式给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自学平台,用PBL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用学习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用案例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基本内容见图1) (三)整合教师教学资源,构建学生学习平台 首先,教师应将所有可接触到的资源列表、分类、每一大类再逐层进行细分。并对资源按照:资源名称、主要内容、资源效用评价、资源存储位置等进行列表。 (四)辅助教学方式 在采用PBL为基本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应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手段,以使学生顺利理解相关知识。物流管理学课程中可采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游戏、实验、案例教学、模拟视频等等。 三、基于PBL学习的教学知识价值链 (一)《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基本活动 1.知识需求及可用资源分析。知识需求分析是确保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基础。在没有明确的需求分析及可用资源分析的情况,多数教师存在着遇到自认为可用的资源就搜集,而搜集的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应用,自身也没有自主学习,未将显性知识内化为动力。 2.获取知识、构建个人知识库。在知识库构建的进度安排上,教师应依据需求分析的知识需求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程度来决定知识库构建过程中知识搜集的顺序。知识获取的方法,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知识地图的索引,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获得相关知识,具体途径包括: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听观摩课、图书馆中进行自主学习、网上资料搜集、个人实际教学教师经验的总结等途径。 3.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个人知识的转化包括:知识内在化、外化、社会化、联合化。教师一方面可利用学校建立的教师协作机制(比如:课程建设小组或科研团队),实现自己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交流与共享。对于高校教师显性知识转化,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建立图书档案,建立电子文献的储存系统;对于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社会化的最常见形式是教学观摩。外化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通过阐释和发展包含于隐性知识中的概念,从而促进知识沟通。 4.在具体教学实践及科研实践中应用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将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充分的运用到工作之中,使所学知识充分创造价值,让所学知识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为实现特定教学、科研目标,教师可基于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应用、反思,整合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学及科研的反馈,进一步改进、升级原有知识体系。 (二)教师创造价值的辅助活动 1.参与团队学习。教师不仅应加入学校内的课程建设小组、科研团队、校企联合等实体团队,还可通过BBS、Blog等方式应加入虚拟学习社区,以实现知识的快速获取和共享整合。 2.形成信息平台。对于数字化知识可以采用专门软件工具(如Mybase和iNota)进行集成管理。可应用国内外的一些综合性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个人知识iSpace Desktop。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通讯录、文档管理、知识分类、日程记录、BLOG和浏览器等。 3.建立个人专家库。个人专家库是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与之直接沟通观点的专家的联系方式汇总。教师的知识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前沿知识与知识创新。与业内专家的直接、有效沟通,可迅速提高教师对行业知识的系统把握程度。 物流管理学论文: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高校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人难,这种两难问题正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本文结合现代物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人的两难问题。 [关键词]职业技能;物流管理;高职学生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庞大的毕业生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另外,很多企业却面临着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许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经常为招聘不到高质量的员工而苦恼。这种人才过剩与稀缺的两难问题,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同时也暴露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不同岗位和对员工的要求都在发生着变化,使得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所用?换句话讲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招聘高等院校毕业生,这是企业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毕业生很多,但很少有能力胜任外贸出口服务行业的工作。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招聘应届毕业生不仅仅是在招聘员工,更多的是为招聘几年以后为企业挑大梁的人才。”简而言之,企业招聘的优秀员工应该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素质:①完成相关岗位任务的基本技能,包括自身的学习技能;②对工作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责任心。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是既有宽厚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承担第一线工作,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人才。如何才能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自然离不开高等教育,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园”,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操作性的高级蓝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在相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据统计,仅太原市每年物流人才需求量至少在2万人以上。通过对太原市物流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最大的是基层物流作业人员,占到了75%~85%,其次是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人才岗位的需求情况是:物流营销人员比例最高,达到49.61%;与此接近的为运输调度人员,达48.45%,然后是配送作业人员,达41.86%,仓储人员需求为39.35%;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学历要求上,高职占51%、本科占36.7%、研究生占2.4%,高职所占的比例最高。正是基于上述现状,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以服务山西本地经济为导向,使所培养的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成为满足企业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 在企业看来中国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践经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高校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这一重要的知识分支。而现代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维度:①宽泛的理论知识面;②管理意识和技巧;③实践经验。显然如果按照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三维知识结构体系去塑造高校学生,去培养高职物流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前面所述的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难招聘”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综合前面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概括起来应该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等,见下页表。专业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掌握专门技术的能力,是操作技能的基础,一般是在完成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完善。而操作技能是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需要通过严格的操作训练才能掌握。 3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够满足企业用人标准的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处理好“教”与“练”这两个环节,使二者达到辩证与统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还是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体系来完成。 3.1 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山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毕业生未来进入企业的岗位群流向。我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知识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3.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前面分析已经提到,企业在选择经管类毕业生的时候更看重毕业生的管理修养和实践经验。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而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下面谈谈我院在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几点探索与尝试。 (1)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经管类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其培养目标在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众所周知,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很多需要大型设施设备支持,虽然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实训室硬件建设,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且财政压力也很大。所以我院构建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现实中的实际业务场景,使学生分角色轮流担当相关岗位,在体验中学习,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作为检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标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加深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与国内知名管理软件公司用友、金蝶合作共建ERP模拟实训中心,把企业搬进课堂。通过ERP模拟企业实训,让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模拟经营一个企业,在各个企业构成的市场竞争氛围中运行,最终看哪个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这种沙盘训练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悟平时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2)“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推进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更好地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我们组织了全体学生参与物流行业的调研。鼓励学生走出去,对太原市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召开了研讨会,共同分析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们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要求提高自身实战能力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帮助同学成立了具有仿真性、经营性的实训场所——学生超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同时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我们改革教学体系,使其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 (3)以赛促教,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积极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能大赛,不断吸取有益经验,并将其引入校内实践教学,改进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有句话说得好:“职业教育看大赛。”高职教育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岗位适应能力。而职业技能大赛正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杆,是开展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再有,技能考核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对校内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也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为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组织了以专门以大赛为目的的各种技能活动小组和社团、协会。同时还成功主办了山西省第一届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高职杯现代物流技能大赛和用友公司组织的第七届“用友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均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我们开展实训教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4)产教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为了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尽可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让其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如我院与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 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顶岗实践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三年在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602班6名选派学生参赛,2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团体获得第二名(二等奖);2010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703班3名参赛选手获得了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的好成绩,团体获得优秀组织奖;2011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904班学生获得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叉车单项1人获得一等奖,单证单项1人获得三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特别是物流0904班刘钊代表北京市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团体项目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我坚信,经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必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 物流管理学论文:利用计算机构造物流管理学科模型的探讨 [摘要]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通过创造一个虚拟环境,来仿真现实的物流活动。这种模型主要通过企业及职能岗位仿真、业务流程仿真、环境与市场仿真以及以竞争为导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仿真,而且具备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演练。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仿真软件 虚拟 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 Internet网络的无限延伸,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行业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年以来国内许多学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或者课程之一。同时物流管理也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如何加大物流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将课本知识转为实际运用,是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 1 在物流教学活动中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学科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将书上的理论进行宣讲,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目标环境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对物流管理产生感性认识,导致工作适应期长或不适应。为了缩小教学情境与真实环境的差距,一方面需要带领学生进入物流公司、生产车间等进行参观学习以及实习;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物流管理学科仿真模拟的演示与训练。物流管理学科模拟软件是创造一个仿真环境,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以及提供给学生做实践演练的网络虚拟环境,进行虚拟物流企业物流活动,能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逼真地获得这些感性认识,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为物流管理教学拓展了新的教学手段,也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符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2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的模型构造 2.1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实现的功能目标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就是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企业物流管理。软件的实现功能目标是可以使用网上模拟教学与训练,让教师和学生利用这个虚拟环境进行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和仿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拟软件系统必须能在学校模拟实验室或整个学校局域网范围内运行。学生打开浏览器,键入网址,即可启动系统。可适用于Intranet/ Internet应用。学生的学习与实训不受时空条件的制约,具有“全天候”的特点。设计这个虚拟的环境参数应考虑接近于社会中真实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真实物流市场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让学生仿真物流企业经营者的角色,通过控制虚拟物流企业的各种虚拟经营活动,在实践中发挥所掌握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由此提高教学的成效和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此外,系统还应支持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便于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以及开展模拟教学。 2.2 仿真设计 仿真设计是物流管理模拟软件模型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复杂的大系统,是仿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学生通过使用这些仿真度很高的物流管理教学软件的学习,模拟实际物流作业,了解物流作业流程,提高物流管理理念和物流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构造模型的仿真设计难点在于如何考虑虚拟环境的各种因素(变量),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仿真: 2.2.1 企业及职能岗位仿真。这是很重要的环节,设计模型时应尽可能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可对模拟软件进行系统设置,在客户端配置模块的初始化中也可以对各种参数进行合理配置。虚拟企业也是由不同部门组成,也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在模拟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部门和岗位设置的合理性,虚拟物流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模拟,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整个过程全部模块的操作,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间协同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尽可能做到学生都能参与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 2.2.2 业务流程仿真。虚拟物流企业模拟的主要业务活动应涵盖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流程。企业的运作是由业务来驱动的,在仿真设计中,业务流程的设计是最重要的,所设计的业务流程要符合实际,并且能够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每个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通过对物流内部各环节操作的模拟,学生可以学习了解物流公司内部流程运作情况,了解内部价值链的产生过程以及内部流程优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设计时可根据虚拟物流企业经营主线,按一定的顺序、各个职能部门分工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模块,然后再重组。比如市场营销人员只管市场、货运人员只管订舱、报关人员只管报关、财务人员只管费用,商务人员只管、合约等,部门划分明确,分工明确,操作专业化、标准化。从一脚踢模式过渡到这种垂直分工管理模式需要重组流程,而这个流程重组可以借助ERP软件来设计实现。 2.2.3 环境与市场仿真。仿真模拟软件要注重环境与市场仿真,虚拟物流市场是虚拟物流企业订单的来源,虚拟物流是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行业环境。软件系统还应提供一个虚拟厂商,由系统根据参数自动生成大批量、各种各样的订单,学生可模拟厂商,与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合作,虚拟物流企业可以承接各种订单,也可以将接到的订单再投放到虚拟物流市场中进行转包。为了仿真真实情况,系统可设置条件让订单存在风险,即虚拟物流企业承接订单可能赚钱,可能亏本。因此各虚拟物流企业在承接订单时必须认真核算、仔细操作,才能最终获利。 如果我们把商业资源分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除了虚拟物流市场外,还要考虑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还应构造其他虚拟社会环境。随着各类贸易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高速的信息流则将导致高速的物流。这突出表现为对物流服务需求的高标准和多样化。例如: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并自由进行功能组合(虚拟工厂等),这导致了后勤供销服务(Logistic Service)的诞生。这里所说的后勤供销服务是一种以“供应链理论”、“虚拟工厂理论”等为背景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因此系统还要有完成信息流、资金流相关的各种社会角色,通过其他虚拟社会环境各环节操作的模拟,让学生掌握物流公司外部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物流公司参予市场运作的社会职责。 2.3 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块 学生仅对物流流程方面的了解来说是不够的,仿真模拟软件还应包括仿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块,它是物流管理模拟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内部、外部环境流程模拟操作,并提供各种手段或平台供学生进行有关竞争方面的操作,最终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构造市场竞争虚拟环境,需要对虚拟物流市场及虚拟环境设计一些可以让虚拟物流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情境,如对虚拟市场可以灵活设定市场规则,所有的虚拟物流企业的运行都限制在规则内;企业资金资源限制,系统可以设置一定数量资金资源,但不可超越只可以贷款,加大企业经营风险;系统还应支持一组学生同时进行物流合同竞标,以最符合合同要求中标,合同不能完成,必须进行赔偿,让学生在模拟中体会残酷的竞争。 软件中也可设置一个虚拟的风险中心,系统随机或根据企业资源情况、竞争力情况等自动产生或者可以设置一些风险,更接近于现实的企业。比如,企业资金不足将无法扩充仓库及车队、不能给员工提升工资,就有可能造成合同延误、服务质量下降等损失;仓库容量不足将导致货物损失,造成赔偿;交通工具不足,导致运输不及时造成赔偿;服务质量不好,造成竞争力下降;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仓库发生偷窃等……软件将提供学生在竞争的操作中,采取手段进行操作。如购买不同的交通工具将导致配送速度不同,速度不同将导致配送服务价格的不同,价格不同将导致利润不同等。 2.4 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的用途是教学,它的使用者是教师与学生,因此它必须考虑到教学的需求,系统要有教学模块,必须支持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便于日常教学。可以对学生、班级进行功能角色管理、操作权限管理、学习过程跟踪管理、评价、考核等管理,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一些参数、流程、权限等控制;对话功能要求方便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模拟各种的岗位,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企业内部或外部流程运作。促进学生对真实物流企业内外流程的了解。软件还必须提供操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分析数据等,方便老师和同学了解、分析操作的好坏程度。软件系统还必须集成网络考试系统,包括教学环节的各个功能模块。 2.5 软件实现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设计必须基于WEB平台,可采用B/S结构实现,主HTTP服务器采用Apache服务器,由一般的WEB设计和数据库技术来完成。这些从软件设计来说并不难,其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出虚拟环境的各种变量,以及各种操作对变量的结果反应。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市场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大学生创业遇到千在难逢时机。但综观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人数少、成功率低、时间短,规模小,本文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途径。 关键词: 物流管理;创业现状;对策研究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发展,物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物流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两门创业基础课程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系统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类型分析 从笔者所在学校三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形式主要以下几种类型。 1、大型快递公司的校内中转站 随着网络普及,网购已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习惯,大学生是网购的主要人群,每天各个大学门口都有很多的快递员在等着送快递。因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限制,快递公司不能进入校内,学生只能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取快递。这给学生提供了与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机会,这种合作方式对学生来说收益稳定,风险少,经营方式简单。 2、校园遍地开花 我国的大学校园大多位于郊区,出行不便。如西安大学城都位于三环以外,距市中心较远,学生购物不方便。校内超市出售商品质量、种类和价格不尽如人意,校园便孕育而生。商家正是看到这种商机,找大学生作,因此从事校园的学生比较多,各个类型都有,有服装、化妆品、招生、电子产品等。学生的这种方式投资压力小,经营的好收入很可观,调研中有一名学生给驾校做,有月收入过3000元的现象,也有很多是经常没有收入。 3、开发APP平台,线下线上共同运营 根据自己参加校园活动的经验,了解学生的需求,搭建平台。如三个学生一起开发的“快速达平台”线上提供校园外卖、快递寄取、食堂预订,线下提供送餐、收取快递等服务。还有两个学生成立服装租赁公司,给毕业班学生提供面视职业装,给校园活动提供各种演出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想法多,经验、能力、资金不足 当代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思想比较活跃,想法多,随时都会冒出许多新奇想法,在创业浪潮中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但创业永远不是一个口号,必须要有真实项目去运营,但是学生经验、能力、资金不足,难以实践。 2、项目可行性差,很难形成规模 物流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各种物流企业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企业纷纷开始圈市场,包区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校园最后一公里物流,但在校学生的这种经营形式,只能容纳几个人,很难形成规模,而且学生毕业后有些项目就终止。 3、营销方案撰写不专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 创业初期资金不足,创业项目很少能得到风险投资人的青睐。因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经验不足,思考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很少站在企业经营者角度。大学生倾向于谈自己创业项目的技术如何新颖与独特,而投资人看重的是技术或产品的盈利状况和市场空间以及完整的市场营销方案,二者注重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撰写的营销方案可行性不强,很难吸引投资人关注。创业初期资金得不到保证,导致许多创业终止或失败。 三、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途径 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高校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提倡在校教师创业激发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还是以掌握知识为主,创业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创业能力从来都不能和成绩好相提并论,创业能力是要把专业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产生经济价值,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具有的能力。如何在校期间培训和激发学生的这种智力资本,需要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如果大学老师们在创业,那么学生创业也就水到渠成。创业教师把自己创业经验引进课堂,在知识传授过程融入创业经历和思想,学生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领会知识和创业的关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2、实行企业导师制,由导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业 创业过程和其他学习过程一起,可以模仿和学习,学生在跟创业导师一起跑市场,了前市场情况,为自己以后创业奠定基础。如果没有一点市场经验,只凭学生的想法和激情,创业是很难成功。就像我们在岸上学游泳一样,不进水里去,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大学生只凭在象牙塔里阅读前人成功创业案例,脑海里构画着如何去创业,不去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创业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应该和企业链接,制定导师制,由企业创业者做学生创业导师,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业需要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创业是大家智慧的体现,如何带好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培养学生领导者能力和团队精神是创业能力培养的重点。领导能力培养是需要在实践活动去掌握和领悟,仅靠书本理论知识是培养不出成功领导者。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应以专业实践教学为重心,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以社团活动为基础来进行。目前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都有自己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不同实践项目。有专业认知实践项目、顶岗实习实践项目、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小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人员分工、遇到问题要与项目成员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方案策划完整性设计,项目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为以后创业带领团队奠定基础。 4、加强创业文化宣传,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把创业的想法变成现实需要大梦想和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在校期间要促使学生产生创业的梦想,并有勇气和毅力去创业。需要高校加强创业文化宣传,通过海报和创业讲座,宣传大学生创业者的事迹,让学生感觉创业就发现在自己身边是可为,通过这些宣传形成创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总之,创业能力培养对高校来说没有教学规律可循,学生创业成功不一定是高校教育的结果,学生创业不成功也不能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做不好。创业能力需要很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成功与否主要因素在于创业者自身,高校教育只能作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助跑器和润滑剂,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比没有接受高校教育人强,但并不是成功的必须条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丁阳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分析 【摘要】为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物流行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向,本文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实践教学、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提出了几点有建设性且具较强操作性的构想。 【关键词】实践技能;实践教学;系统工程 近几年,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节节攀升。截止2014年,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新增15万左右,每年仍以相当高的增长比例增长。另一方面,作为从业人员的源头:高职院校,连续几年,物流专业招生人数占据前三。如此好的专业招生状况,却不能满足行业人才需要,究其原因主要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难以满足行业人才需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传统高等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借助国家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大战略,高职教育才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迅猛发展,快速的发展并不是我们对高职教育有很好的方法和理解,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等,所有这些做法导致了高职教育中的实用技能型仅仅是高职教育的附属,而非主体。 2、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条件的缺乏: 要培养实用技能型的人才必须具备培养该人才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实训设备、实训教师、实训教材等等。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物流工作的技能人才,经过人才市场的检验,在实用技能型这一点上,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还必须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入手,尝试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根据本人从教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途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中,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的核心位置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很难从课程体系中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少从专业课开始,突出课程在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位置。具体做法是: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的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准确把握对于高职学生,理论够用即可。 二、教学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并不能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实践能力的提升关键还是教学过程: 1、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内容,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通常要求用最近几年,而实践能力如果用前面几年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求教师加速更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建设,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这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战场。通过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来保证实训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和创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采取互赢和多赢的合作模式。与物流行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工况下的实训环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升其实践能力。 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职业院校办得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还在于是否有好的师资。高职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希望提升教师的实际技能,转变传统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在数量、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师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本。对于高职院校技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教师的自身培养。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为了尽快加强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采取多种方式的培养, 2、多方面引进技能型人才。通过高职院校对自身教师队伍的培养,无论从时间上、数量上、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对技能型教师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编制、福利、待遇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的技能型人才,让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技能型人才担任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工作,不仅对实践教学有帮助,同时也可以促进院校教师队伍的合理化。 四、教学,实践,就业、创业的有机统一 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内容,而且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源自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服从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顺利就业或创业。考核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仍然是衡量学校的关键指标之一。能否顺利就业,关键取决于学生实践能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通过教学及其它相关教学活动才能完成。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对师生在创业上给以很大的支持,像建立和市场对接的工作室,在校期间就可以完成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检验。 五、实践能力考核方式的转变 实践能力考核不同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受实践能力考核需要场地、器材、时间等条件限制,实际操作考核很难完成。鉴于目前这种情况,一方面抓紧建立实用、可行的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已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所谓过程性考核,即将实践能力的考核项目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讲解,平时作业,现场操作,可以集中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多项指标内容。 作者:任干斌 单位: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实用软件技能培养模式 一、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目标 (一)信息搜索能力 在日常学习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非常好的搜索技能,那么学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料、工具、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对于信息搜索能力,首先,学习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Sogou),了解每个搜索引擎的优势及特点,例如,Google搜索引擎提供的子功能GoogleScholar可以提供学术资源的查找与搜索,尤其是英文学术资源的查找;其次,了解学校电子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概况,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包括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如NoteExpress,EndNote等;最后由专业课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或者在新生专业介绍会上列出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常用社区、论坛或微博网址,如了解与管理、经济等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大型学术网站———人大经济论坛。 (二)信息存储技术 21世纪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如何采集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有用信息是非常有潜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例如著名的尿布—啤酒故事就是典型的购物篮分析所带来的好处,而没有大量历史数据的使用与存储,购物篮分析又谈何容易。而大量的数据从各种链接、免费数据库、商业数据库采集时,需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存储这些数据,以及如何管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有关信息存储技术。学习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一些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信息处理能力 在收集好数据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是获取信息价值的必要途径,给学生介绍相关数据信息处理软件:Excel,MATLAB,SPSS,R,EViews等。这些软件都比程序设计语言处理数据要更加易于学习和使用,而且对于数据的可视化都较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工具方便得多。此外,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还可以借助诸如Or-acle、SQLServer这样的大型数据库。 (四)问题建模及求解能力 对物流管理专业类学生而言,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概念已经通过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深深映入脑海,那么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挖掘第三利润源,也就是采取何种策略降低物流成本,使得物流冰山下的成本得以不断减少,从而达到追逐并获得第三利润源的目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优化问题,即如何建立优化模型,例如建立模型优化生产调度策略,优化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物流配送车辆装载率,优化供应链的库存,对供应链订单进行排序等,这些优化模型构建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管理运筹学里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对于求解的方法基本都是介绍的经典理论且是对非常小规模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用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求解。为此,我们提出介绍一些建模优化软件如LINGO、CPLEX、MATLAB等来对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实现所解决的问题更接近实际情况。 (五)结果展示能力 当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并求解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展示,其中包括数据可视化的展示,即图形化表示,为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这个任务可以通过学习MicrosoftVisio及Excel的绘图功能来完成。此外,我们需要对相关结果形成正式的报告或文档(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报告),这个任务可由微软办公软件WORD来完成,即学习WORD中的一些高级排版技巧(自动生成目录,自动公式编号等)。最后,学生可能需要在一些公开场合(例如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答辩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成果,这时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多媒体功能。 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模式 (一)单独开设相关课程 对于某些应用范围大、处理能力强的通用软件或开发软件应单独开设系列课程,例如对于在诸多场合(优化、数据处理等)都非常实用的软件MATLAB可以考虑单独开设课程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后续课程当中可以不断地使用该软件解决课程作业及进一步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这些软件技能的培养对于其他课程能起到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纽带作用。 (二)依托相关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设置教学内容模块 对于某些学习难度不是太大的实用软件技能,采用随堂教学的方式依托相关课程设置一定学时的教学内容模块来实现软件的普及入门。例如EXCEL、WORD、VISIO的学习可以放在校必选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里,而对于LINGO可以放置在“管理运筹学”课程里,而且从2012年开始,兰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由李引珍教授编著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管理运筹学》已经将LINGO列入了每一章的讲授内容。此外,基于Logware软件的供应链仿真建模分析也在相关课程设计中得以运用,即对于依托相关课程实施实用软件技能培养已迈入了实质性的教学阶段。 (三)设置引导型教学模块 考虑到总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讲授某些主干课程的同时,指出要求学生自学的实践内容,即开展引导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达到延伸、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指出学生自学的提纲,内容,自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自学的资源(推荐书籍,推荐学习的工具、学习网址),由学生课后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而且对于引导型教学模块的内容,还可以设置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考核的方式(例如做一次汇报)及手段。 三、总结 通过这些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起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自学习惯的兴趣,及对自学方式、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实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学生展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这些实用软件包的使用技能对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也是非常有益的科研学术工具,有利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打好一些科研学术基础,起到了在本科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础性训练。 作者:向万里 朱昌锋 张静芳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摘要]物流企业为了能够谋求长远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本文主要就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寻求合理解决对策。 [关键词]法治视域;物流管理专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予以高度的重视。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来看,无论是精神价值层面还是政治理想层面,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并成为时代思想的主流先驱,这就对新时期的高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法治视域下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一、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阵地,应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考量,高等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容,养成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 在当前法治社会背景下,法治、自由、平等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性要素,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息息相关。从经济发展及社会长远进步角度来看,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充分展现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功能所在。 (二)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一种殷切希望和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几个层面中,法治和其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之间关系密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的基础保障,如果缺少这一坚实的精神保障,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要素自然无从谈起。 (三)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载体 从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方针,到十八大的“三个倡导,”法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将依法治国理念充分地践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根本上的法律法规保障,如果缺少了法规的维护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无法在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开花结果。 二、法治视域下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育人思想,“天行网,匹夫有责”,“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理念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即便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同样不容忽视。 (一)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党和政府强调通过法律为其提供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从中不难看出,在社会生活中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均需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来提供有利条件,促使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同步,获得长远的发展。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根本目的是在社会改革进程中为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提供更为坚实的价值依据。 (二)外化为自觉行为和活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从社会各个角度上深入落实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法治的推进和保障十分关键,通过法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立法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形成更具建设性的制度设计,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法律内涵和特性,切实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和落实。 三、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策 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通过对不同阶层上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凝聚力,共同朝着目标前进。总的说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明确物流市场发展中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法治视域下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思想上的认同,提升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认知,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同时配合政策上的保障、制度建设和法律约束,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方方面面,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提高法律知识储备 在法治视域下,由于法治本身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能够充分结合专业发展现状,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三)强化现代法治意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法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应该追求更高层面上的实践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为浓厚的法治氛围,提升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能够自觉去践行法律要求,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扶正祛邪,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为后续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在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应该明确当前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目标,有针对地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法治作用,促使广大学生欣然接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推动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李超群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科交叉类课程建设 1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设计———以三门交叉课程为例 交叉学科的设置和形成主要依托于交叉课程的建设。本文将以物流管理专业中三门课程为例,初探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中交叉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交叉课程之一:《交通运输组织学》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中有一门专业课———《运输管理》,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运输管理的五种基本方式及业务、集装箱运输、零担运输、智能运输等;而课程延伸到《交通运输组织学》后,除了讲授上述基本内容(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内容与《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物流成本》等课程重复)外,更侧重于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及规划职能、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等实际工作中操作性更强、应用更广泛的内容。后者实际是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与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交叉,但又偏向于管理,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们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的深层领悟和实操能力。 1.2交叉课程之二:《物流运筹学》 一般本科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中都会设置《管理运筹学》这门课程,也正是因为该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缺乏了与专业本身的结合特殊性,才使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一方面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应用性差。事实上,在引入《物流运筹学》后,以工程数学建模为基础的运筹学和以规划应用为主的物流系统决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教师和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性、目标性都显著增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1.3交叉课程之三:《物流金融学》 《物流金融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课程,它将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可能涉及的金融学知识融合,针对性更强。物流企业离不开金融,物流人才需要了解金融。通过专业化的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资本成本和金融结算风险,最终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经济运行质量[2]。 2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们缺乏专业交叉意识、相关教材不足 在进行课程规划和设置时,很多教师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物流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行课程建设。因此,课程规划中出现大量围绕物流的若干职能展开形成的传统物流课程,课程内容重复性比较严重,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欠佳。此外,教材缺乏也是交叉课程建设的一大瓶颈,以《物流运筹学》课程为例,市面上单纯介绍运筹学或是最优化方法的书非常多,但是能和物流管理实践的具体案例结合的书却很少,即使有个别教材命名为《物流运筹学》,实际上内容还是重复《管理运筹学》的老一套。教材建设跟不上,物流交叉课程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2.2教学方式陈旧 随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流的教学方式也从讲授型逐渐向参与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在交叉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学内容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不断探索出更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3考核方式亟待改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有时辅以论文、调查报告等其他方式。引入交叉课程后,单纯的笔试可能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践能力,需要引入新的考核办法来适应这种变化。 3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建设对策 3.1提升教师意识、深化课程改革 由于物流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要求教师在规划课程设置的时候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在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要多设置或优化改进原有的教学计划,尽可能打通物流管理课程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关联性,建设一些实用的交叉类课程,例如,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小学期或短课时量开设《物流经济学》课程,让学生将学习过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解释现实物流企业的经济学问题,针对理论,有的放矢。由此,也可以设置物流管理类课程建设的课程群,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拓展后的专业实践课建设成课程群,教师的教学不再“各自为政”,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也将逐步增强。此外,加强教材建设也是提升物流管理交叉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规划建设物流交叉课程的系列教材;也可以选择多校联动的方式,集合优质的教师资源,建设物流类交叉课程精品教材;亦可请相关专家评审,为教材的整体质量把关。 3.2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大多数的物流交叉课程都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部分,对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式逐渐拓展,如采用校企联合、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更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增强基础教学的效率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交叉课程建设可以增加实践性的创新环节,如结合物流大赛、创业创新项目等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运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对于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也可以以组建研究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形式深化学科交叉的建设,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 3.3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交叉课程的建立也促使了物流管理相关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改变传统单纯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向至提升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上来。考核形式可多样化,如现场模拟演示、管理角色扮演、案例设计和分析、培训讲解,甚至可以通过交叉课程实践,拍摄微电影[3]、召开头脑风暴会等新型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势必大大促进物流交叉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4小结 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对高等教育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专业建设中的一种新型模式———物流管理类交叉课程建设。这种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综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这种模式也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拓宽了就业之路。希望以此模式为契机,为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李梅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只注重理论课,教师也往往只按照教材讲课,课堂氛围较显枯燥,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导致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等现象产生,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教学质量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整个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也过于落后,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造成学生质量下降,动手能力减弱。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一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较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缺少必要的实训场所和操作软件。在实训教学方面的设计系统化程度较低,各个学校往往各自为阵,教学水平层次不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也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此外,大多数高校都在沿袭传统的灌输教学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对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培养,单纯枯燥的理论课学习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3.师资力量不足,存在教师教学不对口问题。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仍较为薄弱,一些学校存在着教师与专业教学不对口的状况。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有许多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跨过来的,欠缺系统的专业知识背景,由此必然产生了专业性差,教学技能水平不高问题的产生,不仅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也给学生的未来就业造成了影响。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对策 1.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环境。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课有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两部分组成。在设置培养计划时,要让所有学生都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核心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按照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要在学生专业方向上有所侧重和强化,使学生学有所长。同时,还应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将理论课程的课时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协调好,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提高。此外,还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和实训室,自动化演示实验室、仓储管理系统,以及虚拟超市的货物管理、调度、配运等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记牢并熟练地运用,从而在未来的职场中能够胜任专项的工作。 2.建立资源共享系统,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办学条件较为先进的高校应积极地帮助兄弟院校提升教学条件。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和计算机建立其资源共享系统,如联网的物流管理实验室,专业图书资源网站、网络课程等等,使兄弟院校能够在远程获得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有效院校的帮助下,有效地促进自身学科建设的发展。此外,各校间还应建立良好的协作教学关系,在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难点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一方面,使各校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进行共享,在博取众长中使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另一方面,在专题讨论中,还可以促进整个学科的向前发展,从而带动教材的更新和编写,使物流专业的课本能够顺应时展,不断为新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工作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的培训制度,可以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计划,聘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对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聘任物流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员担任校内兼职专业技能教师,为学生讲解物流实操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高校应积极创建“产学研”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与企业形成长久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在企业中建立物流管理的专业实习点,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实习机会,从而形成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有效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综上所述,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所高校都应担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物流人才的重任,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业输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助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王美南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浅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工匠精神 随着电商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行业发展十分重要。“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今社会人才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在雕琢产品时精益求精,对产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是以热爱工作为前提,在现代社会,可以将“工匠精神”总结为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状态,为一种职业道德。2016年,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工匠精神”这一名词,自此各大企业对青年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除了要掌握足够专业的技能外,同时要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严谨、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实现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工匠精神”为新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学生充分重视个人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就业需要。 二、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 物流行业归属于服务业,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成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客户对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人T如何在繁多的工作中保持服务质量成为行业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导学生在投身行业工作时能否产生依恋感与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工作,更能够带来成就感、忠诚度、事业心以及向上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强化职业认同感,使学生能够热爱并且愿意投身到工作中去。作为新时代的新人类,“95后”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构成,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激情与好奇,然而也更加追求即时利益,面对的诱惑更多。[1]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行业一线,需要的成长周期较强,同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社会认同度较低,因此将职业认同感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就更加重要。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在行业内获得较大成就的同学到校进行交流与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主动培养严谨、精益求精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二)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工匠精神” 实践出真知,因此教师除了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同时要增加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贯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项目化与信息化结合的方式,通过分组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互换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物流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任务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表现进行点评,对于“工匠精神”的运用以及符合这一精神的行为进行点评,针对性地讲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三)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工匠精神”的场所 实训基地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全面地接触到物流管理的内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工匠精神”,发现问题并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实践这一精神。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校企联合,通过实训场所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内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态度积极的人员到校任教,通过企业专家的教学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2]高职院校也可以指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实践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的专业技能,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的重要性 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物流企业的岗位不断增多,除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与配送管理等传统职位外,同时新增了客户服务及信息技术等,面对的客户群体更加复杂,客户的要求也更加丰富,人们更加重视服务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就业后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结语 工匠精神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有助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因此高校在教育培养学生时要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管理学论文: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研究 【摘要】新创业教育在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就业质量、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研究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物流管理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改革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促进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度发展,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定位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物流管理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式下,物流管理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即有内在的需要,又有外在的动力。 物流管理课程不同其他管理类课程,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以物流管理的核心课程《库存管理》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仓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运用,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理念,很难完成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这一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践中应用所有知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虚耗了高校资源,也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由工作岗位的需求者转换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能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 二、物流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学目标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传授学生创业知识,树立创业品格。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统一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的成效要通过创业实践来检验,创业是创新的表现形式,创业成败取决于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定位,应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高端课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面向高校全体学生设置必修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包括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等,旨在发掘学生的创业潜力,提高创新意识。有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学生可继续学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能切实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具体问题,例如创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新创企业融资等。创新创业高端课程主要面向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在校生,根据学生所从事行业的特点、企业规模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创业知识培训。可开展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际商务合作与谈判、创新创业案例研究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全方面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 (1)改革“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指的是课堂教育。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特点,物流管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最佳的结合方式是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感知意义。 (2)活跃“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指的是创业模拟。创业模拟真实的模拟企业经营状况,让参与者更直观的了解企业的创业流程和运营方式。学校要过加强创新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创业基地与模拟创业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机会。此外,应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创新创业比赛,沙盘模拟,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的目的。 (3)延伸“第三课堂”。第三课堂指的是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是学生自己或与团队进行实战创业,让学生进行严格的创业训练,积累创业经验。在校内成立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一条街等,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经营的实体。校外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例如大学生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 (四)改革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应注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相较于标准答案,60分及格的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的非标准化考试更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从开课到期末考试,可将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总成绩。期末试题应以开放性试题为主,没有标准答案。无标准答案试题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做到灵活运用。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创业和学习的关系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局势下,高校应明确认识到在校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允许大学生在校期间创办企业,甚至于休学进行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应该在认真扎实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中的发明创造或学习成果进行转化,而不是进行跟大学生专业毫不相关的创业活动,荒废学业。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在正常上课时间参加社会兼职或进行创业活动,这不仅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而且与国家开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初衷相悖。 (二)促进政校企三方联动 为了更好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强政校企的联动。政府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政策,承担领导者的角色,此外还应加强高校和企业对政策执行状况的监督。高校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教育理念的深刻改革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企业可针对人才的需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注重课外实践,企业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高校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物流管理学论文: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提出通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四方面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学 教学内容 PBL教学法 实践教学 考核方式 现代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和主干课程,后续专业课均已此课程为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来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物流管理学教学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旨在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然而,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知识灌输主体,学生为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知识灌输客体,教材为灌输内容,教辅媒介(包括多媒体、板书、考试等)为灌输工具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而难以有效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乏适用教材。目前国内物流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这样的教材适用于研究型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而缺乏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教材内容也主要以理论、概念为主,跟物流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很大重叠。并且该课程所涉及的物流行业近几年国内发展非常迅速,任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宽广的教学视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现有任课教师授课大多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讲解层面,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提炼与拓展,而且缺少进修、培训、参观及实践机会。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匮乏其结果往往导致课堂教学问题不断、困难重重。 第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虽然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是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教学。其中理论讲授基本沿袭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案例讨论教学的大部分案例趋于老化、过时、局限性较强,而且学生查找的案例基本都来自于网上,重复雷同的案例也较多,缺乏对实际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分析。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然而很多院校实验室建设落后或相应的实习单位的联系较少,因而既没有提供相应软件进行校内实训,也没有提供条件开展校外实习。理论知识的传播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消极的、片面的和抽象的,不利于把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创新人才。 第四,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考试常常沿袭传统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评定学生的优劣。一般是平时考勤和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70%,侧重于理论的考核,而缺乏对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大,有的学生在对课程知识掌握不太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期末突击复习而取得较好成绩。不利于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浙江树人大学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 建立一个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设计、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此引导下,我们根据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特点,并针对目前该课程存在主要问题,主要从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课程建设应该服务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根据职业要求(注重职业能力),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并根据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学习资料。 首先,以现有教材为蓝本,通过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运作管理等课程知识的梳理(兼顾相应领域的最新知识成果),对现有的知识范围和知识体系进行适度地调整,结合课程教学时数,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并确定相应的知识设置不同的授课方式(按教学进度),使教学内容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契合。按照CBE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将现代物流管理学学课程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 物流和供应链基础知识模块、物流作业流程模块、物流技能训练模块,整合方案如图1所示。同时,建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规定,为教学内容的动态优化提供指导和加以规范。 图1:现代物流管理学学课程内容体系 其次,围绕教材建设的教学资料库构建。在基本完成课程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构建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教学、自主学习、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等的需要,进行教材与教学资料库(参考书(文献)目录、案例库、试题库等)建设。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方法如果拘泥于传统形式,只注重课堂讲授,空洞乏味的单纯讲解,将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由此,广大教师展开了积极探索,不断借鉴、总结和创新形成了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驱动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并在现代物流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新方法往往偏重教师课堂内教学,忽视学生课堂内外自主互助学习,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方法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并不多。因此,结合管理类课程学科特征,探索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现代物流管理学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的良性互动,是关系课堂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重大问题和迫切任务。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将PBL教学法应用教学方法改革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PBL教学法简介 PBL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目前,全球80%以上的医学院采用PBL教学方法,并且,越来越多的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等院校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2]PBL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育方式,导师设计真实性的问题,将学习任务及目标融入于现实的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PBL教学法实施过程 ①组建团队。在课程的第一堂课,让学生自由组合,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以50人的班容量为例:可以将学生分为10个团队,每个团队5名成员,在每一个团队中,推选出一名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对团队负责。 ②设计问题。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有一定难度、能结合实际情况的问题,给学生提出物流管理方面可以深入学习和讨论的问题,在课堂上加以布置,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课后找资料,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PPT的形式加以展示。 ③独立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市场调查、利用网上资源查阅资料。小组成员选定各自负责的学习议题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决方案;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互相质询,并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重新补充新的知识,归纳出一致认同的方案。在各小组课余学习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意愿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其进度和时间管理,对于小组内部冲突更多的是原则性提醒,更多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班级讲评。各小组以PPT形式,将研究成果向全班汇报,报告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研究的问题、路线、内容、方法和结论等,讲述完毕各小组互相提问质询。最终根据小组整体表现,各小组互相评价,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工作效果给予评分。整个讲述过程我们注重营造讨论气氛,除PPT呈现出的学习成果质量之外,评价还包括汇报时的现场表现、过程管理效率、团队合作程度等。 通过PBL教学法的实施,以问题驱动,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一个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具体见图2。 图2:PBL教学法促进人才培养机制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强 物流管理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浙江树人大学自2008年开设物流方向教育以来,一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构成。校内实训基地由分为仿真性实训基地(主要包括ERP、仓储配送仿真、供应链管理仿真、啤酒游戏等软件操作)和物流创业实践中心(主要包括生产型实训基地和阿里巴巴服务站)两部分组成;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与一些企业和产业园区建立对接,安排学生实习和参观等。浙江树人大学实训基地构成如图3所示。 图3: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构成示意图 现代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我们依托学校实践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实际教学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将教学过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开拓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物流流程的感性认识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课程总课时量的限制,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主要考虑的形式是校外物流企业参观和校内实训(仿真模拟操作和阿里巴巴服务站实训)。 (四)考核方式的完善 为完善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课程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如在学生总成绩构成中,到课率10%、合作小组学习20%、实践教学20%、期末考试成绩50%),力争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和知识运用能力。 三、结语 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相信会在课程内容组织、PBL教学法、实践性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更为合理而凸显其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浓厚专业兴趣,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契合。上述教学改革中,有些目前通过努力是能够做到的,并且教学效果会立竿见影,如课堂上采用PBL教学法,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入等;有些则需要很长时间和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如编写教材和教学资料库等。因此,我们应积极努力地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步将改革引向深入。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药品管理系统 【关键词】药品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的开发和应用也日趋广泛,从2002年底起,全武警的医院系统推行[1]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即“军卫一号工程”。现将药局网络系统概述如下。 1药局网络系统概述 该工程的药品管理分系统包括药库管理模块,药房库存管理模块,科室小药柜模块,中心摆药模块,处方录入模块,处方发药模块,处方打印模块,综合查寻模块,以及自己开发供静脉输液配制中心使用的输液标签打印模块。根据我院及药局的实际情况和网络布线情况,药局工作站的分布为:药库2台,门急诊药房2台,中药房1台,住院药房2台,静脉输液配制中心2台。 药局各部门的模块配制根据实际的工作性质而定,药库的配置为:药库管理模块,综合查寻模块。住院药房的配置为:药房库存管理模块,科室小药柜模块,中心摆药模块,处方录入模块。门诊药房的配制为:药房库存管理模块,处方录入模块,处方发药模块,处方打印模块。中药房的配置为:药房库存管理模块,处方录入模块,处方发药模块,处方打印模块。静脉输液配制中心的配置为:中心摆药模块,输液标签打印模块。各模块功能上相互独立,各工作部门间可以相互组合以适应自己的要求。各部门以不同的部门代码使用相同的模块就可区分各自的操作,如药房库存管理模块在门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都有,它们可以各自向药库申请领药,便于工作。 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有十分明显的优点,在药品管理方面,如采用人工管理药库,往往不能准确知道各种药品的库存数量、各个科室的消耗量,难以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造成供应不及时,同时无法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严格管理,从而造成过期浪费;采用计算机管理药品后,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为加强内部职员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的私用和盗用。在住院部收费方面,由于采用“交押金-记帐-结算”的工作方式,在没有采用计算机时,不能及时统计出每个病人所用的费用是否已经超过所交押金,会造成许多欠款,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麻烦;同时,由于帐单明细汇总后才能记帐,常常造成漏记和错记,不仅给医院带来损失,而且造成医院同病人之间不必要的矛盾。采用计算机管理住院收费后,每一笔费用的使用,均及时记入电脑系统中,从根本上杜绝了漏帐;同时,可立即查出病人所交押金和所用的费用,及时催交押金,防止欠款。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计算机应用于门诊和住院管理系统,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在网络中完成,不再需要依靠病人来回走动来传递信息,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方便了病人;同时,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全院的服务质量。 2药品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 2.1药库库存管理模块 2.1.1建立药品字典如药品名称、规格,医疗保险信息中的医疗保险类别、报销标志等。 2.1.2建帐入库主要是录入或自动获取药品名称、规格、批号、价格、生产厂家、供货商、包装单位、发药单位等。 2.1.3药品的出入库管理可随时生成各种药品的入库明细、出库明细、盘点明细、调拨明细、报损明细、退药明细以及上面各项的汇总数据。可追踪各个药品的明细流水账,可随时查验任何一品种的库存变化入、出、存明细信息,并支持药品批次管理。可以自动接收科室领药单功能,实行网上领药。对毒麻药品、精神种类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均有特定的判断识别处理。具有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及采购单功能。 2.1.4药品的调价及时调整药品的价格,对不用的药品实行停价。 2.1.5查询统计可统计分析各药房药品消耗库存,提供药品的有效期管理、可自动报警和统计过期药品的品种种数和金额,并有库存量提示功能,提供的核算功能。 2.2药房库存管理模块 2.2.1入库管理门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可向药库申领药品,并入库生成单据。 2.2.2出库管理门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分别通过处方出库,摆药出库,领药出库,各部门之间还可以通过领药出库相互领药,解决了各部门间的借药问题。 2.2.3查询统计可对药品出入库数量、药品的去向、药品的库存等进行查询统计。 2.3处方发药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处方确认发药,处方查询,处方退药,工作量统计等功能。 2.4处方录入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处方录入并计价。 2.5处方打印模块在后台打印处方,适用于不同的发药模式。 2.6中心摆药模块 2.6.1自动获取药品基本信息可自动获取药品名称、规格、价格、生产厂家、药品剂型、住院患者的医嘱、药品基本信息等。 2.6.2中药摆药模块功能具有分别按患者的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执行确认上帐功能,并自动生成针剂、片剂、输液、毒麻和其它等类型的摆药单,同时追踪各药品的库存及患者的押金等。可进行单日或多日摆药。 2.6.3查询统计对患者的医嘱和摆药情况进行查询统计。 2.7科室小药柜模块用于病区科室急救用药或住院药房夜间无值班时的用药。 2.8输液标签打印模块主要用于静脉输液配制中心输液标签的打印。 2.9综合查寻模块主要用于药品的综合查询,包括各药房的库存,单个药品的去向,查询有关调价后的所有信息,包括现价、原价及增值情况。查询有关调价后的所有信息,包括现价、原价及增值情况。 3药品系统模块应用的体会 3.1药品字典在药品管理系统中,药品字典是医院所使用的所有药品品种目录的总称,是极为重要的公用信息表,它包含了药品的名称、规格、单位、剂量、剂型、毒理分类、药品价格、生产厂商等基本信息。它是药品管理的基础,也是临床和收费的重要依据。药品字典的内容越标准、越规范越好。药品的正名应以通用名为主,同时也可以引入别名,别名可以是药品的商品名,便于医生用药,药品的正、别名应有编码的对应关系。药品的规格应反映药品的含量信息,规格是描述所用,如25mg,规格一定要准确,它涉及医生的医嘱。药品的单位要对应剂型及规格的最小单位。药品的最小单位剂量应是最小的不可分包装单位所含剂量。药品的剂量单位应对应最小单位剂量的单位,如mg、ml、g等,最小单位剂量及剂量单位用于摆药时计算摆药量所用。药品字典要有专人维护,要有延续性。 3.2药品的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药局的重要工作,药库要遵循药品先入库后出库的原则,即使遇到科室急需的药品,也必须根据发票入库后才可发出,若不入库,药房领不到药,临床医生下不了医嘱,而无法用药。门诊药房或住院药房的申请的领药单须经药库确认后,才可转化为出库单,同时减少药库库存;药库的出库单也须经门诊药房或住院药房确认后才会转化为入库单。药房领药时片剂、胶囊可以以盒、瓶领取,有利于药库做帐及盘点;药房入库时以最小单位入库,有利于住院药房摆药。 3.3中心摆药摆药中心人员从患者的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信息从系统中提取摆药信息,准确计算出每个病人每日每餐的药量,并且可按剂型分类,生成摆药单,经人工审核后,最后有打印机打出,摆药人员按摆药单将药品摆出,由科室护士校对确认后取走。摆药单的人工审核除审查医疗合理性外,还要对计算出的数量进行审核,看是否有误。另外,对一些情况需人工干预,如不能自动计算的药品。原因包括:医嘱药名不规范,药品无库存,医嘱频次信息不能自动处理(如每周1次)等。遇到这些情况往往需手工录入名称或指定数量。还有计算出的药量与实际不符。如儿童用药每次半片,计算机不能确定其实际消耗数量,如遇到外用药,滴鼻、滴眼药时,其剂量难以准确计算,需手工纠正或录入实际消耗量。对于特殊药品、毒麻药品等仍需凭特定的处方,从处方录入模块输入相应的数量。中心摆药室是临床科室所有药品的总出口,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站。新的摆药模式充分发挥了摆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更准确无误的摆药,为临床科室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科学的摆药方法和规范、合理的操作程序,减轻了摆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4输液标签打印在全院联网的基础上,我院建立了静脉输液配制中心,药局根据静脉输液配制中心的要求,以摆药单为基础,在严格遵循医嘱的原则上开发了输液标签打印程序。标签内容主要包括:病区、姓名、床号、日期、执行时间、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等。该程序有如下功能:输液单完全按照已摆药的医嘱打印出每组输液的标签,既可以避免漏收费,又可克服电脑计算出的摆药量与实际医嘱剂量不符的情况,如胰岛素实际用4个单位,而摆药可能摆一瓶400个单位;程序能按病区统计出各病区的输液总量;程序能对每张打印过的标签作上标记,每张标签可重复打印;标签的打印可定位到每一张,可打印某一范围,可打印全部张数,也打印剩余张数;程序对一张标签上打不完的药品有提示或续打功能;程序对已摆药医嘱的停止或修改的可作出标记,及时提醒工作人员,避免药品的浪费。 3.5重视软件的二次开发由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社会医保的推行,需重视软件的二次开发与改进工作,如药品的类别与收费的关系,对药品处方的统计和合理用药的分析,对药品消耗数据的统计和进一步分析等功能需加强。软件开发人员应多听取药品及医院管理人员的意见,编制出功能更完善并易于学习使用的应用系统。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用Delphi实现的药品管理系统 摘要:本系统是实现一个药店采购、销售和库存管理的管理系统,采用C/S体系结构,该系统以Delphi为开发平台,支持Access数据库,设计了基础信息录入、业务单据处理、各种查询统计及系统日常维护四大模块。该系统功能全面、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解决了中小型药店目前存在的药品销售管理难题。 关键词:药品管理;C/S;Delphi;模块结构 1 引言 随着医药市场的改革,身边大大小小的药店几乎随处可见。常见的处方药或者非处方药都可以在这里买到,并且这里的价格一般低于医院,差价从几角、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这也是导致越来越多的顾客选择光临药店,而不是在医院买药的一个原因。另外,多数药店都可以使用医疗保健卡,这也为病人买药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据考察绝大多数中小型药店在采购、售货、结算时,都是使用人工记录、人工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增加了工作的强度,浪费了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很难保证工作的速度和质量。特别是每次进货、出货,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整理库存,令药剂师们很头疼,这也正是开发药品进销存系统的目的DD解决药品销售管理难题。 开发的药品进销存系统,是一个用于药品销售管理的系统,主要适用于中小型药店。用软件操作解决了人工操作中存在的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从采购到售出的整个过程,药品信息都保存在数据库中,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2 系统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 开发的药品进销存系统,是一个用于药店的管理系统,应该具备药品管理方面的功能。开发的目标是设计一个为方便药品管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应用型软件,所以在开发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药店的进货、存货和销售流程。 2.2 系统流程分析 药品进销存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1所示。 2.3 系统结构分析 药品进销存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该软件主要具有四大功能:基础信息录入、业务单据处理、各种查询统计及软件系统维护。 1)基本信息录入 该功能主要包括:人员信息、药品信息、客户信息。考虑到药剂师应拥有不同权限使用该软件,所以在设计时应设置不同的用户。药品信息和客户信息都为空,使用者可根据业务的需要自行添加。 2)业务单据处理 主要包括购进记录和销售记录的功能。在药品进销存系统中,购进和销售记录是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可以使用户清楚的看到每次入库和出库明细,在这一功能中详细记录了购进(或者销售)的日期、操作人员、批次、药品信息等,直观明了。 3)查询统计 这里可完成当前库存查询、缺货提示、过期报警、销售汇总四项操作。在作市场调查中发现,每次进货前清点库存是药剂师最头疼的事,所以在设计该软件时,应添加上库存查询的功能。缺货提示和过期警报用户可以自己设置最小单位或者最长时间,前者的功能是为了防止药店出现缺货的情况,后者主要是为了在药品到期前提示,好使药剂师早日对药品采取措施。 4)系统维护 主要完成用户管理、修改密码、数据恢复/备份、参数设置四个功能。用户管理中可以添加新用户或者删除已有用户;在修改密码中,用户先输入原密码,再输入两次新密码,原输入正确时新密码才能生效;数据恢复/备份可帮助用户完成某个时间段内数据的恢复和备份;参数设置中提供一些复选项,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2.4 系统性能要求分析 运用所学的软件工程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合理设计结构,使该软件:①运行稳定。该软件支持win98及win98 以上运行环境;②操作简单。操过程只需用鼠标点击即可实现;③功能全面。具备药品字典管理、药品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可完成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销售、核算、查询、多种报表输出等各种事务,以达到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的目的。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的选择 药品进销存系统,是为了提高药店管理质量、弥补人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而开发的,使用对象主要针对与中小型药店。虽然需要存放大量的药品信息,但是大部分信息操作频度和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Access数据库的性能对该网站来说已经足够了。根据以上原因,设计时选择了Access数据库。 Access是Office的组件之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它不仅具有众多简单的传统数据库管理工具,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同Web的集成,以便能更方便地共享跨越各种平台和不同用户级别的数据。它集成在Office中,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操作简单。 3.2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中存放的是需要及时更新的信息,设计软件时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表,在这里只将部分数据库表的逻辑结构列举如表1。 4 结束语 使用基于C/S结构的药品进销存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药店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本系统成功解决了药店中存在的采购、库存和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药店管理人员使用后,普遍认为使用该软件比手工操作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强度,为药店更好的适应市场运作提供了方便。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药店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店是指零售药品的门市。药客药店管理系统是提供专业服务的药店销售管理软件。药客药店管理系统一般包括:药品采购、入库、出库、移库、保养、盘点等记录;药品销售记录查询、利润查询、处方登记、员工考勤等记录;提供药品过期查询功能;药品批号管理和有效期管理;提供会员卡和会员积分管理等功能。本文对药店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 关键词:药店;管理;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药品管理系统的应用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的引入提高药品的管理质量,增强了竞争能力。药店是指零售药品的门市。药客药店管理系统是提供专业服务的药店销售管理软件。药客药店管理系统一般包含药品采购管理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药店销售收银系统等子模块。药客药店管理系统一般包括:药品采购、入库、出库、移库、保养、盘点等记录;库存报警;药品销售、销售记录查询、利润查询、处方登记、员工考勤等记录;商品可以拆分销售;药品查询;提供药品过期查询功能;药品批号管理和有效期管理;提供供货商管理和供应商药品信息管理;提供会员卡和会员积分管理等功能。本文对药店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 1 背景及意义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药店的经营管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3]。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信息,不但在数量上逐渐增加,而且各种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加工整理的要求更为复杂,随着工作量的不断增大,药店管理人员整日忙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消耗了大量人力、财力[4-5]。手工操作方式下,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很好地对药品信息进行处理,药品销售人员很难对客户做及时响应,一个较好的管理系统能够提供相关信息的查询,实时、准确地反映药店药品的经营状况,使管理者做出更好的预测和决策。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互联网络,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既可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消耗,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使管理者能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完成工作。 2 系统设计 2.1 需求分析 在现行药店中,存在着工作内容重复,工作量大。在药店中从订货到销售期间需要经过很多流程,要重复录入很多的信息。药品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包装等信息都要重复录入,这无疑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重了工作负担。查询,统计困难。每天的销售情况,只有把单据交给财务部记账后,才能反映给经理,决策者不能实时有效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2.2 系统功能设计 药店药品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药品信息管理、进货信息管理、退货信息管理、销售信息管理和库存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登录、修改密码、用户权限、系统用户。药品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有药品信息查询、添加退货记录、添加销售记录、过期药品提示、添加进货记录、低于下限提示。销售信息管理模块包括销售记录查询、销售日报表、销售月报表。进货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进货记录添加、进货记录删除、进货记录修改、进货记录查询:对药品的基本资料和信息进行查询。退货信息管理模块包括退货药品的基本资料和信息进行查询。库存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库存记录查询和过期药品提示。 2.3 数据库需求分析 信息要求:通常药店管理人员希望系统的数据库中包含药品名称、货号、入库日期、、进货单价、药品的数量、供应商编码、生产日期、有效期至、药品类别零售单价、退货日期等信息。处理要求:用户可以通过进货记录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并要求信息的处理快速而准确。 2.4 数据库概要设计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药品信息主要包括:药品编号、单位、规格、剂型、产地、药品条码、药品名称通用名、有效期、批号、商标号、厂价、零售价、类别、医疗保险编号、供货商编号、供货商名称。客户信息:客户编号、客户名称、地址、电话、网址邮箱。库存信息:药品编号、药品名称、单位、规格、有效期至、批号、数量、进货价、零售价、供货商编号、供货商名称、进货日期、进货单据号。销售信息:药品编号、药品名称、单位、规格、产地、批号、数量、零售价、销售日期、销售单据号。 3 系统实现 药店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有系统登录、药品信息管理、销售信息管理、库存信息管理等功能。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用户登录窗口顾名思义就是对使用软件的用户进行身份校验,只有被允许的用户才能使用。药品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药品信息模块主要任务是显示药品的基本信息,添加药品的进货记录、退货记录和销售记录。报表的实现:报表系统可以对药品的信息记录、进货记录、退货记录、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进行查询并且根据查询条件生成报表。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交互设计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我们熟知的传统物品被附加上“智能”的前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利器来优化已有的产品是“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设计的一大思路。而家庭药物备用库的存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等因素进行分析,考察现存产品存在的改进空间,以提高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用户体验。 关键词:智能 家庭 药品 交互设计 一 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智能化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物联网、智能家居、以及最近提出的“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更是催生了一大批智能硬件产品,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水杯等。而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催生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应用,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付款、记账、控制电器、甚至远程遥控家里的空调,可以说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个处理事项的终端了。 而药物则是人类目前最主要的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需要在医院进行深度治疗的重症,还是可以在家吃点非处方药就可以康复的轻症,药物治疗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当前,虽然医学的发展使得药物的丰富度已经大大增加,可治疗的病症也大大增多,但药物治疗在人们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用户体验方面的弱项,比如药品的错误使用、因种种原因无法及时用药、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即使是针对小病也不知如何用药、药品的管理等等。而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可以通过设计的力量来进行改善的。 因此,本文尝试利用物联网的思维和智能手机这一终端,通过对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考察现存产品存在的改进空间,通过交互设计的思路来提高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用户体验。 二 现存产品 在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家庭医疗服务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产品主要是智能药箱和智能手机上的医疗类应用,这两类产品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呼应了家庭药品医疗这一需求。而本文对此领域现存产品的考察也从这两个方向着手进行。 2.1智能药箱 在与家庭或个人医疗产品中,药箱是与药品接触最为紧密的产品。因此,在考虑智能化医疗产品时,对药箱进行智能化,是最为直接的思路。笔者对市面上的智能药箱进行了调研。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药箱大多是以如下的设计: 1)一个可以感知用户是否服药并把数据上传网络的药箱 2)一款配套的用以提醒用户按时服药的手机应用 这类智能药箱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于,此类药箱使用了传感器和无线数据传输,从而在用户无需主动做什么操作的前提下感知用户的服药情况,并据此进行提醒或记录数据的自动操作;而自动数据传输也可以方便地记录用户的服药情况,为后续治疗保存相应的数据。自动化是智能硬件的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功能使得这类产品可以被称为智能药箱。 但此类智能药箱的局限之处在于,一次只能装载一种药品的设计使得一套产品只能满足单个用户在单次疗程中的服药。在用户完成一次治疗,下一次生了不同的病要吃不同的药品时,就必须把上一次的药品从药箱中取出,再更换下一次的药品,这样在使用时就显得十分麻烦。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无法满足家庭中多用户同时服药的需求。 2.2医疗类手机应用 目前国内有多款医疗类手机应用,如《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等等,已经发展了若干年,并且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用户量。这类医疗类手机应用大多涉及多个或全部以下功能: 1)简单病症的用药指引 2)药品正伪辨别 3)药房位置呈现 4)用药提醒 5)药品管理记录 6)医患问答 7)求医指引 8)医疗知识普及 9)医疗相关社区 可以看出,其中第1到5点主要是与药品相关,围绕如何用药、用什么药、去哪里买药等问题为用户提供帮助。而第6、7两点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病症求医方面的指引。第8点是起到了传播、科普医学知识的作用。最后一点则是提供医疗相关的网络社区,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 此类应用主要思路是从医疗出发,通过为用户提供辅助医疗的服务来帮助用户更好地保持健康。由于大众缺乏对正确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而专家(营养学家、生理学家、健康养生专家等)掌握专业知识却缺乏与大众有效交流互动的方式。因此在之前,普通大众对于药品(尤其是非处方药)的使用和认识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而此类应用起到了普罗大众和专业医学知识之间的连接桥梁的作用,使得普通大众也能利用专业医学和药学知识来进行一些基础的治疗。 可以看出,目前的智能药箱的主要作用还是局限于“服药”这一点上,把用户的服药行为进行了优化;而目前的医疗类手机应用则立足于向用户传授一定的医学药学知识的出发点,虽然由于条件限制(只作为软件存在)而只能通过抽象的信息层面的角度来引导用户,但立足于让用户拥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这一出发点,应该是家庭药品管理系统更进一步的智能化设计所应重点考虑的关键点。 因此,在对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家庭医疗相关的产品进行调研后,笔者初步认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基于为用户带来一定的专业用药知识,并能够与药品的承载硬件――药箱紧密结合。 三 目标人群与使用场景分析 与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药箱大多针对个人用户的单疗程治疗使用场景相比,人们更多与药品的交互方式是通过家用式的备用药箱来进行,而且服药的场景也更多是处于较为固定的室内。因此,本文将针对家庭用户的家用式药品管理系统这一适用性更为广泛的定位进行分析。 3.1目标人群:家庭用户 当把家庭用户设置为目标人群时,那就意味着这一产品的适用人群必须覆盖所有年龄与性别的用户,从婴儿到儿童、青壮年、中年、老年、孕妇等都需要考虑,而不同的用户在产品使用上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3.1.1婴儿 婴儿无法自行服药,因此婴儿用户的服药情况和服药操作应该是由父母或其他照顾人员来进行的。对于帮婴儿进行服药的用户,需要考虑到该用户可能会需要同时管理他自己与婴儿两份药物的情况。 3.1.2儿童 儿童的情况与婴儿类似,但对于一些较轻的病症和药性较温和的药物,儿童可以自行服药。只是此时父母虽然不需要作为直接帮助儿童服药的角色,也需要作为监督和监护的角色。表现在产品功能上,可能需要为父母提供查看儿童服药情况和服药提醒的功能。 另外,儿童与婴儿服用的药物一般与成年人的药物会有所不同,如果误服了成年人的药物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明确区分两者的药物。 3.1.3老年人 老年人的情况与儿童有一定相似。在步入老年期后,人体的视听能力就会逐渐衰退,身体的各个部分也逐渐变得不灵活了,而且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不太熟练,因此在服药说明中需要用较大的字体明确告诉老年用户服药的指引。另外作为子女的对于老年人也会十分关心,因此可能也需要为子女提供老人的服药情况。 3.1.4孕妇 孕妇用户在用药上有诸多限制,原则上孕妇用户的用药情况应当依照医嘱,但也有部分用户可能会自行服药。因此对于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当及时指出相应的物品是否有可能对孕妇的健康造成影响。 3.1.5长期病患者 对于长期病患者用户,他们需要长期服药,而且服用的药物组合较为稳定,这一点与其他用户一般为了应对突发疾病而服药不同。一般而言,对于长期病患者用户主要提供的是服药提醒功能,如若此类用户另外患上了其他病症,最好与医生联系,而非自行选药,以免不同药物之间药性相冲。 3.2使用场景 围绕“药品”、“家庭”这两点,并且结合之前对于目前市面上现存的同类产品的调研,笔者认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使用场景应该包括如下三个场景: 3.2.1轻症寻求服药指引 家庭备用药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对突发的一些轻度病症,如感冒发热、肠胃不适、烫伤等,因此这会是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最主要的使用场景之一。 当用户需要从备用药品中寻找可以治疗他当前的病症时,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所患的病症,给出若干个用药方案,并与当前的备用药品库存进行对比,得出一个可行的服药指引。如果当前药品库中缺少部分药品,也应提醒用户进行购买。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科技条件限制下,用户在家中无法完成对疾病的精准检测,因此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只能辅助用户进行一些较轻病症的处理。如若用户可能已经患上较为严重的病症,又或者用户目前的症状难以识别出病症,都应当提醒用户及时就医。 3.2.2服药 当用户已经从系统中获得服药指引或从医院带回来处方药物之后,接下来就是服药治疗过程。在服药这一使用场景中,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可起到提醒服药和服药情况记录的作用,在对应的时间提醒用户服药,并记录服药情况。 在这一场景中,通过什么途径提醒用户服药,通过什么方式记录服药情况,是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加以考虑的。 3.2.3药品日常管理 除了生病受伤的时候以外,药品的日常管理是目前家庭备用药相关使用的一个经常被忽略的方面。药品是否过期、是否有一些药品不能放在一起、家庭备用药库中的药品种类是否齐全,是否有一些重要的药已经用完(比如经常会用到的创可贴),这都是与家庭备用药库相关的药品管理的使用场景。 作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当能够监测家庭备用药库中药品的情况,并且对于目前已有的药品的种类有一个概括性的展示,让用户能够方便了解目前家中药品的情况。 四 具体的软硬件产品设计 根据上述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研究,能够为进一步的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由于备用药箱作为储存药物的产品,一般而言会放置在家里特定的位置,而这一位置不一定能够让用户随时注意到。因此,考虑到服药提醒等功能需要保证信息传达给用户,并且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随身智能终端,药箱硬件和手机软件结合的形式是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一个较为合适的产品形态。 4.1硬件设计 产品外观设计的目的是解决好美学要求与产品功能、结构和工艺要求之间的关系。对于药箱硬件的产品设计,根据之前的调研结果,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设计目标: 1)不同药品之间要隔离开,防止药品之间药性相互影响; 2)考虑到药品性状不同、大小不同、固液不同等,药箱要能够收纳不同种类的药品; 3)取放药品要方便 4)由于属于医疗产品,因此外观设计上应以干净、整洁的风格为主。 从以上的设计目标出发,本研究最终的硬件设计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如图1)。整体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外层大箱体作为整体药箱的收纳体,采用白色磨砂的PP材料,干净整洁,同时也保证了强度。内层采用模块化的方形玻璃盒来收纳各种药品,以一个正方形格子为单位,根据药品的包装形状不同可以换用1×1、1×2、2×2等不同尺寸的玻璃盒,这样就保证了不同药品之间的分隔,并且在整体效果上也仍旧是干净整洁的。另外,双层结构还进一步保证了药品和外界空气的隔绝。 4.2软件设计 回顾之前调研的三个主要使用场景,会发现用户与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交互主要集中在软件上。而考虑到软件的交互时,则需要考虑使用流程与信息架构。本研究的软件设计以调研中的三个主要使用场景为主要设计依据,包含四个主要的使用流程(如图2)。 4.2.1主界面 作为用户进入软件后第一时间会接触到的界面,主界面承担着展示当前概况的任务。这一概况既包括药箱中药品的整体概况(如过期药物提醒),也包括当前用户的概况(如服药时间),某些情况下还会包括其他用户(如需要照看的婴儿或老人)的概况。 4.2.2药品列表 在药品列表的界面中以格子的方式具象地呈现了当前药箱中的情况(如图3),这是因为相比文本而言,可视化的图形利用视觉通道的快速感知能力,可以提高人们观察、识别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过把软件中的格子与硬件中的玻璃盒相对应,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把软件中的提示对应到硬件中的药品上。这一设计被应用在软件中各个需要让用户与硬件药箱进行交互的界面中,从而使交互体验更直观。 4.2.3处方 软件设计中一个疗程以一张处方为单位。通过处方来把自行服药和从医院带回来的处方药这两种情况统一到一个交互流程中,简化了软件的操作,降低了学习成本。 4.2.4服药提醒 由于智能手机自带的通知功能,服药提醒便可以很方便地整合到通知功能中。 五 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医疗健康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如何利用好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是这个时代的我们所应当考虑的问题。本次研究探讨了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并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实践。对于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而言,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是其产品设计的一大重点,如何使得软硬件之间配合无间,交互体验尽量流畅统一,是进行此类产品设计时所需要重点考虑的。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探究医药企业的药品管理系统及其实践 【摘要】 药品质量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阐述了医药企业药品管理系统的现状;重点论述了医药管理系统的构建步骤,核心功能模块与药品质量的要求;最后,探讨了药品管理系统的实践运用效果和维护工作。 【关键词】 药品管理系统;药品质量;实践运用 引言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随着医药市场的逐渐开发,医药行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保持增长的趋势。然而,在药品快速发展的同时,药品的质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作为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标准GMP、GSP,在一定程度上为药品的质量提供了保证。但由于药品管理的种类繁多,业务量大和要求严格等特点[2],造成了药品管理的困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药行业经营者逐渐意识到提高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加快药品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因此,医药企业运用自动化的软件对药品进行质量管理(进货、库存、销售等)和建立药品管理系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药品管理系统也是医药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3],它使得医药企业在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销售管理质量的前提下,改善药品管理的缺陷,从而实现医药企业的长久性战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 药品管理系统的现状 从国外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药品管理系统还处在逐步发展的阶段,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也不尽人意。例如大量的伪劣假冒药品流通于市场和一些地下药品工厂生产商横行,这不仅造成了消费者的财产损失和健康损害,也破坏了医药行业的形象。 初期的药品管理软件系统包含的内容较少,主要是对单一药品的疗效,成份和生产日期等信息介绍,并不能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优点。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药企业现行的药品管理系统一般能具备良好的质量和信息管理,且很小程度的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和具备原始数据的自动保存功能;同时,大多的系统都涵盖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药品信息管理等模块。这样不仅有利于数据的查询、提取和分析质量检测报告、药品销售情况统计,还可以实现销售信息和价格对消费者的透明化。 2 药品管理系统构建 药品管理系统应包含了药品的各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医药行业的药品管理系统的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类似的,主要包括录入基础信息、编辑订单、仓存管理和销售账本管理。 2.1系统构建准备 药品管理系统与其它的数据库操作工作原理类似,并对软件的要求和运行环境不苛刻,当前市场上存在的系统软件皆能满足操作要求。同时,该系统对硬件系统要求主要有拥有计算机、交换机和打印机等基本设备。 为了方便医药企业工作人员方便快速的查询药品状态,需要编写适用的药品字典。一般的药品编码采用6位制,按照大类分码―亚类分码―药品序码等命名格式。同时,编命时,药品名主要采用统一的名称,在编写不同生产日期等信息,这样在保证工作的延续性的同时,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识别、运行和管理。 2.2系统核心模块组成 药品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有药品销售、基础信息、库存管理、往来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是根据系统的功能来划分,有利于快速的反应和药品的管理,如下图所示。 图1 药品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 通过该系统,医药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系统性的管理。根据软件显示的数据,可以对仓储作出相应的调整,还有利于查询药品的销售情况。 3 药品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与质量要求 3.1基础信息管理 3.1.1功能 该模块可以客户和药品的基础信息进行管理、信息检索功能。在为消费者查询更多的有关药品信息提供方便的同时,医药工作人员还可对基础信息作出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有利于信息的综合管理。 3.1.2药品基础信息管理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药品编码,务必做到药品信息的合理化和人性化,使得工作人员能及时、快捷和有效的录入。同时,单击查询链接时,系统能快速的提出该药品的详细信息。 3.2采购管理 3.2.1功能 该模块主要是管理医药企业的药品采购业务,以提高采购经营事务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采购工作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执行,使企业具有最佳的供货状态。 3.2.2药品采购要求 医药企业采购药品需以质量为前提,从合法的企业进货,对首营企业应确认其合法资格,并做好记录。购进药品应有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票据和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采购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时,应配备良好的包装,且包装封面应注明中药材品名、产地,中药饮片应有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信息;同时,进口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 3.3库存管理 3.3.1功能 该模块主要管理药品的入库、药品入库退货、药品库存查询,并对药品的价格信息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人员在便捷的管理药品库存,了解药品存储实时情况的同时,使消费者及时的掌握药品价格的波动,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3.1药品库存管理和陈放要求 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药品入库和出库必须执行检查制度。同时,药品的存放还需满足以下要求:①各类药品需按类别分开存在,例如内服药与外用药,挥发性较重的药品分开存放;②不同的药品对温度、湿度具有不同的要求,并严格执行药品的存放要求,最大程度和持久性的保存药品。同时,特殊的药品应根据国家严格规范保存;③针对危险药品,必须严格的执行国家规定。同时,危险品的陈列只能用代用品或空包装来陈列;④拆零药品应集中储存在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 对于特殊的药品,例如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需要进行特殊的管理。 3.4药品销售管理 3.4.1功能 该模块主要对药品销售和退货信息的管理,统计、汇总药品的采购、销售、库存信息,使得工作人员对药品的销售情况了如指掌,便于采购部门及时的采购、决策部门制定合理的销售和促销方案。 3.4.2药品销售要求 在实际销售中,中药材的销售需做到产地明晰,药品销售必须对症配药,且药品包装需提供科学合理的说明、剂量等;同时,药品的调配处方需认真核对,对禁用人员和超剂量的处方必须禁止调配;如特殊情况下,需要出具专业医师的处方说明。在注重药品质量的同时,需要对药品分类进行明码标价,务必做到不投机倒把的销售品质。 3.5往来管理和查询统计 往来管理模块主要管理消费者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进、销药品往来结账的信息,使得药品的采购和销售信息便于透明化,并提供药品的销售分析功能。主要包含了药品销售结账、药品入库结账及查询信息等。 查询统计主要管理药品采购和销售信息,使药品的信息保证在有效的查询状态,主要包括药品销售、库存和销售信息等的查询。 4 实践运用效果与维护 4.1药品管理系统实践运用效果 系统构建后,为了对系统的运行情况作出精确的评价和建立一个合格且让人满意的自动化系统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实践。同时,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关闭及退出时保存记录的提示;系统的可操作及数据库安全性能;数据查询便捷及数据溢出、越界均能进行非法提示;系统对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良好,可移植性完好等。 在实际操作中,药品管理系统运行能有效的进行数据库和动态的更新,且数据的添加和维护性较好,有利于工作人员的便捷操作和熟练的掌握技巧,实现药品的有效流通。 4.2系统维护 药品管理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应付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变化,从而实现系统功能的改进、或解决在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一切问题。其主要分为纠错性、适应性、完善性和预防性等维护。 5 结束语 “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是一项普遍的真理。重视质量管理是每一个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社会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尤其在医药行业,药品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药品管理系统对医药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帮助医药工作人员轻松、方便和快捷的查询药品采购、销售情况,实时的记录药品的往来记录,因时制宜的调整药品价格,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从而促进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信誉的双赢。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医药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系统在医院药品的管理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药品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但又非常精细的工作,而医院的药品管理作为医院药品购买、补给以及发放的重要平台,是绝对不允许药品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可以看出,医药管理系统在整个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本文基于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结合相应的案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医院医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医院;药品管理系统;信息;网络 一、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概述 医院药品管理系统(Hospital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HMIS),它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HIS)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1]。对于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其已经成为医院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管理方式,同时由于其与传统的医药管理工作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医院医药管理的质量以及信誉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为了实现医院药品的全方位地管理,可以对医院药品管理系统进一步地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部分:药品的发放、药品的入库以及药品的报损等三种管理方式[2]。在这一系统中详细地记录了所提供的药品的基本信息、药品的入库信息以及药品的报损信息和药品的具体库存的情况,于此同时,还能够对医院药房中药品的消耗情况或者各个科室中药品的收入情况进行详细地统计,并予以制表。 二、医院在药品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医院药品所拥有的特殊性等特点,需要对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虑和分析,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分为七个问题,这七个问题分别是:药品的信息、药品的入库管理、药品财务的验收、药品的出库管理、药品价格的调整以及采购计划、药品的查询等7项。对于药品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药品的名称、药品的分类、药品的摆放位置(主要通过编码的形式标注)以及药品的医保信息和药品的价格。 在我国的药品管理系统中,最常用的药品出库模式就是先进先出的自动出库管理体系,但是这一过程必须要严格遵守我国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药库中药品产生积压甚至失效,避免了药品过期造成浪费的现象,而且还能方便地对药品出库的情况进行统计,使药品的采购营造良好的循环模式。根据我国国家发改委以及省物价局的相关的文件,需要对药品的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还要根据价格调整的依据来对价格调整的依据进行选择,对药品的名称进行重新地调整,初次之外还要调整药品的规格、生产厂家以及供货价和零售价。这样一方面可以协调医院药品价格与市场药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病人以及医院方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要将药品价格的变动情况详细地记录与每月的医药报表中,方便随时查阅。 为了对医院的药品进行及时的补给以及供给,需要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的制定可以依据各种药品的月消耗量来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一方面可以对临床的用药做到有效地保障,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预防药品的短缺、积压甚至失效。所以,制定一个详细科学的药品采购计划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对于药品的查询而言,就是实现能够随时方便地对各种药品的信息进行调取,例如,药品报账员只需输入相应药品的代码并且限定相应的时间就可以迅速对此段时间内该药品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并为能够方便了解药品的采购信息并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提供依据[3]。 三、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能够详细地对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说明,现以河南省XXXXX市中心医院信息科为例来进行论述。对于整个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而言还可以将其具体划分为三个小的管理系统,这三个管理系统分别是:药库管理系统,门诊药房收费管理系统以及住院药房管理系统。 (一)系统的开发平台 由于本医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体系,各种网络设备相对而言较为先进,所以,依据本医院对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期需求分析,考虑本系统中的额实际运行的环境,确定本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的模式。在本模式之下是所谓的“客户端”就是浏览器,只要客户机上安装了浏览器就能使用本系统,所以对于用户平台而言基本上没有任何局限性。本系统选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Studio2005,选用C#语言进行编程[4]。 (二)处方模块的功能及其实现 在本模块中,用户可以通过用户名以及密码来对合法用户进行验证,当用的输入正确的用户名以及密码之后用户的信息就会提交到数据库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用户就可以进行登录之后的各种操作。如果匹配不成工,就会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用户可以再次进行登录。医师的用户名以DR开头,医生在此系统中的权限就是为病人开具药方。在随后的生成临时处方之后,医生可以在临时处方中对处方的量进行修改。待此操作完成之后,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张处方取药的单子,患者就可以拿着这张药单去缴费以及取药。 (三)对一般的错误信息进行约束 在一般情况下,被查询的模块的条件不能设置为空。所以对于空的条件,系统为自动对用户进行提示。 四、结论 医院建立良好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医院的药品管理向着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还可以借助有效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那些不必要的大量的重复的劳动,弥补了传统药品管理系统中的不足,大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于此同时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是我们的药品管理系统不断的改进和充实,使其日臻完善。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医院药品管理系统更新升级难点及建议 摘 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药品管理系统已从最早的计算机单机应用,发展到局部联网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药库药房网络化管理,发展到以药品帐务管理为中心全院信息系统网络化互联。原有的管理功能模块设计已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多元药品管理需求。许多医院开始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但升级开发还是围绕在解决现有药品管理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对现代药学模式下药品管理模式思考较少。现代化医院药品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显著变化,药品管理系统的升级不能落后于职能的变化,考虑后续的拓展空间和接口衔接准备,实现几个转变:由医院内部系统向融合政务监管、供应链的多元化系统转变;由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辅助角色向药品信息咨询、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多目标系统转变;由疾病治疗向构建病人为中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信息系统转变。 关键词 药品管理系统 升级 更新 问题 1995年5月,卫生部开始推动“金卫工程”,构建跨世纪的国家医疗信息网络,引导中国医疗卫生行业进入信息时代。同期,军队也开始实施全军信息化三大工程:军字1号、军字2号、军字3号[1] 。时至今日,大多数医疗机构已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与医疗信息系统,对患者预约挂号、门/急诊患者基本信息、病案信息、计价收费、医院内部人事,工资管理、财务管理、科室成本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及设备管理、医院后勤及物流管理、药房库房管理等均有涉及。 但是,中国已建成的医院信息系统多数属于以内部管理为出发点的医院信息系统,甚至于是以经济管理效益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药品是医院管理的主要物资和费用支出重点,药品管理系统必然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药品管理系统已从最早的计算机单机应用,发展到局部联网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药库药房的网络化管理,发展到以药品帐务管理为中心全院信息系统网络化互联。原有的管理功能模块设计已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多元药品管理需求[2]。许多医院开始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升级。笔者查阅多篇文献,设计者对系统体系架构的选择、开发语言、数据库选择论述较多[3~7]。对功能的开发还是围绕在解决现有药品管理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对现代药学模式下药品管理模式思考较少。本文围绕药品管理系统升级方案设计及应完成的前瞻性思考进行总结。 1 现代化医院药品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显著变化 1.1 医院药品管理的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院内应用,网上药品采购、零库存管理、与供应商物流的衔接等等,使医院药品供应形成与院外相连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突破医院院墙的限制。 1.2 电子政务药品监管应用要求不断提高,药品监管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特殊药监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都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医院的预警、监测指标不能再简单定位于药房内部管理,要考虑与电子政务的无缝衔接。 1.3 新的医院药学已经参与到药物研发当中,临床药物试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医院的药物相关科室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制剂,有向整个药学领域拓展的趋势。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生物技术的药物信息系统软件,已经成药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衍生应用。 1.4 新医改,医保政策已经对医疗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关口前移将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医疗卫生模式,传统的以内部服务为主,远离病人的药品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完成为病人服务的最终目的。新的药学发展,应当结合电子病历、远程监测等互联网应用,提供延伸的药品咨询服务。 2 我国与国际药学管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得益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药品采购、保管、供应发放等最基础的药品管理和处置业务都纳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完成从药房单机到院内互联的初步底层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推动医院药学的发展。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医院药学,国内医院在临床药物配置、临床用药辅助决策系统、单剂量化自动包装、发药机器人、条形码技术应用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家庭用药支持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差距颇大。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研发和投入不断增加使新药面市的速度加快。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药物总量已经超过4万种,随之而来的就是与药物相关的信息爆炸式的增长。这对临床医师药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迅速完成知识更新,为合理用药找到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附属于药品管理系统的药品应用知识辅助系统就发挥出重大作用,未附加知识辅助系统的药品管理软件可能因学科发展而被淘汰。 发达国家运用信息系统监测药物不良事件,自动监测可大大地提高药物不良事件(ADE)的报告率,而且比病历检索ADE的方法更具成效。有国外研究表明,在一年中,通过对36653名病人监测,在648名病人身上共发现731例ADE,而医生、药师、护士仅报告其中的92例。计算机也可以应用于辅助鉴别和诊断ADR,如药物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计算机化评分法[8]。 3 信息系统本身的完善升级欠缺拓展空间和接口衔接准备 目前进行系统开发,研发人员选择二层的C/S结构或三层的B/S结构,C/S结构的Client端一般是使用GUI的Windows操作系统,Server端运行UNIX或Windows Server与单层的主机/终端方式相比,这种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耗费大大降低,分布式的计算结构充分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Client端的GUI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RAD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开发各种应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两者各有特点。系统的统一和维护便利,影响后续升级的最优架构选择。 目前,国内的医疗管理数据主要是通过HL7(healtll level seven)作为数据交换标准,与PAcs,uS等一样实现企业级的应用集成,即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2个或更多的企业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除HL7的应用研究外,国内还没有医院标准接口数据规范,数据接口问题是建立多平台的药学数据库并实现与HIS系统和外部网络进行无缝衔接技术瓶颈之一[9]。 基于上述分析,在中国医院药品管理正在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多元化过渡,经历着从单纯的药品保障供应业务为主向科学管理和药学知识服务型转变的过程。如果延续传统业务型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模型,会使药学局限于药品,无法跟上医疗卫生管理发展的步伐,无法适应来自医院内部学科交融、来自外部管理者、物流配送者、来自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对药品升级方案的设计不能简单由系统技术开发人员为主导,在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点。(1)剖析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结合药品管理领域的变化需求,引入多维度概念;(2)建立灵活高效的用药管理辅助系统,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实现快速迅捷的院内药学及合理用药知识共享;(3)条形码等新兴技术与药品管理系统结合,提高供应链效率;(4)从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应用,发展到应用数据库进行预警、支持辅助决策;(5)集成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药品信息咨询系统。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使医院、家庭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的机构或组织信息畅通。因此,药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不仅仅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而是临床的信息化和行业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本身就可应用到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中去。按照这一组织模式,系统构建按照内部应用和外部服务2条线延伸。内部应用以服务于医院内的病人和药房内部管理为内容,形成基于临床药学知识和管理综合信息的辅助决策系统;外部应用以服务于院外的病人和药学监管为主要内容,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病历的运行系统。 概括地说,药品管理系统的升级要实现几个转变:由医院内部系统向融合政务监管、供应链的多元化系统转变;由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辅助角色向药品信息咨询、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多目标系统转变;由疾病治疗向构建病人为中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信息系统转变。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方法: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其应用到药品管理中,包括药品的采购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信息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五个方面。结果:加强了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结论: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使医院库房的药品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药品管理; 应用 药品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 svstem,HIS)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医院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根据我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医院库房的药品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5个部分:药品采购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实现了库房药品的全方位管理[1]。体现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科学性、规范性。真正落实新医改方案中提到 “加强信息管理,以医院管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1在药品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药品的采购是医院库房药品管理的首要任务,库存药品积压过多会增加流动资金的占用,形成浪费,因此我院对每种药品库存数量的高低限额进行设定,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及时的查询各类药品信息,自动提取出消耗量大于库存量的药品记录及药库库存最低限额,生成相应的药品计划数量,药品采购员根据生成的计划表,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及时的制定出药品采购计划[2]。另外再根据特殊时期药品出库量、市场供应情况及药品实际销售情况等确定药品的实际采购量,这样在保证临床用药需求的同时控制好药品的库存储备量,实现药品采购的智能化[3]。 2在药品出入库管理中的应用 药品的入库验收是药库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药品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所在。药品按计划入库后,先由药库管理人员与入库信息进行清点核对,包括品种、规格、数量、价格、批号、有效期、检验报告单、生产厂家等信息。对于特殊药品如进口药品、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对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等药品需要按照特殊规定来验收。凡是不符合规定的,拒绝验收入库。核对无误后将药品入库定位归放,并增加库存数据,确立入库的记录,打印药品入库验收单[4]。 药品的出库,药库管理人员应该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易变先出”等原则出库,也可以通过各药房提出的领药申请,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经系统确认后,自动减少库存量,确定药品出库单,完成出库。另外管理人员应该对出库的药品信息进行复核,及时更正有误的地方。这样不仅提高了出库的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错误。这样使所有的药品发放均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各部门都可以及时掌握药品的库存变化情况[4]。 3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药库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设定库存药品上、下限额,当达到下限数量时,表明药品数量不足,系统自动提示,来及时制定采购计划;当达到上限数量时,表明药品数量充足,查看各药房库存,以备药房请领。这样可以保证库存量始终适当,既满足了临床用药的需要,又避免了药品的库存积压,为医院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库存信息化管理对库内药品的有效期进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期的报警系统,提前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近期药品,做到“近期先出”的原则,避免药品在库内积压和过期失效,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了药品的质量,还大大提高有效期的管理水平[2]。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药库的盘点工作不在繁琐,盘点时根据入库的批号,顺着排位顺序依次盘点,将近期药品作出特殊标记,使用管理系统随时进行查询,核对方便,使盘点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管理工作更加简便、准确。 4在药品统计查询中的应用 我院库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综合统计与数据查询的功能,对药品的来源及去向可作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统计,还包括对药品入库、库存及出库的数量金额等。可以随时查询药品的生产厂家、进价、数量、金额、批号、有效期及药品的出入库情况,及时了解库存量。进行单个或分类品种的查询和统计,也可以按任意时间段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这便于定期对各种药品进行监控分析,比较每个月的使用量及药库与各药房之间的库存差异,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药品的合理调配及采购销售提供了科学依据,保证了药品的质量,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在药品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建立财务报表,反映和监督医院的药品收支情况,及时解决药品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财务部门以此来管理药品收支结余,有了可靠准确的保证。在调价与报价方面是根据药品调价通知,在药库管理系统上修改价格,其它各级子药房等相关子系统中自动生成新的价格,实现药品价格的中央控制,避免了调价不统一,一药多价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新药品的价格执行的准确及时,避免经济损失。 6结论 总之,加强医院库房药品的管理,是保证医院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其实现信息化管理已是医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通过在库房药品管理的五个方面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药品库存,降低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这是一个使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的有效管理手段。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药品管理中。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基于C/S结构的药品管理系统浅析 摘要:基于C/S结构的药品管理系统能实现药品的入库、出库、销售,以及在库药品的查询和对销售额的报表统计等功能。其在门诊药房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门诊工作效率,提升药房内部管理水平,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C/S 药房管理 药品管理系统是医疗机构药学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其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它的应用是实现药房管理信息化、药品管理数字化的主要手段。药房是医疗机构中最繁忙的部门之一,本系统为了管理好药品信息,利用软件工程原理,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实现了药房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这一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业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病人候药时间、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改善和促进作用,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系统模型设计 药房管理系统是基于C/S模式来实现用户使用的,对于客户端的实现,除了一般PC机的软硬件要求之外,只需要安装Microsoft的.NET Framework框架的相关版本即可。典型的C/S模式应用系统网络结构如图: C/S(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方式的网络计算模式,其工作分别由服务器和客户机完成。服务器负责管理数据库的访问,为多个客户程序管理数据,并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排序,此外还要对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中的数据库安全层加锁,进行保护。客户机负责与用户的交互,收集用户信息,通过网络向服务器请求对诸如数据库、电子表格或文档等信息的处理工作。 可见,在C/S模式中,资源明显不对等,是一种"胖客户机(fat client)"或"瘦服务器(thin server)"结构。 硬件环境:内存64M以上的计算机 软件环境:搭建Microsoft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 以上框架,安装安装开发的相关的药房软件。 2.模块功能设计 根据对系统的定义,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如图1.1 根据各功能模块和相应业务功能的对应关系,分析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似性,将对各功能模块具体实现时的开发工作产生一定帮助,分析结果如下: 1)库房管理和药房管理之间有一些相似的功能,如药品入库、药品入房、药品管理、药品预警、药品盘点、药品退回等,它们或者是通过功能实现将药品数据从一个数据源转移到另一个数据源,或者是对药品数据中相似的部分数据进行维护设置。 2)库房和药房管理中各功能的操作都主要采取了表单和表单药品的方式。 3)库房管理和药房管理的各小功能模块中都需要药品查询,虽然,查询的药品数据来自不同的数据源,但查询的方式都是根据拼音码和五笔码进行模糊操作,因而各模块具体实现时将会共用这种查询方式的实现。 4)表单药品查询打印模块中,各子模块之间由于都是对不同表单和表单药品的查询,因此,查询方式都是根据表单或是表单药品的一些相似字段来进行按多条件匹配查询。 3.模块详细说明 因为列出系统所有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需要很大的篇幅,同时考虑到模块之间实现的相似性,所以此处只对药品商业信息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主要分为中草药和中成药两个表,左边列表将显示根据药品的拼音码和五笔码查询出来的药品,在右边可以新增一味药,也可以对已有的药品进行基本信息修改和删除该药品。 药品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药品名称,药品编号,药品主治等。 该功能的实现过程主要如下: 药品商业信息查询药品商业信息编辑药品商业信息刷新显示 现分别对以上三个功能实现的设计进行说明。 1)药品商业信息查询 该功能实现主要是能够让用户根据药品的拼音码、五笔码从所有药品的商业信息中模糊查询出指定的药品商业信息。由于药品的拼音码、五笔码属于药品基本信息,和药品的商业信息不是一类信息,因此,该功能实现的过程如下: 根据拼音码、五笔码模糊查询药品基本信息,根据药品基本信息中和药品商业信息的对接信息查询药品的商业信息。 编辑操作主要指是增加、修改、删除药品商业信息,本功能的实现主要考虑的问题是能让不同类型的药品能在同一个信息编辑框中实现信息维护,同时对药品商业信息中部分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信息的填写规范做相关的验证和限制。 3)药品商业信息刷新显示 能够实现药品列表中药品商业信息和编辑框中信息的同步。考虑到不同实现方法对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决定在药品商业信息编辑成功时,让药品列表中的相应药品的商业信息从编辑框中重新获取,以达到信息同步的效果。 4.总结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基于C/S结构的药房管理系统能够在大大提高药房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的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减轻服务器的负担。从而可以在较低系统的硬件成本下,发挥出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另外C/S结构的系统安全性较高。当然C/S结构不足之处也是有的,比如:客户端PC机需要安装系统客户端程序才能进入系统,灵活性降低和维护成本高,发生一次升级,则所有客户端的程序都需要更新等。当然这些不足对于一个小型的药房管理系统影响并不大。因此,基于C/S结构的药房管理系统前景巨大。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基于Delphi2010高职院校医务所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该系统是实现高职院校药品销售管理系统,该系统以Delphi 2010为开发平台,支持Access数据库,功能有:药品维护、销售管理、库存管理、数据统计/报表、系统初始化、系统维护六大模块。该系统特色有:操作简单,界面整洁,功能强大,人性化设计,故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解决了高职院校医务所中目前存在的药品管理和医疗卫生数据统计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品管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医疗门诊的诊断、治疗和药品发放,各类传染病的防疫防治,组织师生定期体检,对医务所药品库进行管理,审核教师需报销的医药费。日常工作基本以手工完成为主,在这种工作方式中,计算机只起到辅助办公的作用,没有实现对数据有效管理和减轻医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目的。因此,建立一个相对功能完善的药品管理系统有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供对药品的有效管理、杜绝浪费,提高为师生卫生服务的水平。系统分析通过对医务所日常工作的充分调查研究,建立校医务所药品管理系统,实现医务所工作的计算机管理。通过建立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医务所管理系统减轻卫生所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开发的药品系统,是一个用于药品管理系统,可适用于高职院校和大中型药店。用软件操作解决了人工操作中存在的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从采购到售出的整个过程,药品信息都保存在数据库中,确保了数据的安全,又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让使用者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1药品管理系统分析 1.1需求状况 开发的药品管理系统,是一个用于高职院校医务所的药品管理系统,具备了药品管理方面的功能,也具备了数据分析功能,后期还会加上联网功能,实现校园数字化系统之一。开发的目标是方便药品管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应用型软件,同时也能监控到我校的医疗卫生状况,为我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做保障。为了更好的开发该系统,到医务所详尽的了解的各个环节,从进货、库存、销售、药品统计等。 1.2药品管理系统流程 药品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1所示。 1.3药品管理系统结构 药品管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该软件主要具有四大功能:信息录入、业务处理、统计分析及系统维护。 1.3.1信息录入 主要功能是由四个模块组成的,药品信息、操作用户信息、生产商资料及供应商资料组成的。 图1数据流程图 图2结构图 药品信息:编号、药品名称、名称拼音简码、简称、性状、规格、包装、剂型、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条形码、生产厂家、厂家信息等,还可以自主添加各个选项,这些信息可以从其它资料库导入。 操作用户信息:姓名、登录名、密码。 生产商资料:编号、生产商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 供应商资料:编号、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各项中都有详细参数,也可自定义项目上去,更加方便信息的管理。操作用户信息中,设置了不同的权限,对不同人员实行不同的权限,方便对药品的跟踪。 1.3.2业务处理 主要有入库记录和销售记录两个模块。在药品管理系统中,采购记录中含有入库数量、时间、有效期、采购人、价格、录入员等。出库记录有,购买人、数量、价格、报销额度、时间、录入员和数据统计等。 进销功能是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可以使用户清楚的看到每次入库和出库明细,药品的情况,并仔细的记录了各项参数,包括购买数量、时间、批号,有效期,药品信息、操作人等,使各项药品信息直观明了。 1.3.3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中有,库存查询、信息统计、销售汇总、缺货提示和过期报警五大类。在对医务所进行了实地调研中发现,清点库存是一件劳时又劳力的工作,又不能及时掌握药品的有效期,不能有效的对药品进行管理。药品数据统计也是一项繁锁而枯燥的工作,但对了解我校师生的健康状况统计是一件必要的工作。在设计该系统时,库存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销售汇总中有最热销药品品、最近热销药品、销售金额、报销金额等,全面的介绍了医务所现在的药品情况。缺货提示可以自定义一条警戒线,当超过时就会自动提示,避免了药品出现缺货的情况发生。过期警报同样可以自定义警戒线,当药品的有效期超过这条警戒线时就会自动报警提醒,使医务人员能及时对这批药品进行处理。这样就能更好的对药品的情况进行掌握,避免不必的浪费和滥用。 1.3.4系统维护 主要是由参数设置、用户管理、数据处理三个模块组成。参数设置可以设置系统的一些参数,如单位维护、剂型维护、包装维护等。用户管理中有,添加新用户、删除用户、用户权限设置、用户资料设置等。数据处理中有,数据恢复、数据备份等,可帮助用户完成某个时间段内数据的恢复和备份;所有的参数设置都尽量的详细,也有自定义项,让用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好的进行选择。 1.4系统性能分析 该系统有以下特点:1)运行稳定,软件支持win98以上系统运行环境;2)操作简便,故有人性化的设计,让用户轻易的找到所需;3)功能强大,不仅可以药品进行进销存管理,还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具备药品字典管理、药品拼音简码查询、药品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可完成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销售、核算、查询、多种报表输出等各种事务,以达到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的目的。 2系统数据库设计 2.1数据库 药品管理系统,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医务所药品管理质量、弥补人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而开发的。需要存放大量的药品信息,人员信息,历史记录,信息的操作频度相对较高。对存放大量的个人信息,故对安全性要求也比较高,Access数据库虽安全性不是最高的,但其性能已经足够满足系统的需求,故选择了Access数据库,Access的优点有:1)存储方式简单,易于维护管理;2)面向对象;3)界面友好、易操作;4)集成环境、处理多种数据信息;5)Access支持ODBC;6)支持广泛,易于扩展,弹性较大。 总之,Access是一个既可以只用来存放数据的数据库,也可以作为一个客户端开发工具来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即可以开发方便易用的小型软件,也可以用来开发大型的应用系统。Access还可以将程序应用于网络,并与网络上的动态数据相联接。利用数据库访问页对象生成HTML文件,轻松构建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 2.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中存放的是需要及时更新的信息,设计软件时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表,在这里只将部分数据库表的逻辑结构列举如图3。 图3数据库表的逻辑结构 3结束语 使用基Delphi 2010为开发平台开发的药品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我校医务所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本系统成功解决了医务所中存在的采购、库存和销售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校医疗信息统计奠定了基础,为建设数字化校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系统经测试和医务人员使用后,一致认为使用该系统比起以前的手工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强度,极大方便了学校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使医务所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 高血压 药品管理 系统 研发 高血压是世界流行病,其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为了控制和降低高血压死亡率、致残率,研究开发了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系统采用C/S结构,界面框架采用Powerbuilder 8.0工具进行开发,模块应用程序采用Delphi 7.0工具进行了系统开发。结果,通过使用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提高了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网络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了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的利用率、周转率、及成本核算的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设计目标和技术特点 设计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颂布的《药品法》、《传染病管理法》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发社区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为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化、数字化、程序化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设计原则: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协议和接口的原则,确保系统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采用国际通用的软件开发标准和开发工具,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和较高的可维护性;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发展业务需求;充分保护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根据《药品法》、《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血压防治的自动化网络平台,推动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体系结构和技术特点:采用以C/S模式为主体的体系结构。界面框架采用Powerbuilder 8.0工具进行开发[1],模块应用程序采用Delphi 7.0工具进行开发。系统功能强大、稳定、操作方便;数据库端充分利用了sql server 2005的特性,利用存储过程实现了大量业务处理逻辑的封装,利用触发器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文档处理系统采用MS Office 2003。 外部接口:软件接口可将数据输出到Excel,Word或Access等[2],或从这些格式的数据文件中导入数据,从而使用户有更大的灵活性。硬件接口主要解决从各种检测设备中自动提取数据。 运行环境:硬件平台,微机(CPU 586及以上,内存64M以上),打印机(针式Lq1600系列),磁卡读卡器(RS-232串行方式)。软件平台:中文WINDOWS 98/ME/NT。应用软件:开发工具Visual Basic[3]。数据库用Microsft Access。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选用Microsoft Windows 2003,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vistar系列,文档处理系统采用MS Office 2003。 系统功能 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主要子系统包括:药品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查询管理、数据字典。由系统主控模块负责各个子系统的统一管理。 药品管理:主要用于维护系统基础资料、相关标准等,提供整个系统运行所须的基础数据设定功能。相关标准包括词组查洵、收费标准和处置费设定。 入库管理:主要登记编号、入库时间、进货单位、药品种类、数量、单位、价格、厂家、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加价比率、经办人等。入库登记药品名称采取词组查洵。出库管理主要登记购买单位(人)、出库数量、药品名称、出库时间、经办人等。出库时药品名称采取词组查洵。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采取计算自动化管理,能做到药品先入先出、效期短的药品优先出库,药品数量较少时能自动提醒。 查询管理:系统查询功能十分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查询所有处方和药品入出和库存管理信息、也可按时段查询科室、人员、时段的成本、收入和利润进行成本核算。药品库存查询可按药品名称、批号、入库时间、有效期、厂家。查询使用十分科学、快速、方便。 数据字典:数据库数据字典不仅是每个数据库的中心。而且对每个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用户可以用SQL语句访问数据库数据字典。本系统数据字典主要包括检测类别、包装形式、物态颜色、检测目的、样品处理方式、报告单标识、化学单位设置、报告设置等。 系统维护:包括备份数据、恢复数据、系统设置和修改密码功能。信息资料、信息模板等数据,定期备份。提供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可自行编辑对象的编码和内容,方便添加、修改、删除信息资料,提供操作日志管理功能;提供在线帮助功能等。 系统的特点 该系统的设计是基于药品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而设计开发的。它遵循QA/AC、ISO9000、ISO/IEC 17025等管理规范,对影响药品管理质量的要素,包括人员、仪器设备和方法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统有以下特点:采用Windows NT技术和先进的Client/Sever客户/服务器模式,支持MS-Sever Sybase等多种大型数据库,提供intent服务;治疗按中国高血压联盟推荐的NAH方案,该方案治疗效果好、费用低;采取模块化设计,可方便实现系统功能的增加及调整,易于升级和维护,具有修改、查询、快速、准确等优点;本系统硬件要求低,运行费用少,而且界面美观,操作简便,经过几天的培训就可上岗,适合基层医院使用。数据输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直接录入、拷贝录入或批量导入。数据输出可以打印,也可以导出为Excel、Word、HTML等格式。这样,有效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 讨 论 我国的药品管理工作进入了网络管理时代。为了提高了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网络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把药品管理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发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实现了以药品管理工作为核心的的全方位管理,该系统有以下优点:该系统操作快速,准确、方便,实用,药品从入库时间、进货单位、药品种类、数量、单位、价格、厂家、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加价比率、经办人等,全部微机化,信息由手工记录变成自动记录,使药品管理管理更加及时准确,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药品信息资料可在微机上长期保存,利用率高。同时也保证了药品信息的真实、可靠。特别是库存管理采取计算自动化管理,能做到药品先入先出、效期短的药品优先出库,药品数量较少时能自动提醒。系统查询功能十分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查询所有处方和药品入出和库存管理信息、也可按时段查询科室、人员、时段的成本、收入和利润进行成本核算。药品库存查询可按药品名称、批号、入库时间、有效期、厂家。查询,使用十分科学、快速、方便。使用该系统后, 深受药品管理工者的欢迎,社区药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药品管理工的规范化管理,使我市药品管理工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之,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加强和规范了药品管理,优化了工作流程和岗位安排,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工作运行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当然,该系统功能需要进一步开发完善,扩充网上对外服务功能,以及与疾控机构其它业务系统的有机整合,建立标准统一的药品管理软件,以便资源共享。其次是各单位也耍增强药品管理意识,贯彻执行《药品法》《传染病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药品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协调各科室药品管理工作的关系,固定和培训专职药品管理工员,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管理工作的水平。使药品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数字化、程序化、规范化。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医院毒麻药品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各种毒麻药品的流失、滥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医学与社会问题。毒麻药品成瘾在许多国家的人群中流行成灾,极大地危及人类健康,严重影响着劳动生产和社会安全。在我国境内近年来也发生了许多阿片类成瘾人群,据国家禁毒委公布,其人数比例还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毒麻药品的管理势必在行。 我院于2005年由信息科的软件开发人员开发设计了“医院毒麻药品管理系统”,运行了3年多的时间,现在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毒麻药品的计算机化管理,防止了毒麻药品的流失、滥用,加强了药品管理,使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迈进了一步。 系统概述 我院毒麻药品管理系统包括“住院麻方登记”,“麻醉药品明细账(住院)”,“毒麻药品总账(住院)”,“期初库存录入(住院)”,“门诊麻方登记”,“麻醉药品明细账(门诊)”,“毒麻药品总账(门诊)”,“期初库存录入(门诊)”等模块。实现了毒麻药品的全部管理,并且毒麻药品的月明细账、年明细账系统自动生成Excel表格,可通过网络上报当地卫生局,彻底改变了以前的手工报表方式,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报表。 平台设计开发的软、硬件环境 平台设计的硬件环境:奔腾1.8 GCPU、80G硬盘、512M内存,这是主流配置,相对较低的配置也可以运行此系统。 平台设计的软件环境:服务器都采用Windows 2003Server作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采用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2000。工作站支持Windows9x、Windows2000、WindowsXP、WindowsNT系统操作系统。系统的开发模式为客户/服务器模式(C/S),开发工具采用了大型数据库开发工具C++Builder 6.0。 系统的登录界面 系统的主要特点 支持药品编号的操作,使得药品登记、查询工作极为容易;查询功能强大、方式灵活。如:支持多功能组合查询;独特药品编码技术。助记码采用当日日期加上自动序号,序号从001~999自动循环产生。一眼即能看出什么时间购入的药品,很好的实现了药品管理。自动生成毒麻药品的明细账和总账,并可自动生成Excel表格,对表格的格式和内容随意更改,上报至当地卫生局。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的登记:系统可以对整个药方的内容进行记录,其中包括的内容有药品名称、数量(出库)、病案号、处方号、性别、年龄、住址、科室、疾病名称、发药人、复核人、经治医生、投药日期、取药人姓名、取药人身份证号、麻卡号、操作员、操作日期、空瓶回收日期、空瓶回收数量、空瓶批号、药品规格等。其中这些项目的内容有一大部分的数据来自于医院HIS系统,只有一少部分数据是毒麻药品的管理员录入到系统中的,所以对于药品的管理员来说,系统的录入工作是非常简单,而且操作是很容易的,可以把以前的手工帐取消,只要基础数据录入到系统中去,系统会自动的记录药品的明细账和总账。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的修改:对已录入到系统中的处方系统提供了修改的功能,只要录入处方的病案号和处方号,系统会自动调出处方,同时,处方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对这些内容可以进行修改,修改后可以保存。但是,有一部分数据是不能修改是,因为这些数据来自于医院的HIS系统。这就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明细账查询:录入药品名称和开始日期、结束日期作为查询条件,系统会自动生成表格,明细账可以表格浏览和打印,还可以生成Excel电子表格,并且通过网络上报至当地卫生局。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总帐查询:录入药品名称和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做为查询条件,系统会自动生成表格,总帐可以表格浏览和打印,还可以生成Excel电子表格,并且通过网络上报至当地卫生局。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期初库存录入:系统可以对门诊、住院毒麻药品的每一个品种的期初库存进行录入功能,录入后就可以形成药品的明细账和总账。而且系统自动的控制,每一个品种的期初库存只能录入1次,这样,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和完整性,操作员在操作界面上是无法更改数据的,这样,就实现了计算机的毒麻药品帐与实际的药品数量相符,从而实现了药品的严格管理目的。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的空瓶回收登记、修改:系统可以对药品的空瓶回收情况进行登记,每一个处方的空瓶必须进行电脑登记工作,这样,确保了药品的不流失,严格地控制了毒麻药品,系统达到了药品的管理目的。 数据库结构设计 系统了功能强大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开发工具,充分利用多功能模块和窗口设计形式,使各种对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关联。数据库的结构表如麻醉药品处方情况登记表或药品出库登记表,表名为DM_AnaMedPreReg、麻醉药品期初库存表,表名为DM_AnaMedSto、空瓶回收登记人表,表名为DM_EmpBotCalNam、麻醉药品破损登记表,表名为AnaMedDilReg等表。 综上所述,医院的毒麻药品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实现了药品的科学化、微机化管理,从而为医院早日实现数字化医院奠定了基础。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药品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实现 摘要:本文以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医院为例,根据上级药品监督机构的要求和自身的具体情况,针对药品仓库管理工作,通过计算机来代替以前的手工管理模式,实现医院上千种药品及其他医用材料的入库、出库、药品验收记录,监测药品的失效期、盘库、财务统计等,使医院的药品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提高了医院药品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药品管理系统 一、系统需求分析 1、业务需求。医院原来使用的是人工管理模式,药品的买卖、出入全部采用手工方式清点核查,工作内容繁琐、工作量大,容易出现差错。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及时的对药品的流动进行管理,并且不能为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等提供精确的有价值的统计数据。老式的管理己不能满足现在的形式,计算机管理的适时出现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特别是在大型医院的管理中,计算机管理己显示出它的及时高效性。有效管理了人工录入,尽量减少了繁杂的人工处理,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更多的机遇,争取更多的利润。 2、软件需求。对软件的需求是具有基本的浏览功能(能提供用户浏览所需的信息)、查询功能(可以根据输入条件查询与其相关的记录)、插入功能(实现新记录插入)、修改功能(对错误记录进行更正)和删除功能。对于用户界面,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多功能窗口运行。正常使用时不应出错,当用户的输入错误时应给出适当的更正提示。若运行时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错误,也必须保证数据库完好无损。系统要求具有严密的安全体系,以相应的权限来管理不同的用户,登录时使用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严格控制对数据和程序的访问和修改,以保证数据的不必要删除和篡改。能够根据采购、出库和调价准确地处理药品的账目。同时由于严格的计算机管理,排除了人为的浪费问题。药品进货查询,药品销货查询,贵重药品查询等,以图表的形式给出药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情况。 二、系统实现的功能 药品管理系统主要涉及药库和各类药房(药房分门诊中、西药房和住院病区住院药房)之间药品的进、销、存等业务,并且和门诊计价、收费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药库和药房之间虽有联系,但又相互独立,药品管理系统主要管理医院所有药品的出入和内部统计计算,为药品会计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包括对所有药品有效期的管理。药品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动态数据处理,对全院药房提供动态的药品数据。(2)网络数据共享,药品管理系统并入医院网络系统后,使药品管理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数据共享。(3)对药品的有效期实施了真正行之有效的报警管理和报废管理。(4)优化管理,可以使药品库存得到最优化的管理,使库存损耗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库存自动报警。(5)丰富的查询功能输出,可以及时得到有关药品的大量信息。(6)一条龙管理,从最初的采购入库到发药到药房到卖给病人,实现自动监控调价等处理。 三、药品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通过对医院的实际调查分析,理顺了医院药房药库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具体内容。根据药房药库的工作特点和具体的工作需求,将药房药库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如下:(l)日常工作中,当药房药品发生短缺时,药房一般要通过请领入库功能向药库申请领药,并将申请领药药品品种和数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药库,药库根据库存情况确定向药房发放药品的品种和数量等信息,药房查收药品后,使用领药确认功能对收到药品进行入库确认,计入药房库存数量,使能在窗口发放。(2)当从医院内部其他药房或科室调入药品时,查收药品后手工录入药品品种和数量等信息使用调入确认功能确认入库,计入药房库存数量,使能在窗口发放。(3)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将药房的部分药品退返药库时,药房先向药库提出退药申请,当药库通过退药功能模块手工录入退药单后,药房通过退药确认模块可以获得相关退药信息,并且把退药信息与现实生活中退还给药库的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进行退药确认。确认后库存信息发生改变,增加药库的库存,冲减药房的库存。确认以后,本次退药的药品数量,收款处不能再用于计价收费。(4)当从药房往其他药房或科室调拨药品时,使用调出功能录入调出药品信息。(5)当库存盘点发现实际库存与帐面库存不符,允许做盘盈和盈亏处理时,使用盘盈或盘亏功能将药品盘盈或盈亏信息录入计算机,增加或冲减药房库存。(6)当药房的药品发生损坏需做报废处理时,使用报废功能,冲减药房库存。(7)当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引起药房药品库存数量发生变化(例如借、还)时,使用其他入库或其他出库功能进行其他入出库处理,从而增加或冲减药房库存。 四、系统关键技术 1、在药品字典管理、药品入库单录入及出库单录入模块中,实现了药品的模糊查询功能。首先在录入药品字典时,自动获取药品名称的每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将药品名称的简拼存入数据库。在筛选药品字典时,只要输入药品名称 2、在报表打印程序中,考虑到医院入库单及出库单都为多栏报表,所以报表打印程序使用了第三方控件FastReport报表控件。在报表编辑的页面设置界面上,设置栏数、栏间距、位置,就可以实现多栏打印。在报表编辑界面上添加一个Child,在事件中添加代码,用来控制打印空行的行数。这样就解决了打印空行的问题。 3、在数据库应用方面,为了加强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和强制执行业务规则,使用了触发器。使用触发器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并发操作带来的各种编码重复问题;二是药品在出库管理模块中对库存明细当中数量的修改问题。这样避免了程序员编写复杂的程序来控制数据操作,也为以后程序维护带来了方便。 4.系统实现了版本自动升级。当用户打开系统时,系统会自动检测有无新的版本,当有新版本时,系统会提示用户升级。 5.系统实现了系统级消息处理,在任意一界面用户都可以随时调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计算器,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管理系统论文:有关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企业集团创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冲击着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形、网状型,这种分权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决定着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方向,企业集团要想使其组织结构和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相适应,需要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权力进行合理分配,对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公司治理系统一般由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构成,在一定情形下,内部监控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内部监控是指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各项财务报表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并且当局有义务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外界披露准确、及时、系统的会计信息。 一、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 目前多数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普遍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然而,会计核算软件不等同于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在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认识和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执行环境受限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执行环境受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象,这制约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大型的国有企业具有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尚算成熟,然而在中小企业中,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也较低,多数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敬而远之;二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即使部分企业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不惜花重金配备比较齐全的网络设备,适宜于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安装和使用,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一般聘用外部人员进行维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所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与自身企业的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系统相协调,更不能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自身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设计。三是传统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内部之间缺乏责任机制,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应以责任制为中心,责任中心网络的建立必须由纵向上的各级子公司、分公司及分支机构和横向上的各职能部门组成,在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责任中心内部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但是,在现行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中,各级职能部门难以全面实现经营管理责任化,从而导致系统内部数据的实时性较差,横向、纵向间的协调性差,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系统的反馈职能基本空置;此外,还有部分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效率较低,他们期望通过应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人员及制度等执行环境上的缺陷导致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局限性。 (二)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不合理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往往不能切合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只是简单的将各环节的工作手工的流程应用电脑程序进行模仿和照搬,并未改变会计处理流程的实质;或者只是进行了财务部门的电算化改造,信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也没有建立起联系通道,由于各部门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容易导致信息数据的不规范;或者完善了会计管理系统,但在系统中各个模块间是相对独立,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各个独立模块进行管理和完成相应的工作,各项工作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即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上没有建立会计数据传输和共享通道,这种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以下弊端:经营活动相关数据和管理信息被分别保存在财会人员和非财会人员手中,这导致信息隔阂及同一数据被多次重复存储和调用,除非查阅原始凭证,否则无法了解经营活动的本来面目;在多数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通常是在业务发生后采集,而不是实时采集,财务报告经过后台若干加工程序后才能生成并提交到使用者手中,这使得管理者不能及时从会计信息系统中得到所需信息。 此外,会计信息处理分散。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信息系统,为企业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传递信息数据。目前企业信息收集处理分散,信息数据的表现形式十分繁杂,特别是大型的、涉猎多个行业的企业集团,许多需要录入的基础信息分布在不同的信息生产部门和不同的人员手中,信息收集和查找都比较困难,并且他们数据库操作系统多变,存储数据的格式不同,在传递到不同服务器间交换时产生困难,使得信息处理失灵,甚至产生低质量的数据信息,这将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出具不真实的报表,误导人们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并可能引起错误的决策。 二、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设计和完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构建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制度规范水平、信息化程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经过设计、执行检验、反馈、再设计的长期的过程。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设计和完善会计管理系统应本着可行、安全、相关、信息共享、整体性原则及权衡优化的原则。 (一)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执行环境 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执行环境,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改 变部分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的局面,具体包括规章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执行力的低下、业务流程的不规范等。这些外部条件影响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第二要提高相应管理人员的专业职能,企业上线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有相关管理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懂得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等;还要具有企业管理知识,能够对系统进行合理选型、维护和二次开发;第三要建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的责任机制,按照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责任中心网络,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保障系统内部数据良好的实时性,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共享。 (二)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框架 会计信息管理体统设计的关键是要构建系统的基本框架,应该包括各项数据库,如企业会计事项数据库。把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所有的信息(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原始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该数据库中,该数据库是多维数据仓库建立的基础;记账凭证库。该数据库对会计事项数据库中的数据经过处理生成的记账凭证信息;数据抽取、转换、装载处理数据库。即根据企业的决策目标,对会计事项数据库和其他业务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及外部数据信息加以整理、过滤,然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该库是集成的、稳定的数据库集合,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支持决策和权力监管;元数据库。用于管理所有与数据仓库相关的模型、视图和操作策略;此外还要应用数据挖掘处理和联机分析处理的新技术,对数据仓库进行多维分析。 (三)根据业务流程进行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生产型、商贸型企业都应根据自己的核心业务流程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一个业务产品、一项业务流程分散在各部门中,在各部门间应该系统地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的录入使用统一口径。在具体的业务模块中,如在财务管理模块,应按照会计核算原则,以记账为起点,涵盖算账、结账、编造报表等主要财务流程,使得会计信息能够被充分挖掘,便于管理层的投资决策;在销售模块,应按照不同产品和客户设计多样化业务流程,单独进行核算和售后,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在绩效考核模块,应把企业的业务活动划分为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等责任中心,对其编制责任预算,进行分析、考核和实施奖惩,实现质量跟踪和安全控制,同时也可以生成分析预测报告,为全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在数据处理方面,要运用先进的数据加工和处理技术,能按照管理需要建立多种对应关系,使数据同出一源,但可以实现在系统内部的及时共享,提高数据相关性。 (四)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控制风险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进行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考虑风险因素,在系统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模块,内部设置预测中心,充分发挥其风险监测的功能,通过管理会计等相关学科的技术方法完成风险识别和风险指标确定,并进而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录入的和生成的数据,自动与风险指标比较,并生成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便于进行风险决策或采取控制措施。然后通过后期的反馈机制,对风险处理方案中实际执行的风险指标与预测的数据进行比较,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处理方案的实际情况,检验风险处理方案设计的正确程度,并寻找存在的差距的原因,为新风险处理方案的评审提供依据。 三、结论 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精确度,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根据披露的会计信息掌握和监督企业活动并做出相关决策,对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主要存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执行环境受限和系统设计不合理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会计信息管理体统进行设计的几点建议。 管理系统论文:分析公路安全GIS信息管理系统 1系统开发方式与研究框架 系统选用B/S架构,经过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以唐山市道路交通相关数据为系统基础数据,结合国家道路等级划分数据、唐山市遥感影像、唐山市道路划分数据,构建一个适用于唐山市的公路安全信息管理GIS平台。系统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从唐山市区基础纸质地形图、遥感影像数据出发,结合唐山市行政区、道路、桥梁等城市划分数据以及实地测量数据,经ArcGIS软件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建立系统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 2公路安全信息管理GIS平台功能 借助于GIS空间数据的检索功能,系统使用者可以查询出需要的公路地理信息,而且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等级道路等在整个城市的空间分布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道路维修影响及事故快速抢救进行相应的缓冲分析和最短路径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根据GIS的公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其功能和性能进行归纳和分类,可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见图2。 3系统部分功能实现 1)空间分析功能。基于GIS的唐山市公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析不同等级道路维修对周围居民及其他附属设施的影响情况,从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选择依据。同时,在道路发生交通事故情况下,能够对交通事故点及事故周边道路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缓冲区分析,对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进行紧急抢救最短路径分析。出行前,可以通过公路安全信息管理GIS平台掌握所在区域以及目的地区的路网情况,包括城市路段的交通拥堵或路段是否可行等具体信息,也可通过系统平台了解城市中某一路段处于维修状态下对周围路段的影响程度及范围。2)安全评价功能实现。公路交通安全性等级的评价主要综合考虑“公路交通的安全状况”与“路段交通事故的损失情况”两个方面。“公路交通的安全状况”方面,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公路的安全管理水平、路段交通事故的救援指挥能力和人—机动车—公路周边环境条件等。“路段交通事故的损失情况”是公路路段安全性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一段公路路段,假设受到公路运营管理人员的重视,同时,管理该路段的相关职能部门能力较强,该路段的人—机动车—公路周边环境条件随即会不断得到改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以及事故的伤亡程度也就自然降低。反之,假设该路段不受相关公路管理职能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即相关的公路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形同虚设,那么人—机动车—公路周边环境条件将慢慢恶劣,导致该路段事故频发并带来严重的事故伤亡后果。因此,将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安全意识(KL)与部门管理工作能力(KA)、路段驾驶员素质(KR)、车辆的条件(KS)、路段交通安全环境条件(KG)、路段年度交通事故情况(KP)、产业(行业)相对稳定性(λ1)、相对安全系数(λ2)等因素划分为1个~9个等级。在以上模型参数确定的基础上,依据参数评价标准对相关参数进行评价并由安全评价模型进行道路的安全性评价,得到评价结果D,并依据安全性指标进行安全性评定并作出决策(见表3)。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GIS系统平台利用道路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交通特征数据,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及公路安全等级计算模型(公式(1)),从设计指标、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安全现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性评价,并在GIS平台上对各单项评价结果进行图形化展示。系统安全评价首先进行计算模型参数的设置。参数设置成功后,系统依据道路安全评价模型(见公式(1))进行安全等级计算,得到所选道路的安全等级,并依据安全性评价指标做出评价(见表2),为相关行政部门提供决策支持,进行相应的道路维修管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4结语 GIS技术是现代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依据交通管理目的不同,GIS在交通管理研究领域也有所差异。本文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和公路安全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唐山市区域公路基础信息数据库,提高区域公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C#.NET的环境下采用ArcGIS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唐山市公路安全信息管理GIS平台,实现对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动态化。为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宏观管理、分析决策、实时了解路网状况等提供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可视化的信息服务,能及时、便捷地更新和反映道路各项信息,分析路网状况,提高了交通部门对道路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与决策的科学化,对城市公路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理系统论文: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分析和设计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教学管理业务活动相比较,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源头多、范围广、数据量高、影响远”等特点,因此更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响应时效性和管理精细度。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社交网络工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成为不少学工管理人员讨论的重点,因此,分析和设计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能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化支持,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一、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管理范围与作用 (1)传统意义上在分析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管理范围时都是围绕学生生活及学习活动而展开,这种设计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实现与学生相关事务活动的信息化处理,但是同时也呈现出无法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导致更多的“信息孤岛”、无法提供统一的学工管理信息统计结果等缺陷,因此,设计一种以学生就业目标为主线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学工管理系统十分必要。 (2)以学生就业目标为主线,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为目标定位,围绕达成该目标的所有主动事务和外协事务实现对学生校内外活动的管理,形成对学生学业及职业成长过程中的事务性和流程性业务的统一管理和分析。 (3)具体而言,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职业成长、学生绩效(奖勤助贷)、思想教育、学生事务工作流等功能。学工管理系统本着实用、先进、开放、可靠、可扩展的设计原则协助学校规范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实现在线业务处理,为学工处(及其他与学生事务有关的业务部门)、学生、各院系老师和辅导员等提供统一的网上办公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间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的在线采集、修改、审核与统计。学生可以在线自主填写包括出生日期,证件号码、籍贯、生源地、户口所在地、血型、健康状况、个人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各级管理老师(学工处相关管理老师、院系学工负责人、辅导员等)可以对个人基本信息进行确认和变更,管理员可设置审核流程、各流程中可维护的字段信息,审核后系统自动更新基本信息。学校管理人员通过查看审核统计数据,进行批量审核。 (2)学生职业成长管理:实现学生从入学期初的专业教育与职业体验教育、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教育到高年级的毕业教育等完整环节的内容管理,能够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信息化基础。通过学生职业成长管理功能,除了能够记录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专业和就业岗位的匹配性和契合度,也能够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达成预期学习目标或在偏离目标时进行适时调整,同时也能够为学工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指导提供数据决策依据。 (3)学生绩效(奖勤助贷)管理:该功能与传统学工管理中奖勤助贷的主要功能类似,但有一点不同的是,系统会根据学工管理人员预先设计好的规则和约束条件进行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包括自动进行奖助学金的初步评比、勤工助学岗位的自动筛选和推送、与教务系统连接的学业预警等。 (4)思想教育管理:思想教育管理主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是为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或导学提供统一管理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及时引导和纾解;另一方面,实现对思想教育队伍的管理,即可以对辅导员或思政教师的日常活动、能力提升等提供统一交流和互动平台; (5)学生事务工作流管理:事务工作流管理主要解决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各类需要通过“申请-审批”处理的事务,这类事务可以通过在线工作流流转实现环节条件自动判断、多重审批与审核、以及反馈流转等功能,能够大大降低审批事务流转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有效提升为学生服务的满意度。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模块与功能设计 根据前述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划分为以下模块: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信息登记采集、信息变更审核),学生职业成长管理(职业成长过程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学生绩效管理(奖勤助贷、各类预警、勤工助学),思想教育管理(思想动态管理、思想活动管理)、学生事务工作流管理(学工人员成长管理、学生事务申请与审批、学工事务流程监控),报表系统(学工事务预定制报表、自定义报表)。 (1)在上述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中,通过“角色+权限”的方式实现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班级导师)、辅导员及学工管理人员的差异化访问,即不同角色不同权限的用户只可以使用系统授予的功能,从而确保系统数据质量和运行效率; (2)系统为学工管理人员和学院管理层提供各类报表的查询与分析功能,通过业务模块采集和加工的数据通过预先定义好的数据模型进行分析,从而为管理层实时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的动态提供决策支持;系统也支持自定义报表的实现,即可以通过可视化报表工具定制实际工作中需要分析和统计的数据; (3)在学生事务工作流模块中,由学生或辅导员等角色提出事务申请,学工管理人员或学校管理层进行电子化审批或审核,实现在线办结与反馈等功能,同时将事务工作流的各个办理环节与 移动终端或社交工具绑定,实现事务办理过程的透明和高效,大大提升流程参与者的满意度。 (4)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建设思路 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建设分两个阶段:首先利用ASP、NET+SQL Server完成基于B/S架构的系统功能实现,后期开发移动端应用程序。 1、基于B/S架构的系统能够实现学工管理系统各类功能的PC网页端访问,B/S架构具备跨平台、兼容性好等特点,用户不需要安装客户端程序就可以访问系统所有功能; 2、移动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将尝试两种思路:一种是基于微信平台的企业公众号开发相关功能,这种思路的最大优势是能够适应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对系统功能的接受度较高,实现平滑过渡、快速推进的目的;同时,借助微信自身平台,能够消除安卓和iOS系统生态差异,大大降低前期的应用开发量; 另外一种建设思路就是建设移动端的APP应用程序,这种建设思路在用户体验上要优于前者,且具备完整的知识产权,对过程数据的控制程度较高,但是系统分析与设计任务重、开发量大,比较适合学工系统规模非常完善后的移动场景应用。 四、结束语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大规模应用建设阶段,对教务系统、办公系统的应用比较深入和广泛,对于学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则由于学生规模、管理方式和内容、平台兼容性、终端应用适应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处于持续探索和建设中,因此,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有效实践。 管理系统论文:浅谈检察机关办公办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伴随着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步伐的不断加快,检察机关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进展。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神经中枢,构建“数字化检察”的核心内容-计算机应用系统,许多检察机关也成功地进行了实践。根据《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纲要》的划分,检察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检察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综合事务管理系统都属于检察机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范围。鉴于以上三者只是业务性质不同,但都属于检察机关在办公办案中对信息的管理,因此笔者将它们一并归纳为办公办案的信息管理系统。下面仅就检察机关在建设或购进办公办案的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四点意见。 一、信息管理系统要具有实现办公办案信息流程化管理的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目的在于将检察机关在办公办案中产生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以计算机为载体记录信息,取代过去的笔写纸记的记录方式,以信息的自动流转和共享,取代过去不同工作或诉讼环节对相同信息的重复书写。因此信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要体现出实际工作行为的流程化,体现出对信息的管理行为。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根据工作人员、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特点,设定信息流转的节点,设置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明确体现出信息走向,从而体现出相关工作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例如有的该类软件在开发时按照工作职能设定了侦查监督、公诉、反贪、渎职侵权检察、监所、民行、控申等业务模块,按照职责权限实现办案人与负责人、办案部门与检察长和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的自动流转,明确地体现了各个诉讼阶段的对信息的受理、办理、审批、,较好地反映出办案流程,贴近办公实际。因此,网络办公环境真实地再现检察办公办案的流程,才能符合办公办案的法律规定,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才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实现检察信息的有效共享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在于检察系统内部实现互联,实现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信息的有效采集,不同检察机关之间对信息的共享。因此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原则、强制性的约束,势必造成一定区域内的检察机关信息不能被采集和共享,产生“信息孤岛”效应,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遵循高检院规定的“五个统一”的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应用软件和统一管理。现阶段检察机关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时,要充分注意到已在普遍使用的司法统计报表软件,只有所建设的办案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采集和共享其中的案件信息数据,体现出良好的兼容性,才能避免检察业务中相同案件信息的重复录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且易于接受和使用。另外为统一规范和标准,笔者强烈建议高检院在全国检察机关内推行使用统一的应用软件,从根本上解决信息采集和共享的问题,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 三、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简便易行的维护功能 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涉及到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远非一般检察工作人员能力所及。因此如果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维护也如开发一样,那在系统出现问题或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时,将会给检察工作人员带来许多麻烦和问题,难度很大。此外,各个检察院在工作内容上有时也不尽相同,不同时期需要信息管理系统所反映出的工作重点也不尽一致。所以在开发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特点,把对系统的维护、相关项目的调整要以友好的界面、简便易行的操作方式表现出来。笔者所在单位所使用的北京东方清大公司开发的办公信息系统中就充分注意到这一方面,做法非常可取。该系统专门设置了维护的功能选项,对信息页面栏目设置、栏目名称、使用权限以“栏目管理”的形式由管理员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自由设置。设置的界面简洁明了,“增加”、“删除”、“更改”、“分配权限”四个按钮,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会操作,方便了管理和维护。 四、信息管理系统要有较强的办案办公辅助功能 检察办公办案信息的微机化管理,不仅在于取代了传统的办公办案模式,也在于借助计算机技术强有力的功能,高效、便捷地完成许多繁琐的工作。例如检索统计办公办案信息功能、相关诉讼环节法律时限预警功能、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功能、法律法规检索功能等等。可见根据办公办案需要大力拓展办公办案的辅助功能,势必强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管理系统论文:精细化管理系统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的不合理现象,在此情况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难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显着阻碍。在煤炭行业改革中,精细化管理是诸多煤炭企业一致推举的 企业管理改革方向。精细化管理系统可以涵盖煤炭企业运营的多个方面,对于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具有尤其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拟从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具体分析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将二者结合从而制定煤炭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来源于上世纪中期的一种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的管理在传统意义的规范化基础之上更进一层,实现企业管理和运行的精细化。在不断的发展和延伸中,精细化管理和实践和现代管理理论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理论,用于指导企业管理活动的维持和创新。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从制度上、文化上和操作上都要做到细致入微。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强调岗位的作用,它将企业管理活动分配至每一个具体的岗位,使得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有对应岗位上的执行者。在精细化的管理体系下,企业通过具体但并不繁重的组织安排,使得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也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因此,精细化管理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适合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2.煤炭企业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作为自负盈亏的生产企业,煤炭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过于粗放,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较短、企业规模也较小。在煤炭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规模更大,更加追求长远发展。因此,摆脱传统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成本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生产利润高低。传统粗放式的、对成本控制不严格不规范的管理体系下,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 二、煤炭企业的成本要素构成 在煤炭企业的运行活动中,包含了诸多的成本要素,例如煤炭开发过程、资源获得过程、生产过程以及市场活动过程中都包含了相应的成本。本文仅挑选比较重要的几项成本进行阐述。首先,煤炭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在煤炭企业获取煤炭资源之前所进行的开发活动中产生的成本。具体来看,这种类别的成本主要涵盖了煤炭勘探成本以及煤炭开采工程设计、规划和建设所产生的成本。其次,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指:煤炭企业为了获得煤炭资源,向煤炭资源的所有者缴纳的各种资源税费。在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背景下,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是相关的一次性矿业权价款以及资源税等资源开采相关税费。第三,煤炭生产成本主要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成本。具体来看,煤炭生产成本主要包含了生产活动消耗材料、煤炭生产所需人力薪酬、各种生产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折旧费用、煤炭生产所需的电力或其他动力费用以及于煤炭生产相关的其他支出。第四,煤炭安全成本主要是指:在高标准的煤炭生产安全要求下,为了保证煤炭安全生产所需要的物资和人力成本。第五,煤炭市场成本。煤炭企业在市场活动中,通常面临较多的应收和应纳账款,资金的管理会带来相应成本。 三、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控制对策 在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精细化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整个精细化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看,可以从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物资采购管理精细化以及资金占用成本管理精细化等方面出发,具体地实现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控制。 1.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编制、执行、控制、核算、分析、报告、调整、考核、审计、责任和例外管理等多项具体的预算工作制度框架。其次,煤炭企业应该在预算管理制度框架基础上,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并通过岗位精细化管理,使得预算管理直接定位到具体的岗位上。 2.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煤炭企业应该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的比价招标管理办法,对大规模采购采取招标的方式以寻找最适合和物资供应商;应该推行集中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活动对人力和运输工具的消耗;尽量实现低库存或者零库存,以及对供应链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并逐步加大对应收账款和票据的管理力度。通过上述办法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为企业的盈利创造条件。 3.加强生产环节成本管理。首先,煤炭企业应该淘汰资源浪费和生产低效的设备。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提升是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应该对员工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进行强化培训,避免生产活动中人为产生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生产等问题。 管理系统论文: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分析 1.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相应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加之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的提高,学院的教务处及系部的管理人员管理毕业论文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大量的纸制文件需要汇总,工作效率极为低下。而且由于对毕业论文“放羊式”的管理,管理人员无法跟踪到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也无法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情况。目前的监控和管理办法对于“学生如何写,教师如何指导”只能通过“事后”监控进行管理,很难做到“事中”监控和管理,由此可见,无法有效监督和管理毕业论文撰写和指导过程是管理中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 2.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分析 由于目前教师和学生沟通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所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解决毕业论文管理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计算机系统详细记录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形成的留言、文档、论文、评价、参考文献等信息,为监控和评价整个过程提供客观的支持性材料。管理人员实时分析这些过程性材料,并做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督促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论文,保证论文的质量。2.1过程数据的收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有师生双向选择、论文选题、开题、初稿检查、中期检查、论文定稿、答辩等环节。每一环节都会形成结果性信息或文件,需要计算机记录的信息有:论文选题情况、开题报告、初稿检查评价、中期检查评价;论文初稿、中稿、定稿;论文评语、答辩评语、论文成绩与答辩成绩。另外,还需要记录反映教师指导思想的任务书和对指导过程管理的通知公告等,反映学生对论文资料收集情况的参考资料、文献、调查数据等,反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交流信息,如留言、E-MAIL等。2.2动态评价数据的收集毕业论文是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努力,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时间和精力上大量投入,才有可能完成高质量的论文。计算机系统无法直接衡量教师指导的水平和学生论文的水平,系统只需要记录下他们互动的过程和形成的结果,通过这些结果可以看出他们是否认真努力,态度是否端正等反映主观能动性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有能力指导论文,学生也有能力完成论文,只要他们主观态度认真,就可以保证论文质量。对于教师和学生主观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整个过程中双方产生的过程性数据,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二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而产生的调查结果。管理人员定期通过系统发放问卷,由教师填写对每一个学生情况的问卷(主要是反映学生主观是否认真努力),由学生填写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的问卷(主要是反映教师主观是否认真努力,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很大帮助)。管理人员通过分析两方面的数据,对教师和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作为对教师考核和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2.3反馈与控制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跟踪整个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做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或学生,对于共性的问题要通过文件的形式下发给教师和学生,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对于不能认真执行有关规定的教师和学生个别予以单方面批评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的应该通过系统进行通报批评。 3.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用户根据以上分析和我院毕业论文管理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的用户应该包括系统管理员、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四种角色[2]。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权限设置和数据备份管理。管理人员主要完成对教师和学生信息基本管理、论文题目管理、指导教师与学生调剂、通知、过程监督、发放问卷、成绩管理、文件归档等。指导教师主要完成论文题目、下达任务书、论文查看与评价、回复学生提问、通知、成绩评定等。学生主要完成选择指导教师、选题、提交论文、提交参考文献及其它资料、留言、成绩查看等。3.2功能模块根据教师与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管理的需要,可将系统所需要的主要功能归类,形成以下几个主要模块[3]:(1)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用户可登录,修改和查看个人信息。(2)论文选题模块:每个指导教师提供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对于每个选题,教师给出简要介绍。学生在确定指导教师后,可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也可自己选题。(3)信息交流模块: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有任何疑问都可给指导教师留言提问。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可查看、删除和回复留言。(4)文件管理模块:管理员上传相关文件、模板、通知;教师通知、提交毕业论文指导的相关文件;学生提交论文、资料等文件。这些文件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完成后统一归档,以备将来查找。(5)调查模块:管理员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系统对问卷结果进行自动统计汇总,从而管理员能实时了解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调查的结果还将作为教师考核和学生成绩最终评定的依据。(6)过程监督模块:系统自动汇总每一篇论文的进度和状态,如处于初稿、二稿、还是终稿阶段等,管理人员根据进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监 督,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反馈和控制。(7)成绩模块:成绩模块主要用来公布成绩,供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供学生进行查询。 4.系统开发技术与运行管理 4.1系统开发技术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所以应该采用B/S架构。在开发技术上选择基于应用JAVA语言的struts2.0+hibernate框架技术,便于实现模块化开发,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为将来功能的扩展打下基础。在数据库方面可选择SQLServer2000,简单易用,完全可以满足系统的需求。4.2系统运行管理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辅助工具,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必要的过程数据和文件,使得管理人员克服了以往无法监督过程的困难,管理人员一定要利用这这些信息,做到及时的反馈与控制,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作用。同时,各院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应该制订一系列基于系统的管理与考核办法,激励教师和学生都能尽最大努力投入到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中。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系统、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有机结合的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系统。 5.结语 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是管理人员实现全过程监控的管理平台。一方面,它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很好地解决了当前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居两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记录过程数据和文件,能够实时监控论文进展,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克服了传统管理方式无法对过程进行监控的困境。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水平,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努力完成论文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证和提高论文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在其运行过程中人与系统的有机结合,也离不开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的有力执行。 管理系统论文:浅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达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运作环境、信息载体、服务模式等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纸质资源和实物资源已经不是图书馆中的主要资源了,数字资源在图书馆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形成一定规模,而读者受搜索引擎的影响也开始喜欢采用快速即时性的图书馆资源搜索工具,希望图书馆能提供者方面的服务。 虽然说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作为作为核心的应用技术――图书馆管理系统(LMS)则没有多大变化,甚至受到人们的质疑。而Web2、0和Library2、0的发展给图书馆管理系统带来了新的变化,LMS也开始发展起来,成为推动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 1、信息孤岛 随着图书馆的发展,业务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LMS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的业务需求了,图书馆开始多了许多独立的业务系统,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状又给读者的资源获取带来了诸多麻烦,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服务得不到整合。比如说,在论文购买提交系统上,读者无法使用个人图书馆进行论文提交的操作,而且也会出现重复登录问题,这给读者的资源获取带来了很大麻烦,而图书馆也无法通过LMS获取读者的论文提交情况。 2、集成思路不明显 LMS只是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其重点在于纸质图书和文献,对数字资源的管理效能低,难以在图书馆形成一个集成化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无法兼顾图书馆的所有业务,集成思路不明显。如:电子公文、资金管理、党务管理等内容无法使用LMS进行信息交流,LMS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3、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和互操作少 在图书馆业务日益增多的情况下,LMS中部可能集中所有的业务,那么要实现图书馆的集成化管理,那么就需要实现LMS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互操作。但是,现有的LMS无法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最终导致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效率低、资源消耗量大,不利于体现出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管理理念在LMS中的体现 没有管理理念渗透的LMS只能实现图书馆管理流程的自动化,难以体现出管理思路,也难以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图书馆应用的LMS大多不能体现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以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的管理为中心而构建的应用系统。也正是因为LMS无法体现出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馆长无法通过LMS获取大量图书馆运行信息,无法据此作出科学的发展决策,故而使得许多馆长不愿意使用LMS。因此,在LMS构建中,设计者应以读者为中心,一切活动都围绕用户进行,实现资源、服务、管理三者的并重。资源是服务开展的基础,服务是管理的目的,管理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手段。管理理念在LMS中的体现是图书馆管理系统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从业人员需要努力的重点。 2、开放合作化管理理念 当前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纸质资源为核心,无法兼顾数字资源的管理,故而难以实现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信息孤岛严重,不同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很难实现等等,这些问题是LMS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LMS必须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实现元数据供应商、系统供应商之间的有效合作,最终创造出满足图书馆管理需求的LMS,推动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不断升级改造。比如说:重庆大学图书馆的ADLIB2、0系统与北京的超星公司进行合作探索,开发出图书馆知识搜索系统(LKS),超星公司提供元数据检索入口,开发出的LKS不仅能搜索到重庆大学的馆藏资源,还能展现出超星数字图书和读秀知识库的图书信息,检索到期刊数据库的元数据,大大方便读者的资源检索,推动了重庆大学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整合。 3、数据驱动管理 大部分图书馆都会通过读者交流会、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等获取图书馆的管理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升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服务水平。但是,这些方式收效甚微,工作量大,反映的内容页比较单一,不全面,无法客观公正反映出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而数据驱动管理作为LMS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能利用数据发现问题,对图书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得出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促进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促进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说:其通过分析读者借阅历史数据了解读者的借阅习惯、发现得这的借阅兴趣,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给读者提供更多需要的资源。 4、整合服务评价体系 在评价上,图书馆多采用SERVQUAL、LiBQUAL+TM等评价体系来评价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监控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情况,生成服务状况评估表,促进管理者对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及时的调整,为读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真正推动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各项业务、读者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应用系统,是当前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主要技术手段,其在而Web2、0和Library2、0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但仍存在信息孤岛、集成管理效力低等问题。在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的发展下,图书馆管理系统将朝着管理思路的渗透、数据驱动管理、开放合作管理、整体服务评价体系等方向发展。 管理系统论文:如何看待知识管理系统的价值 就现在来讲,在良多管理者心里可能会存有这样的误会,在他们眼里,知识管理不过就是个文档的管理系统,或者者就是OA。知识管理不能够使企业出产患上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常常容易为人们所疏忽乃至摒弃,犹如大多数人不习气有条理的收拾日常工作或者者学习中取得的知识1样,每一当要历时候才发现怎样会找不到了。所以,咱们需要的不单单是1个用来加速轨制化体系过程的工具,还要以正确的目光来看待这些工作给咱们带来的实际价值和后续价值。 知识内容有体系:企业知识内容拥有1致的分类体系,灵便的内容组织方式,并且构成了按期的内容更新以及保护机制,保证了知识内容质量能够知足业务需求。这些零散的知识,假如可以构成长时间的体系化、结构化的知识累积,往后必定可以为知识的使用带来极大的利便。 知识管理有章可循:假如有了1个明确的知识管理推进机制,知识管理推进部门以及业务部门在知识管理建设中有明确的定位,并且构成了有章可循的运行、考查和鼓励轨制。员工就能够就知识管理方面的任何问题,找到对于应的岗位以及相应负责人,解除管理死角。 提倡知识同享的自觉性:通过知识同享平台,企业员工可以应用多种渠道主动同享以及学习知识,知识同享初步成为员工的1种工作方式。不单单降低了企业良多培训以及学习的本钱,也使患上员工可以真正从知识管理进程中获得价值,从而构成优良的工作习气并且不断加以传布、互补。终究构成企业独特的管理文化,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系统工具化:通过对于办公平台、协作平台、知识文档管理平台的计划、建设,逐渐构成员工日常工作进程中必需使用、依赖的核心工作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渐开发需求、调剂传统工作模式。同时,伴同新系统的树立,对于新增的系统进行集成,解除知识盲点。 管理系统论文:基于审计管理系统下的审计自动化管理创新 基于审计管理系统下的审计自动化管理创新 摘要:近年来,随着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客观需求日益迫切,审计机关对风控管理、机关事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越来越重视,不仅需要有相关的制度文件作支撑,更需要相关考核体系强化执行,但这些管理过程大部分处于手工状态,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执行过程混乱。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提出了一种在现有金审工程审计管理系统(AO20__)下,通过添加相关模块,实现审计机关全过程管理数字化的一种构想。 一、当前基层审计机关管理现状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程,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加强机关精细化管理和考核,然而,由于大多数工作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诸如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机关事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等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效率并不高,效果也未全部显现。 (一)项目质量控制情况 审计项目作为我国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主要模式,其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成败。目前各级审计机关依托审计署审计管理系统(OA)中的审计项目管理已基本实现审计项目计划、组织管理、项目执行等阶段和作业模式的数字化管理,但从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的角度来说,项目执行情况综合分析、审计审理事后处理机制、风险预防、项目跟踪整改、项目资源调配等方面仍采用人工作业模式,更有很多项目在上报优秀项目时才按照相关评选标准对程序进行规范,对资料进行修改、补充,而对于不需上报的项目是否达到基本标准,是否算合格项目没人去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管理执行的效率,同时对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也较难控制。 (二)绩效考核管理情况 对于审计机关的发展而言,核心资源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及各项工作的质量,而审计人员的能力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实践来提高,在金审一期、二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中,未将审计人员能力培养和审计人员项目管理执行的绩效考评纳入数字化审计建设重点,目前唯一涉及审计人员能力培养的模拟审计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案例较少,投资规模较大,一般适用于省级平台建设,并不适用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队伍的建设需求,在对审计人员的绩效评估方面,基层审计机关还在通过传统方式,由评选人员在考核时集中进行考核打分,这样就可能存在遗漏和分值不准,相关人员在得到得分排名后要求增加分数现象,给考核机构造成了工作不便,同时也可能造成大家认为考核不公平的想法,亟需通过建立一套人员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考核指标植入后自动进行评价。 (三)机关事务管理情况 财务和后勤保障作为机关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只要良好的财务及后勤保障,审计工作才能有条理、有计划的实施,目前通过传统记账工作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化审计管理,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管理此项工作,加剧了人员不足与工作任务重的矛盾,在工作人员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后勤人员的增加必然导致业务人员的减少,而传统的手工统计方式,无法给领导提供对机关事务中涉及的用款计划、审计过程中的非税收入、车辆管理事务的实时掌控。 (四)干部人事管理情况 审计干部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干部人事的综合管理也是审计机关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现有审计管理平台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对组织机构、人员信息、人员晋升、人员轮岗、人员培训、人员请假、人员调配的管理,不能动态的记录和监控人员信息,这就造成了管理过程不规范、没有办法为领导提供决策及监控手段等一系列问题。 二、基于审计管理系统平台工作的优势 审计管理系统由审计署机关辅助办公系统升级、改造而成。经过金审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已经形成一个为审计机关提供领导决策支持、公文流转办理、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关事务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协同工作平台。 在金审工程的整体指导思想下,审计管理系统部署涵盖署、省、市、县级审计机关,形成四级审计机关互通互联,审计署采用OA署专版,省、市审计采用OA地方1拖N,目前采用的OA为__版,在集中部署、节约投资的原则指导下,极大地降低了审计机关部署审计管理系统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截止到2013年初,全国审计机关审计管理系统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且已经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公文办理、业务管理、机关事务处理审计培训的日常办公应用平台,审计管理系统的覆盖和良好应用为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基于审计管理系统开展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是可行的。 三、基于审计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块构想 基于审计管理系统下的管理模块,核心在于对审计作业、审计机关管理的全过程、全流程监管、对作业数据和管理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这就要求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扩展数字化审计管理平台的应用实践,在实现对各类审计业务、管理、考核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以信息化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构建涵盖项目管理、风险防控、干部人事教育管理、财务及后勤保障管理、个人量化考核、短信任务提醒、OA应用展示、文明创建等在内的全面综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化审计机关,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一)审计业务管理模块 本模块应包括项目全过程管理、法规库和自由裁量权管理以及权利运行风险监控管理等内容。 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包括项目计划编制、项目组织执行、领导指挥、审计整改、法规库管理、优秀项目评选等内容管理,为审计人员和领导提供信息化帮助,确保审计项目的全流程信息可以方便、直观的得到管理、利用和展现,使领导和审计人员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对审计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在法规库和自由裁量权管理中,通过将法律法规库和自由裁量权有机集合,对于审计机关在审计执法中对违法行为如何处罚,从轻、从重还是免于处罚,有多种处罚时选择何种处罚、何时处罚、处罚的幅度以及适用哪些法律条款进行处罚等内容定制惯用量化处理机制,建议一套违法行为、违法情节、处罚标准、处罚金额和执法机构的自由裁量处理标准。 权利运行风控管理则是是通过对审计项目开展进行监控、风险预警、预警处置、跟踪整改,实现对审计权力运行过程中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的全面监控。 (二) 绩效考核管理模块 本模块应将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植入系统内,考核指标可随年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依托绩效考核管理评价模块,形成自动加人工相结合的打分模式,可按照一定周期(月、季、年)形成评分,被考核人员对每项指标进行网上自我评价,给出得分利用,上传相关的得分项证明材料,再由考核人员对自我评价分值进行复核认定,最终实现科学化项目KPI和人才KPI评价,并以报表、图表等可视化的形式将评分、排名进行展示,变被动式考核为主动考核形成人人自我加压,创新挣优,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 (三)机关事务管理模块 通过建立一套信息采录方式,将非税收入管理、用款计划管理以及车辆管理统一纳入审计管理系统的机关事务管理平台。一是用款计划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财务管理,强化用款审批的流程,完善用款计划制度,统计全局用款信息而规划的功能,包括用款计划的登记、审批流程管理以及用款计划按照时间、金额、总额、科室等维度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二是非税收入管理,为加强各科室非税收入,通过建立一套非税收入登录、对账、统计机制,将非税收入纯手工处理作业纳入数字化管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三是规范车辆管理,建立车辆信息化,实现年检自动提醒、定期保养提醒、维修记录登记、车辆出行、用车费用登记等管理。 (四)干部人事管理模块 应提供组织机构、人员信息、人员晋升、人员轮岗、人员请教等功能,帮助领导实现对干部人事的动态监控。 在对干部人事信息综合管理,需构建一个全面、完善、动态的人员档案信息库,为上层人员干部动态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组织机构管理提供组织机构维护,满足组织机构变动管理、机构日常维护、机构花名册管理等需求;通过对人员晋升信息维护,将每个人员的目标考核得分和平时工作情况,创先争优情况向结合由人事部门提出具体意见,再由局党组根据意见,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形成人员晋升初步意向,实现对人员晋升的集中化管理,体现以德才用干部;相关领导根据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实现人员在组织机构中的合理轮岗,同时对于触发轮岗条件或相同专业技能人员的岗位,系统自动给出提示信息,方便领导对轮岗进行科学化判断;将人员请假管理与机关现有考勤机制结合,实现人员请假登记管理功能。系统根据人员信息库参加工作时间计算出假期,人员在请假申请时,自动计算出该员工已清天数、剩余天数,请假人员提出请假申请,提交请假事由,请假类型,请假起止时间,并上传相关证明资料,再按照请销假相关制度交由人事部门,相关领导审批生效,销假时由人事部门人员确定销假,系统自动产生,本次请假超期天数。 管理系统论文:分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 摘 要: 从整个通讯工程项目管理当中,系统管理集成服务的建设是一种从决策支持、核心网络平台建设、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决策层建设方面对如何实现通信工程的信息化和综合集成化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系统的实现方法及特点,以期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化;信息化 1.引言 工程项目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发展趋势,对于通信工程项目当中实行集成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案。使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就是通过集成化的方法,用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把原有应用集成在一起,来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消息。同时,在建立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人机综合研讨厅的方法实现信息的综合集成,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服务。 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及优点 2.1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就是依据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综合考虑通信工程项目从发起到拆除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关系,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要素相互关系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项目各参与方的协调和整体优化而采用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项目管理模式。要取得成功的项目必须要有全面的项目管理,这个全面性至少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项目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项、分项构成,项目管理必须包括项目对象的全体。(2)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3)项目管理应包括全部的管理任务。有工期、费用、质量、合同资源,组织和信息的管理。忽略任何方面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项目管理至少是三维结构体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的各职能工作,各参加单位,各项活动,各个阶段融合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信息技术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基础,合适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保证。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要求在项目的发起阶段就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多重约束条件进行系统的考虑,明确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之间的影响和依赖关系,为之提供合适的沟通和协调平台,通过利用完善的信息技术形成动态的高效率的项目组织,全面实现业主的要求,达到令业主满意的最终目的。 2.2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优点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有以下优点:(1)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有力地保障通信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使业主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进行整体优化,充分发挥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的潜力,在保证项目顺利完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各参与方都能从中获利。(3)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同时通过同时参与的各企业的交流和配合,保障了设计和计划的可靠性和最优性,缩短了工期。 在通信工程建设业中推广实施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可以加快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通信工程项目的成本、优化有限资源的使用效果、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推广将导致工程建设业中各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变革,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 3. 通信工程项目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从前孤立的、阶段化的项目管理模式造成了目前的工程管理实践中的“舍本逐末”现象。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各阶段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种意外事件在所难免。管理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工程项目某个具体活动上,专注于处理和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种“症状解”做法在开始时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长此以往,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意外事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被视为是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人们普遍认为既然工程项目管理中意外事件不可避免,那么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重点就是如何提高应付各种事件的能力。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各种具体事件的处理上,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无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导致了更多所谓的突发事件,恶性循环作用在不断的增加。这种关注于各种事件本身的做法是造成目前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阶段分离脱节,工程质量低劣,控制不力的主要原因。这种“舍本逐末”做法是无法适应工程项目发展需要的,只能使突发事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做法是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根本解”的存在,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上,集中在各种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上,从全局对项目执行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进行集成化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要关注各具体活动之间、各参与方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各子过程之间的衔接环节进行管理。 4. 通讯项目系统的建设要求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应用海量存储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动态规划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等一系列技术,针对分布式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异构数据信息,提供专业的分析模型库,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应用与时间、对象属性相关联的一致、集成的中央数据仓储技术,支持复杂的、任意的查询方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OLAP)。该阶段是信息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用户在此得到的将不是简单的数据型信息资料,而是将信息全面升华得到的具有深远价值和意义的“知识”。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增值,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本质性的飞跃。 5. 通讯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 通讯项目系统建设信息化的总体功能中其各项功能的设置是按照结构进行整体部署,并结合公司的个性化需要而进行功能规划的。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结项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知识沉淀管理等,涉及内容有立 项管理、预算管理、任务管理(工作流管理)、物资管理、进度质量管理、变更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文档管理等。系统与知识管理平台、信息门户、OA都进行了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 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上该系统发挥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效应,尤其在项目计划、流程配置、流程监控、基站建设和OA流程集成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下从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 项目计划管理。 在项目公司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在项目任务书下达后进入项目计划阶段,在信息系统上根据项目的专业类型套用相应标准WBS模板,自动生成项目工作范围分解,并按照具体项目特点修正WBS结构,以此为依据,建立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 (2) 流程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启动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收尾阶段,在每个阶段根据项目专业类型的不同又包含许多工作子流程,而每个子流程又包含多个辅助流程,各类流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业务流程的流转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流、控制流的数据传递。在工作流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实现了流程配置灵活化、流程驱动自动化、工单派发自动化、管理人员待办工作自动提示。 (3) 基站建设。 基站建设流程是公司最为复杂的一类工程项目,它涉及到建站需求、现场勘查、建设审批、选址、选址合同、初步设计(规模和预算)、审批、开始建设(引电、土建、铁塔、无线基站四个单项的协同)、启动传输工程、发货、施工、完工、运维部门配数据开通。信息系统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关联相关合同信息管理、支付管理、配套设备清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信息,可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具体包括基站建设WBS编制、业务流程的驱动等。 (4) Portal集成。 企业信息门户(Portal)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信息集成及信息化管理的集成门户,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和数据都能通过企业Portal进行直接处理与访问,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Portal的集成包括了单点登录和业务流程的集成,工程管理业务的待办工作直接在Portal中进行提示,并能直接进入系统进行业务处理。 管理系统论文: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分析 1.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相应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加之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的提高,学院的教务处及系部的管理人员管理毕业论文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大量的纸制文件需要汇总,工作效率极为低下。而且由于对毕业论文“放羊式”的管理,管理人员无法跟踪到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也无法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情况。目前的监控和管理办法对于“学生如何写,教师如何指导”只能通过“事后”监控进行管理,很难做到“事中”监控和管理,由此可见,无法有效监督和管理毕业论文撰写和指导过程是管理中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 2.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分析 由于目前教师和学生沟通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所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解决毕业论文管理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计算机系统详细记录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形成的留言、文档、论文、评价、参考文献等信息,为监控和评价整个过程提供客观的支持性材料。管理人员实时分析这些过程性材料,并做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督促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论文,保证论文的质量。2.1过程数据的收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有师生双向选择、论文选题、开题、初稿检查、中期检查、论文定稿、答辩等环节。每一环节都会形成结果性信息或文件,需要计算机记录的信息有:论文选题情况、开题报告、初稿检查评价、中期检查评价;论文初稿、中稿、定稿;论文评语、答辩评语、论文成绩与答辩成绩。另外,还需要记录反映教师指导思想的任务书和对指导过程管理的通知公告等,反映学生对论文资料收集情况的参考资料、文献、调查数据等,反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交流信息,如留言、E-MAIL等。2.2动态评价数据的收集毕业论文是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努力,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时间和精力上大量投入,才有可能完成高质量的论文。计算机系统无法直接衡量教师指导的水平和学生论文的水平,系统只需要记录下他们互动的过程和形成的结果,通过这些结果可以看出他们是否认真努力,态度是否端正等反映主观能动性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有能力指导论文,学生也有能力完成论文,只要他们主观态度认真,就可以保证论文质量。对于教师和学生主观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整个过程中双方产生的过程性数据,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二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而产生的调查结果。管理人员定期通过系统发放问卷,由教师填写对每一个学生情况的问卷(主要是反映学生主观是否认真努力),由学生填写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的问卷(主要是反映教师主观是否认真努力,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很大帮助)。管理人员通过分析两方面的数据,对教师和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作为对教师考核和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2.3反馈与控制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跟踪整个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做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或学生,对于共性的问题要通过文件的形式下发给教师和学生,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对于不能认真执行有关规定的教师和学生个别予以单方面批评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的应该通过系统进行通报批评。 3.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用户根据以上分析和我院毕业论文管理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的用户应该包括系统管理员、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四种角色[2]。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权限设置和数据备份管理。管理人员主要完成对教师和学生信息基本管理、论文题目管理、指导教师与学生调剂、通知、过程监督、发放问卷、成绩管理、文件归档等。指导教师主要完成论文题目、下达任务书、论文查看与评价、回复学生提问、通知、成绩评定等。学生主要完成选择指导教师、选题、提交论文、提交参考文献及其它资料、留言、成绩查看等。3.2功能模块根据教师与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管理的需要,可将系统所需要的主要功能归类,形成以下几个主要模块[3]:(1)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用户可登录,修改和查看个人信息。(2)论文选题模块:每个指导教师提供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对于每个选题,教师给出简要介绍。学生在确定指导教师后,可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也可自己选题。(3)信息交流模块: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有任何疑问都可给指导教师留言提问。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可查看、删除和回复留言。(4)文件管理模块:管理员上传相关文件、模板、通知;教师通知、提交毕业论文指导的相关文件;学生提交论文、资料等文件。这些文件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完成后统一归档,以备将来查找。(5)调查模块:管理员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系统对问卷结果进行自动统计汇总,从而管理员能实时了解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调查的结果还将作为教师考核和学生成绩最终评定的依据。(6)过程监督模块:系统自 动汇总每一篇论文的进度和状态,如处于初稿、二稿、还是终稿阶段等,管理人员根据进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监督,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反馈和控制。(7)成绩模块:成绩模块主要用来公布成绩,供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供学生进行查询。 4.系统开发技术与运行管理 4.1系统开发技术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所以应该采用B/S架构。在开发技术上选择基于应用JAVA语言的struts2.0+hibernate框架技术,便于实现模块化开发,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为将来功能的扩展打下基础。在数据库方面可选择SQLServer2000,简单易用,完全可以满足系统的需求。4.2系统运行管理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辅助工具,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必要的过程数据和文件,使得管理人员克服了以往无法监督过程的困难,管理人员一定要利用这这些信息,做到及时的反馈与控制,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作用。同时,各院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应该制订一系列基于系统的管理与考核办法,激励教师和学生都能尽最大努力投入到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中。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系统、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有机结合的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系统。 5.结语 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是管理人员实现全过程监控的管理平台。一方面,它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很好地解决了当前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居两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记录过程数据和文件,能够实时监控论文进展,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克服了传统管理方式无法对过程进行监控的困境。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水平,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努力完成论文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证和提高论文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在其运行过程中人与系统的有机结合,也离不开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的有力执行。 管理系统论文: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问题分析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技术并不是问题,而且也已经很成熟了,难点是建设需求的提出、海量数据库建立、制度标准制订以及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既有先进技术手段又有行政管理方式,只有两者最佳结合才可以使新的城市管理模式高效、快捷、低成本运行,达到建设目标。而近年来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定位的认识,建设部和有关专家、试点城市普遍认为:“‘数字城市’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数字城市’将使城市规划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更多的信息量,更高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性,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并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城市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城市综合实力以及城市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gis的空间信息综合能力与直观表现能力,在处理城市复杂系统问题时,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全局观念与模拟直观感。” 一、建设需求分析 每个城市面积、所管城市部(事)件、机构设置都有很大区别,要使系统高效运行,就必须分析清楚所在城市管理现状,结合城市管理的实际状况确定工作流程、逻辑关系、最后确定建设实施方案。 二、创建海量数据库 城市中有大量城市部(事)件信息进入数字城管系统管理,并且定位这些城市部(事)件是由那些单位管理、具体位置和其属性。这样可以快速收集城管信息、快速定位、快速指挥责任单位、高效处理城市中发生的问题,并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达到建立系统的信息收集、指挥监督的目的。 三、制订制度标准 只有整个城市有统一的制度标准,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评价。立案标准:城市部(事)件,在什么标准下需要立案处置;处置标准:城市部(事)件问题,多长时间处理完毕是符合要求的;评价标准:依据每个城市管理的责任单位,所管部(事)件多少、处置结果情况,来综合评价这个单位的工作业绩,供领导、市民监督。同时也可以依据工作情况分析,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改进工作。 四、法规建设 一个城市的城市管理由众多部门来实现,既有政府所管的公共部分,也有社会管理部分。如何让城市中所有责任部门协调一致,就要有一个规章来统一协调工作,规定其所涉及部门、部门责任、综合评价和奖罚,让城市管理法制化、制度化。 五、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 合理设置机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题条件,而且应有权威。城市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机构设置应参照市长热线、便民中心和目标督办的组建,设在政府办公厅,让管理工作有权威、工作效率更高。 经费保障应坚持以费养事的原则,系统的维护、数字采集更新、监督员的管理都可以市场运作方式进行,以费养事。有相应的经费保障,才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让城市和谐、靓丽、有序、适宜居住。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个大系统而且比较复杂,其复杂不在技术而是管理者的观念、管理体制的整合,只有最佳结合才会发挥作用,获得效果。 管理系统论文:探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提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EMS),人们就会想到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给链管理(SCM),产品寿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数据管理(PDM)等管理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各样品牌的应用解决方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如用友ERP、海艾迪C-EMS和M-EMS及SAP信息管理系统等等。我们同时也会想到这些信息系统会减少库存占用,降低成本,加快新品上市时间获得更多收益,整合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等等,但对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加强企业的知识管理(KM),减少对企业员工个人知识的过分依靠性等方面的功能却并不很清楚。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依靠于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可以生存和发展,尤其当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和信息获取或使用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改之地的关键。从事企业管理的人都清楚,企业的人才流失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企业员工的个人头脑是知识的载体,人才流动实际上是知识在流动。那么如何实现人走而知识却可以继续在企业中留存呢?如何实现知识不仅在某个人头脑中,而在组织的系统中并持续发挥其功能呢?如何使企业的知识可以不断积累并让每个员工快速把握而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呢?如何使新员工可以迅速在老员工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呢?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管理 要弄清以上新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弄清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入手。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定义如下摘要: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摘要: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熟悉。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地以信息为依据采取行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MS)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从目前已经大量应用的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摘要: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 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 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和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从以上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功能,具体表现在摘要: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新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功能。 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新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和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新问题。 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 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靠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功能。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和选择、组织和程序、压缩和提炼、归类和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定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新问题,重视人和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假如不拿出来和他人共享,将导致摘要:(1)核心信息把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2)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3)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和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新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最后,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和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和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和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管理系统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系统构建分析 摘要: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在介绍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因果关系分析,进而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内容和特征,指出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内容。 关键词: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指标;指标体系 1 平衡计分卡概述 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大卫·P·诺顿于1992年发明并且推广的一种全新的绩效管理方法。用其创始人的话来说:“平衡积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进行周期性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该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审视企业业绩,完全改变了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式,并推动企业自觉去建立实现战略的目标体系。 1.1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1)财务方面。 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平衡计分卡保留了财务方面的指标:财务目标能够集中体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即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率,财务指标能够综合地体现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绩效衡量方法能够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是否正在为最终财务状况的改善做出贡献;财务指标体现了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内部业务流程。 内部流程方面是企业从内部业务角度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内部流程是形成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过程,是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客户满意、股东价值的实现都要从内部经营过程中获得支持。内部经营过程可以按普通价值链原理分为三个过程:创新、经营和售后服务。 (3)客户价值。 客户方面是企业从客户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客户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客户观,做到真正了解客户,不断满足客户的需要,使企业的产品能够适应市场需要,顺利实现产品的价值,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客户方面的典型指标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留住率、新客户获得率、顾客获利能力和市场份额等。 (4)学习创新与成长性。 学习与成长方面是企业从学习和成长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无论在什么时候,企业的经营都离不开以下基本要素:雇员、信息系统、规章制度。这些要素构成了企业学习与成长方面的主要内容,它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般来说,学习与成长方面的雇员部分主要是指雇员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核心是激发雇员的活力和提高其技术水平,其衡量指标主要有培训支出、雇员学历或职称构成、雇员技术水平、雇员满意度、雇员积极性、雇员保留率和雇员生产率等。 信息系统部分则主要是指企业对内外部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应用系统,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要能够保证企业雇员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有关客户、内部流程以及财务决策后果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主要是通过信息处理和响应的时间以及信息覆盖比率等指标来进行衡量。 规章制度部分主要是指企业用于组织日常工作的规章制度,其核心在于为员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能够有效地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整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1)反应了企业战略的科学发展观。 平衡记分卡的功能在于以战略为核心。平衡记分卡所指的平衡、是一种综合的平衡、动态的平衡、战略的平衡、增量的平衡。 (2)对指标体系的完善。 平衡计分卡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竞争能力进行系统完整的评价。 (3)对战略管理的支持。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管理系统所强调的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竞争需要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沟通实现企业目标的层层分解,在平衡企业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传统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对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真正将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的绩效管理地位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 (4)对组织学习的促进。 学习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它能使员工的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因此,组织学习不仅是对员工的一种激励方式,而且是对他们自我实现愿景的强化,从而促进了员工创造性的发挥。 2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因果关系分析 平衡计分卡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业绩评价来协调目标、战略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实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营结果与执行动因之间的均衡完成了将企业经营的任务和策略向有形目标的转换。它体现了财务与非财务评价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要求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前置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 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绩效管理 3.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绩效管理从最初侧重于结果管理逐渐过渡到侧重行为过程的管理,并最终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平衡计分卡的出现及其与绩效管理的结合正好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向,其作用是理清企业战略目标,再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保证每个部门的运作目标与企业的战略是一致之后,再将部门的运作目标分解到岗位,保证每个岗位的执行目标与部门的运作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具体表现如下: (1)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促使公司战略的显式化管理,它要求将公司的战略与绩效管理相连接,因此它会促使你主动对自身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进行检讨,设定战略目标。 (2)在明晰了公司的战略后,平衡计分卡将会与公司的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平衡计分卡首先是将公司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战略转化为绩效指标并分解到公司的每一个部门形成每个部门的绩效指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形成每个岗位的绩效指标,同时还会 促使员工将现实的行动计划与指标联系起来,配置资源,确保计划、指标与战略目标的实现。 (3)平衡计分卡也是进行绩效指导与反馈的重要工具,它能持续的对公司各个层面的绩效实施监控,实现沟通,以确保整体业绩达成,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转 (4)平衡计分卡还是考核评价的工具,它与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有效地结合能够实现合理的绩效回报,以激励公司的全体员工,提高他们实现绩效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以看出,平衡计分卡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实现战略的“精确制导”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是连接公司战略与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工具。平衡计分卡体系使企业迅速捕捉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跟进内部改进,提高战略性学习能力,提升企业的灵活性。 3.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特征 (1)以战略为核心。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产生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绩效管理系统框架,同时也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其方法主要是通过与CSF(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和KPI(关键绩效指标)相结合来设置绩效管理系统,描述企业的战略框架。并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链来表现组织的战略管理轨迹,从而实现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与战略修正的目的,如图1所示。图1清楚显示平衡计分卡把战略放在了绩效管理过程的核心地位,通过相应绩效指标的设计与分解和绩效考核与激励,将企业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进行层层落实。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计分卡既是一个绩效管理系统,又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 (2)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另一本质特征是既注重对经营目标完成程度的管理,又注重对经营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过去,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管理系统主要侧重于短期目标完成程度的管理,而忽略了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这种绩效管理系统往往会给下属单位这样一种导向,即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够完成总部下达的目标任务就可以了。这种导向将会造成企业下属单位采取非正确的方式来完成它的短期目标,从而会伤害企业整体、长远的利益,妨碍企业整体战略的贯彻、落实和调整。一个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是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方面通过财务指标来对企业目标完成程度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链为基础,分别设置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成长等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来对企业目标完成过程进行管理,进而达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的效果。 (3)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衡。 基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指标间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通过这种因果关系链,企业可以将其长期目标层层分解为短期目标,当企业实现了经过自上而下分解的短期目标时,实质上也是向企业长期战略目标靠近了一步。因此,企业通过管理短期目标,可自动实现长期目标,从而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 (4)关注学习和能力发展。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系统要想正常运转,要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从对战略的透彻理解到绩效指标的制定到假设的检验和指标的修正都要求全体员工广泛的参与。 (5)具有很强的战略适应性。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根据竞争的需要适时改变自己的竞争战略。战略的改变要求与之相应的绩效管理系统也随之改变。基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指标体系直接来源于企业竞争战略,而且具有精简明确、重点突出的特点,很容易根据战略需要进行改变。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一般都有与之配套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强有力的支持,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绩效反馈的迅速也提高了系统的应变性和适应性。 4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内容 平衡计分卡用一套与战略相关的多层次指标来综合、及时地评价企业业绩。具体构建内容如下: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由企业的财务指标和一系列非财务指标构成的,在平衡计分卡中,企业的财务指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指标;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有:顾客导向的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企业内部流程绩效指标;企业学习、创新和发展绩效指标。 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企业的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由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得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然后再分解到每个部门里面的每个员工。这样就把员工的日常工作,跟企业战略目标建立一个自然的联系。平衡计分卡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平衡计分卡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这四个视角向组织内各层次的人员传递公司的战略,以及每个步骤中各自的使命,最终帮助组织达成目标,从而有效地解决传统方法的局限。平衡计分卡从四个不同的视角,提供了一种考察价值创造的战略方法:①财务视角。就是“我们如何满足股东”的问题,从股东角度来看,企业增长、利润率以及风险战略。传统的财务指标通常涉及盈利、增长和股东价值等方面,目的在于检测公司的战略执行和利润增加状况;而平衡计分卡财务计量的典型指标有利润、现金流量、资本报酬率、销售增长率以及经济附加值等;②顾客视角。对顾客的计量主要针对为企业提供长期盈利能力的顾客群,既包括现有顾客,又包括潜在顾客。涉及到的计量指标主要有按时交货率、新产品销售所占百分比、重要客户的购买份额、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新客户保持率、顾客盈利性和市场份额、客户排名顺序等;③内部运作流程视角。内部业务维度着眼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回答的是“我们必须擅长什么”的问题。使各种业务流程满足顾客和股东需求的优先战略,主要包括长期革新和短期经营两个周期的计量,是为了确定企业需要优化的内部过程。对内部过程的计量就是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一般来说包括革新、经营和售后服务三个过程;④学习和成长。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十分关键,而学习和成长关注的就是“我们是否能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的问题,它主要来源于员工的再培训和企业组织程序的改善等。对员工的计量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和员工技能水平等;对企业组织程序的计量主要是检验员工的合作和交流情况,可以通过内部过程的改善率来衡量。优先创造一种支持公司变化、革新和成长的气候。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平衡计分卡,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测量自己的公司如何为当前以及未来的顾客创造价值。在保持对财务业绩关注的同时,平衡计分卡清楚地表明了长期价值和竞争业绩的驱动因素。 管理系统论文: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论文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二、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30%,预测2010年将接近50%;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13亿多辆。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
酒店餐饮论文:试谈酒店业如何进行餐饮成本控制 【摘要】 餐饮成本控制是餐饮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餐饮的成本结构制约着餐饮产品的价格,而餐饮的价格又影响着餐厅的经营和上座率,因此,餐饮成本控制是餐饮经营的关键。在餐饮经营中,保持或降低餐饮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和经营费用,尽量提高食品原材料成本的比例,使餐饮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更符合市场要求、更有竞争力,是保证餐饮经营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餐饮业; 成本控制; 措施 餐饮和客房是酒店营业的两大支柱。经销餐饮远比经销客房潜力大,效益好,因为餐饮不但面向酒店的住客,而且还面向当地的企业、机关、居民等。一家餐饮经销比较好的酒店,其餐饮收入往往赶上甚至超过客房营业收入。科学地组织餐饮成本控制可以提高餐厅的经营与管理水平,减少物质和劳动消耗,使餐厅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餐饮成本控制关系到餐饮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关系到餐厅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时也关系到顾客的利益及满足顾客对餐饮质量和价格的需求,从而促进餐饮产品的销售。因此餐饮成本控制在酒店经营和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餐饮成本控制是指在餐饮生产经营中,管理人员按照餐厅规定的成本标准,对餐饮产品的各成本因素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调节,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以将餐饮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保证实现酒店的成本目标。餐饮业的成本结构,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所谓直接成本,是指餐企在一定时期内耗用的原材料、调料和配料总成本,也是餐饮业务中最主要的支出。原材料是加工制作各种餐饮产品的主料,如面粉、大米、鸡、鸭、鱼、肉、海产品等;配料是指加工制作各种餐饮产品必要的辅助材料,以各种蔬菜为主;调料是指加工制作各种餐饮产品过程中附加的各种调味品,如油、盐、酱油、味精等。所谓间接成本,是指在产品加工制作过程中耗费的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由此可知,餐饮成本控制的范围,包括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控制,从财务分析上看,餐企的日常经营消耗主要集中在菜品的原材料、调料和配料上, 在餐饮经营中,保持和降低餐饮成本中的食品原材料成本和经营费用,尽量提高食品原材料成本的比例,使餐饮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更符合市场要求,更具竞争力,是保证餐厅经营效果、增强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那么如何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损耗是餐饮成本控制的关键。笔者就直接成本的控制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制定严格规范的采购制度以控制采购成本 原材料购入关系到饮食制品的成本大小以及质量的好坏,必须对其加强管理。既要保证生产服务的正常需要,又要保证不造成积压,尤其是容易腐烂和不宜长期储存的原材料,更应根据生产的需要和原材料本身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采购,以防止损失和浪费。所以餐饮企业应制定以下采购制度。 (一)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流程 1.厨师长或厨房部的负责人每天晚上根据本部门的需求、物资储备情况确定物资采购量,并填制“请购单”报送采购部门。 2.仓库部门在各种物品库存量到达最低界线时填写“请购单”。库存量最低界线,也称采购线,是酒店为保证供应,减少资金积压而确定的订货点的库存量,它主要根据各种物品的每日消耗数量、保存期限、进货难易程度以及从订货到进货入库的间隔天数等因素一一确定。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制订,报送财务部经理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以书面方式通知供货商。 (二)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财务部设立专门的物价员,定期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价格咨询,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物资采购的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于每天使用的蔬菜、肉、禽、蛋、水果等原材料,根据市场行情每半个月公开报价一次,并召开定价例会,定价人员由使用部门负责人、采购员、财务部经理、物价员、库管人员组成,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对新增物资及大宗物资、零星紧急采购的物资,须附有经批准的采购单才能报账。 (三)建立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 1.设置专门的验收区域,包括验收办公室、检验测试装置和临时贮藏场地。另外,酒店应设置一种在验收时使用的印戳或标记以防重复点算。 2.验收人员一般从仓库、厨房及成本核算人员中选用,选用的人员必须具有酒店物品的基本知识,鉴别购进物品与订货单上的质量要求是否一致的能力和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必须熟悉酒店所规定的验收制度和验收标准,有权拒收质量低劣、规格不符的货品,有权拒收任何未经批准的物品采购。 3.验收程序,货品到后,验收人员根据订货单的内容做好两项工作:盘点数量和检查质量。盘点数量时应注意,如果是密封的容器,应逐个检查是否有启封的痕迹,并逐个过称,以防短缺;如果是袋装货品,应通过点数或称重,检查袋上印刷的重量是否与实际一致。全部货品的测试、检验、过磅、清点等工作应尽量在送货人在场时做完,以便一旦发现数量或质量的差错,有第三者在场认可。库存管理员对物资采购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数量、质量、标准与计划以及报价,通过严格的验收制度进行把关。对于不需要的超量进货、质量低劣、规格不符及未经批准采购的物品有权拒收,对于价格和数量与采购单上不一致的及时进行纠正;验货结束后库管员要填制验收单据,验收单通常有两种形势:一种是验收人员根据点收的货品自制一份验收清单;另一种是验收人员直接在送货人或供货商带来的一式三联的送货单据上盖章收讫。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验收单据,都应做到收货单据清楚、明确、整洁,便于审核,防止字迹了草,模糊不清,乱涂乱改。验收工作完成后,将收货单和发票订在一起,送交财务部负责核准付款的人员。 (四)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制定严格的库存管理出入库手续,以及各部门原辅料的领用制度,餐企经营所需购入的物资均须办理验收入库手续,所有的出库须先填制领料单,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生效,严禁无单领料或白条领料,严禁涂改领料单,由于领用不当或安排使用不当造成霉变、过期等浪费现象,一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建立严格的报损报丢和存货清查制度 对于餐企经常遇到的原材料、烟酒的变质、损坏、丢失应该制定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并制定合理的报损率,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财务、库管,按品名、规格、称斤两填写报损单,报损品种需由采购部经理鉴定分析后,签字报损;报损单汇总每天报总经理,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每月末,财务部要对存货进行清查,这样一方面可以查清账实不符的原因,及时发现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手续和审核制度,保证存货的安全和完整;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库存的各种存货数量,检查分析企业各种存货有无超储积压现象,检查存货有无因储存时间太长而发生损坏变质现象,有利于及时处理上述现象,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 二、利用先进的酒店管理系统,实现标准化的餐饮成本核算体系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度 餐饮产品多为现做现卖,并且品种多,用料复杂,故很难对每一品种实际耗用原材料进行准确核算,客观上需要对各种饭菜制订一个合理的投料标准,即配料定额成本。配料定额成本是指单位饮食制品耗用原材料实物数量定额的货币价值,是由投料数量定额与投料单价组成,投料数量定额一般是按每道菜试制结果,考虑不同地区饮食习惯、风味特点并结合厨师经验,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财务部门要根据投料数量定额与投料单价制作出标准成本卡,以此作为衡量饮食产品用料,检查其质量,核算、监督并控制其成本水平的依据,并要经常地、不定期地对厨房部考核定额的执行情况,检查各菜品、主食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有无差异,有无跑冒漏滴及因保管不善而发生原材料残损或变质现象。把厨师的奖金与出品业绩和成本控制挂钩,以提高厨师的节约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 (二)合理制订本酒店的毛利率 餐饮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的制定与毛利率的高低密切相关,毛利率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酒店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酒店要根据自身的规格档次以及市场行情合理制订毛利率,并分档口制订毛利率以及上下浮动比例(比如热菜、凉菜、酒水的毛利率是不一样的)。制定毛利率时既要认真研究客人的消费心理,考虑顾客对付出价格需要获取更多价值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酒店获取合理利润的愿望。 (三)定期进行科学而准确的成本分析 财务部每月末要召开成本分析会,分析每一菜品、每一台、每一宴会、每一个档口的成本率,将各档口的成本与实现的收入进行对比,及时分析滞销菜品情况,对成本率高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编制成本日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书,还可以通过成熟的酒店管理系统实现成本分解,进销核对,通过销售的菜品数量计算出主辅助料的理论成本,并自动核减库存量,期末与库存管理系统提供的实际盘点报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标准成本卡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此外,对于投入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在当月未全部消耗的情况下,正确计算月末厨房已领未用、或产品未销售原材料的结存额,这个计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本期已销餐饮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对酒店当期财务成果有着重要影响。 三、其他影响餐饮直接成本的因素分析 除上面介绍的原材料的采购和餐饮成本的计算方法外,影响餐饮直接成本的还有菜单的设计、制作的过程和服务的方法,每一阶段都与直接成本息息相关,自然应严加督导。 (一)菜单的设计 菜单作为一种餐饮销售的信息传播媒介,在餐厅与顾客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是餐饮生产和服务的计划书,对餐厅的经营效益高低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又是顾客进入餐厅后对餐厅认知的介绍书,直接提供顾客对菜品进行选择。所以设计菜单时不仅要考虑到菜品销售情况,更要考虑其赢利能力,如果菜的价格过高,顾客可能接受不了;如果菜的价格过低,又会影响毛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因此,设计菜单时,应适当降低高成本菜的毛利而提高低成本菜的毛利,以保证总体达到规定的毛利率。 (二)餐饮的制作 制作人员一时疏忽,或温度、时间掌握不当,或份量计算错误,或处理方式失当,往往会造成食物的浪费而增加成本。因此要鼓励使用标准食谱和标准份量来严密地控制食物的充分利用。 (三)服务的方法 没有标准器具提供使用,对于剩余的食物没有适当加以处理,对于食物卖出量与厨房出货量没有详细记录,延迟送食物给客人引起退单,都会造成食物的浪费和损耗,影响成本,所以预先规划妥善的服务流程,将有助于控制成本。 可见,餐饮成本控制需要所有与成本相关人员的参与,每位员工都要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与增加餐饮销售额同等重要,认识到菜点加工的成本控制不仅关系到餐厅目前的利益,而且决定着酒店长期的稳定发展,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这样,全体员工才能积极主动地按要求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工作。此外,餐饮成本控制不能建立在人人自觉的美好愿望之上,应当有一套贯穿于所有环节的成本控制流程和制度,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餐饮经营成本,力求最大利润,进而有效地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酒店经营目标。 餐饮成本控制,除保持成本不上升外,可能更多的是希望成本每年都有一定的降低幅度,但成本降低总有一个限度,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餐企只有从创新着手来降低成本。从技术创新上降低原料用量或寻找新的、价格低的菜品原料替代原有的、价格较高的原料;从工艺创新上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原料的损耗量,提高成品率或一级品率;从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创新上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以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与固定成本含量;从营销方式创新上增加销量,降低单位产品的营销成本。只有不断创新,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来鼓励创新,才是餐企不断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 酒店餐饮论文:以体验经济理论引导酒店餐饮发展 一、酒店餐饮风云突变提出的课题 近年来,社会餐饮发展迅猛,民营企业异军突起,餐饮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酒店餐饮造成很大冲击,酒店餐饮何去何从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至2001年底,我国餐饮网点已达35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2001年全社会餐饮营业额达4368.9亿元,比2000年增长16.4%,增加额超过600亿元,增幅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高出6.3个百分点,对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贡献。预计2002年全社会餐饮营业额增幅在16%左右,有望达到5000亿大关。如此大的奶酪,怎不令人动心。 然而,与餐饮发展的总趋势相左,酒店餐饮近年来却逐年下降。从酒店内部看,由于餐饮中劳动力成本的比重大,获利能力是无法与客房相比的;从外部来看,酒店餐饮的体制、机制更是无法与社会餐饮相比的。因此,酒店餐饮不敌社会餐饮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酒店集团近年的实践来看,除了高星级酒店必须以餐饮为配套的必备条件外,低星级酒店中的餐饮确在逐步萎缩,有的改变功能、有的餐饮场地对外出租,而新兴的经济型旅馆则尽量回避餐饮。 但是,酒店餐饮中依然存在强项,婚宴就是明显的例子,以新亚股份为例,2002年5月1日至7日的长假中,酒店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2%,但餐饮中的婚宴收入却同比上升9.1%。因此,不能笼统地讨论酒店餐饮,而应该扬酒店之长、避酒店之短,发展适合于酒店特点的餐饮类型。 发展酒店餐饮必须要有基础研究,从战术上讲,内容包括菜谱、定价等,从战略上看,必须要有理论引导。我认为,以体验经济理论引导酒店餐饮发展也许不失为方案之一。 二、星巴克一鸣惊人的启示和酒店体验经济的萌芽 美国电影《白鲸》中有一位酷嗜咖啡的大副名叫星巴克(Starbucks),他的大名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经营的咖啡连锁企业的品牌,其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星巴克自2000年5月登陆上海后,一年半中很快就开出了18家连锁店,19元左右一杯的意式咖啡和10元左右一份的点心征服了上海的白领,忠实客户的队伍正在日益扩大中,白领认同了这里的氛围、情调、体验和时尚。在这里,客人和咖啡师之间、客人和客人之间的真诚互动令人神往。在这都市闹中取静的幽雅环境中,有精选的轻音乐、有轻松闲适的聊天欲望,一种以顾客体验为核心的咖啡文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正是新服务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再以日本的情况来看,自1996年开设第一家星巴克以后一直大受欢迎,2000年的销售额为2.42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一倍,利润达1170万美元,其品牌在日本已家喻户晓,至2001年10月已开出300家,计划3年中再开180家。2000年,星巴克总公司的营业收入已达到22亿美元,预示了体验经济的无量前途。 体验经济包含轻松、时尚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崇尚创新的追求,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环境和服务,把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结合了起来,这些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精髓。 体验经济是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导向开展经营的方式,其产品几乎完全隐藏到服务背后,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产品要依赖于服务所创造的条件,星巴克就是生动的一例。 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酒店,体验经济的萌芽实际上已经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将其提高到理性上来认识。婚宴是比较普遍的例子,因为酒店能够提供婚礼的体验。海内外许多游客不惜提前在和平饭店订座就餐,就是因为需要怀旧体验;在锦江饭店也有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体验因素;在东湖集团下属的花园宾馆里,人们在就餐的同时又消费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 近年来,酒店业中已经出现有意识地应用体验经济的例子,在深圳和海南出现了威尼斯大酒店和金银岛大酒店,这就是典型的主题酒店,酒店环绕主题营造硬件和软件,从而制造出主题的体验。 三、体验经济兴起的必然性 回首历史长河,每当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就会相应加快,当年工业革命时是如此,现在信息革命时也是如此,因为科学技术和顾客需求决定了产品类型及服务方式,目前,一种新服务经济正大行其道,发展速度令人炫目。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四个阶段,又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将产业经济发展划分为制造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和体验业经济三个阶段,并把体验业作为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体验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开发,美国的休闲业已成为第一产业,据预测到2015年时将独占GNP中的半壁江山;日本2001年仅电子游戏产业就占了全国经济的20%,超过汽车工业成为第一产业:韩国的游戏产业也成为最有利润的行业,产值达2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30—40%。 1999年4月,由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初版时,受到了广泛注意,该书提出了“工作是剧场、生意是舞台”,体验经济从此走红。 其实,人的需求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体验需求是人的需求之一。马克思预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是一种快乐”。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体验经济就是满足人们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形态。 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主要研究的不是提供产品,而是提供舞台.,体验要素依附在产品和服务之中,消费的只是过程,消费者成为这一过程的产品,当过程结束后,体验记忆会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脑中。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体验付费,因为这种体验在人们生活水平到了一定程度时已成为迫切的需求,消费者自己进行或参与了这一过程,情感和心理得到了满足。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生意好的餐馆并不是价廉物美的那种,而是价格虽贵、但有特色的那种,这里所说的特色不光是菜肴,而且包括多媒体的氛围,还包括就餐人员的修养及互动的感受。当然,在营业收入里面,我们也拿到了体验因素相应的、可观的一块,由于固定成本已经剔除,我们取得的这一块增量就全额转化为利润。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星巴克的奇迹会发生,为什么星巴克的咖啡和点心这么贵还大受欢迎,因为在星巴克里有年轻白领的体验因素,在星巴克的售价中包含有体验因素的价格。同样,在肯德基里也何尝不是有着儿童的体验因素呢。 由于体验经济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我们和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且我国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已和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海外含有体验经济的企业进入的还不多,我们应该及早研究如何来顺应这一变化,争夺这块大奶酪。发展体验经济不一定要另起炉灶,我国服务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在传统的服务业中加入体验要素不失为一条捷径。 四、体验经济在酒店餐饮中的运用 那么,让我们来讨论,为了在传统的酒店餐饮中加入体验的要素,我们应该考虑些什么呢? 第一,我们要在考虑人们就餐需求的同时考虑人们的精神需求; 第二,这种精神需求要从多样化、个性化、多媒体方式来研究; 第三,要重视把文化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知识就是利润。 加入体验因素的实现途径和载体是什么呢,最常用的方法是主题 化,就是把经营场所主题化,使其硬件和软件都为其服务。现在,酒店餐饮的市场定位已普遍受到重视,大家通常关心的是价格的高、中、低档和菜谱菜系方面,以此通过市场细分来吸引各种消费层次和口味的顾客,经营者的思维局限于定价策略和菜谱调整。 当今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独具个性的人文景观或历史遗产,这个文化宝库不加利用实在是非常可惜。无论何种文化定位都要选择一个主题,在此主题下营造相应的环境和程式,从而烘托出一种气氛和情调,以此产生吸引力和新鲜感。主题可以选自小说、电影、名人、学科等领域,五花八门,无所不可。在某一主题之下,装修、用具、服装及背景音乐应与之相适应,其间还可以穿插配合的小场景助兴。 对于社会餐饮来说,酒店的综合优势是它们所不具备的。由于有了婚房和大堂,酒店的婚宴就有了优势。其实,婚宴无非就是就餐加婚礼体验,同理,我们可以使就餐加上其他内容的体验,从而使酒店餐饮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当前开放的背景下,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形势下,酒店餐饮中再强调涉外餐饮的区分已无很大必要,我们只要再多考虑涉外餐饮的特点,不必特地把涉外餐饮从酒店餐饮中分离出来。 我们相信,酒店餐饮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大的发展。 酒店餐饮论文:酒店管理餐饮成本控制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餐饮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酒店的盈利能力。作为酒店管理的学生,学习《餐饮成本控制》对于其将来在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多数院校也将《餐饮成本控制》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结合历年餐饮成本控制的相关论文及笔者教学研究从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现状,教师、学校、等角度对酒店管理专业在该门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不但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盈利,更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截至年末,旅游院校总数2307所,在校学生为79.7万人[1]。全年,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475.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3.3万人次,增长2.9%。作为餐饮成本控制课程专业教师,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论文,就该课程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改革。 一、《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2003至2017年初,在知网上以餐饮成本控制为题目共检索到143篇论文,以餐饮成本控制在全文范围检索共收索到论文962篇,这些论文大都提出了饭店业的餐饮成本控制的问题,但是这么多的论文却鲜有高校关于《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只是在2017年粟娟[2]发表了一篇名为《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的论文。较少的教改论文一方面表现院校或者课程教师对该门课程的改革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该门课程教学较为成熟,从现在酒店人才培养的数量和酒店也对餐饮成本控制提出的问题来看,《餐饮成本控制》教改文献较少的原因应该是前者。笔者认为出现前者原因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教师、学校。在知网上以962篇餐饮成本相关论文为基准,收索餐饮成本教学相关8个热点词并汇总分析结果见下图1。有图可知,酒店业对于餐饮成本控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管理、分析,采购,标准成本。实际上这些关注点《餐饮成本控制》课程内容均有涉及,只是内容的侧重点比例所差异。 二、教师与《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 在课程关联度上,一般情况下,《餐饮成本控制》课程是《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课程等财会类课程的后续课程,而这两门课程学习的情况对《餐饮成本控制》最初的学习态度是有明显影响的。所以对于财会类课程的教师应该组成教学团队,相互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餐饮成本控制》课程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不拘泥于一本教材,并结合相关论文资料。虽然像很多课程一样,提到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实际经验,笔者认为,这其实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问题是一颗积极与行业对接的心。实际经验一方面可以通过研究热点问题和相关论文获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论坛、会议、甚至广泛的结交行业人才并及时与毕业后在此方面就业的毕业生交流。只有不断的结合实际案例,才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课程的重要性,也才能使得教师自身不断进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在讲授《餐饮成本控制》时,可使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法,让学生为某个项目做成本预算及核算,通过这样的分析、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也能更好的学到相关知识。此外,再结合一些多媒体教学。在科技发生突飞猛进的时代下成长的零零后逐渐进入大学校园,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上他们愿意听和上他们应该听的课是每个老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三、酒店管理院校与《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 院校对于学科的建设除了注重立竿见影的课程如《国际接待礼仪》这类课程外,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未来发展前景的课程,《餐饮成本控制》就属于或者,不论学生将来是创业还是就业,良好的成本意识都会让学生受益不少。所以,相关院校也应该积极为此类课程的教师提供行业交流的机会。更何况酒店管理专业与行业对接的空间非常大,酒店也非常乐意与相关教师交流,比如万豪集团旗下的万里豪程项目。院校应该积极与行业结成相互促进的联盟,互相进步,例如三亚学院与201年1月成立的海南省酒店人才培养创新联盟,这就为酒店业与学术界的相互交流和促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次在教学班级的设置上,《餐饮成本控制》最好实行小班教学,便于学生与教师的更好更多的交流,让学生在普遍任务较难掌握的课程中受到更多的关注。 四、总结 《餐饮成本控制》课程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在酒店管理的中高层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紧密与行业对接,多渠道整合资源,才能让《餐饮成本控制》课程使教师和学生双赢。 作者:李鹏 酒店餐饮论文:餐饮酒店装饰设计 1红色文化与餐饮空间软装饰的关系 (1)餐饮空间软装饰是红色文化的一种表现载体。虽然轰轰烈烈的中国共产党带领贫苦大众为把外族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并推翻三座大山,和建设新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而在这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却永远闪耀着光芒。以前红色文化都是以电影、电视连续剧和戏剧等形式来宣传,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于时展的需求。“民以食为天”,餐饮在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软装饰近年来发展迅速,餐饮空间软装饰也可以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表现载体,有着非常广的受众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比如现在无锡餐饮市场上,就主要有两家也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餐馆,一家是“”,另一家是“江南”,做的就比较成功。(2)红色文化是软装饰在餐饮空间中的一种风格体现。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主题餐厅的类型有“运动”型、“农家风味”型、“素食”型、“异域风情”型、“另类”型、“典型文化代表人物”型、“怀旧复古”型、“绿色生态环保”型等等类型,都是通过文化嫁接的方式,围绕一个或者多个文化主题,通过对软装饰的选配和布置,来营造独特的环境氛围,提供特色饮食服务的主题餐厅类型。而红色文化也是对软装饰在餐饮空间中的一个风格体现,让置身于餐厅享受美食同时,能通过餐厅的家具、挂画、条幅、工艺品,甚至戏剧等形式来营造独特的环境和氛围,让人们激起对红色年代怀念和追思。在一个餐厅中不仅解决温饱问题,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得到熏陶,体验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并学会感恩。 2红色文化和餐饮空间软装饰结合的原则 (1)红色文化时尚化原则。红色文化是属于一种传统的文化,但由于与以往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等等的不同,以及人们的观念和喜好也有所转变,因此,如果一味把红色文化所有的传统的元素或者物件原模原样的搬到餐饮空间里,也是不现实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变化是非常大的,不管饮食各方面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应该把红色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及其所体现的元素和物件,结合当前流行的和时尚的观念和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既能反映出红色的文化,唤醒老一辈的美好回忆,并也能紧跟时展的步伐,不致让人感到与时代脱节。(2)地域性原则。红色文化在与餐饮空间软装饰结合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地域性差异。我们祖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习俗,包括餐饮方面、软装饰方面等。因此红色文化与餐饮空间软装饰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应考虑使用当地特有的元素和风俗习惯来布置餐饮空间。比如杭州“天地一家”秉承了江南西子湖畔的文人情致,以南宋古典风格作为基调,空间组织富于江南园林的流动之美;安卧在京城的“天地一家”更偏重于表达京华烟云历经沧桑后的怡然气度,青砖古木朱帘挂落,无处不在诉说着古老东方含蓄内敛、儒道归一的文化精神。(3)统一性原则。红色文化应有机地融入餐饮空间软装饰中,使空间中的家具、隔断、挂画、宣传条幅、工艺品等协调一致,使整个空间的环境布置保持统一性,使红色文化能得到充分体现,整个空间的软装饰更能烘托出餐厅环境的红色文化,以再现当年火热的红色现象。(4)非政治原则。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所有贫苦大众为民族自由和解放而斗争,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而发展,其中不乏民族和政治感情,带有一定的政治性。但红色文化与餐饮空间的软装饰进行结合,则应以餐饮空间软装饰为设计主体。在软装饰中体现出的红色文化,只是为了让老一辈有回味以前美好时光,让年轻一代和外国友人了解那个年代的历史,而与政治无关。 3红色文化应用于软装饰设计的方法建构 餐饮空间的主题设计是整体设计的灵魂,更是赋予餐饮空间文化的需求,提升餐饮空间文化品位。并围绕红色文化主题,通过设计师整体的陈设配套设计,把家具、织物、灯具、装饰品等合理地规划到空间中,营造出一种红色文化氛围,让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用餐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与升华。(1)家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具也永远处于不停顿的发展变化之中,家具不仅表现为一类生活器具、工业产品、市场商品、同时还表现为一类文化艺术作品,是一种文化形态与文明象征。餐饮空间中的家具是人类在餐厅中就餐时,坐卧、凭倚、餐食等功能的主要器具,家具在整个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赋予家具红色文化属性,使用红色文化时期有代表性的桌椅,比如当时有代表性的条凳方桌,让来就餐的人们一看就能回忆起当年时的情景,让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织物。织物指空间内使用的以布为主要原料,经过艺术加工,能够满足人们餐饮空间需要的纺织类产品。织物在餐饮空间可作坐垫、沙发和靠垫外蒙面,也可用作床罩、桌布和窗帘等,所以织物在餐饮空间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它往往决定着室内装饰的主调。织物的不同形态、色彩、材质都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人的视觉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顺序性。织物可以使用当时流行的蓝花布、白毛巾、绿军装、红五星、白头巾等为主要材料,制作各种靠垫、椅套、桌布、窗帘等用品,以营造红色文化的氛围。(3)挂画。挂画可以装饰单调的墙壁,还可以反映餐饮空间设计的文化品位和档次,搭配巧妙的话,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空间顿时充满灵性。但并非什么样的挂画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如果挑选不当,或与家具的颜色和格调上产生明显的冲撞,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可采用老一辈领导人的头像、重要战役、会议场景、工人农民劳动场景和标语作为挂画,可以烘托当时建设社会主义的热火朝天场景。(4)工艺品。工艺品,即通过手工或机器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是对一组价值艺术品的总称。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工艺品是可以起到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通过其材质、色彩、尺寸、形态等诸因素考虑,可以起到点缀和衬托的作用,获得不同的视觉感知。红色文化年代主要的工艺品有白瓷壶、红皮书、粮票、派克钢笔、水烟斗等等,并以这些工艺品为点缀,装饰在餐厅中桌椅、前台、酒柜等,以及各个角落,让人们产生对红色年代的记忆和怀念。(5)灯光。在餐厅的设计中,灯光设计是餐厅设计的重要一部分,通过良好的灯光设计可以创造出舒适,温馨的就餐气氛,使室内光环境与餐厅的菜系、风味、档次、风格相得益彰。可见,灯光也是餐厅设计中的重要部分。而选择不同的灯具光源、灯光质量、照明强度,并和居室墙面、地面、家具颜色和谐配合,可以构造各种各样的艺术氛围。而我们可以当时的灯具和灯光作为主体,以尽量还原当时的气氛和环境,让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结语 我们可以餐厅的软装饰为载体,融合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表达和展现我们优秀的传统红色文化,宣扬勤俭朴素、集体主义的献身精神,为形成红色文化在餐饮空间软装饰中的设计提供参照。也希望通过我们努力,可以让老一辈有回味以前美好时光,让年轻一代和外国友人了解那个年代的历史的宝贵场所,并无形中让优秀的红色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播。 作者:陈鹏涛 杨茂川 单位:江南大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餐饮论文:酒店餐饮业提升商业素质的思考 那么素质化经营取代传统化经营模式是目前每个酒店餐饮企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的话题。经过多年的基层管理实践的总结,也对衢州各大知名酒店餐饮部门员工动态及服务模式进行了了解与分析,个人认为大多数员工在酒店工作的原因是下列几点:第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第二:福利薪酬与工资待遇;第三:是否方便自己的生活;第四:企业发展与远景。但是在提及服务的时候却大部分员工却较多认为自己是在服役,而并非服务!由此可见这样的服务方式体现在我们的消费者面前又会是一番怎么样的景象呢?这和员工素质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大部分顾客我想多会和我有着同样的想法,那就是:顾客不怕价格高,只怕花钱买气受。由此可见,员工的商业素质优势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基础,也是关键,同样,酒店经营要赚钱,不赚钱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服务人员缺乏为顾客服务的热忱,要改变企业的命运,不仅仅在于酒店具有灵活的经营头脑,能找到令顾客满意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巧,具备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或采用利用广告宣传的作用,使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酒店,最重要的还是服务人员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想着通过自己的服务怎样使企业各方面能更好的发展,使企业产生效益。 早期的服务员只要知道把顾客服务好就可以了,但现在的服务不仅要把顾客服务到满意,更要体现出顾客的价值。使顾客变成忠实的顾客。一名具有良好商业素质的员工,他更能够通过自己的服务,和顾客的沟通交流,通过技巧技术和方式、方法,让顾客得到充分的享受,成为自己的朋友,使顾客盈门,让企业受益。相反,如果员工对于服务的理解认识不够,没有真正获取必要的服务能力,培养其商业素质,那么作为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除加强和改善管理能力以外,更要加强和改善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对服务产生“心动”。 一般酒店都认为服务不到位大都是管理不到位、培训不到位,更深入的想想,其实也是素质的不到位和经营的不到位,直接影响着酒店的发展,有人说:不懂服务就是不懂餐厅的经营之道。因为现代企业的生存哲学就是优质服务,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树立满足顾客要求的理念,动员起来实现更好的销售,好的酒店他具有一种精神面貌,一种奋进的精神面貌,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面貌,这样的风貌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能够成功的使他们的每一位员工都产生一种积极的观念——服务的观念。衢州人有句俗话叫做“螺蛳壳内做道场”,简单的运用于当今衢州的酒店餐饮市场就好比说“一种简单的产品加上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商业素质当中包含了营销素质,员工对于营销来说最有连续性,最能发挥出团队营销的优势。员工最容易与顾客接触也是最好接触的,是直接把产品推荐和介绍给顾客的首选人选,我个人认为最好的销售其实就隐藏于平时的服务中,细节里。服务中的销售是顾客最容易接受也是最愿意接受的。在酒店里员工对企业产品的不了解,是造成营销工作障碍的最大困难。同样全员营销观念的不强,意味着员工整体商业素质中的销售意识不强。但经验告诉我大部分员工对于营销问题存在很大的误区。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员工普遍认为:营销是营销部门的事情,与我无关,顾客来不来消费一定是客户经理跟踪维护不到位。所以造成营销工作不能深入人心。 请各位反思一下,部门是否在这样的问题上做过什么引导和培训没有?对员工树立全员营销的意识,加强服务营销理念培训一定是必经之路。我个人认为,餐饮部要认识到在真正的营销中,服务才是实质的商品,而产品只是服务的附属品。只有这样才能使部门上下都对服务营销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尽而不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其次,服务不仅局限与部门的服务人员,酒店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成为企业的“营销代表”,都能为消费者解决各种问题,尽而在消费者面前展示本酒店餐饮的文化和实力。服务营销是以顾客服务为目的而开展的营销活动,它更关注的是消费者接受服务的满意度,它贯穿于酒店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的服务,可以说,服务营销不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而是一种经营理念。所以,酒店要把经营思想放在其产品的服务上,通过“服务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以优质的服务真正为消费者解决问题,而达到其经营的目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让员工意识到自己是酒店产品和服务的推销员,这时销售理念的培训很重要,其中员工缺乏销售艺术的培训是造成与客人有效沟通的关键。 简单的一句话就是管理者要告诉员工通过服务来赚钱的方法。要是我们的服务人员能够做到把服务列入到销售中、把销售列入到服务里。要求每个员工在日常和本职服务过程中抓住时机,进行积极主动的介绍和推荐产品,那么对于顾客、企业、员工、来说真正实现了三赢。商业素质的培养光靠员工有意识是不够的,比如餐饮部针对自己的部门营运必须要有有效的研究与分析,客史资料的不健全,员工对顾客的不了解,对于重点顾客没有预期的针对性计划,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只会降低我们的服务质量。有句话总结的很好:“上等的菜品,需要上等的服务去陪衬”。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服务的营销公式:1+2=质量=客人满意3+4=灵活性=附加价值1+2+3+4=质量+灵活性=营销竞争中的优势在我们餐饮的营销工作中,单纯的销售产品并不能保证顾客满意,从而增加客流量,由于市场的供过于求,竞争者各显神通,客人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他们常常会从容不迫的挑选最能满足自己需求的酒店。因此看出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大于物质需求”,所以,企业产品营销的价格必须与企业的服务质量相吻合。这正是衢州餐饮业员工商业素质普遍较低的具体体现。因此,衢州地区酒店餐饮业提高服务员商业素质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思考。 作者:陈丽萍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 酒店餐饮论文:餐饮酒店工作及岗位设计研究 一、顾客需求流程下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 1.入店前识店信息需求环节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在这一环节中,根据能给顾客提供信息的主要岗位用鱼骨图表示出来,并把其工作分析主要任务标明,在酒店营业中,可以用财务数据显示各岗位的贡献率,从而来衡量此岗位的去留,以此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顾客在入店前识店信息需求环节中主要想了解餐饮酒店信息,提供信息的工作主要是向顾客展开营销和沟通,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岗位主要有销售岗位、预定岗位、迎宾岗位、点菜岗位。销售岗位由销售经理与销售员组成,工作内容为管理与开发顾客,向顾客宣传餐饮酒店最新营销资料;预订员为顾客提供电话和现场咨询、订餐工作,并记录顾客相关消费信息;迎宾员负责为进店客人提供规范化的领位和迎送接待工作;点菜员满足顾客对餐饮酒店菜肴知识的信息认知。 2.入店接待需求环节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在第二环节中,预订员、迎宾员、点菜员承担双项任务,完成第一环节与第二环节流程节点之间的连接和桥梁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贡献率。在顾客到餐饮酒店后,在接待环节中的需求有停车、找餐位、点菜,这些需求主要由保安、销售员、餐厅服务员、预订员、迎宾员、点菜员和保洁员等岗位满足。在本环节中销售员根据老顾客的爱好与消费特点提供更为贴心的迎送与点菜服务;保安为刚到餐饮酒店的顾客提供停车及安全工作;预订员确认定餐信息;点菜员负责按酒店规定为客人提供点菜服务,推销菜肴产品,对客人关于菜肴的建议和要求,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迎宾员根据预定情况,做好顾客的引领工作;餐厅服务员在为客人推销餐饮产品。 3.就餐服务需求环节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此环节中,是顾客对酒店需求的主要部分,其中投入的人力资源最多,也是餐饮酒店人力资源成本投入最多的部分。这部分的工作分析要更为细致合理,注意顾客需求的内容与时间,安排恰当的岗位服务,才能人尽其用,而又不造成人力疲乏。本环节就餐需求是顾客主要需求,满足需求的工作内容多,设计岗位多。主要工作有菜肴的采购、加工、传送、服务、管理;主要岗位设计勤杂工、厨师、传菜员、餐厅服务员、酒水服务员、餐厅管理者。勤杂工的主要工作是对食品原材料洗涤和餐具用具的洗涤,为菜肴的加工与装盘做准备;厨师负责按菜单和菜谱制作高质量的菜肴食品,按照菜肴出品线分为面点、冷盘、热菜、切配等厨师;传菜员负责把把厨房生产的菜肴食品快速准确地送到各个楼面的传菜间;餐厅服务员本环节中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为客人提供标准化和差异化服务,推销餐饮产品,为酒店创造最佳经济效益;餐厅管理者主要有领班和服务主管,领班直接负责餐厅管理,协助楼面主管的对客服务工作,服务主管带领员工为客人提供最佳用餐服务,销售菜肴和酒水,完成经营目标;酒水服务员主要工作是酒水的保管和收发。 4.离店服务需求环节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本环节中是顾客就餐结束后的需求,主要是结账、取车、酒店的送客服务,餐饮酒店参与的岗位主要有餐厅服务员、收银员、餐厅管理人员、迎宾员、保安、销售员。在顾客离店环节中,餐厅服务员、餐厅管理人员、销售员、收银员辅助顾客方便、快捷、准确的办理就餐结账手续;迎宾员给顾客送去诚恳的送客服务,给顾客良好的好客形象,留下深刻印象;保安快捷、熟练地为顾客取车,引领顾客安全离店。 5.售后服务反馈需求服务需求环节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此环节既是餐饮酒店的收尾工作,也是餐饮酒店的起始工作,通过售后服务反馈,满足顾客受尊重的心理,满足顾客心理感受倾诉通道的需求。顾客在此环节中,把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的看法通过有效途径倾诉,不仅自身受到尊重的心理得到满足,也为餐饮酒店收集顾客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帮助。此环节参与的工作岗位有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管理层、预订员、销售员。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从顾客满意反馈得知员工服务技能及质量,财务部门从财务数据分析得到顾客消费偏好、菜肴销售情况、餐饮酒店受欢迎程度,管理层从信箱及调查发现管理不足,预订员从预订反馈知消费者偏好,销售员可从顾客拜访中了解顾客需求满足程度及潜在需求。 二、顾客需求流程下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优势 1.增减灵活,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根据顾客需求定岗定责,分析顾客需求才能有效地分析工作内容和进行有效的岗位设计。根据顾客需求情况,增减餐饮酒店工作,调整相应岗位,顾客需求内容集中、专业性强的工作就必须保留,相应岗位也必须设计,比如餐饮酒店中的厨师、餐厅服务员两岗位,顾客就餐的需求两岗位承担工作集中、量大、无可取代。有些工作和岗位根据酒店规模大小内容和重要性也不同,要适时增减,如顾客在酒水服务、迎宾、点菜的需求,规模越小的餐饮酒店此类岗位越弱化,随着餐饮酒店的规模增大顾客此类需求加强其作用也逐渐强化,这些岗位就可适时增减。根据顾客需求情况及流程,会准确把握酒店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设计情况,及时增减相关工作及岗位,有效的安排员工工作内容及员工人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2.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分析顾客需求,根据顾客需求流程安排工作,让顾客需求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体现了顾客至上服务理念,真正考虑和分析顾客的需求内容,并且把顾客需求进行流程化,可以把握顾客每流程环节的需求侧重点,让员工工作内容和岗位与之相承接,实现供求的无缝对接,提高顾客满意度。在售后服务反馈需求服务需求环节中,通过顾客信息反馈,满足顾客诉求,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3.以需设岗,增强岗位贡献率根据顾客需求流程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主动有效地与顾客需求衔接,员工满足顾客需求的积极性加强,而不是先设置好岗位,等待顾客提出需求时让员工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工作,以致工作被动。以需设岗,提高了员工对自身岗位的价值认知、责任认知,提高工作主观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贡献,也提高了岗位贡献率。 三、总结 本研究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打破以往先确定组织结构、定岗位、定工作内容再进行人员定编的模式,从顾客需求着手,以顾客需求流程为基础,构建入店前识店信息需求、入店接待需求、就餐服务需求、离店服务需求、售后服务反馈需求五个环节。每个环节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以需设岗,增减灵活,提高岗位贡献率,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餐饮酒店的利润。 作者:王琴 戴欣佚 陈吉韵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 酒店餐饮论文:星级酒店餐饮市场定位反思 1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发展现状分析 南阳作为一个典型的中部城市,星级酒店也在此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南阳市共有星级酒店38家。然而星级酒店餐饮的发展却举步维艰,不少酒店现在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1.1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发展的优势 当前社会餐饮的不断兴起给酒店餐饮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南阳市酒店餐饮的内在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它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表现在南阳市星级酒店具有先进的设施和完备的配置,厨房、宴会设备设施等都比社会餐馆要好。例如,酒店餐饮拥有不同种类和风格的餐厅:宴会厅、中西餐厅、风味厅、自助餐厅等,可满足各类型客人的需要,也具备承办各种会议和大型宴会的能力。软件方面表现在南阳市星级酒店具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法,长期以来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培养了一大批先进的管理人才和素质优秀的服务人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1.2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经营灵活度不够,管理层级多,信息传递速度慢,要推出一道新菜须经层层审批。等得到批准推出时,已经落后,变成“旧菜”了,结果总是被动地跟着市场走。且酒店餐饮部门在采购和后勤保障方面经历的环节多,耗时长,其成本优势无从谈起。其次,饭店餐饮食品菜肴不尽人意。其一,菜单设计无特色,更新不及时,常出现单上有名而厨中无物的现象;其二,中高低档菜肴数量配置比例不适宜;其三,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得菜肴质量不统一、不稳定。同时,由于饭店餐厅的菜肴过于讲究刀工和造型、装盘和点缀装饰,人们普遍认为其菜肴花架子多、实在东西少。 2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市场定位分析 2.1南阳市餐饮市场营销环境调查分析 对南阳市星级酒店进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认识南阳市餐饮市场状况和市场竞争强度,从而使各星级酒店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与竞争者在目标市场选择、产品档次、价格、服务策略上有所差别,与竞争对手形成良好的互补经营结构。文中选取了南阳市金凯悦东方酒店、银都建国酒店、王府饭店、南阳宾馆、盛世开元酒店、丽都花园酒店、南都宾馆、银河宾馆8家星级酒店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2.1.1客源市场分析 调查显示,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主要的客源市场是南阳市以及周边县市,河南省其他地区和省外的客人比例较小。南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虽然近几年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因此,星级酒店的用餐对象以本地消费者为主。 2.1.2产品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南阳市星级酒店菜肴主导产品以豫菜为主,同时兼有川菜和粤菜等菜品。各家星级酒店都有其特色菜品,如南都宾馆的瓦块鱼、瓦罐煲汤、药膳饺;银河宾馆的富贵团圆蟹、金鸡报晓等。 2.2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目标市场的选择 2.2.1星级酒店餐饮目标市场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这8家星级酒店餐饮经营多以团体会议型、公务接待型、商务散客型为主要的目标市场,而旅游团队和休闲娱乐类客人对酒店餐饮的影响力很小。在被调查的酒店中以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业主为主要的消费对象。金凯悦东方酒店定位中高端客户群体,餐饮经营的目标市场范围较广。用餐客人包括南阳市范围内和部分省外客人,其中以北京、广州的客人居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地在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北京很多自驾游客,想亲眼看看未来他们的水源地状况,还有政府公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而广州客人主要与南阳市独山玉器生意有关,主要是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南阳独山玉而来。南阳宾馆作为南阳市政府接待酒店,主要为政府公务人员服务,在餐饮市场定位上以公务接待型和团体会议型为目标市场。因此,其客源比较稳定,所以受社会餐饮的冲击影响较小。王府饭店、南都宾馆和银河宾馆作为南阳市的地方企业,主要也以公务接待和公务会议为经营目标。但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加深,这三家酒店开始逐渐调整经营目标,把商务散客列为酒店餐饮的重要目标市场来发展。银都建国酒店和盛世开元酒店市场定位比较单一、具体,都只是以商务散客为自己餐饮经营的目标市场。丽都花园酒店是南阳市唯一一家清真风味的主题酒店。目标市场定位在团体会议和商务散客上,在南阳餐饮市场竞争中较有优势。 2.2.2星级酒店餐饮目标市场再选择 ①旅游团队市场。南阳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近几年来南阳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但目前南阳旅游客源主要还是南阳本地人,旅游时来星级酒店用餐可能性小,所以,目前旅游团队不是星级酒店的主要目标市场。但随着南阳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12年第7届全国农运会的召开,将推动南阳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旅游消费者结构也将发生质的变化,外地旅游团体的比例将会逐渐增加。因此,星级酒店在餐饮经营目标上也应把旅游团队纳入其中。 ②商务散客市场。商务散客市场是十分成熟的餐饮目标市场,利润较高。而且随着近年南阳经济的快速发展,南阳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商务活动也会更加频繁,所以这一市场所占的比例中还有继续增长的势头。因此星级酒店应该牢牢抓住商务散客这块市场,为商务客人提供与之需求相应的餐饮服务。 2.2.3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市场重新定位 星级酒店餐饮市场定位就是指星级酒店为自己的餐饮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一个具有特色的、区别于竞争者产品的、符合目标市场需要的形象。要求星级酒店以餐饮产品为中介通过科学设计产品,在目标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确立星级酒店餐饮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星级酒店惟有认真地分析现状,洞悉市场环境,才能准确把握市场机遇。 3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市场竞争策略 3.1找准目标市场,明确经营主题 酒店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选择目标市场,根据市场定位调整产品结构,提供有特色的主导产品,这是酒店餐饮在竞争中取胜的不二法宝。如南阳丽都花园酒店,把自己定位一家以清真风味的特色酒店,严格遵守清真食品法规,确保清真食品的独到特点,深得广大穆斯林朋友的认可。 3.2走大众化经营道路,推动饮食文化潮流 多数的星级酒店餐饮经营应放下星级的架子,从本地实际出发,多开发一些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特别是节假日消费的高峰期,大力推广婚宴、团队用餐,不能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盲目提高自身酒店定位。星级酒店可利用自身优雅的就餐环境和独特的服务品牌,创建美食街、大众美食广场,顺应大众消费这一必然趋势。如金凯悦东方酒店中的稻香村美食街,为南阳市居民提供各种风味小吃,普通上班族都可以消费得起,在激烈的餐饮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酒店餐饮的销售额。 3.3增加餐饮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培育餐饮品牌 提高饮食文化品位,已成为餐饮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种重要趋势。应注重酒店餐饮文化的建设和挖掘、追求深层次的文化韵味。酒店餐饮文化可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来,建立自己的餐饮文化和品牌。如南都宾馆结合其在命名上得天独厚的汉文化特质,在装修风格及内部陈设上引进汉文化元素,从门头上的汉画图案、随处可见的《南都行》《南都赋》书刻雕纹到餐桌上的(汉)瓦块鱼、瓦罐煲汤、药膳饺,处处彰显古汉遗风。浓厚的汉文化元素,使南都宾馆在南阳市餐饮市场中独树一帜。 3.4不断开发和创新菜肴 以需求为中心,开发酒店特色和市场热销的菜肴,是酒店参与竞争的物质基础。如何开发菜肴,开发什么样的菜肴,是酒店餐饮经营的实质性问题。酒店要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技术开发能力,生产出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菜肴。酒店要能正确预测市场变化,把握机会,率先开发新产品,建立科学的新菜肴审批手续,迅速占领市场。应注重各种菜肴品种的优化,认真分析菜肴特色,进行筛选,采取改进、开发系列菜肴、重点推销、补充菜肴、撤消并开发创新菜取而代之等措施。 酒店餐饮论文:酒店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影响着整体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当然对于其他的企业发展来说也是相同的道理。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实现了酒店企业管理工作的一半。在目前的酒店餐饮行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已经获取了有效的成绩,但是相应的操作方案和技能还需要不断的改善和发展,结合相关的创新工作,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满足实际社会的发展,从而保障酒店餐饮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完善性。本文主要是研究现阶段酒店餐饮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关键词:酒店;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完善的项目系统管理工作,其中就包含了选择人才、培育人才以及应用人才等工作,要想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完善性,需要构建全面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且结合实际酒店餐饮业的发展状况,构建满足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结合优质化的人力资源为酒店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餐饮行业的发展是我国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发展的情况和展现了我国国民的生活状态,以此促使更多的投资者对酒店餐饮行业进行投资,以此拓展酒店餐饮行业,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发展。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餐饮行业包括高档的饭馆、各种街边小吃等,餐饮行业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都存在,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促使人们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提升,从而促使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加大,也就提升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餐饮行业的工作者流动性本身就大,以此更为其管理工作增添了问题。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现代化酒店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酒店餐饮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并且结合结合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 一、现阶段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情况 现阶段,对于酒店餐饮行业工作者的研究和分析来看,酒店餐饮工作者的构成,主要是包括了服务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厨房管理者以及厨师等。目前,在酒店餐饮行业工作的人员,初中或者以下学历的占24%,高中学历的占71%,大专学历也包括进修的人数占据4.7%,本科学历的占据0.3%。并且对整体工作人来源分析来看,具有社会经验的工作者较多,专业学校毕业或者社会非专业的人员较少。其中,工作者流失效率在现阶段,酒店餐饮行业的工作者已经达到了34%,餐厅工作者的流失率为27%,厨房工作者的流失率也已经达到了37%。对人员构成和学历划分而言,餐饮行业是一种传统形式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需要重新看待现阶段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研究,酒店餐饮行业的发展和构成问题是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焦点,需要改变整体的人力资源构成,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酒店餐饮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资福利较低 在酒店餐饮行业工作者,影响工作者选择因素的就是自身的工资问题。在酒店企业中60%的工作者选择跳槽都是因为自身的工资过低。由于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酒店实施的工作有不同的需求,以此导致工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若是工作者的工资和自身的期待有一定的差异,就会让大部分的工作者转行,以此加大人员的流动性,减少酒店人才的数量。 2.员工素质较低 酒店企业是一项服务较多的工作,以此导致酒店服务工作者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同时酒店企业在人才招聘中设定的要求较低,以此酒店餐饮行业工作者的学历和素质普遍较低,促使酒店工作者的知识储量和专业能力不断下降,尤其是餐饮行业的服务工作者和客服,一般情况下都是初中、高中,但是大专和本科的专业人才却少的可怜。这些问题都影响着酒店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3.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是酒店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依据。一个完善的企业不但需要有效的管理工作者实施管理,还需要依据一定的制度来约束着工作者,管理工作中的人才,以此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依据对现阶段酒店行业的发展而言,大部分酒店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科学化的管理系统,并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促使工作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工作者进行更好的工作,从而获取完善的绩效考评工作。 4.较高的人员流失概率 依据相关数据分析而言,现阶段酒店餐饮行业的工作者流失率在不断地增加,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某城市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工作者流失量已经达到了22%到73%,这种问题导致的因素有两种一个是新人的出现,还有一个是优质工作者的跳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若是信任流失,就需要对其人工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有效的方案,例如提升培训工作的力度,并且将各种管理机制变得更富有激励作用,深入工作者的生活进行分析,以此减少人员的流失概率。 5.整体薪酬水平较低 在研究辞职率情况的时候,需要明确工作者的影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工资水平。结合实际研究分析的数据来看,餐饮工作者的基本工资较低,临时工、学徒的工作就更低,以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工作者找到更高薪酬的企业之后,就会选择离开。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大部分民营酒店的出现,为实际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平台。薪酬管理问题是现阶段酒店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影响问题。 6.厨房的非正式组织 餐饮行业中的厨房系统中具备非常不完善的团体,大都是依据师傅相传,这种形式有非常良好的稳定性,若是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也具备非常强大的执行能力,其满足传统意义上的酒店企业,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徒弟要想超越师傅的能力有一定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徒弟都不具备完善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更不具备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 三、改善酒店餐饮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案 1.完善人才招聘制度,优化人才应用过程 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和组成部分。在进行人才招聘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三大标准进行招聘,其一具有良好的形象,其二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其三有非常强大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后期部门等都是酒店餐饮行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招聘高级管理工作者的时候,需要选择事业心强大,良好的责任心以及协调的能力等,以此来承担职位所具备的压力,促使人才得到有效的应用,提升人才应用的价值。并且,在实际招聘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择原则,并且透明酒店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让更多的优质人才走进酒店餐饮企业的大门,为酒店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人员的聘用工作需要结合有效的考试、面试、考察等多方面的工作实现,并且对工作者的全面内容进行检查和考试,以此确保酒店企业全体工作者的质量在不断提升。 2.提升对员工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 在选择优质的人才之后,需要依据实际的规定和过程对新来的工作者进行全面化的、有效的培训工作。在酒店行业中,培训工作包含了企业自身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礼仪礼貌等。同时设定有效的培训机制,有助于提升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工作,提升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酒店在实施培训工作的时候需要关注以下问题:第一,需要选择酒店中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礼仪态度好等又在的工作者对新员工实施培训工作。第二,培训教师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培训工作的内容,结合简单完善的语言对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结合多样化的形式和教学方案,创新课堂环境,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第三,在结束培训工作后,还要不断的向学员实施培训考核工作,结合实际结果对表现优异的学员实施奖励,以此提升工作者在培训工作中的表现态度,从而提升学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素养以及全面发展能力等,这样就为酒店餐饮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平台。 3.不断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 在人才竞争不断加大的市场中,人才聘用是一项双向的工作。人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主要关注两点,一个是薪酬,另一个是社会保障。这就需要在酒店餐饮行业中构建完善的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促使工作者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有安全感,以此激发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酒店要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员,需要构建完善的、有效的、全面化的保障系统,特别是关注生育、人身、财产、失业等问题的保障。只有保障了这些问题,才有助于员工更好的工作,以此为酒店餐饮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工作。 4.构建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制度 在酒店餐饮业中构建完善的制度的时候,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并且将其融入到实际考核工作中,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和提升职工薪酬等形式加大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以此为酒店拓展市场,让更多的优质人才融入到实际发展工作中,还可以加大酒店在市场发展中的竞争能力。并且,激励制度的构成也可以提升酒店员工的安全感,以此激发其工作热情,减少人才流失的问题。 5.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工作主要是指高校和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获取发展的道路,依据协议的形式,融合两者的双方资源,将学校的高素质人才纳入到实际企业管理中,依据职位为教学工作和任务,促使高校和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实现彼此的目标,以此达到校企合作的形式,各个酒店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对以往的教学和工作实施创新,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校企合作可以依据淡季工作者的需求量划分人力资源。为了保障酒店餐饮业的有效发展,酒店在人多的时候需要选择更多的人才,加大工作的时间;在淡季的时候减少薪酬、员工等方案,以此保障酒店企业的成本支出,但是较大的变化会为失业员工的心理和经济上造成一定的影响,促使工作者没有一定的安全感,阻碍其工作的热情。若是工作者没有完善的安全感,难以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工作。第二,关注学生的实习工作,依据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依据酒店企业与相关专业的高校进行合作,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合作关系,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学生在人较多的时期,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依据大部分的高校学生为主要的资源,从而满足实际酒店发展的需求。第三,依据校企合作的形式,促使酒店更好的完善人才准备工作。高校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时候,是理论结合实践工作获取有效经验的过程中,并且也是酒店企业认识高校专业学生最好的时候,将优质的人才留在自己的企业,以此储备自身的人才库,并且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影响学生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系统和意义,减少学生适应的时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酒店餐饮业中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助于引导酒店企业建立有效的文化资源,以此为酒店餐饮行业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和市场经济市场,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提升酒店的竞争力,促使酒店提升市场竞争力,保障酒店健康的发展,更快的发展。由此可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此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酒店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酒店餐饮行业是一项完善的系统工作,其中包括了对人才的选择、留下、培养等工作,因此要想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需要构建全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且融合现阶段酒店餐饮行业的实际工作,构建完善的、符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结合优质的人力资源设备和资源为酒店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酒店企业的文化,而优质的文化可以为酒店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加大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以此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使其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此为酒店企业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 作者:李姣施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酒店餐饮论文:以体验经济理论引导酒店餐饮发展 一、酒店餐饮风云突变提出的课题 近年来,社会餐饮发展迅猛,民营企业异军突起,餐饮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酒店餐饮造成很大冲击,酒店餐饮何去何从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至2001年底,我国餐饮网点已达35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2001年全社会餐饮营业额达4368.9亿元,比2000年增长16.4%,增加额超过600亿元,增幅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高出6.3个百分点,对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贡献。预计2002年全社会餐饮营业额增幅在16%左右,有望达到5000亿大关。如此大的奶酪,怎不令人动心。 然而,与餐饮发展的总趋势相左,酒店餐饮近年来却逐年下降。从酒店内部看,由于餐饮中劳动力成本的比重大,获利能力是无法与客房相比的;从外部来看,酒店餐饮的体制、机制更是无法与社会餐饮相比的。因此,酒店餐饮不敌社会餐饮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酒店集团近年的实践来看,除了高星级酒店必须以餐饮为配套的必备条件外,低星级酒店中的餐饮确在逐步萎缩,有的改变功能、有的餐饮场地对外出租,而新兴的经济型旅馆则尽量回避餐饮。 但是,酒店餐饮中依然存在强项,婚宴就是明显的例子,以新亚股份为例,2002年5月1日至7日的长假中,酒店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2%,但餐饮中的婚宴收入却同比上升9.1%。因此,不能笼统地讨论酒店餐饮,而应该扬酒店之长、避酒店之短,发展适合于酒店特点的餐饮类型。 发展酒店餐饮必须要有基础研究,从战术上讲,内容包括菜谱、定价等,从战略上看,必须要有理论引导。我认为,以体验经济理论引导酒店餐饮发展也许不失为方案之一。 二、星巴克一鸣惊人的启示和酒店体验经济的萌芽 美国电影《白鲸》中有一位酷嗜咖啡的大副名叫星巴克(Starbucks),他的大名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经营的咖啡连锁企业的品牌,其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星巴克自2000年5月登陆上海后,一年半中很快就开出了18家连锁店,19元左右一杯的意式咖啡和10元左右一份的点心征服了上海的白领,忠实客户的队伍正在日益扩大中,白领认同了这里的氛围、情调、体验和时尚。在这里,客人和咖啡师之间、客人和客人之间的真诚互动令人神往。在这都市闹中取静的幽雅环境中,有精选的轻音乐、有轻松闲适的聊天欲望,一种以顾客体验为核心的咖啡文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正是新服务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再以日本的情况来看,自1996年开设第一家星巴克以后一直大受欢迎,2000年的销售额为2.42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一倍,利润达1170万美元,其品牌在日本已家喻户晓,至2001年10月已开出300家,计划3年中再开180家。2000年,星巴克总公司的营业收入已达到22亿美元,预示了体验经济的无量前途。 体验经济包含轻松、时尚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崇尚创新的追求,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环境和服务,把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结合了起来,这些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精髓。 体验经济是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导向开展经营的方式,其产品几乎完全隐藏到服务背后,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产品要依赖于服务所创造的条件,星巴克就是生动的一例。 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酒店,体验经济的萌芽实际上已经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将其提高到理性上来认识。婚宴是比较普遍的例子,因为酒店能够提供婚礼的体验。海内外许多游客不惜提前在和平饭店订座就餐,就是因为需要怀旧体验;在锦江饭店也有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体验因素;在东湖集团下属的花园宾馆里,人们在就餐的同时又消费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 近年来,酒店业中已经出现有意识地应用体验经济的例子,在深圳和海南出现了威尼斯大酒店和金银岛大酒店,这就是典型的主题酒店,酒店环绕主题营造硬件和软件,从而制造出主题的体验。 三、体验经济兴起的必然性 回首历史长河,每当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就会相应加快,当年工业革命时是如此,现在信息革命时也是如此,因为科学技术和顾客需求决定了产品类型及服务方式,目前,一种新服务经济正大行其道,发展速度令人炫目。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四个阶段,又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将产业经济发展划分为制造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和体验业经济三个阶段,并把体验业作为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体验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开发,美国的休闲业已成为第一产业,据预测到2015年时将独占GNP中的半壁江山;日本2001年仅电子游戏产业就占了全国经济的20%,超过汽车工业成为第一产业:韩国的游戏产业也成为最有利润的行业,产值达2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30—40%。 1999年4月,由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初版时,受到了广泛注意,该书提出了“工作是剧场、生意是舞台”,体验经济从此走红。 其实,人的需求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体验需求是人的需求之一。马克思预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是一种快乐”。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体验经济就是满足人们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形态。 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主要研究的不是提供产品,而是提供舞台.,体验要素依附在产品和服务之中,消费的只是过程,消费者成为这一过程的产品,当过程结束后,体验记忆会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脑中。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体验付费,因为这种体验在人们生活水平到了一定程度时已成为迫切的需求,消费者自己进行或参与了这一过程,情感和心理得到了满足。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生意好的餐馆并不是价廉物美的那种,而是价格虽贵、但有特色的那种,这里所说的特色不光是菜肴,而且包括多媒体的氛围,还包括就餐人员的修养及互动的感受。当然,在营业收入里面,我们也拿到了体验因素相应的、可观的一块,由于固定成本已经剔除,我们取得的这一块增量就全额转化为利润。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星巴克的奇迹会发生,为什么星巴克的咖啡和点心这么贵还大受欢迎,因为在星巴克里有年轻白领的体验因素,在星巴克的售价中包含有体验因素的价格。同样,在肯德基里也何尝不是有着儿童的体验因素呢。 由于体验经济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我们和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且我国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已和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海外含有体验经济的企业进入的还不多,我们应该及早研究如何来顺应这一变化,争夺这块大奶酪。发展体验经济不一定要另起炉灶,我国服务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在传统的服务业中加入体验要素不失为一条捷径。 四、体验经济在酒店餐饮中的运用 那么,让我们来讨论,为了在传统的酒店餐饮中加入体验的要素,我们应该考虑些什么呢? 第一,我们要在考虑人们就餐需求的同时考虑人们的精神需求; 第二,这种精神需求要从多样化、个性化、多媒体方式来研究; 第三,要重视把文化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知识就是利润。 加入体验因素的实现途径和载体是什么呢,最常用的方法是主题 化,就是把经营场所主题化,使其硬件和软件都为其服务。现在,酒店餐饮的市场定位已普遍受到重视,大家通常关心的是价格的高、中、低档和菜谱菜系方面,以此通过市场细分来吸引各种消费层次和口味的顾客,经营者的思维局限于定价策略和菜谱调整。 当今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独具个性的人文景观或历史遗产,这个文化宝库不加利用实在是非常可惜。无论何种文化定位都要选择一个主题,在此主题下营造相应的环境和程式,从而烘托出一种气氛和情调,以此产生吸引力和新鲜感。主题可以选自小说、电影、名人、学科等领域,五花八门,无所不可。在某一主题之下,装修、用具、服装及背景音乐应与之相适应,其间还可以穿插配合的小场景助兴。 对于社会餐饮来说,酒店的综合优势是它们所不具备的。由于有了婚房和大堂,酒店的婚宴就有了优势。其实,婚宴无非就是就餐加婚礼体验,同理,我们可以使就餐加上其他内容的体验,从而使酒店餐饮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当前开放的背景下,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形势下,酒店餐饮中再强调涉外餐饮的区分已无很大必要,我们只要再多考虑涉外餐饮的特点,不必特地把涉外餐饮从酒店餐饮中分离出来。 我们相信,酒店餐饮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大的发展。 酒店餐饮论文: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与财务业绩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市的10家酒店及餐饮类公司为研究对象,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发现此类上市公司财务业绩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并且部分财务指标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对酒店、餐饮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管理,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价值;财务业绩;实证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店、餐饮企业日益成为消费潜力巨大、成长性能良好的服务产业。从第一家酒店类上市公司锦江酒店1993年上市至今,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10年已有11家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通过IPO上市或主营业务变更)。这些酒店及餐饮行业知名企业的上市对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其他一些企业也酝酿上市,以拓宽公司融资渠道,扩大企业发展规模,提升企业价值。相比其他板块的上市公司,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相对数量较小,因此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当今价值投资与价值管理时代,企业价值最大化正在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优先选择的目标。上市公司希望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 然而,企业财务业绩与企业价值的关联度究竟如何?不同的证券市场可能有不同的结论,即使同一证券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本文试图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改进方向,并对酒店及餐饮企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建议。 2 文献回顾 目前,就行业角度来看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业绩的评价分析研究很多。王俭宝、陈继祥对我国酒店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得出企业经营业绩下滑是因为市场供大于求、期间费用高、投资收益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并提出了走出困境的途径。刘亭立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因子分析,认为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在主要影响因子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均衡,从行业类别看经营业绩,景点类最优,其次是综合类,最后为酒店类。余莉蓉通过对2004~2007年的各旅游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旅游板块,景点类和综合类上市公司优于饭店类上市公司,景点类和综合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都较好,且景点类上市公司比综合类上市公司的各指标更平稳,饭店类上市公司较差的研究结论。 还有一些研究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姜跃龙在托宾Q值视角下对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继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证明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继任后,公司价值显著高于不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所继任的公司价值,也明显高于一般未发生高管变更公司的价值。纪建悦、吕帅根据价值链理论,界定了对企业价值有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范围,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酒店餐饮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满足与企业价值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口值的分析显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满足水平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企业存在通过不同利益相关者满足水平的调整提升企业价值的可能。吴超等选取2000~2008年的7家酒店类上市公司年报为观察值,利用托宾Q值分析了酒店类上市公司绩效,并辨别各财务因素对公司绩效和股价的影响程度。 由上可见,旅游上市公司(含旅游酒店及餐饮企业)财务业绩研究涉及面已经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关于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研究也不少,但是将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财务业绩与企业价值联系起来的文章涉及不多。鉴于价值管理时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就上市公司而言财务业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司的价值,企业财务业绩与企业价值的关联度究竟如何?主要影响企业价值的财务业绩指标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企业、投资者,还是证券市场都非常关注,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就企业价值与财务业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3 研究设计 3.1确定研究对象 依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同时参考新浪财经的行业划分标准,本研究选取目前我国A股市场(沪市和深市)上市的11家酒店及餐饮类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由于sT零七长期处于亏损,缺少代表性,因而在本文研究中予以剔除。最终选择的10家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基本信息参见表1,其中包括6家酒店类上市公司,4家餐饮类上市公司。 3.2数据及指标选取 本文通过中国证券网、新浪财经,以及各公司对外公布的年报获取这10家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的历年相关财务数据,个别缺失的财务指标数据则由相关财务数据计算得到。上市公司向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应该说是能够比较严格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基于相关可比原则及谨慎性原则,能够比较公允地、清晰地、完整地反映企业存在与经营的经济事实。 为保证时间和方法的一致性以及资料的完整性,本文在搜集数据的同时,也对这10家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所有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剔除了一些不可比因素,以保证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如科学城由原乌江电力重组组建,虽上市时间较长,但涉足餐饮住宿业时间较短,2008年其主营业务构成中才有餐饮住宿业出现,至2010年期末已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91.01%,故其数据选取2008年至2010年。 3.3研究方法 本文用托宾Q值分析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托宾Q值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测度企业价值的方法。通常定义为该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其相对应的有形资产的重置(或账面)价值比。重置价值可以理解为公司的重建花费。如果托宾Q大于1,则说明市场对该公司的估价高于公司的账面价值。换言之,该公司的资本投入有效的产生了效益。当然,也可能说明公司的无形资产已经被市场认同,因而反映在市场价值上。若托宾Q等于1,则说明市场对该公司的投资有效性并没有认可,该公司的市场价值仅仅反映了该公司的重置(或账面)价值。若托宾Q小于1,则表明市场认为公司的账面价值过高。例如,朗和斯图兹(Lang&Stulz)指出,若公司经营过于分散则会被投资者“惩罚”,从而导致较低的托宾Q。需要注意的是,托宾Q低于1也可能反映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对于托宾Q值的具体计算方法,本文参考了以下几种意见: 姜跃龙认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股票流通 并不是全流通状态,存在非流通股,这部分股票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数据,即使存在非流通股的转让价格,但是公司之间的性质、转让背景等存在较大的差别,很难作为非流通股票的市场价格的替代。由此在计算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时,现有的做法是将流通股的市场价值加上非流通股账面值作为权益的市场价值,托宾Q值的计算方法为(负债的账面价值+非流通股账面值+流通股股票市场价值)/总资产账面价值。公式中所有数据均为当年年末数。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采用账面的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合计数来计算,另外由于样本公司中没有含B股或H股的公司,因此公式中每股价格和流通股份数分别为A股价格和A股股数。姜跃龙的上述观点与夏立军、方轶强观点方法一致。 吴超等运用托宾Q值来衡量上市公司的价值。其托宾Q值的计算采用史密斯和华兹(Smith&Watts)方法来计算,即上市公司权益市场价值与总负债面值之和除以公司总资产账面价值,其中公司权益市场价值等于流通股股票的市场价格乘以总股数。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各股每年12月31日或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 本文的托宾Q值同样依据史密斯和华兹方法,根据各家公司历年的年末数计算得到。各公司自上市年份(或主营业务包含餐饮住宿业)至2010年末的托宾Q值见表2,因本文研究时,新都酒店2010年年报尚未公布,故该公司Q值截止至2009年。由表2可以发现各家公司的托宾Q值除新都酒店1994年数据外均大于1,说明投资者对于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抱以积极的态度。 企业的市场价值必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4大类指标衡量企业财务业绩,分别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以及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并通过这4类经营绩效指标与托宾Q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分析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联系。各类指标所选取的具体变量参见表3。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原理,该模型是用以分析同时包含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数据的计量方法,也被称为平行数据或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尤其适用于对截面较多,而观测时间较短的数据进行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设有因变量y。与1×κ维解释变量向量x。满足线性关系γit=αit+xitβit+μit,其中i=1,2,…,N,t=1,2,…,T。 上式为考虑κ个经济指标在N个个体及T个时间点上的变动关系。其中Ⅳ表示个体截面成员的个数,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测时期总数,参数αit表示模型的常数项,βit表示对应于解释变量向量xit的κ×1维系数向量,κ表示解释变量个数。随机误差项μit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等方差为σ2的假设。 模型估计使用Eviews 6.0进行,并采用变截距模型,该模型允许个体成员和各个时点上存在个体影响,但无结构变化,并用截距项的差别来加以说明,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本文模型的具体估计方程如下: Qit=α+αi+β1×ALRit+β2×ARTit+ β3×EPSit+β4×,ITit+β5×MBRit+β6 ×NPRit+β7×OMit+β8×ROEit+γt+μit 其中,i=1,2,…,10tt=1,2,…,18,而α表示所有10家公司截距项的均值,αi为单独每家公司截距项对均值(α)的偏离程度,γ。表示t年度的固定效应影响,因此,某一家公司在某一年度的所估计出的截距即为α+αi+γt。可认为截距项越小说明各影响因素波动对Q的影响程度相对越高。β1。至β8为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即其影响强度,因使用变截距模型,故各公司在各个年度影响因素的系数相同。具体估计结果见表4、表5。 模型估计结果的Adjusted R2为0.716,DW统计量为1.817,模型整体的F检验统计量为8.711769,可认为模型的设定合理,对托宾Q值(企业价值)进行了较好的解释。 同时,对模型中个体和时期固定影响的显著性进行联合检验,其F统计量为12.7528,临界值F(26,152)=1.5687,因此拒绝选择不变系数模型的原假设,建立固定影响的模型更为合理。 通过以上检验结果可以发现,IT(存货周转率)、NPR(净利润增长率)、OM(营业利润率)、ROE(净资产收益率)估计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之下,说明这些因素对托宾Q值具有显著影响,而且是一种正向影响,即这类财务指标越好,企业价值越大;ALR(资产负债率)、ART(应收账款周转率)、EPS(每股收益)、MBR(营业收入增长率)估计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之上,说明这些因素对托宾Q值不具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盈利能力指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偿债能力指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针对以上定量分析结果,同时结合酒店及餐饮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实践,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首先,对于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财务业绩对其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出发,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应该将管理的重心放在提高企业财务业绩水平上。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除财务业绩外,还包含诸多其他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法规、证券市场完善程度以及投资者投资态度与风险偏好等。而在这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企业价值与财务业绩并不一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时二者甚至可能出现相互背离。例如,当证券市场不够完善时,或者受特定影响因素,某些企业财务业绩恶化,其股价仍可能高居不下,甚至逆势而上。但通过上面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这种企业价值和财物业绩不相匹配的现象在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中并不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对于这些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是有效的,其市场价值(即托宾Q值)能够在相当大 程度上反映其真实价值(即由企业财务业绩所确定的价值)。因此,酒店及餐饮类企业应加强财务及经营管理,通过合理的财务及经营管理行为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其次,对于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来说,企业财务及经营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影响的盈利能力方面。由于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服务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既是企业发展能力的基础,又是企业发展能力的归宿,因此对酒店及餐饮企业来说,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必须将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的重心放在企业盈利能力上。具体来说,酒店及餐饮企业要将培养和提高酒店盈利能力放置于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的核心位置,通过精细化管理、周到化服务等有效手段,脚踏实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谋求企业更大规模的发展。同时,要尽量避免多元化扩张、大规模负债等不恰当的经营方式或经营举措,否则很可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伤害,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能力与企业价值。 最后,对于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来说,应采取较为稳健的资本结构与投融资方式。从上面的实证分析中还发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对我国酒店及餐饮上市公司的价值不存在显著影响。这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在我国酒店及餐饮行业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行业的盈利与成长性相对比较稳定,不像高科技企业那样大起大落;另一方面,酒店及餐饮行业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敏感的行业,自然灾害、流行疾病以及政治事件等外界因素都会对该行业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结果是该行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通常比较稳健。因此受这些行业特性影响,酒店及餐饮企业通常会采取相对稳健的经营方式与资本结构。例如,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通常并不太高,本文所研究的这10家公司历年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37.94,标准差为26.26。这一研究结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于,酒店及餐饮企业要以企业盈利与发展能力为重,采取较为稳健的资本结构和投融资方式,而不应为筹资而筹资,为上市而上市,为负债而负债,人为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5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研究及其结论由于受研究对象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研究结论的行业局限性。由于本文研究对象只限于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而这类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第一、二产业相比有较大不同,因此研究所得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例如,通过研究发现,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对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价值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在酒店及餐饮行业,主要采用传统的“给钱吃饭,付钱住店”的现销方式,因此这些企业应收账款比例相对来说较小,无法像存货周转率指标那样充分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相反,这种结论对于其他行业,特别是赊销比例相对较大的工业制造业,可能就不一定成立。 其次,研究对象样本数量的局限性。由于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两千余家上市公司中,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仅有11家,排除因不具代表性而剔除的sT零七外,仅能以余下的1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这就造成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既是评价证券市场是否具备价值投资功能的必要条件,又是证券市场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仅就酒店及餐饮业这一较小行业板块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很强的有效性。但是,对于其他行业与企业是否有效,还需要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由本文研究结论来看,我国证券市场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完善,有效性日益提高,价值投资功能日益明显。但是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未来还要从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人手,进行更加完善的制度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对具备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企业具有融资功能的市场,成为价值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市场。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探析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上学习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推动着学生去学习,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他们便可以心甘情愿地去学习,主动地去学习,兴趣可以把学习变得富有吸引力。那么,如何依据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进行激发兴趣的教育教学呢?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事情成功的关键,那么,课堂教学的基础就是要开一个好头,课堂教学的开头就是课堂导入部分。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选择,比如,可以选择时事导入法。在讲授课本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最近发生的,比较热门的国内外重大新闻来结合教材,把学生最近比较关注的新闻与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所结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到《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可以利用前阵子比较热门的“人肉搜索”这一流行词,指导学生讨论“人肉搜索”的利与弊,从两面探讨“人肉搜索”,从而可以引导出这节课程的课题: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进而对课题与时事进行对比和分析。利用时事导入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速度更快,效果更佳地进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也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在课堂教学导入时还可以利用很多方法,比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直观教具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思维发散导入法等等。教师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都要新颖独特,短小简洁,灵活多样,讲究综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理想的导入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兴趣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但学生的思维却是直观的,因为他们年龄较小,加上缺少生活的经验,对思想品德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就会变得有限。那么,我们教师在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时,便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具有信息量较大、形象、直观的特点。比如,在讲到《做诚信的人》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为学生播放耳熟能详的《狼来了》的动画故事,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视觉,搞笑和熟悉的画面唤出了学生儿时的记忆和兴趣,生动灵活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通过结合多媒体的播放,教师再为学生讲解这节课的内容时,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也会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喜爱会更深一层。 (三)组织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兴趣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课堂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保持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往都是单纯的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听课,课堂教学过程比较死板、乏味,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喜好,穿插一些小活动、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这些小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热情,比以往单调的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二、体现思想品德的科学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育教学的基础就是课程的科学性。很多人认为物理、化学才是科学,才是以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知识,觉得思想品德无非就是大道理、小知识,没有实际的用处,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它,那么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就要把思想品德课程的科学性充分地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比如,思想品德课中有提到“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时候,与其给学生举例子、列材料,都不如一个科学结论来得更具有说服性:科学研究得出结论,每个人的大脑开发空间是巨大的。然后在举出相关的事例,便足以证明思想品德的科学性,学生便会信服,轻松地接受这个观点,从而接受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可见,充分证明思想品德课程的科学性,对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便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就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尝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加以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这样,既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又可以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亲身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灵活自身的想法,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四、总结 总之,初中学生都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观、价值观等等都非常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干扰,而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人生观念,这就需要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下,不断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努力优化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做得更好。 作者:李娜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九年一贯制学校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阅读教学论文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极大地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挫败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锻炼阅读能力的积极性。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讲究方法和方式,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详细研究这些问题。 (一)阅读教学缺乏情感培养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不能够有效地去引导学生,不能让学生能够对课文深入理解,不能使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的精髓,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尤其是教师不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理解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一般只是注重学生怎样对文章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及如何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等。如果长时间进行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仅会对课本中的文章失去感情共鸣,更是会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举例来说,教师在教授一篇小说时,如果直接分析这篇小说的主体、研究这篇小说的结构,而不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应用何种方式进行表达和写作。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觉到这样的阅读教学枯燥无味,从而提不起学生语文的兴趣,对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会越来越困难。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以提高,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闭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大门。 (二)阅读课上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得到改变。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成为新时期教学必备工具和手段,它有着传统黑板教学无可比拟的优点。它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快了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我们要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虽然能够将文本用课件或者是视频展现出来,但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色彩却无法详细丰富地展现出来,不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找寻课文中隐含的灵魂和真谛。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不能过于依赖于多媒体,要让它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手段,要恰到好处地应用它,不要让它成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障碍。 (三)阅读课上教学设计不合理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整节课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时候带上传统教学的影子。我们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但是传统教学中有关扼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东西我们必须要舍弃。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形之中会走入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分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特别完美,将在阅读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并记录下来。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其中很多环节都是教师在课前无法预料到的。因此,如果教师完全死板地依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教学效率将会十分低下,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是不能专心地进行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是被许多地问题以及以往的经验所困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根本,让整堂课都显得特别死板。 二、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的场地为课堂,基本上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互动空间,能够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教师要逐渐转变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学习的诀窍,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情况。 (二)梯度性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阅读的对象是课文。阅读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理解到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进行梯度性教学设计,它一般划分为认读和解读两个环节。对于认读环节,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做出相应的归纳总结,对于浅层次问题学生通过共同讨论能够自行解决;对于解读环节,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和对课堂的把握,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和其中运用的表达方法。通过这种有层次的阅读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变得高效合理。 (三)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逐渐提高的一个过程,因此,学生在日常课堂上要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厚积薄发,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以将阅读得到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不断总结阅读经验,积累阅读获得的知识。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关心和鼓励学生多进行课文阅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更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在阅读时,要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对于好的语句可以摘录下来,每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要做好读书笔记。 作者:范丽芳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初中地理论文 一、在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的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 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策略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 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以往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比较封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身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地吸取新时代,新的教育观念的精髓,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多去户外实践,多去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亲自做的课件,可以使课件非常灵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初中地理教师不能受教材的局限 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来说,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来进行教学的话,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太大的作用,地理教学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不单单地拘泥于教材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扩展,以教材结合实际,以实际照应教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初中地理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想有效地提高它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地进行改正,不断地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寻找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所应该不断努力的。 作者:范立恩单位:河北省行唐县上碑中学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初中地理论文 一、在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的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 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策略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 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以往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比较封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身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地吸取新时代,新的教育观念的精髓,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多去户外实践,多去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亲自做的课件,可以使课件非常灵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初中地理教师不能受教材的局限 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来说,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来进行教学的话,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太大的作用,地理教学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不单单地拘泥于教材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扩展,以教材结合实际,以实际照应教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初中地理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想有效地提高它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地进行改正,不断地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寻找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所应该不断努力的。 作者:范立恩单位:河北省行唐县上碑中学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地理课堂素质教育教学论文 一、巧施情感教育,重视引导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常言俗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情感教育,并讲究正确而恰当的方式方法,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更好的探究知识,才会有精神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地理时,引导和启发学生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相结合,发挥学生的想象,利用现代软件技术,模拟两亿年前一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板块运动过程。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浓,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设疑推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设疑推进法,顾名思义是通过设疑推进教学。一般指把某章节教材内容,设计成几个逐步深入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逐一究这,促使学生看书、思考。接下来,经过教师提问(或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探讨,师生共同逐一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养成探究新知识的好习惯。而且在思考、提问、回答问题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设计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思考,这里与人人参与、勇于发言,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要比教师只单纯讲解效果更好,学生学得也更有乐趣。 三、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只传授书本知识,不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脱离了实际。学生动手操作学到的知识比教师讲解更深刻。在学习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会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不过,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将会遇到诸多的实际问题或困难,作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帮助,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后有成就感,增加学习信心。在学习地理时,教师鼓励学生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多动手操作。例如,在参考当地地图的基础上,自制地理模型,表现地图上无法表现的地理、地貌特色。学生在结合实际、动手操的同时,训练了能力,也扩展了学生创新、创造思维,激发了学生创造发明的欲望,为今后走向社会开展发明创造奠定基础。 四、根据地理教学实际,采用观察法 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例如,地理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学习地理,这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再例如,当地理课讲到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垃圾处理站或者废品回收站参观,回校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每人写一份参观考察报告;当地理内容学到岩石一节时,地理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课外采集作业,让学生采集各种石头、坷垃样本等,带回教室后,由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探讨。适当、适时让学生走出校门,或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让学生了解社会、亲近自然作业、任务,这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增强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锻炼了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老师引导,让学生自我表现 让学生自我表现,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上主体作用的最好表现,也是避免学生重复练习、机械记忆等低效或无效学习的好办法。教师抓住以学生自我表现的形式学习,并进行及时引导,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巩固、深化知识;另一方面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更好地张扬学生个性、培养自信品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我表现,需要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活动,诸如模拟表演、创设情境、辩论、朗诵、演讲、游戏等形式,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更好地表现,展示优秀自我,完善自我。 六、总结 总之,教学方法很多,教师一定要选择适合地理教学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地理老师讲述的内容明显减少了,但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多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更浓了,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训练,也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作者:高玉珠单位: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曹庄子中学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网络环境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提出了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维和独立人格。他们也并不要考虑自己如何去学,而只是要绞尽脑汁的如何把教师教的内容学会。在这样的教育哲学里,教师和学生都是受害者。网络资源的共享无论在思想和实践上都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哲学,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是教师的权威地位被动摇,教师传递的信息网络可以轻易地提供,甚至比自己的教师提供得还要更加丰富和全面。其次是教材可以被多面和深度地解读,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任务。再次是编者的意图也可以轻易地被认清。对于已经有一定语文素养和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网络的出现,语文的教学甚至可以不依赖教师,这就迫使中学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材、编者、学生的地位和彼此间的关系。这样,传统课堂的讲读必须要被摒弃,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必然被改变。这样,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核心就必须是对教与学的理念重新思考和估定,就必须要把教学的重心从传递知识转变到建构新的信息和知识上来,就必须要把教师的认识、体验、感悟传授给学生转变到引导学生直接进行认识、体验、感悟,就必须要尊重学生在网络环境里对教材多重解读后的自己独特的认识。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的简单关系,而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教学相长的共生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才真正达到平等,教师才能真正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不是讲什么,而是怎么讲的思路上去,学生也才能不再考虑学什么,而是怎么学的问题。这样,教育的核心目标———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学生在教育里也才能真正学习到学习的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人”的特征 如上所述,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其工具性,而忽视对人才本身的塑造,而这才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传统教育观念里,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而只是当做有待进行塑造使之合乎社会要求的劳动者———社会所需求的劳动工具。正如一块铁,铁匠从不考虑这块铁自己要成为什么,他只是按照他的意愿将其捶打而成为一把镰刀或其他的什么。然而,学生不是生铁,学生是人,并且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再不是仅仅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这一点,也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能较好地得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因为是开放的,学生在其间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合、思考、建构。网络技术提供了人机对话的友好环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简单地被动接受。网络正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友好的环境,因此,学生语文学习的收获主要是学生的主动获得,是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结果,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获得的主体地位比以往任何学习活动都来得确立。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这种语文学习,既能凸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体思考,又能有传统课堂所没有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再是被动养成,而是积极主动地自我修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活生生的“人”来,才能使中华文化呈现出精彩和丰富的局面,才能使语文的人文性不再是空洞的教化和说教。 三、网络环境的语文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思想,锻炼了思维 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与传统语文比较起来就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阅读信息海量,学生几乎在进行着无限的阅读,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其自身的规律,主要不是一个认知过程而是一个情感体验和感化修养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决不是依靠传统课堂里干巴巴的说教就可以完成的,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自身的健康情感和意志等都必须依靠大量的阅读得以潜移默化地熏陶,传统的语文阅读内容显然显得过于贫乏,学生因此得到的情感体验和感化修养也十分稀少和浅薄,正因此,传统的语文学习就显得肤浅和单薄。众所周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更要抓住学生在语文学习时产生的各种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运转机制,及时进行感悟、累积、转化、提高,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充实,意志上得到激励,人格上得到完善,从而实现语文素养提高和优化,但是,这样的手段是什么?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吗?显然不是,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和优化仅仅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校的宣传肯定是不够的,现代语文教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正能满足这一点,它完全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审视,自我判断,学生在大量的网络阅读中、同学间第一时间的交流探讨中情感得到升华,价值得到确立,审美得到优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技术技术保证了学生超文本思维的训练。网络阅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非线性、网状方式管理传播信息,这明显优于传统的文本顺序性、线性管理传播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接受大量文本信息的方式是纵横的、连接的、扩展迁移的,网络阅读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可能,同时,网络阅读是迅捷和便利的,是瞬时和及时的,学生在阅读中有尽可能多的比对、碰撞、反复,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传统文本阅读得不到的训练,学生的对于信息的处理就有着传统文本阅读所不能比拟的准确、正确、价值多元。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前所没有的拓展,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最大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完全实现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网络技术及时完成阅读的交流和评价,这样,思想和思想碰撞,灵魂和灵魂交流,心灵和心灵偎依,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此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出现了很多的变化,这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并加以研究,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 作者:孙红艳单位: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科学教育教学 【摘要】科学课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使全体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的能力,使其知识、能力、志趣等得到同步协调发展,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学生科学学科的学习方法上、学习情感上、学习动力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如何解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科学教育问题解决方法 1.科学教学的现状 1.1发展现状尽管我国初中的科学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但是实际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应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并缺乏整合。内容过于“繁、难、偏、旧”,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脱离学生的亲身经验和社会实际;强调机械学习,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高考的3+2模式到后来的3+X不能不说是在科学考试中的一种进步,但是以往教学中的弊端仍然客观存在。 1.2科学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我国政府更为明确地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大目标,加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育。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学阶段科学教育的目标也都被确定为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即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人。科学素质的培育是教育的整体行为和系统工程,它需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在教育的整体系统中,并在这一观念和目标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以使教育在整体上实现素质教育的功能和效果。科学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承载着科学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理解科学的具体目标。 1.3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系统一点看,科学观问题的研究经历了静态结构观——动态发展观——合理进步观的变化过程。逻辑经验主义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从理性的视角出发对科学给予静态的描述,其次以归纳法为基本方法对科学知识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说明,最后用规律学和客观的数据对经验进行了有效论证。科学教育是向着真理的方向迈进,对科学的研究者主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人格还是价值观,无论是心态还是创新思维,这些都成了现代科学教育必须承载的几个重要方面。 2.初中科学教育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2.1教师教学准备无新意我所说的新是指在对学生能更加深入学习这个方面的新,以往老师们都是单纯的专注于课本章节,实验流程,却很少去关心如何能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控。能力可以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复习、做作业等,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这都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过程,每一个细节能有所创造都是智慧的火花。老师的备课首先应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是如何将实验和重难点相结合,再次是课外的资料收集和家庭小实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是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堂教学和实验中发问,只有产生了问题才会促进探索,只有乐于探索,学生才会把教学中的知识牢固记忆。 2.2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由于 2.2.1情感上的问题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往往都认为科学学科枯燥乏味,因而时常产生厌学情绪,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只重视分数,对于学生对科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倾向给予一定程度的压制,使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上往往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渐失去了对科学学科的热爱。传统教学对语、数、外的重视导致了学生对待科学学科往往表现出漫不经心、可有可无的态度,偏科的问题十分普遍。 2.2.2方法上的问题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上,往往只专注于公式、题型、客观数据的研究,忽视了着重于实践的设计、实验、交流等。多数学生迷信于“题海战术”的威力,上科学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思考而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不能从中得到启发,不能提出问题,创造性的思维日益枯竭。课下只忙于做题,丢掉复习中一个重要环节——对所做题目进行理性思考,自己不能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不能优化解题方法,不能系统的掌握所学内容。 2.2.3动力上的问题由于传统教育对科学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不仅偏科,甚至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上出现了畏难的情绪。特别是化学、物理等,往往一段时间上在学习上的低估就会导致学生在整个科目上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那些本来喜欢科学,觉得科学很有趣的初中生,刚到初二就知难而退了,从原来的喜欢科学到害怕“科学”。分析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这种障碍是学生丧失动力的根源。作为教师,应该是帮学生克服困难,而不能因为学生对科学科目表现出厌倦也同样厌倦起来。 3.科学学科学习方法的研究 3.1原则研究 3.1.1启发促进目的教师如何利用提问来开导学生的思维,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是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思维的方向跟解决问题的方向一致才能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课堂的提问应尽量带有伏笔,让学生积极独立的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互动。 3.1.2兴趣细分层次因人而异是层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同的学生他的兴趣不同,不同的学生他的思维水平也不同,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是教师突破难点时所设计问题的关键。往往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启发,不但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寻求到持续的不竭动力,教师如能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充满趣味的问题往往具有吸引学生积极探究的魅力。同时,对于学生对科学学科接受能力的不同,针对性的提问,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对问题的正确回答中找到信心。 3.1.3发散性和探索性创造性的思维不是凭空而来的,往往是因为问题的发散和本身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微妙的联系,把各种小的细节纠结在一起,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宏观方法和微观思路,通过灵活独立的思维过程,在探讨中求同存异,最终得到有效的方式。 3.2科学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口头表述能力,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同时熟悉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基本的理解能力,公式一般都有其使用条件和范围,通过变形,能够对公式的含义和范围的重新定义;归纳和实际应用能力,归纳与公式有关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利用公式进行判断、推理和计算,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最后是实验的自主设计,这要求学生对公式和实验流程的整体把握,不但是学生统筹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展示平台。 3.3.1方法的初探 3.3.1从图形到语言科学离不开图形,图形实际上就是一种简便的语言。机械设计,电磁学中复杂电路设计,地质科学中的地形图、气象图,生命科学中的人体系统图、各种植物或动物的结构图等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图形语言是一种重要策略,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的缜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流动以及知识的互相关联,把人的整个自然思维过程跃然于平面。在初中科学课里,学生们会接触到许多有用的图表,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电路图、光路图、力臂图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是结合图形所给的条件,根据理解和记忆将不完整的生物图、地质地理图等填涂完整。例如,在有关电路的习题时,串联、并联或是混联的关系错综交叉难以分辨,但是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连接特点便一目了然。 3.3.2自发性实验和关键技能的训练实验课的教学训练是发展学生实验能力重要保障,但不仅仅是让学生操作流于形式而已。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学生实验能力低,并不是所有能力低,从统计值表上就可以看出学生一些基本技能发展还是比较正常的,如视觉控制能力、动觉控制能力,问题在于许多关键性技能水平相当低。初学科学的初中学生不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缺乏对所学的科学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就像大多学生知道细胞质是流动的,但是在实验中却不愿意去实际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应该让学生实事求是地现场记录或文字描述,不能随意更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错了就错了,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错,为什么出现偏差。实验报告应只提出格式等要求,让学生撰写,给学生一个广泛展示的空间,锻炼学生实验记录速度和描述能力,造就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和促使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实验前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关键程序等,这样可使学生由强烈的好奇心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心智发展和技能水平的协调进步。 3.3.3“耐心”教育科学知识的特点其实就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随着知识点的增多,科学题目越发综合化。一旦学生的初始方法不对头,便容易因起学生内心烦躁,最后头绪越来越乱。因此,对学生在解题技巧上的耐心教育就十分重要。拿到道题以后,是从条件出发或者从结论入手。从结论到过程的推论,从已知的条件发觉未知的条件;把未知的条件和推论相结合,找到突破口和融合点。实际上这正是考验学生平日里有没有认真去积累和耐心的总结记忆,一个不急不燥的习惯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3.3.4跟踪帮助“没有永远的老师,只有永远的朋友。”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共同进步的互相学习的。老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甚至生活、工作、心理上都应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在科学上的严谨态度会影响到学生,而在于学生沟通上的平等互助不但能及时的改正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教师既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学生在科学学科上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在课下,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应该跟踪学生的兴趣走向、研究动向,及时地提出观点和建议,使学生不但能摆脱困扰,甚至能够举一反三 4科学学科学习的人性化研究人性有弱点,科学家是人,因而也不例外。疏忽、偏见,甚至蓄意的伪造都可能带来谬误。科学之所以能够在探索自然的漫长征途中去芜存菁,获得卓越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科学理论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界这种公正、谦虚和理性的态度,要真正的将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就必须适应当代人性化教学的需要,把人文主义的教学手段引入科学学科的学习中。 4.1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教育需要学生具有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科学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的理解;把相关的科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能理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能据此进行判断;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并关心其发展。很多时候,学生因为社会上不良观念的影响,主观上认为“学好数、理、化,走便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已经过时,远离了学术走近了金钱。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学科教育,人格教育,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也成为了推进科学教育的必要手段。 4.2科学学科人文主义化一提到科学学科,学生往往就会想到纷繁的数字、复杂的模型、单调的公式等等,很少有一种人文上的感性认识。费尔巴哈认为,世界上除了自然以外,再没有其他东西,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最高表现。他说:新哲学(指他本人的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因而也将人类学连同生理学当作普遍的科学。自然主义则试图用自然原理来解释社会现象,如用自然规律、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种族特点等来解释社会发展。恩格斯曾指出:这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在这里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对于学生的人格进步和研究世界的科学研究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从人文主义唯物主义发展观科学的深入研究。 在当代科学学科的面更广,随着学生自主能力的增强,层次也更加深入。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老师更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突出问题,用更科学的方法探寻科学教学的新方式。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对各个学校的学生教育模式都提出来新的要求。就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这个时代的中学化学教育,因此,本人针对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口号,就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进行一定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化学教育;初中;教学模式;创新;新模式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初中的化学主要开设在初三一年,由于初三学生初步接触化学这门课,很多人由于不能及时适应造成了化学知识的难以理解,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因此,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这些学生对初中化学课程学习的关注,及时发现初中学生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初中化学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不断尝试一种创新的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更高更美好的未来。这篇文章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并对创新性的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传统的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过分注重化学理论课程忽视实验课程 在以前传统的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地看重学生的化学理论课程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实验课程,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动手能力差的现象。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体验实验的过程,没有进行实验操作,缺少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这种缺乏实验参与的理论教学枯燥无味,更重要的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观察能力。同时,纯理论式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不集中的现象。 (二)过分强调知识的识记忽视学生的思维创新 传统的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单方面追求学生取得高分成绩的目标,过分地看重学生的知识识记,忽视了其他多方面的因素而影响学生的综合全面的发展。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初中生正处在一个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创造力和辩证思维发展的核心阶段。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健康综合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三)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缺乏自主性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课堂多半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述的知识和内容,这样的课堂之下的学生多半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的状况。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与老师、与知识的互动之中,学生对疑问没有及时进行反馈,课堂效果不佳。 (四)落后的教学设备难以完成课堂的高效教学 在一些环境设施较差的学校的教学设备较差,有的学校没有配置专门的多媒体网络系统,老师依然是靠板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费时费力,教室需要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浪费在板书的书写上,这对于珍贵的课堂时间无疑是一种浪费,对于初中学生的化学教学也是一种较大的限制因素。 二、关于初中化学及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比重 学校应该加强对初中生化学实验课的比重,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实验作为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在参与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首先得到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化学反应中的气体的释放,试剂颜色的改变等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整个试验流程的构建和梳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 (二)知识识记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在一定程度上从专业课程培养的角度转向了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基础知识识记的基础上锻炼和加强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一个会思维、会变通的人才,而不是一本装着基础知识的机器。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培训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向教科书和老师提出质疑。作为教师应该始终记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有能力、会思考的人才! (三)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型的化学教学模式提倡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老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课堂教学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讨论结束后小组选出代表人向全班的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真真正正地参与到其中,与人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 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对于初中生化学教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传统的板书费时费力也不方便学生进行后续的复习。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PPT教学的方式,这种课件式的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是方便学生在课后回家的时间对老师课堂讲述的知识重点的复习和巩固。此外,这种设备的灵活性很高,PPT上除了可以展示知识框架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向学生们播放实验的视频,或者一些其他的资料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小结 总之,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力的发展,真正做到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会思考的人才。此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反思和优化。 作者:王辉 单位:磴口县第一完全中学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解析 摘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诸多行业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中重点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进行探讨,从传统的化学教育为起点,提出在当前初中化学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寻求全新的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模式,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教学观念的更新换代,使得当前初中化学模式也不断变化.虽然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其中存在的弊端尚未解决,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发展.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因此,解决当前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当前初中化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当前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情况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育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就是以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启蒙下进行化学知识的化学,也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对知识的巩固.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扩展内容也是在此基础上开展,而没有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都是在书本上学习不到的,这类能力需要学生在不断应用中才能够获得很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发展提出的全新要求. 2.传统初中化学教育存在的弊端 现阶段初中化学教育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以及教师都没有了解实际,使初中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背离,这样学生就会对化学学习产生误解,认为化学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丝毫用处,这与当前初中化学的教育目的也有很大冲突.当初中化学教师只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进行授课时,就难以对课堂教学投入更多的激情,这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大减,使相关的学习任务成为负担,极大加强了学生的压力,这样学生各项知识的化学效率就不会高,也就难以形成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如下;一,传统教学背景下,学生没有机会建立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脱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索然无味,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都遭到了极大程度的削弱;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使化学学习形成定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思维定式,难以实现提高;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当前初中化学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这就与分数至上的观念相互冲突,从而限制学生的发展,对于在某方面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来说,也难以发挥出来. 3.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的讨论 与传统化学教育教学模式不同,新的教学模式提倡重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质量的突破.另外,实现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也要与时代特点相符合,相关的教学探索以及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应该以此为基础.对于新模式下的初中化学教师来说,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够投入更加浓厚的兴趣.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的,在执行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发展新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并且去消除弊端.因此,初中化学教育教学除了要加强对知识的讲述,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积极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师生之间亲密的关系,同时要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下应该提倡的观念与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述,还要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想要使学生对化学方面的知识与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化学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初中阶段所进行的化学实验都是比较基础,因此,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各种细节.随着教育的发展,化学教育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验器材方面也更加完善,这对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祥闯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二实验学校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探析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起着交流思想的作用,又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情感教育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能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情感及审美能力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其中情感教育就是要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情感教育理念,借助语文课程的优势功能,采取各种情感教育策略,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作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应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起着交流思想的作用,又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仅仅将语文作为促进学生理性发展的工具,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现代情感教育的观点认为,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要实施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阶段,健康的情感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语文作为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学生的健康情感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需要老师们利用好。 1挖掘教材,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人文教育,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特性,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初衷。现行的语文教材挑选的都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精华内容,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案例,每篇课文对于学生都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科学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善于进行内容挖掘,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所表露的情感内容,让学生接受健康情感的洗礼,提升他们的健康情感素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材也在不断改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 2运用作文,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体会与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情感的教育的过程也是如此,单单的依靠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而是要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接受到了学生的情感反馈,教师才能够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引导,提升情感教育的效率。而在这个过程在,作文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要求教师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情感认识水平。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些情感不会直接的表露出来,教师不能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来进行情感宣泄或者表达:让通过作文让老师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困惑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作文向教师反映。这样就能够拓展学生的情感表达途径,丰富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一定的引导、分析,相信就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就会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与学习认知。 3引导阅读,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效的阅读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语文课本中、阅读材料中都是一些经典的文章,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状况与生活认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就能够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想的更深,提升学生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思考,更好的进行情感教育。“一切景语皆情语”,生活中万事万物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教育案例,都是情感教育的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不但蕴涵各种语文教材中,也蕴涵在所有语文学习活动中。开展广泛的大阅读活动,让学生不仅广泛阅读课内外各种书籍,也阅读生活、阅读实践。 4优化教学,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我们知道,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纪录片播放等途径来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让音乐、图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运用这些情感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情感感知,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 作者:穆芳芳 单位:大同市第二实验中学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分析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英语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重要的对外交流工具。而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在于立足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本文从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入手,提出若干具体路径,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提高质量;路径 2017年9月初中英语教育既是小学基础英语教育的延伸,又是为高中英语教育打基础的阶段;初中教育既属于最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又属于基础教育的中间环节,是连接高中与小学的桥梁,因此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位置极其重要。但是语言学习并不容易,母语学习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英语?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采取多元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初中生是特殊的群体,心理尚未成熟,生理处于青春期,不仅好奇心强,且容易转移注意力;不仅好动、活泼,且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仅可塑性强,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有严重的逆反心理;不仅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速度快,且兴趣选择性强。加上现代社会传输信息的渠道多、广、杂,速度快,特别是游戏、网络等对初中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英语课堂枯燥的学习(张健玮,2016),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这些特征,依旧使用过去的讲授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作知识容器,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更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被严重挫伤,逐渐丧失英语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如何在现代教育中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掌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特征,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每一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2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路径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推动教育教学进步 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可按照教材内容讲解知识,还可利用课堂讨论环节开展教学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交流协作能力等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但要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课堂思考与讨论时间,还要重视提高课堂讨论质量,不能让学生盲目讨论。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会因时间的增加而慢慢分散(梁振华,2015),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科学、合理,要有计划性、时间性,以便最大化利用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关于Shopsandmarkets的知识点时,就可先向学生展示关于bookshop,toyshop,clothesshop,shoeshop等新单词、新知识,接着提出问题:Whatdoyouwanttobuy?Whydoyouwanttobuyit?并由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讨论这些问题,注意把握时间;最后,教师让学生围绕主题Shopsandmarkets设计对话内容,进行小组比赛。如此,教师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发挥想象力、锻炼拓展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组织能力,推动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枯燥、乏味的,即便是好的方法,频繁使用也会丧失魅力。随着新世纪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细致研究教材,按照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拓宽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接收渠道,在激发初中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保持其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激励学生把英语学好。例如,在单词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趣味地学习并记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每次依次讲几个单词,照本宣科;而另一些教师则将各类单词制作成卡片,让学生开展单词分类游戏,并分组比赛,使英语教育教学不仅速度快且效果好、质量高,同时还训练学生观察能力与反应能力。这两种教学方法取得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灵活有趣。对于单词教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就拿单词bas-ketball来说,教师可指着篮球说:What’sthis?It’sabasketball.接着再重复说几次basketball,basketball...篮球的音、形、意就在学生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以后看到篮球就能脱口而出basketball,不再需要汉语翻译。复习词汇时,教师可选择开展游戏Guess。如在复习名词bas-ketball,bell,book,jeep,pen等时,就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模型、实物等摆在讲台上,让学生先看,之后收起图片,秘密地将其中一件物品如pen放进大袋子,接着拿出,用学生学过的句型提问:Whatisinmybag?学生回答:It’sabook.对于错误答案教师只说:No,itisn’t.紧接着问另一名学生,学生回答:It’sapen.学生猜对了,教师就给予鼓励:Yes,you’reright./Youareveryclever.之后教师再换一件物品继续做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复习单词的同时熟悉句型,练听、练说,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句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听力比赛,让学生比一比谁先说出自己听到的句子,看谁说得好、说得准、说得快,并进行单词组句比赛,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则可按照不同课文的内容、体裁,选择模拟对话、讲故事、改变人称、看图说话、即兴口头作文、组句成文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为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途径,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结合实物、幻灯片、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拓展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教师还应巧用网络平台开展英语对话教学,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朱鹏程,2016)当今社会有极其丰富的网络资源,无线网络使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公共场所等都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而英语教育教学也应改变理念,学生学习英语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在线学习英语。其中,对话练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课堂对话时间很短暂、内容缺乏丰富性,学生很难及时训练对话,而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硬件资源,学生就能在线训练,显著提高运用能力。例如,对于Whenwasheborn?的教学,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在家中在线学习,依托网络平台再一次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英语句式、语法,通过在网络上和多名学生或教师在线对话,提高英语对话练习效果,增强实践能力。另外,教师也可定期举办英语手抄报、英语黑板报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简单阅读英语杂志,或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沙龙等。通过这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学生能及时在实践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英语语言环境也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从而实现课外活动、课堂教学的相互促进,大幅度提升初中学生英语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3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后,英语作为基础的语言学科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得愈加重要,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搞好英语基础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职责。在实践中,初中英语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充满趣味性的教育教学手段,才能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爱好英语学习的学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曾双喜 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二中学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当前初中语文学科优质教育教学探析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目前,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构建高效课堂,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育教学 优质课堂 氛围 备课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并且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见语文。语文可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语文担任着育人的重任。由此可见学习初中语文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的成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确认识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 不容否认,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新时期,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我们应该从优质教学课堂构建入手。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没有高效课堂作为支撑,所有的中学教学改革都是根源之水,缘木求鱼。尤其是在当知识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新的知识理念层出不穷,更新快,如果我们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跟不上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必将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处于一个打基础阶段,基础不好必将影响到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而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由于其课堂教学单一,语文老师往往把课堂理解为静止单一的课本,眼光只是盯着教材不放,抱着课本,进行字词句的阅读、分析与讲解,以文论文,局限于课本,不及其余,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乏味枯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法激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背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反感心理,语文教学效果甚微,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教育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欢快学习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育教学来讲,我们要从良好的师生关系、欢快学习氛围入手。其实,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前提,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可或缺的途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必须积极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只有构建了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忙,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主动关心爱护学生,主动了解学生,高度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情况,要多鼓励少批评,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多参加学生的活动,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科。除此之外,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激发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公平、民主地对待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会使学生敢于发表、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构架优质教学语文课堂。 三、教师基本功的锻炼—备课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学校,很多个人往往忽略了只一点,很多教师往往认为直接模仿前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有些前辈多少年后还在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殊不知,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过往的教学模式、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所以,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多思考,多创新,合理、优质备课,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发展。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传授知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备课质量。首先,语文教师自身要深入解读课文。深入是浅出的必要前提,教师只有真正吃透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真正理解超越教材本身的一些知识,而这些必要的超越会使授课过程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此外,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更为全面。教学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的活动,施教之功就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各个学生所具有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以及内心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反复炒冷饭,就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和厌烦,而对于那些疑难的、未知知识如被轻轻带过,则会使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受挫。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充分理解教材,而且要十分全面地熟悉学生的整体动态,以切实制订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拟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自学指导题。只有通过如此细腻的备课,教师才能真正的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优质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认识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积极构建和谐教学氛围;以及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从而真正的促进初中语文优质教学的合理发展。 作者:许跃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朱湖实验学校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 【摘要】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更是丰富多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尤为重要。初中语文课中,文中借助生动而细腻的语言、真挚而丰富的情感、深邃而博大的哲理浸润着学生的心理。为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认识,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育教学 积极性 体验式 自主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所谓的高效课堂,即是指教师通过最小化的前期投入来获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一种新时代课堂,而且其已逐渐成为当代初中教师完善教学方案的关键要素。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基本条件 不容否认,优质教学课堂构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当然,我们也在为之努力中。那么何为优质教学课堂,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条件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保驾护航。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关键。当然初中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因而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和谐而又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性和和谐性,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注重创新意识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因而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首先是始终坚持新课改理念和生本原则,着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是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再次是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最后是转变角色,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所创建的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加强主要依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学习动机是能够直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效课堂中,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以及语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而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丧失了学习兴趣,这种被动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快乐可言,这种情况下,高效学习只能是奢望。为此,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营造和谐愉快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应该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激励人为之奋斗,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之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体验式教学的合理开展,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起到辅助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从而营造了一种活跃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轻松而活跃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用心去领会课文的内涵。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主动地去领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同时,积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各类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文章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多元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老师所选择的文章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情感的升华。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指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上,教师可提出讨论的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积极地讨论,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有效教学合理开展。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优质课堂所具备的条件;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合理开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真正的促进初中语文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作者:王巧玲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李口中学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主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自主合作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而不断受到重视,其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文简要阐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含义和特征,并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转变教学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以期为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改的实行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不少新要求,教师所面临的压力也随之而增大。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于扩展性较强的语文教学。 一、自主合作学习含义及其特征 对自主合作学习而言,学习的主体已经不再是教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发挥指导作用,学生才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主体,通常具备如下几方面特征。首先,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目标的确定中去,类似学习进度制定、评价目标设计等环节都有学生参与,但是,学生参与并不代表教师就要完全退出。其次,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一定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所发现问题的原因,并将其解决,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以一种主动姿态呈现,更容易获得更多积极向上的感性体验。最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对自己的各种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在反思中取得进步。 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的意识强化,逐渐使其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进而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例如,语文教师在对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邹忌讽秦王纳谏》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正式进入教材内容讲学之前,教师可以先邀请1—3位表演欲强的学生上讲台表演,表演的主题就是“怎样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劝诫”。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无论学生的表演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都应当先对参与表演的学生予以鼓励。总结完后,再已学生的表演情况为切入点,引出邹忌进谏的方法。这一情景创设的方式定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合作意识,因为如果不合作,就不可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只要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就会积极地开展后续的自主合作学习,这样一来,不仅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提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的手段,尤其适用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便让学生自主解决,解决问题的方式不限,可以一人解决,可以同桌互助,还可以小组合作。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选择和他人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学起于思”就是说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而思又源于疑,这是在说思考是从疑问或是质疑开始的。疑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教师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引导的一个过程。例如,教师在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中《愚公移山》一文进行教学时,便可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所提问题可作如下参照:即,课文中的妻子对愚公移山的质疑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质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开展合作,进行探讨交流,这样一来,便能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引导,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三)教师转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此处的转变教师教学是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认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教学就越成功,所以教师就就极力的争取教学时间,只为多向学生注入一些知识。然而,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教学了,教师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要始终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传授并不是靠时间堆砌起来的,而是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在不断的合作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其他形式的任何学习之中。 三、结束语 因为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就目前而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仅是教师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学生也要更加配合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作者:田莉 单位:重庆酉阳桃花源中学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初中数学优质教育教学思路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应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使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构建优质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优质课堂;氛围;方法;小组合作 初中数学新课程尊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为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1充分认识优质课堂构建的基本原则 随着目前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多符合时展需要的要求,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数学理论对学生的价值观的正面引导。那么何为优质教学课堂,如何构建优质课堂,优质课堂构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首先应该是全面发展原则。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不仅提高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理论知识的效率,而且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智力培养时,老师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低耗能原则。初中课堂每堂课几十分钟,教学时间是相当有限的,由于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较多,因而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在数学这门课上花费的精力,也就是低耗能原则。与此同时,还应该包括师生共同进步原则。一提到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效率的提高。但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还应该包括提高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数学老师的成长是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学生作为数学教学课堂的主体,受到教学的主导者,也就是数学老师的引导。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也促使老师在实现高效教学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确这几点基本原则,并且合理的遵守,从而构建优质教学课堂。 2构建优质教学课堂的途径 优质教学课堂概念的提出是对新课改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过程。初中教育要结合自身实际对于如何实施高效课堂建设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认为构建优质教学课堂,首先应该通过开发教学情感因素构建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种研究,学生在欢快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其记忆力是平时的三到五倍。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感情个体,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开发教学情感因素,能够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致和韵味,学生怀揣积极态度、畅快心情和活跃思维,情感体验得以强化,此外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也能使学生兴奋而快乐地学习数学。所以,教师要把“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作为教学境界的理想追求,尊重学生的心理与个性,在亲切、幽默的教学语言交流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我们还可以用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故事渲染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让课堂高潮迭起。其次,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贵得法,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最大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利用正确的方法去自主学习、主动求知。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通过讲解知识点、例题、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懂得从阅读课本、学习基础知识做起,并遵循向“最近发展区”理论,实行递进式学习和发展,保证思维发展的连贯性和螺旋式上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借助外力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比如,老师、同学、工具书等,做到善假于物发展自我。有了学习方法这个武器,学生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思考,不至于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之外,或偏离学习的主方向。这样,课堂的效率才能得以保证。最后,积极地创建立合作制度,成立兴趣小组。古语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充分告诉我们合作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达不到小班教学的标准。长期以来困扰初中数学教师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无法实施小班教育,对数学较弱的学生无法进行单独辅导。数学兴趣小组的建立建议有效改善这种问题。老师在课堂上以让能够按照进度完成教学目标。课后,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由数学学习的优等生来帮助其余的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这既增强了数学优等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同时也帮助了成绩较差的学生。最后,这种兴趣小组的成立对于培养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培养和谐融洽的班级关系也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数学情趣小组的成立,不但为高效课堂建设作了贡献,更是一举多得的大好措施。其实,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往后的工作中,认真的学习,交流,共同发展。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认识优质课堂构建的原则;并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合理指导;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从而真正的提高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效果。 作者:宋许亮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运营维护管理 网站运营维护,不外乎做好两方面工作:更新与推广。但实施起来远非说的这么轻松。很多企业在做网站时兴师动众,网站做好后万事大吉,企业老总很少过问,负责网站管理的部门没有人懂得基本的维护知识,这个网站的主要作用大概就是名片上带有一个www的“上网”标志,遇到接名片的客户水平也差不多,还顿时油然而生信任之意。有这样的效果,倒也不错。 但是网络应用正在深入,网络营销知识在普及,越来越多企业老总、管理人员意识到:一个一、两年没更新过的网站,以及一个做得精美但没有多少人知道的网站,完全是在浪费资源。“信息化”原来并非一次性投资建一个网站那么简单,更重要的工作在于网站建成后的长期更新与推广过程。 网站维护涉及到资源和成本问题,但只要用对工夫,大部分中小企业网站维护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并不会太高。 首先谈谈网站更新。企业网站主要是更新产品及说明文字。一般中小企业网站都没有后台内容管理系统,网页更新需要懂得做网页的人员,但企业大都没有这种人才(虽然学习做网页也并非难事)。一个办法,就是在跟做网站的网络公司签定合同时就订下有关网页更新服务的条款,不要因为合同中忽略了这个问题,等到需要更新时再去找网络公司就很被动。 另外一个比较柔性的解决办法就是,公司里训练一个编辑网页的人员,学会使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html编辑程序。一个人要是能学会使用word,就应该可以学会网页编辑、FTP上传文件。可以让做网站的网络公司培训一下,结合买书自学,并不难,学习者可以多掌握一门知识,也不会抗拒。因此,这个方法也是可以采用的。 网站推广就复杂艰巨得多了。从交换链接、登录搜索引擎、信息到邮件列表维护发送等,各方面都涉及到专业知识,已经不是简单学习一些诸如网页制作方法就可以解决的了,但这部分又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网站推广有以下建议:重点项目外包,其它推广工作自己内部承担。 重点项目主要指搜索引擎推广、网络广告。国内搜索引擎和网络广告的业务开展都力推制,可以在网站上找到它们在各地区的授权商,有时候,通过的价格比媒体网站自己的对外报价还低。但如果公司没有这个预算,只好在GOOGLE上免费登录,只是一般网站策划和设计人员在网站建设中并不会单独考虑针对GOOGLE排名的网页优化问题,因此实际上要获得好的排名还是很难。如果要进行搜索引擎优化,一方面涉及到费用,而最重要的,还是优化的质量。实际上,目前搜索引擎优化通常只是一些个人行为而非公司行为,因为“搜索引擎优化”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服务产品,而且效果常常与主观努力大相径庭。因此要找一个优化高手并非易事。 其它推广维护工作,主要就是寻找互换链接的对象、信息、Email营销推广、回复客户Email以及网站与用户的互动应答等,大都需要长期经营。这些工作大多不需要涉及太复杂的专业知识,但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对于网站维护人员,需要明确工作职责、内容,并长期学习新知,这群人属于时代营销网站的忠实用户。 有的网站管理人员对网络营销略知一二,收到一些垃圾邮件推销“网络营销软件”,价格也不贵,听起来对网站推广好象颇有帮助。其实那些通过垃圾邮件宣传的“网络营销软件”已经没多少人相信了。那种指望几封廉价的电子邮件就可以掘起一桶金来的想法对于需要脚踏实地开展、细水常流的网站运营非常有害。 总之,网站运营维护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也不能抱着要立杆见影的思想。但长期来看,良好的运营维护是一定会产生好效果的,已经有越来越多传统行业的企业网站对销售业绩的增长产生不小的作用。 企业网站论文:ASP+ACCESS下的企业网站设计实践 摘要: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寻目标客户、寻找需要的产品,这逐将成为常态。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合作伙伴提供信息服务,并且借助互联网,敏锐的捕捉商机。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宣传企业形象和文化、销售企业商品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网络营销平台。ASP+ACCESS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因此本项目用了经典的B/S开发架构,开发语言为Asp。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网站;数据库;B/S架构;ASP;Access2003 1系统开发前提 1.1开发背景 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宣传企业形象和文化、销售商品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网络平台。通过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开发实现一个中小型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实现网络定购、销售和管理商品,以体现电子商务可以减少成本、传播迅速、服务质量高的优点。 1.2课题开发的目标与期望 (1)帮助企业高效的宣传企业形象、充分展现企业风采、全面的产品宣传等。(2)利用网络快捷方便的优势,迅速对进行信息采集、分析、传递以及对公司新闻及时的报道。(3)通过网络在线供求系统,实现客户网上的供求信息的查询、订购、交易、信息反馈等。 1.3ASP的简单介绍 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可以用来创建和运行动态网页或Web应用程序。 2网站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与权限,因此不同角色在系统中应具有的功能也有不同。下面是企业网站中三个角色具有的功能。(1)网站管理员应具有的功能:①产品信息管理,可对产品进行分类、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②产品订单管理,可对订单进行审核等相关操作;③企业新闻管理,可对企业新闻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④留言板管理,可对用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分类、添加、删除等操作。⑤会员信息管理,可对注册会员信息进行相应管理;(2)网站注册用户应具有的功能。对于网站的注册用户,能进行注册用户的登陆功能,并能浏览网页信息,登陆后能对产品进行选择、提交订货单等,在私密留言板上发表意见等。(3)网站非注册用户应具有的功能。对于网站的非注册用户,系统能提供其注册的功能,并在为非注册用户的情况下也能浏览网站,并可以在公开留言板上发表意见的功能。 3网站总体设计 3.1网站的总体结构 本网站主要包括网站前台、后台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三大部分组成。网站前台包括首页、中心介绍、产品销售、项目承揽、营销网络、常见问题、客户留言和会员中心8个功能栏目。 3.2网站功能模块的概述 企业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企业新闻和产品信息以及对产品订单的管理等。网站前台中的各栏目主要功能如下:①首页:介绍公司的概况、企业文化和主要产品;②产品销售:现在公司的产品介绍;③项目承揽:主要介绍公司目前承揽的主要项目;④营销网络:展示公司目前的国内外的主要营销网络;⑤会员中心:为网站会员提供资料修改,订单查询,会员留言等功能;⑥常见问题:对客户的留言问题定期给予解答;⑦客户留言:非网站注册客户的留言。 3.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表有管理员表、产品表、会员表、新闻表、人才招聘表、产品大类表。 4网站详细设计 4.1后台管理系统模块 (1)后台主界面。本系统后台主要实现新闻、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以及招聘信息、会员、管理员等信息的管理。(2)商品管理。进入后台首页后点击左侧导航栏“产品管理”实现对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还有对商品的修改,删除和按类别增加商品的操作。点击“产品类别”可以增加产品大类和产品小类以及对产品类别的修改和删除。(3)网站前台主界面。主页界面:本网站主界面为index.asp,它的功能是显示公司的销售产品、项目承揽及公告中最新公告,并提供注册用户的登录功能及新用户注册的链接;还提供产品搜索的功能。客户注册与登录:客户注册与登录是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一般功能。留言板的使用:留言板是为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 4.2网站前台主界面 主页界面:本网站主界面为index.asp,它的功能是显示公司的销售产品、项目承揽及公告中最新公告,并提供注册用户的登录功能及新用户注册的链接;还提供产品搜索的功能。客户注册与登录:客户注册与登录是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一般功能。留言板的使用:留言板是为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 5网站调试和使用说明 应用程序的调试对编程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程序有错误时,通过调试将问题找出来,加以解决,其应用的步骤如下:(1)选择要调试的对象或者文件,打开对应文件,代码将显示在Dreamwaver中,然后在Dreamwaver中进行调试。(2)修改某段代码后可一在浏览器中预览结果,如果仍有问题重复(1)。再次反复重复(1),(2)步骤,直到程序无错误为止。 6结语 (1)运用Access建立了商品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建立商品的类别表,商品信息表和管理员账户表等,在商品表中记有详细的商品信息。 (2)运用IIS服务器,采用B/S结构,架构网页。实现了主页的浏览功能,类别页面和商品信息页面的超链接功能。 (3)运用ASP语言技术,建立了网页与数据库之间的动态链接,实现了在网页上显示想要浏览的数据库中的信息。并且在管理页面利用网页操作实现数据库中商品信息和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设计论文 1追求有意义的访问量 1)专注于网站的核心内容 企业网站应该专注于企业本身、企业产品、品牌、渠道、促销、服务、成功案例等核心内容,提高网站的专业性及其对于目标访客的吸引力,从而令因偶然因素进入的非目标访客感到无趣。企业网站不应分散精力在与企业主业无关的信息上,如果企业是一家大型集团并采取多角化经营的战略,则应该为各项战略业务单元制作独立网站或分站点,保证各个业务单元的网站精确面向和深入服务各自的目标访客。 2)利用定向投放的网络广告 直接获得目标访客。比如谷歌、百度、搜狗、必应等搜索引擎服务商均提供“关键词匹配”广告服务,即根据检索者所使用的搜索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匹配网络广告;主流搜索引擎服务商和门户网站通常也都提供在其广告联盟会员网站投放的定向广告,其原理是根据会员网站的栏目和网页内容来展示较高相关性的网络广告;还有在门户网站的相关栏目、高相关度的专业网站投放的定向广告等等。企业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定向网络广告来直接吸引目标访客访问其网站。 3)利用身份认证程序 在访客希望使用企业网站的较高成本的服务或阅读较高价值的信息时,启用身份认证程序从而过滤掉非目标访客,保证价值资源为企业的现有顾客、具有较高转化可能性的潜在顾客所享用。身份认证的内容可以是:要求提供已经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所持企业产品的序列号、购买意向等等。 2兼顾价值描述与专业描述 企业网站在对其产品进行描述时需要兼顾价值描述与专业描述:既要照顾到对该类产品并不是很熟悉的访客,也要考虑到专业访客对于产品性能参数全面了解的需要,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产业市场还是大众消费品市场都是有意义的。目前,很多企业网站的产品介绍页面是以企业为中心,告知产品的参量;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展现产品的价值,疏于强调其产品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利益。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发掘产品价值: 1)关注具体和特殊的客户需求 依据市场调研的结果或是牢靠的商业经验,企业网站应该针对客户的具体甚至特殊的需求摆出相应的利益点。 2)节省金钱 其一是指企业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其二指企业产品一物多用能节省另购它物的开销。企业可以渲染“节省金钱”这一直接的利益着眼点。 3)节约时间、精力 这是多数情形下都被消费者重视的产品功效。 4)增加财富 强调企业产品能在某些方面协助个人或公司开源节流。 5)简单易用 易操作性是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和多数其它产品的发展趋势。 6)规避风险 其实“风险”的含义在生活中远比人们通常理解的要丰富得多,包括某些直观的避免冒险的产品如投资分析软件、安全防护产品等,这方面的价值描述能使访问者充分感到企业产品的有用性。 7)充实生动的数据 用通俗的数据说话能让访问者更觉可信。 3提供高效的站内搜索 前面“追求有意义的访问量”和“兼顾价值描述与专业描述”的着眼点是企业网站应该向谁提供、提供什么内容的问题;“提供高效的站内搜索”将要解决的问题是访客如何才能找到这些内容。当企业网站的信息含量很大很丰富的时候,提供一个高效的站内搜索功能就更加有必要,能够增强企业网站的用户友好性、提高访问粘度。根据企业网站类型、产品或服务种类等的不同,站内搜索的对象可以是文章内容、产品信息、价格信息、经销商名址等等;搜索的形式可以是关键词检索、分类目录式检索、复合式检索等。我们以一个产品搜索案例来说明高效站内搜索的特征:消费电子类产品的站内搜索,“电子连锁店”在其网站里制作了其全部产品各自的推介页面,其消费电子产品的搜索界面见。其产品搜索兼顾了产品类别、价位、品牌和产品特征,能够适应有各种需求的访客的检索要求,其检索涵盖面广且分类合理。其“按产品特征”搜索的关键词容错能力较强,比如无论是输入“8G”、“8GB”“8G内存”、“8G存储”,反馈的搜索结果均无遗漏相关产品的问题。访客搜索后呈现的结果页面仍然包含以上搜索界面,以方便访客进一步或重新查找称心的产品。访客点击搜索结果页面里的某项产品之后,直接进入包含产品详细信息的最终页面,从网站首页面开始搜索到抵达产品最终页面只有三层页面、只经过两轮点击。这样的搜索界面简洁、便捷而又有个性化,能够保证访问者迅速找到满意的产品款式。 4设置FAQ 前面几点已经帮助企业网站的目标访客找到了其所需的、有价值的网站内容,那么,如果访客有某些内容有疑问怎么办?在联系网站客服之前,或是在非工作时间里访客可以先去浏览一下企业网站的FAQ栏目,有可能答案已经在那里了。FAQ帮助企业节省服务资源,也便利了访客在任何时间获取现成的答案,一般来说是企业网站必备的栏目。简单的FAQ汇总通常是一个网页,上面按照被客户问及的频率或是问题的重要性对各个问题进行排序,点击问题的链接则会在问题下方显示其答案,或是将页面切换至问题答案处;如果需要提交新问题则需要向专用咨询邮箱发信或是通过咨询邮件平台等来提交,如果问题具有普遍性则会在被回答之后添加至汇总网页中去。复杂的FAQ系统则往往是企业网站论坛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首先提供针对FAQ数据库的搜索,访客因而可以首先自助搜索问题及其答案;被整理进数据库的问题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其答案往往详细而有实用性,有时甚至图文并茂;在档问题均设有统一的编号,便于迅速定位和被引用提及。如果找不到问题或者其答案并不能令人满意,则访客有若干种获取更好答案的主要途径,比如立即在论坛上发表帖子提问、发送普通邮件或站内邮件给企业服务人员或是论坛的版主等、联系在线客服等等。在这一FAQ系统中,回复访客疑问的不一定是企业的客服人员或技术人员,也有可能是由企业组织起来的企业产品的忠实消费者、具备相关素质的消费者或业内人士,其团结和激励机制可以是FAQ系统的积分兑奖、购买产品的特殊折扣、兼职津贴等等。 5建立网际信任 我们已经向目标访客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以及找到特定内容的有效手段,也初步解答了访客的各类疑问,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访客相信企业、相信网站上的内容?一方面,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了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比较或者购买自己所需商品的便利;另一方面,“浏览网页”的方式又限制了消费者之于商品的直观性,企业的诚信也不容易为访客感知和接受。访客对企业网站内容的信任是该网站的商业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一般都会确认商品的质量、品牌及销售商的口碑、售后服务保障、商品配送等一系列问题,并常常会向已购买该产品的人士进行咨询;对产品的了解、对卖方言行举止的评价和信任程度,以及已购买人士所提供的参考意见,都对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企业网站建立网际信任有什么启示呢?怎样才能建立起访客对企业网站的信任?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人性化企业网站 许多企业网站花费大量版面介绍企业的实力、文化、荣誉、行业地位等等,力图营造一个强大的生意形象;有些网站在各个地方使用人称“我们”———“我们公司的宗旨”、“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成绩”等等,然而访问者却在浏览过程中看不到一个具体实在的人。其实,企业网站可以利用一些时机或站点栏目公布某些员工的姓名(如英文名)、职责、工作联系方式,甚至是简单的自我介绍,从而把企业的团队展现出来。进一步,如果机会合适,员工简介中可以附上员工们在企业经营领域里的经历、体会等方面的文章,甚至上传员工照片。另外,叙述企业成长历程时可以提一下企业曾经的小失误,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对失误积极快速的响应和更正。这样一来,企业网站的可信度和亲和力都会大大提升。 2)提供相应证据 在一些关乎购买决策的重要方面,企业网站可以通过展示相关证据来努力获得访客的信任。这些方面可以是:关于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关于物流交货期的、关于售后服务的、关于渠道网络的等等。比如,假设企业在网站上声称其产品出口美国和西欧市场,则有必要同时把产品获得的美国和西欧市场的认证证书展示出来,如果内容需要保密则可以以较低像素展示并告知访客可以进一步联系企业以获取证书细节;如果企业声称其物流交货期短,则可以将企业较大的产能、仓储空间和与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展示出来;如果企业声称其售后服务周到和便捷,则可以将企业的售后服务政策和众多的售后服务网点信息展示出来等等。 3)引入现有客户评价 来自于第三方的、特别是已经购买了和使用着企业产品的第三方的评价和推荐,能够起到增强访客信任的明显作用。在B2B领域,客户评价多以“客户案例”来呈现,其形式一般是客户方的主要项目负责人撰写的评价语录或是推介文章,或是由企业所做的案例总结;相关信息的公开一般需要征得客户的同意,最好可以同时提供该客户的联系方式,使“客户评价”显得更真实可信的同时,给潜在客户以询问的机会。在B2C领域,客户评价多以“已购顾客评价”来呈现,比如在产品信息页面包含已经购买过该产品的用户评价;为了增强用户评价的可信度和参考性,企业应该允许合理的“中等评价”甚至是“差等评价”的存在,事实上删除差评的行为会导致用户强烈的不满;为了减轻差评带来的影响和处置不客观的差评,企业可以允许对差评进行回复,对因为用户本身原因造成的对于产品的误解、损坏和其它不满进行合理的解释。综上所述,内容第一基本设计原则从网站内容方面保证了企业网站对目标访客的吸引力和访问粘度,从而为企业网站实现其既定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姜德 李冬艳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技术中心 企业网站论文:HTML5技术企业网站设计与实现 摘要:主要围企业网站为开发主题,在页面的布局时使用了最基本也是最必须的三个技能:HTML将元素进行定义,CSS对展示的元素进行定位,再通JavaScript以及jQuery实现相应的效果和交互。在进行开发前,需要对这些概念弄清楚,这样在开发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 关键词:HTML5;网站;前端技术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HTML已经经历了由HTML4向XHTML发展,到近几年来的由HTML4到HTML5的发展历程。HTML5因具有一些优异的新功能,得到越来越多开发人员的青睐。可以说,HTML5就是Web的未来,也是Web开发者的新希望,所以作为专业的网页制作等相关人员有必要了解HTML5,以便在Web技术的发展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1、初识HTML5 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文本类、解释执行的标记语言,用于编写要通过WWW显示的超文本文件。HTML是用于设计网页的主要语言。网页中的文本、图像、表格、超链接等内容都是由HTML中的标签定义和组织的。HTML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过HTML2.0,HTML4.0,之后推出修改版XHTML1.0,其中X代表扩展。之后推出XHTML1.1和XHTML2,2014年HTML5标准规范总要最终制定完成。 2、HTML5的优势 2.1解决了跨浏览器问题 在HTML5之前,各种浏览器对HTML,JavaScript的支持都不统一,这样就造成了同一个网页在不同浏览器中的显示效果不一样,HTML5的目标是分析各种浏览器所具有的功能,并以此制定一个通用规范,要求各个浏览器都能支持这个通用标准。支持HTML5的浏览器包括Firefox(火狐浏览器),IE9及其更高版本,Chrome(谷歌浏览器)、Safari、Opera等;国内的浏览器(Maxthon),以及基于IE或Chormium所推出的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QQ浏览器,猎豹浏览器等同样支持HTML5。 2.2增强了web应用程序的功能 HTML5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与应用接入开发接口,使外部应用可以直接与浏览器内部的数据直接连接,如视频影音可直接与话筒及摄像头相连。 3、基于HTML5的网页设计与实现 本文介绍一个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制作,通过对本网站的制作,可以让读者对HTML5+CSS网站制作过程有所了解。(1)网站规划:网站规划,即网站定位,主要是明确网站的类型。经过策划,我们确定将创建的网站是一个企业网站,主要用于宣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和产品。并为企业提供与用户的在线交流。网站主要面对的用户是单位。(2)网站素材收集:根据上面的策划,在网站制作前,需要收集网站中需要用到的一些素材,如网站标志(logo)。Flash广告,公司简介,产品图片及信息等资料。(3)网页规划:网页规划包括网页版面布局和颜色规划。为了让尽可能多的浏览器能在一个窗口中完整的显示网页,本网站将网页宽度设定为800px,根据之前的网站规划,可确定网站包括的栏目主要有首页,公司简介,新闻中心,产品展示,合作伙伴,网上订购,人才招聘和联系我们。网页涉及的版块主要包括logo,导航条,flash广告,侧边栏,主内容区和页脚,页面的总体效果如下图所示通常在规划网页时,会将网站logo、导航条和flash广告作为页面的头部内容,这样整个网页的结构就分成四大板块,分别是头部,侧边栏,主体和页脚。使用DIV+CSS布局页面。接下来是颜色规划。颜色规划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网页内容,二是访问者。在网站规划之中已知道,网站面向的用户主要是一些单位,因而网站可以做到简洁、大方。为此,将网站的背景色调定位白色,前景主色调定为中灰色,对某些需强调或希望引起浏览者注意的地方则使用橙色,整个网页的眼神尽可能不超过三种。(4)网站目录设计:根据网站策划,该网站的目录可包括首页index.htm,保存网站公共图片的images目录,保存样式的CSS目录,保存脚本文件的JS目录,保存多媒体文件的media,以及针对导航栏目设置的一些目录。(5)网页制作:我们可以使用任何文本编辑工具制作网页,但为了提高网页的制作效率,建议大家使用Dreamweaver这个可视化的网站管理和制作工具,使用Dreamweaver工具时,首先使用它的“站点”菜单创建一个文本站点,然后在这个站点中把第四步设计好的目录一一创建好,最后就可以开始制作网页了。 4、HTML5前端技术使用心得 HTML5前端开发是一个较新的职业,它是在web2.0的热潮下成熟起来的,要求开发者掌握较综合的技能,除了必要的软件开发技术,还要对可用性有一定的了解,而又对设计有一定要求。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如果要在未来的就业中掌握主动权,必须有一门深厚功底的技术一定要掌握HTML+CSS技术,javscript更是不能轻视,同时,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己的项目处理经验,为自己积累成本。 作者:郑华君 单位: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企业网站建设模式决定了企业网站的灵活性和功能性的有效发挥,文章以企业网站建设为题,从企业网站建设内容、建设的必要性、常见的建设模式和优化建设意见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网站建设;模式;电子商务 1企业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性分析 1.1企业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网站建设包括企业网站需求分析、企业网站设计、企业网站后期维护、企业网站内容填充以及网站模式功能更新等部分的内容。其中企业网站需求分析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其工作的质量程度直接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建设目的、建设规范、建设成本等一些列重要问题,而网站后期维护则是基于网站基本架构进行网站数据和功能维护的一个阶段,该阶段贯穿于企业网站运行的始终,是企业网站稳定性以及功能持续性的重要基础;网站内容填充则是在网站的基本结构上进行相关内容的充实的一个过程,是丰富网站功能内涵的主要手段,该阶段的有效性决定了网站功能的发挥;网站模式功能更新则是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进行网站大规模的升级换代的一个过程,是适应技术手段优化网站建设的一个过程,相对而言该阶段在企业网站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相对简单。 1.2企业网站建设必要性分析 企业网站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通常企业网站承载了企业形象展示、企业信息宣传、业务电子化建设、企业客户服务、拓展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功能。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网站功能的多元化扩充,企业网站的功能从最初的信息逐渐向着运营模式的更新、企业电子化业务的拓新以及内容建设高于技术建设等方向进行发展。另外,移动互联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网站建设接口丰富度、功能多元化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方向。总之,企业网站建设是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手段进行企业管理和宣传的重要手段,并且处于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是未来企业提升业务服务的重要领域。 2常见的企业网站建设模式分析 2.1按照企业网站建设过程分析 2.1.1个性化功能的网站建设。个性化功能的企业网站建设是指专业的网站设计和运营团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企业网站建设的一种模式,一般而言,这种模式的建站过程能够较好地保障网站的功能性、人机交互性以及后期网站维护的便捷性、功能与平台的灵活性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时也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其运营成本和建设费用是较高的,是大中型企业常见的企业网站建设采用的一种模式。2.1.2利用开源框架或者是开源项目进行相对灵活的企业网站构建。一些企业为了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往往将一些著名的开源项目进行“拿来”应用,从而构建自身的企业网站。这种模式的企业网站建设模式,系统的灵活性和功能的丰富程度完全依赖于开源项目的灵活程度,随着一些开源技术的发展,在功能可定制方面以及功能“可拔插”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网站的编码质量以及安全性也有着一定的保障,总之也是中小企业进行企业网站建设的常见模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完全低门槛、低技术要求的一种傻瓜式建站方法,即利用现有的平台系统进行企业网站的建设,受到网站平台限制、数据功能限制,其灵活性最差,是小微型企业和个人用户建站常常选择的一种建设模式,不利于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发展。 2.2按照网站建设功能定位分析 受到企业网站功能定位和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要求,企业网站建设还可以从内容方面进行划分,常见的划分模式包括宣传类型、业务类型以及综合类型三个方面。其中宣传类型的主要是对企业组织架构、产品说明、业务模式进行介绍的一种模式,通常对于接口兼容性、用户交互性方面的功能要求相对较低,但是用户体验度方面以及网站的宣传信息表达有效性方面要求则有着更高的标准;而业务类型则是企业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在企业网站平台上进行某一项(或者多项)企业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该网站建设模式对于交互性、平台兼容性要求相对较高,同时用户体验度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这种模式的企业网站建设复杂性相对较高,成本也较大;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以及企业网站多元化的发展,企业网站综合类型建设模式逐渐成为趋势,这种企业网站建设模式一方面突出了企业宣传、信息表达的功能需求,同时对于企业网站所承载的业务模式功能也有一定的体现,实现了企业信息表达和业务实现的高度集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网站建设的合理化选择。 3优化企业网站建设的意见 3.1应加强企业网站设计 企业网站设计是网站功能定位、后期维护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网站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企业网站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建议企业网站设计应从技术应用、功能设计、平台兼容性以及网站升级设计方面进行加强,技术应用方面推荐使用常见的网站开发技术,例如Javaweb建站技术、PHP建站技术等主流的技术应用,利用相对成熟以及流行的开发技术能够在网站稳定性技术安全性方面有较好的保障;而功能设计则是通过企业代表和网站开发团队的高度协作实现企业网站在功能性方面灵活性和丰富度方面的要求;平台兼容性设计则是依据当前移动端、PC端、物联网端等多元化的平台应用协调数据在各个平台显示、功能体现方面的要求,网站升级设计方面则是根据用户和业务发展的需求进行功能模块或者是网站技术的更新等。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网站设计对于优化企业网站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提升企业网站内容填充 一些企业网站从建站之初的内容填充到后续内容更新和维护工作缺乏,使得企业网站功能发挥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于“僵尸”网站(指不进行数据维护的网站站点)现象也大量出现在企业网站发展建设过程中,这在如今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进行是非常不适应的。因此,搞好企业网站内容填充,通过日常性和周期性的信息表述填充工作实现企业网站信息实时化、动态化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企业网站应派专人进行网站信息的更新,将最新的企业动态、企业资料进行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对于企业产品方面和用户服务方面应按照网站设计要求进行有效的填充和应用,使得企业网站与企业生产产品能够同步发展。如果说企业网站的建设是构建企业信息平台的“骨架”,那么在企业网站中进行内容填充则是不断丰盈其“骨架”的一个过程,对于企业网站发展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企业网站承载了企业资料宣传、产品和服务介绍、电子商务业务应用、用户服务的升级换代等各种功能,为了有效发挥企业网站的功能,文章从企业网站建设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首先文章简要的介绍了企业网站的主要内容,并对企业网站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企业网站常见的建设模式,最后根据企业网站建设发展要求给出了优化企业网站建设的简单建议,为更好建设企业网站、发展企业网站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曾小亮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设计的实践 摘要: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寻目标客户、寻找需要的产品,这逐将成为常态。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合作伙伴提供信息服务,并且借助互联网,敏锐的捕捉商机。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宣传企业形象和文化、销售企业商品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网络营销平台。ASP+ACCESS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因此本项目用了经典的B/S开发架构,开发语言为Asp。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网站;数据库 1系统开发前提 1.1开发背景 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宣传企业形象和文化、销售商品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网络平台。通过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开发实现一个中小型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实现网络定购、销售和管理商品,以体现电子商务可以减少成本、传播迅速、服务质量高的优点。 1.2课题开发的目标与期望 (1)帮助企业高效的宣传企业形象、充分展现企业风采、全面的产品宣传等。(2)利用网络快捷方便的优势,迅速对进行信息采集、分析、传递以及对公司新闻及时的报道。(3)通过网络在线供求系统,实现客户网上的供求信息的查询、订购、交易、信息反馈等。 1.3ASP的简单介绍 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可以用来创建和运行动态网页或Web应用程序。 2网站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与权限,因此不同角色在系统中应具有的功能也有不同。下面是企业网站中三个角色具有的功能。(1)网站管理员应具有的功能:①产品信息管理,可对产品进行分类、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②产品订单管理,可对订单进行审核等相关操作;③企业新闻管理,可对企业新闻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④留言板管理,可对用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分类、添加、删除等操作。⑤会员信息管理,可对注册会员信息进行相应管理;(2)网站注册用户应具有的功能。对于网站的注册用户,能进行注册用户的登陆功能,并能浏览网页信息,登陆后能对产品进行选择、提交订货单等,在私密留言板上发表意见等。(3)网站非注册用户应具有的功能。对于网站的非注册用户,系统能提供其注册的功能,并在为非注册用户的情况下也能浏览网站,并可以在公开留言板上发表意见的功能。 3网站总体设计 3.1网站的总体结构 本网站主要包括网站前台、后台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三大部分组成。网站前台包括首页、中心介绍、产品销售、项目承揽、营销网络、常见问题、客户留言和会员中心8个功能栏目。 3.2网站功能模块的概述 企业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企业新闻和产品信息以及对产品订单的管理等。网站前台中的各栏目主要功能如下:①首页:介绍公司的概况、企业文化和主要产品;②产品销售:现在公司的产品介绍;③项目承揽:主要介绍公司目前承揽的主要项目;④营销网络:展示公司目前的国内外的主要营销网络;⑤会员中心:为网站会员提供资料修改,订单查询,会员留言等功能;⑥常见问题:对客户的留言问题定期给予解答;⑦客户留言:非网站注册客户的留言。 3.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表有管理员表、产品表、会员表、新闻表、人才招聘表、产品大类表。 4网站详细设计 4.1后台管理系统模块(1)后台主界面。本系统后台主要实现新闻、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以及招聘信息、会员、管理员等信息的管理。(2)商品管理。进入后台首页后点击左侧导航栏“产品管理”实现对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还有对商品的修改,删除和按类别增加商品的操作。点击“产品类别”可以增加产品大类和产品小类以及对产品类别的修改和删除。(3)网站前台主界面。主页界面:本网站主界面为index.asp,它的功能是显示公司的销售产品、项目承揽及公告中最新公告,并提供注册用户的登录功能及新用户注册的链接;还提供产品搜索的功能。客户注册与登录:客户注册与登录是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一般功能。留言板的使用:留言板是为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 4.2网站前台主界面 主页界面:本网站主界面为index.asp,它的功能是显示公司的销售产品、项目承揽及公告中最新公告,并提供注册用户的登录功能及新用户注册的链接;还提供产品搜索的功能。客户注册与登录:客户注册与登录是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一般功能。留言板的使用:留言板是为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 5网站调试和使用说明 应用程序的调试对编程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程序有错误时,通过调试将问题找出来,加以解决,其应用的步骤如下:(1)选择要调试的对象或者文件,打开对应文件,代码将显示在Dreamwaver中,然后在Dreamwaver中进行调试。(2)修改某段代码后可一在浏览器中预览结果,如果仍有问题重复(1)。再次反复重复(1),(2)步骤,直到程序无错误为止。 6结语 (1)运用Access建立了商品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建立商品的类别表,商品信息表和管理员账户表等,在商品表中记有详细的商品信息。(2)运用IIS服务器,采用B/S结构,架构网页。实现了主页的浏览功能,类别页面和商品信息页面的超链接功能。(3)运用ASP语言技术,建立了网页与数据库之间的动态链接,实现了在网页上显示想要浏览的数据库中的信息。并且在管理页面利用网页操作实现数据库中商品信息和商品类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作者:刘校静 张盈盈 李赛男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企业网站论文:小心企业网站悄悄泄密 人们上网遨游时,会不会顺便去你家后院挖宝?信息科技(IT)安全专家说,企业必须分清楚那些类型的讯息可在自家网站上公布、哪些则不宜,因为若是粗心大意,可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让劫持者、黑客和工业间谍有机可乘。以下是专家的建议。 揣摩窃贼的想法 明尼苏达州DataSecuritySystems公司总裁SandySherizen建议,企业网站内容的守门员应该「学习揣摩小偷的想法,揣测他们可能会想窃取什么资料,或搜集什么样的商业竞争情报。公司网站上贴出的零星数据乍看下可能无关紧要,但一旦拼凑起来,揭露出的公司内部讯息、策略联盟关系和客户数据,可能远超过你的想象。 Sherizen说,企业网站不该只交给网站维护员和公关部门负责。在贴出任何讯息前,IT安全人员应先从安全性的观点把内容检视一番,毕竟他们的职责是随时留意技术弱点,设法防止黑客入侵。换句话说,他们已受过从窃贼角度思考的训练。 提防下游把关责任 当今执行的各种新法规都要求企业善尽责任。因此,Sherizen警告,疏于维护网站的安全,可能让自己背负下游的法律责任。若你公司的信息系统已和供应链商业伙伴的系统密切结合,或你透过自家网站搜集客户的资料,更要当心。 他举一个法律个案为例。某人在甲公司的网站东张西望,因为防火墙防护不足,竟摸索出一条旁门左道,可经由该网站闯入乙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而大肆破坏。尽管实际执行入侵动作的是第三者(一个名下没什么财产的青少年黑客),但乙公司后来控告甲公司的求偿官司仍获判胜诉。 遵行最低权限原则 宾州匹兹堡RedSiren公司产品策略副总裁NickBrigman建议,在网站上公布数据,要遵行「最低权限规则(ruleofleast-privilege)。这位IT安全管理主管提醒:「只贴出要执行某种功能绝不能少的数据。他说,要订出这样的规则,首先必须确定企业网站的目标和用途何在。他解释:「若目标是吸引潜在顾客,把他们导向销售团队,那么就不必把公司的资料巨细靡遗贴在网站上。提供太详尽的信息,可能泄露公司的运作细节。 RedSiren提供客户一种服务,称为「公共信息侦察,也就是到因特网上搜索任何找得到的、与客户有关的公开讯息。「我们常常发现,只要挖掘的时间够久,什么数据都找得着,Brigman说。他甚至寻获客户仅供内部参考的网页,只因为网页被不经意地上载。即使企业网站未提供这些网页的连结,但Google等搜寻引擎公司如今已设计出聪明绝顶的索引程序,能把这些数据给找出来,晾在网络上供全世界检视。 Brigman坚称,即使你认为已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只给少数人士有限度的存取权限,也绝不该把某些内容张贴在全球信息网上。这些「企业的传家之宝包括诸如策略计划、未来的营销策略,以及与商业伙伴协商有关的任何信息。 维吉尼亚州Anteon公司HomelandSecurity公司经理RayDonahue强调,在检查自家网站的同时,也要以批评的眼光检视主要供货商的网站,了解他们怎么描述你的公司。对你的商业伙伴而言,宣布新的策略联盟可能是极佳的广告宣传,但那些讯息也许也会对全世界宣告你公司用的是哪一种软件系统,或哪一种网络设备──不啻是引狼入室,把邀请函发给乐于探知你系统弱点何在的黑客。 费城律师事务所Caesar,Rivise,Bernstein,Cohen Pokotilow,Ltd.的智慧财产权律师兼合伙人BarryStein则提醒,网站内容若不严加把关,可能导致法律后果和销售额损失。小心翼翼避免商业机密和专业知识与技术外泄时,也不要忘了维护专利权。基于因特网全球无疆界的特性,「让原本可申请专利的发明细节曝光,若是数据外泄之前未申请到专利,可能造成公司丧失海外的专利权,他说。 电子邮件住址避免指名道姓 企业网站上贴出的讯息中,最常见也最危险的一种,就是「详情请洽某某人的电子邮件住址。NickBrigman警告:「在网站上直接使用电子邮件姓名,是你必须防范的漏洞之一。滥发邮件者常常从网站上搜集这些姓名,并以大量讯息疲劳轰炸这些电邮住址。恶意的黑客也可能撷取这些名字,用来伪造电子邮件,或把蠕虫和病毒传给不知情的收信人,让他们误以为是贵公司主管发的讯息。 Brigman建议,避开这种潜在危险的一种办法,是以网络表格作为透过网站连络的管道,而不是让外人传来的连络函直通公司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 RayDonahue另建议检验公司网站上公告的其它连络点。若你公布一个供潜在顾客打电话查询的专线号码,就必须确定接电话的人员已被充分告知可对外提供哪些信息。来电查询者也许想破坏你的公司、抢客户,或从事其它不胜枚举的卑鄙活动。时时谨慎就能提高警觉。 避免透露公司使用的基础设施 纽约市IT咨询公司SBI的科技长RayVelez说:「有些公司公布出标明应用服务器类型的URL(全球资源寻址器),或系统供货商,这是一大错误。比方说,旧版SunOne应用服务器的URL里包含一个标准的目录,称为NASAPP,Velez建议移除那个目录。 NickBrigman指出网站设计师可能犯的另一种常见错误:从公司网络撷取一个商标图案或档案,然后把它贴在网页上。「这个数据经常会泄露数据取得途径的线索──文件名称、系统名称甚至档案结构。提供那些信息,就等于把搜寻数据的工具交给外人,他说:「如蜘蛛结网一般,他们把数据组织起来,就能探知足够的讯息,进入下一层关卡,进而取得更多信息。 从html/asp/jsp/php原始档中删除技术评论 RayVelez说,程序开发者的评论也可能泄露你正在使用的技术类型,及其破解之道。这些评论可能在最终使用者的浏览器显现出来。「切记,Velez再叮咛一句:「黑客常阅读讯息留言板和贴文,很清楚最新的安全更新程序是用来修补什么漏洞。这是个问题,因为许多企业或个人并未安装最新版本的修补程序。所以,这些[开发者]评论可被当作破解某网站的指南。 避免显示因技术问题产生的错误讯息 Velez指出,这类错误讯息会暴露出你程序代码的弱点,且让基本架构技术的相关讯息外泄。拿掉404状态码和其它40x错误讯息,改用使用者更容易了解、而且不透露基本技术讯息的错误讯息页。 使用数字权管理以保护智能财产权 Velez建议,以密码保护你不想让网站访客任意重复使用的数据。安全控制不足,是网站一大常见的破绽。 使用无法修改的文/图张贴格式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SwiftView公司的产品经理GlennWidener另外提到,你把数据张贴在公司网站上的方式,也可能留下安全漏洞。不论是文字或图形文件,若以原始的规格(如Word、Visio、AutoCAD等等)储存,难保不会遭到窜改。即使是可携式文件格式(PDF)档案,任何人用AdobeAcrobat软件都能加以修改。 发展防窜改的安全措施可能既复杂又费时。他推荐使用根本无法修改的通用格式,像是PCL、HPGL、TIFF和JPG这类。打印格式(如PCL和HPGL)具有一些胜过bitmap格式的优点:档案较小、即使压缩也可检视,而且本文可供搜寻、索引和选取。 Widener说明:「就PCL而言,企业可允许商业伙伴从一份商业计划中抽取一段文字,但那些数据无法更改。企业只要把欲择取的那些页输出、设定成共享档案,然后传送该档案,商业伙伴即可用各式各样的浏览器,例如SwiftView的浏览器,来检视、选择和打印内文。 Widener指出,PCL在金融界使用甚广,例如抵押货款银行就因为潜在的安全性考虑,而使用PCL格式来传送结清的文件。 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这是我们从客户那里听来的一个观念,现在我们把它运用在自己的营销文宣上,NickBrigman说:「在后911时代,你必须养成居安思危的意识。别漫不经心把数据往网站上丢,而未严加检视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人怎么利用。而且,切莫以为既然数据未直接摆在网站上,别人就无从取得。他强调:「网站可能是取得那个数据的一个途径。所以,事前的检查非常重要。如果公司内部IT小组的安全防护专业不足,宜聘请能胜任此任务的第三者。新晨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设计企业网络营销 一、当前企业网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企业都在网络营销中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大部分企业在市场上找一些做网站的公司或者自己企业内部非专业人士做出个简单的网站页面,结果都是收效甚微,导致企业慢慢对网络营销失去了信心。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网站设计没有结合企业营销理念,而是简简单单的网页内容的堆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网站的规划。网站作为企业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大部分企业没有规划策略,或者与企业的营销策略脱节,仅仅实现了一个网页内容的堆砌。 2.企业网站的定位。很多企业不知道自己要在网站上表现什么内容,往往是由网站制作的公司进行资料的筛选,而网站制作的公司在对于企业的营销和市场策划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只能按标准化格式来运作,不能体现企业的个性化内容和服务内容。定位几乎都是产品展示,基本很少包含客户引导性信息,互动形式单一,网站更新速度缓慢,网站浏览者不能通过网站了解企业的丰富信息。 3.企业网站的设计。企业网站大部分采用通用模板设计制作,色调大众化,颜色搭配简单但不一定适合企业的风格,企业网站为了宣传企业形象,大众化的采用Flash动画,而专业设计人员的花费很高,企业往往进行简单的模仿抄袭式的动画设计,与企业形象相差很远。而且网站首页的这种动画设计在实用性上来讲不是很合理。 4.企业网站的推广。企业网站基本不做什么推广,号称做了推广的,也不外乎是在几个大的门户网站花不少钱做了广告,或者是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推广服务。花钱不少,收效甚微。 5.企业网站的管理。大多数网站几乎无管理,长时间不更新的企业网站占很大部分的比例。 二、合理进行企业网站设计 企业网站的设计要从网站浏览者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营销方案,进行合理化设计。 1.企业网站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是针对最终用户,还是针对企业的商,还是针对内部的员工、企业管理的页面。针对的对象不同,就要有不同的网站布局和规划。比如,针对最终客户,要给的是产品的详细的介绍,公司产品相应文化的对应介绍,以及更多的产品的促销的信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及时性和简便性;针对商的页面,就要强调公司产品的长期可经营性,系列产品的优势,品牌的价值,以及合作伙伴的详细分类介绍及各级别享受产品折扣情况;针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页面就要简洁明了,易用,而且路径要相对隐蔽。 现在的情况是,企业的网站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网站的首页面应该搁放什么样的内容,自己网站的合理架构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只是由于“引领式的消费”,随波逐流放上了自己的企业网站。缺乏对企业电子商务的规划和认识,缺乏对企业网络营销重要性的认识。 所以,对于企业网站来讲,只能是一步一步的按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阶段来实施企业电子商务的市场化。对于国内中小型企业来讲,电子商务或者更为简单一些的网络营销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筹码,可以简单有效的实现自己产品的全国销售及全球销售,但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应该有目标有计划的实施企业的电子商务营销的项目。 从简单的企业产品的介绍,企业品牌的推广的简单的推广型的企业站点,发展成为与客户互动交流的企业自己的B2C的电子商务的平台,这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2.有了好的规划,还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实施细节的技术问题,而这一点尤为重要。就好像一个熟读兵书战册的人,却没有带兵打过仗一样,好的钻石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切工。 企业首页的动画设计,对于企业的品牌推广和形象推广是很有必要和作用的,所以,在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和形象推广的时期内,在网站的首页实现动画的效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假如企业目前的重点不是进行形象推广,而是产品推广和渠道推广,那么企业网站的首页动画设计便会造成一些访问缓慢,且达不到效果的后果,就像再好的药也要对症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是一样的。所以,手段是一样的手段,只不过大家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就显示了不同的功力而已。 企业网站颜色的选择,也要根据企业产品特点,企业文化特色,选择不同的色调来体现。这不仅需要专业的眼光,更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调色的工作。在当前国内企业网站的发展来看,更多的是选择传统的广告公司进行专业的企业推广宣传的设计工作,那么企业网站仍然要跟企业主题推广相结合且相互促进。 3.企业网站的推广不是花越多钱越好,更不是花越少钱越妙。推广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合理利用现行的各种推广方式,针对于企业的当前发展规划,进行各种宣传方式合理搭配的技巧性的设计,推广工作本身看的就是投入合理的资金达到推广的最大化效果。而这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比能够解释清楚的事。 4.企业网站的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时的调整网站的内容,推出一定时间内的企业推广推广主题,内容保持更新。不能够千年不变,要根据客户的认可程度等可分析项,逐步完善整个网站的内容框架和服务框架。 三、总结 企业网站在企业的网络营销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不是简单请一个网站制作专家来做一个美轮美奂的效果,也不是请一个营销的学者做一个营销的理念推广,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及时的更新维护,才会使得企业的网站在企业营销的过程中起到最大的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设计 前言: 企业需不需要网站?几乎所有有远见的企业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需要!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许多企业仅仅停留在"有网站"的阶段,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界面粗糙、内容单 一、流程混乱、安全性差的网站,其实给访问者留下了极差的感觉,严重破坏了企业的形象。 怎么样的企业网站才算成功?时代财富顾问公司在为众多企业设计网站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企业网站评定标准》,期望以此引起企业界对自身网站的重视,使企业网站真正成为企业宣传、管理、营销的有效工具。 企业网站定义:主要为了外界了解企业自身、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并适当提供一定服务的网站。根据行业特性的差别,以及企业的建站目的和主要目标群体的不同,大致可以把企业网站分为: 基本信息型:主要面向客户、业界人士或者普通浏览者,以介绍企业的基本资料、帮助树立企业形象为主;也可以适当提供行业内的新闻或者知识信息。这种类型网站通常也被形象的比喻为企业的"WEBCatalog"。 电子商务型:主要面向供应商、客户或者企业产品(服务)的消费群体,以提供某种直属于企业业务范围的服务或交易、或者为业务服务的服务或者交易为主;这样的网站可以说是正处于电子商务化的一个中间阶段,由于行业特色和企业投入的深度广度的不同,其电子商务化程度可能处于从比较初级的服务支持、产品列表到比较高级的网上支付的其中某一阶段。通常这种类型可以形象的称为"网上XX企业"。例如,网上银行、网上酒店等。 多媒体广告型:主要面向客户或者企业产品(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宣传企业的核心品牌形象或者主要产品(服务)为主。这种类型无论从目的上还是实际表现手法上相对于普通网站而言更像一个平面广告或者电视广告,因此用"多媒体广告"来称呼这种类型的网站更贴切一点。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网站往往不能简单的归为某一种类型,无论是建站目的还是表现形式都可能涵盖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对于这种企业网站,可以按上述类型的区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站类型。注意:由于互联网公司的特殊性,在这里不包含互联网的信息提供商或者服务提供商的网站。 企业网站第一原则:目的性Intension必须有明确合理的建站目的和目标群体 任何一个网站,必须首先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群体。网站是面对客户、供应商、消费者还是全部?主要目的是为了介绍企业、宣传某种产品还是为了试验电子商务?如果目的不是唯一的,还应该清楚的列出不同目的的轻重关系。建站包括类型的选择、内容功能的筹备、界面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受到目的性的直接影响,因此目的性是一切原则的基础。 建站的目的应该是经过成熟考虑的,包含几大要素: 目的应该是定义明确的,而不是笼统的说要做一个平台、要搞电子商务,应该清楚主要希望谁来浏览,具体要做到哪些内容,提供怎样的服务,达到什么效果。 在当前的资源环境下能够实现的,而不能脱离了自身的人力、物力、互联网基础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等因素盲目制订目标,尤其是对外部环境的考量通常容易被忽略,结果只能成为美好的一相情愿。 如果目标比较庞大,应该充分考虑各部分的轻重关系和实现的难易度,想要一步登天的做法通常会导致投入过大且缺少头绪,不如分清主次循序渐进。 在充分考虑了目的和目标群体的特点以后,再来选择建站类型,并相应的安排适当的信息内容和功能服务。显然如果目标群体的互联网基础薄弱,建立电子商务型的网站就是个失误。在信息内容和功能服务的安排上,还应该避免大而全的十全大补丸式、贫乏空洞的八股文式、以及选材偏离主题的常见错误。 企业网站第二原则:专业性Specialization信息内容应该充分展现企业的专业特性 对外介绍企业自身,最主要的目的是向外界介绍企业的业务范围、性质和实力,从而创造更多的商机。在这里包括: 应该完整无误的表述了企业的业务范围(产品、服务)及主次关系 应该齐备的介绍企业的地址、性质、联系方式 提供企业的年度报表将有助于浏览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方针和实力 如果是上市企业,提供企业的股票市值或者到专门财经网站的链接将有助于浏览者了解企业的实力 如果提供行业内的信息服务,则这些信息服务应具备以下特性: 全面性:对所在行业的相关知识、信息的涵盖范围应该全面,尽管内容本身不必做得百分百全面 专业性: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专业的、有说服力的 时效性: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至少是没有失效的,这保证了信息是有用的 独创性:具有原创性、独创性的内容更能引起得到重视和认可,有助于提升浏览者对企业本身的印象 所提供的信息是容易检索的 如果企业的客户、潜在客户包含不同语系的,应该提供相应的语言版本,至少应该提供通用的英语版本 企业网站第三原则:实用性Utility功能服务应该是切合实际需求的 网站提供的功能服务应该是切合浏览者实际需求的且符合企业特点的。例如网上银行提供免费电子邮件和个人主页空间就既不符合浏览者对网上银行网站的需求也不是银行的优势,这样的功能服务提供不但会削弱浏览者对网站的整体印象,还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投入,有弊无利。 网站提供的功能服务必须保证质量,这包括: 每个服务必须有定义清晰的流程,每个步骤需要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由谁来操作、如何实现等都应该是清晰无误的。 实现功能服务的程序必须是正确的、健壮的(防错的)、能够及时响应的、能够应付预想的同时请求服务数峰值的。 需要人工操作的功能服务应该设有常备人员和相应责权制度。 用户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无论正确与否)完成后应该被提示当前处于什么状态。 服务成功递交以后的响应时间通常不应超过整个服务周期的10%。 当功能较多的时候应该清楚的定义相互之间的轻重关系,并在界面上和服务响应上加以体现。 层次性: 条理清晰的结构,表现为网站的板块划分的合理性,这里需要注意: 板块的划分应该有充分的依据并且是容易理解的。 不同板块的内容尽量做到没有交叉重复内容,共性较多的内容应尽量划分到同一板块。 在最表层尽量减少划分的板块数量,通常控制在4~6之间比较合适。 划分后的结构层次不宜过深,通常不超过5层为佳。 在安排层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用户操作,比较常用的信息内容、功能服务应该尽量放到更浅的层次以减少用户点击次数。 信息内容的获取和功能服务的过程都应该尽量将所需要进行的步骤控制在3~5步以内,不得不需要更多的步骤的时候应该有明确的提示。 一致性: 页面整体设计风格的一致性:整体页面布局和用图用色风格前后一致。 界面元素的命名的一致性:同样的元素应该用同样的命名;同类元素命名满足一致性,做到即使某个元素的表述不清楚也能从上下文推断其义。 功能一致性:完成同样的功能应该尽量使用同样的元素。 元素风格一致性:界面元素的美观风格、摆放位置在同一个界面和不同界面之间都应该是一致的。 精简性: 每个界面调出的时间应该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当必须耗用较长的时间时应该有明确提示并最好有进度显示。 当不同的方式能够达到相同或近似的效果时,总是应该选取令客户访问或使用更简单快捷的方式(在开发资源差别可忽略的情况下),例如尽量减少客户端插件的使用。 主要界面尽量不超过浏览器高度的200%。 大量信息内容尽量不超过浏览器高度的500%,如果超过,应该使用页内定位或者进行分页。 命名应该是简洁的、定义清晰的、易明且不易相互混淆的;对于目标群体而言,尽量不使用较为生僻的词语,如果一定要,则应给出容易理解的解释。 应该具有明确的导航条和网站地图提供快速导航操作。 错误或者无效的链接是界面设计的大忌之一。 主要的信息应该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常用的功能则应该放到容易操作的位置上。 针对目标群体的需要应充分考虑浏览器兼容性、字体兼容性和插件流行程度等。 对于专业的术语、复杂的操作等有直接的容易理解的帮助。 简单有效的个性化有助于增强界面的易操作性。 在风格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强交互操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企业网站第五原则:艺术性Artwork网页创作本身已经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 网页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称为"eyeballwork",要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再结合界面设计的相关原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这使得企业网站的设计应该满足: 遵循基本的图形设计原则,符合基本美学原理和排版原则。 对于主题和次要对象的处理符合排版原理。 全站的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具有整体的一致性。 整体视觉效果特点鲜明: 页面版式结构 用色 线条和构图 配图的精细、美观程度 元素风格 整体气氛表达 字体选用 整体设计应该很好的体现企业CI。 整体风格同企业形象相符合,适于目标对象的特点。 企业网站第六原则:性能Performance网站正常的访问性能 访问速度,取决于服务器接入方式和接入带宽、摆放地点、硬件性能和页面数据量、网络拥塞程度等多方因素。如果目标群体不止本地,则还应考虑地理因素造成的性能下降。 可容纳的最大同时请求数,取决于服务器性能、程序消耗资源和网络拥塞程度等因素。 稳定性:平均无错运行时间。 程序性能: 响应请求并运行得出结果的平均时间 错误的检测和拦截 扩展性 安全性: 关键数据的保护,例如用户数据等 功能服务的正常提供。 网站的防攻击能力 对异常灾害的恢复能力 企业网站第七原则:常维护更新Maintenance网站的最大特点是它总是不断变化的 网站的不断更新是其具有生命力的源泉之一。对于三种类型网站而言,更新的重要性通常为基本信息型 多媒体广告型 电子商务型。网站更新指标包括: 信息维护频度 信息更新数量*质量/时间比 改版频度 影响维护的一个重要元素是网站界面和功能开发所选用的技术。 企业网站第八原则:发挥作用Knownandused网站必须被访问和使用才有价值 再好的网站,如果没有人访问和使用也是毫无价值的。 域名设计是企业网站的重要元素: 域名应该尽量容易理解和记忆,并且尽量简短;当难以简短的时候,宁愿放弃无意义或者难以理解的字符数字组合而选用稍长一点的域名。 域名设计应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特点,例如如果要做到国际化,域名包含汉语拼音显然是不可取的。 域名应该尽量有意义并反映网站实质作用,一定要做到不可有歧义。 企业网站本身应该就是企业CI的一部分: 应该出现在企业常备的名片、Catalog、信封里。 应该出现在企业的各种广告里。 登陆搜索引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在常用大型搜索引擎登录,设计更准确和全面的关键词,可以增加被正确检索的机会。 与同类或者相关类型企业网站结为联盟或者结成伙伴关系也有利于网站的有针对性的推广。 结合企业本身的宣传推广活动和促销活动加强网站上的宣传和利用。 企业网站可以针对其目标群体特点采用一些其他的推广方法,例如座谈会等。作用比较突出的甚至包含品牌形象的网站也可以采用单独广告投入的方式进行宣传,例如网上银行、网上酒店等。 企业网站第九原则:反教条Anti-dogmatism原则是为目的服务而不应成为教条 任何原则都是因应目的而制定的,如果所采用的方法确实能够更好的达到目的,那就不必受原则本身的桎梏。 每一项指标在不同的网站都有不同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降低其重要程度甚至舍弃;同样,对达到目的更具意义的指标可以相应提高 多媒体广告型网站是一个特别的类型,因为广告思维本身常常是打破常规的,因此对于多媒体广告型网站有些原则并不实用,但是这种类型的网站仍应遵循目的性、性能需求、维护需求和发挥作用。 企业网站论文:鉴于精准营销的企业网站推销探讨 【摘要】经济危机使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而精准化的网站营销能帮中小企业度过寒冬。本文就精准营销以及中小企业如何基于精准营销开展网站推广活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精准营销中小企业网站推广 2008年,因资金链的断裂和市场订单的萎缩导致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在企业电子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只有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采用精准营销理论进行中小企业网站推广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实现自救。 1精准营销概述 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它的核心思想是: 精准营销就是通过可量化的精确的市场定位技术突破传统营销定位只能定性的局限。 精准营销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现代高度分散物流等手段保障了企业和顾客的长期个性化沟通,使营销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摆脱了传统广告沟通的高成本束缚,使企业低成本快速增长成为可能。 精准营销的系统性保持了企业和客户的密切互动沟通,从而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易于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忠实顾客群,实现客户链式反应增值,从而达到企业的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需求。 精准营销借助现代高效分散物流使企业摆脱繁杂的中间渠道、环节及对传统营销模块式营销组织机构的依赖,实现了个性关怀,极大降低了营销成本。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精准营销理论下,中小企业如何开展精准、个性、可度量以及低成本的网站推广活动。 2基于精准营销的中小企业网站推广活动分析 2.1精准中小企业网站定位——小而精 作为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来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走精准营销之路,中小企业做网络营销,首先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中小企业网站定位的原则应是小而精。如“丽华快餐”网站的定位就是网上快速订餐,他的定位“小”在于他只限于餐饮中的快餐行业,他的“精”在于一个“快”字,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地方,凭借一个“快”字,丽华快餐不但规避了餐饮行业网站的竞争,并且一举成为了餐饮行业的老大。又如“翰音网”,他的定位是中国原创音乐门户网站,“原创”就是他的定位精准所在,该网站在浩瀚的音乐网站中脱颖而出。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将企业网站定位“小而精”,来突出自身优势。 2.2中小企业网站精准目标客户及其竞争对手分析 网站推广不能盲目,必须针对目标客户群,明确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中小企业网站推广的有效性就成功了一半。精准中小企业的目标客户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中小企业网站的目标客户群是终端消费者、加盟商还是采购商等;推广区域是国外还是国内,本地还是外地等;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的客户人群分析;根据中小企业在该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优劣势选择合适的目标客户;目标客户的收入水平、年龄分布、地域分布、文化水平、性别以及偏好等。中小企业要精准目标客户群,对其进行可度量的低成本的有效率的推广活动。例如目标客户是企业,则需按地域、行业、企业规模、企业信用等来定位目标客户群,然后针对目标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广告投放、关键字广告、SEO等网站推广方法。 中小企业网站推广要实现精准营销,除了精准其目标客户外,还需对其主要竞争者进行识别、分析,来对自己的网站以及网站推广方案进行改进。现有识别竞争者的方法主要有: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排名前10-20的企业站点为主要竞争者;通过贸易协会或行业组织来了解竞争对手信息,选取目标客户相同并且规模相当的企业作为主要竞争者;其他途径。识别主要竞争者后,要对其加以评估。如访问其站点,以消费者的角色去浏览分析竞争者的全部信息,对其网站结构,导航设置、关键字选择、网站排名等进行分析研究,观察自然排名靠前的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在哪里,吸其精华,对自己网站进行优化设计,并且进行有效的网站推广活动。 2.3精准化网站营销手段分析 2.3.1精准化的搜索引擎营销 主要是指关键字的精准化,关键字应根据企业产品和服务、竞争对手、目标客户群体等而设定,关键字的长尾效应更是一个很好的精准营销形式,比如你是一家书籍版权服务公司,那么你如果把关键词设定为“书籍版权服务”而不是为了追求热门关键字而设置为“版权服务”,这样不仅避免热门关键词的竞争,而且客户转化率是一个较高的数字。 2.3.2精准化的网络广告投放 企业投放网络广告的目的无外乎如下四种:品牌广告、产品广告、促销广告以及活动信息告知。中小企业投放网络广告,首先要明确广告的目标,之后为网络广告的投放设定一个目标效果,依据企业产品或服务、目标客户群等来选择最合适的网络广告平台。例如,企业若经营的是面向青年消费者的数码类产品,选择娱乐性更强的网站投放广告显然比在政经新闻类网站上效果更为明显,即使后者的浏览量通常比前者高。 2.3.3精准化的论坛营销 这里所说的论坛营销是企业选择一个与产品相关的论坛或者论坛版块,以论坛为媒介,参与论坛讨论,一些专业性的文章以及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留言,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度,并顺带着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其中文章不能是广告意图明显的。如一家经营电动车的企业,可以去各大电动车论坛里查找合适的论坛,申请账号,发有价值的帖子,在回帖的过程中加入企业网站的链接,或者发表一些产品知识类的文章,方便网民解决常见的电动车问题。尽快使自己具备签名档功能,把企业的名称和网站放在签名档里面,回帖就可以给企业网站做推广。 2.3.4其他 如交换链接,中小企业应选择资源互补型的网站进行交换链接,如一个婚纱摄影公司的网站,它除了和行业网站进行链接外,还可以和酒店婚宴、婚庆、婚戒、装修、橱柜、门、床上用品、家具、家用电器等等进行链接。又如电子邮件营销,可以使用邮件搜索工具将本地门户、论坛、社区的邮件搜集起来,然后进行广泛群发,这也是会有一定效果的。 3结束语 开展精准化的网站推广活动,首先要精准网站定位,其次要精准其目标客户和主要竞争者,然后采用精准化的网站营销手段来推广。举例来说,天津天天婚庆公司,它的定位是“天津首家先服务后收费的婚庆公司”,它的目标客户是天津市内六区追求性价比的客户,它的主要竞争对手通过关键字排名等手段可知有天津玉媛鲜花婚庆公司、天津市金百福婚礼策划顾问公司、天津市美丽新娘婚庆婚纱礼仪有限公司等,它的精准营销手段有搜索引擎营销,有百度、谷歌、奇虎等,论坛营销如百度贴吧、婚庆论坛等,在行业门户网站和黄页上婚庆消息和广告等,以及其他的网站推广手段。 在企业电子化的今天,开展精准化的网络营销,进行精准化的网站推广活动,可以帮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获得订单、节约成本,从而从根本上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企业网站论文:企业网站设计误区分析论文 误区一:设计主题不明确。对于企业网站来说,必须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群体。要清楚网站是面对客户、供应商、消费者还是全部,主要目的是为了介绍企业、宣传产品还是为了实现电子商务。许多企业对此没有明确的主题,只是把公司产品、业务简介、公司促销活动等信息贴在公司网站上。这样的做法充其量只是多个电子公告板而已,根本没有发挥网络的互动功能。其实,网站架设应由网络营销角度出发。换句话说,是否可以透过网络在现有营销通路以外,提供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直接接触与沟通的渠道,提供企业另一种销售模式机会。因此,传统产业要的网站,应该由营销主管角度优先思索。第二个角度就是从管理角度去思索,例如公司在全省拥有许多营业网点或分公司,各种网点之间的公文传递或资源分配是否可以透过网站,以提高经营绩效。 误区二:色彩运用不和谐。色彩是艺术表现的要素之一,它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导到大脑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在网页设计中,根据和谐、均衡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将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搭配来构成美丽的页面。国内网站在设计中并不注重色彩方面的和谐表达,网页颜色数量过多、互不相干的两种色彩放在一起、搭配不协调,缺乏统一的风格。在色彩的运用过程中,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国家和种族的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不同,生活的地理位置、文化修养的差异,不同的人群对色彩的喜恶程度有着很大差异。所以在企业网站设计中要考虑主要读者群的背景和构成而不能盲目运用色彩。 误区三:多媒体表现形式过多。网页中使用图片、动画、声音我们无可厚非,这也体现了网络交互性的一个方面,但问题是在网页中胡乱地加入一些互不相干的图片动画和声音,会扰乱浏览者的阅读视线,影响浏览者的心情,而最终导致离开!同时由于有些用户不一定安装相应的电脑软件,有些图像或其他文件可能无法正常显示,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企业在经营自己的在线商务,企业网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销售产品或服务,其他任何脱离这个基本原则的东西都是不合适的。所以企业的网页不需要太多图片和动画,因为要看漂亮的图片和动画,客户自然有合适网站可以上,不必浪费客户下载的时间与金钱。 误区四:浏览器和显示器不兼容。虽然IE浏览器用户占据绝对多数,但是,也不能因此忽视其他浏览器的用户。特别是有国外用户的企业,国外市场上其他类型的浏览器还有着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另外,并非每个用户都使用800*600小字体的显示模式,不要自以为是地为用户建议“最佳显示模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分辨率下的状况,争取都能做到好的效果。 误区五:传输、更新速度过慢。页面下载速度是网站留住访问者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让每个页面都保持较快的下载速度,至少应该确保主页速度尽可能快。而我们一部分企业网站的设计从速度上来看是失败的,耐心的等待半天才看到最后划着红叉的图片--图片链接下载失败,只能刷新,这又要等一段时间。测试一下企业网站的下载速度,尤其是如果网站首页图片比较多的话,当然注意清除电脑中浏览器的缓存。另外,影响网站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除了技术方面,就是主体图片,因此再次强调一定要保证图片使用的度!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网站的资料一个月才更新一次,很多浏览者将对此失去兴趣,也会使企业失去更多可能的客户。当然资料更新与维护需要成本,因为我们不是在做一个入口网站或专业网站,不需要每天更新;如果能做到每周更新或每两周更新,并在网站上注明更新时间或预告下次更新时间,将有助于告知客户何时可以上网来取得最新资讯。另外所谓活网站的“活”,也是指需具备与客户互动机制,例如邮件列表系统、留言板或客服系统等,当然不需样样功能都具备。必须针对网站的定位,选择适合的机制;同时对于客户所提意见的处理,也需及时,不能让客户对网站失去信心。 误区六:疏忽网站安全问题。很多企业网站具有了完善的导航功能,清晰的文字,漂亮的页面但却忽视了网站的安全问题。因为很多企业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用于进行电子政务或电子商务,因此网站的安全就更加显得重要。为了设计和管理一个有效、可靠的网站商业服务,必须事先制定一套全面的网站服务安全策略。安全策略将应用于所有网站服务系统、数据库、内容、电脑平台、软件以及网络,它们的作用是处理、交互或者提供对服务的访问途径。提高网站的安全,抵抗黑客非法入侵,避免企业信息泄漏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目前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网站论文:中小企业网站推广研究论文 【摘要】经济危机使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而精准化的网站营销能帮中小企业度过寒冬。本文就精准营销以及中小企业如何基于精准营销开展网站推广活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精准营销中小企业网站推广 2008年,因资金链的断裂和市场订单的萎缩导致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在企业电子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只有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采用精准营销理论进行中小企业网站推广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实现自救。 1精准营销概述 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它的核心思想是: 精准营销就是通过可量化的精确的市场定位技术突破传统营销定位只能定性的局限。 精准营销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现代高度分散物流等手段保障了企业和顾客的长期个性化沟通,使营销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摆脱了传统广告沟通的高成本束缚,使企业低成本快速增长成为可能。 精准营销的系统性保持了企业和客户的密切互动沟通,从而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易于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忠实顾客群,实现客户链式反应增值,从而达到企业的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需求。 精准营销借助现代高效分散物流使企业摆脱繁杂的中间渠道、环节及对传统营销模块式营销组织机构的依赖,实现了个性关怀,极大降低了营销成本。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精准营销理论下,中小企业如何开展精准、个性、可度量以及低成本的网站推广活动。 2基于精准营销的中小企业网站推广活动分析 2.1精准中小企业网站定位——小而精 作为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来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走精准营销之路,中小企业做网络营销,首先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中小企业网站定位的原则应是小而精。如“丽华快餐”网站的定位就是网上快速订餐,他的定位“小”在于他只限于餐饮中的快餐行业,他的“精”在于一个“快”字,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地方,凭借一个“快”字,丽华快餐不但规避了餐饮行业网站的竞争,并且一举成为了餐饮行业的老大。又如“翰音网”,他的定位是中国原创音乐门户网站,“原创”就是他的定位精准所在,该网站在浩瀚的音乐网站中脱颖而出。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将企业网站定位“小而精”,来突出自身优势。 2.2中小企业网站精准目标客户及其竞争对手分析 网站推广不能盲目,必须针对目标客户群,明确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中小企业网站推广的有效性就成功了一半。精准中小企业的目标客户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中小企业网站的目标客户群是终端消费者、加盟商还是采购商等;推广区域是国外还是国内,本地还是外地等;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的客户人群分析;根据中小企业在该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优劣势选择合适的目标客户;目标客户的收入水平、年龄分布、地域分布、文化水平、性别以及偏好等。中小企业要精准目标客户群,对其进行可度量的低成本的有效率的推广活动。例如目标客户是企业,则需按地域、行业、企业规模、企业信用等来定位目标客户群,然后针对目标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广告投放、关键字广告、SEO等网站推广方法。 中小企业网站推广要实现精准营销,除了精准其目标客户外,还需对其主要竞争者进行识别、分析,来对自己的网站以及网站推广方案进行改进。现有识别竞争者的方法主要有: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排名前10-20的企业站点为主要竞争者;通过贸易协会或行业组织来了解竞争对手信息,选取目标客户相同并且规模相当的企业作为主要竞争者;其他途径。识别主要竞争者后,要对其加以评估。如访问其站点,以消费者的角色去浏览分析竞争者的全部信息,对其网站结构,导航设置、关键字选择、网站排名等进行分析研究,观察自然排名靠前的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在哪里,吸其精华,对自己网站进行优化设计,并且进行有效的网站推广活动。2.3.1精准化的搜索引擎营销 主要是指关键字的精准化,关键字应根据企业产品和服务、竞争对手、目标客户群体等而设定,关键字的长尾效应更是一个很好的精准营销形式,比如你是一家书籍版权服务公司,那么你如果把关键词设定为“书籍版权服务”而不是为了追求热门关键字而设置为“版权服务”,这样不仅避免热门关键词的竞争,而且客户转化率是一个较高的数字。 2.3.2精准化的网络广告投放 企业投放网络广告的目的无外乎如下四种:品牌广告、产品广告、促销广告以及活动信息告知。中小企业投放网络广告,首先要明确广告的目标,之后为网络广告的投放设定一个目标效果,依据企业产品或服务、目标客户群等来选择最合适的网络广告平台。例如,企业若经营的是面向青年消费者的数码类产品,选择娱乐性更强的网站投放广告显然比在政经新闻类网站上效果更为明显,即使后者的浏览量通常比前者高。 2.3.3精准化的论坛营销 这里所说的论坛营销是企业选择一个与产品相关的论坛或者论坛版块,以论坛为媒介,参与论坛讨论,一些专业性的文章以及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留言,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度,并顺带着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其中文章不能是广告意图明显的。如一家经营电动车的企业,可以去各大电动车论坛里查找合适的论坛,申请账号,发有价值的帖子,在回帖的过程中加入企业网站的链接,或者发表一些产品知识类的文章,方便网民解决常见的电动车问题。尽快使自己具备签名档功能,把企业的名称和网站放在签名档里面,回帖就可以给企业网站做推广。 2.3.4其他 如交换链接,中小企业应选择资源互补型的网站进行交换链接,如一个婚纱摄影公司的网站,它除了和行业网站进行链接外,还可以和酒店婚宴、婚庆、婚戒、装修、橱柜、门、床上用品、家具、家用电器等等进行链接。又如电子邮件营销,可以使用邮件搜索工具将本地门户、论坛、社区的邮件搜集起来,然后进行广泛群发,这也是会有一定效果的。 3结束语 开展精准化的网站推广活动,首先要精准网站定位,其次要精准其目标客户和主要竞争者,然后采用精准化的网站营销手段来推广。举例来说,天津天天婚庆公司,它的定位是“天津首家先服务后收费的婚庆公司”,它的目标客户是天津市内六区追求性价比的客户,它的主要竞争对手通过关键字排名等手段可知有天津玉媛鲜花婚庆公司、天津市金百福婚礼策划顾问公司、天津市美丽新娘婚庆婚纱礼仪有限公司等,它的精准营销手段有搜索引擎营销,有百度、谷歌、奇虎等,论坛营销如百度贴吧、婚庆论坛等,在行业门户网站和黄页上婚庆消息和广告等,以及其他的网站推广手段。 在企业电子化的今天,开展精准化的网络营销,进行精准化的网站推广活动,可以帮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获得订单、节约成本,从而从根本上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信息时代财务管理系统研究 计算机的发展带动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进度加强社会的进度,经济信息的发展主导市场的发展。依照计算机网络技术,财务管理系统逐步发展开来,逐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促进企业结构化逐步调整,改善企业外部安全环境氛围。加强企业信息应用的规划,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形式中逐步转变出来,加强企业财务规划的管理配置,提高企业财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财务安全管理级别。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依照企业财务经营管理标准,加强企业实际发展变化的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研究,提升企业财务处理问题的能力。依照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发展变化分析,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一)数据安全问题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需要安全管理级别。依照企业信息发展变化,对企业进行预期分析,采用开放是的互联网环境,提升企业安全级别,处理企业各种安全问题。企业将财务数据信息管理放置于企业互联网内部,这样方便财务安全的管理。但是,这样依赖信息存储的方式,会造成企业数据信息过分依赖企业存储,如果出现各种存储故障,就会影响企业的数据准确度,数据库的破坏会影响企业内部信息发展的安全性级别。 (二)软件质量参差不齐企业财务应用软件完成各种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存储。财务软件的安全性是有效控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工具。依照信息存储、传递、分析,提高企业安全软件信息的准确性,确保企业在各类软件应用中可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然而市场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种类良莠不齐,企业无法依照企业财务信息,区别企业软件功能水平,无法确定企业安全级别。企业开发部门为了有效提高财务管理软件的兼容性,将其企业的故障率,往往会造成企业软件的信息泄漏,这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级别,造成企业数据信息不稳定,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 (三)财务业务数据更新脱节企业在分析财务业务数据状况的时候,往往从财务数据入手,直观的分析企业数据的基础来源,依照企业财务数据标准,确保企业的综合战略意义标准。依照企业财务数据对企业财务级别进行编制,客观性核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的要求。财务业务数据之间的联系较低,业务运营和上报数据之间存在偏差。财务工作人员在数据测算和接收过程中是被动的。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业务不了解,不熟悉,造成录入数据错误。录入数据不合理,无法按时完成工作,造成错误频发,企业财务业务数据脱节,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成本,造成企业运营过程中数据出现严重不合理的现象,这是不利于企业综合发展的。 (四)财务指标考核单一企业财务数据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和预测,造成企业的财务单一,只能从单一角度分析到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对企业的综合经营水平无法进行估测。因此,无法全面的对企业整体状况进行分析,无法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决策标准,无法支持企业数据变化核考核。 二、财务管理改革的对策 (一)改变传统落后财务管理思维在市场经济竞争发展的环境下,逐步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从国际化角度,分析财务多元化管理理念,加强企业的多元综合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决策发展目标,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速度。 (二)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在发展经营中,需要确定企业的发展现状,依照企业传统发展过程,对企业财务进行必要定位,确定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逐步提高企业综合利润,扩大企业综合规模,确保企业依照现代快速发展标准提高企业综合资产经济建设,确保企业资本利益,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抵触心理状态,加强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确保企业决策利润的最大性。 (三)加强财务内容变革加强财务内容的统计分析,伊阿好企业财务信息管理要求,确保财务数据管理标准,对企业隐形资产、未来资产进行有效预测,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创新变革内容。其中,包括财务管理变更内容,改变企业财务的资本结构优化,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过程。通过分析企业财务生产标准,确定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财务管理,确保企业综合经营规模的扩大,实现对财务资产的快速变更管理。 (四)提高财务软件创新管理根据市场发展标准分析企业财务软件应用水平,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对企业财务内容进行衡量。在软件基本功能上,分析企业财务满足的基本状况,逐步提高企业财务运行发展效果。通过宇互联网的远程调控分析,确保企业业务之间的紧密沟通,确保财务数据之间的联系,提高财务系统创新效果。通过加强财务数据安全级别,确保财务高效稳定发展。引入企业财务数据防护方法,依照数据库标准对现代软件进行安全考核,分析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环境级别。运用法律手段,提高企业维护的合法效益,运用安全技术能力,依照科学管理标准,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级别,实现财务指标的准确性,构架和谐的科学发展管理体系,有效的预测企业发展标准,提高企业经营发展数据的规划。 三、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管理方案 (一)采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合理的安全网络管理体系,建立多层次、过结构管理保护系统,最大限度的确保系统基本安全。运用电算自动化,采用网络财务安全管理系统,对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在网络用户账户分析中,操作口令如果被控制,财务管理安全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超级用户的访问,确定用户基本权限,制定有效的专用登陆用户核登陆密码,实行多方面的逻辑登陆认证方法。登陆后的时间也应当进行限制,通过超级用户限定,确定用户的实用权限,。入侵者主要是对账户进行入侵,通过口令提高安全级别,防止无法入侵性效果。创建一个用户名欺骗访问者,不设定安全权限,提高安全效果。 (二)采用多级结构的安全管理系统变准化的多级结构适合安全化系统管理。依照防盗级别记性操作控制,确保机房内部设备的温度核湿度,自动安装双路电路电源系统,组建财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级别,依照网络结构进行局域分析,确保网络构建标准,提高企业多级结构的安全管理。 (三)采用多元访问设置端口在网络操作过程中,通过运用访问控制方法,确保安全保护效果。依照操作级别,在开机时,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直接启动系统。上网过程中,需要输入口令对系进行验证,当系统识别用户合法性的时候,才可以进入系统。否则,就不可以上网。进入网络后,需要对系统资源进行分配,依照用户访问权限进行核实,在系统设置统一的前提下访问,否则不可以访问。数据的存储和修改过程中,同样需要数据权限进行处理,防止非法入侵的可能,提高会计信息电算化的控制效果,确保信息的核算标准,降低信息丢失量。 (四)对财务信息管理进行可靠解密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需要可靠的硬件设备配套,通过数据传输信息的功能分析,确定网络可靠性级别,依照数据信息的目标级别,确定财务数据信息的远程访问和远程通信,提高通信网络的设备动态实时监管标准。依照网路设备的动态数据进行实时备份,确保数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磁盘完成设备热备份核热处理,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级别。依照财务信息量对企业管理进行安全评分审核,设定合理的子系统,提高财务信息管理的安全水平。 (五)附加病毒防御功能会计电算网络依照局域网级别进行划分,通过区分信息类别,划定信息级别,依照企业负债水平,分析企业财务结算标准,确定不通销售支出、信息处理水平。通过分析企业财务的结算权益量,对不通的销售标准进行信息支配管理,提升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管理,确保企业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通过信息加密提高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级别,依照财务应用方法核方式,确定企业财务控制口令的基本程序,依照不通保密级别,分析有效提高企业财务功能的正确运行标准,提高会计电算网络的稳定性。对财务信息访问网络进行实效的管理,依照计算机操作标准,确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防御抵抗能力。通过预防核分析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可入侵的标准级别,确定客户端入口防范水平,其中包含职能病毒防范系统。利用扫描技术提高病毒文件的消除,当服务器无程序存储的时候,病毒存在在无盘中,一旦有文件写入,服务器就会对写入的文件进行传播感染。一旦程序运行,就会造成病毒拓展,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循环。另外,为了有效提高网路的安全级别,需要根据信息网络水平,提高网络信息局域网的安全级别,实现可靠性运行管理。依照网络监控系统,对访问量进行控制管理,分析网络数据资源、网络性能标准水平,分析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确保网络安全,提高密钥安全性,增强财务信息的安全管理效果。依照安全性策略,确保财务信息安全效果,依照网络资源创新发展,提升资源配置管理,确保程序的正规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条件下,财务的安全管理既需要传统的财务管理规划,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变革,更需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技术,提高财务信息软件的应用,逐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级别,实现资源安全管理,保证网络资源、财务管理资源程序的有效运行。 作者:孙婉宁 张桂杰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可维护性 1财务管理系统的简介 财务管理系统在传统模式下以会计业务为主,再扩展了一些简单的业务,主要是人为管理操作。而现代的财务管理系统杜绝了简单操作繁琐化的问题,引进了计算机系统软件,成为了企业乃至政府部门核心的一部分,不仅功能齐全,如财政预算,应用范围广,还具有高效率和高质量,所以倍受推崇。 2系统软件的可维护性 由于软件环境的改变和用户需求的不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修改,分为程度维护和数据维护两个方面,此时修改的难易程度就指系统软件可维护性的高低。为了满足不同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就需要提高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可维护性,以此降低系统维护的费用。系统软件的可维护性较差主要是因为程序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只着重于软件功能的需要,而忽视了一些内部非功能的需要,致使程序之间过渡、转换就存在很大问题,所以程序设计时我们应当注意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它应当便于理解,便于测试,还具有高扩展性,灵活性和可嵌入性。 3提高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可维护性的措施 糟糕的系统维护需要耗费大量额外的费用进行系统的维护,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研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在长期对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可维护性的探索研究中我们发现,以下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系统软件的可维护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实用性。 3.1加强系统用数据库的定义财务管理系统中及其重要的是账务处理,为了将用户数据抽象出来便于系统程序进行处理计算,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将用户数据收集,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具体详细的分类,当使用时,只需要引用其设置好的类别科目就好,这样一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数据分类恰到好处,不重复,不赘余,同时也不能遗漏,主要通过以下两点来解决: 3.1.1“账簿”名称由系统自动生成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账目,来自于不同的工作人员或是来自不同的小部门,由于账目过于零星,个人的习惯的不同,在账目记录时使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往往导致最后汇总的账目凌乱,不便于整理和统计,而且容易产生错误,不利于经济业务的反映与监督。这一点我们决定仿照身份证的编制,全国十三多亿人口,采取系统自动生成的方式,身份证号绝对绝无仅有,才能很好的实行其他个人业务的实名制。在账簿的账目生成时也采用系统生成的方式是极好的,例如,以公司编号开头,加上账目输入人员编号,加用户编号,加产生日期时间,这样产生的账目名称就能很好地反应出各种信息,账目与每一项收支情况一一对应起来,不但很有条理便于处理,还方便出现问题时核对与查证。 3.1.2增加会计科目类别字段前面我们提到过将数据与程序分开,能够便于管理和处理,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不直接使用数据,而趋向于用科目来做金额比对处理,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使用户不用修改程序就能提取出需要的科目进行数据局对比和修改,我们在设计时将会计报表作为系统默认的数据文件,会计报表是账目核算时常用的方法,能直观反映一段时间各科目数据的变化和不同科目数据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起以会计报表为基础定义的数据库,这样把程序修改转移到数据维护上,实现了数据和程序分离的同时,也实现了报表和程序的分离。根据会计报表定义的数据库编制产生的程序,适当增加会计科目类别字段,以报表的形式输入输出,而改变数据时也以可以直接在报表中进行,这简化了财务管理系统的维护。 3.2加强系统软件的初始化功能早些时候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初始化主要指的的会计软件的初始化,那时人们主要采用手工设置的方法来完成初始化,工作人员根据厂家提供的程序进行符合自己需要的修改,包括科目的设置,初始值的设定,难度较大,对工作人员的程序读写能力要求较高,初始化之后软件才能正常进行日常的数据统计处理,也就是说,初始化不仅需要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初始化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之后财务管理工作能否正常进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各种企业模式和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业务内容在不断变化,对财务管理系统初始化越来越频繁,甚至需要一些功能模块的二次开发,这就向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系统软件初始化功能。我们根据财务管理一些基础业务的需求,直接将这些处理方法写入源程序,并且写入了大量的自定义的模块,用户不需要进行程序修改,可以直接完成初始化,再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自定义模块写入其他的功能计算,如果在彻底改革的情况下,重新初始化,便可以写入新的功能,方便且迅速。在源程序的设定中,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初始化要完成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资结构定义。根据自己公司或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工资结构定义各种工资项目。这种定义比较单一简单,也模式化,用所有的收入减去所有的支出,按照员工编号顺序输入,就完成了定义。(2)工资输出文件项目的指定。一般存在两种情况的报表,离职或在职的,通过软件自定义窗口使用编号将自己的工资报表从已定义的项目中提出。(3)工资分配方式的定义。不同的企业根据员工的业绩还有不同的奖励或惩罚机制,需要在设定时将具体的分配方式写入。 4结束语 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可维护性的提高能够大大促进财务管理计算机软件的普及,扩大使用范围,有效提高企业或政府部门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全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所以希望能够引起广泛高度的重视。 作者:龙佩舒 单位:同济大学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浅析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一、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 1.预算管理实际效果不理想。 和传统物流企业不同,现代物流企业更加重视建设和使用一体化的物流网络,以完成对各项业务流程的准确对接。在此基础上,许多物流企业开始进行产业链整合,建立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对业务收支、服务成本、现金流等进行统一的财务预算。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预算环节设置过多、企业财务状况缺乏公开透明性、财务预算账务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部分企业出于减少人工成本的考虑,使得实际的财务预算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混乱,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和预想的效果相差甚远。 2.会计核算分工不明,情况复杂。 会计核算在物流企业的财务核算中居于核心地位。目前,国内物流企业虽然发展迅速、数量众多,但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有能力垄断定价的大型物流企业较少。这使得现代物流企业在规范及细化会计核算模式时面临不小的障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流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完善,在会计核算中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二是许多物流企业没有针对自身的会计核算业务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对一些舞弊行为较严重的会计业务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核算。三是大部分的物流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没有对会计业务进行明确分工,经常一人身兼多职,情况复杂混乱。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物流企业日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3.流动资金管理混乱,利用率低下。 流动资金管理是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保证物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对流动资金的管理还比较混乱,资金闲置和资金短缺的现象同时存在,流动资金利用率不高。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许多物流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中高层管理人员仅靠基层财务人员编制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流动资金收支现状,对资金具体的使用方向和成效却不甚了解;而且由于财务报表有一定的滞后性,致使中高层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作出决策。二是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其分支机构众多且所在地分散,这使得总公司无法准确掌握流动资金在各分公司和各业务环节的分布情况,易造成流动资金预算不准确、分配不均、调配不及时、管理混乱的局面,从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 二、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优化策略 1.优化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当前,很多物流企业已经建立了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企业对这一体系的贯彻执行不够彻底。为此,物流企业要对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具体包括:财务部门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的编制,全程参与企业目标和决策的制定,确立自身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分解预算指标,将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明确指标控制部门的权责及利益;对收益、现金的流入流出及成本费用的预算进行严格控制;及时反馈和评价财务预算的执行效果,如果产生偏差,采取措施及时纠正,确保实现财务预算的目标。 2.构建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要求物流企业在确保资金使用及财务独立自主的权利不发生转移的前提下,实施集中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全面预算、财务分析、财务人员委派等方案,使企业能对自身的经营和流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控制,有效处理总公司与下属分支机构间的财务管理关系,既能根据实际需要迅速集中财力,又能激发分支机构的生产积极性。 3.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对物流企业实行信息化财务管理,有利于信息顺畅流通,从而使企业对市场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判断,整合自身财务资源,实时在线处理相关业务,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物流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将网络财务逐步纳入整体资源规划系统中,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对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优化财务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充分发挥财务职能,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作者:王晖冯广益周博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系统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工会经费收入不断增长,职工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工会经费使用效益正日益受到各方面关注。然而一直以来,基层工会的财务只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缺乏系统的财务分析,这给进一步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基层工会财务分析,建立和完善科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客观地反映基层工会财务状况,进一步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已成为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基层工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工会领导往往注重工会经费收入,轻视工会财务管理与分析。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大多注重收支核算,轻视财务分析。新《工会会计制度》没有设计工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而与工会相近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设计的财务指标,难以套用到基层工会的财务分析上,也不能完整反映当前基层工会财务收支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对预算编制的规范性要求不严,缺乏财务分析指标考核约束现在各基层工会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总的来说,预算编制粗糙,人为因素很大,没有详细的说明。在实际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即使出现一些不可预测因素,也不去调整预算。上级工会考核基层工会很少有财务分析指标约束要求,致使基层工会在编制预算和决算时很少考虑要进行财务分析,在实际执行中,招待费、旅游费、差旅费、各项补贴占去了很大比例,真正把工会经费用在维权支出、岗位技能竞赛、有益身心健康文体活动上的比例却很少,即使有较大的维权支出比例,开支内容往往也是粗放的,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财务人员难以参与工会管理,缺乏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条件由于现在许多基层工会的会计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有的是委托记账,他们基本上不参与工会经费管理的研究,因此日常的做账与报账工作都非常被动,即使进行财务分析也只是简单地进行数字堆砌,难以由此找准问题的要害,也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其科学性、真实性大打折扣。 二、基层工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建议 (一)财务分析指标的确定为做好基层工会财务分析,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这些指标应具有应用性、可比性,指标体系应包括:预算执行情况、收支情况、资产使用情况等。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指标。基层工会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时,必须设计三项指标: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本年收支差异额。分析实际执行与年初预算产生差异的原因,同时写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详见表一。 2.收支情况分析指标。基层工会主要收入是拨缴经费收入、会费收入与行政补助收入,基层工会主要支出是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业务支出。因此基层工会收入、支出的财务分析指标可设计四项:本年收入增长率,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特别关注拨缴经费收入、行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这两项指标),本年支出增长率,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特别关注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业务支出三项支出各占总支出的比率)。此外在各种功能支出中,招待费、人员经费、旅游考察费等经济分类应控费用往往占较大比例,因此要设立应控费用指标。根据实际可设招待费比率,人员经费(工会干部的工资及各类津补贴奖金)比率,旅游考察比率等指标。工会财务人员应利用这些指标分析各种支出的结构,各项费用的比例,掌握基层工会各种支出和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从而给决策提供依据。详见表二。 3.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指标。基层工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资产管理一直是工会财务管理的弱项,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分析中对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不能忽视。反映资产使用情况的指标有:可用资金存量、固定资产利用率、各类固定资产比重等,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可以考核基层工会资产构成的合理性及利用情况。详见表三。(二)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基层工会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分析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收入支出情况,资产使用情况,并对发现的主要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工会财务人员应根据财务报表、工作计划等资料,结合所设置的一系列财务分析指标进行认真分析与评价。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要以财务分析指标的数据为基础,采取指标绝对数与相对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项指标已完成情况、未完成原因,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绩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报告结构应有条理层次,报告的数据要真实可靠,报告意见应客观、中肯,报告总结应全面有重点,建议应有操作性和针对性。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配套措施基层工会财务分析报告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上下重视,转变观念,建立一系列考核约束机制。 1.工会预算要发挥约束作用。工会预算是做好财务分析指标的基础。基层工会预算一经批准,就不得随意突破调整,各项收支要严格按预算执行。收入预算一经确定,就要积极抓好工会经费的收缴清欠工作,保证工会经费收入稳步增长;支出预算一经确定,就要按预算要求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不得随意支出。 2.上级工会要发挥监督作用。上级工会要结合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确定财务分析指标,根据财务分析指标对基层工会进行量化考核(如维权支出不得低于一定比例,招待费不得高于一定比例等)。促使基层工会重视财务分析指标建设,发挥财务分析指标在财务管理和预决算中的核心作用。 3.财务人员要发挥参谋作用。财务人员在账务处理中对一些具体费用要按规定、按真实性原则列入相应支出科目,不得随意列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涉及较大经费开支项目,工会领导要征求财务人员的意见,财务人员要当好预算执行的参谋,根据财务分析指标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与实现 1主要问题 1.1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和简单落后的财务系统并存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化、网络化在各大医院已经基本普及。大量的信息化工作覆盖在了医疗方面,如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等。这些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财务系统在多数医院只是从以前的手工记账转变到计算机存储打印的方式,并没有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状态跟医院高度的信息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对医院现成的内部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图1A)。所以,提高财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成为医院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需求(图1B)。图1财务系统融入HIS系统前后的网络拓扑图(略)注:A:相互独立的财务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网络;B:财务系统加入医院信息系统网络 1.2严格的预算计划和落后的预算控制手段并存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必须合理利用自己的资金,这些都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因为决策层了解预算的重要性,所以每年的预算编制工作十分细致严格。但是在平时的财务工作中,控制手段却并不完善。比如,借款使用的是纸质借条,通过扣除一个固定科目达到借贷平衡,还借款的时候再根据借款使用情况,在借方的预算项目中扣除。这套流程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到年底清理所有未还借款的时候,往往发现有的预算项目中剩余的经费已经不够偿还借款,可是经费已经使用了,最后只好想办法填补这些账务。因为一个单位的预算科目可能有上百种,会计凭账本和借条是不能及时发现预算超支的情况的。这样落后的执行手段显然与预算的本来意义相矛盾(见图2A、图2B)。所以必须提供更先进的方法才能够及时反应预算科目的经费情况。 1.3严格的审批和落后的信息反馈并存预算的执行情况对管理监督部门应该是透明的。管理部门应该能随时了解相应预算科目的情况。目前多数医院主要是通过财务部门统计数据形成报表给上级机关,不但给财务部门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信息反馈也不能做到十分及时。 2系统总体要求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原来的财务系统基础上,新的系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借款信息能够随时统计并防止借款因预算用完而无法偿还的情况;预算支出余额不足及时报警;预算科目不同层次统计;实现电子账本,淘汰老式经费本;方便网络查阅预算信息;数据安全。 3系统构架 医院的财务数据跟HIS数据一样,属于医院内部业务数据,安全性十分重要。医院的HIS系统一般都是运行在独立的网络上,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比如我院就有两套网络系统,一套是校园网,连接Internet,另一套是HIS网,与校园网是独立的。HIS网络中的计算机都有严格的制度和强大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控制,把感染病毒和人为破坏的几率降到最低,保持HIS网络的安全。如果财务系统运行在HIS网络上,不但在安全性上比互联网更有保障,而且在HIS系统机房的良好环境下,系统和数据服务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转也得到良好的保证。这样,不但使财务系统实现了网络化,扩大了财务系统的使用范围,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我院的HIS系统是基于ORACLE数据库的,而老的财务管理系统采用的也是ORACLE数据库,因此,开发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老系统的一些优势功能,不用建立新的数据库实例,只需对表空间进行调整,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开发工作,而且因为都是采用ORACLE数据库,对技术人员的管理不会造成额外的压力。在客户跟数据库的联系结构上,主要有两种方式,即Clients/Server(C/S)和Brower/Server(B/S)。C/S即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每个客户机都必须安装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直接跟数据库连接,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读写数据库中的内容。C/S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该结构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是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层结构。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等)和ActiveX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便于维护、修改和升级方便[1~4]。根据系统的特点,会计客户端使用人员较少,使用地点固定,输入输出较频繁,且要求数据库反应快,所以采用C/S结构比较合理;而普通用户查询自己的电子账务,使用地点遍布HIS系统覆盖的每一台计算机,并且使用人员多,故使用B/S结构较为方便。 4系统分析 要使程序设计贴近实际工作,同时还要使数据库的结构能够满足要求并且科学合理,就必须详细分析系统更加细微的功能,绘制出系统的流程图,这样才能把后台数据库和客户端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兼顾系统的工作效率:(1)系统需要录入每个预算科目的预算数目,预算可以在年初加入,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平时进行追加和减少,所有操作都有记录可以查看。(2)每次会计办理报销等手续时,系统能自动计算预算余额,如果余额不够就会报警提醒会计。(3)使用电子借据,把借款和某预算科目绑定起来(见图2C),当每一笔借款借出的同时就冻结绑定预算科目的相同数量的金额,直到还款的时候再自动恢复,这样就避免了借款数目大于预算余额的情况出现。(4)借款可以分批分期偿还,同时系统能够方便地统计借款情况,查看过期未还的借据。(5)系统先计算出所有最细科目的借、贷和可用余额等数据,再依照科目代码的逻辑关系统计各种层次预算的使用情况,并形成报表。(6)会计可以自由定制统计科目,建立统计报表科目模版,方便日后的常规统计工作。(7)普通用户根据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可以在HIS系统的任何计算机上查询到自己预算使用情况。图2预算使用和借款的示意图(略)注:A:没有借款的预算;B:有借款但是未绑定科目的预算;C:把借款绑定到预算科目后的情况 5系统实现 因为我院HIS系统是军卫一号系统,该系统采用的是Oracle数据库,如果我们选择Oracle数据库,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技术人员的压力和工作量,并且该数据库系统的各方面性能非常出色,所以我们这套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也采用Oracle数据库。虽然Oracle可以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开多个实例,运行多个数据库。但是考虑到HIS系统的压力和财务数据的重要性,我们把系统安装在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上,并采用冷备份和数据归档并用的方式来保障数据的完整备份。在网络设置方面,合理规划虚拟局域网(vlan),充分利用使用vlan技术,不仅能够隔离广播、提高网络速度,还能加强网络安全和方便管理。虽然财务数据库服务器跟众多的HIS服务器都部署在网络机房,且都直连在核心交换机上,但是通过使用vlan技术,可以使他们在逻辑上属于不同的网络,减小因为在同一个广播域而产生的相互干扰。PB是强大、灵活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尤其适合开发C/S结构的程序。在财务客户端的开发中,大量使用PB的数据窗口技术,这样做可以提高开发效率,使开发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程序的功能方面。 6系统效果 此系统的开发完全是根据财务部门的要求而来,每一个功能模块都经过实际操作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反复试用和修改,所以是一套非常实用的系统(见图3)。图3系统部分功能流程示意图(略)除此之外,该系统的结构和软件有很多的优点:(1)财务部门可以摆脱以前使用的经费本记账手续,各部门也不再需要使用经费本。把每个经费本变成一张磁卡,通过使用磁卡在财务部门办理报账、借款。(2)由于该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是接入到医院HIS系统网络,所以各单位能够利用内部网络和计算机查看自己的经费使用情况,而医院相关管理部门也同样可以及时得到相应的经费使用信息。原来运行HIS的客户端只要安装软件就能够查询预算情况,变成财务的客户端,而医院不必为此添加任何设备。(3)使用电子借据结合纸张借据,在电子借据上绑定预算科目。这样不但可以及时方便地查看借据的情况、统计借款信息,而且还可以在借款的同时自动从绑定的预算中扣除,避免了长时间未还借款,又继续使用预算,到年底发现预算余额不够还款而超支的情况。(4)可以根据财务部门的需要,自动形成相应的经费使用月报统计,极大地减轻了以往会计手工统计月报表的工作。 7讨论 HIS系统的网络平台上除了可以运行财务系统,还可以运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内部信息化系统,这种优势在很多单位是没有的。因为大部分单位的网络都接入因特网,内部的财务、业务等重要数据考虑到安全因素是不能够接入的。而医院的HIS系统多是专门铺设的网络,跟互联网是物理隔绝的,这就在安全方面有了先天的优势。如果严格控制接入HIS网络的计算机,再加上完整的制度和技术手段,就能够进一步加强内部信息的安全保密性。这也是医院内部相关人员通过HIS网络的计算机查看预算情况和使用磁卡替代传统经费本的物质基础。有的单位已经实现了磁卡替代经费本,但是问题在于没有一个内部的安全的网络环境,不能在计算机上方便地查看自己的经费使用情况,十分的不方便。 因为这个财务系统与医院的HIS系统在同 一个网络中,可以把HIS的相关财务软件、药品物资管理软件安装到财务部门的计算机上,方便对资金和物资的统计和管理;同时也为今后实现在财务系统中调用HIS中相应的财务数据,全面实现数字化医院提供了物质基础。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化及途径分析 一、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化工程概述 目前,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特点,物流企业管理在系统化的理论下,进行环节之间的相互控制并加强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所谓的系统性,也就是将物流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与发展。目前,物流企业在系统性方面主要表现的特征是: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以网络技术作为核心支撑,物流信息之间能够通过这种技术达到及时的沟通与联系,同时能够实时生成信息,利用这种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之间的及时共享与交流,将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连接,促进物流企业发展效率的提升。 二、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化研究 (一)概述。财务管理的系统化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财务环节的有机整合形成了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目前,物流企业发展比较迅速,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不断的出现,导致这一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长,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系统化的财务管理逐渐向综合化的财务管理转变。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同时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影响,必须加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应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发展。(二) 财务管理系统化是整个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化的关键。财务管理的系统化是整个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化中的一个环节,为整个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化服务,所以它和其他的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的作用,在整个物流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系统化是关键的环节,同时,在企业发展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中,财务管理水平属于关键因素,所以,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系统化的研究与发展。(三)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化的主要内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要具备一个完整的系统,首先,要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促进财务系统的完善,坚持客户成本和企业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同时,要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以此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次,针对财务管理的特征而言,经济全球化是财务系统形成的背景,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着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种基础上财务管理流程得到优化,财务资源能够进行整合,同时,能够协调控制物流活动。在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内容上,国家颁布财务方面相关的制度范围比较广,收益管理、资金管理以及成本管理都是其中涉及的内容,财务管理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是广义上的财务。从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来研究财务,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有计划、控制、决策、评价等重要环节。 三、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化的实现途径 (一)目前,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化是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物流行业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必须促进和实现财务管理的系统化,利用整体的思想处理财务管理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在系统化的思想下,最主要的就是将物流企业的管理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与管理,这种整体上的管理不是各个环节简单的相加,而是实现整体大于部门之和的情况。在物流行业管理系统化中,企业的管理活动是进行管理的主要对象,坚持系统论和方法论的原则,用最好的管理规划对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化进行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二)就整个物流企业的管理系统来讲,具有大规模化、复杂的结构、较多的影响因素、受外界影响较大的特点,这些特点组成了物流管理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各个管理子系统之间具有关联性,能够通过这种关联实现信息的共享,以便对市场信息、财务信息以及经营情况进行及时的获得,对经营的生产、采购、销售和财务中的投资、融资、营运以及分配等多个环节的盲目性有减小的作用,保障管理环节在面对快速的市场变化时能够进行及时的反应,针对变化给出应对措施,以此达到市场发展的机会,将生产的成本和其他方面所要用到的资金成本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也就能够保障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三)财务管理在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时,需要同时应对来自内部和外界两方面环境的变化,内部环境主要是科学组织企业的资源,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进行财务问题管理时需要管理人员具有比较专业以及战略性的眼光,所以,财务管理人才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需要管理人才将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和长期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建立比较符合物流企业发展的战略管理系统。另外,财务系统同时需要应对企业外界对财务环境的影响,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四)在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化中,系统工程的原理是进行财务管理主要遵循的原则,物流企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但它的财务管理活动比较繁杂,处理起来也比较棘手,在这种系统化的原理下,这种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有效组织了物流企业资本运作的各个重要环节以及要素,建立比较有效的秩序和运行规则,能够解决财务状况中的问题,也能对财务管理中的资本问题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减轻财务管理中各种资源的浪费情况,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保障物流企业的资本运作和财务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五)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活动中各个模块功能的完善,财务管理的模块主要包括资料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纳管理、往来管理、期末处理、报表管理、账簿管理、财务分析以及系统管理等几个版块的内容。资料的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查看其中的增减情况以及其他变动和折旧方面的状况;出纳管理主要是指对现金以及银行存款方面具有一定的收付职能;对往来账目进行分析、核算、预算、决策就是往来管理;期末处理是在进行下一期的事项处理时,总结这期间会计经营活动的情况;报表管理主要是输出、编制和定义报表;账簿管理是进行账目的详细记录,为后期的查账工作提供方便;财务分析属于财务管理的关键部分,即分析和整理财务数据;系统管理主要是对一些基础参数进行设定,是每个系统都不能少的功能,在物流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要将这些模块的功能充分发挥,不断完善这些板块的功能,促进物流企业中财务管理系统化的形成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化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也在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必须完善和优化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优化配置各种财务资源,对资源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加强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化的研究与发展,促进整个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化的发展,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作者:蔡丹红 单位:福建华威商贸物流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深究异地财务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的多年持续高速发展给广大企业创造了非常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很多企业的经营规模快速扩张,突破了单一组织、单地域经营的模式,成为具有多种组织形态、跨多个城市、地区、甚至跨全球的企业。这种变化给企业的异地财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规模的扩张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对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作出科学的、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一、异地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企业规模扩大、特别是分散到各地后,单一企业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跨地域管理需求,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方面。 1、财务制度贯彻困难、信息失真 不同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差别,总部对不同分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也有差别。最理想的是能做到会计制度的统一贯彻,做到集团内部统一会计科目、会计期间、核算币种;能够对集团内部不同行业的下级公司,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为下级公司的个性化、特色处理予留充分的空间;能使得全公司的财务处理和管理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而各级公司又具有独立的财务系统。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不完全统一,合并报表比较困难,传统上主要以报表方式传递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层层报送,经过了中间层加工处理,缺乏真实性,企业总部无法准确地了解各地分支机构的真实运营状况和信息,无法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 2、信息滞后 多地点办公的企业、跨地域经营的集团,上级单位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集团内下属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各类会计统计及审批工作很难及时迅速完成,一张合并报表可能要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单位、跨期间查询统计较困难,即时的溯源查询无法实现,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 3、监控困难 集团总部无法及时了解分支机构的资金状况、资金控制不力、费用支出失控、既定预算不能严格执行、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得到保证。成本核算和过程控制是管理中的盲点,对下级单位的财务管理采取“黑盒”方式,导致财务管理成本过高,对下级的考核、控制难以收到实效。 二、内部交易复杂,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需人工对账,不但容易出错,而且耗时费力。同时企业缺乏一套完整全面的财务分析体系,在数据及时、信息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维度和指标的分析,为企业控制经营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考核评价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提供指标全面,体系完整的分析报告。 以上这些问题,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建立快速准确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建立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财务管理模型。 1、系统建设的目标 异地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的总体目标是: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推行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和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对整体的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该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从核算的角度,集中核算单位账,集中核算处理业务,通过从最低层直接获取数据来集中数据加工处理过程,将会计的核算与监控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建立一套账,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与管理控制制度等方式来实现集中管理和监控。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全面财务管理和控制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根本保证。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发展潜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方案,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本任务。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健康的资金流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资金管理从编制资金计划开始,到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资金运作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来达到加速资金运转,降低资金风险的目的。 财务管理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成本费用的管理,既达到满足经营活动的需要,又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真正实现“开源节流”。用严格的业务流程、完善的标准成本建立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已有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分析和评价。建立起一套完整而有效的指标评价体系,据此评价和判断企业的经营绩效、经营风险、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和经营成果。满足集团公司用户需求,进行总公司和下属单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分析、诊断和监控。 2、实现的具体方式 集团和全体成员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集中存放在总部服务器上,由总部统一制定财务核算和管理制度、统一制定会计科目体系、编码原则、核算币种、会计期间等基础设置和报表格式,成员企业建账时可以自动继承总部制定的基础设置信息,并可根据自身特点个性化地修改明细科目,解决了总部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核算、预算、资金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整合集团内外部资源,发挥总部计划、控制作用。 加强集团整体运营的计划性,实现对任意经济事件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杜绝不合理事件发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财务系统应同时满足集团及下属不同业务单位财务核算、管理与决策的要求。 加强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包括各种资金预算、费用预算等,合理编制预算,通过对下属各业务单位项目执行情况的跟踪、核算与管理实现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控制,有效控制部门、项目费用,降低成本。 由于企业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地理跨度大,管理系统的维护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建议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软件系统,以降低终端和分支机构的维护工作量。 同时,所选用的软件系统必须满足:集团级、公司级多种参数选择控制,集中管理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支持多币种核算,支持单主币、主辅币两种核算体系,在实现集中核算的同时,满足企业内部不同核算需要;并且业务信息能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生成凭证前会计人员可以选择审核或不审核),减少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最低层会计核算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可以在系统内跨单位、跨期、溯源查询多单位数据,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决策的准确性。 (1)不同的应用模式 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比较典型的异地财务管理的应用模式有两种,以分别满足不同管理特点的集团型企业。 (2)线式集中应用模式 在线式集中应用模式下,整个集团应用一套NC系统,一套主数据库。集团总部设置主数据库,集团本部和下属各单位都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的形式登录到总部服务器进行在线操作,各单位业务发生的数据实时进入到主数据库,集团可以实时监控下级单位的业务执行情况。此种模式适用于管理高度集中的集团企业,集团核心资源集中调配和监控,会计政策等基础规范集中制定,下级单位只能执行集团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各分支机构集中对总部数据库进行访问,总部的数据流量较大,对网络线路的要求比较高,适合于总部网络线路比较好的企业。 (3)分步集中应用模式 分步集中应用(数据复制)模式下,集团应用多套软件产品、多套数据库。总部设置主数据库,下属各单位也设置数据库,通过数据复制的形式将下属单位发生的业务数据传送到主数据库,达到周期性监控的效果。适用于核心业务集团监控、其他业务下级单位具体执行、集团只作周期性监控的集团型企业。在这种模式下,由于下属各单位的日常操作针对于分布在各地的二级数据库,所以总部数据库的压力较小,相应对网络线路的要求低一些。二级数据库数据向总部数据库的复制工作可以避开网络高峰时间,如可以设定到晚上自动进行复制,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一级数据库主要完成数据的归集、储存、加工、整理,反映、分析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全面状况。负责收集相关数据,编制旬报、快报、月度和年度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信息手册;编制年度财务成本预算;编制经营活动分析报告;积累历史生产经营数据等信息。是集团领导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数据依据。 二级数据库是二级公司信息网子系统,负责本公司及其直属单位的数据加工处理,其功能和工作范围与集团数据库相似。 各种与财务系统相关的生产、供应、销售、人事劳资、质量等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实物量、价值量、质量等方面的指标数据,通过相应的接口,转换到财务系统数据库中,与财务核算数据合并成为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基础。 异地财务管理系统,是集团化企业保证异地机构业务运营灵活及时的条件下,通过财务杠杆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佳工具,能够有力促进集团业务的良好发展。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新经济社会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知识经济;模式创新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新经济时代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滞后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因此对现有财务运作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建立新型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已是当务之急,提出了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新目标和投资融资、财务分析、风险管理、成本核算、资本结构优化等创新思路。 1转变传统财务管理观念势在必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的深化、各方面监督体系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式手段都在发生变化,正从单一部门的专业管理、传统意义中的报帐记帐算帐向为企业决策参谋转变这是因为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以无形资产为中心地位的资本结构的形成改变了企业资产的结构,使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财务管理从传统的财务资本管理转向对知识资本的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与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经营显得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事后算帐、轻事前预测。即偏重于事后的因素分析、盈亏比较,这种管理方式对于评价单位经营效果及发现问题亡羊补牢固然有效,但较之事前预测防患于未然,其不足之处显而易见。 (2)重专业管理、轻整体优化。财务管理本是涉及多专业多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但传统管理重条条管理、轻沟通协调,这不仅不利于企业整体效益优化,而且容易发生财经违法乱纪问题。 (3)重资金管理、轻资本运营。即偏重于帐不错钱不差,缺乏通过资本运作、资产重组提高效益的思路,在新形势下其弊端不言而喻。 (4)重指标完成、轻管理创新。即只要指标完成就皆大欢喜,侧重于指标检查,忽略过程监督由此造成基层单位缺乏对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手段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重帐面平衡、轻动态分析。即以帐平为好,缺乏精细化管理,但这种重视帐面静态平衡、轻视对财务状况的动态分析的管理,不利于推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 2.1手段先进化 知识经济时代促使企业财务管理进一步信息化和数字化,使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财务管理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应用使财务管理趋于严密,排除了大部分人为干扰因素,减少了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可以为非常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财务管理的优化和简化;还有诸如系统模型与模拟、战略信息系统等技术也可以应用到财务管理之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高效益、柔性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 2.2目标多元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利用知识势力和知识劳动的高效益等创造财富;此外,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还把“员工利益的最大化”纳人财务管理目标中;同时,对于与企业关系密切的集团如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潜在的投资者、政府、战略伙伴等等,满足这些集团的利益需要,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强化企业和获得高效益。因此,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然走向多元化。 2.3管理交叉化 传统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一直强调的是权、责、利分明,为一种直线式管理。而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同时知识具有共享性,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相关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其财务管理互相渗透、互相交叉,即企业财务管理已不是专属某个企业部门,更不是以简单的财务部门为单位,而是要以企业整体为单位,这种整体构成是横向职能部门的财务组合与纵向职能部门的财务组合互相交叉,并与其他各部门的管理互相渗透交叉。财务管理交叉化不但能充分挖掘企业的财务潜能,同时也能充分利用与自己相关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 3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3.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超利润目标管理”等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原有资本结构的变化也决定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仅属于物质资本的拥有者股东,而应归属于其“相关利益主体”;另外,企业要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理应维护契约的公平陛和有效性,使“集合体”中的各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因此,“知识最大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追求的目标和财务管理的核心。 3.2企业投资融资活动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为此,企业投资应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出发,以是否给企业带来知识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及持续发展动力为投资效益评价标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的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因为知识资本正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 3.3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 由于知识信息等要素在产品成本构成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对知识价值的确认以及量化需要有更科学合理的方法。为此: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需要创新,要通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知识转化为高智力,再使高智力转化为独特策略、构思,进而形成各种新设计、新工艺、新产品。这种规模个性化生产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成本,以及充分利用信息反馈系统、作业流程电脑化、灵活制造及网络经营等一系列新技术,使企业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这就要求企业成本的控制方法应由传统的制造成本管理向作业成本管理转化。 3.4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创新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是企业增强财务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无形资本、知识资本等的合理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合理确定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通过对资本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与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 3.5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创新 针对知识资本化的难以确定性、知识资本管理的风险性、知识资本的时效可变性,企业应该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将知识资产的培育和智力、信息等知识的资本化及知识资本的日常管理、处置等纳入科学的风险管理中。企业应采取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的策略进行风险管理,对于非专利技术、商业信息、管理技术等知识资本,由于其有效价值的不确定性、资产生命周期的可变性更加明显,企业应该采用风险回避和风险分摊的策略进行风险管理.公务员之家 3.6企业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因此,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对知识资本的分析,要从知识资本的投入、现值评估、风险管理到定期编制报告着手,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知识资本方面的培育情况和投资收益的情况,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知识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同时,应设立一系列的知识资本考核指标,如知识资本的筹资率、利润率、成本率、增长率、损耗率等。 4结束语 传统的财务管理内容、方式、手段已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创新,否则就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创新时,关键是看清并强调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将“知识最大化“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追求的目标。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目的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建设平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医院财务信息化。方法利用先进灵活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工具,开发基于C/S(Client/Server)结构的财务数据库和客户端。结果通过使财务的信息化可以对预算控制起到辅助作用,HIS网络的特点使得系统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不但方便了预算的监控,而且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结论本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满足了财务部门的需要。 关键词:预算控制;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准确地获取财务数据,监督控制预算的使用,对财务部门和决策层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的医院对财务工作的信息化不够重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1主要问题 1.1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和简单落后的财务系统并存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化、网络化在各大医院已经基本普及。大量的信息化工作覆盖在了医疗方面,如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等。这些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财务系统在多数医院只是从以前的手工记账转变到计算机存储打印的方式,并没有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状态跟医院高度的信息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对医院现成的内部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图1A)。所以,提高财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成为医院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需求(图1B)。图1财务系统融入HIS系统前后的网络拓扑图(略)注:A:相互独立的财务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网络;B:财务系统加入医院信息系统网络 1.2严格的预算计划和落后的预算控制手段并存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必须合理利用自己的资金,这些都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因为决策层了解预算的重要性,所以每年的预算编制工作十分细致严格。但是在平时的财务工作中,控制手段却并不完善。比如,借款使用的是纸质借条,通过扣除一个固定科目达到借贷平衡,还借款的时候再根据借款使用情况,在借方的预算项目中扣除。这套流程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到年底清理所有未还借款的时候,往往发现有的预算项目中剩余的经费已经不够偿还借款,可是经费已经使用了,最后只好想办法填补这些账务。因为一个单位的预算科目可能有上百种,会计凭账本和借条是不能及时发现预算超支的情况的。这样落后的执行手段显然与预算的本来意义相矛盾(见图2A、图2B)。所以必须提供更先进的方法才能够及时反应预算科目的经费情况。 1.3严格的审批和落后的信息反馈并存预算的执行情况对管理监督部门应该是透明的。管理部门应该能随时了解相应预算科目的情况。目前多数医院主要是通过财务部门统计数据形成报表给上级机关,不但给财务部门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信息反馈也不能做到十分及时。 2系统总体要求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原来的财务系统基础上,新的系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借款信息能够随时统计并防止借款因预算用完而无法偿还的情况;预算支出余额不足及时报警;预算科目不同层次统计;实现电子账本,淘汰老式经费本;方便网络查阅预算信息;数据安全。 3系统构架 医院的财务数据跟HIS数据一样,属于医院内部业务数据,安全性十分重要。医院的HIS系统一般都是运行在独立的网络上,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比如我院就有两套网络系统,一套是校园网,连接Internet,另一套是HIS网,与校园网是独立的。HIS网络中的计算机都有严格的制度和强大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控制,把感染病毒和人为破坏的几率降到最低,保持HIS网络的安全。如果财务系统运行在HIS网络上,不但在安全性上比互联网更有保障,而且在HIS系统机房的良好环境下,系统和数据服务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转也得到良好的保证。这样,不但使财务系统实现了网络化,扩大了财务系统的使用范围,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我院的HIS系统是基于ORACLE数据库的,而老的财务管理系统采用的也是ORACLE数据库,因此,开发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老系统的一些优势功能,不用建立新的数据库实例,只需对表空间进行调整,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开发工作,而且因为都是采用ORACLE数据库,对技术人员的管理不会造成额外的压力。在客户跟数据库的联系结构上,主要有两种方式,即Clients/Server(C/S)和Brower/Server(B/S)。C/S即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每个客户机都必须安装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直接跟数据库连接,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读写数据库中的内容。C/S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该结构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是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层结构。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等)和ActiveX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便于维护、修改和升级方便[1~4]。根据系统的特点,会计客户端使用人员较少,使用地点固定,输入输出较频繁,且要求数据库反应快,所以采用C/S结构比较合理;而普通用户查询自己的电子账务,使用地点遍布HIS系统覆盖的每一台计算机,并且使用人员多,故使用B/S结构较为方便。 4系统分析 要使程序设计贴近实际工作,同时还要使数据库的结构能够满足要求并且科学合理,就必须详细分析系统更加细微的功能,绘制出系统的流程图,这样才能把后台数据库和客户端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兼顾系统的工作效率:(1)系统需要录入每个预算科目的预算数目,预算可以在年初加入,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平时进行追加和减少,所有操作都有记录可以查看。(2)每次会计办理报销等手续时,系统能自动计算预算余额,如果余额不够就会报警提醒会计。(3)使用电子借据,把借款和某预算科目绑定起来(见图2C),当每一笔借款借出的同时就冻结绑定预算科目的相同数量的金额,直到还款的时候再自动恢复,这样就避免了借款数目大于预算余额的情况出现。(4)借款可以分批分期偿还,同时系统能够方便地统计借款情况,查看过期未还的借据。(5)系统先计算出所有最细科目的借、贷和可用余额等数据,再依照科目代码的逻辑关系统计各种层次预算的使用情况,并形成报表。(6)会计可以自由定制统计科目,建立统计报表科目模版,方便日后的常规统计工作。(7)普通用户根据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可以在HIS系统的任何计算机上查询到自己预算使用情况。图2预算使用和借款的示意图(略)注:A:没有借款的预算;B:有借款但是未绑定科目的预算;C:把借款绑定到预算科目后的情况 5系统实现 因为我院HIS系统是军卫一号系统,该系统采用的是Oracle数据库,如果我们选择Oracle数据库,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技术人员的压力和工作量,并且该数据库系统的各方面性能非常出色,所以我们这套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也采用Oracle数据库。虽然Oracle可以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开多个实例,运行多个数据库。但是考虑到HIS系统的压力和财务数据的重要性,我们把系统安装在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上,并采用冷备份和数据归档并用的方式来保障数据的完整备份。在网络设置方面,合理规划虚拟局域网(vlan),充分利用使用vlan技术,不仅能够隔离广播、提高网络速度,还能加强网络安全和方便管理。虽然财务数据库服务器跟众多的HIS服务器都部署在网络机房,且都直连在核心交换机上,但是通过使用vlan技术,可以使他们在逻辑上属于不同的网络,减小因为在同一个广播域而产生的相互干扰。PB是强大、灵活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尤其适合开发C/S结构的程序。在财务客户端的开发中,大量使用PB的数据窗口技术,这样做可以提高开发效率,使开发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程序的功能方面。 6系统效果 此系统的开发完全是根据财务部门的要求而来,每一个功能模块都经过实际操作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反复试用和修改,所以是一套非常实用的系统(见图3)。图3系统部分功能流程示意图(略)除此之外,该系统的结构和软件有很多的优点:(1)财务部门可以摆脱以前使用的经费本记账手续,各部门也不再需要使用经费本。把每个经费本变成一张磁卡,通过使用磁卡在财务部门办理报账、借款。(2)由于该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是接入到医院HIS系统网络,所以各单位能够利用内部网络和计算机查看自己的经费使用情况,而医院相关管理部门也同样可以及时得到相应的经费使用信息。原来运行HIS的客户端只要安装软件就能够查询预算情况,变成财务的客户端,而医院不必为此添加任何设备。(3)使用电子借据结合纸张借据,在电子借据上绑定预算科目。这样不但可以及时方便地查看借据的情况、统计借款信息,而且还可以在借款的同时自动从绑定的预算中扣除,避免了长时间未还借款,又继续使用预算,到年底发现预算余额不够还款而超支的情况。(4)可以根据财务部门的需要,自动形成相应的经费使用月报统计,极大地减轻了以往会计手工统计月报表的工作。 7讨论 HIS系统的网络平台上除了可以运行财务系统,还可以运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内部信息化系统,这种优势在很多单位是没有的。因为大部分单位的网络都接入因特网,内部的财务、业务等重要数据考虑到安全因素是不能够接入的。而医院的HIS系统多是专门铺设的网络,跟互联网是物理隔绝的,这就在安全方面有了先天的优势。如果严格控制接入HIS网络的计算机,再加上完整的制度和技术手段,就能够进一步加强内部信息的安全保密性。这也是医院内部相关人员通过HIS网络的计算机查看预算情况和使用磁卡替代传统经费本的物质基础。有的单位已经实现了磁卡替代经费本,但是问题在于没有一个内部的安全的网络环境,不能在计算机上方便地查看自己的经费使用情况,十分的不方便。 因为这个财务系统与医院的HIS系统在同一个网络中,可以把HIS的相关财务软件、药品物资管理软件安装到财务部门的计算机上,方便对资金和物资的统计和管理;同时也为今后实现在财务系统中调用HIS中相应的财务数据,全面实现数字化医院提供了物质基础。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基于SQL Server的财务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异地备份 摘要:数据库备份是数据库安全的重要保证。以天财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为例,分析其后台SQL Server为数据库的数据构成及变动情况,提出每天中午和下午分别对账务和收费的当前数据库进行两次自动异地备份的策略,并利用SQL Server的数据库维护计划功能和文件同步软件Second Copy来实现备份。 关键词:SQL Server;数据库;异地备份;自动化 1 SQL Server及在天财系统中的应用 Microsoft SQL Server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引擎,也是一个高性能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基于多线程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既能支持小型数据库,也能支持企业级大型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具有在整个LAN内部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功能,免去在应用程序内部保证完整性的必要[1]。基于以上特点,Microsoft SQL Server作为后台程序和数据库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管理系统。随着SQL Server使用越来越多,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对数据库的定时备份可在一定程度保证SQL Server 数据库的安全。 我院从1999年开始使用天财高校财务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账务和收费管理,它基于C/S模式、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其客户端安装天财公司的应用程序,其服务器端就是运行在Windows 2000 Server上的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其数据直接表现为帐务系统数据库gxcw35和收费系统的数据库xssf40,其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等由天财软件首个客户端程序安装时系统初始化自动产生。系统所有业务数据均存储于这两个数据库中,也必须依靠两个数据库的正常运转。由于各种原因,服务器(操作系统)崩溃或Microsoft SQL Server系统崩溃既不可避免又不可预测,如何保证系统数据安全是系统运行中必须解决的严重问题。因为一旦系统崩溃,要人工逐条重录数据将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利用SQL Server提供数据功能,定期备份数据库是比较可行的防止系统发生故障的方法,它能有效的恢复数据,这也是最简单的确保能恢复大部分信息的方法[2]。 2 备份策略确定 2.1 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方式 按备份数据的范围、来源,可分为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三种方式,三种方式的比较如表1所示。 2.2 备份策略的选择 建立一个完整的备份策略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1)备份范围:备份哪些数据库;(2)备份方式:采用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中的哪一种;(3)备份周期(或频率):每周、每日、每时进行备份;(4)使用什么介质(磁带还是磁盘),存储到哪里;(5)使用手工备份还是自动备份以及决定哪一级别的自动化;(6)备份需要保留多长时间[1]。 在天财系统的数据库中,既有数据不再发生变动的历史数据库(如过去年份的帐务数据gxcw35_2006等;已完清费用的已毕业生的收费数据xssf40_2006等),也有数据几乎每天都发生变动的当前数据库(包括帐务数据库gxcw35和收费数据库xssf40两个)。对历史数据库,采用手动方式做一次完全备份即可。由于学校规模中等,其SQL Serve是小型系统,当前数据库的SQL文件所占空间不大,同时也为了以后数据恢复方便,采用完全备份的方法。 定期备份虽能有效恢复数据,但最后一次备份之后到故障发生之前的数据还是要丢失;同时备份太频繁,将耗费太多的系统时间和存储空间,所以需要确定恰当的备份周期(或频率)。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对当前数据库,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分别进行两次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备份文件要占用存储空间,所以只存储数据恢复的必要文件并适当冗余,确定当前数据库备份文件保留3天。 虽然SQL Server 2000支持数据库动态备份,但备份总要耗费系统开销,同时也为了从时间概念上简易区分具体业务,当前数据库两次备份时间分别确定在每天中午刚下班后和下午要下班之前。为了确保每次的所有实时数据都能被完整备份,应事先让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了解备份时间,以便在备份前能结束该时段各自的工作,从而方便数据恢复。 备份到本地磁盘通常是最快的方法。如果要将数据备份到本地磁盘,一定要使用一个和你的数据或事务处理日志文件分离的物理磁盘,建立专用文件夹,该文件夹不要和操作系统放、SQL Server系统在同一逻辑分区,制订好备份路径和名称。在安装系统时,就作好规划,如C盘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D盘安装 SQL Server 2000,E盘上建立专门文件夹用于存放备份数据。同时,当服务器或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发生崩溃时,本机的备份数据很难读取并用来恢复,所以备份数据不能仅仅本地存放,必须异地存放。即使备份到本地磁盘,备份文件也需要即使复制到其他计算机、移动硬盘或光盘,否则即使能恢复部分数据,也还要输入较多数据。 手工备份,虽然可以灵活地选择备份方式、备份时间、备份目的地、备份文件存在方式、备份文件名进行备份,但是手工备份一次只能对一个数据库完成一种方式的备份,同时要求管理员熟悉SQL Server 的基本操作。因为每天至少要对帐务和收费两个数据库各进行两次备份,所以不宜采用手工备份,宜采用自动备份。自动备份,是指利用SQL Server 2000提供的数据库维护计划,让系统定时对指定一个或多个数据库进行完全备份。 综上,选择对帐务和收费数据库自动每天分别进行两次定时完全备份到异地计算机的策略。 3 备份策略的实现 (1) 利用SQL Sever的“数据库维护计划”将有关数据库定时自动完全备份到当前SQL Sever服务器的指定文件夹。 运行SQL Sever“企业管理器”进入控制台根目录界面,单击对应服务器cwserver,单击其下的“管理”,右击“数据库维护计划”选择“新建维护计划”,建立两个数据库维护计划。两个维护计划都是对帐务系统当前数据库gxcw35和收费系统当前数据库xssf40进行备份,只是维护计划1的备份时间是12:30,维护计划2的备份时间是17:30分。 “新建维护计划”过程中,在“选择数据库”时,选择用户数据库gxcw35和xssf40。在“指定数据库备份计划”时,勾选“作为维护计划的一部分来备份数据库”和“完成时验证备份的完整性”,点选“磁盘[K]”作为“指定存储文件的位置”。单击“调度”后的“更改”,出现“编辑反复出现的作业调度”工作界面,“作业频率”选择“每周”,并选择星期一至星期五,在“每日频率”中点选“一次发生于”并调整时间到确定的备份发生时间12:30。“指定备份磁盘目录”中,点选“使用此目录”,并调整为设定文件夹E:\sjbf,勾选“为每个数据库创建子目录”,勾选“删除早于此时间的文件”并将时间调整为3天。[3] 新建维护计划完成后,系统很可能会提示Sql Server Agent服务未启动,先点确定完成计划设定,然后找到桌面最右边状态栏中的SQL绿色图标,双击点开,在服务中选择Sql Server Agent,然后点击运行箭头,选下方的当启动OS时自动启动服务。一旦服务器启动成功,Sql Server也将启动,其的数据库维护计划将定时启动,自动完成数据库备份。 Sql Server将在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中午12:30和下午17:30分别对数据库gxcw35和xssf40自动备份,将备份文件存储到E:\sjbf下与数据库同名的子目录下,其备份文件以数据库文件名加上备份时间的方式命名,如gxcw200711231732.bak,并将删除早于当前日期3天前的备份文件。 (2) 将服务器cwserver的E:\sjbf文件夹共享。 (3) 利用文件备份软件Second Copy,将服务器的备份数据复制到异地客户端计算机。 Second Copy是一个文件备份软件,它会常驻在System Tray系统托盘,你可设定每隔几分钟(或是几小时、几天)自动执行一次备份工作,它会依你指定的时间间隔在后台作业,自动帮你将重要的文件或是整个文件夹备份到指定的目录。除了进行简单的复制,程序还可以将要备份的文件压缩到 Zip 文件,以及使源文件夹和目标文件夹保持同步。 在客户端计算机上安装并启动文件备份程序Second Copy,建立两个方案,分别将服务器上gxcw35和xssf40的备份文件复制到其上。 建立方案时,选择“个性化设置”;“源文件夹”选择时,单击“浏览”通过“网上邻居”选择服务器cwserver的共享文件夹E:\sjbf下的gxcw35文件夹,即源文件夹为\\cwserver\sjbf\gxcw35;“目标文件夹”选择时,单击“浏览”选择本机的F:\sjbf\gxcw35为目标文件夹;“频率”选择时,选择“当文件更改时”;选择“精确复制”方式即可。另一个方案中仅将“源文件夹”和“目标文件夹”选择为\\cwserver\sjbf\xssf40 和F:\sjbf\xssf40,其他选项与另一方案完全一致。 当该客户端计算机启动后,Second Copy就常驻系统托盘,当源文件夹中文件有新备份文件后,会自动将新备份文件复制到目标文件夹中,同时还自动会将目标文件夹存在而源文件夹中不存在的过时备份文件删除,保证目标文件夹和源文件夹同步。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自动化定时异地备份策略能满足所用系统数据安全需要,其实现方案简单可行不需要任何编程,同时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需备份数据库、备份时间等。采用上述方案自动化定时异地备份,基于SQL Server的帐务和收费数据的安全是能够得到保障的,结合客户端程序的异地备份,系统正常运行也能够得到保障。 财务管理系统论文:J2EE下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探讨 内容摘要:财务管理系统是财务工作信息化的基本工具,它作为工具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等,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输出、分析、预测、决策等有重要意义。全文首先介绍了基于J2EE的财务管理系统总体结构,然后分析了其具体应用:主要有账务处理,电子转账,财务管理中退库单的管理,帐表打印等。 关键词:J2EE;财务管理;账务 基于J2EE结构的财务管理系统,以B/S三层服务器模式为基础,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立体管理,它具有开放性、实时性、远程性、易维护性等特点。 1基于J2EE的财务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J2EE(即Java2平台企业版)是由Sun公司主持推出的一项中间件技术,它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思想,为多层Web应用系统提供了容器平台来进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和数据共享服务,其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客户端、Web层、业务层[1]。图1-1为标准的J2EE层次结构: 图4-1 J2EE的组件结构 基于J2EE的财务管理系统,其总体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基础层,或系统层,它与财务工作本身没有关系,但是它是整个系统的基本,如系统设置、建立、备份等;业务层,负责处理日常会计人员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基本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前者如总账科目库、支出科目库、收入科目库等,在业务管理上有、账目单据管理、账本及报表管理、收入支出计划等。该层面对财务系统的主要使用人员;管理层和决策层,主要为高层提供数据支持,不涉及到具体业务。在系统的实现方式上,以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结构为基础,其中WEB服务器处理页面工作,应用服务器处理EJB中的计算分析工作,数据库服务器管理系统数据。 2基于J2EE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应用 有了详细的数据库规划,然后应用java开发,才能使得财务系统满足日常需要,如账务处理,打印账表,科目管理,会计报表等。 2.1数据库设计 财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是以会计业务为基础的,即在发生经济业务之后,做会计凭证的设置,并按照会计要素对会计凭证进行划分与确认、成本核算,同时将其记录在日记账簿上,到期末做分类账,根据分类账余额及发生额编制会计报表,并应用于财务分析。对于财务系统而言,其主要由以下几个表构成[2]:①余额库,用来存储会计科目的,包括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各种余额及发生额等;②凭证库,用来存储会计凭证的,包括凭证日期、凭证序号、科目代码、金额及摘要等,③系统库,用来查看已使用财务软件的人员信息,包括操作员名称、工作内容等,④会计分录库,保证月末生成固定的结转会计凭证,包括凭证序号、科目代码、计算公式等。⑤操作员库和用户系统库,储存储操作员信息和系统信息。 2.2账务处理 账务处理分为以下几部分:①凭证输入。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业务凭证录入,如购货发票、销售发票、转账凭证、工资支出等。一般而言记账日期只能延后。②修改记账凭证,当凭证录入错误并已经退出“记账凭证录入”时,用此功能进行修改。当然在财务软件中,凭证输入和修改可以合二为一。③结账,月底凭证录入完毕后,运行“结账”功能,系统自动进行结账的账务处理。结账主要用来计算存货账、发出应收帐等,并将期初额、期末额、本月发生额计入相关信息表,供使用方查看统计分析。④打印记账凭证。此功能替代手工的编写记账凭证。当凭证录入到系统后,需要根据财务的实际需要将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打印出来。该功能要保证程序和打印机的打印接口的实现。⑤会计分录、自动记账、撤销自动记账。财务系统在月末时都需要进行余额结转,如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等。 2.3电子转账内容的设计 会计业务中存在最多的凭证就是转账类,如:每月提取折旧费,按月上交税金,按月发放工资,月底结转管理费用到损益账户等,因此在财务软件的帐务处理系统中需要专门设置类似“自动转账分录定义”的模块[3]。其基本思想就是将类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金额的来源或计算方法预先设置定义好存入计算机,并用不同的“分录号”标记命名。转账业务发生时财务系统根据“自动转帐分录”的分录号,自动调入该“自动转帐分录”,并根据预先定义的金额来源或计算方法自动取数,填制相应的金额、产生凭证。这样避免了大批量的凭证录入工作。转帐前必须将所有凭单登帐,转帐后须将生成转帐凭单登帐。在具体操作时,用户需要选择有余额的科目(多选),结余科目(单选),凭单日期和凭单号,要填写的只有摘要。用户可以选择把金额转在老凭单上或者是转成一张新凭单。转帐可以连转,如果用户转了一张凭单以后,这张凭单将要重新登帐,那个这一年又有了没有登帐的凭单,按照转帐条件本应该不能继续转帐的。同时转账是在全年账本都登帐以后才能进行,如果有某个月的账本没有登帐,那么将不能转帐。 2.4财务管理中退库单的管理 当有一些款项需要退回国库或者上级部门时,需要填写退库单。根据退库单的不同,其录入的内容和显示的形式略有不同,如电汇包括以下信息:付款日期,付款单位全称、账号、开户银行、汇出地点(包括省市/县)、汇出银行等;收款人信息全称、账号或住址、汇入地点(包括省市/县),汇入银行等。它应分为以下几部分:退库科目设置,第一次进入时必须设置要退库的科目,它的操作基本同入库操作,所不同的是:入库设置的是支出科目,退库单设置的是收入科目;退库单的制作也分为单张制作和批量制作,其操作方法与入库单的一样。只是要注意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入库单位,一个是收款单位;制作好的退库单要经过复核才能转成记账凭单;具有多功能查询功能。其操作流程为:点击退库单录入进入退库单位选择页面-选择一个单位进入退库单录入页面-选择一条付款单位记录回车-自动填写单位全称,账号和银行信息后,转到收款单位全称处-选择一条收款单位记录回车-自动填写收款单位全称,转到收款单位帐户处-选择一条收款单位银行信息记录回车-自动填写收款单位账号和银行信息,转到金额(小写)-填写金额回车-双击款名,从弹出的页面中双击选择款名信息-自动填写款名,款号-填写退库原因-保存。 2.5帐表打印 主要有以下功能:①可以按定义的条件打印出相应的流水账。如要打印3月份的其他应收款,需要输入相应的结账余额或起止日期,查询出后流水打印。②总账,当本月所有的凭证都录入完毕并与流水账审核一致后,即可打印总账。③材料明细账。用户如果将材料也按明细账管理并设有相应的数量科目代码,可打印出材料明细账。建立数量科目代码时计量单位一定不能为空,否则总账将不平。④债权债务明细表。选择完会计分录后,显示出要打印的债权债务明细表。包括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发生日期、备注、余额。其中发生日期最为主要,它记载的是债权债务的起始日期,对债权债务的管理工作起到监督作用。⑤科目代码表,辅助代码表。此项根据财务系统需要,对系统内的科目代码进行归类,方便管理人员使用。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浅析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的应用及管理 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煤炭工业的大力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占居重要的地位。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煤矿,能够获得可观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现代化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对机电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熟识电气设备的功能,才会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因而,近年来各级煤矿企业领导都十分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机电管理人员;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煤炭生产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使采煤的过程更加人性化,综采工作面装备远程监控及专家诊断系统的可靠性是国产采煤机研究的主要内容。该系统能够实现综采装备液压支架和采煤机的远程监控,使采煤机根据煤层的变化实现自动割煤、煤层的软硬自动调节采煤速度,检验并完善动态监测综采支架液压系统压力和各受力点的状态,自动调节支架推移输送机的拉移等,使综合机械化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矿井运输提升产品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因为现代化煤矿发展的需要,对煤矿机械化采煤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随之对井下、井上的运输和提升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今,对于国外一些采煤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煤矿井下大巷的运输系统大多是采用带式运输机,他们基本上是采用直流式交流变频装置驱动方式,主要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 1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机电一体化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柔软性化、系统化发展,它的发展对煤炭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大大改善煤矿生产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及安全系数,同时在降低能耗、保证安全生产方面也实现了特定的价值。它可不必更换设备,而对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革,对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文明生产。 2 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 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许多煤矿得到广泛应用。国产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直流提升机已占领国内市场,我国已能生产用计算机监控的掘进机、胶带运输机、矿井供电设备等。另外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地点、调度室的装备实现数字化、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生产调度、财务、人力资源、设备、销售及办公自动化都得到了普遍应用。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等,为煤矿生产实现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保障。 3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3.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3.2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体系不论采取哪处形式,都必须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一般机电部门要具有以下职权,即: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 3.3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 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3.4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3.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4 对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考 在 20世纪,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了煤矿每个环节,但相对国外先进煤矿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让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必须掌握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发展的动态。 应提高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程度;以计算机为机电一体化的核心装置,因为计算机运算和存贮能力非常强,且体积和功耗小,更加适合于工作空间狭小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设计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时,应尽可能的选用功能强大的嵌入式计算机,从而保证工作性能更可靠;对于新开发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有通信功能,同时,要选用很好的开放性和高可靠性的通信模块,方便与控制网络进行连接通信控制;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需要达到智能化发展水平,能判断机电设备和周围环境的状态,使设备能自动适应环境并以最优的状态工作,同时能快速地对所采集的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对故障进行诊断,再根据这些诊断结果对以后工作过程中的故障进行预测;要对矿用传感器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提高矿用传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考虑传感器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多维化,使矿用传感器在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信号的测量,并保证其测量准确度,并具有自校正、自诊断、状态识别和自我调节等功能;要关注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将那些适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高新技术用于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从而提高煤矿现代化,达到煤矿自动化生产。 5 结束语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基础,更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掘、运、装备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地推动我国煤矿综合生产力,同时,为实现安全、高效、洁净、结构优化的现代化、高科技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机电应用中的检测技术分析 作者:刘成良;战丽红;周恩才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前端检测技术学习与分析,实现了学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教师的实践学习。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传感检测;传感器;机器视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2006年16号精神,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突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我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通过和周边区域、企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使学生、教师的实际能力获得了极大巩固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它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 机电一体化主要课程机械方面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数控编程技术,autocad;电工方面有可编程控制器plc,单片机,自动控制原理,电工电子。实习课程:电力拖动,plc,单片机,钳工,普通车、铣、刨床,数控车、铣,加工中心。 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二、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检测传感部分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电路,其作用就是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过程中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参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检查到的信息向执行器发出相应的控制。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 按传感器的物理量分类,可分为位移、力、速度、温度、流量、气体成份等传感器。 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霍尔、光电、光栅、热电偶等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的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灵敏度高(通常是丝式、箔式的几十倍)、横向效应小等优点。 压阻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材料的基片上经扩散电阻而制成的器件。其基片可直接作为测量传感元件,扩散电阻在基片内接成电桥形式。用作压阻式传感器的基片(或称膜片)材料主要为硅片和锗片,硅片为敏感材料而制成的硅压阻传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以测量压力和速度的固态压阻式传感器应用最为普遍。 热电阻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及与温度有关的参数。在温度检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这种传感器比较适用。目前较为广泛的热电阻材料为铂、铜、镍等,它们具有电阻温度系数大、线性好、性能稳定、使用温度范围宽、加工容易等特点。用于测量-200℃~+500℃范围内的温度。 按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输出为开关量的开关型传感器;输出为模拟量的模拟型传感器;输出为脉冲或代码的数字型传感器。 按传感器材料分类:可分为金属、聚合物、陶瓷、混合物传感器。 按传感器制造工艺分类:可分为集成传感器、薄膜传感器、厚膜传感器、陶瓷传感器。 集成传感器是用标准的生产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制造的。通常还将用于初步处理被测信号的部分电路也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薄膜传感器是通过沉积在介质衬底(基板)上的,相应敏感材料的薄膜形成的。使用混合工艺时,同样可将部分电路制造在此基板上。? 厚膜传感器是利用相应材料的浆料,涂覆在陶瓷基片上制成的,基片通常是al2o3制成的,然后进行热处理,使厚膜成形。 陶瓷传感器采用标准的陶瓷工艺或其某种变种工艺(溶胶-凝胶等)生产。? 完成适当的预备性操作之后,已成形的元件在高温中进行烧结。厚膜和陶瓷传感器这二种工艺之间有许多共同特性,在某些方面,可以认为厚膜工艺是陶瓷工艺的一种变型。? 每种工艺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由于研究、开发和生产所需的资本投入较低,以及传感器参数的高稳定性等原因,采用陶瓷和厚膜传感器比较合理。 三、机器视觉技术 采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的“机器视觉”,第一步靠的就是传感器技术。 机器视觉系统是通过图像摄取装置把图像抓取到,然后将该图像传送到处理单元,再通过数字化处理,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来进行尺寸、形状、颜色等的判别。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机器视觉技术日臻成熟,在现代加工制造业中,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化妆品、制药、建材和化工、金属加工、电子制造、包装、汽车制造等行业。在现代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广泛地用于工况监视、成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等领域。机器视觉系统能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机器视觉易于实现信息集成,是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的基础技术。 四、机器视觉工业检测系统类型 机器视觉工业检测系统从检测性质和应用范围而言,分为定量和定性检测两大类,每类又分为不同的子类。机器视觉在工业在线检测的各个应用领域十分活跃,如:印刷电路板的视觉检查、钢板表面的自动探伤、大型工件平行度和垂直度测量、容器容积或杂质检测、机械零件的自动识别分类和几何尺寸测量等。此外,在许多其它方法难以检测的场合,利用机器视觉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机器视觉的应用正越来越多地代替人去完成许多工作,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和检测系统的智能水平。 用微波作为信号源,根据微波发生器发出不同波涛率的方波,测量金属表面的裂纹,微波的波的频率越高,可测的裂纹越狭小。 自动光学检测 (aoi) 指的是通过在受控照明条件下使检测目标(如 pcb 的一部分)成像进行的目标检测。 在aoi 系统中,捕获和重建3-d 形状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3-d aoi从检测图像中可以萃取出不同类型的信息。其表面颜色一直被成功用于检查零部件情况,对于焊点检测,精确确定焊点质量,形状信息比颜色信息更有用。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试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 科学 技术日益走向整体化、交叉化和数字化以及微 电子 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 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应用 发展 0 引言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容将不断更新。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计算 机技术、光学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等群体技术,合理配置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它使 工业 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1.1 在 现代 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规模 经济 的基础上,靠 企业 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其特征是全球化、 网络 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制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相继诞生,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 1.2 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1.3 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1.3.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 1.3.2 现场总线技术(fbt) 现场总线技术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 1.3.3 交流传动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 1.3.4 开放式控制系统 “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1.3.5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智能化 智能化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心 理学 、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2 数字化 微控制器和接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通用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控制操作、诊断和修复。 2.3 模块化 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从而避免利益的冲突,并能使之标准化、系列化。 2.4 网络 化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 发展 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 计算 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2.5 自源化 自源化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 2.6 人性化 人性化是各类产品的必然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更 自然 ,更接近生活习惯。 2.7 微型化 微型化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微机电系统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和系统。微机电系统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2.8 绿色化 工业 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3 结束语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各种产品与装置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有利实现整体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缩短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周期,加速科技成果向商品转化,有利推动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同时,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及高精密等设备的发展,要求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机械工业 机电一体化 数控 模块化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 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 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 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 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 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 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 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 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4、 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5、 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6、 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7、 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 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四) 工业机器人 第1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第3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5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 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二)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 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四) 模块化 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五) 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六 ) 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浅析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概述传感器 研究 现状与 发展 ,探讨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 应用 ,并 分析 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若干 问题 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处系统之首,其作用相当于系统感受器官,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考验,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如缺少这些传感器对系统状态和对信息精确而可靠的自动检测,系统的信息处理、控制决策等功能就无法谈及和实现。 一、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 规律 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主要用于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自身与操作对象、作业环境状态,为有效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作提供必须的相关信息。随着人类探知领域和空间的拓展, 电子 信息种类日益繁多,信息传递速度日益加快,信息处理能力日益增强,相应的信息采集——传感技术也将日益发展,传感器也将无所不在。 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传感器热”,各先进 工业 国都极为重视传感技术和传感器研究、开发和生产。传感技术已成为重要的 现代 科技 领域,传感器及其系统生产已成为重要的新兴行业。 二、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传感器是左右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产品之中: 1.机器人用传感器。工业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准确操作,是因为它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准确感知自身、操作对象及作业环境的状态,包括:其自身状态信息的获取通过内部传感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来完成,操作对象与外部环境的感知通过外部传感器来实现,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足以为机器人控制提供反馈信息。 2.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 (1)切削过程和机床运行过程的传感技术。切削过程传感检测的目的在于优化切削过程的生产率、制造成本或(金属)材料的切除率等。切削过程传感检测的目标有切削过程的切削力及其变化、切削过程颤震、刀具与工件的接触和切削时切屑的状态及切削过程辨识等,而最重要的传感参数有切削力、切削过程振动、切削过程声发射、切削过程电机的功率等。对于机床的运行来讲,主要的传感检测目标有驱动系统、轴承与回转系统、温度的监测与控制及安全性等,其传感参数有机床的故障停机时间、被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功率、机床状态与冷却润滑液的流量等。 (2)工件的过程传感。与刀具和机床的过程监视技术相比,工件的过程监视是研究和应用最早、最多的。它们多数以工件加工质量控制为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件识别和工件安装位姿监视要求也提到日程上来。粗略地讲,工序识别是为辨识所执行的加工工序是否是工(零)件加工要求的工序;工件识别是辨识送入机床待加工的工件或者毛坯是否是要求加工的工件或毛坯,同时还要求辨识工件安装的位姿是否是工艺规程要求的位姿。此外,还可以利用工件识别和工件安装监视传感待加工毛坯或工件的加工裕量和表面缺陷。完成这些识别与监视将采用或开发许多传感器,如基于tv或ccd的机器视觉传感器、激光表面粗糙度传感系统等。 (3)刀具(砂轮的检测传感。切削与磨削过程是重要的材料切除过程。刀具与砂轮磨损到一定限度(按磨钝标准判定)或出现破损(破损、崩刃、烧伤、塑变或卷刀的总称),使它们失去切(磨削能力或无法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完整性时,称为刀具/砂轮失效。工业统计证明,刀具失效是引起机床故障停机的首要因素,由其引起的停机时间占nc类机床的总停机时间的1/5-1/3.此外,它还可能引发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 3.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技术。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其它新技术的 应用 , 现代 化汽车 工业 进入了全新时期。汽车的机电一体化要求用自动控制系统取代纯机械式控制部件,这不仅体现在发动机上,为更全面地改善汽车性能,增加人性化服务功能,降低油耗,减少排气污染,提高行驶安全性、可靠性、操作方便和舒适性,先进的检测和控制技术已扩大到汽车全身。在其所有重点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地使用曲轴位置传感器、吸气及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 三、我国传感器技术 发展 的若干 问题 及发展方向 传感器技术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 和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其水平越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在一套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如果不能利用传感检测技术对被控对象的各项参数进行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并转换成易于传送和处理的信号,我们所需要的用于系 统控制的信息就无法获得,进而使整个系统就无法正常有效的工作。 我国传感器的 研究 主要集中在专业研究所和大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先进的 计算 、模拟和设计 方法 ; (2)先进的微机械加工技术与设备; (3)先进的封装技术与设备; (4)可靠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因此,必须加强技术研究和引进先进设备,以提高整体水平。传感器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可有几方面: 1.加速开发新型敏感材料:通过微 电子 、光电子、生物化学、信息处理等各种学科,各种新技术的互相渗透和综合利用,可望研制出一批基于新型敏感材料的先进传感器。 2.向高精度发展:研制出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互换性好的新型传感器以确保生产自动化的可靠性。 3.向微型化发展:通过发展新的材料及加工技术实现传感器微型化将是近十年研究的热点。 4.向微功耗及无源化发展:传感器一般都是非电量向电量的转化,工作时离不开电源,开发微功耗的传感器及无源传感器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5.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感器的功能已突破传统的功能,其输出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模拟信号(如0-10mv),而是经过微电脑处理好后的数字信号,有点甚至带有控制功能,即智能传感器。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探索与实现 【摘 要】高等职业 教育 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但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是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为此,要求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特点,从高职 电子 教学实际出发,在高职电子课堂教学中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 现代 化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教学;应用 为进一步落实 科学 发展 观,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对 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新课程实施的原则是要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探索建立“教学内容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每人参与的实践与创造活动,它的价值体现主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2.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具体来讲,要遵守下面的五项原则: 2.1 项目教学的科学性。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与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注意把教师和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控制在合适的程度,以防师生负担过重。 2.2 项目教学的系统性。项目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职高学生来说,要很快具有创新能力是不现实的,但是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除了学科的整合,另外还与教师培养、设施设备条件关联,项目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2.3 项目教学的实践性。项目教学和现有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这才是设立项目教学这一课程的最根本的目的。如果说,其他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那么,项目教学则强调让学生得到实践能力的训练。 2.4 项目教学的层次性。项目教学的开展,决不是为了取代学校现有的学科教学。因为职校学生还处在长知识、打基础的阶段,学科教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是他们成长所必需的。不具备一定的从学科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开展项目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目教学”的开展非但不取代,相反还有赖于学科教学的质量。 2.5 项目教学的自主性。项目教学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项目教学”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3.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依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现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作为实施研究的对象,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大致可以分为: 3.1 典型的切削加工项目:可以构建以《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基础》等形成的项目课程,作为第一个学习领域; 3.2 典型的 电子 装配项目:构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操作技能》等形成的项目课程,作为第二个学习领域; 3.3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控制项目:构建以《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作为第三个学习领域。 3.4 典型的机电产品装配、维修服务项目:构建《单片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自控控制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第四个学习领域。 这些从一到四的学习领域,按照学制及认知的 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般到特殊展开项目教学过程。每个项目的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项目任务。组织教师分析项目涵盖的跨学科的知识及涉及到的专业科目,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详细编写《项目(课题)任务书》。 (2)布置项目。分发《项目任务书》,讲解项目要求,使各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 (3)各工作小组拟订活动计划与方案,教师审核计划。项目小组拟订课题实施计划,设计一份详细的《项目活动计划》,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成果汇报任务,各小组都要有成果汇报.在计划书中学生可随时记录项目进展情况,以便教师随时检查和指导。 (4)项目小组的活动实施,学生动手实践。根据计划,各小组成员开始分头执行各自的任务。学生通过翻阅、取舍、整理资料,进行项目任务的设计和验证,通过解构单元实体、到实验室做实验验证相关结论、在实习室进行实际装接操作和调试等实际环节,不断提出问题,再通过小组讨论、请教教师等途径解决问题,最终完成课题任务。 (5)项目答辩与师生评价。在此阶段,通过“项目成果汇报、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组别互评、教师点评、师生共同 总结 ”等程序完成对各小组课题任务完成的评价。并将项目任务完成的评价结果列为项目学习成绩的一个部分。 (6)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教学总结,并把项目工作的结果归档或应用到 企业 和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去,以使项目工作的结果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指导后续工作。 各种教学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优劣之分,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常法。教学法选用的基本原则就是以“适合”为宜。总之,职业 教育 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无止境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能力,在发挥教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调动学的主体作用,既重视理论学习又要倡导动手实践,只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思想,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就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 发展 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港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 [摘要]随着港口吞吐量和机械化程度的增加,对港口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港口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现象也逐渐增多。本文首先介绍了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 发展 及研究现状,分析了传统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方法,然后针对港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及研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内燃机为例详细说明了港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的步骤。由于港口设备数量和种类较多,因此港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应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港口设备 故障诊断 应用 推广 我国的 交通 运输业是国民 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运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港口的大型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较快,促进了水运行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大。随着港口吞吐量和机械化程度的增加,港口机电设备在水运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港口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港口机电设备的结构及其组成也愈加复杂,负荷越来越重,因此港口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这直接影响了港口作业的质量和进度,降低了港口水运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港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成为港口水运行业的的一项迫切的重要任务。 一、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发展及现状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感官、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 现代 化阶段- 计算 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动态监测技术综合诊断;智能化阶段-集故障监测、诊断、设备管理和调度一体化的智能化阶段。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起源于20世纪,并在此期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航天 工业 的发展使该技术取得较快地发展,随后计算机、微 电子 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该技术逐渐地完善,此时还在航天和核电等大型部门应用较多,其他部门发展较为缓慢,到20世纪末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在农业、化工、冶金矿山、发电、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等各部门开始应用,并且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1世纪,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和普及应用,技术发展转向智能化。 二、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手段 ①机械振动监测诊断技术。通过对振动参数进行监测,来判断设备的运转情况,由于其此种方法简单偏于操作,且对设备没有损伤,因此机械振动监测技术成为首选方法;②磨屑监测诊断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由于磨损方式和磨损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磨屑粒尺寸和形态有所差异,从而来判断破损类型和磨损部位;③温度监测诊断技术,由于设备不同部位产生的温度变化不同,利用温度变化程度来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利用红外线来监测可以实现非接触、远距离监测,且能够进行运算、处理和判断精确测定设备各部分的温度变化;④无损探伤监测技术,该技术应用较广,尤其是γ射线扫描。该技术是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规律 ,扫描得到相关参数变化的谱线,然后通过系统分析确定设备故障的部位。 三、港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1.港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情况 港口设备分小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装卸机械两类,其中小型机械数量大,流动性大,但活动范围小,大型机械种类多,作业分散,操作要求较高。国内鉴于港口机械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提出了柴油机、结构裂纹、液压传动、钢丝绳和制动器、粮仓、电器系统、皮带纵向撕裂、监测中心和测试车、设备管理和维修体制改革10个方向的相关的研究专题。 国内外设备故障监测技术与手段的发展,在港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目前国内在各港口开展了设备监测研究和故障诊断研究,取得的成果有:上海港务局与上海海运、上海交大和同济大学等院校进行相关课题的合作,上述10个研究课题中9个课题开始进行研究,部分课题已列入交通部和上海市的科技攻关项目。 2.港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实例分析 港口设备动力一般由内燃机提供,内燃机可能会出现故障,以内燃机为例简要分析港口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针对内燃机动力不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故障现象。港口上使用时间较长的内燃机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 (2)故障原因。内燃机油箱油量是否充足;内燃机的供油管是否有漏油或断裂现象;内燃机的喷油泵油量调节杆是否卡住、锁紧螺栓是否有脱落现象等;内燃机的燃油是否含有空气或其他杂质等;内燃机供油管是否堵塞;内燃机的燃油滤清器是否堵塞;内燃机的供油时间是否合适无延迟现象。 (3)故障排除。内燃机的供油管有没有漏油等问题,内燃机的油箱的油量多少,内燃机的喷油泵油量调节杆有无卡住,内燃机的油量控制杆锁紧螺栓是否脱落,内燃机的燃油成分检查是否空气含量较高,内燃机的供油管和滤清器是否堵塞,最后检查内燃机的供油时间。 (4)采取措施。首先应检查内燃机的油箱油量是否充足,如果油量不足应增添燃油;其次检查内燃机的供油管是否漏油或断裂,发现漏油或断裂及时进行维修,如果是由漏油原因引起则维修内燃机后还要排除管路中的空气壁面油的纯度不够;检查内燃机的调节杆卡住和内燃机的油量控制杆的锁紧螺栓是否紧固,如果在内燃机的运行过程中有异样声响,则需要将部件重新锁紧;然后拆下内燃机的燃油管的进油端进行连续压动,如无燃油流出,可能是供油管或燃油滤清器发生了堵塞,采取措施为进行逐段进行排除;内燃机的供油时间不合适,延迟或过早都会引起动力不足。 四、结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运行业 发展 迅速,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较快,对港口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港口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现象也逐渐增多。 本文首先介绍了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传统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振动监测、磨屑监测、温度监测以及无损探伤等,港口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水平已越来越高,然后随着故障现象的增多,港口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应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基于 Web3D技术的机电产品虚拟设计及其应用 论文关键词 :web3d技术 机电产品 cult3d技术 汽车 虚拟现实 论文摘要:主要介绍 了 web技术和 3d技 术相结合的产物一web3d技 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实现技术.并以实例的方式详细阐述了web3d技术之一的 cult3d技术 .在机 电产品虚拟设计 中的工作流程,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机电产品的信息传达效果,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一种崭新的互动设计模式,最终提 高企业的竞争力。 0 引言 随着数字化设计技术 的发展 .人们已不再满足在网上浏览一些静态的、文本类 、二维的产品图片,而对那些具有动态的、三维可视化效果的产品需求越来越迫切。以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三维图形学为基础的web3d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化展示功能、强大的交互性能和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功能在电子商务 、远程教育 、工程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已经获得 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此技术设计的产品可以做到全方位展示 、色彩设计实时装配等 ,从而提高用户的参与性 。增强体验感。 1 web3d技术概述 1.1 web3d技术的基本概念 虚拟现实 vr (virtual reality)技术是一种逼真地模拟人在 自然环境中的视觉 、听觉、运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技术,web3d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 [21。web3d还可以简单地被看成是 web技术和 3d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实际上也就是本机的 3d图形技术 向互联网的扩展.网络性、三维性和交互性是其显著的本质特征。它与本机的3d图形技术的主要差别在于:第一,实时渲染 :它是由渲染引擎进行实时渲染从而实时显示的;第二,具有无限的交互性:因为是实时渲染,这就为交互性提供了基础;第三,优化和压缩: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 .文件必须经过优化和压缩以保证用户端快速下载。通过应用 web3d技术 ,用户可以在 网上浏览以三维形式表现的物体 ,并对其进行交互性操作 以体验身临其境 的奇妙感受。 1.2 web3d技术的实现手段 web3d的实现技 术主要分成三大部分 .即建模技术、显示技术 、三维场景中的交互技术 [31。建模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把建立 的三维模型描述转换成人们所见到的图像,就是所谓的显示技术。三维复杂模型的实时建模与动态显示技术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基于几何模型的实时建模与动态显示 :二是基于图像的实时建模与动态显示 。交互技术是 web3d的关键技术 ,交互功能的强弱 由 web3d软件本身决定 。但用户可以通过适当的编程来弥补软件的某些不足。 在众多的 web3d软件系统中 。基 于 java内核的cult3d技术因其在交互性能、文件体积和画面质量等方面的优越性而得到用户 的普遍欢迎 ,现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商务网站的 3d机电产品展示中。 2 cuil3d技术及其开发流程 cuh3d是一种全新的 web3d技术 .它有一纯 软件跨平 台的渲染引擎 ,主要包含 cult3d exporter plug—in、cuh3d designer和 cuh3d viewer plugin三大部分。 开发设计人员可 以使用 3d设计领域广泛使用的 3dsmax或 maya来设计 产 品 3d模 型 .使 用 cuh3d exporterplug—in来转换设计模型 ,在 cuh3d designer中为模 型加入交互 、音效等其它效果 ,再无缝隙地嵌入到 html页面和其他应用程序中 [41。其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用户 即可在网上实时观看 3d模型 ,还可通过 鼠标对其进行旋转 、放大或缩小等操作。 3 cult3d‘技术在产品虚拟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3.1 创建汽车 cult3d对象 为方便输 出,必须使 用一个 三维模 型制 作 软件f3dmax或 maya1制作物体 的三维模型。制作前必须先下载插件 cult 3d exporter for 3dmax或 cult 3d exporter for maya。只 有安 装好 输 出插 件 ,3dmax或maya才可以将 3d模型输出成 cult 3ddesign的 c3d格式。在制作模型的细节、真实度上多下点功夫,尽量用最少的面来做模型,以控制好模型的大小。太多的面不仅会加长网络传送的时间 ,更是对浏览者机器 的考验。最后输出成 c3d格式的 3d模型 。 3.2 对汽车 cult3d对象进行交互设置 cuh3d对象的交互设计就是在 cuh3d designer的事件地图窗 口中建立事件、动作和场景的相互关系,使浏览者触发某个事件或某个事件 自动做出相应的动作 ,并将可视化的过程和结果实时反馈给浏览者达到交互的目的。 汽车的时间地图如图2所示,它可以通过鼠标控制实现汽车任意角度的展示、车门的开关、车轮的转动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在cult3d designer中完成设计后,需将culturald对象导出为可的co格式。在导出过程中还可对文件中的几何图形、声音等特征进行进一步压缩。 3.3 汽车cult3d对象 可cult3d对象的程序有多种,其中基于网络的应用较为广泛,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在本地机种用ie或netscape浏览器查看。基于网络的需要编写想应得网页,在编写网页时,有两项主要工作: (1)在网页中编写语句嵌入cult3d对象。ie浏览器是通过activex组件来cult3d对象。ie使用 object 的标签命令来在网页中嵌入activex组件。 netscape浏览器不支持 activex控件 .需要另外设置外挂程序的语法 。netscape浏览器使用 embed 的标签来嵌入 外挂组件 。另外 ,必须安装 cuh3d viewer插件,才能在浏览器网页时播放 cult3d对象。对于 ie浏览器需要在 object 这个标签内插入 codebase指定其下载网址.netscape浏览器需要在 embed 标签内插入 type=“application/x--cuh3d--object”语法说明外挂程序对象.pluginseape指定其下载网址。 同时支持 ie和 netscape浏览器的超文本语句如下 : object classid= clsid:31b7eb4e一8b4b一 11d1一a789--00aocc665 1a8 width= 宽 height= 高 codebase=http:///dianzijixie/" 电子商务模块使用。 4 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支崭新的综合性信息领域中的奇葩 ,体现出较高的人性化科技特色与风格。而将虚拟仿真技术同机电产品设计产业相结合 ,为设计师与企业厂商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更为产品的推广营销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无论是与传统影视媒体 、多媒 体软件 ,还是 与传统虚拟现实技术 比较 ,web3d技术都表现出了在机电产品设计中的独特优势和潜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必将有更新的 web3d技术出现,服务于设计 、服务于大众、服务于未来 。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工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块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四)工业机器人 第1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第3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5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二)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四)模块化 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五)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六)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探究 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煤炭 工业 的大力 发展 ,在我国的国民 经济 建设发展中占居重要的地位。因而,近年来各级煤矿 企业 领导都十分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煤矿 机电一体化 应用 1 概述 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把各项高新技术融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其主要技术包括:微 电子 、 计算 机、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传感产品可靠性等等,这些都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热门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开始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煤炭系统进行改造旧设备和开发新产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是实现高效、安全、机械化采煤和煤矿机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 2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的应用 2.1 矿井运输提升产品的应用 在煤矿生产中,因为 现代 化煤矿发展的需要,对煤矿机械化采煤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随之对井下、井上的运输和提升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今,对于国外一些采煤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煤矿井下大巷的运输系统大多是采用带式运输机,他们基本上是采用直流式交流变频装置驱动方式,主要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在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磁阻电机在煤矿提升系统中也得以应用。还有德国自主研发的内装式交——交变频调速提升机,它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把电机和滚筒做成一体,这样的融合技术不论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还是在电气控制系统方面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我国,大多数煤矿井下生产已经实现了皮带化,采用大巷强力带式运输机运输的方式也非常普遍。另外,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也非常迅速,它们具有很多种及时故障诊断和自我保护等功能,如应用过程中的轴承温度、倒转、跑偏及断带等故障,可能在某些方面没有面面俱到,在使用上还不能满足一些功能,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目前,我国直径在两米以上的提升机有1700多台,其中90%为交流提升机,并且均是采用转差功率消耗型的转子串电阻调速,电控系统部分绝大多数仍采用继电器——接触器系统,只有一小部分采用可控制编程器。直流提升机多数为发电机拖动,虽有部分可控硅供电系统,也均为模拟量控制。而plc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比较简单,程序设计起来也比较容易,不需要一些复杂的输入输出接口装置,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也很强,因此,它能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工作。 2.2 综合机械化采煤 1970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装配了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并在大同矿务局进行试验使用,一直试验使用到80年代后期,这项技术的使用标志着我国的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有了重大的突破性发展,推动了煤矿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同样,采煤机也由液压牵引开始转向电牵引;液压支架的控制系统也逐渐向计算机化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采用电液控制,移架自动化得以实现。另外,对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也进行了微机监控装置的配置,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机械化采煤中的应用,使设备动作趋于协调,且安全性、可靠性大为提高,操作性能更加完善,为煤炭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2.3 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从多数煤矿使用监控系统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主要问题是传感器的不足,并且使用过程中,其稳定性相对较差,使用寿命不足,一些研究所和使用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一些关键技术也实施多次再设计改进措施,但仍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这些在实际现场应用率不是很高。在国外,由于 计算 机 网络 软硬件技术 发展 很快,运行速度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传输介质由同轴电缆发展到光缆,信息媒体由字符发展到声像,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监控系统上的应用已有了非常高的水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煤炭行业内部机电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最快的产品,一些高校、科研所和 企业 正在研究和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3 对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考 在20世纪,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了煤矿每个环节,但相对国外先进煤矿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让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必须掌握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发展的动态。 应提高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程度;以计算机为机电一体化的核心装置,因为计算机运算和存贮能力非常强,且体积和功耗小,更加适合于工作空间狭小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设计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时,应尽可能的选用功能强大的嵌入式计算机,从而保证工作性能更可靠;对于新开发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有通信功能,同时,要选用很好的开放性和高可靠性的通信模块,方便与控制网络进行连接通信控制;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需要达到智能化发展水平,能判断机电设备和周围环境的状态,使设备能自动适应环境并以最优的状态工作,同时能快速地对所采集的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对故障进行诊断,再根据这些诊断结果对以后工作过程中的故障进行预测;要对矿用传感器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提高矿用传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考虑传感器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多维化,使矿用传感器在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信号的测量,并保证其测量准确度,并具有自校正、自诊断、状态识别和自我调节等功能;要关注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将那些适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高新技术用于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从而提高煤矿 现代 化,达到煤矿自动化生产。 4 结束语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基础,更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掘、运、装备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地推动我国煤矿综合生产力,同时,为实现安全、高效、洁净、结构优化的现代化、高科技煤炭 工业 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竞相 发展 ,依靠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水平,增加产品的应变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能源和材料消耗。煤炭系统也在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旧设备和开发新产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它已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是实现高效、安全、机械化采煤和煤矿机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 煤矿 应用 发展趋势 1 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机械、 计算 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运用的复合技术,是微 电子 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顺应了当今 科学 技术发展的 规律 ,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煤炭生产是将数百、数千万吨煤炭从地层深处采掘、运送到地面,因此需采用大量的机电设备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机电一体化煤矿产品则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最好选择。机电一体化将机械与电子技术融为一体,使物流、能流、信息流融为一体。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主要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 矿井提升机是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尤其是内装式提升机,从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为一体,机械结构大大简化,充分体现了机械-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体。而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大大简化了电器安装,此外,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九五”期间,国产数字化直流提升机已成为煤矿提升机的首选机型。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其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其性能先进、操作简便、准确可靠。此外,我国还应用simadynd和s7研制成功了第一台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提升机。目前,最大装机容量已达到5000kw,主、副井提升机可做到全自动化,不需要专门的绞车司机。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电牵引采煤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的一个典型应用。与液压牵引相比,它具有一下特点:①良好的牵引特性:可以在采煤机前进时提供牵引力,使其克服阻力移动,也可以在采煤机下滑时进行发电制动,向电网反馈电能。②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因为它的设计制动力矩为电动机额定转矩的1.6~2.0倍,所以电牵引采煤机可用在40°~50°倾角的煤层,而不需要其它防滑装置。③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电牵引和液压牵引不同,前者除电动机的电刷和整流子有磨a损外,其它元件均无磨损,因此工作可靠,故障少,寿命长,维修工作量小。④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电控系统能及时调整各种参数,防止采煤机超载运行。⑤结构简单、效率高:电牵引采煤机机械传动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只做一次转换,效率可达99%,而液压采煤机的效率只有65%-70%左右。 1991年煤炭总院上海分院与波兰玛克公司合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采用交流变频调速mg344-pwd型薄煤层强力爬底板电牵引采煤机以来,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机有了较快的发展。国内上海天地公司、太原矿山机械厂、西安煤机厂、鸡西煤机厂等都生产交流变频和直流电牵引采煤机,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近20年的研制开发,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机一逐步走向成熟,为煤矿生产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由于长距离连续输送、输送量大、运行可靠、效率高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煤矿井下原煤输送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因此,成为近几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主要采用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它是一种专门为平滑起动运送大惯性载荷,如煤炭或金属矿石的长距离皮带运输机而设计的软驱动装置。一条皮带运输机可以由一台或几台cst驱动。由于尚未解决动态分析和在线监控技术以及启动延迟技术,我国带式输送机的中间驱动点不能不知过多,一般为3点驱动,这样就限制了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和运量。而且,输送机的监控设备功能少、可靠性较差、灵敏度和寿命都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的差距。 2.4 其他煤矿机电一体化装置 液压支架则向电液控制方向 发展 ,将 计算 机技术与液压控制有机结合,实现定压双向邻架或成组自动移架,避免对顶板和支架产生冲击载荷。我国神华集团大柳塔矿采用从德国和美国引进的电液控制的支架,移架速度为6~8s/架,最快的移架速度达3s/架。电液控制装置还可检测支架的工作状态。 煤矿供电的特点是供电要可靠,质量要高,能满足大功率设备的要求。因此应该推广节能型产品。高压开关柜采用维护量小,使用寿命长的真空开关。采用集中补偿和就地补偿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功率因数,减少供电系统无功电流,减少无功功率损耗。目前高、低开关柜普遍采用了“微机保护”,具备 网络 功能,可以实现远程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 3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造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以及设备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这些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水平和能力,创造了巨大的 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继续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①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②增加产品的通信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③开发以微处理器和微机为基础的矿井设备工况和健康监测以及微处理器、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等;④煤矿机器人仍然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流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色。其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 企业 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是矿山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采、掘、运装备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的煤炭 工业 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经济的发展和汽车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大加快了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速度,这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汽车设计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将汽车的性价比大大提升。但是在汽车设计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其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本文主是对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应用的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大大拓展了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水平。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的特征,通过对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进行研究,不但可以将汽车的整体稳定性提升,同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质量提供保障,从而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在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1陈旧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 我国汽车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具有较晚的起步时间,这样传统手动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无法使汽车用户的实际需求得以满足[1]。同一汽车厂对不同车型的设计标准和操作流程没有统一的制定,这样无法规范汽车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从而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够科学和规范以及无法安装等,使人们对现代化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无法满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提升和改进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汽车设计应用设备的落后性不但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了浪费,同时使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本提升,从而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更新和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的创新造成阻碍。 1.2汽车设计理念的落后性 由于落后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理念会大大降低汽车整体运行的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对汽车本身的设计方案造成一定的破坏,使汽车发生故障的次数增加,对创新和发展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汽车设计技术造成影响[2]。另外由于汽车设计理念的落后性,无法有效的推广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方法,无法为汽车良好的运转性提供保障。在汽车实际运行中,传统的汽车维修人员对创新汽车设计理念工作并不重视,这样无法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创新汽车设计方法和提升汽车运行的整体安全性造成影响。 1.3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较低的综合素质 由于不断增加汽车需求量,使汽车行业缺乏相应的汽车实际人才,这样在汽车行业中会使用一些非专科毕业的工作人员,从而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范围无法提供保障。另外汽车设计具有复杂的程序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汽车汽车人员的专业技术不丰富,会在安全过程中忽视一些小的零部件,这对汽车运行中的稳定性无法保障。而且由于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具有较低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安装检查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造成影响。 2在汽车设计中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措施 2.1将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不断更新 在设计汽车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应该对计算机应用软件正确的使用,这样可以对汽车工程领域中机械技术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3]。技术人员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不断的改善,从而可以将汽车设计中处理信息的技术提升,而且要将汽车驱动技术和计算机集成技术等合理的应用到汽车的设计系统中。汽车设计中各个方案的执行是通过不断创新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设备来完成的,这样可以将汽车运行的整体功能性大大提升,使汽车电子系统与机电运行系统充分融合的目的得以实现。 2.2对传统的汽车设计理论进行创新 在设计汽车过程中关键的技术主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所以在完善汽车性能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设计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同时创新汽车设计程序和理念可以将汽车的整体性能大大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各个因素阻碍进行克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出行的安全问题,如生命财产安全会受到汽车内部各个零部件运行质量的影响。因此要充分的融合汽车的微电子精算技术和设计机技术,不断提升汽车的整体性能。只有在汽车设计中充分的应用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才能够将汽车机电一体化的微电子技术水平不断加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将汽车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智能化和功能化是目前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引进汽车机电一体化设计的人员不但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术,同时其专业素质要符合要求[4]。同时要对新技术培训和专业考核制度的力度不断加强,这样机电一体化设计人员可以将汽车整体的机构和运行系统的专业规范熟练的掌握,从而可以为汽车的运行质量提供保障。同时汽车设计人员应该将相应的理论和专业技术不断完善,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推广,这样不但可以将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同时可以将汽车运行的整体水平大大提升。 3结论 由此可见,随着在技术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强,消费者逐渐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在汽车设计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机械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也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这需求汽车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这些问题合理的解决,从而可以在汽车设计中更好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而可以大大提升汽车设计水平。 作者:徐群杰 邢敏 李娜娜 李莎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的应用 摘要:阐述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分析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现状,提出其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针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0引言 要想实现煤矿生产安全高效,建成现代化的矿井,必须提高装备水平。矿井的装备水平、对装备的重视程度及使用情况对机电安全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应做到:要引进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的装备;要严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统一队伍建设;要加强设备检测与管理;并提前做到对产品进行对比后购买,实现安全高效。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1提高机电设备应用的规范性 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大多是由于没有规范使用机电设备。如果操作不规范,就会加大设备损坏的概率,同时还会给煤矿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相关统计表明,大部分煤矿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设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而导致设备操作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合理运用机电技术管理措施。为此,为了使煤矿设备操作更加规范,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使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就必须对机电技术管理予以强化,确保在生产中对其的应用得到落实。 1.2保障机电设备安全 煤矿生产对机电设备的需求量较大。目前,很多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存在的安全隐患非常多。然而,有的煤矿企业依然在使用这些设备,使得事故发生率大大增加。而机电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检修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定期检查,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提高机电技术水平 现阶段,中国很多煤矿企业缺乏专业的机电技术人员,难以满足煤矿生产的需求,导致机电设备操作不当,没有得到准确的检测与维护,进而给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而采用科学、有效的机电技术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在一系列培训中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强化,使煤矿机电设备操作更加规范,对于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2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煤矿机电设备标准化不够重视 在煤矿生产实践中,有的企业在机电设备标准化人员配置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即使有安排相关管理人员,他们大部分也属于兼职,专业水平并不高,进而导致机电设备管理不合理问题时有发生。且有的机电管理人员受限于专业素质低、标准化意识薄弱,在管理煤矿流动设备与固定设备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规定,难以满足管理要求。相关调查显示,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很多煤矿机电管理人员对规范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时常出现机电设备的编号、标志不全的问题。这一现象在选型、采购、验收及安装等环节非常突出。有的机电设备的更新也存在问题,在长期运转之下,没有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导致设备运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2.2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就煤矿生产现状而言,尽管大部分煤矿企业针对机电设备管理设置了机电科,然而这些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却没有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更多的是追求设备的生产效益,对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受这一问题的影响,除了有可能造成管理机电运行的网络中断之外,机电管理人员匮乏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缺乏完善的机电专业组织的情况下,机电管理部门就难以体现出自身价值。 2.3机电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到位 实践表明,尽管大部分煤矿企业都根据有关制度与规范,针对机电管理人员队伍进行建设与发展,并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一系列培训与教育措施。然而实际培训效果却不甚理想,很多培训的工作内容与形式的针对性不强,大多停留在理论方面,显得过于抽象,甚至存在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这种走过场的培训与教育显然难以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缺乏实际意义,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得到有效提高[2]。 2.4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作为煤矿企业,其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特点在于流动性很强。而生产需求的增加迫使煤矿企业引进更多的新员工,这些员工在投入生产之前,往往没有经过培训,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管理经验也相对匮乏。受限于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这些工作人员在操作中难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导致煤矿正常生产受到不利的影响。 2.5煤矿机电设备更新不及时 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缺乏完善的机电设备保护机制,难以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有的煤矿企业出于生产进度要求,不得不提升机电设备的负荷,使其长期处于高强度作业状态,进而加速了机电设备的老化。再加上这些设备本身就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并且定期维护与保养工作也不到位,使得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状态受到影响,严重威胁到煤矿安全生产。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对策 3.1强化设备的现场管理 a)在设备安全方面,必须提高安全质量,为机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安装前必须对安装流程进行合理设计,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就不得投入使用,如此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设备安全问题。机电安全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对设备安全进行检查与验收,在进行下道工序之前,必须有设备管理人员的签字确认;b)设备运行质量的提升也至关重要。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设备检查制度建设,对设备进行定期点检。为了完善点检标准,应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机电设备运行进行了解,如此才能使故障得以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技术人员应做好设备的跟踪调查工作,确保其得到及时的维修,应对点检周期进行合理制定,使设备点检工作更加合理、有效;c)煤矿企业要针对设备检修予以重视。应对设备采取停产检修措施,在这之前应对检修计划进行制定与完善,使检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强化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检修工作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将设备检修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供保障[3]。 3.2加强机电设备检测 a)应加强检测管理制度建设。在检测之前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对设备运行进行定期检测与检查。针对设备故障问题,要做好故障诊断与预测,应不断改进技术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以此来保证设备运行正常;b)做好对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将设备检修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可采用小组形式对设备进行检修,使相关责任得到明确。此外还要做好现场检查工作,定期检测设备运行参数;c)必须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煤矿企业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提供机会接受培训。在培训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使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企业还可以制定激励机制,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培训质量,使技术人员的实际应用水平得到提升。且要不断完善责任制度,使煤矿生产中存在的责任问题得到解决,将技术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3加强机电技术管理队伍建设 作为开展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建设机电技术管理队伍对于煤矿生产正常运行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煤矿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促使其业务素质、文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操作设备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结语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中国煤矿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必须对此展开研究,针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使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乔斌 单位:山西诚正建设有限公司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与完善,相关学科间开始有相互渗透、交叉的情况,为工程领域(尤其是机械工程)带来了变革。当前,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扩展了应用范围,还开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领域,并衍生机电一体化,利于机械工业的发展,另外机电一体化实现了机械工业产品结构、管理系统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改善,预示着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机电工程;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前景 当前,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领域之中,并逐渐发展形成机电一体化局面,改善机械工业的同时加速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本文就机电工程技术应用、机电工程的核心技术以及机电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加速机电工程一体化发展。 1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分析 1.1机器构造 就机电工程技术而言,其应用期间涵盖多种生产机器,而生产机器自身有发动机、配器、行驶以及制动等较多的组成部件,想要确保机械的运行效率,需要进行运转精度、改善性能等方面的优化。同时,进行机械效率优化期间,仅考虑机器结构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还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考虑以及改进。一般传统机器产品的原料为钢铁,但是随着传统机器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开始倾向性的选择非金属复合材料以及更优质的金属材料,通过新型生产原料的选择,不但成功降低了机器自身的重量,还降低了能力方面的消耗,在提高驱动系统功率的同时提高机器效率。 1.2技术的优化 想要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弱电控制线路的提高,在提高的同时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转。具体从提高传感器、电机、微型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性能展开分析,提高弱电控制线路,内容如下。 1.2.1电机 电机作为驱动机的代表,应用期间电机响应速度、工作效率存在问题,想要进行电机综合性能的提高,可以研发并选择新型驱动单元,并在期中加入传感器以及控制组件等。 1.2.2传感器 就传感器而言,科技含量低会影响信息精准度、敏锐性以及信息传入的及时性,所以想要提高传感器工作效率,前提就是提高传入信息的敏锐性、精准度。当前,光纤传感器是最为常用的传感器类型,非接触性检测屈董单元是信息传播的介质,能够在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1.2.3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器作为信息处理设备之一,在机电技术应用、微电子学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想要提高微型计算机的综合性能,前提条件是提高信息处理设备自身的快速、准确、可靠,并对干扰等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另外,要进行专项技术人才的培养,达到在控制研发成本的前提下研发高速快递方式,确保机器运作效果。 2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分析 机电一体化涵盖两方面技术,即软件、硬件(机械本体以及传感器等),为了确保机电一体化发展,需要从机械本体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2.1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包括性能方面的改善、质量上的减轻、精度上的提高。机械产品的主要材料就是钢铁材料,想要减轻质量,前提是进行结构改进,并考虑材料的替代,在坚强机械本体重量的情况下实现驱动系统小型化,并最终达到机械本体优化的目的。 2.2传感技术 传感器问题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可靠性、灵敏度、精准度,并预防干扰。电干扰的预防应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外部信息传感器选择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2.3信息处理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直接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所以想要更好的带动并发展机电一体化则必须考虑到信息处理设备自身模/数转换设备、输入输出的可靠性情况,提高处理速度。 2.4驱动技术 基于电机驱动机使用期间的快速响应、效率问题,所以开始研发内部装有编码器、伺服驱动单元替代传统的电机。 2.5接口技术 想要实现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确保数据传递具备格式上的标准化以及规格化,利于实现信息传递、维修处理,并进行设计简化。当前,技术工作人员开始在合理控制经济成本的条件下进行高效接口的研发,以解决接口中所涉问题。 3机电一体化技术前景分析 就当前机电一体化发展情况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未来机电一体化主要有智能、系统化、微型化、模块化、网络化、绿色化等6个发展方向,内容如下。 3.1智能化 当前,智能化俨然已经成为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有效的进行人类智能的模拟,有一定的判断、推理、思维、决策能力,在工作开展期间逐渐的替代某种程度的人脑劳动。 3.2系统化 系统化表现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即开放式/模式化总线结构以及加强通信功能。系统在灵活组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裁剪、组合,以实现系统的协调以及综合管理。就未来的技术发展而言,机电一体化需要着重考虑产品、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尽可能的实现产品中部分人的性能,包括智能、情感等,趋向于生物系统化发展。 3.3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涵盖微机械、微电子、软件技术,成为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之一。当前微电子机械系统逐渐朝向更小尺寸的纳米以及微米方向发展中。微机电一体化系统自身兼具诸多优势,包括体积以及耗能小、灵活性等,能够进入一般机械都无法达到的空间中,利于精细化操作,且开始应用于生物、航天、农业等领域的发展中,未来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3.4模块化 在机电一体化中,产品的种类丰富多样,生产厂家繁多,进行机械接口(电气以及动力等)的研发是复杂且重要的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并制定相关标准,确保部件以及单元、接口的匹配。就企业而言,可以借助标准单元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并合理的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 3.5网络化 就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而言,网络化是最常听到的词汇,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网络技术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此行业向网络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所涵盖的种类较多,所以网络的对应方式以及形式也会有所不同,网络的普及使得远程控制终端设备成为了机电一体化产品。 3.6绿色化 当前,工业的兴盛发展,在降低资源的同时,更好的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为了降低生态环境可能受到的污染问题,绿色产品应运而生并占有最突出的市场地位。绿色化已经成为时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绿色化是指使用期间不污染生态环境且报废期间不进行回收,目的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以及运输等)中将生态环境危害降低到最低,并且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绿色化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模式。 4结语 综合本文上述内容,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所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需、是传统机械设计变革所需,在推动机械产品发展的同时,振兴机械工业的发展。另外,机电一体化有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模块化以及网络化、绿色化等未来发展方向,也对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利于机械工业行业的发展。 作者:梁战昌 单位:岑溪市水利供水有限公司 机电技术应用论文: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和自动化问题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与完善,相关学科间开始有相互渗透、交叉的情况,为工程领域(尤其是机械工程)带来了变革。当前,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扩展了应用范围,还开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领域,并衍生机电一体化,利于机械工业的发展,另外机电一体化实现了机械工业产品结构、管理系统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改善,预示着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机电工程;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前景 当前,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领域之中,并逐渐发展形成机电一体化局面,改善机械工业的同时加速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本文就机电工程技术应用、机电工程的核心技术以及机电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加速机电工程一体化发展。 1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分析 1.1机器构造 就机电工程技术而言,其应用期间涵盖多种生产机器,而生产机器自身有发动机、配器、行驶以及制动等较多的组成部件,想要确保机械的运行效率,需要进行运转精度、改善性能等方面的优化。同时,进行机械效率优化期间,仅考虑机器结构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还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考虑以及改进。一般传统机器产品的原料为钢铁,但是随着传统机器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开始倾向性的选择非金属复合材料以及更优质的金属材料,通过新型生产原料的选择,不但成功降低了机器自身的重量,还降低了能力方面的消耗,在提高驱动系统功率的同时提高机器效率。 1.2技术的优化 想要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弱电控制线路的提高,在提高的同时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转。具体从提高传感器、电机、微型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性能展开分析,提高弱电控制线路,内容如下。 1.2.1电机 电机作为驱动机的代表,应用期间电机响应速度、工作效率存在问题,想要进行电机综合性能的提高,可以研发并选择新型驱动单元,并在期中加入传感器以及控制组件等。 1.2.2传感器 就传感器而言,科技含量低会影响信息精准度、敏锐性以及信息传入的及时性,所以想要提高传感器工作效率,前提就是提高传入信息的敏锐性、精准度。当前,光纤传感器是最为常用的传感器类型,非接触性检测屈董单元是信息传播的介质,能够在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1.2.3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器作为信息处理设备之一,在机电技术应用、微电子学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想要提高微型计算机的综合性能,前提条件是提高信息处理设备自身的快速、准确、可靠,并对干扰等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另外,要进行专项技术人才的培养,达到在控制研发成本的前提下研发高速快递方式,确保机器运作效果。 2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分析 机电一体化涵盖两方面技术,即软件、硬件(机械本体以及传感器等),为了确保机电一体化发展,需要从机械本体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2.1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包括性能方面的改善、质量上的减轻、精度上的提高。机械产品的主要材料就是钢铁材料,想要减轻质量,前提是进行结构改进,并考虑材料的替代,在坚强机械本体重量的情况下实现驱动系统小型化,并最终达到机械本体优化的目的。 2.2传感技术 传感器问题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可靠性、灵敏度、精准度,并预防干扰。电干扰的预防应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外部信息传感器选择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2.3信息处理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直接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所以想要更好的带动并发展机电一体化则必须考虑到信息处理设备自身模/数转换设备、输入输出的可靠性情况,提高处理速度。 2.4驱动技术 基于电机驱动机使用期间的快速响应、效率问题,所以开始研发内部装有编码器、伺服驱动单元替代传统的电机。 2.5接口技术 想要实现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确保数据传递具备格式上的标准化以及规格化,利于实现信息传递、维修处理,并进行设计简化。当前,技术工作人员开始在合理控制经济成本的条件下进行高效接口的研发,以解决接口中所涉问题。 3机电一体化技术前景分析 就当前机电一体化发展情况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未来机电一体化主要有智能、系统化、微型化、模块化、网络化、绿色化等6个发展方向,内容如下。 3.1智能化 当前,智能化俨然已经成为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有效的进行人类智能的模拟,有一定的判断、推理、思维、决策能力,在工作开展期间逐渐的替代某种程度的人脑劳动。 3.2系统化 系统化表现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即开放式/模式化总线结构以及加强通信功能。系统在灵活组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裁剪、组合,以实现系统的协调以及综合管理。就未来的技术发展而言,机电一体化需要着重考虑产品、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尽可能的实现产品中部分人的性能,包括智能、情感等,趋向于生物系统化发展。 3.3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涵盖微机械、微电子、软件技术,成为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之一。当前微电子机械系统逐渐朝向更小尺寸的纳米以及微米方向发展中。微机电一体化系统自身兼具诸多优势,包括体积以及耗能小、灵活性等,能够进入一般机械都无法达到的空间中,利于精细化操作,且开始应用于生物、航天、农业等领域的发展中,未来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3.4模块化 在机电一体化中,产品的种类丰富多样,生产厂家繁多,进行机械接口(电气以及动力等)的研发是复杂且重要的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并制定相关标准,确保部件以及单元、接口的匹配。就企业而言,可以借助标准单元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并合理的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 3.5网络化 就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而言,网络化是最常听到的词汇,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网络技术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此行业向网络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所涵盖的种类较多,所以网络的对应方式以及形式也会有所不同,网络的普及使得远程控制终端设备成为了机电一体化产品。 3.6绿色化 当前,工业的兴盛发展,在降低资源的同时,更好的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为了降低生态环境可能受到的污染问题,绿色产品应运而生并占有最突出的市场地位。绿色化已经成为时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绿色化是指使用期间不污染生态环境且报废期间不进行回收,目的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以及运输等)中将生态环境危害降低到最低,并且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绿色化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模式。 4结语 综合本文上述内容,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所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需、是传统机械设计变革所需,在推动机械产品发展的同时,振兴机械工业的发展。另外,机电一体化有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模块化以及网络化、绿色化等未来发展方向,也对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利于机械工业行业的发展。 作者:梁战昌 单位:岑溪市水利供水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建筑装饰企业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当前建筑装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装饰企业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2000年后建筑行业的最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建筑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攀升,致使装饰企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行业竞争极度剧烈,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研究建筑装饰企业的非常重要。 本文以深圳市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司的现实情况的分析,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讨论合理的公司管理创新系统。通过对某装饰工程公司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公司的优势与不足;根据公司的情况,提出某装饰工程公司管理创新的策略,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现代项目管理应用、人才战略创新。 [关键词] 系统管理 创新 品牌管理 危机管理 1、 建立系统目的 某装饰工程公司是一家经国家建设部审批的具有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壹级、装饰设计甲级资质的大型专业建筑装饰工程和设计公司;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高档酒店、大型商场、高档写字楼等高端装饰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度。公司现拥有北京、天津、上海、四川、澳门等十六家分公司,营业范围广泛。同时也致力于绿色建筑的研究、节能产品的开发、专用技术施工工法、科技示工程等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和研发工作,并将致力于此领域的发展。但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额增长到8亿多的同时,在近年的企业利润反而呈现负增长,没有实现良好的股东投资回报。 当然,随着我国的建筑装饰业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建筑市场的“双面效应”给工程的项目管理带来压力,工程利润将进一步降低,暴利,超额利润的时期已不复存在。装饰工程项目将如何管理才能在新经济的微利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已步进一个微利时代,这将要求项目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依据,管理为主线,加强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三大目标的控制,加强协调好甲乙双方等的公共关系。还将迫使工程项目管理要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管理。在微利时代,工程项目如何管理,才能使自己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现时代迫切需要装饰工程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装饰工程项目管理造价系统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供系统管理的工具来分析装饰企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行业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分析,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2、 系统现存在的问题 随着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经营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公司所承接的大型公共空间的装饰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材料设备损耗大、受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目前由于建设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情况下,承包人处于不利地位,承担过多风险,项目的不确定因素种类繁多且相互关系错综复杂,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外国公司的进入对公司形成加大压力;此外传统而单一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公司重视管理创新,完善公司管理创新体系。公司所存在的项目管理的系统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公司变革意识薄弱 近几年公司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份额有限;竞争日益残酷;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如手绘效果图向电脑效果图过渡,现已过渡到三维动画);装饰材料日新月异;施工工艺千变万化;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装饰的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加入我国WTO,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对装饰企业产生了较大冲击。但是公司应变能力不强,措施不力,因循守旧抬头。因此,适应当前形式,强化变革意识,加快公司变革是当务之急。 当然,变革的阻力不可避免。公司改革动作越大,阻力也相应的加大。这种阻力分两种情况:一是员工个体的阻力,如拖沓的工作习惯受到快节奏生活的冲击;因担心考评不及格面临下岗威胁的抵触情绪;差别巨大的工资奖金分配(岗位工资制、绩效分配制)形成的心里不平衡等。二是企业组织的阻力,表现在原有的组织框架体系被打乱后,重新按照新的要求组建结构(即当企业面临改革时,结构惯性就充当起维持稳定的反作用),企业组织形成的旧的价值观、规范约束着员工改变他们行为的努力;原有的权力关系受到了彻底冲击带来的挑战等等,不一而足。 2.2 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 回顾公司十数年的发展历程,公司十余年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基本呈现凌乱,无深度总结和经验等现象。在过去十数年,公司与家乐福超市,沃尔玛超市,乐购超市,易初莲花超市,华联超市及华宝超市等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集团公司建立了广泛并良好的工程承包服务的合同关系,此类超市类的工程总产值超过4个多亿。但仅仅截至到目前,公司对此类的常规施工技术已经成熟,但缺乏对此超市工程的技术创新工作以改进施工工艺为核心,进行必要的施工方案的总结,未编写企业标准施工工艺;当然,更需要一边针对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组织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 与此同时,在高档酒店和甲级写字楼方面,公司主要目标正在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因此,这阶段技术创新在强化统一施工组织的基础上,更追求创新内容直接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企业经营战略挂钩。公司层面仍然未成立技术创新核心,将工艺创新为核心转移到以企业技术结构创新为核心上来,并形成了项目层面注重工艺创新,公司层面注重技术结构创新的立体创新体系。 但从总体上看,公司技术创新速度较慢,缺乏整体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的动力不强,技术创新管理水平较低,体系不够完善。 2.3 市场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所谓市场创新,就是企业从微观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产品市场的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 作为装饰工程公司,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强化市场细分,将公共建筑装饰、住宅装饰装修、幕墙施工等专业领域细分成诸如以酒店、写字楼、文化娱乐、商业流通、餐饮健身、医药卫生等行业服务的更具专业化的装饰装修市场。但公司实行的是传统营销模式,“老板就是最大的销售员”,新的工程信息的采集,参与外部的项目竞争等信息主要由公司的老板基本完成。在新的形式下,新工程项目的创新营销工作相对落后,在服务营销、战略联盟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市场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2.4 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们都知道,建筑装饰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及设计与计划等都是基于正常的、理想的技术、管理和组织以及对将来情况(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预测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而在项目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可能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将可能使原定的目标受到干扰甚至不能实现,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些因素一般称之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对相关的问题的研究归结为风险管理的内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良好的风险管理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果,同时它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企业强化风险管理。 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多,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认证、树立质量意识,效果明显,但风险管理的体系尚未健全,如何通过实施现代项目管理,减少运作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企业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某装饰工程公司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解决公司发展成长过程中,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地打造自己企业品牌,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某装饰工程公司在立足装饰行业的同时,还凭借其资金、人才和管理等优势,投资控股了另外一家房地产投资公司、新建劳务公司,实现了同心多元化的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潜力。 3.1 管理层素质较高 通过公司内部调查,发现公司的管理层素质较高,知识体系较为完善。主要表现为: 第一,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企业领导人平时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多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并感染与影响周围企业员工,对于整个企业文化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具备一定的装饰装修专业知识。作为装饰企业的领导人,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让外行人领导内行人,很难想象他能把企业带好。 公司管理者专业知识含盖下列几个方面: 1.装饰装修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2.装饰装修施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3.装饰装修预决算方面的知识和相关财务知识。 第三,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公司管理者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从市场信息的搜集开始,到接洽、准备、投标、合同、设计、预算、施工、竣工、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流程能够做到精心协调;具有一定的组织设计能力与执行能力;在业务的运作中,管理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应变,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企业领导人能够设计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激励奖惩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四,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公关能力。公司领导者能够适时推出适合自己企业的营销战略和计划,设计出合理的营销组织结构,保证营销计划的顺利完成,从而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第五,具备一定的外语和法律知识。 3.2 品牌经营意识较强 品牌是企业长期经营和努力的结晶,品牌既代表了商品的市场定位、性能质量,也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竞争优势。。就我们深圳装饰行业来说,但经过这几年竞争洗礼,许多企业抓住了广东建筑装饰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快速成长,现已初步奠定了自己在全国装饰行业的地位,如海外、红涛、南利等品牌企业。如此提高装饰行业门槛,大力规范整顿市场,取消地方保护,对我们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应抓住本次机遇狠抓管理,努力拓展市场,精心塑造自己企业的品牌。创知名品牌企业,用品牌夺取市场是目前我们深圳装饰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谁今天忽视它的建设,谁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就会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出局。 在树立自己企业的品牌过程中,公司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品牌意识,制定明确的品牌战略规划。树立品牌意识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品牌来自企业的精心塑造,要像工程洽谈那样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找出品牌经营的内容、范围和意义,不放弃任何机会。 2.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品牌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会影响顾客的品牌忠诚,从而影响品牌的市场份额乃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注重以优秀业绩、优良工程和优质服务为支撑。作为装饰企业,虽然说经济效益是生存的基础,但是遇到微利,甚至无利工程,如果它能提升企业的形象,亦不容忽视它潜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应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品牌文化就是超越产品实体层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以及经营行为的总和。 3.品牌推广和培养品牌忠诚度。品牌推广实际上是对各种媒体进行信息控制与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利用好这些可控制的传播资源,成了品牌推广制胜的关键。随着信息可传播途径的增多,分散了消费者对品牌信息的注意力。因此,公司重视品牌推广方式的多样化,使品牌信息在推广过程中突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被消费者认知或接受。真正的品牌其实是存在于顾客的内心和思想中并被认同的。品牌存在的最终意义是得到顾客最大的认同,促进顾客的实际购买,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 4.与所有关系利益人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企业员工、股东、供应商、销售商、媒体、政府官员以及相关的各种协会等关系利益人对企业和品牌的影响不亚于顾客,客观上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处理与所有关系利益人的关系。公司作为装饰企业,热心参与一些协会组织的活动。诸如中装协、勘察设计协会、装饰协会、合同管理协会等,他们是企业信息渠道的重要来源,是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窗口,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3.3 危机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空前激烈,市场瞬息万变,一种产品不可能永远畅销,一个企业很难长盛不衰,一个企业家也很难一辈子当“常胜将军”。“危机管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提醒企业经营者要有危机意识,高瞻远瞩,不以荣誉接踵而来而不思进取,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 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海啸的到来,对行业竞争极度剧烈,多达万家装饰企业相对饱满的市场容量和极低利润率的装饰行业而言,在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建筑总投资负增长的“冬天”,或许将持续到到后年,尤其是深圳的大多中小型装饰企业都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就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目前亟需在创新源动力、创新战略、创新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3.4 创新管理 企业现代创新源动力植根于企业的领导层,但是,这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总概念。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企业创新源动力的领导层,一般分为两个不同层次,搞清两个层次,认识他们不同职责,对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层次是企业最高领导层,他们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源动力。他们的作用主要通过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坚定的创新决心体现出来。因此,他们最需要具备: 1.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 2.具有成就意识; 3.具有机会意识; 4.善于用人。 虽然,他们是创新的根本源动力,但是,他们不能替代创新过程管理层。 第二层次是创新过程管理层。他们直接领导整个创新工作,对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深度、技术创新对企业促进程度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对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成效起作用。 两个层次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没有企业领导层的创新意愿和决心,企业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活动不会发生; 2.仅有领导层的创新愿望和决心,没有管理层的有效领导和实施措施,创新将停留在动机阶段; 3.领导层的创新愿望和决心只有通过管理层行之有效的组织、实施,即产生真实的创新活动,创新活动才能形成一定规模,具有相当深度,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真正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 公司后两个阶段的技术创新实践表明,公司领导层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决心,因此,公司创新源动力的完善重点在于提高第二层次即创新管理层的引导水准,在于通过完善管理层的领导水准,使技术创新更深刻地服务于企业发展。 3.5 完善企业系统管理的措施 3.5.1 战略联盟 在装饰企业之间,以及装饰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可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获得一下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分担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有利于扩张市场。有利于防止竞争过度。有利于挑战“大企业病”。战略联盟是顺应时展潮流的产物,是新技术日益推动的结果。战略联盟符合需求多样化和经营多角化的内在要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条件下,建立战略联盟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当今,企业应该创新市场观念,既要关注市场竞争,研究竞争,利用竞争。也要重视合作,竞争并不排斥合作,各企业都有优势和劣势,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而结成战略联盟,可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如装饰公司配套的材料加工厂,劳务公司,或者在资金雄厚时候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是项目开发公司都是良好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 3.5.2 服务营销 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发展过程中依次经历过三个竞争战略阶段:一是以价格竞争为主的阶段;二是以质量竞争为主的阶段;三是以服务竞争为主的阶段。服务理念的产生与流行起因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迁;消费观念的变化;产品内涵的变化;产品技术含量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已经进入了服务竞争阶段。现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没有哪一个成功的公司不是竭尽全力来做好为用户服务的工作的,许多成功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更好地认识了服务在产品整体概念中所占的地位。可以预言,我国的市场经济不久就会全面进入服务竞争阶段,企业应该导入服务理念。企业树立服务理念可以使企业实现差异化营销,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创造知名品牌,并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模仿、企业经营趋同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作用,企业应十分重视以服务为主的营销创新,通过为用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一旦企业做到这一点,在市场竞争中就会战无不胜。 3.5.3 品牌经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逐步成熟,现在企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生产出名牌产品,就失去在市场上称雄的实力,只能归入市场补缺者的行列。因此,品牌观念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树立的观念。知名品牌是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一种高度信任关系,也是企业在市场上取得顾客认同和选择的关系,再者名牌也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反映出企业同对手之间的竞争关系。企业以品牌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有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同时名牌效应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名牌本身就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再者名牌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尽职度。总之,在现代社会,名牌代表着企业的信誉,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3.5.4质量管理 质量有两种含义。狭义的质量就是产品质量;广义的质量,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含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就是产品适合社会和人们需要所具备的特性,即产品的实用性;工作质量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做的各方面工作达到或符合预定要求的工作。目前,由于价格竞争正让位于质量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质量放在战略高度上来认识,不断强化质量观念。“质量兴企”不仅是一种口号,而是被内化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和各种规章制度而被贯彻,甚至演变为一种企业文化,在对员工的行为举止产生着重要影响。世界上久负盛名的名牌,无不是在质量上精益求精,设计独具匠心,材质百里挑一,造型几近艺术品,令人赞叹不已,爱不释手。这正是质量的价值,也是哪些长盛不衰的企业和产品的秘密所在。质量,是那些雄心勃勃想称雄市场的企业一道绕不过去的关隘。 3.5. 5工作流程 大多数组织,无论管理正规与否,都会有一些工作程序存在,这也是工作流程。这些程序主要应用于整个企业的业务或产品,例如,人员雇佣程序、采购程序、报销支出程序以及其他支持企业运作的程序,其中,产品开发程序则会围绕开发产品所需的各种活动设定。许多企业花了大力气开发正规的产品开发程序,但只有极少数企业真正予以有效实施。 业务和产品的运作和开发程序是被批准项目执行的基石。大多数项目包含了这些程序中的各种活动。这些程序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大多数项目,并可以很容易地作为样板用于制定每一个项目的计划。拥有一套已建立的、明确定义且将被始终贯彻的工作程序,会对实施按项目管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3.5.6 资源配置程序 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能准确评价其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为了有效实施按项目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评价其资源在各个项目上的利用效率的方法。虽然这并不容易,但仍有一些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用于执行项目的资源库。同样,需要建立某种方法估算各项目组合起来后的资源需求总和。 相对于整个企业的资源角度来讲,创立按项目管理型企业的关键是资源整合。整合意味着按最有效的方式,将企业所有的资源分配于关键项目上,而这些关键项目是通过项目过滤程序选择出来的。整合还意味着对企业有效资源库的全面掌握和管理(企业的所有资源应汇总到资源库,并能显示资源的可用性)。 理想状态下,在一个按项目管理的组织中,每一项活动或任务都包含在某一个项目中,并配置资源。企业的关键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企业业务范围内的有效分配和使用,取决于对正在执行的各个项目的有效控制和充分的信息交流。 4、结语 经过在某装饰工程公司的长期工作,对实际调查与实证分析,对公司的基本判断是:公司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管理基本规范,素质较好,资源较为充足,但创新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没有培育起来。但公司的管理队伍经过多年的实战锻炼,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能为业主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基本的对策是:公司以观念创新为突破,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公司整体管理创新系统。本着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向差异化竞争迈步,向技术细节为先的方向挺进,正在努力打造公司的工程管理平台、物资采购平台、工程设计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和人力资源平台,公司在不断的进取中,迎接新的挑战,走向成熟。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基于C/S 模式的外资企业管理系统 [摘要]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IS)在各个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在工商、税务等领域,基于C/S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正是从工商行政部门的实际应用出发,以PowerBuilder为前台开发工具,开发了基于C/S模式的外资企业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远程数据访问交换功能,提高了工商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C/S模式远程数据访问外资企业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20多年间,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实力得以迅速增长,中国的企业数目也在相应增加。无论是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实现了大跨步的飞跃。同时,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的数目高速增长,同时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外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外资企业登记管理系统已不再适应目前工商业务发展的需要。 外资企业注册登记的数据是整个工商系统使用数据的基础。其登记数据的准确程度,关系到其他处室的业务进行情况。针对目前工商行政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以下一些具体需求。 1.提高、完善现有软件的功能,例如使操作更方便,数据操作准确、安全,增加工作人员业务考核、计算机管理和综合分析能力,完善查询功能和打印功能。 2.建立以企业数据为核心的数据处理系统,为其他处室提供共享信息。 3.加强信息采集,规范分局数据录入,扩展企业信息量,改善数据采集方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建立省局、市局、分局、工商所之间的网络传输系统。 基于现有工商软件系统的现状和问题,根据用户的要求,新的外资企业登记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为:在总结多年工商管理信息工作经验,掌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前提下,采用规范化的业务操作管理,并可由用户定制业务流程,使软件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加强查询、统计服务、数据管理等功能;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合理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基于Windows图形界面环境,优化界面设计,方便用户使用;注重远程数据访问交换功能,建立一个覆盖面更广的企业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电子化。以提高工商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系统设计及功能模块 1.系统平台。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2003,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支撑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及相关系统服务。客户端以Windows2000为系统平台,安装有SQL客户端软件。应用层采用powerbuilder10,既保证了底层的高效率和稳定,又有利于应用开发的效率。 2.系统设计。外资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集中处理外资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管理着企业的出生、变化和消亡。它针对外资企业的投资人资格、法人组织、经营范围等进行审批,以确定该企业是否具备成立条件。 外资企业现在实行的是审批登记制,这与内资企业中实行的直接登记制是不同的。外资企业的登记事项都需要经过外经委审批(代表国家)。现在的审批权已经由国家下放到了计划单列市和省级单位。外经委以产业结构为主要依据,代表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登记进行审批,而工商局从投资人资格,法人(自然人)组织的合法性和经营范围方面进行审批和登记。 外资企业登记实行资金认缴制,这与内资企业登记的规定不同。认缴制的特点是企业成立时资金不必全部到位,企业的全部资金可以分批到位。在外资企业的执照上有一项“执照有效期”。该项内容主要是用来控制外资企业资金到位状况的(见图1)。 3.功能模块。按照外资企业的实际管理方法,结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和系统管理的一般流程,本系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登记信息、数据维护、监督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前置审批管理等模块(见图2)。通过这些模块能够实现外资企业从开业登记到各类管理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组成,各子模块在信息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独立,利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三、系统特点 本系统的功能设计比较完善,涉及外资企业登记信息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登记信息、数据维护、监督管理、数据查询、打印功能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各个模块既独立,又统一。登记情况、变更情况可即时更新,管理人员可随时进行企业查询,查看外资企业最新状态,便于外资企业的总体管理。 1.基于C/S体系。在C/S体系中,应用程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多个用户共享的信息与功能,即服务器部分;另一部分是为每个用户所专用,称为客户部分。客户部分负责执行前台功能,如管理用户接口、数据处理和报告请求等;服务器部分执行后台服务,如管理共享外设、控制对共享数据库的操纵、接受并应答客户机的请求等。这种体系结构将一个应用系统分成两部分,由多台计算机分别执行,使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协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应用,从而实现系统软件、硬件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2.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该系统用户界面设计采用菜单驱动方式操作,提示信息完备。数据输入以流行的列表方式处理,简短明了,操作简便.系统中还采用了人性化的设计,在个人工具中设置了个性设置模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设置符合自己习惯的个性参数,比如设置起始展开工作目录的界面和每页显示的记录数等。主界面中还嵌入了计算器,可以随时供财务人员调出使用。 3.权限设置和工作移交。系统具有权限授权功能,通过权限授权,可以严格限制不同职位员工的访问权限。如发生人员出差或离职等情况,还可以将本岗位的权限授予他人来行使,或通过工作移交模块解决因此造成的流程中断的问题。 4.查询功能齐全。系统除支持每个工作模块的普通查询外,还可以进行复杂查询和年检查询。 四、应用效果 图3为系统登陆主窗口,单击下拉列表框选择所要登陆的工商局(所),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陆。系统根据用户所选择的工商系统自动判断是登陆本地服务器还是进行远程登陆。 图4为外商投资企业开业登记窗口。在此窗口录入外商投资企业开业登记所需的所有信息。 五、结语 该系统能够为工商系统提供一套完整的、功能更强大的外资企业管理系统。系统运行稳定,功能设计合理,实现了外资企业的登记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将企业的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并能实现快速查询,加强了对外资企业全面的管理与控制,节约各级主管人员的时间,提高总局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效率,使各分局在项目管理中的分工和职责更加明确,提高了整个工商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基于VB.NET的企业管理系统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是现代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基于和SQL的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VB;ADO;数据库;企业管理系统 1 前言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是以满足管理层人员需求的服务为核心的,以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作为决策支持为目的的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满足了企业决策人员对信息的高需求,并且应用计算机科技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实现采购、销售、人事、库存、财务等部门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迎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 2 系统模块分析 人事管理系统具有能够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录入、查询、添加、修改以及删除等功能,其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按照系统总体需求,系统要实现以下功能: (1)员工基本信息:员工基本信息添加, 员工基本信息修改,员工基本信息查询。 (2)员工考勤管理:员工考勤信息添加,员工考勤信息修改,员工考勤信息查询。 (3)员工工作评价:员工工作评价添加,员工工作评价修改, 员工工作评价查询。 (4)员工工资管理:计发员工工资信息,员工工资信息修改, 员工工资信息查询。 (5)系统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信息。权限管理模块只有管理员可以访问。 3 系统的实现 3.1 基本设计思想 (1)尽量利用企业现有的软硬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 (2)系统应符合企业管理的要求,满足企业相关人员日常管理,维护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 (3)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修人员补充和维护。 (4)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3.2 软件编程 本系统采用Visual 作为前台开发工具,Visual 是Microsoft公司最新的Visual 开发套件中最流行的开发工具,是一种完全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采用技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是.NET中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访问类,数据组件以不同方式封装数据访问功能,与ADO相比,它具有平台无关性、可伸缩性和高性能的数据访问优点。 数据访问技术 是微软在.NET Framework平台下的一种全新的数据库访问机制。从实际应用来看,是一个类库,在.NET Framework的System.Data命名空间中定义了一些类表示到数据库的连接、数据库中的表和表中所包含的数据类型。对象模型由两个基本组件构成:.NET框架下的数据提供器(Data Pmvider)和数据集(DataSet)。查询表中的数据,返回一个数据集。 4 结束语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通过对员工基本信息的管理,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员工工资的自动计算和管理及员工劳保、计生的科学管理,实现了对人事相关信息数据及时、准确的获取,并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获取并打印相应的报表等功能;并提供系统维护功能,使用户方便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删除;同时也考虑到了减少数据冗余的问题,对于数据的一致性的问题也通过程序进行了有效的解决。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可以推动企业依法管理,实现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立适合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模式。使用该软件后,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新型中小型印刷行业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 摘要: 本系统采用的是“互联网+印刷行业+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模式。与现有印刷行业的管理系统相比,本系统将电子营销、客户关系管理CRM融入到现有的ERP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了客户、营销、生产、仓储、物流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 ERP;CRM;营销;印刷;管理 0 引言 随着电子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行业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印刷行业正处于整合、换代的时期,虽然印刷技术的发展愈来迅速,但是管理营销模式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小型印刷企业承接的绝大多数客户订单,都仅限于中小型批量,而非大企业能承接到印制出版物、报纸、大型期刊的大型订单,同时中小型印刷企业也存在资源有限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小型印刷企业而言,多元化企业管理系统将会最大程度地整合企业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拓展客户资源。 1 可行性分析 纸质传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人们对纸质传媒需求并未因此降低居民反而更倾向于使用高质量的纸制品,如包装、笔记本等,不再是各大商家以宣传为主的各种传统制品。高质量纸制品的制造工艺繁杂,导致中小型企业因资源的匮乏无法独自完成大量订单。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型印刷企业模块化的情况非常严重,每个印刷厂仅经营单一工艺纸制品,所以企业的整合以降低制造成本是非常必要的。 行业竞争的逐渐加剧,导致企业利润降低,使得中小型印刷企业的发展日益艰难。调查发现中小型印刷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问题,虽然已普及使用ERP管理系统,但是这种系统带来的效益并不高。ERP系统人工输入的部分,缺少系统本身运算管理,而仅仅是作为生产单的管理、财务审核的凭证,除此带来的是错误的蝴蝶效应。这远远无法达到印刷企业的需求。 目前,印刷企业已经与电子产业密切结合,但是与互联网的交集并不多。在当今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客户更倾向于在互联网上寻找印刷企业,而不是通过厂家的传统各种营销手段来选取厂家。本系统融合ERP、CRM、电子商务等技术,加强了企业与互联网之间的相互结合、与客户的联系,可以整合各中小印刷企业的资源,这将使中小型印刷企业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获得重生。 2 系统架构 系统设计总图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资源管理、销售/客户管理两大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包括生产管理、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销售管理与客户管理作为整个项目的重点,单独从传统的ERP管理中提取出来作为两个个主干的一部分。销售管理的主体是电子商务,包括企业网站、连接各销售平台等。客户管理主要是由客户APP等构成。 3 传统ERP模块的改进 3.1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就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当新/老客户来询价时,经报价双方谈好价格,然后确认订单开始进入到生产阶段;或者客户已经在公司有过订单、购买公司给出的已经计价的套餐,则直接确认订单进入生产过程。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印前设计、确认、出板、印刷及后续步骤。生产过程管理是对整个生产流程的监控,以确保每个订单自生成到结束的每个环节都没有错误。 3.2 仓储管理 中小型印刷企业中,由于人员缺乏以及场地租金问题,造成原材料存放混乱、半成品及成品处理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类似问题,本系统针对中小型印刷企业的特点做出了一些的更改,将所有的物品出仓、入仓、存储位置都进行相应的记录。当半成品、成品超出存放时间会进行警报。 3.3 财务管理 财务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一定马虎不得。整个财务管理涉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成本、工资、银行对账、各类报表等部分。统计销售部门产生的订单,记入应收账款文件;统计采购及生产外包产生的费用,记入付账款文件;由印刷所用时间、耗材使用等统计得来运营的成本,记入成本核算文件;工资管理是由人事部门计算基本工资,结合每个人的奖惩产生工资单等,并产生明细记录于工资文件中;银行对账后所有明细资料存入相应的对账文件。整个系统中财务所涉及的明细都需将原件扫描存入数据库中,每种文件由系统调用数据库自动生成相应的报表,这样使得财务账单明确、出错几率小。 4 CRM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主要分线下和线上两大部分。系统为了加强印刷企业的线上功能,将原本需要人员电话、现场服务的内容提炼到网页/客户端。线下部分由销售人员和客户面对面的交流组成,每次的行为记录在数据库中。线上部分由APP和网店组成。如图2所示,客户APP为客户提供了在线实时交流支持、订单查询、企业动态、订单追踪和自动报价服务。这些是客户所需要的内容、同时企业动态和实时交流促进了企业与客户的交流。 5 系统特色 自动印刷报价模块独立于各个系统模块,但又与每个系统模块相辅相成。它根据其他系统模块提供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运算,而实现自动报价。相比于现有的印刷报价而言,拥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更丰富的报价内容以及更好的报价体验。 普通印刷报价仅包括单一的报价过程,缺少灵活性。本系统设计的自动报价模块如图3所示,具有弹性的价格/种类推荐、成本核算和生产计划/交货时间预计等优点。这方便客户了解订单耗时、不同搭配等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企业明确生产链、自动安排订单排序、成本核算等需求。本模块通过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既兼顾客户体验,又注重到印刷企业的需求。 5.1 环节简介 5.1.1 传统报价过程 基本的印刷报价过程是由客户发起的。客户提出需求后,销售部门开始计算价格。对于中小型印刷企业来说,大多数由人工手算或者普通的印刷报价小软件计算得到。计算得来的价格由销售部门告知客户。往往一次的价格并不能达到客户的需求。例如:客户也许会有不同种类的需求方案,客户每一次变换需求价格就得重新计算一次,直到满足用户所有的需要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5.1.2 自动拼板 在基本的印刷报价过程中,由于客户所需产品的数量、尺寸不同,可以进行拼板操作以达到节约成本、加快印刷速度的目的。但是传统的印刷报价过程中往往是对照印刷开本进行估算产品所需要用的纸张开本。这造成了纸张的极度浪费和印刷成本的增加。本系统特有的自动拼板功能将省略计算纸张开本步骤,使原本繁琐的计算过程变得简单。 5.1.3 推荐报价 推荐报价就是在本身的报价外,还会输出变换一定报价条件后的价格。这样的设置既可以让客户了解到除本身需求之外的报价数据,视情况改变订单需求,也可以在客户不明确或者需要了解不同条件时,自动输出根据需要变换后的价格。这样就节省了反复多次报价的过程,方便客户了解全面的价格,从而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价格。推荐价格是在客户输入完产品要求后,与报价计算同时进行的,在用户输入完产品要求后,输入需要变换的条件,当不输入时则由系统自动设置。接着系统计算客户输入的明确价格,并同步计算用户拟更改某些条件后的价格,然后将所有计算结果输出到显示界面。如果用户确定其中一个作为最终的要求,则进入订单提交环节;如果所有的条件都不能满足需求,用户可以选择更改变换条件,或者重新输入产品要求重新开始报价,直到客户确定某一报价,进入下一关节,也可以直接放弃本次报价。 5.1.4 生产安排(订单耗时预计) 传统印刷报价只能提供产品价格,无法预估生产时间。本系统的生产管理模块将计算并记录每个生产环节所需要的时间,根据每个订单的具体情况进行生产时间的统计,从而预估订单的开始制作时间和结束时间。由于企业每种设备数量的不同,可以组合多种生产设备链,同时产生不同的时间花费。综合所有的因素就会产生最多和最少时间耗费。这样客户就能够明确知道产品生产的时间,也方便了企业对生产的安排。 5.1.5 成本估算 以往的报价中只有报给客户的价格。但是对于每一个订单的成本都没有进行核算,因此对于某一个单独订单而言,只有相对于出厂价的利润,而没有印刷企业自己的利润。这对于印刷企业来说是一个缺陷。本系统将纪录各环节的成本,当订单产生的时候,系统自动计算使用不同生产链时所花费的总成本,并推荐花费最低的生产链作为默认的生产链。同时可以用于错误订单的盈亏核算,使得账目更加明确。 5.2 详细流程 报价流程如图4所示,程序首先判断是不是全新的订单,如果不是则进入旧订单再生报价,否则开始新的报价过程。 全新的报价过程先由客户在网页或者APP端输入报价需要的数据,比如纸张类型、印刷品种、数量、页数等不同需求,产生一系列不同的报价条件。整个报价过程使用当型循环,当所有不同的报价条件全部执行完后进入下个步骤。系统先将所有的条件种类进行排序,然后进入循环流程。进入循环后首先确定条件种类,然后进行尺寸的计算。 手提袋的例子如图6所示,此图展示了手提袋的实物图和其平面展开图,根据其展开图的逻辑使用图5流程进行平面展开尺寸计算和进行拼板操作。拼板操作为了使产品在固定印刷机面幅下,能最多数量的印制,以节省成本。 在进行拼板后,不同的拼板尺寸要选用不同的印刷设备,以保证不同的印制面幅都被计算,而不出现错误。再次进入循环后,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生产线安排,这样不仅可以预先模糊地了解订单完成时间,还可以计算不同生产线的不同成本,使得利润最大化。 生产计划流程也是使用当型循环结构,遍历所有涉及到的设备。完成生产计划的安排,首先调取整个订单所涉及所有设备现有的生产安排,这就了解到每个设备最早能够开始处理本订单的时间。接着根据每台设备的性能估算每道工艺在各个设备上花费的时间。然后预计开始时间和花费时间,可以得到结束时间。将所有时间进行整合,即可得到订单完成的近似时间。但是由于每种印刷物品种类的印制流程不同,如果仅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生产,则会造成生产的浪费。所以需要经过生产统筹算法,对整个生产进行细化安排。生产计划的完成给印刷企业明确了实施步骤,减少了出错概率,使得订单有条不紊的进行。 进行生产计划安排(如图7)之后,进入产品价格的计算和成本的估算(如图8)。产品价格是由每道工序加工成本及材料成本累加后再加一定比例的利润所得。首先由每个订单数据整合出的单位变量内的消耗成本。成本的估算由单位变量内的消耗成本与每个变量乘积后累加所得。成本的估算使得每笔订单的利润明确,而且在订单出错返厂再造时可以用来核对盈亏,同时也给财务审计带来便利。 到此整个全新报价计算过程结束。当开始进入的不是全新报价的过程,而是老客户,则选择之前的订单再次进行报价,报价程序就跳过尺寸的计算,直接进行之后的生产计划安排、价格算、成本估算三个步骤。因为再生的订单目的性明确,往往不需要再进行推荐。 经过报价计算之后,得出与一系列初始条件相对应的价格、时间估算表单,供客户进行选择。如果客户满意其中一种则随即生成订单,将此条数据存入数据库,并且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其他部门系统,进行再一步的操作,至此报价流程结束。 6 总结 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印刷行业中中小型印刷企业的生存现状。根据分析的结果,系统时构建了自动报价等一系列针对印刷企业的模块。这充分降低了印刷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与互联网的结合带来了更广的业务范围。拥有这些特点的ERP系统从多方面解决了当前中小型印刷企业生存的窘境。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数据挖掘在通信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 通信企业客户数量多、数据存储量大、响应及时性要求高,其数据仓库对基于大数据的挖掘需求强烈。基于上述需求,提出数据挖掘在应用的方法,用以提高其运营效率。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大数据 通信企业 应用 通信企业具有客户数量多、数据规模大、数据及时性需求高等特点。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通信企业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建模可以帮助企业对现有的运维、计费、市场中的运营进行深度研究,得到系统存在的问题、用户支付情况等信息,为企业改善自身系统提供新的支撑。具体来讲,通信企业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系统故障管理、系统计费管理和用户管理。 一、数据挖掘在故障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1 网络故障管理系统概述 故障管理是通信企业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障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其目的是迅速发现和纠正整个网络的告警故障,维护网络的可用性。通常需要对故障时间点附近所有告警进行分析才能够发现故障的根本原因,数据呈现告警数据库巨大、数据具有关联性和告警数据的关联性只能反映系统当前状态等特点。故障管理系统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关联模型不仅可发现告警数据的关联性还能够高效地更新和维护已经出现的数据和数据间的联系规则。 1.2稻萃诰蚍椒ǖ挠τ 1.2.1 重复项增量挖掘 重复项增量挖掘是关联模型应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由于并非每条告警都表示某故障的根本原因,需要对告警数据进行规则处理,将多个告警合并成一个包含更多信息量的告警,以便确定反应故障根本原因的告警,从而对故障进行定位。然而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量过大,导致系统效率低下,因此需要通过设置反映需要监测的告警数据频繁程度的支持门限实现重复项增量挖掘。支持门限增大算法效率会提高,但会减少处理的告警项目;支持门限减少算法执行效率会下降,但可以处理更多的告警项目。因此需要针对用户需要不断调整支持门限,并采用不同算法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当需处理的数据为日常事件、常规数据时,可采用CHARM算法,使用混合搜索策略跳过树的多层进行重复项搜索,提高搜索效率;若处理故障性数据时,通常采用BODHI算法,通过数据间的关联和削减,确定关键数据,然后判断系统故障节点[1]。 1.2.2 告警增加时增量挖掘 随着告警数据增加,已有挖掘结果也会受影响,此前所用模型可能不再适用。为保证规则有效性需要及时应对数据更新带来的变化,但若每次都不利用现有结果而重新发现所有数据,将会造成巨大浪费。 本文发现,若每次增加相同数据集,则支持门限越小,性能提高越显著;若支持门限相同,则数据集增加量减少,性能提高越显著。此时可采用PADMAN算法[2],该算法复杂度取决于支持门限以确定的重复项个数,而跟数据量大小关系不大,在支持低门限条件下,算法对稠密数据库性能改善更为显著。从重复数据项中发现关联规则的经典算法是APRIORI规则产生算法[3],其可从重复数据中发现所有满足支持门限和置信门限的强关联规则。 二、数据挖掘在计费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2.1网络计费管理系统概述 计费管理也是通信企业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费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通信企业计费结算业务是否能够平稳开展。计费管理主要提供账单查询等各种收费报表的查询统计,为企业各种服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随着计费管理越来越多的业务数据和网络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提取和分析,进而进一步分析用户行为,并定期总结用户流量信息。 2.2 计费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方法 2.2.1 关联挖掘 应用关联模型发现诸如IP端口使用频率,IP端口和数据包之间等网络IP流量之间的关系。正常行为下,IP-端口的对应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数据包的大小也不固定;若应用关联挖掘模型测出某IP-端口使用率非常高而数据包却不大,则有可能是网络攻击等异常行为。此外,关联挖掘可根据IP-端口对应和数据包的使用频率更变网络策略。如“10k-100k,d-80”说明80端口使用率较高,大量用户在浏览网页,可据此调整网络策略[4]。 2.2.2 序列挖掘 通过建立时序模型,连接挖掘项目和时间,对在线人数、在线记录、发送帧数、发送字节数、接收帧数、接收字节数等时间相关联数据进行处理。时序模型通过自身的时间和度量值构成二维曲线反映网络情况。正常行为下,曲线都是平稳有规律性的;曲线出现抖动、暴增、骤降等,都可以看为不正常行为,可据此判断有网络故障或存在入侵行为[5]。 2.2.3 分类挖掘 分类挖掘可以帮助网管人员根据用户购买的不同业务属性判定用户喜好。分类模型可组合二维及以上的筛选浏览,并可进行细化和汇总,进行多重统计工作[6]。 三、数据挖掘在用户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用户管理系统概述 通信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除需面对同行之间的竞争,还要面对OTT企业的进入。企业亟需应用数据挖掘分析客户数据,按照客户价值、离网倾向、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等多个维度分析客户信息,建立一个良性的交互平台系统,进而有效改善运营商服务水平、改进客户关系、提升企业竞争力。 3.2用户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方法 3.2.1 用户细分 用户细分通过分析用户、潜在用户的特征,根据用户个体特点、消费特性及用户价值的不同将现有用户及存量用户分解,确定不同的用户等级并描述。该过程把消费群体分成多个细分群体,同一细分群体内的用户具有相似性。通过用户群体分析,可对用户行为做出预测。RFM分析法[7]是管理用户分析的基本方法,可用于用户特征细分。细分用户主要基于用户的消费行为,有近量、频度和消费和三个变量。通过用户细分进行用户消费解析,运用累计的信息分析用户价值,对用户流失、用户满意度、贡献值、响应度、客户附加需求等做出预测,提升用户监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率,指导企业研发销售。 3.2.2 精准营销 通过用户细分了解用户需求,把产品和用户需求正确连接起来,再通过适合的营销方式销售给客户。应用数据挖掘实施精准营销的流程[8]主要包括用户数据库搭建、主表设计、用户分析、特征刻画、用户开发、销售策划、目标用户选定、营销活动准备、营销活动和评估改进等环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当前通信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客户规模大、数据量大、数据及时性需求高,争日趋激烈的特点,提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提高企业运运营效率。提出数据挖掘算法在故障管理系统、计费管理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这三类系统中的应用,能够为电信企业解决现存问题提供支撑。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建议探讨 【摘要】我国当前是经济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这种市场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应重视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文章将针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环境;外部经营活动;企业运营结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与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宏观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了发展与前景的危机和挑战。对此,必须做好企业系统管理,对企业内部实行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控制管理,才能对企业的整体组织架构以及生产运营的模式框架进行更加周密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发展目标的制定,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做好对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不断优化,才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某种意义上存在共性和可借鉴性,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管理系统内涵的解析 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工作,其根本要从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发展时代的大背景为基础来进行。企业要从更加客观、立体以及全面的视角和立场来对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结构进行考虑和分析,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系统能够在正常有效的运作下促进企业的各部门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另外作为进行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提升所涉及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内容较为广泛,企业不能仅仅将这种管理系统的工作集中凝聚在企业某一项管理中,例如避免将所有管理提升优化的作用和职能的发挥集中在人力资源或者单一的财务管理这一方面,但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直接源于业务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会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但反过来讲,如果企业仅仅把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在采购管理上,那么只能实现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和提升企业采购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另外如果企业只是把管理系统应用在生产管理上,那么只能对企业分析市场行情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企业只是把企业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在销售管理上,那么就只能单纯对销售管控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以上说明,如果企业只是把企业的管理系统做在企业发展的某一项单一的管理项目中,则从总体而言不会给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必须通过协调企业中各方面、各部门的管理内容,并将这些协调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管理效果的增强,也只有这样,企业所能周转的资金流动量才足够充分,并减少库存的积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等目标。 二、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提升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所以企业的业务也开始日益广泛和复杂,在当前为了应对这种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提升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生产和业务发展都带来了改革和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和升级优化,规划设计出更加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业务流程,以此达到对企业在生产、业务发展及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等方面满足企业对外发展的需要。而其中所涉及到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包括对企业在业务流程上的完善和改进,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业务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对企业这些内容进行管理的优化和改革,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和突破的优势和地位,并不断给企业在未来业务发展中降低可能发生的发展风险,因为在科学技术和社会趋势的不断变化和进步过程中,企业发展中的多项内容都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优化升级,如果企业原有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那么就会对企业整体运营发展造成风险。所以企业要重视管理系统的优化和改革的工作,并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对各部门、各人员以及业务发展结构进行重组和资源配置的重新升级优化,并重视人的权利,才能更好的使得企业得到一个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企业管理系统 (一)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外部经营活动的协调统一管理 企业的内部运营体系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和状态。这是因为企业本身的发展是需要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完成并最终接受企业运营结果的评估和检验,然后通过实施者加以修正和完善,再进行新一轮的运转和循环才能实现,所以这就体现了企业的动态性;而这种动态性的企业运营是需要制造一个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实现,这即是企业的静态性表现。这两者之间的互相存在并相互作用才使得企业的发展运营得以开展。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效果如何,则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活动控制的实施效果,所以这种动态性是静态所直接关联着的关键。如果企业忽略了对企业控制环境的管理优化,只是对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控,那么就会产生不相协调的管理问题,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有效防范风险和提升经营效率。所以作为企业,要从静态和动态的协调性出发进行管理,做好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培养,从而使两者得到协调优化和改善,在此基础上,并针对企业的核心生产经营活动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另外则是根据制度规范要求构建内部控制流程体系。 (二)结合实际情况对企现内部管理系统进行合理评估 任何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都必须有规矩和管理制度才可得到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建立管理系统的制度和规范,并针对原有的制度和体系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通过企业当前运行的情况来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选择恰当的管理人员来对当前公司的运营结构进行管理和补充完善,并基于已有的制度和体系,建立更加有利于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运行模式。并对当前企业发展存在的管理系统方面的疏漏和不足进行修正和弥补。同时要充分做好员工的思想统一工作,让他们意识到企业业务和内部结构管理规划的重要性,并激发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让涉及企业管理系统的每个员工都能按照制度和规范制度形式,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管理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生产运营结构的实施管理和应用管理 在企业的不断改革发展中,要主动针对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整,企业上级领导也要与各部门进行联合商讨,并在集合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整体企业管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并形成最终的统一意见。此外,对于企业在发展中在业务和生产方面的任何变动,也要上下级进行有效沟通,并对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动和整体影响进行反思和分析,而且企业管理人员须对企业新的合作和项目进行密切跟踪,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 (四)从实际出发,注重企业运营结构和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 在企业的业务发展中,如果在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运行下,开始对企业整个生产、运营和业务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时,就要采取重视和慎重的态度,一方面要对企业运作的效率性以及实际经济效益的收益性进行考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内部管理体系重新进行评估和完善。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改动,为了检验新系统的有效性,事先进行模拟运行和测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另外,对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也要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和优化,达到内部管理系统的协调、统一。 (五)重视人在管理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力 通过对企业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其方式必须是在当前已有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管理,其管理的根本核心目标是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实际出发,并落实贯彻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企业的管理系统要做到统筹兼顾,从全局出发,然后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例如在企业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对企业中采购部分的管理内容,要从企业采购管理链的全局出发,不能片面的看待。而这种采购供应链的管理又要归根到采购的原材料开始,然后进入到中间过程中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及最终通过原材料完成的产品,以此来连接生产完成后的产品通过销售平台来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管理过程。这个过程的采购管理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贯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再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理统筹调配实现客户对产品的满足。在这条采购供应链的过程中,其实也即是一个增值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维系这条供应链赖以生存的基础,并以此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实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科学调配的有效方式。企业要从多方面进行协调综合考虑,并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完善,从而真正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基于生产加工过程的企业管理系统研究 摘 要:指出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主要研完的内容是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工作方式,包括企业的主生产计划,CAD,CAPP,MES和底层撞制系统,实施该系统的目标是使企业生产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能优化生产计划与调度,保证产品的供货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健词:生产过程 制造执行系统 管理监侧 0、引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推动着制造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并深刻变革着人类的生产制造理念。在我国,伴随着国家“863”计划的深人展开以及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以CIMS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已经广泛地为生产制造业所接受,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实践表明,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缩短产品开发与制造周期、减少消耗和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具有显著的作用。 1、系统需求 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ManufacturingResearch)于90年代提出一个企业集成模型,该模IV中企业结构主要有三个层次:计划层、执行层和控制层和计划层(主要包括MRP/ERP等):强调企业的计划性。它以客户订单和市场猫求为计划源头,充分利用企业内的各种资源,降低库存,提高企业效益,是企业级的CIMS.即上层CIMS, 执行层(主要是制造执行系统MES):强调计划的执行。通过MES把MRP/ERP与生产现场的控制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是车间级的CIMS.它与控制层统称为底层CIMS,控制层:强调设备的控制。包括PLC,数据采集器、条形码、各种计量及检测仪器、机械手等的控制。 2、总体模型 随着对CIMS的深人研究,以及对机械加工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我们提出了一个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的模型:管理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各项活动,包括MRP/ERP的主生产计划系统、CAD、CAPP、MES和底层控制系统,使生产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能优化生产计划与调度,保证产品的供货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功能模块 3.1、主生产计划(MPS)模块 主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的组织生产的关键部分,企业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它来进行的,该模块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编制企业的主生产计划,把产品生产大纲的任务在全年中合理搭配,并做好生产进度上的安排,通过编制MPS,要求尽可能实现均衡生产和均衡出产,以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资金的有效运转闭。二是将主生产计划分配给MES,并监控MES的执行情况。 3.2、车间作业计划与调度模块 车间作业计划与调度模块是MES的核心,是保证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主生产计划(中期计划.包括任务种类、数量及交货期),以及车间内的资源能力,自主编栩每一个生产周期(周、旬、月)的作业计划,在实际情况和可用资源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调整,重新进行调度,保证按时、按量、优质地完成生产任务。 3.3、电子工票与工况数据采集模块 接收车间作业计划与调度系统下达的生产指令,反懊工作地人员的生产任务执行信息。接收生产单元中出现的影响生产任务执行的各种故障信息。并尽快向企业生产协调系统、ERP系统和质盘管理系统反映生产和产品质量情况,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3.4、工具管理模块 工具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优化车间的工具管理,提高制造执行系统的可靠性与生产效率,为企业的连续生产提供准确的工具信息,保证加工设备的高效利用。同时,作为基础数据之一,为生产计划调度人员、工艺设计人员等提供必要的工具信息。 3.5、设备数据管理模块 设备数据属于MES中的基础数据之一内容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组号、设备型号、工作地编号、加工能力、计划利用率、工位数等有关设备的基本信息以及设备在车间的布置情况以及利用情况,为车间作业计划与调度、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提供数据支持。 3.6、绩效分析模块 通过对信息的汇总分析,以离线或在线的形式提供对当前生产级效的评价结果。 3.7、质童管理模块 通过质盘管理模块,实现高效的质量信息传递、过程和工艺设备的自动监视和测最、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参数的分析和调整等。实现在线实时过程质量控制,对过程进行调整以预防出现不合格的产品。 4、实施目标 通过在机械加工企亚实施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可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1)联接主生产计划CAD,CAPP,MES与底层控制系统,使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生产过程整体。 (2)优化生产计划与调度,保证零件按计划进行生产加工,保证产品能够按照供货期及时供应用户。 (3)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适时调整生产过程; (4)实现企业底层的信息化。 5、结束语 MES是当前CIMS研究的重点内容,生产过程管理是MES的一个发展和延伸,本文所研究的生产过程管理模型主要应用于离散行业的机械加工企业。 通过研究和实施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必将丰富和完普CIMS的理论,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浅析新一代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 【摘要】 企业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向信息化靠拢,新一代企业管理系统的开发,给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本文首先研究了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工具,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其次阐述了新一代企业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企业管理 系统 设计 应用 0. 引言 新一代企业的管理对自动化和高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企业管理系统的开发,在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员工利用内部网络平台进行工作中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对公司上层的命令快速反馈,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者的工作量,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1. 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 1.1设计工具 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是基于软件工具来实现的。主要工具包括:采用B/S结构中的Mvc模式,采用ASP,Microsoft,Access,Dreamweaver作为主要开发工具,使用struts进行构架,使用JSP技术做出表示层,使用J2EE分布式多层体系设计标准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层,使用tomcat为服务器,使用Jav和Jbdc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通过Session会话技术跟踪用户的操作状态及实现页面的转换功能,对于需要对用户设置不同访问权限的,数据要实行授权访问。 1.2设计理念 首先,企业管理系统设计时以Mvc模式实现逻辑,客户端向服务器提交http请求,然后载入属性文件,选择对应的目标action,将控制权交给RequestProcessor. Mvc模式需要编写一系列的代码实现,如登陆模块代码有:jave,web,log in jsp,action,struts-config等。其次,为保证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需对其进行配置和调试,对web数据库服务器和服务器进行编程维护,配置合理的log信息。 1.3设计内容 1.3.1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设计内容为: (1)依据企业管理中项目的处理需求,对应数据库要设计的内容及功能如下: a.用户表: 主要用于保存用户信息;b.员工信息表: 主要用于保存员工信息;c.部门信息表: 主要用于保存部门信息。 (2)企业管理系统主要通过系统ER图实现对员工的管理工作,通过对系统需求分析的研究,对涉及到的用户信息、员工信息、员工类型信息、部门信息进行管理。 1.3.2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企业管理系统是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管理。换言之,通过对企业员工信息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最终达到企业不断发展的的目的。 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中所有员工的一个信息管理办公平台。办公平台主页功能模块主要有下列几个:(1)登录模块:主要有管理员、上级及普通员工的登录;(2)注册模块:用户注册登录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3)员工管理模块:管理员或上级登录后,对员工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 2. 新型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 新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很多公司的管理平台,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了解企业的信息,进行日程规划,处理业务工作等,本文以某企业的办公协同管理系统为例,分析其具体的应用。 2.1日程管理的应用 员工通过图文展示功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安排,同时,和客户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等协同运作,让员工可以高效地调配自己的工作安排,员工可以在日程管理中给自己、上级及同事安排工作计划,还可以在线新闻、通知等。 2.2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企业的人员管理、公司的组织机构、人员信息、职务权限、工资都在这里进行管理,其他的部分功能,比如出差任务的安排,员工请假等工作流程等。在此系统中,所有的人力资源信息的建立和维护都可以在一张卡片上得到体现,这张卡片将所有与当前人员相关的信息全部汇总在一起,再与人员参与的其它工作及信息相链接,获得最详尽的数据。 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培训管理、招聘管理、考核制度、合同管理等等,企业管理系统同样有相应的应用。 2.3知识管理的应用 企业员工在知识管理中可以新建自己的文档,成内部新闻,作为知识库的信息与其他员工共享;在管理范围内对公司制度、公文等文档进行审批工作;员工可浏览标题,批次性地阅读新文档;有些没有权限查看的文档,可通过文档的订阅来进行阅读,文档所有者可在订阅审批流程中批准或退回没有文档查看权限的订阅者的订阅请求。 2.4客户关系管理应用 企业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十分重要,员工可通过系统新建客户资料,建立多个客户方的联系人,做好客户记录的维护,包括客户的地址信息、邮件发送、客户销售机会管理、合同管理、客户价值评估等。 2.5工作流程的管理应用 员工可新建流程,发起留言,也可以跟踪流程的处理情况,查看待办事宜、已办事宜、办结事宜并进行批量提交,当员工出差时,还可进行流程,由他人对流程进行处理,对需要关注的流程可设置短信提醒和邮件提醒。 2.6项目管理应用 企业管理工作就是由一个个项目组成的,系统中对项目管理的应用有项目的分析报告、修改记录、项目信息共享、项目搜索、预算的管理、项目经费情况管理等。 2.7资产管理应用 资产的管理是企业的综合保障,资产的管理、领用、调拨、借用、减损、报废、维修、变更、归还等都可在系统中进行管理,公司的车辆使用也可通过相应流程进行申请。 3. 结束语 新一代企业管理系统模式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企业的各项管理都得到了提高。我国对企业管理系统的运用还处在初级阶段,这对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拓展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促使系统的复用性、可扩展性和维护性能大大地提高,更加有效地作用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研究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J2EE与SOA等面向对象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技术不断被提出,并且应用在各个领域,但是在餐饮业中应用的相对较少,本文以餐饮企业管理系统为背景,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摆脱传统餐饮管理中由于信息反映不够及时导致管理滞后的现象,并对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让其与计算机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企业服务质量。 关键词:餐饮企业管理系统,J2EE,SOA,WEB技术 1 J2EE、SOA与WEB技术的概念 1.1 J2EE的概念 J2EE指的是一系列的技术规则和方向,各种组件由服务架构与技术层次共同组合而成,并且由相同的规范构成,这有利于它在不同的开发环境中相互兼容,摆脱了企业以前后台无法相互联系、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企业与企业之间无法有效沟通的困境。并且J2EE的开发比较方便,具有可伸缩性,比较灵活与稳定。 1.2 SOA的概念 SOA的全称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它的本质模型也是一个组件,它可以利用不同的协议于端口把不同的应用功能相互连接起来,并且端口使用的是同一种编程语言,如此一来,便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应用程序中通用,实现操作系统的应用。 1.3 Web技术的概念 Web服务技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新型技术,它可以实现不同服务间的互通,并且实现数据的相互调用。而SOA技术与Web技术相辅相成,前者给后者提供了应用框架,后者主要负责技术的实现。它像用户提供某种功能的服务,让用户在访问时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并且拥有高度的集成性。 2 研究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设计 2.1 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要求 想要建立餐饮企业管理系统,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围绕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一套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各类数据的综合,让企业管理更加科学与规范,并且在经营过程中更加有效率[1],餐饮企业管理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可靠性。餐饮企业管理系统登录的用户过多,会导致系统的崩溃,所以构建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时必须要拥有可靠性,可以在大量的访问量面前做到应对自如,并且能够准确处理数据与传输数据。 (2)可维护性。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必须容易更新,因为餐饮业的发展迅速,一个时间段的产物不足以满足后续的发展,所以企业的管理时刻需要更新,在对管理系统进行扩充时不需要将所有程序完全替换,而只需要在原来的应用上添加需要的新应用即可,这样使更新更加方便快捷。 (3)简单易用。系统的功能设计要简单易用,功能齐全,用户以及企业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因为操作复杂而产生的错误,从一方面也保证了企业数据的可靠性。 (4)安全保密。企业管理中数据的安全性需要得到保证,这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所以系统的安全保密性需要得到保障,防止数据泄露,就要做好数据库访问以及高层应用的安全保障。 2.2 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模块 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需要以下管理模块: (1)供应链管理模块 供应链指的是采购、销售、库存、品质等管理,可以通过各个过程中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来提升预判的准确性。 (2)财务会计管理模块 财务会计管理模块指的是帐目、财务报表,预算等数据。并且可以保留相关凭证等数据。并且可以根据各类数据自动生成相关财务文件,让管理者一目了然。 (3)成本管理模块 可以根据各项数据,提供成本管理预算等信息,满足企业的需求,从企业的发展中分析需求,降低成本。 (4)物品采购模块 办餐饮企业需要餐具以及食材,已有的库存、采购需求和相应费用等数据可以满足餐饮企业物品采购的需求,给企业提供便利,提高运营效率。 (5)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人力资源部,负责解决招聘,培训,薪资等问题,企业管理系统中有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在数据库中能够保存员工信息,工资情况,入职时间以及职位等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统一管理。 2.3 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的技术应用 基于SOA架构的餐饮企业管理系统拥有同步和异步这两种调用模式,同步模式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因素影响,所以通常我们使用的是异步模式来实现调用。业务组件都是采用J2EE的技术构造的,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接口给用户使用。利用该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系统的要求,让系统持久稳定的运行。整个系统由表示层、控制层、业务层与数据库层构成,而J2EE是表示层所使用的架构,Web service是控制层主要运用的核心技术,业务层与数据库层则分别使用了EJB技术(J2EE技术的一种)与SQL技术。整个系统的核心还是采用J2EE为基础技术,SOA为构架的餐饮企业管理系统[2]。 Web层主要由Web前端控制,将数据进行分装,并且由固定端口进行传输到达业务层,由J2EE技术中的EJB技术构建了不同的Web service并且符合Web2.0,用来完成同步以及异步的操作,还要执行数据进入数据库的封装以及相关数据的储存。最后一层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修改与储存,并且保证并发操作进行时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主要的数据访问只停留在业务层,而数据库层用来处理以及存储相关数据,确保访问与后台无关,如此一来,也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3]。由于表示层相对简单,可以与控制层相互合并,使用者在Web页面上的输入位置提交一个请求,服务器收到以后,根据识别转发给需要完成的服务应用,最后由相关功能应用返回所需的结果,再由控制器将结果转移到需要的页面,最后在浏览器上显示出页面自动生成的HTML。另外,使用业务代表,可以降低业务之间的耦合性,提高数据传输时的安全性,有效处理问题的发生。应用J2EE的SOA可以有效的让数据更加持久。该餐饮管理系统是在J2EE与SOA大平台下构建的,并且利用了MS SQL service与windows 2003 service等开发环境。 本文从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进行研究,研究了SOA的开发技术与J2EE的构架,并对餐饮企业管理系统的所需模块进行了切分,建立在Web服务的基础上,使用松散耦合的J2EE构架和SOA结构实现管理系统的运行。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根据目前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体系,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认证出,“公平”不能成为组织中公认的原则,在组织中若无适当的淘汰制度,常会因小仁小义而搁浅了进化的历程。十八大以来,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将促使国内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观察国内众多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提高企业管理的绩效水平,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在优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找到真正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这样一来,管理就不再是不可传的艺术,不再是天赋的才能,而是一门可供研究和传授的科学。绩效管理就是卓有成效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在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里用关键绩效目标(KPI)和平衡记分卡表示。 1.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的意义 绩效管理不仅能有效地调动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持续地提高管理水平,成为企业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议题。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商场如战场,同样是慈不掌兵!一个领导者,如果一味“非常仁慈”,往往会事与愿违,对公司、对个人都产生不利影响。生产和管理的特性决定了国内企业绩效管理具有特殊性。国内企业绩效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通过科学合理地实施绩效管理,可以及时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使内部人才得到成长。 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所谓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如何传递等方面的问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也会造成组织整体不协调,效率低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者都应从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在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了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2.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宏观上我国行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各行业结构尚不合理,部分行业需要大量投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行业盈利水平仍然不高,需要国内企业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微观上缺乏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理念。我国部分国内企业还未树立起现代绩效管理理念,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不少国内企业管理者还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工具。在管理中缺乏战略指引与文化支撑,考核过程一盘散沙;盲目追求指标量化,时髦方法华而不实;反馈机制不健全,难以奏响共鸣曲;相关领导不支持,人力资源部门孤掌难鸣;相关措施不匹配,管理方案被迫流产。 3.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保证机制 针对国内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保证机制至关重要。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构建企业目标管理体系。针对国内企业的特点,采用目标管理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实施战略性目标管理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管理目标的制定,将目标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人人各司其责、各负其责,避免了互相推诿现象,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增强了执行力。随着企业战略的改变,绩效管理系统也应随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及时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目标的转变,才能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增强企业凝聚力。 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考核方法。国内企业人员可以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工人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责任和态度以及经验的程度和广度是有差别的,评价要素也各不相同。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绩效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法、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对于部门负责人可以选择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方法。对于基层员工采用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评估法等绩效指标。 加大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悲观厌世,甚至自杀。文化是“道”,它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又潜行于企业各个细节和制度中。文化无形却又比有形之物更具有力量,是“理念制胜”时代企业的核心。要加强企业激励导向,加强对领导的监督与约束,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关系,强化民主建设,加强干部的世界观、人才观的教育,引导职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4、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是提高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当前,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导向和服务功能 。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使劳动定额由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企业行为。政府应由过去的“管制”者变为“服务”者,并要借助政府的权威,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转换生产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强化劳动定额管理意识。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直接为降低劳动消耗服务的,它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作为劳动定额标准的直接实践者,如果缺乏积极性,定额管理工作就寸步难行。因此,必须要转变全体职工的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定额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定额管理出效益”的意识,把定额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定额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额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与公司内部分配机制有机结合。要根据各个工序的特点,全面把握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劳动用工的关系,确保管理制度科学严密,符合航空仪表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 强化对定额管理的评价与分析 。建立科学的定额水平统计分析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评价和分析,全面掌握生产计划、工段、工组、职工实际的定额水平,找出影响定额管理的因素,进一步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管理水平,提高劳动效率。定额管理工作绝不仅仅是定额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事,而是全体职工共同的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贯彻执行、考核、修订完善都要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取得大家的支持,促使定额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正如德鲁克所说:“组织的目的,就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20世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生产设备;21世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人。管理是社会机构的器官,变乌合之众为组织,化人们努力为绩效,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强调开放的文化,形成一种管理的内力,完善和提升绩效管理加快整个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作者单位: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融入企业管理系统的途径 摘要: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本文结合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就企业深化反腐倡廉工作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教育机制;反腐倡廉;企业管理 一、构建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 形成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就要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始终保持一个有影响度的反腐倡廉宣传声势。 (1)、内容上突出主题。以科学发展、企业和谐为中心,加强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廉洁勤政教育。利用廉政党课、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让党员、干部能够和风细雨地经常听到反腐倡廉的声音,增强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面向广大党员,而重点对象是党员领导人员和关键、敏感岗位的党员。要以定期上课的形式,针对性地对一些重要岗位的党员进行廉洁勤政的专题培训,重点开展对新任领导干部廉政专题教育,对重点岗位人员的集中纪律教育。 (2)、形式上更加灵活。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更有吸引力,更具震撼力。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先进典型开展正面教育。综合运用社会上的案件通报、案例剖析、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利用干部会议场合,进行五分钟的现象点评、个别提示、侧面提醒,发挥上级“点”的作用。纪委在处理信访、干部考察中所反映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及干部容易犯错的环节和时间,采取个别谈话、上岗前廉政教育等措施,帮助干部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增强干部内在的约束力和教育的有效性。 (3)、载体上更加丰富。进一步拓宽教育的覆盖面,让勤廉理念深入员工。把党风廉政教育同建设和谐企业文化,营造健康向上、廉洁从业、“廉荣贪耻”的企业廉政文化氛围结合起来。广泛依靠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勤廉文化活动。利用集团互联网, 将党员、干部学党章、学法律的体会在网上学习栏目上登载, 共同探讨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促进互动交流,入耳入脑。以勤廉文化为重点,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筑防线,在行动上廉洁自律。 二、形成反腐倡廉教育企业特色 近年来,企业按照反腐倡廉的要求,在制度建设上,贯彻执行党风廉政的工作机制。主要有: 1、礼品登记上缴制度。 2、“三必谈”谈话制度。 3、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 4、廉洁自律情况自查报告制度。 5、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6、中层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制度。 这些机制的运行,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加强了对干部廉政勤政的监督,规范领导人员的从政行为。按照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的明确要求,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央统一要求又具有企业特色的制度体系。 ⑴、建立“三重一大”集体议事制度。以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重点,把廉洁从业要求寓于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中,实行对事权、财权、物权、人权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用权行为的约束,突出对权力规范运作的监督制衡。对于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问题,坚持集体研究讨论,避免与防止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确保重大决策不失误、重要人事任免不偏袒、重要项目安排无疏漏、大额度资金使用无风险;完善资本运营、项目投资决策程序以及产品销售、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等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重大投资管理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环节,制定集体决策操作规程,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细化管理规定 ,着力做到职权、事权明确,并按照制度流程操作。 ⑵、完善廉洁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结合《国企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定》与企业自身工作实际,建立简明、清晰、便于记忆、针对性强,又便于操作的“管理人员职业诚信操守”。“管理人员职业诚信操守”内容包括管理人员廉洁承诺、职务消费、业务招待费使用及管理、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同时把执行“管理人员职业诚信操守”作为考察、考核、奖惩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内容,列入班子民主生活会必须对照检查的重要议题。还要把“管理人员职业诚信操守”的主要内容纳入《员工职业行为规范》之中,就“违反“管理人员职业诚信操守”的行为” 单列一节。对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各种行为,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责任追究。 ⑶、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优势。企业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建,宣传部门主管,纪委组织协调,工会发挥优势,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企业勤廉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勤廉文化建设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培育“廉洁从业、诚信守法、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的理念,营造反腐倡廉的氛围和环境,促进和保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反腐倡廉教育的高度,提高企业勤廉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制度建设,扩展廉洁文化成果,形成勤廉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新时期企业完善企业管理系统的有益探索 摘要:新时期,经济市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过程中,我国企业更是需要创新思想,强化企业管理力度,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以应对来自国内外企业竞争的危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在经济市场站稳脚跟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企业管理系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企业管理系统的策略,以供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管理系统;完善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企业希望不断发展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先进技术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从而有效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水平,规范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企业管理系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构建了管理系统,并发挥着管理系统的优势,提高了企业管理质量与效率。但是,一些企业管理依然会受到传统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的影响,制约着管理系统作用的全面发挥,从而未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1.1 企业构建管理系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经营发展活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统一规划,并实施适宜管理手段才能够完成的。但是,一些企业在构建管理系统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足、盲目管理的问题,比喻流程过于繁复或条块分割等,从而导致企业管理系统的构建与企业实际相脱离,无实际应用意义,甚至管理风险增大,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1.2 管理系统是需要相关安全软件与功能软件相配合,才能提高管理系统应用的效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企业更是需要不断强化软件功能研究,以保证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但是,部分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系统软件构件管理系统,而未考虑软件的适应性,对安全软件的应用效率也不理想,导致系统维护较难,容易出现系统漏洞,增加管理系统运行风险。同时,不适宜的管理系统也将严重制约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1.3 企业管理人员是保证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管理系统优势的有效发挥。然而,一些企业并未意识到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没有在管理制度中增加适宜的人员培训制度,从而导致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信息素质、法律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难以协调工作,不利于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创新,也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2 新时期完善企业管理系统的策略 新时期,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促使世界经济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我国企业不仅要应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国外企业的市场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企业管理手段将是一条关键的途径。所以,企业管理人员提出构建企业管理系统,并提高企业全员对管理系统的认识与重视,以便合理运用管理系统,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质量的目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管理基础。 2.1 企业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手段,同时也是企业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企业的业务流程直接关系到管理系统各项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提高重视,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良好而科学的业务流程能够有效地提高业务完成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企业在完善管理系统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科学的重组,尤其是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业务更是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重新分析与思考,设计出科学的业务流程,做好部门工作人员的认识工作,并在实践运作中不断改革,降低业务流程改进的风险,以便达到优化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目的,为管理系统的完善奠定基础。 2.2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项目开发和运营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规模扩大、发展生产经营的目的。因此,项目的管理也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内容之一。企业构建、完善管理系统过程中,对项目的管理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如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即是将整体的项目分解成为小项目,这些小项目多是以分级树形结构为主,由简单到复杂,由粗分到细化,从而达到便于管理的目的),制定详细、动态的项目计划,并在不断执行计划过程中,来实现对项目的管理。企业管理系统下的项目计划,最大的特点即是它具有动态性,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改进与调整的,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项目计划的关键点做标记,以便保证项目目标不会出现偏差,同时,管理人员利用管理系统相关操作功能,优化项目管理,确保项目优质、高效完成或营运。 2.3 任何系统的开发,都需要有一定的硬件与软件支持,企业管理系统也不例外。因此,在企业完善管理系统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进行优化与创新。尤其是功能软件与防御软件更是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以便保证管理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提高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目前,较为常用的系统防御软件多为金山、瑞星、Symantec等杀毒软件,这些软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但是,对于一些系统本身的漏洞,则起不到修复功能。所以,企业需要在管理系统运用用户验证技术、漏洞检测与修复技术等,降低管理系统运行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安全性。 2.4 在管理系统得到企业决策层的充分认可与支持基础上,企业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制度,尤其是人才培养与激励制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运用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在明确经营管理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将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培养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管理技能训练以及信息能力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实现管理人员思想理念、愿景与能力的统一、协作与胜任,从而规范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方法,积极开发更有效的系统软件,消除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不断完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3 完善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作意义 企业运用管理系统进行各项工作的管理,不仅达到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根据调查显示,企业运用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库存投资,库存周转率提高5倍;制造成本降低12%;停工待料减少60%;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切入点,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数字技术等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将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发挥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势,促使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管理中,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缓解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试论企业管理系统化和情势控制 摘 要:企业管理内容丰富,已构成一个大系统,包括管理基点、境界、定位、原则、准则、心态、需求、行为,都需要加以规范。作为管理者还需具备辨别是非能力、控制情势能力和平衡协调能力。 关键词:管理系统化 内涵与要求 情势与控制 一、管理系统化的内涵与要求 企业管理内容丰富,已构成一个大系统,包括管理基点、境界、定位、原则、准则、心态、需求、行为八个方面。 一个基点。管理应以“人性管理”为基点,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人性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满足、尊重、肯定、实现人生价值。 两种境界。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舍,一种是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曾经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老板让手下的一个老木匠建造最后一栋房子。老木匠想:反正是最后一栋了,随便应付下吧。房子建好后,老板对他说,你为我工作了这么多年,这栋房子就送给你吧,老木匠后悔莫及。所以,懂得舍与得,人生的运气就不会太差。 三层定位。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要有不同要求:高层管理者要求通才,有事业心;中层管理者要求专才,有进取心;基层管理者要求干才,有责任心。 掌握三层定位要避开三个盲区:茫—迷茫:无目标、无方向、无思想、无梦想;盲—眼瞎耳聋:不看,不听,自我封闭;忙—“心”忙:过于忙,心就会停止跳动。 四化原则。标准化,把重要事项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书面化,将标准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通过书面形式形成模板,便于记忆和沟通;透明化,形成各子公司、各部门、各层次员工充分透明的制度体系和文化体系;简单化,把复杂事务和管理制度流程简单化,便于培训和操作。 五位准则。定位:管理者既要明确和摆正自己的位置,又要努力发挥个人专长,创造更多的价值。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做人、做事都要做到位,杜绝形式主义,每一次都要做好。补位:强调团队作战能力,而不是个人。若在团队中发现领导、同事或者下属的不足,要主动提醒或者配合,把事情做好。越位:强调两层管理:越位检查而不是指示;越位汇报而不是请示。换位: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他人。要学会包容和理解,退一步海阔天空。 六种心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开放的心态:思想开放,心胸开放。正向的心态:做正确的事,做好事、做善事。正直的心态: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公司规定去做的必须要做,公司没有规定的尽管大胆去做。公平的心态:持平常心,做自在人。感恩的心态:感恩对你一生最重要的两个人:爱你的人和你的领导。对别人傲慢就是贬低自己。 七种人性需求。充分信任:信任既是一种感觉又是一种情感,更是对人的肯定。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交流需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没有尊重就没有包容。给予机会:成大事者,都是机会加能力,有了机会又有能力事业定能成功。懂得授权:授权不是放权,授权要进行监督。只有授权才能做出成绩。学会关怀:关怀是一种爱,也是一种美,关怀是对人的最高荣誉。实现公平:对管理者而言,公开、公平、公正三者之中,公平最重要,只有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下属才能形成有效指导。有效激励:激励是爱护下属、满足下属,有了激励,才有希望。 八大行为。一是认同文化:文化是思想的源泉,文化是发展的根本。二是充满激情:激情是做事的动力,有激情才能有发展。三是善于思考:人的成功85%靠智慧,15%靠技术和能力。四是以身作则:你想让下属怎么做,就必须先做给下属看,下属才会信服你,尊重你。五是计划明确:没有计划的行为是盲目的,没有行动的计划是无效的,一个好的计划是做事成功的一半。六是行动迅速:一个方案定下来即使是错的也要立刻执行,在执行中改进。在今天,时间是最大的成本,绝不能拖延。七是检查督导:在吩咐下属去做一件事后,必须要跟踪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结果的快速形成。八是激励下属:一流的激励出一流的成绩,同时,激励需要经常化。 二、管理者应具备辨别是非、控制情势、平衡协调能力 作为管理者,对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其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平衡情势的能力和平衡协调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保障作正确的事,控制情势的能力可以避免工作失去理性而导致失误,平衡协调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优势,把工作做的更好。 1.要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企业生产和生活中,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单从表面上看,有时并没有严格的明显分别,“是”有时隐藏在“非”中,“非”有时也似“非”而“是”;“对”有时与“错”交织,“错”有时也含有“对”的因素。有人为了作恶有时表面行善,有些善举一时也许不为人所知。种种类似的问题,在周围的生活中,都是经常存在着的。但是,无论表象多么华美,只要善于洞察事物的内在本质,就会尽可能避免被假象迷惑,尽可能多地辨别出是非、对错和善恶的区别,从而在对矛盾的判断中作出正确地抉择。作为企业干部,应该有这个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大家做正确的事,才能把正确的事做好。 2.要提升控制情势的能力。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面临着一个控制自我、控制情势的问题。管不好自己是废物,控制不住局面是庸才。一个人能控制住的自己情绪,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和自己周围方方面面的关系,就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良好的情商;一个人要控制住工作的局面,不使局面失控,就要学会把握全局、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控制与反控制中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和和谐的平衡点。企业干部,一言一行都事关自身形象,所以必须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工作局面,只有避免情势失控现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完善的人,对企业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3.要提升平衡协调的能力。平衡协调也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哲学概念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中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既包括由先进知识和技能武装的人,也包括掌握了先进技能的人。协调工作的前提是尊重人,尊重主导协调工作方向的人。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不厌其烦的说明情况,阐明事由。在协调进程中,力求以理服人,尽可能地让事实说话,用数据论证观点。协调工作的内功在平时,立足平时的交往和做人、做事,认真做好日常协调,关键时刻才能无往而不胜。准备充分是做好协调工作的基础。对要协调的问题,提前深思熟虑做好预案,有备协调,才能避免盲目。协调切忌高高在上、旁若无人,或者看不起他人,藐视协调各方,否则即使准备多日的协调也会付之东流。协调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会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但只要开动脑筋,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园林景观端景设计探究 一、城市园林景观端景设计的意义 第一,端景设计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上能发挥作用。近两年来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已经让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深受空气污染之苦,增加绿地建设面积,积极构建绿色城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心声。园林景观端景设计中使用的大量绿色植物,可以高效吸附散布在城市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及灰尘,通过表面绒毛将细小灰尘牢牢粘附在其叶片上,等到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流落大地变成土壤,通过绿色植物这种吸附作用,空气中浮游灰尘的含量大量减少,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第二,城市园林景观端景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噪声。园林景观端景设计中所用到的绿色植物带能够有效阻挡声波的传递,起到一种抵消作用,使得城市中轰鸣的机器声、汽车鸣笛声分贝减少,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相对安宁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第三,城市园林景观端景具有得天独厚的观赏性与娱乐性。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往往节奏快、压力大,闲暇时间相对较少,城市居民比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更加渴望通过亲近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来缓解疲劳。园林景观端景则为这类群体提供了一抹自然之绿,人们在欣赏景观的同时,紧张的心情也得以放松。此外,马路旁景观端景的设置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从一定层面上能够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第四,就城市现代化水平而言,园林景观端景设计还可以显著增加城市的格调,作为城市的一张时尚名片,其设计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审美与价值取向,这为城市招商引资、提供了软实力上的保证,优雅、大气的城市更加容易获得投资商的青睐。 二、当前园林景观端景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早期园林景观端景规划阶段,相当一部分城市由于在建设周期上的限制,其自身并没有丰富的园林规划设计经验可以借鉴,在先天条件不足的环境下,规划设计者只将园林景观设计看作是整个城市景观中“锦上添花”的装饰品,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其不可或缺的主体作用,这样就造成设计者忽视了园林自身所具有的强大生态效应,没有将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与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只是单纯从其美学角度进行考虑。众所周知,城市园林中主要是以植物作为核心的,植物要生长除了依赖气候因素外,对土壤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有的管理者只注重园林景观对于市民的视觉冲击作用,并不考察分析园区的土质,这种不顺应自然规律的片面做法,不仅仅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会造成有限的环境资源过度挥霍。随着生态化意识的增强,很多负责规划城市的地方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园林景观端景对整个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城市景观,这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的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景观设计的建设阶段,在规划实施的后期尚被忽视,出现监管不到位、后续资金供给不到位、后期缺乏专业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在生态学领域,学者纷纷将保证物种的多样性作为生态系统可以健康运作的标准,在他们看来,保证物种多样性最为核心的价值便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生活在一定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可以在和谐的状态下生存下去。设计者基于生态多样性考虑,在进行园林景观端景规划的过程中,要实现其长久、稳定服务社会的目的,必须重点考虑到生活在园林内部植物多样性的问题,包括树种的多样性和地被植物多样性,同时必须要对生活在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全面把握,保持整个园林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设计者尤其要杜绝在园林中不加思考地布置上百种植物,一旦没有把握好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为整个园林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致命的灾难。 三、园林景观端景设计对策 一个城市园林景观端景设计要想达到高的标准,就必须全面遵循城市自身的生态条件。首先,生活在城市园林景观绿色端景中的各种植物要能够存活下来,就需要与城市的气候、土壤相互适应,才可以良好成长,一旦植物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整个园区的设计就成了一张白纸,前期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其次,城市管理者构建园林的初衷是进一步提升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只有全面考察一个城市的环境,有针对性地秉承正确的设计目标进行园林设计,才能确保城市的生态环境因为有了园林的参与显得更加优美,而不是受到进一步的破坏。此外,将管理纳入到前期的设计布局中,而不是单纯注重虎头蛇尾的前期建设。设计者进行前期设计时,必须遵循景物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有效统一,管理者必须严密监测引入植被对环境的影响,做到登记在案。不同城市由于历史背景、地理特征、气候元素的差异,其本身有着十分鲜明特点,城市建设园林景观端景为城市贴上一张别具一格的文化名片,从而为城市能够在诸多同级城市中脱颖而出。受到本市市民认可的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带来巨大的优势,这也是园林能够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管理者重视的一项重要原因。因此,相关人员进行园林景观端景设计布局的时候,不仅仅要在技术层面上确保园林设计做到科学规划,而且应全面地考察本地的历史,结合本市别致的人文特色确定出符合城市发展的园林主题,为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做出重要贡献。城市建设过程中用地面积是一种稀缺资源。尽管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对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然而城市用地依然是“寸土寸金”,需要设计者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进行立体化设计,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作用。如设计者在进行植物布局选择的时候,需要将灌木、植物、地表植被进行全面的协调、纵横思考、统筹规划,这样才可以在统一规划面积中,带来更大的绿化效应,提高园林环境效益。 作者:陈蓉单位:江苏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视觉元素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一、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组成视觉艺术品的根本要素是点、线、面。它是任何形态的前提,任何造型的根源。外界一切的物体均脱离不了点、线、面,一切的形态也能够归结于点、线、面。而它的组成机理是将上述基本要素依据形式美的原则展开创造性的组合。视觉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便是要将点、线、面等概念性的根本元素物化,转换成详细的园林设计元素。城市中景观空间能够分成点状、线状和面状空间。点状空间主要有交通岛绿化,街头绿地、公园等组成。线形空间大多有滨水带、道路和防护林带等组成。面状空间主要有居住区、厂区、风景区等组成。因为每一种空间类型植物景观都含有非常高的应用率和非常强的功效性,让其在更改环境、愉悦身心、调节生活等角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城市将来的发展建设期间,具备很高价值、极强可达性的植物景观空间会逐渐得到大家的欢迎。 (一)点的运用 点在视觉要素中非常最根本的元素,它是图形图像最根本的组成成分,也是图像中特别细小的部分。现代景观设计中,植被、亭塔、台凳汀步、灯光、水池、雕塑等有一定位置的。形状不巨大的要素,都能够看作物化了的点。功能性点具备非常实用的景观功能,装饰性点只是为了满足视觉形式的需要,部分是当作一种视觉信息传达的信号。绿色植物也能够当作点来对待,它是景观设计中非常特别的一个成分,它起着功能性和装饰性的作用,它的设计能分为孤植、群植、丛植、片植等,普及任何景观的每个部分。当作点景的景观小品参考点的聚积性和其焦点的特点,能在十字路口中部,在绿地和景观建筑的一部分,在道路轴线的开始、终端,或在广场正中间等,作为观众目光的吸引点。点还能够有对称、对比重复、渐变、虚实等几种运用模式,点因为其形非常细小,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能够和线、面、体等几种元素结合。搭配偶尔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有凳子作用的路灯和隐藏在地下的地灯便是一个虚实变化。 (二)线的运用 视觉中的线,是由很多的点沿着一个方向,紧凑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的,便是线是点的运动轨迹。线的特征一般是具备长度和方向,它的外形有粗细、轻重、直接、转折、顿挫等不一样的变化。还有,线可以给人以力量、速度、连续、移动、弹力等视觉效果。“线条可以生成一种视觉上的冲突,还是是视觉艺术中每个因素之间非常关键的沟通方法。”线条可以导致一种视觉对话和视觉上的注重。虽然有它的独立性,然而线条也可以分割它所在的块面,既可以出现和谐,又可以出现紧张。不一样的线条导致审美感受一定不一样。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一定长度和方向的小路、长廊、栏杆、路灯、驳岸、曲桥等都可当作线的元素。直线,它具有坚强、刚毅和气魄,一般用在主题比较严肃,具有明显主题的规律式园林景观中,像纪念性公园、各种人民公园和城市中心公园等。线的造型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是非常常见的,其一般包括线的粗细混搭、线的交错、实虚处理、线的直曲对比、线群与线面、线的方向和动势等。 (三)面的运用 对于面元素,园林景观视觉设计中大家既能把视觉层次放到平面,同时还能上升到三维的立体空间里面,会面做成倾斜和垂直的处理,并运用平行、相交、切割等地方变化模式获得面元素的灵活设计变化,让它在每种几何图形、色彩组合、多次强调的变化中显现,与大自然的恰当融合。大面积的面元素园林景观设计大家当选用点、线、面相结合、相促进的模式,进而达到预想的设计目标。 二、别的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形体的应用 形体是面在三维空间中的活动,当不一样的面在不一样的方向,并在边沿的地方连在一起就构成形体。假山、雕塑、装置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为形体,做园林景观设计时,它能够打破面的单一,另外它也能够与平面上的图形对应、协调,或者生成视觉的热点,让景观生成非常舒适的视觉体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形体还当涵盖半立体,像浮雕等。 (二)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视觉要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要素,即便不在园林设计中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色彩给大家带来的形象性均非常大,在生活中是不能够缺少颜色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给人带来各种各样感觉均可以生成很强的形态感情,是个性设计起作用的前提。像红、橙、黄等暖色系给大家以温暖、热闹的触觉,蓝、蓝绿、白色等冷色系给大家以冰凉、冷清感,紫与绿为中性色,对欣赏者不会出现疲劳感,反而红色非常具有注目性,运用太多促使人产生疲劳。暖色给人的感觉比较亲近,而冷色给人的感觉是疏远,一个色相,高纯度就近前,低纯度的就退远。结语经过上述研究大家能够发现视觉元素在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它们所具备的视觉效应是不能够忽视的,它们的有效组合与运用将具备很好的视觉信息传达的性能和效果,一旦大家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忽略这些视觉要素,进而这个景观设计将会是非常失败的。在现在这样一个西方景观和中国园林景观还没有真正结合的关键转折时候,国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但要继承前人的“师法自然”造景理念外,还要奉行“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原则,仔细的学习和模仿发达国家的景观设计经验与成果,参考现在视觉元素与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和实践,摸索出一条既适合中国一般造园思想又具有优良国际景观设计思想的景观发展的道路。 作者:李佳明单位:大连市风景园林处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园林景观的家园意象设计 1家园意象设计的重要性 住区园林实质上是一种居民户外生活的场所,是居住活动从基本居住单元向外延伸的空间,属于部分人共享的相对私密、开发程度较低的公共生活空间类型。这种功能决定了住区园林的基本特征有私密性和开放性两方面的要求,即需要同时给予处于此种空间环境中的居民自我认同和场所认同。环境提供的信息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居民会自发地收集来自环境的信息,并判断是否满足自己对家园的需要。住区园林对于人们心中家园愿景的满足,一般来自感知景观的物质形态是否含有家园意象。家园意象有关于审美价值判断、生活方式、社会分工等一系列社会文化方面的要求与暗示,能够让居民辨认出符合自身理想家园愿景的景观特征,认同其承载的社会文化观念并认同自我,进而规范自身在住区场所中的行为。 2住区园林景观的家园意象设计原理 居民一般是通过辨认住区园林的景观营造形式来感知住区园林传达的家园愿景,因而住区园林景观形式是居民追求理想家园具象的、可触的表现符号。 2.1景观是信息传递的符号 景观的表现符号即景观的形式,是人体通过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景观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形状、色彩、体量、肌理等,这些基本信息可以通过人体的视觉观察直接传达。景观的实意符号即景观的内容,则揭示了景观更深层的含义,包括审美价值、使用功能、社会学背景等。居民从感知景观表现符号来获取景观实意信息,因此,景观的形式需要服从景观的内容,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高度统一,才能搭建信息通畅传递的基础。 2.2住区园林景观的实意信息 住区园林是居民生活活动从私密的居住空间向户外扩展的第一级起点,也是最便捷的公共生活场所之一,除满足居民基本的户外活动需求外,还应满足人多层次的心理体验,反映居民情感的需求。因此,住区园林景观的实意信息是人向往理想家园的愿景,景观的形式是家园情感的对象化后的产物。景观成为情感对象化的形式,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居民的审美过程即是景观实意信息传递的实现。 2.3国内居民的审美习惯 国人的审美观念深受儒、释、道文化影响,表现在比德思想、道法自然、形外之意3个方面。中国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喜欢将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相联成一,实现物我交融。以园林意境为例,其定义是指对身处在园林空间的游憩者被所在空间场所和物质景观引发情绪上的反应和联想的产生,进而与自身的生活体验或处境对比,产生的思想共鸣。它是一种由空间体验及观景而产生的精神体验和思索。这种精神体验和思索有时候是简明了然的,有时候则是复杂而难以言表的,是一种情绪、联想、对过去生活体验的回忆怀念、甚至是某种期望和欲求等复杂因素的综合。意境审美是中国人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 2.4意象取材决定意境审美 “意象”一说大约成形在汉魏六朝,与刘勰、陆机等文论家对情物关系的阐释有关。意象可被定义为富含主体情感投射并具有物质形态的客体。因定义中有主观认定,那么即使可以被称为意象的事物涉及范围极广,但能够得到现代住区居民认同的家园意象必须具有大众性、典型性和文化传承性: (1)大众性,即必须是具有某种普遍性和正面价值观的情感。因为住区园林的使用对象通常并非是个体而是大众,出于个人偶然经验的特殊情感往往不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设计者应当在大众的视野角度去体会、领悟当下时代中国人的家园愿景需求和情感传达倾向。 (2)典型性,即客体形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在居住生活中有高识别度和较强代表性。 (3)文化传承性,即在民族发展历史里代代相传并保留下来,且仍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够承载当前的社会文化内容。…“意境”是唐代美学家在“意象”基础上提出的美学范畴,并逐渐成为历代诗学审美追求的目标。意境的生成往往由多个意象的契合叠加而成,即“意象”是激发人到达“意境”审美状态的基本因子,“意象”可触,“意境”才可感。 2.5从诗学意象到家园意象 溯源意象,就是一条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脉络。诗学意象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情景交融、借以抒怀的特点与家园意象想要实现的居民审美心理高度吻合。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佳作,诗学意象丰富并大量出现描写人居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依旧能让人产生理想家园的审美体验。这样的诗学意象符合大众性、典型性和文化传承性特征,能够作为现代住区园林设计中家园意象的使用。从唐诗中寻找到这样的家园意象,再转化塑造为园林景观的物质形式,即是景观设计中一种有价值的审美客体营造手法,实现了现代居民的家园愿景情感的传达,可供现代住区园林景观建设的参考、借鉴和使用。 3基于白居易诗歌中可用于住区景观设计的家园意象 3.1基于白居易诗歌的原因 唐代文人常以山水人居入诗,对自然风貌和人居景象的鉴赏普遍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许多著名文人不仅参与公共景观的开发和美化,而且还动手建造自家宅院。这方面的集大成者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园林造景观,诗人白居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员。他的园林观不仅融入儒、道的哲理,还注进了佛家的禅理,参悟了禅理与园居生活的契合。白居易曾先后主持经营四处私宅:洛阳履道坊宅院、庐山草堂、长安新昌坊宅园和渭水之滨的别墅园。因而以白居易的诗歌作例,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3.2白居易诗歌中适用的家园意象归类和剖析 根据《白居易全集》卷五至卷八闲适诗部分反映人居生活的作品,其反复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意象如附表所示。从附表诗歌中提取的家园意象的归类,基本可见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代社会中上层人居生活的侧影。受农耕文化和文人风骨的影响,既有亲近土地的建造生养,如家畜、筑池、柴荆;又有追求雅致的情趣逸兴,如观竹、弹琴、饮酒。而将这些单个意象实体具体应用在住区园林设计上,从分析成功作品及实践经验积累出发,其应用形式大约分为3种方式或途径: (1)直接的复制和套用,例如植物配置以竹为主、水景池塘的营造等; (2)把意象素材转化为艺术形态从而间接应用于设计,例如公共艺术雕塑、匾额和对联题咏、书法碑刻景墙等做法; (3)把合适的意象运用于整体园林布局以及空间处理之中,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思想文化运用,对设计者和使用者都有较高要求,稍稍处理不当或不到位就可能难以实现思想传达。 4结语 现代住区园林景观的实意信息是人向往理想家园的愿景,此种景观的形式应当是居民家园情感的对象化后的产物。景观成为情感对象化的形式,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居民的审美过程便是景观实意信息传递的实现。中国人一般的审美方式是由“象”生“境”,因而从研究国人审美习惯入手,探寻最佳的设计方式——意象设计,其展现出人性…化的研究方法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文章是基于唐诗提炼家园意象实体作为国内现代住区园林景观意象设计的思路,以期为国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意象设计结合了风景园林美学理论和风景园林学空间与形态营造理论,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应用范围,值得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构建完整的意象设计理论体系。 作者:李寒严力蛟单位: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现代工程木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1现代工程木特点 1.1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优质的大断面原生木材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无法满足建筑需求。工程木不受天然木材尺寸限制,能够被制成满足建筑和结构要求的各种尺寸的构件。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它可以突破原木截面形状的限制,根据设计师们奇特构想生产出形状自由的结构构件。特别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工程木结构更是发挥出巨大作用。随着设计计算水平的发展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新颖复杂的结构都可以通过工程木实现,这不仅保持了木结构的天然特性,也充分体现了建筑结构之美。工程木生产过程中可以剔除木材中木节、裂缝等缺陷,从而提高材料强度,也能根据构件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级配,量材使用,将不同等级的木材用于构件不同的应力部位,以达到提高木材的使用率和劣材优用的目的。 1.2良好的耐火性能和防腐性能 通过对胶合木结构进行的燃烧试验表明:其碳化速度约为0.6mm/min~0.8mm/min,且随着碳化层厚度的增加,碳化速度减小。胶合木在250℃着火,但在800℃时,断面仍保留有75%未碳化,保持支撑载荷的能力,其耐火极限反而高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对生命和财产是安全的。防腐性能是木结构能否耐久使用的一项重要指标,传统的木结构由于原生木材防腐性能较差,使用年限较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工程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层板进行先期的防腐处理,再进行胶合,使得成品的木构件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从而提高了现代工程木结构的耐久性。 2工程木园林景观应用概况 现代工程木由于其诸多优点,往往可以设计加工出各种优美形态的结构造型,因而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2.1国外工程概况 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的巨型木构屋盖,是一个由10个方形“巨伞”组成的巨大空间屋盖体系,属于编织木网壳结构。每个方形“巨伞”由四个双曲面(由胶合木做成的肋壳)组成,固定在4个悬臂梁上。壳面是一个双向反弯曲面,它把荷载传递到四边的边缘梁和中间的钢构架上,起到壳的抗弯性能,悬臂梁承受最远端梁传来的集中力和壳面本身传来的均布力。支撑塔柱由四根柱子和三角形木构架组成,它把水平和竖向荷载传递给基础。荷兰里森的胶合木景观—“交叉的十指”,高8.5米,长11米,由10根木构件交错相连,造型就像十指交叉相握。该景观结构体系是一个巨型门架,大尺寸的胶合木构件截面保证了该结构体系有足够的刚度,弧线形设计带来了艺术的美感(图2)。挪威的Aurland观景台,坐落于Aurlandfjord半山腰上,主体采用胶合木结构。该工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座断桥,下折的部分好似一座桥面向下折断一样,同时在结构上起到了对水平面的支撑作用。伦敦Bedford广场的2008夏季凉亭,该工程是由数百块层压薄木板拼接而成的旋转亭子,给人的感觉就像流动的波浪。 2.2国内工程概况 近年来,在国外工程木技术的基础上,国内尤其在胶合木领域发展较快,不仅自己生产而且建成了一批胶合木园林景观型建筑和桥梁。2008年在成都建成的欢乐谷主题公园,大门采用胶合木拱形结构,胶合木拱排列成门廊,上面覆盖玻璃顶,气势恢弘,充分显示了木结构的优美形态。2010上海世博会挪威馆,主体结构由15棵胶合木“参天大树”组成。这些“大树”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浓缩了挪威丰富的自然景观,而大树的外形也犹如中国的“木”字,使人体验自然的和谐交融。该结构体系属于树形结构,每个树形支撑由柱和柱上分枝组成。荷载由上到下传递到各分枝,由节点汇聚传递到柱,最终传向基础。2012年建成的苏州胥江胥虹人行景观桥,属于桁架木结构拱桥,全长120米,单跨跨度75.7米,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木结构人行桥。两侧桥墩为高强混凝土桩基,桥体上部为装配式胶合木桁架拱结构。桥面呈喇叭口状,桥头位置宽12米左右,拱顶最窄为6米,桥体胶合木拱的断面高度达到1.2米,宛如一道彩虹横跨在胥江上,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观。位于南京钟山风景区的“树之园”森林摩尔商业街区2013年底完工,整个建筑一改常规方盒型建筑形态,项目由9栋单体建筑组成,如同九座“树墩”,各建筑之间空中连廊相接,整体下沉庭院,各单体建筑表皮采用胶合木树形结构围合,给人一种漫步森林的感觉。东南大学在原方案基础上进行了方案深化和施工图设计,将胶合木树形结构分为三维和二维两大类,每一类又根据树枝组合形式分成多种树形,总共采用了近700棵形态多变、造型奇特的树形结构。南京工业大学在进行结构施工图设计时采用了大型植筋节点技术和空心胶合木设计技术,从结构稳定、防火、防腐性能等多方面保证了树形结构的顺利建成。 3工程木园林景观结构形式 综合上述国内外工程木景观概况,可以发现工程木在园林景观中采用了多种结构形式,如门架结构、悬挑结构、网架结构、拱结构和树形结构等,如下表。除了上述结构,也有一些各种结构的综合运用,将各种曲线、直线、板状、片状造型组合起来,产生了别样的形态和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4园林景观工程木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的现代工程木研究已经在许多科研机构、高校和与企业开展起来,研究的成果也已大量运用到园林景观和各种建筑中。针对目前国内速生木材力学性能、耐久性欠佳,不能用于结构材的现实,许多部门都在进行材性改良研究,从而大大提高传统速生材的各种力学和耐久性指标,研究成果将为国内各种速生木材带来高附加值,也会减少目前结构材只能依靠进口的局面。相比于钢材、钢筋混凝土,木材的强度较低,因此一些大跨度、高负荷的结构不易用传统木结构实现,但是通过现代工程木通过在层板中嵌入各种纤维材料、钢筋等方法,增强其强度、刚度、延性,从而大大提高木结构的应用范围。传统的木结构连接采用榫卯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会受到各种限制,而且单纯的榫卯连接在很多时候也不能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现代木结构通过螺栓、钢垫板、齿板、植筋连接等方式可以充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并将钢材和木材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充分展示和发挥两者的优点。但是相对其他结构的节点连接,由于木材的非匀质性,其连接终究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更需要进行精细、巧妙的设计来保证结构的安全。结构形态是当今设计界的研究热点,这方面的研究将借助于建筑学和结构分析理论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木结构的形态特点,研究成果将使木结构突破传统的造型形式,从而大大丰富各种园林景观造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代工程木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加工、耐久、防火性能等特点,因此可以研发出各种具有优美结构形态、良好力学性能、可系列化、工业化生产的木构景观构架,并与适应各地气候特征、富含视觉美感的多样化植物群落进行有机融合。当然工程木也存在着强度、刚度、弹性模量相对较低,均质性、耐久性不突出的缺点,因此在工程应用中更应将材性改良、强度增强、节点连接等集成技术综合运用到木结构中来,为建设新时代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奠定基础。 作者:路奎程小武刘伟庆陆伟东张俊郝建楠单位:南京市园林工程管理处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1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辽宁本溪F地块新中式园林意境的分析 1.1主入口印象 主入口与文化路交接,该处设置一个新现代的大门入口,传统的山墙结合现代的双重架构屋脊,厚重且不失轻巧,如坚强的门神守护着一生的主人。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本入口也不例外,考虑到主入口为消防车及居民的出入,大门空间尽量做到三段式,平时消防车道门关闭,居民出入单独设置刷卡小门,做到人车分流,靠右设置的值班室宽大而视线通透。入口两侧柱采取大红砖装饰,意喻大红春联,构成现代的喜庆春联,不写字而挂景观壁灯,趣味而不失严谨。(图1)该入口处的设计展现了一层隐性的意图,院内的景观若隐若现。 1.2新中式景观空间中的丑、透、漏的一点意境诠释 园林中置放的太湖石讲究的是“皱、透、漏、瘦、丑”,但那毕竟功夫在一太湖石而已,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皱、透、漏、瘦、丑”在这里表达的意境又是一番风味,中庭东部空间,展示了它非同一般的效果。自然太湖石摆设、三个形态各异的印章狮、灵动通透的石灯笼,大小错落的景墙跌水,构成景观空间上的高低错落,大小不一,太湖石的立、景墙跌水的横,石灯笼的墩,让人不由联想这几种元素的糅合成了老中式园林中太湖石讲究的“皱、透、漏、瘦、丑”,只不过这些特征在景观空间中有机的布置设计,显得是那么丰富多彩,有山有水有光,再加上四周绿化的郁郁葱葱、感官上在这里休闲放松,不由闲庭信步,依然能感受到自然的召唤,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一切景观空间就活了,散发着浓郁的自然味道。 1.3新中式的借景框景味道 借景是指把周围的佳景组织到观赏视线中,使园林空间扩大,层次增加。借的方法有远借、近借、邻借、仰借、俯借。借的对象有山水、建筑、日月、雨雪,飞禽走兽、风声虫鸣等。在本溪观山悦F地块,因中庭面积小,空间局促,所以设计时采取了借景框景的手法来实现空间的不足,使得整个中庭小中见大,空间含蓄且变化丰富。现代简洁的木亭倚靠圆框,借嫣红紫叶,通透的圆框似一副诗意的画凝固在了白墙上,简洁的景墙去掉了繁琐的装饰,一切显得那么朴实那么具有韵味。景墙上大宽景配以六个小竖景,多趣且各景各不同。 1.4新中式多重时间的意境设计 古人在季节景观多有描述:春如宋诗人陆游【临安春雨初】: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如温庭筠的【题望苑驿】: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夏如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秋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冬如唐杜甫【冬至】: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又如南朝谢灵运【岁暮】: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这些诗意的景观描述正是古人所体验的季节性景观意境。在本溪观山悦F地块,新中式景观表达的意境也不仅仅停留春夏季节绿的一方面,同时也展示了秋红冬白的景观意境方面。春来百花争春,夏来绿衣醉人眼,秋来红叶满庭纷飞,冬来风动雪飘零。或观春万红千紫,或庭院白雪皑皑,在时间交错的庭院空间里,木平台清扫一新,或雪地玩耍,或平台伸展活动筋骨,领略不同时节的景观,体验不同的空间意境,自是一番富有情调的新中式景观风味。 1.5新中式景观地形的意境设计 一个良好的景观地形是构建小区景观的视线基础,同时地形也是各个景观要素如水体、植物、构筑物的载体,为这些要素提供一个依附的平台,或高或低,或平或广,或窄或深,没有良好的景观地形,其它景观要素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本溪观山悦F地块,院落庭院窄小,景观地形设计尤为重要,本设计采取自然手法,拟自然山脉手法,积极营造小中见大,或高或低,或平原或高山,形成自然错落有致的地形,拟似自然山脉,设计做到景观视线有遮有挡,时而开阔,时而封闭,为步移景异的新中式景观提供了理想的空间。 1.6寓教于乐的景观意境设计 小区庭院功能设置很大的一部分就是提供邻里之间的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而具有人文韵味的新中式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小区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新小区的“场所精神”。象棋,中国的国粹,在景观设计场所中,发挥了它独特的景观功能。如果说景观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让人身心愉悦,那么F地块新中式象棋广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石雕象棋广场为邻里交往提供娱乐场所,同时也是夏季树荫休闲的好去处,这种意境的体现就是:能参与的景观才是好景观,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其生活娱乐过程离不开与自然的接触,而当下的园林景观动辄强调各种奢华风情,却失去了景观作为生活一部分的本质功能,新中式象棋广场恰恰是这种生活本质功能的体现。 2结语 通过结合本溪观山悦F地块的景观实践以及笔者对园林景观风格设计的思考,随着环境生态、人居质量以及艺术风格的彰显,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化日益重要化,尤其在目前形势下,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更应当有意境的产生,这点不仅仅是新中式园林风格所要体现的,其它园林风格同样也是。新中式景观风格设计,境由心生,一个好的设计不是表面繁华的堆砌,而是理解使用者的心境,以及这种风格让大众在空间的场合里体验一种意境,一种心情,或苦或乐或酸,都能在适当的环境里去流露。我们所努力要做的就是营造出这样一种怡人的景观环境。 作者:郑清富单位:厦门市颖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和管理研究 1.园林景观施工技术实施 1.1园林施工准备措施 (1)对施工场地的合理设置。结合本园林工程施工区域特点,同时结合业主以及监理的施工场地布置要求来合理地设置施工作业区。施工总布置规划采取因地制宜、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力求紧凑,节约占地,减少临建工程量。同时为了有效地确保园林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等安全以及施工开展,施工场地设置了明显的标识标志。 (2)准备好园林施工材料以及园林道路的基层和面层铺装材料等进场,根据园林设计图所绘施工坐标方格网,将所有坐标点测设到场地上同时对其采取校核。然后以坐标校点为准,根据设计图,在场地地面上放出场地的边线,主要地面设施的范围线和挖方区、填方区之间的零点线。对于本园林中存在坡地等特殊地形,根据竖向设计图对场地地形各坐标点、控制点的自然地坪标高数据采取严格的复核,对于存在缺漏应当及时在在现场测量补上。 1.2场地平整处理 针对本园林工程中部分挖方和填方量较小的场地,采取人工施工方式;而对于挖填方量较大的场地则采取机械化施工。为合理化地处理场地的挖填方,低于本工程中预留用于花坛、草地等种植区域则先不对其采取开挖施工。对于填方区的堆填顺序,则采取先深后浅;先分层填实深处,后填浅处,每填一层就夯实一层,尤其是对于存在软弱面层的区域,则可能还需要采取加固处理,直到填至指定的设计标高。挖、填方工程完成后,则开始对挖填完成的地面采取修整处理,对于平地面则要求平整后的水平标高变化不大于2cm。对于有坡度的地面,则结合设计要求,根据坐标桩从而确定出其填挖高度,对场地采取找坡,从容确保坡度的准确性。 1.3侧石安装 对园林景观工程,园林路的侧石安装必不可少。对侧石基础宜与地床同时填挖碾压,以保证有整体的均匀密实性。侧石安装要平稳牢固,其背后要用灰土夯实。施工时首先在破垫层上安置倒心,同时应当对侧石的轴线标高等检查是否一致,尤其是对于弧形园林路,则应当采取20一40cm长度的例石拼接,从而保证圆弧的顺滑性,严格控制侧石顶面的标高,接缝处留缝均匀。外侧细石混凝土挠筑紧密牢固,而且应当保证侧石之间的嵌缝清晰,侧角美观。 1.4园林路的铺装施工 对于园林路的铺装在进行铺板材料时,为有效地确保铺板固定而不下陷,铺板选取的灰泥浓度应当合理,要调配成半硬的熟稠状态。同时对铺板的排列顺序应当合理整齐,确保铺板之间的间距适宜为1cm,要利用平准线。在铺设地点四角插好木桩,拉张作为铺块材的平准线。除了纵横间隔笔直整齐外,还需要控制砖面的水平高度一致,可通过采取一条高度准绳来实现。但为使面层不因下雨积水,有必要在施工时将路面做出两侧1.5%一2%的斜度。地面铺装应每隔2m设其座,以控制其标高,石材板应根据侧石路标高,并使路中高出一个3%的横坡。板铺设前,先拉好纵横控制线,并每排拉线。铺设时用橡胶锤敲击至平整,保证施工质量优良。材料面层,在面层与基层之间所用的结合层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湿性的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作为材料,另一种是用于:性的细砂、石灰粉、灰土(石灰和细土)、水泥粉砂等作为结合材料或垫层材料。本工程采取干铺法施工,采用干性粉沙状材料作面层砌块的垫层和结合层。铺砌时,首先在基层上平铺一层粉沙材料,其厚度针对不同的垫层材料而有所不同。从工程实践经验来看,对于砂、细石作垫层厚3—5cm,用水泥砂、石灰砂、灰土作结合层厚2.5—3.5cm,铺好后抹平。然后按照设计的砌块、砖块拼装图案,拼装施工中还应当对砖块采取多处轻微震击,使所石砌块的顶面都保持在一个平向上,这样可使铺装十分平整。再用干燥的细沙、水泥粉、细石灰粉等撤在面层上并扫入砌块缝隙中,使缝隙填满,铺装完成后再清楚多余的石灰砂。以后,砌块下面的垫层材料慢慢硬化,使面层砌块和下向的基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园林景观施工管理 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为了有效地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管理: (1)制定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在施工前预先制定园林施工组织设计,可有效地落实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进度等。一是选定施工方案后,制定施工进度时,应当考虑施工顺序、施工流向以及相关的分部分项工程等施工工艺,尤其是对于特殊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可有效地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园林建设工程满足符合设计要求以及保证质量,求得施工工期短、经济效益高的施工过程。 (2)物资方面检查。对于进场前的原材料以及设备等,应当对其采取逐一检查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施工机具是否可以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3)劳动力准备。施工力量的菜结,能否进入正常的作业状态;特殊工种及缺工种的培训是否已经具备应有的操作技术和资格;劳动力的调配,种问的搭接,能否为后续工种创造合理的、足够的工作面。 (4)对施工工艺的严格控制。本工程施工严格按照编制“施工工艺技术标准”执行,规定各项作业活动和各道工序的操作规程、作业规范要点、工作顺序、质量要求。同时在进行工艺施工前严格落实技术交底工作,尤其是对于关键环节的质量、工序、材料和环境应进行验证。使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符合标难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对直接影响质量的关锭工序,对下道上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对质虽不稳定、容易出现不良情况的工序,对用户反馈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设立工序质量控制管理点,使工序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操作正常实施。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工序,则应当对相关操作人员、机具设备、材料、施工工艺、测试手段、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与验证,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同时做好验证记录.以便向建设单位证实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结语 随着园林工程的多样化以及复杂化,为了更好地控制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更有必要采用现代科学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管理模式,在实际园林施工中应用更多的工艺、管理手段,形成园林艺术与现代施工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园林景观工程管理和施工体系。 作者:唐之祥单位:安徽元鼎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略论园林景观计划核心和文化 1当前我国园林景观在主题和文化规划中存在的不足 1.1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低下 园林景观与艺术品相同,均需要人对其进行鉴赏。然而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文化品位低下的园林景观作品,使得人们在鉴赏过程中难以感受到艺术之美,也难以感受到园林本应给人带来的恬静、舒适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冷淡和清冷的感觉。而究其根源:一是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融入了设计人员的审美观,二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使得所设计的园林景观缺乏最基本的设计内涵,使得一些低俗的景观作品出现在人们面前。 1.2难以将园林景观主题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主要是结合园林的使用功能与性质要求,将园林景观主题与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往往难以将二者进行有机地融合,取而代之的是过分地注重创新,极大地忽视了园林的功能要求与环境特征,导致园林景观的主题和文化难以有效地反应出来,尤其是在当前旅游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设计的园林景观和建筑风格失去了应有的审美情趣。 2现代园林景观主题及文化规划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2.1严格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景观主题与文化的规划 在园林景观主题和文化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彰显整个景观设计的主题和文化内涵,就必须始终遵循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即既要掌握整体设计,更好地确保细节布局的合理性。在规划设计时虽然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但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文化底蕴,注重古今的有机结合,学会“洋”为中用,从而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园林设计出来。此外,作为设计人员还应具有大众的审美感和平常心,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以设计和创造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艺术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主题和文化的规划,以更好地确保在注重外观设计的同时更好地彰显园林景观主题和文化。 2.2紧密结合园林主题开展园林景观的规划 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往往需要确定园林主题,且很多园林以这一主题对园林进行命名。但在确定园林设计主题时,作为园林设计和规划人员,必须结合园林所在地城市的基础建筑风格确定园林景观的主题风格,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必须深入设计现场开展实地考察,结合我国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掌握园林所在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结合气候、植物生态等特点,针对性地确定园林主题,切勿确定多个主题,影响园林景观的设计。 2.3致力于园林景观文化品位的提升 在城市园林景观主题及文化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必须从文化品位方面入手,确保所设计的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高尚和典雅,以高尚的文化品位确保景观文化的内涵得以有效地彰显。 2.4在园林景观主题和文化规划中深入生态保护意识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设计者不仅注重景观主题及文化凝练,也需要注重园林内种植的植物是否会对该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以此来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最好使用本地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发展,为打造特有的城市景观和植物景观奠定基础。 3结语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在园林景观主题和文化规划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地措施,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构建和谐生态园林城市注入强劲的动力。 作者:梁生单位:南宁市花卉公园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探求园林景观中的景观墙 1城市景观墙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1.1公园 城市公园具有开放性及艺术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城市景观墙不仅能够满足其实用性功能,而且还要符合其艺术审美。同时,在景观墙的内容要尽可能保证与城市公园的服务对象协调与统一,因此,景观墙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融入园林环境中。 1.2道路 在园林景观中,道路的线型对其有一定的限制,而景观墙的设计能够很好的与道路景观相融合。另外,道路是物质与文化的双重载体,而景观墙具有观赏性及文化传播性等功能,是建设良好的道路景观的首选因素。景观墙在道路景观中可以与植物等其它设施相结合,创造舒适健康的外出环境。 1.3居住环境与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质量 联系最紧密的当属居民区的环境质量。作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场所,居民区环境不仅要保证足够的舒适性与方便性,而且还要保证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因此,景观墙在居民区环境中首先要满足居民的审美要求,提供愉快的视觉享受,然后要充分结合植物、水池等因素,实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其次,居住环境中的景观墙的色彩及造型设计要符合人情化的特征。 1.4广场 城市广场的建设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会活动需要,一般都具有特定的主体思想,可以包括文化、娱乐及商业活动等活动。城市广场的风格多种多样,针对其不同的性质,对应不同的城市景观墙的要求。 (1)市政广场:市政广场为市民的集会提供了场所,位于城市的核心位置。在城市景观墙的设计过程中,突出办公场所严肃性的同时还要体现对人民的亲近性,另外,还要注重城市历史文化感的体现,充分表现出其稳重的感觉。 (2)纪念广场:纪念广场的建设主要是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因此,在景观墙的设计过程中,要构图严谨,充分体现民族精神。 (3)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对于城市的文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为城市居民的活动提供良好的户外环境。在景观墙的设计过程中,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及发挥空间。 (4)休闲娱乐广场:休闲娱乐广场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等活动的场所,面积较小。在景观墙的设计过程中,要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并足够简洁。 1.5商业区 商业区是整个城市中最繁华的位置,商铺较多,导致景观环境相对较少,在景观墙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简洁,采用单一的色彩,避免占有较大的空间。 2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中对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城市景观墙的设计不仅要增强其功能性,注重环境的美化效果,更要体现生态性。设计师在对城市景观墙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将景观墙艺术与公众的生活紧密联系,使景观墙的文化特色与当地的文化紧密联系,达到城市景观墙文化与城市文化及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关系,使城市景观墙成为城市景观中的艺术。 作者:陶卫凯单位:江阴市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管窥园林景观工程造价控制 1影响园林景观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的因素 当前,影响园林景观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4点: (1)前期工作没有做好,不按照可行性研究分析和初步设计批复中的投资额进行设计和施工,超项严重。 (2)设计阶段不按批准的绿地面积控制规模;设计方案不合理,通常很多园林景观设计常常为了营造项目美观效果而忽略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园林项目中引入大量外来树种,导致苗木成活率偏低等。 (3)按规定该进行招标的项目未进行招标,或者是招投标方法不完善导致工程造价缺乏竞争力。 (4)施工阶段主观意志多,随意更改设计、增加建设内容以及提高建设标准等。所有这些均是导致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以及结算超预算问题的主要因素。 2各阶段控制园林景观工程造价的主要对策 由于园林景观建设标准和工艺要求等不尽相同,且每项工程各具特色,因此,不能用简单、统一的价格对园林产品进行精确核算,必须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和园林产品的特点对园林景观工程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以获得合理的工程造价。该文针对园林景观工程的特点,从6个阶段提出了园林景观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2.1决策阶段 在决策阶段,首先应明确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的类型、特点和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和估算指标做出估算。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要考虑因地制宜,以类似工程项目的数据和资料为基础,同时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多方案比选,选择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同时考虑存在的风险,在决策阶段就计算出相对准确又切合实际的投资估算额,使园林景观工程造价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2.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在整个项目造价控制中起主导作用。园林景观建设工程具有单位性和单一性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衡量标准并不统一,这就造成了无论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设计工艺上,都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因此,应根据建设项目方案的规模和特点积极大胆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同时,要求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勘察现场,并熟知植物生长习性,尽量避免华而不实的设计,多注重生态设计,处理好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关系,在实现具体实施意图的基础上有效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另外,在施工图设计中,由于园林景观工程包含专业的多样性,如设计阶段包括的园建、钢结构、栽植、给排水、景观泛光和灯具配电等。各项内容在造价上也是举足轻重的,应该严格审核,组织多方对图纸进行会审,尽量在施工之前完善施工图纸,减少设计变更,确保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2.3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是对造价控制的手段之一,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招标文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是领导性文件。一个合适的园林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不变性,比如施工方案和选用的主要施工机械是否合适,施工进度是否合理,主要材料如木材、石材、混凝土和回填土等用量及报价是否合理,特别是占了投标造价很大比重的苗木,可采用暂定价方式,待中标后,该部分苗木再由施工单位与业主方和咨询公司一同进行市场询价,确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其次,涉及多专业的还有工程界面问题,比如小品、雕塑和铺装等硬质景观的施工与绿化种植的界面,应通过界面管理,有效组织穿插施工,合理压缩工期,减少后续交叉干扰及索赔,达到提高经济性的目的。再次,针对合同的养护期和验收标准等还需要明确提出要求,比如终验成活率和免费养护期的具体期限等都与具体的报价和维护期的费用有很大的关系,在招标阶段明确这些内容,有利于加强竞争。最后还要审查主要技术组织措施,保证施工单位在质量与安全等技术上做好计划,涉及专业分包的,还需要就总承包的进度节点安排组织施工,确保工作面、施工组织和流水等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满足管理要求。另外,在招投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相关政策法规执行,通过公平竞争,使承建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把真正有技术力量和质量意识比较强、素质比较好并且有相当的工程建设经验的施工单位招标进来,是控制好园林景观工程造价的良好基础。 2.4施工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它与时间紧密相关,应该严格控制造价。 2.4.1严格审核签证内容控制 园林工程的特殊性导致了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引起工程变更的因素很多。如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使设计意图不能落实,市场缺乏设计图所规定的材料和做法、苗木的品种和规格、存活率与设计预测的效果有差异。从控制造价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应该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不随意增加项目,不随意更改设计标准;另一方面必要的设计变更需由设计、建设、监理三方签字确认,施工现场签证要严肃认真,签证内容必须与实际相吻合,在施工现场签证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签证要及时,尤其是隐蔽工程的签证,务必在隐蔽前检查确认,二是签证尽量量化,必要时辅以图纸形式标明。 2.4.2加强材料的采购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费用占整个项目成本的比重一般可达到60%~70%,所以在施工阶段控制造价的关键是节约材料的成本,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认苗木等大宗材料的采购成本,二是确认采购的大宗材料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而且材料品种价格繁多、波动很大,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特别是绿化植物材料生产周期长,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幅度较大,往往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价格,所以有条件的业主可自行培养苗圃。针对确认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设计效果,则应该加强管理,针对设计的规格(胸径、蓬径等)要求,要加强现场验收。 2.4.3制定合理的园林施工工期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苗木的成活率有相当大的关系,工程项目中投入的苗木花草等材料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同的苗木有不同的生长规律可循,这就导致了园林施工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工程。苗木成活的关键之一就是选择合理的栽植季节和栽植时间,通常植物适宜栽植期应在秋季落叶到翌年3月中旬前,此时植物栽植成活率在70%~80%,如在反季节栽植,不但要增加施工和养护成本,而且成活率只能达到30%左右,甚至更少,且景观效果不容易达到。因此,业主合理安排工程施工,能有效控制园林工程造价。同时,施工单位针对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等外部条件,采取有效的养护和防护等措施,也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2.5竣工结算阶段 园林绿化工程竣工结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最真实反映的环节,在这个阶段,要把好结算审计关。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于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减费用,严格把好审核关。对工程量的审核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不能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其次,在结算审核中,还应注意审核项目的单价和结算书中分项的正确性及程序的准确性,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 2.6养护管理阶段 园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绿化工程还存在着养护管理的问题。保证绿化工程成活率达标,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主要指标。一般的园林景观工程工期不超过6个月,但是绿化养护期需要苗木生长2个季节的周期,假如在这个阶段管理缺位,将会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效果。比如没有及时浇水可能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没有牢固支架支撑可能导致栽植树木歪斜,没有及时修剪,整体长势体现不了设计效果等。因此,重视园林景观养护管理是保证园林景观工程效果的关键,也是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针对养护期的养护费用而言,通过挑选有资质的成熟养护公司与施工单位之间无缝衔接非常关键,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绿化效果。 3结论 园林景观工程造价控制涉及面广、环节多,相应的外部环境还不成熟,目前,在园林景观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前期工作没有做好、设计阶段盲目追求艺术效果、招投标方法不完善、施工阶段工程变更严重等现象,导致“三超”现象普遍存在,该文从园林景观工程立项决策到后期养护全过程造价控制分析,运用园林景观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理论视角,系统地提出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造价,节约成本的对策。 作者:刘红娟徐秋林单位:上海建津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探求人性化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1园林设计人性化的价值取向 在我国,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都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当作改变城市面貌的一个关键环节,并期望以此来不断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这样一来,政治经济的发展进步推动城市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进步,同时,优美的城市环境又在最大意义上带来当前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不论哪种形式的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园林景观设计要彰显人文因素,因此,城市景观设计要真正建立起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景观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科学性,使得民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真正的营造起一个科学美观的园林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策略 2.1加强生态化建设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要注重加强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使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更多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也只有具有历史弥久的景观设计才会使人们感受到亲切感。所以,在城市文化设计中一定要加强城市的生态型文化建设,使文化景观更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生态化的园林设计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特色。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这一原动力,所以在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发挥人性的特点,真正的做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更要凸显人的性格特点,并以此来加强景观的文化设计因素,使人性得到发挥,并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 2.2园林景观的情感化设计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加强园林的人文因素设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当地的人文文化环境,使人们在满足自身情感设计的基础之上进行人文景观的设计,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良好的城市园林景观可以消除人的精神压力,克服人的精神障碍,使人们从景观设计当中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从而具备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2.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道路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道路设计都应该发挥起其独特的作用,这也是人性化设计当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不一样的园林景观道路设计使人们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再加强特殊地段的庭院和长廊设计,这样一来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彰显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2.4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人文历史的设计 不同地域的园林景观设计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文化感受,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当地人文历史的设计特色。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设计,以不断加强当地人的地方特色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一定要加强当地景观的设计,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注重人文历史的设计特色,从而更好地体现园林的文化设计。 3结语 我们当前所处的文化环境应该超越物质层面的需要,达到与周围景观的融合。作为特定文化场景的一个延伸,园林文化设计更要彰显人性化的文化特征。人性化的文化设计景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倡导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追求人性化的艺术需求,使得园林景观能够朝着形式多样的方向发展,在满足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基础之上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精神享受,从而也使得整个城市焕发出新的面貌。 作者:李娜阎斐单位: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探求花境在园林景观中的配置和使用 1花境布置常用植物种类 完美的花境如果想要进行合理配置,有着丰富的花色和繁茂的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植物在空间层次上高低错落,而且需要连贯的花期,在不同季节形成景观。花境布置的背景通常是建筑物、矮墙、绿篱以及树丛等,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花带通常是依照组景的不同特点进行形成的。花境的结合是草、花、乔以及灌,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其构成是这些丰富的植物材料品种,使植物多样性得以充分体现。花灌木、乔木、球根花卉、露地宿根花卉以及一二年生花卉或者观赏草,都属于常用在花境中的植物材料种类。花境中几乎可以应用到各种类型的植物进行不同的环境的结合,不过最好是利用多年生的宿(球)根花卉。然而花境花卉通常有较大的种植量,为使花境的费用得到节省,通常使用的花卉或者生草花有:翠菊、雁来红、百日草、东方罂粟、美人蕉、矮牵牛、金苞花、大丽花、四季海棠、孔雀草、金鱼草、美女樱、霍香蓟、天竺葵等。而常用在花境中的灌木有:红瑞木、金叶莸、醉鱼草、金叶接骨木、兰花莸、锦带等。植物的花色可以使花境的色彩得到体现,植物叶的颜色,特别是少部分观叶植物的叶色是必须进行重视的因素。花境中经常使用的观赏草有以下几种:血草、金叶苔草、蒲苇、玉带草、细叶芒草、狼尾草、柳枝稷、斑叶芒、细叶针茅、花叶燕麦草等。花境之中有着丰富的植物材料,所以各种植物有着不同的开花时间,因此可以弥补在花期上的参差不齐,另外应用一部分观叶植物,能够延长它的观赏期,使冬天以外的3个季节都有着不断的花开,不同季节的景观可以通过花期得到展现。 2花境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及造景应用 因为花境植物之中,有着比较广的选择色彩的范围和丰富的搭配组合的方式,有的热烈奔放、缤纷绚丽;有的朴素清新、色泽淡雅。于是,景观特色也可以从一年之中的景观以及三季的花开进行持续展现。另外应该主张自然式,维护成本较低的花境推广于城市绿地中,使生态价值之中的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得到体现。因为形成花境景观的时间比较长,于是在建植初期无法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因此可以进行多年生容器苗或者成形花灌木的选择,使成景速度加快。 2.1色彩搭配造景 针对每一个花境,其必要因素就是色彩,甚至在花境中令人们视线得到吸引的要素就是色彩。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特点,在设计或者应用花境的时候,颜色在视觉方面,或者在人的心态以及情感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搭配色彩,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组合: ①同色系或者相似色法。也就是组合相近颜色,此配置是进行色轮中相似两种颜色的运用。比如紫色与蓝色,橙色和黄色等;另外颜色组合还可以从相同色相内不同深浅的颜色来进行。使用相似色能够有类似于水彩画的精致效果,使人能够得到安详与宁静。 ②对比色或者互补色的搭配方法。也就是组合补色,配置方法是使用在色轮相距最远的不同颜色。这种差异较大的组合,能够形成强烈对比,使炫目和明亮的效果制造出来。 ③混合色搭配法,也就是混色花境,利用不同颜色进行混合得以形成,这种形式最为常用。这种花境受人喜欢的原因是它气氛热烈且色彩鲜艳。应选择色相有较大差别的植物进行配置,避免靠色情况的发生;假如无法避免,在协调与过渡之中可以利用观赏草类或者银灰色的观叶植物。而且,并非美丽的景色只有花朵才能进行制造,很多植物的叶片也一样能够进行景致的营造。所以,叶片颜色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重视。因为叶片颜色多样,所以在配置时,应当进行协调花色以及叶片的考虑。另外许多植物有混合色彩叶片,比方说花叶玉簪、花叶美人蕉等,它们有亮丽、鲜艳的叶片花纹,假如在花境背景之中用绿色植物作为点缀,那么就会成为观赏者的目光焦点。另外有许多看起来比较普通的观叶植物,比如:彩叶草和金叶甘薯等,不但具有较长的观赏期,而且在养护管理方面比较简便,所以这种材料在花境之中也是常用且效果很好。 2.2花期 种植地的土壤类型以及气候决定着花期的连续性,在不同环境下,同一品种的植物也会改变,所以应该对植物的准确花期进行细致了解,才能获得理想效果。就算是高水平的设计师,也很难保证花境每日都繁花似锦。所以,景观的连续性是重点,也就是说整个花境中应分布开花植物,获得更好的观赏效果。 2.3花境布置形式要多样化 花境的栽植地点可以在草坪中、林下、绿篱旁、林缘、绿化带、道路旁或者建筑物等地,有着灵活的布置形式,花境能够按照具体的环境以及地形进行制作。林缘花境的背景可以是乔灌木;隔离带花境可以在道路中间制作;岛式花境可以设置在交通环岛上;另外不同主题的花境还可以依照不同的色彩和季节进行制作。而且可以在形状上进行混合式、自然式或者规则式的搭配。各种形状的植物进行搭配,能够起到衬托以及对比的效果,使多样的植物品种得以展示,令景观效果更好。比方说球形的植物有满足感以及包容性;而视觉的焦点就是花序长而直立的植物,二者一起种植可以让人印象深刻。 2.4花境植物配置需有层次 花境植物有着丰富的种类,不同的开放时间以及高低错落的配置。观赏草茎秆有着缤纷的花序,丰富的叶色以及优美的姿态,在花境之中,进行植株随风飘逸的搭配,不但令野趣增加,还能够令植物的韵律以及动感得以展示。林缘花境的背景是乔灌木,不但有着绿量的增加,还有着丰富的植物层次。传统的花卉不如花境能够进行展现以及贴近自然,其艺术境界为“虽由人作,苑自天开”,使现代园林景观的要求得到满足。 3结语 植物的姿态以及色彩在布置花境之中尤为注重,不同花卉依次绽开,有着丰富的季相变化。花境布置有着较广的兼用面以及较强的适宜性,并不需要大面积种植,培植地点可以是水边、林间、岩沿、路旁、专用花坛等。总的来说,花境中有着丰富的植物材料,能够使中国物种繁多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而且有着较自然的形式和较广的应用范围。最近,人们开始广泛喜爱花境这类形式,希望城市园林绿化之中,可以多加应用这类灵活、美丽且自然的植物种植方式。 作者:陈妙莉单位:深圳市利绿景园林有限公司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探索北方城市景观建设与园林绿化 1规划建设方法 对于城市景观风貌方面的研究很有意义,它着眼于居民的健康与生活。全国668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监测表明全国有2/3的居民在超标的躁声里生活、工作。环境污染给城市居民带来巨大的危害,使得广大居民迫切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以改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利用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的协调绿地,水体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大型公园,植物园为“面”以小型的街心绿地为“点”,以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为“线”,对建筑与环境进行紧密的结合。体现出现代城市的实地踏勘及相关资料研究本研究建立在对城市进行现场踏勘基础上,多方收集信息,力求方案提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类比借鉴以国内外相似城市的措施作为借鉴,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城市空间特色形成及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尝试;城市生产与城市环境协调的方法等。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一个多方位体现的体系。通过多渠道努力打造城市景观特色获得综合城市形象。注重各景观元素间的协调。在景观风貌特色上因地制宜,协调城市当地自然条件、风光特色、综合各方面因素,合理构筑绿化效果。选择适宜树木品种、花卉、草坪、花坛等绿化布置手法多样化、立体化,构建一个绿意盎然的城市风貌,为居民创造优美闲适的环境氛围,是每一个城市建设者和园林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2城镇景观资源构成 2.1自然景观资源 城市建设中,应依据城镇现状和地势地貌特点,综合平衡,合理布局。使城市具有地貌类型齐全,自然景观丰富壮观的特点突出,让这个自然环境基本保持“自然态的原汁原味”。能拥有森林、冰雪、山岳、河湖、野生动植物、地方文化等多个风景旅游资源优势,对于宜居生活和旅游观光休闲,提供优美的环境想像空间,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人文景观资源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我们未来的唯一选择。利用先进的城镇建设规划理念和景观绿化技术等,我们完全能够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的前提下,借助于设计师的生态观念,高超的科学技术和结构手段,进行加工和改造,建造出具有生态美学标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适宜的居住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空前繁荣。建筑设在市场的怀抱里,感受到的是融合统一又不失个性,尊重自然、关注环境、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强音。 3城市风貌特色建设 在城镇建设规划中将城市总体形象定位为:依据农业特点,形成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特色,打造农业特色休闲生态园,突出农业特色,加快设施园艺工程建设水平和实用特色融为一体。围绕工业强市、山水景观城市的大主题,围绕汽车产业,打造相关产业园,而围绕北方林业资源特点,可打造林区特色,冬季雪域文化、夏秋赏林、赏花等等。共同构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山水优雅、现代景观丰富的城市形象,规划形成林、雪、山、水共同组成的景观丰富、层次立体、情景多样、季象分明的区域景观。创造拥山倚水,山水与城交相辉映的中心城区景观,打造"林海雪原"的城市品牌,展现生态城的魅力。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结合即生态自然能量与城市活力的统一,突出自然物质性特色是山、林、雪、水。在城区的开发建设中,在地方风格的创造中,要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更要尊重自然环境固有意境,求得人———城市———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完善结合。山、林、雪、水文化和地方文化相结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注重这两个方面的文化特征,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城风貌。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特色,打造适宜当地开发创汇的特色。如北方城市的冰雪旅游、森林旅游、江河湖泊、异国风情、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历史古迹、商贸旅游等特色景观资源。加快景观风貌特色开发格局的形成和综合开发利用。对城市主城区外围城镇做好环境适宜性评价,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城市建设依据不同城镇的性质、职能确定各具特色的城市形态,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完善城市用地结构,配套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等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北方多数城市而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可以合理利用。冰雪资源是寒冷地区的特殊优势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是寒冷地区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北方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文化资源。冰灯、冰雕和雪雕艺术已初具规模,但冰雪资源的利用还过于单一,应多元化发展,并融入人文元素,使之成为自然、经济、社会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在吉林省的多个地方和黑龙江省的多个地方,冬季冰雪资源丰富,冰雪文化已有很大品牌效应,可充分挖掘,融入现代多种技术手段,开发利用,大有可为。城市景观风貌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风貌的保护与创新同样都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和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完成。结合北方城镇的地域及文化特色,来保护、创造和发展城市优美的物质空间形态,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内涵、强化城市特色和个性,进而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生态城,增强城市吸引力。对于保护、开发城市多种资源,城市建设者和园林工作者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和资源利用。利用好我们现有的园林绿化手段,引入一些创新的设计元素,将一草一木、一花一山一水,利用好,设计好,一个充满特色的城市景观一定会逐步出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董文砚任昊飞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概论园林景观工程和管理技术 1.园林景观施工技术实施 1.1场地平整处理 针对本园林工程中部分挖方和填方量较小的场地,采取人工施工方式;而对于挖填方量较大的场地则采取机械化施工。为合理化地处理场地的挖填方,低于本工程中预留用于花坛、草地等种植区域则先不对其采取开挖施工。对于填方区的堆填顺序,则采取先深后浅;先分层填实深处,后填浅处,每填一层就夯实一层,尤其是对于存在软弱面层的区域,则可能还需要采取加固处理,直到填至指定的设计标高。挖、填方工程完成后,则开始对挖填完成的地面采取修整处理,对于平地面则要求平整后的水平标高变化不大于2cm。对于有坡度的地面,则结合设计要求,根据坐标桩从而确定出其填挖高度,对场地采取找坡,从容确保坡度的准确性。 1.2侧石安装 对园林景观工程,园林路的侧石安装必不可少。对侧石基础宜与地床同时填挖碾压,以保证有整体的均匀密实性。侧石安装要平稳牢固,其背后要用灰土夯实。施工时首先在破垫层上安置倒心,同时应当对侧石的轴线标高等检查是否一致,尤其是对于弧形园林路,则应当采取20一40cm长度的例石拼接,从而保证圆弧的顺滑性,严格控制侧石顶面的标高,接缝处留缝均匀。外侧细石混凝土挠筑紧密牢固,而且应当保证侧石之间的嵌缝清晰,侧角美观。 1.3园林路的铺装施工 对于园林路的铺装在进行铺板材料时,为有效地确保铺板固定而不下陷,铺板选取的灰泥浓度应当合理,要调配成半硬的熟稠状态。同时对铺板的排列顺序应当合理整齐,确保铺板之间的间距适宜为1cm,要利用平准线。在铺设地点四角插好木桩,拉张作为铺块材的平准线。除了纵横间隔笔直整齐外,还需要控制砖面的水平高度一致,可通过采取一条高度准绳来实现。但为使面层不因下雨积水,有必要在施工时将路面做出两侧1.5%一2%的斜度。地面铺装应每隔2m设其座,以控制其标高,石材板应根据侧石路标高,并使路中高出一个3%的横坡。板铺设前,先拉好纵横控制线,并每排拉线。铺设时用橡胶锤敲击至平整,保证施工质量优良。材料面层,在面层与基层之间所用的结合层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湿性的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作为材料,另一种是用于:性的细砂、石灰粉、灰土(石灰和细土)、水泥粉砂等作为结合材料或垫层材料。本工程采取干铺法施工,采用干性粉沙状材料作面层砌块的垫层和结合层。铺砌时,首先在基层上平铺一层粉沙材料,其厚度针对不同的垫层材料而有所不同。从工程实践经验来看,对于砂、细石作垫层厚3—5cm,用水泥砂、石灰砂、灰土作结合层厚2.5—3.5cm,铺好后抹平。然后按照设计的砌块、砖块拼装图案,拼装施工中还应当对砖块采取多处轻微震击,使所石砌块的顶面都保持在一个平向上,这样可使铺装十分平整。再用干燥的细沙、水泥粉、细石灰粉等撤在面层上并扫入砌块缝隙中,使缝隙填满,铺装完成后再清楚多余的石灰砂。以后,砌块下面的垫层材料慢慢硬化,使面层砌块和下向的基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园林景观施工管理 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为了有效地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管理: (1)制定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在施工前预先制定园林施工组织设计,可有效地落实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进度等。一是选定施工方案后,制定施工进度时,应当考虑施工顺序、施工流向以及相关的分部分项工程等施工工艺,尤其是对于特殊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可有效地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园林建设工程满足符合设计要求以及保证质量,求得施工工期短、经济效益高的施工过程。 (2)物资方面检查。对于进场前的原材料以及设备等,应当对其采取逐一检查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施工机具是否可以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3)劳动力准备。施工力量的菜结,能否进入正常的作业状态;特殊工种及缺工种的培训是否已经具备应有的操作技术和资格;劳动力的调配,种问的搭接,能否为后续工种创造合理的、足够的工作面。 (4)对施工工艺的严格控制。本工程施工严格按照编制“施工工艺技术标准”执行,规定各项作业活动和各道工序的操作规程、作业规范要点、工作顺序、质量要求。同时在进行工艺施工前严格落实技术交底工作,尤其是对于关键环节的质量、工序、材料和环境应进行验证。使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符合标难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对直接影响质量的关锭工序,对下道上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对质虽不稳定、容易出现不良情况的工序,对用户反馈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设立工序质量控制管理点,使工序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操作正常实施。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工序,则应当对相关操作人员、机具设备、材料、施工工艺、测试手段、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与验证,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同时做好验证记录.以便向建设单位证实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结语 随着园林工程的多样化以及复杂化,为了更好地控制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更有必要采用现代科学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管理模式,在实际园林施工中应用更多的工艺、管理手段,形成园林艺术与现代施工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园林景观工程管理和施工体系。 作者:唐之祥单位:安徽元鼎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概论构成学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1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现状 (1)设计过程与实践脱节。俗话说“纸上谈兵”终究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都知道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只有将地形、植物、建筑、水体等构成元素灵活融洽的组合在一起才能设计和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园林。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忽略了与现实环境的接触,一味地埋头于设计室中的图纸上,“闭门造车”是很难设计和打造出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园林的。 (2)园林美与功能脱节。视觉上的美感当然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创造园林的宗旨是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加上种植树木花草、筑山、叠石等途径创作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既然是游憩境域,就应该是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休息娱乐,可以在园林中悠闲的看书、散步悠闲的度过闲暇时间,让园林的美与功能兼备,赋予园林更多生命力。 (3)缺乏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意的园林景观只会让人觉得乏而无味,特别是那些“复制品”园林,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园林在有的建筑物当中充当着点睛的作用,给人美的享受。 2构成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它们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把园林中的小片景点、多条路线以及所属区域抽象为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等,使设计更为形象化、简单化。 (1)虽然点元素是最小的设计元素,但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它可以表示圆形、方形和多边形的形状,表示具体的方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示各个具体景观的形状和体积。其次,点元素不仅可以单独表示一个独立的景观,而且还可以根据点的排列与组合组成别样的景致。点元素可以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园林景观中的孤植、片植、群植、假山等都可以通过点的形式体现在平面构成中,这些点元素的设计可以给人带来一种丰富多彩的感觉。点的实际应用包括放射、旋转、自由排列等多种方式。 (2)线元素的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路线、线性溪流等都可以抽象为平面构成中的线性。线元素的长度、位置、色彩等不同可呈现不同的形态,同时不同的线性元素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具体的园林设计当中,我们需要抓住不同线性元素的基本特征,注意线性元素的变化,注重线性元素的方向感,让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具动感和活力。 (3)面元素的应用。面元素在平面构成中属于相对比较封闭的基础元素,但它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却是最为广泛的。面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出它潜在的多元化的视觉焦点,比如绿化植被的设计,不同种类的植被的分布,同种植被不同位置的分布就可构成不同层次的面。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只有把点、线、面有机结合,才能让园林景观更加仪态万千。 2.2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构成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我们一般主要指建筑的色彩构成艺术和植物景观的色彩构成艺术。其中建筑的色彩起着决定全园基调的作用,可以给游览者不同的心情体验。不同地方的园林往往选用不同的色调,比如北京的园林多注重色彩的艳丽,以金黄和大红多见,似乎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而“粉墙黛瓦”则是苏州园林的典型色彩,那白、灰两色的建筑色彩掩映在“桃红柳绿”的大自然景色之中,体现自然之趣,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而植物景观的色彩构成更具自然神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名句早已将植物的色彩之美传颂千年。许多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同种植物在不同季节也可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是我们在运用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千万不可随意搭配,在色调、色相的搭配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人对于不同色彩的心理感受,对不同色彩巧妙安排、合理利用。 2.3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与平面构成相比,立体构成注重实体与空虚形态的组合,其在材料和结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园林设计中,它可以起到丰富园林景观的内容,辅助园林意境的表达等作用。如园林中的洗手间、垃圾箱、电话亭等公共服务设施可以通过立体构成艺术手法进行设计,在保证其观赏性的同时也必须保证设施的实用性,园林的美感必须与功能兼具。还有一些园林小品,通过简单抽象的造型来表达园林的主题。 作者:张艳华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概述高校校园园林景观 一、园林景观规划的原则和特点 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应解决好保护和利用、改造和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环境。 2、景观区分,风情各具。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的规划方法,根据自然环境条件,规划出不同的景观分区,各区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形成本区个性化的自然、文化风貌。 3、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调对比与层次排列及季相变化,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创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立体空间艺术。利用文学、绘画的艺术规律,通过植物种植设计,把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并升华为诗情画意,创造主题,创造意境,创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形成特色各异的园林景观。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序列形式 1、环形路线多用在小园,多数情况下园的中央设有水池,建筑物均面向水池以造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感觉,主要入口多偏于园的一角,为避免一览无余或借山石遮挡视线,进入园内主要空间时可借助对比作用获得廓然开朗之感;进入园内为避免单调可视廊之长短点缀亭榭,既对观者有引导作用又可在此停歇以观赏园景,可一览园内全貌,经过主要景点后沿园的另一侧返回入口,待接近入口处再小有起伏回到起点,形成一个环行的序列。 2、贯穿路线是一种空间的串联形式,和传统的宫殿、寺院及四合院居民建筑等平面布局形式颇为相似,即沿着一条轴线使建筑院落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展开;园林建筑则常突破机械的对称力求富有自然情趣的变化;另外,各院落之间开敞与封闭等方面的对比获得空间层次的节奏感。这种类型的空间序列由于具有比较明确的轴线,故在空间组织上没有设置引导的必要,但为寻求统一,还必须突出其中的主题以形成高潮。 3、辐射路线是以中心点向外扩展的形式,以某个院落为中心其他各空间院落环绕布置,观者自园的入口经过适当的引导首先到中心院落,然后再由这里分别到达其他各景区。此形式设有一条明确规定的线路,而带有迂回、循环和不定的特点。 三、优化设计 1、园林植物景观是单株植物的组合体,个体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效果,在设计和选择乔木树种和苗木时,要考虑好整体效果。单株冠量要有大有小,切记一味地使用截头树和小径级苗圃,在遮阴度较高地段进行植物配置时,设计者要根据现场光照强度的大小决定采用阴性或耐荫植物,避免追求统一而不考虑生存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绿化中分带在设计时应注意植物品种的选择,宜选用枝叶茂密的灌木及乔木,景观设计应以展示学校新风貌、新姿态为原则,以丰富多彩的植物、大尺度的植物造景为主进行设计,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及景观体验。行道树的设计应注重树的选择,宜选用乡土树种,多以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进行阵列式栽植如(香樟、广玉兰、银杏、梧桐等)。 3、绿化种植的选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抵抗力强,要求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 (2)不会产生其他环境污染,不影响交通,不会成为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 (3)树木根系良好,宜成活、耐修剪。 (4)节约型树种,抗旱、抗寒,适应性强及养护费用低。 (5)以乡土树种为主,多采用短时间能达到美化效果的苗木。 (6)适当搭配落叶树种,以保证冬季人们对日照的要求。 四、校园特色园林景观的意义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文脉与校园文化,要在这个思想、文化趋同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将校园园林景观凸显出来,展示不同个性,营造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需要通过文化的植入将其更好地表达出来,挖掘深度的具有特质的文化内涵,深层次地分析影响校园园林景观的因素,如研究校园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背景和历史文脉,提炼创造出与其特点、条件相适应的景观特色。 作者:孟正辉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 摘要:一个小区的整体建设离不开园林景观的设计,如果没能在园林设计上下足功夫,很难展现一个现代小区的整体设计理念。同时,绿化一个小区不仅仅是追求环保、追求美,更多的还是满足整个小区的人的生活便利。所以,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需要设计师将人文和自然相结合,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的十分严谨的工作。 关键词:住宅;园林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展望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快,在这样高压的生活环境下,更多的人希望能够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能有一个美好而又回归自然的家,因此,现代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较为理性的分析,面对日益匮乏的资源和逐渐恶劣的环境,提升家的绿化建设的重视度也将是大势所趋。 1现代小区景观的理念 现代小区的建设不论是建筑物还是建筑环境,都是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也就是说,只有将“以人为本”作为建设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从一而终地体现在建筑过程中,才能很好为人们建设出最为满意的居住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由原本的解决温饱到现在逐渐步入小康,巨大的生活改变让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让现代小区中的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都满足了,才能很好地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小区的绿化也是如此,尽可能多地满足居民的需求,通过对美的处理,使得居民能够在居住中体会出不一样的效果。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2.1应用的整体性。建设一个居住小区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建设,同样,整体中的园林景观也应该满足整个建筑的风格,如果不能让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整个现代住宅小区,就很难使人们体会到绿化的存在感,突兀的设计会让园林景观显得十分陌生。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融入整个建筑物的风格中,建立独特的设计体系,只有这样,成品才算得上是优秀。 2.2元素合理配设。在园林设计中,少不了元素的搭配,应该将园林景观中需要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传统的中国元素往往都象征着美好和幸福,所以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将这些寓意美好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放置在最合理的地方,才能够给居民带来一种喜气扑面的感觉。 2.3材料适用。建筑和设计小区园林景观的目的就是要环保节约,所以在使用的材料上,同样应该实现环保的理念。一般来说,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设计材料会有很大的不同,古典的设计材料偏向稳重和单调,只用黑白灰就将整个园林打造出比较庄重的感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就用到比较多的现代材料,可以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进行改变。所以,在建设园林景观时,要根据不同的风格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 2.4配套小设施。一般来说,园林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在古典园林中,笼统分为园林小品和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比如厅、堂、楼、阁等可以算得上是大型的建筑,所以,应该将大型和小型建筑进行合理的搭配。一些配套的小设施是整个园林之中的点睛之笔。有些时候,正是这些细节之处才体现整个设计的精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是这样的,只有将与设计配套的小设施进行合理的摆设和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观赏价值。因此,在设计园林时,要重视小设施。 3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所发挥的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充分的体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和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注重环境和绿化,这也是我们设计人员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3.2社会效益。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还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它既可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治的社区环境。 3.3经济价值。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为确保在今后长远期的换房及房产转让中居于有利地位,就不能不在房屋购置时考虑景观环境因素。经济杠杆使人们切实体验到了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潜在价值。 4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问题 4.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满足功能要求根据居民各种活动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的场地与设施。满足风景审美的要求以景取胜,注意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塑造景观,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组景园路应当既利于游览观赏,又方便交通。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多种植树木、花卉、草地,有利于改善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 4.2宅旁绿地。结合住宅的类型、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道路等因素,布置宅旁的庭院绿地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住宅区旁的绿地上高矮植物的搭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同时将私人空间同公共空间区分开来。 4.3道路绿地。住宅区道路绿地是住宅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它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可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行布置。靠近主干道的绿地以草坪为主,适当种植一些热带树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亦起到了遮荫的效果。 5发展趋势 5.1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住宅区相比,现代住宅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5.2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要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宅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当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详和的居家环境。 5.3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住宅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住宅区景观是住宅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环境设计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把居住小区建设得既方便、舒适,又美丽、迷人,是每个居民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个设计师奋斗的目标。 作者:杨超 张磊 单位:沈阳威嘉置业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彩叶植物以其绚丽的叶色、成为了目前园林绿化、美化的新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笔者以下就以金叶锦带、红叶臭椿、红花槭、金叶红瑞木、黄连木为例对彩叶植物的基本习性和生长环境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注重彩叶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原则、充分利用季相变化的原则、遵从色彩调和美学原则等应用原则进行阐述,同时对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孤植、丛植、群植或片植及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等常见配置方式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彩叶植物;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单一粗放化的园林景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了。因此,如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应用多种植物元素,营造出型式多样、层次丰富、造型精美的园林景观就成为了园林景观设计者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彩叶植物与传统的绿色植物相比,其色彩更加丰富,且在实现绿化的同时,兼具了美化、香化的功能。因此,将彩叶植物引入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1彩叶植物的基本习性和生长环境 彩叶树种以其成景快、育苗期短、适应性强、栽植容易、观赏期长、观赏价值突出以及部分树种的观赏期远远长于观花树种的花期等特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以下就以几种常用彩叶树种为例,对其基本的习性和生长环境作简要介绍。 1.1金叶锦带 属忍冬科,锦带花属,落叶灌木。株高15—2m,叶对生,叶片金黄,花红色或粉色,花期5—8月。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能耐瘠薄,但以深厚湿润而富腐殖质的土壤为宜,怕水涝。萌芽力、萌蘖性强,生长迅速。成活率都很高。种子细小而不易采集。栽培容易,病虫害少。常密植作花篱、丛植、孤植于庭院。 1.2鹅掌楸 属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高可达60米以上,胸径3米左右,树干通直光滑。叶大,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花大而美丽,秋季叶色金黄,似一个个黄马褂,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种后能很快成荫。 1.3红花槭 红花槭又名北方红枫、北美红枫、沼泽枫、加拿大红枫、红糖槭、美国改良红枫。属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生长迅速,成年树高9—28m,冠幅12m,树干深褐色,材质坚硬,直径可达1.6m。叶对生,叶片3—5裂,手掌状,新生的叶子正面呈微红色,之后变成绿色,直至深绿色。叶背面是灰绿色。秋天叶子由黄绿色变成黄色,最后成为红色。3—4月是其开花期,花色多红色,稀有淡黄色,实为翅果,红色,长2.5—5cm。春天幼芽为浅红色,夏季碧绿,秋天为鲜红色。挂色期长、落叶晚。 1.4香樟 属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株高可达30m,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 1.5黄连木(属于福建彩叶植物) 落叶乔木,树冠圆球形。早春嫩叶红色,入秋叶色转橙红或深红色,有时黄色,并伴有红色或蓝紫色的果穗。具有喜光、耐干旱的习性。可丛植,亦或与槭类、枫香等红叶树种交错混植构成红叶群体[2]。 2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应用中的原则 2.1.1注重彩叶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原则 园林景观建设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净化空气、吸附尘埃、隔离噪音、美化环境,因此在应用彩叶植物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需根据当地的具体光照、土壤、水分等条件选择合理的彩叶植物,使所选的彩叶植物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从而为成功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提高保障。 2.1.2充分利用季相变化的原则 利用彩叶植物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彩叶植物的季相变化,巧妙的利用不同彩叶植物在不同季节气候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色彩变化,合理的搭配彩叶植物的颜色、姿态,在不同季节里均能够营造出色彩绚丽的美景。 2.1.3遵从色彩调和美学原则 利用彩叶植物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遵循现代美学原则,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一定的艺术性,营造出多样与统一、协调与对比、韵律与节奏相结合的景观。 2.2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常见配置方式 2.2.1孤植 孤植的配置方式主要针对的是一些色彩比较艳丽的彩叶植物,这类植物由于株型紧密、植株高大、色彩艳丽,因此即使将其进行单独种植,也能够成为景观的中心视觉点,而引吸引观赏者的视线。适于进行孤植的彩叶植物较为多样化,例如花叶槭、紫叶梓树、金叶刺槐、红叶石楠等。 2.22丛植 丛植指的是在园林绿地中将三五彩叶植物成丛的点缀其中,这种配置方式主要应用于城市公共绿地分车道、或者是立交桥下、或者是居民小区中等等。常用的丛植彩叶植物有榆叶梅、红瑞木、白丁香、云杉、水蜡等等。 2.2.3群植或片植 群植或片植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将彩叶植物进行成片种植来表达相应的设计意境。彩叶植物的群植或片植能够营造出色彩绚丽、具有气势的园林景观,从而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林。彩叶植物通过群植或片植的方式进行配置,其美化效果远远高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或者是草坪所营造出来的效果。 2.2.4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 彩叶植物的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主要指的是于其他基础植物进行搭配,从而构成各种字符、图案、镶边等,起到衬托与对比的效果。该配置方式尤其在绿色草坪背景下进行应用,往往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3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掌握好彩叶植物的配置原则,充分利用彩叶植物进行景观营造,能够利用色彩艳丽的图案和不同季相景观,来弥补城市淡花季节色彩单调的缺憾,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目的。 作者:陈伯渠单位:福建省天润园景景观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创新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及建设,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在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仍然有许之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1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用性方面欠缺 在很多城镇小区的园林建设中,设计方面欠缺实用性,很多地方仅仅是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在景观的设计建设上实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同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的甚至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设计而设计,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浪费。比如北方地区多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且冬季比较长,不适合建设一些喷泉之类的景点,但是北方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喷泉设计,可实际情况是景点建设完成后,喷泉基本都属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的几年以后便弃之不用了。 1.2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园林景观少不了各种植物的装饰,在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群落问题,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只偏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造成景观的设计单一呆板,缺少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中“乔、灌草”结构是最利于生态完整的,但是很多地区在建设时,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而忽视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草坪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 1.3缺少艺术性及人文关怀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从地区特点出发,设计上要展示和体现城市的特色,展示历史及人文,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般设计目标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在其中的人及外来的人才是主体。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度追求艺术而忽视了自然的原则,人为引进一些本不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反而造成成活率低的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另外各种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人为痕迹过重,不符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绝不是仅仅设置几个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就能达到的。 1.4违背自然原则使用绿化部件 绿化部件的使用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比如人为制造一些草坪、花坛的形状,这些绿化部件的应用一定要合理,盲目使用会弄巧成拙,对整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资源,产生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2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要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园林规划人员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绿化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考虑到园林生态问题,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确保原有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拓展,设计出实用的、美观的、舒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结合规划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地理风貌,在设计上突出展示当地的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尽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品种,要把景观和生态列为重要事项,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2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要先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科学协调园林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在统一的布局下,设计人员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群众的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实用性,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微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协调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促进园林景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地的利用率,将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2.3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块草坪的铺设、每个小设施的布置、每条人行步道的建设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人性关怀。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情况及自然环境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规划,要注重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绿化部件的合理使用对于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盲目乱用,则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园林建设成本增加。一定要立足长远,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注重园林设计的自然美,少人工辅助,能避免使用的就尽量不使用。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艺术美是在自然的绿化环境基础上体现的。设计中重视运用人文因素,加强情感化设计,使人文历史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3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紧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节奏,遵循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与自然,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构建舒适、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 作者:郭侃 朱晓林 单位:沈阳梵音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鄂温克族造型纹样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鄂温克族是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造型纹样。通过介绍鄂温克族传统的植物造型纹样、动物造型纹样、几何造型纹样和组合造型纹样,提出将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应用于园林景观平面图设计、软质景观设计、硬质景观设计中,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化,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为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承创造条件。 关键词:造型纹样;鄂温克族;园林景观;民族文化 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鄂温克族尊重自然、遵守自然法则的生活信仰使其生生不息,得以繁衍。鄂温克族服饰和生活用品中的造型纹样都来源于自然,他们通过描绘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的形状,并加入艺术化的处理手法,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造型纹样,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文化中,进而形成了鄂温克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园林景观设计是将景观元素通过图案形式进行规划,将景观元素从二维图案转换为三维空间形式的景观环境。将鄂温克族造型艺术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使园林环境呈现出民族特色,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提供思路,也为传承与发展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提供条件。 一、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 (一)植物造型纹样 植物造型纹样是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鄂温克族人通过观察生活中接触的植物,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再将整理后的植物形状进行再创造形成的造型纹样。植物纹样可分为植物纹和变形植物纹。植物纹包括花朵纹,树叶纹和花草纹;变形植物纹多是将植物纹进行夸张处理形成的纹样。 (二)动物造型纹样 动物图腾崇拜是鄂温克族居民的主要精神信仰,动物造型纹在鄂温克族图腾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据统计动物造型纹占据了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总数的一半,通过动物造型纹的数量能看出鄂温克族居民在生活中对动物的依赖。动物造型纹主要包括驯鹿纹样和蝴蝶纹样。在鄂温克族生活中,驯鹿纹样应用居多,蝴蝶纹样应用较少。其中,驯鹿纹样多是将驯鹿的形象和鹿角的形状通过简化形成具有装饰性的纹样。 (三)几何造型纹样 几何纹样多是将三角形、菱形、圆形、长方形等几何形通过组合形成纹样。几何造型纹在鄂温克族生活中单独应用的情况很少,多与其他纹饰结合应用,有些几何造型纹样仅作为纹样的边饰出现,丰富纹样装饰性,增加纹样趣味性。 (四)组合造型纹样 组合造型纹是鄂温克族最经常使用的纹样。组合纹是将如植物纹与几何纹、动物纹组合形成的纹饰。整体而言,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可以归纳总结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型,即通过直接描绘生活中的动植物形态,形成造型纹样;二是概括总结型,将生活中的具象形态进行归纳,经过主观概括形成造型纹样;三是提炼转换型,在原始的具象形态中提取可独立形成造型形式的部分,对其他部分的造型进行形式转换,形成具有一定样式的造型纹样。 二、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在园林景观图设计中的应用 (一)园林景观平面图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造型纹样 设计平面图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园林景观平面图设计不仅要处理区域尺度问题,还需要对环境中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化、水系、道路等进行界定。首先,将鄂温克族造型纹样中的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出造型纹样的排列形式,整理并组成造型纹样的基础图形;其次,将整理出的基础图形进行大小变换,结合形式美法则,运用重复、相交、相切等方法将图形重新组合;最后,将景观元素填充进组合后形成的图形中,形成具有一定形式感的园林景观平面图,达到稳定统一、对比协调。 (二)软质景观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造型纹样 软质景观元素主要包括水景观元素和植物景观元素。软质景观元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具有划分平面形式、围合空间、限定道路等功能。 1.水景观元素 水景观元素主要由液态水形成。液态水本身没有固定形状,需要通过外界物体对其进行限定才能形成形状,所以,限定物的形状就是水景观的形状。可以将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中的图形应用于水景观设计中,如几何形、鹿角形和植物形。在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将单个水景观设计形成图形形状,也可以将多个水景观通过组合形成图形形状,丰富水景观形式,让水景观元素与平面图相协调。 2.植物景观元素 植物是景观环境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植物根据不同生长周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变化,在种植过程中应对植物种植面积和使用土地的地形进行规划设计。规划时,可以将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应用到草坪和花卉类植物设计中,使其在种植面积和生长过程中形成规则的图案,如在乔木灌木生长过程中进行人工修剪,让树冠形成鄂温克族造型纹样中的图案形状;还可以结合水景观或其他景观元素设计植物,以增添园林景观的趣味性及现代感。 (三)硬质景观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造型纹样 1.道路景观元素 道路景观元素主要通过铺装形成。将鄂温克族造型纹样运用到道路景观元素设计中,指将其应用于块料铺装和碎料铺装的道路景观中。对于道路铺装形成的图形样式可以直接采用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中的形态,也可以将造型纹样中的图案形状进行整理后再应用。对人们集中活动的场地进行铺装设计时,可以将鄂温克族造型纹样处理成环绕形,形成具有向心性的铺装形式,类似圆形、多边形等形状,进而通过铺装引导人们集中到场地内;对人们行走的道路需要应用块料铺装或碎料铺装,在设计铺装中注意道路的方向性引导,可运用鄂温克族造型纹样中连续重复的方法,使图案沿着方向不断重复,这样的铺装能够引导人们沿着图案重复的方向运动,起到将人流从一个空间引向另一个空间的作用。 2.景观墙元素 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墙是为了达到分隔与美化空间、展示文化内容等目的所修建的装饰性墙体,如浮雕墙、标志墙等。将鄂温克族造型纹样应用于景观墙设计中,可以通过直接复制的方法,把造型纹的原始形态直接复制在景观墙上,并推敲景观墙的材料,通过材料的质感使景观墙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的形式美;也可以将造型纹样归纳总结成图案,重组后以新的形式应用于景观墙中,这样的设计能够以新的组合方式展现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形成新的视觉效果;还可以运用镂空墙的方法,根据图案形状将一部分墙体进行镂空处理,镂空的墙体能够制造出虚空间,其他墙体部分形成实空间,从而形成虚实空间的对比,使空间划分更加灵活,增加空间设计的趣味性。 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的意义 从传承发展角度,将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是对鄂温克族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承。将园林景观设计形式与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相结合,能够使鄂温克族造型艺术得到拓展性应用,推进鄂温克族民族文化的发展,避免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被忽略。从艺术发展角度而言,在景观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能使园林景观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秩序感,同时,能够为景观元素设计提供依据,使园林景观设计从整体到局部获得统一,从而增加园林景观的民族文化氛围,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景观。 四、结语 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是鄂温克族人在历史生活过程中归纳总结形成的。将鄂温克族造型纹样进行归纳整理,将其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使园林设计形成从整体到局部的统一,同时能够形成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园林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为传承鄂温克族族传统艺术提供了条件,有效保护了鄂温克民族艺术。 作者:王言波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研究 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建立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办法。本文以《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探讨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评价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构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以公平、公正地对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评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会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接地气的应用型、实用性人才。民办高校是教育市场的经营主体,应实行与公办学校错位的人才培养的目标,紧贴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和课程,走一条清晰化、明确化、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实用型人才培养道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关注职业人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注重职业人持久的职业生涯,强调职业人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着重提高职业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数字应用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等。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试图设计出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职业技能课程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以公平、公正地对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1.项目化教学《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评价存在的问题 《园林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主干课程之一,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项目化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中透彻地理解书本中空洞的设计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但项目化教学《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评价存在的以下问题:(1)评价过程中欠透明公开评价过程是构建民办高校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中,既要关注职业能力的评价,也要关注职业技能的评价。项目化教学《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评价体系需评价者对项目的流程有整体的把握,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一些民办高校欠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双师型”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师,一些教师还欠缺评价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被评价者无法给出正确的评价指导,导致评估过程中欠透明公开。(2)过程性的评价不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收集到学生们都是相同的信息,产生同样的场地评估和汇报结果,学生逐渐地对《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热情不高。教师不能从学生设计过程中适时得到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状态,很难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3)评价手法较单一民办高校大部分的学生成长于一个以“教”为中心,强调技巧、规则和记忆的教育环境中,“分数”和“评级”制度成为评估教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尺。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需要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评价个人、小组、教师、企业四位一体。一些教师有时候会将某次测试分数等同于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把不佳的教学效果归因于教学条件差,可能导致教师从无法全面地评价自己的整体教学设计。一些学生会把自己的不佳学业表现归因于教师或归因于自己的环境等。一些教师给予学生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没有分析性的评价和解释性的评价。在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中,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办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标准,逐项对自己进行评价,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2.构建职业能力培养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和原则 根据国务院总理2010年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重点扩大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这是经济转型背景下国家层面首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结合民办高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构建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以下原则。(1)鼓励性原则就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能力,挖掘自身潜能,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也就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成绩评估、测试的过程。(2)互动性原则互动是指在主客体间构成相互作用的过程,动态生成过程是在教学的“互动”中形成的,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每个人,这里的“互动”不仅指学生与学生,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传递者、重组者和生成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活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互动性原则是指人与景观之间、人与人之间发生物理的、情感的、化学的相互作用。应极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3)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原则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着重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构建职业能力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形成性评价是自我评价能力,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利他们具备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应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原则。(4)四位一体的多元性评价原则四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是基于四个独立评价之上的综合动态评价,评价不仅应当是多维的,而且应当是多元的。由学校景观专业教师、景观设计企业设计师、受评价学生和学生成员组成团队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成果在量性评价综合基础上的作出质性的评价。评价标准和条款,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经得起实践考验,能反映受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学识水平、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 3.构建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实施方案及评价方法 在进行构建职业能力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时,将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相结合,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1)进行项目实施前的评价,组建项目小组项目实施前的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态,主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诊断性评价,以便对项目活动的实施做出最有效的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项目小组(2-3人),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使项目活动有效顺利地展开。各项目小组成立后,应尽快组织召开项目小组专题会议,将项目小组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项目节点、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并制订措施,编制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期,教师带领项目小组到实地调研,通过拍摄、速写或以文字记录等方式,获取场地风向、日照、植物配置、景观朝向以及使用者活动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作静态观察和记录,互相讨论与切磋,共同提高技术水平,然后写出调研报告。这个阶段主要训练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信息的组合和应用等能力。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实训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2)形成性的项目中期评价在项目实施到一半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中期测评,主要依据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观察、小组测评等方面,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程度进行分析。项目组成员根据场地性质及设计要求,确定功能分区、视线分析、景观分区、植物素材、空间序列等环节,确定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完成方案构思阶段。在不同方案在比选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场地特征评价出学生的优劣方案。教师利用评价掌握学生在园林景观设计项目活动中完成的进度和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在现场指导和讲解,及时对项目的相关任务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在中期阶段结束后,学生利用评价的信息反思自身的学习状态,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小组内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进程,根据中期测评结果修定项目实施的方案。(3)多元性的项目终结性评价在项目最终完成之后,多元性的项目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小组工作的评定与认可,检测学生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重要指标之一。《园林景观设计》成绩评定由出勤率和课堂表现(30分)、前期和中期过程评定(30分)与最终设计作品评定(40分)三部分组成。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项目设计与创新设计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在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和协作能力三个方面的表现做出评定。最终由设计作品的设计构思、植物配置形式、主要景点手绘透视效果图和意境解释图片合理性等进行评定。任课教师在考评过程中,要综合组员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专家四部分,以实现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重视岗位知识技能及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对项目实施过程、技巧等及时进行总结,确保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评价和验收阶段之后的优秀作品可以做成展板长期展示。 4.结语 景观设计事业近年来在我们国家发展迅猛,景观设计行业也面临难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设计者自身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感知,另一方面来自设计者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理性的认知。《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利用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改正和提高,可以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可以迅速提高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符合市场需求标准,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蒋卫平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及建设,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在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仍然有许之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1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用性方面欠缺 在很多城镇小区的园林建设中,设计方面欠缺实用性,很多地方仅仅是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在景观的设计建设上实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同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的甚至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设计而设计,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浪费。比如北方地区多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且冬季比较长,不适合建设一些喷泉之类的景点,但是北方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喷泉设计,可实际情况是景点建设完成后,喷泉基本都属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的几年以后便弃之不用了。 1.2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园林景观少不了各种植物的装饰,在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群落问题,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只偏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造成景观的设计单一呆板,缺少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中“乔、灌草”结构是最利于生态完整的,但是很多地区在建设时,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而忽视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草坪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 1.3缺少艺术性及人文关怀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从地区特点出发,设计上要展示和体现城市的特色,展示历史及人文,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般设计目标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在其中的人及外来的人才是主体。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度追求艺术而忽视了自然的原则,人为引进一些本不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反而造成成活率低的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另外各种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人为痕迹过重,不符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绝不是仅仅设置几个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就能达到的。 1.4违背自然原则使用绿化部件 绿化部件的使用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比如人为制造一些草坪、花坛的形状,这些绿化部件的应用一定要合理,盲目使用会弄巧成拙,对整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资源,产生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2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要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园林规划人员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绿化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考虑到园林生态问题,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确保原有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拓展,设计出实用的、美观的、舒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结合规划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地理风貌,在设计上突出展示当地的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尽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品种,要把景观和生态列为重要事项,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2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要先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科学协调园林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在统一的布局下,设计人员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群众的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实用性,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微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协调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促进园林景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地的利用率,将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2.3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块草坪的铺设、每个小设施的布置、每条人行步道的建设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人性关怀。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情况及自然环境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规划,要注重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绿化部件的合理使用对于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盲目乱用,则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园林建设成本增加。一定要立足长远,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注重园林设计的自然美,少人工辅助,能避免使用的就尽量不使用。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艺术美是在自然的绿化环境基础上体现的。设计中重视运用人文因素,加强情感化设计,使人文历史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3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紧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节奏,遵循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与自然,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构建舒适、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 作者:郭侃 朱晓林 单位:沈阳梵音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探讨 摘要:现阶段的园林艺术融入了过多的西方园林的设计,失去了中国园林独有的神韵。设计者为了满足大众的喜好,会融入很多元素,而这些元素有些并不适合中国园林。根据现阶段的基本情况,重新审视园林艺术,新中式园林景观应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相结合。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古典园林;西方园林 0前言 现阶段,我国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文化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园林艺术作为植物景观与园林设计搭配的思想体现,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每个阶段的园林艺术都不同。根据现阶段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艺术享受,园林艺术者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现代人们对艺术的视觉感受,对园林设计进行了新的改进,更好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形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西方文化,但是却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系列的园林景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视觉享受。 1中国园林的发展概况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个中国园林的大系统,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出现,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韵味,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艺术与西方园林设计的艺术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文化背景与时代都不同,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各有各的特色[1]。中国古典的园林,一般情况下都建在皇室贵族或者富贵人家,园林主人建设园林的初衷一般是在园林中得到休息,也能欣赏美景。这些园林的特色除了与建筑相结合和以自然景观为主,还有一点就是体现了园林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甚至对财富的炫耀。直到鸦片战争全面爆发,侵略者开始在中国建造园林,比较著名的上海外滩公园和山东的新町公园就是当时社会的产物,这些别致的外国园林的出现是对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一次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中国园林艺术也融入了新的思想,中国传统园林的美的表现也逐渐传播到了国外[2]。 2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艺术 2.1传统园林的地位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是世界园林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我国的园林艺术进行研究,研究其造园的手法,吸收其中的思想意义,对于其中的精华部分要学习借鉴,将其吸收利用到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来,为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事业提供有力的依据和重要的保障。我们不能对传统的园林艺术的所有部分都直接采用,应在学习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发展,添加现代的创新的元素,通过设计者的精心设计和灵活的思维能力,设计出更适用于现阶段的人们的审美理念的园林艺术[3]。 2.2传统园林的分类 我国有几千年的园林历史,无论是富丽堂皇的皇家花园、清新秀丽的富贵人家私家花园,还是庄严朴实的寺庙中的园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我们可以根据我国园林的地域的不同对园林进行分类,从新的角度对我国的园林进行分析研究[4]。皇家园林主要的形式是花园式景观,通过自然的修饰体现出皇家园林的气势磅礴,与皇宫中的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一幅雍容华贵的山水建筑画。江南园林与江南水乡的特色相结合,在园林中有的栽着历史古木,山与水的融合使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水环抱着山,山立于水中,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巴蜀园林的朴实和幽旷是巴蜀园林独有的特色。由于很多的历史名人在此处居住,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身处在巴蜀园林中有着不一样的田园的韵味。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比较湿热,日照时间较长且降水量丰厚,所以,岭南地区的园林多在园林中建设长廊,在观赏景物的同时也可以避雨,还能在雨中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园林的主要的表现手法浓墨重彩,建筑上喜欢有各种各样的图形雕刻[5]。 3新中式园林造园艺术的创新发展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迫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中国进入了多事之秋。在严峻的社会形势下,园林的发展情况也一直停滞不前。人们的生存都是问题,谁又会去关注园林美不美,环境是否优雅呢?在战争停止后,传统园林的艺术开始得到一定的关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地使中国走到了世界的前面,园林发展也随着国家的发展开始迅速地进步。新时代给园林艺术带来了新的生命,为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带来了新的色彩[6]。 3.1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相融合 3.1.1新中式园林的开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同时,人们的物质水平也在不断地增长,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升高。国家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建造了很多娱乐休闲的开放式的园林。最初建造园林的过程中,前苏联提供了很多关于园林的设计指导,其中就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园林的元素,这也是新中式园林的开端[7]。 3.1.2新中式园林的发展 经过我国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地改进,出现了新中式园林景观。在园林艺术设计者设计初期的中式园林艺术,只是根据我国古代传统园林的样式建造出类似的园林,缺少时代的特色和创新意识,也不是特别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思想。设计者们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发现他们的设计并没有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形成设计,单单凭借着古代园林的样式结合着现代的思想,也没有使园林富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中西结合也没有深层次地融入,只是简单地将元素结合。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园林设计出现了瓶颈期[8]。 3.1.3新中式园林发展中的创新 新中式园林的建造,除了要继承传统园林的元素,还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所以,要在新中式园林不断地发展中进行创新。要充分体现出自然的美,不加特别繁琐的装饰,努力做到呈现出的就是自然的景象,对自然中的景物稍作修饰,也可以添加一些元素,能够更加符合园林自然的美感。还可以在园林中使用一些现代的手段。比如:多种颜色的灯具,在夜晚能够为人们呈现出又一番迷人的景象。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过程中,更加符合现代人对美的要求。 3.2新中式园林的类别 新中式园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道理是现代社会大众对于美的不同层次的追求。不同地区的新中式园林,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民风民情加入许多元素,更加符合地区人们的审美标准,也使园林更加富有特色,也可以添加一些流行的元素。观赏者在新中式园林中很容易找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美,也能感受到新中式园林中的创新意识。在每一座新中式园林景观中,都能看到不同的特色[9]。 3.2.1古典中式园林 古典的中式园林指的是在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很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设计的元素也比较贴合中国古代园林,无论园林面积的大小,都要求对细节进行把握。其中有着很多传统的元素,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当地不同的文化进行设计,更好地符合了当地人们对园林的需求。 3.2.2现代中式园林 与古典的中式园林不同的是,现代的中式园林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加入了很多时尚的元素,融合了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代园林的基础上,对园林的设计进行创新,将中国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的设计相结合。通过空间设计的层次感,以及细节的设计和灵活的布局,在时尚的现代园林中,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4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 4.1空间布局 新中式园林中的空间布局通过景观之间各个元素的重组和搭配,通过对全景的想象,利用连续的空间序列和巧妙的空间变换,使园林整体相互辉映,有极好的观赏效果。现阶段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建筑,都带有一些复古的色彩,规模基本都是大庭院的设计,整体的建筑都带着浓重的中式韵味。人们在看到建筑的同时,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文化带来的感受。建筑古朴,大型的建筑中带有长廊、山墙,建筑构造基本分为几个院子,打造出一个充满现代感的空间[10]。 4.2构景手法 4.2.1借景 在造园的过程中,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周围景观的构成进行借景,通过微妙的搭配体现美学的效果。比如:远处的高山,近处的流水,通过周围的景物将园林打造成一个更加自然,更加有境界的空间,使园林的整体带着无限的意境。 4.2.2隔景、障景 隔景与障景手法相类似,就是通过一些细小的建筑或者屏障将整体的景物做部分的分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隔景与障景的手法使很多景物不被直接地发现,为园林整体增添了神秘感。 4.2.3漏景、框景 漏景和框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窗子,在墙壁上透出墙另一面的景观,通过位置的安排使景观选择性地纳入画面。 4.3叠石理水 山与水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要素,整体的设计一般是简洁的,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园林通过山水自然之间的关系来构成整体。在大型的园林中,我们很可能见到真山真水,山水相依,会见识到叠石之景。山的形状不规律,山石结合,石头和山形成了抽象的景观。水也在园林中体现着生生不息的状态,动与静的结合,使园林景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优美的景象。整个园林景观的所有元素形成了一幅别致抽象的山水画,增加了艺术的特色和游园的情趣。 4.4花木配置 新中式园林中的景观通常比较简洁,以植物自然的状态作为点缀,根据植物色彩的搭配使整个园林建筑更加的富有活力。新中式园林使用的植物景观,主要采用的是富有寓意的植物种类,这类植物也经常出现在传统的园林之中,比如:“四君子”梅兰竹菊,还有松柏、桂花、牡丹等,这一类带着独特韵味的中国式的花草树木对新中式园林的文化起到了烘托的效果。尊重植物原有的形态,稍微修剪,不破坏自然的美丽,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一幅优美的画卷就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4.5颜色搭配 在新中式园林的颜色搭配上,借鉴了传统园林的颜色搭配,比如:金色与红色搭配,形成雍容华贵的景象。但是,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灰色、白色、原木色、墨色等,这些颜色更能够体现出新中式园林的特色,形成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的独特的景象。 作者:王振超 王红波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景观中的文化表现特征 我国历史悠久,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各具特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景观用地和其他要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林景观的发展.这直接影响了设计者的思路,各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同质化较为严重,无法体现出城市特色.结合城市背景,如何将文化植入城市,促进市区环境与景观文化有机融合,成为当前园林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1.1地域性在文化景观中的表现 地域特性决定于地理特性,由于城市所在地理、自然以及气候上的差异使得该城市的文化与历史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作为文化的首要特征,地域性直接体现出本城市的文化特色,集中表达了该市民的思想诉求和生活方式.此外,即便是同一座城市也会有明显的地段性差异.设计者需要结合所在城市的特性(风貌、风格)来提取本质的文化内涵,最终统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并将城市景观与建筑风格相融合统一. 1.2文化继承性是景观的重要作用 虽然不同阶段的城市文化不同,所留下的烙印也有较大差异,但随着时间的延续脉络形式先传的文化还是有一定的贯通性.作为文化载体的城市景观则起到继承与延续的作用,如设计得当,则能充分反映出长期的城市文化积淀. 1.3景观变化是文化积累的体现 国内外的部分城市都会具有浓郁完整的历史风貌,其载体就是城市景观.这些经典景观以物体的形式直接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环境与社会生活,属于文化见证的活化石.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景观文化会呈现出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的累积过程.积累是在曲折的文化选择中逐渐形成的,是对文化净化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1.4融合性是景观文化发展的显著特点 景观文化传承了历史文化净化,并将不同区域的社会文化加以融合.以苏州山西会馆为例,由于晋商将山西风格的建筑引入,苏州园林将其融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这种景观文化是典型的城市文化与历史的相互融合.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景观文化的的发展是多种文化与环境相互借鉴和吸收的过程.同样,不同的国度与民族之间也是文化彼此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并逐渐形成本城市特有的体系.因此,以融合为背景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精髓,通过区域布局和整体规划真正体现出城市文化本质. 2我国文化园林景观研究的现状 由于存在界定对象与范畴上的差异,文化构成也就相差甚远.文化园林通常被分为如下几种: 2.1设计景观 根据时代的需要,不同设计师和匠人结合当时审美观点与价值观设计出的作品.该类景观具有较强的古典园林特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苏州园林等等. 2.2遗址景观 曾经记录历史信息和相关实践的场所,虽然失去了既有功能,但其遗址具有较强的功能价值与艺术成就,该类景观以圆明园遗址和南京雨花台最具代表性. 2.3场所景观 由于使用行为而衍生出来的空间景观,这种景观凸显出人类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并具有随社会文化变迁而具有较强的存在意义.这类景观有相关仪式或文化活动的空间,主要体现了当时的职能和用途,例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都是古代皇帝祭祀的特定区域. 2.4聚落景观 由古建筑、相关建筑以及所在环境共同作何,逐渐形成的景观建筑群.由于聚落景观一直延续自身的社会职能,因此在历史发展与演变上具有很强的展示性,这类景观主要体现于街区和村落,如:福建土楼、太古上安古村落、上海乌镇等等. 2.5区域景观 作为大尺度景观,区域文化景观超出了单体文化景观的限制.其本质体现了文化与历史遗产之间的关系,如:云南茶马古道、山西五台山和平遥古城、泰山等等. 3园林景观中的文化意义 作为园林的灵魂,文化内涵是其生命力的体现.景观因为文化而独具吸引力和魅力,具有了独特的包容性、生命力与个性.杜牧的《清明》让汾酒名扬天下,同时造就了5A级的旅游景区.因此,文化对景观不仅起到增色的作用,还可能是景观出现的原因所在.文化对经管的增色还有典型的案例,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不太出色的苏州寒山寺,因诗人张继举的《枫桥夜泊》而名扬四海.又如杭州的美丽风景是因白居易、苏拭和柳永等诗词名家诗词而留下美名.因此,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影响并塑造者人类.随着园林景观建设速度的加快,其文化内涵也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园林景观积向上的力量提升了个人素质,也将城市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 4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实际应用效果 4.1文化导致的景观形式变化 4.1.1现代主义景观的主要形式特征 我国的艺术在遵循古典艺术的同时,更趋繁杂并渐成体系.受西方景观艺术形式影响逐渐形成一种较为自律的艺术实现行为.在艺术形态上也更趋向于象征性与平面性,其反应的实质也是当时经济水平发展的体现,既反应出反传统的自恋性还具有较强的自律性.以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例,该设计非常准确的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公众的服务需求,还将古典审美观巧妙的融入其中.形态上添加了数学几何与崇尚理想的美学观. 4.1.2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主要形式特征 后现代主义艺术观是随着科学的多样性与模糊性而衍生出来的,通过多种材料的选择,并跟着设计者的意图重新组合.这种创作弱化了个性,反而放大了艺术创作本身的艺术性.此外,后现代多元化是以大众文化消费为基础,主要囊括了艺术性、技术性、批量性、流行性和高效产业化等基本特性.此外后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更加强调趣味性和偶然性.设计过程更多的借鉴拼接、挪用以及反讽等景观艺术元素.由于设计师文化态度上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效果,同时该阶段的艺术传承也多以结构重建为核心.区别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人员更加关注景观意义的社会地位.通常在尊重以往历史的同时,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是“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该流派重视历史文化的重塑,在保留既有元素的同时,还分解、变化和片段了所有形式并进行颠覆性的叠加.由于应用解构主义时过分重视实地的文化背景,往往忽视其周边环境因素,在获取新奇感受的同时,还容易产生不安全的感觉.该建筑所在市牲畜和其他产品的交易市场,设计者在保留了既有建筑的同时,还进行了重新排序.景观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后的工业发展进程,同时赋予其思想深刻的魅力空间.后现代主义多以艺术重构方法来丰富景观形式,摒弃了现代主义过于简单的艺术构成.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所用素材和材料日趋丰富,色彩更加大胆夸张.后现代主义的园林景观容易引起争议,主要原因在于:虽然材料、形式更趋多样化,但设计者反常规的设计思路会忽视材料自身的特性,大众人群的欣赏水平难以接受. 5以生态为背景的园林景观特点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数字时代的影响使得我们逐渐远离大自然.在此背景下,人们渴望接近自然,这也推动了设计者在思路上开始发生转变.这个时期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渴望,以及生活分工的明细,会使对景观的功能冇了更明细的要求.延续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对功能与形式的配合,生态时代下的景观设计出现了以景观生态学文化为主的景观特性.在景观生态学的尺度与类型学之内,生态认识的形式与文化认识的本质相交叉.在人类尺度上,我们首先把分析景观结构的生态功能放在人类感受的框架之内,这种研究的的是要了解其中的各物种的行为与生境需求,其中人类的尺度分祈足非常有意义的.可能的景观实验将允许所有有助于生态文化的学科结合起来,来确定人的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由俞孔坚主持的上海后滩湿地的景观设计(图是生态时代景观艺术的典范,在以保护为主的生态理念下如何恢复以及重建这块黄浦江边的天然湿地,同时满足世博期间的场地休憩及水系净化以及人流交通等多重功能需要,展示上海后滩从农业、工业以至到如今后工业的生态文化都是生态时代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后滩湿地的会后经营. 6景观中的文化意义要素 物质形式与文化内涵作为园林景观最主要的两个要素,直接体现了物质层面和作品的价值.园林景观形式结构直接体现了其物质特点,形式主要包括结构、空间、建筑与环境,此外还包括人的行为.而园林景观的内在艺术反应出其内在本质———价值.相对艺术形态来讲园林景观的文化意义则是价值的最终体现. 6.1园林景观中的文化要素构成 园林景观的文化要素由于其反应的内涵不同可按有形实体划分为自然和历史两个主要方面. 6.1.1人居自然文化 受项目所在地的气候与地理因素影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饮食、聚落空间、建筑风格等诸多文化特色,如:成都锦里小吃街、凤凰古城等. 6.1.2历史遗迹 人类活动留下来的具有鲜明历史价值的遗留物、场所,如:河北涿鹿黄帝城、山西晋祠等等. 6.1.3植物文化 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植物还具有多重的文化内涵.首先,从意境文化角度讲、梅花代表着高洁、坚韧,兰花代表清新高雅,竹子代表顽强、虚怀若谷,菊花代表长寿、清洁.此外,海棠和玉兰还有“玉堂春富贵”的含义.设计师在园林景观中加入不同的植物也就起到不同文化寓意.其次,植物的形态和色彩也体现出美学文化特色,例如:红色系植物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通过调节植物色彩构成,可以促使园林景观多样性的感知色彩.同时,由于植物形态上差异较大,锥形、球星和纺锤形植物可以通过自身形态赋予不同地块的特色景观效果. 6.2意境类文化 6.2.1诗歌赋 纵观国内外古典园林景观,很多源自山水,而诗词歌赋则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构思.通过诗词设置景观表达寓意、借物咏志,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以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为例,远香堂前荷花飘香、莲叶旖旎,其名就来自于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很好地实现了地名与优美环境的融合,真正实现了“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的设计理念. 6.2.2神化传说 我国古典园林受“一池三山”影响深刻,该设计思路源于我国道教,三山寓意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典型案例有: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湖区、圆明园的福海、拉萨夏宫等. 6.3产业科技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类的文化要素也逐渐溶于园林景观设计之中.通过植入科技因素,我们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景观艺术的内涵.这不仅是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还直接影响到新思路开发和新材料的使用,并激发出设计人员更多设计灵感.目前,很多城市广场都将声、光、电等多种科技手段融合到一起,绘制出五彩缤纷的城市文化. 6.4精神文化 儒家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该思想影响阴阳五行、孝儒文化、风水文化以及民俗风情文化都在园林景观中有所反应.这种传统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景观的意境.此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快速碰击、融合,这些外来因素的介入也使当代园林景观有了更为复杂的精神内涵. 6.5园林景观所表达的文化意义 对于设计师而言,由于文化背景和设计思路的差异,所表达的园林景观风格多种多样.另外,受欣赏者文化艺术水平影响,其解读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对于园林景观的评价我们不能仅依据视觉,还需结合其整体背景、城市文化特点.观赏者对景观的评价需结合点状特点并完整领会景观的整体文化内涵.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与欣赏者之间能够实现深层次的互动,通过欣赏作品能逐渐提升他们的鉴赏水平.反之,随着欣赏者鉴赏水平的提高又会刺激设计人员的灵感,设计出水平更高、更具传承性的优秀作品. 7结束语 本文在结合园林景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其文化内涵加以阐述,主要研究了景观环境、历史文化、景观材料以及科技发展对园林景观的影响.设计师不能只将景观当做装饰品,还需从其文化意义入手,真正体现出景观的内涵. 作者:赵俊峰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生态遗留地保护原则 滨水区通常是城市的命脉,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中要保护滨水区的自然格局,并且保护水体不受污染,延续其防洪功能。 1.2人性化设计原则 首先要注重人文方面的设计,其次要合理规划滨水空间的交通问题,最后要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空间要给人舒适、愉快的感觉,兼顾美观与实用。 1.3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多样性,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以绿为主体,创造自然生趣。 2国内外滨水空间的成功案例 2.1查而斯顿水滨公园 查而斯顿水滨公园是美国南卡洛莱纳州查而斯顿半岛最后一块进行规划和开发的滨水地带。整个公园的规划设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作息、漫步、垂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空间。 2.2日本东京LaLaportToyosu码头休闲区环境景观设计项目 在填海的场地上,建立绿色、水和地球3个渐进式的景观主题,并设置咖啡厅、电台等布置于场地中,场地中白色泡沫状、珊瑚状的长凳则散置在模拟海浪起伏的场地当中。游客在场地中可以感受航海旅行的感觉,自由通行,且能发现不同以往的惊喜。 2.3沈阳市新开河带状公园 沈阳市新开河带状公园,包含12个游园绿地,同时进行了服务设施规划、纪念广场、文化设施等规划,以全线中心地段的联合路桥为界分为上游地段和下游地段,建立13条绿带,丰富了沈阳市的园林绿化景观,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3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3.1打造立体亲水空间 在保证滨水景观安全性的基础上,应逐步拉近人与水体的距离,实现人与水资源的亲密接触。亲水性设计主要体现在河堤沿岸或湿地周围的立面处理上,利用景观节点打造复合岸线结构,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以往的设计师注重平面构成原则,但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关注与兴趣。滨水景观设计中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3.2植物元素的多层次选择 滨水空间植物造景可将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等进行多层次组合。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等韵味无穷。南方水边植物种类更丰富,如水杉、水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落羽杉、乌桕、椰子等。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预留出游人的观赏视线。 3.3与景观照明、雕塑小品等现代元素相结合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植入景观照明系统,可一定程度上延长滨水景观的观赏时间。除了考虑水体自然流动造成的声音效果,更多时候,设计师们倾向于塑造一种随环境改变的智能声音控制体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观照明,使得整个滨水景观尤其是在夜晚呈现出一种立体动态的综合性艺术效果。景观小品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形象特征,呈现原生态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滨水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4天然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 传统建筑中的混凝土护坡、护岸及传统广场铺装材料等的采用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使河道坡面被封闭,这样河道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就失去了生存环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混凝土作业施工的另一个潜在隐患是隔断了雨水的下渗,人为的将河水集中、聚集,破坏了自然的有机循环。鉴于此,应广泛采用一些无污染、渗透性较好的天然材料(石材、石料)进行铺设。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每一位设计师都应该充分发挥创意和灵感设计出和谐优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园林景观。 作者:苏茜 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园林局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论文 1空间秩序性 1.1界定景观轴线 园林景观跟其他类别的景观不同,园林景观注重的是意境的创建,为此轴线的方式没有确切的规定。但是,界定轴线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空间组织的逻辑次序,以便于满足景观的性能需求,创造出该场合应该拥有的环境氛围。 1.2梳理空间内涵 梳理空间的内涵是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准则。唯有清晰的景观涵盖内容,空间组织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景观所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然后依据相关方面的内容为其设定最佳状态下的空间形式。对存在互相交错或者能够相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整理,可以形成较为清晰的空间形式。 1.3区分空间等级 梳理空间内涵后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列表,如果想要在特定场地内部同时包含很多的内容是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的。为此,一定要明确景观空间的级别。这一原则的目的是能够有效处理园林景观创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认空间等级的逻辑联系,以此才能够清晰地运用场地,科学地开展空间的组织,在必要的时候以牺牲某一方面的准求,确保总体景观体系的逻辑关系。 2尺度适宜性 2.1减少人为压力 在现实的工作中,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回应是弱化和避让。这种形式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秩序的一种尊重。就大尺度的压力,我们运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弱化景观的创造方式。科学地协调关系,以谦虚的心态、修正的尺度弱化园林景观的压力。 2.2遵从场地功能 一定数量的尺度纬度和空间感知经验是园林景观空间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到空间和尺度之间的关系,在此便引出了景观的协调度和恒定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指的是在遵从硬性公用景观的准求而出现的特定尺度,协调性的尺度能够发挥调和和过度的作用,遵从景观的性能是针对协调性尺度和恒定尺度相互间的联系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唯有处理好协调性尺度景观,才能够使得景观的整体性得到展现,满足于景观延伸的准求。 3视觉艺术性 3.1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借助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助自然山水是源于景观层次的改造目的,把秀美的山水当做景观层次引入到里面,给人以视觉感的空间延伸。引用自然之美,是重视美的涵义,其实更在意的是接近大自然的美学。引用自然之美是在挖掘自然景观资源,可以以一种美感赋予景观更大的胸怀,凭借这种方式把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3.2创造界面之美 视觉形式美的中心是界面之美。景观中的竖向界面通常直接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格局特点,通常顶界面是完全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对景观空间整体美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小面积底界面通常会对受用者直接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视觉美感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对于那些比较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则更为丰富的表达形态的不断变化和情感。 4环境生态性 4.1尊重生态价值 环境生态型准则中重点是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价值观是自始至终都要遵从的理念,生态价值观念跟人的社会准求、艺术和美学美丽同样重要。从方案的构想到具体细节的展现,都与生态价值紧紧相连。尊重生态价值是观念的一种展现方式,但是并不能够单凭借观念去处理景观当中的现实矛盾,生态价值是一种支配性的准则,让人们无时无刻都保持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4.2接纳生态基质 我们特别愿意去接纳一些完美的园林生态基质,同时变成我们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线索。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很多有关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理念,这些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 5结束语 经过对视觉、环境、尺度和空间等当面设计的浅析,重点强调了园林景观设计创作中需要兼顾的有关因素,为设计师今后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些方法,有助于设计师创作出更为优秀、深入人心的高质量作品。 作者:于茂鑫单位:津南区园林管理所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古典园林的营造思想 从古到今,探索园林设计和自然相统一,一直是国内造园师们追求的目标,也成了国内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在古代中国,园林多半是依山傍水建筑,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足以见证中国古代造园师们崇尚自然,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在园林的植物配置方面,不管是乔木还是灌木,甚至是花草,都需要进行精心布置,尽量做到合理配比。整个园林之中,植被、建筑、道路和水系的比例,无不恰如其分,搭配科学,虽为人造景观,但极为优美。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其设计给人宛若天开的感受。 2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 2.1崇尚自然 中式园林讲究崇尚自然,讲究的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整合到一起,达到水乳交融之境界。让观者欣赏到“天人合一”佳作的同时,感受到建造师们对自然的崇尚。要做到此点,务必要协调好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主次关系,使园林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完美地衔接,既可以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淡泊与含蓄,又可以让世人看到四季不同的风姿,自内心深处开始崇尚自然。 2.2移步异景 对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的处理,关键是空间上的艺术处理。尤其是江南,基本都是私家园林,面积是有限的,要想让此园林呈现出秩序井然、视野开阔的艺术效果,要借助于多种多样的组景方法,比如苏州的“拙政园”,其设计的经典就在于借用了“北寺塔”之景。北寺塔高耸而美丽,辉映在“远香堂”到“倚玉轩”再到“凌波曲桥”之间,让观者感受到无限生机,难免心生敬意。此外,凭借着添景、漏景等绝妙的设计手法,让传统园林美不盛收,置身其中,移步异景时,感受到它的妙趣横生。 2.3筑山理池 俗话说得好,山有脉即贵,水有源则贵。实现了脉源融汇贯通,就会满园生动起来。古代园林师们,就是从自然的山石之中提炼出了形态,并将其神韵融于园林山石当中,使其自成一景。水体是除山石外的一个重要自然元素之一,园中无水便不成园。在传统园林建筑中,组景离不开山石、植物、建筑的相互组合,才能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2.4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讲究因地制宜,且取法自然,使花草依然可以展现出人性化的内涵。在配置时,务必要讲究三美:色彩美、姿态美、香味美。通过自然的色泽、优美的姿态、迷人的花香来展示园林的清幽、自然。让植物丰富园林的建筑,为其增添了诸多生机,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就是借助于琵琶、残荷,实现了与建筑的遥相呼应,人们听到风雨拍打琵琶、残荷的声音,即刻会感受到园内充满了生机,享受到大自然般恬静。 3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当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人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对于园林的建筑,既要美丽实用,还得功能齐全,所以传统的中式园林建筑再也无法直接指导当代园林建筑了。可是,古老园林的构成元素———山石和水体等还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些借景等设计方法依然会被当代园林的设计建造者们所借鉴。当代园林设计者追求的是简洁、合乎目的,注重的是功能和使用,这与传统园林注重观赏性,强调装饰性是完全不同的。当代的造园思想先进了不少,其设计方法也丰富了许多。不但要讲究视线上的合理,还要进行明确的空间划分,要的就是美观实用,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传统园林的时代延续性。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式”风格贯穿于现代园林的建造之中,在设计与建筑中体现出来的时代潮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结合,融入其中的现代设计语言等均属于“新中式”的特征。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来感受“新中式”的风采,此建筑为现代与传统、美学与功能完美整合的典范,它的“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相映,又把中庭的粉墙、假山背景同曲折蜿蜒的廊桥、周围建筑,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宛若一幅出尘脱俗的水墨画。多边形的漏窗设计被运用于建筑的内部之中,巧妙地把室外的美景拖到了室内,使建筑不再受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建筑的形态,还是色彩的搭配,新馆的设计师们都尊重传统和历史,采用新的材料,运用了新的思维,却诠释了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并且借助于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结合现代的时尚元素,实现了拙政园与新馆的完美过渡。 4结语 因此,现代园林的发展不仅要借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利用现代设施工具,更要结合古典园林的创造手法,打造现代与民族古典相结合的园林设计。 作者:林将单位: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与环境相适应 从空间方面来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与施工完成之后将具有独立特性,但是城市园林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随着这些需求的提升以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中园林景观所具有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价值则体现在对现代城市的整体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在一般情况下体现为对现代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优化作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城市环境所具有的关联决定着在开展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城市空间中的整体环境做出判断与考虑,从而实现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整体环境中的完美融入。另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整体环境所具有的协调关系也影响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对景观功能性的判定,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布局设计也需要对设计本身与城市整体环境所具有的适应性进行强调。 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实现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结合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优化现代城市环境来满足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审美需求是城市居民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所提出的重要需求之一,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设计工作者需要对景观构成要素做出组织与利用来体现出景观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重视突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做具有的观赏性,并利用艺术思维来突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艺术性。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属于艺术创造的范畴,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则通过“景象”的形式进行展现,通过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做出感性的认知,能够让社会大众产生一些相对固定的审美思维,而作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者,需要对这些固定的审美思维做出调研与总结,并在综合考虑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形式与功能基础上使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一个艺术性、科学性和生活型的综合体,二者决定着无论是艺术性还是观赏性,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都应当做出重点考虑,并认识到二者所具有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强调生态型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的发展在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其中环境问题就是这些压力中的重要表现,并且环境问题已经真实的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人们在精神文明生活需求方面的日益旺盛,城市发展中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本身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也成为了行业内十分关注的话题,而要实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就要求设计者在开展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对景观设计元素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作出认知,并在遵循生态型原则的基础上来合理把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选材等问题。从可持续发展来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重视一下几点问题:一是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此方面,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不仅要重视雨水等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同时可以使用中水来进行景观植物的浇灌。另外,景观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也是实现水资源节约的有效途径,因此乡土植物以及耐旱植物应当作为主要的选取目标。同时节水灌溉方式的推行也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进行水泥铺装,从而为绿色的蔓延提供更多空间。初次之外园林景观中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运用等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应当做出重点考虑。 四、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重视突出人文性特征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对人文性特征的关注能够让社会大众从生理、心理等不同层次体会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对受众的关爱。为了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人文性的特征,设计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对受众需求做出考虑。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不仅需要对受众生理需求做出考虑,同时有必要对受众的精神需求做出考虑。在此方面,设计者需要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要满足城市居民向往自然质朴的精神追求;二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有必要引导群众参与。设计者对受众需求的了解是有限的,而为了满足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受众需求,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必要引导社会大众进行参与。在此方面,可以邀请社会大众直接参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可以在设计完成后通过公示来获取社会大众意见,从而强化社会大众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并强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亲和力;三是要确保城市园林景观的安全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呈现出了日益紧张的问题,这也导致建筑物密度的加大以及人口的过度集中,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城市所具有的灾害防御能力不断下降。而包括广场、道路等在内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则可以在城市中发挥出救援、避乱、疏散、隔离等作用。然而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许多设计者对景观所具有的防灾功能欠缺考虑,这导致了城市园林景观作用的确实,因此安全性也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五、重视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每个城市都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也具有着属于自身的文化底蕴。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体现出对城市文化底蕴的尊重,并通过作出良好的设计来提升城市文化的厚重感。在此基础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也可以凭借城市文化而具备变迁感以及沧桑感等特征。在对城市文化作出继承的基础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还要重视对城市文化的展现。在此方面,园林景观可以融入城市中的民俗风情,在展现城市文化风貌的基础上来打造独特的风格,并使自身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另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重视体现出城市的时代特征。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发挥“述古”功能,同时要发挥出“言今”功能,即要求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者重视通过园林景观展现出城市所获得的发展以及所追求的时代精神。当前城市中的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反应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文化的结合不仅能够让园林景观更具魅力,同时也能够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作者:梁换艳杨树军单位:包头市上林园林景观有限责任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传承与创新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对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 1.1传承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巧于因借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园林景观设计者构思园林景观的主导思想,其能够赋予园林景观独特的风格以及特有的文化内涵。“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古代造园家们创造了古典园林特有的借景、框景、隐景、抑景、对景、漏景、夹景等造园手法,产生了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藏与漏、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等传统的园林景观特色。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1.2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用空间的先抑后扬、增加空间层次、道路的曲折变化等方法使得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获得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一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开合对比及其交替变化会产生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感觉,构成富有韵律的流动空间,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遐想,创造出一种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意境。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成份 2.1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园林景观的各种设计理念也一次次被提及:文化理念、和谐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理念等。但无论任何理念都是在探索现代景观的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诉求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造景手法融入现代艺术的创造手法,进而通过重组、简化的方式抽出古典园林的精髓,营造全新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2.2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先进技术已被应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中既秉承了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又采用了现代先进技术进行设计,其不仅使现代园林景观自然化,而且使现代园林景观更加的美观。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特别注重对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以及山水的组合方式。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同样也关注了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以及山水的组合方式,但是,其还加入了现代先进技术,这大大改善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素材以及设计方法。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其也为园林景观设计注入了更多的设计素材[3]。 2.3植物配置的创新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想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对植物配置的方式有所创新以及突破,并将植物配置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非常注重树木之间的搭配以及配置形式,从而实现因地制宜,进而达到适宜的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配置的方式。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精心挑选植物品种,并敢于尝试全新的植物配景手法,同时其还应善于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对植物进行养护,进而充分利用植物配景。 3结语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的审美境界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高,人们渴求居住环境更加环保,更加优美。在此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既秉承了古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又创新了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并创新了植物配景方式,从而促进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作者:王珂高宪民工作单位:河南省汝州市城市园林管理处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彩叶树种运用 彩叶植物是指自然界存在或经人工栽培选育,其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表现出与自然绿色显著不同的色彩的植物的总称。从园林应用的角度,根据叶色变化的特点,可以将彩叶树种分为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常色叶树种和斑色叶树种4类,也可将传统的乡土树种通过嫁接改造成彩叶树种。由于彩叶树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因此其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极为广泛,并发挥着常绿植物无可替代的作用。 1发展彩叶树种的必要性 1.1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景观效果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及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单一的绿色植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人们渴望突破城市的枯燥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寻求乐趣。彩色植物景观是城市园林中最重要的季相型景观,彩色树木色彩丰富,观赏期长,季相变化明显,与其他城市园林要素组合可以形成各种优美的园林景观。 1.2城市园林中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发展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生物学家陈俊愉曾发出警告和呼吁:加强生态建设、恢复生物多样性是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城镇园林中,观赏植物品种很少,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比较常用的绿地观赏植物种类在1000种(不是品种)以内。而世界著名城市如华盛顿、伦敦、巴黎、墨尔本,其常用的绿地观赏植物约为2000~4000种。人们在景观设计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逐步加以改善。比如上海开发区为了贯彻生物多样性原则,每年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增加多个植物新品种,且对于新建住宅的绿化,要求多布置彩叶植物、香源植物以及多年生花卉等。 1.3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多样化城市园林景观环境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它不同程度地折射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人们对植物品种多样化需求的提高,原有的植物品种已无法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各城市都在寻求独具特色的景观风格。要使城市园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遵循生物多样性、品种多样化的原则,既要保留原有的优良品种,又要不断推出新品种,使城市中有森林,森林中有色彩。 2辽宁省彩叶树种应用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北方来说,目前已应用的彩叶树种比较少,主要包括紫叶黄栌、红花继木、金叶女贞、金色黄杨、紫叶小檗、红叶李等秋季变色的落叶树种;特色景观树种有深山含笑、红花木莲、灯台树、杂交马褂木等;红栌、红枫等一些新品种也已推出。这些品种已经适应我国市场要求,并被逐渐应用到城市景观中来,但这些品种有很多不适合在辽宁地区应用。 2.1气候影响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cal/cm2之间,年日照时数为2100~2600h。辽宁省的气候条件限制了彩叶树种的应用,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大多还是以绿色为主导,很少采用彩叶树种。 2.2植物品种贫乏、色彩单调辽宁省各城市园林绿地除了分布不均、绿量不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远远低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外,还存在植物品种贫乏、色彩单调的问题。在树种选择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结合不够,树种种类相对单调。 2.3盲目引进树种,片面追求景观效果园林景观设计片面追求“新”“奇”“特”,未经试种,没有综合考虑温度、湿度、土壤等多种因素,而从外地大量引进彩叶树种,造成引种失败。 3彩叶树种在辽宁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前景 3.1应用近年来,辽宁省从河北等地引进了金叶国槐、金枝国槐、金叶榆等接穗,并利用本土的砧木进行嫁接,从而培养出适合辽宁省的彩叶树种。辽宁省海城绿源花卉研究所引种繁育的北美红枫、金叶复叶槭、金叶犹等彩叶树种已在沈阳市浑南大道大量应用;2010年鞍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海城彩叶苗木提供了商机,鞍山市植树绿化在树种选择上,除了原有的国槐、山杏、五角枫等常规树种外,还要大幅增加彩叶树种,使得城市颜色更加层次分明、五彩缤纷;开原市中华金叶榆和密枝红叶李等现已大面积应用;由于气候原因,我国北方地区可供观赏的彩叶乔木树种很少,从2002年开始,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王世伟教授等开始尝试引种彩叶树种红叶椿,经过了3年的试验,其在辽宁省辽西地区生长性状表现非常好。 3.2前景中国彩色树木品种很单调,为呈现丰富多彩的森林和城市绿化景观,积极引进和发展彩色树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树种的选择关系到景观设计的成效是否发挥等问题。在景观设计上,景观规划人员将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将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栽植,形成层次、颜色分明的群落式植物景观,以彰显生态和谐的都市风光。从国内外引进优良彩色树种,有助于城市景观树种的丰富及利用现状的改善,在选择彩叶树种时,还应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考虑实用价值和观赏效果。同时要通过人工育种、大面积繁殖苗木、扩大资源规模等手段对彩色树种资源加以保护。通过丰富彩色树木新品种,从而满足把大连建成园林城市和旅游观光城市的要求。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运用 现在住宅小区已日益成为城镇居民的主流居住空间,其宜居性自然需要被置于首位。宜居性的实现不仅需要房屋建筑的美观实用,同样需要在小区内部配置生态园林景观。生态园林的设置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全面的构筑现代人绿色环保舒适的居住空间。如果将房屋建筑比喻为现代住在小区的骨架,那么生态园林即可谓是住宅小区的血肉。园林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将刚性的建筑与灵活的人性相连,构筑起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1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与特点 生态园林的作用可概括为如下三方面: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可以美化住宅小区。小区的绿化可以直接为居住者带来身心的愉悦,为居住者的日常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小区的和谐构建。二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植物大多有着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小区中合理进行园林设置有助于提升小区的局部空气质量。三是调控自然风,植物可以影响气流的速度和导向,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既可以引导自认风进入小区内部,还能防止寒风或沙尘对小区内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生态园林景观作为一种灵活性强、注重人性的设计需要从实用性、科学性、美观性等多方面予以考量,在此笔者简要将去特点归纳为如下三方面: 1.1综合性 生态园林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系统,其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设计的方案的综合性。换言之,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植被之间的合理配置,还需从整体入手,将整个住宅小区视为有机整体,力求做到人与植物的和谐,建筑与植物的和谐,植物内部的和谐。 1.2发展性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会根据气候、时间以及时代的不同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景观的不同和具体的空间布局转换的不同。所以在设计时,既要把尽管对象作为一个地区文化与传统的延续,同时也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开看,充分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1.3丰富性 景观本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通过将假山、水道、林木、植被、景观建筑等多种元素合理搭配,可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景致。设计者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的构成和特点,就地取材,进行合理设计。 2现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景观的设计首先是要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各种设施、设备及相关的配置首要考虑的应该是使用功能。景观设计应当充分展现出人性化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使用适宜的设计,发挥景观的最大功效。 2.1改善生态条件,提高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优劣主要依据“绿量”,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也就是说,增加叶面积就等同于增加了生态保护的作用。在植物分科中,高大乔木的绿量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树木的绿量是草坪的4倍。由此,基于不同草木科目的生物特性,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应当将乔木、灌木、草木进行合理的安排也布置,使其构成立体页面屏障,使园林植物群落能最佳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其生态效益。 2.2植被的生态效应与人文景观设置并重 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历来都是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设计的终极理念,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园林的设计中更多的表现为对自然之美的极致挖掘与展现。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可以主要以植物组景为主,追求颜色和季节相变,注重追求形象美、层次美、意境美。强调生态景观相互的借衬,并注重和住宅楼之间的亲和力,融合、呼应、渗透。在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具体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打造生态宜居之地。 2.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更新 现代住宅园林设计是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而设计的。因此对于设计者而言,若想充分完善的完成一份现代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方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环境设计理念。对人居环境这几要放大设计空间,不拘泥于建筑本身,而是力求打破住宅小区人为的划分与限制,将建筑本身溶于景观,溶于自然中。在平衡居室内外环境关系的问题上,设计者应当将小区的整体设计划分出主次,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为”的创新理念。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该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经济环境进行对接,是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居室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度与对接,这就使得居住着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融为一体。同时如此浑然天成的景观设计还能遵循正常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欣慰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 现代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看似简单,实则为一项复杂性、专业性、科学性兼备的工作。其“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景观设计必须从大局出发,并切身考虑居住者的感受与利益。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不断力求达到“不似人为,浑然天成”的园林不知效果。在追求美感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植被自身的生物特点,并制定节约能源,提高能耗的科学管理维护方案,以此达到园林设计的最佳效果。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居住环境以及居住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城市居住园林规划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也是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设计策略,供相关行业人员参考。 一、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园林规划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现代城市居住区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传统的城市居住区设计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而居住区园林规划则更多体现了生态性与舒适性,是对传统城市居住区设计的突破。然而在当前的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单纯为了绿化而进行绿化设计,一些草坪、花坛等尽管能够美化环境,然而周围都有栅栏围挡,人们的活动场地十分有限,这些园林设计难以发挥实用价值。其次,当前的居住区园林规划缺乏创新性,降低了其审美价值,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另外,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存在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不协调的现象,难以给人舒适感以及美的享受。这些都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亟待改进的问题。 二、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1.注重景观环境共享 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居住区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园林景观效果,能够为人们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环境条件,将现代人工景观设计理念渗入其中,使小区内的各个住户都能够享受到舒心的生活环境。另外,小区的空间范围比较广,要对这些空间进行科学设计,对各个领域进行有效划分,提升层次感,为人们创建能够活动、交流、沟通的场所,使居民能够在享受美好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增进联系,满足人们的审美与社会交往需求。 2.渗入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在城市居住区的园林设计中也有着广泛地应用,因此,在园林规划中,可以深入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增强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尤其要注重与城市历史文化的结合,当地涌现的一些历史名人或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而且能够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播优秀的历史文化。另外,也可以在小区园林建设中设计假山、水景以及凉亭等,在假山上刻古代文人的名作,增强艺术气息,而且凉亭等设计不仅可以作为观赏的艺术建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娱乐的场所,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提升了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3.体现园林设计功能性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不仅要具有观赏性,更要体现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在亲近自然、文明生态的基础上,增强园林设计的实用性。这在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城市居住区的范围往往比较广泛,在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能够满足人们出行、车辆出行的需求,而且要规划合理,根据居住区的设计情况进行道路规划,车辆行驶道与人行道要明确划分。可以利用线性分割对道路功能区进行区分,不仅具有线条美,而且便于人们出行。在居住区园林道路的周围,可以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吸收噪音,不仅能够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功能价值。 三、结束语 新时期,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增添了更多的内涵与时代意义,因此,在对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将生态理念、绿化理念充分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并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广大居民创建一个优美又具艺术气息的居住环境,这也是新时期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的一个方向。 作者:陈竞 单位:北京麦田国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CAD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CAD软件是一种新的园林设计软件。设计人员借助计算机CAD的力量,不仅可以降低设计人员劳动强度、制图损耗,还能更好地校对图纸方案以及方便修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CAD技术;园林规划设计;应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不仅科技在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在园林规划中,CAD技术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园林设计的主流方式。CAD技术相比之前的手工绘图,不仅节省了员工的很多时间,而且还具有可更改性。比如,设计者要设计一个园林建筑面积较小的图纸,不仅地形复杂,并且平面变化多样,如此一来,CAD技术就显得十分便捷,无需担心画错重新改正以及图纸刮烂的情况。 1CAD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现在在设计行业中,CAD技术已经成为设计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因为CAD技术方便快捷,而且CAD技术还可以将图纸设计、图形绘制以及工程预算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设计人员借助计算机CAD的力量,不仅可以降低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制图损耗,还能更好地校对图纸的方案,而且方便修改。设计人员在完成一项工程时,可以将其中对自己设计有用的图样以块的形式存入图库中,当自己需要时,便可以从图库中直接采用,加快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设计人员在绘图时有计算机进行辅助就可以随时与建筑师以及相应的结构工程师进行沟通,相互配合,不断协调。设计人员在使用CAD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模拟生成地面的模型以及建筑的框架,然后在三维动画的软件中进行材质、光源的供应,最后通过照相机对人的正常视点进行模拟,形成一连串的轨迹,达到一种全方位观察的效果,使人如身临其境。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完善自己的设计效果,让自己的设计变得更加完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乏有其他的信息技术的产物,比如Photoshop、CAD以及3DSMAX等。在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手工制图不仅浪费设计人员的大量时间,并且时间一久,还会发生褶皱、霉变等不可预测估的灾难。但是计算机设计并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它可以很科学地对设计图纸进行保存,不仅方便观看,而且还可以进行多次备份,安全性很高。网络上关于园林设计的资源十分丰富,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城市绿化、园林绿化以及市场上关于这些设计的动态等。因此,设计人员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CAD的上网功能得到大量丰富的资源,而且最好的一点便是,设计人员还可以将自己所整理出来或者搜集到的共享到网络上。由此可以看出,CAD的网上功能对于园林设计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关于园林设计的信息已经成为了可能,与国外设计人员交流也正在逐步完善。 2CAD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国大多数的园林都具有一种古典美,它不仅是一门关于空间的艺术,并且还是一门关于时间的艺术。我国园林的特点也就造就了曲直蜿蜒的道路要求。但是CAD技术中的线条无论是曲直还是粗细都太过于整齐,没有人工作图的韵美,这也就让设计人员利用CAD设计的图纸缺乏生动性。在我国,设计人员大多设计的是平面的园林设计,然后利用其他的软件转化为三维模型,该模式不仅浪费了设计人员的时间,并且还大大浪费了设计人员的精力、财力,更有甚者是不同软件之间对于两维以及三维之间的转换性较差,真实的效果与实际的场景相差较大。 3制约CAD技术在园林规划应用原因及解决办法 CAD技术在园林规划中相对其他技术的发展可谓是十分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园林艺术的复杂性。因为我国的园林大多数植物都是群植、丛植以及孤植相互交叉,以此来丰富空间。前面已经提到CAD处理曲线的能力比较薄弱,但是根据一些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利用CAD中的栅格控制命令,然后利用PLINE绘出类似曲线的折线,最后再利用PEDIT将折线变成曲线;利用SKETCH时,设计人员在进行绘画之前将记录增量保持为1,这样就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不仅有面积方面的问题,并且还有信息量较大,因此对于设备的要求就比较高。根据一些设计人员的实际经验,在进行园林规划时,最好选用配制比较高、内存比较大的主机,工作起来比较得心应手。选用比较低或者比较高的配置,不仅使得工作效率变低,而且还会让设计者承受比较高的费用。同时,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经常需要对一些资料进行扫描,因此扫描仪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比较简单的地形,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各控制点的相对坐标来生成。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形,设计人员先要用扫描仪输入,然后进行矢量化处理,转成CAD相应的文件格式之后再在CAD中打开。设计人员在对效果图进行绘制的时候,一般分为建模、渲染以及后期处理3个阶段。在园林的效果图中会有很多的植物图像,但是关于植物的建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设计人员在建模阶段,只需确定所要绘制植物的位置以及高度即可,至于植物的一些细节留在后面的阶段处理就可以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园林设计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设计人员为了更加准确地表现出设计园林的意图,园林规划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当前,园林规划利用CAD技术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园林的设计人员应该大胆地去尝试、应用,并且将CAD的功能特点掌握熟悉,将这门技术变成具有自己特征的东西。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相应的软件也层出不穷,并且这些软件都会有大量的快捷命令,如果设计人员能够将这些命令熟悉掌握,便可以快速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使用CAD作图,并不代表将手工绘图完全放弃掉。因为手工绘图不仅考验的是设计人员的空间观念,并且还有设计人员自己的设计思想,这些东西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坚决不可以放弃。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具有坚实手工绘图的设计人员,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而不是软件表现出来的无感情、生硬的味道。另外,现在的园林设计所需的软硬件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设计人员开发一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十分符合我国国情以及最重要的是能够对植物图片进行三维处理的软件,这些软件对于今后我国园林设计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4结语 CAD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不仅给园林设计带来许多的便利,并且也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设计人员在使用CAD的过程中,应当熟悉掌握CAD中各种命令以及应用技巧,同时,设计人员若要提高自身的绘画速度,则需要注意平时多积累经验以及增加练习次数。设计人员每次完成设计工作的时候,可以将里面对自己有用的图样存入自己的图库中,比如,树木的立体图以及园林小品等做成图块,在需要的时候,便可以随时去用,方便快捷,且可提高效率。相信在信息发展更加迅速的时候,CAD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并逐渐取代手工绘图,成为新一代园林设计的工具。 作者:白丽霞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林业处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教学探索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当今园林规划设计的课堂中难以发挥其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作用,反而逐渐成为阻碍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后专业领域进步的一大障碍。本文由“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思路出发,联系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堂衔接中的的现状矛盾,创新提出“海绵课堂”的建设理念,通过一定的教学探索和总结,重新审视了当前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期对中高职衔接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园林;中高职衔接;规划设计;海绵课堂 “海绵城市”这是2015年最为热门的一个词汇,它是城市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产物,同样的道理,随着新课程改革与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教学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关系———不断变化的教学状况与越发陈旧教学方法的矛盾,为此,笔者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建设“海绵课堂”的尝试性探索,以期达到职业教育“理论够用,技能够硬”的人才要求。 1“海绵课堂”的建设内涵 1.1中高职衔接中园林规划设计“传统课堂”的现状 1.1.1课堂定位的僵硬化。中职阶段,传统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把完成一定量的设计图纸抄绘练习作为课堂合格的“理想状态”,用重复的机械练习切断了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中强调的深度思考和主动创新的思维纽带,从而逐渐消减了中职学生对于园林专业继续探索的兴趣,导致大量的优秀课程设计资源因学生内心抗拒性的“饱和状态”而流失,过于“饱和”的内心也同时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使其作品缺乏新意而呈现出明显的抄袭痕迹。如此僵硬化的课堂,使得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时明显不适应高职课堂更为自由灵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于专业前途的迷茫。 1.1.2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先理论后实践”这一存在时间间断性的教学方法几乎成为了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堂存活的唯一命脉,理论知识的“倾盆而下”造成了学生在真正实践时不知所措的局面。例如,在公园规划设计练习中提到“园林公共厕所应设计在地区主要风向的下风方向”这一理论要点,这一知识点在听讲时极易理解,但是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仍然有85%的同学忽略了这一关键点,从而大大影响了作品的合理性。 1.2中高职衔接中园林规划设计“海绵课堂”的本质 海绵课堂的本质就是比喻学生在课堂中如同海绵一样,将如雨水一样的知识点迅速吸收、存蓄、灵活运用,以此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在实践过程中将蓄存的知识释放出来,从而让本身死板的理论知识在不断应用中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对于这样的课堂定位,笔者认为应该重新提炼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师生情感交流过程三者的内在联系性,并以之为基础来重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前课后探索的形式,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作为教师更应主动优先地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优先制定符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中职院校学生在创造性方面的潜力,让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包袱”转变为实践的“解渴”财富,为学生轻松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海绵课堂”的建设途径 “海绵课堂”的建设强调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目标的实现,注重通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调整,课堂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课堂教学资源的全面开发,以完善“海绵体”———学生个体为突破口,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效果,从而推动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高效发展。 2.1“海绵课堂”的建设应可采用优先调研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低干扰途径 中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多积极外向,内心富有想法,虽对学习缺乏耐心,但本身的探索欲望依然较为强烈。因此,在中职阶段的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中,教师建议避免灌输式的教授方式,尤其在设计思路和风格上,应更为关注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并做积极引导,旁征博引来达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深化创意的目的,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会自我价值得到肯定的满足感。机器工厂式的园林设计人员早已不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于年龄和认识层次相对较低的中职学生来说,优先布置实地调研性质的任务将更为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例如,在“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一节中,可以本市富有特色的街头绿地小组调研为优先教学内容,组织实地调研并形成报告,教师在其中尽量减少知识点或者规范条例的干扰,以监控学生安全为主,将观察的角度彻底还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在高职阶段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中,主动探索和自主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得以延续。 2.2“海绵课堂”的建设可采用图文资源和城市资源 相结合的全方位途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独特性决定了这是一门需要大量辅助参考资料支撑的课程,因此课堂大量的图文资料成为了一柄“双刃剑”。一味的图文讲解将使得课堂中的“海绵体”———学生很快被“榨干”,即使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极尽所能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中职园林的学生也是无法真正感受园林空间的尺度感、空间感、意境感。笔者尝试将课堂置于城市现有园林中,让学生走出去充分吸收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用自己的直观感受和记录去发现问题,去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解“户外广场台阶设计”中,对于台阶踏步高度、宽度等规范,通过城市中几个不合理的案例来提醒学生关注设计尺度的概念。而高职园林的学生在图文资源和城市资源相结合的“海绵课堂”中将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有机结合,以扩大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得渠道。 2.3“海绵课堂”的建设可采用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相结合的可持续途径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循环进步的过程,同一学生在中职和高职不同阶段的专业认识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时刻揣摩和反思个人或小组作品这一思维过程显得尤为宝贵。课程任务中涉及一定量的个人任务,同时结合了园林专业实际工作中的合作特点,加入了适当量的小组任务,这样的驱动方式更要求学生不断反思自己在课程进度中所需要做出的改进之处,以此来提升整个学习过程的效率。另外,在小组合作中“海绵体”之间可以形成相互渗透、相互积存的机制,让知识的流动性和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从而有利于“海绵课堂”后期的可持续性建设。因此,在“海绵课堂”中,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的项目任务应具有可持续性,中高职院校主动构建一体化的学习机制,使得“海绵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吸收———释放———再吸收———再释放的循环。 3“海绵课堂”的建设展望 3.1引入“海绵课堂”的弹性评价机制 “海绵课堂”的灵活性授课必然与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格格不入,纯粹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的设计课是病态的,是没有生命意义的,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看来,弹性评价机制应兼顾考试与考查,闭卷与实践,更强调“海绵体”在知识吸收环节和知识应用环节的重要性,弱化结果表现,促进“海绵体”进一步的二次知识吸收,避免“一棒打死、一榨即干”的现象发生。 3.2引入“海绵课堂”的经费预算体系 多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会增加课程的成本,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面临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自我提升的成本和课堂教学的成本成为了新的挑战,学校层面应考虑加强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中高职院校教师定期交流学习活动以及校外实训场地的长期合作开发,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对于学生而言,应充分利用中高职院校创造的课堂、图书馆、实训室等资源,减少课后的学习成本,将更多的精力和物力财力投入更高层次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中去。因此,详细而不断完善的经费预算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绵课堂”的发展速度。 3.3引入“海绵课堂”的网络互动模式 “海绵课堂”这一创新型的课堂从现代信息化教学的角度来看,必然少不了智慧化的网络构架。作为一门专业设计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中高职衔接从本质上要求中高职学生更应该主动增加与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群体内部的沟通交流频率,无论是中职学生与高职教师沟通,还是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互动讨论,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对于设计作品的探讨和深化始终贯穿于整个中高职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上一对一指导之外,借助现代化的沟通渠道,通过挖掘网络平台的资源,建立“微博互动”、“微信答疑”、“群聊分享”、“美图共赏”等新型互动学习模式,从而依靠广大师生的力量共同智慧地提高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海绵课堂”的蓄水量。 4结束语 “海绵课堂”是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创新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海绵课堂”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只是一个起点,是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延伸发展打下基础的一次尝试。总而言之,在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园林专业教学中应更多地去思考和探索“海绵课堂”的建设方式,形成中高职园林教学衔接的创新特色化发展道路,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整体的健康发展,也将使得中高职合作院校的关系更为紧密。 作者:沈杰 单位: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因素下,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其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城市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小区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改善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城市住宅小区,并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论述 由于我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一行业的市场竞争趋势愈加激烈。所以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充分结合小区自身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1.当前城市住宅小区的主要特征 1.1规模方面 在通常情况下,现代城市住宅小区都是有多栋建筑物构建而成。不仅在住宅小区内部建有住宅楼群,并且还建设了相关的超市与健身、娱乐等场所,使得人们在居住过程中可以享受到多元化的服务,多方面需求都可以得到实际满足。 1.2规划方面 我国政府方面针对市容构建工作制定了诸多标准,从而引起社会方面对市容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我国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在制定园林规划方案时都是以统一为主要前提,从而对布局展开规划,同时针对小区内部设施的不断开发、建设,满足了当前居民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具体需求。与此同时,对城市住宅小区展开的统一规划工作,对小区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小区内部环境得到保护。例如,如果住宅小区的建筑风格属于欧式风格时,可以种植一些高大树木,如雪松、法国梧桐等,并且数木的选择要与小区绿化结合在一起,最好将高大树木种植在道路的两侧,从而达到节能、遮阴的效果,同时还避免对建筑采光造成影响。 1.3综合性光照方面 在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标准不断提升的背景因素下,开始要求室内的光照效果可以得到优化,所以通常情况下在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的过程中,都会将墙面粉刷成彩色,并且使用玻璃安装在阳台或者窗户中,使得居住环境的光照效果可以进一步加强,即便是居住于阴面,也可以享受到光照。例如以法国梧桐为例,其树冠直径可以达到8米左右,占地面积为1平方米,有效吸收辐射热达到了50%,因此可以将其种植在不挡光建筑的一侧,这样可以降低周围温度,降低小区空调的使用率,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2.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与必要性 2.1功能性与实用性方面 在当前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趋势日益激烈复杂的情况下,某部分房地产企业为了将自身住宅小区的卖点增加,开始对住宅小区内部的园林规划展开构建。但是长期处于这一竞争模式中,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的设计思路与模式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过分执着于传统模式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过于注重形式化的体现,没有考虑到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的实用性能与功能性能的发挥。 2.2过于追求表面化 另一方面,我国在规划设计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的过程中,模仿意识较为强,并且其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缺乏提升,从而导致住宅小区内部的建筑特色并不能将本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地域特征鲜明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过于注重草坪的整洁统一性,忽略了植物群落的自然美,使得园林内部的整个景观其协调性能始终得不到改善。只是单方面的打造草坪的大面积化,使得小区园林的美感遭到破坏,使得住户无法长期承担对草坪的养护工作。对园林表面化、形式化的过度追求,导致园林内部景观的文化氛围严重缺失,过于含糊。 2.3我国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居民的经济水平也有所提升,其生活质量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居民不止停留于对住宅建筑物的标准提升,同时对自身的居住环境以及居住质量也不断提出更加高端化的标准。结合当前城市住宅园林的设计观念,城市住宅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发挥园林绿化的功能性,使得空气得到全面净化,尘土污染以及噪音污染都可以得到降低;另外还可以借助于园林绿化所具备的遮阳降温、防治日晒风吹等功能将住宅小区内部的气候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将节能环保的价值意义发挥到最大。同时,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还可以利用植物群落的差异性进行有效的分割、划分,在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园林景观的设计涵义,从而加强生活质量的舒适性。 3.当前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开展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得工程的设计、工作划分等都可以得到明确,以此为根本再进一步将设计理念完善健全。因为园林规划设计所服务的主体是人,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服务主体的主观感受,从而加大住宅小区内部园林规划的合理性与功能性。设计人员在小区园林的空间布局方面必须要做到开合的合理性,加大居民居住的舒适性。同时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拓宽自身的创新思维模式,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设计原则,使其可以加大与绿色植物群落的亲密性。 3.2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通常情况下,城市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地基条件以及当地气候因素等,以住宅小区内部的基本地形要素为基础,并加以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使得园林景观的整体内涵可以得到展现。另一方面,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因素,选择相应的树木加以植栽,使得园林景观与四周的景观设计可以得到有效的融合。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他园林景观案例尽量避免,要考虑到实际的设计状况;加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性,可以将城市住宅小区中的园林景观规划方案实际制定,使得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成本可以得到全面节约,从而相关开发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以得合理提升。 3.3重视创新原则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和其他方面的规划设计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迫切需要延伸创新思维,融入新鲜活力,将传统模式下的设计原则与观念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实施的完善设计技术。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强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鲜明特色,其文化氛围也可以得到有效构建,使得人和大自然可以得到高效的融合。例如,以小区人行道和停车场为例,传统的规划中该部分一般为人行步道板加沥青路面,如今随着绿化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小区对其进行了创新,选择了镂空步道板的形式,并种上了一些草类植物,从而提高了小区的绿化面积。 3.4文化原则的展现 在开展城市住宅小区原理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具体结合生态理论的设计风格,并结合工程想要具体表达的文化风格,使得我国古代传统园林景观中的设计精华可以得到全面传承;并以此为基础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使得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内部的园林规划设计内涵得以提升,其风格特色可以得到体现。因为小区自身的园林规划受众群体是居民,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不可以过度倾向欧美风格的园林规划,要具体结合我国的状况,做到高度统一。 3.5现代技术的应用原则 在开展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前绿化技术在园林规划中加以应用,使得住宅小区内部的绿地面积范围可以得到整体提升。同时由于园林规划工作自身具备繁杂性的特征,其生态学与建筑学士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所以设计人员不仅仅是要加强对建筑美感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将其实用性、功能性全面发挥。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对城市资源加以应用,将住宅小区内部的园林规划与城市特色加以融合,使得居民的居住环境可以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高度。 3.6经济适用性原则 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条件对小区规划设计工作的影响。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居民居住的实际需求,使小区能满足居民居住的基本功能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经济成本的问题。尽量通过巧妙的设计来降低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费用,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7超前原则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以后小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超前原则就是指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要让设计的结果打破现在固有模式的限制,体现未来的设计方向。遵守超前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小区的设计风格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落伍,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出小区规划设计不一样的魅力。 3.8个性化原则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是具有很大的区别的。而且我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和西方国家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也是不同的。从人口密度方面来说,我国人口密度比较大,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不能完全参照西方国家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模式。但可以吸取他们在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经验,并将其转化为适用于我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小区的居住环境问题、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问题等。这就要求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要遵守个性化原则,使得小区的规划设计与众不同。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小区内部的园林绿化也逐渐开始得到规划设计。同时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已经发展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流程,因此必须要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得城市中的环境资源可以得到全面利用,使得我国节约型社会得到构建,从而推动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水平,使得生态环境得以构建。 作者:牛完屯 单位:晋城市建筑设计院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讨 摘要:在教学的基础上,阐述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及地位,前后课程的衔接关系,分析了本课程教与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探讨如何使高职园林技术的骨干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育;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集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课程,如何在机遇及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更好地发展,关系到一个专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专业在城市生活中的影响力。 1园林规化设计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要研究一门课程,必须要把课程放在课程体系中进行研究。园林规划设计课是园林技术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院的园林技术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为,让学生成为设计师助理及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人员。因而,园林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更重要的是它承担着更多的职业技能及素养的培养责任。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本院分割为园林规划设计1、园林规划设计2两门课程,于第4学期,第5学期开设,前置课程有美术基础、园林手绘、制图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植物种植设计等课程。从前置课程的设计上分析,美术基础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及抽象思维,为学生的设计思维打下较好的审美基础。园林手绘、制图基础等等为学生的图纸表达能力都进行良好的技能训练,也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AUTOCAD运用与设计、SKETCHUP运用及设计,是园林规划设计开设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只有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更好地表达其设计思想。植物种植设计属于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前,学生通过这门课,对植物的种植、植物的属性已经掌握了很牢固的知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规划设计这一部分内容。与园林规划设计同步开设的课程分别有园林施工管理、园林概预算等课程。在开设这些课程的同时,教师间能有效地配合,加强各们课程之间的衔接,加强学生对园林项目工程各个方面工作的程序掌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所有课程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检视,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本身就已经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性质,因而它是毕业设计的一次提前的体验。综上所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课程体系当中,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方向的一门综合性及总结性的课程,其安排的授课时间、授课的秩序与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非常合理并具有逻辑性。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符合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因此,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目标必须要符合职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将“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的特征,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能成为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主的施工图设计员、植物配置设计员及规划设计助理等。因而,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真实案例项目为教学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调研、前期分析及定位、功能与形式定位,方案初步设计、方案深化等构建教学内容。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3.1教师能力需要持续提升 大学教师是社会最前沿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新进教师为应届毕业生,对教学的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无暇顾及社会最前沿科学知识的更新,更无法到生产的第一线进行学习,如何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如何在课堂上灵活植入企业实用技能,教师需要时间需要机会条件去进行学习、转化。 3.2学生的制图标准不一 每一个课程都有相应的制图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目前由任课老师来制定,任课老师在缺乏生产经验或者长时间脱离社会生产的情况下,其标准或根据个人喜好,或者模仿业内某个企业,或者使用老旧的标准,这样的标准会使同一老师任教的同一课程作业混乱,还会让学生在面对社会工作时无所适从。学生的作业成果标准目前也存在以上的问题,虽然任课教师已经对作业成果的图纸内容及图纸质量有一定的规定及指引,但是这个标准如果不参照行业或企业的标准,学生会对方案的图纸表达缺乏全面性,及理解上的片面性。为缩短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期,教师应尽力促进制图标准的统一。 3.3重实践,轻素质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及重点,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实践而忽略素质培养,这只会限制学生的发展。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素养的培养,人文文化的培养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应给学生时间观念,给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给学生职业道德标准,而这部分内容却恰恰是学生最缺乏,教育中最忽略,学生长久发展最需要。而人文文化培养的缺失,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思考,甚至经常出现“按照老师的想法,我来画图”的情况。更严重的是使学生缺乏社会责任,不探讨,不理解文化背景,不懂得如何去传承文化,直接把自己限定为绘图员,直接限定人生的发展。 4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举措初探 4.1为教师搭建教学平台 课程的主讲教师或课程负责人应该以本课程为中心,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1)对本门课程的前置课程及后置课程的教师进行整合,组建教学团队,增强前置课程及后置课程的连贯性,研究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制定好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实施及考核评价。同时,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改。(2)促进校企合作,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分析园林公司的职业岗位,包括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环境等,分析整个园林行业的政策标准,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适合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知识技能框架,并制定规划设计的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3)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投身于园林规划设计的第一线,参与实际项目实践的全过程,逐渐让项目进入教学中,教师作为校方项目负责人,带领学生参与项目,配合企业按质按量完成项目,让学生更具有职业感。 4.2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作为教和学的标准 4.2.1图纸标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用图纸表达设计思想,图纸应该表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符合标准,不应以教师个人的标准为标准,应该以一线企业的行业标准为标准。一张符合园林公司要求的设计图,应该是设计内容符合甲方要求,同时也美观。地形、水体、建筑、铺装、园路、植物的表示方法和技巧,图纸绘制的线型等应引用企业的标准到教学中。把政府部门审核图纸的相关政策规范、技术指标融合到项目完成过程中,包括图纸所选用的图框等。 4.2.2素质标准。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不仅是职业能力的需求,更多的是职业素质的需求,例如吃苦耐劳,有时间观念,以集体利益为先,能否与同事进行良好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能否为公司进行保密等素质企业首先看中,它关系到企业是否能顺利运行的关键。 4.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在深入企业调研时发现,学校的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而忽视设计的相关文化教育,从而导致学生仅仅成为绘图员,缺乏人文素养,在这方面,企业难以通过培训使员工所掌握。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实践教学为主,掺插历史文化教育。尤其在方案规划设计的调研阶段及方案设计初步阶段,应引导学生全面调研分析项目当地的文化特征及文化背景,了解人文历史、环境历史及当地文化的表达语汇,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具备文献查阅的能力,做好资料的分类整理,掌握分析归类的方法,能基本模仿前人的语汇表达方法,做好文化的历史传承,是一个设计人员的社会责任。 4.4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选取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强调设计的基本原理,能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强调技术标准和规范,学生在此技术基础上能适应不同企业的设计工作。在此基础上应促进学生参与社会的认证,参与考证,以社会的标准检测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该针对考证内容,划分不同的知识块面,再从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 作者:张惠贻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中职园林规划设计学生能力分析 1中职园林职业能力的概念 职业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个人心理素质、科学知识、市场信息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就业创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中职学院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更要以能胜任工作任务为最高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就业创业能力、人际交往关系、对新环境新工作的适应能力和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 2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又包括认知能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体力。认知能力就是能够准确说出事物的概念,了解事物的来由、起因、经过和结果;判断力就是能够观察出事物的表面与本质,并能够说出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语言表达能力即是在工作中能和人进行得体、流利的交流,能够即席演讲,熟悉常用的公文格式,进行正确写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体魄,保持充沛的体力来胜任工作任务。 3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基础技能是指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所谓学习,就是学到手就得练习,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中,不仅要对专业理论知识熟知,还要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把它们准确无误地运用到工作中去,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4中职园林规划设计学生的能力分析 4.1文化基本能力不高 在园林工作实际任务中,对学生的要求是极高的,然而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本无法达到此工作的要求水准。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在与人交流谈话中吐字不清、语言含糊;有的则是干脆语无伦次、顾首不顾尾;有的学生在台上演讲毫无表情,更别提表达感情;还有的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特别差,而且书法基础差的也不在少数,硬笔书法不合格,毛笔更是无从下手;还有绘画水平不高,园林设计这个专业是经常画设计图的,然而学生们的手工设计图质量很差,很不美观,电脑操作能力又低。总之,从文化基本能力来看,无法胜任园林规划的日常工作。 4.2专业知识能力不强 专业知识可以从知识的广泛度和知识的层次深度两方面来探讨。从知识面的广泛度来看,现代园林专业所涉及的面比较广,包括观赏园艺、经济、历史、建筑规划、环境管理等,是一个大的职业范畴,而现在学生的知识面仅仅停留在了园艺和建筑学上,对园林规划所涉及的其它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水平有限,从目前的学生情况看,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从深度上说,也就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深度,它包含了与之相关的建筑设计、资源环境、人文等的科学设计与合理利用及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从深度上来讲,学生们所掌握的知识又只是表面,他们现在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消化能力无法帮助他们渗透到园林规划的深层。 4.3专业技术操作不过硬 大多数学生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在学校所进行的实操演练大多是表演性训练,多数学生都对现场实践能力掌握不牢,导致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动手能力不强,在实践中表现为学习的层面也不在少数。 5园林规划工作任务的要求 园林规划分为园林制图、园林设计和园林预算等方面。园林制图最基础的能力要具备识图能力、构图能力和色彩的处理能力,把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之后还要灵活、准确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也就是还要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具体的就是手工绘图能力和电脑绘图能力。园林设计也同样的需要掌握平面布局能力、色彩处理能力和植物配置能力,也要能够自己动手进行电脑操作。园林预算首先要能看懂施工图纸,可以大概预估一下工程所需资金,还要掌握并使用最新的预算软件。 6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要想把中职园林规划设计做好,需要不断充实中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不仅学好课堂知识,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中职学院的园林规划设计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梁莹 单位:肇庆市农业学校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一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是研究景观构成要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主要集中研究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学过程在相关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对景观生态格局的构成进行分析是研究景观功能性和动态性的前提条件。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直接目的在于深入分析景观结构的构成特征及空间配置关系,并用于指导人们进行生态景观的营造。“传统意义上,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有三种:基底(ma-trix)、缀块(patche)和廊道(corridor)”。在风景园林生态系统中基底(matrix)在整个园林的生态环境中起支配作用。在缀块相关方面人们常常着重研究缀块面积、缀块数量和缀块周长。廊道通常相互交错,交织成网络,同时廊道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其结构和功能类型也呈现多样化,与周围缀块或基底的相互作用发生更复杂的演化。景观结构单元的划分以观察尺度为参考线。基于不同的尺度,缀块、廊道和基底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一条河流在城市整体尺度上是缀块,但是在整个生态景观单元中又算做基底,还有可能是某个较大尺度上廊道的一部分。在某一空间位置和时间上景观异质性具有不均匀性和不同的复杂度。具体来说是指缀块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具有不均等和不同的复杂程度,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景观构成单体的多样性。同样这种变化也明显依赖空间位置的改变,受景观的主要驱动力影响明显。通常在研究这些异质性指数时需要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并需要实地调研获取相关信息。景观格局的异质性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上表现出不同的指数特征,在地理位置上越靠近的景观构成要素就越相似,景观特征的变化与空间地理位置的改变密切相关,这种规律与线性统计学方法要求取样的独立性和随机性完全不相符,单纯的线性统计学方法不适用于表述景观格局的特征指数。我们需要运用更适合于景观格局分析的空间统计学方法(如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来进行指数化分析统计。 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特点 基于“缀块、廊道、基质”这一生态景观学理论,可以将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细分为景观构成要素的空间形态的分析与景观构成要素的空间关系及其空间构型的分析。概括地说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具有两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在进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时运用多维度的方法去研究景观格局主体,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景观格局的整体特征。伴随着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进步,采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同时异地及同地异时等大量的相关景观数据,并使用计算机处理这些客观的地理信息数据。将景观格局伴随时的变化情况与影响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相联系起来,然后探究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机制,从而获取对景观格局更深入的了解。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包含一系列景观格局指数来分析某一地区(如青藏高原杜兰县),某一时间段(如1991~2001年)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一般来说,人工景观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这一因素的驱动,同时适宜的气候及地理条件会促进这种格局的变化。而对于草地、湿地和林地等自然景观,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自然条件。对于不同的生态景观格局系统,我们需要对其相关的驱动力因子作具体剖析,研究不同景观的时空变异特点。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准确地描述景观生态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联系。同时还可以对格局变化驱动因子做定量分析,挖掘驱动因子与景观格局间的动态量化关系。在景观规划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影响驱动力来实现对景观格局布局的优化或预测某一驱动力影响下的景观格局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变化。对能体现出景观的主体特征的重要局部地区(或样带)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主体生态格局的分析和解释变得更加容易。“城市景观生态学中常采用对主要局部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分析城市主要梯度上的景观特征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阐述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仅仅只用于城市景观的分析,它同时也适用于研究河流、湖泊、道路等景观格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时同样具有应用价值。这种方法在风景园林的景观格局分析中也极具应用价值。但在实际研究中必须尊重一个前提条件:被选取的局部景观能够充分反映被研究的景观格局的显著特征。 三风景园林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动态化研究 各种生态过程在一定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构成了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格局。对于风景园林生态格局进行分析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在一定的尺度上格局与过程间的相关联系和作用关系。收集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与景观格局相关的景观格局指数来表述其时空的变化规律,联系相关的生态过程,分析和阐述生态格局与过程在该尺度上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进而全面科学地进行风景园林规划。在生态学过程中,每种类型的过程受到的影响因子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这要求我们不能选一个广泛反映景观格局特征的指数和一个特异的生态过程相关联在一起。对于特定的生态过程需要针对其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影响该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因子,运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方法,计算其在某一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的空间异质性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变化的,生态过程也是如此。”在分析园林景观生态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某一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的时候,除了开展的水平和时间纬度的分析外,还需要考虑其它影响因子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这种垂直方向上的分析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中也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时也需要考虑垂直方向上的景观信息。多维度的分析生态格局,并研究垂直层面上相关要素的空间组合对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能更科学全面地反映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格局主体特征。在进行风景园林的故居分析时需要重点关注格局与过程之间的作用关系,这种格局和过程与一般意义上的格局和过程明显不同。一般意义上景观格局是静态的,是某一时刻的包含具体内容的信息集合。恰如具体的某一时刻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类型图或依据遥感影像解析绘制的景观类型图,其特点是直观反映某一瞬间的信息特征,由此计算出来的各种景观格局指数只是反映了这一瞬间的格局信息。现实中生态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可延续性的,其在一段时间(30天、一个季度、几年或一个时间段)内发生显著变化。生硬地将计算得来的一个静态格局指数同一个呈动态变化的过程捆绑在一起,不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是不科学的。应将动态变化的属性赋予静态的景观生态格局单体,使之与生态过程科学的有机关联。 四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运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方法能够科学地指导风景园林的规划,其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景区的物种及其良性演变、维护整个生物链的物种多样性、保持其整个环境的生态平衡。运用生态格局方法是建立生态风景园林的基础,运用其相关理论指导风景园林规划,为风景园林的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依据缀块、廊道和基底,对风景园林的生态格局的组成单元要素做出具体的指数分析,确定主要变化动力联系空间时空的变化做出动态化分析。风景园林中的单元构成要素包含具体的植被、物种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研究这些构成要素的指数构成,科学地得出其指数特征;结合时间的变化,研究其在时间和时空变化中的规律,确定主要变化的动力因子,以此作为风景园林规划生态格局分析的科学理论基础。对于不同类型的风景园林,在进行生态格局研究时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能教条地搬用已有的经验。明确风景园林景观主体的显著特征,对影响风景园林主体构成的生态格局做出合理的分析。选取风景园林中产生主要影响的带状生态格局,对影响这一格局的主要因子做分析。在风景园林中这种能全面反映其生态特征的生态格局带,是其不同于其他园林的重要标志。例如淠河河流廊道景观格局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月亮岛滨水景观的主要格局特征,是其不同于六安市中央森林公园的重要特点。这种在分析风景园林景观格局时注重对重要构成的生态格局的分析方法,有利于人们接受和理解,同时使得对景观构成要素的研究变得科学和便捷。分析风景园林景观的生态特征,确定风景园林的景观安全格局。在实际的规划中,不同的园林景观系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特征。我们需要通过采用相关研究方法,深入分析这种特征和可能发生的潜在规律性变化,收集相关的景观格局信息,分析其生态格局的构成和推演动态变化规律,绘制园林的景观安全格局图,制定风景园林的规划方案。总的来说包含以下三步:第一步了解生态环境,区分景观源,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格局分析确定生态保护源;第二步结合实际的阻力面,合理区分景区格局结构,构建景观生态格局。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计算可以明确被研究的风景园林的实际生态格局情况和累积阻力面图,并依据上面的结果绘制景观生态格局图谱,实施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格局规划。在规划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生态源的保护,降低人为干扰,保证生态环境不被恶性破坏。在生态源的周围构造阻力的缓冲区,降低人为因素对其的不利影响。确定风景园林景观主轴线,合理规划,有序布置各功能区。在园林景观格局图谱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景观分布的主线,进行功能区划分。在进行功能分区布置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景观格局的主要动力因子,明确具体地方景观格局原则,合理有序地规划各功能分区的组团结构。例如苏州金鸡湖景观工程,从起草规划到结束历时4年,其主体规划遵循了生态保护理念,同时基于滨水景观这一实际情况确定了以金鸡湖面为最大斑块的“斑块-廊道-基质”景观模式。在综合考虑旅游经济效益这一主要影响动力因子的前提下,将全湖面和沿湖面划分为8个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后综合考虑景观构成要素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子的驱动力效果,有序规划了绿地、道路系统和建筑群等具体景观和单体。风景园林的规划离不开对园林实体景观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景观实体进行分析,结合风景园林设计实际情况,为规划和建设风景园林提供理论基础。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建设时,研究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格局,有利于对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有利于提高风景园林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作者:袁磊 单位:皖西学院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园林规划设计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对园林设计论证应加强其管理,规范其内容,使其制度化,与设计一同受到重视,相互结合,有效地对设计形成补充,完善设计工作,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最后,需要说明园林设计不同于其他非生物性建设的设计。园林道路、土方、休息建筑之外绝大部分是活的植物世界,植物受自然环境因素的主使而生存,因此方案的论证对于许多不可知的自然界变化是难以预估的,所以论证后的规划在实施中也会发生变化,不可不加以注意。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1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书、现场实地踏勘,同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2)提交初步规划文本,提出总体构思及规划目标;以供业主认可(3)编制详细规划并召开评审会。由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集中时间,进行评审(论证)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落实调整和修改工作。(4)进行扩初设计并提交工程概算书;(5)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6)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图的交底;(7)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2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 (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厂矿企业和机关单位及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还是象世博园等大型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2)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4)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5)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6)科学估算园林工程的建设成本及管理维护费用。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工程,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应正确把握建筑,铺装,水体,绿地等要素的比例,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3我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3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3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3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4建议 (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 其次是一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 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3个层次:①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 (4)规划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现有的规划设计人才有来自城市规划专业院系的;也有艺术院系的;有建筑院系的,还有农林院系,来自不同院系的人才都各有各的特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不足,由此,根据目前的专业状况,应该有一个合作互补的专业团队。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园林规划设计分析论文 一、问题提出 作为世界园林之母,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园林的雏形——囿,历经秦汉、唐宋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的发展,造园理论与工程技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不断走向巅峰,形成了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寺庙园林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式园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时也框住了我们的思维,阻碍了开拓创新的步伐。现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使得园林绿化未能充分发挥好在城市中的作用。 二、原因剖析 在祖先留给我们丰厚遗产的同时,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仍走了一些弯路,面临种种困境和困惑,追根溯源、究其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解释。 (一)消化传统过多 总结我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形式,不外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效法自然的布局;二是诗情画意的构思;三是园中有园的手法;四是建筑为主的组景;五是因地制宜的处理。但不管哪一种风格和形式,它们都打上了产生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建筑比例过大等与现今条件相违背的弊端。 比如皇家园林,它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权力财富的炫耀与象征,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与现时期所倡导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方针相悖的。一些私家园林体现的深刻内涵、脱俗境界,须仔细琢磨才能悟出来。如今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需要的是直观、疏朗、明快的大色块、大效果。因此,我们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懂得先进行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吸收外来欠妥 受欧洲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园林设计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像法国的凡尔赛花园,围绕中轴线的对称式布置,形成宏大气势,不失为精妙绝伦之作,透出西方人注重遵循游戏法则的文化背景。日本的枯山水园林,精心构思,巧妙借喻,小中见大,给人久久回味。今天我们流行的却是人家过时的,像如今到处拔地而起的欧式建筑。 当然,西方的园林也包含了个人的喜好和猎奇的心理。限于地理环境不同,缺乏我国古代文人骚客的那种只能意会的脱俗境界。在局部处理时,我们可吸收对称式布置的美妙之处,学习他们独具匠心的带有高超技艺含量的创新作品。 三、可行依据 尽管目前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在基层县(市)水平一直上不去,但也应可喜地看到,在新世纪里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园林绿化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令人欣慰的前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让绿色艺术与生态建设相得益彰”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 (一)有着良好的绿化意识氛围 渴求清新空气,把绿色带回家,已深入到每个老百姓的心中。家庭生活中鲜花的时尚,社会租摆业的发展,城市建设中见缝插绿,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如上海,放弃地产开发带来的丰厚利润,在繁华地段舍得开辟绿地。最近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就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将《京都议定书》摆到桌面上,说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 另外,看看建国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以苏联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理论为指导;80年代,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90年代后,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说明理论上已走向成熟、理智、科学。因此,浓烈的意识氛围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 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逐步解译,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转基因手段诱发突变形成植物嵌合体,或者直接嫁接,一种植物能开多种花;根据基因遗传特性,引种、选育、驯化出许多优良品种;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挽救濒临灭绝物种;电脑自动化控制温室为人们创造出四季色彩纷呈的鲜花艺术景观;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将绿色艺术带入每一个角落成为可能。 据报道,2001年5月13日,浙江省甬台高速公路三门段岭口互通区,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花费三百万元,将一千年古樟挪了窝,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所以有着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生物多样性的建设理论就有了实践的可能。四、解决措施 在深刻剖析原因之后,从园林绿化发展的喜人形势中找到了解决依据,接下来思考的就是在创作中如何既要体现艺术,给人享受,又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好环境,我认为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拿准解决问题的钥匙。 (一)把握住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规划设计中要以中央作出的关于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这就是: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性、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从比较差异中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 中国的古典园林博大精深,与现代城市园林相比其产生的背景、形成的条件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没有受到污染,社会文化背景有差异,思想相对保守、封闭,服务对象只是少数人,实施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建设的目的、出发点只是为展示奢侈和供享乐之用,并没有考虑大多数人的需要。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不同,有所为,有所不为。 总之,今后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应符合特定的环境条件,应正确把握好艺术美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保护延续了艺术美,艺术美也支撑着生态保护。具体实践中,应注重因地制宜,因境而异,有选择地吸收古典园林、西方园林的艺术精华,从事新的创造,应注重综合利用城市学、环境保护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来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应在满足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去营造景观,去创作雅俗共赏的园林艺术美,为实现“优良的人居环境、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总目标而努力。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园林规划;人性化;生态性设计 论文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就是要运用地貌、植物、硬质材料、建筑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经济、工程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综合功能,因地制宜地规划和设计各类园林绿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建议 1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书、现场实地踏勘,同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2)提交初步规划文本,提出总体构思及规划目标;以供业主认可(3)编制详细规划并召开评审会。由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集中时间,进行评审(论证)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落实调整和修改工作。(4)进行扩初设计并提交工程概算书;(5)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6)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图的交底;(7)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2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 (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厂矿企业和机关单位及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还是象世博园等大型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2)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4)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5)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6)科学估算园林工程的建设成本及管理维护费用。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工程,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应正确把握建筑,铺装,水体,绿地等要素的比例,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3我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3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3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3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4建议 (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 其次是一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 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3个层次:①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 (4)规划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现有的规划设计人才有来自城市规划专业院系的;也有艺术院系的;有建筑院系的,还有农林院系,来自不同院系的人才都各有各的特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不足,由此,根据目前的专业状况,应该有一个合作互补的专业团队。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景观布局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景观园林建造也进入了高峰。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也经历了由粗糙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中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性、观赏性、绿量、功能性因素,强调植物搭配的合理性。所以,在现阶段的园林绿色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务实,创造出适宜的绿色景观。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布局;原则 城市中的园林可以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增添绿色文化景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城市景观和园林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影响到这个城市绿色文化吸引力的大小。 1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如今环境日益成为居民选择居住和生活的重要指标,植物作为绿化的主体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用植物景观营造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植物景观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质量和艺术水平。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植物的习性,而且要对它们的功能和观赏效果有充足认识,最终要达到一个既注重植物自身色泽搭配,又注重群落之间和谐的生态系统。植物景观要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发挥出绿色植物景观的最佳作用,让城市更加宜居。 2植物景观布局遵循的原则 2.1生态习性适应性原则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有着不同的设计特点,选择适地性植物做主干景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园林设计风格。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考虑植物在生长方面的需要,例如,光照、温度、湿度、大气等因素。现在的城市由于工业化的大举扩张,城市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同时土地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高楼群集下的园林景观要作特殊考虑,对植物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有充分地估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挥塑造景观的功能和效果。在种植设计过程中,即要避免单一化和“西化”,也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不宜在大广场中只种植草皮,应适当搭配种植苗木,因此,在设计初始就应该因地制宜。 2.2观赏和功能兼顾的原则 在了解植物本身的自然习性后,对植物在形态、颜色、香味、花期等方面都应有所考虑,最终要使植物景观在功能和视觉上和谐。例如,植物的形态和原生长的地形要契合,山顶上的植物生长趋势大都笔直向上,比较细小呈现宝塔形。在丘陵的树木多是树冠面积较大,呈现横向发展趋势。在植物设计时要在视觉上做好点、线、面三者协调一致,构建完美的图画。另外,在植物的枝、叶、花、果上也要做文章,例如,树干的粗糙程度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效果,树冠的冠幅大小直接影响到1楼居民的采光效果。植物是否是单生、花的颜色和香味、果的形状都会给观赏效果带来影响。最后,还要注重不同植物群落的季相性变化,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3绿量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是给予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功能环境。空间内主要的景观是绿色植物,植物的绿量一定要满足改善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比较低的环境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光合作用良好的植物,它们可以为城市吸收有害气体和噪音,释放出氧气,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给人以好的心情。绿色植物的绿量是决定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在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种植耐污染适应性强的植物,特别是枝繁叶茂的类型要大力推广,如夹竹桃、复羽叶栾树等,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污染性气体和降低噪音。乔木和灌木也是增加绿量比较适应的植物类型,在后期护理时候尽量地向地面和构筑物开拓,营造乔、灌、草复合立体化景观效果。最终形成上、中、下相适应的绿量植物层次。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对植物多样性给予重点考虑,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形成多品种组合,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创造生态群落稳定的宜居环境。 2.4规划和搭配相适宜的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的观赏空间来源于不同植物的搭配,如果在设计中不注重规划设计,就会造成景观结构比较杂乱。首先,通过不同植物的空间搭配,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强调节奏变化。让人们在观赏时的视觉可以舒缓转移。其次,增加园林的趣味性,要在布局上有着疏密之分、高低之分和大小之分。再次,选取特征突出、观赏性较强、时效性较长的植物类型。一个适宜的园林植物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唤起人的情感,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总结 在园林植物景观布局中要遵循好以上原则,规划建成后,重点工作在于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做到四季有景、时移景异。另外,维护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品种的类型特征和特性,让园林植物景观可以长久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摘 要】本文对目前国内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与分析,总结了园林景观在建设、设计、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列举了当下园林在设计与保护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村景观;园林;设计 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在买房置业时,不仅会关注室内的研究设施,同时也开始重视室外环境的质量。这需要园林建设的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聪明才智,将乡村景观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一、当前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园林景观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开始充分认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园林景观建设以及乡村景观的保护方面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在乡村景观设计方面,更加注重活力与生机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当前,我国乡村景观在建设、设计、规划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将生态环境与园林规划设计结合起来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科学布局与生态优生原则,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二)园林规划理念更加成熟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科学管理与创新发展相关结合,根据建设施工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发展现状等实际状况,初步形成了一套可行性强、合理、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二、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国内乡村景观建设的相关设计人员在技术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设计规划方法落后、设计理念陈旧等方面,造成一部分城市乡村规划整体设计水平较低并且乡村规划缺乏科学性,一些工作态度不够负责的建设人员可能还存在着无视政府规章制度的问题,并且有关部门没有做好制约与监督方面的工作,这些是目前制约我国城市乡村建设质量提高的主要不处因素。 (二)乡村景观建设缺乏技术创新 缺乏创新几乎是我国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城市乡村景观设计领域来说,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方法、措施、手段、技术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制约了乡村景观建设中新方法、新工艺的开发。另外,建筑市场上一些先进的建设材料供应不足,间接造成了乡村景观建设的质量无法进一步的提升。城市乡村建设既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人工的美化,乡村景观建设的施工工作难度很大。 (三)生态环境效用与城市景观建设缺乏统一性 由于国内许多施工企业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缺乏相关主以及经验的支持并且思维观念比较落后,只是将乡村景作为一项城市形象工程来进行,严重忽视了乡村景观内在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除了提高的城市部分区域观赏性之外,几乎没有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任何方面的改善。甚至在景观视觉效果上,由于没有充分兼顾到城市的整体格调,乡村景观的设计没有与城市整体风格相一致,造成外观上的突兀与不协调。 三、保护和延续乡村景观的基本措施 (一)创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乡村景观设计作品 一些从整体的发展规划出发,结合发展需求以及当前现状,综合运用多种景观设计手法来发掘出深厚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底蕴,建设并完善了现代化的乡村绿地系统,建设出了一整套环境优美、质量良好、指标先进的生态系统,结合先进的基础设施、游乐设施、景观雕塑以及相关的乡村绿化作品,突出了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貌。在乡村系统绿地的建设上,创造并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布局方式,比如混合式绿地、楔状绿地、带状绿地、块状绿地等,既彰显的风土人情,也改善的的生态环境。 (二)引进先进的乡村景观建设的施工工艺 由于目前我国地乡村景观建设在技术上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提升乡村景观建设水平,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工艺,综合运用多种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引进的施工工艺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与发展,将其他相关学科的思维理念引申进来,综合运用音乐喷泉、仿生学、霓虹灯、电子产品等设施,增加建设与乡村规划的现代气息。 (三)更加重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乡村”是一种新的乡村景观的设计理念,国内许多施工企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开始针对“节约园林”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同时也通常都潜移默化地将“节约”思维融入到设计方案中,比如当前许多园林景观都含有太阳能照明、RED、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污水回收等系统设施。乡村景观的原有特征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内心表露,是普遍情感的再现。 就乡村景观的延续形式而言,要能够在有效摸索当地特有自然元素后,巧妙地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中来。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乡村建筑物来点缀空间。设计人员在点缀过程中,看起来不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而且能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受。 四、结语 要提高乡村景观设计与规划水平,重点在于建设规划的技术创新,将生态环境效用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对植物的品种以及园林修建的地址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杜绝以往园林建设规划中出现的轻管理、重建设的现象。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立足于长远,遵循艺术性、科学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兼顾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园林景观的外在形象与基础设施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论文: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 [摘 要]当前,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用了更多相关的科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得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学科,生态学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学 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 在我国,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城市的发展使得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不断的兴盛,这样一来就对环境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融入了生态学,使得园林建设更符合生态发展的需要。 1、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1.1 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实际上反映的不仅仅是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度和均匀度等重要的指标,同时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稳定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的下降,环境资源的丰富程度也相对较为匮乏,所以物种会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越强,其就越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景观生态学中比较强调物种之间共存的可能性,所以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应该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1.2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当前已经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就生态的概念而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介绍国内研究人员给出的概念,它通常就是指一个物种在某一个生态系统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功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实际上和生态位是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的,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系统本身的综合功能。 1.3 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通常又被人们叫做互利共生,它通常就是指两个物种是相互依赖的,它们只有异同生活的时候才能显示出良好的生存状态,二者是相互获利的,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在园林中种植一些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强依赖关系的植物,这样就可以充分的保证种群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 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学当中,生态平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则,这一过程中的具体含义就是指生态系统在极其稳定的状态下,系统内部的结构是协调的,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上也基本上没有非常大的悬殊,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非常高的综合效益。在园林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合理的去规划和布局,要从整体上去控制,同时还要将自然生态引入到城市当中,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城市当中的生态平衡。 2、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 2.1 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2.1.1 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相乡土植物通常就是指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物种之间的交替以后对一个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生态系统的一个总成。这些植物对环境和气候有着非常强的适应性,同时使用乡土植物可以有效的降低物种管理和维护的整体成本,同时也能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还能完成自我养护,物种的消失成为了当前园林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物种的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要求予以高度的重视。 2.1.2 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当代人的需要和不同时期的人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要受到传统设计模式的限制,不过从当前生态学理论的角度上来说,新的设计形式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场所的自然过程,也就是说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实际上就是要将这些有自己特征的因素充分的体现在设计当中,从而更好的保证场所的健康和环境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的保留当地原有的一些自然特征,这样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可以十分有效的降低设计和建设的成本。 2.2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 基于生态学的土壤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设计师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2.4 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2.4.1 植物材料的选择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2.4.2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2.4.3 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3、结语 当前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同时在技术上也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生态学理论和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普及,生态学理论对园林设计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也将会成为生态发展和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会推动我国园林规划和建设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 要】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学教师;师德师风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然而,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在感叹:学生的道德品质一届不如一届。越多越多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他们顶嘴,他们另类,他们狂妄,他们越来越与其父辈的观念相左,他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个性化倾向日趋明显,批判欲望逐渐加强。那么,面对日益发展的教育新形势,教师应该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呢?以下是本人对高中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众望所归。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沉淀下来的古国文明的重任,承担着扬威兴邦,开拓未来的伟大使命。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如何加强德育教育 1.教师要改变观念,适应并采用新形势下的德育策略 学生有过失要及时告诫提醒,犯错误要适时批评惩罚。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了批评,但是批评是柄双刃剑。用得恰当,批评是一剂良药,能促成学生改错;用得不好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师生的对立,那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恰到好处达到德育的效果呢?在我周围经常会看到或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学生面对教师的指责和批评时强词夺理,甚至与教师争吵起来,他们对教师有一种对抗情绪,你越说他不对,他就越要为自己辩解,即使有时意识到自己确实错了,也不愿“丢面子”,偏不认错,故意与教师过不去。这时候老师们就要讲求策略不能用传统的方法来镇压他们或是放任不管。一方面批评时不能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做表扬、鼓励,要在他们的同学和朋友面前给他们留点儿“面子”。俗话说“仁者无敌”,以宽恕包容之心对待学生,不但给了他们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阔胸怀和教育机智。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朋友般的做法,通过谈心、启发、聊天等方式,用委婉的口气以情动人或用勉励的口吻指出他们的不足,或用商谈的口气消除对方的对抗心理,或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错误,使其能够从中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以及应该如何加以克服,能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悔改和反省,从而积极改正错误。同时,教师批评学生时,要允许他们申辩,及时澄清问题真相。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在人格上和教师平等,从而使学生亲近教师,产生信任感,这样才能收到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加强师德修养 身正才能正人。我们要获得学生的尊重,不仅要学会尊重学生,更要思考自己有哪些品质值得学生尊重。如果教师个人素质的不高,很难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的行为作风、处世方法,乃至气质、性格、习惯,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印象,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熏陶或感染甚至是感召作用。所以道德的教育意味着教师要身体力行地体现教育的原则。要求考虑学生不同的但合理的观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深造学习,加强自身德育水平和师德修养。 3.营造德育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是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为德育教育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如开展实践“弟子规”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朗诵、演讲、征文、文艺表演、书画等形式的比赛。让学生浸润在经典的文化里,使《弟子规》的“孝、悌、仁、义、礼、智、信、廉、耻”等传统思想文化元素充分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中或是学校通过组织专题教育活动或系列教育活动,吸引学生人人参与,塑造他们的心灵,美化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另外物质文化建设也不可或缺,例如加强文化长廊建设,建起了宣传栏,在走廊悬挂了反映历史地理、山川河流及世界名胜等字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历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识,拓展视野,开阔眼界;设置名人塑像或画像,让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导师、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崇高人格和光辉形象影响、鞭策学生;悬挂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就像一位位良师益友,时刻教育、启发、鼓励着学生。 总之,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他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为寻找到适合新时代德育教育方法而不懈奋斗。努力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浅析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 要: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德育教育的接受直接影响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文化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德育教育处于被忽略状态。在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仍然有部分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依然令人担忧,我认为应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问题;对策 目前一些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发生倾斜,现状令人担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缺失,道德滑坡 诚信和道德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按常理说,社会越文明进步,人们的道德素质就越高。但在现实中,恰恰相反,在一部分同学身上依然存在不讲诚信的行为,向老师撒谎,说话办事不守信用。同学之间不讲信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的感受。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懂得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爱心同情心淡薄,不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随意破坏公物等,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 二、缺乏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 胸无大志、贪图享乐,不求上进是当代不少中学生的基本心态,没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的激励,价值观较为功利性。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动力,一部分同学抱有读书无用论,幼稚的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课堂上心不在焉,甚至出现睡觉现象,生活追求时尚奢侈,对未来充满着幻想。据社会调查显示,将近有20%的学生不愿学习。 三、缺乏思想和耐挫能力 思想是人的灵魂,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用智慧去思考。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对未来生活的规划都会使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成就自己。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完任务式的在校混日子。尤其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不能理性的处理,情绪不稳,意志消沉,甚至抑郁自残。心理障碍的出现极易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社会的仇视,很有可能引发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针对上述中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综合性的,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努力,具体需要应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社会需要创设良好氛围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平等竞争反映到学生道德上则表现为过分强调以我为中心;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导致学生功利性强;再加上社会的丰富多彩隐藏着很多的诱惑。这些错误的认识都会影响到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主体人格。笔者认为塑造一代有道德的人,从根本上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机制,这样整个社会道德现状就会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所以社会应从以下方面去努力。第一:社会应为青少年学习成长提供一定的公共学习场所如:图书馆、科技展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第二:努力出版、创作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学作品和报刊等。 (二)学校教育做到“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强调德育教育,但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形式单一,方法刻板。教师教学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思想上轻视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使学生缺乏辩证的思维去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良好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所以学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作品,深入开展“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活动”等。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学校还需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表扬好人好事,提倡文明礼仪,社会新风尚。教师需要提高师德修养,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应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通过潜移默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视家庭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对学校教育以外不能涵盖的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过分依赖学校,重视成绩轻视道德,错误的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高,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还有个别家长的不诚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甚至一些投机违法犯罪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孩子良好人格的塑造。这一现象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家长需要重新树立教育子女“要成人,先做人”的正确思想,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重视家庭德育教育软环境的建设,培养孩子良好的家庭习惯,这一习惯养成必须要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另外,家长还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创设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如:规范自身的言行,通过言传身教,把一些做人的道德和社会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传给自己的孩子。 总之,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情操,良好精神品质的标准。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细致的育人工作,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探讨,也需要全社会携手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搭建牢固桥梁。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我之见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本论文重点论述了中学生德育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德育: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不光是让学生掌握全面深层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仍然不成熟、可塑性强比较强,也就是说,如果有正能量指引、引导着他们,他们就会走在成才的道路的上,而一旦被社会负能量感染、或者是放任他们在社会中不闻不问,那么当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就很容易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感染,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上。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势在必行,而且十分紧迫,我们首先来分析中学生目前在德育方面的一些表现: 一、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屡见不鲜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例如某女生由于是留守儿童,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那么到了初中,感觉自己“翅膀硬了、能够自立了”,经常出入网吧,随后被社会不法分子盯上,自认为是遇上了社会上的“大好人”,殊不知已经做了社会不法分子钓鱼的鱼饵。与社会不法分子合谋拐骗了不少未成年少女去偏远地区,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被捕之后,该女生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见,德育教育的疏忽,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2.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中学校园里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胡侃,三五人成群结队“结帮拉派”、社会上的“行话”、网络上的俗语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其中也不乏女生。更有少部分学生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如在人多或经营店主不注意的情况下会偷拿正在出售的商品,他们本身并不是买不起这些商品才导致偷窃行为的发生,究其原因,在他们看来:反正没人看见,不拿白不拿,别人也拿了,我不拿的话,岂不是吃亏了?这种歪曲思想的形成,正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此问题在农村表现的更为明显),学校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等。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呢?下面来阐述我的几点建议: 二、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我之见 1以班会为基础,增进德育意识 班会课,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我们认为好的班会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智慧的结晶、师生或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黄金时段。但我们发现有的人缺乏这种意识,班会课成了“自习课”,成了传达布置工作课。我们可以把班会课变成学生们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形式可以是多样式的,例如,学生们平时上课已经厌烦了说教式的课堂,那么在班会课上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用真人真事现实说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影像,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样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德育意识。 2努力抓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 后进生通常是指学习不好或无心学习的学生,而这二者之间,如果少了德育教育指引的环节,二者变成了恶性循环,及越是学习不好便越是无心学习,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家庭原因:如农村家庭中的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学习的主观条件不足,又如家庭父母离异等造成的学生感到无人亲近,无心上学;二是学校的原因,学生可能在不同的课堂多次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了失落心理;三是学生个人原因,学生自身就没有大的志向,感到读书没什么前途,不想学习,结果就破罐破摔。为此,我们要注重对后进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要经常鼓励后进生积极上进,努力抓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例如,他们做了好事,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要多亲近和关心他们,与他们促膝谈心,对他进行理想、前途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和促成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充满信心,迎头赶上;要坚持建立学校和家长联系制度,共同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商讨解决的办法,抓住后进生的心理和特点,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初中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探究 【摘 要】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教育者都应该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要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有关政策文件,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效方法 随着时展,中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迫切,已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那么,如何在中学时代的人生黄金时期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 完善的人格心理,笔者结合教育实际,从多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为人师表。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和管理学生,还要约束管理教育者自身。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所以通过学校的培训,教育理论的学习,听取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为此,学校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校内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言行服饰等进行规定,并且量化考核。 二、情感教育是先导 情感沟通是搞好德育教育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德育教育只有激化主体的内在的动力和内在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在各种关系中产生、积累内在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德育能力。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公正、公平的对待各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把父辈般的严爱、母亲般的慈爱、兄妹般的关爱献给他们。使他们体会到爱的阳光和温暖。 三、注重中学生人格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与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结合体,三者之间是不容分割的。只有三者结合起来,针对问题进行会诊,教育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1.优化家庭教育,夯实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教育孩子运用伦理道德准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培养孩子朴实,勤奋,诚实,勇敢和坚强的毅力。针对孩子在德育方面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教育内容要丰富,本人则要以身作则。 2.要努力挖掘校外德育基地的德育教育功能 学校要打破“围墙”,开门办学,成立由所在社区单位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多个部门参与学生管理,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德育的社会化。学校要努力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的实际建立多个德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3.开展家校互动、社校互动、家社互动等活动 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走入社会,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社会群体关爱,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最终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学校教育工作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德育教育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变化和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思想观念等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德育方式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本文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浅谈对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教育;几点思考 众所周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素质教育实施和推进的今天,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其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思想观念等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多流于形式,也有少数教师思想上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即使想重视,但在繁重的升学压力下,也只能是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浅谈对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的思想品德大部分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学校通过德育途径沟通了校内和社会的联系。但是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师生安全的压力和为了保证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大量的思想教育只能靠学校集会、主题班会、政治课堂等校园形式来进行,只重道理和制度、条例的单一讲授,学生只能理性理解甚至片面了解。因此,学校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从社会创造活动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生产劳动等。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得到一定的锻炼。这要求教育者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严密设计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让社会实践扎实、有效的发挥其德育功能。例如:让学生到食堂去当服务员,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让学生接待外地的同学,锻炼一下他们的交往能力......。 2.德育内容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实践表明:德育的原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近几年来,中学生德育内容基本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方面,对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却是比较薄弱的。现在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有的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拔苗助长,甚至把孩子逼上了"绝路",教育工作方法简单,这些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出现了"学优品劣"的学生。因此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除了上述的常规内容外,还需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是他们各自生存发展中急需指导的相关内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又各有侧重。要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尽量使内容与学生的品德发展区域相吻合,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诸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消费观念、权利保护等,促进其适应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进行有效沟通 德育工作是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的同时,必需加以有效沟通。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考虑学生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又要考虑采取合理的沟通措施,促其思想发生质变或飞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沟通,中学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师生双向沟通的过程,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真正了解,沟通环节又出现问题,必将使教育缺乏针对性。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沟通渠道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需要相对应,这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加强网络教育 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的消极作用。就得引导入网者对于大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在德育课中应增加网络操作、"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要教育学生增强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自律抗诱能力。要教育入网学生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今天的信息时代,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信息资源个个共享。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的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老师。教育过程将要形成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德育教育要取得实效,应解决的不仅是方法、内容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者的观念问题,现代德育观念强调发展人的潜能,焕发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学校德育才能有实效。 此外,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并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创造良好的,科学的现代家庭教育环境。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校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了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这一问题困扰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首要位置,真正体现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很好地落实学校的德育教学,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改进德育工作,改善德育教育思路,使得德育教育凸显在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把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精神品质,把对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作为新时期德育教育共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学生 德育 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历来是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话题。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颁布了《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新世纪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各地各学校也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由于农村环境限制及学生监护人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德育推行难度较大。 一、农村初中学生德育现状 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和应试教育的压力,许多农村学生产生了好动、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以应对挫折,青春期闭锁等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上网等现象。因此,对初中问题学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由于“少生优生,利国利民”的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学生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的共性就是做任何事情以我为中心,在与同龄人相处中时常表现为自私、无礼、霸道、蛮不讲理、内向孤僻,在处理事情上缺乏自己的见解。 二、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德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1.教师与家长要积极营造创设有利于农村初中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一些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问题,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与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因素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这些问题学生的不良品德表现是家庭环境或者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也可能是某种不良风气的延续和再现。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调查研究,走访家庭,走访问题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认真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学生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认识社会各种现象,让问题学生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2.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交往信息反馈机制。制定家访制度: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的交往情况,教师可以监督、指导,但在家庭中的交往表现,却长期处在无人过问的状态。我们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对固定对象进行家访,并形成常规,了解学生在家庭的交往状况,了解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情况,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他们对学生交往的满意程度。这样,家长与课题组成员互相沟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3.改善农村初中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1)加大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执法力度。建议有关职能部门除了收费外还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正本清源,努力净化信息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重点清理学校周边地区“黑网吧”“黄网吧”及“地下网吧”,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坚决打击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2)发挥“堵”和“导”之间的作用。结合各科知识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使之远离污染源,另一方面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3)加大投入,优化社区和校园环境。重视创造德育的社会环境,抓好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着手校园“绿色网吧”的建设,使学生上网在可控的时间、内容范围内进行。(4)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5)学校加强网络文明教育。一方面,与时俱进,加强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扩展空间,丰富校园文化。(6)家长要积极做好网上把关工作,给孩子灌输网络安全意识,做好示范。(7)教师、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提高网络“防腐”能力,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培养,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8)尊重孩子,爱护学生,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9)进行榜样教育要坚持真实性、多样性、深刻性,坚持时代性、层次性、群众性。(10)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榜样教育,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总之,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强行的约束,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学生内心,用真情感化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要改善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培养品德优良、理想远大、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之行为习惯分析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爱因斯坦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为人类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使他看书着迷,成为伟大文学家;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习惯,终使“勤奋”出“天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整个教育的大范畴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为习惯的教育,在当前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从当前中学生的实际来看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过程中,在这一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些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客观上势必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例如,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经济领域中的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些行为,诸如制假、造假、贩假,缺乏诚信,贪污受贿;甚至连人们认为非常神圣高雅的学术界近年也屡屡发生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恶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事件。此外,诸如人性中的许多弱点:有人喜欢责怪抱怨别人,对别人实行人身言语攻击;喜欢探寻别人隐私;盲目模仿他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自己做错事只会怨天尤人;婚姻关系中“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理论的盛行,离婚率上升,包二奶现象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社会中人们的种种不良行为。 中学生也是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上述种种客观存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学生,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事,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了短期内难以改正的不良习惯。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卫生习惯等状况是不太令人满意的。特别是不少独生子女像掌上明珠,在家受宠,为所欲为,渐渐养成“不拘小节”的习惯。长期以来,学生在唯智主义的束缚下,过度地竞争考分。这种状况不仅严重损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背离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机械地重复操练,消退着学生人格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精神和丰富性。 二、从提高民族素质来看 教育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一个民族的素质所包含的内涵是极其广泛的,但是在评价一个民族的素质时,往往是通过这个民族多数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例如,人们常说的新加坡人的文明礼貌及保护环境的卫生习惯;德国人遵守时间,办事认真的习惯等。因此,抓好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看 中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是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过程,可塑性很强,导恶则从恶,导善则从善。如能重视养成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特殊意义,将终生受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 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让学生了解校规校纪,宣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育人的目标:正直、善良、健康。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并在班里开展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确我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联系。爱国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走在路上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有了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如晚自习,教室内能安安静静的,课间操场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狠抓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要学会放得开,收得住。开学初能做到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会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学习习惯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生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他们格外的关照。对他们批评永远不如激励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要相信他们的潜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更多地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真诚地帮助他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3.自我管理习惯教育 学生刚上学时或者是长期休息后,往往自控能力较差,自习课不知干什么,老师不在教室就闲讲、搞小动作,针对这样的现象,必须随时随地地叮嘱他们,引导他们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投入学习中,并实行民主管理法,让学生轮流负责做值日班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这样学生有了不同角色的培养,学习积极性、自我管理能力才会得到很大提高。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相应提高,形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班集体。 总之,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一事就能做到的,我们必须以切合学校特点、学生实际制定的相关制度措施来做保证,制订系统性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来实行,设计具体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为此,我们做到运用知行结合,以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合浦廉州中学)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议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在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的新形式下,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从实际工作得到的一些感悟谈几点看法。 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首先,我认为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这个发展的时代显然已不适用。处于青春时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待人。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在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方面,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底各不同”,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要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教”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光靠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人”,而培养健全人格、个人能力是关键,,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光是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中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班(团)会、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耳闻目染,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洗一件衣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使德育教育“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四、课堂教学,主攻战场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会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作习习惯。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中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特别是初中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孩子们的交流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中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同学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五、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中学生天真的性格使得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最害怕的就是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单纯的心灵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这样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得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教师应当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说服教育。 六、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请法制工作人员上法制宣传课、到农村、街道开展义务劳动,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实践和交流,让他们心灵受到洗涤,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从中感悟德育道理。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贵州省龙里县龙山中学)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浅谈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型的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今社会,学生处在开放、复杂、浓郁的多渠道文化氛围中。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容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时期。在部分学生身上呈现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缺乏树立民族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迷惘、自私(甚至堕落)等不同程度的思想错位现象。现就其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 师德 信息化 网络化 心理健康 德育素质 参与 一、德育教育现状 现实中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任何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己,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未成年人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开拓了获得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怖、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随之乘隙而入,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屡禁不止,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去年,我参与了《南陵县农村初中生思想现状的调查》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在对部分农村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单亲、重组甚至畸形家庭2.5%,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37.5%,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65.5%,家长重智轻德28%,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顾近2%,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32%,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罪的家长34.8%,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54%,家长有爱好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惯3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但在中考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余音未绝的客观现实,使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裂的趋势。 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经常对他们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理想是学生的灵魂。德育工作的首要课题是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健康的思想品德。经常利用班会课时间、第二课堂、社会活动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有关内容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 4.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我担任政治科教学。教学中,结合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朋友般的方式跟他们相处。这样就会使他们有一种对老师的信任感、安定感、亲人感。而且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老师跟他们相熟、经常关心他们,会使他们有“学不好会对不起老师”的感觉。我多年的观察得出结论:一个与学生亲密的老师,他上课时无论是纪律还是学风都特别好,甚至连缺交作业的现象也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上得去。 6.经常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教育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影响学生思想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一个环境好的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相反,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对学生的成长会起消极作用。充分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与家长保持联系,跟家长沟通。当了解到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想工作,使学生及时改正。 7.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历史早已证明,培养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对社会的安定、进步是一个贡献;而培养出一个品德低劣、法制观念薄弱的人对社会是一个危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并非是朝夕间的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例如,捕捉报刊、杂志、电视及互联网等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守法意识。 8.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变化,让他们目睹社会的进步、昌盛,使他们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加拥护改革开放,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总之,任何的德育工作者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必须做到“严、勤、细、爱”四个字,持之以恒、多渠道、多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我国公民的素质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一丝爱心、多一丝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理解,给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浅议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现实中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任何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中记载:“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因此,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一、德育教育现状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曾说过:“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有价值的人,哪儿都是找不到的。”所以,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一位台湾的校长在回答大陆学者提问时说:“大陆抓的虚,台湾抓的实,很多情况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抓的虚就产生虚效,虚效就是无效,只有抓的实才能产生实效。”那么我们到底虚在哪里了?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 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 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已,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5. 诚实不足。一些学生往往因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社公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世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以上诸诸,何等危险。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1. 社会 (1)社会机制。目前我们的社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低效的,原因是客观的。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社会对这类的新事物还不能有效地去规范,比如虚拟网络――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友、同居、结婚。另外,改革与时代的剧烈变化,必然会使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某些领域处于道德真空状态。所谓中学生产生道德危机,这并不仅仅是学校、家庭德育的原因,它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无序的一种深层的反映。 (2)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大相径庭的,学生出于对社会的好奇而又没有自控及思辨能力,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从而染指了学生。 2.学校 (1)教育评价。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书》中有载:“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由此可见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当下教育部门虽提出了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试问又有几所学校去执行呢?正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似乎一切好坏、得失的标准就是“分”!教育部门评价学校是如此,学校评价教师亦是如此,教师评价学生自然也只能如此了,从而致使“重智轻德”的现状也就顺理成章了。 (2)教育制度的执行。“制度是用来执行的而不是用来欣赏的,”不要让形式主义淹没和窒息了精神。而现实生活往往就是如此。 (3)教师素质。俗语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没有好的教师哪有好的学生。 3.家庭 (1)依赖学校,推脱责任。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好最早启蒙老师。而现今家长糊涂的认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因此,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脱给了学校,只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顾孩子的智育和德育,其结果是“赚了银子,丢了孩子”。 (2)父母自身素质及关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自身品行修养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污言秽语、举止失当、生活恶习(吃喝嫖赌)、畸形消费攀比、“走后门”、父母关系不和乃至离婚……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问题的家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能已经感受颇深,甚至我们可以认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在旧的观念下不科学、不得法的教育思想已经严重制约了新世纪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制定出对德育教育有针对性、科学、有效的措施,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长期、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对策 1.社会 塑造一代有道德的人,从最根本上说,需要一个有着良好的社会机制。这样,不道德的人和事,甚至是违法犯罪,就不会频频出现,即使这些情况产生,也不会被放大,蔓延到其他领域,从而整个社会道德现状就会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 2. 学校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学校绝不能让德育教育的形式主义淹没和窒息了中学生的精神。要真正做到“智育”与“德育” 相结合,教育评价的标准“智育”决不能成唯一。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做到“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把它们彼此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益。使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家庭化。从而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能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的接班人。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浅谈互联网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摘要:网络的迅速、信息量大使利用网络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它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及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极大地推进当前物质文明,同时对人们的传统道德观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信息;中学生;道德;教育 前不久,北京市政协委员对北京市3000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46%的学生曾光顾色情网站;76%的学生经常沉迷于聊天室;35%的学生以玩游戏为主。而在网上真正查询有用信息、学习知识的寥寥无几。由此引发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忧虑。 学生是单纯的、童言无忌,调查问卷的结果是发自内心的。我无权指责学生们的对与错,但问卷的结果表明,学生已经被网络五光十色的信息深深地吸引。学生身体和心理还很不成熟,生活阅历也十分肤浅,对各类诱惑缺乏抵制力、也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因此,引导学生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共创和谐网络环境,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网络语言对学生文明用语的影响 现在网络游戏中的语言很多都以寻求刺激、令人发笑为目的,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非常不规范。人不叫人,叫――银;我不叫我,叫――偶;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尤其是在像《梦幻西游》、《传奇》等游戏中,很多的语言粗俗不堪。而对于接触这类游戏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根本还无法理解这类语言的真正含义,之所以会去运用往往是出于好奇与好玩的心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和促进社会进步,网络教育也该如此。但网络并非仅是纯净、健康的推进器,带给人类福音,其虚拟世界里,某些信息及其主体的不纯动机和行为,会对青少年学生特别是涉世尚浅、可塑性特强的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并逐步诱使这些学生陷人不可自拔的罪恶泥潭,从而显出教育的无力,失去其原本的目的意义。网络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主要是指网络给德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学生出现一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二、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意义 专注游戏、暴力、灰色信息,通宵与网友聊天,给学生的生理、心理带来极大危害,甚至荒废学业。面对着网络冲击波,许多家长和教师采取了堵的办法。比如,家里不买电脑,买电脑也不上网,规定不许学生进入网吧…… 一些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蓄意制造、传播恶意程序,散播虚假消息,窃取别人隐私,建立黄色网站等,这些网络犯罪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 现在的网络游戏往往带有一定的赢利性,往往在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学生去买卡或者是采取电话充费的形式。有的学生为了能在网上有更深入的玩法,寻求更大的刺激背着家长将自己多年的零花钱挥霍一空。在网络充值这一方面,很多学生往往很省得花钱,更有甚者产生了偷盗等现象。网络游戏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消费观。 三优化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 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进行宣传教育,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教师是德育的主力,要注意发现并分析学生在网络中的问题,积极疏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明确上网原则,科学利用网络,吸取人类“精华”,促进自我发展。同时要指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具有的危害性,运用自我控制能力去抵制侵害,培养起健全的人格。另外,要积极向学生及家长推荐健康、优秀的网站,引导家长恰当指导孩子的上网。由国内著名德育专家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是一套寓教于乐,着重于正面引导的课堂教学辅助读本。以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发展网络事业的重要意义,网络失范的危害,以及加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和法规的重要性,为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和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 四、以“导”为主,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大禹治水运用了“导”的方法,这值得我们借鉴。引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的关系。指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各种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网络是一个大课堂,它以它强大诱惑性倍受学生的喜爱,在某些方面,它的影响超过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受到的正面引导,因而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个大课堂展开德育教育的新途径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 教师既要学习网络知识还要提高网络道德素养。教师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才能与学生共同使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网上指导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教育。 五、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 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为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中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门开放给中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网络活动,如网上祭英烈;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网上专题讨论。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网络在生活中的无穷魅力。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中学生身心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加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者的培养学校应着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德育师资队伍。学校的网络德育教育者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工作艺术。 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应对网络挑战,正确对待网络的消极影响,在积极发展推广网络的同时,切实加强网络的管理和教育,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思想重视,引导得当,管理到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精彩的网络世界必定会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关于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融合的一些探讨 摘 要: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加速推动,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这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和政策支持。然而,受地区经济、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各地素质教育存在差距,特别是在中学阶段教育上差距较大。本文首先介绍目前中学生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探讨的背景、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在实践中的不足,最后针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德育教育 智育教育 共同推进 一、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融合问题的背景 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而素质教育的推进离不开经济基础的保驾护航。虽然,国家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并且在部分城镇地区试点推行高中免费教育,但是,每年仍然有大量学生辍学,这与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很大联系,但也发人深省。素质教育如何改善提高才能增强其对民众的感召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让社会正确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总结当前中学阶段教育工作,我们看到总体状况是良好的,越来越多学生拥有受教育的机会,并在该阶段树立了正确价值观念,为后期接受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是,关于学生德育教育缺乏,或是重分数轻素质等问题的探讨也折射出中学教育工作的不足。因此,只有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双管齐下,才能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问题探讨 通过实践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的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与智育教育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存在很多问题,要不断进行改善和提高。 1.教育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教育内容脱离目标要求。 当前,中学生阶段学习课程内容众多,升学考试的压力依然存在,学校作为学习知识的摇篮,理应关注学生的智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然而,虽然我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原有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学校虽然是传递知识的地方,但更重要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有用人才不仅是指具备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德行操守。学校教育内容应该是立足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对学生终生成长有益的。教育工作中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缺乏。 2.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多样性,改革创新精神缺乏。 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学生情况不尽相同,教学工作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求高,手段的多样化必不可少。然而,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还是以思想教育课程为主,以书本理论知识和案例引导学生,德育教育实践性活动十分缺乏。 此外,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融合性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学生在校期间以书本知识为重,德育课程和智育课程是混合统一的,而德育教育本身教学难度大,教育工作上的不清晰使得教师教学工作难度大,有的德育教学内容无法通过语言准确传达出来,并让学生领会。教育方式多样性突破难度大,改革创新道路还十分漫长。 3.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考核机制缺乏,成果考核难度大。 在目前的中学生教学成果考核体系中,主要以定期或是不定期的考试进行,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在校学习成效的唯一考核方法。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提现智育教学的成果,但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以考试成绩为标杆,使得德育教育成果无法很好体现出来,考核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德育教学有一个过程,在与智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德育教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终身的,本身考核难度大。因此,寻求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中学生德育教学与智育教学工作的改善提高 1. 加大德育教育重视程度,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双管齐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教育工作无小事。未来,教育工作中要加大对德育教学工作的关注力度,在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社会上影响力大、对学生德育教育具有模范示范作用的案例,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从而树立良好的行为品德。此外,学校在教学课程上,要适当调整原有内容,开展有关德育教育的课程,给学生更多学习的机会。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工作双管齐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对自身操守行为进行修正。 2. 增强教学工作的多样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首先,增强教学工作的多样性,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善提高。为了更好实现德育教学目标,学校要适当增加社会实践课程。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聆听当地道德模范讲座,组织学生到周边社区、养老院开展帮扶活动,通过实践感染学生,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要做一个品德端正的当代中学生的重要性。 其次,在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上,学校应该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录制视频课或是播放视频录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例如,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电视、新闻节目,如感动中国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接收道德的感召。 此外,通过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双结合,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学习文化知识,对不好的行为要用巧妙的方式进行引导,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3. 完善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考评机制,考核内容更加多样化、合理化。 针对考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学校应该努力进行改善。在以分数成绩考核为主的机制下,辅之以多样化的方式,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考评、道德学习课程感悟考核等多角度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考核,改变过去单一的模式。 其次,要更好做好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融合工作,就应该完善考评体系的设置,不单以知识考核为主要内容,还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表现状况进行考核。 此外,考评体系的内容不仅要以学生为主,还应该与教师教学工作相联系,对教师的教育成果、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个人感受等进行考核,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帮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同等重要。 4. 加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但是因地区差异问题,贫困地区中学生的德育、智育工作一直十分落后,即使是在条件好的城镇地区,教师素养也继续提高。作为人类灵魂建设者,教师队伍要进行道德责任感培训工作,首先从教育者出发,以身作则,树立模范示范作用,学生才能更加注重自身行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老带新,通过教学能手、高水平教师的培训、教师间交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实现德育、智育教学的融合工作。广大教师工作者只有从自己出发,脚踏实地,将教学工作做细,关注学生成长,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成果才能保障。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 要】伴随着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作为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德育教育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就体育教学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继而提出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理念,使学生们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是我们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注重学生体质的加强,而且还应当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理念。因为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体育在开展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此之外,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包括课堂讲座、体育游戏、体育视频等内容,而且还包括体育竞技比赛以及社团活动等多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下生活。所以说,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方式具有多元化,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粗浅的分析: (一)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意义的活动,例如体操、攀岩等,通过教师的专业型教育以及言语方面的激励,使学生能够通过克服障碍,树立对自己的信心。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教学预期目标,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困难,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水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师应当多采用正面的语言给予学生鼓励,而坚决不能使用那些容易给学生自信心带来负面影响的语言。 (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在开展针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所在。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在课堂活动内容中多安排一些能够开展团队合作的比赛,比如拔河、篮球等,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使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充分意识到:在集体活动中只有成员间相互配合,才能够将个人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不是追求个人风头。 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组建一些运动社团。积极开展体育社团的活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充分体现出了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意识,对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竞争意识能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多开展竞技类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浓厚的竞争氛围,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通过各种比赛的方式,对学生的竞技能力特别是拼搏意志进行锻炼。除此之外,我们体育教师还应当成立各种专项的兴趣小组、俱乐部,或篮球小组、乒乓球小组等,由教师定出阶段性目标和总的目标,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来参加,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和竞争意识。在日常的练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充分重视激励的作用,这对于学生参与兴趣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百米短跑项目的练习时,定20秒为及格、15秒为优秀。这样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努力,由于不仅仅是和别人比较,也要和自己比较,对竞争意识的培养是有益处的。当然,在培养竞争意识的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才有利于学生心理平衡和进取心的成长。在组织比赛时,无论是个人比赛还是集体赛事,都要选择合适的对手,让两者有竞争性,最好能够势均力敌。这样就不会出现一方没有压力,另一方又压力太大,甚至消极放弃的状况。 (四)注重学生意志的磨练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基本上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感情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以后继续升学甚至是就业之后,学生难免会遇到打击和挫折。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教导学生:对挫折和失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心理上要有准备,并有自我调节能力。一场比赛总有胜负两方,胜不骄不容易做到,败不馁尤其艰难。教师如何引导非常重要,要培养学生永不言败的精神,能够跌倒后再爬起来,知耻而后勇。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有难度的活动,对学生身心的磨炼有益处,培养学生认识困难并且战胜困难的信心。比如负重接力、跨越障碍等活动,长距离的越野跑、登山等,都需要耐力、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所帮助的。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们的思想价值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强德育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制,而且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渗透作用,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理念,通过体育活动这种特殊的形式实现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 网络已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一个平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色彩,方便了我们的学习途径,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内容良莠齐具,精华与糟粕共存,对正在成长的中学生影响很大。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形成,那个思想自由、权力无限、游戏人生的网络世界,对他们吸引极强,极易被他们接受。因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了网络负效应。 【关键词】 网络 中学生 德育 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悄悄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网络与中学生的关系。 1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1 直接影响中学生远大理想的正确树立 网络信息来自四面八方,特别是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侵蚀,唯心宗教思想的渗透,对中学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长期在网络游戏中浸泡的中学生,不思进取,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整天想着什么屠龙刀、倚天剑,从黑白两道获得不义之财。来满足自己的精神欲望。一种消极厌世,游戏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渐产生。随之而来的是:学习不努力,生活从此错乱,昼夜颠倒。远大理想不再树立,民族自信感逐步淡化,国家意识悄悄淡漠。没有了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退化了人与自然的拼搏意识。 1.2 公德免疫力下降,自律意识缺失 网络虚拟世界无奇不有。中学生正是好奇的年龄段,学生追捧迷恋可以理解,但不少学生与网络结下“不解之缘”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将美好的青春与诱人的金钱都泼洒在网络上,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势必受到影响。严重者没有了行为道德标准,对一些不良的诱惑缺少了抵抗力,心中没有了他人,从此天下唯我独尊,自律意识淡泊,心中充满不切实际的念头,有道是“小荷渐露尖尖角”,为了满足自己的欲壑,有了拜金主义的倾向,色情猎奇,暴力和腐化思想逐渐占了上峰,盗窃抢劫违法犯纪等严重问题逐渐出现,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无纲则网散呀! 1.3 性格怪诞责任意识淡化 人的成长是责任意识不断加强的过程。责任感是一种社会品德,是社会的产物和需要,但是网聊世界谎言遍地,信口开河,随心发泄,不负责任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形成。把诚信抛向脑后,虚拟世界让学生受教育的心灵得到了一种“所谓的宣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束缚,什么可以去做,什么不可以去做)性格扭曲责任缺失。 总上可知网络的负面影响,对尚未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中学生的成长影响确实不小,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网络道德观,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难点。 2 青少年必须树立网络道德新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无形的善恶评价标准,它就像你家中的镜子,你的美丑尽在镜中,出门前应端照一番,修饰一下。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以一种潜藏的力量佐使者人们的言行,是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传统教育以及社会时尚合力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规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有别于其它动物的精神产品。是每个个人进行人际交往适应社会发展的潜规则。道德标准的高低,体现着社会进步的程度,社会发展到今天网络无处不在、无网不行,那么网络道德自然产生,它以无限的空间,无比的自由,虚拟的世界满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树立网络道德新观念尤为必要。 2.1 正确认识网络的功用 学校对学生不仅要传授网络的操作和使用技术,而且要宣传网络的积极功用。网络是一个新事物,作为一个资料库它有无比巨大的存量资源,可以共享、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好工具;作为一种交流形式,它交流自由、空间无限,是我们进行文化科技交流的最好平台,具有广泛、快速、准确、形象具体等特点;作为一个市场它可以收集信息、购物畅销方便快捷。它还可以搞各种设计,进行各种模拟试验,节约资金、节省时间实效性好等等特点。 2.2 创建学生自己健康的网络空间 网络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不要因为它的一些瑕疵而避而不用一味的关闭。我们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在网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构思一个自己的理想空间,创一个博客,与同学、朋友、老师交流学习。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封闭网络,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有一种落伍的感觉。 2.3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学校应该在日常课程的编排中,就有意识的强调或褒扬网络的正面效果,贬斥其负面效应。让学生有自觉抵制不良网络的意识(如:思想品德、公民教育等课程)。时刻强调网络是为我们服务的,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助手,遇到难题、问题要有求救于网络的意识,通过网络来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难题问题,不能沉溺于一些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网恋等成为网络的奴隶,泡在网中昏昏不知终日。 3 加强网络管理 网络庞大无比,是一个不易调控的产物,如不加强管理,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危害无限。 3.1 学校要在校园内推出健康的校园网络,以供学生学习查阅资料,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3.2 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网络的正面效果。让家长在离校期间引导监督学生正确上网,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3.3 要以学校为中心,牵头联系社区,当地派出所等单位,建设健康的网络环境,以促进网络道德健康发展。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1.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的力量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代替的,其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方面信息日益增多,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成熟期普遍提前。一方面,他们的性格开朗,精神愉快,模仿性强,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他们又盲目高傲,争强好胜,好逸恶劳、撒娇任性,是非观念差。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针对青少年的这种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和引导的。任何一所学校,都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要求自己,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狠抓学生的思想品德。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青少年在校生活的时间最长,因此能够集中地进行教育引导,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本质需要,对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单靠学校来完成 ,要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如果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那么,学校、家庭、社会就是有机的组成部分。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深入挖掘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潜力,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为了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和成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的人才,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受错误因素的影响,才能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2.1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6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 两人在晚自习后纠集同学打架,结果造成1死2伤。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黄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2 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自己所带班级部分学生抽查,近20%-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拿手机上网聊天、谈对象等,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人在课堂,心在戏场。尽管在学校上课,也能够较好的遵守学校的纪律,但就是不用心去学习,一味的玩耍 ,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上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中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不是学生。曾经我所带班上有一个学生,由于头发的事情,我找他谈了几次话,理的发型极其不像一个中学生,最终在我的反复劝说和家长的配合下,重新又理发。 2.4 造成上述现状原因。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3.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尤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3.1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培育"四有"公民、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明确。只有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2 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3 提倡个性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但是,追求个性并不是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追求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如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3.4 善于对学生表达爱。许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希望在家庭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得到老师的赞扬,他们很想表现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十四、十五岁的孩子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想要用各种方法一起他人的注视和重视,加上电视、电影,媒体也对他们都有一定的影响。将爱植入他们的心灵,善于对他们表达爱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不认真,思想不积极的学生给这类学生以关注,学习上不提过高的要求,只要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多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纪律上、品德上有问题不点名批评,随意的谈话,鼓励为主,配以肢体语言,摸一摸头,使他们觉得老师没有抛弃他们,多和他们谈心,谈他们喜欢的人和事这一类学生,一般爱好比较广泛,参与他们的活动,和他们交往,维护他们的自尊,尊重他们的人格,保留他们的自尊,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总而言之,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需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小学英语词汇课多媒体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已经被现代多媒体技术取代,使得现在教学更加生动,令学生对知识理解更为深刻,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对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好坏起着基础的作用,一个人在小学学习的知识,会令他受益终生,有时候终身不忘。我国现在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好英语显得尤为重要,学好英语能使一个人对外交流能力加强,在小学打好基础就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应用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提供基础。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研究 在我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小学教育发展现已成为重中之重了。我国现已经在小学开设英语教学,这可以使我国拥有越来也多可以对外交流的潜在人才。在近些年不少学校将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中,加大了同学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但是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教学,分析我国基于多媒体的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况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互融合,最简单的就是使用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仪器进行教学。相比于传统教育,更便于教师使用以及调节课堂进度,便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以及记忆知识。现在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已经深入到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这样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还已经被许多课外活动,公司培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广泛地使用是现在各种课堂教学地主要方式,加快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地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地健康稳定地发展确保了我国的各类人才地培养,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的国民素质以及经济发展。现在人才资源好坏与否已经成为现如今各国实力比拼的一大看点,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现在多媒体教育是一种大热的趋势,全国各地都已经普及使用了。不过因为我国现有的技术受限,现在我国的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还有着很多问题,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尽快的解决现有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的多媒体教育体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大力的支持,促进我国优质人才地培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2基于多媒体的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研究的基本现状 2.1基于多媒体的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许多小学将多媒体教育应用于小学英语词汇课的教学是符合现我国如今的国情的。我国现在加入WTO已经许多年了,并且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人民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越来越不可小觑。与世界接触越多,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现如今世界最多国家应用的官方语言的英语作为一种沟通的桥梁,使世界更为了解中国文化,了解现如今的中国国情,我们也可以多多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我国与外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是十分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有利于国家之间进行友好的交流,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以及经济利益。而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往往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在此时学习英语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词汇量又往往是学习英语的重中之重,丰富的词汇量可以令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更加简单,可以说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基于多媒体的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可以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更为快速的令学生学习到英语单词的意义,加大词汇量的储备。老师也可以更为便利地讲解单词,更为便利地调节课堂进度。虽然现在许多多媒体的新兴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的教育上已经初具规模了,现如今的发展水平主要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课堂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加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加大学生的记忆点。这不仅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节约了备课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速率,并且将纸质的教学内容录入电脑,可以节省购买纸质用品和制作模具的资金,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并且教学内容更方便储存,更能长时间的存储,不利丢失,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综上,我们必须注重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英语词汇课上的应用,其实也不应该仅仅是在英语词汇课上,也可以是各种课程;也不应该仅仅是小学课堂上,也可以在各个学校或教育机构里。换句话说就是我国应该在各种教学中都大力推进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与发展,因为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更好的理解知识,对所学知识更好的进行利用,学为己用,学有所成。 2.2基于多媒体的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 我们已经清楚了在小学词汇课上应用多媒体技术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并且现如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还是有很多的问题的。第一点,就是我国的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并不够多,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熟练程度不够。虽然现在我国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能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能把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授课技能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并不多,使得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并不能快速有效的使用起来,不能发挥自己真正的教学水平,浪费了自己的教育才华。所以我国可以培养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使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第二点,就是多媒体教学大多依靠各种仪器,只要是仪器就会有发生故障的时候,需要进行维修,若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维修就会浪费上课时间内,得不偿失。所以我国在日常就应该对多媒体仪器进行检查,以备不时之需,令课堂内容更完整,更有连贯性。 3结论 多媒体在英语词汇课上的使用使英语词汇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多媒体教学使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我们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的利用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地加强。 作者:徐玉红 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和平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人教版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摘要: 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贯彻以“健康第一的目标”,文章首先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建立,其次分析了当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的地方,最后从习惯培养高于技术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及教材内容生活儿童化三个方面阐释了人教版小学体育的侧重点。 关键词: 小学体育;人教版;教学目标 新课改后的小学体育课堂,一改从前不科学的“自由运动”方式,将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作为核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健康习惯,让学生将科学运动作为一生的习惯,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魄和强健的身体。此外,在人教版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还要求教师改变之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采用新课改后特有的“导学互动”模式教学,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孩子的天性,培养创新思维。 一、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建立 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三个标准,第一,培养运动习惯。孩子运动的习惯是需要在体育课上打好基础的。比如体育知识的启蒙,科学锻炼的启蒙,像短跑,俯卧撑,蛙跳等等简单科学的锻炼方式只有在体育课上才能获得。此外,一些体育知识的传授,比如运动不宜过猛;如果拉伤肌肉,骨折要怎么处理;流血,痉挛,要怎么缓和等等。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小学生掌握一些体育知识和运动知识。第二,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的美好和运动的乐趣,让坚持锻炼身体成为孩子一生的好习惯。让学生在一步步达成目标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和运动的兴趣。第三,情商的提升。体育课绝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还有个人意志和群体意识。学生在锻炼身体中所获取的坚韧意志即使是在日后的生活中也会是最珍贵的一笔宝藏。此外,体育课作为户外课,是一个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良好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团体游戏中体会和他人游戏的快乐,培养团队意识。 二、小学体育教育需要注意的内容 小学体育教育需要注意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学生的参与度。小学体育的教学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能够根据个人喜好主动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将孩子引入集体。第二,运动技能。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远远没有初中高中要求那么高,更多的是体现在舞蹈,体操,和短跑方面。所以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来说,激发孩子潜力,培养孩子兴趣,引导孩子的团体意识参与度才是教师的主要关注点。 三、人教版小学体育的侧重点 对小学体育教育需要注意的内容进行分析了以后,我们要对人教版小学体育的侧重点要格外注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习惯培养高于技术培养。在新课改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要求大大降低,但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求却大大提高。如每天的短跑锻炼,每天的跳绳训练等等。体育教学不再是一味的技能教学,要求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及课堂兴趣激发,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注重实践教学。在新课改之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授的课程都以理论为主,动手为辅;而在新版的人教版教材中,则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认知敏感等特征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运动为主,理论为辅,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应该提倡“习惯培养第一”,弱化以运动技能为目的的体育教学。第三,教材内容生活儿童化。在小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生活化的内容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新课改后的教材尽量以童趣,童心,理解为主。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儿童化,将死板的技能教学改为游戏教学,在激发孩子运动兴趣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成就感。 四、结语 新课改后的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在融入之前教材优越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原有的教材水准。毕竟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思想成熟期也渐渐提早,教材的改变正是适应着时代的潮流,将原有的技能化教学改变为素质教学,使得小学体育教育模式更适合小学生,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而课堂主体的改变也正是“新课改”中导学互动的具体运用,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运动的好习惯。 作者:陈林 单位:重庆市巴南区恒大城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研究 【摘要】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基础。鉴于此,如何充分利用好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升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成为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师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加以分析,提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以期用于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对策 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的设定好教学目标,掌握与控制好教学进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一)学科特点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有着抽象性的特点。这对于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活动而言,也更是如此。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点以及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与学习呈现出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储备量较少,思维能力较差,尚未培养成较为成熟的思维方式。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根据此学科抽象性的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做好具体的教学工作。 (二)学生特点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年龄较小,对于基本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有限,在理解上也很可能存在偏差。因此,针对于学生的这一客观特点,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应当合理的设置好教学目标,科学的统筹好教学内容,并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形象化的为学生讲解具体的数学知识,以期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很好的把握数学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三)教学特点 在教学方面,小学数学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上都有着一定的特点。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要对各种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找到数量空间变化的规律,做好数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同时,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还要及时的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做好相应的辅导工作,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小学阶段的教学与其他阶段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再次,在教学过程方面,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要求有着较强的连贯性和递进性。由于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较为分散,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应当系统的规划教学内容,由浅到深的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对策 针对小学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的特点,以及其在内容上呈现出较为难懂的特点,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合理、形象的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以期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根据学科抽象性的特点,着重注意将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当做好知识点的汇集工作,以便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有利于采用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 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来说,也更是如此。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认知程度不高的特点,作为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结合具体的、实际的教学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做好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根据每一个同学理解知识的程度,做好分类教学工作,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从易到难,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 针对于学生主体年龄较小的特点,相关教师在教学的形式上还要多加变化,采用灵活的方式开展具体的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一方面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和具体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应当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顺数学的基础知识,进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学数学学科有着自身特有的学习特点。因此,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科、学生、教学特点的前提下,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邓丽耘 单位:昆明市西山区昆湖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小学体育课辅助教材教学研究 摘要: 辅助教材是小学体育课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设置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的教学应与主教材一样,要有教学目标、技能展现、严密组织、趣味性、教育性和安全性。本文旨在为小学体育教师更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辅助教材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体育;辅助教材;策略 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般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除了学习主要内容外,会安排另一种学习内容,这种学习内容我们称之为辅助教材。既然称为辅助教材,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主教材的辅助、补充和延续,其类似于“课课练”的补偿性体能练习,但又广于“课课练”,可以是技能学习的延续。不管是哪一种,都应目标明确、组织严密、形式活泼,上好辅助教材是实现高效体育课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小学体育课辅助教材的教学进行探讨。 1定位目标,丰富手段 辅助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应与主教材一样有学习目标,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某项身体素质。我们在各类公开课中常可看到执教者的教案中写着“通过某练习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在设计中也采用了丰富多样的练习手段,如一节武术课的辅助教材中,教师安排了立卧撑、推小车、跳短绳、蹲跳起等练习内容,这些项目涉及了上下肢和腰腹等部位的力量。通过分组循环的形式轮流练习,乍一看形式多样、组织连贯、场面热闹,可较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并非如此,在总共10min的时间里,教师需要分别示范讲解4种练习的方法和要求,然后每一组之间轮换时需要用到一定的时间调动队伍,期间还需要踏步调整呼吸,以实际练习时间6min计算,每项平均用时1min多一点,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能较好地发展某一项身体素质呢?虽然发展身体素质要遵循全面性原则,但也要考虑各项素质的练习是否扎实有效。任何一项素质提升都是在一定时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刺激下才能产生效果,而上述案例中的每项练习却犹如蜻蜓点水一般,各项练习所产生的刺激无法对相应素质的提高起较好效果。笔者认为,因时间有限,以重点发展某一项身体素质为宜,组织形式和练习方法可多样化。例如,以发展腿部力量为目标,教师可安排多种形式的腿部练习,如各种形式的连续向前、向左右的单、双脚跳,可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分组轮换练习、游戏等不同形式。如此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又有足够时间和强度的刺激的练习,将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2延伸技能,深入拓展 辅助教材的选择应结合主教材展开,根据主教材的技术合理安排,既能巩固和提高主教材所学技术的关键动作,又能发展相应的专项身体素质,使技能和体能双丰收。但是所选内容应考虑教材特点和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与强度,如主教材为跑、跳类项目,且有较高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时,安排专项辅助教材则可能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其他如体操、球类、投掷等项目,即使练习密度高,其练习强度和运动量也不会很高,所以安排专项辅助教材比较适宜。例如,排球垫球教学中脚步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考虑到学生的掌握程度不高,运用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可在辅助教材中安排脚步移动练习,进行进一步学习,既可以是“弓步、并步与滑步、交叉步”等单纯的步法练习,也可以在步法中结合手臂的垫球动作,使体能练习和专项技术练习相结合,延伸了主教材的技术学习,又发展了身体素质,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应考虑学生掌握技术的实际情况,如果技术掌握不熟练,则不能进行速度过快的组合练习,如蹲踞式跳远课中安排接力跑与单跳双落动作相结合的比赛,因为接力跑时学生追求的是比赛的速度,所以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跑的更快上,对单跳双落的跳远动作敷衍了事,不但不能对主教材所学技能起帮助作用,还非常容易造成动作不规范、不到位等负面影响。因此,此类练习应具有比快为主的竞技化、切实发展体能的实用化和便于上手的简易化,使学生能以规范的技术进行练习,真正得到有效的锻炼,避免流于形式。 3讲究密度,追求实效 辅助教材并非是简单地玩一玩、练一练,应追求对体能、技能、兴趣等方面实际产生效果,所以如何设计、组织,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增加练习数量,使其产生最佳效果,是体育教师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简化练习方式,降低练习难度,这样不但利于教师讲解示范,还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方法和要求,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应合理布置场地,避免从主教材的学习场地到辅助教材学习场地进行较长距离的队伍调动和繁琐的场地布置,从而减少无效时间。再次,需合理分组,增加练习组数,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如接力跑,分4组和分8组练习密度相差1倍,所以在场地器材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增加练习组数,以提高练习密度。最后,尽可能一物多用,使课堂更加简洁、紧凑,避免过多的器材摆放和拿取造成时间浪费。 4重视趣味,延续学习 辅助教材的游戏化和趣味化是广大体育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此法避免了单调枯燥的训练化模式,使学生在大汗淋漓的同时,还能自觉地参与到运动中来。它不但是上课的需要,也是延伸学生学习兴趣,将练习方法积极运用到课外的有效手段。在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下,辅助教材的设计,一方面是要“低起点”,这可让学生觉得实现目标并不遥远,容易和教师达成共识,建立在自觉性、主动性的基础上的体育课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另一方面是要“小步子”,这是从为学生创造容易成功的角度出发,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减少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经常碰到的失误、失败和落后,使他们对体育课更感兴趣。调整、改变练习的难度和条件,逐步提高,达到循序渐进。例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跃前先进行原地跳背、助跑跳背等练习,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山羊分腿腾跃打下基础;然后逐步过渡到跳低山羊,使学生不惧怕腾跃障碍,从而消除恐惧心理,减轻心理压力。在适应和熟练过低山羊后,逐步提高山羊高度和踏板距离,可更好地学习山羊分腿腾跃技术。 5渗透德育,延伸价值 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良好途径,如团队协作、互帮互助、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等精神品质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或体育游戏进行培养。辅助教材作为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教材本身所能体现的品德价值外,教师在课中的适时引导和利用突发事件进行的教育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和有效。例如,“开火车”游戏,该游戏自身所体现的是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游戏使学生知道团队与协作的重要性,并形成合作意识,而缺少教师引导,学生则很难体会其深层含义。例如,有个别学生随意性强,对自己组是否能快速成功地完成比赛无关紧要,对自己组最终的名次也不屑一顾,这不但对此类学生没有教育意义,还会影响其他原本想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学生。如果教师发现该现象后,及时停止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顺利、快速地完成,如果游戏中途跳不动了怎么办,如果发现自己跟不上节奏了怎么办等,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才能成功到达终点;当你感到累了只有坚持住才能成功到达终点;当队友摔倒时帮助他快速站起。只有自己跟上团队的节奏才能成功到达终点时,无形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助人为乐精神和坚毅品质才会形成,使教材的价值也进一步扩展。 6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安全是体育课的头等大事,体育教师会在课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对场地器材、学生着装、学生是否携带危险物品、教材本身的安全性、天气状况等进行排查,并做好准备活动。但主要从主教材的角度进行考虑,对辅助教材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则警惕性不足,而辅助教材是课的重要部分,其运动量、运动强度、练习范围等很多时候都要高于主教材。由于安全隐患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要对辅助教材中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提前预设,了解哪些方面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时,活动强度和幅度是否会太大、组织是否会太难、站位是否正确等;作为“课课练”形式的体能锻炼时,则要考虑是否需要专项准备活动,练习难度是否适合大部分学生等。不管以何种形式开展,教师在课中的观察和调控都非常重要,对有安全隐患的苗头要及时制止,如学生不遵守纪律、捣乱搞破坏、注意力分散、错误的方法等。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与面色变化,如出现表情呆滞、嘴唇发白等现象时,要及时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或者增加休息时间等。所以,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辅助教材,从多方面考虑以规避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王海达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胜利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小学体育器材教学研究 摘要: 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不仅通过正确的是使用,可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拥有健康的体魄,也可以在学生的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运动上的兴趣。文章通过小学器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现状以及对策,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仅供相关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器材;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为了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魄学习其他科目上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体育与教育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器材让学生在对器材的使用过程中,锻炼身体机能,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体育器材的使用,不仅可以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可以给体育课程增加更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集体锻炼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1体育器材在选择上的不够合理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为了加强锻炼上的效果,会相应地使用一些体育器材,教师在对体育器材进行选择时,如果可以科学合理的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进行器材上的选择,就可以让这些体育器材在课堂中发挥最大的器材辅助作用。与此同时,不同种类的体育器材,也可以对学生身体相应的部分进行锻炼。但是很多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选择器材的时候没有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全面的考虑,选择出一些并不适合此年龄阶段学生适合使用的教体育器材。这样的情况,就会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在对体育器材进行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发育造成相应的伤害。与此同时,每位学生的身体机能与素质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选择器材的时候很可能没有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进行全面的考虑,选择出的体育器材,有可能对某些学生比较合适,但是有些学生可能对于这方面的锻炼,并没有太多的天赋,这也会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在体育器材的使用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1.2器材选择与课堂内容不符 教师在对器材进行选择时,也应该根据课堂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规划。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内容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开展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因为当今时代更注重学生的德、意、智、体全面发展。这说明,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但是,有些体育教师还遵循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直接导致学校购进的新型体育器材无法得到良好的使用。许多教师没有对新型体育器材进行全面的了解,就将这些器材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不仅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误解体育器材的功能与效用。课程设计与体育器材上的合理搭配,对于课堂效果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学教师必须在开展课堂内容过程中,对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全面的掌握,在传授给学生。最后,应选择合适的器材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1.3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器材进行规化 如果想要学生在体育器材的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意识,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器材来开展学生身体技能上的锻炼内容。小学教学过程中,体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学科,不仅对学生身体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学生的体育天赋开发,同样具有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许多学校在购买与建设体育器材过程中,往往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这些器材进行选择。甚至有些小学校园中出现很多成人化的体育使用器材,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体育器材出现浪费的情况,也让许多学生得不到有效的身体机能锻,甚至往往因为学生过早的接触这些成人化的体育器材,而导致身体在锻炼过程中影响了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例如,许多学校为了培养孩子在体育运动上的兴趣,会在校园内设置相应的篮球架。篮球架的设置,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身高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但许多学校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项重点的考虑内容,在购买篮球架时,直接购买符合成人身高的篮球架。成人身高篮球架上的设计,对于小学生身高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而此时小学生接受这样的篮球训练,可能会打消小学生热爱运动的自信心。如果这种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不仅影响了体育器材的效能发挥,也在很大程度上挫败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2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教师应采用的方法 2.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致使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现当代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接触自己动手制作的体育用具或是玩具,致使现在的小学生在动手能力上远不如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但是,做游戏是孩子爱玩的天性,物质条件的无法满足,致使许多小学生开始选用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外娱乐生活。动手制作体育用具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自主创造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该积极鼓励当代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体育用具或玩具,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与此同时,在制作器材的过程中,还可以了解这些小器材的结构,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 2.2相互间的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学生学习观的形成 自制体育器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创新和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制作体育器材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注意器材制作的合理性、安全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这势必会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同时学生间的竞争、交流合作更加强烈地激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主动地去研究该项运动项目的特点,对该运动项目进行更深入地学习。 2.3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儿童是玩的艺术家,生活中接触的任何东西在他们的世界里都可能变成充满童趣的玩具。例如最常见的酒瓶盖、瓦片和石子等都可能变成他们心爱的玩具,玩出各种花样。我们可以把他们这些心爱的玩具引进体育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自制的高跷、陀螺、板羽球和保龄球等开展体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3结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发现,想要让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天赋以及身体机能,得到良好的挖掘与训练,就必须选择适宜的体育器材,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身体基础构造,对体育器材的选择进行科学的规划。这不仅利于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也能有效的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挖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天赋与潜能。教师在对器材进行选择时,也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对体育器材在学生使用过程中的功能发挥,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在体育器材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锻炼体育技能以及提高身体素质。只有这样,体育课上的教学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作者:宋世亮 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面对当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而言,以微课为基础的教育形式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使用,而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给我国更多小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课堂体验,同时也丰富了传统形式下小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全面应用的背景下,立足于小学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研究在当前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目的是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化发展,为构建属于现代化背景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做出贡献。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教学形式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也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工作使用的工具,而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占据了各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表现模式,实践表明,通过微课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教学设备进行更加合理的应用,投入到高效、自主课堂学习当中。基于此,本文接下来将主要对微课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利用微课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平台,发挥微课自身的高效性、畅通性和开放性,吸纳更多的小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吸收知识、平等交流和良好互动的高效课堂,达到全面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根本目的。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微课 微课最早出现在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60秒课程,还有纳皮尔大学T.P.Kee一分钟演讲中。当前热议的微课概念则是在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DavidPen-rose所提出的。微课最早是佛山教育局胡铁生先生带到国内的,他以原有教育资源应用率低的现状为基础,最先提出微课这种围绕微视频的新型教育资源。胡铁生针对微课提出了三种定义,其一为微课将视频作为主载体,记录教师在课程教学时以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作为中心而展开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其二为微课是按照新课标与课堂教学具体情况,其主要载体为教学视频,记录教育人员课堂教学时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集合体;其三为微课也叫微课程,为微型的视频网课的简称,其主要载体为微型的教学视频,结合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等所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满足多种学习模式在线视频型课程资源。凭借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种说法至第二种说法的变化包括:增加按照新课标与课堂教学具体情况;拓展微课内容,除视频外,还包含各种教学资源有机集合体(比如习题、作业等),仍旧为资源包形式。而第二种说法至第三种说法的变化包括:删除第二种说法当中添加通识性词语按照新课标与课堂教学具体情况;注重将微型的教学视频当作载体;声明知识点与教学环节的实际内涵,以及微课资源存在情境性,还有其可以支持众多学习方式特点。综合胡铁生先生的观点,可以发现其认为微课是中心为微型视频资源包,当中资源可以一起形成特定教学情境,实现特定知识化教学,同时满足不同教学模式。而我国其他学者也从自身视野对微课做出了解读。比如张一春老师指出微课指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收获最理想效果,凭借教学精心进行信息化设计,通过流媒体方式展示以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为中心而开展的完整、简短教与学活动。通过以上两位学者观点的总结,我们发现张一春与胡老师定义比起来,其把学习方式更具体细化成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课程与视频要通过精心设计完成。还有,国内部分微课大赛对于微课内涵也予以了说明。比如首届中小学的微课大赛对微课下达如下定义:微课全称可叫作微型视频课,将教学视频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围绕知识点、重难点、习题与实践操作等教学过程与有关资源的集合整体。经过分析有关微课各类定义,可以发现众多专家针对微课所下定义存在下述共同点:一是以视频形式作为主要载体;二是时间约为五到十分钟的短视频,有些甚至在一分钟左右;三是一堂微课讲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通过总结上述观点,本文把微课定义成:微课为带有短小精悍特点,其主要载体为教学视频,围绕知识点(重难点、考点、疑点等)、各类题目(考题、例题与练习题等)、实践操作等开展教学过程与相关资源集合体。 2.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角度讲,小学生还停留在认知发展时期具体运算的阶段,此阶段小学生对于自身行为管理能力偏差,在学习的时候专注时间并不长,也就几分钟而已,但三年后学生对于知识记忆会存在一定策略性,而且可以对学习内容依据自身记忆策略加以理解与记忆。由儿童心理学层面出发,小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学习自身感兴趣内容,而这也正是他们更加愿意学习带有趣味性知识的原因;而从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角度来讲,相较语文与数学等科目来说,距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对更远,但是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是十分重要的,而也只有这种教学才可被称之为有意义教学与高效率教学。所以对小学生来讲,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的信息技术课程未免显得枯燥乏味,没办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但需注意的是,作为21世纪国家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掌握信息技术能力是必须的,也会对学习者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将信息技术课程学好不但是给未来学习打好基础,而且处于信息时代下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向 所谓微课,指的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音频、视频、Flash等多元化形式的工具为载体,通过如实记录教师整体课堂的教学侧重点、优秀教学环节以及课堂教学的精彩时刻等,为学生展现更加人性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从而打造符合现代学生学习需求和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高效课堂。 1.远程教学的应用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利用互联网中的远程操控技术,为了更加细致和充分地动态展现信息技术情景再现和信息技术对话语境,因此微课教学模式下会通过远程教学的应用形式,来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之中[1]。 2.实时互动的应用 微课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日常信息技术沟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微课这种传播速度快、信息含量大以及公共交流便捷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展现出实时互动的应用形式,其能够大大减少信息的流通时间,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信息交流速度和频率,使更多学生在微课的影响下提升了信息技术学习效率,调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小学生可以较为自由地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和交流水平。 三、将微课带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途径 1.翻转应用模式 在微课的基础上,信息技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模式更加注重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流程的掌握程度。这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体现在微课平台上的“互动性”更为广泛,也正是微课软件自身的良好自由性,为信息技术学习平台打造了基本框架。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其借鉴的工具多为网络终端内部的软件,而微课作为软件行列的其中一种,在小学生群体中具备了很高的普及程度,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微课”。基于此,微课软件作为覆盖性极强的应用软件,为构建属于小学生群体的信息技术学习模式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技术支持。在信息技术学习平台中,教师不是作为领导者,而是作为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者和点拨者,融入到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以此利用高度覆盖性和促进性的学习应用模式,来带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2]。 2.引导应用模式 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建立的微课教学模式体现了更具自由性和开放性的应用特点。这样的教学行为区别于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脱离了教师作为单一教育者的操作模式,而是教师与学生可以实现双向互动、实现良好交流并且教师对学生又发挥引导功能的教学应用模式。在微课构建的教师引导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其展现出来的教师引导性教学应用模式,更加提倡教师以“理性教育”结合“感性文化”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语言进行深入性的教学,来达到满足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心理需求,丰富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交流层次,使教师的单一性教学工作转变成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课堂,体现出微课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引导性功能。 3.自学应用模式 以微课为基础构建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推动了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将整体教学工作由“教学”转向为学生的“自学”。微课作为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为现代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支持,以此构建出的外向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其全面提升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语言的掌握技能和信息技术语言的掌握水平。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这种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多角度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语言的掌握熟悉度和成熟度,从而全方位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此同时,微课的教学模式下,通过让班级内部学生组建成不同观点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更具公平、公开和公正理念的小型辩论会,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自学潜力[3]。 四、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1.立足于彰显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延伸性 使用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立足于彰显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延伸性。针对小学校园里的课堂形式而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由于课时有限,会使得很多发散性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有必要详细讲解的内容无法全面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那么对于微课创造出的教学模式来说,就可以构建属于小学生群体的开放性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在微课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使得信息技术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立足于属于每名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实际学习水平的信息技术课堂内容,达到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为了充分体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高效性和全面性,在微课形式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其他相关技术,与微课形式充分结合起来。比如通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利用微课作为每个信息技术章节的主要讲解模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视频以及同声传译的方式,使小学生能够对视频中的每个信息技术语句都能够从汉译、语法、语境等多方面进行解读[4]。这种建立在微课基础上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能够使得既定范围内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内容得到充分的延展和引申,同时更提高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时效性,充分地彰显出现代互联网应用的现实意义,突出微课自身的应用价值。 2.立足于体现新媒体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 微课自研发使用开始,其最大的特色便是利用精湛短小的视频作为传播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和途径,这样能够以传递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动态讲解信息技术知识。与此同时,微课作为新媒体形式之一,也能够通过应用视频的方式对教师以往教学工作的精彩课堂以及优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视频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达到对小学生“点拨”的作用。因此,微课实现了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流程,以此来构建出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互动式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语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语言的多元性,从听、说、读、写各个角度来对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微课集合了互动环节、动态讲解环节、课外交流环节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在微课这种展现新媒体形式先进性的引导下,也体现了新媒体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优越性,这样才能够发挥信息技术自身的语言特点,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从更加实践性的角度带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3.立足于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 微课具备了较为显著的特征,其实现了实时性的双方信息的沟通和传递[5]。那么作为信息沟通对象和进行信息交流的主体———小学生而言,在微课形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功能,同时更要突出现代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地位。微课能够使每个小学生更加自主和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程和学习内容,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了小学生对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选择性。基于此,在应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下,积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性交流,通过利用微课的多元化形式,将带有信息技术信息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综合的方式插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多方的互动式交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环境中,为了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相关教育人员便需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以此带动整体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事业实现高效化发展。本文以上通过将微课这一应用程度极高、使用范围极广的新兴教学方式科学地结合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中,使二者无缝对接,形成更具创新理念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通过思考微课对现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的推动作用,以及微课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存在的可行性,站在微课作为信息化技术集合体的视角来进一步思考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目的是促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地利用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工具,从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以此来真正达到我国素质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聂凯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教学研究 摘要: 我国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越来越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而语文是一门依靠积累的学科,要求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夯实基础,功底扎实,有丰富的积累。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小学语文与最新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重点模块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更好地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 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则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角色,而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要结合语文学习的重点和特点来探讨如何应用这种教学模式。 1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和特点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培养的是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学生的情商、价值观等,如果语文理解能力不好,自然也学不了英语等语言,对分析、逻辑推理等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情商,使学生不善表达,不“会”说话。而素质教育指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应试上,语文学科也是一样。尤其是小学语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读懂课文、背诵诗词等这些能够应付成绩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能真正赋予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口头及书面的表达能力;给予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激发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2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2.1转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理念: 首先,无论从学校、教师还是校长和家长,都应该把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从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中转变过来。人们不应该仅仅是因为高考分数结构的改变而更重视语文基础教育,而是真正意识到教育部这么做的根本目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对一个人成长与成才的终身影响,意识到真正要培养的是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生活中还经常见到一些家长,孩子甚至才两三岁,就开始拼命地教识字,让背诗,而在培养孩子阅读和复述阅读内容的习惯方面并不是很重视,造成了很多孩子刚上小学,虽然识字量很大,但读课文磕磕绊绊、理解力差,最后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教师也应该重视起这些问题,结合新一代的教育理念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重拾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逻辑和表达能力,保护学生的创新的思想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2.2教师要给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没有目标做一切事情都是盲目的,就像在海上航行没有灯塔,随波逐流,最终也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第一个角色就是要确定重点、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这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如一篇新的课文,教师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那么教师的教案就应该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开始。先设置一些与这篇课文相关的问题,提示学生预习和学习的重点方向,给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奔着学习目标去自主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效果,不至于学生“自主盲目学习”,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以至于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3联系生活,设计实践,合作探究学习: 要知道,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或者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不应脱离生活实际。我们说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起到了主要作用,但这并不代表教师不用花更多心思在教学上。反而,在自主学习模式,教师需要花更多的心思设计教学。尤其是语文学科,是我们在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一门学科,我们平时看书、读报、说话、写信、甚至于看电视都是语文学科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计实践探究,让学生们合作学习。比如讲到寓言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排练,做道具,进行表演和展示。这样学生对此则寓言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记忆会更加持久。而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可以增进学生间的感情,给学生更多互相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情商,在配合与协作的过程,锻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提出自己的建议,其他学生做的不对的地方,自己如何与其进行沟通等能力。 2.4课堂上要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分享自己的观点,支持学生发散思维,支持学生独到的见解,而自己更多时候作为一个旁听者。首先在讲一篇新的课文的时候,传统的课堂一定是老师先读一遍,有时候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去读,但是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老师读完之后就开始下一个环节了。教师们会普遍认为学生朗读经常出错,会误导其他学生,不熟练,也会耽误时间。但其实,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果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才是真正的耽误学生。尽量让学生去读课文,可以在预习时就提出要求,告诉学生,在课堂上会有朗读课文的环节,学生在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其实阅读的能力并不比老师差多少。另外,有些老师提出问题后,如果没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就自问自答。其实学生之所以不举手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问题设置比较难,或者是怕回答错误不敢举手,或者是学生比较内向,有想法却不愿意说出,看没有人举手,自己也不举手等。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老师引导不利,如果问题是一步一步设置的,并且老师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问题不会难到没有人回答的地步;如果老师平时很支持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发散思维思考问题,而不是用一个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学生不敢回答的情况。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与教师的课堂内容设计、引导方式、是否愿意给学生们交流的机会等直接相关。 结束语: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施行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这个教学模式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要区分清楚的是,“学”是以学生为主,而“教”,教师还是主角,所以教师在这个学习模式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以及合作和探究学习实践的设定。 作者:李艳艳 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四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互联网+小学英语微视频教学研究 摘要 当今,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在教育和技术紧密的结合中,互联网平台和观念对小学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小学英语微视频教学也获得了很大成效。通过微视频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配合。教师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以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微视频教学的开发和运用进行探讨,旨在研究如何优化微视频教学,促进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微视频;小学英语 在互联网+时代中,师生可以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中,增进交流,探索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如今,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为人们所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小学英语微视频的开发和运用 小学英语微视频是以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某一个小学英语知识点为中心,教师进行信息整合,使用教育教学技术,制作成一般不超过20分钟的微视频,更加系统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利用网络中的优秀网站,社交平台,教育技术等先进教学辅助设备,与时代接轨,掌握现代技术。把微视频制作得专业化、人性化、游戏化,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反复播放学习,尽快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更多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小学英语微视频的素材选择 微视频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和学习方式,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互联网+大环境中,有许许多多可供采用的网络资源。有趣的英语动画片或电影片段,搞笑的精彩镜头,有教育意义的国外广告,等等,都可被教师用来剪辑合成,制作成适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资料。在网络资源中,搜索和某一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发挥聪明才智,将各种素材优化整合,凝练知识点。这些步骤不仅锻炼教师资源搜集、整理和呈现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小学生自主探究好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英语微视频的技术应用 在互联网+不断取得成效的今天,微视频的录制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手机自拍,可以微信微视频,可以微格教室录制,也可以用camtasia、mooc等专业技术制作。后期经过编辑和修改,精益求精,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讲解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在博客、微信、微博、QQ群中和学生共享,帮助学生对时间做出更好地规划,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小学英语微视频的自身优势 1.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提炼重点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把握教材,跟上时代脚步,将小学英语知识和生活自然融合。对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筛选,选择难度适宜的素材。教师的录制之前的工作较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收集网络资料,然后进行加工整理,尽量保证微视频的品质。而且微视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需要反复斟酌,多次修改。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不断打磨,一次次锻炼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更正错误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2.改变以往小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状况。课下也对精彩纷呈的教学微视频充满兴趣,适合当今社会随时随地学习的形式。学生通过人机互动,借助平台学习,完成相关任务,在快乐中学习小学英语。网上听读英语小故事,欣赏电影片段并模仿,这些新型的英语学习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让英语学习时刻充满新鲜感,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学习,想了解,想掌握英语。这样的学习效果很有效,在放松的状态中自然习得英语知识,消化难点。解决了部分小学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等不良学习习惯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微视频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实践 (一)教师要善于思考 在知识膨胀、技术不断进步的发展趋势中,教师要勤动脑,多思考,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紧密结合,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微视频买的优势,教师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者”角色。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会教书,又要善于思考,应努力成为具有思辨力、擅于创新的研究型教师。 (二)教师要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挖掘相关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完善微视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微视频的中心内容始终面向学生,要适应学生学习能力,适合他们当前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进行微视频教学。这样,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又有所收益,让微视频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小学英语微视频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可以更深理解所学内容,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一定要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微视频教学,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知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也就不知不觉自发地喜欢学习,主动参与一些跟读模仿、录音和背诵课文等互动活动。一些难度不大的原版短篇英文小故事,就特别受学生欢迎,被反复播放,反复欣赏。在这种主动学习中,学生慢慢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制力。 (二)学生要乐于探究 微视频虽然都比较精短,但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学生在学习小学英语教学微视频的过程中,应该找出重点并且拓展,自己探索更多的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可能要覆盖多个相关知识点,学生认真学习领会重要知识点后,会对相关知识点产生更大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在学习中主动探究其他知识点。学生使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记忆更加清楚,理解也更加深刻。 四、小学英语微视频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社交平台共享微视频 互联网+环境下,许多适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网站和平台流行起来。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素材,编辑融入微视频中,并通过社交平台和学生们分享。同时,学生也可制作学结的微视频,或者是自己想和同学们分享的拓展资源。在四年级下册学习第五单元食物板块时,我们用微视频教学后,布置的任务是让学生合作改编情景剧表演出来,并且录制成微视频,几个小组的学生都高质量完成了相关任务。他们愿意参与合作性的活动,在动手动脑,合作表演的过程中,还和同学们共同进步了很多,微视频的制作也能像微电影一样精彩。 (二)针对听说读写不同板块进行不同设计 网络中的各式各样资源可以分类归纳整理的。通过罗列不同板块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分专项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练习。这样一个个击破难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个人录音作业,在线完成英语绘本阅读,听力时间的统计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大便利。教师可以迅速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学生通过了解自己和他人学习情况的统计差别,及时查漏补缺,尽快扬长避短。 总之,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为小学英语微视频教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变革,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在微视频发展初期,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后,教师和学生还要更加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推动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赵心玮 单位:滨州实验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断改革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开始层出不穷。主要以学生的主动创新学习为主,师生互动为中心,老师课堂上讲述为辅,这是目前教学活动的其中一种新方法。主要研究并分析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数学小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时间年头已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但是,目前仍存在老师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学习效果不理想,小学的数学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因是教学过程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数学小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教学时间长与学生学习效益低下、老师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不够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进步和学生的发展老师关注度还有待加强、课堂上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一直采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创新意识低下。所以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尤为关键。 二、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小学有效教学策略 1.注重教学时间与效益 所谓的教学时间与效益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益。有效益的教学是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的高低水平,而不是说老师所教内容越多,老师越辛苦,老师的教学效益就高。要全面看待教学时间与效益,有效益的教学是一种及为特殊的学习效益,老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益好坏。在新的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全面改革老师的教学观念,时刻关注教学效益的高低,使学生学习效益高。学生死背书的学习方式效益低下,死背书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先理解知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2.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学目标的恰当确定不仅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且是对小学教学有效间接预设,学生有效的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技能,还要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态度及热爱程度。对小学生教学目标过低会使学生忘却对数学知识学习本身的目地与初衷,从而盲目自大。而小学生的教学目标过高,则会使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判断学生取得进步和发展与否是衡量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依据和尺度,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是目前小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中。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习,注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改革后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因为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水平都不一样,老师能以自己教学方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与策略,使学生获得每个人的自己预期目标与效果,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达到自己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那么老师就已经实现了小学生的有效数学教学。只要老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学生的需求,促成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树立能为所有小学生提供周到服务的意识与思想,那就可以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完美诠释。 4.选择灵活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目标能否按时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好坏。老师要选择灵活的适合小学生发展与学习教学方法,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在现有学生的数学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数学本身对于小学生本身来说就晦涩难懂,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更易走神。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课上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自导自演,学生就会很快会失去注意力和兴趣,而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模拟教学情境,提前预习,下次课堂让小学生来讲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问策略、提问技巧和提问内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想要引起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共鸣提问就是不错的选择,而提问作为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对话,也是老师的需求。 三、结论 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在小学,小学生的有效数学教学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尤为关键,这一阶段的小学有效数学教学对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深远的影响。只要掌握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如注重小学生的教学时间与效益,明确小学生教学目标与任务,关注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灵活的选择小学生教学方法,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习,注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进步与发展,就能增加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小学生数学的有效教学,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杨秀萍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十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农村小学生活资源科学教学研究 摘要: 小学的科学教学主要是以植物和动物的内容为主,由于农村小学的地理位置大都坐落在农村,加之生源都以农村生活的孩子为主,因此,合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将会大大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课程资源育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实施建议中这样提到:“要充分重视科学教学的实践性与生活性,把教室作为科学教学的主战场,把课外生活作为科学教学的延伸。”笔者认为,只有当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共同发展。那么,身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开发生活资源促进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呢? 一、在课堂中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就必须依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新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中,并使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实现的水平,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课堂过难或过易而产生厌烦情绪。比如,笔者在教学《植物的繁殖》这课时,大胆地剔除了教材中学生不熟悉的案例,比如,蒲公英、水稻、山药等,而是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选取了学生比较常见的农作物作为教学案例,包括小麦、萝卜、白菜、红薯等。由于这些都是当地农村常种植的农作物,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下田帮父母劳作的经验,因此,他们对这些植物并不陌生。在学生充分熟悉教材的情况下,笔者设计了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调查你身边的常见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学生在听到我介绍这种探究的教学模式后,都非常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希望在自己了解的领域里大展身手。在调查研究后,学生以有关“植物的繁殖”的报告会的形式,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成功地对植物的繁殖方式进行了分类,包括利用种子繁殖和利用根、茎繁殖两种方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还使课堂教学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实施现场教学 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而观察能力的锻炼,需要直观的教学道具。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借助多媒体展示实物的图片,或者把标本带入课堂中。虽然这种教学道具,有利于学生快速总结实物的特点并进行高效率地教学,但教具并不等于真实的科学环境和观察实体,不能给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教师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实施现场教学,即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科学环境中,让学生边进行观察教师边引导。尤其是小学的科学教学大都是以揭示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为主,因此,把教学带入生活中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科学研究场所。比如,一条河流里面的蝌蚪、青蛙、水草、鱼都是小学教材中重点教学的对象;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树木等也都是最生动的教学素材,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观,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比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蚂蚁的观察》这课时,就摒弃了一般的以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多媒体视频的播放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大胆地采用了现场教学的模式,带学生们去蚂蚁的巢穴进行实地观察,并一边观察一边写报告,交流观察心得。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改进观察的方式并最终使得观察更加准确、全面,通过言语交流和概括促进思考,使观察更加深刻。通过这次现场教学的实施,学生们对科学教学更加感兴趣了,每个人都在现场教学中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和努力观察并有所收获的成就感,对科学教学的意义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使五彩缤纷的家庭生活作为科学探索的大舞台 除了校园以外,家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大重要场所,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等素质大都受童年生活以及他们父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校外活动,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五彩缤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挖掘科学原理,进行科学探索。比如,笔者的一位学生就曾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科学小发现,他说:“冬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窗户上面会有一层薄薄的冰花,非常好看。老师,请问这是什么原理?”由于这一科学原理超出了学生们的知识范围,也不是本年级的教学内容,但学生的探索精神非常可贵,于是笔者当时并没有急着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校图书馆及实验室等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寻找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于是,当下一堂课时,学生非常热情,纷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发现的原理解释,并且还引申出来一系列与此相关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说:“冬天出门能够看到自己哈出的雾气,这其实是水蒸汽”;有的同学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可乐、西瓜等,可乐瓶子上、西瓜表皮也会有一层水珠”;有的同学则说:“煮稀饭的时候,如果你打开锅盖,会看到锅盖里面有一层水珠”。在热烈的讨论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积极总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大家都根据自己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都是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空气凝结成水的现象。经过这次完全由学生放手去探究的课程,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交试验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们培养成小科学家。 作者:梁根利 刘洪兵 单位: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新课程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研究 所谓兴趣教学,即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积极乐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自主、主动的探究,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兴趣教学的好处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兴趣教学的好处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受自己都好恶的影响比较大,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他们才能提起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反之,如果对这个科目不感兴趣,那上课的时候,就像打蔫的茄子一样无精打采,带着这样的情绪学习,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2.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 学生都有一个体验,即如果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再苦再难他们都不会抱怨,都会津津有味地去探索和钻研。而当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原本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知识时,繁难的课文忽然变得简单了,枯燥的单词和语法也突然变得有趣了,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了兴趣。 3.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对一门课程是否真心喜爱与跟这门学科教师的关系好坏是有直接关系的。当学生带着满满的兴趣去上课时,教师心情愉悦,会不吝溢美之词夸奖学生,经过夸奖之后的学生会更加兴高采烈,把对科目老师的喜爱悉数转移到对英语的热爱上去。长此以往,有利于整体成绩的提高。 二、如何开展兴趣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激发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开展趣味教学呢?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着手。 1.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情境教学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级,如果课堂死气沉沉,呆板枯燥,很容易让他们感觉英语课无聊,而活跃的课堂气氛才是学生乐于上这门课程的直接原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玩耍中轻而易举地掌握所要学习到的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应该多设置一些小学生喜欢的情境,比如,学习水果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分别让学生扮演小商贩和顾客,让小商贩依次向顾客介绍自己水果的名称,在对话的过程中,水果的名称就会被学生牢记于心了。 2.集中学生智慧,点燃学生热情 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的脑袋里常常蕴含着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些想法运用到课堂上,有可能就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不能忽略他们的头脑,小学生其实有着非凡的创造力,教师要善于开启他们的智慧,让他们为怎么把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更容易吸收知识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如,在记忆单词这一部分,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小窍门,或者联想记忆或者编故事,如果能够集思广益,把每个同学的智慧集中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地步,而且更能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愿意兴致勃勃地研究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吸收知识、学习知识,点燃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3.布置趣味作业,开展课外延伸 家庭作业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一提起家庭作业,很多学生就噘嘴,学生不愿意写作业,尤其不愿意写繁重、重复的枯燥作业。这是和他们的现状分不开的,眼下很多小学生课下生活并不轻松,除了课本上的作业之外,家长还给安排了很多课外辅导班,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家庭作业再繁重的话,学生就会苦不堪言,对这门科目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以有效、简练为原则,学生掌握了的知识就不要重复布置了。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看一部英文版的电影或者让学生读一读英文版的小故事,说一说自己从电影中学会了几个单词,认识了什么小动物或者植物,以及看完电影之后的观后感。这样的作业符合学生的兴趣,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激发起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帮他们认识一个除了课本之外的英文世界,可谓收益颇多。 4.常用积极评价,增加学生自信 积极的评价能够带给人愉悦感和自信感,从内心感到喜悦和舒畅。小学生是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的,如果教师常用“棒极了!”“你怎么背诵得这么流利呢?”等积极的评价来赞美学生,就会让学生的内心产生一种自信感,他们会感到自己在英语课上的学习是游刃有余的,是受到老师肯定的,老师是喜欢自己的。教师不但自己要常常表扬学生,而且还要让全班同学都对被表扬者赞扬或者鼓掌,让被表扬者感受到光荣和自豪。积极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爱上英语课堂,进而对英语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积极探索,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和被动吸收。兴趣教学在这种要求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才能燃起他们对英语课堂浓厚的热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从课堂上到课堂下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他们爱上英语课。 作者:陈红燕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摘要: 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认识基本的科学现象和自然规律,制作学具,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利用现有教具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方可顺利地完成科学教学任务。 关键词: 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关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普及与重视。面对这一可喜的局面,广大教师有必要研究相关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 1合理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引导并维持儿童“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1]。实际上,只要对事物有了兴趣,小学生就能愉快地探究它,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精神愉快、孜孜不倦的快乐行为。例如,在上三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笔者所使用的器材学生都比较熟悉,如铅笔、卷笔刀、塑料尺、橡皮泥,教师自备的火柴盒、药瓶、牙膏皮、学生学具盒等,增加了学生的亲切感。笔者让学生拿出学具盒,以小组合作形式找出有关“沉和浮”的实验器材。当学生验证有盖的小瓶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却沉入水底时,笔者提问:“能否变有盖小瓶沉入水底而橡皮泥浮在水面呢?”学生听后一边积极思考,一边试验。有的往小瓶里装沙,有的装水,试验很快就成功了。可怎样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学生却束手无策。笔者启发他们:“船怎么能浮在水面呢?”学生听后,紧锁的眉头展开了,很快想到把橡皮泥捏成船或碗的形状,就自然浮在水面了。 2指导学生认识基本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1指导学生观察和猜想 观察是认识自然现象的第一步。客观而言,只有正确地认识自然现象,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开展观察、猜想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等能力。例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为“寻访小动物”,作为农村土生土长的学生,要寻找小动物可以说非常容易。为此,笔者把观察、调查记录表发到每个小组并把他们带到室外,观察大树周围、墙角砖块下、花坛、花坛泥土里、草丛中等地方,看看都生长着什么样的小动物。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在表格中:花坛里有蝴蝶,花坛泥土里有蚯蚓,砖块下有不知名的小虫,草丛中有蟋蟀、蝗虫、瓢虫等。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结果,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进而,笔者引导学生讨论: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能做到什么?学生得出结论:一是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二是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爱护它们的共同家园。三是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因为笔者把整节课都交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交流等完成科学探究,遂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固化了所学知识。 2.2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 在科学教学中,除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教学内容及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寻访小动物”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到校外找动物,当学生搬开砖块发现底下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虫时,却不知如何记录下来。这时,笔者启发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且其思考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自制教具,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农村学校仅有的科学教学仪器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制作科学教具。农村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各具特色的岩石、土壤及虫鱼鸟兽等,是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及科学知识的理想场所。例如,教师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考察、采集、制作标本,并对优秀者予以奖励。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或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一方面能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能引导其树立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相关问题,以期达到切实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目标。当然,该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方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作者:谭忠琼 单位:三都县丰乐镇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网络信息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它主要是要把原先那种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完善,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与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整合,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真正让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出自身的实效性与实用性功能。 关键词: 网络信息环境;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整合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认可与普遍使用。那么,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也应该跟上时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来对小学生展开全面的音乐素质教育工作,尽可能地转变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引领小学生创新学习思维,陶冶自己的音乐情操,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一、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功能 网络信息技术对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来说有着很多优势,能够发挥出不同的功能: 1.它可以进一步协调德育与美育的共同发展。 应该说,任何一门功课的教学都有着相同的教育功能,小学音乐教学也是一样的。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与详细到位的分解,这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含义,引发小学生情感层面的共鸣,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内心情感。 2.它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小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与规模有一个更为透彻的了解与深入的理解,让小学生通过一些更为形象生动的音乐教学展示来获取更为丰富的音乐感受与体验,这将有利于真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促使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并最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3.它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本身应该充满了乐趣,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当前的小学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有些呆板乏味。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来营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独特的教学魅力与优势。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求知欲,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创新音乐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养。 二、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是具有不少优势的,它可以通过实时的演示和播放功能来实现视听同步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听觉感受下逐步受到更好的音乐艺术感染,让网络信息技术发挥出自身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工具性作用。具体的应用方法阐述如下: 1.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个音乐教学信息网络资源库。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来营造出一个较为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让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比如说,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有关的校内教学信息网站,以便于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与一些优秀音乐教学经验的互动交流,还可以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平台,让教师更为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求助于教师。 2.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创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 在当前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之下,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认清教育教学形势,树立起一个与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相匹配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人才观等,真正把一直以来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与主体性教育思想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去,让小学音乐教师由一个主要的教学核心转变为一个学生音乐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从而促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学唱转变为一个积极主动的音乐学习参与者与爱好者。那么,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学当然离不开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辅助工具,更应该成为学生进行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工具,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音乐欣赏与学习,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音乐体系,真正提高自己的音乐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它使得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地位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师生重新认识了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采取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营造了一个更为立体化且多元化的音乐教学空间。但是,我们在实现二者有机整合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几个问题,即小学音乐教师不应该过分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从而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效应,避免其负面影响,真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作者:徐晓丽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石各庄镇许家哨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小学语文汉字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 汉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教学任务,但同时也是最为困难的教学任务,因新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了一定要满足“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要求,其认为学生一定要会写和会认语言文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其还要求教师在这项标准下,要对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汉字教育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汉字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是重难点内容,新课改标准对汉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汉字过程中要根绝汉字的部首特点和构字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探究文字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纠正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出现的错字和书写问题。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将汉字的形、音、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读音、想义、看形的汉字学习习惯,同时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改正小学汉字教学中的缺点,引导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汉字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学习的思维。 1要明确学生为主导的课程观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互作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只有学好语文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他信息,在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汉字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汉字学习兴趣。 2把握语文的特点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情况来看,教师应该重视汉语音拼写和汉字书写这两个语文汉字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汉字教学要注意把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部首,按照规定的笔顺规则规范写字,引导学生在书写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另外汉字的部首既要对其进行分析,也要注意书写的规范程度,避免出现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学脱离的情况。 3书写汉字教学 汉字是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语言,是传达和记录想要表达的重要载体,因此一定要重视汉字书写的实用性,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要写好字、写规范字,并且具备基本的汉字能力和素养。写字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意志,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俗语说“字如其人”,是指一个人的写字风格能够体现自己的意志和文化素养,但如今多数小学生的字迹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错别字特别多,其次就是书写潦草不清。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书写态度不端正,许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意识,认为书写不重要只要会写就足够了,而且认为书写的好坏跟成绩的关系不大,所以就导致了学生不重视书写的美观。另一方面,汉字书写的顺序混乱,主要是因为学习汉字书写的时候对汉字的笔顺规则混淆不清,因此需要加强学生对笔顺规则的学习,这样才能写出工整的汉字。 4认字教学 认字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教学:递推式教学和区别教学。 4.1递推式教学: 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汉字,由汉字本身的含义发音来发挥学生想象力联系到相关的生字,这样就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但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额实际学习情况,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并记忆相关的文字,要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出发,举一反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有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给予学生指导性的评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2区别教学: 要抓住相同部首汉字或者相似地方进行区分和辨别,既要发现相同的地方也要强调不同的地方,经过比较之后,需要重点把握不同地方的字形结构以及不同汉字的不同意义及用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但是一切区分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为主,否则学生会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甚至会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 5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分析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并纠正。有些汉字发音相同,所以更容易使得小学生在字义理解方面出现问题,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正确理解汉字的形、音、义,那么很容易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出现“张冠李戴”的问题。这些错别字出现是因为小学生对汉字的构字规律不能好好理解,所以在小学阶段要根据形旁不同意义来区分,尽量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另外在讲授一些复杂的汉字时,一定要提醒学生避免出现错误,因小学生天生好动,传统的重复教学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开展汉字教学,并且监督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牢固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方式才能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汉字教学,需要重视汉字教学,教师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实时更新教学模式,这样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和写作阅读水平。 作者:翁玉馨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小学音乐教育趣味教学研究 摘要: 趣味是儿童认识世界万物的一种最主要的途径,而趣味教学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对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的概念进行了总体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游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生动音乐教学和利用音乐的节奏性提升课堂教学趣味等几点音乐趣味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趣味教学;课堂教学 小学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与启蒙,在小学生情操陶冶、智慧启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趣味教学是一种更加重视小学生心里活动的教学模式,将趣味教学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在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完成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学目标,同时又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了教学中[1]。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使师生感情得到良好的交流。笔者以下就结合自己的相关教学经验,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应用进行一些阐述,以期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参考。 一、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概述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围绕学生的音乐理想、音乐兴趣、音乐感情、音乐情绪以及音乐目标等多方面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音乐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其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给小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2]。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利用游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 就小学生而言,其对于音乐课的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的,但是就其本身来说,其理解能力和坚持性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化繁为简、由简入深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此基础上,可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和儿童成长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以游戏带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学习中来[3]。例如在进行歌曲《大鹿》教学时,可采取小小擂台赛的游戏方式,首先由教师教唱,并且在教唱之前告知小朋友们,教唱完成后要进行歌唱擂台赛。然后将小朋友分为若干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大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小朋友们进行表演唱,力求表现出与其他组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的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组织和评委的角色,而每个学生都是歌唱选手。然后教师对每组小朋友的歌唱表演进行点评,并且评比出最佳表演小组,可给予“表演星”等称号作为奖励,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又例如在进行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小花猫与小老鼠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小花猫与小老鼠的灵巧特征,并且提前制作一些猫、鼠头饰,让学生戴上,然后以轻快、风趣、幽默的曲调进行演唱。演唱完毕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歌词?”、“你能给大家演唱一段你喜欢的歌词吗?”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起来,积极调动课堂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游戏、评比、创编、表演活动,不仅仅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的乐趣,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感知音乐美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生动音乐教学 实现生动音乐的教学根本在于变更原有的课堂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好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很好的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知识的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对于这类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性讲解,那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印象浅薄。因此,在这类音乐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力挖掘学生的主体性的精妙之处,利于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4]。比如说在教授《国旗,国旗真美丽》这一课时,老师完全可以避免对学生的简单传授,如果只告诉学生歌曲,带学生唱那么就不能达到这一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容易导致课堂的氛围死板。因此,在教授《国旗,国旗真美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面国旗,让学生面对国旗行少先队队礼,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进行授课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交流有关国旗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对国旗有一个心理上的感受,这样可以便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枯燥难懂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变成通俗易懂又具有特色的肢体语言,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同时也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有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利用音乐的节奏性提升课堂教学趣味 音乐本身具备的律动性就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东西,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把握并且利用好音乐本身所具备的这种律动的特性,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小朋友具有爱动的天性,这种天性与音乐的律动性具有非常好的契合性[5]。基于这一点,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配合着音乐的律动,活跃起来,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例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跟随自己演奏的旋律,用不同的形状的动作来表示音符的高低,例如在旋律低时,学生可以将手放在身体下方进行摇摆,而在旋律高时,则将手举过头顶进行摇摆。例如在进行《杜鹃圆舞曲》乐曲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感受整支曲子的3/4拍的节奏感,并且让学生对三拍子舞曲的特点进行理解。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辨听《杜鹃圆舞曲》中各个部分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对舞曲各个部分的旋律进行表现。还可以鼓励个别小朋友跟随旋律进行舞蹈,然后通过师生的一致努力,编排出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全班的小朋友们都跟随舞曲旋律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对整个舞曲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音乐教学课堂趣味盎然。 三、结语 将趣味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音乐的趣味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趣味性以及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围绕教学大纲,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就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趣味教学目的,从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不断地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作者:伍菊香 单位: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
医学统计论文:医学科技论文统计学误用分析 1统计学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误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设计3组以上的均数比较,如果总体比较有差异,需进行两两比较,一般用SNK法或LSD法。但部分研究者却将资料进行拆分,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导致第Ⅰ类统计学错误发生率(假阳性率)增加,从而掉进了一个常见的“统计陷阱”,使所得结论可信度大大降低甚至得出错误结论。SNK法与LSD法虽然并非等价,实质是一致的。SNK法一般用于经方差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时才决定进行的两两事后比较,而LSD法可用于方差分析不足以具有统计学意义时也能进行两两比较[1]。比较两种方法在SPSS的输出结果形式,SNK是“分堆”比较,一目了然,对于组别数较多的研究更为好用,但没有具体P值,而LSD是在进行“两两”比较时,能给出具体的P值。 1.2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的重新调定χ2检验或秩和检验3组以上整体比较有差异时,需应用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这时检验水准应由原0.05调定为0.0167,否则会增加第Ⅰ类统计学错误的发生率。特别当P值处于0.0167~0.05时,按照P 0.0167的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按照P 0.05的标准,却有意义,与事实相悖,出现假阳性,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这种分割法有时很保守,当行列表资料分组多且为有序时可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也称线性趋势检验(testforlineartrend)或定序检验(Linear-by-Lineartest)[2]。统计路径:用SPSS进行计数资料的趋势检验,在输出结果中读取线性关联检验统计量(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LLA),如P 0.05可得出随着病种级别的升高,检测指标逐渐升高的趋势。 1.3临床诊断试验中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在临床诊断试验研究中,经常选取单项计量指标或者联合计量指标以诊断某种疾病,若仅用初级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往往不能有效挖掘信息,此时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ROC曲线分析基本原理是通过诊断界点的移动[3],获得多对灵敏度和误诊率(1-特异度),以灵敏度为纵轴、误诊率为横轴,连接各点绘制曲线,然后计算曲线下的面积,面积越大诊断价值越高。ROC曲线很直观,能根据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化原则自动产生最有效的诊断临界点。具体路径可以参考相关统计专著[3]。统计学处理一般描述为:采用SPSS(版次)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作图绘成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标准误,其中联合检测结果变量即预测概率由Logistic回归产生(也可以用判别分析得出)。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及LSD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具体内容可据情而定。 1.4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误用拆分文件的t检验或方差分析如研究共设3组,每位患者在3个时间点均查某项血指标,部分作者在处理此类数据时,常误将纵向(同一时间点3组的比较)与横向(同组3个时间点的比较)数据均应用拆分文件的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处理,结果导致统计学第Ⅰ类错误发生。此组数据实质是重复测量资料,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SPSS中的统计路径:数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重复度量。研究者可以参考相关书籍进行处理[3]。 1.52×2析因设计及析因方差分析实验是2×2析因设计时,分组有两个因素,A与B,故分组为A、B、O、A+B,这个设计在析因设计研究中很常用,但常会出现分组设计正确,却没有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析因设计与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4],它不但能分析治疗效果中处理因素的单独效应和主效应,还能分析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并能提高检验效能。非统计专业的研究者进行析因分析可能稍有难度,可参考相关统计学书籍提供的统计步骤进行此类分析[3]。 1.6Meta分析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系统评价常用的方法[5],应用时需注意统计学处理中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作为效应变量。具体路径:先进行异质性检验,当P 0.05时,认为同质,选择固定模型;P≤0.05时,不同质,此时可采用敏感性分析或分层分析等异质性处理,使之达到同质后再选择固定模型;若采用异质性处理仍未达到同质,则采用随机模型,以上统计路径均需交代清楚。Meta分析的结果是以“森林树”体现的,审校中我们经常遇到作者绘制的“森林树”左上角“文献、对比、结果名称”等内容显示为“?”,这是由于部分版本的RevMan软件不能输入中文,此时可以考虑省去,或用Photo-shop软件添加相应中文。Meta分析作为一种高级统计方法,专业性要求较高,作者可参考循证医学类权威杂志上的文章格式,如《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论著•二次研究”栏目的循证文章。 2科技论文中统计学处理的相关表述 2.1资料与方法中具体统计路径的描述“统计学处理”的内容常位于论文资料与方法的最后一段,一般来说包括统计软件名称及版次、统计描述、统计方法、检验标准等内容,亦可细致交待每个表格的具体统计方法。经典例子如下,“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版次)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及LSD法。检验水准为0.05”。上述内容包括了大致的统计方法,即具体的统计路径。此部分内容,没有绝对统一的规定[6]。常见的问题有:统计学方法描述不全、内容过于简单、存在粘贴抄写痕迹等。如部分论文的统计学处理中提及“以α=0.05为检验水准,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句话,这在统计学上实质是一个重复句,保留其一即可。 2.2结果中具体P值的标注现在的统计学处理手工计算的较少,一般均应用统计软件,最常用的软件如SPSS、SAS均能给出具体P值。但部分论文的结果表述中却未标明具体P值,作为科技论文是不够严谨的,建议作者在表述研究结果时注明具体P值,增加论文可信度的同时,可用于再次分析。 2.3表格制作统计表设计需规范,应体现统计设计内容。部分表格存在内容割裂、组别名称违反表格简洁化原则、表下注释繁琐、横标目与纵标目颠倒等情况。建议作者写作论文时参阅相关统计学教程及杂志稿约。医学统计学教学在中国的医学教育特别是高层次教育中举足轻重。一项课题从一个好的创意开始到实施、结题,统计学方法始终贯彻其中。不管是临床试验研究、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还是临床测量误差与诊断试验,如果没有规范性的统计设计、精确的统计分析、科学的统计学解释与表述,很难获得学术上的认可[1]。目前在统计学的具体应用中,研究课题开始设计时就有统计学专家参与已成为较流行的趋势。许多专业统计学专家或研究者在不停的进行“统计基础”的研究,以创造更多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于非统计专业的研究者来说,统计学的学习主要侧重于应用。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一般分为4个档次或阶段来进行,首先通过学习医学统计学课本获取统计学思想、原理和方法,其次学习统计软件相关书籍掌握数据到统计结果的转化,再学习统计表达与描述书籍达到书写统计学报告能力,最后可以学习如何出具统计审阅报告。医学科技工作者亦可按照这个顺序学习以提高统计能力。 医学统计论文:医学期刊统计学错误研究 1统计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统计设计是整个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研究工作应遵循的依据。常见的统计设计问题有:忽视组间均衡性,样本缺乏代表性,样本例数不足,未设置对照组,未随机分组,未提出统计分析方法等。针对以上问题,在科研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四大原则即“随机、对照、均衡、重复”的原则[6]。 1.1不遵循或不重视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科研设计的重要原则,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随机化既要随机抽样,还要随机分组,并有足够的样本量作前提。然而,在医学论文中许多作者对此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论文中统计处理随机化不突出,随机化缺失情况比较常见,有的论文甚至将随机误解为随意、随便,不采用随机化处理方法,导致结果缺乏可靠性。还有些文章中没有提出“随机”抽样的设计与方法,没有排除标准,给人随意选择病例之感,且病例数少,因此没有代表性,所得出的结论不可靠。部分文章虽然注明了“随机”,但未提及采取什么方法进行随机化研究或两组间的例数相差甚远,不符合随机化的一般规律,没有临床参考价值[7]。 1.2缺少对照研究或对照组设计不合理 正确设立对照是临床或实验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设立对照的意义在于说明临床试验或实验研究中干预措施的效应,减少或防止偏倚和机遇产生的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目前,国内许多期刊发表的论文对照组设计不合理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有些作者对某种新药或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观察研究中,不设对照组,缺乏对照观察,得出的结论缺乏科学性,令人怀疑。有的文章虽然设立了对照组,但在分析结果时,却没有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而仅将各组间的自身前后进行比较,从而使该研究失去对照意义。对照组选择不当,还表现在两组间重要的临床特征和基线情况相差太大,无可比性,如性别、年龄、病情、经济情况和文化程度等不一致,如有些论文将健康人或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结果受到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产生偏倚或系统误差,使结论不可信[7]。 1.3均衡性原则掌握不够 均衡性原则要求实验中的各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要尽可能保持一致。特别对疾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临床特性一定要在组间分布均衡。各组间越均衡,可比性越强。有些作者在对病例进行分组时,忽视了均衡性原则,两组之间没有可比性,结论自然是错误的。具体表现在:有的文章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应统一指标没有设在均衡的水平上。对治疗组情况交代的比较详细,而对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不予交代,或所选对照组的年龄与治疗组不在一个年龄段,影响了作者对指标的观察[7]。 1.4重复的原则掌握不好 所谓重复,一是指重复试验或平行试验,二是指各样本组的例数要有一定的数量,即样本的例数要足够大。虽然随机化是增强非处理因素均衡性的重要方法,但当各组内例数过少时,尽管采用了随机化分组的方法,也难以保证非处理因素的均衡一致。在随机化分组的基础上,只有样本例数足够大,才能使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同时也才能使抽样误差减小,增强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一般来说,在随机分组的前提下,样本例数越大,各组之间非处理因素的均衡性越好;但当样本量太大时,往往又会给整个实验和质量控制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同时也会造成浪费。为此,在实验设计时,还应保证在实验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样本例数。一般说来,计数指标每组样本不得少于20~30例,计量指标每组样本不得少于5~10例。在多因素分析时,一般认为样本例数至少为观察指标的5~10倍[8]。 1.5样本的含量 样本的含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结论的可靠性。样本量过少,则抽样误差大,结果可靠性差,且经不起重复验证;反之,盲目加大样本量也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同时也造成非抽样误差增大。故应在保证研究结果精确可靠的前提下,确定最小的样本量。如某篇论文报道某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实际总例数为10例,其中6例有效,于是作者得出有效率为60%。显然,有限的病例数不能充分说明该药是否有效,作者贸然得出结论,容易给他人造成假象甚至误导[9]。 2统计方法选择与使用不当 在选择统计方法之前,首先应确定研究资料是计数资料还是计量资料。只划分其类别而得到的资料为计数资料,也叫定性资料,如根据治疗结果计算出的治愈率、阴性率、阳性率等。测定某个具体数值而得到的资料为计量资料,如血压值、血细胞计数、血氧分压测定等许多物理诊断和化验检查的结果。目前,医学论文中计数资料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为χ2检验,计量资料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假设检验方法均有其适用条件,应根据资料特点来选用最适当的方法。均数与标准差分别是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和离散趋势的指标。能否选用“均数±标准差”来描述某一资料的分布特征,关键看该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当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应将资料转换使之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后再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否则用秩和检验。有些作者在使用t检验时,未考虑到上述适用条件而盲目使用,造成统计学处理不当或统计学计算错误[10]。 2.1统计指标应用不当 2.1.1描述计量资料的统计指标描 述计量资料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平均数指标(算术均数、中位数M等)和变异指标(标准差s和四分位数间距Q等),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对于非对称分布资料,算术均数不能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应采用中位数描述。一般地,正态资料或对称资料用描述,偏态资料用M和Q来描述。在不能确定数据的分布类型时,应选用M和Q进行统计描述。四分位数间距Q是75%分位数P75和25%分位数P25之差,即Q=P75-P25,所谓百分位数Px是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部分,理论上x%的观察值比它小,(100-x)%的观察值比它大,中位数M是50%分位数P50。、s、M、Px与Q可通过统计软件直接输出[9]。 2.1.2描述计数资料的统计指标描 述计数资料的统计指标有绝对数和相对数。绝对数是原始资料经汇总得到的小计或总计数。相对数是两个有关的绝对数之比,主要包括率和构成比(百分比)。医学论文中相对数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分母较小。分母较小时,相对数的可靠性不能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宜直接用绝对数进行描述而不宜计算相对数。医学论文中相对数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二是将构成比误用来说明事物发生的强度。构成比只能反映事物的内部构成,不能说明事物的发生强度。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以及与人体有关的各种因素。由于生物现象的变异较大,各种影响因素又错综复杂,研究常是抽样观察,使事物本质差异与抽样误差混杂,故需用统计方法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造成统计学上的偏差或失误,就很容易把本来成功的结果当成失败而放弃,或把失败的教训误认为成功的结论而加以宣传。在进行科研设计时要严格遵循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能留下隐患,否则,再高明的统计学专家和统计学软件也无法弥补科研设计缺陷造成的损失。总之,统计学分析在医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意义重大。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应注意识别、总结有代表性的、有借鉴意义的统计学领域的缺陷、失误或错误的多发点,特别留心易出现统计错误的险区,从而使论文中的统计学问题减到最低限度。认真检查、仔细核验,尽量避免上述错误,必要时还可以请统计学专家帮助把关[12]。 2.2统计方法描述或选择不当 统计方法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结论的可靠性[12]。临床资料的结果变量可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计数资料指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属性分类,如生存、死亡,治愈、未治愈,有效、无效等,通常转化为率。如果是两组间的比较,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其校正公式,如果是多组间率的比较,则采用行×列表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指对某一个研究对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得到的资料,一般均有计量单位。通常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当资料不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也可用秩和检验等非参数检验法。 2.2.1统计方法描述不清 医学论文中常可发现作者未交代所用的统计方法,如是配对设计的t检验还是成组设计的t检验,是Ridit分析还是χ2检验,是作相关分析还是作回归推断。统计方法交代不清或根本不予交代,使读者对论文结论的正确与否无法判断。有的作者只提一句“经统计学处理”后,就写出结论。有的甚至直接用P值说明问题,笼统地以P 0.05或0.01、P 0.05便称结果差异有无显著性,P值的大小不说明差值的大小,它还与抽样误差大小有关[13]。因此,还应写明具体的统计方法,如有特殊情况,还应说明是否采用了校正,应写出描述性统计量的可信区间,注明精确的统计量值和P值,然后根据P值大小作出统计学推断,并作出相应的医学专业结论。 2.2.2假设检验方法交代不清不交 代假设检验方法或假设检验方法交代的不具体、不清楚是医学科研论文中常见的错误。如果不交代假设检验方法或假设检验方法交代的不具体,读者就无法考察论文的统计学方法选择的是否正确,无法核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每一种假设检验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条件和严格的适用范围。对于同一组资料,采用不同的假设检验方法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如将配对设计的资料按成组设计资料的方法处理,将会损失样本提供的信息、降低检验效率,可能使原本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14]。在论文写作时,不但要交代选用的是什么统计学方法,而且统计学方法要尽可能具体。如选择t检验,要说明是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选择方差分析时,要说明是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还是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对于四格表资料,应说明是一般四格表χ2检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及四格表资料的精确概率法等。 2.2.3统计方法选择常见错误 ①误用χ2检验。χ2检验有一定的适用条件,n 40且理论数(T) 5时,可用一般χ2检验;n 40,但至少有1个T 1且T 5时,可用校正χ2检验;n 40或T 1时用χ2检验的确切概率法[15]。②t检验误用于多组资料的比较。在医学期刊中常会出现将t检验误用于多组资料的比较。多组资料的比较应该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再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当各组均与一个对照组比较时采用Dunnettt检验;当各组相互循环比较时,则常采用Student-Newman-keuls(SNK)检验,又称q检验[16]。③配对t检验与成组t检验误用。大部分论文只注明采用t检验,而未注明是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常用于处理前后的自身对照,即差值均数与总体均数“0”的比较;成组t检验适用于成正态分布的两个小样本均数间的比较。④资料不呈正态分布时未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F检验等适用于呈正态分布、方差齐且有确切的测量数值的资料,而非参数检验(如符号检验、秩和检验Wilcoxon法、秩检验-KruskalWallis法、Friedman法、Ridit分析、Seperman相关等)对资料无特殊要求,对按大小顺序、评分、等级、反应程度甚至色调深浅等资料都可进行分析比较[17-18]。因此,对于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用F检验,方差不齐时可用变量变换,或采用秩和检验;对于两个小样本均数的比较或处理前后的比较,方差齐时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19]。 3结果解释时存在的问题 统计分析的结果是推翻无效假设或是不能推翻无效假设。无效假设在一般的统计检验为两组总体参数相等。推翻无效假设只能说两组总体参数不相等而并不能说两组相差很大。两组相差如何要对可信区间进行研究观察后得出。由于统计检验不能得出差别的大小,因而结论不能说“有明显差异”或“有显著差异”,也不能说“差异非常显著”,更不能说“差异明显”。在国外的统计书籍上的英语表达为“significant”,它的正确意义应当是“有意义的、有重要性的”。俄语为“Значмый”和日语中的“有意”也是这个意思。国内只有极个别的英汉词典把“significant”误译为“显著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等[20]。在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时,有些人常常根据P值的大小作出对实验效应差别程度不同的专业结论[21]。例如某实验研究,比较甲、乙两种治疗方法对某病的治疗效果(假定甲法的疗效优于乙法),若得到“P 0.001”,则认为甲法极显著优于乙法;若得到“P 0.01”,则认为甲法非常显著优于乙法;若得到“P 0.05”,则认为甲法显著优于乙法。犯这种错误的原因是错误的理解了统计学中P值的概念[7]。统计学上根据假设检验原理推算出来的P值表示拒绝特定的无效假设可能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P值的大小并非指差异的太小,只能反映两者相同或不相同。P值越小,说明越有理由认为两种处理方法效果不同,而不能反映对比的两组或多组之间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大小只能根据专业知识来确定。此外,甚至在部分投稿文章中未交代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也未见应用统计学的迹象,仅从各组数据的均数大小做出了统计推断。医学期刊论文中暴露出来的统计学错误,从表面上看是编辑部和审稿者把关不严所致。事实上,即使审稿时发现了上述错误,也无法改正。因为实验设计的错误只有在科研工作开始之前才有可能得到纠正。即使编辑工作者能够阻止有严重统计学问题的,也仅仅是治标而已。如何使广大医学论文作者在医学研究中正确应用统计学,提高科研质量才是治本[7]。 4对策与建议 众所周知,统计学是从事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从试验设计、资料收集与表达、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正确地运用统计知识,才能真正发挥统计学在科学研究中应起的作用。然而,在已出版和发表的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中、通过评审的科研成果和答辩的学位论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忽视、轻视和误用统计学的现象[22]。 应完善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保证统计学应用的准确性。为此,可定期聘请统计学专家对审稿人员进行统计学知识培训。科技期刊的群体效应理论[23]认为,期刊编辑的专业结构应多元化,以利于编辑互相学习,实现知识互补。医学期刊编辑部可考虑聘用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作为编辑。编辑应将医学统计学作为自己的必修课,通过多种方式,如自学自修,参加讲座或培训班学习统计学知识,有条件的编辑部,如医学院校学报编辑部,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编辑参加本科生或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也可鼓励编辑人员在职攻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这样,可以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统计学水平,最终使编辑和审稿人都能够发现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并指导作者修改,正确进行医学论文中有关统计学分析的描述[24]。另外,有关职能部门或学会可组织与医学统计学相关的培训班,聘请统计学专家讲课,对编辑人员进行定期统计学知识培训,加强科研设计、统计学知识的学习[19]。 4.2加强医学统计学专家审稿 医学研究论文专业性强,经常涉及统计学处理问题,有时会遇到统计方法复杂的稿件,这不仅需要本学科专家审稿,而且需要医学统计专家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论文所报道的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学期刊编委会中应有统计学专家,专门负责稿件统计学方面的审查工作。 4.3强化作者的统计学意识 目前,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对统计学的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医学科研人员对统计学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他们的统计学意识,务必在科研工作中和撰写论文时做到正确应用统计学。另外,还可以对作者开办有关科研论文撰写知识的培训班,面向临床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定期培训。请有研究经验的专家讲授科研课题的设计方法、如何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强化作者的统计学意识,并树立其精品意识,有利于增加优质稿源,从而提高期刊学术质量[19]。 总之,提高医学期刊中统计学应用的质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它涉及到作者、编者、审者及读者等多个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减少以至消除统计学误用现象,从而提高医学论文的科学性[14]。 医学统计论文:预防医学统计学方法实验教学研究 我校部分专业的医学专科学生需要学习预防医学这门课程,其中有一章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医学统计学方法。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原理及方法,研究医学现象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部分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只有54学时,而医学统计学方法这一章理论和实验课共占20学时。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和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很难理解,主要表现在:知识抽象,公式复杂;知识点多,无从下手;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无法灵活运用。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加强实验课教学,将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本文旨在探索一些统计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措施,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 1医学统计学方法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其与临床关系不大,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够,一边学一边忘,学习流于形式。 1.2实验学时不足 我校为三年制大专,学生只有两年在校学习时间,开设课程较多,且普遍存在课时相对欠缺、内容稍显匮乏的情况。笔者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深感统计学对医学工作者未来的科研和临床工作都非常重要,但是课程学时明显不足,理论14学时,实验只有6学时。由于学时有限,再加上学生数学基础差,甚至是文科生等情况,学生理解困难且没有时间加强训练、进一步巩固,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3实验课程设计不合理 目前的授课计划为3次课6学时。第一次课讲解传统SHARP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第二次课为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是t检验;第三次为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卡方检验。后两次课其实就是习题课,先复习理论课的知识点,简单讲解题目,然后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做,最后讨论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这样的课程设计并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功的学生对着教材上的步骤能写出答案,而有些不用功的学生就抄袭别人的答案,导致实验报告内容一模一样。 1.4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由于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理解不足,实验课上只是依葫芦画瓢地照搬公式完成习题,对具体的科研步骤一无所知,导致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和临床研究中,不知如何进行科研设计和收集、整理资料。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2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1端正学习态度 要想消除学生关于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的困惑,必须结合临床实际案例,找一些简单的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医学论文来辅助教学。这样理论知识和临床科研相结合,学习有的放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同时提醒学生统计学知识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必考内容,只有掌握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2.2实验过程设计 统计实验共3次课6学时。第一次课在原有学习SHARP计算器统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学中的使用功能,可以学习办公软件Excel中的统计函数fx统计功能的使用。两者结合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均数和标准差等基本统计指标通过电脑迅速调出的方法。第二、三次课分析国内外刊物发表的论文,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选择不同论文。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讨论,分析论文的设计思路、实施步骤、统计方法的运用以及统计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参与其中,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通过提问,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系统掌握统计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典型论文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了解两者的联系,明白统计学知识的作用及重要性。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数据处理步骤,完成实验报告。临床科研实例分析与习题练习,可以明显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3学习使用SPSS统计软件 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只用传统的计算器进行实验教学和医学科研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势。应学生要求,对当前应用较普遍的统计软件进行介绍,并建立医学统计学实验室。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Social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是非统计专业人员应用最多的统计分析软件,也是国际医学期刊引用最多的统计软件[2]。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时受限,可增加一次实验对SPSS软件进行简单讲解,结合课本例题演示操作。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中能独立使用SPS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4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以往主要依据实验报告以及实验考勤评定。笔者在实验报告批改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结果相似,推测有些学生抄袭别人的答案。建议在以后的考核中增加技能考核,由教研室命题(3~5道)。命题范围为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以及SPSS软件简单功能的使用,以此判断学生实验技能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表现打分。这样给予学生适当压力,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使考核更公平。 2.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应借助这一便捷的媒体来传播统计学知识。通过教研室教学网站,向学生推荐一些国内优秀教师的医学统计学公开课视频以及高质量的医学统计学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回答学生提问,促进师生互动沟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最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医学统计学方法是学生公认的预防医学中最难理解的章节,也是最难学习的医学课程之一。我们通过改革课程设计,加强统计软件学习,使理论和临床紧密结合。同时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利用网络资源等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通过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逐渐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为社会输送合格医疗人才。 作者:赵俊杰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统计论文:医学院校卫生统计学教学模式 《卫生统计学》是使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以及概率论收集—整理—分析医学资料的一门学科,它的特点是应用性广、实用性强。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为了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在目前的医学院校中,医学统计学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但是因为这门课程涉及到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数学公式,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的困难性比较高。所以,探讨《卫生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卫生统计学》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1《卫生统计学》的课程特点 《卫生统计学》是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对人群健康问题进行解决的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卫生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就是概念抽象、理论深奥、数据枯燥。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和《医学统计学》有所不同,学习的重点不是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同时,又不同于医学学科的学习,学习的重点也不在于记忆和背诵,而是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所以《卫生统计学》又具有了逻辑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1]。 2《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现状 2.1定位不明确 《卫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和《医学统计学》交叉的现象。《卫生统计学》以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将其运用在公共卫生领域,比较侧重公共卫生学的社会性;《医学统计学》侧重的是医学的生物性。所以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目前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两者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卫生统计学》和《医学统计学》的区分不明主要体现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比如,有的医学院校为《卫生统计学》专设了教学部门,但是这个部门开展的工作却是编写医学统计学的教材,进行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甚至有的医学院校虽然设立了《卫生统计学》的硕士点,却进行的是医学统计学的考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两者也经常被混为一谈。这样的情况给《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 2.2教学重点不合理 第一,《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统计学基础,其中涉及到的知识是数据资料描述、统计和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相关回归分析,调查设计等;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是横断面研究资料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队列研究的分析和设计、生存分析、寿命表和Meta分析。目前,在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依然集中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对于专业性知识部分涉及的内容非常少,甚至卫生统计调查方法、卫生统计制度等很多内容都没有在现行的《卫生统计学》中涉及。这种情况给《卫生统计学》课程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第二,《卫生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医学院校的教学重点普遍是基本原理的介绍和具体公式的推导,没有完善的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内容。统计思维对于《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一种透过数据就能对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在《卫生统计学》的教学中,忽视了对统计思维的培养,对《卫生统计学》教学的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作用。 2.3缺乏电脑实验课程 《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很强,为了保证课堂效果,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要和电脑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软件将抽象性比较强的统计学概念转变为直观的数据结果或者是形象生动的图形,可以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在大部分的医学院校中,因为资金和课时的问题,还没有开设电脑实验课程,影响了《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3]。 2.4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在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中,在教学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过于强调单一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卫生统计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在遇到统计学问题的时候,不能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决,影响了《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3《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模式 为了改变上述问题,就需要对《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小组交流互动式教学、基于问题教学法等方法来改善《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3.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卫生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通过案例为学生设计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注重实践,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创造性、仿真性,能够很好的将启发式教学、民主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融为一体。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目的[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流程如下。第一,准备教学案例。在课程开始之前,要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融合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实践,根据以上内容精心选取案例,对案例进行实际的分析,保证案例符合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保证选择的案例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第二,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按照以下的流程来进行:案例介绍—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和分析—问题解决的实际应用方法。具体的应用步骤如下: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案例所反映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集体辩论,还可以是个人发言;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客观的点评,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点和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讨论过程中不准确、不完整的方面给予指正。 3.2基于问题教学法 基于问题教学法(PBL)的应用核心是“问题”,应用流程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建立假设—论证假设—总结。这种教学法实施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捕捉、整合、判断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5]。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流程如下:第一,理论的讲授。应用基于问题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章节的内容相结合,然后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从而引出问题,然后将处理问题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思路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第二,问题的确定。在理论讲授完成之后,授课老师根据授课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或者在文献中曾经出现的统计问题,来确定学生的具体问题,在确定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第三,讨论学习。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由学习小组来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小组可以针对文献中的不足之处和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分析,或者还可以对如何实现课堂效果的改进进行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第四,总结评定。教师针对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同时要对各个小组的讨论报告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评定的方式可以有三种,分别是: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3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就是在《卫生统计学》的理论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来训练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卫生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相关的计算和检验问题时,大都是通过计算器来完成的。计算器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计算量,导致计算过程繁琐,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课程时间,导致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6]。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因为涉及到配套设施的购买问题和相关课时的安排问题,所以要循序渐进的来实现。首先,实验教学的应用可以从预防医学专业开始,在进行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其部分内容可以使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方差分析的时候,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公式比较多,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应用计算器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计算方面会浪费过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电脑教学,将方差分析时需要的数据,比如:SS处理、SS总、SS区组、SS误差等,通过幻灯片对学生进行讲授,让学生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方差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卫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节约部分实验课课时,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4搭建非实时课堂学习平台 因为《卫生统计学》的内容非常抽象、实践性非常强,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教学课时有限,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很难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搭建非实时课堂学习平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实时课堂中可以对课程的难点、重点进行学习,在非实时课堂平台中,通过网上课程辅导、网上讨论、课件练习、网上作业、资料查找、网上论文指导、期末复习等环节,可以很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灵活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卫生统计学》的开展。 4结语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和《医学统计学》有一定的差异,和其他的医学学科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卫生统计学》和《医学统计学》混为一谈,同时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导致《卫生统计学》的学习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卫生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分别是: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电脑实验法和非实时课程平台的搭建等。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提高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海燕 黄志刚 孔丹莉 胡利人 丁元林 单位: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医学统计论文:药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育述评 1从医学统计学基本公式探讨学生能力的培养 公式是从多渠道信息中得出科学结论的基础,医学统计学难以避免地会涉及到大量的公式和计算,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是无需记忆统计学公式,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是学习主体,能否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师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学会终身学习,大学期间的一次性教育难以适应医药信息量剧增的现实,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兴趣的培养对其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医学统计学的授课内容需要与专业结合,授课案例、习题均应贴近临床具体问题,在临床用药中,引导学生利用医学统计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这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通过“妇产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5],合理安排授课内容,讲解数据收集、分析、结果解释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学生可以自己重复或揭示临床药学某些专业领域的规律,切实感受到医学统计学在设计实验、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其兴趣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 2不同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提升教师的能力 作为临床药学的专业基础课,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是提高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统计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数据处理经验,要善于总结零散知识点,并综合运用趣味法、比较法、悬疑法、逆向法、多媒体展示法、知识树展示法及软件分析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同时需要加强对医学统计学相关领域如药物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各个方面的认识,要把临床药学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从宏观角度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6-7],使学生理解设计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全过程。例如,通过“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分析”[8],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展示“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的研究思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给学生完整、清晰、系统的医学统计学思路,明确授课重点、难点和各数据分析环节间的联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实施实践教学 实践可将医学统计学理论与临床药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是巩固、强化理论内容,培养、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的医学统计学实践多采用课后习题和统计软件上机操作,笔者倾向于软件上机、网络操作和临床数据分析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例如,通过《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围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经济学评价》[9]和《中国内地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1年疗效的Meta分析》[10],教授学生使用SAS、SPSS、STATA、Revman等分析软件,通过不同软件常用统计方法的上机操作,拓宽学生的视野。统计软件操作的不足之处是比较机械化,无法对医学统计分析方法使用条件作出判断,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依赖于使用者对数据的了解程度和对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此外,软件的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遗忘率,提高其应对临床数据的把握能力,有利于将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网络操作是近年来兴起的实践教学模式,病例分析是临床教学中常使用的授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医学统计学知识及讨论得到广泛传播,笔者认为可以在医学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相关的学术网站参与临床病例的探讨,例如,通过对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的讨论[11],搜集网络资源,从实验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发表学生们的观点,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改革考核形式 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考核形式多为期末闭卷考试,答案往往是固定的,尤其是理科院校的学生,更适应这一类考试,但这大多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无法达到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的效果。笔者认为,没有标准答案的考核,才是检验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效果最好的考核形式,也是体现临床药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因此,考核形式和成绩应兼顾期末与平时成绩,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主观与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例如,通过对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无应答问题[6]和循证医学中循证问题[7]的探讨,可以明确临床药学专业领域容易混淆的基本知识点,既可以在期末考试中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学生分析和判别容易混淆的概念、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合理用药问题日趋受到关注,临床药学作为促进合理用药的主干学科,教学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医学统计学作为认知临床药学多渠道信息的重要工具,其教学模式的积极探讨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推动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继而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宫建 潘雯 杨静玉 杨泽礼 赵明沂 郭颖 于嵩 江黎黎 惠福海 刘袁媛 刘涛 王丹 张子明 李玲芝 单位: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院办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教务部 辽宁中医药大学解剖组胚教研室 辽东学院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医学统计论文:部分高校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科技论文统计 利用文献统计分析学对中国部分地区高校的预防医学、卫生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逐年统计分析,客观评价高校、学院、学科、个人的医学科研产出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旨在揭示2006-2010年我国相关高校的该学科科研动态,以及5年间全国高校该学科的科技学术水平;按照二级学科进行分析评价,旨在反映高校在各个学科的研究实力与水平,发现各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研究不足,以寻求稳步发展。 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等。笔者对2006年-2010年间我国部分地区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文献简要评述如下。 目前,国内外对于2006年-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的科技论文做的统计与分析比较少,仅有山西医科大学孔瑞珍的学位论文《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技论文产出的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27所高校在2003年—2007年间产出的科技论文,经秩和比法逐年统计分析后得知,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具有较高的论文产出能力,提示这些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绩突出。对27所高校预防医学下属二级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运用秩和比法统计评价后,得出了在各二级学科方面各大学的科研情况以及优势所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以第四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优,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方面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表现突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第三军医大学和中山大学名列前茅,儿少卫生和妇幼保健学以华中科技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最强,卫生毒理学突出的是第三军医大学和吉林大学[1]。在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各高校5年间每年的论文产出数量相对起伏不大,但高校在各学科的论文产出能力并不均衡,需要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既要全面发展,也应重点突出。 其他文献主要是对以某地区的卫生机构或某一高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行研究,例如:温州医学院图书馆赵丽红的《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产出的计量分析》一文中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方法,对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温医)教师在国内生物医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SCIE收录国际论文进行定量研究,提供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和测评结果。文中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按照论文机构分布、论文作者分布、载文期刊分布、基金资助项目产出论文情况统计分析等,得出2002-2007年间,温州医学院国内发文和SCIE论文量均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与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浙江省医学情报所的舒畅和《移植杂志》编辑部的沈敏共同完成的《浙江省各地区医学科技论文计量分析》一文中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对浙江省11个省辖市在2002-2007年发表的生物医学文献进行统计,按照11个省辖市的总量、省辖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量、11个省辖市排名前五位的学科等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浙江省各地区的生物医学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省生物医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十分明显,尤其是省属单位占居了主导地位,市级医疗单位难以与他们竞争,该文对以后这些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还有部分文献是仅仅研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文献计量指标的有关情况,中华预防医学会的刘玮完成的《从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变化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的进步》一文中,从选取的7个主要文献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总引比、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数比、平均引文率等来对2005和2006年全国科技期刊、医药类期刊及预防医学期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8种预防医学期刊的平均指标值稍低于全国期刊和医药期刊。但增长率大部分高于全国和医药期刊,表明预防医学期刊的发展势头较好[3]。 也有不少文献是介绍如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来应用于医学信息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张雪燕在其硕士论文《医疗机构科研绩效评价研究》中,利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9-2008年科研活动统计数据库,调查中标课题、获得成果、发表SCI论文、著作、专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采用SAS8.2统计软件描述课题、成果、论文在时间分布、专业分布、人员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并通过建立科研绩效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医院及各专业进行科研绩效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态势、潜力,为医院制定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其中的研究方法:一是数据库的建立。(1)科研处建立的课题、SCI论文的Excel数据库: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课题库入选的指标有姓名、基金名称、经费、项目类别、科室,入选标准为1999-2008年承担的纵向课题。SCI论文库入选的指标有:姓名、影响因子、科室,入选标准为1999-2008年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2)人事处的人员信息Excel数据库:在日常工作中采集形成。另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入选指标:为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称。二是统计分析方法。利用SAS8.2软件进行分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研究变量:课题、成果、论文的时间分布、专业分布、人员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三是建立评价体系: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法,以科研绩效考核为总目标;课题、成果、论文、著作、专利为一级指标;课题、成果、专利、论文的类别为二级指标;以课题的级别、成果的级别、论文的形式为三级指标。四是评价方法即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是将一组指标值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转化为综合指数值,以便对不同类别、不同结构、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进行综合比较[4]。无论是不同医院同类科室间的横向比较还是同一科室不同时间的纵向比较,多指标综合评价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指标指数化(f):当各个指标值的数量、性质、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比较,必须将指标值标准化,即指标值指数化(f)。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胥秋华在《医学文献计量分析应用的研究》一文中,提及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的情报功能时,提到文献计量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情报信息获取途径;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客观地展示了主体事物的发展情况及规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通过对分析结果进行纵向及横向的比较,从对自身的科技产出能力、科研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并寻找出影响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主客观因素,与此同时,利用计量指标对一个学科或专业发展以及一个国家、地区、单位甚至个人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需求也迅速增长;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可以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主体事物的真实性,不仅具备有说服力的论点和论据,也显示和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对科学研究素材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主要作用是对这些事物进行客观认知,同时进行前瞻性预测,为科学决策或科学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医学统计论文:高专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思路 摘要: 为了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本文结合高专学生的教学情况,探讨当前高专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师自身统计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入手。 关键词: 医学统计学;医学专科;教学改革 一、大数据时代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与统计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1]。随着现代医疗信息化,大量的医疗数据及生命现象,均需要借助统计学和计算机去探寻规律。因此,医学统计学在医疗大数据和循证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医学各专业学生都应培养统计学思维,掌握一些统计学方法及应用技能。 二、医学高专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的医学统计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缺少医学科研设计、统计软件应用等教学,因而无法帮助医学生构建完整的统计学思维和系统的医学科研思路[2]。医学高等专科学生由于在校时间短,课程多,每个专业安排的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课时都比较少,且统计学方法抽象,学生感觉难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更谈不上“应用”。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反正学不懂便更加不想学,授课教师也感到很难教。因此,我们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医学统计学是高等专科临床、护理、检验、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但由于高专学生在校仅两年,课程多时间紧,医学统计学安排的课时较少,一般是16~32个学时,教师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往往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统计学基础知识的讲授上。而医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难学,枯燥,主要是他们不知道学了能解决什么实践问题。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找出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生活事例及常见的医学案例中的统计学问题来与学生讨论,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也可以自拟科研选题,如校园内大学生营养、体质状况的调查。通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科研或调查,从统计设计-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实践中体会统计工作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精选教材与优化教学内容高专医学统计学主要内容是基本的统计学概念、统计描述指标、统计表、统计图、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内容较多。在课时数少的情况下,教师应选择实践中最常用的内容进行教学。选择教材最好是带案例版的,或者根据不同专业在规定的教材中补充与该专业实践相关的案例,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可搜集临床医学论文来讨论统计学方法的使用。如今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我们已经很少用手工去计算及绘图,学会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其实并不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补充一些统计软件操作的内容,如课时不够,可以把一些操作视频给他们自学,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应用最关键的是自己要懂得选择合适的正确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应逐渐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案例教学法(CBL),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医学统计学应用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合适的案例,巧妙设置几个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课前发给学生,每个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课堂上用案例分析讨论。最近几年,已有不少教师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尝试应用PBL教学或者案例教学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5]。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形式,除了笔试的试卷中要增加综合分析的题目外,还应把统计软件应用考核和统计工作能力考查作为平时成绩,并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6]。只有平时成绩比重增加了,学生才真正重视,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和学习统计软件的使用。通过提交案例分析作业作为平时成绩,促进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提高教师的自身统计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在医学统计学这样的交叉应用性学科中,统计学理论、方法及应用领域不断更新。因此,教师在平时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积极关注学科发展动向,搜集学科新成果和典型案例应用于教学。同时,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同行及学生的交流沟通,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者:唐娟 赵申武 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统计论文: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分析 摘要: 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是必修科目,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而且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还会经常使用到这门课程的知识。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授课教师探讨的课题。本文就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案例法;统计学;教学改革 医学统计学是指利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相结合对医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统计推断的一门方法学,这种方法在医学专业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和进步,许多医学科研工作者对医学数据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并借助计算机和先进的统计软件完成了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些科学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运用了医学统计学方法。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且在整个医学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基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及毕业后仍要长期的使用,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法,比如案例法、任务驱动法或两种教学法相结合等,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要以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以及课堂上的知识反馈的效果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任务驱动就是给定一个特定的任务作为线索,巧妙地把教学内容在完成每步任务的同时加入进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学到教学内容,有方向、有目标地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持学习的热忱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是自己通过思考和探究发现问题,然后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心得,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各个任务,随着任务的逐个完成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且充满成就感,这些都将成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动力。 二、案例法的概念 案例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其实就是针对每次课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导入并分析已经发生了的实践案例,讲解蕴含的统计学知识、方法和原理,通过实证研究的案例结论阐述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案例法的概念来看,案例教学法具有非常强的实际应用性,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而传统教学方法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教学过程要遵循从典型事例中找到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找到比较典型的特征,然后发现事物的自然规律,从而使学生明白客观的物质世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存在不足,而案例教学法却恰恰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从而激励他们投入到学习中,这也正是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所在。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对象、方法及步骤1.实验对象及方法。整群选取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大三口腔专业)的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40名学生,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75人,对照组65人,两组学生的基础学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的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设定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情景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然后选出一个发言人代表发言小组的观点,最后进行总结。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2.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步骤。首先要从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出发,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成了五大主要模块。即:统计描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与相关回归、科研设计模块。根据以上几大模块,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创建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任务和案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剖析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案例准备要充分。第二阶段是根据任务和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提供有效信息。第三阶段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总结学生所完成的任务结果和成效。这三个阶段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这种教学模式才是任务驱动的完整体系。3.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两方面的评价,一是从客观方面来讲,直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测试成绩;二是从主观方面来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满意度、认同感以及学习体验。4.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在满足独立、正太、方差齐的前提下两组间的差异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实验结果学期末用相同的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如下: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90.24±7.73)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83.86±8.71)分,进行成组比较的t检验,t=4.62,P<0.05(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为高。由此可见,实验组采取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教学法要好一些。而且通过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关于任务驱动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非常满意28人,满意37人,一般8人,不满意2人,非常不满意0人,即对任务驱动法教学表示满意的学生占86.67%(65/75),不满意仅占2.67%(2/75),说明大部分学生能接受并认可任务驱动教学法,仅个别学生表示因其不习惯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而倾向于传统教学。 (三)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考1.任务驱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和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在任务中搜集、学习相关资料和吸取经验,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引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所以就更好地构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路,这个过程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2.任务驱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经过实验研究发现,有的学生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更不愿意花费多一点的时间在探究知识方面。另外,教师方面若想顺利而有效的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就必须在任务设计、任务选择及课堂组织方面多下功夫,否则就是表面形式新颖但却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要想切实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不仅要启发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努力尝试新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多搜集、整理教学案例,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使学生融入这种新型的教学中并发现其中乐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进行自主学习。 四、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对象、方法及步骤整群选取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大三药学专业)的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35名学生,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65人的实验组和70人的对照组,并且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基础学科成绩差异性不大(P>0.05),可以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采取案例教学法,教师提供一个或者多个案例进行引导和探讨,结合教学内容小组间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教师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总结。在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验和问卷调查。而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遵规循矩的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期末采用与实验组同样的试卷进行测验。 (二)实验结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学习,从学期末的测验成绩来看,实验组学生的总体成绩水平在(86.42±9.53)分,而对照组学生的总体成绩水平在(78.22±10.65)分,两组进行成组比较的t检验,t=2.14,P<0.05(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案例法教学更加能提高学生的统计学成绩。在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关于案例法教学”的问卷调查,87.70%(57/65)学生表示比较喜欢且能接受案例教学法,因为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动脑思考还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方式既有利于灵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以及提高措施1.案例教学法的效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期末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统计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的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案例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能够教会学生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选择多种角度和方法;此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因为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互帮互助,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案例的搜集工作自身具有局限性,数量不多的案例导致学生没有更加全面的示范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来解决,首先是教师要尽量搜集更多的案例,而且是有代表性的案例来满足教学需要;其次是教师要将资料和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熟读资料和思考问题;最后是通过QQ群、微信群、邮件等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我们相信只要措施得力,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就会逐步被解决。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教学和案例法教学都能够提高学生的统计学成绩,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虽然这两种方法目前在使用中均存在一定困难和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努力克服并做出调整,这两种方法都能给统计学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课题名称:本成果系锦州医科大学2010年校级教改课题“案例式教学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0ZD00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王良君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医学统计论文:SPSS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技术以及SPSS软件的简要介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运用多媒体技术与SPSS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学习医学统计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推动了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 多媒体;SPSS;医学统计学;教学 伴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实验工作的持续发展,医学统计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各大医学院校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基本的统计学概念、方法、原理及其背后的逻辑思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和应用中所用到的统计公式往往较为复杂、难于记忆,数据计算量大,准确度不高,学生在实际的数据统计及应用分析当中存在完成困难等情况。为了改善这些现状,本文就关于多媒体技术与SPSS相结合的方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下介绍。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特点 采用计算机技术当中的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其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生动、形象、即时、集成、高效等特性。PPT(PowerPoint)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其具有操作方便,功能完善等特点,因此逐渐的被广大教师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的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的普及应用,实现了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课程的引导者,多媒体技术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方式在教学当中展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其在日常教学当中所展示的内容更为丰富,所展示出的信息数量也更多;尤其对于医学统计学文字较多、数据表格较多的实际案例,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帮助教师完成医学统计学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可视化。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点问题更加具体化,对于学生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SPSS统计软件的概况 SPSS软件具有极为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其具体内容一般可分为基础的数据处理、简单统计描述、基础统计分析与深入统计分析等方面。首先是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录入、数据整理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基本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统计描述、正态性检验以及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表。之后根据统计描述信息再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模块。其次是深入统计分析内容,一般主要包含判断评估、聚类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等内容。同时SPSS的版本还在持续的更新当中,相应的功能性也在持续的增强之中,在教学中学会了运用SPSS统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尽管后续会随时更新、与时俱进,使用者只需知道新增功能的用途和菜单所在位置就可进行操作。 三、多媒体技术与SPSS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3.1精心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制作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能够采用讲授与交互的组织方式,将医学统计学案例数据作为素材内容开展教学。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以及数据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分析,依据不同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以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师讲授完成教学内容。涉及到公式较为复杂或者难于处理的数据信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应用SPSS统计软件实际操作和讲解。有效地缓解了数据枯燥、计算量繁杂的弊端。 3.2实行以案例问题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想掌握好统计学软件的应用核心,就必须要从问题的本质去着手考虑和实施,单纯依靠统计学书籍,无法有效的掌握统计学的精髓。学生在课本当中所看到的统计学数据内容均是通过严谨、规范的表格所表示出来的资料内容,且因只注重不同数据类型应选定什么样的方法而数据量偏少。因此在选择统计分析时能够较为容易的选取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然而等到学生用自己的研究资料或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时,就会将各方面的因素条件整合在一起,从而无法选取到适当正确的统计学方法。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采取将案例问题作为驱动的教学方法。这种问题式的学习方法突出地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真实化模拟再现,从而使学生开展相应的讨论合作来展开相应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学生对真实问题的实际合作解决,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3上机操作,提高统计分析能力在每一次的理论课程讲授完成之后,均要安排学生开展相应的实际上机操作演练。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地点一般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机房中进行,实行单人单机,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学数据处理习题,其本质目的是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整合、处理能力。在相应的理论统计学课程完成之后,每一名学生还要针对自身所选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进而运用SPSS软件对于实验过程进行相应的设计及分析,并最终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论述自己所得出的观点。 3.4双向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日常的医学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多媒体技术以及SPSS统计软件间的应用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技术的提升仍然无法取代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当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当中加强同学间的双向交流,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仍然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从而营造出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回答,依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难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的进度。 四、多媒体教学当中的核心原则分析 4.1信息量适中原则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其课程会产生一些弊端,例如教学课程当中的信息量过于庞大,因而极易致使学生的思维难以同教学流程同步,学生一方面无法对课程内容完全理解,另一方面课程笔记也难以有效记录,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后对于老师所讲解的内容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整体以及完全理解,反而会致使教学效果难以取得预期的理想成都。因而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应当对教学信息量作以适当的取舍,保证其内容数量的合理程度、保证教学质量。 4.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从课程开始之前的备课阶段到课程讲授以及上机实际操作过程,均要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教师同学生开展双向对话交流,从而准确的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而使整个教学的实践开展过程思路贯通,形成流畅的统一体。 4.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对于医学统计学软件的应用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够应用于日常的医学研究实践当中,此类将实际问题作为课程开展的中心,将理论概念同学生的上机实际操作互相开展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了SPSS软件之后便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医学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医学研究能力。 五、结束语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医学统计学教学提供多媒体技术与SPSS软件方面的参考、借鉴。 作者:邰志艳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医学统计论文:职专医学统计学教学研究 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学和医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在医学科研和创新中指导学生收集并分析数据时必不或缺的方法学,已成为各层次医药类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山东医专在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但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细究其因,可能与医药类职专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习惯于形象思维,对统计学的数学逻辑和抽象思维很不适应,产生畏惧情绪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关;同时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培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1],并且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改进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注重锻炼学生的统计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已成为职专医学统计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案例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它用切合实际的案例对课程理论进行分析,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强调学习者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以及个人发展与参与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填鸭式为主动汲取式,属于一种合作学习。在本科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具优势,因此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授课教师将案例式教学方法尝试引入教学过程中,探讨并评价该教学方法在职专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药学和检验专业需要进行医学统计学授课的两个教学班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确定检验班(102人)作为实验组,药学班(100)作为对照组。 1.2实施方案实验组和对照组所使用教材相同,教学大纲、授课学时数一致,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对照组实施传统理论教学方法,即在课件结合板书的前提下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并讲解例题,学生课下做习题练习。实验组实施案例式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授课内容设计案例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 1.3案例式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案例质量是决定案例式教学方法效果的关键,因此课前除精心制作、选择体现教学目的的案例外,应尽可能“拟似医学研究情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即注重案例的实用性和真实性,以满足教学内容,并体现科学研究的严谨,每个案例设置3~4个问题。课堂传统教学法讲解理论知识后,提出问题,导出案例,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课下10人一组基于图书馆、网络查阅所学知识单元的错误案例,在统计习题练习课上教师引导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1.4教学效果检测与评价两组学生均于医学统计学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兴趣及其应用能力。另外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试卷对课程进行测试,然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测试成绩。 1.5统计学处理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x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年龄(t=0.843,P=0.400)、性别(2x=0.695,P=0.4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期的医学基础课程成绩类别构成相近(见表1),说明两组学生的一般特征均衡性较好,有好的可比性。 2.2教学效果评价 2.1学生学习态度、兴趣和能力为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设计了包含学生对医学统计学课程态度、兴趣和使用能力的问卷,于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将各项得分进行t检验,学生对医学统计学态度、兴趣及试验能力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于对照班,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2。2.2学生期末考试医学统计学成绩分析基于学生期末实际成绩按照不及格、60~80分、80分以上分成三个档次分别统计(见表3)并对构成比进行检验。 3讨论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在哈佛大学兴起,历经完善,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首选。由于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融合探究性、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拟合真实教学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推广。 职专医学统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为主,该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较少,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存在大的弊端,故而对职专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待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态度、兴趣和试验能力得分经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能力中2个选项两组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各项得分均数均大于对照组,由以上结果可见,在职专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反思前一阶段的教学改革过程,案例式教学方法在医学统计学得以顺利实施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①正确把握案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案例分析是在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而传统教学是讲授医学统计学概念、原理和方法中无法替代的教学环节,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偏重案例教学而轻视传统教学,二者应相辅相成,否则案例式教学方法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法实现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目标。②重视案例的设计和筛选。医学统计学案例应根据教学单元内容和目的进行设计,尽量选择与专业接近、学生熟悉的案例,应用使学生有身在其中的案例导入方法,以降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问题的设计应循序渐进,随着基础知识的累积由简到难,统计方法的应用从单个到综合,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式教学法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问和学生的讨论、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达到活学活用。通过互动,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完成合作式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学生课下多途径查阅错误案例,在习题课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④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鼓励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适时点评学生的见解,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问题并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该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探索并完善教学方法。 总之,案例式教学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以案例教学为主体,形式新颖,所引用的案例多是学生熟悉的或发生在身边的情景,使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讨论时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待课程的态度也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考试成绩和试验能力的提高幅度较大;通过正确和错误案例的讨论,对于学生在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培养逻辑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意义重大。因此,案例式教学方法适合在职专医学统计学教学中运用推广。 作者:杨亮 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统计论文:医学院校医药数理统计论文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在生理上进一步发育趋于成熟,心理上趋向主动和独立,思维能力迅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推断思维能力获得显著地发展,追求新意,对问题和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认识,从而使他们在精神方面的独立意识较之一般青年更为突出。而且当代大学生的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迫切需要同学、老师、社会以及自身的肯定,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社会迅速变迁,科技日新月异,信息高度发达的阶段,使得他们探索问题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希望能够探索万事万物的真相,但大多数大学生怕吃苦,自制力和耐挫力较差。 2.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虽然医药数理统计相对于高等数学等传统数学类课程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和趣味性,但医药数理统计是建立在随机理论基础上的,对习惯了确定性思维的大学生,如何转换思维模式是一个挑战;医药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要结合软件实现,如何做到数理统计方法、医药专业知识和应用软件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医药数理统计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医药数理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如何将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过程简洁又不失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学科特点,急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改革当前医药院校医药数理统计教学。 二、医药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1.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教学改革的基础。认真研究和理解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不破坏学科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在突出医药学特色和增加应用性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调整知识点,删减陈旧知识,弱化公式推导,增加结合医药学应用的新方法,增加应用型、研究性案例比重,将重点、难点放在医药特色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上,以应用需求为先导,以案例教学为媒介,以实验软件实现为辅助,实现教材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医药科研的同步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学内容改革是龙头,必将带动其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为医药特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改革是《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使得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兴趣,但如何使学生对医药数理统计保持持久兴趣是最大的难题。如何将一时好奇升化为持久的兴趣、理想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实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合适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从较新的权威学术期刊,甚至是教师的科研课题里面寻找案例,或者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契机,深入了解企业现今最新需求,根据企业提供的基础资料,提炼经典案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把精选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方法,接下来需要经过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教师通过引导、点拨、启迪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自身对整个案例解决过程的切身体会,让学生精神层面充分感受到参与案例解决的愉悦感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巩固与提高学生个体对医药数理统计持久的兴趣。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概念和方法也要通过案例引入,数学知识产生时,总是伴随着数学家“火热的思考”,但是数学知识以论文、教材的方式呈现出来时,却往往只剩下了“冰冷的美丽”。通过案例引入可以揭示并引导学生去发掘和领会那些“火热的思考”。而学生发掘和领会那些“火热的思考”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3.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改革是《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教学改革成功的保障。要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构建新型人性化学生激励和评价机制。合理完善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能够更好地激发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以人为本。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往往都是通过课后作业及考试来进行的,存在时间上的滞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课堂学习的情况,但是对于课堂上学生主体的参与、思考、创新的程度无法做出判断,有可能挫伤学生创造性思维成长的积极性;而奖学金等传统的激励机制往往周期更长,无法及时满足当代大学生急切盼望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动力。 4.数学建模竞赛等大实践教学是《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教学改革的有益补充。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锻炼同学们实际应用能力的第二课堂。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和方法与实际问题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数学建模是对学生将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转化为用数学的能力的检验。可以说数学建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它体现在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应用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运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等。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会极大地拓展学生应用数理统计知识的空间,并会对课堂教学产生良好反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去做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去医药企业直接感受医药企业对数理统计知识和方法的需求,并在实际应用之后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法,并设计及时、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以提高当前医药院校《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秀凤张磊唐小娅黄榕波单位:广东药学院 基础学院数学系基础学院物理系 医学统计论文:基于运用分析的医学统计论文 一、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理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医学论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进行推断总体,找出其共性,得出结论。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样本应具有一定数量,能反映出该事物的规律性特征,但又应注意例数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选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样本例数。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对象后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的标准等。此外在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仪器的型号、规格等都应作出说明,以供读者借鉴和做出判断。选定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研究者一般遵循统计学中的“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以及“均衡”、“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有对照才有比较,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应确定好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均衡性则是要使得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对照的结果让人信服。观察实验效应的指标主要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正所谓主观指标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调查受试者自己判断的主观感受;而客观指标则是通过仪器来检验和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选择客观性较强、高灵敏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二、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50)的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其特点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检验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大样本(n≥50)采用u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则用方差分析,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采用q检验;Dunnett检验则适用于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的比较。定性资料中,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为二分类和多类反应,如治疗结果为显著和好转的人数等,该种资料可选用字检验,大样本(n≥50)时采用u检验。如:患者的治疗结果评定为痊愈、显著有效、好转、无效或死亡。该种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或u检验。总之,不论论文中选用的是哪种统计学方法,都要计算出检验值,然后再根据统计量值来判定P值的大小,结论一般描述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三、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1.统计方法误用。 最常见统计方法误用是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应用秩和检验而误用卡方检验。例如:在评价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中,治疗组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分型分别为15例、10例、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9例。本资料例数较少,应选用等级比较的秩和检验,而有些作者却认为只要是率的比较就可以采用字检验。研究者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文章研究目的、资料类型、样品大小、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 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50)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而方差分析及q检验主要用于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几种不同治疗或处理方法等的同时比较。例如:在讨论中、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患者的一些指标变化。组间多重比较应用q检验,但文中作者采用的是t检验,对三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这不仅造成了资料的利用率低,也增加了假阳性的概率,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四、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应把握统计学术语,对结论做出科学的分析跟解释。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专业结论时研究者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统计结论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习惯上将“P 0.05”称为显著性,不应误解为差别很大或者在医学上有显著的价值。统计推断是以一定的概率界值为依据,说明来自同一总体的可能性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试验中的差异不能用抽象误差进行解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试验既定的条件下,差异可能是因抽象误差引起的,在增加样本数量的情况下,差异可能变成“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盛荣单位:玉林市医学情报所 医学统计论文:基于教学模式的医学统计论文 1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以预防医学系预防医学专业2007级全体学生共101人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根据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随机抽取1、2班为实验组,3、4班为对照组。 2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教学方式上,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多媒体传统教学。而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对照组的实验课程仍旧沿袭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即“回顾理论课知识点练习教科书中对应的思考练习题课后复习”,学生被动参与。实验组在实验课程中则以案例讨论分析为核心,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即“课前复习理论知识提出案例互动交流分析案例解析教师总结”,通过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得同学们有机会运用理论知识对文献中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探讨,达到从实践层面上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调查方法 教学效果主观层面学生自我评价: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学习效果自我评价、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以及对实验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经预调查后,调查表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时统一发放,学生当场填完,经核实无漏项当场回收。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98%。教学效果客观层面评价:为客观评价教学改革效果,老师特意命制了具有调查目的的试卷,以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试卷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为基础知识部分,后半部分为综合运用部分,满分100分,由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除两人缓考外,其他所有试卷当场收回,回收率98%。 4统计分析方法 资料经统一编码后实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的方法,2人分别录入再进行对比,对数据进行逻辑查错后经整理形成最终数据库,数据分析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包括算数平均数、标准差、等统计描述,以及统计推断如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 5结果 5.1一般情况比较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实验组49人,对照组50人。两组同学入学前的性别、来源地、户籍构成、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两组资料人口特征上有可比性,均衡性好。 5.2理论知识认知情况 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情况,包括T检验、方差分、统计图表、直线相关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5.3教学效果自我评价情况 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中,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而学习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5.4期末成绩客观指标 为客观评价教学改革效果,老师特意命制了具有调查目的的试卷。试卷分为两部分,前50分为基础题,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基础;后50分为实际运用题,需要灵活运用书本知识,难度相对较大。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础知识部分得分、综合运用部分得分、总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05)。 6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案例问题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下,通过对不同实验教程的教学效果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对统计学知识认知方面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同学在获取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学习效率方面自我评价,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同学期末考各方面得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05)。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1)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进行案例分析。其前提是需要对书本理论知识要有一的理解。学生由于缺乏主动性,在上实验课程之前,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在实验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习,包括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全面透彻的理解书本知识。致使在实验课程中不能积极的投入到讨论之中。同学们应在课下即使巩固知识,在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才能融会贯通地提高对书本知识的灵活运用。 (2)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医学统计学理论和系统性较强,章节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公式难以辨别和识记,同时同学们的数学演算和推理能力较弱,因此同学们对统计学的认同程度较低,普遍存在畏难和烦躁情绪,案例分析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加入到讨论中,同时主动发言,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组同学普遍反应压力较大,学习负担重,这样更能激起同学们的排斥情绪。可见,同学们的不良情绪对本次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3)实验组缺乏课后的巩固练习: 对照组的实验教学模式以课后练习为重心,在理论课程之后,对具体的课后练习题进行解答,这有助于同学们对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实验教学采取案例分析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但是仅仅通过课堂的短短几十分钟是远远步够的。学好统计学除了需要识记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而适量的课后练习则是通向融会贯通的桥梁。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学科,实验教学组同学在案列分析之后,要做适量的练习题巩固知识,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7结语 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使得学生在交流、表达、获取信息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这主要归功于案例分析给予了同学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同学们畅所欲言,个人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但是在改革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除了教学形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从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笔者认为可以着眼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 (1)实施前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增强了学习动力和信心。同时同学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前准备更充分些,多让学生望参加现场数据收集工作,增加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带着浓厚兴趣去学习将有助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后的学习监督。努力把学生的观念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生学习不够主动,课堂讨论吃力。老师可以定期抽查学生的分析笔记,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多做相关练习,即使深化所学知识。只有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中,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贾贤杰汪一心吴学森朋文佳芈静周占伟单位: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医学统计论文:医学期刊和基金论文比的统计分析 1样本来源和统计方法 1.1样本来源 样本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由浙江省出版发行的医学专业期刊共有25种,占浙江省科技期刊总数(115种)的1/5。涉及基础医学、内、外科等13个学科,数量最多的为综合类(4种),其次为学报类(3种)。刊期以月刊为主(12种),其次为双月刊(11种),半月刊和季刊各1种。 1.2统计方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为数据源,统计2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3项反映期刊影响力的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同时,为客观评价期刊的水平,对以上指标用本期刊的指数/学科平均指数来进行纵向的比较,比值 1表明该指标高于学科平均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它表征期刊有用性或显示度,与期刊影响力、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直接关联,是目前公认的衡量期刊尤其是同类期刊影响力大小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表2显示:浙江省医学期刊总体的影响因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因子/学科平均比值 1的期刊仅有5本: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303),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612),护理与康复(1.243),肝胆胰外科杂志(1.203))和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1.190),其余都在本学科的平均水平之下。从以上结果来看,除了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外,其余4本杂志均具有鲜明的专业学科特色,表明专业特色对提升杂志的影响因子具有较大的帮助;而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虽为综合类期刊,但其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科研背景,使杂志的成长有了有利的环境。总被引频次可以显示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浙江省医学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201次/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2次/刊),说明浙江省医学期刊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高于本学科平均水平的并不多,仅有4本期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3.659),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581)),浙江预防医学(1.187)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162)。有学者认为总被引频次与载文量相关,本文总被引频次/学科平均 0.6的13种期刊中只有2种是双月刊,因此浙江省医学期刊整体的总被引频次较高是否与其载文量较多有关,有待探讨。 2.2浙江省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情况 基金论文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技期刊吸收学科前沿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因此也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的基金论文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8本期刊与学科平均比值>1,分别为: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温州医学院学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浙江医学和口腔材料器械杂志。一般来说,高校学报或者由高校主办的杂志依托高等学府,基金来源丰富,拥有较高的基金论文比的几率比较高,本文中除了《口腔材料器械杂志》和《浙江医学》,其余6种杂志均由浙江大学或者温州医学院主办,这2所大学均拥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医学》作为一本地方性的医学杂志,拥有较高的基金论文比,充分说明其在浙江省医务工作者中的地位。 3讨论 3.1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评价 目前,期刊的评价指标有10余种,其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各有局限,但还是能够基本反映期刊的总体状况。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医学期刊以上3种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水平偏低,影响力较弱,虽然在学术交流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吸收前沿学科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与国内的优秀期刊相比还有待提高,这与浙江省期刊的总体情况相似。但是也不乏亮点,一些期刊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在其自身的学科领域内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 3.2提升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力的建议 3.2.1找准定位,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要在国内的众多杂志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寻求鲜明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有着自身特色或者学科优势明显的期刊影响力均较强,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各项指标名列前茅,这与其是为数不多的医学领域中涉及高等教育的杂志密切相关,独特性和稀缺性导致了高影响力。另外几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除了浙江大学学报,其余几种也都具有明显的“小而精”专业特色。因此,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需要编辑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方向,同时也需要管理部门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3.2.2探索集约化的发展之路 2011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已明确科技期刊出版体制的改革的”路线图”,期刊的集约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集约化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如国内中华医学会的“中华”系列杂志,在医学领域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浙江省主办的3本“中华”系列杂志中,除了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因办刊时间较短,一些指标略低之外,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在本学科领域中名列前茅,充分显示出“中华”品牌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今后可以结合浙江省医学期刊的特色或者学科特点,逐步整合横向和纵向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医学期刊集群,通过集团优势提升期刊整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如刊名带有“浙江”的地方性医学期刊,因其强烈的地域特色,普遍存在影响力偏低的现象,而且一些杂志的学科和内容也趋于雷同,这些杂志是否可以尝试联合经营,优化配置,取长补短,通过团队的力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集群,进一步带动期刊的整体发展。 3.2.3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 数字化出版已成为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未来期刊出版的方向。有调查表明:OA出版可切实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特别对提高期刊当年的引用率有明显效果。因此抓住了数字化出版的脉搏,也就是抓住了期刊发展的方向。据调查,浙江省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建设不容乐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期刊的数字化建设仍依托于国内大型数据网站,均属于浅层网络化阶段。要吸引读者更多的关注,就需要期刊建立独立的网站,或者几个杂志社建立有专业特色的网络平台,进行深层次信息化服务,这样不仅加强了与读者、作者的互动,还可以提供给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与期刊内容有较强相关性的信息。一个设计良好网站不仅是编辑部与作者、读者良好沟通的平台,同时还能增强作者、读者的“黏性”,吸引他们的关注,提供高质量的论文,从而逐步地提升期刊的质量。 作者:舒畅马凌飞奚莱蕾龚杰周红兵侯翠香单位: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编辑部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浙江气象编辑部 医学统计论文:医学统计方法教学问题解决路径分析 一、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与针对性不强 我国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医学统计方法课程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医护类专业学生医学统计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受本科医学院的影响比较深,一直以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为蓝本,选择基本的“医学统计方法”进行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指标计算、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但一般将重点放在抽象概念的讲解、公式的推导、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假设检验等方面,而且在内容的组织上也比较零散,没有一条前后贯穿的主线,也没有考虑学生毕业后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结果另文报道)显示,医护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后主要用到的依然是上述的基本统计方法,但问题在于他们普遍不知道怎样正确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推断方法,以及如何准确解释和表达出统计分析结果,而统计学中的概念、公式和统计指标的计算(多采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处理)等内容几乎没有用到,这说明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存在内容选择上的缺陷,针对性不强,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2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高职医护类专业学生来说,公式繁多、概念抽象和逻辑性强等因素的存在而使医学统计方法的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统计方法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原则,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最常见的形式是先介绍统计原理,接着讲授统计公式及其推导,最后举例说明。其最终结果是将课程的重点引向统计学中的计算上,把医学统计方法当作“数学”课来上,而忽视了学生统计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当前,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采用SPSS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这在客观上要求各高职院校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和SPSS软件教学。王春平等[4]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统计原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内容进行认真裁剪,只是将教材内容照搬到课件上,将黑板变成“白板”,没有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多媒体教学尚且如此,遑论采用SPSS软件教学了。虽然有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软件,但所占的课时比重太小,可仅看作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小小的补充。 3忽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医学统计方法对高职医护类专业学生来说,只是日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对医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鉴于此,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医学统计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目前高职院校由于受本科院校的影响太深,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轻视实践教学而导致实践学时安排很少,而且实践教学内容多为单项技能训练,而非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忽视了对学生统计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戴士弘[3]认为学生的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老师讲授获得的。由此可以看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只能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二、解决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主要问题的对策 1深入调查研究,重新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课程教学目标虽说从属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它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样,都应涵盖职(执)业资格证书、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岗位迁移三个方面所需的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尤其要突出能力目标,因此在制订课程教学目标前,必须认真研究医护类专业近几年的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积极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跟踪毕业生成长轨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涉及的医学统计方法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就可以制订出针对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样的课程教学目标既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又包含了执业资格考试所需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兼顾了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需要,指向明确,能促进学以致用,这就从根本上为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指明了方向。 2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一旦确定,接下来就是要思考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问题,不仅要实现,而且要实现好,教学内容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内容的选择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不应囿于教材,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因为课程是有生命的、原生的,而教材是次生的,是课程生命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历史记录[5];同时要考虑授课对象专业上的差异,如护理专业除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常用统计方法外,还应增加护理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如量表研制与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等,充分体现出专业的特色。此外,教师还应对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合理裁剪、加工和序化,使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在介绍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将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和q检验连贯起来讲解,这样学生就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指标、这些指标如何计算、如何进行假设检验以及在多个均数总体上有差别时还需进一步通过q检验来判断两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这个过程实际上与工作中的应用过程高度一致。经过这样处理的教学内容逻辑清晰、前后贯穿、简便实用并且由易到难,但不失其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专业教师非常熟悉教学目标和内容,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教学内容。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应该做并且能够做好的。 3充分应用软件,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当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医护人员采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已是大势所趋。在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条件普遍改善的情况下,采用软件教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顺应历史潮流而采用真实有效的软件教学呢?实践出真知,讲三次不如做一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专业上的具体案例,先按实际工作的顺序,将统计指标和统计推断方法的选择、数据的分析过程、结果的解释与表达等内容连成一条线讲解,并在课件上完整地展示出来;接着教师进行具体的软件操作演示;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而此时教师则成为工作的指导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具有以下优点:①教学手段先进,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操作训练和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使学习不再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将原来繁杂的学科知识转变成一项简单实用的分析技术,并且计算工作由软件完成,不仅简化了内容,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进行操作训练和讨论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同时学生也能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③采用的实例来源于日后的工作,数据的分析过程与日后处理数据的过程高度吻合。通过大量的实际数据分析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他们在日后工作中能自如地运用医学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将医学统计方法完全当作一项技术来教,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也要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否则不利于学生对统计分析结果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统计思维的形成。 总之,目前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以致用,教师应该顺应时展潮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对医学统计方法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使医学统计方法成为高职医护类专业学生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为培养高素质的医护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作者:褚启龙、张晶、邱明、刘小平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教育论文:浅议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育现代化,除了使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外,更要能体现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有机的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呢?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及对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逐步掌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教育思想与教育手段相结合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多媒体软件大多只是一种形式、摆设,对理解、感受教学内容有没帮助、有多少帮助?甚至形同虚设都没有关系,只是为用而用。只要上课用了就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将多媒体教学渗入到每个教学点,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协作式"学习存在于教师、学生之间,创造更高效、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是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改变思想观念是关键。 二、 教学媒体与教师教学相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动画于一体,并具有人机对话功能,具有传统的各种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讲解抽象的理论时,要实现很好的多媒体创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要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服务的,但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片面追求直观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为了展示多媒体动画的功能而把课上或电视动画观赏课。这样就有必要多研究其他艺术,如广告艺术等,借鉴它们的手段和方法,如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画面突出一个主题,说明一个问题。丰富和扩展自己的创意,如用图形演变的形式,来强调与突出一个事件,说明概念的形成和变化等,这些都可在PowerPoint上穿插应用动画、循环放映、插入、超级链接等手段来实现。 三、 教学设计与教学软件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它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望尘莫及。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速度、提高教学效率;能增强理解和保持;能激发学习动机、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等。 但现在有些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充其量也只能说是计算机操控下的投影,实际上只是起到幻灯机的作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此外,国内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市场上大多数课堂教学软件不开放、不灵活,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地靠"拿来主义" 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更不能满足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每位教师都应积极投身到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中来,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合理的、巧妙的设计软件,努力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四、 教学环境与媒体辅助相结合 目前,即使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计算机大多用来教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用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的时间较少。这意味着学校仍然把计算机作为一个独特的对象对待,还没有将计算机有机地结合到日常各科教学之中。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各种多媒体教学环境。即使到了信息技术充分发达的将来,课堂仍然是学校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场所。用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装备教室,可以加强课堂集体化教学的优势,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从而把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课堂教学中,要摆脱教师‘‘一厢情愿’’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除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外,还应实时地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反馈,体现计算机的交互性。通过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文字可以轻易地实现反馈,但 这无疑是一种十分呆板的形式,同时很耽误时间,用多媒体进行创意,这种反馈就将变得十分生动有趣。如在分析讨论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思路,从而形成不同的答案。这时,学生只要说出其中的任何一种想法,教师只要在画面的相应区域内进行点击,学生的那种解法就会立刻在画面上出现,使学生增强视觉上的感受,仿佛这一答案就是他们自己从电脑中呼之而出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网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丰富思想潜移默化地提高。不仅大大增加了反应的速度,还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五、 学生视听与想象、朗读相结合 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但是课件中集中运用的大量声音图象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所以要合理运用,取长补短。此外,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后,就简单的以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替代教师课堂上的范读,让学生觉得在跟冰冷的机器打交道,没有表情、没有感觉,没有感应,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难以调动情绪,不利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总而言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能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能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且抓住了课堂教学这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调动了各种感觉和分析器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在不断寻求师生关系新的同位点的过程中,使师生关系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教学教育论文: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是学习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认识的工具。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对获取新的知识,实现教育目标,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乃至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中心环节。儿童的阅读要通过内部的语言把阅读材料变化成自己理解的内容。通过阅读,不仅对儿童的字词学习起到巩固记忆、扩大联想和加深理解的作用。而且,为儿童的写作提供范例和心理准备,不仅对识字、作文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多种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现以九年义务制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 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课为例,浅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化教师的角色,变"演员"为"导演"。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 "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如《 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课,通过分析,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查找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播音员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杨梅树和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杨梅的产地及生长情况、杨梅的营养价值、杨梅的食用和药用方法、当地围绕杨梅而形成的产业情况、果农收获杨梅时的欢快情景、杨梅产业为当地人创造的价值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 由此教师较好地完成从"前台"到"后台" 的活动空间转变,完成从"演员" 到 "导演" 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对语文越感兴趣,语文能力也就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 教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杨梅树、杨梅果的诱人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杨梅树、杨梅果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确立和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并主动地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自我发展中的价值,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旧式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旧式教育下,只强调社会制约的一面,抹煞相对独立的一面;强调受动的一面,否认能动的一面;强调外因的一面,忽视内因的一面;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教育 注入的结果。因此,在课堂上,一味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在教育活动中,则是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批唯唯诺诺、平庸驯服的"书呆子"。主体教育是对旧式教育辨证的否定,它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把学生当成有自主意识的主体,让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塑造或代替他的发展。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在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下进行的。 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段时,如何把雨中杨梅树的可爱讲清楚呢?教师首先出示动画片:一幅细雨如丝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来理解春雨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计算机显示杨梅在细雨如丝的背景上不断长大,让学生观赏杨梅树贪婪吮吸春雨的诱人画面,在那身临其境的境界中去体会"贪婪" 、"吮吸"的含义。再接下来,教师把杨梅树吮吸甘露,不断旺盛生长的样子通过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此时面对那翠色欲滴的杨梅树不由产生了喜爱之情,觉得它是那么可爱。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学生在计算机上读有声读物,看提示加以思考,并调出描写杨梅树生长的动画片进行学习,动画片中配合教材组织的画面,配以播音员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写作方法,体会出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样子。 教学教育论文: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 一 语文教学在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表面看,语文素质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属于科学文化素质的范畴。但如果从本质上看,一个人的语 文能力,至少还反映了他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可见,语文素质是人的多种素质的 综合反映。 其次,语文教学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提供了一种最重要的工具和媒介。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际活动。这种活动当然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各种媒体来进行,但在所有的工 具、媒体之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是语言。可以说,离开语言,教育活动几乎就无法进行。实践证明,学生对 语言这个工具掌握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接受各种教育的效果。而语言这个工具的掌握,主要依赖于 语文教学。 第三,语文教学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迄今为止,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文选型的,即使将来变成别的什么型,典范的语言作品仍然应是教 材的主体。既然语文教学以典范的语言作品作教材,那么,只要作品的思想是健康的,知识是准确的,语言是 规范的,内容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就有资格被选入语文课本,包括各种文体、各种题材的作品在内。这就决定 了语文教材的特殊性:其他学科的教材只能选跟本学科有关的内容,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却可以选讲述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等各种知识的文章。事实上,从目前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所涉及的范围来看,上至天文,下 至地理,大到宏观宇宙,小到微观粒子,几乎无所不包。因而,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微型小百科 全书。当然,在语文课上教学这些作品,主要目的是借助这些作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并不以传授这些作品所 讲述的知识为着眼点;但根据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理,人们对任何作品的理解都是一个理解语言和理解内容 相统一的过程,撇开内容去单纯地理解语言形式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不 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时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对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 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语文教学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力的凭借。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占很大比重。这些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 颂真善美,鞭鞑假恶丑。它们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净 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说,语文教学在教书和育人之间有一种 天然的联系。有人说:“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实在是真知灼见。 第五,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维的结果要借助语言表达。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水平,跟他的思维能力有 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真正的语文教学,必然是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统一在一起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提 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树立文道统一的语言观和“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 质教育的思想基础。 素质教育思想,简单地讲,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它的基本含义是:让每一个学生 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地、健康地发展。“一切为了 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最近在我们教育界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我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 ,但它确实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向全体不等于面向多数,全面发 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主动发展不等于放任自流。 文道统一的语文观,是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 思想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得到和谐的统一。语文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语文训练的过程,但语文训练绝不是脱离 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辩证运动的过程,是语言和思想相统一,语言和情感 和谐交融的过程。听和读的训练,实际上是在训练学生怎样借助语言文字去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的训练, 实际上是在训练学生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见,在语文训练中,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是不 能截然分开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二者统一,相得益彰;二者分离,两败俱伤。 “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的又一个重要观念。“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 含义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把发展语言的工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除课堂教学外,以课外 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以语言为工具的各种教育活动、日常生 活、看电视听广播等,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体,又要充分利用各 种渠道、各种机会,去发展学生的语言。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 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个新的体系要求沟通语文课堂教学 同课外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 三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它所规定的“教 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基本反映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大纲”的规定,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目标;( 二)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三)审美教育目标;(四)智力发展目标;(五)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 素发展目标。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上述几个方面的目标都应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完成。即同一个过程完成若干项任务, 而不是有一个目标,就安排一个教学环节。 按说,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的规定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我国小学生的实际,只要认真学习了 “大纲”,贯彻“大纲”的精神,就可以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由于语文教学的不少教学 目标还没有或难以规 定得十分具体,不便于操作,加之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应以“大纲”为依据。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注意目标体系的全面性,既有语文能力方面的 目标,又有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目标。第二,要注意目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这里所说的可操作性,主要指目标要 明确、具体,便于操作。有一个地区,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要求小学毕业生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达到如下目标 :(一)识字2500个左右;(二)能写一手好字;(三)课内外阅读量达150万字以上,背熟200篇好文章(包 括片段);(四)能读懂少年儿童读物;(五)能写400字以上的通顺短文。这个目标基本上符合教学大纲的要 求,又十分明确、具体,对于教学水平不是很高的农村学校教师来说,操作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第三, 要注意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教学目标,能够量化的少,不能量化的多,勉强量化,追求所谓“科学性”,结果 可能是更不科学。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能期望毕其功于 一役。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指望一天两天、一节两节课在语文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是 不可能的。以上这些特点,在制订语文教学目标时要认真考虑。不顾这些特点,机械地套用其他学科“目标教 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四 改革课堂教学,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沟通语文教学同各科教学、学校各 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变语文教学的封闭式为开放式。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些方面,是 因为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课堂教学的一统天下,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并没有 要削弱课堂教学的意思。恰恰相反,不管把课外阅读及其他课外活动强调到何种程度,都丝毫不能动摇课堂教 学的主体地位。 要真正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近二十年来,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大范围来看,陈旧低效的课堂教学尚普遍存在。为此,必须构建一个 可以在大范围内推广的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 培养。语文完全可以自学,语文这个工具也只有靠自学才能真正掌握。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 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的教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 ,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学法指导,既不应一概排斥,也不能盲目搬用。因 为确有一些学法指导,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语文课的特点,当然应该学习、借鉴;但也有一些所谓学法 指导,脱离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牵强附会地归纳几条冠之以“学法”,不仅无益,而且可能有害,是应该取 消的。应该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个体的智力活动,它固然要遵循一般规律,但每个人的学习又必然有自己的特 点,因此,在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 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语文课最容易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语文课也最忌讳面面俱到 。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的思想根源在于,教师总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且学习任何一课 书里的任何内容都必须一次掌握;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真正掌握 任何一项语文知识(比如一个字,一个词或一种句式等)一般都不是在学习一篇课文中完成的。有些教师还有 一种误解:认为任何一项知识,只有教师教,学生才能弄懂;而事实上,不少知识,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就 能理解,甚至理解得并不比教师差。因此,教语文课,一般无须逐段地分析,更不应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 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并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吸收必要的知识,掌握读书方法就可以了。 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过程,本来应该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并在听说 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但目前的课堂教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课文内容和情节的 繁琐的分析和问答中。提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是针对这种倾向而言的。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语言文字训练指的是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其中重点是读和写的训练。第二,语言文字训练 包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训练语言,对小学生来说,要重在积累。语言文字训练当然可以引导学 生分析、欣赏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那些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的句 子、段落、篇章。积累的主要手段是朗读、熟读、背诵、抄写、默写等。第三,语言文字训练是凭借课文进行 的,离开课文,去搞一些零碎的、繁琐的字词句的习题,让学生翻来覆去地做,是违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初 衷的。 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的基本要求是:要把教的过程变为一个“导 ”的过程,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己发现的过程,而不要只给学生一 个现成的结论。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的。教学,归根 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 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使人的主体性在教育中 得到充分发展,应该是现代教育的一大主题。有人认为,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 核心。这种认识是很深刻的。因为,无论是面向全体,还是全面发展,离开学生的主动性,只能是一句空话。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五 改革教学评估办法,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改革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只要是对近二十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比较关注的人恐怕会做 出一致的回答:是考试。多少比较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从长远看有利于语文素质提高的改革方案,只是由于在 短时间内过不了考试这一关而夭折在襁褓之中。当然,问题不在于考试这种手段本身,而在于考什么,怎么考 ,以及把考试的结果放在什么位置上。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把考试当做教学评估的唯一手段,把考试分数 当做奖惩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依据。而从语文考试来看,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又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 更不可能反映出语文教学在全面育人方面的效果。显然,这样的考试对教师的教学必然产生严重的误导。 建立一套符合语文教学特点的、科学的评估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并 进行必要的实验。在短时间内要提出一个成熟的方案是不可能的。从当前的实际来看,在改革教学 评估办法方 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坚决摒弃以一两次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学水平从而决定对师生奖惩的唯一或主要依据的做法 。把教师的主要精力从应付考试、追求分数的方向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二,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重在平时的考查。平时课堂上的朗读、背诵、回答问题、练习、作文等,应 作为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依据。 第三,减少考试的次数。频繁的考试、检测只能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应付考试上,无助于教师按教 学规律改进教学,也无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柳斌同志说得好:“素质不是考出来的。”一般来说, 一学期举行一次比较全面的考试就足够了,不宜搞得再多。 第四,无论是平时的考查还是期末考试,都要力求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语言积累的状况和语文能力提高的 程度。朗读、背诵、听话、说话等均应列入考核的范围。为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较好的同学可采取 加分的办法。 第五,目前在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试行的用等级制代替百分制的办法值得推广。就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来说 ,百分制反映得似乎十分精确,但这个“精确”往往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往往更不科学。事物的辩证 法就是这样:能精确的东西越精确越好,不能精确,只能模糊的东西,你要追求精确,往往适得其反。 第六,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要重在鼓励。这里所说的重在鼓励,当然不是要混淆是非界限,把错的说成对的 ,把差的说成好的。而是说,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看到每个孩子内心深处希望 当一个好孩子的强烈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六 素质教育为语文教学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对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不能说我们已经认识得十分深刻,因此仍有继续探索的必要;但也不能说认识得 还十分浮浅,毫无规律可寻。就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来说吧,它对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揭示 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对尚未揭示出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陷入盲目性,是情有可原的;但问题在于,在教 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违背的恰恰是那些已经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证明为正确的客观规律。比如,我们明明知道学 习和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可我们偏偏要占用大部分时间大讲特讲许多 无用或用处不大的语文知识,从而侵占了学生听说读写实践的时间;我们明明知道,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及其他 课外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语言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我们 都偏偏只抱住课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让学生做那些无用或用处不大的习题上,把课外阅读视为可有可无……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根本的原因在于,不这样做就无法应付考试,而考试的结果无论对学 生还是对教师都有着决定对他们奖惩甚至命运的意义。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主要来源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和机制。一旦挣脱了应试教育的思 想桎梏,让素质教育思想占据语文教学的阵地,语文教学改革就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 教学教育论文:浅谈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作者] 白波瑞/张雅丽 [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总是把一定的观念、思想和感情灌输给学生,这就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统一,即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德育和智育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人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面前。一篇课文本身就起着德育和智育两种作用。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导者,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观念:首先,语文教学一定要进行思想教育;第二,思想教育一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的。特别是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在进行语文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理想前途教育等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是培养共产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语文教学一定要进行思想教育 作为基础课、工具课的语文,其主要的任务便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诸如认字识词、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语言表达、语法修辞等等。但是,由于语文课本身的因素,使它又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征,这就是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情感,无不反映着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特征,这就使学生在学习其文学艺术的同时,必然地受到作者意识的熏陶。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取的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思想境界。如果语文教学只进行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那么势必削弱语文在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中的重大作用,同时也使语文这门学科变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进行思想教育。 《七根火柴》是初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讲述全文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只是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只是理解象“挤”呀、“捧”呀几个准确而又传神的词……那么就无法体现在革命战争的艰苦环境里有着不寻常意义的七根火柴,就不可能理解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的价值和意义,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远大的革命理想和高尚的集体主义感情。只有在课文分析中适宜地渗透思想教育,无私奉献、革命事业至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强烈的责任心等教育,才能使无名战士这一光辉形象站在学生面前,并被学生所理解、容纳、敬佩。也只有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才能使学生正确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贴切、生动的比喻的效果。也只有在分析结构、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不仅理清全文脉络,把握情节的发展,了解人物的性格而且提高认识、学习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甘做革命火种的精神,进而继承先烈遗志,珍惜今天美好生活,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事实上,课文由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在进行语文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必然要进行思想教育。 魏巍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集记叙、议论、抒情于一身,融典型材料表现中心、多角度反映中心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只是教授通讯的写作特点,更不可能撇开中心思想而只讲授如何选材、组材。只要进行通讯写作知识的教学;运用典型材料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教学;记叙、议论、抒情综合方式的教学,就必然要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而且也只有在语文知识教学之时渗透这些教育,才能讲活本文,讲透本文。 二、思想教育一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是依托于语文教学而进行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是思想教育的载体,思想教育不能离开语文教学而独立存在,否则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想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良好的道德风尚教育和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时,离开具体的语文教学,那么就是空口教育,或是穿靴戴帽,意义不大,效果不明。如果我们教学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竞选州长》,在理清情节发展、分析人物形象、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资本主义假民主之后,举出发生在我们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一两件典型事件,赞扬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那么效果自然会好。比如某学生得了白血病后,全国各地的男女老幼、工农商学兵纷纷伸出友谊之手给这位并不认识的学生捐钱献物,挽救了这个垂危的生命的例子;人民代表共商国家大事的政体的例子等。通过鲜明的对比,使同学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具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印象深刻。 把思想教育巧妙地融汇于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天衣无缝,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得到潜移默化。相反,离开语文教学或偏轻语文教学而进行思想教育,那就会歪曲语文教学的本义。 我们在听德育渗透教学的实验课时,观摩了一位同行的《苏州园林》的教学实验课。从教学目的来讲有三,一是学习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二是学习本文的准确用词。(此二者为语文教学内容)。三是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此乃思想教育范畴)。这位同行的导入还是简明扼要的。转入分析之后,却发生了变化。当教学进行到第二段“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时,这位同行开始旁引博证,从苏杭开始,南下漓江,北至颐和园;从北京的故宫到沈阳的故宫;从万里长城到长江黄河;从三山五岳到蒙古草原,从洛阳牡丹到园林建设……历数我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奇花异草,还不时插入对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称颂、对祖国秀美河山的赞叹,并且交流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落脚在:我们应当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度而自豪,我们应由衷地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经济翻番、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勤奋学习。 整个一节课,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具有浓厚的感情;学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具有极大的兴趣。这节课教师的“讲演”,确实使闻者顿首,听者动容,从德育的角度来说学生受到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从智育的方面来说,这节课的教学则是失败的。因为这位同行把德育和智育割裂开了,使这节语文课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课,更恰当地说是变成了“导游课”。这就使语文失去了它应有的功效 。这位同行所犯错误就是没有把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而是偏轻了语文教学而进行单纯的思想教育。 显而易见,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不仅关系到德育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智育的成败。所以,思想教育一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这是很有道理的。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与智育是辩证统一的 在语文教师队伍中,有人主张德育与智育应该分开,只进行智育;有人(文秘站:)担心德育和智育结合会降低语文质量;有人热衷于单纯的德育说教。 有人主张语文就是语文,思想教育是政治课的事,否则何必有政治与语文的区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文道统一”的原则,人们无法也不可能把作家的思想、观念、感情与他的创作截然分开。纯纯粹粹的文学是没有的,所以语文教学也不可能把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分开,况且教师还是有思维、有感情的呢! 不要耽心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会忽视或削弱语文学科的特点,会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那种丢开语文形式,不引导学生切实阅读课文,只做空泛议论,穿靴戴帽的所谓“思想教育”,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掌握篇章结构的谋划和领会思想内容是统一的。只有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才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反之,也只有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的运用理解更加深刻。 语文教学中的“德”与“智”的关系处理得当了,会收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思想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有正确的观点作为指导,这对迅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学生阅读范围扩大了;理解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又有利于提高思想觉悟,加深和扩大思想教育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各年级、各单元、各课文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运用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整体上、实质上体现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定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律诗《春夜喜雨》中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雨”不正是思想教育吗?这“风”不正是语文教学吗?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雨”也完全应该随着“风”,在那恰如其分的“时节”“发生”,“细无声”地滋润满含希望、理想的花蕾、绿叶及其细根,当我们“晓看红湿处”时,那自然是花重“神州地”。 教学教育论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各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的教育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矗 3.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 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心理素质的教育数学 “文秘站”版权所有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它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教育论文: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 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 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 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国在“ 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多种版本的中学美术课本。这些课本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但又在总体上 体现了大纲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 。这些新编教材的特点,是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 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 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 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 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误观点。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 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 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 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 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 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和美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但光靠这几门课是不够的,这个任务的完 成应该由各门课的教学来共同承担。而音乐、体育、美术,特别是美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并主 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的整体。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 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 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 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 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 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 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 合上节所叙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 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 ,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 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 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 ,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 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 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 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 和表现能力。 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人只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 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 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 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 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2.审美情趣的培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 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 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 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 爱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 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 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 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 多方位地展开。 3.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 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 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 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 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 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 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 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 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 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 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 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 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 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 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新编美术教材中, 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 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当然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 求。 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内容的审美教育,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似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 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教学教育论文:如何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 摘要: 本文指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紧跟时代,不断坚持创新,从教育观念、教育时空、师生角色和人格培养方面着手实施创新。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实行 创新教育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创新教育,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育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要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当今中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简单地谈谈一点看法。 一、历史教育观念要创新 提到“创新”一词,有人就会反问: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古老的历史知识也能创新?又该如何创新呢?近几年来,众多的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的时候把书本上的内容当“圣经”去死记硬背,一般对教材没有产生一些疑问。到了大学,从图书馆和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后才醒悟过来,清楚地明白历史原来是如此的繁杂。这时候他们的历史观念才有所转变,才想到以后到中学任教时的观念一定要转变,一定要创新,否则就跟不上新时代。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和结论,而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也会有新的变化,历史学科也照样如此,现在的很多观点和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的观点都不一致了。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破除旧的学习观念,树立新观念,同时自身教育观念也应创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精神的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让学生“通过历史这个浓缩着以往时代丰富智慧与思想的巨大宝藏,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遥远时代遥远地域里人类历史的无限恒久性与丰富性”。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教育时空要创新 教育时空创新主要是指教育由封闭教学转向开放,即时空由课内校内延伸到课外校外。传统的历史教学时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课堂内学校内,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课外学习,课内校内成了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唯一渠道。其实,除了在课内校内可以接受历史知识外,在其它地方也能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历史遗迹、遗址,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特别是历史遗迹都为学生课外提供了真实、形象、丰富的历史材料,使得学生在课外校外获得的历史知识更丰富,从而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将视野拓展到整个社会,整个社会才是学习历史的好课堂。要鼓励并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到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去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千万不要只让学生接受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有限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去获取知识、信息,也要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培养自我学习兴趣。 三、师生角色要创新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成了教学的主宰,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应该打破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明确自己的角色、任务和职责,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协助学生寻找、探索和利用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更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比尔·盖茨说:“新世纪衡量贫富的尺度将是教育。”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但是国际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却在不断下降,这是极不和谐的,其背后的实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的乏力和落后。因此,改革、振兴教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本,作为教师自然责无旁贷。当今的教育又是创新的教育,没有创新就只会守旧,从而导致落后。历史教师应不断创新,在知识和意识上要引领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培养学生时不要摆架子,应该让 学生大胆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共同学习。 四、人格培养要创新 人格是师德的集中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尤其重要。教师劳动的服务对象是常态下成长的人,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以活生生的学生为对象,并在他们之间彼此相关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成长。因此,教师应当是具有最大适宜性、开放性和应变性的创新型人。这样,教师人格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就是创新型人格。创新型人格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表现为对新事物的热烈追求探索的情感,为实现既定目标不懈的意志,以及为理想和信念忘我工作甚至献身的坚定不移的性格。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创新教育,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分析形势,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其责任感,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创新教育,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指出教材和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还应加强督促、检察工作,使学生的创新活动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创新人格。 总之,实行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大势所趋。虽然目前还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行创新教育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社会、学校和师生的全力合作,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把创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 教学教育论文:论道德教育教学中的演教学法 一、实施“道德小品表教学演法”的基本要求 (一)综合使用高校道德教育力量 众所周知,高校道德教育是由思想政治理论(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工部和党团组织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学生自主的“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实施也需要各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彼此协作来完成。其中思政课主讲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确定道德小品的选题范围,向学生提出原则性的指导和具体要求,并首先在思政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其他教育工作者起协作作用。因为思政课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程,覆盖着所有在校的大学生,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而系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和资源,且授课教师一般均接受过专业训练,对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有着系统而深刻的理解,因此在高校道德教育中,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课思政课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和其他教育人员难以比拟和取代的。但思政课课时有限,思政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有限,因而在学生道德小品的创作、排练、表演过程中不可能全程组织、指导,必须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党团组织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学生在道德小品表演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但这种指导不是强制性地或机械性地对学生进行操练。除了对于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应予以强行纠正外,其余的所谓“指导”就是协助学生、服务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己负责。一句话,要在活动中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和自主判断。因为“成功的责任教育意味着摒弃传统的强制性的道德灌输,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道德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负责的人”[2]。不在自由和自主条件下所形成的道德责任仍然是他律性的客观责任,正所谓“如果没有自主的判断,行为也就无道德可言”[5]86。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离开了“兴趣”,学生的道德小品表演就变成了教师硬性的强迫,学生在活动中的自由和自主就无从谈起,通过活动形成自律性的道德责任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因此,在实施“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1.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与他们的思政课期末成绩相挂钩思政课教学本来就包括实践教学,所以其成绩理应包括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成绩。学生的“道德小品表演”活动作为思政课主要的实践教学方式之一,应当在他们的该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如10%~15%的比例较为适中。2.设计一系列的公平公正的竞赛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较为强烈。利用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道德小品表演中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竞赛和奖励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这也是正确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具体做法,也属于道德教育范围。 (四)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道德教育环境是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必要条件”[6]。同时,校园的道德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道德塑造作用。因此,创建一个优良的校园道德教育环境,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校园道德教育环境就是包括物质文化环境以及精神文化环境在内的校园文化环境。其中物质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等物质形态,精神文化环境是包括诸如学校规章制度和领导体制在内的制度文化环境以及诸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内的观念文化环境。所以,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就是从上述各方面强化积极因素,消除净化因素。在实施“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把那些好的剧本、图片、视频和先进人物的介绍等,添加到校园物质文化形态中去,把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程序等加以制度化、纪律化,添加到校园制度文化中去,把道德小品中反映出的一些道德观念加以倡导,落实到师生的观念和行动中去,优化校园观念文化环境。由此创造一个领导和教师作风正派、管理严格、学习风气浓厚、人际关系融洽的工作环境;一个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环境,一个助人为乐、互谅互让、爱护环境的生活环境等。唯有如此,学生在道德小品表演中接受的道德教育才能生活化,道德观念才可能转化为道德行为,不会随着活动的结束而淡化甚至消失。 二、“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实施机制 “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实施机制就是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小品表演活动”过程中制度化的规范和程序,旨在保障学生的道德小品创作、排练、表演活动能够切实得到落实,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它包括领导机制、 师资力量协调配合机制、表演机制和评价机制。 (一)领导机制 要建立一个能够统领高校思政教育各方力量的领导体制,为学生的道德小品表演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第一,将高校学工部和团委等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部门纳入“思政课教学部门”管辖领导,因为高校思政课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第二,要让一个校领导(如书记或副书记等)统一分管所有思政教育部门,由他要求、推进思政课教学部门、校团委、学工部等相互沟通,共同制定实施“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各种规范,并组织开展活动。 (二)师资力量协调配合机制 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细则,明确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会和团委及各系部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学生道德小品表演活动中的职责、任务,使全校从事思政教育的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各负其责,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三)表演机制 这个机制涉及道德小品的创作、排练、表演、竞赛等几个环节的规定和程序。首先,思政课教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弄清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并与教材中道德教育的内容相结合,在与其他部门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充分研讨之后,确定道德小品的最佳选题范围。其次,思政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班级向学生提出道德小品创作的各项要求,并按照10~15人的规模,将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道德小品创作和表演小组,指导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道德小品创作。再次,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党团组织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和职责协助思政课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排练,以保持和提高学生排练的热情,及时解决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由思政课教师组织各小组在教学班上表演道德小品,同时对作为观众的学生提出“写评价意见”的任务,并根据评价结果选出优胜者,推荐到各系部参加比赛,各系部比赛的优胜者参加全校的比赛。 (四)评价机制 “没有教学评价的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可持续发展的”[7]68。这里的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评价,评价他们在活动中的工作量和和工作态度;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他们在道德小品表演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劳动量。只有这两个方面的评价严格了,才能提高师生开展这种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避免走过场现象出现。为此,思政教学部要与各相关部门共同研讨制定评价标准,建立并畅通各种信息搜集和反馈渠道,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对照评价标准,对参与活动的师生进行评价,对优秀者予以表彰。目前,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是我国很多高校在道德教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但效果有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总结经验,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教学教育论文:分析论语文教育专业建设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接 论文关键词:挑战 语文教改 对接 论文摘要:关于师范生尤其是高职高专师范生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的对接,应该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语文教育专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中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本文简单地探析了语文教育专业的建设跟中小学语文教学间的对接。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的 “点”:一个就是数不胜数的中小学生;另一个就是各个培养师范生的学校。在现阶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事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试教育”或者“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同样,我们的师范生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围绕对接基础,采取有效措施 1.分析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改内容,是展开“对接”的基础前提。 目前,部分大学师范类教育对中小学的教育课改持茫然态度,对教改过程不去关注。这是必须得重视得关注的现实问题,那么他们怎么可能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深入地去解剖,如何更透彻地知晓专业语文知识的建设,怎么可能培养出高品质的语文专业老师呢?因此,我们要努力切合语文教师行业对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紧紧抓住教师职业性的特点,及时了解中小学整体教学动态,剖析语文教改全过程,这样的话,才可以做好引领工作,我们的毕业生才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小学语文教改的发展。 2.把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理念作为出发点,寻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明确“核心”地位,换句话说,素质教育的培养、创新意识的锻炼在整个中小学语文里面占着核心地位。由此可知,我们应强化语文素质教育跟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要求语文专业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严格审视;研究整体语文的素质教育跟创新精神。进而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2.2完成“转型”任务,针对老师的教学来讲,完成从知识型、授课型的教学模式转为创造型教学的任务;针对学生的学习来讲,完成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为创造性学习的任务。普遍情况下,我国教育模式都是所谓的“应试教育”以及“知识教学”,而在新时代里,更需要培养一些可以高效创新的高素养人才,同时,我们在教育的关注力上要从原先的只注重知识教学转为注重素质教育,进而使知识导向变为创新能力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等方面实现语文教育专业建设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接。 二、从实际出发,提出有效措施 1.在实践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基础上,才能进行“对接”工作。一般情况下,语文教育专业的构建对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情况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要透彻解析语文教改工作,所以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中去。总之,只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长远。再加上,语文素质教学构建同样也是以实践为基础展开创新教育工作的。让语文专业教育和教学工作相互融合,展开“互动”活动,我们可以开设综合性实践训练课,强化见习、实习环节,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推进中小学语文专业教改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水准,另一方面,还可以更深入地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2.语文专业教育应严格遵循“新课标”理念,积极参与到中小学语文课程的素质教育训练跟创新工作中去。怎样才能将素质教育的整体思想贯彻于语文教学工作中呢?先要有行动做指引,然后再进行实验展开深入探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行业背景和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对语文教育专业进行比较全面的剖析。从而制定出一套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做好对接准备,构建素质理念 1.创新语文专业新工具,为“对接”做好关键的准备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小学语文教学都在不断展开改革策略,进而更高效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水准。但这些改革都是以“应试教育”或者“知识教育”为前提展开的。在现在新时代里,都强调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升,进而培养出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学生。 2.构建专业语文的素质教育理念,贯彻整体素质教育语文课程方针 2.1培养语文专业学生的教育素养。其主要目标就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而且是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接班人,做一位情感智商都很高的文化人,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跟实践力,从而做一位创新能力跟实践能力都超强的老师。 2.2锻炼出数不胜数的语文专业高师。有好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好的学生。“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大家都懂。作为高师,其语文专业素养应比较杰出,我们的语文专业教育必须培养出有一定水准的语文教师,同样在教改进程中也可以作出一些优异的成就。 2.3提升语文专业学生整体的创新意识。这不仅仅只包括了所谓的心理层面创新,还包括了对事物的认知层面创新以及最重要的实践层面创新。最主要的,老师应该从质量、从主体、从学生这三点出发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而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语文方面的创新,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找好对接点,展开实验教学活动 1.做好基础的语文知识教学,作为“对接”目的的着重点。 语文专业课程教学要及时改变目前不适应社会、不适应经济需求的发展状况。最先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及时转变整体语文的教育观念并深化教学的改革事业。现阶段,语文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未重视培养全面的教育素养以及整体创新能力提升,这跟现在的中小学文化教学事业是不相同步的,整个专业教育应该要掌握住对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这一系列核心的培养发展,从而在“如何对接“的这一工作上练好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功力。 2.语文专业教育应积极解决跟中小学语文知识课程的对接工作,展开一系列高效的教改实验活动。 2.1构建“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深入调研语文教师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 施。要让学生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在创新的条件下实现素质教育跟创新意识间的对接目的。 2.2调动资源,提供环境和条件,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贯穿教学始终。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与教师职业能力要求的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实行模块化,每一模块都能相应实现一定的职业行动能力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整合上突出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五、结语 有上述内容可知,想要做好语文专业教育跟中小学文化教学间的对接工作,就应该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需要适时进行创新教学,才能真正贯彻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 教学教育论文: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巩固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是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此环境中接受的各种信息,对于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可看出,当代青少年学生,获得社会生活信息的渠道,无论城乡都以广播电视为首,其次为报纸刊物,但在此后的具体选项上城市与农村差别较大。农村学生的选择为“政治课”(时隔两年的两次调研,学生对“政治课”地位认同是一致的),而城市学生的选择则为“家庭”,这反映了目前在城乡差别仍存在的情况下,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所受到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也从一个方面有力地说明政治课教学对于青少年学生正确了解并认识社会,有极重要的意义。这块阵地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目前在农村尤其如此。对“其他课外活动”这一选项,城市学生将其排在第7位。而农村学生则将其排在“政治课”之后的第4位。考虑到我国目前仍有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我国农村目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明显现象是“团队活动”选项,93年调研中在农村被排在第六位,在城市则被排在第八位(最后)位;而到95年城乡均把它排在第八位。这表明,目前学校中的团队活动已经被削弱,亟待加强。在调研中,许多学校干部反映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而积极活跃的团队活动多年来一直是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规范的学校教育中,课程设置问题无疑是教育教学的基本问题。调研中就思想政治课设置问题对于学生所做的调查,反映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要求。在征求学生对初一年级政治课的意见时,农村学生绝大部分(占91.3%)认为有必要学习,只有5.7%的学生认为要精简。这与他们中许多人仍把政治课做为获取社会生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密切相关。而城市的学生中,认为有必要学习的占58.1%,有37.7%的人认为应精简,只有6.9%的学生认为不必再学。 在征求对初二社会发展简史内容的意见时,两次调研城乡学生意见大体一致,88%的同学认为需要学习;有10%的城市学生认为可以不学;农村则有2.8%的学生认为可以不学。在教学内容的要求上,也大体如此,农村有2.8%的学生认为可以不讲古代的事,多讲现代的事;城市持这一意见的学生比例9.3%。从学生们的反映看,他们还是希望学习简史课程,但应注意解决好与历史课的区分。 对初三年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课程,大部分学生都要求开设,但城乡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别较大。农村有93.9%的学生要求开设此门课程;城市有相同要求的则为68.2%,另有10%的学生认为可不必专门开设此门课。在问卷中反映该门课程“知识过深,难于理解”的占14%。 在调研过程中,许多处于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和教研同志都对思想政治课的命运乃至青少年道德品质的滑坡问题深表忧虑,他们尖锐地指出:目前思想政治面临的是严峻的生存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是一句空话。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迫地希望了解当代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而学生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又从来都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目前学生和学校教育受社会上“下海经商”形势的影响很大,德育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有被逐步淡化的倾向。我们必须看到并承认,市场经济大潮在冲击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可信度产生着负面影响,使得教学实效有所下降,导致少数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产生怀疑甚至抵触情绪。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弃这块阵地。 二、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证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和科学性。 1936年,在中央关于改革思想政治课的精神指导下,广大师生和教研人员共同付出了许多努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好不容易才取得了一定成果,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真正有了突破性的提高。但92年突然另起炉灶,全面使用新编教材,而新教材与原来的改革实验教材比较,又不很成熟,差距较大。这种对新编教材不经实验就全面推开的做法,搞得下面的师生无所适从,措手不及。 这个冲击波对于广大政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为提高教学实效所做努力的影响也是负面的。调研中,师生和教研人员一致反映:思想政治课改革历时多年,这期间教师年年备新课,年年是“老兵新传”。一些多年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及教研人员特别指出,教材不是形势报告,不能跟风赶形势,这样做既不严肃,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威信,也不利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教材紧跟形势走,一旦形势发展变化,又要不断增删改动,显得十分被动。这一点已经被实践的发展所证明。 调研中通过调查问卷和召开不同层次、不同形势的座谈会,征求了师生对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改革要求。城市学生中有57.4%、农村学生中有28.6%的人认为“课程设置是好的,但教材内容引不起兴趣”。结合教师及教研人员在历时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反映教材不成熟的问题。说明这一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并尽快研究解决。否则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无从做起。 为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调研中专门针对已经学完初中全部课程的学生设计了知识问卷。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测试。以检验知识的获得和巩固情况。测试数据表明:现行设置的四门课程中,道德部分得分率最高;其次为法制部分;简史93年为16.57分,95年上升为18.94;而社建由93年17.11分降为95年的15.64,考虑到不同课程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具可比性,因此不能仅从各门课程得分的高低排序断定其教学效果,但各门课程持续调查的排序情况,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整体上看,城市的平均分为81.3,农村为67.1,相差14.2分,两次调查变化较大的是简史与社建的 排列次序与平均分数的差距:93年测试,社建为17.11分,排第三位,简史为16.57,排第四位;两者平均分相差仅为0.54分,到95年简史为18.94分,排在第三位,而社建为15.64分,排在最后,且平均分相差达3.3分。值得注意的是, 93年在武汉市某学校参加测试的总共3个班级中,其中高一 年级有两个班级,高一(1)班47人为通过中考升入高中的常规班级,而高一(2)册则为由初中直接升入高中的实验班,从测试数据看,两个班级的平均得分都在8O分以上。平均分仅相差3.05分;最高分之间相差2.5分;最低分之间相差5分,均不到一个分数段,差距并不明显,这说明93年以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调研中,学生们对课程改革热情很高,对道德法制、简史、社建等课程提出改革要求的学生,分别为总人数的36%、11.5%、13.9%(因三项可同时选择,因此总体大于1)。对各门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如下: 1、对道德及法制常识课程改革的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要更多些,要能回答实际社会生活中的问题;(2)加强传统美德教育;(3)内容更简化一些,多介绍一些新制订的法令;(4)单独开设法制课程,请专门人员来讲,应多选择一些案例;(5)讲课内容更生动一些,在数学方法上,多开一些讨论课。 耐人寻味的是,城市学生中有30%以上提出在教材中增加一些关于传统道德的介绍的要求;而农村学生则有25%以上提出要增加肃清封建影响的相应内容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改革进程中,不同社会环境对学生思想的不同影响。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一些弊端特别是道德的滑坡现象,如竞争中的虚假、人际关系的淡漠等,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道德的某些积极方面,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而农村经济文化的不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则迫切要求打破束缚其进步的某些落后的传统道德观念。这也从一个侧面使人看到,在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化作用,有着其独特的双重意义。强化、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对于培养中华民族跨世纪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接班人,其深远的社会意义必定远远大于其知识意义。要增强实效,就应该在教材内容的改革上有的放矢,注重针对性,加强科学性。 2、对社会发展简史课程改革的要求:(1)应以现代社会的知识为主,着重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说服力的讲资本主义情况,特别是认真介绍总结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原因;(2)应着重讲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周期性;(3)注重联系实际,并改变一些传统提法,更客观一些;(4)应重点突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部分,对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相关知识简单了解即可;(5)内容太多,应简化一些并更灵活一些。 3、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课程改革的要求:(1)内容太多,简化一些,也要更生动一些;(2)应多介绍一些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使人更容易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应多分析我国目前的不足,以提高危机感;(4)开展社会实践等调查活动,对一些理论上的问题应具体分析;(5)农村学生有人提出要求加强精神文明的有关内容。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中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结构要求的调查,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以下的排序按统计人数多少)(1)市场经济知识;(2)宪法及法律知识;(3)道德知识;(4)国情知识及国内外形势;(5)社会发展规律。 调查中反映的学生要求了解国内外形势的要求,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节 奏加快,学生更加关心时事,希望尽快获得更多的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有关。也有学生明确提出要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常识理论。 在93年调研中,有关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求按顺序被排在第四位,而时隔两年之后,这一要求被排在了第一位。这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日益深入人心,学生对于市场经济知识的了解更为突出和迫切;也说明目前思想政治课改革落后于形势发展,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中还反映出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希望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一方面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目前全社会强调普法教育有关。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学生中法律意识增强,要求学习了解法律知识,都是好现象。 与前一问题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征求学生从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最希望得到的信息,两个问题有联系,但并不等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可看出,学生们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依次分为:(1)国内外大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发展;(3)现代社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4)法律知识;(5)改革开放成果;(6)就业或升学指导;(7)重大的社会事件。 在“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应如何进行教改”这一问题上,城乡学生的意见比较一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要生动一些,教学形式和手段要多样化。课堂教学不要只讲条条,也不要让学生死背,可多开设一些讨论课,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 (2)联系实际,多开展一些如社会调查之类的实践活动,进行立体化教学,使社会、课本、学生成为一体。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看到并检验学习成果。 (3)教材编写生动一些,多联系实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内容不要太深。 (4)减少闭卷考试分量,利用问卷调查及小论文等形式来考察。个别学生提出应减少笔试,进行面试。 此外,农村学生提出要求增加类似《语文报》那样的辅助学习报刊,以帮助学习。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很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相当迅速。这个形势在学校教育上的反映就是,95年调研中,要求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生人数比93年调研时更多,问题提出的也更具体,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部分,如何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们的迫切愿望,调整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说,在初一部分,可否考虑增加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内容;在初二部分,应加强现代社会发展知识的介绍,包括现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的介绍和简要分析;初三部分,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介绍基础上,增加新材料。在整个初中部分的教材以及教学中,要更进一步强调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必须坚持有效的考核手段 1993年开始,各省高考理科逐步扩大了取消思想政治课考试的范围。这对思想政治课的冲击尤其强烈。取消理科思想政治课高考的做法,其初衷也许是好的,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其造成的后果却 不如人意。一方面在目前整个教育体制没有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前,高考事实上仍是教育的指挥棒,哪一科不考,哪一科教学就受到冲击和削弱,这点也在教学实践中被地理、生物学科的教学所证实。如果说这两科不考还仅仅是知识缺陷的问题,那么不考政治课的后果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理科高考取消政治实际上是等于取消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许多学校已经形成学生不愿学政治课的局面。这不是政治课不受学生欢迎,也不是学生不想学习或不愿学习。而是因为一般高考考生中都是理科考生多于文科考生。(如武汉市文理科考生的比例一般为三七开或二八开),所以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必然是千百万学生不学政治课。该市某中学高一年级93级上学期思想政治课的期中测试,平均成绩还是85.36分,但在下学期,高考理科不考政治课的信息一公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即受到冲击,下学期两次期中测试的结果,平均分数一次为52.62分,另一次为56.57分,均为不及格。95年的调研表明,这一现象目前仍存在,后果堪忧。 即使将来实现了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思想政治课的考试仍不能取消。因为对于任何规范的课堂教学来说,考试都是检验学习成绩、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学教育论文:刍议心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 (二)先进的教学观念 首先是主体性的学生观。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主体发展机制,促进其成长。 其次是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现代教学着眼人的终身发展,即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一定的教育技能 实施课堂心理教育,教师还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大致有:了解学生的技能──通过观察、作业分析、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内心世界等;教学设计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对偶发事件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积极反应,有灵活处置的能力。 二、掌握渗透的操作要领 我们认为,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必须构筑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基础上。语文课堂教学渗0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领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整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授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教学第十册《丰碑》一课时,除了应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教师还应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感受军需处长不朽的人格魅力,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二)创设参与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守株待兔》时,为了让学生明晓“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课末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劝农夫重新拿起锄头”的情境,学生在想象、表演中受到了教育。 (三)进行行为实践 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比如,结合教学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就可以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诵读烈士诗文,讲述烈士故事,还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为中华腾飞读书的志向。 三、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历来崇尚“文道统一”,心理教育其实仍可归之于“道”之列,这也就为它在语文课中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我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要内容。 (一)锻炼坚定的意志意志 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例如,讲述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读书的《一定要争气》一课,描写牛顿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做风车的故事》一文,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二)培养活跃的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小马过河》中的辩证思维,《田忌赛马》中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陶冶积极的情感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母子情,《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四)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有位教师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他先指导学生找出公鸡的情绪变化:得意伤心惭愧,继而讨论公鸡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实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周益民 江苏省海门市进修学校 陈忠) 教学教育论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刘志妮在教育的全面改革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这一目标也是初中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其中就包含了德育目标。有关教育界人士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很多人认为德育是政治教师或班主任的事,与英语无关。其实不然,我觉得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每一学科。怎样在英语课堂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刘志妮 在教育的全面改革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这一目标也是初中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其中就包含了德育目标。有关教育界人士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很多人认为德育是政治教师或班主任的事,与英语无关。其实不然,我觉得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每一学科。 怎样在英语课堂上实施德育教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讨、尝试,现对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体会归纳如下: 一、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德育素材 初中英语教科书里就有许多德育方面的教学材料。比如: 第一课——“Friends”,主要描写朋友之间的品德,隐形的德育因素就是我们应该和一个怎样的人交朋友,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情境环境时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一个问题:“What is atrue friend like?”同学们自己讨论,最后得出结论:“A friend in need is afriend in deed.”经过这样的讨论和学习,学生就不会盲目的去交朋友,建立自己正确的择友观。 二、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关系,也是一种心理和道德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轻松渗透德育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师德观念,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和忠告,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体验,受到一种精神教育。与此同时,教师应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学生、热爱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建立了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和你相处,也就喜欢你所教的课程,教师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与此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赖感,容易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积极的感召效应。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对学生起到一个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把教师当做学习的榜样,把教师的人格形象作为完善自己心理结构的参照对象和向导。当学生被教师所流露和展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时,自己就产生一种认同感,并时时处处模仿,逐渐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比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更能带动学生。因此提高教师自己的素质,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尤为重要。 四、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搜集有关真理、经验、知识、思想、价值、情感、态度等的资料,引导、支持学生,学生通过思考、理解,使其精神受到启迪和引导。教师在备课时多选正面的有关德育的例句,会有利于德育的渗透。比如:“W emust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constructing our country now.现在我们必须承担建设祖国的责任。”“Honesty is an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character ofa man.诚实是一个人性格中的重要品格。”经常让学生学习阅读这样内容的句子,可以让他们从中汲取这方面的知识。学生追求知识的可塑性强,对于该阅读什么书籍不很明白的学生,他们需要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和推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当前存在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在课堂用上涉及相关内容的阅读材料,及时的给予学生正确指引和点拨。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读书心得报告或书刊评议会,这样可以把一个人的心得变成众人的财富,培养学生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评价水平,并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思想人格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拥有进取心、责任心、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因此,德育的渗透与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作者单位:719200陕西省佳县第一中学) 教学教育论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笔者认为,在思品课教学中也应该进行审美教育,它可以陶冶青少年的思想情感,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在思品课教材中领略自然美。 思品课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很多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各有其美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我爱祖国》一课,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很多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画:有雄伟的万里长城,位于我国境内的世界最高峰----珠海朗玛峰、滚滚东去的长江、黄河,秀峰屹立的长江三峡……看到这么多生动的画面,学生为祖国山河美丽、神州风光无限好而感到自豪,这时教师相机提问:我们的祖国美吗?美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我们要爱自己祖国。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让学生在“明理”中感受到社会美。 思品课教材不少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社会生活的画卷。 孕育了一定的生活哲理,使我们感受、领略到了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主要有:①人情美。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亲情,如《我上学了》、《老师您好》、《我爱爸爸妈妈》等课;②劳动美。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课;③行为规范美。如《按时上学》、《学习礼貌用语》、《对人要用礼貌》、《保护环境卫生》等课文。 教学这类课文要求教师在讲清道理时,又要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社会生活是美好的。如在教《我爱帮助同学》一课,我着重让学生分析“我”和同学们之间的三次“笑”,第一、二次笑是“我”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后,同学向“我”笑笑,我也向同学笑笑,这两种笑各是什么含义呢?同学向“我”笑笑,表示对我的感谢,也反映了困难被解决后的愉快心情,我向同学笑,表示不用感谢,在课堂上、“笑”传递了“我”和同学之间的友谊;第三次“笑”是全班同学向“我”笑,我也向大家“笑”,这种笑又是什么含义呢?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大家的笑,反映了集体对“我”的表扬,“我”的笑表明这是“我”应该做的,大家在笑声中传达了集体中间学之间的情谊;最后,提问:从这里可看出一个集体中间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好呢?学生通过讨论懂得了集体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也是社会美的一种体现。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世界上任何事物并一定都是美的,只有加以鉴别才能分出美和丑。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对美的事物的鉴别与评价,它不仅表现在对自然美的鉴赏上,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地鉴别与评价社会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 如在学习《保护环境卫生》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两组幻灯,一组是在大街上有人倒垃圾、吸烟、吐痰等现象;一组是是清晨环卫工人正在路灯下做清洁;然后教师提问:看了幻灯你觉得哪种行为是美的?为什么说他美呢?有的同学说,在大街上倒垃圾、抽烟、吐痰破坏了公共卫生,影响他人健康,又不文明;环卫工人干的活虽然脏些,但却美化了环境,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因此这种行为美;再如学习《保护文物》一课时有同学问:有些文物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还要保护呢?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有些文物从外表看并不美,但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这就是文物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美,我们应该培养一定的鉴赏文物的能力。 四、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塑造美好的心灵。 人最好的东西是心灵美。思品课教学不但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行为训练,更重要的是把所学到的道德知识内化到学生心灵中去,留下一个“烙颖,以指导自已的行为。如在学习了《尊敬老人》一课,教师召开了“做一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的主题班会,着重让学生谈谈:爷爷、奶奶每天为我们干了些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尊敬他们呢?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得到了深化,为塑造美好的心灵,达到知行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矗(湖北张德喜)""引导孩子欣赏自然美""引导孩子欣赏自然美许多事实证明,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不一定就能发现、感受和欣赏自然美,如何给孩子一把发现自然美的钥匙呢? 1.从观察、领略自然物外部特征的美入手,努力攫取自然美的信息。 自然界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极为丰富,同时,它们又是变化多奇、生气贯注的。“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整个自然风景都在不停地运动者,而风景中富有动态的形象是最有吸引力的。寥廓自然,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其形态、其色彩,无不处于无穷变幻之中,孩子如能在家长的指点下发现这些令人神往的变幻,无疑会激起奇思通想,浓化自己热爱大自然的优美情趣。 2.拨动孩子感受自然美的心弦,逐步达到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 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但它作为人的审美对象时,人们总是怀着一定的情感态度来欣赏它。审美经验告诉我们,赏景中情景交融的出现,每每有一定的条件。首先,在观景时,要缓步慢游,凝神静观。第二,要掌握“远望近看”的欣赏方法,既注意从远处欣赏风景的整体美,又不忽视细微之处的精华,这样才有可能有感于心而发为情。第三,要不断变化欣赏视角。第四,要注意时间、氛围的变化对欣赏过程的影响,自然景色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中会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第五,我们还要启发和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这样说.许多自然物之所以美,正是由于人仍以自然物的形象特征为依据,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结果。 3.给孩子以知识的陶冶,努力提高审美感受力。 首先,要鼓励和指导孩子尽量多读一些描写和赞美大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孩子阅读并熟记这些作品,就会大大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力,使他们的美感得到升华,其次,为了帮助孩子欣赏自然美,实现自然美的美育功能,我们还不能忽视地理、历史知识的作用。 教学教育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 19世纪末至今,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发明,使教育走上了多元化、现代化的道路,学生有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信息的获取方式,被称为第4次教育革命。人们习惯上把第4次教育革命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称为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讲到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国家教育部于20__年9月颁布了《美术课程标准》,进行美术教育改革。新的美术课程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成为美术教学的必由之路。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必然选择。 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大量的高水平的美术作品,熟悉一些文秘站版权所有美术作品表现形式,是丰富学生形象积累的重要途径。当大量的形象积累与典范的美术作品相互碰撞、磨擦、印证时,才能形成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的积累逐渐产生审美倾向,从而使审美素养逐渐形成并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定量的审美对象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刺激,形成大脑中美的形象贮存,仅凭教材提供的图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表现为:教材中的图片相对集中,具有代表性,但是数量较少,容易使学生的审美体验拘泥于少量的审美形象之中,难以拓展审美眼界;教材中的图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由于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它不能广泛地适用于所有地区和学校的学生情况,相当一些图片不能与当地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需要必要的补充和替代。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隔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下载、图片编辑、投影放大等形式,可以把丰富的网络图片信息转化为教学资源,既能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又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需要联系起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也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二、现代教育技术从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那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项合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他还做了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30。因此,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美术课教学,不仅非常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视觉的限制,使一些在教学中学生无法观察到的现象直观、形象、生动地显示出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图文声像并茂,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美术教学方法越来越依赖现代教育技术。 美术教学方法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它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各类型美术课业的教学任务而特别组合在一起的教和学的活动的成套化、系列化、结构化的总称。新的美术课程打破了单一的知识结构框架,必须配适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实验区广大教师几年的摸索,基本形成一种“在活动中学”的教学模式,其过程通常包括: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探究合作、评价交流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现代教育技术凭借本身强大的信息搜集和处理功能,逐渐形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了直观、形象的视听感受。 情境创设如果不能对学生的视听感官形成刺激,引导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就很难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以谈话、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犹如画饼充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还需要必要的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演示容易引起学生的猎奇心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连续的画面、声音、文秘站版权所有文字等对视听感官的刺激,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直观的认识中介,拓宽了视野空间,再现了复杂情节,变抽象为具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有限的课堂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演示提供了直观的操作平台。 美术教学中的技法仅用语言讲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获得体验,在一目了然的情境中接受新知识、新技法。教师的现场演示具有示范性、鼓舞性和直观性、真实性,但在演示时,总有一部分学生被教师身体遮挡住视线而看不见,或者演示制作小作品时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中应用实物反射幻灯机进行演示,既保持了真实性,又能使全体学生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再次,虚拟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参观教学。 只有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进行观察和研究实际事物,才能加深形象感受与记忆、验证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知识、新启发。比如参观美术展览、观察街景、观察动物、植物、观察社会生活的变化等,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个过程在40分钟的课堂内是无法实现的。虚拟的教学环境容纳了美术馆、街景、动物园、自然景物、社会生活等现实客体,通过摄录、编辑、制作,从广阔的空间中萃取典型的、贴近生活的素材,呈现给学生,实现了情境再现,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导向性,使学生对美的认识更具体,感受更确切,对美的探究目标更明确,更容易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激情高涨的学习情境。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交互方式进行学习。能更充 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充实美术教学之中,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教育技术是美术教学的必由之路。 教学教育论文: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随笔 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国际社会风起云涌,暗流激荡。我国周边国家不断挑起事端,南沙群岛和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为它们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位置,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这些让一直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受到了极大地伤害。对于我们的后代,我们要求他们爱好和平,但是要求他们更爱我们的国家。也许他们对这些概念有些模糊,但是不要因为模糊就不去说,不去讲。爱国行为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爱国知识和爱国情感的支配下,所采取的有益于祖国的各种行动。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我们对少年儿童教育的中心。 在当前社会经济大潮的指引下,各类信息的轰炸下,我们小学生的爱国教育受到了极大地影响。对于我们教科书上,我们只列举除了典型的历史代表人物,如:林则徐、郑成功、岳飞等。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何其多。但是当你问及 “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时,一半以上学生可能集中于娱乐、体育明星。而填写如牛顿、爱因斯坦、诸葛亮、等科学家、政治家的或许只是少数。所以说我们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大力度的开展,为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 我们的做法是要这对他们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针对他们爱动的特点,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日常行为及课外系列活动之中。让学生遵守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本身是国家对小学生品德行为提出的规范的具体要求,是要小学生从小做一个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的小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导小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许多内容,是直接而具体的爱国行为的要求,如对于升旗仪式上的行为要求,进行行为技能的联系和实践,从而成为学生的自觉和良好的行动。 我们也可以针对各科教材的特点,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编入新教育的儿童课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小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同时也是最具体、最实际的爱国行为。我们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的爱国行为时,首先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引导他们学习和实践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精神和爱国行动,树立起“为建设和保卫祖国而学习”的爱国志向,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比较”之中。儿童们善于与别人“比较”。他们经常与别人比比谁学习好,谁的铅笔盒好等。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几个专题活动,如“和长辈比童年”,“我家又有新变化”使学生了解过去的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我们可以通过活动课程进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有动力了。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必须引起教师,少先队的高度重视,并根据新时期的新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如弘扬传统美德、帮困助难、在敬老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计算机专业论文:现今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摘 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课程的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 0 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的建设重任,论文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也形成很大差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校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强制的考级考措施,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1.1 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 目前一部分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位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而不得不忽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毕业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毕业论文完成一份应聘求职书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毕业了还得花很大力气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 1.2 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大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需要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或者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顺利完成作为唯一的上机实践任务。因此,一旦题目变换一下就不会做了,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 1.3 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由于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1.4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医学论文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看似简单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当前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组织机构以各种交流会、研讨会的形式探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 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首先,要改变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 的思想观念,缓解等级考试通过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设置,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建立起适应当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 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课程是由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它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要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是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走向出发,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硕士论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第三,在教材体系上要改变现在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较长的状况,多引用一些能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并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2.2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到二、三年级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比如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到了高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兴趣选修几门计算机课程。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并且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能使计算机学习不断线。 2.3 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就较好的学生,职称论文如何让其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比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数学建模等,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2.4 网络教学,建立现代化教学平台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应用性课程,一个概念的表达、一个指令的完成都是用一系列操作来实现的。目前学生入校时计算机知识起点差别悬殊,教学内容难统一,看书自学方式效率较低,静态图文很难连贯理解,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是不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大力推广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一种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的动态教科书,以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想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 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到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英语论文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可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该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面对面进行讲授,另一部分课时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系局域网、校园网、Internet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把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关知识的问答、实验素材、模拟试题等放在网上,供学生使用。留学生论文让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课后可以复习。此外网站中还应提供网上答疑平台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测评平台,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工作总结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论文: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化效果探索 必须要明晰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同普通英语教学的区别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不但教师自身要弄明白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同普通英语教学的区别,而且还必须要让学生也知道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同普通英语教学的区别。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同学习普通的英语在学习目的和学习的重点是完全不同的。其中对于普通英语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便于以后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实现无障碍交流,学习的重点也是定位在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但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最新技术和最新发展动态的快速理解能力,侧重点是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及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科学正确地选择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高低还会直接受到所选用的教材的影响,可以说一本好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对可以对学习计算机英语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为此,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要科学正确选择教材。首先,所选用的教材要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体系和结构有全面的体现,要包含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且最好是能紧密联系计算机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其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要尽可能地涵盖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各个方面,这样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面及专业的计算机英语词汇量。再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中的英语要做到用语地道规范,并且难度也要尽力符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实际,这样才可以更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最后,一般来说比较科学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最少要包含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软件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应用五个大的模块。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网络多媒体技术及其他教学资源 首先,网络的发达给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而且还可以获取到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最新英文文献资料,这样就不但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专业最新发展动态,而且还可以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其次,如果能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适当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的教学之不足,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觉得很多枯燥的知识变得更生动有趣,从而也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还必须要充分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一切教学资源,比如英文的计算机幽默故事或者短文,英文的计算机相关的漫画以及英文的计算机相关的新闻媒介等,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活跃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课堂,实现寓教于乐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积极采用先进高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只是单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讲义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当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积极采用更为高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通过“分层教学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还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通过“提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提升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可以采用“专题式教学法”,通过“专题式教学法”可以就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中遇到的特殊性的难点或者重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更为深层的角度来学习到专业知识。 计算机专业论文:计算机专业设计类课程中知识搜索引擎的应用 关键词:知识搜索引擎;计算机专业;设计课程;应用 摘要:论文介绍了知识搜索引擎的产生背景、实现原理、定义、特征和分类,阐述了计算机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现状及改革思路,最后把知识搜索引擎应用在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人们借助网络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而搜索引擎是应用较多的一种。在教学应用当中,也离不开搜索,本文讲述知识搜索引擎在计算机专业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 二、知识搜索引擎 1. 知识搜索引擎简介 对于传统搜索引擎来说,它面临着搜索结果过于宽泛、用户的查找效率低、大量信息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网络终等弊端问题。另外,有的搜索引擎采用限制搜索框数字的形式,或者缩短搜索框来改变用户习惯,但效果并不明显。 知识搜索引擎就是在这样的需求和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专门针对知识需求而设计的搜索引擎,是在搜索引擎发展进入智能化阶段的过程,并且建立在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上的知识整合传播。知识搜索引擎不仅可以利用先进的自然语言智能查询技术通过对输入的简单疑问词句的分析直接搜索得出答案,而且在没有满意搜索结果的情况下,用户还可以创建问题,等待他人回答并对答案进行评价。它建立了完善的互动机制,例如评价,交流,修改等[1]。 知识搜索引擎为广大网络用户创建了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知识搜索引擎获取知识的这一过程,使得大量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且实现了知识的挖掘、传播、利用、共享和评价[2]。它包括创造、评价、利用、共享、积累五个要素[3],充分体现了Web2.0特征。 2. 知识搜索引擎特征 正是因为知识搜索引擎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才能为广大网民所青睐,它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互动性。用户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悬赏公告以刺激和发动其他用户为其解答该问题。用户提交问题之后,其他用户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或是网上的资源来解答问题。提问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提交的答案进行评价处理。如果提问者对问题的答案满意,则把悬赏分给回答者。如果提问者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可以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或是提高悬赏额度,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这一问题,直到提问者获得较满意的答案为止。总之只要把问题提出来,就会有答案。 第二、网络化。不同的知识点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广大用户共同建立的知识信息库,这知识库明显是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集成化,是知识内容的提纯和浓缩,这些信息库都是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汇集而成。 第三、智能化。知识搜索引擎中以海量的知识库信息为基础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对于用户回答过程所积累的大量知识自动详细地分类组织关联,编辑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调动网民参与提问与回答的积极性,汇集了千万网民的智慧,让用户彼此分享知识及经验。[4] 第四、人性化。知识搜索引擎区别与其他商业搜索引擎,不同于 Google 的算法排名和百度的竞价排名的商业运作模式。它的搜索结果可以完全依照用户的行为和心愿进行排序,无论是从相关度、发问时间、悬赏额度还是从阅览数、投票数、正面评价等方面,都是忠于人的自然需求。[3] 第五、激励制。解答问题不仅可以获得点数回馈、功能加值,而且能带来很多无形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有关激励机制下,既可以帮助别人分享个人的经验,也可以分享别人的知识,这也是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回答的主要原因。 3. 知识搜索引擎分类 知识搜索服务从韩国起步,经中文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一应用模式扩展到了全球,并且有了英文的服务版本。它在国内的发展一日千里,目前包括百度、新浪、雅虎、 腾讯等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都提供了知识搜索服务。 各种知识搜索引擎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在类目设置方面,有些设置二级类目,如百度知道,在搜索方式方面,有些设置了基本搜索、高级搜索、二次搜索、类目浏览搜索,如雅虎知识堂。在此,本文根据知识搜索引擎的呈现方式的不同,把知识搜索引擎分为知识呈现型和互动问答型[5],知识呈现型的有中国知网、百度百科、百度文库,互动问答型的有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知识人、搜搜问问、雅虎知识堂、奇虎经验搜索、Yahoo!奇摩知识+(繁体)。 三、知识搜索引擎的应用 在此,以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VC++)为例,说明知识搜索引擎在设计类课程中的重大应用。在计算机专业设计类课程改革环节中,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实施的步骤采用:成立项目组— 选题— 设计— 答辩,其中选题和设计这两步非常关键,在此就这两步的实施方法作介绍。 1、如何进行选题呢?除了教师提供一些项目外,可以充分利用知识搜索引擎进行大量地搜索,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能够了解到VC++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做法是: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主要的知识搜索引擎及各自的特点、使用方法,在实验室利用电子教室进行演示各个引擎的使用及使用技巧,如在百度文库搜索引擎[6]中,搜索“C++课程设计题目”,点击“DOC”类型,获得如图1所示的结果。本阶段提供时间是2周时间让学生自由选题,学生选题多种多样,选题的方向有管理系统(结合数据库)方面、图像方面、数值计算方面等。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生表示有很大收获,因为通过各种知识搜索引擎海量地搜索题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能够开拓视野,能够了解到VC++所能完成的任务,了解到一个大问题要分解成各个小问题来解决,而且需要全面分析所需要用到数据结构等。 图1“百度文库”搜索 2、如何设计完成题目呢?教师固然会在上课时讲解一些相关知道,如VC++中的基本类库MFC的层次结构等,但毕竟时间有限,一周2节课时间远远不够,所以在课外要花更多时间去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借助知识搜索引擎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3、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作用。网络教学平台是为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可以进行网上教学、在线学习等,教师可提供有关课程信息,学生可进行在线做作业、测试、讲座等。对于利用VC++中的MFC进行系统的设计课而言,在教学平台中,使用最多的是提供交流、讨论、发通知。学生也可以利用各种知识搜索引擎,把搜索结果以通知、讨论的形式链接到教学平台,作为本课程的知识积累,起到引导激发学生的作用。教学平台中的“知识搜索”积累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平台中的知识搜索” 四、结束语 无论是教师备课时所用的专业知识的搜索,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用的互动解答问题的知识搜索,使用的效果是学习形式更加灵活,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交流、总结,使课程的“教”与“学”更加生动、灵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创新,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专业论文:计算机专业体系建设分析 计算机不同于其他的专业,有其独特所在。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进行改革的时候,一方面应该建立相应的实验项目以及对应的实验教学案例数据库,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是应该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特点开发对应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能够在对教学内容有直观感受到基础上进行学习。在计算机专业的过程中,当实验内容涉及到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的时候,就应该从不同专业课程专业角度对学生的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实验失败也可获得较好的实验成绩情况的存在,只要该学生的实验过程确有其可取之处。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计算机实验室所拥有的设备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对教学实验室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最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下,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获得最大的能力提高。 为了能够更加详细的讲解计算机改革的基本思路,就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的编译原理所获得实验教学改革以及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案例中高职院校以往的编译原理实验项目的设计更加倾向于验证类型的基础性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分量,但是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与实验教学改革更加的协调,从而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编译原理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个人的综合水平。 1内容改革与实验改革同等重要 在计算机专业中,专业理论的改革创新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是同等重要的,实验的改革离不开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理论知识的更新离不开改革对其的支持,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以往的编译原理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只是需要记住,并不能够对其今后的实际操作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新,将其转变成计算机的语言知识以及对其相应的处理操作,根据新的编译课程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新的编译原理理论知识在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进行运用,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编译原理课程的兴趣都被重新激发了出来,学生在得到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基础性的实验和综合性的实验 编译原理的专业实验教学项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能够直接对编译技术进行运用的基础性实验部分,另一部分是能够将编译相关知识理论与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理论技术联合起来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基础性的实验项目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基础性知识和操作的印象,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相关的实验工具。而经过合理的分解和综合之后,编译原理中基础性的实验项目可以在一定的组合下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实验项目雏形。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对各种基础性实验项目进行组合的过程中,增加需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部分,就能够有效的将基础性实验项目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基础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法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对学生进行的实践性教学除了包括实验实训之外,还包括了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校外实习过程、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重要的环节。(本文作者:赵莉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专业论文:对现今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0 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的建设重任,论文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 1.1 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 目前一部分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位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而不得不忽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毕业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毕业论文完成一份应聘求职书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毕业了还得花很大力气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 1.2 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大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需要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或者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顺利完成作为唯一的上机实践任务。因此,一旦题目变换一下就不会做了,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 1.3 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由于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1.4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医学论文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看似简单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当前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组织机构以各种交流会、研讨会的形式探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 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首先,要改变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想观念,缓解等级考试通过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设置,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应 用能力,建立起适应当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 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课程是由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它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要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是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走向出发,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硕士论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第三,在教材体系上要改变现在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较长的状况,多引用一些能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并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2.2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到二、三年级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比如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到了高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兴趣选修几门计算机课程。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并且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能使计算机学习不断线。 2.3 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就较好的学生,职称论文如何让其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比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数学建模等,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2.4 网络教学,建立现代化教学平台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应用性课程,一个概念的表达、一个指令的完成都是用一系列操作来实现的。目前学生入校时计算机知识起点差别悬殊,教学内容难统一,看书自学方式效率较低,静态图文很难连贯理解,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是不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大力推广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一种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的动态教科书,以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想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 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到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英语论文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可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该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面对面进行讲授,另一部分课时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系局域网、校园网、Internet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把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关知识的问答、实验素材、模拟试题等放在网上,供学生使用。留学生论文让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课后可以复习。此外网站中还应提供网上答疑平台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测评平台,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工作总结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论文:基于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论文摘要:为了解决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开设计算机课程偏少、不合理、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等的问题。通过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和在校的实践,提出了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法和对策,并提出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的分级、连续性和层次性教学模式。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1 引言 在告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整体范围看,农业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农科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对农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针对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是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如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将来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而是仅停留在文档处理、表格处理的认识水平,对编程等认为“高深莫测”,缺乏信心。 2)所学计算机课程较少。进入90年代,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0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还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农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根本不够用,距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 3)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在农科高职院校里,要根据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4)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是对口生,有的学生是普招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极少数学生学的计算机比较好,不少学生一无所知。 5)目前农科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学校三年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连续不断地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分层次进行教学。 3 提高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3.1领导、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校级领导的充分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加大投入, 筹集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2)加强管理、资源共享,学校机房众多,由于涉及多个系部,因此难以统一协调管理,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个别系部教学实习资源充足,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购买的计算机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超过一定时间不用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制定协调的政策,开放全校机房,统一调配,可以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农业企业搞调查研究,参与农业企业的生产工作,我校一位教师就是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一个养猪管理方面的软件,这位教师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足以证明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愈来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既具有本专业方面的技术知识,又比较懂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人。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与 大力支持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在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深入到专业研究,仅处于专业学习阶段,难以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停留在知道专业需要计算机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相关内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许多同学只重视一般的键盘操作,他们误认为打字速度快就是计算机操作熟练,而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软件编程看作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对学好计算机缺乏信心。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企业去参观。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做报告和讲座。 3.2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我们要到农业企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的,增加开设“猪博士”管理软件的学习、“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于现代养猪场开发的)软件”的学习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的学习。同时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 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 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 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3因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高职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3.4要保持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连续性。计算机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安排的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预定要求。此外由于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低年级开始上计算机课时,学生很难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高年级进入专业课时,有了将计算机与专业问题结合的机会和需要,但却发现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和能够应付考试,与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去甚远。 鉴于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进度保持连续性,积极研究教学安排与专业的结合,使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教学融入整个专业教学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进展,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在其他课程中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穿插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保证三年大学学习中计算机学习不断线,使学生认识到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层次性。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三个层次”,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根据“三个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具备计算机的一般通用认识基础。 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工具的基本技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课程,例如我校的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可选《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Access数据库》等。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例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教学课程选择《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总之,应当结合专业需要和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体现连续性和层次性。 3.5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对于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成为在校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属于重要的公共课程,很多专业在要求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更侧重计算机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这对承担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学科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更好的为专业提供支撑。尤其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在走出校门后,更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跟踪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能力。在全面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非常重要。实际上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远远赶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将不得不接受计算机技术的“再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4 结束语 总之,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完善本学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要让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各级领导、教师及学生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计算机技术引领下,深入研究、探讨改进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找出一条适合于专业需要的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坚持计算机教育的连续性,注重计算机应用的不同层次需求,将会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使计算机应用课程更好的与相关专业结合,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信息化和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 计算机专业论文: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 【论文关键词】就业 工程项目 计算机专业 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针对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IT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人才(IT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定位及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剖析了工程项目选题的原则及实施的过程。阐发了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 第一、二阶段结束后,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企业的工程项目,并带回到学校来,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第三阶段,“岗位专门技能模块”实训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对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后,通过选中的工程项目,结合学生的就业愿望和可能分化出若干专门方向,以加强职业针对性,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专门技术和技能。教学上突出横向知识的融会贯通,突出技术和知识的先进性。此阶段的教学采用与前两个阶段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这里没有学科界限,只有完成工程项目的最佳手段 计算机专业论文:分析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高校 非计算机专业 课程体系 计算机意识 设计案例 分层教学 [论文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家庭和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参差不齐,所以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很大;另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水平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高。所以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本文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类课程的几点教学建议。 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办公的无纸化、电器的智能化、消费的电子化等等,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 在条件优越的城市中学,计算机教学较好,家庭计算机使用也很多,相反,在一些贫困地区,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基本是摆设,也没有条件购买家庭计算机,所以造成高校有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很好,而有的学生连计算机键盘都不认识,使用“一指禅”打字。对于这一情况,有的高校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缩短到一周2学时,甚至让学生自学,也有的高校还是每周4学时。不管是哪种情况,结果都会让另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或是感觉吃力、无从下手,或是感觉无聊,学不到什么新知识。 (二)计算机教学变成应试教学 现阶段,大学生为了找工作的需要,陷入各种各样的考证泥潭不能自拔。故此学校越来越重视考试的过级率,教师也就只重点教授考试内容,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一带而过。而学生也只关心计算机等级考试范围的知识点,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考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对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流于表面,不能灵活运用,不能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完成一份应聘求职书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毕业后为了工作需要还得花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 (三)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大学生未能转变中学的学习方法,上课只求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作业,但给一个实际问题,却不能根据计算机知识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欠缺自学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四)计算机教学脱离社会需求 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停留在职业教学阶段,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知识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途,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首先,高校要改变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教学评估指标,缓解等级考试通过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设置,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捆绑选课,例如:Potoshop和网页设计、C语言和Flash动画设计、影视编辑与Flash动画等。在课程设置上还可以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最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太快,造成大学计算机教材的使用周期太短,所以我们在完成课本教学的基础上,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最新的更新知识和相关的课外知识。 (二)计算机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为本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给学生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操 作方法和编程思想。到二、三年级,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开设适当的计算机课程,如:会计电算化、CAD、办公设备使用等。同时,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案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对本专业知识理解更深刻。通过案例,使学生体验和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空间。到大四时,开设部分计算机强化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前能温习提高学过的知识,也能使计算机学习四年不断线。 (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学习途径的多样化,致使教师权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要想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必须有丰富的教学手段。下面是在网页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 (1)设计案例,提高兴趣 所谓“设计案例”,就是构造一种实际案例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执行解决过程的方案。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为学生去拟定自学计划与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解决问题。例如:提出设计一个班级网站的构想,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参考网站,然后从需求分析、网站栏目设计、网页平面设计、素材搜集、网站开发实施等各个方面教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面对不同的学生,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有自己的博客,也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设计课程,但也有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网页,甚至存在连计算机系统操作都不熟练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分层教学,在备课时,除了课本上的静态网页的设计内容以外,还适量增加附加内容,如:网站数据库设计、动态网页的设计等,要求基础好的同学在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完成附加内容的学习。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东西,利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不同的目标。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去图书馆自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学生是个敏感、脆弱的群体,很容易失去兴趣和信心。一般来说,学生对学习内容懂了,有了制作的网页成果,就有了自信心,兴趣也就随之萌发、高涨。作为教师,不能因为问题简单而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 (3)渐进分析,由浅入深 所谓“渐进分析”,指教师根据案例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网页模板的教学中,提出对制作好的网站进行颜色的改版设计,怎么办?难道对网站的几百张网页一张一张的进行改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提出“模板”的概念,有了模板,我们只需要将模板进行颜色改版,其他几百张网页更新后就完成了改版操作。最后我们再具体教学生怎样来创建模板、应用模板、修改模板、更新网页。这种教学方法,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只要把难点分散、拆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学生就会感觉悬念一个接着一个,学习很轻松,学到的知识很有用,就会喜欢老师的教学。 同时,对于不愿意自己思考的学员,采用逐步分析引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比直接教学法而言,渐进分析式教学法更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 (4)效果比较,提高理解 “效果比较”指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然后进行比较。直接教学,学生体会不到该知识点的优越性,有了比较,才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差别,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从而建立正确的概念。例如:网页教学中,我们使用5种以上的颜色制作一张五颜六色的网页,文本大小都是四号字。然后,我们再制作一个2种颜色或同一色系的颜色制作一张网页,让学生对两张网页进行投票打分,最后得出结论:制作网页,使用的颜色在3种以下。通过对比,学生提高了认识,加深了记忆,克服了易犯的错误。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比喻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以现实存在的事物体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如网页相对路径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举例说明:603寝室的张三要去找608寝室的李四,他将怎么去找到他?首先张三走出自己所在的寝室603(../),再走进608寝室(608/),这样就能在608寝室找到李四了,所以李四相对张三的路径就是“../608/李四”。 (5)开展兴趣小组,以赛促学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爱好计算机操作的学生,特别是一些计算机基础就很好的学生,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比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等,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动力。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 (四)开展网络化平台教学 以前,学生只能通过图书馆看书来自学,静态图文很难连贯理解,效率较低,因此,效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大力推广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一种符合计算机课程教学特点的动态教科书,以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想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网络教学可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该模式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面对面进行讲授,另一部分课时由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自学。教师向网络平台上提供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视频、实验素材、模拟试题等。让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课后可以复习。此外还应提供网上答疑平台和作业提交平台,方便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弥补课堂教学上的学时不足。 三、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技术基础教育,又是人才素质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论文:独立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 独立院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 针对独立院校的学生偏向于应用的特点,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分别从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科学考评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意义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85%,高等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对的主体就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使其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应用软件和网络等相关知识,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自己生活、学习实际问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独立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不仅耍培养理论性人才,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出既有理论有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是适应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特点,应该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在教学上要体现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适应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善于钻研枯燥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不差。要服务、应用于社会,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不断积累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学校和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素质等特点使得独立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 (1)学生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整体水平相对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学能力差,缺少明确个人目标等特点,学习热情相对不高,面对复杂的科目会消极对待,甚至自暴自弃,生活重心放在课外活动中。对计算机文化基础初始热情很高,但慢慢认为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更乐于练习打字、游戏等简单的娱乐活动中。此外,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许多有过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同学认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过于简单,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至于不求甚解,导致基础不牢。于此对应,部分完全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学因为自卑、害羞的不敢积极提问,加上练习机会不多,以至于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程度不大,赶不上课程进度。 (2)教师方面。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的是最基础和最常用的计算机概念和操作,教师可以会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已经知道了,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没有督促检查学生练习,可能有相当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在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照本宣科,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这样就成了单方面的讲述,学生参与不到课程中,自然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理论课实际意义也就失去了。 (3)教材方面。目前还没有使用与独立院校的统编教材,所用教材都是由教师挑选,选教材时教师习惯挑选更高层次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导致独立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出现听不懂课,教师上课吃力的情况,影响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三、独立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理论教学改革。目前教学中普遍采用将课堂教授和上机操作分开,一般是上完一次理论才上一次实验课,对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课时过少,比例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学环境允许的话,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法,讲述理论之后,给学生演示一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也能加深学生的记忆。针对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在讲课之前把需要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先演示。在讲课前示例几个有趣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如此基础好的学生注意到以前未留意的细节,没有基础的学生能够在明确课程学习目的的前提下学习,从而达到兼顾两面的学生。 (2)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制定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和技巧的掌握程度,通过对他们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察来让学生切实感知到自身知识的欠缺和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推动力和学习过程中具体的目标,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性教学将学生置身于贴近实战的环境中,面对具体而又现实的问题,迫使学生综合以往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自己学会探求和摸索新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学习质量达到新的高度,有利于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实现教学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组中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加深课程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又能很快入门,同时也减轻了任课老师的辅导压力。实基础好的因为上机 操作起来的速度比较快,所以会把需要问的难点都提前一步问到,教师可以统一解答,然后让其充当“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同学,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又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能够尽量多加辅导。针对计算机文化中OFFICE软件操作部分(如WORD等)准备综合案例,如毕业论文的格式调整等,让学生脱离课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巩固知识的同时对未来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了基础。同时进行班级内部的竞赛,在相互竞争中提高学生学习和操作的热情。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软件对学生进行局部或统一解答。上机课的时候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抽查,一则督促组长,二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对重复的错误或难点统一讲解。 (3)网上教学。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地域上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宽知识面。建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应的网站,有详尽的学习资料,包括视频演示、课后习题解答、以及模拟试题等,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水平,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4)科学考评改革。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应该逐步淡化理论考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单一的理论考核形式,相当不合适。考试分数由平时考勤成绩+上机操作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组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成绩的比重。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认证考试,并作为考试成绩的衡量标准。认证考试可以为就业添加砝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认可,使自身能力供给与社会需求接轨。教师应向学生讲解认证考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兼顾考试大纲的要求,学生应该学好计算机知识并接受社会的检验。如果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或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成功过级的话,算通过期末考试。对于学校的实验环境,希望开发对应的无纸化考试系统,强调该课程的实践性。 (5)教材改革。编写出适合独立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高校相同专业使用一样的教材,谈不上是因材施教了。教材的趋同化对各自的教学都有不利的一面。明确了教学目的,组织编委会,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加入到编写教材中来,让老师与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密切配合,就能编写出适合各自学校学生的教材。 计算机专业论文:计算机专业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嵌入式行业人才的持续需求,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嵌入式相关课程,然而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教学关键因素中均存在若干问题。现将本人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1. 市场人才要求和高校毕业生素质之间的差异。目前,智能化计算机领域就业市场对嵌入式从业人员的需求持续高涨,然而从高校毕业的嵌入式专业或方法的大学生中却难以真正达到嵌入式从业人员标准,甚至多数毕业生并不具备从事嵌入式开发工作的能力,即便企业录用的专业毕业生,也通常需要对其进行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再培训。市场人才要求和高等毕业生素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重理论讲述而轻实践环节训练。据了解,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嵌入式系统本科教育仍采用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多数学校的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比例为3∶1或2∶1,能达到1∶1的情况很少;一般以实验室提供的嵌入式系统实验箱配套实验为基础,教师在实验中往往选用的是基础侧重验证性实验,选用的复杂和高级实验较少。 我校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嵌入式方向,其作为专业方向课开设在大学三年级,前修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逻辑》等课程。众所周知,嵌入式方向所涉及的实验都是以系统层面为基础,每个实验均需要投入较多时间来完成,因此实验学时需求较大,而从整体课程体系来看,确实存在理论部分内容占用较多学时的问题,目前,我校在课程设置中理论学时较小,加大了实验学时的比重,然而实验学时如何有效使用以及如何对实践环节进行外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3.缺乏与企业和公司的合作。除了必要的相关课程实验项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实验项目与公司企业的需求有一定差异,其一,实验项目内容和市场整个行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使得嵌入式课程的实践教学跟市场有所脱节;其二,嵌入式方向课程综合性的特征使得实验项目的实施必须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否则在校学生接触市场的机会减少,使得嵌入式课程的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直观性,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方院校可以发挥其办学特点,和当地相关产业紧密联系,通过校企合作,由教师审核指导,学生动手,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这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嵌入式课程体系教学设置 1.嵌入式课程特点。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的学生侧重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嵌入式系统开发和一般的PC机开发具有明显的差异。首先,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往往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而不是通用操作,开发人员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其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工程性,嵌入式系统开发往往都是一个体积非常小的部件,CPU通常不采用Intelx86系列,开发工具也是专用的开发板。学生如果不通过实际动手开发一个系统模块,就很难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因此,实际动手能力是嵌入式课程最显着的特点。 2.我校嵌入式课程体系设置。嵌入式课程的特点使得学生必须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嵌入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尤为重要,表1是我校嵌入式课程内容及时间设置情况。 表1显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专业课程从第二学年第4学期开始,从系统开发基本概念以及开发平台出发,依次对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嵌入式程序设计基础以及Java程序设计基础进行深入讲解,最后对嵌入式接口技术以及高级编程展开讲解,第四学年两个学期分别对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持续性的工程化实践教学。 三、教学改革措施与创新实践 1.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依托产品和市场,而设计的创新性决定了系统的价值,因此,如何通过课程加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是我们面临的难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措施如下:理论学时仅概要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一步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有选择地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环境搭建以及技术要点则通过实验学时完成;将学生两人一组,要求每组必须选取至少一个实验模块,小组内进行任务分工,对实验模块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代码编写,甚至存在的问题等,在实验学时容许的范围内进行全班范围内讲解,任务在学期初就进行认领,提前布置给学生,使学生有充分时间准备,将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思考,鼓励学生对实例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案进行不同角度的评价,深入研究实际系统,任课教师也对分组学生的任务完成给予一定的评价和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利用实验学时6学时的综合开放实验,任课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并且注重设计的原创性。2.以生命期为线,规划教学体系。完整的知识结构离不开完善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生命期的教学体系,因此嵌入式教学体系按照从下往上,从硬件到软件,从平台到应用的“三步走”思路,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和课程设置进行对应:①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对应课程《嵌入式软件开发导论》、《嵌入式接 口技术》,着重开发平台的了解和认识,交叉编译、仿真开发环境的搭建和使用方法的掌握,这不但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础,也是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始。②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对应课程《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程序设计基础》,包括应用开发和核心编写代码,是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程序设计的基础。③嵌入式综合应用的开发,对应课程《嵌入式高级编程》、《Java程序设计》,包括农业移动多媒体、农业生产嵌入式图形应用、智能农业等复杂的复合型应用的开发,直接面向实际工程项目。 这完整的嵌入式课程实验体系,不仅使得教师可以在各个层面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全貌,对嵌入式系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强化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以及硬件平台是影响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也是强化实践教学的两个关键方面。我校教学平台是购买市面上现成的通用型实验开发箱,按照厂家提供的内容来授课,实验课程初期,学生的实践环节受限于教学内容和实验设备,大多只能做些验证性实验,直接影响学生面对实际系统时的实际操作创新能力与后续开发实际动手能力,随着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校和厂家建立了一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在通用型的开发平台的基础上,自行改进设计成为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开发板,在实践教学中,通用型和改进型开发板结合使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厂家进行技术合作关系,我们收获颇多。对实验指导书的实验要求进行一定的调整;减少验证性实验数量,增加了创新性实验部分;基于现有的实验教学平台扩展一定的外部功能模块。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不但贴近了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好地与实际应用接轨。 4.运用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形式。运用多种形式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有极大的促进。①采取项目为载体,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每个实验内容作为一个小项目,采取分组分工运行的方式,根据题目的具体分工进行分岗位操作,团队成员每人完成一部分工作,教师提出项目设计要求,由项目组成员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完成从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建立到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项目开发。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将任务进行模块化划分,鼓励对嵌入式系统开发有兴趣,能坚持吃苦的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自主选择对应的项目模块进行深入学习,整个过程中,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按照项目开发流程实施项目任务,留出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方向性指导和技术支持。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专业竞赛或科研项目,如国家级、省级的嵌入式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性科技项目,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等,通过竞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证明,我校参加过专业竞赛或科研项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嵌入式系统课程具有应用性极强的特点,其教学改革也将是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但力求建立完整、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结构,而且还要注重强化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的嵌入式专业人才。 计算机专业论文: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课程模式 中职计算机岗位 学习评价体系 [论文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教的新形势,中职计算机课程逐渐被冠以“低层次化”,在教学实践中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从课程模式的构成因素和中职计算机岗位设置入手推行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改革的设想。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重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5年11月份、2006年9月份别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广东省职教工作会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指出“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并着手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广州市政府也纷纷推出加强职业教育的相关措施。借着职教改革的东风,职教自身学科改革、建设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也给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教的新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状态:教材与师资专业程度不够,中高级职称计算机教师对本专业知识更新程度日显落后,对中职学生的社会定位不明确,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整个学校的所有专业开设同一门课,使用相同的教材;忽视计算机专业相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有效指导;学习评价模式单一……上述做法,不但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以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形成。 其次,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逐渐被冠以“低层次化”。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渐的被重视,中职教育的“实用性”理念日渐强化,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如火如荼,但没有走职教的怪圈,具体表现为:其一,增加了专业实训课程的课时,但实训内容的安排无针对性和无法进行量化考核,只是简单地重复性操作;其二,计算机课程仅体现了“应用性”,而忽视了“时代性”。如有些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平台还停留在Win98,教学使用软件的版本明显陈旧等;其三,教师少有进修、观摩等学习的机会,计算机教师闭门造车,不仅提高少,见识少,自我主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低。其四,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缺乏导向,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研究不成系统,基本是以自发的形式或经验式的总结。 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课程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性,在职教大发展的形势下,抓住机遇,及时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在中职学生素质大幅度滑坡的现状下,迎难而上,逐渐改变中职计算机课程“低层次化”和混乱的局面,重新建构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改革的内容 课程模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推行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改革的设想也主要从这几方面展开: (一)课程目标建立基于计算机类职业岗位系列课程体系 体现“就业需要 确定岗位 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原则。一个专业可以确立2-3个主要岗位和1-2个拓展岗位,不同专业的岗位可以交叉,但主次明确;一个职业岗位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如一个程序员岗位(偏Web编程)的岗位能力分析,核心能力有:编写程序能力、软件工具使用能力、网站建设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等。每一岗位能力由一个系列课程(至多3门课程+2门实训课程)教学进行培养,形成系列课程链路。 构建计算机类职业岗位基础平台(发展、基础)+岗位系列课程(技能、技术、能力、职业证书)模式,取消学科类基础课程。 (二)课程开发基于计算机类职业岗位的系列课程设置方案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动画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制作实训);电子商务技术员(网页设计基础、网络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实训);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企业网组建与管理、网络管理实训);程序员(Java系列)(Java程序设计、JSP应用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实训)。 以上只列举了四个岗位系列课程的设置方案,岗位进行精确的定位后,接着就是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挑选问题。综观当代国内中职计算机教材市场,龙蛇混杂,个别出版社出版中职计算机系列的教材,但水平很一般。要选一本好教材,对学生和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网络上书评进行有选择性挑选,不要轻信出版社的书托,从岗位设置和实际教学需要出发。 (三)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知能并进,分层实施,全面提高。首先,要求参与改革的教师改变理念,主动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其次,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确立学生定位,根据岗位划分制定教学计划和选定好的教材,最后决定实际教学策略。再次,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习惯,何谓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习惯?就是保持对计算机新知识有一定的求知热情和所知越多所未学的就越多的学习心态。当然要学生达到此境界比较难,但身为计算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主动地去学习。特别是学校的领导更加应该鼓励教师进行自我专业方面的进修。广州市政府从07年开始和中山大学合办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资班,面向市属高校、中等院校招生,每年提供50个名额,每位补助全额学费4万,目的很明确,为加快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软件师资队伍,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专业进修的好机会。 (四)课程评价构建科学的计算机学习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全新的全方面考察、重在能力测试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保证,反过来可以更好地推动课改的进行。倡导多维评价,避免传统的以学生分数为主的单一性、总结性的评价方法,不仅要求关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平时教师要记录学生课内外的实际表现:包括平时作业(书面作业、网络作业、实训技能等项目)、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率及热情程度等。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特殊技能和校内外荣誉获得的加分评级活动,如参加广州市计算机技能竞赛等。倡导多元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使评价为学生发展起促进和引领作用。一种科学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可发挥导向教育和改进激励作用,这也是评价的最终目的。还要及时反馈和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及时了解自己的现状,扬长避短,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专业论文: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英语 教法与学法的探讨 论文摘要:如何利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好、更多、更轻松地学习本专业知识,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适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和改革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会影响学生掌握专业的能力。本文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出发,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现状,提出了“如何教和如何学”这一问题,目的是通过改革计算机专业英语教与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学好计算机英语对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和解决计算机的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专业理论向实践的具体转化,是培养专业技能娴熟、英语应用能力强复合型人才的关键。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计算机英语,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学习成果,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文结合笔者教授计算机英语课程的实践,探讨在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提出了一些教法与学法,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认可和赐教。 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在国内外教育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使得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均创历史新高,而中职学校生源的质量却明显下降。对于上中职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英语都不好,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所以,当老师问学生,喜不喜欢英语、英语好不好学、学英语有没有用等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基本是否定的。甚至有学生会说出一些对学了数年的英语还学不好,而很无耐的话,如:我爱国,我不学外语,只说汉语;对于英语,只有它认得我,我是认不得它的;初中就是英语把我害惨了等等。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果差,视英语学习为一种负担,导致普遍对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也不高,不少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以后应该也没什么用。作为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我认真调整了我的教学方法,做到以下几方面的教法指导: (一)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情况,培养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心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指的是计算机与英语合为一体的教学。无论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英语,尤其是要学会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很多术语的使用,否则,将影响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情况,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心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常使用或见到的英文单词或字母等来否定他们的看法,如:你们上网聊天用什么软件?学生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QQ;再问到他们家里或学校的电脑装的是什么系统,学生也会说:Windows XP、Windows2000、Vista等词汇;你们计算机专业主要开设什么课程?学生同样也会说:Flash、Photoshop、VB、CorelDraw等。通过列举这些英语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且大多数学生能够流利说出来,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给与学生信心,并告诉学生当今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尤其在计算机领域,我们无法完全脱离它,且有形和无形的在使用它,包括没有学习过英语的人都在用,那作为还在学习英语的学生,要相信自己可以学得更多、更好,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认识到英语的实用性和普遍性,学生会充满自信地去面对今后的学习。 (二)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启迪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即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例如:围绕计算机英语的某一单元主题(如: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等),要求学生在课前先查找相关英文资料(如:专业词汇、术语表达等),在课堂上以演讲或讨论等形式介绍给大家,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这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可见,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 (三)灵活使用游戏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针对大部分中专生基础差,底子薄,且普遍具有厌学的心理,要想让他们主动学习英语会有一定困难;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计算机英语需要掌握的单词并不多,一般在两、三百个左右,综合上面各种因素,在计算机单词教学中,我习惯使用游戏式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记忆。例如:假定一个班级有52人,英文字母共有26个,指定每名学生代表1个字母的大写或小写,到听写时,说到一个单词或缩略词,就让代表不同字母大小写的学生上黑板前面组合,如果组合正确,就说明这些学生掌握了这个单词。用近乎游戏的方式取代以往枯燥的听写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运用英语的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的锻炼,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运用英语去获取计算机方面的最新理论或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 (一)明确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专业能力 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与英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代计算机技术是在英语的基础上开发的,英语成为计算机科技发展有力的语音支撑,所以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将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为就业打下能力基础。钦州是北部湾核心工业城市,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自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批准设立之日起,便吸引越来越多世界媒体和巨商的目光,许多世界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到钦州,如: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中马钦州产业园等。这就对职员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要求,员工只有掌握一定的外语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为企业服务。不少已毕业的学生返校和老师交流的时都不约而同地说英语在他们的工作中太重要了。学习专业英语,能很好地锻炼英语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提供很大的帮助,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转变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改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能力。 (二)结合实际,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特点 很多学生学英语最头疼的就是背单词,学专业英语也不例外。但是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同于基础外语,有它自身的特点,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结合实际,进而掌握这些特点。如:计算机这一新兴学科的大量专业术语来源于日常英语词汇,既取其原有含义,又被计算机领域赋予了类似功能的专有词义。如单词:bridge、thread、port、bus,学生应该都很熟悉了,但是在计算机英语中的意思分别为bridge(网桥)、thread(线程)、port(端口)、bus(总线),这就要求我们熟悉所学专业,了解其特点,进而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三)注重专业词汇的结构性分析,善于发现并利用其中规律 英语学习最大的难点莫过于词汇的学习记忆。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也不例外,大多数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都是在现有基础词汇的基础上再被赋予新的意义。因此,构词法的掌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突破口。当我们翻开任一版本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时,会发现许多的术语词汇都似曾相识,但就是不知道其确切的含义。这时我们就可以从英语构词法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例如:1、派生词。这类词汇在计算机英语中非常多,它是根据已有的词加上某种前、后缀而构成的词(Ⅰ.前缀micro—微型Microsoft微软,microprocessor微处理器,microcode微代码;Ⅱ.后缀—ware件、部件,hardware硬件,software软件等);2、复合词。复合词是计算机英语中的另一大类词汇,通常分为复合名词、复合形容词、复合动词等。通常以连字符“—”连接单词构成。(plug—and—play即插即用,point—and—click点击);3、缩略词。缩略词是将较长的英语单词取其首部或者主干构成与原词同义的短单词,或者将组成词汇短语的各个单词的首字母拼接为一个大写字母的字符串。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采用了大量的缩略词作为标识符、名称,如:PC、CPU、RAM、ROM等。 (四)学习专业英语要持之以恒,全面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不仅是简单的词汇量的积累,它同样也包括了计算机体系的系统性和英语语言的系统性,培养基本的语言听说读写译能力也是学生所必须努力的。例如:屏幕英语/信息的学习,许多同学在安装或使用计算机软件时都会遇到屏幕英语/信息提示,所以要想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就在于学生是否能坚持使用英语,做到见多识广了。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坚持使用英语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坚持日常学习,并不需要抛开其他作业,安排专门的时间来学,而是边用边学。比如:为了解决某一个技术问题,需要查阅英文帮助或技术资料。只要在电脑里不安装任何中文版或汉化软件,坚持用英文来阅读,久而久之,英语学习水平必然会得到明显提高;而如果我们总是喜欢使用中文版的软件,或喜欢汉化的帮助,这实际上就错过了许多日常学习计算机英语的机会。不可否认,读中文肯定比读英文方便,节省时间,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弊大于利。这种对翻译的依赖会使我们失去获取一手资料的宝贵机会,因此,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学生试图多用英文来阅读文章、了解大意,慢慢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对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想教好或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作为教师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去学习计算机学科、英语学科相关知识,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英语学习习惯和实际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学生必须端正自身学习英语的态度,树立学习英语的目标,战胜学习英语的困难,最终获取成功。 计算机专业论文:浅析ICT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整合 论文关键词:ICT 计算机专业英语 教学整合 论文摘要:ICT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整合,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缺乏且层次差别大的问题,利用现代资讯技术的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对传统教学进行了理念和方法上的革新,为师生构建了一个极富个性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平台。 概述ICT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 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与通信技术,涵盖了计算机、投影设备、数码录制设备等硬件,通用软件、多媒体资源等软件应用以及包括专用网和互联网在内的信息系统[1]。ICT教学是将资讯科技融入于课程、教材与教学中,使之成为师生有效的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 基于ICT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以及ICT与计算机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将ICT应用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是趋势也是必然。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缺乏且层次差别大的问题,利用现代资讯技术的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对传统教学进行了理念和方法上的革新,为师生构建了一个极富个性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平台。 ICT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的搜索、处理、重构、呈现为线索,发展了一种基于WebQuest(网络探究)的任务型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在互动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下,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到网络上搜集信息,运用网络工具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在自己不断试验探索的过程中认识知识并掌握知识,通过互动多媒体展示、分享知识和经验。 1.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搜集 在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定若干个话题,分别对每个话题给定质询任务,即围绕计算机某一技术领域回答若干个“What”、“How”开头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Wikipedia、Google、Yahoo、Baidu等搜索引擎,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而对于同一个主题,学生常常可以得到无数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达,此时,就需要学生具有思辨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对于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判断,并能够在无序信息和语言表达中找到其逻辑关系,对信息和语言材料进行取舍。该环节着力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高效搜集和掌握英语计算机专业信息的能力。 2.利用网上翻译器对文本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重构 网上词典(如维基网上词典、雅虎网上字典、海词网上词典等)中的科技词汇容量大、更新快,例句更符合时代特点和专业需求。此外,网上词典操作简便、省时、灵活,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更符合高职专业英语学习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 利用网上辞典,让学生对英语篇章进行翻译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英文文本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在多个文本的比对和参照下进行整合,形成学生自己的表达,进而加深对计算机专业词汇的记忆和对科技英语句型、篇章的掌握。在此过程中,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需要教师更多的语言指导、专业指导和学生间通过网络社区的互助合作,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利用网络协作工具交流学习成果,实施互动式合作学习 BBS、Blog和Wiki都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网络协作工具。BBS主要为用户提供一个交流意见的场所,能提供信件讨论、软件下载、在线游戏、在线聊天等多种服务。Blog指的是具有个人特色的“网络日志”,可以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带有多种管理功能的个人主页。而Wiki是以知识内容为中心、面向所有对某一知识感兴趣的公众,译为“维基”的一种面向社会群体的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系统,可以对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和。 学生通过网络质询和网上辞典的翻译、理解和整合,将自己的探究成果通过网络协作工具出来,供大家分享、探讨。教师可以通过Wiki这种简单内容管理工具,创建网页形式的内容编辑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成果,并在上面对其作出评价。 Wiki等网络协作、管理工具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便捷的共享资源、相互交流和形成有效反馈的平台,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4.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互动多媒体搭设师生展示平台 知识视觉化、操作视觉化可以为高职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加深对语言使用的理解和记忆。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习更加容易和方便,被认为是未来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主流技术媒体。 实践证明,互动多媒体与外语学科教学整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下电子白板的操作呈现知识,达成师、生、媒体间的互动;通过学生小组成员成果汇报的方式来开展学生间的互动及学生与环境的互动,以培养他们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互动多媒体搭设了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展示平台,构建了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 ICT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整合的优势 基于ICT 的WebQuest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打破了陈旧教材知识体系的条块分割和固定文本的局限,易于引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的提升,帮助高职学生克服英语学习的焦虑心理而乐于投入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来。 同时,任务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大量的前沿专业资讯,提升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表达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了知识间的良性互动,并使学生最终获得了探究的体验和乐趣。 此外,ICT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使学生在团队合作及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改进自身对未来工作、职业、社会的理解,同时对ICT技术本身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ICT是连接学生和真实职场、社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思考与总结 信息资讯技术的介入给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传统基于书本内容、单调枯燥的课本翻译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不改变,而仅仅将教学内容电子化、课堂讲演多媒体化,可能还会“进一步强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2],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高职学生计算机英语学习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也无明显提高。因此,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是教师发挥ICT教学优势、使其功能和作用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计算机专业论文:试论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初探 论文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 英语词汇 信心 效果 论文摘要:“电脑和英语”被喻为打开21世纪大门的两把钥匙。电脑自诞生之日起,就和英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利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好、更多、更轻松地学习专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任务。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适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和改革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在课堂中将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会影响学生掌握专业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指的是计算机与英语合为一体的教学。纵所周之,无论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英语,尤其是要学会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很多术语的使用,否则,将影响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一个教师的教学如能让学生重视专业英语学习,肯努力学习,到乐于学习,并能较灵活的指导实际专业学习和实践,就是比较成功的教学。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良好教学方法的使用是不可少的。通过6年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并且作为教材《计算机实用英语》(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参编、副主编,我一直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并能过“四结合”总结出了几点教学改革体会。 一、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英语应用情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于上中职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英语都不太好,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所以,当老师问学生,喜不喜欢英语、英语好不好学、学英语有没有用等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基本是否定的。甚至有学生会说出一些对学了数年的英语还学不好,而很无耐的话,如:我爱国,不说外语,只说汉语;英语啊,它认得我,我不认得它;初中就是英语把我害惨了,等等。此时教师要抓住契机找回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常使用或见到的英文单词或字母等来否定他们的看法。如:你们上网聊天用什么软件?学生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QQ;再问到他们家里或学校的电脑装的是什么系统,学生会说用Windows XP、Windows 2000、Vista等词汇;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有手机,当问到他们手机键盘上用的是汉字还是英语字母,答案也是无容置疑的是后者。通过列举这些英语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且大多数学生能够流利说出来,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给与学生信心,并告诉学生当今英语已经是一门国际语言,尤其在计算机领域,我们无法完全脱离它,且有形和无形的在使用着它,包括没有学习过英语的人都在用,那作为还在学习英语的学生,要相信自己可以学得更多、更好,这样会更加利于我们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认识到英语的实用性和普遍性,学生会在充满自信地去面对今后的学习。 二、结合专业教学,让学生克服专业英语难学的恐惧心理 中职的基础版英语比较简单,以实用为主,且一般专业英语的学习都是学习了基础版英语才开始的。这样,一方面学生学习了一个至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学了一些专业课程,或多或少学了一些计算机专业英语术语。但当学生大概翻阅专业英语的教材后,看到很多的专业术语和大量截图都是用英语标识的,会纷纷发出很难学的感叹。为此,教师在开始上专业英语课的可以把专业与英语结合起来。如,可问学生之前学的专业课程中有哪些课程是用英语直接取课程名的,一边叫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一边请学生回答,他们会很流畅、流利写出和说出,Photoshop、3D Max、Windows等,这时教师要用及时肯定和表扬他们,指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达不到这个能力的,以此给学生认可和面对今后学习的信心。 三、结合英语词汇特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计算机英语的专业词汇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该词汇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二是指该词汇在计算机方面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出许多专业词汇的意思往往是由普通英语词汇引申得来的。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叫学生装他们经常用的软件,然后使用,不同的是装的是英文版,不是中文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操作。当在英语课学生能实际操作和计算机及英语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时,会比较的兴奋,但由于装全英文软件,学生又可能信心不足,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初中和上一学期的基础英语来判断其意思。例如,让学生装ICQ聊天软件,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诞生于QQ之前的流行聊天软件,目前也是英语国家最流行的,以此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热情。在学生安装前,教师可以先复习在安装过程中会碰到单词的普通意思:Next(“下一个”,专业英语中译成“下一步”),Cancel(取消),Back(“背”, 专业英语中译成“后退”),Yes(是),No(否),Finish(完成)等。通过复习,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能很轻松地顺利完成安装,也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专业英语的意思源于普通英语这种概念和思维,在接下来对学生进行其它软件的安装或使用,如Ghost,MSN,CuteFTP等,就会很轻松的完成任务,对于想安装利于他们自身需要的英语版软件也会很容易完成,且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英语词汇,包括专业术语,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技能都得到了紧密的结合和极大的提高。 四、结合中职生特点,应对学生英语成绩的评定使用多种评价方式 对中职生如果只是以卷面成绩来定,那么,学生就会以课本为本,以考试内容为主,以达到合格分数为完成任务,这样的评价方式会与学生在初中为了升学而进行的学习方式基本一样,教学效果也会不好。实际上,中职生比较明显的特点有:兴趣广泛、善于交往、渴望独立等良好性格,同时他们又有缺乏自信、心态浮躁、做事容易半途费等不良表现。针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特点,英语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渗透,为他们毕业后能顺利就业服务,使他们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发展。此时对学生英语成绩的评定方式起了决定性的因素。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学习态度、英语竞赛、平时作业、阶段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在一开学就通过部分规定,部分讨论等的方式规定相关内容,当要学生讨论和自己成绩息息相关的内容时,会在一开始就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也因此会定出与学生专业相关、性格相符、对他们今后就业有用等特点的内容和评价方式。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来进行综合成绩的评价,也就是学生掌握专业英、提高计算机技能应用的过程,既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又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结束语 通过以上体会,我个人认为,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结合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特点及联系,加上中职生自身性格特点、学习习惯、今后社会对其英语素养的需求等,改革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方式,以此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英语学习习惯和实际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专业论文:浅谈职业资格认证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双证书 计算机专业 职业资格认证 论文摘要:要在高校推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本文阐述了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是提高计算机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经验的主要途径,也是推行高校学生“双证书”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 推行高校学生“双证书”制度,提高就业竞争力,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而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本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高校专业教师中推行“双证书”制,势必会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技能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学生“双证书”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1“双证书”制的含义 1.1学生“双证书”制 高校学生“双证书”制,指的是学生既要有高校的毕业证,还应具有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这两个证书的相互关系为:前者标识其所受的专业教育,包括通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以就业为目的。而后者是职业资格认证教育,以专业岗位能力为基础,以就业准入为目的。 1.2教师“双证书”制 高校的教师“双证书”制,指的是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这两个证书的相互关系为:前者标识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后者标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推行“双证书”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推行“双证书”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已开始推行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即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方式对劳动者的从业资格进行确认,这标志着我国劳动力市场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实行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之一,就是强有力地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因此,在高校教育领域推行“双证书制”将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项目中对高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也有明确的要求,而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获取双证书是大多数没有工程背景教师的必选条件。 3目前高校教师现状 目前高等院校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据中国职教师资状况调查资料表明,高校66.6%的教师是所谓的“三门”教师,即经过家门—大学门—高校门直接上讲台,有的学校“三门”教师比例甚至高达96%。大多数高校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然而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像网络互连技术、网页开发、面向对象程序开发等专业课程,更要求教师具备实际工程背景、独立开发能力和职业资格认证。 目前,我院计算机专业专职教师共有46人,其中具有“双证书”的教师有20人,占整个专业教师人数的43.5%,而教育部试点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拥有双证书的比例达到了97.5%,数字显出了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 4全国计算机认证分类 4.1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大体分为五类,是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领导下的国家级考试,是对原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简称软件考试)的完善与发展,它科学、公正地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考试级别分5个专业: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信息服务。每个专业又分3个层次:高级资格(高级工程师)、中级资格(工程师)、初级资格(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每个专业、每个层次还设置了若干个级别。 4.2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简称NIT考试) NI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系统。它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剑桥信息技术(简称CIT)的成功经验并与之接轨,采用了系统化的设计、模块化的结构、个性化的教学、规范化的考试和国际化的标准,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客观、统一、规范的标准,适合各种行业人员岗位培训的需要,供用人单位录用、考核工作人员参考。目前有计算机操作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绘图、桌面出版、多媒体应用、因特网(Internet)、局域网和会计电算化11个模块,并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要不断增设新模块。 4.3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 该考试是原劳动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就业,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新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工作,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考试共分八个模块,即办公软件应用模块、数据库应用模块、因特网应用模块、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模块、计算机速记模块、专业排版模块、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与维修模块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考试合格颁发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OSTA)。等级划分为五、四、三、二、一,对应职业资格的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称为初级操作员、操作员、高级操作员、操作师和高级操作师等。 4.4IT厂商设立的认证考试 这类考试是由软硬件开发商举办设立的培训认证,目的是证明学员对该公司开发的软硬件的掌握程度。主要有微软认证产品专家(MCP)、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和微软认证软件开发专家(MCSD)、MCSA(微软认证系统管理员)、CCNA(Cisco网络工程师)、CCDA(Cisco网络的教师认证)、CCNP(Cisco认证网络专家)、华为-3COM认证、MCDBA(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RHCE(RedHat认证工程师)、SCJP(SunJava认证软件工程师)、CISSP(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专家)、ADOBE平面设计师3DSMAX工程师以及美国Autodesk认证考试等。 5如何对专业教师实行可操作的职业资格认证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制定一套符合本专业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考证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考职业资格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理解它对促进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其次要转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应用的观念;让教师深刻意识到一个不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经验、不熟悉本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教师是不可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专业实践和专业应用能力,也不可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的。 5.2根据专业方向取得相应证书 目前,高校生师比一般都比较高,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特别是计算机专业,那么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如果要求教师什么证都学都考,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应该以自身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为前提,有选择地进行专业主攻,使职业资格认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说,把计算机专业大致分为五个方向,即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多媒体应用技术。对以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主的教师,可以选择参加软件考试中的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CCNA(Cisco网络工程师)、CCDA(Cisco认证网络设计工程师)、CCNP(Cisco认证网络专家)等的认证考试;以讲授多媒体课程为主的教师为例,可以选择参加IT厂商认证的如Adobe平面设计师、3DSMAX工程师、动画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等资格认证考试。 5.3按初级—中级—高级循序渐近取得相应证书 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教师可以按初级—中级—高级(或者中级—高级)循序渐近取得相应证书,使考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也使职业资格认证具有可行性。 5.4增加经费投入,建立激励制度 高校的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等院校,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IT技术的快速更新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因此,高校应该在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等问题上给予实质性的政策倾斜。比如可以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奖励制度,对取得证书的教师在晋级、评职称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激励教师积极考证。同时,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利用假期送教师参加资格认证培训,到生产一线、实训基地学习,为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较宽阔的外部条件。 6结束语 高校教师被时代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鼓励高校教师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积极参加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推行教师“双证书”制,是高校推行学生“双证书”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提高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爆破技术应用 摘要: 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受到采矿技术的影响。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十分丰富,而且在长期的开发利用中,采矿开发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爆破技术已在大多数特殊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得到了高效运用。本文通过介绍爆破技术的爆破原理,对其在南方采矿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爆破技术;采矿工程;开发利用 采矿工程非同于普通的工程,它对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有很高要求,可以说,爆破技术的选择及运用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矿产的开发效率和质量,甚至于对社会经济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矿爆破技术在长期的应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完善,而且技术水平和安全线也不断提高,为现代矿产开发和利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1采矿爆破技术综述 爆破技术由于其自身应用的优势,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采矿工程中,它的通过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对爆破对象的原有结构过程起到破坏作用,它在那些结构较为硬实的山体、隧道中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从当前我国采用最多的爆破技术来看,爆破所选用的炸药是以硝铵类炸药、硝化甘油炸药以及水胶炸药等,三种炸药中硝铵类炸药应用最多。此外,现阶段常用的起爆设备有电雷管、导爆索以及导爆管等。在实际应用中,爆破技术的原理是:炸药安置后,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爆炸,爆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形成高热气体,而且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会击碎坚硬的山体、矿石,它的爆炸振动和威力很大,必须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按照标准正确运用爆破技术。 2.采矿工程中爆破技术的应用 爆破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当前矿产开采中最主要的一种技术形式,经过长期发展,它的应用技术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爆破技术所应用的范围也不同。 2.1等离子爆破技术 这种爆破技术是一种替代形式的爆破作用原理,以电能来替代化学能,在电能的作用下来完成对岩石的爆破。从其应用来看,对于它的爆破原理可以总结如下,它采用具有大量电能的电容器,然后通过遥控装置来使电路发生作用,在通电状态下,利用同轴电缆和设置在岩石孔上的同轴爆破电机相连接,爆破在开始时,电容器中的电能会被完全释放,在这种高电能的作用下,它会使所产生的的电解质转化为等离子体,在这种状态下压力值也会达到200MPa,这样高压作用就会导致等离子体发生膨胀,直到超出膨胀的最大限值,最终使岩石破碎。从环保角度来讲,这种爆破技术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对周围生态环境不会有较大的污染,而且它的爆破震动范围也很小,不会对周围的围岩带来较大损害。 2.2电子雷管爆破技术 相对于普通雷管来说,电子式雷管主要是在电子定时电路作用下来完成整个爆破作业的,但是,具体的过程会较为烦琐。技术人员需要在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依据延期顺序的编程模式来实现对电子雷管的制造。在所有细节内容准备好后,开始爆破,这样电子雷管会根据事先编制好的顺序进行爆破,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它的这种延期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处于动态变化中,可以由技术人员来进行确定。此外,结合电子雷管的内部构造分析,它都设置有一个防护滤波器装置,它的工作运行是和环行线同时工作的,可以表面电流以及无线电波等的乱流现象,最终实现预期爆破效果,但是也不可忽视它的优点,即精密度较高、安全性好以及爆破效果明显。 2.3激光和光纤起爆技术 这种爆破技术包含有两个部分,即激光和光纤,虽然两者的起爆方式会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最终的控制还是由一台激光装置来完成的,具体的流程就是,利用激光来对光纤母线和光纤脚线两者进行同时照射,形成起爆的条件,实现爆炸效果。相对于其他爆破技术来说,这种爆破技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它的应用优势就在于是通过激光来引起雷管爆炸,这样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电流的乱流现象发生,也就确保了电流作用的有效发挥,减少了爆炸错误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在爆破时激光所产生的照射也不会对施工人员带来危害,因此,它也可以适用在远距离爆破中。 2.4中深孔爆破技术 这种爆破技术在当前我国各种工程中应用十分普遍,这与其爆炸效果有很大关系,它在矿山剥离、采矿工程、水利工程以及隧道开挖等等工程中都有实际的应用。这种爆破技术可以依据不同的露天矿山地形地貌、生产规模以及资金投入等的条件,可以采用多种开采方式进行采矿,例如正规台阶、轻型浅孔钻台阶以及中深孔简易台阶等等,爆破技术以非电起爆系统为主的多段微差爆破,不同模式中的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可以给不同环境条件的露天矿山安全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持[2],因此,它的安全性很高,施工作业的条件也很充足,生产的效率很高,整个爆破过程所需的时间很少,而且爆破器材的配送也便于管理,综合效果十分明显。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爆破技术主要的适用范围是中小型矿山,可以节省大量的造价成本,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但是对于它的安全平台设计不能过大,后排的炸药量也要超出前排的炸药量,确保抛掷效果的良好。 2.5无限分段起爆网路技术 在我国南方地区,矿产工程的爆破技术选择会与北方地区有一定的差异性,通常显现出多个爆破点同时爆破的特点,这种同时性爆破就会使安全隐患增多,在清查处理时难度有所增加,因此,技术人员在具体的设计规划中,就需要借助无限分段起爆网路技术。从爆破的流程和原理来看,无限分段起爆网路技术的实际应用,在开始起爆之前是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相关操作的,不能及时起到检查检测的作用,那么从这一层面来讲,对于采矿工程的爆破技术人员来说,就需要在可以使起爆网路的传播精确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对炮孔外部来说,技术人员需要采用连侧网路的形式来进行传导,以确保爆破效果的良好。 2.6精确爆破技术 对于精确爆破技术来说,我们可以以三峡大坝建设来作为分析对象,从山中开挖出一条水道,由于开挖的工程量较大,因此,就可以结合现场地质状况采用爆破技术,在开始爆破之前,要先对满足设计要求的贯穿裂缝间起爆,在缓冲和预裂完成之后,所产生的振动波就难以传播,也就减少了对坡面的危害,提供了贯穿施工的安全性。这种爆破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非常好,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3总结: 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较广,资源储量较大,对于矿产的开采和利用主要是以爆破技术为主的,爆破技术可以产生较大的振动波,会对岩石有强烈的冲击使其破碎,为下一步的开挖打下基础,爆破技术的多样性发展,也进一步扩大了选择的空间,对于各种不同的爆破技术来说,它所具有的爆破原理也不同,实际应用要有针对性。 作者:胡育明 单位: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采煤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煤矿开采是危险系数极高的工作,并且由于施工的环境较为特殊,容易受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随着人们对施工安全管理的日益关注和重视,研究煤矿开采的特点,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势在必行。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煤矿;采矿工程;不安全技术因素 煤矿开采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危险性极大,因此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以往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知,很多安全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如不合理的施工方式,这些都是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的。为了提高采煤工程的质量,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消除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和研究采煤工程的特点,使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确保采煤工程顺利、安全进行。 1采区井巷工程施工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1.1单道起坡 进行工程设计的前提是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采矿工程也同样如此。在设计采区中部车场时,起坡轨的设计是关键环节,应根据巷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建设。通常来讲,起坡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双道和单道起坡。双道起坡相对复杂,所需工程量较多,需要设置弹簧道岔和固定道岔等,对于施工的要求比较严格。与双道起坡相比,单道起坡所需工程量较少,施工也较为简单,是目前采矿井巷工程施工的首选方式,并且所需成本较低。然而,单道起坡方式却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在下放材料车和空重车的过程中,空重车很容易进入中部车场,通常情况下,需要采取助推的方式解决,对于挂钩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而引发的事故也不在少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避免。在设计采区中部车场时,可以选用双道起坡的方式,虽然施工较为复杂,增加了一定的工程量,所需资金也较多,然而却使得材料车和空重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很大的提升,消除不安全技术因素,确保施工的安全。 1.2曲率半径 在采煤井巷的施工中,为了满足七吨架线式防爆电机车运输的需要,在设计巷道曲率半径时,通常设计为15米或者12米的曲率半径。然而这样的曲率半径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却并不适用,无法满足施工的要求,因此选择曲率半径9米为宜。在实际的采煤工程中,6米的曲率半径在采煤井巷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然而却导致巷道拐弯处变大。由于拐弯处变大,加剧了耙矸机钢丝的磨损,埋下安全隐患,钢丝随时可能断裂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井巷的曲率半径如果过大,会导致矸石耙不到底,进而使得巷道的坡度加大,不利于工程的运输。应在分析采矿工程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采矿井曲率半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曲率半径则选择12米或者9米为宜。 1.3弯曲巷道 通常情况下,运输大巷方位和采区上山方位是技术人员设计车场时的重点,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而制定出设计方案,对于下部车场的设计则较为简单,通常将其设计在弯曲巷道部位。因为巷道存在弯曲,影响电机车司机的视线,使视野盲区增大。信号挂钩人员和司机之间的信息交流严重受到影响,无法及时发现周边和前方的警示信号。通过事故数据分析可知,由于弯曲巷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也不在少数,交流的不及时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下部车场的设计也不能忽视,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将车场设计在直线的部位,防止对司机的视野范围造成影响,有效地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开拓井巷工程施工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下部车场轨道安全间隙过小,在开拓井巷的施工中较为普遍,也成为导致施工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在巷道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准确了解和掌握有关巷道的所有信息,就会使巷道的设计高度过低,影响施工安全。此外,巷道腰线的设定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以上提及的都是开拓井巷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应对这些环节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寻求合理的措施,提高施工安全。 2.1下部车场轨道间的安全间隙过小 下部车场的双规间隙通常规定为1.3米,然而很大一部分矿井的安全间隙仅有1.2米。采矿工程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在车辆运输任务增加的情况下,加之材料车的宽度过宽,以及运输车出现变形,极易导致双轨发生挤碰,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为了使运输工作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对于超宽运输车可能通过的情况,在设计下部车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加以考虑,适当增加双轨的间隙,通常以1.4米为宜。 2.2巷道高度过低 砌碹支护开拓作业是巷道掘进施工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作业方式,对于巷道墙的高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墙的高度为1.2米左右。然而有些采矿企业却没有按照规定的高度设置巷道,大断面积的巷道墙高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仅为1.1米左右。这样的巷道墙高不仅不符合施工的安全标准,同时还不利于架线施工,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开拓巷道的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工程的特点,以及是否有较为特殊的施工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巷道墙高,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 2.3巷道腰线设计不合理 井下巷道施工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施工的质量。对于巷道的掘进方向,主要通过中线来加以指导和控制,需设置三个或者四个中线点,位置选在棚梁上或者巷道顶板处。采用偏中线或正中的形式来表示。同时,对于掘进迎头尺寸的确定,可以通过使用激光光束来实现。以上是中线的作用,而对于坡度和标高的控制,则主要通过腰线来实现。在施工中,使用测量仪器,每隔30~50米设置一个中腰线。而腰线所在的位置是否合理,则需要使用施工工具,如水平尺等,将其延伸到掘进迎头的位置进行探测即可。掘进的正确性还受到煤层厚度的影响,如果煤层较厚,则需要将巷道分层。巷道压力随之增加,开采难度也会相应地降低。支架在过大的压力作用下,逐渐发生变形,进而影响到设置的中线点,无法保证中线点位于同一水平线,对巷道的施工质量也造成影响。还要注意的是,地质和地形等因素,都会在巷道的施工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方位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将拐弯处的转角、曲线巷道半径转化为弦线或者切线是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的有效途径。 3采掘面工程施工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急倾斜煤层主斜坡的坡度如果设计得过小,就会对采掘面工程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分斜坡开口和切眼的问题,以及反眼坡度过大、改造眼拐弯过多都会影响到采矿工程的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3.1急倾斜煤层主斜坡坡度过小 设计采矿井巷采掘面时,为确保施工的安全,应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有效控制急倾斜煤层主斜坡坡度的大小,使之满足施工的要求。虽然对于作为参考的倾斜角度有着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仍会不断涌现,即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煤炭也不会出现下降的现象,主斜坡坡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导致工作效率也随之降低。 3.2切眼口及分斜坡开口 设计矿井采掘面的切眼开口时,必须沿着煤层正倾斜的方向设计,并且要保证一定的长度,否则就会出现煤柱垮塌的现象。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严谨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设计变得更为合理。 3.3反眼双向施工 从布置在巷道底层的煤层底板来看,如果采用反眼双向施工的方式,经常会因为放炮震动而对反眼头煤柱造成影响,甚至会因为空顶过大的原因,最终导致垮帮问题的出现,无法进行正常的维护工作。在对采掘面进行此项施工后,往往会在本区段回采完成后,无法保住煤柱,在二段回采过程中将会出现窜矸问题,进而会对工程的正常开采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煤柱不会受到损伤,在反眼头施工时,应该选择单向施工的方式,以此种方式来保证回采与正规推采都能够顺利进行。 4提高采矿工程安全性的改进策略 4.1井巷工程施工 在对中部车场进行设计时,为确保设计和施工的正常进行,施工的方式应选择为单道起坡,不仅可以防止空车在道岔行驶过程中倒掉,还能够缩减施工所需的费用,在确保工作人员安全,体现施工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性。对于巷道的曲率半径,应将其控制在12米左右,设计人员需要全面分析矿井的实际情况,确保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设计下部车场时,则应将其设计在直线巷道中,防止弯曲巷道对电机车视野造成的影响。 4.2开拓巷道施工 在对下部车场轨道进行施工时,应加强对双轨安全间隙的控制,为避免受运输车重量过大或者是运料车过宽等因素影响,造成双轨挤压而产生安全事故,应该将双轨间隙控制在1.3m以上,大概1.4m左右为佳。另外,采矿巷道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就是保证用电安全,为了确保线路的架设高度达到安全标准,必须要确保巷道墙高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另外,应该加强对中线以及腰线的控制,保证掘进工作面的正常。 4.3采矿工作面施工 采矿工作面的安全技术措施,需要结合当前采矿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在全面了解矿井工程的实际情况后,以满足工程正常施工为根本目的,采取最有效的施工技术。例如针对三角带煤柱垮帮事故,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定对切眼的开口进行操作,保证施工中切眼开口长度、方向以及各项参数都能够符合施工要求。 5结束语 受煤矿施工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因为不安全技术因素而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进行,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必须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最有效的施工技术方式,将不符合生产规范的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全永峰 单位: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摘要: 由于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采矿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提供了保障。本文将对于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在采矿工程中如何保障施工的安全。 关键词: 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 0引言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使得矿产资源的开采范围不断扩大、开采程度不断加深。由于矿井环境的复杂多变,采矿工程施工成为一项危险性非常高的工作,如何保证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成为采矿工作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在采矿工程中的施工过程中,要对采矿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基于不同的采矿地形条件和采矿的矿种,采用适宜的采矿技术,按照采矿安全标准进行采矿施工。 1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特征分析 1.1采矿技术的针对性 当前,我国所使用的采矿技术类型十分丰富多样,具体选择哪一种采矿技术要依据采矿范围内的特点。如果选择的采矿技术不同,对于采矿的施工模式来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说长壁开采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采矿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只能应用于煤矿的开采中,但是应用在金矿开采中,就无法发挥出开采的特点,影响金矿的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 1.2采矿技术的风险性 对于采矿工程来说,无论是露天形式的采矿,还是在矿井下的采矿,对于采矿技术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采矿工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采矿技术应用不当或者采矿技术应用不达标的话都可能会导致采矿发生事故[1]。 1.3采矿技术的更新性 由于采矿工程所具有的风险,要求采矿技术定期对采矿行业进行更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现阶段,为采矿技术的及时更新奠定了基础。而且采矿技术的应用受到采矿企业的高度重视,对于采矿技术的人才引进有效地提升了采矿技术。 2采矿工程汇中的采矿技术分析 2.1硬顶板开采技术 硬顶板开采技术是一项控制技术,开采人员利用埋深和低压原理,通过使用水力压裂的技术,对倾斜的顶板进行及时有效处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开采过程中开采上层、顶板的稳定性,不容易出现褶皱、崩塌,也减少了开采矿产的破损率。 2.2露天开采技术 露天开采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对开采矿体的分离,在实际的露天开采过程中,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自上而下)进行开采。露天开采技术对于机械和设备的要求也较高,需要使用大型的挖掘、升降机械设备,通过露天开采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开采矿产的产量,加速开采建矿的速度[2]。比如说,当地的铁矿矿山较多(利用地下开采技术较多),但是由于铁矿矿山的规模不大,不适宜使用地下开采。对铁矿通过露天开采可以有效减少铁矿挖掘的损失量,同时相较于地下开采铁矿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3缓倾斜层开采技术 在缓倾斜层中,开采的矿层依据其厚度可以分成薄层开采和厚层开采两种。对于薄层的开采,可以通过使用刨矿机进行开采作业,刨矿机的体积相对较小、功率较大,对于薄层的矿产不容易压坏损伤,同时开采的效率和开采的安全系数也更高。对于厚层的开采,可以使用一次性开采技术,避免顶层梁柱接缝处的焊接出现开裂,防止梁杆出现变形和滑倒,注意开采的支架结构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2.4填充开采技术 填充开采技术是使用水泥砂石、矸石、膏体等材料用于采矿过程中所出现的采空区中,用于填充采空区。由于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具有多样性、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像喀斯特岩溶地貌、丹霞红土地貌、断块山体等,很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其他技术不具备可行性,需要使用填充开采技术进行采矿。比如说,当地是急倾斜极薄的山体矿脉,那么在开采的过程中对于地下采矿技术、缓倾斜层开采技术、露天开采技术无法得到应用[3]。那么通过使用削壁填充开采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开采作业面的承受压力,使得急倾斜并且很薄的山体在开采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地表沉陷或者是地面变形的问题,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出现崩落。 3采矿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做好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预防工作 采矿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要以对采矿的安全预防为前提和基础,要重视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预防。比如说,对于二道沟金矿的开采,首先要对当地的地形位置、地质构造有细致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对于金矿所位于的矿脉是否属于急倾斜极薄矿脉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要对开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结合其他类似地形地质的金矿开采经验,拟定相关的解决措施,将预防工作贯穿于采矿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 3.2加强采矿工程中的安全体系建设 有的开采企业盲目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分追求开采施工的速度和施工的强度,往往忽视了对安全施工的重视,导致了采矿工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在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意识宣传,制定一套完善的采矿管理安全条例。严格采矿一线施工人员的选用机制,对于达不到开采施工的身体要求、没有施工安全从业证书的人员不得录用[4]。同时,要及时更新开采设备、引进最新的开采技术,为采矿工程中的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3.3加大采矿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检查力度 有研究数据结果显示,采矿工程这种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施工行业,一些重大的开采事故是可以进行人为“控制”的。这就要求在开采矿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日常采矿的监督力度,对开采设备、开采人员的着装和安全帽、开采信息监控中心、开采的环境等内容进行定期检查,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要立即责令整改,并追究相应的安全施工责任。 4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推进开采工程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开采企业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开采技术和施工安全管理,针对具体的开采地质地形情况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提高开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加强采矿工程的设施设备和检查制度的建设,保障采矿工程的开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左文鹏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国土资源局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对策 摘要: 采矿工程施工中存在不安全技术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大,对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为保证采矿工程施工安全,要对其不安全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应对措施。 关键词: 采矿;不安全技术因素;施工 对采矿工程施工事故进行分析可知,采矿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操作不当是导致这些事故的重要原因。国家已经采取措施对其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控制,但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依然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 1控制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的重要性 中国工业快速进步,矿产资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矿工程施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采矿工程施工技术难以符合发展要求。在实际施工中,依然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对工程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在采矿工程施工时发生安全事故,在没有良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企业也会遭受损失,对采矿业发展形成阻碍[1]。确保采矿工程施工安全是采矿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2采矿井巷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解析 2.1井巷施工设计存在问题 在采矿区井巷施工中,中部车场、弯曲巷道等部分,在设计中受到各种不合理因素的影响,设计人员并未对施工现场仔细勘查,导致一些设计环节不符合施工实际要求,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上升,对采矿工程施工造成不良影响[2]。 2.2开拓巷道施工不合理 在下部车场施工中,轨道的宽度较小,无法保证顺畅通行,安全间隙不足也对工程形成不良影响。在对巷道腰线进行布置时,如果腰线位置过高或过低,会对施工质量形成不良影响,也会干扰施工进度[3]。 2.3挖掘工作面受到不良影响 在采矿工程中,其挖掘工作面方面也会受到不安全技术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切眼设计过程中,开口方向并未与煤层的正倾斜方向保持一致。在此类施工中,在对眼拐弯位置实施处理时,反眼的坡度在设计上超过合理限度,会对整个施工造成负面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均无法得到保障。收稿日期:2016-03-25作者简介:张阳(1989-),男(穿青族),贵州大方人,现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就读。 3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应对对策 3.1中部车场施工问题解决方法 在对采矿现场中部车场开展设计时,通常以单道起坡、双道起坡等方式处理设计中的问题。前者的工程量相对较小,耗费的施工材料较少。较多采矿企业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常常使用前者,打点挂钩人员在操作中常常受伤。后者在发挥作用时需要得到弹簧道岔的支持,耗费的资金和人力较大,但安全性较高。为确保施工安全,应使用双道起坡,让打点挂钩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使用此种方式开展施工,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打点硐室中开展工作,可让材料运输不受阻碍。设计人员时常忘记弯道地区会对司机的视线形成阻挡,信号改变后无法正确驾驶,同时也不能和打点挂钩的工作者实现沟通,出现事故的概率增大。在确定车场位置时,要防止驾驶人员视线受到干扰,确保其能对顺利观察到信号,否则就会引发事故。 3.2开拓巷道施工中的问题处理 在施工中,下部车场的设计对施工意义重大。车场的双轨间隙有具体要求,但施工人员并未考虑实际情况,导致运输过程受阻。某些时刻,运输车会发生形变,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较大,工作人员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施工人员必须提前考虑此种情况,将安全间隙合理拓宽,确保施工中的运输工具可顺利通过。在对巷道开展设计时,会发生高度不足的情况。在架线时,墙的高度达不到安全要求,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因此,在设计墙体高度时,要先对现场实施检查,然后模拟架线施工,对架线的安全高度进行判断。不可为了节省成本盲目开展施工建设。施工企业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监督,一旦在施工中发现违背要求的施工情况,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警告、处罚等。在巷道腰线布置中,时常存在缺陷。腰线起到标示作用,能辅助工作人员实现对标高和坡度的判定。如果遇到比较厚的煤层,为便于开采,应以分层的方式进行处理,会对支架产生压力,其一旦发生形变或位置偏差就会让中线点发生偏移。由于施工位置时常变化,需要对拐弯位置的半径等参数实施调整,以切线、弦线等等方式开展施工。此方面问题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严密注意施工现场的变化,将安全水平提升到最高层次。 3.3科学安排采掘工作面 在切眼时,要对其开口朝向实施严格分析,合理判定长度等数值,确保各项参数符合施工要求。同时,相应开口应与正倾斜朝向保持一致,将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如遇到急倾斜煤层,要确保坡度不对施工产生负面影响。对主斜坡的设计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节省施工时间。对运输巷拔口的设计实施分析,保证其位置合理。要对改造眼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安排工作人员监督施工,让施工环节遵守要求,为采矿区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3.4严格遵守开采施工要求 在施工中,应遵守各项矿物开采要求,不可在施工中损坏矿区的支撑体系。使用的设备要经过严格挑选,让设备能在施工中顺利发挥使用功能。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认真检查防护装置。一旦发现安全检测设备存在问题,即刻维修。对采矿区的空气情况进行判定,避免施工人员出现中毒、呼吸困难等情况。创建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机制。对施工人员实施考核,利用惩罚和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让施工人员自觉遵守施工要求。 3.5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 专业人才对此项施工发挥的作用十分之大。因此,需要开展专业的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技能。从全国范围内聘请采矿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前往采矿区现场实施调研,分析施工安全隐患,研究施工中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并进行详细记录。组织成立专家研讨小组,分析记录的资料,组内成员提出自身建议,经过全部成员判定后,保留合理的部分,舍弃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将专家的讨论成果制作成教材和宣传手册。组织施工人员参与培训,认真学习教材内容,让施工人员对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在接受培训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遇到某些重要环节时,可将培训课堂直接设在采矿现场,让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在现场示范,参与培训的施工人员在观看中可随时提问,专家进行合理解答。此种培训方式达到了理论结合实践的目的,让施工人员快速理解所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掌握解决安全问题的办法。随后让施工人员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在专家的指导下还要组织施工人员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从不同角度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施工人员在讨论当中,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通过了解他人观点弥补自身的学习缺陷。在培训完成之后,企业要定期组织座谈会,分发之前编制的宣传手册,让施工人员始终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 4总结 我国的采矿行业发展迅速,采矿技术也在快速更新。但是,在采矿工程施工中,所用的技术依然难以满足实际要求,存在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为了在施工中保证安全和进度,要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改变不规范操作等行为,为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张阳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环境开采技术应用 1采矿工程的现状分析 1.1对水资源的影响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都存在于地表以下,当煤矿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开采时一定会使地下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而且采集过程当中涌出的部分地下水资源还会导致这一地区的水层高度受到影响,最终危害了这一地区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在煤矿开采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开采都会影响当地地表水位的变化,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出现当地河流枯竭,如果煤矿一直开采下去的话,还会严重的影响到这一地区的地表植物层的生长,地表植物层受到了破坏,就会造成土地的荒漠化。 1.2对大气的影响 煤矿在开采的过程当中,并不是简单的开采这么简单。因为在开采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副产品,比如说硫化物、碳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被释放到大气当中,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产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煤矿开采都是采用的释放大气的方法,不仅节约成本,还非常的方便,这样做的后果是这些气体会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的空气质量,而煤炭的使用更是增加了其严重性。所以我国为了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逐渐的开发了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 2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重要性 2.1最大程度运用矿井中的材料废料 为了更好地对环境进行保护,所以在开采煤矿的过程当中,要物尽其用,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下水和甲烷等,这些物质都可以再次运用到开采工作当中,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出的热量还非常高,甲烷除了在开采区有可能会发生危险之外,在其他地区是安全的,可以利用这些甲烷。而矿进水会因为它会危害到采矿工程的安全,所以采矿工作人员会把它称之为有害水,其实矿进水和地下水是一样的,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水资源,这样也有利于当地环境的保护。 2.2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可行性 由于过度的开采矿产资源,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影响到了矿藏岩层的移动,同时也影响到了采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出现,可以对充分利用矿藏地表运动的情况、规律,来实现矿藏开采,有效地保证矿产开采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保护了开采区的环境。 3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发展 3.1瓦斯和煤炭开采的结合 瓦斯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甲烷,因为甲烷在燃烧的过程当中不会产生任何的硫化物和有害气体,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清洁能源。但是如果甲烷在采矿的矿井当中的话就可能成为最有危险性的气体,它也是大多数矿井引发重大事故的源头。为了节约资源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可以好好的利用甲烷,在采集煤炭之前先抽取矿层当中存在的甲烷,这样不仅获取了很多的清洁能源,还可以保护环境。 3.2运用环境友好型的方式来处理矸石 我国是资源大国,每年的煤炭开采量都是惊人的,而在开采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的矸石,矸石集中堆积会出现自燃的情况,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矸石燃烧还会影响我国的空气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而随着我国煤炭开采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矸石的产量越来越多,新增的矸石与原先存在的矸石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采矿业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多的采矿地区已经在布置开采巷道,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开采,开采巷道逐渐会跟不上开采的速度,使整个开采工程的效率出现了降低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去优化开采技术,为矸石来选择一个更加适合它的地方。 3.3采用保水开采的措施 保水开采技术主要体现在它更加重视开采过程前后对开采区地质情况和水位情况的保护,而不是去保障开采过程中安全性的防治溃水技术。因为煤炭在开采完之后会在所开采的地区形成一个空心区,同时也会破坏地下原有的水源流向,因此在开采完煤炭之后会在开采区形成一大片的漏水地段,这一漏水地段的出现也会导致附近的地下水向这一区域进行回流,使得整个开采区附近的水位都会下降,从而影响了附近的水位,这只是比较轻的情况,更为严重一点就是导致地面塌陷现象,所以我们要想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就必须改变开采策略,在江河下面进行开采工作,就可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并且可以使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为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4结语 对于矿产资源的日益匮乏,不断研究和创新采矿工程技术,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雪民 单位:龙煤集团矿山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七台河分公司 采矿技术论文:不安全技术采矿工程论文 1采矿井巷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策略 采矿工程是一项大工程,其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每一个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有三个环节最为重要,一是井巷采矿,二是开拓巷道;三是采掘工作面。这三个环节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采矿工程的进度,但是目前我国在采矿期间这三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技术因素,如果没有预先采取解决对策,很有可能会危及到采矿工作人员的生命,而且也会影响到采矿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影响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在此,首先对采矿井巷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其主要涉及到如下要点:首先,弯道井巷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所选择使用的曲率半径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一般而言,弯道井巷施工人员会选择使用12m,也有可能会选择使用15m来作为巷道的曲率半径,这两种选择都比较适合应用在自粘式电动车运输中,但是如果运输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两个数值都需要相应的发生改变。通常实践分析,选择使用9m最为适合,但是很多施工人员所选取的数值却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要求,通常情况下,都选择使用的是6m曲率半径,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巷道拐弯的地方明显增大,不仅会出现断绳伤人的事故,而且也不方便运输,因此,如果是弯道作业必须保证其曲率半径合乎要求,最小9m,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选择12m。其次,中部车场所选择使用的单道起坡存在着不安全因素,采矿区中部的车场是采矿工程中涉及到一个重点环节,在对其进行式设计时,应该多方面进行考虑,尤其是巷道起坡轨有所差异,该差异的不同也会影响设计方案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主要两种起坡方式,一种是单道,另有一种是双道。通常而言,单道与双道相比,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相对要简单一些,因为双道起坡方式既需要设计固定道岔,也需要设计弹簧道岔,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必要,一般都会选择使用单道起坡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过,如果打钩人员稍不注意,助推不当,则非常容易造成生命危险,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中部车场设计时,应该选择使用双道起坡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空重车以及材料车能够安全通过,同时也不会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后,将车场设计到弯道巷道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一般而言,设计人员设计车场,不仅需要掌握采取上山方位,还需要掌握运输大巷的具体位置,很多设计人员通过了解调查通常会在弯道巷道的位置上来设计下部车场,这种设计产生的直接的危害就是司机视线受阻,影响司机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由此设计人员应该将车场设计到直线的位置上,从而防止事故出现。 2开拓巷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 首先,下部车场轨道间的安全间隙过小,在巷道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下部车场时,通常把1.3m作为车场双规间的安全间隙,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矿井的安全间隙通常只有1.2m,这就导致当车场的运输任务比较紧张,尤其是运输车变形或材料车过宽时,车场双规之间极易发生挤碰而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施工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超宽运输车可能通过的情况,尽量把安全间隙设置在1.4m左右,以此来确保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设计巷道时出现高度过低的情况,进行巷道开拓工作时,半圆拱形断面是首选的掘进方式,一般墙高都被控制在1.2m左右。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数不少的矿区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巷道的建设,很多大断面积的巷道的墙高仅有1.1m,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巷道里架线时,达不到架线的安全高度和施工的安全标准,极大的提高了触电事故的发生率。所以,在设计巷道墙高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最后,设定巷道的腰线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中线和腰线是井下巷道进行施工时用以完成施工控制的,中线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巷道的掘进方向进行指导,一般来说,需要在巷道的顶板位置或是棚梁上设置3到4个中线点,以正中或偏中线的形式展示,采用激光光束等方法检查掘进迎头的尺寸是否合理。所谓腰线其实是一种标示线,用以对巷道的标高和坡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用水平尺等施工工具延伸到掘进迎头的位置来探测腰线所在的位置是否合理。 3采掘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策略 3.1切眼和分斜坡在开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采掘工作面的实际作业过程中,技术人员在设计切眼时,开口的方向并没有沿煤层的正倾斜方向,还有很多开口即使沿正倾斜方向,但是设计长度明显不合理,这就造成三角带煤柱容易发生跨帮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切眼开口的设计,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3.2急倾斜煤层的主斜坡坡度过小。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好急倾斜煤层的主斜坡的坡度,然而即便有明确的倾斜角度作为参考,施工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主斜坡的坡度不符合施工标准,即使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煤炭也不能自溜下降,降低了工作效率。 3.3改造眼的反眼坡度。 在设计改造眼时,相当多的矿区会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在设计改造眼时并不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有的甚至把改造眼的坡度设置到30度以上,并且有太多拐弯,给施工安全留下隐患。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采矿工程施工期间,的确存在着比较多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比如曲率半径选择不够合理或者起坡方式选择不正确等,这些虽然都是细节问题,但是细节决定整体的成败,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影响整个采矿工程的进展,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由此可见解决采矿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的重要性。 作者:李维民 李春生 单位:宝清县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 采矿技术论文:开采矿山通风网络节能技术论文 一、构建良好的通风网络 (1)构建良好的通风布局。 在开采地下矿山时会受到地理位置的极大影响,在我国大部分矿体的矿产资源都埋藏较浅,而且各个矿区并不集中,这种问题会影响矿山通风,这就需要重视通风的布局,要构建风区式的通风系统,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经济上的巨大压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2)构建良好的通风网络。 现在大部分矿山企业在地下矿产开采过程中通常运用的是网络模式的通风系统,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优化通风网络,就可以有效降低通风网络的消耗。一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到的通风网络有三种,即自然风网络、控制型通风网络以及一般型通风网络。这几种通风网络可以通过了解各分支的已知风量和各风机在工作时的风压,采取非线性规划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方式就可以了解风机和设施的位置,平衡回路风压。 (3)合理设计风道。 工作人员在设计风道时必须要全面考察,要合理规划风道的半径、断面以及风阻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风道。在设计主干道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好风道断面,要将其设计为圆形。之所以要选择圆形的断面是由于圆形相对半径比较大,比较适合矿山发展。在设计风道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表面进行衬砌,这样才可以有效减少风道表面存在的摩擦力。但是在修建专用风道时要采取其他的方式,要考虑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一是拉格朗日乘数法。这种方式是通过寻找一种或者多个变量和限制条件来控制多元函数的极值。这种方法在计算时可以不考虑通风电费;二是平松良雄法。在应用这种方式时并没有将巷道维护的费用考虑进去,所以这类方式更适合在修建单一井巷的断面过程中;三是动态分析法。在这种方法下考察的是动态信息,要将不同时期风道的因素指数值进行全面的比较,并且计算出比率,并且通过对比得到相关的变化因素,此外在应用这种方式时还应该考虑风道的服务年限以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四是通路法。这类方式在应用过程中考虑了通风网络中各种风路存在的阻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合理控制经济投入的费用,可以将工作成本控制到最低。 二、有效优选风机的方式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矿井主扇占有重要地位,是矿山的“肺脏”。但是在整个矿山的通风系统中主扇的能耗量最大,占有90%以上。在我国,从50年代以来就一直使用仿苏70B2型风机来进行地下开采矿山。这种机器的风机轮毂相对比较大,而且气动性比较差,和现实使用的通风网络不符合。所以,这种机器的工作效率比较低,消耗的能量大。为了进一步满足矿山建设需要,各工矿企业不断改善这种风机,改善风机性能,有效的提高了良好的节能效果,达到节能目标。尤其在国家明令该风机为淘汰产品以后,加大了研制开发新型替代产品的力度,在不长的时间里,研制出了K系列、FZ系列和FS系列等适合于地下开采矿山的通风设备。这种新型的风机可以有效改善叶型参数,这种风机的气动性比较好,风量也比较大,风压相对比较低,效率比较高,另外,这种风机的噪音比较小,能够消除传统风机的驼峰现象。所以,这种风机的结构与其他相比更加简单,在安装上也比较简单。这种风机的优点很多,所以很快就取代了老式的风机。这些风机不仅与地下开采矿山网络特性相匹配,而且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改进、更新陈旧过时的通风设备是改善矿井通风的重要途径。风机优选是从各种型号的风机中选出与通风网络相匹配的风机,使其满足工作面供风要求,且能耗最小。使用计算机优选风机可使该项工作更为快捷有效。多级机站通风方法是一种在通风系统内由多台风机并联组成的各级机站再串联的通风方法。 三、采用适合的通用构筑物 在构建通风系统时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构筑物的方式,这种构筑物可以有效调节和控制风流,合理减少通风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在使用压入式通风方法时,很容易出现主风道风门损坏的现象,这就破坏了风流的稳定性,破坏了通风系统的平衡,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可能要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要注重设计工作,选择适当的风门。所以在工作过程中要重视通风部门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选择抽出式通风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方式来避免出风井口被损坏,这样才能够杜绝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上升,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这也对矿产资源提出了更多需要,为了进一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矿产企业也面临了全新的机遇。所以在开采矿产时除了要扩大规模以外,还要注重矿山安全问题,特别是通风问题。要不断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通风能力,通过提高通风技术和管理水平,优化矿山的通风能力,减少矿山的事故数量,这样才能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帮助。 作者:赵禹宏 单位:吉林通钢板石矿业公司火工处 采矿技术论文:不安全技术因素中采矿工程论文 1采区井巷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 1.1单道起坡不安全技术因素 针对采区中部车场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以满足工程实际生产需求为基础,选择不同的措施来建设不同巷道的起坡轨,主要包括弹道与双道两种起坡方式。两种方式相比较来说,单道起坡方式要相对简单,并且工程量比较少,而双道起坡的建设要求则比较严格,需要设置一定固定的道岔以及弹簧道岔等。就现在采矿井巷工程施工,单道起坡方式为首选,因为其具备需要资金少、工作量低等特点。在建设单道起坡时下放空重车与材料车时,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空重车在通过简易岔道易倒掉进入中部车场的问题,需要打钩人员在道岔位置给予一定的助推。但是如果选择此种方式,会加大对挂钩人员的安全威胁。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对采区中部车场进行设计时,可以选择用双道起坡的方式,可以提高空重车与材料车运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减少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威胁。 1.2弯道井巷采取曲率半径 对与采矿井巷的施工,对于巷道曲率半径一般会采用12m或者是15m,其能够更好的满足井下七吨架线式防爆电机车运输的数值。但是如果选择的是其他运输方式,还是设计此为曲率半径的话就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而是应该选择9m曲率半径。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的采矿井巷都是采取的6m曲率半径,这样设计的结果就会导致巷道拐弯处变大,在生产过程中就会容易出现使耙矸机钢丝因为磨损加剧而断裂伤人的事故。并且,如果井巷曲率半径设计的过大,在进行爆破处理后落下的矸石耙不到底,会增加巷道的坡度,增加了工程的运输难度。因此,在设计采矿井巷曲率半径时,应该以满足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其确定为9m或者是12m为佳。 1.3车场设计在弯道巷道中 在对车场进行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只会对采区上山方位以及运输大巷方位进行研究分析,将下部车场设计在采矿区的弯道巷道内部,而这种设计则直接会增大电机车司机的视野盲区,对于前方以及周边的警示信号等不能及时发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机与信号挂钩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经常会因为交流不及时而出现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在设计下部车场时,应该尽量将其设计在直线部位,以免设计不合理减小司机的视野范围而造成安全事故。 2开拓井巷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 开拓井巷的设计施工中,经常会存在下部车场轨道安全间隙过小等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掌握巷道的所有信息,就会导致在巷道设计过程中出现高度过低的情况,并且在对巷道的腰线进行设定时也存在很明显的不安全因素。只要是其中有一个环节存在不安全因素,就会影响整个采矿工程的正常进行。 2.1下部车场轨道间安全间隙过小 对于下部车场的设计,车场双规间隙一般确定为1.3m,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很多矿井的安全间隙仅有1.3m。在这种施工的情况下,一旦车场运输任务重,并且运输车变形或者材料车过宽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为双轨之间的挤碰而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对下部车场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超宽运输车可能通过的情况,增大双规间隙到1.4m左右,确保运输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2.2巷道高度过低 巷道掘进施工一般都是采用砌碹支护开拓作业的方式,半圆拱形断面首先的也是掘进方式,一般情况下会将墙的高度控制在1.2m上下。就采矿井巷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存在少数的矿区没有采取规定的方式来对巷道进行开拓,很多大断面积的巷道墙高为1.1m左右,这样在巷道进行架线时,高度不能达到架线以及施工的安全标准,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就出现触电安全事故。因此,在对巷道进行开拓施工时,必须要严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终的巷道墙高,保证其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安全需求。 2.3巷道腰线设计不合理 中线与腰线主要对井下巷道进行施工控制的,其中中线的主要是对巷道的掘进方向进行指导,一般情况下应在巷道顶板位置或者是棚梁上设置3~4个中线点,选择用正中或者偏中线的形式来表示,而设备可以选择激光光束的方式来确定掘进迎头的尺寸是否合理。而腰线的作用主要是完成对标高与坡度的控制,以水平尺等施工工具延伸到掘进迎头的位置来探测腰线所在位置是否合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在间隔30~50cm的位置用测量一起设置一个中腰线。并且针对煤层较厚的区域,为保证掘进的正确性,还需要对巷道进行分层,在开采难度降低的情况下,巷道的压力也会增加,而支架承受压力过大发生变形后就会对设置的中线点造成影响,使其不能够完全保证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而会造成巷道施工质量减低。并且,在实际的巷道施工过程中,受地质地形等因素影响比较大,往往会造成施工方位的变化,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将拐弯处的曲线巷道半径以及转角等转化为切线或者弦线。 3采掘面不安全技术因素 采矿工程采掘面的工程施工,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例如急倾斜煤层主斜坡设计中存在的坡度过小不安全技术因素,以及存在切眼与分斜坡开口的施工问题,还有改造眼拐弯处过多以及反眼坡度设计过大等问题等,都会对工程的安全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3.1急倾斜煤层主斜坡坡度过小 为满足工程安全施工的要求,在对采矿井巷采掘面进行设计时,必须要通过全面分析后做好对急倾斜每层主斜坡坡度的控制。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即便是有明确的倾斜角度作为参考,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最终导致主斜坡坡度不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导致煤炭在受到自身重力影响后也不会出现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3.2切眼口及分斜坡开口 矿井采掘面进行切眼开口设计时,如果没有按照每层正倾斜的方向进行设计,或者是沿着要求的方向设计但是最终确定的长度不够,形成的三角带切眼,很容易就会出现煤柱垮塌的现象。因此,在对采掘面切眼口进行时设计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以免因为设计不合理而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3.3反眼双向施工 从布置在巷道底层的煤层底板来看,如果采用反眼双向施工的方式,经常会因为放炮震动而对反眼头煤柱造成影响,甚至会因为空顶过大的原因,最终导致垮帮问题的出现,无法进行正常的维护工作。在对采掘面进行此项施工后,往往会在本区段回采完成后,无法保住煤柱,在二段回采过程中将会出现窜矸问题,进而会对工程的正常开采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煤柱不会受到损伤,在反眼头施工时,应该选择单向施工的方式,以此种方式来保证回采与正规推采都能够顺利进行。 4提高采矿工程安全性改进策略 4.1井巷工程施工安全策略 对于井巷工程施工时,在设计中部车场时应该选择单道起坡的施工的方式,可以确保采矿井巷工程中部车场设计与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重要的可以避免空车在道岔行驶过程中发生倒掉,保证挂钩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保证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对矿井进行全面分析,将巷道曲率半径控制在12m左右。并且下部车场的谁及应该尽量避免将其设计在弯曲巷道中,将其设计在直线巷道中,避免对电机车司机的视野造成影响而发生安全事故。 4.2开拓巷道施工安全策略 在对下部车场轨道进行施工时,应加强对双规之间安全间隙的控制,为避免受运输车重量过大或者是运料车过宽等因素影响,造成双规挤压而产生安全事故,应该将双规间隙控制在1.3m以上,大概1.4m左右为佳。另外,采矿巷道施工一项的安全措施就是保证用电安全,为了确保线路的架设高度达到安全标准,必须要确保巷道墙高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另外,应该加强对中线以及腰线的控制,保证掘进工作面的正常。 4.3采矿工作面安全策略 采矿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策略,需要结合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在全面了解矿井工程实际情况后,以满足工程正常施工为根本目的,采取最有效的施工技术。例如针对三角带煤柱垮帮事故,在施工时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对切眼的开口进行操作,保证施工中切眼开口长度、方向以及各项参数都能够符合施工要求。 5结束语 受煤矿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影响,经常会因为不安全技术因素而导致工程无法正常施工,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必须要加强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最有效的施工技术方式,将不符合生产规范的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侯利强 单位: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回坡底煤矿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生产中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论文 一、井下无线电定位系统 (一)概述 由于井下采矿具有作业人员在井下流动性大、地面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分布和作业进展情况以及下井后就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所处位置等特点,矿井一旦发生透水、火灾等事故时地面工作人员因不能实时了解井下情况,会给抢险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在突发冒顶和人员被埋的紧急情况下,由于人工描述不清或不能及时精确、自动探测被埋人员的准确位置,在低效率的管理模式下丧失宝贵生命的有效抢救时间。井下定位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UPER-RFID技术,它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电子标签或者无线标签,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FID的发展得益于芯片技术、无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交换与编码技术、信息化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综合发展。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升,促使RFID技术成为各个行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随着在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RFID技术自身的产业化也在稳步发展之中,在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同时,RFID技术开始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合,朝着构建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人员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目标迈进,而这也正是RFID产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所在。 (三)将RFID应用在矿井中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井下作业中,既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或者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我国现已有多家矿山企业开始尝试RFID技术,来实现井下作业管理,这就是在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搭建的一条地面上下沟通的桥梁,使地面人员能够及时动态地了解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的身份、分布以及作业情况,一方面可以应用于井下安全管理,一旦有事故发生,地面人员可以准确、及时、快速地进行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等等;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井下的生产调度,通过动态地获取无轨运输设备的方位信息等,同时,该系统还具备人员考勤功能,亦可对进出矿场的人员及车辆进行身份识别,以保障矿场的生产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井下定位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1.系统构成 井下定位系统设备主要包括:中心站主机、数据通信服务器、人员定位系统、无线射频单元识别读卡分站以及识别卡、矿用人员管理系统软件、信息传输接口、通讯电缆、矿用隔爆兼直流稳压电源等组成。目前国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组成网络结构大部分是采用的RS485远传网络,它具有接线简单、传输距离远和可靠性高等特点。 2.工作原理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要实现的功能,在矿灯收发处、矿井出入口、各个巷道分叉口和作业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中安放若干个无线标识读卡分站(每一台具有不同的ID号),将它们通过网络连线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联网。每个井下作业人员携带的矿灯上安装一个具有唯一标示号的无线标签(标示号与标签携带人的身份、矿名、作业大队和班组在计算机数据库里唯一对应),当作业人员出入井下时只要通过或接近安装在通道内任何一个标识读卡分站,基站即会自动识别到路过人的标示号并立即上传到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程序将无线标签的标示号(对应到个人)、无线标识读卡分站的ID号(对应井下的具体位置)、该基站返回的强度信号和确切时间等信息实时记录到数据库里,数据库管理程序可以对库里存放的信息很方便地进行查询、统计和生成报表等操作。如某个人目前所处位置的查询、某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在基于地形图的背景上显示出来、地面人员对井下人员呼叫、井下人员向地面人员报警、利用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构成矿山考勤系统。除日常管理之外,最重要的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现场紧急辅助救援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万一井下发生事故或灾难,可在电脑上立刻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和事发后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考虑现场环境等多种因素,为及时组织救援在极短的时间提供准确和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避免了传统人工方式传递信息的低效率、不准确、救援的盲目性和冒险性,为有效地组织救援赢得宝贵的生命时间,使灾难的危害降到最小提供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决策支持。 二、井下定位系统功能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实现的基本功能如下: (一)通过矿区图形信息作为用户界面可以实时显示和查询井下情况。 (二)任何时间段(计算机由记录的)井下全部或某个识别读卡分站范围有多少人。 (三)每个人在井下任一时间用表格方式表示的活动轨迹。 (四)查询一个人当前的实际位置,查询一组人当前的实际位置。 (五)地面人员对井下人员呼叫或井下人员向地面人员报警,方便调度中心快速电话联系该人员和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组织救援。 (六)井下人员在井下超过工作和升井时间自动向地面值班人员报警,便于管理者及时查明原因和组织搜救。 (七)查询相关人员在任一识别读卡分站的到/离时间和工作时间等信息,用于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按时准点到位进行各项数据的测试处理,从制度和技术手段上杜绝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隐患。 (八)井下人员总人数在巷道中的实时动态分布图,计算机程序管理背景是根据井下的实际现场情况制作的矿区巷道地理图,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可生动形象地显示在屏幕上。 (九)数据库操作管理界面采用具有权限管理的基于局域网模式,可实现多点共享供多个用户同时在不同地点查看。 (十)自动统计算出各类人员井下的各类报表(月报、周报和日报,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随时生成),如生产作业人员出入井时间表、出勤报表、加班报表、统计管理人员的巡查情况报表、请假和缺勤报表等,若有必要还可与工资报表系统提供软件接口。 (十一)参观访问人员所处位置实时监测,是否按要求到达指定区域或已进入危险地带。 (十二)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查出有多少人遇险,遇险人员在哪里和确定他们的身份。 (十三)抢险救援时采用手持移动搜救器,快速准确地识别遇险人员被埋人员具体地点、深度和方位,及时抢救有生还可能的人员,明显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援效果。 (十四)可实现井下设备管理包括井下车辆和其他重要移动设备的实时位置识别等。 三、井下定位系统的技术特点 (一)使用全球开放的ISM频段,无须申请和付费。 (二)多功能:实现了井下人员实时跟踪定位、辅助考勤、轨迹查询等重要安全管理功能。 (三)高容量:在井下可容纳数百个矿用型读卡器,以及大型矿业数万员工同时使用标识卡。 (四)无线标签与读卡分站之间可实现双向高速数据交换,透明/加密传送数据和信息,即应用灵活又保证了数据安全,为在人员定位网上扩展移动数据采集、地面井下双向信息交换和移动瓦斯监测系统提供了平台支持。 (五)多种技术集成:系统集成了RFID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总线传输等。 (六)定位系统可以向目标发出呼叫信息,如一般呼叫、紧急呼叫、撤离呼叫等信息;可以呼叫一个特定目标,也可以呼叫多个目标(群呼);信息可以在第一时刻立即传达到每一个人,实现实时信息传递。紧急情况下,井下人员还可以通过便携式卡向系统发出呼救信号,从而得到其他人员的及时救助。 (七)通过系统采集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支持事故后准确地判断人员所处位置,为实施应急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四、井下定位系统作为辅助救援必要性 众所周知,国内矿山企业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工作力度,当灾难降临后如何提高救援和搜救工作效率,这类问题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涉及建立和谐社会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大事。因此,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应该尽一切可能将这类问题解决好。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现场紧急辅助救援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万一井下发生事故或灾难,可在电脑上立刻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和事发后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考虑现场环境等多种因素,为及时组织救援在极短的时间提供准确和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避免了传统人工方式传递信息的低效率、不准确、救援的盲目性和冒险性,为有效地组织救援赢得宝贵的生命时间,使灾难的危害降到最小提供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决策支持。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整个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的需求,它可以提高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在灾害辅助救援时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还不像瓦斯监测系统那样已成行业的强制标准,但科学技术进步是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的技术会不断发展而其应用会得到进一步普及。 五、结论 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对于矿山企业极为重要,矿山企业积极运用井下定位系统是体现为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其核心价值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价值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导向和规范作用。未来运营良好的矿山企业一定要把建立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 作者:张雯 单位:甘肃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采矿技术论文:关于爆破技术的采矿工程论文 1对爆破技术的认识 我国当今的爆破技术采用的多是硝化甘油、硝铵、水胶等爆炸方式,在引爆方面,运用的器材有导爆索、雷管等类型的起爆器。这些技术可以使爆炸物在瞬间产生大量的爆破力,使矿石的开采更为便利。但我国的技术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工程中一旦控制失误,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事故,所以采矿业必须规范爆破技术的运用,提高爆破的效率和安全性。 2采矿工程中先进爆破技术的应用 在国际上,采矿工程已经运用了大量的新型爆破技术,而我国在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上还处在落后阶段,笔者对国内外的许多先进爆破技术做了一定的研究,总结了一些先进有效的爆破手段。 2.1等离子技术在爆破中的应用 传统的爆破技术多是火药类的爆破,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大,随着绿色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传统的火药爆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火药的爆炸规模和爆破力度难以准确控制。笔者发现,在以往的采矿工程爆破中,这种爆破方式很容易对工程中的其他岩体造成破坏,影响开采工程的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国际上已经有了等离子的爆破技术,这种技术运用了电力爆炸的原理,将大量的电能通过可控的设备集中在一个点上,远程控制其爆破的能量和时间。经研究发现,等离子爆破方式产生的爆破力高达200MPa,是完全不逊于火药威力的,而且等离子爆破方式的可控性也弥补了火药爆破的不足,是值得采用的一种方式。 2.2妙用中深孔爆破技术 在采矿业当中,有很多工程是开展在小型基地或矿山之上的,对这种小型矿山的爆破,往往会浪费大量的爆破材料,而且对爆破范围和爆破点的把握也很不到位,而为采矿工程的顺利开展,我们也不能不使用爆破手段,因而我们在这种小型工程的开展上,必须改变爆破方式。笔者对一些先进的采矿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对小型矿山一般采取深孔爆破技术。这种深孔爆破方式是在一个相对小的平台上安放爆炸物,并设置后方的爆炸力度小于前方,这样就使得爆炸物的需求量更少,而爆炸造成的纵深也更大,对外侧岩体的伤害较小,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2.3工程中探索精确爆破的手段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我国的爆破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爆破中容易伤及附近的岩体,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构成障碍,这就要求采矿工程人员在实际中探索精确爆破的手段。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采访发现,多次爆破是精确爆破的有效手段。首先,爆破者要先用深孔爆破等方式将需破岩体和附近分开,然后再对需破岩体进行爆破,避免了爆破对附近岩体的伤害,从而保证了爆破的准确性。另外爆破人员还可以通过计算机预先判定爆炸物的威力,根据需要爆破的面积来控制爆炸物的数量,以保护工程内的其他岩体。采矿是一个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产业,而爆破就更增加了采矿的危险性,精确爆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爆破的威力和范围,是提高采矿业安全系数的一个可行的手段。 2.4光学引爆的应用 光学引爆是利用激光和机器发出的光纤来引爆的,这种方式可以远程操控,而且不受周围磁场、电波以及噪音的影响,可靠性强;另外激光设备可以重复使用,不会增加成本,其安全性也相对更高,在采矿业的爆破环节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引爆方式;最后,这种利用激光进行引爆的方式,其效果与雷管引爆并没有什么不同,而激光的精确度和可控性甚至还高于雷管,因而在推广中无须担心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这一层面来说,光学的引爆方式也应该被我们所认同和采用。 3采矿工程中爆破应用的建议 我国矿藏丰富,但分布不均,对于不同的地区和矿藏情况,要采取不同的爆破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另外爆破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危险性的工作,所以无论运用何种爆破方式,都要根据其特点来设置相关的安全措施,做到安全生产,比如爆破中所产生的飞石,一般会由爆破点向四周扩散,这就要求我们对爆破点的四周进行安全布置,防止意外发生。最后,笔者建议采矿工作和研究人员在爆破中多观察、多总结,努力发现和发明更优秀的爆破方式。 4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采矿业中的爆破技术运用率越来越高,我国虽然已经在采矿业中应用了爆破技术,但我们的爆破手段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笔者做了大量的走访和研究,提出了关于爆破技术的一系列问题,希望能促进爆破技术的发展,促进采矿工程中爆破技术的应用和革新,以期为我国采矿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马智林 单位:贵州浙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安全技术管理论文 1明确相关技术的管理任务 第一,建立健全采矿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法律法规,并将其深入到采矿工人的思想中,认真贯彻与落实;第二,增设与完善采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准入标准,选用专业性强、高素质的安全技术管理员对采矿工程中的各项安全问题,进行严格检查与审核;第三,建立安全生产及技术管理资料档案,对有关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保存;第四,按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政策与规章;第五,制定相关措施保障安全技术的落实与实施,提高生产环境的整体水平,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从而更好的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加强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施 面对当今采矿工程中频发的各种安全事故,做好安全技术管理是保障采矿安全及采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的内容,对于采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采矿安全责任意识。各方面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上至领导,下到基层工作人员都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事,并在安全责任意识的指引下完成工作。因此,树立树立采矿安全职责意识,健全采矿安全责任制度,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采矿安全技术管理以责任到人为原则,以完善的采矿安全职责为基础,高度重视采矿安全,提高采矿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提升采矿企业经营效益。 其次,做好安全检查相关工作。采矿企业安全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对采矿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尽量消除或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保证采矿安全。安全检查通常都会采取有领导、有组织的检查方式,并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采矿安全中的各种问题公布于众,同时还要做到“四不推”,班组不推给工区,工区不推给矿部,矿部不推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不推给当地政府,扎实做好采矿安全技术检查与管理工作。关于安全检查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五点:一是要认真检查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规的执行情况;二是要检查对上级的安全生产政策、方针及决定的执行情况;三是要检查采矿环境的安全情况,如井下巷道的支护状况,空顶情况等;四是检查采矿工具、设备及相关防护装置与安全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技术管理的相关标准,检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按照原计划有效的落实;五是检查预防自然灾害的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只有在采矿安全检查过程中做好以上五点工作,才能保障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切实有效。 第三,积极开展安全技术管理的培训工作。从目前多起采矿安全事故的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领导及员工都未接受过采矿安全技术上的相关培训,不具备专业性的采矿安全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而会导致违章、违法等操作出现,因此,如何在采矿企安全技术管理过程中,做好技术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是实现采矿安全的重要途径。培训的主要内容应紧紧围绕采矿企业安全、技术部门安全意识的提升来开展,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采矿技术人员及安全部门负责人应当树立起较强的安全操作意识,并以榜样的形象激励基层员工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政策,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增强全体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 最后,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具体是指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采掘作业规程。前者主要包括严格按照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程序进行使用,同时要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由于工具操作的不正确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考虑岗位与工种的差别,在操作流程及规定上也要进行相应的区分,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执行;后者主要包括采掘作业范围内的地质概况、安全技术措施及生产工艺等都有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从而有效的指导采矿安全生产,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若在采掘作业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出现,需要按照安全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对异常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确保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论 综上所述,采矿作业在位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资源的同时,采矿安全事故也为国家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为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采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采矿企业及领导管理层应当加大力度重视采矿安全技术管理,保证采矿事业的安全,尽量避免或者是减少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由此给国家、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保护人们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望能够为日后的采矿安全提供借鉴。 作者:刘文武 单位: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北阳庄矿 采矿技术论文:谈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1采矿工程的现状研究 开采工程对大气的危害。由于煤矿的产生过程中会伴随有各种副产物,而这些副产物一般都是烃类、硫化物、碳化物等对大气有害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就会影响大气的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而碳化物的大量排放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我国的煤矿开采工程为了节省开支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一般都是将这些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重,严重危害了我国的空气质量。而我国煤炭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一危害更加剧烈。所以,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的有序进行,如何开发新的环境友好型的开采技术变得刻不容缓。 2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重要性 2.1最大化利用矿井中的废料。为了尽可能多地对环境进行保护,我们在开采煤矿时,应该尽量避开矸石,尽量将矸石留在地下,以此来减轻对土地的危害。更加细化的讲就是,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和保护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水、甲烷和煤矸石等,对于这些物质,我们都应该物尽其用。从科学的角度讲,甲烷除了在开采区比较危险容易引起事故外,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而且具有很高的热值,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些甲烷而不是简单的排放或者燃烧处理。而矿进水则因为会危害到采矿工程的安全更是被定义为有害水,其实它和地下水一样应该被划分为有效资源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它,这也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煤矸石作为地下土层的一部分应该尽可能被留在地下,既能保护地下地质情况又不占用地表土层。 2.2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可行性。我们国家目前所面临的诸多环境危机大部分是由人们的对矿藏的过度开采造成的。因为过度的开采会严重影响岩层的运动。如果地表和地下的岩层体系没有被破坏,相应的也不该出现这些环境问题。人们对矿藏的开采会影响岩层的运动,造成矿山压力的改变;相应地,岩层的运动也会影响矿藏的开采状况,造成岩体裂隙场。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就是要掌握人们的开采活动对地表情况的影响、岩体应力场和岩体控制以及液体和气体在开采过程中于裂隙岩体中的渗流规律。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掌握势在必行。 3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发展 3.1将瓦斯的开采和煤炭的开采相结合。瓦斯的学名又叫甲烷,它因为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硫化物、氮化物等又被称之为清洁能源。但是,它在矿井下则是能引起重大生命事故的杀手。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瓦斯。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有几种环境友好型开采办法可以被采用。例如:a.我们可以先抽取再采取,即在采集煤炭前先抽取出矿层中存在的瓦斯,保护环境又能保证开采人员的安全;b.将瓦斯和煤炭一起开采出来,就是在采集完煤炭后立即将采空区的瓦斯抽取出来,因为瓦斯会聚集在煤炭的采空区这样比较容易采集;c.充分利用废弃矿井中的甲烷,因为一般情况下采矿者是不对瓦斯进行抽取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废弃矿井中的甲烷采集出来,用作清洁燃料,加大资源的利用率。 3.2采用环保友好型方式处理矸石。由于我国每年的煤炭开采量都很大,而历史煤炭的开采总量更大,所以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矸石也很多。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的矸石产生量就高达6亿多吨,这不仅改变了我国的地表形貌,由于矸石堆积在一起会引起自燃,这又会影响矸石堆积区附近人民的安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影响我国的空气质量。随着煤炭开采业的发展,新产生的矸石和历史遗留矸石已经成了一个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合理布置开采巷道,多开煤巷少开岩石巷。随着我国煤炭开采行业的不断进行,我们应该优化开采技术,为矸石选择更好的去处。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能手,更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新开采技术的研发从而更加完善地处理矸石。 3.3采用保水的开采方法。保水开采技术是一项对环境十分有利的开采技术,因为它不同于主要保障开采过程中安全性的防治溃水技术它更重视开采过程前后对开采区地质情况和水位情况的保护。因为煤炭开采后会在开采区形成空心区也会破坏地下原本的水源流向,所以开采完后会在开采区形成一大片漏水区域,使得附近的地下水向该地区倒灌,使得开采区附近水位下降,影响附近的水位情况。更加严重的后果则是由于地下空荡,可能会导致地面下陷。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江河湖泊下面进行煤炭的开采,将对地下水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就为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做出了贡献。 4结束语 在以上的研究中,我们详细地探讨了我国现行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对我国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细致地分析了怎样开发环境友好型的采矿技术,将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和环保相结合,创造出中国特色的采矿技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这些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做出评估,争取能在环保的同时保障商家的利益。同时还要结合采矿区的情况找出合理的方案,使不同的采矿区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开采模式,从而为国家提供更加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作者:李振民 单位:黑河市爱辉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中可视化技术的实用性 1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可视化技术在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的工程采矿人员对于分析巷道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想象和经验去确定巷道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方法会出现较大的失误,经验是积累出来的,即使有经验也会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且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得到的效率很低。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学会三维知识,使工作人员先研究涉及巷道的三维空间设计出来,这样在学习完三维知识后,工作技术人员可以得到较为高效的分析效果。如果采用Auto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明显的研究效果:其一,可以在制作三维模型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矿井的三维结构,对研究的问题可能会提出更加创新的解决方法;其二,对于初步涉及采矿工程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较为容易的了解建立三维矿山系统的概念;其三,采矿项目结束后,绘制出的三维立体矿井模型,可以更为轻松的进行汇报,从而达到高效的效果。 2地质测量对采矿的影响 我国的国土丰厚,地质地貌各不相同,所以为了确保矿物质的质量,我们在进行采矿工作时,要对开采区域进行地质测量。对于地表所测的氧值要符合一定的规律性。地测工作的标准化是质量标准化的一个关键组成环节,在开采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隐患。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要追查其根源,及时进行修改调整,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标准化的工作水平。 3数值模拟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我们了解到工作人员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概念,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问题一般涉及的都是动态三维空间问题。因此工作技术人员对分析研究的目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工作技术人员到矿井现场实习,所看到的情况只是静态现象,比如巷道支护物的破坏、巷道的变形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发现,但是对产生矿压显现现象的矿山压力以及变形破坏过程是看不到的,只能从理论上或者资料上去进行空间想象,但是这样会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对理解矿山压理论就会形成障碍。而且想只是通过观测就能得到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内的某一点力,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对于上述问题,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就拥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发展逐渐的引起了采矿工程的重视,并且逐渐的的被采矿工程所引用。 可视化研究实例,我们对煤层开采过程顶板岩层受力变形过程模拟。模型上部为边界,我们按照煤层深度来施加重力,模型的左右两边为支边,模型的下边为固定点,为了平衡水平方向的位移。通过计算得出了顶板岩层会随着煤层开采而出现离层及其相对应的应力分布状况,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矿山压力及岩层的控制上提供了理论补充。(本文来自于《黑龙江科学》杂志。《黑龙江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4结语 为了能够提高采矿技术的应用,我们对于煤矿开采的方法研究还需要加大人力物力,创造出更加适合采矿工程的新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工作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加快工程的进度和效率,在采矿的同时也要要求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尽职尽责,争取零失误。以绘制单位立体模型来了解矿井的空间结构,这些都属于采矿工程的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而且会出现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好的提高采矿工程的整体生产效率及其安全稳定性。 作者:聂川超 单位: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安全监察部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技术及采矿发展趋势 一、井下采矿技术特点 长壁开采技术是众多井下开采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开采。在煤矿井下应用长臂开采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采矿质量好、安全性能高的优点。若是在金属矿层开采中应用长臂开采技术,获取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矿层厚度、矿源存储量、分布深度等都与金属矿层不相同。所以,长臂开采技术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开采,不适用于金属矿开采。井下采矿具有施工复杂、安全性能缺乏保障的特点。井下采矿施工受影响因素较多,容易产生安全事故,所以为了确保井下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采矿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井下采矿的成本费用。进入井下进行采矿作业时,采矿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整齐佩戴好各种安全防护装备,并确定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无任何疾病,只有这样才能下井作业。此外,在正式进行井下开采作业前,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对井下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以此确保开采的顺利、安全,避免火灾、塌陷等开采事故的出现。鉴于井下采矿作业的特殊性,采矿企业若想在井下采矿工程中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快速革新井下采矿技术,做到与时俱进,以此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1、井下充填技术的发展趋势 井下采矿技术众多包括干式填充技术、尾砂胶结技术、碎石水泥浆胶结技术等。随着矿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以上这些井下采矿技术已经无法在满足矿产行业发展需求,所以,更先进的采矿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井下采矿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井下充填技术也逐渐向高浓、高尾砂方面发展,不仅降低了胶结材料的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还有效的改善了井下采矿环境,对于机械化、大型化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井下深部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社会的发展,导致矿产资源需求量在不断加大,使得矿产资源存储量在迅速减少,同时这也就对井下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井下深部开采技术的应用,不仅很好地满足了上述情况的要求,还有效提高了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是促进我国井下采矿事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举措。由于我国深部开采技术起步较晚,当前在应用和研究方面仍处在初级阶段,加上井下深部开采技术所具有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产生各种问题,例如出现矿震灾害和爆破事故等问题。所以,作为新形势下的采矿企业重视井下深部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3、井下支护技术发展趋势 井下采矿作业是一项高危险性的工作,所以,井下支护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井下采矿时,应是有计划、按顺次进行开采,以此确保井下采矿安全。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使得井下支护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当前锚杆桁架就是全新的井下支护技术。锚杆桁架主要由高强度钢杆和两个涨壳式锚杆结合形成,该支护技术在井下采矿作业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俗的绩效。新型的井下支护技术不仅能有效避免井下采矿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进一步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4、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深海开采技术是深海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包括深海矿产的采集、海底软管输送系统、海底矿物制备装载和输配电、从深海将矿物输送到洋面的提升、海面支持以及采矿船动力定位和采矿及输送过程的监测控制。其核心技术是适应海底作业环境回采率高的智能化采集设备,回采过程形态复杂多变的软管输送技术,高效、安全可靠的多相流提升技术和设备,深海开采水下设备吊放回收技术及悬吊采矿系统的起伏摇摆补偿装置,开采过程采矿船、提升管道、采集设备随动定位及作业过程的监测控制,水下大功率高压输配电技术。以上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完善才能建立完整的深海金属矿产的工业开采系统,使我国成为拥有这一高新技术的国家。 三、结论 总之,矿产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而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地表矿产资源的枯竭,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目标放在地表之下的矿产资源中,所以,井下采矿技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发展现状以及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耿建伟 单位:山西华宁焦煤有限责任公司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关键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多种技术手段,其关键技术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建模技术。这种技术也称之为虚拟环境的建立,目的是获取实际三维环境和数据信息,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利用三维数据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模型。第二,立体显示技术。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根据系统中声音消失的方向和用户大脑运动的关联性,使其在虚拟环境空间中形成实时、有形状的立体图形。这种技术手段与虚拟现实技术中涉及的CAD辅助技术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是一个是在现实环境中形成图形图像,一个是在虚拟环境中形成虚拟图像。第三,交互技术。与传统模式的人机交互不同,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互利用了现实中的传感器技术,采用相应的传感器设备,使三维交互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以及语音输入技术成为虚拟现实中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第四,系统集成技术。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虚拟感知信息和虚拟现实模型,所有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完成系统集成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实现系统信息的同步、虚拟模型的标定以及数据之间的转换等多项技术功能。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一)系统设计方面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采矿工程的系统设计中,可以在煤矿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安全专篇设计等的采掘、运输、通风、排水、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等系统生成三维虚拟模型,这些模型的生成可以使系统设计者进行交互,在虚拟交互环境中,可以判断和检验系统设计的效果,如果发现设计不合理或者不到位的地方,就能够通过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进行修订和更改,并及时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显现出来。 (二)施工工艺方面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矿山施工工艺的操作施工进行模拟,具体流程就是在虚拟现实系统的软件中生成整个煤矿井下的作业场景,采矿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对作业场景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在现实煤矿井下生产施工中选择最佳的施工工艺,以此实现对现实生成施工工艺的模拟和场景再现,对确定矿井施工工艺流程起到预控效果。 (三)管理方面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应用于矿山管理中,涉及矿山的生产施工、安全环保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这一应用功能的实现主要以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远程监控操作、动态环境功能为依据,采矿工程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实时场景对煤矿井下的生产施工情况、整体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四)培训方面 在本文前文中提及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供采矿工程专业的实习生、矿区的职工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岗前的教育培训,这一点充分证明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培训教育方面的应用效果。在矿山培训工作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降低培训费用,缩短培训时间。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培训工作上的具体形式,就是将培训人员置身于与现实施工危险环境相似的虚拟环境中,当靠近危险位置时,危险的对象就会由培训人员主动确定,并根据一系列选项来评价危险的严重性及危险发生的概率,当计算机中的虚拟测试形式不变时,虚拟现实系统就会自动保存培训人员在虚拟环境中的具体表现,这样就能生成一份有效的培训报告。 (五)安全方面 由于采矿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矿井开采作业过程中,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矿井灾害。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矿山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建立,使得矿井下的复杂通风网络成为可能,可以充分指导井下灾害自救工作,有效控制井下风流的流向,保证井下火灾发生后保持有效的通风效果,从而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撤出,避免火灾的势头蔓延,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安全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对真实矿井下的作业环境进行模拟,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状态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将真实逼真的火灾场景呈动态的形式显示出来。 (六)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应用 在进行深部矿产开采过程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在这个虚拟环境中涉及交互式的动态模型,以此确定特殊采矿环境下的采矿方法、巷道布置方式、通风设计以及矿井开采参数。在海底下采矿工程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海底下地理环境条件建立虚拟模型,以此确定海底下采矿环境下的采矿方式及相应的数据参数。 三、结语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手段,其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从上文中不难看出,该技术在采矿工程中有着宽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采矿工程技术水平,也必将在我国矿山开采和技术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陈磊 单位:贵州毕节纳雍县煤炭工业局 采矿技术论文:发展采矿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1煤矿采矿技术应用工作中的问题 1.1规章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的前提条件,我国的煤矿企业众多,分布广泛,其规模与大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的规章制度只能够把握整个煤矿行业,漏洞严重。由于相关规章制度的缺乏,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混乱,违规操作严重,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煤矿在采矿管理方面尚有诸多问题亟待整改。比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尚未健全、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岗位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生产矿井证照不全或过期;部分矿井存在私挖滥采现象、超层越界开采、以探代采、超核准范围和核定人员组织生产建设等非法违法违规行为;更有甚者将矿井非法挂靠、层层转包,一矿多井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矿井为偷税漏税,存在“两套图、两本账”等弄虚作假,蓄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整改,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管理漏洞。 1.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煤矿开采对于开采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煤矿企业都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矿工综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知识水平扎实的技术人才不仅能够保证煤矿开采进程的正常进行,也能够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率。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就导致很多采矿技术无法得到科学的使用。 1.3管理人员只看中眼前利益,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今年以来,受全国煤炭产量过剩,供需矛盾加大和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煤矿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部分煤矿减少安全设施投入,消减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设备,运转不正常,对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煤矿生产者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到经济效益,煤矿行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不仅安全事故发生率高,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经过长时间后才能够收回成本,如果企业资金投入不足,资金量就很容易出现断裂。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煤矿经营者不愿意冒风险引进新技术,依然使用现在的技术,他们只看重眼前利益,不愿意花费资金来研发新技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技术的推广,采矿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升。 2促进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发展的对策 2.1完善规章制度,促进采矿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在未来阶段下,需要根据煤矿资源的开采要求建立好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企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流程,让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方式。在确定好任务与方式之后,即可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只有实施该种制度,才能够促进新型技术的规范化使用。只有做到这一点,大家共同配合才能够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采矿技术的规范性发展。 2.2加强培训,提升矿工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技术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煤矿企业必须要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与责任意识。还要注意到,矿工是煤矿开采工作的实施者,他们从事的工作重复、繁琐,虽然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熟练,但是其工作都是体力活,为了激发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企业需要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矿工能够不断的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只有打造一支综合水平过硬的队伍,才能够为煤矿企业的高效生产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2.3加强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 为了避免煤矿管理者只注重短期利益导致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受到限制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好一系列的鼓励措施,让他们可以积极的去创新,引导他们发展新型安全与采矿技术。煤矿企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新技术的研发复杂、艰难,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是,一旦新技术在生产工作中得到使用,就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好的价值。在传统模式下,政府主要采用技术产权保护、研发补贴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这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政策主要针对一些新型企业,并未制定与煤矿企业相关的法律,这也是制约煤矿安全与采矿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措施,这样,煤矿企业既能够研究新技术,也可以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这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与长远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而对新技术的产权保护工作不仅是政府对于企业技术上的认可,也是对煤矿企业劳动成果的保障。 3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 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各项工作均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进行,并按照“企业全面自查、市县重点督查、省级同步突查”的交叉方式组织开展。检点为各县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主体企业对“不放心煤矿”挂牌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以瓦斯、水患、火灾防治为重点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情况;防治水、防汛、瓦斯等专项检查查出的隐患和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备案、演练情况以及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情况、领导带班和应急值班情况等。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进步之下,煤矿采矿技术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煤矿采矿技术应用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不科学、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要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发展技术创新,加强新技术的开发,这不仅可以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还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小明 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方庄一矿 采矿技术论文: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采矿工程论文 一、我国煤与瓦斯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煤炭资源较丰富,目前的保有储量1100多亿,且有48%的煤层属于高瓦斯和突出煤层,因此瓦斯储量丰富。埋深2000m以浅已探明煤层气资源约为31万亿m³,位列世界第三。但我国大规模的商业化瓦斯开采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出台较晚,或尚不明朗。这里有认识和技术问题,更有我国煤层的透气性差,抽放困难等原因。我国70%以上的煤层渗透率小于0.001μm²,属于低透气性煤层,其透气性比美国和澳大利亚低2--3个数量级,钻孔有效排放半径和钻孔瓦斯流量小,衰减快,透气性最好的抚顺煤层井下水平钻孔与美国同类条件相比,钻孔影响范围仅30--50m,而美国可达到100m以上。煤层气体压力也对瓦斯的抽放起着重要作用,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层压力普遍偏低,这对抽放瓦斯极为不利。中国的含煤地层一般都经历了成煤后的强烈构造运动,煤层内生裂隙系统遭到破坏,成为低透气性的高延性结构。目前,我国瓦斯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煤阶是中阶煤和高阶煤,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导致井网的井间干扰效应降低,相互间不能形成有效的联系,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也不明显。 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理论基础 限制我国高瓦斯矿井井下瓦斯抽放的原因,主要是煤层的低渗透率和高可塑性,使得沿煤层打钻孔困难,煤层采前预抽效果较差。由于我国含煤地层一般都经历了成煤后的强烈构造运动,煤层内生裂隙系统遭到破坏,塑变性大大增强,因而成为低透气性的高可塑性结构,这使得地面钻孔完井后采气效果差,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不明显。而且煤层普遍具低渗透率,一般在0.0000001×0.000001μm²范围内,水城、丰城、霍岗、开滦、柳林等渗透率较好的矿区也仅为0.1×10ˉ³--1.8×10ˉ³μm²,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地面开发煤层气的难度很大。鉴于此,我国煤层气开发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井下,利用井下的采掘巷道,并尽量利用煤层采动影响,通过打钻孔和其它各种有效技术强化煤层的瓦斯抽放。同时,应进一步研究和不断完善提高煤层渗透率的技术和钻孔技术,研究提高气体质量的技术,研究井下煤炭与瓦斯的协调开采配套技术以及煤矿瓦斯利用技术,使之与井下煤层气开发产业配套,实现煤与瓦斯的安全共采。现场测定和实验研究表明,不论原始渗透系数怎样低的煤层,在采动影响煤层卸压后,其渗透系数会急剧增加,煤层内瓦斯渗流速度大增,瓦斯涌出量也随之剧增。因此,只要合理布置钻孔位置和其它相关参数,完全能够高效地实现瓦斯抽放。 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煤层甲烷研究开始于50年代煤矿井下的瓦斯抽放,其中抚顺、阳泉是抽放量最大的矿区。目前,我国已有123个矿井建立了井下瓦斯抽放系统,年抽放量达6亿m³,抽放瓦斯利用率达80%,但井下瓦斯的抽放率很低,只有20%左右.60年代到70年代,一些高瓦斯矿区抽放的瓦斯气体即可投入民用和小规模的工业利用。70年代末期开始了矿井地面瓦斯抽放工作,主要集中于抚顺龙凤矿、阳泉矿、焦作中马村矿、湖南里王庙矿,并进行了压裂实验,但是效果不佳。8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进行煤层甲烷相关资源研究。“六五”期间,煤炭、石油以及地质等行业通过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对国内煤成气资源进行区域性评价和基础理论研究。随后,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设立了“我国煤层甲烷的富集条件及资源评价”专题,取得了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状况的初步认识。华北石油地质局1986年在唐山地区开展了煤层甲烷勘探开发实验和工艺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煤层甲烷评价与开发利用状况”调研。1989年,第一次“开发煤层气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标志着煤层甲烷从“瓦斯灾害”到“优质能源”的认识转变、从“井下抽放”到“地面开发”的技术转移。“八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设立了“有利区块煤层吸附气开发研究”专题。此后,煤层甲烷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开发工艺攻关上。199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通过全球环境基金资助我国开展了“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项目,1993年又资助了“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项目,对中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6年,一批有影响的研究项目和规划相继完成,如原煤炭部计划项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国家计委Ⅰ类资源勘查项目“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全国煤层气综合规划研究”、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煤层气选区评价与配套工艺技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新集浅层煤层气示范开发成套工艺技术及专用装备研究”等。到目前为止,对全国范围内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储层特征取得了基础性认识,基本明确了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地区。但是由于我国的煤层地质现状(地质条件复杂,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低,渗透率低等),煤层气的地面开发并不能很好解决井下瓦斯问题。现阶段,井下瓦斯抽放方法很多,例如,掘前预抽、边掘边抽、采后抽取、卸压瓦斯钻孔抽取、以及开采层、邻近层、采空区瓦斯抽取等等。因此,如何将井下瓦斯抽放与地面煤层气开发协调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就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总之,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四、煤与瓦斯共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深入的理论研究 利用采动卸压场与裂隙场增加煤层瓦斯的解吸速度与煤岩的透气性,实现矿井煤与瓦斯双能源开采的思想提出来已经有几年了,按照这一技术思路,我国相关大学和企业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上,理论研究有落后于工程实践的趋势,今后在理论上需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有: 1、采动裂隙场的透气规律研究 经过多年采矿学者和技术人员的研究,目前对于采动卸压场和裂隙场的范围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成果和研究手段,研究的技术思路上也相对成熟,有经验的学者已经能够估算出采动卸压场和裂隙场的范围以及随采动影响的变化规律,这对于裂隙场卸压抽放瓦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对于裂隙场内岩体的破裂情况及破裂分布尚没有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对于瓦斯气体在裂隙场内的解吸、扩散、渗流等规律以及裂隙场内的透气性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进行煤与瓦斯抽放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掌握高浓度瓦斯的分布规律,为抽放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有卸压带、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场内等不同瓦斯浓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随着工作面推进以及风量变化等的动态变化规律。 3、瓦斯抽放时的流动规律 主要研究采空区和裂隙场内进行不同压力抽放时瓦斯流动规律、瓦斯气体与裂隙岩体的耦合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原始煤体、卸压带与裂隙带内瓦斯抽放过程中固体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尤其是抽放过程中透气性变化规律等,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研制专用的试验设备及大量的现场观测与试验研究。 (二)增加和稳定抽放的瓦斯浓度 在原始煤体中进行预抽放的瓦斯体积分数可以达到30%以上,但是由于原始煤岩的透气性低,抽放难度较大,且一般只能抽出煤层瓦斯的20%--30%,煤体中还残留大量瓦斯。在高位裂隙带内抽放的瓦斯体积分数可以达到20%以上,这两部分抽出的瓦斯浓度相对较高,具有利用的前景和可行性,而且目前大部分也进行了利用。在煤层卸压带内和采空区抽出的瓦斯体积分数一般均低于20%,大部分为13%--15%,这主要是由于卸压带内煤岩破裂、空气渗入,采空区顶板垮落,大量空气混入等原因,对于这些相对浓度较低的瓦斯输送、利用和安全保障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低浓度瓦斯利用与提纯 除了原始煤层中预抽和高位裂隙带内抽出的瓦斯浓度相对较高外,采空区、卸压带内抽出的瓦斯浓度相对较低,巷道风排的瓦斯浓度更低,但是这些低浓度的瓦斯量很大,一般会占瓦斯总量的50%以上,如何安全利用这些低浓度瓦斯,一直是瓦斯作为能源开采时的最大障碍之一。目前,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和研究,但是核心问题,如输送与使用的安全问题、提纯的高成本问题等,依然没有解决。 五、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 煤层的采动会引起其周围岩层产生“卸压增透”效应,即引起周围岩层地应力封闭的破坏(地应力降低-卸压、孔隙与裂缝增生张开)、层间岩层封闭的破坏(上覆煤岩层垮落、破裂、下沉、下位煤岩层破裂、上鼓)以及地质构造封闭的破坏(封闭的地质构造因采动而开放、松弛),3者综合导致围岩及其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大幅度增加,为卸压瓦斯高产高效抽采创造前提条件。煤层卸压瓦斯的流动是一个连续的两步过程:第1步,以扩散的形式,瓦斯从没有裂隙的煤体流到周围的裂隙中去;第2步,以渗流的形式,瓦斯沿裂隙流到抽采钻孔处。卸压瓦斯的运移与岩层移动及采动裂隙的动态分布特征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高抽钻孔组抽采技术原理 煤层开采将引起岩层移动与破断,并在岩层中形成采动裂隙。按采动裂隙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离层裂隙,是随岩层下沉在不同岩性地层之间出现的沿层裂隙,它可使煤层产生膨胀变形而使瓦斯卸压,并使卸压瓦斯沿离层裂隙流动;另一类为竖向破断裂隙,是随岩层下沉破断形成的穿层裂隙,它构成上下层间的瓦斯通道。当采空区顶板充分垮落后,采空区中部岩层和下方的矸石紧密接触,从而使得采空区中部顶板岩层裂隙基本被压实,结合采场空间特点,采空区四周形成了一个环形的采动裂隙发育区,文献称之为“O”形圈。在“O”形圈上方或者下方受采动影响的煤层瓦斯在含量梯度和压力梯度作用下以扩散和渗流的形式向“O”形圈内运移,使得“O”形圈成为卸压煤层瓦斯聚集和运移的主要通道。卸压瓦斯“O”形圈抽采理论表明,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位置应打到离层裂隙的“O”形圈内。高抽钻孔组就是在沿工作面倾斜方向靠近回风巷侧布置一组千米大直径抽采钻孔,利用采动裂隙“O”形圈作为运移通道来抽采采空区瓦斯。高抽钻孔组布置靠近在“O”形圈的回风侧,改变了采空区瓦斯流场,有效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且“O”形圈长期存在,抽采钻孔能够长时间、稳定的抽采出高含量瓦斯。 (二)顶板裂隙钻孔组抽采技术原理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上覆岩层下沉稳定后,在采动区沿垂直方向由上至下形成了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研究表明,在回采过程中,靠近工作面一定范围内的采空区中部上覆岩层离层裂隙发育,结合采动裂隙“O”形圈,在采空区竖直方向上,形成了一个“∩”形拱采动裂隙区采空区不同瓦斯涌出源的瓦斯在浮力作用下沿采动裂隙带裂隙通道上升,上升中不断掺入周围气体,使涌出源瓦斯与环境气体的密度差逐渐减小直到密度差为零,混合气体则会聚集在裂隙带上部的离层裂隙内。涌入采空区的瓦斯,在其含量梯度作用下引起普通扩散,由于空气的重力产生方向向下的压强梯度,则其产生的扩散流方向,与压强梯度反向,即瓦斯气体具有向上扩散的趋势。因此,在瓦斯浮力、含量梯度及通风负压的作用下“∩”形拱采动裂隙区成为瓦斯聚集区,为采动裂隙带内钻孔抽采、巷道排放等治理瓦斯技术提供依据。由于沙曲矿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的赋存特性瓦斯涌出量大,仅靠高抽钻孔组不能完全解决沙曲矿的瓦斯治理难题,因此,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在采空区顶板裂隙区布置顶板裂隙抽采钻孔组,。顶板裂隙钻孔组加强了采空区瓦斯抽采,直接对上邻近层卸压瓦斯进行抽采,减弱了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从根本上解决瓦斯超限难题。 (三)构建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 依据以上分析研究,结合本煤层预抽法,构建沙曲矿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 六、煤与瓦斯共采的研究方向 (一)煤与瓦斯共采是煤矿绿色开采的重要分点将煤层气开采出来将是煤与瓦斯共采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井下因采动影响地层压力发生变化,由于开采卸压,煤层中的瓦斯压力升高,煤中原来的孔裂隙系统的毛细管力反而降低,极易被瓦斯突破形成更大的孔裂隙系统,结果瓦斯解吸运移过程加剧。因此,合理利用采动矿山压力引起的岩层活动规律,有效地进行井下瓦斯抽放和地面煤层气开发,是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技术问题。岩层运动中的关键层理论、煤与瓦斯突出的流变机理和球壳失稳理论等对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应用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二)在进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多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瓦斯抽取新技术,如松藻打通一矿的采煤工作面特异型瓦斯涌出及抽放研究,打通二矿的综合瓦斯抽放技术提高工作面瓦斯抽放率研究等。同时应该注重将井下瓦斯抽取与地面煤层气开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属于煤与瓦斯共采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从而在煤矿区真正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更好地为煤矿绿色开采服务。 采矿技术论文: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 一、地质测量队采矿工作的影响 在现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进行采矿工程工作前,必须对这个某个地区进行地质测量,确保矿物质的质量。在各种动力作用下,氡、地下水、气体等流体主要沿各种岩石孔隙和裂隙运动。如果地下地质体的分布是均匀的、连续的,那么在地表所测的氧值应符合一定的规律性,不存在异常区,当地下发生地质变化时,地质体的连续性受到破坏,这时岩石中氡的聚集条件和运移条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地表形成氧异常。地测工作标准化是质量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测工作标准化必须以为生产服务为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减少安全隐患为宗旨。另一个是指标准化必须着眼于生产,决不能搞形式上的标准化或脱离生产的标准化。这就要求地质测量人员必须树立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良好习惯,必须摒弃应付检查或检查前突击的工作作风,坚持日常自检自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当即对照标准进行整改。对重复发生的同一性质的问题,要追查原因,组织讨论,严肃处理责任者。这一制约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了标准化方面的漏洞,提高了标准化工作的水平。 二、可视化技术对采矿工程的重要影响 2.1目前采矿业仍存在的问题 当我们对煤矿进行开采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地面表层下面进行工作,可想而知,地下的环境是相当恶劣的。目前,由于我国采矿技术的相对匮乏,地下的基础设施、周围环境还是比较落后的。首先就是采矿技术人员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眼睛看不到光,当接触到阳光的时候,难免会对我们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其次就是地下环境问题,下面大多数都是排下的污水,这对采矿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 2.2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它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新技术的热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以三维矿床模型为代表的矿用软件发展较快,涉及到地质资料处理、矿床建模、开采辅助设计等各个方面。目前CAD技术已经向三维实体、可视化和集成化发展,但对于矿业而言,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2.3如何有效利用可视化技术 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在分析现场问题过程中,要经常确定各个巷道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进一步的分析各个巷道之间的矿山压力的影响。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在分析过程中,面对的是采掘工程平面图,靠想象来确定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在分析研究采矿问题的过程中应要求首先学会三维知识,让研究人员先把研究涉及巷道的三维空间关系绘制出来。1)可以在绘制三维模型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矿井的三维空间结构,可能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创新的想法。2)能够使初涉采矿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起三维矿山系统的概念。3)当一个采矿项目结题后,要向领导汇报,当汇报人员将平面图转换为三维矿井立体模型,结合这些模型汇报,会达到高效的效果。 三、可视化技术的具体要求 课程可视化在可视化技术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即使工程技术人员到矿井现场实习,看到的仅仅是静态的局部现象,如巷道的支护物破坏或失效、巷道的明显变形、采场顶板的冒顶、煤壁的片帮等,而对产生矿压显现现象的矿山压力及变形破坏过程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只有通过观测得到矿山开采过程中围岩内任何一点的力,实际是非常困难的。因而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引起采矿界的重视,并逐步引入作为计算矿山压力的方法,在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采矿技术的应用,对于煤矿开采的方法的研究需要加强更多的精力,创新出更多的新技术,这样才能够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减轻劳动力的付出,加快作业效率与工程进度,这样采矿工作才能够更广泛更深入的进行。采矿同样要求务职人员工作细致认真,做到标准、全面、零失误。本文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对采矿技术无疑是增添了动力,新型的设计、数值化模拟程序、通过绘制三维模型来了解矿井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都是在采矿业中的新技术的开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采矿业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费宗雷 单位: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集贤煤矿开拓区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中的充填技术 一、充填技术的选择原则 在选择充填技术过程中,要以煤矿自然条件为基础,结合充填技术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选择过程中要符合以下六个原则: 一是确保安全生产。在选择充填技术上,要控制以最大限度实现将地压,尽可能避免发生岩爆事故,所以,应综合考虑地压与采矿方法等因素,科学选择充填技术,充填技术首选为胶结充填技术。 二是确保充填量符合开采实际需要。煤矿开采前,要根据煤矿设计好的矿量确定充填量,充填方法按照不同充填量进行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水力充填法在各种充填方法中的充填能力最强。若充填量难以保证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采充平衡,就容易产生采充失调情况,极易造成事故。 三是充填技术选择过程中,操作方法要求简单便捷,以便于控制物料配比及操作人员使用。 四是有效降低各项费用成本。建设相关充填系统过程中,一些项目的基建费用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经营费用,而一些项目基建费用较高,但具有较低的经营费用。所以在选择充填系统过程中,要合理分析各项技术,以实现搭配的最优化。若煤矿中具有较多的废弃砂石,可选择废弃砂石作为原料实施胶结充填。 五是确保系统运行正常。充填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故障发生率,使系统运行稳定。如系统发生故障时,就要及时进行修复。煤矿开采过程中通常使用国产设备,与选择国外设备相比,在人员培训和设备维修方面会节省不小的成本。而且,为实现系统运行不间断,一般需要一套系统作为备用,要求操作人员详细了解系统使用及相关维修技术,以保证充填系统运行的稳定。 六是符合环境保护原则。设计选择充填系统过程中,要对环境产生污染问题进行必要的考虑,充分回收利用尾砂、煤灰等废弃物,同时在降低充填费用成本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充填技术的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煤矿过去十年的产矿量及采用的充填技术等有关统计数据,可对充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如下。随着煤矿的不断开采,采煤过程中导致的土地塌陷赔偿费用逐渐增加,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未来将会越来越高。以煤矿采用充填技术开采分析所增加的成本可知,约在近几年出现充填采空区增加的吨煤开采成本约等于采煤导致的塌陷土地赔偿所增加的吨煤成本,即在煤矿采用采空区充填技术对开采沉陷进行控制,对地面土地进行保护需要在几年后才明显体现出优越的可行性。我国作为矿产资源储备量最大,而且也是资源消耗量最大的一个国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难免会破坏煤矿周边环境和地表,这在使矿产开采成本增加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周围环境,极易引起安全隐患。所以,据此提出一种矸石充填技术,即通常谈到的一种绿色充填技术。采空区充填技术可使破坏地表环境情况有效减少,废料排放率降低。在煤矿开采的同时,容易出现大量采空区,甚至造成采空区顶板和矿柱产生变形或移动,极易产生安全隐患。使用矸石充填采空区,矸石不需要再上井,有效解决矸石污染耕地和环境的不利后果,而且对于留设煤柱的减少,资源回收率的明显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在不远的将来将是煤矿开采企业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充填技术,并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煤矿生产中常用的各种充填技术的研究,充填技术的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不断研发自动化的高效充填设备,使充填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有利于促进充填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自动化充填系统;二是对膏体充填技术的研究要更加深入,有效解决盘区进路机械化充填采矿法中的进路充填接顶问题,使采矿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三是研发胶结充填材料,采用废料实现充填,同时也使充填成本明显降低,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四是胶结充填技术由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小,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是一种主流充填技术,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杨井志 单位:七台河七煤集团公司胜利煤矿 采矿技术论文: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的因素及对策 摘要:21世纪以来,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人们不断的开采矿山以此来满足我国建筑或工业上的需求。在采矿工程施工中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的矿山地势险要,不当的施工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安全问题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保障采矿施工中的安全。本文针对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来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矿山开采事业也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采矿工程;施工技术;对策 我国采矿发展还不是很先进,在一些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些施工技术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需要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采矿过程中规避这些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影响。 1采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1.1弯道采矿井巷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弯道采矿井巷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曲率半径的影响,另一个是车道不合理设计产生的影响。曲率半径对于不同的采矿井巷工程来说有不同的标准,一般在施工过程中曲率半径的设定和运输工具直接挂钩,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就会确保曲率半径和交通运输工具相匹配,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是安全的,不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但由于矿山作业工程量浩大,为了及时的完成开采工程,施工单位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交通运输工具,就会出现曲率半径和运输工具不匹配现象,不安全因素也就因此诞生。同时这种现象会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曲率半径过小和过大都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过小会出现交通运输工具无法正常转弯行驶,容易发生翻车事故,而过大就会造成爆破后,石块沉降不彻底,将运输道路的坡度抬高,进而影响了整个开采工程的交通运输秩序,在运输速度上也会有所降低。因此,选取合适的曲率半径非常重要,在施工前相关人员就应该盘点好交通运输工具,对曲率半径分别一一对应设计,这样就能减少不安全因素的潜伏。而另一个是车道设计对弯道采矿井巷施工的影响,车道设计是弯道采矿井巷施工中最重要的部分,设计师在施工前就会对施工现场有一个全面的考察,对施工地段的位置和坡度进行分析和测量,但是却忽略了视觉盲区这一重要思想,导致在弯道设计中存在大量盲区,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很容易就出现相撞事件,严重威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反复的视觉试验,做到将盲区降到最低。 1.2采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采掘工作面施工中也存在不少不安全因素,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认真对待。在进行切眼和分斜坡在开口施工的时候,不少施工单位并没有沿着土层结构进行开口,而是较为随意的动工,这样不仅容易破坏岩层结构,造成松动,出现塌陷,还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在下一步施工中容易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埋下不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开口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来进行,既保护了岩层,又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同时开采难度和成本都会有所下降,利于开采工程的施工,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同时在进行急倾斜岩层开采施工中主斜坡度设计不合理在施工中会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主斜坡度的影响因素不仅仅在认为设计中还存在施工中,由于实际施工中开采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岩层的变动,抬高或降低了主斜坡度,给运输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增大了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无法避免的差异,施工单位只能依靠对偏离范围的测定和把握。争取减少偏移,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反眼坡度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不能单单考虑施工团队的经济利益问题,还要结合实际的施工运作情况,否则在设计中就会大大的减少拐弯,直行道在长期的行驶状态下容易导致司机疲劳,因而产生意外安全事故。在运巷拔口位置选择的时候务必要认清楚正反门的区别,同时避开两边的储藏矿物,一来是保持矿物结构的完整,二来是保障开采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1.3开拓巷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开拓巷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轨道间安全距离过小以及不合理的巷道腰线设计,这两点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主要施工难点,同时也是不安全因素所潜伏的载体,对这两点设计不能掉以轻心。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下部车场轨道之间的安全距离是有一个标准值的,每次施工中都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施工,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会缩短安全轨道距离,材料上就能省下一笔可观的费用,这样一来就给车辆行驶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这种现象只能通过监理工程师在施工中和施工后对车轨安全距离的质量把控,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而不合理巷道腰线的设计主要源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不懂的灵活变通,在施工中只考虑到标准设计,而忽略了实际施工情况,这样的设计虽然能通过质量检测,但在后期的使用上就要注意安全问题,同时这样的设计在突发状况下就不适用,不仅造成安全隐患,而且还浪费施工材料。因此,要学会因地制宜,设定一个适合的设计方案,将一切不稳定因素都考虑进去,对于能够排除的因素进行剔除,这样在设计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就会大大下降,从而提高了设计质量,保证了使用安全。 2结语 安全是人们关注的永恒话题,尤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更要多加注意,矿山结构复杂,在进行巷道施工过程中切不可忽略了对地势的考察和利用,因地制宜,全面的考虑开采的影响因素,提高开采工程施工质量,降低不安全因素的爆发。除此之外,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来进行施工,当然在遇见突发情况时要懂得变通,不可一味的刻板,否则会大大的降低开采质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杜玉龙 单位:王洼煤业有限公司王洼煤矿掘进队
财务类论文:金融类财务工作安排 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好坏在经营管理中显的越来越重要,2继续做好信用社优质文明服务工作随着金融部门间竞争的日益加大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而对外礼仪则是影响服务质量和树立企业形象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且礼仪培训又是辖在内勤人员培训中的一个空白,所以,今年我将伙同有关专门礼仪机构,举办一期信用社临柜人员礼仪培训,志在以此促进全辖对外服务质量跟上时展要求,也可为信用社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促进整体业务的发展。 结合我辖内勤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根据联社办公会的统一安排部署。上年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信用社以后发展形势,经研究确定,年度联社财务科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是以紧密围绕联社业务经营为中心;以改革时期政策扶持为契机;以提高全辖经济效益为目标,狠抓制度落实工作,强化财务管理,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防范各种业务操作风险,全面完成市办事处下达的财务目标任务”为此,特制定如下财务工作计划书: 一、制定岗位职责、完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各项制度落实工作 1制定信用社会计、出纳、储蓄操作规程今年。结合省联社下发的各项制度文件,制定出适用于我辖的会计、出纳、储蓄日常操作流程。财务管理和支付结算上,优化会计、出纳操作的各个环节,使各项操作统一口径,统一标准,让信用社会计、出纳工作真正步入规范化的渠道,切实杜绝盲目操作和操作方式多样化这一现况。另外,还着重抓一个试范点,由我财务科牵头,现场指导,及时解决信用社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待规范化之后,再组织信用社会计、出纳人员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彻底统一会计、出纳操作流程,使信用社会计、出纳工作逐步向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2建立信用社业务操作考核办法。提高内勤员工业务操作能力,切实促进员工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今年,财务科将全面建立、健全信用社业务操作考核办法,将日常业务和微机处理充分结合,加强内勤员工在制度落实上的考核力度,制定出详细的奖罚办法,以此来有效提高员工按规程进行业务操作意识,确保我辖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和全年业务操作安全无事故,促进我县年底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 二、搞好信用社费用核定。 1继续做好信用社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工作在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上。提高管理水平,由于年我辖将计划新设立46个分社,重要凭证和的管理更显重要,特别是对主社、分社及储蓄所重要空白凭证的分级统一管理方面,除要求进行实地检查外,还要求信用社内勤主任每月必须对主社、分社及储蓄所的重要空白凭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信用社每月必须指定专人对所辖办公网点重要空白凭证进行一次检查,对检查情况还要如实填写检查登记薄和工作情况表,今年财务科将力争使重要凭证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信用社往来帐管理。越来越多的金融案件都发生于银企、行与行之间结算资金的往来过程中,对银行间在途资金的管理显的越来越重要。鉴于此情况,为了防患于未然,今年我财务科将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往来帐管理,确保信用社业务的安全无事故。往来账务管理上,财务科将一方面及时印发关于加强信用社行社往来管理方面的相关文件;另一方面指定一名非联行记账人员负责对行社往来帐的勾对工作,对社内及银企对帐也明确了对帐单的打印及收回时间;为确保这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年,财务科继续要求信用社在每月15日前收回对账单,每月全面对行社、行内对帐单进行认真勾对,并对对帐情况做好记录,责权分明;同时加强银企对帐,要求信用社一季度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对帐,下月按账号排列顺序装订入档,确保银企间业务往来安全无事故。 3科学核定信用社财务费用信用社费用指标及各项财务经营指标核定是否科学、合理。将按照上级行和联社办公会要求,认真测定、科学核算各项财务费用指标。 为此,财务科将着重从几方面入手: 1、以年终决算报表数字为基础。合理核定当年各单位费用支出。 2、组织信用社进行一次全年经营情况预测。认真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特别是对营业费用支出,要对每项支出写出充分的理由,经联社审查批准后,按计划执行。 4搞好信用社财务常规检查工作为确保信用社每笔费用支出的合法、合规。防止信用社各种超费用、绕费用开支现象。今年,财务科将加大对财务开支的检查力度。一方面财务科将开展常规费用开支检查,另一方面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还将在年试行把信用社数据盘和原始凭证抽到联社进行异地非现场检查,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信用社的每笔费用开支合法、合规,以此逐步增强联社对信用社费用开支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力度,为年全面完成各项财务指标打下基础。 三、搞好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1搞好信用社业务培训工作。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信用社的办公效率和核算水平,为此,内勤业务培训和技能比赛就成为财务科每年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年我将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全辖员工的素质。 继续搞好业务技能比赛工作没有比赛就没有竞争。所以,技能比赛我将继续组织下去,并要根据实际对考核内容进行改革,把日常工作中切实需要提高和掌握的技能作为考试中的重点。年度,将继续开展包括百张掀打、日常业务操作、会计报表输入等方面的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充分调动信用社员工业务技能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在考试方式上,也将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先由信用社进行初选,联社同时组织进行全辖技能比赛,以此来提高比赛的竞技性、可比性,并实行重奖重罚,以此激励全体员工增强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2对全辖内勤员工进行业务操作培训今年我财务科将制定信用社会计、出纳、储蓄操作规程。年我将开展一次针对新业务操作规程的培训工作,通过此项培训使员工将各项业务操作要点全面接受,使制定的操作规程起到应有的效用。 3搞好信用社储蓄所微机建设培训工作年度。实现储蓄办公的微机化是必然,上点工作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效、稳妥地做好上点工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将首先由财务科制定出《县联社储蓄所上点方案》对储蓄、对公系统的上点工作进行一个总体部署,然后从每个信用社抽调一名微机技术能手,对上点方案进行培训,对日常办公程序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基本的操作步骤,进行集中全面的培训,尤其是对对公、储蓄系统移植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的讲解,经过组织培训来不断提高信用社员工的微机操作能力和一般性问题的解决能力,最终一方面高效、稳妥地完成新储蓄所的上点工作;另一方面让每个信用社微机管理员的微机操作水平真正上一个新台阶。 财务类论文:综合类公司财务危机管理 关键词:综合类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判别分析逻辑回归神经网络 摘要:以1998—2004年沪深两市首次被特别处理的A股综合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均值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从9个方面的27个研究变量中选取了9个差异显著的变量,建立了危机前(t-2)年的判别分析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各种模型均取得较高的预测效果,尤其是判别分析模型,判正率高达89.29%。 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典型的是现代公司制,而上市公司又是现代公司制的最高形式。与非上市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相比,上市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有了充足的资金,公司可以增加产品生产、加速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从而提高经营业绩,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变得激烈,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容乐观,出现了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甚至更为严重的情形,最终受到特别处理甚至面临退市危险,使利益相关者遭受到巨大损失。为防范、化解这些风险,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索,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学者只是研究适用于每个行业的通用模型,忽略了行业之间的不同。HarlanDPlatt和MatjorieBPlatt(1990)检验与产业相关的财务指标、营运指标和产出的变化与公司经营失败的关系时发现,用产业因素调整后的模型事前和事后的分析效果较佳。 本文以我国1998—2004年沪深两市首次被特别处理的A股综合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其陷入财务危机具有重要作用的因素,以建立具有较高预测率的模型,为证券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作为决策时的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学者的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状况 Altman和Loris(1976)利用净收入/总资产、(总债务+次级债务)/股本、总资产/调整后的净资产、(期末资本-本期资本增加额)/期初资本、调整后的企业历史年限、综合评分等6个指标组成多因素模型对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的40个经营失败公司和113个正常公司构成的样本进行分析,成功率高达90%以上。 Ward(1994)选择了1988—1989年385个企业的数据,发现现金流量指标尤其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预测采掘、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的财务危机方面作用明显,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预测非资源性行业中较为重要。 Pottier(1998)使用1990—1992年48家破产的寿险公司数据,比较了评级和评级变化与总资产、财务比率、财务比率结合评级和评级变化在预测破产方面的作用,结果发现结合财务比率、评级和评级变化的方法比单独使用财务指标能更为有效地预测破产。 (二)国内学者的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状况 国内许多学者都指出,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财务危机预警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但到目前,由于样本量的不足,国内学者对这一方面做的研究较少。 张祥,陈梅(2004)选取1998—2003年间55家制造业被特别处理(ST)的公司,通过对单变量模型、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和比较,发现行业模型的变量选取和预测准确性均有所不同,其模型拟合程度和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通用模型,主营业务利润/税前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是具有较强预测性的比率。 梁飞媛(2005)从现金流角度出发,选择机械设备行业为实证对象,从19个现金流指标中用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法选择出具有显著预测能力的现金流指标建立典则判定模型和Fisher线性判定模型,模型均取得较高的判正率。 我国学者虽然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都注重借鉴国外已有模型的优点,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建立预测准确率较高的模型。本文也汲取这一经验,分别用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模型。 二、财务危机界定和样本选取 (一)财务危机界定 财务危机的形成并不是短期的,而是有较长的潜伏期,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国外学者对财务危机的界定大都使用破产标准,但破产实质上是一种法律现象,除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以外,还要受政治及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破产法》虽然在1988年11月1日就已执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破产,所以国外学者的做法在我国目前阶段是行不通的。 早在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就规定了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1997年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再次提出退市问题。1998年3月16日,证监会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通知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将实施特别处理,简称ST(SpecialTreatment)”。为了给暂停上市股票提供合法流通渠道,1999年7月证监会对连续亏损三年以上的企业实施“特别转让服务”,简称PT(ParticularTransfer)。这两个制度在初期曾对上市公司起过制约和鞭策作用,但是资产重组的魅力和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反而使得ST、PT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不仅没有减弱市场的投机气氛,而且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没有明显增强。2001年2月24日,证监会正式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这是我国证券市场有关退市机制首份具体操作性文件。 本文就以1998—2004年沪深两市在上述文献背景下因财务状况异常(ST)或退市风险警示(*ST)而首次被特别处理的综合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二)样本选取 按照证监会于2001年4月公布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的行业分类,1998—2004年综合类上市公司被施以ST的共计31家。 以上市时间在同一年或相差一年为配对原则,挑选非ST综合类上市公司作对照样本。如果不满足配对原则,将ST综合类公司剔除。符合配对原则的有28对综合类公司,其中上市时间在同一年的21对,占75%;相差一年的7对,占25%。28家ST综合类上市公司组成危机样本组S1,28家非ST综合类上市公司组成对照样本组S2。采用(t-2)年的数据和指标建立模型来预测公司在第t年是否因财务危机而被特别处理。 三、研究变量挑选及检验 (一)研究变量选取 2002年,财政部等五部门共同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该细则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内容的指标构成。借鉴该财务评价体系,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特点,初步选择与这四个方面有关的19个财务指标组成研究变量。 另外,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选择部分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股权扩张有关的变量及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关的变量。本研究未将资产规模作为选取配对样本的标准,而是取总资产的对数作为一个变量引入(研究变量及其评价内容详见表1)。 (二)研究变量显著性检验 1均值检验 危机样本组S1与对照样本组S2的研究变量的均值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以利息保障倍数X3的差异最为显著。 2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 根据S1与S2的同一研究变量的配对,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零假设H0均为:S1与S2的研究变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如果显著性水平相应P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值α,则应拒绝H0,即认为两者的研究变量间有显著差异。本文中设定的α=0.05。 S1与S2的T检验有10个变量差异显著,Z检验有14个变量差异显著(表1)。具体分析如下: (1)反映成长能力的研究变量作用非常显著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无非是期望能够获得公司股票未来丰厚的现金股利和诱人的股价上涨空间。现金分红、股价上涨都离不开公司的成长。一家没有成长性的公司除了勉强维持现有的状态以外,是无法抽出资金回报股东的。配对样本Z检验显示,所选的体现成长能力的3个变量均在1%水平上作用显著。 (2)反映股权扩张能力的变量作用非常显著 对上市公司来说,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尤其是每股净资产在理论上提供了股票的最低价值。每股净资产决定着上市公司是否会成为ST,即当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就会被ST。 (3)反映营运能力、年报批露的研究变量作用较为显著 反映营运能力的3个变量中有2个检验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在张祥关于制造业财务危机预警中发现存货周转率在(t-2)年显著但在综合类上市公司中,S1和S2的差异不明显。 (t-2)年,S1共有15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占样本总量的54%;而S2仅有4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仅占14%。 (4)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研究变量作用不太显著 这两类变量在张祥的研究中差异普遍显著,但在本研究的T检验中都仅有一个变量通过检验。说明S1与S2相比而言,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特别是偿债能力没有很大的差别。可见,综合类上市公司与制造业公司相比,对其陷入财务危机具有重要作用的变量是不同的,也反映出研究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必要性。 (5)反映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和资产规模的变量作用不显著 固定资产净值率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S1与S2的该指标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股权是否集中对所选综合类上市公司也没有影响,因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在50%以上的公司,S1有3家、S2有2家;大多数研究都将资产规模作为选择配对样本的标准,本文将总资产取对数后作为一个变量引入,但检验中未发现S1和S2有显著差异。 (三)相关系数检验 对在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中作用均非常明显的10个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销售增长率X17与资产扩张率X19的相关系数为0.622,资产扩张率X19与每股净资产X21的相关系数为0.681。他们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6,为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按变量间相关性较小为优原则,经比较,剔除变量X19。经上述研究过程后,最初选的27个研究变量缩减为9个。 四、实证分析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按照是否具有自我学习功能,可以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前者包括Beaver的单变量判定模型、Altman的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及Olhson的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等。动态财务预警主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神经网络模型和案例推理模型。 本文分别使用静态模型中的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和动态模型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模型。因变量Y为虚拟变量,表示上市公司是否出现财务危机,出现财务危机设为1,没有出现财务危机设为0。 (一)静态方法建模 1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建模 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采用Fisher线形判别函数系数、考虑只有两个变量的判别分析方法。即:Z=c1X1+c2X2+c3X3+…+cnXn,其中Z为判别值,X1、X2、X3、…、Xn为研究变量,c1,c2,c3,…,cn是待求的判别函数系数。 利用SPSS软件,得到的(t-2)年综合类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和财务健康模型分别为: Zs1=-9.6599+0.4149X8+0.7521X9+0.2683X11-3.5073X13-0.3936X17-13.1698X18+7.3110X21+2.3022X22+4.514X25 Zs2=-15.7149+0.7719X8+1.0342X9+0.3585X11-9.3332X13-0.2608X17-14.5654X18+9.7383X21+8.1403X22+3.8693X25 以0为分割点,通过对模型的回代判定预测检验发现,财务健康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为85.71%,财务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为89.29%。 2二元逻辑回归建模 由二元逻辑回归拟合的方程可表示为:ln[p/(1-p)]=a+∑biXi,其中p是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Xi是影响财务危机的第i个因素,i=1,2,…,m;a,bi(i=1,2,…,m)是待估参数。F值的选择标准是:相应p值小于0.05时引进,大于0.10时剔除。 (t-2)年综合类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为: 以0.5为分割点,模型对危机公司的回代判定预测准确率为82.14%。 3静态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建模总结 (1)静态预警方法对危机样本组S1的预测正确率均超过80%,说明预测效果较好。 (2)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比二元逻辑回归建模的预测准确率高3.6个百分点,即在危机前(t-2)年,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对综合类危机公司的预测效果更好。 (二)动态方法建模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简称ANN)是对生理上真实的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及基本特征进行理论抽象、简化和模拟而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具有非线性映射、自适应学习和较强容错性的特点。BP人工神经网络是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学习算法,主要结构是由一个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组成,各层由若干个神经元(节点)构成。 以表2的9个研究变量作为输入点P1,输出点P3只有一个,即因变量Y。隐藏层P2根据公式(2P1+P3)1/2 P2 2P1+1并结合实际试算结果确定为5个,得到的BP网络模型结构是9×5×1。选取学习率η=0.1,动态参数α=0.8,系统误差ε=0.006,经过上千次运算得到相关矩阵。 其中,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矩阵Wjh(9×5)、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矩阵Whi(5×1)及最终的BP网络结构分别为: -2.3319-0.20772.6769-1.73581.8744-4.9816 2.7675-0.42671.14160.99482.267-61.1174 4.504-0.05713.499-1.1188-3.3428-9.6837-35.9874 0.77091.1794-1.84640.40050.8552-2.178-4.8566 Wjh(9×5)=-4.3374-0.3962-1.01510.47254.8495Whi(5×1)=-8.1793BP网络结构=5.6451 1.83551.2923-0.38913.7484.9813-5.9814-83.6816 -1.56180.55896.79491.5336-0.5487-8.8043-46.013 4.27970.0622-2.00311.30712.5699-55.6393 2.29450.7257-0.1975-0.6595-0.6956-12.1154 通过回代判定发现,5家非ST被预测为ST,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82.14%,与二元逻辑回归的正确率一样,但低于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的预测效果。 五、结论 本文选用9个方面的27个研究变量,通过均值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发现综合类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中,效果最明显的是反映成长能力的变量,这不同于制造业公司,也说明进行某一行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了判别分析、逻辑回归等静态建模方法,又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等动态建模方法。各种方法均取得了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相比而言,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的预测准确率最高。由于我国1998年才开始编制现金流量表,而本研究的跨度较长,研究样本涉及的数据须从1996—2002年,因此并未选取有关现金流量的指标。 财务类论文: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以建立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为目标,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新的收入分类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同时新的收入分类结构更加细化,设类、款、项、目四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二是建立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照基本建设费、行政费、事业费等经济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支出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如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款级项目反映为完成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三是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分为12类和90多款。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款级科目是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具体要求,如基本建设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等。全面、明细的支出经济分类是进行政府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以及政府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清除了预算、核算和决算一体化的障碍。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未来政府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制度、体制、管理、技术等原因,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内部的预算、核算、决算存在两张皮现象,导致一系列财务管理的问题。国家目前大力推进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管理改革,已经为预算、核算和决算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可以说是从制度上彻底地消除了预算、核算和决算一体化的障碍,从技术上实现预算、核算和决算一体化成为可能。 第二,有利于实现政府预算收入的完整性。虽然实行部门预算后,事业单位已经实行大收大支的预算体系,但上报人大审批的政府预算一般只包括一般预算收支和政府性基金,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预算外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纳入政府收入体系,有利事业单位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 第三,为细化部门预算提供了重要条件。单设支出经济分类对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后的支出经济分类可以更加全面、明晰地反映支出情况。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每一笔支出都同时列在功能支出和经济支出的框架中,这种三维结构体系可以清楚看出这个部门做了哪些事,钱花在了哪些方面。改革后的功能分类,详细列举了“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科目设置,明确界定了公共支出的职责和供给范围,剔除了那些市场能够提供的支出,增加了应由政府负责支出的项目。 第四,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为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需要,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事业单位有关会计核算调整内容如下: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其他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相应调整,同时,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拨款支出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项财政拨款支出的具体情况,并反映每个会计期末的财政拨款结余情况。此外新的支出经济分类新增了基本建设支出,反映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新增其他资本性支出,用于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加以区分,这就为建设单位会计账套并入事业单位会计账套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合理统筹安排各项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再者新的政府收支为引进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收支核算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事业单位应进一步转变理念,加强财务管理,引进新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收支预测,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努力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细化预算,将所有的预算指标都核定到具体项目,使大家清楚要办哪些事,用多少钱,怎么用钱,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进一步细化预算执行,按经济性质分类科目执行,预算执行调整机制的建立。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使会计人员由注重财务核算管理向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转变。 财务类论文:财务类本科生信息素养培育现状 摘要:21世纪以来,会计核算、列报的工具和载体已向信息化发生根本性转变,信息素养成为财务类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这对我国的财务类本科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首先论述了财务人才信息素养的四个维度,其次对现有的财务类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内容分析,总结了信息素养培育的现状。最后结合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创新培养方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四维度财务人才培养方案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甄别、应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被认为是一种赖以生存、学习的基本素养而备受关注,这种能力和素质被冠名为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定义源自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其后,学者们和实务界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了延伸和拓展。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把信息素养定义成“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995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制定了包含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使用信息、探求信息、信息查询等技能和认识信息、履行信息道德规范等信息伦理在内的学生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对于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由注重信息技能转向更为综合的信息相关基本素养。学者们对于信息素养的内涵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主要有三要素论、四元素论、五元素论和系统论。三要素认为,信息素养由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非认知因素三方面构成,四元素论认为信息素养可以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五元素论认为信息素养可以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心理五大方面。系统论认为,信息素养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划分不同领域。横向上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而纵向上又可划分为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等三个层次。笔者比较支持四元素论,将信息素养概括为四个维度,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信息意识指个人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信息能力主要指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序、利用和评价,进而创造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信息伦理与道德,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应该具备的判断和辨别信息,正确传播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素养对于财务类人才的重要性 21世纪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核算、列报的工具和载体已向信息化发生根本性转变,会计审计职能作用已向价值管理、资本运营、风险控制、决策支持等进行转型。Garg等人(2003)指出:“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环境更为不确定,迫使企业管理者必须更加及时、有效地进行决策”。而及时、有效决策的先决条件则是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因而“现在的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财务之外的其他信息,如客户满意度、内部流程、组织创新等”。随着管理者对信息需求的变换,会计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开始要求管理会计师将财务数据放在一个大背景下来考虑,与关键的非财务计量手段相结合,并联系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战略规划进行分析”。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更是引发了财务管理环境的极大变化,出现了财务共享等平台的创新。数据的收集和加工越来越被计算机所替代,而会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等高端职能则日益受到重视,也成为管理层对职业会计师最为重要的职业期望。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已经真正具备了从“报告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因此财务类人才必须完成从“核算型”向“决策支持型”的转变才能够具备新常态下的胜任能力。要适应会计师职业角色的这种转变,会计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能力结构,提升自身的通用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一个复合型的能力结构,从而适应社会商业环境变革、组织变革和信息技术变革对组织价值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信息化的环境正在改造会计行业,信息素养成为财务类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这对我国的财务类本科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财务类人才信息素养四维度分析 (一)信息意识 意识是一种认识,也是一种养成。信息意识是信息在人脑中的集中反映,具有信息意识的人能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捕捉、判断、整理、利用信息。财务类人才必须具有强大的信息意识。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整个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中财务会计是对外的信息,管理会计是对内的信息。信息既是会计的产物,也是财务工作的重要工具。其次,要有积极的信息需求意识。财务工作主要是围绕资金的运动展开的。会计核算是反映过去的经济事项带来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及其变化,其产生受一定的规范约束。内部管理相关的财务信息更多的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尽管其并没有严格的规范,但是,信息源及其处理以获得有用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属于财务管理范畴的资金的运作及其管理也是建立在前面两种信息的基础之上。其三,要对信息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职能与决策职能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使得管理人员可以直接获取或加工所需的信息。因此,会计人员要改变自己原有的只对财务信息负责的做法,扩展会计工作的范围,对于非财务信息具有洞察力,使可利用的信息更为丰富。 (二)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也包括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就财务人员来说,其需要掌握的信息知识包括:(1)通用信息技术知识。如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编程语言、基本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等。(2)与财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如管理信息系统、财务软件、财务共享系统等。(3)财务信息知识。如企业经济数据来源、数据架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内在联系等等。 (三)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主要指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序、利用和评价,进而创造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信息能力涵盖了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使用、处理、表达、创造新信息等全过程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这个完整的价值链上的信息流程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能力至少包括包括了;获取财务信息;分析财务信息;运用财务信息;创造新的决策有用的信息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相关的知识,还要能够运用各种信息处理工具,如熟练运用检索、统计、分析等软件,共同完成财务信息的价值创造过程。 (四)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服务者和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维护信息安全等。对于财务人员而言,信息道德是其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严格遵守财务信息生成及信息披露规范、不提供虚假的信息、保守企业财务信息秘密、保障企业财务信息安全等。构成信息素养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则保证着信息素养的发展方向。 四、财务类本科生信息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为了解我国目前财务类专业(会计学和财务管理)本科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育现状,本文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收集了42所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下文的各项数据来源于各高校的网站,并通过手工整理而得。 (二)信息素养在人才规格中的体现 为归纳现有培养规格中对于信息素养的体现,本文通过阅读培养方案的文字说明,主要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各个培养方案的财务类人才规格中对信息素养的定性描述现状。具体方法是,对于人才规格中出现的文字,按照信息素养的四个维度内容,进行分析鉴定,符合其中的维度要求的就归入汇总表格中。 (三)信息素养在课程设置中的现状 和前文类似,为归纳现有培养方案中对于信息素养的落实情况,本文也通过阅读课程设置,试图是对其中的具体课程进行分析归类。然而,和前文结果类似,直接关于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课程没有。而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光从课程设置中无法区分。因为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培育能力,两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无法截然分开。同时,除了信息技能以外,类似于分析能力等会贯穿在各种类别的课程中,无法单独区分。因此,本文后续的统计工作就将相关课程局限在狭义的“信息”类课程,并且不再区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 (四)现状小结 综上,我国财务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比较重视信息知识的传授,不仅在培养规格中明确提出要求,而且较好的落实到了课程设置中。对于财务人才的信息知识覆盖也比较全面,基本上能够满足本科财务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比较忽视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在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中都是如此。第二,尽管从所有样本角度看信息知识类的课程较为全面,但是具体到不同类别的信息知识,很多学校的培养方案不够全面。有些重要的信息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代表信息获取能力的信息检索类课程,只有1/3样本开设。第三,单科知识课程多,综合性的技能培养课程不够。例如,除了财务软件以外,没有直接将财务知识和信息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五、财务类专业信息素养培育提升措施 (一)建立信息素养培育框架 意识决定行动,导向的提出对于具体课程设置会具有引领作用。建议从培养方案中的人才规格开始,明确提出信息素养概念,增加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方面的素质要求,明晰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四种信息能力:获取财务信息;分析财务信息;运用财务信息;创造新的决策有用的信息。这样,即使后续课程不一定完全涵盖,也可以在目标上对老师和学生提纲挈领,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同时,在课程设置中最好能够有一定的体现。例如可以设置1个学分的信息素养概论的课程,其中可以涵盖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以强化信息素养的基本框架。 (二)完善信息技能培育课程体系 首先,建议按照前文的财务人员信息知识的三个方面,即通用信息技术知识、与财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财务信息知识,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其次,从已有的培养方案看,分析和运用财务信息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涵盖范围较广,如信息技术基础、基本财务软件、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软件等,而获取财务信息的课程较少,约有2/3的学校缺乏资料查询与信息检索方面的课程。信息化时代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信息意识、发现有用信息并有效处理的能力,因此,各高校应该开设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开采工具或知识发现技术等课程。 (三)创新融合财务和信息的跨界课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出新信息的能力,培养方案也要创新。现有的课程尽管涵盖各个方面较为全面,但是各自泾渭分明,缺少融合财务知识和信息工具的跨学科课程。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的结合完全要靠学生自己去摸索,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结合财务专业和信息技术,建议至少可以创新两门课程。第一,开设“财务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课程,内容涵盖获取财务信息、输入财务信息、分析财务信息、应用信息做出财务决策等,将网络资源或者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操作、会计软件、财务分析工具等知识有机结合,最终完成规范的研究报告。第二,开设“财务数据与统计应用”,内容涵盖获取财务信息、选择经济指标、建立经济模型、输入财务数据、统计分析等,将高等数学、统计学、统计软件、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资源或者数据库等有机结合,最终完成规范的研究报告。 作者:何卫红 曹雨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财务类论文:财务会计类订单式人才培养论文 一、财务会计类“订单式”培养的裨益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也是最为典型的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形式之一,其以企业“订单”为标志,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及就业问题,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传统订单班多以制造大类等服务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为主,一般来说,企业数量少,单个企业需求量大,这与财务会计类专业人才特点相距甚远。要想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红海”中站稳脚跟,学生需扎实掌握专业理论基础和实务技能,具备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作为人才培养方的学校和用人单位方的企业,若能实现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人才订制,开辟“蓝海”,无疑能够大大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针对性并节约企业培养、选聘人员的成本,让人才供求更加吻合,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具体项目的校企师资的双向参与,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现校、生、企三赢。 二、财务会计类“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途径 校企双方如何开发校、企、生三方满意的“订单”及如何共同产出合格的“订单产品”是“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财务会计类专业人才供求总量大,但个体企业需求量小,不能遵循传统的以某个具体企业某个特定岗位个性定制为特色的订单培养,而应重点抓住同类型企业人才需求高度同质的特点探索“分业型、定岗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财务会计类学生只能做会计的思想,根据企业类型和实际需求开发更多的符合专业特点的工作岗位及确立岗位课程标准。“订单”标准即为具备一定通用性的“岗位”标准,在订单企业学习的是企业文化,实践经验,就业去向可以是订单企业,亦可以扩展至订单企业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或同类型企业。以厦门华厦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为例,经过20余年的积累,现有财务会计/财政金融类校企合作单位50余家。合作企业类型多样,包括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管理/投资咨询公司、ERP企业、(财务)软件公司、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等。相同类型的企业对财务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具有高度同质性,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财务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又具有一定差异。合作单位数量的积累及先期实习就业合作的基础,为开展以企业类型为分界点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平台保障。在具体执行层面,我们首先依照企业的经营范围将其划分为几大类型;其次,选取不同类型内的一家或几家典型企业分别作为代表,开设不同类型下的标准“订单”:如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对应记账岗/会计审计岗/税务审计岗;管理/投资咨询公司对应企业管理顾问岗/理财投资岗;ERP企业对应ERP实施顾问/销售顾问岗;(财务)软件公司对应财务软件研发/销售/实施/培训岗;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对应金融营销岗等;之后,校企双方共同探讨不同企业类型对财务会计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与岗位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的操作程序及过程管理要素,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及评估制度;实现“订单”企业的校、企双向师资建设与管理。以“平安订单班”为例,我们通过引入平安集团,建立平安订单班,将业界知名的平安文化、平安培训带入华厦,创办平安集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第一个订单班。2011年至今共151名学生赴平安上海职场顶岗实习,平安集团累计投入培训师资18人次,引进企业资金近300万元,实现平安订单对接就业30人,保险相关延伸就业30人,电话营销定向就业22名。再者,我们以与用友软件公司常年的合作关系为基础,建立用友订单班,将业界知名的用友文化、用友学院培训体系带入华厦,学生经层层选拔进入订单班,用友公司派出金牌讲师进行理论授课,并带领学生参与具体的营销项目和ERP实施项目,帮助学生迅速成长为营销精英和实施顾问,学生就业方面将对接用友本部、合作伙伴及该公司遍布亚太地区的150万家企业。目前用友订单班首批10名学员有3名学生已被用友录用,第二批11名学员已进入项目实战阶段,未在用友公司就业的学员多被引荐指其伙伴企业或至相关管理软件企业就业。此外,我们还通过与厦门具有较强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等财务咨询服务企业合作,成立审计订单班,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共同制定授课方案,注册会计师以学徒制的模式指导学生从事真实的审计业务,在专业实践中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增强学生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开拓学生就业渠道,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目前审计订单班首批25名学员中,有5名表现优秀的学生已被会计师事务所录用,其余被推荐到各类企业;第二批50名学员已进入10家会计师事务所跟随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 三、财务会计类“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建议 财务会计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院系层面应打破思想禁锢,尽可能开拓类型多样,量质齐优的校企合作单位,保障“订单式”人才培养有“企”可依;二是,教师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认可度及到企业实践的意愿,企业对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视度及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学生对订单班的认可度、参与度、持续性等,关系订单班的成败,因此,订单培养中教师的职业成长需求需满足,师、生、企的兴趣点需挖掘,生、企双向选择权益的履行需要磨合,并不断总结完善;三是,订单班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如何形成良性的、滚动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订单培养指向行业或某种企业类型而非局限于具体某个企业,需要找到校企双方的利益契合点;四是,“订单式”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订单班的操作流程总结,而应扩展至岗位标准、组织架构体系、过程管理及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全套订单班管理解决方案并不断复制推广;五是,区别于传统订单班以达成协议将学生送至企业为终点,在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校企双方的共同作用,不仅仅是组织层面,更着力于“人”的层面,强调校企双方负责人的互动,师资的双向建设;六是,当校企合作单位达到一定数量可能面临的同业竞争,当订单班开展到一定规模随之出现的不同订单班之间的生源竞争,亦是校企双方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二者不断提高服务的助推剂。 作者:汪婷婷 单位: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财务类论文: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与分类管理举措 摘要:我国企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得到了进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不仅是严峻的挑战,还是企业发展的机会。就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在市场竞争力、融资能力方面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对于控制企业风险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以此来保证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就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基本办法和企业风险财务分类管理三个方面对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基本方法与分类管理举措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基本方法;分类 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隐藏着很多的风险,直接或者间接的给企业带来或多或少的损失,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企业只有及时转变财务管理模式才能够使企业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市场份额,才能保证企业得到顺利的发展。在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面临、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 (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定义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客观存在的风险财务管理的现象,企业通过一些科学、合理并且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现状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并且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从而使企业存在的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降低风险,在给企业的运转带来最大化的收益的同时保证企业能够得到稳定、连续的发展。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有着较为明显的特征,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比一般企业管理涉及面更加的宽泛,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是根据其工作的范围来进行判定。一个企业的发展或多或少都会与企业的风险财务产生联系,这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相对一般的企业管理来讲在观念上有了新的进步,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在管理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到一般企业管理所没有的先进性,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在管理效果上更加明显。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主要可以分为风险财务预测、风险财务决策、风险财务预防与控制、风险财务处理四个方面。 (三)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主要分为自然风险财务管理、市场风险财务管理、经营风险财务管理。由于自然风险会对企业的经济、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在风险的控制上很难把握,只有站在财务管理的视角下才能够使企业的风险得到降低。社会风险财务管理是因为社会动荡对企业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虽然社会风险不能对企业财产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但是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造成企业的财务活动受到限制。市场风险财务管理和经营风险财务管理都存在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定。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意义与原则分析 (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意义 企业想在当前竞争如此激励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发展,有必要提高风险判断能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而风险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风险财务管理能够给企业提供全方面有效的经济风险管理,同时给企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财务活动,并且对企业资金的周转起到了促进作用,进而保障了企业资金能够实现安全、完整的增值。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方面体现出了科学性、有效性,给企业的发展营造出了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生产环境。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促进了企业超额经营的目标、自身效益、竞争力的增强的实现。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原则分析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相对来说较为复杂,需要在实施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具体环节中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首先,是权责平衡原则。需要企业与经济相关的部门在权责方面有明确的认识,简要的说就是在进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时候能够在管理责任人方面得到落实,建立完善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责任的追究。其次,是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在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将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因此,要对管理人员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的认识,做好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思想保障。再次,是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主要是使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相互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后,是充分沟通的原则。充分沟通原则是企业在进行风险财务管理的时候要加强企业内部、外部之间的联系,提高两者之间的协商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企业出现决策上的失误。 三、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基本办法 企业在进行风险财务管理的同时要形成一套可行性、有效性高的完整、系统、科学的管理法则,按照风险财务管理的逻辑顺序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风险财务管理预测、风险财务管理决策、风险财务管理预防与控制和风险财务管理处理四个方面。 (一)风险财务管理预测的方法 风险财务管理预测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专家预测法、幕景分析法、资金分析法。 专家预测法:是指通过聘请专家来进行风险识别,集中专家的才智,从而达到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专家预测法可以分为民主讨论、头脑风暴、德尔菲分析三种方法。民主讨论法是指通过集中专家相互讨论、论证来实现预测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指要求专家只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其他人发表的意见不能进行评论,专家不能事前准备发言讲话稿,更不能够代替别人发表任何意见。德尔菲分析法是指通过匿名的方式对专家征询意见,并由主持者来收集意见,反复直至主持者满意为止。 幕景分析法:是指在进行风险探讨时通过用幕景将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影响描绘出来,幕景就是对企业在进行某项活动、企业未来经营的某种状态的描绘。幕景分析法是利用计算机将数字、文字、图表等方式显示出来。幕景分析法在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是经常使用到的方法。 资金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企业资金和企业资金的运动的分析来对企业资金在存在、分布形态上的风险,甚至在某一时间段内企业资金在循环周转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资金分析法按照资金运动的性质来分类,可以将资金分析法分为资金静态分析法和资金动态分析法。 (二)风险财务决策方法 风险财务决策方法具体可以分为:统计型评价决策法、在风险影响下的评价与决策、贝叶斯风险决策法、边际分析决策法。 统计型评价决策法:统计型评价决策法是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被称为风险型决策法。在具体使用统计型评价决策法时,需要具备有决策者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具有两个以上的可供决策者选择的行动方案、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决策者无法控制的现实状态、具有可以计算的不同状态下不同方案的损益值、具有能够都明确估计各个事件的风险五个条件。 在风险影响下的评价与决策: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难估计出事件发生的概率,只能对风险的后果进行估计。企业决策者只能根据风险后果来进行进行有关决策,因此,也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该方法分为等概率准则法、极大极大准则法、极大极小准则法、最小、最大后悔值决策法。 贝叶斯风险决策法:为决策者提供了在要采取的方案取决于某种自然状态时,而该种自然状态处于未知、不受决策者控制的状态,而决策者只能够通过收集相关自然状态的信息来判断、实验时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方法。贝叶斯风险决策法是以非常有名的贝叶斯概率公式作为轴心来进行的。 边际分析决策法:在以往边际分析的方法多用于确定型决策,是以边际成本、边际收入为零时来作为选择决策方案的方法。同样,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也可以运用到风险财务决策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把边际收入、边际成本用边际利润期望值和边际损失期望值来进行代替,通过边际利润期望值和边际损失期望值来确实转折概率。转折概率作为一种分界量,决策者可以通过转折概率在某种状态下的累积概率进行比较来做出决策。 (三)风险财务预防与控制方法 风险财务的预防与控制是企业对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或者已经面临的风险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企业对风险财务管理的措施出发,可以将风险财务预防与控制分为回避、转移、自担风险三类。 回避风险是指企业决策者在对风险财务预测和风险财务进行决策之后,做出的处理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的措施。回避作为一种处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在企业出现无法控制某个经营活动的风险损害时,就可以采取回避的措施。当然,回避措施也只限于可以选择的企业风险,比如,取消某项新产品的开发计划等等。回避措施的实质是,对引起风险的经营活动进行回避,而减少企业承受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自担风险是一种管理形式,是企业决定了自担风险之后,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自担风险的措施可以分为风险财务损失预防、对风险控制中的费用控制和控制风险损失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四)风险财务管理的处理方法 风险财务管理的处理是指企业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为了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支出,以及因为风险结果而导致的损失进行核算与分配,从而帮助企业进行考核风险管理的成效,风险财务管理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风险会计核算、风险财务损益处理两个方面构成。风险会计核算是指将风险收益、风险成本通过风险管理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进行收集的方式进行核算,最终核算出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纯收益,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财务信息,及时将企业风险管理的绩效反应出来。风险财务的损益处理主要通过及时补偿损失的措施来进行,当企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及时想办法筹措资金,将损失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控制,防止因资金不足而出现的情况恶化。企业筹措资金同时也要进行筹措资金风险性的评估,避免出现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局面。 四、企业风险财务的分类管理 (一)自然风险财务管理 如果发生自然风险事件,例如火灾、洪水、地震、雷电等各种自然风险要素。一旦出现这些风险事件则会对企业的财产以及人身带来巨大的威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保险就是一种将投保人的保险标的可能会遇到的损伤后果转移给保险人进行承担的一种财务补偿的技术,这种方法是用多数人的力量来对风险进行分散,并及时提供相应经济补偿的风险管理方法。 在企业的自然风险财务管理中,保险主要有3个方面的作用:(1)及时的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这是保险最为直接的作用,可以让投保人在受到自然风险损失打击之后,能够有一定的财务能力来恢复生产并稳定秩序。(2)通过保险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生产经营中的诸多不确定性,虽然只有少数的、实际遭受到损失的投保人能够获得及时的经济补偿,但是对于参保的所有投保人来讲,都可以因为获得了保障而消除或者是减少自然风险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这可以帮助企业消除后顾之忧,创造出一种稳定的生产环境。(3)保险能够为企业提供多种相关的服务。例如保险人可以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及信息网络为投保人提供各种风险分析服务,帮助企业更好的预防风险损失,帮助企业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章程,并为企业推荐安全生产方法,尽可能的挽救受损财产。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保险的实质就是讲未来可能遇到的损失现实地分摊到企业的各个生产周期,当然这种方法是一种消极的管理方法,从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改善风险管理绩效来讲,并不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最好方式。 (二)市场风险财务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的变化为企业所带来的风险被称之为市场风险。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有国际市场风险、国内市场风险,相对来讲前者风险更大。一般来讲,市场的运行会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反过来讲,一些大气压的行为也会反作用于市场。市场与企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得企业遭遇到市场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在在市场竞争之下加强对所面临的风险财务的管理。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通过动态的方法来揭示市场变化的运动轨迹以及影响。幕景分析法将某个企业在未来的各种外部因素出现变化时,其所会受到的影响以及最终的结果,将这种分析输入到计算机中并在屏幕上进行动态的显示,就像看电影一样,看着一幕幕的场景来做出合理的比较、判断与决策。 例如某一个企业的生产材料主要是在甲地和乙地进行购买,当出现甲地货源紧张的情况,导致甲地材料价格可能上涨,但是甲地在今年内将会有两家新的材料生产厂家投产进行生产,如果投产顺利,那么估计市场货源就会增加让价格回落。而乙地有着充足的货源,价格也相对平稳,但是因为大量外地购货商争相进入乙地,估计会导致价格上扬。另外甲地运输是通过火车,乙地运输采用汽车,汽车运输受到汽油价格的上涨出现一定回升,企业当前面临着是在甲地或者乙地采购,或者在两地同时采购的选择。另外因为价格的不稳定,供应的不稳定,是否需要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也需要进行考虑。在进行决策之前,可以通过幕景分析法来对市场动态与企业的市场风险进行分析。首先将材料成本计算公式列出,然后对各种因素的变动进行考虑,并依次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这些变化因素影响的结果,这样决策者就能够通过系统地分析与比较,来进行合理的决策。市场风险也是企业的一种不可控风险,企业需要对市场风险进行充分的预见,并在经营管理中采取合理的对策,这样才能够减少市场风险的出现所带来的损失。 (三)企业经营风险财务管理 企业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很多无法确定的因素而造成了企业经营风险。引起企业经营出现经营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系统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控制能力的局限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因为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导致一些偶发事件,由于企业决策者在管理水平上的局限性,对偶发事件缺乏预见性,无能进行正确的决策来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导致企业面临损失。当然,各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存在不同,管理得当的企业,正确的决策在企业的风险经营活动中可以有效的减少、甚至是避免风险损失,并取得较大的风险收益。经营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动态风险,其实也是一种投机性的风险,具有非常明显的损益性特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利润的重要来源是供产销。企业在对客观存在的供产销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经营风险进行充分预见,并采用相应的风险决策方法来选择合适的方案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财务决策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决策树是很受欢迎的一种风险决策方法。 总之,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命题,风险财务管理对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有着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上的突破,使我国财务管理朝着科学的发展方向迈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势必将会得到很大的关注,并将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努力形成企业财务与企业的完美结合。 作者:马东红 单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财务类论文:高校财务风险类型与防范分析 摘要: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在高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文本分析了高校财务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就其影响因素做出简单阐述,最后针对各种风险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为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措施 一、高校财务风险类型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而带来的多种不确定性,以及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我们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有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 (一)投资风险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为扩大招生规模,各高校竞相进行新校区建设,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实验设备、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资。如果高校超过自身资金承受能力盲目投资,投资于无利甚至重复的项目,就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造成资金损失,给高校带来投资风险。 (二)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带来的风险。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条件与高校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扩张后基本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各高校纷纷向银行举债,通过负债来筹得资金。如果对贷款的风险意识不强,对贷款的论证不充分,多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将会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筹资风险。 (三)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有预算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资源浪费风险。预算风险指预算设计不合理或预算执行不到位等带来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指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预见外部环境变化并做出应变等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资源浪费风险是指资源的浪费现象,如资产重复购置、资产闲置、资产提前报废、修理费用居高不下、公物私用、职务消费等。 二、影响因素 (一)投资风险形成原因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高校领导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没有考虑财务风险,或虽然考虑了财务风险,却不能识别各类风险,或即使识别了部分风险,也没有进行风险防范,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自身定位过高,盲目发展。在高校发展中,很多高校将自己的定位定得过高,盲目进行学校面积的扩张和设备设施的购置,追求“高大上”的新校区建设,盲目扩大招生,严重偏离了教育为本的正常轨道,没有将学校发展与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在一起,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与提高教学水平无关的项目中,投资效益低下,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财务风险随之增加。 (二)筹资风险形成原因 为解决高校建设与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间的资金缺口问题,向银行贷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具有非盈利性,政府为其提供信用担保,因而比较容易取得贷款。正因如此,部分高校在贷款前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价,没有考虑资金效益和还款能力,盲目贷款,存在贷款比例过高、贷款期限过短等现象,因需支付过高的贷款利息或偿还本金而导致资金短缺,带来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风险形成原因 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一些高校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约束其财务活动,或虽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却没有得到落实和执行,对各项经济责任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导致某些领导或重要职能部门滥用职权,出现公款私用、商业贿赂等现象,造成大量资产流失,影响财务管理效率。预算管理缺失或执行不力。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高校只注重短期发展,对其长期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编制长远的财务预算,或编制不切实际的“赤字预算”,使得高校在扩张过程中盲目贷款,导致债台高筑,财务风险巨大。也有一些高校注重预算的编制,却不注重预算的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支出预算控制不力,内外部人员相互勾结,随意改变预算,导致财务困难。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建立规章制度和办法时,没有成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为参考,仅能制定一些简单或临时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不能及时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规章制度和办法存在漏洞,操作不便,经常落不到实处,导致财务人员多数情况下只关注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签字手续的完整性,而不去评价和分析资金的管理,资金安全风险较大。监督和监控机制不健全。许多高校都没有专门的监督制度,而是“碎片化”的存在于其他制度中,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一些重要部门的工作缺乏指导和监督,管理人员责任划分不明确,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没有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和风险监控工具,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更不能应对风险。 三、防范措施 (一)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要防范财务风险,首先要加强财务风险相关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对重大的财务活动要实行集体决议制度,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负债的审查力度,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其次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便于提前识别风险,应对风险。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高校发展状态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落实经济责任制度,明确责、权、利,落实激励政策,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以学校长远利益为目标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和市场变化,做好投资项目和资金筹集的可行性分析,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财务状况的好坏,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日常预算管理。首先要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负责预算的编制、修订、执行和考核。其次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全面预算,提高预算的执行力。最后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通过对预算执行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并结合实际调整预算,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为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拥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合理分工,统筹工作,并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明确相关各方的工作职责,指导和约束高校财务活动。然后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工作,要带头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不搞弹性制度,并强化内部稽核,增强内部稽核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赏罚分明,绝不拖沓。 (五)加强监督,提高责任意识 建立专门的高校财务监管体系,对财务活动特别是重大经济活动实行严格把关,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责任,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特别是对科研经费和项目经费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杜绝私设“小金库”等侵占国家财产的行为出现。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督,严格审查项目实施进度和实施质量,对进度款的支付进行严格把关,杜绝不符合条件的支款。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六)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要适应市场需求,改变以往盲目扩张的发展思路,在发展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能力的创新,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办学影响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四、结束语 高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时刻影响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为实现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清目前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本文从投资、筹资和财务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并就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相关风险防范措施,希望能为高校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参考。 作者:晋荣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财务类论文:投资类集团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摘要】 针对投资类集团企业,由于涉及的行业尤为复杂,如何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交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对集团经营者利用该财务分析报告做出有效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从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讲起,围绕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编制准备工作、报告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旨在为集团经营者提供高效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和内部管理竞争力。 【关键词】 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准备工作;报告要点 集团公司,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现在的集团公司,特别是投资类集团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庞大,通常跨地区、跨行业,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子、孙公司众多,管理链条较长。如何才能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做出有效的决策和战略选择,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将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过去、现在的经营成果有充足的认知和反思,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一、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 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依据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将公司的经营情况、资本运作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科学预测而形成的书面报告。而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与一般企业的差别较大,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投资类集团公司由集团总部、产业子集团和成员单位组成。集团总部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本投资,产业子集团是二级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产配置,成员单位是经济实体,核心职能是业务运营。投资类集团公司核心在于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针对这一的特征,财务分析报告应更加关注集团的战略目标达成、企业价值创造、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情况。二是由于投资类集团公司下面的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管理链条较长,以至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需要由下而上的进行报送,各企业报告侧重点不同,且上报的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三是投资类集团公司重点关注股东财务是否保值增值,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在财务分析报告中应避免陷入经营管理细节的分析中去。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准备工作 (一)注重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一是需要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进行普及,让每一个所属单位都能够重视,注意财务分析和实际业务进行紧密联系;二是需要设计分析的格式,分析格式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统一,方便归纳汇总,各公司也可根据自身行业和业务的特点在分析报告中进行一些变动;三是明确各级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及分析报告的时间节点,以便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集团本部规定股权二级企业的报送时间,股权二级企业可以自行安排下属企业报送时间;四是各单位需要有侧重点的进行分析,因为所属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业务重点也不同;五是需要有后台保障,创建稳定的信息支持系统,加强财务信息的互通;六是建立财务分析报告的评价体系,集团本部应该对各公司分析报告报送时间、质量等情况进行评分,有奖有罚。 (二)财务分析岗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前建立行业对标企业库,在信息支持系统的基础上编制财务分析所需的表格,例如:公司结构明细表、收入利润趋势分析表、三率一值测算表、投资收益分红明细表、股权及固定资产投资明细表、分板块统计表等,以便在获取合并数据及所属公司报告以后能够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三、财务分析报告要点 鉴于投资类集团层面的经营者大部分都是财务外的背景,因此在财务分析报告草拟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有必要使用在日常交流中能够通用的可理解的语言来陈述事实,表达观点。在分析报告的格式方面建议选取总—分—提示的大框架进行阐述,有利于集团的经营者们能够看头看尾及能基本掌握公司经营的主要情况,具体要点说明如下: (一)总括部分财务分析报告的第一个部分应简明扼要的对集团整体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描述,主要应包括收入利润指标、资产规模指标、利税经济增加值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融资投资情况、经营净现金流量,可以对相应指标的同比环比情况进行分析,这些指标能够在开篇就给决策者们一个公司经营的直观印象。其次可以对公司的合并范围情况以及报告期间新增减少的公司进行描述说明,年度或者季度末还应将纳入合并报表的单位名称、集团持股比例、注册资金、股权级次及主营业务内容编制成表,让经营层们了解整个集团控股公司组织构架的概况。 (二)分项部分1.主要财务指标的行业对标分析。指标可选取国资委上年出具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指标,其中就设有投资类企业的指标。投资类公司主要从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经营增长状况进行对比,可以从各个指标处于行业的优、良、平均、较低、较差的情况看出集团公司四个层面的情况,同比指标也应同样测算出来以便进行对比。以上可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同时需要用文字描述来表达。文字描述应分别对集团的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经营增长状况进行描述,处于行业某种水平主要原因是什么,表明公司承担着某种风险或不确定性,应该加强那些方面才能解决或者保持某项操作。2.同行业企业对比分析。选取同行业上市的公司,在其季度报表披露的下月财务分析报告中可增加同行业对比分析。主要是对资产、利润、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净现金流进行对比分析,让经营者们了解本集团在业绩所处的地位。同时应该关注国内外经济大势、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利率、汇率和税率,判断这些因素对集团整体或局部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3.投融资情况分析。融资情况主要从当年完成融资金额、归还金额、新增融资年化利率,存量融资金额、结构、年化利率,以及环比同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还需要将权益类融资还原为债务对资产负债率进行测算,并提示风险。担保情况主要从新增担保金额,担保余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以及担保的结构,即集团内部和外部分部进行分析。投资情况主要从四方面进行描述,一是股权投资,即对参控股公司的注资情况;二是项目及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对外发放委托贷款情况;四是内部借款情况,即内部单位发放的统借统贷和调剂资金情况。4.集团控股公司分板块进行分析。投资类集团内部由于行业涉及面广,首先需要跟战略部门或是经营部门把集团的各所属控股公司分为几大类,该板块的划分主要以战略部门的意见为主。其次应该分别对每类板块进行资产总额、净资产、总收入、利润总额的绝对数和相对数进行提取整理。在板块划分时,可能会出现股权二级企业所属的子公司不在其同一个板块内的情况,这时应该采用以末级企业的报表数为基数,上级企业的数据以合并数减去单户数填列出资产和收入利润指标。再次,对整理好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制作图表,例如饼图,让经营者能够直观的看出每一个板块占用资源以及利润贡献产出的情况,同时再对每个板块内标杆企业、亏损企业、重要亏损原因进行逐一分析。5.集团参股企业情况分析。参股企业作为投资类集团公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单独划定一个部分来描述。主要从其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及分红方面来描述,结合各行业的情况、宏观形势,对效益主要贡献单位进行描述,同时对亏损企业也进行问题查找,并重点描述相关原因。 (三)提示与建议该部分是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结论部分,对于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来讲更是整个思想的精华的部分。该部分可将以上分项中五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从详细的分析中拔高,结合集团战略、企业价值、资本流动等重要问题和风险进行提示。不只停留于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逐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必要时提出综合治理建议。在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最后进行提示与建议,有利于经营者们能够一目了然的关注到企业重要的信息。 四、注意事项 一份高质量的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除了编制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编制时要点突出,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紧密结合公司战略,重点突出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对宏观经济环境有所了解,对集团所涉及的主要行业的信息和相关企业情况保持高度敏感。应该抓住集团在可预见时间内的大致方针政策,领悟集团发展战略,熟悉集团业务,以便财务分析报告能够更贴近公司发展要求,同时能够更准确的贴合经营者最想了解的信息,做到重点突出。因此做财务分析不能仅仅只是财务分析岗位人员自己的事情,还是应该在一定范围内集思广益,获得部门其他人员以及部门外人员的帮助。 (二)简明扼要进行论述在分析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感觉用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但是使用冗余的语言来解释的后果可能适得其反,会让经营者们不知所云。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要理清脉络、抓大放小、摒除无关信息、简单描述、对事不对人、不妄下结论。 (三)突出问题及矛盾可持续反映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重大风险和突出问题,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篇幅可以长一点,语言可以用重一些,必要时可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经营层。针对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还未得到改善,可以持续进行反映,以便经营层下决心去解决它。虽然同属于投资类集团,但每一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的要点和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只是从一个视角对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要点进行了探究,不能一概而论。 作者:许诚秋 单位:云南能投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财务类论文:企业财务发展类型 关键词:财务成长类型成长战略管理销售可持续成长盈利可持续成长 财务成长战略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战略管理的核心是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原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它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已被普遍接受。然而,有大量的案例表明: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造成许多公司盲目高速发展,超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资源的约束而遭致破产或产生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公司失去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机遇。因此,研究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公司销售可持续成长与盈利可持续成长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资金和环境的支持,如果资金枯竭和市场环境遭到破坏,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基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称为公司可持续成长。 在研究公司可持续成长(有时也称可持续增长)时,美国经济学家RobertC.Higgins教授将公司可持续成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而另一位财务学家J.C.VanHorne教授则定义为保持与“公司现实和金融市场状况相符合的销售增长率”.可见,西方经济学界一般将可持续成长定义为销售收入的可持续成长率。他们认为,一个公司销售收入的成长在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公司资产的增长,而公司资产的增长必须等于公司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增长之和。因此,若不考虑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增发新股筹集资金且不改变公司财务政策,则公司的销售成长率应等于资产的增长率也等于公司权益增长率。 在市场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公司销售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资金投入的增加、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资金投入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留存盈利、增发股票或增加负债。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等方面。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则主要表现在公司分配政策的改变、资本结构的优化、财务杠杆的改变等方面。通过改变公司成长动力的影响因素,虽有可能使公司实现一时的快速成长,但很难保证公司可持续成长,更难保证公司健康快速成长。例如,公司增发股票筹资很难长期维持,美国增发股票的公司平均每年不到10%;增加负债必须受到资本结构的限制;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潜力有限,因而,这些因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成长因素。真正的可持续成长动力来自于公司留存盈利的增加及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而引起的相应的负债增加。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公司销售成长存在一个极限,这一极限就称为可持续销售成长率。和分别讨论了不考虑资金投入和管理效率改变的公司可持续销售成长率的PRAT模型和SGR模型。 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公司价值最大或股东财富最大。根据公司价值的股息定价原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公司盈利及其成长能力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及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而公司销售成长并非公司盈利的成长。从长期来看,由于公司资本结构保持不变,销售成长率可能等于公司盈利成长率。但从短期来看,由于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作用,公司盈利成长率可能大于销售成长率。因此,有必要将公司销售成长与公司盈利成长区别对待。 公司可持续盈利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公司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技术进步、相关政策等)的持续优化和公司内部(财务资源、管理效率、经营战略、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的提高与竞争优势的维持。在外部环境不变时,公司可持续盈利成长动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力的改进与核心能力的增强。而企业能力的改进与核心能力的增强最终将体现在公司财务核心能力即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根据PRAT和SGR模型,若考虑公司资金投入的变化和管理效率的改变,文献[5]从财务的角度提出了盈利成长的E模型和EPS模型。由于公司销售成长存在一个极限,同样道理,公司盈利成长也存在一个极限,这一极限我们称之为可持续盈利成长率。 在公司战略管理中,人们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才战略等具体战略管理,而较多地忽视了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实践中,盲目追求高速成长,高估自身可持续成长能力而造成公司内部资源无法配套,从而陷入财务危机;过分追求销售高速成长,忽视公司盈利成长,在“做大”的同时未能“做强”;过分强调短期盈利成长,忽视公司可持续成长潜力而坐失快速成长良机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国企业在成长战略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资本依赖、过度负债、管理弱化、创新停滞和成长失调陷阱[6],因此,正确处理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实际成长与可持续成长的关系是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的核心课题。 2、公司财务成长类型与理论分析 在对公司盈利成长和销售成长及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进行总体描述时,我们可以将上市公司销售成长和盈利成长各分为高于可持续成长、可持续成长和低于可持续成长3种类型。将其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9种财务成长型公司组合。 公司财务成长类型在现实中均存在,并有众多的上市公司案例支持。我们感兴趣的不是现实是否存在,而是这些公司能否长期持续地保持这种成长。因此,有必要对9种公司财务成长类型进行简要分析。 双高成长型公司(Ⅰ)。从短期看,上市公司中,双高成长型公司并不少见。但分析该类公司均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有较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市场容量,这是其高速成长的基础;第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至少符合配股融资条件,并且公司在上市后持续不断地进行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第三,公司内部管理效率较高,公司财务结构与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公司内部资源能够支持公司的双高成长;第四,配股价格均远高于公司净资产,而同时又能保持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水平;第五,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较低或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远小于配股增发股票筹资数额。理论上说,只要公司能够维持并满足这些特点,双高成长可以在较长时间得以维持。但实际上,由于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效率的变化以及行业成长生命周期影响,长时期维持双高成长是不现实的,现实也极为少见。 持续成长型公司(Ⅱ)。理论上说,该类型公司可以在不利用增发或配股筹资时而长期实现销售和每股税后利润的可持续成长。从较短时期来看,由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公司销售持续成长而每股盈利以更快速度持续成长,但从长期来看,两者的成长速度将趋于一致。持续成长型公司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和公司发展均处成熟阶段,市场容量较为稳定;第二,公司具备持续成长的条件即税息前资产利润率大于利息率与资产负债率的乘积;第三,公司分配政策、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从公司发展来看,持续成长型公司持续成长期较长,成长较为稳健,容易受到投资者认同。 盈利持续成长、销售高成长型公司(Ⅲ)。一个公司要维持可持续销售成长速度,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资源)的支持,否则这种高销售可持续成长是难以维持的。理论上说,销售以高于可持续成长速度的高速成长,其每股盈利成长也应高于持续成长的速度成长(短期内尤其如此),但实际上,该类公司只注重公司规模的“做大”,而没有相应地“做强”,因此,这类公司成长的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这类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属于高速成长阶段,市场发展前景与市场容量广阔;第二,公司采取了增发新股或配股或改变公司资本结构获得了较多的现金资源,使公司销售得以迅速高速成长;第三,公司在销售高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公司盈利未能同步高速成长。所以,该类公司在其销售成长高于盈利成长的同时隐含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如果内部管理效率未能短期内改善,其灾难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许多公司在这方面犯了极大的错误,甚至遭受破产命运。销售高成长、盈利低成长型公司(Ⅳ)与这种类型相似,只是问题更为严重罢了。盈利低成长、销售持续成长型公司(Ⅷ)则居于两者之间。 盈利高成长、销售持续成长型公司(Ⅴ)。理论上说,这种类型公司的盈利成长主要受益于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因而这种成长在短期内因营业杠杆与财务杠杆效应而存在,但在长期内却难以持续。该成长型公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注重内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较少依赖公司外部资源;第二,公司所处行业较为成熟、稳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公司资本结构较为合理、稳健;第三,公司没有利用或极少配股增发股票筹集资本,分配政策较为稳定。因而该类公司可视为稳健型公司。随着时间的变迁,该类公司可能向持续型公司(Ⅱ)转变。盈利高成长、销售低成长型公司(Ⅵ)则注重于内部资源的利用,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效应取得公司短期盈利的高速成长,但是,该类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可能更严重一些。 盈利持续成长、销售低成长型公司(Ⅶ)。销售成长决定盈利成长,因而销售低成长而带来盈利持续成长也只能是短期的,难以持续维持。这类公司一般有3个特点:第一,公司较注重公司内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较好地利用了经营杠杆作用;第二,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压力较大,公司销售持续成长压力加大;第三,公司分配政策较注重现金股利,而对股本成长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公司最终将向双低成长型企业转变。 双低成长型公司(Ⅸ)。该类公司销售与盈利均处低成长状态,说明该类公司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公司筹资困难,同时也说明该类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内部资源利用也不理想,因而该类公司前景难以被市场看好,正在不断萎缩之中。 3、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公司财务成长管理的核心是树立可持续成长的战略思想。而公司可持续成长战略要求公司既注重成长本身,更要注重公司成长与公司内部资源、公司财务政策及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协调,它强调公司财务的协调成长和可持续成长。 在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中,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存在大量的经验与教训有待总结。在这类案例中,既有海尔集团为代表的协调持续快速成长型公司,也有以上海汽车为代表的协调持续稳健成长型公司;既有清华同方为代表的双高成长型公司,也有众多PT、ST为代表的双低成长型公司。分析这些公司,成功公司的财务成长战略管理至少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1)将协调成长与可持续成长放在首位。一个成功的公司其财务成长战略管理首先应强调协调成长。协调成长首先是公司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的协调。短期出现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不同是正常现象,但长期出现成长差异则容易产生问题。其次是公司成长与内部资源的协调。公司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必须有公司内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支持,缺少内部资源的支持,公司的成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再次是公司成长与市场环境的协调。公司成长必须得到市场认可,没有市场的认可,其成长就难以持续。协调是可持续的前提,没有协调成长就没有可持续成长。因而公司成长管理必须将协调与可持续放在首位。 (2)时刻审视销售成长与每股盈利成长的关系,时刻审视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的关系,时刻审视实际成长与可持续成长的关系。一个公司的销售成长不等于公司每股盈利成长。销售成长是手段,盈利才是目的,也就是公司必须在“做大”的同时“做强”。而现实生活中,“做大”与“做强”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偏差,两者难以协调成长。而当两者成长出现不一致时,有必要进行战略分析,抓住管理重点。公司实际成长也可能不等于可持续成长。当公司实际成长率高于可持续成长率时,必须避免“成长幻觉”,不能为一时成长而得意忘形,而必须审查成长的可持续性及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当公司实际成长率小于可持续成长时,必须审查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及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 (3)外部市场环境与容量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内部资源与管理效率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保证,符合可持续成长的条件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关键。没有较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容量,公司可持续成长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调整公司所处行业和产业结构,提高公司科技含量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十五”期间,公司必须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夯实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公司内部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决定公司能否抓住持续成长的机遇。很多公司失败的主要根源就在于没有抓住持续成长的机遇,或只注重成长而忽视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或超越公司内部资源条件的制约而盲目追求高速成长。公司可持续成长是有条件的,因此具备可持续成长条件是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只有具备条件,即有保留盈余,公司才有成长动力。而一个公司要想提高可持续成长速度,就必须借助于增发或配股实现资本的高速增加。因此,高科技公司要实现高成长,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一有利优势,在其它条件具备时迅速壮大,实现双高成长。 4、基本结论 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应时刻审视盈利可持续成长与销售可持续成长的关系,协调公司财务成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以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增强为核心,以持续成长型公司为目标。财务持续成长型公司必须确定以销售持续成长为手段,公司盈利为基础,盈利成长为目的,可持续成长为关键的战略指导思想,将销售、盈利、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有效协调销售与盈利、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财务类论文:财务报告含义和种类 摘要:会计信息的复杂化,导致原有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分析的需要。而且,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补充和完善。即最大限度地利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表的初充指标所提供的信息。从而使会计报表分析更准确、更可靠,减少中小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发展中的风险。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现状;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基本财务指标主要是根据三张会计报表为依据,通过比率分析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其指标包括盈利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反映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中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分析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流动性分析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主要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包括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财务弹性分析是指中小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包括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和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收益质量分析是指报告收益与中小企业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衡量收益质量的指标是现金营运指数。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注重财务指标分析,极少提到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这就给那些经营效益不好的单位管理者有机可乘。他们利用报表分析的不完善,大肆操纵利润,滥用关联方交易以及一些假销售手段等使本来亏损的中小企业变得利润丰富。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必须扩展到审计报告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分析的需要,再以以前的分析体系分析现有的财务报告,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所以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 1.中小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1)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是指在中小企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如果不实行科学的管理,就很容易形成陈年呆账、坏账给企中小企业造成损失。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列示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坏账政策,以便投资者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及财务状况。这样投资者可以分析应收款增加的原因、应收账款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 (2)中小企业的存货分析。通过财务报告附注可以清楚地看出存货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原材料存货增加,而产成品存货减少或略有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销售量较大,能产生较高毛利润;如果原材料存货减少,而产成品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衰退期,该产品正逐渐被新产品代替,或者这种产品生产过剩。这样的中小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转移新产品的生产。另外,通过财务报告附注还可了解到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如果存货计提的减值准备大,表明可收回金额比成本低很多,存货很可能过时或毁损。 (3)中小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支,属于非正常项目,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应注意是否排除这项非正常项目,这就得根据重要性原则,即相对于净利润的比例,比例较大即为重要,应排除。因为它是偶然性因素,不能长期给中小企业带来收益和损失,不排除就会影响分析结果。 (4)中小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关联交易披露最重要的是定价政策和交易金额。关联方为了操纵利润,经常通过关联方来达到某种目标的目的。 2.中小企业的补充财务指标分析 (1)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收现率。主营业务收现率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此指标可以弥补销售现金比率的不足,当中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业务量的增长销售现金比率一般都较低,但不是收益质量不够好,而是随业务量的增长,存货和应收项目自然增长的结果。该指标接近117%,说明中小企业产品销售形势看好,相对于购买者存在比较优势,或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合理,催账工作得力,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收回现金,保证生产经营顺畅周转,收益质量较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说明中小企业销售形势不佳,或可能存在不正常销售和舞弊的可能性,或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收账不力、收益质量较差。尤其在分析该指标时,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应收账款及营业收入的变化越势,分析该指标在大于117%时,是否是由于中小企业近年来销售萎缩,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得到收回而形成的。 (2)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付现比。①主营业务付现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此指标可以反映中小企业现金支付能力,表明中小企业每发生1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支付的现金数额。如果该比率约为117%,说明主营业务成本基本是付现成本,中小企业没有因购货而形成对销货方的负债;如果比例大于117%,说明中小企业除了支付了当期主营业务成本以外,还偿付了前期拖欠的购货款,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用;如果比例远小于117%,说明存在赊购,对中小企业形成负债压力,可能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商誉。②净收益营运指数。净收益营运指数,是指经营净收益与全部净收益的比值。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净收益营运指数可以评价一个公司的收益质量。非经营收益多,收益质量就差。因为非经营收益的持续性差,非经营收益主要来源是资产的处置和证券交易收益。资产处置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业务,不反映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利用“资产置换”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通过证券交易获利靠的是运气。因此,非经营收益也是收益,但不能代表中小企业的收益“能力”。 (3)中小企业的审计报告分析。随着会计信息的复杂化,非专业人士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根据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中的一种审计意见。新晨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表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遵循了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会计报表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无重要遗漏;报表项目的分类和编制方法符合规定要求,因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无保留地表示满意,则会计报表使用者即可按照通常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 二是如果审计意见是保留意见,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原因(在审计报告的说明段)即成为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分析报表时必须予以重点关注。 三是如果出具的是否定意见,则说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者资金变动情况已被严重歪曲,表明会计报表不可信,会计报表使用者提高警惕,减少与此单位发生更多的经济关系,因为风险太高。 四是如果出具的是拒绝表示意见,往往是由于某些限制而未对某些重要事项取得证据,没有完成取证工作,此财务报告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最好与此中小企业少发生经济关系。 财务类论文: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架构设计 (一)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原则 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的确定规则。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的财务绩效评价系统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评价指标选取的合理性与精准度。为提升指标选取质量,指标体系建立者应当遵循如下规则:一是明确系统性规则。这要求指标体系建立者应当针对企业内外部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各类情形来统筹设计各级指标,以确保指标体系能够揭示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营全貌,实现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科学、客观评价。按层次性规则来设置指标体系是系统性的内在要求,指标体系设计者应在各层指标中突出重点,详述关键绩效指标论述的重点。二是强调指标的经济性原则。指标体系设计者应当考虑指标操作成本,选择具有强代表性的指标以降低对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成本,提升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运作效能。三是强调指标的实践性原则。在选取指标时,指标体系设计者应当突出指标的普适性特征,确保在理论上成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切实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可比性是实践性的内在要求,即指标体系应当从统计口径、财务内涵等方面都具有横向与纵向可比性。指标体系设计者应当广泛吸收国内外商贸流通企业的指标体系设计经验,择优选用指标。 (二)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前述指标体系设计规则,本文设计出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该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可细分为四类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下面对指标体系各构成部分进行分析,并指明采用其中若干关键要素的具体依据。其一,商贸流通企业的偿债能力(X1)可以由流动比率(Z11)、速动比率(Z12)和利息保障倍数(Z13)等指标来度量。选取流动比率作为衡量商贸流通企业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其原因在于商贸流通企业的资产运作效能受流动资产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升企业的流动资产利用效率可以增强企业的短期内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通常作为揭示商贸流通企业获利值对企业所需偿付债务额度的覆盖能力。该指标值可以衡量企业偿付其长期债务的能力,故通常作为金融机构给商贸流通企业定制授信额度的依据。考虑到该指标易于受到企业的短期盈利能力的影响,故为稳妥起见,通常选择五年期利息保障倍数作为该指标值。其二,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营能力(Z2)则可由总资产周转率(Z21)、存货周转率(Z22)、股东权益率(Z23)和应收账款周转率(Z24)来度量。这是由于部分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提供商业信贷服务的方式来增加其业务规模,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是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扩张。为此,商贸流通企业需要加强对外部应收账款总额的控制力度,及时回收应收账款,以此来提升其资金周转效率。利息保障倍数系指商贸流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息税前利润比上利息支出之值,该值可以揭示商贸流通企业的盈利能力对本期所需偿付的债务的覆盖程度;该指标值的增加可以提升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其三,企业的盈利能力(Z3)可以用净资产收益率(Z31)、总资产收益率(Z32)及销售净利率(Z33)等指标来度量。商贸流通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优劣之标准取决于同行平均水平,并受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因素影响,故商贸流通企业在采用该指标时将具体的物流功能和主营业务所在地域来分析该指标值。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可有效揭示资产运用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之间关系;在资产总规模指定条件下,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反映商贸流通企业盈利稳健性水平。其四,企业的成长能力(Z4)可以由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Z41)、净利润增长率(Z42)、总资产增长率(Z43)等指标来衡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用以衡量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所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商贸流通企业可以据此来针对企业所处的特定阶段来制定相应的财务运营战略。总资产增长率可以揭示商贸流通企业所能控制的总资产规模扩张水平,它代表着商贸流通企业的总体财务运营实力。但在分析该指标时,商贸流通企业应当特别关注于企业资产规模扩张与企业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要在确保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基础上来制定相应的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总规模扩张速度,严防规模的低质量扩张问题的滋生与蔓延。 (三)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设计要点 其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由于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问题属于针对多目标系统的有限评价目标的评价问题,故商贸流通行业中的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主要选用层次分析法。该方法适合于分析商贸流通企业这类定性问题,它通过将财务评价目标分解为若干评价指标的方式来解析式研究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绩效问题;在财务绩效目标分解为指标基础上,评价模型通过对既有指标进行线性加权的方式来将其中信息提炼为对企业财务绩效水平的总评价值。由于层次分析法中缺乏对指标值的量纲进行有效处理,故模型设计者需要运用诸如阈值法、指数法、标准化方法、比重法等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或凸折线型法、凹折线型法、三折线型法等折线型无量纲化方法,或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以此来消除不同量纲级指标值之间的相互影响效能。其二,以财务成果为依据来检验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运营成果最终反馈为企业的盈利质量(EarningsQuality),盈利质量系对企业盈利指标的本质的揭示,它通过多视角来审视企业的盈利能力,以此来测度企业盈利指标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作为较早展开盈利质量研究的学者,Beaver(1982)认为,现金流指标比会计利润指标更能揭示企业的盈利真实状况。除去衡量企业盈利质量的传统指标外,商贸流通企业应当更多地关注那些非量化型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盈余质量的影响。例如,商贸流通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企业决策层主要成员变更、突发性企业诉讼事件、会计政策大幅调整、特定专利技术的突破等事件,都会导致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盈余水平的大幅波动。针对这类特殊会计事项,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加以详细披露,财务绩效综合评价者则应对该报告附录做深入分析,厘清财务报告中影响企业会计盈余质量的要素,据此来修正前述的财务绩效量化评估结果,保障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允性。 商贸流通类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结果分析要点 (一)强化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绩效指标信息披露 其一,强化财务绩效指标信息披露制度以强化同行评价结果的指导性。从行业角度来分析,对单一的商贸流通企业进行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缺乏足够的指导价值,加强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多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有助于客观分析特定商贸流通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此明确该企业的财务系统在商贸流通行业内的竞争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策略来提升该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其二,加强跨部门协作来强化商贸流通企业财务数据披露效果。由于当前多数商贸物流企业并非上市公司,在缺乏市场投资者要求企业公开财务数据的压力下,既有的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公开存在着信息不及时、信息不完善等诸多弊病有待改善。再者,虽商务部、统计部门对于商贸流通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披露有硬性要求,但各家企业出于维系本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机密考虑而尽可能降低其财务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强度。为此,针对当前诸如税务部门、工商质检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各类行政职能部门都掌握了关于商贸流通企业的部分财务数据的事实,政府商贸流通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协力打造商贸流通行业财务信息平台,将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数据汇集在统一平台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商贸流通行业财务数据查询系统。 (二)优化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配套制度 其一,财务预算管理优化资金配置的指导思想。财务预算管理是支持商贸流通类企业的财务绩效管理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工具,为此商贸流通企业需要建立涵盖预算方案制定、预算计划执行及预算结果考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应当包括商贸流通企业的预算支出模块,还应当将预算前的融资计划和随后的资金运用阶段的统筹来考虑,实现以提升企业整体财务运作绩效水平最优化为目标的全局战略最优化结果。考虑到商贸流通企业财务部门所面对的主要财务预算风险是企业财务部门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不足,以及与之配套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足问题。为此,商贸流通企业应当积极引入外部财务智力,运用诸如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财会人才来帮助商贸流通企业压缩预算风险敞口。其二,强化商贸流通企业财务预算定制策略。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定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财务预算制定的基础,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在考虑企业内外部财务环境的基础上,并考虑到企业的前期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来统筹制定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案。此举有助于规范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确保企业的资金链运作效能,为保障企业财务绩效目标的实现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当前我国政府正运用产业政策来鼎力支持商贸流通产业,为此企业应当从政策、市场、金融和技术等方面来统筹考虑企业的核心能力,通过财务绩效考评来挖掘企业的财务绩效问题,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财务能力并进而促进企业的营销能力、创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三)规范商贸流通企业的现金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其一,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强化对企业现金流资源的动态调配策略。由于当前商贸流通领域的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商贸流通企业在基建、装备、技术升级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较高,这严重威胁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现金流安全。为严控商贸流通企业出现的现金流短缺风险,一般的做法是增加商贸流通企业的现金流资源的预留量,以此来平抑现金流风险。但该策略在降低现金流缺口风险的同时亦将同步增加商贸流通企业的资金运用成本。为有效协调商贸流通企业的现金流配置水平和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等双重目标,商贸流通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业务类型和资本结构特征来确定企业的现金流需求水平,并通过对现金流的动态配置策略来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其二,加强对各财务项目的资金占用成本管控力度。商贸物流企业的项目资金占用成本系指企业为维系其运营系统而支付现金的融资成本。这部分资金成本可用商贸流通企业为获得不同投资品的投资收益而需支付的机会成本来衡量;为计算的便利化考虑,以银行业基准年贷款利率来计算该项成本。商贸物流企业若想提升其资金占用成本管理效能,首先需要破除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将资金占用成本管理工作的各方面都纳入到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体系中,建立具有可操性的资金成本管理系统。其次,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建立对资金占用成本相关活动的绩效考评体系,对于严格执行绩效考评制度的部门及其员工要给予有效激励,有效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财务资金占用成本管理活动。最后,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加强财务活动的过程管理,对企业运作过程中需要耗费的各类工料、辅料及相关人工费、管理费用等项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影响各项目资金占用成本的关键要素并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财务治理。商贸流通企业还应当对不同时期的同一业务的财务资金占用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导致当期财务资金占用成本升高的主因,并通过完善财务制度的方式来及时消除该威胁。 作者:杨 敏 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财务类论文:商贸物流类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从运营成本角度分析,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拓展商贸物流产业企业与合作伙伴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并籍此来增进其潜在的市场空间,在简约化商贸物流产业业务流程环节的基础上切实降低其物流成本。但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由于互联网技术在商贸物流企业业务流程中的介入水平不足,商务活动与物流活动二者之间的契合度不够,导致物流企业难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来有效配置电子商务企业的订单。如何在保障物流服务消费者满意度水平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组织管理效率,以此来强化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并降低其财务运营成本,是互联网时代商贸物流企业所需直面的重要问题。 一、商贸物流类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一)商贸物流类企业的投融资风险 商贸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主体部分是由资金链、物流及信息流交汇构成,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是周期较长,初始投资金额较高且资本金回收周期较长。部分商贸物流企业的基建项目因其长投资回收期而难以获得来自商业银行的正常利息水平的贷款支持,从而转向了其它较高资金成本的融资渠道,这就间接抬升了商贸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削弱该基建项目建成后的收益率和盈利能力。部分规模较小的商贸物流企业在将其有限资金投放在诸如物流基建或其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长收益领域上之后,因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而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中。部分中小型商贸物流企业试图通过借贷高息资金来缓解短期资金紧张的问题,但由此导致其经营性现金流难以支持由其筹资成本高涨所带来的负现金流,由此将商贸物流企业推向财务危机的边缘。再者,部分商贸物流企业试图以权益性资金来替代高成本的债务性资金,这种财务策略固然可以让商贸物流企业避免短期内的本息偿付压力,但却为企业的控制权丧失埋下了伏笔。若权益性资本金投资者来自于潜在的竞争对手或恶意收购者,则将导致企业管理层因失去控制权而降低其努力经营企业的意愿,这对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提升是不利的。 (二)商贸物流类企业的资本结构风险 从行业财务比率角度分析,商贸物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指标通常高于同类行业企业。在外部融资成本水平不高于商贸物流企业的既有利润率水平的前提条件下,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值可以让商贸物流企业获取较高的财务杠杆收益,这一高财务杠杆的财务安排可以有效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的权益资本的盈利能力,进而增进其股东收益率水平。但从财务安全角度分析,高财务杠杆的财务安排措施会增加其总资产价值风险,在外部市场平均利润率水平发生激烈波动时,商贸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将陡增。外部环境推动其财务总体风险增加的同时,其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权益净利率水平将会走低,由此产生的净收益水平下降问题将增加商贸物流企业偿债风险。从资本结构角度来看,财务杠杆指标偏离均值会给企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而言可以有效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的自有资金利用效率;而负面而言则会在提升自有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增加其自有资金亏空风险。考虑到作为其主要客户群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绩效波动性较高,这将导致商贸物流企业的财务安全易受互联网市场环境所引起的短期收益率波动的影响。保留足够的现金流来应对突发性财务风险是可选的思路之一,但考虑到企业需要为该份应急现金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故从财务成本角度来看这一方案不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三)商贸物流类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企业偏好于采取轻资产战略与非核心业务外包战略相融合的运营思路,这给予具有重资产特征的商贸物流企业以大幅拓展业务规模的良机。但由于商贸物流企业在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领域的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且投资资本回收效率较低,这将给商贸物流企业的资产流动性提出新挑战。再者,考虑到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尚处于从风险投资机构融资的阶段,多数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展期并无确定性。为将这部分电子商务企业纳入到商贸物流企业的业务伙伴圈内,商贸物流企业需要制定商业融资计划,即向该类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预先垫付物流服务费用的方式来争取该块市场份额。这种出于稳定客户目标的财务战略固然有利于商贸物流企业拓展市场,但不排除部分缺乏商业道德或陷入突发性经营困境的电子商务企业会拖欠商贸物流企业的应收账款,从而降低商贸物流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的财务部门运营成本。若商贸物流企业在执行债务资金展期计划后仍无法收回该款项,将会急剧增加其坏账几率,威胁商贸物流企业财务系统安全性。 二、创新“互联网+”商贸物流类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一)探索柔性财务管理模式 其一,落实商贸物流企业融资环节的柔性管理。商贸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来自于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财务运营质量的随机波动的影响。在具体融资活动过程中,商贸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外部融资环境和融资条件来制定符合企业融资需求的财务政策,并对该项融资业务实施柔性化管理措施。柔性化融资管理措施要求商贸物流企业在为业务拓展而筹措资金时,需要动态调整资金筹措总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时点,有效避免因筹资时点安排不当而引致的债务资产错配问题。在筹资时点选择上,商贸物流企业应当统筹考虑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通过合理配置资本结构的方式来确保资本结构与债务偿付时间的一致性,通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弹性水平的方式来确保商贸物流企业资本结构柔性水平,使得企业可有效保障资本结构内部诸要素之间比例的有效转换,以此来遏制资本错配风险。商贸物流企业还应当灵活控制资本筹措时间与资金投放时间,通过在关键投资节点卡位融资的方式来降低企业内部闲置资金比例,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有效化解商贸物流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资金链紧张风险。其二,加强商贸物流企业投资环节的柔性管理水平。商贸物流企业的投资决策有效性受特定投资环境的影响,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改变时,商贸物流企业需要对该项投资做出必要调整,以适应新的投资市场环境。例如国际能源市场利好会驱动商贸物流企业燃油成本上涨,商贸物流企业需及时响应环境变化,对其之前预订采购的使用燃油的物流配送装备计划做出调整,转而采购诸如LNG型车辆来替代原方案,以有效控制该项物流装备投资活动全生命周期成本。再者,在具体投资项目进行过程中,商贸物流企业应在方案执行前预先准备多套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并根据外部环境来调整其所选用的投资预案内容。例如,在投资方案执行过程中政府金融主管部门对基准利率做出调整,这将影响商贸物流企业基于净现金流方法计算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商贸物流企业应及时研究基准利率调整对既有投资方案的影响水平,转而通过调整其资本结构的方式来优化该项投资方案的融资模式,用低成本资金替代高成本资金,从而有效管控因基准利率调整而引致的投资风险。 (二)创新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其一,制定适应商贸物流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配套制度。互联网时代的绿色物流管理理念受到学界及实业界的普遍关注,这种基于环保竞争策略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若要被有效落实,需要管理层从制度和标准成本层面着手来完备该体系。由于商贸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基于企业的历史经济活动信息来开展的,传统的会计系统本身并未专门针对商贸物流企业的绿色低碳型经营活动来设计特殊的核算方法。为此,商贸物流企业需要从会计要素层面来专门设置若干绿色会计要素并对之进行计量和确认,编制绿色物流财务报表并对商贸物流企业内部的绿色低碳型物流活动进行有效披露,这是在商贸物流企业内部推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制度基础。在具体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商贸物流企业应当在充分计量其绿色物流经济活动的同时,还要将商贸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考虑在内,将影响商贸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要素纳入到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事项中。例如,将燃油价格、电力驱动车辆采购价格等影响商贸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关键要素纳入到商贸物流企业财务绩效考核体系中,从而更加精准的评价商贸物流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绩效水平。其二,实施针对商贸物流企业的绿色财务激励措施。商贸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当对绿色财务措施给予激励,各级政府可以在政府采购的部分标单中明确规定那些拥有绿色财务资质的商贸物流企业方可参与竞标。为鼓励商贸物流企业积极落实绿色财务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可携手行业协会来规范实施绿色财务措施的绿色财务认证标识,采取外部审计措施来规范商贸物流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采取绿色财务管理行动,并引导商贸物流企业采取积极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时向外界反馈其绿色财务实施效能。再者,从商贸物流企业内部管理角度分析,商贸物流企业可设立专项启动经费来落实绿色财务管理措施;对于积极响应企业决策层号召而采取绿色财务管理措施的二级部门,商贸物流企业可对其给予合理奖励,以经济激励的形式来形成各级部门积极落实绿色财务管理措施的氛围。商贸物流企业还应当采取精神激励措施来积极营造绿色财务文化氛围,打造支持绿色财务管理的新财务价值观,从根上变革商贸物流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使其形成自律落实绿色财务管理措施的自发性。商贸物流企业还应当对绿色财务相关人员展开专业技能培训,将环境会计、低碳会计等财会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绿色低碳财务知识及相应的实施准则和操作技法传授给财会人员及相关员工,使其从知识到意识都具备充分落实绿色财务的能力。 (三)实施动态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其一,筹资环节的商贸物流企业动态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制定动态财务风险管理措施是商贸物流企业应对“互联网+”时代商贸物流财务风险敞口扩大和风险爆发频率增加的一种有效手段。信息化条件下的商贸物流活动的风险与日俱增,故商贸物流企业应当采取动态措施来管制各类财务风险事项,依据财务环境的变化趋势来相机抉择更为恰当的风险管控措施。针对筹资环节的财务风险,商贸物流企业应当及时掌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变动趋势,并根据当前客户结构和业务类型来预测远期债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商贸物流企业可以制定适合本企业业务结构需求的恰当资本结构,用动态适应财务环境的均衡资产负债率来提升企业的债务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权益资金增值能力。再者,商贸物流企业还应当优化货物流转速度,通过建立健全资金回收制度体系的方式来加快货款回收速率。这种加强商贸物流企业内现金集中管理制度的管理思路有助于提升企业统一调配稀缺现金资源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商贸物流企业防控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其二,投资环节的商贸物流企业动态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在做出重大投资决策之前,商贸物流企业应当从财务风险管控角度来对投资项目做预评估,在全方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对该项目做综合评判。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暴露出的风险事项,商贸物流企业应当在加强投资预案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理性预期项目远期收益水平。为防控个别投资项目的不可测风险,商贸物流企业应当通过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策略的方式来规避由市场系统性因素所造成的风险问题。再者,针对部分企业因信用水平不足而缺乏足够的融资能力问题,商贸物流企业可通过规范融资担保的方式来提升自身信用水平,进而增强融资能力并有效分散融资风险。 作者:李璐宇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财务类论文:投资类集团公司财务分析要点探究 【摘要】针对投资类集团企业,由于涉及的行业尤为复杂,如何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交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对集团经营者利用该财务分析报告做出有效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从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讲起,围绕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编制准备工作、报告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旨在为集团经营者提供高效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和内部管理竞争力。 【关键词】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准备工作;报告要点 集团公司,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现在的集团公司,特别是投资类集团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庞大,通常跨地区、跨行业,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子、孙公司众多,管理链条较长。如何才能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做出有效的决策和战略选择,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将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过去、现在的经营成果有充足的认知和反思,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一、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 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依据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将公司的经营情况、资本运作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科学预测而形成的书面报告。而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与一般企业的差别较大,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投资类集团公司由集团总部、产业子集团和成员单位组成。集团总部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本投资,产业子集团是二级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产配置,成员单位是经济实体,核心职能是业务运营。投资类集团公司核心在于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针对这一的特征,财务分析报告应更加关注集团的战略目标达成、企业价值创造、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情况。二是由于投资类集团公司下面的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管理链条较长,以至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需要由下而上的进行报送,各企业报告侧重点不同,且上报的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三是投资类集团公司重点关注股东财务是否保值增值,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在财务分析报告中应避免陷入经营管理细节的分析中去。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准备工作 (一)注重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 一是需要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进行普及,让每一个所属单位都能够重视,注意财务分析和实际业务进行紧密联系;二是需要设计分析的格式,分析格式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统一,方便归纳汇总,各公司也可根据自身行业和业务的特点在分析报告中进行一些变动;三是明确各级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及分析报告的时间节点,以便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集团本部规定股权二级企业的报送时间,股权二级企业可以自行安排下属企业报送时间;四是各单位需要有侧重点的进行分析,因为所属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业务重点也不同;五是需要有后台保障,创建稳定的信息支持系统,加强财务信息的互通;六是建立财务分析报告的评价体系,集团本部应该对各公司分析报告报送时间、质量等情况进行评分,有奖有罚。 (二)财务分析岗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提前建立行业对标企业库,在信息支持系统的基础上编制财务分析所需的表格,例如:公司结构明细表、收入利润趋势分析表、三率一值测算表、投资收益分红明细表、股权及固定资产投资明细表、分板块统计表等,以便在获取合并数据及所属公司报告以后能够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三、财务分析报告要点 鉴于投资类集团层面的经营者大部分都是财务外的背景,因此在财务分析报告草拟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有必要使用在日常交流中能够通用的可理解的语言来陈述事实,表达观点。在分析报告的格式方面建议选取总—分—提示的大框架进行阐述,有利于集团的经营者们能够看头看尾及能基本掌握公司经营的主要情况,具体要点说明如下: (一)总括部分 财务分析报告的第一个部分应简明扼要的对集团整体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描述,主要应包括收入利润指标、资产规模指标、利税经济增加值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融资投资情况、经营净现金流量,可以对相应指标的同比环比情况进行分析,这些指标能够在开篇就给决策者们一个公司经营的直观印象。其次可以对公司的合并范围情况以及报告期间新增减少的公司进行描述说明,年度或者季度末还应将纳入合并报表的单位名称、集团持股比例、注册资金、股权级次及主营业务内容编制成表,让经营层们了解整个集团控股公司组织构架的概况。 (二)分项部分 1.主要财务指标的行业对标分析。指标可选取国资委上年出具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指标,其中就设有投资类企业的指标。投资类公司主要从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经营增长状况进行对比,可以从各个指标处于行业的优、良、平均、较低、较差的情况看出集团公司四个层面的情况,同比指标也应同样测算出来以便进行对比。以上可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同时需要用文字描述来表达。文字描述应分别对集团的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经营增长状况进行描述,处于行业某种水平主要原因是什么,表明公司承担着某种风险或不确定性,应该加强那些方面才能解决或者保持某项操作。2.同行业企业对比分析。选取同行业上市的公司,在其季度报表披露的下月财务分析报告中可增加同行业对比分析。主要是对资产、利润、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净现金流进行对比分析,让经营者们了解本集团在业绩所处的地位。同时应该关注国内外经济大势、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利率、汇率和税率,判断这些因素对集团整体或局部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3.投融资情况分析。融资情况主要从当年完成融资金额、归还金额、新增融资年化利率,存量融资金额、结构、年化利率,以及环比同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还需要将权益类融资还原为债务对资产负债率进行测算,并提示风险。担保情况主要从新增担保金额,担保余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以及担保的结构,即集团内部和外部分部进行分析。投资情况主要从四方面进行描述,一是股权投资,即对参控股公司的注资情况;二是项目及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对外发放委托贷款情况;四是内部借款情况,即内部单位发放的统借统贷和调剂资金情况。4.集团控股公司分板块进行分析。投资类集团内部由于行业涉及面广,首先需要跟战略部门或是经营部门把集团的各所属控股公司分为几大类,该板块的划分主要以战略部门的意见为主。其次应该分别对每类板块进行资产总额、净资产、总收入、利润总额的绝对数和相对数进行提取整理。在板块划分时,可能会出现股权二级企业所属的子公司不在其同一个板块内的情况,这时应该采用以末级企业的报表数为基数,上级企业的数据以合并数减去单户数填列出资产和收入利润指标。再次,对整理好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制作图表,例如饼图,让经营者能够直观的看出每一个板块占用资源以及利润贡献产出的情况,同时再对每个板块内标杆企业、亏损企业、重要亏损原因进行逐一分析。5.集团参股企业情况分析。参股企业作为投资类集团公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单独划定一个部分来描述。主要从其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及分红方面来描述,结合各行业的情况、宏观形势,对效益主要贡献单位进行描述,同时对亏损企业也进行问题查找,并重点描述相关原因。 (三)提示与建议 该部分是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结论部分,对于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来讲更是整个思想的精华的部分。该部分可将以上分项中五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从详细的分析中拔高,结合集团战略、企业价值、资本流动等重要问题和风险进行提示。不只停留于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逐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必要时提出综合治理建议。在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最后进行提示与建议,有利于经营者们能够一目了然的关注到企业重要的信息。 四、注意事项 一份高质量的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除了编制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编制时要点突出,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紧密结合公司战略,重点突出 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对宏观经济环境有所了解,对集团所涉及的主要行业的信息和相关企业情况保持高度敏感。应该抓住集团在可预见时间内的大致方针政策,领悟集团发展战略,熟悉集团业务,以便财务分析报告能够更贴近公司发展要求,同时能够更准确的贴合经营者最想了解的信息,做到重点突出。因此做财务分析不能仅仅只是财务分析岗位人员自己的事情,还是应该在一定范围内集思广益,获得部门其他人员以及部门外人员的帮助。 (二)简明扼要进行论述 在分析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感觉用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但是使用冗余的语言来解释的后果可能适得其反,会让经营者们不知所云。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要理清脉络、抓大放小、摒除无关信息、简单描述、对事不对人、不妄下结论。 (三)突出问题及矛盾可持续反映 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重大风险和突出问题,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篇幅可以长一点,语言可以用重一些,必要时可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经营层。针对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还未得到改善,可以持续进行反映,以便经营层下决心去解决它。虽然同属于投资类集团,但每一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的要点和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只是从一个视角对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要点进行了探究,不能一概而论。 作者:许诚秋 单位:云南能投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文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目前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高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实践能力 一、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有了第一批mis博士。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试办mis专业,1990年复旦大学首次设立mis专业硕士点。由于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mis专业被命名为“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等,分别从属于管理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1]。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将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从学科特点来看,该学科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各高校的侧重点均不同。理工科大学侧重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如清华大学;综合类大学侧重于情报学和信息学,如北京大学;财经类大学侧重于经济管理,如东北财经大学。尽管各高校的侧重点均不相同,但都属于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课程的整合。目前,信管专业尚未形成统一的专业人才价值认同,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也没有统一化,这些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认识的偏差。 二、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信管专业所培养的既非计算机软件人员,也不是管理人才,它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有别于工商管理等管理专业。《专业目录》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思维,又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能在国家各级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三、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多数学校的信管专业普遍存在着实践不足、专业特色不突出、人才走向与专业培养目标发生偏离的现状。经调查,信管专业的课程由不同学科中的课程组成,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内容方面,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表现为什么课程都学,而结果是什么课程都没有学会;二是就业竞争力方面,学生无一技之长,专业特色不明显,表现为经济理论与管理能力上不如经济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实力上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信管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就业方向介于“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之间,就业前景不明朗,就业满意率不高。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各高校课程体系多是专业知识“拼盘式”的简单累加.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困惑,不清楚信管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大多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学生普遍觉得自己的竞争力不够强,未能在某一领域做到精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凸显自己的特点,其结果为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困难,就业率低。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的高校是在原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经济学、管理学课程,以管理为导向的高校是在原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系统分析设计等计算机课程,管理类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没有很好的融合,所以导致从管理专业的角度看,学生的管理知识基础不扎实: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看,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欠缺。[3] 3.教师队伍不合理 信管专业的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专业不对口。担任信息技术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来自计算机专业,担任管理知识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来自于经济管理专业,多数教师缺乏的是讲授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4] 4.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 各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仅针对本课程,没有做到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衔接。各高校所开设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开设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结果学生往往是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不能在综合实践中灵活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各 高校没有明确的实践训练培养目标,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实践训练缺乏系统性,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许多高校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都是根据相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作一定修改和扩展而成,很少根据信管专业的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 四、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信管专业的学生,使之能学有所长,是学术界应该引以重视的问题。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思考。 1.创建信管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色[5] 普通高校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参照教育部信管专业目录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确立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体系、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使得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目标明确。信管专业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既具有计算机专业人才所缺少的管理素质,又具有管理人才所缺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人才。 2.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 信管专业的建设不能由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简单拼凑,应以经济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学科体系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构建,把管理类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6]。另外,各高校可以考虑把四年制的信管专业改为五年制,这样在课程设置上就更加全面,学生的实践课程就会更多些,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 由于信管专业是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因此,专业教师既要具备较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目前复合型师资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建设优化信管专业师资队伍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各高校可从it业界聘请高级项目经理和系统分析师兼职上课,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队伍;其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为教师创造到企业界进行信息管理实践的机会,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通过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各高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应注意适当引进一些已经在社会上从事过相关专业工作,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不要老是招聘应届毕业生。[5] 4.完善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首先,要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强化模拟实验,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并且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其次是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它以课程设计的形式体现,将相关课程实践串联起来.实现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的集成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如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开发实践;最后,在教学中需要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结束语 我国信管专业的发展历史不长,信管专业建设还不成熟,各高校的信管专业都处于探索中。因此,普通高校信管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抓住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信管专业特色的信息化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试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研究 【论文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运筹学 教学改革 【论文摘 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特点和运筹学的学科特点,探索了适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运筹学教学方式,从运筹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与专业相结合等方面对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和尝试,并对改革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总结。 一、引言 运筹学是20 世纪新兴的学科之一,近年来,运筹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都发展很快。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运筹学课程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我校的信管专业隶属于信息工程学院,运筹学一直被定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列入培养方案,有多年的教学历史。我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应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想法并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二、信管专业和运筹学的特点及关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本校的信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急需的复合人才。 运筹学的基本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性、应用性、最优性和多分支。 (1)多学科交叉性。运筹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综合应用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这些学科相互渗透,综合应用。 (2)应用性。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军事问题,二战以后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 (3)最优性。运筹学强调最优决策。运筹学则提供了以数量化为基础的方法,寻求各种实际问题的最优方案,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水平,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4)多分支。运筹学包括各个分支,主要有: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分析、存贮论、排队论、对策论等。 结合本校的信管专业特点及上述运筹学特点,我认为信管专业学生学习运筹学的目的是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利用运筹学的方法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建模,掌握一定的算法,并能运用计算机工具对问题进行求解,以达到使生活、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各类问题获得最优解决。 三、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运筹学作为信管专业的基础课程,能够为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提供有效支持。但是实际教学效果,有时却达不到预期的水平,下面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想法。 1.教学目的的改进 传统的运筹学教学,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筹学的各类算法。结果是过分偏重数学,而不是应用,加上信管专业学生本身数学功底不深,致使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放弃学习。 我认为运筹学的教学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算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筹学思想的精髓,完全放弃算法学习不可取,完全将运筹学变成算法课也不可取,应该使学生在熟悉运筹学各类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根据问题类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能用一些经典算法求解简单问题,并能用运筹学的软件求解复杂问题。用经典算法的思想来开拓学生的思维,用运筹学软件的使用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运筹学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提升的作用。 2.教学内容的改进 传统的运筹学教学内容以典型问题为依据来引出运筹学的各类问题的模型,并着重分析数学模型的形式,算法和模型中参数的变化。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具备相当的数学基础,对于本身数学基础不佳的我校信管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时间一长会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根据上面教学目的的改进措施,我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和建模中。在讲解算法时,我也突出讲解算法的设计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来改进经典算法。在理论学习之余,我校的运筹学课程还安排了专门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课中,学生通过学习运筹学软件的使用,例如excel的规划求解工具、winqsb、lingo,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工具来解决一些复杂的运筹学问题,真正提升学生的运筹学的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改进 运筹学以数学为主要工具,一些理论和算法比较复杂,讲解难度较大,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平铺直叙,较少结合案例,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从而丧失学习动力,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对运筹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加强了加强案例教学。给出大量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3)在实践教学环节,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完成问题的数据收集,问题的详细描述,以及选择合适的运筹学方法来建立问题的模型,并用运筹学软件来求解问题。这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筹学在实际中应用的完整过程,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通过建立运筹学的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余学习环境,以及丰富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课外交流渠道。在课程网站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设置专门的学生在线答疑功能,老师或其他同学都可以回答。通过课程网站的使用还可以完成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在线批改,丰富了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途径。 4.与相关专业课的结合 国内院校在设计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时,一般是在传统的经济管理课程基础上,拼合统计、运筹和信息技术等课程。现实情况就是许多课程简单堆砌,缺乏紧密配合,运筹学的教学也经常会与相关专业课脱节。 所以应注意在教学内容上使运筹学与相关专业课的有效衔接,将运筹学的教学自然地融入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如运筹学中图论的教学,要和数据结构、离散数学中的有关章节相结合;网络计划中的关键路线法,对后继课程项目管理有很大的价值;网络计划的优化部分讨论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这一思想在生产管理课程中也有所体现;存贮论直接指导erp中库存订货点的管理。总之要把运筹学和各相关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运筹学的教学和信管专业的建设。 四、改革效果分析和总结 经过近一年的运筹学教学改革,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学习效果也有所改进,从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考试情况来看都有所提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对课程的考核方式,学生的课外兴趣小组的组织以及学生竞赛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争取使运筹学在信管专业的学生中成为一门受欢迎的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试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理论学习方法 论文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理论学习 教学改革 论文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取得长足的进步。首先阐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培养目标,其次列举该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理论学习方法。 1 绪论 1.1 引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开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是教育寻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人才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宝贵资源。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不小的突破,也遇到前进的障碍,高校专业定位不够清晰、课程体系缺乏规范、教学方式有待创新、师资力量稍显薄弱,直接导致在信管专业理论学习方法上仍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成败,对信管专业理论的学习可以指挥教师的思想,指导教学的实践,对学校教学任务的开展、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1.2 信管专业简介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到20世纪70年代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称,即管理信息系统。1998年,教育部将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5个专业进行整合,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经过10余年的艰苦创业和教育实践,该专业形成了不同的分支流派,出现各具特色的专业设计,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信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2]。 2 信管专业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2.1 信管专业特色定位的选择 信管专业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其发展应以经济管理为基础,信息学科体系为支撑,实质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经济与管理水平,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商务信息管理方向、金融信息管理方向、经济信息管理方向等多个信管专业的特色定位,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教学资源在授课时进行相应倾斜。 2.2 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通识课和专业特色课。信管专业不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简单相加,在专业通识课的设计上应考虑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优秀的管理者应是信息专家,而不需要是计算机专家,专业特色课中信息技术类课程应与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增加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的专业课程,增强信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2.3 信管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包括3个方面:在教学形式上,应积极推进网络教育,丰富精品课程网站,加强网络资源推荐,多使用案例教学;在教学手段上,信管专业的教学应转变单纯课堂教授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增加多媒体、交互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和畅通交流;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注意课程的表达方式,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尽量以生活化的形象语言表达,采取项目规划与设计或者小论文等形式全面考核学生的整体水平。 2.4 信管专业师资力量的完善 信管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不长,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各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吸引外部优秀硕博士毕业研究生和兼职教师的同时留住内部人才,扩充专职教师队伍,组建本专业教学团队。另外,教师队伍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保持主讲教师的专业性。 3 信管专业理论学习方法 3.1 明确目标,凸显特色 1)紧抓专业内涵,清晰专业定位。信管专业的内涵包括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产业的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由信息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将另外三者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在学习信管专业的理论知识时,要紧紧围绕专业内涵的限定,时刻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勉励自己,避免在众多相关学科的学习中迷失方向。 2)建立学习规划,掌握学习技巧。理论学习不能泛泛而谈而缺乏与实际的联系,要设定合理的学习规划,总结有效的学习技巧。在理论学习初级阶段,要理清教材思路,明确教材重点,对相关概念和问题的描述掌握到位;在理论学习的中级阶段,要依据教学大纲,归纳总结教材精华,对扩展性、前沿性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理论学习的高级阶段,应联系社会实际,了解发展现状,努力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 3.2 系统学习,广泛涉猎 1)“自顶向下”分析,“自底向上”落实。在信管专业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应借鉴软件工程中“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即“自顶向下”的整体性分析与“自底向上”的逐步实施[4]。首先根据培养目标,“自顶向下”地识别出信管专业学生应具有的能力结构,进而将其划分为若干能力单元模块,对应于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然后按照知识框架,“自底向上”地学好每门课程,结合课程案例,充分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2)立足核心课程,扩展专业知识。大一学年及大二上半学年,应着重学习信管专业的核心课程,夯实专业基础,在一年半的基础理论学习之后,开始扩展专业知识,学习其他计划课程,丰富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行业知识,如软件开发、网页设计、专业英语、系统规划等,为今后的创业就业奠定基础。 3.3 突出重点,加强研究 1)结合学校侧重,顺应时展。对信管专业理论的学习应以学科本身的发展为基础,考虑高校的学科背景,适当结合国外经验,依据人才培养计划略有侧重,但不丢失专业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面向未来的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应实时更新,通过课堂教学及其他途径获取信息行业、软件产业、应用企业和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5]。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理论学习不代表死读书、读死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自学能力是开发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掌握多学科知识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新的思维。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逐渐积累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尝试创新。 3.4 锻炼技能,迎合需求 1)了解社会缺口,理论结合技能。理论学习是基础,基本技能是能力,在理论学习中应尽量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能明确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基本技能中具体运用。要成为同时具备信息搜索分析能力、信息平台应用能力、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的专业人才,必须尽可能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缩短与计算机专业或管理专业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的差距。 2)追踪行业动态,理论用于实践。近年来,该专业的就业状况比较乐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将使信管专业人才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适应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信管专业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关键。 4 总结与展望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国高校信管专业取得较大程度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日趋科学。本文在提出信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信管专业理论学习的方法,力图通过明确专业目标、系统专业学习、突出专业特色以及迎合社会需求4个方面扎实掌握信管专业涵盖的理论知识,在规范中寻找突破,在稳定中谋求创新。21世纪是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时代的呼唤下应运而生,市场需求逐渐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其向前发展,对未来应充满信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以项目为驱动 创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摘 要] 实践教学在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武汉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构建了“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与创新实践平台。 [关键词] 项目驱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信管专业人才,对其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管理是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学生无论是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划、分析设计、项目管理、系统维护工作,还是从事系统内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更新利用等工作,都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缺陷,尤其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严重不足,造成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提高信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我校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的调研显示,缺少有效的实践和实习环节是该专业目前最大的缺陷之一。实践教学定位不够科学合理,仍依附于理论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封闭性和局限性,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践内容很难开展;此外,由于实践教学没有独立设课,许多课程的实验没有独立的学分,也没有建立考核机制,教师和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内容大多只是对所讲授的课程知识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其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上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实践教学计划没有系统性,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基本是处于松散状态,没有充分体现信管专业交叉学科的特点,并未真正做到信息与管理、管理系统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无法有效地把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战性不强 目前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为主,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实战性不强,个性化程度低,缺乏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与企业实际应用相脱节。课程实验主要在实验室进行,通过实验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学生仅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实践体验中,不能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及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课程设计大都只是在虚拟课题的基础上构建理想的模型,如沙盘模拟、erp演练中构建的虚拟公司运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根据自己熟悉的环境构建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这种“模拟式”的系统模型并没有经过真实的环境和场景检验,一旦投入实际运行时往往不堪一击;社会实践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几种形式,由于时间的限制及企业自身的抵触情绪,使得这些实践活动浅尝辄止,无法真正深入企业实际,缺乏对企业实际信息化建设的参与和渗透。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面对现实复杂的企业信息化环境时往往无所适从,有的甚至惨遭淘汰。 三、“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构建 针对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结合自身工科历史悠久、管理学科实力雄厚的特色和优势,突出“信息技术与管理相融合”的专业特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以教师横纵向科研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实现以知识验证为主向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转变。 横纵向科研项目由于其针对企业信息化、生产生活实际,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直接操作的平台和真实运行的环境。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将通过合同、论文、技术报告等一系列非常客观严格,甚至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形式由企业进行检测和考核,这种考核比单纯追求及格的成绩考核、报告考核方式要严谨得多。同时由于项目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独特性和不重复性,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来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以项目为驱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不断优化调整实践创新体系的相关内容,形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相对独立、动态弹性的系统体系结构,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开放式实践环境,其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以真实项目为依托 信管系教师每年都承担了多项横纵向科研课题,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将承担的科研课题划分为若干实验项目,通过实验中心进行开放式研究,大力开发以科研课题为依托的具有设计性与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具体有形、完整真实的科研项目作为理论知识的应用载体,让学生在实际的企业背景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际项目中,从如何与客户接触、需求分析、编制项目计划书、项目调研、系统分析与设计、实施,到系统运行之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指导作用。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使学生加深理解信息管理的过程,体会信息管理的内在规律,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激发学习热情,启发创新思维。 (二) 以创新团队为组织保障 采取教师带学生、研究生带本科生、高年级带低年级、技术高手带初入门者的模式,组建一支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创新团队。通过每年一届的程序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沙盘模拟大赛等实践活动,选拔学生加入创新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科研能力。通过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逐渐完善创新团队“传帮带”的内在机制。由于团队成员多是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内毕业,为保证团队的动态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经常举办学术交流、课题讨论、源代码内部共享等方式快速培养新成员,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 (三) 以软硬件平台为支撑 我校经济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以计算机为主、价值近千万元的仪器设备,安装有最新的各种开发工具以及sql server等数据库系统、神州数码易飞erp系统、电子商务模拟系统等多种软件。实验中心对外开放,为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实验中心网站和信管系网站搭建的信息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了实践教学空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此外,学校设立创新基金,以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的方式吸引其积极参与创新活动;通过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邀请在信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资深专家、著名的企业cio作专题报告,介绍企业实际应用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实施过程以及系统运行后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用信息化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形成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 (四) 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 信管专业毕业生主要承担各级信息管理工作,从事不同类型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人员”,该职业的功能模块包括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运作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六大模块。根据信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以真实项目的开发为主线,通过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及维护、系统评价这一工作流程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六大模块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管理与维护、系统分析和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要求。 (五)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和编程方面的创新能力,更主要的是为了加强学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参加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项目,学生置身于一种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创新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成效 创新团队自2003年成立以来,先后成功地为水利部、武汉市城管局、武汉捷力衡器、爱迪公司、葛洲坝子陵水泥厂等多家企业完成了数十个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受到用户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对团队成员的管理上,采取项目驱动、松散管理的方式。通过不定期地结合项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项目的课题背景、需求分析、技术储备等进行交流,丰富了成员的项目管理经验,极大地提高了成员的动手能力、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信管2001、2002级先后有十多位同学参与水利部“长江堤防工情信息服务系统”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信息系统”两个大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工作,学生设计的作品获水利部软件作品“最佳设计奖”;在“武汉市城管局垃圾场无人值守计量系统”项目中,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多次深入现场,在广泛调研和文献查阅、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隙和循环队列的数据采集算法,攻克了项目的核心课题,完成了系统的实施,该项目在无人值守计量领域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楚天都市报》、湖北经视都作了相关报道。一些同学因参与了项目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得到了导师的赞赏,顺利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多位同学先后被阿里巴巴、长江水利委员会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录用,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通过依托教师的横纵向科研项目,“以项目为驱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有效弥补了本科生创新能力不足这一缺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锻炼与提高,大大增强了我校信管专业学生在升学和就业中的竞争优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试析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信管专业 人才能力需求 师资优化 学生就业 专业实践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办年限不长,虽经多方努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程体系、师资配五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问题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信管专业发展的相应时策,希望能对我国高校信管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人才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为此,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大批学有所成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人术而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已经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在进行了多次社会调查之后制订了信管专业培养方案,并逐年进行修改和完善。但在教学方案实施以及就业过程中逐步发现,在培养方向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就业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作为信管专业的依托,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学科1960年起源于美国,其目的是研究如何系统地设计数据处理应用系统。之后,该学科就不断地研究如何应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利用它为组织的目标进行服务。在我国,由于各高校成立信管专业之前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信息管理”、“经济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教育部于1998年7月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5个专业合而为一,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图书馆学专业、档案学专业一起,合并到最新增设的管理类二级科目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之中,专业学科名称正式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部1998专业目录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让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术”。 由于不同高校信管专业的学科背景不尽相同,依托的院系不一样,性质不一样,导致信管专业的实际培养方向和具体培养目标也有所不同,专业开设在商学院或者经济管理学院则偏重于经济学方向,开设在管理学院则具有管理学性质,还有开设在计算机学院则偏重于计算机方向。到底是“求同”或“求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求异”从表面上看是在提倡改革和创新,实际情况却体现为固守原有的背景专业那块“阵地”,是“保守者”应对教育部专业合并政策的一种对策,给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就业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隐患。 为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各高校应摒弃原有传统观念,在教育部给定的信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指导下,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部分调整,但不能偏离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定位。以满足社会化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为己任,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术而避免单纯的管理型人术或者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术避免学生知识面狭窄而无法满足其参与知识创新和胜任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要求。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1.部分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灰色地带” 一般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趋向:一是强调it技术,弱化了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又不能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媲美;二是强调管理又过于弱化了 it技术,所培养的学生不会利用先进的it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三是it技术与管理相融合,但实际效果不理想,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下简称“我校”)。对于企业的具体动态需求调查不足,很多课程设计大多是“闭门造车”,开发出的课程设计不能和企业的实际信息化建设需求结合起来,这使得学校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矿灰色地带”学生就业率比较低。以我校为例,2002级-2005级我校信管专业学生离校前就业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2002-2005级信管专业的离校前就业统计数据表明,该专业的离校前未就业率比较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信管专业较新,很多环节还不是很完善,致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和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对于信管专业认识的局限性,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多倚重于计算机硬件、网络与软件编程方面的人术。 2.高校信管专业师资力量普遮薄弱 我国高校信管专业师资力量普遍较弱,真正本专业出身、高学历的教师和有专业背景的高职称教师偏少,缺乏具有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师资。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学缘结构不合理:“近亲繁殖”现象极为严重。据了解,在一些学校的院系,大量聚集着由老教授一脉相传下来的弟子门生,甚至出现了“四代同堂”的现象。 (2)职称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不合理,教授副教授比例比较低。 (3)学历结构不合理:信管专业教师持有的学位目前仍以硕士为主,取得过博士学位的教师仅占教佩急数的1%左右。 (4)年龄结构不合理:40一54岁年龄段的中年教师偏少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 显然,师资队伍的这种状况无法适应培养数字时代高素质信息人才的需要,教师队伍的重组与优化成为信管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3.信管专业实践项目效果不理想 信管专业应用性非常强,纯理论课教学无法培养出应用型、高级的信管人术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目前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实验室如信息系统工程实验室、erp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但这些专业实践环节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的静态实践,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以我校2002-2005级信管专业为例,专业实习内容如表2所示。 根据学生的反映,实习效果较差,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并且系统的开发与实际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和当初制定的培养目标并不吻合。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1.调查社会信息管理人才需求,消除“灰色地带” 为使得培养出的信管专业学生能够符合社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需求,消除高校与企业二者供需之间的“灰色地带”,我们应该积极地深人企业详细调研和访谈,探索出和企业实际需求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并且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上都要体现这一基本原则。因此,各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培养信管专业人术并建立相应的支撑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2.整合内外资源,优化师资队伍 在优化师资队伍方面除要注重引进人才以及聘请外部专家教授之外,更要注重在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内部资源优化的方式有多种,如图1所示。通过发挥专家教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发挥学校与it企业“零距离”合作方式,使教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教好学生。当然在校教师也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 3.完善信管专业教学体系 信管专业具有理工渗透、文理交叉、经管结合的特点,完善教学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消除所谓“拼盘式”专业的错误认识,信管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它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课程结构。如何建设核心课程、优化和完善课程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工作以及创新教学模式 (如图2所示的面向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研究的主题和方向。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 信管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是获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应该重视,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针对理论培养体系的内容,将本专业的实践体系分成上机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以及毕业设计5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别从多个角度进行培养,以满足本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有关的意向调查,结合企业“只需要马上可以用的厂和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的问题与特点,转变思路重新调整专业实践环节,譬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践环节的不足。深人实际到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进行调查,为毕业后能尽快胜任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教育环节的目标。 四、结论 信管专业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该是计算机与管理相互结合的实用型专业,该专业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组织及其计算机信息系统,更强调信息的组织与管理,虽然也强调计算机技术,但计算机技术只是工具,不是实质,最终目的是如何利用it技术规范管理和提升管理水平。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加强信息组织与管理以及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训练,信管专业学生应当学习经流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既懂经济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以及应用,毕业后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让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现状与思考 【关键词】 医学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专业 思考 近年来,由于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医学院校开办的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断增多。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医学领域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它要求学生既能深入掌握计算机技术,又要掌握医学专业技术,了解医院业务情况。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医药学基础知识、信息管理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卫生信息管理、医学信息处理与医疗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的加快和完善,计算机应用在医院地位的提高就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同时也对医学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 我校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现状 我校于2006年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是学院进行评估时开设的新专业,四年制,现已招收3个年级3个班,共111人。这期间我院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改革,现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学生对专业特色认识不清且学习环境和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既需要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又需要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两个学科的跨度较大,如果学生找不好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学习起来比较盲目,缺乏学习动力,容易在两个学科的学习中迷失方向,将所学的专业浅显地理解为两种学科的机械叠加,难以权衡计算机学科与医学的学习比重,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对专业了解不是很到位,因此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目标不太清晰,导致对整体课程学习认识不足,表现在重视计算机专业课而轻视医学基础课,再则学习依赖性强、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无法使学习深入化;医学院校的学习环境与理工科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环境不尽相同,本专业学生较难适应医学院校浓厚的医学学习气氛、学习方法。一是因医学院校的学生较为注重形象思维,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模式;二是因医学院校中的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尚未建立起一整套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 1.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比起基础深厚的传统医学专业,我院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样一个新兴专业的建设还缺乏经验,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如何合理有序的安排基础课程、医学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的交叉学习,应该选择开设哪些课程才能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处理医学信息的能力上,一方面要避免其课程设置同工科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专业雷同,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设置过多的医学课程,造成主、次不分的现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脱离了实际的市场需要。这方面我们正在逐步摸索,日趋完善。另外有些课程设置方面也有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方向与社会人才需求也并不完全吻合的现象。 1.3 学校图书馆计算机资料相对短缺 计算机的专业学习不仅仅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学生课外体会和自我学习,因此图书馆的藏书就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而我院图书馆的藏书多为医学专业书籍,虽然近期有也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业书籍引进,但真正与本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可帮助学生自学的书籍还是很少,基本上是以电子图书为主,学生自学无“支点”。 1.4 缺乏实践操作 由于我们是新专业,专业实验室还有待于更加完善,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均侧重于理论,对进入社会中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弱,到医院实习时才发现所学理论与医院的实际应用有很大差距,造成理论与实际脱钩。再则学生对专业的信心不足,错误的认为属于理工科的计算机专业在医学领域的发展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失去应有的信心。 1.5 缺少必要的规范教材 教材建设一直是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薄弱环节。目前所出版的医学信息类教材数量有限,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教材理论过于空泛,内容不够详实,脱离实际的应用,不仅使教师教学时感到困难,也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我院目前选用工科计算机专业普遍使用的经典教材进行教学,但这些教材缺乏医学特点,不太适合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使用。 1.6 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目前我院的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和实验相结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目前虽有一个专业实验室,但教学方式依然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缺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校园网络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另外同医疗卫生系统联系不够,缺乏定向培养和必要的交流。 2 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设想 2.1 加强教育引导,使学生了解专业特色,以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 该专业的定位是医学信息技术如何为医学管理服务或医学管理如何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并在医学信息技术上着重体现“用”字。因此,有必要在新生进校后,头一节课就向学生讲明本专业办学目的,以及本专业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方式方法。同时,广泛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尽可能统一认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2]。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明确学习方法和思路。前面谈到,医学系列的学生着重于形象思维,而这一思维方式是我学院的主流。本专业的特点是既要有形象思维,又要有逻辑思维,如何将置身于形象思维这个大环境之中的本专业学生不受之束缚,教师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2.2 课程设置更加完善合理 应将计算机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管理课程交叉开设,每门学科分别按层次递进。一是医学课程的设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医疗诊断的整个过程,熟悉医生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设置基础医学和临床诊断基础概论课程,临床诊断基础课程的学时比例相对多一些。二是医院管理课程的设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医院管理及医学信息的产生、收集、加工、处理、提取及存储等主要过程,设置管理学、信息标准化及病案规范化等课程。三是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及管理的能力[3]。 2.3 借外校图书为己用,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学校可以和周围其它理工科学校进行协商,让本校学生有机会到其它院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此外,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由于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很多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现在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一般都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我们的网络教室也向他们免费开放,但大多同学都是用它来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作为专业教师应当将与课程相关的一些教学资料(如教学课件、操作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网址等)共享给学生,通过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撰写论文、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弥补学校图书馆图书不足的问题。 2.4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本专业的学生实践基本包括开设专业课时的实习以及大四后半学期的毕业设计专业实习,这远不能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认为要以教学实验、编写针对某一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程序、毕业实习等方式多开展学生实践活动。教学实验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课程设计可培养学生全面、灵活的设计思想和创造能力,学会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毕业实习是通过实际工作,处理实际问题,有效的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了解医疗卫生部门的信息科或是医药软件公司,熟悉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流程,为每一位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编写或选择适合的教材 选择内容充实和跟上当前发展趋势的教材是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也可以自己组织师资力量根据实际编写相应的教材,把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都考虑到教材里,从而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另外,教师还可以编写相应的实验讲义。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即使教师在实验开始时强调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实验时还是总犯重复的错误,如果教师一个个逐一指导,速度很慢,一堂课的时间无法全面解决所有学生的各个问题,而且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一有问题就等着老师来指导,不去独立思考。如果有了实验讲义,上机时就可以在明确要求注意事项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 2.6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新型的教学策略 (1)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应该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寓教于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2)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把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以供学生下载或浏览,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同各校形成资源共享,打破学校设置的各类分隔屏障,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来源。(3)研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让学生自选课题和辅导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各种技术上的探讨;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未知的领域的思考[4]。 医学院校应不断努力,完善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为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人才。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虽然在国内还属于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但由于其独有的专业特色使得它必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定位思考 摘要: 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进行思考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理论基础跟行业岗位,以及技术学习等。文章在对这三方面进行讨论时,则需要跟实际的状况相结合。使其能够更好地对信息工作进行处理分析。信息管理的专业定位,除了要对信息技术有着熟练的掌握,还需要对管理知识有所了解。信息系统的专业定位,除了要对信息的系统知识有所掌握外,还需要信息系统的开发有着明确的了解。把二者与之相结合,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技术方面,都能塑造出一个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信息系统专业跟信息管理的落实与决策,应该在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上找到准确的定位。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在对书籍进行查找时,能够更加简洁方便,更节省时间。 关键字: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培养目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文是以某高校图书馆为案例,对图书馆的检索系统进行分析。某高校图书馆内有电脑5台,对这5台电脑的图书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在进行归纳分类的过程中,可按照图书的种类进行分类整理,可分为中文图书,以及外文图书等。对中文图书跟外文图书再次分类时,可按照图书的规划进行。使其能够保证学生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简洁方便,节省时间。 1.2方法 1.2.1信息管理的定位 对信息资料采取处理跟加工的方式,是信息管理专业的首要要求。对于院校的图书馆而言,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对图书查找时,能够更加简单快捷,对书籍进行整理归纳是至关重要的。采用信息管理定位技术,能够将图书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对于不同类型的图书,要再次进行分类归纳,使其形成一个链接型的链子。让学生在对查找图书时,更加节省时间。对系统进行简单的操作,是计算机系统所具备的。这种技术即是信息管理型的基础技术,也是较为初级的技术。而对于一些较为高级的技术来说,要想使高级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则需要探索跟分析,处理后的数据。 1.2.2信息系统的定位 信息的管理系统,算属于工程类的技术。但其中也包含了管理技术。二者间的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定位,是能够更好的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以及技术的应用。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对信息技术采取合理的运用,是能够增强院校间的竞争意识。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查找书籍的时候,能够方便快捷,还能使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查找书籍时,对所定位的信息系统一目了然。 1.2.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定位 要想使信息技术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定位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较为基础的,管理理论知识得到了相应的培养,还能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使其能够让学生在查找图书的过程中,能够更方便,更快捷。这不仅是提高的计算机的使用率,还能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更好的解决。 2结果 从学科与理论的角度进行观察。信息管理专业并非是管理学科,也不是计算机专业。而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所谓的相结合,那么会有一个结合点。那么结合点在哪里?是在管理方面中,把计算机作为实现管理的工作么?还是说要想实现管理,则需要计算机的应用。二者问题的而存在,都是不能对结合点有着明确的划分。使其很容易导致在对其定位进行思考时,会怎样划分。对于问题的存在,我们要冷静的思考,所谓的结合点,也许就只是要对二者的核心知识进行学习,使其才能够保证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逐渐壮大。从岗位或者行业的角度进行观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定位,主要是从对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对于院校来说,在图书馆内采用这种信息管理技术,与信息系统定位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还能够使学生在查阅书籍的时候,能够做到简单快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院校可以对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效果做评估,对查找书籍方面的便捷率可进行一次系统的调查,学生也可以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院校要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观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定位,可算是技术上的应用?若是算技术上的应用,那么是什么技术?计算机技术?还是网络技术?还是多媒体技术?我们在整理归纳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信息管理跟信息系统的定位,简单的来说,可算是一种对数据的操作。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更具规范化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所处理的数据,可按照计算机内的引擎进行构建,对于数据资料,可按照规定的存储方式进行。 3讨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化的建设的教育教学也在各大高校相继实施。图书馆阅览室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形成之一。由于计算机的覆盖面比较广,内容较多,在知识含量上能够极大的满足师生的需求。但由于一些院校把经费只集中电子资源的购买上,忽略阅览室的设备系统更新,很容易导致电子设备低下,配置老化等问题。网速慢浏览器打不开、开机速度慢、电脑死机等问题都是由于不及时更新导致的。随着当前软件更新的速度,一些高校内的电子阅览室已经在更新系统上出现了滞后的现象。一些院校可以将电子阅览室自身的优势利用起来,在图书馆的主页上建立一个数据库。针对不同的信息资料进行逐一的归纳,减少学生在检索问题时所浪费的时间。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资源数据网,能够让学生搜索数据的时候能够避免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并且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信息管理的加强,不单单只是对一些配置上的问题,或者计算机上的系统进行改善。还需要对计算机自身的问题进行改善。使其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使用率。对于信息系统的定位进行加强,不仅能够方便学生查阅资料,还能使学生有效的节约时间。对于二者的相结合,能够使图书馆阅览室的使用率有所增加,还能够间接的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只有对一些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或者正确的指引学生学习,才能保证图书馆阅览室真正本质上的意义。 作者:刘刚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信息安全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创新建设 摘要: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而信息管理体系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在日常生活和人们工作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起到先决性作用,这也就从多方面印证了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化管理密不可分。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创新建设成为信息资源延伸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时,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更需要信息化人才为主要推动力,这不仅是带动信息化社会的主要力量,也是信息资源不断发展、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某企业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出发点,对实现信息系统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意义进行探究,并从中提取信息系统创新建设的宝贵经验,以促进信息管理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信息管理人才。 关键字: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建设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本次研究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主营业务为石油),该企业旗下有15个二级管理单位,其中有包含39个三级单位,企业员工总数共计956人,其中,管理层人员共计126名,信息管理技术人员269名。 1.2方法 随着石油行业不断重组和改制,石油企业的经营方向也不断趋于国际化和现代化,提升石油行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意义重大。对该企业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创新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创新以企业管理者为中心。以企业管理者为信息创新建设的中心,并非需要企业管理者的信息管理水平与信息管理人员一致,而是需要企业管理者要提升对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关注和重视度,避免对信息系统建设中出现部门之间信息封闭的问题,影响信息的交叉传递。关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提升企业处理信息问题的速度,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速度。其次,缩短系统开发时间。对于该企业而言,企业内部对信息的要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对动态的信息的需求量远远高于对静态信息的需求,需要不断对信息进行重组和重新管理。从此种角度来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则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应缩短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时间和磨合时间,避免因企业重组和改制造成企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于开发商而言,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时,需要确定相对具体的开发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时间、调试时间和运营时间。为此,必须抓住时代的脉搏,加强企业与开发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获取彼此的信任和支持,尽可能的缩短信息系统的磨合时间。再次,建立健全协调和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协调和管理制度,可增强信息系统开发商与信息系统使用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双方共同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重建贡献力量。开发商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同时也需要获得所在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认可与支持,这则使开发商与运营商之间产生了矛盾。针对此种情况,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维护制度、运行制度等,并定期进行专业考核。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为信息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最后,构建长期的、稳定的信息管理团队,并重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和标准化要求。第一,构建长期稳定的信息管理团队,明确职责,加强信息管理队伍建设。第二,重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主要是对用户被授权或使用范围的数据库数据进行查询,同时,将查询所得结果输出,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第三,保障信息资源标准化,在企业内部实现实时分享,增加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和联系,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2结果 通过重新建立信息系统的管理中心、缩短信息系统的开发时间、建立健全协调和管理制度、构建长期的、稳定的信息管理团队,并重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和标准化要求,该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性得以保障,且信息系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时间缩短,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性增加,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更为默契,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效率。此外,信息管理团队不断稳定,信息系统的查询和共享功能不断完善,信息管理团队也逐渐趋于稳定化和长期化,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带动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3讨论 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成本的控制和效率的追求,在保障低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再仅仅局限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上,也逐渐向信息系统的具体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和具体对策上。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信息系统建设更趋于实际化,切实解决实际开发设计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起到一定的先决性作用,且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即使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信息系统仍立于不败之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此外,信息系统还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通过此种品牌效应可获得宝贵的非直接性的经济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导致内部业务流程及业务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在此种情况下,传统的投资收益则无力发挥其作用,需要从信息系统中寻找更多、更新的处理方法。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渐升温,同时,也提升了信息系统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通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进行多方面的创新建设,可使企业内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增强,稳定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利、共赢关系,从而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 作者:杨森林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信息安全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管理战略投资 一、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战略的涵义 信息化已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有了显著的优势,实现了平铺式的覆盖,在各个行业或是各个类型的企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对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信息系统和信息的管理已经深入到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之中,在企业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关键性的因素。企业信息管理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规划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系统是以某一个核心内容为出发点的相关信息的整合,它不是单独的某一条信息或者是某一类信息,而是在一个中性点下发散信息聚集的一个整体。企业的信息系统战略,就是以企业的某一种目标为中心点而构建起来的众多信息的聚合,并将这种信息资源的集合逐渐反馈到企业的各项运营和工作中。企业的信息管理战略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将短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与长期的信息化发展目标相结合而形成的。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以及具体的规划都是在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信息管理的工作以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式呈现为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信息管理工作模式,以实现企业对整体信息数据的统筹规划。EIMS,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即企业资讯管理系统,能够对企业的部门及其组织的结构和程序、部门之间的界限、沟通渠道、工作描述和员工职责等等进行全面和全新的评价。 二、石油企业实践信息管理的重要时代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石油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石油企业是我国的重点行业类型,重大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石油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系统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了搜集信息资料繁琐的过程,简化了繁杂的程序,极大地实现了信息资料的时效性,从而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进而提高石油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的构建能够在系统数据终端,实现对信息的查找、调出,便于企业决策的制定。 (二)有利于石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社会在当今形势下,社会多个方面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接轨。实现石油企业的信息管理有利于提升石油企业的竞争力。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信息管理的实现能够促进石油企业中专业知识和普通常识的交流。能够在信息平台上,实现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内部共享,也很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全面传播。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大对知识和资源的优化力度。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在石油企业中的实现能够贯穿于石油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可以集成和优化全部信息数据,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 三、企业信息管理投资技术分析 企业信息管理战略投资中的投资内容、投资方式以及后期的投资价值评估三方面中,投资技术评估作为企业信息管理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值得分析和探究。 (一)投资评估的时效性 投资评估的实施和其结果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对其选择的时间节点在很大程度上对实际效果的产生有影响作用。这是投资评估的时效性存在的原因所在。所以,石油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估时间节点。企业要明显自身工程项目的具体实践周期和进度,或是选择项目开始实施的前、中、后期来进行投资评估。选择的评估时间没有强制的约束,但是构建的投资评估要严格建立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具有实效性的基本原则之上,才能实现投资评估的时效性。 (二)决策环境 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根据当时、当世的具体情况为制定的基础,并且,受到现实环境的很大程度的制约。现实环境包括企业发展当时阶段所处于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投资者对EIMS战略的了解程度。环境因素不容忽视。每一种决策或是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当时所处的环境的多个方面。 (三)系统建设 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战略投资中,系统建设是基础内容也是重点方向。要将系统建设融入到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中,也要将信息管理建设构建成系统性更强、更全面的体系,使两者相相融合,互为补充,互为推动。能够在企业运作的整体过程中,实现全部信息的管理和调控。在EIMS的评价技术中,作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整个实施过程,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系统建设是整个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管理战略投资的核心部分。 四、结束语 当今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的重要因素。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更是尤为凸显。在企业的管理中加大对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的战略投资,是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有效举措。对企业的信息管理战略投资的探究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面临发展问题时的又一重要研究课题,值得深思和探讨。 作者:张川 单位:中国华油集团公司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向分析 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学生所学知识范围广但不深入,造成学生和社会对该专业的歧视,甚至出现有些学校的信管专业招不到学生的现象。文章围绕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分析信管专业的培养方向,并指出独立学院确定培养方向时应该考虑的重点。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方向;系统咨询;系统实施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起源及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产生于1998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第三次调整,将原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五个专业合并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它所属的一级学科是“管理学”,二级学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根据作者的理解,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利用信息系统提升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的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知识:(1)经管知识。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一项业务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学生应该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企业的产、供、销流程、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2)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应知道计算机和网络的工作原理、计算机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3)信息系统知识。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构建过程和方法、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信息系统为企业日常运作和经营决策服务。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信管专业已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同,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开办此专业的学校已经达到了489所。大部分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都借鉴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1,2]。单看培养目标,甚至不能区分不同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差别。但由于专业的复合型特征,各个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不可能三方面知识都给予同样程度的重视。由于学科基础不同、所归属的院系、师资结构不同,各高校信管专业培养的学生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一般来说,人才培养和专业所在的院系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侧重点受院系整体学习氛围的影响。如果信管专业开设在计算机学院下,则侧重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如果开设在管理学院下,则重于经济管理方面的教育,学生系统开发能力往往比较弱。 (二)课程体系松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信管专业的学生很迷茫,因为他们学了很多课程,而每一门课程学的都不深。经管类课程包括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运筹学、生产运作管理等;信息技术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ERP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商务智能等。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自己所讲授的课程,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法将其他课程整合为一体,导致这些课程间缺乏衔接,学生自己也很难将所学课程联系起来。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不知道经管类课程与信息系统的关联关系,学了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等,由于这些课程连续性非常强,前面的课程学不好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同时,这些课程对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一遇到问题便开始放弃。作者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对学习有信心,能够确定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比较迷茫的,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向分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应该作为各高校制定培养方案时的参考。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由于教师结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在培养目标上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对学生的信息系统规划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管理能力应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而论。对独立学院来说,教师职称偏低、流动性大,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与公办学校相比也有一定差距,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围绕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作者认为信管专业的培养方向可以分为以下6类: (一)信息系统咨询 信息系统已成为每一个企业必备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与其它设备可以批量生产、统一使用不同,信息系统具有独特性,每个企业都不一样。如何开发适合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这就要求信息系统规划人员精通信息技术、生产运作、财务、运筹学,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和角度,知道企业现有运作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有哪些改进空间?信息系统如何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怎样设计?这些问题不是仅仅懂管理或者懂技术的人所能解决的,信管专业毕业生具有以上领域的知识基础,相比其它专业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这一岗位的工作。 (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一直是信管专业培养的重点。信息系统服务于管理,由用户提出需求,技术人员实现。用户关注业务,技术人员关注系统实现。系统分析员在两者之间起到“桥梁”和“翻译”的作用。系统分析员通过充分与用户沟通,了解并记录用户需求,同时,还应该对用户需求进行优化:更正或去除错误需求,找出用户没有提出的合理需求,并与用户达成一致。系统分析员应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能熟练应用UML、数据流程图、E-R图等系统建模工具。在能力要求方面,系统分析员要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以便获取准确的需求。此外,系统分析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语言表达能力是系统分析员与客户及技术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顺利完成系统需求分析工作的前提。书面表达能力是准确记录需求的关键,需求分析说明书对任何一项系统开发任务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文档,不仅影响后续的设计和实施工作,也是系统验收的依据,必须保证准确、全面、无歧义。设计人员的任务是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构建系统的物理结构,如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系统的模块结构图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界面设计等。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可以由单独的分析团队和设计团队完成,也可以由同一团队完成。 (三)信息系统开发 信管专业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做程序员。软件开发的核心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系统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信管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多有涉及,学生具备软件开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加上学生接受过会计学、ERP原理、生产运作管理等方面课程,更容易理解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由于实操性强、学习效果容易检验,一部分动手能力强、对于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往往会向这个方向发展。一些开设在计算机学院下的信息管理专业也把系统开发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 (四)信息系统实施 信息系统研发有两种途径:开发和购买。开发是根据组织特点,量身定做适合组织需要的信息系统,但开发周期长,耗费的人力、物力大;购买是直接购买现成的ERP软件,可缩短开发时间,节省成本。若是采用开发方式,则由开发人员负责实施工作,实施工作相对较为容易。若是采用购买方式,则需要实施顾问的协助。由于大部分企业采用购买的方式来上信息系统,对实施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实施人员需要一方面精通ERP系统,另一方面精通企业业务和管理,对系统开发能力的要求较低。 (五)信息系统管理维护 信息系统在实施工作完成之后便进入运行维护阶段,对于大部分企业采用的直接购买ERP软件的开发方式,系统维护工作相对简单,主要是硬件的维护、数据的维护以及用户的管理。维护人员只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了解ERP系统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即可胜任。系统功能的增加和修改则由ERP提供商负责,维护人员提供维护需求即可。这一方向对数据库操作、企业所选用的ERP操作熟练即可。相比较前四个方向,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最低的。 (六)数据分析与处理 企业存储、流动、转换、展示的内部数据以及与运作管理相关的外部数据构成了企业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并获取优势的必要途径[3]。以大规模数据为基础,通过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分类和预测、时序数据分析等深度数据分析技术获取知识以支持决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水平时的必然选择。这一方向对数理统计、数据分析、统计软件、商务智能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要求较高。以上六个方向各有侧重,作者认为信息系统咨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对知识结构要求更为全面、创新能力要求更强,是研究型大学的培养重点;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实施、系统管理维护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是应用型大学的培养重点。 四、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对培养信息化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科本身的特征,不可能要求学生把经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信息系统知识全部牢固掌握,必须有所侧重。对独立学院来说,培养具备较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其根本目标,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可根据自身的师资特点,考虑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实施、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三个方向中的一个或两个作为其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创建课程体系。这样,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调动起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作者:杨莉云 吴张勇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信息工程系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医疗机构需要越来越多的医疗信息化专业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医疗卫生业务,又精通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人才。为满足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的需要,我校成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为社会输送满足医疗信息化需要的实践性专业人才。 1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管理学基本理论、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医药学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与维护能力,掌握医药、医院、公共卫生等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实现技术,能够对医疗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一些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师资结构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专业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应聘到学校工作,没有工作背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另外,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部分教师掌握的知识已经老化,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2.2课程设置滞后,实践学时不足 课程的设置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生的就业。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速,需要开设院校针对社会的具体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相应的实践学时。 2.3缺少学生可自由使用的专业实验室 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及非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专业实验室不是开放的,学生只能在实验课上使用实验室,一旦实验课上没有完成实验,课下可能由于缺少实验环境等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办法继续实验。 3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经验,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外进修、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医院信息中心或者医疗信息化公司学习或者顶岗锻炼;引进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信管专业教师;外聘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专家为青年教师或者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指导。 3.2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满足社会的需要,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及时调整。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开设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课程,设置合理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并且删除在当前及未来的工作中很少用到或几乎不用的一些课程,尽量做到“所学即所用”。 3.3定期开放专业实验室 通过调查发现,每次实验课上都有部分同学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为满足专业学生实验的需要,需要定期开放专业实验室。对于缺少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的同学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期间,来进行专业课程的实验。 3.4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实习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又一重要途径,通过充分的调研中医药院校以及非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并结合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与医院、医疗软件公司、医疗事业单位、软件公司等建立定点实习合作,将其设定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基地,处于实习期的学生可以去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并通过此次实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5重视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的成果。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阶段,需着重向学生强调一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前期对学生医疗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及维护等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能够很容易的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4结束语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竞争力。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需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并不断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培养出满足社会对医疗信息化需求的专业人才,不断促进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王甜宇 李红 燕燕 孙艳秋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应用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专业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亟待改革。本文在分析了影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因素的基础之上,引入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自从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在全国创办“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国内很多理工科高校陆续办起了类似专业。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5个专业合并,统一命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目前全国共有445所高校设有该专业,其教学规模和覆盖范围相当可观[1]。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革,该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之而来产生的新问题是课程体系牵强,职业能力不精,教学资源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严重影响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造成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2]。因此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学术能力与职业能力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选择。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一直以来主要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近几年来这一模式逐渐引起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注。本文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结合模块化教学方法,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讨了应用型高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启示 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它把职业能力当成教育的基础、目标和评价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以学科为主体的教学模式[3]。20世纪90年代,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念主要被广泛地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及专业教育领域,CBE理论虽然发源于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有许多优势值得借鉴。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教学基础,而不是以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确定能力目标,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4,5]。另外,能力本位教育强调大学与企业、商界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教育,提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创新。近年来,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渗入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能够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和素养。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一)规划因素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6]。由于所有开设信管专业的高校存在办学层次类型不同,办学服务面向不同、行业背景不同等因素,所以各高校能否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方向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 (二)执行因素 教学方式不仅反映了教学思想和理念,而且是课程内容传递的直接载体。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形式化。在教学资源方面,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局限于学校内部,教学内容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节。改变教学方法和整合教学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能力本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以面向船舶行业为特色的应用型工科院校,依据专业定位,信管专业明确了“面向船舶制造业,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我们将能力本位理论与模块化教学模式相结合,把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地重新组合[7]。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在不同模块之间进行选择和搭配,从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个性化的培养要求。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制定方面,采用CBE/DACUM方法进行课程设计。DACUM是Developingacurriculum的缩写,其含义是课程开发。它是通过职业分析从而确定某一职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的专项技术的系统方法[8]。DACUM的开发一般由企业专家和学术专家共同完成,首先,进行综合能力分析,然后综合能力分解为本职业的“专项能力”,最后进行课程分析,将每个专项能力设计为一个学习单元或称为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学习单元进行模块化组合和搭配。目前江苏科技大学信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分为三大类:信息技术类、信息管理类和系统设计类。信息技术类包括:程序员、系统分析员、网页制作员、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和用户界面设计;信息管理类包括:业务分析师、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监理师,信息安全工程师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设计类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师,电子商务设计师和网络规划设计师。通过学术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讨论,将职业能力映射到具体学习单元,构建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针对应用型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专家组在调查分析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认识、管理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DACUM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创新了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①教学技巧设计:课前调查、对比法教学、小案例与即时讨论;②设计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适应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创新机制,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如“学生找,学生做,学生讲,学生辩,学生评”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结果,培养学生探索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潜力,并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理论方法,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模式方面,努力做到创新实践常态化。教师积极探索改革学生实验和实习项目的设计方法,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探索性实验;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发实验项目等多种方式统筹校内外的教学、科研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早进实验室,早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同时,加强与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建设一批稳定的、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信管专业与二十一家船舶制造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构建了创新实践教学平台,这将有针对性地开展认知实践活动,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培养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落地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并对今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高校有必要下大力气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上引入新的理念,使我国高层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并不断涌现技能型、应用型与创新型相结合的拔尖人才,进而为推动国家制造业经济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刁雅静 苗虹 卢健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分析 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五个专业融合而来的新型学科,是一个面向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交叉学科。该学科的形成顺应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其教学研究仍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配置不统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通过介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概念,明确其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分析其课程配置情况,对比各学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的差异性,得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的总体研究现状,对于指导该专业教学的发展、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现状;研究培养 0引言 信息管理是指为达到预定的目标,合理运用各种方法,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加工、控制、规划的行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专业,主要围绕“信息资源管理”这个内容而展开。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形成。该专业由之前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学、林业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5个专业融合而来。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做到课程的融会贯通,学生所学也仅是多门课程知识的简单堆砌,而不能有效地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而造成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所要求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毕业生就业状况不理想。因此,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研究现状,对于捋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脉络、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配置、改善教学效果和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 1.1培养目标 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规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1]。因此该课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以及通信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是一个跨专业、面向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注重将工程化的方法和人的主观分析方法进行结合的一个边缘学科。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由之前的学科交叉融合而产生,在不同的学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学术界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问题上存在着求同和求异两种观点。求同观点认为,同一专业应该在培养目标上保持一致;求异观点认为,各高校由于办学背景不同,应当按照社会需求的需要和背景专业的特点灵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实用性需求,不必受到某种规则的约束。两种观点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然而后者表面上看是在提倡改革和创新,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但是由于其重蹈了“求实务用”的覆辙,并不能实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信息管理人才的目标。 1.2专业方向 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经历了技术型、工程型和复合型三个阶段。最初,为培养技术型人才,从计算机应用的专业出发,强调计算机设计能力;之后,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越来越显示出其管理特征,经济管理类知识在系统开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便逐渐由技术型转化为“工程型”;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需要的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向便成了既具有信息分析能力、又懂得企业管理创新知识,同时能够驾驭信息资源的复合型人才。 2知识与能力结构 《专业目录》中指定的知识结构由三个板块构成:管理学理论、信息技术与系统科学。据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为: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数学知识;语言与沟通知识;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与技术;系统科学理论[2]。美国ACM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模式归纳了一个知识体系,即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及系统开发理论三部分内容;左美云教授运用德尔菲法得出了CIO体系。 3课程设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课程设置应当紧贴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进行。由于该专业为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因此,其课程体系也遵循一个最基本的“人机系统”原则,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又是应用性学科,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服务技能,需开设一定数量的操作性课程,从而达到既保证培养对象对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又要拓宽学术视野及适应领域的目的。由于各学校的办学背景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又刚刚经历融合,因此,其课程设置较为混乱。通过对先前的参考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将课程设置的方案汇总如下。①骨干学科结构方案,通过将《专业目录》中的16门核心课程与1998年高校IS专业研讨会上提出的8门核心课程结合,构成骨干学科结构体系。但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由于核心课程较多,该方案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②知识模块结构方案,即采用“知识点-知识模块-课程体系”的课程配置,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各自的办学优势提出知识点,有知识点组成相应的知识模块,由此构成课程体系。③层次结构方案,将课程设置划分为基本知识层、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信息系统应用支持、信息系统战略管理四个层次,在以上4层次的课程中贯穿以行为科学课程,如心理学、社会学、企业文化等。强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对社会实践的认识。④6+X方案。该方案由教育部委托五所高校起草提出,其中6门必修课程是: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X为各校系科根据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各自确定开设的课程。 4我国高校开办情况 1)数量骤增。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进行了本科专业整理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在2000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中,有21所高校新增了信息管理专业,到2001年底,全国已有228所高校开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目可观。近些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迅速,到2006年,全国设有信管专业的高校已经接近400所(不含各高校独立学院)。2)差异明显。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历练,目前国内在信管专业建设和研究上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第一类是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院校,专业侧重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第二类是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强调情报学、信息学等知识;第三类则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大为代表的财经类院校,侧重于经济管理方面的教育。各派纷呈,百花齐放,没有统一的专业人才价值认同,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3)定位不准确。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之前的五个专业合并而来,是一个面面俱到、保留原来五个专业痕迹的大拼盘,可操作性差,执行难度大,造成培养目标方向不一致、使用教材不统一,学科设置定位不准确。 5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由多个专业合并而来的较新的学科,是一个正在发展和成长的专业,其教学研究现状存在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配置不够合理、“产、学、研”有所脱节的问题。因此,研究该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核心课程体系,培养大批符合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信息管理人才是我们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的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当务之急。 作者:涂胜斌 黄凯敏 单位: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创新建设 摘要: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而信息管理体系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在日常生活和人们工作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起到先决性作用,这也就从多方面印证了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化管理密不可分。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创新建设成为信息资源延伸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时,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更需要信息化人才为主要推动力,这不仅是带动信息化社会的主要力量,也是信息资源不断发展、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某企业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出发点,对实现信息系统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意义进行探究,并从中提取信息系统创新建设的宝贵经验,以促进信息管理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信息管理人才。 关键字: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 创新建设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本次研究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主营业务为石油),该企业旗下有15个二级管理单位,其中有包含39个三级单位,企业员工总数共计956人,其中,管理层人员共计126名,信息管理技术人员269名。 1.2方法 随着石油行业不断重组和改制,石油企业的经营方向也不断趋于国际化和现代化,提升石油行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意义重大。对该企业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创新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创新以企业管理者为中心。以企业管理者为信息创新建设的中心,并非需要企业管理者的信息管理水平与信息管理人员一致,而是需要企业管理者要提升对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关注和重视度,避免对信息系统建设中出现部门之间信息封闭的问题,影响信息的交叉传递。关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提升企业处理信息问题的速度,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速度。其次,缩短系统开发时间。对于该企业而言,企业内部对信息的要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对动态的信息的需求量远远高于对静态信息的需求,需要不断对信息进行重组和重新管理。从此种角度来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则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应缩短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时间和磨合时间,避免因企业重组和改制造成企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于开发商而言,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时,需要确定相对具体的开发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时间、调试时间和运营时间。为此,必须抓住时代的脉搏,加强企业与开发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获取彼此的信任和支持,尽可能的缩短信息系统的磨合时间。再次,建立健全协调和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协调和管理制度,可增强信息系统开发商与信息系统使用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双方共同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重建贡献力量。开发商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同时也需要获得所在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认可与支持,这则使开发商与运营商之间产生了矛盾。针对此种情况,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维护制度、运行制度等,并定期进行专业考核。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为信息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最后,构建长期的、稳定的信息管理团队,并重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和标准化要求。第一,构建长期稳定的信息管理团队,明确职责,加强信息管理队伍建设。第二,重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主要是对用户被授权或使用范围的数据库数据进行查询,同时,将查询所得结果输出,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第三,保障信息资源标准化,在企业内部实现实时分享,增加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和联系,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2结果 通过重新建立信息系统的管理中心、缩短信息系统的开发时间、建立健全协调和管理制度、构建长期的、稳定的信息管理团队,并重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和标准化要求,该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性得以保障,且信息系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时间缩短,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性增加,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更为默契,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效率。此外,信息管理团队不断稳定,信息系统的查询和共享功能不断完善,信息管理团队也逐渐趋于稳定化和长期化,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带动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3讨论 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成本的控制和效率的追求,在保障低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再仅仅局限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上,也逐渐向信息系统的具体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和具体对策上。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信息系统建设更趋于实际化,切实解决实际开发设计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起到一定的先决性作用,且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即使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信息系统仍立于不败之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此外,信息系统还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通过此种品牌效应可获得宝贵的非直接性的经济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导致内部业务流程及业务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在此种情况下,传统的投资收益则无力发挥其作用,需要从信息系统中寻找更多、更新的处理方法。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渐升温,同时,也提升了信息系统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通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进行多方面的创新建设,可使企业内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增强,稳定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利、共赢关系,从而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 作者:杨森林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信息安全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保障措施 一、填补空白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各成员面对任务,遇到不明白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进行网络搜索、小组讨论、上图书馆查找或者求助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50%的学生在参加项目实训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专业前景有清晰了解,既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乏,又能够了解自己需要加强的课程知识。合作协商、互动互补。各成员认为团队取得的好成绩是取决于团队合作和组员有干劲。为完成任务,团队能够合作协商、分工合理,尤其在指导教师正确引导以及组长带领下都能够达到目标任务。职业意识好,就业有优势。对2009级参与项目实训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找到4000-6000元月薪的工作,部分学生能找到6000元以上月薪的工作,2010级参与项目实训的学生中(即将毕业学生),已经有部分学生收到较理想的就业意向。从总体上讲,项目实训在促进专业认知和学习自信、零散知识向整体能力转化、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培养协作能力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二、项目实训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措施 项目实训与课堂教学有显著的不同,使其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有特殊之处,应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障教学有效性。通过对“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综合实训”三个教学周期的总结,在诸多措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措施有以下几项。 (一)配备“教学型”和“项目管理型”结合的师资团队 项目实训涵盖较广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的工作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实训的工作内容,而教师的知识面决定了其在实训中能起到的指导作用。仅有书本知识难以胜任教学,仅有某一个方面的经验也难以胜任教学。事实上由一个教师来负责整个项目实训过程是比较困难的,项目实训的师资成本比课堂教学要高。在实训中,我们把项目教学分成四个阶段,指派一名教师作为项目管理型教师完整地参与四个阶段,再在每个阶段都配备一名教学型教师。项目管理型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教学型教师需要在某一个方面具有教学专长。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既可以保证项目式教学的连续性,也可以保证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质量。 (二)把握学生状况和发展目标,合理规划项目目标 项目实训包含两个子目标:项目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应该是较全面的,不但包含知识技能的发展,也应该包含心理、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只有项目目标有意义且符合学生发展目标,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只有任务的难度合适,才能保障学习效果。离开社会背景和专业内涵的项目,过难或过易的项目,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项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应该是适宜的,任务应该是明确和刚性的。为了保证学生经过项目式教学能够达到发展目标,在规划项目目标时,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完成项目目标必须经过艰苦的工作,二是经过艰苦的工作可以完成项目目标。在实训中,我们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企业需求,但考虑到难度和工作量的问题,在组织项目式教学时,取消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两个模块,而对其他的模块都分别制定了明确的工作任务和验收标准,完成这些任务,学生除了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大量的业务学习和技术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但经过努力都是可以达到的。 (三)构造与社会生产近似的工作场景 项目实训包含两个子过程,工作推进过程和学习推进过程。严格意义上的项目实训,应该让学习推进过程融入到工作推进过程之中,这就需要努力营造与社会生产相类似的工作场景。工作场景既包括场地、工具等硬件设施,也包括流程、团队、氛围等软件环境[4]。在实训中,我们模拟一个信息技术公司。在硬件设施上,使用了3台服务器,采用了专业的团队开发平台、项目管理软件和源代码管理软件,提供了专门的讨论室;在管理上,采取了组长负责和团队协作制度、坐班考勤制度和定期汇报评比制度。这样的工作场景使学生感觉到工作的严肃性和实用性,对保证实训质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四)变“教”为“导”,建设学习共同体 项目实训中,教学过程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线转向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面临的技术问题十分具体和琐碎,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必须掌握这些技术才能完成项目,教师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教学。这就要求转变教学方法,教师以“教”为主转向以“导”为主。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习,完成知识和技术积累;引导学生树立敬业意识和团队意识。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最主要的工作是促进学习者的自我管理,建设“学习共同体”是有效的措施。“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分享学习资源、情感和观念,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在实训中,我们没有按照知识点组织教学,而是根据每一个阶段的任务,给出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储备要求,让学生结合着工作主动去学习,教师以答疑的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于比较典型和普遍的问题,每一个阶段组织一到两次技术讲座,由于学生都是带着问题急迫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技术讲座的效果非常好。 (五)用合理的压力与激励机制,保证项目质量和学习效果 从教学价值取向看,将学生是否获得有效发展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似乎是必然的,但这样的评价往往难以确定标准,容易致使学生出现学习倦怠,导致项目半途而废。一旦项目半途而废,对学生集体的学习自信将造成沉重打击,造成教学失效。为此,采取的压力和激励措施应该主要基于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在实训中,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规定了每个组明确的工作目标,定期对每个组的工作进展进行验收点评,并制定了考勤制度、成果验收制度、小组内评分制度。以某一期实训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验收为例,六个小组中的四个小组提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顺利通过了验收,另外两个小组需修改后再次答辩,四个通过验收的小组中有两个小组获得优秀评级,小组成员各奖励可乐一瓶,奖励虽然很小,但激励效果非常明显。再以小组评分为例,对未通过验收的两个小组,按照小组内评分结果,从每个组淘汰最后一名学生,这意味着这两名学生需要再去选修别的课程来获得相应的学分。在这种环境下,不仅各小组本身可以学到知识,小组之间也能通过竞争得到提升。 三、结语 不同专业的项目实训内容和实训形式千差万别,但它们的共同点是显著的,就是把培养目标对应为生产实践目标[6],按行动回路设计实训内容。从这一共同点来看,不同专业的项目实训,其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大致相同的。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项目实训教学所提出的一些办法,也能为其他专业提供参考。 作者:袁志 叶小艳 张芒 周化 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项目群管理论文:国有建筑企业基层项目党群工作精细化管理分析 摘要:在国有建筑企业中,基层项目部是企业持续稳步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的最直接力量,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基层项目管理中,党群工作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做好基层项目党群工作的意义、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基层项目党群工作开展实际,全面分析了基层项目党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使党群工作更好地促进基层项目生产经营工作和助推企业和谐稳步、科学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 建筑企业 基层项目 党群工作 精细化管理 1、概述 中共十八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对于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来说,基层项目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因此,项目部是企业开展党群工作、创造经济效益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围绕项目部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开展好党群工作,一直是基层项目党组织和党群工作者不断探求的课题。本文以基层项目党群工作开展实际经验为基础,对基层项目党群工作精细化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2、做好基层项目党群工作的意义 从建筑企业项目自身的特点来看,项目部一般都面临着环境艰苦、点多面广、危险源多、人员流动大等工作特点。在这种情形下创造生产经营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维护项目整体的创效与发展,职工队伍的和谐与稳定。 基层项目党群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围绕项目部生产经营中心工作,通过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党建各项规章制度,贯彻企业管理与经营理念,加强对纪检、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做好对项目部与职工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全面履约,最终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社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基层项目作为企业奠定发展基础、创造经济效益和持续开拓市场的先锋队伍,必须要确保项目自身的稳定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做好基层项目党群工作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3、基层项目党群工作存在的问题 作为基层项目,党群工作应随时顺应企业改革发展的形势,积极在上级组织的引领下,主动围绕中心,全力服务大局,切实关注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项目管理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和项目党群工作本身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基层项目党群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和制约着项目工作的整体开展与推进。 3.1 对党群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基层项目虽然能够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把党群各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年初进行安排部署,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但在日常具体的落实中,项目自身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党群工作的重要性,个别干部对党群工作重视不够,部分职工对党群工作理解不深,导致项目对党群工作的投入和关注不足。 3.2 对党群工作的重心有所偏离 项目党群工作需要站在政治和大局的立场来为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服务,只有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够确保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快速、高效、优质的完成。所以,项目党群工作的重心应该是具体的、务实的、能为生产经营服务的、能满足职工需求的各项工作,而不是侧重于各类学习或者会议;是实实在在为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团队建设等工作做出的努力和成果,而不是侧重于应付上级组织的工作要求。 3.3 对党群工作的制度缺乏创新 项目党群工作能够做出成绩,关键在于有所突破和创新。目前,基层项目党群工作主要还是围绕着上级组织的规定动作和模式在开展,没有形成一套完全符合项目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法,工作理念转变较为困难,具体工作开展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不强。 3.4 对党群工作的人才缺少培养 基层项目是为企业培养各类业务人才的最好平台,拥有管理工作的各类业务人才。但是,相比其他业务人才,对政工干部队伍人才的培养不够深入,存在数量整体匮乏、专业素质不高、工作经验不足、服务意识不强、人员流动性大、兼职现象严重、日常培养缺失等问题,导致基层党群工作落实效果不明显。 4、基层项目党群工作精细化管理 基层项目想在党群工作开展中实现成效最大化,要始终坚持“精细化”的工作原则,做实、做细、做好每一件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为职工谋取幸福,为社会承担责任。要始终坚持“党群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与措施,发挥对项目生产经营工作的推动作用,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 4.1 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合理规范 基层项目从进场到完工,各个阶段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党群工作必须紧随项目进度任务,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完善符合特定条件的管理制度。党群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在此基础上及时跟进、跟踪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制度能够符合实际,真正落实,起到实效。 基层项目党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必须贯穿在项目生产经营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不能因为“抢工大干”就把党群工作搁置。相反,越是在“抢工大干”时期,越是需要发挥好党群工作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查找党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在认真完成上级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各项党建、纪检、工会、共青团工作制度,如项目“三重一大”决策、效能监察立项、厂务公开落实、中心组学习、员工薪酬管理、宣传工作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多项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党群工作的各个方面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规范,并时常调研和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能够得到良好的实施,从而推进各项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进行。 4.2 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基层项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头。因此,基层项目党群工作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努力促进项目发挥好基础性重要作用。 基层项目党群工作应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或环节。在职工队伍建设方面,应从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积极开展“青年职工座谈会”、“老职工代表座谈会”、“项目经理讲形势”等教育谈心活动,开展干部职工劳动纪律整顿、工作绩效考核及规范行为等管理活动,不断增进职工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促使职工团结一致,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经营工作当中;在后勤保障服务方面,应坚持从细节入手,随时对涉及职工吃饭、穿衣、居住、交通、待遇等各种权益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及时解决职工生活与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以深入开展“职工代表巡视调研”、“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温暖”、“捐一日工资、献一份爱心”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切实强化对职工的关注、服务与人文关怀,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组织的融入感;在外协队伍管理方面,应采取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力解决外协队伍在住宿、交通、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营地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用水用电情况的管理力度,确保进场退场有序,生活安心稳定,工作有质有量;在主题活动开展方面,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劳动竞赛”、“创先争优”、“文明工程创建”、“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和具体工程节点目标完成上。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时机,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在纪检监察工作方面,应深入开展“强化廉洁从业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始终坚持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认真落实惩防体系建设要求,深入开展“效能监察”活动,高度重视和参与工程施工、设备采购、物资处理、工程分包、合同评审等重点工作,积极发挥纪检监察在项目过程管控中的有效作用,为项目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在重点工作宣传方面,应在工作中以制度求保障,以奖惩求发展,以目标求落实,以督促求成效。明确年度宣传工作线索,做到工程主要节点、重要活动开展重点宣传,典型、亮点工作必须宣传,日常工作持续跟进宣传,保证项目内外同步宣传,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4.3 切实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升级 随着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自身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基层项目党群工作必须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中走出来,积极面对和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因此,组织自身建设成为项目党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组织自身建设上要紧紧围绕“管理提升”这一关键要领,以“基层组织建设年”等主题活动为契机,及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上级组织的要求和标准,对标优秀组织和先进单位,查找自身的短板和瓶颈,结合实际,明确定位,制定措施,对自身建设提出更高更细的要求,从而夯实党群工作基础。同时,在对党群工作人才的培养上,要结合现有资源状况,不断加大对党建、纪检、工会、共青团专兼职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培养力度,通过召开工作专题会、学习讨论会、印发学习资料、考核工作绩效、强化岗位锻炼等措施,逐步提升基层项目党群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确保党群工作顺利推进和持续升级。 4.4 充分统筹各种有利资源,实现各项工作理念创新 基层项目党群工作的对象是一线职工,性质是为生产经营工作服务。因此,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利用多种载体,采取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好基层项目党群工作。 一要搭建起有效工作的平台。自觉把党群工作安排融入到生产周例会、月例会之中,做到生产工作与党群工作相互结合,同时安排,同步开展,同时总结;二要将各项党群工作主题活动与生产经营工作有机融入。比如以安全文明施工为核心,组织开展“平安工地”、“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以工程质量为内容,组织开展“创样板工程”活动;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加强对外协队伍的介入管理等等;三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综合治理、社会维稳、突发事件、地质灾害等事件面前,应充分展现国有企业党群组织敢于担当与奉献的精神风采。 5、结束语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基层项目处于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产生效益的最前线,肩负着带领一线职工竭力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艰巨任务。认真做好基层项目党群工作,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为导向,结合实际,从细处入手,做实工作,推进企业和谐稳步、科学持续发展。 项目群管理论文:项目群建设下的钢管采购管理 为充分发挥项目群建设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深入践行建管分离、一级管理、四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群集中建管模式下,钢管的采购管理,在计划方面应管控有力,钢管供货有条不紊,衔接顺畅,圆满的完成了国家能源通道建设的钢管保供任务,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钢管采购和供应 2007年以来项目群建设共计完成西气东输二线、漠河-大庆原油管道、香港支线海底管道等60余个国家级管道工程钢管供应,钢管采购981万吨,3万余公里,年均供管速度6000公里,实现了国家能源通道骨干管网的建设。 二、钢管计划管理 物资采办计划的编制是以工程总体部署为重要根据,以生产企业排产计划为主要依托,并充分考虑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与运输周期等因素编制而成,物资采办计划的编制集中反映了物资供应过程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使原本繁杂的物资能够量化于纸面之上,锁定了供应时间节点,成为物资采购的基础依据,有效保障了物资的供应。 2012年以前,钢管计划管理是综合计划、需求计划,多个计划并存的局面,且每月计划安排对钢管发运、车皮申请带来困难,虽然保障了工程钢管的需求,但是计划执行相对依据不充分,2012年通过对钢管计划管理的进一步加强,2012年5月开始,钢管计划全部调整为依照综合计划一本计划,2012年10月份开始,综合计划全部提前3个月,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性。 随着管道建设项目群管理的推进,钢管采购计划的编制更将钢管采购方案细化到中转站,即发挥了区域化采购优势,又形成有效竞争,降低采购成本。2011年以来开工建设的中贵线、兰成线等项目钢管采购全部对应至中转站,发挥了宝鸡、资阳区域化供货优势,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三、优化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 (一)引进竞争机制,压缩生产成本 目前工程用X70/X80钢级板材、管材已经属于成熟产品,所有项目管材采购均在能源一号网采取竞价方式进行,邀请具备生产能力的钢厂、管厂参加,在确认技术条件后,以价格作为授标的主要依据。通过竞争,将钢厂的板材价格、管厂的加工费、材料消耗、防腐费和厂内运杂费降至最低。 (二)减少物流环节,控制运输成本 为保证工程物资供应,最大限度优化采购程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在钢管招标、授标过程中结合区域供管优势,实现供给就近满足需求,采用钢厂-管厂,管厂-中转站的直接物流运输方式,使钢厂、管厂及中转站三者在钢材、钢管运输费用方面控制在相对经济的半径之内,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流向的效果。在建项目漠大线、秦沈线均安排东北地区的制管企业供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试制管理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做为世界首条X80钢级,1219mm长输管道,板材、钢管生产工艺之高,对国内钢铁与制管企业是前所未有的挑战,2007年9月,物资采办处组织国内大型7家钢铁企业与5家制管企业开始X80钢级板材、钢管试制工作,试制分两个阶段,分别为单炉试制阶段与千吨试制阶段,2007年9月成功突破单炉试制难关,2009年11月圆满完成千吨试制任务,并制定相关10项制管技术标准,取得了石油管道建设历史性的突破。 为扩大供应商范围,降低采购成本,2012年通过积极推动厂商新产品试制工作,牵头组织完成2家单位(涟钢、兴澄特钢)X80板材试制,1家单位(八钢)的X70板材试制,2家单位(番禺、渤装新疆公司)X80钢管试制,扩大区域化供货商范围,增强竞争,降低了采购成。 为推动国内管线钢产品技术突破,按照单炉-小批量试制-试制鉴定的流程,完成西气东输三线西段0.8设计系数的钢管试制工作,并成功推进了国产X80大变形试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摆脱了依赖进口的局面,推动了钢管国产化进程。 五、数字信息化建设 2007年以来,中国的项目群管道建设始终处于国际管道建设领跑地位,面对庞大的项目建设信息,资料,离不开数据的集约化和信息化建设,把繁重的、重复的劳作,从员工手里解放出来,是数字信息化建设的优势,通过OA系统实现公文的一个平台、集约处理,通过物资系统实现采办物资收、发、存动态跟踪,工程结算、付款与合同紧紧挂钩;通过综合计划系统,实现工程进度掌控,识别风险,及时采取措施。 通过几年来的钢管采购管理,收获的有成功也有教训,我认为需从几个方面巩固我们的工作: (一)加强计划执行环节衔接和管控 严格按照综合计划到管计划组织钢管供货,转变思维,钢管计划提前3个月下达,钢管至少提前10天全部发出,到站钢管当日收货,提高计划、排产、生产、发运、收货衔接效率。 (二)增加监造进度监控职责 进一步加强监造管理,监造既要对钢管质量监控,也要严格对计划进度管控,敦促管厂按计划交货,避免了钢管超发,欠发,月度供货不均衡。 (三)优化采购合同和招标文件 作为钢管供应工作的根本,2013年将在钢管招标文件,合同文本条款上做进一步修改,针对2012年暴露的钢管运费调整频繁问题,形成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进一步整合信息化平台 目前项目群的综合计划平台、物资系统平台、造价数据库等都已经投产运行,数据已经基本实现的共享,统一,后续将继续完善相关模块,使平台数据无缝对接,资源信息为员工所用,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群管理论文:大型工程多项目群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以大型工程多项目群为研究对象,以管理组织结构为着眼点,就大型工程多项目群管理组织结构创新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提出了建立在多项目群管理团队基础之上,适宜于大型工程多项目群的管理组织结构,对于提高组织管理质量水平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大型工程;多项目群;管理;组织结构;创新;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工程项目而言,组织的最核心定义在于:在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分解结构图当中,当中覆盖的个人元素、单位元素、以及部门元素在依照一定规律的基础之上,所构成的群体性概念。应当说:“组织”是工程项目行为主体的构成系统所在,良好的“组织”对于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有效完成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同时,组织结构当中,各个组成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结构描述的方式获取。实践研究结果同时证实:“组织”是项目管理工作得以实施的最基础性手段,同时也是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的前提。良好的组织模式能够确保各个成员工作状态的高效与稳定。但,对于大型工程而言,为确保其管理的可靠与有效,还需要对多项目集群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创新。本文试对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1.组织结构创新的基本原则分析 为了能够达成多项目群的发展目标,就需要确保组织结构的合理、可行、在低成本状态下,实现高效率的运行。在项目组织的设置方面,仅遵循组织学的基本规律与原理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各方人员开始展开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形成了包括目标统一、责权平衡、组织制衡、分权授权在内的相关原则。因此,在有关大型工程多项目群管理组织结构创新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关注几点:(1)组织结构需要兼顾灵活性与适用性:从适用性的角度上来说,所构建的组织结构应当与整个工程项目的覆盖范围、组织大小、所处环境战略、乃至项目业主的战略方向相适应;同时,组织结构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对管理者项目管理经验的充分重视,确保组织适宜;从灵活性的角度上来说,需要尽量对组织结构进行简单化处理,对组织人员进行精简处理,在确保组织规模最小化的前提下,确保对相关职能人员使用的可靠;(2)组织结构中所对应成员及责任之间应当兼顾连续性与统一性:大型工程多项目群管理的一大特点就在于管理的阶段性。不但项目组织人员的投入被划分有一定的阶段,在组织任务的投入方面也同样具有阶段性特征。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组织结构所对应的责任体系出现中断问题,各阶段投入的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行为带有短期性特征。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就需要在组织结构的创新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障项目管理中,人员要素、组织要素、过程要素、责任要素、乃至信息系统要素的连续、统一,以保障整体稳定。(3)组织结构管理应当兼顾跨度性与层次性:建立在组织效率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最为合理的项目组织应当是规模适度、层次较小、且结构相对简单的模式。特别是对于大型工程多项目群而言,过于庞大的规模往往会使得组织结构尤为的复杂,因此就需要特别权衡在管理跨度以及管理层次方面的问题。 2.多项目群管理团队内涵分析 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为了能够在大型工程建设管理的实施过程当中体现工程的“并行”性,就需要建立在多项目群实施全寿命周期概念的基础之上,构建能够满足各方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操作平台。在各种可供选取的大型工程项目群管理组织结构创新方案当中,最能够体现集成化管理思想的方案就在于:MPMT多项目群管理团队,同时在引入MPM多项目群管理概念的基础之上,确保其能够在大型工程多项目建设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价值,确保子项目能够与整个项目群实现有效的协同,以促进相关工作模式的顺利开展。 对于整个大型工程多项目群而言,建立在全寿命周期概念的前提条件下,所涉及到的参与方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供应商、承包商、分包商、运营商、业主方、咨询方、设计方等。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又涉及到了包括土建、电气、安装等在内的相关专业。在众多参与方与众多专业项目配合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系统。以该系统为依据所构建的多项目群管理团队能够有效对大型工程多项目群在实施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集成、分析以及处理,最终面向各参与方下达最正确的指令。因此,相对于整个大型工程多项目群而言,管理过程中的多项目群管理团队结构如下图所示(见图1)。 3.多项目群管理团队组织结构特点分析 建立在多项目群管理团队组织结构的角度上来说,整个大型工程多项目群在管理组织方面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1)组织成员的动态性:在多项目群管理团队组织体系的外围节点当中,分别对应多项目群的组成成员。这部分组成成员面向体系提供不确定性、以及确定性的信息,同时也参与到了对相关信息的处理分析过程当中,面向业主提供决策信息的支持。在整个多项目群管理团队组织体系当中,由于有着不同的成员组织,因此充分体现了动态的结合,能够更加良好的与组织结构设计的灵活性特征相契合;(2)业主的核心性:考虑到成员在整个组织体系中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引入需要构建能够协调各方参与者的领导核心,确保项目实现的可靠。业主作为项目法人主体,处于多项目群管理团队的核心地位,能够发挥对多项目群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决策;(3)咨询方的支撑性:考虑到多项目群管理团队的特殊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业主往往需要同时面对大量单位,合同管理复杂程度高。这就需要借助于专业性咨询机构的力量,提供咨询服务方面的支持,作为业主决策的支撑主体。 4.结束语 在本文有关大型工程多项目群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过程当中,首先对整个组织结构在创新过程中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组织结构需要兼顾灵活性与适用性;(2)组织结构中所对应成员及责任之间应当兼顾连续性与统一性;(3)组织结构管理应当兼顾跨度性与层次性。进而,本文提出了适宜于大型工程多项目群的多项目群管理团队概念,对其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种组织结构方案下,分析了其主要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成员的动态性;(2)业主的核心性;(3)咨询方的支撑性。希望能够通过各方人员的通力合作,以最大限度的保障组织结构创新的有效与可靠。 项目群管理论文:网站群管理系统建设模式和项目招标评价研究 摘 要:文章对网站群管理系统建设模式、运维服务内容、运维管理平台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列出了网站招标评标标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网站群;模式;运维;招标;评标 1 网站群管理系统建设模式及运维服务内容 网站群管理系统应基于J2EE架构,支持分布式部署,实现网站群内站点与站点间的信息的共享与呈送。主站和子站要求具备以下功能模块:网站群管理内容管理、信息公开、辅助工具等。网站群软件平台需支持IBM大机的zlinux的操作系统。基于采用云计算、门户PORTAL等先进技术,依托网站群技术平台和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各个部门网站的整合建设,在此基础上,实现部门网站在技术标准、平台规划、资源管理、安全保障、运维服务统一协调管理。网站群建设及运维服务内容主要如下:网站群建设的总体架构分析与实施;网站群技术平台和运维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建设;现有网站和部门网站数据结构分析与数据迁移;信息公开资源整合与功能实现;网上办事资源整合与功能实现;网站英语版建设、无障碍访问服务实现以及中文简繁体版本系统功能开发;个性化信息整合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网站群业务规划、软硬件系统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站设计及程序开发团队;网站群技术平台系统的安全、日常维护、升级和数据备份,无差错率为100%。 2 网站群运维管理平台功能 2.1 网站群统计分析管理平台 网站群访问统计分析平台主要可提供各部门人员的信息维护情况及外网用户访问网站情况的详细统计,要求能够满足网站群绩效评测技术监测的需求。网站群统计分析管理平台可提供针对单个站点或网站群的用户访问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并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同时能够产生多种方式的报表为系统维护方提供决策依据。包括:网站访问量分析:网站浏览量统计、网站点击量统计、网站数据流量统计、网站Spider流量统计;网站访问者来源分析:按访问者国家统计、按访问者省份统计、按独立IP数量统计、按访问量最大IP数统计;相关排名分析:最受欢迎新闻排名、最受欢迎栏目排名、网站群访问量排名、网站群综合信息排名;针对外网访问用户群体的访问情况,以掌握网站群内不同服务内容的访问量,并根据用户喜好需求及时调整优化现有服务资源,从而为提高网站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2.2 网站群运维管理平台 系统安全是项目建设中最需要的环节,除了项目建设系统平台自身的安全性,还需提供相应的软硬件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如数据容灾备份、网页防篡改、网络部署等)。针对各部门子网站日常维护相关需求,通过该平台进行提交管理,由网络中心统一管理审核,以完成各部门子网站需求的整个业务办理流程。系统具体功能需求如下:支持系统用户在线注册功能;支持前台用户注册的审核功能;支持网站建设、网站页面修改、网站功能修改等工作提交的工作流设计功能;支持用户反馈,对于提交的网站修改、网站建设等办件办结后用户可以进行评价。 2.3 标准数据交换体系建设 网站群建设不仅仅整合同构网站数据,还需整合异构网站数据,建设标准的数据交换体系,既要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异构网站的信息整合,还要能够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政务外网内系统的数据同市政府主站的信息整合。各网站应用系统通过遵循标准数据交换体系的公共标准接口规范实现与交换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交换平台可支持各应用系统注册、交换任务管理、信息交换、日志管理、运行监控管理等功能。项目建设是针对门户网站的集中改造建设,对于各个部门的网站历史数据应该基于全面、妥善的保存和延续利用,要求数据交换标准以及详尽的数据迁移的实施方案并完成项目实施。 为保证各应用系统与交换平台对接后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各应用系统在交换平台注册时应支持多种加密认证方式。交换平台支持xml格式标准、同步列表标准、WebService接口标准等。应能根据要求定义多种接口方法:如获取字段格式接口、获取信息总数接口、获取信息接口、接收信息接口、获取附件接口、接收附件接口、任务完成情况接口等。数据交换平台在性能上满足以下要求:响应速度在2 s以内;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对于不同的错误类型即使捕获,也能保证程序的稳定性;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Linux AS4、Linux AS5、Windows2003 Server等;支持多种数据库,如Oracle、MySQL5.0、SQL Server2000等;支持多种应用中间件,如WebLogic、WebSphere、Tomcat等。 项目群管理论文:群体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探索 摘要:群体建设工程项目具有项目规模、数量和组成上的复杂性,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孤立的、分散化的项目管理容易造成全面开工后管理工作跟不上需要,指令、沟通和协同不畅。 有效地调动项目参与各方的力量,对群体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向投资方提供价值最大化的项目产品是项目管理者应尽之责。 关键词:项目集成化探索 浙江新农都物流中心项目总征地面积438.57亩,代征用地面积(含代征道路)86.51亩,建设用地面积352.06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分市场区块和配套区块。项目从2008年开始设计,到2013年基本建成,历时六年,作为一名亲历者和全程参与者,对业主方做好群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谈点体会。 一、项目组成 (一)项目分解: 浙江新农都物流中心项目构成情况: 临时项目——三通一平、营销中心、工程管理用房 永久项目——1#副食品市场、2#副食品市场、3#冻品市场、4#水产市场、5#粮油市场、酒店、住宅 市政项目——道路、绿化、水、电、气、通讯项目 大市政项目——水、电、气外围配套工程 (二)工作分解: 前期工作——拆迁工作、场地准备、审批程序 设计工作——总图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 招标工作——设计招标、监理招标、总包招标、专项招标、设备采购、主要材料采购 施工工作——场地施工、土建施工、安装施工、装修施工、室外施工 投资控制——清单、标底、进度款、跟踪审计、造价审计 二、项目管理总框架和组织模式创新 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业主是项目实施的总策划者、总组织者、总集成者。 前期工作、设计工作、招标工作具有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需要有个总体管理部门,这个部门作用是支持、服务、监管。 施工工作是项目实施层面,需要有个实务项目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作用是组织、管理、实施。这个部门也是多种知识和技术构成的团体,各成员代表了各自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之间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一体化办公,无边界协同”的原则下,共同讨论项目相关部分的执行方案,各种信息能有效、正确地传递,把项目群串联为一体。 在总体项目管理、实务项目管理、专业咨询和设计单位、总分包商的项目管理总框架下来构建我们的组织模式。 三、制度建设 项目实施游戏规则的建立和应用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是万万不能的。项目管理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与效益之间的妥协与平衡是项目管理的精髓。 我们需要在投资控制与合同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现场管理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 投资控制与合同管理至少应建立以下制度: 《招标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工程款支付管理办法》、《变更管理办法》、《竣工结算管理办法》等。 技术管理制度: 《设计管理工作大纲》、《工程文档综合管理办法》等。 工程现场管理制度: 《工程现场日常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 我们还需要制定一些工作流程,来确保我们的制度得以有效、顺畅实施:如《招标文件编制流程》、《工程合同审核流程》、《工程合同付款审核流程》、《变更费用审核流程》、《竣工结算审价流程》等。 四、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业主项目管理最首要的任务,群体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特点有: 1、不同子项目进展时间不同,处于不同阶段。 2、不同子项目的阶段之间有联系,要统筹考虑。 3、不同子项目之间的进度相互牵制,要进行协调。 为此,业主项目部对进度控制应该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预见性,一切围绕进度。对项目进度控制要做到重心下移,并要做到: 1、项目进度计划要进行分解、细化,形成计划系统。 2、要区别不同阶段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进度控制。 3、应建立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展的比较机制,形成控制体系。 五、人力资源 一个强大的项目部,不在于人力数量多少,而在于人力的精干。 项目管理人才应该具有的素质:1、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2、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3、能驾驭全局的系统观。4、扎实刻苦的工作作风。5、能受委屈的极高情商。6、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口才。 具有谦虚、勇敢、快乐、负责、敬业、创新的个人品德。 六、结束语 用字当头,实践第一,创新能力源于实践。 (浙江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工程部孟一挺) 项目群管理论文:架构治理对电网企业信息化项目群管理能力提升的研究 随着国内信息化大潮的兴起和发展,项目群管理以及企业架构的方法逐步被国内的电网企业接受和采纳,但实践中鲜有能够将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治理与项目群管理结合在一起的应用。因此,本文将结合广东电网企业架构治理的实践,探索运用企业架构治理实现信息化项目群管理能力提升的方法,对电网企业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实现信息化效益提升有着重大意义。 一、企业架构理论及其内容框架 1.企业架构理论概述 企业架构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在信息化建设日益复杂,难以管理,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提出的。目前已经衍生出Zachman框架、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框架等多种框架,并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中。应用企业架构的基本目标是在对企业的业务战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顶层设计,形成灵活稳健的IT结构,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业务战略和IT战略的落地。因此,企业架构强调从全局视角去管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构建统一的企业级信息化方案及其发展路线,对上支撑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信息化战略,往下指导信息化项目建设落地。 2.电网企业的企业架构内容框架 企业架构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使企业拥有应对变更的能力。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架构内容框架定义了企业架构所关注的内容,包括企业架构组件和企业架构治理。(1)企业架构组件包括参考架构、架构蓝图、技术标准和架构原则、架构发展路线图四部分内容。(2)企业架构治理又称企业架构管控,是保障企业战略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确保企业架构发挥其价值的方法。 二、电网企业信息化项目群管理的应用 1.电网企业项目群管理应用概述 项目群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而对一组项目(项目群)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我国电网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正处于高潮期,如何统筹管理正在进行的营销、生产、人力、综合等各领域的信息建设项目,是电网企业当前面面临的巨大挑战。在项目群管理应用上,电网企业实践中关注的重点集中在:让每个项目为统一的企业战略和业务需求服务;构建覆盖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项目管理规范,最大化提高质量,降低风险;为项目管理制定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形成可指导操作的成果;为每个项目分配企业的资源、协调各职能部门很好的为项目服务;项目组合、优先排序的问题;项目绩效评价的问题。 2.信息化项目群管理能力及其不足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目前已识别的信息化项目群管理的能力包括:交付战略目标;可预测的,可重复的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在项目管理方面专业人士的增长;标准化和轻便的工具和技术;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成为核心竞争力;组织设计和绩效的改进;更多能干和熟练的项目团队;利润率的提高;组织整体绩效的外部认可。 同时,电网企业的项目群管理也容易出现如下几个问题:(1)与企业战略结合不足,只从领导关注及业务紧迫性去协同各项目,无法从战略的角度掌握项目群的资源调度、排定项目顺序,并明确各个项目的范围、目标与可用资源;(2)忽略项目间的关联,如在进行项目分群时只是简单的按业务进行项目群的划分,这就无法从根本上避免项目的重复建设以及项目的协同等问题;(3)对系统的架构管控能力不足,在没有引入企业架构治理前,由于缺少必要的标准和方法,项目群管理无法对项目群的信息化系统架构进行评估。 三、企业架构治理及对信息化项目群管理能力的提升 1.电网企业的企业架构治理 (1)企业架构治理组织 广东电网企业架构治理是在承接南方电网企业架构资产和企业架构管控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电网的实践开展的。组织架构包括:①企业架构委员会是企业架构治理的管理层。主要职责为:建设或优化企业架构管理队伍;组织开展并指导业务、应用、数据、技术领域的系统架构管控工作等。②架构管控组(设计层)是企业架构治理的设计组织,包括业务、应用、数据和技术四个架构小组。主要职责为:负责开展企业架构管控工作,评审系统架构设计资产等。③架构专家组由企业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顾问所组成。主要职责为:负责参与系统架构遵从评审;负责参与设计/优化企业架构管控体系。④架构管控组(执行层)是架构治理的执行组织,由各项目的系统架构师、外部咨询机构有专业职能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负责依照企业架构的要求组织开展项目内系统架构设计;配合开展系统架构遵从审查,以及系统架构归集和更新工作。 图1企业架构治理组织结构图 (2)企业架构治理标准 企业架构治理的标准包括企业架构的元模型、总体架构资产(如数据架构标准)、设计标准规范(如《信息化架构管控业务指导书》)、文档模板和流程表单模板(如各阶段的架构遵从审查表单)等内容,应用于系统架构设计以及系统架构的遵从审查过程中。系统架构设计遵循元模型标准,使用统一的流程表单,确保整个企业使用一致的架构设计语言。系统架构遵从审查则以企业架构资产为标准,审查系统的数据和技术设计是否遵循架构资产。在元模型标准和企业架构资产的基础上,再结合企业的项目标准制定系统在数据架构、技术架构上的设计标准,指导系统架构设计师依照规范化的原则、策略和方法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工作。系统架构遵从文档模板则用于规范化项目建设过程文档,为企业架构委员会进行系统架构遵从审查提供基础,同时提升项目管理精益化水平。 (3)企业架构治理流程 企业架构治理流程包括:总体企业架构(简称总体架构)资产管控、项目建设系统架构(简称系统架构)资产管控、系统架构遵从审查以及公共流程。①总体架构资产管控,用于规范总体架构资产的设计和维护过程,明确相应的过程步骤、职责分工和流程表单,包括总体架构设计流程和总体架构变更流程。②系统架构资产管控,用于规范系统架构资产的设计和维护过程,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流程、系统架构变更流程和系统架构改造流程。③系统架构遵从审查用于规范项目建设生命周期各阶段过程对企业架构资产的遵从,针对系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求阶段、系统设计阶段和系统上线阶段。④公共流程包括架构遵从例外申诉历程和企业架构问题咨询流程。 (4)企业架构治理绩效 企业架构治理绩效用于评价架构治理效果,通过哪些关键业绩指标(KPI)考核架构治理绩效。通过对企业架构相关工作的评估客观评定企业架构治理现状,及时发现提升点,促进企业架构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企业架构人才队伍指标:评价公司内部员工对企业架构熟悉程度,一方面评价了解企业架构理念的员工比例,另一方面评价公司员工对企业架构的熟悉深度。如:企业架构普及度。 ②企业架构能力指标:评价公司企业架构能力,包括企业架构建设能力(即架构蓝图、标准的实现程度)和企业架构应用能力(即企业架构应用于公司信息化项目的设计和管理能力)。如:蓝图现状实现比例、受企业架构管控项目比例。 ③项目建设架构指标:评价单个项目企业架构能力,包括项目中的人员配置、系统架构设计完整、规范、遵从程度、以及项目开展系统架构设计和更新工作的积极性。如:系统架构遵从度、企业架构更新及时性。 2.应用企业架构治理提升信息化项目群管理能力的探索 (1)企业架构治理在电网企业项目群管理的应用 企业架构治理在项目管控上的应用,一方面是企业架构遵从的管控,即对项目由可行性研究、需求规格、系统设计、测试验证和系统上线等各阶段对企业架构资产的遵从审查。另一方面是架构相关过程的管控,要求项目建设或改造过程中的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变更和系统架构改造使用统一的设计语言、流程表单、文档模板和设计流程。 应用到项目群管理,主要是将企业架构治理在项目管控的应用与项目群的各管控要素进行融合,发挥企业架构治理在架构上的能力优势以及项目群管理在项目过程管控上的能力优势,为统一的企业战略和业务战略服务。结合广东电网的实践经验,企业架构治理在项目群中的应用模式如下: ①在组织结构上,在项目群既有组织中融入架构治理的组织架构成为项目群管理的架构小组,在项目群既有组织的基础上增加企业架构治理的能力要求。 ②在管理流程上,在项目群管理的需求管理、需求变更管理、质量管理流程中增加企业架构遵从的审查,实现企业架构治理流程与项目群管理流程的无缝衔接,并增加质量管理计划中的企业架构管控节点。 ③在文档标准上,在项目群管理已有的文档模板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架构使用企业架构治理相关模板的要求,将企业架构的流程表单模板和工作模板融合到项目群管理的文档标准中,实现项目群管理文档模板的架构化。 ④在绩效考核上,在项目群管理原有的绩效考核指标模型基础上,增加企业架构治理的相关考核指标,实现绩效考核的架构化。 对不同状态类型的项目,管控要点有所差异。针对新建项目,在可研、需求、设计和上线四个关键节点进行架构管控工作;针对已建在运项目,开展系统架构归集和架构评估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系统整改和系统迁移两种方案规范化信息建设;针对在建项目,在进行架构遵从性的审查后进行架构的归集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方案和计划,在完成整改后,对整改情况进行评审。 图2企业架构治理在项目群管理中的应用 (2)企业架构治理对信息化项目群管理能力的提升 企业架构治理是确保企业架构发挥作用的必然途径,应用于项目群管理中既能解决项目群管理容易出现的与企业战略结合不足、忽略项目之间的关联以及对系统架构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也能实现对信息化项目群既有管理能力的提升。 ①提升交付战略目标的能力。传统的项目群管理更多是基于项目级别的变更控制,而不是基于企业战略级别的。通过应用企业架构治理能够增加匹配企业战略的控制点,使单个项目的项目目标与企业架构相符,从而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匹配。 ②提升可重复的工具和技术的使用能力。项目群管理模式对项目在管控的同时也应提供服务的能力。企业架构治理的相关标准,作为可重复使用的工具和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项目群,提升项目群管理对项目的服务能力。 ③项目群管理的组织设计和绩效改进的提升。在项目群的组织机构中,融入或培养架构设计与审查方面的人才,提升项目群管理组织对企业架构落地的能力,实现项目群管理整体绩效的提升。 ④提升项目群管理提高利润率的能力。架构治理能够避免应用重复建设、信息孤岛、项目之间缺少协同等问题,降低IT投资和运营成本以及信息化建设风险,实现IT系统的灵活性和互操作性,以更快地响应业务需求,增强组织的外部认可。 四、结语 文章在分析企业架构理论和电网企业的企业架构治理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架构治理与信息化项目群管理的融合思路,并结合电网公司的实际情况,指明了企业架构治理应用于信息化项目群管理的模式以及企业架构治理对信息化项目群管理能力的提升,适用于省级电网公司企业架构治理与信息化项目群管理的融合建设。 项目群管理论文:项目群管理理论综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逐渐出现了项目群工程,大型项目呈现出项目群的特性,项目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传统项目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孤立地考虑单个项目,使得项目群管理越来越重要。而面对日益出现的项目群工程,传统项目管理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从事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学者和管理者把目光投向如何对项目管理集成化,如何对多项目进行管理。由此,项目群管理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单项目管理的方法被提出。项目群管理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运用公司资源、协同运作,尽可能产生多项目的协同经济效益。 关键词:项目群管理 项目组合管理 企业战略 1 项目群管理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在竞争日益激烈和变化的环境下,组织要想取得长期生存和发展,需要设立长远的战略目标,在这些目标的指导下,组织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制定的具体目标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够实现,项目以它所具有的面向目标、面向对象、独特性、临时性等特点,成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载体。然而,一方面由于组织缺乏战略或者战略模糊,另一方面,组织规模的越来越大,并行运作的项目越来越多,组织往往忽视项目的战略性问题,从而在现代组织中出现项目管理与组织发展的总体战略脱节的问题。因此,要想使竞争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组织就必须将项目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将项目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项目群管理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理论和工具。项目群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和项目群的共同目标,应用知识、技能、技术、方法和工具,对项目群进行协同管理。 2 项目管理、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 项目群管理或者项目集管理(Programme management)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作为项目概念的延伸,其含义尚未得到一致的认识。PMBOK 2008中,项目群被定义为一组相互关联且被协调管理的项目,而项目群管理是指对项目群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以实现项目群的战略目标和利益。目前项目群管理的类型有:面向约束型、面向客户型、面向产品型和面向战略型。 项目管理、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相互联系,又各具特征。一方面,项目群管理和项目管理,从定义上,项目群管理是为了实现多个项目整体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而对一组项目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而单个项目管理则是为了交付某个特定产品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另一方面,项目群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群管理要求项目之间必须具有关联性,通过协调管理使项目形成协同关系,但项目组合管理对项目间的关系并没有严格要求。因此,项目群管理不同于项目组合管理,它重点关注项目间的依赖关系,并找到管理这些依赖关系的最佳方法。而项目组合管理关注的是通过审核项目和项目集来确定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确保对项目组合的管理与组织战略一致。但是,项目群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又有一定交叉性,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其管理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协调和管理有限的资源来获取最佳项目组合。 3 企业战略和项目群管理 随着项目和多项目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逐渐深入,项目群工程已成为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如何协调、管理好这些项目群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传统意义上,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是“按时、在预算内和规定的标准内完成项目”,而这些用来衡量一个项目群工程是否成功则远远不够。在项目群管理中,企业关注的不仅是单个项目对企业战略的贡献,还包括整个项目群工程产生的整体效益,如果单个项目按时在预算范围内并且符合个项具体要求的完成了,但没有能够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或项目群的整体目标不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也不能认为这个项目成功。由于战略是组织项目选择构建项目群、企业项目群中各项目的资源分配的基础,因此项目群的管理过程中始终要把企业战略摆在首位。项目群管理中,无论从项目群选择,资源分配、项目协调还是项目评价,始终围绕着组织战略这个根本目标来进行,所以组织战略是项目群管理的基础。另一方面,项目群是企业战略和项目之间的一个桥梁,项目群可以随着战略和项目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4 项目群管理生命周期 项目群管理生命周期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①项目群识别和定义。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整个项目群进行定义并制定其目标,同时其目标要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只有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项目群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②项目群计划。此阶段主要是对项目群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化,包括进度安排等。 ③项目群实施。此阶段就是对前面设定的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计划进度开展各项工作。 ④项目群收尾。这个阶段不仅包含项目群的验收和项目群的运行,而且包含项目群运行后的评价,以便对整个项目群的工作进行总结,从而使项目群经理更好地管理以后的工作。 借助于项目群管理生命周期,项目群经理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协调项目群,从而提高其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使其达到组织预期的目标。 5 项目群管理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局限性 项目群管理通过在不同类型、不同经营领域的项目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资源,将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但项目群管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受到了学者的质疑和批判,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如何处理项目群经理和项目经理之间的关系。PMBOK 2008中,项目经理是执行组织委派其实现项目目标的个人,而项目群经理负责统筹管理一组相关的项目,从而取得单个项目管理所无法实现的收益和控制。项目经理与项目群经理密切合作,以实现项目目标,并确保项目计划符合所在项目群的整体计划。 第二,如何使企业战略和单个项目目标相匹配。企业战略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而项目群管理的目标一旦设定就不再改变了,这就限制了项目群管理的灵活性。 第三,如何处理因抢占资源而导致项目之间出现的竞争。因为资源有限,在某一时间内,可能出现多个项目对某一资源的过渡需求而对另一资源闲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项目之间因抢占资源而产生的必须按照优先次序使用资源的情况成为了整个项目群成功的关键。 6 结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项目群管理的概念、生命周期以及它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等,项目群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仍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随着经济社会和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群工程必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项目群管理也必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项目群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间的依赖关系复杂,同时也受到有限资源的约束,由此便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确定项目间的优先级关系和权重?第二,如何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在项目间的合理分配?这些都是未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内容。在今后的项目群管理中,项目的选择、资源的分配、项目群管理的组织、支持机构PMO的管理、风险管理、HR管理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形成一套成熟的项目群管理体系。在未来成熟的项目管理组织中,项目管理会处于一个由项目群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所治理的更广阔的组织环境中,管理好整个项目群和单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实现长足发展的关键。因此,项目群管理将会是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项目群管理论文:试论群体别墅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 摘要:完善群体别墅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对提升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群体别墅工程项目开发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群体别墅工程;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管理 完善群体别墅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对提升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群体别墅工程项目开发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群体别墅工程项目开发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项目开发初期的成本管理缺乏足够认识和控制 群体别墅工程项目开发初期包含项目的投资决策以及规划设计两大方面是整个项目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费用占据项目总费用的比率并不高,一般不会超过 3%,但这个阶段对整体成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甚至会影响整个项目的 90%的成本。 项目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资源是否能实现优化配置并获得最大效益。 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更是成本控制的龙头。 通过确定合理投资并科学勘察设计,将工程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有机结合,实现投资的效益化和工程设计的全面化。 当前我国很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对工程项目缺乏经济和技术的综合分析,这些企业本身缺乏专业的房地产专业人才, 设计人员只关注项目质量,对项目的总体造价并不关心,这就导致企业的设计方案缺乏经济性。 另外工程设计清单中还存在工程量的错算甚至漏算情况, 既难保证工程质量又使项目成本难以有效控制。 2、项目组织管理涣散,成本管理很难有效实施 当前在群体别墅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 为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很多企业都会对工程进行拆分实行分包或转包。 这种开发方式在项目建设初期的问题并不明显, 越到项目实施后期,各分包单位之间、分包单位与总承包单位之间以及承包单位和开发企业之间在项目的配合以及对接上的矛盾将会日渐突出,这些矛盾都成为群体别墅工程项目开发后期管理的难点问题。 由于参建单位众多,交叉作业项目多,各单位的进、退场时间就有所不同,开发公司要与各专业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的施工单位签立施工合同。 由于招标工程中的要求不够完善、监管不够到位,签订的合同不够严密,很多施工企业都只考虑自身利益,相互间合作意识差,工期拖延情况时有发生,管理上也比较混乱,企业很难对项目成本做好控制。 3、群体别墅工程项目开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缺乏 群体别墅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即项目从评估创意到建设,最终至项目竣工交付和售后服务等所涉及到的全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会涉及到企业的资金流动,因此成本管理控制必须贯穿整个寿命周期,立足各环节,以系统的全局发展观来对项目进行控制。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对项目的成本管理只侧重于施工建设阶段,对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则关注较少,对群体别墅工程项目的拆除和竣工等阶段的成本管理不到位。 4、成本管理方式落后,管理难度大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企业在房产项目中成本预测方式和方法滞后, 并未依据国际的一些通行做法在项目投标前就完成并细化项目的各项成本预算。一些群体别墅工程项目在投标阶段只计算投标价格, 没有将计划成本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具体项目以及各实施环节,没有具体的管理目标。 二、群体别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完善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环境复杂,随着政府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完善群体别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提升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着手实施: 1、项目决策阶段成本管理完善措施 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可以从项目的定位选择以及规划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方面,需要对群体别墅工程项目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其各类经济指标。 当前一些群体别墅工程项目定位不当,在功能设置上不合理,导致投资成本高而收益低,远远背离投资初衷。搞好市场预测并确定合理的开发建设标准和消费目的市场,并确定建筑项目的特点、价格水平、经营策略以及开发计划等,再拟定项目的具体投资规模、项目成本和投资收益等指标,尽量降低项目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优化群体别墅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与项目品质息息相关。一个高品质的项目需要具备高质量、优景观、美环境,花园式的宜居社区是很多项目设计时追求的目标。 项目要做好规划设计就需要充分结合地域特色以及民众的居住特点,尽量设计并创新出更多产品。 2、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完善措施 房地产设计阶段是指在做出项目的投资决策后,经过房地产企业与收托单位共同确定的项目具体设计成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的方向与概念设计、项目的整体设计、布局设计、工程量设计、具体施工图设计以及费用耗费估算等多个方面。项目的设计阶段是项目整体成本控制管理的关键,此阶段费用虽然在总建筑安装费用中所占比率不大,但对工程的整体造价却是影响深远。项目设计总体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整体建设费用高低以及建设工期长短,更决定着各类资源的投入多少。科学的设计能有效降低项目工程造价,因此房地产企业迫切需要走出重技术、轻经济合理性、设计标准改变随意性等误区。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完善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推行设计招标制,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合作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要积极推行建筑方案和经济方案相结合的项目设计招标方法,将项目的围护、绿化等配套设施的设计融合进主体项目进行统一招标,通过对竞标企业进行系统的、 有组织的专业评比后选择出最优的设计单位,以达到既优化项目又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第二,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完善设计经济责任制,有效控制项目造价。设计人员需要熟悉掌握工程项目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根据项目的投资估算对项目成本进行概算和初步设计,最后在此初步设计基础上设计项目的整体概算和施工设计。 在对投资资源的使用中,必须秉承质量与效益双赢的原则,设计一旦确定后就要进行严格控制。;第三,强化法律意识,运用合同控制造价。 3、在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作为招投标工作的延伸, 这也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阶段。 施工阶段作为施工合同履行落实的阶段, 加强施工控制的过程就是履约的过程。 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为: (1)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 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另外,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做好月度工程进度款审核,避免投资失控。 (2)从技术措施上展开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技术措施是项目投资实施的必要保证, 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等等,想方设法在技术上实施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因为直接费的高低影响到间接费的高低,所以选用新工艺和新材料,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缩短工期的有力保证。 (3)从经济措施上展开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严格控制管理现场经费,合理使用广告策划费、销售费等,减少销售成本,最大限度降低静态投资。 另外,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及损耗。 4、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竣工后与建设单位办理结算手续,尽早结回工程款,有利于偿还债务和资金回笼,这也是项目成本过程控制的目的。 这样一来,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运营成本获得相应利润,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合同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资料,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工程量,落实联系单签证费用,使审核后的结算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 三 总结 重视对群体别墅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使房地产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项目群管理论文:我国房地产企业项目群集成管理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一型房地产企业,企业的项目一般规模都比较大。现代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朝着大规模、投资多、建设时间长、影响大的方向发展。项目群的概念也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做好项目群的管理是房地产企业项目成功的关键一步。本文就项目群管理,分析房地产企业项目群集成管理模式。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群;集成管理模式 在工程的开发、设计、施工、竣工结算中运用工程项目管理可以使得工程在一定的秩序下进行,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从工程监理到工程项目管理,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的项目开始朝着规模大、投资高、参建的单位多等方向发展。而且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的项目又承载着一定的风险,项目规模的扩大和各种技术的复杂因素又增加了风险,这使得房地产的项目管理越来越复杂,项目群集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当前形势下房地产企业需要重点思考的地方。 一、项目群管理概述 项目群,顾名思义就是很多个项目,这些项目有一些内在的联系,这些项目在单独管理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益和目标,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统一协调管理时就可以获取预期的效益和目标。项目群中的项目需要共享组织的资源,需要进行项目之间的资源调配。项目群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复杂性,项目群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各个项目之间相互重叠,非常复杂。第二,不确定因素多。由于工期较长,这样使得项目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发生极大地变动,涉及的层面广又使得项目的风险加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第三,工作内容可量化。项目群虽然内容纷繁复杂,但是基本上都是一步步进行下来的可以量化的工作,可以对项目群的进展进行跟踪和评价。 项目群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而对一组项目(项目群)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项目群管理需要运用知识和资源,来界定、计划、执行和汇总客户复杂项目的各个方面。项目群管理是站在一个较高的立场上进行的,是一种协同管理的方法。项目群的管理是基于相同的目标进行的,是各个子项目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下进行的。 比如说,某大型房地产企业在全国的不同省份同时都有建设项目,对这些项目的管理需要按照各个省份当地的情况来进行,而由于地域范围广,无法实现强大有力的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管理信息的滞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那么企业就可以根据这些项目内在的共性将项目联系成一个整体,实现项目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在较高层次上进行综合管理,然后再在各个小项目上进行具体的管理。项目群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容,需要从很多方面来进行规划创新,建立合理的信息共享系统,促进信息的交流,促进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房地产项目群集成管理的层次分析 项目群的集成管理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这种集成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管理集成运用系统化的思想,以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使系统各要素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以系统为对象综合性地解决管理系统问题。房地产项目群的集成管理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横向管理,一个是纵向管理,这是根据项目群内在联系方式的不同而带来的,需要企业根据具体的项目群和企业想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来确定集成管理的方式。 1、横向管理 房地产行业的项目群的横向管理指的是在一个大型的房地产项目中,将这个项目视为总项目,然后这个项目的总承包商就是主要的管理人员,总承包商会根据项目的特点对项目进行分割,将不同的子项目分割给其他的很多承包商,也就是所谓的分包,那么这每一个分包就可以视为子项目,这些项目有机组成一个整体,各自发挥着作用。不同的子项目要对总承包商负责,这是一个项目群,大家在资源共享的环境下协调工作,各自完成各自的工作,从整体上进行集成管理,就是要实现整体上每个项目的优化,最终实现整体项目的目标和效益。而如何将这些子项目集成最终促进项目群整体目标的实现,是集成管理中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是需要根据项目的内在机制和特点来分析的。 2、纵向管理 纵向管理表现为一个大型的房地产项目中内在的集成,是根据内部机制而形成的集成,将内在的各个部分以一定的方式紧密联系起来,让每一个部分都在一定的机制下形成前后贯通、相互关联的模式。这种方式就是在整体上实现各个项目的最优化设计,让项目的投资者对项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能够对项目实现实时的监督,让项目内部信息实现共享,实现上行下效,促进建设施工的保质保量完成。 三、项目群集成管理实现模式分析 项目群集成管理中首先要注意三个维度的集成管理,也就是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要素的集成和管理组织的集成。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就是根据各个子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从项目的开发设计到最后的竣工结算,每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构成一个整体,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要素的集成就是说对于可能会影响项目进程的要素如:工期、费用、采购、人力资源、信息交流等,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做好全局优化处理。第三,管理组织的集成就是将项目群中所有出现的管理者连成一个整体,实现他们之间信息的交流共享,挖掘每一个管理者的潜力,实现整体项目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1、“6S”模式 所谓的“6S”模式就是基于6个分解体系而形成的集成管理模式:EPS(企业项目分解体系)、WBS(项目群下工作分解体系)、RBS(项目群资源分解体系)、OBS(组织责任分解体系)、CBS(项目群费用分解体系)、KMS(项目群知识管理体系)。这六个分解体系根据项目的特点,将项目中的一些内在的东西分解出来进行集成管理,每个分解体系之间都是相互配合的,相互之间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这几个分解体系之间又是相互顺承的关系,首先是企业根据具体的项目群做好EPS,然后在进行WBS,进行工作分解之后就是资源的分解,总之互相之间是顺承的同时又是相交的,相互联系紧密。在6S模式下,企业的项目群就是在整体的目标上再进行各个子项目的集成,各个环节的集成,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 2、信息网络模式 在房地产项目群的管理中,信息资源的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各自都是分离的,这样导致了各个管理者之间、各个环节之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家之间没有信息的交流沟通,这样就导致了信息的滞后和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在项目群集成管理下,根据内在的联系,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每一个人的活动都纳入到信息网络之中,通过信息网络可以获取项目的进程的各方面情况,可以实现大家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快,而市场竞争力也是越来越大,而目前大型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使得房地产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为了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降本增效,必须对项目进行项目群的集成管理,在整体上系统的把握项目群,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对项目群的集成管理是建筑、房地产、水利等行业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项目群管理论文:海洋工程群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行业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海上油气田的大量开发,导致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但项目管理人才确一时间未能跟上步伐,此时就需要采取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群项目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更高效的发挥出人才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项目多管理人员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海洋工程行业管理现状及模式的浅析,为从事于海洋工程行业群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工程群项目组织模式战略 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时代。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最新分支,无论在研究和在应用方面都正在迅速发展。而在面临单一战线不能满足需求而需要多条战线同时拉开时,项目群管理模式自然责无旁贷的担负起这个重任。 现状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油气资源供应不足将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提高对油气资源的占有量,海洋油气的开发已经成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海洋石油工程行业也将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需要克服工作量大、工期短、资源短缺、天气恶劣、协同作业能力要求高等不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有效的群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模式是保障多个项目能够有机的协调与配合的必然模式。 模式介绍 工程项目组织要求其成员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因此,所建立的组织机构应当是有柔韧性的、适应任务要求的组织。组织中的成员具备多种技能,能够在必要时从一种工作轻而易举地转到另一种工作。 依据国际项目管理理念、管理方法,针对公司业务领域逐步扩大,项目数量逐年增多,项目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项目特点分作业区块组合群项目组织形式,实行群项目总经理负责制,在群项目基础上实行专业化项目管理。 群项目组织机构特点 集中项目人员综合使用,节省项目管理资源,专业协调、计划、费用、秘书一套人马服务于多个分项目。 根据项目特点,从设计方案、施工工艺统筹考虑,利于标准化及设备材料采办。 按照专业划分,利于逐步培养专业化项目管理队伍。 群项目组织机构的原则 按照项目所属海域、结合在建项目情况,分区块将多个项目集合成群项目组。 按照项目类型将相近及业务关联的项目并入临近区块群项目组。 结合项目对应业主情况,适当组成群项目组。 群项目基本管理关系 群项目实行项目总经理负责制,项目总经理接受公司总裁任命。 群项目总经理按照合同分别与相关业主沟通,是执行群项目经济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 群项目组下设分项目组,分项目经理由项目管理中心任命,具体负责个体项目的施工管理协调,向项目总经理报告工作。 具体做法 工程群项目组织机构是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中的职位结构设置以及设置的结果。项目群组织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成立,而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项目组织成员之间的通力配合。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管理计划是项目群管理计划的一个从属部分,项目总经理接受任命后,应根据合同要求并结合项目实际,编制完成项目管理策略性文件,针对项目人员配备管,描述何时及以何种方式获得项目成员。 项目团队组建 毫无疑问,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包括资金、技术和设备等等。这些因素当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居于主动地位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一个有效的项目团队是项目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时间表 人员配备管理计划说明项目对各个或各组团队成员的时间安排要求,以及招募活动何时开始。 成员复员安排 确定团队成员的复员方法和时间,对项目、团队成员都有益。在最佳时间,将团队成员撤离项目,可消除工作职责已经完成人员的费用支出,并降低成本。 培训需求 如果预期分派的员工不具有所要求的技能和能力,则可作为项目的组成部分制定一份培训计划。计划也可包括如何协助团队成员获取对项目有益的证书等各种方法。 改进空间 在项目一开始的时候,项目总经理就应该详细说明项目的目标以及项目工作范围、质量标准、预算、进度计划。项目团队建设除了需要项目领导班子的努力外,项目团队成员的努力付出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相信其他成员都能按时按质完成各自的任务而不影响其他成员的工作。尊重团队的所有成员,把项目成功看得比个人获取更重要。总之,团队中没有自我的概念,也没有个人的成败,如果项目成功了,那么人人都是赢家。 结束语 项目群管理需要基于项目管理视角构建组织群管理,完成业务、管理、信息流程的整合,为项目管理构建一个从单项目级到集团级的预期环境。在群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条件的变化,项目的进展可能会偏离预先设定的目标。因此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对各项目间的利害关系加以分析,通过组织手段对其进行调整或纠偏。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归根结底是面对现实与未来不断做出各种决策,使组织的各部分都可以不断地运行下去,直到取得满意的成果。 项目群管理论文:谈谈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 摘要:建筑企业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式管理组织。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多项目同期运作是现代大型建筑企业经营中的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已经意识到工程项目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关系,企业的决策与管理层会把他们首要关注的方向转向如何通过项目的实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而项目群管理通过对项目群中的所有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能最优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最大化商业利益,因而将成为今后项目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项目群管理 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促进了建筑行业持续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建设工程项目以大型、复杂、群组的“巨项目”形态出现。表现为投资多,周期长,范围广(主要指地域范围),影响大。尤其是政府投资的大型项目,如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工程等,都包含很多个不同类型的子项目。另一方面,国内建筑企业的改革正在向施工设计总承包和专业总承包方向发展,逐步实现由现行的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的企业转变,管理出效益是所有企业管理者的共识。企业为了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往往需要同时建设多个不同的单项目,不仅每个项目都要保证成本、进度和质量等目标的实现,而且每个项目完成后还要能达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由于这些项目往往在人员、资金、物资材料、时间以及技术管理等关键资源利用上存在着各种关联与冲突,一旦管理不善,多个同时实施的项目就会陷入一种混乱、低效的状态。如何面对这种局面,让企业从多项目管理的困境中找到出路,成为了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热门问题。工程项目群成为了急需研究的新课题。 一、什么是项目群和项目群管理 1.项目群 国内外对项目群有多种定义。文献[1]认为项目群是一组相互关联并需要进行协调管理的项目;文献[2]认为项目群是以协调管理或集成战略层面的报告为目的而进行的项目组合;文献[3]指出项目群是对项目以协调的方式进行管理,通过对相关项目的结构和过程进行组织,以获得比单个项目管理更大的整体利益;文献[4]提出项目群是通过对项目组合协调管理、改变组织以获得战略意义。 虽然这些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包含项目群的3个特征:多项目并行实施、统一战略目标、统筹分配资源。 (1)多项目并行实施 指有由多个项目组成,这些项目同时发生或部分搭接。这些项目相互间存在这一定的联系,如资源利用,风险组合等,并具有相同的目标。一个项目的实施可以对其他或者整个项目群造成影响。 (2)符合企业的既定战略 指项目群的构建及项目的选择是建立在企业的既定战略上。各组成项目在整体上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都为整体目标服务。 (3)统筹配置资源 指项目群范围内系统化地合理安排资源。由于目标的同一性,多个项目可能同时使用同一资源,或同一资源供若干个不同项目调用。这就需要在单个项目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从项目群系统角度出发,在不同项目之间合理调配资源。 总之,项目群就是对现有的和将开展的一些项目进行集群的一种组织框架,这些项目基于组织的战略建立共同的目标体系,以适应组织内部、外部环境的方式相互关联,最终创造出超出集群个体项目综合的价值[5]。项目群经过协调统一管理以便获取单独管理时无法取得的效益。项目群中的项目需要共享组织的资源,需要进行项目之间的资源调配。 2.项目群管理 大型复杂的项目管理、多项目管理和远程项目管理是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三个发展方向[6]。项目群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而对一组项目(项目群)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项目群管理需要运用知识和资源来界定、计划、执行和汇总复杂项目的各个方面[7]。 同项目管理相比,项目群管理是为了实现项目群的战略目标与利益,而对一组项目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8]。项目群管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单个项目上进行日常性的项目管理,项目群管理是对多个项目进行的总体控制和协调。单项目管理与项目群管理的区别见下表。 单项目管理与项目群管理的比较 单项目管理 项目群管理 管理目标 项目完成交付 企业战略目标 管理方式 自下而上,单一性、战术性的 自上而下,层次性、战略性 管理范围 单个项目 执行或拟执行的所有项目 管理周期 短期,从项目启动到项目结束 长期存在 管理决策层次 项目经理/项目部 高层管理者/企业决策层 重要管理者 项目发起人 项目经理 项目客户 企业高层管理者 财务经理 企业最终股东 管理内容 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 根据战略目标进行项目组合范围定义,构建选择和动态组合管理 二、工程项目群管理 工程项目群管理是项目群管理理论在建设工程项目领域上的应用,是对现有和将开展的一系列工程项目进行集群的一种管理框架。这一系列项目基于总体战略建立共同的目标体系,利用项目间的项目关系,以适应整个工程项目组织内部、外部环境的方式相互关联,最终创造超出集群个体工程项目总和的效益。对于大型工程项目和多项目的情形,建立起基于整个战略与资源的多个工程项目群,各个工程项目群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同时项目群以一两个核心工程项目为中心,集合一些存在资源、技术、结果及效益相关的项目,构成多种类型的工程项目集合,从而奠定实现整个战略目标的基础。而工程项目群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总体战略和项目群的共同目标,应用知识、技能、技术、方法和工具,对工程项目群进行协同管理。使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变得更高效、更合理、更科学[9]。 工程项目群管理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群定义、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和项目群管理实施三个方面。 项目群定义是项目群启动的第一个步骤,它把项目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工程项目群定义是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对拟组建的工程项目群的范围、产出成果、功能和目标进行界定。项目群定义要解决的问题有:项目群的目标、范围、输出、风险。项目群目标是指需要通过项目群实现的某个组织的特定任务,这个目标来源于该组织的战略需求。对项目群目标的说明应清晰准确,并应包含定性与定量两方面的度量标准,项目群目标主要包括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和成本目标三个方面。项目群范围是指项目群包含的所有项目、项目和项目群的边界以及项目之间的接口或联系。项目群范围的确定必须明确、具体,包括时间和空间范围要求。在项目管理中,WBS(工作分解结构)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PBS(产品分解结构)是管理者有效的范围管理手段。 工程项目群构建为了更加合理高效的管理好多个工程项目,通过对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和对一系列工程项目的相互关系、风险等的属性的分析,将多个工程项目组合成一个或几个满足战略与约束的工程项目群,从而有利于多个项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充分、高效的利用项目之间的资源,减少组织管理之间的冲突,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工程项目群构建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9-10]: (1)单个项目或子项目的信息收集。包括单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数据、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目标效益、费用成本、人力资源需求、风险因素等。这些数据是进行项目群构建优选和后评价的主要基础和依据; (2)工程项目优选技术和方法。即如何根据企业战略和项目群的定义,确定在资源冲突时项目群组成项目实施的优先顺序,这种优选技术和方法通常包括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 (3)工程项目的选择标准。即确定选择组成项目群的准则。由于企业实施的项目不一定都适合组成项目群,因此需要制定选择标准,使根据标准选择到的“正确的项目”既要符合项目群的定义,同时还要兼顾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4)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群往往涉及大项目、多项目,其面临的外部环境比一般项目要复杂很多,从而面临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多。在工程项目群中某一个项目的风险可能影响到整个项目群的顺利实施,工程项目群风险主要包括单项目风险和项目组合风险两个方面。 工程项目群管理实施主要包括项目群进度、质量和成本的控制与协调,项目关键资源的调配与集成利用,各项目信息沟通管理,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项目群后评价等方面。 三、工程项目群管理的适用范围 由于组建工程项目群管理需要额外的资金、人力投入,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实行项目群管理,只有当实施项目群管理能够实现额外的效益,或者不实施项目群管理则整个项目运作会陷入一种混乱无序状态时,才有必要实施项目群管理。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群管理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 (1)大型“巨项目”。主要指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实施的界面(地域、空间等)广,包含多个复杂工序和施工段的大型项目。如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等。 (2)大型群体建设项目。主要包含多个功能上相互关联,内容上相对独立的群体工程。如包含 “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在内的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工程,一共有31个比赛场馆和45个训练场馆需要同时修建,需要运用项目群管理理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资源,达到最佳规模效益。 (3)同时有多个在建项目的大型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多项目同时运作是这些企业的特点。因此建立具有相同的地域属性、资源属性、目标属性等的项目群,实施统一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整体最优。如贵阳的花果园项目、世纪城项目等。 四、结束语 工程项目群管理是站在企业战略层面对现行企业中所有的在建、拟建工程项目进行筛选、评估、计划、执行与控制的项目管理方式。与单个项目管理不同的是,项目群管理是在存在多个项目的前提下,针对构建的项目群,如何通过协调和分配现有资源而获取最佳项目实施组合的管理,已获得集群效益的过程。通过项目群管理平台,企业能够很方便地对多项目直接进行监控和干预,对多个项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调配。同时,多项目管理也是项目组合管理的基础,建筑企业的项目导向性非常明显,项目的成功是企业利润来源的基础,项目管理的成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另外,对建筑企业来说,同时可能有多个项目在实施,这些项目之间在资金、时间、资源方面往往存在争夺关系,项目之间的这种关系往往导致公司资源的调配方面出现激烈地争夺和冲突,恶化企业的管理环境,造成项目的失败,而通过项目群管理,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约利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管理局面;因此,实施项目群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群管理论文:浅析EPC总承包项目群招投标管理 摘要:在工程招标中,总承包项目群的招投标有利于设计施工的一体化管理,但是对于投标主体的资质要求就相对高很多,所以,项目群的招投标管理对于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非常重要。本文分析项目群招标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恶意串通招标、暗箱操作、假招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招投标管理中资质审查力度差、标价过低等影响因素,提出解决项目群招投标的管理措施,分别从制度管理、标书管理、资质审查、政策引导等方面,加强对不正当招投标行为的遏制,科学合理的进行项目群的招投标管理,从而解决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工程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不正当竞争;法规制度 一.前言 项目群是指一批位于不同地域,设计标准类似,规模类似,由同一个企业不同生产部门实施的项目。项目群的管理结合了设计、施工、采购管理的多项工作,这对于我国分散管理的施工行业来说,能够同时具有项目群各项管理职能的施工企业很少,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独立经营的格局在我国持续了很长的时期。近几年来,EPC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项目群EPC总承包时有出现,为了做好EPC项目群总承包,首先要做好项目群招投标。但是,在实际招投标管理中,由于招投标管理不善,存在着几家施工企业共同投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合作投标、恶意串通招标、资质挂靠、投标单位盲目压低标价等不正常现象,扰乱了正常的招投标秩序,不利于EPC总承包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保证。因此,在项目群招投标管理中要加强制度管理和规范招投标流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项目群的招投标正常进行。 二.EPC项目群管理和招投标的基本理论 EPC是英文:Engineer,Procure,Construct的第一个字母缩写。EPC项目群的含义是指对整体工程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的综合管理,即工程总承包。同单一项目管理相比,项目群管理是对一组项目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项目群管理需要运用丰富的知识和足够的资源,来界定、计划、执行和汇总客户复杂项目的各个方面。项目群管理是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对多个项目进行的总体控制和协调。 项目群管理理论包括集成管理、协同管理、各应用领域以及通用的管理理论,其中集成管理在项目群管理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实现项目群管理的关键。集成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项目群的集成管理包括管理要素集成、管理组织集成和全生命周期集成: (l) 管理要素集成:是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费用、范围、采购、风险、沟通和人力资源等要素的整体管理,进行的全局要素的优化。 (2) 管理组织集成:是指对参与项目管理的监理咨询、设计师、承包商、供应商和业主之间的交易关系的综合管理,管理组织集成有助于参与管理的各方沟通协调,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 (3) 全生命周期集成 :即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集成,包括设计、决策、施工和后期运营评价各个环节的整体管理。 招投标,是招标投标的简称。招标和投标都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交易过程的两个方面。招标投标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国际惯例,是应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的作用和技术、经济的方法,有组织开展的一种择优成交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工程、货物和服务的采购行为中,招标人事先拟定的采购的标的和要求,然后投标人按照要求条件进行平等竞争,在招投标过程中按照规定程序并组织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专家对投标人进行综合评审,从中择优选定项目的中标人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货物、工程和服务。2000年1月1日《招标投标法》施行以来,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鼓励公平竟争,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实现企业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在招投标管理中,由于招投标管理的制度缺陷、人为因素等原因,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和管理缺陷存在于招投标过程中,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串通招标投标。串通招投标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竞标,采取的不正当手段,隐瞒自身资质缺陷,排挤其他竞争者,从而谋取利益这些串通方式的不正当竞争形式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甚至会对后期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串通招投标有几种形式: 1)投标人之间的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包括投标人联合约定抬高或压低标价;投标人约定轮流以高价或低价中标;投标人约定一人中标而由大家共同分担标的;投标人内部先私自选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竞标;投标人约定一人中标,中标后给其他投标人利益补偿等形式。 2)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的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包括招标人内定中标人;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标底;招标人协助投标人更改标价;投标人与招标人协议回扣等补偿,定向投标等行为。 3)假招标行为:也是暗箱操作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是招标人出于利益关系已经将项目给了某个单位,但是却对外宣称公开招标,制造假象。 4)关系标行为:这种行为的形成关系来源于招投标管理不规范、评标人员素质低、政府领导权利干预、地方保护等因素。 2. 标底过低或者投标者为了中标盲目低价竞标。这主要是由于业主为了压低投资成本,设置标底过低,或者是投标者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一味的盲目低价竞标。这两种形式都会给中标者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对于中标企业来说,低价工程已无利可图,只能通过节省管理经费、提高功效或者偷工减料来达到目的,或者干脆直接转包拿取管理费,这将会给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有可能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工程停工,使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3. 投标资质审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借用他人的资质证书、挂靠其他企业、花钱买标书等形式,有些企业有很多资格证书,但是资格证书的持有人并不是本企业的职工,这些企业在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配置上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在投标资质上弄虚作假的行为。 4.招标中业主对工程的投入量未作详细理解,有些未尽事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对于出现的工程量增加,业主和施工方往往不能按照合理的处理办法兑现增减投资,就会导致承包商要么碍于关系不敢索赔而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损失,要么双方产生纠纷,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四.EPC总承包项目群招投标的管理策略分析 1.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进行普法宣传 虽然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已经明确了招投标管理的相关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出于对利益追求的诱惑,对于招投标中的不正常现象仍是屡禁不止,对于这些非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还不够,在证据收集和查处过程上存在很多困难。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进行相关《反不正当竞争法》、《建筑法》、《民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关键是把住招投标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招投标的每一项活动公开透明、公正合理,鼓励群众监督,杜绝不正当竞争。 2.进一步理顺总承包项目群招投标系统体制关系的管理 理顺工程管理方(及业主)、工程承包施工方和政府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建立正常有序的工程招投标市场的最基本要素,必须要弄清楚工程管理方(业主)的责任、工程承包施工方的责任和政府行业监管部门的责任,并实行相互间制约关系,这就一方面要求工程总承包方,即建筑施工设计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可以积极献计献策,推动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公平合理进行,并发挥群众监督职责;另一方面,业主要担负起应尽的责任,维护招投标工作的管理体制,充分尊重行业特点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要求,明确与施工方的权利与义务,从自身内部堵住不正当招投标行为的源头,公平招标;其次,政府管理部门要协调好业主与施工方的关系,积极有效的沟通合作,监督招投标过程和后续相关监管服务,严格遵守招投标管理法规,互相制约,共同抓好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确保招投标工作的正常进行。 3.规范招标投标程序,对总承包项目群各个环节综合管理,严格控制招标过程的公平性 总承包项目群由于牵扯的项目内容比较集中,异地施工建设,工序环节很多,包括标书中的相关项目设计、施工计划、技术人员配备、机械设备的配备等等,确保中标单位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施工经验,以及行业信用,是保证工程的施工顺利和质量安全前提。下面对总承包项目群的招投标程序管理逐一分析: 1.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内容包括:投标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亲属关系、上下属关系等,避免有些企业同时派出几个有隶属关系的单位或者亲戚关系的单位一起参与投标,从而进行串通或者操纵标价的现象;投标人的资金实力、管理经验、技术力量配置和企业信誉,对投标人内部的主要管理人员的资质证书要深入企业一一对应查实,杜绝挂靠和买证现象;企业的施工业绩审查,可以直接了解企业的综合实力。 2.标书管理 标书管理中包括:标书的制定、评标定标标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和标后管理八个环节: 1)标书制定时,充分考虑总承包项目群的特点,标书内容涵盖工程设计、综合施工管理和采购管理的综合内容,对于项目分项的要求及项目施工标准等详细分解,保证业主能够详尽的表达工程招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有未尽事宜在定标后再出现纠纷。 2)评标定标标准的制定要根据项目的性质,比如,一般技术性不强的民用工程,侧重点可倾向于价格竞争,对于技术性强,专业性复杂的工程项目,应倾向于投标人的技术水准、管理经验和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其次考虑价格。标准制定时同时确定标底,标的的制定中,如果标底过低,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标底过高又会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因此要合理确定标底,以价格平抑工程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之间的平衡,。 3)在定好标书和评标标准以后,招投标单位就可以公示招标内容、标的、评标标准和投标评标时间,进行公开招标。 4)投标单位编制标书,总承包项目群的招标书应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内容,详细表述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设备投入、质量保证体系和施工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以及报价、资格预审资料、资信凭证资料、银行信用资料等内容,标书呈交后要进行密封管理。 5)开标前要在有关监督部门的监督下,由招标单位主持宣布评标标准,先开技术标进行评分后再开商务标,公示标底,公开唱标,选出符合标底范围的有效标。 6)评标,评标过程是在招投标中最关键的环节,公正合理的进行评标是减少不正当竞标行为的保证,这包括评标标准的合理性、评标专家的公正性、评标程序的公开性是保证评标有效进行的基础条件,同时在评标过程中加强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招投标的合理性。 7)定标,评标的综合分数出来后要进行公示,然后根据资质审查的结果,确定最后的中标人,这也是要在监督下进行。 8)招投标完成后,业主可以继续跟进工程的设计、施工、采购等过程,并结合社会监督力量,发现企业弄虚作假的,可以采取中断履行合同、重新启动招投标管理、索赔等方式,保证后续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业主投资的安全性,这是落实招投标工作实施效果的服务程序。 五.结语: 总承包项目群是最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施工模式,在大型的工程项目中,有利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综合控制。例如由发改委批复的、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作为项目法人承建和管理的的国家冷鲜肉储备库建设总承包项目群,从2008年开始,在山东德州、河南周口、四川浦江、安徽合肥等地,在全国十一个省市分两批共十一座万吨级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的建设施工管理,项目涉及到冷库的设计、异地施工管理与材料采购等综合内容,是一项综合技术性很强的施工项目,作为承建单位的我院在项目招投标管理中,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程序,在标书制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保证区域性的施工质量,在部门管理中坚持横向和纵向的科学分工与协调,加强施工企业与业主的沟通协调,按照合同要求执行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物料采购集中管理,对各分项内容内部采取招投标管理,整体评估效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因此,规范招投标流程,有利于总承包项目群的招投标工作的正常开展,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推动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项目群管理论文:房地产企业项目群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进行跨区域的多项目扩张,既而项目群管理成为了各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趋势,能否对项目群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管理会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房地产企业项目群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对项目群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项目群管理 特征 难点 在国家对房地产业进行连续调控的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业已形成多个大型房地产集团逐鹿的格局。房地产集团企业为了实现既定战略目标,需要同时建设多个不同的项目,不仅每个项目要实现投资、质量和进度等要求,而且所有项目完成后才能达到企业共同的目标,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集团化规模增长。 1、房地产企业项目群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1.1房地产企业项目群管理的内涵 房地产企业项目群管理是按企业发展为项目开发设计总谱,并帮助企业从全局的需要出发,有效整合项目资源,使其在统一的平台上,协调一致地实现总体目标。项目群管理是企业层面对多个项目的管理,是企业战略的体现及细化。 房地产集团的所有项目都是围绕企业的愿景、使命及战略而展开的,项目群管理是高效地完成一系列房地产项目而使企业的愿景、使命及战略得以实现的基石。 1.2主要特点 房地产企业项目群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多项目并发、阶段性资源投入以及多专业协作。 (1)多项目并发 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和众多的投标机会,房地产企业经常会面临多项目并发的问题,如何对项目进行筛选、评估、计划、执行与控制已经成为许多房地产企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单个项目管理不同的是,房地产企业经常需要在假定存在多个项目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协调和分配现有的项目资源,以期获取最佳项目实施组合。 (2)阶段性资源投入与多专业协作 房地产项目本身存在严格的专业分工和协作,从方案设计到初步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存在多专业的分工与协作,因此在房地产企业的具体项目操作过程中,存在严格的阶段划分和专业协作。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项目经常按照国家标准被划分为不同的项目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参与,因此存在阶段性资源投入的特点。从具体的生产环节看,在资源保障的情况下,既存在同一批设计人员参与到多个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又存在不同的项目阶段需要同一批设计人员参加。 2、房地产企业各发展阶段的项目管理特征 由于项目群管理本质上也是一种项目管理,因此项目群生命周期与项目生命周期类似,在这里,我们简单地将项目群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1)初创期 房地产企业在初创期主要靠项目经理个人做项目,企业项目管理基本上属于空白,在创业阶段、发展初期阶段的公司大多如此。当项目开始多起来时,企业发现单靠个人,项目无法提供客户合理的价值或由于发展起来后,不能及时补充上合适的项目经理就随便抓人来,但由于经验稚嫩,不能完成项目或项目失败开始增加,企业意识到这些问题,公司开始设立独立的岗位或投入一定的资源进行管理,此情形通常存在于发展阶段的公司,此时通常是某副总或总监负责公司所有项目,开始有一些项目管理方面的制度,通常为技术部门制度。 (2)成长期 处在成长期的房地产企业一般要进行专业化扩张,企业开始建立项目过程管理相关制度,投入相应资源进行项目过程管理,开始建立企业项目管理知识库、建立企业定额等企业项目管理关键数据库,此阶段公司大多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是开始进入成熟期,在此阶段企业对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求开始加强。 (3)成熟期 在成熟期,房地产企业进行一体化、多元化发展战略,巩固自己的市场份额。此时企业拥有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制度,组建专业的PMO来开展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知识库能满足大多数类似项目应用,企业项目成本标准化,此阶段为高级阶段,通常为成熟期企业,各个项目资源能通过企业合理进行配备,且个人影响力为最低。 3、房地产企业项目群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项目群管理虽来源于项目管理,但它无论从战略高度,还是管理范围、管理内涵、复杂性、不确定性都远远超越于项目管理。它不仅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综合管理,还包括协同管理、知识管理等体现项目群管理特点的管理要素。项目群管理有自身的重点和难点。 (1)项目群的风险管理。由于项目群组织庞大且处于动态变化中而极易产生隐性风险,影响组织终极目标的完成,必须建立项目群风险集成平台,将各个单体的隐性风险转化成显性风险在组织内部共享分解。按照复杂系统理论,项目群的基本结构属于星型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容错性,一条支线差错能由其它线路弥补。项目群管理者可以通过调配资源,化解某个子项目或单元的差错,保证实现项目群的最终目标。 (2)项目群的HR管理。项目群经理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水平和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项目群经理应该注重学习型组织开放性文化的建立培养,让战略层、运作层共享知识良性互动,才能形成有效的执行力。但目前存在的项目群管理者多是从那些优秀的项目管理者中提升而来的,这些项目群管理者中绝大多数虽说担任着项目群管理的角色,但是其思想、理念、行为、态度均还处在项目管理的层次上,从而导致项目群利益的受损。因此,在提升项目管理者职位的同时,如何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能力是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项目群的协同管理。项目群管理的一个首要作用就是协调群内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但是具体下来如何协调,怎样协调才会令各个项目都满意,最终得到“1 + 1 2”的效果,这是项目管理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在项目群的管理过程中,主要按照绩效竞争的机制对待单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对绩效好的项目重点照顾,包括物资的优先供给,管理上给予尽量多的授权等。在这种情况下项目之间的协作无疑会大打折扣,从而也就降低了项目群的管理绩效和整体利益,阻碍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4、结语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将会面对项目群管理问题,项目群管理必将会成为项目管理新的发展阶段。 项目群管理论文:高科技民用产品开发项目群集成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当代航空业的先进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高科技民用产品,笔者所在单位已经发展为行业领先的集开发,研制,制造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科技公司,同时面临巨大的管理挑战:项目干系人需求管理难度高,项目研发成本和进度压力大、内部研发和外包管理并重等,整个公司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多地以“多项目和项目群管理”形态出现,而集成化管理是实现项目群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探讨高科技民品项目群的集成管理的实现。 关键词:业务模式;项目群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计划与控制;分解结构(BS) 一、项目群管理(Program Management)背景 参见图1,项目群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而对一组项目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由于大型复合型民用产品高科技公司的业务需求变化快,需要对时间,成本,风险,范围,资源,质量和收益进行协调统一的联动管理和依赖性管理,集成管理成为实现项目群管理的关键。 图1 企业多层次项目管理体系和目标 二、项目群环境下集成管理 大型高科技民品开发项目群管理必须运用系统化的思想,以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使系统各要素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以系统为对象综合性地解决管理系统问题。项目群的集成管理应该包括2个维度的集成管理:管理要素集成和全生命周期集成。 全生命周期集成指将项目实施的整个周期,从决策、设计开发、交付运营到后评价,各阶段各环节之间通过充分的交流集成为一个整体。 管理要素集成指同时对范围、工期、费用、质量、人力资源、采购、风险、沟通等多个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目标和要素进行通盘的规划和考虑,以达到对项目的全局优化。 三、项目群全要素集成管理实现的模式 以上项目群集成管理的理论和基本模型为我们实现项目群的集成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以下为笔者对集成的具体实现模式的设想——以广义网络计划技术为基础的“6 BS”模式,参见图2。 图2 基于广义网络计划技术的“6 BS”模式 1.“6 BS”介绍 (1)EPBS(Enterprise Project BREAKDOWN Structure)企业项目分解体系 企业项目分解体系(Enterprise Project Structure,简称EPBS)反映大型复合型民用产品高科技公司内所有项目的体系分解层次,是所有项目的一种组织形式。EPBS的层次结点可以代表分公司、部门、项目地点、项目类别等。而具体项目存在于EPBS结点下,一个EPBS结点可以包含多个项目。EPBS有效地保证企业目标始终受控,并为实现项目群的范围管理打好基础。 (2)WBS(Program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项目群工作分解体系 项目群工作分解体系WBS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范围的一种逐级分解的层次化体系,在项目建立以后,WBS将整体项目内容逐级分解成较小的、较易控制的管理单元或者工作包,以便于项目计划的细化与编制、责任的落实与监控。WBS根据项目的技术组成,反映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范围的把握。WBS指导作业的执行,作业可进一步细化其作业步骤直至工作包级别(通常为1人周工作量)。 (3)RBS(Program Resource Breakdown Structure)项目群资源分解体系 资源是指完成作业上的工作所需要企业的人、材、机以及其他东西。资源分解体系RBS是对企业内所有资源的一种层次化排列的组织方式,根据RBS建立的资源库有利于统计、分析和逐层汇总资源在项目群内所有项目的分配和负荷情况,为实现项目群的资源管理和平衡提供保证。 (4)CBS(Program Cost Breakdown Structure)项目群费用分解体系 CBS是根据项目管理需要依照预算或者成本核算体系建立的一种费用体系,用于对项目群的费用控制,WBS是基于项目技术的分解,由各作业的费用依照WBS层层汇总可以得到费用的汇总,但是这种汇总往往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成本核算或者合同费用体系,如图3,CBS的建立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企业各好地控制项目群内各个项目的费用。 (5)KMBS(Knowledge Management Structure)项目群知识管理体系 项目群知识管理即是以知识和知识活动为中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交换及项目内部的分享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等进行管理,促进项目各参与方系统性地利用信息内容和专家知识,提高效率、技能及响应能力,以谋求在专业知识有效利用的环境中完成项目的目标,提高业主的满意度。 (6)OBS(Program Organization Breakdown Structure)组织责任分解体系 组织责任分解体系(Organization Breakdown Structure,简称OBS)是多项目组织管理和责任落实体系的层次化排列。OBS表达的是一个统一的责任权利体系,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清晰方便的分配管理范围和责任,而且有利于保证管理人员职责与权利保持平衡。 2.“6 BS”模式 核心运行框架 首先,复合型民用产品高科技公司的业务模式设置EPBS,在EPBS结点下建立项目。然后针对每个项目制定WBS,在WBS的指导下建作业甚至工作包。由此建立整个企业项目群和项目从宏观到微观的项目层级体系。RBS可以根据企业的资源体系来建立,往往是将内外部研发资源以及生产制造能力资源池植入企业的资源库中,并依据项目优先级给各个作业分配资源,再与工程量结合,便可生成费用。CBS分配给作业的每个资源,使之都有一个对应的CBS编码。OBS与EPBS、项目、WBS对应关联,实现责任分配、范围和权限控制。由KBS建立的企业知识库全面支持整个体系。由此也构成了项目群集成集成管理的基本框架。 3.广义网络计划技术 图3 以进度为主线的集成 如图3,利用广义的网络计划技术编制的进度计划,融入“6 BS”结构,是工作协调的基础,进度计划确定相关项目管理流程的起点与终点时间要求,不同类型的管理业务、各项目组与进度计划结合构成动态的、环环相扣的集成系统。 四、6 BS架构下集成各项业务管理实现 为使6 BS模型成为可操作的范式,不同专业或职能部门的管理业务必须与之建立良好的集成关系。如下图所示,EPBS、项目、OBS、WBS形成项目群集成管理架构,它们与以作业工序为基础的广义网络计划技术共同构成6 BS模型的核心。从质量、进度、费用等管理要素角度对项目群/项目的分解与EPBS、项目、OBS、WBS关联对应,甚至到最底层的工作包级。这样在兼顾各专业管理需求前提下,实现在主框架下的集成,从不同角度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支持决策。下面详细说明最核心的进度成本量费集成和质量集成。 图4 6 BS与各项业务集成模式 五、结束语 大型高科技复合型公司的业务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增长,已经要求管理层不再满足于过去以单个项目,单个任务为管理对象的交付和运营模式,需要转型到以企业收益和企业战略目标可持续性实现的角度,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借鉴先进管理思想,不断创新,才能使得企业的发展得以永续经营,从这个角度上说,项目是企业战略实施最重要的工具,而项目管理能力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所必备的能力。 项目群管理论文:多项目群协同管理体系研究 摘 要:随着建筑企业项目数目的不断增加,传统单一项目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建筑企业长远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多项目群协同管理能力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体现。传统的单一项目管理侧重于单个项目的效益,而无法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对多个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甚至可能由于资源过于紧张而无法有效地开展项目实施。在分析了多项目群协同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建筑企业的特点,从层次和组织结构、计划分级管理、资源的动态配置和绩效评估四个方面讨论了多项目群协同管理体系来改善现有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多项目群;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管理 一、引言 多项目群协同工程管理是近几十年来工程界的关注重点,也是整个社会的重要命题,涉及管控下的多个项目工程管理中的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问题,同时涉及各工程领域和各工程专业以及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单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跨区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也不断增加,而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建筑企业有不同的背景和历史,不同区域的项目通常拥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对于多项目协同管理来说,无论是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上,还是历史遗留问题上,都对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有重要影响。多项目群的系统工程管理的重点不再仅仅是项目的质量、费用和进度,而且要关注工程的目标、对象、流程和技术等全部要素在多项目的维度上的整合管理,从而实现多个项目工程的优化协同管理。 目前我国的工程界仍然集中于单个工程的建设管理问题的研究,而忽视了多个工程各个阶段的管理,对多个工程的协同管理的基本规律的理解依然不够深刻,例如对于多项目工程的质量稳定性的保证措施的研究相对较少,甚至缺乏广泛的认识,因而导致了多个项目群管理过程中的不理性和不科学,甚至相对盲目的工程管理和执行行为。所有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多项目群协同管理体系的研究[1]。 本文在对传统项目工程管理的局限性和多项目群协同管理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多项目群协同管理的层次和组织结构、多项目群项目计划分级管理、多项目群资源的动态配置管理和多项目群协同管理绩效评估四个方面分析了多项目群协同管理体系构建。 二、传统单项目工程管理的局限性 传统单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集中关注于单个项目在技术是否可行以及能否盈利,因此当建筑企业存在多个项目需求的时候,使用传统的单项目工程管理无法有效地捕捉各个项目进展和施工期间资源使用方面的互相影响。所以,对于拥有多个项目需求的起来来说,单纯通过传统的单项目工程管理理论和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并无法满足实际的管理需求。 在传统单项目工程管理中各种资源专属于特定的一个项目,因此其资源是不可调度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项目进度计划的安排,但是当多个项目同时开展的过程时,它无法捕捉不同项目之间可能存在资源使用方面的冲突,并且无法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进而严重降低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多个项目的整体项目进度。随着工程项目的需求的持续增加,同时开展多个项目是各个建筑企业的长足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传统单项目工程管理中的资源不可调度性管理严重影响着建筑企业的长足发展战略。 随着建筑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存在工程项目数目的增加,工程项目的规模也将不断扩扎,而这必将涉及更多的管理人员。然后,传统的单项目工程管理中项目的各种信息相对封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不同项目之间和相关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无法有效地实现项目知识和资源的管理,因此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却又降低了项目管理的效率。这就致使多项目群的需求分析变得更模糊、项目资源不足以及项目计划无法有效控制,同时管理人员的内部也存在潜在的各种矛盾。 传统单项目工程管理以特定的单一项目为核心开展项目工程管理,以单一项目的资源使用效率和工程进度为优化目标,而无法全面集中的统筹整个建筑企业多个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同时,单项目工程管理缺乏多个项目之间交流、沟通和理解,无法满足多个项目管理的文化,并且也不能为提供清晰准确的多项目发展的战略目标。换言之,传统的单项目工程管理已经无法满足项目数目急剧增加的实际项目管理需求。 三、多项目群协同工程管理的概念 项目群是指通过相互关联的多个项目构成的一个整体,而多项目群协同管理时对项目群中的所有项目的多个参与方(投资、建设、管理、施工等各方)、多个阶段(规划、审批、招投标、施工、分包、验收、运营等)、多个管理要素(人、财、物、技术、资料等)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项目群协同管理不仅有利于各个项目和具体目标的实现,而又有利于整体项目群的总体目标的实现。多项目群的概念包含了两层涵义:首先,多项目群也是项目群。从两者的概念对比可以看到,两者都是由相互联系的个体所构成的整体,对这个整体进行管理都能起到相似的作用;其次,多项目群又不是简单的项目群。正由于多项目群是由多个项目群组成的。而每个项目群又包含着多个项目。甚至是项目群。因此多项目群中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通常是层次结构,此时的多项目群也可以称之为多阶项目群。如表1所示,给出了项目群、项目的区别和关系。 表 1 项目群、项目的区别和关系 与单一项目管理不同,多项目协同管理侧重于信息的共享和理解,并且有助于建筑企业的高层确定详细具体的长期发展目标。同时,多项目协同管理实现了项目和项目群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大量项目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可以有效地满足整个建筑企业的长期目标。项目群中的各个项目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甚至包含特定群范围之外的相关工作的部分,这有助于对整个建筑企业的各个项目的信息的挖掘,从而针对特定的目标通过综合的协调调度实现最大收益[2]。与传统单项目工程管理相比,多项目群协同管理的主要优势包括: (1)多项目协同管理的过程中侧重于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孤岛。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的效率将不断增加,从而可以将更多的项目整合到统一的多项目协同管理系统中,消除不同项目应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沟通的状况。知识的共享也有助于对整个建筑企业的相关项目的信息和数据统计,从而为建筑企业相关领导的各种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各个项目相关信息的利用率和整体的工作效率。 (2)通过对各种各样的相关项目的统一管理,有助于整个建筑企业长远目标的制定。多项目群协同管理与整个建筑企业的战略性目标和长远规划息息相关。对于分布于不同区域的大型建筑企业来说,基于多项目群协同管理也有利于由建筑企业高层和不同地域的各个项目群中的各个项目之间信息交互。从而以分层的形式实现建筑企业高层目标和具体项目之间紧密耦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单一项目管理之中项目经理的管理方面的一些困难,将具体的各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与整个建筑企业的长远规划联系起来而不是仅仅与项目的效果相关联。 (3)多项目群协同工程管理通过将建筑企业的长期目标与整个社会和大环境紧密结合,可以实现项目相关的多个方面的优化,而不仅仅侧重于建筑企业的财政收入,而是可以将建筑企业的自身财务效益与整个社会的效益相结合。通过协同工程管理可以更加科学对多个项目的开展进行评估,进而为与建筑企业中各个项目相关的方面进行协同优化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