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论文: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教学的论文 一、构建高职现代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战略上基本达成共识:专业建设要突出重点、摁住底线,即通过一个核心样板专业(实力强、就业率高)来示范辐射,带动专业群(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关、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建设,实现整合资源、提高绩效、分层分类教学。 (一)“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组建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 国内机械制造企业众多,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借助产业集群,企业间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周期,同时催生了大量综合性强的技术型产品,促进了工业4.0时代的正式到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必然要适应产业集群的需要,走专业群路线。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的方式,组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涵盖从原材料组织搬运、产品设计、机构设计、数控加工、夹具制造、模具设计制造、电气控制、气动技术、光感技术、工业视觉、产品装配等一系列技术技能要求,并结合目前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升级,涵盖高端技术集成等技术领域。整合后组建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侧重流程控制、装调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侧重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数控技术(侧重工艺、材料、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侧重模具设计与成型)、检测技术及应用(侧重产品检测、品质管理)以及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侧重现代焊接与装配)等。 (二)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设定专业培养层次与目标时,离不开国家强调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总的思路。核心牵头专业设计时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在辐射、带头功能的指引下,以培养技术能人、素质国人(生活+技能)来匹配现代产业体系,进而规划专业群发展版图。我院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密切依托机械装备产业,跟踪光机电气综合性前沿技术,提升人才技术技能含金量。通过多次下企业观摩和学习,结合目前制造业发展现状,围绕机械装备制造业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按照工作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最终形成“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二、创新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与实训手段 (一)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拓宽专业群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适应专业群各专业内在共性需求和特色化发展的实践资源体系,通过专业群内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降低实训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开放共享专业建设全部资料,满足个性化学习和企业培训需求,提高资源开放共享效益, (二)深化校企共建模式,提升实践教学内涵 在专业群实践实施方面,通过校企资源互补,夯实企业职工培训、职教师资培训以及企业技术服务平台,使得专业群在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产品开发、技术革新、设备维修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全面提高,为行业企业发展和兄弟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依托专业技能抽查标准题库,真刀真枪开展项目训练 针对职业院校来说,规范与优化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提高教育质量尤为重要的举措之一。以“贴近企业行业实际需求、引导教学和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湖南省于2010年12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首轮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工作,反响强烈。构建并优化与高职日常教学相辅相成、凸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过程监控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与抽查制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关键。 (四)构建“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体系 为适应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广泛开展跨专业实践,系统设计实训体系。在专业群实践平台基础上,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形成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以“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体系。 三、逐步健全专业群教学体系保障发展机制 (一)校企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专业群 我院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整合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联合国内知名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企业,“校企双主体”建立以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主导的专业建设组织运行构架。建立专业群校企共建制度、教师企业顶岗制度、技术研发与推广制度以及培训中心运行管理制度等。通过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技术、新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群中典型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强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的集约化管理,建立校内、外共享机制,对实训基地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逐步实现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 (二)完善教学评价,改进质量监控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融合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注重能力评价,建立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的开放式多元综合评价制度。强化以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负责人为主导,协调各专业相关管理资源,制定了柔性模块课程选修办法。在专业教学过程的关键点设置质量监控要素和指标,掌控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质量情况,实行教学全过程动态控制。 机械专业论文:分析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工程机械的销售重在产品结构、性能的专家型介绍、销售流程的熟悉和给买家的服务,因此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得到从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所需的营销常识,建立工程机械服务营销的理念,熟悉工程机械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基本流程,掌握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获得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培养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扎扎实实的抓好实训教学的改革,全面构建起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体系。 一、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突出高职特色,重点强化工程机械技术营销和技术服务等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1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按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构建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大力开展与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1.2 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进行实训课程设计。教育内容是根据工程机械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对高职教学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的深度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尺度,淡化理论教学部分,强化了工程机械技术营销与技术服务工作岗位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1.3 以就业市场对本专业的要求为最终目标来组织实训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实训课程的开发设计始终围绕当今社会工程机械营销和技术服务领域实际工作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和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借鉴工程机械4S店的职业培训模式,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突出工程机械销售岗位和技术服务岗位的实用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思路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工作岗位,再以实际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工作为主线、按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的职责要求,归纳出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策划和工程机械销售两项工作任务;然后以完成这两项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完成过程为导向进行实训课程设计。具体思路是:从分析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技能需求入手,确定岗位任务;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三、实训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3.1 课堂教学实训 具体形式包括: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策划竞赛等。 1.主题辩论 由任课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辩论题目,全班分组进行,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和思辨能力。对主题辩论实训的分析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评估包括:自评、他评和实训教师的总评。总评主要从商务礼仪、营销知识、论点分析、主题演讲、辩论技巧和总结陈词等方面进行。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运用在工程机械产品推介上,由学生分别扮演顾客、销售顾问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以相互启发、广开思路、相得益彰。 3.策划竞赛 策划竞赛主要是对工程机械的销售进行策划,由学生分组制作完成策划方案,并且要求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台演示自己的策划内容,并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3.2 电脑模拟实训 由于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堂教学需要了解大量的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直接深入企业,往往给企业造成负担,企业难以接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理论教学更为贴近实践。电化教学能将实践中发生的事例,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象的再现出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单一、空洞的语言教学效果更好。 为有效进行电脑模拟实训,可以建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仿真实训室,配备电脑并购置相关的专业教学软件,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在复杂的模拟环境中演练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从工程机械市场调查、竞争战略制定、营销策略分析,到具体的营销活动组织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3 案例分析实训 案例分析实训,是指任课教师印发与所讲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材料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补充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进行案例汇报,并由老师总结点评。通过案例分析实训,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案例分析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小组讨论、口头叙述、书面报告、角色扮演等,或者是多种形式的组合。案例分析重在学生参与,主要责任由学生承担,强调独立学习能力和自学效果,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督促。因此,案例分析所提供的材料应当是杂乱无章的原始资料,学生必须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去伪存真,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工程机械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实训,是把学生放在设定的工程机械市场环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工程机械企业营销活动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具体的工程机械市 场营销问题,让学生处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和仿真性两个特点。 3.4 专题调查实训 工程机械市场调查实训的教学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课堂模拟调查 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选取调查方法、模拟实地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最后小组汇报,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提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调查任务来学习市场调查的专业理论知识。 2.校内实地调查 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模拟调查之后,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市场调查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指导老师处领取一个校内调查的实际项目,从调查方案设计到调查汇报的整个调查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引导督促下,学生自主完成。 3.校外实地调查 由学校负责联系工程机械4S店等销售企业,承担企业委托的调查任务,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这种方式的教学特征较弱,与课堂教学的协调有一定的难度,调查时间、调查课题的确定都较为被动;但它的真实性是完全的,其课题成果、调查资料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校外实地调查在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5 岗位模拟实训 为使学生能够尽快的从学生角色转换到工作角色,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对实训环境的布置尽量能够模仿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环境布置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硬件环境,也就是实训地点的空间布置和设施配置;另一方面是软环境,也就是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也应该企业化,学生是某个单位某个岗位的职员,教师则是该岗位的上级主管。 通过岗位化模拟实训,可使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工作能力,有助于提升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岗位化模拟实训的内容更加贴近工程机械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因此,通过岗位化模拟实训,可以拉近与工程机械企业工作岗位的距离,加强与工程机械企业的联系,有利于拓展专业“产、学、研”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专业“产、学、研”建设。 机械专业论文:高职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研究 一、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必要性 高职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教学质量必须以严格而科学的教学管理来保障。而严格科学的教学管理则必须付诸一系列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和措施才能予以落实。正因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直接影响高职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中的质量监控、评价工作应当充分体现以下原则和要求:一是监控、评价主体到位;二是监控、评价客体覆盖全面;三是监控、评价机制行之有效;四是监控、评价体系完善合理;五是监控、评价标准科学公正;六是监控、评价结果准确可信;七是监控、评价办法易于实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八是监控、评价结果达到奖优罚劣、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积极效应。 传统的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主要是由教务处和教学系部、教研室的有关负责人承担的。监控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平时的教学工作检查、听课、了解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反映以及考试等。这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存在许多缺陷:一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似乎只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事,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只有教学管理部门才说了算。这就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主体的单一或严重缺位。二是监控、评价内容单纯,似乎课堂理论教学就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全部,而体现高职重要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现技术应用型人才本质特征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之外的其他素质和能力、所培养人才的规格与质量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等重要内容,均被排斥在监控、评价的范围之外。这造成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客体狭隘且覆盖片面,不能全面反映教育教学质量。三是监控评价主体基本是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者,这就难以避免个人评价的偏差,很容易受到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制约和影响,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工作。 二、构建多元化,形成对教学质量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监控评价 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更新以及变化更快的要求,形成对教学质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评价。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构成监控评价的常规主体 教务处、教学系部与教研室处于教学第一线,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指挥者、实施者和管理者,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从这里抓起。构建多元化的质量监控评价主体,决不是要削弱或替代这些部门的监控、评价功能,而是要明确教务处、教学系部与教研室是教学管理、监控的主体,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直接责任者。他们的任务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规格的动态要求,开发并不断修订专业教学计划,负责对教学的组织,进行教学管理与监督;负责组织期中、期末等阶段性教学检查;负责学生对任课教师意见的收集、反馈;负责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测评活动;负责组织考试和成绩分析;教学系部还要负责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做出每个教师工作态度、表现、业绩(数量和质量)的全面考核结论,确定考核等级及奖惩等。教务处还要履行对各系部教学工作的全面监控和评价。 (二)成立教学督导组,形成对教学过程日常巡视检查的督查主体 教务处、教学系部与教研室作为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忙于冗杂的教学事务性工作,教学监控、评价工作基本上是阶段性、有重点地安排,并非天天进行。为了强化并提高教务处对全校日常教学工作监督与检查的权威性,有必要成立由教务处长、教学系部主任及教学总支书记组成的教学督导组,保持每天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其他教学环节的巡视检查。其主要任务是检查教学纪律日常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对当天发生的教学责任事故进行认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通报各系部;向教务处提出改进教学监督、管理方面的意见。 (三)发挥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作用 学生质量本来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客体,同时又可以成为重要的监控评价主体。由于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师德水平等了解得最详细、感受最深刻,因而也最有发言权。 学生主体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各班级学生干部如实填写“班级教学周报表”,对教师课及实习教学的教学纪律、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作业、课后辅导等常规性教学环节进行记录,使教务处及时而全面地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师对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各种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二是通过学生座谈会或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评分对教师做出某些方面的评价或综合评价。 这方面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动走出校园,接受社会有关课程的统一水平考试,通过学生的“过关”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检验理论教学水平,并且作为教学奖励的依据。目前全国性的课程水平统一测试科目逐渐增多,如公共英语水平考试、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全国计算应用技术等级考试、机械绘图员等级考试等。这些属于全国性的测试,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得到全国各行各业的认可。 2.积极推行“双证制”、“多证制”,引进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测试,作为实践教学水平、成绩的检验标准。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行“双证制”、“多证制”,即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要拿到毕业文凭,还须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这样就自然引入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使得实践教学水平的测定有了更客观、更权威的检验标准,推动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强化了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鲜明特色。 机械专业论文:机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我校以前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是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在教学上以传统的经验型手工设计为目标,老师逐步讲解,学生机械僵硬地模仿,课程设计被误解为仅仅是翻手册、套公式,甚至有的学生一味参看其他的减速器设计,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图解法。设计说明书照葫芦画瓢,对自己所设计的东西具体由哪些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的参数和形状如何,这些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运动关系如何等了解很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同时,在课程设计期间,往往是很多班级同时或相继展开,造成设计教室、手册紧张,不仅严重影响了设计进程,而且影响了设计效果,甚至有的学生为赶进度,胡编设计数据。这些现状与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很不适应,与当前市场需求也不相适应。知识要更新,设计手段要先进,因此,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体系综合设计研究 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整合,探索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施方案,并完成2008级机制班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教学实践。同时,考虑机制、模具、汽车、机电方向的不同,选择适合不同方向的综合设计题目,以设计对象为主线,尝试在综合课程设计中引入机构运动演示,要求学生用计算机仿真验证机构运动设计的合理性[4],尝试在综合课程设计中引入机械方案创意设计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运动方案进行模型拼装创新实验,验证机构运动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机械基础设计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把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时间由原来的分开设计整合为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题目选择范围加大,同时增加设计时间,激励学生对这类题目产生较大的兴趣,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差不多每人都提出一到几种运动方案,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挑出最佳方案后,由各组确定自己的最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通过这些创意设计活动,可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改革课程体系综合设计手段,加强CAD、CAM、CAE等技术应用[5]。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因而受到了制造厂商、科研机构、大学、公司的极大重视。其中ADAMS是美国MDI开发的非常着名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尝试以ADAMS为工具,让学生对自己设计出的机构进行建模与仿真,真实地仿真机构的运动过程。改革设计手段,将给课程设计赋予新的活力。 课程体系综合设计的实践及应用 1改革设计题目,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机械CAD能力、综合应用与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是新世纪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素质。因此,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训练主线则是以典型机械系统设计为内容,并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两课程设计贯通,由根据设计要求到机械运动方案及其运动与动力设计(即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再到机械系统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设计(即装配图及零件工程图的设计),从而形成一条加强机械系统设计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的设计训练主线[6]。使学生经过原理方案的设计、执行机构的设计、传动方案的设计、结构设计等过程,加深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认识,加强设计中的工程意识,培养综合创新设计的能力。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实践,但两门课程设计合在一起的课程设计指导书还很少见[7]。因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编写了适合于本科机械类的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指导书,指导老师可根据不同方向教学班次选用设计题目。 2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指导时,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要有所区别。在选题方面,提倡设计能力较强的同学选择指导书以外的题目。在指导方面,对这些同学应适当增加设计的难度和深度。方案设计时重点是要把握创新点[8]。在方案分析过程中,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设计目标,要求学生至少提出3种可行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其优点与不足。然后确定出设计者认为最优方案作为本次课程设计方案。最后对此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其运动过程和运动尺寸的确定,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设计直至计算。 3引入虚拟样机技术进行机构分析 虚拟样机技术又称为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受到了制造厂商、科研机构、大学、公司的极大重视。其中ADAMS是美国MDI开发的非常着名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基于贯彻实施培养卓越工程师思想,在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中引入ADAMS软件对插床导杆机构、冲压机构、摆动式运输机机构、牛头刨床摆动导杆机构等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自动绘制刀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自动绘制曲柄受到的平衡力矩曲线图等,能通过后期处理绘制最大动态剩余功曲线图,使曲线结果清晰、精确。导杆机构动态仿真时,观察在各位置时所对应曲线含义,加深对课本关于机构有关运动学、动力学相关参数优化设计的理解。ADAMS软件还能对机构采取参数化建模,学生可以通过输入机构不同原始参数,进一步比较不同结果。与过去用图解法或自编程序法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相比,利用计算机对机械进行辅助设计,实现了教学创新,学生普遍反映用ADAMS软件进行课程设计快捷、方便、直观,课程设计能达到满意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修改设计对象 在实际工程应用领域中,推荐采用的大多数齿轮减速器都是采用硬齿面。随着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在齿轮行业,特别是随着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的成熟,加工设备的完善,硬齿面齿轮减速器已经成为齿轮减速装置的主流,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而软齿面齿轮减速装置有被逐步淘汰的趋势。因此,应结合实际,采用硬齿面齿轮减速器设计的题目来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由于硬齿面齿轮减速器的设 计与实际结合紧密,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9]。与此同时,有关硬齿面齿轮设计的资料无法从现有资料中直接利用,这迫使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询问老师,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从改用硬齿面齿轮减速器设计结果来看,整机的重量减轻、体积缩小,使用材料大幅减少,相应的造价也随之下降。这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进步给生产实际应用带来的巨大影响。 5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型设计 以往的课程设计以教授传统的经验型设计为目的,学生总习惯于照搬指导书,一般是教师逐步讲解,学生机械模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的设计中,教师应只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并列出参考书目,鼓励学生去查资料、翻手册,培养他们对信息及数据的归纳和整理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草图设计和装配图设计即机构设计阶段是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困难,失误较多的阶段。在《机械设计》课堂上重点讲解的都是基础理论,很少涉及结构方面的知识,而影响结构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此阶段,指导教师应悉心指导,多进行正确和错误结构的分析比较,另外要引导学生抓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整体设计的概念。 机械专业论文:关于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摘要: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反映了学校在该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特色,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平时书本知识学的多,较系统。但是,接触工程实际少,学生不善于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完整印象。从培养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大幅度膨胀,年轻教师学历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少;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少,真正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也少。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培养条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的生产实习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产实习更为重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验更为看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态度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消极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生产和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专业类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类、体育、数学、物理、英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素质类、集中实践类。学科平台课程: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大三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课程设置 1、实验课 (1)独立开设专业基础实验课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含17个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2) 课内实验 其它专业课程所含的实验主要有:液压与气动、控制与机电测试、材料及热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数控技术等。这些实验专业性较强,是机电设计制造必要的知识,这类实验主要在加强应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开放型实验 开放型实验拉近了学生与专家教授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自开设以来,参与的学生大量增加,也为学校参加诸如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提供了人员和平台保证,取得了骄人成绩,连续取得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意义重大。这些环节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锻炼和提高。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2)各类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传统技术、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机械加工及工艺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机床的操作与使用,钳工与焊接等工种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开学时进行,为陆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数控技术实训紧连金工实习安排,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控机床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演示,为数控技术课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准备和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在大三下(第六学期末)安排,在校外国家认可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我校机械类学生一直与河南洛阳一拖集团、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现场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学生还能够在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师傅的交流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工作任务应包括:该设备设计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进展,关键技术有哪些,以及进行设计的必要资料和知识储备等。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毕业前最后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它要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一项较为复杂、功能相对完整的机电设备的设计任务。要经过文献翻译、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图设计、计算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心得、答辩等环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尽量真题真做,若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大家互提设计资料,各自为战,还要协调配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也是提高实战经验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题真做的比例。经学院论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工作,企业导师辅以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设计题目即为企业的技术难题。 3、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社会实践 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培养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这些科技活动与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研究过程,开拓了学术思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拟通过请领域内专家、技术人员、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平台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保证的硬件条件,它搭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追求的目标,总结起来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尽可能综合应用多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尽可能将实验系统模块化,通过提供实验组件的方法,实现实验系统的可组装和可重构。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4、具有开设创新型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扩展条件。 5、平台应该满足经济、安全、可靠、节能、低消耗、低嘈声和环保的技术要求。 6、鼓励和激励教师自行开发和研制。 我校的机械综合实验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实验设施省内一流,实验室管理上采取专兼职教师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学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立足自己建设,我校在新校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其中生产场地3224平方米,教学实习场地8932平方米,地下设备间548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要功能为车工、铣工、磨工、磨床装配、磨料模具实习场地及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专职人员35人,拥有劳动部认可的《数控培训基地》,以及劳动部授权的合格证颁发资格。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保持好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拓展合作企业,为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双师型”人才非常迫切。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将新引进的有博士学位而无两年以上实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安排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工作,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学校一名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管理工作,教务处设有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督导组;学院由主管副院长牵头,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任务有布置,工作有检查,责任有分工,上下齐努力。 五、结论 总之,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论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学中,始终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明确实践教学任务,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和行业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 机械专业论文:试析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专业课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职业教育 机械专业课 论文摘要:在机械专业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务实作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背景,以“摩擦”一课为例,结合自身的理解,详细分析、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流程.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号)中提出的重要精神之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重要意见,并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已不适合职业教育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形成以主题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重构教学主体的行为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尤其适合新知识或新技能的学习.本文以机械专业课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摩擦”为例,探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解. 1任务提出 要使任务驱动教学取得成功,教师首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实例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处理,实例选取原则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前提下,实例应具有相关性、综合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相关性是指实例应与已学知识紧密关联;综合性是指实例应涉及本课程或相关课程,是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典型性是指实例应与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结合;趣味性是指实例应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摩擦”一课以“砖块的烦恼”提出问题,为了增加直观性与趣味性实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将砖块拟人化,提问:“假如我是一块砖,重120 N,手指最多能出400 N力,谁能告诉我我会不会掉下去?” 2任务分解 任务提出后教师需要针对学情对具体任务进行分解,把一个综合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段、分层分析讨论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教师在此环节中起着关键作角,依据任务分解出的小问题一定要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利于学生各个击破,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对学习的更大兴趣. “摩擦”一课先把任务分为两阶段,再在每阶段中将任务进一步分层.第一阶段为知识积累部分,提出3个问题,主要是为分析、解决任务做必要的准备,学生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第二阶段为任务分析部分,提出2个问题和1个指导性建议,有了第一阶段的理论知识基础后学生就可以通过协作活动比如分组讨论等形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2. 1第一阶段知识积累部分 (1)提问:①什么是摩擦力?②有哪些摩擦力? 此部分可称其为知识积累1,特点是以学生原有知识为主,需要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将其系统化. 第一问意在唤起学生对摩擦知识的记忆,通过引导学生例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归纳出摩擦力的确切概念.第二问意在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摩擦力归类总结:摩擦分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又分为静滑动摩擦和动滑动摩擦. (2)提问:8如何区分滑动摩擦各阶段? 此部分可称其为知识积累2,特点是在学生复习巩固原有摩擦知识基础上,生长新知识-—滑动摩擦力辨析.这是一个同化过程,学生把外界环境中的新的信息纳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 具体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实验方式,通过让学生亲手尝试一个简单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重量为G的物体A放在水平面上,绳子一端与重物A相连,另一端与装粉笔头的空盒相连,逐渐增加盒内粉笔重量,见图1.通过简单讨论与总结学生很容易掌握滑动摩擦三阶段,即滑动摩擦力用平衡方程求解;最大静摩擦力用,F mx求解;动滑动摩擦力用F求解. 2. 2第二阶段任务分析部分 完成了理论知识的积累,接下来就可以对具体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可以采用分组形式,教师此时主要负责引导、协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尝试自我发展.这是一个顺应过程,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中的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改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1)提问:如何对任务进行力学抽象? 此问对整个任务能否顺利解决非常关键,对实例进行力学抽象或是数学建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在学生各年级各阶段不间断的培养、训练,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轻言放弃.在刚开始训练阶段教师要加大参与程度,待学生慢慢掌握一定的方法、经验之后再逐渐抽身,改参与为协助.“摩擦”一课中让各组充分讨论后,先在此引导学生进行一下阶段分析总结,然后再继续进行,各组最后归纳总结出来力学抽象条件为:已知G=150 N,F=400 N,uz=0. 3,c=0. 25.试判断状态,并求摩擦力.模型如下图2所示.至此,一项现实任务转变成了一个习题,任务得到了大大的简化,学生自信心得到了鼓励,此时再激励学生一鼓作气,按最后两问继续分析讨论此题的解决方案,争取完全解决问题. (2)提问:任务中出现的摩擦力属于哪个类型,怎么要求? (3)建议:能否采用假设推理方法,假设砖块静止,然后进行推理. 师生共同讨论攻克了问题难点后,教师进一步放手,在最后的一问一议中,更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在组内之间的交流为主体,促成学生间共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共享群体的思维和智慧,最后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 3任务解决 其实任务解决是一个过程,很多小任务的解决可以在任务分解分析各阶段各层次中灵活穿插,这样可以逐步减轻学生压力,渐渐增强学生自信心.此处的任务解决是对整个任务而言的.各组组内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并尝试各种解题思路后,让每组选取一种组内认为最优的解决方案,然后实施,教师只需在组内实施具体方案碰到疑点时加以点拨,而实际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承担.在限定时间结束后,教师指导各组进行成果展示,并让各组派选代表对方案以及实施过程进行解说,让学生自己分析对比各组工作表现,期间应及时表扬学生解题过程中涌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对于有明确结论性的任务,教师还需在分析、对比各组方案与实施过程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此类问题解决思路,形成新的经验. “摩擦”一课就在分析、对比各组解题方案和实施过程后,选取最优的解题思路和实施方案,并将此介绍给全体学生,在此基础上归纳这类问题的解决思路,让其成为学生新的经验.此过程可以采用板书推导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含有公式、计算在内的理论推导,尤其适合板书,教学效果明显.任务具体解决过程分为3个阶段,板书推导如下: 此致,本课堂任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此时可以进一步归纳此类任务特点,以便学生形成新的经验,实际上该任务属于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解题方法非常典型,可以续解题后归纳总结成方法论. (4)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解题方法. 4评价标准 完成任务后,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果说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的话,那么评价体系的优化是机械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保障.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学习成绩评价叫.本文仅介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部分,笔者建议采用“三评原则”,即教师评价、组内评价(或称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给出学生的综合评定结果,三者比例可以灵活掌握.这种评价标准打破了“一卷定成绩”的传统局面,能够准确的、客观的实现对学生全面质量的考查,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型学习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倡的教学模式,它特别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主体的作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协助学生构建意义,重在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而不是知识的直接传递者.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机械专业论文:论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字]:中职学校;机械教育;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机械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中职机械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通过加大实验环境比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定培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与企业合作等策略来完善中职机械教育。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笔者就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是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中国也一跃成为制造大国并把2020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定为力争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面对世界制造强国的竞争优势,2005年3月国家主席在北京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就我国的制造业来讲,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目前,我国很到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中高层管理人员差不多,还有一些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机械人才,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机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中职机械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传授的知识陈旧 目前,我国很到中职学校传授的知识过于陈旧、滞后,远远落后于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对新产品信息了解较少,没有能及时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 师资力量缺乏 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紧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日益市场化。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纷纷被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引起机电类师资数量的紧缺。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兴的技术产业,对教育人员提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员面临知识更新、年龄老化等问题。 3. 培训课程体系松散,不健全 机械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学科。它融合机械、电子、通讯、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不是机械与电子两种技术的单混合或叠加。因此,机电一体化必然是作为崭新的技术问世。它既不是传统的机械技术,也不是传统的电气技术,有鉴于此,培训也应建立相应完整的教学体系。 4. 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原有的机械实训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训的项目单一,与目前的实际应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尤其职业技术教育侧重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实训教育内容的滞后将严重影响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 学效果。 5. 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而且缺乏一些反映机电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现有的课程设置也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对策 为了使我国机械制造也尽快赶上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尽快形成有规模有效益的产业,中职机械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 加大实验教学环节的比重 职业教育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手段,对于中职教育,实验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实验环节中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让他们把理论知识真正的用到实际当中去。机械教育有其对实践的要求更高,没有实际的操作是很难掌握和应用的。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机械技能强化培训,同时可以有计划地从大型厂矿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为他们开展教学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过好教学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搞好机械教育奠定师资基础。中职学校应从企业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机械专业的教学水平,缩小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的差距。 3. 建立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用来形容军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中职学校教员的人才流动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校教员水平资历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抽调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这样,若干年以后,职业技术院校不仅可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更可以形成一个学院的高等教学风格或专业特色。 4. 确定正确培养目标 机械专业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该专业覆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专业方向。因此,必须在市场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为该专业确定好专业方向。根据通常的划分原则,可以分为以下4个子方向:即:(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数控技术应用;(3)机械电力电子;(4)模具设计与制造。 5.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只是有限的构成部分,这样就要求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机械基础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空洞的语言描述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关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CAI课件很多,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已经具备的条件。 6. 与企业合作,利益双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推广意味着收益。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人员及场地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为学院在实验室的建设上提供帮助。院校与企业由此联姻将利益双赢。 机械专业论文:试析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专业课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职业教育 机械专业课 论文摘要:在机械专业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务实作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背景,以“摩擦”一课为例,结合自身的理解,详细分析、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流程.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号)中提出的重要精神之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重要意见,并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已不适合职业教育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形成以主题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重构教学主体的行为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尤其适合新知识或新技能的学习.本文以机械专业课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摩擦”为例,探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解. 1任务提出 要使任务驱动教学取得成功,教师首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实例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处理,实例选取原则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前提下,实例应具有相关性、综合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相关性是指实例应与已学知识紧密关联;综合性是指实例应涉及本课程或相关课程,是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典型性是指实例应与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结合;趣味性是指实例应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摩擦”一课以“砖块的烦恼”提出问题,为了增加直观性与趣味性实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将砖块拟人化,提问:“假如我是一块砖,重120 N,手指最多能出400 N力,谁能告诉我我会不会掉下去?” 2任务分解 任务提出后教师需要针对学情对具体任务进行分解,把一个综合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段、分层分析讨论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教师在此环节中起着关键作角,依据任务分解出的小问题一定要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利于学生各个击破,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对学习的更大兴趣. “摩擦”一课先把任务分为两阶段,再在每阶段中将任务进一步分层.第一阶段为知识积累部分,提出3个问题,主要是为分析、解决任务做必要的准备,学生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第二阶段为任务分析部分,提出2个问题和1个指导性建议,有了第一阶段的理论知识基础后学生就可以通过协作活动比如分组讨论等形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2. 1第一阶段知识积累部分 (1)提问:①什么是摩擦力?②有哪些摩擦力? 此部分可称其为知识积累1,特点是以学生原有知识为主,需要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将其系统化. 第一问意在唤起学生对摩擦知识的记忆,通过引导学生例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归纳出摩擦力的确切概念.第二问意在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摩擦力归类总结:摩擦分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又分为静滑动摩擦和动滑动摩擦. (2)提问:8如何区分滑动摩擦各阶段? 此部分可称其为知识积累2,特点是在学生复习巩固原有摩擦知识基础上,生长新知识-—滑动摩擦力辨析.这是一个同化过程,学生把外界环境中的新的信息纳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 具体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实验方式,通过让学生亲手尝试一个简单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重量为G的物体A放在水平面上,绳子一端与重物A相连,另一端与装粉笔头的空盒相连,逐渐增加盒内粉笔重量,见图1.通过简单讨论与总结学生很容易掌握滑动摩擦三阶段,即滑动摩擦力用平衡方程求解;最大静摩擦力用,F mx求解;动滑动摩擦力用F求解. 2. 2第二阶段任务分析部分 完成了理论知识的积累,接下来就可以对具体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可以采用分组形式,教师此时主要负责引导、协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尝试自我发展.这是一个顺应过程,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中的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改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1)提问:如何对任务进行力学抽象? 此问对整个任务能否顺利解决非常关键,对实例进行力学抽象或是数学建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在学生各年级各阶段不间断的培养、训练,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轻言放弃.在刚开始训练阶段教师要加大参与程度,待学生慢慢掌握一定的方法、经验之后再逐渐抽身,改参与为协助.“摩擦”一课中让各组充分讨论后,先在此引导学生进行一下阶段分析总结,然后再继续进行,各组最后归纳总结出来力学抽象条件为:已知G=150 N,F=400 N,uz=0. 3,c=0. 25.试判断状态,并求摩擦力.模型如下图2所示.至此,一项现实任务转变成了一个习题,任务得到了大大的简化,学生自信心得到了鼓励,此时再激励学生一鼓作气,按最后两问继续分析讨论此题的解决方案,争取完全解决问题. (2)提问:任务中出现的摩擦力属于哪个类型,怎么要求? (3)建议:能否采用假设推理方法,假设砖块静止,然后进行推理. 师生共同讨论攻克了问题难点后,教师进一步放手,在最后的一问一议中,更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在组内之间的交流为主体,促成学生间共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共享群体的思维和智慧,最后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 3任务解决 其实任务解决是一个过程,很多小任务的解决可以在任务分解分析各阶段各层次中灵活穿插,这样可以逐步减轻学生压力,渐渐增强学生自信心.此处的任务解决是对整个任务而言的.各组组内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并尝试各种解题思路后,让每组选取一种组内认为最优的解决方案,然后实施,教师只需在组内实施具体方案碰到疑点时加以点拨,而实际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承担.在限定时间结束后,教师指导各组进行成果展示,并让各组派选代表对方案以及实施过程进行解说,让学生自己分析对比各组工作表现,期间应及时表扬学生解题过程中涌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对于有明确结论性的任务,教师还需在分析、对比各组方案与实施过程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此类问题解决思路,形成新的经验. “摩擦”一课就在分析、对比各组解题方案和实施过程后,选取最优的解题思路和实施方案,并将此介绍给全体学生,在此基础上归纳这类问题的解决思路,让其成为学生新的经验.此过程可以采用板书推导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含有公式、计算在内的理论推导,尤其适合板书,教学效果明显.任务具体解决过程分为3个阶段,板书推导如下: 此致,本课堂任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此时可以进一步归纳此类任务特点,以便学生形成新的经验,实际上该任务属于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解题方法非常典型,可以续解题后归纳总结成方法论. (4)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解题方法. 4评价标准 完成任务后,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果说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的话,那么评价体系的优化是机械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保障.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学习成绩评价叫.本文仅介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部分,笔者建议采用“三评原则”,即教师评价、组内评价(或称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给出学生的综合评定结果,三者比例可以灵活掌握.这种评价标准打破了“一卷定成绩”的传统局面,能够准确的、客观的实现对学生全面质量的考查,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型学习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倡的教学模式,它特别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主体的作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协助学生构建意义,重在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而不是知识的直接传递者.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机械专业论文:关于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摘要: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反映了学校在该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特色,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平时书本知识学的多,较系统。但是,接触工程实际少,学生不善于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完整印象。从培养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大幅度膨胀,年轻教师学历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少;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少,真正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也少。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培养条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的生产实习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产实习更为重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验更为看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态度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消极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生产和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专业类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类、体育、数学、物理、英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素质类、集中实践类。学科平台课程: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大三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课程设置 1、实验课 (1)独立开设专业基础实验课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含17个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2) 课内实验 其它专业课程所含的实验主要有:液压与气动、控制与机电测试、材料及热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数控技术等。这些实验专业性较强,是机电设计制造必要的知识,这类实验主要在加强应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开放型实验 开放型实验拉近了学生与专家教授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自开设以来,参与的学生大量增加,也为学校参加诸如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提供了人员和平台保证,取得了骄人成绩,连续取得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意义重大。这些环节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锻炼和提高。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2)各类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传统技术、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机械加工及工艺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机床的操作与使用,钳工与焊接等工种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开学时进行,为陆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数控技术实训紧连金工实习安排,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控机床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演示,为数控技术课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准备和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在大三下(第六学期末)安排,在校外国家认可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我校机械类学生一直与河南洛阳一拖集团、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现场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学生还能够在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师傅的交流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工作任务应包括:该设备设计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进展,关键技术有哪些,以及进行设计的必要资料和知识储备等。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毕业前最后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它要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一项较为复杂、功能相对完整的机电设备的设计任务。要经过文献翻译、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图设计、计算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心得、答辩等环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尽量真题真做,若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大家互提设计资料,各自为战,还要协调配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也是提高实战经验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题真做的比例。经学院论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工作,企业导师辅以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设计题目即为企业的技术难题。 3、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社会实践 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培养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这些科技活动与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研究过程,开拓了学术思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拟通过请领域内专家、技术人员、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平台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保证的硬件条件,它搭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追求的目标,总结起来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尽可能综合应用多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尽可能将实验系统模块化,通过提供实验组件的方法,实现实验系统的可组装和可重构。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4、具有开设创新型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扩展条件。 5、平台应该满足经济、安全、可靠、节能、低消耗、低嘈声和环保的技术要求。 6、鼓励和激励教师自行开发和研制。 我校的机械综合实验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实验设施省内一流,实验室管理上采取专兼职教师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学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立足自己建设,我校在新校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其中生产场地3224平方米,教学实习场地8932平方米,地下设备间548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要功能为车工、铣工、磨工、磨床装配、磨料模具实习场地及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专职人员35人,拥有劳动部认可的《数控培训基地》,以及劳动部授权的合格证颁发资格。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保持好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拓展合作企业,为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双师型”人才非常迫切。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将新引进的有博士学位而无两年以上实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安排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工作,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学校一名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管理工作,教务处设有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督导组;学院由主管副院长牵头,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任务有布置,工作有检查,责任有分工,上下齐努力。 五、结论 总之,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论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学中,始终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明确实践教学任务,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和行业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 机械专业论文:论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字]:中职学校;机械教育;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机械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中职机械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通过加大实验环境比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定培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与企业合作等策略来完善中职机械教育。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笔者就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是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中国也一跃成为制造大国并把2020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定为力争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面对世界制造强国的竞争优势,2005年3月国家主席在北京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就我国的制造业来讲,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目前,我国很到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中高层管理人员差不多,还有一些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机械人才,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机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中职机械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传授的知识陈旧 目前,我国很到中职学校传授的知识过于陈旧、滞后,远远落后于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对新产品信息了解较少,没有能及时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 师资力量缺乏 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紧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日益市场化。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纷纷被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引起机电类师资数量的紧缺。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兴的技术产业,对教育人员提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员面临知识更新、年龄老化等问题。 3. 培训课程体系松散,不健全 机械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学科。它融合机械、电子、通讯、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不是机械与电子两种技术的单混合或叠加。因此,机电一体化必然是作为崭新的技术问世。它既不是传统的机械技术,也不是传统的电气技术,有鉴于此,培训也应建立相应完整的教学体系。 4. 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原有的机械实训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训的项目单一,与目前的实际应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尤其职业技术教育侧重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实训教育内容的滞后将严重影响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 学效果。 5. 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而且缺乏一些反映机电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现有的课程设置也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对策 为了使我国机械制造也尽快赶上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尽快形成有规模有效益的产业,中职机械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 加大实验教学环节的比重 职业教育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手段,对于中职教育,实验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实验环节中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让他们把理论知识真正的用到实际当中去。机械教育有其对实践的要求更高,没有实际的操作是很难掌握和应用的。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机械技能强化培训,同时可以有计划地从大型厂矿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为他们开展教学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过好教学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搞好机械教育奠定师资基础。中职学校应从企业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机械专业的教学水平,缩小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的差距。 3. 建立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用来形容军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中职学校教员的人才流动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校教员水平资历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抽调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这样,若干年以后,职业技术院校不仅可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更可以形成一个学院的高等教学风格或专业特色。 4. 确定正确培养目标 机械专业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该专业覆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专业方向。因此,必须在市场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为该专业确定好专业方向。根据通常的划分原则,可以分为以下4个子方向:即:(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数控技术应用;(3)机械电力电子;(4)模具设计与制造。 5.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只是有限的构成部分,这样就要求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机械基础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空洞的语言描述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关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CAI课件很多,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已经具备的条件。 6. 与企业合作,利益双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推广意味着收益。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人员及场地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为学院在实验室的建设上提供帮助。院校与企业由此联姻将利益双赢。 机械专业论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学校逐渐实行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的素养。 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学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导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对实践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而言,其专业课程设置并不合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虽然正在逐渐实现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这一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定向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不足 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要提出的,同时也是提升学校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时间比较短,学校对于这一模式并不十分重视,一些实际的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定向人才培养的效果。 (二)定向人才培养缺少市场调查 定向人才培养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大多数高校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缺少对市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调查,所开设的专业内容还是与当前的社会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仅仅调查了当前一阶段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忽视了将来一段时间内容人才的发展需要,这并不利于人才的发展和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 (三)定向人才培养教师素质有待于提高 定向人才培养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教师由于受到以往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定向人才培养中还需要进行相对完善的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讲解,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并不完善,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课程指导,导致学生的实践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定向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逐渐提高,虽然一些学校实现了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十分完善,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提高人才素质。 (一)加强市场调查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需要及时全面了解市场经济发展中对于这一人才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全面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机械电子工程定向人才培养是面向整个行业需要,不仅仅需要了解这一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同时还需要了解企业将来的发展前景。只有做好这些市场调查,才能对人才培养提出合理的模式,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当前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今后需要健全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机制,对已经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将企业对于学生的评价和就业学生的信息反馈作为一个考察本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标准。根据这些调查信息不断完善和调整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调整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仅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选择,同时也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选择。 (三)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机制 学校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需要息息相关,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加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或者是参观学习,另外企业员工也可以到学校进修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断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作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好地进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不断向企业学习,了解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和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 结语: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人才素质的需要。今后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建立健全人才跟踪调查机制,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机械专业论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研究 摆在工科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之一是如何培养适应建设新型国家的创新人才。教育部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中就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各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的三个特点之一就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工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传统文化、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和个体差异等的影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低于人们的期望值。这就需要探索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 高等工程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强调实践和社会需要,需要从创新环境、创新认识、创新方法、创新活动流程等多方面介入。其中,必须改变对传统的高等教育专业培养中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管理、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等进行改革。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如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的方法和理论,嫁接到高等工程教育中,形成新的高等工程教育方法和理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笔者所在的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借鉴管理科学中的知识集成思想,将专业培养中的教师和学生看成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提出专业知识集成的设想。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专业知识集成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专业知识集成的含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认识到一些先进技术及系统集成方法的使用和发展的关键都是以知识集成为核心。知识集成的目标是实现有效的知识利用,提高创新能力。知识集成是grant在1996年正式提出的,随后国内外学者对于知识集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关于知识集成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其概念的演变过程看,其内涵越来越深刻。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一般认为知识集成的内涵是:知识集成的对象包括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组织内部各类人员、各协作单位以及不同组织之间;知识集成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集成,也是个人知识、群体知识、组织知识和组织间知识的集成;知识集成活动包括识别、获取、共享、综合组织内外部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知识集成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必须利用知识的集成成果进行自主创新,是螺旋上升的知识集成过程;知识集成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集成主体必须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知识集成的目标就是打破知识壁垒,提高组织创新能力。知识集成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组织核心竞争力。 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核心是机电一体化,本质是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行业应用广泛。因此机械电子工程的学科特点是该学科随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学科知识面广,交叉性强。这就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创新能力有要求。目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同其他工程专业一样,一般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素质,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类、电子技术类、控制类和信息类课程;通过课内实验、课外科技活动、集中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金工和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参加文体活动和竞赛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少数几门课(如笔者所在专业开设了“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课程)、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和申报专利等提高创新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由于学习环境、传统文化、教学管理、学生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不尽如人意,最终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其转化。[1]特别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这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笔者所在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中就曾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源异质性强,学生对异质性强的知识理解和转换不畅;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源是相对封闭的,如机械学、电子学和控制技术的知识相对封闭,学生对知识源的沟通不畅;对学生学习而言,知识源存在时间差等问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源对教师而言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缺失、割裂和不畅等问题。 为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所在的专业借鉴知识集成的方法和原理,将专业建设中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看成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提出专业知识集成的概念,重新审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源,改变师生的知识源时空观,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知识集成的实践 1.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视为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通过分析组织的师生共同的愿景、个体差别、实现不断学习的方式,如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等,构建扁平式组织结构的方法,保证师生沟通快捷和通畅,实现师生自主管理的途径。专业教师对学习型组织这些特性统一了认识,认为在专业建设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等。这些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源的构成 专业组织教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进行了分类和挖掘,总结了它们的特点,确定了知识源在组织中教师、学生间的流动和吸收的方式、途径,评估了它们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知识集成理论认为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编码型知识)和隐性知识(意会性知识)。由计算机处理的、可以度量的知识一般是显性知识,如“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头脑中属于经验、诀窍和灵感的那部分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是难以编码和度量的,并且是在不断演变的。它可能以数据、信息的形式无序地存放在某些地方。在专业这个组织中,这些知识源异质性强,相对封闭,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分离等问题。 从学生层面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来源主要有: (1)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等,如机械类、电子技术类、控制类、信息类和专业类课程,如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自动控制理论、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 (2)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和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3)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包括科研实践、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专业调研等。 (4)其他。如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同学和外界交流与意会的知识等。 从教师层面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除上述外还包括科研转化的知识等。 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的实现 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组织特点和知识源构成,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了专业知识的集成:改变师生对知识源的时空观;通过制度规范、约束激励、沟通交流、资源分配等方面实现知识的集成。这里所说的知识源的时空是指按传统安排的知识源学习进程和地点,如课程学习的不同学期,理论学习和实践在不同地方进行。通过有效方法集成知识源并进行实施,可以利用创新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借鉴triz理论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要知识点汇编成册,按“自顶而下”的设计方法对复杂机电系统所涉知识源解构,改变师生对知识源的时空观。[2,3] 三、专业知识集成的效果和反思 1.专业知识集成的效果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自实现以来效果明显。 首先,改变了师生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的认识。教师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明确了所教课程的教学地位和所教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大一上学期的“专业导论”课程就介绍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的内容,学生了解到专业所涉及的不同知识源,在毕业设计阶段就可以对毕业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其次,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入学时就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形成系统概念,对知识的掌握更快、更全面、理解更深。在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更开阔。如本专业已毕业的07机电2班37位同学中,获得省级以上课外科技活动奖项8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2项、发明专利4项。09机电2班35位同学,有11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10机电1班共有38位同学,截至第6学期为止共获得12项省级以上课外科技活动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明专利2项。 2.专业知识集成的反思 当然,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实现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建立更有柔性、灵活性以及敏捷性的专业集成组织形式,如虚拟学习团队和网络学习团队等,使师生有效地沟通、协调和共享知识。从管理层面要研究专业知识集成的有效措施,使组织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共享和交流知识。 机械专业论文:机械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摘要: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反映了学校在该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特色,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平时书本知识学的多,较系统。但是,接触工程实际少,学生不善于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完整印象。从培养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大幅度膨胀,年轻教师学历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少;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少,真正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也少。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培养条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的生产实习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产实习更为重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验更为看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态度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消极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生产和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专业类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类、体育、数学、物理、英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素质类、集中实践类。学科平台课程: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大三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课程设置 1、实验课 (1)独立开设专业基础实验课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含17个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2) 课内实验 其它专业课程所含的实验主要有:液压与气动、控制与机电测试、材料及热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数控技术等。这些实验专业性较强,是机电设计制造必要的知识,这类实验主要在加强应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开放型实验 开放型实验拉近了学生与专家教授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自开设以来,参与的学生大量增加,也为学校参加诸如机 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提供了人员和平台保证,取得了骄人成绩,连续取得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意义重大。这些环节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锻炼和提高。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2)各类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传统技术、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机械加工及工艺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机床的操作与使用,钳工与焊接等工种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开学时进行,为陆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数控技术实训紧连金工实习安排,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控机床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演示,为数控技术课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准备和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在大三下(第六学期末)安排,在校外国家认可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我校机械类学生一直与河南洛阳一拖集团、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现场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学生还能够在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师傅的交流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工作任务应包括:该设备设计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进展,关键技术有哪些,以及进行设计的必要资料和知识储备等。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毕业前最后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它要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一项较为复杂、功能相对完整的机电设备的设计任务。要经过文献翻译、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图设计、计算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心得、答辩等环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尽量真题真做,若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大家互提设计资料,各自为战,还要协调配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也是提高实战经验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题真做的比例。经学院论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工作,企业导师辅以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设计题目即为企业的技术难题。 3、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社会实践 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培养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这些科技活动与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研究过程,开拓了学术思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拟通过请领域内专家、技术人员、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平台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保证的硬件条件,它搭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追求的目标,总结起来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尽可能综合应用多课程专业基础 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尽可能将实验系统模块化,通过提供实验组件的方法,实现实验系统的可组装和可重构。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4、具有开设创新型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扩展条件。 5、平台应该满足经济、安全、可靠、节能、低消耗、低嘈声和环保的技术要求。 6、鼓励和激励教师自行开发和研制。 我校的机械综合实验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实验设施省内一流,实验室管理上采取专兼职教师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学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立足自己建设,我校在新校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其中生产场地 3224平方米,教学实习场地8932平方米,地下设备间548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要功能为车工、铣工、磨工、磨床装配、磨料模具实习场地及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专职人员35人,拥有劳动部认可的《数控培训基地》,以及劳动部授权的合格证颁发资格。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保持好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拓展合作企业,为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双师型”人才非常迫切。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将新引进的有博士学位而无两年以上实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安排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工作,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学校一名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管理工作,教务处设有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督导组;学院由主管副院长牵头,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任务有布置,工作有检查,责任有分工,上下齐努力。 五、结论 总之,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论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学中,始终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明确实践教学任务,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和行业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 机械专业论文:关于农业院校机械专业研究型教学初探 论文摘要: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在分析研究型教学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摆脱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结合机械专业的特质,以研究型教学的知识观、研究型教学的师生观、研究型教学的测试观为依托,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机械专业;创新意识 研究型教学从18世纪开始就受到教育理论界的关注,20世纪初在杜威、施瓦布等人的推动下,研究型教学得到了广泛实施。1998年,美国博耶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研究型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要求。近年来,研究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也受到高度重视,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2011年4月24日,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也谈到:“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研究型教学正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机械专业始建于1984年,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领域内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达1190人,硕士研究生26人,高职生128人,毕业生就业率在黑龙江省本科高校工科专业中名列前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本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以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为指导,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本专业毕业生达到“有本事、能力强、善合作、适应快”的良好状态。但是传统的“填鸭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明显与本专业现今对学生培养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使得研究型教学的优势体现明显。工程学院机械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多年来学院不断加大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教师进行实习教学内容、模式和体系的改革,这为研究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一、机械专业进行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1.研究型教学利于“教学相长” 研究型教学本质上是教学与研究的结合,研究使教学的深度得到加深,教学使研究的广度得到延伸,并更有活力和动力。研究型教学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可以说是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都受益良多。教师的作用不是传统观念中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传授课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未来问题,并带领学生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中特别指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是大学至高无上而不可替代的基本原则”,“教学所需要的某些生死攸关的财富,只有科研工作才能提供给它”,而“教学工作本身经常,甚至是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科研工作的促动因素”。 2.研究型教学利于机械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44个本科专业课程对比研究,机械专业学生的课程难度大,领域广,且每名学生都要参加金工实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完成本专业必须的基本操作训练。通过机加工工种的轮换实习,使学生具有1~2种主要机械设备的初步操作技能,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机械专业课程安排密度大,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研究型教学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缓解学生课业繁重问题。研究型教学依据各门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模块式、cbe等,大量利用直观演示、双边教学、快速联想、小组讨论、作业练习、启发式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让学生更能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寓教于乐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加深各门课程的理解,完全摆脱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时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岗位需要脱轨的现象。 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人才,同时,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迁,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完成质的飞跃,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21世纪大学教育人才观的核心是培养和造就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一直以“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研究型教学的内容突出“必需、适用、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各课程、单元之间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品质、意志等方面的培养,使其各项能力达到社会工作所需的要求和标准。必须大力加强实践,使学生对我国现实社会和企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机械专业学生将来工作主要面向企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机械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企业需求?研究型教学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重要问题。 二、机械专业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框架 1.研究型教学的实质 研究型教学的主导由教师转化为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摆脱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探知未知和新领域问题,目的不是让学生牢记一些已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观念和全面能力(简称pha教育模式)。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获得更多地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思考未来的发展规划。研究型教学通常情况下均以研究项目驱动教学,以教师所申请课题或项目为提纲,把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内讲授与金工实习的课外实践、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进行思考,强调授学生以“鱼”与“渔”结合的这样一种全新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2.研究型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完善 研究型教学将“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重在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1)课堂上要有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善于从那些“没有问题”的命题中设计可以激励学生思维的问题。(2)课外要让学生有问题可以研究。精心设计与课程要求密切相关的、超越书本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开放式思维案例和学习研究问题。(3)实验教学课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地位。精心设计一些自主性和设计型的实验项目,打破思想、思维的禁锢,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4)实验室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做跨学科多种技术集成的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选择有效测定数据的方法,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5)教学内容要基于课本,超越课本。注重基本教学内容深层次内涵。 3.研究型教学科研实例分析 研究型教学把科学研究当作教育的结合点,机械专业近几年的科研项目重视吸收本科生参与,真正意义上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美国著名社会科学家伯顿·克拉克(burtonclark)教授也提出:研究活动能够成为有价值的学习手段,学生参与研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通过系统的教育制度大规模地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 以机械专业2010级2个班级为研究型教学对象。笔者参与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免耕播种机破茬刀激光表面强化机理及力学性能研究”(e201132)。以班级为单位分为两个小组参加本课题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决定着材料的性能,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主动查阅相关资料:(1)涂层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研究;(2)涂层材料耐磨性的研究;(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耐磨材料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关系,研究新材料的性能变化规律。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开发他们的科研潜力,积极思考问题并寻求答案。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均反映在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期间是他们大学期间学到的东西最多、收获最大、最难忘、反思最多的一段时间,从图书馆—实验室—小组讨论—实验室—实验报告的一系列科研活动让他们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在小组团队协作过程中,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事实上,以班级为单位的2个小组,都提出了较完善的研究报告,2个小组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发起浓厚的科研兴趣,这种兴趣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对待科学研究。这个过程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 4.研究型教学的现代考核方式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考试的方式方法往往影响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积极性。目前传统的课程成绩多是以一次或几次闭卷考试成绩而定,学生考试方式是以背笔记、背课件为主,学生背得越多,则成绩越好,这种考试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知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5]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在研究型教学改革中针对学生考核采用了全新方法,不再是传统考试决定成绩的方法,学生的成绩由三个部分考核成绩组成:(1)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扎实掌握该专业课程,提高查阅文献能力的良好方法。课程设计由本专业教师规定范围,学生自己开题,最后由教师评定成绩,并针对课程设计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解答。(2)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是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过程,是学生加深了解本专业的重要途径。(3)期末考试的考核。最后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各门课程的系统掌握情况评定成绩。试题采用多样化题型,有实例分析、实验仪器使用、图表分析、理论阐述和综合计算等,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结论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型教学的初步实施,提高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教育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通过教师来落实,教师的教育理念、科研素质、人文情操、创新意识对教育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钱伟长先生认为:“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不懂得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研究型教学发展到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可以挖掘的内容还非常丰富,可以加强的方面也很多,尤其是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科研素质的教师才有可能自觉地把科研意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才有能力营造出研究性学习、创新性思维的氛围,启发学生更新学习观、改变学习方式,深化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机械专业论文:浅谈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机械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针对当今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专业英语要求,强调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当前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有关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 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的要求 专业英语是要求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结合基础英语,实现对英语的实际应用。根据我院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其基本要求如下:(1)词汇,掌握800个左右与本专业相关的词汇、词组,掌握构词法,具备按构词法识别一定生词的能力。(2)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英文原文文章及其他相关资料,能掌握其基本大意及主要情节。(3)译的能力,借助工具书,能将本专业相关英文资料翻译成中文。(4)听的能力, 能听懂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课堂与对话,能正确理解大意抓住要点。(5)写的能力,在借助相关工具书及网站,能撰写论文摘要与简介。(6)说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以上大纲是我院数控与模具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整体要求,但针对喜欢英语并且基础较好学生来说,实施起来较容易。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我们的实施仅此停留在前三个要求。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需合理实施专业英语课程的配置,因材实教,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最大化,是我们丞待解决的问题。 2 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2.1 专业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 我国城乡经济、文化及教育教学水平差异极大,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存在相对下降较快的现状,高职院校配套专业英语教材可读性较差,学校及教师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较差,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2 语言障碍,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 不仅对学生而言,还是对教师。囿于我们的英语水平,我们的英文表达存在困难,要想用正确的英文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并非容易。因此,我们的课程也仅此在讲课本上的专业知识,适当地进行拓展或分析相关专业问题时,我们无法自如地应用英语。其次,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英语能力一般,对专业英语课程存在偏见,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锐减。 2.3 教学观念、模式、手段相对落后 大部分人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属于选修课程,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等观念的影响,专业英语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当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在大力推进时,专业英语课程始终都没有得到重视,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管讲词汇,分析文章,学生爱听不听,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认为专业英语不属专业核心课程,无需耗费过多时间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2.4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教学投入不够 由于对专业英语课程存在偏见,认为此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必要性不大。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师资严重不足,课程大都是由刚毕业的新教师接课,无课程团队,很难进行教学探讨。其次,全国针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开发与研究培训不多,学校也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相关课程开发。导致专业英语教学只是为了完成国家对高职院校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实施对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不予以过高期望。 3 关于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专业英语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简单的交流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与手段,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3.1 提高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当今社会全球竞争相当激烈,高职机械类毕业生较大范围与外资企业或国外先进设备打交道,应用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多。其次,机械类女生从事一线机械加工岗位不太适应,需要将专业英语能力提高,以此在就业时能谋求更好的岗位。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其是基础英语的延伸,是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扩展和应用英语。我们需改变教学思想与观念,切实联系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提高素质的关系。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导性,处理好阅读、翻译与听说之间的关系,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3.2 改革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相关岗位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近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实现从传统到多媒体教学的转变,充分备好课,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有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软件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如学生在应用机械类相关软件autocad、mastercam及pro/e时,所涉及到英文菜单及对话框设置,我们可将其作为案例引入教学中。 第三,精心设计课堂,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如课堂实施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教师提前设计好难易相当的多个工作任务,学生分组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有机会展示自己。 第四、制定多元的教学评价方案,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可将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 3.3 加强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针对专业英语的课程改革投入和积极性都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孤军奋战”,无课程团队人员共同探讨课程改革实施的有效性,最终是有关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想法都扼杀在摇篮中。其次,应加强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提供教师进修机会。以我院为例,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来承担,此类教师只是在英语成绩方面略具优势,但自如应用英语进行专业英语教学,还显不胜。 4 总结 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国迫切需求一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我们应认识到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迫切性,在教学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机械专业论文:中职机械专业项目教学法论文 一、合理选择项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项目筛选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不宜选择难度较复杂的项目,应选择那些使学生容易理解的,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机械知识项目,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添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主动参与。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要适度增加项目实施的难度,教师应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如根据机械专业要求掌握的技能或者与学生的专业成绩进行关联,以此增加学生的压力,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做项目实验的时候感受机械劳动的艰辛,获得知识后的快乐。 二、分析并细化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探究是项目教学法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而且能有效锻炼学生思维、操作、实践、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确定好项目后,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分析项目、细化项目,这些过程都需要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的思想意识才能共同完成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分析项目,采用讨论、问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视具体情况把总项目分解成一些“阶段任务”,“阶段任务”又可分解成更小的“分任务”,逐步细化。通过细化任务,可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小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项目细化之后,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具体内容或查找相关课外资料,确定解决“分任务”的方法,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三、自主探究,促进学习应用一体化 项目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教师不单只是把书本知识单纯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边操作边学习,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跟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探究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之后再进行阶段任务的探索,最后大家齐心合力完成“总任务”。这个分组学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困难等待着大家,教师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适当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难,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完成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一个师生间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可以提供一个专门用于学习的实验基地,实施学习应用一体化格局。另外,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其他设施,如,在教学楼墙面或宣传栏上张贴学习图表,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配备完善的教学设备,如,播放器、多媒体器材、实验设备等。这样使教师改变了中职机械专业传统的老师讲解、示范,再提出重点、最后学生练习的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重心向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上转移,促进学习应用一体化的形成。 四、完善课程教学程序,实施有效教学评价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和老师,在项目教学法中也同样起着决定项目教学法实施结果的关键作用。为了让项目教学法能够帮助中职机械专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教师研究机械专业的教学特点,思考针对机械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精心完善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程序。而学生则要改变以往被动、落后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构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师生同心同德为有效教学共同努力。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学生的技术程度是否有进步、知识的使用效率是否有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否良好等必须作为基本标准。同时,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及时做出检测和评价,既有利于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又能帮助学生,要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的学习得以提高。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决定是否要对某些环节重新做出讲解和示范。 五、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的形成对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来讲是一次质的飞跃。项目教学法对中职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从单一的教授理论转变为双师型。我们教师应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中,充分地参与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对学生实践技术培养的“一体化”转变。 作者:徐燕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机械专业论文:高校机械专业英语教学论文 1立足农林类机械专业特色,完善教学准备工作 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上应充分考虑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课程之间的辅助关系,合理安排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的教学时间顺序,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将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学期放在公共课《大学英语》之后,而将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授课时间进行穿插或者放在其后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英语学习的阶段连续性,在课程设置准备工作上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同时可以循序渐进的开设具有农林特色的双语课程,为农林类机械双语教学的实现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在课件准备工作中授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高校机械专业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课件内容,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先进教学系统,使教师能更加生动形象的用英文讲解专业知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2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高校的机械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传统性”很重,长期沿用传统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教师以翻译加语法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强调英语教学的现代特点,因此急需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培养,将类似于普通英语的语法教学摆到次要地位。针对授课学时不多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外布置任务,让学生精读英文原版专业材料并撰写读后感等,并培养学生课堂外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也为后续双语课程的顺利实现做好铺垫。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授课教师应具有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复合能力,并不断提高综合教学素质,学科应进行长期的师资建设,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去外企或者欧美国家进修深造,持续提升师资力量。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认知水平,在不同授课阶段采用相应的授课方式,在课程前期采用较少的英语讲授比例,建立和巩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课堂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慢慢适应语言环境和英语授课方式。在后期逐步加大英语授课比重,循序渐进的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氛围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机械学科本身知识结构较复杂,而高校机械专业学生英语听力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专业英语的教学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专业水平,难度要适中,可结合机械零件、模具、机床等实物进行形象教学或者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授课教师也要调整教学态度,营造轻松的有益于互动的英语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浓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结合课件内容播放一些专业方面的外语短片和介绍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视频,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我们引入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课程形式,适当选择一些网络专业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慕课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网上积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在线课程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学生可以自主调整学习进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重复多听直到最终理解,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慕课课程还包括在线论坛和学习小组等互动学习模式,通过网络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和完成专业知识更新。慕课的引入也为机械专业其它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此外还可以在传统专业英语课堂中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以提升教学氛围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要求学生在授课前查阅和准备与授课主题相关的短篇英语材料,在课堂进行翻译和交流讨论,表达对专业内容的心得、疑问及创新思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加入专业英语在各个方面的应用训练,包括英文简历、自我介绍、学术报告、科技论文撰写等;授课过程中穿插内容讲授和学生分组讨论,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 4考核方式的完善 专业英语的考核应区分于普通英语教学的考核,要着重考核学生在解决相关机械专业问题过程中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而不能简单的通过笔试形式来考核学生对专业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和专业知识的翻译水平。专业英语的考核重点应突出其实用性,对学生的机械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完善后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2个部分。平时成绩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占10%)、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20%)和平时测试(占10%)。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察学生课堂实践活动中的专业英语表达交流能力和分组讨论表现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和活跃课堂气氛。平时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词汇、常用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和专业英语的基本应用能力。期末考核占50%,主要着眼于专业资料的翻译和书写,同时也涉及听力和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全方位考察了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水平,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最终考核结果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结语 通过近几年对高校农林类机械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同时促进了其它机械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然而机械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仍然任重道远,仍应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持续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教材建设,突出农林类机械专业英语的学科性特点,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和良好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国际化人才。 作者:刘达列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
城市建筑论文:照明理念:光·建筑·城市 摘要:本文概述了光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20世纪照明科技的进步并分析了光对建筑,城市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评述我国照明工程建设发展状况以后,作者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关键词:照明工程 建设发展状况 光环境设计 人类的生活天天与光相伴,建筑和城市与光息息相关。华灯映盛世,光彩照京城,新中国50年华诞之际,京城的灯光夜景吸引了数百万市民,显示出光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激发了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对夜景照明创作的冲动。光是生命的源泉,光是人居环境的要素,为人类居住的建筑和城市创造明亮、舒适。优美的光环境是建筑师、规划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人类生存之光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的哺育 光刺激视觉,使我们看见并认知周围的环境,从而获得 80%赖以生存的外界信息。 自然光昼夜复始地更迭控制着人体生物钟,使我们的生命节奏保持平衡。 日光制造维生素和众多迄今未知的营养物质,使我们的机体生生不息,保持健康。 光,明亮的、愉悦的、活跃的光振奋人的精神,使我们心理上感到满足。 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人们仍留恋着日光带来的光明,从远古时代钻木取火,照亮山洞,草棚,到现代城市高楼大厦灯光辉煌,人类一直追求利用人工光源延续自己活动的时间,扩大自己活动的空间。现在全球每年要消费2万亿KW.h的电力(相当于24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用于人工照明。生产这些电力要排放十几亿吨的 VICO2和一千多万吨的SO2.电气照明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并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建筑、城市与光 1.光与建筑和城市共生 从公元初年(125年)罗马万神庙屋顶上简陋的采光圆洞(直径8.9米)到20世纪末(1999)柏林国会大厦以宏大的镜面和晶莹的玻璃建构的天穹(直径40米);从古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户户昏冥烛火到今天处处灯光理现的不夜城,回首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技术和光文化同城市和建筑同步发展前进的足迹,也能看到采光照明的技术进步对城市和建筑面貌及现代城市生活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 2.20世纪照明科技获得卓越成就 20世纪照明科技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光环境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现代照明设计奠定了科学基础。主要有: ①对视觉功效的实验研究一视觉功效是指在一定的照明条件下完成视觉作业的速度和精度。为了获得良好的功效,需要提供相应的照明水平。此项研究确定了不同视觉作业特征(对象大小,对角与其背景亮度的对比,观察时间长短等)与其所需照度水平的相关关系,为制订合理的照明标准找到了科学依据。 ②对眩光效应的研究一眩光如同噪声一样,是一种环境污染。轻微眩光使视觉感到不适,重则降低可见度,甚至损伤视力,这项研究的重点是提出预测眩光的方法,制定防止眩光的措施。 ③对光色爱好及光源显色性影响的研究一现代制灯技术可以制造不同光色(冷、暖和中性)的电光以以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光色爱好的差异对于实现光环境较高的心理满意度和营造适宜的光气氛具有指导意义。电光源显色性能与自然光的差异是由于电光源光谱能量组成显色性能与日光不同而造成。气体放电灯的这种差异尤为明显。在致力提高电光源显色性能的同时,探究光源显色性不佳造成的颜色“失真”对视觉感官的影响对照明设计很有参考价值。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世界各国提出了评估照明质量的各类定量指标,制订并逐步完善了照明设计的标准,法规或建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近联合制订的《室内工作照明标准(草案)》提出统一照度(E),统一眩光等级(UGR)和一般显色指数(Ra)三项定量指标作为照明设计的依据,使照明设计更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在创建天然光环境方面: ①开发了各种模型实验和计算机仿真的先进设计工具,不但可以准确预测天然采光的照度水平,而且能真实,细微地模拟建筑物在天空光和日照下的造型效果。 ②生产出集光,热优良性能于一体的各种透光材料,并掌握了复杂的加工和安装技术。1999年建成的柏林国会大厦直径40m,高23.5m的玻璃穹顶就是现代采光技术的一个杰作。为了把光线导入下面的议会大厅,在圆穹中心设置了一个近20m高由360块镜面组成的倒锥体,在施工过程中每块镜面都被仔细地调整过角度。 ③发明了导光管系统,能把自然光输送到地下和任何自然光线不足的地方。 ④利用电子技术和精巧的机构自动控制室内天然光,调整光的分布。 第三、照明电气的突出成就: ①气体放电灯的普及与提高:1939年发明荧光灯,1960年代末又相继出现了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后两种统称高强气体放电灯,即HID灯)。它们借助气体放电发光,是与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完全不同的第二代光源,其光效和寿命远优于白炽灯。19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重视照明节能,气体放电灯生产激增,快速普及。同时灯的质量显著提高,品种规格也日益丰富,齐全。以荧光灯为例。三基色荧光粉的应用,紧凑型小功率荧光灯的普及以及用28W16mm直径的细管径荧光灯替代26mm、38mm直径的旧型灯管,使荧光灯品质大为改善,适用范围更广,制灯材料更加节省,光效也进一步提高了。 ②第三代光源的发明和应用一1990年以后无极灯(QL灯)、硫灯、微波灯、发光二极管等第三代光源已逐步由实验室进人市场,实现商品化。这些灯的发光机理彻底革新,其寿命更长,光效更高,将推动未来的照明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 ③电子技术应用到照明器件,智能化照明控制和照明设计,大幅度节约了能源,拓展了照明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多样性,经过优化组合,灯光得到更合理的应用,照明设计更为便捷,精确和形象。 ④城市公共照明和景观照明日趋扩大与完善,建筑照明手法不断创新。如反射照明(间接照明)光纤照明,导光管照明,变色灯照明,激光照明等,照明形式绚丽多彩。 3.光对于建筑和城市有重要的功能和艺术价值 良好的照明改善建筑的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提高视觉功效,加强展示效果,营造环境气氛,适应个人需要,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 光给城市注人活力,保证夜间车辆畅通,行人安全,扩大城市夜生活时间和空间,丰富城市居民户外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促进商业繁荣,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吸引旅游观光。 光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光塑造形象: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 正确地设光(指光量,光的性质和方向)能加强建筑造型的三维立体感,提升艺术效果,反之则导致形象平淡或歪曲。 光建构空间,明和暗的差异自然地形成室内外不同空间划分的心理暗示。光的微妙的强弱变化造就空间的层次感。 光渲染气氛:晴日当空,阴雨连绵,雷鸣闪电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这当中光的变故起着重要作用。光渲染的气氛对人的心理状态和光环境的艺术感染力有决定性的影响。 光突出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艺术而落人平庸。强化光的明暗对比能把表现的艺术形象或细节实现出来,形成抢眼的视觉中心。极高的对比还能产生戏剧性的艺术效果,令人激动。 光演现色彩:显色性好的人工光源可以象天然光一样真实地演现环境,人和物的缤纷色彩;显色性差的灯则造成颜色变异,丧失环境色彩的勉力。彩色灯光赋于光环境情感意识,使一些颜色响亮,但也会使一些颜色受到扭曲。 光装饰环境:光和影编织的图案,光洁材料反射光和折射光所产生的晶莹光辉,光有节奏的动态变化,灯具的优美造型都是装饰环境的宝贵元素,引人入胜的艺术焦点。 三、光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城市景观照明和建筑照明逐渐受到国人的重视。许多城市结合环境整治和重大庆典活动实施了“城市亮化”或“灯光工程”,成绩斐然。城市居民对自己家庭的采光照明也讲究起来。据我们调查,从1986至1996年10年间,每户安装的灯数由6.5个增加到14个,照明容量也由165W上升到500W.起居室的照度原来半数以上不足30lX,现在一半以上超过75lX,厨房、卫生间的照亮则由普遍低于10lX,提高到401X.这充分反映出人们追求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愿望。 我国照明工程近10年有了长足发展。照明器材(光源,灯具和照明电器)的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各类光源的年产量现已达到60亿只,灯具年产 20亿台。照明器材出口额每年增长40%以上, 1999年达28亿美元。全国照明耗电量2000年预计将达到1200亿kw.h. 照明产品标准与照明设计标准序列已经建立。产品标准基本上向国际标准看齐。照明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规定的照度水平大约为发达国家同类水平的1/3-1/2,实际上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需要修订。为了节约照明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由国家经贸委领导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正在顺利实施。 我国城市和建筑照明工程建设的空前规划和巨大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世界著名的照明公司和厂商进驻中国市场,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Philips),美国通用电气照明(GE),英国索恩照明(Thorn),德国欧司朗(Osrarn),日本松下电工等。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照明产品和生产技术,也传播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工程经验,使我们的照明工程能逐步与国际接轨。 虽然我国照明工业生机勃勃,产品市场兴旺发达,工程项目源源不断,但是当前光环境的建筑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和制约发展的梗结。例如照明产品的产量虽居世界前列,出口量也不小,但产品档次不高,质量良旁不齐,照明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几乎陷于停顿;照明能源浪费和光污染的现象也令人堪忧。 在照明设计方面,专业的照明设计队伍和机构尚待培育。照明设计单纯依靠电气工程师或照明器材供应商或装修公司完成的局面应当改变。根据国外经验,重大的照明工程,特别是景观和装饰照明工程的设计大都是具备照明专业知识的建筑师,艺术家主持完成,从方案构思开始,贯彻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当前我国建筑师,规划师的照明专业知识不足,特别是缺乏参与光环境设计的意识和主动性,因此现实的照明工程中设计精品寥寥无几。 四、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光是一种语言,向我们述说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光是隐形的软件,控制是城市和建筑的功能运作及形象和色彩的演现;光是设计工具,也是建筑材料,建筑师可以用它编绘理想,展示才华。还有人说:“光是建筑的第四维空间”,光是建筑三维创作之外的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光环境的设计绝不应当局限于满足照度标准这个水平上。它有明亮,舒适和具有艺术感染力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建筑师都能发挥主导作用。为了优化自己的创作,建筑师和规划师应当主动地了解光,体察光,运用光,积极参与光环境的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完成,全过程地把光融人到自己的规划和创作之中,为城市和建筑增“光”添“彩”。 新世纪的城市与建筑需要光亮、宜人、典雅、优美、更富个性、创意新颖,既没有光污染,又节约能源的人居光环境。时代的发展和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企盼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为建筑设计和照明设计之间的缝隙搭桥,加强建筑师,规划师同照明专业人员之间联系。 城市建筑论文:建筑和城市设计特色与保护 摘要: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与它相邻的城市不同。通过建筑和城市设计,所有人居环境都表达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容。地形、气候、不同建筑材料的获取,甚至演变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以及科技的进步(这些方面也是衡量文化进步的标准),都在我们的建筑物的形式和功能中得到反映。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特色 历史上,有一些城镇在桥边生长起来,另一些由军事驻地、教育学术中心或宗教中心发展而来。其中一些是经过规划的,但大多数没有。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新的中心很快在原材料或动力资源附近发展起来。最终,产生了工业大国的贸易中心和首都。但无论城市最初生存的理由是什么,如何影响了它最初的形式和建筑,其它的功能还是迅速发展起来。当古老的工业衰落而让位于新工业时,城市的繁荣和活力取决于各种计划中或计划外的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和数量,尤其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 在过去的世纪中,大多数建筑物是由当地材料建造的,其形式同时适应社会需求和气候。只有那些最重要的建筑才由建筑师或建造专家设计,而他们常使用进口的和更耐久的材料。随着这些年来大规模信息交流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材料正在越来越国际化和标准化,它们更多地随着时尚的指示而变化,而不是其实效。 就象建筑物预期的功能被(或应该被)反映在其设计中,城市的形式和特性也是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反映。当我们改变、改造或更新建筑物来更好地满足不同从前的新需要时,必须承认:要确保一段时间内一个社区的繁荣,那么一个人居环境??村子、镇子或城市,就必须不断地通过改变其自身来适应新的情况。尤其是现在,只要满足制造商的设想或财政状况,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工业。 建筑和城市设计的保护 一个城市,尤其是一个古老的大城市,是思想和艺术品的宝库,其中包括建筑、空间和各种场所。它们表达了演变的需要、时势和建造者那个时代的风尚。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一资源。但这从来不容易做到,因为总有关于什么才是?合理的运用?的争论。在城镇的发展中,情况常常会因为对旧建筑倾注的感情而变得复杂。用于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维护的钱原本可以用于为社会提供新的住房,提供新的社会、商业、工业用途房屋和新的服务设施,这是一个客观但又经常被忽略的负担。但现在的形势要求未来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什么样的发展才能最好地适应未来的需要,这必须得到检验和评估。 在制定一个已长期存在的城市区域的未来发展方针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在于决定应该依据何种原则(如果有的话),有意识地保留现存的建筑物及整个地区;在何种代价下、到何种程度,这种保留才能适应发展改变的需要。 对单独的建筑物或建筑群来说,常常是其外观、建筑价值或历史上的相关意义决定其保护( 或保存)与否。这还常被解释成对现状的维持。但一栋由政府保护的国家建筑,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声望的目标。这种声望是一种可怕的强力麻醉剂,使人们在考虑到艺术性时被麻痹了。如果一栋建筑内在的魅力和作为一件艺术品或文物的价值,能够配得上这种声望,那它才能被保护,太多的人想要把他们自己所看到的古老建筑作为最好的来保留。但我们认为的建筑的美并不是一个靠逻辑证明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说,保护的愿望是不合理的,尤其当要保护的建筑无法附加经济用途时。 过去,具有时代风格的建筑实践满足了时代的需要,虽然重要的建筑物都被盖得好像要永存似的。1936 年,在伦敦,人们发现,除了几个被公认的有历史价值的例子,其它大多数都在30年内被更新,在60年内被重建了。现在,在这个被保护所支配的时代,总有不断的压力要求保留远远超过这个建筑时代的工业和商业建筑。这是非常昂贵的。可能倒不是要求新的用途和新的技术服务设施,而是它的材料、体量和特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空间的尺度和比例适合当今的时代。这难道不比在昨日昂贵的立面背后设计出为明日服务的空间更好吗? 如今挽救古建筑的工作,不管以何种方式,都很少考虑它们的实际条件,甚至有时它们只代表一个因为没有特色而被人记住的建筑时代。这将会限制子孙后代显示出他们的设计或欣赏能力,这是要冒险的。但是给新的伟大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提供机会也要冒险。不管多大程度的保护都不能把一个设计从坏变好。50年前,如果有现在的规章和看法的话,许多现在被认为是杰作的建筑作品就盖不起来了。因为他们不能,而我们能欣赏到一些过去最富想象力的设计者最好的作品。如果决策的产生能适应也象建筑一样改变着的世界形势的话,就会有更多有价值的现代建筑了。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审批一个发展申请中,并不一定能产生好一些的建筑或城市设计。它也许会阻止一场灾难,但如果由于官员们缺乏城市设计的眼光而错过了合适的投资时机,它同样也可能导致失去一个机会。 建筑师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却很少关心它的邻居。而城市设计考虑的是被建筑界定的、渗透的或打断的空间。虽然也许这些建筑只是为从几个有选择性的视点观看而设计的。城市设计的关键存在于连续看到的景象中,其质量取决于空间之间的关系,它们被界定的方法,轮廓、体量、尺度、色彩和周围环境??比如建筑或植物??的材质。一个空间形式给旁观者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穿行于其中的运动速度。好的设计考虑它被体验时的情况;最好的设计能满足所有标准。一位穿越城镇广场的步行者有时间享受各种各样的纹理和形象:建筑表面的分格,界定空间的铺地和植物,光影的相互交叠和落叶的飘飞。这种欣赏,无论有或没有,都会受到建筑或空间的尺度与人类尺度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因为我们都会依据与人类高度和生命长度的关系来评价尺度和年代。这反之又影响了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例如我们在街道或广场中是 否觉得拥挤或舒适。 保护包含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在城市的设计中是最为重要的。作为一个世纪以来的科技和商业发展的结果,城市中心总是处于适应更多用途和人口的压力下,然而许多城市中心却有一种错综复杂的特性,很容易被增长的交通和重建破坏。取代所有旧的事物来满足新的要求会浪费资源,而且很昂贵:这会有效地毁灭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城市。不满足今天的需要、不预测明天的需要,可能会成为经济和文化的自毁。我们必须在某处打破平衡。如何做呢?答案可能介乎一座城市和一个社区之间;或者是它们的特性值得保护,或者是一种古老的、很受喜爱的形式:又一次,是思想还是艺术品。建造什么,何时何地重建或彻底修改,保留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是一个判断力的问题。在实践这种判断时,应该简要地参考别的地方的经验。 保护,保存和选择的问题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有无数的例子可以用来研究多种多样的情况的前因后果和保护的方法,而且每一个都很独特,又都有只适合于某些情况的经验。应指出的是: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 墨西哥城,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有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或建筑意义的建筑物,有些是前殖民地时代的。它也拥有一些有建筑价值的区域,比如佐那罗萨(Zona Rosa),在这里,保护措施正在付诸实施。但它也有一些最肮脏的贫民窟和混乱的地区,对许多人来说都没有逃避的希望。应优先考虑什么呢?投入到国家遗产的建筑维护中的财力越多,用来建造住宅和医院的就越少,更重要的是要为明天的人们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保护的范围相当宽广,就好像实现它的可能性相当低一样。 在过去的40年中,新加坡进行了一项突出的重建住宅的项目。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许多传统建筑的毁坏,特别是中国城和小印度。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这里生存了几代人的社区。但优先权在于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我认为这很正确。直到最近,才通过一个保护项目复原了老城区的许多残存的商住式的房屋。历史条件下的花费当然高但却对社会有益。这是一个有眼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且有勇气、有决断的速度和足够的财力来实现其目标的城市。 中国的建筑和规划因为其空间相联系和相承接的方式受到特殊的尊重。原来的皇宫- 紫禁城、颐和园、北京的园林、苏州和承德的园林都在尺度和用途上各不相同,但每一个都显示出对实和空、遮挡视线、造景和尺度的处理的娴熟掌握,别处极少有能相比的,在西方更没有。每一个设计都很适合它初始的目的和它的使用,虽然它们大小不同。几百个人在紫禁城里几乎不会被注意,但如果在苏州的一个小园林里,就会造成交通堵塞。大小和尺度总是应该与用途相关,与房屋周围的环境相关的。这些地区的保护具有巨大的社会、建筑和历史的重要性,它们需要耐心、敏感,并且是很花钱的。 住房和保护 许多建在欧洲和整个前殖民地领土的宫殿和豪宅有了新的用途,比如做旅馆、会议中心、学校或医院,这样就保证了它们在可预期的未来不断地被维护。但并不是这些伟大的建筑物赋予了城镇它们的特征,而是无数的更谦虚的居住建筑。它们并不时髦,不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但却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大的优势,在苛刻的条件下倾全力于提供可能达到的最好的生活条件。在沙漠地区,厚重的墙挡住了正午的阳光,又保住了寒冷夜晚所需的温暖;内院被安排来利用气流提供制冷;在南亚,建筑物造得很高,以保证通风,避免突然的雨季泛滥;在中国,?风水?的不同流派依据这些制定了实践的标准。在几乎所有现代化的发展中,不仅仅这些奥妙的方法被一扫而光,而且更让人无尽沮丧的是,几乎所有建立在数代人的经验积累上的优良的实践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被那些极少考虑社会需求和气候要求的标准住宅代替。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这么多可用的科技资源,却仍然有这么多低质量的房屋在这么多国家建造起来,就不让人惊奇了。解决办法必然存在于一种建设性的保护方针中。 生活方式,尤其是家庭内部的,随着外部条件,特别是经济情况的变化而演化。新的工作方式、城镇规模的增长在这方面是很重要的。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从一套接受地面的独立住宅或公寓,到需要靠电梯到达的多层公寓单元,这种住宅形式上的骤然变化,破坏了家庭生活,摧毁了社会的结构和邻里、社区的自然外貌。通过比较,经验会告诉我们,常常是那些或多或少继承了传统模式的邻里的居民,会对经济发展和其它社会变化带来的契机有更好的反应能力。这样,遵循那些已被接受的形式的新住宅就应受到赞赏,因为它包含了人们熟悉的东西,帮助重新发展的邻里地区保留了一种?归属感?,又帮助新发展起来的地区建立这种感觉。 曾经有这样的论断,说满足房屋需要的任务是现代建筑(相对于?后现代?和其它短暂的风尚而言)的源泉,并且正是从这方面来说,现代运动中的作品才与早期的不同。如果经济和社会的考虑也包含、当然也应该包含在这些任务中,设计的原则就更紧密地与更乡土或传统的建筑相吻合。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恰当设计的当代房屋能欣然坐落在旧的居住房屋旁边。因为它们显示了保护和建筑原则的应用,确保了一种当新旧并置时常常被遗忘的使它们和睦共处的措施。 定义和赞同一种原则是一回事,而实现它们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不仅仅公众和政治家更喜欢时髦或便捷的方式,而且当面临基础内容时,技术问题也更突出了。想要以可行的方式来适应城市中不可避免的高密度问题,会带来几乎无法抵抗的问题:如何才能经济地提供已被社会认可的改善的服务设施。 在北京的菊儿胡同,吴良镛教授通过庭院式住宅,表达了一种可能性:既容纳一个相对高的人口密度,又同时给每一个家庭提供一小块私密的室外空间和绿地,且只与他们的近邻分享。当住所只有三、四层高时,就不需要电梯,维护也不需使用精密的机械设备。较高的单位成本,被使用时降低的花费和灵活的布局平衡了。这种布局给保护区域内和历史性建筑附近的小片地段提供了发展和再发展的可能。对局外人来说,这种方法以适应今天的需要的方式,保护了传统住宅的原则。这种住宅,从各种意义上讲都建立在胡同的体系上,这种体系确定了北京的许多住宅布局。当然,还有许多方法来适应重要保护地段附近住宅的承德、北京和其它历史中心的问题,有一系列实际和可行的解决办法。 从经济的角度看,使用电梯的房屋,至少应6层高;更高一些时,就会有建筑上的重要意义:当它们相当高并形成组团、仔细选址时,就会对城市的结构设计造成一种冲击。在一栋历史建筑或古城的中心的近处,在低层建筑比较受欢迎的地方,如果建起高楼群,通常是不合适的。在很多情况下,这指出了解决历史城镇的边缘或边缘以外的发展问题的可能性和愿望。这样可以延长古老建筑和园林的寿命、使用期限和特性。维护的费用降低了,因为制造污染的工业随之迁走了,沉重的交通负担转移了,震动对古老结构的危害减轻了,拓宽道路的需要也消除了。通过这些和其它类似的方法,新式的发展也可以成为最有效的保护手段。 结论 每一个人类的居住地都有它独特的品质,源于它所处位置地理因素的影响,它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以及之后的历史发展。这被反映在它的地段和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多年来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需要,常常至今为人所不知,但代表了每一个时代在城市演化中起的作用。留下来的一些无法估价,另一些却没有很高的价值,但我们不应抛弃任何一个,直到它们对将来可能做出的贡献得到评价;因为一旦毁掉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但同等重要的是,资源不应投入到试图维持那些不可能被维持的事物中去。一座城镇的特色,不仅仅来自它的街道和空间带来的特色,也源自每一栋个体建筑的设计中;那么最好的,为城市发展进程和保护的依据提供服务的办法,就是确保这种变化,这种不可避免的变化,进化着的变化,既尊重着历史又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在被规划的城市圣彼得堡(St.Petersburg)中心地区,维持了严格的高度控制,使它保持了设计的原意而又有高层建筑。主要的公寓楼,都在郊 区。在罗马中心,所有高层建筑都被禁止。 城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摘要: 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广场 架空 高层建筑形式在古代就已有了,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古巴比伦曾经建造了现在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根据记载,其形式非常之华丽壮观,放置在任何空间之中都可以说是一道绝美的风景。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钢铁、电梯的出现以及后来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为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层建筑也成为城市空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以美国的高层建筑发展最为活跃,如1885年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被公认为第一幢摩天建筑,而纽约的曼哈顿区更是高楼云集;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也发展迅速,如上海的金茂大厦88层,高420.5米。随着结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的融入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使高层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这个可以说是城市空间比较科学性的定义,而本文提到的城市空间则更具体更形象,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所以一位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这些是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还可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及其职业道德。事实上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设计时,开发商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此时,规划部门所出台的各种条文政策及规范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强制性的要求必须顾及城市环境,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下面就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一 建筑设计 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二 规划设计 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结束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城市建筑论文:对城市建筑的文化阅读 摘要: 关于城市的界说之一,是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 关键词: 建筑文化 城市建筑 中国现代大都市的形成主要源自两种不同的历史:一些口岸城市如上海、香港、青岛、大连等,在殖民统治或租界时期,主要是在外国人的管理下形成的今天的城市格局和面貌;而内地的历史文化古城,如北京、南京、西安等,主要是在近几十年的社会变迁中,由中国人自己管理、建设和改造,形成的今天的城市面貌。 作为新中国首都,北京成为一个活的标本,一个令人读之不尽、百感交集的“文化的容器”。它不仅在体制文化的塑造下,而且在各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和张力中,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和品性。而发生在北京的事往往是具有全国性的。 北京和南京 虽然在许多方面,北京和上海最显著地形成一种对比;但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上,最具有可比性的却是北京和南京,它们是两个时代分别由中国人自己规划、建设的国都。 1927 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即成立了“首都建设委员会”,以美国设计师墨菲和古力治为顾问,负责制定《首都计划》。于1929年底完成并公布的这一计划,包括史地概略、人口预测、中央政治区、建筑形式、道路系统、水道改良、交通管理、铁路与车站、港口计划、飞机场、自来水、电力、住宅、学校、工业、浦口建设、城市分区、实施程序、款项筹集等许多方面。按照《首都计划》,南京城明确分为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如中央政治区、南京市行政区、公园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这是我国按照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按功能分区进行城市规划的最先尝试。如何设置首都的政治功能是该规划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起初,也有仿照柏林、伦敦之例,在南京城外另建新都的设想,因费时耗力,未予通过。规划确定的是在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新建中央政治区。 在规划和城市建筑风格的指导思想上,《首都计划》称其主旨是“发扬光大固有之民族文化”,城市建筑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以中国之装饰方法,施之我国建筑之上”(罗玲《近代南京城市建设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8月)。沿街的重要建筑,均为传统大屋顶的民族样式,如财政部、励志社、兵工署、中央博物院等。出现了一批现代宫殿式建筑,如南京大学教学楼、南京师范大学教学楼等;以及一批在实质上融合中西的优秀建筑,如中山陵音乐台、军区总医院、江苏省美术馆、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该规划的不少内容未能全部实施,包括中央政治区的建设。但现代南京的城市格局、城市面貌基本是由这一规划奠定的,今日南京浓荫匝地的城市道路,鼓楼、新街口的环岛式街心广场,都是在那时形成的。 与南京相似的是,五十年代初新中国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也是由一批留学欧美的建筑家进行的,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央政治区的设置。出于保护古都文化的考虑,梁思成、陈占祥按照按功能分区的规划思想,提出在旧城之外的公主坟一带另建中央行政区的方案,遭完全否定。当时之否定另建新区,除经济能力不足的直接原因,也有坐拥皇城的心理,以及视旧城为封建遗留,需要加以“革命”和改造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层原因。随着大规模拆毁城墙、城楼、牌楼,在旧城区内对王府、坛庙、名宅等“废物利用”,见缝插针地兴建工厂、机关、学校,北京古城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五十年代确立的以旧城改建、扩建为中心的思路一直延续至今。对二环路以内旧城的超强度开发,致使人流、物流、车流向内城过度集中,造成严重的住房压力、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它被恰当地定名为“破坏性建设”。其实际效果,就建筑面貌而言,吴良镛先生总结为“好的拆了,滥的更滥,古城毁损,新建凌乱”(吴良镛《城市规划设计论文集》,燕山出版社, 1988年)。虽然建立功能分散的、多个城市中心的意见始终不绝,但北京仍以“铺大饼”的方式迅速扩张。近年来在近郊已经建立了若干个规模巨大的新居民区,然而,那些拥有几十万人口的新区却并没有建立和发育城市的功能,居民们仍需长途跋涉,到市中心工作和活动。 今日北京发展的事实已经回答了当年的争论。城市轮廓线东起高碑店,西至石景山,南抵大红门,北达清河镇,方圆约六百平方公里,已经是老北京城面积的十倍。换而言之,我们已经建设了相当于十个北京城,而那个世界上独一无二、具有高度历史文化价值的北京明清古城,却终于在我们眼前日新月异地消失了。 新北京: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新北京的建筑风貌成为我们透视体制文化变迁的一个窗口。 1953 年所作的首都建设“规划草案”,其基本要点包括:以旧城的中央区为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使其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中心;首都要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特别是要成为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改建扩建北京,要打破旧格局的限制和束缚,使首都成为适应集体主义生活方式的社会主义城市;改造道路系统、改变水资源缺乏等自然条件,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总方针的表述十分奇特也很传神:“为生产服务,为中央服务,归根结底就是为劳动人民服务。” (《当代中国的北京》上册,第86页)这一实现革命化、工业化的思路,直接导致了“破旧立新”的城市建设方针。 五十年代北京建设的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的建设和一批标志性公共建筑上。十里长街,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十大建筑”,构成了以雄伟、庄严、壮丽、堂皇、开阔等为特征的新国都的视觉形象,以寄托解放、新生、自豪感之类的情感。中南海、天安门城楼等历史建筑文化意蕴的转换,突出体现了新体制文化对传统权威的借助和重构。在很长的时间内,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已不再是一个历史建筑,而成为党中央、的象征符号,如 “天安门上太阳升”、“中南海的灯光”之类话语所寄寓的意义。 “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这一文化公式在建筑学上的体现,是“经济、实用,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美观”的原则。一批民族风格的公共建筑,体现了当时主流的建筑理念,其典型为三里河一带“四部一会”琉璃瓦大屋顶的建筑。它很快就遭到制止和批判━首先是由于“反浪费”,然后上升为政治问题━但这一早期尝试毕竟为新中国建筑的文脉写下重要一笔。这一时期的建筑实践与南京民国时期的新建筑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看来,当年新北京的形象塑造,首都建筑的“宏大叙事”大体上是成功的,透露出那一个时代、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气度和有明确理念的审美追求,以及城市控制(规划)的能力。 在城市建设的历史上,六、七十年代是一个停滞和平庸的时期,唯一迅速增长的是人口。以北京为例,1982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比1949年底增长了4.8倍,达917.8万人。那也是简易房、筒子楼大行其道的时期。除了十里长街的观瞻之外,沉重的人口压力,革命时期的混乱无序,使城市不堪重负,大多数四合院正是从那时起,变成了破败凋敝、人际关系紧张的大杂院。 当八十年代新的建设高潮来临时,和中国的各大城市一样,北京又一次成为到处开膛破肚、彻夜施工的大工地,但其面临的问题却已不似五十年代那样单一和单纯。城市建设承载着人口压力、民生改善、国家形象、商业利益、政治利益、部门利益、政府政绩等来自不同方向的复杂压力,处于各种不同的欲望、抱负、追求、利益前所未有的紧张挤压之中。 在市场经济、分权管理的新体制下,严整统一、“君临天下”的中央意志渐渐退隐了,城市改造新的主体是有关政府部门和房地产商,新的强劲动力是商业利益。在全新的制度环境和利益机制中,统一的城市规划虽然仍在制定,却失去了整合、制约的力量。北京又一次脱胎换骨。但与同期的上海相比,无论在单体建筑的新颖和独特性上,还是在整体风格的协调上,都远远落在了上海之后。号称“中华第一街”的长安街上的当代建筑成为北京人调侃的对象:正面棕黄色、侧面银白色的交通部大楼被称为“阴阳脸”,门字型的海关大楼被称为 “大裤衩”,曲折有致、中间有一月亮门的妇联大楼名为“肚脐眼”…… 首都的建筑何以难以保持协调的风格和应有的水准,这似乎是很令人费解的。其所透露的其实是体制文化的变异。北京市各行其是、参差不齐的公共建筑,可以说是条块分割的“部门所有制”(有人称为“部落主义”)典型的文化体现。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各部门的建筑主要是由本部门按照一己需要设计、建造的,无论选址还是建筑风格,都是首都规划委员会难以干预和协调的。同时,这种部门主义的建筑,较多地凝固了“长官意志”。 权力所及,各个城市都不乏历届领导人留下的“标志性建筑”。在北京,典型为前市长陈希同提倡的在高楼顶上加盖小亭子的建筑(被称为“戴绿帽子”)。其顶尖之作、也是收山之作是九十年代初建成的北京西客站。它可能是一个标本,集中了此类建筑的某种文化特性:将个人的喜好蛮霸地强加于社会,把巨大当成伟大,把纪念性的气概不凡放在首位,而无视公共建筑方便、实用的功能。西客站顶上一个没有实际功能的巨大亭子,耗资竟达八千万元之巨。近年来,在一些城市“领导人工程”、“形象工程”仍呈蔓延扩大之势,导致无功能建筑的大量兴起。一些城市大兴建广场、修草地、铸大钟、建城市雕塑之风,在这场比“大”的竞争中,有的县级市的广场面积甚至超过了天安门广场。 与之相应的是,在部门割据和地方主义的体制格局中,跨地域、跨地区的城市规划几乎成为不可能。尽管专家、学者一再呼吁,北京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在华北经济圈、京津冀唐地区的整体发展中,按照“大北京”的概念进行设计和规划,如同大东京、大巴黎那样,但这至今仍是知识分子的纸上谈兵。 高度之争:城市建设的“香港模式” 对高度的崇拜和竞争,成为当代城市建设突出的主题,它也尖锐地体现在北京的建筑中。严格地说,这种崇拜非自今日始,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之中。从大半个世纪以来国人对上海滩24 层高的国际饭店的啧啧赞叹,到对今日浦东88层高的金茂大厦的满腔自豪,都反映了这种“现代化=高楼大厦”的集体认同。事实上,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工业化某个时期对高层建筑的新奇之后,对高楼大厦的竞争几乎集中在东亚,尤其是那些“从稻田中拔地而起的”新兴国家和城市,无不把自己的经济成就和自豪感主要寄托在对建筑物高度的追求上。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八十年代以来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当属港台文化,尤其是香港文化。当中国城市开始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之时,香港高楼密集的都市风光作为“现代化”的典型图景,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内地竞相仿效的对象。当然,香港对内地建设的深刻影响,不止于作为现代化的文化象征,而主要靠巨额的商业资本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为一些城市留下了直接的印记。 在北京城,对高度的竞争是悲剧性的。因为开阔舒缓的平面布局和辽阔无碍的天际轮廓线,正是这座古都的基本特征和文化性格的体现。对建筑物高度的控制和反控制马上白热化。八十年代中期,混乱无序的商业开发,致使在紧邻故宫的旧城的核心区内,在王府井一带相继出现了一批高层建筑,如王府饭店、和平宾馆等。与此同时,京广中心、京城大厦和国贸中心等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接踵而至,打破了北京城传统的天际线和城市景观。今天,无论在故宫、北海还是颐和园四望,背景无不是林立的高楼。在学术界的呼吁下,1985年北京市出台市区建筑高度控制方案,规定以故宫为中心,分层次由内向外控制建筑高度。1993年中央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规定,“长安街、前三门大街两侧和二环路内侧以及部分干道的沿街地段,允许建部分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30米以下,个别地段控制在45米以下”。 对这一控制最强烈的挑战,来自香港李嘉诚所属集团在王府井路口建立的亚洲最大的商业性房地产建筑群“东方广场”。它招致海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批评,引起强烈争议的原因基本是文化性的,担忧其对北京古都风貌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斥资20亿美元,建造面积达 80万平方米的东方广场,原设计方案东西宽480米,建筑高度70多米。而近在咫尺的天安门高度为35米;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度为38米;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高度为31米,最高处才40米,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这意味着,这座体量4倍于大会堂、高度2倍于大会堂的庞然大物将使天安门广场上的这些标志性建筑变得矮小,导致城市中心偏移,从而打乱历史形成的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首都城市格局。作为妥协的产物,东方广场终于被拦腰截断,呈现粗壮矮胖的身姿(经修改降低高度和容积率后,仍近40米高)。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东方广场西侧建于七十年代初的北京饭店新楼。它也是经修改设计后被“裁短”的,原因是出于对中南海安全的考虑。两者命运相同原因却大不相同,也算是一种社会进步了。 近年来,北京市广建“金街”、“银街”,“中央商务区”,孜孜追求成为中国的“曼哈顿”、“华尔街”和“硅谷”时,作为文化中心的建设几乎淡不可闻。在这一建设高潮中,长安街东侧已经被港资为主的一批写字楼、商厦抢滩。而城市高度控制在旧城区则被全面突破,几无严肃性、权威性可言。这一事态并不是孤立的。类似的一例,是李嘉诚所属集团在福州市中心区进行的成片房地产开发,将拥有众多文物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毁坏殆尽,面目全非。 最早对“香港模式”表示担忧、发出警告的是被称为建筑界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建筑大师张开济。早在七十年代末,当火柴盒建筑刚刚出现、备受青睐时,他就指出“现代化不等于高层建筑”。当前,他主要是反对北京和内地在住宅建设上盲目仿效香港超高、超密的模式,兴建“塔楼+梅花桩”式的小区。高层住宅由于造价高、使用系数低、能源消耗大、经常费用高,朝向问题造成大量“阳光贫困户”,以及不利于老人、儿童户外活动和邻里交往等诸多问题,在许多国家已被控制和禁止建设,一些国家则正在拆除几十年前建造的此类建筑。他认为比较可行的是用“多层、高密度”替代“高层、高密度”。 一些高层建筑的支持者认为,这是在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大规模解决住房问题的必然选择,日本、香港均是在这一压力之下选择了这一模式,并以令人窒息的密集高层住宅群换取了较为疏朗的整体生存环境。但正如识者所言,超高、超密的香港模式并不是某种建设理念的产物,而是前港英政府在住房问题上任由市场力量主宰,爆炒地价至离奇的程度,房地产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物。它损害的,正是大多数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利益(详见1998年9月2日、9月9日、10月7日《北京青年报》讨论文章)。 这恐怕是当下正在中国发生,十分值得警惕的问题:城市建设为房地产开发浪潮所牵引,不受制约的商业化正在成为主宰城市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不同民族、国家城市建筑风格的任务更为复杂艰巨。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称,目前有十家左右美国的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操纵世界建筑市场,以跨国资本为后盾的文化中心则在制造和输出各种建筑理论和流行风格,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建筑协会的高度重视(《北京青年报》1999年4月2日,《北京晚报》1999年6月4日)。 自然,知识分子的意见很难改变什么。玻璃幕墙高楼仍然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各地推进。在云南边城丽江,兴建起了类似希尔顿饭店那样的华丽大厦。西湖之滨早已高楼林立,新建的杭州市政府大厦,被市民诟病为“削尖脑袋,挖空心思,两面三刀,歪门邪道”。适值世纪之交,城市之间对高度的竞争又增加新的动力━兴建“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据称,福州市将建一座主楼高306米、88层的摩天大楼,主体建筑由金银两色的玻璃幕墙组成,总投资20多亿,高度为福建第一,全国第三。而上海浦东在新竣工的金茂大厦附近,又将建设一座更高的高楼。 建筑中的流行文化 当上海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自诩和骄傲时,它标识的是城市之间的另一场竞争━速度之争。每一个城市的领导者都惟恐变化太小、变得太慢,落在人后,因为领导人的任期是短暂的。以北京为例,近年来仅住宅建设的速度,即达到每年竣工800多万平方米。为了加快速度,采用的是用推土机开路、大拆大建的成片土地开发的模式。许多有数百年历史的文化遗迹、胡同和老房子,甚至未及甄别、鉴定便被夷为平地。当张开济等建筑和文物专家呼吁北京城市建设应放慢速度,以为文物保护留下必要的时间时,建设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了,并且将开发的权力下放到各区,鼓励各区之间开展速度的竞赛。 当社会向市场化、世俗化转变之时,建筑从过去更为重视具有恒久价值的审美感受、意识形态的超越性力量、统治者的意志和权威,以及精英阶层的文化趣味,转为重视和强调现实的功利、即时需要、时尚潮流等等。权力的结构也发生了转移,从建筑和文化精英控制转为纯粹的商业操作。在许多情况下,地方政府放弃了其应有的职责,成为房地产商的合伙人。新的工作机制于是成为“规划听领导的,领导听老板的”。这种不甚健康的商业化,必然意味着历史传统文化的流失和建筑精英文化旁落,意味着城市的平庸化、低俗化、麦当劳化。一座座失去记忆的城市被大量复制,一批批速成、单调的建筑迅速填充着城市的空间,粗暴地改变着人们的视觉。在新人类的词典中,“广场”不再是巨大的政治和物理空间,而只是建筑物的前庭路口:“花园”是楼旁狭窄的绿化带,“森林”则是郊外草木稀疏的苗圃。“世界公园”式谐谑、游戏的建筑,假冒的明清建筑和仿欧洲古典建筑纷纷出笼,加入着世纪末大众文化的狂欢。 大众的流行文化和社会心理鲜明地积淀在城市建筑上。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东部的中小城市、城镇和广大农村,不变的时尚是磁砖贴面、蓝玻璃的现代建筑。它为什么会如此深入人心、广为流行而且经久不衰,当成为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课题。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建筑时尚则经历了火柴盒式的高层建筑、高楼大厦+小亭子、摩天大楼+玻璃幕墙,以及仿欧洲古典建筑等不同的阶段。许多人到了欧洲之后,只见绿树掩映中的小楼而难觅高楼,不禁怅然若失,不知究竟谁更现代化。 欧陆风情不可阻挡地成为最新的流行。当上海含情脉脉地重温其晚近的这一小传统时,各个城市则由娱乐场所大力张扬这一最新时尚。形形色色的娱乐城无不装饰着罗马式的柱廊,以及比例失调的西洋裸女雕塑。直接请法国建筑师设计成为最酷的豪举。北京王府井的步行街和上海南京路的步行街均出自法国人之手,在建筑风格乃至建筑材料上都十分相似。当你在王府井行走,正如在建国门的街头漫步,经常会产生不知身在何处、时空倒错的感觉。 法国建筑师在北京的最新成就是备受争议的国家大剧院。由于它的复杂功能和在天安门广场一侧的特殊位置,其入选方案举国瞩目。它最终被擅长机场设计的法国建筑师安德鲁设计成浮在水面之上、银光闪闪的巨大金属半球,被北京人称为“大水泡”。作为北京市最独特的另类建筑,它因其后现代风格、建筑功能不甚合理和极其高昂的造价,遭到了科学家、建筑师的强烈抵制。有趣的说法之一,是法国人总算报了贝聿铭在卢浮宫前建玻璃金字塔的一箭之仇。的确,不论我们喜欢与否,它横陈在首都的中心和世纪交替的时点上,是一个触目的标志,一个强烈的象征,宣告着老北京文化的消解、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和情感的终结,宣告着多元文化、异质文化融合的时期到来。 另一种疑问是这样的:北京目前并不算很多的文化设施、演出场所得到充分利用了吗?北京究竟能为国家大剧院提供多少高水平的演出?十分巧合的是,广州市拟建的大剧院因其耗资巨大,在务实的人大代表的质询下终告流产。这一提问的价值在于它触及了城市现代化的本质。对城市这个“文化的容器”,归根到底,其中有没有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城市的现代性最终是由其文化软件制约和说明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北京和上海的区别,比它们在城市建筑上表现出的更为重大。 十字路口的城市 城市社会的真正内涵,是市民的交往空间、共同文化、政治生活的形成和扩大。市民文化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恰当度量。 正是在上海的淮海路、衡山路,令人体味了街道的人间尺度和城市的人间情怀。充满人道的街道的特征之一,是马路两侧的绿树可以热烈地相互交接。接续了昔日茶馆、咖啡馆的传统,上海街头遍布的红茶馆再次成为老百姓的生活空间,在那里年轻人和工薪族可以放松地打牌、聊天。生活就在此处。那也曾是老北京生活的况味。然而,北京的茶馆自几十年前消匿之后,成为了话剧舞台上的保留节目。当它重返人间时,却成为向洋人展销京味的旅游场所,或者台湾人开办的高消费去处,在那里,我看见过白领在下围棋。类似地,毗邻使馆区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明确成为外国人的社交场所、北京的高级白领和文化另类的身份认证处。 广场的处境是另一个说明。当群众性政治集会的功能消亡之后,天安门广场便越来越因缺乏实际功用而显得大而无当和无所适从。在这片干燥、炎热、坚硬和广阔的场地上,人依然渺小且坐立不宁,难以解决各种日常的需要。上海的人民广场则迅速完成了转型,用博物馆和歌剧院标榜文化中心的形象,用商场、绿地和广场鸽使之成为市民休闲、购物的实用场所,消解了体制文化的传统象征。然而,精明强干的政府在它巨细无余的管理中,也消解着另一种可能性。整洁干净的上海,既没有北京那样的遍地流民、猖獗的盗版,也没有北京那样丰富活泼的体制外文化空间;既没有浙江村,也没有中关村。 被现代生活割裂在胡同、大院和小区里的北京市民,自有内在的力量和逻辑。当《北京晚报》炮制着类似小靳庄诗歌那样歌颂美好生活的新民谣时,北京市民对平庸生活的抗争从未停止。一种是贫嘴张大民式的,以小人物自嘲自贱的传统方式,化解生活的辛酸和无奈。另一种是艺术家张大力式的,他用“把脸画在墙上”的先锋行为,向这个喧嚣而沉闷的社会作出一个怪诞的姿态,发出一个奇异的声响。而游历西藏达十年之久的自由电视人温普林,写下这样的句子:“我深深地怀念有酒有狼有姑娘笑声的夜晚,那一切是我们人生中的珍藏。” (温普林《茫茫转经路》,227页,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年) 城市快车依然循着世俗化和商业化的轨道凯歌行进。北京市开始兴建的又一条通衢大道,使发现不久的曹雪芹故居遗址面临灭顶之灾,引发了知识分子新的抗议浪潮。建筑师和规划专家的反思认为,二战以来在现代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大规模改建为特征的城市更新运动,在西方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应该认识到“社区发展”规划、渐进式规划、公共选择规划、历史街区修复、小规模改建、住户自建等多种新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大城市的生与死成为令人兴奋的话题,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春天狂烈的沙尘暴、严重的干旱和水资源的极度匮乏,凸显了北京作为沙漠化边缘城市的危急地位。人们公开和私下议论的问题是:北京会被迫迁都吗? 城市建筑论文:论城市建筑文化-以北京为例 摘要: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北京在不同的文化的交汇中,在不同体制文化的塑造下形成了独特的面貌,本文从不同年代不同的历史背景简要论述了民族文化、港台文化及大众世俗文化对城市建筑及城市面貌的影响,并对城市的发展及文化走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城市建筑 建筑文化 一、引言 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有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 二、北京城市建筑文化阅读 作为首都,北京成为一个活的标本,一个令人读之不尽、百感交集的“文化的容器”。它不仅在体制文化的塑造下,而且在各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和张力中,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和品性。本文就以北京市为例,略谈一下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 在五十年代,北京建设的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的建设和一批标志性公共建筑上。十里长街,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十大建筑”,构成了以雄伟、庄严、壮丽、堂皇、开阔等为特征的新国都的视觉形象,以寄托解放、新生、自豪感之类的情感。中南海、天安门城楼等历史建筑文化意蕴的转换,突出体现了新体制文化对传统权威的借助和重构。在很长的时间内,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已不再是一个历史建筑,而成为党中央、的象征符号,如 “天安门上太阳升”、“中南海的灯光”之类话语所寄寓的意义。 “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这一文化公式在建筑学上的体现,是“经济、实用,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美观”的原则。一批民族风格的公共建筑,体现了当时主流的建筑理念,其典型为三里河一带“四部一会”琉璃瓦大屋顶的建筑。它很快就遭到制止和批判━首先是由于“反浪费”,然后上升为政治问题━但这一早期尝试毕竟为新中国建筑的文脉写下重要一笔。这一时期的建筑实践与南京民国时期的新建筑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看来,当年新北京的形象塑造,首都建筑的“宏大叙事”大体上是成功的,透露出那一个时代、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气度和有明确理念的审美追求,以及城市控制(规划)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分权管理的新体制下,城市改造新的主体是有关政府部门和房地产商,新的强劲动力是商业利益。在全新的制度环境和利益机制中,统一的城市规划虽然仍在制定,却失去了整合、制约的力量。号称“中华第一街”的长安街上的当代建筑成为北京人调侃的对象:正面棕黄色、侧面银白色的交通部大楼被称为“阴阳脸”,门字型的海关大楼被称为“大裤衩”,曲折有致、中间有一月亮门的妇联大楼名为“肚脐眼”…… 再如九十年代初建成的北京西客站顶上一个没有实际功能的巨大亭子,耗资达八千万元之巨。它可能是一个标本,但集中了此类建筑的某种文化特性。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八十年代以来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当属港台文化,尤其是香港文化。当中国城市开始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之时,香港高楼密集的都市风光作为“现代化”的典型图景,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内地竞相仿效的对象。当然,香港对内地建设的深刻影响,不止于作为现代化的文化象征,而主要靠巨额的商业资本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为一些城市留下了直接的印记。在北京城,因为开阔舒缓的平面布局和辽阔无碍的天际轮廓线,正是这座古都的基本特征和文化性格的体现。但八十年代中期,混乱无序的商业开发,致使在紧邻故宫的旧城的核心区内,在王府井一带相继出现了一批高层建筑,如王府饭店、和平宾馆等。与此同时,京广中心、京城大厦和国贸中心等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接踵而至,打破了北京城传统的天际线和城市景观。今天,无论在故宫、北海还是颐和园四望,背景无不是林立的高楼。 三、当代城市建筑文化反思 当社会向市场化、世俗化转变之时,建筑从过去更为重视具有恒久价值的审美感受、意识形态的超越性力量、统治者的意志和权威,以及精英阶层的文化趣味,转为重视和强调现实的功利、即时需要、时尚潮流等等。权力的结构也发生了转移,从建筑和文化精英控制转为纯粹的商业操作。在许多情况下,地方政府放弃了其应有的职责,屈从于房地产商。新的工作机制于是成为“规划听领导的,领导听老板的”。这种不甚健康的商业化,必然意味着历史传统文化的流失和建筑精英文化旁落,意味着城市的平庸化、低俗化、麦当劳化。一座座失去记忆的城市被大量复制,一批批速成、单调的建筑迅速填充着城市的空间,粗暴地改变着人们的视觉。在新人类的词典中,“广场”不再是巨大的政治和物理空间,而只是建筑物的前庭路口:“花园”是楼旁狭窄的绿化带,“森林”则是郊外草木稀疏的苗圃。“世界公园”式谐谑、游戏的建筑,假冒的明清建筑和仿欧洲古典建筑纷纷出笼,加入着大众文化的狂欢。 大众的流行文化和社会心理鲜明地积淀在城市建筑上。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东部的中小城市、城镇和广大农村,不变的时尚是磁砖贴面、蓝玻璃的现代建筑。它为什么会如此深入人心、广为流行而且经久不衰,当成为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课题。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建筑时尚则经历了火柴盒式的高层建筑、高楼大厦+小亭子、摩天大楼+玻璃幕墙,以及仿欧洲古典建筑等不同的阶段。许多人到了欧洲之后,只见绿树掩映中的小楼而难觅高楼,不禁怅然若失,不知究竟谁更现代化。 欧陆风情不可阻挡地成为最新的流行。当上海含情脉脉地重温其晚近的这一小传统时,各个城市则由娱乐场所大力张扬这一最新时尚。形形色色的娱乐城无不装饰着罗马式的柱廊,以及比例失调的西洋裸女雕塑。直接请法国建筑师设计成为最酷的豪举。北京王府井的步行街和上海南京路的步行街均出自法国人之手,在建筑风格乃至建筑材料上都十分相似。当你在王府井行走,正如在建国门的街头漫步,经常会产生不知身在何处、时空倒错的感觉。 城市社会的真正内涵,是市民的交往空间、共同文化、政治生活的形成和扩大。市民文化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恰当度量。 正是在上海的淮海路、衡山路,令人体味了街道的人间尺度和城市的人间情怀。充满人道的街道的特征之一,是马路两侧的绿树可以热烈地相互交接。接续了昔日茶馆、咖啡馆的传统,上海街头遍布的红茶馆再次成为老百姓的生活空间,在那里年轻人和工薪族可以放松地打牌、聊天。生活就在此处。那也曾是老北京生活的况味。然而,北京的茶馆自几十年前消匿之后,成为了话剧舞台上的保留节目。当它重返人间时,却成为向洋人展销京味的旅游场所,或者台湾人开办的高消费去处,在那里,我看见过白领在下围棋。类似地,毗邻使馆区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明确成为外国人的社交场所、北京的高级白领和文化另类的身份认证处。 广场的处境是另一个说明。当群众性政治集会的功能消亡之后,天安门广场便越来越因缺乏实际功用而显得大而无当和无所适从。在这片干燥、炎热、坚硬和广阔的场地上,人依然渺小且坐立不宁,难以解决各种日常的需要。上海的人民广场则迅速完成了转型,用博物馆和歌剧院标榜文化中心的形象,用商场、绿地和广场鸽使之成为市民休闲、购物的实用场所,消解了体制文化的传统象征。然而,精明强干的政府在它巨细无余的管理中,也消解着另一种可能性。整洁干净的上海,既没有北京那样的遍地流民、猖獗的盗版,也没有北京那样丰富活泼的体制外文化空间;既没有浙江村,也没有中关村。 城市快车依然循着世俗化和商业化的轨道凯歌行进。建筑师和规划专家的反思认为,二战以来在现代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大规模改建为特征的城市更新运动,在西方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应该认识到“社区发展”规划、渐进式规划、公共选择规划、历史街区修复、小规模改建、住户自建等多种新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大城市的生与死也许再度成为令人兴奋的话题。 城市建筑论文: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摘要: 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空间结构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在这里,我试图对城市空间进行解析,以空间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制约。 解析城市空间 空间:城市空间是空间的一种,但空间是什么呢?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杰出的现代建筑代表人物赖特曾拿出中国老子的一段话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这里的"无"赖特以之为空间。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艺术,被认为是一连串联系的空间。 中西异同: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北京故宫、江南园林都是铁证! 空间概念: 一直以来,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举四合院的空间为例。 许多前人已给过我们明示。G.尼奇凯(G.Nitsche)为空间提出以下定义:"这个空间有个中心,就是知觉它的人。因此在这个空间里具有随人体活动而变化的方向体系,这个空间,绝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界限的。换句话说,它是有限、非均质、被主观知觉所决定的……"这是其所谓知觉空间。J.耶迪克在著作《建筑空间论序论》中讲:"建筑空间是可以作为体验空间来谈的,"还说,"建筑空间同人及其知觉作用联系在一起,所谓空间就是继场所而起的知觉的总和。"海迪加也提出过:"不能把人和空间割裂开来,空间既不是外部对象,也不是内部体验,人与空间是不能分开考虑的……"舒伯格。舒尔兹也在《存在空间建筑》中说:"单纯的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对我们一切人来说是共同的、一样的,但我们所知觉道的却不是那样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动机和过去各种体验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世界。" 然而,这关系和空间限定说的是什么?是空间本身吗?不是,它们只是平面的图底和水平面由地面逐步升起的变化,它代表不了空间。空间怎能与平面等同?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因而,现在所阐述的空间概念,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就如同我们全身的皮肤都可以感觉到"辣" 一样,"辣"不只是一个味道,不只是味觉,而是一种感觉。 空间意识远不止是脑力活动,它占据意识和感觉的全部, 要求整个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对空间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空间就是某种因场所而产生的人的知觉感受。如同人的听觉,不能用物体振动或声波曲线来概括声音;如同人的色觉,无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谱来描述颜色一样,空间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来概括。空间就是人的一种感觉,人对周围环境场所的感受,对自身定位的感觉。 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 :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舒伯格。舒尔兹在《存在空间建筑》中在谈及空间时讲到"如果把知觉心理学所带来的这些基本成果用常见词汇来表示,那就是初期组织化的图示是依靠中心(center),亦即场所(place,近接关系),方向(Direction )亦即路线(Path,连续关系),区域(Area)亦即领域(Domain,闭合关系)的成立而确立。人为了给自己定位,尤其需要掌握这些。"舒尔兹这里把空间用知觉心理学的方法分为了中心、方向、区域三部分。 美国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从领域角度在居住环境中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办公共性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的设想,这种构成是从人的行为心理来分类的。 从人的认知意向来研究城市空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归纳了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 路(Paths)、边沿(Edges)、区域(Districts)、结点(Node)、标志(Landmarks) .这个分析是真正从人的认知角度去分析城市空间,尽管凯文。林奇本人也许并没有把城市空间当作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种感受,但他的城市五个构成要素恰恰是从城市所提供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即他所谓的人对城市的意象(Image)角度出发而得出的。 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一直以来,建筑师在谈论建筑时,常用平面、模型来说明设计,经常费尽心机在设计平面、模型上。习惯性的,当建筑师、规划师们谈及城市规划、城市空间时,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模型来。对建筑设计来说,也许确实离不开平面和模型,但在城市设计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呢?按照图纸上的平面、模型能建造出设计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间吗?平面与模型,只能表现一种二维的形态,当然,以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平面上的建筑符号能代表特殊的涵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由具体的平面加立面、剖面就能绘制出一副理想的效果图来。而这一过程是足以耗费许多宝贵时光,且没法保存下来;模型,似乎是对设计对象一个整体直观的表现,但人们观看模型的视角形成的印象是鸟瞰的效果,而建筑设计要解决人的尺度感受、规划也解决的是人走在大马路上视觉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错落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这些,模型体现不出来。如昌迪加尔城市中心,这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这张精美的总平面图,我们感到它的构图十分严谨,极富现代风格,难怪曾有人评价它:"整体的构图是华丽的,使人感到出于巨匠之手,……"尽管图中加了阴影,使人感到其立体的效果,无非是让人看到在高空看这个市中心的形象,可又有几个人能从这个角度欣赏这个伟大杰作呢?人们只能在城市中欣赏和体验,同时城市空间需要人的介入。 巴西利亚新都三权广场及政府建筑群一经问世,震惊全世界,从高空俯瞰十分壮观,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它的设计者奥斯卡。尼迈也尔(Oscar Niemeyer)是勒。柯布西耶的推崇者,视觉艺术是他的创作源泉,无疑这又是一个平面城市、模型城市的典范。由于推崇勒。柯布西耶,由于从视觉出发,与昌迪加尔类似,他的城市空间需要还原成平面或模型才能显其美丽,也就是在高空中观察才见其壮观。但身在其中又如何呢?城市是不能当作雕塑来欣赏的。一位曾在那里住过的建筑师这样评价:"住在旅馆里,周围一个孩子也见不到。整个城市没有生气。"城市空间要提供给其中的人以不同的全面的感觉,不能只是视觉。 魏林比(Villingby)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距首都10公里,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干道与母城来联系,用地170公顷,人口2.3万。中心商业区占地700×800米为岛是布局,由两个大型百货商店、70个小型专业商店、咖啡店、饭店等组成。其规划模型使我们得到了极为良好的图形感受,由空中鸟瞰效果如同模型,"从飞机上看,完成的设计给人印象极深,它将观者放在设计者制作研究形模型似的同样位置上。然而当一个人实际从地面进入魏林比并在城镇内走动时,他要想找一个统一组织的空间是徒劳的。事实上,从地面上感受魏林比绝不如在空中那样令人满意。" 因而,我们现在不能再抱着传统方法不放了。平面城市和模型城市也许时上半个世纪的典范,可到了60年代后,这样的设计典范起了改变,先是雅可布斯(Jane Jacobs),再是林奇(Kevin Lynch),加上克林罗(Colin Rowe)等人的理论,都暗示了一个重返街道生活,有历史感与地点感的全新的城市设计范例的浮现我们应该寻求城市空间的本质以便找到更准确更实际的设计城市空间的方法。 本原问题即第一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城市空间的本原,也就是探讨城市空间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东西决定城市空间的问题,从而知道城市设计者的任务,知道设计师应该设计的是什么。 城市空间的本原:建筑,就是要人们去亲身体验,不只是看看而已。他吸引我们深入,亲历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感受。当水花飞溅,汩汩作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飞来时,我真的完全置身其中陶醉了。城市也是,或者说必须这样。设计者的课题并不在于创作建筑立面和体量,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感受,以促成人们的介入。 城市空间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感受,城市设计者就应千方百计的创造城市所能提供出各种感受。什么决定这种感受呢?根据什么来设计呢?城市空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城市与社会生活,与经济、工程技术;与思想意识;与运动;与时间等都有密切联系。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变化。究其共性,这些全都是"人的行动"——人在城市中的行为运动决定了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感受,人们在城市中的行动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变化,"人的行动"即城市空间的本质。 空间就是人的空间,为行人考虑是设计的全部。城市设计是为人的,正如J。O。西蒙兹所说:" 作为计划着,我们不仅要处理地域、空间和素材,不仅要应付本能等属于心灵方面的东西……仅仅适应人是不够的,好的设计必须满足他,取悦他,提高他,并且鼓励他。"从城市空间的本质出发,即从"人的行动"出发,我们才能设计出杰出的城市,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设计城市空间,不再是空空的设计,实际是在设计人的行动,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心理感受;设计在城市中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设计不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这才是设计城市者的任务。中国园林设计师们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甚至中国设计师一直致力于在设计游人的心理、联想及运动中的感受。当今的城市设计师应该向我们的先辈取法,细心体会中国园林的精妙之处,探究先辈们是如何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和心情,运用何种方法设计出那种丰富的空间。而在具体建筑的形体刻画和理论设计上则应该取道于西方的先进内理论设计思潮。 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 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 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区域交通和信息化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空间从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化,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使每个城市都与所处区域空间的整体密切相关,城市密集地区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现象。世界上已经有六大城市密集区,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日本东京地区、英国伦敦地区、欧洲西北部、中国沪宁地区等。 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间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特别应注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作用和关系,强调在大城市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秩序,从而促使区域的整体良性发展。 空间意识与行为模式 文化观念与理想空间: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由此而形成社会空间,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普遍的事实。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拉普普特(A.Rapopot)在《居住形式与文化》一书中有大量例证阐述。在每一特定的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空间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其空间物质形体积淀和延续了历史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岁居民整体观念和社会文化的边而发展。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以中国古代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中国古人“仰观为天,俯察于地”是观察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天圆地方说”就是中国早期对宇宙万物空间形态的基本看法。“天圆地方说”作为一种整体上的文化观,方形成为人类居住空间的理想模式。它从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上奠定了中国方形城市的理想形态。 对中国传统城市而言,天人感应思想也极为重要。它通过与书等表达方式将天人相符引申到田地契合,形成了我过城市空间布局中象征主义传统。所谓“天星地形,上下相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各类建筑要素如宫室、宗庙、社稷等都与天相对应,同时由星辰的运动显示祸福。 行为活动与空间模式:20世纪50-60年代,人的基本需求以及多种社会使用方法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城市空间不仅是一个三维和四维的空间实体,而是包含社会过程的综合场所。这是一个空间观念的更新,这一更新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形式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行为科学的发展对此产生了强烈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心理学发展经理了两个重大的挫折,首先从传统心理学转向注重行为研究的行为心理学,接着再到注重饮食的认知心理学,它们构成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心理学重视研究意识观念,而忽视了物质与社会环境的作用。而行为心理学注重行为,否认意识观念,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否认存在着本能的心理特征遗传,走入了环境决定论的歧途。后来认知心理学对行为心理学进行了修正,引入了“整体行为”和“中间变量”的概念。“整体行为”是指共同趋向和目的,这种行为带有选择的性质,“中间变量”指行为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结果,而和一系列中间变量有关,包括有目的性的认识,以往刺激的情景和经验,它们与观察的反应相联系,构成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环境虽然还是重要的,但已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环境提供信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的各种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重视过去实践经验成为认知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 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 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建成环境,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发展都与建成环境有关,城市是一个连续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功能的城市,其建成环境能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形成不同的空间肌理。我国传统城市由于交通形式、营建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细密和均质的空间肌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 历史观与旧城更新:对待已有建成环境和城市的不同观念将产生不同的空间结果,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比较中西方一些重要的历史扩展诡计,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在整体建构上对已有建成环境的不同态度。古代中国的都城作为封建王朝的象征,“从项羽开了一个这样的像消灭敌人一样消灭钱钞城市的先例,其后就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特殊传统,新的王朝兴起就兴筑新的城市,王朝的败亡,就连同作为国都一起毁灭。”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⒈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⒉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⒊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⒋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⒌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⒈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⒉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美国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区划包括:⒈允许的用途。⒉地段的设计要求(地块的最小面积和面宽、红线退后、容积率等)。⒊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每一个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规中得到了明确控制,而没有对视觉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 ⒈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 ⒉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求同与求异的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美国区划的控制原则是求同,即遵循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在同一区位,保证土地转让(批租)时地价相同,自然要把地块的大小、建筑体量、容积率、红线后退等做一视同仁的规定。这种控制手法在产生和谐的风格、有序的城市肌理、保护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视觉美感的控制。美国的经验:引导性手段。 以美国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视,关心的是人在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 建筑设计之我见 起初,做设计时我经常的手法也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而且设计的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这方面,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 在现今紧促的教学制度下,我学到了什么呢?学到了功能组织、流线分析、快速设计, 而创意真的难以发挥。即使有,也觉得自己的东西太少。我自己擅长的就是三维想象。在与现今教学环境的结合下,我在透视、空间分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这是不够的。前段时间看了些论文书刊杂志,结合规划考虑了设计的做法,逐渐明白建筑更应该怎样做了。 ⒈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⒉ 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⒊ 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比如:曲面玻璃,将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城市建筑论文:建筑和城市设计特色与保护 摘要: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与它相邻的城市不同。通过建筑和城市设计,所有人居环境都表达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容。地形、气候、不同建筑材料的获取,甚至演变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以及科技的进步(这些方面也是衡量文化进步的标准),都在我们的建筑物的形式和功能中得到反映。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特色 历史上,有一些城镇在桥边生长起来,另一些由军事驻地、教育学术中心或宗教中心发展而来。其中一些是经过规划的,但大多数没有。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新的中心很快在原材料或动力资源附近发展起来。最终,产生了工业大国的贸易中心和首都。但无论城市最初生存的理由是什么,如何影响了它最初的形式和建筑,其它的功能还是迅速发展起来。当古老的工业衰落而让位于新工业时,城市的繁荣和活力取决于各种计划中或计划外的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和数量,尤其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 在过去的世纪中,大多数建筑物是由当地材料建造的,其形式同时适应社会需求和气候。只有那些最重要的建筑才由建筑师或建造专家设计,而他们常使用进口的和更耐久的材料。随着这些年来大规模信息交流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材料正在越来越国际化和标准化,它们更多地随着时尚的指示而变化,而不是其实效。 就象建筑物预期的功能被(或应该被)反映在其设计中,城市的形式和特性也是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反映。当我们改变、改造或更新建筑物来更好地满足不同从前的新需要时,必须承认:要确保一段时间内一个社区的繁荣,那么一个人居环境??村子、镇子或城市,就必须不断地通过改变其自身来适应新的情况。尤其是现在,只要满足制造商的设想或财政状况,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工业。 建筑和城市设计的保护 一个城市,尤其是一个古老的大城市,是思想和艺术品的宝库,其中包括建筑、空间和各种场所。它们表达了演变的需要、时势和建造者那个时代的风尚。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一资源。但这从来不容易做到,因为总有关于什么才是?合理的运用?的争论。在城镇的发展中,情况常常会因为对旧建筑倾注的感情而变得复杂。用于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维护的钱原本可以用于为社会提供新的住房,提供新的社会、商业、工业用途房屋和新的服务设施,这是一个客观但又经常被忽略的负担。但现在的形势要求未来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什么样的发展才能最好地适应未来的需要,这必须得到检验和评估。 在制定一个已长期存在的城市区域的未来发展方针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在于决定应该依据何种原则(如果有的话),有意识地保留现存的建筑物及整个地区;在何种代价下、到何种程度,这种保留才能适应发展改变的需要。 对单独的建筑物或建筑群来说,常常是其外观、建筑价值或历史上的相关意义决定其保护( 或保存)与否。这还常被解释成对现状的维持。但一栋由政府保护的国家建筑,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声望的目标。这种声望是一种可怕的强力麻醉剂,使人们在考虑到艺术性时被麻痹了。如果一栋建筑内在的魅力和作为一件艺术品或文物的价值,能够配得上这种声望,那它才能被保护,太多的人想要把他们自己所看到的古老建筑作为最好的来保留。但我们认为的建筑的美并不是一个靠逻辑证明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说,保护的愿望是不合理的,尤其当要保护的建筑无法附加经济用途时。 过去,具有时代风格的建筑实践满足了时代的需要,虽然重要的建筑物都被盖得好像要永存似的。1936 年,在伦敦,人们发现,除了几个被公认的有历史价值的例子,其它大多数都在30年内被更新,在60年内被重建了。现在,在这个被保护所支配的时代,总有不断的压力要求保留远远超过这个建筑时代的工业和商业建筑。这是非常昂贵的。可能倒不是要求新的用途和新的技术服务设施,而是它的材料、体量和特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空间的尺度和比例适合当今的时代。这难道不比在昨日昂贵的立面背后设计出为明日服务的空间更好吗? 如今挽救古建筑的工作,不管以何种方式,都很少考虑它们的实际条件,甚至有时它们只代表一个因为没有特色而被人记住的建筑时代。这将会限制子孙后代显示出他们的设计或欣赏能力,这是要冒险的。但是给新的伟大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提供机会也要冒险。不管多大程度的保护都不能把一个设计从坏变好。50年前,如果有现在的规章和看法的话,许多现在被认为是杰作的建筑作品就盖不起来了。因为他们不能,而我们能欣赏到一些过去最富想象力的设计者最好的作品。如果决策的产生能适应也象建筑一样改变着的世界形势的话,就会有更多有价值的现代建筑了。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审批一个发展申请中,并不一定能产生好一些的建筑或城市设计。它也许会阻止一场灾难,但如果由于官员们缺乏城市设计的眼光而错过了合适的投资时机,它同样也可能导致失去一个机会。 建筑师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却很少关心它的邻居。而城市设计考虑的是被建筑界定的、渗透的或打断的空间。虽然也许这些建筑只是为从几个有选择性的视点观看而设计的。城市设计的关键存在于连续看到的景象中,其质量取决于空间之间的关系,它们被界定的方法,轮廓、体量、尺度、色彩和周围环境??比如建筑或植物??的材质。一个空间形式给旁观者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穿行于其中的运动速度。好的设计考虑它被体验时的情况;最好的设计能满足所有标准。一位穿越城镇广场的步行者有时间享受各种各样的纹理和形象:建筑表面的分格,界定空间的铺地和植物,光影的相互交叠和落叶的飘飞。这种欣赏,无论有或没有,都会受到建筑或空间的尺度与人类尺度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因为我们都会依据与人类高度和生命长度的关系来评价尺度和年代。这反之又影响了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例如我们在街道或广场中是 否觉得拥挤或舒适。 保护包含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在城市的设计中是最为重要的。作为一个世纪以来的科技和商业发展的结果,城市中心总是处于适应更多用途和人口的压力下,然而许多城市中心却有一种错综复杂的特性,很容易被增长的交通和重建破坏。取代所有旧的事物来满足新的要求会浪费资源,而且很昂贵:这会有效地毁灭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城市。不满足今天的需要、不预测明天的需要,可能会成为经济和文化的自毁。我们必须在某处打破平衡。如何做呢?答案可能介乎一座城市和一个社区之间;或者是它们的特性值得保护,或者是一种古老的、很受喜爱的形式:又一次,是思想还是艺术品。建造什么,何时何地重建或彻底修改,保留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是一个判断力的问题。在实践这种判断时,应该简要地参考别的地方的经验。 保护,保存和选择的问题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有无数的例子可以用来研究多种多样的情况的前因后果和保护的方法,而且每一个都很独特,又都有只适合于某些情况的经验。应指出的是: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 墨西哥城,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有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或建筑意义的建筑物,有些是前殖民地时代的。它也拥有一些有建筑价值的区域,比如佐那罗萨(Zona Rosa),在这里,保护措施正在付诸实施。但它也有一些最肮脏的贫民窟和混乱的地区,对许多人来说都没有逃避的希望。应优先考虑什么呢?投入到国家遗产的建筑维护中的财力越多,用来建造住宅和医院的就越少,更重要的是要为明天的人们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保护的范围相当宽广,就好像实现它的可能性相当低一样。 在过去的40年中,新加坡进行了一项突出的重建住宅的项目。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许多传统建筑的毁坏,特别是中国城和小印度。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这里生存了几代人的社区。但优先权在于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我认为这很正确。直到最近,才通过一个保护项目复原了老城区的许多残存的商住式的房屋。历史条件下的花费当然高但却对社会有益。这是一个有眼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且有勇气、有决断的速度和足够的财力来实现其目标的城市。 中国的建筑和规划因为其空间相联系和相承接的方式受到特殊的尊重。原来的皇宫- 紫禁城、颐和园、北京的园林、苏州和承德的园林都在尺度和用途上各不相同,但每一个都显示出对实和空、遮挡视线、造景和尺度的处理的娴熟掌握,别处极少有能相比的,在西方更没有。每一个设计都很适合它初始的目的和它的使用,虽然它们大小不同。几百个人在紫禁城里几乎不会被注意,但如果在苏州的一个小园林里,就会造成交通堵塞。大小和尺度总是应该与用途相关,与房屋周围的环境相关的。这些地区的保护具有巨大的社会、建筑和历史的重要性,它们需要耐心、敏感,并且是很花钱的。 住房和保护 许多建在欧洲和整个前殖民地领土的宫殿和豪宅有了新的用途,比如做旅馆、会议中心、学校或医院,这样就保证了它们在可预期的未来不断地被维护。但并不是这些伟大的建筑物赋予了城镇它们的特征,而是无数的更谦虚的居住建筑。它们并不时髦,不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但却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大的优势,在苛刻的条件下倾全力于提供可能达到的最好的生活条件。在沙漠地区,厚重的墙挡住了正午的阳光,又保住了寒冷夜晚所需的温暖;内院被安排来利用气流提供制冷;在南亚,建筑物造得很高,以保证通风,避免突然的雨季泛滥;在中国,?风水?的不同流派依据这些制定了实践的标准。在几乎所有现代化的发展中,不仅仅这些奥妙的方法被一扫而光,而且更让人无尽沮丧的是,几乎所有建立在数代人的经验积累上的优良的实践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被那些极少考虑社会需求和气候要求的标准住宅代替。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这么多可用的科技资源,却仍然有这么多低质量的房屋在这么多国家建造起来,就不让人惊奇了。解决办法必然存在于一种建设性的保护方针中。 生活方式,尤其是家庭内部的,随着外部条件,特别是经济情况的变化而演化。新的工作方式、城镇规模的增长在这方面是很重要的。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从一套接受地面的独立住宅或公寓,到需要靠电梯到达的多层公寓单元,这种住宅形式上的骤然变化,破坏了家庭生活,摧毁了社会的结构和邻里、社区的自然外貌。通过比较,经验会告诉我们,常常是那些或多或少继承了传统模式的邻里的居民,会对经济发展和其它社会变化带来的契机有更好的反应能力。这样,遵循那些已被接受的形式的新住宅就应受到赞赏,因为它包含了人们熟悉的东西,帮助重新发展的邻里地区保留了一种?归属感?,又帮助新发展起来的地区建立这种感觉。 曾经有这样的论断,说满足房屋需要的任务是现代建筑(相对于?后现代?和其它短暂的风尚而言)的源泉,并且正是从这方面来说,现代运动中的作品才与早期的不同。如果经济和社会的考虑也包含、当然也应该包含在这些任务中,设计的原则就更紧密地与更乡土或传统的建筑相吻合。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恰当设计的当代房屋能欣然坐落在旧的居住房屋旁边。因为它们显示了保护和建筑原则的应用,确保了一种当新旧并置时常常被遗忘的使它们和睦共处的措施。 定义和赞同一种原则是一回事,而实现它们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不仅仅公众和政治家更喜欢时髦或便捷的方式,而且当面临基础内容时,技术问题也更突出了。想要以可行的方式来适应城市中不可避免的高密度问题,会带来几乎无法抵抗的问题:如何才能经济地提供已被社会认可的改善的服务设施。 在北京的菊儿胡同,吴良镛教授通过庭院式住宅,表达了一种可能性:既容纳一个相对高的人口密度,又同时给每一个家庭提供一小块私密的室外空间和绿地,且只与他们的近邻分享。当住所只有三、四层高时,就不需要电梯,维护也不需使用精密的机械设备。较高的单位成本,被使用时降低的花费和灵活的布局平衡了。这种布局给保护区域内和历史性建筑附近的小片地段提供了发展和再发展的可能。对局外人来说,这种方法以适应今天的需要的方式,保护了传统住宅的原则。这种住宅,从各种意义上讲都建立在胡同的体系上,这种体系确定了北京的许多住宅布局。当然,还有许多方法来适应重要保护地段附近住宅的承德、北京和其它历史中心的问题,有一系列实际和可行的解决办法。 从经济的角度看,使用电梯的房屋,至少应6层高;更高一些时,就会有建筑上的重要意义:当它们相当高并形成组团、仔细选址时,就会对城市的结构设计造成一种冲击。在一栋历史建筑或古城的中心的近处,在低层建筑比较受欢迎的地方,如果建起高楼群,通常是不合适的。在很多情况下,这指出了解决历史城镇的边缘或边缘以外的发展问题的可能性和愿望。这样可以延长古老建筑和园林的寿命、使用期限和特性。维护的费用降低了,因为制造污染的工业随之迁走了,沉重的交通负担转移了,震动对古老结构的危害减轻了,拓宽道路的需要也消除了。通过这些和其它类似的方法,新式的发展也可以成为最有效的保护手段。 结论 每一个人类的居住地都有它独特的品质,源于它所处位置地理因素的影响,它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以及之后的历史发展。这被反映在它的地段和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多年来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需要,常常至今为人所不知,但代表了每一个时代在城市演化中起的作用。留下来的一些无法估价,另一些却没有很高的价值,但我们不应抛弃任何一个,直到它们对将来可能做出的贡献得到评价;因为一旦毁掉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但同等重要的是,资源不应投入到试图维持那些不可能被维持的事物中去。一座城镇的特色,不仅仅来自它的街道和空间带来的特色,也源自每一栋个体建筑的设计中;那么最好的,为城市发展进程和保护的依据提供服务的办法,就是确保这种变化,这种不可避免的变化,进化着的变化,既尊重着历史又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在被规划的城市圣彼得堡(St.Petersburg)中心地区,维持了严格的高度控制,使它保持了设计的原意而又有高层建筑。主要的公寓楼,都在郊 区。在罗马中心,所有高层建筑都被禁止。 城市建筑论文:光·建筑·城市 --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摘要:本文概述了光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20世纪照明科技的进步并分析了光对建筑,城市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评述我国照明工程建设发展状况以后,作者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关键词:照明工程 建设发展状况 光环境设计 人类的生活天天与光相伴,建筑和城市与光息息相关。华灯映盛世,光彩照京城,新中国50年华诞之际,京城的灯光夜景吸引了数百万市民,显示出光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激发了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对夜景照明创作的冲动。光是生命的源泉,光是人居环境的要素,为人类居住的建筑和城市创造明亮、舒适。优美的光环境是建筑师、规划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人类生存之光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的哺育。 光刺激视觉,使我们看见并认知周围的环境,从而获得 80%赖以生存的外界信息。 自然光昼夜复始地更迭控制着人体生物钟,使我们的生命节奏保持平衡。 日光制造维生素和众多迄今未知的营养物质,使我们的机体生生不息,保持健康。 光,明亮的、愉悦的、活跃的光振奋人的精神,使我们心理上感到满足。 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人们仍留恋着日光带来的光明,从远古时代钻木取火,照亮山洞,草棚,到现代城市高楼大厦灯光辉煌,人类一直追求利用人工光源延续自己活动的时间,扩大自己活动的空间。现在全球每年要消费2万亿KW.h的电力(相当于24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用于人工照明。生产这些电力要排放十几亿吨的 VICO2和一千多万吨的SO2。电气照明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并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建筑、城市与光 1.光与建筑和城市共生 从公元初年(125年)罗马万神庙屋顶上简陋的采光圆洞(直径8.9米)到20世纪末(1999)柏林国会大厦以宏大的镜面和晶莹的玻璃建构的天穹(直径40米);从古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户户昏冥烛火到今天处处灯光理现的不夜城,回首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技术和光文化同城市和建筑同步发展前进的足迹,也能看到采光照明的技术进步对城市和建筑面貌及现代城市生活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 2.20世纪照明科技获得卓越成就 20世纪照明科技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光环境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现代照明设计奠定了科学基础。主要有: ①对视觉功效的实验研究一视觉功效是指在一定的照明条件下完成视觉作业的速度和精度。为了获得良好的功效,需要提供相应的照明水平。此项研究确定了不同视觉作业特征(对象大小,对角与其背景亮度的对比,观察时间长短等)与其所需照度水平的相关关系,为制订合理的照明标准找到了科学依据。 ②对眩光效应的研究一眩光如同噪声一样,是一种环境污染。轻微眩光使视觉感到不适,重则降低可见度,甚至损伤视力,这项研究的重点是提出预测眩光的方法,制定防止眩光的措施。 ③对光色爱好及光源显色性影响的研究一现代制灯技术可以制造不同光色(冷、暖和中性)的电光以以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光色爱好的差异对于实现光环境较高的心理满意度和营造适宜的光气氛具有指导意义。电光源显色性能与自然光的差异是由于电光源光谱能量组成显色性能与日光不同而造成。气体放电灯的这种差异尤为明显。在致力提高电光源显色性能的同时,探究光源显色性不佳造成的颜色"失真"对视觉感官的影响对照明设计很有参考价值。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世界各国提出了评估照明质量的各类定量指标,制订并逐步完善了照明设计的标准,法规或建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近联合制订的《室内工作照明标准(草案)》提出统一照度(E),统一眩光等级(UGR)和一般显色指数(Ra)三项定量指标作为照明设计的依据,使照明设计更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在创建天然光环境方面: ①开发了各种模型实验和计算机仿真的先进设计工具,不但可以准确预测天然采光的照度水平,而且能真实,细微地模拟建筑物在天空光和日照下的造型效果。 ②生产出集光,热优良性能于一体的各种透光材料,并掌握了复杂的加工和安装技术。1999年建成的柏林国会大厦直径40m,高23.5m的玻璃穹顶就是现代采光技术的一个杰作。为了把光线导入下面的议会大厅,在圆穹中心设置了一个近20m高由360块镜面组成的倒锥体,在施工过程中每块镜面都被仔细地调整过角度。 ③发明了导光管系统,能把自然光输送到地下和任何自然光线不足的地方。 ④利用电子技术和精巧的机构自动控制室内天然光,调整光的分布。 第三、照明电气的突出成就: ①气体放电灯的普及与提高:1939年发明荧光灯,1960年代末又相继出现了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后两种统称高强气体放电灯,即HID灯)。它们借助气体放电发光,是与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完全不同的第二代光源,其光效和寿命远优于白炽灯。19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重视照明节能,气体放电灯生产激增,快速普及。同时灯的质量显著提高,品种规格也日益丰富,齐全。以荧光灯为例。三基色荧光粉的应用,紧凑型小功率荧光灯的普及以及用28W16mm直径的细管径荧光灯替代26mm、38mm直径的旧型灯管,使荧光灯品质大为改善,适用范围更广,制灯材料更加节省,光效也进一步提高了。 ②第三代光源的发明和应用一1990年以后无极灯(QL灯)、硫灯、微波灯、发光二极管等第三代光源已逐步由实验室进人市场,实现商品化。这些灯的发光机理彻底革新,其寿命更长,光效更高,将推动未来的照明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 ③电子技术应用到照明器件,智能化照明控制和照明设计,大幅度节约了能源,拓展了照明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多样性,经过优化组合,灯光得到更合理的应用,照明设计更为便捷,精确和形象。 ④城市公共照明和景观照明日趋扩大与完善,建筑照明手法不断创新。如反射照明(间接照明)光纤照明,导光管照明,变色灯照明,激光照明等,照明形式绚丽多彩。 3.光对于建筑和城市有重要的功能和艺术价值 良好的照明改善建筑的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提高视觉功效,加强展示效果,营造环境气氛,适应个人需要,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 光给城市注人活力,保证夜间车辆畅通,行人安全,扩大城市夜生活时间和空间,丰富城市居民户外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促进商业繁荣,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吸引旅游观光。 光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光塑造形象: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 正确地设光(指光量,光的性质和方向)能加强建筑造型的三维立体感,提升艺术效果,反之则导致形象平淡或歪曲。 光建构空间,明和暗的差异自然地形成室内外不同空间划分的心理暗示。光的微妙的强弱变化造就空间的层次感。 光渲染气氛:晴日当空,阴雨连绵,雷鸣闪电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这当中光的变故起着重要作用。光渲染的气氛对人的心理状态和光环境的艺术感染力有决定性的影响。 光突出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艺术而落人平庸。强化光的明暗对比能把表现的艺术形象或细节实现出来,形成抢眼的视觉中心。极高的对比还能产生戏剧性的艺术效果,令人激动。 光演现色彩:显色性好的人工光源可以象天然光一样真实地演现环境,人和物的缤纷色彩;显色性差的灯则造成颜色变异,丧失环境色彩的勉力。彩色灯光赋于光环境情感意识,使一些颜色响亮,但也会使一些颜色受到扭曲。 光装饰环境:光和影编织的图案,光洁材料反射光和折射光所产生的晶莹光辉,光有节奏的动态变化,灯具的优美造型都是装饰环境的宝贵元素,引人入胜的艺术焦点。 三、光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城市景观照明和建筑照明逐渐受到国人的重视。许多城市结合环境整治和重大庆典活动实施了"城市亮化"或"灯光工程",成绩斐然。城市居民对自己家庭的采光照明也讲究起来。据我们调查,从1986至1996年10年间,每户安装的灯数由6.5个增加到14个,照明容量也由165W上升到500W。起居室的照度原来半数以上不足30lX,现在一半以上超过75lX,厨房、卫生间的照亮则由普遍低于10lX,提高到401X。这充分反映出人们追求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愿望。 我国照明工程近10年有了长足发展。照明器材(光源,灯具和照明电器)的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各类光源的年产量现已达到60亿只,灯具年产 20亿台。照明器材出口额每年增长40%以上, 1999年达28亿美元。全国照明耗电量2000年预计将达到1200亿kw.h。 照明产品标准与照明设计标准序列已经建立。产品标准基本上向国际标准看齐。照明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规定的照度水平大约为发达国家同类水平的1/3-1/2,实际上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需要修订。为了节约照明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由国家经贸委领导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正在顺利实施。 我国城市和建筑照明工程建设的空前规划和巨大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世界著名的照明公司和厂商进驻中国市场,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Philips),美国通用电气照明(GE),英国索恩照明(Thorn),德国欧司朗(Osrarn),日本松下电工等。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照明产品和生产技术,也传播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工程经验,使我们的照明工程能逐步与国际接轨。 虽然我国照明工业生机勃勃,产品市场兴旺发达,工程项目源源不断,但是当前光环境的建筑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和制约发展的梗结。例如照明产品的产量虽居世界前列,出口量也不小,但产品档次不高,质量良旁不齐,照明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几乎陷于停顿;照明能源浪费和光污染的现象也令人堪忧。 在照明设计方面,专业的照明设计队伍和机构尚待培育。照明设计单纯依靠电气工程师或照明器材供应商或装修公司完成的局面应当改变。根据国外经验,重大的照明工程,特别是景观和装饰照明工程的设计大都是具备照明专业知识的建筑师,艺术家主持完成,从方案构思开始,贯彻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当前我国建筑师,规划师的照明专业知识不足,特别是缺乏参与光环境设计的意识和主动性,因此现实的照明工程中设计精品寥寥无几。 四、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光是一种语言,向我们述说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光是隐形的软件,控制是城市和建筑的功能运作及形象和色彩的演现;光是设计工具,也是建筑材料,建筑师可以用它编绘理想,展示才华。还有人说:"光是建筑的第四维空间",光是建筑三维创作之外的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光环境的设计绝不应当局限于满足照度标准这个水平上。它有明亮,舒适和具有艺术感染力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建筑师都能发挥主导作用。为了优化自己的创作,建筑师和规划师应当主动地了解光,体察光,运用光,积极参与光环境的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完成,全过程地把光融人到自己的规划和创作之中,为城市和建筑增"光"添"彩"。 新世纪的城市与建筑需要光亮、宜人、典雅、优美、更富个性、创意新颖,既没有光污染,又节约能源的人居光环境。时代的发展和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企盼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为建筑设计和照明设计之间的缝隙搭桥,加强建筑师,规划师同照明专业人员之间联系。 城市建筑论文:中国城市建筑的“趋同化” 摘要: 考察过中国不少城市的建筑,只得出一个结论:似乎就去了一个城市。因为每个城市的建筑都有其它城市建筑的影子,感觉大同小异,没点创意,使得笔者颇有点“审美疲劳”,不禁感慨中国的城市建筑正在日益“趋同化”! 关键词: 城市建筑 趋同化 笔者总结了一番,觉得中国城市建筑风格不外乎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美式的建筑高度加玻璃外墙;欧式的穹顶石柱加广场;以及中式的人造“古董”。几乎每个城市的建筑都离不开这“三板斧”,就像是我们以前的革命“样板戏”,每个城市都在唱。 中国城市这么多,从何说起呢?笔者作为广州人,就拿自己的城市“开开刀”吧!说实话,笔者对广州的城市建筑也是颇有微辞! 古城岂可随意摧残 广州是个有着2800多年历史传统的文化古城,近代以前又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 Canton”作为广州的英文译名早已闻名于外。因此,广州的城市建筑在保留了传统岭南风格的同时又吸收了欧洲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以西关骑楼和沙面租界建筑群为代表的中西合壁的城市建筑风貌。 但令人痛心的是,随着前几任政府的一句“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广州传统的城市建筑风格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遭到了不断的破坏与摧残,我们不禁要质疑,难道建设国际大都市就要以破坏古城的建筑甚至把其夷为平地为代价?! 随着广州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城市建筑亦日新月异。为了重点体现“新”和“异”,旧城改造便是政府必然选择的方式。然而不知是因为我们政府内部缺乏城市建筑方面的专家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咨询过这些专家,使得广州的旧城改造在短短的十几年来不断犯错误: 首先是建设性的破坏。我们不妨以上下九步行街为例,可以说,上下九步行街是广州传统西关骑楼保存得最完好的地方,似乎可以给广州人带来一些安慰!政府也对此津津乐道,以此表明自己是如何注重广州旧建筑保护的。然而,以笔者看来,这只是镜花水月的表面文章,根本不值大抒特抒!表面上看,政府是出于保护西关骑楼旧建筑的动机,而主动对其外部进行装修翻新,令其得以完好保存。但是仔细想想便知,政府的真正动机其实是商业动机,为了发展这里的商业,就得利用“上下九西关风情”这一卖点吸引消费者和商家,聚集人气和财气,所以在此搞了个步行街,把这里的骑楼建筑通通翻新一遍,等商业搞上去了,政府的税收收入自然就多了。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这种翻新只是在骑楼外墙涂上一层墙面漆粉饰一下便完事了,最多就是换过一些窗还有加装一些射灯,于是,经不起风雨和岁月磨练的它们,已逐渐露出了它们的本来面目;而且经过射灯长时间的高温照射,对骑楼的外部带来潜移默化的破坏。只要我们平时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上下九骑楼被破坏的种种蛛丝马迹。 其次是房地产开发的破坏。由于了解到政府有意大力改造旧城,众多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抓紧这一难得的发财机会在旧城区推出各种楼盘,纷纷搞起房地产开发的“圈地运动”,对有碍楼盘发展的旧建筑“有拆错,没放过”。广州的众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就是在这种“圈地运动”中被“圈”掉了,一去不复返!据统计,这使广州的旧城人文资源损失了80%.每当笔者偶尔还看到一些旧建筑像一个被欺凌的小孩子卷缩在周围的“高个子”的包围之中时,心中顿生失落之感!!!难道真的是应了一句话:“城市建筑有一半的破坏是由于侵略者,而另一半的破坏则是由于受教育者。”难道我们受的教育就是“破坏”?!!!而这种短视功利的破坏令广州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魅力大减,为城市建筑的“趋同化”埋下了祸根! 新城建筑的程咬金“三板斧” 广州一面拆除旧城,一面建设新城,为的就是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派。但是旧城被拆了,割断了自己的历史传统,由于先前根本没有好好总结过自己的建筑风格,于是新城的建设表现得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迷失了方向。怎么办?没办法,只能copy别人的,copy就意味着“相似”和“累同”,于是,“趋同化” 开始了! 看看以天河为代表的广州新城的建筑吧,天河的所谓现代化建筑充分体现了程咬金的“三板斧”: 首先是美式的建筑高度和玻璃外墙。众所周知,美国的城市建筑是以“摩天大厦”著称,像帝国大厦、世贸大厦等等。而我们广州也不甘示弱,上世纪80年代有 “63层”,90年代有“中信”,21世纪还有“双子塔”。这些都是美其名曰“广州地标”的高楼,可谓是在“更高、更快、更强”上下了一番苦功,后两者还不好说,但绝对是“更高”,大有一柱擎天之势!而无一例外地,这些高楼都是以玻璃外墙作包装的,除此以外,还有像市长大厦、天河电脑城等建筑都是以玻璃外墙作包装的。似乎除了玻璃外墙,就没别的东西能够体现现代化了!而这种玻璃外墙,全国各地都在用,香港、上海、北京、南京等等城市,谁不在用?! 其次是欧式的穹顶石柱加广场。城市往往被人称为“石屎森林、文化沙漠”。广州自然不想让人如此称呼,所以在满城的美式建筑高度和玻璃外墙以外,还得向我们非常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学习,以增强自己的文化气质。于是大量的欧式穹顶石柱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珠江新城里在建的锦汉展览馆就是体现。其实欧式建筑我们本来就有,难道忘记了沙面租界里的那些旧建筑了吗?英式、法式、哥德式、巴洛克式应有尽有。不把原来的保护好,却要重新学人家的,这是哪里的逻辑呢?!硬要东施效颦,在本来不是欧式风格的建筑上硬是加上个穹顶或是石柱什么的,是不是有些恶心呢?!可是除了广州,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做同一件事,穹顶石柱还嫌不够,还要动不动就来个欧式广场,与周围的环境格外“协调”,让人仿佛去了欧洲旅游,要是真的能够免费去欧洲旅游,谁不想啊! 再次,就是中式的人造“古董”了。这恐怕算是我们“中国特色”的体现了!包括广州在内的全国很多城市都在有意无意地刮着一鼓复古风,主要是用来蒙“老外” 的,在本来没有一点古味的建筑上加个城门、亭盖子或是重檐硫璃瓦屋顶之类的东西,让“老外”觉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简直就是“误人子弟”,蒙得了“老外”,却蒙不了“自己人”,谁会认为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综观导致城建“趋同化”的“三板斧”,笔者觉得这背后反映了一个实质问题:中国的建筑师至今未能找到一种可以同时表达自己城市文化传统和现代性的设计手段。导致了一方面我们只能copy别人的东西,一方面让外国建筑师把中国变成自己设计理念的“实验场”。像广州的会展中心、新机场等现代建筑都与中国设计师无缘,全是外国人的作品。但广州是我们的广州,自己的城建应该由自己去负责,不是吗?!解决包括广州在内的中国城市建筑“趋同化”的唯一道路只能是找到一种可以同时表达自己城市文化传统和现代性的设计手段。而这点,只能靠我们本土的建筑师去完成。 城市建筑论文: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探讨 摘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的密度不断的增加,多层建筑住房已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而城市用于建筑的土地面积非常有限。因此发展高层建筑成为我们目前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需要将于高层建筑相关的所有因素考虑在内。而电气设计问题则是整个高层建筑物中直接影响其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对高层建筑中的电气设计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对其设计的方案进行反复的论证,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保证设计工作的质量,同时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笔者将从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入手,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以及注意要点,以便于在城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生产时能够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 高楼耸立已成为目前现代化都市的特点,这正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结果。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仅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给城市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发展机遇。而对于高层建筑下的电气设计则是关乎高层建筑安全性以及使用可靠性的基本保障,因此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确保其符合建筑生产需求,从而提升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 1对电气设计基本要求 1.1安全 高层建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安全性也应当是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需要首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时,应当依据建筑设计对供电安全保障的需求,配置具有更多回路的供电系统以及备用发电机组[1]。由于高层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差较大,因此为了满足顶楼供电的需求,所以需要配备供电电压在10千伏的柴油发电机,并通过变电器进行降压从而确保输电电压能够符合电压配电的要求。高层建筑在遇到较强风力时会发生人类肉眼无法辨别的晃动。但在电气设计时,需要通过合理连接电缆和铜母线槽来实现上升主干线的设计。从而有效地防治由于高层风力造成的建筑摆动而引起的电力线路拉扯,有效的避免事故发生。 1.2节能 为了更好的响应可持续化的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引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概念和内容。通过实践得知T5比T8或是T10更具有优势,在使用过程中T5能够更好而将电能转化成为光能,并实现节能的效果;通过高效利用变频电子技术能够使电气设备更好的节约能源,以空调的使用为例,通过变频设计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普通电机所产生的耗电量大的问题以满足了其节能的发展需求。 1.3抗震 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密集区域,也是地震影响较大的区域。而高层建筑对于地震带来的影响表现较为明显,会成为城市建筑中的最大受害建筑。由于高层建筑所具有的容纳力,因此一旦发生灾害必然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因此,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高层可能遇到的灾害的可能性考虑在内,如火灾、爆炸等危害。为了避免产生非常严重的破坏力,因此需要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害,以及其它一系列的不安全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在电气设计过程中,适当的对电缆进行固定,并确保电缆长度符合规定要求。在设施过程中应当给电缆留出充足的富裕量,以确保在遇到损坏时不破坏整个建筑的电力系统。其次,在电气设备上安装弹性支架,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地震过程中的作用力,给电气设备以缓冲和固定的作用。再次,如果高层建筑遇到突发地震,应当自动关闭电梯的运行系统,并于最相邻的楼层停靠,确保居民的人生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1.4自动化 将自动化技术加入电气化设计中,能够使整个机电设备得到管理。通过相关人员对环境变化的测量数据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以确保整个设备能够安全的运行。同时加入自动化的电气技术能够通过数据监测随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并提供错误报送信息。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及时、有效地排出隐患。 2设计中应当注意的要求 2.1对电源以及电压的确立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供电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需要对供电电源以及电压进行选择。设计人员应当充分的考虑在楼宇投入使用时所需搭建的电力网络的要求以及负荷的情况,通过这两方面的因素考虑从而科学合理的确定电源数量[2]。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都会设计两个或者以上的独立电源,就是为了能够确保供电及时有效。同时在一套供电出现差错时,能够作为备用电源进行使用。此外,柴油发电机也是备选方案的考虑条件之一,以确保在电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给予支持。 2.2高、低压电力的配电 在高层建筑的高低压电力配置过程中,需要将电力使用进行阶段性切换,从而确保电力能够有效利用。同时单母线的分电方式也是目前高压配电的通用形式。将放射性的系统主要应用于低压与高压的配置,而混合模式的设计则主要用于楼层间的配电。对于高低压的配电计费需要以高供高计的方式为主,同时对楼层照明电力系统以及动力计费进行区分。 2.3接地及防雷的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接地设计以及防雷设计是高层电气设计工作中的主要内容。由于高层建筑对地基的施工通常使用的建筑材料都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同时以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技术作为施工技术。因此需要对建筑中的金属管线提供保障以确保其安全性[3]。在进行电力接地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混合型的接地系统,其主要方式是将防雷设计与电力接地以及电气设备的保护设计进行混合以作用于高层建筑中。此外,高层建筑设计中还应当使用避雷针以及避雷带以确保整个建筑的安全性。 2.4楼宇照明系统的设计 对于建筑中的照明系统的设计则包括建筑光源的位置、造型、亮度以及类型等方面的因素。同时照明系统的设计还和整个建筑的装饰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电力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其电力功能的实现问题,同时还应当就照明系统的漏电等因素考虑在内。当然,为了符合我们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所以在设计中通常会以节能、安全的材料作为设计首选。如:在楼道照明系统中可以使用时差、声控等对照明进行节能,同时选用LED型的光源能够更好的节约能源。 2.5防火以及报警系统的设置 如果电气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必然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严重时会导致火灾等。因此需要在电气设计过程中加入防火以及报警系统来防止电气设计的安全隐患带来的危险。即使出现火情也能够通过相应的防火系统有效地降低损失。实现火情探测、灭火设备自动消防以及报警器联动是电气自动化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4]。只有整个灭火系统的各个环节能够及时有效的联动才能实现灭火自动化的可能性。由于电气系统是诱发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过程中必须将灭火消防系统加入到电气设计中。然而,由于目前高层所涉及的电气设计的内容越复杂,就会给防火消防系统的设计带来越大的难度。 3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电气设计的每一环节都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和每一位高层用户的实际利益切实相关。对于高层电气设计的内容来说,笔者主要针对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主。同时,对于设计中涉及到的类似于供电电源以及电压、高低压配电、照明、消防等相关设计进行阐述。进而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向节能环保的电气设计方向努力。希望能够给现代城市中高层建筑设计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刘洋 单位:新疆通艺市政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论文: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摘要: 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在于技术跟进,思维创新,强调多管理模式共进共用与资源整合。为此本文提出了当前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的若干创新管理模式,并加以例证。 关键词: 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模式;整合 城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行业综合能力水平,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社会对城市建筑工程需求不断提高,其施工管理技术也在寻求不断创新,以达到水平有效提升,为此,必须基于多角度展开施工管理创新,为建筑工程项目本身整体水平与综合竞争力优化带来创新概念,争取走施工管理多元化创新模式发展路线,并实现管理体系及目标控制水平全面提升。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原则 当前我国国内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竞争激烈,企业间在施工管理体制与水平方面不断革新,力求跟随市场发展节奏,做到与时俱进,确保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在如此背景下,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必须走创新路径,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动力,为企业发展赢得持久生命力。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管理创新,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水平,通过生产力提升来为管理模式提出不同要求,凸显二者之间的有机辩证关系,达到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为了满足现代工程发展需要,一定要做到工程成本与施工劳动工具含量的相互协调,充分协调组合生产力,特别是对施工管理能力的充分发挥,促进城市建筑工程的全面发展,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内涵得以有效延展。同时,要确保企业同项目之间关系的有机处理,借此机会来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1]。 2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策略 若想全面提升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就必须走技术性创新模式,强调多元化发展目标,下文主要基于多元化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模式来介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策略。 2.1DBB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DBB(Design-Bid-Build)模式即包括了设计———招标———建筑3点,它属于现代城市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创新管理策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所采用的是连续线性顺序进行模式,整个管理过程都要对项目参与者进行多方协调,协调核心则是业主方,而且施工项目在管理协调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较高的交易成本。从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来看,它主要体现在设计管理与交易成本管理两大方面。以施工设计管理为例,DBB项目交易相对自由开放,企业业主与设计方、施工方三方要签订合同,但设计与施工工作主要由单个项目参与方自身管理范围而定。换言之,设计与施工沟通、协调多方决定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过程。当企业业主确定采用DBB模式以后,就要选择行业内有经验的设计单位,通过多方数据来对招标工作进行筹备安排。根据过往历史实践数据显示,设计管理能够对整个设计阶段、决策阶段乃至工程施工阶段成本都造成较明显影响,所以在城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确保施工既定目标能够如期如质实现并拥有安全可靠保障。 2.2Partnering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Partnering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也被称为合作伙伴施工管理模式。它所兼顾的是项目各个参与方的整体利益,希望基于此来确定施工项目整体目标,在基于目标之上来选择性投资,把控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Partnering模式能够从整体统一目标方面来引导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并通过共同努力获得施工方、设计方与业主方供应效果,如图1。如图1,Partnering施工管理模式倡导伙伴长期合作、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目标,是对合作伙伴之间相互冲突的最好解决模式之一,它同样通过工程合同来实施约束,优化施工管理水平。从合同角度来讲,该施工管理模式还主要包含了正式合同与非正式合同两种,其中非正式合同主要以协议形式来表现,可以解决双方争议问题,对施工管理目标进行全面控制,最终分享合作利益及项目成果。这种关系需要多方在长期的施工管理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相比于其它模式它在企业业主面向施工项目承包商方面的选择与考察成本有所减少,为企业节约成本经费。 2.3EPC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即包括了设计、采购与施工3方面,属于综合性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模式。它针对施工项目的交易方式主要以PPP模式为主,考虑到大型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包括其投资额度偏大等特征,所以当前许多大型建筑工程项目都会采用这种创新管理模式,如图2。如图2,相比传统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方式,EPC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克服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前期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同时有效降低项目的复杂性,进而实现项目管理过程的平滑。特别是它能够结合DB模式,来对施工工作中的承包商进行监督,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监控能力,有效降低承包方面的投机行为可能性。在EPC管理模式下,承包方必须提高自身施工能力与管理水平,满足企业业主方面的各种施工质量要求与成本控制要求,同时有效控制施工工期[2]。 3城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的案例分析 3.1工程施工项目概况 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公司要进行车站建筑改造建设,针对工程项目施工方面该公司所采用的是公司建设施工管理模式,主要由建管公司、施工管理受托方与城市交通公司三方签订合同契约,构建契约式关系,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它的项目施工具体管理流程示意图如图3。 3.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策略 该车站建筑工程改造项目大力推行现场减量化资源管理意识,希望基于施工现场合理布局来有机调整施工工序,保证在项目工序调整后其施工成本费用降低20%左右,另外在交叉作业成本费用方面降低15%左右,成本保护费用降低45%。具体来讲,该车站建筑工程施工改造项目在施工管理方面还有以下两点提高策略。(1)施工现场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度。该工程在施工现场主要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保证工程项目经济效益通项与项目部各个成员间相连,确保时刻调动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的施工工程开展过程中,要求业主企业方面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并随时发现人才随时任用,做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人才储备及供应工作。通过考核也希望对岗位责任制进行优化,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组成部分能够满足现场施工技术需求,保证能做到对施工人员素质的优化。再通过落实经理责任制来保证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差距不大(尽量控制在10%以内),同时保证施工现场各个工序质量检查合格率超过97%;(2)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实施。该工程在决策设计初期就倡导要进行绿色施工,迎合城市城建项目发展政策指示。所以该工程采用了水回收设备系统,主要对项目基坑开挖过程与隧道〗盾构过程中的渗漏水部分进行有效收集,将其运用于施工机械的情节以及混凝土材料制作的搅拌用水方面。该工程通过该方法在渗漏水再利用水量管理方面保证了整个施工工程中30%水量的供给。再者,工程施工管理中也对电力进行了有效控制,在项目施工运营阶段采用了活塞风面向隧道站点的机械化降温操作,全面节约空调电力用量超过25%,真正实现了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为项目施工推进节约了大笔成本[3]。 4总结 本文综合性探讨了几点目前比较新颖的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模式,希望以此来优化企业项目施工发展策略,解决常规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进而帮助项目多方节约成本资源,为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良好技术条件。 作者:杨光 单位:临汾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 城市建筑论文:城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情况下,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多,对于建筑也是一样的,我国的城市建筑不断发展,人们对其的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建筑的规模在不断增大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对建筑的质量和进度提供重要的保障,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对其电气自动化设计做到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本文中,对城市的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分析了其当下的发展状况,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城市建筑;综合体;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城市建筑对于电气自动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化的建筑成了当下的主要发展趋势,对建筑物进行综合布线,通过对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的应用,以此实现电气自动化的目标,为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1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要求和规定 (1)在对城市综合体建筑在对电气自动化进行相应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原则,当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与上级批件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结合和联系,并且将其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照,与此同时,还需要具有建筑单位设计的要求和工艺设备的清单。当城市综合体建筑在进行相应的电气自动化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照,开展施工,当进行具体的操作的时候也需要注意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当城市综合体建筑在进行电气自动化的设计的时候,有着非常重要的目的,主要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面对于电气自动化的需求。②首先需要满足相应的控制的基本需求,在此情况下,需要为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经济性和便捷性等提供重要的保障。③当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相应的设计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的电器元件进行相应的选择,必须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2)相关的科学技术有着非常实际的要求。首先对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应的说明,其主要指的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子自动运行的自动控制,可以对集成系统进行充分的应用,以此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在城市综合体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与此同时,在未来的发展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与相关的高超的科学技术进行充分的结合和联系,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 2当下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建筑电器自动化系统的状况 (1)首先对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信息化进行相应的阐述和分析。对对城市综合体建筑自动化技术来说,其发展同信息技术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其有着重要的渗透作用,并且在其中有着具体的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在电气自动化的管理层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其进行纵向的渗透,当企业在运行的时候,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职责,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可以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和获得,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的稳定、安全的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在第一时间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相关人员能够对城市综合体建筑的施工进行动态性的管理,这种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工作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企业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和了解。②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和系统之中,信息技术是能够进行横向的渗透的,随着当下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都在多种行业和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特别是相关的微电子的不断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对原本已经得到了明确的定义的设备界限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使其越来越模糊,在当下的时代中,并不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2)从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维护方面进行相应的说明。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所以想,需要为电气自动化配备标准平台提供重要的保障,当对其进行相应的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要求和规定进行严格的遵守,当下,使用的频率比较高的是WindowsNT标准平台,在当下的时代中,电气自动化领域中,PC人机界面所占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步一步成为了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相应的原因的,主要是PC具备了非常鲜明的特征和优势,主要包括灵活性和易控制等,在此基础上,能够将其为大量的用户进行相应的应用。在对Wingdows系统进行相应的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为电器自动化的使用提供更大的便捷性,同时,对相关的维护工作来说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便捷性的。 3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 (1)直流接地。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有了很大的加深,在此情况下,对于电气设备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并且所需要的设备的复杂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相关的电气设备来说,需要将多种数据信息输入其中,对能量进行相应的转换,并且将输入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输出,在此基础上,对信号进行相应的扩大,进一步完成相关的逻辑动作。从系统的角度来说,可以对微电流和微电位等进行充分的应用,以此对相关的设备之间进行紧密的联系和结合,为设备的稳定、安全的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2)从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角度来说。对于城市综合体建筑来说,对静电干扰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人之间的行走和设备的摩擦等都会导致静电的出现。在此情况下,需要对导体的功能进行充分的应用,对可能出现静电或者是产生静电的物体和大地之间形成电气回路接地,也就是防静电接地。当对防静电接地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应用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规定和要求,主要是室内的环境是需要达到相应的要求的,必须要保证其干燥和干净,实现室内所有的设施和PE线之间的多点连接。除此之外,当下的城市综合体建筑中,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对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的接地方法进行充分的应用,使其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为防止电磁干扰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对相应的屏蔽接地进行设置的时候,需要实现PE线和管路两端的连接,并且需要保证其可靠性。 4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目标 (1)将节能作为重要的目标。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需要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要对社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实现,需要对电力资源的消耗进行有效的降低,在此基础上,对电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应用,对当下的能源紧张的状况进行有效的处理。(2)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节能需要满足相应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实现。主要是满足相关的建筑物的基本功能,从更大的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并且这是有着相应的目的的,主要是可以对建筑物的能源的损耗进行一定程度的减低,对消耗的具体位置进行相应的确定,并且提出相关的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和手段等。 5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城市建筑有了长足的进步,套对其质量进行有效地保障,需要重视其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对相应的能源进行有效地节约,推动和社会的发展。 作者:冯兴波 王伟 单位: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城市建筑论文: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 摘要: 建筑物的整体设计必须从城市规划的目标出发,确保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要求,所以设计者在对建筑物设计时需要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考虑在内,这样设计出的建筑物才能被社会认可。文章介绍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并从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具体协调两者关系的措施。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评审制度;建筑质量;建设基础 1概述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全国各地的建筑业逐渐兴起,各种风格的建筑层出不穷,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前景。而对城市规划的设计为城市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建设基础,它包含了对城市建设的项目的规划和施工以及维修等各个方面,合理的规划设计对建设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对建筑物进行设计也必须依据城市规划的要求,与城市建设的风格相适用。因此,必须科学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机结合,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接下来具体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以及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提出相关的建议。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简介 2.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含义 城市的规划,首先对城市的空间与布局格调提前分析并做出合适的计划,从而使土地被合理的利用,各个建设也得到综合全面发展,进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城市规划,我国的建筑、园林的建设发展空间得以扩大。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要遵循整合、社会、安全以及经济四项基本原则,使得资源被充分地利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建筑设计具体指的是设计工作人员在对建筑物进行建设时需提前做好调查,例如任务要求、施工条件、问题分析等都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依据这些制定合适的图纸、文件以及问题解决的措施。进而确保建筑物的实用性以及美观性。 2.2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领域例如建筑以及景观设计等,它考虑到城市中具体需求,同时也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建筑设计主要以建筑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具体工作的实施时必须将城市规划作为主要的设计依据,争取保证相关的技术和建筑物的功能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结构的形式。总之城市规划的设计基础主要为建筑设计,一方面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城市规划的设计规范要求。 2.3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的差异 2.3.1设计目标的不同:对于城市规划来说,设计只考虑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等多方面,目标不明确。目标比较多变,调控性大,整个设计为了满足规划的要求时刻在发生变化。因为城市的规划不是只针对一个问题来解决而是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然而对于建筑设计是对特定的建筑物的设计,设计的相关部门提出设计任务以后,设计的目标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来实现,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进而向设计目标靠近。 2.3.2设计过程的不同:对于城市规划的设计过程,必须紧随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改进,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对提出的问题逐渐解决,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各个领域的因素。建筑设计却只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解决,整个设计过程本身因素的考虑比较少,只要建筑按照设计方案定期完成就可以。 2.3.3设计任务的不同: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对城市的整体建设和基础设备考虑全面,确保满足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它的主要任务来自于建筑的任务书。设计人员利用专业的知识对建筑物的设计不断进行完善,从而完成设计任务和建筑目标。 3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关系的有效路径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具有不可断开的联系,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具体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二者之间独立又紧密的关系,最终促进建筑物的设计质量以及满足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 3.1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设计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使社会和物质空间都得到广泛的发展,在城市规划的具体过程中,设计的内容由单纯的形态发展到综合性的设计,注重多方面要求,例如材料的质量、色彩、造型等。具体的空间发展形态的变化如图1所示。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性的分析,必须做到与社会的大融合,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居住和消费等需求。最终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对城市的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越来越综合化,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也多种多样。设计者要考虑到物体本身以及与其他的建筑物可不可以合理共存。 3.2建筑设计需依赖城市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设计工作者对单体以及群体建筑物进行设计时,对周围的环境没有充分的考虑进去,只是一味的追求独特性。比如,在哈尔滨城市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在装饰上非常的美观,结合了国外建筑的设计理念。然而装饰太过华丽,使得建筑物本身的独特结构没有体现出来,具有的文化底蕴丢失了。对于北京的长安街的设计也同样如此,在造价合理以及设计装饰方面都比较专业,但只是表现出了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却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最终失去了美感。因此建筑的具体设计还是要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建筑物和环境的和谐。 3.3制定对建筑设计的评审制度 对建筑设计制定的评审制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伟大形象。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得到优质的建筑物产品。城市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项目,当建筑的质量高时,使得城市的发展更加迅速以及健康。若建筑的质量不能达标,则不能满足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而使居民不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审核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城市的规划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本行业与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从而完善建筑设计的审核制度。时刻检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保证建筑物高质量。一方面对建筑的设计方案检查使其符合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建筑物本身的设计方案也要时刻进行改进和评审。确定了建筑本身的质量,同时与周围的环境也达到了和谐的关系。针对以上的叙述应该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掌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实施好领导的指导作用,进而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协调与发挥。 3.4严格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 为了确保施工设计的按时施工,一方面设计一定要合理;另一方面质量也要得到保障。对建筑工程的资料和要求全面的进行考察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出精细的设计大纲并通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通过以后才能实施方案。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达到标准。施工完成之后,必须及时地进行检查,及时检查存在的质量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3.5使建筑工作者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要想做好城市的规划,技术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实现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规划的好坏与设计者的工作的执行能力密不可分。城市的规划就是对各种功能的合理分配,设计人员要对具体的工作者分配好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和需要所付的责任。以前的工作者存在大量的问题,对当地城市的人文和地理了解得不清晰,最终会导致设计的不合理而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设计阶段确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实际的操作中要认真、细致,以免出现纰漏。同时要时刻保持创新的精神,合理地对现有的规划进行改进。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从而在结构和空间上都能得到创新,促进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良好的关系。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逐渐增多。而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小矛盾尚待解决。因此在对城市管理进行规划时,必须与建筑的设计相融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保证工程造价合理的同时也要提升建筑的质量,从而与城市的规划目标相适应。不断对建筑设计进行完善,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进而有利于建设出更和谐美丽的城市。
浅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平台与学科交叉融合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有工业设计教育改革中的学科交叉的运行状况及“产学研”平台建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注重将“产学研”平台建设与学科交叉相融合,服务于创新性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将“产学研”平台进行细部解构与学科交叉进行重组结合,以提出具体有效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 学科交叉 创新人才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转型期,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工业设计教育改革也已愈加深入。从专业性质来看,工业设计既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需要多领域共同合作的工作。因而对工业设计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既要专才,也要通才。工业设计教育教学担负着通过学科交叉、实践教学、产学研平台构建等方面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设计人才的任务。学科交叉与产学研分别成为了如今教学模式中的侧重点,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之间有联系,互为补充。事实上,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实际正是产学研合作和学科交叉共同关注的宗旨,并且两者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内在互启作用。 因此,探讨如何对学科交叉与“产学研”建设进行整体推进,使其相互融合、作用,提升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新型教育机制,打造适应社会。知识结构完整的优秀设计人才。这些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动机和出发点。 二、以“产学研”与学科交叉融合新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科交叉使学生面对过去以单一学科视角无法分析透彻的问题,在新的学科支撑下实现清晰地认知,而“产学研”与学科交叉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将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得到明确的分析与掌握,使理论知识能够与现实交汇。 交叉学科学习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运用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学科间理论性的交叉。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学科间的穿插与呼应来训练自己的多思维、多学科设计方法,解决了现实存在的多样性问题。只要领略其中的道理并积极的吸取其中的精华便可以将一些看似和艺术毫无关联的事项运用在设计的灵感之中。可以使学生从个别事物的研究过渡到对系统的研究,以逻辑性思维去解决设计中的各项问题。其二,是工业设计与社会、企业间的实践交叉,即是 “产学研”合作机制。这种性质的交叉学习是现在工业设计教育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产学研”平台的搭建使学生们在掌握工业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丰富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企业也因此获得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经济效益;学院实现了培养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的教育目标,同时反馈的收入用以投入到学生实践学习中。可谓是三者都实现了互赢的效果。 目前,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上交叉学科方面发展得已较成熟,但是“产学研”的合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企业方面不敢做也不愿做“赔本买卖”,虽然企业知道大量的设计创新资源集中在艺术院校中,但是企业的目的是盈利赚钱,当企业不确定这些工业设计是否能够转化成利润时,合作便成了一纸空谈。只有少数具有前瞻性的企业会选择将教育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同意发展校企结合计划。其二,在部分设计院校中发起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教育模式,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有的情况是在创建合作机制之前就不能达成共识,企业方虽然对学院的设计资源与人才保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不深入,所以不敢加大投资的力度。同时学院对企业的实力不确定,不能保证其对学院研发团队的设计成果保持持续的经济支持。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为企业完成设计规划之后,学生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设计被企业拿去转化成经济利润,而学生除了实践的机会外没有获得其他收益。份额比例规划的失调是造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不能正常运行的最主要原因。其三,在企业和学校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合作机制也处在发展的初期,面对市场的时候肯定会存在各种问题,这个新体系内部的管理该如何运作,是以企业为核心还是以校方面为指挥都是一个有待确定的问题。并且,当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后是否会取得预期的市场效应,这些后期的市场风险由何方来担当。在新体系中各种学术模式又该如何运作等这些都构成了阻碍“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的“绊脚石”。以上种种是“产学研”结合不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影响了工业设计教育贯彻实践性教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与阻碍,但只要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改善现状,就能够使产学研平台建设与学科交叉和谐的融合一体,成为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三、“产学研”与学科交叉融合在工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专业学科交叉有艺文交叉、艺理交叉、艺工结合,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结合,丰富工业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学科交叉能够促进“产学研”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产学研”能够反向推进学科交叉的发展。这需要我们用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提出切实可靠的解决措施。 1.学科交叉与“产・学”结合 学科交叉要与“产・学”结合相融,根据“产・学”结合的内容制定相关的学科设置,以保证学科交叉后的课程设置切实的为“产・学”结合服务。如工业设计的学生为自行车厂家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有专业的机械工程知识,所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原理等课程的开设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应对在设计中发现的问题,设计出符合生产要求、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获得社会、企业的好评。因为校企结合是一个初级摸索阶段,所以在结合的新体系中首要明确产品创造过程中学生创作的独立性,但同时考虑到企业是新体系的资金赞助商,并且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所以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提供辅助性的参考意见。可以设置研发室由学校方管理,销售市场部由企业人员为主要管理人员。在两个部门内又可以交叉互换人手,这样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才可以突破产品门类的界定,最大限度的与市场需求沟通,使得产品既具有艺术审美性又具有大众消费性。 进行特色基地建设也是学科交叉与“产・学”结合的另一种方式,学院可以模拟真实环境建立生产全过程的实训基地。根据工业设计的学科特色,分类型设置诸如木艺车间、金属工艺车间、玻璃工艺车间、纺织品车间等。在工业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产品的结构与材料、功能与装饰是设计的重点,通过这些车间的实操体验,学生能够清晰的感受材料在何种状况下能够形成何种结构;每种材料的特性如何;不同的结构如何形成的;现有的工艺状态能够满足何种创意等。通过不同专业的教师对材料、工艺流程细节的传授,能够让学生有更明确的灵感来源。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车间类型的实验室,探索金属材料与纺织品、玻璃之间的结合关系,创作出经典设计。正如格罗皮乌斯1926年在他所著的一篇《包豪斯的生产原则》的文件中总结中提到:“包豪斯的车间基本上是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中制作出的产品原型适于批量生产,我们时代的特征在这里被精心地发展和不断地完善。在这些实验室中,包豪斯打算为工业和手工业训练一种新型的合作者,他们同时掌握技术和形式两方面的技巧,为了达到创造一批满足所有经济、技术和形式需要的标准原型的目的,就要求选择最优秀、最能干和受过完整教育的人,他们具有车间工作的经验,富于形式、机械以及它们潜在规律的设计因素的准确知识。”这些实训基地依据学科交叉,进行“产・学”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的机会,还能够面向社会服务,创收所得将继续投入在基地的发展中,形成良性循环。 2.学科交叉与“产・研”结合 工业设计专业的科研项目很多是来自于企业,多数是对企业的设计服务。科研项目取自企业,科研成果又可以回报企业,反哺社会。以往我们的科研项目多是单一设计性质的服务,如为某一公司所做的产品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但学科交叉为横向科研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工业设计的老师可以与机械、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的老师联手共同合作完成科研课题,分别利用各自学科的优势,构建强强联合的科研团队提供全方位的科研服务,为企业发展解决问题,同时也是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工业设计的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他专业的科研团队中去,参与与自己学科相关的科研项目,为其科研开发提供专业的设计理论支持。对于大型公司可以采取校企研发,成立研发中心,也可以做循环研发项目,也就是说不是一次性的合作,而是长期的合作机构。由一个主导专业负责,其他专业作为优势补充。对于中小型企业,可以采取成果的购买途径,由于这类企业的资金实力较弱,所以做一些小型的合作项目减少与他们的风险投资。 学科交叉与“产・研”结合的另一途径是利用大学的优势,进行专业认证培训工作,可以集合学科虽不同但内在有联系的专业教师,组成“优师队伍”,为社会上希望继续充电进步的群众提供培训、辅导,让我们的优秀教师不仅服务于“象牙塔”内的学子,也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直接的助力。构建学科交叉与“产・研”结合重点是要打造信息联络平台,拓宽沟通的渠道,通过网络、论坛、研讨会等方式将专业与专业之间、企业与学院、学院与社会之间联系起来。 3.学科交叉与“产学研”结合 企业可以分别和学生进行“产・学”结合,同时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产・研”结合,但个别项目可以进行完整的“产学研结合”,既是一个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同时可以将学生吸纳进来,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引领,让学生在实际的科研项目中进行设计研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同时,搭建工科与工业设计专业的课外沟通平台,一方面建立工业设计专业网站,展示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介绍课程设置与学科动态,让工科学科以及社会各界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发展和优势,以便更好的组建学科交叉点,为“产学研”平台提供优质的服务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重视毕业设计展的组织工作,将学生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这不仅代表着学生的水平,也表明了教师及学院的能力,用毕业设计展与工科等其他学科、企业等社会各界进行交流,是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在毕业展的设计上可以多学科结合,更可以与企业进行真题合作。所以,学科交叉与“产学研”结合并不是一个死板不变的组合,而是可以灵活多变,多角度、多方式的进行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对工业设计的教育改革发展有着极佳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交叉学科使得学科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得以实现,它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体系中创造个性化的科研成果,并最终转化为市场的产品。这一方面具有学术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具有商业意义。根据本文的研究可见,学科交叉与“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是在理论教学中融合操作技能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的发展,更是设计学科的发展。 浅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西北地区地方院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 西北地区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必须从各地方院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办出特色。本文总结了地方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在现有办学基础上,如何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工业设计学科设置的整体规划,改进和完善工业设计课程群的设置,促进西北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工业设计 课程体系 工信部联合11部委下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指出“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工业设计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从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学科设置、师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探讨西北地区地方院校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西北地区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西北地区拥有数量较多的地方高等院校,然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对工业设计重视不够,导致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不尽理想。其主要原因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生源,师资和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①生源主要来自本地艺术类考生,不仅录取分数较低,生源素质相对较弱,而且理工科基础薄弱;②设计专业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艺术鉴赏与造型表达能力,又需要具有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有实践经验的工业设计师仍然属于稀缺资源,地方院校要引进这样的人才具有一定的难度;③工业设计是一个文理交叉的新兴专业,东西方经济状况与教育模式存在差异,无法照搬国外的办学经验,国内的培养模式仍在摸索当中。 工业设计师必须兼具艺术和技术表达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能够与各类工程师进行良好沟通。然而,西北地区很多的地方院校多为师范学院的转型,偏重对艺术类的设计人才培养,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对于工业产品创新人才的与日俱增的旺盛需求。以地方院校西安文理学院为例,学院艺术设计系成立于1986年,筹建初期率先开设了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和造型(工业设计)两个设计方向,是西安地区唯一被德国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收录并得到德国公立高等院校承认的专业。但是,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迟缓、缺乏工程基础教育的师资以及艺术类生源条件的限制,2000年以后,逐渐调整了人才培养计划和大纲,侧重于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上,增设了陶艺、纤维艺术和影视动画方向专业模块,而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建设踯躅不前 地方院校工业设计的办学思路 为了响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地方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设置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办出特色,还要满足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学科设置中的借鉴与资源互补 工业设计专业一般是文理科兼收,分艺术类和理工类两个培养方向,分别授予艺术学学位和工科学位。可以借鉴其他工科院校近十几年在工业设计专业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尽可能利用地方院校已有的资源联合申办工业设计专业。例如,要恢复和发展西安文理学院的工业设计,可以联合艺术设计系与机械电子工程系的教学资源联合培养。根据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师资和教学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在主干课、必修课的课程设置上需要至少包括:设计概论、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地方性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理工科背景的师资,课程设置往往避重就轻,实践环节课程设计薄弱,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对具有独立设计实践能力人才的迫切需要。两系联办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互补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师资缺乏问题,可以共享软硬件设施,如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相互借鉴已有的成功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2.建立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 依照工业设计师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必须着重强调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工业设计师资应具有三方面的能力:①要有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以及科研能力;②要有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科技推广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③要有引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地方性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的师资建设应坚持以自身培养和调整为主,引进为辅,补充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师资培养方式应当以两系已有的师资为主,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重新规划和调整,适当补充工业设计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同时,结合西安市属院校的地缘优势,联合西安市企业和工业设计产业园,通过横向和纵向课题,使一批教师参与科研、技术开发等,提高实践技能。此外,有针对性地在企业物色和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人员担任实践教学导师,承担部分教学实习、实验性课题设计、毕业创作与设计等任务,强化学生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 3.结合生源特点设置工业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规划是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地方性院校必须重基础、显特色,并结合生源特点设置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例如,西安文理学院艺设系的生源为艺术类二本考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机电系的生源为理工类二本考生,数理基础相对较好,需要加强艺术实践与创意能力。因此,可以考虑在不破坏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专业模块试点,待形成特色后,分别开设工业设计专业(艺术类)和工业设计专业(理工类),依托各系自有特征(如分别以陶瓷产品或者汽车产品)作为研究方向,补充完善西安文理学院设计学科的建设。艺术类方向是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现有学科体系中,增设艺术类工业设计方向模块,加强工程基础与实践的课程设计。例如,专业必修课包括设计数学基础、机械制图、产品效果图、机械基础、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模型设计与制作、工业设计综合实验等课程;理工类方向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中增设工业设计模块,专业课增强艺术造型能力的培养,如开设素描色彩设计、平面与立体造型、视觉传达设计、产品效果图、产品设计、设计材料与工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专业选修课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广告与展示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包装与装饰设计、产品语义学、家具与照明设计、设计心理学等。 4.强调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环节是实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院校的办学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工业设计师的必要环节。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安排学生进行集中实践环节的训练,同时加强材料认识与模型加工实验室建设。建立实训基地,与地方企业和西安经开区工业设计产业园合作,加强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跟进了解学科前沿,与企业的设计创新需求相结合设置课程训练和研究项目。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商业意识,争取专业课题训练、毕业设计能结合企业实际需要进行产品设计,毕业后能尽快转换角色,适应企业的设计需要。此外,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建立多类型学习环境通过适当安排学术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技能拓展、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制订特别研究性计划,直接参与企业研发项目,也为企业培养和储备高级复合型设计人才。 本文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讨论了地方院校工业设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师资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等问题,一方面可以推动工业设计教育在西安文理学院的健康发展与建设,探讨新的设计教学模式,建立交叉培养机制。另一方面,为适应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配合经开区工业设计产业园的建立以及对应用型工业设计高级人才激增的需求,谋求一条适合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以建立校企联合、工业设计培训基地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设计系 陕西西安 浅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竞赛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鉴于这一先进的经营理念,中国企业应重视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借助人才力量来增强本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竞赛型”人才是综合型人才的一种,也是新工业领域急需培养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竞赛型 工业设计 人才 培养模式 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到来,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市场动态,本土企业与国内外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保障了主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也给企业经营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力,如何在竞争环境中战胜对手是经营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新经济学理论指出,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只有重视人才培养才能增强内部经营实力。教育单位是服务于高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为了实现人才资源的科学应用,企业和高校都应重视设计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笔者分析竞赛型工业设计人才教育与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旨在通过人才创新来带动产业经营模式的优化改进。 一、工业设计的产业意义 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核心构成,工业产品加工不仅关系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供应水平,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科研技术的发展进度。由于国外市场对本土企业经营造成的冲击,发达国家凭借其优越的科技成果开辟了新产品,迅速在本国市场内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这无疑影响了我国自主产业个体的经营收益。为了适应新市场环境的要求,必须加快工业设计方案的调整,这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产品升级。任何一个产业经营都是以创造收益为目标的,也只有实现经济收益水平增长才能保障正常的营运秩序。产品销售是企业创造经营收益的主要途径,扩大产品销售数量及规模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2.优化经营。设计方案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总指导,编制科学设计方案可指导正确的实践操作。从概念定义上来说,工业设计也估计到了企业大环境的结构布局,为内部人员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 3.强化管理。工业设计内容并非固定不变的,其多变性特点要求设计人员跟随市场变动,及时调整新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经营决策。传统工业设计概念仅限于产品的定位与更新,忽略了内控经营的管理准则要求。 二、竞赛型设计人才教育的基本要求 工业设计对企业日常经营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鉴于这一先进的经营理念,中国企业必须重视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借助人才力量来增强本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竞赛型”人才是综合型人才的一种,也是新工业领域急需培养的人力资源。竞赛型人才要求具备竞赛、实践、科研、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企业与高校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要求: 1.理论要求。理论知识是一切工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竞赛型设计人才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我国工业设计涉及了多个领域的理论知识,而工业设计的本质是利用先进理论完成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其重点理论包括工学、美学、经济学等,弄清每一个理论分支才能更好地设计产品。竞赛型人才应当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图1),灵活运用各项理论基础辅助产品设计与研究,从产业角度去挖掘产品内在的市场价值。因此,人力资源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需增加人才的理论知识储备量,可通过理论教学、知识讲座、学术交流等方式,使设计人员接触到国内外先进的工业理论,服务于未来的产品研发与设计操作。 2.技能要求。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技能水平提升,使设计人员在方案编制中便捷地使用各项知识。竞赛型人才与科研型人才相比,更加注重设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面对某个产品有足够的研究、控制、分析等能力,提出创新型的产品设计方案。由此可见,高校教育应为设计人员提供足够的教育培训平台,使其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个人的设计才能。如成立教育实训基地,配备某些必要的材料、工艺、参数等内容,带领专业生在实训基地完成新方案的编制与设计,提高竞赛型人员的设计技能。从整个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以加工、采掘、原材料等工业为主导的行业前景广阔,这对设计人才的技能提出了新要求。 3.参赛要求。各类人才实现其价值必须要投入实践,否则人才便失去了其在商业经济中的价值地位。实现人才价值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参与企业生产设计活动,还应将实践范围拓宽到企业之外,让人才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机会。结合竞赛型工业人才的内在特点,培养期间必须要设置参赛环节,这对人才专业技能、理论应用、方案操作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从企业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应当成立工业设计相关的竞赛小组,定期培训一批专业设计人员参与行业比赛,如IF工业设计大赛、工业设计红点奖、产品设计研讨会议等活动。具备了比赛的经历,设计人员既可发挥个人的设计才能,也可将竞赛中所见的先进技术带入本企业。 三、设计人才教育培养的重点内容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经营者必须从工业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立足于本行业未来的经济战略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竞赛型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我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需参照实际经营管理的要求,联系日常经营体制以建立竞赛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所涉及重点应包括产品设计、形象设计、环境设计、管理设计等内容。 1.产品设计。设计是一款新产品研发的主要步骤,也是带动企业产品技术革新的重要措施,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开辟出全新的产品加工与生产方案。结合材料、技术、结构、工艺、形态、色彩等因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日常作业的工艺要求,也能将产品定位与客户使用需求相互融合起来,保证了产品营销活动的有序进行。 2.形象设计。市场形象是影响工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工业设计涵盖了更多与企业形象相关的内容,这与企业日常可持续经营战略是相互配套的。形象设计不仅注重于企业产品外形的美观设计,也与经营主体外在形象紧密相关,两者之间互相结合有助于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调整。企业经营成功必须依赖于内部凝聚力的要求,这是保障消费者生产权益及企业利益的基本条件。 3.环境设计。新型工业概念提出之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与竞争对手也不一样,特别是国外资本主义冲击国内市场,给经营者造成了巨大的营运压力,培养工业设计人才必须注重环境设计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增强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环境设计着重解决城市中人与建筑物之间的界面的一切问题,从而也参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工业设计人才要考虑经济环境的变革趋势,以本行业的经营条件为准,研发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环境竞争意识,使其在赛事竞争中改变传统的设计风格,通过“求新、求异”来提升产品价值。 4.管理设计。当人才力量完全融入企业经营体系中,需要考虑的便是管理设计的技能培训,通过完善现有的管理方案来实现经营水平的提升。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添加管理内容,符合了经营者对内部人才组织的宏观调控,保障了产品设计与研发方案的科学性。企业要依循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在企业开发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各部门进行指导,以实现设计目标,使产品增值。如:考虑到竞赛型设计人员未来可能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培训阶段便可注重一些管理方案设计课程的培训,为管理层调整做好人力储备工作。 结语 总之,工业设计创新是行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依赖于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工业产品的创新改良,带动整个行业收益水平的持续增长。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面对经济全球化创造的经营机遇,企业必须制定多元化的人才教育体系,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推动行业的发展,以“企业竞争等于人才竞争”为指导思想,加大竞赛型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从长远计划考虑,工业设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并非针对某个时期,而是要根据企业经营乃至整个产业发展局势考虑。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浅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摘要】高职教育在我国是个全新的课题,其人才的定位和教学的模式都与本科有所不同,而工业设计本身也是新兴专业,发展还不成熟。因此作为二者结合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也就存在着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本文分析了高职工业设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其人才培养模式中导入“设计工作室”式的教学方式,希望以此探索出一条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特色鲜明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建设之路。 【关键词】设计工作室 高职工业设计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加快,社会对多层次、应用型的工业设计的人才需求量猛增,高职工业设计教育也应运而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近70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或相关的专业方向, 一、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问题 (1)教学定位不清晰,核心职业能力定位有偏差。“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是培养符合市需求的,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设计人才”的理念虽然已是各高校的共识,但对于什么是“生产一线”、何为“高技能”的理解上各高校却是见仁见智,千差万别了,由此也就带来了该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定位模糊、人才培养目标岗位不准确,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有偏差等诸多问题。 (2)课程设置与职业教育要求不符。高职工业设计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因此它并不需要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和系统,而是更注重综合与运用。但目前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并未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内涵,课程体系基本上是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课程设置过细过全、课程内容相互独立缺乏内在联系、独立的专业理论课过多,综合的实践应用课太少等问题,其教学体系还不能很好地和高职教育理念相匹配。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高职教育主要集中在专科层次,因此其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与本科还是有所欠缺。很多学生对于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并不在乎“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更倾向于教师直接展示给他们“需要怎么做”,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上要有所改变。但目前大多数的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方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台下被动的听,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没有发挥出来,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程度不高。 二、“设计工作室”式的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 所谓“设计工作室”是指由教师成立、学生参与的,以真实工作环境为背景,以完成某些具体设计项目为目的设计团队。以“设计工作室”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就是将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封闭式教学,转换在工作室中通过参与真实的设计项目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学机制。 (1)“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的问题。要开展“设计工作室”式的教学,前提是成立若干个有明确专业主攻方向的工作室,因为工作室是以真实工作环境为背景,以完成具体项目为目的的设计团队,那么它的成立就必然要建立在对行业现状的充分了解,以及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准确认知基础上的。另一方面,设计工作室是要按照真实的工作流程来完成设计任务,而教师既要教学又要具体实践指导,学生既要学习更要实践操作。因此,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学生和教师都非常明确自己在设计团队中的位置,以及完成特定任务所必需的职业技能。 (2)“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更符合高职工业设计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年的基础学习,在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兴趣进入一个设计工作室去开展更高阶段的学习。其学习的课程将不再是按知识类别来划分,而是通过设计项目来整合,通过将设计项目分解为若干的工作任务,再来归纳提炼每个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例如传统模式中,《产品造型设计方法》、《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都是独立的专业课程,需要单独讲授。但在工作室里,这些课程都不再存在,它们的内容被融合到诸如《手动工具设计》、《消费类电子产品设计》、《儿童家具设计》等具体的设计项目中,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项目,在设计实践中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再强调某一单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是强调各种专业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符合高职工业设计以知识的适度够用为原则,强调学生的综合与应用的教学理念。 (3)“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学生的亲自参与。除了少数几门需要课堂讲授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程外,工业设计的主要专业课程都是在工作室中,通过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来学习。相较于传统方式,“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方式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强,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用,其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大增。而且由于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彼此了解的程度也就更深,因此这种耳提面命的独特教育方式就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三、结语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规模已是世界第一,每年毕业生超过十万人,但是其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大量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是大多数学生不能从事本行业工作。面对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尽快探索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教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设计工作室”式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它和高职工业设计教育理念非常契合,因此是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浅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程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寻 【摘要】面对信息化环境下后工业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怎样的工业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高等院校深思和研究的课题。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对“基于工程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和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探寻高等院校建设新型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富有特色的且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业设计 基于工程背景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工业设计作为工业化时代的创新设计,它将技术、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教育内容是产品设计[1]。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责任,除了帮助学生建立起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创造性工作方法的系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及人文素质的能力以外,实现以“基于工程背景”下应用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扬长学生聚集型思维优势,拓展提高学生发散型思维,强化学生工程制造的背景与实践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1 基于工程背景下培养模式的背景 作为设计艺术学科的工业设计专业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社会对这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工业设计专业跨学科的特点,许多高等院校都把它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常州工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地方性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是学校品牌建设专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办学之路,强调学生与生产实际间的零距离培养方式,应运而生了新型的“基于工程背景”下的培养模式。 (1)教育部诸多新的政策指向充分表明,高等学校要树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办学指导思想,真正用这一新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2]。工业设计应用型本科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是企业研发部门,对产品的外观进行设计是其主要工作内容,培养学生构建产品内外和谐的设计新理念是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3]现有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法,缺乏对企业实际制造加工情况的了解,因此企业需要对新进工业设计学生的人才进行二次培养,需要毕业生有独立完成产品从外观设计到和生产制造的经历,这给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定位及教学方案的制定带来了很好的反馈信息。 (2)从目前国内外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情况来看,主要由艺术院校和工科院校两种办学实体。在培养的方式上,艺术院校往往过分扩大设计的份量,强调概念设计的成分;工科院校则较多地采用在培养方案中增添部分艺术类课程的培养方法。这两类院校在培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方式上各有千秋,但各自都很难解决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全面而客观地建立起“基于工程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高校办好工业设计专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3)常州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改革上积极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式,针对设计教育的多样性、综合性、个性化及实战性强等特点,强调毕业生与企业实际工作的零距离过渡,并以此作为毕业生适应就业市场的主要“杀手锏”,这种培养方式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强化学生“基于工程背景”下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就能迅速适应岗位。 2 基于工程背景下培养模式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国外各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模式,重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感到“基于工程背景”的模式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有: (1)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虽然安排有工程制造类课程:设计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子电工学、先进制造技术、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等工程制造课程,表面上似乎已强化了学生的设计与制造能力,但在师资的配置、课程大纲的制定、课程间的连接,学生应达到的制造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还缺乏理性的思考,导致课程群开设的效果不明显,学生在实际设计中制造课程的知识不会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不能独立地处理与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有的核心能力难以达到较高要求。 (2)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以某一类产品设计为专业特色,而产品涉及行业众多,产品品种繁杂,教学要完全覆盖所有产品显然不可能。因此,一些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长期致力于某一类产品对象的研究,但在积极探索产品设计的方法论,以指导应用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教学工作的力度还不够。 (3)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设计的设置上理性不强,课程设计上仿制工科机电专业相关的设计内容或成为其内容的浓缩品的现象还较多,没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培养“基于工程背景”能力方面的实际要求。 (4)培养方案中实践性课程的内容把握和课程间的连接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快速提高学生“基于工程背景”的专业能力的针对性不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与企业需求的标准不相适应。 (5)一个学校想集成所有企业的设施和设备显然不现实,而一些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又普遍缺乏开放型、综合型的实验室与设备条件,如果教师仅通过课堂和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来教会学生产品制造的实际知识,很难完成应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这与高等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背道而驰。 3 建设“基于工程背景”下培养模式的几点设想 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军,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必须改革与此使命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4]。应用性工业设计本科人才的培养应以特色为先,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因材施教为方式,来理性而深化的建立起新型的“基于工程背景”的崭新模式。 3.1 在培养方案的执行上坚决贯彻和实施“基于工程背景”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1)从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入手,根据工业设计师的知识点、能力的要求,专业确定了表现技法、工程技术、产品设计、应用实践四方面主要的知识点,并构建了相应的四大课程群,形成具有“设计与制造”、“设计与创新”、“设计与文化”三项鲜明特色的课程群体系[5],尤其要在课程内容的把握和课程间的衔接上要做细做实,更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规划。 2)工业设计专业一方面要积极引入一定数量的企业师资,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派送专业教师赴企业一线接受实际锻炼,丰富原有教师“基于工程背景”的实践能力,通过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以构建结构合理、学科互补的教师团队,并在产学研实践中不断磨合,在实践中建立一支“基于工程背景”的教师队伍。 3)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制造课程的学习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对有些工程背景内容的教学,采用直接在企业的车间现场完成,教学中要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安排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撰写论文,课堂上相互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扩大知识面。 3.2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上要有新的举措 1)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工程基础和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和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使学生在cad/cae/cam技术、产品快速开发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获得综合训练。同时,对产品生产的方式、生产的组织、制造加工工艺和手段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培养出在产品开发设计领域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工程制造课程的教学要以够用为度,强调知识面的广度,帮助学生建构起“基于工程背景”的知识体系,以课程设计的串接为突破口,强化学生实际设计与制造的能力,尤其可寻求以小机电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为主线,发挥这一类产品涉及的机电知识面较宽泛、学生易于直观地接受、产品的制造企业较多且易于外出实习等优势,将课程设计有机地串接并构建出“基于工程背景”类的课程设计链。 3)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教学内涵,一方面使学生能实现专业课“明白式”学习,另一方面实现在产学研环境下的零距离培养。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应以小机电产品原型设计与制造为对象,触类旁通地帮助学生进行领悟、消化制造课程的理论知识。 4)将企业实际项目和教师的横向设计课题融入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生在设计中进行结构设计并兼顾产品制造要求的能力,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能掌握产品开发设计中“基于工程背景”的综合应用能力。 3.3 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好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不断优化专业培养模式 1)不断调整和改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在优化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重,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重视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徒手表达能力的训练,构建以美术写生、课程实验、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产学研体系是“基于工程背景”设计教育模式建立的前提条件,没有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就不能保证设计与制造的紧密结合。培养方案要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均有完整从事设计与制造的经历,缩短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距离,真正做到以科学、有效的课程群体系和执行方式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适应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必须对工程基础课程的实验开设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按照设计艺术学科教学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确保实验的开出率和针对性,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学习环境。 4)加大开放式综合型实验室建设进程,使学生课余时间能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全面地体会企业“基于工程背景”的真实工作环境,不断丰富学生实践的经历。 4 结语 工业设计专业“基于工程背景”培养模式的探索,是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是工业设计多学科交融的发展趋势,也是构建系统的专业体系,完善专业建设的需要,它与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也不谋而合。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下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不仅应有全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应有实践能力;不仅应有设计创新能力,更重要应有付诸实施的能力;不仅应有宽泛的知识面,更重要的要学会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这些都迫切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实用而可操作性强的“基于工程背景”的培养体系,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更务实。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设计要点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上升,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也进一步扩大,这就使得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和管理难度也不断提高。对于高压输电线路而言,其自身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往往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方案,可提高整个电力工程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1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管理 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在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管理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各施工单位在充分遵守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控制高压输电线路设计的整个过程,落实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实行责任到人制度,确保管理人员能对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全面的管理工作。 1.1高压输电线路设计管理的作用 一般而言,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设计包括线路施工的前期准备、线路施工的实际安装和线路施工的后期验收。因此,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管理工作通常是基于上述3方面开展的。虽然在不同的线路设计阶段中的管理内容有差异,但其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性,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调动积极因素,确保工程企业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其更加快速、安全地完成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工作。 1.2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过程管理 1.2.1线路设计的前期管理 对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前期进行充分的管理工作,能确保线路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1.2.1.1开展设计审查的组织工作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过程进行相关指导的技术文件。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工作进行全面、严格的组织和计划,可有效实现施工管理的目的。 1.2.1.2开展合理的设计沟通 在进行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前,要求与各个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使其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图纸设计活动中来,从而帮助设计人员及时发现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设计方案能更好地为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提供依据和保障。 1.2.2线路设计的过程管理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预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点和危险源,并进一步识别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施工。同时,必须在设计图纸中详细说明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确保在实际施工中实现安全“双零”。 2高压输电线路设计的要点分析 由于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因此,如何充分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是整个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设计的要点。 2.1杆塔基础工程的设计要点 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中的高压输电线路设计一般采用管杆或铁塔结构。然而,为了充分降低投资成本,通常使用铁塔或混合土杆作为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主要结构。与铁塔工程相比,铁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确保高压输电线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因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沉降的核心部位。因此,杆塔基础工程的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 2.1.1基础开挖和浇注设计 在进行杆塔基础的开挖设计时,必须依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地质特征和地形条件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岩石结构的整体性;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杆塔浇注的基础,并以施工现场周围的砂石作为浇注的原材料。 2.1.2基础排水和回填设计 如果基坑中的水未及时排出,则不仅会使杆塔基础的开挖难度进一步提高,还会使壁坑出现严重的坍塌和下滑现象,进而导致电力工程的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无法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因此,在进行杆塔的基础排水设计时,杆塔基础必须低于地下水位。此外,对于杆塔基础浇注工作中的土壤回填和夯实,必须充分考虑回填土的密度,使其满足回填土的夯实密度要求。2.2导线架设工程设计的要点在整个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过程中,导线架设设计是核心部分。在导线架设设计前期,设计人员必须对相应的施工设备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并制订相应的施工进程表格,确保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顺序混乱的现象。 2.2.1导线的放线设计 一般而言,导线的放线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高压输电导线的质量,同时观察金属导钩与裸导线段是否存在分股的现象。因此,工程设计人员必须确保杆塔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定值。 2.2.2导线的连线设计 在电力工程的高压输电线路设计中,架空线的连接设计通常包括架空导线之间的相互连接、架空线与压接式耐张线夹之间的连接等。因此,在设计中,导线耐张线夹与跳线之间必须形成良好的连接,促使其更好地与电阻接触,从而有效避免不合格的导线进入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安装过程中。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必须对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进行有效设计,在确保其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成本,从而有效地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振宇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10kV设计电力工程论文 一、10kV配电线路的节能设计要点 1.合理规划电网布局负荷功率一定的前提下,越小的供电半径出现越多,同hi线损程度也更低。以10kV配电线路为例,其深入至0.4kv线路负荷中心时可使0.4kv供电系统供电半径大幅缩短,线路损耗随之减少,电压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而在供电容量恒定以及网络总电阻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选择在负荷中心设置电源,分支越多则意味着损耗越低,且随着分支线平方而下降,因此单侧供电是不可取的。着眼于电网线路规划来看,3~4侧出线供电方案较为合理,既避免了单侧供电的弊端,又控制了因出线太多而增加的维修工作量。 2.变压器节能要点就输变电系统而言,变压器可谓是耗能大户,而在10kV配电系统构成中,小型以及中型变压器耗能量尤为明显,此类变压器具有较长的运行期限,且应用数量极多,所以应采取合理有效方案来降低此类设备实际能耗,以有效推进配电系统节能工作。在10kV配电线路中,要想做好节能设计工作,首先应合理选择变压器,并遵循如下内容:确定合理的变压器容量。为有效避免负载损耗以及空载损耗的增加,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变压器负荷量、变电对象负载率以及功率因数等因素,并通过科学计算来合理控制平均复合,此数值约为额定容量的50%~75%,以便于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确定合理的变压器用量。通常来说,如果一二级负荷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则应设置两个变压器。如果三级负荷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则应设置一个变压器。对于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则尽量选择容量较小的多个变压器;确定合理的变压器类型。所选变压器应尽量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以SⅡ系列变压器为例,此类变压器可予以推广使用,因其较S9系列噪声更小、耗能量更低,同时抗短路性能更强,且空载电流更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线路节能要点实践证明,在导线型号以及外部温度无差异的前提下,导线横截面积与线路损害程度之间为反比关系。换而言之,越大的横截面积则意味着线路损坏程度越低。所以电力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导线横截面积适当增大,降低线路受损故障率,以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在10kV配电线路重视节能型金具的应用,以便于增强节能效果。以并沟线夹以及防震锤为代表的铁磁类金具往往存在磁场,造成大量电能消耗,甚至会损伤导线,因此作业工具应尽量以无磁或者低磁为主,以尽量减少电能消耗,同时延长线路寿命。此外还可应用架空绝缘导线,以便于在穿过狭小通道时节省空间,同时还可降低意外停电概率。 4.无功补偿节能要点在10kV配电线路中,无功补偿方式中常用的包括如下:L倘若设计对象属于负荷稳定且具有较大容量的高频炉以及感应电动机等用电设备,并对投入运行应有的经济性做了较多强调,则应以单独就地补偿方式为佳,在相应设备旁单独装设补偿装置,最大化改善补偿效果;就补偿效果而言,就地平衡补偿方式无疑是最理想的,将并联电容器安装在0.4kv母线侧,同时进行相配套的动态调节设备以及补偿柜的安装设置工作,低压端用户在此种情况下能够结合无功负荷变化来自动投切补偿电容器,这种方式既可保持线路无功电流处于最小化,同时也避免了高压线路反送无功电能,有效功率损耗得到良好控制。将并联电容器安装在10kv母线侧,则是补偿变压器以及配电线路运行中所产生的无功损耗,其主要利用降损来增加末端线路实际电压值,由此使电能利用率得以提升。 二、结语 总的来看,在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电力工程节能方式也将随之发展,我们应在设计过程中积极尝试不同节能方式,有效降低电能损耗,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王耀辉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电力工程论文 一、电力工程中涉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对电力系统长期、中期的规划设计。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进行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时候,涉及到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分析预测电力工程建设现场的电力负荷指数;处理周边地区电源规划情况;分析电力负荷数据,完善电源规划机构,平衡电力与电量;选择科学的电力工程接入方案;正确计算电力工程介入方案,确保方案的准确性;深入分析计算结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方案技术的关系;主义考虑电力设计相关学科,借鉴电力学科资料。 (一)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 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准备工作,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巨大意义。电力负荷需要经过相关人员周密的计算分析,才可以给予电网规划设计获得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与信息。对中短期负荷的预测,应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近几年来经济数据,知道我国经济大概发展情况,从而对电力最大负荷的层次进行分析。另外,规划设计人才可以参考已经完成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情况,参考其电力负荷数据,对其进行分析,预测电力负荷,这种方式是我国电力负荷预测常采用的方法。预测电力负荷的方式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预测方法、专家预测和模糊理论等。我国电力工程运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析电力负荷。分析负荷增长原因,从而可以分析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电力系统设计。 (二)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对即将建设工程供电量分析,其周围的电网建设的规划研究,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目标,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电源可以分为统一的调度电源和地方性电源两种,其中统一的调度电源是指电网调度统一的大型发电站;而地方电源是具有专用的发电设备的小型的地方性的水电站或发电站,每种电源发挥着作用是不同的,另外电源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看出电力系统规划的资金使用情况,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电力电量平衡电力电量平衡 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具有制约作用的,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电力工程项目所在的供电区域、所在地区的电力与电量进行计算,平衡计算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电力电量的平衡需要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的交换情况,这样就可以将电力工程的规模与布局确定下来。根据分析预测的电力系统各水平年的最大负荷,再根据各类电源的出力情况,可以计算出电力电量的盈亏,确定电力工程系统所需要的变电设备容量、所需要的发电量。确定的电力工程系统需要的容量应该是要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 (四)接入系统方案接入系统方案 拟定的过程需要考虑电力工程的特点和电网的发展情况来确定,还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的相关意见及电网规划来进行方案的比较,使得拟定的方案时效性与实用性更强。接入系统方案要注意节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能降耗、节约用地,并运用电网新技术。同时需要提出电力工程项目各方案的规模与布局,终期近区电网结构、供电电压及运行方式等内容。 (五)电气计算电气计算 主要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网中电压分布和功率的计算。潮流计算可以计算中电网各网络原件电力损耗、电网各节点电压和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各接入系统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稳定计算是对电力工程西戎的各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确定电力工程系统稳定水平和稳定问题,稳定计算是以潮流计算为基础的,可以校验电力工程系统各个接入系统方案运营是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短路电流计算是验证故障短路在给定的网架中电气元件产生的不正常的电流值。短路电流计算可以校验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切断短路电流,减少短路带来的损失。无功补偿计算可以减少由于传输无功功率的各网络元件造成的电能损耗。 (六)方案比较分析比较方案 可以使得运算结果符合实际需要,确保电力系统更加可靠、安全,对方案进行横向纵向多层次的分析比较,可以形成最优化的方案,得到的方案设计是最符合实际需求的。 (七)系统专业提资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靠的系统电气计算,选出综合条件最优的推荐接入系统方案中,确定电力工程项目的投产时间和建设规模,为电力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有效的设计依据。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规划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准备阶段应该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收集附近地区电力系统情况,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作为电网现状的基础资料,了解附近区域电网发展变化情况,将其发展规划录入数据库中,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在电力系统设计的时候应该时刻注意电力系统发展变化,收集更新数据资料库,掌握附近地区变电站、电厂和电力路线的数据资料和分布情况,收集当地负荷情况,计算各类系统电气,配合电力项目工程项目工作,不断更新完善基础数据。 三、总结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设计中要组成部分,对电力工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整个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所以,应该重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做好电力工程前期规划工作,制定科学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注重基础数据库的更新完善,逐步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促使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王雅萱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10kV配电设计电力工程论文 1电力工程中10KV配电设计中存在的浪费问题 1.1布局以及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例如:部分10kV配电站没有设置在负荷中心,使得供电范围超出合理供电半径,导致线路损耗增大,并且不能保证供电质量;或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只追求供电可靠和安全性而选用容量过大的变压器,整个线路出现冗余、迂回,在加大工程投资的同时又造成了电能损耗。 1.2线路的损耗当某一时刻出现负荷过大的情况就要求变压器的容量要增大,也就增加了变压器方面的投资与耗损,同时负荷曲线的变化波动使得电压表现为运行偏低,在同样功率的输送过程中,电压降低了,电流就要相应的增大,同样会造成电能损耗。解决的方案是通过有计划的提高电压来降损功率因数过低。配网系统需输送部分无功率,在输送恒定有功时,功率因数cosφ越小,则需要更大的在功率和负载电流,而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均与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相应的导致损耗增大。三相负荷不平衡: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在正常情况下是一个恒量,而负荷损耗则随负荷的大小而变化,且与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三相负荷不平衡时,三相变压器的负荷损耗可看成三只单相变压器的负荷损耗之和,当三相负荷达到平衡时,变压器的损耗最小;当变压器处于三相负荷最大不平衡运行状态时,其损耗是处于平衡状态时耗的3倍。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将反映到高压侧,在最大不平衡时,高压线路上电能损耗增加10%以上。 1.3设备方面损耗配电变压器自身的损耗在10kV配网总损耗中约占80%。电网中运行时间较长的变压器大部分为低效率高损耗变压器,且缺陷较多.自动化水平较低,每年产生的电能浪费十分巨大。 210KV配电设计的节能措施 结合工作实际和工作经验,准确的发现配电系统中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引入先进高效的节能理念和技术方法,并结合实际将其良好的融入于10KV配电设计中,提高其运行效益,更好的服务于系统运转和社会发展。进一步落实节能工作,提高10KV配电设计的节能效果。 2.1实现线路供电可靠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提升改进线路设计统计发现,10KV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线损在整个配电系统电能损耗中比重较高,可见其有着巨大的节能空间,因此要从线路设计着手,实验证明设定相同的环境温度和电缆型号后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线损会随着导线横截面积的增大而降低,而经济效益则随之上升。应更多的运用节能型在10KV配电线路中,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建议选用低磁或者无磁工具,借助合适的架空绝缘导线,简化塔杆结构,减少线路用材,并且有助于减少停电次数,降低维护工作强度,进而实现线路供电可靠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2.2科学选用变压器变压器与配电线路在输变电系统中一样都是能耗的主要消耗者,尤其是10KV配电系统中的小型和中型变压器,降低其实际消耗,从而来表现出节能效果。具体的措施是在10KV配电节能设计中选用变压器时,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合理确定数量,合理确定类型,即尽量选用节能效果好的变压器,合理确定容量,即为避免增大空载损耗或负载损耗,应该对备选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负荷量及其对象的负载率进行科学计算,使其效率得到进而充分发挥;另外还要合理确定组别连接。要科学决定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应确保低压线路供电半径500米的前提下,将其置于或靠近负荷中心,或最大负荷点,使电网呈网状结构,线路向四周辐射,来保证电能损失最小,尽量避免采用链状或树状结构。同时,地理位置要安全可靠,便于维护检修。 2.3利用无功补偿方式合适的无功补偿技术在10KV配电节能设计中对谐波影响和污染具有有效抑制作用,降低无功流动下的有功损耗,相对的来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和电能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无功补偿是实现配电网节能降损的关键手法。对于10KV配电节能设计而言,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包括:如果设计对象为容量较大、负荷相对稳定的用电设备,适宜采取单独就地补偿,但最为理想的是就地平衡补偿方式,这种补偿方式能够使位于低压端的用户根据变化的无功负荷对补偿电容器进行自动投切,而且其既无需为高压线路进行无功电能的反送,又可以将线路无功电流保持到最小,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有功功率损耗,另外在10KV母线侧安装并联电容器来对其配电线路和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无功损耗进行补偿,提高线路末端的实际电压,进而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2.4针对三相失衡现象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分相电容补偿技术,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无功补偿技术节能效果较为理想,在选择无功补偿方式的时候要对其变压器容量、功率因数以及负荷性质等进行综合计算,以此选择最佳补偿容量,彰显理想补偿效果。以免因欠补偿或过补偿的出现危害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3结语 10KV的配电系统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活中其存在着很多造成电能损耗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10KV配电设计中的不足和缺陷,反复核算与测试后获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和最优的设计方案采取节能措施,减少电能的损耗。开展电网经济运行又是从实际出发的节电技术。降损节能不但可以减少用户电费支出,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挖掘配电设备供电潜力,而且对国家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资源优化配置有很大帮助。我们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认真落实,有效地搞好配电网降损节能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徐慧芳单位:国网山东邹城市供电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设计阶段控制电力工程论文 1.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建设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生产阶段。在各个阶段的造价费用均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费用,但不同阶段的影响力却不同。有数据说明,在设计阶段的造价费用对整个工程的造价的影响的可能性有75%-95%,在施工阶段的造价费用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影响的可能性有25%-35%,而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费用对整个工程造价影响的可能性却只有5%-25%。此外国内外的相关专家指出,设计阶段的费用虽只占据了整个工程费用的1%,但是这是在决策正确的基础之上的,它对应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3/4,。因此,工程的设计阶段是整个电力工程建造的核心环节,是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键阶段,阶级阶段的造价必将会成为整个工程造价中节约投资费用的关键。 2.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影响因素 据研究表明,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造价的因素主要表现初步设计阶段和设计工作的质量、深度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明确整个电力工程的规模和结构,从而明确整个工程的投资限额,并且利用施工图预算明确的计算出工程造价,它不但影响到一次性投资的限额,而且有可能影响到未来整个工程的生产过程的费用;后者会影响工程的一次性投资的金额与工程生产运行的费用。 3.设计阶段常见的问题 3.1业主忽视设计现在,有一大部分的电力投资部门特别重视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通过对施工设备、材料和施工过程进行招标来将投资进行量化,这样的效果更为明显,却往往忽略了在工程的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不采用招标的形式,部分电力资源部门在工程的设计阶段采用招标的形式,但由于由于我国的电力工程设计市场并没有公平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实行市场制度化,同时还缺少了正规合理的考核指标,使得在招标过程中无法进行综合评定,使得招标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3.2缺乏优化设计的动力一般情况下,业主并不能自主选择设计单位,这就造成了业主只能够在一家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中选择,无法进行方案的优选。目前的设计市场上,往往依据的是关系,这就使得设计市场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使得设计单位的工作重心偏离。设计单位只要设计出没有大问题的方案就可以了,对于方案是否优秀,造价是否过高并不重视,因此优化设计方案更是无从说起。同时,目前的设计的收费标准是按照面积、造价的比例来收取的,基本上与节约投资和方案的好坏没有关系。这就导致了设计公司所提出的方案对经济分析的不认真,而是为了提高标准或者为了保险而加大安全系数,这就使得投资过度浪费。 3.3设计缺乏质量和深度设计的质量和深度是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部分。而目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的质量是由设计单位来监督和负责的,从而缺乏外部的监管。而业主也由于缺乏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通常情况下就是看图分析,而缺乏了预先控制,这样就造成了设计的造价增高。此外,如果设计的功能不合理的话,也会造成设计的投资费用浪费。 3.4设计的监管工作不完善目前,我们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只存在于施工过程中,所以从监管的力度、质量、水平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提高。据研究表明,因为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工程事故在工程总事故中约占2/5。由此可以表明,为了确保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建筑质量,我们应该对设计阶段也进行监管工作,这样能够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4.设计阶段的管理方法 4.1实行设计招标制度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采用招标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设计单位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还能够促进设计人员进行创新设计,从而设计出更实用、美观和经济的方案。推行设计招标制度就是在众多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秀的,这样可以起到促进竞争、降低投资、提高设计质量的目的。而业主就可以依法对设计进行招标,通过竞争的方式来选择最为理想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设计的投资。 4.2实行合同制业主可以和设计单位签订一份非常严格的合同,并且双方还要签订一份施工图供图的协议。这样,业主就可以依据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施工的进度来对设计单位进行监督与奖罚,从而来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控制设计的造价。 4.3推行主动参与机制如果业主拥有专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时,就要他们参与到对工程的投资预算过程中,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和控制。但如果业主并没有这样的人才,业主可以委托给专业的监管单位来对设计进行监管,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设计的质量,还能够实现合理配置工程的价值与功能,降低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变更。 4.4提高设计阶段的监管力度业主不仅要对施工阶段进行监管,也要提高对设计阶段的监管力度,这样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在设计阶段进行监管能够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这样就能够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能大幅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其次,业主要定期来审查设计的成果,并且依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最后,比较所选材料和设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样,在设计阶段实行监管能够有效的帮助业主指定工程的投资规划,并且能够配合设计单位将投资优化,在确保工程的质量的同时,节约设计造价。 4.5实行奖励机制对于设计工作人员实行奖励机制,可以物质或精神奖励那些在优化设计上具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奖励是对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能够激励其余工作人员,使得优化设计成为规范。 4.6提高设计人员素质电力主管部门要提高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以防止出现越级、无证设计和挂靠现象,并且要对于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资格考察,从而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设计的质量管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控制设计阶段的投资造价对于控制整个工程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若要合理的控制设计造价,不仅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科学的分析方法,而且需要一批专业的设计人才,将控制造价渗入到设计的各个步骤,从而来控制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阶段的造价。 作者:陈波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工程测量的应用 1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1)配合电力工程线路设计人员,增加线路路径选择的选项、加大跨越位置,开展定线测绘、对平断面图进行测绘以及测绘拥挤地段的平面图。此外,还对杆塔定位进行的量,将图纸上已经确定的塔位放样到实地上面,指导塔位的施工。 (2)配合发电站、变电站的工程设计人员,参加厂址选择的勘探;参与灰场、供水管线和灰管线和水源地的实地勘察;对各种大比例的地形图或者是纵断面图进行测量,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测量资料。 (3)和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人员密切配合,参与站址选择的现场勘察;对变电站站址的地形进行测量;提高测量所需的国家统一的坐标和高程。 (4)和水文、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密切协作,进行统一作业,测定洪水位的最高高程和钻孔的放样。向电力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勘探任务书》。《勘探任务书》是测量人员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的主要内容有工程的名称、工程的编号、设计阶段的划分、工程测量的范围和计划工作量等等。此外,还对电力工程的工程期限提出了要求,要求工程力争做到合理规划,以给测量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更好地完成各项测量工作,更好地为工程设计服务。 2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工程测量在送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送电线路的工程设计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①初步设计阶段; ②施工图设计阶段。因此,工程测量也需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2.1.1工程测量在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分析 在送电线路设计的初步阶段,工程的量的主要任务有参与现场勘察和送电线路的选择、开展大跨越段的定线测量和平断面图的测量;开展拥挤地段的平面图测量;开展重要交叉跨越的实际测量;参与对弱电线路的调查工作,绘制弱电线路路线图等等。其中,大跨越段指的是属于某条高压线路中的一段,或者是单独的一项工程。大跨越段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资金,其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对送电线路的走向和路径方案的确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送电线路的初步设计阶段广泛开展外业工作,确保送电线路方案的顺利确定,避免返工。此外,在开展大跨越段的测量时,应该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定线,测量方法应该使用混凝土浇灌,以便可以长期保存。拥挤路段指的是建筑物聚集地段或者是各种线路比较集中的地段,在这些地段,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难度比较大,工程的投资额叶比较大,其对路径选择也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测量时,应该绘制较大比例的平面图,以便可以在平面图上选择最优的路径,从而可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而且技术上也可以达到应有的要求。 2.1.2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应用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测量主要有两个工作内容,一个是终勘,一个是定位。终勘也就是开展全线的实地定线,并对平断面图进行德惠。而定位工作则是把设计图纸上已经设计好了的塔位放样到实地上去,以指导工程施工。其中,定线工作应按照“分中法”的技术标准来开展。测量仪器对中整平之后,首先要照准后视方向上的测量目标,然后翻转望远镜确定首个前视点,接着把水平转动仪转动180°,以照准后视目标,再次翻转望远镜,从而确定第二个前视点。把前两个前视点连起来并按直线方向延伸,就可以确定前方的直线方向桩。对于桩位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其必须照顾到测量仪器的便利,确保其展望良好、容易寻找,且能够长期保存等等。平断面的测量主要是为了绘制平断面图,其测量内容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主要内容有:桩间距和高差;中线纵断面;带状平面图;转角测量;边线危险点或者是边线断面的测量;风偏危险点或者是横断面的测量。 2.2工程测量在发电站和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发电工程的设计总共分为四个阶段: ①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②可行性研究阶段; ③初步设计阶段; ④设计阶段。毫无疑问,在不同的阶段,工程测量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是参与厂址的选择,协助工程设计人员搜集1:50000的地形图。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搜集更大比例的地形图,其范围会进步一扩大,包括厂区、生活区以及灰场、水源地、铁路线等等。地形测量中的比例尺可以非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控制测量的比例尺,一部分是地形图绘制的比例尺。控制测量最主要的任务是测量出一定的控制点,计算出他们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施工放样和地形图绘测的依据。这类控制点对精度的要求特别高。标点工程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初步设计阶段; ②设计图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集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测量内容包括参加所址的勘察和选择等等。 2.3工程测量在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和变电工程设计相仿,在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中,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也集中的初步设计阶段,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站址的实地勘探和选择,测绘处1:200的站址地形图以及确定微波塔中心的平面直角坐标和地理坐标。为了更加经济合理地确定微波塔的高度和天线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需要在1:50000的地形图上图解数据,而且还要绘制纵向剖面图。此外,还要考虑到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2.4电力工程测量中新技术仪器的应用 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测量中,使用的是经纬仪和标尺花杆等,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且测量的精度非常低,工作效率也很低。近年来,电力工程测量的各种新技术和新仪器大量涌出,不断被应用到电力工程测量领域,使电力工程测量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红外测距仪可以之间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精度能够达到毫米,其是利用了红外线的波长原理,从而有效克服了使用卷尺的量的不少难题,极大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和测量工作的效率。而电子计算器和可编程序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则减轻了工程测量人员的脑力劳动,使得野外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存储成为了可能,提高了野外测量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另外,还有许多电力工程测量新技术和新仪器,它们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测量工作水平。 3结语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电力工程测量仪器设备、测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新技术和新仪器的使用,使得电力工程测量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当前,我国的各个电力设计院已普遍采用了电磁波测距仪、袖珍计算机和便携式微机等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使得野外测量数据可自动采集并自动进行贮存和处理,大大减轻了野外测量作业的工作量。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系统分析了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在送电线路设计、变电工程设计和送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希望本文有助于提高电力工程设计的水平。 作者:李邱林单位: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的高压输电线路设计 摘要:本文将针对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设计标准,合理的分析线路设计的思路,明确中期施工过程,后期维护方案败标准,尝试有效的高压输电设计施工质量管理,促进电力传输措施水平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设计 1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前需要进行的合理 勘测过程输电线路的设计是一项重点工作,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标准,直接关系到电力传输的功能水平。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准确的加强输电线路的设计管理效果,在设计前,进行合理的勘查,了解实际情况,明确地质标准,周围环境,地上及地下的建筑物等,有效的提升电网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合理性,确保输配电设计的勘查工作正常进行。按照实际的标准设计情况,准确的分析测绘标准,明确线路测量的要点,对各个角度、各个搭架的过程,距离、高度进行详细的测量分析,确定测量的精准度,明确实际测量数据的合理性。按照实际测绘的过程,对测绘人员进行严格的流程标准化分析,确定输电线路的区域划分标准,准确的分析输电线路的设计路径,确定设计的方案优化性,以合理的形式,确定设计勘查的位置,确保输电线路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 2输电线路设计的整体要素分析 2.1高压输电防雷的设计过程 安装有效的避雷针,制定合理的防雷电流引流方式,通过安全的引入方法,确保输电线路不接触到雷击点。按照有效的保护设备或建筑物的方法,对雷电流进行避雷准备。采用避雷线,按照有效的水平悬挂方式进行导线分布,明确实际雷电引流导体、接地装置的组成标准。按照高压输电设备的配套方式,尽可能多的架设有效的输电线路设备,防止周边建筑物遭受到雷电的影响。 2.2建立有效的导线选择设计标准 按照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位置,准确的分析输电线路的影响程度,对降雨、冰雹、风暴等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明确外界气温对其周围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明确实际工业化学气体排放的过程,确定输电线路的实际影响标准。通过合理的设计,明确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考虑因素,对线路的材质、基础结构选择进行有效的分析。 2.3高压输配电线路的实际路径分配标准 以科学有效的输配电高压线路进行设置,明确有效降低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标准和成本,确保输电线路的有效正常运作。通过分析实际输电线路的标准结构,准确的进行前期的勘测分析,确定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拟定有效的路线,分配有效的综合评价标准,确定辅助角和地形施工标准,明确有效的施工方案,尽可能的开工至房屋的项目开发和建设,从而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整体路线的经济性、安全性、施工方便性和可靠性。 2.4明确杆塔搭建设计的位置 杆塔搭建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组成结构和部分,确保杆塔施工的工期、线路输送的时间范围,确保实际有效运输的可行性。杆塔基础设计、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质量水平。按照有效的杆塔设计标准,明确设计现场标准的考察方式,充分掌握各类历史资料内容,全面的进行地理环境和地质情况的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减少杆塔施工建设的各类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保证杆塔技术设计和施工管理质量水平。 2.5高压输配电设计过程中需要防污损的标准 高压输电线路的防污损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无损的类型,目标电压绝缘情况进行合理的发内心,充分了解高压输电线路的配置方式和标准,逐步降低无损对高压线路的影响情况。按照有效的选择方式,确定高压输电线路的绝缘距离,结构标准等,充分配置高压输电线路的污损情况,确定类型,规律,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对无法实现的无损问题进行处理,采用有效的物理测量方式,提升化学分析效果,保证污损处理效果的合理性。 3输电线路设计相关技术问题的处理对策方案 3.1优化铁塔基础性施工标准过程 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实际铁塔搭建的设计标准。在铁塔建设前,需要做好有效的计算工作,明确实际相关的载荷量,明确实际结构标准。按照有效的设计优化方式,不断提升输电线路对整体水文地质情况的分析过程,充分了解相关基础施工的方案,明确铁塔具体受力情况,确保地基符合实际的载荷能力,有效的设置轴心受压,轴心拉力等问题。 3.2单双回路的有效搭配过程和相关问题 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铺设线路的项目开发,确保项目的出线效果,可以采取双回路的终端塔设计方式,按照有效的区域、地段进行架设,采用有效的方式,确保电力系统持续性的电源供给,明确实际电源故障问题,分析停电的原因。按照有效的后备供电作用,确保用户的供电效果。 3.3杆塔接地电阻的降低处理过程 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接地电阻问题,需要通过深埋、横向延展的方式,确定电阻的降低标准。如果土体结构的电阻率较低,可以采用竖井、深埋方式接地保护。横向延展接地的施工成本较低,可以有效的抑制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运用其方法,可以提神杆塔所具备的有效水平假设条件和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工程中药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设计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通过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不断提升输电线路工程的具体实施标准,明确设计的科学勘测过程,确定具体防雷基础方案,明确防污损的情况,重视线路的施工技术研究,确保高压输电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郭丽佳 单位:汤原县农村电气化局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规划设计解析 摘要:电力规划设计是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中心环节,对电力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及安排,能够促进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文章首先阐述了电力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之后总结了电力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主要环节,最后结合当前电力工程设计电力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电力规划设计主要环节中如何开展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电力规划设计;电力系统;电力负荷;电力电量平衡 长久以来,我国对于全国各地电力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电力工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同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学习都息息相关。对于电力能源,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要求通常是较高的,尤其是近些年,社会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迁,社会总体的用电数量正在急剧上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增。这就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对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统一开展,才能有效保障电力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建设。下文对此做一定阐述。 1电力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要在电力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开展工作,必须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基本原则。总的来说,相应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针对大型的电力系统来进行规划及设计,则设计过程必须要顾全大局,从大方向上进行把握,严格按照当前电力系统当中对于规划设计工作所规定的周期性设计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第二,在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且这是首要的条件,如果缺乏安全性的保障,那么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后续的工作就都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第三,对于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成本控制的问题,设计人员应当根据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考虑,保证最终能够得到适合该工程项目的最佳设计方案。 2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规划设计的主要环节 2.1电力负荷 在电力施工各环节正式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都应当对施工场所及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对于施工项目当前的电力负荷状况要进行全面的把握,之后才能得出更加详细的数据,这就是开展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的前提。在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针对近几年中短期的电力负荷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及分析,应当根据国家经济水平来开展该项工作,设计人员在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国家对于电力工程的整体规划来对该项目中的最大负荷进行设计。此外,为了保证电力工程中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相关人员必须对之前的电力工程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对电网运行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运用到设计工作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当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这样才能让工程质量得到可靠保障。在当前的工程当中能够采取多种办法来进行电力负荷的预测,包括模糊理论、专家系统等,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完善电力负荷的预测及设计工作。 2.2电源规划设计 电源电力规划往往在电力规划设计工作中占据重要的部分,为了更好地确认电力工程是否可建,可以对拟建电力工程其周围的电网的电源电力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电力系统当中电源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地方电源和同调电源。地方电源指的是在一些企业当中自己使用的发电机组或是中小型水电站等;同调电源则包括了所有的大型发电厂,大型发电厂对电网进行统一的调度,但是由于水利发电厂的水文期具有差异性,每种电源存在的电力状况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许多新建的电源机组在规划过程中会投入使用,会出现一些同往常不一样的情况,因此在电力设计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根据电源机组的特性对电源电力进行统计及综合分析,明确了电源的处理情况,才能够有效保障后期的其他设计工作环节能够顺利开展。 2.3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兼顾自身存在的约束条件,实际开展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带来的影响和限制,在电力规划设计过程中,电力电量的平衡是重要的约束条件之一。在通常的情况下,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对电源的处理情况以及电力负荷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及预测,之后再开展地区或区域的电离平衡计算工作,以计算的结果作为依据来确定工程规模。另外,对于工程的整体空间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及布局,在这一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电力负荷预测所得出的结果来对每个水平系统配置的最大负荷进行计算,相关人员则应当根据计算结果来进一步精确的出电力电量盈亏情况。 2.4系统接入规划设计 电力规划设计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工作时,必须充分发挥工程施工现场所具备的电力网络资源,对电网的发展规划以及电源的负荷等情况都应当在工程作用当中进行详细阐述,并严格遵照我国电网规划当中的相关规定,保证对于相关部门的审批意见以及建议进行最大程度采纳,根据这些意见以及建议来认真完成多项系统接入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相关人员在对系统接入的方案及情况进行阐述及说明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全局的考虑,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加强对新的节能技术的应用。 2.5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工作是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可以通过潮流计算、短路计算以及无功补偿及稳定计算几个部门开展该项工作。其中,通过潮流计算的方式能够得出电力系统当中的各个网络元件所具备的电力损耗以及电网当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及电力潮流分布等情况,这一方法的开展能够实现对各个接入的系统的合理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分析。通过短路计算的方式则能够保证明确熔体的额定电流以及整定值,这样能够在故障的情况下较为方便且迅速地切断短路的电流,尽量地减少电网造成的损失。通过稳定计算的方式则需要进行电压稳定、频率稳定以及系统暂态稳定几个方面的计算,设计人员计算出具体的数值,通过分析计算结果能够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相应的稳定策略。通过补偿计算则能够为电力网络当中感性负荷提供一种无功功率,进而为网络元件提供一种补偿机制,以降低网络元件产生的电能损耗。 2.6方案的比较 接入方案规划设计完成之后,应当对所产生的多种项目接入的方案进行一定的比较,通常根据对各类电气类型进行计算所得到的计算结果来开展,从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发展适应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综合评价,对于不同的方案都应当对其运行以及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进行分析总结,从最终的总结结果来选择最优的接入方案。可见在电力网络当中基础的数据对于电力规划设计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主要是由于电网数据是电气计算开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整体的电力系统都在朝着大的方向发展,例如高压电、大规模的机组以及远距离的电力传输等。因此,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要跟随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并提高电力规划设计工作。 3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相关建议 要不断完善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在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开展的准备阶段,必须充分完善准备工作,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拟建电力系统的基本请款及运行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及分析,并充分了解较大范围当中具体的发展情况及相应的特点,对于所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必须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现有电网系统当中的系统资料来存入数据库当中。另外,对于最近的电网规划相关报告以及规定政策等都应当进行全面的把握,对于附近区域的电网发展趋势以及同之前的电网存在的差异都应当清楚了解并将其录入数据库当中,此乃过程完整的基础数据网络;第二,在实际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的问题则是如何高效率地开展工作。设计者应当对电力系统近况及变化详细了解,对于其他地区的电力负荷情况以及特点等同样应当进行数据信息的搜集及研究分析,将电网当中的各类变电站、电路等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相关资料数据都进行详细掌握,才能在实际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具有充足的信心和把握。在新的项目开展时,则应当对工作进度进行实时的了解,对当地的电力负荷情况及时了解并更新,保证设计规划工作的合理性、有效性。 4结语 正如上文所述,我国当前电力工程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发展已经在朝着较大规模的方向迈进,众多较大规模的电力工程的发展都对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电力规划及设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等有了更高要求。上文对电力工程中电力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从电气计算、项目比较、电力负荷、电源以及电力电量平衡等主要环节进行了分析总结。只有不断完善电力规划设计工作,才能保障电力规划设计工作最终的工作质量。 作者:魏红艳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西供电分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 【文章摘要】电力系统规划是电力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密切联系。为更好的满足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基本要求,本文就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 电力工程在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建设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电力行业的综合发展以及实际经济效益。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力行业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形势,为更好的推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加大力度探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对于整个电力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包含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中期电力系统发展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能够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研究可知,单项电力工程设计中所涉及的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下进行具体化分析:一是工程所在区域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分析。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应当充分做好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相关工作,准确把握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顺利开展奠定可靠的基础。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设计中所开展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大多为10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切实提高电力工程所在区域电力负荷预测及分析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中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工作的开展,是基于多年来电力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电力工程建设规划进行有机融合,对中短期电力工程的最大电力负荷加以科学化分析,确保中短期电力工程最大负荷的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切实提高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且稳定的供电服务。二是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电源规划是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保证电源规划的合理性,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应当积极总结历年来电力工程设计经验,统计分析电源规划及出力的实际情况,从而推进电力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电力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显示,电力电源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是统调电源,指的是统一归电网调度的大型发电厂;二是地方电源,主要包括小型水电站以及企业自备发电机组等。在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电力电源实际出力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电力电源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建电源机组在电力规划期间的具体投产,对电源出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各项工作的高效进行提供可靠的数据参数。三是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中,保证电力电量平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进行有效约束,从而切实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应当全面衡量电力工程中电力负荷以及出力情况,并加以全面分析,保证电力电量平衡相关计算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依据电力电量平衡结果对电力工程进行布局,明确其具体规模,从而切实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四是优化接入系统方案。为保证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开展电力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电力负荷分布情况以及代女王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内容加以综合分析,充分认知到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电力工程设计与建设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依照电网规划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明确电力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坚持远近结合以及节能降耗等基本原则,对电网新技术进行优化利用,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保证电力工程方案布局的协调性和规模的合理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电力服务。五是提高电气计算的准确性。就电力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其中的一项关键内容,而电气计算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工程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电气计算主要包含短路计算、稳定计算以及无功补偿计算等多项内容。所谓短路计算,是指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对给定网架中的不正常电流值进行验算,此种不正常电流值的产生与电力系统故障短路存在一定联系,并且不正常状态主要体现于电器元件上。科学合理的短路电流计算,能够促进电气设备选型等相关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有效性。所谓潮流计算,主要是指基于电力网络中功率和电压分布相关计算来确定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对不同元件的运行状态进行严格检查,以确保其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相关标准,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顺利实现奠定可靠的基础,并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所谓无功补偿计算,是指通过为电力网络中的感性负荷提供无功功率的方式,减少无功功率传输过程中对网络元件所造成的电能损耗,确保电能资源的实际利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无功补偿计算过程中,在明确无功补偿装置容量的基础上,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校核电压波动,并对无功平衡进行准确分析和计算,从而保证电气计算的精准程度满足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 2.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经验 在开展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前,应收集近区电力系统现状相关资料,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系统资料。收集现有变电站、线路以及统调电源资料,并开列成表录入数据库,形成电网现状网架的基础数据。针对新项目工程,展开对当地负荷情况的收集工作,及时更新当地及周边电力系统的资料。之后,进行各类系统电气计算,配合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电力技术逐渐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电力系统向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的发展。在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一项重要内容,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严格依照相关设计原则和具体标准,准确把握电力系统设计的实际要求,总结以往设计经验开展设计工作,切实保证电力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电力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作者:马晓蕾 王祺睿 单位:国家电网哈尔滨分公司黑龙江瑞腾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的应用 摘要:电能作为是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的基础性能源,其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化的规划有利于电力工程质量的提升及满足人们的正常用电。因此,本文则主要就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应用做详细分析,以期借此能够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的电力实业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工程;应用 前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故此在用电需求上也得到了增加。为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对电力资源最大化的得到节约,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就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对整个电力工程的运行效率都会产生影响。故此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及方法分析 1.1电力系统规划的内涵分析 现阶段我国对电力的需求及质量都有着要求上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人们正常用电的基础,所以对电力系统的科学规划就显得比较重要。而电力系统主要就是通过配电以及输、发电等环节所组成的电能生产及消费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将一次性能源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形式,在输电的支持下将电能供应给用户,所以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就是结合某地区内人口、经济和工业发展规模等实际情况,进行对电力的负荷加以预测,同时对各分区进行电力电量的平衡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盈缺情况加以预测。然后论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对相关的设备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实施。 1.2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分析 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的,任何设计规划不能一次性就设计出最佳的方案,是在不断的完善改进过程中进行的。故此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也如此,要能够将前期的工作基础做好,将电力负荷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搜集,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效果以最佳形式呈现出来。 2.电力工程系统设计规划注意事项及应用分析 2.1电力工程系统设计规划注意事项分析 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规划正不断的扩大规模和完善,其中的系统电压在不断提高,以及电源的容量也得到了全面上升,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得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就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在规划设计的初级阶段要能够将准备工作完善做好,对数据的收集以及数据库的建立等,都要能够加强力度,这些也会之后的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对相关的基础性数据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工作,同时也是整个系统规划设计的导向,这就需要在这一方面的网络基础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并要形成规划的相关报告,如此才能够设计的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 2.2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针对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系统规划设计可将其分为长期与中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类型,具体的规划设计当中,主要有近区电网电源规划情况和出力分析,以及工程所在区域电力负荷预测及特性分析等。在电力负荷预测及分析层面,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以及分析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电力工程的设计主要进行十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也就是围绕着国民经济运行及发展所进行的。非负荷进行预测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其中的专家系统和模糊理论等新的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关键。另外从电源的规划层面来看,这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对拟建工程周边电网电源规划进行统计以及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电源的类型主要有地方电源及统调电源两种,所谓的统调电源主要是大型的发电厂对电网调度的统一所使用的电源,而地方电源则是一些比较小型的水电站。具体的规划过程中,新建电源机组会出现逐年投产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再者就是电力的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当中的约束条件,这就需要结合前面的负荷预测及电源出力的情况进一步的对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电力电量平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区间的电力电量交换也要进行充分考虑。为能够说明电力系统当中项目工程的地位及作用,要按照工程所在地网络特点及负荷分布等情况,在经了政府部门的审批之后接入系统就能够被提出,同时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的内容也要得到充分考虑。还有就是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的电气计算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含着几个重要层面的内容,也就是稳定计算机潮流计算和务工补偿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然后通过各种电气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项目接入方案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对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择取最佳方案。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过程中的准备阶段主要是了解在大网地区基本情况和特点加以了解,对现有的统调电源及线路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将其作为电力电网现状设计的基础数据,接着就行调度。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发电动力装置的转化,再进行输电及变电和配电等程序。对电力系统的细节进行设置,保证输电稳定性,在规划的重点上要得到重视,主要就是规划周期,规划设计成本,安全这几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规划设计的成本方面对电力系统规划时,对元件以及电缆和设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过程的规划设计就需要对电力系统功能方面都要达到相关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投入实现最小化。电力网络的基础数据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着比较重要而对意义,所以要不断的更新及完善基础数据,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电力工程设计的科学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作用及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也将对电力工程的设计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的电网电压及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也需要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布局。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设计规划,注重人才的培养,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如此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电力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水平。 作者:谷卓木 单位:国家电网哈尔滨分公司黑龙江瑞腾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管理手段与节能设计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科学技术水平也日渐提升,迈着大步跨在时代的前端,对于电量和电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各国的主题。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日渐广泛,如果不节制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基本保障。“节能减排”成了新时代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对电力工程管理手段与节能设计探讨,以求保证电力系统健康、稳定的运转。 一.电力工程自身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保障,使发电设备、使用电的过程和运输配送电等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己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提出几点关于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自身的管理方法。 (1)全面协调各个阶段,切实加强安全管制工作利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安全问题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近年来,电力工程这一应用程序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取得进步,如何能够有效的促进电能质量的提升,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解决的一项问题。在电力系统中,形成有效的控制系统,重视安全问题,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和控制。负责项目管理的有关人员要成立相应的负责安全的小组,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责任,确保供电电能质量以及系统的安全运行。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以安全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查自动检测和调控生产过程,设置奖惩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强个人责任感的培养,做好安全的维护工作。 (2)增进质量监督工作众所周知,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转主要是以电气自动化的运行为基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对象是整体质量很高的电厂、自动运输网络信息等。一个小部件松动或者开关的失效都会产生很大经济损失和利益的流失,增进质量监督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管理可行的制度,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做好相关的准备和规划,实现信息的传输。采取对应的施工方法,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从电力工程方面提高施工质量,从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使其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对自动调度系统的生产,材料的严格筛选,规划好计划,使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大幅提升。增强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定期组织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考试。 (3)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想要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力工程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个人企业而言,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重要的就是既要追求质量的基础上,即及时更新电力技术和设备,又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只有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系统,才能适应不定期抽查或者检查。与此同时,应用范围的日渐广泛也有效的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管理人员,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有效管理。依据实际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效率。在设备权限方方面,从思想上加强节能环保的意识,通过总线控制,更好地辅助成本管理的工作。 二、电力工程的节能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是一项高科技技术,也是一项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随着应用范围的日渐扩大,其自身的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进步。主要体现在要求电力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安全、优秀的原则,避免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模糊化,对电力工程进行节能设计。适应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环境,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法规。 (1)电压合理调整运用为了电力工程技术和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借助对分接头可以调整电压,能够有效的实现节能的目的。通过投切电力电容器于的母线,降低成本价,也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保障。实现对输入的电压的值进行自动跟踪,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调节电压。适应电力工程不断发展的状况,防止人为因素对它的影响。根据原有的系统进行设计管理,对电价的管理形成一种动态的机制。增加相应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在工程开展前期应有备案,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远程操作的开关。建立合理化、科学化的补偿机制,优先考虑使用变压保护和综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使资源可以进行合理公平的配置。以工作为中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促进电气自动化作用的充分发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无功补偿的开展与平衡三相负荷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三相负荷情况分布不均衡导致的漏电现象时常发生,如果使用监控系统必须要及时反馈,并且需要在系统设计图纸中详细说明。安装配电变压器来保护微弱的电流,保证设备连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在一些设备实际运行的时候,使用可以实现远程开闸和合闸的按照各自功率的大小进行消耗的智能开关。相对减少感性负荷的供应,保证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远程操作的功能得以实现,既可以节约成本、保护设备还可以增加变压器的容量。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控制无用功率,通过计算机运行来实现状态监控的开关,将继电保护装置引入到监控系统中,对及时控制电力,无功的补给与节能有着重要作用。 三、电力工程节能设计管理措施 节能管理措施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其技术随着时间科技的上升在不断创新,电气自动化与计算机紧密相连,节能将会越来越被推崇。通过计算机的运行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有效维护,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在进行设备的维护时,只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便可以完成。采取正确的节能方法,按照要求输入相应的维护信息和数据,对提升技术的水平、技术含量的改进也是有进步意义的。利用电气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建立健全合理可实施的节能管理制度,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监控,以此促进变电站工作效率的提升,使能源的真正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让节能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作者:刘文范 杨红 单位:沈阳电业局电气安装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节能理念在电力工程配电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而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除了加大探索新能源的力度以外,电力企业也应该从配电设计入手,研究出可以运用并且高效节能的措施,以便降低对电力能源的损耗,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率。 1节能理念运用到 10kV配电设计中的重要性从我国现行的电力企业输电系统来看,连接广大电力用户的输电线路系统都是10kV的输变电线路,因而10kV的配电线路才是配电系统最主要的部分。但就目前我国10kV的配电线路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10kV的配电线路存在覆盖面较广、输变电线路较长的特点,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导致我国10kV配电线路存在消耗电力能源和电力能源利用率比较低的现象,与当前我国号召的节约电力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相反。所以,为了缓解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紧张情况,并实现节约能源型社会,将节能理念运用在10kV配电设计中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如果电力企业能够将节能理念长期坚持并赋予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能够大量的节约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也能够是电力能源供应的紧张局势得到一定的改善,并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和持续性发展。 210kV配电设计中的措施 2.1配电线路合理化设置 2.1.1缩短线路供电的半径就目前我国10kV的配电线路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10kV的配电线路存在覆盖面较广、输变电线路较长的特点,而供电半径的长短直接影响供电电网的输送功率、线路的损耗程度和供电的质量,因此,如果能够将10kV配电线路深入到0.4kV供电系统的核心,缩短0.4kV配电线路的半径距离,就能使供电的质量得以提高。所以,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10kV配电线路工程时,在不影响用户正常用电的情况下,将单独的变电所位置尽可能安排的距负荷中心近一些,并且利用负荷中心的负荷电能、功率和指示图确定类似位置。另外,在将电源设置靠近负荷中心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在保持供电容量不变和配电网电阻接近的状况下,增加一些分支线路,以达到降低能源损耗的目的。 2.1.2选用大截面导线计算功率损耗的公式是:P=3I2R×10-3而如果将换线前的电阻设为R1,换线后的电阻设为R2,降低的功率损耗百分比的计算公式就是:P%=P1-P2/P1×100%=3I2(R1-R2)×10-3/3I2R1×10-3×100%=(1-R2/R1)×100%在假设情况下,如果每kW的电力价格是a元,截断相邻电缆每米的价格差是b元,在增大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后,电费的差距额M与增加的资金额度N的计算公式是:M=Wx×a,N=b×L其中,Wx是电力能源下降的数值,L是导线的长度。因此将10kV配电线路的导线更换为大截面的导线,不但能够降低线路的电阻,达到满足供电需求的目的,又能够保证输送电能的负荷量没有变化,实现节约电力能源的目的。 2.1.3使用架空绝缘导线的方式在配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架空导线的方式,以达到使配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和降低线路发生短路现象的目的。而且,采用架空绝缘导线的方式能够减少大面积停电的几率,不会对用电用户带来不便的影响,并且能够减少线路的维护维修工作,不会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对配电线路造成损坏,增大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另外,采用架空绝缘导线的方法能够缩小线路占用的空间,使导线线路施工时即使遇到比较狭窄的通道的情况,也能顺利进行施工。再加上绝缘导线必裸导线多了一层绝缘保护层的关系,使绝缘导线不会轻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够有效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达到降低电力能源损耗的目的。 2.2使用合理的配电变压器 ①使用节能配电变压器。变压器的电力能源损耗是占据10kV配电线路电力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变压器,使用的几率比较高,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如果能改善这些小型变压器的使用情况,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达到节约电力能源的目的。过去的电力供电企业基本上都使用的是S9型号的变压器,而现在通过S11型号节能变压器的被发明,已经取代了传统的S9型号的变压器。通过对两种变压器损耗低电力能源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S11型号的节能变压器在电力能源的损耗程度上比S9型号的变压器低,而且S11型号的节能变压器在空载损耗的百分比上比S9型号的变压器减少了30%,并且S11型号的节能变压器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噪音也比较低,降低了对附近居民的噪音影响。另外,节能变压器也不宜发生短路的状况,为居民正常用电提供了保证。②选择适合的变压器组别。10kV的配电线路所使用的是变压器组别通常是Y,yn0和D,yn11两种组别方式,但是D,yn11这项变压器组别方式比另一种组别方式具有一定的节约电力能源的优点。具体表现为:D,yn11这项变压器组别方式在电能的负载损耗量和空载损耗量上都比同等容量的另一种组别方式低,而且还具有减少高次谐波电流的优点,另外D,yn11在连接上的耐阻能力比较强,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能够让维修人员对单相接地线路进行切除。 2.3应用无功补偿的方式 ①无功补偿的意义。无功补偿是指在电力配电线路施工中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以达到降低变压器和配电线路的电能损耗的目的。使供电线路的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在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中,如果采用无功补偿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因为高次谐波电流造成的污染,也能够减少因为无功率电流的流动产生的有功率电力能源损耗,并且能够保证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提高电压的稳定性。②10kV配电设计中使用无功补偿的办法。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比较低也是造成10kV配电线路产生损耗电力能源的主要原因。因此配电线路的施工人员应该采用无功补偿的技术,对线路的功率因数进行提高。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实现动态控制配电线路。配电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在4kV的主线路旁边安装一个并联的电容器,并需要设置一个电容的补偿柜和实现动态调节的设备,而且将电力使用用户低压无功补偿装备设置成会依据无功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进行投切的模式。这样不但会降低配电线路的无功率电流,也能使配电线路的有功率电流损耗降低到最小,并且也不会发生向高压线路输送无功率电流的现象。 3结语 总而言之,将节能理念运用到电力工程10kV配电设计中既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电力企业在电力行业内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因而,作为电力企业的工作者,应该认真分析10kV配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反复的演算和试验取得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和节能措施,以便实现对电力能源的有效利用,进而为企业争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作者:郑新芳 单位:福建省兴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工程测量应用 1引言 电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工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正常运转的基础,而电力工程设计是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程的设计必须做到合理,确保其电力的安全、可靠。工程测量通过采用一定的设备仪器解决工程建设中实际问题,这是现代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质量保证,因此,下文就对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的作用和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2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地位 工程测量是一门技术应用型学科,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电力工程中的送电线路的设计,其塔位的排定都是在平断面图上进行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总平面图是在具有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绘制的,因而向电力工程设计单位提供准确的平断面图和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正是电力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因此,没有工程测量的密切配合和及时提供测量资料,电力工程设计单位就无法进行电力工程的设计。显然,作为一名合格的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尤其线路电气、总交土建等专业人员,应该对工程测量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是提高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的需要,也是电力工程设计人员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开拓知识领域的需要。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和电力工程线路设计人员进行配合,参加线路路径和大跨越位置的选择,进行定线测量和平断面图的测绘、塔基断面图的测绘以及拥挤地段平面图的测绘;进行杆塔定位测量,将电力工程设计图纸上确定的塔位通过测量放样到实地上,作为电力工程施工的依据。 (2)和发、变电工程设计人员进行配合,参加选厂踏勘;参加灰场、灰管线、供水管线及水源地的选择踏勘;对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或纵断面图进行测绘,为电力工程设计单位进行工程的设计提供可靠的测绘资料。 (3)和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人员进行配合,参加站址选择踏勘;对站址地形图进行测绘,为站址提供国家统一的坐标和高程。 (4)协助水文、工程地质专业进行一些配合工作,对洪水位的高程进行测定以及进行钻孔放样。为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行(是否需要进行变形沉降观测和建筑方格网测量等)提供服务。 3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1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中的送电线路设计的应用分析 3.1.1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分析在电力工程送电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现场勘察、送电线路的合理选择、拥挤地段平面图测量的开展、大跨越段的定线测量的开展、平断面图测量工作的开展等;对重要交叉跨越地段进行实际测量;参与弱电线路的调查,并对弱电线路的路线图进行测绘等。 3.1.2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应用在电力工程施工图的设计阶段,工程测量主要有以下两个内容:①终勘;②定位。所谓终勘简单的说是对全线开展实地定线,并对平断面图进行测绘,而定位主要是把电力工程设计图纸上已经设计好的塔位进行测量放样反应到实地上去,以指导后期电力工程的施工。其中,定线环节需要严格按照“分中法”的技术标准进行工程测量,将测量仪器对中整平后,首先瞄准后视方向上的测量目标,然后将望远镜翻转180℃对第一个前视点进行确定,接着把水平转动仪旋转180℃,瞄准后视目标,再次对望远镜进行翻转,进而确定第二个前视点,最后把前两个前视点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并按直线方向向外延伸,就能够将沿直线方向的桩位确定下来,对于桩位的选择也有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满足使测量仪器使用的便利性,确保视线的良好、点位容易寻找,且桩位能够长时间保存等。进行平断面测量主要是为了对平断面图进行绘制,其测量内容多而复杂,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测量,平断面测量的主要内容有:桩位的间距和高差;带状平面图;中线纵断面;转角测量;边线危险点的测量、边线断面的测量;风偏危险点的测量和风偏横断面的测量等。 3.2工程测量在发电站和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 发电工程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可行性的初步研究;②可行性的研究;③工程初步设计;④工程的设计。工程测量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测量内容。在可行性的初步研究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协助业主进行厂址的合理选择,并且辅助电力工程设计人员搜集1:50000的地形图。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搜集更大比例的地形图,将其覆盖范围进一步的扩大,对象包括厂区、灰场、生活区、铁路线、建筑物、水源地等等。在进行地形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测量比例尺主要有以下两类:①控制测量的比例尺;②地形图绘制的比例尺。控制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对一些控制点进行测量,计算出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后期电力工程施工放样和地形绘制的依据。变电站工程设计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①初步设计阶段;②施工图设计阶段。在变电站工程设计阶段,通常会采用数字测绘技术,利用其绘制相应的比例图,并且辅助变电站设计人员合理选择线路和厂址,并且通过数字测绘技术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将变电站的所有地图数字化,然后在建立相关模型进行下一步的详细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的电力工程设计方案。 3.3工程测量在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微波通讯工程设计和变电工程设计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工程测量也主要集中微波通讯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参与站址的实地考察以及合理选择。为了更加准确的确认微波塔的高度和天线的高度,一般情况都是在1:50000的地形图上采用图解的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进行纵向剖面图的绘制。此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地球的曲平和大气折光对工程测量和工程设计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的工程和传统的电力工程测量技术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无论是从仪器设备上还是从测量的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电力工程测量给电力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技术保障,在电力工程测量中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使得测量的数据能够自动进行贮存和处理,不但降低了工程测量的工作量,也为电力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我国电力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曾志恒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州供电分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研究 1.现阶段电力工程设计中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大多数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普遍呈现出与工程施工实际条件不符的情况,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导致施工工期延长,工程效果不佳,其主要问题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造价人员工作疏漏和施工材料选择不合理 电力工程设计中的成本控制与工程造价是息息相关的,工程造价依据于工程施工成本预算,而成本控制又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在许多电力工程设计中造价人员以偏概全,对工程质量和成本预算不甚了解,将二者看作是偏颇的“正相关”关系,认为成本越高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就会相应提升,所以很多电力工程造价人员一味追求更高的工程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不顾实际情况,盲目选择成本较高的建设材料和施工方,导致工程造价升高,成本控制失控;同时,由于造价人员自身工作能力的不足和职业道德的缺乏,导致电力工程设计中成本控制工作出现疏漏。 1.2工程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当前电力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一套统一的成本控制制度对电力工程的成本造价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各电力企业“各自为政”,市场发展秩序紊乱;另外,许多电力企业领导者对质量管理的成本控制这一领域并不重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缺乏规范的管控制度,无法发挥其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工程造价中的指导作用,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力度薄弱,且电力工程建设缺乏相应监管,不仅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成本控制也成了空口摆设。 2.电力工程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对策 要想实现对电力工程设计的质量管理,并合理控制成本,需要从宏观角度看待问题,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原则,对电力工程中的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统筹规划,理清管理思路,在管理过程中实现有的放矢,落实管理责任。 2.1正确理解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针对电力工程造价人员对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之间辩证统一关系认识上的误区,电力企业需要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在同一标准下保持企业效益、工程质量和成本的统一性,考虑三者共同发展的可能性,才能达成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所以,无论电力市场如何变动,电力工程设计可以施工质量为定量,在此前提下根据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规律对工程造价进行适当调整,追求工程的低成本和高质量。同时,加强对电力工程设计中专业造价人员的培训,在增强其专业技术的同时,对其进行电力行业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造价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2.2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电力工程开工前,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施工进度、施工费用、成本预算以及预期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并完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力,掌握项目施工自主权,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进度的监管,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做到统筹兼顾;同时在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理清施工环节,从施工便利度、资源消耗和施工费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适当调整施工步骤,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延误工期。 2.3减少材料消耗,科学计算成本 电力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占到很大比重,占整个电力工程投资额度的50%以上,施工材料的严格筛选和合理利用,对节约电力工程投资成本,减少工程预算具有重要作用;电力工程设计中成本控制可从材料费用入手,按照工程所需材料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严格执行,从材料的采购、交通运输、收货以及材料存储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并采用电力行业中统一的造价计算方法科学计算材料费用,以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材料成本。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环境下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电力工程设计中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阻碍,导致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价虚浮,外部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加强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需要电力企业从工程质量监控和工程造价预算两方面共同努力,正确看待成本与质量的关系,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有目的的选择建设材料,以最低的施工成本呈现最高的工程质量。 作者:郑炜 单位:国网福建省长汀县供电有限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数字档案管理用于电力工程设计论文 一、数字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在电力工程中应用对比分析 1.档案保管方式不同 传统的项目图纸等实物档案,按照卷册号有序地存放于库房的档案排架上,依照档案库的防火、防霉、防盗等规定进行保管。数字档案的安全保管建立在数据中心的系统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管理、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上,侧重于防病毒、防攻击、防灾害等数据安全管理,其安全性明显高于传统档案。 2.档案利用方式不同 传统档案利用需要设计人员亲自到档案馆借阅,且受限于实体档案的数量、档案的借阅情况、档案馆的开馆时间等,利用率较低。数字档案充分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实时性,随时为用户提供浏览或下载档案服务。数字档案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档案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数字档案的频繁访问也对数字档案管理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文/周惠平档案系统的健壮性、数据结构的合理性、档案编研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建设 档案管理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工作,所以,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协同设计平台集成于同一工作平台。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都使用该平台进行设计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并通过该平台实时在线沟通。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设计完成的电力工程,其电子档案基于网络审核合格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接收、整理和网上归档。应用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实现在线档案收集,保证了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并能定期对电子文档进行版本更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 档案数字化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底图和文书档案需进行扫描,声像档案可采用录像转视频文件、照片生成电子图片等方式,集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工程档案采用大流水工作方式数字化后,需进一步进行网上编目,自动生成流水号、文档挂接等工作,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平台具有电子档案密级和权限划分功能,可以根据密级和权限划分规则,对全部电子档案进行密级和权限划分,从而实现了档案信息库的自动安全管理。 3.实现数字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为实现数字档案的自身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人员,还需要革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对数字档案的存储、备份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定数据存储物理位置方案,制定数据备份方案,定期异地备份并对备份内容进行检查,落实存储和备份责任人,确保各项工程核心数据运行安全。二是对电子档案的密级和权限划分管理。使用者需根据工程档案密级和各自的使用权限查询、借阅电子档案,使各类资料访问具有可控性。三是对各类档案的工作流程管理。完善工程设计、科技资料、测绘资料、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的网上电子借阅流程,同时做好可借阅文档的网内加密工作,保证电子文档的安全有效利用。四是对相关人员的职责管理。革新数字档案业务职能,明确各个设备、各项工程档案对应的责任人,严格控制具有设备访问权限人员的操作,加强日常管理。 作者:周惠平 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中班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及教育建议 [摘要]本研究以南京市62名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图片指认测试图》和自编《图画故事阅读理解测试题》为研究工具,探讨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现:(1)幼儿对词义理解准确与否是影响其口语词汇广度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2)幼儿对故事结构要素的理解优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对故事表层内容的理解明显优于对故事深层内容的理解。(3)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阅读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口语词汇广度水平能够预测其阅读能力成绩。为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早期教育工作者宜采取多种方式。如游戏化形式,帮助幼儿提高词汇广度,要关注幼儿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并给予正确引导。 [关键词]中班幼儿;词汇广度水平;阅读理解;相关性 当前,国内外幼教界越来越重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幼儿正处于单个字词的阅读阶段,其口语词汇水平对阅读能力的影响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阅读教育委员会的研究者们根据过去20年的研究成果,指出儿童词汇的丰富性是其阅读乃至学习能力展的基础。以Nation K为代表的研究者们通过对幼儿口语词汇水平所作的调查现,除了智力水平之外,口语词汇水平是儿童阅读能力和单词认读水平的有效预测因素;C2JAnderson R C和Freebodv P等研究者对小学阶段的儿童进行的阅读能力测试则表明词汇量较大的儿童成绩更好。Vellution F和Scanlon D等研究者现,幼儿早期词汇展不足会导致个体后期的阅读困难,而对其进行训练矫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阅读能力。国内余晓琦的研究现,3~6岁幼儿口语水平与早期阅读能力总体呈显著正相关。李林慧的研究也现,3-6岁幼儿的阅读能力与口头语言的展水平存在相关性,与3岁幼儿相比,4-6岁幼儿阅读成绩的提高与其口语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关于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其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 本研究拟进一步调查幼儿口语词汇的丰富程度、阅读能力及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如何从提高幼儿的口语词汇广度水平着手帮助幼儿提高早期阅读能力的问题。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者选取江苏南京市62名家庭背景及智力水平相当的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征得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儿童词汇研究者Li Sheng博士同意后,使用其《儿童图片指认测试图》对幼儿的口语词汇广度进行测量;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目的和测试对象的年龄特点,用自编阅读能力测试工具《图画故事阅读理解测试题》进行测量。其中,Li Sheng博士的测试图内部一致性系数高达0.8,表明信度良好;自编测试题在正式测试前经过两次小范围预测查,并根据预测查结果进行了适当修改和调整。研究者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儿童图片指认测试图》含65个刺激词语和65组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图片,每组图片有4张小图片,它们与刺激词语的关系由序号1-4分别为完全相同、语义相关、语音相关和完全无关。幼儿指认出一张与刺激词语含义完全相同的图片得1分,指认其他则计0分。如下图所示,刺激词语为“米饭”,幼儿指认序号3的小图则计1分。口语词汇广度测验满分为65×1=65分。 统计表明,绝大多数被试幼儿能正确指认三分之二以上的图片,表明幼儿的口语词汇广度水平比较高,即口语词汇量比较丰富。 研究者还选取部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对幼儿的口语词汇水平进行考察,考察所得的情况可归为:(1)“自造词命名”,例如幼儿s将“梯形”命名为“大方形”,幼儿D将“三角形”命名为“三角尖”;(2)“张冠李戴命名”,例如幼儿Q把戴帽子“防晒”命名为“防止照明”,幼儿R将钢琴的黑自琴键命名为“白色的长方形”和“黑色的长方形”;(3)“无法命名”,例如幼JLW把“山”描述为“下面一横,旁边有一斜,上面有一点尖”,幼儿Z在向研究者描述“飞机”时,手忙脚乱地一边比划一边说:“就是这样、这样的,然后这边再有两个这样的东西……” 幼儿在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时之所以出现“自造词命名”“张冠李戴命名”或“无法命名”等现象,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试想,如果幼儿从来没有听说过“琴键”这个词汇,那么即使他知道这个东西是钢琴的一部分,也只能根据其形状和颜色等,从自己已掌握的口语词汇中寻找或者创作出一个“名字”。就整体而言,幼儿已掌握的口语词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占多数,虚词较少。 为进一步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者对幼儿在口语词汇广度测试中出现的错误类型作了统计分析。统计表明,被试幼儿在口语词汇广度测试中出现的三种错误类型按比例依次为:语义错误(9.78%)、语音错误(3.72%)、完全无关错误(1.44%)。由此可知,语义错误是影响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测试成绩的主要因素,语音错误次之,完全无关错误的影响最小。因此,我们认为,对词义的理解准确与否是影响幼儿词汇广度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二)幼儿阅读能力的整体情况 本研究对幼儿阅读能力的考察包括对故事结构和故事内容的理解两部分,被试幼儿阅读测试得分情况见表1。 1.幼儿对故事结构要素的理解 统计表明,有30.65%的幼儿能说出1-2个故事结构要素,46.77%的幼儿能说出3-4个故事结构要素,22.58%的幼儿可以说出5-6个故事结构要素,表明被试幼儿对故事结构要素的理解情况较好。 为进一步分析幼儿对故事结构要素的掌握情况,研究者统计分析了幼儿在自主叙述图画故事书《蚂蚁和西瓜》时对故事结构要素的理解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故事结构要素按幼儿的理解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角色、解决方法、结局、引事件、目标/问题、背景。进一步分析幼儿所使用的讲述语料现,大部分幼儿没有“背景”意识。 2.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本研究对幼儿故事内容理解能力的考察分两个不同的层次,即对故事表层内容的理解和对故事深层内容的理解。 统计表明,幼儿对故事表层内容没有出现完全不理解的情况。对于故事深层内容,则有17.74%的幼儿完全不理解,有41.94%的幼儿处于较低的理解水平,11.92%的幼儿有较高的理解水平。这说明被试幼儿对故事表层内容的理解明显优于对深层内容,例如主题、推论、预测等的理解。 (三)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情况 1.不同口语词汇广度水平幼儿阅读能力的差异 由表3可知,处于三种不同口语词汇广度水平的幼儿在阅读能力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说,口语词汇广度水平影响了幼儿的阅读成绩。 2.幼儿口语词汇广度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 为深入探究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其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者对相关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阅读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028(p (四)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水平对其阅读能力成绩的预测作用 研究者对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作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对这个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方差检验。统计分析表明,此项回归模型中,口语词汇广度的标准差F值=5.070,p=0.028 研究者接着考察了口语词汇广度水平对阅读能力成绩的预测作用。以被试幼儿的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为自变量,以被试幼儿的阅读能力成绩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常量=1.923,口语词汇广度=1.44。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我们可以根据被试幼儿的口语词汇广度水平粗略预测被试幼儿的阅读能力成绩。 三、研究结论 首先,中班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准确与否是影响其口语词汇广度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研究现,语义错误是中班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测试中的主要错误类型,若幼儿因对某词意义理解错误而没有正确运用该词,那么该词就不在幼儿的口语词汇广度之中。 其次,中班幼儿对故事图画书结构要素的理解优于对内容要素的理解,对故事表层内容的理解明显优于对深层内容的理解。研究现,中班幼儿对结构要素理解的平均分与标准分十分接近,但对故事内容理解的平均分远低于其标准分。这说明中班幼儿对故事深层内容的理解水平较低。 最后,中班幼儿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阅读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口语词汇广度水平能够预测其阅读能力成绩。这一结论与国外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口语词汇是阅读能力、单词认读能力的有效预测因素”是一致的。 四、教育建议 本研究使研究者对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广度水平与阅读能力情况及口语词汇广度水平对阅读能力的影响有了初步了解。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实践时。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幼儿提升口语词汇水平,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关注幼儿在词汇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给予指导 幼儿认知水平较低、生活空间较为狭小,这些因素使得幼儿的口语经验较为缺乏。本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新词汇时容易出现语义、语音混淆错误。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在词汇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错误,并及时给予指导。例如,当教师现某幼儿将“各种各样”说成“各种一样”时,就要及时告诉幼儿“一样”是“相同”的意思,形容“各不相同”要用“各样”;当某幼儿认为“手掌”就是“手套”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告诉幼儿,“手掌”和“手套”确实都有一个“手”字,也都和手有关系,但手掌和手套是不同的东西。我们要知道,如果只是要求幼儿机械地记忆词汇,而不是运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词汇意义,那么这些词汇对幼儿阅读能力乃至语言能力的展没有实际意义。 (二)引导幼儿通过关键词汇理解故事结构要素和深层内容 图画故事中使用的句子多为简单句,每句约有1-3个关键词汇,如图画故事书《蚂蚁和西瓜》背景结构要素中有一个关键词汇是“炎热”,掌握这个词有助于幼儿理解整个故事的背景结构。幼儿对图画故事深层内容的理解依赖于其整体阅读水平,包括对关键词汇的掌握。教师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前宜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在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用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帮助其理解这些词。 (三)多途径帮助幼儿扩大口语词汇广度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扩大口语词汇广度,如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有意识的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口语词汇范例,让幼儿“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经过长期模仿有效扩大自己的词汇库;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词汇学习引导,以增加幼儿的口语词汇量。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词汇学习游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习得更多新词汇,并在游戏中反复使用新词汇使其成为积极词汇,以此扩大口语词汇广度。如开展“词汇联想”游戏,即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刺激词语,幼儿分组进行比赛。能由刺激词语联想出更多意义相关词语的小组为获胜方。教师还可以根据刺激词语的难易程度设计自由联想、控制联想、引导联想等不同层次的游戏。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如何对中班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但自控能力较差,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只要幼儿教师认真负起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就能使我们的下一代都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新人。 关键词:中班;文明礼仪;培养;教育 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变成家里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幼儿的习惯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搞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1.要帮助孩子确立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 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心修养,特别是与人是否具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岐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争取获得好的社会评价。正常人都有自尊心,欲自尊须先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注意文明礼貌。很难想象,一个丧失了自尊心的人会具有什么文明礼貌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实际上是人满足自尊心的一种重要手段。 2.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 总的说来,要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在关键时机进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孩子作出某种文明礼貌行为时,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当孩子作出了不文明礼貌的行为时,要及时加以批评指正。在孩子就有关事宜提问的时候或在孩子与自己关系十分融洽时教育,效果亦佳。 3.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一个总的原则是,以正面诱导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尤其如此,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还应与学校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保持一致,力争取得教育的最佳效益。 4.通过故事、儿歌等,萌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 故事、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并且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如给孩子讲了"四个好朋友"的故事后,问小朋友:"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小白兔好不好?"他们都说好。我又问:"为什么说它们好呢?"引导幼儿说出它们都有礼貌,我又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对话。表演完后,我又提议给四个好朋友贴上大苹果,因为它们都是有礼貌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一致同意,并高兴地拍起了小手。我趁机说:"你们要向四个好朋友学习做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也给你们贴大苹果。"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通过听故事,朗诵儿歌,萌发了孩子们有礼貌的思想意识。 5.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比如开展娃娃家、百货超市、小餐厅的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学会接待、让座、倒茶,启发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欢迎光临”等来与“服务员”、“售货员”怎样交往。“爸爸”“妈妈”要关心“孩子”,“孩子”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等等。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礼貌的习惯。 6.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巩固文明礼貌习惯 为使幼儿的礼貌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巩固下来,我还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巩固他的礼貌行为。如:喝水时不小心撒了别人一身;上洗手间时争先恐后、吃饭时碰翻了别人的碗;睡觉时和别人说话等等,这些都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老师随时随地培养幼儿礼貌用语。让幼儿真实地体会到礼貌行为才是解决争执的最好办法,才能与小朋友愉快共处。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如:幼儿每次从户外活动后进教室常常出现拥挤的现象,我就有意识地站在活动室的门口,开始时孩子们从户外进活动室宁肯从空隙挤过去,也不同我商量请我给他们让道。后来我就有意识地问站在我后边的小朋友:"你要走过去,可我正在门口站着,你该怎样请我让开呢?"孩子开始和我商量了:"老师,请您靠边一点,我要过去。"我立刻表扬他:"你说得多好呀!本来我站在这里是有事的,但是你这么有礼貌地和我商量,我应该叫你先走过去。"有时我也有意识地为小朋友主动让道,并使孩子明白我的意图向我致谢。多次的练习使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进教室拥挤的现象减少了,而且常常会听到“你先走吧!我等一会儿。”、“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浅析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教育建议 摘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观察,发现幼儿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现象,因此,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巩固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自我服务的意识,教给幼儿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以及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自理能力;独立性;健全人格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要求:“对于儿童的基本生活能力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机会,养成幼儿过度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根据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多数幼儿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年轻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往往只注重智力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劳动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启迪孩子的思维,而忽视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发现幼儿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现象,因此进行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自我服务的意识,教给幼儿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以及健全的人格。 二、调查对象、目的和方法 1.对象 以新安镇第一幼儿园中(1)班36名幼儿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8名,女18名,男女比例各占50%) 2.目的 (1)了解幼儿在家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2)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情况。 (3)通过了解实施措施,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3.方法 (1)家长问卷法。通过家长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关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情况。 (2)观察法。通过教师观察幼儿在两周内每天同一时间每个幼儿各个项目情况的逐一记录。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发放的36份调查表全部收回,收回率达100%,调查结果如下: 1.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穿脱衣服鞋子:主动独立完成的20人,占55%,需要帮助的15人,占42%,不会自己穿的1人,占3%。 进餐:独立进餐的9人,占25%,需要帮助的15人,占42%,家长喂饭的12人,占33%。 盥洗:独立完成的11人,占31%,需要帮助的16人,占44%,不会自己完成的9人,占25%。 自己整理物品玩具:主动独立完成5人,占14%,需要督促帮助的15人,占41%,不会整理的16人,占44%。 2.教师观察调查结果 穿脱衣服鞋子:主动独立完成的26人,占72%,需要帮助的8人,占22%,不会独立完成的2人,占6%。 进餐:独立进餐的34人,占94%,需要帮助的2人,占6%,不会独立进餐的0人。 大小便:自己独立完成的23人,占64%,需要帮助的10人,占28%,不能独立完成的3人,占8%。 整理自己的物品:主动独立完成的30人,占83%,需要帮助的6人,占17%,不能自己独立完成的0人。 四、调查分析 从家长问卷和教师观察调查结果看,幼儿在园的自理能力要高于在家中,说明家长平时包办代替的多一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也明确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指导自理自立的尝试。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和动作发展的特点,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幼儿在饮食进餐方面,大多数家长能够放手让幼儿自主进餐。但也有部分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事事处处包办,他们怕麻烦,怕桌子上撒饭菜,还有的家长嫌幼儿吃饭慢,忍不住接过碗筷去喂,甚至有的家长不让幼儿自己吃,每次都要亲自喂饭才放心,人为地失去了培养幼儿自主进餐的好时机,这种包办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理能力的锻炼。至使许多的孩子不会独立进餐;在穿衣服和穿鞋方面,相对于独立进餐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家长对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自理能力还是有一定认识的,有百分之五十多的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但是不排除有的家长包办代替,不给孩子自己动手锻炼的机会;在盥洗方面,能够独立完成洗脸、洗手、洗脚、洗屁股的幼儿只占三分之一,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完全没有独立盥洗的能力,致使幼儿产生惰性和依赖感。 培养幼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虽然家长的观念和意识有待改变,但是也不排除在幼儿园里部分生活老师的工作方法还需要有待改进。有的生活老师由于工作繁琐、时间紧,也有的生活老师缺乏对幼儿心理活动、认知特点的了解,想图省事,对于动作慢的幼儿包办代替,不给幼儿自己锻炼的机会。 五、教育建议 1.幼儿园方面 (1)密切家园联系,促进家园互动,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以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利用家长早、晚送接孩子的时间,多和家长交流、沟通,改变家长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包办轻引导等陈旧教育观念,利用《家园联系册》《家园共育栏》等家园互动形式,使家长认识到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幼儿从小要学会求知而且要学会生活,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和游戏材料,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开展《娃娃家》游戏时,教师可提供给幼儿制作好的剪出扣眼、钉上纽扣的小衣服,让幼儿给娃娃穿衣服、扣纽扣,训练幼儿穿、脱衣服、解纽扣、扣纽扣的生活技能;还可以给幼儿提供用雪碧瓶剪成的两边打很多小洞眼的鞋的模型,训练幼儿给娃娃穿鞋、脱鞋、系鞋带、解鞋带的技能等一些幼儿喜爱的游戏,使幼儿在玩中掌握一些自理技能。 2.家长方面 (1)鼓励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的慢而包办代替。 (2)指导孩子穿脱衣服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3)给孩子准备的衣物、鞋子等要简单实用,便于自己穿脱。 总之,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一定要积极鼓励、树立信心、持之以恒。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精心指导,细心观察,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自我意识,提高动手能力。既要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又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使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新安镇第一幼儿园)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如何对中班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关注孩子未来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有不少教师,只重视孩子的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行为技能的训练。长此以往,将会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中班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也有了一定的定性,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发面起到榜样、引导的作用。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从细微之处着手,对中班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本人稍有体会,供广大幼教同仁参考和借鉴。 一、把行为习惯儿歌化,使孩子乐于接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经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由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害”。良好的卫生习惯会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孩子掌握其他能力的首要条件,所以,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幼儿需要出发。我们更适合将课程进行人性、巧妙化的处理,使课程和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适合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如在中班的教学当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选择儿歌:“我是一个大橙子,小朋友们喜欢我,洗洗手,剥剥皮,营养丰富来吃我”来帮助幼儿建立讲卫生的信息;吃橙子时,让幼儿观察它的结构,它的形状;在快乐屋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橙子,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把橙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 二、不断的鼓励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加速剂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少惩罚。使他们在快乐的、积极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及时的鼓励,会使孩子对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个较深的认识。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游乐场自由的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确立这个游戏的规则,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不能随便离开队伍,”有的说:“不能把别人撞倒,”还有的说:“谁被抓住谁唱歌。”当幼儿回答各种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并问:“老师,到底有什么规则呢?”,我说:“小朋友说的太好了,在集体游戏中,我们要团结友爱,更要严守规则,才能取胜。还有,还要严格的听从队长的指挥。”孩子们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应该注意的行为习惯,还在愉快的游戏中,教师的表扬中做到了严格遵守。 三、尊重孩子的自尊,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日常活动是指来园、离园、进餐、睡眠、穿衣、洗理、劳动、散步、自由活动等。因为幼儿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容易忘掉行为规则,凭一时冲动行事。所以,教师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分析和研究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耐心的提醒,设计高效的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时机,加强幼儿的行为练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心理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方面,把真诚的爱和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的人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吓唬,鼓励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所以,批评幼儿时,不能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又要让他受到纪律的约束;在这方面,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如: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通过讲解、讨论不讲卫生的小猪如何变干净了,引导幼儿讲卫生,勤洗手、勤洗澡的好习惯。 四、为幼儿树立榜样,逐渐影响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有个小朋友开学后每天都哭上一阵子,老师劝他等于没听见,只顾自己哭。午饭也没吃,午睡时又开始边哭边说想妈妈,这时,我把本班一个较独立的丽丽和他玩玩具,聊天。等他平静下来,我就对他说:“孩子,丽丽棒吗?”他说:“棒!”我乘此机会说:“你不知道吧,丽丽在幼儿园从来没哭过,你想也成为他那样棒的孩子吗?”他点点头。以后几天,他也会偶尔哭,但是只要提到丽丽,他就会安静下来。效果比老师枯燥的劝慰好多了。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反复练习,练习的越多,动作和习惯就越巩固。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进餐、睡眠、梳洗、生活自理等方面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形成一系列好的、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强化,使之成为孩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自觉行动。 当然,这当中需要教师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为孩子的一生默默耕耘。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中班幼儿歌唱活动的教育策略 【摘 要】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内容,它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由于教师机械的引导,使得歌唱活动气氛沉闷、了无生趣,长此以往,这种无效或低效的教学逐渐就会让孩子对歌唱活动产生厌烦情绪,进而不乐意参加歌唱活动…… 【关键词】幼儿;歌唱活动;策略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内容,它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由于教师机械的引导,使得歌唱活动气氛沉闷、了无生趣,长此以往,这种无效或低效的教学逐渐就会让孩子对歌唱活动产生厌烦情绪,进而不乐意参加歌唱活动。中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其心理活动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在一项活动中的持久性、目的性和专注性虽然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这种持久性是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才能实现的。那如何让歌唱活动变得有趣又生动?如何让孩子们在歌唱教学过程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歌唱活动中实实在在有所收获呢?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故事、绘画、游戏等教学策略,使歌唱活动生动化、形象化、生活化,即可达到以上效果。 策略一:巧让幼儿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使歌唱活动故事化。 中班孩子对故事非常喜爱,百听不厌,只要一讲故事,孩子们往往听得全神贯注,巴不得自己也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于是,我把情感类似的歌曲和故事相结合,将幼儿引领入故事情节中,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跟随故事的情节发展,自发进行歌曲的学习。 在学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借助故事《三只小猪》将歌曲融入其中,力求创设一种温馨、充满亲情的氛围。为了吸引孩子,也为了给学歌曲创设条件,我将故事的部分情节稍作了改编,一开始,设计了猪妈妈给三只小猪唱的摇篮曲《小乌鸦爱妈妈》的第一段,并以小猪们提出疑问“妈妈,为什么小乌鸦不吵闹、不玩耍,要急急忙忙飞回家呢?”。从而引出歌曲第二段,唱完后,又以小猪明白了小乌鸦飞回家的原因,清晰诵读第二段歌词,让幼儿无意识记忆歌词。为了烘托亲情的氛围,加了这样一段话:小猪们都说,自己长大了也要像小乌鸦一样爱妈妈,对妈妈好。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猪妈妈的这首歌一直陪伴着小猪们成长。当故事讲到小猪们各自造房子时,三只小猪想起了妈妈,想起了妈妈从小教他们唱的歌,于是一边造房子,一边唱着妈妈的歌。这时配上音乐范唱,孩子们完全被吸引到故事情节中,很自然的跟着老师做造房子的动作,嘴里还唱着歌。最后在大灰狼到砖头房子前设计了巩固歌曲的三个情节。第一次是大灰狼吹气,吹得没力的时候,房子里传出小猪的歌声(第一段);第二次是大灰狼跺脚,跺得脚发软的时候,房子里又传出小猪的歌声(第二段);第三是大灰狼用头去撞房子,晕头转向时,房子里传出小猪的歌声(第三段)。当三只小猪打败大灰狼,决定要盖一座大房子接妈妈来住时,我让孩子们站起来帮小猪一起齐心协力共同造大房子,孩子们情绪高涨,在歌曲音乐响起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是非常投入,基本都能跟着音乐唱出歌曲了。在结尾时,我以小猪妈妈的语气问:“孩子们,你们真是孝顺的孩子,就像小乌鸦一样,那谁知道妈妈教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说出歌曲名称《小乌鸦爱妈妈》。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猪妈妈说 “孝顺的孩子”是指什么,迁移孩子已有的经验,教育幼儿懂得感恩。整个活动气氛轻松,孩子也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每个环节不仅引发了幼儿内心情感的共鸣,也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 策略二:巧绘歌曲内容,使歌唱活动形象化。 中班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图画既能吸引孩子的眼球、锻炼幼儿观察力、思维想象力,也能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简单的图案让幼儿有更多想象空间,图文并茂让幼儿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歌词,尤其教师在设计绘画歌曲时能创设一些有趣地对话或带有挑战性的环节,不仅可以无形地牵引幼儿的好奇心,更可让整个活动充满乐趣,幼儿也容易、乐意接受。 在学习歌曲《大树妈妈》的活动中,为了引起幼儿兴趣,开场白我这样说:今天粉笔宝宝要和你们对话,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懂粉笔宝宝想说什么。这一问,孩子们立即对活动产生了兴趣。当画出一棵大树、妈妈脸时,孩子们自然就说出“大树妈妈”,我故意对着粉笔问“粉笔宝宝是这个意思吗?”然后做个安静、倾听的动作,并清唱第一句“大树妈妈个儿高”,对着孩子们假装惊讶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们的情绪也随之调动了起来。我也利用粉笔表示疑惑“啊?!你们真这么厉害?我得再考考你们。”就这样,孩子们一直在看看、猜猜、得到答案这样循序渐进下,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理解了歌曲内容,也对歌曲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为了巩固记忆歌词,我便和孩子们玩起了指指、说说、唱唱即粉笔宝宝为了验证孩子们的能力,任意指一个图,看谁能说出其意思,这个环节能检验孩子们对歌曲中哪些歌词比较难理解和记忆,从而帮助教师根据这个环节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教学针对性更强,重难点突出,孩子在无意识中学会了歌曲。 策略三:巧玩游戏,使歌唱活动生活化。 中班阶段是幼儿游戏水平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不但爱玩而且会玩,游戏能力和游戏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玩游戏时,孩子的专注、理解和接受力是最佳的,只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巧妙地将歌曲融入其中,学唱歌曲也就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根据歌曲学习的不断深入进行适当创新,让幼儿保持对游戏的兴趣,以达到歌曲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学唱歌曲《卷炮仗》时,我让幼儿围成圈并按顺时针卷成一个“炮仗”,设计了点火这个环节,告诉幼儿点火很特别,必须得有音乐才能点得着,于是在幼儿都非常期待、安静的时候让幼儿听《卷炮仗》,当听到“大炮仗”三个字时,嘴里就发出“丝丝丝丝”的声音,教师拉着最后一个小朋友按逆时针方向让幼儿还原大圆圈,随后发出“啪”的一声,炮仗炸了,让孩子随意摆一个造型,比比谁的炮仗炸开后最漂亮、最特别。为了让幼儿保持对游戏的兴趣,第二次玩时,我设计了“小鸡吃虫”,加强游戏的趣味性,在炮仗炸完后,当我问“炮仗变成什么了?”,幼儿回答“炮仗变成毛毛虫了”,我便装成很怕的样子逃走,幼儿学毛毛虫的样子跟着追,我再双手变小鸡嘴,说“小鸡要吃毛毛虫了。”孩子们赶紧回到位置双手并拢假装关上门。我要求幼儿关上门后不能发出一点声音,再利用“小鸡”这一角色,制造紧张的气氛“谁发出一点声音的话,我一定能捉出这条毛毛虫的”。然后,故意说:“放首音乐来听吧,毛毛虫一定会发出声音,到时,嘿嘿……”顺势做一个捉住的动作,孩子们已完全进入游戏角色,都屏住呼吸,谁也不想第一个发出声响,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播放歌曲,孩子们不知道不觉中对歌曲熟悉起来。当幼儿对歌曲逐渐熟悉后,可适当变动游戏,如让幼儿自己唱歌曲点火;在关上门后,变成小鸡最怕毛毛虫唱歌了,而且一听《卷炮仗》就会吓跑等等,让游戏虽然小变动,却也乐趣无穷,最主要是在玩的过程中,幼儿对学唱歌曲有了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教师在游戏中有的放矢,重难点的突破轻而易举,孩子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其实无论故事、绘画、游戏,只要教师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巧妙又不露痕迹地运用到歌唱活动中,孩子便会爱上歌唱活动,用心去唱歌曲了。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浅议中班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动手动脑”学科学 摘要:中班幼儿有巨大的好奇心,同时,较小班幼儿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在对中班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应充分发挥幼儿动手学科学的能力,培养他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探索。让科探活动“动起来”,“动动手”学科学正是幼儿最喜欢也最易接受的方式。我们的幼儿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能敢于动手、乐于动手、善于动手,让科学探索活动不再仅仅停留于形式,而是真正地在幼儿的心底种下科学的种子。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科学记录 中班的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不难发现,他们好动、特别爱做游戏但问题不少,非常喜欢模仿,语言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他们对周边的事物充满了未知,各种科学现象激发着他们探索的欲望。新《纲要》中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其动手的能力,进而使其动脑,最终能主动去探索。 一、敢于动手,从身边的常见科学现象着手 与幼儿最密切相关的就是他的一日生活,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必须从幼儿身边的常见的事物着手,让幼儿感到亲切、自然,而不是遥不可及、莫名其妙的各种科学原理。中班的幼儿好奇好新好问,具有发现求知的心理基础,这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有利条件。例如,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让幼儿开展“说发现”的活动,利用一日生活的散步,课间等环节,鼓励幼儿自由地向教师报告自己的“发现”:春天,幼儿发现草地上长出新芽;夏天,幼儿发现天气闷热;在种植园地,幼儿发现地里有蚯蚓的地方泥土又细又松等等诸如此类。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观察积极性提高了,发现的现象就十分丰富,有了这样精彩的发现,就更加能激发幼儿动手的欲望。科学发现变得常见,那么动手操作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二、乐于动手,提供丰富、适宜的可操作的材料 科学活动的要素就是幼儿的操作材料,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例如,在“奇妙的声音”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播放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铃声、说话声、早操声等进行引题,让幼儿运用听觉感知进行“听声音说话”来激发幼儿对幼儿园各种声音现场的兴趣,继而启发幼儿回忆讲述并模拟自己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如:鸟叫声、水声、雷声等等,来丰富幼儿对“声音”的认知。接着投放大量可操作的材料,玩听声游戏,如在玻璃瓶、塑料罐、金属罐中分别装上水、沙、小石子、小铁片等,然后盖紧盖子,幼儿自己使劲摇晃。采用自主游戏的方式听辨声音,从中发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接着教师进行“声音与振动”的科学小实验演示,进一步理解声音是怎么发出的。最后,活动延伸,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声音“乐器”,激发幼儿自娱自乐的情趣,体验各种声响带来的愉快享受。这样的环节设置有利于幼儿的表达能力、听声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善于动手,巧用各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索和总结 1.巧用科学记录表。各科学活动区内的活动内容必须有精心的设计,让幼儿多思路、多形式去观察、探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教师请幼儿口头描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一个讲的不全,就请另外的幼儿补充,一个接着一个,直到讲得教师满意为止。教师对幼儿发言的来源、对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直接证据,不加关注,科学缺失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证据的记录。教师忽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记录,不仅不利于幼儿对当前科学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幼儿学习科学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幼儿科学发现和探索的兴趣。 2.重视团队合作。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多人、小组和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探索过程和总结结论。通过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中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师以4名幼儿为一组,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和记录过程。教师提供给每组幼儿水、糖、盐水等材料,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实验完成“水的溶解”记录表。活动中,同伴间的互助行为无形中帮助了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进行科学结果谈论时,能力强的幼儿就能说出“把糖放进水中,搅拌一下,糖就不见了,而水变甜了,所以糖是可以溶解的。”这样的思维和完整语言表达,更有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动动手可以让许多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让幼儿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去。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善于学习已有的现代科学技术,更需要善于探索和发现的创新人才。对于中班幼儿的科学教育而言,让他们“动起来”学科学,“动动手”学科学是十分必要的。幼儿能乐于动手、快乐学习,科学不再成为幼儿的负担,才是真正地在幼儿的心中萌芽。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在目标化活动区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中班幼儿任务意识 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共同目标,教育的改革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快乐"和"发展"作为幼儿教育追求的两个核心价值。这里的"快乐"不仅仅是让幼儿在园时心情高兴和愉快,而且要让幼儿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成功时体验到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感。但是,仅仅快乐不是幼儿阶段教育的全部意义,还应让幼儿在感到快乐的同时,在其他各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爱玩、会玩。而目标化的活动区的设置,既能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体验规则,满足个性化发展与自主游戏的需求,满足他们爱玩、会玩的心理需求。 主题活动是现阶段幼儿园普遍实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幼儿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自然事物"为本位的,而不是以抽象出来的"学科知识"为本体的。幼儿所接触的事物通常自然地包含着多个学科领域,他们需要的是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整体、较为全面、较为生活化的认识,而不是虽然精深、但却相互割裂的认识。这也正体现了新《纲要》中所提倡的各领域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生活即教育的精神。因此,我尝试利用适合中班幼儿的课程模式——目标化的活动区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幼儿在目标化的活动区中完成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 1.从孩子兴趣出发,生成主题活动,并分析主题活动所蕴含的中班幼儿发展目标 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可以利用幼儿已有经验,使幼儿在过程中交流,这样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这样的内容才能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1.1 从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主题教育内容,挖掘主题教育目标 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时,要注意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找到引导幼儿探究的方向。例如: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了蜗牛,悄悄带回了班,教师发现后顺应了幼儿的需求,组织幼儿开展了主题活动《蜗牛》。 1.2 从幼儿身边突发的事件、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幼儿提出的问题及困惑制定主题教育内容 幼儿科学活动的含义包括幼儿所有的探究活动,因此,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正是幼儿探究的时机,我们教师要注意把握。例如:天凉了,孩子们从家带来了马甲户外活动时穿。可在把马甲放到柜子里时总掉下来。教师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组织了主题活动《怎样让马甲不掉下来》,孩子们进行了探究,了解马甲的不同面料,找到了马甲总掉下来的原因,尝试了多种办法不让马甲掉下来:有的幼儿往马甲中垫毛巾、塞板子,还有的幼儿把马甲反过来叠等等。 1.3 从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中产生或从其他主题引伸主题教育内容 幼儿具有探究、发现的天性,他们在教师创设的适宜环境中会主动进行探究,而个别幼儿的探究活动有时会引发成全班的集体探究活动。例如:一名幼儿科学区游戏时自制了一条纸蛇后,自己尝试多种办法让纸蛇动起来,还拿着纸蛇在室内跑。他的活动引起了许多孩子的兴趣,教师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组织了全班幼儿进行《让纸蛇动起来》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探索、尝试了吹、扇、点燃蜡烛等多种方法让纸蛇动起来。 1.4 从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或教师发现的问题,确定主题教育内容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在生活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例如:班上有些孩子不爱洗手,有些孩子洗手不认真,我便把幼儿的洗手水收集起来,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了《水为什么会变混浊了》的主题活动,以此教育幼儿认真洗手。 1.5 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主题教育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因此,"中国成功发射载人火箭"、"奥运会中国健儿夺金牌"都成为了我们的主题教育内容。 2.分析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如何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渗透 结合主题的教育目标,与孩子一起创设目标化的活动区环境,将主题内容渗透到各个目标化的活动区中。活动区的创设根据主题考虑幼儿实际经验与兴趣,依其年龄与身心发展水平提供环境材料,有计划地投放或变换适宜材料,同时注意环境创设、自选区域的开展与其环节和活动的相互配合联系,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目标化活动区将空间设置,材料提供,活动时间,环境的开放性及其动态效能的发挥等方面教育因素有机联系,合理结构,满足了幼儿积极活动的需要,成为激发幼儿自主性的有效途径,更要紧密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 如:在开展"颜色"的主题活动时,科学区提供各种配色的实验,美工区提供各种颜色的纸和颜料让幼儿进行制作;自然角幼儿按颜色分类摆放水果、蔬菜;益智区幼儿按颜色分类、配对等。 3.利用目标化的活动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中班幼儿任务意识 3.1 提高目标化活动区的引入,培养幼儿任务意识 组织幼儿活动区活动来完成教育目标,一般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引入,一是活动前引入导向,二是活动中引入。比如:我们在上"蛋"的主题活动,为了能让幼儿多地了解蛋的更多知识,请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找,要求在活动区结束后,请你把找到的相关答案告诉老师,让小朋友与大家共同分享。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翻阅图书,询问同伴,有的幼儿在活动前去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有的则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去完成任务。老师每天交给幼儿的任务有所不同,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交待任务,孩子们虽然都在不同的区域活动,如:有在美工区做蛋的,画蛋的,做惊喜蛋的,有的在建筑区建造孵化工厂的,在图书区寻找问题的答案的,在科学区玩区分生熟的鸡蛋的,在自然角观察不同的蛋。不管幼儿在哪个区活动,他们最终都要完成任务。结果表明,全班有80%的幼儿都能够完成任务。有的幼儿在此活动区没有寻找到答案,他们探索欲、求知欲强烈,回家求助家长帮忙,上网寻找答案,孩子们的主动性增强了,有的幼儿在活动中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就拿出"闹钟"让幼儿学会看表调节自己的活动时间,教师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引导,在活动中进行提示,孩子完成任务情况效果很好。 当然也有个别幼儿,当天没有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作为教师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教育他们今天没有完成,明天也可以继续去做,目的是让幼儿有任务意识,给他们宽松的氛围,没有完成的幼儿,第二天也就会自觉完成任务。又如:今天老师在活动前交待的任务是制作"惊喜蛋",在制作"惊喜蛋"前已学过若干种动物的绘画。因此,老师在交待任务后,再请幼儿绘画制作,在活动区中没有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类似的话,都是在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看到美工区的幼儿较多,就先到其他区域玩一会儿,等美工区人少了,再去完成任务,孩子们在目标化活动区的形式下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中玩,玩中学。 目标化活动区在活动中引入,能够更有效的完成教育目标,增强孩子们探求欲,如组织幼儿"怎样让蛋立住"这一活动中,采用的就是活动中引入的方法,孩子都围绕"蛋"的主题分布在各个活动区中,活动区活动快结束时,教师抱来许多蛋,放在桌子上,蛋立不住跑得到处都是,从而提出问题,请幼儿解决问题。产的注意力一下就会集中到老师这里,通过提出问题来完成教育目标,孩子们纷纷动脑筋想办法,在班长里寻找物品,借助室内玩教具等物品,让蛋立住,他们选择不同的物品去亲自尝试,借助积木、插片、杯子、纸团、木棍、沙土等物体,孩子们大胆地探索尝试着,最终得出结论。预想能使蛋立起来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有亲自试验,得出的结论才是最终的结果,底盘是平面、上面是圆形的物体能使蛋立起来,把蛋放在沙土、锯末上能使蛋立起来,小杯口的杯子,如酒杯能使蛋立起来,大杯口的杯子则不能等等。孩子们在各个活动区中寻找答案,都在认真地探索着,调动了孩子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最终完成教育目标。 3.2 以点带面,用个别带动整体,促进幼儿形成任务意识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目标化活动区中,孩子们完成任务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幼儿总会在活动一开始就去做老师教给的任务,剩余的埋单再去其他活动区去玩。有的幼儿随时观察各区域动态,适时选择相应区域完成任务。有的幼儿则在活动快结束时,经老师最后提醒后,才想起老师交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个别幼儿来不及去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指导,请会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任务好的幼儿介绍自己在目标化活动区中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互相互帮互学,最终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3.3 将适度的自由与控制约束有机统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选游戏并非自然状态下幼儿自发的游戏。自选游戏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最大限度的选择活动自由,有利于激发幼儿主体活动的需要和动机;同时渗透着一定的教育要求和适当控制与约束,作为教育活动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自选游戏中,教师首先要将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教育培养目标及具体教育对象、能力特点结合,通过制订活动计划有目的地指导游戏活动,促进活动不断深入。教师以指导得和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参与活动过程,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注意隐性教育作用,在自选游戏前引导幼儿选择,活动中与幼儿共同建立和执行规则,提要求交任务,具体指导游戏过程,并依游戏的开展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式,积极影响幼儿活动行为。同时,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活动过程,以积极的情感感染、促进幼儿与周围事物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目中有物并有所用心,激发幼儿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与幼儿共同建立和执行活动区游戏规则(如使用材料、行为自治及协调相互关系的规则),使幼儿在形成正确认识判断时,反复实践,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增强处理自治能力,形成初步任务意识。教师始终把握教育的主动权,注意将适度的自由与控制结合,使自选游戏成为教育方向性与发展可能性、外部激励影响与内在需要动机的最佳契合点,从而很好地发挥教育主导作用。 4.研究的体会 通过开展目标化活动区开展主题活动,我深深地感到,目标化活动区能够满足幼儿兴趣,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真正地发挥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的幼儿主主体地位,使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总之,目标化活动区域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大力提倡。它是将主题教育目标渗透到游戏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曾这样论述过游戏的作用"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们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游戏的教育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反映在教育改革上。 目标化活动区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形成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浅谈中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挫折教育 摘要:在体育游戏中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是进行全面有效的挫折教育的形式之一。本文阐述了通过在体育活动中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对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积极向前的人格品质,促进幼儿自信心健康发展这一方面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一些效果。 关键词:中班幼儿;体育活动;挫折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一生是漫长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将面临许多的挫折和挑战。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强自信。现在的孩子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缺少对失败和挫折的尝试,一个个都很脆弱,受不得一点点委屈,甚至连一句不顺耳的话都听不得。其实,幼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每一位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幼儿期是个性品质处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质,在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中,发展潜质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有意识的为孩子开展“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系列活动,以攀爬、过平衡木、拍球、障碍游戏等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失败和不如意,在实践过程当中,通过创设情境等途径和课堂中的实践、磨练来锻炼幼儿的毅力,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让幼儿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以下是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抓住体育活动中挫折情境,进行挫折教育 1.利用体育活动中随机产生的挫折情境,对幼儿进行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随机产生的挫折情境有很多,如有一次在玩小兔跳彩圈的游戏中,东东没遵守游戏规则,为追求第一他不是跳过彩圈而是直接跑到了终点,他以为自己赢了,可是和他比赛的小军急得哭了,许多小朋友都批评他,大家都说他犯规不愿意和他再玩了,结果他也哭了坐在地上不愿玩了。面对这样的情景,我知道东东在与朋友交往中遇到了挫折,如果这样忽略过去,他下次肯定还会遇到同样的挫折,严重的话,可能会产生人际障碍影响他性格的发展。于是我东东和小军把经过说仔细,然后又请东东给小军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做,东东说:“我只想拿第一,不是故意的。”于是我对所有小朋友说:“大家是不是也都想拿第一呀?”听到了肯定答案,我继续说:“东东也和我们一样想拿第一,只是他呀玩得太开心忘了游戏规则,我们是不是应该再给他以机会啊!”接着我又对东东说:“我们做游戏都是要遵守规则的,这样才公平,小朋友才愿意跟你玩对不对?以后玩游戏时,先想一下规则是什么,我们重新比赛一次好吗?”大家都说好,于是游戏又正常开始了。简单的几句话,让东东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同时也让他知道了玩游戏一定要遵守规则。 2.有目的地创设挫折情境,对幼儿进行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我还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通过探索、尝试,增强幼儿的耐挫能力和自信心。如训练在平衡练习时,我特地设置了高低不同的平衡木,让幼儿更大胆的挑战自己,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循序渐进,还设置了走木桩、攀爬,利用一些废弃物设置各种障碍,如可乐瓶,旧轮胎等,让幼儿增加难度的挑战自己。还开展了竞赛性游戏,让幼儿体验失败和胜利并能正确的面对它,失败时及时地鼓励幼儿,成功时及时地表扬幼儿,让幼儿在挫折中成长和增强自信心。 二、在体育活动的挫折中,正面引导教育幼儿 1.让幼儿认识挫折,感受挫折 在幼儿成长的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惑,面对挫折,教师应该努力加强引导,让幼儿认识挫折,亲身感受挫折,鼓励幼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勇于接受并迎难而上。幼儿对于挫折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挫折教育的效果,对于中班孩子来说,首先要把幼儿对于挫折教育的认识放在第一位,要让幼儿学会认识事物的多面性,要让幼儿认识到既有简单事情,也会碰到需要解决的困难,让幼儿充分感受挫折,并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解决。 2.不断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激励幼儿,克服挫折 鼓励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体育活动时,幼儿遇到挫折,教师要用肯定性词语代替否定性词语。如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产生害怕心理时,老师应用肯定性词语“加油”、“你行的”、“你真棒”等词语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3.利用榜样的作用,战胜挫折 在孩子眼中,老师是最伟大能力超凡的,老师的行为和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老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体育游戏中做好示范作用。教师及时地为幼儿提供好的同伴榜样。如当幼儿游戏中遇到困难或退却时,老师可以活:“你看某某做到了,你也一定行的!” 三、加强家园联系,共同进行挫折教育 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方向要一致,特别是在挫折教育的实施上要言行一致。我们较密切地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邀请家长来园观摩教师组织的幼儿体育活动,参加亲子体育运动会,听专家作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挫折教育的意义,提供家庭体育游戏的内容,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和挫折都会相伴而行,让孩子充分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让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感受挫折,并从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信心,锻炼心理素质,可为幼儿良好的发展创造环境,为幼儿的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中班幼儿“抢玩具”现象的分析及教育策 中班幼儿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他们的活动空间也更加宽广。每天,孩子们都有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他们从家里带来了心爱的玩具玩耍,问题也由此产生,抢玩具的现象很严重。 中班孩子开始有了初步的是非道德观念,知道借东西之前要商量。但当遇到被拒绝又很想玩时,就只顾自己喜好了,多见于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无法自控的孩子。 以上表现都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有关。中班幼儿慢慢能够把行为规则化,能逐渐按照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我意识逐步加强,逐渐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当现实需要与道德规范相冲突时,幼儿往往选择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当的方法。此时,教师单纯的制止和批评只能解决表面冲突,并不能将规则内化为幼儿内在的需要,教师应教给幼儿交往技巧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这样才有益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杜绝“抢玩具”现象的发生。 一、建立游戏规则,共同遵守 通过主题活动《相亲相爱》,我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玩玩具才能使大家都玩得开心?”通过讨论,幼儿得出:“我可以玩一会你的玩具吗?”、“我们交换好不好?”、“我们一起玩好吗?”这三句话,作为我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在以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我经常提醒幼儿用这三句礼貌用语。例如游戏中,小雨很想玩晓薇的马车,于是小雨对晓薇说:“我们一起玩好不好?”晓薇想了一想说:“好的,我们两个人玩。”可见晓薇是有一番心理斗争的,但是她想到这是大家都遵守的规则,就欣然接受了。 二、加强同伴信任,消除顾虑 借出去的玩具会被弄坏或者拿不回来了,这是很多幼儿心里存在的顾虑。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幼儿要保护好别人的玩具,增强同伴对自己的信任。于是,我组织幼儿开展了谈话活动“我们都要守信用”,让孩子明白,玩耍时要保护好别人的玩具,在别人要回玩具时要及时还给人家。游戏中,盼盼想玩多多的球,原本商量好玩一会儿就换过来,可高兴之余盼盼想“赖账”。此时,我和盼盼强调“对自己说过的话要守信用,别人才会借玩具给你玩”,盼盼想了一会儿,最后同意把球还给多多,她明白只有自己对别人言而有信,才会有更多玩的机会。 三、敢于承受失望,形成是非观 现实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引导幼儿正视挫折,承受失望,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同伴关系。松松新买了一辆挖土机玩具,自己还没玩过,兴致正浓,珉珉也很想玩,可松松自己想玩不肯借,于是珉珉找我来帮忙。我鼓励他先和松松商量,他和松松商量一起玩或交换玩具,松松都拒绝了。面对这样的难题,孩子们也想出许多办法:“等会儿再玩”、“去玩别的玩具”、“再跟他好好商量商量” 等,我请松松告诉大家不肯把玩具借给别人的原因,并用移情的方法让幼儿体验松松此时自己想玩新玩具的心情,让幼儿学会耐心等待,鼓励幼儿去玩别的玩具或和其他同伴一起玩。此时教师的关心能转移幼儿的兴趣,帮助他承受挫折,这样就容易杜绝幼儿抢玩具的行为了。 (江苏省海门市直机关幼儿园)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中班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思考 【摘 要】四到五岁的中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中班幼儿语言教育的有效展开对于提升其语言能力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偏低,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大大的限制了中班幼儿的语言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对目前中班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幼儿语言教育水平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中班幼儿;语言教育;问题;对策 语言教育是幼儿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充分利用幼儿这一阶段的语言学习天赋来进行语言教育,将能够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中班幼儿的语言教育效果方面并不理想,无论是在教育方式,还是在教育内容层面都存在很多的不当之处。在幼儿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语言教育所暴露出来的缺点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以及提升中班幼儿语言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中班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班幼儿语言教育目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语言教育目的不正确,教学方式不恰当以及教学者专业素养不足等,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目的不正确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在教学目的层面,很多幼儿教育老师都将知识传授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在此教学目的的引领下,很多老师都将与中班幼儿年龄不符的教学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种拔苗助长的模式对于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教学目标的错误引导下,幼儿园形成了一个不好的学习风气,即认为幼儿懂得知识越多,就证明教学效果越好,在这种教学目的的引导下,幼儿的语言技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语言教育因此走向了一个错误的通道。 2.教学模式的单一 教学模式单一也是目前中班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目前中班幼儿语言教育中最普遍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四到五岁心理以及生理特点。这一阶段的幼儿在注意力方面很难超过十分钟,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自然效果不佳。除此之外,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另外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幼儿语言的自我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幼儿预言教育灌输模式使得幼儿都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语言教育,自己对于语言的理解、把握和运用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3.教师专业能力差 无论是教学目的的不正确,还是教学模式的单一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不足,事实上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师资水平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幼儿教育,尤其是语言教育学科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极高,没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很难胜任中班幼儿语言教育这一工作的。幼儿语言教师专业能力差的外在表现是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内在表现就是在语言教育岗位胜任力方面存在差距,鉴于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班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本性的措施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加强中班幼儿语言教育效果的策略分析 对于幼儿而言,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笔者中班幼儿语言教育的现状,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中班幼儿语言教育效果: 1.端正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引领者语言教育的开展,目前错误的中班幼儿语言教学目的这一情况应尽快得到纠正。幼儿语言教育的目的应回归本质,即主要锻炼幼儿的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以教会幼儿背诵唐诗多少为目的。而要想使正确的教学目的获得幼儿语言教育者的认同关键就是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来让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目的,这样才能够有效刹住幼儿语言教育小学化的发展趋势。当然幼儿语言教学目的的回归也应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也应改变对于幼儿教育目的的错误认识,这样幼儿园以及家庭能够有效的合作,实现幼儿语言教育效果的大幅度提升。 2.完善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证明灌输式的语言教育模式的效果极差,这种有违幼儿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语言教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应被彻底的加以摒弃。中班幼儿语言教育应采取提问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适合幼儿心理以及生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更加愉悦以及主动的进行语言的思维组织与锻炼。在利用上述教学模式时还应注意对教学辅助工作,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通过多媒体来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幼儿在感官刺激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针对幼儿语言教育老师的专业能力的欠缺,本文认为加强其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必然举措。提升中班幼儿语言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就是加强培训,幼儿园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培训,通过强化培训力度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工作能力。在培训工作的具体开展中,培训内容的制定应在充分调查分析教师能力存在的不足基础之上进行制定,这样能够确保内容的有效性。在培训方法层面应注意结合幼儿教师的诉求进行,从而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加强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中班幼儿语言教育效果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齐头并进,综合发力,这样才能确保中班幼儿语言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考虑到幼儿语言教育研究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更需要广大幼儿语言教育者不断的去探索实践,从而有效的提升语言教育效果。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幼儿园中班亲子教育之我见 教育幼儿为其成长投入心力和精力是父母的神圣职责。亲子教育是一个家庭亲子关系的互动和亲情交流的运作,可以调整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和方法,从而达到家庭和谐的目的。近期,笔者对我班35名幼儿的问卷调查显示:我班有23%的幼儿请祖辈照看幼儿;68%的幼儿基本由爷爷奶奶接送,不少父母们与幼儿缺少正常沟通;过高的期望导致家长过多地干预幼儿的活动,抑制幼儿主动性;不少家长重视智力投资,忽视行为习惯培养和道德培养;年轻父母缺乏必要的教养知识和正确的教育方法,祖辈们又过分溺爱幼儿,忽视了幼儿需要养中有教,教养结合。为此,笔者对幼儿园中班的亲子教育进行了尝试。 一、多种渠道,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在学期初成立班级委员会,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提出诚恳的意见。班级重视活动中家长的建议,促进和谐互动亲子关系的建立。通过开展“家长进课堂”的亲子活动,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培养目标,从而对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有利于实现家园共育,最终有利于幼儿的全方位发展。我们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有针对性发放宣传资料,使更多的人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家园互动,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开展多种方式的家园互动,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通过多维度的指导,家长由注重幼儿智力和技能的发展,转向关注幼儿身心、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了解了良好亲子关系对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使家长在构建良好亲子互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明确。为了不让爸爸们在幼儿的成长记忆里成为缺席者,我们努力通过亲子活动调动男性家长参与孩子教养工作的积极性,让爸爸走进教学活动。活动使教师认识到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使教育内容延伸到家庭,也使家长在家庭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三、运用网络,架起与家庭沟通的桥梁 通过幼儿园网站,设置班级交流平台,把年级的、班级内开展的各项计划和活动都放在网上,交流主题经验,分享交流话题。让家长能利用空余的时间去浏览,关注幼儿园的活动。鼓励教师定期上传幼儿在园活动的情况、精彩活动的照片与家长共享。通过实践,我更坚信推行亲职教育能架构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从而达到家园一致的理想教育境界。幼儿园通过传递专业知识和实际教育方法和经验,帮助家长成为更称职的父母——不仅提供子女良好的生活教育环境,自己更要不断汲取新知识,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养子女的态度与方法。家、园的沟通与配合发挥“1+1>2”的功效,让幼儿在爱的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健康、和谐、快乐、积极的现代儿童。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谈幼儿教育中班级环境创设 一、充分重视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流传话语无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与条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要有计划的绿化园地,重视幼儿的环境布置,要使幼儿生活在明朗的、愉快地、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里。”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综上所述,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二、班级环境创设中,教师要为孩子一片爱的天空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爱应该作为前提。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都要求自己尽快地熟悉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等,同时用真诚的爱心、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感染孩子。对于小、中、大三个层次班的幼儿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比如对小班幼儿,适宜多用肢体语言,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到了中、大班,则适宜多用表情、语言去感染孩子,一句真心赞美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受到你的爱。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使教育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三、环境创设中科学性、童趣性相结合 幼儿园的环境应为幼儿所喜爱、理解并接纳。我们在设计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时,尽可能地增加其童趣性,以真正引起幼儿的共鸣,唤起幼儿参与的愿望。我园班级和专用活动室环境的所有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以儿童画为主,采用夸张的形象、幼儿喜爱的方式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例如教师在班级设计环境时尽可能采用艺术化、情趣化的娃娃体样式。如:壁画走廊中的《孙悟空》、《京剧脸谱》等。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四、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丰富的环境对3~6岁的幼儿而言,是会说话的。孩子不仅受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还与环境互动,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孩子们的作品布满墙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教室”的温馨和亲切! 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某某的,这是谁谁的……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的版面环境在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的桥梁。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以幼儿为主的版面时应以幼儿作品为主,教师创意为辅,教师的创意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六、家庭和幼儿园有效结合,为孩子打造更好的环境 家园配合,共同创设一致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家园双向的沟通和理解,共同为幼儿创设一致的良好教育环境。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管理,并通过他们沟通家长们。如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后,收集每一位家长的反馈意见,或召开座谈会,直接听取家长们的.特别注重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并把它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依据以此来促进教师工作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精心。此外,园内设家长信箱、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请家长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家园互动”,有效地促进幼儿园师德、师风的不断优化,也提高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水平。 【作者单位:宜兴市太华幼儿园 江苏】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 幼儿期是良好个性形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著名教育家若井邦夫说:“婴幼儿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期。”所以教师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必须使幼儿在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 生活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散、怕苦、缺乏责任心;纪律意识差、依赖性强。而处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虽然在意识上要比小班孩子好,自控力也有所提高,但还是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提醒。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中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给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把养成教育纳入主题活动整合课程,让幼儿在有趣的主题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老师注重自身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都具有爱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都会会刻意地去模仿。幼儿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严谨有序。 三、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虽然在自控能力方面比小班幼儿有所提高,但他们不能像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把幼儿分成四个阶段――中班A期、中班B期、中班C期和中班D期。 1.在中班A期(刚进中班1―2个月),这个阶段幼儿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好,因此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都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提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三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2.到了中班B期(进中班后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中班的学习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期间,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3.到了中班C期(进中班后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生活行为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发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下的积木、谁会主动送积木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以表扬,使他们更积极地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的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先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4.在中班D期(中班第二学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体验欣赏法”进行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巧。如在组织幼儿午睡活动前,要幼儿学习叠被子,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午睡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家长园地、家教知识讲座、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在幼儿养成教育指导方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由获得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到此种行为的初步习得,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密切家园合作,双方持之以恒地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才能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 2.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特别是那些对教师有畏惧心理的孩子,教师应用一种开放性观念,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从而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如果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过低,只根据一些表面现象去做判断,毋庸讳言,在误解幼儿行为的基础上行使的教育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相反,还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幼儿中班教育论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与儿童书面数符号学习 【摘要】本研究以上海市一所一级一类幼儿园的一个中班为研究对象,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观察和分析了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中儿童书面数符号学习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书面数符号学习;中班数学教育 数符号的运用不仅对人类文化的传递和发展意义深远,对个体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首先,它是儿童从具体的数学思维向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化的标志,对书面数符号的学习和了解能使儿童在数的理解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当儿童能阅读、书写和理解数的表征符号时,这种把数从具体事物参照体系中独立出来的过程就趋于完善(Sophian,1995)。[1]其次,它提供了一种儿童和成人可以共享的认知模式,这一模式为儿童和成人进行有关数方面的交流提供了基础(Munn,1998)。[2]一旦儿童开始运用这些符号,它们很快就能成为儿童数学思维的一部分,并为儿童进一步学习数学提供可能和前提。然而,由于书面数符号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它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语言文字读写能力发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儿童书面数符号学习的系统研究不多。英、美两国现有的研究也仅涉及儿童对数符号的表征方式和对数符号功能的理解,未涉及儿童数符号表征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书面数符号是人类文化的发明,儿童通过社会传递的方式来掌握它,因而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以及机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中班开始的时候,约40% 的4岁儿童已能运用1~10的书面数符号来表征数量, 但儿童的书面数符号的表征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很大的个别差异(Zhou Wang,2004)。[3]这种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在幼儿园小班的活动中较少涉及书面数符号的学习。然而,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儿童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书面数符号。我们尚不太清楚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育是否涉及书面数符号的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儿童进行书面数符号的学习,这种书面数符号的教学是否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本文旨在通过描述与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上海市一所一级一类公办幼儿园一个中班的幼儿。本研究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以非参与式课堂观察为主,并收集了教师的相关教案。该园中班2004~2005学年数学教学计划设定每周一次数学课、一次珠心算教学。由于节假日等原因,实际全年数学教学总次数为72次,其中数学课37次、珠心算教学35次。需要说明的是,该园的珠心算教学形式上为特色教学,而事实上不仅绝大部分幼儿都参加,同年级班的教师也在一起备课。我们对该班的数学课和珠心算教学进行每周1~2次的课堂观察,全年观察的次数为37次(占总教学次数的51.4%),其中数学课19次、珠心算教学18次。我们对37次课堂观察记录作了分类和归纳后,又结合本班教师的教学计划与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作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明,在所观察的数学活动中,共有27次(占观察次数的73%)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书面数符号的学习,分别为10次数学课和17次珠心算教学。该班的数学课与珠心算的教学内容虽自成体系,但偶尔教师也会帮助幼儿在两门课的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如在珠心算教学中帮助儿童回忆在数学课上学过的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等。两类课都与书面数概念的学习有密切关系。 该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概念、形状、排序、空间、时间、量和计量等,其中有关书面数符号的教学内容包括阿拉伯数字符号、加减符号和等号,具体内容涉及10以内的数字,如10以内数字的认读,比较数的大小,数字与实物的相互转换等。观察资料表明,只有一次教学涉及10以上的数字,如从1到35的认读。 珠心算的教学内容与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大不同,因为该班从小班下半学期就开始珠心算教学,所以到中班后,教学内容开始涉及100以内数字的阅读、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有两次教学出现了10以上数字的加减。从中班一年的教案中看,有5次教学涉及10以上数字的加减。 中班书面数符号的教学主要通过实物和符号的相互转换来进行。实物包括数字卡片、算盘、图片道具等。已有研究表明,书面数符号的表征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涉及对书面符号与物体之间的双向转换的理解,主要包括书面数符号认读;实物―书面数符号、书面数符号―实物(周欣,2004)[4]。如果将中班数学教学内容与书面数符号的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三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该园中班数学教学无疑体现了这三个方面,并且过程更加丰富。下面将一一分析涉及这些具体形式的教育活动是如何帮助中班幼儿进行书面数符号学习的。 1.书面数符号认读 书面数符号的认读是在口头数符号与书面数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包括数字和算式的认读)。到了中班,随着幼儿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求幼儿认读数符号的内容和认读的方式都有所改变。首先,认读内容方面,数目从小到大,从认读书面数字到认读算式,如开始时阅读1、2、3、4……到认读……23、24……后来则开始认读算式,如8-7=1,9-7+8-9=?;其次,阅读的方式也有所改变。中班上学期开始时,为了配合珠心算的教学,教师只要求幼儿把142读为“一四二”,而不是“一百四十二”。到了中班下学期,教师则在珠心算教学中讲解了个位数和十位数,开始让幼儿按照个位数和十位数的读法认读100以内的数字,比如把52读为“五十二”。 (1)认读内容的变化 “看数报数”是教师在中班上半学期经常开展的一个活动。活动过程是,教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卡片,要求幼儿不仅能正确阅读,而且在卡片短暂出示后能正确背出数字,阅读方式为依次读出卡片上出现的数字,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说,幼儿只要掌握了10以内的数,就可以读出卡片上的数字。见下例 中班认读内容还包括算式的认读。由于中班上学期珠心算的教学内容包括算式,所以教师也很重视算式认读。在认读每个算式的过程中,幼儿不断重复着1到10的数字,同时也熟悉了加号、减号和等于号。如[例子12-15-2004]: ①“[例子9-29-2004]”表示该例子是2004年9月29日的观察结果。下同。 ②T表示教师,S表示一个幼儿,SS表示多个幼儿,SSS表示全体幼儿。 (2)认读方式的转变 比如[例子9-29-2004],只要求顺次读出卡 班上学期末,幼儿就开始按照“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方法认读,教师详细讲解了如何读两位数,这样的认读方式无疑比单纯的依次读更有意义,因为这种读法赋予了除个位数以外的十位数、百位数等意义,有助于幼儿理解10以上数的概念。如[例子1-6-2005]: S:三十八。 T:(问大家)他说对了吗? SS:不对,应该是八十三。 T:对,应该先读前面的,再读后面的。 S:(点头重读)八十三。 2.实物―书面符号的转换 这一转换是将实物的数量转换为书面数符号的过程,在数学课与珠心算教学中都有。举例来说,教师先要求幼儿数出图片上有几个苹果,幼儿数好后请他们找出写有相应数字的卡片或把答案写在纸上。观察资料表明,这种将实物转换为书面符号的实践机会并不多,特别是没有出现写答案的情况。 下面例子[例子10-20-2004]表明从实物到书面符号转换的过程。 T:这里有几只小鸭子? SSS:1只。 T:在算盘上怎么拨?(SSS拨1。) T:又来了几只小鸭子? SSS:1、2、3、4、5,5只。 T:算盘上怎么拨?(SSS加拨5。) T:你算盘上是几? SSS:6。 SSS:加号表示。 3.实物―书面数符号―实物的转换 这一转换是将实物的数量转换为书面数符号,再还原到实物数量的过程。如[例子12-24-2004]: T:看,黑板上有几张卡片?[黑板上有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相同的实物(圆点)。] SSS:5。 T:在你面前有一个盒子,里面有许多数字卡片(数字卡片一面是数字,另一面是相同数量的圆点数),5用数字卡片怎么表示? T:好的,5个圆点是5个,5个点子数和数字5。那5加1个卡片是几? SSS:6。 T:(在黑板上做相应展示)很好。(指着黑板上的实物卡片)5添上1就是6,等于6。 SSS:(重复说)5添上1等于6。 …… 4.书面数符号―实物的转换 这一转换是将书面数符号转换到实物的数量的过程,就是常说的按数字取物。即教师出示数字或算式,让幼儿用操作材料表示出来。比如教师说:“请大家拿出与卡片上数字一样多的雪花片,7。”幼儿拿出7个雪花片,就证明他们理解数字7的含义。让幼儿用算盘来计算5-4=1的过程,也是书面数符号向实物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领会符号的含义。 书面数符号―实物的转换是四种转换类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因为这是珠心算教学中常见的形式。10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是珠心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常常出示(连续)加减的算式题卡,让幼儿拨算盘,比如 从上面的归类和分析可以看出,数符号阅读、实物―书面数符号转换、书面数符号―实物转换是书面数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其中实物―书面数符号―实物的转换形式是实物―书面数符号转换形式的变体。这一描述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师如何灵活地运用书面数符号与实物之间的转换,让幼儿进行多角度的练习与实践。 三、讨论和建议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育中,不管是在正规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在课外的珠心算教学中都包含了较多的书面数符号知识的学习。在正规的数学课程中,以接触10以内的书面数字符号和简单的算式为主。我们认为,10以内的数学知识内容基本符合大部分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但学习重点应放在对1~10书面符号的表征及理解上,涉及书面算式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且一定要结合实物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而在该班的珠心算教学中,已经涉及100以内的书面数符号、简单算式(包括连加连减的算式)的横式与竖式的表达方式。很显然,珠心算的学习内容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幼儿园教育大纲对数学内容的年龄班的教学要求。当然,从大多数中班幼儿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完全有可能掌握。我们的研究也证明,即使是发展水平较低的中班幼儿,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干预,也能正确地表征100以内甚至100以上的书面数符号。但过早地要求幼儿掌握10以上的数符号,特别是连加连减的算式,对幼儿的发展也许是弊大于利。我们的观察资料表明,珠心算教学中书面数符号的学习尽管结合拨珠的过程进行,但不少操作需要重复练习,这些活动不仅与对数概念的理解没有直接关系,而且由于它机械、枯燥以及对幼儿记忆方面的高要求,很容易引起中班幼儿的反感。我们的另一个家庭日常活动的观察研究表明,在家练习珠心算是家长建议频率较高但遭幼儿拒绝的百分比最高的活动。有相当多的中班幼儿不喜欢珠心算,这已经成为事实。 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较注重帮助幼儿认读书面数符号,并能注意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如要求幼儿先学会读出数字,再学习数字的进位关系。研究表明,进位概念的学习对幼儿来说是个难点,如在本研究中幼儿把83读成38就一点都不奇怪,这样的情况在中班可能不是个别现象。即使幼儿能正确读出数字,也未必表明他们真正理解数的位置与数值之间的关系。英、美两国的有关研究发现,有些儿童甚至到小学四、五年级都对此颇感困难(Hughes,1998)[5]。我们觉得可能没有必要在幼儿园中班就通过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来教进位的概念,而应通过一些材料的操作为幼儿理解这一概念打好基础。如20的数符号可用20个珠子表示,也可用2串(每串10个)珠子来表示。在个别幼儿感兴趣、对数的理解水到渠成的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给幼儿讲解这些概念。 幼儿学习书面数符号是在他们掌握了数量的概念和口头数符号的基础上进行的,帮助他们在物体的数量、口头数符号和书面数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书面数符号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书面算式的学习。算式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数学语言,在幼儿初步接触算式的阶段需要大量实物的操作来帮助他们真正理解这种符号语言。书面加减题做对了并不表明幼儿已经理解了算式符号。本研究中,在帮助幼儿学习书面数符号的过程中,该班教师能注重帮助幼儿在口头数符号、实物和书面数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比较明显的是,教师经常提供从书面数符号到实物的转换练习,如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这种转换练习有利于幼儿对书面数符号的表征与理解。观察资料也表明,反过来从实物到书面数符号的转换练习较少,即教师出示实物,要求幼儿找出或写出相应的数符号的练习较少。我们认为,该班教师尽管注意到符号与实物之间的转换,但数符号的学习与数学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如形状、空间、时间、分类的学习,结合得还不够。另外,在将书面数符号的学习融入教育环境与课程主题,或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的联系方面,也有待加强。 从课程组织的方式来看,该班仍采用了分科教学的方法。然而,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都提倡综合的课程模式。如何在综合教育的课程模式中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这对许多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特点,在与主题综合时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要不要综合,如何综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1.1多媒体课件制作简介 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进行以下两项主要准备工作: 1.1.1素材选择 多媒体课件的全部内容都需要通过素材反应,素材包括图片、文本、声音、视频等,需要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1.1.2工具选择 所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都要通过工具将各种素材集成到一起来实现,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工具有很多,需要用户根据自己要实现什么功能进行选择。 1.2基于路由器实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需求 路由器实验是动态的过程,实验过程需要进行选择设备、设备连线、配置命令等操作,演示过程必须是连贯的视频形式,同时又由于要满足学习和练习两方面的要求,则又要有文本提示信息和命令输入框等特殊功能,因此选择的课件制作工具应满足以下几点: (1)能将最后修改结果生成类似于视频的形式。 (2)能在操作步骤旁添加文本提示信息。 (3)能进行鼠标点击和命令输入的交互性操作。 2路由器实验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 2.1AdobeCaptivate软件介绍 AdobeCaptivate是一款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学习教材的软件,能录制计算机屏幕上所有的动作,只需简单的设定,就可以制作出与观看者产生大量互动,引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材料。任何不具有编程知识或多媒体技能的人都能通过该软件制作出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在利用AdobeCaptivate制作课件之前,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首先,要将实验的相关配置文档准备好。因为路由器实验配置涉及许多接口的配置和主机ip地址的配置,所以要在实验前将实验步骤、所用接口、ip地址和输入命令都规划好。其次,要对录制的实验步骤和使用的命令十分熟悉。因为AdobeCaptivate的录制过程与视频录制过程相似,虽然可以做后期修改,但是操作错误会在幻灯片上留下痕迹,对课件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正式录制之前,要多模拟几次实验过程,加强练习。 2.2路由器实验课件的制作 (1)打开AdobeCaptivate5,选择“File”下的“Recordnewproject”选项,就可以开始新项目的录制,如左图所示。可以看到录制设置界面可以对录制的区域、大小、录制模式等选项进行设置,本设计包含学习、训练、测试三个模式,为了保证三个模式在实验操作步骤上的一致性,应选择同时录制Demo,Assessment,Training三种模式。 (2)当录制完成之后,软件左部会出现工具箱,工具箱右边列出了所有的幻灯片,这些幻灯片是在录制过程中通过每一个鼠标点击和键盘敲击操作记录下来的。中间是工作区,其中绿色框为文本信息;黄色框为提示信息,只有鼠标放在或划过正确输入区时才会出现;红色框为错误信息,当操作错误时会出现。在工作区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每一张幻灯片进行修改。工作区下方为时间轴,可以从该区域调整相关窗体出现的顺序和持续时间等。最右边是幻灯片设置区域,可以对幻灯片的标签、显示时间等进行设置,同时也可以对使用的工具进行属性修改。由于软件不像人的大脑一样灵活,录制后的课件会出现一些提示信息错误、点击区域偏差、缺少文本输入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还需要手动进行大量的后期修改工作。学习模式就是实验步骤的演示过程,因此只需具备操作提示和鼠标移动的轨迹即可。训练和测试模式都是用户练习实验操作步骤的过程,因此要求必须可以实现交互性操作,而交互性的操作主要就是通过用户点击鼠标或输入命令,系统根据用户操作给予反馈来实现的。
财经新闻论文:都市报财经新闻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 [摘要]文章从对现在都市报的现状进行剖析出发,紧扣当今社会、现代生活、现代读者对财经新闻迫切需求的趋势,认为做强财经新闻报道可提升报纸影响力;就深奥和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做得通俗易懂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结合实例,就如何做好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进行层层解析;提出了都市报应如何对财经新闻进行定位。最后,提出了对办好都市报的财经新闻需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就解决都市报财经新闻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财经新闻;都市报;读者;经济生活;理财 一、发展趋势 (一)做强财经新闻以提升都市报竞争力。都市报在10多年前创办之初以其可读性及关注民生见长,因为那时是谁的思想解放,谁敢为老百姓说话,谁的反响就会大,人们就爱读谁的报纸,这是当时都市报走红的重要原因。如今同一城市几家都市报风格都是同一版本,看一张报纸也就知道其他几家大概是什么内容,因为各自找不到出路,随之而来的是报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都市报应改变思维方向,重新认识如今读者。现在的读者已不是10年前的读者,老百姓现在的茶余饭后不再以议论政坛轶闻及猎艳为乐,而是更多地讨论如何赚钱、如何省钱、如何理财,这个任务应由都市报的财经新闻担当。关注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财经新闻中找突破口,帮助读者掌握有用的信息,整理财经信息,这样报纸在争取市场成功上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并将会成为留住读者的新增长点。从广告构成分析,与都市报综合新闻相比,阅读财经新闻的广告客户支付能力更高,成长性会更好,广告投放水平也更高。但目前多数都市报的财经新闻还是单一的理财版、经济版,也只是登些服务信息和消费指南,只是告诉读者何处好吃好玩,如何购得价廉物美的商品。但这满足不了在中国经济腾飞过程中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如对于近期人民币升值问题,有些都市报对此事也就是发一条几行的消息。这种财经新闻的操作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人民币升值后带来生活的变化及投资方向了解的需求。 现在市场上不缺面向经理人的读物,缺的是帮助城市里的新来者赚钱、理财,帮助他们创业的读物。都市报如果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讨论,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只有和生活紧密相连,都市报才能适应都市读者的需要。目前,都市报对财经新闻的认识及操作人对都市报财经新闻的操作习惯和对市场需求的感觉还不到位,还不太习惯从宏观角度观察经济,没有完全把读者视为是一个有利益需求的经济人,没有帮助他们把握机会,为他们赚钱提供有价值的分析,帮助他们成为理性的经济人,使他们可以理性地认识经济事件、经济现象及经济规律,解读政策的背后,对自己的经济生活有所启迪。因为中国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人们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但需要选择,每一项选择都要付出机会成本,促使人们对信息与信息分析的依赖,但目前都市类报纸的财经新闻在这方面的操作模式都比较稚嫩。在经济起飞过程中,都市报的财经新闻可以随之共同成长。 读者为什么会购买这份报纸?读者从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到习惯相对固定地阅读。是因为这份报纸有可预期的东西,也就是读者期待着他要购买的这张报纸除能满足他的日常需求的综合性新闻外,还能满足他的价值观念,能满足他的利益。这个利益则是经济学概念上的福利、利益、信息消费,是从个人的、小群体利益角度切入,让读者感觉是从维护他的利益切入。不管是国际视角还是国内视角都应从读者利益切入,才能形成与读者的固定联系。 (二)把复杂的经济问题通俗化。都市报的操作者容易有个误区,以为财经新闻是给高端人士看的,但这与事实不符。这是因为都市报的财经新闻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事实上,高端人士很少自己买报纸,高端人士需要的是一份符合自己口味的报纸,并不需要一份专门办给他看的报纸。如《华尔街报》的市场定位、读者定位、读者群的构成都够水准,但《华尔街报》从没声称它只办给高端人士看,它的阅读群体都大众化。 都市报的阅读群体决定了它报道的财经内容必须让人容易看得懂。这个群体需要的,是以高端的眼光来认识诸多经济现象,认识政策和规则变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低端的眼光,也就是以平常人的眼光、以一般投资者的眼光和价值标准来解读政策规则、经济现象。《北京晚报》的财经新闻处理得就很漂亮,看得出他们的团队在采编上下了功夫,努力让市民看懂复杂的经济问题。其实,中国经济资源的主力的月薪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而非大企业和高层。真正让报纸受欢迎的是用高端的眼光、专业的知识分析当今的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经济规则,是立足于满足中层读者的消费需要、心理需要、价值需要和梦想需要。帮助想改善生活状况的人实现个人价值的梦和财富梦。都市报的财经新闻就是把软和硬、高端和低端、理论与实际统筹在一起,从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都市报的财经新闻的主张应该是影响生活。在今天信息来源和渠道发达的情况下,一个城市的几家都市报刊出的东西绝大多数不是独家的,一家报纸赖以成功的已不再是独家新闻而是独家的判断方式、分析方式、观察眼光,是独家的见识,而不是独家的材料。财经领域信息来源也基本是共用的,如证券市场的行情、运行情况。一家报纸是否被认可,以投资者是否作为投资参考的必需为标准,这决定了财经新闻是否成功。财经的采编人员如果做到任何经济现象别人都说过了,读者还要看你怎么说,这就成功了。如果办报人只追求读者看了你的报纸就不用看别的,是不现实的,读者是聪明人,他们不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张报纸上。 财经新闻采编人员通过对衣食住行进行观点组合从而推出见识,读者就容易接受。都市报的目标读者是与经济生活相关的参与者,于是在处理新闻与信息方面更应注重其背后的利益、机会、趋势、方法,用财经故事与分析吸引读者;面对政策的,要对政策带来的生活影响作出纵向分析,对未来走势给出建议。因为每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都是对利益格局和市场格局的重新调整。都市报的财经新闻就应该考虑如何将政策解读得通俗易懂,如何从读者的日常生活去解读。政策的分析不一定是财经记者采写的,因为多数信息中心并非是地方,更多是国家,这时财经记者采写的稿件不一定有优势,应综合多位专家给出的结论。编辑要善于发现学者和智囊团的各种有吸引力的观点,并善于把具有特色的东西编辑出来,但编辑必须具备在普通读者与专业读者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这种分析将扩大读者的投资视野,有助于读者的投资判断及理财。在作微观经济分析时,用与产品的消长有关的故事体现记者对经济和社会的认识,从而帮助读者更经济地消费。中国有句俗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对不同的地方产生的影响不一样, 如近期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在各地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有些读者就会问,我该不该还投资房地产?报纸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看提问题的人是在哪个城市、哪些城市房价被炒得虚高。因为一些中西部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还处于合理阶段,如果一味以虚高的上海、北京等为投资标准,就欠全面,这就需要采编人员好好处理报道的组合问题,这既体现了报纸的见识,也使读者从宏观政策中看到了对微观生活的影响,从而对投资或购物的安排进行调整,有些商人就是在宏观调控政策有重大调整并结合地方情况逆势而上发展起来的。 用财经故事的方式帮助读者理出头绪。如果宏观经济调控分析落脚在与百姓生存息息相关的文件上,就会极大地吸引读者。央视经济频道做老总访谈时,他们访谈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关心他挣了多少钱或有多少钱,而侧重从竞争的成功与失败来进行对话,记者也把自己当作经济中人,关注经济生活中的苦与乐。如果一张都市报针对本地市场与需求,在固定的版面位置刊发如何把握政策、如何应付工商税务会计等财经规则、如何选择产品、如何做市场,它就形成品牌。如报道一个人要开一个小咖啡屋,一共要经过哪些过程,这样就应从两部分切入:一部分是以现行政策解释这个市场的进入方式、进人规则;另一部分是创业故事。这样很符合现代阅读心理:成功失败的人生感悟的财经故事。就像物价上涨会受到每个人的关注一样,类似新闻素材用这样思维理出来读者就非常关心、好看又对人有启发。 (三)都市报财经新闻思维与角色。都市报的记者长期做民生新闻后形成了一种处理稿件的习惯,即用能否写大特写作为标准来衡量采编人员,而财经新闻要想让商业与读者离不开,不是靠能写大特写,而是所采编的东西对读者、对市场、对经济生活、对投资有多少参考价值。如最近美元贬值,编辑要了解现在的美元处在历史的什么价位走势上?是最低点了吗?如果是最低点,投资的机会又是怎样?风险在哪里?这样处理财经新闻才好读实用。 都市报的财经新闻与财经专业报刊版面的思维不同,专业类的报刊主要以宏观及理论见长,可对一个专家的理论文章进行全文刊登,适合专业人士阅读;而都市报的财经新闻是在宏观前提下对经济生活的组合分析,阅读群体是大众,在版式上要做便于阅读的分类。同时,根据现代生活快节奏、人们阅读是以浏览标题为主的特殊的社会需要,应在标题制作上做多行题,以便把文章要领表达清楚,方便读者看标题后作出是否阅读下去的选择。因而,根据都市报人力资源特点及阅读群体,在版面设计上就得有一套思路。头版的安排不应是动态性的,而是报道策划的财经新闻故事,注重故事背后的诱因及其对商业的影响。头版可以预先设计安排,有了时间上的便利,记者避免了疲于奔命应付日常稿,而有时间去写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报道。头版下来的版面应是新经济专栏,以满足人们对科技、经济法律、经济环境、经营之道、小型商业、市场动向等信息的热切需要。因为,无论国外还是中国或一个地区读者对全球商业新闻都有相同的阅读需求。如南宁成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都市报应帮助读者适应这种变化,找到适应这种变化的对策。广西能否在这次机遇中发展经济?这就看能否适应国际规则并利用规则竞争;老百姓能否从这个规则中获利?这就需要媒体告诉人们如何用新的观察方式认识原有的东西,尽早适应新的思维方式。媒体不能再用传统的处理标准与表述方式处理新闻,对主流媒体而言,这既是责任,更是机会。 从处理手法的组合利用上看,都市报的财经新闻较专业报刊少了财经一手新闻源,那么从注重当日新闻的原创发现到注重深度分析,从大财经角度、从资本市场角度处理新闻,从提供新闻信息到提供信息增值服务是条好出路。如今的信息林林总总,信息来源多,选择余地大,都市报切不可把信息选择工作推给读者,因为这样一定会引起读者反感,采编人员应做好信息收集、选择的工作。在具体操作上既有财经媒体应有的专业视角与见识,又有大众媒体善于抓住读者的切人方法;既有经济现象分析的犀利,又有比较冷静的分析;既有独家的选题。又有大量对其他媒体报道经济大事的组合性利用。 《财经时报》是一家比较受读者欢迎的通俗财经生活类报纸,都市报的财经新闻版应学习他们的操作模式。《财经时报》背后有一个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组合,为读者经济生活提供参考。都市报也许没有一批拥有丰富财经知识的记者,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编辑群体有没有能利用资源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成功,自己有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谁有知识谁有资源,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把自己相对弱势的别的资源拿来加以利用。都市报的财经团队更应该如此。如果这个团队都知道从哪儿、怎么把自己相对弱势的资源和知识拿来加以利用,那就可以将都市报的财经新闻办好。 都市报是新兴媒体,富有活力是它的特点,但在具体操作采编环节上要有自己的角度。广西的《当代生活报》曾做过一组关于房地产的策划报道“百万大赢家”,处理就不太好。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策划,文章写得也不错,问题是放错了时间。如果把这组策划报道放在活动的开头或中间,就是一组不错的报道。因为当时的读者、商家对参加这个活动的愿望还不是很强烈,读者对目前宏观调控下投资房产心中没底,风险意识处在模糊状态,一方面觉得房价已经很高,有些害怕;另一方面又认为低迷状态下投资房地产对长远来说有利,地产商对活动的很多未知因素心存疑惑,媒体有必要对这个活动从各角度分析利与弊,供不同投资方向的人作判断,这时媒体报道尽可能做大做足。但是这组报道的出版时间是在“百万大赢家”活动结束之后,读者看到这组报道时会感觉已没有多少意义,因为投资机会已过,风险已不存在。此时,最多只能用消息报道作总结。 (四)财经新闻尽可能做出“财经味”。目前都市报财经新闻单一地偏好消费领域,但消费领域只是财经的极小部分,体现不出应有的“财经味”。都市报也对重要政策、经济现象、经济事件都作有力报道,但表达上、内容上不够财经化,不能让读者判断出具有财经价值。一张都市报,其读者中不乏企业经营者,如果财经新闻较少从经营角度、利益角度、能否赚钱角度对稿件进行相关处理,那就无法吸引这部分读者。每个人都关心竞争故事、实战秘诀,关心如何处理关键问题以及其中所涉及的经济活动中有意思的人与事。对于世界市场。不只是停留在说经济全球化,或者泛泛说国际竞争已经来临,而应是比较具体,需要从利益相关角度出发提供分析,需要有宏观行情、微观运行状态信息,增加专业、易懂分析性新闻。目前黄金市场走势强劲了半年,一些读者在这种热度中想投资,但又怕此时介入价格太高,这时报纸就要帮助分析黄金市场,这种分析必须要谈到世界黄金市场几十年来的走势规律。新浪财经网的财经专栏有篇文章分析黄 金走势堪称典范: 黄金自1980年达到创纪录的每盎司850美元,其后市场价格开始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下跌。一直下跌到250美元/盎司。在将人们对黄金投资的热情彻底打破之后,黄金又出人意料地在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行情,2005年四季度成功突破500美元/盎司后,2006年再接再厉。不断向上突破,目前开始向600美元/盎司发起了新的攻势。黄金走势如此之牛的原因是什么?黄金后市还会一直上涨吗?黄金之所以能够连续数年时间上涨,根本的原因是国际货币产生了信用危机。其中主要的货币――美元近几年大幅贬值,并且预计仍然将继续大幅贬值。从2001年到2004年底,美元的币值大幅下降,贬值幅度超过30%。近年虽然由于美元利率提高,暂时阻止了美元的进一步贬值,但是美元贬值的趋势已经被大多数投资者所认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黄金等贵金属保值的需求将不断被刺激出来。2005年中有一段时间黄金与美元没有明显的负相关作用,但是这只能说明黄金价格走势的强势,因此,一旦美元大幅贬值,黄金的上涨势头将更加猛烈。另外世界各国发行的“基础货币”越来越多,产生了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也正因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加上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比较良好,使得全球所有资源类的产品价格均大幅上涨,而黄金的价格涨幅还低于大部分其他资源类产品价格的涨幅。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连续大幅上涨。也使得通货膨胀的因素越来越明显,而黄金却是公认的“抗通胀”的利器。越来越多的资金介入黄金投资领域,不但使得黄金的价格水涨船高,也使得投资者投资黄金的信心越来越强。同时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不但使得通货膨胀阴影威胁到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使得原油高企的价格助推了黄金的价格。统计数据显示,迄今黄金基金已经积累的黄金逾440吨,另外,黄金价格虽然早在二十六年前上升到每盎司850美元,但是经过测算,以购买力衡量1980年的850美元相当于目前2200美元购买力。从这个角度观察思考问题,黄金即使重新达到每盎司850美元,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这段关于黄金的财经新闻分析了二十年黄金价格的趋势,帮助读者判断目前黄金的投资情况,为读者对几十年的黄金价格及其规律性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财经味”浓又可读。 要让财经报道有“财经味”就不能离开企业家。在进行财经人物报道时,怎样判断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在今天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规律得到更好的印证。于是在报道人物时,仅仅反映企业家如何能干是不适应都市报读者对成功人士的审美要求的。采写财经人物的成功在于其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如果我们将这一内容作为主题加以深化更具有经济意义及新闻价值。如《北京晚报》曾刊出一篇《诺基亚100亿美元为什么不做网站》,这篇稿子引起了企业家们的关注。原因是记者逆新经济网站热潮中的冷思考,文章体现了记者对经济现象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文章主题体现了在经济界里,没有永远的英雄,今天可能选择对了你就是英雄,明天你选择错了或许就是一个失败者;一个人不可能做长久英雄,但经济界里,即使是一个失败者,也可能是个失败的英雄。 作为财经记者,应当关注其选择的依据与对如何选择所作的判断,这样的东西往往存在更大的价值,存在着能让一个人学习如何成为企业家、成为英雄的规则、方法和启迪。因为任何一个经营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根据不完全、不准确、不确定的信息作出选择。如果能报道出经营者怎样根据那些不完全、不准确、不确定的信息作出正确性的选择,这样的故事具有传奇性,又有方法论意义,就会非常好读又能为人记住,“财经味”也出来了。 数据体现经济化。都市报的财经报道,就缺乏这个元素。财经编辑要习惯用文章加数据,这是组合式编辑手法。曾经有份都市报的财经新闻上有组专题文章“另类3.15”,内容从投诉人手,初看以为是综合性新闻版所做的东西,这样的标题及切入点就不够“财经”,没有从市场角度,从帮助人们把握机会、获取利益、获得福利的角度去做。如果从市场角度判断,题目就可改成“3.15本身能带来多大收益?”每年的“3.15”都相应产生大量的公关费用、广告费用,相关的媒体都会拿到大量的广告,都可能创造很大的商机,而且“3.15”促使厂商行为有所调整,关于消费者维权这个问题就可与经济起飞联系起来。如果这组报道能用与“3.15”相关的数字进行分析,通过数字里面见商机,文章的“财经味”就大不一样了。 二、办好都市报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人力资源培养问题。都市报的财经采编人员大多是从民生新闻或消费性新闻中转过来做财经新闻的,于是有这样的尴尬:懂传播的不会做财经分析,会财经分析的又无法将自己的东西传达出来。如何造就人才?培训永远是需要的。因为,即使是从人才市场招来一群毕业于名牌高校的人才也需要训练。不管什么水准的人才到了一个新的集体也需要知道其规则和流程,否则没法开展工作。问题是媒体拿什么去训练?常规的是叫几个老员工客串上几节课,但缺乏系统的训练。这就要求领导者对如何进行定位有一个统筹的规划。长期以来,都市报的重点放在社会新闻上,所以都市报想要拥有一个强力财经团队,如同社会新闻采编一样庞大的团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培养几个核心编辑,能引导记者如何做分析。 (二)财经周刊化。都市报开创之初的定位决定了财经新闻的人才是弱势,不可能靠提供信息取胜。财经信息是专业财经报的强项,都市报财经新闻要走出新路应根据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把都市报的财经新闻周刊化,优势就出来了。生活节奏是七天,人们关注经济周期是一周,以七天为一周回顾以往,周刊就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提供深度新闻优势,以周为单位,更符合现代人效率优先又要深度的信息消费习惯;二是后发制人优势,即可充分利用其他媒体的发现和信息,借力打力。都市报财经周刊是与其前面母体综合新闻联系起来的。都市报的综合性新闻是“做熟了的场子”,既包括原有的声誉、影响等无形资产,也包括其原有判断新闻的经验、处理新闻生产流程的经验,财经周刊应充分利用母体影响渡过财经周刊的不成熟期。都市报读者大多是中低文化水平与收入水平,因此其长期的广告客户多是性病、皮肤病等,如果不向新的市场进军,广告只停留在这个层面,长此以往广告业务会萎缩。我们应该发展层次更高、对社会更有影响力这样的一批读者群,但他们对媒体的要求也会更高。他们或许由管理人员、企业家、企业高层、知识分子等组成,这些人可能非常忙,可能没有时间每天跟踪新闻,但他们也需要对汽车、房地产、证券、银行、投资理财、产经等经济生活有所了解,知道世界大事和发展趋势,他们不仅仅关注一条条信息,更关注其间的联系,其与自己利益的关系,关注对大趋势的分析,于是既有新闻性又有深度分析的财经新闻成为合适的信息来源。如果把它们作为日报整体发展策略的一部分,用周刊形式刊出,将发展日报的读者群。 (三)保持常态。财经新闻做得好不是靠轰动效应,而是靠保持常态,这个观点在这个追求市场效应的年代,可能难以为人们所接受。重大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但日常报道更能体现出这个媒体的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如果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重大报道上而忽略了日常报道,读者就找不到一个稳定的信息来源,就无法形成固定的读者群,因此,轻视日常报道将得不偿失。从长期的实践发现,善于保持常态的报纸最后做得更大,如《读者》杂志,从创办以来一直保持自己对政治、社会、经济、人生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和方法。这种常态使它得以发展起来。财经周刊是集投资、理财、消费观念及消费态度为一体的,要保持常态需要的更是冷静分析的常态。这样就要求财经新闻的主持者把大量精力用在研究形势、判断情况、分析问题、确定选题上。确定一个可供长期应用的选题方向,每个具体的选题要设计10~20个值得关注且读者会关注的问题,每期推出一个投资方案给读者并对政策背后投资机会进行分析。让读者看出一条清晰的主线,这些主线串起的版面融报道、分析和判断为一体就成为系统的可读资源。保持常态的另一方面要注意消费者是个巨大的群体,消费者的另一面就是企业,财经新闻要永远把企业和消费者作为一对主要的点连起来,而财经新闻就是桥梁。 财经新闻论文:浅谈财经新闻的引语失当现象 摘要 当前的一些财经新闻报道,在引语的使用上存在着杜撰消息来源,曲解消息来源的本意和滥用引语等现象,不仅给采访对象带来麻烦,也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有时甚至会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引语规范与求实问题需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财经报道 引语失当 财经新闻报道的“生命力”是提供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因为财经资讯常常能影响读者的投资与经营活动。但从媒体屡见不鲜刊发的道歉声明和被网络热炒的一些口水官司看,财经新闻报道报道中引语“失当”导致新闻“失实”的现象屡见不鲜。财经新闻不同于社会新闻,此类新闻引语失当轻则有损当事人的名誉和媒体的声誉,重则会误导读者的投资与经营判断,甚至引起市场的波动和混乱。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一种说法、一句评价、一个“爆料”通过媒体传播出去,投资者、生产者、竞争对手、关联交易方等各方市场人士都会据此做出反应。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引语规范与求实问题需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 恰当的引语无疑会使报道锦上添花。在财经新闻报道中,引语的使用既是陈述事实的方式,也是一种增强新闻可读性的手法。引用当事人的富有色彩的语言,一方面让枯燥的财经新闻报道增加了生动的情景,使事实有血有肉,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冲突、戏剧性效果,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而通过引用与新闻相关的权威人士的一些不同观点,给出尖锐的分析,则有助于解释所报道的内容。引语正确而得当的使用会给枯燥、有时还会为略显深奥的财经报道添色不少。引语使用得当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消息来源的真实与正确运用;二是引语文本要准确还原采访对象的表述;三是在新闻叙事用法中合理使用引语这种形式。 正因为引语能够“锦上添花”,当前的一些财经新闻报道,在引语的使用上便存在着人为“做花”现象:杜撰消息来源、曲解消息来源的本意和滥用引语等现象。有传媒一度把杜撰此类消息来源视为潜规则。典型的是,由于“引语”往往出自当事人、知情者或权威人士之口,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语言的“保真”,所以对读者有很强的说服力。于是一些报道者有时会利用引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把它们间接地强加给读者。在财经新闻报道中,新闻事实陈述完毕,对此事件或现象需要权威人士给出专业评判,于是记者代行权威人士之职,报道中会出现“相关人士认为”、“有关权威人士指出”等词语。还美其名曰这是在新闻报道中隐性发言的一种方式。更有媒体为了增强新闻的独家性,在引语来源的使用上公然作假。某媒体就曾刊发如下道歉声明:本刊上期刊发的《星展银行诉讼案》一文中,本刊并未直接采访当事人郝婷女士,采访所得关于案件本身的内容也未与郝婷本人直接核对,文中部分直接引语并不十分精准,而且文中“郝婷几度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表述不当,应为“郝婷几度接受媒体采访”,针对后期制作错误给郝婷女士带来的困扰,特此致歉。这类涉及纠纷的财经报道,当事人有官司缠身,对自己在媒体公开发言都格外谨慎,媒体报道中所使用的引语若不准确,会给当事人带来法律方面的麻烦。所以报道中使用的引语一旦有一点瑕疵,当事人都会要求媒体发道歉声明。《广州日报采编行为准则》中就规定: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油加醋或肆意歪曲。希望媒体的这些准则能真正落到实处。 失当引语的另一种形式是,为了新闻看点,报道中的引用断章取义,曲解采访对象谈话的本意。在厦门通士达事件中,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的孙先生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熊敏的报道《中华全国总工会:GE厦门通士达严重违法》一文向媒体进行澄清。他认为《21世纪经济报道》的相关报道不太负责任。孙先生向媒体讲述了该媒体对他的“采访”经过:4月16日下午,一名自称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给他打来电话,希望他对厦门通士达事件发表看法,他当时就告诉那名记者,“我刚出差回来,对此事不了解,要采访找新闻中心,我不便发表意见。”该记者又反复追访,旁敲侧击,不断向他询问有关企业的劳动时间和加班工资的问题,因此出现了报道中所谓“如果(美国MPO调查)属实,这是严重违法。”在电话采访过程中,孙先生仅就超时劳动和劳动待遇等问题发表了他的个人看法。但是,记者在没有征得孙先生同意的情况下,以此为依据,将他的“假设”改成了对厦门通士达事件的表态,并擅自打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旗号,说“GE厦门通士达严重违法”。 我们姑且不论新闻所报道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仅从新闻操作手法上看,记者在引用中消息源时,两方面做得欠妥。一是用国家部门一个工作人员的个人发言来代表这个部门的看法,这种做法是有欠妥当的。除非他被授权代表部门表态。但在我们的财经新闻中却时不时会出现类似的新闻操作方式。财政部一位研究员的看法,在网站上就被冠以“财政部称……”的新闻标题。财政部的任何政策取向,都会关系到国计民生,对政策敏感的投资市场更会闻风而动,等有人损失了真金白银,就不知是责怪财政部,还是追究媒体了一二是隐去谈话背景,弱化谈话者的假设前提,用标题或其它方式强化记者主观想要的引语文本,寻求新闻卖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媒体这种断章取义的做法可能会获得一时的发行量或点击率,但长此久往,传媒的公信力必然受损。因为媒体采访对象的言论的报道内容,必须建立在真实全面的基础上,要在读者充分了解新闻背景的情况下去解读新闻,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误导读者。 财经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另一类曲解采访对象谈话本意的现象,是由于记者的专业知识的欠缺,造成报道失实。由于记者对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的缺乏,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数据或谈话中涉及的行业术语,望文生义。采访过程没有向采访对象虚心求教,事后对采访内容没有认真消化,囫囵吞枣地在文中照搬采访对象的原话,导致新闻失实。这在涉及证券市场的财经新闻报道中尤其突出。不时会有上市公司就有此类事件发澄清公告。或是因为采访对象是权威专家,记者在采访中没有认真考察他讲话的立场,更没有注意分析他的观点所依赖的事实依据是否可靠,在报道中照单全收地引用,导致新闻失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洛阳地区做了一个演讲,介绍说测算到当年四季度的GDP增长会达到9-10%,物价会回到正。但是,现场的记者没有听懂,写成全年增长9-10%。这则新闻最先刊登在洛阳的一个区域的媒体,后被其他媒体的记者不求证检验地直接拷贝,导致一个错误的报道四处流传。他在自己博客中写到:“可以看到四处都搬用这个错误的报道,但是没有一个报道者找我本人确认过。” 更有媒体旧闻新发时,模糊时间概念,让受众对财经新闻的中引用文本产生曲解,从而引发市场波动。时效性是一些财经新闻的生命线,这种模糊时间概念的新闻操作手法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的冲击往往是媒体始料不及的。导致 2007年2月27日股市狂跌的消息面上有这样一则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香港接受记者采访,就流动性管理、资产价格等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几个判断。其中就包括这样一句直接引语:“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是鼓励大家讨论房地产和股市有没有过热,价格水准合不合理”。从《香港商报》的报道原文看,周小川参加会议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间是春节之前,当时正值股市泡沫之争的热议阶段。由于专访文章发表时间已在春节之后,内地媒体和一些知名网站转发时,为了增强新闻的时效性,用“近日”、“日前”等词语模糊了原文的具体时间。周小川谈话的语境就有些语焉不详了。其中引用的一些话就被市场进行了另类解读。如文中引用的“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是鼓励大家讨论房地产和股市有没有过热,价格水准合不合理”的这个表态突然出现在股市泡沫争论基本告停之后,有投资者会解读成央行密切关注通货膨胀形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的当时市场早就存在的加息预期,股市闻之狂跌8%以上。也就难怪有专家学者把这则消息视作2.27市场下跌导火索之一。财经报道中的此类引语使用不当,不仅会成为市场无端波动的导火索,媒体本身也会丧失公众的信任。 滥用引语的现象也是部分财经报道常出现的问题。在财经写作中,适当地保留一些人物精彩、有特色的话语,可以让专业术语频现的一些行业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增强。经济事件错综复杂,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人出来对事件进行表述,可以使报道更显客观冷静。诸如《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等新锐财经媒体上,引语的使用成为财经新闻写作一大法宝。但是引语使用过多,就有滥用之嫌。 笔者曾就某新锐财经媒体刊发的《分析师过冬》一文做过粗略统计。全文近五千字,有一半多的文字段落是由引语构成。这种大量使用引语新闻操作方式对记者是一大挑战。这些引语都非要不可吗?有些语言值得用直接引语吗?以笔者的阅读感受而言,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些同语反复的简单信息有没有必要放在引号中加以强化?如:进入“流火的7月”,与张维一样,奔波在国内各大基金公司门前的券商分析师不在少数:“前几天,门都快被挤破了。”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混用规范吗?如:“据我所知,除中金和几家合资券商外,国内大部分券商分析师都被这一榜定了前(钱)程。”张维告诉本报记者,为什么分析师都对排名向往不已,除了和切实相关的年终奖有关外,排名所带来的“钱途效应”更加重要。文中还有很多引用只是借采访对象之口,描述业内的通常做法,有没有必要连续几个自然段都用引语的方式表述’以笔者之见,有些地方以平铺直叙的方法未尝不可,行文可能还更为流畅。 新闻报道如何恰当地使用“引语”?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布鲁克斯等编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在论述新闻叙述为何要选择用引语时,做了如下表述:采访对象说了一些独特的事情;以独特的方式说事情;某个重要的人说了某件重要的事。当然在新闻报道中引语也不排除鲜明地表达被采访对象的观点,或是在段与段之间起一种衔接作用,推动故事的发展。但我们的一些财经报道还停留在“某某人称”、“某某人介绍”、“某某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等词句的表达方式上。采访对象的说话语境、有无独特方式、语言的个性特征、能否用来衔接推动故事的发展等等,这些因素还远没有进入一些记者筛选引语的标准之中。甚至有一些业内人士的发言大而化之,全无信息含量,也赫然出现在直接引语之列。还有一些报道,不管什么话,都要引起来,而且是大段地引用。好的引语一定要短小、精炼、有独特之处、有信息含量。否则,报道中没有必要以引语的方式来表述。看来,恰当地使用“引语”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是引用采访对象确实说过的话语,而不能是记者的杜撰与想象;二是完整理解引用采访对象的话语,不能“合理”夸大或者断章取义;三是不能变换采访对象的“语境”,包括不能将时间、地点、主题、场合等张冠李戴;四是坚持必要性原则,不能为“引用”而引用。 一句话,财经新闻报道的“引语”能否被记者规范而恰当地使用,极有可能会影响到记者传递财经信息、阐释财经的内容的真实性,甚至影响目标受众的投资选择。所以要慎之又慎。 财经新闻论文:浅谈都市报财经新闻“本地化解读” 近几年,都市报的财经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传播重要财经讯息,而是越来越重视对财经政策的分析,结合本土的经济特点进行分析,突出引导性和服务性。本文结合包头市《包头晚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分析财经新闻的本地化发展方向。 一. 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的发展 我国的都市报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这些报纸凭借其区域性较强、以市民为主要阅读对象、在内容上突出服务性等特点深受本地居民喜爱。而财经新闻是包含有金融、产业、行业、消费等有关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新闻。以前的财经新闻报道通常是指狭义的财经新闻,即以金融和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等题材的相关新闻报道;现在的则扩大了外延,指的是广义上的财经新闻,包含政经类、财经类、产经类、社会经济类等。这些新闻报道与民众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受人们关注,这样的财经新闻既是新闻概念中涵盖经济新闻和金融新闻的“大财经”。 从目前市场上刊载财经新闻的报纸来看,通常有两种类型:专业财经报纸和都市报。专业财经类报纸虽然分析深刻、内容全面,但因对目标受众的定位较高,以致于一般的读者很难读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炒股、炒期货、黄金,做基金的人越来越多,这些读者需要得到财经信息,特别是需要深入浅出的“翻译”,这样的需求给都市报开辟财经新闻版块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本土化、通俗化的要求。 二. 都市报财经报道的本土化方向 1. 融入生活,剖析百姓关切话题。 受读者群广泛且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影响,都市报的财经新闻必须要贴近生活且通俗易懂,想要做到这一点,都市报财经版的编辑就要将全国政策“落地”,找出本地市民对重大财经新闻的关注点,通过“小切口”做“大文章”。 2010年1月份,国家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40%;4月份,国务院发出关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9月底,多部委出台取消三套房贷、提高首付比例等楼市调控措施。房地产市场政策对居民生活影响巨大,针对频繁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包头晚报》财经版、国内新闻和本地新闻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报道,阐述这些政策对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房地产政策出台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并结合包头市的实际,对居民买房、还贷,该政策对中介、房产等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一系列新闻报道可以使读者了解国家宏观政策对自己生活产生的影响,贴近百姓生活,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成功报道。 2010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五个月攀升,11月份达到5.1%,创下近28个月以来的新高。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稳物价十六条措施。物价指数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的措施,深受市民关注。《包头晚报》财经版针对这条新闻在头版头条连续报道,并结合年初以来不断达到物价高点的绿豆、大蒜、糖等价格与新华社的分析、评论做成综合性报道,深入浅出地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将新闻做足,受到读者好评。 2. 通过实用性达到通俗化 财经新闻要通俗化,加强服务性。想要达到实用性,通俗化是必要的手段,而财经新闻报道通俗化就要求编辑对国家的财经政策进行分析解读。 2010年4月16日,酝酿十年、筹备三年多的资本市场基础性工具――股指期货正式挂牌交易。虽然该机构运行当时还处于尝试阶段,但股指期货的推出正式宣告了A股告别“单边市”。《包头晚报》财经版在对该消息进行报道的同时,(下转32页)还配发本地资深股评人的评论,结合股市实际和本地股民的理解,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该机构的成立对股市、股民投资的影响。这样的新闻报道就是实用性与通俗化一体化的报道,体现了新闻的贴近性,是都市报财经新闻应有的报道方式。 3. 当好民生政策、经济数据的“翻译官” 财经新闻离不开经济数据和经济图表,对于读者来说,经济数据是民生政策的重要体现和落脚点,但从现实来看,人们虽然对此类新闻很感兴趣,真正能看懂图表、读懂数据、算懂经济账的读者并不多,财经新闻的编辑就要担当起民生政策和经济数据的“翻译官”。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此次汇改是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汇改半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和双向波动态势明显,幅度加大。汇率改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但却会产生长期的隐性效应,对此政策感兴趣的读者很多,但非经济专业人士对汇率变动并没有直观感受,为了将难懂的经济数据“翻译”得简单易懂,《包头晚报》财经版选择了汽车、电子产品、食品等几种“样品”,说明汇率变动前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这样就使枯燥难懂的经济数据变得直观,便于读者对汇率政策改革的理解。对于包头地区本地经济数据,《包头晚报》也进行类似方式的解读,并通过饼状图、柱状图等图表,直观地展现经济的发展。编辑对数据新闻的“翻译”,体现了报纸的可读性,实现了“易读”这一理念。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财经新闻论文:网站财经新闻专题编排操作特点 【摘要】本文以腾讯网和新浪网的财经版块在2009年6月1日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专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的主题设立,版块安排,内容安排,视角分析等方面进行对比和总结,寻找出网络财经专题报道在形式和内容编排方面的特点,以期对网站财经新闻的专题报道的编排和运作起到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网站财经新闻 专题报道 编排原则 版面结构 媒介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媒体凭借其对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对新闻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以及对不同媒介的整合融合能力,在重大财经新闻发生时能够迅速、全面地进行专题报道,形成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时间优势和内容优势。美国最大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6月1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我国著名门户网站腾讯和新浪在第一时间推出了自己的财经专题,本文对新闻事件发生当日2009年6月1日星期一8:00至2009年6月2日星期二8:00这个时间段内两个网站专题报道形式和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对网站财经专题的编排理念和操作特点做出以下分析和探索。 一、快速组织报道,第一时间抢占新闻制高点,确保新闻 “新鲜” 真实、新鲜,是新闻的基本特征。财经新闻与我们的经济生活、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对财经新闻的报道要特别考虑其时效性和快捷性。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东部时间6月1日早上,通用汽车公司正式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由于时差原因此刻我国应处于晚间,报纸已经完成当天发行,此时新闻只能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新媒体,而在这些媒体中只有网站媒体凭借其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能够迅速反应、综合报道、并且大范围传播。国内主流门户网站腾讯网和新浪网分别在6月1日20:02和6月1日20:00第一时间这则发生在美国的新闻,充分把握了新闻的时效性,保持了新闻的及时性和新鲜度。 所以网站财经新闻专题报道要始终凭借网络的迅捷性和便宜性,凸显报道中的时间优势,在内容编排及版块设置中千方百计突出网络的快捷性、时效性,在确定财经事件属于重大事件后,应该在第一时间财经新闻后迅速组织第二波专题报道,快速组织人员和资料,用网络技术的快速特点保证专题报道的内容充实丰富,同时又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从而达到专题报道形式上的丰富和快捷。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增加图表、视频等媒介融合,丰富报道的形式和内容 财经新闻是包含很多专业性知识和事实的新闻报道,其经济学模式和经济学表达往往需要表格化、图示化的表达和呈现,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融合式的版面设计和内容安排大大增强了财经专题报道的专业性、权威性和易懂性,显现出了对于单一媒介形式的比较优势,这是网络新闻报道,特别是网络财经专题报道的优势和特色。在本次“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专题报道中,腾讯网和新浪网同时大量采用图片说明新闻,解释事件,仅专题首页在图片的使用量上就分别达到了62张和58张。其次,腾讯网和新浪网首页的图表和视频总数分别为1张、8张,2个、8个,这在浏览主题网页时接受度和理解度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别,新浪的页面由于搭配更多图表和视频而更加丰富和人性化,给受众一种清晰明了、言简意赅的感觉,传播效果更加有效,显示出财经报道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三、注意背景分析和新闻线索链接,全面报道新闻 重大的财经新闻是一个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关联的综合性事件,因此其专题报道就要注重挖掘背景材料,构建不同层次和角度的新闻视点,形成综合性、全面化的报道,从而丰富形式,充实内容。 在此次专题报道中腾讯网和新浪网通过链接和专题版块充分呈现“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这一事件发生前后的新闻背景材料,行业背景、时代背景、国际背景,呈现企业、政府、用户等各个利益相关体的反应和动态,呈现出了一种大背景、大容量、大新闻的分析、报道状况,使财经新闻专题也体现出一种大的历史观和时代观,报道角度更加客观、公正、公平,报道效果自然也更加为广大网络受众所接受和认同,腾讯网和新浪网在新闻背景和线索链接方面的编辑情况如下表: 从图1中我们看到,两个网站的背景介绍和新闻链接不仅是单一的网页文本内容和形式,还包括对相关专业人士和专家的博客链接,从专家解读的角度更专业、更权威的分析新闻事件,辨明新闻真相。另外,两个网站更是链接了国外媒体对“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事件的报道,借助全球媒体对此次事件的反应和观点达到了从更全面的角度报道新闻的效果。相关国外媒体新闻报道引用如下表所示: 四、不断更新内容,提供实时报道,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形成连续报道 我们做新闻报道需要在理解信息特性的基础上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针对时效性强、变动情况多的经济信息更应该时刻关注事件的动向,在不断监视环境的基础上洞察其细节信息和隐藏信息,在进展中报道财经新闻,在财经新闻中报道事件进展,形成新闻点环环相扣,步步相连的连续报道,从而呈现整体性和宏观性,为决策者把握经济信息走向,读者了解经济新闻方向提供有力保障。腾讯网和新浪网在“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专题报道中均设有实时报道专题版块,并且在相对时间段内的报道量分别为8篇和10篇,基本持平。 五、根据财经新闻特点,加大专业名词解释,加强专家分析解读 财经新闻因为牵涉经济、金融、财政等专业和行业,因而会包含大量并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的概念、知识和内容,这就要求在组织报道中,在版面设计中,要加大对专业名词和专业知识的解释,并尽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通俗化、娓娓道来式的大众化解读,以达到既普及知识又报道新闻的双重目的。 在“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的专题报道中就牵涉到“破产”,“破产保护”等概念,考虑到一般的读者未必都能理解,腾讯网和新浪网专门加入小知识版块,分别对破产与破产保护的区别以及美国《破产法》第11章,清算破产与重组破产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和普及。 六、设立读者调查版块,进行传受互动,在收集民情民意的同时为以后进行事件信息反馈打下基础 信息的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边传播信息边搜集反馈信息,以便检验传播效果,改进传播方式。网络因为具备互动性、参与性等特征,其反馈修正功能更加明显和完整。在财经新闻的专题报道中因为要考虑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反应就需要进行读者调查和反馈,在这一点上腾讯网和新浪网在调查内容的角度上虽然不同但都进行了积极调研,通过一些题目设置,在线问题能够很好地了解当前受众对待新闻事件的态度和对待事件内容的态度,并能够以此预测公众对该经济事件的心理预期和未来预想,在线调查可以很好地了解受众心理和受众态度,对于媒体把握舆论导向,引导舆论导向都具有积极意义。 七、注重微观经济事件和宏观经济形势的结合,达到经济事件的综合角度报道 财经新闻事件的土壤是社会主体和时代环境,任何微观的新闻都有宏观的背景,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社会总活动的子活动,财经新闻专题报道应该在关注经济的基础上关注上层建筑。 腾讯相关版块以通用汽车:管理学发源地的管理难局;通用汽车破产重组将引发连锁效应;通用申请破产敲响现代工业时代的丧钟等文章进行评论分析。新浪在相关版块以通用破产,专家称将改变全球汽车业格局;通用的警钟为谁敲响;通用破产给亚欧汽车业带来机会等文章进行评论分析,从全球化状况,金融危机影响,汽车行业现状,工业发展瓶颈等多个方面和角度对“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这一重大经济事件进行全面剖析和解读,把这一经济事件放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分析和考量,达到观点最大程度的客观和全面,使这一经济事件扩展为社会事件,从而凸显报道的宏观性和历史性。这样的报道模式是当前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要求,也是财经新闻体现社会责任的必须。 从腾讯财经和新浪财经关于“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专题报道中的报道形式安排,版面安排,内容安排等可以管窥出当前网站财经新闻专题报道的编排操作特点,我们应该在了解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不断继承、发展、创新,让网络报道的声音更强大,让财经新闻的网络专题报道更专业、到位、以服务大众需要,服务经济发展。 财经新闻论文:财经新闻写作中对科技知识的把握 [摘要]由于科技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财经新闻工作者来说,在报道中如何运用科技信息提升经济新闻份量,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财经新闻 科技知识 新闻写作 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全社会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新闻媒体和党委机关报,责无旁贷地应该加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报道份量,为党的这一重大战略举措鼓与呼。一方面是要用大量的学科学、用科学的先进典型引路,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做深、做细、做活科技报道,特别是要在如何把科技报道写得通俗易懂,让读者一目了然和增强科技新闻可读性上下工夫,充分发挥出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由于科技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作为财经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如何运用科技信息提升经济新闻份量,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新闻中有关科技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篇有份量的经济新闻或多或少存在科技信息支撑元素,这在工农业生产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有的让人无法区分是经济新闻还是科技新闻。可以说,经济新闻与科技新闻融合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在经济新闻中处理好科技专有名词术语的通俗化是提高经济新闻可读性的重要一环。由此看来,财经新闻工作者掌握一套快速阅读科技资料方法,并且能迅速理解、立马准确运用并把冷僻的专业名词翻译成大众化语言十分必要。 当前,由于电脑的普及、电子文档的普遍应用,通过电子邮件拷个文件、汇报材料、工作总结等,就能获得大量材料,就这些材料编写稿件变得十分简单。如果从单纯发稿完成任务角度来看,现在的新闻稿的确很好写,写起来也很快。但如果从增强科技新闻可读性、把科技报道写得通俗易懂、提高科技新闻对经济报道支撑力度角度来看,则难度不是降低而是加大了。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科学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各种新名词、新定义不断涌现,从事相关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虽然不能全部掌握这些,但自身首先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认识。这就要靠新闻工作者平时认真学习、广学博闻、日积月累,才能成为一个对各种科技知识均有涉及的“杂家”。只有对各学科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听明白、问仔细,弄通弄懂科技专业名词的准确含义,把佶屈聱牙的科技专业名词翻译成为广大读者能读易看的大众化词语,使科技报道与其他报道一样具有吸引力,实现科技专业报道大众化。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识水平也不可能涵盖各学科、各专门领域。同时,新闻贵在“新”字,新闻工作者也没有时间从容学习、消化、吸收大量的最新科技知识。因此,如何把握科技资料说得通俗易懂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科技方面的各种论文文章、项目报告、实验数据报表、说明书及相关文字材料等,它们内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在表现形式却有共性规律可循,存在着规范的书写格式。因此,阅读科技报告、项目书、论文和说明书等科技材料时,如果寻找到其一般规律,归纳总结出其写作的共同特点,就能方便阅读。以最有代表性的科技论文为例,科技论文写作一般有题目、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阅读科技材料首先是读标题,科技文章标题一般都比较长,而且不顺口,但读懂了对理解内容却有很大帮助。一篇有质量的科技论文,标题就能基本概括文章内容,它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因此,阅读科技论文首先就要看清楚这个标题属于哪一类型。科技论文的标题从标题性质上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功能性标题,如《高性能,无溶剂,长效,防腐,涂料》,这个标题就标明了5项功能,文章的内容自然也是围绕着这5个方面展开;二是界定性标题,如《一种键盘汉字输入方法》;三是说明性标题,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能源化综合集成技术工程示范》;四是来源类标题,如《增韧氧化物系结构精密陶瓷粉体及其制品――陶瓷拉丝模》,前面“增韧氧化物系结构精密陶瓷粉体及其制品”标明界定后面“陶瓷拉丝模”来自什么技术原理;五是其它类型,包括状物、数字、外文类标题等,《3091一步法催化氧化cOs脱硫剂及技术》。我们经常接触的科技材料以前两类标题居多,但更多的是两种以上功能类型兼有的标题,作者根据内容表述需要来确定,写作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看懂标题有助于快速知道、了解科技材料的大致内容,便于快速发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线索。判断一份科技材料有无新闻报道价值必须看材料内容,很多科技材料是厚厚一大本,这也有一个怎么看的问题,如果从头到尾看,半天、一天还不一定能看完,说不定最后什么也没看懂。因此,有必要找到快速阅读的方法。其正确的方法是,一要看清楚摘要和引言。摘要内容一般包括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指明完成了那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引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内容包括:研究内容、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效果极其在相关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等。二要细读正文中有关功能、用途介绍部分,这是有无报道价值的关键所在。看明白了这部分内容,心中就有了怎样利用这些资料深入采访、用什么体裁来写、能写成多重分量的稿件等问题的框架,这一系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看懂,不是财经新闻工作者阅读科技材料的目的,财经新闻工作者阅读科技材料是为新闻报道服务的。有了正确的解读,才能准确地把握科技材料的内容,这时才能谈得上对科技材料进行再加工,把科技专业词语翻译成大众化语言,达到“俗”的境界,使广大读者能看懂、愿意读。科技报道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即财经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到“三个加强”和“四个谨防”。“三个加强”即首先是加强科技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才能融会贯通,写出的稿件让内行看了不笑话,外行也能知道是什么意思;其次是加强与科技部门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有效,可以及时得到最新的信息,消除知识的断点、盲点,借鉴业内人士对问题的看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第三是多留心科技工作者在平常对一个科技项目的习惯称呼、叫法,加强基本功训练。“四个谨防”即谨防一知半解,科学技术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含糊不清;谨防主观臆断,写成的稿件要请科技工作者看一看;谨防卖弄,认为自己轻车熟路了,不会出错,其实错误往往就出在过于自信上;谨防赶时髦,生怕别人说自己没水平,堆砌科技词汇、新名词。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一点,不能为了大众化而大众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科学发展观,运用科技资料自身首先要尊重科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写作。大众化必须建立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并且要符合科学技术自身规律。这样,才能使科技报道的“俗”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认同。对无法简化、翻译的专用科技名词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保持其原貌,在其功能作用上注意说明清楚,这样就能为读者大众所接受。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俗”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科技、学习科技、运用科技。 责编:姚少宝 财经新闻论文:民生化财经新闻的好看与实用 【摘要】在财经新闻报道中,我们要解读财经,看清在经济数据表面下所隐藏的深层次的经济现象,把它做成老百姓爱看且看得懂的新闻。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从百姓的视角报道财经新闻;二是为百姓答疑解惑,体现服务性;三是巧用图片、图表来阐释财经新闻。 【关键词】财经新闻 民生新闻 服务性 财经新闻,从广义上说就是一切和经济有关的新闻。说到财经新闻,人们脑海里马上会联想到股票、基金、期货、债券、外汇、银行、保险等诸多金融资讯与财经信息,而提到这些又总是和深奥、晦涩、难懂联系在一起。基尼系数、外汇储备、GDP、CPI……这些专业词汇让不少普通百姓云里雾里。同样是这些内容,如果换一种说法就不一样了,比如我国的贫富差距有多大(基尼系数)?我国是否成为美国最大债主(外汇储备)?我国和欧美国家还有哪些差距(GDP)?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是提高还是降低了(CPI)?相信面对这样的财经新闻,观众就会支起耳朵,瞪大了双眼仔细看。把生涩难懂的术语进行“草根化”处理,变成浅显易懂的生活化语言,让普通观众一看就能明白,这就是民生化的财经新闻。 现如今,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入,财经新闻也成为我国媒体越来越重要的报道内容,大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整,各种政策,小到与老百姓日常民生相关的财经信息,都是我们报道的范围。但财经新闻在采写过程中,普遍存在长、大、空的现象,很多财经新闻充斥着大量专业术语和冷冰冰的数据,语言干瘪,往往是“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因此在财经新闻的报道中,我们不该只做有关部门的传话筒,而是要想办法学会解读财经,看清在经济数据表面下所隐藏的深层次的经济现象,把它做成老百姓爱看且看得懂的新闻。所以,在报道财经新闻时如何做到好看又实用就要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多从百姓的视角报道财经新闻 有些记者在报道财经消息时,仅仅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直接摘抄报道,把财经消息写成了一般的动态消息,这种报道虽然突出了报道的客观性,也相对简单省力,但是却忽略了大多数观众在理解上的困难。 举个例子:一篇报道CPI指数的新闻说到,2008年9月12日,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CPI指数同比上升8.5%,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数字,再配上些鸡鸭鱼肉的画面就成了一篇报道。普通的老百姓对数字并不敏感,这样的报道方式在观众的脑海里也不会有什么印象。8月份CPI指数同比上升8.5%,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如果去年8月份,老百姓在生活用品的开支上平均支出800元就足够的话,那么今年8月份则要花去868元,比去年多付68元钱。如果记者能够把CPI这样换算一下,把报道的方式换成普通民众的视角,观众就容易理解,也会觉得CPI的升降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更会对这篇财经报道印象深刻。 再举个例子:最近汽柴油的价格上涨,多数的新闻仅仅是报道了汽油每吨上涨多少,柴油每吨上涨多少,航空燃油上涨多少,这样的报道方式完全是官方的口吻。油价涨了,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影响,并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记者能够找几个出租车司机,找些私家车主或者航空公司采访一下,油价上涨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出租车司机会说,以前一天能挣300块,现在油价涨了,去掉成本,只能挣180元。私家车主会说,以前加满一箱油只要200元,现在要250元,会考虑一星期少开一天车。航空公司会说,市民购买飞机票,将会比以前贵几十元。因为油价涨了,航空公司也将执行燃油附加费上调政策。这样的报道方式,让观众一看就明白了油价对其生活的影响。而且这样的财经新闻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做细做精了,比一连串枯燥乏味的数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新闻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解读。所以在财经新闻的报道中应多从百姓视角来透视经济事件,找出这一事件和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面,让百姓明白这一经济事件对生活的影响;而多从百姓的视角去报道,也会使枯燥的财经新闻变得更具有“人情味”。 二、为百姓答疑解惑,体现服务性 财经新闻的服务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为受众提供的有效信息上,财经新闻既然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好的民生财经新闻报道也应该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这些报道不仅要告诉民众现在经济领域发生了什么事,还要告诉他们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商品价格的变化,市场的预测等等,从而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但在一些欠发达城市的财经媒体报道中,由于人力物力跟不上,记者往往缺乏对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多重观察视角,也使得财经报道中存在着报道层次浅、报道视野窄、报道方式旧和报道效果差等问题。而受众渴望新闻媒体能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做出分析和解释,希望财经报道能帮助他们释疑解惑,帮助他们把握经济形势和市场机会,从而获取应有的经济利益。因此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体现人文关怀是我们现阶段应该思考的问题。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投资理财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话题,所以在报道财经新闻选择切入点时,应从过去追逐的大效益、大场面、大意义等所谓的“大财经”转到关注民众生活点点滴滴的“小财经”上,多做解释性的报道,为普通观众答疑解惑,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而从百姓身边事入手,以小见大,这样的财经新闻不仅好看实用,也可以体现新闻报道中的贴近性、服务性。 比如《财经特快》栏目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有关百姓理财的报道和对技术指标的分析解读,就充分体现了民生化财经新闻中的贴近性和服务性。只有把财经新闻做成民生化、服务类的新闻,才能赢得观众。 三、巧用图片、图表阐释财经新闻 一篇好的财经报道,常常需要用图片和图表来进行补充,比如在说到股市大小非解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大小非解禁猛如虎,但用画面如何来表现?如果只插一些股票大厅的镜头,这样的画面显然是苍白无力的,这时候就可以以漫画这种图片形式来表现大小非解禁的凶猛。一只大老虎向小散户扑去,漫画简洁的线条配简单的文字就能刻画出事件的来龙去脉。字幕加图片,能真实深刻地再现社会问题,为枯燥的财经新闻增加了趣味,增添了民生性与可看性,何乐不为呢? 而图表也是如此,它可以让新闻看起来更引人注目。图表是对现实的描述和模拟。主要表现形式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条形图等,它能直观的反映新闻报道中所提及的相应内容。比如在对各地房价涨幅的一篇报道里,对不同省市的房地产价格做了柱状图。如果用透明底字幕一一说明不同省市的房价,估计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用文字描述,罗嗦且不易引人注意。而图表一般是使普通观众较好理解财经新闻的首选方式。再比如在一篇上市公司中报业绩的报道中,对公司的盈利、持平、亏损做了饼状图。饼状图能更细致、清晰地表现出上市公司盈亏家数组成部分和所占比例。让观众一目了然。图表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是民生财经新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此外,要做好民生化的财经新闻还需要在报道时运用丰富有趣的语言,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财经新闻通常都伴随着语言抽象、专业化、比较难懂的报道,观众在看到这样的报道时会潜意识把自己排除在外,或许都不拿正眼瞧一下就换台了。我国很大一部分人口是农民群众,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其平均学历水平是初中文化,那么如此多数的观众显然是没兴趣去看那些纯经济的报道,因此在民生化的财经新闻中就需要以平民的口吻去叙述。而运用通俗易懂语言的重要手段有形象生动的打比方、举例子等。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民生新闻与财经新闻之间的关系。过去我们总认为财经新闻与民生新闻格格不入,其实不然。因为在财经新闻中往往蕴藏着大量的民生内容,比如房产政策、社会保障、银行降息、油价上涨等等,这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同样也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对这些财经新闻中的民生内容,需要记者很好地挖掘,运用民生化的视角去关注和制作。 财经新闻虽然在定义上不同于民生新闻,但是,我们不能完全断绝二者之间的联系。从内容上讲,财经新闻可以研究由“民生化”新闻带来的“经济性”问题。从写作手法上讲,单纯的财经新闻的是客观、枯燥的,而用“民生化”的笔调能增强它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可见财经新闻的趣味性由民生化而出,专业性由经济性而定。所以,民生化的财经新闻应是我们要重视的一块新闻采编领域。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经济中心) 责编:姚少宝 财经新闻论文:财经新闻挖掘系统中特征选择算法研究 摘要:即时的财经新闻对于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文本挖掘技术通过分析以往的财经新闻和市场变化来判断未来的市场趋势。本文分析比较了文本挖掘技术中常用的四种特征选择方法在财经新闻挖掘系统中的作用,即信息增益、互信息、期望交叉熵和X2统计方法,并得出X2统计方法能够最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分类性能的结论。 关键词:特征选择 文本挖掘 财经新闻 1、引言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财经新闻的作用不可忽视。人们可以依靠即时准确的财经新闻进行投资管理,判断市场动向以及指导经营决策。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决策者需要根据即时报道的财经新闻作出恰当反应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仅仅依靠人力已难以完成对大量新闻报道的收集和分类工作,因此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 本文以财经新闻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例,构建了一个用于研究股票价格走势的财经新闻挖掘系统模型。将财经新闻影响下的股票价格变化看作是一个文本分类问题,即根据新闻后相关公司股价是上升还是下降,可以将新闻分成积极和消极两大类。据此通过训练财经新闻分类器来判断新的一篇财经新闻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特征选择方法能够挑选出有效的分类特征,从而提高文本分类的性能,文中重点研究了信息增益、互信息、期望交叉熵、x2统计法四种特征选择方法在新闻文本分类中的效果。 2、财经新闻挖掘系统 财经新闻挖掘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新闻文本表示和文本分类,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文本表示包括文本的类别标注、文本预处理、最后根据向量空间模型将文本表示成特征向量的形式。文本分类是指采取某种分类算法,通过训练训练样本构造分类器,从而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的过程。 2.1 文本类别标注 文本分类是一种有指导机器学习问题,它需要事先定义一些主题类别,然后根据文本的内容自动将每篇文档归入其中的一个类别。根据财经新闻对于当日股票价格的影响,人工分析文本的类别并在文本名前加注类别标识(1表示上升类,1表示下降类)以供训练分类器使用。 2.2 文本预处理 中文文本预处理主要包括中文分词和去停用词。中文分词的任务是将汉字序列切分成一个一个单独的词,从而能够被计算机理解和处理。目前中文分词方法主要有三类:基于字符串匹配、基于统计和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本系统中采取了最常用、最易实现的第一种分词方法―字符串匹配方法。停用词指在文本中多次出现但没有意义的词语,主要包括虚词、介词、连词、副词等。这些词对文本分类没有贡献,反而会降低分类性能,因此在预处理时应过滤掉。 2.3 向量空间模型 系统使用向量空间模型(VSM)对文本进行表示,VSM的基本思想是将文本看作特征词的集合,并使用特征词的权向量表示文本,能够将文本内容转换成易为计算机处理的向量方式。 特征词是一组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可以代表文本内容的关键词,根据特征词在文本中的重要程度,给每个特征词赋予一个权值。 文本集合中的所有特征词构成一个词汇表。若一个词汇表包含 n个特征词,那么该词汇表可定义为一个n维空间,文本可以表示为这个空间中的n维向量,向量在每一维上的分量为该维对应的特征词在文本中的权值。 2.4 文本分类 目前存在多种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分类算法,例如K-近邻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神经网络方法、支持向量机算法(SVM)等等,本系统采用SVM分类算法。SVM的基本思想是在向量空间中构造一个超平面作为决策面,使两类之间的距离最大。 3、特征选择方法 当分析大量新闻文本时,用来表示文本的特征向量的维数也会很大,可能会达到几万维,如此高维的特征空间会使分类算法无法进行或效率很低,因此需要对特征空间进行降维处理。特征选择即是一个有效的降维方法。 特征选择方法的思想[6]就是采用某种评估函数对每个特征词进行计算,然后按照计算结果的高低排列,数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特征词被选取。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有:信息增益、互信息、期望交叉熵、x2统计等。本文详细介绍后四种方法。 3.1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信息增益法在机器学习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它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特征值的取值不同来划分学习样本空间,然后根据所获得信息增益的多少对有效特征进行筛选。信息增益法计算得到的值表示了特征词在训练集上的分布,分布越集中则特征词越重要。评价公式如下: (3-1) 其中,为文本类的数目,表示任意一篇文本属于类的概率,表示特征词在文本集合中出现的概率,表示文本集合中非特征词出现的概率,表示任意一篇包含的文本属于类的概率,表示任意一篇不包含t的文本属于类的概率。 3.2 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 互信息是信息论中的概念,作用是度量一个消息中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其缺点为容易受到单个词语边缘概率的影响。评价公式如下: (3-2) 其中,为文本类,表示任意一篇文本属于类的概率,表示特征词在文本集合中出现的概率,表示出现在类文本中的概率。 3.3 期望交叉熵(Expected Cross Entropy) 期望交叉熵与信息增益相类似,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方法,与信息增益有所不同,期望交叉熵只考虑出现在文本中的特征项。它反映了文本类别的概率和某种特征词条件下文本的类别概率之间的距离。评价公式如下: (3-3) 其中,表示特征词在文本集合中出现的概率,表示任意一篇文本属于类的概率,表示任意一篇包含的文本属于类的概率。 3.4 x2统计(x2 Statistic) x2统计法衡量的是一个词语一个类别之间相关的程度。它假设特征词与文本之间具有一维自由度的x2分布。若某特征词的值越高,其与该文本类的相关度就越大,信息也较多,独立性较小。评价公式如下: (3-4) 其中,N为文本集合中文本数量,表示任意一篇文本属于类的概率,A表示类文本和特征词同时出现的频度,B表示非类文本出现特征词的频度,C表示类文本不出现特征词的频度,D表示非类文本不出现特征词的频度。 4、实验结果 本文从新浪财经网上选取四家上市银行从2009年到2010年共计400篇财经新闻报道。并且以TXT文本格式保存,仅保存标题和文章内容。其中300篇用作训练样本,100篇用作测试样本。 我们分别使用上述四种特征选择方法,选取合适的阈值,得到用于分类的特征词向量集合,观察每种方法下的分类准确率。同时比较了不使用任何特征选择方法的情况下,系统的分类性能。所得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特征选择方法可以提高新闻文本分类的准确率,从而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相关股价的走势。四种特征选择方法中,x2统计效果最优,期望交叉熵效果优于信息增益。 5、结语 快速变动的财经市场中,实时报道的新闻对于股票市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财经新闻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判断新闻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指导投资者或者企业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定并获得相应的收益。本文分析了特征选择技术在财经新闻挖掘系统中的作用,考察了信息增益、互信息、期望交叉熵、x2统计四种特征选择方法。实验结果表明x2统计方法相对最为有效,使分类准确率达到65%。 财经新闻论文:财经新闻与人文情怀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经类新闻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社会文明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整个社会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新闻作为传播时讯的介质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在报道中体现人文情怀。财经新闻与人文情怀的融合日益受到公众的欢迎,也诞生了一篇篇充满“人性的美文”。为了更好的把握新闻中的“人性”,也应探索一些写作技巧,推动财经新闻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财经新闻 人文情怀 报道应用 编辑策略 一、财经新闻中的人文情怀 财经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泛称“经济新闻”,覆盖全部社会经济生活和与经济有关的领域;狭义的则重点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市场。财经新闻向来以严肃的姿态出现,一般来说,它比普通新闻更专业、更抽象,从一定角度来看可以将其划入“硬新闻”。但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文明进步、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阅读“软新闻”,财经新闻一定程度上也做了些改变,在保证报道专业、真实的基础上,也穿插些人文情怀,将抽象的经济现象放到普通大众具体的生活中去,更通俗易懂、轻松活跃。 财经新闻报道就像做衣服,虽然大多数人都不会做衣服,但是却会欣赏衣服,每个人在选衣服时也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同理,除了活跃在一线的记者和从事新闻研究的人,很少有人会以专业的眼光评说财经新闻,但是对于普通受众来说,单纯的罗列数字、堆砌专业用语往往直接被他们“pass”掉。鉴于此,想要一则财经新闻耐看必须要有人文情怀。老百姓为什么对房地产类新闻感兴趣,因为房价关系到切身生活,至于股市是熊市还是牛市,那是被套牢的利益群体所关心的,它一般很少会像住房问题一样被提升到全民全社会的高度。一篇枯燥的财经新闻也因此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他们也产生了强大的阅读需求,关心时政不再是少数精英分子的工作,因此,新闻要影响广泛必须加入人文情怀,如此的财经报道才更耐看、耐咀嚼。 二、人文情怀在财经报道中的应用 以人文视角报道财经现象早已有之,目前也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它作为三联书店创办的综合性新闻时事类周刊,论新闻能力可能比不上《中国新闻周刊》,就财经专业性来看可能比不上《财经》,但三联书店的人文底蕴却是其杀手锏。例如,“三联”在2008年第2期刊登的一篇财经报道――《20岁创投新军的蛮荒力量》,从财经专业角度来说,他们介入风险投资在专业人士看来也就算是“校外社会实践”“拿钱买经验”。但是从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主力来分析,家境富裕的年轻人热衷于风险性投资,也能挖掘出不少的人文内容。从文章的报道内容上看,记者在叙述他们的投资工作时,注意发掘其投资行为背后的欲望冲动、人性深度。这些都使《三联生活周刊》的财经报道有了鲜明的特色。 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是“三联”财经类新闻报道的一贯风格,将专业知识融于人物的思想、人格、感情之中更能吸引大众,如此的财经新闻更不失为一篇好的报道,在讲和谐、抓文明的现代社会也会成为一种报道趋势,符合新闻人性化的发展。 寓人文于财经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 1.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每一条财经新闻大都会有一个“主角儿”,或是一个人,或是一个企业、集体,甚至是一种经济现象,选取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并将之人性化、拟人化。比如说前文提到的风险投资年轻力量,文章开篇即是散文式的人物介绍:“1986年出生的XX,2006年底从武汉到上海,刚与总经理见面时举止僵硬,脸上红了又红,完全是一个大孩子模样……”寥寥几句的介绍后引入正题――“和一班大孩子不同的是,他是携带者几亿元投资资金,从家里到上海创业的。”这样的财经新闻开头非常精彩,既交代了人物主体及其特征,又开始了正题的叙述。短小精悍的一段,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害羞的大孩子,携带者不菲的几亿元投资金。带着怀疑,多数人都会选择读下去,至此这篇财经新闻也就成功了。 2.生动活泼的小标题。从一般角度看,写财经新闻也是写文章,而且为了简明易懂,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如此不妨添加些小标题,尽量用人性化的词语、轻松化的语气,也可以引用或改编一些寓言故事等。比如《中国经营报》2007年6月11日刊登的《真正的风险暗流:明星基金如此做短线》中就用了短小精悍的小标题,增加了情趣,像“短炒:奇妙的节奏”、“换手:风光的秘诀”、“制度:皇帝的新衣”,分别交代了短线炒作的现象、短线交易之后的秘密、导致短线操作背后的原因。 3.人性化的新闻人物故事。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德希尔瓦说:讲故事实际上是一种很特别的报道形式。新闻界近年来掀起了“讲故事”的潮流,有专家甚至认为《华尔街日报》之所以产生了那么多优秀的报道诀窍就在于讲故事。的确,单纯严肃的新闻既呆板又缺乏吸引力,而将故事寓于新闻之中会更容易打动人、感染人,财经新闻亦是如此。例如曾获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奖”的《“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和人类健康有关的环保问题日益成为国际难题,也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的关心,该文章正是在此背景下刊发的,文章第一部分先以一个怵目惊心的故事开头:“医生在给一个因意外电击受伤的5岁男童看病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他正经受着另一个同样严重的病的折磨,他的血液中血铅含量严重超标。”短短几十字带出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新闻人物故事,这样的故事,既令人震惊,又让人迫不及待地继续读下去。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本文的主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环保问题刻不容缓,否则危及子孙后代! 财经新闻论文:财经新闻英语的词汇及语篇特点 [摘要]英文财经新闻报道从个别字词的选用到全篇内容的陈述都体现了新闻报道惯有的及时、客观、新颖的特点。本文从专业需求方面,全面介绍了经济报道在词汇及语篇两方面所表现出的独有特征。 [关键词]财经新闻 词汇特点 语篇特点 一、财经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1.其语言运用的最大特征就是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多,而且许多常用词被赋予特殊的含义,例如: COMEX July copper futures slumped Friday morning as traders carried longs into September contract in the market’s only feature, dealer said. 贸易是财经报道的另一大类,句中futures 并非名词将来的复数形势,它是当今非常流行的一种贸易方式――期货贸易,期货买卖可以卖出shorts(空头),也可以买入,就如句中longs(多头)。 2.英文财经报道为了体现新颖、通俗,也经常用一些外来语、俗俚语、口语表达形式以及比较生动、灵活的小词。例如, “At the same time, Ortiz threw cold water on the idea advanced by several U.S. lawmakers…”(throw cold water意为“泼冷水”,也是通俗的表达方式。) “The weak dollar … has hammered the earnings of the big exporters at the heart of Japan's economy.”( hammer原本指“用锤子钉…”,是一个很形象的小词,这里转意为“严重影响”。) 3.省略.ebay. E trade and other prominent sites were paralyzed for hours at a time last week when hacker overloaded them with fake traffic. Hacker 本来是计算机领域中的专有名词,特指那些具有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方面高级知识的程序员,由于某些hacker对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攻击,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而被称为“黑客”。 4.财经报道用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形容经济数据及市场变动的词通俗、形象。经济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但新闻必须面对老百姓,为了尽量贴近日常语言,贴近读者,这类文章在使用各种专业术语的同时,还经常采用生动的俗语和形象地比喻。例如, Iridium had hoped for an eleventh-hour rescuer. Eleventh-hour 生动地再现了营救铱星公司的最后一线希望。 5.财经新闻英语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这就决定了其语言必须简练,缩写连词和分词的使用满足了财经新闻英语快捷的特点,大大提高了语言的表达速度。例如,WTO,GDP,SFC, export-led等词的广泛使用。 二、经济新闻英语语篇特点 与普通新闻报道的结构一样,英文财经新闻报道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标题(Headline)、导语(Lead)和正文(Body)。 标题以一种类似电报体(telegraphic)的语言形式,十分简洁地告诉读者所发生的主要事件及有关消息。在句子中起语法限定作用的连接词、冠词、介词、代词等在标题中通常被省略。如:“E.U. Summit: Leaders Downplay, But Can’t Banish, EMU Strife ” ( 欧联盟高峰会:首脑们有意回避却无法消除欧洲货币联盟争执),这一标题的完整表达形式应该是:“At the E.U. Summit the Leaders Downplay But They Cannot Banish the EMU Strife”。 正文则进一步阐述、说明事件发生的来胧去脉,并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或知识。为达到客观真实的效果,英文财经报道的正文中往往采用大量的引述。因此,一篇报道中源引政府官员、市场人士、分析评论专家的话层出不穷。引述可以是一段完整的话,或者一句话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原话中一两个词。例如下面这则报道中划线的部分均为直接引述: “Tomorrow the government will go back to work and now the debate will begin in earnest on how to balance the budget in a way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ests and the value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Clinton told reporters at the White House shortly after the deal was announced on Capitol Hill. 除了以上这种直接引述外,英文财经报道的正文中还有更多的间接引述。这类引述通常以一些常用的表达法引导,如:“say”(说), “express”(表示), “tell”(告诉), “according to…”(根据…)等等。所有这些引述都旨在体现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综上所述,除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我们还应该对英文财经报道的语言运用规律和篇章特征有所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财经济报道传递信息的主要功能,才能及时了解、准确掌握英文经济报道的信息内容。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财经新闻论文:财经新闻中关于“国进民退”报道的框架分析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然而,据媒体报道以及部分学者的文章,这项救市措施,却导致了 “国进民退”的现象。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对《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这四份有代表性的财经报纸关于“国进民退”报道进行了框架分析。 关键词:框架理论 国进民退 财经报道 研究缘起与文献综述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随之而来的是宽松的信贷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①,而对民营企业却产生了挤出效应②。这种现象,被许多媒体称为“国进民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国进民退”定义的是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动态过程,是指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的比重相对上升,而民营经济的比重相对下降③。2009年,“国进民退”一词被各大财经媒体广泛提及。 本文试图通过对财经报道中关于“国进民退”现象的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比较不同财经媒体所呈现出的不同媒介图景。 1955年,人类学家、心理学家贝特森最早提出了框架的概念,认为框架是传者供给受者应当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④。“框架”作为理论,起源于1974年戈夫曼的《框架分析:关于经验组织的一篇论文》。戈夫曼将“框架”概念引入到社会生活领域。戈夫曼的框架概念意图说明个体如何依据某种规则来管理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 恩特曼发展了戈夫曼的概念,指出通过“选择”和“凸现”,得以“阐释了问题、分析了原因、进行了道德判断、提出了解决之道”。恩特曼的定义强调了媒介从业人员通过选择和凸现事物的某些方面来影响新闻受众对该事物的理解。 运用框架理论,学者们的研究分布在媒体效果、媒体内容和新闻生产等三个维度:有学者从受众角度出发,分析媒体框架对受众个体的认知、态度和信念所产生的影响;有学者研究不同的媒体如何报道某个特定议题,并比较其中的差别;还有学者考察媒体如何生产出特定的新闻框架。框架至少存在于新闻消息来源、新闻文本、新闻工作者、受众以及社会文化等之中。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尽管中国知网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有上千条关于“国进民退”的报道,但笔者发现以下几类报纸最能代表新中国成立后财经新闻发展的几个阶段:权威党报的经济版、最早出现的综合类经济报、证券市场出现后专业的证券类报纸,以及主流商业报纸。笔者从中选择了相对而言更能代表该类特性的《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以“国进民退”为主题词,以2004年“国进民退”萌发之时开始,至2011年3月止,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得到《人民日报》相关报道16篇,《经济参考报》37篇,《中国证券报》20篇,《21世纪经济报道》58篇,共131篇。 本文首先分析新闻分布的基本类目,然后根据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臧国仁的分类,划分为三个层级结构。 研究结果如下: 1.基本类目分析:消息来源 记者与消息来源的关系受到研究者的诸多关注,因为记者往往通过主观描述来呈现客观事实,因此消息来源被视为塑造新闻框架的重要变项。 由上表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引用得更多的是从政府官员、官方的数据处得到的消息。《经济参考报》引用得最多的是学者的分析,其次是政府官员的消息,而官方数据、第三方报告也成为消息来源。另外,除了传统来源外,《经济参考报》的亮点是,增加了网友的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作为偏证券类的财经媒体,在消息来源层面的一大特征就是用了较多的证券从业人士的消息。而其引用得最多的则是记者自己的分析。商业人士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中引用最多的消息源,符合其受众的定位。该报纸也喜欢将官员和学者作为消息源,与其他3份报纸比较一致。另一值得注意的来源是行业协会。 2.框架理论的三个层级分析 (1)高层结构 根据事件的发生和进展,从媒体自身的认知框架和价值判断出发,4家媒体对“国进民退”现象作了以下主题设置: 可以看到,4家媒体在主题设置上有以下相同之处。 首先,“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复苏与发展”、“改革”等主题被设置较多。充分反映了“国进民退”现象背后的意义――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进程中出现了所有制层面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迫切需要一定的改革作为铺垫。 从这4份报纸设置的主题,可以勾画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幅画卷。4份报纸对宏观层面的把握,体现出了财经媒体报道专业、深入的特征,呈现出了“国进民退”现象的宏大背景。相对于其他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更突出了“非公经济”,以及“国有经济”和“改革”。 (2)中层结构 亦即如何组织材料建构新闻。臧国仁将其分为情节框架和议题框架。在这个层级上,借鉴臧国仁的分类,也分为“情节框架”和“议题分析框架”两种框架。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多用情节框架,《中国证券报》则情节框架与议题框架的比例基本持平,议题框架比例略高,而最突出的则是《21世纪经济报道》,其中情节框架占了72.41%,远远超出议题框架,反映出该媒体多用对具体事件的报道来呈现“国进民退”的议题,而其他几家媒体则多用议题框架呈现“国进民退”。对于同样的情节框架,《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和《中国证券报》则更多采用了议题框架。 (3)低层结构 首先,对文本内容进行倾向性分析。 对“国进民退”这一说法是否认同,这里分为“认同”、“反对”、“中性”,其中,认同分为“承认”和“强调”两个维度。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人民日报》中对“国进民退”持认同观点的极少,且都属于程度较浅的承认,而非程度更深的强调。而反对的观点则有56%,剩下的则持中性的态度。 与《人民日报》旗帜鲜明的反对态度不同,其他三份报纸则更趋向认同的观点,认同的观点占将近一半的比重。《经济参考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更趋向于强调“国进民退”现象的客观存在,而《中国证券报》则更多的是程度较轻的“承认”。 其次,分析文本中对“国进民退”的整体判断。 对于“国进民退”现象,一部分人认为是在少数行业中出现的,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是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中都出现的。《人民日报》中对“国进民退”的指述,大多是代表整体性的现象。而《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中,两方面最为平衡,但仍是整体性的“国进民退”更多。 结语 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对《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这四份日报关于“国进民退”报道框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受媒体的性质、关注的焦点、记者的偏好、受众的定位、目标市场的定位、肩负的责任等因素影响,尽管都属于经济新闻,但不同类型的媒体对“国进民退”这一话题的建构却并不相同。 《人民日报》试图构建的是一种宏观上的“国进民退”现象,在广义上并不存在,而未来中国经济仍将重视非公经济乃至加大对其扶持力度的图景。《经济参考报》呈现的则是一种百家争鸣思想的交锋,既有认同“国进民退”的观点,又有反对的观点,但关键是去探究“国进民退”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中国证券报》也从原因上进行了探究,但也注重“国进民退”现象可能引发的包括对证券市场在内的影响,关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21世纪经济报道》则通过对行业、企业“国进民退”个案的累积报道,更多地认同“国进民退”在某些行业的存在,并可能威胁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财经新闻论文:论英语财经新闻的译名统一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在网络上建立新闻网站,特别是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类报道,借由网络这个新闻报道的全新而高效的媒介,传播财经英语新闻。本文针对网络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译名不统一问题,分析了当前网络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译名统一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译名不统一问题的一些建议:报道者要提高对译名统一的重视态度、加强学习和积累,并将这一原则贯穿实践,时刻核查以保证网络对外财经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忠实性和统一性。 关键词:网络 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 译名统一 中国的国际网络新闻传播,尤其是网络对外财经新闻传播也凭借着网络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逐渐稳步地发展起来。但是,网络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译名不统一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我们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形象,以及国家经济和文化工作的严肃性。 网络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译名不统一现象 由于中国的对外经贸发展迅猛,对外汉英类型的财经新闻报道日益重要,经贸财经新闻报道的外国读者多,他们通过对我们的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来了解信息、思考问题、起草文件以及判断贸易伙伴。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一些网络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译名不统一现象,各家媒体各自为政,把各种专名按自己理解、自行其是地译成英文,导致译名出现混乱。 不统一的译名主要出现在经贸财经术语方面。许多术语没用通用译名表达,没有把财经信息忠实地表达出来。网络财经新闻报道中的术语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否则会造成一些交流传播中的误解。例如:生产资料production materials,应为means of production,消费品 consumption goods应为consumer goods,贸易体系trading system应为trade system。 由于网络经贸财经新闻报道的数量多、方面广、信息量大。相应地,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等专名也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译名不统一问题。例如:同一财经新闻报道网站中同一个人出现不同的译名,即一名多译。这点上,网络经贸财经新闻报道上可谓是“百花齐放”,难于统一,很容易误导读者弄错阅读对象。 外文缩写词,常常不加注释,用英文缩写词造成意义不明、理解混乱。例如: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United Nations Disarmament Commission和联合国开发公司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英文简称都是UNDC。 财经新闻报道中国外一些重要合同和协议的译名不统一。许多重要合同、条约和协议的名称具有法律效力和严格的规范性,英语表达差别一个词,效用和所指就完全不同。 网络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译名统一的重要性 译名统一是传递信息的关键。译名不统一,与国际经贸通用英语术语不接轨的英语译名,不但使英语读者茫然不知所云,而且经贸财经信息准确地表达和传播传递功能也无法正确实现,同时使新闻信息的忠实性变得不可能。 译名不统一对经贸财经信息交流的危害要比对其他领域交流的危害严重得多。1.一些报道者如果把一些名称按照自己的思维创译,译名再好也不是原文所指,而这些译名往往在新闻报道信息中起重要的确定作用,译名不准确必然误导读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2.国际经贸财经交流的术语规范是正常开展国际经贸财经交流的前提。译名不统一,轻者会影响信息传递,重者可能造成经贸财经损失,贻误重要的商机,引起国际经贸纠纷,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网络对外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译名不统一问题的建议 译名的规范化,是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标志,是国家国际经贸运作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文化工作严肃性的表现。网络经贸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作为一个对外的窗口、平台,更应该避免译名不统一造成的不良新闻舆论形象影响。所以,新闻报道者要认真重视,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和避免译名不统一。 新闻报道者要重视译名统一原则。如果不使用国内外统一的译名来报道,报道者不但不能认为自己完成了报道任务,而且还应该认为自己是在制造经贸纠纷、贻误商机。如果报道者能把译名统一原则提高到这个角度来对待,当前网络对外财经英语新闻报道中译名不统一的问题就会大大改善甚至消除。 新闻报道者要加强学习和积累正确译名。新闻报道者必须加强经贸财经专业学习,不断参考权威部门的经贸财经新生词语译名的动向,又要勤查经贸财经专业词典。1.熟悉经贸财经专业术语,了解经贸英语表达特点和汉英对应术语,尤其是固定译名的英汉对等。2.组织机构名称大都固定,没有变通余地,要求新闻报道者必须用统一的、通用的、既定的译名来传递信息。 新闻报道者在工作中要认真核准相应译名。新闻报道者一定要把译名统一原则贯穿实践,这就对新闻报道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报道者必须时刻核查自己的英文财经报道是否符合译名统一,注意世界通用的术语要完全一致,同时认真核实每个组织机构和所报道的协议、条款的英文译名。特别是重要协议和合约具有法律的严肃性,译名必须统一、严谨,且该种译名是固定不变的。 结合实践,注重惯例。就网络经贸财经新闻报道而言,要做到准确传达意思,使用符合国际惯例和英语国家习惯的表达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新闻报道效果。 财经新闻论文:金融危机语境下财经新闻传播价值研究 始于华尔街且以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正危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大众传媒对金融危机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注,金融危机为媒体报道形成了新的语境。 这种源于经济大环境和受众对财经新闻爆发式的需求,正无形中推动着财经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进步和报道手法的逐渐完善。本文旨在分析金融危机语境下的财经新闻传播价值。希望为大众传媒进行财经新闻报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金融危机下的财经新闻报道现状 金融危机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会产生各种影响,财经新闻通过对金融危机及时、客观、准确、科学的报道可以让受众获得需求的知识,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进行理性决策。把握市场机会,规避经济风险。 目前。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于金融危机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报道。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纷纷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 金融危机下报纸杂志财经新闻报道的表现。随着股市的一落千丈和房地产行业的一度走跌。“股票热和基金热”开始“退烧”,受众更多地需求综合性、多层次、多方面的财经信息。以《羊城晚报》为例,该报开设了“金融海啸下的理财生活”,为读者提供建议性指导,例如怎样对待当前的股市?基金选择时该注意哪些?楼市的动态等。期刊方面,专业性的财经期刊剖析危机根源并对今后的经济发展进行前瞻性展望。譬如,《中国金融》2008年第6期“经济观察”专栏发表了《中国经济具备应对危机的调整能力》,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金融危机,同时为大家树立信心。非专业性的财经期刊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注重语言上的亲民性,从不同程度上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财经新闻。 金融危机下电视、广播财经新闻报道的表现。电视、广播在报道中展现了自身的优势。以央视经济频道为例,对于金融海啸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从2008年9月20日晚开始,央视经济频道连续推出大型直播系列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第一时间全方位传递金融海啸的最新进展;常规性的资讯节目《第一时间》、《全球资讯榜》也开始将金融海啸作为报道的重要内容。随着金融海啸愈演愈烈,经济频道又从10月11日开始,每天傍晚6点增加一档《直击华尔街风暴》的直播节目。这样,经济频道就实现了全天四大时段密集编排播出,重要新闻不间断滚动,最新信息及时播报的播出状态,不仅满足了观众的信息需求,更体现了频道专业品质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金融危机下网络媒体财经新闻报道的表现。网络媒体在报道上借助自身快速及时、信息海量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让受众获得多方面的财经新闻。 以“新华网――财经频道”为例,网站各个栏目板块涉及金融危机的报道数量很多。随机选取该网站某天的财经新闻,以2009年1月29日为样本,涉及“金融危机”的财经报道就多达几十条。从“财经热点”板块的《从金融危机看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及其风险》到“宏观经济”板块的《调查:对金融危机“关心担心但不害怕”是中国社会主流》,全方位解读金融危机和当前的经济形势。 财经新闻在金融危机语境下的传播价值 “风暴”、“地震”、“海啸”这些词汇被用来描述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中国乃至各行业的影响,也成为当前的热点议题。 在金融危机语境下,财经新闻的传播价值是如何体现的?财经新闻在金融危机语境下的传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衡量其传播价值的重要方面。在金融危机语境下,财经新闻的报道所体现的传播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财经新闻报道在全球经济的视野下以科学的态度,准确、及时地报道财经讯息,内容客观地反映当前世界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信息的时代性是财经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衡量元素,紧跟时代的财经新闻才能产生社会效益。 财经报道的大众性。对财经新闻有种尴尬的评价是“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大众传媒,大众性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金融危机下,财经新闻的报道要反映和大众息息相关的大众利益,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本着大众性的要求。 无可置疑,财经领域最敏感的是数字,股市涨跌、存贷款升降、利率调整、价格水平、产值利润等,用数字来说明财经领域的变化是颇具说服力的,但仅用数字来报道新闻事件却是远远不够的。财经报道如果只是数据和专业术语的分析,往往呆板和难以让受众理解。结合实例,在数据说明的基础上辅以让受众可以理解的生动报道,使财经新闻更加贴近和接近受众。众知情权的基础上,用各种传播方式有意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这样才能促使受众调整面对危机时的心态,从人心惶惶到和谐稳定,最终使社会舆论回归理性。 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许多网站开始挖掘财经新闻的深度和专业性,电视、广播对于金融危机下的财经资讯报道也注重专业的视角,报纸期刊精挑细选、合理安排财经新闻。在金融危机下,各种媒体都着手提供专业性的报道,提高报道质量,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金融危机语境下财经新闻适宜的报道策略 金融海啸为媒体带来了挑战,同时机遇也是并存的,媒体应选择适宜的报道策略,结合自身特色,创新报道方式。 报道内容上增强宏观经济新闻的渗 在财经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要以“受众为中心”。财经新闻是否具有传播价值还是要看受众是否喜爱,而受众对传播内容的理解是受众喜爱的前提和基础。 财经新闻的实用性和引导性。金融危机下,人们需要实用性的财经知识积累。《羊城晚报》的“金融海啸下的理财生活”就较好地满足了受众需求。央视《对话》栏目的特别节目《华尔街风云》邀请了与华尔街有过某种联系的嘉宾结合实际经验,以专业的视角和独到的见地为观众深层次地解读华尔街风暴。 “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信心。”因此,具有舆论引导功能的大众媒介更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尊重受透性和关联性。在金融危机下,宏观经济新闻的报道逐渐走强。譬如,美国金融体系出问题,是否会影响到正在逐步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是否会影响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国内的股市和楼市是否会受到波及和影响等类问题受到了百姓的关注。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新闻与百姓的关系日益紧密。其渗透力必将继续提升。增强财经新闻各个领域的关联性,是财经报道内容选取的策略。 加强事件性财经新闻的报道。金融危机给经济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此阶段,突发的事件性新闻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譬如“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的破产”等新闻。 《东方早报》对“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的破产”进行了深入报道――“受金融风暴拖累,公司净负债53亿美元,旗下报纸及电视台。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已开始摧毁本已不景气的全球传媒业……”新浪财经频道也进行了深度报道。 经济事件的发生是金融危机影响的代表性产物,加强事件性财经新闻的报道是媒体应关注的策略。 注重社会性财经新闻的报道,增强其实用性。社会性经济新闻与普通读者关系甚密。在金融危机下,媒体同样要创新对社会新闻的报道策略。结合百姓生活实际和当前的经济形势,选取和设置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对他们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社会新闻。 增强财经新闻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一则理想的财经新闻应该是怎样的?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生活中的经济学》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一篇优秀的财经报道,一定是善于找到经济事件与百姓生活联系的报道,它应该是权威专业的,同时也是深入浅出的。金融海啸下财经新闻要想获得受众的信赖和青睐,必须注重新闻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选择多样性的传播方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平面媒体可以和网络媒体相互结合,发挥各自优势。网络媒体在播放视频财经新闻的同时可以附上平面媒体的深度报道,增强财经新闻的可读性。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给受众带来最好的财经资讯。 结语 金融危机语境下的财经新闻一方面要适应其报道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也要及时调整其价值取向,分析受众需求,结合财经形势进行必要的报道策略选择,顺应和引导受众对财经新闻的需求。 财经新闻论文:浅议财经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 财经新闻已经成为中国当下新闻报道的当家栏目,不仅有大量的财经类日报、周报,而且凡是综合性日报也必定有财经专版。因为财经报道关系到国计民生,越来越多的受众关注财经新闻,越来越多的媒体把触角伸向财经领域。目前财经媒体可以分为专业性财经媒体和综合性财经媒体。前者主要围绕特定的投资工具和投资市场做文章,如《证券报》、《房地产报》、《保险报》、《期货报》等,后者则基本涵盖所有投资市场和财经领域,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中国经营报》等。 那么什么是财经新闻?狭义的财经新闻,主要指金融新闻,以投资者为核心受众、以投入产出为主线,通常重点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并用金融资本市场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生活。但广义的财经新闻不仅包含金融新闻,还包括社经新闻、产经新闻和政经新闻,覆盖了全部社会经济生活和与经济有关的领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从宏观到微观、从安全生产到服务质量、从经济工作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领域。其中社经新闻包括消费市场新闻,也包含民间理财、创业故事等社会新闻,甚至还涵盖了财富心理、消费习惯、消费文化等极其宽泛的内容。产经新闻以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为主要内容。政经新闻则往往涉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经济大局,通常事件已上升为政治问题,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东南亚金融危机、世界石油变局、美国次贷危机等等。 本文所指的财经新闻是广义的财经新闻,它与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等各类新闻一样,应具备新闻共有的价值因素。众所周知,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种特殊素质就是新闻价值的要素,这些要素都具有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普遍关注的共同特征,包括五大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但是,财经新闻关注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及行业的专业性,又决定了财经新闻有着不同于其他新闻的特性,如果仅从五大新闻要素出发判断财经新闻价值,具体到日常工作中有不小的操作难度,本文将从五大基本新闻价值要素出发,讨论十项具体可操作的价值判断标准,以指导日常报道思路。 第一,以财经事件发生的多少为标准。“物以稀为贵”。这个标准很好理解,在财经新闻操作中,新闻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频率越少便越有价值,甚至有时候偏离常规的事件反而是该新闻吸引人的魅力之一。2008年9月15日,新华网国际频道了一则新闻――“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该新闻描述了纽约时间14日晚上,纽约曼哈顿人流熙攘依旧,但在第七大道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总部门口,不断走出抱着箱子、拖着行李的员工,走向街头寻找出租车。这是因为由于美国政府拒绝为这次收购提供保证,包括美国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等潜在收购者14日相继退出谈判,雷曼兄弟面临破产。在此之前很难有人能预料到,前后仅半年时间,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竟然垮掉了三家。所以该新闻价值最大之处就在于它是非常态的,因为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金融危机第一枚骨牌倒下,全球经济开始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 第二,以发现事件的早晚为标准。其实该标准与新闻价值五要素中的“时新性”是一致的,但在财经报道中,率先报道某事件,则更能体现该新闻的价值。比如去年发生的“VISA封堵银联境外通道”事件,最早是《北京晨报》2010年5月28日报道的。报道前一天银行业人士向《北京晨报》报料称,VISA国际组织近日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2010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是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第一次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收单行为再犯,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这则新闻本身因为涉及刷卡人利益,影响面广泛,再加上是两大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之争,毫无疑问具有财经新闻价值。但在该则新闻发生后,各大财经媒体的反应普遍滞后,大多6月份才陆续跟进,《北京晨报》的“VISA封堵银联,刷双币卡时选银联要重罚银行”一文被广泛转载,因此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事件并作出报道的新闻相对更有价值。 第三,以事件的影响力大小为标准。事件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越具有新闻价值。理解这一点,就是要跟社会的热点相称。《浙江日报》2010年6月25日刊发的“义乌国资重树大旗引领地方经济发展”一则新闻,从个体角度来讲的确很重要,因为义乌解决了县域国有经济在高开放、高民营化、高市场化条件下难以实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发展壮大的难题,已经探索出一条新的国资改革路子,非常值得其他县级城市学习与借鉴。但该新闻却没有引起国内众多财经媒体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义乌的特例性,其他地区难以取经,也就是影响面不够广泛。 但三鹿奶粉事件报道却因为影响力大,几乎全国所有媒体都在重要版面予以报道。2008年9月11日,上海《东方早报》刊发了“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首次曝光了三鹿奶粉事件,对致甘肃14名婴儿患病的罪魁祸首三鹿奶粉进行了点名。之后,关于三鹿奶粉的报道成了各媒体的重点稿件,与此同时,国家质监总局也迅速采取了行动,短短数天之内,一场奶粉行业质量检查风暴就席卷全国。 第四,以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为标准。不确定性这一点比影响力标准更有价值,因为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排除,在财经新闻报道中,假如事实和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那么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和信息就越具有新闻价值。比如在“VISA与银联之争”的各类报道中,每篇新闻都报道了双方之间的纠纷,因为这是一个确定的事实,但读者更想了解的是双方如果一直“打”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到底双方谁占上风,涉及用户会不会多交钱,能够对这些不确定的信息作出分析的报道将更有价值。 第五,以事件本身的矛盾冲突大小为标准。财经事件大多涉及企业运营,因此事件中含有冲突因素越大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去年的“国美事件”。2010年5月11日,国美电器在香港召开股东周年大会,创始人黄光裕与董事局前主席陈晓之间的矛盾浮出水面,在黄光裕一方的眼里,陈晓像是一个背叛者、一个篡位的逆臣,他利用黄光裕案发形成的权力真空,引入贝恩作为自己的外援,利用期权激励方案收买国美旧部,他可能与资本合谋控制这家黄光裕一手带大的公司。而按照陈晓的说法,黄光裕的一系列动作也将会把国美带入绝境。 这则新闻涉及两位行业名人的矛盾,涉及一家上市公司的发展前途,各大财经媒体开始跟踪该事件,并大多着重处理。由此可见,该事件的最大新闻价值在于黄光裕与陈晓之间的决裂,并影响到企业运营,此后双方的举动都成了第二天的头条新闻,甚至双方和解后的后续报道也占据了大幅版面。 第六,以与受众利益关联度高低为标准。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现在很多财经新闻,本身也很重要,但是它跟大众的利益关联度不是很高,因此新闻价值就会相对降低。以《浙江日报》2010年6月25日刊发的“义乌国资重树大旗引领地方经济发展”为例,这则新闻题目概念非常好,从政策的角度、经济内涵的角度,新闻价值都是非常好的,但是作为一个向大众传播的题目,新闻价值就差一点,因为它和大众利益的关联度太低。 还是以《东方早报》刊发的“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稿件来对比,由于婴幼儿奶粉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特别是较知名品牌奶粉如果有质量问题,对消费者的伤害是巨大的,也就是与受众关联度高。而《东方早报》的该则新闻通过报道推动了事件真相化,因此还荣获了第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其新闻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当然由于其新闻的重大意义,其价值表现并不仅仅靠“与受众利益关联度高低”来评判,只是相对突出。 第七,以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远近为标准。新闻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包括兴趣、地域、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专业、经济收入、民族和宗教心理距离,就越有新闻价值。从“VISA与银联之争”来说,其新闻价值对于农民和白领来说肯定是差异非常大的。该新闻事件中不确定的信息主要是境外刷卡消费要不要多付钱的问题,因此城市白领,特别是有出境消费的白领对该则新闻就会更加关注,而对没有这方面经历的读者来说,其新闻价值就很低。因此在判断财经新闻价值时要时刻从定位的受众出发。 第八,以事件中相关因素的知名度为标准。知名度标准就是看事件是否和著名人物、著名地点相关,因为这些事件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媒体的传播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资源的经营过程,资源好,有知名度,那么新闻价值自然就高。2010年7月1日,曾创办中文网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的科普作家方舟子一连发出21条微博,把矛头指向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在这一系列微博中,方舟子从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透露的其个人学位、求学及工作经历中,提出了多个质疑,并出示了部分查证证据,提出“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而后唐骏回应,双方你来我往,始终被财经媒体关注。唐骏的假学历事件,假如不是因为唐骏本人在财经界的知名度,则该事件就难以成为一条有价值的财经新闻,但因为该事件的男主角是唐骏,所以使得该事件不仅占据了财经媒体版面,还被广泛讨论。 第九,以传播知识的实用性为标准。有相当一部分财经新闻的读者对价值的诉求非常明确,就是能从财经新闻中获知有价值的信息,并指导自己的经济行为,比如投资理财,也就是说对该类读者来说最有价值的应该是信息量和实用性,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认识投资环境,并作出正确的抉择。《现代金报》2008年1月30日的一则新闻“春节7天如何理财:通知存款收益远超活期储蓄”能较好地说明该标准的使用。通常我们说到银行业务,非专业人士了解得很少,但其实这其中不同的业务能带来的投资收益相差很大,一段不长的时间里该如何理财呢?比如把股市里的资金抽出来了,放在哪里比较稳妥,同时又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呢?该新闻不仅明确指出了可选择的业务,并且详细分析了收益不同,非常有实用性。另外,传播知识的实用性还要注重财经信息的知识化。比如一则新闻,只就事说事,即使说得再透彻也不如把财经事件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生动呈现出来的新闻有价值,因为后者不仅让读者了解了知识,而且可以从中思考,甚至可以培养财商。 第十,以报道中人物情感表现丰富为标准。在财经新闻选择中,通常能碰到一些事件性并不强的事件,要不要选择?这种情况下,新闻的价值更多地来自对事件主角的刻画。比如对某企业家的报道,即使该企业家早已是公众人物,近期并没有事件性新闻发生,但如果能通过访谈的方式让公众从多个角度认识他,着力表现其真实的情感,也具有新闻价值。在对人的报道中,特别要注意仅有财经视角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对人性的洞悉,对人物情感表现越深刻,对社会把握越深刻,新闻的价值就越大。因为不管是财经新闻、体育新闻,还是文娱新闻,它最终的价值都是诉诸人性,让人得到真正的价值。有一些财经报道在重视财经数字上有极端现象,堆砌数字报表,反而忽视了对新闻人物的刻画,这其实是偏离财经新闻价值的。 由于财经新闻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财经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为读者服务,这同时也是财经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在具体的工作操作中,对能够符合上文所提出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事件应该多加关注,符合标准越多的其财经新闻价值自然就越高。但财经新闻工作者始终要记住,新闻第一重要的永远是事实,任何价值标准都是从事实出发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有较高新闻敏感的媒体人对价值判断标准把握得会更敏锐。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普遍性,任何一门课的教学目的与同期教育的理想效果相接近,就是教育改革的成功。小学美术教育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没有自由的广阔的想象天地,美术教育就难以找到自己的灵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点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把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培养美术方面的实用人才,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课堂之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能力;素质教育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巧”就是题材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我们知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必须把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健全的思维。如《雄伟的长城》是一节绘画课,要求学生凭自己的想象描绘在群山中蜿蜒起伏的长城。为了引发学生的想象,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你登过万里长城吗?万里长城东起我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12000华里,大家看(出示幻灯片)长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画出它雄伟壮丽的景色吗?”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画出了长城那蜿蜒曲折,犹如巨龙逶迤,腾跃于崇山峻岭的磅礴气势,画出了他们心中的长城。 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由于儿童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因此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如《春天在哪里》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春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欢快的叫声的录音带,同时放幻灯,出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木、动物,让学生逐个认识,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花草树木及动物的名字、颜色、形状等。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动物是幻灯片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形状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的图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并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手工制作课主要是通过具体设计、制作,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玩是儿童的天性,《风凉的扇子》一课是工艺制作课,充分利用孩子们玩玩做做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制作,通过制作扇子,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本课中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同学都当一名设计师,给老师设计一个漂亮的扇子,看谁设计的样式最好看,扇出的风比较大,颜色搭配最漂亮。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扇子,其中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创作。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挂图进行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美丽的图画。教学《我想象的未来世界》一课,教师出示挂图是紫背景的画,画的是未来的太空,一个白色的机械大鸟在空中展翅飞翔,鸟背上座落着未来的人类村庄,有绿树、有房子、有停车场,大鸟的前边还有一些漂浮着的房子,人们可以通过空中的道路到那里去游玩。这些挂图颜色鲜艳,童趣浓厚,形式多样,充满儿童天真烂漫的气息,使学生产生了特殊的亲切感,从而激起学生产生“我也能画一幅”的欲望和“我的想象画”会更好的自信心。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能使他们增长知识,陶冶心灵,并能激起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如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我是这样导课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动物世界里要开联欢会了,小动物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参加舞会,瞧那满身花纹的小斑马、摇摇晃晃的小企鹅、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威风凛凛的小老虎……都是那样有趣可爱。同学们有兴趣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来吗?下面我们就来画这些小动物。通过这段小故事,把小动物的形象艺术化地添进了学生的脑海,学生不仅从故事中感受到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成人无法想象的画面,构思新颖、有趣,构图饱满,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审美情趣,想象力特别丰富。 结束语: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美术教学不能构想空中楼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想象是以观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能力。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去培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只有彻底抛开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实践能力为宗旨,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版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版画特有的动手功能和育人功能 版画的制作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当然其它的画种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是在手脑并用,但版画的动手从实质上不同于其他绘画的动手,他需要学生去耗费较强的体力劳动,因为版画的制作是利用刻刀在木板上去刻制,在刻制的过程中给同学们带来的丰富的乐趣,加深了他们的印象与刺激感,而且在刻制技法上的使用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还有一个与其他画种不同的特点就是版画可以无限制的去复印好多张,在印刷的过程中也会给学生们带来无比的乐趣,看着自己的作品一张张的被印刷出来,他们会从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是与完成其它画种作品的体验和心情是不同的。版画形式的多样性,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的版画形式的过程中慢慢喜欢上绘画,充分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所在。在题材创作上,版画与其他画种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版画的创作题材可以是一副很小很小的藏书票,也可以是一张书本大小的节日贺卡,更有可能是有着时代象征题材的大作,这都不会受画种的限制。学生可以将自己起手制作的藏书票、节日贺卡送给同学、送给老师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多么的幸福和自豪,不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版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特定的社会交流功能 版画形式的多样性和他的复数特点恰恰是学生的所需要的,低段的学生因为没有很好的美术功底,不可能把他所想象的东西画的非常写实,他可能会把所有的物体画的一样大小,这如果在其他的画种中,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还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而在版画里,由于版画特有的多样的表现形式,像综合版画的创作,学生们可以利用现实当中实有的物体去做材料,列如树叶、树皮、废旧的布料、沙子等等随处可以找到的物体去创作,只要这副作品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是一副成功的作品,没有人会对他的作品指指点点,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他的作品竖起大拇指,这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创作思维的锻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版画的复数形式,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好的社会功能,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学生制作出了一副非常成功的作品,他会毫不吝啬的去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拿出来去参加画展,寄到杂志社去发表等等,他不会有万一我的作品送给别人我就没有了,参加画展的时候丢掉了怎么办等类似的想法。他会大胆的去尝试投稿、去参赛,在这个过程中,就慢慢的锻炼了自己的自信心,如果投稿成功了,参赛获奖了就更加的鼓舞了学生,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这充分体现了版画所特有的社会交流功能。 三、版画材料便捷,为版画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 版画制作材料由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创作材料上,一块木板、一张卡纸、一块布、一张吹塑板、一桶乳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版画创作材料,都可以制作出漂亮的版画作品;创作题材上,可以是一张小小的藏书票、连环画、节日贺卡、也可以是一副完整的大幅创作;创作形式上,可以是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铜版、综合版画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不致使学生被困在一个画种当中难以下手,在学生选择材料、题材、形式的过程中,无形之间就开启了学生的大脑。版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版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制作出版画,在制作过程中学会动脑、动手。体会到在制作版画当中的乐趣,鼓励学生,产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王文广 单位:库车县第十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分组合作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关系到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分组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形成协作精神。教师应利用科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综合考虑其性格、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成绩等,分为A、B、C三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进行分组搭配,并保障各组中均有该三类学生,使其能够相互扶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对小组进行分析,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及长处进行相应的指导。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了解其他成员的想法,这有利于细化成员的各项分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及质量。教师可以任命手工能力较强或者组织能力良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其能够带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或者很好地组织小组的各项活动。但是组长也需要轮换,才能使得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更高,更有责任感,且不会出现内部矛盾。 二、小组竞争 在各小组之间设置合理的竞争,是构建小组评比激励制度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在该方法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个人主义,而重视团体的综合实力能够让学生各方面均有所提升,如语言表达、自律性、色彩表现、创新设计、对学习内容的安排等。各小组成员应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更积极地参加小组学习的各项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为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思考对策,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蔬果的剖面》一课时,学生均需要参与该课题的小组学习,对各类蔬菜进行观察与分析,包括颜色、形状、造型等,每位小组成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意选择蔬菜进行绘画,或者发挥想象力,采用夸张的方式表现自己想象的蔬菜。成员将完成的作品交给组长,由组长将其贴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展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蔬菜世界。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利用这种竞争方式,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的团结程度,也使得美术课程充满了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题选择 每位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美术基础、兴趣等差异较大,且各个学校的条件也不同,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及质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课题,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教师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对教材内容进行探讨,并根据各自的优势与特长进行细致的分工,包括研究彩灯的形状、结构、色彩,利用各种工具进行制作、结构拼装等,最后制作成品。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在关键环节则需要进行一定的点拨、引导,如彩灯的拼装,教师可以教授一些技巧等。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操作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热情,积极参与活动。教师需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工作,适当调节课堂气氛,并及时巡查各组的活动情况及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及时帮助其克服困难,解答疑问,指点方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分组学习的效果,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和反思不足,对于自身小组及其他小组的优势、缺点等有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活动中弥补不足,充分发挥优势。对于小组的评价,需要先制定评价标准,学生美术作品创作的速度、质量、数量、色彩搭配、创新情况,学生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各小组的合作情况,等等,均可纳入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要公平、公证、客观,教师不仅需要适当指出其不足之处,更应对于其特点及优势进行说明、鼓励,使其不骄傲、不气馁,在今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优化学习效率,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结语 教育者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及模式,分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将该方法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合理分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培养团结意识及协作精神。文章分析了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全面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学校的条件,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彻底落实,提高教学水平及质量,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长远发展。 作者:刘洁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色彩教学下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一、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美术主要是通过线条、色彩等手段进行再次加工的艺术表现,光有线条而没有色彩的美术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所以,色彩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逾越的。在美术教育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对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感染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正确地把握色彩,能够给学生传递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美术教育中,色彩除了其本身所特有的物理性质之外,还能对人的感情产生触动,此外,邻近的色彩通过合理的调配,可以看起来更加完美,继而获得一致的色调效果;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对比性,不同色彩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使得某一色彩更加显著,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 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假若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将使得这一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美术工具的认识上来促进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物体对色彩进行分辨和学习,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美的情感,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此外,也可以通过“游戏”设置来引领学生感知色彩的变化,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颜色进行搭配,充分激发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拓展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与愿望,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更希望从大自然中来感受色彩的变化,为此可借助于课外活动,引领学生感受蓝天、绿水、四季等的变化,帮助学生体验色彩的美感。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世界 色彩对人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大脑的发育并不完全,对色彩的辨识能力有限,而对于鲜艳的色彩却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色彩心理敏感时期,男生多喜欢冷色系的蓝色和绿色,而女生多喜欢暖色系的粉色或红色,由此便可判断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心理倾向。例如,对于偏爱红色的学生,其感情较为细腻,具有一定的好强心,对任何事物总是好奇的追问,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对于偏爱黄色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偏向于热情,在外人面前会表现得很有自信,反应较为灵敏,做事比较积极、主动,具有团队精神等等,可以说,通过对喜欢不同色彩进行分析,能够判断出学生的性格、喜好等具有典型的特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这种色彩心理效应,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使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提高学生的色彩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 (一)掌握色彩的观察方法 对于色彩的观看是观察的一种,就拿红色来说,不论红色的物体受什么环境色影响,起什么变化,只是孤立、抽象地观察物体的固有色,这种观察色彩的方法一般用于装饰色彩绘画中。但是,对于不同的为物体,不同的角度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同一个物体,因作者观看的角度不同,便会得出不同的形象,比如,正方形的物体因作画者和物体的角度不同,可以看成梯形的透视形,换一个角度也可看成近于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的透视形。观察色彩也是如此,一定要将对象、光源和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观察、比较,要让学生学会从对色彩的诸要素的对比联系中来把握色彩的变化。这种观察方法是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但也包含了审美的基础,因为色彩美是色彩的整体效果,体现在色彩的关系之中。 (二)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艺术离不开生活,美术也不例外,对于美术教育的学习可以借助许多生活中的细节元素,更好的认识到美术构图中的关键元素,也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周遭的事物色彩。当然,美术学习过程漫长,量的积累是为质的转变做准备,美术的学习便是为今后美术的发展做准备,美术终将归于生活。在小学的美术学习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学会观察生活中与美术相关的细节,对生活当中的事物以及自然界的生物都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概念。 (三)结合实践,联系生活 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对某一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最为常见的便是对名画进行鉴赏,针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在美术课程当中涉及名画赏析,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真正切身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愫,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美的认识,美感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通过欣赏、实践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提高。 作者:李云洁 单位:重庆市南岸区金山路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学生互动下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教师要关注生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同伴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展自己的美术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行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更加平等民主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互动方式中更好地完成美术学习。如教师在学生完成美术习作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相互传阅,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点评。学生在其他同学悦纳的眼光中强化自己成功的喜悦,并在同学的指点下了解自己美术作品的不足进行修改。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从同学的眼中更好地发现了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互动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实现人机互动。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完成人机互动。在人机互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美术能力途径的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完成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运用新型的教育学理论,注意使儿童乐意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鲜艳的色彩让学生形成画面的感知,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互动关习中形成自主、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让大家认识我》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创作工具,认识常用颜色以及不同风格线条的表现,学生在与多媒体进行人机互动的基础上,体会到不同的笔触,不同的画布所产生的不同的画面效果。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生生互动。 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互动的重要性马宗平(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榆关学区大刘庄小学,河北秦皇岛066303)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互动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互动,并努力强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真正提升自己。关键词:小学美术;互动;重要性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5)03-0175-01立生生互动。在小学阶段,每个班的班容量不同,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班容量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按照班容量的大小以每组四至六人的形式组成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生生互动。教师要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实现学生之间的小组互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都能够获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学生完成绘画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以及组外交流,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生互动中获得美术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真正提升自己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生生评价,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美术能力,获取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创建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发展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已经具备的美术能力,懂得自己应该从哪个角度进一步学习美术,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冷与暖》的教学中,教师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当学生完成色彩创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并在学生对同学的作品的评价中体会冷暖色调的不同,在师生互动评价以及生生互动评价中进一步感知颜色的不同,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互动方式的重要性,并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强化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自我认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提升美术能力。 作者:马宗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榆关学区大刘庄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切实发展,教师应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及对象,应用新式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能够体现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更能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并通过鲜明的画面使他们意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最终使学生的组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实发展。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改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在备课阶段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加准确的展现出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教师得以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学生的实际训练当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本极为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实物教具,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雕塑作品、建筑欣赏等原本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便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时学生往往还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还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凭借自身连续性、动态化的特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思考深层次的美术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空间将会变得更大,逐渐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将机械学习有效转化成了意义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值得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将其替代为教师来履行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仍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从课件当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始终强调素质教育,并主张进行全面培养。美术教学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不容忽视。然而当前小学美术的教育局面则应得到及时纠正。第一,应对美术功能进行重新认识,深入贯彻美术教学目标,积极评价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应适时转变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确立起使新的美术教育观;最后,应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美术教学新模式、新策略。而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具有的多方面优点,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小学美术教学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吴志刚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小学美术课堂素描教学论文 一、素描练习与“苦练”态度 初学者总有一个“懒”字,只是喜欢欣赏别人的作品,也爱看别人作画,就是不爱自己动手,总觉得自己太“笨”,画得太“丑”,或害怕别人讥笑而不敢提笔。事实上,从古至今,许多有成就的画家,在初学阶段都有过踉跄趔趄的经历。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苦练”的问题,技法虽然弄懂了,并且背得滚瓜烂熟,提起笔来也未必画得了画,这就必须要刻苦地坚持素描写生练习。 二、基础训练与基本要求 西洋素描比我国传统技巧更加完备和先进,是具有科学性的,它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但是我们学习他们的素描教学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素描教学法,我们都要遵循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提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的基础,主要是在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能力。素描与色彩要求结合得完美,首先要抓住素描造型。譬如中国的人物画,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加强白描的基本功训练,准确掌握人体比例、透视及运动规律,这就要认真分析和认识对象,打好素描基础。 在素描教学中,必须注意简练、准确、生动的特点。对于初学者,应从循序渐进入手,先画石膏和静物,但死的模型也不必画得太多。人体造型的难度是大的,随着人体的运动,当中细微变化更难掌握,因此我们要求对人体结构要有所研究,重视解剖基础训练。 素描的练习,起初可用硬笔(铅笔、碳铅或钢笔等)勾画,时间不用长,画面不用大,用小幅纸张素描,扼要地把对象的大关系概括出来即可,成为初步形体动态的印象。头脑中有了这个印象之后,即可进行第二次素描,更能准确地调整好对象的位置、比例、明暗、轻重、动态、传神等等造型因素,有程序地由浅入深地加以表现。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第三次素描训练时,要求同学们在课外时间进行,背离对象用心默记着去画。记忆素描结束后,还要去对着物体和画面仔细检查一番,把默记错误的地方和不准确的地方纠正过来。如果觉得不满意或有多余的时间,最好再默记一幅,或变换角度再画几张。这样的素描教学法,一定会使学生学得活、记得深、收效大。 三、提高素质与鉴赏能力 学生在素描教学中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作业就能层层深入地进行。达到这个阶段,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整体关系,不忘取舍,削弱次要部分,强化主要部分,在深入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以适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需要在素描教学中经常开展名作欣赏、习作评比活动,与学生自己的作业相互对照,找出较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找到不足的原因。最后,教师可集中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解决,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要作出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剖析,牢记作画要领。素描习作可以灵活多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快速捕捉有生命形象的造型能力,能将写生、记忆、默写、夸张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总结 素描教学是绘画课程的基础,课堂作业只是基础训练的一个方面。若要表现鲜活的对象,仅凭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走出教室,深入生活,到校园里、到大自然中去探寻更加丰富的形象,这是基础训练的第二个方面。只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生活中到处都有可发现的题材,皆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并且赋予各自鲜明的个性,甚至可以“不施粉黛而光彩动人”。只需自觉地运用相关的造型规律,学生的造型基本功完全可以在课外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苏凤光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教师进修学校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一、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美术教学素材的相对昂贵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美术教学有别于其他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为首要教学目标。因此,对于学生在一些美术实践上,特别是绘画等活动的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虽然对美术用具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的要求不甚严格,但是在这种大量的美术练习中,纸张、水彩等美术用具的消耗也是相当惊人的,特别是经济相对匮乏的一些二三线城市,这种消耗必然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教学素材就成为小学美术教学在施行新课标道路上又一个前进的障碍。 2.小学美术教学观念的难以转变成为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施行的巨大阻力 考试对于我国的师生群体来讲都并不陌生,也就是说应试教育已然扎根于人民的心中,虽然有关部门也在尝试利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取代应试制度,但是到目前为止均不见成效。面对这种形式,尽管新课标的施行带动了人们对美术学科教学的关注度,但是美术依然作为“非应试科目”被广大学生、家长甚至是教育者都摒弃在外,这也就成为现今教育领域对带美术教学依然采取消极态度的关键之所在。 二、完善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措施 1.自上而下的加强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在现行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得绝大部分的美术教师消极对待自己的工作。因此,完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其教学成果展示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必须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从教学成果、教师出勤以及学生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科学构建。 2.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要针对促进美术教学顺利进行方向层层规划与落实 既然美术教学素材的缺失已经成为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块“短板”,那么作为起到宏观调控的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是学校就应从这一方面着手进行问题解决。通过教育资金拨款以及社会求助等多种方式弥补因美术教学素材缺失造成的资金不足问题,只有在主管部门的大力号召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个教学体系甚至是社会对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视。 3.积极争取转变小学美术教学观念,把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作为强力落实的工作重点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如果想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打开小学美术教学的一片天,就必须先转变旧有的对小学美术的教学观念。在旧有教学观念扎根人心的这种情况下,小学美术如果想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取得教学成果,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必须从领导处着手,只有获得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再透过先进的管理体系层层把关与落实,那么取得社会认可,在新课标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将不再是遥遥无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小学美术的教学作为整个教育变革的新兴事物如果想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实现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 作者:王海燕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实验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民族文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措施 1、重视课外实践活动 教学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丰富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对于民族特色较为浓厚的地区,如拉萨、丽江等地,尤其适合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因地而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民族文化进行搜集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开学后,可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讲讲美术作品的寓意以及创作心得,如此一来,学生对于当地的风俗文化、建筑、手工艺品等都会有一个相当明确的了解,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为了调动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在美术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观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开设专门的手工制作美术课堂,教授学生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以绣球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绣球的工具。在课堂上分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并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绣球。在制作绣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普及绣球的相关知识,包括绣球的由来、与其有关的故事以及绣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等。通过手工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其了解到绣球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 2、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中,为了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主动构建与课堂内容一致的模拟情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其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在风格、内涵和情感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将各种资料统一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身心特点为基础,认真有效地搜集和分析民族文化资料。同时,与现阶段的美术教育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主动构建适合民族美术教学的有利氛围。教师可在教室、校园安置大量符合学生兴趣和审美的艺术品,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以铜鼓为例,在现代社会,有着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铜鼓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早已超出了乐器的范围。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绘有铜鼓图案的服饰、瓷器以及刺绣等图片。经过整理之后,可将其悬挂于校园文化作品展览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去当地感受铜鼓文化。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切身体会周围的民族文化氛围。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引入民族文化,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受,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意识。与此同时,这对于激发小学生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为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培养优秀的鉴赏者和传承者。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媒体的不断普及,不仅各种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也逐渐应用开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族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以直观形象为主。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更能够加强美术作品的直观性。教师可根据实际的美术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选用色彩丰富,涉及面广,能够彰显民族文化的作品来制作课件。其所表现出的艺术色彩以及感染力,非教材上的图片所能比拟。再者,教师在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时,可事先准备一段工艺品制作过程的视频,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其所表现出来的细腻、生动和准确能够有效提高艺术品的直观效果。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还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早已演变成人们搜集和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来说,其具有分布面广,类目繁多的特点,而且涉及的范围十分宽泛。而计算机网络所独有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对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料也提供便利。尤其是一些制作难度较大,工艺程序繁杂,对原材料以及各个制作工序要求较高的艺术品,诸如砖雕、民族饰品此类,教师可与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搜索资源,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结语 只有传承和发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民族文化。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民族文化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利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整个社会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入美术教学,使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系统合理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以此从根本上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潘卫红 单位:广西南宁市明秀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运用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措施 1、重视课外实践活动 教学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丰富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对于民族特色较为浓厚的地区,如拉萨、丽江等地,尤其适合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因地而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民族文化进行搜集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开学后,可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讲讲美术作品的寓意以及创作心得,如此一来,学生对于当地的风俗文化、建筑、手工艺品等都会有一个相当明确的了解,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为了调动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在美术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观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开设专门的手工制作美术课堂,教授学生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以绣球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绣球的工具。在课堂上分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并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绣球。在制作绣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普及绣球的相关知识,包括绣球的由来、与其有关的故事以及绣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等。通过手工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其了解到绣球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 2、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中,为了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主动构建与课堂内容一致的模拟情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其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在风格、内涵和情感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将各种资料统一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身心特点为基础,认真有效地搜集和分析民族文化资料。同时,与现阶段的美术教育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主动构建适合民族美术教学的有利氛围。教师可在教室、校园安置大量符合学生兴趣和审美的艺术品,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以铜鼓为例,在现代社会,有着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铜鼓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早已超出了乐器的范围。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绘有铜鼓图案的服饰、瓷器以及刺绣等图片。经过整理之后,可将其悬挂于校园文化作品展览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去当地感受铜鼓文化。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切身体会周围的民族文化氛围。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引入民族文化,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受,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意识。与此同时,这对于激发小学生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为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培养优秀的鉴赏者和传承者。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媒体的不断普及,不仅各种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也逐渐应用开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族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以直观形象为主。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更能够加强美术作品的直观性。教师可根据实际的美术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选用色彩丰富,涉及面广,能够彰显民族文化的作品来制作课件。其所表现出的艺术色彩以及感染力,非教材上的图片所能比拟。再者,教师在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时,可事先准备一段工艺品制作过程的视频,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其所表现出来的细腻、生动和准确能够有效提高艺术品的直观效果。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还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早已演变成人们搜集和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来说,其具有分布面广,类目繁多的特点,而且涉及的范围十分宽泛。而计算机网络所独有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对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料也提供便利。尤其是一些制作难度较大,工艺程序繁杂,对原材料以及各个制作工序要求较高的艺术品,诸如砖雕、民族饰品此类,教师可与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搜索资源,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结语 只有传承和发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民族文化。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民族文化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利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整个社会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入美术教学,使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系统合理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以此从根本上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潘卫红 单位:南宁市明秀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回顾与展望 小学美术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国内的审美教育表现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灌输、启发和引导,与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审美形态教育,培养人们对自然界中和各种艺术形式形态、结构的识别、鉴赏;二是美感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能力,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三是情感教育,通过对艺术的理解与鉴赏陶冶人们的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从而使人得以和谐、全面地发展。 为了解农村小学美术美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建议,笔者对西北某农村学区当地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查研究。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美术教学现状 1.条件制约 在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的认识做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第一,在农村学校美术专用教学用具没有较完整的美术教学设施;第二,家长不支持(不过问的占65%)美术学习。 2.认识偏差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学校因师资不够,美术课普遍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代。家长或认为学校怎样教,孩子就怎样学,放任自流;或认为美术对孩子的升学没有什么帮助,予以制止。 3.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 (2)忽视学生成长的历程,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3)评估标准单一笼统,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笔者在调查中多次听取和观摩了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绘画作品,发现美术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点:导入简单,主题明确,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结构完整,学生易于接受。 缺点: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内容(如简笔画伞的画法)讲解过于细致,未从美术作品创作的角度去深化构图意义,失去了美术审美的整体性。②后期的美术评价活动做得不够,虽对学生有评价,但只是“画得不错“”画得很好”等一些简单、笼统的评价。③听老师的讲解,学生显得被动,表现得疑惑不解、无所适从。 (二)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学生富有学习热情。当前小学美术课是多方位的,包括绘画、设计、手工、制作、欣赏等。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充满着对美术课的浓厚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很强。随着课改的深入,美术课在农村的一部分学校也有了适当的开设。 2.劣势 (1)美术教学资源短缺,专业人才缺乏。笔者对多所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被调查的小学都没有完整的美术教学用具,教具是数学教具的三角板、直尺等,没有美术模型,更没有美术教学教室。在校的美术任职教师,均为语文或数学教师临时代课,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 (2)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影响美术教学。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表现在:①忽视美术课的重要性。认为美术课是副科,可有可无。 家长也只重视孩子语文数学科目的学习情况。②学生的认识简单。从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美术仅仅是“画简单的图案”。 二、对策建议 1.教学方面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实际感受与练习。“培养美术鉴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是美术新课标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教学评价上,改变过去的简单教育评价方式,尝试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品。单一、乏味的课堂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用具上,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将美术课与周围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美术课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家长、学生方面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并号召家长对美术教育重视起来,积极配合教师工作,支持孩子的美术学习。综上所述,要改变目前的农村美术教育现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积极学习与实践新课标理念,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开发式教学研究 美术课程突出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充分结合。小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期,学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美术活动、合理使用美术工具与器材、参与美术制作、赏析美术作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开发意识。小学美术“开发式”教学其实就是艺术构思的过程,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新奇想法,萌发创新思维,更能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美术这种形式表现出来。什么是“开发式”教学?如何实施“开发式”教学?实施“开发式”教学的意义何在?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例加以阐述。 一、开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 “开发式”教学指教师以小学生的美术教材为范本,结合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美术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与潜能的开发。 【案例一】《制作动物王国》这是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一节课,我主要是通过捏、卷、粘等方法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各种小动物,从而了解橡皮泥的妙用。 材料准备:橡皮泥;彩色手工纸;小刀、小竹棒。 研究过程:①学生们利用网络收集卡通小动物的图片。这个环节我主要想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小动物图片和资料,他们可以看到动物们的特点。②我提问:橡皮泥有什么用途?怎样搭配颜色才美观?学生经过讨论后,我最后会把大屏幕打开,与学生一起欣赏用橡皮泥制作的小动物玩具。③制作橡皮泥小动物。我让学生结合捏、卷、粘等方法用各色橡皮泥制作漂亮的小动物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我专门设计了两道闯关游戏。一是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制作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二是组建小动物王国。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几个创新设计思路:⑴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⑵结合自己的想象设计你喜欢的小动物形象;⑶制作大小各异的小动物,成立动物王国;⑷感受生态平衡、爱护动物的重要性在探讨和设计动物王国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参与制作。第一道关每名学生都制作了一个漂亮的小动物能顺利闯关,有的同学做不好,同组小伙伴就帮助他。最终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也顺利过关。第二关学生们就各显身手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了形态迥异、色彩丰富、独特新颖的动物形象。下课,我把这些小动物摆放到一起,感受着合作的快乐,更感受到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二、开发式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审美情趣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开发式教学可以设计很多题目,学生通过参与了解到美的真正涵义,更懂得在生活中如何珍惜身边的美,更懂得如何看待美。 【案例二】《制作民族娃娃》这是小学美术自编教材中的一节课,学生通过剪、卷、折、贴各类彩色纸制作造型新颖、体现民族特色的娃娃形象。材料准备:通过网络搜集民族服饰样式;空啤酒瓶、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主要方法:我让班级学生按4人一组进行划分。然后指导7个步骤建议尝试:①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民族服装图片,确定制作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结合网络图片画好设计图;②把设计图进行图形分解,以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为基本拼组图形;③在彩纸上画出各类分解图形,然后用剪刀剪下来;④用一种颜色的纸将空啤酒瓶粘贴好,作为娃娃的身体底色;⑤做好娃娃的头部、双臂和双手,并粘贴到空啤酒瓶上;⑥把剪下来的图形按照设计图进行组合,可以利用粘贴、重叠、卷、折等方式使服装显得更有立体感和美感;⑦按照设计图片粘贴娃娃服装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最快最好地用剪刀剪出各类图形?学生在刚刚尝试的时候都是选择按形状边缘一个个地剪、慢慢地剪。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就学会了“对称剪”、“折叠剪”的方法。学生们在受到启发后,又提出了怎样粘贴组合图形使服装更加漂亮,用什么样的颜色搭配服饰效果更好等问题。学生们在大图形上面粘贴了小图形,在正方形上面粘贴了圆形,用长方形做头饰,用圆锥形做裙子。学生们还尝试了层次化设计、卷边化设计,图层化设计。美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潜能也被激发出来了。在课堂的最后,我让每个小组把自己设计制作的民族娃娃放到展览台上进行展览,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制作成功无比骄傲和自豪。 活动意义: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民族娃娃,他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认识到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明确了民族团结、和谐对祖国稳定是多么的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是小学美术“开发式”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出艺术美,感受到美术教学的魅力才能真正增强自身鉴赏美的能力。学生们通过这类教学活动,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思路开阔起来,设计空间无拘无束时,从联想到想象就必然成为一个质的飞跃。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进一步扩展时,一些突发奇想或奇思妙想就可以转变成为现实,找到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在美术学习中,如果教师能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审美情操入手,必然会实现美育目标,培养出具有较强审美能力的人。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摘要:美术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的任务。电子白板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文献法、教学实践法,对电子白板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美术;电子白板;学习评价 1前言 在学校教育中一般把美术归于艺术类课程,让其担当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任务[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使得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黑板教学过渡到多媒体教学,又到如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而电子白板在教学中越来显示出其优势,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实现绘画示范教学的动态化演示 传统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更多是教会学生画画,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给学生画一幅画作为范本,让学生模仿教师的作品进行绘画;或者由教师在课堂上现场作画,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绘画[2]。在现在看来,运用这种方法显然已经很落后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粉笔的颜色只有很少的几种,教师现场做出的画色彩不鲜艳,而且由于时间紧,画的质量不高,整体水平受到粉笔的限制,加上纸张与黑板的局限性,或者画的背景不佳,或者纸张的大小有限等,更不能让教师的水平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的视觉。二是教师画出的画是静止的,对学生的感观没有很大的冲击。虽然后来多媒体进入课堂,于是教师用做好的课件进行作品的示范,但是课件是现成的,所展示的图片也是静止的,学生在学习模仿时只能看到教师已经做好的画,而教师作画的过程是看不到的。以上问题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来解决。电子白板技术的出现方便了中小学美术教学,其中包含了更多的功能,如果能充分应用,则可以极大地满足小学美术教学的需要。电子白板集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尤其是三维图像演示动态功能,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演示的瓶颈,弥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够发达的不足。比如在教学制作贺卡时运用电子白板,先给学生展示贺卡的复杂结构,然后对贺卡的内部结构进行解剖演示,再运用视频的方法给学生演示制作过程,而且可以对重点制作部分进行放大演示,近距离播放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制作贺卡的步骤,这样就会更方便学生的学习,甚至可以边看电子白板的演示边进行操作。 3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的过程就是自己展示的过程,教师成为课堂上的表演者,自己的表演完了,教学也就完成了,对于学生学成什么样子,教师很少顾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成了课堂上的复印机,只是机械地复印教师的绘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很简单,只要谁画得像,就可以得高分。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了解不够,学生在学习时想了什么,如何画的,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等,教师都不知道。而且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也无法取得教师的帮助,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遇到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无疑,这样的学习质量是得不到保障的。运用电子白板进行示范教学,教师与电子白板的互动性很强,电子白板与学生的互动也非常出色,可以配合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上面两个互动[3],电子白板的运用,使美术教学出现很大的改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白板上画画,当学生的绘画出现错误时,可以用“橡皮擦”,很容易修改,也不会留下痕迹。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很方便,直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批注或者帮学生修改就可以。比如有一节课,教师选择了绘画飞机的内容,先挑了几个学生到前来操作白板,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心目中的飞机画出来。果然不出所料,学生画的飞机形态各异,有的画战斗机,有的画客机,有的画直升机,甚至有的学生在飞机上画出了像鸟一样的翅膀……学生画出的各式各样的飞机让其他学生捧腹大笑,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都踊跃上前作画,他们的想象力也因此得到发展,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4丰富教学内容 没有应用电子白板之前的教学,课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与课本的互动极为有限[4],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因信息量太少而困惑,只能讲解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另外,当学生需要学习内容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仅仅是用作基础性的教学,当学生对于一项教学内容无法理解时,教师无法再从教材中找到其他的材料,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受到限制,无法了解教材以外的其他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在进行素描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讲台上摆放一个实物,或者是几何图形,或者是人体头像,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干脆用一张素描绘画作品代替了实物。在绘画前学生要仔细观察才能进行绘画,但是运用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很难长时间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枯燥的练习方法让学生不但没有产生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会产生逆反情绪。而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包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很方便查阅到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这些资源库中的内容都是经过教师或者专家筛选过的,与教学内容非常吻合。另外,存于电子白板资源库中的材料非常方便在教学中提取,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分级目录中查找或者直接搜索就可以查到相关的材料。 5优化教学过程 在美术绘画教学中,多是以技法与步骤、过程性示范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示范是教师边讲边示范,讲解与示范是相互穿插与贯穿在一起的,是连续不间断的,如果讲解或者示范中断了,就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传统教学方法单一,讲解与示范一般情况下会发生冲突,教师也为此感到苦恼,学生的学习也经常会被干扰。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也很枯燥,没有兴趣可言,所以不能长时间地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造成学生获取知识的中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可以多次为学生重复前面的知识。比如在教授“你见过哪些飞机”这一内容时,美术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笔来示范绘画飞机,飞机的不同部位的线条或者形状能轻易从资源库中选取,而且可以对这些线条与形状进行变形、变大小等操作。在示范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会自觉地集中起来,进而仔细观察教师的绘画方法与过程。由于教师所使用的工具具有新颖性,而且操作过程像在变魔术一样,制作一架飞机是一种享受,那变幻的线条与形状在教师的手里游刃有余,非常精彩。学生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在观察教师的示范时更认真,对细节观察更细致,在这个过程中,由教师的教授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在回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远离白板,让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观察,学生看到的是只有电子笔在白板上运转,这种画面神奇而有魅力,学生看到了教师示范的全过程。在复杂的绘画处,可以调节电子笔的绘画速度,甚至可以回放,直到让学生看清楚为止,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这样一来,运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在教学中突破了绘画步骤的难点,既帮助了教师也帮助了学生,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5]。 6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运用多元的方法[6],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运用电子白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已经不把结果摆在第一位,而是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这种评价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信心,促进电子白板与学生这两个要素的互动。学生的想象力在电子白板的启迪下丰富,学习激情与欲望也在与电子白板的互动中升华。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学生不容易走神。比如在教学小学美术教材中“会响的玩具”时,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启发学生欣赏玩具,其色彩美、形式美等都会在电子白板的辅助下一揽无余。学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认识到玩具的质地,看看是用泥、纸还是塑料做的。当学生上前操作学习时,可以运用电子板给学生设置闯关游戏,学生在操作时就像在玩游戏。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有很多材料可选,但是每种材料要做出相应的玩具,如果学生选择材料不对,电子白板就会做出提示与判断,给予相应的分数。当完成一个玩具的制作时,电子白板会对玩具从整体上打分,包括它的响声是不是很美妙、是不是有节奏等。学生在操作中真正感受到美术带给他们的快乐,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7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了对美术教学的要求,美术教师积极投身于美术教学改革中,更加关注如何开展让学生喜欢的美术课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美术课堂,有利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认识到电子白板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多实践、多研究、多积累教学经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段晓明 王保庆 单位: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摘要: 以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现状,就其有效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1前言 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此,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将现代化教育理念渗透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 2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为宽泛的内涵,它不仅仅是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简单应用,更是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教学评价等的有机融合。这一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一种全新的教学感受和体验,为学生营造了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学习,从而在有效丰富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本身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美术课程是一门独立于其他基础知识的学科,带给学生艺术美感的视觉享受与体验。现代教育技术对美术学科有机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美术学习水平,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通过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呈现,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质和内在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这一理念的渗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对素质教育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同样大有裨益。 3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电脑绘图应用利用计算机让学生了解电脑绘图的技巧和要领,结合教材文本进行必要的实操练习。如在“彩线连彩点”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画图面板”绘制出简单的形体,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一平面作者:谷红霞,邢台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054000)。上点与线条的关系;学生还可以用计算机中的Photoshop软件进行绘图造型、填充颜色、修改分割、调整编辑等。创设情境化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形式教学理念的体现,美术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为学生营造融合视觉、听觉的多维度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美术灵感和绘画创作热情。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互联网是一个蕴含着巨大信息量的无限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具体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从而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4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一些中小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对匮乏,计算机数量较少,多媒体教室不够,相关的配套设备不齐全,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的美术教师数量也非常有限,这种种问题导致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2)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仍然沿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示范式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理念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也相对有限。3)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从课堂开始一直到课堂结束,教师扮演着解说员的角色,其会按照之前所制定好的多媒体课件来一一为学生解说知识点。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仍然是非常少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甚至有一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抛弃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导致学生分不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4)部分教师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这既无法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发挥出来,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5有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为切入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美术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高低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密切相关。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层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为美术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全新教学理念的渗透有利于美术教师合理定位自身的心理角色,以全新的现代化思维和视角去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诉求。信息化教学思维和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接触和掌握更全面的美术知识和理论学说。其次,定期举办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研讨活动,让教师交流有关多媒体设备的操作经验和教学心得。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研讨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在多媒体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切实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最后,由于部分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程,因此,在聘请美术教师时并不考虑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而是以较低的工资聘请整体素质偏差的美术教师,这就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美术教学水平。鉴于此,在聘请美术教师时,学校要适当提高门槛,尽可能聘用专业素质高、多媒体技术水平高的教师,以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巧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则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欲望和探究学习热情。如在“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首先通过投影设备为学生呈现几幅春意盎然的风景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画作中的自然美;然后播放柔美、舒缓的音乐烘托氛围,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相互映衬中,对“春”形成一种美好的意象,进而启发他们的绘画灵感;随后,教师通过3dsMAX软件,为学生呈现一组有关“春”的动态景象,让他们感受三维空间中“春”的多元化色彩和空间概念,进而激发对“春”的热爱和向往。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在画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贺卡是遇到重大节日、生日等日子时,学生之间相互赠送的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它能传达出学生之间珍贵的友情。如教学“贺卡蕴深情”这一内容,在制作贺卡之前,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精品贺卡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看,发现这些贺卡的点睛之笔。多媒体的运用打破了学生对传统贺卡的认识,他们发现原来贺卡也可以这么漂亮,这种精致的美让贺卡也成为艺术品。贺卡的种类和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此,在制作贺卡时,教师不要硬性规定贺卡的种类和贺卡的结构形式,而是让学生结合贺卡要送的对象和送贺卡的目的来选择贺卡的结构形式和种类。通过这样做,学生会主动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来制作出具有个性的贺卡。合理拓展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信息化教学方式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中,以直观式、示范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学内容拘泥于描述性文字和静止的图片,通常由教师对绘画创作进行适当点拨和讲解,随后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绘画作品的临摹。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教学氛围也较为严肃、呆板。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美术教学内容发生很大改变,不仅包括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还包括文本、图标、视频、图片、动画、音频等模块,旨在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开发和探究学习,是一种高效、灵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美术教育理念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感受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感悟动态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动性和可塑性。构建教学评价机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反馈信息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有着激励、调节和导向的作用。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应注意以下两点:1)应注重评价美术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水平,注重教师将传统美术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程度;2)应注重评价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以学生的客观感受作为评价标准,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比如在教学“我为校园添色彩”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快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并让部分学生来谈谈他们在本节课中所取得的收获以及疑难点。教师通过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来反思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势,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高效的美术课堂。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学生安排任务——制作“我为校园添色彩”手抄报。当学生在课后完成本次任务之后,在第二次美术课堂上,教师借助投影仪一一展示每位学生的手抄报,在展示过程中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部分学生点评这些作品。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相互点评的过程其实就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 6结语 综上可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面与陈旧的传统美术教学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课堂的实践水平相对有限,需要大量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探究、创新和反思。多媒体教育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本、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也是中小学阶段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作者:谷红霞 单位:邢台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目标,老师需要不断探究、改善美术的讲授方式,深入探究传统美术讲授方法的不周之处与缺陷,积极主动寻求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学模式。主要结合成功的教学案例,对改善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做了简介,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一直以来,小学美术沿袭传统的教学观,机械无趣、单调乏味,写生枯燥、毫无创意,教师对儿童画画时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不给予关注解读,对学生绘画的引导只限制于简单的模仿训练,限制了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小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严重挫伤了小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发展。在对小学生创新训练过程当中,需重视将小学美术课程与学生标新立异意识、精神、能力相结合。 一、让学生边学边玩“寓教于乐” 让学生体验“乐中学、玩中学”许多教育学者都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在低年级制作“蝴蝶指偶”的课上,老师通过把各种比赛游戏、表演等活动融于课堂,使学生全心投入情境中。随着“蝴蝶飞”的乐曲声开始,音乐声回荡在整个教室里,老师通过手指上不同颜色、手动作的不同造型变成了许多美丽的蝴蝶“飞进”课堂,学生个个流露出惊喜的表情。老师在和学生共同学习新知识后,又引导学生做起了“请你跟我做,大家一起来学习”的拍手游戏。然而老师只是编了两个动作并领着学生做这两个动作,之后便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编自导,老师则走到他们中间跟着学。作品完成后,师生一起手戴指偶在“蝴蝶飞”的歌声中跳起舞来,并“飞”出课堂……再如,在座位的编排上经常变动,会使学生在充满新鲜感的同时,经常思考,利于创作。 二、使用新奇的讲授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讲授教学重点内容时,常常由老师先讲,并明确指出要记住哪些内容或注意容易出错的环节和部分,再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在四年级的剪纸团花课上,老师是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授课的。在大家一起欣赏、了解团花及其特点之后,老师先展示“三折”与“八折”的示意图,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动手操作,学习要求是要了解剪纸团花分几步完成?由学生回答,老师只需按照学生说的步骤板书出来。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预习“三折”示意图,再自己动手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边看,及时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自己折的步骤,留意自己手指摆动的位置。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折法,同时老师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动手操作,及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操作有什么看法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予以讲评,并演示。这一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先学后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观,它充分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人本素质教育观,学生多了一份主人翁的独立意识,少了一份依赖和懒得动手动脑的思想。学生能做的、会做的,老师决不插手,只有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老师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高质量地学、如何动脑思考,并在实践中发明创造。 三、尽力把脑海的事物实际化 虽说是小学美术,但其理论知识也十分抽象。老师在讲授时,要努力将这些较为抽象的美术专业术语具体化、通俗化,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更好地开展美术课的讲授工作。如,在讲授“冷色与暖色”的课程时,教师不能只是口述哪种颜色是冷色,哪种是暖色。而应该是在讲课时,提前准备几个小杯子,分别在杯身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例如,贴红色标签的杯子,里面放温水;贴黑色标签的杯子,里面放冷水。通过让学生触摸冷热水杯子,认知辨识冷暖色。对杯子温度感受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同时很好地学会了冷暖色调这种比较抽象的东西。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美术课堂的气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应适当使用计算机技术。 根据每节课的不同主题,播放相应的动画短片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向学生展示一些绘画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还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简介一些著名画家童年的趣事。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新型美术教学模式迎合了新课改的教学大纲要求,且现代美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人类思维活动,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就会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胡德梅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程家集学区张老庄小学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后勤激励机制,是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后勤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的基础上,认为建立激励机制必须遵循战略导向、公平、行业竞争性、利害关系、透明性和多通道等六个基本原则;并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校后勤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科学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薪酬激励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激励机制不健全,薪酬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和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尚未建立,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其次,是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尚未建立。岗位业绩考核、能力评估等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行为还停留在传统的定性评价阶段,且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现有的激励如评优、晋升、奖金福利分配等也缺乏量化指标。再次,是适合企业化运作的薪酬体系尚未构建。目前,在编后勤员工的档案工资仍然参照事业单位的年功序制,主要以工龄为考核条件,忽略员工能力和绩效因素,不与企业的实际效益挂钩。“老人”即事业在编员工不仅拥有铁饭碗、铁工资,还享受各种津贴、奖金以及各种劳保福利;而外聘员工虽然承担的工作有许多是重要的技术岗位和关键岗位,如厨师、水电维修、园林绿化养护、工程承建、生活指导师等,但他们的收入与在编员工的收入差距却很大,特别是外聘员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都尚未完全解决,他们享受的待遇只是在编员工的部分奖金和福利。 2、福利型后勤观念根深蒂固,平均主义思想依然存在。 一方面,师生员工福利后勤观念根深蒂固。改革前,高校后勤实行福利型供给制、行政式的保障体制,师生一进校门,学校就包揽了吃、住、行、医、幼儿入托等一切服务,这些服务有的低收费,有的甚至不收费,如学生水电费就是免费供给,而现在改为有偿服务,后勤社会化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原先的福利后勤不见了,师生觉得改革吃亏了。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后勤员工怀旧“大锅饭”的思想依然存在。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实行竞争上岗,工效挂钩,后勤职工利益获取方式由原来稳定、旱涝保收的分配方式变得不确定,个人的职称、职务、就医、住房、养老等福利都变得不稳定,“铁饭碗”被打破了,一些后勤员工把“后勤社会化”简单理解为后勤与学校完全脱钩,生存完全没有依靠。再加上部分高校领导、后勤负责人求稳怕乱、不作为思想依然存在。。这三种思想的存在阻碍了高校剥离后勤的进程,阻碍了逐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的步伐,使平均主义思想的存在有了“温床”,因此后勤企业内部有效运行的激励机制就难以建立。 3、误认为“激励就是奖励,有激励制度就有效果”。 (1)激励不等于奖励。从完整意义上说,激励应包括激发和约束两层含义,奖励与惩罚是两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也包括一些高校后勤企业的管理层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虽然有些企业也制定了一些约束与惩罚规定,但由于各种人情世故没有坚决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淡化了激励的效果。企业制定的奖励政策可能会引发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其中可能部分行为并非企业所希望的,对这些行为,企业必须辅以约束和惩罚措施;对希望产生的行为,企业应当用奖励进行强化。 (2)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一些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程度反而下降了。某企业推出年终奖金分配方案,本意是希望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却因为没有一套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平均主义,打击了贡献较大的员工的积极性。可见,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应当与企业其他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激励作用。其中,考核评价体系是有效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公平、客观的评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 二、建立高校后勤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高校后勤企业在制定自己的激励机制时应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企业要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制定的激励机制应当成为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拓展人力资源开发空间的重要杠杆。二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又离不开激励机制的支撑。从长远来看,企业还应当为那些对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核心员工,寻求一种更好的、更有效的激励措施,包括薪酬、奖金等形式,从而为企业发展吸纳、留住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确保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实现。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运用得相当广泛的经济社会原则。在激励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平原则,因为公平合理本身对员工也会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激励因素。公平原则具有“先天性”,既是源头性原则,也是公理性原则。公平原则有诸多维度:它可分为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企业将尽可能依每个员工对其贡献大小,公平、公正地确定他们的薪酬,而不论其性别、年龄、身份及加入公司先后等方面的差异。 3、行业竞争性原则。企业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人们都认识到,较高的员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企业希望自己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使其员工素质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而这又需企业在激励政策(最重要的是薪酬的设计)方面有一定的竞争性。 4、利害相等原则。利害相等原则,又称补偿性原则。广义地说,员工的薪酬均是对员工体力和脑力劳动耗费的补偿。付出多少,获得多少,这就是利害相等。在实际运作中,付出与获得在量上不会正好相等,这就需要通过在激励方面的调节,使员工间的薪酬在总体上是协调的,从而有助于激励员工更多地奉献自己的心智。 5、透明性原则。不少私营企业在成长初始阶段对黑箱或灰箱操作的激励机制情有独钟。虽然这有一定的益处,但一旦泄漏黑箱操作,将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明显不良后果。公司应当努力使每位员工清晰、前瞻性地了解其工作与激励间的因果关系;并能使其清晰、前瞻性地了解自己被激励后的攀升前景。 6、多通道原则。后勤公司应当从管理、业务、技术、经济事务等方面为员工提供激励攀升通道。但下列两类员工的激励不进入“通道”管理:其一,门卫、保洁工等各类员工,公司授权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市场激励情况直接确定他们的薪酬。其二,特别的技术人员如食堂厨师长等,公司以个案谈判方式确定他们的薪酬。 三、建立高校后勤行之有效激励机制的对策 1、创新高校后勤薪酬制度,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奖金”管理。高校后勤实体要敢于打破长期形成的传统体制下的薪酬制度,建立新制度,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管理。这种薪酬制度的优点,相当明显,具体如下: 岗位工资是公司首先将各生产作业岗位按技术含量、岗位责任、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四个方面因素,分别制定多个级别的系数,系数越大,工资标准越高,然后参照同行业工资标准和公司原有工资标准,制定出每个岗位工资标准。岗位工资实行一岗多薪,即同一岗位有多个级别和档次的工资标准,每个级别和档次之间拉开差距,使员工有升级加薪的空间。绩效奖金是在岗位工资以外,员工超额完成规定的岗位责任与任务,通过科学合理考核评价后获得的奖金。例如:高校食堂餐厅经理奖金是来自于完成一定的经营任务与目标后,并经过食品安全、卫生安全指标考核达标后,根据超额完成营业额量,量越高,绩效奖金就越多。绩效奖金是超过应达营业额时超过部分才有的。如果没有完成应达的规定任务时,岗位工资也相应减少。岗位工资同样与规定完成的任务挂钩。 “岗位工资+绩效奖金”制度是将员工的经济利益与规定的任务紧紧地连在一起,避免了人为影响。同一岗位员工因技能有所区别而岗位工资不一样,但在绩效奖金上却是一视同仁,这体现了激励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2、加强高校后勤激励机制内涵建设——建立以“三服务、两育人”为核心内容的三级考评体系。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的高校后勤激励机制,以“三服务,两育人”为核心内容的三级考评体系是其基础。一级为个人总结,可以上网公布个人的业绩,自荐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二级为各部门或中心互评,根据量化指标,相互考核,提出侯选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三级为公司会议审核,讨论通过并公布获选名单;三级考评个人、部门、全体与公司决策层四者的结合,既体现了公开与普遍的原则,又体现了公平与民主的精神,从而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建立三级考评体系具有以下优势:有利于全面了解所有员工的工作业绩,为普选和续聘岗位做好前期的铺垫;部门内部考核能更深入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业绩状况;部门推荐先进、优秀工作者、候选人,避免了普选中的盲目性;由于整个评价、考核过程中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因此,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三服务、两育人”是每一位从事高校后勤工作的人员所应就具备的素质和追求的目标,并且是员工自我敬业精神的充分体现。因此,以“三服务、两育人”为核心内容,推选优秀、先进工作者,所起的作用首先是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即通过评价考核这个外部因素和手段、方式的刺激,使员工产生荣誉感,从而引发和增强其内在驱动力。 (2)发挥管理效能作用。实际上,考评的内涵非常丰富、效用非常多、发挥管理效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简言之,通过考评,评出优秀的,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其行为实际是一种工作激励。通过这种方法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奋发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最终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 (3)评价和评估的作用。“三服务、两育人”的考评体系实际上是一种考与评相互结合的体系,以考核为基础,通过考核来得出评的结果,因此考与评是辩证统一的过程。一年一度的考评非常有作用,是公司实行全面聘任的基础,每个员工通过双面选择方式聘任到岗,到岗后每个员工均要履行该岗位的工作职责,并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 (4)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合理配置的作用。三级考评是一个综合过程。公司领导层通过考评,全面了解公司工作人员状况,通过业绩看到每个员工综合素质的元素,诸如:工作态度、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特长等等。这为公司领导层进行人力资源的再开发和人员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为重组和再优化团队组织进而形成整体实力和优势打下了良好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对麦当劳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摘要:麦当劳从1955年时伊利诺州的一个街坊餐厅,发展到目前在全球121个国家设立了超过三万间餐厅,每天接待的顾客超过4600万,一周就能卖出1亿份“欢乐套餐”的世界500强企业,并且半个世纪中一直保持赢利纪录,而它经营的就是炸薯条等简单快餐食品,不能不让人赞叹其高超的管理艺术。麦当劳在选用人才、激励培训员工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本文对麦当劳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希望国内一些连锁企业的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可以借鉴。 一、导论 特许连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如美国近年来社会零售总额中有半数以上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实现。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总结麦当劳的实践经验,希望能对国内特许连锁企业有一些借鉴意义。 二、麦当劳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一)务实的选才策略 1.重视情商能力、看轻智商文凭 麦当劳一贯坚持务实的选才策略,重视情感态度等情商而不重智商,重能力不重文凭,强调忠诚勤恳踏实等品格。公司创始人克洛克特别看重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他看中那些对事业具有百折不回的精神,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努力、毅力、魄力”的人才。而对于高智商的人,他并不去刻意搜求,因为他确信,一般智力水平的人只要有意愿就能够胜任麦当劳的工作,而那些自视天才的人,很难踏实做事,流动性大,与麦当劳的忠诚原则背道而驰。 2.强调忠诚勤恳踏实等品格 克罗克认为,一次诚实的错误可以原谅,但不忠诚的行为永远无法宽恕,所以,他对那些勤恳踏实的员工特意栽培。麦当劳95%的管理人员要从员工做起,只有踏实的人才能走向高层管理岗位。前任董事长特纳是从连锁店经理一步一步提拔上来的,做到总经理时才35岁。特纳的特点就是吃苦耐劳,忠心耿耿、踏踏实实的为麦当劳效力,并且有灵活的经营头脑和高超的管理才能。他到总部工作后,仍然不忘深入基层去发现、解决问题,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突出监督特色的麦当劳快餐连锁营运体系,为公司后来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元老之一的马丁诺夫人,创业时期废寝忘食,有好几个圣诞节都留在公司。会计主任为准备上市报表曾苦干10天10夜。现任董事长正是在打扫厕所时表现出了勤恳踏实的特点,才被培养提升到如今的职位。 (二)宽严并用的用人策略 麦当劳用人上,充分尊重员工个性,容纳甚至鼓励性格差异,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和人性化。比如,早期的索恩本是个内向、冷漠的人,与克罗克外向、热情的性格特点完全相反,但克罗克却能中用他。因为他们能在工作中形成互补,索恩本喜欢研究财务数据,克罗克则喜欢巡视连锁店,而索恩本认为与其浪费时间闲逛,不如呆在办公室里研究财务方法。克罗克是个极注重外表甚至有洁癖的人,但他对广告经理克莱恩的披肩长发却容忍着。但在关系到公司原则的问题时,麦当劳统一标准、严格执行,没有一点人情味。上至公司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谁如果滋生了惰性、傲性,便会被视为庸才,遭到毫不留情的解雇。 (三)独到的育人策略 在育人方面,麦当劳有两种主要做法:从培养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入手,以德育人;另一种做法是管理者自修台阶。由于麦当劳的业务操作性强、细节多的特点,不能光靠空头说教,而必须靠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行为的规范。创始人克罗克像一名严厉的老师一样,领着一班学生,身体力行的引导人们,他对原则非常执著,严格遵守生活信条,衣着整洁,崇尚节俭,即使成为亿万富翁后,仍然经常光顾廉价商店。他不但以这些原则要求自己,还用它来要求身边的人,有一次他与妻子、经理们一起乘飞机回家时,妻子顺手多用了几张餐巾纸,他就当这大家的面训斥她。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大家。 (四)有效的激励约束策略走动管理 第一代领导人克罗克创造并大力推行了现在仍然风靡全球的管理方法—“走动管理”。作为麦当劳管理思想的核心之一,“走动管理”的出发点是:企业要使内部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并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形象,就必须不仅仅制订行为准则,还要有意通过适当的监督来确保这些标准的实施。基本内容是:通过主管深入下去、经理下基层,体察民意,发现问题,沟通意见,解决问题,增强与部属及相关组织的团结,从而共创业绩。走动管理的独特风格经过几代经理人的推行,发挥了卓越的作用,为麦当劳的扩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首先,“走动管理”,通过经理的身体力行,激励带动下属。创始人克罗克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每天清晨,克罗克都会开车来到芝加哥郊外的麦当劳餐厅,和餐厅员工一起整理店面,擦拭桌椅,有时还写下一些注意事项,提醒尚未露面的经理要注意抓好什么方面的管理。随后赶回芝加哥的公司上班。 其次,通过“走动管理”,能够发现问题,并能督导解决。第二代领导人特纳走动管理基层店的过程中,发现加盟连锁店良莠不齐,经过调查观察,制定了食物品质、餐厅清洁、营业速度等标准,最后提升为《营运手册》,使监督有了量化的标准。早期的卡罗斯通过基层走访,发现土豆和牛肉的质量参差不齐,开发了质量标准和识别办法。 另外,走动管理有利于改善企业高层和下属的关系,增加企业凝聚力。优秀的企业领导都懂得,必须经常到职位比自己低的员工中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关心下属的工作、生活,从而密切交流沟通,消除隔阂,凝聚人心。克罗克在“走动管理”中和员工打成一片;现任董事长贝尔在做澳大利亚总负责人的时候,仍然站在柜台前,因此获得了人们的爱戴。 (五)完善的培训策略 1.丰富课程内容,连贯培训体系 麦当劳有著名的“汉堡包大学”,其实麦当劳的职外训练只是培训的一小部分,与之相配合的是更大量的在职训练。麦当劳实行系列分级培训体系,员工进入麦当劳的第一天就得开始接受培训。麦当劳的分级培训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课程,越往高处专业化程度越高。所有课程以提升麦当劳的营运绩效为目标,并拥有始终如一的条理性。针对不同的培训级别,有不同的培训内容。 2.运用沟通手段,营造共享平台 麦当劳非常强调内部沟通,在内部员工交流上,不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组成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强调“沟通、协调和合作”。并且搭建多种沟通平台,以利于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比如在门市内就有正式会议、临时座谈会、公告栏三种主要沟通方式。除了在绩效考核强调沟通外,训练辅导也注重多种沟通方式的运用。门市内放有服务员联络簿、经理联络簿、接待员联络簿、训练员联络簿等笔记本,员工可以把重点事项写下,借以传递信息、共享资源、促进合作。 3.利用工作伙伴,强化技能培训 麦当劳通常也会采用“工作伙伴”制度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将那些表现优秀、技能突出的员工选为训练员,和学习者结对训练。训练员将示范动作说清楚后,要求学员照着做,训练员和实习员在训练期间,举手投足都相互协调,连休息时两人都相处在一起。这是麦当劳提高其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麦当劳的其他培训方法,比如训练工作检查表、课程培训承诺书等也都有其独到之处。 三、结论 多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紧密结合是麦当劳的特点。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发现有些方法很难归到某一类别,走动管理融合了激励、教育、督导、沟通,培训则结合人员的选拔、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国内的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学习上述麦当劳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找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贸易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国际贸易模式变化和农村教育回报;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上升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贸易开放为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发展带来了契机、贸易扩大了不同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人口迁徙入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影响则较复杂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本文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化出发,结合其对我国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了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之间的关系和由此带来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并就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贸易发展;人力资源;教育回报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在八十年代中期有所缩小,却在此后的20年中不断拉大。更应发人深思的是我国的贫困人口虽然从3亿下降到3千万,但其下降速度在进入21世纪以后愈加趋缓,甚至在2004年出现了脱贫人口返贫导致的贫困人口数目反弹的现象。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其并存的问题都与迅速扩大并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息息相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贸易,主要集中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汽车和机器设备)交换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衣服和鞋类)。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传统的Heckscher-Ohlin模型,这种贸易方式会使加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国更集中生产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劳动力,尤其是低技术劳动力)的产品,从而提高这些要素在国内的相对收入。但是,新型贸易方式“外包”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发达国家为避开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以及受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低价格劳动力、新兴市场和各种税收和其他政策优惠的吸引,将其制成品生产的部分工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由此引发了大量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出口。中国优惠而稳定的政策,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对各国投资形成了巨大磁场。跨国公司的进入提高了对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如同传统贸易方式带来的结果一如既往地为保障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做出了贡献。然而,跨国公司通常拥有领先于我国企业原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因此他们的进入和“外包”的方式虽然带来了大量贸易,但同时也提高了劳动力市场上对我国高教育和高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我国广大低技术劳动力的相对收入和生活水平。 不难看出,日益扩大和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与我国的“减贫”工作、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贸易引发的收入增加和教育回报对提高农村人口教育会产生如何影响?贸易加速了农业人口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程,而这种迁徙在城镇和农村中同时带来了棘手的入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农村人口收入和长期发展又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下文将从分析贸易对农村教育回报的影响和我国农村和城镇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经济发展和贸易模式变化对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并尝试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提出政策建议。 一、国际贸易模式变化和农村教育回报 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贸易开放为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发展带来了契机。他们纷纷进入城镇,由农民变为生产工人,在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简单重复的工作,从而赚得比在农村农业生产更高的工资。然而,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技术、制度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把经济全球化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外包”盛行: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或工序被分割,并根据各环节所需禀赋特点分布到不同国家。在贸易方面,外包模式带来了中间品贸易快速增长,同时使南北贸易重新变得重要,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到机械、电子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环节中。这些环节在发达国家属于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相对落后,跟随跨国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的这些生产环节在当地则相对成为技术密集型生产。更重要的是,由于生产技术在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环节的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因此对于跨国公司所在的发展中国家雇员的教育和技术水平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如同众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同时也成为了世界生产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图1描述了十多年来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其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从八十年代末接近40%下降到2004年的不到10%。在制成品贸易结构方面,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成为玩具和服装等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全球生产和出口基地。在最近的十多年间,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把许多高端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密集运用劳动力资源的环节转移到了中国。典型的例子包括Dell把全亚洲市场的个人和商用电脑装配设立在厦门的生产基地,以及Nokia在苏州启动了旨在服务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全球第二个3G网络产品生产基地。技术密集产品中组装等劳动密集型工序的转移使中国进口大量的高技术含量中间品,同时由于成品服务于海外市场,中国成为组装加工后的成品或半成品的出口基地,由此出口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例迅速增加。 分工和贸易结构变化对国内要素产生了收入分配效应。尽管从国家整体来看,分工深化和贸易扩张通常会提高各参与国的福利,但对于不同要素收入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首先,贸易提高了国内丰裕要素——劳动力的收入。在资本积累加速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贸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近十年来电子加工产业等的迅速发展。出口部门从农业人口中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在中国长期存在二元的经济结构,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所以提高劳动力要素收入更多地表现在贸易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超过1.25亿人,比上年增长了6.4%,而以往各个年份的增长比例大多还高于这一数值。尽管缺乏精确的估计,但是从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结构来看,贸易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贸易发展,从贸易模式来看加工贸易增长最快:《海关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加工贸易在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上升,并逐渐超过一般贸易。2004年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例达55.24%。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占据着很高的比例①,而近十年迅速增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更多只是中国出口了其中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出的中间品。因此,中国仍在对世界持续输出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出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其次,贸易扩大了不同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其一是制造业与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收入差距的迅速拉大(见图2)。由于农产品贸易WTO谈判进展缓慢,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实际保护仍然非常高,因此中国农民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获益相对较小。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加快了中国制造企业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速度,而农业的技术进步却相当缓慢,部门间技术进步的差异扩大了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其二,外包生产模式导致制造业中不同技能的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Feenstra和Hanson从劳动市场需求变化角度论证了外包模式会扩大发展中国家不同技能劳动者的回报差距[1]。Acemoglu从技术进步角度阐明国际贸易会引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使得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能力使用贸易和国际化生产带来的电脑等信息技术工具;由此,高技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快,从而回报增加也就越快。[2] 通常,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跟技能高度正相关,因此贸易会扩大我国不同教育水平劳动力的收入差距。Zhang等的实证研究表明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教育的回报不断增加。 贸易的分配效益带来了以下启示:提高教育是农村人口脱离贫困以及在长期中提高收入的关键因素。其一由于贸易扩大了制造业与农业间收入差距,农村家庭收入中来自打工工资的比例越来越高,而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是否能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起着重要的影响。其二由于贸易提高教育回报,所以教育就成为影响打工者未来收入增加和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上升以及存在的问题 鉴于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以及农村人口在城市化建设中角色转变的重要性,农村人口包括伴随父母来到城市中的学龄少年受教育问题将成为今后三十年中国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其影响不仅涉及到农村人口脱贫,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增加和结构优化,以及诸多社会问题的得以解决或是缓和的保证。 中国农村人口的教育结构在过去十五年迅速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是国家积极的教育政策以及国际贸易等因素带来的农村家庭收入提高等非政策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贸易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影响农村人口教育:提高农村家庭收入从而为家庭教育投资奠定基础和加速农村人口流动到城镇中就业而获得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收入提高对教育的影响相对比较简单:教育作为一种奢侈品,其收入弹性大于1。考虑到中国目前教育经费来源结构,收入提高对于农村家庭孩子接受教育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尽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公共品,理应由政府来负担,但中国目前情况使政府财政支出尚不足覆盖义务教育开支。因此,教育花费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重大开支。《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教育花费占农村家庭收入的32.6%,而在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一指数分别为25.9%和23.3%。因此,即使没有人口迁徙,贸易带来的农村家庭收入快速提高对于降低农村儿童辍学率以及帮助农村青少年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都有积极意义。 人口迁徙入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影响则较复杂。首先分析其积极方面:若把打工家庭分为举家外出和父母外出子女留守两类,迁徙入城家庭的孩子受到教育的平均数量和质量无疑高很多。城市学校软硬件设施都比农村高,当城市小学在三四年级就开始英语和计算机教育时,大部分农村孩子还只是从图片上见过电脑。同时,生活环境的改变,包括普通话推行、老师及同学传播的信息和思维习惯等,入城家庭的孩子会比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在后期更容易融入现代经济生活节奏中。最后,入城家庭及其子女自觉和自发受教育的意识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无形中提高:入城家庭能真切感受到知识差距带来的物质收入差距,而这种激励比在电视上看一百遍“知识就是力量”的公益广告更为真切。 尽管农村受教育在不断改善,但目前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2004年我国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8%,远低于世界平均比例4.4%①;同时,经费支出中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太低,2001年此比例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47%②,远低于包括诸如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该比例③;最后,经费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也有较大差异。 按照当前的体制安排,教育投入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按比例分担,农村基础教育很大部分由县或乡镇政府负担费用。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县政府本身财税收入较低,地方政府提高基础教育便必然遇到资金硬约束。加上教育投入的回报期长,地方政府对此的关注和积极性自然会远低于GDP、产业结构或是财税收入。因此,2001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其实由农村家庭负担了很大比例。根据统计数据①,历年农村家庭直接负担的义务教育投入都超过了农村义务教育总投资的30%。由于农村家庭大多不止一个孩子,教育带给普通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就愈发明显。 农村教育的第二个问题是地区间教育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投入和成效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根据各地区农村居民劳动力文化状况这一指标,2005年在东部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的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比例超过了7%,其中北京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或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不到8%。而在最为落后的五个中西部省份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和宁夏,大专以上的比例无一超过0.6%,而小学或文盲的比例却都大于50%。 这种不平衡一方面来自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引发的家庭收入增长不等,进而对教育投资产生不均等影响;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分担机制加剧了地区间教育差距。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中央财力明显加强,地方财政收入则相应被削弱。财政收入中,中央财政所占比例由1993年的22%上升至54.6%。而地方部分,省级财政占了总财政收入的30%左右,县财政只有10%左右。但教育经费的承担比例则刚好反过来,以2004年为例,中央级教育支出只占预算内教育拨款的7.43%,大部分由各地县政府来承担。这种财权和事权上的错位使农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县政府的财政收入,无疑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省份的财政收入从而教育投入要高得多。经济发展差异与教育不均衡互为因果,如果缺乏政策性的引导很难打破这一循环。 第三点是人口迁徙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尽管总体来说,目前城市中务工族子女受教育的条件相比农村有很大提高,但是该群体所需的平等受教育机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城市公立学校对非本地户口儿童的收费歧视现象较为突出。以北京2005年为例,流动人口子女进公立小学和中学就读都需比当地儿童多缴纳两项费用:2000—5000元的一次性赞助费以及每学期大约600元的借读费。收入本就处于城市底层的入城打工者面临这样的经济压力使得相当大比例的务工族子女只能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或将孩子留在家乡。打工子弟学校处于教育边缘,条件比公立学校差,并且从制度、资源和人员配置上都很不稳定。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情况在东部很多城市,尤其是工业聚集的地区得到了很大缓减。根据我们在广东顺德和江苏常州等地的走访了解,大部分工业聚集地都为职工开设几乎不收费的员工子女学校(集中在小学和学前教育)或是对职工子女上本地公立学校提供资助,很大程度上缓减外来子女上学给务工人员的经济压力。 除了举家外出户,还有很大比例的务工人员子女由于经济原因、户口制度以及各省份间教育考试制度的割裂而留在农村。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当年不能与父母外出同行的农村儿童比例高达56.17%,全国6—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2000万人。对于这一群体,除了父母收入增加可以带来对教育投入的增加,贸易带来的更多是负面影响。首先,孩子在中小学甚至是学前阶段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大都由年纪较大、文化背景更差的爷爷奶奶或是亲戚朋友照顾,因此很难对这些孩子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和健康的性格和人生观的教育和培养。此外,家庭间长期缺乏亲子交流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可忽视。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国际贸易发展和全球经济融合是时代的趋势和特征,这一经济背景给中国农村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贸易发展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制造业的转移,提高了转移人口的收入;同时,当代贸易模式提高了教育回报,考虑到教育水平同样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制造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教育问题成为农村人口收入提高和长期发展的关键。国际贸易是对农村人口受教育最重要的非政策影响因素之一,收入效应和人口迁徙效应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对贸易究竟如何影响农村孩子受教育,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来减少其负面效应做出最终判断前,我们在农村人口受教育的现状基础上对发展趋势做出判断。首先,经济和贸易结构的发展会使得教育回报率上升,使教育成为农村人口长期减贫的关键。其次,由于政策对农业人口的一些倾斜,在短期内农业人口向外迁徙的速度会放缓。然而从长期来看,大比例的农村人口脱离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同时人口迁徙中举家迁徙的比例也会不断增加,子女跟随父母到城镇读书的比例随之增加。最后,随着新农村运动的开展,国家承诺在不久的将来完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并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因此城市与农村教育的落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 结合上述趋势判断,我们给出以下参考性的政策建议。从短期来看,重点在于从政策方面完善教育经费和收入的来源结构,加大中央财政对于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保证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落实。然而从长远来看,农村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并且计划生育使得各地区学龄儿童的数目相对较少,因此农村学校的平均就读人数相比城市中的学校要少得多,而且还将继续减少。而教育投入存在较大的初始成本,在农村学校中每个人头上的花费会相对较大,按照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很难有财力把所有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提高到接近城市中教育的水平。可预期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城市中打工子女受教育会成为农村人口下一代教育问题的重点。尽管可能执行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但是就这一问题我们仍然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减少乃至消除城市中学校对孩子上学收费等的户口歧视,公平对待所有的入学儿童,甚至可能对贫困家庭提供适当的教育补助。第二,政府提供补助性质的精神文化教育(比如社区活动等),丰富这些缺少关注的群体的精神生活。并且,这些公众教育中应该包括对家庭教育者也就是父母的教育意识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茶企培训管理分析 摘要:培训是企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训练,帮助员工改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知识、技术,从而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企业若想在变革的形势下获得持续的发展,其学习的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变化的速度,因此,培训管理对当今企业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首先分析培训的相关理论,其次分析茶企业经营现状,最后提出PDCA模式下的培训体系,为茶企业的培训管理提供策略与方案。 关键词:人力资源理论;培训管理;茶叶企业;经营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和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大促使茶叶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最大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做好培训是企业留住人才和创造人才的关键一步。探索茶叶企业的培训管理模式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保持和培育更多的人力资本,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 1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理论概述 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下培训管理的方法与模式,首先,需要了解培训管理的相关理论。一般地,学者们将培训管理的理论划分为传统的培训管理理论和现代的培训管理理论,体现了定期培训工人,重视教育,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培训管理理论不断丰富。本文笔者重点探讨几种现代的培训管理理论,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1.1人力资本理论 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来说,人力资本与土地、资本等各种生产资料同样重要,对于人力的投资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本相较于物质资本,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人力资本具有存量形式。投资于人力资本将创造更大的价值,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一种成本投入,而是一种有回报的投资。 1.2培训转化理论 在现代的培训管理理论中,培训转化理论对于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培训效果的评估与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同因素理论认为只有当受训者在接受培训时与培训后的真实工作场景相似时,培训转化的效果最好,当受训者所处的环境、使用的材料、设备、完成的培训课程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似度高时,培训转化的限度最大。另一个重要的培训转化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内容越直观,越有助于受训者的理解。受训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培训的认同至关重要,只有受训者对培训高度认同,理解培训的内容才能保持培训效果的迁移和转化。 1.3学习型组织理论 建立学习型组织,在面对高度竞争与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时,组织应不断精简机构,探索出一个具有弹性的、灵活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一是员工和管理者应具有共同的愿景,以此作为奋斗的目标。二是要重视团队的学习,提倡团队的共同进步。三是剔除旧思想和陈旧的制度。四是个人要有超越自我的信念,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迎接突如其来的挑战。五是全局思考。管理者和员工应看到问题的本质,而不被表象干扰。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的知识储备与应用是快速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企业应重视内部培训与开发。 2茶企现状分析与培训需求分析 2.1茶企业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茶企业经营现状,茶企业的基层员工以低学历为主,员工的流动性大,缺乏在茶叶行业发展的职业规划。长期从事层次较低且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使基层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基层员工的服务态度和责任感较弱。而中层及高层员工大都步入中年,他们普遍缺乏管理专业知识,对外部市场的变化不敏感,内部经营理念落后。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茶企业应明确培训管理的重要性和方向,在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应授权并支持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对培训体系重新设计,建立能够应对内部压力和外部竞争的战略性培训管理模式。 2.2茶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茶企业的培训需求重点应兼顾组织发展的战略和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培训的最终目标应与组织的发展战略一致,以此实现企业的愿景。培训需求应从行业性质、组织目标逐级分解,最后落实到部门、岗位和员工层面。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配合,通过调研,以问卷的形式收集员工的培训需求及各岗位的绩效考核状况,根据收集的问卷整理后,分析企业面临的问题,如员工态度差、出勤率低、专业知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等,根据结果设计具体的培训计划。 3PDCA模式下茶企培训体系建构策略与实施 3.1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茶企培训规划 培训规划是指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培训需求出发,对企业培训过程前、培训过程中、培训过程后的安排和计划。具体来说,包括企业的培训对象人员安排、培训时间计划、培训资源应用、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方式选择、培训费用预算、培训成果考核等。设计茶企业的培训管理体系,首先应确定培训的类型,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或是老员工的在岗培训。根据不同的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师资,对于茶企业这一竞争激烈、人员流动率大的企业特点,应关注行业的发展动向。一般情况下,企业应积极培训内部的讲师,采用内部培训方式为主,外部培训方式为辅的培训模式。从而,避免过高的培训成本,防止培训后员工的离职。 3.2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茶企培训项目实施 当一个企业的培训规划设计完成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项目的实施对于整个培训管理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茶企来说,培训项目的实施也是不能轻视的。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培训项目实施过程包括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三个过程。在培训项目实施前,需要进一步确认和核查培训课程的内容以及一些相关的培训地点的布置等,还要和培训师沟通培训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提前将一些培训的事项跟学员说清楚,便于培训的顺利开展。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应急预案,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这样有利于方案制定的完整性。这两个过程完成后,并不是代表培训项目已经完成了。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培训项目实施后,这一过程需要做的是安排培训项目的后续安排和工作。 3.3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茶企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对于培训管理,尤其是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这一流程已经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各个企业在这上面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大。在当今的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中,有很多的方法和方式。针对茶企这个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再结合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在本篇文章中,主要采用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对于这个模型,从事管理的人员应该都不陌生。对于反应层的评估,主要是对于参加培训管理的学员在培训完成后对于整个过程的反应,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安排、培训的讲师等。学习层指员工培训后学到的内容与掌握情况。行为层指员工在工作中是否运用培训的内容。结果层指员工的培训为企业带来的具体收益大小,可以通过员工流动率、净收益率等指标考察。 3.4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茶企培训机制建设 培训风险防范不仅要求企业做好培训过程中的防范,而且要求企业在培训后对员工离职行为进行防范。茶企业在市场中逐渐处于激烈的买方市场,员工在一家企业学到的知识与技术如果不加防范,很容易发生机密泄漏的危机,对企业的产品和营销带来冲击。特别是在培训管理中,高层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培训风险管理,统筹规划,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应对机制;中层管理者应安排好各职能部门与人员的工作,监督并实施整个风险防范体系;基层员工应树立风险意识与道德责任感,对于企业的机密做到不外传。具体而言,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高层领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训风险管理。第一,制度防范。劳动者在进入公司时,茶企业应与员工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清晰地界定员工和企业各自的权利、义务。如果一方违约,应承担的赔偿责任。针对培训过程涉及到的茶叶制作与运营的相关内容,企业应与新员工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规定培训的内容、项目、费用,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及违约赔偿。针对一些涉密的岗位培训,还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说明保密的期限,范围,内容,违约赔偿等条目。有些培训实施的内容只适用于本企业,因此,企业还应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限制员工在本企业工作期间,不得私自兼职同类或类似行业。第二,与培训相关的激励机制。在茶企业中,设计培训体系应考虑将培训实施的结果与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职位晋升挂钩,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促进企业战略和目标的落地。第三,企业文化。茶企业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势,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能够将员工在巨大的感召力下,树立和企业一致的价值观、目标和理想信念,在价值观的指引下,内化为具体的行动。茶企业可以倡导我国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倡导员工精进、尚勤、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独特而有丰富内涵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培训时明确培训的意义,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追求自我的实现,同时为企业贡献更高价值。 4结语 培训管理的内涵丰富,对于处于转型期的茶企业而言,深入分析符合自身企业性质与发展方向的培训管理模式有利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和财富。同时,茶企业能够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视角做好培训管理,可以摒弃传统人事管理的模式,帮助实现企业转型,创新经营管理方法,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捕捉客户的需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作者:程传喜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摘要:文章以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转变了经济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实现管理的方式的创新,提高管理质量,为社会提供服务,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下文先介绍了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再分析了两者的异同。 一、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1.传统人事管理 人们认为,学校人事部门招收新教职工,并把新教职工放到各自的岗位上,就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其主要工作是让每个教职工互相配合,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即单位各管理部门对所属的教职工进行管理。传统人事管理共包括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为“进”、“管”、“出”,这几个管理步骤虽然把人作为管理的中心,但各项工作的进行仍以单位命令的要求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在单位中的职能和作用,为管理工作的进行增加了难度。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会为人力管理提供便利,下发的命令具有弹性,可以让学校的教职工有发挥的空间,提出自己的异议,让人力与物力之间的状态趋于平衡,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工作中,会突出教育培训和管理系统评估两项工作内容,教育培训是指教职工入职或学习新内容时,学校会组织集体培训与外出学习,管理系统评估则是把教职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收录到系统中,通过系统给出综合的评价。不管是这两项工作还是其他工作,都会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职工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让教职工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变成一种资源。并且,这种人力管理方式会根据教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把他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合理分配,让其公平竞争。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同点 二者的相同点分为两点,第一点是管理对象都是人、事,第二点是管理任务与目标的统一。 1.管理对象 不管学校运用哪种方式管理,管理的对象都是教职工与各项事务。首先,在“人”的管理上,会优化教职工的分配,让每位教职工在符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调整教职工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其次,对“事”的管理,则是明确校内各管理部门的职能,让各管理部门互相合作,营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 2.管理任务与目标 管理任务是指,传统人事管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演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让两者有共同的管理任务,有明确的管理步骤与管理目标,也就是说,两者的管理任务与目标是相同的,可以完善学校的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三、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点 两者的不同分为三点,分别是管理思想、行为约束、创新管理等,会根据这三点的不同,建立一个新的人事管理模式。 1.管理思想 传统人事管理的管理思想是,会用强制性的手段管理教职工及各项事务,让其关注所在机构的发展,要求教职工按照统一的规定,完成各项工作,忽略了教职工的个性,教职工工作缺少弹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注重教职工的思想,关注其思想变化,给以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了解教职工真正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教职工真正的需求为出发点,解决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出教职工的工作热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会制定弹性化的管理方法,不会硬性规定,注重教职工个性的发展,会积极引导教职工,让其具有组织机构共性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个性,让它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可以融入到组织机构中,互相配合,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行为约束 不管是哪种教职工管理方式,都会制定相应的内容约束教职工的行为,规范工作操作,实现教职工价值的最大化。传统人事管理会制定统一的行为规范,保持保守的观念和思想,让教职工按照组织机构规定的准则工作,履行自己的服务承诺,符合组织机构的利益。这种行为约束的方式虽然可以有效规范教职工的行为,但会限制教职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的价值被削弱,影响学校人事管理方式的创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会制定具有开放性的约束内容,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给出不同的行为约束,符合教职工工作的特点,具有人性化。这种管理方式虽然会约束教职工的行为,但不会限制其创造性的发挥,而是可以激发出教职工的潜能。并且,教职工的行为在符合组织机构规范的基础上,还留有向外拓展的空间,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工作,创新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创新管理方式 通常情况下,当教职工的专业知识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形成知识优势后,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实现创新,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提升其价值。创新管理是指让教职工利用自身的特长,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并且,无论是哪种管理方式,都非常注重管理方式的创新。传统人事管理因为自身管理上的不足,创新力度较小。它会组织机构教职工参与新设立的科研活动,根据其在活动的表现,给以奖励,并会给出教学研讨,让研讨活动顺利进行,而这种创新方式因为缺少系统的规划,存在很多漏洞。它是单一的激励方式,只可以满足教职工心理或生活上需求,不符合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缺少使用价值。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会根据每位教职工的特长,适当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对教职工的工作实时监督,调整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让创新活动有序进行,使教职工全面发展。并且,组织机构会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确定管理规划,充分挖掘教职工的潜能,让其以自己的优势为前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4.新型人力管理模式的建立 通过对上述三个不同点分析,要求学校综合两种管理方式各自具有的优势,建立新型人事管理模式。由于学校需要管理的人数较多,可以使用传统人事管理的方法,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让学校的管理趋于统一,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并组建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优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的优势,对教职工有全面、客观的分析,根据教职工的特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让每位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产生归属感,促进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的价值,加快学校的发展。新型人事管理模式的建立,让学校避免了传统人事管理的硬性要求,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为教职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协调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现并完善自身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促进学校快速发展。总而言之,学校要客观分析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现两者的相同,即管理对象、管理任务与目标,以及两者的不同,即管理思想、行为约束、创新管理方式,总结各自具有的优势,并根据不同点建立新型人力管理模式,把两者的优势融合。既不会让教职工接受硬性规定的管理,同时也可以发现教职工的特长,让教职工兼具组织机构的共性和个人的个性,给教职工正确的引导,让其全面发展,提高学校人事管理的水平,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 作者:李巍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摘要:当下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设计企业也在不断的寻求发展。如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建筑设计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那么就必须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本文主要对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特点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做出了深刻的探讨,并提出了关于优化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引言 在建筑设计企业中,人才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建筑设计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是来源于企业设计人员的创造力与设计理念;可以说优秀的设计人才是建筑设计企业的宝贵财富。然而,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企业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显现出很多不足之处。要想真正增强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去直面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优化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二、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特点 建筑设计企业是属于知识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尤其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有深入了解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特点,才能真正做好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1.有比较强的自主意识。 在建筑设计企业中,由于工作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设计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往往是富有创造性与探索性的。正是因为设计工作富有探索性、创造性,所以设计技术人员往往都不太愿意受到上级领导的程序化指示与控制,而是渴望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场所自由以及工作环境气氛宽松等。简而言之,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技术人员一般都特别渴望得到组织上的信任,并且在工作上强调自我尝试与自我引导。 2.强调个性化。 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技术人员的需要层次是比较高的,他们比较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况且他们本身往往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与学历,所以他们的自我人格、超我人格往往要比一般员工要高。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技术人员一般都比较渴望挑战有难度的工作,有展示自我的强烈欲望。 3.有较高的流动性。 员工流动率往往是与人员素质成正比的,员工的素质越高就会有很多工作机会去选择,所以员工的流动率比较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设计企业的人才竞争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很多国外的企业也加入了我国的人才竞争。 4.注重安全需要与生理需要。 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技术员工,比较重视安全需要与生理需要。他们对工作环境、薪酬、工作合同等要求比较高。除此之外,他们也希望得到更多的学习机遇,能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关于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没有与时俱进。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然而很多建筑设计企业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当今建筑设计企业中的核心地位。还有,很多建筑设计企业的领导管理层没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简而言之就是,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没有能够与时俱进,没有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改变。管理层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对员工与管理层进行统一的规划。然而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没有独立的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在很多建筑设计企业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中,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仅仅就是去负责人员的调配、晋升、培训以及确定工资方案。而正因为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没有与时俱进,所以在企业的绩效评价、员工方面、奖惩措施这些方面也没有得到完善。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的效益,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比较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 在建筑设计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的选拔比较不科学。因为企业一般是从本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中选拔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而这些人员往往不具备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以及市场经济观念,这就大大拉低了建筑设计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总的来说就是当前很多建筑设计企业比较缺乏知识结构宽厚、学历层次高以及经验丰富的优秀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3.激励、监督机制不健全。 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让人力资源为企业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技术员工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然而当下很多建筑设计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还停留在比较传统、单一的层面上,没有与市场接轨。这具体表现在,奖金与员工个人的绩效没有很大的关系,工资就只是按照国家的政策实施下个月发放,还有比较偏注重物质上的奖励,比较少涉及非物质上的激励。这样就比较难以去满足建筑设计企业需要层次比较高的优秀人才的需求了,从而造成激励与监督机制发挥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4.人力资源投资不足。 因为很多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在人力资源的投入方面比较不慷慨。或者是觉得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人员流动性,所以就不敢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然而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足就很容易造成企业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上不协调,还有很多建筑设计企业甚至是没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制度。 四、如何优化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1.把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人力资源作为建筑设计企业的核心资源,所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是有必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建筑设计企业在制定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的时候,要根据具体市场经济情况以及业务战略等来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人力资源的管理务必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 2.选拔、引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加大培训力度。 人力资源管理必然离不开对“人”的管理。而在建筑设计企业中,对设计技术员工的创造性、经验等方面要求比较高,所以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应聘者的知识与技能的表现,来从工作动机、工作态度、价值取向等各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还有,当选拔完人才后,要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并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可靠、稳定、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值得重视的是,企业还应该引进一些高素质复合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要求同时具有多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有利于吸引国内外一些优秀人才来加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当然,企业要坚持对内部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要不断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结构与配置。这样有利于每一位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 建筑设计企业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的,所以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以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实现建筑设计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建立健全企业的激励、监督机制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的高层次需求。还有,在激励、监督机制中,要注重公平、公开的原则。力求建立起物质激励与深层次的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与公平、公开的监督机制,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增强员工工作的责任心。 五、结语 对于建筑设计企业来说,要真正的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首先要从观念上就要革新,尤其是企业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要与时俱进。面对当下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要敢于直面并解决。总而言之就是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做到真正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就是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监督机制。当然,还有选拔和引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为建筑设计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者:苏玲燕 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化。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适当时展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而要想使得企业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竞争的不断激烈化,企业要想取得良好发展,那么就离不开人才这一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将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种人才集中在一起,通过统一的培训、合理的调整,以确保企业发展中对所需人才的运用。良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适应,更好地为企业选择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平稳发展,更好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从人力资源的特点来看,它有着很强的必然性与积累性,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力资源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中进行科学有效的长期投资,对人才进行长期积累,不断对企业各种人才潜能的激发与挖掘才能使其最大化地发挥能力,从而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更加多样化,只有不断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也因此,如何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成为我们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得到发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那么就加强对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提高。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待更新。 目前,在企业发展中虽然对人力资源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实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只是单纯地处于人事管理阶段,往往工作重点更加侧重于企业人事管理、福利安排、薪酬管理上,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不能对企业人才的潜能进行最大化地激发,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另外,企业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将提升员工相关工作知识与技能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更不同说在工作中加强对企业人才的统一培训工作的开展,认为提升工作技能只是员工自己的事情。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2.没有建立完善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之间都形成了一个激烈的竞争,而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对人才的竞争,拥有了大量的人才,企业才可以得到更加有力的发展。人才是企业得到良好发展的基础,而要想得到更多的人才,那么就离不开一个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为指引,但是,目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激励体制,员工的个人价值不能得到最大化、最直观的体现,从而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得到提高,从而直接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由于各种新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入到企业中的时间较短,再加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观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存在很多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与能力,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与规划能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在要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措施 1.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提升其管理水平,就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工作中,要加强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树立与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调动对企业的发展与生存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除了要做好传统的人事管理、福利安排等工作,还要加强对薪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更好地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企业资源管理工作中,在制定企业发展目标时,要将利用人才与开发人才进行有效地结合,对企业人才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企业人员配置上要人尽其能,更大化地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加强对企业员工各项工作技能的培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技术来源。总之,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那么就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使得在企业发展中将人才的力量最大化地发挥。 2.不断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要想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那么就要加强对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在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首先要加强对科学的人员考核体系的建立,更好地完善人力资源配置体制,促进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全面性建设。建立完善激励制度奖励,以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最后,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这也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资制度的改革,关系着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实现。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确立,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与部门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实施完成。 3.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的提高,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到位。 在企业发展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同时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对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的研究与熟悉,将一些成熟、适用性强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用到企业中来,并对这些管理理念与企业的发展实际进行结合创新,使得这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更加适合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加强企业文化对企业影响的认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立。通过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员工之间的团结,企业文化的建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激烈化,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要留住人才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要想得到和留住人才,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对规范的人才管理流程的建立,要从战略高度上加强对企业人才培养与开发工作的重视。同时,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与我国国情进行结合,从而使得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得到深化与升华,进而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效益最大化而努力。 作者:张静 单位:壳牌华北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独立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摘要:民办独立院校发展起步较晚,在办学条件及规模有限的情况下,更加重视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生源,然而对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要少。作为一名在民办独立院校从事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并在日常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现它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的开展民办独立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来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及需要。想必也是目前同类院校不可忽视的一项重中之重任务之一。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而人事档案又是各类人才信息的缩影,是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最原始的记录。人事档案主要是包含学院内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学历经历、工作经历、思想政治表现、才干绩能、主要奖惩等方面的综合性记录,能比较全面地记载并能反应教职员工德能勤绩的一个综合表现。并能供有关部门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学院员工的综合情况。它是民办独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聘用制人事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信息支柱。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占重要的基础作用,更是学院“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依据。科学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能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和利用。人事档案管理也只有适应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才能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民办独立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民办独立院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独立院校的发展主要是看生源和教学质量方面,从而对人事档案的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不够,在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够严格。校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没有做严格的要求。在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业限制,造成对人事档案需要装订的材料不齐全;也不是专人负责管理,由部门员工兼职管理人事档案,往往忽视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2.民办独立院校的档案管理室未达到标准化要求。 独立院校不能和公立院校相比,在校舍的投建和利用方面有限制要求,导致在对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极具简单,装订材料的档案盒选用质量不达标,放置档案的档案柜有限。 3.民办独立院校内部机制调整使人事档案管理复杂化。 在民办独立院校内常涉及到机构调整、部门重组、教职员工的学历晋升、调岗、跳槽等现象,导致民办独立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复杂化。加上这类院校档案管理水平残差不齐,及管理体制不够规范,故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失密和不真实、不安全等情况就凸现出来。 4.民办独立院校的档案管理未走向信息化建设。 对人事档案还采用手动填写纸质材料,根据学院的相关要求交相关纸质资料,再进行甄选、整理和储存;只能对教职员工的档案材料收集在基础阶段,关于后期跟进教职员工的进修、晋升等情况无法第一时间更新档案。以致于人事部门在提供给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资料信息不全面。不能及时有效达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 二、优化民办独立院校人事档案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民办独立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彼此关联,不可分离,且更应同步发展。只有优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才可以极大的提高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才能提升学院的教学、及科研整体水平。独立院校的人事部门通过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这样可以发现与识别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潜力,学院做到科学用人,有效地防止不讲德才兼备条件,仅凭主观意识和带个人感情色彩选用和提拔干部。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适合独立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 将独立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很据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制定出更加合理且合符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使管理更规范。在收集档案材料时候要根据情况实地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制定有较独特的制度,如何系统的了解员工素质、奖励、惩罚等情况,让人事档案发挥出他的作用,更加重视档案的安全性。故这就要求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而且要及时更新内容,更要积极主动的去收集学院教职员工的相关资料。 2.增强独立院校人事档案内容的个性化,注重材料反映个人综合能力。 结合在现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普遍现象:人事档案里面材料的单一性、内容陈旧和空洞现象。我们应该在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上能更加注重收集反应个人的综合能力,每一位员工的年度考核表、突出贡献能力、职称考评材料、个人专利、业绩材料、诚信等方面的材料。这可以为人事档案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价值提供数据支持。 3.增强独立院校人事档案内容的动态信息及时更新、补充和定期对档案材料进行鉴定。 个人的人事档案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过去,而且还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现况;从他们的档案内能了解学识、工作能力、思想政治态度等。作为人事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特别注意收集反应教职员工的综合能力材料,譬如包含劳动合同、继续教育证明、个人专利、奖惩情况、社保缴纳等方面。这样的人事档案才算是既包含了定性的结论,又包含了定量的描述,从而提高了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服务。 4.提高独立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民办独立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这一现代化辅助手段,这也是改善其对人力资源开发作用的又有途径。各个学院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人事档案材料也就越积越多,传统的手工人事档案管理也逐渐不能紧跟时展需要,花费时间多,容易出错。只有借助计算机技术这一先进手段,将教职员工的信息录入,必要时候可以将纸质材料烧苗上传,将这些人事档案做成信息数据库,可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检索效率和准确性,人力资源部门在这样的数据库中也能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找到所需要的人才。从而针对这些优秀的人才制定不同的培训及激励计划,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和创造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人事档案是记述和反应个人经历和能力的表现,再以单位收集和整理后保存,以备做为考察的文件材料,由此可见,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重之中部分,两者不可分开,相对于发展起步较晚的民办独立院校建立完善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资料也是鉴证学院历史发展的一个反面,当然更是反应教职员工自身成长历史的真实记载,为单位使用人力资源提供可靠和客观的信息参考标准。当然,也只有人事档案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并同学院的其他改革同步进行,才能适应新形势,才能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为学院科学发展、人才强效战略发挥该有的作用。 作者:张晓波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分析 [摘要]人事档案管理实际上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部分,对于已经进行收集的个人材料,不仅应该规范、细致地安排与归类,还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与校对,必须做到细致地分类、编码以及记录编排、装订。整理的过程中要用心,规范地核对与筛选,认真地研究,并且根据内容加以适度调整,及时将那些出现破损或者有内容缺失的档案资料进行规范与完善。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事档案;作用;管理 一、人力资源和人事档案两者的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与一定物力与人力有效进行结合,用最为合理的方式去安排调控、合理培训,能够使物力与人力实现协调一致,能做到唯才是用。人事档案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本信息,人事档案管理能够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人事档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负面作用 人事管理方面的资料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一些人对于自己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并不重视,由此或者出现信息偏差,或者出现基本资料失真的情况,内容可能前后不一,也可能对于年龄、工龄、党龄以及学历方面的信息并未确定,只为应付而填满。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过很多这样的现象:某些干部或者职员的工龄越填越大,年龄却越填越小,或者某些资料不够完整、细致,在进行资料考核的时候,普遍出现了只有优点却没有缺点的问题。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库,让人可以及时了解档案的动态,并及时更新信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对档案进行分类规范与调整,使归档、查询、变更、存档等工作能够运用现代化技术来体现,在相关资料的查询方面有着系统性与高效性,改变了传统的只能够运用纸张与书本记录的方式。 三、人事档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正面作用 人事档案记录了员工一生的个人经历及发展过程,企事业单位通过人事档案,能真正了解一位员工的过去,从而通过档案来衡量一名员工真正的发展潜力,进而有效避免人才被埋没。企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人事档案中的有效信息,最大限度地了解人才能否为自己的企业效力。人力资源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现阶段的人才流动非常频繁,促进了人才质量的提高。而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将更加普及与通用。 四、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 应该努力实现档案的搜集,保证查询工作的系统性。相关的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工作分配等制度应该完善并且上墙细化,要严谨地按照相关制度和程序来完成管理工作。当有人需要查询或者查阅完整的档案资料,必须出示相关证件以及相关许可,缺少程序的人员,坚决不可以随意查找、翻阅档案。只有正规党员才有对相关档案材料翻阅的资格,如果查找的资料中有涉及本人的部分,亦不能进行查询,牵涉到与本人先关的亲属人员时候,查询行为也要被禁止。遵循“三不转”的基本工作要求。对于已经进行收集的个人材料,不仅应该规范细致地安排与归类,还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与校对,必须做到细致分类、编码以及记录编排,装订整版。整理的过程中要用心核对与筛选,认真研究,并且根据内容加以适当的分类和调整。及时将那些出现破损或者有内容缺失的档案资料进行规范与完善。保证装订的规整,文字要完整,不可以被遮挡,材料的内容不可以随便加以变动,要保证原版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对档案整理工作的终极目标,即为档案的完整、细致、分明,从而实现档案工作体系的完整化与规范化。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拓宽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很好地适应全新的档案管理方式。同时,我们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更好地为人力资源管理和高层决策提供有效的服务。 五、人事档案管理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分析 人事档案检索工具要具备多种类、高功能、检索效率快的特点,要满足档案信息保存的需要。为了满足档案管理的与日剧增的需求,我们要建立档案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库的情况建立档案的检索目录。检索工具要设计得简单快捷、方便使用,这样才符合人事档案使用的习惯,符合档案内容资料和形式特征。在档案的管理方面工作,如果有领导的重视,将能够更好地进行档案的管理。在此基础之上,领导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档案采取日益重视的方略,同时应该将档案的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中,实行有领导负责制的档案管理。 作者:阚旭红 单位:镇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摘要】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医院认识档案管理也要不断的更新进步,在如今这信息爆炸的年代,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挑战,出现了危机。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足逐渐呈现出来,改进人事档案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改进人事档案管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使工作更为有效,才能更为有效的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力资源;制度化 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医院管理工作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在如今这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逐渐被呈现,而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改进人事档案管理,使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才能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更好的生存、发展。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 充分开放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深度开发人事档案,可以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例如共享人事信息,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信息是人事部门的职责,由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式管理,快速收集人才信息并传递给用人科室,为医院管理工作服务[1]。 二、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不规范的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材料的审查出现漏洞及归档出现差异等都是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填写一些档案时内容太过简单,前后矛盾,不符合填写规则,而有些档案却因不及时归档、不规范存放造成了档案遗漏或损坏。 (二)基础设施落后 医院存放档案的库房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库房是存放档案的地方,所以为了档案安全,应该加强库房的建设,但在如今许多医院的档案库房缺乏防潮防火设备,且设施比较陈旧。在人事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主要依靠手工进行工作,缺乏电子化档案管理经验、技术,故而档案在经过多次的整理和装订后,很容易损坏。 (三)缺乏档案意识 卫生事业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而不断改革,人才流动也随之频繁起来。很多医院工作人员对自己的人事档案并不关心,以至于有些重要的档案资源缺失也毫不知情,当人员流动时,因为原始档案的缺失,往往只能跑回原单位进行补办新档案。这样缺乏系统性的档案管理不仅不利于核实基本情况,还容易对档案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质疑[2]。 三、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化 在管理人事档案时,要贯彻制度建设。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同时,要对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加强监督,以便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施。在制度下,要坚持人人平等,建立制度的严肃形象。同时要分工明确、强调工作原则、建立工作规范,规范员工的工作,还要加强档案和其他部门的联系,促进档案管理制度化、程序化[3]。 (二)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医院要对员工积极宣传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加强员工对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医院的干部领导也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档案管理,以便更好的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支持,从而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纳入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去,不仅如此还要加强患者的档案意识,着重加强参与养老保险的人群,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数在增加,许多新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这使得参保人员急速增长,倘若参保人对自己的档案不够了解,不够注重,当自身档案出现遗失或损坏的情况,没有及时的进行补办,影响人事档案的正常管理。更有甚者,因对档案的不注重,对档案不理不问不办理,这都对将来养老保险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阻碍作用,以至于产生纠纷。故而加强对群众的档案意识也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也要加强,以便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素质及专业化水平,从而维护档案的完整性。 (三)规范收集整理工作 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便是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补充。人事档案内容较为广泛,包括人事部、科教部等许多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与这些部门经常联系,以便更好的收集档案,完备、完整、准确、明确是收集手续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的。同时要严格对档案进行审查,及时退回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并要求限期纠正,而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要退回相关部门。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能促进医院的规范性与严谨性。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人员进行管理和约束,当员工进入医院的那刻起,就要建立个人档案,并按需分配。医院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受到工作人员的影响,医院的工作大多非常严谨,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知识及技术。在医院的工作中,规范医院基本操作是必须要做到的,人力资源管理因其细致性和指导性保障了医院基本操作的规范有序执行。其次,医院的体制改革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医院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因此,对人事的要求出现了不同,人力资源的整合便是企业化人事管理的表现。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人力资源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最后,公共卫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迫切需要有个能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完整系统。在我国,医疗水平还尚处于初级阶段,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医疗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能在基础上保证医疗水平的进步[4]。 五、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人事档案管理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起着促进作用,更能使人力资源的预测更为科学与规范。同时,人事档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也起着反作用,因为当档案材料出现失真及雷同时,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配置起着妨碍作用,会降低人力资源的发掘力度。同时当人事档案的整体性有损时,例如档案材料出现缺失与管理混乱等,便会使得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下降。落后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更会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开发[5]。 六、人事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一)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将会打破传统的工作习惯与要求,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新时代的工作要求,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昔日的管理模式及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都逐步被淘汰,因此,培训新型的人才,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必然的。新型的人才更适应新型的管理模式,在新型的管理模式下新型的人才在工作上更有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工作的质量。 (三)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时代在发展,档案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不断增加。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的传统管理模式渐渐跟不上工作的需求,长时间的工作,较高的出错率等都已经成为工作的阻碍。因此建立一套新型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七、结束语 时代在高速发展,社会在快速进步,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更新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大改革、大换血才能适应新的时代。建立新型的档案管理模式,培训新型人才都是必要的改革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抵御冲击、更好的适应新时代。 作者:黄凤洁 单位: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壮医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经济学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欲望是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欲望,然而世界上的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人类所有欲望,这种资源稀缺性与无穷欲望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问题的产生。经济行为是一种选择行为,是人类选择如何利用稀缺性资源来生产、消费、和分配商品与劳务,以满足人类的欲望,而就在各种选择之间的互动,决定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问题。消费者在其有限所得下选择购买商品与服务,生产者在一定成本下选择购买生产要素,政府则选择不同的政策来提高国家所得水平。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如何在客观环境的限制下作出理性的选择。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认为“每个人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为此必然付出努力尽可能使其产品具有最大的价值,其结果就像被一只无形之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由此而引导并对其所身处的产业及社会有所贡献”,即每个人都理性地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其实就是对整体社会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市场是买卖双方对商品或服务进行交易的场所或空间,亦是各方使其经济选择得以实现的地方,在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在无形之手的牵引下,个人的经济选择,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与博奕形成了供求关系的均衡,从而达到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包含微观及宏观等多方面,然而可用三个中心思想将其联系起来,即个人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Mankiw2003)。而其中关于个人如何做出决策与如何相互交易的原理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市场经济的组成单位是个人,个人组成整体,个人有决策(即做出选择)的自由,个人做出决策的原理有四点:其一,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人们要在效率与平等之间作出权衡取舍。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其二,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机会成本就是指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其三,理性的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关注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其四,由于理性人是通过比较利益与成本来做出决策的,因此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制度及决策会影响激励、决定人们的行为,故可以制度来引导与约束人们的行为。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变得更好,对个人及国家都如此,劳动分工让每个人及国家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交易,各方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及劳务。同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每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这只手就是价格。此外,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因为市场经济也需要法治,且市场也有失灵,政府的作用就是补充市场机制之不足。 二、企业管理的内涵 企业一词,既有经济含义,又具法律含义,一般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所组成,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具有一定法律主体资格的经济组织。因其独立的法律身份,使其能够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同,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些合同,并以其自身名义做事,而与属于该组织的个人分离开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亦是经济繁荣的依托及基础。在不同时代的发展阶段及社会制度中,人们对管理有不同的观念。近现代的西方管理学者对于组织管理的重点各有不同的意见。FrederickW.Taylo(r1856—1915)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HenriFayo(l1841—1925)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HerbertA.Simon(1916—2001)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决策。PeterF.Drucke(r1909—2005)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组织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StephenP.Robbins(1943—)认为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总而言之,“企业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结合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务求在有限资源下,达到最佳效益。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活动与经济学的原理是相关联的。 三、基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企业外部市场机制是由价格变化指导生产及交换,以实现资源配置;而企业内部则基于对交易成本(如获取信息、交易谈判、达成合同等成本)的考虑而由企业主的决策替代了外部资源配置的作用,但这也同样实现了对资源的配置(Coase1937)。人类经济得以繁荣有赖于社会分工及市场机制,企业是社会分工的主要单位,要达到组织的目标、高营运效率及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必须以命令替代个人的自由决策、以薪酬及激励机制调动内部人力资源。对于企业而言,雇员的努力、技能、知识、创造力及投入程度都至关重要,人力资本与人不能分离,要有效发挥人力资本,就必须有效地激励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正如亚当•斯密所言,“每个人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因此要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联系在一起,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政策以吸引及留住优秀的人才,帮助他们发挥潜能,促使他们利用知识及技能,并对他们进行激励和奖励,由此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古典经济学认为就业及工资取决于供求条件,员工的雇用被视为生产投入,工资与其他要素价格一样,由市场决定,故工资水平波动剧烈,劳动力的流动亦频繁。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企业需要专业性人员,甚至要培训人才以配合某种特殊业务的操作,同新员工相比,受过训练的员工对企业的价值更大,因此雇佣关系并非单纯的市场供求或买卖交易,而是一种复杂的雇主(实物资本所有者)与雇员(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长期关系,是建立在雇佣合同的基础上的。PaulMilgrom、JohnRoberts(2004)认为这样的合同一般并不很精确,具有隐性因素在内,一般赋予雇主重要的权力,而雇员同意在一定限度内,使用其脑力、体力并依据雇主规定的方法,从事及完成雇主所要求的任务,而雇主则承诺支付雇员的工资。雇佣合同的采用,避免了工资单纯由市场供求决定所产生的波动性,亦省却了双方就每一次工作关系而频繁订约的交易成本;雇主承担了雇员的收入风险,保证员工收入不会随机波动,雇员的当期收入以至预期未来收入得到稳定的保障,而雇主则获得决策权以防止道德风险,可以筹划及开展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缔结雇佣合同对双方而言是双赢的,由此市场经济体系透过企业实现了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的结合。寻找有能力管理企业的人才并使他们肩负管理责任,是保证经济组织高效运作最重要的问题(FrankH.Knight1885—1972)。每个企业都存在内部劳动力市场,有不同的报酬、晋升规则及程序、控制及激励机制(经济及非经济的),为员工提供职位阶梯、内部晋升机会意味着职责的质变,权力及报酬的提升,意味着能分享组织的成果,由此激励员工长期努力工作以期望获得晋升;而长期雇佣具有一定的优势,稳定性及较高忠诚度能够提升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弥补流动性的缺失,亦为雇主提供信息优势,特别在雇主对雇员的能力有更深的认识的基础上,提高职务分派效率,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盈利有正面贡献。然而企业内的报酬决策与外部市场力量存在某程度上的分离,如果从企业内部填补某级别空缺的成本过高,雇主可能更愿意从外部招聘。报酬及奖励有多种形式,例如时薪、月薪、计件工资、佣金、奖金。这些报酬及奖励可以是明示的,将报酬与个人劳动生产率或绩效标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是隐性的,基于事先确定目标绩效以及测量绩效的困难性,特别是高层管理的工作性质难以量化,只能根据某一未明确、甚至是主观的标准而确定;还可以是当期给予、或展期支付的。不论其形式如何,报酬支付政策必须公平,能满足多样性的不同目标,吸引及留住组织需要的人才,并淘汰不理想或不需要的员工。报酬亦显示了组织所看重的及所厌恶的行为及态度,帮助雇员认清及决定在相互竞争的目标中如何分配时间和努力。通过报酬的激励,满足雇员对物质消费、平等或地位的需求,有助提升雇员体力及脑力的劳动生产率,引导雇员善用企业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以最小的费用、投入,创造最大的回报、产出。企业管理者或经理人往往是企业的决策者,他们采取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将为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然而其结果在一段时期内并不明显,经理人对其所作的这些选择所承担的责任往往是有限的,因为在结果显现前,他们已经离职,再不会对其过去所作的选择承担责任,因此企业有需要为这些风险作保险。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递延经理人的激励报酬,例如以股票期权作为递延报酬,限制经理人离职一段时期后始能行使,由此鼓励经理人在进行决策时认真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并以其自身的利益(递延报酬)承担适当的决策、投资等风险。 四、结语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而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企业、人力资源是在同一线上、相互依存的。企业只有将员工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联系在一起,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政策以吸引、激励及留住优秀的人才,才能让其发挥才能以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率。同时,企业要善用社会的稀缺性资源及企业内部的有限资源,以满足个人、组织,以至于整体社会的欲望、需求。 作者:莫景昭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组织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为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通过纳入专业知识人高技能的人才、提高薪资水平等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对于这些方法的开展实施,需要领导人员的大力配合,因此良好地组织支持是实现这些方法的基础。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已逐步认识到员工绩效与企业的发展之间有重要的联系,切实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绩效的发展,而员工绩效的提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这对于员工绩效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和员工绩效这两个方面都需要组织支持作为基础保障,良好地组织支持对员工建立切实的目标有着促进作用,只有员工积极努力的工作才能够帮助企业的绩效迅速提升。因此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组织支持是重中之重。 一、基于组织支持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研究 企业制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对于企业中员工所注重的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调查研究,结合我国本国的国情综合细致的分析研究,对于人文理念、教育知识、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并合理地记录,制定管理措施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对于员工自我身心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制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时,领导层要组织会议的召开,并着重讨论这一措施的制定。在管理措施制定之前,要对员工所期望的薪酬、福利、工作保障、员工家属关怀计划、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工作适应性、领导层和员工层平等、专业技能培训等这些方面着手进行调查并填写相关调查报告,调查人员要对其调查报告进行汇总整理,综合分析每项条例,并将报告数据上交领导层,通过细致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在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制定完成时,领导层要在全体员工面前公布其管理措施,并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一种举措,就充分体现了组织支持的这一层面,员工就会充分感受到企业对于自我的重视程度,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自我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和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努力。在这种优秀制度的规范下,企业集体和员工个人能够实现各自的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员工在工作中所关注的问题是企业是否对其自身的发展受到重视、在企业中能否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企业所带给员工的不仅是薪资待遇方面,更多的是要关注他们自身健康的发展,时刻关注员工的动向,让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在注视着他们的发展,不能让员工缺乏在组织中的自我存在感,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进而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发展严重受到制约,经济效益也会逐步下降。合理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是企业领导层所制定的,对于其执行力度更要有效落实,再实施这一措施的过程中,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可以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点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应,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执行其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企业也可以成立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并在实行过程中进行奖惩措施,对于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工作条例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赏,并在会议上公开提出表扬;而对于工作中投机取巧、态度散漫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这样一来使得员工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大力支持态度,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发展。 二、基于组织支持的员工绩效的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直接影响着员工的绩效水平。研究发现,绩效是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必然产物,这不仅仅是对于员工绩效而言,更是对于企业绩效而言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绩效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员工在工作中,最注重的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是帮助这一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条例,员工所付出的努力能够被企业很好地注视到,进而得到工资待遇、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奖赏力度。因此,组织支持对于员工绩效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好的企业必然会有好的绩效,企业绩效的形成与员工的绩效有直接关系,而员工绩效的产生与来自企业的组织支持密不可分。良好的组织支持才能够使得员工的工作得到充分的认可的,这样员工在工作中才能够更加有工作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的潜能。员工绩效与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只有员工绩效的逐步提升,才能促进企业自身的积极发展。因此,良好地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良好执行,需要来自企业的组织支持。有了组织支持作为企业员工基础,才能够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企业内部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工作中才能够有极大的工作热情,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观而不断努力。组织支持有效的为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保障,员工在工作中势必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而在赢得绩效的同时,更多的为自己带了福利待遇的提升,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极为有利。 三、结论 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发展,来自于对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和员工绩效有效地进行管理。而这两方面的发展都需要组织支持作为坚实的后盾,才能够使得相关工作合理有效地进行。良好地组织支持对于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有着很大帮助,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作者:张璇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现阶段,为了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为有效,更具科学性,我国也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规范以及指导,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管理上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分析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控与一般人力资源管理有着较为相似的特点,但是,公共部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管理人力资源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首先,对公共利益过分追求,但是公共部门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绝不能存在私利现象,将公共利益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其次,具有较浓的政治色彩,对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同时也会涉及到调整以及分配公共权力、政治资源,因此,其同时也是一种政治行为;第三,管理层级也存在复杂性,在公共部门内的组织结构体系也较为复杂,在划分人事管理权限以及配置使用人力资源上也较为复杂;第四,在技校评估上难度较大,公共物品是公共部门所产出的,不具有竞争性以及排他性,也不需要利用市场的作用就可以实现直接消费,无法实现量化,因此对个人在其中的贡献份额也无法确定。 (二)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分析 1.对人本管理的分析。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在组织生存以及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将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以及本质因素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并将人作为出发点以及着眼点,将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贯彻落实。 2.对制度建设加以完善。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将制度建设加以完善,以使公平因公正性得到保障。此外,还需做好创新工作,使公共部门的建设具有一定选择性,以符合时展的要求。 3.对网络管理加大重视力度。信息化社会的推动下,网络已经得到了普及,特别是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使人力得到了解放,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够使管理成本得到节约。 二、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未形成先进且科学的管理观念 在公共部门,已经开始涉及并应用现代资源管理理念,但是在公共部门以及企业或者私人部门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组织目标,导致在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有较大的难度,许多先进管理理念无法充分的应用在公共部门中。现阶段,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将人作为完成组织目标的工具,对人的控制也较为重视,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现代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不符。 (二)缺乏规划机制的制约 人力资源规划也就是对管理目标进行组织,预先设计出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部门所做的工作。企业为了最大化的实现自身的利润,需要对工作进行透彻的分析,对职位说明书进行制定,并对员工的培训计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制定,实施绩效工作制度,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得到激发,使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进步。而公共部门实现最大化公共利益,需要依靠稳定的组织机构以及员工行为的合法性等,使公共部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更为困难,在公共部门中仍难以实现人力资源规划。 (三)尚未完善的培训体系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日,知识以及技术的更新也较快,在公共部门中,可以借助培训的方式,使公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得以更新,对其工作能力的提升,公共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公共部门的培训中,许多都是例行的,或者只针对当前热门的政策方针,对业务技能的培训却相对较少,在培训目标以及培训计划的制定上,还缺乏长远的考虑,过于形式化,对考核结果过分重视,在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完成后,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处理,由此证明,对于人力资源的系统以及科学培训体系尚未完全完善。 (四)职位分类制度科学性不足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组织基础就是职位。而职位分类就是将工作分析作为基础条件,将工作性质、繁简程度以及责任轻缓、资格条件作为基础,将由共同特色的职位划分在一起,将其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分类的依据。但是,现阶段实施的职位分类制度还欠缺科学性,在对公务员系统进行分类时,仍然按照领导职务以及非领导职务的标准进行划分,在实际应用中,对工作也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职务的评价以及工作说明也没有进行有效重视,没有明确规定特定职位的要求以及条件。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干部,例如国家权力机关以及党群团体等部门,仍旧实施统一的管理制度。 (五)尚未健全的考核以及奖励方案 现阶段,在我国共单位间实施的绩效评估方式主要包括年终考核以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针对此项工作的评估,仍存在较多不足,使考核的公正性以及真实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为了解决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就需要做好深入研究,将改革的目标加以确认,以更好的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将各种体制建设加以完善。 (一)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加以创新 现阶段,我国还属于转型期间,对于公共部门来说,面临的挑战以及要求也会更多,例如需要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力,管理幅度也需要增大,需要重视公共服务,对员工管理也要实现多样化。这就需要公共部门能够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将新式管理理念应用到实际中。对公共部门以及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进行明确,使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同时,还应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应用,也就是公共性特点,以使公共利益的实现得到保障。 (二)对人力资源规划上也应该加大重视力度 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该预测以及规划好人力资源的2015年第5期下旬刊(总第589期)时代Times需求、配置、培训以及使用等内容,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以及前瞻性得以提升。所以,对于公共部门来说,需要适应时展的脚步,对人才需求情况以及组织结构进行预测,使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更具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与此同时,还应该结合于地方经济以及产业结构,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更佳。首先,应该对当地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并做好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措施,使人才的引进以及开发能够更加计划性;其次,以公共部门的目标需要为基础,从制度上入手,使公共部门内部的人才流动以及更替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组织人员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促进个人的成长,培养更为优秀的人才,使公共部门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的适应。 (三)将培训开发体系进行完善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化管理最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的培训以及开发上,借助培训以及开发手段,能够使公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管理理念得以更新,使员工的工作能力得以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素质也会随之提升,使现代科学知识能够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中,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在公共部门内部,还需营造较好的学习气氛,使工作人员的自身文化修养得以提升,知识存量得到扩展,在实际工作中,也能够将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使公共部门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四)建立健全职位分类制度 对各个职位要素的规定都较为明确是职位分类制度的优势所在,但是其也存在一定不足,对职位描述的灵活性较为欠缺,对职位的要求过分的重视,而人的能动性以及创造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就是,对工作描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忽略了细节部分。对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其衡量职位的要素包括责任、技能、努力程度以及工作条件,其将公务员的职位总共分为8种,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公平性以及简单性特征,对于管理来说有效性较高,对于公务员来说,流动的机会较高。 四、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有着直接关系,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加大管理力度,能够使行政效率的内在要求得到不断提高,符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现阶段,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正处于转型期,需要应对的困难较多,这就需要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重视,对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吸收引进,从而使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更加完善。 作者:邹云强 单位:福州市人社局引进人才服务中心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医院档案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1.医院档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以信息化管理模式为主,其具有数量多、种类齐全和分布广泛等特点,因此要求从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对信息技术和知识全面掌握,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及较强的服务意思。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目前从事医院档案管理的人员不仅学历低,理论基础弱,而且年龄普遍偏大,其表现如下: 1.1档案管理意识弱,观念落后,对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重视 许多医院长久以来,对档案管理工作忽视,重藏轻用,观念落后,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就是保管档案资料,对档案工作人员要求不高,只要掌握基本的操作即可。因此,造成当前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缓慢,其配置不够合理,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加之缺乏对从事人员的业务培训,从而导致档案管理队伍不仅结构不合理,而且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无法全面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根本满足不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的需求。 1.2医院综合档案室专职人员严重缺乏,部门兼职档案工作 人员经常轮换,档案工作热情不高当前,医院不仅要从事医疗工作,还兼有教学科研等任务,因此造成医院档案工作量日益加大,但从事档案管理的专职人员数量较少,通常为一到两人,只能满足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而无法满足档案编研、开发利用信息等任务要求。此外,许多部门负责人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不管是否适合档案管理的需要,随意指派兼职档案人员,且这些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也经常被调换,因此造成档案管理队伍不稳定,其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从而使部门档案工作质量下降,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科室预立卷工作的开展,加之档案业务培训缺乏持续性,使得兼职人员的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1.3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 与医院其他业务工作相比,档案工作往往被医院领导忽视,虽然其工作量较大,也较为繁琐,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医院对档案工作和人员未建立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机制,从而使得部分优秀员工感到失落,在无法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情形下,往往消极怠工,不安心本职工作。 2.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提高认识,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摒弃原有观念,只有充分认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才能使医院的医疗、科研以及教学等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因此,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条件,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机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档案管理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档案队伍,才能使其安心工作,才能建立出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首先,表彰名誉,政治关爱。对从事档案工作的优秀员工,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不仅要加大培养人才力度,也要进行公开表彰,对医院档案队伍的管理和开发应高度重视,储备和培养档案管理人才,以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其次,精神鼓励,物质激励。让档案人才不仅享有发展空间,又有事业可做,以实现自身价值,感受成就,从而更为安心本职工作。第三,关心生活,尊重情感。在医院领导层面建立对口制度,应经常与档案人员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其意见和心声,为其建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从而使档案人员更为安心工作,决心扎根医院的事业。 2.2档案人才结构应进一步优化,合理配置 医院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应从管理、技术、研究以及业务等四方面入手,以满足医院档案建设的现代化需求。目前,医院档案人才队伍普遍存在配置不合理、业务水平低、缺乏工作深度等问题,因此,医院领导应对档案工作加以重视,从现代化发展要求出发,紧紧围绕自身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档案人员的年龄、性别以及专业理论素质和技能,制定长期人才培养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档案、计算机以及信息等专业选拔人才,合理配置,以适应医院档案的长远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各部门负责人也应充分考虑档案工作的性质,选拔合适的兼职人员,以保证其有精力做好本部门的档案工作以及档案管理的业务学习。 2.3重视医院档案人才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档案技术人员整体素养 应充分考虑医院从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根据其岗位和层次的不同,以现有人员培养为基础,加大发现和挖掘人才的力度,对档案人才培养进行规范化管理。医院档案工作的质量,关键在于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由此看来,提高其业务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首要任务是做好档案员的培训,规范培训和教育制度,重视上岗培训工作,以及在岗继续教育:一方面,应全面了解本职工作的专业和理论知识,熟悉各个工作环节,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为更好地服务医院,服务社会,还应熟悉国家制定和出台的各项有关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时了解有关工作范围、职责以及标准的最新要求。另一方面,应具备一定的科学和历史素养,了解国内外档案管理的发展史,关注其最新动态,并及时运用于实践,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另外,医院应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发展趋势,加强与上级和兄弟单位的交流,选拔人员外出考察进修、学术交流,并定期邀请专家到院讲学,进行业务指导和经验交流,建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升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拓展医院档案业务工作,完善人才队伍的建设。 2.4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和奖励制度,加大人才开发利用力度,使医院档案人才队伍焕发生机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将档案工作纳入考核范围,结合岗位特点,根据专业性质,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对档案人员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及时准确地了解人才队伍的现状。要明确规定专业技术的各项量化指标,以业绩为基础,充分考虑品德、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各因素,建立和完善档案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制度,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选拔人才和竞聘上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提升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奖励制度。作为档案管理的部门负责人,不能回避档案人员的合理诉求,应从精神和物质方面,合理运用激励措施,通过集体和个人的评优评先活动,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先进为榜样,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档案工作目标相结合,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从而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得以全面提高。 作者:韦昌涛 单位: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分析 【摘要】档案不仅是每一个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更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还不够好,存在各类问题。本文从不同企业类型方面着手,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以期能够提升该项工作的开展效果,促进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每一个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但是,现行制度下不论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公共管理部门,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不同的企业受到单位类型不同影响产生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从不同的方向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人事档案在不同单位中的常见问题 (一)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在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中,人事档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内容单一不全面。人事档案一般是人事管理中长期形成并记载的,包括了员工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和信息,能够记录个人的特殊才能、工作表现、道德品行和主要经历等,通过所在单位集中保存以备后期查阅。人事档案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个人才能和工作表现的内容,但是在很多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中,往往缺失最重要的部分,只有简单的人员简历及自然情况。很多人事档案对人员的工作表现、个人特点、业绩情况等都没有详细的记录,无法从档案中看出个人特长和特点,这样的人事档案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便不能成为单位后期选拔人才的依据。其次,人事档案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在近些年现代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事档案也有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但是很多单位现阶段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仍然处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中,档案收集和管理不当的问题时有发生,很多档案分散甚至丢失,对人事考察的整体性有严重的影响,这样的现状无疑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果,无法适应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二)中小企业。一是人事档案真实性差。与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不同的是,中小企业的人事档案存在严重的失真性。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档案造假更为便利,个人信息内容伪造等问题更为严重。假学历、假工作经验、假年龄、假身份等问题在中小企业的人事档案中频频出现。造成这种失真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中小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工作态度存在问题,对审查不够细致和严格。其二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工作经验少,管理水平有限,对信息的真伪程度难以有效辨认,面对虚假信息没有有效的渠道进行鉴定或验证,只能够被动的接收和录入信息。这类虚假信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影响员工评估工作,更给企业发展带来安全隐患。二是人事档案缺失。中小企业的人事档案缺失问题比较严重。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终身雇佣制在中小企业中很少施行,频繁的人员流动使得员工用工时限缩短,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加重的档案管理难度也使得档案缺失更易出现。部分企业受到能力限制甚至干脆不为员工建立人事档案。这一现状使得企业在用才、选才、识才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改善。(三)大型国有企业。一是人事档案时效性较差。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中,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与事业单位类似,管理内容往往集中在对人员经历的记录,这些档案大都3-5年才整理一次,每次整理时不再审核档案中已有的材料,而每次新加入的东西仅仅局限于一些工资变动表格和绩效考核表格,材料程式化严重,能够反映人员现状的材料较少,难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足够有价值的信息。二是人事档案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的大多数国有企业普遍沿用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以纸质的方式存放和管理,依然没有形成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这些企业受到其自身特点影响,全国各地的分公司较多,人员岗位变动较多,很多人员需要跨城市调配,当人员离开所在城市后档案却仍然留在原城市,人档分离的问题给档案的查找和存放带来严重困扰,也浪费了很多财力物力。(四)外资企业。一是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外资企业也是当前各类企业中的庞大分支,外资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其对人员的考核往往更注重绩效,因此更多的关注人员招聘和培训,对人员的人事档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仅存的档案大都以纸质为主,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纸质档案,直接将人员档案委托给有关机构保存。由此可见,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二是轻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外资企业当前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尽管其对人才和人力资源比较重视,但是却对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没有足够的关注,在外资企业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大都职位和薪资较低,都是人力资源部门中最低层次的人员,在企业发生重组或重大变动时,会被最先裁减。因此,外资企业中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在不断减少,人员流动性对其工作积极性和整体工作水平产生了影响。 二、解决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改变观念,提高重视。从上文的分析中能够看出,各类企业中出现人事档案管理问题时,往往都是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企业的领导者未能够重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及工作是主要原因。如果能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战略层面上,便可以通过人事档案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帮助管理者对员工能力、素质及特点进行更为综合的分析。(二)加强时效性和真实性。传统的人事档案普遍将重点放在对个人的历史记录上,每次整理档案的间隔时间较长,因此出现失真的可能性很大。现代档案管理应当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缩短档案整理的时间间隔,不断增加个人近期情况和综合评定,合理拓展存档范围,将个人可公开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并补充最新信息,确保档案得到及时的更新。同时,还应当尽可能保证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在进行档案录入时严格审核内容的可靠性,不能让档案形同虚设。(三)采取先进手段进行现代化管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陈旧的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应当尽可能的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网络化、自动化和一体化,改变传统的纸质媒介人事档案,形成数据化的档案资料,在企业内部开发数据平台,形成资源共享。 三、结论 人事档案作为我国人才的重要信息来源,是整个社会公共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社会载体,对国家人才进行分门别类,是国家或企业知人善用、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人事档案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人才资源和信息,成为选拔人才和重用人才的依据,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带来动力。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转变观念,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把档案工作延伸到企业发展的最前沿,积极拓展服务职能,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发展。 作者:姚勇 单位:菏泽市立医院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地质勘察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是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的前提条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着工程的安全、质量与效益。但目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此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概况,重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不断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环境下,建筑工程涉及的范围日渐扩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面对着不同的地质条件,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对地质勘察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先进技术、方法的支持下,地质勘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质勘察工作仍存在不足,不仅制约着建筑工程的有序实施,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水平。 1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概况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与评价,具体的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勘探、实验与测试等。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指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在全面掌握各项条件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预测二者的作用方式、特点及规模,通过准确的、科学的评价,以此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分析评价和提出处理建议。此项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保证了工程安全,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问题 2.1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建筑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逐渐增多,新的建设地区不断出现,各类工程面对不同的场地条件,越来越多的工程地质问题需要查明和解决。如:复杂岩体的稳定问题;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软土地区土层的强度及变形特性;多年冻土地区岩土的物理力学和热学性质以及地震多发区的饱和砂土的液化问题等。(2)地质条件。目前,我国地质条件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为了满足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地质条件研究与分析,进而增加了地质勘察工作负担。(3)建筑物。不同的工程其建筑类别、规模、结构型式、荷载的分布及大小千差万别,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深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地下水对地下室抗浮稳定性的影响;高层建筑物地基的处理;上部荷载大小相差悬殊建筑结构存在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等。 2.2具体问题 本文以某简单场地、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的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不足,具体内容如下:(1)质量较低。在工程设计与施工前,勘察单位实施了地质勘察工作,并提交了工作报告,但其报告的质量较低,缺少完整性与准确性。在地质勘察报告中未涉及土工试验指标,未能准确评价工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对其他勘察单位的报告分析可知,大部分报告内容过于繁琐,缺少表格、图片与数据的支持,语言表述过于生硬与抽象。地质勘察报告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勘察单位过于注重设计单位的要求,虽然为其提供了承载力指标,但其他内容不够完善,因此,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需要不断提高。(2)方法欠缺。此例中勘察单位确定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的主要方法为建筑经验及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作为原位测试方法之一,是属于间接半定量的测试方法,用来确定土层的某些性质指标需要借助与一些直接测试试验方法(如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的相关关系才能得出所需成果,在缺乏相关对比试验的地区,直接采用此方法所得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较低。对工程安全和经济效益发挥存在不利的影响。(3)认识不足。通常情况下,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是为了明确地质构成、土体力学指标等,二者是基础选择、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及工程造价确定的可靠依据,但面对复杂的地下环境,需要借助必要的勘察手段,如:钻探勘察。对于建筑场地而言,其具有唯一特性,缺少可比性,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勘察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勘察的操作规范、专业技能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在实际钻探勘察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未能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操作缺少规范性、技术缺少专业性,进而直接影响了勘察的结果,延长了工期,增加了投入,制约着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提高。(4)技术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实际勘察过程中缺少关键性的技术。地质勘察缺少先进的设备与丰富的手段,在工程中仍运用着传统的技术与方法,制约着勘察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地质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其专业技能未能满足勘察工作的需求,其职业道德素养偏低,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偏低,在此基础上,地质勘察难以满足建筑工程发展的需求,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长足发展[1]。 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改进措施 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简单场地日渐减少,对一级与二级级建筑物的要求不断增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地质勘察工作急需完善,具体措施如下。 3.1明确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着其安全性与经济性,是建筑工程长足、稳定与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明确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对不同的地质勘察单位实力进行衡量,选择最有实力的单位,以此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同时,地质勘察单位应认真对待每一个工程项目,通过大力的宣传与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均认识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各个工作人员经过培训与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先进的技术、方法与手段等进行及时的掌握与有效的运用,以此为地质勘察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此情况下,地质勘察效果将更加显著[2]。 3.2提高地质勘察的技术水平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对各项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其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适应了建筑工程的需求,还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勘察单位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并鼓励勘察人员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勘察的效果才能够大幅度提高。根据本工程案例可知,在地质勘察过程中,虽然采用了一定的勘察手段,但先进的测试技术、监测技术等未能应用,因此,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应对相关的技术均给予关注与运用,以此保证建筑工程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3健全地质勘察的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现场勘察、野外勘察等展开全面的监督,避免勘察的随意性;对勘察报告实行严格的监管,提高报告的具体性、清晰性与规范性;同时,在监督与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以此保证勘察的质量与效率[3]。 4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高效与有序开展,不仅关系工程的质量,还影响工程的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勘察工作困难重重,其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均制约着勘察的高效性、准确性与规范性,本文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对策,旨在有效解决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提高。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探讨 1地质勘察工作的作用与意义 由于我国勘测水平比较低,施工技术及设备也相对比较落后,也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效用的发挥。地质勘察工作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效率,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勘察水平有着较大的提高,技术人员在传统勘测技术的基础上,也研制出了新的勘测技术,完善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流程。由于传统的地质勘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研制新的技术就成为了技术人员一项重要的工作,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也有着推动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2.1地质勘察的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节多,涉及的施工人员和生产要素也多。在正式开展施工前,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地质勘察就是水利水电的基本工作,相当于工程的地基。地基牢固,整体的工程质量才能很好,同理,地质勘察工作完成的好,勘察结果准确,也能保证水利水电的施工安全。首先,施工人员要收集地质环境的地质信息。水利水电工程要避开地质灾害多的地区,因此,施工人员要查看施工的地区是否会发生地质灾害。采集信息的过程中要准确不能随意。在信息采集工作结束后,施工人员将信息汇总,上交给有关部门审查,有关部门要经过探讨,判断该地是否适合开展水利水电项目。其次,改造当地的地质环境。水利水电工程要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如果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地方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就要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适当的改造,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2地质勘察的方式 我国人口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开始开发土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而可利用的土地地形又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难度,导致工程质量受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一定要保证工程的质量,使工程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在对勘察地质中工作要仔细,在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我国在勘察地质环境中还是采用传统的勘察方式,传统的勘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要求。因此,要改进勘察方式,提高勘察的效率,保证施工的质量。参与勘察的工作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准确判断当地的地质环境和可能发生的地质问题。保证勘察效果科学有效。 2.3地质测绘与编录 在对当地进行地质勘察时,还要包含地质测绘以及地质编录工作。地质测绘与编录是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基本工作。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测绘与编录可以使地质资料更加精确。工作人员通过记录当地的地质演变,分析地质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在地质测绘与编录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测绘路线以及监测地质。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测绘和编录时,一定要明确当地的地质活动,通过记载仔细的研究当地的地质情况。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 在对当地地质条件进行勘察时要有科学的勘察技术,我国在勘察地质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勘察技术。 3.1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 工程物探技术在地质勘察中应用广泛。目前为止,我国的工程物探技术比较成熟,工程物探技术都采用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和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钻孔彩色电视系统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性能稳定、集成度高、电路设计合理等优势。此外,还具有几何失真小、彩色图像重现性好、耐冲击、寿命长、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产品。目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又在开发图像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工控级主机,形成录像机、监视器、控制器的三位一体,形成一体化的主机控制系统。 3.2农田水利工程的勘测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生产中都离不开水,生活中需要用水,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在工业生产中也需要水来解决生产的问题。对于农业也是一样,农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水,通过水的灌溉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对于一些特殊作物来说,不能只依赖自然降雨,还需要人工的浇灌。当农作物严重缺水时,农产量就降低,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农业受损也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因此,要建立农田水利工程,保证农作物生长。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前,要对农田水利进行勘测,选择合适的水源,保证农业在发展中水源充足,避免出现干旱现象,也能防止农田在引水中出现问题。 3.3GPS的影像的应用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在勘察特殊地区时可以采用GPS技术。我国在勘察地质中一般都是人工测量,但是部分地区地貌复杂,环境恶劣,人工无法准确的完成测量工作,因此就需要运用GPS技术。GPS在测量地质中有岩溶的部分可以使岩溶成像,从而分析岩溶的状态。在勘察地下水的分布时也可以运用GPS技术,能准确的判断地下水的分布。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地质勘察工作,要利用先进技术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进行考察,还要提高勘察的效率以及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利益。 作者:刘彦利 单位:佳木斯市水务局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分析 一、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忽视地质勘察的价值 就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价值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勘察施工建设现场的地质构成情况,并对相关地质数据进行搜集;二是在建设施工现场地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地质分析、力学分析等,以在此基础上确定施工现场地质的承重情况、土壤强度等,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情况,以选择相应的地基建设技术及方法,制定相应的工程安全操作规范。但很多建设单位在这一点上明显认识不够,只是简单的走个过场,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规范进行严密的地质勘查,导致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过程中对现场地质环境认识不足,严重影响着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2、地质勘察报告质量不佳 地质勘察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合理性以及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但相关建设企业对地质勘察报告质量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致使其在进行过现场地质勘察之后,在整理成文字报告时,总是存在一些小错误,如图表的比例尺选择不当或者是计算错误;在进行文字叙述时抓不住重点,一方面表现为专业性不够,另一方面表现为重要地质信息、数据的缺失等,这些错误都严重影响了专业人员在进行地质评估过程中的专业性和评估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3、地质勘察方法有误 地质勘查方法直接关系了地质勘查的精确性和科学合理性。但在民用建筑工程实际地质勘察过程中,施工现场地质勘察单位往往为了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少工作量完成地质勘察工作,并不严格按照相应的勘察程序或者是标准规范行进,如某些勘察部门在确定地质承载力的过程中,通常单纯依靠原位测试方法来确定土层力学性能,这中勘探方法是明显是单一的,地区不同、土质组成不同,也就无法正确判断出施工现场地质的实际承载力。 4、地质勘察缺乏有效监督 在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有效的监督是规范各项地质勘察行为和程序的重要保障。但在民用建筑工程实际地质勘察过程中,明显存在着监督不力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单位在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专业技术及监管知识明显不足,对地质勘察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要求成果,不重视过程;二是在施工建设现场野外勘察过程中,往往是由勘察单位独立进行土木实验、作业以及相关现场地质数据资料搜集的,建设单位或者是相关监管单位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出于成本和时间的考虑,勘探单位很有可能会存在偷工减料等现象,如减少打孔个数、降低钻井深度等,严重影响到地质勘察结果的精确性。 二、应对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问题的有效策略 1、建设单位要提高对地质勘察价值的认识 在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相关建设单位及人员要提高对地质勘察价值重要性的认识,在委托地质勘察单位进行施工现场地质考察之前首先要对施工场地及周围工程的地质资料、构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其次,对于地质勘察报勘察告的编写,建设单位要要求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编写出勘察纲要,并提出报告编写的相关细节要求;最后,当勘察单位上交勘察报告时,建设单位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监理人员对勘察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包括文字叙述审核、图表审核等,以确保地质勘察报告质量,以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可靠的地质评估资料。 2、应用科学合理的地质勘察程序和方法 在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下程序进行实地勘察:一是对现场地质及周围建筑工程地质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二是在大致了解现场及周围建筑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等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实地地质勘察。在民用建筑工程实地勘察过程中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可以选择原位测试方法、但应结合回转取芯钻探等多种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进行实地测试;或者是根据周围建筑建筑物的质量和相关地质资料进行施工现场地质评估,并综合实际测量和评估得出较为精确的施工现场地基承载力结果。 3、建立有效的地质勘察监督机制 为保障各项地质勘察程序的顺利实施以及地质勘察结果的精确性、科学合理性,要建立其有效的地质勘察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度,并由第三方参与现场地质勘察,在“有据可依”的制度前提下,实现对地质勘察单位的有效监督,规范其各项勘察行为;二是建设单位要重视对地质勘察过程和结果的双重监督,明确规定现场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各项勘察技术指标,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监督,对地质勘察单位进行全面的监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地质勘察结果的精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民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地质勘察的价值和重要性,重视施工现场地质勘察工作,并加强对勘察单位地质勘察过程和结果的监管,以保障地质勘察报告的质量,为民用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施工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先贺 瞿长均 杨燕 单位:四川煤田一四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及体会 1外业工作的主要内容 1.1测量放样 在此阶段,会使用到GPS、全站仪等工程测量的仪器,进而选择最为科学,最为合理的资质勘探点,对于勘探点位置的孔口高程偏差以及定位偏差,必须确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当勘探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勘探点进行再一次的检测,并根据复测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 1.2工程地质的调绘 在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助于做好与沿线工程的结合,然后再借助于一系列的勘探方式以及仪器设备进行调烩工作。在此环节中,其具体应查明一下的三项内容:第一,地形地貌的具体成因,分布情况,形态特征与地层的主要成因,厚度、岩性以及岩石具体的风化情况等;第二点,需要了解清楚地下水的埋深情况,补给情况、径流情况等等;第三点,需要对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有所了解,包括工程地质的主要性质,地质的具体规模,分布的具体范围、形成条件以及现有工程的具体情况等等, 1.3工程地质勘探 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紧密联系的,其有利于进行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深入的了解到地质的具体情况,地质勘测的具体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钻探 钻探是指在地表下用钻头钻入地层的勘探方法。在地层内钻成直径较小并具有相当深度的圆通形孔眼的孔称为钻孔。通常将直径大于等于800mm以上的钻孔称为大直径钻井。钻孔上部口径较大,下部口径较小,成阶梯状。钻孔的上部为孔口,底部为孔底;四周侧壁为孔壁。钻孔断面的直径为孔经;由大孔经改为小孔经称换经。从孔口到孔底的距离为孔深。 (2)挖探 挖探一般包括两种,即坑探以及槽探,需要注意的是,其具体的深度必须要保证不能大于地下水位,对于其的长度与断面尺寸应该严格的按照地质勘察的主要目标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去决定。最终需要提供的资料应该包含以下几种:文字描述、断面图、展示图以及较为重要部位的图片资料等等。在进行工程地质资料勘察的时候,槽探一般包括四种类型,即坑、槽、井、洞等。 2内业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展示出了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结果,同时,其也是构筑物地基与公路路基设计甚至是后期施工的关键依据。总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前言、自然地理的相关情况、全线工程地质评估以及相关分析等等,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石所制作的相应表格等等。工点报告文字部分除对前言、自然地理的概况、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简要叙述外,还要着重的针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与建议、工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例如深挖路堑等的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在这段路线中,路线交叉、沿线涵洞地段均较多,且地质的条件比较复杂。其地质勘察拟先后通过初勘、详勘两个阶段来勘察,以便于查明整个工程的各类环境工程地质条件。 3.2公路工程地质勘查总结 本工程运用了地质测绘、勘探以及试验所获得的相关结果,对整个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对于周边计划建设的构造物,高填路等根据工点进行了周密的分析与探讨,在具体的工程当中,借助多种方式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的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梁红宏 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分析 1岩土工程和地质勘察的概念 1.1岩土工程的概念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到岩石、土壤和地下水的部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和土壤,是一栋建筑物中深入地下的部分。岩土工程是现代一项应用的很广泛的技术,无论人们在建筑房屋还是水利工程方面,都少不了对岩土工程的调查和研究,设计人员站在岩土工程精准的调查报告基础上才能正确合理的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使得设计能够综合的考虑到施工所在地的自然气候和人为因素,设计变得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岩土工程不仅仅是对岩石、土壤的收集和调查,还需要对岩石、土壤进行室内实验得出结论之后才算是对岩土工程进行了完整的调查和研究。 1.2地质勘察的概念 地质勘察是为了满足建设的要求,对一定区域的岩石土壤、地质地貌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如测绘、钻探等方法去完成调查。主要分为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等。地质勘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由专业人员,通过一定的收集方法,然后保管带回去之后进行实验研究,才可以称之为地质勘察。地质勘察也是很有用的,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那个时候刚刚建国不久,各方面的资源都很缺少,尤其是石油,外国人甚至断言中国没有石油储备。但是在我国地质人员的努力勘察下,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了大量的油田,像大庆、中华、辽宁、胜利等,有力的支援了祖国的建设。而地质勘察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发现油田,还可以在地震检测等地质灾害方面发挥出极大的意义。 2岩土工程勘查内容 1)地形地貌等地质特征。不同的地形地貌是由于它们的岩石特性、土壤内部构造和水文条件不同而导致的,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要着重对地形地貌的调查和研究。先调查外面的环境,然后由表及里。对岩石和土壤要重点研究,分析研究岩石的种类和成因,岩石的厚度和大小等等一系列地质状况,土壤的间隙和肥力,土层的分布和厚度等等。 2)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都是影响建筑施工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地下水不仅仅是在岩土工程中影响岩土性状的因素,还制约着建筑物的稳定和使用寿命。所以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首先研究地下水的类型、水的长度和厚度及其分布情况;其次必须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持续准确的测量和记录,调查地下水的历史最高水位、近几年的最高水位和历史最低、近几年的最低水位,还有当地的降水和气候特征;再次,对地下水的发源地,流经区域和流往何处进行调查;最后,分析地下水的水质如何,是否会对岩石、土壤或者建筑材料进行腐蚀。 3)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取样,带回去之后利用仪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力和重量,还有地下水和地质状况对地基的不利影响,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对建筑施工提出具体的办法和设计方案。 3房屋建筑和构建物岩土工程中的地质勘察 3.1岩石、土壤等实验材料的收集 房屋和构建物中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非常复杂,而勘察时气候、水文等因素会一直发生变化,所以为了采集到同一时间内的不同情况,必须要赶着时间去收集,如若不然就会影响实验材料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会影响到设计方案和施工质量。所以,在收集实验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有计划、有分组的进行收集。首先,要对勘察地点进行细致划分,可以根据颜色、深度进行具体的划分,每一个部分各取其中两份的实验材料。就像土壤,可以分为地面的,地下3m,5m,10m等种类,对每个种类进行实验材料的收集和保管,这属于野外材料。还有就是室内材料,可以通过国土资源局和水利局档案的观看和抄写,对勘察地点的一些基本情况做出了解和确定。例如勘察地点的气候和水文的变化,历史最高和最低水位分别是多少,近几年的最高、最低水位又是多少,地下水的发源地和流经区域,这些情况如果你自身前去调查的话不仅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存在着误差,可以直接去相关部门读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上网去搜集。 3.2室内实验应该注意的部分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实验的标准、计量和条件进行统一的规定,如果在实验之前不对这些条件进行统一的规定,那么实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也就无从谈起。首先对于实验材料中土壤的收集和保管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实验土壤的防晒防冻工作一定要做好,避免实验材料因为天气因素而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次,在开始实验的时候,要对实验进行定性分析,要确定其他的条件,然后对那一个没有确定的条件进行分类实验。例如温度对土壤的影响,首先确定除了温度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变,包括土壤、地下水、大小、重量等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测量温度变化对土壤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压力对土壤的影响,确定气温、水文等因素,然后对土壤施加不同的压力,测试出它最大可以承受的压力。所以在实验中要定性分析。 3.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并撰写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实验人员在实验完毕得出实验结论时,要根据实验结论联系到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去,向房屋建筑和构建物的设计人员写一份详细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实验的本身目的就是测试实际条件下不同情况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也是地质勘察的必要手段。要对实验结果详细了解并合理利用,设计人员不能只考虑到提供的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结果,要知道实验结果就是在实验数据和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更是地质勘探人员对于这次地质勘察的综合性总结。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根据甲方提出的施工要求,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里描述的地质特征、环境气候等因素,对房屋建筑、构建物的桩基工程、地基工程和基坑工程等施工方面进行方案的设计和画出施工设计图。 4结语 古人有句老话叫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就是一项很大的工程由于操作不善而最后导致全盘崩塌的事情,可见房屋建筑和构建物中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一栋建筑物的巨大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但是又因为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作,所以我们首先要重视对岩土工程资料的搜集和实验材料的收集,其次要对实验进行定性分析,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让设计人员得到详实准确的信息去设计。只有顺着这一套方法去做的话,我相信一定可以让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更为长久。 作者:王晓辉 单位: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控制方法 一、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影响因素 1.人为因素 在当前新形势下的地质勘察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部分勘察单位为了节省开支雇佣大量农民工,实际勘察时勘察团队仅由几名技术人员和临时招募的农民工组建而成,团队的安全意识较差、整体素质较低,勘察质量无法保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十分艰苦,但仅凭吃苦耐劳根本无法胜任该项工作,尤其未经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很难发挥应有作用;另外,地质勘察实施时部分勘察团队为加快施工进度,采用不符合规定的方法钻探取样,导致垂直度出现较大偏差,孔深误差随之增大;同时勘察时挪动孔位的现象时有发生,结果一些重要位置缺少勘探孔。而且钻孔时不能准确把握钻进回次进尺,有时进尺达到3m或更长才提一次钻;部分勘察团队地层划分界限不清晰,甚至出现漏掉软弱夹层、砂层透镜体等特殊地层的情况。上述这些问题往往无法给岩土工程施工提供准确数据,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 2.市场制度因素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缺乏必要的市场制度约束,是岩土工程建设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当前市场中勘察单位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加上一些外挂单位加入又进一步增加了竞争激烈程度。如此,部分无技术优势的勘察单位为抢占市场份额往往降低价格,而为了获得利润勘察过程中往往偷工减料,其勘察质量可想而知。另外,当前市场中受到多种条件限制很多单位缺乏自己的钻机,因此不得不使用其他单位提供的钻机。而且实际钻探时为提高施工进度,往往使钻机超负荷工作大大增加了故障发生机率,一方面钻探施工无法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另一方面钻机一旦出现故障钻探工作不得不中断,延长钻探工程。严重时使钻探施工面临较大风险,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岩土工程勘察野外监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野外监理机制不够完善,给地质勘察水平和勘察效率造成较大影响。部分勘察单位在没有监理的情况下草草行事,勘察获得的数据精度与要求勘察数据之间存在较大误差,而且提供的图样有时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部分勘察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营部分,不得不走非法途径获得勘察指标等,严重影响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秩序。因此,为避免上述不良状况的发生,十分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野外监理制度。 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控制方法 结合当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和新疆地区地质特点,为保证地质勘察质量应积极探索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为岩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为此应重点把握以下几项内容。 1.选择优秀地质勘察团队 地质勘察团队是勘察工作实施的主体,其质量状况往往给勘察工作的不同环节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岩土工程施工单位应结合岩土工程实际状况选择优秀的勘察团队。首先,认真审查勘察团队各成员资质,确保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地质勘察经验,同时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其次,认真了解团队所用的勘察仪器质量,尤其钻机质量应结合相关规定进行检查,以确保钻进能够稳定的工作;最后,为保证地质勘察工作高效进行,应结合勘察经济开支情况选择两个以上的勘察团队。同时注重引入竞争机制,奖励地质勘察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团队,一方面提高团队地质勘察效率,另一方面刺激勘察工作开展不认真的团队。并且当勘察团队施工时岩土工程建设单位应派专门技术人员监督勘察工作,必要情况下给予指导,以保证地质勘察工作为岩土工程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岩土工程勘察市场制度 当前,市场上众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单位为赢得地质勘察指标将精力放在了打价格战上,却忽略了地质勘察质量,这样不但扰乱了地质勘察市场秩序,而且往往给后期的岩土工程施工造成较大损失。为此,针对这一现状应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市场管理监督体系。首先,国家相关部门严格审查市场上存在的地质勘察单位资质,并依法取缔无资质的地质勘察单位,以达到净化地质勘察市场的目的;其次,明确地质勘察招标流程和细则,使地质勘察各单位间公平竞争,这样做一方面能有效遏制用不正当途径获得地质勘察指标的行为发生,另一方面提高实力雄厚的地质勘察单位中标几率,为岩土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系统且内容详细的法律法规政策,尤其应明确岩土工程施工单位和地质勘察单位间的职责,针对地质勘察单位未达到合同规定要求的行为,应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地质勘察单位重新勘察。实施以上三种措施不但能有效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对整个地质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落实。 3.制定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施工监理制度 加强地质勘察野外施工监督是保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有效方法。首先,应依据国家颁布的地质勘察规范标准相关内容,结合岩土工程实际施工要求编制地质勘察大纲,明确监理单位资格。其次,对监理单位监督行为应进行明确的阐述。例如,钻孔作业中如发现勘察单位未按照相关规定或钻孔质量不符合要求时需重新钻孔。认真审核施工当日编录,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要求其返工;最后,岩土工程施工单位应定期检查地质勘察质量,并与地质勘察单位间保持良好沟通,以及时纠正地质勘察存在的不良问题,确保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4.提高地质勘察作业针对性 提高地质勘察针对性对提高勘察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尤其新疆地区土质类型较多,地质勘察时针对不同的土质状况采取不同的勘察方法。下面以新疆伊宁地区黄土地质勘察为例进行探讨。新疆伊宁地区广泛分布着湿陷性黄土,这些土体如遇到水分侵润原有的力学和结构性能会发生改变,导致其抗荷载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因此,地质勘察中应着重确定该地区黄土地基湿陷类型和湿陷性系数,通过计算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处理,提高岩土工程的稳定性。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性等级划分如表所示。 三、总结 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对保证岩土工程充分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岩土工程施工单位应将地质勘察工作当做重点内容来抓。尤其新疆地区岩土工程施工更应将地质勘察工作放到应有高度,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地质勘察质量,以此保证该地区岩土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作者:赵龙 单位: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 摘要:水文地质问题是建设工程地质勘察的必要环节,特别的水文地质的指标参数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探究其重要意义,并阐述具体的勘察内容。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重要性 水文地质情况对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持力层选择和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内容就是水文地质的勘查,因此,提高对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分析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了解自然地理条件、地质环境、地下水位情况、各含水层和隔水层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可以有效开展工程建设工作,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施工的合理性、勘查的准确性,使得工程安全、稳定地开工建设。 1.水文地质勘查简析 1.1水文地质勘查概述 水文地质勘查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环节,主要勘查水文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水文地质勘查就是在前期的水文地质基础数据前提下,使用适当的比例进行科学验证,运用先进的勘察技术和仪器设备对水文地质指标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探究影响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各个环境因素,分析水文地质各个参数变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影响的一种勘查。 1.2水文地质勘查内容 1.2.1自然地理勘查。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勘察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涉及的施工环境的气候特点、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等。具体来说,自然地理条件的勘查内容是气象特征、施工区域的气候分布、大气湿度热度、风向指标风速、周边水系数量、地下水位置特点、流向、流速等,以及工程所在位置的地形平原、高原特征,地貌被侵袭程度,地形冲刷效果,地形堆积形态。1.2.2地质环境勘查。地质环境的勘察的主要内容是对地质特征、基底构造、岩石性质、新构造运动、第四系厚度的勘查,了解岩土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分析岩层的对水作用的抗压能力,并测定岩层的腐蚀程度,有效的判断岩土工程的建筑物的耐久性。1.2.3地下水位勘查。地下水位内容包括地下水位的升降特点,水位变化趋势,周边岩石环境的水补充作用,地下水在岩土的排泄情况,勘察地下水最高水位和最高水位的历史特点,并分析造成高低水位的具体历史原因;水类型和水流速的变动差异也是水文勘察的内容,动态水位分析,对岩土工程的基底调整有指导性的意义。1.2.4含水层、隔水层勘查。含水层、隔水层的勘察主要有各个含水层的埋深条件和埋深水位,厚度分布和水位情况,地下水的类型和流速流向及水位动态情况。1.2.5水文地质参数勘测。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主要方式通过抽水试验,由于岩石的受力情况与岩石的干燥程度呈现正比关系,需要用软化的办法对岩石层面的耐风性、耐水性、透水性的指标参数进行测定,保证水文地质参数测量工作数据准确性和科学性。 2.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分析 2.1水文地质勘查影响建筑的基础埋深。建筑物在地基的埋深的程度与水文地质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基的打入的深浅,都是依据前期的水文地质各个参数的数据分析,进而推断地基的深浅数据,选择符合地基的合理埋深范围的指标。掌握水文地质的动态数据,结合实际的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判断建筑物在地下的埋深尺寸。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地基设计中,勘察出准确的静态地下水位。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埋深必须在地下水位的上面,但也存在着特殊的建筑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地基的基础埋深必须符合客观的基础埋深的区间范围,那么建筑物埋深位置必须低于于地下水位,这就要求在施工前期采用先进手段进行降低水位,保障建筑物的埋深位置处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深度。此外,工程地基受到地下水流经会降低地基的硬度,容易出现软化湿陷,这些土壤一旦失去水分又会出现干裂的情况,对建筑物的地基埋深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必要的水文地质的勘察,是保障建筑物的埋深的基础。2.2水文地质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地下水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水位高低起伏不平稳的水文现象。高水位和低水位都是制约着建筑工程的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土壤都有其的酸碱平衡,才能维持土壤的稳定性和坚硬度,然而当水位升高时,这种岩石的平衡会被地下水打破,地下水丰富的可溶性的盐物质会对建筑材料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的基础承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水位上升造成的暗河积水,更易致使建筑材料出现裂缝缺陷。当水位降低时,地下水本身承载着对建筑物的压力就会减弱,建筑物的基础水压降低,造成地基下沉,建筑物凹陷,岩石层中的土壤固有的颗粒和粉砂分散流失,对建筑物的基础建筑材料的基础结构受到破坏,这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巨大的威胁。2.3水文地质影响建筑工程的支护效果。地下水动力循环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在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的多种作用下,处在一种平衡的水动力循环状态,然而当受到工程建筑施工的影响,这种平衡将被打破,给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例如,在受到人口激增的时代背景下,地产商对土地的开发有限,土地的使用权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必须采取加高楼层的方式进行建筑物的高结构的建造。而楼层越高越需要更深的地基,则会采取抽水或者垂直开挖的降低水位的方式,这种严重破坏地下水动力的人为手段,极度造成地下水所处的地质环境发生质变,地下岩层出现空心等土壤结构,这就会影响工程后期建设的质量,减少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加强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处理的措施 3.1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地质水文工作的前提保障。第一,工程勘察单位要设立专门的水文地质勘查机构,指定人员负责水文地质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好水文地质内容有关的勘察工作。第二,在完善勘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其重要性的宣传,让工程人员都明白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危害,从而规范操作规程、熟悉勘察内容,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的强化,逐渐形成对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避免发生危害工程建设的情况发生。最后,工程地勘单位需要加强勘察人员的培训,提高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思想理念,做到熟悉相关的法律和规范,了解勘察内容和流程,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保障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降低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3.2加强现场监测。加强地质情况的调查是预防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勘查造成影响、对工程建筑产生影响的有效措施,所以勘察单位必须重视地质水文状态调查。在对地质水文进行状态监测的时候,应该明确监测目的,建立相应的监测标准和地质水文在进行地下水调查的过程中,勘察人员要明确调查目的,并建立调查标准,便于制定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3.3加强技术应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先进技术的支撑是提高勘察质量的必要条件。科技时代的到来,应加大对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投入,如建立工程、天文、地理等学科共通的信息服务平台,引进先进的测量设备,建立指标数据化管理的服务系统等。不仅如此,不同类型、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水文地质,勘察的方法不尽相同,勘察方式需要技术化,采用先进探测设备抽取勘察地质样本,避免人为的随机抽查地质样品,提高地质勘察的效率。3.4做好水文地质环境勘察。第一,勘察自然地理条件。工程勘察中一项重要内容即勘察自然地理条件,要对施工场所地质情况,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进行系统勘察与分析,以便于能够为后续作业的开展提供可靠参考。不仅如此,还需综合考虑水文特征,不但要将区域气候,湿度以及热量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还需将地方地形特征,水系分布情况考虑在内。并且还应将季节变化,气候特征以及降水情况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后续作业得以高效,安全开展。第二,仔细勘察作业周围地质环境。勘察作业周围地质环境包括了勘察作业场所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特点,基底构造和第四系厚度控制等。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水文地质勘查的简析,进而探究了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性和重要内容,并根据相关的情况提出几点优化策略,旨在预防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建筑造成危害,影响人民的幸福安居。 作者:王泽波 单位: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国土资源局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水利工程改造中需考虑水文地质因素,对工程地质勘察进行科学规划与指导,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的有效性。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水文地质勘察常见问题,对工程地质改造提出科学的导向,为水利项目建设给予综合性保障。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问题;对策 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利用水文勘察报告实现空间改造,体现了水文地质结构布局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工程地质环境,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与分析工作,为工程地质改良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1工程概况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堤防本工程等级为2级,水利工程建筑物与堤防相同,设计等级为2级。又根据《泵站设计规范》的等级划分标准,贵阳控制工程泵站设计流量为70.0m3/s,泵站工程为大(2)型,对应的主要建筑物设计等级为2级。水利工程等别为Ⅱ等,主要建筑物设计等级为2级,次要建筑物设计等级为3级。临时工程按4级建筑物设计。根据《贵阳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贵阳市城区防洪标准近期按100年一遇,远期按300年一遇,城市除涝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 2水文地质条件 2.1地表水和地下水 勘察期间水位为9.8m。场地区内⑥-2层重粉质砂壤土及其以上各土层地下水位以下含水,构成场地表层主要潜水含水层。本次勘察分别观测了G39孔(左岸)、G03孔(河边)和G32孔(右岸)地下水位,水位分别为7.2,8.4和7.1m,根据地下水的分布趋势分析,地下水水位沿河道两侧向两岸逐渐降低。G03孔⑨层中砂承压水水位为7.88m。 2.2水的腐蚀性 (1)地表水。据调查,拟建场地周围无有害污染源对场地地表水造成污染。本次勘察在中采取地表水进行了水质分析,该处地表水对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砼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分析结果如表1。(2)地下水。据调查,拟建场地周围无有害污染源对场地地下水造成污染。本次勘察在G03号钻孔和G35号钻孔中采取地下水进行了水质分析,该处地下水对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砼中钢筋无腐蚀性。 3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1区域稳定性评价 根据场地地震烈度为6度,相应的的加速度为0.05g,场地8km以内无现代活动断层,场地区周边无M≥5级地震活动,综合分析认为,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3.2渗透性评价 贵阳控制工程各层土的渗透系数及渗透性分级见表2。 3.3液化土层判别 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8)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和其他相关规范,本工程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 3.4特殊性土 (1)填土。场地内①层填土为新近填筑的人工填土,为特殊性土。该层土均匀性差,分布不均。(2)软土。②层淤泥为新近沉积粘性土,流塑状,河道全场地分布。低强度,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属软土。③层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和⑤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状,低强度,压缩性高,工程性质差,属软土。 3.5渗透变形评价 地基土中①层填土主要以砂壤土和粉质壤土等少粘性土,在地表广泛分布,结构松散,土质松软,防渗抗冲刷能力差,根据地区经验,该层土极易发生渗透破坏;④层砂壤土和⑥-2层砂壤土砂性较大,分布范围较广,透水性强,易发生渗透破坏。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G对①层填土、④层砂壤土和⑥-2层砂壤土进行渗透变形判别和临界水力比降计算,判别、计算结果见渗透变形判别成果表。 4各建筑物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4.1闸、站 闸室底板底面高程为-0.8~1.2m,位于⑤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⑤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强度低,不满足地基持力层的需求,可采用换填法处理,亦可采用桩基,以⑦层粉质粘土或⑧层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泵站底面高程为0.1~0.5m,位于⑤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上,不满足地基持力层的需求,可采用换填法处理,亦可采用桩基,以⑦层粉质粘土或⑧层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水闸上游消力池底板底面3.2m左右,位于②层淤泥,不满足地基持力层的需求,可采用换填法处理,亦可采用桩基,以⑦层粉质粘土或⑧层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水闸下游消力池底板底面3.2m左右,位于②层淤泥,不满足地基持力层的需求,可采用换填法处理,亦可采用桩基,以⑦层粉质粘土或⑧层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水闸上、下游第一节翼墙底板底面为1.9m左右,位于④层重粉质砂壤土中,不满足地基持力层的需求,可采用换填法处理,亦可采用桩基,以⑦层粉质粘土或⑧层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水闸上、下游第二节翼墙底板底面为2.9m左右,位于②层淤泥上,不满足地基持力层的需求,可采用换填法处理,亦可采用桩基,以⑦层粉质粘土或⑧层粘土为桩端持力层。闸室开挖深度5.6~12.5m,开挖深度内各层土的渗透性均较强,且淤泥土的含水量较大,强度较低,边坡稳定性较差。本工程建议采用井点降水和管井降水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地下水。并确保在基坑开挖和基础浇筑时,地于水位位于坑底以下,其距离不小于0.5m。本工程边坡所涉及的土层抗冲刷能力和边坡稳定性均较差,建议边坡比不大于1∶3,且边坡应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 4.2交通桥 采用钻孔灌注桩,以⑧层粘土或⑨层中砂为桩基持力层。桩径、桩长可通过计算确定,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成孔和浇注的时间性和连续性,尚应加强泥浆护壁。 4.3临时围堰 ②层淤泥淤泥不能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鉴于其厚度较薄,建议将其全部清除。另外,河道两侧的生活、生产垃圾及植物根茎,亦应清除。④层重粉质砂壤土一般能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求,但是下卧⑤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⑤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强度低,高压缩性,厚度较大,地基土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和变形。建议对④层重粉质砂壤土进行局部处理或加大堤身宽度。 5结论 水文地质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分析,体现了地质工程改造的发展趋势,将其用于地质规划与改造具有战略性意义。为了改变传统地质勘察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勘察分析,掌握地质工程作业方案,为地质勘察规划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利用水文地质结果指导水利项目改造,从地质环境、水文条件等方面展开工作。 作者:龚林晋 单位: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摘要: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勘察,是确保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否到位的关键所在,由此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针对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不仅要注重水文的物理性质,也应注重水文地质问题,特别是水文地质中岩土水理性质,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若不注重这些水文地质问题,则容易应该建筑物的稳定性是寿命周期,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注重水文地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工程地质勘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工程建筑地质勘察中做好水文地质评价的重要性 做好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对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工程建筑的影响,对地下水而引起的水文地质问题和工程地质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2)做好工程地基的选型,对于建筑物地基潜在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全面的查找,使建筑物在选择地基基础类型上有准确的数据参考。 (3)全面分析对建筑物造成影响的水文地质问题,这就要求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①对于埋在地下水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中混凝土钢筋结构的腐蚀性;②针对岩土体的建筑物,如软质岩石、残积土等岩土体。对岩土体以及建筑物场地内可能带来影响的地下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重点评价,分析岩土体的软化、胀缩作用给建筑物造成的地基影响,着重分析建筑物地基基础压缩层可能存在松散、粉土的现象,预测地基基础压缩层因松散、或发生粉土液化、流砂、管涌等不利因素的可能性;③在工程建筑物地基下部的基础基坑开挖工程,应采用渗透试验和富水试验对地下水文计算并重点评价地下水文对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影响,另外,人工降水也容易影响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如地质边坡失稳,对可能给建筑物安全性、稳定性带来隐患的人工降水进行评价。 2对于水文地质问题中,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方法分析 一般情况下,普遍认为,测试岩土的物理性质比较重要,常常没有对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引起足够重视。在岩土地质勘察时,加强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地下水赋存形式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和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方法。 (1)对地下水地下水赋存形式来说,通常包括:(重力水、毛细管水、以及强弱结合水共同而成的结合水)。 (2)对其岩土水理性质测试方法而言,即(胀缩性、崩解性、透水性、给水性、软化性)等。就软化性测试方法来说,即结合软化系数,对受到浸水后的岩土体的(耐水浸、耐风化)能力的进行力学强度指标的判断透水性测试方法,是指根据水重力作用而影响岩土透水的性能,对于松散岩土的测试和坚硬岩土的测是其主要的表现方面,如果松散岩土存在有不均匀的颗粒时,这会导致其透水性地理研究•GEOGRAPHY大大下降,但在坚硬岩土的透水性方面,岩溶愈发育而越强,通常采用渗透系数来表示岩土以允许水透过的性能,并采用抽水试验方式来测定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就给水性测试方法而言,即运用水度来表示重力作用下的饱水岩土流出的水量,一般情况下,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饱水岩土从孔隙和裂隙流程水量的水度。胀缩性测试方法,是指根据岩土吸水、失水的体积变化来测定的方法,即岩土颗粒表面结合水水膜受吸水、失水而造成岩土的胀缩性。 3水文地质问题中,分析地质勘察质量所受到的地下水影响 (1)影响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水位。地质中地下水位变化主要体现在上升和下降,地下水位上升和下降主要受自然、人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上升对地质勘察质量的影响、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质勘察质量的影响和地质地下水上升和下降频率大地质勘察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对地质勘察质量的影响,地质中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降雨量、气温等水温气象因素、灌溉施工等人为因素和岩土地质因素等方面,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地下水过多容易造成岩土体松动、土壤性质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建筑物容易受到腐蚀;②地下水水位上升容易造成岩土体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岩土体岸边结构,容易发生崩塌事故;③岩土体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岩土体的强度和压缩性,尤其是膨胀性岩土,容易产生胀缩变形;④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特别是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由于地下水位上升而造成地下建筑物上浮。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采矿活动或修建水库因造成地下水的大幅度下降,若不合理抽取地下水,工程建筑物容易发生裂缝、塌陷等地质灾害,甚至可能引发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升降频繁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膨胀性岩土方面,由于膨胀性岩土容易发生膨胀不均匀现象,若地下水位不断地出现或是上升,或是下降,这是造成膨胀岩土收缩变形的最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加剧以后,就会对工程建筑物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2)由于环境状态的改变,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地质勘察,通常在自然环境状态下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是不会引起岩土工程危害的,但是,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如地下水的大量抽取,造成地下水的严重不足,这就会影响到地下水的天然动力,使之发生失衡现象,导致地下水的动水压不断发生变化,产生流砂、管涌等。 结语: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予以加强,全面综合考虑,特别在岩土水理性质方面,更应当加强测试,全面了解影响地勘质量的地下水情况,解决好水文地质问题,采取必要的对策,有效提升工程地质勘察质量。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与地质灾害防治 摘要: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要想保证这些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后期功能的有效发挥,就应当开展有效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而对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事前有效的预防,最终保证工程有序建设和运行。但是,实际上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开展的时间较短,在各个方面的经验和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地质勘察措施,进而形成对各类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和治理。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质勘察;地质灾害;灾害防治 工程地质勘察是基础性工作,对于工程有序施工和工程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设单位的认识程度不够造成的。本文将对某工程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最终研究该工程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 1工程实例分析 以在某市建立的钢厂区项目工程为例。该项目工程所在地原是斜坡地貌,整体发生滑动,为了满足修建厂区的需求,在场地的平整处理中依据规划进行大开挖坡脚位置,形成高度为8~10m的高陡临空面。开挖完成后,由于自重力的作用,有少量裂缝出现在坡体位置,但是相关人员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进一步的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降雨,最终导致在2014-11-23日产生整体滑动,进而形成了圈椅地貌,有多条裂缝产生于滑坡内。这样,宽为2m、切割深度为1.4~2m的裂缝就形成了。在滑坡产生滑动后,工程人员立即停工前缘开挖,滑坡状态区域稳定。后来,随着雨季的到来,滑坡再次产生滑动。滑坡极大地影响了前缘钢渣综合利用工程。如果进一步产生失稳滑动,就容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将对场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滑坡北侧为边坡,为斜坡地带,从下至上的地貌分别为平台、陡坡、斜坡。后部为12°~17°的斜坡,局部陡坎高度为0.8~1.5m。由于开挖放坡,边坡前缘产生了高为10m的陡坡,坡度为30°~40°之间,坡脚处为粉砂质泥岩。下部为坡度为2°~5°的平台,是厂址区的所在地。边坡长度为85~110的,有105°~114°的坡向。后部山脊下为最高点,分布高程为1879~1980m,坡脚处为最低点,分布高程分别为1950~1951m。在该土质边坡中,边坡高度在10~15m之间。如果发生失稳破坏问题,周围建筑物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2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分析 2.1区域地质构造 以上述工程为例,该工程所在地构造复杂,两条南北向大断裂分别位于南北面,受易门大断裂和普渡河大断裂共同夹持,中南部黑风洞背斜是最大的褶皱构造,经鸣矣河乡东西向轴线向昆阳延伸。上元古震旦系底层在轴部露出,古生界底层位于两翼,产生的背斜宽缓舒展。在断裂活动影响下,区域内较为发育的有滑坡、崩塌、温泉。两条大型断裂带位于工程区附近,在断裂带影响下,区域内产生较为破碎的岩体。区域内主要有两条裂隙发育。勘察区的地质结构方面,普渡河大断裂和易门大断裂之间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有多个小型断裂层存在。 2.2变形破坏机理 滑坡原始地形坡度按照工程地质曾辉和钻探揭露为六至十二度,该种状态较为稳定。与此同时,在坡脚初露含碎块石粉质黏土层,局部地段还有较高含量的石料,架空现象较为严重,并产生地表水下渗问题,但下伏粉砂质泥岩的隔水性较好,活跃地带更易在地基覆界面形成,这样地下水运移就更容易实现。 2.3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在计算和分析各个滑坡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中运用了合适的坡面,并选择勘察确定的滑动面对该滑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计算。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实际上造成边坡稳定性不高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逐渐增加了边坡土体含水量,进而降低了抗剪强度。这就说明了什么才是决定边坡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所以,应当强化边坡区和周边环境中的地表水排水,将支挡结构设置于边坡坡脚处,并且根据计算合理确定边坡结构形式,然后进一步确定边坡的稳定性。 3工程地质灾害治理 3.1设计目标与原则 基于变形机制的角度,前缘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表水侵蚀、前缘开挖影响形成临空面,这样就会改变原有坡体内部应力,进而导致应力重分布等效应的产生,斜坡变形最终产生。在地表降水入渗的过程中,会长时间浸泡斜坡土体,尤其是降低土体抗剪强度,进而降低变形体稳定性。因此,应当充分贯彻“根治变形”的原则,将基本目标设定为防治前缘继续强烈变形。工程布局的目标是防治滑坡继续发展,避免发生灾难性地质灾害,在治理过程中应当采用设置抗滑桩,进而为变形区内设施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证。在灾害防治中,为了预防滑坡的继续发展应当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继而有效控制其形成的诱发因素。同时,还应当尽量降低植被在治理工程中受到的破坏,并且在绿化坡面的过程中还应当合理利用各项措施,并且根据地质单元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处理措施的应用。 3.2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应当从滑坡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变形情况、破坏特征出发,在治理过程中应用前缘设置支挡措施和坡面截排水处理方法:①应当将其中的一排抗滑桩设置于滑坡体前缘拟建在公路内侧。②应当将截水沟设置于滑坡后缘1m处。其规格应当为0.5m×0.6m,砌筑厚度应当为0.3m。③应当将截水沟设置与滑坡体上,截水沟截面为0.4m×0.5m,排水沟截面应当为0.5m×0.6m,砌筑厚度为0.3m。④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地形特征出发,在坡面防护中应用通过在边坡前缘设置抗滑桩桩和混凝土菱形格构,并在相对应的边坡坡面防护中在坡脚应用护脚墙和钢筋混凝土菱形格构,还应当将截排水沟设置在边坡外设置,其中截水沟为0.4m×0.5m。在公路外侧的边坡治理中应当采用局部放坡、桩板墙的措施,其中桩板墙设计桩长为12m,1.0m×1.5m的界面,并且设置厚度为0.3m、高度为6.4m的挡土板。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工程建设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工程地质勘察,建设单位在应当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积极研究和分析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进而为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本文对工程地质勘查和灾害预防措施进行了探索,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希望同行们能够强化专业知识,实现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 作者:廖洪亮 单位:重庆市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 摘要:水文地质是地质勘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有利于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水文地质勘查中主要的评定内容、水文地质中岩土的水理研究、地下水的危害几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重要性 作为工程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变化和分布情况,并依据勘查的结果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能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应对其进行全面勘查,预防有可能对建筑物造成的各种危害。 一、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的岩土地质情况进行必要的勘查。在勘查时,勘查单位往往忽视了周边的水文地质情况。然而,大多数工程地质情况都是由地下水的情况决定的,地下水会对岩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没有对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勘查,就可能会造成后期施工存在危险,如基坑塌陷、建筑物发生沉降等。因此,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占具有重要作用,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水文地质勘查中主要的评定内容 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查,并依据勘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价,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比较可靠的资料,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评定内容包括周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地层结构、岩土成分及地下水的影响。对于地下水分布情况的评定,主要是针对工程地下水的含量及与地表距离,如在进行基坑开挖的过程中是否会使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而地下水是否会影响施工环境等。在地下水评定这块,要严格禁止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影响地下水的质量,否则,地下水的流动就会腐蚀整个建筑物的地基,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对于周边的岩土结构和成分,要总结出对施工不同程度影响的排序,相关人员对这些有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在此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地下水的特性、分布情况等。对于地下水对工程的积极、消极的影响,要根据周围不同的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第一,要明确位于地下水里的地基内的钢筋会不会腐蚀;第二,要分析工程地基是否处在软弱地层。建筑物的基础是整个建筑物质量安全的保证,相关人员要做好与基础相关的勘查设计工作;第三,还要对工程周边的水文地质的具体参数进行勘查,如有可能影响桩基稳定性的渗透系数等,确保工程建筑的安全。 三、水文地质中岩土的水理研究 岩土的水理性质要结合地下水的储存形式进行分析,地下水的储存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管水及重力水,其中结合水又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对强结合水来说,在强大压力的作用下,其具有很强的粘结性,而相对于强结合水,弱结合水的吸附力则很小。总的来说,结合水这一形式并不会对岩土的水理性质造成很大的影响。毛细管水是地下水在岩土毛细管缝隙中的存在形式,毛细管水受到来自毛细管力和重力两方面的作用。毛细管力比重力大的情况下,毛细管水就会上升;毛细管力小于重力的情况下,毛细管水就会下降。随着毛细管水在毛细管缝隙中不断地上下垂直运动,便会使岩土体逐步软化毛细管水对建筑地基的腐蚀性,它主要存在于砂土,中极少存在于黏土和砂砾中。对于重力水,则主要是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对象。 四、地下水的危害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勘察工程周边地下水的升降变化,如地下水水位是受季节的影响。地下水水位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较小,但人为因素可以造成地下水水位发生较大的变化。潜水位上升会造成河岸等岩土体崩塌、岩土和地下水对建筑物地基的腐蚀性增强及岩土体结构强度降低等情况。而地下水水位降低会导致地面沉降或塌陷,严重时可导致发生地震。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还能使膨胀性岩土发生变形,当地下水水位升降频繁时便会使岩土反复收缩,岩土在进行反复收缩过程中便会导致岩土的膨胀幅度增大。另外,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地面干裂。所以,在对膨胀性岩土区域进行勘察时,要重点勘察地下水水位的变化,通过研究这种变化和升降规律,设计地基的深度。 五、结语 本文先分析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性,紧接着总结水文地质勘查中需要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岩土结构等,并对岩土的水理性质进行简要介绍,最后提出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总而言之,水文地质勘查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地下水严重影响着工程基坑的安全,如果预防不当,甚至会造成整个建筑物的坍塌。因此,相关勘查、设计人员要树立水文地质勘查的理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作者:李朝飞 单位: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筑地质勘测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水文地质问题更是需要处理好的重要方面,以此更好地保证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本文接下来简要分析了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给建筑工程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深入探讨了处理工程地质勘察中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措施,以期给相关人士予以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测;水文地质;措施 1水文地质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1.1地下水位下降产生的影响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在此过程中,人们过渡开采地下水,在流域上游大量修建水坝等等因素,使得地下水位出现下降的现象。当其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比如地面出现塌陷或者开裂之类的问题。除此之外,也有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周边区域出现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象。若是沿海地区出现水位下降,更有可能引发海水倒灌的巨大威胁。以上这些地下水位造成的后果会给相关工程埋下巨大的隐患。 1.2潜水位上升产生的影响 潜水位上升这种现象出现通常是受到水利工程建设或者是区域地质条件的影响。比如水坝上游水位上升,亦或地下水来源的湖泊水位上升都有可能致使潜水位上升。其主要是经过使其地基软化,致使粘性土压缩性极易升高,从而使得该区域土壤的含水量得以提升,这样导致建筑物地基出现不稳定的后果。一旦地基不稳,就会提升施工的难度系数。而且潜水位一旦上升,也极有可能导致地基隆起,因为水位增高,岩层的压力就会增大。从而其承受的压力到了一定高度,就会造成岩层变形,出现地表隆起的状况,使得建筑物的地基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 1.3地下水压产生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位压力的作用是很弱的,对建筑的威胁太小基本可以忽视。但是若在施工过程中,使得地下水位正常压力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也就会致使地下水对地表形成巨大的压力,从而对建筑物地基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使建筑物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导致建筑的使用年限大幅度缩短。所以,在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地下水位问题。 2处理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途径 2.1重视水文地质勘测对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 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潜水位上升等方面都属于地质勘测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因此,勘察过程中也就尤其需要重视地下水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根据其可能对后期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作一份比较详细的评价报告,并明确其能够对施工设施造成的影响。以此引起施工单位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力度,根据此方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制定出多种可行性方案。争取把水文地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工程整体质量得以有效保障。 2.2强化关于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方面的学习 在国内,地质勘察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规范体系。也已经出现了许多对地质勘察目的、方法等相关方面明确规定的文件。这些文件已经成为地质勘测相关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与准则。以此才能保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时快速地处理好水文地质相关问题。因此,地质勘测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在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前期,需要先加强对这方面规范的了解与学习。认真阅读相关规范的内容,熟悉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要求与实施方式。从而使得技术人员在实际勘察过程中严格根据要求进行工作量布置,并认真收集到足够的土样采集数据,及时细致地划分好抗震地段。所以,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这些规范性文件的研究学习,能够有效增强相关人员对工程地质勘测方面的了解,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水平。 2.3加强调查地下埋藏情况 在对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地质进行勘测时,要时刻谨记勘测的主要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出一套合理的勘察体系,从而对地下水埋藏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首先,对地下水的类型以及流向等基本情况必须明确。在此基础上针对地下水对建筑材料产生的腐蚀性影响进行合理的评价。其次,对地下水极有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威胁进行预估。在此基础上,才能针对地下水突涌、流沙等问题制定出多种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水文地质给工程整体质量带来的风险。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分析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多,工程地质勘察逐渐引起重视,它是工程建设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影响较大,主要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文章概述了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地质勘察尤为关键,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是其重中之重,这关系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重视水文地质分析可以有效避免地下水腐蚀工程。本文详细分析了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应对策略。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1地下水升降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非常严重,如若不引起重视,将会造成不堪设想的结果。针对建筑工程而言,其主要水文地质危害来源于地下水,无论是地下水位上升,还是地下水位下降,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建筑物。自然或人为原因都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变化如果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将不会对建筑物造成任何威胁,而一旦突破临界值,将会对建筑物造成极大的影响。如地下水上升,将可能产生如基础土壤软化、盐渍化以及沼泽化等等后果。除此之外,还可能导致如建筑物倾斜或者墙体破裂或是引起塌方,甚至造成建筑物地基不稳,基础上浮,淹没地下室等极为严重的后果。地下水下降对建筑也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如诱发地裂、地面沉降等后果,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建筑物土体结构是非常不利的,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减少建筑物使用年限。人为因素成为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假设地下水沉降经常发生,这对岩土影响极大,使其出现不均膨胀变现,致使其膨胀收缩度受到影响,逐渐变大,进而造成地裂,导致建筑物基础受损,影响其基础承载力。 1.2地下水压力影响 通常来说,地下水作用力很小,如果地下水维持正常状态,其不会对建筑物有任何影响,但是很多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并没有对地下水引起足够的重视,促使其平衡失调,导致地下水压力危害。在地下水压力下,将会导致以下后果,如流沙、基坑突涌,进而破坏基础稳定度。如果建筑物基础受到威胁,那将对整个建筑物产生极大的影响,无法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同时会缩短建筑物使用年限。总的来说,工程地质勘察中,施工人员必须对地下水压力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1.3潜水位上升影响 潜水位上升对建筑物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附近河流、水库、湖泊等,其水位升高对潜水位上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工业废水、排水管道以及灌溉工程渗透等因素,直接威胁到建筑物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潜水位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建筑物地基,使其变软,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强度,加大其压缩性,这对建筑物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因素,极易发生沉降变形;第二,影响地基,使其发生侧移,或是导致地基隆起,致使地基上浮,最终导致建筑物失稳。 2解决水文地质危害的相关策略 2.1规范地质勘察环节 针对建筑工程而言,施工之前的地质勘察尤为关键,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以及使用年限。工程地质勘察不仅是极为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目前,我国对工程地质勘察逐渐引起重视,相关工作也在逐步完善,具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规范体系。规章制度的建立可确保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保障施工的合理性。工程地质勘察的规章制度涵盖了勘察的每个细节,并在每个环节进行了逐一规定,如地质勘察目的、勘察任务、勘察评价等等,这使得工程地质勘察效果显著,规范了工程地质勘察流程,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顺利推行提供保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对相应的规章制度了解并不深,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会依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实际操作,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工程地质勘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必须对自身的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对水文地质勘察了解透彻,掌握最基本要求,依据标准进行水文勘察,进一步提工程地质勘察效率,保障勘察工作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建筑物的质量不会受到水文地质的影响。 2.2深入调查地下水状态 对地下水埋藏状况进行有效调查,以确保建筑施工中不受到地质水文的影响。地下水埋藏状况调查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明确调查目的,设置调查标准;其次,了解地下水类型,进而确定地下水位,并深入了解其水位变化情况、水位变化规律、地下水腐蚀性等。这些因素都需要深入调查,才能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获得相对有效的资料。在建筑选材阶段,施工人员可以依据调查结果选择相对合适的材料,确定基坑施工方案。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工程中要进行综合考虑,并且要预估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如地下水的危害性、管涌的威胁值,针对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如控制基坑深度;保障基底隔水层维持在固定范围之内;降低水压力、降低承压水位符合相应标准,从根本上避免突涌情况的发生。 2.3保障潜水位以及地下水维持在正常范畴 潜水位不稳定也会影响建筑物质量,因此针对潜水位上升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从地下给水管道、引水渠水管道两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一旦发现渗漏问题,必须给予及时修复。而地下水下降问题,有关部门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要加强抽取地下水和采矿方面的管理,一旦出现违规情况,必须进行严格处罚,加强相关教育。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是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其中的水文地质分析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做好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分析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作者:张瑞刚 方李涛 单位: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动力作用的危害。 在不同工程地质中,其自身岩土体组成成分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含有大量蒙脱石的工程岩土体中,如果该部分岩体受到一定的地下水变化的影响作用,就会使得蒙脱石中的水分含量发生骤然的变化而导致其发生明显的缩胀问题,这种缩胀不仅能够使得蒙脱石自身出现严重的变形,同时也会导致整个岩土层的稳固度与承重能力受到一定的冲击,从而使得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条件出现问题与缺陷。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上升的危害。 能够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非常的多,其中最关键性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因素就是降水量的变化。就目前我国的工程地质勘察情况来看,在降雨多发的季节,如果工程建设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排水处理,就非常容易导致工程建设地段因为地下水的迅速上升,而使得工程地质中的岩土含水量变得过大而导致其自身的强度与稳固度受到不小的影响与冲击;同时,在降雨过少的季节,如果岩土体过分干燥就会使得其出现大面积的龟裂现象,而此时如果通过水库来对其进行给水灌溉工作,则会使得岩土在极端的时间内由干燥转变到湿润状态,这就非常容易使得工程建设中的岩土体变得过于松散,从而进一步引发其出现坍塌问题,造成严重的水文地质危害。 (三)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下降的危害。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使得我国的工农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再加上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导致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建设的生产用水量也全面的提升。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是有地下水来进行供应的,社会用水量的增加使得地下水的使用也不断上升,大量的抽取活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地下水位发生沉降问题。一旦地下水位发生沉降现象,不仅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施工造成巨大的困难与影响,同时也非常容易导致建筑物出现下沉问题,且其还回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道路出现塌陷现象,从而对整个工程地质勘察造成不小的影响。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的解决方法 (一)强化对工程环境地下水状态的研究。 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往往能够对整个工程地质环境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要向全面的解决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就必须要对工程环境的地下水状态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进一步对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与降水量等能够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进行资料收集,对工程建设地区的排水建设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避免由地下水位变化而造成的工程地质环境破坏,就要求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必须要对工程所在地的含水层进行全面的勘察与检测工作,确保其能够对地下水位的变化发展趋势有一个合理的掌握,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好的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进行全面的处理与解决。 (二)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 由于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从而导致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也具备了鲜明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就目前我国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来看,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使得其自身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范制度与规章体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得以提升。然而,受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影响作用,使得我国的部分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在实际的地质勘察工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对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分析,其往往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来进行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使得勘察的质量与效果受到不小的影响与冲击。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与完善,来确保勘察人员能够对地质勘察的标准与要求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对于水文地质危害的防范与处理能力。 三、结语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往往能够对整个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与水平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避免由地下水位变化而造成的工程地质环境破坏,就要求工程地质勘察部门必须要强化对工程环境地下水状态的研究,并进一步对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与规范,来从根本上提升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及时的解决工程地质中的水文地质危害,来进一步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全面提升。 作者:付强 秦福锋 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论文 1.水文地质的重要意义 从特点上来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彼此间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众所周知,岩土上的一种重要组成结构是地下水,地下水不仅会影响到岩土体工程的特性,更会对基础工程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对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造成干扰。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避免水文地质危害的影响,不仅能够保证勘察结果的质量,能够促进建筑质量的提升与强化,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常情况下,对于那些具有较为复杂的水文地质地区而言,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我们不能够对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那么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岩土工程也有可能受到地下水危害的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我们在进行工程地质的勘察过程中,必须做好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应当做好意外情况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保证工程勘查的质量和工程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查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水文地质情况清除,还要将建筑物受到地下水的影响作为探讨的重点内容,根据勘查的实际情况来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整治措施,最大限度上降低地下水对工程的危害和影响,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强化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对工程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不良影响,无论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还是动力水压都有可能对岩土工程产生危害。通常情况下,造成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分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旦地下水位产生较大波动,超过了规定限值,将会促使岩土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一般来说,水文地质的灾害主要分为三类:潜水位上升形成的危害。通常情况下,河流、湖泊等水位的上升,都会造成潜水位的升高,灌溉工程的渗漏问题也会影响到潜水位的变化。相关的调查统计显示,潜水位升高将会对建筑物的质量造成重要不良影响,一方面潜水位上升将会促使建筑物地基硬度的弱化,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强度也将会得到不同程度上的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筑物极易产生沉降变形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危害。一般来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人们为了获取水源大多会采用开取地下水的方式来满足自身对于水源的需求,大量的地下取水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地下水位突然下降将会对地面造成重要的破坏,地面沉降、地裂等问题都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产生的,这些问题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干扰,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地下水位波动所带来的危害。地下水位的波动对于岩土工程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造成地下水位波动的因素有很多,自然因素中季节气候的变化、河流水位的变化等都会造成地下水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和反应。具体来说,地下水位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如下几点,地下水位的变化将会压密土地,增加土体的密度;建筑物的基础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也将会有所加剧;地下水位的波动还会促使岩土产生涨缩现象,在多次涨缩变化后,将会造成地裂问题的产生。对于地下水来说,如果其水位一直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其动水压力也将极为有限,其破坏程度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很难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但如果地下水位在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失衡变化,将会为岩土工程带来较大的干扰,甚至产生相应的灾害。 3.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预防措施 针对水文地质的危害对岩土工程的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能够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我们就要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处理好水位地质的危害,最大限度上避免水文地质危害的产生。为此,我们在现实的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当加大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力度,将与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因素查找出来,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究,并对有可能形成的危害作出提前的预防和应对,将水文地质信息交给后期工程的施工单位,在这样的环境下工程的建设质量就能够得到很大的保证,使水文地质的危害处于一种可控状态。经过对水文地质危害的分析后,我们已经了解到其对岩土工程的重要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地下给水管道和引水管道的巡视力度,如果发现渗漏现象要予以及时修复。对于地下取水行为也要予以严格规范,避免出现地下水位突然降低或大幅度降低现象的发生。 4、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不仅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更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加大对水文地质的考察和研究力度,根据勘察结果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 作者:魏廷忠 单位: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管理论文 堤防工程建设的基础是设计,而设计的依据是地质,这是工程建设的常识性问题,不会有什么质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并非如此。问题主要出在人们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片面理解或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过高地要求地质勘察能在“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同时,“准确”地提供设计需要的地质图件和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一旦在有限的勘探控制工作量之内不能完全同时达到“查明”和“准确”的要求时,就立即降低了对地质勘察工作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另一个极端是我们的祖先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来与洪水搏斗的岁月里修建的大量堤防工程,却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地质勘察工作,许多堤防工程至今也是安全的。这两个极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建设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使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能够科学、客观、完整、系统地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我们有责任将近年来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展示出来,供同行们讨论参考。 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过去与现状 我国已建江河堤防工程总长20余万公里,98特大洪水后尚有大量堤防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中。许多已建堤防工程过去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真正工程意义上的工程地质勘察,更谈不上各大江河湖海堤防工程系统化规范性的地质资料的汇编与分析整理工作。正因为如此,许多堤防工程在98特大洪水期间险象环生,出险堤段堤基的地质条件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抢险分析,为确保万无一失,只能按最坏情况进行抢险,其人力物力的巨大付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洪水期间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以及全国人民的精神紧张程度和精力耗费更是无法用实物价值去衡量。如此被动局面,一方面是大自然教训人类的生动一课,另一方面则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世纪难题。 建国以来,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要,工程地质专业从无到有,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国家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性专业。工程地质勘察的法规性准则也逐渐成熟与完善,与工程地质相关的规程规范相继出台,并结合工程实践的反馈信息进行修订修编。水利部1997年2月了行业标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号SL/T188,同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第一部法规性行业标准。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编号为GB50286-98,自1998年10月15日起施行)则是98特大洪水之后出台的。特大洪水前后出台的这两部法定标准或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历史的必然。巧合与必然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工程地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侦察兵,具有超前意识和预见性,信不信由你。 《规程》颁布前的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标准。《规程》颁布后,地质工作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更为98特大洪水后大规模堤防建设奠定了基础。首次颁布此《规程》,与工程实际存在一些差异再所难免。《规程》实施三年多来,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规程》本身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问题;二是地质师对《规程》的理解程度与把握尺度;三是人们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认识程度与理解程度。近两年来,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地质师对《规程》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工程审查过程中,也在逐渐地深化对堤防工程和《规程》的理解,力求较准确地把握审查尺度,紧密地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避免教条和呆板地执行《规程》中明显与工程实际不相符合的条款,要求客观地、创造性地应用和执行《规程》,同时也强调执行《规程》的严肃性。 近年来,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基本上可以满足堤防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要求。随着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堤防工程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一些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迫切需要提出来进行讨论,以便引起足够的重视。 2堤防工程隐患与险情分类 2.1分类的意义与原则 堤防工程存在隐患出现险情,导致大洪水时十分紧张。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建设正是针对隐患和险情而提出来的“整险加固”或“除险加固”。显然,对隐患和险情实施科学分类,不仅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成熟过程,也为堤防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明确了任务,同时为“加固”工程指明方向,提供依据。 在分类之前,我们先给出险情和隐患的定义: 险情是指正在发生或发生过程中被抢险保住了的事故堤段,具有直观性,措施明确性等特点。针对险情,需要分析出险原因,界定险情性质,预测再次出险的可能性,落实工程措施,确保大堤安全。 隐患是指尚未发生或可能将要发生险情的事故堤段,具有隐伏性,随机性,再生性等特点,更需要技术人员的分析判断,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险情与隐患有明显区别但又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往往在险情中存在着隐患,在隐患中孕育着险情。辩证地看,险情是隐患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质变或必然结果,隐患是潜藏着的险情。从过程时态来看,险情是现在进行时或过去完成时态;隐患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组成的全过程时态,或单个过程时态。 本文分类的原则主要体现在:水工建筑物(堤身、穿堤建筑物)与天然地质体(堤基)区别开来,出险堤段和存在隐患的堤段与非出险堤段和不存在隐患的堤段区别开来,再按险情和隐患的性质进一步细化,作为指导后续工作的纲要。 2.2堤防工程险情分类 按出险部位可分为堤基险情、崩岸险情、堤身险情和穿堤建筑物险情,这是出险时首先要明确的基本类型。前两类与地质条件直接有关,后两类与地质条件间接有关。可进一步划分如下: (1)与地质条件与河势演变均有关系的险情:崩岸险情,具有可预见性、直观性、发展性和多变性特征。 崩岸类险情多发生在河流凹岸迎流顶冲或深弘逼岸区段,地质条件往往是抗冲刷能力较差的细砂类土或粘性土。由于河水位与河势流态的变化关系,有的崩岸险情并不发生在洪水期(高水位)而是在退水期(低水位),因此可以进一步将崩岸险情分为洪水期崩岸险情和枯水期崩岸险情,前者抢险紧张,后者可以从容对待。 (2)与地质条件直接有关的险情(主要为堤基险情,包括穿堤建筑物地基险情):堤基渗透破坏险情、堤基滑动破坏险情和堤基沉降破坏险情等。 堤基渗透破坏险情具有一定的隐伏性,往往不易准确判断,洪水期发生的渗透破坏实例与理论计算有较大出入。另外,还需注意将承压水性质的渗透破坏与堤基接触冲刷或砂性土堤基渗透破坏区别开来,因为渗透破坏机制不同,工程措施当然也不一样。 存在滑动或沉降破坏险情的堤段,堤基大多分布有软弱土层,土体抗剪强度低,压缩系数大;另一类滑动或沉降破坏是随着崩岸险情而产生的,此类险情危害最大,抢险最困难。此外,堤基内或堤基外可能存在陡坎或堤坡太陡,或堤身填筑施工速度太快,都可能出现类似破坏。 以上险情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要求界定明确的堤防工程的三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崩岸、渗透破坏、滑动或沉降破坏。 (3)与地质条件基本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险情(主要为堤身险情):堤身渗透破坏险情(与堤身质量有关,如堤身土体的密实程度、填筑土体的渗透性质和堤身单薄等)、堤身滑动破坏险情和堤身沉降破坏险情等。 2.3堤防工程隐患分类 按隐患存在的部位可分为:堤身隐患、穿堤建筑物隐患和堤基隐患。 按隐患的性质可分为:常规性隐患和特殊性隐患。 常规性隐患:堤身单薄,堤坡太陡,填筑质量差,填筑体中存在砂性土夹层,有明显的堤身裂缝等。与地质条件直接有关的主要为堤基类隐患(包括穿堤建筑物地基)。例如上覆粘性土层薄,或本身即为砂性土堤基(包括浅层砂性土透镜体),存在渗透破坏的可能性;堤基有软弱土层分布,存在滑动稳定问题。 常规性隐患具有直观性和可检测性,隐患的分析和工程处理措施都较为明确,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常规性的堤防工程维修加固予以消除。 特殊性隐患:进一步可分为随机性隐患(堤身或堤基随机分布有生物洞穴、植物腐烂物等)、再生性隐患(生物洞穴类隐患具有再生性)、人类活动留下的隐患(例如城市区与堤外江河相通的早已被废弃了的各类排泄管道,工程勘探留下的封堵不合格的钻孔等)以及地质条件不明的堤基隐患等等。 特殊性隐患规律性差,检测困难,在洪水期一旦演变成险情,其突发性质增加了抢险难度。 2.4险情和隐患与堤型之间的关系 堤防工程的主体~防洪大堤,绝大多数为就地取材填筑的土堤类型,由于筑堤的历史条件、筑堤材料、自然环境等等因素复杂,为后人留下了长期隐患,洪水期险情不断,令人心惊。鉴于土堤存在的这些问题,近年来一些城市区的堤防工程比较倾向于改土堤为混凝土防洪墙(堤)。混凝土墙可以基本排除堤身隐患和险情,但却增加了堤基的出险负担。一是堤基的受力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来的土堤是大面积分布荷载,混凝土墙改为集中荷载;二是堤基较长渗径变为水头集中的较短渗径。混凝土墙显然对堤基地质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地质工作需要重视的。 另一方面,险情和隐患与堤防工程的挡水性质在很大关系。例如一些丘陵山区城市堤防工程,其挡水性质为暴涨暴落,远不能与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高水位较长时间运行情况相提并论,其险情和隐患的性质也是有差别的,需要区别对待。而《规范》中只是对堤防工程的等级标准有所规定,并没有对反映出险情和隐患与等级标准之间的关系,需要由有经验的地质师和设计师根据具体情况去理解与把握。 3堤基工程地质分段 3.1堤基工程地质分段存在的问题 自然界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堤防工程是长距离线状工程,跨越了不同的地质单元,不进行分段分类区别对待显然是不行的。堤基工程地质分段又称堤基工程地质分类。在实际工程中,一些勘测设计单位不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分段不合理,或即便是进行了地质分段,但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又不进行分段统计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明显不同的堤段没有区别开来。还有一些堤基工程地质分段的结果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相矛盾性,对工程设计和工程措施的选定缺乏针对性。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工程地质分段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足。 例如某设计院参加过大量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有丰富的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经验,他们进行堤基工程地质分段所考虑的因素有:上覆粘性土层的厚度、外滩宽度和历史险情等,将堤基分为工程地质条件好、较好、较差和差四个等级。如此分段其大原则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一些特殊组合则不易明确。例如,某堤基段其上覆粘性土层足够厚,堤内也没有任何险情,但堤外无滩,受水流冲刷崩岸严重,是典型的险工险段。将这种堤段分成工程地质条件差或较差都不一定合适。因为出现的险情不是堤基本身的工程地质条件差,而是堤外脚受水流冲刷产生的崩塌或塌滑,且在不同水位条件下其险情不同,与江河水流及河势变化都有关系。显然,崩岸类险工险段在堤基工程地质分段时应结合河势水流特征单独进行分类,以便于有针对性考虑工程处理措施。例如对某一类崩岸问题,抛石护脚是有效的,而另一类崩岸问题或许要与“丁坝”挑流改变流态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无建“丁堤”的条件,则需考虑“桩”、“笼”等工程措施。 另一方面,对于堤基工程地质条件用“好”与“差”来评价,其针对性不强。例如,存在渗透破坏的堤基划为工程地质条件差,而实际上可能此类堤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滑稳定性都是很好的,如砂性土堤基。又如淤泥质土类堤基,其承载能力和抗滑稳定性差些,但渗透系数却很小,抗渗条件是好的。如此等等,用常规的工程地质条件好或差来评价,都存在明显的矛盾。 目前各勘测单位自行制定的堤基工程地质分段原则,基本上是以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再考虑一些自然因素和工程因素,笔者认为这种分段法的思路源自于常规的工程地质分类法,跳不出传统思维的约束,不能较好地适应堤防工程的实际,需要探索新路。 3.2堤基工程地质分段 我们在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地质评价时,通常从工程地质条件出发,结合工程建筑物特点,界定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堤基工程地质分段中,我们不妨借用逆向思维的思想,以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线,以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再结合历史险情类型,争取探讨出一个符合工程实际的堤基工程地质分段法。 本文强调的是“工程地质”分段,因此主要是对堤基而言的。我们知道,无论堤基地质条件有多复杂,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则是明确的,归纳起来主要为三类(即三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崩岸、渗透破坏、滑动与沉降变形。绝大多数堤基岩土体不外乎为:砂性土、粘性土和砂性土与粘性土的混合结构;城市区杂填土较为复杂,另当别论。 根据以上以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线的分段原则,我们首先将堤基分为三大类:Ⅰ类(不存在问题的堤基)、Ⅱ类(可能存在问题的堤基)和Ⅲ类(存在问题的堤基)。对于Ⅱ类和Ⅲ类堤基,按其存在问题的性质可继续划分亚类。 (1)Ⅲ类(存在问题的堤基) 堤基发生过历史险情,尤其是一些每年汛期都要出险的部位,在汛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抢险才能保证大堤安全的堤段。按出除性质又分为两个亚类:Ⅲ-1和Ⅲ-2类。 Ⅲ-1类:主要指崩岸类,这是在堤基分段时对有问题的堤基段应首先分出来的一类。 Ⅲ-2类:除崩岸之外的一切堤基存在问题的堤段。按工程地质问题继续分出两个子类: Ⅲ-2-1类:存在渗透破坏的堤基段。汛期出现过冒砂、涌混水等险情;堤基为砂性土,或表层粘性土较薄,或浅层有砂性土透境体分布,或堤身与堤基接触部位存在渗漏破坏问题。 Ⅲ-2-2类:存在滑动与沉降变形的堤基段。运行期或施工期发生过堤基土层滑动,或沉降过大导致堤身开裂;堤基有压缩性大、承载力和抗剪强度低的软弱土层分布,或堤基清基不彻底,导致堤身与堤基接触面存在滑动软弱带。 (2)Ⅱ类(可能存在问题的堤基段) 此类与前述的堤基隐患相对应。在汛期有一定渗水情况发生,但并未发展成为险情;或经地质勘察,地基中存在砂性土透镜体、软弱夹层等不利地质条件,经渗控或稳定性验算,安全系数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堤基;或存在生物洞穴等其它隐患的堤基。 (3)Ⅰ类(不存在问题堤基段) 历史上无险情发生,堤基为厚度较大的粘性土或基岩,物性指标和力学指标均较好,不存在三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结合工程实际进一步细分亚类的原则 以上分类法,从宏观上将堤基分为三大类别,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按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进一步细化。例如,对于Ⅱ类堤基段,可以按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进一步细化;对于Ⅲ类堤基段,也可以按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或岩土体的性质等进一步细化。堤基分段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但是地质师对堤防工程理解程度的反映,更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本文所提出的分段原则和方法,尚有待工程实践去检验。 3.3堤基工程地质分段对勘测设计工作的指导作用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Ⅲ类是重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密勘探点;Ⅱ类次之,实施常规性勘探即可;Ⅰ类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地质勘察。设计方面,Ⅲ类堤基必须考虑工程措施;Ⅱ类堤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勘探和检测或监测结果来确定工程措施;Ⅰ类堤基则不需要采取工程措施,仅仅通过堤防工程的常规性维护即可。 4执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的基本原则 从《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颁布实施三年多来的实践可以看到,除了《规程》本身存在一些尚需修订的问题之外,能够将《规程》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执行和应用《规程》,准确地把握《规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是对地质师综合素质的高标准要求。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检验和考察我们对堤防工程的认识深度与理解能力。笔者的理解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勘测阶段 已建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可以一次进场,达到初设深度;新建堤防可按可研和初设两个阶段进行。其理由是:新建堤防存在线路比选问题,不可能将比选堤线的工程地质条件都按初设要求做到相同深度;已建堤防一般不存在线路比选问题,因此也就不存在多阶段多方案的反复比选问题。另外,新建堤防工程应该在规划阶段即开展工程地质工作,以便将规划线路从地质专业的角度先期界定其可行性。 4.2勘测深度及勘探工作量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堤防工程勘测深度与勘探工作量问题,在理解和把握上有较大差异。有人喜欢严格按《规程》要求布置勘探工作量,而少在工程地质条件的查明与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方面下功夫。笔者强烈主张,一是将安全正常运行的堤段与险工险段区别开来,二是将堤身出险情况与堤基出险情况区别开来,分别对待。这也是本文费了较多笔墨进行险情隐患分类和堤基工程地质分段的目的之一。特别是经历了98特大洪水考验过的堤防工程,未出险的堤段完全没有必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的勘探工作量去实施地质勘探,即使按照《规程》中的上限要求,也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巨大浪费。而应在分析险工险段的具体问题之基础上明确勘察目的,研究和选择勘探方法,合理布置勘探工作量,重点在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上下功夫。如果认可本文提出的堤基分段原则和方法,地质勘探工作的布置则更为方向明确目标清楚。 4.3《规程》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准确把握 《规程》的原则性和严肃性是不可置疑的,这并不等于“死”规定。明显与工程实际不相符合的具体问题,需要由地质师的创造性劳动加以“灵活”处理。规程规范是指导技术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并不等同于为犯罪分子定罪的法律条款,因此执行规程规范是可以有“灵活”性的。灵活性的把握原则是:不应因忠实严格执行规程规范而遗漏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留下工程隐患造成工程事故;也不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对于某些特殊的险工险段、Ⅲ类堤基、城市区规律性差的杂填土和人类活动留下的隐患管道等,《规程》规定的勘探工作量可能就不能满足要求;而对于安全正常运行多年的Ⅰ类堤基,按《规程》规定的勘探工作量又显得没有必要。总之,准确把握执行规程规范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需要地质师的责任心、业务水平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体现出了工程地质专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5不同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 堤防工程地基多为土质地基,其工程地质评价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土力学,因而容易与工民建基础设计相混淆。目前反映比较集中的是执行水利行业标准还是执行以工民建为主要对象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国家标准GB50021—94简称《岩土规范》)。两个标准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异。我们认为应该以水利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同时参照《岩土规范》。原因是:①《岩土规范》主要是针对一般性工民建地基勘察与评价,而水工建筑物与工民建有根本性的区别,前者地基所承受的荷载以垂直向为主,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主要反映在承载力;后者的荷载是垂向与水平向的组合,地基岩土体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特别是水荷载对地基岩土体的复杂作用,是水工建筑物与工民建的根本区别。②《岩土规范》在总则中表示该规范适用于除水利工程、……以外的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明确了不适用于水利工程。③《岩土规范》中对勘探量的安排和勘探工作的布置主要依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来制定,而堤防工程则主要从工程勘测设计的阶段来确定。 关于土的分类问题,也是近年来较为混乱的问题之一。1990年以前,土的分类主要以1962年版的《土工试验操作规程》为依据,采用土的分类三角坐标,这种分类法以颗分为基础,以砾石、砂粒和细粒的含量百分比来给细粒土定名。广大设计院应用这种分类方法比较成熟。1991年国标《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颁布,此标准以颗分为基础,以塑性指数和液限为控制指标对土进行分类,1999年颁布的水利行业标准《土工试验规程》对土的分类也沿用此国标。我们认为,目前两种分类都有各自的特点,原则上应使用国标和最新的行业标准为主,现阶段也可以根据各单位对标准的理解和与工程相结合的具体情况,互相参照使用,只要能够客观地反映工程实际,满足为工程设计提供有关地质参数的要求即可。另一方面,我们也提倡和鼓励对此类问题深入探讨,为进一步统一标准进行实践和理论准备。 6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成果资料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所获得的基础性资料数据,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特点。这些资料数据的分析整理归纳汇总,要求标准化,计算机化,最后形成能够通过计算机综合管理的数字化的基础资料数据库系统,并与堤防工程的其它资料数据库系统集成,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堤防工程建设、管理和抗洪抢险提供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检索查询指挥调度系统。集成后的系统可在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Intranet上运行。系统要求具有灵活的结构定义、多种存储方式、强大方便的查询定位功能、丰富的统计报表功能以及可靠的数据安全保证体系等;能够通过图示图表提供隐患预测、险情分析、抢险提示、决策支持、模拟溃堤和决口后洪水进堤的演变趋势。目前的基础性工作是制定目标,统一规划,结构设计,系统集成。 堤防工程数据库系统需要列为专题研究,力争全国统一,至少也应该全流域统一。各类资料数据的使用权限、归档管理、存储格式和形式、存储介质等等,都应该及早研究,统一规定。 7结语 98特大洪水期间,抗洪抢险场面之惊心动魄,至今仍然令人难以忘怀。大洪水给人以大启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堤防工程建设在98特大洪水之后迅速拉开序幕。经历了98特大洪水洗礼过的江河堤防工程,其工程隐患基本暴露无遗,认真研究堤防工程的出险机理,总结未出险工程的成功范例,吸取前人修建堤防工程的历史经验,做好堤防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是肩负着堤防工程建设的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神圣职责。 近几年来我们参加了大量堤防工程审查,在向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工程技术干部学习的同时,也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本文对于执行《规程》的原则、勘探工作量的控制、勘测资料的整理等等问题表明了我们的观点;关于堤防工程险情和隐患分类,我们认为是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必然过程;关于堤基分段分类的原则与方法,属于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性课题,同时又是指导工程勘测设计的基础性工作。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问题分析 一、建筑电气节能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设备监控系统 1.照明监控系统 在部分规模较大的建筑物中,通常因照明会产生巨大的电量消耗,然而为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不允许减少照明,因此,我们应另想它法,照明监控系统随之应运而生。它可将各个位置的照度提前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转换,并存储,再通过对比,监控照明,进而实现节能。 2.供配电监控系统该系统建立 在现场总线技术的基础上,主要包含电脑、控制设备以及通信网络这三部分。其中通信网络负责连接系统中的所有通信接口开关,它不仅能检测电压、电流等指标,还能评判设备的运行状态,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完成操作和管理,切实保证了配供电系统的安全、高效、节能运行。 (二)动力节能 现阶段,电动机是最为主要的发电机器,其运转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在总发电量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此种情况在交流发电机中更为严重,因此,动力节能是在建筑工程中贯彻节能理念的有效措施。改造机械设备是动力节能的重点,这可优化、升级设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利用率 近年来,电动机被大范围应用在发电环节,若想对其实施改造,应明确节能要点,依据使用场所合理选择电动机,并优化其控制方式; 2.采取合理的节能措施 在电动机的运转过程中,相应的铁损和铜损各不相同,我们应依据具体的耗损特点,采取合理的节能措施,进而减小损耗,延长电动机的使用寿命。此外,低噪声节能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应积极推广应用此种电动机; 3.注重变频器的应用 在风机、空调等设备中配备变频器,这不仅可增强相应的控制力,还能改善电动机的节能效果。 (三)照明节能照明 在建筑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它作为基础工程是贯彻落实节能理念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绿色节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具体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光源,并全面考虑照明方式、维护管理以及监控等方面,进而从整体上提升照明效率,这既节省了较多的电能,还优化了照明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太阳光,合理组合太阳光和照明; 2.使用高光效光源 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型节能光源,例如荧光灯等,这与传统的白炽灯相比,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通常,某一场所的照明标准均是固定不可修改的,有着明确的规范要求,因此,在不改变照明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应尽量选择高效光源,且光源选择在节能设计中重要的位置,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光源选择。如若使用场所面积较大,则应使用高效气体放点光源,如若使用场所面积一般,则应使用高效荧光灯。只有依据使用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光源,才能获得更加理想的节能效果; 3.有效利用节能灯具 依据使用场合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节能灯具,尽量选择节能效率较高的灯具; 4.合理选择电感镇流器 尽量选择低功率的,并以此来充当气体放电灯的开启设备; 5.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 在灯具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蓄积一定的灰尘,外加使用时间的积累,导致损耗增加,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灯具的使用寿命,因此,为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损耗,应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 6.合理选择照明方式,结合具体的照度标准合理选择照明方式; 7.合理设定照明控制方式 依据照度的实际变化情况合理选择控制方式,主要包含远程集约控制、自动控制与分区域控制。另外,对于灯具开关控制尽量选择分组控制,最好不要使用一控多,进而为照明亮度的选择提供便利。 (四)电源节能 在电网的正常运转过程,因电能需要经过反复的升降压才能被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在线路以及变压器中蓄积一定的能量,产生损耗。一直以来,我国的线路损耗率较高,如若能减小线路损耗,则将会节省一定的电量。 1.减小线路损耗合理选择 导线材质,电阻率越小越好,同时增加导线截面,缩减线路电阻;改进电网结构,尽量选择成本较小且可靠的供电线路;改进电网,通常在允许的线路绝缘水平内,升压线路,可减小损耗;依据用电负荷合理调整变压器的位置,并尽量缩短与负荷中心间的距离;科学选择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保证容量充足,同时装设补偿电容器,以此来降低损耗,增加功率因数。 2.减小变压器损耗 首先,我们应依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合理选择变压器型号,例如,油浸式变压器可降低损耗,而调容式变压器可依照实际负荷适当地调整变压器容量,其次,在原有的能耗较高的变压器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最后,科学规划用电时间,降低空载损耗,增加负载率,同时,还可以改变变压器的运转方式,从而降低损耗。 二、结语 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将节能环保理念深入到各个领域中,特别是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因此,在具体的建筑电气设计环节,我们应在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全面考虑节能问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保障建筑电气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作者:丁晓荣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技术分析 1电气节能设计概述电气耗能 在建筑行业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对建筑物进行电气设备能耗控制显得尤其重要。电气能耗主要包含电气材料的耗费、电气设备运行的电能耗费两个方面,在节能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两者的效应以最终实现系统长期运行的经济性为目标。 2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 2.1适用性建筑电气节能是需要 在满足建筑内各种电气设备的能源需求、充分地保证建筑电气的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是避免产生能源损耗。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电气系统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内各个电气设备的使用功能以及安装环境,保证其能够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某些特殊环境或者场合的电气使用,例如:学校、医院等公共场合的电气设备的用电,主要考虑如何选择适当的照明照度,不能为了节约能源,而忽视使用者对照明照度的要求;再如:加油加气站、氢气站可能等有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场合,电气设备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安全性,必须选用防爆设备,不能为了节约电气材料而选用普通电气设备。 2.2经济性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经济性 主要是指在进行节能设计时,应该以实际的经济利益为最终准则,节能设备的投入不能过多的浪费资金,设备投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更多资金的及时回收。比如在进行建筑电气的设计过程中,选用一些比较先进的电气节能控制管理设备,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设备运行后的实际经济效益问题。 2.3环保性电气进行节能设计 不仅仅只是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实际上,是为了提供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和生存环境,因此,在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最终做到真正的绿色节能。 3电气节能设计 3.1供电电源电压及主接线设计 合理选择用电设备的电压可以有效节能。对我国普通用电用户而言,供电部门提供的用户电压有10KV或0.38/0.22KV两档。在10KV供电用户中,如有大功率的单台设备,如大功率空调冷冻机可考虑直接10KV供电,这样可以免去变压损耗、大大减少线路发热耗能、节约有色金属材料;在三相0.38KV供电区域,尽量选用三相用电设备,如必须选用单相设备、则尽可能均布在各相上,减少三相不平衡带来的中性点偏移,降低中性线电流从而节约导线金属材料及降低发热损耗。在满足用电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主接线的结构越简单、配电负荷越集中,越有利于节能。目前很多民用建筑和工矿企业都采用单母线制为其供电系统的主接线,这种主接线不需要较多的设备和投资,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10KV及以下多回路系统通常采用单母线分段的主接线,通过设置母联开关,在各段母线上进行负荷的分配。 3.2变压器的选择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变压器属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选用合适的变压器型号以及运行方式,就可以大大减少因为变压器运行造成的电能损失。当出现大冲击性负荷、季节性负荷情况时,电能质量会发生变化,此时如果设置了专用变压器,且变压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切换,使任何情况下变压器都在经济负载率范围中运行,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由于负荷变化带来的电能需求问题,同时降低了负载运行带来的电能浪费。 3.3电力线路设计 电力线路的铺设要合理。建筑物当中电线铺设尽量选择最短路径,从而减少电力设备到电力设备之间的损耗。另外电线应尽可能铺设在可以散热或者可以通风的地方,避免因温度升高导致电能的过多损耗,如建筑物内电缆尽量采用梯架安装而减少使用封闭式线槽。科学选择导线的截面积。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判定,就较长的导线来说,需考虑电流经济密度,在满足了各种条件之后,截面积可以增加一至二级。电气用房位置的选择,应考虑设置在用电负荷中心区域,合理的对用电设备配线,按照减少电力线缆使用的原则,减少能源的消耗,让电力能源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3.4用电设备 选择用电设备的节约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整体建筑设计及功能需求息息相关。如:建筑物需要设置合理的布局,最大限度的取得自然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从而减少相应电气设备的使用;建筑物需要设置良好的隔热保温措施,以节约人工空调的需求;充分利用太阳能,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绿色设备;在建筑装饰上,尽量采用浅色系的装修材料,以增加建筑材料对光的反射系数,利于照明节能;在大面积玻璃外墙的区域,设置窗帘,以利于夜间照明等一系列措施。在确定使用电气设备的场所中,符合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能源效率高的产品,同时治理用电设备带来的电网附加损耗。以照明为例,在经常需要开断的场所,选用普通白炽灯、卤钨灯、LED灯可减少频繁开断带来的灯具寿命减少,其中LED灯光效及使用寿命最高;而需要长时间点燃的场所,则淘汰白炽灯选用高光效的LED或气体放电光源;气体放电灯推广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对大量使用变频器等电力电子设备、气体放电灯的场所考虑使用谐波滤波器等。 3.5用电设备的控制与管理 电气设计应考虑合理的控制设备及回路,为节能管理提供基础。对于有调速要求的电机设备,如空调风机、水泵等,采用变频控制可以很好的实现节能;对于照明、末端空调设备等,在设计上需要合理地划分控制分区。以照明为例,在控制回路设计上,白天可利用自然光的区域与不能利用自然光的区域宜分开设置控制回路;同一个区域按不同照度需求分布多组控制回路或采用调光设备等一系列措施。控制回路的划分越细、单个回路服务的范围越小越有利于节能控制,但是控制设备的初始投入也会增大,在设计上,应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合理地使用、管理用电设备,是节能的关键的环节。在人员比较固定的场所,如小型办公场所,要做到积极宣传,唤起大家的节能意思,号召所有人参与到节能控制中来,按需开启用电设备,离开作业场所主动关闭设备电源,让每个人的举手之劳换得最经济的节能效应;在一些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如大型工厂、人员密集的写字楼、大型商业、大型公共服务场所等,应采用专人集中管理或选用建筑物设备能效跟踪控制节能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的节能控制与管理;而在一些平时人员较少、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如住宅楼梯间、大型建材展示仓库的照明等,可采用自动感应人流开启相应区域照明的控制方式。 4结束语 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对有效地降低能源损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这给我们所有的建筑电气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要始终致力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完善与发展,实现环保节能的长久目标。除此之外,电气设计师要善于创新,时刻更新设计理念,不断增强电气设计的经济性以及综合性,提高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环保的设计水平。 作者:李桢 单位:厦门骏豪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的对策 一、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在建筑的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帮助电气节能工作的进行。 1.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气消耗的目的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有利于人们提高工作、生活、学习效率,也有利于身心健康。虽然要倡导节能能源,降低成本,但是绝不能以牺牲人们的切身利益为前提,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用电需求。 2.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设计规范。很多现在的设计中,在设计的安全、可靠这些方面没有严格遵循具体的设计规范,这样的现象很大程度影响了设计最终的效果,也影响了最终的建筑质量和安全。比如通常在电气设计的工程概况说明中,尚应交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主体高度、层数、各层功能用途;变配电所、水泵房、冷冻站、锅炉房位置;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位置;强电井、弱电井位置与数量;客用电梯、消防电梯数量、防火分区的划分情况等。如果其中某一项为交待或交待的不清楚,就很有可能导致建筑设计的不合理。 3.合理利用有限资源,要做到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经济效益,避免过高的节能投资和运行费用。合理利用初建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提高电气系统的能效,满足使用要求,并要求电气的消耗是环保性很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干扰。每年的发电量也是有限的,来之不易,充分利用好电力能源,做到节能环保,电能节省了,也会带给缺电地区以光明,更加使电能充分发挥,做到经济适用。 二、建筑电气节能的策略 1.供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变压器的损耗主要分为空载损失和与负载成平方比的负载损失两部分。节能变压器有损耗低、噪音低、重量轻、效率高、抗冲击、节能显著等优点,采用节能变压器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是第一位。线路上存在电阻,有电流流过时,就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只有减小线路电阻,才能减少线路损耗。在工程设计中,变电所的中心位置应尽量接近负荷中心,减小导线长度,缩短供电半径,线路尽可能走直线,少走弯路和回头路,减少线路损耗;另外,从降低电能损耗考虑,电缆或导线的截面越大越节电;从减少投资和节约有色金属出发,则导线截面越小越有利。减小导线截面,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应按经济电流密度法,以减少损耗。选用高效率电动机,降低电动机电能损耗,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选用交流变频调速装置,使电机在负荷下降时自动调节转速,从而与负荷的变化相适应,即提高了电机在轻载时的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在传输电力的过程中,实现配电线路的节能。 2.用电器的节能(1)照明的节能。应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确定合理的照明标准,不同场所应有目的地进行照明。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条件差别较大,民族习惯不同,因此还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规范推荐的高、中、低值中确定合理的标准,对标准值的确定应掌握适度,并合理利用局部照明。照明是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等。采用高效光源,照明用的白炽灯已经很少见,但因为其价格便宜,很多装饰用灯在偷偷地使用白炽灯。白炽灯以前应用最为广泛,它安装维护简单,属于热辐射光源,它们的致命缺点在于发光率低,所以在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不应该使用这一类电光源。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发光效率高的照明灯。合理控制照度,满足照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灯具的数量,减少能耗及投资。另外,也要提示人们,出门时一定要随手关灯,白天时尽量不要开灯,睡觉时也尽量不开灯,这样也为家庭节省用电开支,提倡人们积极争做节约照明的道德模范。(2)空调的节能。现在在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空调差不多都是属于电力空调,虽然方便了许多,但是有的空调含有氟利昂,不利于环保,用电多,运行成本高。鉴于这些问题,空调的节能很有必要,它可以缓解城市用电紧张的状况,也有利于节约成本,降低投资力度。那么,空调的节能主要从提高水系统、通风系统的保温水平、减少热损失、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蓄冰蓄能空调技术等等。空调耗能比较高,主要是系统设计不合理,只要我们精心、合理、优化设计,提高空调的性能,不断提高空调制冷设备的能效比。这样,空调的节能有助于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工作的推进。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全民空调节能意识,调动全民节能环保意识的积极性,使各部门协调好,推行节能工作,使节能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3)电梯、电脑、电视等用电设备的节能。电梯的节能主要根据坐电梯的人数来决定,如果乘坐的人比较多的话,需要使用自动扶梯,因为这时用自动扶梯要比较节约电能。如果每天乘坐的人数比较少,则选择垂直升降式的电梯,这样安排才比较合理。对于电脑、电视等家用电气设备,则要注意减少待机。很多家庭在无人在家的时候,家用电器都处于待机的状态,这样会白白地消耗浪费掉许多电能,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设立电源总开关,在不用的情况下,可以切断总电源,使家用电器关机,避免浪费电能。 3.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新能源,使电力供应多元化,是电气节能的一个关键步骤。现在,新型的太阳能技术、潮汐发电技术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已普遍存在。在自然条件允许的场所,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新能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缓解供电压力,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 作者:孙国斌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办法阐述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策略 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更大力度去进行,建筑电气节能系统也需要设计师更加合理科学地设计,保障能源的合理损耗和居民的生活需求。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方法以下几项节能设计,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自身节能性的特点:1)供电电压需要合理调配。在供电环境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电电压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了电能的损耗程度,施加的电压越高,电能的损耗就越大,因此设计师在供电电压的选择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2)供配电系统的结构尽可能简单。配电系统中,配电级数要有效地进行控制,一般不赞成太高的配电级数,级数越高,相应的电能需求也就越高。3)变压器的选择需要多加考虑。在整个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挑选也是需要考虑的。作为配电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变压器在运行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其中的铁耗主要与变压器的铁芯有着直接关系,铁芯的材料的不同带来的铁耗大小也就不同,因此在变压器的选购中要特别注意铁芯部分。而除了铁耗之外,变压器还会产生铜耗,铜耗的大小与变压器的自身物理性质无关,更主要的是与变压器的负荷量有所联系,因此在节能系统中对于变压器的台数和运行模式都需要加以调配,减少变压器的铜耗。4)降低传输线路的损耗。电气系统中,线路的损耗主要与线路的长度和连接的负载有所联系,因此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将线路的功率系数加以调整提高,将导线的电阻减小,这样线路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也就有所降低。线路在布置过程中尽量以直线进行布局,有效减少电能的传输路程;对于电缆的导线截面积需要多加考虑;在线路的布局上,尽量减少线路的分配路程。 动力系统的节能方法一个建筑物,内部的家电设备的运行与电动机息息相关,然而,电动机的使用也使得能耗量加大,因此需要适当地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的损耗。以下几点做法,对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对电动机的负荷需求要做好估测工作,再结合电动机的负荷大小进行型号挑选。2)在电动机的挑选过程中,其自身性能需要认真分析,尽量选用效率较高的电动机为对象,自身效率越高,能量损耗值也就越低,工作效率也就更高。3)对于电动机的控制方法也需要加以研究,使电动机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例如交流电动机的运行可以以变频调速的方法进行控制。 照明系统的节能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照明系统的应用区域和范围都较广,这也就使得照明系统的能耗成为了建筑系统能耗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据相关报道指出,照明系统所造成的能耗在整个建筑能耗中占到了15%~25%,所以在照明系统的技术方法上都要求设计师加以更改完善,例如照明光源的选择、照明设备的控制方式等,这些都对照明系统的能耗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设计师需要结合多种因素对照明系统的节能系统进行设计,在照明系统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工作需求和建筑本身功能作用的情况下,对照明系统的输送导线上的电能损耗要加以控制,对不必要的能源损耗要尽量减少。对于照明光源的选择上,要严格遵循相关的照度标准,提高光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在光源设备的选择上,要选择照明效果优质出色并且环保节能的光源设备。传统使用的白炽灯在灯光质量和使用效果方面都有所欠缺,对于电能的损耗更是严重,因此白炽灯在照明系统中并不适合应用,其自身也逐步被社会淘汰;LED节能灯和荧光灯则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在光源质量和使用效果方面都较为出色,且对于电能的损耗也远远低于白炽灯,正是这些优点,使得LED节能灯和荧光灯在建筑工程的照明系统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照明系统的线路布置上,供电的方式不同,输电导线的类型规格不同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照明系统的电能损耗值。相关的科学实践证明,照明系统以三相四线制进行供电运行能够将线路的电能损耗大大减少,这种供电方式在建筑照明工程中同样受到了推广和应用。自然光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具备经济性和环保节能性的能源物质,因此将自然光引进到照明系统中也是一种降低建筑电气能耗和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自然光的干净无污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起到了绿色节能作用,在照明系统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设计师在照明系统的设计中更应该考虑到自然光的自身优势,在设计过程中加大自然光源的使用率。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装配透光性能较好的玻璃,满足室内的采光条件;配置相关的光电传感器用来控制电气照明设备,当光线强度和面积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工作需求时,控制电气设备的照明系统停止照明,切换成以自然光为光源对象的照明方式,减少照明系统中不必要的电能损耗;建筑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应用反射光线能力较强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室内的照明强度,减少电气照明设备的使用;在人流量较少的建筑区域要配置相关的声控开关和光线传感器,避免在无人走动时造成电能的浪费。 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法在建筑能耗总值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值也占据了很大一个部分,随着电气节能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发展,空调系统其节能技术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也开始有所呈现。空调系统在节能性上的改进方法主要是结合空调自身在能耗方面的时间规律,对空调合理地进行启停控制;或者可以在不同季节的负荷情况进行水泵分设控制;对空调系统的变风量和变流量采取更加完善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在参数设置方面进行设计,根据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大小对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和温度标准进行控制,进而让空调系统能够更加节能高效地服务居民。 引进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在科学技术和经济进步飞快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自动化设备也相继得到了发展,在建筑工程中,面对能源紧张的严峻现状,对这些高科技电气设备的管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的出现也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建筑工程中引进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建筑设备中的采暖系统、通风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等进行更为科学有效地控制管理,保证了每种电气设备的稳定运作,也在满足了居民生活工作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建筑设备的电能损耗。 结语 在资源能源损耗严重的今天,能源物质的紧缺逐渐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节能工作也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在满足了居民生活工作需求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建筑设备的能源使用,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从而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 作者:闫晓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山西分院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设备都采用了智能化的设备,将来的发展朝向必定是智能化方向。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建筑领域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备,近几年就有较大的进步,无论是从产品创新上来看还是从产品外观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即使如此,智能化建筑电气设备在节能优化设计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文章就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进行论述。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能耗 智能化建筑电气设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了较大的进步,但在过程当中,也暴露出较多的问题。一些投资商往往注重产品的质量以及其能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不关注电气设备的节能,这就导致电气设备对资源的大量浪费对于智能化电气设备来说,其节能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节能减排与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是同一概念,所以做好智能化建筑电器节能优化设计十分重要。 1智能建筑和智能化建筑电器节能 对于智能化开发的产品来说,计算机技术就是其核心制造技术,智能化设备的开放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再将各个计算机系统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在这其中包括有众多的管理设备,例如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在此基础上,智能化电力设备还要对自动化建筑体系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才能给人们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我国目前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转还存在有较多的缺陷,例如智能化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或是故障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智能化建筑电气的节能优化设计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是一大难点,又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传统的节能系统无法做到真正的做到节能减排,对于电气设备的关注度还是在品质方面多一些,而现如今的智能化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装置是全自动操作,充分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从表象来看,智能化电气设备的节能减排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实际出现的情况却是相关制造商对于节能减排装置的不加重视,导致节能减排成为空谈。 2我国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控制方式、照明光源选择不合理 如果照明、开关控制设置或系统控制存在问题,就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进而严重影响电气节能系统的发展。 2.2协助电气设施安装不到位 协助电气设备就是指辅助电气设备运转的相关装置,例如给排水系统、采暖通风系统等,这些装置如果安装的不合理,就会引起智能化电设备出现耗能现象。例如通风装置如果存在问题,就会导致电气设备的散热性达不到自身运转要求,从而导致设备出现系统奔溃等的不良现象。 2.3未选用节能电气设备 没有选用节能的电气设备比如:节能灯具、节能变压器、节能的风机水泵等,同时也没有充分结合充分利用电气产品本身的节能特性。 3我国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的优化设计 3.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 对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来说,最主要突出的就是节能设计,其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电气设备减少耗能,要达到此目的,就要从电气设备的多方面进行权衡考虑。最重要的一点是电气设备的供配电系统,在实现此项工程之前,要对电气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例如用电设备的特点、用电设备的负荷容量以及用电电压的数值等,一定要对这些相关设备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强有力的保证配电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供配电系统在节能方面的设计,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电气设备的用电电压,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保证电气设备的的用电电压恒定,要将配电电圧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其次就是供配电布线。对于供配电布线的挑选,应尽量采用短而直的布线,这样既可以节省资源,还能对对电气复杂的系统进行简化,从而减少相关能源的损失。 3.2照明系统的节能优化 在所有的智能化建筑设备当中,照明所消耗的能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在对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注意对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照明系统是支撑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一大因素,对其设计,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照明灯具的选用,传统的照明灯具没有节能减排功能,而且还会增大照明工具的耗能,因此,对于照明灯具的选用,最好选用节能照明的灯具,而且照明开关也应该采用声控装置,这样既能达到节能目的,而且又能节省投资资金;其次,对自然光的利用,应该充分的利用自然光,例如太阳光,例如安装的采光井,自然光的利用就可以减少灯管的耗能,减少能量的消耗。 3.3电梯、通风和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 电梯的利用已经在我们生活当中成为一个普遍的电气装置,相关人员在进行电梯的设计选用时,就要注意电梯型号的选用,电梯要采用一定的节能材料,其对电能的大量消耗,因此在一些较低层数的建筑当中,就可以不采用电梯装置,以减少耗能。在选择空调系统时,应首选水源热泵空调,因为其有节能性能优、零排放和无污染等优势,且其机组效能远比传统空调高在设计供水系统时,可以优先选择无负压供水设备,这种设备不仅可以做到节能环保,还能对水的质量有所保证。 3.4利用再生资源 在智能化建筑电气节优化设计当中,利用再生资源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手段。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利用再生资源技术,既可以达到想要的目的,又可以有效的解决节能问题,减少污染物排放。此外,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时,还可以使用光电幕墙,并采用新型的节能保温材料建造,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结束语 就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来看,其本质目的就是节能减排,因此,在电气设备的各个建造环节都应该体现节能减排的设计。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节能减排越来重视,智能化建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电气设备建筑实现智能化的同时,其节能减排也随着时间的变化凸显的越来越明显,但我国目前的智能化电气设备在节能减排设计当中还存在有较多的问题有待改进,相信在未来,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给节能减排的电气设备开创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作者:康积灵 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物联网技术的建筑电气节能研究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建筑电气的节能研究又有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提出采用ZigBee网络通讯技术,利用“物联网”组建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进行电气节能,并对该系统所属的环境监测子系统、中央空调控制子系统、照明控制子系统、新风控制子系统、远程抄表子系统、家庭能源管理子系统和光伏发电子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的节能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物联网;建筑电气节能;ZigBee网络技术;能源管理系统 1引言 电力已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人类对电力的需求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居民侧用电量占社会总用电量的36.6%,但研究表明该领域的用电效率低,浪费严重[1]。缺乏对居民侧建筑能耗监测和控制,是导致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如何摆脱建筑电气粗放型用电,实施精细化用电、节电是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2009年国家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物联网”被列为我国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能耗的监测和控制起到关键作用,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为提高居民侧用电效率、实现建筑电气节能减排提供了新途径。 2建筑电气节能的研究现状 截至2016年2月,在CNKI中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物联网”为检索词进行初级检索,再在结果中以“节能”为检索词进行二次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篇。经过初步分析,这些研究首先主要集中在建筑电气具体方面进行探讨,涵盖了隧道、高校教室、机房、图书馆、自习室、办公楼宇等建筑电气方面的节能;其次这些研究多是从建筑电气整体角度出发对节能效果进行评测、跟踪检查、优化仿真研究;再者这些研究是从物联网智能节能系统、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处理、物联网智能本身创新、改进、安全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发现,许多文献中都强调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如使用室内环境温湿度监测与节能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新技术,使用LED节能灯具、真空保温玻璃新材料;不过这些节能新技术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也没有考虑到变压器运行损耗,没有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节能系统和管理平台。本文提出采用ZigBee网络通讯技术,利用“物联网”组建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能耗进行优化和打点,分类管理进行节能。 3物联网技术条件下的建筑电气节能相关技术 3.1物联网定义及构架目前,在国内较为多见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就是使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识别和管理更加方便。可以看出,物联网是一个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将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通信过程和对象的视角看,物联网的体系构架由全面感知层、可靠传递层和智能处理层三个层面构成[3]。全面感知层利用各种可用的感知手段实现物体动态的即时采集,可靠传递层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感知的信息实时、准确可靠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层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4]。3.2物联网构架下的建筑电气节能采用ZigBee网络通讯技术,利用“物联网”组建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搭建的“智慧能源云管控平台”,对一栋建筑以致一个小区的建筑群进行建筑能耗的优化和打点,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无需对建筑做结构上的节能改造。因为对建筑电气的节能主要是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即在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家用电器、新风系统、监控安防、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方面进行能耗的节约,其中以空调系统、动力系统和照明在建筑使用方面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将一栋建筑或者建筑群按照能耗进行分类,利用物联网组建的能源管理系统将其分为不同的控制子系统,如图1所示。通过动态监控和实时的数据统计、分析,更全面的掌握能源消耗情况,从而进行更好的资源利用。与相对成熟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相比,采用ZigBee网络的物联网技术布线成本低、方便施工、组网能力强、系统扩展性好、具备网络自愈能力并且抗干扰能力强、功耗更低等优点,更能全面的获取建筑在能耗过程中的详细数据,让建筑能耗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4物联网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应用 4.1环境监测子系统节能减排,监测先行。通过环境监测子系统感知建筑内不同区域的照度、温湿度、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并将获取的各项环境参数发往服务器上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照明空调控制系统、新风控制系统、家庭能源管理子系统和光伏发电子系统中为其进行室内环境调控提供数据及参考。4.2中央空调控制子系统中央空调控制子系统接收来自环境监测子系统的环境参数,结合中央空调温控系统阈值设置(例:低于10℃或高于26℃空调将自动开启制热或制冷模式),同时在空调上加装空调节能控制器来实现对空调系统的控制。4.3照明控制子系统室内照明光源采用LED节能灯的基础上,照明控制子系统通过在房间或工作区安装位置和光照度采集器,将房间内的光照度信息和人员信息传递至照明墙控制器,由它控制照明灯具的开启/关闭,并根据环境的光照度,通过灯具组合的方式调节照度亮度[5]。4.4新风控制子系统新风系统接收来自环境监测系统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将接收数据与系统阈值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新风系统处于低能耗状态,主要完成空气流通功能;当空气质量不达标,超过系统设定阈值时则启动应急机制,包括实现大功率新风输送以及开启部分氧气供给功能等。同时,不同于传统的新风交换模式直接采用室外新鲜空气作为气体源,本系统采用双向换气式新风系统,在源空气进入室内前通过高导热效率材料进行热交换,将室内欲度上降低了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与原室内空气的温度差,从而降低了空调的使用频率,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6]。4.5远程抄表子系统通过远程抄表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和可靠地实现对建筑物内各用电设备耗电量进行抄读,并能将相关数据自动保存。可以通过抄读的数据分析配电变压器是处于怎样的运行状态、负载率是多少、是否达到了经济运行,同时还可以分析出无功补偿设备运行情况。通过该系统,管理者可以获取综合的能源需量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根据日、月、年的用电量情况全面了解电能消耗情况,辅助制定并不断优化节能方案、智能调整耗能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更好的整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建立有序的管理模式。4.6家庭能源管理子系统该系统将家庭用电分为三类:用电负载、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其中将用电负载分为可调度负载(包括:洗衣机、干衣机、热水器、洗碗机、电动汽车)和不可调度负载(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冰箱、家庭娱乐系统、照明系统、安保系统等)[7]。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室内环境、人员活动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来对用电设备进行调度和控制,在满足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减少电能消耗,提高用电效率;同时,将可调度负载尽量安排在负荷低谷期工作,起到调节电力系统峰谷差的目的,进而减少电力系统备用装机容量。4.7光伏发电子系统随着光能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居民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将会在日照度高的地区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在采用储能装置改善了电能质量,维持了整个电力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光伏发电子系统接收来自综合分析子系统的部分参数(如:系统用电的峰谷期),将自身发出的电能在用电量高峰时期满足自身需求,并在高峰期时将多余的电能卖给电网,而在低谷期时将电能暂时进行储存,这样不但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更能减少系统中的备用装机容量,进而起到了节能的目的。 5结束语 在物联网技术膨胀式发展和应用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的节能仅仅是其应用发展的一小部分。本文探讨了物联网技术条件下,应用ZigBee网络技术组建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后,在中央空调、照明、家庭能源管理等几个部分的节能应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将依附于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水平,实现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一般项目“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电气节能方案研究”(编号:K2015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张过有 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探索 【摘要】建筑的电气作为建筑系统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对能源的消耗量也十分大。为了更好地应对我国不断紧缺的资源能源现状,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建筑的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各类建筑设备的节能以及采用新型能源等方面对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引言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量正在不断上升,全球都面临着资源能源紧缺的问题。建筑行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已经刻不容缓。建筑的电气是建筑能耗中较大的一个部分,通过相关的措施在保证建筑的基本功能和经济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是建筑行业所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建筑电气的设计在考虑到节能这一基本的要求基础上,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来进一步保证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适用性和基本效益。 1.1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 在进行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时,不能为了一味节约电气能耗而忽略建筑的基本功能需求。而是应该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来进一步采取措施实现建筑的电气节能。如对于建筑的基本照明的需求,以及建筑基本的舒适度的需求,同时还必须保证建筑内各类设施的正常运转。因此电气的节能设计的前提仍然是对建筑基本功能的满足。 1.2因地制宜 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并不是一个通用统一的方式,它必须建立在建筑所处的当地环境的基础上。如建筑当地的基本温度、日照情况以及建筑周边的其他环境设施等,同时还需要兼顾到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对一些电气节能设施的接收程度。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虽然能够节能,但是却不适用于光照不强的地区。同时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就需要进一步考虑合理选用节能设备及材料,使节能增加的投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2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方法 2.1对于建筑照明系统的节能优化 建筑的照明设备是建筑电气能耗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在进行建筑的照明设计时,需要合理的对照明的需求、照明的设备以及照明的效果进行选择。通过合理的布置空间布局和利用自然光等方式,通过人工照明与自然照明之间的完美结合,更好地减少建筑照明的用能。同时在进行照明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建筑不同部位的照明需求,如在办公场所中的照明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办公的需求,而卧室中的照明需求则相对较弱,需要能够营造出温馨的环境。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照明的质量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又能对建筑的能耗进行节约。 2.2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主要是考虑减少电能在运输和转换过程中的损耗。在进行供配电的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建筑的基本用能需求和用能的部位,同时了解用电设备的特点以及负荷容量等因素。通过合理分析各用电器之间的距离,保证功能设备的设置能够满足用电器的需求,同时尽量减少用电传输的距离供电的场所应该接近负荷中心,同时供配电的线路尽量选择损耗少的电线,降低线路耗能!还要在考虑变压器的容量前提下,根据变压器工作的环境等因素选择高效节能的变压器。 2.3各类建筑设备的节能设计 建筑中各类设备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动机、电梯等,都是整个建筑中用能较大的部分。对于电梯而言,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变频的措施以及优化的设计,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段的具体人员需求,对电梯的运行进行调整。通过调节电机转速使整个电机拖拽系统达到输入与输出间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功率因素、节能降耗的目的。电梯的优化设计则是可以通过建筑内多部电梯之间的运行组合,减少电梯的空载程度,从而能够更好地节约能耗。在建筑中的风机也可以通过变频的方式来进行控制,主要采用工频电源向变频器切换、变频器向工频电源切换的双向切换控制。 2.4采用各类新能源技术 新的能源技术包括了风能、太阳能、地源热泵、生物质能等各类清洁的新型能源。太阳能主要可以用于建筑中的采暖以及热水供应中。在进行建筑的电气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太阳能集热器的基本朝向、布置面积以及周围是否有遮挡物等。而风能主要用于建筑的辅助发电,在建筑环境中利用风能不仅具有免于输送的优点,所产生的风力电能资源可以直接用于建筑本身,同时风能的利用还十分环保无污染。地源热泵以及生物质能的采用则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地下环境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在进行各类新能源技术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技术与建筑之间的结合,采用一体化设计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综合应用各类技术,实现建筑的总体节能。 3结语 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对于建筑的节能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各电气工程设计人员应该明确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从建筑的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各类设备节能设计和新能源的使用等方面,实现建筑的整体节能,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方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取得喜人成就的同时也凸显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发展方式粗犷,能量消耗较多,这与提倡节能环保的国内主流不符。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电气技术将科技完美的体现在建筑中,电气系统耗能作为智能楼宇耗能的主要构成部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必须优化智能楼宇电气设计,降低智能楼宇建筑耗能。 关键词:智能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设计 作者简介:贺继胜(1987-),男,硕士毕业,主要从事电气设计工作 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建筑耗能量,在降低建筑工程运行成本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应用电气节能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建筑企业应当认真分析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节能设计方案提升建筑整体的节能水平。本文将分析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节能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设计措施进行探讨。 1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节能现状 ①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节能现状。当前我国各类工程师对智能楼宇建筑内部系统还没有形成全面了解,制定节能措施和方案仅限于部分节能产品的选型安装或实施存在已久的节能方案,真正的统筹规划还远远没有实现,不合理的选择照明光源和控制方式会大大增加照明系统的能耗。②监管和施工问题。为了实现对建筑节能的有效管理,国家逐步出台了相应的节能标准、法规、政策,但是地方发展不平衡现象却仍然存在。实际当中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设计单位变更部分设计后,建筑节能设计没有重新进行备案。其次建设单位为了达到节约项目资金的目的,在没有得到设计单位许可的情况下改变施工材料。再次施工设计图纸要求没有在施工活动中得到满足[1]。 2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措施 2.1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智能楼宇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物内容用电总负荷和用电等级进行前期统计分析,进行智能楼宇供配电节能系统的科学设计,这样不仅能够达到节省初期投资的目的,还能够推动建筑面积性价比的提升,是回馈住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住户能够长期从中获得利益。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对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提升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无功功率的损耗,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功率因素以减少线路无功功率的损耗,进而降低供配电系统的损耗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应当对不同情况进行区分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应当将用电设备功率因素尽量提升。同时可以通过使用电容器对线路实行无功补偿,提升线路的功率因素,降低系统的无功电流。在特定线路中,还可采用高低压柜集中补偿和分散就地补偿的方式进行无功补偿。 (2)变压器有功损耗及优化。变压器是配电系统中的重要基本设备,总能量的6%被变压器消耗,所以在降低能耗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变压器的能耗,实际当中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构成了变压器的有功损耗。在选择变压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节能变压器的性能,包括SC8、SL9等型号变压器,主要应用优质冷轧取向矽钢片,具有接接缝密合性好的特点,并且矽钢片的具有一致的磁畴方向,这样涡流损耗和漏磁损耗就能够降至最低。同时,还应当注意绕组的阻值和变压器的容量应当控制在合理水平,这样就能够避免在供电线路过载情况下线路产生的损耗。设计人员应当对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综合考虑,并保证变压器在预留一定余量的情况下运行。最后,还应当优化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设计人员应当对建筑负荷需求和年运行费用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保证电负荷的合理分配,并且选择和电力负荷相适应的变压器容量,保证其在低耗区域内工作。另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变压器的运行环境温度,并对三相负荷进行平整、对变压器的接线方式进行合理选择[2]。 2.2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 在进行照明系统节能设计时应当合理选择照明光源,具体选择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价格、寿命、显色指数、色温、光效等要素。在我国节能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已经广泛的运用了一些新的光源,包括LED照明灯等等,甚至白炽灯已经被一些新的光源取代,包括紧凑型荧光灯,虽然使用它作为光源具有初期投资略高的问题,但该类灯具的使用寿命和能耗更加优越。实际当中确定建筑工程光源时应当综合考虑工程性质、照明数量、使用场所等因素[3]。选择照明控制方式也是照明系统节能的主要环节,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包括双控开关质控、多灯控制、声音控制、单灯控制等。而智能照明控制方式则由探测器控制、自控系统控制、楼宇总线控制构成。实际当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照明控制方式的选择,但是应当满足方便节能的原则。通过对智能楼宇内外照明系统的综合分析,应当尽量将先进的节能照明灯具作为首选。如果是建筑内部室内照明,还应当对照明光源的舒适性和实用性进行综合考虑。在照明系统开关的选择上,应当考虑自动控制系统和声光控模块,这样就能够在具有较大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效控制系统损耗[4]。 2.3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 在现代建筑中除照明设备外,使用最为普遍的电器就是空调,根据相关统计发现实际当中空调系统耗能约占整体耗能的一半左右,所以智能楼宇电气化节能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就是空调系统节能[5]。开展进行空调系统施工时强电系统设计师应当强化与暖通系统工程师的交流和沟通,对控制模式进行合理选择并优化设置各参数,通过系统节能潜能的挖掘,确保接口设计和施工的节能水平,使得空调系统在最佳运行状态的节能。例如可以选用先进的按热泵空调系统,该系统由建筑物内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水源热泵机组等构成。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热泵机组能够吸取地源热量,建筑物基于此实现供暖。当外界温度较高时,热泵机组将室内热量导向地源当中,这样建筑内部的制冷功能就实现了。该系统还具有无污染和零排放的特点,但是需要建筑项目附近有丰富的可供使用地表水才能够使用。相对于传统空调,这种系统不仅能够大量节约能源,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低耗能性的特点[6]。 3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智能楼宇电气设计节能水平对于降低建筑运行成本、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企业应当对电气系统节能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及时有效的解决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推动建筑工程电气节能水平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智能楼宇电器系统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但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希望行业人员能够重视,提升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水平,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贺继胜 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运用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倡加大力度建设节约型社会,建筑行业相关部门也接连出台了不少关于节约能源的系列政策和文件。节约能源已成为每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国家针对建筑设计的节能审查已属于强制审查环节,建筑物特别是公共建筑的能耗控制尤其引人关注。 节能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改善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1.我国建筑电气节能概述 早在2005年7月初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特别指出“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在经济发展中,电气用电是一个耗能大户。很多相关的文章都曾显示过,其每年要消耗总发电量的10%以上,如果大量使用节能的照明产品和有效的措施,节电5%,则每年可节约照明用电60亿kWh,为国家节省投资约30亿元,并可延缓温室效应,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因此,在设计文件中,电气节能措施以专篇的形式陈述,从建筑物规划的初期就以节能的思想为指导,在技术根源处为实现电气节能提供理论依据及可行性。建筑电气节能的原则是: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的途径之一是合理配置建筑设备,并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控制和管理。 建筑电气节能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同时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比较后,再选定节能设备,才能真正达到节能的目的。 如今建筑电气节能的应用已经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往往在节能措施上存在相关问题。1)盲目节能;通常为了达到节能效果,而刻意地控制电气,从而导致满足不了建筑物的功能。而这样的情况在我国出现不在少数,通常一方面是设计原因,而主要的方面是人为因素。2)经济因素考虑不周;由于建筑物的电气节能措施,必须采取相关先进的设计技术方案,然而这些必然会增加部分成本。通常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未采取合理的节能方案,导致额外的附加成本。3)节能目的偏差;节能的目的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而相对部分的节能建筑,只是表明形势上的节能,节约无谓消耗的能量,导致从实质上来说,不是正规节能。 2.建筑电气节能策略 2.1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控制措施 对于住宅公共部分节能控制措施即是指采用节能自熄开关。由于住宅公共部分是无人值守的,所以灯具在人来时点亮,人去时熄灭是很重要的。对于高层住宅电梯前室,由于其对于保证人员疏散的重要意义,所以此处只能采用翘板开关,但对于住宅大部分公共楼梯间,节能自熄开关的采用可作为一条重要节能措施。高效光源顾名思义具有高光效,显色好等优点。试验证明,白炽灯只有10%的电能转变为可见光,90%的电能转变为热辐射,而这种热辐射性又往往带来火灾隐患。细管径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和节能灯均为高效光源,应积极推广应用,尽量减少白炽灯的使用量。好的光源有了,如何使这种好光源发挥其功效能,这就要求灯具的效率要高。灯具的效率为灯具出射光通量与光源总光通量的比值,其值越高,照明的效率也就越高。灯具反射面设计科学,这样才能使好的光源物尽其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不仅适用于住宅公共部分照明,在民用建筑中也可大量采用。 2.2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 应采取提高系统的运行电压和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及导线中的电阻,降低供配电系统线路损耗等措施。节能途径主要有:(1)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和选择供电电压,供配电系统应尽量简单可靠,同一电压供电系统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2)变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半径,减少线路损耗,电力用户内部变电所之间宜敷设联络线,根据负荷情况,可切除部分变压器,从而减少损耗。(3)降低线路电阻,线路截面选择要与国际接轨,推广应用“电力电缆截面的经济最佳化”,按经济电流密度法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以减少损耗。此外,对于环形供电方式,为降低线路的电阻值,将开式网运行改为闭式网运行,同样可明显降低线路损耗。(4)传输上可以采用提高电压等级的方法。通过计算可知,当电压提高10%耗损可降低17.4%,因此,提高电压传输,是降低线损的有效途径。(5)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线损与电力用户的功率因数的2次方成反比,故提高功率因数也是降损的有效措施。提高功率因数,可从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容量及装设并联补偿电容器两方面着手。 2.3太阳能节能措施 目前住宅热水系统虽然已不少设计采用了太阳能设备,但本人认为在大型住宅小区以及公共建筑的室外照明系统应该可以设计采用太阳能蓄电的照明设备。目前这类产品以太阳能LED灯具为主,其产品的工作原理是:白天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组件上,使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一定幅度的直流电压,把光能转换为电能,再传送给智能控制器,经过智能控制器的过充保护,将太阳能组件传来的电能输送给蓄电池进行储存;到了夜晚太阳能组件因接收不到光能,其输出的直流电压降到接近为零时,智能控制器自动开启控制装置,向LED提供电能,促使LED发光源发出足够的亮度用于照明;到天亮时,太阳能组件又接收到光能产生电压时,智能控制器又自动转换到充电模式工作。随着太阳能蓄电的照明设备的产业发展,这种产品的制造成本将会越来越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蓄电的照明设备应该会在室外照明领域得到普及应用。 2.4变压器节能措施 变压器损耗包括有功功率损耗和无功功率损耗两部分。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可用下式计算:p2=p0+β2pk 式中:p2——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kw); P0——变压器空载损耗(kw); Pk——变压器短路损耗(kw); β——变压器负载率(%)。 一般,在50%~60%时,变压器效率最高。在设计中,要正确选择变压器的负载率,以便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在节能的同时,还能降低运行费用(包括设备折旧、正常维护和能耗),取得经济效益。铁损对变压器来说虽为常数,但可通过合理选型与运行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变压器铜损是变化的,合理地确定最佳运行,保持变压器在正常条件下,选择最大效率点,可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故变压器节能措施主要为:1)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台数,选择容量与电力负荷相适应的变压器,对负荷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工作在高效区内。对车间停产后仍不能停电的负荷,宜设置专用变压器,大型厂房及非三班制车间宜设置照明专用变压器。2)选用节能型变压器,更换或改造高能耗变压器。近年来逐渐推广的S10、S11系列油浸变压器比s9系列更为节能。S11型卷铁芯变压器与s9型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平均降低30%,空载电流平均下降70%。新型干式变压器SC9系列以及非晶合金变压器等产品也都显示了低损耗的节能潜力。 3.结语 建筑电气节能应该始在设计上体现,终在实践中应用,只有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应用合理的节能器具以及优化节能措施,才能实现建筑电气节能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研究 1、可拓理论综述 在可拓理论体系中共包含了三大分体系,分别是:基元、可拓集和可拓逻辑。基元这一分体系又包括了:元、事元和关系元,其能够实现对物体等的系统性描述;可拓集这一分理论可以将事物中复杂的变化过程转化成清晰的关系,并对变量进行系统描述,进而解决矛盾问题;可拓逻辑是基于原有可拓问题的基础上,以新的方法来解决矛盾问题。可拓理论应用于实际时,需要把握可拓理论的可拓方法。从可拓理论的结构上进行定位,可以将可拓方法划分为以下几种:拓展分析法、可拓变化法、共轭分析法、可拓集法、优度评价法、可拓思维模式。 2、基于可拓理论的建筑电气节能 电的发明与应用可谓是开启了人类的新时代,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社会的生产注入的动力。在当今的社会中,各行各业对于电能的需求都十分巨大,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社会的生产更是离不开电。在建筑行业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建筑电气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其在设计与应用能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技术上的问题,致使能源浪费严重。面对当前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性问题,建筑电气需要实现节能设计,这是行业发展的必要趋势,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在建筑电气的能源消耗中,其主要是能源需求对象为动力、电源以及照明。而基于能源使用者的不同以及使用的实际状况等差异,在实施节能技术的过程中自然会存在不同。当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主题与焦点,各种新兴能源的不断出现以也证明了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建筑电气技能技术也随之得到发展,各种建筑电气节能产品不断问世,然而,当前的建筑电气节能产品的价格较高,应用者面对较高的成本投入望而却步,进而无法实现普及性的应用。因此,节能成本与节能措施的落实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也就成为了当前建筑电气节能实现有效落实的最大矛盾。基于这一矛盾,可拓理论完全能够实现对这一矛盾的分析,进而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这就需要基于可拓理论构建可拓模型,而可拓模型的构建中,需要明确界定矛盾问题,具有界定内容如下:第一,对目标的界定。首先,选定主题并明确目标对象与类型,然后标志目标的上级极限,实现对其的形式化处理、分析;最后选择目标的下级极限,按顺序进行排列,最终锁定目标。第二,对条件的界定。需要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首先收集材料并分析出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然后结合实际对现实所具备的的条件进行总结,再次,将理论与实际条件所存在差异进行分析,从而给予明确差别的基础上确定条件的形式,最后,以可拓学中基元的方式将现实条件表现出来,从而选中目标进行限制。以上两种给予可拓理论下的可拓方法,都能够实现对矛盾问题的系统性分析,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对策。 3、总结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世界性能源紧缺的现状,实现建筑电气的节能环保势在必行,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时展下各行业所应肩负起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拓理论这一技术理论应用于建筑电气节能中,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节能成本与措施落实之间的矛盾,进而为建筑电气实现节能提供了可能。 作者:蔡垒 单位:重庆市惠庭都市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绿色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1供配电系统节能。 1)电源选择。从供电能力、传输效率、热稳定性等几方面综合考虑,选用10kV电压等级供电。10kV电压级比低压供电更有优势,其线损更小,金属投入量更少,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用户端电压质量。本工程采用高压电力电缆埋地引入两个独立的10kV市电电源(双重电源),并装设一台柴油发电机组作备用电源,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还需增设应急UPS电源。备用发电机组与市电之间设机械及电气联锁。当10kV市电停电,或变配电房变压器发生故障时,柴油发电机组须在30s内向一级负荷及重要负荷供电,投入额定负载运行。当市电恢复后,自动恢复市电供电,柴油发电机组经冷却延时后,自动停机。事故时,各柴油发电机组持续运行时间应大于三小时。非消防情况下市电故障时发电机房可带部分医疗重要场所备用照明。 2)电压选择。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对所有设备均采用低压220/380V三相四线制配电。3)保证电能质量的措施。a.选用D,yn11联接组别的三相配电变压器,保护罩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b.变配电间及楼层电井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线路损耗,减少低压供电线缆用量;c.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供配电系统中的功率因数,变配电房设集中补偿柜,功率因素补偿至0.95左右;d.医院医技楼等场所应对供电系统进行谐波监测,采取谐波抑制和治理措施,在变电所内设置有源滤波器。 2建筑照明节能。 1)光源、灯具的选择。光源灯具的选择除了关系到照度外,还关系到功率消耗。高效的光源、灯具是照明节能的基础。整个照明系统要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改变光源是最简单、最廉价的一个途径。本工程应采用高效灯具,尽可能采用三基色灯管、LED、金卤灯等高效节能光源,配用的高品质电子(感)镇流器,其功率因数应满足规范要求。给光源加合适形状与材料的反射罩是提高灯具发光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优质的反射罩可以减小灯罩对光能量的吸收,增加灯罩对光能量的反射能力。同时让光束在反射罩限定的角度内传输,减小光能量在空间传输中的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被照面或被照区域的利用效率。 2)照明控制。照明控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智能照明系统通过场景控制、调光控制、照度感应控制、时间控制、传感器控制等实现节能,另一种是对自然光反射补偿室内照明实现节能。本工程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光源数不宜太多,一般采用一灯一控方式;门诊医技综合楼和1#住院楼的走道照明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车库、餐厅等大空间场所一般照明按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集中控制措施,有条件时可考虑采用智能控制。本工程各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现行值)、照度标准值、统一眩光值、照度均匀度、一般显色指数参考指标详见下表。 3建筑设备节能。 1)选择低损耗、低噪音、高效率的节能变压器,本工程采用低损耗节能型非晶合金型SCRBH15变压器,大大降低变压器空载损耗,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其散热与振动,有效降低损耗,使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 2)客梯(含自动扶梯)、水泵、风机等设备应采取节电措施。 3)公共建筑能耗根据需要按照明、空调、动力和其他特殊用电等不同功能分类、分区域进行分项计量。本工程设置SmartPM配电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建筑电气节能的重点是经济合理性节能设计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积和设备的集成。在电气节能设计的时候,应针对建筑能耗需要,通过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和照明节能设计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此外还要继续探索电气节能设计的新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电气节能的效果。 作者:欧江秒 单位:深圳市华蓝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中的电子技术论文 1供配电线路的节能技术措施 笔者从大量实践经验和相关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后认为减少供配电线路的电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选导线类型,尽量选择电阻率较小的导线,以铜芯导线为较佳,尽量少选铝芯导线。(2)合理规划供配电线路走向,避免出现迂回送电等问题。供电线路敷设过程中药尽量走直线避免走弯路;要尽量将配电变压器布设在负荷中心位置,减少供电半径,降低电能输送距离。(3)合理增加导线截面。增加导线截面势必会增加导线成本,但要充分考虑后期导线运行情况,要结合线路损耗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尤其对于供电距离较长、供电负荷较大的导线,应在满足电流载流量、热稳定、继电保护配合以及电压降等特性的基础上,优选大一级界面的导线进行供电,以降低运行损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电气照明系统的节能技术措施 据一些统计文献资料表明:照明用电约占全国总用电量的11%以上,其中居民照明约有70%以上依然采用低效高能耗的灯具,比高效节能灯具大约要多耗电50%以上。由此可见,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节能降耗潜力。 2.1优选高效节能光源要根据使用场所、面积等因素,合理选择光源。高压钠灯虽然其发光率最高,但由于其存在色温低、光色偏暖等问题,同时显色指数只有40-46之间,因此,通常用在路灯场合。建筑物内部应优选T5、T8等紧凑型荧光灯、LED节能灯、金属卤化物等等高效节能光源,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2采用高效节能的灯具要从效率、配光等方面,优选高效节能的灯具。建议在满足眩光限制要求的基础上,应优选直接型灯具,同时室内灯具的效率宜大于70%,室外灯具效率宜大于55%。要结合照明场所的功能结构,优选控光合理的灯具。尽量采用电子镇流器,其除了具有启动电压低、噪声小等优点外,还比常规电感镇流器功耗要低50%-75%,节能效果非常明显。优选灯具控制设备,开关设备、附件等应优选低能耗、高光效、无频闪等优良功能的光源用电附件。 2.3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控制系统根据照明场所功能需求,合理设计高效节能的照明控制手段。应充分结合Internet、GPRS等通信手段,结合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网络地址控制技术等,按照经验和照明功能,根据各种不同的“预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手段,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场所的光照度进行准确可靠调节管理,实现舒适照明、智能照明和节能照明。 3建筑电气动力设备系统的节能措施 要充分统计动力设备负荷容量,合理采取变配电中心集中补偿、就地补偿等技术手段,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素,降低有功损耗。要结合建筑电气动力系统的设备负荷、功能等,合理选择变频节能调速、软启动等节能降耗控制手段。通过变频器、软启动器等控制设备,根据电机运行工况,智能自动调节电机输入电源频率,以达到随系统中水压、气压等负荷波动而及时调节,确保电机设备工作在高效工况区,达到节能效果,同时降低启动电流减少启动电流对电机等设备的冲击。 4结束语 建筑电气节能是绿色建筑中的重要内容。在保证建筑物功能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相应的优化技术措施,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节能性等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设备使用效率,降低建筑电气系统能耗,真正将节能理论落实到建筑电气系统各环节中,达到减少成本、降低开支的目的。 作者:厉波单位:深圳市荣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思考 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应用 1.1照明节能设计照明能耗是建筑整体电气系统能耗较为突出的一个部分,实行照明节能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整体照明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整体照明回路中能量的损失。在进行照明节能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国际相关规范与标准进行设计,保证照度符合相应的标准。在对于自然光的应用上,要尽量考虑将人工光与自然光进行结合,充分的利用自然光来提供室内照明。进行光源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光源的色性、效率、价格、启动时间以及寿命等因素,保证光源设计的合理性。在进行灯具镇流器选择上,要选用节能型的镇流器,降低照明系统的电流消耗。进行照明设计时,要选用合理的照明方式,对于照明系统进行控制。通过进行有效的分区与分组控制、声控、感应控制、智能控制、调光控制等方式,有效的达到照明节能的目的。另外,还要积极的对于LED灯源等新的设备与技术进行应用,提高照明系统的寿命、效率,提高整体系统的节能水平。 1.2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在进行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时,要对于整体系统的负荷容量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把握好其中供电距离的变化,结合用电设备的实际特点,提高供配电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只有保证供配电系统设计的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才可以进一步的开展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在进行变压器的选择上,要注重变压器对于整体配电系统的重要性。在进行变压器台数与容量的选择时,要与整体配供电系统负荷变化进行研究,搭配合理的变压器参数与台数,降低损耗。在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上,要避免过大的容量对于线路损耗造成负担。对于负载率较为适宜的变压器,要保证其负载率在75%~85%左右。对于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要进行有效的优化,合理分配负荷。线路降损是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在进行导线的选择上,要保证导线的电阻率较小,并且尽量采用铜柱导线。在进行路径的选择上,要尽量保证路线以直线为主,并且降低弯路,将配电房与负荷中心进行靠近,有效的降低供电半径。在进行导线截面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电流的指标进行确定,避免由于导线截面选择不合理,造成线路损耗的情况发生,提高线路运行的成本费用。 1.3动力设备系统的节能设计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在建筑整体系统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并且耗电量巨大。对于电动机的电能损耗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实现动力设备系统的节能设计的重要关键。现阶段,对于电动机电能损耗进行控制的主要方式是对于电动机的效率与功率因数进行提高。在电动机的选用时,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对于电动机空载与负载的损耗进行降低,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在电动机的选择上,要保证电动机与实际需求进行匹配,避免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对于电动机的运行管理中,要采用有效的轻载手段,降低能耗。根据负载情况,对于电动机进行有效的补偿。控制电动机时,根据符合的变化,对于电机转速进行有效的调整,并且通过变极调速、变频调速和变转差调速的方式,提高动力设备系统的节能水平。 1.4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空调系统是建筑物中,电能消耗的主要系统,并且粘整体建筑能耗的一半以上。对于空调系统进行有效的节能设计,是降低系统整体消耗,提高整体建筑能耗控制水平的重要措施,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在对于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时,要对于变风量、变流量系统最优控制,并且对于系统的启停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冬季与夏季对于水泵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通过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方式,对于空调系统进行控制。在进行空调参数的调节上,要设定有效的温度标准,并且对于空调系统的参数进行有效的设定,结合实际运行状态,不断的调整,进而保证空调系统高效的运行,进而实现整体建筑能耗的降低,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2结论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研究,近年来才刚刚起步,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电气设计工作者要深入的对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进行研究,并且通过精心的考量,有效的提高整体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与节能性,最大限度的提供一套有效、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节能技术得到深入的应用,对于建筑节能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真正的降低能源消耗,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李武宁张振军申耀克单位: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办法阐述 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更大力度去进行,建筑电气节能系统也需要设计师更加合理科学地设计,保障能源的合理损耗和居民的生活需求。 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方法 以下几项节能设计,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自身节能性的特点:1)供电电压需要合理调配。在供电环境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电电压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了电能的损耗程度,施加的电压越高,电能的损耗就越大,因此设计师在供电电压的选择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2)供配电系统的结构尽可能简单。配电系统中,配电级数要有效地进行控制,一般不赞成太高的配电级数,级数越高,相应的电能需求也就越高。3)变压器的选择需要多加考虑。在整个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挑选也是需要考虑的。作为配电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变压器在运行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其中的铁耗主要与变压器的铁芯有着直接关系,铁芯的材料的不同带来的铁耗大小也就不同,因此在变压器的选购中要特别注意铁芯部分。而除了铁耗之外,变压器还会产生铜耗,铜耗的大小与变压器的自身物理性质无关,更主要的是与变压器的负荷量有所联系,因此在节能系统中对于变压器的台数和运行模式都需要加以调配,减少变压器的铜耗。4)降低传输线路的损耗。电气系统中,线路的损耗主要与线路的长度和连接的负载有所联系,因此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将线路的功率系数加以调整提高,将导线的电阻减小,这样线路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也就有所降低。线路在布置过程中尽量以直线进行布局,有效减少电能的传输路程;对于电缆的导线截面积需要多加考虑;在线路的布局上,尽量减少线路的分配路程。 2动力系统的节能方法 一个建筑物,内部的家电设备的运行与电动机息息相关,然而,电动机的使用也使得能耗量加大,因此需要适当地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的损耗。以下几点做法,对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对电动机的负荷需求要做好估测工作,再结合电动机的负荷大小进行型号挑选。2)在电动机的挑选过程中,其自身性能需要认真分析,尽量选用效率较高的电动机为对象,自身效率越高,能量损耗值也就越低,工作效率也就更高。3)对于电动机的控制方法也需要加以研究,使电动机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例如交流电动机的运行可以以变频调速的方法进行控制。 3照明系统的节能方法 在建筑工程中,照明系统的应用区域和范围都较广,这也就使得照明系统的能耗成为了建筑系统能耗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据相关报道指出,照明系统所造成的能耗在整个建筑能耗中占到了15%~25%,所以在照明系统的技术方法上都要求设计师加以更改完善,例如照明光源的选择、照明设备的控制方式等,这些都对照明系统的能耗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设计师需要结合多种因素对照明系统的节能系统进行设计,在照明系统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工作需求和建筑本身功能作用的情况下,对照明系统的输送导线上的电能损耗要加以控制,对不必要的能源损耗要尽量减少。对于照明光源的选择上,要严格遵循相关的照度标准,提高光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在光源设备的选择上,要选择照明效果优质出色并且环保节能的光源设备。传统使用的白炽灯在灯光质量和使用效果方面都有所欠缺,对于电能的损耗更是严重,因此白炽灯在照明系统中并不适合应用,其自身也逐步被社会淘汰;LED节能灯和荧光灯则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在光源质量和使用效果方面都较为出色,且对于电能的损耗也远远低于白炽灯,正是这些优点,使得LED节能灯和荧光灯在建筑工程的照明系统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照明系统的线路布置上,供电的方式不同,输电导线的类型规格不同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照明系统的电能损耗值。相关的科学实践证明,照明系统以三相四线制进行供电运行能够将线路的电能损耗大大减少,这种供电方式在建筑照明工程中同样受到了推广和应用。自然光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具备经济性和环保节能性的能源物质,因此将自然光引进到照明系统中也是一种降低建筑电气能耗和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自然光的干净无污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起到了绿色节能作用,在照明系统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设计师在照明系统的设计中更应该考虑到自然光的自身优势,在设计过程中加大自然光源的使用率。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装配透光性能较好的玻璃,满足室内的采光条件;配置相关的光电传感器用来控制电气照明设备,当光线强度和面积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工作需求时,控制电气设备的照明系统停止照明,切换成以自然光为光源对象的照明方式,减少照明系统中不必要的电能损耗;建筑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应用反射光线能力较强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室内的照明强度,减少电气照明设备的使用;在人流量较少的建筑区域要配置相关的声控开关和光线传感器,避免在无人走动时造成电能的浪费。 4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法 在建筑能耗总值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值也占据了很大一个部分,随着电气节能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发展,空调系统其节能技术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也开始有所呈现。空调系统在节能性上的改进方法主要是结合空调自身在能耗方面的时间规律,对空调合理地进行启停控制;或者可以在不同季节的负荷情况进行水泵分设控制;对空调系统的变风量和变流量采取更加完善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在参数设置方面进行设计,根据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大小对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和温度标准进行控制,进而让空调系统能够更加节能高效地服务居民。 5引进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进步飞快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自动化设备也相继得到了发展,在建筑工程中,面对能源紧张的严峻现状,对这些高科技电气设备的管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的出现也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建筑工程中引进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建筑设备中的采暖系统、通风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等进行更为科学有效地控制管理,保证了每种电气设备的稳定运作,也在满足了居民生活工作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建筑设备的电能损耗。 6结语 在资源能源损耗严重的今天,能源物质的紧缺逐渐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节能工作也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在满足了居民生活工作需求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建筑设备的能源使用,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从而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 作者:闫晓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山西分院 建筑电气节能论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策略探索 一、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在建筑的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帮助电气节能工作的进行。 1.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气消耗的目的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有利于人们提高工作、生活、学习效率,也有利于身心健康。虽然要倡导节能能源,降低成本,但是绝不能以牺牲人们的切身利益为前提,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用电需求。 2.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设计规范。很多现在的设计中,在设计的安全、可靠这些方面没有严格遵循具体的设计规范,这样的现象很大程度影响了设计最终的效果,也影响了最终的建筑质量和安全。比如通常在电气设计的工程概况说明中,尚应交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主体高度、层数、各层功能用途;变配电所、水泵房、冷冻站、锅炉房位置;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位置;强电井、弱电井位置与数量;客用电梯、消防电梯数量、防火分区的划分情况等。如果其中某一项为交待或交待的不清楚,就很有可能导致建筑设计的不合理。 3.合理利用有限资源,要做到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经济效益,避免过高的节能投资和运行费用。合理利用初建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提高电气系统的能效,满足使用要求,并要求电气的消耗是环保性很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干扰。每年的发电量也是有限的,来之不易,充分利用好电力能源,做到节能环保,电能节省了,也会带给缺电地区以光明,更加使电能充分发挥,做到经济适用。 二、建筑电气节能的策略 1.供电系统的节能设计 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变压器的损耗主要分为空载损失和与负载成平方比的负载损失两部分。节能变压器有损耗低、噪音低、重量轻、效率高、抗冲击、节能显著等优点,采用节能变压器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是第一位。线路上存在电阻,有电流流过时,就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只有减小线路电阻,才能减少线路损耗。在工程设计中,变电所的中心位置应尽量接近负荷中心,减小导线长度,缩短供电半径,线路尽可能走直线,少走弯路和回头路,减少线路损耗;另外,从降低电能损耗考虑,电缆或导线的截面越大越节电;从减少投资和节约有色金属出发,则导线截面越小越有利。减小导线截面,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应按经济电流密度法,以减少损耗。选用高效率电动机,降低电动机电能损耗,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选用交流变频调速装置,使电机在负荷下降时自动调节转速,从而与负荷的变化相适应,即提高了电机在轻载时的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在传输电力的过程中,实现配电线路的节能。 2.用电器的节能 (1)照明的节能。应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确定合理的照明标准,不同场所应有目的地进行照明。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条件差别较大,民族习惯不同,因此还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规范推荐的高、中、低值中确定合理的标准,对标准值的确定应掌握适度,并合理利用局部照明。照明是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等。采用高效光源,照明用的白炽灯已经很少见,但因为其价格便宜,很多装饰用灯在偷偷地使用白炽灯。白炽灯以前应用最为广泛,它安装维护简单,属于热辐射光源,它们的致命缺点在于发光率低,所以在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不应该使用这一类电光源。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发光效率高的照明灯。合理控制照度,满足照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灯具的数量,减少能耗及投资。另外,也要提示人们,出门时一定要随手关灯,白天时尽量不要开灯,睡觉时也尽量不开灯,这样也为家庭节省用电开支,提倡人们积极争做节约照明的道德模范。 (2)空调的节能。现在在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空调差不多都是属于电力空调,虽然方便了许多,但是有的空调含有氟利昂,不利于环保,用电多,运行成本高。鉴于这些问题,空调的节能很有必要,它可以缓解城市用电紧张的状况,也有利于节约成本,降低投资力度。那么,空调的节能主要从提高水系统、通风系统的保温水平、减少热损失、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蓄冰蓄能空调技术等等。空调耗能比较高,主要是系统设计不合理,只要我们精心、合理、优化设计,提高空调的性能,不断提高空调制冷设备的能效比。这样,空调的节能有助于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工作的推进。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全民空调节能意识,调动全民节能环保意识的积极性,使各部门协调好,推行节能工作,使节能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 (3)电梯、电脑、电视等用电设备的节能。电梯的节能主要根据坐电梯的人数来决定,如果乘坐的人比较多的话,需要使用自动扶梯,因为这时用自动扶梯要比较节约电能。如果每天乘坐的人数比较少,则选择垂直升降式的电梯,这样安排才比较合理。对于电脑、电视等家用电气设备,则要注意减少待机。很多家庭在无人在家的时候,家用电器都处于待机的状态,这样会白白地消耗浪费掉许多电能,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设立电源总开关,在不用的情况下,可以切断总电源,使家用电器关机,避免浪费电能。 3.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发新能源,使电力供应多元化,是电气节能的一个关键步骤。现在,新型的太阳能技术、潮汐发电技术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已普遍存在。在自然条件允许的场所,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新能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缓解供电压力,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 4.人性化的设计 电气节能需要考虑建筑中生活人的切身感受,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的舒适程度,不能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性化的设计,既可以让人感受到舒适,也能达到电气节能德尔预期效果。在公众场合我们可以安置一些声控开关,没人的时候灯会自动关掉;在公用的插座、电器等地方贴上节能的标志,让人看到标志之后能自觉地节约能源。另外,在照明时,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在设计中电气设计应与建筑设计配合,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与室内人工照明相结合,可很大程度上节约人工照明电能。 三、结语 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在设计中考虑到节能减排的宗旨,只有悉心设计,以人为本,充分协调好各方面的节能设备,制定一套完备的节能方案,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从而才能便于管理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最佳效果,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也有助于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这并不是党和国家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企业和个人应该做的事情,节约每一度电,每一份能源,应从现在做起。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建筑电气优化设计的分析,可以发现加大建筑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与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孙国斌单位:满洲里建筑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欣赏论文:论建筑艺术欣赏在素质教育的价值 中央电视台大楼、南京商茂大厦、芝加哥西尔斯大厦、悉尼歌剧院等,通过建筑艺术的欣赏,了解社会生产力发展史,感受现代化建设是如何令人振奋!中国现代建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突飞猛进,上海浦东金茂大厦(420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80米),与傲然屹立的东方明珠电视塔(460米)对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成为人们认识时代精神、观瞻新风尚的窗口!这些现代建筑艺术的新成就为我们组织教学内容,发掘建筑的艺术感染力量,启发学生思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而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困难是:素质教育如何操作?因材施教、因时因地制宜、分层次分程序教学是一个大的范畴,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摸索、去实践。“素质”一词,生物学上本义指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即所谓的“遗传因素”,它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素质也可理解为:当你抛开一切知识与书本后剩余的东西,它不是某些具体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所有事物、知识、文化等在人的身体、心灵、头脑、骨髓中内化之后表现出来的品质。“人之初,性本善”的善也应该指与生俱来的好素质。有专家认为“,审美教育,是达成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及运作的突破口,更应是身临现代困境的人和社会解放的必要中介。”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将极大地影响人的智力开发,使审美教育与单纯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的传统模式的智力教育或空洞说教走形式主义的德育教育区别开,“以美启真”“以美储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筑艺术的特征有四个方面:形式美、静态美、动态美、意境美。课堂教学中建筑艺术欣赏方法,一是了解和掌握形式美法则,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二是具备一些建筑学知识,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三是善于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四是从整体结构上全面、完整地欣赏艺术作品;五是加强广泛的艺术修养,掌握各类艺术相通之处。课堂教学中,有限的时间还要用于组织教学,教学任务是主要。如此,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必须有所取舍,以利于组织,发挥高效率。因此,应遵循潜移默化的原则,尽可能不显现教育的意图,以便更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所谓不露痕迹地起到教育目的。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间跟随某个知识点之后;有时直接在授课之前,开始上课时介绍;有时在课后和大家谈论;更多时候是让学生自主搜集这些信息,做调查报告,做展板展示,以拓展知识面,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 从基本层面上讲,学生是爱学习的,然而传统教育模式的打压策略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加上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学生不满足于枯燥的课堂教学。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使学生兴趣转移,从互联网上接受知识很快,它的优点在于信息多、更新快,问题出现在管理的调整和网络的安全检查方面,如一旦解决,则传统的多教师教育局面将面临冲击,教育观念的更新非常紧迫,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让课堂丰富多彩,使学生能接受较多信息。教育调查显示,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博闻强记是学生喜爱的重要因素。 因而,建筑艺术欣赏应用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知识的信息容量,同时,教者再控制好知识点的相互关联,能有效完善教学环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发现这种建筑欣赏的教学模式的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学反馈显示学生课堂上再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积极参与的。 作者:袁顺利单位: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 建筑欣赏论文:国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缺失与建构 一、幼儿园“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主要类型要科学地开展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活动,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它是幼儿艺术欣赏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类型,并根据幼儿的接受心理和兴趣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基于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形式多样、造型各异,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下文根据建筑的结构、色彩、装饰、造型与占据的空间位置等构成的外观特征与象征意义,依据满足人们生活居住需要与精神文化需求的属性,将中国建筑艺术分为园林建筑艺术、宫廷建筑艺术、民居建筑艺术、现代建筑艺术四大类,为幼儿教师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 (一)“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园林建筑是指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下面以苏州“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为例,说明“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育在不同年龄班应有的不同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造型中视觉艺术的美,喜欢观看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作品,能简单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中班幼儿:通过欣赏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作品,理解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基本组成部分,能简单表述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特点。大班幼儿:通过欣赏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能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结构、色彩、造型等。 (二)“宫廷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宫廷建筑艺术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雄伟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下面以宫廷建筑艺术中“故宫”欣赏为例,说明“宫廷建筑艺术欣赏”教育在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各有侧重。小班幼儿:感知故宫的宏伟,色彩的鲜艳,造型的多样性,对故宫的各种布局感兴趣,喜欢欣赏故宫。中班幼儿:通过观察与教师的讲解,能理解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建筑式样,特点是布局方正整齐,各部分之间对称、均衡、和谐,感受故宫建筑的艺术美。大班幼儿:在感知、理解故宫特点的基础上,用涂色、填画、造型等手段,表现出自己对故宫的感受。 (三)“民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民居建筑艺术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类最早的、最常见的建筑艺术类型。下面以欣赏“北京四合院”为例,说明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民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时的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北京四合院布局,对其布局产生兴趣,能够运用动作和表情表达欣赏后的感受。中班幼儿:通过观察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理解对称建筑艺术的特点,知道东房、西房、南房、北房的名称和位置。大班幼儿:在感知、理解北京四合院布局的基础上,能通过动手制作北京四合院的模型,进一步表现自己对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认识。 (四)“现代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现代建筑艺术是指20世纪后建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代表性建筑“鸟巢”为例,它的欣赏活动在不同年龄班有不同的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鸟巢”的造型美和主要功能,对比感知“鸟巢”与鸟窝的相似点。中班幼儿:通过理解“鸟巢”造型特点,知道其用途和意义,感知“鸟巢”的造型美、色彩美和线条美。大班幼儿:在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技能进一步表现与表达“鸟巢”建筑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理解“鸟巢”的寓意及其中蕴含的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美。在实施上述类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一些代表性建筑物,而且要充分利用本土的优秀建筑资源,让幼儿到现场观察和欣赏,进一步感受身边的建筑艺术美。 二、幼儿园“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实施途径建议 在了解“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基本类型并确定了欣赏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渠道去收集丰富的欣赏资料,供幼儿操作,然后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组织欣赏活动。 (一)在主题活动中系统而灵活地开展 主题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实施途径。在主题活动中应该有“中国建筑艺术欣赏”的一席之地:不仅可以通过集中教学活动开展,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出现在艺术领域活动中,也应渗透在健康、社会、科学、语言等领域的活动中。活动的组织方式应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为主,让幼儿在多通道参与的欣赏中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到我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造型、结构、色彩等要素。也可以通过欣赏照片、课件和拼接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视觉美,理解中国建筑艺术中造型的鲜明特点和象征性,体验其中的情感。还可以通过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开展相关教育。比如,在建构区中教师可以投放一些自制的仿中国建筑艺术的活动材料,如画有飞檐图案的插塑等,供幼儿自主游戏;在美术区投放画笔、纸张、颜料等,供幼儿自主表现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感受;在表演区,可以投放中国建筑艺术模型为舞台布景,供幼儿戏剧表演时使用;等等。与此同时,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计划、呈系统地安排中国建筑艺术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能较为全面地感受到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突出特点和整体精神风貌,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通过环境创设这个载体,为幼儿提供一种良好的欣赏环境,帮助幼儿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中国建筑艺术。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环境创设:一是在幼儿园的建筑装饰风格上突出中国建筑艺术特色,在造型上呈现中国建筑艺术的元素。比如在园内适宜的地方放置按比例缩放的中国建筑艺术模型。二是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运用不同风格的中国建筑艺术元素来装饰中国建筑艺术主题墙,并邀请幼儿参与设计和布置。三是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中国建筑艺术欣赏区域,特别针对我国多个少数民族建筑艺术模型或图片进行欣赏,如傣族竹楼、彝族土掌房、哈尼族蘑菇房、客家围屋等。 (三)在生活中随机进行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还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机进行。比如,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外出旅游时,多为幼儿介绍当地的中国建筑艺术。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实地观察和体验优秀的中国建筑,感受不同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和美感;也可以与社会联系,组织幼儿参观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充分利用幼儿的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延伸“中国建筑艺术欣赏”课堂。在上述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整理相关教育经验,尽快将“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融入到当前幼儿园的美术课程中,以进一步丰富幼儿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形式。 作者:王冰 付晓莉 李云霄 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古建筑欣赏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定制。明清时期的彩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完全成为图案化的彩画,分为和玺(以金色龙凤为主要题材)、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琢墨、烟琢墨、雄黄玉、雅五墨等,它们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题材来定其等次贵*.另一类是后来才兴起的“苏式彩画”(苏指苏州),它的特点是在梁枋上以大块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内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故事、戏剧题材。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彩画,如故宫太和殿的柱子以贴金沥粉缠龙为饰,遵化清东陵慈禧陵在楠木梁枋上素底描金彩画,达到了金碧辉煌登峰造极的地步。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之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剔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特别是其中讲地形、风向、水文、地质等部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至于山区城镇、城堡、村庄、寺观、园林、民居等等,也都是随着山形地势起伏转折,高低错落,相宜布署。江河湖海岸边的建筑物必然随着港湾河汊的地形高下予以安排。历代陵墓尤其重视地形环境。所谓的“龙脉”即考虑到周围数里、数十里,甚至数百里范围的地形、风水。园林更是综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艺术,景随时换,步移景转。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综合上述,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绵绵五千年的风波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它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绵绵五千年的风波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的沉淀,不仅仅凝聚在优雅诗词歌赋和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中,更多的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的地方。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这种结构,之所以会如此久的存在于我国,大体是因为古代木材资源丰富,木材做的防震。而用石头砌墙,需要很好的黏合剂,而且材料难求,这个在古代而言要有相当的财力和物理的,一般人家都是没这个奢望的。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之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剔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特别是其中讲地形、风向、水文、地质等部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至于山区城镇、城堡、村庄、寺观、园林、民居等等,也都是随着山形地势起伏转折,高低错落,相宜布署。江河湖海岸边的建筑物必然随着港湾河汊的地形高下予以安排。历代陵墓尤其重视地形环境。所谓的“龙脉”即考虑到周围数里、数十里,甚至数百里范围的地形、风水。园林更是综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艺术,景随时换,步移景转。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居住而已,它还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文化习俗。在中国奴隶社会早期,服务对象不同的建筑就有了不同,不仅在规模上有差别,还有诸如使用夯土起台,石灰抹面装饰等区别。这种差别昭示了日后建筑等级制度的发生。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伦理思想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它一直是中国文化总体取向的依据,其仁义礼制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倚重和利用,成为指导国家社会生活和行为的准则。这一点在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明显的表现在建筑的礼制化上。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都以建立的礼制为规矩准绳,当然建筑也不例外。等级森严,一丝不苟,这样以礼制等级为依据,就不难明白紫禁城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的布局是如何产生的了。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形象被人们与政治和人伦规范联系起来,并认为这是本于天道的,因此,建筑等级制度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建筑的“内在”要求,不可违背。这就是由文化而发展来的建筑学,礼制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的建筑除了在结构,布局,装饰上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大到故宫,园林甚至是陵墓,小道居民的住宅都有这些文化的烙印。 综合上述,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的一部百科全书, 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不仅仅要保护好它,更要以此为基础,使得我们的建筑学更上一层楼。 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建立在城市之中,这些建筑犹如一道人工风景般映入我们的眼中,让我们对其产生不同的联想。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其自身的独特性格。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关键词]对称美 布局 形象美 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许多方面,而中国古代的建筑更是让古今中外对其叹为观止。其规模浩大、形象曼妙。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中国的古代建筑,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 对称美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一,我国古代很多事物都体现了对称美这一思想,例如女眷的发饰,窗户上的剪纸。同样对称美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对称无处不在。建筑是一代人生活习惯和思想的沿袭,所以我国古代建筑也深受宗教思想、文化教育等影响。道家的中庸思想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到了很好诠释,其具体思想就体现在古代建筑的对称美上。 二、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色的天然合一 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淳朴的古人只能用迷信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因此,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有很多与天最接近的古建筑的传说,如:云顶天空,蓬莱仙道等。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建筑建到了离天空很近。例如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布达拉宫是13层宫殿建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的地理位置是古时候燃烟较少的西藏,而且它确实做到了“与天同高”,给人一种天空的假象。 我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的天然合一还体现在许多其它的方面。例如:我国古代的皇宫里都有御花园,而许多南方的园林小院里也有自己的后花园、假山、鱼塘等。 三、庭院式组群布局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这些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的追求,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建筑个体的体形体量、外向性格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在古代中国,封建思想牢固,有“长幼有序,内外有别”思想意识,所以古代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这种庭院的建筑方式体现了古人门第思想深固,另外这种庭院结构也能体现当时庭院主人的家世如何。一般情况下,庭院的规模和庭院主人的财势官力是成正比的。这也就有了古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侯门一入深似海”。 这种错落有致的院落结构不仅加深了古人之间的门第思想,而且也给我们后人今天参观留下了几许神秘色彩。 此外,我国还保留了一些老北京四合院的房屋。这也四合院也体现了古人庭院式组群布局建筑。古人不仅爱将生前居住的地方建成庭院式结构,考察很多官宦人家的墓地,很多也是“庭院式”结构的,古墓中主墓是墓主人的死后栖息所,而除主墓外还有好多坟墓在古墓中,这些坟墓构成一个“庭院式”结构,把亲人死后也可以联系在一起,也体现了古人生死相依,封建迷信。 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人无疑是最有想象力的。我国古代的建筑多半是以牛马蛇神之类的动物作为依托来建筑的,在我国许多古楼之中,有很多房梁,支柱等建筑上都有龙凤的雕刻,让人望而生畏。而古楼的楼顶四周也多以神兽动物来装饰,给人一种威严感。 而中国古代的石狮应该是中外显著的标志之一。石狮多半放在古代权威人家的门口“看家”,让对主人有非分之想的小人望而却步。同样,石狮高大威猛,目光凶狠,给人一种威严感,象征主人的财力与权势。是家里、门第雄厚的代表。 《红楼梦》中贾府无疑是当时最为有实力的家庭之一,而大观园的门面上也同样矗立着两个石狮,象征着贾府的势力。 此外,中国古代的建筑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不过,古代建筑在用色方面也是有阶级之分的。不是每种颜色都是可以随便运用的。即便如此,我国古代的建筑无不体现了一种大气、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尤其是在佛门之地、皇宫贵族的应用,让人看后无不感慨天朝的壮观,浮想联翩。 五、古代建筑与“风水”的结合 风水之说也是起源中国,并且可以说是流传至今,在现在,我们很多家庭盖房子还会找风水先生算上一挂。而在中国古代,由于古人对封建迷信的依赖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所建建筑每一处都有风水之说。尤其是国都选址,皇陵建造,无不是“风水宝地”。古人崇尚“天时、地利、人和”,而这里的风水就是讲的“地利”,而风水宝地之处多是高山多水之处。先不说这些地方是否真是风水宝地,但是这些远离尘世的地方多少可以使人心灵沉静,是佛家陵墓的首选之处。也可谓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风水宝地了。 传统风水学所追求的美,是自然的美。风水所说不需要雕饰,只需要选择。在选择风水宝地时,我们首先应当注重地势的“美”与“恶”,与此同时,风水之说以天然的美为最好。这种天然美,就是井然有序的和谐。 其次传统风水学说追求的美,就是整体的美,而并非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美, 这种整体美,就是有机统一的和谐。和谐美,首先是体现在人为建筑与周围大自然上的和谐统一,而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追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美。 这种和谐,又和古人中庸的思想和为一体了。 六、总结 建筑的历史美,主要是体现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上。我们人类的每个时代,均是用它所有的技术来创造建筑。而那些被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有它存在的理由,也有被我们欣赏的道理。 建筑欣赏论文:建筑学中外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初探 一、社会背景 在艺术史上,把古希腊罗马之后到文艺复兴之前的历史称为中世纪。在时间跨度上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的欧洲历史,对于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和社会状况的不同,时间划分也不相同。一般认为,欧洲中世纪在社会制度上属于封建社会,而在中国,封建社会早在战国时代就开始了。欧洲中世纪存在着世俗和教会两种等级制度,国王把大部分土地封给大封建主,如公爵、伯爵、侯爵,后者把部分土地封给中等封建主,如子爵和男爵,中等封建主再把土地封给最低的封建主骑士。上一级是下一级的封主,下一级是上一级的封臣。天主教会也按等级分为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甫、助祭、副助祭,这就是教阶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完全被排斥在封建等级制之外。城市市民被称为第三等级,政治上也处于无权的状态。在中国,许多人误以为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是不同的宗教,而事实上它们都属于统一的基督教Christianity,只是由于具体仪规不同和基督教特殊的历史而分为三个教派。基督教在中世纪消灭了所有的异教,基督教以外的任何宗教都被视为异端。在艺术史上,最能体现基督教思想的自然是教堂和与教堂相联系的各种作品(包括祭坛画和雕塑)。 二、教堂实例 基督教是由犹太教分化而来,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耶稣的门徒把基督教传播到罗马帝国,起先基督教是下层人民群众信仰的宗教,罗马帝国统治者担心人数日益增多的基督徒会威胁到帝国的统治,对基督徒采取迫害的政策。后来许多中上层人士直至皇室成员都相信了基督教,君士坦丁皇帝终于在公元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为合法宗教,380年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此教堂在欧洲大陆广泛建立,成为欧洲文化的重要代表。 (一)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Sophia Cathedral)建于公元532—537年,平面接近方形,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7米。前方有一座三面围以柱廊的院子。中央大厅上方覆盖着大穹顶,穹顶距地面55米。建筑师采用了一套穹顶体系支撑巨大的穹顶:正中高悬在上的是直径33米、高15米的半球形穹隆,由40根拱肋构成,下接一个鼓座,在四角通过一种叫做“帆拱”的三角形拱体把圆形过度到方形平面,架在四角各一个南北长18.3米、东西7.6米宽的巨大半穹顶上,以抵挡大穹顶的南北侧推力。大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侧各由一个半穹顶承受,半穹顶的侧推力又由其拱角上较小的次一级半穹顶和墩座传递出去。在中央穹顶下面的鼓座上,开着一圈采光窗,从下仰望,大穹顶仿佛漂浮在半空中。墩座和墙体用白、绿、黑、红等彩色大理石贴面,组成图案,两侧巨墩之间有上下两层列柱,柱身呈深红或暗绿色。柱头白色,上贴金箔。穹顶和拱顶以及地面用马赛克装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土耳其人把圣索非亚大教堂也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在教堂外面四角增加了四个尖塔,内部也增加了伊斯兰教箴言装饰。拜占庭建筑在俄国、东欧得到广泛传播。拜占庭建筑在集中式基础上又发展出平面十字形教堂,十字的四臂等长,称为“希腊十字”。在十字的每一个臂上都升起一座穹顶,与中央大穹顶相呼应。 (二)巴黎圣母院。 基督教神学的秩序感在建筑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在“巴西里卡”的基础上出现了早期基督教建筑和罗马式建筑,后来又出现了哥特式(Gothic)教堂。 哥特教堂首先在法国出现,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是其第一个成熟的作品,这种风格后来逐渐普及到全欧洲。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奠基,1320年竣工。巴黎圣母院平面上属于“拉丁十字”(和“希腊十字”相对,纵臂长,横臂短)。整个教堂全长130米,宽47米,中部堂顶高35米。全部建筑用石头砌成。正立面按常规向西,进门后是长达127米的中厅和左右两条侧廊,十字交点以东是祭坛、三面围绕祭坛呈半圆的回廊和廊外隔成一间间的祈祷室。正立面是典型的哥特式双塔结构,分三层:底层有内凹的三座尖拱券门,拱券门内侧层层后退,下部布满雕像,上部是层层线脚,被称为“透视门”。右侧“圣安娜门”的中柱上雕有公元5世纪时巴黎主教圣马塞尔的像,拱肩是圣母和两位天使,两旁是莫里斯·德·苏里主教和路易七世的雕像。中门表现内容为“最后的审判”,中柱上是耶酥在世界末日审判每个人的场景:一边是升入天堂的灵魂,一边是被推入地狱的罪人。左侧的“圣母门”是三门洞中最精美的,中柱上雕有圣母和圣婴像,拱肩部分表现的是圣母生平。哥特教堂的特点是垂直感强,整个建筑有一种向上的动感。巴黎圣母院属于早期哥特建筑,到后来,哥特教堂更加强调向上的动势。在巴黎圣母院内部,中厅的宽度是12.5米,高度却达到30多米,上面交织着尖耸的肋拱。教堂后部在十字交点上是尖细的高塔,高达90米。横轴向左右伸出侧厅,立面上也有尖拱和圆形花窗。在教堂外面侧部还有凌空的扶壁支撑教堂。 哥特式教堂主要在法国、德国等北部欧洲国家流行。欧洲有一种说法,认为那些又高又直的哥特尖塔正是北欧森林的再现。在南欧的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不太突出,开始得也比较晚。1385年动工,建了500年才完成的米兰大教堂是其著名代表。“哥特”(Gothic)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它的贬称,意义与“野蛮”相近,但在艺术和建筑史上,它却逐渐成为了经典的象征。 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园林建筑欣赏与设计 摘 要:我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类型多姿多彩,不仅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也能为人提供方便。常见的园林建筑有亭、厅、楼、阁、廊等,其中以亭最为典型,亭不仅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建筑点缀,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元素,高处建亭可俯览全景,深林置亭可如诗如画,临水筑亭可相映成趣。亭是我国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令人赞赏,其设计理念亦值得探讨。 关键词:园林;建筑;亭 1 中国园林亭欣赏 亭是园林中颇为活泼的审美因素,她作为园林建筑中的建筑小品之一,其本身是一种艺术,同时又是审美的出发点,“江山无限景,全聚一亭中”,园林亭的美包含了其建筑本身、园林环境以及整体的文化内涵,“中国建筑之美为群屋之联络美,非一屋之形状美也。”其美是多角度的,也是无穷的。 我国园林亭的美往往是虚与实的结合,是一种含蓄的美,饱含了浓烈的古典文化意蕴,所谓的"实"指的就是园林亭本身,她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自身阿娜多姿的美,而所谓的“虚”则是与园林相互辉映所营造出的美的意境,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而设计师们所期待的就是让变幻多姿的实体亭来获取无限美的意境。 我国园林亭大多选用木质材料,因为木质材料建筑的园林亭往往能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亲近,这种设计也正体现了朴素的宇宙观,而亭的屋顶也是亭整体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形状则富于变化,有简单的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常见的六角形、八角形,还有灵活的圆形、扇形等,如八角的塔影亭给人以稳重壮实的美感,圆形的笠亭给人以温暖和谐的美感,等等,其形状的变化体现着人设计理念的灵活以及大自然的丰富和包容千万景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亭也得以不断发展,增添了不少的元素和创新,园林亭的装饰也呈现出各种风格,包括材料的运用以及色彩的处理等等,而在当代,园林亭的建造往往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尊重生态环境,同时还兼顾其地域特色以及园林所能带动的辐射区内的经济。 2 园林亭设计 园林建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造型、布局、空间处理等方面,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觉千差万别,类似的亭子建筑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就是不同的韵味,而相同的环境中摆放不同类别的亭子也有可能一个是败笔而另一个可能就是创举了,所以,园林亭的选址一定要细细斟酌。园林亭选址与组景构思是分不开的,设计师必须要让设计的亭子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建亭处的地理因素对亭的影响,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还必须保证建筑的质量,可谓内外兼修,园林设计师经常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园林的地理优势,增添优美的风景。根据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平地筑亭往往选择道路交叉口或路旁的荫凉之处,这种亭子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能为游客提供方便,还能作为标志,指引游客;山顶或山腰建亭也非常普遍,比如叠彩山的游览就是从亭子开始,行至半山腰又添置一亭,供游客驻足欣赏,待登上山顶,亭子又如终点,站在亭中,近处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而游客身处的亭也成为了美景中的一部分,山中建亭不仅能方便游客游览,为游客提供绝佳的视角。 根据园林环境选定亭址,下一步就该深入研究亭本身的构造以及布局,使之与具体环境能融为一体。园林亭的平面结构往往比较简单,基本都是选择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其构造除主体构架的柱子、亭顶、栏杆、座椅之外,通常还会有桌子、碑匾等等,亭的入口普遍会选择穿过式设计,一个或者两个入口将人引入小亭。而亭屋顶的设计对于整个亭以及园林来说都很重要,因而其设计风格往往也比较多变,有三重檐、歇山、盔顶、平顶等等,强调自然野趣意境的园林亭,其材料多选用松、竹、棕榈等结构或木结构,甚至是茅草顶也可以用来突出自然野趣的风格,也有仿欧洲古典、伊斯兰等具有不同地域风情的亭屋顶,其柔美的线条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为人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但也不会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同时,园林亭的装饰也不能忽视,这些细节的设计不仅能体现出设计的精致,还能给人带来很温馨的感觉,比如淡雅的挂落能给人柔和之美,而精致的花格设计则能给人如诗如画般的感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以及艺术的延伸,现代化的园林亭的设计在尊重其文化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提倡”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以及”回归文化,人文合一“的人文生态原则,要求园林的设计更多地与城市生活相融,提高人们的生活享受,因而,城市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园林以及园林亭,其设计往往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一种新的园林亭设计理念。 建筑欣赏论文:关于中外建筑欣赏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个相同的特点,学生在上课时一味的追求软件的技术运用,而设计的作品总感觉在设计上美感不足。原因是很多学生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或者是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行。学校开设一些基础类课程,如素描、色彩、欣赏课等课程似乎是在给学生打基础,但实际的教学中,课程的结构和学生之后的设计联系不紧密。教学时经常是非常枯燥地讲解图片,这也成为这类课程一个很大的误区。在此对中外建筑欣赏课程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建筑赏析 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艺术讲求审美和精神,技术针对实用和物质。但是无论如何,艺术和技术都要结合才起作用。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其中艺术欣赏类课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如:艺术概论、中外设计欣赏、建筑赏析等课程。老师上课的形式以讲授为主,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简单地被告知上。却忘记上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把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而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些,迷失了教学的方向。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出了以下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1 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目的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懂艺术设计观念的操作能手。但很学生在非常熟练地使用一些软件操作上做出来的作业总不尽如人意,其实就是忽略了基本美术知识的加强。以中外建筑赏析这门课程为例子,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学习此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中外建筑赏析,了解国内外著名建筑,从这些建筑中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建筑之美,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对建筑审美有所感悟,课外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更多的建筑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为后续将要开设的关于设计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准备。比如:在欣赏作品的时候,需要从不同方面去考虑:材质、结构、构架、环境、技巧等,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课堂中应多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不应简单的满足于对表象的了解,学生只有对一个作品有了自己的感悟,知识才能升华成灵感,才更容易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学生了解了课程的目的,学习起来将更有动力,有方向。 2 课程的教学结构应辟新路 这里所说的教学结构应辟新路,并不是舍弃传统,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讲授的建筑欣赏给人的感觉是老师知识丰富而学生孤陋寡闻,课程上完后写一篇论文草草了课。传统的建筑欣赏课,大多老师都是按照历史的发展去计划上课的内容。上完课程之后留下在学生的脑海里的却是很多历史标志性的时间,建筑大师的名字,忽略了艺术设计学生真正要走的方向。那么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呢?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重点应该是在短短的课程中如何得到“启发”,如何去挖掘建筑中的精髓。所以作为建筑欣赏的教学不能再用老模式去讲授课程。以下是我对该门课程的结构的理解。整个课程结构分两部分:认识建筑艺术和体验建筑艺术。课程根据学生专业可以选择性学习。如室内设计方向学生,根据课时我们可以只学习体验建筑艺术这部分,这部主要包括: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宫殿建筑、宗教建筑。着重点可以放在各种建筑的特色上,这主要是为了能为学生以后的设计增加设计灵感。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内容结构图 3 教学中应该要教学互相促进 时代在发展,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1]学习艺术也是一种提高个人精神情操的行为,它可以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后放下疲惫的身躯,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但在艺术作品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去思考艺术的内涵,领略作品的精髓,并探索新的艺术之路呢?我们以苏州园林和苏州新博物馆为例。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苏州新博物馆设计者设计大师贝聿铭的祖籍是苏州,对于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贝聿铭设计博物馆新馆,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在学生学习《园林建筑》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把园林建筑与苏州新博物馆联系起来分析,分析他们的传承与发展。如果去枯燥的讲解苏州园林,学生可能很难领会园林的巧夺天工。但把当今的新博物馆和苏州园林联系起来去思考,这也许能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如图2所示。 图2苏州园林与苏州新博物馆 综上所述,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不需要理论去左右设计,太注重理论,将把我们的设计限定在一个框框之内。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首先要告知学生的是课程的学习意义,让学生知道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其次,旧的教学结构需要更新,用更好的方式去启迪学生发现美。最后,教学中应该要教学互相促进,知识不是孤立存在,传承与发展也是我们在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在课堂的内容的编排上要多引导学生去感悟美,引领他们去发现美、实现美,这才是课程的真谛。 建筑欣赏论文: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欣赏 有人说建筑是首凝固的诗,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这就使得中国古代建筑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别具特色。在高中欣赏课中也有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欣赏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建筑,能体会和感受建筑的内在美,这是任课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们对中国古代建筑感兴趣,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 一、缩短古代建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颖的建筑艺术作品罗列在我们眼前,学生往往受其影响,更愿意多了解现代建筑,而忽视了我国独特的古代建筑。而这恰恰是我国建筑的根本,是不能忘却的记忆。应该如何引起学生兴趣呢?笔者觉得精彩的开头很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使人眼前一亮,能成为课堂的“点金之笔”。精心设计的导入过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教学中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建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视觉冲击力很强的画面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皇权的象征――宫殿建筑》一课时,笔者播放了一段故宫的全景视频。这段视频的拍摄角度比较特别,在一分多钟的背景音乐中,画面从北往南俯瞰着故宫,极具震撼力的场面,让人不禁感叹故宫的庞大与威严。视频同时也勾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觉得自己原来对故宫还是知之甚少的,因而自然而然地有了想去了解的欲望。 二、严谨的教学结构,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就看教学过程是否严谨有序。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我们可以从建筑的布局等方面去欣赏,从而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学习欣赏古代建筑的方法。中国古建筑例如住宅、宫殿等,在布局上有一些相似的规律。它们大多由若干个庭院组成。一般来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家中主要人物,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古人所说的“侯门深似海”就很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特性,笔者就举故宫建筑为例。北京故宫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具有代表性。故宫建筑大家都比较熟悉,有些学生还去过故宫,于是笔者就请去过的学生回忆一下,在浏览故宫时都参观了哪些地方,然后在故宫俯视图上指出这些建筑的位置,尝试让学生总结参观地点的规律。学生很快发现,原来大家几乎都是沿着一根直线行走的,从前到后参观了这条直线上的建筑。配合图片浏览,学生得出结论,故宫建筑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重要的建筑就放在这条中轴线上。然后观看一段简短的视频,让学生从几张建筑照片中看哪种布局与故宫相似。大家都认为四合院的布局与其最为相似。这也就说明了故宫的布局是一种庭院式的布局,是一层套一层的。 通过图片浏览,学生能感受到故宫建筑的布局是对称的,而且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像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古建筑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中国古代建筑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古典园林与我们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也都游览过古典园林,让学生用所学的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方法去分析古典园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既增强了相互间的合作能力,又在无形中融入课堂内容的学习中,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有学习小组都很积极地去寻找关于园林的材料,并配合PPT讲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从PPT展示的过程中看到了学生对于园林艺术的独特见解,每个小组重点分析的内容都不一样,正好形成了知识的互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兴致很高,在搜集整理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有了自己展示特长的机会,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最棒的学习状态。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类历史上的那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就如一座座高峰,我们要定期登上这些山峰去看一看,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汲取营养,然后我们才能神清气爽地下山,勇敢地投入生活。”对高中学生来说,更加要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学会欣赏分析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体会建筑艺术的美感,汲取古典艺术的精华,从而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艺术,将中国的伟大文明传承下去。 建筑欣赏论文:建筑审美欣赏中的意象重建 摘要:建筑既是实用的,也是艺术的,而艺术是要通过审美欣赏才能获得的。在建筑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意象重建,它同时也是建筑审美欣赏的核心。本文从文学的美学角度,着重分析研究了在建筑审美欣赏中意象重建的作用和欣赏过程中领略的不同层次,由外及内,由里触及建筑欣赏中人物相融的最高境界,以期提高建筑欣赏的品位与水平。 关键词:建筑;审美欣赏;意象重建 建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在西方,建筑素有“凝固的音乐”与“石头史书”的称誉。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这三个标准一直影响着后世对建筑的认识和发展。 建筑物只是坚固、耐用却不美观,那它只能是满足功能的房子。只有具备了实用和审美两重性的建筑物才可称为“建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艺术。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因而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就要从领略建筑艺术欣赏内在的审美规律出发,探索建筑欣赏的内核——意象重建。 意象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系统,所谓“意”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的意向、意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艺术追求等,而“象”则指人们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能为感官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意象是人与世界的交流融合中生成的精神品,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存在和一个审美表象系统(包括仿象、兴象、喻象与抽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构造生成的现实的艺术品。 为什么在欣赏建筑艺术时要进行意象重建?这是因为意象在建筑创造和建筑欣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而欣赏建筑艺术依然是意象生成的过程。在建筑物起始的构建及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及建造者们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念、思想、精神、情感意象倾注融灌于建筑中,在建筑物中无不打下建造设计者的精神世界与艺术追求的意象烙印。而审美欣赏者站在创作者的肩上欣赏建筑,在接受创造者原有意象的同时,也在重建扩展着自己对建筑的新意象。虽然这种建筑欣赏生成意象的契机来源于已有建筑艺术品,受其外观和内涵的暗示与引导,重建的意象不会完全脱离原有意象,重建一个与原有意象毫无任何关系的意象,但这种意象的生成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复制,不可能完全获得建造者创作的原始创意,而是欣赏者对建筑能动的产生意欲、情感、想象,重建着一个与原创意既有相通,又有区别的新的建筑意象世界,这一意象世界的生成是建筑欣赏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建筑艺术欣赏的意象重建。 建筑意象的重建,对于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和不同的人所生成的意象也不尽相同。从古至今,众多名人名家、文人墨客和欣赏者住足在建筑成果前,在赞叹中流连忘返,留下了无尽意象世界的千古绝唱。如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它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历代王朝都进行过多次扩建与修缮,主要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把其作为城堡防御匈奴、东胡的南下掠夺,其军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而随着朝代的更迭,长城的防御功能逐渐弱化,赋予它更多的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与聪明的象征。由于它多建于群山之颠和逶迤的险山峻岭中,为欣赏者留下丰富的意象世界。曾写道“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等大气磅薄的诗句。而今,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成为向世人开放的游览圣地。在穿越历史的金戈铁马和峥嵘岁月的空间中,游览者寻找着古人建造者的足迹,感叹着先人们伟大的创举,生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意象。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嗟叹道:“在这里,我们要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在悠久的历史面前,我们的时间太短暂了。”从单纯的军事作用,到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再到对历史感叹的变化中,对长城的审美欣赏中所生成的意象,充分反映了建筑审美欣赏中意象的重建过程。 即使在今天,建筑欣赏的意象重建也无处不在,如当今流行的以“怀旧”为特征的新型审美需求,在许多地区成为时尚,如北京、上海等地区的一些老军工企业、钢铁厂、纺织公司等废旧厂房和设施,在工厂旅游、产业观光、艺术工厂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建筑设计师们以新的视角重新定位、重新挖掘和重新改造,对这些老厂房和旧设施在实用功能、保护资源、历史文化方面,从表现形式到建筑内涵重建意象,让游人在留恋建筑原有创意的同时,对新创意也倍加欣赏,使老企业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与青春,也提升了建筑艺术的审美欣赏水平。 优秀的建筑艺术,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欣赏者有着不同的意义。建筑艺术的欣赏,不是重建意象一蹴而就,对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群体,它是一个开放的无终极结果的过程。欣赏者对建筑艺术产生审美的感受也是一个多重结构,它是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不断升华的审美感受,是从孕育到朦胧再到清晰的心理变化的阶段性过程。因此,在建筑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对建筑审美意象生成各个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要细致入微的探寻这一精神层面在建筑意象生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一、建筑立面须突出观察 观察是欣赏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对于建筑作品,欣赏者最初接触时,首先看到的是由物质材料堆成的建筑外观,通过建筑的名称、实用功能及所处空间,对建筑外部形体有一个最初直观的了解,通过建筑的线、面、造型、体量、排列、色彩等独特的艺术抽象语言,欣赏者开始感觉到其背后隐含的或历史、或文化、或地域等方面的意义,从意识上初步有了一个不太完整或是粗浅的意象,或多或少的能够感觉到建筑外表所体现的直观上的美。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朦胧之美,对于不熟悉的建筑作品,欣赏者凭借自身的艺术敏感力,来感受这种似有似无潜意识中的朦胧之美,但这种对建筑的感受毕竟是浅显的,且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状态,有些欣赏者甚至没有感觉到建筑的这一朦胧之美,尤其是在一些建筑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意义非常隐喻或隐晦,欣赏者对表现出的某种宗教、非现实流派、地域文化等缺乏了解和熟悉,如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一些“光亮派”、“银色派”、“高技派”等,其创造的意象就不是普通欣赏者所能体会到的。 建筑欣赏论文:古建筑欣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定制。明清时期的彩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完全成为图案化的彩画,分为和玺(以金色龙凤为主要题材)、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琢墨、烟琢墨、雄黄玉、雅五墨等,它们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题材来定其等次贵*.另一类是后来才兴起的“苏式彩画”(苏指苏州),它的特点是在梁枋上以大块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内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故事、戏剧题材。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彩画,如故宫太和殿的柱子以贴金沥粉缠龙为饰,遵化清东陵慈禧陵在楠木梁枋上素底描金彩画,达到了金碧辉煌登峰造极的地步。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之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剔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特别是其中讲地形、风向、水文、地质等部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至于山区城镇、城堡、村庄、寺观、园林、民居等等,也都是随着山形地势起伏转折,高低错落,相宜布署。江河湖海岸边的建筑物必然随着港湾河汊的地形高下予以安排。历代陵墓尤其重视地形环境。所谓的“龙脉”即考虑到周围数里、数十里,甚至数百里范围的地形、风水。园林更是综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艺术,景随时换,步移景转。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综合上述,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建筑欣赏论文:我国古建筑的美学欣赏 建筑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具体到物力上就是建筑材料的使用。而由此散发的建筑美也给人深思,对于古建筑的美学欣赏必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筑设计。 一、材质的美学欣赏 古代没有现代的高科技没有钢筋混凝土,他们采用的材料大多都是纯天然的,仅仅进行简单的人力加工。技术条件决定了古代建筑只能以木材和石头为主,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结构和石结构的。 就木结构而言,由于木材的长度有限,那么用木材构建的建筑也就不会很大,而且会有很多的支撑柱子,内部结构小巧紧密很有安全感。这反映出古代人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雅。这种小巧玲珑的木结构建筑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从美学艺术上讲也就是取法自然。这样的建筑群让人有一种喜悦感,很有回归自然的感觉。与欧洲古典的石料建筑相比显得温润柔和,同时显示出中国古人欣赏自然的美学价值。北京故宫建筑群最主要材质就是木头,体现古人追求意境和自然之美的美学观点。 就石料结构而言,大多是指就地取材的山寺建筑和园林雕刻。相对于木结构的而言石料建筑较少,这与古代人力物力有限有很大的关系,尽管如此古代石料建筑还是和木结构建筑一样最大的体现自然之美,很少有人类刻意雕画的痕迹。许多流传至今的皇家园林都是用天然成型的石料来布景。石料建筑与木结构的建筑往往相映成趣,浑然天成。 二、造型的美学欣赏 中国的古建筑可以说是形形色色,造型也是不计其数,每一种不同的类型都显示出不同的美学价值。古建筑造型中最突出的是屋檐的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与屋身有很大的统一性与连续性,也就是屋身的变化会带来屋檐的变化。古建筑的屋檐主要有屋檐高大、翼脚翘起的特点。飞起的屋檐有一种动态美,把本来静止的建筑带动的灵动欲活。这既有美学欣赏价值,也体现中国古老的动静结合的辩证思想。 除了屋檐,屋顶的造型多为曲线形,像希腊那样的平顶式基本很少见,这样的屋顶使本来笨拙的建筑显得灵动。而且这样的架构符合没美学的逻辑在简单和自然中增加美感,静态的屋身在动态的屋顶和屋檐的带动下极具美感。 古代建筑造型中不可忽视的是斗拱,斗拱使连接屋顶和屋身的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木结构的,这就有了特殊的构件斗拱。斗拱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木材本身的结构把他穿插架构在许多木构件之间,一层层的叠加,放在屋檐下柱子和屋顶之间。斗拱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经过唐宋到明清时期发展成熟,他的最初出现只是为了连接柱子和屋顶,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变化,渐渐成了装饰的结构。斗拱有着一律整齐的形式,而且相互对称相互均衡,各个部件之间都十分的协调,而且衔接的很巧妙,使整个建筑拥有和谐的韵律。斗拱的构件大都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就是从侧面看也多是倒过来的等腰三角形,从上面俯瞰有的斗拱成“十”字,有的是“田”十分的对称。并且斗拱的外观还有完整的几何关系的美感,展现出和谐统一的韵味。这种斗拱除了实用和美观价值之外,还或多或少的体现古代人的社会伦理和思想观念,和各种制度的秩序美。 三、色彩的美学欣赏 建筑有了形还离不开色,有形有色才是完整的美观的建筑。色彩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不同的色彩传达出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搭配和组合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色彩是比较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在建筑物上也是如此。中国古建筑大都是木质的,木头容易潮湿被腐蚀,为了长久居住和保持就需要在木结构建筑物的表面涂一些涂料来对建筑物加以保护。这些用以保护建筑物的涂料往往也兼具美学欣赏的价值,这是古代实用和欣赏相结合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这种差别也明显的体现在色彩上,尤其在衣服颜色的运用上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在古代建筑涂料的颜色运用也十分的谨慎。斗拱是在屋檐的阴影下面,常常以冷色调为主,比如青蓝碧绿。木建筑的柱子和墙壁大都以丹红色为主,这样的红色和檐下的青蓝碧绿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达到很美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对比色在寺庙建筑中运用的比较多,寺庙的柱子多用黑色,而底下的台基多是白色,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黑白对比。 古建筑中注意用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不能颜色太杂,这样就不能现实建筑的庄严。我们经常用金碧辉煌来形容一座很富丽的建筑,但在中国古建筑中很少能找出能用这一词语修饰的建筑,即使作为几代皇宫的故宫也没有色彩斑斓,而是以黄红两色为主。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那建筑不可避免的表现等级制度,所以流传至今的古代建筑大都十分庄严,为了展现庄严在颜色的分配上不能杂乱。色彩的单纯给人一种崇高的威严感,宫廷建筑的黄瓦红墙达到了色彩的和谐还展现了皇家的雍容华贵。 四、平面布置的美学欣赏 古代建筑不仅单个的有很大的美学价值,就其整体的布局而言也具有很大的美学欣赏价值。古代的建筑都是庭院式的。有许多单个的房屋相互连接形成一座屋,然后在屋的周围布置一些其他的景观建筑,这样的庭院和建筑构成错落有致极具美感。古代院落式的布局是在重要的建筑前修建许都院落,主建筑放在庭院的最后,能够激发人们寻找主建筑的兴致和情趣,增加建筑的美感。同时依靠院落里的景致映衬出主建筑的重要地位和居住之人或拥有者的身份地位。古代的庭院还能使单一的房屋建筑富于变化,是主建筑的形态,呈现不同的姿态,从而达到衬托的效果。古建筑的庭院布局是建筑平面结构的纵深发展,呈现出非凡的艺术美感。 除了庭院组合古建筑也十分讲究布局的对称,主建筑大都建在中轴线上,其余的建筑都围绕中轴线对称分布,这样均衡的布置严肃又井井有条,体现中国传统的等级观念和不容僭越的君臣关系。 庭院和围廊组合的建筑在古建筑中是最常见的,像北京的故宫和明十三陵都是主建筑群掩映在层层的庭院之后,既显示出皇家的威严,又有很大的审美情趣。 结语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他的灿烂辉煌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国古建筑除了深厚的文化韵味外,在材质、结构、色彩和布局上都体现很大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思考。通过将古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相融合,能够更好地体现我国的建筑文化精髓,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 摘要: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遍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目前建筑学毕业设计现状和学生就业后反馈的信息分析,提出了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几点改进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好地完成毕业生由学校到社会良好的知识过渡,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实际工程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 1.引言 近些年我国土木建设空前繁荣、各大高校建筑学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整个建设行业虽然生机勃勃,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总体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一事实的背后是建筑师方案构思的创新能力、思想理论的研究能力、建筑技术的科研能力以及多学科、多专业协作与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从目前建筑学学生的状况和毕业生就业之后的反馈信心来看,我们的建筑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学观念上的落后,没能妥善处理好艺术和技术的两者的关系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脱离。毕业设计是建筑学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整体的检验过程;是进一步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毕业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今社会对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以及强化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2.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进方法 2.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除了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日渐激烈,西方前卫的设计思想和建筑师也不断的涌入我国的建筑设计市场,相比西方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以及工作方法,我国的建筑师都面临着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以往,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建筑的使用功能的推敲,对一些实际的问题往往采取忽略的态度,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满足社会对一个合格建筑师的要求。 2.2开展研究式教学新模式 目前的建筑学教育无论是本科日常的课程教学还是毕业设计的教学都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改图”等单向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式学习的状态,教学的评价也往往集中在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之上,并没有关心到学生做了哪些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以及这些探索和研究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哪些方面的收获。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激发出来,只是在一味的接受老师传达的知识,当在实际设计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时候,也往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自主创造和活跃的思维了,以至于这种学习习惯会持续的影响其实际的设计能力。所谓研究式是是指把学生引向单纯的专业理论研究,而是指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针对问题注重探索研究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研究式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在自己的设计课题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领悟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研究式学习中的互动也可以激发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激情,师生在指导设计过程中对于各种问题的探讨,可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对问题的深入探索。 2.3.加强毕业设计题目与实际工程的联系 建筑学的毕业生最终走进设计工作一线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毕业设计中有效的加强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不但可以吸收建筑设计单位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和建筑界最前沿的设计思想,也可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对实际设计过程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1)毕业设计与设计院实习相结合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可以结合大五设计院实习的机会到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请设计院的一线建筑师充当其指导教师,学校的指导教师只是针对设计题目所需要达到的设计深度制定各方面要求。根据设计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让学生接受“真刀真枪“的锻炼,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学生大学四年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可以学习和了解一些在学校无法学到的一些知识和设计经验,为其日后走上实际设计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2)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师通常自己编制假的建筑设计任务书,伪题的任务书往往脱离了经济条件、地域地形条件、技术条件等,这种设计题目过于理想化,也没有适当的限制条件。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引入实际工程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针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大学五年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详尽的梳理。 2.4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建筑节能设计 目前,建筑节能已经被整个社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而学校的教育原本应该走在行业前面。毕业设计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关联性。因此,要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从学校起就开始接触市场,从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解决一个建筑设计问题。建筑学专业虽然在建课堂上学习过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相关知识里都涉及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但大多还是纸上谈兵,缺乏建筑设计中怎样有效地运用建筑物理知识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设计科目,在过程中都要运用建筑节能知识,分析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这种在实践运用中的教育效果要比某门课程上老师灌输好得多,也会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建筑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结语 总之,针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的过程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成为职业建筑师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提供一个实习场所。同时,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方案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水平,不断地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职业建筑师。 作者:吴佳玲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现状,指出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指导老师小组化、规范设计内容、科学评价设计成果、进行公开答辩和二次答辩等方面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公开;毕业设计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作者:卢亚琴 李莉 魏艳辉 王勤征 单位: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 摘要:在专业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岗位需求,为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调整找到依据。 关键词:人才需求;专业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1专业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1],要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2]近年来,大家对于传统的基于传播知识的教学体系一直在试图改变,也做了大量的调研。目前高职教育体系正处于从传统的大专教育向现代高职教育转变的关键几年,更细致的调研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3] 2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根据初次就业岗位的不同,建筑行业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建筑企业的初级管理岗位包括施工员、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等,所需具备的能力有所侧重,分别简述如下: 2.1对施工员的能力要求 施工员首先要要能看懂图纸,看懂施工图是施工员必备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具备建筑识图的基本能力。其次应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能合理控制工期、准确地调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使企业所获得利润最大化。此外还需了解一些诸如资料整编、简单工程图的绘制、常用工程软件的使用等。 2.2对材料员的能力要求 材料员须具备建筑材料采购验收能力,建筑材料存储方案的制定,建筑材料的运输方案制定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管理等。 2.3对测量员的能力要求 测量员需能够测绘地形图,能进行施工测量以及竣工测量,能按照监测方案进行安全监测,变形观测,能进行建筑施工放样等。 2.4对监理员的能力要求 监理员要熟悉建设监理的政策、法规,熟悉所监理的工程项目的合同条款、规范、设计图纸,熟悉工程施工的承包单位所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工程质量、造价、安全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督促。 2.5对质量员的能力要求 质量员应能进行工程图识读,能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测,能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能够参与建立各级质量监督体系,具备进场材料的质量、规格、型号的检查能力,能够对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进行检查和验收。 2.6对安全员的能力要求 安全员须熟悉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政策法规,能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能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撰写安全检查记录,能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方案,能对安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2.7对资料员的能力要求 资料员须熟悉资料体系的编制,熟悉工程资料的审核和收集,能够对工程资料保管得当,熟悉工程资料的归档要求,能够按照目录编制合适的完整全面的审查资料,熟悉档案移交的手续等。 2.8对预算员的基本要求 预算员须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具备建筑工程预决算的能力,准确计算工程量,能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工程预算,能根据合同进行工程量的计算,熟练使用相关软件。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供需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结如下: 3.1施工员仍然是建筑企业需求人数最多 施工员是企业需求人数较多的岗位,也是毕业生喜欢的初次就业岗位。因为相对来讲,施工员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多不可预见性,在企业中成长较快。 3.2短期内安全员需求数量急剧增加 由于广西更加重视安全生产,要求安全员不得同时服务于两个项目,存在“锁证”问题,所以需求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很多毕业生传统地认为安全员没什么知识含量,学不到东西,不情愿从事安全员的工作,导致供需存在很大缺口,有的企业甚至在探讨在学校对口开办安全员订单班的可能性。 3.3预算员需求较大 由于目前专业的工程造价的毕业生比较多,导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预算员的竞争上处于比较劣势。3.4测量员存在一定的短缺主要是专业的测量员一般不想去比较小的建筑企业,更愿意去专业的测量公司或者市政企业。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课程设置,学校仪器等的限制不胜任测量员的工作,需要学校在测量员的培养上加大投入。 3.5其他初次就业岗位需求暂无明显变化 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质量员岗位供需比较稳定,没有趋势性的变化。另外比如机械员、劳务员、标准员等需求数量较少,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没太大拉动作用。但是要成为称职的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多工种的工作经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每个岗位的重要性。企业一般采用合理轮换岗位制度,以使每个人才得到综合锻炼,成长为复合型的高端技能人才。 4结论 本文探讨了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了建筑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为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调整找到依据。 作者:张小礼 凌卫宁 杨伟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摘要: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依托,对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案例,分析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包括就业率就业单位行业就业单位性质薪酬状况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度等方面,并针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质量;建议 1引言 新常态下,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房屋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此,紧跟行业变化,开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对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思路对策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依托,对近两届(2014届和2015届,下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开展调查,分析了就业率就业单位行业就业单位性质薪酬状况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并针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2就业率及就业单位分析 2.1就业率分析按规定,列入就业范围的毕业生包括就业升学参军和创业四种类型,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见表1所示。近两届毕业生总就业率分别为97.3%和99.27%,协议就业率分别为94.59%和91.12%,两项率值均保持稳定,且均保持比较高的率值。未就业的3名毕业生,目前也都有临时性的工作,但不在规定统计就业范围内。2.2就业单位行业分析毕业生基本流向了房地产/建筑行业,占比接近80%;小部分流向了其他行业,占比约20%。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2.3就业单位性质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见图2所示,在民营(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了近一半,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达到了1/3。民营(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的主阵地。 3薪酬状况分析 毕业生薪酬水平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按月薪酬计算),大部分毕业生薪酬介于2000-4000元之间,占比超过50%。2000-3000元之间的占比约1/3,3000元以上的占比约1/3。不过,也应该看到还有约1/3的毕业生薪酬在2000元以下,1000元以下的占比8.2%。说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起薪并不均匀,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4专业对口度分析 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完全对口占比35.09%,比较对口占比40.35%,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5%,不对口占比14.04%。 5就业满意度分析 毕业生总体就业满意度分布情况见图5所示,“满意”占比为38.60%。约有2/3的毕业生对就业达不到满意的程度,具体原因包括很多,其中“薪资偏低/福利较差”占比14.62%为最大,这是由于房屋建筑行业初始就业起薪较低造成的“。发展空间小”占比14.04%,说明高职毕业生在企业人才梯次的定位上较低,学生感觉不到提升的空间。另外,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发展后劲不足,这也制约了毕业生的发展。其他因素的占比都在10%以内。 6结论与建议 综合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各方面状况的分析,得出以下的结论和建议:第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总就业率和协议就业率都较高,但就业单位行业和性质薪酬状况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度整体上呈分散型分布,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善。第二,影响就业质量的不单单是就业工作,还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水平职业素养教育等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第三,人才培养方面应以行业市场为导向,深化专业建设教学和课程改革,注重增强毕业生职业发展后劲的培育。第四,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房建行业的特点,毕业初期应更加注重经验积累和自身成长。第五,积极推进有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夯实拓宽实习就业的渠道。 作者:王亮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建筑专业毕业设计实现与探究 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和学生的分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交叉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宽,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只要在不脱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大方向的前提下,题目由各位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对于学生和设计题目的分配,我校首次实行了由学生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的方法进行一次分配,然后根据一次分配情况进行二次微调,这主要是考虑到往年硬性分配的方法,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权.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的兴趣和动力. 毕业设计的时间分配和成绩评定 我校毕业设计时间一般为15周,前3周为实习阶段,主要完成文献查阅和调研工作.后12周为设计阶段,包括毕业设计资格审查、英文翻译、中期答辩和最终答辩等工作.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的评定由指导教师评阅、评阅教师评阅和专业答辩小组3部分组成,如表1所示.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才主要从事建筑电气设计、建筑智能化设计、智能建筑管理、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教育培养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设计工程师、安防产品技术支持工程师、布线、安防产品开发高级工程师、销售工程师(负责安防、综合布线产品的区域市场销售工作)、防盗报警、监控产品、大屏幕开发高级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和最为紧缺的智能建筑系统设计工程师.而毕业设计是学生学习中最具工程性的一次学习,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应为培养各类工程师服务.然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设置的时间较短,其毕业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积极性有待提高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但有相当学生在此环节松懈,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进行毕业设计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正确对待毕业设计,甚至有个别学生借助于网络,通过简单的复制就将别人的劳动成果转化为己有.为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首先应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让其明白不能敷衍了事.其次应从制度上加以要求,“逼迫”学生提高积极性.为此,我校每年在毕业设计之前都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环节,明确毕业设计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要求,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另外,我校目前在本科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让毕业设计成绩最差的一名学生推迟一年毕业.由于涉及切身利益,故此政策执行以来,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2设计内容与学生兴趣不一致 在以往的设计中,通常都是老师指定题目,然后将学生分配到各个老师名下.这在实际中导致了老师指定的设计内容与学生兴趣不一致,从而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为解决这一冲突,笔者认为,可采用由学生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的方法.我校今年就采用了这一方法,设计质量大大提高.同时,对于已经联系好工作的学生,鼓励其在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这样可使毕业设计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教师资源紧张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新专业,从事本专业的教师有许多都是从相近专业转过来的,而且教师资源紧张.而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就业形势非常好,学生数量较多.因此造成了1名老师指导10名学生,甚至指导更多个学生设计的局面,且每名学生一个毕业设计题目,给指导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学校应鼓励学生在工作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早进入工作角色,注重设计的工程性;另一方面可减轻校内指导教师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质量.同时,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每个学校都有固定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因此可开展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的工程师把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工程性、校内指导教师掌控学生设计的系统性. 4加强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工程性和交叉性都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指导教师有多学科的知识积淀,还要求指导教师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然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其指导的设计的工程性不够.笔者认为,实践经验不足是诸多老师的共同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指导教师可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利用工程实践机会.我校于2011年加强了教师工程实践培训,要求教师必须有6~12个月的工程实践.指导教师可利用这一机会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二是指导教师抓住学生认识与生产实习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结论 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毕业设计,阐述了我校该专业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分析了该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希望为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同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冯增喜任庆昌于军琪何波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国家不断加大教育建设力度,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备受肯定,其所拥有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的学生数量、教学质量增长很快,但在毕业设计方面需要加强。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介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提出增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有效性的相关措施,以期能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全民教育快速发展,尤其是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不断涌现的现在,更多学子得到就学、就业的机会。国家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该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如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1.1理论知识教学不完善 鉴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导致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以实践为主,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但却使得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此种教学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整体设计中缺乏完整感,并且对于其中的细节难以掌握,甚至有些学生对于造价方面的认知十分浅显,对于大多数知识的不理解,导致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并且整体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很有限,即使学生“临时抱佛脚”也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 1.2毕业时间安排不合理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其在通知学生开始毕业设计,直到毕业设计完成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并且是在3~5月份期间,毕业设计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个大工程,并且学生需要做整体设计、构思、收集资料、后期修改等多项工作。另外,此阶段学校并未停止授课,有些学生依然要去学习新知识,而有些学生则已经参加实习,此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毕业设计时间,时间、精力方面均难以平衡,如此也就导致了毕业设计整体质量难以提升的局面出现。 1.3毕业设计过于流于形式 鉴于学生在学校中主要以掌握技能为主,因此对理论知识传授有所忽视。部分学生的认知中将毕业设计与理论知识相挂钩,导致了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重要,毕业设计时存在敷衍的态度。另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度不足,难以就毕业设计中的各个框架做深入的扩充,此种情况也直接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难以符合教师的要求。部分学生会存在抄袭其他学生构思、设计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找“”代为完成的情况。 2相关措施 2.1做到合理选题 合理选题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合理选题方面应兼顾教师、学生两个方面:①教师是毕业设计的拟题者,其应根据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拟题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完成毕业的同时对相关方面有更深的了解;②学生在最终进行毕业设计之间往往会经历选题阶段。当学生面对教师提供的各种题目时不要眼花缭乱,在正式选题前学生应对自身有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并以此为依据为自己选题,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在设计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能够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有一定帮助。 2.2毕业设计训练 鉴于毕业设计的困难性和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前进行毕业设计训练,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往往包含多个方面,如建筑、造价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等,知识的讲解往往会被安排在主要课程之后。知识较为复杂,且对于毕业设计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此些方面开展专门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知识和设计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拟题,并自行进行相关设计,在设计完成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出评价。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能明白自身不足之处,同时也能使学生不再对毕业设计感到陌生。 2.3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 鉴于学生在毕业前期较为忙碌,学生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十分有限,而毕业设计的整体时间较长,学生会存在时间还够的认知,因此对毕业设计也会存在管理松散的情况。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微信、网络或电话等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并掌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意见。另外,教师也应对学生做出规划,使学生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有质量的完成节点任务。 2.4协调设计、实习以及就业的关系 学生在进入毕业季后往往会较为迷茫,其既想要快速就业,又不想耽误到毕业的相关事宜,甚至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实习方面陷入两难的境地。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以上两者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明白无论是毕业设计,或是毕业实习,均是促进其顺利就业的重要手段。丰富的毕业实习经历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再单调、枯燥,其能够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而优质的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实习、就业的敲门砖。当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充满兴趣时,学生的机会就会比其他学生大很多。 2.5改变传统毕业设计组织形式 在传统毕业设计中,每个学生单独负责自己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形式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衡量,也是其对于自身在几年的求学中获取知识的有力体现,但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压力。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合作设计的形式,如根据学生各自的题目、学生的兴趣等将学生进行分组,使各个学生均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并全权负责。而整体的设计工作则由所有学生共同探讨,如此一来各个学生均能够对整个设计有一定了解,并且也能加强自身个别技能的提升。在进行最终的答辩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负责的部分来向教师介绍毕业设计,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表现以及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该专业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也与该专业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甚至与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在经历教育改革后,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实际的设计中依然会出现些许问题,从而影响到了该专业学生的毕业情况。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就业而言均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和实施力度,使毕业设计不再成为学生的噩梦。 作者:李奇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最后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笔者以毕业设计为切入点,通过“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毕业设计是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最后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工作。虽然毕业设计在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最近几年中,在高职类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时产生了诸多问题。 1.1学生毕业设计意识淡薄 因为社会就业的压力,一些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敷衍了事,投入时间远不够,设计成果利用网络下载拼凑而成。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课程不再有新颖的知识可学,不如到校外的建筑设计院去学的想法,等到相关建筑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时,他们对毕业设计又缺乏进一步思考、探索,对自身缺乏更高的追求,于是整个毕业教学就趋于一种表面形式,管理混乱、松散。所有的这些反映在设计成果上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去甚远,毕业生专业培养目标大大打了折扣。 1.2教材滞后 我院建筑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筑设计自编教材,已经启用了十多年,一直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近几年,很多建筑设计规范都做了相应的修改与调整,这就使得知识跟不上行业发展;另外,教材对有关建筑法律、建筑规范教学内容的明显缺陷。 1.3毕业设计选题与工程实践脱节 在毕业设计选题设置不够合理,选题与建筑实践脱节,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一个题目作几届,多年一贯制,未重视因材施教,未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放飞学生的思路,不能很好地和学生的就业方向相结合,这样做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约束了学生创作激情,促使学生消极应对毕业设计。 1.4指导形式单一、教师力量薄弱 指导形式单一,都是校内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设计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在高等职业院校难觅有丰富实践经验、高水平、高学历的设计人才,难以形成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梯队。 1.5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不清晰 在毕业设计最后考核既没有相应标准,成绩评定又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观、合理、科学。对未能达到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学生降低要求,都给予“放水”,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持宽容的态度,从而使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1.6毕业答辩缺导向性 答辩时应对学生没有向导性,学生不能很清楚、准确、有效、富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对自己毕业设计过程的设计思路未能进行卓有成效地梳理,答辩时成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机械、被动地一问一答的尴尬模式。这样的教学成果仅是让学生简单、初步地了解了整个建筑设计阶段的过程,却与建筑设计院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要求具有很大的差距,致使一些学生临毕业时对建筑施工图尤其是其它专业的图纸识读能力很差,距离高职教育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解决问题———教学改革 在毕业设计中涌现的问题,迫使对毕业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提出“产学”一体化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即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打破传统单一的师生互动模式,转换为与业主、合作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共同参与设计的教学模式,在真实的设计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毕业生符合市场需求,夯实进入建筑师岗位基础。 2.1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市场化 毕业设计教学内容顺应市场要求,符合建筑发展趋势,将最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建筑规范、法规引入课堂,反映前沿动态,跟上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使毕业生一毕业进入市场就能无缝对接建筑设计岗位,较快进入建筑岗位角色。 2.2毕业设计选题真实化、工程化 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改革,打破学生按假定任务书设计的相对静态的传统教学模式。毕业设计选题采用真实、具体工程项目,即“真题真做”方式,与建筑设计院联合,丰富毕业设计选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崇学生建筑梦想憧憬,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设计发挥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培养首创精神、提高创新意识,体验真实工程的工作步骤,积聚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经验,达到毕业设计教学目标。 2.3“双师制”和“邀约制”教学模式合作化 毕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双师制”和“邀约制”教学模式。,聘请校外建筑设计院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与我校校内教师一同参与毕业设计教学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他们实际工程经验的优势,提高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此外,邀请业主(建设单位)共同参与设计,使毕业设计过程教学中业主(建设单位)、建筑院建筑师、校内教师、其它相关专业等多方参与,在“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中,使学生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完成岗前的职业培训,实现从学生到建筑院设计人员的实践能力转换,培养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 2.4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标准化 为激活毕业生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充实学生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营造科研生产实践的良性发展,配合“产学”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工程,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具有明确导向性的评价体系,对毕业设计成果采用定性描述、定阶段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使评价具有可比性及可操作性;将校外专家、用人单位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使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与多元性。 2.5毕业设计答辩规范化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答辩在毕业设计中扮演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一环节,我们采取实际工程中的建筑评审会模式,学生自己制作毕业设计PPT演示文件向评审专家答辩组汇报(由专业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建筑设计院专家组成),以促使学生能更加敏捷、综合、系统地处理问题,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加快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通过答辩可以了解学生驾驭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在考核学生毕业设计成果时,坚持标准,以设计图为依据,尽量体现学生真实的设计水平。对于部分学生未完成毕业设计,或有原则性错误,或毕业设计成果不完整,答辩时概念性错误较多者,学校都要严格执行成绩评定标准。 3结语 “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当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开拓学校与企业间联合办学的新思路。与以往内容单一的毕业设计教学相比较,“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对我院建筑系是一次大胆且创新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改革成果初见成效,对未来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开拓创新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作者:万莉 彭敏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探索 【摘要】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情况体现了人才培养方案完成的质量。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要。为了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毕业设计需要在选题、过程管理、毕业设计答辩以及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探索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 建筑装饰 毕业设计 模式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从对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岗位技能锻炼上。而毕业设计环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道关口,无疑也承担了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缩短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时间的重任。然而,建筑装饰专业传统的毕业设计环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探索新的装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1、目前高职院校装饰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选题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符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沿用原普通专科的毕业设计选题,甚至是照搬本科院校类似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这些设计选题的理论性较强,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同时,由于沿用多年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案,已经严重脱离目前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趋势,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行业操作习惯。 1.2 学生积极性难持久 通常,在毕业设计任务布置的最初阶段,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学习都充满期待,积极性都很高。但随着毕业设计的深入进行,对设计选题的热情逐渐消退,同时由于就业的压力,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进行的这个阶段,已逐步将注意力和关注的中心转到了求职和实习上,学生对参与毕业设计环节的过程逐渐失去兴趣。 1.3 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流于形式 目前的毕业设计答辩通常采取的是先介绍、再提问的传统答辩形式,由学生介绍自己所做的方案,然后由答辩老师进行提问。这种答辩形式较为呆板,参加答辩的学生和老师处在一种相对对立的位置,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高职学生对该环节的需求。而且,整个答辩过程仅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仅能识别学生是否能记忆相关知识,但并不能很好的全方位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 2、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新方法探索 2.1 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定 毕业设计题目在选定时,采取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和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题目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有,既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共性的要求,又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对于设计环节个性的要求。 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通常包含装饰方案设计、表现、施工图、效果图等部分,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兼顾这些内容。对于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指导教师必须严格将其控制在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要求之内。 2.2 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校企合作模式 建筑装饰专业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本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均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现场实习,以巩固和检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完成本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而毕业设计作为学时最长的实践教学环节,如果能融入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将对人才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学生可以通过在校企合作单位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也可以将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修改,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可引入企业教师,以有针对性的对实践性强的环节进行指导。 2.3 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学时在180至200学时之间,过程较长,且毕业设计环节安排的时间和授课的地点都相对分散,如果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跟不上,设计成果就很难达到毕业设计任务书预期的效果。因此,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非常有必要。 指导教师可定期对毕业设计的完成进度情况进行监控。每一次指导教师对学生辅导都必须做好书面记录,保存好每一次的辅导记录。为了能切实的利用辅导记录起到监控进度的作用,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答辩的时候,必须提交本人的所有辅导记录,辅导的次数达到规定的要求时才予以答辩。 2.4 创新毕业设计答辩形式 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转变为学生按照分组,互相进行提问和答辩,不光从答案中学习,更要从提出问题的角度进行学习。 可按照“业主”、“设计方”等角色进行方案的模拟介绍,模拟业主提问,再模拟设计人员的回答,双方介绍完了之后还可以互换角色,答辩的成绩的一部分可交给学生自己打分。最后答辩教师再根据各自介绍的情况对最后的答辩成绩进行评定。 3、小结 综上,对于毕业设计这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是该环节的教学效果的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到毕业设计答辩的各个环节,都应当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以适应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提高的要求。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建筑设备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摘要】高校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难以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不利于人才培养,我校尝试在建筑设备专业实习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毕业实习过程中采用了契约式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实习过程中实施契约式教学模式,并对契约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习契约;实施过程;优势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斯(M.Knowles)提出了契约学习理论。 契约学习是以学习契约为载体,所谓学习契约是一种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拟订的书面协议即学习计划。其中确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和策略、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等。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对契约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效果很好。 二、学习契约的内容及契约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建筑设备专业的内容综合性强,包括建筑物内部的给排水、消防系统、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工程的基本内容及其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建筑设备,能充分发挥建筑物使用功能,为人们提供卫生舒适和方便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它是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毕业实习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育人,重在知识教育和培养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建筑设备专业制定了学习契约,具体内容如下: 学生姓名:刘志强等同学 指导老师:马人骄 签约时间:2011年4月5日-7月1日 契约目的:毕业实习是本专业的一门岗位技能综合训练课,是学生学习现场工程技术员的内、外业务,熟练现场施工员和技术员的工作范围,培养学生实际生产操作、对工程的组织、管理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此契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顺利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1.学生进行技能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要求学生能看懂专业工程施工图纸,熟练查阅标准图集,正确使用施工验收规范。能熟练正确使用简单的施工机具,掌握管道器具和设备的安装。 根据工程进度能编制班组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分析报告,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并能编制本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熟悉工程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法,掌握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 熟悉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的编写方法。 熟悉现场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预算员的工作范围和操作方法。 掌握施工顺序,熟悉交叉施工的方法,特别注意隐蔽工程的施工方法和验收标准。 2.学生决定学习此技能目标的具体原因: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刘志强等同学毕业后,要从事水暖施工方面的工作,希望熟悉水暖施工现场的业务,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3.学生围绕什么方法来学习的: 实习工程中指导老师负责在现场随时指导实习。征求学生意见,对比较集中的问题,回学校由指导老师集体讲授1-2次。学生也可以查“施工验收规范”自学,在学习中,需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实习时由每位现场技术人员指导10名学生,逐渐熟悉施工技术员和工长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根据现场条件,尽量让学生独立从事“实习内容”中要求的各项工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应以一名现场技术人员的身份出现,所从事的工作由现场领导和指导人员安排。 4.学生想提及的主要问题: 施工顺序是什么?交叉施工的方法是什么?隐蔽工程的施工方法和验收标准是什么?如何根据工程进度能编制班组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分析报告?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编制本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5.学生从哪些方面搜集学习该技能信息: 借阅施工现场的专业技术资料,或者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如《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等,也可以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 6.对于该项技能的学习成果: 实习日记:每天的工作内容体会和建议。实结:整个实习过程的收获和心得。实习答辩:由系里骨干教师成立专家组进行答辩验收。 7.与他人共同体验学习该项能的学习过程: 根据工地情况,给学生分组,每小组5个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个工地10名学生,共分2组。交叉学习现场工程技术员的内、外业务,熟练现场施工员和技术员的工作范围,培养学生实际生产操作、对工程的组织、管理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8.结合多种方式方法评价运动技能的学习: 实习结束后,由现场指导人员对每个学生做出鉴定,实习单位鉴定须盖实习单位章。指导教师按照学生的实习态度,出勤情况,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质量及实习答辩情况,评定其实习成绩,实习成绩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9.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实习指导教师带学生不宜超过20个,在2个较近施工现场流动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作好个别辅导。 指导教师重点加强学生的实习态度和实习纪律的管理。在施工现场一定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较危险的施工区域出进要注意,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避免被伤害。 10.学生与指导老师回顾并反思实习过程: 学生要达到预期的实习结果,但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反思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和水平,由于现场条件有限,与学生协商,学习契约可以作调整,例如“熟练正确使用简单的施工机具”这一任务,由于现场的施工机具少,学生很难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学生只好看工人操作。了解施工机具的使用方法。 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服从管理、尊重师傅、虚心学习,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爱岗敬业。 以上学习契约帮助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精神,敢于挑战与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三、通过实践认识到契约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1.契约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契约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赋予学生以选择权,学生可以直接面对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契约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心。在学习契约的制订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学习目标是学生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主动提出的,学习进程安排和学习评价标准是学生参与制订的。 3.契约式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的共同参与。契约式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平台上,以师生共同协商为基础的,随着契约学习的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会越来越多。契约学习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建立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 4.契约式教学模式突出了学习的实践性。契约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应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契约学习不但强调学生学习结果,更注重过程。学生在实习中,需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论 契约式教学模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采用“契约式”教学模式,学习不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和需要不断与教师协商的自主过程。有了学习契约这样一个书面文本,对学生有了约束力,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并努力去完成它。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了合适自己的学习目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报告与思考 为了加强本专业建设,掌握本专业毕业作生走向社会的情况,同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水工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与就业指导中心协作,共同赴青岛、潍坊、烟台、广州、西安、济南等地对10-12 届毕业生做了跟踪调查,调查形式以问卷和座谈会形式为主,辅之以非正式的交谈。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调查取得了圆满成功。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信息反馈分析 2008年我们共发出调查表200份,回收160份,其中单位综合评价情况如下: 从反馈回来的质量跟踪调查反馈表中不难看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大多在建筑公司做建筑施工、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有一部分在从事工程预算、资料整编,另有一部分从事建筑弱电工程工作。从毕业生的就业取向看,毕业生大多数从事本专业工作,这说明我们所开设的专业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专业定位准确。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学生综合评价也不错,学生参加工作基本能较快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岗位,能够吃苦耐劳、在自我提高、主动性、团队精神、适应能力、为人处事、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 二、用人单位的评价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及吃苦耐劳精神等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毕业学生在基层工作岗位上能安心工作,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给予较高的评价。从座谈会和非正式交谈的情况看,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纪律好,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一般都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力,在单位中有良好的口碑,树立了我们学院良好的形象。 学生所在单位也对我们提了一些建议,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业道德方面还需加强,二是要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加大力度,使他们能尽快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求。三是要培养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要有团队精神。 三、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 在对毕业生的调查中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教学工作评价较好,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比较好,大部分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师资队伍素质高、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较合理、教学管理较严格。也有部分毕业生认为本专业的教学设施比较陈旧,与施工现场比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及时更新与增加数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还有待加强,教材还有待更新。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通过本次毕业生反馈调查,我们一致认为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术实用型人才。 1.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向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长期经验总结的结果之一.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一体化教改提供前提。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过多地反映自己的能力低、素质差,这恰恰说明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忽视了素质的培养。 2、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首先,要继续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专业调整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基础课的选择和实用性,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主体的高尚精神境界。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专业基础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兴趣。 一体化教学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很好途径。 3、要加强实践教学,推广一体化教学。事实证明,一体化教学对于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职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实践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要建立加强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4、精心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5、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对某些上课上得好、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的称赞和感激,还有不少毕业生说,学生想不想学,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教得好不好,这些都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极其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特别是适应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培养。。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源动力。没有教学组织和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就不能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就无法实施。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为自觉行为,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强调教师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品格和敬业精神。 6、加强与毕业生联系建议以后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通过毕业生多渠道了解和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创造条件,通过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活动,拓宽办学渠道,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形成良性循环,使学院有更大的发展。 通过对建筑工程技术毕业生调查,我们收获颇丰,给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我们要加大教改力度,坚持推广一体化教学,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吴江,男,民族:汉,1979年8月出生,籍贯:陕西省礼泉县,学历: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单位:山东水利技师学院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和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中原工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要求毕业设计选题科学、真实,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并提出高标准的毕业设计成果和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进行教学成果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立创新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建筑学专业;选题;过程评价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是五年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立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建筑学专业拟定的大纲中将毕业设计描述为:毕业设计的目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是整个五年本科教学过程的一次综合性的总结。为此毕业设计指导小组非常重视毕业设计,并且致力于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一、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决定毕业设计内容,也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结合建筑学专业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特点,提出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真题真做”虽然刚开始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实际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甲方要求的交图时间一般比较紧,并且实际项目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制约,在时间安排上不易和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相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有弊有利。而“真题实做”的课题来自于社会实际工程,指导教师可以对“真题实做”的课题背景和建筑设计使用条件进行适当的理想化处理,以“实战”的氛围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按教学计划控制,学生可以更多地从专业理想化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每个课题组选题类型不同,一般同一届不出现同一类型的题目,选题包括招商大厦、体育馆、小区规划、广播电视局、商城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建筑单体设计和居住区详细规划、景观设计等。选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且要具有可完成性,学生经过自身努力均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在课题的安排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专业教研室作为组织、管理、指导毕业设计的功能单位,在第9学期10~11周组织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题目,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并由院系成立的专家评审小组对题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题选题确定后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申报选题意向。课题分配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方法进行,对双向选择不能落实的课题由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 二、过程管理 1.重视毕业实习调研 开学前两周的毕业实习调研是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提。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建筑设计类型开展毕业实习调研工作。实习调研结束后,每一个学生都要在第三周前上交一份内容详实且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调研报告,作为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的一部分。要求旁征博引,对调研对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价,提出批判和感想。 2.建立健全制度 首先,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保证毕业设计工作能够顺利按时保质完成。制度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均提出了严格要求。其次,制定阶段性任务和目标,第1~3周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第4~12周为建筑设计草图阶段;第13周整理设计资料和图纸,第14~15周为教师评阅、毕业设计展和毕业答辩阶段。最后,专家检查毕业设计组织工作。第3周开始检查指导教师配备,毕业设计选题及任务安排情况,实习、实验、设计等条件的准备和落实情况,对毕业实习调研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进行抽查;第9~10周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督导专家参加学院中期检查的全过程,了解进度、质量;第15周督导专家参加学院毕业答辩、复答辩的全过程,了解答辩组织情况。通过全过程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学生顺利毕业。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参考文献与参考资料的能力、手绘和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在毕业设计前期,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手绘草图,重视师生、学生之间的设计评论,要求学生动手改图和重视小组评图等,这样指导教师容易把握学生的设计进度。在毕业设计后期,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图,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水平,为以后从事有关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发挥指导教师的激励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自尊、自信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绘图表达能力、写作归纳能力和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三、毕业设计成果要求和评价体系 1.成果要求 院系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为至少做两张A0的展板和不少于15页的A3文本。展板中设计图纸不少于4张A1,其中表现图(A1)不少于1张。文本文字说明字数不少于3000字,文本中图纸大小以看清楚为准,如需要可采用A2、A1图幅折叠进行装订。 2.答辩和考核工作 答辩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答辩,另一种是小组答辩。由指导教师推荐毕业设计成果优秀的学生和总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所有参加公开答辩的课题都要求做幻灯片。公开答辩在建筑系内进行,由建筑系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委员会人员参加,鼓励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以促进各届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答辩过程分为学生陈述和答辩教师质疑两个环节,学生陈述限定在15~20分钟以内,教师质疑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另外,建筑系坚持复答辩和第二轮答辩。先由每个小组产生1~2名参加复答辩的学生及对第一轮成绩有疑义的学生进行第二轮答辩。复答辩时由全体建筑学专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学院专家组评分,同时按学校规定比例产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延迟答辩工作。 3.学生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严格执行先由指导教师评阅评分、后交给另外一名专业教师评阅评分。评阅成绩均为合格后,再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取得答辩资格后然后才能参加答辩。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成绩占40%。 4.公平合理的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 按照学校要求,推荐比例一般不超过毕业生总数的3%。根据答辩结果并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参加学校的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优先推荐署名“中原工学院”并为第一作者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已录用)的优秀毕业设计。 四、组织毕业设计作品展和毕业生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 毕业设计答辩前一周组织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这既是一次教学成果的展示,又可对在校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为下一届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做好准备。作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建筑特点,集中反映了毕业生五年的建筑设计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毕业生的建筑美学修养。 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组织在学习和工作中有不俗表现的学生分别向低年级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宝贵经验。考研学生结合自身的考研经历,讲述自己的考研心得,以及考研流程、复习方法、择校、毕业设计的收获等问题;参加工作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院实习和就业历程,从搜集工作信息、参加招聘会、面试技巧到求职过程中的心态、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等问题做详细的讲解。 五、结语 通过对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促进了建筑学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得毕业设计教学更贴近于工程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立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教学基本解决了以往教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也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的改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素质和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浅析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针对建筑电气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并提出了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建立质量监控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电气;毕业设计;监控 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提高、加深专业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总结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生产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大学毕业取得毕业证书重要依据。好质量的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它既能评价高校的教学与育人的质量,也能促进学校的办学效益。近几年,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学生质量普遍下降,使得毕业设计的质量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更科学化、规范化。实践出真知。这几年,我院在在教学中结合实践总结经验,从选题方式、师资保障、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从而保证了优良的毕业设计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合理化的选题方式。万事开头难。高质量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第一步。选题应尽量不要超出所学知识的范畴,应尽量包含所有的专业课知识,应根据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难度、深度要适中,设计的选题还要符合本专业的内容,迎合将来就业的方向,还要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应注重学生工程意识、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对于覆盖面比较广的专业,如《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宽广,学生就业的渠道也非常广泛。为此应在宽口径专业平台之上,为学生提供宽松的专业方向的选择权。从目前的高校来看对于建筑电气工程专业主要是:一条项目主线(一个工程项目),两条方向支持(强电、弱电),进行安装、设计、预算、施工组织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同时迎接企业的面试选拔,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融入企业,真正达到“实习就上岗”的目的。 2.加大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 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团队应由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及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组合而成。老教师理论知识牢固,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机会多,而年轻教师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的机会少,缺少的正是工程的实践经验。把他们组合起来,就能起到以老带新的目的,教师队伍才能有序地壮大发展。除此之外,还要经常组织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生产实习车间实践学习,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教师要悉心地指导每一位学生,重点、难点和关键步骤要指导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指导毕业设计之前,学院应组织相关培训,由经验丰富的老师细致地、有针对性的讲解毕业设计中各个环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指导教师增强责任感。 3.加大监控管理机制的力度。毕业设计过程中,大到某个阶段、小至每个细节的质量完成得好坏,都会影响最终的毕业设计质量的优劣。 指导教师监管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过程,是毕业设计的总负责人。指导教师应一对一地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耐心指导,保证学生有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决。指导的同时还应定期检查完成的进度和质量,监督并指导学生能按照进度计划书顺利完成每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学院应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召开动员大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用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学院应严格审查毕业设计任务书,对未通过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毕业设计期间,领导应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保证导师的出勤情况。对于工作散漫,没有完成进度、论文有严重问题或者是有严重抄袭的学生给予警告处分,责令导师与学生一起制定整改措施,根据整改措施定期检查论文的完成情况,毕业答辩的时候,也要重点考察此类学生。还应认真分析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下一届毕业设计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4.坚持科学客观的评价制度。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答辩。所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答辩工作时整个毕业设计的关键,也是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手段。 整个答辩过程一定要把握一个尺度,整个过程要严格、有序、公正、透明。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下一届的学生才能认真地做好毕业设计。答辩小组由一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担任组长和3-4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学生论文的撰写水平,实事求是地给出每名学生的答辩成绩,这样做能保证答辩过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答辩小组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整个答辩过程严格、公正、公开,还应保持井然的秩序,这样答辩的学生思路才能清晰,才能保证答辩的质量。毕业设计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分成五个档次,优秀率一般应控制在20%以下。毕业设计的最终得分由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两部分相加组成,其中导师评分满分为40分,答辩小组评分满分为60分。指导教师可根据该名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的表现,如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毕业设计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进度的完成情况、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所学知识的应用,毕业设计是否有实际意义等给出综合的评价,答辩小组成员可根据该名学生的论文撰写情况、现场答辩情况给出综合的评价。这样所得出的评分真实、客观、公正。评定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绝不打同情分,统一标准,严格要求。许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把毕业设计不合格的学生淘汰,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严格按照答辩的评定标准,导师不要有私心和同情心,答辩小组要严格把关,对达不到要求的、质量不好的毕业设计坚决按不及格处理。 综上所述,虽然许多高等院校在学生毕业设计上加大了管理工作力度,并且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的探索、研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找出新办法、好办法,以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高等院校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国家栋梁之才。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改革初探 摘要:通过对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现状及教学设计的分析,提出针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阶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毕业设计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一个实践环节,是对学生三年所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总结,是学生从理论课程的学习到解决工程问题的升华,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总结的教学环节,可以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创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各专业协调能力、严谨工作态度、高尚思想品德、端正工作作风以及责任感等各方面的素质。 毕业设计实施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建筑材料经商、管理方面的工作以及继续再深造都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做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适应现阶段就业大环境下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 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案。 一、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和改革的意义 多年来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只为一个阶段:建筑方案设计。教师按照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草、二草、三草分阶段进行,设计成果为设计说明书、平立剖面图及效果图制作等,整个设计阶段集中在最后一个学期12周左右时间完成。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1.毕业设计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建筑方案仅仅涉及方案阶段,无前期的与业主沟通部分,设计深度不够,学生基本上不会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2.建筑方案设计与其它各专业的相协调能力不够,结构、设备知识模糊,不能优化设计方案;3.手绘能力基本功不足,指导老师要求的手绘图纸部分完成质量不高,电脑制作操作又完成的不够熟练;4.答辩时应对学生没有向导性,学生不能很清楚调理的梳理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答辩时形成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模式。这样的教学成果与设计单位实际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只是初步地了解了整个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过程,不少学生毕业时,对施工图尤其是其它专业的识读能力很差,距高职教育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在有一个与毕业设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环节?——毕业实习。建筑设计阶段是在满足拟设计工程的功能前提下,考虑经济、美观、使用并进行功能、流线、平立剖面的设计,以及相应的环境、构造、做法的设计,同时初步考虑结构方案,与结构专业、设备专业等其它专业相协调一致。通过毕业设计的课程设计能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角色需求。 二、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从近些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呈多元化: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室内设计、工程造价等专业,我们教师在毕业设计阶段设计教学指导任务的时候应(1)、适当加重建筑设计与其它各专业设计相协调的比例;(2)、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练习,手绘与计算机相结合,应保证一定的手绘图纸量,为以后的工作用设计交流打好基础;(3)、毕业设计阶段设于毕业实习阶段之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有的放矢的选择毕业设计题目;(4)、建筑设计方案阶段时间适当压缩,加入适当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量,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流程,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在此期间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建筑业的发展、设计手段的更、施工图表达等设计知识,模拟工作场景能提出合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此间的学习综合前两年的专业知识,系统梳理各门专业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大就业的机会。 制定一套适应我校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我院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底子较弱的特点特在毕业设计期间制定以下教学方案1.选题,教师可选拟建建筑和已建建筑,切勿在选题阶段过度随意,难易程度适中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能顺利地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并且上一个台阶,也为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做演习。2.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手绘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比例适当调整,在此期间加大名著的阅读量和优秀建筑师的经典作品临摹,让学生能从中提炼设计者的设计精髓运用到此次设计中来,提高自身的建筑修养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3.适当压缩建筑方案设计的时间,加入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学习,让学生在此期间能了解单个建筑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图设计的大概流程,其中各设计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了解建筑构造,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专业选择奠定基础。4.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每个项目分组完成,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独立完成,让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模拟办公环境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设计成果验收,包括完整的开题报告,阅读报告,整套图纸和流利的答辩。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类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只要设计合理、方法合适,完全可以在毕业设计阶段让学生能够把三年所学的知识最大化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设备有比较完整的概念,能够基本协调各专业的设计问题,读懂各专业施工图和能够完成建筑专业简单建筑单体的整个设计过程,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和绘制,实现教育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发展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至2009级四届毕业实习教学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企业顶岗实习、集中轮岗实习、预期就业岗位培训三段式的毕业顶岗实习环节改革,以使毕业生明确岗位并找准适合自己特点的就业岗位,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有利于毕业生自主择业。 【关键词】毕业实习;顶岗实习;轮岗实习;岗位培训;改革 通过对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市政机电系《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2006至2009级各取一个班取样调查分析,毕业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单位分类如下:(%)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采用2+1教学模式,即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毕业实习1年。结合行业特点,毕业生在7月份比较好找实习单位,这时去单位实习比较有利,11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大多数施工单位季节性停工,所以在此时间段安排集中毕业设计等环节,3月份开学以后又进入单位实习或找工作,三段式的时间安排基本没有改变。从2008年06级毕业生实习以来,毕业生人数呈递增趋势,集中毕业实习安排工作也逐年调整,06、07级都是分三个组即给排水施工图、采暖施工图、电气施工图设计,07级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没有达到预期答辩效果,教研室对高职学生集中搞设计是否合适提出质疑;从08级开始,增加安装工程预算组,以安装预算大作业形式完成指定施工图预算工作;09级建筑设备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结合,增加安装施工组。至此,集中实习时间段的实习任务基本与岗位群相吻合。几年实习过程中,也出现学生在实习单位回不来参加在校集中实习的情况,一般是由班主任、指导教师分配任务,学生带任务到实习单位完成,这一趋势呈递增状态。 根据近年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毕业教学实习教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于顶岗实习的方法和改革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企业顶岗实习的总结 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场施工实际结合起来,获得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中各主要工种施工技术方面的实际知识,获得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方面的实际经验,培养了独立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习中,广泛地同工人师傅接触,并参加生产劳动,为即将面临的就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各班学生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虚心向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能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学生认真收集资料,写好实习日志,并按要求撰写了实结。 毕业顶岗实习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认知从业岗位,明确就业目标的过程。因此既要学习实际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熟悉即将进入的行业,了解专业岗位群,了解今后工作中有关的职业道德、工作规范等,认识到本专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不仅从实习企业学习到很多实际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很多企业认识到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把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改革实习的形式,集中实习以轮岗实习为思路,体验和技能相结合,理解岗位群,明确分散实习分组,设置专人管理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对口的工作极其广泛,包括设计、施工、预算、监理、设备技术支持等。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看,也是非常广泛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情况,要求毕业顶岗实习形式的多样化。规范实习分类,增加分散实习组,即学生有就业意向,经单位开具证明,班主任确认后签字认可,可继续留单位实习。分散实习组不再分配其他任务,完成实习报告即可。对分散实习组的管理,可由指导教师按地区巡回指导,也可在实习单位聘请指导教师。 在校集中实习以轮岗实习为思路,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起,以典型模拟工程为实例,从设计、预算、招投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拟定一系列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将学生分组进行轮岗实习,在岗位上体验具体工作,必须完成一定要求的工作任务,任务合格后转入下一岗位实习。学生在轮岗实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或工作意向,将志趣及工作结合起来,找准适合自己特点的就业岗位。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毕业顶岗实习的就业导向作用 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就业意向,需要对预期就业岗位培训提升,与技能考证结合,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如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管道安装工、预算员、测量员、CAD平面设计师等。明确就业从事的工作,如建筑设备工程的施工与技术管理工作;建筑设备的安装、运行及调试工作;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及招投标工作;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提高毕业顶岗实习的就业导向作用。预期就业岗位培训,更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于学生工程意识的训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大为增强,有利于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有利于提高学生求职能力,懂得与企业进行双向洽谈,有利于毕业生自主择业。 四、毕业实习的教学评价 顶岗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紧密联系实习的每一位学生,敦促学生做好顶岗实习日记、毕业实习鉴定表、顶岗实习报告等书面材料,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定材料,及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内容,按要求给学生打分。实习过程中因成绩显著而获取的实习(或就业)单位奖励的,可评选系部优秀实习毕业生奖励。 教学质量的评价所产生的作用,应具有导向、判断、促进作用,引导实习的方向,掌握实习的总体情况,促进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实习企业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就是毕业生得到社会认可的最有效的反馈信息,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可靠评价。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摘要:随着武汉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就业机会不断增加。文章针对两年来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当前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就业方向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就业 一、企业需求与专业培养方向 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为社会培养实践应用型技术人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在建筑装饰领域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绘图、装饰施工管理、装饰预算以及具备中小型企业运营、策划与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近年来企业的需求状况,装饰公司蓬勃发展,武汉市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不下2000多家,同时全国的家装建材团购活动的普及,团购网站越来越多,很多团购企业需要打开全国各地市场,需要大量的高职装饰专业的人才,还有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具公司、材料公司对装饰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向好。 二、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就业定位 建筑装饰专业在校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职业规划的考虑,学习专业知识,理解职业所要求的相关素质,根据自身的学习效果来考虑自己毕业后能够从事的岗位工作。在两年的学习期间,学院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请企业的专家到校进行专业案例的讲解,企业也提出了他们相关工作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及素质要求。通过这样零距离的接触,企业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成果,学校能够更快地调整教学方向,学生通过这样的接触,了解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值,更扎实地学习自己的专业技能。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企业需求把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培养划分为装饰设计与营销方向和装饰施工方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其专业学习,并通过课程改革,实例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不断了解自身的长处,最终能在两年的学校理论学习与一年的企业实习过程中很好地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通过两年的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 三、近两年就业情况分析 从近两年的学生就业情况看来,学生在企业中从事业务销售工作比较多。有大约20%以上的学生在装饰材料网站从事网站推广工作,或在家装论坛进行装修材料介绍,装修专业指导工作。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戴华公司从2006年以来建立良好的就业供求工作,每年向该公司各地分公司输送20名左右毕业生,多年来,我们的学生在该公司占据了相应的就业份额,团购网站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同时有20%的学生在装饰材料公司从事产品推广工作,有在涂料公司做产品营销的,有在橱柜公司进行业务推广工作的,有在家具公司从事设计及销售工作的。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学生毕业更多是面向建筑装饰公司,学生也希望能够在装饰公司中谋得一个实习工作的机会。武汉建筑装饰公司近2000多家,每年为装饰专业实习生提供很多业务员、实习助理、预算员、装饰施工监理等实习岗位。而且武汉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活跃,促进了家装市场的繁荣。我们的毕业生在市场中从事业务员工作,逐渐培养起他们能够推销公司的品牌、做设计、懂预算的能力,能够现场监理施工质量以及提供售后服务的工作。同时由于建筑装饰市场进入门槛低,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利用家庭的经济资助自己个人或合伙开创了装饰公司承接相应的家装业务。在近两年,建筑装饰专业学生自主创业时有出现,大约占5%。有大约20%的学生在大型公装公司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有的在从事幕墙安装工作,有的在酒店施工现场做管理。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据工作的需要,继续进行本科学习的同时准备参加国家注册建造师考试以求在工作中有更大提升空间。有的学生认为在装饰公司做业务工作辛苦,工资低,没有出路,或者自己不是能言善辩,因此将装饰公司的业务员岗位视为畏途。但是在实际的企业需求上看,企业很多时候只需要招聘一位设计师,但他们会需要10位业务员,企业的需求决定了我们一些一心要做室内设计师的学生会失望。业务员也能有高薪,业务员也可以有很好的上升空间。高职装饰专业有30%的学生都经过了业务员的岗位才能真正进入建筑装饰行业。通过学生的就业方向分析,发现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符合本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在建筑装饰领域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绘图、装饰施工管理、装饰预算以及具备中小型企业运营、策划与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2010\2011年两届建筑装饰毕业生4个班186人的就业情况分析:近两年来,建筑装饰专业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收入在两年内由刚实习期间无月薪到两年后月薪达2000元以上。学生能在校内两年的专业理论及技能学习后很快适应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应技能的提高和应用,能很好适应新工作的需求。用人单位的观念也渐趋务实,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唯高学历,而更加看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加关注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培养的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在校培养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很快胜任和成长,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具备了专业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第二,社会更加务实,能够很好地接纳有高职大专学历甚至没有相关学历的人员在装饰设计或相关岗位上就业。这个现象说明了我们高职装饰专业的培养效果是得到社会认同的,同时也时刻提醒我们,一定要紧扣企业的需求,了解行业的发展动向,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四、总结 高职装饰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向好,首先是国家的经济局面大好,企业发展兴旺需要大量的装饰专业人才。企业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顺利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高职教学中来,有利于校企、学生的三方共赢。其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在校期间更多地和企业接触融合,才能在毕业时更好地就业。
幼儿园教学论文: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游戏与课程相互渗透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游戏和教学都不可相互替代。游戏能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要,帮助他们自由表达意愿,从而达到智慧和情感的平衡。而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没有教学的,幼儿园也不例外。本文从整体上概述了幼儿园教学中课程与游戏的区别和联系,应该将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对当前幼儿园教学课程与游戏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渗透;课程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是早期儿童课程的核心。游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儿童的线索和完成课程目标的媒介,更重要的是,儿童通过游戏与群体的要求与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之间进行协调,在智力、社会性、体质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形式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与综合性。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只研究游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一、游戏给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活力 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和真实生活,渗透了课程意义的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游戏和课程的渗透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部位,当血液的供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当血液出现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航逃,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选择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强调在内容之中渗透游戏性特征。 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孩子的体验来辨别游戏是否真正存在。如果课程中游戏成分较多,就会因其富有趣味性而深深吸引孩子,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反之,教师可能因不自觉地猜疑幼儿已有的经验而过分使外部受到控制。如,教师的过多命令,提供经过精心准备,便于控制的材料,课程内容因而显得枯燥,幼儿常常会表现出厌烦、劳累。 二、幼儿需要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经验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是,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三、课程使游戏变得更有魅力 离开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游戏,就好像是没有源头的枯水,缺乏生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当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徘徊。很多时候,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贫瘠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频繁出现变换主题、改变游戏形式甚至有无所事事的打闹现象,从而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从某种意义来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有指导的游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与课程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游戏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又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一日生活主要围绕主题来开展,游戏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所有活动都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下以游戏或游戏性的方式出现。师幼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互动性,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关怀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认真努力地研究幼儿,与幼儿一起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把活动引向深入。 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教学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课程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探讨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学论文: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现代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的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一些负面的情况。 一、让枯燥的学习内容“活”起来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而在很多有关大自然的知识中,有些内容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心理学中指出,3~6岁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学习离不开具体事物及其表象的支持,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还较低。尤其是小班幼儿对许多抽象的概念及隐性的科学问题难以理解,他们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所以孩子们对有深度的活动就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对于此类科学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地运用孩子感兴趣的那些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丰富的元素,会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如在《小小蛋儿把门开》活动中,要让孩子们了解鸡蛋的秘密。如果单凭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了解小鸡从鸡蛋里形成、孵化的过程着实较难。即使讲得再生动,孩子们最终还是一知半解。在活动过程中,我运用PPT播放了小鸡在鸡蛋里形成的全过程,还增加了一些音效。孩子们观看的时候,都瞪大了眼睛,看着画面,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太神奇了吧”、“你看呀,原来小鸡这么小”“小鸡,加油”等等话语,孩子们对活动的浓厚兴趣显而易见。 二、模拟拟人手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幼儿往往是一知半解,而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人物化地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利用图像动画,人物语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声情并茂地展示重点和难点。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可爱的人物,把静态的知识通过可视、可听,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在多媒体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如: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活动中,教师首先把时钟作为小客人来到我们班,在讲解重难点整点、半点时,课件中讲述了时钟“豆豆”的一个小故事,豆豆有三兄弟:时针、分针、秒针。在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幼儿很难分辨到底是几点半,(时针介于墒之间),课件通过直观形象地进行时针分针的演示,并通过人物化的语言,把教学中静态变为动态画面,变说教为形象视觉刺激。由于把时钟进行人物化,使得跟幼儿有亲切感,既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又让幼儿很快地正确掌握了半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不仅将真实的生活画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生活中不存在的景象进行模拟,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越强烈,对事物观察的就越仔细,就越能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讲述《森林王国》这个童话故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模拟的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丰富了幼儿对森林的认识,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放完多媒体课件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幼儿创作一幅关于森林与动物的图画。随着这种教学的不断进行,孩子们的创造力也在不断地加强。 四、优化活动过程,发挥幼儿思维力和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最大的优势是化静为动,化无为有,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将老师难以用语言理解的词汇,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可以将老师无法准备的历史人物再现出来。老师不再为教学活动而准备繁琐的众多教具,可以使用课件呈现出来。在幼儿眼里,多媒体课件就像一个八宝箱,什么都可以有,而且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从而激发幼儿的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幼儿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如:大班科学《有趣的头发》活动中,其中要求幼儿了解发型。幼儿缺乏对发型的全面了解,如果用一张张图片,教师可能无法全面第展示图片,而且显得呆板,没有感性结合经验。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制作了课件,把不同时代的,不同年龄的,不同职业的人的发型一一展现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便思维的活动中加深了幼儿对发型的理解,既发展了想象力、思维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在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因此很多时候,不需要老师动手去制作大量的教具,往往一个活动靠一个课件就可以了,或者依靠电脑或电子白板进行演示,这样,教师的动手能力就会逐渐降低,也遏制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在遇到要进行教室环境布置,或者新的大型教具的制作的时候,就会按照以前的旧思维来进行制作,很难有所创新。在音乐活动中也是如此,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活动时老师有时会直接播放音乐让孩子们跟着音乐演唱,而减少了自己弹奏的时间,使得教师的钢琴水平和弹唱水平也在逐步下降。除此之外,幼儿园活动中的一些课件,有的过于精美,会用上一些好看的图案装饰。但是这些装饰会在活动中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往往会去关注这些细节,而忽略了教师真正要他们关注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活动就会形成反效果。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被分散,教师就很难继续进行活动,还要想办法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回,那么活动可能会显得有些混乱。 多媒体技术对幼儿园教学来说,是在课程改革中凸显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认知与情感发展,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去开发、探索和研究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幼儿园教学论文:构建学习型组织与幼儿园教学工作管理 自从出现人群组织,管理也就产生了,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给管理下定义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的能力,通过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个体与组织的不断交互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的管理思路的思考,激励我们对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 教学工作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业务园长管理教学,不外两种重要途径:一是要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作用;二是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善学、乐学、善教、乐教。彼得・圣吉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对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与坚定教师信念 1.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深入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地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信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作为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维度,教师的教育信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它形成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教育信念在教师专业结构中位于较高层次,它的改变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 2. 坚定教师信念。(1)坚持“师德为先”。在教师培训学习时,我们一再强调师德的重要性,@是因为“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如果心中没有为教育事业奋斗、奉献的坚定信念是不可能在纷繁喧嚣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坚守情操,默默耕耘,不断付出不断超越的。我们要引导所有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工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育人过程中体会收获的甜蜜,坚定信念,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2)注重人际沟通,加强教师的心理保健。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热爱工作、做好工作,以及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都是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促进意义。 作为领导者在幼儿园管理中应多运用法国作家拉封丹寓言中所说的“南风法则”,尊重和关心教师。多点人情味,多些爱的表达,尽力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创设“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多方位想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努力使每个教师都有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将个人目标融入整体目标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二、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与教学评价 心智模式是我们看待事物形成的特定的思维定式,改善心智模式是改变组织成员行为方式的基础和前提。在幼儿园开展园内评课活动时,往往是表扬的多提意见的少,因为教师们在共同的环境中长期一起生活、工作,不由自主地思维也会受到类似同化的影响。所以不但看不见自身的不足,连同伴身上的不足也自动忽视、过滤了。扭转这种局面,改善心智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这能促进教师对教育行为“有效性”的正确认识。一个教学活动不是热闹地开展了、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了就是成功和有效的。企业界关于“有效性”的一个隐喻非常有意思。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像几个人比赛穿越一块玉米地。要比的是什么呢? 比谁穿越得快,先到头;比在穿越过程中掰的玉米多;比穿越过程中谁的伤口少,因为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联系到我们教学活动的评价,所有手段的运用、气氛的渲染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是否有益于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否对孩子构建正确的学习模式有帮助?是否在活动中考虑到了不同孩子的学习经验及学习能力?……修炼自己的心智模式,才能对自己及他人的行为正确认识和把握。 三、建立共同愿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与调动教师积极性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愿望,是一种鼓舞人心、能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衷心渴望实现的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在缺少愿景的情形下,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性学习”,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产生“创造性学习”。当一群人真正奉献一个共同愿景时,将会产生一股惊人的力量,他们能完成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幼儿园教学管理所采取的各项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个目的与教师们的工作愿景应该说是不冲突甚至是高度一致的。试问,教师所做的工作不是更好的为了孩子的发展吗?教师所不断追求的不是为了更快的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吗?如何能让所有成员都对我们共同的愿景衷心认同呢?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组织内部,还是存在着差异的,教师对组织共同愿景的支持程度也影响了她们在工作上的发挥。 1. 真正遵从:看到愿景的好处。去做所有被期望做的事情,或做得更多。遵从明文规定,像个“好战士”。这样的老师往往会迅速成长为幼儿园的中坚力量,在各方面都能做表率,是骨干教师。 2. 适度遵从:大体上,看到了愿景的好处。做所有被期望做的事情,但仅此而已。是个“不错的战士”。这样的老师只是表面做到了要求的工作,但由于没有全心投入,所以没有额外付出也收获不到突出表现,在幼儿园里这样的老师也为数不少。 3. 勉强遵从: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愿景。既不感兴趣,也没有干劲。这样的老师有一定的能力,属于不得不做刚好符合期望的事,但也会让人知道,他不是真的愿意做。这样的工作态度,很容易成为团队中的刺头,同事们都不愿意接纳。 针对以上的类型教师,在团队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在教学管理的各环节,如日常教学、公开观摩课、教研组学习等,应该尽量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一种尊重、理解、支持的心理环境,让教师们既有制度的约束,但同时也有个人发挥的广大空间,而且也能得到同事们的理解与认同,让自律与他律紧密结合,让骨干教师影响普通教师、带动“冷漠观望”的教师,实现共同进步。 四、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与教师专业成长 团队学习是一个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即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应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这是国家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专业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业知识,需要自然科学、工具性科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教学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而构建学习型幼儿园也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教师个体的自我学习及整个团队的共同学习、向上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体验到了对自我和他人的教学实践的经验学习与总结。在这样的团队氛围内,教师的各项专业素质都能得到提高。例如,鼓励教师不断参加学历进修,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这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因为通过深层次的理论学习能使教师静下心来剖析、反思自己的教学;积极开展幼儿园内各领域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有效地学、研结合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帮助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橹薪夥懦隼矗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个人技能比赛、课件制作班培训、英语口语练习等方式,可以让教师们体会到在一个充满学习乐趣、互相帮助、良性竞争的团队中,只有加入学习、共同前进才是不让自己掉队的方法。 五、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与教学事务管理 我们作为群体的一部分,应该学会系统观察、系统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事务中,业务园长、保教主任、各级长、教研组长、教师就构成了教学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业务园长的作用侧重于组织与管理,即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管理教学及教科研的开展和了解幼儿学习情况;保教主任的重点在于日常的事务落实与反馈,即对业务园长组织的各项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师幼情况,提出合理建议;而研究教学教法,具体开展教研活动就要紧密依靠教研组发挥作用;分析教学质量、开展日常教学则要依托各级组来进行;作为个体的教师,在系统中既要管理好自己,即不断提高来适应幼儿园总的要求,又要配合系统内任何一环节的工作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因此,第五项修炼提出的“系统思考”,在幼儿园中来理解就是要让每一个教师与幼儿园整体形成系统观察、系统思考的能力,并以此来观察整个工作,从而决定我们正确的行动。而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的领导,应该充分观察认识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优势,从促进教师成长的角度来说,树立因人而异的管理观,促进全体教师主动地、可持续地发展。 幼儿园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材形式,丰富教材内容 当前的幼儿园教材通常为纸质版,内容主要以文字、图片为主。对于幼儿而言,纸质版的教材缺乏吸引力。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当前的幼儿园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文字编辑,图片、动画展示等功能对教材进行创新。可将纸质版教材改为电子版,将原本的文字教材通过音频、动画等方式进行展示,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聪明的鲁班》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老师可通过多媒体对原本的文字部分进行创新,将原本呆板的字体改为活泼、可爱的新型字体;将原本的文字、图片浏览的学习方式改为音频朗读及动画片展示方式,丰富教材的展示形式。 二、发挥信息共享性,丰富教学资源 当前幼儿园阶段的教材普遍相对较少,且更新较慢,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当前幼儿园教学的硬件设备条件,而且也推动了教学资源等软件的发展。“三通两平台”建立的教育平台实现了“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较大程度上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可扩展幼儿的课外知识,提高幼儿的知识量。如,在学习《哈哈镜》这一内容后,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查找相关的哈哈镜的成像原理方面的知识,提高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此外,还可通过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获取教育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匮乏的教育资源进行补充,提高幼儿园教学的全面性、科学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当前的幼儿园教学资源,为幼儿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充分发挥了教学情境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在儿歌《荷花开》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池塘、荷花、小鱼、小虾、撑着大红伞的人等图片,并配上风声、雨声的背景音,为幼儿塑造一个细雨中生机勃勃的场景,让幼儿感受在细雨中荷花迎风盛开的场景,帮助幼儿尽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荷花开》的朗读录音,让幼儿有感情、有节奏地跟读,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为加强幼儿的记忆能力,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老师通常采用多次带读的方式提高幼儿的认字、记忆能力。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环节的教学,可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眼镜小猫》之前,老师可播放一段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一段视频,在播放结束后询问幼儿对于动画片中汤姆猫和杰克鼠的看法,从而引出新课中主人公“眼镜小猫”的内容,激发幼儿对该课时的学习欲望。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教学情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衔接幼儿园与家庭 对于幼儿的成长而言,除了幼儿园的教育之外,家庭的教育也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与幼儿家庭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实际应用中,老师可创建家长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通过家长群与家长进行交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此外,老师在布置语言、数学、绘画及工艺制作的作业后,还可利用网络检查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 五、开展信息收集指导,提高幼儿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对幼儿的信息收集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适当的培养。可指导幼儿收集信息的方法,如在《水果歌》中,可指导幼儿收集自己喜爱水果的照片及相关的谜语;上课时让幼儿向同伴及老师展示自己喜爱的水果照片并描述该水果的特征,还可让幼儿说出自己收集到的水果谜语并同伴猜答案。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幼儿通常会遇到读音、意思不明的字、词,因此可指导幼儿自行查找答案,帮助幼儿拥有自主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幼儿开展信息收集指导,可培养幼儿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及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幼儿园教材、资源的丰富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提高对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能力,幼儿教师应提高自身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提高对教学课堂的掌控能力。 幼儿园教学论文:将民间游戏融于幼儿园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 民间传统游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将民间传统游戏作为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灵活地、创新地融合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之中,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和改善幼儿园的游戏结构,丰富游戏内容;另一方面是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特点来进行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尽可能使儿童保持天生的自然状态,满足儿童对游戏的需要,促进他们全方位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游戏环境;园本课程;日常活动 民间传统游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不是通过书本、通过大量抽象的符号来学习,而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地构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而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性,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和改善幼儿园的游戏结构,丰富游戏内容。另一方面是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特点让儿童在生活中、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开心学习,保持天生的自然状态,满足儿童对游戏的需要,促进他们全方位和谐地发展。那么,作为一线的幼教工作者,如何即将这种优秀的资源有效、系统地融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呢?实践证明,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进行: 1.因地制宜,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应重视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让环境说话,让每个活动区域、每块墙壁、每条走廊都来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充满民间特色。比如在各班级的走廊处,用即时贴布置出一些颜色、大小不同的方格、图形、数字、脚印等;在健身区为小班和中班幼儿提供皮球,为大班幼儿提供跳绳;在手工区为幼儿准备毛线绳用来玩翻绳、打好洞的纸板用来玩穿洞,折纸玩"东南西北"等。 2.通过摸索实践,科学改良后形成自己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2.1根据《纲要》中的五大领域,将收集来的游戏根据其主要的教育功能进行归类,编辑成册。各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情况有选择地组织。 2.2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选择相应的游戏,以保证游戏的安全性。学前儿童动作的准确性、灵巧性和协调性都还不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动作发展程度又有一定的差异。如大班可以玩"老鹰抓小鸡"、"攻城";中班可以玩"独木桥"、"跳格子";小班可以玩"炒黄豆"、"捞鱼"等比较简单,活动强度不大的游戏。 2.3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馈信息对游戏进行创编。同时注意创编时尽可能地考虑游戏的多重教育功能,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体现《纲要》的真正含义。 比 如:用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3.让民间游戏贯穿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 3.1结合本班日常教育目标,合理地将民间游戏有机地融入到每日的活动中。 比如在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认识"6"的相邻数,就可以利用"跳房子"的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分别标上6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6有两个好邻居,就是5和7,5是6的小邻居,7是6的大邻居,大家一起玩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6"的相邻数,顺利达成活动目标。 3.2民间游戏可在幼儿一日活动的零散间隙中开展。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的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的晨间活动、中餐后、离园前等。 (1)晨间活动:可以在场地上准备许多游戏材料,孩子们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改变玩法;也可以由老师来组织集体活动如玩"老鹰捉小鸡"、"编花篮"、"踩影子"、"吹羽毛"等,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能力。 (2)体育活动: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腿部力量,提高孩子的跳跃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可以在大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编花篮"来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同时不失时机用比赛来激励孩子之间的竞争,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比如:体育游戏"跳格子"、"玩沙包"、"冰糕化"、"丢手绢"、"荷花荷花几月开"等,可以造出不同的玩法。 (3)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活动与活动间的过渡、午餐后、离园前等各环节,可以安排一些活动量较小、活动范围较小、材料收放自如的游戏。如在排队等待时就可以玩"挤油"的游戏;在离园前可以玩"拍手背"等游戏,既锻炼了幼儿的灵活性,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情绪。再如:"翻花绳"、"东西南北"、"石头剪刀布"、"炒黄豆"等。 在这些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我们进行这样的游戏活动就给孩子创造了"自主玩耍"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锻炼了技能,促进幼儿全方位和谐地发展。 幼儿园教学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指综合处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和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它们建立逻辑连接,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系统的技术。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被广泛的运用于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也是幼儿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和特征,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和意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合理运用,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 幼儿园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和意义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其能将单纯的文本信息转换成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的结合,创设生动、逼真、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和情景,调动视听等多种感观。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而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其主要通过感观接受、储存和加工各种信息,这种多方面的刺激远比单纯的文字或静止的图片等信息输入的方式更能吸引其注意,并且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的记忆。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同一界面,可以发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图形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优势,把多媒体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显示在屏幕上,从而刺激儿童的感官,激发起儿童求知欲。凡曾应用过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体会,应用多媒体授课,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专心了,思S更趋活跃了。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同时,幼儿又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具有学习的天性,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他们获得知识、经验,从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感官及思维活动,将学习过程变为主动探索与游戏的过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发展。如:对空间方位概念的掌握与运用,可以通过“找糖豆”的游戏进行。开汽车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他们往往乐此不疲。在“嘟嘟车”向不同方向行驶的过程中,幼儿不但认识了前、后、上、下、左、右等 空间方位,而且在开汽车的游戏中运用这些概念,枯燥的学习变成了生动的游戏,自然学习效果就好。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挂图及讲解的形式向幼儿讲授知识,难以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讲授与演示融为一体,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如在健康教育活动《保护自己办法多》我们将一些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做成了动画既形象又逼真,使幼儿能更真实地体验、看到动物们保护自己的方法。譬如:壁虎断尾自救,既场景是壁虎断了尾巴向上逃走了,而尾巴还再原地动弹吸引敌人。同时在寻找藏起来的伙伴(青蛙)中,孩子们了解到小动物可以用它们的保护色来保护自己,这远比教师点着图片讲故事效果要生动很多。孩子们在了解小动物的几种保护方法后,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小朋友在和爸爸妈妈逛商场时,突然发生火灾的情景,孩子们被这紧张的画片情节所吸引。这时安全出口的标志和放有防火设备的标志,重复出现在画面中,许多孩子一边看一边说:“可以向那个方向跑……”“可以拿灭火器”“可以……”就这样孩子们在情景交融的教育情境中,了解了发生意外时的自助急救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在社会活动《小动物找家》中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回家的路线。在课件制作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配以音响效果。 在教学过程上运用了老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的想象。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采用游戏方式通过电脑操作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的神情所带来的喜悦。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语言教育活动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能力。”在传统语言教育中通常通过几幅图片、几张画的教育方式进行,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幼儿的需要了。而多媒体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多变的表现,将故事的意境、内容、语言统合在一起,极大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语言交往,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来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多媒体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例如:例如在《小水滴旅行记》课件中,我将“水的循环”编成故事,制作成一个短小的故事动画,先是一片海――太阳照射――小水滴升到空中变成小水气――很多很多小水气结成白云――碰到冷空气――小水气变成小水珠――小水珠从空中落下――形成雨落到地上或河里。整个动画,形象生动,孩子看了一目了然。将科学知识融于动画教学之中,让幼儿理解掌握水在大自然中是怎样进行循环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孩子们提供了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顺序、多途径地认识事物对象,进行思维训练的空间,它不仅拓展了认识领域,提示了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更开阔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21世纪,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是幼儿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已绽露出璀璨的光芒,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将会使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绽放出灿烂的光彩! 幼儿园教学论文:幼儿园教学研究方向:语言领域 幼儿园如何引进新的课程体系?教师们又如何的开展课程?每到一个学期结束,教师们都要为了下一学期而展开新一轮的课程教研。如何高效的引导教师做好教学教研呢?如何在教师中开展团队专业合作学习,如何培养教师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如何通过团队学习培养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教给幼儿新的学习方法,如何真正把合作学习的思想化为教师们的行为?至德国学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提倡教师的团队学习。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的教研管理中需要教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从而发挥教师的各种优势,积极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言教育对这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运用不同的形式来加强教师的团队专业学习,如:案例研讨、课例分析、网络研修、教学沙龙、一课三研等形式加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氛围。以大组、小组的形式进行研讨和相互学习。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语言的教育对不论是师资还是设备,要求都高于一般的教育活动。 在新的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们迈出了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幼儿园,大多数的幼儿的语言能力基本限制在基本的称呼及需要上;如:爸爸,妈妈;或者简单的需要上;如:我要婆婆爷爷,我要什么等;同时有的幼儿的发音浑浊,不清楚等局限;因为语言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了班上老师与孩子,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生活交流及教学探究活动;及家长也很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甚至有的时候他们会把孩子的语言能力用来判断学校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怎样更好的促进幼儿在婴班阶段的语言发展和教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一、幼儿期言语发展的特点 言语可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最普通的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口头言语是指说出和听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指写出的和看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童入学之前,言语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儿童在出生后的三年中,由于受到成人的言语教育,以及言语器官、神经组织的成熟,他们的言语在不断发展,到了幼儿期,儿童语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从“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或“前言语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族语言期”进入了“言语丰富化”。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言语知觉(言语听觉、言语动觉)的精确化,幼儿的发音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三至四岁期间发展最为迅速。由于他们已能分辨外界差别微小的语言,已能支配自己的发音器官,一般来说,他们已能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言,甚至可以掌握任何民族语言的语言。但在实际说话时,幼儿对于有些语音往往不能正确发出。 从整个儿童期的词汇发展来看,词汇还是贫乏的;词汇的运用还偏重于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并不普通;词义的概括性还较低;词的理解和运用还常常发生错误。总之,词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幼儿园教师要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机会,在引导儿童认识事物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词汇,特别要重视幼儿积极词汇的发展,不要让幼儿从小养成信口开河、词不达意的习惯。 二、在幼儿此阶段言语特征基础上促进幼儿言语发展 1、为幼儿创造交往和活动的机会。我们总会尽可能的抓住一切机会让班上的幼儿能更多的开流;其中包括去接触、认识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同龄、年长的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形式观摩与体验交流。 2、丰富幼儿的生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幼儿生活范围狭小,生活内容单调,语言发展就迟缓,语言就贫乏。众所周知的“狼孩”正是因为脱离了人群才变得不会说话;在班级生活中我们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策划各种形式的活动。 3、发挥规范语言的榜样作用。模仿是儿童的本性。儿童十分喜欢模仿周围人们的一举一动,也同样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语言。我们常常看到,幼儿的发音、用词,甚至说话的声调、表情,酷似双亲,他喜欢的人活者喜欢看的动画片里的某些形象。良好的示范榜样,对儿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区模仿规范的语言,纠正错误。同时,我要特别注意不能讥笑和重复儿童错误的发音或语句。 三、语言教学 1、多用与巧用律动、音乐。婴班的幼儿很喜欢音乐盒律动远远胜过直白的言语;因为在这个阶段音乐和歌唱是他们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主要方式;在幼儿们张大嘴大声的说韵律和唱歌的时候也是他们练习发音的好时机;把幼儿喜欢的韵律和音乐变换使用,在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词同时也会增加幼儿的新词汇,同时也更容易记住新词。 2、充分利用平时空余的时间,以讲故事,游戏化的方式等教授规范的,正确词汇与语句。但是语言要尽量简短,清楚;同时老师要配合夸张或具有吸引力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使语言更形象、生动;这样才会给幼儿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为语言模仿铺垫。 3、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语言发展契机。语言的习得并不是仅仅局限在空余时间或探究活动的时间内,在此外的时间里它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当时有个老师正站在水瓶架旁边帮幼儿接水,这是有个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这是水箱。”老师当时听第一遍的时候没有听清楚然后小朋友又加重了音调重新说了一遍,老师当时感到很诧异,因为老师有时在不确定一个水箱是不是一个幼儿时,老师就会说:“这是水箱么?”没想到小朋友记住了;所以语言的教学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可能会由于老师很不小心说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孩子也马上立马就学到。 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把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教学培养目标、态度相结合,幼儿的言语发展才会更上一层! 幼儿园教学论文: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浅探 摘 要: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游戏活动。“幼儿园之父”福禄倍尔曾论述到: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生命、思想和心灵全面的内在满足”。“游戏不仅形成了他的整个未来生活的萌芽,而且也形成了他整个未来生活的核心。”幼儿在成为一名“学习者”之前,必须要先成为一名“游戏者”。可见,游戏对于人特别是儿童的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和关注。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所谓的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适合幼儿的游戏形式,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实现幼儿教学目标。游戏化教学不但是国家教学改革政策的一种响应,也可以让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自由,这对于幼儿未来的智力开发以及健康人格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游戏化开展的原因 1.基于教育对象特殊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 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处于岁到岁这个年龄段,充满天真和童趣,富于想象力,好奇心强,容易受外界的刺激引起探究和兴趣,但又由于其年龄小,难以在一件事情上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考虑到幼儿独特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在开展教学时,要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前提,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2.基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定。 幼儿园教育处于孩子教育过程的一个启蒙阶段,因此教育目标也是基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而定的。也就是说,要使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下,获得身体的、社会性的、认知的、语言的、美感与表现等方面的初步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和技能、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幼儿的教学内容较简单,易于理解和接受,具有启蒙的意义,因此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幼儿园开展教学,不是以知、情、意三维课堂目标进行的传统老师上课学生听课的方式,而是强调幼儿自身主体的参与,在预设的情景中通过操作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活动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的教学内容。 3.基于游戏本身的独特作用。 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幼儿自身的体验和学习过程,是幼儿获得成长的重要学习途径。游戏本身具有有趣的活动,直观的教具,可感的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等特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在操作中提高动手技能,激发想象力,所以较之其它活动,孩子们更热衷于游戏并容易在游戏中获益。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有效实施的对策 1.教师必须明确幼儿园游戏和教学游戏化各自的内涵。 幼儿园游戏是指在整个教育目标下,由教师组织开展的,它已成为整个幼儿园教育方案中的基本活动和重要组织形式。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一个好的游蚧疃,可以在进行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进行多元的整合性教育。 2.教师对教学游戏化的指导。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洗接收者,相反他要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意味着学习必须是主动的。外部信息只有和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相互作用才能建构成。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重视幼儿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倾听他们对某一事物的需要和看法,分析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认识。此外,教师要尊重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并将它作为宝贵的学习资源。 3.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 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特征之一就是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是指在教学中幼儿不应该被动地听课,应该有身体的活动和思维的活动,进行主动学习。即从教师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纵观我国传统的幼儿教学,较为常见的教学形式为“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要求幼儿只需认真听讲,不需要幼儿采取任何行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将所讲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幼儿,但未必会引发幼儿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事实上,目前幼儿教学活动游戏化已经逐渐成为各所幼儿园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该教学要求强调幼儿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幼儿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此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幼儿提供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而教师应该扮演的是适当引导、适时介入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幼儿提出其感兴趣且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的问题,并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幼儿,为其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祖国的希望,因此在幼儿教育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注重教育游戏化不但可以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明确自身责任,不遗余力的开展游戏化教学,为幼儿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空间,从而促进幼儿长远发展。 幼儿园教学论文: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 要: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即养成教育。而对于幼儿来说,年龄越小,行为习惯的养成就越容易,所以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刻不容缓。幼儿园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园教学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著名作家巴金也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即养成教育。而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人一生的所有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人们常说“三岁看老”,这就充分说明3~6岁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所有的行为习惯都尚未定形,所以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要积极配合,形成一股正能量的教育模式,让所有的幼儿都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幼儿园应意识到在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肩上所担负的重任,要本着对幼儿未来负责的原则,切实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语言活动 例如,大班的绘本教学《大熊的拥抱节》讲的是森林城一年一度的拥抱节到了,大熊也想找好多朋友和自己拥抱,然后让它们都变成自己的好朋友,那应该是件很快乐的事啊,可是最后大熊却哭了,那么,大熊为什么哭了呢?就这样,故事教学活动展开了。教师通过播放PPT,让幼儿先观察、思考,之后教师再一步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就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幼儿既掌握了故事情节,又理解了故事内容,还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幼儿从中感受到大熊从难过到感动的心理变化,使幼儿从中懂得不欺负别人、乐于帮助别人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的道理。 活动设计中,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再现故事内容,让他们感受小动物不和大熊拥抱的原因:原来大熊“经常揪袋鼠的尾巴,拔小兔的萝卜,仗着自己力气大,欺负小动物”。通过游戏活动教师明确地告诉幼儿:“小朋友一定不能像原来的大熊那样讨人嫌,从小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要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抢别人的玩具,不撕书,不说脏话,要学会礼貌用语等。” 此外,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形式之一,教师把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目标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然后编成儿歌让幼儿熟记心中。例如:“小朋友们起得早,每天来园不迟到;自己走进幼儿园,不用爸爸妈妈抱;见人鞠躬问声好,主动热情有礼貌;关心帮助小伙伴,团结友爱互谦让……” (二)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S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因此,幼儿园要注意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展开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教育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幼儿园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一些幼儿参与度高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完全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扮演“小鸡”的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增强互相配合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谦让精神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生活活动 《纲要》中说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可以使幼儿对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进而对其行为产生实际影响。幼儿园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机会,如在吃饭时,幼儿多有挑食、剩饭等不良现象,对此教师若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让幼儿养成坏习惯并造成营养不良,危害身体健康。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展开“光盘”行动,让学生进行吃饭结果展示,(这个比赛的目的是光盘,不是吃饭速度)对于在挑食、剩饭等方面表现良好的幼儿可以进行“贴笑脸”形式的表扬,进而使幼儿改掉以往的坏习惯,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艺术活动 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例如,小班的音乐游戏《好朋友》:“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嗨――嗨!”幼儿通过表演歌曲,进一步理解了“朋友”的含义,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中,要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每一个环节。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艺术课前的准备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喜欢模仿的特点,把日常生活的动作创编成律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劳动的乐趣,“头戴小白帽,手拿小铲刀,系上白围裙,我是快乐的炊事员。洗洗手,擀擀面,切切菜……”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幼儿亲自做一个炊事员,为妈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这就是艺术的教育魅力,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育目的。 (五)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幼教改革的一个方向,幼儿个性化教育最佳手段。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通过自由选择、自主展开、沟通交流的一种主动活动过程,使幼儿兴趣与需要得到满足,个性与天性得到表露,创造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班级的空间通常被分为阅读区、手工区、科学区、表演区等多个活动区域供幼儿学习游戏,既有适合个人和小组的活动区域,也有集体活动使用的大区域,且制定相关的规则,减少幼儿在活动中的等待时间,努力做到使幼儿在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良好的秩序、愉快的心情。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结束后养成把活动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等良好习惯。 (六)健康活动 健康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所以,健康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例如,小班的健康活动《大苹果》(我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快快去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还有《小手帕》、《讲卫生不得病》等,把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在幼儿喜欢的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生活常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对此不能操之过急。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引导幼儿,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入到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中去,潜移默化,使幼儿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学论文:互动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 要: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转变,教学在不断改革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由权威转向民主,由单项转为双向,由复杂变为简单。如今的教学是信息化、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尤其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教学逐渐演变为互动教学形式。实践证明,这种互动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积极效果。对此,笔者就互动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幼儿园教学;应用;实践 互动教学法主要是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氛围,教师和幼儿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交流,进而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互动教学法是现代教育下的创新型产物,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多样化、目标明确、效率高等特点。 一、互动教学法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互动 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互动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教师也可以借助相关信息技术教学,如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形式,跟上现代化教学发展,带给幼儿一种新鲜感。多媒体教学通过影音、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给予幼儿视觉冲击,同时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以教学讨论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多媒体在国外教学中效果良好,但在我国幼儿教育阶段有待进一步普及。 2.问题式教学 互动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方法也是互动教学法中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这也是幼儿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加减法运算的教学,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可以进行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0以内减法运算,哪名小朋友还记得?这时幼儿就会回想所学内容,然后教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无形中得到知识的巩固。 3.角色扮演 幼儿教育中角色扮演主要是模拟生活事物,让幼儿有真切的感受,通过角色扮演进行交流。例如,在学习认识动物特点时,教师可以制作不同的动物面具,然后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动物扮演,在扮演过程中教师建立一定的故事情境,能够让幼儿有真实的体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幼儿在模仿动物的同时会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模仿。幼儿模仿小兔子,教师可以模仿大灰狼凶恶的样子,根据相关故事情境进行编排。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带领幼儿回顾每个动物的特点,增加幼儿记忆,简化理解。 二、幼儿教育中互动教学法的实践 1.建立和谐的教育氛围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走进幼儿思想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幼儿的举止行为,根据幼儿的特点和环境进行分析。幼儿阶段,身心发展、思想意识不够成熟,表达能力有限,这时就需要教师有一颗包容的心,用心理解幼儿的语言和行为,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例如,在美术绘画中,幼儿将天空涂上了各种颜色,想让天空变得更为丰富,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学生思考天空应该是哪一种颜色,而需要走进幼儿心中了解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可进行说教,否定幼儿的创意。教师不该将幼儿的创造力萌芽扼杀掉,反而要鼓励幼儿,与幼儿交流、互动,有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 2.动态教学互动 作为一名教师,幼儿教育是其工作内容,是基本职责。因此,教师对待工作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懂得如何教学。互动教学就像一个皮球,抓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并以同样的方法抛过去,这样才能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例如,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跟着音乐乐曲,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乐曲拍手、唱歌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一种动态教学的形式开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对音乐产生美好的向往,进而实现互动教学的效果。 3.鼓励幼儿 幼儿在鼓励中更容易进步,教师的鼓励也是与幼儿互动的方式之一。教师鼓励幼儿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例如,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幼儿,引导幼儿穿越一道又一道障碍,进而获得成功。或是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分给幼儿橡皮泥并提问:“小朋友们,现在发挥想象,你觉得橡皮泥可以捏成什么形状?”这时幼儿就会争前恐后地回答,然后让幼儿进行动手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的变化,提问问题,如为什么使用这个颜色?小马的耳朵是什么样?通过幼儿的回答了解幼儿的思想意识,从而达到互动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幼儿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为后续教学提供帮助。本文分别从互动教学法应用、幼儿教育中互动教学法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幼儿教育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实践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学论文: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策略探究 所谓幼儿教学游戏化,即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特征和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作为基本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多种游戏形式的配合,达到对幼儿身体素质、逻辑思维和感情观念等多方面的培养。在实施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更加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引入带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并借助游戏手段,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提高幼儿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幼儿综合全面的个性化发展,并切实推动幼儿园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化的教学模式 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推动实施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十分关键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以教学情境作为整体教学的大环境背景,围绕教学中心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教学内容,最大化的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就当前幼儿园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来看,大部分仍然以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为主,僵化的教学体系和生硬的教学氛围,大大制约了幼儿园教学实效性的发挥,不仅不能实现对幼儿全面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反而禁锢了幼儿的天性发展。不仅如此,在这样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以幼儿为本的重要性,教师一味讲授灌输知识,不尊重幼儿的具体感受,极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影响其日后的学习成长。 (二)分离化的教学内容 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十分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融合性发展,倡导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关注各教学科目间的联系,整合内容综合授课。但是,受传统教学科目分类的影响,在幼儿园教学中仍然存在有普遍的分科现象,各学科教师对于彼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互不关心,使得整体幼儿园教学内容四分五裂,十分缺乏综合性。这样分离化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教学间的区别,忽视了教学来联系的可能性,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徒增幼儿的学习压力,对其日后实现自身综合全面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策略 (一)围绕生活实际丰富教学情境 想要落实胡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围绕生活实际丰富教学情境。在设计教学情境前,教师要多方斟酌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结合,最大化的融合二者,通过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搭线,引导幼儿自主进入良好学习状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从生活角度出发,思考对于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大化的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注意通过游戏活动对教学情境进行丰富,多样性的表现教学情境,保持教学情境对幼儿学习吸引的新鲜性,发挥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积极作用。 (二)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范 在进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学科分离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整合对于幼儿综合发展的重要性,要始终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积攒学习经验高为主要目的,提升整体教学实效。在进行单独科目的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游戏环节,充分体现各学科的联系性和相关性,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整体性和无限性,激发其探索求知欲,在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尽可能丰富教学范围,为提高幼儿发展可能性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一二三四”等汉字书写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数学思想,充分理解这些汉字的表现含义,还可以联系古代汉子演化历史,丰富幼儿的历史知识,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帮助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其学习感受的同时帮助其实现多样化发展。不仅如此,还可以加入小棍子摆子型的游戏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数字汉子后,通过教师指挥,幼儿摆放棍子拼字型的活动,在激发他们学习参与关注的同时,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学习记忆,更全面的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意识,全面丰富教学实效。 (三)强化交流沟通的教学互动 实施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教师与幼儿间的交流互动不可缺少且十分关键。有效地沟通交流,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还能有效地帮助其提高自设能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方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活动的发展动态,并不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引导,促使其在保持自我天性的状态下良好成长。在实施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加强对于幼儿活动主体地位的关注和强调,努力做到不以自身意志为教学发展判断,充分考虑幼儿天性和教学需要的解结合,合理安排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身心自由发展。不仅如此,在游戏中,教师要自觉降低身份,真正的融入到与幼儿的交流沟通中,秉承尊重、关爱、引导的教师理念与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反馈互动,全面掌握游戏活动的实际效果,并不断进行调整,在保证游戏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尽最大可能提高的教学性,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综合进行,发展幼儿的操作动手能力、思考学习能力和健康心理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说,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重要意义。只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围绕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境,整合学科内容拓展教学范围,强化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就一定能推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全面建设,实现幼儿园教学的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育才幼儿园) 幼儿园教学论文:幼儿园教学中的育人功能与游戏的运用实践分析 摘 要:面对部分幼儿园游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教师τ蜗方萄б庖迦鲜恫簧钊氲南肿矗提出了游戏可以协助教师达到育人教学目标的观点。那么如何提高游戏教学效果呢?使其发挥育人的功效?故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育人功能;游戏运用;分析 爱玩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而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应该参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去设置游戏内容与规则,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因地制宜是游戏创设的基础。总之,在幼儿教学中科学的创设游戏环节,可以将其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此时积极对游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一、应用游戏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需要贯彻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一原则。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性活动,一方面游戏是幼儿活动最自然,也是最经常性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其对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发挥独特的价值,也就是说游戏可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目标。 例如在“圈圈走走”的幼儿游戏环节中,教师组织幼儿手手相牵,环绕圆圈场地步行,同时唱着《上学歌》。再这样的游戏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功能得到了锻炼,同时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为良好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当然该游戏活动也达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此外,在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中,能够推动幼儿审美观的形成,例如“音乐游戏”中,音乐元素的添加,能够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同时幼儿手足情不自禁的舞动起来,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幼儿体会到音乐美以及节奏美。 总之,幼儿园教学阶段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段,游戏教学环节的展开可以培养与锻炼幼儿的跳、钻爬、跑、掷、攀登这类基本性动作的能力,以及幼儿肢体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对其神经系统以及各个组织器官的发育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幼儿园游戏教学也可以达到消除幼儿紧张心理的目标,情景游戏环境的创设使其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中,同时有助于他们乐观向上、互帮互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二、应用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游戏可以达到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在幼儿园这一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之间可以构建良好的伙伴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将新鲜的信息输送进大脑中,使其愈发充实,为幼儿记忆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推动了其认知能力发展的进程。 例如在“欢快的一天”的幼儿游戏中,教师在幼儿园中适当的场地为幼儿创设了“和谐之家”这一温馨的环境,鼓励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子女等角色,此时幼儿借助扮演不同角色的途径,在自由性、宽松性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利用不同的身份进行语言交流,学习不同角色之间讲话的语气,例如子女犯错误之时,爸爸以严厉的语气对其进行批评教导之后,又以耐心的态度去为子女讲解正确的行为方式。总之,在常态化的游戏环境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互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之所以认为游戏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因为其能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积木堆积出房子、长城等各种形态,可见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应用游戏充实幼儿的道德情操 游戏作为一项集体性活动,自身携带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合作性和知识性等众多特点。幼儿作为幼儿园游戏的主体,在集体性活动中,需要的是幼儿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能够团结合作,相互包容,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例如在“有趣的绳子”的游戏中,教师一方面希望能够协助幼儿树立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他们与同伴互相合作玩乐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当然教师鼓励幼儿创造出多种玩绳子方法的环节中,能够使幼儿初步建立求异求新意识,这对他们良好道德情操的构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拔河能手”的游戏中,一方面协助幼儿筑造了积极乐观、不断向上这些健康思想,以及团结一心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在班与班的竞争中也培养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在“扶爷爷过马路”的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了他们向弱者奉献爱心的精神。 总之,幼儿园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乐观向上、集体荣誉感、包容、富有爱心等精神,对幼儿道德情操均能达到充实的效果,为他们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以及正确“三观”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使幼儿游戏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发展,幼儿园应创造和谐环境,并始终坚持育人、寓教于乐的理念,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学论文:幼儿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摘要:在当下的教育体系当中,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而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龄段的不同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其中由于幼儿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稍显严格。在幼儿教育中,人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情景教学方法就这样脱颖而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幼儿园教学;情景教学法;教育体系 现如今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都非常大,人们也承担了社会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部分家长会格外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将这种压力无形之中施加在幼儿身上,却忽略了孩子应该快乐的成长。这也对幼儿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幼儿学习积极性方面,情景教学法的作用非常显著的。 一、情景教学法的优势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将其所要传达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氛围、不同的环境来展现出来。就教学对象而言,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该特殊对待,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情景教学法尤其独特的优势。 在幼儿园的阶段,幼儿的心理发育、生理发育都不完善,在接受教师所传达的知识的时候也无法做到像小学生那样集中。情景教学法则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较好的肢体协调性,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夯实的专业知识,为了实现课堂上的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师所需要的活动方式以及物品要提前策划好、准备好,用实际行动将知识直接的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锻炼其语言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幼儿参与到课堂当中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常来讲,幼儿通过情景教学法所掌握到的知识也更为深刻。此外,对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要适当的引导和刺激,教师可以提出与现阶段幼儿的心智水平相当的问题,来引导幼儿去思考问题,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点用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点评。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传统师生关系被打破,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进一步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既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幼儿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当中来,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性格。 二、幼儿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各种情境来实现,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例如,在美术中一个名为“画画我的小手”的活动中,幼儿会非常认真的作画,即便是在教师点评的时候,其注意力依然在自己的作画上面,对别人的画没有一点兴趣。老师为了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于是将一位小朋友画的五指分开的画拿起来,并用情景化的语言来形容:“xx小朋友,小手在你的笔下变成了漂亮的小树杈,太漂亮啦,你真棒。”话音刚落,孩子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老师的身上,老师继续说:“如果在我的身上画几个苹果,那我就变成一颗漂亮的苹果树啦。”小朋友们哈哈大笑,很快就集中了注意力,教师继续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将其他幼儿的作画继续点评,幼儿会听取老师对其作画的点评,并且会增强幼儿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产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这样即便一堂课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幼儿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并从中获得快乐。 2.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健康性格 对于大部分的幼儿来说,当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的时候,都是他们初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时候,因此一些消极的情绪例如焦虑、孤独、忧伤、害怕等等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在情境教学中所开展的各种游戏会通过不同的情景来体现出来,例如“我和Rompy一起上学”(Rompy为一个玩偶的名字)、“我用电话跟父母说话”等,在转移孩子们注意力的同时又能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幼儿的心理得到慰藉,情绪稳定之后,其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实际上简单来概括情景教学,其指的是为了幼儿可以更好地认可、接受和吸收知识,将复杂的、抽象的道理用简单、具体的事物展现出来。例如,某班为了解决公用橡皮泥丢失的问题,教师用非常着急的口吻对幼儿说:“怎么办,橡皮泥妈妈这两天因为自己的孩子不见了,所以特别着急,我们要怎么帮帮她呢?”当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的时候,教师继续说:“橡皮泥宝宝就是橡皮泥妈妈的孩子,他的妈妈因为他还没有到家都急哭了,小朋友们看到橡皮泥宝宝之后,一定要送他回家呀。”在短暂的寂静之后,一位小朋友不好意思的说到:“老师,橡皮泥宝宝在我的口袋里呢,我现在就送他回家。”老师接着说到:“xx小朋友,如果你妈妈没有找到你,她该多伤心,多着急啊?橡皮泥妈妈也会因为没有找到她的宝宝而着急的。”于是这位小朋友就乖乖的上交了橡皮泥,这也给其他的小朋友以提示:以后用完了橡皮泥,一定要让他回家,不然他妈妈会着急。自那以后班级里的橡皮泥就甚少丢过了。即便有个别小朋友忍不住想带走橡皮泥的时候,其他的小伙伴也会跟他讲:你带走了橡皮泥宝宝,他妈妈会想他的。由此我不难看出,情景教学既有助于帮助孩子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是非观。 三、结语: 在大量的实践中,幼儿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方面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用主动取缔被动,在同等时间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是非辨别能力、模仿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长期以往,既会拓宽幼儿的心胸,同时幼儿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思考,相信在情景教学氛围下,幼儿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会更强,在面对今后的人生也会保持一个自信、乐观、积极地心态。 幼儿园教学论文:幼儿园教学中师幼互动的障碍及解决方法研究 【摘 要】 集体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形式。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集体教学的师幼互动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做到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在师幼互动中,老师们应该做到充分依据幼儿的特点,从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和心理环境入手,满怀爱心地克服师幼互动中的障碍,陪伴孩子们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关 键 词】 幼儿园;师幼互动;教学;研究 作为专业性很强的社会机构,幼儿园无论是对于人类种族的延续,还是对于后代间的良性互动和健康成长,都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就成长中的幼儿而言,这样的机构,对于幼儿,既可以做到对于知识的传授,也可以做到对于规范的传递,还可以做到对于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所接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发生于他们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是居于他们这个成长阶段核心地位的。这样的互动,不管是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而言,还是对于幼儿的生活方面,或是对于他们的游戏活动,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师幼间有效互动的作用分析 所谓的“师幼互动”,就是指幼儿教师与所教的幼儿之间的互动,这样的互动一般发生在幼儿园。它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师生关系的构建。这是因为,幼儿教学目标的实现,基本上都是借助师幼间的有效互动得以实现的。尽管在生理方面和智力方面,幼儿都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不过,天生就有着很强社会性的幼儿,对于外来东西的识别以及运用知识对他人行为作出调整性反馈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断发展。他们可以做到和老师交互作用,并且在这样的互动之中,使得自我得到发展,达到对自己行为进行构建的结果。要搞好师幼互动,就要克服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障碍,从而达成师幼互动的目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教学中师幼互动的常见障碍 1. 幼儿主体地位的被替代。一直以来,我们国家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意识,或多或少地在教育机构中还有着市场。因为有着教师的身份,“教”往往直接地体现这社会对于受教育者成长的要求,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总是处于策划者和组织者这一角色地位的老师,对幼儿的学习和活动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主宰和支配的作用。“尊师”被远远地放在了“爱生”的前面。 2. 幼儿兴趣受到限制。在现实之中,成人,包括幼儿老师,一般情况下都承认自己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眼光来对幼儿世界进行居高临下式的审视。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地看到幼儿在某些情况下对空间环境的恶作剧式的破坏,那实际上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外界束缚的一种形式特别的抗议。通常,在凭借自己的兴趣的情况下,幼儿借助于过对操作材料的感知以及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在活动持续进行过程中,幼儿的兴趣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而对于表达能力不强的幼儿来说,主动自愿地表达对于活动的兴趣,更是非常难能可贵。在每一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都应该被看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个体。就探索世界和认识事物的方式来说,各个幼儿是各不相同的。而不少教师并没有认识这样的规律,也就没有做到对于每个幼儿兴趣需要倾向性的细致了解。这就使得幼儿的兴趣受到了不合理的限制,从而带来教学中师幼互动的较大障碍。 3. 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相互冲突。在幼儿园的日常师幼互动里面,无论是老师,还是幼儿,都应该是互动行为的主体,而不仅仅是作为老师的前者。不过,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不管是互动行为的发起,还是这种行为的反馈,在主动权方面,作为幼儿的后者几乎完全丧失而归于前者。前者的行为对后者的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对整个师幼互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体地位并没有被意识到的后者,也会因为前者的行为的影响而不自觉地进入到一种服从和依赖的被动地位上来。这样的地位不对称,造成了师幼互动中的教师和幼儿的冲突。 三、师幼互动障碍问题的解决策略 1. 老师须丰富自己的语言。在师幼互动中,对于老师来说,最重要的“工具”莫过于教学语言。从上面的幼儿年龄特点,可以看出幼儿对于教师语言的要求:一是生动;二是要有趣;三是要形象;四是要活泼;五是要悦耳;六是要有丰富的表情和辅以适当的动作。这就需要老师在和幼儿的互动中,在语言上首先要做到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情。 2. 注意对幼儿指令的明确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幼儿老师总要不断地向幼儿发出各种各样的指令。考虑到他们的直觉思维这一重要特点,必须及时地进行指令的发出,以免克制力较弱的幼儿们易于产生争先恐后和七嘴八舌的不好现象。老师的指令应该是具体、明确而可操作的。 3. 以鼓励的态度面对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加之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独立意识培养还很不够,因此,不少幼儿普遍表现为依赖性非常强。他们最喜欢跟同自己亲近的人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对于不熟悉的人,他们也不会轻易去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个状况要求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孩子们“套近乎”。在他们做出了积极行动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老师要热情地鼓励并适当地给予帮助。要让幼儿们觉得,老师永远是和他们“站一起”的。而温暖的表情,亲切的笑容,爱抚的动作,都要成为师幼互动中的“标准配置”。这样,幼儿们就会视课堂如家庭,视老师为亲人,大胆而和谐地加入到互动之中来。 集体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幼儿园教学最重要形式。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充分J识集体教学的师幼互动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做到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在师幼互动中,老师们应该做到充分依据幼儿的特点,从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和心理环境入手,满怀爱心地克服师幼互动中的障碍,伴随孩子们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教学论文: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最先接触的学校,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有效的利用游戏开展教学活动,切实实现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学;运用 幼儿园教学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游戏和幼儿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促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幼儿园教师树立新型的游戏教学理念 为了实现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良好运用与融合,教师需要创新游戏教学,树立新型的游戏教学的理念。首先,教师要清晰正确的认识幼儿园游戏的内涵。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使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从整体上讲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是一项教育性活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游戏中孩子只是被动的接受游戏,教师仅关注游戏的结果,新的条件下教师要认识到游戏应当是孩子们主动参与的,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应当获得快乐,教师要改变幼儿园教学时孩子被动进行游戏的局面,真正发挥游戏教学的效果。其次,创新游戏的组织及活动形式。一般来讲,孩子们的游戏教学是限定在一定的班级范围中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创新游戏的组织及活动形式,拓展游戏教学的空间,提高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和其他的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定期开展面向相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游戏活动,打破班级之间的限制。教师向孩子们提供必要的游戏材料后引导孩子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游戏活动展开的地点,使孩子可以很好的和其他的孩子形成友谊,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心。除了同年龄孩子的游戏活动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和其他不同年龄孩子的混合游戏的方式,使孩子多方面的体验人际关系,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注重幼儿自选游戏的开展 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要注重幼儿自选游戏的开展。自选游戏更加注重游戏活动本身,它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设置各个活动区并提供各种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d趣和意愿选择活动的内容及材料,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体验。首先,教师要科学的设置各个活动区。为了促使孩子的智力发展,教师可以设置美工区、积木区,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社会性,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扮演区、玩具区,为了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设置阅读区、故事区等。教师设置活动区时也要注重动静结合,如,阅读区和故事区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需要和角色扮演区、玩具区等喧闹的区域隔开。 其次,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设置好游戏的区域后,教师要注重在游戏区域中投放丰富的材料。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要注重遵循新旧结合的策略,利用1:2或1:3的投放比例,促使孩子创造性的使用新旧材料。如,放大镜是在医院主题游戏中投入的旧材料,教师投入了水果、蔬菜模型等新材料后,孩子可以在烹饪的主题活动中赋予旧材料以新的含义:放大镜在医院游戏中被用来查看病人的五官,在烹饪游戏中则被用来观察食物的新鲜程度。此外,教师在投入材料时也要有意识的忽略关键性的游戏材料,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如,开展我的学校的主题游戏时教师并没有向孩子们提供充足的彩纸,孩子们将现有的彩纸用完后便会积极思考,巧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装扮自己制作的学校。如,有的孩子便把在操场中收集到的树叶涂上了颜色作为装饰品,粘贴在他们制作的学校模型上。最后,孩子进行自选游戏时教师要关注孩子进行游戏的步骤,当孩子完成了游戏后教师要注重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玩了些什么,怎样玩的,在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并给予孩子积极的教学评价。 三、游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 挪威美术学家布约克沃乐德说:“幼儿用游戏的方式进入生活,试验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体能,他们直接面对各种混乱的印象和作为日常生活要素的挑战。在他与每天生活的接触中,奠定了他此后社会性理解和生长的基地。奠定了每个个体的能力和为人处世技巧的独特方式。”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处在自由活泼的学习群体里,彼此之间相互模仿是很主动的行为。由于主体意识的加强,他们也会用自己的“眼光”开始相互欣赏并做出评价,从中取得趣味的满足。游戏也是同伴互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开展群体性的游戏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勇于竞争的意识,还能帮助幼儿增强对自己和集体的责任感,并能认识到自己任务完成与否直接影响“本集体”的利益。 “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智力表现都各具特色,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在教学中要关注幼儿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④每个幼儿都会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个人所长,并且在群体活动中体现出自我价值。教师应对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作出积极的评价和肯定,让幼儿从中获取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起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游戏时风趣幽默的语言 为了提高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注重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展开教学。孩子们对动画片是非常感兴趣的,且动画片中的语言往往很具有幽默性,教师要注重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利用动画片开展游戏活动,将游戏有效的融合到幼儿的教育中。以《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中的内容,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并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有想要扮演的角色吗?若是你们是动画片中的人物,你们会说些什么呢?”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并鼓励孩子自己创造对话的语言,促使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总之,幼儿园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游戏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时注重开展幼儿自选游戏,并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开教学,真正实现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1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概述作为一个特殊的信息传媒行业,通信企业与我们的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通信服务的影响。我国通信运营商在近年来致力于通信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地提升服务的质量,除了积极的做好通信网络的基本建设工作之外,还加大了对通信网络的技术改造投资。通信工程往往需要将大量的科技和资金投入进去,因此面临着十分大的项目风险。 1.1较大的工程资金投入 通信工程往往具有极大的资金投入,而且其中的项目一般都具有非常广泛的涉及面,尤其是一些与国家政府相关的工程设备项目,更是具有高额的资金需求。这种项目往往与客户承建商、设备供应商、通信企业以及政府等很多单位和部门都具有密切的联系,然而这些单位和部门之间又并不具备横向的管理组织,因此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1.2较高的高科技含量 作为一项高科技的项目,通信工程项目属于多个学科合作的项目,其具有非常大的技术风险以及较高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我国通信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通信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一个通信行业都在对新技术以及新科技的项目进行不断的推出,而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的不可确定性,使得通信工程项目的技术风险得以增强。 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①能够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通信工程项目中风险管理属于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对项目管理水平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数。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从而能够将通信工程风险机制确定下来,在风险管理的控制范围之内控制通信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②能够使通信工程项目的成功率得以提升。我国通信企业现行的运行过程中具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有一些风险具有可预见性的性质,还有一些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偶发性的性质。不管风险的性质如何,其都对通信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采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方式可以对项目中的各种风险事故进行检测,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能够使通信工程项目的成功率得以提升。③对控制资金和成本的工作十分有利。通信工程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就是资金和成本的保障,在具体的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成本失控以及成本过高的风险,最终使得项目的资金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风险控制的方式将有效的编制计划制定出来,科学合理的检测、预算和估算成本,从而使项目资金成本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3我国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3.1薄弱的项目风险管理意识 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我国通信行业的管理者往往具有较为淡薄的意识,并没有将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设置出来,从而对项目进展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协调处理,在项目财务控制、项目协调、项目组织以及项目分析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3.2不健全的项目风险 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项目风险管理制度是我国通信工程项目中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很多项目并不具备完善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时候很多都是单纯地依赖人的经验,并不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也不能够及时的应对和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很难做到以具体的情况为根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由于不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就很难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也不能够及时的控制项目风险,导致项目建设中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3.3不具备专门的风险 管理服务组织现在我国在管理通信工程项目的时候并不具备专门的行业组织,通信企业内部也没有对专门的部门进行设置从而实施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具体的项目风险管理中也存在着迷茫的管理方向、模糊的管理定位以及不明确的管理分区的各种问题,对项目专业队伍建设十分不利,无法对通信项目风险进行程序化的组织和管理。 4通信工程项目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4.1识别风险 所谓的识别风险就是要确定运行的项目会受到哪一种风险的不良影响,同时采用书面文件的形式记录这些风险的过程和预测。通常来讲,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都要参与到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中。风险识别能够对风险属于项目外部因素风险还是项目内部风险进行识别,在识别项目风险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威胁具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将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出来,并且确定控制项目风险的方法。 4.2分析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 一般来说,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包括项目策略风险、合同模糊、风险技术风险、金融风险、经济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必须要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具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制定出来。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关键就是制定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在识别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之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将科学准确的应对措施制定出来,其主要是制定项目风险控制的方案。在制定项目风险应对策略的时候要对项目风险可能会导致的损失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在项目动态的发展中要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不断的识别,对项目风险应对策略进行不断的修正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 5结语 总之,风险管理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人员以及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对建设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最终能够有效的保证通信工程项目可以按时按质的完成。 作者:赵勇 单位:铁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一、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困境 (一)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并不强烈 许多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并不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只是一味地推动施工速率的加快,而忽略了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工作,认为只要完成了施工,完成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就可以了。也正是因为他们较弱的风险管理意识,使得现在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许多意外,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每当这些问题出现后不仅仅会拖慢整个施工周期,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索赔问题,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二)没有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我们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风险管理工作能够预防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保障了水利工程项目在规定周期内完成。但是,在现在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中,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一定的风险管理条例,这就使得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得不到规范化和具体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责任则被分散到施工人员当中,这样将大大阻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风险管理人员本身素质不高 许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施工中,为了能够节约一定的开支,减少人员的聘请,往往会在企业中挑选一些工作人员来开展风险管理的工作。但是,由于这些人员并没有专业的、具体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如何开展以及如何管理各方面的问题都不够清晰,这样要如何有效地针对水利工程开展风险管理的工作呢?而且,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不够,素质不高而削弱了风险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所发挥的所用,造成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困境。 (四)忽略了对合同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 合同,是当事人双方均接受对方所提出条件后所签订的文件,是代表当事人双方利益的一种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件,所以,合同在制定和签订时将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合同的制定与签订均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合同制定与签订过程中,却没能够重视对合同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导致合同的条件制定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没能够凸显出自身的利益,反而在签订过程中受到对方的牵制,最终加大了企业的施工风险,影响了企业的稳步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对于我国民生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我们要能够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降低施工中的风险系数,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高质量,从而为我国公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推动我们社会的稳健发展。 二、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 风险管理的开展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推动力,所以,我们要能够了解到影响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因素并对症下药,才能够全面激发风险管理对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作用。 (一)技术水平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 在一个工程的建设中,技术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工程的建设质量及安全性。然而,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与国外水平相比较仍然较低,在技术的运用上仍然较为落后。正是因为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使得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大部分施工过程都需要人力来完成,这样也就增加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为风险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往往是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方,这些地方的生活环境较为艰苦,医疗水平也不高,交通也不方便,这就为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旦有施工人员受伤或者是施工材料受损都很难得到及时的补救,这样就可能会拖慢施工进度,造成企业的损失。自然环境除了生活环境之外,还包括气候条件,在施工中最难控制和预测的也正是天气的变化。一旦出现暴雨等不良的天气,将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影响到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制度及文化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地开展受到了施工企业内部各种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中,有着不同的制度,有着不同的文化,面对这些不同,每个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肯定也是不同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只有提高了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性,才能够有效地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降低施工风险,推动工程的顺利完工。总结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保障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能够有效地解决风险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才能够为我们的公民建设提出更加安全的水利设施,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 作者:施建耀单位:宁波禹顺建设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文章提出:在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和控制,才能更好地转化项目风险为项目利润。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我国每年的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巨大,投资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程项目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具 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的。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现代项目管理开始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最初是在美国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上发展起来,后来蔓延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项目管理对计划、采购、合同、进度、质量、风险等诸多方面都有充分重视,并形成有机的管理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后,项目管理开始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需求和实施人性化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和成本核算制为基础,以管理层和作业层相分离为特征,按照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种施工管理制度。它是对整个工程的计划、执行和完工考评等整个过程的管理,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起始阶段是为整个项目准备资源和制定各种计划,执行阶段是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完善各种计划并最终完成项目的目标,而结束阶段是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及各种善后工作。 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就是在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消极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工程风险不仅包括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也包括技术性、管理性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是根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置进行决策的过程。包括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一)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风险识别可以从风险分类着手,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或者故障树分析法进行有效辨别。其中专家调查法是邀请专家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并做出对其后果的定性估量,没有要求作定量估计。主要有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故障树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更加具体的小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 风险按照造成后果可以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按照分布情况分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按照控制程度分为不可避免的风险、可转移的风险和有利可图的投机风险;按照是否可管理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按照影响范围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按照导致风险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那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主要有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可靠,分析模型不合理,预测结果不准的风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内容不完整,设计存在缺陷、错误,采用不恰当的规范,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有关数据不足或不可靠的风险;施工中存在的工艺落后,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安全措施不当的风险;工艺流程不合理,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风险;自然环境中的洪水、地震、台风、雷电、泥石流、地陷等不可抗拒力的风险;组织管理中的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妥当,目标不适当,缺乏管理协调的风险;进度计划中的管理不力造成工期滞后,劳动力缺乏或劳动生产率低,材料供应不足,不可遇见的现场条件的风险;成本管理中的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支付,预算偏低的风险;合同签订中合同条款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的风险;人员配置中业主、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人素质的风险;在材料供应上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的风险;设备上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的风险;资金上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费用超支,资金不到位的风险。 (二)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之后,对工程项目风险的量化过程。它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辨别出来并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其权重大小给予排序,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引起损失的后果。对于不同权重的风险,管理者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风险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等风险图法。综合评价法是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水平或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然后综合整体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AHP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要采用标度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决策者的偏好程度,该标度方法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是对事物直觉地层次剖析和比较,从人的思维分辨率和知觉的灵敏度看都是合理的。模糊评价法是利用模糊集理论评价工程项目风险,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或三角模拟等方法度量风险,并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而多次模拟项目风险,得到模拟仿真计算的统计结果,依次作为风险度量的结果。等风险图法是在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构成的二维坐标图上通过画出等风险曲线来比较风险的大小。 (三)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事件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影响项目的潜在相关后果。风险分析可以使用进度网络模型,寿命周期费用模型或者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考察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在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确定项目过程优先级时考查工程进度风险和工程项目费用风险,多用进度网络模型和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在工程项目资金出现问题时候多用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确定该项目规划的各种备选方案所需的预算分配。风险分析可以从整体出发弄清楚各个风险事件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以便制定出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同时可以考虑各个不同风险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研究如何才能把威胁化为机会,进一步量化已经识别了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减少这种估计的不确定性。 (四)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术来设法避开或控制风险,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消除风险因素和减少风险损失。管理者可以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分散、风险降低和风险抵消等方法来进行控制。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识见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通过风险回避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损失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风险转移有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及保险转移三种形式。风险自留是一项组织自己去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措施。风险分散是指投资项目时,横向项目有不同的层次结构,纵向项目有多样性,有利于分散风险。风险降低是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尽量降低损失。采用风险降低的控制方法对工程项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以使项目成功概率大大增加。风险抵消是指将一些风险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风险损失。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文章提出:在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和控制,才能更好地转化项目风险为项目利润。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我国每年的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巨大,投资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程项目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具 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的。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现代项目管理开始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最初是在美国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上发展起来,后来蔓延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项目管理对计划、采购、合同、进度、质量、风险等诸多方面都有充分重视,并形成有机的管理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后,项目管理开始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需求和实施人性化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和成本核算制为基础,以管理层和作业层相分离为特征,按照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种施工管理制度。它是对整个工程的计划、执行和完工考评等整个过程的管理,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起始阶段是为整个项目准备资源和制定各种计划,执行阶段是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完善各种计划并最终完成项目的目标,而结束阶段是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及各种善后工作。 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就是在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消极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工程风险不仅包括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也包括技术性、管理性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是根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置进行决策的过程。包括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一)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风险识别可以从风险分类着手,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或者故障树分析法进行有效辨别。其中专家调查法是邀请专家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并做出对其后果的定性估量,没有要求作定量估计。主要有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故障树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更加具体的小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 风险按照造成后果可以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按照分布情况分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按照控制程度分为不可避免的风险、可转移的风险和有利可图的投机风险;按照是否可管理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按照影响范围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按照导致风险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那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主要有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可靠,分析模型不合理,预测结果不准的风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内容不完整,设计存在缺陷、错误,采用不恰当的规范,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有关数据不足或不可靠的风险;施工中存在的工艺落后,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安全措施不当的风险;工艺流程不合理,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风险;自然环境中的洪水、地震、台风、雷电、泥石流、地陷等不可抗拒力的风险;组织管理中的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妥当,目标不适当,缺乏管理协调的风险;进度计划中的管理不力造成工期滞后,劳动力缺乏或劳动生产率低,材料供应不足,不可遇见的现场条件的风险;成本管理中的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支付,预算偏低的风险;合同签订中合同条款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的风险;人员配置中业主、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人素质的风险;在材料供应上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的风险;设备上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的风险;资金上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费用超支,资金不到位的风险。 (二)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之后,对工程项目风险的量化过程。它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辨别出来并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其权重大小给予排序,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引起损失的后果。对于不同权重的风险,管理者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风险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等风险图法。综合评价法是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水平或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然后综合整体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AHP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要采用标度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决策者的偏好程度,该标度方法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是对事物直觉地层次剖析和比较,从人的思维分辨率和知觉的灵敏度看都是合理的。模糊评价法是利用模糊集理论评价工程项目风险,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或三角模拟等方法度量风险,并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而多次模拟项目风险,得到模拟仿真计算的统计结果,依次作为风险度量的结果。等风险图法是在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构成的二维坐标图上通过画出等风险曲线来比较风险的大小。 (三)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事件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影响项目的潜在相关后果。风险分析可以使用进度网络模型,寿命周期费用模型或者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考察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在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确定项目过程优先级时考查工程进度风险和工程项目费用风险,多用进度网络模型和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在工程项目资金出现问题时候多用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确定该项目规划的各种备选方案所需的预算分配。风险分析可以从整体出发弄清楚各个风险事件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以便制定出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同时可以考虑各个不同风险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研究如何才能把威胁化为机会,进一步量化已经识别了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减少这种估计的不确定性。 (四)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术来设法避开或控制风险,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消除风险因素和减少风险损失。管理者可以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分散、风险降低和风险抵消等方法来进行控制。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识见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通过风险回避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损失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风险转移有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及保险转移三种形式。风险自留是一项组织自己去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措施。风险分散是指投资项目时,横向项目有不同的层次结构,纵向项目有多样性,有利于分散风险。风险降低是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尽量降低损失。采用风险降低的控制方法对工程项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以使项目成功概率大大增加。风险抵消是指将一些风险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风险损失。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层次分析法应用 摘要: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具有高投入、施工期较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等特征,因而容易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风险隐患。在工程项目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风险管理措施,而层次分析法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管理办法,本文即针对该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1引言 由于工程项目涉及面相对较广,且时间跨度较大、造价高,其设计、施工各个阶段都必然存在潜在风险,甚至可能发生对工程项目有害的事件,造成工程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够主动控制工程项目目标,预防项目风险,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 2层次分析法风险管理及其原理 2.1层次分析法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项目最终做出的决策。目前,风险评价过程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为层次分析法(AHP),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评价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定性问题所实施的定量分析方法,其优势在于简便、灵活且实用,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法。 2.2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该方法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将各类复杂的风险因素,依据内部因素、类型等,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以相关经验作为分析基础,将复杂风向分解为若干层次与指标,评判、计算并比较分析同一层次的风险因素,确定不同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重要性等,再对分析结果进行检验,最后按照递阶层次汇总各类分析因素,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决策性信息。 3层次分析法在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的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可以分成三层,即目标层、风险因素以及措施层。(1)目标层。目标层即为工程项目,包括桥梁、城市隧道的建设等。(2)风险因素层。风险因素层包含了导致项目风险的各个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技术风险、方案风险、合同风险、质量风险、工期风险、资金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物品发现风险等几大类。(3)措施层。①风险规避。采用更合理的工作方法、避免不熟悉的技术手段等,通过项目实施计划的变更,消除风险发生因素。②风险转移。寻找承包商、开通保险业务,将项目风险转嫁给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③风险弱化。通过多次论证和试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与后期可能带来的影响。④接受风险。在对风险进行了充分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紧急情况应急计划,增加监控与应急储备。 3.2层次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在风险管理中引入层次分析法,可将风险进行层次划分,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减少风险分析工作量,开展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步骤如下: 3.2.1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需要对工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工作不能仅针对显而易见的风险。同时建筑工程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风险也因此呈动态状态,在风险识别中也就要重视风险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风险。 3.2.2进行层次判断与比较制定风险管理决策通过前文内容首先建立了风险管理模型,模型的上下层要保证存在密切的隶属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可进行比较与判断的两个矩阵,为接下来的风险评估与检验提供必要条件。每个风险分解为若干个影响因素,并配以评价准则,在模型构建完成后,对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程度排序,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工程风险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采用保留主要、忽略次要的原则,最后将主要因素的风险解决方案加入到风险管理决策中。 3.2.3构造风险因素判断矩阵就各个上层元素,对与其存在逻辑关系的下层元素,实施一对一比较,并通过分析、判断,来确定下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上表中,AK为某上层元素;Bi为下层元素,与AK存在逻辑关系;bij表示就AK而言,Bi与Bj的相对重要性。 3.2.4构造各风险因素严重程度判断矩阵使用低、中、高风险这三个标准表达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而能够求得各个子风险因素的相对危害程度值,而为了提高描述的准确性,可采用很低、较低、低、一般、高、较高等层次的划分进行描述。 3.2.5进行计算采用AHP计算机软件,检验专家评判一致性问题,如果一致性检验无法通过,则应当重作评判,进行再检验,直至通过为止。 3.2.6层次总排序依据各个子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求出工作包风险,及其处于高、中、低等不同层级的概率值,然后据此判断各个风险包的大小。依据AHP合成权重的计算方法,并求出其总排序,在合成之后即可得出项目总风险水平。项目经理还应注重各工作包的风险大小,以便做出风险处理的决策。 4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作为系统性的工程,能够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通过充分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加有针对性的部署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从而全面的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作者:凡志平 单位:湖南零陵工业园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在市场所占份额也随之增加,通过改革和创新,通信行业中的项目和业务也越来越具有新奇特的特点。与此同时,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通信行业的风险也更加明显。因此本文将针对移动通信工程项目进行系统设计,以便更好的预防及有效规避其中的风险隐患,从而使移动通信行业更加高效、健康的运转。 关键词: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系统设计;风险管理 引言 现阶段,我国主要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行业为主,但由于各通信企业抢占市场份额,为用户办理的业务及客户服务也越来越完善,因此,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的风险管理系统也随之满足不了通信工程项目的需求,因此,基于通信企业新的项目和业务,必须加强有效预防风险及风险管控的能力,以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 一、通信行业企业风险分析 目前,通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程度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所以做好通信行业的风险预测及分析,对企业及整体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通信行业企业的风险分析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策风险 移动、联通、电信分别为通信行业的三大产业支柱,就其性质而言,属于国有企业,因此,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市场的宏观调控的波动都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通信行业1业务与服务方面的政策与监管随着通信行业涉及更新的领域,通信企业的经营要面对的政策风险与部门监管也越来越多。从宏观层面看,随着中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原有法律的修改及新制订法律的出台,如最新的《中华人共和国电信法》的出台,给电信业务、服务以及电信建设都将会带来深刻的影响1[]。另一方面,从业务与服务方面看,通信行业的业务经营范围将发生变化,其中必须首先解决经营许可与政府管制的问题,而在其经营过程中也将涉及更多行业及部门利益,因此,也将面临更多监管部门的监管。2体制改革相关政策风险体制改革等相关政策对通信行业的影响,使得通信企业要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如市场准人制度、基础运营商的数量方面的限制、准人的条件及范围等,都需要通信行业采取更多的关注。 (二)市场风险 与08年的经济危机相比,近两年的经济整体环境也不容小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其对通信行业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大环境下,国内的移民量也随之增加,国际通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通信行业在业务及语言服务方面也面临更多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其涉及的市场领域也更加广阔,而市场的宏观调控对其在监管方面的力度也一定随之增加。 (三)人才风险 随着通信行业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激励,其面临的风险不仅是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还要面临人才竞争、人才管控方面的风险。由于通信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先进性,其对于人员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基本都是掌握产品和核心技术的人才,他们都是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技术操作一流、熟悉硬件设计、测试、产品质量、移动终端的全方位人才,而一旦这些掌握产品和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的流失,将对通信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四)环境污染风险 移动通信中的辐射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同时通信中必须具备的移动信号塔、每家每户安装光纤时的网络线路都会造成公共电磁辐射污染。通信行业的发展再给人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环境及自身带来污染和危害,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 二、通信行业企业风险管理实施策略 通信行业面临上述的诸多风险的同时,也必须实施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时预测企业风险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通信行业去企业的健康高效运转。 (一)企业提高风险意识 首先,通信企业不管是在管理层方面还是基层员工上,都要转变其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对企业各部门的风险预测意识,其中领导、管理层要对企业的决策及大数据(客户的全面信息)资源做好管控;其次,企业可以通过邀请专业风险管理人员或风险管控公司对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做专业的风险管理培训,加强员工的专业素养及道德素质、强化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风险意识。 (二)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 通信企业的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资产的丢失、人员管理不善,缺乏规范的业务流程所导致的。因此,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是降低及有效规避风险的重要举措。首先,将内部控制贯穿到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强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调整和梳理企业的流程管理,去掉多余的、没有价值的业务流程,实现企业结构的扁平化,从基础环节控制企业将出现的风险3[]。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编制预算调整程序。对实际业务中与预算目标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修改,防止生产及销售环节中的风险产生;建立企业预警系统,在企业各个部门设立预警系统,一旦某个部门出现突发状况,可以将企业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如财务部门出现资金方面的漏洞、谎报等现象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帮助企业做好风险的管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企业工程项目系统是一套标准、有序的系统化工程项目,风险管控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通信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要求企业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以及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规范化,不断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通信企业能够稳定经营、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芦方旭 欧阳锐 孙孜源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信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分析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新的通信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成为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有效途径。但是通信信息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通信企业应当充分重视通信信息工程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进而为通信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通信信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通行信息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当中,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还存在较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通信项目工程的投资效益,增大了通信信息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所以强化通信信息工程项目的管理与控制是现代通信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使之得到有效防范。 一、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特征 (一)资金成本大、涉及范围大 很多通信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并且涉及非常广泛的范围,若是相关部门和行业间没有实现协调运行,就会对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浪费大量投人资金,可见严格管理通信工程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新技术应用较多 通信工程项目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由于其具有非常高的技术要求,所以无法避免有非常大的技术风险存在,进而大幅增加了风险的不确定外界因素。由于通信工程项目对专业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工程人员才能够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三)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 实际当中工作人员、装备、环境等众多因素都会严重影响通信工程项目的运行,所以为了实现对各个环节问题的控制、为项目的有序实现提供保障,应当对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调动、有效协调。(四)项目进度影响因素较多。由于通信工程项目具有涉及领域广的特点,所以通信工程项目的进度会受到很多不可预见外界因素的影响1[]。 二、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的问题 (一)项目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不强 现阶段我国很多通信行业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建立,并且对于相关知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管理人员无法有效的判断遇到的风险,更无法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解决风险问题,这种情况下项目遭受的损失是无法想象的。 (二)缺乏健全的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呈井喷之势,但是还缺乏一套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一些通信项目的风险管理制度并未建立,管理控制活动主要是通过相关技术人员平时工作经验实现,这样就会使管理活动严重脱离于实际情况,管理成效也会大打折扣oz[](三)风险管理服务组织专业程度低现阶段专业的项目风险管理服务结构还没有在我国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一般也不会覆盖通信公司的工程项目中或者监管力度不够。所以造成风险管理中缺乏清晰地管理分工、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三、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一)风险识别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就是进行隐藏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类型的区分,然后就是分析判断项目受到风险的不良影响,并且仔细记录风险程度高的情况。一般来说风险识别环节的参与人员包括通信工程项目的所有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这对于全面有效的识别潜在风险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项目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并逐渐显露于项目运行过程中,只有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具有识别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克服风险的不确定性、潜在性、随机性,有效地将其挖掘出来。这样企业就能够实现快速准确识别初始暴露的风险,并通过高校、快速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实现对风险和风险损失的规避和控制,最终为项目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二)分析项目风险因素 实际当中很多风险都会对通信工程项目运行造成影响,其中包括项目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合同模糊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所以在管理通信项目风险的过程中,应当对风险类型进行有效区分,并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全面深人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控制风险。另外,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分析的内容不仅是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还包括产生风险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实现对风险的预防,风险带来的损失才能够得到有效降低,进而实现提升项目效益的目的。 (三)完善项目风险对策 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制定应当出现风险的措施。一方面,应当对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并深人分析引起项目风险的原因,然后依据分析结构进行对策的制定。实际当中风险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策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及时总结制定对策并对风险可能造成项目的损失程度进行预测,这样不仅能够为将来的风险管理提供参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项目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新风险。 (四)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通信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应当有效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进而适应不断增长的技能水平要求。进人新世纪以来通信技术迅速更新,企业要想构建核心竞争力就应当为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条件,这样才能够使他们能够以先进的管理经验、较高的技术水平适应通信信息项目管理的岗位要求,这样企业才能够更上社会发展的步伐so[] 四、结语 通信信息工程的有序运行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通信企业应当强化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活动,通过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水平,进而为通信信息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王巍 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通信处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近年来工程项目规模和实施技术难度的不断加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每个阶段都面临不同的风险,及早做好风险防范对项目后期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水利工程为例,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实际出发提出了综合管理控制的观点,并对如何控制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风险管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工程建设项目几乎呈几何倍数增长,项目管理方式和模式也不断改革创新。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和公益类设施建设重点之一的水利工程项目,愈来愈受到党和政府及各界关注,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出将在“十二五”最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实施,涉及投资巨大、技术难度高、项目管理复杂,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目标成效愈显重要。 一、项目规划阶段的风险控制 (一)应充分进行前期调研。项目规划阶段要在充分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对国家和省级部门政策层面的趋势和要求有充分认识,对潜在的风险因素作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充分论证。随时了解国家和省级规划的修改、调整和目标,重点了解因区域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出现的变化,积极与相关咨询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调研交流,分析可能存在的方向性风险因素,评估项目的规模、效应和投资来源。 (二)应制订合理的项目建设方案。在大型水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应在传统项目建议规定项目的基础上,专题增加项目实施风险和控制内容,特别是对当前日益严格的环保、移民等要求宜提前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实现风险管理前置化、规范化。 (三)应实施严格的规划招标制。目前大型水利项目前期规划大多由政府或建设单位委托、指定相关单位编制,由于区域观念、人才体系、规划理念等影响,一般规划质量难以出现突破性提升。因此积极建立完善项目规划招标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良好环境,在全国全球范围引入更多的竞争参与单位,是实现理性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从源头控制风险的必然选择。 二、项目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 (一)注重细节研究和探讨。水利项目设计阶段是技术攻关、实施成本、预期收益的基础控制阶段,对工程实施中的成本、质量和进度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执行初步设计审查和批准制度,对存在问题应及时做好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等工作,要将市场竞争理念和客户至上观念贯彻其中,确保每个细节准确无误。尤其在水利工程施工图的设计方面,要坚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加单位共同审阅制度。重点是设计方要做好技术交底和沟通工作,水利项目实施中往往在地质、技术等方面会出现较大变化,对施工方和监理方提出的异议和建议,设计方应做好研究与解答,修改不符合实际和有错误的图纸,并通过书面形式明确过程责任,最大化减少项目实施风险。 (二)引入风险评价机制。在水利项目传统设计阶段,一般对风险评价未建立实施的跟进机制,不利于过程控制。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初期就要求设计单位设置设计风险评价岗位,重大项目可以引入设计监理提高设计质量。风险跟踪评价机制重点是从项目概算、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安全实施、移民环保等多方面评价项目的设计风险。针对具体不同类型的如水利枢纽、大型引水、河道防洪等项目,具体承担风险评价的技术人员,应根据设计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做好与建设方、设计方的沟通,妥善解决存在问题。 (三)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风险控制重在前期和过程,因此提前着手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是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风险评价体系要针对水利项目的行业特点和工程特性,从类别属性、发生时间、常规原因、技术特点等多方面入手,结合项目地域社会经济实情,全方位考虑设计中风险的控制要素和控制措施,全面适应工程的风险评价需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三、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控制 (一)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方在取得国家水行政部门审批后,从招标方式、分标方案、招标计划安排、投标人资质(资格)条件、评标方法、评标委员会组建方案以及开标、评标的工作具体安排等方面制定项目招标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要求和责任,并按要求和项目管理权限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招标报告备案。对确需划分标段组织招标的,应当组织咨询和设计单位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提出专业意见,并报政府监管部门核准。要严格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投标人的资格要求,不能“因企设线、因人划线”,对已建立行业信用信息平台的要做好前期查询和条件设置。招投标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招标。 (二)规范工程合同签订。合同签订中应按照水利部规定的示范文本的内容和项目特点填写,重点要明确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环保、维护保修等具体标准。对列入合同的投标图纸及其补充资料仅作为建设方选择中标者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检验承包人是否按其投标内容进行施工的依据;对建设方委托监理人提供给承包方的施工图纸,如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图、体形图和配筋图以及合同规定由建设方负责的细部设计图、浇筑图和加工图等均应按技术条款中规定的时限和数量提交给施工方,同时作为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支持性文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建立合同履行台账,随时督促当事人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确保工程合同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施工阶段规范管理。一是工期进度和安全管控。严格控制合同约定进度控制体系,编制详细的分阶段或分项进度计划,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的阶段施工强度和任务。二是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依据ISO9000、ISO18000体系要求,施工前列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和程序,做好过程质量风险控制。三是强化物资采购控制体系,明确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明确责任追究方式,并做好分批检查检验。四是资金管控体系,防止出现资金使用混乱,项目资金不落实,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中断。五是充分发挥监理机构作用,减少建设单位人为干预,严格执行单元工程和施工工艺检查验收制度,对发现问题现场签发整改通知,直至承包方返工至符合验收标准为止。六是对施工过程中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加强与技术、材料、工艺供应方的技术沟通和交底,加强过程监测,防范技术风险产生的质量问题。 四、项目验收阶段的风险控制 (一)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制度体系。项目竣工验收是投资到资产使用的标志,是检验项目实施成效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与规定,编制工程验收方案,明确项目验收的条件、标准、程序、组织管理和责任追究等条款子目。竣工验收前,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期开展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移民安置以及工程档案等专项验收后,再安排进行正式项目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当由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共同进行,确保各方意见能充分沟通。对重大项目的验收,应邀请相关方面专家组参加评审,最大范围评估项目运行风险。对重大水利项目在竣工技术预验收前,建设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 (二)严格项目竣工核算审核。竣工验收前,建设方应组织对项目进行审查和审计,核算固定资产,对审计未通过的,延缓或不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由施工方进行整改。对经过正式验收并移交使用的项目,建设方应暂时转入固定资产核算,并定期对该项目记录进行阶段核算,做好资产管理。对项目完工后剩余物资等一并进行清算核实,妥善处理相关资产,严格控制项目实施成本。 (三)严格遗留问题处理和工程移交。对验收中发现的遗留问题,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应共同书面确定,并提出处理意见。施工方应按照竣工验收鉴定书的要求妥善处理竣工验收遗留问题和完成尾工,并经建设方组织验收后,形成书面意见,确定后期责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向建设法人颁发工程竣工证书。 (四)严格项目档案建立和管理。档案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规定,坚持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三同步”原则,从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就及时建立档案工作,加强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形成完整的项目建设档案。对项目竣工档案应该予以专项验收,对于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编制竣工图或档案资料存在重大缺陷的项目,不能给予验收。 作者:杨志刚 单位:陕西省水利厅机电排灌站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石油工程项目涉及专业多、工艺复杂、投资成本高,加上石油工程中易燃易爆生产装置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加强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石油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石油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较多,给石油工程项目的安全、稳步运行构成较大威胁。接下来对石油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加以汇总与分析。 1.工程项目进度风险因素 工程项目进度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包括承包商资金运营风险,故意拖欠工程款;汇率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受市场因素影响物价上涨等。自然因素涉及台风、洪水、地震等不可抗力;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持续较长时间的降雨及其他给石油工程项目造成危害的水文气象条件等。技术因素包括采取施工安全措施不规范,技术应用不专业;石油项目对技术专业性要求高以及制定的施工方案不当等。而社会因素包括以下几点:政策法规的变动,政府的干预;断路、停电及停水等。 2.工程质量风险因素 石油工程项目质量风险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调查发现石油工程项目质量风险因素包括人员因素、工程材料、环境条件以及施工与管理等诸多因素。例如人员风险因素表现在:一方面,石油工程项目难度较大,工艺复杂,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技术人员的可能引起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领导层对石油项目相关环节重视不足,未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制定时稍有不慎容易使石油工程项目面临较大风险。工程材料风险主要表现在:工程材料使用是否得当,是否出现浪费的现象,即,工程材料管理不当等;使用的工程材料其性能是否符合石油工程项目要求,是否对工程材料进行全面检查等。环境条件包括石油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是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存在自然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另外,实际施工时是否确保制定的目标圆满的完成等。 3.成本及安全风险 成本及安全风险是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应明确项目运营面临的成本及安全风险。其中成本风险主要来自资金流转不畅,相关费用无法及时支付,导致石油工程项目无法稳定的运行。安全风险包括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低,不重视自我保护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石油工程项目不同于其他工程项目,操作不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运营期间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风险应急预案等,使石油工程项目面临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 二、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风险较多,因此职能部门应在认真分析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明确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针对性风险管理对策,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的出现,以及降低风险管理造成的损失。 1.提高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石油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决策制定等工作,与石油工程项目长远、稳步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管理人员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一方面从石油工程项目长远角度出发,明确不同环节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并组织相关责任人加强学习,提高对风险的及时响应能力。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使其掌握应对常见风险的技巧与方法,一旦风险发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控制及排除,防止风险的进一步蔓延,给石油工程项目造成损失。另外,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座谈会,认真总结风险管理经验,针对出现的新风险应积极探讨,最终总结应对风险的有效方法。 2.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质量与水平,职能部门应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例如,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实施石油工程项目日常管理工作,针对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应指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与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其次,完善奖罚制度。为确保风险管理各项目标严格落实,应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奖罚措施,不断激励表现优异的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潜能,为保证石油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贡献力量。最后,制定应对风险管理的应急预案。结合石油工程项目具体实际,在充分分析石油工程项目可能出现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3.注重新技术的引进 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注重核心技术的引进,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质量与水平。首先,加强与先进国家有关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新技术、新思路,结合石油工程项目实际加以灵活应用。其次,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应努力寻找其与风险管理工作的契合点,将其与风险管理相关环节加以良好融合,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效率。最后,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注重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思路及流程,切实提高风险管理专业水平。 三、总结 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确保石油工程项目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职能部门应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结合石油工程项目特点,努力寻找提高风险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有效对策,为石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作者:李晋东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1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有了一些关于风险分析和决策的著作,但电力工程方面的风险管理著作少之又少。近年来,在一些大型电力工程项目中,项目风险管理展示了其广阔的前景,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现有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情况看,许多电力公司已确定了自己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内容,其中,项目风险管理目标在于保证工程项目在工期内完工,并通过降低工程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人员、组织、合同和工程质量等的管理。目前,诸多电力公司也已经有了适合本公司发展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建立了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组织体制。一般而言,无论是正在建设中的电力项目,还是即将开工的项目,都需要建立风险管理领导机构,从而对建设过程中的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包括对质量、成本、进度的控制,从而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①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效性较差。就当前的情况看,实效性差是当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缺乏权威性,进而导致风险管理领导机构无法对其他部门进行管理,名存实亡。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电力企业在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等方面制定了一定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形成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风险管理理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风险管理制度在制订过程中常忽视风险管理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以及在某些条款的规定方面还不健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③风险管理信息缺失。在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因管理者的不重视,缺乏对风险管理信息数据的保存,进而使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能自己探索,不能从优秀的案例中积累经验。④缺乏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从预警机制的功能上看,其能对风险进行准确、灵敏地预测,并可及时采取一些风险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但就我国电力公司的风险管理情况看,许多企业都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即使制定了风险预警机制,也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 2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和处理等环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具体如下:①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就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看,这是一个垄断性质的行业,因此,管理者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常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导致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②风险管理的方法落后。在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抵制方法,即在风险发生时或风险发生后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它不能对风险进行预防和避免,因此,很难使企业规避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③缺乏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才。当前,在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电力公司内部并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而是由工程的项目综合部处理风险问题。由于综合部的工作人员大多为电力工程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即使工作人员已经学习了风险管理知识,多也仅是应付差事,并不能达到专业要求,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着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3加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面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需要从风险问题的原因出发,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预防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产生。 3.1构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构建良好的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电力工程市场的监管力度,并通过一定的调控措施,提高了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效果。在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投标方面,只有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才能进入电力建筑市场,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利益条款,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项目实施的风险;要求电力公司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通过划分部门、施工队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责任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的建设成本,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风险。 3.2组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队伍 面对电力企业缺乏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才的现状,电力公司要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从而不断壮大风险管理队伍;应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通过灌输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从而解决员工风险管理知识不足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可聘请知名专家,或挑选有潜力的员工进行脱产学习,再对其他员工展开培训。 3.3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风险转移已成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在风险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前,将其可能造成的全部损失或一部分转移给他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是保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保险市场逐步进入正轨,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电力行业中,在传统保险公司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专业电力为险种的保险公司,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分析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通过构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组建专业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队伍,从而不断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效果,最终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陈锡标 单位:佛山市三水安顺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浅议 1水电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类型 1.1环境风险 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风险。自然环境方面,主要是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出现地震、洪水、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有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会使水电工程项目的建筑主体结构出现问题,例如结构断裂、崩塌、地下水渗漏等问题[1]。社会环境因素方面,主要是存在罢工以及政府征用等问题,再有水电工程项目周围的管线、电缆、通信设备,工程建设地区的社会治安问题、居民文化素质等问题。 1.2管理风险 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管理问题造成的风险也不在少数,水电工程项目主要涉及材料、设备的供应商、涉及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管理、施工方法、质量检测以及安全等方面,还有工程建设人员的道德素质、施工的资金投入、保险等。 1.3技术风险 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技术风险也是影响水电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在水电工程项目中工程理论上的整体规划、设计以及施工与实际上的差别,例如存在错误的施工技术、错误的操作,水电工程的设备使用、维护以及材料的选择、质量检测的方法,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等技术,在技术的使用中需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熟性,这对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一定的风险影响。 1.4市场价格风险 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市场价格的变动也是影响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之一。市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的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逐渐发生波动,会给水电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 2水电工程项目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思考 2.1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 要对水电工程项目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首先水电工程项目的人员应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共同面对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虽然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业主的利益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利益需要,各单位的主要利益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能够按时完成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建设的每一个利益主体如果出现风险,都会对整个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造成影响,因此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各个单位应通力合作,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共同面对和承担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风险,并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2.2制定细致的风险应对计划 要对水电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使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落实,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使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有据可循。在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前,应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细致的规划和研究,并根据风险进行管理内容的制定和规划。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工程的主体情况,例如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建设的目标、验收情况、工程建设的进度计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水电工程各种风险的特点、识别以及处理的方法等,主要有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自然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等。做好风险处理的准备工作,做好风险的预测编著、制定风险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等。制定完风险管理的计划后,应保证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并对风险管理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实现动态化的风险管理。 2.3进行风险识别 对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就需要先识别出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工程项目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后果进行分析。风险出现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应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风险识别就是按照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计划,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以及以往建设的相关资料,对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建设的目标对水电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得出风险造成的后果。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 2.4风险的评估与预防 对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后,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风险特点进行客观的评价,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工程项目风险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发生的机率进行分析,明确不同风险转化为事故的机率,对水电工程项目中所有风险的损失进行叠加,并了解风险损失值与可能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对风险评估后,还需要做好风险的预防工作,风险的预防工作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风险预防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避免风险的出现,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影响风险因素的出现。二是减少已经存在风险的出现。无形的风险预防措施也有两种方法,教育法和程序法。教育法就是对水电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和管理,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管理人员的行为和素质也会给工程造成一定的风险,所以需要减少相关风险的出现。程序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制度进行水电工程项目建设,避免损失的出现。 2.5风险的监督管理 风险的监督管理就是对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管理,明确风险处理符合管理的要求,能够得到有效地处理。做好风险的监督管理后,结果会及时反馈给风险识别和分析阶段,帮助水电工程项目的企业能够正确风险,做好风险的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3结束语 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水电工程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应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对水电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和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对风险进行管理,将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保证水电工程能够顺利的建设。 作者:邓凯 单位: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准东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安装工程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其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物的应用功能。然而,建筑安装工程在实际施工时,由于其涉及的项目内容和安装技术较为繁杂,所以面临的施工风险也是极为明显。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相关施工单位应对工程项目风险加大管理力度,制定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达到理想的安装效果。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目前,建筑安装项目已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和施工周期,而且对于技术要求也是十分之高,相对,这就给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等因素也开始应运而生,不仅影响了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也给企业效益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必须做好建筑安装工程风险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减少工程变更情况,提高施工质量,使整个建筑安装水平都能获得最大化提升。 1风险识别方法 1.1核对表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是对建筑安装工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及其事故成因、来源等相关内容用表格的方式清晰的罗列出来,以便可以让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安装工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1.2工作分解结构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是将整个建筑安装工程进行合理的细化,以便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每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大大节省了风险识别的时间,促进管理人员在短期内找到存在的具体风险因素,并及时的做出妥善处理。 1.3常识经验判断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是将以前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方案,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出新的风险控制措施。因为建筑装工程会涉及很多新技术,对其施工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控制方案,所以采用常识经验判断法,就可大大解决风险因素对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困扰和影响。 1.4敏感性分析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周期,可对项目施工风险进行假设和分析,进而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准确判断项目的性能变化以及所产生的变化幅度和影响等,以便可以快速的找出风险来源,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 2风险内容分析 2.1外部环境风险 一般情况下,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都会处在露天环境中,且施工周期较长,因此,所面临的外界影响因素也是十分之多,如:地震、洪水、暴雨、泥石流等不可抗的自然力风险。另外,一些特殊地区还会受到、社会动乱、暴动、宏观政策变动、市场价格波动、利率浮动等不可抗的非自然力风险所影响。 2.2决策错误风险 工程项目承包商,在投资某项工程前,都会对应的制定一系列措施方案,若是这些方案内容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偏差,则势必会给项目投资带来一定的决策错误风险,如:信息取舍失误风险、信息失真风险、业主买标风险、报价失误风险等。 2.3缔约和履约风险 该类工程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目前,很多建筑承包单位都无法对缔约和履约风险给予正确的认识,进而使得安装工程在实际建设时,经常会发生各种违约问题,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承包单位破产倒闭。 2.4责任风险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职业责任、法律责任、人士责任等基本都是由承包单位所承担,一旦这些责任出现差池,则都会给企业利益带来不可规避的责任风险。 3风险评价 首先,要清晰的明确出风险评价基准。且项目主体还要针对各种风险后果进行认真的推敲,看其是否与自身所承担的能力相适应,这种风险评价基准既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对的。另外,个体风险和整体风险都要建立对应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对项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估。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各种常见风险,并对其制订相应的评估打分表,可聘请相关专家来进行打分,这样才能精准的获得风险单项分值,通过求和,就可合理的定位出安装项目的整体风险等级。最后,采取对比的方法,将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和单个风险水平,与气相对应的评价基准进行有效对比和分析,进而看工程的项目风险是否处在可控范围内,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以便可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化,为整体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4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4.1风险防范措施 4.1.1政治风险该类项目风险是在承包商不知情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风险的扩散,相关承包单位应在投标前,对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认真的了解,并结合当前的国情以及社会发展形势,来制定严谨、完善的投资计划,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举措加以防范和控制。4.1.2经济风险建筑安装工程的经济风险,必须要符合当下的社会经济体制,所以,为了杜绝风险因素的产生,建筑承包单位必须在投资前期,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调研,详细了解国际金融市场信息,这样才能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还可在相关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使合同参加汇率保险,然后再通过多种货币组合或多家公司联合承包的方式来分散汇率变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防范。4.1.3合同风险对于该类项目风险因素的防范,首先,要安排专业监理人员对工程合同原文进行详细的审核,看其是否存在不平等条约。其次,项目风险控制人员要明确工程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划分出双方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对出现争议的条文,要及时与业主进行协商和沟通,以便可以适当的做出完善和修改。最后,还要保证项目建设资金的充足,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并有效处理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关系,进而使其整个安装工程施工都能在合同的约束下,按部就班的实施开展。4.1.4成本风险成本风险的防范,关键在于加强成本管理,并实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动情况。同时,在安装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4.2风险控制措施 4.2.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措施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风险处理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对项目风险因素的回避,来减小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损失。一般情况下,风险回避都会作为一种规章制度出现在工程管理规范中,如要求安装项目在实际施工时,一定要禁止采用技术不成熟的施工工艺,并规定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已完工的施工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这样才能最大化控制项目风险的产生,提高安装工程质量。4.2.2风险损失控制首先,风险控制人员要对安装工程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结合其施工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案或减少损失的措施。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指导计划,如:安全计划、重复检查工程建设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等,这样才能帮助承包商有效避免损失的发生,使风险损失程度降到最低等级。 5结束语 建筑安装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内容多、风险高的投资项目,其在实际施工时,难免会受到各种风险因素所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施工情况,相关承包单位一定要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识别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来降低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以便可以最大化的保证工程利益,为其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赵小军 单位: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摘要:关于煤炭产业,其在我国能源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多数矿井很难抵挡住风险,进而容易造成大型事故。因而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对当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及相关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方法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清洁资源以及其他国家在价格上更具有优势的煤炭资源进入中国,使得我国在煤炭行业上的发展开始呈减速的形势。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煤炭企业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来解决。 一、矿建工程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经济分析 在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下,煤炭企业在科技水平上也随之得到一定的进步,而在现阶段的矿建工程项目中,其所包含各种因素越来越多,因而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大。 (一)风险管理效益分析 作为矿建企业,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来对风险规避与降低风险损失是作为该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效益,而对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其需要重视对风险管理中的投入。对风险管理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关于风险管理的动力因素,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外部动力因素。在这种因素上,政府出台的正常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在当前,由于矿建工程项目不确定因素、危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政府就需要对相关的部分进行监督,如施工单位、设计院、业主以及监理公司等。通过对其进行审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工程项目的经济风险。二是内部动力因素,对于这种因素,主要是参与矿建工程项目的各个主体对利益的维护。这些主体为了能够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其一定会加大对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力度。 二、矿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特征 根据相关实践调查能够得知,我国当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特征上主要有四个方面,具体如下;一是,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主要利用最小的成本代价来达到实现矿建工程项目的目标。要想能够将其实现,首先,相关企业就需要在相关管理决策上重视经济效益和成本这两个方面;二是,所谓的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属于一个动态过程,因而相关人员在对相关的风险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时,必须要能够根据情况以及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三是,相关工作人员在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比如,对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相应的监控等相关的环节。 三、当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当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重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了解 在现阶段中的煤矿企业,大多数管理人员在矿建工程项目建设上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就是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具体来说,就是指该专业岗位的人员都是由其他工作的人员所兼职的,并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对其进行管理。在当前的矿建工程管理上,由于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上指注重于矿建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和工期的管理等方面,而忽略相关的技术。因而其在对风险管理上的方法和技术上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这种分工模式,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二)相关的历史资料较少,进而使得工作人员缺少风险管理的经验 之所以相关人员缺少对风险管理经验以及可供参考的相关历史资料,主要还是因为单位在组织开展矿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时间较少而导致的。关于历史参考资料,其在整个风险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其对该项目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参考相关的历史资料能够在更好的帮助其对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判断和分析。因而,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者缺乏一定的历史参考资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实际结果与分析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还会严重影响其在风险管理工作上的开展和进行。 (三)缺乏对矿建工程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 矿建工程与普通工程的风险管理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对矿建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还在按照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来进行;另外,大部分的矿建工程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于某个项目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来开展相关工作。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得矿建风险管理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限制。 (四)风险管理没有得到相应的普及和应用 在现阶段中,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上,主要存在于保险业和风险投资行业这两者中,而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很少。对于煤矿行业,其在建设过程中的生产活动都会很容易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就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在矿建工程中的应用, 四、关于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一)关于风险识别 相关工作人员在矿建风险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对风险进行识别,是因为其在矿建工程化风险管理中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探究和分析矿建工程项目目标中潜在风险因素。在当前,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有两大类方法:一是专家调查法,对于专家调查法,也就是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以及情境分析法等都属于专家调查法;二是分析法,关于这种方法,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相关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矿建工程项目所具有的特点来对项目风险进行分解。通过这种分解的方式来将矿建工程项目的风险形成具有层次性结构。 (二)风险评估 关于风险评估,其作为风险识别和风险决策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对各种风险因素对相关的项目影响程度进行量化的描述,进而能够更好的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和掌控相关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矿建工程项目中面对的风险提供重要的依据,以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当前,我国矿建工程项目在风险评估上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这两类中包含大约百种的具体方法。而在这些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有以下四种: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方法、层次分析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模糊综合评估法等。 (三)风险分析 相关工作人员之所以要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应用风险分析技术,主要是为了能够评价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关于项目风险分析的具体内容,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风险定量分析和风险定性分析这两点。对于风险定量风险分析,其主要是对相关量化风险的出现概率和影响来进行分析的,而风险定性分析,主要就是来对项目风险在经济、社会以及相应的处理费用和取得的效益进行分析。 (四)风险监控 关于风险监控,其在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风险监控还是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以控制技术和方法为主,具体如下:1、关于项目成本风险监控技术,对于这种监控技术,其主要包括两种,也就是费用横道图法和偏差分析这两种。2、关于项目质量风险控制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包括多个方面,如控制制图法、因果图法以及直方图法等。 五、结语 综合上述,根据我国当前煤炭市场的情况能够看出,煤矿企业发展的态势不容乐观。为了能够解决这种情况,作为煤矿企业,其在矿建工程项目中,一定要重视对风险管理的工作。对于当前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人员一定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煤矿行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蒙立锋 单位: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途径 当前,在通信工程项目中依旧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这些缺陷问题的存在导致出现了较多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会带来极大程度的经济损失。由于市场经济环境日益激烈,要有效的提升通信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便需要有效的提升项目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风险管理是决定项目管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在。因此,明确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途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与意义、特点研究 1.1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 项目风险管理便是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统一作出反应的一个系统过程。项目风险管理包括所存在的积极因素所导致的有利影响与消极因素刀子出现的有害影响[1],此过程主要包含事前风险的分析以及事中风险的反应、事后所采取的风险措施,通过最为有效、快速的应对措施来有效提升通信工程的成功率,确保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损失降至到最低,降低风险率。如图一所示,该图为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组织结构图,从图1中可见通信工程项目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即:第一,在保证项目正常运行周期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作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极为重要。识别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并且分析其风险,建立相应的通信风险管理机制,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保持在风险管理的范围之内,为项目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现阶段,我国能够确保项目周期正常运行的不到一半[2]。而导致出现该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宏观政策欠缺完善性;项目资金短缺,项目开发商以及承包商存在着利益分配的问题。第二,在保证通信工程项目成功方面有着积极意义。现阶段我国通信项目在运行期间所发生的风险问题,不仅来自于外部偶然发生的风险,同时还来自于不可估量的风险,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金融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技术风险等。而这些外部与内部存在的风险因素,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通信工程的顺利实施。要避免这些风险的出现,有效提升通信工程项目的成功率,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通信项目的运营分解成多个子项目,着手于这些子项目,对项目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检测;其次,还需要在各个子项目建设中监理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与管理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事故发生的概率,以缩减各种风险因素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1.3通信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特点 通信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即:首先,存在着风险客观性特征。风险的客观性主要指:风险普遍存在所有项目以及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当中,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通信工程项目拥有规模大、周期长以及资金投入高的特点[3]。为此,该种风险的客观存在更具凸显性。其次,存在着风险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特征。风险的偶然性是由较多的风险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现象。而风险的必然性主要通过大量风险因素来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从偶然与大量杂乱的风险中将存在的风险因素发生的规律找出来,最终将风险规律确定下来。另外,存在风险可变性特征。项目风险的可变性主要指:在项目全过程管理期间,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各种条件的变化。在项目进程不断延伸的背景之下,相关人员必须谨慎的采取相关防范风险措施,对各类风险进行规范,使得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风险能够被规避与控制,但是通信工程项目还是会出现一定的新风险,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最后,存在着风险多样性与多层性特征。一般而言,通信工程项目存在着周期长、要求高以及范围广的特征[4]。为此,项目风险也会随之变得复杂起来。通信项目风险的影响因素绝大部分来自于内部的关系,该种关系错综复杂,而内在和外界的因素混合交叉,导致通信工程项目的进程受到负面影响,这便使得项目风险出现多样性与多层次性的特征。 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还有一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即:第一,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意识的欠缺。纵观我国通信企业,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欠缺、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在风险管理中,很少有企业会建立专门的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仅由一些其他部门来兼任,这对于项目建设期间,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风险将会无法及时的实施相应的不就措施,同时对于项目风险的分析、组织以及协调等都会造成无法避免的损失。第二,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在我国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风险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很多通信项目从计划实施倒正是的建设[5],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单凭个人的工作经验来管理项目风险,甚至存在着纸上谈兵、形式主义等问题。导致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对于那些可以避免的风险,相关人员没有及时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对已经出现的风险缺少相应规章制度规定。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欠缺,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在极大程度上降低项目的绩效问题。 3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途径 要确保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更加有效,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即:首先,需要实施风险识别工作。风险识别工作的实施,能够确定有哪种风险会给项目运行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将这些风险过程与预测形成相应的书面文件,并对这些文件做好记录[6]。一般而言,风险识别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项目实施期间,风险识别工作的实施,能够确保在项目运行期间,一旦存在着风险问题,便能够立即被识别出来,从而快速的执行风险对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项目风险识别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在认识风险给工程项目带来威胁的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认识到风险识别所带来的机遇,把项目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最小化,从而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能够更好的实施。其次,需对项目风险因素展开分析。常规的通信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金融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经济风险等。其中金融风险指:在项目实施期间,所涉及到的各种买卖付款风险,而这些风险主要由付款时间以及付款方式等决定;技术风险指:项目建设体系中存在的主要架构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产品的技术应用等等[7]。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正确的认识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4结语 现阶段,我国通信工程项目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问题,如缺少通信工程封信管理意识、通信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风险问题的存在,导致通信工程项目无法有效的实施,甚至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相关企业的发展,这便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相关企业针对该种情况,必须全面的分析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导致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该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通信工程项目更好的实施创建良好的条件。 作者:陈仕聪 单位: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摘要:分析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特性,研究了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关键词:通信工程;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通信事业不论在技术上还是管理方面都得到了极大进步,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项目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风险问题,也因此产生了一定损失,因而,如何做好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降低通信工程维修成本和损失成为通信行业极为关切的问题,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特性 通信工程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设备的运行支撑,而设备的良性运行同外部环境紧密相关。例如,当外界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对通信设备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最终会对整体通信质量产生影响。同时,由于通信工程项目整体的建设周期较长,规模较大,且施工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通信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所遇风险具有客观性,难以避免,对此,在建设当中,管理人员面对客观风险必须要保持清醒认识,尽可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小[1]。通信工程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覆盖面广,这就决定了项目参与人员多,设计面广。因此开展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时,有些风险可以提前做好预估,并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机制,进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预控措施,直接对风险进行规避。然而还有一部分风险则是具有不确定性,譬如气象条件的突变,风险控制有一定难度。由此可见,一旦发生风险因素,要求管理人员及时反应,快速处置,同时及时查明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以便于能够为后续防范该类型风险因素提供借鉴和参考。长期性也是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典型特点之一,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施工环境发生变化,人员出现流动和施工进度不断推进等,其中每个因素的调整都会将通信工程置于一定的风险当中,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然而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通信工程风险管理存在一定复杂性。因此,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具体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全局上予以统筹管理,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活动,还需要及时处置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风险因素。同时还应该就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预估,以便于在新型风险来临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进而保障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策略 要想真正有效开展风险控制工作,首先需要科学识别各种风险因素,只有清楚了风险因素的类型特点之后,才可能真正做出科学的决策和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因此,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要具有风险预控意识,创建风险识别系统,并借此来识别和监督内外不良和干扰因素,再经过分析这些风险因素来找出隐藏的、不确定的以及变化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和规避风险。总之,在项目建设之前有必要对风险加以判断和识别,并进行动态识别[2]。完成了风险的识别之后,则需要进入到风险评估阶段。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科学判断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然而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具备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给风险评估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仅仅只能粗略估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借助自身的风险评估经验,还要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进而推断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才能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风险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离不开相应的风险管控体制的支撑,因此通信工程企业还应该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管控机制,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以便于更好地指导风险管控工作。具体来说,风险管控机制中需要包括工程项目参建单位的评审,诸如资质审核、信誉度审核和信息档案审核等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可以通过构建参建单位的信息档案系统,便于后期对各个参建单位的资质审查进行查询。同时,风险管控体制的构建,还离不开相应的监理监督机制的建立。监督机构通过监督功能的行使,能够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的分析、预测以及跟踪,并从工程项目立项之初就开始介入到风险管理,直到工程项目的全部竣工交付,在此期间全程落实风险监督功能,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风险管控机制的各项功能得以良好发挥,进而有效规避企业风险。在完成风险识别和分析工作之后,要制定科学和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这对于通信工程风险管控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制定出科学的风险应对措施,项目风险管理部门的建立是首要任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负责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其次,提升管理人员管控风险的能力,培养风险管理人才;最后,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应急预案,以防止突如其来的风险变化,减小风险损失[3]。风险管理机制的制定还需要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发挥实效,因此还需要组建一个专门的风险监控预警部门,以便于能够实时监督和监控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以及各种风险管控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对各种风险发生的实际概率进行估算,以便于监控该风险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还应该监控风险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于为后续风险措施提供依据。 3结语 由于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导致通信企业面临着风险因素的侵扰。因此通信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提升风险管控的水平,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者:宋传杨 单位:沈阳电信工程局(有限公司)
水利工程监理中造价工程师的作用:浅析水利造价工程师在工程招标投标工作中的职责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1-2007)的实施,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文章阐述了在工程招标投标阶段,水利造价工程师的主要职责。 关键词:水利工程 造价工程师 工程量清单 招标投标 职责 随着我国建设领域各行业管理模式的发展,逐步施行相对统一的标准似乎已成为必然趋势,自2003年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要求建设领域政府投资项目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以来,在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水利工程改革传统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势在必行。为适应建设领域逐步统一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的需要,2007年4月6日建设部了《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1―2007),并要求自2007年7月1日开始执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并与国际惯例接轨,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顺应了时代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竞争机制”两者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将计划经济体制下预算编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投标报价相结合,同时它符合国际通用的竞争性招投标方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显著的优点,因此,建设工程全面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也是当前推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必由之路。由于水利工程基本上都属于政府投资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或非经营性公益性建设项目,一直实行的是政府出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以下简称项目法人、或业主负责建设实施,并对形成的资产拥有使用权和所有权的体制。政府作为出资者和审批者,对项目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缺少发言权,因此形成重项目必要性和投资额审查,轻项目建设过程管理的倾向。而项目法人作为项目投资的最终获益者,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利益关注点与出资方完全倒置,造价工程师的主要任务也是侧重于项目的初设概算和竣工结算。但是随着《招标投标法》于2000年1月1日实施,确立了招投标制度在我国建筑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竞争已成为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国有资金投资的水利建设工程,为提高投资效益,保证国有资金的有效使用,必须实行招标。在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中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既是目前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的治本措施之一,也是水利招投标制度与建设行业接轨的需要。于2007年7月1日实施的《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强调: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水利建设工程应执行本规范,在招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新的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制度下,造价工程师的相应职责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和工作内容 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是经全国水利行业统一考试合格,并取得《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证》,具有现代化管理人员的技能结构,从事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专业地位、作用和工作内容,均不同于以往的概预算人员,凡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项目法人、设计、施工、工程造价咨询等单位,必须在计价、评估、审查(核)、控制等岗位配备有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1.1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范围 (1)水利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审核及项目经济评价; (2)工程概算、预算、结算、竣工决算及工程量清单、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 (3)工程变更及合同价的调整和索赔费用的计算; (4)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5)工程经济纠纷的鉴定; (6)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其他事项,如建设项目评价和后评价、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论证和优化、施工方案优选和技术经济评价等。 1.2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水利造价工程师是水利工程领域工程造价的管理者,一般以中介机构的形式,以独立的专业地位,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政府主管部门、项目法人、承包人等提供服务。其工作内容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其工作内容按服务的对象不同,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为主管部门及项目法人服务的造价工程师和为承包人服务的造价工程师。 (1)为主管部门及项目法人服务的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投资估算的编制、审核及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的编制和审核;工程量清单、工程招标标底的编制和审核;工程变更及合同价的调整和索赔费用的计算;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建设项目评价和后评价以及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论证和优化等。 (2)为承包人服务的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投标报价、协助签订合约、现场测量、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工程变更及合同价的调整和索赔费用的计算以及施工方案优选和技术经济评价等。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造价工程师作为直接为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提供工程造价咨询的从业人员,是服务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中的工程咨询业主体,提供的服务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并与项目建设过程相对应,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事前控制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属于预防性控制,工程造价控制应以事前控制为主,优化工程设计、优化工程施工方案是实施工程造价事前控制、节约投资的最有效的手段,而工程招标对设计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工程造价事前控制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2、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在工程量清单招标中的职责 工程量清单下工程造价控制可以四个阶段:工程项目施工前准备、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阶段、工程项目施工实施阶段和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量清单报价下的造价控制以第二阶段为重点,即施工招标投标阶段。 工程量清单招标就是指由招标单位提供统一的招标文件,投标人以此为基础,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按企业定额或参照水利部的现行水利工程消耗量定额以及造价管理机构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投标报价,招标人择优选定中标人的过程。 在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阶段,通过招标投标的有关程序,形成重要文件和资料,如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招标标底、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等,直接关系到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造价控制的主要因素。因此相关的造价工程师要认真分析、仔细斟酌,做到准确、详细、周全,且条款之间、文件之间应互相衔接,避免出现相互矛盾,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熟悉掌握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作程序 (1)招标准备阶段,招标人编制或委托有资质的招标机构(或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招标文件,包括工程量清单。 (2)工程量清单编制完成后,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发给各个投标单位。投标人在接到招标文件后,可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简单的复核,如果没有较大的出入,即可进行投标报价的编制,但投标人不能擅自更改工程量,若投标人投标报价书中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文件提供清单不一致,将按照废标处理,给投标人造成重大损失。 (3)报价编制完成后,投标人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交投标文件。 (4)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标定标。 2.2编制工程量清单 《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工程量清单应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依据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条件和水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划分、计量单位等进行编制,严格按照《计价规范》规定的计价规则和12位项目编码等标准格式进行,包括分部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等内容。 由于工程量清单在招标时作为招标人编制招标标底和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交给施工单位计算投标报价的依据,是招标文件中关键性的内容,因此招标工程量清单合理与否,不仅影响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而且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和造价控制都会有直接的影响。概括起来,招标工程量清单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是投标人投标报价的共同基础;(2)是投标人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3)是投标人制定资金需求计划和业主制定投资计划的依据;(4)是工程计量与支付的依据。因此造价工程师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一定要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每一个子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应表述准确与完整,做到不多算、不少算、不漏项、不留缺口并尽可能减少暂定项目,以防日后的工程造价追加。 2.3利用工程量清单编制标底 标底是工程造价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招标人对招标项目在方案、质量、工期、价格、措施等方面的自我预期控制指标或要求,是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法、以及按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工程造价计价办法进行编制的。 造价工程师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标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规则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实质; (2)应注意发放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与编制标底的工程量清单在格式、内容、描述等方面要保持一致,避免由此而造成招标的失败或评标的不公正; (3)工程量清单的描述必须准确全面,避免由于描述不清而引起了解上的差异,造成投标企业报价时不必要的失误,影响招投标的工作质量; (4)仔细区分清单中工程量清单费、措施项目清单费、其他项目清单费,避免重复计算。 2.4利用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是投标工作的核心,在激烈的竞争中,中标后能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投标报价是关键,投标报价编制的好坏对投标单位竞标的成败和将来实施工程的盈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施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使得投标报价的风险由招标人和投标人共同承担,招标人承担量的风险,投标人承担价的风险,项目单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造价工程师编制投标报价时应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企业定额和市场价格信息,或参照水利部的社会平均消耗量定额进行编制,并在此基础上密切关注投标对手的报价策略,研究自己的投标策略,提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报价。 造价工程师的报价对投标人很重要,如果主要项目的报价出错,则其损失是难以弥补的。成功的报价依赖于造价工程师对合同和施工方法的熟悉程度及对市场价格和竞争对手的了解。因此造价工程师在编制投标报价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掌握计价规范的各项规定,明确各清单项目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各项费用的组成等,认真阅读合同条件、规定格式、技术规定、工程量清单和图纸、熟悉施工现场。投标时仔细研究清单项目的描述,根据图纸核对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量; (2)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市场价格,注意合理使用企业内部定额,将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等落实到细微的清单项目报价中,根据市场状况和企业自身定额自主确定工程项目的报价,提高自主报价能力; (3)由于在投标报价书中,没有填写单价和合价的项目招标人将认为该部分报价已包括在其他项目的单价和合价以及投标总报价内而不予支付,因此投标报价时应仔细填写每一单项的单价和合价,做到报价时不漏项、不缺项,应尽量避免丢项、漏项或高估冒算; (4)掌握一定的投标报价策略和技巧,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工程具体情况、估计可能发生变更的项目、竞争对手的实力与优势及投标环境的优劣情况等,综合考虑调整方法,确定最科学合理的投标报价,增加中标机会。 2.5招标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的审核 造价工程师在招标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中,应根据现行规范定额和取费标准、施工图纸、现场因素、工期等认真审核标底、审核工程量,审核各种包干费用和主要材料指标、审核标底造价是否合理。造价工程师要紧紧控制住标底造价是否合理,目的在于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保证,高价中标使招标人蒙受投资损失,低价中标会造成中标人不规范施工、安全没保障、延误工期、施工质量差,增加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和后期维修费用等。在审查投标单位报价时应克服只看总造价不看每项单价和只看单价不看相应工程量以及只看单价不看工作内容、施工方案、工作要点的缺点,工程数量大的单价要重点研究,并充分利用收集掌握的相应工程价格数据,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3、结语 《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对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不仅要掌握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树立牢固的合同意识,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有清醒的认识,既要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又要注意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在受委托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合同赋予的权力,为项目法人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要维护项目法人、承包人和公众的利益,正确处理好与项目法人、承包人以及其他合作者之间的关系。 水利工程监理中造价工程师的作用:论造价工程师在水利工程监理中的作用 摘要:对造价工程师从招投标、设计、结算、施工、竣工五个方面进行投资控制的方法和原则应用于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中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水利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 1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被国家重视,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大幅度增加水利的投资,就我省而言,每年的水利投资就达到上百亿元。因此,在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有效控制水利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确保资金安全。在我国实行三项制度管理水利建设项目,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为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按要求完成进度,使实际投资在计划投资之内,主要从对工程项目实施投资、质量、进度三方面的控制来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项目监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工程工期和质量,而投资控制方法则直接决定项目的监理效果如何。这样造价工程师在监理工作中的配备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造价工程师的要求就相应的提高了,需要他们不但要懂工程技术,而且还要具有实践经验、通晓经济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有就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然而目前水利工程投资中浪费损失现象比较普遍,决策失误现象也屡见不鲜,主要就是因为在管理水利工程造价的力度上还不够,做的还不够完善等诸多因素。为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要求,使实际投资额不超过计划投资额得以实现,施行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时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其中心工作主要就是对工程项目实施投资、质量及进度三方面的控制。对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能够造成直接影响的,就是投资控制工作的优劣;而得当合理与否的投资控制方法,又对整个项目的监理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监理工作中配备的人员,必须是具有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懂工程技术,又要懂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监理工作的质量效果。处理监理人员,还有非常重要的人员配备就是造价工程师,他们在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中,既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工作的组织者,同时工程师无论从工程项目的立项决策,还是到项目的竣工投产,都伴随项目全过程的监理工作又是该项工作的负责审核审批各阶段的投资工作的负责人。怎样才能将造价工程师在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是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以己观点来看作为投资控制组织者和负责人的造价工程师负责做好投资工作的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对防止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都起着重要的无法取代的作用。造价工程师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控制发挥其作用,那就是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及结算四个阶段的投资。由于造价工程师是建设项目造价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负责人,他们具有以下的权利:工程造价审批权;工程计量支付的审核权;工程进度款的审核权。正因他们拥有这些权利和所担负的责任,所以对维护业主和承包商利益、维护监理单位自身权益、以及对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其作用无可替代负责着诸多工作: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等各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编制或审核投资估算等。 2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通过认真进行图纸会审,以图纸会审纪要的形式来达到纠正设计中的失误,是造价工程师在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工作的重点。为杜绝工程造价的失控,所以在会审工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从设计一开始就让造价工程师与设计人员一起参入到工作中,共同斟酌和反复比较项目的使用功能与费用情况,通过经济分析、技术比较和效果评价使设计更优化。为了实现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监督成本工程师可以采取措施利用监理信息系统设计是控制项目工程投资的关键设计阶段的事前控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后进行的,造价工程师应创造条件开展限额设计降低成本及时将项目相关成本数据提供给设计师,监理信息系统可以累积已经完成的工程成本数据,对国内外经济变化的实时数据随时掌握,确保建筑材料、设备、运输等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突破限制额设计责任要在设计合同中予以明确。当造价工程师在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时,投资额度,根据投资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优化,造价工程师应协助业主在设计合同,明确突破限制设计责任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设计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及时的纠正措施以满足工程质量和功能需求和超级投资配额。造价工程师应该能够精心审核计划的批准熟练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拟用于工程中的材料设备、结构高度以及图纸的深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核。实现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并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技术方案从中选择最大的价值系数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水利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造价工程师应协助建设单位做好招标文件编制,由于招标文件是合同文件的一部分,同样具有法律的效力,所以招标文件编制应该非常严格、准确,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过多索赔事件。造价工程师在招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应根据现行规范、标准、收费标准、施工图纸及现场因素,工期,认真审核,确定合理的标底工期、质量、材料价格的条件下合理的标底。在评估阶段,为了防止串通了抬标,必须有效地控制投资。造价工程师应该让主人意识到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保证经济前提。 4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造价控制的重点阶段是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工程师为 了确保投资控制任务的完成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定期分 析的实际价值和投资计划值偏差和原因,建设施工过程中造价工程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造价工程师应加强投资控制认真审核施工组织设计通常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手段对工程进行比较用于综合评价不同的施工方法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施工方案选择技术上可行、施工周期可以满足要、,以确保施工质量、施工成本低的。造价工程师对处理支付工程进度资金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款支付是一种有效的投资控制方法,是一种强大的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手段。只有按图施工、质量检查、监督人员、计量检定的工程项目进度,造价工程师才可以审核付款。 (2)造价工程师确保不突破总投资限额对工程变更严必须格检查,在施工中有工程变更问题例如由于设计失误或不可预见的工程事故导致这类事件的发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关键就是工程变更控制。造价工程师必须严格进行的技术和经济分析仔细检查工程量清单和工程变更价格的估计根据工程变更内容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核,,规范工程的变更,实现了事前控制,主动监测,确保投资控制的工程变更更有效。 (3)实际工程中承包商会千方百计寻找各种索赔机会提出变更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及时间补偿造价工程师应正确处理和防止施工中的不合理的索赔。因此就要求工程造价工程师熟悉专业技术标准的项目并且十分精通合同的条款正确地处理索赔,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5水利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最关键的环节是进行工程投资的控制工作,在工程竣工结算过程中,必须做到要有齐全的审核依据,对于等做到要不重不漏的增加或者扣除那些变更的工程、替换的材料以及增减的工程量。拿不准的要通过查看监理日记予以明确,同时还要进行现场校核。此外,施工方法和材料价格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作为一名造价工程师要及时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公正、准确的进行审核竣工结算,使竣工结算和真实的工程造价相符。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中造价工程师责任重大,必须具有积极主动性,对水利工程的每一环节的投资都要实施有效控制,如投资设计、发包、施工、结算等。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审批工程造价、审核工程计量、审核支付工程进度款,从而提高投资效率,确保资金安全,为了人民的利益,将水利工程的投资控制工作更出色的完成。 水利工程监理中造价工程师的作用:水利造价工程师应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发挥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水利造价工程师在设计各阶段应注重的工作要点,及针对不同投资主体的要求编制造价文件的侧重点,并就如何提高造价工程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造价工程师;造价控制;业务能力;设计过程 水利工程造价控制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尤为重要。在设计阶段,水利造价工程师主要承担的任务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编制和方案比选投资分析,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招标标底或施工预算的编制。针对不同的工程、不同的设计阶段、不同的投资主体要求,要想在设计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使造价控制能贯穿于设计阶段,造价工程师应当做到: 1认真做好方案比选投资分析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决策设计的重要阶段。为使有关部门能准确决策,从项目建议书开始就要进行各方案论证。 水利工程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就需对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多选择性方案进行方案比较。可行性研究阶段,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618-2013)要求,在地质补勘条件下进一步比较。初步设计阶段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13)要求,须论证工程中已选定方案。 在进行方案的比较论证时,水利造价工程师要科学合理地分析工程分部项目的单价和费用组成,为项目业主和上级机关决策、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比如在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泵型选择比选时,应以单价和费用指标来反映不同布置和不同施工条件、施工难易程度的影响;在泵型比选较时要针对不同泵型所相应的土建、金属结构、电气设备的不同要求,分别做单价分析,以便合理地选择方案。 以淮河入海水道通济、陈涛、芦扬三项排灌工程变更设计为例,在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可研报告和总体初设均已批复的情况下,通过对三工程的规划方案、设计功能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多种设计方案的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拆除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择优选定了最佳设计方案。优选方案分别为:通济灌溉工程,拆除重建通济地涵,取消通济灌溉泵站,新建穿北堤引水涵洞;陈涛排灌工程,拆除重建陈涛地涵,取消陈涛排灌泵站及配套水闸,新建穿北堤引水涵洞和西排河口排水闸;芦扬排灌工程,拆除重建芦扬地涵,芦扬排灌泵站改为单排站,新建穿北堤引水涵洞。三项排灌工程设计变更方案较总体初设方案功能更合理,大大降低了工程寿命周期成本。节省工程建设投资1028万元,节约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约1.80亿元。 2不同设计阶段应有不同的工作要点 根据我国现行投资管理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应按规定的深度做到一定的准确性,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的出入一般不大于10%,如果超过则需重新报批。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了解各设计阶段不同的内容要求,才能编制高质量的工程造价文件。 2.1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项目建议书主体工程设计审查要求较高,其设计深度基本要达到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水平。编制主体工程投资估算需有详细的项目划分,需对主要单价作分析,机电设备则只需列出主要设备项目。次要工程单价、其他建筑工程和其他临时工程采用指标法。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列出较为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国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编制要求已经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基础资料需有详细的计算和依据,工程项目需有单价分析。 2.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需重新复核人工工资、主要材料以及风、电、水、砂石料和施工机械台班费等基础单价计算的原则和依据;说明主要设备原价、来源地及运输方式的确定原则与依据;为满足投资组成,按照规定必须出附件,附件编制要有依据,要求非常详细。 2.3招标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招标及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般情况下还需编写工程标底或预算。标底价不同于初步设计概算和投标人报价,初设概算是按定额计算单价再乘以工程量,定额是综合全国水利行业平均工效制定的;而标底价是考虑具体工程的工期要求、技术复杂程度、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优劣、部分投标人的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标底编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建设工期、工程规模、市场因素、合同因素以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预算编制也应要各种因素考虑周到。 3要树立限额设计意识 在设计阶段的全过程中,造价工程师都要树立限额设计意识,以便通过每一个设计环节落实投资控制。在规划阶段确定的工程规模,如堤防等级、水闸或泵站设计流量等,项目业主一般都有个目标投资,实际是经济利益投资。如泵站工程按流量计算单位流量投资,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树立限额设计的意识,测算各分部工程投资额度。首先分析与单价组成密切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从土方平衡增加利用土料或挖填结合来降低单价,另需分析基础价格降价的可能性,再挖掘可以节省投资的相关专业部分。多收集类似工程编制投资概估算数据,从工程量和费用指标类比,提供项目可参考数据,达到限额设计的目的。 4根据不同投资主体的要求调整工作的侧重点 4.1国家投资项目 完全利用或大部分利用国家建设资金的项目,其特点是审查环节多。从项目立项到实施前,要经 省水利厅初审、水利部淮委审查,水规总院审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审查、发改委评审,且各项审查特点和要点各有不同。因此,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要特别强调规范化和充分的依据性。由于国家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难以突破概算,因此对不得漏项和各专业提供的数据要求精度较高。此外供审查的造价文件是否落实上一级审查意见,也必须在后面的工程造价文件中得到反映。建设业主或管理单位根据需要提出的工程管理设施项目,造价工程师必须根据需要编列在有关政策范围内,如管理房屋的建筑规模,交通设施数量和价格等。 4.2地方投资项目 利用地方水利基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一般由省水利厅审查,投资概估算依据省水利厅的文件规定编制,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独立费形式编列的情况较多。城市防洪工程,工程造价一般由市发改委评审,基础价格多采用建委信息价格为主。地方评审为地方控制资金起到了很大作用,有很多可取之处,但存在为了压低投资,低定额套用现象,甚至以投标价格反审概算,使概算编制无所适从。规范审查市场,更有效地控制地方投资项目的造价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但作为造价工程师还是需要切实进行市场调查,合理降低编制的单价,适当留有余地。 4.3集团投资、公司投资 集团投资、公司投资的水利项目,业主因是自筹资金,所以对经济利益、项目指标是否可行非常关心。从这点出发,为了降低造价,造价工程师要结合投标价格来编制造价文件,收集的基础资料要以实际调查、项目和公司签定的合同意向为主,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招标带来降价的可能。造价编制要求接近实际单价.不但要从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考虑,更多地要考虑实际效益。要多与业主沟通,使得编制的造价文件能切实反映工程情况。如近年来我市沿海开发过程中,在入海口沿岸建设码头、驳岸、防洪堤及滩涂匡围。有些现有定额上没有的项目,根据现场施工方案、类似工程人工、材料消耗,来编制补充定额,力求符合实际情况。 5提高业务素质 5.1动态掌握政策法规,更新相关领域知识 工程造价文件编制政策性很强,水利工程造价尤显突出。环境和移民部分投资涉及到国家地方政府移民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建设期贷款利息与银行贷款政策紧密相连;人工单价计算与国家和地方的工资政策相关等等。造价工程师需及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造价文件编制需列明文件依据,并准备文件备审查之需。 5.2及时积累经验,总结数据,提高宏观造价指标把握水平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设计任务极其繁重,因设计周期短,工作忙,各骨干设计人员很少有时间总结,非常不利于对宏观造价指标的把握。水利造价工程师应在日常工作中对已完工程进行数据归类整理统计。根据工程类别、地质条件、工程措施特点等,整理成各种经验数据和指标,以备各专业之需。 5.3加强工程设计相关专业理论学习 工程造价编制与各设计专业均有关联,水利造价工程师首先要熟悉工程的整个工程概况,再从工程造价编制的角度,给各专业反馈意见。主动向相关专业提出一些没有考虑到或需明确的问题,对工程的经济指标及时给予数据参考,减少设计弯路。因此水利造价工程师应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减少数据错误。水利造价工程师要摆脱埋头编制的习惯,对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注意单位特征和表述说明、多类比,为最终的设计成果多把一道关。 5.4拓宽视野,积极进取,提高技术水平 水利造价工程师应多参与一些施工组织设计和建筑、市政、交通、水运等相关行业的工程造价编制,以扩大自己的专业面;要改变长期以来只完成设计概估算编制单一工作的状况.。扩大造价咨询范围,以求在工程造价设计及咨询领域的发展。 水利造价工程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多参与一些工程项目交流。通过走出去、再引进来,学习别人的长处,减少自己的不足。从而积累工程设计经验,提高技术水平。水利造价工程师需摆脱针对工程量分析工程造价的局限性,提升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熟悉各工程设计特点和要求,做到能对工程成本、资金使用、经济效益等进行指导,与国际工料测量师、咨询师等接轨。 6结语 水利工程造价师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经济意识,在设计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过程中多方交流、积极主动掌握投资变动方向,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投资主体、不同工程特点编制高质量的工程造价文件,进一步发挥在设计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水利工程经济建设服务。
浅谈防爆电机系统设计:高压防爆电机结构分析论文 摘要:针对H级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绝缘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定子线圈主绝缘,采用有机硅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或环氧二苯醚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时,严重影响定子线圈的常态和热态介损,会缩短线圈绝缘的电热老化寿命,故应采用新型H级云母带或其他H级云母带。 关键词:防爆高压电机绝缘结构 H级高压三相异步防爆电动机以其耐热性好、电机使用寿命长和运行可靠而逐步得到用户的青睐。据了解,国外发达国家80年代末已开始应用H级6kV及以上的高压电机,而在我国低压H级电机应用较早,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才开始应用3kV电机,大多用在机车牵引上。制约H级高压(6kV及以上)三相异步电动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难以找到既满足耐热要求又满足线圈电气性能(主要是介损指标)的主绝缘材料。 我公司对H级6kV高压防爆电机绝缘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已成功地生产10余台电机,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1H级3kV及以下电机绝缘结构简介 目前,H级3kV及以下电机在国内已稳定地批量生产,其绝缘结构按电压等级可分为两类:一是千伏级低压散绕或成型类;二是3kV级成型类。前者使用的绝缘材料主要是:散绕类线圈用聚酯亚胺漆包线(QZY-1/180或QZY-2/180)或聚酯严胺/聚酰胺亚胺复合漆包线(QZY/XY-1/200或QZY/XY-2/200),成型类线圈用烧结线MYFB-25/180或MYFB-30/180或SBMYFB-30/180,一般地,导线绝缘即匝间绝缘,对地绝缘(主绝缘)一般均采用NHN;后者使用的绝缘材料主要有:线圈所用的导线绝缘即匝间绝缘,使用的电磁线为烧结线SBMYFB-40/180或SBMYFB-30/180对地绝缘用有机硅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或环氧二苯醚玻璃补强粉云母带,采取模压工艺。上述两类绝缘结构的电机绕组浸烘均需H级浸渍漆进行绝缘处理。 按JB/T50132—1999《中型高压电机定子线圈成品产品质量分等》标准,对于3kV级定子线圈不予考虑介损指标,而对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三相异步电机进行介损指标考核。当3kV级定子线圈采用有机硅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或环氧二苯醚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作为主绝缘时,由于不考虑介损指标,其他电气性能全部合格。事实上:有机硅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或环氧二苯醚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在热压固化时的化学反应是缩聚反应,在形成高分子物同时析出一些低分子副产物,这些低分子副产物有一部分夹在已固化的绝缘层内,严重影响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定子线圈的常态和热态介损。理论分析和试验均已证明:采用有机硅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或环氧二苯醚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作为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定子线圈主绝缘时,热态介损测量值(2013%~2413%)比JB/T50132—1999《中型高压电机定子线圈成品产品质量分等》标准规定值(≤10%)高出许多,这会缩短线圈绝缘的电热老化寿命。 2H级6kV电机绝缘结构的探讨 综上所述,H级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定子线圈主绝缘,不能采用有机硅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或环氧二苯醚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寻找另一种H级云母带,且在热压固化时没有一些低分子副产物析出,是确定H级6kV及以上电机绝缘结构的关键。 2.1H级云母带的选型 为了找到满足H级6kV及以上电机绝缘各项性能合格的云母带,我们与国内有关绝缘材料厂协商,确定研制新结构H级云母带。参照JB/T6488.3—1992标准中的5440-1云母带性能,提出了技术条件,其主要性能与要求见表1。 对于该云母带,入厂进行了抽样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在表1规定范围内。 2.2H级绝缘线圈样棒的制作与测试结果 利用新型H级云母带制作的3个样棒,主绝缘厚度单边为118mm,半迭包0114×25的H级云母带9~10层,采取模压工艺。工艺参数为:180~200℃预热4~6min,然后加压压到规定尺寸,保温保压1h后卸模。线圈样棒测试结果见表2。 从试样制作和表2测试数据看,新型H级云母带工艺性较好,制定的热压工艺参数合理,线圈样棒各项电气性能指标按JB/T50132—1999考核,其常态介损、击穿电压、瞬时击穿场强达到优等品。热态介损优于一等品,接近优等品。 2.3匝间绝缘的确定 对于6kV电机,为了减少线圈绝缘制造工序,一般导线绝缘即匝间绝缘。我们与电磁线厂联系,为我们研制了SBMYFB-40/180、SBMYFEB-50/180两种H级绝缘的电磁线,通过改变电磁线的绝缘结构和加工工艺,两种电磁线的各项电气性能指标优于传统的双玻丝包薄膜绕包扁铜线SBEMB-50/155,特别是弯曲后击穿电压(与双玻丝薄膜绕包扁铜线相比)能提高20%左右,电磁线的4ɑ、4b弯曲后击穿电压≥515kV,大大提高了电机匝间绝缘的可靠性。 3结论 H级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定子线圈主绝缘最好不采用有机硅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或环氧二苯醚玻璃布补强粉云母带,应采用新型H级云母带或其他H级云母带。 新型H级云母带作为6kV电机主绝缘时,其各项电气性能指标按JB/T50132—1999考核,其常态介损、热态介损、击穿电压、瞬时击穿场强可达到优等品标准。 所制定的H级6kV高压防爆电机绝缘结构合理,满足性能和使用要求。 建议尽快制订《H级绝缘定子线圈成品产品质量分等规定》,以指导H级电机的生产。 浅谈防爆电机系统设计:防爆电机修理及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防爆电机行业的现状,对行业的发展环境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了加快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开发机电一体化、专用特殊型以及环保节能型产品,并提高工艺及制造水平的行业发展重点,最后,提出了防爆电机修理及结构优化设计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防爆电机;结构优化;现状分析 目前,防爆电机行业全国共有生产制造企业近 100家,绝大多数企业不仅生产防爆电机,同时还生产其他电机产品。其中,防爆电机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有近44家。2014年,防爆电机行业72个主导企业完成防爆电机产量近600万kW,全行业销售产值近162亿元,实现利润11.2亿元。从整体上看,行业整体效益呈上升趋势,全行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产量利润等都在逐年递增。但防爆电机产品在国内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没有改变,防爆电机行业竞争仍十分激烈。 一、防爆电机发展趋势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微电子为主导的多种新兴技术与精密机械融合的综合性高技术。与防爆电机密切相关,需求量较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为变频调速防爆电机。变频调速防爆电机大量用于使用在危险场所的风机、泵类、压缩机、破碎机、纺织机及工矿电动车辆等需要电动机调速的各种设备。采用这种技术调速可获得 20 以上的节电效益,还可以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除此之外,防爆电机已经广泛地应用热敏元件来控制监视电机的温升,控制着水冷电机的水温。国外防爆电机制造厂,充分吸收普通电机的先进的制造工艺,在铸造、冲压、金加工、绝缘处理等各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确保加工质量。在生产中较多地采用自动检测技术,保证零部件的质量。根据环保指标要求,设计开发高效节能产品现代防爆电机几乎都是节能产品。美国从节省能源出发,强调电机提高效率,发展超高效率电机,把节约电能列入国家的法规。不仅如此,以环保指标作为开发新产品的要求,大力降低噪声。节能和环保将成为防爆电机行业的主流。 二、防爆电机中机械部件的修理 (一)电机风扇与风扇罩的修理 防爆电机的外风扇,由于长期不停歇的工作,经常会出现故障,需要及时进行修理。在修理时要注意风扇与挡板之间的距离。把握好距离,以免受到伤害。紧固件与风扇罩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少于1mm,因为一旦小于 1mm 的话,就很容易出现碰撞和摩擦情况,非常容易出现火花,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对外风扇进行更换时需要注意铝合金风扇中镁的含量,一般是在6%以下,如果想把它更换为塑料风扇的话,就要选取经过防爆检测的配件安装。所有安装配件都要满足防爆标准要求。这样做是为了整体电机安全考虑。 (二)防爆电机隔爆壳体修理 防爆电机壳体出现一些细小裂纹,要及时用之前相同材料的零件进行更换。在防爆电机外壳上发现一些缺陷,就要按照防爆电机的相关行业规范拿到工厂进行返修。防爆电机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他部件及人身安全,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行规进行修理。在对防爆电机外表面进行覆盖时,还要考虑到可能对电机表面的温度产生影响。 (三)防爆电机接线盒的修理 防爆电机的接线盒内出现了端子损坏的问题,就要按照其行业规范,选用相同材料的零件进行替换。目前防爆电机型号非常多,即使是同一地区,所使用的防爆电机型号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在更换配件时,一定要注意型号,不要用别的防爆电机型号配件来更换。防爆电机所有元件一旦出现问题,都要用与之相同的配件进行更换。需要注意的是,在防爆电机引入装置修理后,不要改变引入方法,要将原有的引入方法进行保存。还要强调防爆电机的元件更换要符合其行业的规范。如果防爆电机铸铝的鼠笼转子出现了故障,就要根据防爆电机的相关规定规范更换与之相同的元部件。通过检查防爆电机会发现,有一些防爆电机的转子笼是焊接上去的,这种情况就要将防爆电机进行返厂维修。 三、防爆电机结构及优化分析 (一)防爆电机转轴密封结构 电机转轴贯通处的密封设计是该电机防护等级达到IP65的关键点。通常对该密封的设计都是采用迷宫回路的结构,使用迷宫环与外壳形成曲折通道,在轴向上保持0.5mm的间隙,径向上保持0.2mm的间隙,使粉尘难于沿该通路进入电机内部。但是,该种结构由于加工困难,装配精度要求高,对于小电机轴向无定位时,轴向间隙很难得到保证。容易产生迷宫环与电机端盖相擦的故障,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密封设计。本设计采用轴面油封与骨架型油封的组合来解决IP65所规定的防护要求,利用轴面油封的旋转特性及骨架油封的静止特性,分别与端盖及轴构成一个2级迷宫结构,可有效的保证电机在旋转与静止状态都可以满足IP65的要求。轴面油封内圈与转轴通过过盈配合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和粉尘通过轴进入电机,外圈与端盖小间隙配合,内衬橡胶圈静止时与端盖内端面接触,可以把大部分水及粉尘挡在电机之外。骨架油封外圈与端盖紧密结合在一起,内圆油封唇口与转轴抱紧,这样有效地防止液体与粉尘进入电机内部。通过两道密封的组合能较好地满足IP65的要求,且此种设计对加工及装配的要求不高,对轴的窜动要求也不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二)防爆电机的结构改进设计 在使用防爆电机时发现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有的问题出现得特别突然,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结构不合理。以防爆电机接线盒为例,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结构方案。防爆电机的接线盒是整个电机发生故障次数最多的部件之一,一般情况下,接线盒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电机过热造成的,如果这时工作人员没有发现这一问题,也没有及时予以处理,最终结果就有可能出现接线盒内崩烧。在对防爆电机接线盒进行结构设计时,可适当增加接线柱与接线盒的内腔空隙,运用这种办法,确保电缆的芯线压接,能够很好防止接线盒出现过热情况。 四、结束语 随着原材料价格与防爆电机行业的不断上涨,防爆电机的修理与设计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当中,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创新,以满足防爆电机的安全。 浅谈防爆电机系统设计:工业厂房项目工程设置油式发电机建筑物防火\防爆措施的几点体会 摘要:工业厂房项目中柴油发电机应用广泛,由于油式发电机房自身特点,出现火灾种类较多,起火原因复杂,如果防火、防爆、通风措施不到位,就会造成重大损害,国家规范对于其灭火系统的选择也没有统一规定。本文通过在分析柴油发电机房的自身特点以及选址要求,以及防火的原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防、防爆措施。 关键词:工业厂房;油式发电机;防火;防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工业厂房项目在工业园区中落户,其中对发电机的防火要求也随着工业的进步而要求更高,本文就柴油发电机在工业厂房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几点措施进行了论述。 一、机房设计 油式发电机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发电设备,通常用作金融、工厂、医院、邮电、学校及住宅等各类建筑物的应急备用电源。目前比较普遍的油式发电机是柴油发电机。 1、柴油发电机房选址 工业厂房中发电机的选址考虑建筑经济效应,在工业厂房项目中发电机房选址时应充分注意到以下内容:考虑到应该设定在在四周有外墙的房间内,这样才能为进排风和排烟导出到室外创造条件;发电机不能设在建筑物的主入口、正立面等部位,以免排烟、排风对其造成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发电设备的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比较适宜靠近建筑物的变配电所和消防泵房,这样的话方便接线可以减少电能损耗。 2、柴油发电机房的大小及布置 首先应该根据工程中实际需用的用电量来计算出柴油机组的容量,通过查找机组样本,得出机组的大小尺寸。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根据规定,发电机100-400KW下的除柴油机端为0.7M-1M外,其他几个侧面均为1.5M。500-1500KW除柴油机端为1M-1.5M外,其他几个侧面均为1.5M-2M,这样就可能考虑机组的实际摆放了。其次考虑柴油发电机组进出风口的面积,通常机组有通风采取设置热风管道排风,进风为自然进风的方式。进风口与出风口宜分别布置在机组的两端,以免形成气流短路,影响散热效果。机房的进、出风口的面积应满足下式要求:S1≥1.5SS2≥1.8S式中:S―柴油机散热面积;S1―出风口面积;S2―进风口面积;在寒冷地区应注意进风口、排风口平时对机房温度的影响,以免机房温度过低影响机组的起动。风口与室外的连接处可设风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机组运行时能自动开启。再就是考虑排烟,排烟管应单独引出,尽量减少弯头。排烟温度在350-5500C,为防止烫伤和减少辐射热,排烟管宜进行保温处理。排烟噪声在机组总噪声中属最强烈的一种,应设消音器以减少噪音。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规定柴油发电机房布置时宜设两个甲级防火门,其中一个应满足搬运机组的需要。门应为向外开启,并采取隔声措施,发电机间与控制室、配电室之间的门和观察窗应采取防火、隔声措施,并应开向发电机间。 3、柴油发电机房周围环境 为保障工业厂房项目发电机房的安全,就要对周围的环境有所要求。特别是油式发电机房,里面储存大量燃油,遇到明火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发电机房要远离住宅和工业厂房,设置在远离机械设备以及生产厂房。选址应该在对周围环境危险性小的地方,这样一旦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不会造成很大的事故,减少损失。对于生产中使用或者产生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的工业建筑,要注意风向的问题,做好防护措施 二、柴油发电机房灭火系统选择 1、柴油发电机房起火种类及起因 要灭火,首先要分析火灾的种类和起因,柴油发电机房火灾主要有如下几种:电气火灾:因为供电线路发生故障,短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从而导致电器设备着火。可燃液体(柴油)火灾:输油管线、容器及其他设备泄漏时遭到破坏,油类液体流淌出来从而接触到高温烟气或遇到明火而燃烧;或者电气火灾引燃柴油发电机泄漏的油类而燃烧;或者柴油机工作时引燃烟道内残油,继而火焰沿烟道排油、排水口窜入地下室(或地面),引燃地面浮油。固体表面火灾:柴油发电机房的固体表面火灾主要是由于前两种火灾发生时引燃柴油发电机房内可燃固体所致。针对柴油发电机房的上述3种火灾,逐一分析设计中常见的各消防系统。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柴油发电机房的火灾种类和起因,湿式系统不适于扑救柴油火灾,不应作为首选灭火系统。细水雾(超细水雾)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虽然适于扑救柴油发电机火灾,但其建设和维护费用远高于水喷雾灭火系统,只有当柴油发电机房附近现有这些灭火系统时,才适宜将其作为首选灭火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是由湿式系统派生出来的一种自动灭火系统。它的灭火机理主要为:冷却作用、窒息作用、乳化作用和电绝缘性能。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这四个灭火机理正好应对柴油发电机房的三种火灾,尤其是其乳化作用,对扑灭液体表面火灾更加有利.另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可从建筑内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接出,其供水设施是现成的,只需要在柴油发电机房布置水喷雾喷头即可,经济方便。 3、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通常柴油发电机房采用的气体灭火系统为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与其他气体灭火系统相比,七氟丙烷的设计灭火浓度小,并采用低压存储,对储气瓶、管网、喷嘴以及周围环境、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建设和维护费用最低。另外,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窒息、冷却作用的同时伴有化学抑制作用,可以增强灭火效果。所以,在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中,应首选七氟丙烷作为灭火介质,扑救柴油发电机房火灾。七氟丙烷喷放后全部气化,具有无色、无味、不污染、不导电、不损害机械及电气设备等特点。它灭火速度快,灭火效果好,对扑灭柴油发电机房的几种火灾都非常有效。但相对于水喷雾灭火系统,其投资较高。有些项目之所以舍弃低投资水喷雾灭火系统,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主要有一下三种情形。当柴油发电机房发生火灾,如不能迅速恢复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政治上造成很大影响时,应优先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三、柴油发电机房防爆措施 1、设置防火墙、门、窗 防爆门大多是特殊钢材制成的,其连接部件和垫圈要采用摩擦不发火的材料,门扇周边要粘贴橡胶板,防止碰撞产生火花。防爆门斗的内部要有存在一定的空间,这样在打开的时候,可以降低进入门斗内可燃气体的浓度,两门的要在不同的位置上布置,两者之间的距离要在大于200米。根据不同工业建筑的构造形式,防火墙的种类有:有与屋脊方向垂直的横向防火墙、与屋脊方向平行的纵向防火墙、内墙防火墙、外墙防火墙、独立防火墙等。外防火墙是相邻两幢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足而设置的无门窗洞的外墙或两幢建筑物之间的室外独立防火墙;内防火墙是把厂房或库房划分成防火单元,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在建筑物内的蔓延扩展。已采取防火分割的相邻区域如需要互相通行时,可在中间设置防火门。防火门的种类有:根据开启方式的不同有平开门、卷帘门;根据燃烧性能的不同有非燃烧体防火门、难燃烧体防火门等。 2、燃油的存放 机房内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超过8h的燃油量、不大于1立方,并应在储油间放置5CM的干沙。储油间加油管宜引至室外合适的位置,方便加油。储油间灯具及开关采用防爆型,油箱应有透气阀。 四、通风措施 通常电站机房降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风冷,即利用室外温度较低的空气,通过风机送风至机房降低温度,其优点是系统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暴露征候明显,伪装效果差。另一种是水冷,即利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或地表水,通过空气表面冷却器降低机房温度,其优点是冷却效果好、安全性好,缺点是增加冷却水库,投资成本增加。对于己建的地下人防工程电站扩容改造,机房空气降温无论采用风冷还是水冷,都存在因电站部分进排风及排烟管道暗敷在钢筋混凝土内或被复层外,更换大直径通风管道难度大、成本高,而仅利用现有通风管道通风时阻力远远超出规定值的实际困难。通过反复论证,设计了机械通风与吊挂空调机组相结合的机房空气综合降温冷却方法,工程进风量包括柴油发电机组燃烧空气量和冷却机房空气温度用风量两部分,改造后,在保证柴油发电机组燃烧空气量和进风管道阻力不超规定值的前提下,尽量扩大进风量,增加通风带走热量,以减少冷却水用量。柴油机组排烟管加设增压风机柴油机燃烧空气均直接从机房吸入,吸气系统的阻力满足规范“吸气系统的阻力不应大于1000Pa”的要求进风系统要保持通畅。 结束语 工业厂房中的柴油发电机房的消防技术在整体消防技术中占有重要作用,提升工业内部柴油发电机房的消防技术对于整个的消防技术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其作用和提升之下,整个消防技术都将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在柴油发电机房消防技术中,需要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在柴油发电机房消防技术中,采用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出发,分析了工业厂房项目中内部柴油发电机房的消防技术。 浅谈防爆电机系统设计:中小型防爆电机的噪声控制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小型防爆电机的噪声控制,文中主要分析了中小型防爆电机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降低防爆电机噪声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防爆电机 噪声控制 措施 一 防爆电机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 ( 一) 机械噪声。因为电动机工作会有轴承噪声发生、电机转子振动时也会产生噪声、电刷同换向器摩擦接触发出噪声以及轴承振动导致端盖振动引起的噪声都叫做机械噪声。根据现在实际中生产制造情况来说,当噪声在中小型的防爆电动机发出时,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轴承噪声,于是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探讨了电动机轴承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 1. 轴承润滑不足。轴承正常运行,使噪声得到避免或降低的基本条件就是润滑。如果润滑条件良好,润滑膜可以隔开轴承中不同部件发生的摩擦,在该润滑膜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电机部件的摩擦和振动显著降低。如果缺乏润滑脂,也就会使润滑膜厚度降低,从而使刚性碰撞代替了部件间的摩擦,也就会使异常噪声在轴承中出现。然而如果润滑脂非常稠,又会使部件之间的摩擦旋转阻力增加,从而加剧摩擦,使得部件之间的接触面损伤,使润滑膜损坏,于是也会使异常的噪声在轴承中出现。 2. 轴承质量。根据我国电机轴承生产情况来说,轴承本身质量有缺陷是造成轴承噪声的主要原因。繁多的国内的轴承生产制造商,以及有差异的硬件环境,使得其无法保证轴承的质量。比如说精度不够的轴承钢球生产制造、有划痕或者碰伤的轴承表面、以及精度不够的沟道的制造和定位、或者轴承游隙等因素都会使轴承的品质受到影响,这也就产生了轴承噪声。 ( 二) 通风噪声。 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型的防爆电机产生通风噪声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风扇和风道噪声。在电动机正在平稳运行的时候,因为高速旋转的风扇,使得扇叶压力下的空气质点有强烈的气流冲击产生,在截面突变部分通过了强烈的气流时,改变气流质点,使得气流的速度和方向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也就使摩擦气流出现、同时有涡流和强烈的振荡现象,由于这种作用,使得磨擦,涡流以及风道噪声产生,这三种通常被总称为通风噪声。 二 降低防爆电机噪声的主要措施 ( 一) 轴承噪声的控制方法。 1. 使轴承采购质量得到保证。影响轴承机械噪声的就是轴承本身的生产精度,在选用轴承时,被选用的应当是电机专用轴承,这样能使防爆电机具有优秀的降噪能力得到保证,所以在选择和电机噪声有直接关系的轴承部件时,在保障质量审查工作应当认真细致。在轴承部件进行验收时,开展验收工作时遵照的相关要求应当是GB30777《滚动轴承技术条件》和 Q / Z2―79《电机用单列向心球轴承振动技术条件》。 2. 装配分拆电机轴承时。绝不能直接使用锤子敲击在电机轴承的装配和分拆中,以防时套圈变形; 应该认真细致的清理油路。轴承装配工作完成以后必须使润滑得到保证,使端盖得到及时装配,并且使轴承内部不进入灰尘,于是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在分拆时受力的是内套圈,在外套圈必须受力的特殊情况中,在分拆时应进行外圈旋转,使得滚道不产生压痕。 ( 二) 降低通风噪声的主要措施 对中小型防爆电动机的实际设计工作进行结合,控制电机的通风噪声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 1) 在 2P、4P 电动机中,有非常强烈的在电动机噪声时,在温度被电动机的温升允许时,应当使风扇的外径和扇叶降低,或者把进风量减少。在观察设计模拟情况时,有效降低通风噪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 2)在风扇设计时,选择如轴流风扇一般的流线型设计。 ( 3) 风道设计中为了避免气流突然变化和急剧转向,也应该尽量采用流线型。比如在设计时可以在机座,进风端通风口采用45°倒角,另外可以也可以把倒角采用在风扇叶片进风端。 ( 4)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消声器或隔音罩的加装,这样的部件可以使通风噪声有效降低。在一些进口的高效率电动机中,常见的实际设计和装配,就是低噪声风罩等方式的选用,有数据显示通风噪声可以降低 到3 ~5dB( A) 。 三 结语 总的来说,要控制好中小型防爆电机的噪声,应当对电机产生噪声的机理进行造就分析,由此把控制工作开展的具有针对性,而且如果想要使我国中小型防爆电机的噪声控制能力进行进一步提高,还要依靠许多技术与科研工作者一起努力。 浅谈防爆电机系统设计:井下蓄电池电机车防爆插销的改造 【摘 要】 井下蓄电池电机车在煤矿生产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矿井运输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加强防爆蓄电池电机车的日常管理、使用和维护,减少蓄电池机车故障的几率。本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了蓄电池电机车防爆插销在使用中容易被烧毁的原因,提出了改造方案,经过实践证明,此改造方案切实可行,值得在煤炭行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蓄电池电机车 防爆插销 改造 煤矿运输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机电运输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运输设备只有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生产才有可靠保证,同时由于煤矿井下工作条件的特殊性,搞好运输设备管理更有其特殊的意义。为此,必须同时采取技术与管理措施,使运输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断改善和提高设备完好程度,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以保证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促进企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防爆蓄电池电机车在煤矿生产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尽量避免蓄电池电机车发生故障,保证矿井生产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对蓄电池电机车的管理和维护。通过现场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蓄电池式电机车是维修量较大的一种运输设备,尤其是因防爆插销发热烧毁导致故障的的概率很高,这将造成设备维护量大,既影响采掘生产,又浪费物力、人力。由于机车司机没有形成勤拉稳跑的习惯,有时违章超拉超挂,且维护意识淡薄,服务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也常造成电瓶车防爆插销易烧毁。为了保证机车正常的运行,必须对防爆插销进行改造。虽然过去对防爆插销经过改造,但仍然没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本次改造将全面改善之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原有机车防爆插销的缺点 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对我矿原有机车防爆插销存在的缺点进行分析: (1)插销触头容量较小,表现在接触面小,接触压力低。造成防爆插销极易过热,以至烧毁。 (2)插销后部电缆连接线偏小,连接处易烧毁。防爆插销的故障,常造成蓄电池耗电量大,故障率高,维护成本大。 (3)插销正负极没有明显的标识差异,工作人员在进行充电时很容易将正负极插错,导致对蓄电池的损坏。 2 改造方案 针对防爆插销存在的以上缺陷,我矿组织机电技术员及维修人员经过现场调研探讨,提出对防爆插销进行再改造,其改造要点主要有: (1)加大防爆插销铜棒的接触面积,原铜棒Φ16mm更改为Φ25mm。有效改善了之前防爆插销因过热而被烧毁的现象。 (2)通过采用较长并且压力较大的弹簧(将原有的Φ1.5×50型弹簧改为Φ3×90型弹簧)加大插销的接触压力。降低蓄电池电机车的故障率。 (3)防爆插销的正负极采用不同的尺寸制作,并刷有明显的标识,保证正负极插销在充电时不会出现插错的现象,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4)相应加大、加长插销套筒。 3 改造后的效果 在我矿提出再改造方案后,经过4个月的试验与使用,结果证明改造效果良好。现我矿所有蓄电池电机车上均使用这次再改造后的防爆插销。我矿改造后的防爆插销使用至今,还未发生之前的烧毁现象,故障率大大降低,维护量大幅下降,维护成本大幅下降。蓄电池使用寿命较之前也提高近3个月,取得了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此项改造我矿每年可节约成本支出2万元左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 电瓶车维护加强措施 针对目前电瓶车完好率状况,我矿规定了电瓶车自领用日起使用在20天之内因超载或其他人为原因而造成电瓶车防爆插销烧毁的或其他故障,则维修费用由各电机车电瓶车所在使用队伍和机车司机承担。我们还规定机车修理班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制度,每台电瓶车都应有检修原始记录本,检修后要做好检修范围或更换零部件的记录,内容详细具体。其次,我们要求每台检修后出车间的机车都应试车,确保运行正常,做到灯、铃俱备,撒砂装置有效,刹车灵活可靠,轴承箱、齿轮箱润滑良好,控制器、防爆插销连接器、起动电阻完好。并将一部电瓶车分成十部分进行考核,每部分占完好率的10%,我们规定机车完好率以90%为基数进行每月考核汇总,奖惩兑现,有效促进电瓶车完好率的提高。 通过强化管理,电瓶车完好率显著提高。随着吨煤成本的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生存日益困难,必须向管理要效益,降低吨煤成本已势在必行。今后矿井运输管理工作要取得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加强职能部门对运输设备的全面管理。总之,搞好运输设备管理工作。(1)领导必须重视,抓制度落实,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合理计划安排检修,全员参与管理;(2)加强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职工技术业务素质;(3)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运输设备技术装备水平。这样运输设备管理就一定能够搞好。 5 结语 我司现有9对矿井,还有1对矿井正在积极筹建中,全司电瓶车用量大,防爆插销发热烧毁较普遍,引发故障率高、维护量大、维护成本高。过去,虽经多次改造,但都没能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以上看似简单的改造,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好的电瓶车防爆插销易发热烧毁的技术问题。此项改造不仅保证了矿井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还为矿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值得在煤炭行业中广泛推广使用。
水利水电施工工艺研究:浅谈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渗墙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摘要:渗透问题是一个伴随每一项工程建设过程的水利水电问题。每个水利人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即为如何做好工程的防渗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施工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好相关的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这种施工墙的特点是防渗效果好,地层适应能力强,因而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种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运行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防渗墙的施工质量,本文将对防渗墙的施工工艺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防渗透;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防渗墙的施工工艺 1.1造孔工艺 1.1.1钻劈法。施工地点在砂卵石地层时候,较为适宜采用钻劈方法。具体的施工工艺为在防渗墙的施工过程中,首先根据防渗墙的轴线,划分得出不同长度的槽段,分为两个工期分别进行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机械设备有:冲击式循环钻机或者使用钢绳冲击钻机。 1.1.2抓取法。这种施工工艺适宜使用在粉土层或砂卵石层的地质情况,施工过程中利用抓斗,在地层表面进行挖掘,挖掘成为槽状,这种施工工艺工作效率较高。 1.1.3钻抓法。这种施工方法适宜在地层较为紧密的地方,在挖掘槽孔时候,可以将冲击钻和抓斗进行联合使用。冲击钻可以在基岩或者漂卵石钻好主孔,而抓斗进行挖掘。 1.2成墙工艺 1.2.1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成墙工艺 这种施工工艺会使用到多头深层搅拌桩机,在施工过程中搅拌桩机进行一次多头钻进,将水泥浆喷射到土体之中并且进行搅拌,这样能够使土体与水泥浆液进行混合形成相应的水泥土桩,之后将各个水泥桩进行搭接组成相应的水泥防渗墙。这种施工工艺的特点为:操作较为简单,不会产生泥浆污染,成本较低,较多应用在砂土、粘土、淤泥以及砂砾等土层。相关实践经验表明,这种成墙工艺有着较为显著的防渗效果,质量可靠,投资经济、有效,有着广泛的推广前景。 1.2.2锯槽法成墙工艺 在这种成墙工艺中,锯槽机的刀杆保持一定的倾角一方面进行上下过程的往复切割,另一方面保持0.8-1.5m/h的向前速度,进行开槽;切割下的土体可由通过相应的排渣系统排除,同时进行泥浆护壁。在施工过程中浇筑相应的塑性混凝土,进而形成相应的防渗墙体,宽度约为0.2-0.3m。锯槽机的组成部分包括:刀杆以及支架加压系统、排渣系统、行走底盘、动力以及相应的传动系统、起重设施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等五个部分;而相应的传动方式包括机械式与液压式2种方式。在施工过程中会组合不同规格的刀杆,开槽的宽度为0.2-0.5m、深度可以达到40m。锯槽法成墙工艺的特点有连续性墙、效率高、连续施工、质量好,同时成墙较深,广泛应用在粘土、砂土以及砂砾石等相关地层;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相应的自凝灰浆和固化灰浆能够形成具有不同强度以及抗渗效果的防渗墙。 1.2.3链斗法成墙工艺 这种施工方法使用链斗式开槽机进行取土,在取土过程中将排桩下放到相应的成墙深度,同时开槽机前进进行沟槽的开挖,进行泥浆护壁,,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类似于相应的锯槽法。这种方法开槽的宽度为16-50cm,开槽深度能够达到10-15m。链斗法成墙工艺适合在粘土、砂土以及粒径小于槽厚、含量低于30%的砂砾石地层进行使用。 1.2.4薄型抓斗成墙工艺 这种成墙工艺,会采用斗宽为0.3m的薄型抓斗进行挖土开槽,采用泥浆护壁方式,同时浇筑自凝灰浆或者塑形混凝土,成墙深度最大能够达到40m。应用较为广泛。 1.2.5射水法成墙工艺 这种成墙工艺中使用的主要设备有:造孔剂、浇注机和混凝土搅拌机。造孔机用喷嘴喷射出高速的水流,水流会对土层进行切割;成型器同时对孔壁进行切割修整。进行泥浆护壁,采用正循环或反循环方式进行出渣。在槽孔内灌注相应的水下混凝土或者相应的塑性混凝土,进而固化之后形成薄壁防渗墙。厚度约为0.22-0.45m,深度能够达到30m.这种成墙工艺的成墙精度很高,适合在粘土、沙土以及粒径较小的沙砾地层中使用。射水法成墙工艺广泛使用在长江、鄱阳湖以及赣江等重要河流的堤防加固工程中,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较好。 1.3施工工艺要点 1.3.1充分发挥导墙的作用,开挖机具要有着正确的导向,对槽口和承重结构进行保护。每一个槽段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因而可以采用相应的钢结构导墙,这种导墙能够进行循环使用,同时成本较低。如果为混凝土导墙,能够有效减少相应的断面面积。 1.3.2为了能够保持槽壁稳定性,在成槽过程中,应进行泥浆固壁。泥浆一般采用膨润土。泥浆可以进行重复使用,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除砂工作。在选择相应的墙体材料时,通常采用相应的一级配塑性混凝土。这种墙体材料的特点为:强度较低,变形较小,适应性较好,抗渗性能理想。 2.防渗墙的施工质量控制 2.1对清孔换浆过程的质量控制 2.1.1清孔过程的质量控制 清孔工艺会对槽底的沉渣进行清除,是槽底的淤积厚度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充分保证防渗墙与相应不透水层接触的施工质量与浇筑质量。在清孔过程中通常采用抓斗进行捞渣,施工工艺对清孔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施工工艺的关键为做好相应的清孔工作,具体的施工要点为:终孔之后待到浮渣沉淀之后,测量相应的淤积厚度,同时进行抓斗捞渣,将沉渣与泥浆进行混合,捞渣过程中需要掌握抓斗的下放速度,做到操作慢,动作稳,上提慢速,直至孔底清空。 2.1.2 换浆质量控制 在进行换浆时通常会采用泵吸法,更换相应的新鲜泥浆。换浆操作的目的为:将槽内悬浮细沙的泥浆更换为新浆,充分保证相应的槽内泥浆质量,达到相应的清孔要求,进而充分保证相应的混凝土施工质量。 2.1.3泥浆的质量控制 在大型水电站施工过程中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泥浆的性能对防渗墙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如果泥浆性能和质量不达标将会带来严重的质量隐患,会降低施工的精度,严重时候甚至会导致槽壁的坍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时对新鲜的泥浆、槽孔内泥浆以及回收净化后的泥浆进行检测,同时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督控制体系。 2.1.4施工控制的要点 在防渗墙的施工过程中,要遵循的施工要点为:对防渗墙的槽段进行合理的划分,减少相应的接头数量,增强防渗墙的连续性,为了提高相应的施工效率,在造孔施工中,充分满足相关的项目规范要求,增加相应的槽段长度。在进行槽孔的划分过程中要减少相应的接头的数量,进而建立起一个快速、有效的施工体系。之后要进行相应的防渗墙的接头处理工作,具施工工序为完成一期槽孔造孔一期槽孔混凝土的浇筑钻凿相应的接头孔钻凿相应的二期槽孔二期槽孔混凝土的浇筑。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接缝质量的控制。相应的接头的空间位置应与一期槽孔原主孔的位置保持一致。 2.2在施工中进行异常情况的处理 在防渗墙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受到槽孔长度划分、槽壁土体、泥浆质量以及造孔延续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漏浆以及塌孔现象。漏浆现象发生时候立即停止相应的造孔操作,向槽内补充相应的泥浆,同时相应的堵漏材料。塌孔严重时候要移开相应的开钻机等设备,同时对导墙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 3.总结 防渗墙是水利工程中的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结构。近些年来,防渗墙的建设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还应该做好相应的细节处理工作,进而有效保障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水利水电施工工艺研究: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工艺及管理措施 摘要:对社会的发展而言,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尤为显著,要保证各项水利水电工程的高质量完工,就必须有高技术进行保障。同时,施工设施及工程进度的高效管理对施工项目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也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工艺出发,对其在施工的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并对施工管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工艺;管理 在技术与管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也同样,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必须将工程的实施与高效的技术及管理进行紧密的联系,从工程建筑自身的特点入手,对其技术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艺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综合工程,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饮水系统利用水的落差产生势能,进入厂房中推动水轮机进行发电,所发电能通过变压器、开关站、输电线路等进入到电网中,进而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保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水利水电功臣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有较好的技术进行保证,只有在高技术要求下,才能使得工程建筑质量合格,水利水电工程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工艺及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施工导流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作业面处于河流上面,为了施工方便以及施工质量得以保证,作业面最好能在干地上进行,因此就需要对基坑进行围堰处理,将河水经过导流渠引入下游宣泄的一种关键技术。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非常防范,在设计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导流方案,对施工的工期、安全以及质量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一般通过修筑围堰来对此问题进行解决。 1.2坝体填筑 施工技术中的关键一个环节就是坝面流水,在此施工过程中,施工的工作段发小及施工的方向都应该根据坝面的实际面积进行确定;然后根据主要施工内容对施工的工序进行确定,最大限度的将施工的循环时间降低。 1.3预应力锚固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对混凝土预应力拉锚与预应力岩锚的总称。由于不同的坝体对稳定性的要求是不同的,为了保证上不结构能和基础的稳定性相适应,就需要与上部结构较为符合和适应的规定以及标准;对于坝体或者坝基,其正应力随着坝基的锚固荷载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一般锚固角度的选择由现场的施工条件及实际情况而决定。 1.4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碾压混凝土一种水泥混凝土,其性质主要是干硬性,具有体积小、强度高、防渗强等特性,在实际施工中,使用该混凝土可以使工序变得简单,施工时也可以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使工程的速度提高,节约了成本。在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中,一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施工。 2、现代化的水利水电施工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仅仅依靠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好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的支持,如果管理混乱,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性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也不会成为惠及万民的大项目。所以,在施工中的管理尤为重要,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对整个工程的实时方案、技术、设备、质量及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对于工程项目非常重要,也是整个工程建筑得以提升的保障。 2.1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规模较为庞大,施工环境艰苦,施工技术复杂,并且对建筑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较其他工程而言,对工期的限制也比较严格,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技术管理较为重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需要对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技术活动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从而达到节约成本与提高效益的目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一般采用粗放式管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技术粗糙,素质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不够重视对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导致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鉴于这些因素,对技术层面的强化就非常的重要,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加强技术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技术与组织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相关项目负责人建立车间、厂站及班组之间的技术管理工作网,责任到人。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技术经验交流活动,让职工之间相互进行交流,扬长辟短,对工作进行总结,并将不断更新的技术通过交流传递开来,提出一些可行性与合理性的建议。通过对开展活动的成果进行分类与总结,为强化技术管理打好基础。对各项制度不断的完善,对设备的检修、故障及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有利设备使用效率的有效提高,减低设备的损坏率,起到一定的增收作用。 2.1.2加强技术监督与维护检修管理 在安全和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不断进行更新,采用新技术。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改进,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缩短维修时间,使设备的质量得以保证。在技术与与新工艺不断推行的前提下,对新型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都要进行熟悉。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对传统的维修检测方法及步骤进行改进,制定检修图,达到高质量的检修目睹,使检修的工期缩短,耗材降低。目前在技术监督方面还是有一些不足,因此要在此方面加强管理。 2.2考核管理 受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复杂性的影响,对其经济考核在现阶段还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水电厂的生产运行应该在维持其正常生产秩序的基础上,体现出各项工作的基本城下,对设备管理水平及维护水平整体的反映出来,并对发电厂的生产管理及经济运行水平进行综合性的反映。 2.3安全管理 不管是何种工程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都应该放在首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也不例外,所以要建立并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可以通过安全教育来提升,这样职工就可以自觉的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执行,职工整体素质也会得到提升。安全规章制度是对职工的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可以采用血的教训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表现较好、执行到位的职工可以进行一定的激励与奖励。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如施工人员要在机械、电气及运行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即便是检修人员也需要有一定的机械检修及电气检修的技术,部分厂站没有检修人员,设备检修时需要抽调其它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很多水电厂都已经使用,如果职工没有响应的知识,对此工业也就难以适应。因此,应该定期对职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培训可以使专业培训班的形式,也可以是水电技术短训班,结合职工实际技术水平及教育情况,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培训。 3、结束语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企业应该对该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加大力度。将科技融入到生产与管理中,组织职工不断学习新技术,在技术、质量、安全等管理目标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施工工艺研究:谈水利水电筑坝施工工艺 摘 要:在不断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筑坝工艺脱颖而出,并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在,筑坝工程也是采用混凝土浇筑工艺来完成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坝体技术也发展处多种样式,本文总结了笔者多年对于水利水电筑坝工艺的观察,针对混凝土工艺的认识。总结了坝体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值得期待达到的目标。 关键词:水利水电;辗压混凝土;展望 概述 20世纪70年代初期,辗压混凝土的新概念最先由美国加州大学Raphael教授提出,其通过将土石坝大型施工机械化移植到铺筑混凝土坝上的方法,并利用混凝土坝断面的紧凑、整体性强等优点,来实现水电站筑坝中的大面积辗压。自此,日本首先利用辗压混凝土技术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坝—岛地川坝(RCD)。随后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西班牙、阿根廷、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了该新技术,并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我国开始进行碾压混凝土筑坝的试验研究工作是从1981年开始的,在1994 年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水电站坝贵州普定水电站,随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该技术就被普遍采用于筑坝工程的施工中。 1 特点 将国外的技术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到混凝土工艺的具体优势,为推广使用打下基础,其优势应当从下面几方面来考虑: 11 缩短工期 碾压混凝土从长度宽度方面和一般混凝土差别不大,所以能够减少使用用量,不用加设纵向缝隙,并且能够用土坝机器进行操作,其在速度上较快,这是相对于一般混凝土的优势所在。 1.2 节约成本 碾压砼在大坝技术中之所以被利用并表现出优势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首先其本身的体型较小,所以材料花费上也少得多。并且在加工上也节约了时间,减少投入,而带来的附加效益也很高,例如在排水方面所涉及的设备尺寸也减小。减少了模板的使用程度,此外,尤其对于小型坝来说,几个月就可以完成工作,减少了施工过程的维护工作的投入,从多个方面减少了花费。 2 辗压混凝土筑坝施工工艺 水利水电筑坝施工中采用的辗压混凝土施工广泛采用了薄层碾压连续上升的施工工艺,其所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材料工艺等,也随着辗压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1 摊铺碾压 摊铺混凝土辗压工艺,通常采用推土机或者施工专用的平仓机进行混凝土摊铺。同时,采用串链摊铺法和叠压式卸料很大程度的减轻了混凝土骨料分离等问题,当局部出现骨料分离时,采用人工处理取得很好的施工效果。 2.2 薄层碾压连续上升施工 采用薄层连续上升辗压施工工艺,大大的提高了浇筑层的高度,同时保障坝体的坚固,同时还充分体现了辗压混凝土快速施工的优点。在模板工艺、施工工艺、混凝土入仓、温控技术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使用薄层辗压连续上升施工,不仅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还大大缩短工期节约投资成本。 2.3 新的成缝方式加快辗压混凝土施工速度 通常工程施工中是采用预埋分缝板成缝或者切缝机成缝等方式成缝,新的成缝方式不仅提高工程的质量还加快辗压混凝土施工的速度,有效缩短工期。采用诱导板成对埋设的方式成缝,即诱导成缝法,新的成缝方式不仅提高工程的质量还加快辗压混凝土施工的速度,有效缩短工期。采用诱导板成对埋设的方式成缝,即诱导缝成缝方式应运而生,但其存在挖槽的埋设和固定不容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的诱导缝成缝方式,采用设置有重复灌浆系统的重力式的混凝土预制件型式进行诱导成缝。这种新的成缝形式安装更加简便,适合人工安装,并且这种结构形成更加安全可靠。 2.4 将变态混凝土的使用范围扩大,优化施工 变态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添加一定的水泥灰浆,使拌合物具有可振性,再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动密实,形成一种具有常规混凝土特性的新的混凝土。目前在我国的很多水利筑坝施工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变态混凝土,其能将混凝土碾压到的模板周边及死角。许多大型的工程中已经将坝面上和两岸岸坡基岩面接触的垫层的使用的常态混凝改用变态混凝土,其施工效果非常明显,工程质量也有很大的保障。 2.5 模板 砼工程中对于模板选择的不同使用将带来碾压砼工艺的完成效果的差异性。所以在模板选用上一定要关注这一点。现在,碾压同工程的模板的形式使用了有交替起落功能的全悬臂模式。这种模板的好处是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可以分离,一个上升而另一个降落,大大加速了运送过程,后来这一技术有不断发展创新,出现了台阶模板,台阶模板是前者的创新改进,大大缩短了完成时间,并且在效果上也值得肯定,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砼体坝具有复杂的形状,以及坡度角度变化不一等问题,又提出了连续翻升模板工艺,不同类型的工艺为混凝土浇筑坝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应得到广泛的注意。 3 展望 我国现阶段的施工方法也是不断发展的,更投入了更多科技因素,总的来说发展较快,在未来的工作里,应当将这些工艺的性能不断推广使用,随着施工环境变化,以及天气因素,新发明等因素的影响,施工的方式方法将会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齐全。不过应当及时注意下面问题: 3.1 裂缝问题存在,根据不同的环境,包括不同的光照,不同的湿度,不同的风流通状态下研究裂纹产生的具体过程以及避免方法是应当主要发展的一个方向,另外考虑到混凝土坝体自身的有别于其它施工的特点来说,坝体层内部裂纹也是应当注意的一点。这一点是砼体坝最脆弱的部位,一点点的水的侵入都将带来损害,应当从原料的选择都施工技术的严格性,新的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减少,甚至杜绝渗水问题的发生。 3.2 冬季的干冷环境对于混凝土有负面影响,在这种地方应当注意。混凝土的忍耐能力应当设定一个指标,并根据指标设定必要的工艺,配备等,提升恶劣环境下混凝土的生存能力,使其具备多种适应能力,并发挥坚固性的效果。 3.3 仿真技术的推广。计算机三维技术能够带来真实环境的模拟,能够为混凝土施工打下基础,让人员直观了解当前混凝土所处于的状态。在仿真过程中能够提前发现一些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避免。这能够大大提升我国混凝土工艺的可操作性,在理论和实际双方面都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结语 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双向促进,水利建设也得到了能够成长的空间,国家现在的碾压砼技术得到了较为长远的发展,并能够对于水利水电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增强混凝土技术的使用范围。因此应当对混凝土工艺不断研究,趋利避害,找到其中的有利点并杜绝错误的发生,本文总结了前人所具有的经验,对于混凝土工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给予了补充说明,并总结了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提请注意。 水利水电施工工艺研究:水利水电工程中闸墩施工工艺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水利水电工程实例,对水利水电工程中闸墩滑模施工工艺及方法进行了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闸墩施工;分析 滑模施工是一种现浇混凝土工程的连续成型施工工艺。其施工方法是按照施工对象的平面形状,在地面上预先将滑模装置安装就位,随着在模板内不断地绑扎钢筋和分层浇筑混凝土,利用液压提升设备将滑模装置滑离地面并使其不断地向上滑升,直至需要的高度为止。 1 工程实例 1.1 工程概况 工程是一座闸坝低水头河床式水电站,灯泡贯流式机组,装机容量63MW,以发电为主, 兼有旅游。电站主体工厂由泄洪闸、中非溢流坝段、冲砂闸和厂房坝段组成。其中泄洪闸和冲砂闸分别有6个和两个中墩的尺寸相同,为了加快施工,施工方采用了滑模施工技术。 在已浇筑完毕的冲砂闸两个中墩,都采用滑模施工。中墩设计断面尺寸:27.5m×3m(最大尺寸),闸墩高26.5m,闸墩间距12m,混凝土设计标号C20,每个闸墩混凝土量约1900方,设有检修门槽和工作门槽。工程所采用的滑模分为墩头、中间和墩尾三段,各段尺寸:墩头长10. 617m,重14.5t;中间段长8.972m,重约11.5t,墩尾段长11.024m,重13. 1t。动力装置串40个离心式液压千斤顶,单个最大起重力70kN,总起重力2800kN。 1.2 模板设计 根据该工程特点,滑模结构拟采用面模长11m,宽3.0m的整体模板。顺坡向用三组工字钢固定面模,面模与工字钢间用滚轮支撑,以减少摩擦。工字钢的固定每隔一定的间距用拉条锚固在建基面上,侧模采用建筑钢模板。 1.2.1 面模。长11m,宽3.0m,[12槽钢作围檩,∠7.5角钢作肋板,δ5钢板作面板,制作成4小块用螺栓连接拼装而成,总重量20t。为保证面模刚度,在其背后加三榀[16桁架。吊环用Φ32钢筋制作,焊接于面模两端。对面模与侧模接触的上、下口倒角,以防止在升降过程中带动侧模。面模两端与侧模搭接长度各50cm。 1.2.2 侧模。采用建筑钢模板、钢管及U型卡等进行立模。 1.2.3 千斤顶数量的计算。计算公式:n=w/cp 式中:n—千斤顶数量;w—竖向荷载,包括模板自重、施工荷载和滑升摩阻力;c—荷载不均衡系数;p—压杆承载力,p≤Plj/k,压杆临界承载力Plj=π2EJ/(μl)2,k—安全系数。 2 结构组成 滑模是一个钢制框架结构,一般从检修门槽和工作门槽分开,由墩头、中间段和墩尾三段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组成,总重达数10t。每座水电站根据各自的闸墩尺寸设计滑模。滑模的主体结构是由工字钢、槽钢、角钢三种型钢焊接而成,辅助钢材有钢管、扁钢、钢丝,用来制作滑模顶部栏杆及其遮雨篷、抹面吊篮和爬梯。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用槽钢和工字钢焊接成闸墩形状的结构(带门槽结构),尺寸略比闸墩的混凝土保护层大5cm左右。 滑模主体结构高度一般在2m左右,再在滑模内侧安装约1m高的组合钢模板,通过螺栓和钢片扣与滑模主体结构相连,每块钢模板再用螺栓连接起来。由于一般闸墩在墩头顶部带有牛腿结构,所以在滑模上升到牛腿高程时,滑模墩头的弧形部分可以整体拆除,再安装上带有牛腿形状的组合钢模板继续浇筑。在滑模上升到滑模底部距离地面2m~3m高度时,在其底部挂上由角钢、钢丝焊接成高约2m的抹面吊篮,便于工人抹面平整。 3 施工控制 3.1 安装与调试 在预先浇筑好的且有闸墩预埋钢筋(钢筋高出地面高度在1.5m 以内)的闸墩底板上进行清基、混凝土表面凿毛,至符合施工要求。用测量仪器定出各控制点,这些点用来安装滑模对齐模板。在闸墩混凝土保护层外侧的地面上放置一些10cm~20cm高的木枋垫层,用于放置滑模。用门机或塔机把滑模的墩尾、中间段和墩头分别吊装放在木枋垫层上,使他们大致对接。再用手扳葫芦把各段位置调整好,并用螺栓进行栓结,使滑模模板对齐各控制点。在离心式液压千斤顶的中间安装好空心钢管,钢管一头接触到闸墩毛面上,使千斤顶夹紧钢管。在千斤顶上部安装的限位器(安装在同一水平)控制各千斤顶同步滑升,每滑升30cm自动调平一次。千斤顶在每次使用之前要彻底检修、清洗干净。把预埋钢筋接长,一般采用对接埋弧焊和搭接电焊,搭接焊时,单面焊焊缝长度要大于10d,双面焊要大于5d。钢筋接长长度不宜太长,否则不方便浇筑。在检查好一切细部结构后,打开电源,启动电动机增压,把整体滑模提升10 cm~20 cm 高。提升完后用测量仪器检测滑模是否有倾斜、偏移,如有不符要求,立即进行调整,使滑模模板对齐各控制点。对齐之后,在滑模底部的空隙处用组合钢模板或木模板进行安模封堵,并焊好衬筋,防止模板在浇筑时爆模。安模后,在滑模结构各控制点挂上可变长的吊线,用于随时进行变形观测。 3.2 运行操作 在完成安装与调试后便可进行浇筑。由于滑模施工的技术需求,混凝土浇筑要连续的进行,可选用门机或塔机进行浇筑。 混凝土初次浇筑和模板的初次滑升,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次浇筑10cm厚富浆混凝土,接着按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浇筑第二层,第三层厚度达到70cm时开始滑升3~6cm,并检查脱模混凝土凝固是否合适,第四层浇筑后滑升6cm,继续浇筑第五层后再滑升12~15cm,第六层浇筑后滑升20cm,若无异常现象,便可进行正常浇筑和滑升,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对称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 振捣时用11kg的变频振动器,振捣时注意次数以免翻砂或爆模。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将滑模提升20cm左右高,拆除滑模底部下面安装的组合钢模板或木模板,检查浇筑质量,并抹面平整处理。用仪器观测闸墩是否出现倾斜或偏移,在各项参数达到技术要求后继续浇筑。每隔1h左右即可提升,每次提升20cm左右。钢筋长度不够时继续加长,钢管长度不够时再接长。滑模上升2m~3m后,在滑模底部挂上吊篮用于抹面和养护,在吊篮外面挂上安全网。夏季养护一般采用洒水养护,每隔0.5h左右养护一次,天热时不间断地养护。 在闸墩高度上升到设计高度的1/2时,暂停浇筑。这时要检查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对于损坏部件要更换或维修,并在观测闸墩的变形情况及检查浇筑质量合格后,再继续浇筑。 在闸墩的高度上升到牛腿高度时,暂停浇筑混凝土。此时要拆除滑模墩头部位的弧形模板,换上牛腿模板。在处理好闸墩顶部预留结构的模板与埋件后,再行浇筑到闸墩设计高程。在满足拆除模板要求后,拆除牛腿模板,把整个滑模结构提升出闸墩顶部置空,并处理闸墩顶面。在滑模上升的过程中,要在闸墩的检修门槽和工作门槽的混凝土中预埋闸门轨道预埋件。轨道预埋件一般采用一块10×20的钢板焊上两根“L”型的钢筋。在滑模上升时,要人工凿毛门槽,使其露出预埋钢板,为以后门槽施工做好准备。可以在预埋件上焊上爬梯,便于上下滑模。采用滑模施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工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意义非常重要。 4 滑模的拆除 4.1 把闸墩顶部的多余钢筋割掉,把通过离心式液压千斤顶的钢管过高部分也割断,以便在较小高度的提升下把滑模从钢管之中提出来。 4.2 把滑模上的附属设备拆下来,如电器控制箱、电焊机、照明设备等,减小起吊重量。 4.3 把滑模底部吊挂的吊篮从滑模分截出用氧焊切割开来,把连接滑模的墩头、中间段和墩尾三段的螺栓全部拆除。 4.4 用门机或塔机吊住滑模的墩尾段,松开离心式液压千斤顶,使门机或塔机吊起墩尾段滑模,缓慢提升。注意,在起吊时,必须保证滑模门槽构件与闸墩之间没有联系,否则必须切断。 4.5 吊出滑模后,门机或塔机旋转起重臂至预先准备好的空场地上空缓慢放下。当滑模底部的吊篮刚接触到地面时停止下放。全拆除吊篮后,再把滑模移吊到场地的其余空位置。如此,再把中间段和墩尾段拆除。在拆除滑模时要注意安全。 5 结束语 滑模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一项高效、经济的模板安装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等优点。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采用滑模技术施工可以大量缩短模板安装、拆除时间,有利于混凝土的连续浇筑,能明显的缩短工期,对于工期紧张、有紧急渡汛要求的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与铁路、桥梁等工程所用的滑模技术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滑模施工具有结构复杂、精度高、浇筑量大等特点。 水利水电施工工艺研究: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工艺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用电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利水电作为一项重要的发电形式,在我国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水利水电的碾压坝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结合多年来对于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工艺的研究经验,就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工艺问题对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概述,对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该技术工艺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字: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施工工艺;探究 在水利水电站碾压坝施工技术中,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碾压坝技术目前在国内外的运用已比较广泛。从出现至今20余年的发展,碾压坝技术凭借其经济高效快速的特点以及成熟的碾压坝施工工艺以及众多优越的特点被全世界认可。本文就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工艺问题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概述 碾压混凝土的概念源于20世纪的70年代初期,当时由美国加州大学的Raphael教授提出,其含义就是通过将土石坝所运用的大型施工的机械化通过一定的技术移植到对于混凝土坝的铺筑上,充分运用混凝土坝断面的整体性强与紧凑强的优点,来实现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中的大面积碾压的一种方法。我国运用碾压混凝土进行碾压坝是在1981年开始试验和研究的,直到1994年,我国运用该技术修建了贵州普定水电站,它在当时来说属于世界上最高的水电站坝。混凝土碾压坝施工技术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如此广泛的被运用,笔者认为主要归结为该技术有如下两大优点: (一)可使工程工期大大缩短。由于在坝断面的尺寸上,碾压混凝土和常规的混凝土基本一致。因此,坝体整体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可以不设置纵缝,水泥的使用量也相对较少,同时还可以选用土石坝的设备与机械开展施工,所以说,运用碾压坝施工技术,在施工速度上会比常规的混凝土坝要快。 (二)可以使项目成本大大节约。首先,由于碾压坝施工技术体积相对较小,在对于材料的使用成本上就相对较低。其次,该技术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基础开挖的处理范围,使成本有所降低,施工导流与泄洪长度也会随之缩短。第三,该技术还能节约一定的模板工程量,从而会使成本降低。最后,对于一些中小型的碾压混凝土坝来说,其工程可以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能完成施工碾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中的河水导流量,从而节约了导流的费用。 二、对混凝土碾压坝施工工艺的具体介绍 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通常采用薄层碾压连续上升的施工工艺,下面,笔直关于混凝土碾压坝施工工艺主要从以下六大工艺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 进行摊铺碾压。这一施工环节,通常选用专用的平仓机或者推土机对混凝土进行摊铺。在摊铺方法上选用串链摊铺的方法,在卸料时采取叠压式卸料的方式,这样能够减轻或避免混凝土的骨料分离问题。当有骨料分离现象出现时,可以人工进行处理,这样施工效果会更理想一些。 (二)采用薄层连续上升碾压施工工艺。薄层连续上升碾压可以很好提高浇筑层的高度,能够有效保障碾压坝坝体的坚实性。同时,在保障施工工艺、模板工艺、温控技术、混凝土入仓等前提下,采用薄层连续上升碾压的施工工艺,不仅很好地保证了施工质量,还大大地缩短了项目周期,节约了工程投资成本。 (三)采取新的成缝方式,有效促进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施工速度。传统的成逢方式通常是切缝机成缝和预埋分缝板成缝两种,还有一种常用的叫诱导缝成缝方式,即通过诱导板成对埋设来成缝,但该方式存在固定不容易和挖槽埋设等缺点。新的成缝方式结合了碾压混凝土拱坝诱导缝的成缝方式,采用了设置有重复灌浆系统的重力式的混凝土预制件型式来诱导成缝。这种新的成缝方式安装相对较简捷,适合采用人工进行安装,且在结构形成上更加安全更加可靠,它不仅更够提高工程的质量,还能够加快施工速度,有效缩短碾压混凝土施工工期。 (四)扩大变态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对施工进行优化。所谓的变态混凝土,指的是在混凝土的拌合物中添加一定量的水泥灰浆,使混凝土的拌合物具有可振性,再通过振捣器将其振动密实,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混凝土。目前,我国很多的水利水电碾压坝工程中,使用的都是变态混凝土。这种具有常规混凝土特性的变态混凝土能够将混凝土碾压到模板的周边和死角。一些大型工程在坝面上和两岸岸坡基岩面接触的垫层上也开始将传统使用的混凝更换为变态混凝土,其整体的施工效果十分明显,工程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五)重复灌浆处理系统。拱坝在施工结束以后,由于其温度还不够稳定,如果拱坝整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可能会使灌浆的缝面被拉开,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还需要采用重复灌浆的方式进行处理。选用单回路式的重复灌浆系统,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对于大坝的重复灌浆,该系统的构造相对简单,安装更简便,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成本。 (六)模板使用。在对于混凝土的施工中,所选用的模板能否有效确保碾压混凝土的连续上升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因此,在对于模板的选择和使用中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与常用的全悬臂钢模板和连续上升式台阶模板相比,收缝式双向可调节连续翻升模板在拥有了传统模板性能的基础上还专门针对了水利水电工程坝体形状复杂及坡度变化大等难题,使用该模板可以有效地加速施工进度,为碾压坝工程的快速施工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对混凝土碾压坝施工工艺的发展展望 随着我们对于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方法的不断改进,对于科研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于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混凝土碾压坝施工工艺已经取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施工环境的不同,气候特征以及技术成果等因素的差异,使得施工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的控制,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研究和探索。 (一)裂缝问题。对于出新裂缝的情况,要在确定了施工的环境气候、光照情况、风速及大气的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出现裂缝的原因、变化规律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措施等将会成为未来要研究和探索的一个大的方向。 (二)特殊季节特殊地区的特殊施工问题。对于如何使混凝土施工工程温度较低,水分较低的特殊环境和区域情况下确保碾压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混凝土的混合比,确保施工工艺,提高冬季恶劣环境及地理施工条件下的施工质量,有效保障建筑的整体性能也将是未来要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加强对于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是未来推动混凝土碾压坝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利用计算机的仿真技术,对实际的施工环境进行仿真,开展仿真施工,在施工前及时发现和预料施工中要出现的问题,为工程的实际施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上的保障,有效减少或避免实际施工中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对于水利水电碾压坝工艺的研究,碾压坝技术在八十年代初就得到了一定的研究与运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越来越完善,目前在我国,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已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碾压坝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将在未来的水利水电的碾压坝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加大对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投入,深入对其施工工艺的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探索:浅谈中学政治课中的时事政治教育 摘要:开展时事政治教育是当前中学政治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在中学政治课中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中学政治课中融入时事政治教育的几种途径。 关键字:中学 时事 政治 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序言中明确指出:“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主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可见,加强时事政治教育是贯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一项较为重要的任务。 (一)中学政治课中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中学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现状 目前,中学政治教学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大部分师生对时事政治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老师只管一味地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甚至把时事政治教育置之度外。而学生面临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力大,在校寄宿,没有电视和网络,因此对当今的国内外大事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漠不关心。 2.中学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应该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体现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能力,怎样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时事政治所涉及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的社会生活,关心时事有利于开辟第二课堂,如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民族教育等,从而打破课堂45分钟内师生之间的时空局限,使政治课变得丰富多彩。 时事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新认识、新观点,从而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具有补充和完善作用,克服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譬如,在高一年经济生活中“公司的经营”讲到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书上的例子是陈旧的,我们不妨可以例举“毒胶囊”事件,更具时效性。 其次,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现在的学生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不但要系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了解我国复杂的国情,认识开放的世界。而时事内容涵盖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信息,借助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汇集成高效、丰富、生动的知识宝库。由于时事内容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与学生距离比较近,信度高,感染力大、影响力强,大多数时事材料一般都能与中学政治课相互联系,能用教材有关知识去分析,因而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三,时事政治也是中考、高中会考、高考的考查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尤其是高考,时事政治是文科考生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把时事热点材料和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已是近几年政治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比如今年文综的39题(3)题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离不开今年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企业经营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应该怎么办”。 第四,时事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时事教育中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水平,通过重大时事综合评析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和分析能力,通过讲述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祖国前途和人类命运的良好品质,可以克服自古以来形成的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不良影响,总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在中学政治课中融入时事政治教育的途径 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主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灵活多样地实施时事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 1.将时事政治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平时教学联系渗透时事教育。首先,我们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关注时事,加强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时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在知识点讲解上引入时事热点作为例子。例如,校车安全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中我们可以联系到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毒胶囊”事件一出,我们可以联系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还有企业生产要诚信经营等知识点讲解。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时事演讲”。事先布置学生回去搜索近日的国内外时事新闻,在课前5分钟进行时事演讲,既可以传达近期的时事新闻,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每个月抽出一堂政治课专门上时事评论,可以针对某一重大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评论,让学生实现准备,课堂上充分发言,老师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将时事政治延伸于课外。仅仅靠课堂教学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把时事政治延伸于课外。 首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阅读报纸、观看每晚7:00中央一套的新闻联播或是上网阅读新闻,从而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养成阅读新闻报道的习惯。 其次,可以借助校园广播节目广播当天的新闻。在每晚的校园广播黄金时段,播放当日的新闻,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一日里国家、社会的变化。 第三,可以配合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组织一些有关时事的活动,比如,手抄报比赛、时事演讲、时事抢答、时事竞猜等。将时事政治由课内逐步拓展到课外,充分培养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或墙报,开辟“时事园地”这一内容,刊登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通过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把握住所学的时事内容,并能很好地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分析。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探索: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方法 【摘 要】思想政治课一直在整个高中的教学科目中扮演重要角色。众所周知,学生在高中期间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想政治课旨在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知识文化素养。而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上适当地引入当前的时事政治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政治课程,可谓意义重大。本文以如何在政治课上引入时事政治进行教学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高中教学 政治课堂 时事政治信息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思想、经济理论以及哲学的基本观点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教会学生用一个客观理性的方法来看待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正常的教材教学外,还要适当引用当前的时事政治信息、让学生切实了解所学内容,积极掌握时事政治动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一举两得。 一 时事政治教育对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影响 时事政治教育是将当前国内外的各种政治信息、经济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再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系列讲解,让学生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并能结合所学的政治理论客观的看待问题。它能有效地解决教科书上的时事政治内容过于滞后、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没有学习热情等教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动态进行把握,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并能够根据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时事政治信息进行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习知识 众所周知,高中生是我国的明日栋梁。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国家的政治时事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因为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中学生在国情和历史的了解上还有一定的欠缺,这就使他们对社会的一些动态信息产生不正确的理解,让思想政治的学习 流于表面。所以,教师必须做好时事政治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学习时事政治理论的能力。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考制度的一系列调整,高考试卷的出题不单只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对学生时事的掌握能力提出了考验。试卷中的社会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类问题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高中生必须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新闻有一定的了解,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独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有利于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水平 由于现有的高中教材中关于时事政治的内容都比较滞后,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有限,学习效果普遍偏低。教师在这时应多引用时事新闻,结合授课的内容进行举例分析,将当前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 关于如何将时事政治教育加入高中政治课的可行性方案 1.将时事政治教育导入思想政治课进行整合 教师不能将时事政治信息突兀地加入到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思想内容上的整合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信息的讨论,从而烘托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并最终将话题引到教学内容上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完成学习。 2.将思想政治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合 让学生更好地对思想政治课中的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解消化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将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整合,再通过时事政治热点的问题设置,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章节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转型成功的新闻作为案例,使学生对经济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将学生往“这都与我国的所有制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的问题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不断强化学生对实例的记忆程度。 3.与思想政治课活动的整合 学校可以定期在政治课堂上举行一些宣传时事政治信息的小活动,这样可以更全面地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热情。首先,学校要重视典型的作用,多举办一些时事政治讲座。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对时下的新闻动态、国际时事有一个全面、生动的了解;另一方面,以典型代表为例,让学生们有一种“时事政治在身边”“时事政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切实感受,培养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对社会动态的关注,把握时代的脉搏,有利于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在每堂课之前可以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时事交流、时事政治演讲。在每堂课下课之后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收集近期的新闻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再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对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来,教师要积极回答,举一反三,将提出的问题与课堂内容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除此之外,教师要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时事政治信息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文化知识,仅仅靠老师的引导是不够的,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结合教材所学的内容积极发表看法,并最终形成练习题的模式,让老师批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主导者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由交流中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实现。 4.将课堂内容与课后作业进行有机整合 鉴于近些年的高考试卷内容向人文化、考察化的方面发展,政治思想课的教学也应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课后作业。除此之外,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上,也要多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将理论充分联系实际,解决不同类型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让学生在高考的浪潮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5.组织专题讲座 高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定型时期,它奠定了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对其整个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一些国际问题、社会问题的产生,学生由于其自身水平的局限性导致看待问题、了解问题的方法和程度有一定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如近些年来,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新疆“圣战”的“东突”分子经常制造一些民族性、区域性的恐怖暴力事件,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一些不法分子试图搞民族分裂、宗教分裂,一面危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面鼓吹所谓的民族独立、宗教独立,这对国家的稳定和团结都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而学生群体由于自身认识程度的局限性,常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对社会产生怀疑。所以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积极的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教师在国内外发生重大时事后,必须搜集好大量资料,做足功课,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正确掌握时事政治信息的精神实质,用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的正确舆论,提高学生们对时事政治的正确认识,并培养其分辨时事的能力,从根本上避免学生被人利用参与不法活动的情况。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用理性客观的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做好学生的工作,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深入分析相关热点新闻,让时事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教育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将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还便于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全面掌握,普遍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探索: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时事政治教育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构建塑造人的心灵的德育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按规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上予以保证。 如何切实改善与加强对中学生的时事教育,鼓励和引导他们去了解、关心国家大事。我认为,学校和教师应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现在,很多教师甚至领导都认为,时事政治教育是政治教师的事,与其他教师没有多大关系,学生学不学都一样,只要在毕业时突击一下就行了,平常无须花工夫,学生在毕业时不照样考高分吗?事实也的确如此。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就要改变这种观念,提高认识。你要知道,学生(尤其初中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她们)各方面都不成熟,但他们(她们)毕竟有自己的思想,有想知道外面世界的欲望。在当今传播媒介如此丰富的环境中,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他们在有意无意中收集、接纳甚至利用了一些信息,也许其中有些东西正在污染、侵害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这个时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们,就有义务、有责任来帮助这些毫无戒备、毫无低抗力的孩子们。 二、扩大主体、突出重点 首先,应扩大教育的主体。就现在的时事教育来说,已形成了一个惯例:时事教育是政治课教师的事,其他教师可教可不教。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各校的解决办法也不多。其实,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如果教师只注重教学,而不注重教育,那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教师”。因此,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都应该加入到对学生的时事教育的行列中来,共同承担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三、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目前的时事教育,主要是以政治课教师为主渠道在课堂中进行的,而且有些政治教师在课堂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授课时间、教育的主体的局限,对政治教师来说鞭长莫及,这对学生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方法、多样的形式,努力营造良好的时事教育氛围。 四、加强引导、注重提高 在现在的考试体制中,由于时事政治考试只限于毕业班,难免会出现“临时抱佛脚”这种情况。要改变现状,我认为,各年级的考试,无论是平时,还是期末;无论是自己出的题,还是统考题都应涉及时事题。再者,对毕业班的升学考试题,应加深时事题的难度,且不限于固定的题型中。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自然就会加强学习和钻研。同时,各校也制定一些措施和办法来加强、引导教师对时事的学习。只有提高教师的水平,才能培养出水平高、素质全面的学生。 现阶段的时事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流于形式,学生到考试时强迫记忆一下老师列出的重要时事,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解决不了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二是教师在教学时随意性较强,往往达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时给学生造成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基于这一认识,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的时事政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本人作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一、随堂重要的时政评论 每个班级每堂课都请一位学生(可以依学号轮流)做本班的时事评论员,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收集时政要闻。评论员通过收集、整理、筛选、分析、总结,形成自己对时政要闻的认识,可以针对本周内国际国内大事发表自己看法。针对时事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而这一活动正好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可以敞开心灵之窗说出心里话。针对评论员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评论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并作为学生思路的开拓者和引导者,给以适当的点拨,有利于帮助学生弄清事实真伪,有理有据地针砭时事,最终达成共识。 二、办好时事政治板报、小报 我校校园橱窗开设学校时事政治小报专栏,学校政治兴趣小组负 责编辑,每半月一期,详细介绍重大时事政治。教室后黑板开设时事政治专栏,由班干团支部负责。时事政治小报由学生自己选材、设计、剪辑、编排。 要求学生搜集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媒体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家乡的变化的重要消息及热点报道。按照“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热点问题为主”“国内为主,国际为辅”的要求恰当取舍,选取二三则有价值、有影响的时事新闻,并尽可能做到语言精练、生动有趣。如刚刚开过的十八大,学生十分关心,及时把十八大的新闻在本班教室黑板报上公布。 从他们的所做的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他们显露了各自的才能,又不经意间将其他学科所学整合进了政治学习的课堂(计算机、英语、语文等学科内容);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补充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在小组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精神,认识到团队的能量是巨大的。收集的资料相对而言比较多,全班进行交流,可以达到一个资源共享的效果。 三、适当地举行时事政策知识竞赛活动 实验表明:竞赛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近年来,一些电视台的知识竞赛节目,已使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参与意识。据此,我在班级定期组织一次时事政策知识竞赛,通过小组选拔赛在小组选出一个得分最高的选手参加抢答赛。根据实绩对参与抢答赛的选手,均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家事、国事、事事关心,通过形式多样的时事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和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总之,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努力规范、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能与我们一道来关于政治,关心国家大事,让时事走进课堂,让这些孩子们能尽快地健康成长起来。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探索:加强高中生时事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摘要】时政一词,在现代的政治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政治离不开时事,因此,本文从时政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地位、现状谈起,说明时事政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实践尝试。 【关键词】高中生 时事政治 实践 时事政治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时事教育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家早已明确地颁布在课程标准中,也是会考、高考必考查的内容。而让学生明辨是非,不至于在纷乱的外界环境中迷失自我,这是时事教育的目的之一。同时时事教学是师生锻炼的场所,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条重要渠道,能帮助学生能动地把握政治教材理论知识的重点。然而当前中学政治教学或受制于升学模式,或因缘于照本宣科的陈旧教法,对时事课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未能充分发挥时事政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上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自己几年教学的体会,从时政教学的必要性、具体做法和作用进行分析。 一、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1.学科性质决定。思想政治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政治考题多以时事材料为依托,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对能力的要求比较特殊,必须紧密地联系现实,国际、国内和生活周边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 2.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应该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我省推行的高中政治新课改后,新的课程主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时事政治所涉及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关心时事有利于开辟第二课堂,如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民族教育等。 3.高中学生身心和品德发展的需要。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他们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增强。用什么样的方法调动他们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较好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各种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政治教师的困惑所在。时事政治材料新鲜真实,加之报章传播具有权威性、说服力,克服了政治教材信息的滞后性,拉近了学生与“政治”这一严肃话题的心理距离和感知距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观念内化。时事政治中所蕴涵的层出不穷的有关信息能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养成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尝试 思想政治课为时事教育提供载体,时事教育丰富了政治课的内容。又基于以上三点,为了搞活政治课教学,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渗透时事教育,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 1.养成学习时事的良好习惯。我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征订《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人民日报》、《时事》杂志等,办好班报新闻栏目,课前2—3分钟新闻评述(主要由学生讲)。每两周举行一次时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对时事的学习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把时事融入课堂。具体做法有:(1)利用时政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2)在授课过程中,用新的事实材料取代教材中过时的旧事例(教材中的事例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和存在滞后性的缺陷)增强现实感和新鲜感,从横向上扩展教材的广度,使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教材上的政治理论观点分析时事中的热点、难点,使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纷繁复杂的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3.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只是以传播课本知识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引进课外知识的教学。时事热点、焦点虽是课外内容,但作为政治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为学生作更深入、更全面的讲解,而举办时事专题讲座就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这种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教学,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 4.改变学习模式:由被动变主动。时事政治中蕴藏了许多理论知识,要去挖掘,不能完全靠老师,而主要靠学生,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加强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意义 1.时事政治教学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能力的一条重要渠道。时事政治教学使学习内容具有了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的内容及问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带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到社会上去寻找。面对选择的问题,即每一重大时事内容除包含政治、经济、文化,还有法制、哲学等,内容的综合由此带来教与学方法的综合,因此学生必须具有综合知识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2.时事政治教学使学习成果具有了创造性与多样性。通过活动创设,使学生有了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在活动中学生们进行了或实践了多角度思考、小论文、综合论述题等多种形式的探索,他们总是想着要怎么样和别人有所不同,有所创新,其学习成果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巩固和提高,而是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更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和促进。 3.时事政治教学能帮助学生能动地把握政治教材理论知识的重点。现在的高考命题,纯粹的时政选择题没有了,都是以国内、外重大时政或社会热点问题的材料为背景设题,答案多与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核心主干知识紧密相扣,理解程度要求高。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善于在时事学习中把握热点和重点问题,通过对时事材料的分析,揭示知识理论问题之间存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寻求变异的能力,使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龙海市港尾中学)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 摘要:一个小区的整体建设离不开园林景观的设计,如果没能在园林设计上下足功夫,很难展现一个现代小区的整体设计理念。同时,绿化一个小区不仅仅是追求环保、追求美,更多的还是满足整个小区的人的生活便利。所以,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需要设计师将人文和自然相结合,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的十分严谨的工作。 关键词:住宅;园林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展望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快,在这样高压的生活环境下,更多的人希望能够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能有一个美好而又回归自然的家,因此,现代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较为理性的分析,面对日益匮乏的资源和逐渐恶劣的环境,提升家的绿化建设的重视度也将是大势所趋。 1现代小区景观的理念 现代小区的建设不论是建筑物还是建筑环境,都是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也就是说,只有将“以人为本”作为建设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从一而终地体现在建筑过程中,才能很好为人们建设出最为满意的居住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由原本的解决温饱到现在逐渐步入小康,巨大的生活改变让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让现代小区中的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都满足了,才能很好地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小区的绿化也是如此,尽可能多地满足居民的需求,通过对美的处理,使得居民能够在居住中体会出不一样的效果。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2.1应用的整体性。建设一个居住小区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建设,同样,整体中的园林景观也应该满足整个建筑的风格,如果不能让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整个现代住宅小区,就很难使人们体会到绿化的存在感,突兀的设计会让园林景观显得十分陌生。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融入整个建筑物的风格中,建立独特的设计体系,只有这样,成品才算得上是优秀。 2.2元素合理配设。在园林设计中,少不了元素的搭配,应该将园林景观中需要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传统的中国元素往往都象征着美好和幸福,所以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将这些寓意美好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放置在最合理的地方,才能够给居民带来一种喜气扑面的感觉。 2.3材料适用。建筑和设计小区园林景观的目的就是要环保节约,所以在使用的材料上,同样应该实现环保的理念。一般来说,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设计材料会有很大的不同,古典的设计材料偏向稳重和单调,只用黑白灰就将整个园林打造出比较庄重的感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就用到比较多的现代材料,可以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进行改变。所以,在建设园林景观时,要根据不同的风格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 2.4配套小设施。一般来说,园林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在古典园林中,笼统分为园林小品和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比如厅、堂、楼、阁等可以算得上是大型的建筑,所以,应该将大型和小型建筑进行合理的搭配。一些配套的小设施是整个园林之中的点睛之笔。有些时候,正是这些细节之处才体现整个设计的精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是这样的,只有将与设计配套的小设施进行合理的摆设和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观赏价值。因此,在设计园林时,要重视小设施。 3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所发挥的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充分的体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和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注重环境和绿化,这也是我们设计人员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3.2社会效益。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还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它既可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治的社区环境。 3.3经济价值。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为确保在今后长远期的换房及房产转让中居于有利地位,就不能不在房屋购置时考虑景观环境因素。经济杠杆使人们切实体验到了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潜在价值。 4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问题 4.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满足功能要求根据居民各种活动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的场地与设施。满足风景审美的要求以景取胜,注意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塑造景观,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组景园路应当既利于游览观赏,又方便交通。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多种植树木、花卉、草地,有利于改善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 4.2宅旁绿地。结合住宅的类型、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道路等因素,布置宅旁的庭院绿地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住宅区旁的绿地上高矮植物的搭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同时将私人空间同公共空间区分开来。 4.3道路绿地。住宅区道路绿地是住宅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它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可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行布置。靠近主干道的绿地以草坪为主,适当种植一些热带树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亦起到了遮荫的效果。 5发展趋势 5.1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住宅区相比,现代住宅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5.2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要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宅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当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详和的居家环境。 5.3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住宅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住宅区景观是住宅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环境设计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把居住小区建设得既方便、舒适,又美丽、迷人,是每个居民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个设计师奋斗的目标。 作者:杨超 张磊 单位:沈阳威嘉置业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彩叶植物以其绚丽的叶色、成为了目前园林绿化、美化的新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笔者以下就以金叶锦带、红叶臭椿、红花槭、金叶红瑞木、黄连木为例对彩叶植物的基本习性和生长环境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注重彩叶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原则、充分利用季相变化的原则、遵从色彩调和美学原则等应用原则进行阐述,同时对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孤植、丛植、群植或片植及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等常见配置方式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彩叶植物;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单一粗放化的园林景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了。因此,如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应用多种植物元素,营造出型式多样、层次丰富、造型精美的园林景观就成为了园林景观设计者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彩叶植物与传统的绿色植物相比,其色彩更加丰富,且在实现绿化的同时,兼具了美化、香化的功能。因此,将彩叶植物引入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1彩叶植物的基本习性和生长环境 彩叶树种以其成景快、育苗期短、适应性强、栽植容易、观赏期长、观赏价值突出以及部分树种的观赏期远远长于观花树种的花期等特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以下就以几种常用彩叶树种为例,对其基本的习性和生长环境作简要介绍。 1.1金叶锦带 属忍冬科,锦带花属,落叶灌木。株高15—2m,叶对生,叶片金黄,花红色或粉色,花期5—8月。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能耐瘠薄,但以深厚湿润而富腐殖质的土壤为宜,怕水涝。萌芽力、萌蘖性强,生长迅速。成活率都很高。种子细小而不易采集。栽培容易,病虫害少。常密植作花篱、丛植、孤植于庭院。 1.2鹅掌楸 属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高可达60米以上,胸径3米左右,树干通直光滑。叶大,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花大而美丽,秋季叶色金黄,似一个个黄马褂,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种后能很快成荫。 1.3红花槭 红花槭又名北方红枫、北美红枫、沼泽枫、加拿大红枫、红糖槭、美国改良红枫。属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生长迅速,成年树高9—28m,冠幅12m,树干深褐色,材质坚硬,直径可达1.6m。叶对生,叶片3—5裂,手掌状,新生的叶子正面呈微红色,之后变成绿色,直至深绿色。叶背面是灰绿色。秋天叶子由黄绿色变成黄色,最后成为红色。3—4月是其开花期,花色多红色,稀有淡黄色,实为翅果,红色,长2.5—5cm。春天幼芽为浅红色,夏季碧绿,秋天为鲜红色。挂色期长、落叶晚。 1.4香樟 属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株高可达30m,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 1.5黄连木(属于福建彩叶植物) 落叶乔木,树冠圆球形。早春嫩叶红色,入秋叶色转橙红或深红色,有时黄色,并伴有红色或蓝紫色的果穗。具有喜光、耐干旱的习性。可丛植,亦或与槭类、枫香等红叶树种交错混植构成红叶群体[2]。 2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应用中的原则 2.1.1注重彩叶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原则 园林景观建设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净化空气、吸附尘埃、隔离噪音、美化环境,因此在应用彩叶植物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需根据当地的具体光照、土壤、水分等条件选择合理的彩叶植物,使所选的彩叶植物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从而为成功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提高保障。 2.1.2充分利用季相变化的原则 利用彩叶植物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彩叶植物的季相变化,巧妙的利用不同彩叶植物在不同季节气候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色彩变化,合理的搭配彩叶植物的颜色、姿态,在不同季节里均能够营造出色彩绚丽的美景。 2.1.3遵从色彩调和美学原则 利用彩叶植物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遵循现代美学原则,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一定的艺术性,营造出多样与统一、协调与对比、韵律与节奏相结合的景观。 2.2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常见配置方式 2.2.1孤植 孤植的配置方式主要针对的是一些色彩比较艳丽的彩叶植物,这类植物由于株型紧密、植株高大、色彩艳丽,因此即使将其进行单独种植,也能够成为景观的中心视觉点,而引吸引观赏者的视线。适于进行孤植的彩叶植物较为多样化,例如花叶槭、紫叶梓树、金叶刺槐、红叶石楠等。 2.22丛植 丛植指的是在园林绿地中将三五彩叶植物成丛的点缀其中,这种配置方式主要应用于城市公共绿地分车道、或者是立交桥下、或者是居民小区中等等。常用的丛植彩叶植物有榆叶梅、红瑞木、白丁香、云杉、水蜡等等。 2.2.3群植或片植 群植或片植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将彩叶植物进行成片种植来表达相应的设计意境。彩叶植物的群植或片植能够营造出色彩绚丽、具有气势的园林景观,从而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林。彩叶植物通过群植或片植的方式进行配置,其美化效果远远高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或者是草坪所营造出来的效果。 2.2.4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 彩叶植物的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主要指的是于其他基础植物进行搭配,从而构成各种字符、图案、镶边等,起到衬托与对比的效果。该配置方式尤其在绿色草坪背景下进行应用,往往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3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掌握好彩叶植物的配置原则,充分利用彩叶植物进行景观营造,能够利用色彩艳丽的图案和不同季相景观,来弥补城市淡花季节色彩单调的缺憾,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目的。 作者:陈伯渠单位:福建省天润园景景观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创新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及建设,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在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仍然有许之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1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用性方面欠缺 在很多城镇小区的园林建设中,设计方面欠缺实用性,很多地方仅仅是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在景观的设计建设上实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同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的甚至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设计而设计,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浪费。比如北方地区多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且冬季比较长,不适合建设一些喷泉之类的景点,但是北方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喷泉设计,可实际情况是景点建设完成后,喷泉基本都属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的几年以后便弃之不用了。 1.2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园林景观少不了各种植物的装饰,在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群落问题,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只偏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造成景观的设计单一呆板,缺少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中“乔、灌草”结构是最利于生态完整的,但是很多地区在建设时,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而忽视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草坪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 1.3缺少艺术性及人文关怀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从地区特点出发,设计上要展示和体现城市的特色,展示历史及人文,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般设计目标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在其中的人及外来的人才是主体。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度追求艺术而忽视了自然的原则,人为引进一些本不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反而造成成活率低的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另外各种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人为痕迹过重,不符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绝不是仅仅设置几个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就能达到的。 1.4违背自然原则使用绿化部件 绿化部件的使用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比如人为制造一些草坪、花坛的形状,这些绿化部件的应用一定要合理,盲目使用会弄巧成拙,对整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资源,产生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2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要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园林规划人员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绿化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考虑到园林生态问题,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确保原有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拓展,设计出实用的、美观的、舒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结合规划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地理风貌,在设计上突出展示当地的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尽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品种,要把景观和生态列为重要事项,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2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要先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科学协调园林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在统一的布局下,设计人员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群众的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实用性,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微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协调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促进园林景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地的利用率,将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2.3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块草坪的铺设、每个小设施的布置、每条人行步道的建设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人性关怀。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情况及自然环境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规划,要注重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绿化部件的合理使用对于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盲目乱用,则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园林建设成本增加。一定要立足长远,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注重园林设计的自然美,少人工辅助,能避免使用的就尽量不使用。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艺术美是在自然的绿化环境基础上体现的。设计中重视运用人文因素,加强情感化设计,使人文历史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3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紧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节奏,遵循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与自然,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构建舒适、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 作者:郭侃 朱晓林 单位:沈阳梵音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鄂温克族造型纹样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鄂温克族是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造型纹样。通过介绍鄂温克族传统的植物造型纹样、动物造型纹样、几何造型纹样和组合造型纹样,提出将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应用于园林景观平面图设计、软质景观设计、硬质景观设计中,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化,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为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承创造条件。 关键词:造型纹样;鄂温克族;园林景观;民族文化 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鄂温克族尊重自然、遵守自然法则的生活信仰使其生生不息,得以繁衍。鄂温克族服饰和生活用品中的造型纹样都来源于自然,他们通过描绘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的形状,并加入艺术化的处理手法,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造型纹样,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文化中,进而形成了鄂温克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园林景观设计是将景观元素通过图案形式进行规划,将景观元素从二维图案转换为三维空间形式的景观环境。将鄂温克族造型艺术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使园林环境呈现出民族特色,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提供思路,也为传承与发展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提供条件。 一、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 (一)植物造型纹样 植物造型纹样是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鄂温克族人通过观察生活中接触的植物,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再将整理后的植物形状进行再创造形成的造型纹样。植物纹样可分为植物纹和变形植物纹。植物纹包括花朵纹,树叶纹和花草纹;变形植物纹多是将植物纹进行夸张处理形成的纹样。 (二)动物造型纹样 动物图腾崇拜是鄂温克族居民的主要精神信仰,动物造型纹在鄂温克族图腾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据统计动物造型纹占据了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总数的一半,通过动物造型纹的数量能看出鄂温克族居民在生活中对动物的依赖。动物造型纹主要包括驯鹿纹样和蝴蝶纹样。在鄂温克族生活中,驯鹿纹样应用居多,蝴蝶纹样应用较少。其中,驯鹿纹样多是将驯鹿的形象和鹿角的形状通过简化形成具有装饰性的纹样。 (三)几何造型纹样 几何纹样多是将三角形、菱形、圆形、长方形等几何形通过组合形成纹样。几何造型纹在鄂温克族生活中单独应用的情况很少,多与其他纹饰结合应用,有些几何造型纹样仅作为纹样的边饰出现,丰富纹样装饰性,增加纹样趣味性。 (四)组合造型纹样 组合造型纹是鄂温克族最经常使用的纹样。组合纹是将如植物纹与几何纹、动物纹组合形成的纹饰。整体而言,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可以归纳总结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型,即通过直接描绘生活中的动植物形态,形成造型纹样;二是概括总结型,将生活中的具象形态进行归纳,经过主观概括形成造型纹样;三是提炼转换型,在原始的具象形态中提取可独立形成造型形式的部分,对其他部分的造型进行形式转换,形成具有一定样式的造型纹样。 二、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在园林景观图设计中的应用 (一)园林景观平面图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造型纹样 设计平面图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园林景观平面图设计不仅要处理区域尺度问题,还需要对环境中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化、水系、道路等进行界定。首先,将鄂温克族造型纹样中的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出造型纹样的排列形式,整理并组成造型纹样的基础图形;其次,将整理出的基础图形进行大小变换,结合形式美法则,运用重复、相交、相切等方法将图形重新组合;最后,将景观元素填充进组合后形成的图形中,形成具有一定形式感的园林景观平面图,达到稳定统一、对比协调。 (二)软质景观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造型纹样 软质景观元素主要包括水景观元素和植物景观元素。软质景观元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具有划分平面形式、围合空间、限定道路等功能。 1.水景观元素 水景观元素主要由液态水形成。液态水本身没有固定形状,需要通过外界物体对其进行限定才能形成形状,所以,限定物的形状就是水景观的形状。可以将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中的图形应用于水景观设计中,如几何形、鹿角形和植物形。在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将单个水景观设计形成图形形状,也可以将多个水景观通过组合形成图形形状,丰富水景观形式,让水景观元素与平面图相协调。 2.植物景观元素 植物是景观环境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植物根据不同生长周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变化,在种植过程中应对植物种植面积和使用土地的地形进行规划设计。规划时,可以将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应用到草坪和花卉类植物设计中,使其在种植面积和生长过程中形成规则的图案,如在乔木灌木生长过程中进行人工修剪,让树冠形成鄂温克族造型纹样中的图案形状;还可以结合水景观或其他景观元素设计植物,以增添园林景观的趣味性及现代感。 (三)硬质景观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造型纹样 1.道路景观元素 道路景观元素主要通过铺装形成。将鄂温克族造型纹样运用到道路景观元素设计中,指将其应用于块料铺装和碎料铺装的道路景观中。对于道路铺装形成的图形样式可以直接采用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中的形态,也可以将造型纹样中的图案形状进行整理后再应用。对人们集中活动的场地进行铺装设计时,可以将鄂温克族造型纹样处理成环绕形,形成具有向心性的铺装形式,类似圆形、多边形等形状,进而通过铺装引导人们集中到场地内;对人们行走的道路需要应用块料铺装或碎料铺装,在设计铺装中注意道路的方向性引导,可运用鄂温克族造型纹样中连续重复的方法,使图案沿着方向不断重复,这样的铺装能够引导人们沿着图案重复的方向运动,起到将人流从一个空间引向另一个空间的作用。 2.景观墙元素 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墙是为了达到分隔与美化空间、展示文化内容等目的所修建的装饰性墙体,如浮雕墙、标志墙等。将鄂温克族造型纹样应用于景观墙设计中,可以通过直接复制的方法,把造型纹的原始形态直接复制在景观墙上,并推敲景观墙的材料,通过材料的质感使景观墙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的形式美;也可以将造型纹样归纳总结成图案,重组后以新的形式应用于景观墙中,这样的设计能够以新的组合方式展现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形成新的视觉效果;还可以运用镂空墙的方法,根据图案形状将一部分墙体进行镂空处理,镂空的墙体能够制造出虚空间,其他墙体部分形成实空间,从而形成虚实空间的对比,使空间划分更加灵活,增加空间设计的趣味性。 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的意义 从传承发展角度,将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是对鄂温克族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承。将园林景观设计形式与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相结合,能够使鄂温克族造型艺术得到拓展性应用,推进鄂温克族民族文化的发展,避免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被忽略。从艺术发展角度而言,在景观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能使园林景观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秩序感,同时,能够为景观元素设计提供依据,使园林景观设计从整体到局部获得统一,从而增加园林景观的民族文化氛围,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景观。 四、结语 鄂温克族传统造型纹样是鄂温克族人在历史生活过程中归纳总结形成的。将鄂温克族造型纹样进行归纳整理,将其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使园林设计形成从整体到局部的统一,同时能够形成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园林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鄂温克族传统造型艺术,为传承鄂温克族族传统艺术提供了条件,有效保护了鄂温克民族艺术。 作者:王言波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研究 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建立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办法。本文以《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探讨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评价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构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以公平、公正地对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评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会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接地气的应用型、实用性人才。民办高校是教育市场的经营主体,应实行与公办学校错位的人才培养的目标,紧贴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和课程,走一条清晰化、明确化、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实用型人才培养道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关注职业人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注重职业人持久的职业生涯,强调职业人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着重提高职业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数字应用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等。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试图设计出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职业技能课程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以公平、公正地对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1.项目化教学《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评价存在的问题 《园林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主干课程之一,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项目化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中透彻地理解书本中空洞的设计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但项目化教学《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评价存在的以下问题:(1)评价过程中欠透明公开评价过程是构建民办高校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中,既要关注职业能力的评价,也要关注职业技能的评价。项目化教学《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评价体系需评价者对项目的流程有整体的把握,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一些民办高校欠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双师型”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师,一些教师还欠缺评价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被评价者无法给出正确的评价指导,导致评估过程中欠透明公开。(2)过程性的评价不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收集到学生们都是相同的信息,产生同样的场地评估和汇报结果,学生逐渐地对《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热情不高。教师不能从学生设计过程中适时得到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状态,很难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3)评价手法较单一民办高校大部分的学生成长于一个以“教”为中心,强调技巧、规则和记忆的教育环境中,“分数”和“评级”制度成为评估教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尺。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需要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评价个人、小组、教师、企业四位一体。一些教师有时候会将某次测试分数等同于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把不佳的教学效果归因于教学条件差,可能导致教师从无法全面地评价自己的整体教学设计。一些学生会把自己的不佳学业表现归因于教师或归因于自己的环境等。一些教师给予学生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没有分析性的评价和解释性的评价。在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中,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办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标准,逐项对自己进行评价,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2.构建职业能力培养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和原则 根据国务院总理2010年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重点扩大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这是经济转型背景下国家层面首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结合民办高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构建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以下原则。(1)鼓励性原则就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能力,挖掘自身潜能,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也就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成绩评估、测试的过程。(2)互动性原则互动是指在主客体间构成相互作用的过程,动态生成过程是在教学的“互动”中形成的,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每个人,这里的“互动”不仅指学生与学生,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传递者、重组者和生成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活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互动性原则是指人与景观之间、人与人之间发生物理的、情感的、化学的相互作用。应极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3)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原则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着重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构建职业能力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形成性评价是自我评价能力,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利他们具备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应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原则。(4)四位一体的多元性评价原则四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是基于四个独立评价之上的综合动态评价,评价不仅应当是多维的,而且应当是多元的。由学校景观专业教师、景观设计企业设计师、受评价学生和学生成员组成团队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成果在量性评价综合基础上的作出质性的评价。评价标准和条款,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经得起实践考验,能反映受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学识水平、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 3.构建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实施方案及评价方法 在进行构建职业能力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时,将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相结合,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1)进行项目实施前的评价,组建项目小组项目实施前的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态,主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诊断性评价,以便对项目活动的实施做出最有效的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项目小组(2-3人),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使项目活动有效顺利地展开。各项目小组成立后,应尽快组织召开项目小组专题会议,将项目小组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项目节点、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并制订措施,编制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期,教师带领项目小组到实地调研,通过拍摄、速写或以文字记录等方式,获取场地风向、日照、植物配置、景观朝向以及使用者活动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作静态观察和记录,互相讨论与切磋,共同提高技术水平,然后写出调研报告。这个阶段主要训练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信息的组合和应用等能力。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实训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2)形成性的项目中期评价在项目实施到一半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中期测评,主要依据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观察、小组测评等方面,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程度进行分析。项目组成员根据场地性质及设计要求,确定功能分区、视线分析、景观分区、植物素材、空间序列等环节,确定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完成方案构思阶段。在不同方案在比选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场地特征评价出学生的优劣方案。教师利用评价掌握学生在园林景观设计项目活动中完成的进度和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在现场指导和讲解,及时对项目的相关任务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在中期阶段结束后,学生利用评价的信息反思自身的学习状态,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小组内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进程,根据中期测评结果修定项目实施的方案。(3)多元性的项目终结性评价在项目最终完成之后,多元性的项目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小组工作的评定与认可,检测学生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重要指标之一。《园林景观设计》成绩评定由出勤率和课堂表现(30分)、前期和中期过程评定(30分)与最终设计作品评定(40分)三部分组成。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项目设计与创新设计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在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和协作能力三个方面的表现做出评定。最终由设计作品的设计构思、植物配置形式、主要景点手绘透视效果图和意境解释图片合理性等进行评定。任课教师在考评过程中,要综合组员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专家四部分,以实现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重视岗位知识技能及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对项目实施过程、技巧等及时进行总结,确保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评价和验收阶段之后的优秀作品可以做成展板长期展示。 4.结语 景观设计事业近年来在我们国家发展迅猛,景观设计行业也面临难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设计者自身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感知,另一方面来自设计者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理性的认知。《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利用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改正和提高,可以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可以迅速提高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符合市场需求标准,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蒋卫平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及建设,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在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仍然有许之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1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用性方面欠缺 在很多城镇小区的园林建设中,设计方面欠缺实用性,很多地方仅仅是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在景观的设计建设上实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同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的甚至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设计而设计,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浪费。比如北方地区多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且冬季比较长,不适合建设一些喷泉之类的景点,但是北方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喷泉设计,可实际情况是景点建设完成后,喷泉基本都属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的几年以后便弃之不用了。 1.2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园林景观少不了各种植物的装饰,在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群落问题,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只偏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造成景观的设计单一呆板,缺少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中“乔、灌草”结构是最利于生态完整的,但是很多地区在建设时,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而忽视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草坪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 1.3缺少艺术性及人文关怀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从地区特点出发,设计上要展示和体现城市的特色,展示历史及人文,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般设计目标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在其中的人及外来的人才是主体。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度追求艺术而忽视了自然的原则,人为引进一些本不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反而造成成活率低的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另外各种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人为痕迹过重,不符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绝不是仅仅设置几个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就能达到的。 1.4违背自然原则使用绿化部件 绿化部件的使用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比如人为制造一些草坪、花坛的形状,这些绿化部件的应用一定要合理,盲目使用会弄巧成拙,对整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资源,产生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2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要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园林规划人员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绿化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考虑到园林生态问题,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确保原有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拓展,设计出实用的、美观的、舒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结合规划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地理风貌,在设计上突出展示当地的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尽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品种,要把景观和生态列为重要事项,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2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要先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科学协调园林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在统一的布局下,设计人员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群众的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实用性,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微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协调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促进园林景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地的利用率,将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2.3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块草坪的铺设、每个小设施的布置、每条人行步道的建设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人性关怀。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情况及自然环境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规划,要注重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绿化部件的合理使用对于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盲目乱用,则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园林建设成本增加。一定要立足长远,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注重园林设计的自然美,少人工辅助,能避免使用的就尽量不使用。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艺术美是在自然的绿化环境基础上体现的。设计中重视运用人文因素,加强情感化设计,使人文历史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3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紧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节奏,遵循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与自然,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构建舒适、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 作者:郭侃 朱晓林 单位:沈阳梵音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探讨 摘要:现阶段的园林艺术融入了过多的西方园林的设计,失去了中国园林独有的神韵。设计者为了满足大众的喜好,会融入很多元素,而这些元素有些并不适合中国园林。根据现阶段的基本情况,重新审视园林艺术,新中式园林景观应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相结合。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古典园林;西方园林 0前言 现阶段,我国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文化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园林艺术作为植物景观与园林设计搭配的思想体现,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每个阶段的园林艺术都不同。根据现阶段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艺术享受,园林艺术者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现代人们对艺术的视觉感受,对园林设计进行了新的改进,更好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形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西方文化,但是却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系列的园林景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视觉享受。 1中国园林的发展概况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个中国园林的大系统,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出现,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韵味,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艺术与西方园林设计的艺术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文化背景与时代都不同,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各有各的特色[1]。中国古典的园林,一般情况下都建在皇室贵族或者富贵人家,园林主人建设园林的初衷一般是在园林中得到休息,也能欣赏美景。这些园林的特色除了与建筑相结合和以自然景观为主,还有一点就是体现了园林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甚至对财富的炫耀。直到鸦片战争全面爆发,侵略者开始在中国建造园林,比较著名的上海外滩公园和山东的新町公园就是当时社会的产物,这些别致的外国园林的出现是对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一次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中国园林艺术也融入了新的思想,中国传统园林的美的表现也逐渐传播到了国外[2]。 2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艺术 2.1传统园林的地位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是世界园林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我国的园林艺术进行研究,研究其造园的手法,吸收其中的思想意义,对于其中的精华部分要学习借鉴,将其吸收利用到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来,为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事业提供有力的依据和重要的保障。我们不能对传统的园林艺术的所有部分都直接采用,应在学习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发展,添加现代的创新的元素,通过设计者的精心设计和灵活的思维能力,设计出更适用于现阶段的人们的审美理念的园林艺术[3]。 2.2传统园林的分类 我国有几千年的园林历史,无论是富丽堂皇的皇家花园、清新秀丽的富贵人家私家花园,还是庄严朴实的寺庙中的园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我们可以根据我国园林的地域的不同对园林进行分类,从新的角度对我国的园林进行分析研究[4]。皇家园林主要的形式是花园式景观,通过自然的修饰体现出皇家园林的气势磅礴,与皇宫中的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一幅雍容华贵的山水建筑画。江南园林与江南水乡的特色相结合,在园林中有的栽着历史古木,山与水的融合使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水环抱着山,山立于水中,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巴蜀园林的朴实和幽旷是巴蜀园林独有的特色。由于很多的历史名人在此处居住,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身处在巴蜀园林中有着不一样的田园的韵味。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比较湿热,日照时间较长且降水量丰厚,所以,岭南地区的园林多在园林中建设长廊,在观赏景物的同时也可以避雨,还能在雨中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园林的主要的表现手法浓墨重彩,建筑上喜欢有各种各样的图形雕刻[5]。 3新中式园林造园艺术的创新发展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迫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中国进入了多事之秋。在严峻的社会形势下,园林的发展情况也一直停滞不前。人们的生存都是问题,谁又会去关注园林美不美,环境是否优雅呢?在战争停止后,传统园林的艺术开始得到一定的关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地使中国走到了世界的前面,园林发展也随着国家的发展开始迅速地进步。新时代给园林艺术带来了新的生命,为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带来了新的色彩[6]。 3.1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相融合 3.1.1新中式园林的开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同时,人们的物质水平也在不断地增长,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升高。国家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建造了很多娱乐休闲的开放式的园林。最初建造园林的过程中,前苏联提供了很多关于园林的设计指导,其中就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园林的元素,这也是新中式园林的开端[7]。 3.1.2新中式园林的发展 经过我国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地改进,出现了新中式园林景观。在园林艺术设计者设计初期的中式园林艺术,只是根据我国古代传统园林的样式建造出类似的园林,缺少时代的特色和创新意识,也不是特别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思想。设计者们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发现他们的设计并没有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形成设计,单单凭借着古代园林的样式结合着现代的思想,也没有使园林富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中西结合也没有深层次地融入,只是简单地将元素结合。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园林设计出现了瓶颈期[8]。 3.1.3新中式园林发展中的创新 新中式园林的建造,除了要继承传统园林的元素,还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所以,要在新中式园林不断地发展中进行创新。要充分体现出自然的美,不加特别繁琐的装饰,努力做到呈现出的就是自然的景象,对自然中的景物稍作修饰,也可以添加一些元素,能够更加符合园林自然的美感。还可以在园林中使用一些现代的手段。比如:多种颜色的灯具,在夜晚能够为人们呈现出又一番迷人的景象。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过程中,更加符合现代人对美的要求。 3.2新中式园林的类别 新中式园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道理是现代社会大众对于美的不同层次的追求。不同地区的新中式园林,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民风民情加入许多元素,更加符合地区人们的审美标准,也使园林更加富有特色,也可以添加一些流行的元素。观赏者在新中式园林中很容易找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美,也能感受到新中式园林中的创新意识。在每一座新中式园林景观中,都能看到不同的特色[9]。 3.2.1古典中式园林 古典的中式园林指的是在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很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设计的元素也比较贴合中国古代园林,无论园林面积的大小,都要求对细节进行把握。其中有着很多传统的元素,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当地不同的文化进行设计,更好地符合了当地人们对园林的需求。 3.2.2现代中式园林 与古典的中式园林不同的是,现代的中式园林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加入了很多时尚的元素,融合了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代园林的基础上,对园林的设计进行创新,将中国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的设计相结合。通过空间设计的层次感,以及细节的设计和灵活的布局,在时尚的现代园林中,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4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 4.1空间布局 新中式园林中的空间布局通过景观之间各个元素的重组和搭配,通过对全景的想象,利用连续的空间序列和巧妙的空间变换,使园林整体相互辉映,有极好的观赏效果。现阶段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建筑,都带有一些复古的色彩,规模基本都是大庭院的设计,整体的建筑都带着浓重的中式韵味。人们在看到建筑的同时,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文化带来的感受。建筑古朴,大型的建筑中带有长廊、山墙,建筑构造基本分为几个院子,打造出一个充满现代感的空间[10]。 4.2构景手法 4.2.1借景 在造园的过程中,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周围景观的构成进行借景,通过微妙的搭配体现美学的效果。比如:远处的高山,近处的流水,通过周围的景物将园林打造成一个更加自然,更加有境界的空间,使园林的整体带着无限的意境。 4.2.2隔景、障景 隔景与障景手法相类似,就是通过一些细小的建筑或者屏障将整体的景物做部分的分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隔景与障景的手法使很多景物不被直接地发现,为园林整体增添了神秘感。 4.2.3漏景、框景 漏景和框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窗子,在墙壁上透出墙另一面的景观,通过位置的安排使景观选择性地纳入画面。 4.3叠石理水 山与水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要素,整体的设计一般是简洁的,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园林通过山水自然之间的关系来构成整体。在大型的园林中,我们很可能见到真山真水,山水相依,会见识到叠石之景。山的形状不规律,山石结合,石头和山形成了抽象的景观。水也在园林中体现着生生不息的状态,动与静的结合,使园林景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优美的景象。整个园林景观的所有元素形成了一幅别致抽象的山水画,增加了艺术的特色和游园的情趣。 4.4花木配置 新中式园林中的景观通常比较简洁,以植物自然的状态作为点缀,根据植物色彩的搭配使整个园林建筑更加的富有活力。新中式园林使用的植物景观,主要采用的是富有寓意的植物种类,这类植物也经常出现在传统的园林之中,比如:“四君子”梅兰竹菊,还有松柏、桂花、牡丹等,这一类带着独特韵味的中国式的花草树木对新中式园林的文化起到了烘托的效果。尊重植物原有的形态,稍微修剪,不破坏自然的美丽,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一幅优美的画卷就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4.5颜色搭配 在新中式园林的颜色搭配上,借鉴了传统园林的颜色搭配,比如:金色与红色搭配,形成雍容华贵的景象。但是,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灰色、白色、原木色、墨色等,这些颜色更能够体现出新中式园林的特色,形成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的独特的景象。 作者:王振超 王红波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景观中的文化表现特征 我国历史悠久,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各具特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景观用地和其他要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林景观的发展.这直接影响了设计者的思路,各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同质化较为严重,无法体现出城市特色.结合城市背景,如何将文化植入城市,促进市区环境与景观文化有机融合,成为当前园林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1.1地域性在文化景观中的表现 地域特性决定于地理特性,由于城市所在地理、自然以及气候上的差异使得该城市的文化与历史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作为文化的首要特征,地域性直接体现出本城市的文化特色,集中表达了该市民的思想诉求和生活方式.此外,即便是同一座城市也会有明显的地段性差异.设计者需要结合所在城市的特性(风貌、风格)来提取本质的文化内涵,最终统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并将城市景观与建筑风格相融合统一. 1.2文化继承性是景观的重要作用 虽然不同阶段的城市文化不同,所留下的烙印也有较大差异,但随着时间的延续脉络形式先传的文化还是有一定的贯通性.作为文化载体的城市景观则起到继承与延续的作用,如设计得当,则能充分反映出长期的城市文化积淀. 1.3景观变化是文化积累的体现 国内外的部分城市都会具有浓郁完整的历史风貌,其载体就是城市景观.这些经典景观以物体的形式直接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环境与社会生活,属于文化见证的活化石.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景观文化会呈现出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的累积过程.积累是在曲折的文化选择中逐渐形成的,是对文化净化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1.4融合性是景观文化发展的显著特点 景观文化传承了历史文化净化,并将不同区域的社会文化加以融合.以苏州山西会馆为例,由于晋商将山西风格的建筑引入,苏州园林将其融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这种景观文化是典型的城市文化与历史的相互融合.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景观文化的的发展是多种文化与环境相互借鉴和吸收的过程.同样,不同的国度与民族之间也是文化彼此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并逐渐形成本城市特有的体系.因此,以融合为背景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精髓,通过区域布局和整体规划真正体现出城市文化本质. 2我国文化园林景观研究的现状 由于存在界定对象与范畴上的差异,文化构成也就相差甚远.文化园林通常被分为如下几种: 2.1设计景观 根据时代的需要,不同设计师和匠人结合当时审美观点与价值观设计出的作品.该类景观具有较强的古典园林特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苏州园林等等. 2.2遗址景观 曾经记录历史信息和相关实践的场所,虽然失去了既有功能,但其遗址具有较强的功能价值与艺术成就,该类景观以圆明园遗址和南京雨花台最具代表性. 2.3场所景观 由于使用行为而衍生出来的空间景观,这种景观凸显出人类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并具有随社会文化变迁而具有较强的存在意义.这类景观有相关仪式或文化活动的空间,主要体现了当时的职能和用途,例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都是古代皇帝祭祀的特定区域. 2.4聚落景观 由古建筑、相关建筑以及所在环境共同作何,逐渐形成的景观建筑群.由于聚落景观一直延续自身的社会职能,因此在历史发展与演变上具有很强的展示性,这类景观主要体现于街区和村落,如:福建土楼、太古上安古村落、上海乌镇等等. 2.5区域景观 作为大尺度景观,区域文化景观超出了单体文化景观的限制.其本质体现了文化与历史遗产之间的关系,如:云南茶马古道、山西五台山和平遥古城、泰山等等. 3园林景观中的文化意义 作为园林的灵魂,文化内涵是其生命力的体现.景观因为文化而独具吸引力和魅力,具有了独特的包容性、生命力与个性.杜牧的《清明》让汾酒名扬天下,同时造就了5A级的旅游景区.因此,文化对景观不仅起到增色的作用,还可能是景观出现的原因所在.文化对经管的增色还有典型的案例,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不太出色的苏州寒山寺,因诗人张继举的《枫桥夜泊》而名扬四海.又如杭州的美丽风景是因白居易、苏拭和柳永等诗词名家诗词而留下美名.因此,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影响并塑造者人类.随着园林景观建设速度的加快,其文化内涵也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园林景观积向上的力量提升了个人素质,也将城市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 4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实际应用效果 4.1文化导致的景观形式变化 4.1.1现代主义景观的主要形式特征 我国的艺术在遵循古典艺术的同时,更趋繁杂并渐成体系.受西方景观艺术形式影响逐渐形成一种较为自律的艺术实现行为.在艺术形态上也更趋向于象征性与平面性,其反应的实质也是当时经济水平发展的体现,既反应出反传统的自恋性还具有较强的自律性.以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例,该设计非常准确的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公众的服务需求,还将古典审美观巧妙的融入其中.形态上添加了数学几何与崇尚理想的美学观. 4.1.2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主要形式特征 后现代主义艺术观是随着科学的多样性与模糊性而衍生出来的,通过多种材料的选择,并跟着设计者的意图重新组合.这种创作弱化了个性,反而放大了艺术创作本身的艺术性.此外,后现代多元化是以大众文化消费为基础,主要囊括了艺术性、技术性、批量性、流行性和高效产业化等基本特性.此外后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更加强调趣味性和偶然性.设计过程更多的借鉴拼接、挪用以及反讽等景观艺术元素.由于设计师文化态度上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效果,同时该阶段的艺术传承也多以结构重建为核心.区别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人员更加关注景观意义的社会地位.通常在尊重以往历史的同时,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是“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该流派重视历史文化的重塑,在保留既有元素的同时,还分解、变化和片段了所有形式并进行颠覆性的叠加.由于应用解构主义时过分重视实地的文化背景,往往忽视其周边环境因素,在获取新奇感受的同时,还容易产生不安全的感觉.该建筑所在市牲畜和其他产品的交易市场,设计者在保留了既有建筑的同时,还进行了重新排序.景观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后的工业发展进程,同时赋予其思想深刻的魅力空间.后现代主义多以艺术重构方法来丰富景观形式,摒弃了现代主义过于简单的艺术构成.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所用素材和材料日趋丰富,色彩更加大胆夸张.后现代主义的园林景观容易引起争议,主要原因在于:虽然材料、形式更趋多样化,但设计者反常规的设计思路会忽视材料自身的特性,大众人群的欣赏水平难以接受. 5以生态为背景的园林景观特点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数字时代的影响使得我们逐渐远离大自然.在此背景下,人们渴望接近自然,这也推动了设计者在思路上开始发生转变.这个时期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渴望,以及生活分工的明细,会使对景观的功能冇了更明细的要求.延续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对功能与形式的配合,生态时代下的景观设计出现了以景观生态学文化为主的景观特性.在景观生态学的尺度与类型学之内,生态认识的形式与文化认识的本质相交叉.在人类尺度上,我们首先把分析景观结构的生态功能放在人类感受的框架之内,这种研究的的是要了解其中的各物种的行为与生境需求,其中人类的尺度分祈足非常有意义的.可能的景观实验将允许所有有助于生态文化的学科结合起来,来确定人的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由俞孔坚主持的上海后滩湿地的景观设计(图是生态时代景观艺术的典范,在以保护为主的生态理念下如何恢复以及重建这块黄浦江边的天然湿地,同时满足世博期间的场地休憩及水系净化以及人流交通等多重功能需要,展示上海后滩从农业、工业以至到如今后工业的生态文化都是生态时代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后滩湿地的会后经营. 6景观中的文化意义要素 物质形式与文化内涵作为园林景观最主要的两个要素,直接体现了物质层面和作品的价值.园林景观形式结构直接体现了其物质特点,形式主要包括结构、空间、建筑与环境,此外还包括人的行为.而园林景观的内在艺术反应出其内在本质———价值.相对艺术形态来讲园林景观的文化意义则是价值的最终体现. 6.1园林景观中的文化要素构成 园林景观的文化要素由于其反应的内涵不同可按有形实体划分为自然和历史两个主要方面. 6.1.1人居自然文化 受项目所在地的气候与地理因素影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饮食、聚落空间、建筑风格等诸多文化特色,如:成都锦里小吃街、凤凰古城等. 6.1.2历史遗迹 人类活动留下来的具有鲜明历史价值的遗留物、场所,如:河北涿鹿黄帝城、山西晋祠等等. 6.1.3植物文化 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植物还具有多重的文化内涵.首先,从意境文化角度讲、梅花代表着高洁、坚韧,兰花代表清新高雅,竹子代表顽强、虚怀若谷,菊花代表长寿、清洁.此外,海棠和玉兰还有“玉堂春富贵”的含义.设计师在园林景观中加入不同的植物也就起到不同文化寓意.其次,植物的形态和色彩也体现出美学文化特色,例如:红色系植物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通过调节植物色彩构成,可以促使园林景观多样性的感知色彩.同时,由于植物形态上差异较大,锥形、球星和纺锤形植物可以通过自身形态赋予不同地块的特色景观效果. 6.2意境类文化 6.2.1诗歌赋 纵观国内外古典园林景观,很多源自山水,而诗词歌赋则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构思.通过诗词设置景观表达寓意、借物咏志,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以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为例,远香堂前荷花飘香、莲叶旖旎,其名就来自于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很好地实现了地名与优美环境的融合,真正实现了“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的设计理念. 6.2.2神化传说 我国古典园林受“一池三山”影响深刻,该设计思路源于我国道教,三山寓意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典型案例有: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湖区、圆明园的福海、拉萨夏宫等. 6.3产业科技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类的文化要素也逐渐溶于园林景观设计之中.通过植入科技因素,我们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景观艺术的内涵.这不仅是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还直接影响到新思路开发和新材料的使用,并激发出设计人员更多设计灵感.目前,很多城市广场都将声、光、电等多种科技手段融合到一起,绘制出五彩缤纷的城市文化. 6.4精神文化 儒家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该思想影响阴阳五行、孝儒文化、风水文化以及民俗风情文化都在园林景观中有所反应.这种传统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景观的意境.此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快速碰击、融合,这些外来因素的介入也使当代园林景观有了更为复杂的精神内涵. 6.5园林景观所表达的文化意义 对于设计师而言,由于文化背景和设计思路的差异,所表达的园林景观风格多种多样.另外,受欣赏者文化艺术水平影响,其解读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对于园林景观的评价我们不能仅依据视觉,还需结合其整体背景、城市文化特点.观赏者对景观的评价需结合点状特点并完整领会景观的整体文化内涵.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与欣赏者之间能够实现深层次的互动,通过欣赏作品能逐渐提升他们的鉴赏水平.反之,随着欣赏者鉴赏水平的提高又会刺激设计人员的灵感,设计出水平更高、更具传承性的优秀作品. 7结束语 本文在结合园林景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其文化内涵加以阐述,主要研究了景观环境、历史文化、景观材料以及科技发展对园林景观的影响.设计师不能只将景观当做装饰品,还需从其文化意义入手,真正体现出景观的内涵. 作者:赵俊峰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生态遗留地保护原则 滨水区通常是城市的命脉,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中要保护滨水区的自然格局,并且保护水体不受污染,延续其防洪功能。 1.2人性化设计原则 首先要注重人文方面的设计,其次要合理规划滨水空间的交通问题,最后要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空间要给人舒适、愉快的感觉,兼顾美观与实用。 1.3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多样性,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以绿为主体,创造自然生趣。 2国内外滨水空间的成功案例 2.1查而斯顿水滨公园 查而斯顿水滨公园是美国南卡洛莱纳州查而斯顿半岛最后一块进行规划和开发的滨水地带。整个公园的规划设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作息、漫步、垂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空间。 2.2日本东京LaLaportToyosu码头休闲区环境景观设计项目 在填海的场地上,建立绿色、水和地球3个渐进式的景观主题,并设置咖啡厅、电台等布置于场地中,场地中白色泡沫状、珊瑚状的长凳则散置在模拟海浪起伏的场地当中。游客在场地中可以感受航海旅行的感觉,自由通行,且能发现不同以往的惊喜。 2.3沈阳市新开河带状公园 沈阳市新开河带状公园,包含12个游园绿地,同时进行了服务设施规划、纪念广场、文化设施等规划,以全线中心地段的联合路桥为界分为上游地段和下游地段,建立13条绿带,丰富了沈阳市的园林绿化景观,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3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3.1打造立体亲水空间 在保证滨水景观安全性的基础上,应逐步拉近人与水体的距离,实现人与水资源的亲密接触。亲水性设计主要体现在河堤沿岸或湿地周围的立面处理上,利用景观节点打造复合岸线结构,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以往的设计师注重平面构成原则,但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关注与兴趣。滨水景观设计中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3.2植物元素的多层次选择 滨水空间植物造景可将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等进行多层次组合。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等韵味无穷。南方水边植物种类更丰富,如水杉、水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落羽杉、乌桕、椰子等。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预留出游人的观赏视线。 3.3与景观照明、雕塑小品等现代元素相结合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植入景观照明系统,可一定程度上延长滨水景观的观赏时间。除了考虑水体自然流动造成的声音效果,更多时候,设计师们倾向于塑造一种随环境改变的智能声音控制体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观照明,使得整个滨水景观尤其是在夜晚呈现出一种立体动态的综合性艺术效果。景观小品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形象特征,呈现原生态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滨水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4天然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 传统建筑中的混凝土护坡、护岸及传统广场铺装材料等的采用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使河道坡面被封闭,这样河道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就失去了生存环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混凝土作业施工的另一个潜在隐患是隔断了雨水的下渗,人为的将河水集中、聚集,破坏了自然的有机循环。鉴于此,应广泛采用一些无污染、渗透性较好的天然材料(石材、石料)进行铺设。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每一位设计师都应该充分发挥创意和灵感设计出和谐优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园林景观。 作者:苏茜 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园林局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论文 1空间秩序性 1.1界定景观轴线 园林景观跟其他类别的景观不同,园林景观注重的是意境的创建,为此轴线的方式没有确切的规定。但是,界定轴线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空间组织的逻辑次序,以便于满足景观的性能需求,创造出该场合应该拥有的环境氛围。 1.2梳理空间内涵 梳理空间的内涵是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准则。唯有清晰的景观涵盖内容,空间组织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景观所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然后依据相关方面的内容为其设定最佳状态下的空间形式。对存在互相交错或者能够相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整理,可以形成较为清晰的空间形式。 1.3区分空间等级 梳理空间内涵后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列表,如果想要在特定场地内部同时包含很多的内容是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的。为此,一定要明确景观空间的级别。这一原则的目的是能够有效处理园林景观创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认空间等级的逻辑联系,以此才能够清晰地运用场地,科学地开展空间的组织,在必要的时候以牺牲某一方面的准求,确保总体景观体系的逻辑关系。 2尺度适宜性 2.1减少人为压力 在现实的工作中,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回应是弱化和避让。这种形式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秩序的一种尊重。就大尺度的压力,我们运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弱化景观的创造方式。科学地协调关系,以谦虚的心态、修正的尺度弱化园林景观的压力。 2.2遵从场地功能 一定数量的尺度纬度和空间感知经验是园林景观空间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到空间和尺度之间的关系,在此便引出了景观的协调度和恒定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指的是在遵从硬性公用景观的准求而出现的特定尺度,协调性的尺度能够发挥调和和过度的作用,遵从景观的性能是针对协调性尺度和恒定尺度相互间的联系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唯有处理好协调性尺度景观,才能够使得景观的整体性得到展现,满足于景观延伸的准求。 3视觉艺术性 3.1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借助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助自然山水是源于景观层次的改造目的,把秀美的山水当做景观层次引入到里面,给人以视觉感的空间延伸。引用自然之美,是重视美的涵义,其实更在意的是接近大自然的美学。引用自然之美是在挖掘自然景观资源,可以以一种美感赋予景观更大的胸怀,凭借这种方式把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3.2创造界面之美 视觉形式美的中心是界面之美。景观中的竖向界面通常直接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格局特点,通常顶界面是完全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对景观空间整体美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小面积底界面通常会对受用者直接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视觉美感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对于那些比较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则更为丰富的表达形态的不断变化和情感。 4环境生态性 4.1尊重生态价值 环境生态型准则中重点是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价值观是自始至终都要遵从的理念,生态价值观念跟人的社会准求、艺术和美学美丽同样重要。从方案的构想到具体细节的展现,都与生态价值紧紧相连。尊重生态价值是观念的一种展现方式,但是并不能够单凭借观念去处理景观当中的现实矛盾,生态价值是一种支配性的准则,让人们无时无刻都保持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4.2接纳生态基质 我们特别愿意去接纳一些完美的园林生态基质,同时变成我们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线索。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很多有关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理念,这些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 5结束语 经过对视觉、环境、尺度和空间等当面设计的浅析,重点强调了园林景观设计创作中需要兼顾的有关因素,为设计师今后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些方法,有助于设计师创作出更为优秀、深入人心的高质量作品。 作者:于茂鑫单位:津南区园林管理所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古典园林的营造思想 从古到今,探索园林设计和自然相统一,一直是国内造园师们追求的目标,也成了国内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在古代中国,园林多半是依山傍水建筑,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足以见证中国古代造园师们崇尚自然,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在园林的植物配置方面,不管是乔木还是灌木,甚至是花草,都需要进行精心布置,尽量做到合理配比。整个园林之中,植被、建筑、道路和水系的比例,无不恰如其分,搭配科学,虽为人造景观,但极为优美。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其设计给人宛若天开的感受。 2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 2.1崇尚自然 中式园林讲究崇尚自然,讲究的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整合到一起,达到水乳交融之境界。让观者欣赏到“天人合一”佳作的同时,感受到建造师们对自然的崇尚。要做到此点,务必要协调好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主次关系,使园林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完美地衔接,既可以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淡泊与含蓄,又可以让世人看到四季不同的风姿,自内心深处开始崇尚自然。 2.2移步异景 对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的处理,关键是空间上的艺术处理。尤其是江南,基本都是私家园林,面积是有限的,要想让此园林呈现出秩序井然、视野开阔的艺术效果,要借助于多种多样的组景方法,比如苏州的“拙政园”,其设计的经典就在于借用了“北寺塔”之景。北寺塔高耸而美丽,辉映在“远香堂”到“倚玉轩”再到“凌波曲桥”之间,让观者感受到无限生机,难免心生敬意。此外,凭借着添景、漏景等绝妙的设计手法,让传统园林美不盛收,置身其中,移步异景时,感受到它的妙趣横生。 2.3筑山理池 俗话说得好,山有脉即贵,水有源则贵。实现了脉源融汇贯通,就会满园生动起来。古代园林师们,就是从自然的山石之中提炼出了形态,并将其神韵融于园林山石当中,使其自成一景。水体是除山石外的一个重要自然元素之一,园中无水便不成园。在传统园林建筑中,组景离不开山石、植物、建筑的相互组合,才能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2.4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讲究因地制宜,且取法自然,使花草依然可以展现出人性化的内涵。在配置时,务必要讲究三美:色彩美、姿态美、香味美。通过自然的色泽、优美的姿态、迷人的花香来展示园林的清幽、自然。让植物丰富园林的建筑,为其增添了诸多生机,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就是借助于琵琶、残荷,实现了与建筑的遥相呼应,人们听到风雨拍打琵琶、残荷的声音,即刻会感受到园内充满了生机,享受到大自然般恬静。 3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当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人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对于园林的建筑,既要美丽实用,还得功能齐全,所以传统的中式园林建筑再也无法直接指导当代园林建筑了。可是,古老园林的构成元素———山石和水体等还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些借景等设计方法依然会被当代园林的设计建造者们所借鉴。当代园林设计者追求的是简洁、合乎目的,注重的是功能和使用,这与传统园林注重观赏性,强调装饰性是完全不同的。当代的造园思想先进了不少,其设计方法也丰富了许多。不但要讲究视线上的合理,还要进行明确的空间划分,要的就是美观实用,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传统园林的时代延续性。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式”风格贯穿于现代园林的建造之中,在设计与建筑中体现出来的时代潮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结合,融入其中的现代设计语言等均属于“新中式”的特征。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来感受“新中式”的风采,此建筑为现代与传统、美学与功能完美整合的典范,它的“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相映,又把中庭的粉墙、假山背景同曲折蜿蜒的廊桥、周围建筑,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宛若一幅出尘脱俗的水墨画。多边形的漏窗设计被运用于建筑的内部之中,巧妙地把室外的美景拖到了室内,使建筑不再受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建筑的形态,还是色彩的搭配,新馆的设计师们都尊重传统和历史,采用新的材料,运用了新的思维,却诠释了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并且借助于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结合现代的时尚元素,实现了拙政园与新馆的完美过渡。 4结语 因此,现代园林的发展不仅要借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利用现代设施工具,更要结合古典园林的创造手法,打造现代与民族古典相结合的园林设计。 作者:林将单位: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与环境相适应 从空间方面来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与施工完成之后将具有独立特性,但是城市园林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随着这些需求的提升以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中园林景观所具有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价值则体现在对现代城市的整体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在一般情况下体现为对现代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优化作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城市环境所具有的关联决定着在开展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城市空间中的整体环境做出判断与考虑,从而实现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整体环境中的完美融入。另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整体环境所具有的协调关系也影响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对景观功能性的判定,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布局设计也需要对设计本身与城市整体环境所具有的适应性进行强调。 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实现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结合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优化现代城市环境来满足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审美需求是城市居民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所提出的重要需求之一,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设计工作者需要对景观构成要素做出组织与利用来体现出景观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重视突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做具有的观赏性,并利用艺术思维来突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艺术性。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属于艺术创造的范畴,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则通过“景象”的形式进行展现,通过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做出感性的认知,能够让社会大众产生一些相对固定的审美思维,而作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者,需要对这些固定的审美思维做出调研与总结,并在综合考虑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形式与功能基础上使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一个艺术性、科学性和生活型的综合体,二者决定着无论是艺术性还是观赏性,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都应当做出重点考虑,并认识到二者所具有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强调生态型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的发展在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其中环境问题就是这些压力中的重要表现,并且环境问题已经真实的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人们在精神文明生活需求方面的日益旺盛,城市发展中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本身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也成为了行业内十分关注的话题,而要实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就要求设计者在开展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对景观设计元素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作出认知,并在遵循生态型原则的基础上来合理把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选材等问题。从可持续发展来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重视一下几点问题:一是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此方面,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不仅要重视雨水等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同时可以使用中水来进行景观植物的浇灌。另外,景观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也是实现水资源节约的有效途径,因此乡土植物以及耐旱植物应当作为主要的选取目标。同时节水灌溉方式的推行也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进行水泥铺装,从而为绿色的蔓延提供更多空间。初次之外园林景观中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运用等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应当做出重点考虑。 四、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重视突出人文性特征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对人文性特征的关注能够让社会大众从生理、心理等不同层次体会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对受众的关爱。为了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人文性的特征,设计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对受众需求做出考虑。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不仅需要对受众生理需求做出考虑,同时有必要对受众的精神需求做出考虑。在此方面,设计者需要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要满足城市居民向往自然质朴的精神追求;二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有必要引导群众参与。设计者对受众需求的了解是有限的,而为了满足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受众需求,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必要引导社会大众进行参与。在此方面,可以邀请社会大众直接参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可以在设计完成后通过公示来获取社会大众意见,从而强化社会大众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并强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亲和力;三是要确保城市园林景观的安全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呈现出了日益紧张的问题,这也导致建筑物密度的加大以及人口的过度集中,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城市所具有的灾害防御能力不断下降。而包括广场、道路等在内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则可以在城市中发挥出救援、避乱、疏散、隔离等作用。然而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许多设计者对景观所具有的防灾功能欠缺考虑,这导致了城市园林景观作用的确实,因此安全性也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五、重视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每个城市都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也具有着属于自身的文化底蕴。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体现出对城市文化底蕴的尊重,并通过作出良好的设计来提升城市文化的厚重感。在此基础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也可以凭借城市文化而具备变迁感以及沧桑感等特征。在对城市文化作出继承的基础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还要重视对城市文化的展现。在此方面,园林景观可以融入城市中的民俗风情,在展现城市文化风貌的基础上来打造独特的风格,并使自身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另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重视体现出城市的时代特征。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发挥“述古”功能,同时要发挥出“言今”功能,即要求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者重视通过园林景观展现出城市所获得的发展以及所追求的时代精神。当前城市中的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反应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文化的结合不仅能够让园林景观更具魅力,同时也能够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作者:梁换艳杨树军单位:包头市上林园林景观有限责任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传承与创新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对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 1.1传承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巧于因借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园林景观设计者构思园林景观的主导思想,其能够赋予园林景观独特的风格以及特有的文化内涵。“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古代造园家们创造了古典园林特有的借景、框景、隐景、抑景、对景、漏景、夹景等造园手法,产生了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藏与漏、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等传统的园林景观特色。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1.2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用空间的先抑后扬、增加空间层次、道路的曲折变化等方法使得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获得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一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开合对比及其交替变化会产生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感觉,构成富有韵律的流动空间,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遐想,创造出一种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意境。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成份 2.1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园林景观的各种设计理念也一次次被提及:文化理念、和谐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理念等。但无论任何理念都是在探索现代景观的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诉求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造景手法融入现代艺术的创造手法,进而通过重组、简化的方式抽出古典园林的精髓,营造全新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2.2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先进技术已被应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中既秉承了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又采用了现代先进技术进行设计,其不仅使现代园林景观自然化,而且使现代园林景观更加的美观。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特别注重对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以及山水的组合方式。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同样也关注了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以及山水的组合方式,但是,其还加入了现代先进技术,这大大改善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素材以及设计方法。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其也为园林景观设计注入了更多的设计素材[3]。 2.3植物配置的创新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想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对植物配置的方式有所创新以及突破,并将植物配置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非常注重树木之间的搭配以及配置形式,从而实现因地制宜,进而达到适宜的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配置的方式。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精心挑选植物品种,并敢于尝试全新的植物配景手法,同时其还应善于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对植物进行养护,进而充分利用植物配景。 3结语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的审美境界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高,人们渴求居住环境更加环保,更加优美。在此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既秉承了古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又创新了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并创新了植物配景方式,从而促进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作者:王珂高宪民工作单位:河南省汝州市城市园林管理处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彩叶树种运用 彩叶植物是指自然界存在或经人工栽培选育,其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表现出与自然绿色显著不同的色彩的植物的总称。从园林应用的角度,根据叶色变化的特点,可以将彩叶树种分为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常色叶树种和斑色叶树种4类,也可将传统的乡土树种通过嫁接改造成彩叶树种。由于彩叶树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因此其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极为广泛,并发挥着常绿植物无可替代的作用。 1发展彩叶树种的必要性 1.1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景观效果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及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单一的绿色植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人们渴望突破城市的枯燥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寻求乐趣。彩色植物景观是城市园林中最重要的季相型景观,彩色树木色彩丰富,观赏期长,季相变化明显,与其他城市园林要素组合可以形成各种优美的园林景观。 1.2城市园林中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发展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生物学家陈俊愉曾发出警告和呼吁:加强生态建设、恢复生物多样性是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城镇园林中,观赏植物品种很少,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比较常用的绿地观赏植物种类在1000种(不是品种)以内。而世界著名城市如华盛顿、伦敦、巴黎、墨尔本,其常用的绿地观赏植物约为2000~4000种。人们在景观设计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逐步加以改善。比如上海开发区为了贯彻生物多样性原则,每年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增加多个植物新品种,且对于新建住宅的绿化,要求多布置彩叶植物、香源植物以及多年生花卉等。 1.3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多样化城市园林景观环境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它不同程度地折射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人们对植物品种多样化需求的提高,原有的植物品种已无法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各城市都在寻求独具特色的景观风格。要使城市园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遵循生物多样性、品种多样化的原则,既要保留原有的优良品种,又要不断推出新品种,使城市中有森林,森林中有色彩。 2辽宁省彩叶树种应用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北方来说,目前已应用的彩叶树种比较少,主要包括紫叶黄栌、红花继木、金叶女贞、金色黄杨、紫叶小檗、红叶李等秋季变色的落叶树种;特色景观树种有深山含笑、红花木莲、灯台树、杂交马褂木等;红栌、红枫等一些新品种也已推出。这些品种已经适应我国市场要求,并被逐渐应用到城市景观中来,但这些品种有很多不适合在辽宁地区应用。 2.1气候影响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cal/cm2之间,年日照时数为2100~2600h。辽宁省的气候条件限制了彩叶树种的应用,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大多还是以绿色为主导,很少采用彩叶树种。 2.2植物品种贫乏、色彩单调辽宁省各城市园林绿地除了分布不均、绿量不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远远低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外,还存在植物品种贫乏、色彩单调的问题。在树种选择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结合不够,树种种类相对单调。 2.3盲目引进树种,片面追求景观效果园林景观设计片面追求“新”“奇”“特”,未经试种,没有综合考虑温度、湿度、土壤等多种因素,而从外地大量引进彩叶树种,造成引种失败。 3彩叶树种在辽宁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前景 3.1应用近年来,辽宁省从河北等地引进了金叶国槐、金枝国槐、金叶榆等接穗,并利用本土的砧木进行嫁接,从而培养出适合辽宁省的彩叶树种。辽宁省海城绿源花卉研究所引种繁育的北美红枫、金叶复叶槭、金叶犹等彩叶树种已在沈阳市浑南大道大量应用;2010年鞍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海城彩叶苗木提供了商机,鞍山市植树绿化在树种选择上,除了原有的国槐、山杏、五角枫等常规树种外,还要大幅增加彩叶树种,使得城市颜色更加层次分明、五彩缤纷;开原市中华金叶榆和密枝红叶李等现已大面积应用;由于气候原因,我国北方地区可供观赏的彩叶乔木树种很少,从2002年开始,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王世伟教授等开始尝试引种彩叶树种红叶椿,经过了3年的试验,其在辽宁省辽西地区生长性状表现非常好。 3.2前景中国彩色树木品种很单调,为呈现丰富多彩的森林和城市绿化景观,积极引进和发展彩色树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树种的选择关系到景观设计的成效是否发挥等问题。在景观设计上,景观规划人员将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将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栽植,形成层次、颜色分明的群落式植物景观,以彰显生态和谐的都市风光。从国内外引进优良彩色树种,有助于城市景观树种的丰富及利用现状的改善,在选择彩叶树种时,还应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考虑实用价值和观赏效果。同时要通过人工育种、大面积繁殖苗木、扩大资源规模等手段对彩色树种资源加以保护。通过丰富彩色树木新品种,从而满足把大连建成园林城市和旅游观光城市的要求。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运用 现在住宅小区已日益成为城镇居民的主流居住空间,其宜居性自然需要被置于首位。宜居性的实现不仅需要房屋建筑的美观实用,同样需要在小区内部配置生态园林景观。生态园林的设置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全面的构筑现代人绿色环保舒适的居住空间。如果将房屋建筑比喻为现代住在小区的骨架,那么生态园林即可谓是住宅小区的血肉。园林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将刚性的建筑与灵活的人性相连,构筑起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1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与特点 生态园林的作用可概括为如下三方面: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可以美化住宅小区。小区的绿化可以直接为居住者带来身心的愉悦,为居住者的日常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小区的和谐构建。二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植物大多有着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小区中合理进行园林设置有助于提升小区的局部空气质量。三是调控自然风,植物可以影响气流的速度和导向,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既可以引导自认风进入小区内部,还能防止寒风或沙尘对小区内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生态园林景观作为一种灵活性强、注重人性的设计需要从实用性、科学性、美观性等多方面予以考量,在此笔者简要将去特点归纳为如下三方面: 1.1综合性 生态园林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系统,其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设计的方案的综合性。换言之,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植被之间的合理配置,还需从整体入手,将整个住宅小区视为有机整体,力求做到人与植物的和谐,建筑与植物的和谐,植物内部的和谐。 1.2发展性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会根据气候、时间以及时代的不同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景观的不同和具体的空间布局转换的不同。所以在设计时,既要把尽管对象作为一个地区文化与传统的延续,同时也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开看,充分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1.3丰富性 景观本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通过将假山、水道、林木、植被、景观建筑等多种元素合理搭配,可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景致。设计者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的构成和特点,就地取材,进行合理设计。 2现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景观的设计首先是要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各种设施、设备及相关的配置首要考虑的应该是使用功能。景观设计应当充分展现出人性化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使用适宜的设计,发挥景观的最大功效。 2.1改善生态条件,提高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优劣主要依据“绿量”,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也就是说,增加叶面积就等同于增加了生态保护的作用。在植物分科中,高大乔木的绿量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树木的绿量是草坪的4倍。由此,基于不同草木科目的生物特性,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应当将乔木、灌木、草木进行合理的安排也布置,使其构成立体页面屏障,使园林植物群落能最佳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其生态效益。 2.2植被的生态效应与人文景观设置并重 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历来都是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设计的终极理念,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园林的设计中更多的表现为对自然之美的极致挖掘与展现。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可以主要以植物组景为主,追求颜色和季节相变,注重追求形象美、层次美、意境美。强调生态景观相互的借衬,并注重和住宅楼之间的亲和力,融合、呼应、渗透。在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具体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打造生态宜居之地。 2.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更新 现代住宅园林设计是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而设计的。因此对于设计者而言,若想充分完善的完成一份现代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方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环境设计理念。对人居环境这几要放大设计空间,不拘泥于建筑本身,而是力求打破住宅小区人为的划分与限制,将建筑本身溶于景观,溶于自然中。在平衡居室内外环境关系的问题上,设计者应当将小区的整体设计划分出主次,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为”的创新理念。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该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经济环境进行对接,是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居室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度与对接,这就使得居住着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融为一体。同时如此浑然天成的景观设计还能遵循正常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欣慰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 现代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看似简单,实则为一项复杂性、专业性、科学性兼备的工作。其“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景观设计必须从大局出发,并切身考虑居住者的感受与利益。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不断力求达到“不似人为,浑然天成”的园林不知效果。在追求美感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植被自身的生物特点,并制定节约能源,提高能耗的科学管理维护方案,以此达到园林设计的最佳效果。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途径 把音乐融入到美术教育教学当中主要是当前学科综合背景下所进行的美术有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探索方式,其核心内容主要还是以美术学科作为中心来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美术教育和音乐的结合,必须要将美术教育教学作为其主要基础,不可将音乐直接渗入道教育的主体当中,以此来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从而直接偏离了美术教育综合学科的教学目标。文章主要是将音乐智能作为其美术能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期望能够以此来促使美术课程资源更加丰富,保证学生们能够通过音乐而直接享受到更加深入、广泛的美术教育教学的体验。这种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性的尝试,所以必须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来完善,这样才能对其不断的完善,最终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1、音乐与美术学科间的联系 1.1、音乐和美术间存在本质的同构性 音乐和美术两者在本质上都受到生理以及感情的影响,因此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内在联系,而且其本身最大的不同也表现在艺术的表现形式方面,音乐主要表现在其节奏、音色、旋律以及音调等多个方面,而美术不同,美术主要是以构图、线条以及色彩的形势来直接塑造出其所具有的艺术形象,并以此来渲染出艺术感染力。两者虽然在表现形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都是以人的情感、价值观念来作为其主要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以此来实现其审美意境的有效传达,促使其精神世界真正获得升华。而且在西方的家庭式教育过程当中,就主要包含了最为基础的音乐和美术学科的教育。特别是在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形势之下,美术教育开始寻求更多的发展,所以将音乐融入道美术教育当中直接和艺术的形势追求产生了共鸣,而这本身也是拓展学科教育综合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1.2、音乐和美术情感属性 情感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音乐和美术两者都是通过情感来传达人类内在的精神感受,像贝多芬的《命运》、《第五交响曲》等都直接向人们展示出了悲壮的情景。在音乐当中主人公和命运间的挣扎和搏斗都是以一种激烈的节奏和强劲的旋律来直接展现。而在素描绘画作品《血衣》当中所传达出得情感就和音乐这种情感的表现不谋而合,所以正是因为两者在情感上所存在的同构性特点,促使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建立起对于音乐运用的可行性及主动性,所以音乐对于欣赏着情绪的改良也会直接对欣赏着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音乐本身所产生的情绪模式可直接通过音乐来建立起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们从情感的角度来建立和影响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从而以此来帮助学生们从情感的层面来深入理解美术作品当中的深刻涵义,最终促使音乐能够有效的运用在美术的启蒙及创作教学当中。 1.3、学科教育理念的同源性 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来说,音乐和美术两者本身是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因为其在教育的理念上存在着相应的方法和观念,都可以结合自由、综合性探索、以及合作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林来进行。在美国的艺术教育标准当中就曾明确的指出建立门类艺术必须要和其他类型的学科产生一定的联系。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直接指出艺术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学习领域之一,主要强调学生们应当在音乐、艺术、舞蹈以及戏剧、媒体等几个方面的艺术形态进行综合,以此来获得其中的学习经验。而且英国教育部也直接公布了美术课程的重要标准,主要要求其必须采用分科的形式直接加入道跨学科内容的课程类型当中,以此来开展综合性的教学。如今综合式教学的形势在我国纷纷涌现,必然会成为往后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潮流。 2、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2.1、通过节奏和构图的形式实现 节奏在音乐理论当中主要是通过各种长短相同或者迥异的时间单位来进行有组织的序列,主要包含了一种强弱的因素在其中。同时音乐当中的节奏也主要体现在旋律方面,大多数情况都是通过声部织体的疏密、和声以及配音色的迅速变化,及其调性布局和曲体结构等进行有节奏的表现,因此其对于音乐的形势美以及情感表现等多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就可以直接通过音乐节奏的概念来直接获取到旋律及情感的运动变化。而美术的构图概念则同样反映出了一种运动化发展的趋势,同时相应的艺术作品也可以直接通过形象的组织以及空间的布局,还有其具体的位置关系来展现。因此在美术教育当中,教育者可以直接通过音乐的节奏和美术的详细构图来促使两者的运动特性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以此来帮助学生们真正理解美术的概念和意境。 2.2、旋律和形式语言来实现 旋律主要指其单音方面的连续进行,主要和节奏、和声两者统称为音乐方面的三大主要要素,其中音高就是构成旋律的主要因素。不过,实际中的旋律通常都是伴随着节奏而产生的,因此其本身根本离不开速度、音色及音量等多种因素的有效配合。而在美术教育当中,不论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还是结合主题来直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其对于作品的画面旋律感以及节奏旋律间的层次关系等都提出了非常高得要求。所以以往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虽然能够促使学生通过画面来直观的观察道作品的节奏及旋律,但却直接失去了从其他角度理解和感受艺术的机会,所以,如果学生能够从听觉上来享受到感官愉悦,那么学生将更加深入及全面的接受艺术综合的审美体验,促使学生真正通过美的角度来看待并理解艺术。这种旋律和形式的表现方式主要包括了旋律的图式表达、线条感及其形式美等多种方式,而这种形式美,则通常采取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均衡以及重复与旋转的方式来加以体现。 2.3、音响和张力来实现 以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为例,书中对于视觉艺术张力产生的真正原因作出了相应的诠释,而在艺术作品当中的张力主要也是通过形体本身的方向、形状以及所具备的亮度值来直接改变其所产生的效力来直接体现。不过在美术的教育教学当中,通常美术课程的设计工作主要是考虑如何促使学生们能够更加容易方便的解决并理解这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并促使其直接成为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一视觉艺术作品张力的关键所在。而且阿恩海姆直接认为这本身是一种张力倾向,促使其通过某种知觉来直接感受艺术作品在运动之后而直接产生的张力,其本身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产生相应的运动幻觉;二是运动倾向直接引发人们的运动经验。不过,在引导学生们产生视觉联想,从而直接感受造型艺术张力的教学过程当中,美术教育通常都可不借助音响的效果来引发学生们对于视听的感受,而直接启发学生们对于视觉艺术张力的注意。而音响却可直接通过所创造的音域空间来帮助美术教学中学生们对于空间和张力的充分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和美术两者本身存在多个方面的联系,因此将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当中,可通过节奏和构图的形式、旋律和形式语言以及音响和张力多个方面来实现,因此这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尝试,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型的探索,以此来促使其变得更加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 作者:彭思帆 单位:长沙市华夏实验学校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加强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一、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科学设计可行教学方案 美术教育家常锐伦教授说:“美术学科的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插上艺术的翅膀,成为具有从艺术学习中获得诸多未来人所必备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特质。美术学科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以保证美术进行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文化素质,让学生理解美术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是美术学科教育独具的教育价值。”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山区县城的重点初中,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课学习。我校美术课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课,学生起点低,学习时间少,教学难度大。针对美术教学客观实际情况,笔者在每次备课时,坚持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注意分析每一届学生的特点,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断更改和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补充新的内容,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授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了总体教学目标。由于我校的艺术类课本(信息技术、音乐和体育课本)是循环使用的,学生手中并没有课本,根据教学进程,教师把课本发放给学生,上完课后再把课本重新收回以便下一个班级使用。笔者首先把收集好的三个年级六册课本集中起来,立足于教学大纲,根据实际教学,把课本中四种不同教学领域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难易程度和教学课程安排的先后进行重新组合。例如,笔者将七年级课本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作了调整,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为重点,这让学习基础存在很大差异的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处于同一学习起点,让全体学生都处于和谐的学环境中,形成了一个积极学习的教学整体。 二、建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充分体现美术教育功能 美术教育需要教师通过每堂课的精心设计,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多元化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出美术课堂教学的五个功能,即文化功能、创造功能、生活功能、美感功能与能力功能、人格成长功能。在美术课教学中,笔者改变了以往只重介绍文学情节、艺术趣闻、画家轶事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例,在课堂上多发表自己的直观视觉感受,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更直观的艺术形象观察,对艺术作品的形体、空间、色彩、布局等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敏锐感觉,引导学生去探究艺术家如何运用艺术手段去创造艺术形象,学习蕴涵在艺术作品中的各种有益的思想精神。例如,在写生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对象安排室内静物写生,一般要在教室里摆放静物,教学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和限制。由于教室比较拥挤,笔者就运用学生拥有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具进行教学。比如画器皿时,笔者让学生将盛早餐的珍珠奶茶杯子、各种小零食的器皿,以及内宿同学的饭碗等作为创作对象。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符合本节课写生的物体,又能近距离地观察,甚至触摸写生对象的材质,学生能够更准确、更形象地表现物体。又如画圆柱体和方体、圆锥体单个基本形体的教学时,笔者也运用这一方法,让学生以铅笔和钢笔作为圆柱体绘画对象,将书本和笔盒作为方体绘画对象,用卷笔刀削好的铅笔头作为圆锥体绘画对象等。 例如,在静物素描明暗表现教学中,由于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受到教学条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生对物体的造型能力比较差,对物体的明暗变化难以理解,对此,笔者在第一节静物明暗表现教学中尝试了“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把学生带到美术教室,把各种静物摆成三到四组,让学生不带任何作业本、绘画工具,只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不同静物在静物写生灯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立体效果,获得第一印象的感知,然后让学生回到本班教室,用十分钟时间把自己初步感知到的其中一到两个静物的形状以及明暗迅速地记录下来。第二步: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忆形象,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比较,找出大多数同学认可的正确明暗形象。教师在第二课时带着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而且在比例、造型上相对正确的学生作品重新回到美术教室,结合实物进行明暗教学。第三步:让学生把教师讲解的明暗变化规律和表现方法进行结合,画出正确的明暗变化。这样既实现了学生感知、记忆和思维,以及绘画能力的有效结合,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了素描当中最基本的明暗认识和表现方法。而室外的写生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对此,笔者往往提前给学生布置室外写生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内寻找自己将要写生的目标和角度,并安排几个小组长负责督促贪玩的同学进行写生并完成其他学习任务。待到写生课时,大部分学生都有了目标欣然出发,其他极少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个别指导,学生的写生效果有了很大的保证,教学井然有序。这样教学,每个学生深刻地理解基本描绘对象的特点,又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绘画节奏。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初中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观察能力敏锐、想象力丰富、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质疑精神,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未泯的童趣、童心、童真予以保护,令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得以充分地挖掘。笔者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持与学生相近的心态,和学生形成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学习方体时,笔者利用石膏方体和各种实际方体引导学生理解方体的形体特点和透视关系,这并不是让学生呆板重复进行绘画练习,而是通过制作方体和设计楼房等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方体的透视关系。 由于学生在数学课中学习过与方体知识相近的学习内容,比如方体的正视图、俯视图、左侧面图、右侧面图,还有对称图形等,笔者紧紧抓住美术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真地去完成制作和设计,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出更有个性的方体,设计出更有特色的楼房。特别是在楼房的设计教学中,笔者提出了设计要求:“每位同学要设计的是三十年后自己居住的房子,要有创意,生活中没有见过的设计作品将得分最高。至于如何建造,相信三十年后自己会有相当的能力。”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情况下,纷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方体、球体、柱体、锥体等组合设计出了很多房子的造型,比如蘑菇型的房子,架设在空中的现代楼房,可以移动的汽车房子和带轮子的房子等。这样教学,全体学生在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活动的广阔空间里,让思维“活”起来,让双手“动”起来,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个性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教育性、挑战性和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主动思考和探索,使之成为一种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作者:韦荷莲 单位:百色市乐业县第二初级中学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发展前景 一、研究对象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是以普通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行为为对象,研究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表象及其发展规律。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和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在学习技能和理论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等,从而找出教育者在美术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心理规律,用以指导教学活动,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变化。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既是教育心理科学的一门独立分支,也是美术心理科学的独立分支。因此,对于美术教育心理的研究,有人认为它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对象更加具体化。我们认为,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心理科学理论知识来解释说明美术教育教学现象,也并非把美术教育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美术教育教学情境中,美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美术教育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一方面与儿童教育心理学、发展教育心理学、生理教育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叉,另一方面也与美术教育心理学、美学、教学论、美术教材教法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主要是在美术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综合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高度的概括,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体现了美术教育科目与心理学科目的交叉,体现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结合。 二、研究任务 研究特别对学生美学创作和鉴赏中感知力和观察力的培养作了探讨。简要介绍了有关感知与观察的定义及其与思维的关系,并提出了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感知与观察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在分析一般美术活动中的感知与观察的心理过程及美术活动过程中感知与观察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生美术学习中的感知与观察的过程及特点,提出了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感知与判断力的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从学生美术创作活动探讨中学生感知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从学生美术欣赏方面探讨中学生审美感知力与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探索创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促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譬如从时间链上看有幼儿美术心理、小学生美术心理、中学生美术心理的研究等,从空间链上看有美术教育教学目标论、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论、美术欣赏教育教学心理、美术创作教育教学心理、美术表现教育教学心理等。这些方面研究的成果,势必为构建我国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其次,指导美术教学的过程实践,为美术教学的过程实践提供科学观点、知识结构及方法、技术,为美术教师科学地、有效地解决美术教学过程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和参照。 三、研究方法 1.方法论原则 (1)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必然存在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是可以认识、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而认识必然以实践为基础,在历史地展开实践活动中认识、预测、控制对象。(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逻辑可以避免概念的杂乱堆砌,它要求有序地揭示概念、范畴的内在必然联系,历史的东西是在已往时期发生的发展历程。时间是有先后顺序的、不可逆的,所以具备历时性发展过程的对象都有它的历史。历史不仅是指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还包括活动着的正在展开的过程以及未来进行的可能性事实。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不是历史自然过程具体事实的描述,而是从宏观的历史结果上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消除了偶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对客观历史发展的影响,抛开了历史的具体细节描述,摆脱了偶然性和历史的外在形式。正因为如此,才可以对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有完整的认识,使对它的预测、控制成为可能。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的宏观研究是在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它的具体研究方法则是多层面、多视角的,既包括学科的方法,又包括经验的描述和理性的概括。 2.学科的研究方法 (1)心理学方法心理学其实与科学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在美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测定美术教育的效果,总结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寻找达到美术教育目的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实验方法较侧重生理的层次,不能说明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于这种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前人曾经说过,任何人都无法从光波和声波的物理测量中准确地推断出它们可能产生的和谐的或冲突的效果。实际情况是相当复杂的,它所涉及的心理因素实在太多了,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以物理学为基础判断颜色或音调的和谐效果的严重障碍。因此,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把它和其他的方法对比结合使用。(2)社会学方法社会的文明状况决定着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的规模、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对美术教育心理提出目的、任务和方向性的要求,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要致力于这些任务和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美术教育教学心理促进个体审美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培养,使人建立理想的、科学的、自我实现的人生,这有助于个体融入群体,使人际关系走向和谐,最终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3)美术学方法美术作品是以意象形式存在的,它通过感染接受者而不是理性地说教来发挥作用,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必须以自己的情感经验模式去解释、体验、玩味,不能有标准化的答案。因而,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在重视教育的形式、方法的同时,还必须通过交流、平等和富有感情,从而使广大的学生不仅可以在技能水平上得到提高,还可以在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发展。(4)教育学方法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还会受到当时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影响,尤其是对教育思想的改变。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念圣贤之书、培养符合封建伦理的顺民,是国家的教育导向,因而,美术教育是封建正统教育的附庸和点缀。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人们的认知要求已经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这就为美术教学教学心理学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所以,研究施教者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受教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教育媒介所应具备的特殊形式,其运作的过程、推动、调控等,都是教育学方法要探讨研究的。 作者:郑璐 单位: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美术教育教学创新型探索 一、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性 美术教育需要有创造性,与时展接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但是目前的现状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美术教育仍然受到应试体制的束缚,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的进行学习,从而抑制了个人主动性的发挥,造成创新性不足的弊端,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是不利的。不仅如此,教学活动的单一性也阻碍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由于受到美术教育强调“技法”的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美术教育往往过于着重学生技能技法的训练,而忽略了艺术鉴赏力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对于艺术的深刻的感知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导致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转化为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在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将大部分课堂时间以及课后安排都用在学生作品的练习与临摹上,对于艺术理论和美术史则涉及较少,片面的强调技能训练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美术内涵相对来说较为欠缺。 2.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评价机制僵化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者”,其教学思想是否先进,教学模式是否合理将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完成,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掌握学习的精髓,从而在课堂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自己的内容。特别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教育更是具有不可比拟的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传统教育中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美术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高校美术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而不能以统一的所谓“好学生”的标准要求学生做到标准化、一致性,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学评价机制僵化也是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其创新能力、对艺术的表现力。衡量学生作品的标准应多元化,而不应仅停留在“像”或者“不像”上,也不应以一两个老师的好恶和审美习惯作为评价标准,导致学生盲目按照个别老师的绘画模式进行创作,以期得到较好的分数,最终使得美术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二、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探索 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师人格 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美术教育实践活动,因此,美术教育领域的变革,首先都是由其思想领域的变革所引发的。高校美术教师应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紧跟时展步伐,顺应美术教育课程的改革,让自己始终走在教学理念的前沿。教师应从根本上改变将美术教育仅仅作为传授技能与知识的狭隘思想,改变以教师作为主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单边教育观念,真正做到自主教学、探究教学,与学生增加交流的同时,强化其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把握能力,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发挥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从而改变传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高临下”的地位,真正实现与学生平等交流与沟通,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常常用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教师,形容教师的无私奉献。高等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书”与“育人”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就美术教学来说,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胸襟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都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以及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只有养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懂得鉴赏美,欣赏美,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好的表现美,真正赋予作品以灵魂,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高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2.创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传统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往往忽略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下,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活动的学习与探索,这势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起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中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良好的审美情趣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美术教育改革应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与氛围作为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独立进行创作。美术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作品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人文精神,可谓是一举两得。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展示名人名家的作品,向学生传递美,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秀的动画作品,创设生动的画境,营造高度审美价值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从而在美的熏陶中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心灵得到净化,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审美情趣带入未来的作品创作和日常生活中,使之得到升华。 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高校美术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上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注重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贴近实际市场需求,建立新型交叉美术教育体系。美术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改变过去无重点、一刀切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生实际专业技能为课程设置依据,安排教学。此外,美术课程设置中,除了基础的课程设置与实践课,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增加美术软件学习课程,为学生未来就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应从“以教为本”过渡为“以人为本”,这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精心选择趣味性强,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精品内容,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则注重以实践教学为主,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和前沿信息,更新教学内容,更应加强学生对基础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以及技法、空间、色彩等方面的认识,使学生能触类旁通,更好的了解美术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真正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全面型、创新型美术人才。 作者:顾佐佐 单位: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以赛促训,提升实践能力 “以赛促训”是与“以展促学”同时进行的,两者相辅相成。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竟赛活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训练,让学生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注重提升实践能力。如,以“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导向,课程设置着重以技能训练为主。其中,教育教学技能中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评价技能的训练同样要目标明确,训练得法。这类训练采用以“技能测试”为中心、设计和制作并重的考核模式。考核形式是对学生课内实训项目和课程设计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两个项目成绩各占50%。采用此种考核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在相关课程范围内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和拓展提高的能力。 二、以训促技,提升专业能力 “以训促技”就是通过“以展促学、以赛促训”的模式,打破单一的室内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形式多样、灵活生动、直观易懂、实践实验性强、富有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搬到户外、展览馆、研讨会场、交流中心、实验实训基地等地方,高效完成相关课程的技能训练。把学生的技能训练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极大地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完成了由“以赛促训”向“以训促技”的转变,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技促教,提升教育能力 “以技促教”就是通过强化美术技能学习,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样就可以一改以往只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而轻视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弊端,重视对学生的绘画技能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向职业技能转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运用专业实践、对外交流、项目导向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教学技能训练。而教师在辅导学生参加美术展赛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技能也将得到有效的提升,还能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感受到教育教学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通过强化“儿童手工制作和儿童美术”“简笔画”“汉字书写”和“教师口语”等教师技能训练,能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课和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教学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此外,基于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外出写生实训,丰富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四、以技促业,提升服务能力 “以技促业”就是通过专业技能的训练促进就业服务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技能竟赛,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专业技能竟赛和艺术创作大赛中有出色的表现。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行业服务活动。学生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层次的比赛活动和社会文艺交流活动,在竟赛比拼中进步,在行业服务中成长。这也能促进美术教育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美术教育专业的独特优势。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通过对美术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让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师职业素养方面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作者:符祥康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美术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 美术教育专业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是由美术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构成的。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结合美术类专业与小学教育类专业的特点,既要重视素描、国画、书法、油画等美术学科,又要重视教育类课程,尤其要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以满足当今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教学技能的培养依赖于学科专业能力的提高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尽可能多的美术史知识、美学原理,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上课前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相关知识,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敬意,自己指导学生时也会轻松自如。 大多数师范类学校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都会借鉴非师范美术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相差不大,缺少美术专业与教学法的融合,缺少针对性。因此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基本功,如简笔画、美术字、黑板报、教学挂图制作等方面相对较弱,上学时学到的技能与实际教学能够结合的比较少。同时,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存在见习、实习时间短的问题,尤其是实习,基本上都是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由学生自己安排,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者不想去实习,最后只是找个单位盖个章来应付。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美教专业教学应该注重专业特征,在美术专业基础课中,加入更多的适合小学生教育的如美化校园、装饰教室、橱窗海报之类的内容,加入教师的指导,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另外,学校应该对实习作统一的安排,对实习做出更加细致的要求,安排人员监管。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既要使用专业的概念与术语,又要使这些术语简单易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尽量不用过于死板的概念解释美术类的专业术语,而应该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每节课尽量能够教授学生一个专业术语,例如素描、线描、速写、油画、国画等。小学生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合理控制讲课时间与实践时间、教师示范时间与学生制作时间的分配。 一般师范类院校会为教育类学生举办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但美教专业的学生很少参加,原因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是技能类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第二,就算参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类或者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针对这个现象,美术教育系应该组织学生观摩学校优秀说课选手的比赛,并且组织小范围的说课,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三、提高编写教案与课件的能力 组织教学需要很多课前的准备,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查阅很多资料,了解小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动态。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师范生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培养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对编写教案与课件不够重视。提高学生编写教案的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教师要求学生写详案,让学生选择小学教材的某一课,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情况编写教案;第二,教师参照网上优秀教案,对学生做完的教案进行评选,旨在指导学生如何编写条理性强、科学有序的教案;第三,是学校邀请当地优秀的小学教师亲临指导,以便学生吸取一线教师的经验。四、注重创新性教学思想布卢姆将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共分为七级,最高级就是创新。美术教育通过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培养,必然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创造意识,一旦这种创造意识形成,就会成为心理定势,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思维。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需要富有创造力,要能对学生有所启发,有时甚至要做得有一点“出位”。例如,在宁德师院附小一堂美术课中,罗曦老师主讲《生命的甘露》,上课前,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根据几米漫画改编的《向左走向右走》的画面,画面中下着小雨,人们带着雨具穿梭在城市中。接着,教师穿着雨衣、雨靴,打着雨伞出场,以此来引出“生命的甘露”的主题,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是一个成功的开场,是一位美术教师用心经营的教学技巧,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多的是按照成年人的特点来进行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另一种教学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大学中,国画课要上工笔、写意、花鸟、山水临摹与写生,特别是临摹课耗时很久,学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心学习,像罗曦老师这样绘声绘色的课前导入在大学教育中显然不适合。而小学教育则非常需要这种创造性教学。首先,课堂45分钟的时间不适合长时间作业,枯燥的临摹课也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力。其次,小学生文化课课业压力比较重,因此美术课堂需要活跃的气氛。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有更多创造性的课前导入和课程安排。如何提高教学技能是美术教师应该终身学习和研究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跟上小学美术教育学科发展的步伐。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社会群体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格局。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一直在不断寻求发展与突破,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不管是教育主体还是教学组织形式都产生了巨大的改观。但是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发展的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旧观念的交织,也使得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大大的制约了高校美术教育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为高等教育教学的宗旨。为了满足快速的经济发展,给社会提供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我国高校近年来一直在扩招,从原来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大众教育模式。但是随着社会人才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在不断加深的文化知识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美术专业,这也促使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影视动漫以及平面艺术出现,使得美术专业学生就业面越来越宽广,就业率也在逐年升高,这也近一步推动了高校美术教育前进的步伐。高校美术教育为这些热爱美术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为社会提供着大量的美术专业人才,同时高校美术教育还肩负着提升美术专业人才艺术修养的重任。但是与高速发展的美术教育与逐渐扩大的美术专业人才队伍相比,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却没有及时跟上教育发展与人才扩建队伍的步伐。另外社会上的浮躁风气也一直影响着当前的高校美术学生与美术教育,为了使高校美术教育能够稳定发展,就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艺术修养得到提升。 一、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缺乏德育的渗透。对专门培养美术学生的高校而言,强化学生美术技能必不可少,然而却不能由于一味注重培养学生美术技巧,将文化课教育抛之脑后。目前国内各大高校普遍存在过于注重专业课程,不注重文化课的局面。形成该种局面的根源在于各大高校在考核教师绩效时以教学技能为主,对各大高校而言,教学老师的技能评估比素质评估更容易。另外,由于各大高校对专门学习美术的学生而言,以专业课为主,以文化课为辅。为此,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严厉对待专业课程,不注重文化课程教学。此外,美术专业学生进行升学考试时,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模式都不同于其他专业考试。相对而言,美术专业学生的升学机率更大,且艺术专业学生文化成绩不好已成为社会不争事实,导致高校和学生均不重视文化课。虽然文化课成绩是反映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表现,但是在显示生活中,美术专业文化课普遍没有受到高校重视。众所周知,唯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体现出美术内涵,可见,文化和美术二者之间息息相关。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不能一味关注美术专业教育,还有文化教育与时俱进。唯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教学方法上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则重视较少,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较少。此外,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后,要求要将学生培养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在实际中,更多的高校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单一交给学生理论知识,致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再加上我国的教育方式一般比较传统,会规定统一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普遍不注重文化课程,普遍缺乏学习意识,且高校间的生源竞争也成为他们缺乏学习的重要因素。 3.教师的自身素质有所欠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一直在不断加快,全球人的思想也愈加交融,我国传统的思想一直在受着外界思想的冲击,有积极的同时也有消极的。在社会体制与经济变革的交织下,社会的风气一直处于被腐朽思想侵蚀的状态。功利性越来越明显,社会环境与氛围也比较浮躁,这些不但体现在当前人的思想当中,同时也体现在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当中。并且在现代的高校美术教育中,有些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所欠缺,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品德文化素质两方面。一方面,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专注与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的考评也放在了学生的技巧上,而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与艺术修养的培养,致使教学的内容比较空洞。再加上,有的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不能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有的高校教学者不能够把心思沉淀下来,无法把身心都放在教学工作与艺术研究上,而是放在了追求社会名利与金钱上。教学者是学生榜样,他们不但指导着高校学生的技艺,他们还是高校学生艺术修养与思想道德培养的领路人。艺术一直注重与思想的碰撞,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往往大于其他专业的教师。高校美术教师的思想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也就使得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思想浮躁,综合素质无法提升。而美术事业要想发展,就需要全面发展的学生来支撑。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要想得到提升首先需要从教师本身着手,因此,学校应当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健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策略 1.提高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加需要人才,再加上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更加重视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高校在进行美术课堂教育时,更加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较少。此外,虽然我国已经是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是有的学校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致使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此外,高校在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专业课较多,而对于文化素质相关内容的课程较少,致使学生的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各个高校在美术教学中需要不断扩宽其他专业课程,不断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使学生个人素养得到提升。由于美术专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为避免美术学生无法融入社会中,需要在美术教学课程中将增加社会和学生的内在联系,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美术文化内涵,便于他们解脱思想束缚,学会主动探索世界。另外,高校美术教育中需要根据自身教学特点,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开设专门提升美术素质的相关课程。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通过多种渠道感受到艺术气息,艺术不再高不可攀。目前,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作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无法通过网络课程取而代之。为此,高校针对美术教育改革中,需要将美术教育和实践活动进行巧妙衔接,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悄无声息的将实践意识引入课堂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意识,此外,在教学课程中应注重观察学生的特征,针对不同学生事实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习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并将社会实践能力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重要方式,并通过该种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实践。创新意识作为美术生学习美术的关键,更是美术生学习美术的核心。学生为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可利用假期或节假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这样便于将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真正提升美术教育改革渠道。使学生个人素养真正得到提升,为社会更好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学校应当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学校中,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在跟随时展的潮流下,转变教师以往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从而使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来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应重视对教师文化修养的培养,教师本身也应当提高自主意识,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总结 伴随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美术教育教学也和其他专业一样,同样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阻碍。严重制约美术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当今社会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可见,美术教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高校美术教师需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以高校自身发展需求为基础,使其形成良好的美术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以促进高校美术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紧随社会发展共同进步。 作者:张昉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论如何开展美术教育教学 一、美术教育教学的原则 美术教学原则是一般教学原则在美术过程中的运用。它与一般教学原则的产生有着共同的规律,那就是美术教育家在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1.加强双基教学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双基教育与审美能力、智力、创造力培养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和谐关系,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因此,双基教学既是培养人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既是审美的教育基础,也是培养和发展美术能力的契机。 2.运用直观教学与启发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教学就是以鲜明的视觉形象反映造型特点,去认识和掌握艺术的规律,通过直观教学和知识的传授,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形象思维,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这项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主导,教学计划的实施与教学目的的实现都是空话。然而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仍然无法实现上述教学目的。 二、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分为语言传递、直接感知、技能训练等三大类基础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以语言传递知识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讲评等。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直观性是美术教学的一大特点,是通过作品、教具等形象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感知认识。这类方法包括观赏法、演示法、参观法等。 3.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中很多课时是花在技能训练方法上的,通过技能训练,加强眼、脑、手的配合,从而形成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教学的艺术性以它的手段功能来说,是保障教育思想的落实,是加深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所以,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就要不断推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思想。 作者:李颖单位:河北省定兴县天宫寺中学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及措施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小学美术课开课情况 据统计,我国目前县级以上小学教育中美术课开课率可以达到100%,而在一些乡镇地区,美术课开课率则为73%,而在一些农村地区则仅仅不到70%。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的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还不能满足国家的规定。目前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县城,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学校的开课率,而小学的艺术课程很大程度上开课率也要大大高于其他年级的艺术课程开课率。根据调查,可以了解在我国的初中一般是每周一课时,而在小学安排的艺术课程的学时则为每周两课时,但是在实际教学之中往往都是一课时。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发现,在某些小学和中学都会出现课表上安排的课程和实际上的课程不一样,课表上的美术课往往都是被其他主课占用,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2.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在小学生对于美术普遍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很多的小学生对于学习美术都是十分积极的,但是在农村地区,很多的小学生没有学习美术的条件,美术课程十分有限,在课堂之外几乎没有时间学习美术。在城市,由于其发展水平较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比较大,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美术教学,在课下也会由学校组织很多兴趣班帮助学习美术,课后美术活动很丰富。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现在很多的家长以及老师都是希望搞好主课的学习,往往都会忽略其在美术上的学习,因此学生往往会在文化课程上花费很多的时间,美术爱好等由于长时间的不接触会慢慢退步,最后甚至对美术失去了热情。 二、改善小学美术教育的措施和策略 1.重视美术教育,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的高考制度从小学教育到高中教育单纯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忽略包括美术在内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希望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家长改变这种单纯关注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的观念,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2.优化教育效果,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师人数不够,以及职称和学历偏低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教师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开展情况。对小学美术教师,学校一定要重视培养,积极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以及教科研活动。 3.整合教育资源,创造教育条件 小学的美术教育要开展必须有相应的活动场地,为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一定要积极将社会中的美术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并通过访问和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美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培养创新精神、提倡学用结合 美术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门比较高雅的艺术形式,但是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其改变为一门兼顾生活实用性的学科,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利用。加强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有利的条件,小学美术教育就一定能够稳步、有序、健康发展下去。 作者:林子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龙林中心小学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论培养美术教育教学对学生想象力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对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更广泛应用。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等多种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小学生由于阅历少,理解力不足,想象力丰富,把他们的思维局限在课堂上实在残忍。众所周知,美术课堂需要许多感性的素材来支撑,看得见的图像、颜色、物体、形状,听得见的声音可以帮助他们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传统小学美术教育单纯依靠老师讲解,每个孩子的理解力不同,注意力不同,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大多数孩子的需求。有人说多媒体教学就像是一扇窗,让井里的孩子看到了井外独特广阔的风景,许许多多的感性素材铺天盖地的袭来,老师有选择性的给他们演示,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呼吸到教室外的花香,听到山里杜鹃的歌声,最大化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感受身边的生活 现在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给孩子减负,但是学校不得不考虑升学率的问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很迫切,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孩子们很早就开始被教识字,画画,弹琴,他们爱玩的天性被忽略了,因此,现在的孩子的压力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多,他们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要做,有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要上,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三点一线式的生活让他们几乎没有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间,更别说走入大自然,聆听自然了。孩子的天性就是游戏,玩耍让他们在游戏中释放自己,捕捉生活的美。因此,老师要适时带孩子们出去郊游,给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美的机会。岭南的雨水充沛,河流很多,大多孩子都很喜欢嬉水,可以适时的带他们出去玩水,不过要注意安全;带孩子们果去农场采摘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带他们在校园的草地上做游戏,让他们想象关于大自然的歌,然后大家一起放声歌唱;大家一起做给树叶找妈妈的游戏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美的根源,一朵花,一片树叶,一只蝴蝶,潺潺的溪水,放声歌唱的麻雀都美得让人心醉。 三、把作品引入欣赏课,让孩子在美的事物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美术课是小学生很容易入门的课程之一,在美术课上,学生学到的不光是美术知识,更多的是对于美的感受当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儿童的思维是相当敏锐的,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还能最大限度的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眼光。几乎没有人会拒绝一切美的事物,儿童也不例外,所以在美术课中,老师可以将美术作品带入课堂。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蓝天白云,成群结队的野鸭子在碧波荡漾的芦苇荡里捉鱼的视频。让孩子们欣赏60、70年代江南农村的画面。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如果你们现在可以去江南的芦苇荡,你们最想做什么呢?这时候,学生按耐不住了,肯定会积极发言,我要划船,我要逮野鸭子,我要拾野鸭蛋,我要游泳,我要戏水,我要用芦苇编成草帽戴在头上拍照留念等等。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就可以问他们,如果去了江南农村的芦苇荡做了刚才你们最想做的事情,会发生什么美好的故事呢?这样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一个故事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在集中注意力感受美好的事物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想象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为他们的图画配上一首动听的背景音乐或者为他们喜欢的音乐配上一副自己创作的画。或者他们会把奔跑中的马画成小汽车的形状,或许他们会把西瓜画成粉红色,毕竟孩子的思维是活跃新奇的,老师在这时候,切记不可指责孩子,要给他们及时的鼓励和夸奖,充分尊重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或许下一个齐白石就在他们中间呢。学生的创作也许会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深意可言,或许还会有许多夸张怪异的想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爱上美术课,爱上思考,养成从生活中捕捉美的习惯。当然有条件的地区老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去历史博物馆和文化馆,让他们学习历史文化、了解名师作品、感受大师风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敢于跳出传统思维的怪圈,运用新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积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 作者:王维单位: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三小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提升美术教育教学效果思考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应运而生,在增加了教学途径和方式方法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强调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现代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实践基础。笔者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教师,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美术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深有体会,并且对现代教育技术给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产业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原有的教育理论发生了突破性的转变,使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实现和传播,对教学过程和教学途径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应用,以实现现代化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我国,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阶段、电化教育的全面发展阶段、网络化教育和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的电子教学设备被大量地开发和应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情景的创立。目前,在我国有很多学校的教育技术硬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在运用和发挥这些技术的方法和认识上,较之国外还存在一些差距,还没有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作用,有的甚至把现代的教育技术当作摆设,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资源的收集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也可以称做视觉艺术,也就是建构主义理论里提到的情境性。在美术的教育教学中,总是离不开具体的或者可视的情境教学。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利用光盘或者网络,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美术信息,也可以用电脑将精美的美术和艺术作品进行存储和打印,以便用在课堂教学和欣赏上。教师和学生在进行实地考察时,也可以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记录,然后存入电脑,在配上合适的音乐背景和解说词,制作成课件,可以长期地用于美术教学。这样既丰富了教师的讲课内容,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和灵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师生互补开放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的主动性,用辩证的思想来看,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自身主动学习的过程,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生态式教育,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了一种配合式与对话式的关系。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以及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就容易妨碍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师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知识老化问题,所以师生间的互补式教学在使不同的思想产生碰撞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如今,学生对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可以将新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先布置给学生去准备,学生可以在电脑和网络的帮助下,广泛地查找资料来进行学习和研究。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去研究和讨论。这种开放式的互补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备课和教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方式,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使得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管理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模式逐步向着一种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美术教育管理模式转变。这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过程。美术的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教师的备课和辅导、对学生的考核、课堂教学、专业实践等,其中还包括对教学设置和教学环境的改善和管理。目前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以上这些教学管理的内容。在美术教学管理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学校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合理且系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学校可以及时地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并能够使教师及时地改正错误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材配套资料库和教师个人资料库,能够使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更加方便,也能够使教师轻松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安全的知识产权保障。 4.数字美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美术理论有着较长的历史背景,也有着许多精辟之处,但是未来的艺术工作者所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美术的理论,更需要把握社会发展的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和一切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对现代美术的创作原理和思想需要深入的分析、归纳和整理,才能使作品表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中,美术和设计学习主要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和绘画技能训练下进行。比如,在设计时,学生需要准备纸、笔、水粉和喷枪等各种绘画工具,绘画和设计过程复杂烦琐。而随着电脑和绘图软件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难度。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些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在接触美术和艺术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的数字技术。 三、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待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是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完美诠释。 1.现代教育技术激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随着现代社会人类学习和认知规律的不断发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使得学生学习与认识的过程更加充满主动性。现代学生受现代教育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影响,思维都非常丰富。丰富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形象、生动、鲜明的事物更加感兴趣。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的互动,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呆板的教材和知识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得到全新的演绎。现代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提升。 2.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社会性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使这个时期的人文理念和传统价值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在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使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需要社会对每个人提供学习和创造的机会。对学生来说,就要充分开发出自身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的教育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学生在学校可以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播,在社会可以接受计算机、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的知识传播。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广泛,接受的知识面也更加丰富。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可以通过学校来学习一些美术的理念知识,也可以从其他社会教育媒介上学习到美术的文化,所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也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 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的情境性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美术教学中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完全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美感效应,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也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情境性完全体现出来。比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音乐的美妙和美术的内在美感形成天然的和谐统一。音乐除了能够激发人的灵感,还包含了重要的情感特征。有了情感就有了感染力,音乐与美术作品的结合更能够感染人和打动人,使作品与人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让学生欣赏一幅山水画时,用符合意境的音乐作为背景,很容易就能使学生体会到画作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并且在这种情境之下,使学生思想得到高度放松,在不同程度上也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 4.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美术教学中对于美术教学,其任务之一就是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专业化倾向较为严重,从而造成了美术教育只注重技能培养、轻视思想品德教育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因其科学、有效的载体为美术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学生在欣赏着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生动、鲜明的教学作品时,也在享受美的熏陶。在这种纯洁、高尚熏陶的感召之下,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一些具有高尚情怀的作品,通过最佳的形式演绎出来,使那些能够表达出优秀品质和思想道德的作品,很容易地触动学生的思想深处,让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得到提升。 5.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单纯的教授与单纯的学习并不能使学生固化所学到的知识,牢牢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在艺术氛围中,每个人对作品的体会和认知都有所不同,理解不同就会产生分歧。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平台。教师之间可以就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探讨,学生之间可以就学习体会和知识难点进行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可以就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对美术作品的观感进行探讨。总之,现代化的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在美术院系中甚至是整个校园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这种网络平台,及时对教学管理进行监督和调整,也可以通过这种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进行了解和处理。这种现代化的网络交流平台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使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 四、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美术教育质量效益的总结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先进的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来讲,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空间,是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进的重要标志,对美术教育来说也是一场全新的改革。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形式的美术教育,也正式走进了各大艺术院校的殿堂。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使美术教育更加形象、生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使教育教学质量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成人美术教育教学评价 一、色彩教学中的个性化培养 个性差异体现着人类多样因素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又与美术的丰富多样性所一致。也正是学员审美个性上的差异,为我们开展美术教学提供了基础。 论文百事通与此相反,划一的教育却导致美术丰富多样性的缺失,也就失去了美术的真正魅力。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差异必须被重视和尊重,尤其是在富有情感的色彩表现上。尊重个性差异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它要求教师无论在备课、上课、指导、评价等环节中,都要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能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影响甚至干涉学员独特的审美习惯,确保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被尊重,使学员自觉地保持和发展这种审美的独特性,而不是趋同于同学和老师的审美感受,最终丧失他们宝贵的人格魅力。例如,讲课时要对色彩作品客观分析,理解不同色彩情感的表现抒发:莫奈《睡莲》《教堂》系列中光影色感的扑朔迷离、欢快丰富的色彩世界;凡?高的《向日葵》《自画像》充满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心理因素,以狂热的色彩语言描绘了痛苦焦灼的心灵,那奔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以及整个画面的律动感令每个观者能体会到当时作者的绘画激情;蒙克的《呐喊》《生命之舞》中色彩传达的苦难、恐怖等等。 指导写生训练实践时,不应要求每个学生都按老师本人的方法和色彩感受去完成作品,应该允许学生在表现手法和工具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应鼓励学员勇于用个体独特的色彩风格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审美感受。在色彩表现过程中要调动学员表现对象的激情,强化画面的主观色调,营造强烈的情感氖围,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写实、夸张、变色、反色、变调、抽象、象征等手法,强调笔势的动力感,如用平涂无痕的色块、长笔触的强烈扭曲的拖摆、细笔触的轻微的颤动、旋涡笔触的绵转,弯曲笔触的起伏等,突现色彩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当学员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活生生的对象就会融化为生动的线条,鲜活的色彩,写生就不会是冷漠的复制,而是炽热情感生动的表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发现、显示、爱惜、培养每个学员的独特的个人才能,便意味着把个性提高到人的尊严充分发展的高度。 在色彩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审美个性,要求我们从客观心理结构出发,充分意识到教育和环境对审美活动产生的影响,并避免影响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尊重、培养、发展学员独特的审美个性。 最大限度体现差异,编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成人美术教育的重要部分,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成人学员是具有极大差异性的群体,整齐划一的要求和内容对他们肯定是不合适的,应该尽可能地照顾各种层次的学员的身心特点。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的成人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出一种弹性,这种弹性体现在对于表现方式的宽容、工具材料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难易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适应不同基础学员的审美喜好,在准备要欣赏的艺术作品材料时,应尽量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但又风格迥异的作品,以体现出教材内容对不同审美个性的宽容度。从学员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员感受各类作品的不同审美形态,从而引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样,学员对美术的体验、感受和表现才会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工具,利用各种色彩作品资源开发色彩课程,培养学员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建构个体对于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人文关怀,从而形成独特的富有民族特点的审美个性。 二、各种绘画材料技法在色彩中的运用 不同绘画材料的运用会形成画面不同的肌理表层,肌理是经过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法不断尝试探索创造出来的。这种效果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语言被采用。画面中所出现的肌理,使艺术手段更趋丰富,从而可以充分体现作者的创造性。 同样,在色彩训练之中,也可以运用各种绘画材料产生不同的色彩肌理效果,来拓展学员色彩的表现力。过去的色彩教学中,只是运用水粉、水彩、油画等常用材料,对材料与技法触发的色彩肌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不了解画面肌理的功能及其所生发的效应,如可以表现丰富的质感和光感,或传达精致、和谐、微妙、柔和、厚重、粗犷等感觉。重视媒介和手段的研究、增加各种特殊材质的必要的感性认识,即不同材料、技法形成的不同肌理表层,其本身就体现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心理、情感动向及其精神价值取向。色彩肌理本身就会使观者引发不同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反应和变化。同样的肌理表层又会因不同的材料选择,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信息。 不同材料和技法的选择运用,引发不同的色彩肌理表层效果,同时也会导致不同的审美趋向差异。收集、保护和学习前人优秀的传统技艺,是我们创新的根本和基础。我们在色彩训练中学习传统技法的同时,鼓励学员大胆尝试多种绘画材料技法,如水彩、水粉、丙烯、国画色的综合运用,油画和金属、木、陶、蜡、纤维等各种材料的混合交替使用,还有刀刮、平刷、罩染、浸染、滴洒、划痕、厚堆等方法的运用,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极为丰富的肌理效果,从而启发学员的创造灵感。经过深思熟虑并富有想象地利用工具和技法,以不同媒介来创作美术作品,在表现技法的探索、研究和体验中,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体的审美个性,同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同绘画材料技法运用可产生不同的肌理,而对肌理的研究与综合运用模糊了画种的界限。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跨画种的技法被广泛运用和借鉴,不同画种材料的综合应用已成趋势,因此,我们尝试在色彩教学中,充分而综合地运用不同画种的材料和技法,从而真正实现色彩教学的五彩缤纷,使学员感受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引入丰富的色彩评价体系 对于成人美术教育学员的色彩作品评价,相对较为理性和成熟,应尊重其自身的思想和体验,在具体的色彩训练中拓宽自己色彩的经验和感觉,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系,形成丰富多样的评价体系。 在成人美术教育中将评价作为色彩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目的是为培养学员色彩评价能力,促进色彩创作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加强学员的色彩评价能力培养,能提高学员的色彩意识,还能培养学员的色彩审美敏感性,发展其感受力和思维力。在色彩作品评价中,可采用学员自评、互评、讨论、阶段性的色彩作品汇报展览等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也就是说,现代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自我完善的组织系统。传统的评价都简单地以学员最终的作品来给他们的能力进行定位,可是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专业基础、工作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学员努力的过程就是学员素质能力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学员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作品的过程中,去发现学员学习表现色彩的热情,从他们的作品中发现学员本质的有个性的东西,培养学员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色彩创造力,保护学员的个性特点。新晨 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教师往往以学员画的色彩关系对不对,把眼光总放在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等来评价,忽视了学员在其他方面所呈现的闪光点,忽略了学员在色彩表现过程中的自我情感抒发、审美情趣、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因此,评价不仅要关注学员的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员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员发展的要求。在学业评价的范围上,不仅应该有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审美情趣、构思创意、综合能力、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只有综合全面的评价才能使学员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提升色彩创作能力。 其实,学员的色彩作品,原本就浸透了个人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抽象的作品可能画面效果不是最好,也可能是学员造型能力、构图能力的局限,甚至是因为某些个性的因素使然。所以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以异于他人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教师必须站在每个学员的角度上,用他们的眼光去理解他们试图表现的内容,做到理解和尊重学员。在色彩呈现中,发现他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作品时应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运用平等和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员的期望,可以起到鼓励学员创造能力和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对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评价的核心是促进个体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通过培养学员色彩表现的个性化和多种绘画材料技法的尝试,引入丰富的评价体系,改进色彩教学方法,使学员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与开发潜能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相适应,探索以自我指导为导向,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新学习模式,形成符合成人学员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规律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式,培养建立学员色彩创作和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高校城规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设计分析 2011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城乡规划学从建筑学中独立出来,被评定为一级学科。然而,由于城乡规划学开展时间比较晚,作为新兴学科,其知识框架体系相较于建筑学而言有了大幅度的改变,需要与多个学科交叉融合。例如与艺术学与美学的接触面比以往更广,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进行适应学科体系的改革。 在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中,美术课程贯穿大一整个阶段,共计128课时,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基础课程,需要美术类教师进行辅导。然而,城乡规划学科培养目标与美术类学科培养目标完全不同,导致很多美术类教师在给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上课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我本人就有这样的经历:我从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刚给城规学生上课时发现学生们的专业目标和我自己所学专业目标是不同的,学生美术基础也参差不齐,若按照美术学科的教学方式授课,学生也能有一定进步,但学习所得知识不能良好运用于自己的专业。而且教师的授课基本都按照美术类学生进行培养的,在第一学期开设的美术(一)课程中教授素描,在第二学期开设的美术(二)课程中教授水粉,环境艺术专业的老师讲室内设计图和马克笔。学期末时,每个班学生的绘图方向以及掌握的绘图技法都不一样,无法与后期课程良好接轨。城乡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学生在毕业时要掌握城乡规划、城乡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这需要美术课程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思考,能否根据城乡规划这个专业的学科目标和培养计划,制定适合其发展方向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在授课时进行了实践,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在设计教学项目时,第一个环节是进行学习需要分析,美术教师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除了需要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外,手绘水平和技能也影响和制约着学习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因而对学生的分析也成为学习需要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二是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三是内外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我认为,使用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更为恰当。“内部参照分析法是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或工作要求对学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工作)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比较大范围的,教师就必须先收集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将美术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具体化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作为收集目前学生学习状态的依据。结合城乡规划的学生的现实情况,开设美术课的是大一的新生,本科招收的学生是文理兼招的,这些学生文化课成绩较高,但大部分没有进行过美术方面的专业训练,不像艺术类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已经对美术方面有深刻了解。在如果教师还按照艺术类学生的标准去对待,这些新生会跟不上进度,他们本来对美术课就有恐惧感,在压力之下,有些学生甚至可能会生出讨厌这门课的心理。针对这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大一新生,我认为需要设计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在城规专业来说,美术课程的目标是要锻炼学生的手绘能力,使其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设计图纸;对渴望深造的学生而言,考研需要考快题这一科目,他们也有掌握手绘技法的必要。我认为,美术课结课时,城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绘图时,造型准确,有较强的表现和塑造能力(包括比例、结构透视、特征、空间关系等);正确理解对象结构及体面关系,并能完整地表现;还要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以便适应专业需要。那么教师期望学生达到的手绘能力和学生目前零基础手绘能力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明确了。 并且在学习需要分析时,我发现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方向问题并不存在教学资源上的约束。第一,现有的教学设备是画板和画架,学生们在手绘中需要的工具是已经准备好的;第二,以往的教学资料往往是《素描教程》、《水粉》等等,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更换教材,如《钢笔建筑手绘》、《建筑风景速写》等;第三,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新的教学系统设计;第四,学校和教研室非常支持教改项目,这就促进教师改革创新,这为教学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创建了良好的条件。于是,对我校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学生授课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上课之前根据以上指标体系进行测验,测出学生真实的美术水平;同时结合调查问卷和观察表,直接从学生处获得信息。我发现,在一个30人的班级中,上课前66%的学生对美术课有畏惧,认为自己没有基础,无法学好这门课;50%的学生不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期中10%的学生有怠惰思想,觉得没有必要学习美术课;96%的学生是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100%的学生都认为上课可能会学习如何画石膏像、静物等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授课时把城乡规划这门专业的培养计划跟他们讲清楚,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美术课与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有区别,美术专业要练习石膏静物,但城乡规划的美术课是不一样的,单纯练明暗、光影这么细化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偏离学习方向的,应在掌握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多练习建筑风景类绘画。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发生改变,教学手段上也要改进:把学生按照美术基础高低分成三个部分,美术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教授内容以写生为主,让他们能用流畅的线条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作业要求能画出想法新颖、结构准确的建筑物和绿化环境;有一些美术基础,但不够扎实的学生,以临摹课本和好的作品为主,让他们多看优秀手绘图,了解自己的不足,打好基础后,再慢慢进入手绘阶段;对于大部分零基础的同学,要从头开始教,先掌握透视法则,初期可以借助直尺来辅助绘图,再到阴影的表现、树木的表现等等。通过分类教学,学生们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督促,进步就比较快速。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我增加了美术鉴赏模块,教师挑选出国内外优秀的手绘作品,指出其优秀之处,供学生参考。每节课的最后要对班中所有学生的作业评讲,大学生思维新颖,乐于表现自己,且接受能力高,评画环节能让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更高昂。 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期中时,根据指标体系,经过问卷、观察和分析,2015届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绘画水平有较大提升,与目标水平进行比对,80%的学生已经达到上一届学生期末的手绘水平。期末结课时,83%的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建筑物手绘写生,面对美术课程,100%的学生都不再有恐惧感。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城规专业美术教学中面临的任务及其性质已经很明确,通过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是可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当然,要适应城规学科要求,美术课程还要做出很多调整: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媒体、学习环境以及结果评价等都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极大的改变。前端分析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让整个教学活动明朗化,后续的工作量还很庞大,需要教师、学生、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专家等多学科领域共同合作。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城乡规划中还有很多课程亟待建设和改革,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学科要求。一线教师应随时注意教学中存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细致研究,尤其是与城规专业有交叉的其他专业的教师,更要通过论文、项目、成果等方式做研究推广,这对其他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孙征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越来越追求绿化、生态的生活环境,这就对园林绿化相关部门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景观园林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重视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绿化养护的相关内容,不断提升园林景观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我国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现状,研究了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绿化养护技术要点。 1我国景观园林工程建设现状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园林建设既能够美化城市形象,又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还能实现净化空气、减少噪声的效果。景观园林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当城市拥有绿化度高、设备齐全、管理完善的景观园林时,有利于实现城市生态的和谐发展,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1]。除此之外,在城市形象优美的情况下,可以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2景观园林施工设计的具体内容 施工设计方面 景观园林设计直接关系着景观园林工程建设质量和整体效果。在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认识到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现统筹兼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及时地排除景观园林建设中的各项影响因素。同时,技术人员需要深入分析景观园林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合理地选择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并不断完善施工方案,确保景观园林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除此之外,在景观园林施工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工程所在地区的特点,合理设计园林景观,深入分析园林周边的环境情况,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和有效空间,强化景观园林设计工作力度,减少景观园林施工成本的投入[2]。施工人员还需要深入分析景观园林气候、水源等各项因素,合理选择绿植,提高植被的成活率,还可以添加其他植物,提高景观园林的美观性。 2.2施工技术方面 在景观园林施工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深入分析施工技术为园林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景观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了实现预期的景观园林施工效果,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合理布局,减少交叉作业、重叠作业问题的出现,降低景观园林施工安全隐患。在实际景观园林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分析施工过程对周边居民带来的各项影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通行。同时,在景观园林施工设计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建设专业技术强、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施工队伍。在施工准备阶段,针对施工人员开展培训活动,确保景观园林工程施工设计满足各项要求,提高景观园林施工的整体效果和质量。除此之外,在景观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引进现代化施工设备,确保工作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落实各项工作质量。在选择苗木种类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为苗木的健康生长提供支持。 3景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 在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后期养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大量不确定因素,相关部门需要深入分析种植地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养护工作,确保幼苗的正常生长。在景观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养护要点:①夏季降水量比较大,技术人员需要对积水情况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出现雨水长期浸泡的现象,在高温天气下,为了确保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技术人员需要适当地洒水,确保植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②各项园林植物排涝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技术人员必须予以重视。地表径流一般控制在0.2左右,避免出现低洼死角现象;明沟排水一般需要进行大量积水排放工作;暗沟排水需要在地下进行,使用排水管做好排水处理,这就对植物生长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作为支持。③在园林养护过程中需要使用有机肥,严格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肥料和施肥方式,在均匀播种情况下需要不断搅拌,确保有机肥的均匀抛洒。④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夏季是病虫害高发季节,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发病期合理选择防治方法,根据各项要求使用不同药物,做好各项养护工作,有效预防病虫害问题[3]。⑤根据园林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修剪,有效地控制园林苗木的生长特性,在抑制植物生长的基础上确保园林的美观性,避免生长快的植物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在不断提升,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并对园林景观工程的美观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施工设计和养护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为了确保景观园林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需要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做好设计和养护工作,从根本上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出景观园林工程的综合效益。 作者:罗振鹏 单位:无锡市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篇2 现阶段,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发展的重点。以环保理念为主的追求自然生态优美的生活环境逐渐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尤其是通过园林绿化设计及改造为城市生活提供健康绿色生活环境已然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但目前在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和后期绿植养护等方面还存在着缺漏,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城市生活环境和园林绿化植物,选取适当且符合城市风格的绿化植物,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及养护,将绿化植物与城市特点融合凸显,契合城市未来景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 1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在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各地城市持续发展着具有自身特点的景观园林绿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城市的生态建设。在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要明确景观园林作为城市的基础建设之一,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设计人员运用植物的不同生长特点,突破传统设计模式的束缚,从概念、形状、后期施工养护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整体协调为基础将植被形状设计与美学理论相结合,在城市空间中实现多种植被的合理布局。使得各种植被配置相得益彰,符合所在城市独特的设计特点和风格[1]。 1.1景观园林施工设计 在现代景观园林施工设计中,需考虑种植土地、地形整理、种植定点放线等多个方面。涉及建筑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不同的种植植被、施工理念、设计将会造就现代景观园林的无限可能性,并给予人们审美上的不同感受。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应把控好当地植被的原始属性和自然美感,充分开发其独特性质。例如,在城市公园的景观园林施工中应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地形特点,避免粗暴铲平的方式,减少人工对自然感的破坏,使用流线式的设计保留原始地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植被的种植设计,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感觉,给人轻松愉快的游玩体验。 1.2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景观园林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整体规划,一个优秀的整体规划方案往往能够体现景观园林设计的真正水平。1)对景观园林设计内容进行协调,使得整体的自然氛围更加完整。从层次上来说,需将主要凸显的内容放在核心位置,同周围的事物和元素融为一体。以公园园区的景观设计为例,园区内的道路将各种绿化植物进行划分,同时整体围绕园内水域进行展开,使其成为园区焦点的同时解决部分用水和排水问题。2)精致的园林设计需要建筑、水道、岛屿、园林小品及优化的植物配置等共同配置完成。 1.3景观园林养护技术 养护工作与施工和规划设计同等重要,关乎园林景观的使用年限和美观。日常的养护需做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松根除草等基本工作。针对不同植物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尽可能延长植物的生存时间,保证植物良好的生长状态,以达到景观园林的要求。因此,1)养护管理人员在养护过程中,应了解所管理植物种类、习性和生长状态等。2)对于不同树木对土壤要求条件的差异,应尽可能保证其种植的土壤条件,适当进行换土。3)在不同的季节对植物采取不同的养护方式。如每年的3—9月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防,避免病虫害暴发为害景观园林植物,以减少经济损失。4)定时对植被进行修剪和除草,并及时清理病虫残体和落花、落叶,合理使用化学药品,提高植株的抵抗能力。5)收集园内植物的生长状态信息,结合计算机技术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并制定出适宜、规范的养护计划,做到对景观园林的定期、定时养护,保证景观园林的美观[2]。 2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 2.1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要点 景观园林的施工阶段奠定了整个项目的基础,与项目的质量及后期的养护有着巨大的关联,同时也将主导景观园林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明确绿化施工设计要点对于整个项目具有重大意义。从施工设计原则、施工设计技术、经济成本3个方面入手,可实现绿化施工设计的高效执行。1)景观园林的施工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灵活调整、整体优先的原则。依据每个地区的地势地貌特点,结合地区城市文化内容,考虑地域气候,选择适宜生长条件的植物组成景观园林的内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植物的基本情况和栽种的实际效果及景观园林想要表达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但大体上应遵从整体优先的原则,避免出现栽种植物之间或栽种植物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情况,从而导致景观园林整体美感不足。2)选择标准化的施工技术是施工设计方案有序推进的保障。实践证明,施工的整体流程和基本操作会对景观园林的后期使用造成影响。倘若在施工进程中采用不合理的施工布局和技术措施,可能会造成重复作业或返工作业等现象。同时,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可消除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安全隐患。为实现景观园林的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应当依据方案内容,采用高效适应的施工技术,保障项目的可靠推进。3)在实现项目可靠推行的同时,对经济成本进行适量把控,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严格遵从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成本把控,提高施工设计的经济效益[3]。 2.2景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 景观园林的后期养护是园内景观的重要保障,关系着园林绿化的整洁美观。绿化养护要点有植被灌溉、树木养护、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1)植被灌溉需要注意浇水量的把控,水分过多会导致水涝,水分不足则导致植被脱水。植物生长的水分大部分从土壤中获取,这就要求养护人员依据不同的立地环境、不同植物的水分需求、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浇灌作业,从而保证植物能够获取到适宜的水分,进而保证自身健康生长。2)依据长期的园林养护经验,树木生长过程土壤需要保持一定的松软度。采用松土液结合人工松土使土壤保持松软,能够使后期的施肥高效展开。同时,需要注意种植分布,要按照树木的特点和体型进行合理调整[4]。遵从疏密有序、错落有致的原则,减少树木之间争夺养分等情况的出现,将人工干预与树木自然生长相结合,使养分可以合理分配。3)针对植被的除草施肥,需要合理使用化学药品,尽可能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降低化学药剂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化学试剂除草,以消除杂草对景观、植物生长的影响。施肥是植被茁壮生长的重要保障,可采用充分发酵且气味较小的有机肥为主要肥料,并在合适的时间段开展施肥工作,给予植被充足的养分。4)病虫害防治宜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使用的农药应选择低毒高效的类型,将农药对环境、对游客的影响降到最低。 2.3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管理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不仅需要从实际操作逐步落实,也需要针对相应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双向推进景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1)在施工设计管理制度中,为保证施工过程有法可依,需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归属制度、监督制度、激励制度等,有效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工作,给予相应的施工人员对应的责任,提高其责任意识,避免出现重复工作或无人负责的状态。通过有效的监督,可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竣工部分进行严密核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和适当的追责,提升景观园林施工的高效准确性。2)同施工管理制度不同,养护制度注重于搭建完整的植物养护体系,在相应的管理制度基础上,致力于组建一支专业的绿化养护团队。在制度理念上注重个人的责任意识,逐步完善人才培育体系。鼓励内部人才积极参与有关绿化养护等方面的活动,不断深化细化养护要点和养护标准,协调合作能力,让每一位工作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进而实现整体养护水平提高。可定期组织养护人员开展绿化养护工作研讨会,在系统内部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让优秀工作人员分享自身经验,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进行积极的采纳,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5]。 3结语 景观园林是城市的形象,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绿色环保等理念不断深入,相关工作人员需明确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的要点,不断完善景观园林设计、施工及后期养护的各个细节,从思想重视到行动落实上去发现现有施工设计及养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完善景观园林的细节,为景观园林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为人们创造更加自然、美好的环境。 作者:孙冬 单位:南宁市南湖公园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篇3 景观园林被视作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构成元素。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当下,景观园林的设计在改进城市的环境领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功能。雾霾天气的出现,工业领域排放的污染物和汽车的尾气等气体,均可通过绿色植物加以调控,净化并优化空气的质量,提高水土的性能,为整个城市输送新鲜而又干净的氧气。同时给民众营造出洁净且幽雅的定居环境,从而有助于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1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所需遵循的原则 景观园林施工设计要能够设计且修建出与主题相吻合、使人满意的景观,应遵从如下的几点原则: 1.1凸显设计的独异性创新性在园林设计中十分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吸引客户的能力,建造自身的独特性。 1.2入境问俗,以各种的人文关怀以及区域性文化作为契机展开创新诚然整个国家地区都愈来愈凸显出包容性的特点,其发展走向日益凸显出多样性的道路,然而,区域性文化研究明显,借助于不同区域的文化营造多元化的景观园林设计,确保设计和环境二者的整合。 1.3注意环境和舒适度、创新性之间的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是否优良,并非仅仅分析设计内容的本身情况,同时关注于设计和环境二者是否相融,是否可以让民众感到适宜。这些均属于极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内容。 2景观园林工程的特征 2.1突出的综合性景观园林工程在整个园林景观环境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具体施工工程项目时,应基于整体性设计的意图展开实施。景观园林在设计具体的工程项目过程中,应确保其与园林景观的建筑物、园路、地形以及水系等诸多要素相吻合,须关注到与全局的有机联系。因此,应首先确立起整体性的设计目标,同时有意识地综合性地结合美学、生态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内容,得出科学的结论,总结出具有理论性的知识点。据此可知,景观园林工程凸显出综合性的特点。 2.2施工素材价格的非确定性景观园林工程项目在施工时涉及到多样性的原材料类型,且原材料价格地区差异明显,因而,景观园林工程在具体施工时的材料无法有效地掌控好具体的价格。当下,国内尚未对园林景观植物素材栽植的定额加以标准化的统一处理,不同地区的运算方法及其标准均存在区别,从而导致景观园林在施工时所涉及到的造价指标存在非确定性。2.3较长的养护管理周期景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亦为园林工程项目中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它的最为明显特征在于持续性的周期较长。景观园林在绿化施工养护的过程中,其所涉及到的核心项目包括植被的维护、修理、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栽植花卉、维持景观园林的总体性面貌、日常性管理以及环保等方面。在景观园林工程的维护项目中,流传着“三分种,七分养”的看法,也即仅仅在完成好景观园林养护项目的管理性任务之后,才可以确保景观园林达到良好的效果。 3景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 3.1场地的处理在施工之前,须先对场地展开生活与建筑物垃圾以及杂草等多种杂物的清除工作,另外,应尽可能地规避对场地所处的外界环境产生破坏性的后果。在场地适宜时,展开水循环体系的设置,保障景观园林在进行绿化和施工时所处的场地拥有充足的水源。再者,在设计场地环境时,应尽可能地使得修剪、栽植、灌溉以及养护等环节达到预定的要求,挖掘土壤和运送应采取先挖后填埋的方法,确保植被和草坪等均可以与土地紧密结合。保障植被生长环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就土质欠佳的土层展开必要的置换与改造处理。对需要加以改善的土质展开酸碱度的抽样测试与统计,确保酸碱度与植物栽植要求相吻合。再者,保障土层的深度可以满足植被的生长要求。经由小范围的改造、土层隔离带的设置以及增强土壤的肥沃度等途径,尽可能地改良土质,提高土壤的排水性和通透性。 3.2植物的组合明晰场地所栽植的植物特征,保证植物处于良好的生长外部环境之中,定期处置土壤中的植被资源。在栽植植被之前,应先界定绿化的面积,按照土壤面积大小挑选出合适规格的植株。应尽可能地规避绿地和植被内部产生矛盾,进而影响整个外部环境的平稳性。 4景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4.1成本类的管理园林景观成本类的管理主要涉及到植物素材的开支、施工开支以及设计开支等。因此,在景观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立项以前,即应针对全部的项目成本开支展开研究。比如,在针对佛山云勇生态林养护中心展开绿化施工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基于人力资源的成本、能源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材料成本以及机械装置成本等方面对施工成本展开了实时的管理,有效地规避了资源的浪费后果,尽可能地提高施工机构综合性的效益。另外,科学地配置好人力与物力方面的资源,目的在于提升成本管理的实效性。 4.2技术类管理技术类管理指的是就景观园林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实施的工艺方、质量监督以及施工预备等方面的管理等。出于强化管理技术水平的目的,就应引入领先的绿化施工方面的技术,且再通过有关机构的测试。另外,在具体施工时,须有意识地强化质量的监督任务,确保施工工作者可以严格地根据相关的要求展开施工的过程。再者,还须做好和政府部门的协调性工作,从而推动施工项目的顺利展开。 5景观园林工程的养护技术要点 5.1强调施肥的合理性在栽植完景观园林之后,应按照植物在各个阶段对于肥料的所需,科学做好肥料的补充工作,施肥量不能太多,即一次性施肥的量少些,施肥的次数可以多些。 5.2注重灌溉的科学性除却施肥之外,景观园林还须及时加以灌溉。灌溉植被时,其量应按照植被的需水特征、当地土壤的含水量、气候改变状况、植被栽植时间的长短及其大小等指标加以界定。另外,在对植被进行灌溉时,须贯彻节省用水的宗旨,规避发生灌溉量偏多的问题,如此不单单对植被生长导致不良的后果,同时还造成水资源浪费。 5.3强化修剪植被的管理植被的修剪本身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项养护性任务。对植被进行合理的修剪,可以加快植被生长的速度,同时还可以额外地提升观赏植被的价值。大型的植被,在恢复根系之前,须适量地芟除树冠和枝叶。地植被应定期地展开整形式的修剪。在对草坪进行修剪过程中,须把草坪修剪的高度掌控在3cm之内,在具体修剪时,应始终贯彻1/3范围的修剪宗旨。 6结语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景观园林绿化施工项目在整个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起着关键性的平衡功能,从而确保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切实的实效性。因此,在景观园林绿化施工的设计过程中,须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和施工现场的现实状况相联系,对设计的方案加以优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学庆.景观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技术要点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8):244+246. [2]徐超.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4):49-50. [3]张佳金.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技术措施探究[J].南方农机,2019,50(2):110-111. 作者:苏小惠 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1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研究现状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实践性非常强。其主要内容针对工程中的工种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次,教学内容枯燥,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导致理论知识空洞、抽象,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特别要注重在教学方法、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上认真研究,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再有其综合性强的特点,表现在课程所含理论知识涉及到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等理论内容,要学好这门课,就必须学好前期基础理论课程。“粉笔+黑板”仍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教学环境一成不变,教学手段呆板枯燥,课时学生领悟效率低。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先修了力学、地基基础、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测量学及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施工工艺过程的了解来合理选用施工方案,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很难把握各个课程的知识交汇点,综合应用能力差,也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要求。 2研究意义分析 基于学校双创的大环境,本项目将通过对国内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材的调研,力求拓宽学生的专业面,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本项目的教学改革,能够较大提升在校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办学能力。 3研究内容、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调研国内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现状,调研目前在校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教学需求,调研土木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生产、科研活动中对该门课程知识的应用和要求,分析现国内外土木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为本的具体的教学创新措施和实践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方案拟定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处理各种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成为该课程教学方案解决得关键问题。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如何解决教材内容滞后于技术革新。2)如何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好的满足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需求。3)如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改进提高在校学生的学习效果。 4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实教材 近年来,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国家地方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做修改。有些知识内容已经跟不上工程实际施工的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拘泥于教材,把一些新的实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到施工现场,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4.2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在教学方法上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业为主线”的原则。把多个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以启发式为主,配合案例教学,并将建筑工程的规范、标准等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与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为什么”,从课本和老师交流中找到“所以然后”。 4.3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利用老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及平时在网络上下载的flash动画演示结合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的工程录像和图片,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图片、录像短片,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观看,再由教师进行讲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亦容易被学生接受。 4.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教学的效果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学校的基建工地,根据工地不同的施工进度安排学生到工地参观部分项的施工工艺过程,例如积极开辟校外可靠的实习基地,多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巩固提高。 5预期效果 1)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使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2)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一些新的实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参加工作以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3)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切实改变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多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身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李邦岭 单位:菏泽学院基建处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2 土木工程施工[1]课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内容包括土木工程中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方法和工艺,施工项目组织原理,以及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知识结构复杂、工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强、应用性广,并与现行规范、规程联系密切等特点。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大学教师们亟待解决的课题和不懈努力的方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2]具有以下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根据这些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针对学生学习方式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将“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转变为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讨,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代替“强制灌输式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促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1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3,4]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按照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并小组合作交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会得到锻炼。老师的职责由教“书”转变成教“学”,同时,学生也从“接受学习”过渡到“发现学习”[5]。 1.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教授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进度确定讲授的知识点或学习对象,就可以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创设与此知识点或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或学习对象的学习。 1.2启发思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学应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探究性教学取得成效,首先教师要确定学习对象,然后根据学习对象向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并与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3自主探究 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得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而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大学生不再需要现成的知识和“张口吃食”的被动学习方式,他们更渴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处获取信息,也可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他们从别的学生处理知识的态度和方式以及别人对知识的解释中,获得新的知识,使自己的认识由浅入深。在这种情形下,课堂讲授时间不断减少,相应地,课堂讨论、提问、质疑、练习、实验、分组讨论等时间会显著增加。 1.4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经历过认真的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后,才能搭建起为其他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才会有高质量的合作交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或合作,有利于成员之间观点和感情的交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1.5总结提高 在充分思考与高质量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探究成果对那些富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并与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自己学习成果进行认真分析与归纳,并联系实践,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帮助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探究性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2.1精选学习对象 扬州大学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一般是在本科3年级第1学期开设,理论授课40学时。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精心挑选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但是,教材在与时俱进方面往往会滞后[6],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现场施工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信息进行关注,并将这些信息第一时间补充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又能了解社会实践中最新科技的发展。 2.2精炼探究性教学的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要指引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问题的质量关乎着探究性教学是否能取得成效。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肩负主导地位,他们直接影响启发性问题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知识来满足探究性教学的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精炼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模板工程”这一章的探究性教学中,“如何支模才能使模板变形最小”比“模板是由哪些组成的”更具有启发性。 2.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将繁杂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技术要求等信息用文字、数据、图片、音响、录像等体现出来,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以加强学生对陌生的实践过程和难以想象的抽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发挥了高校与社会的潜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和实习。例如:2013年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到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施工现场进行认知实习,施工教研室教师进行了现场指导,并针对现场施工提出了许多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思考。这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加强团体协作精神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即使一个较小的工程项目都涉及很多施工工艺复杂、机械设备繁杂以及技术要求高,这需要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之间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建成。分组讨论或交流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组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讨论或交流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之间团体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 2.5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作为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手段,而且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应只局限于试卷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现场实习、分组讨论成果、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回答问题等多方面,通过比重不同分配系数,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方法,既全面考核了探究性教学的成果,又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结语 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探究性教学探索适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与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取得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及概括总结的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与了解。 作者:马洪伟 殷为民 单位:扬州大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3 1研究背景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的课程不仅对建筑工程管理系中的各专业比较重要,对土木工程专业来说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对于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属于其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其授课分为上下两个学期进行,从课时上便可以充分地体现其重要性;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众多的院校中,通常把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并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结构及学生的就业、未来的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及就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1-4]。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各类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层出不穷,在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把信息化手段融入传统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7]。 2课程建设的现状 ①学生就业方面:近年来从大部分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就业单位为施工单位,而学生在面对具体的工程时,往往出现无所适从、不能尽快融入施工现场环境、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的现象。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讲解很难实现在课堂上呈现完整的施工过程,造成教学内容枯燥、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导致理论知识空洞、抽象,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对工艺和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③教学内容方面:目前大部分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所包含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有关数据都还停留于多年以前的施工技术及规范要求,存在范围狭窄、数据陈旧等问题。④信息设备利用率方面:目前大部分院校各种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已基本达标,所有教室配备有多媒体投影机、全校范围内覆盖的互联网、建设有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智慧教室等,但是信息设备利用率及利用空间较低,未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其价值,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真正融合。 3课程建设内容 3.1组织编制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 编制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可以把有关施工的图片、视频和动画上传至学习通,在讲解到某个部分时或者课后,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观看,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师对施工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②教学内容、数据的更新,随着行业发展过程中规范、技术、工艺的不断更新,相应地更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快捷、高效地查找资料,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新的教材应与现代化的施工技术相适应,才能培养出适应于实际工程的应用型人才;③课程结构合理,课程内容完备,使其能够覆盖学生就业后所需的全部专业知识领域,使其具备的知识储备量与能够工作需求对接。 3.2课程设计的设置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部分由教室手动更改为利用计算机在机房完成。土木工程施工的课程设计内容大部分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是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原本由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组成的基础上,在学生掌握基本工种工程施工的基础上强调以完整项目为工程背景,进行施工设计、编写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强调结合工程实践整合施工新技术的应用。首先,通常一份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由上百页组成,学生按照传统的方式在教室中手写手绘的方式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份完整、高质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次,对于施工方案中的众多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单纯地利用书本很难完成,需要查找大量的有关资料、技术规范。再次,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平面布置图在实际工程中都是由相关软件完成的,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利用软件完成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具备实际工程所需的专业能力。因此,把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部分的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教室更改为利用计算机在机房完成,最大限度地应用网络资源及现代化软件技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3.工程案例的实践教学法 工程案例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受各种因素制约,学生参与了解相关工程实践的机会还很少,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增加工程案例的呈现并可与学生展开有关拓展和讨论,使所学知识得到综合,并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进行应用。 3.4课程信息化建设 网络上分布着各种专业信息资源,例如各类建筑相关的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里面都有着各个专业方向(房建、道路、桥梁、隧道等)、各个领域(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颁布实施、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与管理、BIM、装配式建筑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因其传播的媒介众多、种类多样、分布范围广而在教学和学习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建立与土工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相配备的网络教育信息平台,如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习通,老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整合众多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对网络资源的筛选整合,可形成丰富的图片、视频、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建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育信息公众号,提供给学生符合其专业基础、课程进度、就业需求的信息资源。挑选对于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施工技术、工艺、组织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规划就业方向的、有助于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的有关工程资料、工程视频、工程案例等,上传相关资料,并设置类似论坛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实现与土工工程施工教学相适应的土木工程教育信息的在线、互通共享与交流,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专业能力。 4成效与结论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主要涵盖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大都是针对工程的各个部分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对比其他专业课程来说具有实践性特别强的特点、也是最应该注重于理论与实际工程相联系的课程。在高等教育重视提高教学质量与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环节,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置、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师资配备、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改革并进行实际的应用,实现并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六个方面的结合,如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运用全新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连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枯燥的施工工艺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动态的施工过程,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及时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和新动向及国家技术规范、政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克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1):89-91. [2]陈安英,陈昌宏,林基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3]杨璐,张文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79-82. [4]谢攀,陈存恩.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5):125-127. [5]张立山,董艳英,刘明远.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25-26. [6]陆守明,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11):202-203. [7]周兆银,张长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阶段教学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64-66. 作者:徐荫 单位:武汉城市学院
浅谈电机节能降耗技术:汽轮发电机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的措施 【摘要】针对我国电力企业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轮机改造的技术形式及措施,因为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资源,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发电企业加大汽轮机组改造力度,是企业节能降耗是提高经济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其社会意义也非常重大。 【关键词】机组节能降耗 形式分析措施 多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都在全力以赴进行机组改造。这是因为,在我国发电系统中,一些中低参数、小容量的蒸汽发电机组还在运行,这些机组的热效率很低,且大多属超期服役,如果将其在短期内全部拆除,从经济上和电力需求方面来看,是不现实的。同时,一些早期安装的高参数机组,如100~200MW机组,由于受当时设计制造水平的限制,运行时间较长,已接近或达到额定寿命,这些机组存在着效率低、煤耗高的问题。因此,将中低参数机组改造为既发电又供热的 “热电联产”机组,供生产和生活用汽需要。同时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翻新老机组,使老机组焕发青春。机组通过改造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煤耗,提高机组的经济性,而且可以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延长机组的寿命,这一措施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一机组改造的几种技术 形式汽轮机改造有多种技术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特点,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达到改造的目的。 1通流部分现代化改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设计方法的不断完善,汽轮机设计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全新高效新叶型、全三元气动设计技术系统、通流部分通道优化设计、自带围带动叶片、高效新型整圈阻尼长叶片设计和调频技术、弯扭型和马刀型叶片设计等新技术在各制造厂新产品开发中成功应用。这些技术代表汽轮机领域内最新发展趋势,通过采用这些先进技术来改造老机组将使机组的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及运行灵活性达到国外同类机组的先进水平。这也是国外电站行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近几年来,各制造厂都在努力开展机组改造工作。其中200MW机组改造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以后机组通流改造积累了很多经验。 2抽汽改造 汽轮机抽汽改造是利用原回热抽汽口加大面积或利用汽缸开孔增加抽汽,供生产和生活用汽需要,实现热电联产;联通管开孔抽汽也是一种特殊形式。采用较多和较容易实现的是非调整抽汽改造,要求抽汽量不大,且比较稳定,抽汽压力允许有一定的波动,抽汽量和抽汽参数可以通过调整进汽量而小范围调整,这种改造简单易行,费用也低,但供汽量小,热能利用率不够高。根据机组本身的具体情况,也可改造成可调整抽汽,完全变成抽汽机组,实现热电联产,以热定电,经济价值较高,综合效益及社会效益明显。联通管打孔抽汽也易改为可调整抽汽,机组加装调节阀,在热负荷较大及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可实现稳定的供汽参数。还有一种改造方式是将抽汽后隔板堵掉一定面积,流过的蒸汽满足加热器和转子冷却要求。这种改造简单易行,供汽量更大,但要求供汽量比较稳定。当然如果热负荷很稳定,量又很大,也可改造为背压机组运行,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技术改造。总之,进行抽汽改造实现热电联产,既供热又发电,是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机组技术改造形式。 3改造为背压机组 改造机组以供汽为主,发电为辅,供汽负荷稳定且不要求冷凝工况运行,无热负荷时机组停运,此时可将机组改造为背压机组,这样可以保证机组改造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背压可根据热负荷来确定,根据热力核算确定排汽口位置,将以后的各级拆除。调节系统仍可采用原系统适当进行调整。这种改造适用于生产均衡的工业企业供热或集中供热系统。 4改造为低真空运行机组 凝汽机组改造为低真空循环水供热亦即将凝汽器循环水系统略加修改,增设管路及热水泵等设备,并与外部热水网相连接,在机组运行时,使循环水出口温度升高到40~60℃或更高的温度,以达到采暖供热的要求。改造后,机组发电能力虽有所降低,但机组排的汽化潜热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冷源损失,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使高品位的热能用于生产高质量的电能,低品位的热能用于采暖,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而且可取代单独供暖锅炉,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15安装新的前置和后置机组这种改造是将中低参数锅炉改为高参数新锅炉,在原机组前加装一台高参数背压机组,使排汽参数满足原机组进汽参数要求,从而提高了机组效率,如果能同时将中低参数机组改造为抽汽机组,则综合效益会更高。这种形式的改造,机组在运行时,要做好前后机组的运行匹配。有的电厂根据当时情况安装了高参数背压或抽汽机组,但后来热负荷发生了变化,造成背压机组不能正常运行,抽汽机组不能在最大工况下运行,甚至在冷凝工况下运行,造成设备闲置和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加装后置机组,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电厂综合经济效益。 二机组改造的一些技术措施 1热负荷的确定 准确地确定热负荷是保证机组改造成功及提高经济性的关键。对于不可调抽汽改造,其抽汽量和抽汽参数只能通过调整进汽量而小范围调整,因此确定抽汽量应根据当时的用汽情况,长时间保持稳定,以保证机组能在经济性较佳的抽汽工况下运行,当热负荷偏大和偏小时,再适当地采取其它措施或利用其它设备,保证改造机组的热能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2低真空运行的一些技术措施 采用低真空供暖后,需要注意的问题:(1).内效率降低。由于采用低真空运行,末几级在偏离设计工况下运行,降低了内效率,同时末几级容量流量大幅度降低,造成脱流、回流,引起不稳定振动,使末几级尤其末级动应力增大,增加了疲劳破坏的危险性。因此机组改造后,应进行末级流场和强度计算校核。(2).因提高背压和循环水温,凝汽器热膨胀增大,影响凝汽器铜管在管板上紧固的严密性,或者铜管内结垢或聚积从70~80℃的热网中分离出的一些氧化物,导致传热恶化,使排汽温度和端差不断上升而无法运行。因此在运行时,需经常注意观察和维护。 3排汽温度的变化和机组振动问题 机组改造为背压式或低真空运行,由于末端温度升高,低压轴承温度也升高,但一般升高不多,可由轴承润滑油带走,回油温度略有升高。若要避免回油温度升高太多,则可适当扩大进油口,增加进油量。同时,由于排汽温度升高,排汽缸支承座膨胀量增加,使汽轮机后轴承抬高量增加,造成机组振动值增大,因此需进行轴承抬高量详细核算和重新确定标高值。经计算及分析表明,若在转子找中时考虑轴承的标高变化,不会产生振动问题。对于拆除叶轮的改造,由于转子质量变轻,轴承比压及静挠度发生变化,改造后需重新计算临界转速及轴承静抬高量,并要重新进行转子动平衡试验,保证不出现振动问题。 4强度和刚度核算 机组改造后,对工作条件及结构发生变化的部件如汽缸、隔板、叶片、转子、螺栓等需进行详细的强度和刚度核算,对改造为背压机组还需进行密封性校核,必要时可更换螺栓材料,提高螺栓的初应力。 5热力系统 为使机组改造后在满足热负荷的条件下提高效率和经济性,对原有加热器尽可能保留,但由于各抽汽口的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必要时也可取消个别加热器。 6抽汽管的布置与焊接工艺 当机组改为抽汽时,抽汽口应尽量利用原抽汽口加大。如要在汽缸上开孔,为了不使汽缸刚度降低太多,一般采用一个或几个圆孔或扁圆孔,然后采用联箱汇聚在一起。抽汽管的材料若用合金钢管,则焊条也需用合金钢焊条,焊接时需整体加热,以保证汽缸不引起较大的变形。若用奥氏体钢焊条,虽可以冷焊,但汽缸易产生裂纹。因此,在温度允许时最好采用碳钢管,用结507焊条,塑性较好,焊后回火,可保证强度。在抽汽管道设计时,应注意不应有过大的附加推力作用在汽缸上,可以在管道上加装膨胀节,以免推力过大使汽缸跑偏。 7轴封系统 机组改造为背压或低真空供热机组,使轴封端压力升高,为了保证汽封不向外泄漏,可增加抽汽器,并将后汽封体加长,增加汽封圈数,对于背压机组可将汽封体移到拆除级的位置。 8抽汽机组的补给 水改造为抽汽机组后,补给水量增加,如果是补充热水可直接补在除氧器内,如补给水温度较低,需加热后补在除氧器内。也可在凝汽器喉部采用喷雾冷凝排汽,满足补给水需要,但这种补水方法对补给水量有一定的限制。 9调节和保护系统 机组改造时,调节系统需进行调整或改造,对于冷凝式机组,其调节系统是按转速——电负荷关系来进行调节的,改为供热机组后,对于非调节抽汽,应按热负荷来调节进汽量。为了节省投资,可采用电气调压系统由压力变送器产生电气信号,经同步器动作调速系统,调节进汽量,维持供汽压力。机组改造为可调整抽汽机组,调节系统应进行较大改造,以便可根据热电负荷来调节进汽量,或者调节电负荷满足热负荷需要。调节系统需要增加调压器、油动机、滑阀及连接件和管路等,并需要增加调节系统进油量。对抽汽改造的保护系统,在紧急工况甩负荷时应自动切除调压系统,强迫关闭抽汽逆止阀和抽汽调节阀(回转隔板),并动作同步器,关闭调节阀。当抽汽压力过高时,应有过压保护。 技术改造时电力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用现代科学技术翻新和改造老机组,把他们改造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投资少、见效快、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电网中,随着大功率高参数机组的增加,电网供需矛盾逐步缓解,100MW和200MW凝汽机组改造为以热定电的供热机组将是未来改造的一种趋势,每种改造形式都有其特点和难点改造任务即复杂又艰巨,加快发电厂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对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张亚薇(1967.1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动力工程. 浅谈电机节能降耗技术:电机节能降耗技术和方法探讨 摘要: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均实现了迅猛腾飞,在创设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能耗量庞大问题也日益显著。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电动机的效率以及功率因数,基于此,深入阐述了一些电机节能降耗的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电机节能降耗、效率、功率因数 一、前言 现阶段,电动机转换为机械能而消耗的电能占到我国总发电量大约有60%,根据相关调查,在我国几个主要电网中,整个工业用电的60%~68%被电动机消耗,大致符合工业发达国家的比重。这么多电能几乎等同于2亿多吨原煤,如果提高电动机效率1 %左右,我国每年能够节约200多万吨原煤,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能够少开采原煤量达到200多万吨,就目前我国面临能源短缺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言,提高电动机效率具有深远意义。现阶段,国内工业企业电动机大部分处于低效、轻载、高能耗的运行状态,每年浪费了大量电能,相较于国外先进水平,运行效率低10~20个百分点。因此,各个企业单位要对此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推广电动机节能,提高电动机的效率。 二、电动机的效率以及功率因数 1、电动机的效率 电动机的效率指电动机的有功输出功率与有功输入功率之比,它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式中:η为电动机的效率,以百分数表示; P1为电动机有功输入功率,以kW为单位; P2为电动机有功输出功率,以kW为单位。 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机效率有运行效率、额定效率、最高效率之分。运行效率指电动机拖动某负载运行时的工作效率;额定效率指输出功率为额定值时的效率;最高效率指电动机可能达到的最高运行效率。对于一台电动机,其额定效率、空载损耗为固定值,因此,电动机负载率决定了其效率值高低;如果负载率为70%左右,电动机的运行效率最高,所以人们将60%~80%的负载率称为有功经济负载率。如果负载率低于40%,电机效率将迅速下降。 2、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即电动机输入端的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比,即: 式中:S为电动机的视在功率,以kVA为单位; P1为电动机有功输入功率,以kW为单位; cos为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对于一台特定的电动机,其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动机的负载率有关,当电动机空载时,其功率因数很低,仅0.1-0.2,随着负载率增加,功率因数也增大,当负载率在80%以上时,功率因数达到最佳,因此,应尽量避免电动机在轻载状态下运行。此外,不同类型的电动机效率、功率因数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同容量的电动机,鼠笼式的效率、功率因数都要高于绕线式电动机;同一系列的电动机容量大的效率、功率因数要高于小容量的电动机;转速高的电动机其效率,功率因数要高于转速低的。 三、电机节能降耗方法 想要保证使电动机在经济状态下运行,选择电动机必须要合理,使其类型、容量适应电动机负载机械特性,使其在效率最高状态下运行。要认真维护检修,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减少损耗,努力保证电动机在拖动中效率最高;对在役的电动机要提高其负载率,尽量避免在空载,轻载状态中长时间运行。 1、合理选用电动机类型 (1)合理选用电动机类型 在选择电动机类型时不仅要满足拖动功能,还要对经济运行性能加以考虑。对于负载率大于50%,年运行时间大于3000小时的电机,应选择yx系列高效率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与y系列相比,yx系列效率平均提高3%,损耗降低20%~30%,虽然价格高于y系列电动机,但从长期运行看,经济性还是明显的。 (2)选用节能型电动机 y系列电动机是国内目前先进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新系列产品,其优点是效率高、节能、起动性能好。 (3)合理选用电动机的额定容量 电动机效率是指在额定负荷下的参数值,而实际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负荷过低,大马拉小车, 过低的负载率会造成过低的功率因数,加大了无功损耗,制造上提高的效率百分点被不合理使用冲销了。电动机有很多工作制分类,如连续工作制、断续工作制、高启动转矩、双速等,日常很少根据机械工作特性选用。在功率等级方面,国标制定的功率等级不尽合理,跨度太大,比如标准规格7.5kW、11kW、15kW、18.5kW,其间千瓦数间隔太大,也造成无法合理选用,习惯上宁可选大,也不选小,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现状。国家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电动机的型号规格制度,用户根据自身生产工艺特点选择合适的电机规格型号,合理利用电能,减少能源损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三个运行区域分为:负载率在70%~100%之间为经济运行区;负载率在40%~70%之间为一般运行区;负载率在40%以下为非经济区。若电动机容量选得过大,虽然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但投资大,效率和功率因数都很低,造成电力的浪费。 2、采取正确的无功补偿方式 (1)电动机的无功补偿一般采用就地补偿方式,即在电动机附近设置电容器,随电动机一起投入运行或退出运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功补偿方法。 ①可减小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配电变压器容量。 ②可减少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的负荷电流。 ③可使补偿点无功当量最大,降损效果好。 ④可减少企业配电变压器及配电网功率损耗。 ⑤可降低电动机起动电流。 (2)异步电动机是感性负载,无功损耗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建立磁场所需的空载无功功率,约占电动机额定无功功率的60%~70%,其大小主要与容量有关;另一部分是带负荷时在绕组漏抗中消耗的无功功率,它与电动机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负载率越小,功率因数越低,损耗也越大。 (3)电动机就地补偿接线方式 ①控制式单独就地补偿方式。一般用于降压起动等特殊要求的电动机,如图1所示。 图1电容式控制式就地补偿方式 (a)经常操作的低压电容器就地补偿 (b)非经常操作的低压电容器就地补偿 ②直接单独就地补偿方式。将电容器直接接在电动机端子上或保护设备的开端,如图2所示。 图2直接单独就地补偿方式 (a)经常操作的电容器组 (b)非经常操作的电容器组 (c)高压电容直接单独就地补偿 3、需求管理措施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在大量消费能源基础上的现代社会,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开展持续的节能活动,支持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种电动机系统效率不只关系到企业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众多,因为历史原因,各种高耗能的设备并未及时退出使用,中国已经是一个高能耗的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使用电动机的行业标准,对运行中的电动机系统进行现场测试,采用节能评估的方法,淘汰低效高能耗用电设备。各企事业单位应开展能源监察和能源需求管理,对于一些重点和关键的用电设备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采用高效节能的产品来更换或改造现有的用电设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要积极改善电机节能降耗性能,使电机高效化运行,相较于普通电动机,高效化运行的电机能够降低约百分之二十的能量损耗,这对于面临严重能源短缺的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电机节能降耗技术:浅谈电机节能降耗技术和方法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动机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对电动机的节能降耗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且着重介绍了较为先进的电动机的节能降耗技术,包括高效能电动机的使用、无功补偿技术以及变频器设备的采用,从而促进企业整体的节能降耗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电动机;节能降耗;技术方法 近年来,电动机技术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很多的企业存在管理上的弊端,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这都造成了电动机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企业要积极的采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增强电动机节能降耗的效率。 一、节能电动机 1.1 电动机节能的技术 实质上,电动机的节能就是要有效的提高电动机的使用效率。我们知道,电动机的效率是有效的输出功率与总的输入功率的比值,所以要想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就必须提高电动机的有效的输出功率。在电动机设备的运行工作的过程中,对有效功率输出影响最大的就是电动机的损耗功率,而损耗功率又包括很多的方面,比如:电动机铁芯的损耗功率、通风设备的损耗功率;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摩擦损耗等等。因此,要想降低电动机的损耗功率,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1]。 第一,优化电动机内部的配置结构,选用质量上乘的绕组材料,对铁芯的选择要与电动机内部的设备一致,从而降低铁芯以及铜材料的损耗。第二,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摩擦损耗,对于电动机的功率以及使用寿命,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要合理配置电动机内部结构,选择合适的润滑油等材料,将设备摩擦的损耗降到最低。第三,降低通风设备的损耗,这就要求企业尽量的采用自然通风的技术或者提高通风导热的技术水平,从而降低通风设备的损耗功率。 1.2 高效电动机的使用 我国自2002年就并且实施了电动机能效国家标准以来,就对我国企业电动机的效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不符合电动机能效国家标准的设备一律被淘汰[2]。而我国多数企业所使用的传统电动机设备均达不到国家限定的标准。由此可见,使用高效节能电动机成为企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当今,我国企业使用的高效电动机大多都是高效率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的效率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国家限定的标准,有效的提高了电动机的使用效率。因此,被大多数的企业广泛的应用在生产运作过程中。由此可见,高效节能的电动机具有其他传统的电动机不可比拟的优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的广阔。 二、无功补偿 2.1电动机为感性负载 我国现代企业使用的电动机设备所消耗的功率大多都是由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组合而成的。电动机的有功功率受到电源传递电流与电动机的负载影响。而无功功率是电动机功率消耗比较小的一部分,主要就是电动机内部的电流与负载转化过程中所损耗的功率。在电动机设备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功率因数与电动机的负载量密切相关。当电动机的负载量大时,电源提供的电流也就越大,那么有功功率就大于无功功率,所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相应的增大。而一旦电动机的负载量小时,无功功率不受其影响,保持不变。但是,电源提高的电流减少,有功功率就会降低,所以功率系数就会减小。 2.2 电动机无功功率就地补偿 在电容负载运行中产生的超前的电流可以和在电感负载中产生的滞后电流相互补偿。运用这一原理,在电动机的电源终端并联一个适合容量的电容器,就可以随时为电动机提高充足的电流,而不必在通过电路进行电流的传递,有效的降低了线路的损耗,节约了资源能源[3]。同时,在电源终端并联一个电容器时,我们可以发现,电动机内部的负载与电流之间的转化就大大的降低了,所以电动机中的无功功率也随之降低。由此,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得到了提高,从而有效的节约了电动机的能源。 三、变频调速 3.1 软启动节能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进步,极大的带动了电气控制技术的进步。而且在电气技术的影响下,变频器正在被各大企业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和控制的过程中。变频器实质上就是利用电力半导体的通断作用来对于频率进行转化,从而进行控制的一种电能装置。这种电能控制装置的功能就是可以改变电动机的功率,频率与速度等。如果企业的电动机设备不具备变频器,所以在电动机运行的过程中,由电源传出的电流就会全部由电网进行承担与传递,给电网的承受能力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并且造成了损害,严重时,就会导致电路中断以及各种事故的发生。而一旦使用变频器,变频器就会通过软启动功能,将电源传出的电流量降到最低,就算是流量较大也不会比额定的电流高,这样就可以保证传出的电流量在电网承受的范围之内,从而降低了对于电网及设备在传输过程中所造成的损耗,有效地节约了电能,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3.2调速节能 在电动机的运行过程中,它的转动速度受到功率、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变频器对于进行调速节能。我们知道电动机的转动速度与其多种因素都是同方向变化,所以当电动机的效率一定,要求调节的量下降,自然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就会下降,同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也会相应的降低,而且下降的速度远远超过与电动机转动的速度。这就说明利用变频器来调速节能能有效地减少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高电动机节能损耗的效率,电动机是整个电动系统的和核心部分,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使用要素开展施工攻略,常规的电动机在运行中的问题即不能有效的节能调速,故而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被列入新的项目内[4]。 结语: 在企业的生产生活中,电动机的节能的技术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核心都离不开电动机的节能降耗,电动机的节能降耗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企业在电动机的运行过程中,要积极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还要了解各个方法的优势综合运用,降低电动机各个部位的损耗,有效的提高电动机的有效功率,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试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 摘 要 主要从货币资金的制度性管理和理财性管理入手,讨论如何建立全面的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并针对当前电力行业的货币资金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 企业货币 资金管理 如何进行货币资金管理呢?笔者认为,对于货币资金管理可以分为“管”和“理”两部分。具体而言,“管”即货币资金的制度性管理,就是要建立与企业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对企业特别重要而又容易出现舞弊、挪用等不法行为,因此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制定货币资金收付的具体规章制度和控制措施,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收付合规合法,这是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而 “理”,即货币资金的理财性管理,从理财学的角度看,货币资金属于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盈利性也最低。如何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货币资金而又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这是货币资金理财性管理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 货币资金的制度性管理 现金是企业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项目、具有普遍可接受性,有被盗和挪用的风险,为防止财务人员和报账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欺诈的手段贪污或挪用现金,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控制,主要程序如下: 1.1 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权责分配体系 责任分配、权利委派以及相应制度的建立构成监督、控制和确定每个角色的基础。权责分派应涉及企业所有员工,必须通过建立与控制有关的具体标准和工作程序来完成,权责分派体系必须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①授权审批职务与执行职务相分离;②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③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④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⑤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1.2 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 建立授权批准的检查制度,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必要的检查程序以确保每类经济业务授权批准的工作质量。企业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自觉制度,防范贪污、侵占货币资金行为。 1.3 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程序 支付申请 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上有效的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 支付审批 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 支付复核 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办理支付 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货币资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1.4 货币资金有关文件记录控制 文件记录控制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授权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有效的保证。 1.5 货币资金与记录保护控制 货币资金与记录保护控制是指通过对有关资产和记录实施特定的保护措施,约法保证其安全和完整的一种控制方式。 1.6 货币资金有关内部稽核 内部稽核指由有关部门中独立人员验证与复核另一人或部门执行工作正确性的一种控制活动或方式。通过内部稽核,可以及时发现已发生但尚未造成影响或损失的错误或舞弊,发挥内部控制的预警作用。 2 货币资金的理财性管理 货币资金的理财性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使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都同时降低,笔者认为当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越趋于同步时,短缺成本最小,同时如果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收益率越大,则持有成本越大,只有加大货币资金投资才能降低持有成本,而只有在保持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越趋于同步的前提下减少持有量,才不会提高短缺成本,因此进行货币资金的理财性管理应先尽量使现金流入和流出在数量和时间上相近,具体来说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视现金流量预测 现金流量预测要能瞻前顾后。瞻前就是对上一年度的现金流量要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三方面认真分析;顾后就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以及社会环境变化预测现金增减量,按季节或市场周期变化及时调整,保持现金快速周转,减少存量现金占用,提高现金周转速度。现金预测应考虑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有经济因素、市场因素等,甚至还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有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经营方法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现金的流量。从控制角度讲,必须综合这些因素及时确定某一或某几个时点的现金最低余额。当编制的现金预算月末的现金余额超过所确定的现金最低余额时,两者的差额可视为现金的过剩;反之,可视为现金的短缺,企业必须进行现金预算修整或采取措施解决短缺资金的筹措问题。为了实现对现金最低余额的有效控制,必须加强对现金取得、付出的数量和速度的控制。而现金收支的控制,应借助于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实现。通过编制详细的现金预算,可以按期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提供何时会发生现金短缺或剩余的信息,从而可以及时地安排筹措短期资金和短期投资,现金预算的编制过程实质上是采取新的政策、措施,实现现金流量平衡的过程。 2.2 重视加速资金的周转,加快货币资金的回笼 首先,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要把应收账款的回收纳入销售全过程,把应收账款的催收放在和产品销售同等重要的地位,落实应收账款责任制。同时,重视现销,压缩赊销,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来扩大现销比例。其次,要加强存货向现金的转化,加强采购控制,正确编制与执行采购计划,保持合理储备,对那些呆滞和积压的存货要积极处置;严格控制领料,执行消耗定额,杜绝浪费现象。第三要保持生产和销售的密切联系,加快产品的销售,最大限度地压缩产成品资金的占用。 2.3 重视现金浮游量的管理 现金浮游量是指企业存款账户上存款余额和银行账簿上企业存款账户余额之间的差额,也就是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未达账项。充分利用浮游量是西方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提高现金利用效率、节约现金支出总量的有效手段。重视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筹资与支付能力的分析来揭示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筹措资金能力以及偿付债务或现金的能力。 总之,货币资金的理财性管理主要是保持货币资金在企业内的最优配置,也就是在满足企业货币资金最低需求量的同时,充分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降低货币资金成本,故此重视现金流量预测、加速资金周转、进行现金浮游量管理等正是实现货币资金理财性管理的有力保证。 3 电力行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企业集团货币资金管理模式有统收统支模式、备用金模式、设立结算中心模式、设立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等,各种结算模式各具特色,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以实现集团货币资金的高效、合理的调度。 现金调度在手段与方法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各单位上报集团公司的现金预算表和银行存款余额表仍然通过传真方式,没有通过网络运行;②各单位在现金预算表和银行存款余额表的编制中,仍以手工编制为主,其信息的收集不能从核算子系统中或网络上直接下载;③集团公司本部在做现金流入流出预算表时,对数据源也只能手工录入,不能与核算子系统进行网络共享链接;④集团公司本部不能通过网络及时将现金调度会后的信息发送到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手中,而只能通过口头或电话通知;⑤在公司拨款后,由于大、小城市银行汇票方式应用不统一,以及企业对银行信息了解的滞后性,从而导致款项不能及时到位,使现金调度“日安排”实现不了;⑥由于受网络技术的限制,使集团公司和基层各单位的信息沟通滞后;⑦集团公司银行存款过大,影响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看法,作为实时辅助决策系统,供领导决策参考: 3.1 将货币资金管理设计为一个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决策子系统 从资金计划入手,以资金按需流动为基础,由财务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并分头负责共同调度资金的一个实时网络系统,从而达到监控、管理、预测、平衡资金的目的。 3.2 改善现金日常调度手段 在现有FMIS(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或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各基层单位将每周的现金预算表及银行存款明细表通过网络传输到财务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汇总数据表并根据汇总数据生成现金流入流出预算等初表格,经人工审核后,生成正式表格,再将正式表通过网络发送到有关领导和现金调度会成员的终端。集团公司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已具备网络发送的客观条件。 3.3 实现现金适时调度 及时掌握本部和各单位的银行存款动态,通过与银行联网的手段逐步实现。配合集团公司体制改革的需要,第一步在集团公司所在地实现银行与集团公司联网,如有可能第二步实现集团公司核心层企业所在地区联网,第三步整个集团公司全部成员所在地之间联网。 3.4 实现现金综合调度 所谓综合调度的内容就是按照资金类别,分别不同部门,以财务为龙头共同管理好所有的资金,如生技部门负责协助财务部门管理好大修理资金,将大修项目、大修时间、大修费用等信息资料通过网络发送到财务部门;计划部门将基建和技改的开工时间、用物计划等项资料通过网络发送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同时根据基层单位上报的现金预算,比照上述两个部门发送过来的有关资料,根据工程进度将款项拨付到各单位,并根据拨款的时间来安排贷款,同时将拨款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关部门和单位。 3.5 加强现金流入的管理,特别是促进电费回收及应收款项管理 设立锁箱系统,将所有收取的电费直接汇入该锁箱,一旦该锁箱有银行存款,就成为公司的可用资金,设立锁箱的结果是将大大减少资金缴拨款的在途时间。具体办法由银行提供一条终端到公司本部,在公司本部可随时查询锁箱的余额或发生额。锁箱的具体地点要选在离人民银行较近的地方,以减少银行内部的转账时滞,同时要考虑设立锁箱的成本,设立锁箱的个数按照“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的原则设立。 3.6 该子系统应具备资金预测、分析、监控的功能 要求达到按资金类别、分流入流出、分单位、分年度,季度,月度作中期和短期预测、分析和监控。以达到资金安全、有效运行,获取资金的最大效益。 3.7 做出最佳的量化模型 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经验和数量经济学原理,做出现金最佳持有量的量化模型,适当时候可以做证券投资组合研究,要充分掌握国家政策,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便利,盘活剩余现金。通过集团公司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或英特网,提供网络传输及与银行联网的条件。总之,在整个现金管理子系统中,关键的核心技术就是网络,只有充分利用网络的先进技术才能达到强化现金管理的目的。笔者坚信,一旦现金调度子系统得以尽快实现。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强化石油企业资金管理 促进石油企业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揭示并分析了石油企业在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石油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企业所具有的资金管理意识 1.缺乏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在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上缺乏科学性,没有把资金的时间价值引入财务管理。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由于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认识,致使企业一味地追求产量和产值。对一些高成本的产量长期进行不合理的风险投入和负债经营。导致资金投入很多。效益却不尽人意,从而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 2.缺乏资金合理性、计划性使用。在资金分配上比例失衡,把过多的钱用于长期项目。致使流动资金不足。运转艰难,财务风险陡增。另外。流动资金内部各项目之间分配不合理,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占用结构的不合理。使企业资金积压与资金不足并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再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资金使用机制。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较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结算资金到账缓慢。目前,石油企业中应收账款过多,企业应收账的现金额大,赊账长期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导致财务陷入恶性循环中。特别是因信用政策、客户信用、结算因素、管理因素、金融结算因素,导致应收账款没有相应政策制约,从而很难从源头上控制大笔应收账款的发生。 (二)没有处理好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关系 虽然石油企业一般对长期资金的投资和筹集十分重视。但在投资管理和控制上,仍沿袭着较为粗放的经营方式,只一味地追求产量和产值,对一些高成本的产量长期进行不合理的风险投入和负债经营,导致资金投入很多,但效益却不尽人意,从而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对短期资金的运作普遍缺乏深层次的控制和分析,既没有及时制定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和融资政策,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短期投资管理较为混乱,致使资金运营效率低下。 (三)国有资产利用率偏低 石油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偏重于实物管理和静态管理。在重视资产实物形态的同时。忽视了资产的价值形态。致使一些积压闲置资产难以合理流动。存量资产难以盘活,降低了资产的利用率。另外,也存在经营承包者对资产使用价值的侵蚀。在承包制的经营方式下,承包制自身的短期行为和承包指标的刚性约束,促使承包者采用超载、越时和减少维修费用手段过度使用国有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的加速损耗中获取额外利润。这在客观上侵蚀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固定资产在使用价值的耗损中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四)资金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虽然有关企业资金控制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已经出台,但目前一些企业只停留在书本上的学习和消化阶段,并没有根据新规范来对照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单位的生产人员只管生产操作,不过问原材料的浪费和节约;销售人员只管推销产品,不过问销售款的收回;财务部门只管记账、算账,不监督各项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财经制度,从而导致资金管理上的混乱,加速了资金紧缺。 二、加强石油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根据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的三性原则,结合石油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体制下加强石油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1.增强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在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价值增量。企业应利用资金需要量和资金使用收益,积极开展必要的技术预测,把握好时机,抓住机遇。充分运用资金供求时间差以及价格差,产生资金再分配效益,利用资金信贷关系,产生资金使用效益。运用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客观尺度,按照经济上的可行性要求,进行最优方案选择。 2.注重资产增值。讲究生财聚财。石油企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利润的大型企业,追求利润目标和整体经济效益是石油企业资金运动的根本目的。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落脚点也是给企业创造一种能提高经济效益的体制,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企业的资金管理要围绕着这一目的,把成本同产品的功能、质量、寿命等结合起来考察,防止只增产不增收现象,注重资产增值,讲究生财聚财;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对经营活动实行全面财务监督。 3.强化资金投资管理。资金投资。是石油企业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到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在投资前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深入细致研究投资决策,分析投资机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投资计划,选择最佳投资方案,同时对经济效益做出评价。避免出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现象。及时清算收回投资收益,杜绝投资损失和资金浪费。 4.加强结算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为了加快企业的资金回笼,提高资金利用率,企业应从应收款入手,联合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成立清欠小组,跟踪分析,及时考核每一笔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相互加强信息反馈,加快应收款项回收步伐。对应收账款建立永久性负责制,谁经手的项目款要由谁催收,且要做到当年销售的货款,资金当年回笼。无论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账,都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另外要加大货款回收力度,从源头解决资金流入问题,在年初就要制定出压缩应收账款的总体指标和各项分解指标,并将压缩应收账款指标和现金流量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落实到各单位经营责任合同书中,以确保资金的及时回笼。加速资金周转。 (二)明确投资目标责任制,抓好决策管理 石油企业动辄就是巨额投资,投资决策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因此,要形成科学的决策制度。明确投资目标责任制,增强决策者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坚决遏制表面上集体决策、集体负责,但最后谁都不负责的现象。同时,要调整投资结构。由偏重扩大规模的总量投资,向注重结构调整和提高开采效益转变。对那些需要大量资金和较高成本代价才能拿到的产能和产量,要适当削减。并坚决关掉无效井。通过减产和改善投资结构,切实把低效无效的原油产量降下来,腾出资金补充高效开发井,以促使形成最大的投资效益。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使闲置资产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石油企业的投入高。资产规模大,这就要求资金的货币形态具有再生功能,资金的实物形态具备流动功能,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了这两种功能,资金的流动性和增值性才得以实现。石油企业资产存量蕴藏着相当大的潜力。因此要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工作,把闲置和低效资产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租赁经营。石油企业通过实行资产租赁,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租赁市场,使资产在租赁经营中进入良性循环。对哪些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不能发挥作用的闲置资产,在资产保值的前提下,经过资产评估进行竞价拍卖。也可以把闲置的资产进行嫁接。即把石油企业闲置的厂房、设备和劳动力入股或与投资方合资经营。总之积极处理“积压、报废”物资.全面盘活存量资产。 (四)深化目标成本管理,强化内部控制 目前,石油企业普遍存在消耗高、浪费严重的现象,成本节支潜力较大。要减少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占用,必须深化和完善目标成本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努力搞好内部挖潜,对各项施工成本中工、料、费的消耗标准进行精心测算和动态控制。严格制定工作流程和规范工作标准。并与各责任中心承包考核、指标紧密挂钩,严格奖惩制度。同时,对主要负责人实施管理负责制,并将目标成本管理同干部业绩考核、职工工资晋升相结合,把降低成本的活动贯穿于群众性的自主管理活动之中。力求从根本上减轻资金占用和费用支出。减轻资金的压力。 三、结束语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如何保证石油企业的“血液”——资金畅通无阻,防止出现“淤血”和“贫血”,是资金管理的第一要务。只有强化资金管理,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防止资金流失,从而促进石油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强化石油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浅谈政府扶持民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省上对我市民营企业的项目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就2007年下达资金2400多万元,扶持企业56家。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专利转化、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弱势项目的扶持、环保的投入,资金的扶持,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对闽北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解困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引发的变革是现实而深远的。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扶持资金的管理,提高扶持资金强大的带动效应, 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我委对2007年以来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项目申报、资金争取以及项目进展情况开展了督查和调研。征对政府扶持资金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扶持资金申报、使用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资金的运作,实行的是自下而上逐级上报,资金自上而下逐级审批。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项目计划和财政资金透明度相对较高,发改委作为承上启上的职能部门,承担着项目计划、申报、审批、下达、检查、验收的职能,整个项目和资金的运行都是通过账面上的“数字流动”进行管理的。这些环节毕竟经手的只是计划、指标,监管起来相对容易的多。而作为具体承担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县(市、区)发改局,在项目呈报、资金拨付和项目建设管理监督方面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从我们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项目监管体系不完善。项目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出现资金违规,而事后检查、整改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和后遗症。在对10个县(市、区)的项目执法监察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项目申报拼命干,资金争取一头汗,项目到手一边看”的问题,县市发改局对项目的监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简单,项目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认为发改部门的职责就是争取资金,监管是纪检部门或是业务部门的事,致使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不尽合理。有的县市发改局的纪检部门对本年度有哪些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省上的补助都心中无数。 3、项目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家及省预算外资金扶持给我市民营企业的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大都是县级发改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项目实施的过程、项目质量的验收、项目效益的评价都是县发改局说了算。尽管省项目稽查处、市监察室每年都要组织检查验收,国家发改委也会不定期的进行检查验收,但由于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和竣工以后的科学评价,因此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资金使用出现的偏差难以及时纠正。往往是事过境迁才进行整改,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由于有些项目是经由业务口下达的,往往是几个部门共同组织和实施,管理主体不明确,也造成项目的责任评价无人过问。 4、项目建设周期不同步。表现在项目跟不上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周期,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致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如对我市生猪标准化企业的补助项目,前几年,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殖场难以为继,纷纷倒闭改行,而去年以来,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养猪户经济效益倍增,大批的新型养殖场应运而生,而此时,国家才开始补助养殖户,有部分资金至今还未拨付到养殖户手中,从立项到资金投放时间太长,政策明显的滞后,与项目建设、市场的需求周期间的矛盾,贻误了行情,错过了周期,影响了当年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产出的实际效果。 二、项目资金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动因、外在的表现。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资金监管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引发的。 1、项目报告与实际情况脱节。在下达控制指标之前,项目选择投入的不确定,导致项目资金申报与资金的可投入量上的差异。从县(市、区)角度来讲,上级的项目资金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争来就是自己的。各县(市、区)政府对发改系统的绩效考证标准注重的也是争取到多少项目、拿到多少资金。而各级审批机关,目前还主要是依据项目报告来审批,这种情况自然就难以避免在项目编报上“做文章”,有的甚至是关系项目、人情项目。再进一步看,现在的项目计划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有什么项目由国家、省上说了算,来年干什么、干多少县级没有主动权,县市把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放在了编制任务、填报表格、争取投资规模上。即使主观愿望上想把项目报告搞的更科学、更实际点,也已是力不从心了。从各级审批机关来看,客观上也不可能把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摸清吃透。以致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末 2、项目实施与监管环节脱节。在项目的申报中,存在着程序不够规范,过程不够公开,自由裁量权在一些地方还有一定程度的 存在,在项目的确定方面,缺乏科学的、规范的认证体系,个别县市民主意识不强,还有个人决策的现象,还有个别人员利用职权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想从中牟取利益,使项目在申报环节就出现隐患,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特别是对县级这一重要环节,现在实行的监督验收办法主要是国家抽检,而省、市两级由于人力、精力的制约也难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许多项目自立项以来,还没有接受过国家和省里的抽验,以致一些办事人员思想上滋生了某种侥幸心理和思想上的糊涂认识,一些问题被掩盖,使政府补助资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3、扶持力度与资金需求脱节。尽管国家和省上为我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但仍不能满足我市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在我市财政相对困难,民营企业普遍资金紧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根本无力配套资金,资金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扶持民营企业的资金成了阳春白雪,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而且,补助的数额较小,对于一些市场前景好、可行性强而又急需较大资助的项目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从调研情况看,政府扶持资金还存在扶持对象重点不突出、资助范围广、力度小的问题,所扶持的项目,主要分布在少数的农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机械制造等行业中,虽然有重点,但是重点不够突出,没有特别突出的领域,其“火种”作用不明显。 三、加强对政府扶持民营企业项目资金监管的思考 1、认真调研立项,把好审批关。立项是开展扶持的基础,也是最大地发挥政府扶持项目资金效能的重要环节。市、县两级发改部门要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全方位论证调研,严把项目审批关,要引导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项目规划,要严格实行集体决策,所有的项目立项必须经过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通过,严把立项关,不搞一言堂,杜绝人情项目,确保扶持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实施过程公开,把好公示关。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级发改部门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扩大公示内容,拓宽公示领域,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要将项目的公告通过电视、报纸、政务公开栏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广而告之,使所有的经营者都能够有机会参与竞争,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步。 3、确保专款专用,把好资金关。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始终按照省、市发改部门的扶持企业项目计划按期划拨资金,杜绝随意调项、克扣资金,如有企业挂靠政府部门,必须要本着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挪用、不截留资金。县市发改局纪检部门要对当年的每一个受扶持的企业进行逐项检查和督促,对每笔资金从进户到划拨、从使用到监督、从验收到报账,都笔笔有宗,有据可查。确保资金的准时划拨和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4、实行工程竞标,把好验收关。对所有基础性工程项目询价招标,推行合同管理,规范项目建设,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所有项目都要与项目实施单位签定项目建设合同书,根据合同法规定管理项目,按合同约定实施项目,检查验收项目。同时,在合同制管理下,严格按照资金预算方案,严把资金预决算、检查、审计,保证工程质量,使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 5、建立责任机制,把好监督关。聘请或确定专职监管人员,建立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在充分发挥现有各级监督机关有效职能的同时,强化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直接监督,变事后监督为经常性的全过程监督。一是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对所在部门的政府扶持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二是聘请有资质的专家或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项目的中期检查,如委托会计事务中心、审计事务中心、工程咨询评估中心等中介机构。对资金进行定期审计,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让内行人来管理,实行更有效的监督。三是建立项目的后评价制度。由国家和省制定统一的评价体系,分设工程效益评价、计划完成评价、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等级评价等多项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等级的具体标准。组织专家或委托专门机构,采取抽验、轮验的办法进行一次评价,或者分级负责全面评价。同时,配套以具体的奖惩标准,使项目实施有章可循、建设质量优劣可辨。四是建立领导问责制。对项目申报、报告审批、资金争取、资金划拨、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诸多环节,严格执行问责制,建立、健全和完善“谁审批、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根据评估报告,发改部门对项目管理规范、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可加大扶持力度;对项目管理混乱、弄虚作假,违反规定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县市和企业,取消其申请政府扶持项目资金的资格。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企业资金管理论文:烟草企业资金管理中心工作心得 成立省级资金管理中心,将资金管理从财务管理中分设,对全省行业各成员单位的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既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内部控制的具体体现,更是确保资金安全、防微杜渐、防范未然的重要举措。资金管理中心这几年的顺利运行见证了四川烟草经营效益持续攀升的全过程。事实证明,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是科学的、先进的。通过对行业资金的集中管理、统筹规划,提高了对行业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了行业资金的规模效益,有效解决了行业资金的“两高”(即贷款高、存款高)问题,为防范资金运营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管理成本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资金管理中心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范资金安全风险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加强管理,根本在于加强制度建设,筑牢制度上的“防火墙”,建立良好的管理长效机制。为了加大资金监管力度,规范资金管理行为,资金管理中心成立以来,相继制定了20多个涵盖行业资金集中管理、账户结算管理、账户余额管理、资金划拨管理、托收承付管理、基建专户管理、网银支付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资金管理制度,使全省行业各成员单位资金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了资金使用流程,避免了资金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为资金安全、高效运转保驾护航。 2、完善过程控制,加强内部制约制衡。资金管理中心始终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工作目标和要求,结合资金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对涉及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梳理,绘制了业务流程图,并标注了各个关键控制点(ccp),促进了资金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工作开展程序化。财务管理部门和资金管理部门均能按照确定的业务流程,形成相互配合和监督制约的工作机制,使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等相互牵制,相互作用,通过内部制约制衡,加强资金安全风险防范。 3、加强账户管理,规范资金流通渠道。资金管理中心成立之前,行业各成员单位由于制度缺失,管理不规范等原因,账户开设零乱、分散,极易诱发经济犯罪行为。资金管理中心成立后,依据《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制度规定,对行业各成员单位资金账户进行了彻底清理,规范了行业资金流通渠道,改变了过去行业资金进出多通道的弊端,有效地从源头上堵住了资金安全漏洞,防范了资金风险,为行业资金管理工作地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条件。 4、加强预算控制,规范资金拨付依据。“预算驱动拨款”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手段,资金管理中心按照审核生效后的资金预算给各成员单位划拨款项。各成员单位同样以审核生效的资金预算作为资金支出的依据,严禁将预算内用途的资金用于预算外的其它用途,超过预算的资金需求,需要补办相应的审批手续。为了发挥资金预算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资金管理中心通过提高行业各成员单位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度,严禁宽打窄用,并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年终根据各成员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程度进行奖惩,维护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确保了各成员单位资金预算执行偏差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5、加强电子结算,降低在途资金风险。资金管理中心成立以来,通过不断提高行业“两烟”电子结算水平,减少各成员单位在资金结算过程中的现金结算量,降低了“两烟”结算资金风险。卷烟结算方面,在资金管理中心和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等的积极努力下,卷烟电子结算率逐年攀升,保证了销货款的安全、足额、及时回笼,提高了配送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配送成本和资金风险。烟叶结算方面,按照烟叶收购一体化建设相关工作的要求,在全省行业逐步推广烟叶电子结算,为烟叶收购资金支付安全高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发挥资金规模优势方面 资金管理中心充分挖掘“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潜能,发挥行业资金规模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资金周转成本;开展资金统贷统还、余缺调剂等,为各成员单位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降低筹融资成本。“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促进了“两烟”生产经营大发展,尤其是烟叶的大发展,四川烟叶生产规模从全国第七位升至全国第三位,确立了四川烟叶在全国的战略性领先地位。 1、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金周转成本。资金管理中心运作以来,始终坚持按照“最大限度控制资金风险,加快资金流转”的资金管理要求,及时办理资金上划下拨和内部结算等业务。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行业资金周转,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往返划拨,提高了资金周转率,降低了资金周转成本。 2、加强余缺调剂,降低资金融资成本。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行业的资金积累,规模优势得以体现。但同时,四川烟草仍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尤其是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为此,资金管理中心成立以来 ,积极组织开展委托贷款业务,调剂各成员单位资金余缺,为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通过加强资金余缺调剂管理,大大地降低了各单位融资成本,提高了行业资金整体使用效率,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相比较资金管理中心成立以前,行业对外借款的“两高”窘状而言,行业资金的调剂使用,充分发挥了资金的规模优势,有效的缓解了全省烟草商业 系统资金分布不均的现象,既保证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减少了贷款的利息支出,促进了全省行业各单位的持续协调发展。 (三)增强资金管理意识方面 1、加强银企合作,拓展资金管理渠道。资金管理中心成立以来,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银企座谈会、洽谈会、衔接会等,为银企双方搭建了较好的沟通交流平台。目前全省行业各成员单位与工行、农行、建行、邮行四大协作银行以及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了友好合作。尤其在近两年,资金管理中心抓住邮储银行成立的契机,利用其点多面广的特点,及时与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两烟”电子结算再上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资金管理中心与协作银行的积极协调和共同努力,大大提升了行业信用等级,增强了行业话语权,拓展了行业筹融资渠道,资金结算工作得以顺利运行,资金运营渠道畅通,为行业各项业务的资金结算提供有力的支撑。 2、增强服务意识,提升资金服务水平。资金管理中心始终坚持将“服务‘两烟’业务,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结算方式”作为资金管理的工作目标,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卷烟零售户、烟叶种植户是烟草行业的终端客户,是资金链上的重要客户,是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是行业利润形成的源头。因此,资金管理中心高度重视资金源头管理,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避资金使用风险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了众多优质服务,服务意识深入人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构建和谐并进的利益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资金管理中心在日益集团化的企业组织模式下,通过加强对行业资金的宏观调控,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盘活存量资金,以自有资金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并按有偿使用的原则调剂资金余缺,加速资金周转,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信用等级,防范资金风险等,促进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论如何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管理,资金管理的模式一般分为集权式和分权式,现阶段我国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很多突出问题,急需采取措施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信息;控制 一、资金管理的模式 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一般可分为集权式和分权式两种基本模式。集权式比分权式更具全局观,它提高了整个公司的资金筹措和使用的效率。而分权式在提高各下属单位的积极性、抓住市场机会、减少决策失误等方面具有集权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集权式和分权式的资金管理模式各有其长短之处,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完全的集权和完全的分权十分少见,大多数是这两种基本模式的混合体。因此,绝对地区分集权和分权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本文所讨论的集权和分权就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如果集权的程度大于分权,就认为其为集权式;反之,则为分权式。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企业管理薄弱,容易导致资金运用失控。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比较薄弱,尚未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依旧存在,对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概念还比较模糊。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这些内部管理不健全的情况,容易形成资金安全隐患。 2.企业监控不力,存在资金管理漏洞。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体系。制度建设意志淡薄,民主决策氛围不浓;制度的执行力不够,企务、政务事项不透明,对管钱、管物、管经营和管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缺乏有效约束,形成了资金管理的潜在风险。 3.盲目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子公司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多则逾千,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在投资项目实施前,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就盲目投资,严重者造成投资损失;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产成品资金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三、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主要方法 1.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载体的集中式资金管理模式,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 2.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企业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提供有力保障。要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目前企业界的共志。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3.利用内部审计强化财务的监督与控制。大型企业都应建立高层的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将企业内部的预算审计和外部的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内部审计主要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实际运行效果的审计,外部审计主要是借助社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合法性进行审计。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商业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分析 摘要:商业企业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这与企业内部结构、市场季节性变化、通货膨胀及竞争对手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商业企业;资金管理;资金短缺 目前,资金短缺是商业企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试图对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企业在经营中出现资金短缺的原因多种多样。商业企业处于流通的中间环节,积压了大量的资金,经营中有很大的风险。商业企业资金短缺从内部因素来看,一是企业原始资金投入不足,主要靠贷款维持,再加上企业快速扩张,抽出过多的流动资金而引起资金流转困难。二是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某个环节资金周转受阻。三是企业经营发生亏损,尤其是亏损额大于企业的折旧提取额时,企业的流动资金逐渐减少,引起资金短缺。 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商业企业的资金短缺还与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经济的波动导致消费能力的变化、通货膨胀及同一地区竞争对手的强弱等因素有关。一是资本不足及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紧张。二是经营不善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第一,库存商品粗放管理。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是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实现货币积累,商品是商业企业正常经营后占用资金最大的一项资产,对于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阶段我国企业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不能及时、准确、科学预测进货量。如果一次进货量大,极易引起库存积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存货的管理成本,同时其毁损的可能性也会加大,承担着很大的跌价风险。其次是难以详细掌握库存商品情况,影响商品的定价决策。由于商品日渐增多,一个大型的商业企业品种多达数万种。如此庞大的数据靠手工管理,日常的核算只能估算,这就增加了用工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因无法掌握详细的库存量和存储期,很难及时进行商品价格调整,致使有的商品仍处在销售的成熟期却做了削价处理,而有的商品却早已超出保本期,仍在库存积压。第二,赊销政策不当。合理运用赊销政策有助于稳定销售渠道,开拓市场。但由于赊销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销售,它会直接产生应收账款,对赊销控制不当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都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应收账款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而且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坏账,导致资金彻底损失。第三,费用无预算或预算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货费用无预算。科学的进货不仅要对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还应该对进货费用严格控制。二是日常经费支出无预算。目前多数商业企业的费用管理如日常维修费、对外采购费等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采购由于缺乏控制出现舍近求远、质次价高等现象。三是重大支出无预算。目前一些重大支出项目由于事前缺乏科学预测安排,事中缺乏严格控制,事后没有严密评价审计,造成项目资金浪费、中途追加投资、事后没有明确责任等现象。四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当造成资金紧张。目前多数商业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实行二级核算,无法严格执行预算。核算单位之间资金不能互通有无,造成旱涝不均。 二、资金短缺处理方法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一旦出现贫血必须及时加以解决。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办法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从外部筹资。从外部筹资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主要有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二是从内部寻找所需要的资金,如加快存货的周转,加速收回应收账款,合理利用信用资金等。 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优化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合理的资本结构就是每股盈余最大的负债与权益结构。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一是在保持现有资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二是在保持企业息税前利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实现结构优化。而资产结构管理的重点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进货周转等经营活动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发展新店前不仅要考虑前期固定投入,也应关注流动资金的充足性。 借助网络手段,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财务集中管理主要包括统一开户、统一结算、统一购进、统一核算。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财会体制,在总公司设立结算、核算和稽核中心。结算中心主要负责企业内部往来资金的划拨和采购资金的偿付,核算中心主要对经济事项进行记录和处理,稽核中心主要负责资金运用和账簿记录的稽核工作。统一开户是指在同城的相关企业都要在公司结算中心开设内部账户,各款项均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结算中心对每项收支的合理、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按照银行的管理办法,制定保证支付、存款付息、借款收息、透支罚款等制度。在进货环节上设立配货中心,各项进货均由配送中心和公司货品部进行采购,由于采购批量大,容易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在不同门店进行调货,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对于非法人机构,一律在公司统一核算,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和核算成本;对于法人机构,可实行分散记账、集中稽核的方式,即由公司委派的会计人员在远程进行会计处理,稽核人员通过网络进行查账,这样既降低了成本耗费,又便于及时掌握信息及对整体资金进行安排。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可实现公司资金的统一调度和安排,提高资金的运用能力。 加强日常管理。一要加强预算管理。预算调控包括预算协调、预算调整、预算监控、预算仲裁。二要加强库存管理。主要是加强对订货点的控制。三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四要合理利用信用资金。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其中应付账款的比例最大。应付账款管理应侧重于衡量应付账款的成本,注意合理安排资金偿付,在结算时注意增值税发票的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论建筑装饰企业的资金管理 【摘要】 建筑装饰行业是资源消耗型服务性行业,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短缺、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实力差、专业化程度低,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因此,建筑装饰行业的成本控制就成了一个有效的竞争手段。本文主要从资金管理角度,来研究建筑装饰行业如何降低资金成本,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建筑装饰行业资金管理 长期资金管理 流动资金管理 一、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1、建筑装饰行业存在的问题 建筑装饰行业是资源消耗型服务行业,主要指其发展过程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然而,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生产这些材料的能源、资源消耗却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得多。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短缺、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实力差、专业化程度低、工程的承接能力不足、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这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一个大问题。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工程,都有一大批企业参与投标,而很少有企业能够以自己独特的专业水准,针对工程的专业化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参与投标,造成众多企业挤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其结果只能是价格的竞争和非商业手段的市场操作,造成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和创利能力下降,也影响到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2、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1)流动资金管理是其资金管理的重点。从上述分析知道,建筑装饰行业主要是资源消耗性服务行业,流动资金管理是其资金管理的主要形式。即建筑装饰行业如果能够管理好流动资金,对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不失为一个关键策略。建筑装饰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管理好现金、存货、应收账款。 (2)存货管理是流动资金管理的关键。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由此建筑装饰行业如何合理利用原材料,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就成为建筑装饰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即存货管理是流动资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如何降低存货管理费用,提高存货使用率,将是建筑装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长期资金管理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建筑装饰企业虽然大多规模较小,但能够充分发挥长期资金的作用,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而对于建筑装饰企业的长期资金,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即如何能够保障投资项目能够让企业实现预想的目标。因为建筑装饰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如果选择投资项目不慎重,就会很难抵御项目失败带来的风险,因此,长期资金管理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 二、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完善存货管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商品等。针对建筑装饰企业,其存货主要是为生产装饰材料而耗用的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建筑装饰公司装饰用的各种装饰材料等。存货管理主要涉及四项内容:进货项目决策、供应单位的选择、进货时间的决策和进货批量的决策。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存货的成本,提高存货的使用效率。 与存货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主要有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订货成本是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等支出;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和单价的乘积来确定。二是储存成本,是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等。三是缺货成本,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存货管理是权衡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并决定总成本最小下的进货项目、供应单位、进货时间和进货批量。作为建筑装饰企业,主要是决定其装饰所用材料的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带来的总成本最小情况的进货情况,以提高存货使用效率,而不造成无谓的存货浪费,进而增大了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竞争。建筑装饰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的利用率是其资金管理中重点应该关注的环节。 2、加强流动资金管理 除了要做好存货管理外,建筑装饰企业还应加强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不仅包括狭义的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短期有价证券。现金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现金管理一般有成本分析模式和随机模式两种。成本分析主要衡量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并做出成本最小情况下的最优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是指,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机会成本;管理成本是指,企业拥有现金,会发生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安全措施费等;短缺成本是指,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对于建筑装饰企业,其现金管理重在加强现金的使用效率,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使用现金。 应收账款管理是建筑装饰企业及时收回其装饰服务费用和装饰材料的销售应收款项。主要设计好信用期间、信用标准等,加强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并制定收款政策,并在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之间做出权衡,来保障应收款项及时收回。建筑装饰企业资产中流动资金占据较大比重,因此管理好流动资金,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建筑装饰企业增强其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建筑装潢业应收账款的另一特点是,存在较为严重的三角债问题。这就涉及到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催收问题,要求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在银行的信用状况、咨询公司对客户的信用评价、自己公司和客户以往的交易经验等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举例来说,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可以着重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特别是其资产的经营效率,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特别要关注其短期偿债能力,着重要了解客户的资金周转情况,以判断其是否具有及时偿还项目款项的能力。如果经过分析,客户本身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很强,就还要分析客户的债务方,这就是目前存在的三角债问题。如果客户及其债务方的信用都较差,则应收账款损失的风险较大,此时宁可失掉这一单生意,因为如果接了这笔生意,不但公司未来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加大,也可能延误其他有利可图的订单,进而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可见,对于建筑装饰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仅是催账的问题,关键是前面的环节做好了,就可以控制风险,节省收账费用,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3、长期资金管理做好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除了做好流动资金管理之外,长期资金的管理是关系企业长期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问题,因此长期资金管理也不能忽视。对于建筑装饰企业,长期资金的管理主要做好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企业可以将长期资金投资于项目,也可以进行长期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关键是权衡风险和收益。因为建筑装饰行业企业的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的企业可能打算上生产节约型的装饰材料项目,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务必慎重权衡项目的风险和项目的收益,以及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来加以实施。因为长期资金投资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增加降低,关键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灭亡。因此,企业长期资金管理主要是进行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由于长期资金涉及到的时间段比较长,有可能会遇到因政策的变化导致长期投资不能达到预期自的的风险。要规避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当投资项目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时,关键是公司财务部门在做投资分析时一定要充分估计到政策的可能变化及对投资收益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供公司决策者参考。 还有的投资项目涉及到不同的税收问题,这就要求权衡税收和其他方面收益,进行综合考虑,能够有税收优惠的,尽可能地利用税收抵税作用,以达到项目的最大效益。但采取税收抵税项目的前提是,税收抵税作用能够超过其他项目的收益,否则将得不偿失,所以要求项目决策人在进行长期投资时,要进行全面评估。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途径探讨 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内部财务资金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不少企业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资金占用较多,运营效率较低。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使用分散、效率低下、体外循环等突出问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弊端愈加突出,全面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一、资金管理在企业中的重大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资金运转的整体效益。因此,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具体来说,加强资金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加强资金管理是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一些企业经济效益比较低下,虽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不强则是问题的根本症结,其中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滑坡,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出现较大滑坡,财经纪律松弛现象突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严重倒退,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着账实不符,虚盈实亏的问题,少数人甚至钻企业管理方面的漏洞,国有资产损失严重。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国有经济要想健康发展,非得狠抓资金管理不可。 (二)加强资金管理是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重要手段。当前,一方面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大量企业资产尚未得到利用,特别是存量资金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如果这些闲置的资产通过流动资产形成重组,或通过实行股份聚集起来得到利用,这本身就等于增加了资金投入,也缓解了资金紧张的矛盾。 (三)加强资金管理是扩大资金规模的有效途径。现有的资产管理有两大问题,除了资产的闲置浪费外,就是资产的重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只有加强资金管理,才能加快资产积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二、企业资金管理目标 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是企业(集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谓资金的均衡流动是指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必须保持适当的配合:当企业必须发生资金流出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流入与之相配合,否则就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轻者导致经营受损,重则导致企业破产;而当企业产生现金流入时,除了维持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最低资金占用外,剩余资金必须及时找到有利的投资机会,尽量增加剩余资金的投资收益。因此,任何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努力实现资金的均衡流动,即资金的流入等于资金的流出。有效的资金流动则是指资金在其运动过程中,能够带来尽可能多的增值。因此,实现资金流动的均衡性和有效性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与控制的核心目标。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具体方式 由于企业资金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横向而言需要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纵向来说,需要层层把关,狠抓落实。具体说来,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内部银行或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三是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要把现金流量监控作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强化对公司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要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二)抓好资金流程管理,实现资金良性循环。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管理部门要对企业资金按照“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借贷”的原则,加强对内部单位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金融风险。 (三)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首先要通过制定示范性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主动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其次要把好制度订立时的审查备案关,严格手续,使企业的资金运用更加科学合理;最后,还要加强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促使企业不断完善并认真执行。 (四)做好分析工作是加强资金管理的基础。企业财务分析主要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诸项指标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资金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他一方面是对企业过去已完成的经营活动的总结,使人们能更加全面地认清企业现实的经营状况,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有根据的预测企业的未来状况。因此,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是加强资金管理的基础。企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诸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时常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而且必须结合企业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才能使企业的经营信息得到有效的反馈,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正确、有效的预测。 总之,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财会工作,才能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产生更大规模的资金并投入生产。因此,要想使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否则,即使有雄厚的资金也只能是无用武之地。只有加强资金管理,使之运转自如,才能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中的血液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有效地充足的资金运作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因而资金管理也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因此对资金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一系列资金问题如工程垫资越来越多,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矛盾日益突出,这些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弱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革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就成为建筑企业重视和关心的重点。本文将针对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作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资金 资金管理 建筑企业 一、建筑企业资金构成 建筑企业资金构成按其筹集对象和筹集方式,可分为资本金和负债两大类。如图表显示。 二、对建筑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利于争取更高市场份额 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资金充足,资金管理良好的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在这残酷的生存环境中游刃有余,发展壮大。例如, 资金管理良好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针对一些大型项目的特点及时添置设备,直接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优势,将资金短缺的竞争对手扼杀在起跑线上。 (二)为企业扩张壮大奠定基础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控制企业向银行贷款金额在合理水平, 压缩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同时,在这个资本运作波澜壮阔的时代,利用手中的资金优势,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加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增加投资收益,实现企业的扩张,为企业做大、做强开辟一片新天地。 (三)保证社会的安定 建筑施工企业是需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的企业。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现象普遍,建筑施工企业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为社会公众负责的同时,还要通过良好的资金管理,在特殊的时刻,垫付某些工程拖欠的工程款,及时地将农民工工资发放到农民工手中,以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切当然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良好的资金管理分不开。 三、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实际与计划脱节,使用效率差 因受客观方面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许多意料之外的项目,以及主观方面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在实行计划时的随意性不能切实有效地做好计划控制,使得企业不能做到资金按计划支配,导致计划的可操作性变差,更有甚者完全脱离计划形成计划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变得盲目,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点多线长的特点,每上一个项目就必须开一个银行账户,造成了许多一个单位多头开户的现象,致使资金分流沉淀,造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 分支机构分布广泛,使得大部分建筑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与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使用效率低下。特别的随着竞争的加剧,为提高企业业务承接的能力不顾企业实际,仅为承揽一些“高、难、精”的工程项目购置先进的专项设备,在提高了增加企业闲置成本的风险的同时加大企业资金负担,限制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有效流通。 (二)垫资问题严重,资金短缺凸显 虽然国家通过加强对建筑市场的整治,已较有效的遏制了建筑市场存在的无序竞争恶意压价等现象。但由于建筑市场中依然存在的市场主体的地位不平等, 市场运行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在招标过程中,业主提出了种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不平等条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建筑企业为了生存,违心地接受了种种不平等合同条款。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垫资,建筑施工企业的垫资额动辄上百万多的可达上千万。如果建筑施工企业不接受,就会失去中标的机会,失去市场。一旦一家建筑企业开垫资的先河其他企业就必须紧随着接受垫资条款,否则就不会承接到项目致使运营出现问题,这样即形成了垫资的恶性循环,这加剧了建筑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融资受阻,筹资成本增大 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各经济主体对贷款需求的普遍增加,使得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而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就是微利企业,负担较重经济效益不佳。考虑到还款能力、垫资风险等问题使得银行便不把建筑企业作为有潜力的客户,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支付巨额的投标保证金及垫资施工,往往会违犯国家有关规定高息集资,以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这便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巨大的财务费用,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解决建筑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针对建筑企业资金使用实际与计划脱节,使用效率差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预算范围由单一的经营性资金收支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预算主体包括企业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原则上,各级预算一经批准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须调整的,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建立与市场经济适应的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树立“钱流到哪里, 管理、监控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 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建筑企业应立足工程项目高度分散的现实, 探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做法, 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建立、完善内部结算中心制度, 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 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及时调剂余缺。 (二)解决垫资从项目审查及合同签订入手 如前文分析我们看出垫资问题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且由于工程项目沉没成本较大,中途停工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损失很大,因此一旦垫资已经发生就会大大降低企业与业主资金博弈时的主动权。因此要想解决垫资给企业带来的资金管理的问题,就应从博弈的最初环节开始即从项目审查及合同签订入手。首先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任务时一定要对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看其是否正式批准立项,是否列入基建计划,资金是否到位,是否征用建设用地,避免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其次在合同签订时要注意合同是否符合投标程序是否经审查合格是否合法这些基本要件外更要多关注资金预付结算方面的相关条款的设计,如约定预付足够施工款项以及未完成款项给付的相应惩罚等,运用法律的强制力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给付。 五、总结 建筑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保证企业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在资金管理上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努力使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状态,优化资金结构,盘活沉淀资金,加大监控力度,规避资金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浅谈企业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论文关键词:货币资金 管理 制度 财务 资产 论文摘要: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效益意义重大。因此,应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实行统一 财务管理 ,防范资金风险。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获利能力最弱的资产。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求有效地保证一个企业随时有资金可以利用,并从闲置的资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也即要求在货币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抉择,以期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不足和过剩所产生的不良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本文就企业如何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工作,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一、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 货币资金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管理,而且有利于对整个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货币资金预算是对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估计,也是对企业预算 期货 币资金收支结果的预算。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对于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货币资金预算为控制企业日常货币资金流动提供了主要依据,也是评价企业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的现象产生。 在货币资金预算中,应把整个预算期分为若干个时期分别计算货币资金的余额。长期货币资金流量预测虽然重要,但在货币资金管理中所编制的预算,主要是一年以下的短期预算。划分时期的长短要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来决定,但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即月度财务收支计划,某些货币资金流入流出变化大的企业,还可以按周或按日编制预算。 编制货币资金预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 成本 费用预算等等。完整的货币资金预算应包括货币资金收入、货币资金支出、货币资金千余缺以及货币资金筹集等部分。 货币资金流入量来源于销售收入、 投资 收益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其中销售收入是最主要的部分,其金额可以直接从销售预算中得到;投资收益的货币资金收入时间比较固定,数量也容易确定;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可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关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预算期货币资金流入量加期初货币资金余额,构成预算期可动用货币资金数量。 货币资金流出量主要包括购货支出、营业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上缴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其中购货支出可从 材料 预算中得到;营业费用支出如工资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可以从费用预算中得到;利息支出所需的资金可以从偿债计划中得到;所得税付出以及利润分配支出可根据企业的盈利计划预先估计,支付的时间也比较固定;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并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 二、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货币资金的同部控制制度,规范 会计 行为,要依据国家有关 法律 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完善企业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项目招标、工程采购、 经济 担保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方式、方法、程序、责任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 一是 会计 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收支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二是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 银行 有关票据和日记账的登记;三是内审人员应当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 审计 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账的定期核对;四是会计主管应负责审核收支项目、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五是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及各项支出。 四、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各个环节的 管理 ,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程序,确定货币资金执行的审批权限和制度,超限额或重大事项资金支付要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或超审批权限的资金支出。严格企业内部资金收入和支出审批程序。 1、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控制 ①每笔收入支出都要及时开票; ②要尽可能使用转账结算,现金结算款项要及时送存银行; ③尽可能采用集中由 财务 部门收款的方式,分散收款要及时送交单位出纳; ④不得坐支各项收入; ⑤出纳员收妥每笔款项后应在收款凭证上加盖“收讫”章。 2、对货币资金的支出控制 ①每笔支出都应有单位负责人的审批经、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人员复核; ②出纳人员每一笔款项都应以健全的会计凭证和完备的审批手续为依据,付款后,需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 ③各项支出都有预算和定额控制执行; ④要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现金,尽可能使用转账支付; ⑤银行单据签发和印鉴保管应当分工负责。 五、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 加强对货币资金、会计凭证、原始的管理,要依法建账,及时核对银行账目,认真履行定期对账、报账的制度,建立定期进行检查的制约机制。不符合审核程序不能支付资金,按规定实事求是报账,不作假账。 一是货币资金的收付只能由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不得接触货币资金;二是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制度;三是出纳人员要做到每日现金日记账余额与保管的现金核对相符,并经常与会计核对账目;四是要严格执行定期现金突击盘点制度和核对银行账的制度;五是已开出的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全部及时入账;六是所有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连续编号并顺序使用,错 写作 废的原始单据应加盖“作废”章后妥善保管。 六、实行统一 财务管理 ,防范资金风险 要严格执行一个单位只能设置一个财务机构的管理规定,统一管理本单位的全部账薄,全部了入和支出一律纳入本单位的财务总账管理。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的开设,要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开设,严格禁止账外账和“小金库”现象。对本单位发生的重大 经济 活动事项要及时报告,准确、全面反馈本单位的经济信息。要树立风险意识,从源头上防止货币资金被挤占、挪用、盗窃的问题产生;从制度上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加以防范和控制。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企业集团强化资金管理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摘 要】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向我国实体经济蔓延和“远未见底”的情况下,强化包括预算、运行和投资的资金管理,强基础、保生存和求发展是企业集团应对金融危机,切实推行以“资金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组合、“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举措和最佳契机。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强化管理; 资金预算; 资金运行; 资金投资 一、强化基础实力——切实推行以“资金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从内容上看,是一个包括现金收支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等在内的完整体系;从职能上看,是对其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进行全面整合,最终使企业的有效资源获得最佳利用效率;从过程上看,是通过预算编制、执行与控制、考核与激励,对预算内容进行整合并实现“预算职能”的以“资金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全方位价值监控。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一)预算编制过程——细化“战略”为“战术” 把预算编制过程当作“战略”细化为“战术”的过程。 1.在预算编制设计上,要体现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对当年工作的要求,大力发展核心产业、先进产业和有机遇的产业;发展有市场需求、有技术含量、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淘汰落后企业和落后产品,在困境中实现健康发展。2.在预算确定的经济指标上,要体现“又好又快”,各项预算都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在预算结构调整和项目安排上,要体现企业发展方向,服从于企业集团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目标,要体现技术进步的要求,增加产品的含金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在预算资金安排上,要重视科技投入,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在预算的编制方式上,以“零基预算”为基础,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情况滚动编制预算以达到总体目标,分别细化销售、成本、费用、投资、资金等各个模块实行模块化管理。 (二)预算执行与控制过程——刚柔结合提高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 对预算的执行,要刚柔结合,注重促进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企业外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强调每个预算目标的“刚性”实现,而是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及时进行调整。 1.在预算分析的内容上,及时反映分析经济活动状况尤为重要,各企业集团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细化分析内容,把预算分析与滚动预测相结合,把预算分析与措施建议相结合,及时填列“预算与预测分析表”,要抓住重要特点、重大差异、突出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2.在预算的分析方法上,灵活应用各种分析法和营运资金管理模型,采用文字、图表、实例相结合的形式,各级财务总监亲自修改分析,亲自写分析点评,提高预算与预测分析的质量,为管理层团队和董事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3.在预算分析手段的运用上,要继续推进信息化管理,完善和加强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把大部分财会人员的精力从记账报账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辅助我们提高财务预测、预算分析和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预算考核过程——合理的预算指标考核体系和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按照职责范围和管理层次,建立合理的预算指标考核体系,把预算执行情况与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切身利益挂钩,使之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以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为基础,建立良好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1.根据重要性原则选择预算考核项目指标,并使预算考核公开化、透明化和合理化。包括:对企业的领导层、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等管理部门实行效率和费用否决制;对生产部门实行制造成本预算、生产资金占用预算否决制;对营销部门实行产品资金占用否决制;对采购部门实行采购成本和采购质量否决制。 2.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和激励时机,分别采取相应的激励方式以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3.对于没有实现预算目标而需要承担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促进企业组织内部的横向竞争。 二、保持生存能力——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强调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现金至尊”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保持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重要。谁掌握了足够的现金,谁就有抵御各种风险和保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能力;谁就有及时捕捉并抓住国家拉动内需这一发展机遇的基础,企业就可以把资金投向能产生更多利润的地方。在很多时候,投资机会的损失是无法用资金额度来衡量的。 (一)考核应收账款与存货结构,降低营运资金风险 资金问题实际就是市场问题,没有市场就没有销售,没有销售就没有资金。对应收账款与存货结构的考核,其目的是要保持每月经营净收益均可转化为经营现金净流入,保障在任何时候营运资金的风险都降到最低。 1.以企业集团层面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对各企业应收账款、存货的结构进行考核,对不合理的应收账款、存货所占用的资金计算资金成本,扣减企业当年利润。 2.把应收账款按“开票日”划分账龄改成了按“到期日”划分账龄来计提坏账准备,对一般应收款加存货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50%的企业要进行清理整顿,摸清家底、处理闲置存货、大力催讨到期应收款,集中力量抓超期应收账款的回笼。 3.建立货款回收责任制并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加大欠货款回收率和实现销售收入双考核。坚决不放赊销这个口子,只有加强销售货款回收才是公司根本资金来源的保证。 (二)调整产品结构,从源头上降低应收账款的比例 在经济形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存货资金限额控制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降低应收账款的比例是关键。 1.从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经营模式、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竞争能力等角度,根本解决应收账款和存货居高不下的问题。 2.各单位都要在排产、投产时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积压,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努力减少成品和原材料资金占用,从而达到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变现能力的要求。 (三)发挥企业集团资金调度的优势,全方位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由于企业集团在投资结构、产业和产品结构等内容上具有立体性的特点,在资金使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的特点,所以,企业集团具有统筹调度资金的基础。 1.成立企业集团层面的财务公司,完善内部结算中心职能,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和内部贷款制度,利用利率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2.在财务公司的平台上,开发运用企业银行账户信息系统,即,与各开户商业银行的系统连接,进行全企业集团的存款管理,形成既能及时反映各企业在财务公司的资金情况,又能实时反映各企业在其他银行的资金状况的信息系统,将全部资金集中到财务公司,通过财务公司发挥企业集团资金调度优势,提高资金利用率,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盘活。 3.细化资金的计划管理,编制季度资金计划和月度滚动计划,改变过去企业集团只要求编制年度资金计划的方式,发挥企业集团总部功能,实行全面的资金计划管理,有计划地调剂资金余缺,保证资金的合理流动。 4.实行跟踪分析与考核,各企业要高度重视资金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财务总监和经营者都要亲自审核资金计划,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采取措施,既考核平均存款余额,又考核月末存款余额,提高计划的合理性和准确度。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石油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而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资金只有不断地改变其形态,不断地运动,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保持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性,也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如何保证石油企业的“血液”——资金畅通无阻,防止出现“淤血”和“贫血”,是资金管理的第一要务。只有强化资金管理,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防止资金流失,从而促进石油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可持续发展。 一、石油企业资金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石油工业资金,是指油气生产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是垫支于石油工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货币。石油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是连续不断的,企业的资金也随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处于不断循环的状态之中。石油企业资金分类除与其他工业企业资金分类有相同之处外,还有自身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的各个周期和环节上,如基本建设投资、地质勘探事业费、勘探开发基金、油田维护费、石油流动资金、更改与修理资金、利润留成、职工福利基金等,其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周期长、风险大。石油企业的资金管理就是对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即对石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工业生产流动资金、石油固定资金(折旧)、石油利润分配等各类资金的管理。 石油企业资金管理机制是石油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所派生出来的一种管理机制,是指在一定的石油工业经济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下,有关制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行为的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体现出来的内在机能和运动方式。其特点如下:一是资金管理机制的载体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机体。因为机制一般存在于有生命力的机体中,它能使机体不断地运动,并按照自己的经营目标不断发展壮大。如果资金是企业的附属物,企业就无经营机制可言。二是资金管理机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机作用的反映。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须的能够推动自己发展的一种功能和“血液”。三是资金管理机制是一个复合系统,内含若干分机制或子机制。如动力机制、决策机制、约束机制、效率机制等。 二、当前石油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现代企业所具有的资金管理意识 (1)缺乏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在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上缺乏科学性,没有把资金的时间价值引入财务管理。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由于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认识,致使企业一味地追求产量和产值,对一些高成本的产量长期进行不合理的风险投入和负债经营,导致资金投入很多,效益却不尽人意,从而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 (2)缺乏资金合理性、计划性使用。在资金分配上比例失衡,把过多的资金用于长期项目,致使流动资金不足,运转艰难,财务风险陡增。一方面,流动资金内部各项目之间分配不合理,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占用结构的不合理,使企业资金积压与资金不足并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资金使用机制。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较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结算资金到账缓慢。目前,石油企业中应收账款过多,企业应收账的现金额大,赊账长期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导致财务陷入恶性循环中。特别是因信用政策、客户信用、结算因素、管理因素、金融结算因素,导致应收账款没有相应政策制约,从而很难从源头上控制大笔应收账款的产生。 2、资金预算管理亟待细化 为了使资金管理能得到全体员工的重视,虽然石油公司一般都按要求编制年度资金预算,但由于资金预算不具备硬性约束力,使得每月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细化月度资金预算时,对一些重大的资金投向和运作留有弹性空间,很难坚持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平衡的原则基础上强化对资金管理的计划性和约束力。 3、没有处理好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关系 虽然石油企业一般对长期资金的投资和筹集十分重视,但在投资管理和控制上,仍沿袭着较为粗放的经营方式,只一味地追求产量和产值,对一些高成本的产量长期进行不合理的风险投入和负债经营,导致资金投入很多,但效益却不尽人意,从而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另外,对短期资金的运作普遍缺乏深层次的控制和分析,既没有及时制定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和融资政策,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短期投资管理较为混乱,致使资金运营效率低下。 4、国有资产利用率偏低 石油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偏重于实物管理和静态管理,在重视资产实物形态的同时,忽视了资产的价值形态。致使一些积压闲置资产难以合理流动,存量资产难以盘活,降低了资产的利用率。另外,也存在经营承包者对资产使用价值的侵蚀。在承包制的经营方式下,承包制自身的短期行为和承包指标的刚性约束,促使承包者采用超载、越时和减少维修费用手段过度使用国有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的加速损耗中获取额外利润,这在客观上侵蚀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固定资产在使用价值的耗损中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5、结算资金回笼难的状况依然存在 目前,石油企业特别是存续企业中,应收账款过高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大、账龄长且长期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并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特别是对因信用政策、客户信用、结算因素、管理因素、金融工具因素导致的应收账款没有很好地分析并制定相应政策,从而很难从源头上控制和规避应收账款的产生。 6、资金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虽然有关企业资金控制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已经出台,但目前一些企业只停留在书本上的学习和消化阶段,并没有根据新规范来对照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单位的生产人员只管生产操作,不过问原材料的浪费和节约;销售人员只管推销产品,不过问销售款的收回;财务部门只管记账、算账,不监督各项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财经制度,从而导致资金管理上的混乱,加速了资金紧缺。 三、加强石油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1、强化石油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1)增强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在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价值增量。企业应利用资金需要量和资金使用收益,积极开展必要的技术预测,把握好时机,抓住机遇,充分运用资金供求时间差以及价格差,产生资金再分配效益,利用资金信贷关系,产生资金使用效益,运用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客观尺度,按照经济上的可行性要求,进行最优方案选择。 (2)注重资产增值,讲究生财聚财。石油企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利润的大型企业,追求利润目标和整体经济效益是石油企业资金运动的根本目的。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企业的资金管理要围绕着这一目的,把成本同产品的功能、质量、寿命等结合起来考察,防止只增产不增收现象,注重资产增值,讲究生财聚财,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对经营活动实行全面财务监督。 (3)强化资金投资管理。资金投资,是石油企业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到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在投资前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深入细致地研究投资决策,分析投资机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投资计划,选择最佳投资方案,同时对经济效益作出评价。避免出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现象,及时清算收回投资收益,杜绝投资损失和资金浪费。 (4)加强结算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为了加快企业的资金回笼,提高资金利用率,企业应从应收款入手,联合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成立清欠小组,跟踪分析,及时考核每一笔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相互加强信息反馈,加快应收款项回收步伐。对应收账款建立永久性负责制,谁经手的项目款要由谁催收,且要做到当年销售的货款,资金当年回笼。无论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账,都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另外要加大货款回收力度,从源头解决资金流入问题,在年初就要制定出压缩应收账款的总体指标和各项分解指标,并将压缩应收账款指标和现金流量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落实到各单位经营责任合同书中,以确保资金的及时回笼,加速资金周转。 2、加强资金预算制度,抓好资金控制 一是要拓宽预算的覆盖面,把企业的全部资金全都纳入预算管理,不允许任何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外,坚决杜绝计划外投资;二是要改变超前花钱,先上项目,后找资金的现象,禁止搞资金赤字预算;三是要加强资金集中管理,进一步把银行的职能与企业管理职能有效地结合起来,统一货币资金收付;四是加强日常现金管理,严格控制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流出。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通过深入开展成本管理创新活动,努力把降低成本落实到全员、全方位上。在动态管理上实行避峰就谷,通过科学调度和精心测量,减少外购动力的资金流出。对主要生产材料,从设计入手,通过改进工艺,降低材料定额,选用借用、代用材料等手段降低材料设计成本,从源头上减少和降低材料成本。要对原材料实行比价比质采购,对可控费用下达控制或压缩指标,并和工资奖金挂钩,以此来大力压缩一些非生产性支出。 3、明确投资目标责任制,抓好决策管理 石油企业动辄就是巨额投资,投资决策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因此,要形成科学的决策制度,明确投资目标责任制,增强决策者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坚决遏制表面上集体决策、集体负责,但最后谁都不负责的现象。同时,要调整投资结构,由偏重扩大规模的总量投资,向注重结构调整和提高开采效益转变。对那些需要大量资金和较高成本代价才能拿到的产能和产量,要适当削减,并坚决关掉无效井。通过减产和改善投资结构,切实把低效无效的原油产量降下来,腾出资金补充高效开发井,以形成最大的投资效益。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使闲置资产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石油企业的投入高、资产规模大,这就要求资金的货币形态具有再生功能,资金的实物形态具备流动功能,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这两种功能,资金的流动性和增值性才得以实现。石油企业资产存量蕴藏着相当大的潜力,因此要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工作,把闲置和低效资产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租赁经营。石油企业通过实行资产租赁,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租赁市场,使资产在租赁经营中进入良性循环。对那些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不能发挥作用的闲置资产,在资产保值的前提下,经过资产评估进行竞价拍卖。也可以把闲置的资产进行嫁接。总之要积极处理积压、报废物资,全面盘活存量资产。 5、深化目标成本管理,强化内部控制 目前,石油企业普遍存在消耗高、浪费严重的现象,成本节支潜力较大。要减少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的占用,必须深化和完善目标成本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努力搞好内部挖潜,对各项施工成本中工、料、费的消耗标准进行精心测算和动态控制,严格制定工作流程和规范工作标准,并与各责任中心承包考核、指标紧密挂钩,严格奖惩制度。同时,对主要负责人实施管理负责制,并将目标成本管理同干部业绩考核、职工工资晋升相结合,把降低成本的活动贯穿于群众性的自主管理活动之中,力求从根本上减轻资金占用和费用支出,减轻资金压力。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应对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中起到支柱作用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营运资金是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为此需要采取确实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措施,提高其管理水平,保证能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基础。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 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解决对策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形式越来越多,使得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国有企业自身发展中,营运资金的不及时到位和管理不善导致生产发展进程受阻,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为此,需要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现状进行问题分析,该如何纠正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方法是目前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的重心。 一、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国有企业营运资金具有流动性强、周转时期短、来源形式复杂的特点,所以营运资金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营运资金的管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至关重要。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指企业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的管理。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的形式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流动资产的主要类型有:存货、收账以及现金。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一、通过对适量营运资金的管理,保证企业日常的资金收付保持在良性循环状态,第二、通过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提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缩小资金风险,从而保障国有企业资金流动安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缩小周转周期,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生产能力和盈利水平。 二、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管理工作不重视 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周期均大于平均值,但是其自身的经营能力较差,利润率较低,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自身思想觉悟的原因,不能从旧的管理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所以导致现有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目前的需要,再加上资金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低下、管理方法效率低、管理模式不完善、信息流通速度慢、对企业整体的规划发展目标不明确,导致不能对营运资金进行科学配置和管理,不能将企业的发展与资金的管理同步结合,所以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对营运资金的控制能力低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再加上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滞后,导致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资金流通混乱和周转不畅。企业生产没有计划性,对营运资金的使用也没有计划性;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混乱,为扩大生产或增加利润采取赊销手段、分期收款的方式,从而扩大销售市场份额,忽视合理配置企业营运资金,造成应收账款数目越积越大,再加上应收账款怠慢、拖欠或坏死的情况,企业资金周转则会面临很大难题;企业生产计划不明确,盲目进行原材料采购和投入生产,销售和生产进度严重不协调,导致资金资源被积压,营运资金管理工作失控。 (三)营运资金管理预算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预算体系是知道生产活动有序进行,营运资金合理运用的基础,同时还能为资金使用中的监督管理工作以及人为行政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我国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体系中一般没有落实资金预算管理,所以导致资金盲目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应收账款缺少预算管理,则过量的赊销势必会导致资金周转周期延长,资金利用率降低。存货预算缺少有效的管理,则会导致采购量过大,占用大量生产资金。流动负债缺少有效的预算管理则会导致资金的筹借、使用混乱,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四)企业营运资金的组成结构不合理 营运资金的安全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营运资金结构的合理是保证营运资金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忽视了对营运资金结构的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结构失衡,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营运资金的组成结构本身就十分混乱,严重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对我国国有企业自身来说,要调整资金结构,保证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者之间的均衡,保证企业营运资金结构合理。 三、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一)改善旧的管理理念,树立营运资金管理新理念 国有企业领导层应该树立新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根据时代经济发展特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武装、指导实践活动。首先要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合理配置,根据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配置足够的生产投入资金以及生产周转资金。多余的闲置资金则可以用于其它方面的使用。另外,流动资金的数额一定要能保证生产的需要,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生产活动顺利开展,且资金的使用周期最短,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为保证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监督 首先要制定出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明确的企业资金收支管理措施,设置会计、出纳等涉及到资金使用的职位,根据职位不同,明确职责划分,从而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局面。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存活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科学规范的采购措施,控制采购数量,保证采购和生产的进度相协调,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做好存货管理,对货物的价值进行定期估算,做好记录、检查和核实,这些工作流程需要循序渐进,且需要明确分工,不可一人完成。此外,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为此需要构建客户信用体系,在售前做好信用评估以及防范,在销售中做好价格控制,针对售后制定补救措施。在把握好客户信用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析。信用体系中要包括客户信用档案、信用不良情况、信用等级划分、根据信用等级规定可赊款数额、违期不付账情况下的相应现金折扣等。销售人员需要清楚了解客户信用状况以及货品的去向,做好跟踪,将信息及时记录反馈、分析,必要时刻采取必要措施,从而降低资金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营运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是保证营运资金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资金预算作为影响企业生产活动计划的决定性因素,一旦落成,则不可随意改变。所以对企业阶段性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企业经营中,要重视营运资金预算,根据企业上阶段的生产经营状况,结合市场大环境,严格做好资金预算数额的控制,并全程监督资金的使用,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入和留出,保证企业营运资金的数额始终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范围之内。营运资金的需要量、合理持有量的范围以及企业发展应急资金数量,都需要进行科学规定和严格控制,从而满足企业的日常的交易活动、预防性措施的资金投入以及投机活动的需要。企业应根据这几种需要,进行科学的资金预算,控制好资金支出,保证营运资金的固定资产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保证正常的企业生产活动。 (四)健全优化资金结构的各项制度 国有企业的资产在流动中,由于企业生产中各项生产环节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不同,资金的变现能力也不同,所以需要对各项资金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为更好开展营运资金管理奠定基础。在企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要避免流动资产的流失,为此需要优化内部资金组成机构,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科学安排流动资金、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资金组成不分的结构和数额比重,通过运用流动负债,发挥资金调节的作用,来满足流动资产波动需要。在目前我国大多国有企业中,对营运资金管理侧重于节约资金占用,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明确资金管理各环节中的责任,强化对资金流动环节的控制,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安全,缩短资金使用周期,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质量化方向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国有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革,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营运资金的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领导者需要给予重视,改善原有的旧的管理理念,应结合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内部营运资金管理现状,针对企业自身存在的资金问题,积极采取合理有效解决措施,从而完善管理制度,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有效管理、盘活沉淀,才能真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肖莹华 单位:武汉普天电源有限公司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企业资金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资金管理创新将为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工程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施工工作,所需资金较大,创新资金管理对于企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伴随工程施工企业资金规模的积累扩张,也为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创造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本文在分析资金管理创新对工程施工企业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资金流情况,分析了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创新资金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 资金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从企业经济活动循环角度看,企业资金以股东自有资金为起点,经过项目可行分析、投资决策、融资活动、经营管理,到利润形成与收益分配。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企业资金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并实现资金结余,促进企业增值。工程施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占用规模较大,更需要加强资金管理创新,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企业竞争力,形成核心优势,进而控制企业财务成本,增强企业资金周转能力,实现资金创收创效。 1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降低资金融资成本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发展,在去产能、去杠杆的经济政策驱动下,工程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与资金压力。一方面,建设项目需求减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拓宽渠道,通过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压缩成本开支,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建设项目更新换代,需要采购适应新要求的机器设备,增加资金支出。不论是成本控制,还是新购设备,都离不开企业资金融资管理。创新资金管理,拓展融资渠道,组建结构性融资方案,有效盘活企业资产,有助于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1.2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提升资金周转能力 资金周转期是指企业从投资到收回投资的过程。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每经过一次资金周转将实现企业资金的增值积累。从这种意义上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将加速企业资金的增值与积累,促进企业创效。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中,营运资金的管理是重要环节。通过对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的管理,尽量压缩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占用,快速收回工程款项,加速营运资金周转,以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进而促进企业资金积累,不断扩大企业规模。 1.3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提升资金创效水平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创收创效,因此,利润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但如果资金不能回收,利润只是一个数字。从这个角度看,加强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利润落地,真正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创新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通过资本市场工具,盘活企业资产,及时回笼现金,可以有效转移资金风险,为企业资金运作提供新的资金支持,更大限度的将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用足用好,有效发挥资本追逐利润的属性,实现资金的创收创效。 2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融资管理缺乏创新 工程施工企业资金需求主要来源于设备购置和垫付工程款,传统资金管理一般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满足资金需求。然而,由于工程施工企业设备回收周期较长,垫付工程款资金流动性相对较弱,加之银行贷款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如产业信贷管制或信贷规模限制等,往往造成企业贷款审批较慢,难以及时到位,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伴随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广泛,为工程施工企业搭建了融资创新的基础。同时,工程施工企业一般以项目部模式扩张规模,受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建设方影响,有的项目部资金结余,有的项目部资金短缺,造成从整个工程施工企业看,资金较为分散,造成重复融资,增加企业成本,加重企业负担。 2.2营运资金管理缺乏创新 营运资金指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流动资产占用企业的资金,流动负债占用企业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对于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流动资产包括施工材料配件、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工程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往往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意识,业务人员单独洽谈合同,财务人员缺乏参与,使得商务与财务相对隔离,营运资金管理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没有发挥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的支撑作用。 2.3投资管理缺乏创新 伴随工程施工项目规模的逐步扩张,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逐步积累。为使资金创造更多效益,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找寻新的投资项目,并赚取投资收益。现实管理中,工程施工企业一般选择继续投资于新的工程项目,以惯有生产模式按部就班实施再生产,缺乏投资管理创新。一是缺乏商业模式创新,没有将工程施工与金融融合发展,缺少了资金创效的部分。二是缺乏对项目投资模式创新,对市场创新模式缺少了解,如机械设备采购中,应用融资租赁模式,将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创造资金利用空间,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3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 3.1进一步加强融资渠道研究与创新 融资创新是工程施工企业创新资金管理的主要手段。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融资渠道研究与创新,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一是拓宽工程施工企业融资渠道,对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超短融等债务融资渠道和新三板市场、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等股权融资渠道加强研究,筛选企业资产,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二是实施工程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选择筹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或建立统一资金结算中心,统筹管理工程施工企业各项目部资金,调剂资金赢缺,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强工程施工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研究,有效发挥财务杠杆效能,实现成本最优状态,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3.2进一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与创新 营运资金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创新,要突破企业原有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一是提升营运资金管理意识,明白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方法,在投标书编制、施工合同谈判、施工材料采购等业务流程中,强化营运资金管理的手段。二是要有效压缩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减少对工程施工企业本身的资金占用,这需要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高施工质量,增强在工程施工业务中的话语权,降低对材料采购商的依赖度,实现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规模。三是要尽可能应用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压缩工程施工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周期,对上游材料供应企业应尽量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期,对下游建设企业应尽量争取预收账款,以减轻工程施工企业资金压力,实现营运资金管理产生资金结余,为企业创造资金效益。 3.3进一步加强投资模式研究与创新 投资一般发生于工程施工企业资本资金大量积累的基础上,需要工程施工企业加强对投资项目的挖掘与创新管理,促进资本追求利润的功能发挥。一是要将资金与工程施工主业结合,如参与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项目,即我国正在强力推进的PPP项目,使得工程施工企业由施工方转向建设方,并兼顾工程施工,以获得工程施工收益和资金资本收益,实现投资模式创新创效。二是要加强对产业链相关行业研究,依托掌握的信息资源,准确判断投资机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工程施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三是要顺应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要求,抓住机遇,拓展海外业务,加强海外项目风险管控,研究国家与国际外汇政策,实现产能的有效转移,促进企业金融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收创效。 3.4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与学习交流 企业持续发展核心在人,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是促进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是要加强工程施工企业全员资金管理培训,不断提升全员资金管理意识,建立全员创新基础。二是要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交流,发挥头脑风暴作用,碰撞资金资本管理创新做法。三是要加强与外部交流沟通,包括与供应商、建设方、同业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共赢。四是要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工程施工企业全员的创新创造热情,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沙莉 单位:中铁十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漏洞与对策 摘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是,由于其所有制结构模式单一,投资渠道有限,普遍缺乏资金,影响恶劣企业的发展速度,继而制约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资金管理方面,中小企业也存在各种漏洞,本文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策略;研究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货币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有时可以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兴衰。中小企业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对于货币资金的收支有一个系统的规定,制定完善的货币资金制度,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一、货币资金管理的理论概述 货币资金一般是指企业内部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它货币资金的情况,货币资金的管理在广义上既包括货币资金的管理也包括应收应付款项的管理,企业要根据自己货币资金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于货币资金流出时,企业首先要明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货币资金流出,该款项是不是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资金流入时,要做好的货币资金的保管工作,提升企业闲置资金的综合运用率,对外投资获得收益时,或者是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时,不要让资金流出现限制,要合理的发挥货币资金的功效,让其为企业服务。 二、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不足 (一)中小企业对于货币资金重要性认识不足 货币资金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多数的中小企业中,对于货币资金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因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一般不具有综合的财务管理知识,只是针对某个项目建立的企业,对于产品的生产有很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财务管理认识不足,更不注重货币资金的管理,只是在按照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往来进行货币资金的收支。货币资金的管理国家都有统一的制度规定,每个企业要在不违反制度的前提下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制度措施,有些中小企业的领导没有这些意识,感觉企业是自己的,企业的资金就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久而久之,会给自己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企业内部缺少必要的监督制度 在企业的监督管理中,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政府、税务等相关部门核查企业有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查看有没有违法乱纪、偷税漏税的事情发生,每个企业对于外部监督都是重视的,外部监督也有一套相关的手续,中小企业只需要配合即可。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对于自己企业情况的监督,由于中小企业的内部制度不健全,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只是形式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上。在发生账面不符的现象时,有时只是罚款了事,没有深究账面不符的原因以及责任人的责任,只有在出现大额的情况才会引起重视。中小企业的账面比较随意,有时只是为了报税而强制让账面平衡,给货币资金的管理带来困难。 三、做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定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只有他们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知识,才能将政策落实到实处,才能在企业中建立起完善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的领导层应该从大局出发,从国家的政策规定出发,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也要选用正确的会计人员,因为会计人员是货币管理的直接参与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货币管理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做好带头作用,监督并支持会计人员学好专业的财务知识,了解国家的最新财务动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其更好的为企业财务工作服务。 (二)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阶段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并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的资金一般是由出纳管理,为此,必须要明确出纳不兼容的岗位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另一方面也要做好企业货币工具和相关印章的管理,在进行票据购买、背书转让、贴现的企业活动时,要按照规章制度办理,并且在相关的账簿上记录。做好货币资金的清点和保管工作,库存现金要日清日结,每天工作完成后对保险柜里的货币资金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每月至少与开户银行核对一次,以免出现差错。 (三)注重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没有其他的资金流入,其经营与管理也存在一系列的风险,这主要依赖创业者的资金或者政府的专项资金来经营,在创建阶段,企业的规模也较小,发展前景模糊,存在一系列的经营与管理风险,难以从银行中获取到贷款。为此,企业需要注重广泛吸收投资,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模式。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经营风险较低,并有着较强的抵押能力,因而债务融资成为此时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方式,在合理的资本结构范围内,尽量扩大债务融资。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发展稳定,风险水平大大降低,此时可以选择在资本市场上市,以便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四、结语 虽然目前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是发展时间短、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完善、财务不健全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总之,货币资金的管理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我们现阶段的企业中,中小企业的现金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要重视这一问题,尤其是领导层要认识到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针对企业的情况建立起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作者:张光良 单位:成都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摘要: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有关问题的研究,首先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进行概述,然后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三个阶段进行说明,并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应该不断努力去完善。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引言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近些年来实现了跨越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的同时,在相关专题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随着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建设条件也日趋复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成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因此,需要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 1.1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建设项目的最优目标,即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最优实现。由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独有的复杂特点,从而其具有几大共性,即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还具备其自身特点。 1.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质量是指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主体是实体。而工程项目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工程项目实体质量;(2)功能和使用价值;(3)工作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包括: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等。质量控制的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全面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由于各阶段的质量目标不同,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和任务。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经由对投资人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质量控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施工前控制、施工中控制、施工后控制。 2.1施工事前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施工前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施工承包商的准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即对施工人员、施工所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措施、施工所必备的环境条件等的审核;二是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的事前质量保证工作,即为了有效地进行预控,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承包商提交的各种文件,依照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建立监理工程师质量预控计划。另外,还需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首先,是对承包商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五个方面:(1)承包商人员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承包商在投标时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详细的《拟投人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承包商的主要人员符合投标的承诺。(2)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4)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控制。(5)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其次,是对监理工程师的事前质量控制。程序有:(1)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计划;(2)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2.2施工中质量控制。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多,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而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施工工序所组成,它们的质量是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落实到每项具体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2.3施工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而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竣工资料;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状况及水平;组织联动试车等。 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是进行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工程质量评定,即依据某一质量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照施工质量具体情况,确定其质量等级的过程。对水利水电工程,要求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进行质量评定。工程验收是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依据一个既定的验收标准,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检验工程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过程。 3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规定: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其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按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通过资质审查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检制”,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与国际广泛采用的条款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努力去完善。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龙滩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和“西电东送”的战略项目之一,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这样宏大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龙滩水电站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工程招标采购的方法和合同管理方法等。 关键词:水利水电 建设管理 研究 实践 龙滩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和“西电东送”的战略项目之一,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已于2001年7月1日开工建设。 龙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上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境内,设计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是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仅次于三峡工程的特大型水电站,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装机420万千瓦,概算总投资243亿元。1999年12月26日,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出资33%)、(出资32%)、广西开发投资公司(30%)、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出资5%)共同发起组建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国家电力公司和原广西电力有限公司的股份全部划给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为保证龙滩水电站的顺利建成,项目业主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深化改革,对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原则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1.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这样宏大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这一构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成果,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实行龙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 作为电站建设的业主,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电站的建设及运营,对水电站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公司在各参建主体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倡导管理创新,通过贯彻对合同主线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思路,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自觉的质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及顾全大局的观念,使工程进展较顺利,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公司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作用,加快工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公司管理机构设置为“九部”,即:工程建设部、计划合同部、机电物资部、工程技术部、财务管理部、党群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环保移民部、人力资源部。目前,正式职工85人。除此之外,充分借用和发挥社会专业力量,将部分专业工程委托社会化的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其的实施进行管理。这样,形成了水电站项目业主与社会专业机构是以经济关系建立起来的具有特色的大型项目的工程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实现了工程项目的社会化管理。在工程的具体事务管理中,水电站项目业主又是按市场化经营的方法进行运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水电站建设管理提供服务 ,使水电站建设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撑。如水电站项目中某些设备的采购、货物的仓储、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运输、有关的辅助服务等均按市场原则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社会化管理使业主的工程事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业主班子的人员规模可以降低至最低点,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降低了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由此可以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一手抓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这样在总体上就把握住了水电站建设的方向。各社会专业机构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下,各司其职,负责相应专业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还可得到社会上最优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水电站建设服务。 2.工程招标采购的方法 2.1.项目招标 龙滩水电站工程项目分标按照标界清晰,便于合同管理,优化施工布置,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 针对招标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项目业主在2001年初即制定了招标管理办法,并报原国家电力公司备案,规范了招标工作程序。对项目立项、招标组织、招标程序、招标方式及投标条件、标底编制、评标委员会、保密事项等都作了规定,明确了责任。对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对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对象为目前正在龙滩工地施工的六家大型施工承包人投标。对部分监理等服务项目和零星机电设备项目,采用询价后的邀请招标方式,邀请投标人不少于三家。 招标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2.1.1.认真审查招标文件,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严密性。 2.1.2.认真组织开标工作,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有序性。所有的招标项目,均采用公开开标,开标时有公证员现场公证,公司监事会和广西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派员过程监督,保证开标过程的公正。 2.1.3.认真组织评标工作,保证评标过程的合法、公平、公正、合理。公司在评标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计委等7部委联合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来执行,外聘合格专家在评标委员会专家总人数的2/3以上,评标办法在开标前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发给所有投标人,评标委员会专家采用综合评分法和独立评标。按照评标委员会推荐2~3命中标候选人,公司招标领导小组定标的程序确定中标人。招标评标的整个过程有广西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派员监督,监督全体评标人员都能遵守评标纪律,避免外界干扰,使整个评标工作都能按照既定合法程序进行,保证了评标工作的公正公平性。 2.2.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践 无标底工程招标是在龙滩水电站建设中采用的一套完整的工程招标方法,它的核心是在工程招标时不编制招标的标底。它不是以“标底”作为工程招标的衡量准绳和评标尺度,而是通过一套严密、科学的招标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来决定工程合同的授予者。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按市场规律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排除了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质上对招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必须要有真正坚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的精神和勇气,要敢于战胜自我。其次,实行无标底工程招标,需要很高的条件,它要求招标者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工程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对工程所具有的深刻的判断能力。即在无标底招标条件下 ,招标者应具备的评标方法和指标参数的合理确定、招标文件的严密编制、工程招标的有序组织、以及对投标单位资质管理和选定等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大量工程招标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水电站项目业主认识到只有从管理制度上、管理方法上采取措施,才能铲除腐败的温床 ,彻底消除工程招标中的负面影响因素,真正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工程招标与采购。由此,龙滩水电站形成并确定了工程招标采购的总体构思,其核心思想和总则是:在工程招标采购中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水电站项目业主根据龙滩水电站的实际,进一步对工程招标采购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如何从制度上、技术上清除各类消极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设计出一系列有关工程招标采购的组织方法、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具体包括:无标底工程招标的方法;科学公正的评标办法 ;承包商资质信用的预审控制方法;招标采购的组织机制;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方法;工程招标中的技术要求;以及实施闭口总价和固定单价合同的措施等。 3.合同管理 3.1.合同管理的特点 龙滩水电站建设管理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合同管理制是建设管理的主线,其主要特点是: 3.1.1.严格合同的预管理。所谓合同的预管理,就是合同签订前,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查等,这是合同签订后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要以技术要求合理,商务要求严谨、公平,整体规划可靠为原则。 3.1.2.严格合同的签订程序。每一份合同的签订之前,合同文本都经各业务职能部门会审把关,然后甲乙双方要进行平等协商,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样减少合同执行难度。 3.1.3.严格按合同办事。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对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文明施工等管理要求,都遵从合同约定。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合同主体,一切事务的处理都以合同为准绳。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以及其他服务单位,都在合同规范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对于设计变更和自然因素造成的费用增加,依据合同条款规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 3.1.4.完善合同清算工作。合同履行结束,逐一对合同进行清算,一方面,合同竣工资料要求齐备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对合同费用问题要有最终决算,双方对决算结果都要签字认可。 龙滩水电站建设的合同管理只刚刚开始,随着工程的进展,必然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还有待于项目业主去研究去解决和实践。 3.2.强化工程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 随着我国的经济由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的转轨,大型建设项目的管理也势必由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水电站项目业主认识到,龙滩水电站建设必须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3.2.1.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制定一整套合同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和规定,对合同管理的组织、合同管理的程序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检查、清理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作出明确规定。 3.2.2.树立水电站建设管理中的一切行为均以合同作为惟一依据的意识,合同运用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合同、经济手段管理和实施水电站工程。 3.2.3 .选择确定符合水电站建设特点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和合同结构,通过合理的合同结构实现和保证水电站项目管理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作。 3.2.4.根据水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在龙滩水电站的前期大部分主要工程项目上均实行闭口总价合同,锁定建设成本。强化合同准备工作,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采取措施,创造和建立实施闭口总价合同的前提条件:坚持以施工图进行工程招标,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随意性;强化工程招标中的合同意识,努力完备和详细一切技术资料和现场环境条件,使承包单位能够以最小的风险在完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投标竞争;严密制定合同文件,合理确定工程合同的界面与工程范围,事前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确定事件和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充分考虑和保证承包单位的利益,引导承包单位注重技术方案的竞争,集中力量用于工程的实施,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工程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对项目目标控制方法的不断研究和实践,龙滩水电站在工程管理和控制的具体方法方面形成了一些较有特点、较为成功的做法。 4.1.通过规划设计、科学技术、工程招标控制项目投资。在龙滩水电站的投资控制工作中,从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工程招标等方面入手,控制工程的投资,节约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坚持以设计为重点进行项目的投资控制,以极大的精力投入于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改进,由此才有左右岸导流洞洞形设计方案的改变,经过设计优化的导流洞洞形设计方案,节约了大量的投资。控制水电站项目投资的另一思路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依靠科技来实现投资控制的目标。在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设备选型等各项工作中,均设立相应的研究课题,投入科研经费,开展了大量有关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试验和实验,取得许多科研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既解决了工程难题,又为节约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严格、严密的工程招标是控制投资的又一思路。通过重点强化工程招标工作,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良好环境,以最合理的合同价获得最好的施工队伍和最强的工程保障能力以及可靠施工技术方案。此外,前期工程通过实行工程闭口总价合同,充分依靠和发挥监理的作用等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使龙滩水电站的实际投资被控制在计划的目标投资值以内。 4.2.独立平行的工程质量监理。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水电站项目业主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程招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对于工程监理工作,在具体的做法上采取了特殊的措施,即在所有的工程监理合同中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同时与施工单位各自独立平行地进行全部工程的质量检测,包括必须使用独立平行的检测仪器和工具;独立平行地实施质量检测 ;获取独立平行的检测数据和资料;提交独立平行的检测报告等。这样在每一个工程上,都能同时得到分别来自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各自独立的两套质量检测与评估报告,可以切实掌握工程质量的真实情况,确保得到一流的施工质量。 4.3.依靠科技缩短建设工期。对于为期6.5年左右的建设工期 ,首先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论证进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关键问题,事先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超前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实验和系统研究等。在得到了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难题的系统方案之后,水电站项目业主紧紧抓住2007年7月1日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的进度控制总目标不放。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集中力量做好项目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抓紧工程的设计工作,为后期项目实施阶段工程的顺利展开积极创造条件。在进度控制工作中,以进度大节点作为控制的关键,保证落实大节点目标;建立工程协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实施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及时调整进度计划。科学的进度规划和有效的进度控制,为确保了龙滩水电站发电目标的按期实现。 4.4.文档资料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加强水电站项目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龙滩水电站制定了有关工程文档资料、工程竣工资料等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实行文档资料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其中,采取的一个有效管理方法是赋予业主档案资料室在档案管理中的一项特殊权力:工程合同尾留款的支付签发权。水电站项目业主在工程合同中均约定 ,预留合同价款3%~5%的工程尾留价款,作为工程保证金和工程竣工资料、项目档案的保证金。合同规定,工程参建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收集、整理、归档工程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工程竣工资料、项目档案经业主档案资料室认可接收,签发归档交接单之后,才能获得最终尾留款的支付。通过经济制约手段,有效、及时、规范地健全了龙滩水电站的前期工程项目档案。 运用上述这些管理思想与方法组织与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使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绩: 4.4.1.水电站的设计起点高、意识超前,通过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构想,圆满成功地解决了远期与近期建设的有机协调,实现了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4.4.2.通过水电站总体规划的不断优化和调整、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节约投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提高项目建设各阶段、工程各方面的科技含量,实现了项目的投资控制目标,节省了相当的建设资金。 4.4.3.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严格按照建设程序,通过科技的投入,分析研究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因素,采取措施,实现了水电站建设项目的进度目标。 4.4.4.通过实施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严密严格的合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质量责任制的落实、独立平行的质量检测等切实和有效的方法,确保了一流的工程质量。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摘要: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有关问题的研究,首先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进行概述,然后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三个阶段进行说明,并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应该不断努力去完善。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引言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近些年来实现了跨越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的同时,在相关专题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随着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建设条件也日趋复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成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因此,需要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 1.1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建设项目的最优目标,即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最优实现。由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独有的复杂特点,从而其具有几大共性,即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还具备其自身特点。 1.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质量是指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主体是实体。而工程项目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工程项目实体质量;(2)功能和使用价值;(3)工作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包括: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等。质量控制的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全面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由于各阶段的质量目标不同,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和任务。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经由对投资人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质量控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施工前控制、施工中控制、施工后控制。 2.1施工事前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施工前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施工承包商的准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即对施工人员、施工所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措施、施工所必备的环境条件等的审核;二是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的事前质量保证工作,即为了有效地进行预控,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承包商提交的各种文件,依照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建立监理工程师质量预控计划。另外,还需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首先,是对承包商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五个方面:(1)承包商人员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承包商在投标时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详细的《拟投人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承包商的主要人员符合投标的承诺。(2)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4)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控制。(5)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其次,是对监理工程师的事前质量控制。程序有:(1)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计划;(2)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2.2施工中质量控制。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多,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而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施工工序所组成,它们的质量是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落实到每项具体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2.3施工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而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竣工资料;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状况及水平;组织联动试车等。 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是进行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工程质量评定,即依据某一质量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照施工质量具体情况,确定其质量等级的过程。对水利水电工程,要求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进行质量评定。工程验收是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依据一个既定的验收标准,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检验工程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过程。 3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规定: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其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按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通过资质审查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检制”,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与国际广泛采用的条款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努力去完善。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浅谈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摘 要:军队的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对军队基本建设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军队基本建设;科学管理;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军费投资不断增加,尤其是为了改善官兵的人居环境的投入规模和数量在大幅度的增长。如何管理好军队基本建设工程,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我军营房、审计等部门共同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军队总体规划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城市进程的加快和部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加速进程,原有建筑设施基本不能满足需求,改建或新建势均在必行。这种建设要注重长期的、科学性的总体规划。 规划设计要进行科学论证,保证其合理性;既要有利于战备,又要方便后勤,两者兼顾发展。要着眼于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目的,着眼于部队战备、训练、工作需求和部队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着眼于提高营区战备保障水平、营区营房住用质量和营区生态环境质量,用变化的、长远的眼光对待营区的建设和发展。在使用功能上,既要满足总体指标和人均指标的要求,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又不造成某一建筑功能的浪费和不足。在布局上,合理地确定建筑物的层高、层数及建筑物的间距,有效地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各类建筑物的布置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各种管线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突出重点建筑物的布置;有效地利用地形,顺其自然,达到自然与建筑物完美的结合。 二、加强单项工程设计管理,优化工程设计 1、优化建筑设计 优秀的建筑设计表现为建筑物简洁朴素、美观大方,建筑平面布置紧凑,空间处理恰当,与邻近建筑物关系协调,装饰标准与建筑物性质等级相适应。优化建筑设计要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营房部门要做好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认真编写设计任务书,加强与设计部门的沟通,广泛调查研究,可参考借鉴其它部队同类建筑,扬长避短。设计方案还应交具体使用部门的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以防止工程完工后再进行功能改造造成浪费现象。 2、优化结构设计 在结构设计时,要注意结构选型和布置,构造要安全可靠,传力系统要明确简洁。要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积极优先考虑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及价格低廉的地方材料。结构设计还要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设计不能过于保守而随意加大构件的配筋量、基础底面积及楼板的厚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妥善处理基础的加深设计和对造价影响较大的项目设计。 3、优化经济指标 优秀的建筑工程设计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与结构设计质量本身,还体现在它优良的“性价比”,通常编制工程概算书来反映和控制工程经济指标。目前,很多设计单位只管设计图纸,不管编制概算书,根本做不到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更谈不上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使其尽快走上正轨。 三、在招标竞争机制中选择施工队伍 工程招标是一种竞争性措施,它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它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因此,进行招标时要认真执行《招投标法》,按照招投标文件的要求认真筛选,选择“报价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及工期,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高”的施工队伍。坚决抵制弄虚作假、明投暗定或相互串通的地下操作等腐败现象,用法律手段进行约束,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事实已经证明,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选择出来的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机械化条件及施工工艺都明显优于其它施工队伍,这无疑是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四、在施工阶段抓好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施工是大量人工、机械、时间,将成千上万种材料组合在一起成为建筑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管理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参与建设的各方共同努力、互相协调、精心管理,积极主动地解决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才能高质量低消耗按期完成工程。作为建设单位的营房部门,要认真履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要做好施工前期工作,完成开工前所需要的各种手续;按计划完成对部分材料的供应及工程款的预付。另一方面,要在施工中认真把好影响工程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六大关。 1、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关 图纸是施工的依据,同时也是编制工程造价的依据,是施工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图纸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设计的先进与保守又直接关系到造价的高低。因此,图纸会审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设计的错误、漏项等问题,还应对设计进行经济分析,解决设计中不合理的浪费现象。在会审前,要组织各方技术和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对发现错误及不合理的部位要认真做好记录,尽可能将所有发现的问题在图纸会审中解决。 2、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关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施工方法、施工措施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现场的施工组织及工期;真实和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能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平面图是安排和布置施工现场的基本依据。在这里面发生大量的措施性费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不同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其费用差别很大,必须仔细分析研究其可行性和经济性。特别是对于临时设施的布置应考虑长远,尽量做到一次规划多次使用。 3、工程技术质量关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质量责任制,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实行质量奖优罚劣制度。严格工程监理制度,分部分项工程实行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实行样板领路方式,每个分项先做样板,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严格执行设计变更手续,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质量问题,严格控制材料的检验制度。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隐蔽工程验收及现场签证关 隐蔽工程指地基及基础、钢筋混凝土等部位,属要害部位,对建筑安全起重要作用,不可掉以轻心,以防隐患。因此,必须按照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达到合格才能允许隐蔽。另外,隐蔽工程及现场签证还是结算的依据?并直接影响工程?成本,所以签字要慎之又慎、实事求是,不得夸大工程质量、弄虚作假。对于工程在质量清单中或定额内已含的项目及内容,一律不得签字;能计算工程量的不能签零星用工,必要的零工要视工作性质、工程量的大小来推算时间,做到合情合理。 5、材料进场关 材料供应通常分为施工企业自供和建设单位供应两部分,材料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市场经济信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广泛采取招标和询价的方式,选择最佳资源供应点,严格鉴定和审查订货合同,杜绝任何假冒伪劣产品进入现场。对进场的材料要精心保管,防止损坏以降低损耗。 6、工程竣工验收关 竣工验收是工程设计、施工的检查和总结,做好该项工作,对促进工程及时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总结工程建设经验都有重要作用。一般正式交工验收前都进行预检,预检要逐层逐间按设计和验收规范进行检查,发现做法与设计不符或质量不合格的地方要认真记录,并坚决要求返修,以保证工程正式验收的顺利通过。决不能因验收未把好关,交付费用后有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导致必须返修而造成资金浪费。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浅谈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黄河流域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是沿黄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产物,也是河道主管机关水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阐述了黄河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非防洪工程 建设项目管理 存在的问题 对策和建议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黄河流域建设步伐的加快,缩小黄河两岸的差距,加强两岸的沟通和交流,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已成为客观要求。因此,为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前黄河水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行政干预、水行政执法能力弱化、运营中失管等问题,是当前河道主管部门面临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涉及桥梁、缆线、管道及各类建筑物等,大量的桥墩、承台等构造物布设在河道内,长期占用河道和堤防,形成雍水、阻水、改溜等情况,致使河道御洪、泄洪能力不同程度地消减,防洪安全存在各种隐患。而且资料申报、审查、管理比较混乱,施工过程监管困难,验收后运行管理缺位等等。其中一些重点项目施工、运营过程中,在地方行政干预下,河道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有时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随着河道内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靠过去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依法治河的管理需要。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行实施以后,要求河道主管部门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转报)、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都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针对这一状况,为提高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依法管理水平, 河道主管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强化资料审查、转报的管理,明确河道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力度,使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 1.1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开展状况 针对近几年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增多的特点,河道主管机关对已建、新建项目,做出具体部署,狠抓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 1.1.1 对于新建项目,主要从建设项目申报入手,按照《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程序对其报送的技术性资料进行审查,同时探讨建设项目长期占用河道及影响防洪工程抗洪强度等诸多事项的补偿救助方案,明确建设方应履行的防洪义务并以协议的形式加以落实,以便事后操作。如滨州公铁两用黄河大桥工程,该项目建设前期黄河部门就与建设单位签订了黄河大堤绕行线路维修养护协议、河势及河道工程观测协议、工程占用黄河淤背区补偿、河道工程抛护加固协议、施工场地清理协议以及临时占用堤防工程做施工道路协议等6项协议,同时,就长期占用河道补偿、应履行的防洪义务等项目达成共识,并交纳的一定的保证金。 对一些没有经过河道主管机关同意擅自施工的建设项目坚决依法处理,责令其补办申报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后再建设,或者依法清除,维护正常的河道管理秩序。 1.1.2 对已开工建设项目,主要是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抽调技术骨干,监督检查施工中是否有违章、违规行为。已建项目多是指《水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颁布实施以前或颁布初期所建设的非防洪工程项目。当时,由于没有相关的法规条文,监察机构不健全,相关工作未能开展,主要依靠各级政策约束建设单位,注重的多是眼前利益,对于项目运营后的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这类项目由于建设时没有相关协议,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管理经费及行政干预过大等,实现对其规范管理难度极大。 1.2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取得的经验 自从1997年开始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实施管理以来,虽然离正规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和管理人员经验的逐步丰富、素质的逐步提高,积累了一些有效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经验。 1.2.1 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基本能够做到依法定程序处理。近年来,随着黄河部门各级别培训班的举办、各兄弟单位之间管理经验的交流以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加入等,对河道内非防洪建设项目的受理、审查、审批或转报、转批、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办理。 1.2.2 积累了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查经验。能够有目的的针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进行审查,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年不断的总结,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造成的防洪工程效益的降低基本能够量化,并提出具体合理的补救措施和解决方案。 1.2.3 逐步落实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占用黄河工程补偿费及建设单位应履行的相应义务。根据《山东省黄河工程管理办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规定,对各类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黄河工程占用补偿、日常维护补偿等补偿要求,并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补偿标准,从实际意义上弥补了防洪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不足,为防洪工程功能的可持续发挥获得了资金支持。 2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黄河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地方行政干预等问题,制约了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条文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 目前黄河水行政法规不够完善,仅仅规定了应该办理的事项,而对于办理中的一些细节没有明确规定。如非防洪工程占用防洪工程补偿费只说明了建设单位需要补偿,但是具体如何补偿、补偿多少无法确定,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具体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双方只能以协议的方式确定;资料申报上,对申报材料的要求不是很明确等;维修养护保证金、垃圾清理抵押金等,没有相应的条款、交纳比例和幅度;设计、防洪审查,施工监管没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只能靠经验办理。一句话,操作性不强,不够明确,给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时而越位、时而不到位。 2.2 对建设单位应履行的义务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由于目前黄河水行政执法主体没有单独的行政执行权,行政执行必须和地方执法部门共同实施。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没有有效的遏制手段,一旦施工许可证获批后,河务部门无法对建设中或建成后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2.3 行政干预和权大于法的现象仍阴霾不散 有些大型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是国家投资、地方政府集资或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比如滨博公路大桥、滨州公铁两用大桥等。河道主管机关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违章、违规问题进行制止时,建设单位就会找到地方领导,反映建设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多,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地方政府出于对建设项目的重视,就会搞一些建设项目协调会,其实质就是直接干预水行政执法,或下达行政指令,责成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工作。有时还要求河道主管单位替建设单位完成本应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使一些问题本末倒置。行政干预导致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管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2.4 项目建成后管理难以奏效 建设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后,所涉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建设项目对防洪工程的影响以及河势变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在建设项目运营后才产生的。而河务部门一般是在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前就与建设单位签订了相关协议,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运营单位能否认可,并遵守建设单位签订的相关协议,往往无法预料。 2.5 工程废弃后拆除责任无法落实 建设项目废弃后,由于拆除费用难以解决,建设单位不愿拆除,而河道管理单位又没有制约措施,废弃工程带来各种防洪隐患。如穿堤输油管线废弃后遗留在大堤、河槽内,对防洪造成严重影响,给沿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安定因素。 2.6 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水法规理解不够,增加了解释的难度。比如群众在堤坡上放牧,他们认为不但对防洪工程没有影响,反而帮助黄河部门节省打草经费,却不知道堤坡放牧损坏堤防工程的完整,影响防洪安全和工程面貌。 2.7 上下级标准不统一 在对一些项目影响防洪的标准上,黄委、省局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造成了基层单位管理的被动。 2.8 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随着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管理任务日益增加,包袱越来越重,当前防洪工程都没有足够的管理经费,更谈不上拿出资金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3 针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法制宣传日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面向全社会普及水法规知识,同时,抓好日常宣传活动,提高沿黄群众的水法规意识,争取他们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3.2 成立专门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 根据《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规定和精神,成立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受理、审查和监管为目的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管理、审批程序和权限使项目能够得到及时审查、转报和批复,使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 3.3细化法规条款,完善办理程序,增强可操作性 对有关建设项目许可的法规要制定实施细则,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转报)、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要细化,各种补偿标准、抵押标准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3.4上下一盘棋,标准统一、口径一致 从黄委到基层,在河道建设项目管理的大原则上标准要统一,口径要一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依法按水行政法规管理项目,树立河道主管机关的权威,确保黄河部门的合法权益。 3.5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专题交流会等,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和兄弟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 3.6 提供管理经费,更新设备 目前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经费不足,建议建立专项管理经费,更新监管设备,确保黄河河道内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规范、有序进行。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浅析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 摘要: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有关问题的研究,首先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进行概述,然后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三个阶段进行说明,并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应该不断努力去完善。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引言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近些年来实现了跨越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的同时,在相关专题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随着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建设条件也日趋复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成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因此,需要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 1.1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建设项目的最优目标,即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最优实现。由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独有的复杂特点,从而其具有几大共性,即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还具备其自身特点。 1.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质量是指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主体是实体。而工程项目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工程项目实体质量;(2)功能和使用价值;(3)工作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包括: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等。质量控制的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全面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由于各阶段的质量目标不同,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和任务。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经由对投资人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质量控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施工前控制、施工中控制、施工后控制。 2.1施工事前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施工前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施工承包商的准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即对施工人员、施工所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措施、施工所必备的环境条件等的审核;二是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的事前质量保证工作,即为了有效地进行预控,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承包商提交的各种文件,依照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建立监理工程师质量预控计划。另外,还需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首先,是对承包商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五个方面:(1)承包商人员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承包商在投标时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详细的《拟投人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承包商的主要人员符合投标的承诺。(2)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4)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控制。(5)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其次,是对监理工程师的事前质量控制。程序有:(1)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计划;(2)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2.2施工中质量控制。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多,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而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施工工序所组成,它们的质量是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落实到每项具体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2.3施工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而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竣工资料;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状况及水平;组织联动试车等。 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是进行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工程质量评定,即依据某一质量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照施工质量具体情况,确定其质量等级的过程。对水利水电工程,要求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进行质量评定。工程验收是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依据一个既定的验收标准,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检验工程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过程。 3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规定: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其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按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通过资质审查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检制”,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与国际广泛采用的条款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努力去完善。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下安全风险的防控 目前“项目管理”在国内外工程领域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各个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对安全施工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台阶,由政府牵头,齐抓共管,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但施工单位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企业,“重经济收入,轻安全投入”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作为项目管理单位,管理者如何规避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深思、研究的课题。 1风险规避的方式 项目管理方作为工程建设的参建主体,应以“降低事故发生率”作为出发点,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履行好管理义务,从而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产品生产者的健康与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免受损失;同时项目管理者也要对公司负责,完善项目的管理流程,有效规避所要承担的责任,使公司能够得到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所以,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如何规避风险,应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控制,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争取安全生产无事故;②要有完善的应急机构及预案,倘若发生安全事故,可立即实施应急预案,控制险情、降低损失;③完善项目的管理流程,要有切实可行的避责措施。当然这三个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都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2做好安全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措施 如何规避安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几率,管理方应从几个不同的层面去剖析,如:公司层面、每个项目的管理层面、与不同主体的沟通层面等。 2.1公司层面——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以“体制”和“人”为核心,加大公司的内部安全防范力度,提高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1)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并大力落实制度的监督、检查体系,使其在每一个项目运行过程中都得到有效的运用;(2)公司内部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风险管理驾控机构,并有可行的应急预案;(3)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教育,并给予考核,使每个员工都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通用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及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争取能让每个员工都能对工程环境的变化和各种风险因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2项目管理层面——加强项目执行阶段的管理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在执行公司管理制度的同时,需要项目管理者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如下工作:(1)项目进场后,确定项目安全目标,制定项目组的安全责任体系,使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树立每个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2)将项目管理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几个管理层面相结合,从上至下,要有完善的安全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措施计划制度、安全监察制度、事故处置制度、“三同时”制度等等,建立好安全管理机构,使制度层层到位,划分各管理层的责任,明确各管理层的义务;(3)做好对每个不同特征项目的分析,识别危险源、确定风险系数,根据危险大小、风险等级、危险情况发生的几率、发生危险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使项目管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4)紧抓施工项目的动态控制,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检查确保应急措施到位。 2.3与不同主体的沟通层面 工程建设项目是多个主体共同作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督单位、代建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等等,这些参建各方虽然承担不同的责任义务、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但仍然是相辅相成相制约的一个体系,必须加强沟通、协调,使管理更有效、更到位,使工程更安全、更优质。 3可行的事故应急措施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实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因某些诱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仍然较大。项目管理单位需做到:(1)接到险情报告后,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及合同的规定,第一时间向上级单位报告,及时启动应急预案;(2)及时到达事发现场,查看事故动态,从代建层面组织救援团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果断行动,做好警戒工作,防止事故扩大;(3)迅速制定抢险方案,组织抢险工作,抢险救援工作必须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4)积极配合做好救援现场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做好代建层面的事故书面上报工作;(5)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工作及原因分析;(6)工程实行过程中,必须购买一切险及意外险,转移风险,降低事故损失。 4有效的避责措施 前面也提到,工程建设项目是多方合作的结果,作为管理方,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避责,是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经过对以往国内外事故的总结分析,个人观点如下:(1)注重建设过程中影像资料的收集,包括:进场后的场容场貌、施工过程控制照片、会议影像资料及交叉施工作业区其他单位的施工照片等等,以防事故发生,能提供有第一手的材料;(2)勤查看现场,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不可停流于形式,对检查出的问题,形成记录,发放整改通知;(3)对其他责任单位的来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及时回复,制定出可行的对应方案;(4)对存在隐患的交叉施工,或影响在建项目实施的,要及时致函相关主体单位,澄清利害关系;(5)对监理、施工单位要勤发通知单,书面明确责任,并予以督促落实,不落实或不遵守的,予以上报或建议停工,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体制;(6)工程管理者的反应要眼疾手快,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意识,绝不推诿渎职,对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解决不了的及时予以上报,并做好跟踪落实;(7)对项目管理方不能表决的,要及时通过联系单的形式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沟通处理。 5结语 总之,完善影像、文字资料,做好资料管理工作,将责任进行分解,才能有备无患。 作者:孙林 单位:南京城建隧桥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策略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水利工程在新时期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要想保证水利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从基础设施工程入手,做好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管。对此,本文以宿城区船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工程为立足点,通过对该工程基本情况的简单介绍,从而就其项目管理工作中,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质量的保障手段展开研究。 关键词: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基础设施工程 1灌区工程简介 船行灌区位于洋北镇船行村,始建于1971年,又名“七一电灌站”。灌区分为东干渠片、西干渠片和陈集片。东干渠片为自流,渠首杨圩涵洞引水流量为7m3/s;西干渠片为提水灌区,渠首有提水电灌站两座,总装机3830kW,设计流量34.3m3/s。其中一站建于1971年,2008年拆建改造,装900ZLB轴流泵配300kW电动机8台套,设计流量20m3/s;二站建于1976年,1998年实施机改电,装26HB-40型混流泵配110KW电动机13台套,设计流量14.3m3/s;陈集片为提水灌溉,渠首陈集泵站设计流量7m3/s;灌区现有东干渠、西干渠及陈集干渠三条24.4km;支渠21条130.78km;大沟7条85km;支沟22条175km;中沟以上建筑物1602座。船行灌区位于宿城区南部,是以京杭大运河为水源的大型灌区,其范围北临市经济开发区,东依京杭大运河,西至西沙河和徐洪河与徐州、安徽接壤,南以金陈河为界与泗洪县相邻,总面积365.1km2,耕地面积38.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2万亩,目前有效灌溉面积31.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8万亩,涉及三棵树、埠子、龙河、罗圩、南蔡、洋北、陈集等7个乡镇,94个村(居)。 2工程建设情况 船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于2005年启动第一期改造工程,随后相继实施了2006年、2007年、2008年、2008年追加和2010年等6期工程,总投资2.05亿元。工程共完成干渠生态防渗15.6km,支渠生态防渗45.97km,拆建、改造骨干建筑物302座。工程实施后,灌区的灌排能力和水的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亩均节水87m3,年节水效益达191.72万元,灌溉周期由改造前的20d缩短到11d,年节约运行费24.6万元。 3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策略 3.1依法确定项目法人工作职责 对水利建设项目来讲,其贯穿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所以,强化对项目法人的建设、管理,明确其工作职责,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前提。项目法人作为水利建设项目责任主体,其本身需要具有能够独立承担各类民事责任的工作能力,要对水利工程项目全过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资金管理、施工进度等工作承担总体责任。 3.2建立健全的施工图纸审查机制 在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前,做好相关图纸的施工审查工作,可以为项目后续开发建设工作的顺利施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相关单位必须要建立健全的施工设计图纸审查机制,预防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随意变更设计图纸的情况出现。此外,我国施工监理单位还需要优化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质检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质检队伍的服务意识,逐步提升工程监理单位依法监督、办事的整体工作水平。 3.3严把工程施工质量关 施工建设质量可以说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决定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如果基础设施工程的项目管理标准相对较低,则会导致施工队伍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养成不良的是施工习惯,造成项目施工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如果项目管理标准高,则能够可以引领单位施工队伍积极向上,逐步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施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 3.4建立健全的质量健全系统 对水利工程项目来讲,质量是“生命”,是确保工程整体投资效益能够全面发挥出来的重要前提,会对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具有密切的联系。我国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建设,构建起健全的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根据《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完善建筑单位、施工单位、质量监理、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整改现有的质量管理机制,使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全面发挥出来,以便从根本上推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5加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管理监督力度 基础设施工程则属于施工中监督管理的工作范围。而要想做好该过程的施工管理,相关单位需要从抓好以下工作:一抓人员到位,对总监和项目经理等人员实行押证制度,逐日考核,对质检员、安全员等督促到位;二抓材料进场质量,采取见证取样、平行检测等方式,对钢筋、水泥等原材料严格进行进场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材料立即清除出场;三抓第三方质量检测,在工程开工伊始建设处即委托第三方具备资质条件的质量检测单位对工程实行全过程动态独立抽检,保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四抓现场考核,实行“半月考”制度,组织所有标段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处现场负责人,对所有施工标段进行全面考核评比,兑现奖惩;五抓现场监督,在施工现场张贴参建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接受群众关于工程质量的监督、举报,发现质量问题严惩不贷。 4总结 总而言之,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来讲,其主要分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大管理阶段,所以,项目监督管理工作也需要从这三方面展开。新一轮的船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即将启动,做好工程的建设管理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军 单位:宿迁市宿城区水务工程建设与管理处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光伏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策略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光伏电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阶段,能源较为缺乏,因此新型清洁能源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在此期间,也强化了绿色能源的开发力度,其中光伏发电站是一种先进的发电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光伏电站凭借可再生能源,在实际的应用中不会造成污染,也备受国家和政府方面的支持。强化光伏电站建设的项目管理工作,就能够进一步确保光伏电站的有效运行,提供可靠且稳定的电量。 关键词:光伏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策略 现阶段,资源以及能源形势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熟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发电站是十分关键的能源产地,其效率和环保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光伏电站是我国绿色能源项目的关键组成,也是日后重点的发展方向。 1光伏电站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人们生活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环保意识也在增强,世界能源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光伏电站工程的发电流程能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之后再将电能通过电网来进行传输,是当前国家重点关注的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太阳能向电能转化的过程是具有环保性和稳定性的;②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光伏电站在能源的转化方面也是无穷尽的;③在光伏电站建设期间,因为光能资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电站位置的选择会受到限制;④光伏电站灵活且动态的并网形式,能加快和确保数据跟踪的精准性,从而降低运行期间能源的损耗。 2光伏电站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的重点 光伏电站工程建设管理中,重点就是施工阶段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将合同的工期作为建设的标准,根据动态控制原则,强化工程进度的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对存在偏差的节点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就能够确保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 2.1建立完善的进度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的进度保障制度就能够抓住进度控制的主动权,保证工程施工进度以及竣工的及时。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较高的工作,而且涉及到的层面也比较多。 2.2进度控制的对策 首先是管理的对策。将关键路径法合理的运用在工程当中,通过这种方法将工作的顺序和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很好的体现出来,将复杂且分散的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这样就得出了管理需要的重点信息和数据,协助管理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其次是经济以及技术方面的对策。在工程建设当中将全新的材料、技术和工艺有效的利用到施工中去,将工序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从而降低工程施工的期限。此外,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在工程建设中重点体现,并且根据施工进度规划来编制物料和资金的计划,对工程进度合理的控制。 3光伏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策略分析 3.1建立项目管理配套经营管控机制 建立配套经营管控机制能够对提升项目管理质量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在光伏电站工程项目建设期间,企业方面要将市场作为引导,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把项目检核管理作为重点工作,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经营管控机制,将其合理的利用在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够确保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能够具有责任意识,更好的投入在工作当中,将各方面的监理工作确切的落实,并且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对管理作出调整,这样就能够促进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2强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对于光伏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而言,成本管理是及其重要的组成,充分的做好成本管理的工作,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降低施工期间的不必要费用的浪费。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中,光伏电站工程建设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对预测、施工、审核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成本的控制,确保工期的实现,降低施工材料的不合理浪费,将成本管理确切的落实在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 3.3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光伏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要想保证项目管理工作有效的落实,并在项目建设中发挥出作用,管理人员的责任是巨大的。提升项目建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极其关键的。项目管理人员要具备业务水平处理能力,具有工程建设的整体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找到最为合适的管理方法。此外,要对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这样就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其业务处理能力,保证管理能力的快速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提高光伏电站工程建设的质量。 3.4光伏电站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管理 对于光伏电站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而言,安全管理是重要的保证,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工程建设,都要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光伏电站工程建设更应该如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将安全管理落在实处,尤其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以此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要想实现就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切实的做好安全评估工作,将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潜在隐患查找出来,在施工期间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做好设计以及勘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若是发现有安全隐患和问题的出现,要立即停止施工进行检查,给予完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同其他工程建设相对比来看,光伏电站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际的工作需要添加全新的技术、设备和工艺。通过强化管理工作,对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做出可靠的保证。管理人员要强化学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加大管理力度,促进光伏电站建设的发展。 作者:张海波 单位: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如何依据工程的建设标准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就成为了项目管理人员最关心的问题。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项目组织效率与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影响着整体施工规划。鉴于此,本文就现代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方法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问题研究 一、工程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作为现代工程建设的核心,对工程的施工管理及组织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着工程的具体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可看做是建筑工程的全局规划和资源统筹计划,它不仅要落实相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还要根据工程的类型协调相应的组织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分配组织建设资源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一般而言,项目管理可看做是集中控制性的系统管理理念,它既是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工程化应用,也是全局性的管理规划理念,以具体的建设目标为导向,强调人员的组织协调和资源的协调性分配,依据工程的工期要求和施工管理需求建立统筹全局的组织管理模式,将不同种类的资源和建设单位协调分配到不同的组织架构忙中,以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进行组织管理和资源分配,充分提升工程建设的组织效率和施工效率,保障具体性施工规划的有效落实。 二、项目管理要以组织效率的提升为前提 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以具体的管理组织模式作为基础,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来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以提升工程项目的组织效率和施工效率。就现代工程项目的实践方式而言,项目管理的核心意义在于组织效率和施工效率的提升,这就要求项目组织者要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基础,结合不同的施工要求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人员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只有在突出员工核心地位的前提下才能促进自身组织结构的优化。这也就要求现代性的项目管理体系构建要重视人员的组织建设作用,组织架构和组织模式要以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为引导,通过构建完善的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提升工程项目各部门、各部分的组织效率,协调推进施工,在共同落实施工规划的基础上形成核心竞争力,促进工程建设效率的提升。 三、工程项目管理要创新管理组织模式 现代工程管理不仅需要项目决策层和项目企业领导高度重视起来,更需要从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进行有效创新,转变发展思路,以创新为引导,结合工程建设模式,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工程组织结构的优化,促进管理模式的转型,在协调推进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进步,能够将各项工程措施按计划有效落实。通过不断开展项目工程,提升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要以调动广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创造性为前提,建立有效的管理创新机制,根据施工环境和工作实践,不断提升管理效益,以节约成本为前提,不断研究市场规律,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创新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增强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 四、项目管理组织构型 面对现在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就要结合工程的施工类型,建立有效的管理结构组织。普通的建筑施工都采用职能式组织结构,这是一种常用的管理结构类型,其建立依据是依据工程项目管理中各种工程任务的划分,将不同项目的施工部分分配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实行直接化的管理,以便于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施工进度。一般而言,职能式组织结构主要应用外界环境比较稳定的工程项目当中,因为这种类型的工程管理技术相当成熟,只要有着稳定的外部条件,就可依据工程的具体建设规划建立科学性的管理体系,从而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对于复杂性的工程而言,常常采用项目式组织结构,因为伴随着工程项目的发展,建筑企业会同时进行多个工程项目施工,这样一来只职能式组织模型就不能满足于多方面施工的需求,由此而产生项目式组织结构。这类组织结构主要依据工程建设规划直接调派人员和相应资源进行组织施工,实现垂直化管理,有便于项目施工的集中决策,直接组织。这类模型主要用于建筑企业多方面施工的需求。面对复杂施工情况的工程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这类组织结构主要面对复杂情况的工程项目。因为矩阵式工厂组织结构可针对工程项目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充分发挥各组织部门的职能,将其形成统一的整体,以便于有效地克服困难,发挥组织资源优势,提升管理效率。 五、工程项目的管理创新与实践 工程项目管理要想有效落实,就要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注重自身管理体制的创新。企业在面对工程项目时,要想充分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就要建立全面的创新机制。加强企业管理组织机构的创新设置,注重企业结构的优化,结合现代创新理念,把项目各个部分进行科学性的划分,严格执行资格准入制度,选择具有准入资格施工能力较强的部门进行相应的施工责任承担。要确保责任制度。施工企业需要根据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严格的管理责任制,确保各种责任和义务的明确。要让相应的施工单位承担相应的施工责任和义务,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施工质量,如期交付工程。同时要形成科学性的制度管理办法,要将创新性的方法和创新性的思路融入到工程项目管理当中,把安全放在首位,以提升工程进度为首要前提,注重生产成本控制,积极规避风险。 六、结语 在工程建设中实施有效的项目管理就要以组织效率提升为前提,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依据工程建设的不同要求,合理的构建组织管理模型,充分发挥组织模型的引导职能,将创新性方法融入到工程的组织建设中,从而促进施工效率的提升。 作者:张怡青 单位:悉尼大学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 随着国外跨国石化公司抢滩中国市场,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也随之引入,为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向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对上海赛科9×105t/a乙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阐述和分析,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一种从项目前期策划到施工建设整个过程的先进管理模式,并以其成功的管理经验推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不断优化。 关键词: 上海赛科;石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近几年,国内石化行业的工程项目建设发展迅猛,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渐采用了趋于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依然跳不出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或组合,如南海项目是PMC(项目管理承包)+EPC(设计—采购—施工)为主的管理模式[1],扬巴IMT项目是半业主半PMC管理模式等。上海赛科乙烯项目则开创了一条全新的管理模式。赛科项目由于启动比较快,时间紧张,如仍按照通常的项目管理模式运作将势必无法按期完成。赛科项目团队通过认真分析项目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IPMT)模式,保证了赛科项目的顺利完成。伴随着项目的巨大成功,赛科项目的管理模式(IPMT)也受到工程项目建设领域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各大工程公司纷纷开展对该管理模式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对其管理模式(IPMT)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 1上海赛科乙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概况 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开发建设引入了世界级大型化工区的“一体化”先进理念,是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上海赛科9×105t/a乙烯工程作为中国石化集团与英国石油公司(BP)共同投资建设的特大型石油化工国家重点工程,工程由9套生产装置和相应配套的公用工程组成,项目总投资约27亿美元,占地约204公顷,该工程是“十一五”期间振兴上海经济的一项骨干项目,更是上海化学工业区的支柱项目、龙头项目,它的建成对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建设,促进和带动上海及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上海赛科9×105t/a乙烯工程项目管理可划分为前期、定义和实施三个阶段,项目前期阶段在以机会研究为主的联合指导委员会下设项目办公室和专业组形式,联合工程公司和咨询公司进行项目选址、产品方案、专利技术、市场分析、合资形式、投资估算、技术经济和筹资方案等论证研究,其目的在于项目立项报告获得政府批准。项目定义阶段以合资公司成立为标志,来自各母公司的派出人员组成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即IPMT),在联合指导委员会、董事会的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项目组的形式,委托国内外工程公司完成项目基础设计或FEED,包括大部分核心长周期设备的采购,国内审批所规定的资料文件以及董事会、母公司批准的项目投资概算。由于主要工艺装置技术采用引进,因此装置FEED或基础设计均在国外完成,IPMT派出项目组在承包商办公室工作;配套总体和公用工程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委托了国际工程公司作为支持承包商(具有50%的PMC功能)对总体工程进行统筹,效果很不理想,因此采用了第二阶段由国内工程公司完成赛科全厂性总体工程的基础设计并获得批准。项目实施阶段以项目总承包为主采取业主IPMT和承包商共同完成项目的总体框架形式,并辅以支持承包商和总体院技术支持的方式,开创了国内大型石油化工的合资公司项目建设的新模式,因其在安全、质量、进度、技术和费用控制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而成为当时重化工项目管理的标杆。 2上海赛科乙烯工程管理模式的特点分析 2.1项目管理标准 项目执行采用赛科工程规定(SPEC),习惯称其为赛科标准,所谓赛科标准不仅仅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技术标准,其内容几乎涵盖与项目管理的全部相关内容,包括公司制度、管理程序、技术标准和工作规定等,赛科标准的使用是将欧美的石化项目工程标准系统引入并执行于大型石化基地的工程建设的典范,对以后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有着较深远的意义。赛科标准是项目执行的最高准则,根据解释权限的不同分配上下管辖关系,在赛科当时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能找到对应的规定、标准和要求,由此也可看出,标准化工作模式的是一项基本要求。赛科标准的重点内容是技术标准,是对安全、质量、设计、采购、施工、预试车等各类活动所涉及的技术要求进行规定,来源于BP公司通用项目规定与中国全部强制性标准的结合。赛科全部技术标准的编制是由BP公司派出的专业工程师为主整理,辅以项目组中方人员的修改意见后出版初版,再交由国内工程公司对其全部技术标准的可实施性、中国强制性标准的兼容性、引用标准的版本时效性等进行审核,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后成为0版标准,该标准初稿的第一位编写人员即为该标准拥有人,以后的所有修改、升版以及偏离申请批准均与其密切相关,成为事实上的执行看护人。而赛科公司任命的技术经理对全部技术标准拥有最终偏离批准权限,是公司的技术标准拥有人。赛科标准对项目执行的最大贡献,不仅在于标准既系统引入国际标准体系又结合中国实际使之可操作,更得益于对标准本身的管理和执行的极度严肃性。以工程规定形式的赛科标准是将公司的要求以合同技术附件形式告知承包商,对工程规定的执行符合性通过承包商自律、业主项目组文件审查、IPMT工程技术部门审计、母公司派出第三方审计等途径进行管控,其中,IPMT技术部门审计中对一个项目的标准偏离批准会同时到其他项目,所有被拒绝的偏离申请是审计的重点,业主的项目组设计经理例会定期对标准执行和偏离情况做评估,也是保证标准有效执行的关键手段。 2.2工程设计管理 设计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上海赛科业主方配备了完整的设计管理团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管理。 2.2.1设计经理例会 设计经理是其所管辖总承包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设计管理团队通过设计经理对全部专业工程师行使领导权。设计经理例会是全部总承包方项目组技术负责人的周例会,轮流主持,针对项目不同阶段出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举一反三,一旦形成统一意见并适合整个工程的技术意见或要求,就以公告形式落实到所有项目组执行,充分保证了不同项目包之间的技术一致性,也是BP公司最重视的技术管理手段。 2.2.2设计审查会议 在工程实施阶段的审查会议通常主要有:以业主项目组层面发起的开工会议、设计进度计划会议、30%、60%和90%模型审查,2~3次HAZOP审查,1~2次的SIL审查,季度的工程设计进度及技术会议;以业主公司或股东方(委托第三方)发起的项目执行审计(内、外)及其评估意见文件。 2.2.3设计界面管理 以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密集型投入为特征的重化工一体化装置组成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其工程界面管理的复杂性,尤其是设计界面。由于专利商、承包商和装置特性、布置等差异存在,必然导致在符合总体技术规范下理解不同和习惯做法不同导致的附件技术界面,加之主体装置与总体工程(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存在的物理界面交接,都是技术管理需要重点协调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了工厂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的管理规定融入界面技术管理的细节,重点在于装置内部的专业界面、联合装置间的交接条件、联合装置与大总体的界面、项目管理与生产准备界面、试生产计划与公用工程投用的界面。上海赛科业主主要的做法是委托一家国内的工程公司作为总体院,对总平面、总流程、总公用工程平衡和全部界面管理点进行梳理,尤其是各装置间以及装置与大总体之间物料互供的参数核算,并提交正式报告,同时报告交接点的物理设计信息校核。 2.3安全与质量管理 上海赛科的安全管理理念在当时是革命性的,是对中国石化项目安全管理的扬弃,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充分吸收BP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做法,突出人文关怀,主要的特点在于管理规定和程序具体、严密、可操作,主题活动和宣传措施多样化,工地管理延伸到承包商、供应商以及通勤交通和分包商驻地,管理层现场安全巡视和观察卡制度,事故的举一反三和绝不放过。该项目连续安全人工时1.7×107h,累计安全人工时4.87×107h,整个工程实施期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创当时中国石化之最。质量管理除了以监理为主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外,赛科工程规定的严格执行是在各个环节上质量控制的核心,其中设计质量控制在于对所有核心设计文件的审核批准程序,采购质量控制更在于对全部设备、材料采购环节的关键性等级管理规定和执行。 2.4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管理的科学性是上海赛科工程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特色在于将国外特大型工程管理的做法与经验有意识地移植过来,并与中国石化的工程建设惯例有机结合起来。上海赛科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管理主要做法在于总图规划,围绕业主已建自用临时办公区域,以南北、东西两大主要贯通道路先期施工完成为要求,对所有装置区、预留区和承包商临建区统一规划;化工区主要连接通道,根据与化工区管委会的协调,工程主要物流、人行和机具进出通道均做出规定,配备相应的安保力量和设施;大件吊装计划,由赛科EPC部会同全部承包商一起根据各自的关键路径计划进行统一协调安排;工厂化预制,作为其百分率的强制性要求,根据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协调和安排工厂化预制计划;大总体施工界面交接,通过专题协调会、任务检查清单、责任人最终签字审核,以及赛科IPMT主任协调会确认等控制手段,确保了日常作业任务的安全和高效完成;建立由各总包和分包单位项目经理和施工经理参加的施工经理周会制度,统一协调各项目包之间、项目与管理层之间的工作及存在问题。联合装置建设施工管理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总体的施工协调,点多面广,程序上总会出现局部的偏离或颠倒,也是管理层关注的重点。 2.5协调机制 工程项目因其临时组织目标计划性的要求和工程管理渐进明晰性的特点决定了协调机制的不可或缺性,上海赛科项目建立了一系列协调会议制度,主要有:董事会会议、股东方汇报会、股东方制定第三方审计会议、合资公司管理层会议、IPMT主任会议、IPMT主任、部门主任和项目经理晨会、IPMT与承包商项目发起人双周会议、IPMT安全周会、IPMT质量周会、IPMT施工总体协调会、项目包周会、项目包设计周会、项目包施工周会、项目包采购周会、设计经理周会、承包商审计会议、项目级承包商各种例会和审查会议、生产准备会议,不同层次的会议,为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协调机制。 2.6生产准备 生产准备作为一个独立环节纳入项目中后期管理过程,既是新建大型石化项目人员招聘、培训的要求,更是为看管权转移后联动试车做好充分准备之必需,赛科工程从机械完工到全部试生产结束进入商业运转不到半年,体现了最充分和高效的项目与生产衔接。赛科项目生产准备的关键管理人员来自各自的母公司,兼有少量社会力量的招聘,辅以极少数的BP核心操作管理人员。生产准备阶段主要得益于HAZOP的全程参与,DCS模拟操作和SIL环节,项目协调会以及独立的生产准备会议,工程试生产保障、检维修策略制定、机构设置和执行能力,完善的BP专利技术的生产技术规程和开车经验。 2.7项目审计制度 项目审计是业主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对承包商执行合同能力的过程检查和评估,有利于在项目最早时间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决策,使项目按指定方向接近项目目标,或者采取更进一步行动纠偏,直至合同终止。项目审计通常由母公司指定第三方进行独立审计。被审计对象应该按事先收到的文件清单进行充分准备,在面谈、文件抽查和交换意见后,审计团队形成一份独立报告汇报最高管理层,经批准的报告是附带一份整改清单,全部内容将作为下次审计的主要依据。当然,报告中的观察事项和推荐事项对于承包商来讲同样重要,也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点,应予高度重视。 3上海赛科乙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现阶段国外关于石化工程管理典型模式主要有:EPC+PMC模式、EPCM模式、PMT+EPC模式。EPC+PMC模式是在总承包商的领导下,将各个环节分解承包出去,相互配合完成工作,所以总的工作由总承包商分配和安排,然后再由具体专业的公司负责完成他们擅长和专业的部分,这样不仅避免了环节脱节,还避免了混乱情况;EPCM模式是将施工阶段分配给相关的技术公司,在各施工现场设置监理来负责监督和检测工作;PMT+EPC模式主要是企业不将项目外包,而是自主成立项目管理团队,自己承担所有层面的工作[2]。上海赛科乙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实质上是董事会领导下IPMT负责制,IPMT与上海赛科事实上是同级的两个独立机构,IPMT的人员主要有业主方派遣和承包商人员组成,其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业主方,承包商派出部分专家承担技术顾问和技术协助工作[3]。上海赛科乙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与我国传统的业主管理模式相类似,但在标准的统一、设计管理、安全与质量管理、施工管理、界面管理以及生产准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我国目前一些有着丰富生产经验及管理能力强的业主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这种模式有利于业主对项目的有效控制,以达到业主的建设目标。当然,上海赛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有其局限性,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诸如,会议多且因非母语交流而降低效率;文件审批过程冗长,存在看签字不看内容现象;向下过度授权或预判不足造成邮件沟通系统的无序化对工程实施造成实质性干扰;最底层作业工人适应程度低,没有非常有针对性的措施,靠人力堆集和硬性管理;成品保护问题非常严重;更重要的制约是该项目管理模式业主方面投入较大,且业主方,尤其是中方业主如果管理能力有限,对项目的控制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4结束语 上海赛科工程实行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IPMT)管理模式,在项目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技术和费用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合资公司工程建设的标杆,其项目管理模式也成为了中国工程院的研究课题。这种管理模式对国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陆敏 单位: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设计经理的重要性 摘要: 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十分关键的环节,是工程建设的龙头、灵魂,设计经理作为勘察设计环节的主要负责人,在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设计经理的职责、任务、项目的管理、素养等方面阐述了设计经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工程设计;职责;义务;矩阵式管理;素养 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工程设计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工程建设的龙头、灵魂。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对资源配置合理性、建设质量优劣性、投资效益高低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设计的核心管理角色是设计经理。设计经理全面负责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负责设计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并与业主进行联系,协助项目经理配合商务部签订合同,对项目设计进度、质量和费用控制负责。以下从设计经理的职责、任务、项目设计管理等方面来阐述设计经理在工程设计项目中的重要性。 1设计经理的主要职责: (1)设计经理由项目管理部选派并由公司任命,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负责组织完成合同范围内的工程设计工作,对设计工作的进度、质量、费用和过程安全负责;(2)受项目经理委托,可代表公司直接与业主、专利商等洽谈和处理设计问题或技术问题。对只承接项目设计的合同,则可代表公司承担履行设计合同的全部责任,并直接与业主进行联系;(3)确保设计工作按项目合同的要求组织实施。 2设计经理的主要任务: (1)确保设计工作按合同的要求完成;(2)设计经理应熟悉合同及其附件内容,明确设计范围及分工,制定项目主项表以便于能完整地对设计工作进行分解;(3)设计经理需要配合项目管理部、各专业部室等其余部室确定合理、合适的专业负责人、主项负责人,优秀的专业负责人、主项负责人对设计工作的完成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与相关部室一同审查设计工作所必需的条件、资料、标准、规范等,并作为项目联系人与业主建立密切联系,收集、整理并保存由业主提供的资料、往来的信函,并及时将有关资料转交给相关专业及负责人;(5)与相关部室一同研究并确定项目总体性的设计方案,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卫生和各专业的条件衔接等,坚持先进、合理经济、安全的原则,并密切与业主保持联系,了解业主的有关要求,在不违反相关规范、标准的情况下,满足业主的有关要求;(6)设计经理应同计划工程师一同制定项目的设计进度计划,并对各专业照设计进度完成工作起监督作用;(7)设计经理负责项目设计开工报告的编制,并将项目的相关要求及具体任务落实到各专业负责人;1.主持召开设计过程中的各项重要会议、定期召开设计进度会,并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寻求最合理的解决办法;2.审核和批准有关的设计文件,并按合同规定,及时将设计方案和有关设计文件提交业主审查、确认,并根据业主的意见组织修改补充;3.及时处理设计过程中的变更问题;4.在工程设计工作结束后,负责组织各专业进行项目的设计交底、资料的归档、设计工作的总结,避免同样的问题在下一个项目中发生;5.在项目施工阶段,负责组织并及时处理现场反馈的问题。 3设计经理在项目设计管理中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对工程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样,一种合理的管理方式对设计经理在工程设计项目中进行的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设计工作通常涉及数十个专业协同开展工作,采用何种管理方式成为管理的关键,在工程设计工作这种“诸兵种协同作战”情形下,采取矩阵式管理是项目目标实现的保障。矩阵式管理是项目管理与专业部室管理的矩阵关系,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即设计经理从项目管理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专业部室主任从专业管理的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在矩阵式管理中,设计经理负责设计数据的管理以及项目设计计划的编制、协调工作,并进行设计进度的控制,而专业负责人和设计人员要接受设计经理和自己所属部室的双重领导,在设计标准、技术方案、工程程序和设计质量等方面要服从专业部室的规定和指导,在项目任务范围、计划进度、专业间配合协调和费用控制等方面要服从设计经理的安排及管理。矩阵式管理其优点为:(1)有利于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水平的提高;(2)有利于专业人员的调配,以便于提高人工时利用率;(3)便于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4)有利于保证专业设计质量;(5)便于设计经理直接管理,有利于项目对进度、质量等的控制;(6)便于项目组成员间的联络和协调,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和专业间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7)有利于业主的联系,及时满足业主的要求。 4设计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设计经理除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和应履行的义务,采用合理可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外,自身的素质也对工程设计的完成起着重要的影响。设计经理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是品行、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素质。优良的品行既具有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又考虑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以诚信为本,勇于负责。能力素养是指决策、组织、创新、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一名合格的设计经理的必备能力。知识素养是指设计经理的专业知识、综合知识,要领导项目组按时完成设计工作,若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在进行总体性方案设计等工作时会无从下手,并对设计方案的确定也会起很大的影响。一名优秀的设计经理必定是具备多方面知识的专家。综上所述,设计经理是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设计的核心管理角色。一名优秀的设计经理,不仅要充分了解并履行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素质,在项目设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工程建设项目成功的前提保障。 作者:娄哲翔 单位:中国化学赛鼎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加强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 伴随现在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也逐步提上来,土木工程的建设成为繁荣景象的推动者之一。文章主要围绕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未来土木工程建设带来启迪。 关键词: 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重要性;工程合同;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一些与之相关工程项目的发展,并且这些项目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近些年,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事故接连不断,为了更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相关工作人员都加大了有效措施的落实力度,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强化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促使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较之前更加的标准和规范,为我国未来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是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现场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建筑施工现场现在出现各种事故的频率非常高,但是追究其根本发现这些事故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足够的安全意识,我们想要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建筑施工中,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是一件很让人痛心的现象,因为建筑施工人员处于施工第一线,到处都是安全隐患,如果本身的安全意识差会导致施工人员随时都处于危险中,严重者还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进度,并且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受到莫大的损失。为了防止这种令人痛心局面的出现,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必要的培训,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在工作中时刻树立危机意识。目前,观察现在的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语非常常见,但是这些警示标语却没有起到本身该有的作用,通常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存在。如果深入一线施工现场能够发现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吸烟的情况很普遍,这给火灾的出现埋下非常严重的隐患。另外,在一些施工现场几乎看不到必要的排水系统和排污系统,而且无论是车辆还是各种人员都能随意的进进出出,这些因素都是酿成施工安全隐患的重要方面,需要高度重视。 1.2工程合同管理规范度差 在实际工作中对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各项内容,标书、管理、人员、设备等内容都会开展切实有效的管理,但是这也是导致实际施工中各种标准有所差异的重要方面,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效果和质量都是一种阻碍。 1.3脚手架搭设存在问题,合理性差 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脚手架是一种应用频率非常高的工具。但是搭设脚手架却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如果搭设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方面就可能为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垮塌埋下很大隐患,进而会造成各种事故出现,甚至都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一些施工单位和个人搭设脚手架时并不太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可以看到脚手板上堆放着许多杂物,导致脚手板承重过度,进而出现坍塌。除此之外,一些施工人员在搭设脚手架时没有规范性的操作,并且将所有的重点放在纵向搭设上,对横向搭设采取的是忽略的态度,导致搭设成功的脚手架多半隐藏着坍塌的危险。关于搭设脚手架的问题,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遵守相应的规范,尤其是对于高空中的脚手架,找准拉、撑的点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搭设脚手架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架体内封闭的问题,因此必须要规范自己的操作,将各种隐患避免。 1.4施工阶段的管理存在许多漏洞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在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大多数都是依靠人工化生产,机械操作并不常见,这样便会产生各种问题,导致生产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并且还会出现各种隐患。除此之外,在技术性普遍较低的状态下,一些新型机械应用范围非常小,严重限制着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一些企业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总是太过于贪图快,对施工进度的重视程度过高。所以,相关管理人员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招收更多的工人投入施工中,并且不会对这些工作进行培训,一般都是招收进来就立马上岗,对土木工程的整体状况、重点和难点问题等都不了解,在面对具体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感,对一些安全隐患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在无形中增加了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这些临时被招进来的员工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难度高的操作施工通常是束手无策的状态。 1.5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资料收集和处理工作规范性差 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设计组织方案准确性处于较低状态是一种很普遍的问题,而且一些安全资料的来源并不明确,甚至有一些安全资料是为了应付检查找人员伪造的。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在审查施工方案时并不仔细,没有责任心。面对安全检查操作等各种事项,一些人员都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面对这些情况,既不利于相关责任人的安全管理和施工,也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保持和持续性发展。 2改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 2.1认真重视并落实安全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迫切需要我们所有人的高度重视。在实际施工中如果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会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深入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一线施工人员必须不断加大防范意识的宣传力度,确保其中的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非常高的意识。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现场的全面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施工现场检查的严格程度,特别是对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的脚手架搭设问题务必重视起来,对施工人员展开全面培训,让搭设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脚手架搭设技术,确保所搭设的脚手架稳固性和牢靠性都能有所保证,进而才能更好地保证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2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员工的准备工作 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管理者和安全责任人是项目经理、技术员和安全员。所以,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在所有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认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其中施工人员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必须对施工者经验、技术水平以及经验等进行全面考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整个施工团队的专业性质。 2.3重视建筑工程材料和具体的施工进程 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仅仅掌握施工人员的素养和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施工技术方面的重视也要不断加大力度,对技术工作进行充分全面的分配,明确相关的设计图纸同时还要对图纸做出详细的检查,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立即向相关人员进行汇报,确保施工单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图纸进行认真的修改和调整。 2.4严格控制好施工进度 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对于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的控制工作必须全面把握,因为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相关人员在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做好施工进度的规划工作,这是帮助我们有效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片面追求速度问题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还要将规划最大程度的系统化,认真精确到每天的工作进度中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做好的施工进度计划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让我们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照搬照抄,相关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还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认真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 在一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开始之前,其质量是每个相关管理者必须要关注的重点话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者必须认真做好质量检测计划同时对工程质量做好严格性的审核。除此之外,要严格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开展工程验收工作,将工程的施工操作过程全方位重视起来认真落实工程的质量。 2.6重视成本管理工作 作为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一名管理人员,其根本性的重要工作是对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不断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并且对于工程项目施工、生产中所产生的费用一定要进行全面有效管理。因此项目管理者要不断建立和健全成本控制机制,将成本审核工作全面落到实处,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7重视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在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中,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对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显著作用,并且还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所说的安全性评价主要是指客观、精准地对施工单位安全基础现状和水平做出全面性评价;风险评估主要是指对各项危险因素的评估,同时还要注意到隐患的严重性,进而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全方位降低风险出现的几率,减少或者直接消除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结语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和土木工程施工两者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土木工程具体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大量存在的,会给土木工程质量带来严重性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吕行 单位:锦州市政务服务中心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设计评审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为确保设计质量,提升投资效益和效率,投资主管部门在设计环节采用设计评审方式,合理确定了设计评审操作模式和基本流程。通过设计评审在市政公用工程和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成都市成华区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质量得到了明显好转和提升,设计浪费得到有效控制,设计变更明显减少,真正起到了“以评促设”的目的。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设计;设计评审;项目管理;应用 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到“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从实施“天府新区”到“北改攻坚”建设,从“一带一路”到“临港东区”建设,从确立“世界田园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都市城市建设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数量日益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扩展,投资效益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日趋明显,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如何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评审管理,各地相继建立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评审管理中心(或类似机构)和出台了多项政策和规定,力争为“国家把好关”,为“项目服好务”。 1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定义及管理流程 1.1定义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包括:(1)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2)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3)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的项目;(4)使用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项目;(5)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其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 1.2管理流程 现阶段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基本流程为: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与审批→初步设计评审(市政公用项目)→概算评审与审批→施工图评审(房屋建筑项目)→施工图设计审查→招标控制价评审与批复→施工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建筑安装(工程变更评审)→竣工结算与决算。 2工程设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设计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以前,设计人员根据已经批准的设计任务委托书,为具体实现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要求,拟定建筑、安装及设备制造等所需的规划、图纸、数据等技术文件的工作。工程设计是项目从规划到具体实施的关键过程,设计文件是建筑安装施工的依据。现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不具体,仓促上马,应急工程、献礼工程时有发生,设计方案和投资估算编制精度低,设计依据资料不齐全、不准确,或项目设计周期得不到保证,不断压缩设计时间,导致部分设计文件深度不能满足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2013年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规定;二是项目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对现行规范、标准等掌握不准,未按现行规范、标准等设计,致使设计差错、漏项、矛盾、偏差增多,造成设计变更增加,变相增加项目投资;三是项目设计人员擅自或按业主要求提高设计标准,设计过于保守,造成投资不经济;四是个别项目业主对工程建设基本流程和要求不清楚,违反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三边工程”时有发生,或者出于自身或其它因素考虑,对投资控制不严或要求设计人员按自己的意愿办理;五是项目设计人员或设计单位缺乏投资控制意识,忽视设计阶段的经济优化功能,专业设计人员与投资控制人员、项目业主未进行有效的沟通,片面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安全性,未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六是个别项目设计人员出于利益考虑,缺乏设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故意留有变更机会或者按照施工单位意见出具工程设计变更通知单,造成投资增加;七是部分项目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照本宣科,不踏勘现场,对现场实际情况不清楚,或者不熟悉施工工艺等,致使技术方案、组织方案及措施方案缺乏针对性,为后续变更打下伏笔,引起投资增加;八是部分项目设计单位任务饱满,设计人员不足造成设计质量低下;九是设计单位未严格执行限额设计和优化设计,造成实际质量不佳;十是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未真正落实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未形成奖励和惩罚体制;十一是现行设计费用取费基数是工程投资额,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缺乏优化设计方案的动力,不愿意减少工程投资额;十二是设计概算并非设计单位编制,造成“两张皮”的现象,编制依据不充分,编制内容不完整或与设计文件不一致,编制深度不满足要求等。由于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存在上述问题,其中个别项目还比较严重。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就成了工程建设“五大责任主体”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监管部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拟建项目的实施质量、进度、投资,而且对项目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从项目投资的角度来看,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度达到75%~95%,况且政府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巨大,投资控制便成为项目业主控制工程项目的主要功能,也成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控制工程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评审就是从设计环节控制工程质量和投资的主要措施之一。 3设计评审及操作模式 设计评审是从设计环节加强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对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进行技术、经济评审,在保证项目功能要求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减少不必要的设计浪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减少因为设计漏项带来的后期较大变更,减少设备和材料选型浪费等。 3.1特聘设计评审专业人员 我区为加强设计评审管理,特别聘清了具有“国家级专业技术执业资格证书”和实践经验的设计专业人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2设计评审模式 根据设计评审组织方式和实施主体不同以及项目实际情况、专业类别和时间要求,我区主要采用专家评审方式为主、机构评审方式为辅的评审模式。 3.3设计评审类别 我区设计评审按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进行分类,前者分为设计方案评审和施工图设计评审,后者为初步设计评审。 3.4设计评审流程 以下为专家评审模式的基本流程:申请→接件→分配→制定工作方案→分送资料→收集专家意见→踏勘现场及召开评审会→修订→确认→出具评审结论确认单→反馈→出具评审结论→资料整理及归档。 3.5设计评审时限要求 规定限额以上的项目在评审基础资料齐备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初评意见,并在项目业主确认并修改完善后,及时出具正式评审意见。 3.6对评审专家的工作要求 评审专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是我区设计评审工作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各位专家从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技术参数、专业设计和项目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评审。 4设计评审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4.1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实例 某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建道路及电力隧道和电力迁改3项内容。其中新建道路1300m,横断面宽30~35m,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电力工程及绿化工程等专业工程建设内容;新建电力隧道1300m,隧道断面尺寸为2.5m×3m(净空:宽×高),主要包括主体工程、附属配套工程等建设内容;迁改与恢复工程主要包括双回路长1750m的220kV和双回路长1550m的110kV电缆下地工程。项目报送的初步设计概算为18998×104元。在熟悉初步设计图纸后聘请了道路、给排水、电气、照明、景观、交通、工程造价7个专业的5位专家进行初步设计图纸评审,经过专家详细阅读、现场踏勘和召开协调会等相关步骤,共提出评审优化建议共92条,按单位工程和专业分类如下:新建道路共59条,其中道路专业14条,给排水专业5条,电气及照明专业4条,交通专业3条,景观绿化专业14条,工程造价专业19条,电力隧道工程共24条,其中土建专业4条,照明专业7条,工程造价13条,迁改与恢复工程共9条,其中电气专业1条,工程造价8条。按成因分类如下:因设计文件深度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共21条,占22.83%;因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的共52条,占56.52%;因设计过于保守、超出标准的共5条,占5.43%;其它原因的14共条,占15.22%。评审后该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为15616×104元,节约工程投资3382×104元,节约率为17.80%。 4.2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评审实例 某中学改扩建工程项目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4.6×104m2,总建筑面积为4.2×104m2,规划建设60个班,主要建设内容包含建设教学楼、阶梯教室、实验楼、办公行政楼、食堂、学生宿舍楼;新建室内球场,同时配套建设室外运动场以及室外总图工程。项目报送的施工图预算为13178×104元。在熟悉施工图设计后聘请了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人防、岩土、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专家进行施工图评审,经过专家详细阅读、现场踏勘和召开协调会等相关步骤,共提出评审优化建议96条,其专业分布如下:建筑专业共32条,结构专业11条,给排水专业7条,电气专业11条,暖通专业3条,人防专业3条,岩土专业13条,工程造价专业16条。其成因分布如下:因设计文件深度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共15条,占15.63%;因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的共42条,占43.75%;因设计过于保守、超出标准的共8条,占12.50%;其它原因的31共条,占28.12%。评审后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为11898×104元,节约工程投资1280×104元,节约率为9.71%。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评审从试行至今已有5年时间,共完成项目设计评审80个,提出优化建议5669条,节约政府投资约5.26×108元。通过设计评审,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质量取得明显好转和提升,设计浪费得到有效控制,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取得显著的效益和效果,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明显减少,真正起到了“以评促设”的目的,为政府节约了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后续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管理及考核,提高设计人员设计水平是确保设计质量可靠的有效措施和主要措施。 5设计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评审不是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基本流程,没有法定地位,现阶段仅有区级政府文件给予规定(2)由于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流程中增加了设计评审流程节点,对项目实施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项目前置性条件不具备或送审资料不完整以及对设计评审优化建议有疑义时,显得较为严重。(3)现阶段各地设计评审均为各自为阵,其设计评审类别及流程节点也不完全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统一、规范和优化,不利于设计评审的推广。
艺术创作论文:浅论艺术创作的基本道理 摘要:柳城写的这个东西,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几辈子都知道的那些有关电影创作,扩大一点儿说是艺术创作的一些基本道理(我没有说规律),这些基本道理我们所知道的,是前人所说过的、反复尝试过的,包括上课、发表文章讲的那些基本道理,他概括了。概括得相当准确。这是难得的。就是说那个被用了几辈子的我们已知的这些关于艺术创作的一般的道理,带一些普遍性的,他概括了一下。 有些基本点既然是带普遍性的,我们已经知道的,那么对现在的创作应当是有用的。将来怎么样,现在不说。也就是说,这些基本点还可以说明一些创作,可以说明创作还应当遵循些什么东西吧。什么是基本的?比方说他这里涉及到艺术从生活到创作,这个无论中外古今到现在大概还没有绕出的这个圈子。至于怎么去理解生活,怎么从生活到艺术,那还要做别的许多探讨。但主要的、很基本的东西,到现在为止,大概作为一个艺术品的话,还是有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也还是说得清。 另外他讲到,创作风格跟人的休养、人的人格有关系,这个也是带有普遍性的道理,是我们中国说的外国也说的道理,这个字可以概括,叫做文如其人。是不是?做人跟作文,它讲风格。他好像涉及到这个吧。 另外,创作过程,就是从现实当中去获取题材。那么怎么处理题材,属于艺术表现,这表现方面也有一些普遍道理,这个可能就难一些。因为表现是各种各样,手法也是各种各样的。但某些东西恐怕还是需要的,你比方,不能太分散了,你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你总得有一个作品让人家看清楚,你总得要感动人嘛。做到这些,你就是要结构紧凑点儿。当然风格不同的,你像过去什么是诗的电影,各种风格题材不同的,各有各的要求。但作为某些基本的东西,你还是要让人看得明白你表现个啥吧,因为它毕竟跟一般文学作品不同,它是视觉的东西,你要让人家看得清楚吧。所以他强调了,从选材到表现需要单纯。 我过去也认为,无论你怎么复杂,在银幕上或屏幕上,眼睛看定这个东西,你线索太多了,乱套,恐怕就不好办。所以要单纯要集中。他这个里面也谈到了,这个还是需要的吧。我看有些大艺术家,包括画画的、音乐的、戏剧的、小说的,最好的都是单纯的。像《战争与和平》那种庞杂的人类史实艺术,你仔细研究起来,它也没有那么乱套。你像契诃夫那种单纯就更是高超了,很平淡的,一个人,一个小孩,给他爷爷写信的那个,就那么一点儿。要做到单纯是很不容易的,跟一个人一样。四川话说得好,北方话里也有,叫做“满腹水,它不响”,“半腹水,咣咣响”,就是真有本事的人,他是比较沉默的,没有本事的人,反倒是到处招摇。艺术其实也是这样,厚积薄发。例子我就不一一举了。柳城从创作过程的一些普遍的道理到表现,从生活到艺术,从构思到表现到结构,他都比较精练地概括了,我觉得很不容易。那么到今天这个状况来说呢,他针对的或者说他的出发点,是谈的电视电影,这是个新品种,我不太懂。但是不管它是电视电影也好,是电视剧也好,是现在的银幕电影也好,都有个共同的东西,大家都感觉得到,一个是我们现在国产的东西不大吃香吧;再一个,粗制滥造的多吧,包括银幕上的屏幕上的,电视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那么,他针对这个,来提醒你需要注意一些普遍的道理。电视电影跟屏幕上的电视剧,如果说不懂得这些道理,它怎么做得完全符合柳城说的这些东西?如果它是真正创新的,或是真正艺术品,那就无可指责。问题是它们粗制滥造,已经不成艺术了,但是顶着那个电视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名称,那么读读他这个《电视电影三字经》有好处。因为它们并没有往前走得很多啊,但是连一般的怎么结构都不知道,一个线索都不清楚,一把乱抓。针对这些情况,目前创作上的一些弊病,不光是电视电影,甚至涉及到整个艺术创作,包括文学,网上现在沸沸扬扬的,不说别的,起码引起一个波浪。说一个德国研究中国文学的专家,批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他说的是不客气。但我们也讲文学质量现在是下降。这个质量下降,原因很复杂,不单纯是柳城说的这个。这个普遍道理当中,有他管得着的地方,如那些粗制滥造的、那些低级的。因为他没有主张低级,他这个里面讲的还是要“义”,要风格及人,还是要讲一种高尚思想。所以这个还是有针对性的。到现在,他能够出来这篇文章,不管是《电视电影三字经》的形式也好,是什么形式也好,有这个主张出来,那么在舆论上,证明还是需要一些有益于大众的艺术创作的东西,这是好事。他也讲到,虽然没有强调,在最末的这两节,第十、十一节,“文之道,人之道;艺之道,神之道;文之法,天之法;艺之法,无定法”,这对年轻读者,像古典文学书一样,恐怕是有点不大懂。这个其实就是要合乎自然规律,另外呢,“艺之法,无定法”,这个最重要,法无定法,就是不能拴死了。他讲的这个也不能说是永远不变的,它应该随着发展而发展。但是我前面不是讲的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知道的关于创作的那些道理,他给概括了,但是不是这样就永远不前进了呢?不是的,那要随时改进,所以它这里还来了个“艺之法,无定法”,虽然没有强调,但也管着了。我来解释一下:我是四川人,我们四川成都有个宝光寺,那里有一个庙,庙上有一副对联,我过去上课的时候给北京大学来进修的那个班讲过,上联是“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下联是“天下事了又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这个是太消极了。但是作为一个道理来讲,是这样子的。当然我们可以不了了之,但你要懂得“了又未了”。艺术道理也是这样。实际是,将来地球怎么的,也还不知道呢。那么文艺创作,既要遵照那些已知的道理,同时也需要在创作当中,随着社会时代前进探索新的,没有止境。这个事情没有止境。人生没有止境,生活没有止境,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蒲风过去有句话: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生活并不是一滩死水,不是不变化的。生活怎么变化,你艺术也跟着走,不但艺术跟着走,社会科学等其它都得跟着走。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不变化吗?所以我们中国孔子那一套,《易经》,都应该往前发展。它们没有什么过错,它们是那个时代完成的,我们有我们的时代。 所以说不能拴住自己。最后他那一节,很重要的,就是要淡薄名利,“人一世,……十年功”。就是你别着急,不要求名逐利。一点不讲名利,恐怕做不到。我不是主张名利,我也讨厌名利。但一个艺术家,动不动就是为了几个钱,把人民的钱浪费几千万,甚至上亿,搞些大制作,无非是看个布景么,演员都看不见,而且情节简直是胡编。但现在我们的社会,本来工资就不公平,你不赚钱怎么活,商业社会,你可以要,但是商业也讲“诚招天下客”,要诚实吧,还要讲一分钱一分货吧。 除此以外,现在说我个人的了。柳城是有直接的创作经验,看起来也读了很多书,而且还动了脑筋的,这些都很好。现在有些搞理论的,即使是搬一些现代的东西,看起来写得洋洋数万言,却于事无补,柳城的《电视电影三字经》就是反那个,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把这些深入浅出的道理结合当前的创作状况来讲,并不是一个《电视电影三字经》就能概括的,也还需要别人去尝试。现在的理论评论就非常贫乏,几乎没有地位了。当然了,这个跟作者没有关系,好多是跟当前的环境有关系,大家都是要赚钱嘛,所以搞创作的导演不看你的,搞表演的也不看你的,只要拿到多少钱,就这样。但即使这样,柳城能坚持写这个,也好。他那个赚不赚钱我不知道,从意义上来讲,他并没有说错话,而且是把好的东西,说它是传统也好,他想出《电视电影三字经》的形式来,他的初衷,是想把这个深入浅出。《三字经》是幼儿读的,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是过去小孩儿念的,是终身受用的。现在采取这个形式呢,是便于一些人记。但实际上,一些人恐怕也不大愿意记,但不管你记不记,有人主张这样一些东西出来也是好,就是说我希望能够有人继续思考当前的电影、电视剧,甚至艺术创作的问题。真正能够解决创作当中的问题,使这个创作能够给老百姓一些好处 ,创作出真正能让老百姓接受的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来,就是除了那些空洞说教的以外,在理论上开展一些切实的研究,应该多种多样,他的《电视电影三字经》是一种形式,其它形式也还有。我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不能拴住自己。最后他那一节,很重要的,就是要淡薄名利,“人一世,……十年功”。就是你别着急,不要求名逐利。一点不讲名利,恐怕做不到。我不是主张名利,我也讨厌名利。但一个艺术家,动不动就是为了几个钱,把人民的钱浪费几千万,甚至上亿,搞些大制作,无非是看个布景么,演员都看不见,而且情节简直是胡编。但现在我们的社会,本来工资就不公平,你不赚钱怎么活,商业社会,你可以要,但是商业也讲“诚招天下客”,要诚实吧,还要讲一分钱一分货吧。 除此以外,现在说我个人的了。柳城是有直接的创作经验,看起来也读了很多书,而且还动了脑筋的,这些都很好。现在有些搞理论的,即使是搬一些现代的东西,看起来写得洋洋数万言,却于事无补,柳城的《电视电影三字经》就是反那个,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把这些深入浅出的道理结合当前的创作状况来讲,并不是一个《电视电影三字经》就能概括的,也还需要别人去尝试。现在的理论评论就非常贫乏,几乎没有地位了。当然了,这个跟作者没有关系,好多是跟当前的环境有关系,大家都是要赚钱嘛,所以搞创作的导演不看你的,搞表演的也不看你的,只要拿到多少钱,就这样。但即使这样,柳城能坚持写这个,也好。他那个赚不赚钱我不知道,从意义上来讲,他并没有说错话,而且是把好的东西,说它是传统也好,他想出《电视电影三字经》的形式来,他的初衷,是想把这个深入浅出。《三字经》是幼儿读的,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是过去小孩儿念的,是终身受用的。现在采取这个形式呢,是便于一些人记。但实际上,一些人恐怕也不大愿意记,但不管你记不记,有人主张这样一些东西出来也是好,就是说我希望能够有人继续思考当前的电影、电视剧,甚至艺术创作的问题。真正能够解决创作当中的问题,使这个创作能够给老百姓一些好处,创作出真正能让老百姓接受的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来,就是除了那些空洞说教的以外,在理论上开展一些切实的研究,应该多种多样,他的《电视电影三字经》是一种形式,其它形式也还有。 艺术创作论文:论蒙克的艺术创作心理 摘要:绘画艺术家蒙克的创作心理主要建立在三个方面:一是童年的生活经历造成的他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二是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变故,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艺术的敏感情绪与寄托。 关键词:情绪心理 认知心理 动机心理 北欧着名的绘画艺术家蒙克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创作心理大致可从三个方面:童年的生活经历造成的他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变故;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艺术的敏感情绪与寄托。 一、艺术创作的情绪心理 艺术创作的情绪心理是指“艺术家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事件中引起某种情绪反应。”①这种情绪有时候是一段时间的影响,有时候是贯穿创作生涯的情绪反应,蒙克创作的情绪心理一直都无法摆脱童年时代疾病留给他的无助与对死亡的抗拒。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童年所造成的创伤将会以潜意识的形态伴随人的一生,人的童年处于一种本我状态,较少受到来自社会伦理道德价值等方面的影响,童年时代的创伤在某种程度上找不到可以发泄的出口,于是在以后的人生中变就潜伏在人的内心深处,对于艺术家来说在以后的创作中这种心理总是以无意识的形式表现在作品中。 蒙克出生在挪威的普通家庭父亲是医生,但他的童年因为母亲的去世变的灰暗而压抑,在以后的生活中蒙克无法摆脱疾病的困扰,母亲去世之后姐姐,父亲,哥哥的相继离去,这些悲惨的经历吞噬着蒙克的内心,所以他的创作心理总是带有压抑、恐惧与不安,他在日记中曾写到“疾病和死亡蹂躏了我父母的旧居,我一直无法战胜这种不幸。这对我的艺术也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②由于童年时代亲自面临过死亡场景,蒙克创作的情绪心理总是充满对生活的思考以及死亡来临时的无法抗拒,由此造成的压抑的创作心理一直主导着他的创作过程,例如他创作过许多关于疾病的题材,如《点燃炉火的女孩》、《早晨》、《送终》等。 二、艺术创作的认知心理 所谓认知心理是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受外部世界的干扰逐渐形成的对世界的认知。阿恩海姆在《走向艺术心理学》中指出“艺术家基本上是通过知觉推理来创作其绘画作品的,这种知觉推理为发生在意识水平以下的过程所支配。” 蒙克在对世界不断的接触过程中会逐渐的形成自己的认知心理,最为明显的是蒙克初恋的不顺利使他对爱情以及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爱情的体验让他的创作心理不再局限于对死亡的恐惧,而暗含对“性”的欲望与无法抗拒。蒙克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在他的日记中被称为福楼海宝的女人,这段并不愉快的恋情持续长达六年之久,他在日记中写到“她在我的心上留下多么深的一个印迹啊!” 如果说童年是贯穿创作生涯的情绪心理,那么后来的感情之路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他的创作。这段感情让蒙克对世界的认知变的焦虑,同时来自外界的压力使得认知心理出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如《拿香烟的自画像》便表现了他的恐惧不安。 三、艺术创作的动机心理 动机是主体有意识地体验到的强烈欲望,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大多伴有强烈的欲望,这种欲望是艺术家内在独特的心理,在一定程度具有精神宣泄性。 蒙克的创作动机心理是其对自身经历以及对社会感知的强烈愿望的表达,是对生命的强烈顿悟。他要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但这又不是简单的宣泄,而是对社会、世界的认知,是充满生命张力的,并拥有超越时代的思考。 二、艺术创作的认知心理 克在1890年刊登的与一位艺术家虚构的谈话中说“我想表达一种疲倦的动作,在眼睛里、在睫毛间、嘴唇应该画得看来像在喃喃自语……我要画出生命,画出活生生的人。”“画中的一切都是我亲身的经历”蒙克创作的动机不仅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同时旨在告诉人们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例如作品《呐喊》画面中一个挤压变形的人站在桥上,空洞的大眼、张大的惊愕的嘴犹如人的骷髅,背景上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夸张的组合令整幅画面给人恐惧、不安的感觉,蒙克内心对于死亡的思考在画中强烈的表达出来。这是贯穿蒙克一生的心理,但同时也含有后期结合社会状况对生命的思考。蒙克的创作动机心理拥有对其所经历事件的表达,这是对他内心深处恐惧心理的宣泄。 蒙克童年时代的疾病留给他心理的创伤、爱情的不顺利,使其创作一直没有脱离过疾病、死亡等主题,这种心理在他的作品中以特殊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无助、孤独、绝望、压抑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同时也构成了作品的主体风格。 艺术创作论文:摄影艺术创作中比较手法的意义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为了使作品能够更加完美的表现主题,常常有意无意地运用对比手法。对比作为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广泛运用于摄影构图和造型中,对画面主题思想内容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掌握对比手法,我们应该分析对比的作用,以求更深刻的广大摄影爱好者了解和掌握。对比的形成,有它的生理因素,也有它的心理因素。人的视觉及其神经感受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是形成“对比”的生理基础。摄影艺术创作中的对比大体分为两大类:即内容上的对比和形式上的对比。 内容上的对比 这一类的对比,要求摄影家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透的理解能力,善于发现,掌握抓取那些具有对立因素,但又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客观事物。也需要摄影家具有高度的艺术素质和表现技巧,善于用自己的镜头把它们组织成互相映照,或相克相生的画面来,使作品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又含蓄隽永。内容上的对比,多半是通过一些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来进行,对比的效果最终侧重在思想内容上。如新旧社会的对比、贫富悬殊的对比、胜利与失败的对比、兴起与没落的对比、先进与落后的对比、欢乐与悲伤的对比等等。 形式上的对比 形式上的对比是艺术造型手段形成的对比,对比的效果侧重在艺术造型上。它包含形体对比、影调对比和色彩对比。形体对比是通过不同的形体放在一起而取得的一种对比的效果。如果直线与曲线的对比,横竖的对比,动静的对比,大小的对比,虚实的对比,仰俯的对比,疏密的对比等都能产生形体的对比效果。影调的对比包括整幅照片上的物体相互之间的影调对比,是指照片中的强光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比例关系。比率大,对比就强烈,反之亦然。同时也指由强光部分之间所含多级层次亮度的间距。层次多,间距的比率就小,对比也小。反之,对比就大。比如:在一片不同程度的暗色调中加上一点亮调,这一小部分的亮调不仅显得突出,而且也以自己对比的力量加强了暗色调。 色彩的对比,是根据色彩的三要素,可分为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相互对比。对比能增强画面的表现力,是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法。对比能产生一定的意境、情感和感染力。对比能使主体突出,形象鲜明,进而结合一定的内容能产生美感。美感是对立面的相互作用,美是多样性的统一。如色彩的冷暖对比、黑白对比、浓淡对比、色彩的面积大小对比等等。 构图、造型上的对比。这一类对比是以两种迥然不同的造型手段和构图技巧进行对比,用来突出主体,引人注目,以达到增强作品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虚实对比。利用景深,使主体清晰(实),陪体模糊(虚),用以突出主体。 藏与露的对比。藏是指形象的不完整,露是指形象的完整。在人们的欣赏的习惯上,完整的形象要比残缺的形象更为突出。 主次对比。利用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安排来突出主体,从构图学讲中画面中心的物体,一般比画面边角的物体突出。 大小对比。也称为远近对比,一般来讲,大的比小的突出,主体近,影像大,就突出。反之陪体远,影像小就不引人注意。 疏密对比。指画面影像的轮廓线条、内部线条的简繁对比,如在大片繁杂线条的物体中有一件简洁线条的物体,那么这件物体就显得突出了。 动静对比。主体动,陪体静,主体相对就突出了,主体静,也同样可以用陪体的运动来突出主体。 以上所讲的“对比”是摄影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如果运用得当,本身也就油然而生一种美感。“对立”也就是“对比”,作为塑造鲜明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加以强调,在摄影艺术创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正确的运用对比,可以使共存于画面中的矛盾因素更加鲜明、悬殊,映射到人的心理活动中的特点,最后得以清晰自然的表达主题内容,加深观众对主题内涵意义的理解,从而加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效果。 许多成功的艺术作品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是我们不能片面的追求形式,为了对比而运用对比。对比作为手法,只能是以主题内容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特征为根据来合理运用。 艺术创作论文: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 内容摘要:法国着名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于逝世前写下《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一文。这篇对于画家本人的艺术创作具有总结性质的理论文章结合绘画实践,强调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如儿童眼光般“纯净”、“专注”、“创造”等艺术品质的重要性。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其前期美学着作《谈美》里从审美的“无功利性”、凝神之境下的“主客同构”、“心理距离”等美学审美的角度表明了类似观点。在各自的理论作品中,两位人文大师还分别借“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与“慢慢走,欣赏啊!”将抽象的理论阐发延至艺术与人生领域,提出“人生艺术化”的口号,体现出浓厚的诗学韵味以及人文关怀。 关键词:马蒂斯 朱光潜 艺术创作 审美主张 本文试以《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与《谈美》为例,对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的审美主张进行互观,在创作和欣赏、实践与审美的不同语境下,探究两位大师对于艺术创作与审美过程中必备态度和可贵品质的主张,寻找他们在艺术理想和人生追求上的精神共鸣。 一.儿童“纯净”的眼光与无功利性的“赤子之心” 作为艺术创作的第一步,“观看”被马蒂斯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观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这里的“创造性”更侧重于“破旧立新”中的“破旧”之义,即抛除“养成的习惯”,忘掉“记忆中的柱头”、“一切画出过的玫瑰花”,摆脱“电影广告和杂志每天提供的现成的形象”。马蒂斯认为,只有废除一切对于心灵的“偏见”之后,美术家才能以儿童“头一次看东西时”的眼光看出事物的真实面目。 马蒂斯提及的遮蔽艺术家“纯净眼光”的因素如社会习惯、固有经验等,正与朱光潜先生在其美学着作《谈美》第一章定义的“实用态度”[1]、“科学态度”[2]之“实用”与“科学”相近。不过,朱光潜进一步对前者加以补充、概括和分类,并在审美语境下对此破坏性因素的破坏过程予以具体展现和分析。朱光潜指出,观看者在面对被观看对象时,对实用“意义”、“利害”的联想和对科学“因果”、“关系”的无限推理使得观看主体耗费大量时间与心力,从而影响美感世界所要求的“绝缘意象”[3]的生成,导致建立在独立的、无目的前提下的真正“审美态度”消失,最终导致审美之境的消失。在《文艺心理学》的“作者自白”里,朱光潜明确提到:“我的美学思想受到从康德到克罗齐的形式派美学的影响。”[4]此处先生所言“时间与心力”实质上也是借鉴了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席勒关于“游戏说”中“过剩精力”[5]的观点。作为艺术起源学说之一的“游戏说”受到康德等人的大力推崇和深入研究,席勒更在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6]的理论基础上,指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但是,把艺术活动仅仅归结为“本能冲动”或者“天性”的“游戏说”也因忽略了社会因素而不能从根本上揭示艺术起源的真正原因。关于后者,朱光潜先生在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时进行了选择和再造,他将儿童在做游戏时心理、精神上的“自由”状态引入艺术欣赏的层面,提出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进入审美之境的一大必备品质——“赤子之心”。在将“赤子之心”的重要性进一步延伸至艺术创作领域时,朱光潜解释道,艺术家作为“大人”,正是因为有“赤子”所没有的老练和严肃,而很难进入艺术的无功利性情境,从而难以创造出好的、新的作品。 朱老在这里提及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7]的“很难”与马蒂斯主张的“用儿童的眼光”时所需要的“努力”、“勇气”存在很大一致性。可见,在涉及艺术领域的纯洁性、独立性问题时,中西两位人文艺术家均表现出对待孩童一般爱惜、维护的珍视态度。较之马蒂斯言简意赅的理论阐释,在结合“游戏说”且详细揭示了“实用态度”、“科学态度”对于“审美态度”的破坏性后,朱光潜的“赤子之心”显得更为具体和清晰。 二.儿童“专注”的眼光与凝神之境下的“主客同构” 拥有儿童纯洁、无功利的眼光后,审美主体和创作主体便拥有了理想意义上的“过剩精力”,进而像做游戏时专心、认真、郑重的孩童那样,进入到艺术过程中的“主客同构”状态。 对于欣赏与审美语境下的“主客同构”,朱光潜首先以观察一棵古松为例进行论述:“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我们每个人所直觉的物象并非是固定的,对同一物象的直觉实际上感受到的它显现于我们的‘形象’,这个形象就带有了很大的主观色彩和个人的二重创造”。[8]从“天生”、“人为”到“物象”和 “直觉形象”,在对具象化的例子加以抽象化时,朱光潜引入美学领域的“直觉形象”和“美感经验”概念,进而指出“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9]。基于“意象的物我一气”这一“直觉形象”特点,朱光潜再次强调了审美过程中“主客同构”的主要特征。 同样,画家马蒂斯在谈及绘画创作时也流露出对“直觉形象”的类似物——“知觉的永久形象”的肯定与亲睐:“绘画最重要的方面不是模仿自然,而是把知觉变成为一种永久的形象。”随着1908年马蒂斯《画家笔记》的公开发表,“永久形象”在“来源于自然”的前提下,又被画家明确表达成“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的“形象”。直至逝世前,画家还结合自身的实践感受,将“自然”与“我的精神”的这种融入过程,在《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一文里予以具体描述:“美术家同外部世界联合、进而渐渐地使自我与外部世界同化,直到素描表现的客观对象变成他生命的一部分,直到他把它溶入自身中,能把它作为自己的创造物表现在油画上”,“当美术家画的对象出现在其构图中时,直接或类推地,他从周围的环境中捕捉一切能滋养他内心所看到的东西”。 透过“进而”、“渐渐”、“直到”、“从而”等一系列时间副词,我们发现马蒂斯所认为的艺术创作中的“主客同构”过程含有了与实际创作本身相似的特点,同样充满了分明的层次感和时间的动态感。从周围世界获得的绘画“材料”与美术家脑中的“构图”,外在环境与自我,按照时间顺序,互不干涉、有条不紊地配合,共同完成作品的创作。这里,主客体的统一是主体与客体作为单独个体的同时存在,是两个个体的统一。马蒂斯的这一观点与英国心理学家布洛在对“经验的某种特殊态度和看法”[10]即“心理距离”进行系统论述时,所提出的关于创作主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前后关系、因果关系的理论颇为类似。 相比之下,朱光潜审美过程中的“主客同一”则因审美主观因素的存在而使得主客双方真正具有了“交流”与“融合”之意。仍以“赏松”为例,朱光潜在《谈美》中这样谈道:“……因为我忘记古松和我是两件事,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我们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于物的。”[11]朱老的“移情作用”不仅把审美主体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审美客体,同时也将审美客体的姿态吸收于审美主体。所谓“物我同一”的境界“不单是由我及物,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12] 针对“主客同一”状态下的艺术主客体,马蒂斯所主张的“前后”、“因果”关系在朱光潜这里转变为关于主客两者并列、甚至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关系的观点阐发。朱光潜这种将广义上的两个独立事件转变为一个事件两个方面的理论方法,某种程度上含有了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色彩。 尽管美学家朱光潜和画家马蒂斯分别就“欣赏”和“创造”两方面谈论“主客同构”的立足点不同,但以接受美学理论家伊泽尔提出的更广泛意义上的“艺术与美”来论,在艺术主体凝神创作或是见到意境的一刹那中,“创造便成了欣赏”,“欣赏也就是在创造”。[13]于是,儿童“聚精会神”所至的“凝神之境”就为我们对读马蒂斯、朱光潜的理论学说带来可能性和意义性。而马蒂斯、朱光潜对“主客同构”具体涵义的阐释也因中西文化土壤和社会话语的差异为探索艺术领域的“凝神之境”提供了不同的思考维度和发现空间。 朱光潜关于主客体“融合”、“转化”的观点生成,一方面鉴于“审美”的“移情”特点,一方面也受当时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广泛流传的影响。其所采取的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论述方法,在符合东方人思维习惯的同时,更有利于国内读者的理解及作品思想的交流与传播。 马蒂斯在绘画创作时提及的主客“层次”、“顺序”关系,也具有其特定的语境义和文化义。作为画家,除了保持审美之心还需要具备实际创作时的清醒与理性,否则艺术作品便只存在于主体意识活跃的“构图”里而缺少现于纸上的井然和清晰。此外,马蒂斯“观点先行、论述从约”的西式思维也与中国传统的具象化表达方式颇为不同。西方文化的另一产物——基督教同样给马蒂斯的绘画创作带来启示。画家曾在《画家笔记》中对“洞察客观实体和重建时空”的艺术创作过程产生“虔诚”、“投入”等“宗教状态”和“宗教意义”的联想。 摒弃覆盖在理论表面的社会文化、思维模式因素,我们发现两位大师有关艺术“凝神之境”的共同关注。在对创作和欣赏两个领域“主客同构”的不同阐释中,他们之于认真、专注的“儿童眼光”的渴求和呼喊同样急切而真诚。 三.儿童“创造”的眼光:练习“观看”与“想象”的“心理距离” 在《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文末,生命即将枯竭的画家马蒂斯发出对“一切创造本源”的“爱”的呼唤:“需要一种能够激起并保持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爱、一种能够激起并保持对伴随一件美术品诞生的强烈热情和分析的深刻的爱”。这种“不懈”、“强烈”、“深刻”的“爱”再次指向文章开头便开宗明义的“创造”主题:创造是美术家真正的职责,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 然而此时的“创造”已穿透儿童“无功利”、“凝神”的眼光,超越“破旧”之义,近于“立新”之旨。对此,画家马蒂斯一改之前的“惜字如金”,结合自身绘画实践具体阐释这一新的“创造”之义: 当我画一幅肖像时,我一次次回到草图上,每次我都是在画一幅新的肖像:这不是一幅修改的肖像,而是重新开始的完全不同的一幅肖像;每次我都从同一人物中提取出一个不同的生命。 为了使我的研究更圆满,我时常借助于同一人物不同年龄时的照片:最终使肖像可能会显示出一个更年轻或有一种不同神态动作的人物,这个人物形象同他或她当模特儿时显示的样子不太相同,原因是我觉得这种神态动作最真实,最好地揭示了模特儿真正的个性。 在第一阶段儿童眼光无功利性”的基础上,马蒂斯借助“一次次回到草图”、“重新开始”、“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神态动作”的阐释,给凝神的“观看”融入方法论的指导。他强调在不厌其烦的方法尝试与反复练习中见出“创造”的新意。这样的“观看”理论,早在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达·芬奇《微笑的蒙娜丽莎》等一系列名画的诞生过程中已产生积极作用。幼年达·芬奇画鸡蛋的有趣故事里也颇有这种练习式“观看”的影子。正是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和练习,达·芬奇才画出富于新意的各式“鸡蛋”,创作出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艺术精品。 同是强调“创造”的重要意义,朱光潜美学中的审美创造在结合心理学之后,已脱离马蒂斯的“创作实践”,更多地显出主观“想象力”的成分。 《谈美》第二章开篇,朱光潜以“心理距离”的提出,解释了 “家花不比野花香”、“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14]等日常生活现象。朱光潜认为,欣赏过程中产生的美和新意,在于欣赏者的“心理距离”。此处的“心理距离”,某种程度上可与儿童观看事物时所具有的想象力、联想力相联系。但是,心理距离又不完全等同于想象力,心理距离之“距离”是“适当”的。只有在创作者既摆脱了实用的目的性,又未远离凝神之境时,在两者的中间地带,想象力才会获得大展身手的机会。因而,朱光潜此处的“创造”虽然脱离了马蒂斯“观看”的实践和操作性,却也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意味。尽管如此,在创作者的梦境和幻境下,仍多有不俗的音乐、文学作品问世。弗洛伊德在其着作《作家与白日梦》中对此亦多有提及。这些以想象力为最初源头的作品,同样以一种梦幻的方式展现了艺术的“创造”力量。 无论是马蒂斯的“勤学苦练”,还是朱光潜的“天马行空”,作为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创造”均被两位大师置于各自理论的重要位置,起着统摄全局的作用,其核心意义可见一斑。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艺术欣赏和创作实践两种语境下的“创造”之义并不相悖,二者具备融为一体的共通性,可共同服务于艺术世界。创作者在创作前的准备阶段,借助适当的心理距离进入一定的审美之境,继而发挥想象力,达到艺术内容上的创造;在具体创作实践中,又通过反复练习,寻得适当之法,再次达到形式之再造。由此完成的艺术作品便具有了真正意义上形神兼具、“美”“新”双收的创造之义。 四.人生的艺术化:“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与“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15]在《谈美》完结之前,朱光潜以一则“车行阿尔卑斯山谷”的故事,将其对艺术理论的阐发推及生活态度、人生哲理领域,将美学中“无目的的目的性”、“物我两忘”的“凝神之境”以及适当的“心理距离”等抽象理论,浓缩为一句启示人们简单生活、认真生活、享受生活的人生箴言“慢慢走,欣赏啊!”充满了诗性韵味和浓厚的人文关怀。这种“人生的艺术化”之美,同样见于马蒂斯《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一文。画家不仅以自身多年的创作经验,更是以生命的最后呼声,呼唤人们:用孩童的眼光看待生活,追寻“伟大的爱”、“对真理不懈的爱”。 五.结语 法国画家马蒂斯和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尽管来自不同国家,涉足不同领域,两位人文大师关于创作和欣赏、艺术和美学两大领域的理论作品《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和《谈美》却为我们带来了同样的震撼和感动。 画家马蒂斯立足绘画实践,从专业的角度,以漫谈却不失严谨的笔调阐释自己关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美学家朱光潜则结合心理学,以更为详细、更具系统性的理论着述展现“朱式”美学里的审美之义。在马蒂斯富有个性的语言风格,朱光潜循循善诱、沉稳大气的理论论述中,读者既感受到西方民主氛围下艺术家的智慧之光,又领略到特殊时期中国学者的辽远之思。 当然,《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和《谈美》这两部作品也因社会历史与文化因素在今天的读者看来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前者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其过于抽象的思维方式和翻译后的语言文字,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读者阅读和理解的障碍;而《谈美》在第一章中论及“实用态度”时对于“政治”因素的敏感和隐晦,整部作品中间“调和折中”[16]的论述方法以及凌空而起、“天马行空”的理论建构也让受众颇有“如鲠在喉”之感。 透过理论文字及其背后的诸多外在因素,我们却能够发现在艺术理想和人生追求上,马蒂斯和朱光潜这两位人文大师存在着难得的精神“共鸣”。他们均珍视艺术领域中“纯净”、“专注”、“创造”等类似儿童眼光般的可贵品质,他们同样对“简单”、“认真”、“诗意”的人生充满了亲近和向往之情。 而这些,正指向艺术与美学的共通性,指向对读与比较《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和《谈美》这两部理论作品的可能性。在对马蒂斯艺术创作观和朱光潜美学主张的互观中,我们领略了朱光潜先生的学贯中西、马蒂斯先生关于绘画创 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为重要的是,在两位大师对于“人生艺术化”的论述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人生艺术与人生美学的迷人魅力。 艺术创作论文:李可染的艺术创作研讨 一、艺术创作主体———“生活、思想和传统的全面修养”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是整个艺术创作过程的主宰者。艺术作品的面貌取决于艺术家的创作。“艺术作品融入了主体的呼吸和生命,体现了对生活的新发现和审美的独特建构;艺术创作活动是凝聚了艺术创作主体的全部心血的、个性化的、能动的、艰辛的创造性生产过程。”[1](P277)艺术家要想创作出被人民群众所喜爱、具有经久不息的生命力的作品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艺术创作体现的是艺术家全部的艺术修养和生活智慧。这就要求艺术家要具备深厚的修养。李可染非常重视画家的全面修养。“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认识生活、全面的艺术修养,这三个方面很重要。真正的学术可以说没有什么奥秘,正确的道路就是奥秘。”[2](P45)他主要从生活、思想和传统三个方面来论述画家的修养。李可染说:“我们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研究生活和认识生活作为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3](P278) 李可染认为艺术创作要到生活中去认真研究自然规律。50年代起,李可染数次出游,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了多次写生。到大自然中进行写生和创作给当时正处在发展困境中的中国画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经过多次写生实践,他坚定地认为,要解决中国画笔墨程式化、不能反映现实的问题要靠深入生活,使中国画不断发展、永远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要靠深入生活。写生在西方画家看来是理所当然,但中国画画家背着画夹在野外一画一整天还是少见的。李可染当时能够走出书房描画大自然真山真水的风貌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他借助于早期学习西方绘画的功底,将西画的写实手法与国画技巧结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写生使李可染认识到,到生活中去,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把握最深层的艺术美。他的人物画《观画图》就体现了他深入观察生活的能力。画面生动地描绘出三个身着长衫的男子一起在观看一幅绘画作品。三人年龄、身份、神态各不相同,或捻须颔首或全神贯注。笔墨凝练造型简洁,人物形象极为传神。着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评论可染先生的人物画说:“他的人物有的闭着眼,有的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有的挑着眉,有的歪着嘴,不管他们的眉眼是什么样子吧,他们内心与灵魂,都由他们的脸上钻出来,可怜的或可笑的活在纸上,永远活着!”[4](P222)老舍先生的评价质朴而又中肯。可以想见的是,如果画家不注意观察生活,又怎能创作出这样生动传神的作品呢?由此看来,深厚的生活修养对李可染绘画作品形成成熟的艺术风貌和李可染艺术思想的完善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国画一向追求人品与画品的统一,所谓“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思想修养是国画家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郭若虚曾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5] 李可染继承了这一观点。他曾经说:“持正者胜,容邪者殆。天下学问,为知谦虚、走正道而强毅者得之,机巧人不可得也。”[6](P58)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理想总是正确而进步的。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思想的修养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走上正确的创作道路,才能具有强大的创作激情,才能具备远大的艺术追求。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赢得人民的崇敬,不仅在于他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在于他伟大的思想品格。着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首要标准就是,作品表达了高尚的理想和对真理的追求,捕捉了时代的重大主题。这就进一步说明艺术家要树立崇高的艺术理想,不断加强自我思想修养,才能攀登艺术高峰。李可染认为,当代艺术家最重要的思想修养就是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坚持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毅力。他认为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做到这三点。思想修养对画家的作用在李可染看来是极为重要的,也正是因为严格的思想修养,李可染才能在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宽。李可染还认为艺术家应该学习和继承一切优秀的艺术传统而提高艺术的表现力。他说:“传统包括古今中外,包括一切间接的经验,就是除了你自己直接经验以外的一切间接经验。传统是自有文化以来数千年亿万人智慧的结晶。”[7](P46) 优秀的艺术家都是深入汲取传统的营养而又有所发展和创新的。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套独有的笔法、墨法、构图等技巧,这些都是历代画家们经过无数次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宝贵经验。要想使中国画得以再发展,必须有深厚的传统修养。在深入研习历代名家的绘画技巧基础上融入创作者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没有传统的修养而奢谈创造无异于空中楼阁。李可染还认为,传统又分为民族传统与外来传统,相对于当时全盘西化和固守古人传统两种极端观点,李可染对于学习传统的态度是开放的,他强调中国传统和外来传统都要学习。但他同时又强调需要分清主次,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为主,吸收外来文化为次,目的还是丰富和发展民族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在这个意义上,李可染提到的对两种传统的不同态度对于保持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的修养应该是全面而深厚的,它不仅是影响艺术作品风格的重要因素,还是决定一个艺术家是否优秀的重要条件。李可染关于艺术家修养的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继承,也是后代艺术家们进行自我修养的可行途径。 二、艺术创作源泉———“生活是艺术的惟一源泉” “师法造化”是中国画自古以来的重要传统,明代画家王履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清代石涛也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历代大家无不重视生活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李可染也阐述了“生活是艺术的惟一源泉”的观点。20世纪前期的中国画坛上是以“四王”为正统的。“四王”一派的画家们多对古人师承不遗余力,致力于摹古,笔墨成就虽高但脱离生活。 一是对写生对象的反复认识,他强调写生要对客观事物认识、认识和再认识。在不断的反复观察中寻找并发现写生对象的规律,创作出最美的形象。1956年夏天,李可染做了一次长达七八个月的万里写生,足迹遍及半个中国。这期间李可染有一幅着名的作品《巫峡百步梯》就是他对景创作的。画家经过四川万县时,突然为眼前景物所动,便在此住了两个星期。他们顺着万县城边走了几遍,发现县城内有四座桥,但却不在一个视点上。李可染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全面观察,多次走到每座桥下寻找最佳的角度。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对艺术表现对象进行反复观察、揣摩,才能发现对象最深层的美,从而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是从写生中挖掘新的表现方法。中国画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前代画家们创造了无数令人赞叹的出神入化的成就。“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破墨山水”、“米家山水”……这些在国画历史上犹如一座座丰碑,为后人所景仰。但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非常大的变 化。国画传统在此时并不十分适合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了。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诚然。李可染也认为,古法一定要和客观事物相印证,凡不能真实表现对象,不能真切传达现代人的感情的,就应当放弃或加以改造。李可染对绘画作品中光线表现方法的新探索就是在此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他发现传统山水画大多表现的是顺光下的景物,从来不强调不同光线下景物的不同变化,这种千人一面毫无创新的表现方法远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文艺发展的丰富性。于是,他从写生中挖掘出逆光下景物的表现方案。他不断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摹写,终于创造出李可染式的逆光山水图式。整体单纯、标准明确,强调绘画的整体感与空间感,强化层次带来的丰富的视觉观感,可谓一炬之光,通体透明。前人画水往往用空白表现,李可染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林荫下的小溪黝黑而光亮,于是他打破了前人用空白表现水的方法,画出了黝黑而又光亮的水。这些都是他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绘画技巧,这些技巧突破了绘画的传统表现手法。从这个意义上看,李可染对于中国画的艺术语言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化起到关键作用。 三是在写生中要酝酿新的意境。古人作画讲究“胸中有成竹”,在对景久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艺术想象,神与物游,下笔才能如有神。写生要酝酿意境对中国画来说不是新的课题,但李可染对意境这个中国传统的艺术概念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说;“艺术又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论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9](P349)李可染的艺术思想一向是与时俱进的,在新的时代中应该创造新的意境,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高于生活的作品,表现生活和客观事物的时代风貌,形成适合新时代的新意境,这便使传统意境的概念得到了扩展,使山水画写生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李可染在50—70年代不断提出关于写生的新理论,这些都体现了画家在生活的历练中不断进行理论思考,不断丰富艺术思想。艺术源于生活,只有以生活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灵感才能源源不断如泉涌,艺术生命才会长青。李可染以生活为艺术创作源泉的观点可谓把握了艺术创作的真谛和根本。以造化为师,向生活学习的观念被20世纪的许多国画家所认同。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他们共同开创了20世纪中国画的新风貌,赋予了它绵延不绝的强大生命力。与李可染同时代的国画家傅抱石也说:“画家对现实生活所表示的热情和态度,也是画家赖以创作,赖以大做文章大显身手的无限契机。”[10](P95)这表明根植生活、取法自然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和中国画发展的正确道路。 三、艺术价值观———“为祖国河山立传” 艺术价值观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不同的价值观往往会使艺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南北朝王微认为绘画作品的价值在于“畅神”,宋代郭熙要求山水画能满足士大夫“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精神追求,元代倪瓒的“不求形似,聊以自娱”更是被无数文人士大夫视为绘画创作的圭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人的精神被压抑,人的价值被消解,大多数知识分子便通过寄情于山水求得精神的麻痹与暂时的解脱,内心的痛楚反而表现为表面的洒脱。绘画这时便成为他们求得精神解脱与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而且只要社会格局不变,知识分子们心中这种难言的苦衷和精神上的压抑就难以解脱,长期饱受这种精神侵蚀的知识分子只能走进自己构建的“可游可居”的意境,在这个世外桃源中暂时忘却现世的苦痛。传统山水画的价值观念往往构筑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与心理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山水画的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已不存在,山水画需要树立完全不同的新价值观来指导其发展。李可染正是在时代的推动下突破性地提出“为祖国河山立传”的价值观念。李可染认为山水画是对祖国和家乡的歌颂。他曾说:“画山水就是为祖国的山河立传。”[11](P81)李可染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哪怕祖国曾使他伤痕累累也义无反顾。他曾经特意请齐白石老人题词“江山如此多娇”,他把这当做自己全部创作活动的主题。他把自己对伟大祖国的满腔热情与爱恋都贯注在笔尖,倾泻于纸上。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来礼赞他生活的时代与祖国。如果说传统画家们是一步步将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抽象为苍白的理念符号的话,那么李可染则是以雄浑厚重的笔墨重现大自然的壮美与博大,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着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曾评价李可染说;“有志‘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画家李可染,使祖国山河的壮美形象在他的绘画里显得充满了沉着却又激动的情绪,既不是冷漠的叙述,又不是空泛的喊叫,像他自己的为人那么平易近人,却又没有讨好人的媚态和贱相。”[12]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李可染山水画所传达出来的主要思想感情,他通过描绘祖国的山水来表现爱国主义的情怀。李可染终生不渝地挚爱着祖国的山川乡土和传统文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工作,他的爱国精神贯穿于他整个一生的创作经历中。他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那种真挚的、热烈的、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个观者。他的作品《万山红遍》尤其令人心潮澎湃,作品不是描写实景,而是描写了画家心中的祖国山河之美,画面先以水墨勾皴,再以朱砂点染,漫山红树,红得耀眼,红得令人心动。不凡之处便是作者用了大量朱砂来渲染画面,满目红山,意境非凡,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于内心激动情绪的挥洒。画面之中,浓墨、朱砂与白色的瀑布溪流形成鲜明的对比,带给观者极度的视觉冲击,冷暖交映,层次幻化。博大雄浑、具有纪念碑份量的构图方式也令人油然而生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2000年,“李可染世纪展”在台北、高雄展出时,主办方便选择了《万山红遍》作为会标,在展览场地两旁的电线杆上成对悬挂以《万山红遍》画面制作的长幅展旗,猎猎红旗把场内外气氛烘托得格外热烈。据说很多观众都喜欢在特别制作的两层楼高的巨幅《万山红遍》前拍照留影。画展开幕时居然有学校联系说希望在画展结束后将这幅画送给他们当做教学材料用。画家饱含的爱国热情透过作品传达给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们,李可染使爱国情感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漓江边上》表现了漓江一角平淡中见秀丽的美,《阳朔胜景》揭示了今日阳朔蓬勃发展、恢宏壮丽的景象,这些都是李可染“为祖国河山立传”最绚丽的画卷。在李可染着名作品《树杪百重泉》的跋语中,他讲到,“余昔年居蜀中,巴山夜雨,万壑林木葱郁,青翠欲滴;奔流急湍,如奏管弦,对景久观,真画中诗也。此情此景,令人神驰难忘,故一再写之,以赞祖国河山之美。”[13] 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了李可染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操。李可染认为,江山可以养浩然之气。人的灵秀智慧和高尚情操孕育于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壮丽山水中。李可染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与祖国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潮流相激荡。他热烈真挚的爱国情怀和奔放豪迈的民族信心使中国当代山水画焕发出不同反响的时代光彩。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化作恰当的绘画表现形式,形式与内容相呼应,创造了具有当代刚健豪迈精神的山水画作品。四、艺术创新观———“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从五代时期到宋元到达顶峰,明清时期盛行的“四王”过于注重摹古,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挪后,使山水画丧失了自然的血肉与神韵,形成陈陈相因的僵死画风。国画大师徐悲鸿就曾表现出对董其昌和四王山水的厌恶。20世纪以来,许多国画家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试图加以解决。林风眠、徐悲鸿等绘画大师都在革新中国画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李可染、傅抱石等则把大师们开创的革新道路继续向前推进。“”以来,革新国画的讨论越来越激烈,中国画此时正处于一个不得不变却又不知往何而变的尴尬境遇中。一方面,中国画在历史悠久的发展历程中积累的一套绘画传统与技法不能弃之不顾,另一方面,西画细腻的表现现实的能力这时已深入人心,国画也需要在精神气质和题材意境上能胜任表现现实生活的要求。许多具有时代使命感的国画家勇敢地担起了这一重任,接受了时代的挑战。李可染就是其中之一。国画大师傅抱石也曾经对友人说,思想变了,笔墨不能不变。这种创新意识成为中国画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李可染早年便 有心变革中国画,他曾经认真剖析了明清以来中国画的形式主义倾向,指出:中国画在历史上有过不少成绩,但对我们崭新的时代来说,它已经成为遗产。由于生活的不同,人民对艺术的要求不同,这就绝对不允许再死板全盘的搬用,否则就是继续走形式主义的死路。因此必须改造中国画,使它适应新的时代和生活,适应人民群众新的审美标准。他立座右铭激励自己:“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后来他刻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他又说,“胆”者,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魂”者,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14] 对于国画创新,他认为,创新不是轻易就可实现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深入观察和研究客观世界,“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因而创造了与前人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法。”[15](P192)李可染认为改造中国画的要点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生活挖掘创作素材。生活是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源泉,同时也是艺术创新的不竭动力。李可染认为深入生活是改造中国画的基本条件。他认定,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得到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新的内容;根据这些新的内容,才得以产生新的形式。明清绘画之所以走入毫无生命力的僵死状态最致命的原因就是堵塞了生活这个创作的源泉,失去了作品的血肉。有鉴于此,他极为反对“伏案于南窗之下,不敢离开古人一步,甘做阶下囚”[16](P351)的创作方式,而是把自己的画室搬到大自然中去,独辟蹊径创作出意境清新刚健的中国画作品。他生于苏北,定居北京,又长期在江南、巴蜀地区写生,阅尽祖国大江南北的秀丽风光。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气候相差极大,或湿润青翠或雄壮荒凉的特色给李可染极深刻的印象,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他在自传中就曾提到他有感于巴山蜀水之壮丽,以至于他20多年后都不曾忘记。“一天,我刚散步到我居处不远的金刚坡半山腰间,那时正当夕阳西下,我回头一看,山下几十里地的水田,一块块都反射出耀眼的金光,像一片摔碎的金色的镜子,天边和远处的烟树千层万层,也沐浴在霞光里,真是令人心胸开阔的惊人奇观,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图画。”[17](P41)20多年后,他的绘画作品《青山密林图》正是以此印象而创作的。李可染在别人还在沿袭传统文人画的死胡同里徘徊时,勇敢地把他从造化中得来的生动感受融入山水画创作中,赋予山水画以鲜活的生命感。这是李可染改造中国画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没有这个认识,就没有“李家山水”,就没有此后生动感人的山水画作品。 第二,批判地继承前人传统。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革新者,李可染从未忽视过对于传统的学习,他极其重视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李可染常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的过程正是深入研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过程。40年代,他相继师从于中国传统绘画大师齐白石与黄宾虹。他追随齐、黄二师多年,学了很多东西。他早期画风飘逸柔靡,从师齐白石后开始变得深沉厚重。他又从黄宾虹那里学习了山水画的层次、气氛、空间等的解决方法。齐白石、黄宾虹都是富于独创精神的大艺术家,李可染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优点与局限,因而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分析有取舍的,正如他所说的“师学舍短”。李可染非常注重对优秀传统绘画的学习。他的画室曾命名为“十师斋”,意指他重点学习的十位画家:范宽、李唐、王蒙、黄公望、石涛、石谿、八大、龚贤、齐白石和黄宾虹。他曾评价道,石涛意境第一,石谿深厚第一,八大用墨讲究,龚贤积墨法突出,黄宾虹用墨前无古人,齐白石意境独创。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李可染对传统绘画做了反复深入地思考与研究,他取其长而避其短,才成功的把握了中国画革新的方向。 第三,吸收优良外来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外来艺术的刺激是推动民族艺术发展的有效动力。从美术史上来看,中国每次艺术发展的高潮期,几乎都与外来文化的输入有关。在新中国成立后,中西文化的交流既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50年代以来,在革新中国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艺术家们内部产生了分歧,有的要求全盘西化,有的要求继承传统。李可染既不盲目崇洋又不盲目排外。他从历史的高度着眼,提出:“在今天,一切外来的东西,凡是好的,对我们有用的,我们都应该借鉴吸收。中国文化史上也从来没有拒绝借鉴、吸收外来的东西的现象。闭关自守,盲目排外,是错误的。”[18](P190)东西方绘画在各自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西画造型之准确、色彩之精细、明暗之微妙都是值得中国传统绘画借鉴的优秀之处。在此基础上改造中国画就是用外来美术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使之适应新的生活,形成更加现代的表现形式。李可染特别提出借鉴外来美术必须消化吸收,杜绝生搬硬套。他尖锐地指出了艺术界在借鉴西方艺术时存在的简单照搬的弊端,提出西方艺术要与中国传统相结合。 在此思想指导下,李可染完成了对绘画中光线的创造性运用。他把光和积墨法相融合,吸收了西画中光的画法,表现出了黑瓦白墙的反照光、瀑布水流的颤光和蒙蒙细雨下的散光等效果。立足于现代生活,从传统基点出发,借鉴吸收外来美术,这才是中国画革新的正确途径。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国画家的成功都证实了这一点。李可染以其深厚的传统学养、对西方绘画的深刻了解和长期的实地写生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为中国画的革新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真正实现了将外来文化“放在中国的土壤里,使它长出中国的花朵。 艺术创作论文:中学美术教学中艺术创作研究 1.引言 艺术创作必须有先进的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这样才能使作品体现出艺术价值。美术是艺术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并指导学术创造的合理应用。伴随着艺术价值的转变,美术研究已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创作者应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个人的艺术水平,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2.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和引发的思考 近年来,虽然中学美术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创新,但很多美术课堂仍受传统观念和传统模式的束缚,教师过于依赖课本教学,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过于注重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忽视对自己的创造性培养,从而使学生在美术课上表现出不积极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认识到:没有探索精神的艺术教学将严重阻碍学生的整体素质,对新课程的落实也会有不利影响。艺术教学并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一点艺术知识或绘画技术,必须让学生朝自己的个性方面发展,同时,注重发展艺术创造力,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学习质量,使他们经历一个积极的创新发展过程,真正欣赏艺术的魅力,积极探索。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3.1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 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足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就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就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且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出创新能力。 3.2创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际达到最佳状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创造性思考。并注重学生探究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和谐环境,活跃气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敢想就应该勇敢地说、勇敢地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教导学生独立思考,要求他们改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不仅要求教师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还要教会每个学生善于观察、勇于表达,敢于标新立异,培养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专长。老师要教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数据,并得出进行艺术创造的结论,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个性。 3.4关注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喜欢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也有同学比较内向,不敢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为了实现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应通过各种方法来促进所有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各自的意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多种审美观的存在。坚持在课堂上相互合作,坚持让学生参与活动获得实践经验,不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分享知识的学习习惯,还使学生在表述思想的课堂交流中提高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在课堂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实践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个性。 4.艺术理论起支撑作用 艺术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内容,能提高物质生活质量,提倡学生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第一要宣传文化的先进意义,使人感受到艺术创作是一种有趣的运动,是一条重要的宣传先进文化的途径,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间接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水平。实际影响是积极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则取决于自身,主要指导作用有如下几方面。 4.1思想指导 美术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需要先进的思想为指导,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性进行个性创造。然而,创作的前提是要具备一种独特的思想精神,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图形组合或者复制雕刻,而要经过仔细的规划,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深刻理解艺术的理论内涵,规范指导艺术创作活动。 4.2选择指导 任何艺术活动都是以实际题材为导向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发挥最佳效果。艺术理论对主题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实际理论选材,激发了学生的个人灵感,才能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体现更好的艺术价值。 4.3创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先进的思想理念是以实践活动为前提的,艺术创作必须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创作,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美术理论是艺术界的指导原则,是艺术创作者的指导思想。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理论知识对美术作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对美术的创作起到指导性作用。只有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创作,才不会脱离艺术主体,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5.结语 艺术具有独特性,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根据艺术创作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深刻理解艺术创作的内涵,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创作,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艺术创作论文:精神分析学视域下的艺术创作 弗洛伊德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逻辑起点在哪里?比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分别在意识和物质两个层面,宗教神学的逻辑起点在上帝,黑格尔的逻辑起点在理念。弗洛伊德的逻辑起点与其说是在“人”本身,不如说是对“性”的关照。那么,“性”就是他所提出的一切理论的基础。比如,在性本能理论中,他认为艺术创作和宗教活动实质上是性本能的表现。本文认为“性”的确是一种本能需要,但这种本能有着极高的精神含量,它完全不同于动物的繁殖活动,否则,为什么某些不缺乏性生活的人还伴有精神空虚的现象?或者是因为事业无成,或者是因为心灵创伤等令他不愉快的事情而造成了精神空虚。可见,“快乐原则”并不局限在性活动的快乐中,“精神”决定着人对同一事物的很多不同感受,所以弗洛伊德从精神入手而分析人是很具科学性的,然而他将精神状态的根源归于性活动则有失偏颇。人是一种群居式的高级动物,因而存在一种对社会价值的需求,更多的时候,这种被他人认可的心理需求和性欲得到满足的生理需求具有同等地位。即使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也经常说,精神可以改变人的生理状况,例如癌症协会的快乐人群。特别是人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感性体验,更使得他的性行为成为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艺术创作可以与性行为联系之处,也仅仅在于它们同样都是具有精神含量的对生命的高峰体验,而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是一种同样性欲式的良好宣泄。 弗洛伊德在以无意识为根基的心理结构说和人格结构说中提出两个重大发现,即性本能的活动不能被完全抑制住,思维活动本身是无意识的过程。这包含了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概念,即无意识是人的生物本能,是欲望的储存器,而生物本能欲望是人一切活动的推动力,它奉行快乐原则,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为了寻找发泄的出路而达到满足,它总是力图渗透到意识中去。本文认为,人的思维活动有无意识的状态,但不代表它本身是无意识的,逻辑是人思维的高级产物,充满了深刻的理性思考成分,思维活动完全是有意识地力图将相关事物组织在一条锁链上的活动。弗洛伊德又提出,生物本能欲望是一切活动的推动力,但也不尽然,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推动一切活动的力量,而实行活动的人除有生理需要以外还有精神境界(精神境界在佛学中尤其得到重视,佛学也可以公平地与西方哲学交流)。除非有一个“精神需求也是一种生物本能”的前提,则使弗洛伊德的观点成立。但是,弗洛伊德是通过精神分析得到了性需求和无意识的理论,这是一种演绎推理,而非归纳推理。他的观点以人出发,最后却严重地忽略了人具有精神性的独特一面,将人的具有精神含量的生理本能与动物纯粹繁殖的生理本能混为一谈。 艺术作品是人的产物,必然带有人的烙印,人具有除性本能以外的多重的、复杂的、丰富的体验和情感。那么,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阐明了艺术创作的奥秘?还是20世纪某些艺术家在仿效他的观点进行创作?或者的确有些创作可以与他的观点一一对应?这个问题要进一步思考。艺术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自由的,世界上有那么多风格不同的作品,世界上有那么多性格不同的作曲家,每个人对于性体验的理想也大不相同,因此就不能简单地将这两种活动对号入座。从古至今,艺术都是表达人心的,现代艺术更是以揭示意义和深度模式为前提的。除去表现主义以外,即使新古典主义的音乐声称自己的作品不表达什么,其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说“音乐只解决音乐自身的问题”;即使超现实主义的前身达达主义出于“创作不表达任何”的目的,而随意地以小刀在报纸上戳字构成文章段落;回到中世纪,即使音乐不能表达个人情感,个人情感只能依附于热爱上帝的宗教情感之上……但是,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他们恰恰是要表达一种音乐自身的活动和自由写作,以及追求普遍仁爱的意图,这是一种不表现具体感情的抽象的表现要求。从一个音到一个乐思、从一个乐句到一个作品、从一种微弱的音色到宏大的音量、从一种将民间素材与共性写作相融合到那些将各种音响样式综合拼贴的做法,其中都浸透着作曲家绝对的理性设置。优秀作品就是在这种理性设置和感性听觉上达到了平衡,并使这种平衡在听众心里产生共鸣。因此,音乐创作是一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高级产物。弗洛伊德怎能说思维活动是无意识的呢? 精神性的要求或者说审美理想是人类独有的,而自由和理性是不矛盾的,如果我们承认美是人类的终极关怀,那么人类演进的根本动力就是人具有的丰富的感性体验和深刻的理性思考,而不仅仅是性活动。无意识也只是人类庞大思维结构中的一个局部,它不能占据充满社会性的人的思维的主体位置。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更加希求一种安身立命的依托,这种依托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层。如果说在刀耕火种的年代,物质性生存是第一需要的话,那么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社会,精神归宿便成为首要需求。事实上,无论远古还是现代,“精神家园”是人类内心最为本真的需要,也是人与动物最为本质的区别,而文化艺术就是“精神家园”的外在显映。这里又不得不提及古希腊的文化精神,以及它所经历的古风文化、古典文化和希腊化三个时期。古风文化时代是古希腊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神话在这个时代形成,并且在今天被世界各国的人们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提及;文学艺术中,诗歌、雕塑、壁画也初具规模。古典时代是希腊文化的黄金阶段,此时最突出的文化现象是戏剧,出现了在当今世界戏剧舞台上依然占主流地位之一的悲剧和喜剧,它们成为西方古典文学的经典读物;建筑方面的神庙的三种柱式和雕塑在今天的对艺术风格的探索中也依然倍受推崇。希腊化时代虽然已经是整个古希腊文化的晚期阶段,但它的文化现象仍然推陈出新、辉煌依旧。比如建筑方面的缪斯神宫和宙斯大祭坛,还有伟大的群雕和个人雕塑作品。我们可以从这些文化作品中看出,古希腊精神是“志在寻求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的一种精神,作品孕育着古希腊人的好学精神和创造精神,他们喜好思想的自由或自由的思想,集中体现出一种“自由、民主、理性”的希腊精神,也被称为原点的超越性精神。这种精神使得他们的思想具有原创性,主题具有永恒性。由此可以认为,希腊精神不仅属于古代世界,更属于现代世界。而弗洛伊德带给人类的启迪就是,让我们在从科学角度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新的对自身的理解,但这不是生存和艺术的最终答案。人类向前发展,我们只能通过真实的艺术创作,不断体会和感悟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其中包含着精神家园的方向。 艺术创作论文:汉斯哈克艺术创作的社会学理念研究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哈克开始关心文化政治议题后,这个议题就慢慢的把哈克引向另一种深度——历史性思考,历史性的艺术手法的解读也成为了哈克80年代的主导思想。哈克通过现有的社会政治现象透析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真相,不顾一切手段让这些已深埋的历史重新穿上当代艺术的外衣,得到另一种解读,他集中关注的历史性议题有对德国纳粹和法西斯意识形态的思考、美国里根时期和布什时期政府的疑问、法国种族主义问题的愤怒等等。 1988年哈克应市政新美术馆馆长沃纳芬茨(WernerFenz)之邀制作了《你们毕竟是荣耀的(》AndYouWereVictoriousAfterAll)这件作品,作品是在奥地利施蒂里亚省的首府格拉茨一年一度的文化节上制作的“,节日的特色是音乐会、舞蹈、歌剧、戏剧演出、电影放映、座谈会、文学朗诵以及艺术展览。节日的组织者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机构懂事的选择是从省市政府的代表中选出,而省市政府的代表在这里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②每年的秋天都会迎来这个节日,1988年作为20周年庆典的文化节上,总导演彼得武伊察(PeterVujica)准备用“艺术的内疚与纯真(”GuiltandInnocenceofArt)口号来表达,并建议在节日中应当提到1938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之事。这起事件是奥地利所有公民的公共性事件,在1988年50周年上必定成为了这次文化节的主题。 沃纳芬茨邀请了16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在格拉茨指定的公共场所上制作临时性的装置,而展览的名字就为《参考38/88》,由此可见展览主题必定与1938年的“并吞”有关。1938年,希特勒带着大部队进入奥地利时受到了全城的热烈欢迎,“就连大学的校长都给希特勒发去热烈的贺电,而神父则用祷告的方式欢迎纳粹的到来,一般大学中法学院的法律教科书上出现了新的德国种族法律,在报纸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焚烧犹太教堂的事情‘,格拉茨,一个存在犹太圣殿挑衅的问题,现在已经明确地被人民的意志解决了’”③而在文化节上把这个历史性话题再次打开必定成为人们公开辩论的主题,值得人们思考的是,展览的启动可能会开启民众旧的创伤。芬茨把《参考38/88》展览的地址选在了纳粹曾经扮演显着角色的地方,如警察局总部,市中心,广场,这些地方曾是举行纳粹集会和希特勒青年团总部、主教宫殿的地方,只有奥地利铁路局拒绝艺术家使用火车站作为艺术作品的场地。在《参考38/88》展览的目录前言上,芬茨这样写道“:这个展览挑战了艺术家面对历史,政治,社会,最后回归到知识产权的领土上的思考,展览的关注点被持续转移到了日常的人们的淡漠、无意识和倒退上”① 历史的片段把人们带回到了1938年的7月25号,这天希特勒在山脚下圣玛莉亚石柱(Mariensaule)举行庆典,圣玛莉亚石柱被藏在一个巨大的身披红布的方尖碑底下,方尖碑用纳粹徽章和题词写道“:你毕竟胜利”做装饰。希特勒授予格拉茨为“人民起义的城市”的荣誉称号,而格拉茨作为早期纳粹聚点理应得到这个称号,在“并吞”奥地利前的几周,数以千计的纳粹在海仁大街(Herrengasse)举着火炬游行,市政厅的阳台上到处都悬挂了纳粹标志,犹太商店的窗户也都被砸碎。芬茨指定圣玛莉亚石柱及其周围的地区作为艺术家场地的参考和一些根据其转化成纳粹的胜利柱外观的照片。“1938年7月25日,施蒂里亚赫布斯特(steirischerherbst)被重建。唯一和以前不同的是方尖碑基地周围的碑文。在黑色的背景上用白色字体列出纳粹的首选:‘施蒂里亚战败期间:有300吉卜赛人死亡,2500犹太人被杀,8000名政治犯的死亡或在拘留期间死亡,9000名平民在战争中丧生,12000人失踪,27,900名士兵死亡’”② 哈克的这件作品《你们毕竟是荣耀的(》如图2、3、4)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重建方尖碑,在原有的圣玛莉亚石柱上故意还原1938年格拉茨市的纳粹纪念碑,第二部分则是16个写满标语的海报广告牌,每一个都是119cm*84cm的大小,是由黑色、白色、红色构成,海报上的内容则是从1938年格拉茨的报纸、文件和传真摘录拼贴组成。无论从艺术手法还是对于公共装置的选址都契合了时下的社会氛围。首先,文化节主题是侧重在历史背景之上;其次,就1938年的“并吞”事件,文化节正好是在其50周年的纪念日上举办,迎合了这个时间契机。而哈克制作这件作品目的在于激起群众的思考,反思历史罪孽给当下人们心灵带来的影响。原来的方尖碑覆盖着红色的布,布面上有铭文和纳粹的雄鹰,清晰地看得到圣母雕像已被包裹在里面。这件公共装置煽动了人们对于五十年前的纳粹记忆,很多退休的人被激怒,那些人的这种情节是不愿回想过去、被过去牵连或是面对历史的沮丧感和内疚之情。所以哈克装置第二部分的海报常常被推倒,警察不得不日夜监督。大部分人对装置出于愤怒的原因不是因为作品本身,而是把此装置的艺术观念视为攻击或是政治手腕的恶作剧。大概在展览开幕前一周的晚上,哈克的这件作品被投掷了燃烧弹(图5),虽然消防部门迅速赶到并扑灭了大火,但是大部分的红色面料部分和方尖碑的顶部被烧毁,原圣母的雕像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后经过调查,“两个市民从很远看到纵火犯,在警察素描草图的帮助下,纵火犯被逮捕在格拉茨街头,纵火犯是一个36岁的男子,该男子刚刚进入新纳粹圈。被逮捕的投放燃烧弹的始作俑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67岁的老纳粹。陪审员在审判和判刑他们,分别为两年半和一个一年半的刑期。”③被投掷燃烧弹的日期是1988年11月2日到11月3日的晚上,而五十年前的1938年11月9日到11月10日就是“水晶之夜”事件④发生之时,在奥地利所有的犹太教堂被洗劫一空,也是被放大火焚烧遭到严重破坏。燃烧弹事件发生后,许多国家和地方都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称这个纪念碑式一个耻辱的纪念碑,强烈的谴责和怀疑背后的政治动机。 在该事件发生后,格拉茨的一位艺术家理查德?克里舍(RichardKriesche)呼吁在下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在废墟上用15分钟“默哀”来纪念“水晶之夜”事件,来自当地艺术机构和群众自发组织的人参加了这个活动并一起讨论了这个事件。在这次文化节的开幕上“,格拉茨市长和副省长都强调在历史上需要更多的 教育,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历史教育上,他们指出,任何在公共场所的艺术展览,难免有政治内涵,但对绝大部分来说是有利的”① 哈克关注这些历史性问题,让它们重新穿上了当代艺术的外衣,得到了另一种解读。哈克除早期物理性装置作品外,中后期的作品都围绕着一个大的主题及社会性问题的深层剖析,这里包含了艺术制度、企业赞助、多元文化主义、公民的自主权、政府执行力、历史文化问题,而哈克的艺术手法正如社会学家那样对现象有着一针见血的批判和另一角度的解读,正如布尔迪厄评价哈克的作品那样:“汉斯?哈克的作品包含了对艺术界、对艺术作品的产生条件本身的批判性分析,将具有社会学性质的意见和思考完全融于艺术创作之中”。 艺术创作论文:试谈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 【论文关键词】心 精神性 气 内外化一 【论文摘要】本文意在强调艺术创作中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性,只有源自内心情感的才是最真实的,它关乎一件艺术作品的成败。本文从传统绘画精神、哲学诸方面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来进行论证说明在创作艺术作品中是一定会融入艺术家的内心情感的,而且这种艺术规律会一直延续下去。 我们中国人对“心”这个字的理解,不只是被科学的看作身体的一个器官,而是一个复合的概念,说的时候代表了思念和虔诚。重要的是,“心”表示思想,圣人说,“心”之官则“思”,心的功能就是思考,还把记忆也归于心;注意力,也归于心;道德伦理也归于心。还把那些十分打动我们的绘画和书法,叫做“心迹”,“心象”。心的作用、状态,庄子称之为精神。因此,要创造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其中必然要融入我们内在的情感,艺术创作中的内外化一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在满足我们内心的某种需求。从整个艺术的发展来看,由古至今无论是东方或西方,无论多么不同的文化背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中必然是艺术家与其内心碰撞的结果。 “迁想妙得”是东晋顾恺之的精辟见解,与西方近代美学中的“感情移入”很近似。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只有通过“迁想”,即内在感情的,才能够“妙得”,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达到画山“与山川相神遇”,画竹“其身与竹化”的艺术境界。《文赋》及至唐宋,司空图,严羽的诗品,诗话,是道家关于内心的论述抽象为文艺心理学的典范。所谓“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诗品·冲淡》,是讲心意若要妙合天机,必先清虚淡泊而沉没自处。“惟性所宅,真取弗羁”《诗品·疏野》等,讲的无一不是要合于本性,合于内心的自然流露,唯其如此,才会出现清新的意境和淡泊的情趣。这里面都有一个内心的超脱而至“忘我”的意思。至于苏轼的“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清人王国维总结出的“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的创作心理过程;以及“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等等这些描述,都是在强调艺术创作中内外的化一,内心的体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以“道”的逻辑来解释创作心理的这种规律的。 在中国文化思想中,儒家和道家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虽有不同说法,但归结到最后,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正是这种统一认识论的具体反映和内在的意识的高度凝聚的结晶。《尚书·舜典 》中有“神人以和”的说法,《易经》中则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禅宗里的“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由此而得出“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也就是说认识了内心,就认识了佛,自然就认识了大千世界,还是天人合一。老庄更是大讲合一之道,强调天人相通“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万物都是从“一”而发生的,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合为一体,所以说这“天人合一”的思想,突出地表明了中国先哲内在普遍感应和人与自然对应关系的深刻理解,在哲学和美学领域中,西方只是到了近代才真正开始重视对异物同构的研究。如苏珊·朗格,杜夫海纳把把艺术解释为种种内在情感符号,与自然有着同构关系等等。中国绘画所要把握的“一”,实质上是形象的,整体的精神性。表现“道”,当然就是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实现物我合一。 以道论宇宙和以气韵来论画同样是一种整体的混沌的直观把握。中国绘画从“一”出发,把握“一”的方法同样要归于“一” ——宇宙中的“我”,从自我的内心直觉体验中把握宇宙的生命。中国画家以空诸一切的心境去体味孤立绝缘的物境,终于实现二者的融合——把自我划入宇宙万物之中,体味道之浑茫。天人合一是建立在画家对民族文化、时代精神、自然物象的深刻体察之上的“天人合一”,它是一种思维,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高度凝聚的内在情感。 我们知道中国的文人画崇尚直觉,强调用主观的精神创造对象,在笔墨丹青中,追求独立自由,愉悦满足的内在精神境界,要求作画具有顿悟式的情感的突发,同时又是无为而无不为,有法而至无法。他们所崇尚的真性灵的表现即强调内在情感情绪,只不过这种真性灵不是无理由的本能欲望,相反它来自人品人格。西方美学家也认为,观念越高,便看的美越多,观念的最高形式是人格,所以最高的艺术是以最高的人格为对象的艺术。但是,人格决不仅仅是观念,人格是一种受理性观念升华,净化了的内在精神情感。 中国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内外化一的取向,就是是一种自觉的人性,是一种群体的生命感,更是将自然之心融于万物与一切众生的泛我精神。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要充满着虚静之气。一言以蔽之,它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是最亲近自然,,是最内在化的艺术, 而同时是外在客观自然的本身。 而西方的沃林格也是殊途同归,他认为艺术根源为超验性和内在的东西是“绝对的艺术意志”,即艺术的最深层,最内在性的本质。所有艺术都是“绝对艺术意志”的完满实现和客观化,也就是说,是它使艺术成为艺术的。这种作为艺术本体的“绝对艺术意志”是人的一种潜在的内在需要。沃林格认为艺术是先验的。这里所谓的“先验”是就其超验性和内在性而言的。用沃林格自己的话来说:“真正的艺术在任何时候都满足了一种深层的心理需要,而不是满足了那种纯粹的模仿本能,即对仿造自然原型的游戏式的愉悦。环绕着艺术概念的神秘的光环,只有从心理学角度才能去解释,因为,人们看到了,艺术植根于人的心理需要而且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沃林格对人的心理需要的理解,带有相当浓厚的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的意味。 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与此时期的各种美学理论,产生于相同的精神需要。这就是人们需要创造一种不再依赖于外在世界,不再依附于上帝,纯粹由人创造的艺术,在这种艺术中,人的真正的内在艺术生活能够得到呈现,他的形式不是属于自然的或上帝的,而是属于人自身的。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要求把艺术和审美建立在内心需求的基础上,这正是现代主义美学理论和艺术产生的共同基础。这种时代的审美冲动一方面是内心世界的凝聚,另一方面是对资本主义物质化,日益将人的精神约束在物质利益上的反抗。如果说这世界上有实体,那就是人内在的东西。这种存在于人自身内部的“自然”,马蒂斯称作“自我”,康定斯基用“内在需要”来表述。 由此可见不论中外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者关于创作中内心情感所起到重要作用如何不同,以及对其描述的如何不同,但最终得出的结论几乎是一致的,创作中一定要融入内心感受,只有融入了内心情感的作品才能更真实,更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他们不约而同都是在强调内外化一的这种境界。 艺术创作论文:关于工具媒介对艺术创作活动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工具媒介;艺术创作;艺术观念;艺术家 论文摘要:工具媒介是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构成艺术作品,同时又对其进行规约:一方面。它决定着作品的创作方式,形式趣味;另一方面,以其复杂的内容层次影响着创作者,从而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早在15000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器、骨胶和赤铁矿在洞穴的岩壁上刻画各种狩猎的场景,以此来乞求狩猎获得丰收。这些简单的动物、人形均体现出原始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概括,是早期的艺术作品。而他们所使用的这些工具也就成为完成艺术作品的工具材料。1917年杜尚将一个签名为“R·Mutt”的小便池送人展览馆,从而质疑了传统的艺术范畴。在这里,其观念以更强有力的方式进入了作品,它不再是一种观察和表现,而是方法本身,如仅仅将“小便池”作为作品的工具材料未免不达意。那么,这个行为、这个观念以及这个观念所针对的传统艺术都作为一种无形的材料介入其中的话,其“工具材料”一词的物质性是相当有限的,对此,笔者将采用“工具媒介”一词。 媒介(media)的用法首创于加拿大社会学家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第一章即以“媒介即是信息”作题。在书中他写到“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日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他又说“虽然媒介本身即是信息——而内容却是另外一种媒介。报纸的内容是文字的表述,正如书籍的内容是语言,电影的内容是小说一样。”…因此可以说,媒介是信息的承载者,而它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等级性的结构。之所以采用“工具媒介”这个词是因为基于它的包容与弹性。笔者将通过静态与动态两种方式的研究,进一步阐释工具媒介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静态研究 1.工具媒介的层次等级性媒介拥有一种多层次等级性结构。以绘画作品为例,在一幅具象绘画作品中,工具材料的物理属性构成了作品的第1个层次,即它是用水彩、水粉、还是油彩、中国画颜料画成;而写形状物是画面语言的第2个层次;构图、画面的节奏与形式趣味构成了媒介的第3个层次。由于以上这几个层次结构的不同,其画面效果也各有异。 在一幅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中,这三者紧密相连,不分彼此,人物之美即是画面之美(达·芬奇曾通过选择不同人物的不同部分共同构成一个理想人物),平整的画面,完美高雅的人物,以及稳定的三角形构图,使画面充实完整。也就是说作品的物理属性、写形状物的要求与形式趣味这几个媒介层次都得到了体现。而在一幅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其构图节奏,画面音乐性则成为艺术家所主要强调的——即形式趣味。另外,一些极简主义的作品,通过取消人为痕迹,让颜料在画布上自然流淌,也展现了材料的物理特质。 当然,这些都是较极端的例子,更多的作品则是通过强调这几个层次的不同序列而得到充满意味的形式的。以马蒂斯为例:通过对模特进行多次的描绘与提取,马蒂斯得到了一个体现艺术家感受和模特形体空间的线性图式,在构成一幅阿拉伯纹样式的开放性构图中,这些线条可以被移动,然而感受和体现的精髓却始终保留。因此,形式既取得了构图所要求的完整,又能表现出画家对客体的认知与感受。就像画家所说:“我绘画一切。”也就是说,描绘层次与构图层次既相互促成又相互牵制,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意义上,马蒂斯可以说是古典性的,然而他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又确与我们的视觉习惯相去甚远。 2.工具媒介使用的传承性及对艺术家的作用在以上分析的几个层次中,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描绘事物的方式以及构图的规范与趣味,都是艺术家使用工具媒介的具体表现。但是,也应看到:艺术家使用什么工具材料,如何使用,表现什么,如何表现,有一定的传承性,但这种传承也不是完全的。而传承的变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题材与工具使用语言的不断丰富,另一方面是形式趣味的形成与精妙化,如中国画中对笔墨气韵的强调,笔墨形式对个人精神气质与审美品格的体现等(文人画的形成可以说是一种形式趣味传承与发展的结果)。 对艺术家来说,传统既是资源,又是束缚,艺术家承袭这些传统,从中形成具有历史脉络的形式趣味,同时,不同时代对于不同事物的理解又造成了感受性的不同。在这种要求下,艺术家一方面将这种形式趣味内化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有限的条件下发展个体感受的表达方式,从而产生新的趣味与图式。清代郑燮言“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正有这种含义。“眼中之竹”更多的是外界刺激,是未加整理的和新鲜的;而“心中之竹”则是为艺术家的修养、心智所捕获和整理的;“手中之竹”是与各层次的工具媒介互动的结果,是脱胎于传统又体现艺术家独特感受的形式。 另外一点也是极为有趣和有待商榷的,即材质的物理特性对艺术作品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力的影响。以东西方绘画比较而言,中国画以毛笔、宣纸为媒介,笔迹行走的过程是即时的,不易修改的,行笔的一竖一划都体现出极强的过程性,是一种固化了的过程。中国艺术(特别是书法)强调过程,强调贯穿过程之气,讲究气的蒙养。而对西方绘画(相当一部分)来讲,无论是铅笔,还是油彩,其修改的可行性很大,作画过程有强烈的指向,强调目的、结果,其作品常常是草稿的完整实施,且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极为相似。至于到底是先有材料媒介的选择,还是先有材料媒介的使用来塑造这种思维方式,现已经无从查考,但是这种工具媒介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是极为有趣的。 二、动态研究 1.科学技术促进了工具媒介的彻底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工具媒介,且使某些材质的限制在新材料的运用中不复存在。然而,新的材料媒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因素,也并非只为改善原材料而来,其自身也是一个拥有多种特性的物质实体(即拥有媒介的多层次性,这种媒介的层次越复杂,它对其应用的原系统的影响就越大,如电子媒介),这种新媒介的使用不仅会带来艺术作品本身制作过程与形式趣味的变化,而且也常常对原有的艺术观念形成冲击,产生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原有系统的边界更为模糊,类似一种语义学上的混乱。“发展不象理性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那样由某种理念磁化(aimante)而成,发展仅仅依据其内在的原动力的加速和发展而产生,它吸收偶然性,储存其信息价值,并将这种价值作为其发展运作中新的必要中介。”以电子音乐的发展为例,留声机发明后,音乐得以以声音的形式保存下来,而在此之前,乐曲的流传与传承主要以乐谱的形式完成。演奏家们将乐谱转译为声音,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技巧和自身的理解将声音形式完成为带有个人特性的作品。然而,在乐谱的传承方式中,这种声音形式的再创造被取消了。声音转录不仅将演奏家的作用凸显出来,而且还使演奏成为一种可以广泛流传和分析的文本。声音转录作为一种工具必然要求更清晰地再现其声音作品,这种要求已得到了极大满足,而仿真的要求也显得更为严苛和微妙。从某些音响发烧友的行为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变化:即音响部件的仔细匹配,甚至是连接部件的缆线,播放的厅室也被细加推敲,更有甚者是听者与音响的位置也被严加考察。以上的安排基于一个理想:即通过这些努力可以真实地再现演奏厅中的音乐演奏实况。然而,发烧友们发现他们借助昂贵的音响器材得到了现场所无法听到的东西。例如,他们可以将复杂的声音分解为分离的声部,从合唱中分辨出个人的嗓音。这样,他们可以通过电子媒介获得从重现过去的声音到产生过去声音的新复本。 2.工具媒介的改变对艺术品审美规范及特性的影响第一,对审美规范的影响。电脑图形软件的应用使设计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画”出干净明晰的设计图案,所设计的物品与环境也可通过电脑进行仿真呈现,观者甚至可以通过动画“步”入其中;另一些软件可以直接模仿某些艺术大师的造型特点(如Painter)。然而,许多利用电脑进行设计与图形处理的人常常发现,在电脑屏幕上,所有的设计与图形都显得完美——屏幕提高了色块的亮度与饱和度(某些绘画在屏幕上的效果甚至超过了实际效果),直线、曲线都得以最精确的呈现,没有污迹和瑕疵。这种美来源于先进的科技,就像精良的摄影器材和细腻的胶片所能提供的一样。第二,对艺术品特性的影响与此同时,电脑对艺术家与作品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其修改的便捷也使艺术家制作的过程被彻底隐藏了,而艺术家所面对的是一种思维过程的最后产物。有一些艺术家利用电脑程序进行创作,给出几个简单的基本元素,使其以偶然的方式进入程序,同时,设计一套组合原则,使之不断地组合再生。这样,在必然的原则下,偶然性的基本元素呈现出一种永不停息的不同组合样态——作品从艺术家那里得到一个起点,随着网络事业的发展,作品可以在网上流通,这样就使集体创作成为可能。 3.工具媒介的变化对艺术观念的影响数字化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它进入艺术领域时,正是高雅艺术与大众艺术相互融合以及绘画、音乐、雕塑等森严界限产生模糊之际。艺术,以强大的包容性接纳了新技术和新形式,从而使这一媒介的进入对艺术观念的影响就显得不甚明朗。要揭示工具媒介的改变对艺术观念的影响,可以从研究摄影史中得到。而在此之前,首先要了解艺术概念的灵活性。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概念是流动的。翻开艺术史会发现“艺术”一词的概念极为模糊。对于原始人来说,它是巫术的形式;对于中世纪的教堂,它既是装饰,又是向不识字的大众宣讲上帝之道的手段;西方“艺术”的现代概念,形成于文艺复兴,只是到了启蒙和浪漫主义时代,才有了自己的现代意义。瓦萨里在他的《大艺术家传记》中记录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几位艺术家的生平与成就,他的著作开创了一种艺术史写作的模式,同时也倡导了一种艺术精神,这种精神由当时的艺术家开创,通过将透视与解剖引入绘画,从而使绘画摆脱了行会式的秘密传承,成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艺术享有了同科学一样的荣耀,艺术家也成为创造者和发现者。在古代中国,“艺”被认为是自由的游戏;《论语》“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术,强调一种对物质技能的熟练掌握,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而完成完整人格的培养。可见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对艺术的定位也是不同的。通过分析摄影史可以揭示工具媒介的变化对艺术形式及观念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始于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之后,使影像得以图像的方式存留下来。长期以来,摄影的地位显得暧昧与尴尬,与绘画相比,它更像一种魔术,可用来作肖像记录;一些摄影师想通过模仿绘画效果使摄影步入艺术殿堂,其结果是使摄影成为一种从属于绘画的二级形式。随着一批摄影艺术家的实践,摄影开始以两种方式介入“艺术”:一是展示照片所呈现的事物的抽象形式之美(如坎宁安);二是将摄影的记录性,对真实场景的捕捉能力直接带入“艺术”活动(如史川德)。这种介入的结果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绘画摆脱了写形状物,为了获得绘画自身的特性,通过一种排他的方式,使绘画开始了纯粹的平面形式的探索;另一方面,摄影的机械性将瞬间冻结,展示出同一时间不同人、物以自身为中心的变化,从而将人在观察过程中的指向性与习惯方式呈现出来,揭示了眼睛观察的主观特征(在这一点上,照片可以说是超“现实”的);第三方面的意义最为深远,它改变了人们对“艺术”所持的态度。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就将绘画看作是对客观世界的描摹,而客观世界又是对神所臆造的绝对“理式”的模拟。这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艺术与“理式”有了一种传承呼应的关系。人可以通过艺术去体味绝对“理式”,就像通过火光投在洞壁上的影子推断实物。摄影揭示了一种新的真实,即“观看”与“看到”的差异。摄影通过自身的介入,发展了“艺术”所隐含的对自我与真实的寻求与探索,使之体现了更广大的文化意义。在此意义上,许多艺术家将艺术视作一个自救与救他的过程,用行为、装置来探索人类承受的极限,寻找思维的起点,试图以建立全新的更具变通性和当代性的交流方式等使艺术走出象牙塔,也使艺术的边界更为宽泛和模糊。 工具媒介的构成是复杂的,它不但是构成审美规范的重要一环,而且也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从而悄然地影响着人的感知与观念,影响着人类的存在状况。 艺术创作论文:试谈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化一 【论文关键词】心 精神性 气 内外化一 【论文摘要】本文意在强调艺术创作中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性,只有源自内心情感的才是最真实的,它关乎一件艺术作品的成败。本文从传统绘画精神、哲学诸方面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来进行论证说明在创作艺术作品中是一定会融入艺术家的内心情感的,而且这种艺术规律会一直延续下去。 我们中国人对“心”这个字的理解,不只是被科学的看作身体的一个器官,而是一个复合的概念,说的时候代表了思念和虔诚。重要的是,“心”表示思想,圣人说,“心”之官则“思”,心的功能就是思考,还把记忆也归于心;注意力,也归于心;道德伦理也归于心。还把那些十分打动我们的绘画和书法,叫做“心迹”,“心象”。心的作用、状态,庄子称之为精神。因此,要创造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其中必然要融入我们内在的情感,艺术创作中的内外化一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在满足我们内心的某种需求。从整个艺术的发展来看,由古至今无论是东方或西方,无论多么不同的文化背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中必然是艺术家与其内心碰撞的结果。 “迁想妙得”是东晋顾恺之的精辟见解,与西方近代美学中的“感情移入”很近似。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只有通过“迁想”,即内在感情的,才能够“妙得”,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达到画山“与山川相神遇”,画竹“其身与竹化”的艺术境界。《文赋》及至唐宋,司空图,严羽的诗品,诗话,是道家关于内心的论述抽象为文艺心理学的典范。所谓“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诗品·冲淡》,是讲心意若要妙合天机,必先清虚淡泊而沉没自处。“惟性所宅,真取弗羁”《诗品·疏野》等,讲的无一不是要合于本性,合于内心的自然流露,唯其如此,才会出现清新的意境和淡泊的情趣。这里面都有一个内心的超脱而至“忘我”的意思。至于苏轼的“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清人王国维总结出的“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的创作心理过程;以及“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等等这些描述,都是在强调艺术创作中内外的化一,内心的体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以“道”的逻辑来解释创作心理的这种规律的。 在中国文化思想中,儒家和道家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虽有不同说法,但归结到最后,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正是这种统一认识论的具体反映和内在的意识的高度凝聚的结晶。《尚书·舜典 》中有“神人以和”的说法,《易经》中则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禅宗里的“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由此而得出“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也就是说认识了内心,就认识了佛,自然就认识了大千世界,还是天人合一。老庄更是大讲合一之道,强调天人相通“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万物都是从“一”而发生的,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合为一体,所以说这“天人合一”的思想,突出地表明了中国先哲内在普遍感应和人与自然对应关系的深刻理解,在哲学和美学领域中,西方只是到了近代才真正开始重视对异物同构的研究。如苏珊·朗格,杜夫海纳把把艺术解释为种种内在情感符号,与自然有着同构关系等等。中国绘画所要把握的“一”,实质上是形象的,整体的精神性。表现“道”,当然就是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实现物我合一。 以道论宇宙和以气韵来论画同样是一种整体的混沌的直观把握。中国绘画从“一”出发,把握“一”的方法同样要归于“一” ——宇宙中的“我”,从自我的内心直觉体验中把握宇宙的生命。中国画家以空诸一切的心境去体味孤立绝缘的物境,终于实现二者的融合——把自我划入宇宙万物之中,体味道之浑茫。天人合一是建立在画家对民族文化、时代精神、自然物象的深刻体察之上的“天人合一”,它是一种思维,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高度凝聚的内在情感。 我们知道中国的文人画崇尚直觉,强调用主观的精神创造对象,在笔墨丹青中,追求独立自由,愉悦满足的内在精神境界,要求作画具有顿悟式的情感的突发,同时又是无为而无不为,有法而至无法。他们所崇尚的真性灵的表现即强调内在情感情绪,只不过这种真性灵不是无理由的本能欲望,相反它来自人品人格。西方美学家也认为,观念越高,便看的美越多,观念的最高形式是人格,所以最高的艺术是以最高的人格为对象的艺术。但是,人格决不仅仅是观念,人格是一种受理性观念升华,净化了的内在精神情感。 中国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内外化一的取向,就是是一种自觉的人性,是一种群体的生命感,更是将自然之心融于万物与一切众生的泛我精神。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要充满着虚静之气。一言以蔽之,它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是最亲近自然,,是最内在化的艺术, 而同时是外在客观自然的本身。 而西方的沃林格也是殊途同归,他认为艺术根源为超验性和内在的东西是“绝对的艺术意志”,即艺术的最深层,最内在性的本质。所有艺术都是“绝对艺术意志”的完满实现和客观化,也就是说,是它使艺术成为艺术的。这种作为艺术本体的“绝对艺术意志”是人的一种潜在的内在需要。沃林格认为艺术是先验的。这里所谓的“先验”是就其超验性和内在性而言的。用沃林格自己的话来说:“真正的艺术在任何时候都满足了一种深层的心理需要,而不是满足了那种纯粹的模仿本能,即对仿造自然原型的游戏式的愉悦。环绕着艺术概念的神秘的光环,只有从心理学角度才能去解释,因为,人们看到了,艺术植根于人的心理需要而且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沃林格对人的心理需要的理解,带有相当浓厚的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的意味。 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与此时期的各种美学理论,产生于相同的精神需要。这就是人们需要创造一种不再依赖于外在世界,不再依附于上帝,纯粹由人创造的艺术,在这种艺术中,人的真正的内在艺术生活能够得到呈现,他的形式不是属于自然的或上帝的,而是属于人自身的。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要求把艺术和审美建立在内心需求的基础上,这正是现代主义美学理论和艺术产生的共同基础。这种时代的审美冲动一方面是内心世界的凝聚,另一方面是对资本主义物质化,日益将人的精神约束在物质利益上的反抗。如果说这世界上有实体,那就是人内在的东西。这种存在于人自身内部的“自然”,马蒂斯称作“自我”,康定斯基用“内在需要”来表述。 由此可见不论中外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者关于创作中内心情感所起到重要作用如何不同,以及对其描述的如何不同,但最终得出的结论几乎是一致的,创作中一定要融入内心感受,只有融入了内心情感的作品才能更真实,更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他们不约而同都是在强调内外化一的这种境界。 艺术创作论文:关于工具媒介对艺术创作活动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工具媒介;艺术创作;艺术观念;艺术家 论文摘要:工具媒介是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构成艺术作品,同时又对其进行规约:一方面。它决定着作品的创作方式,形式趣味;另一方面,以其复杂的内容层次影响着创作者,从而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早在15000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器、骨胶和赤铁矿在洞穴的岩壁上刻画各种狩猎的场景,以此来乞求狩猎获得丰收。这些简单的动物、人形均体现出原始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概括,是早期的艺术作品。而他们所使用的这些工具也就成为完成艺术作品的工具材料。1917年杜尚将一个签名为“R·Mutt”的小便池送人展览馆,从而质疑了传统的艺术范畴。在这里,其观念以更强有力的方式进入了作品,它不再是一种观察和表现,而是方法本身,如仅仅将“小便池”作为作品的工具材料未免不达意。那么,这个行为、这个观念以及这个观念所针对的传统艺术都作为一种无形的材料介入其中的话,其“工具材料”一词的物质性是相当有限的,对此,笔者将采用“工具媒介”一词。 媒介(media)的用法首创于加拿大社会学家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第一章即以“媒介即是信息”作题。在书中他写到“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日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他又说“虽然媒介本身即是信息——而内容却是另外一种媒介。报纸的内容是文字的表述,正如书籍的内容是语言,电影的内容是小说一样。”…因此可以说,媒介是信息的承载者,而它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等级性的结构。之所以采用“工具媒介”这个词是因为基于它的包容与弹性。笔者将通过静态与动态两种方式的研究,进一步阐释工具媒介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静态研究 1.工具媒介的层次等级性媒介拥有一种多层次等级性结构。以绘画作品为例,在一幅具象绘画作品中,工具材料的物理属性构成了作品的第1个层次,即它是用水彩、水粉、还是油彩、中国画颜料画成;而写形状物是画面语言的第2个层次;构图、画面的节奏与形式趣味构成了媒介的第3个层次。由于以上这几个层次结构的不同,其画面效果也各有异。 在一幅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中,这三者紧密相连,不分彼此,人物之美即是画面之美(达·芬奇曾通过选择不同人物的不同部分共同构成一个理想人物),平整的画面,完美高雅的人物,以及稳定的三角形构图,使画面充实完整。也就是说作品的物理属性、写形状物的要求与形式趣味这几个媒介层次都得到了体现。而在一幅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其构图节奏,画面音乐性则成为艺术家所主要强调的——即形式趣味。另外,一些极简主义的作品,通过取消人为痕迹,让颜料在画布上自然流淌,也展现了材料的物理特质。 当然,这些都是较极端的例子,更多的作品则是通过强调这几个层次的不同序列而得到充满意味的形式的。以马蒂斯为例:通过对模特进行多次的描绘与提取,马蒂斯得到了一个体现艺术家感受和模特形体空间的线性图式,在构成一幅阿拉伯纹样式的开放性构图中,这些线条可以被移动,然而感受和体现的精髓却始终保留。因此,形式既取得了构图所要求的完整,又能表现出画家对客体的认知与感受。就像画家所说:“我绘画一切。”也就是说,描绘层次与构图层次既相互促成又相互牵制,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意义上,马蒂斯可以说是古典性的,然而他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又确与我们的视觉习惯相去甚远。 2.工具媒介使用的传承性及对艺术家的作用在以上分析的几个层次中,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描绘事物的方式以及构图的规范与趣味,都是艺术家使用工具媒介的具体表现。但是,也应看到:艺术家使用什么工具材料,如何使用,表现什么,如何表现,有一定的传承性,但这种传承也不是完全的。而传承的变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题材与工具使用语言的不断丰富,另一方面是形式趣味的形成与精妙化,如中国画中对笔墨气韵的强调,笔墨形式对个人精神气质与审美品格的体现等(文人画的形成可以说是一种形式趣味传承与发展的结果)。 对艺术家来说,传统既是资源,又是束缚,艺术家承袭这些传统,从中形成具有历史脉络的形式趣味,同时,不同时代对于不同事物的理解又造成了感受性的不同。在这种要求下,艺术家一方面将这种形式趣味内化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有限的条件下发展个体感受的表达方式,从而产生新的趣味与图式。清代郑燮言“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正有这种含义。“眼中之竹”更多的是外界刺激,是未加整理的和新鲜的;而“心中之竹”则是为艺术家的修养、心智所捕获和整理的;“手中之竹”是与各层次的工具媒介互动的结果,是脱胎于传统又体现艺术家独特感受的形式。 另外一点也是极为有趣和有待商榷的,即材质的物理特性对艺术作品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力的影响。以东西方绘画比较而言,中国画以毛笔、宣纸为媒介,笔迹行走的过程是即时的,不易修改的,行笔的一竖一划都体现出极强的过程性,是一种固化了的过程。中国艺术(特别是书法)强调过程,强调贯穿过程之气,讲究气的蒙养。而对西方绘画(相当一部分)来讲,无论是铅笔,还是油彩,其修改的可行性很大,作画过程有强烈的指向,强调目的、结果,其作品常常是草稿的完整实施,且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极为相似。至于到底是先有材料媒介的选择,还是先有材料媒介的使用来塑造这种思维方式,现已经无从查考,但是这种工具媒介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是极为有趣的。 二、动态研究 1.科学技术促进了工具媒介的彻底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工具媒介,且使某些材质的限制在新材料的运用中不复存在。然而,新的材料媒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因素,也并非只为改善原材料而来,其自身也是一个拥有多种特性的物质实体(即拥有媒介的多层次性,这种媒介的层次越复杂,它对其应用的原系统的影响就越大,如电子媒介),这种新媒介的使用不仅会带来艺术作品本身制作过程与形式趣味的变化,而且也常常对原有的艺术观念形成冲击,产生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原有系统的边界更为模糊,类似一种语义学上的混乱。“发展不象理性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那样由某种理念磁化(aimante)而成,发展仅仅依据其内在的原动力的加速和发展而产生,它吸收偶然性,储存其信息价值,并将这种价值作为其发展运作中新的必要中介。”以电子音乐的发展为例,留声机发明后,音乐得以以声音的形式保存下来,而在此之前,乐曲的流传与传承主要以乐谱的形式完成。演奏家们将乐谱转译为声音,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技巧和自身的理解将声音形式完成为带有个人特性的作品。然而,在乐谱的传承方式中,这种声音形式的再创造被取消了。声音转录不仅将演奏家的作用凸显出来,而且还使演奏成为一种可以广泛流传和分析的文本。声音转录作为一种工具必然要求更清晰地再现其声音作品,这种要求已得到了极大满足,而仿真的要求也显得更为严苛和微妙。从某些音响发烧友的行为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变化:即音响部件的仔细匹配,甚至是连接部件的缆线,播放的厅室也被细加推敲,更有甚者是听者与音响的位置也被严加考察。以上的安排基于一个理想:即通过这些努力可以真实地再现演奏厅中的音乐演奏实况。然而,发烧友们发现他们借助昂贵的音响器材得到了现场所无法听到的东西。例如,他们可以将复杂的声音分解为分离的声部,从合唱中分辨出个人的嗓音。这样,他们可以通过电子媒介获得从重现过去的声音到产生过去声音的新复本。 2.工具媒介的改变对艺术品审美规范及特性的影响第一,对审美规范的影响。电脑图形软件的应用使设计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画”出干净明晰的设计图案,所设计的物品与环境也可通过电脑进行仿真呈现,观者甚至可以通过动画“步”入其中;另一些软件可以直接模仿某些艺术大师的造型特点(如Painter)。然而,许多利用电脑进行设计与图形处理的人常常发现,在电脑屏幕上,所有的设计与图形都显得完美——屏幕提高了色块的亮度与饱和度(某些绘画在屏幕上的效果甚至超过了实际效果),直线、曲线都得以最精确的呈现,没有污迹和瑕疵。这种美来源于先进的科技,就像精良的摄影器材和细腻的胶片所能提供的一样。第二,对艺术品特性的影响与此同时,电脑对艺术家与作品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其修改的便捷也使艺术家制作的过程被彻底隐藏了,而艺术家所面对的是一种思维过程的最后产物。有一些艺术家利用电脑程序进行创作,给出几个简单的基本元素,使其以偶然的方式进入程序,同时,设计一套组合原则,使之不断地组合再生。这样,在必然的原则下,偶然性的基本元素呈现出一种永不停息的不同组合样态——作品从艺术家那里得到一个起点,随着网络事业的发展,作品可以在网上流通,这样就使集体创作成为可能。 3.工具媒介的变化对艺术观念的影响数字化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它进入艺术领域时,正是高雅艺术与大众艺术相互融合以及绘画、音乐、雕塑等森严界限产生模糊之际。艺术,以强大的包容性接纳了新技术和新形式,从而使这一媒介的进入对艺术观念的影响就显得不甚明朗。要揭示工具媒介的改变对艺术观念的影响,可以从研究摄影史中得到。而在此之前,首先要了解艺术概念的灵活性。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概念是流动的。翻开艺术史会发现“艺术”一词的概念极为模糊。对于原始人来说,它是巫术的形式;对于中世纪的教堂,它既是装饰,又是向不识字的大众宣讲上帝之道的手段;西方“艺术”的现代概念,形成于文艺复兴,只是到了启蒙和浪漫主义时代,才有了自己的现代意义。瓦萨里在他的《大艺术家传记》中记录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几位艺术家的生平与成就,他的著作开创了一种艺术史写作的模式,同时也倡导了一种艺术精神,这种精神由当时的艺术家开创,通过将透视与解剖引入绘画,从而使绘画摆脱了行会式的秘密传承,成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艺术享有了同科学一样的荣耀,艺术家也成为创造者和发现者。在古代中国,“艺”被认为是自由的游戏;《论语》“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术,强调一种对物质技能的熟练掌握,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而完成完整人格的培养。可见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对艺术的定位也是不同的。通过分析摄影史可以揭示工具媒介的变化对艺术形式及观念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始于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之后,使影像得以图像的方式存留下来。长期以来,摄影的地位显得暧昧与尴尬,与绘画相比,它更像一种魔术,可用来作肖像记录;一些摄影师想通过模仿绘画效果使摄影步入艺术殿堂,其结果是使摄影成为一种从属于绘画的二级形式。随着一批摄影艺术家的实践,摄影开始以两种方式介入“艺术”:一是展示照片所呈现的事物的抽象形式之美(如坎宁安);二是将摄影的记录性,对真实场景的捕捉能力直接带入“艺术”活动(如史川德)。这种介入的结果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绘画摆脱了写形状物,为了获得绘画自身的特性,通过一种排他的方式,使绘画开始了纯粹的平面形式的探索;另一方面,摄影的机械性将瞬间冻结,展示出同一时间不同人、物以自身为中心的变化,从而将人在观察过程中的指向性与习惯方式呈现出来,揭示了眼睛观察的主观特征(在这一点上,照片可以说是超“现实”的);第三方面的意义最为深远,它改变了人们对“艺术”所持的态度。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就将绘画看作是对客观世界的描摹,而客观世界又是对神所臆造的绝对“理式”的模拟。这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艺术与“理式”有了一种传承呼应的关系。人可以通过艺术去体味绝对“理式”,就像通过火光投在洞壁上的影子推断实物。摄影揭示了一种新的真实,即“观看”与“看到”的差异。摄影通过自身的介入,发展了“艺术”所隐含的对自我与真实的寻求与探索,使之体现了更广大的文化意义。在此意义上,许多艺术家将艺术视作一个自救与救他的过程,用行为、装置来探索人类承受的极限,寻找思维的起点,试图以建立全新的更具变通性和当代性的交流方式等使艺术走出象牙塔,也使艺术的边界更为宽泛和模糊。 工具媒介的构成是复杂的,它不但是构成审美规范的重要一环,而且也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从而悄然地影响着人的感知与观念,影响着人类的存在状况。 艺术创作论文:论梵高艺术创作的人文情怀及艺术价值 [摘要]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世界艺术史上“表现主义”的艺术先驱。梵高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是因为其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和市场价值,更主要是其为艺术而燃烧自己生命的伟大殉道主义精神,他的不朽足以当之无愧的堪称为世界画坛屈指可数的艺术巨匠。论及自然生命,梵高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就是其短暂的一生,梵高完成了作为一位杰出艺术家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图式。梵高的艺术“是献给未来的”,他不朽的艺术精神将在世界艺术史上永放光辉。 [关键词]梵高艺术创作;人文情怀与艺术价值;世界艺术史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其作品如《星夜》《向目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艺术。1890年7月29日,梵高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时年37岁。梵高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伟大的。梵高的伟大不仅是因为其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天价,更主要是其为艺术而燃烧自己生命的伟大殉道主义精神,富含悲剧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催人泪下、不被当世人所理解的苦难情感世界以及撼人心魄的传奇式绘画历程。他的不朽足以当之无愧的堪称世界画坛屈指可数的巨匠。 一、孤寂的情感世界与悲悯的人文情怀 梵高出身于牧师世家,他从事过画商工作,做过短暂的传道士,也曾想仿效基督做一个心灵高沽的圣徒;他曾经历过痛苦的恋爱但一次次的以失败的打击而草草收场;感受过被人误解的孤独与无奈;最后执着而疯狂的用全部的生命把绘画艺术推向一个极致。他一生悲悯人类的苦难,并希冀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去救赎别人,以真实的自我感悟自然,以独特而博大的人文情怀和苦难精神把生命的全部意义在其艺术作品中得以诠释。梵高是真实的。他一生热心于帮助贫穷的人们,并深入其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关爱这些善良朴素的心灵,他经常保持虔诚和永恒的爱心去品读圣经教义并以自虐式基督精神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信念:他大量翻阅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在知识的海洋中孜孜不倦地汲取精神食粮;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坚持自我,努力工作,即便在生活最困苦最疲惫、在身心最孤寂最无助、在所有人都不理解而被当作异类而遗弃的时候,梵高还是始终在工作,直到自己结束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对生命本身带有极大眷恋。“悲情永驻”(the sadness will lastforever…)这句他的遗言让所有人对其死神袭来的悲凉心境凄然泪下,历久无法平静。“…一个人必须带着高尚严肃亲切的同情心去爱,带着力去爱,带着理智去爱,……,这是通向上帝之路,也是通向坚定不移信仰之路。”梵高宗教般的人文情怀和艺术信仰超越时空,他悲悯的苦难精神和真实的人格情操万古不朽。 爱情与事业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大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梵高苦难的生命或许是从他接二连三的失败爱情开始的。当21岁的梵高在伦敦古比尔公司勤快工作的时候,此时的他,性格孤僻而不大合群,甚至有点古怪和偏执,期间,房东19岁的姑娘厄修拉像一只婉转的百灵鸟出现在他的眼前,这天使般的姑娘一下子迷住了正处在青春萌动期的梵高。而后,厄修拉彻底改变了梵高孤僻的性格,把他从狭小的个人天地带出来。让他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他神往恋爱、渴望厄修拉的爱。然而。当他一厢情愿鼓足勇气向厄修拉求爱时,梵高却意外遭到了已经订婚的厄修拉的断然拒绝。初恋的痛苦使梵高的性格更加怪异,他一度消沉和迷茫,巨大的伤痛和孤寂使他渐渐趋向宗教,短暂的传道士经历由此开始,悲悯的人文情怀由此逐渐清晰。梵高的伤痛还远不止他的初恋和传道士职业的破灭。当他爱慕的表姐凯特残酷无情地用她那蓝黑色的眼睛盯着梵高说出“不。永远不,永远不”以及姨夫斯特立克向他说出“滚出去。永远不准再来!”之时,巨大的悲痛彻底地粉碎了梵高的梦,他又一次尝到了事与愿违的残酷苦果。后来,梵高遇到又丑、又醉而且还患有性病、怀孕的妓女西恩,他们在一起过了20个月后迫于压力最终分开,他把自己所能有的全部爱情都奉献给了这个最不值得爱的女人。直到他的邻居——一个老处女爱上他却遭到家人反对而自杀后,梵高幡然醒悟:对他来说,爱情和人类之爱、上帝之爱永远不会垂青在他身上。从此,他那屈辱的自尊便到绘画中去避难了。而后,悲悯的人文情怀又一次于梵高的艺术作品中得以展现。 二、独特的生命蜕变与疯狂的艺术情怀 从某种意义说,梵高的人生轨迹并不是由自己一手所策划的。梵高一直活在世俗和家人的既定法则和意愿中,但是当他遭遇了痛苦的感情世界、悲悯的传道士以及自虐式的基督情怀和种种不幸后,他开始领悟到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一切关于上帝的说法都是天真幼稚的说辞,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只有一片浑噩、悲惨、苦难、残酷、煎熬和无尽的黑暗。他对世俗开始怀疑、不平、仇恨……这些都似乎预示着他的人生将有所改变。终于他在生命的最后10年伴随着痛苦的冲突和摇摆中彻底的发现了自我。 正如梵高自己所说:“我也会有用处的,我也感到自己生存的理由,只是要怎么做,我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对哪一方面有用?”是上帝给予他天才式的思想和智慧。由于以前对绘画的了解和热爱,他的脑海中时刻流传着对绘画的热望,这种急切的愿望正在超越其他一切感觉,而即将奔涌出来。“经过了’这些虚度的岁月,我终于发现了自己!我将成为一个艺术家。我一定要成为艺术家。那就是我做不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原因,因为我不是那料,现在我已经抓住了永远不可能失败的东西。”梵高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绘画生涯。 初涉画坛之前,梵高通读了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等大师的文学著作。接触和鉴赏过包括夏尔·得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和海牙画派等大师的艺术作品,并以米勒和伦勃朗等大师为导师,精心临摹了自己喜欢的大量作品。一开始梵高就显示出对绘画惊人的敏锐力和感悟力。在寻求自己绘画的艺术道路上。梵高先到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然后在法国的埃顿、海牙、纽南和安特卫普辗转学画。这段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农民肖像画和风景画。作品大都以灰暗的色彩表达了画家内心的苦闷孤独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与怜悯。 梵高并不满足于现有的艺术创作状况,而后他来到巴黎。期间,在弟弟提奥的引荐下,梵高结识了许多印象派画家,并得到毕沙罗的赏识和指教。他尝试着学习运用明亮的色彩,于是,其艺术作品也逐渐明亮起来,并通过技法、运用点状的笔触和单纯的色彩,将其对艺术的满腔热情表达出来。此时,梵高总是处于创作的狂热之中,他的艺 术风格也因此独树一帜,并成为后印象主义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浮士绘”出现在他的眼前,这些独具特色的东方艺术因为其色彩鲜明、线条简明而又富有表现力打动并唤起了梵高的共鸣。他吸收其精华,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加以实践,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更具特色。这种博采众长、使东西方绘画技法集于一身的做法,致使梵高的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并超越了欧美同时代许多优秀的大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后,拥有印象派灿烂色彩和东方艺术简洁线条的梵高,内心蕴藏着一股强烈的情感需要倾泻。他已不满足于巴黎的阴郁,他向往着更加光明的地方,因为他心中有着十倍于太阳的热情,急需一团烈火来加以引发。于是他来到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小镇,这里到处辉煌,梵高的天分和激情完全得到了表露。他曾如此白问:“我的体内存在着某种东西,那是什么呢?”现在,那个莫名的东西形成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爆发出来。他以惊人的勤奋不间断地进行创作,阳光让他兴奋,他用艺术描绘着象征热情、光明和生命、富有金黄色彩的太阳,描绘着阳光下的田野,描绘着田野周围生活的农民。热烈的太阳神给了梵高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高涨的创作欲望驱使梵高投入近乎疯狂的工作之中。期间,他大胆创新,大量运用红、黄、蓝等原色。尤其喜欢用红色、黄色及柠檬黄和橘黄。他认为。这种红、黄原色产生的强烈效果会给受苦难的人以希望,也会给自己以慰藉。他的作品色彩炫耀,笔触激情有力,一笔一画之中运载着奔涌不息的情感激流。粗犷、豪放、充满动感,紧张、强烈而富节奏。这些伟大的作品传递着梵高满腔激情,表现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躁动又孤寂的内心情绪。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竟然完成了200余幅油画和许多素描作品,他的绘画技法臻于成熟。 但是。他那不修边幅的艺术家外表、忧郁孤僻的内心及其意气冲动与暴戾的性格使得人们害怕他、讨厌他,甚至有人把他当作疯子。而他却以高度的绘画热情忍耐着人们对他的误解、敌视甚至驱赶,终于在一次割耳事件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忍受着内心不被人理解的巨大痛苦和身体的极度折磨,而他体内燃烧的绘画激情却从没有停歇。这时的梵高开始按照自己内心的感受来作画,激越而狂放。作品还使用了一些旋转、扭曲的线条,扭曲的笔触向上升腾着,画面给人一种流动感,并体现着、充满着力的搏斗。这正是梵高内心所追求且意欲所反映的深刻的思想意境。这种境界体现着梵高桀骜不驯、不屈于命运、积极向上且与命运抗争的人格与精神。但是。梵高还是没有战胜精神分裂抑或是癫痫的巨大创伤,他还是向自己扣动了扳机……。倒下的36个小时后,一个幽灵飘向了极乐世界。半年后。他的弟弟也辞别于世,他们生前永不分离,死后仍旧魂魄不离。 三、不朽的艺术价值 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人会把自己全部的生命都倾注于艺术创作中,但是面对梵高绘画艺术的真实感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力的追求及对苦难民众不屈于命运的关切之情,我们会为之一震。因为这种面对社会丑恶、腐朽而表现出的不屈的精神将鼓舞后来者在艺术长河中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论及个人,梵高无疑是不幸的,他单纯的理想主义信念,痛苦的疾病折磨,孤僻、直率、执着而神经质的性格使他难以融入当时的社会,并与人为善相处。也许正是这种性格缺陷成就了梵高的不朽。他以广博的文学修养,宽厚的人文情怀,博大的同情心,悲悯的基督精神,火热的创作激情,独特的绘画技巧,把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燃烧在绘画艺术中,形成了他得以不朽的艺术生命。 梵高的不朽来自于他高度自觉的自然观绘画思想。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提出了“返回自然”的自然观思想。自然观思想认为,艺术家只有投身自然。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诠释美的生活。凡高的艺术创作深受自然观思想的影响,他以宗教徒般的虔诚走进自然,诠释人生。他以其孤寂的生活和楚苦的精神世界为创作背景,运用绘画的艺术形式表达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化的自然世界。凡高描绘出的自然世界不是纯粹的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它是内化于人的“人化自然”。他通过绘画艺术将自身的内在心灵与其所处的社会联系起来,正如梵高所说:“在见到诸多自然事物时,如当看到一片树木时,我都能看到自然的表情,甚至感受到他们的心灵。我甚至奢望能够在那里找到某种斗争的方式。”于是,作为一名艺术者,梵高一直在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与自然的本质之关系,他说:“一名社会劳动者形象,一片沙滩、天空与海洋,一块犁地上的犁沟等,都理应成为艺术描绘的对象。将这些自然物描述出来都是不容易的,但由于他们都是生活之美的对象,一名艺术家终其一生从事于表现这些自然物之美,确实是值得的。”因为反映自然之美是非常值得的,所以,梵高常处于一种精神极度亢奋的状态来进行他的艺术创造,正因为这种执着,梵高的艺术作品才真正反映出来自然的“生气与真诚”,打动了有灵性的艺术之人,并传于后世而永不退色。 梵高独立特行的创作精神与思辨意识也促成了其不朽的艺术生命。梵高也曾震撼于米勒、伦勃朗、德拉克罗瓦等艺术家的绘画作品,然而,他更多的是吸取其创作精华,注重自身情感的表达,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追求形式和心理的平衡。梵高绝不墨守成规地照搬传统和如实地描摹自然,他终其一生努力寻求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并最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样式。梵高反复强调,艺术创作要“尽情地表现自我而不是努力地表现眼前之物”。梵高的人生是短暂的,但是,他却用短暂的一生完成了作为一位杰出艺术家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图式。他用他的绘画作品表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人生和人文情怀,震撼着后来的每一位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们。他的艺术作品在他去世近100年后成为了世人以天价竞购的对象,根本原因在于他悲悯的人文情怀及疯狂的艺术情怀,并由此带来的无穷的艺术价值。梵高及其艺术作品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并成为西方艺术史上“表现主义”的艺术先导。梵高的艺术“是献给未来的”,他不朽的艺术精神将在世界艺术史上永放光辉。 艺术创作论文:艺术家的情感因素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人的情感创造了艺术,反过来,艺术又创造了人的情感。两者是互动的关系,或者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丰富了人的生活,细腻、升华了人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古罗马的美学家朗吉弩斯在著名的《论崇高》中曾经写道:“那些巨大的激烈情感,如果没有理智的控制而任其为自己盲目、轻率的冲动所操纵,那就会像一直没有了压仓石而漂流不定的船那样陷入危险。它们每每需要鞭子,但也需要缰绳。” 确实,情感(尤其是激情)一方面构成了美术的真正中心,而另一方面美术创作中所选定的视觉对象必须不仅仅是美术家自己所意识到的和受感动的,而且还必须对其内在的意味加以自己彻底的情感体会。因为情绪的肤浅往往导致作品的空洞无物,而理想的画面则应该是一种情感的凝缩。所以,也只有那些真正使创作者本身也甚为所动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震撼或抚慰观者心灵的内在力量。 正如贝多芬的名言: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 大致上说,人类感情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喜怒哀乐之外,还有很多同艺术世界关系密切的情感,如:孤独、惆怅、悲壮、压抑、空旷、崇高、庄严、神圣、荒寒、淡远、宁静、凄清和敬畏等。 英国唯美主义、提倡“艺术至上”论的代表人物王尔德(o.wilde,1856-1900)曾说:“伦敦一直有雾,可是谁也没有见到雾,对雾不了解。直到艺术创造了雾,雾才开始存在。”当莫奈在英国展出他画笔下的伦敦时,英国人却犯疑惑了:我们身处其中的“雾都”果真是画家笔下的那般面目吗?那些很灰或珠灰的雾气怎么一到法兰西人的眼中就变成一片紫红了呢?然而,当英国的观者疑惑地走出展览厅时,他们无异于经历了一种体验最直接的真理的快感,因为自己头上的雾气真有某种紫红的色调!莫奈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就这样使伦敦的市民几乎是唤了一种眼光来看自己的城市。而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在看了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道路》一画后,他第一次看见了俄罗斯阴天的五光十色。 人是有情感的,艺术家在塑造形象时,就必须把他对于各种生活现象的认识情感凝聚在形象身上。否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就是零。艺术作品的形象必须是艺术化了的形象,其中渗透了浓厚的情感因素,并且能引发艺术欣赏者与之产生相应的共鸣。对任何事物、对任何美丽的风景、人物,画家不溶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溶进对该事物的理解和态度。不想用自己所熟悉的表现形式予以表现的话,我认为他是不会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偶然创作出来也是空洞乏味。不会给人以美感或联想,或给予人以启迪。也不会有任何意义,作品也就没有了价值。 艺术家是人类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丰富情感的人,并且主要运用独特的思维和技能去表现人类丰富的感情。艺术是真实情感的表现性形式。表现不仅仅是表达,而且是一种有意识的、反思的活动,正因为它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它才是一种创造活动,它所创造的不仅是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人类自由的形式的体现。艺术家的情感因素与艺术创作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没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不会有好的艺术创作的。 有意识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艺术创作的目的性,艺术作品存在的目的性是什么呢?答案十分重要:是同情。所谓同情,就是我的情感与别人的情感统一,或者别人的情感与我的情感统一。艺术家追求同情。同情作为一种精神的需要,是人类自身发展更高层次上的需要。如果艺术家并未体验到某种情感,他就不会有表现的冲动,从而也就不会有艺术创作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同情是艺术的生命。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艺术家由于受不可遏止的创作激情的驱使,必然要不顾一切地去完成他的作品,从而导致其个人生活的破坏,因此,艺术家的生活即使不说是悲剧性的,至少也是极度不幸的。”凡高是天才,是狂徒,是悲剧的主角,是大众画家。凡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凡高通过绘画语言,力图传达、说出内心深处的凄凉和孤独。这是普通日常荷兰画无法说出的。凡高的成就是通过线条和色彩把这种孤独表现在画布上,使孤独这种情感成为绘画的语言而得以确立,从而丰富、拓宽和深化了人类的情感。他的成就就是用绘画语言说出孤独这种普通日常语言很难说出的、很难加以描绘的抽象情感。凡高是个极端敏感的人。世界的不安传达给了凡高,感染了他,进一步加深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独,以至于达到了“极端”的程度。然后他把孤独、凄清、压抑、苦闷和忧郁——这些难以言说的情感编织成一幅幅油画。而一切深刻的绘画作品都包含了孤独等的情感或元素。 艺术家在整个艺术活动中是以情感人的,处处离不开情感因素。艺术创作的动机,追根于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因素。艺术创作不是冷静的分析、判断,而是动静的描摹、表现。在所有艺术作品中,无不充斥着情感这个概念,也只有在如此深奥的领域内,才能被艺术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产生好的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论文:论荣格“集体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摘要】“集体无意识”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艺术创作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解读人类审美心理、艺术欣赏心理的钥匙。本文分别从概念、结构组成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艺术创作应符合受众群的“公共艺术无意识”的创作原则。 【关键词】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艺术创作 “集体无意识”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荣格提出来的。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奠基者弗洛伊德的学生,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荣格发展了佛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将无意识具体地区分为:误差无意识、病患无意识、梦幻无意识、本能无意识、习惯无意识及集体无意识。按照荣格的话说,“集体无意识”是指“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灵底层的、普遍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这遗存既包含了人类先天的生理学意义上的遗存,也包含了人类后天的社会生活意义上的遗存。 在荣格之前,弗洛伊德就已提出了“无意识”这一概念,但这种纯心理学意义的“无意识”只是一种“个性”,或者更准确地说,它只是客观个体的一种意识属性。正因为如此,“无意识”理论仅仅只可能用于研究客观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例如“释梦” [弗洛伊德将梦认为是人在无意识状态下(梦中)“愿望的满足” ]及对精神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医生可以从病人的习惯行为中找到习惯无意识,再按照他或她的习惯无意识就可探索他或她的心理病因,最后可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 而“集体无意识”的提出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伟大成就,它第一次将心理学从纯个性化的研究中解放出来,将心理学引入了广阔的人类学领域、社会学领域以及一切意识形态领域(哲学、伦理学、美学、艺术学、宗教……)。 就艺术理论而言,“集体无意识”是解读人类审美心理、艺术欣赏心理的钥匙,完全可以有理由说,如果不理解“集体无意识”就很难将美学和艺术学置于坚实的地基之上。 简单地说,无意识就是一种“没有意识到的意识”,或者说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人们常常也将其称为“潜意识”。我们认为“潜意识”一词也许比“无意识”好,因为“无”字往往易发生误会,“潜意识”可能会更好。 人类的“无意识”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人的种群无意识,或者说是人的先天本能无意识;二是人的后天社会生活习惯无意识。人的种群无意识是人在漫长的种群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无意识,人在历史长河中会出现多种习惯思维方式,但随着岁月默默的无情冲刷,习惯思维方式在意识中被淡化了、隐退了(所谓时间能改变一切)、沉淀了,变成了无意识。此种无意识就历史而言是习惯无意识,就我们今天而言就是先天的本能无意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先天的本能无意识说到底实际上还是后天的历史的无意识,只不过是因为人只能将自己生命时间段之外遗存的习惯称之为先天的。 在简单的讨论了“无意识”之后,我们再看“集体无意识”。从学理上讲任何意识都只可能是人的一种个体心理活动,或者说任何意识都只能依附于实在的个体,都是个别的、具体的,也就是说,某个具体的意识(心理活动)不可能实在地依附于某个抽象的群体。“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指某一个集体中所有个体无意识的共同的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不是某种集体的(无)意识,而是(无)意识的某种集体。按此种理解,“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某个集体中所有个体无意识的一种公共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公共无意识)同样的应包括两个部分:人类进化所形成的共同的无意识——公共本能无意识,以及人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公共习惯无意识. 下面就来谈一下“集体无意识”(公共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美是能引起我们产生愉悦感(美感)的形式(形象、符号、外观、样式),艺术是用美的形式表现健康的情感意志(表现真与善),因此,我们在进行任何艺术创作时首先要求艺术作品具有高水准的艺术美,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令人产生愉悦感(美感),才能感动人,才能让欣赏者愉快地接受你的艺术作品,所以莱辛说“美是艺术的最高法律”。任何艺术作品仅仅是只有美的形式也是不够的,它必须同时具有健康的内容,它必须表现健康的情感意志,只有这样“形情并茂”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所谓形式主义、唯美主义艺术,严格得说它们并不是一种艺术,而只是一种美的创造。欣赏形式主义、唯美主义作品实质上只是欣赏纯形式美,欣赏视听冲击,而不是欣赏艺术。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艺术创作必须同时关注形式美与健康的情感意志,那么在艺术创作中存在什么理论原则?或者说应该遵循什么理论原则?实践告诉我们,某一形式它是否美,不是由形式自己说了算的(不是形式的固有属性),而是由艺术欣赏者按照他自己的审美心理所认定的,所谓“人是美的立法者”。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意志是否能为欣赏者所接受也是由欣赏者按自己的情感意志所认定的。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人的审美心理、情感意志在极大的程度上是人的一种超情感无意识。 原则上,从个人的心理层面上说,每个人的审美观点、情感意志都是个性化的,这下麻烦可就来了!我们怎么可能进行艺术创作呢?难道艺术家可能为每一个人进行艺术创作吗?艺术家可能理解每一个欣赏者吗?幸亏人类存在公共无意识!人类之所以能创作艺术、欣赏艺术,其最终根源就是由于人类存在公共无意识,公共的审美心理、公共的情感意志,公共无意识是上帝(自然)建构于人类心灵之间的一座公共交流之桥。 当我们理解了公共无意识,又了解了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之后,艺术创作的原则就浮出水面了。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用某种美的形式去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情感意志,艺术欣赏是按艺术家创作的形式去理解艺术家所想表现的情感意志。实际上创作心理与欣赏心理是“互逆同构”的,如果是自娱自乐,则两者的心理是完全互逆同构的,或者说是互逆同一的。完全互逆同构的,或在艺术家与艺术欣赏者之间显然是存在差异性的,然而幸运的是,此种差异通常是被两者之间的公共无意识所覆盖的。他们通常都能在差异的条件下找到公共的无意识。尽管人们在欣赏艺术时会出现见仁见智的差异,但人同此心、心同此情的情况总是主流。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应该得出极其重要的创作原则:艺术创作应尽可能地符合受众群的公共艺术无意识。说具体一些就是,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应尽可能地接近受众群的审美心理(公共审美无意识),艺术作品表现的情感意志应尽可能地贴近受众群的情感意志(公共情感无意识)。任何艺术都是具体的,它必然也只能面对某一特殊的受众群,因此在艺术创作时艺术家心中必须对受众群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同时对形式美和情感意志有一个恰到好处的与受众群协调的定位,唯有这样的艺术创作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说到底一句话,艺术创作的关键是准确地紧紧地抓住受众群的公共无意识——公共情感无意识。 下面举两个实例对上述原则加以说明。 首先以儿童文学为例,在文学中儿童文学占有一种原始性的地位,它是全人类的启蒙老师。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儿童文学家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灰姑娘”、“丑小鸭”所传递的情感意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曾在它们的陪伴下成长。许多童话语言现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话语,已经成为人生哲理,已经渗入了人类的公共无意识。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是偶然的,我们应思考,为什么他们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首先是这些作品中那种朴素、纯真童趣的形式美打动了儿童幼稚、天真的公共无意识,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小读者。再就是作品以儿童形式美所透露(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情感意志温暖着儿童天真无邪的善良的赤子之心。儿童的心是一颗最鲜活的原始的心,它充分地代表了全人类的本能无意识,儿童的心是人类本能集体无意识的一块精美的活化石。 正因为如此,优秀的儿童歌文学不仅能打动孩子的心,而且能震撼每一颗成人的良心(成人的公共无意识);正因为如此,优秀的儿童文学不仅是孩子的“美味”,也是成人的“佳肴”,同时能让成人在返璞归真中获得启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是儿童的,也是成人的,是“童叟共赏”的,是每一个人的共同财富。遗憾的是,今天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似乎是一去不复返了!一切都成人化、市场化了,眼下的一些“儿童文学”,既失去了儿童喜爱的形式美,也找不到儿童的情感意志。社会丧失了童心,作者丧失了童心,人类似乎也丧失了童心!不少有识之士也曾大声疾呼,为儿童呐喊,然而这一切也许都是狂然。作家丧失了童心(儿童公共无意识)怎样可能写出童心!要写好童心,惟有自己有一颗童心。人类离开了童年也许是必然的,成年虽并不是坏事,但我们不希望它很快地就步入老年,至少在心理上不能如此。 再以爱情题材为例,人们常说“爱情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这的确是一个事实,但作为一个艺术家,尤其是艺术理论家,绝不应仅仅停留于承认此事实,更重要的是应探索,为什么?其实,此种原因或者更确切地说其根本心理学原因是: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公共无意识,而且就时间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本能的公共无意识。正因为如此,凡是优秀的以爱情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总能激发每一个正常人的情感,使人从中获得精神享受!《罗密欧与朱丽叶》、《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经成为了人类永恒的公共精神财富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爱情题材作品的成功绝对不可能仅仅停留在人类的本能公共无意识——,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优秀的爱情题材作品必须尊重历史的社会的习惯无意识。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爱情,每一个民族有每一个民族的爱情,每一类人有每一类人的爱情,我们不可能将焦大的爱情与贾宝玉的爱情观相提并论,也不可能将薛宝钗的爱情观与林黛玉的爱情观相比。一切爱情艺术作品惟有能从爱的个性中展现了爱的公共无意识才是好的作品,才可能获得并征服广大的欣赏者,也许可以说,爱情题材只有是个性的才是人类的。 抽象的柏拉图式的“灵超越肉”的爱情当然是不存在的,但柏拉图式的爱的确是对至高无上的爱的一种希望,一种理想的追求。我们认为,现实的爱情虽然不可能(也不应该)用情爱去取代去排斥,但更不能让情爱完全依附于,追求情爱与的同一也许是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审视现代世界艺术中的爱情,几乎被全盘物质化、肉欲化了,陪伴他或她的除了豪宅、洋车之外就是时装、珠光宝气……。艺术是反映生活的,当然必然会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但艺术不仅应“告诉我们正在怎样生活”,艺术更重要的是应“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艺术创作论文:论油画艺术创作中形式语言的运用 一、油画艺术语言的运用 油画人人都可以画,但是一幅好的油画要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要能够通过这种艺术语言与人的心灵进行对话,油画这种源于西方的古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形式语言极为丰富。这种油与颜料混合以后涂在画布上的艺术一方面巧妙的利用了油的透明性;另一方面则灵活的借助了颜料的遮盖力籍以表现所要描绘的对象。油画的色彩十分丰富,但是光有色彩还不够,油画的最大魔力在于它的由深及浅,逐层覆涂而产生的强烈的立体性的质感。油画的形式语言可以通过以下技法实现:构图、线条、空间、光感、质感、笔触、肌理、明暗、色彩等。画家通过灵活运用上述因素经过画家笔触的托、拉、提、扫、抹等形成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画家自己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就以具体油画作品为例向读者展示油画的形式语言在油画作品中的运用。 二、以作品为例浅析形式语言在油画作品中的运用 (一)形式语言中的对比与和谐的运用 笔者以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谢楚余的作品《抱陶女》为例对对比与和谐这两种主要的形式语言做一个运用上的深入透析。 《抱陶女》的创作背景是源于画家对女性美的赞美、欣赏,模特原型分别是来自混血女孩、汕头女孩、青岛女孩三位模特女孩。 1.首先我们来看《抱陶女》中的第一种形式语言——对比。女孩交叠着的双手紧紧抱于右胸的陶器,与女孩曼妙的身体之间的对比十分强烈,这种对比迥来自没有生命的物体与鲜活美丽的人体之间,大与小、高与低、丰满的陶器与清秀的胴体、女孩炯炯若语的双眸与陶器的两只像眼睛的双耳。画家通过上述对比刻画了一个集大成的中国女性的美。 2.下面我们再来看《抱陶女》的第二种形式语言——和谐。 女孩松散的系于腰间的那块白布的下摆的下半部分被画家不经意间染上了背景的海的颜色,这就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和谐,象征了女孩的纯洁与大海的广阔。 画家把中国女性的柔美通过与女孩的胴体与陶器、女孩的胴体与大海、女孩的胴体与岩石、女孩的胴体与天空进行了强烈的既有对比又有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向读者传达了中国女性的典雅、清新、纯洁、自然的美。给读者以感官与心灵上的双重升华、双重享受。 (二)比例与尺度 比例与尺度是在一幅画中追求一个完美的图形必须具备的协调因素。 在安格尔作品《泉》中的运用:安格尔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画中人体的整个造型以垂直轴为中心对称,但整幅画中却找不到真正的垂直线,画中那个姑娘优美的身体曲线又与水罐里面流出来的直线性的水柱形成强烈的对照,这也很好地表现了姑娘的生命活力。这幅看似简单的画实际上充满变化,它从单纯中见丰富,复杂多于统一,带给人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对称与平衡 对称是一种秩序、庄重、有条理的静止的美,而均衡则是打破静止局面,追求一种活泼、轻快的富于动感的美。 在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中的运用:《雅典学院》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著名学者,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这幅画的色彩处理也很协调,建筑背景全是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人物的衣饰有红、白、黄、紫、赭等色相交错。透视法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远感,连地面的图案,拱顶的几何装饰结构,都精确到可以用数学来计算。 (四)节奏与旋律 节奏和旋律使艺术作品有起伏变化、抑扬顿挫的美感。 在列宾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运用:狭长的画幅展示了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三、结语 由此看来形式语言的探迹是可寻的,也是无规矩可以套用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从而自觉地形成对油画形式语言探索与研究的习惯,最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形式语言。
建筑设计论文: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哲学思想概述 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其精髓,主旨是对于每一个面向社会的人,要求以礼仪、仁义以及一系列良好的品德来约束自己,以完善自身的标准来完善社会,使人能够向天靠拢来获得舒适自然的感受;而道家则是要求在完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后,升华于社会,回归到田林、山地等自然中去,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儒道互补的命脉由古到今一直贯穿于中国哲学史,实践到每个人的身上的具体形式,则是人必须在社会中竭尽全力完成自身被赋予的社会责任之后回归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达到无欲无求、名利不争的“无为”状态,也就是从“入世”到“出世”的转变。这一点与佛教最后达到的“涅盘”状态非常像,也是不执着、不贪欲,但是佛家达到了这个状态之后还需要回到社会中去,并尽可能地完善更多的人群来继续修行,并且佛教自魏晋传入之后才逐渐汉化,究其根本也是外来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同儒家、道家一同发展的还有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其他流派。法家要求以规范或法律来治理国家,墨家以严格的纪律和组织来武装自身,而阴阳家发展到后期与天文、占卜、五行等方术相关,具有了宗教迷信的性质而不能在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因此,儒、道两家从众多的学术流派中脱颖而出而成为中国社会中主导的哲学思想。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国,在长江流域的多水地区就有干阑式建筑,干阑是独立的底层架空结构,底下架空的一层用来蓄养牲畜,人居住在上面而能够有效隔潮并且能防御野兽的侵袭;秦汉初期楼阁建筑的兴起,促使斗拱结构发展;北魏佛教传入,建筑明显受其影响并开始大量兴建寺庙、开凿石窟;转入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使唐代建筑气魄宏伟,开明之中又见严整;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赵州桥。北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木构架结构,总结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特点 1.木构架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创造出了独特的木结构形式,木构架结构的建筑是古代建筑典型的结构,主要有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木构架结构在屋顶与顶梁的交接处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构件——斗拱,其将屋面的承重由横梁过渡到立柱上,造型美观大方。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中经常采用华表、牌坊、铜狮等依附性建筑来衬托主体建筑的氛围,达到所谓主次分明、相依相衬的整体效果。 3.封建宗法礼制的设计 中国古代许多宫廷皇室建筑的组群被均衡分布在了中轴线上,封建社会中的均衡分布、规矩方圆被牢牢限定在了建筑组群中,等级制度相当森严。 4.庭院式的组合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体,其通过主体建筑、辅助建筑、花草、山木、雕塑、河池等一系列的艺术景观将各个建筑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建筑、生态、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综合体。 三、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髓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礼制的运用,“礼”作为日常生活中君子自律的修身规范,被运用到建筑物中则是规矩、均衡、定制的体现。作为皇室宫廷的代表建筑,故宫将封建等级制度的划分发展到极致。故宫的主体和辅助型建筑都被安置在了中轴线上,宫城内外四四方方的布局使主体、辅助性建筑分布鲜明,前三殿与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为重要建筑,在穿过前三殿的主要空间之后,又在太和殿布置了一些庭院以强调前朝的尊严。而在空间气氛的处理上,由大清门、天安门和午门形成三处渲染氛围的高潮,大清门和天安门是一段,天安门和午门又为一段,在穿过午门以后,绕过金水河才到太和殿,经过一重又一重的空间渲染,使人们在进入大殿之前就感到严肃的气氛。此外,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组群也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四合院的大门均不设在中轴线上,路北住宅的大门开在东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西北角上。大院分前院和后院,以院墙隔开,墙文化是古代建筑中内外隔绝的最好例证。分隔内外院的门设在中轴线上,前院招呼宾客,后院为主人房,宾客不得入内。正房置在中轴线上,一般为长辈居住,厢房在左右两边对峙分布,为晚辈居住,前后院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有致,这种根据封建宗法礼制和等级观念分布的主次顺序、内外有别在住房上相当讲究。 儒家礼制在建筑中的严格规整、均衡分布使封建等级制度的观念深入人心,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在等级森严的建筑中生活与居住,不免会感到乏味倦怠,并且文人“入世”后的悲愤不平与无奈妥协又使其灵魂不由自主地要求解脱放松,于是便有了退隐山林的私家园林,文人们在那里畅谈欢笑,将自己淡泊豁达的情怀寄托到山水之中。 苏州园林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例子。其中最为出名的沧浪亭,在其园门外,有一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水之景借入园中,此乃是古代园林专注《园冶》中“借景”的方法。其余的园林设计包括山、石、池等都模仿自然,以达到《园冶》里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这里,道家的思想尤为可见,在经过规范礼制的社会生活之后逐渐升华自身,修行自己的灵魂,形成“天与人”的结合,将人工雕琢嫁接到自然恩赐上,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结语 儒道互补的中国哲学思想使古代的优秀历史建筑传承至今、经久不衰,反观当今的一些新建筑,频繁地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将形式的运用作为设计的代名词,这些建筑以夸张新颖的造型与技术获得了世人的关注,其“为形式而形式”的设计观念颇符合消费社会的价值需求。但建筑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承载,只有将设计与文化的概念巧妙地结合到具体设计物之中,才能实现建筑设计的实质内涵。 建筑设计论文:论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关系 当前,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新奇造型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建筑细部角度加以分析,认为在参考人的尺度下,高层建筑设计外部形象的设计,主要处理好五种尺度关系,并试探地提出一些设计指导原则。 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生硬,建筑个体外部 体量失衡,缺乏亲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认真仔细推敲,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定义一下尺度,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建筑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讲到尺度时应注意它与尺寸之间的区别,尺度一般不是指建筑物或要素的真实尺寸,而是表达一种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尺寸是用度量单位,如:公里、米、尺、厘米等对建筑物或要素的度量,是在量上反映建筑及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不同的尺度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尺度使高层建筑显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则使高层建筑显得庞大或轻飘,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由此可见,尺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高层建筑设计中尺度的确难以把握,因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很容易根据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高层建筑物的体量巨大,远远超出人的尺度。二是高层建筑物不同于日常用品,在建筑中有许多要素不是单纯根据功能这一方面的因素来决定它们的大小和尺寸的,例如门,本来可以略高于人的尺度就可以了,但有的门出于别的考虑设计得很高,这些都会给辨认尺度带来困难。 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 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把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分为五种主要尺度: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 1、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1.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实、虚之分,实的天际线即是建筑物的轮廓,虚的天际线是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从一个城市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也是一座城市给一个进入它的人第一印象。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自我夸耀,唯我独尊,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高层建筑对城市局部或部分产生的影响,是指从市内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广场、干道、开放的水系和绿地所看到的天际线,也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城市外围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 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如:上海市,黄浦江可谓是城市一条重要水系,原先具有宽大、雄壮的气势。但由于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过于靠近黄浦江,其他高层建筑也跟着靠近黄浦江建设,使黄浦江的尺度感变小了,失去了原有的雄壮,而改变了老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从这一角度讲,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1.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 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对一栋建筑物时,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该栋建筑物的秩序或规律,如果得到这一点,就会认为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这一点,人对 该建筑物的感知就会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2.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 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层或几层的高度作为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 、难以把握。 1.2.2高层建筑中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使人们观察该建筑时很容易把握该部分的尺度大小。一般在最高和最低 等级之间还有1~2个尺度等级,也不易过多,太多易使建筑造型复杂而难以把握。 1.3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如:在新加坡老区和改建后的一条干道的两侧,为了不致造成新区高层和老区低层截然分开,沿新区一侧作了和老区房屋高度相同中相似的裙房,高层稍后退,形态效果良好的对话关系。 1.4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使用者所接触,也易被人们仔细观察,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 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 在近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入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几个部分更细。对入口部分及建筑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 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上海图书馆门前采用柱廊的形式,使出入馆的人有一个过渡区,这样使建筑更具有近人及亲人性。 1.5细部尺度 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更细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质感。在生活中,有的事物我们喜欢触摸,有的事物我们不喜欢触摸——我们通过说“美妙”或“可怕”来对这些事物做出反应 ,形成人的视觉质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塑造建筑物,吸引人们亲手去触摸或至少取得同我们的眼睛亲近感,或者换言之,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 觉上优美的感觉。勒。柯布西埃在拉托尔提建造的修道院是运用或者确切地说是留下大自然 “印下”的质感的优秀典范,这里的质感,也就是用斜撑制作在混凝土上留的木纹。 2、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2.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 布置: (1)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 (2)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 (3)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 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2.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 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2.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任意放大或缩小这些习惯的认知尺度部件就会 造成错觉,效果就不好。但有时往往要利用这种错觉来求得特殊的效果。 3、结语 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影响因素很多,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中充分地把握 各种尺度,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的使用、观赏的要求,必定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 建筑设计论文: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发展前景 1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方法 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1总平面设计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1.2建筑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1.3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高潮,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 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所以提倡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下,精心揣摩,想象一下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1.4建筑材料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新晨 2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水利工程紧紧依托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而且,水利工程一般不需全年运行,年运行时间长的几个月,短的甚至只有汛期的几天,有诸多有利条件结合水利工程进行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我们应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依托自然山水的自身优势和秀美的水体环境,通过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等手段,将单一功能的工程水利设计向多功能的环境景观化水利工程设计转化,形成集水利工程与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水利观光景区。 发展多功能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创造丰富的水利环境景观,让环境创造价值,实现水土资源的再开发与利用,使之成为都市外花园式的水利观光区,从而吸引社会消费,形成水利工程结合景观建设,带动水利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的良性循环,推动水利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这将不失为一条水利建筑事业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发展之路。例如我们院做的江宁赵村水库工程,现在已成为着名的横山湖风景区,在发挥水利功能的同时,形成了优良的风景,是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水库管理处完全实现了以库养库的目标。结合工程水利,加强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发展景观水利的设想,对于水利建筑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将成为水利建筑业的发展目标。 建筑设计论文:论给排水工程的建筑设计 简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已除了要求有合理、先进的工艺流程,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水,还需要整个厂区有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和赏心悦目的建筑形态。这就必须对给排水工程的原有设计方法和程序思路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应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以确保设计出一个优秀工程来。 关键字:给排水工程 建筑设计 一、问题的由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一套设计习惯。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结果必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业主的各方面要求,更不能满足日趋重要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这是很重要的),如何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在加强内部工种联系的前提下,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其中还要特别重视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我们不能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自立门户的模式;单一———就事论事的模式,稳定———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优秀工程。 二、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 工艺流程的要求 给水处理厂即一般常称的自来水厂。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用平流式沉淀时,其池长达100余m,在水厂中会形成单调冗长的池体,都需加以仔细设计。 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亦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高潮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以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为控制,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必须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必须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2 总体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非常重要,它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划时首先要有一个总体布局的构思,其中应包括:工艺布局的合理、道路走向的清晰、广场的适宜、地域的平衡、人流的互不交叉和公建用房(即生活区,其中包括办公、科研、试验、管理、会议室、食堂、厨房等内容)的最佳布置,然后按照①功能分区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②风向、日照、地形有利的原则;③构图优美、对比均衡、空间流通的原则等,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结合厂址的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包括地形以至地质条件、厂外道路系统、绿化条件、朝向、原有建筑物等)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还要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合理安排和大量利用绿化,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统一规划(特别是厂前区),然后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布置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绿化等环境中。在绿化设施中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并多种植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和减少尘埃的树种,以改善厂区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厂区的明洁度。 同时,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原则还必须在立足于“环境、空间、形式”三者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使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都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和谐调,并通过曲直、高低、虚实、明暗、黑白、凹凸、方圆、上下等造型元素和设计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工艺工程设计的新境界。 3 传统观念的改革 传统是指技术上、文化上历史的凝聚、沉淀和积累,它是人们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固有的客观存在。它之所以能长期继承,经久不衰,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态势,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耐人寻味的余韵,因此它往往极易被人们长久地、习惯地循套,自然地袭用,即使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对成功来说总往往可加以原谅,或者最后说总的还是成功的。我们如果辩证地看,则可以这样说,在继承传统之余必须要有充分的创新,即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传统作转变的工作”。如果工艺总是老一套形式,形式总是老面孔,色彩总是陈调重弹,即使在功能上还可以过得去,能满足业主的一般要求,但从社会发展来看,从两个文明来看,无论如何在组织形式上、在事先指导上、在各专业的协调、在通气上都应该重新思考,不能一味循旧。在工艺上必须要创新、要提高、要有些新东西。在选型、色彩上必须要美观、要有所升华,否则就不能使业主感到非常满意,不能心情舒畅。为此可以说挑战创新是必须的,是绝对的,没有创新就会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就不能前进。 4 防止专业之间的各行其是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的习惯做法是工艺一马当先,先提出设想,后再递交给其它各工种,尽管各工种可以回提条件给工艺,但由于已成习惯,且因为各专业对工程总的概念认识不足而未能充分进行必要 的商榷了解,互相质疑,因此就提不出内在的、关键的问题,致使矛盾隐蔽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有时还会引起返工,最后造成木已成舟的尴尬局面,导致项目得不到最佳的方案,达不到最理想的质量。 从管理科学上来说事先指导,预先协商,不把问题的解决拖到最后,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一个专业的设计,一味地关在工作室里,并且总是闭门苦思(即没有和其它有关专业认真商量研究),就只会把这些设计(即使是本专业中最优秀的设想)从一个社会现象变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并且将这个专业完全裹入到“绝对正确”之中而一丝也动弹不得,其结果必然是感觉迟钝且视感平平,最后远不能满足业主的总要求。因此,在整体设计中要非常重视事先的协调,重视事先的各有关专业的参与协商,并且必须认识到这不光是一个单一的项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优劣的关键必然是组成这个组织内的各有关要素的综合,而决不是一个主导专业的所为(当然,它是很重要的)。所以决不能允许各专业各行其是,或者说是过分地突出自己,而缺少必要的整体相融性。只有通过组织有序的精心的全面的设计安排,我们才能把一个初看好像支离破碎、意见分岐、没有完整性的模糊、凌乱的印象,变成一幅诗意盎然、变化有序、排列恰当、构图完美的图画。 5 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设计(特别是工业建筑)在思想上趋于封闭狭隘,在形式上趋于呆板一律,在色彩上趋于灰暗、单调,总之建筑在如何体现满足人类的舒适和精神要求这方面考虑得太少了,更谈不上在美观的构思上多下功夫,而只片面单纯地理解为单一的功能性构筑物,仅为满足生产而已,别无它求,诸如环境、空间、选型、尺度、色彩等方面都无关紧要也无须多考虑。 因此在工业建筑中,建筑的地位一直不高,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最后造成厂区建筑不美观,品味不高,大家不满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需要有一个包括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内的赏心悦目的舒适的氛围,更需要防止和减少工业建筑常有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虽然不像工艺设计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全局、长远的效应来看,其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给排水工程中建筑设计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它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并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始终。设计实践告诉我们应该有一个懂总图的设计师来进行总的牵头、控制和协调,平衡各专业,取其所长限其所短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我们暂且称此设计师为总协调建筑师吧。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总协调建筑师要始终以能形成最佳环境景观的观念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工艺流程的最先进、最便捷,结构布局的最经济、最合理,不断地向各有关专业的负责人就当地环境景观的形成进行有方向性的引导,并不时向他们提供大家能接受的各种状态建议或者能取得平衡的一些构想,以达到最广泛的共识,统一的行动。 为了对全局进行有效的控制,总协调师还要根据其对环境景观形成的基本观念预先策划制定各项设计细则,它将作为整体设计的原则引导各个单体在循序渐进中得以贯彻、实现、完善,起到启发创新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又要避免造成对各单体专业自由构想的束缚,以细则为依据进行整个设计运作的协调,在各专业之间按照具体的变化情况就整体和单体衔接部分之间进行柔和的调整,使之达到统一。 此外,总协调师还要在尊重各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为实现全局的一种“缓和宽松的秩序”而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总的协调是指制约的开放性,或者说是在整体观上充分保持单体设计(专业设计)者的自立性,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把所谓的束缚性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最后达到辩证的统一,即互相限制了各自的不足,又保留了各自长处,而且彼此心情愉快,形成最佳的综合效应。 建筑物的设计处理大体有以下的一些手法: 1 公共建筑(1)总平面要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构图优美,比例匀称,并注意韵律。(2)功能相近者尽量合并,减少地面分散的构筑群,要做到大中见小、见透。(3)要处理好内外部空间,做到宽松、明亮、空透、轻灵。(4)立面和平面都力求避免过于平直、呆板,可适当组织上下、左右、高低参差,和配以局部的弧形以示流畅、舒适。(5)色彩上可区别于厂区建筑,但又不能太过于突出,必须符合统一中求变化的大原则,即在和谐中求局部的突变和醒目。(6)屋顶的处理可以在平屋顶的基础上适当配以小斜顶,或局部注以建筑符号起到全区的点缀、装饰之用。 2 生产性建筑(1)合并同类型相近功能的设施,多占天,少占地。(2)平面要简朴,要注意构图均衡,立面处理不宜运用过细的线条,要突出块形,要有厚实感。要注意虚实对比,高低有序,前后层次,交错合理。窗子形式可作为一种图案,多求变化。(3)要注意细部设计,任何一种粗心大意、不拘小节都会给整个建筑带来败笔。特别要注意室内的线路,管道、孔洞都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一般不暴露在外。(4)色彩处理宜平淡整洁为主,另配局部点缀,其鲜明程度要次于厂前区建筑的色彩处理。(5)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连接体处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过渡,进行超常规的处理,并顾及相互的空间和环境。(6)屋顶的处理可略同厂前区建筑。 结束语综上所述,给排水工程的建筑设计是一门多学科又“色、香、味”俱全的特殊工程,牵涉到的因素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本文因涉及到的面较广,工艺流程也较复杂,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由于这方面的理论较缺乏,实践不够,因此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但不管怎样只是想通过本文能对水厂(污水厂)的建筑设计全过程引起重视,作为提高水厂(污水厂)整体设计质量的一种尝试、探讨。 建筑设计论文:自然通风在适宜地域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作用原理,指出了自然通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论证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提出自然通风这项传统的技术要与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并辅以实例分析了自然通风与地域气候的完美结合。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传统适宜技术的重视。 [关键词] 自然通风 机理 效益 地域建筑 设计 长久以来,自然通风做为一项传统的建筑防热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湿热地区,人们看到的传统民居往往有这样的外表:建筑都有开阔的窗户;采用轻便的墙体;深远的挑檐;高高在上的顶棚并且设置有通风口;建筑往往架空,以避开地面的潮气和热气,采集更多的凉风——这样形象的背后,隐藏着劳动人民对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朴素观念。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 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风这种传统建筑生态技术重新引回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 1.自然通风的理论机理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 1.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如果风在通道上遇到了障碍物,如树和建筑物,就会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转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产生正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5-0.8倍),而背风面上产生负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3—0.4倍)。由于经过建筑物而出现的压力差促使空气从迎风面的窗缝和其他空隙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从背风面孔口排出,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某一建筑物周围风压与该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和建筑周围的自然地形有关。 1.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由于温度差的存在,室内外密度差产生,沿着建筑物墙面的垂直方向出现压力梯度。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建筑物的上部将会有较高的压力,而下部存在较低的压力。当这些位置存在孔口时,空气通过较低的开口进入,从上部流出。如果,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气流方向相反。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开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而在实际中,建筑师们多采用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形式,为自然通风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1.3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因此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 1.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2.采用自然通风的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而这一取代过程有两点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新风。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而自然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时还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 3.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实例分析 传统建筑对自然通风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而在我们现代的建筑设计中积极地考虑自然通风,并注意与地域建筑的有效结合,对于自然通风的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具有现实意义。 3.1建筑体型与建筑群的布局的设计 建筑群的布局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效果很大。考虑单体建筑得热与防止太阳过度辐射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建筑的法线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然而对于建筑群体,若风沿着法线吹向建筑,会在背风面形成很大的漩涡区,对后排建筑的通风不利。在建筑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利弊,根据风向投射角(风向与房屋外墙面法线的夹角)对室内风速的影响来决定合理的建筑间距,同时也可以结合建筑群体布局的改变以达到缩小间距的目的。由于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因此在单体设计中还应该结合总体的情况对建筑的体型,包括高度、进深、面宽乃至形状等实行一定的控制。 3.2维护结构开口的设计 建筑物开口的优化配置以及开口的尺寸、窗户的型式和开启方式,窗墙面积比等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及通风效果。根据测定,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时,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开口的相对位置对气流路线起着决定作用。进风口与出风口宜相对错开布置,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室内改变方向,使室内气流更均匀,通风效果更好。 3.3注重“穿堂风”的组织 “穿堂风”是自然通风中效果最好的方式。所谓“穿堂风”是指风从建筑迎风面的进风口吹人室内,穿过房间,从背风面的出风口流出。显然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压差越大,房屋内部空气流动阻力越小,通风越流畅。此时房屋在通风方向的进深不能太大,否则就会通风不畅。 3.4在建筑设计中形成竖井空间,来加速气流流动,实现自然通风。 在建筑设计中竖井空间主要形式有: (1)纯开放空间——目前,大量的建筑中设计有中庭,主要是平面过大的建筑出于采光的考虑。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我们可利用建筑中庭内的热压形成自然通风。由福斯特主持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就是一个利用中庭进行自然通风的成功案例。在这一案例中,设计者利用计算机模拟和风洞试验,对60层高的中庭空间的通风进行分析研究。为了避免中庭内部过大的紊流,每12层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各自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取得良好的效果。 (2)“烟囱”空间,又叫风塔——由垂直竖井和几个风口组成,在房间的排风口末端安装太阳能空气加热器以对从风塔顶部进入的空气产生抽吸作用。该系统 类似于风管供风系统。风塔由垂直竖井和风斗组成。在通风不畅的地区,可以利用高出屋面的风斗,把上部的气流引入建筑内部,来加速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风斗的开口应该朝向主导风向。在主导风向不固定的地区,则可以设计多个朝向的风斗,或者设计成可以随风向转动。例如在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中,设计了可以随风向转动的风斗,配合其他措施,利用自然风压实现了建筑内部的通风。 3.5屋顶的自然通风 通风隔热屋面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1)在结构层上部设置架空隔热层。这种做法把通风层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上,利用中间的空气间层带走热量,达到屋面降温的目的,另外架空板还保护了屋面防水层。2)利用坡屋顶自身结构,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也可得到较好的隔热效果。 b.被动式自然通风实施效果一 c.被动式自然通风实施效果二 a.自然通风原理示意 在云南省永仁县异地扶贫搬迁规划设计实施工程中,多数是从冬季较寒冷的山区迁移到夏季较炎热的丘林坝子中。原住居民的住屋形式是在寒冷地区发展与延续下来的,其夏季的通风问题不是主要的空间约束。而新迁地夏季较炎热,室外亦有较大的区域风,但是室内风速则相对较小。因后墙及山墙均无窗户,所以室内通风不是很好。新搬来的住户对室内的热环境都表现出很大的不满。因此,改进建筑的通风效果是克服民居缺陷的主要途径。在新农居的设计中,二层楼的前部采用窗加百页的构造,后部加设可开启的窗户,以保证二层堆放农作物的自然晾干功能。针对夏季的炎热气候,加大了挑檐设计,精心做了堂屋、卧室与阁楼的通风设计,通过简单的构造措施,对民居的热环境做了积极的改进与引导(图a,b,c)。在该工程中,有效的将传统的自然通风这一绿色适宜技术用于对传统民居的更新,既满足了经济的要求,又符合了生态的效益。 3.6双层玻璃幕墙维护结构 双层(或三层)幕墙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会呼吸的皮肤”,它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其通风原理是在两层玻璃幕墙之间留一个空腔,空腔的两端有可以控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冬季,关闭进出风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提高围护结构表面的温度;夏季,打开进出风口,利用“烟囱效应”在空腔内部实现自然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的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隔热,通道内一般设置有可调节的深色百叶。双层玻璃幕墙在保持外形轻盈的同时,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过高的风压和热压带来的风速过大造成的紊流不易控制的问题,能解决夜间开窗通风而无需担心安全问题,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并能降低室内的噪音。在节能上,双层通风幕墙由于换气层的作用,比单层幕墙在采暖时节约能源42%-52%,在制冷时节约能源38%-60%,是解决建筑节能的一个新的方向。 3.7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这一可持续能源转化为动力进行通风。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屋面太阳能烟囱、Trombe墙和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以上三种结构可以单独设置来强化通风,但是,为了在夏季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通常将这些做法与其他建筑结构组合成一个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系统。 4.结语 通风是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动态的平衡,将是建筑在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和美学要求后应追求的更高目标。 我们现在的建筑设计中,尤其是一些建筑的更新如新民居的设计,不仅要关注自然通风技术,更要注意把这一传统的技术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和气候因素等相结合,提出多层次的、全面的、适宜的建筑技术,体现“气候决定建筑”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论文: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纷呈,但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如何做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国建筑师努力的方向。可以说建筑设计与哲学思想互为同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极具指导意义。 1、“整体思维”与“群体形态构成” 中国哲学有着大一统的思想,思维的基点是整体,即把事物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周易》中则把天、地、人“三才之道”视为整体。这种整体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鲜明的体现——“群”,一种有序的群体组合特征。因此,中国古建筑的单体形式较为接近,但在群体组织上却反映出和谐统一,既注重个体与群体,也注重群体与群体以及整个环境的和谐关系,形成以群为主的整体。中国建筑群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故宫,它的虚与实,空间与实体,内与外的整体和谐,正是中国这种整体思想的体现。同样,这种整体思想也存在于城市的整体布局,是由一个个样式大致相同的四合院排列起来,形成一条条的胡同、街道,整个城市简单而又和谐。(见图1) 现代建筑应寻找与中国古代整体哲学思维的结合点,可以参照中国古代建筑,以平面展开的形式,表现为院落空间组合的特征;也可以表现为多个单体建筑的聚集,形成“群”的空间关系。其中,所有的“群”处理,都必须符合“和”的精神,因为整体性是群建筑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 例如,湖南大学天马西麓建筑群设计,以结构的整体性为依据,建筑单体的位置、体量、取向等因素都与外部空间协调,并利用建筑单体与组群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既在横断面上联系,又在纵断面上连续,试想如果没有整体的思维,每一幢建筑都“独善其身”,那么整个建筑群就很难达到和谐统一。建筑群体的扩大就是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就是若干个建筑群的聚集体。总之,“群体形态构成”在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及其衔接过程中都可以起到极其有益的作用。(见图2) 2、“天人合一”与“新地域主义” 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中国古代哲学流派思想观点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但是在自然观上几乎都是统一的,即“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是指无所不包的自然,是客体;人,是指与天地共存的人,是主体。主体融入客体,达到天人混成,就是“天人合一”。老子曾讲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其意也就是讲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着重人与空间的和谐,讲求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可以说,崇尚自然,也是一种美学特征,一种人生观,一种生活方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例如“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贯穿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反映在建筑设计中,是建筑的重要思想基础,所以: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观就是“天人合一”的建筑发展观。其对中国传统城市和建筑的影响表现在大到都城选址、宫域规划,小到建筑高度、面阔、进深,以及门窗尺寸的确定。其重点在于使用的方便、材料和人力的节约使用、建筑结构的合理以及艺术构图的完美等。应该说这种哲学思想和自然观,在园林艺术方面表现得最明显,中国园林表现的是顺应自然的审美情趣,其首要原则就是——“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建筑群与自然界紧密联系,处处渗透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味。(见图3) 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还应囊括更为广泛的生态建筑思想与实践——“新地域主义”,即把建筑置于一个大环境(物质的与文化的)下进行观察和考量,在特定时空的有机整合中,突出建筑主体与个性,同时强调大环境的整体性。这样往往能突破固有的思路和模式,实现创新,环境的不同,又将给每一件作品带来它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希冀在现代建筑中深刻体现“天人合一”时,还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哲学思维的抽象性及整体性,那么我们的建筑作品将既是现代中国的,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回望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建筑群敏感地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地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外墙大量使用木板装饰,栏杆也采用编织在钢框架之中的竹篾,使人感受到自然的质朴与亲切。(见图4) 3、“阴阳五行”与“现代建筑意向”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阴阳两分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统筹作用。将世界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种属性,如:天地、乾坤、日月、男女、正负、南北、奇偶等。秦汉时就出现关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思想以及东南西北中五岳庙祭祀。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为:规则与自由、实与虚、顺凹与逆凸、刚直与柔曲、限定与余地、天功与人代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人内在的阴阳思想。中国住屋的规则严整与庭园的自由柔和,常被用来说明儒道两家思想在人文环境上的反映。其实,这也不如说是中国阴阳思想的流露。(见图5) 根据阴阳哲学与美学思想,根据现代人的心理感觉,并参照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表现,可以认为,现代建筑中体现“阴阳相生”,可能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在哲学与美学层面上,即阴性事物与阳性事物在建筑中的基本平衡、相互协调相互包容,以表现“阴阳相成”、“刚柔相济”的现代建筑意向;二是健康理念,即建筑中朝阳和背阴空间的平衡带来健康的人居环境。结合阴阳思想,可以规定现代建筑要素的隐形或阳性属性,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适当搭配不同属性的建筑要素,以表现“阴阳相成”、“刚柔相济”的现代建筑意向。 例如,长沙市简牍博物馆整个博物馆以黑白两种颜色为主,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中国传统的太极图——其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独特地表现出“阴阳相生、刚柔相济”的建筑意向和宇宙的幽深奥妙。 (见图6) 4、“善”的美学理念与“适形”的理性主义 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以善为美或称美善同一。此处“善”非善良,而是有用,属于功利主义的美学观,“善”即功利,包含道德功利和现实功利。功利主义美学思想是来自于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国语·楚语》中的“伍举论美”,是中国美学理论第一个关于美的定义,就是关于建筑之美的论述。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注重人生(现实),强调“实用理性精神”,从“先秦”开始,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就开始贯穿着这个总思潮、总倾向。儒家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问题,认为“文以载道”,艺术有教化作用,陶冶人的 情操,反对奢侈浪费。最精到的莫过于“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了儒家以实用理性主义的态度看待问题和实用经验的价值取向。因此,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美学观要求建筑注重本身的实用价值,更多地考虑实际需要,讲求“话形”不讨千追求讨分高大与华丽,减少攀比与浪费。(见图7) 在现代建筑中应继承其有益之处,一方面,要求从国情出发,朴实节俭;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要有适宜的尺度,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不需要创新,在“适形”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原创精神。 例如,甘肃庆阳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它结合地形条件,从生土窑洞中借鉴了基于自然资源的生态设计元素。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自然元素,如土坯、茅草、芦苇等。使用地方材料,营造出丰富、自然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并在自然通风采光,保温和粪便处理等方面独具匠心,用适用技术达到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另外,当地工匠的营造,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的结合,也使这个并非引人注目的建筑实践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成为“高科学、低技术”的“适形”的优秀范例。(见图8) 5、在传统中创造未来 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东西总是与新的东西(包括自身系统产生的新事物和外来新事物)发生传承、整合作用。这个过程是以传承为基础并最终扬弃传统,而在新的传承中,又把自身作为传承因素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建筑的发展是对传统中无意义的信息加以选择、清洗和淘汰,把传统中那些对人类今天和未来有意义的部分与来自自身以外的有意义的且有相同或有相似背景的信息,通过特定的媒介和关联方式重新聚合,融为一体。所以,只有真正领会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懂得创新是根本,脚踏实地、立足现实,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生活、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不妄自菲薄以媚外,也不坐井观天以祟古,运用相关的哲学观念来指导实践,终究会找到既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时代感的中国建筑之路,创造出与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相匹配的现代建筑艺术的未来。 建筑设计论文: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摘要: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城市规划 空间结构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在这里,我试图对城市空间进行解析,以空间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制约。 解析城市空间 空间:城市空间是空间的一种,但空间是什么呢?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杰出的现代建筑代表人物赖特曾拿出中国老子的一段话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这里的“无”赖特以之为空间。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艺术,被认为是一连串联系的空间。 中西异同: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北京故宫、江南园林都是铁证! 空间概念: 一直以来,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举四合院的空间为例。 许多前人已给过我们明示。G.尼奇凯(G.Nitsche)为空间提出以下定义:“这个空间有个中心,就是知觉它的人。因此在这个空间里具有随人体活动而变化的方向体系,这个空间,绝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界限的。换句话说,它是有限、非均质、被主观知觉所决定的……”这是其所谓知觉空间。J.耶迪克在着作《建筑空间论序论》中讲:“建筑空间是可以作为体验空间来谈的,”还说,“建筑空间同人及其知觉作用联系在一起,所谓空间就是继场所而起的知觉的总和。”海迪加也提出过:“不能把人和空间割裂开来,空间既不是外部对象,也不是内部体验,人与空间是不能分开考虑的……”舒伯格。舒尔兹也在《存在空间建筑》中说:“单纯的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对我们一切人来说是共同的、一样的,但我们所知觉道的却不是那样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动机和过去各种体验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世界。” 然而,这关系和空间限定说的是什么?是空间本身吗?不是,它们只是平面的图底和水平面由地面逐步升起的变化,它代表不了空间。空间怎能与平面等同?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因而,现在所阐述的空间概念,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就如同我们全身的皮肤都可以感觉到“辣” 一样,“辣”不只是一个味道,不只是味觉,而是一种感觉。 空间意识远不止是脑力活动,它占据意识和感觉的全部, 要求整个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对空间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空间就是某种因场所而产生的人的知觉感受。如同人的听觉,不能用物体振动或声波曲线来概括声音;如同人的色觉,无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谱来描述颜色一样,空间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来概括。空间就是人的一种感觉,人对周围环境场所的感受,对自身定位的感觉。 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 :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舒伯格·舒尔兹在《存在空间建筑》中在谈及空间时讲到“如果把知觉心理学所带来的这些基本成果用常见词汇来表示,那就是初期组织化的图示是依靠中心(center),亦即场所(place,近接关系),方向(Direction )亦即路线(Path,连续关系),区域(Area)亦即领域(Domain,闭合关系)的成立而确立。人为了给自己定位,尤其需要掌握这些。”舒尔兹这里把空间用知觉心理学的方法分为了中心、方向、区域三部分。 美国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从领域角度在居住环境中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办公共性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的设想,这种构成是从人的行为心理来分类的。 从人的认知意向来研究城市空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归纳了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 路(Paths)、边沿(Edges)、区域(Districts)、结点(Node)、标志(Landmarks) .这个分析是真正从人的认知角度去分析城市空间,尽管凯文。林奇本人也许并没有把城市空间当作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种感受,但他的城市五个构成要素恰恰是从城市所提供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即他所谓的人对城市的意象(Image)角度出发而得出的。 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一直以来,建筑师在谈论建筑时,常用平面、模型来说明设计,经常费尽心机在设计平面、模型上。习惯性的,当建筑师、规划师们谈及城市规划、城市空间时,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模型来。对建筑设计来说,也许确实离不开平面和模型,但在城市设计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呢?按照图纸上的平面、模型能建造出设计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间吗?平面与模型,只能表现一种二维的形态,当然,以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平面上的建筑符号能代表特殊的涵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由具体的平面加立面、剖面就能绘制出 一副理想的效果图来。而这一过程是足以耗费许多宝贵时光,且没法保存下来;模型,似乎是对设计对象一个整体直观的表现,但人们观看模型的视角形成的印象是鸟瞰的效果,而建筑设计要解决人的尺度感受、规划也解决的是人走在大马路上视觉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错落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这些,模型体现不出来。如昌迪加尔城市中心,这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这张精美的总平面图,我们感到它的构图十分严谨,极富现代风格,难怪曾有人评价它:“整体的构图是华丽的,使人感到出于巨匠之手,……”尽管图中加了阴影,使人感到其立体的效果,无非是让人看到在高空看这个市中心的形象,可又有几个人能从这个角度欣赏这个伟大杰作呢?人们只能在城市中欣赏和体验,同时城市空间需要人的介入。 巴西利亚新都三权广场及政府建筑群一经问世,震惊全世界,从高空俯瞰十分壮观,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它的设计者奥斯卡·尼迈也尔(Oscar Niemeyer)是勒·柯布西耶的推崇者,视觉艺术是他的创作源泉,无疑这又是一个平面城市、模型城市的典范。由于推崇勒·柯布西耶,由于从视觉出发,与昌迪加尔类似,他的城市空间需要还原成平面或模型才能显其美丽,也就是在高空中观察才见其壮观。但身在其中又如何呢?城市是不能当作雕塑来欣赏的。一位曾在那里住过的建筑师这样评价:“住在旅馆里,周围一个孩子也见不到。整个城市没有生气。”城市空间要提供给其中的人以不同的全面的感觉,不能只是视觉。 魏林比(Villingby)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距首都10公里,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干道与母城来联系,用地170公顷,人口2.3万。中心商业区占地700×800米为岛是布局,由两个大型百货商店、70个小型专业商店、咖啡店、饭店等组成。其规划模型使我们得到了极为良好的图形感受,由空中鸟瞰效果如同模型,“从飞机上看,完成的设计给人印象极深,它将观者放在设计者制作研究形模型似的同样位置上。然而当一个人实际从地面进入魏林比并在城镇内走动时,他要想找一个统一组织的空间是徒劳的。事实上,从地面上感受魏林比绝不如在空中那样令人满意。” 因而,我们现在不能再抱着传统方法不放了。平面城市和模型城市也许时上半个世纪的典范,可到了60年代后,这样的设计典范起了改变,先是雅可布斯(Jane Jacobs),再是林奇(Kevin Lynch),加上克林罗(Colin Rowe)等人的理论,都暗示了一个重返街道生活,有历史感与地点感的全新的城市设计范例的浮现我们应该寻求城市空间的本质以便找到更准确更实际的设计城市空间的方法。 本原问题即第一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城市空间的本原,也就是探讨城市空间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东西决定城市空间的问题,从而知道城市设计者的任务,知道设计师应该设计的是什么。 城市空间的本原:建筑,就是要人们去亲身体验,不只是看看而已。他吸引我们深入,亲历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感受。当水花飞溅,汩汩作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飞来时,我真的完全置身其中陶醉了。城市也是,或者说必须这样。设计者的课题并不在于创作建筑立面和体量,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感受,以促成人们的介入。 城市空间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感受,城市设计者就应千方百计的创造城市所能提供出各种感受。什么决定这种感受呢?根据什么来设计呢?城市空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城市与社会生活,与经济、工程技术;与思想意识;与运动;与时间等都有密切联系。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变化。究其共性,这些全都是“人的行动”——人在城市中的行为运动决定了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感受,人们在城市中的行动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变化,“人的行动”即城市空间的本质。 空间就是人的空间,为行人考虑是设计的全部。城市设计是为人的,正如J.O.西蒙兹所说:“ 作为计划着,我们不仅要处理地域、空间和素材,不仅要应付本能等属于心灵方面的东西……仅仅适应人是不够的,好的设计必须满足他,取悦他,提高他,并且鼓励他。”从城市空间的本质出发,即从“人的行动”出发,我们才能设计出杰出的城市,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设计城市空间,不再是空空的设计,实际是在设计人的行动,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心理感受;设计在城市中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设计不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这才是设计城市者的任务。中国园林设计师们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甚至中国设计师一直致力于在设计游人的心理、联想及运动中的感受。当今的城市设计师应该向我们的先辈取法,细心体会中国园林的精妙之处,探究先辈们是如何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和心情,运用何种方法设计出那种丰富的空间。而在具体建筑的形体刻画和理论设计上则应该取道于西方的先进内理论设计思潮。 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 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 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区域交通和信息化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空间从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化,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使每个城市都与所处区域空间的整体密切相关,城市密集地区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现象。世界上已经有六大城市密集区,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日本东京地区、英国伦敦地区、欧洲西北部、中国沪宁地区等。 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间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特别应注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作用和关系,强调在大城市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秩序,从而促使区域的整体良性发展。 空间意识与行为模式 文化观念与理想空间: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由此而形成社会空间,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普遍的事实。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拉普普特(A.Rapopot)在《居住形式与文化》一书中有大量例证阐述。在每一特定的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空间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其空间物质形体积淀和延续了历史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岁居民整体观念和社会文 化的边而发展。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以中国古代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中国古人“仰观为天,俯察于地”是观察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天圆地方说”就是中国早期对宇宙万物空间形态的基本看法。“天圆地方说”作为一种整体上的文化观,方形成为人类居住空间的理想模式。它从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上奠定了中国方形城市的理想形态。 对中国传统城市而言,天人感应思想也极为重要。它通过与书等表达方式将天人相符引申到田地契合,形成了我过城市空间布局中象征主义传统。所谓“天星地形,上下相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各类建筑要素如宫室、宗庙、社稷等都与天相对应,同时由星辰的运动显示祸福。 行为活动与空间模式:20世纪50-60年代,人的基本需求以及多种社会使用方法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城市空间不仅是一个三维和四维的空间实体,而是包含社会过程的综合场所。这是一个空间观念的更新,这一更新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形式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行为科学的发展对此产生了强烈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心理学发展经理了两个重大的挫折,首先从传统心理学转向注重行为研究的行为心理学,接着再到注重饮食的认知心理学,它们构成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心理学重视研究意识观念,而忽视了物质与社会环境的作用。而行为心理学注重行为,否认意识观念,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否认存在着本能的心理特征遗传,走入了环境决定论的歧途。后来认知心理学对行为心理学进行了修正,引入了“整体行为”和“中间变量”的概念。“整体行为”是指共同趋向和目的,这种行为带有选择的性质,“中间变量”指行为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结果,而和一系列中间变量有关,包括有目的性的认识,以往刺激的情景和经验,它们与观察的反应相联系,构成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环境虽然还是重要的,但已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环境提供信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的各种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重视过去实践经验成为认知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 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 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建成环境,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发展都与建成环境有关,城市是一个连续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功能的城市,其建成环境能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形成不同的空间肌理。我国传统城市由于交通形式、营建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细密和均质的空间肌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 历史观与旧城更新:对待已有建成环境和城市的不同观念将产生不同的空间结果,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比较中西方一些重要的历史扩展诡计,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在整体建构上对已有建成环境的不同态度。古代中国的都城作为封建王朝的象征,“从项羽开了一个这样的像消灭敌人一样消灭钱钞城市的先例,其后就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特殊传统,新的王朝兴起就兴筑新的城市,王朝的败亡,就连同作为国都一起毁灭。”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⒈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⒉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⒊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⒋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⒌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⒈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 ⒉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美国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 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包括: ⒈允许的用途。 ⒉地段的设计要求(地块的最小面积和面宽、红线退后、容积率等)。 ⒊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每一个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规中得到了明确控制,而没有对视觉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 ⒈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 ⒉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求同与求异的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美国区划的控制原则是求同,即遵循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在同一区位,保证土地转让(批租)时地价相同,自然要把地块的大小、建筑体量、容积率、红线后退等做一视同仁的规定。这种控制手法在产生和谐的风格、有序的城市肌理、保护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视觉美感的控制。美国的经验:引导性手段。 以美国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视,关心的是人在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 建筑设计之我见 起初,做设计时我经常的手法也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而且设计的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这方面,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 在现今紧促的教学制度下,我学到了什么呢?学到了功能组织、流线分析、快速设计, 而创意真的难以发挥。即使有,也觉得自己的东西太少。我自己擅长的就是三维想象。在与现今教学环境的结合下,我在透视、空间分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这是不够的。前段时间看了些论文书刊杂志,结合规划考虑了设计的做法,逐渐明白建筑更应该怎样做了。 ⒈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⒉ 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⒊ 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比如:曲面玻璃,将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建筑设计论文:办公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 办公室设计顾问、作家弗朗西斯·达菲指出,"所谓的办公建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标志之一。在各大洲是办公楼的塔尖勾画出了城市的天际线。作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技术发展最常见的标志,办公建筑已经成为这个世纪世界运转状态的象征".这一点完全正确,因为办公建筑最能够反映过去一百年来在就业方式方面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今天,在美国、在西欧、在日本,至少有50%的从业在办公楼里工作。相比之下,二十世纪初这一数字仅为5%.办公建筑设计研究 关键词: 办公楼 办公建筑 经济 有趣的是,一个典型的服务机构,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支出中,大约3%-4%是办公设施开支,4%是运转费用,1%是家具费用,90%-91%是员工工资,因此,如果办公机构能够充分利用这3%-4%的办公设备开支来提高工作场所的产出率,它将对占服务机构支出费用90%-91%的员工开支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 为顺利达到这一目的,建筑物必须受益于可以完成一系列目标综合设计思路。通过综合设计,新一代的高效能办公建筑正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些办公建筑能够为业主和承租人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有益健康,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节能环保。特别是通过运用生活周期分析,这些设计方案可以使建筑设计、系统选择、大楼建设这些先期投资发挥积极的作用。 方案提交团队 高效能办公建筑融合了各方面专家的设计成果,包括项目经理、房地产专家、设备经理、策划师、内部设计人员、图像设计人员、景观设计师、土木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照明工程师、消防工程师、声学工程师、电脑设备工程师、安全顾问、餐饮服务顾问、视听系统工程师、建设人员(也就是一般合伙承包商等等)。这些专家的成果必须融合在一个涉及各专业的建筑系统内。通过制定并落实详细的计划进度表,可以约束方案的实施,并最终使方案成为一个能够使办公室达到高效能目的的浑然一体的设计。 方案提交阶段 办公建筑的提交过程需要考虑大型商业建筑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为了确保计划购买使用的设备符合美国公共事务总署和承租人的目的,以及他们的要求能够在高效能办公建筑的开发中发挥作用,美国公用事务总署已经制定建立了一个指南来指导方案提交过程和项目发展研究。 城市规划 大量的办公人员聚集在一个建筑物内将对他们的邻居们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办公楼的建筑造型可以通过设立零售店、餐饮店使邻居关系更加和谐。通过办公室之间的业务互补还可以为相邻办公室带来业务。开发办公建筑时,还必须考虑运输问题。办公建筑通常与城市规划和市政区划冲突,因为城市规划和市政区划总是试图使土地利用和和睦的邻里关系能够和谐共处。 空间类型 办公建筑有建筑外壳和承租人改造部分组成。承租人需要通过不同的空间类型来适应办公楼的内部构造。可供使用的空间类型包括办公后勤区、仓库、小实验室、私人卫生间、滞留区、医务室、健身区、护婴中心、会议室场所、图书室空间、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室空间、零售店空间、餐饮空间。办公建筑空间一般还包括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场。 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潜在承租人方方面面的要求,包括他们想要的建筑外观、开放度、运转时间、附属物要求、安全问题,以及大楼受攻击可能性评估结果、组织和群体大小、发展可能性、长期需求的持续性、集会必要条件,电子设备和技术要求、音响要求、特殊升降和装卸仓储要求、特殊公用服务、各种经营材料和生产流水线上的材料,特殊的健康危害,交通工具的使用和类型,以及经济目标等等。 建筑组成 建筑系统和组成包括建筑外壳和建筑内核。建筑内核包括停车场、景观和绿化、场所照明、场所消耗、场所家具、大楼入口、建筑物包装(如玻璃窗、大门和其他开放空间)、内部分隔、雨篷、屋顶系统和天窗、披屋结构、地基和下层结构、结构系统和地板背板、空气流通、垂直运输(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邮件支持、泊车场、设备维护、窗户保洁、大楼安全保卫,以及建筑物标记等等。大楼外壳的机械系统包括供暖系统、降温系统、送风系统、排气系统和系统控制。建筑外壳的电气系统和相关槽隙包括电力服务和配给,照明、紧急电源、照明保护。建筑外壳的管道系统包括公用给排水服务、供气服务、家庭冷热水系统、卫生排污系统和管道维修。建筑外壳消防系统包括压制系统、警报系统、排烟系统。建筑外壳通风系统和空间包括入口装置、垂直和水平通道、箱体和结合物。建筑安全系统包括场所屏障和缩进,周边屏障和防爆装置、公用保卫、进入控制和侵入检查、入口扫描、包裹扫描和控制、空气和公用供给保护。建筑外壳包括与建筑核心、公共走廊、门廊、普通空间和公用空间(如机械、电气、管道、通道、消防、安全等空间)相关的内部建筑。 内部建筑和承租人改造包括分隔、门、标识、活地板、窗户处理、墙面涂饰、地板涂饰、天花板系统、特殊机械服务、管道服务点、电力接口、器材、铺设的通讯系统电缆和安装的接口、配备的家具和办公设备。为了能够提供良好办公环境,内部建筑必须在概念上与建筑外壳相一致。 建筑物属性 集成性 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构思。除此之外,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也很重要。为保证建筑的完成与建筑物维护相分离,由建筑用途出发而得出的建筑设计就很重要。这意味着高效能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和委托人的合作下,贯穿于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 可变性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能够简单、经济地装修,必须适应经常性的更新改造。这些更新改造可能是由于经营方重组、职员变动、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或技术创新的来临。但是不管怎样,办公楼的基础设施、内部系统、家具配备必须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这些需要。 技术创新正在飞速进行,特别是在电讯、照明、计算机领域。先进的办公室必须通过有效采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通过革新设备如电缆汇流、数模配电,来迎接技术的发展变化。 安全、健康和舒适 在办公环境中,对雇主来说,最大的一笔支出费用就是办公室中这些雇员的工资。这类支出一般来说超过设备租赁费和所耗用的能源费用。因此,在高效能办公室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 在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 居住者的舒适度是工作场所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 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员工满意度和业绩提高了。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能够得益于此,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视野开阔,有相互交往的机会,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能源效益 根据办公室大小、局部气候、使用收益和效用比,能使能源消耗降至最低的策略包括:①减轻负荷(通过综合考虑建筑与场地状况,充分运用建筑外壳,如减少透光、提高隔热性);②使用规格大小合适的取暖、通风和空调系统;③安装高效能的设备、灯具和器具。 必须考虑可更新能源的使用,如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照明用电的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系统、可以提供家庭热水供应的太阳能加热系统、通过抽取地球中饱含的热量的地热抽泵系统,提高高压输电系统的性能等。 另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可利用能源的应用,包括微涡轮机、燃料电池等等。可利用能源可以提供供电可靠性(如紧急电源和关键时刻用电)和独立的电力系统,减少对化石电力的依赖。 支出效用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运用生命循环经济模型和材料评估模型来进行评估。在一些情况下,业主必须要认识到,为了今后建筑物能在长期运转和维护方面节约资金,充分发挥建筑物的性能,必须要心甘情愿地在开始阶段投入更多的资金。 工程经济学 为了使在设备上的投资达到最佳性能,工程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与每一个设计元素和建筑构成所花费用相对应的性能、表现。在设计阶段,建筑开发商应正确地采用工程经济学来考虑可供选择方案,以确保项目完成时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支出效用。 工程经济学通过在减少生命周期费用的同时又可以维持或改善结果得出选择方案。在建设阶段,通过共享节约,鼓励承包商采用他们特殊的“绝活”来进行方案改动,这些改动必须既能够降低建设费用又能保持或以高建筑质量、价值和功能。 正确建设和维护 随着已经提高了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控制的到来,作为质量保险计划的一部分,各种高效能建筑的正确委托建造显得极其重要。在许多案例中,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进行委托已经显示是可行的。 一旦建筑物已经建造完毕和投入使用,通过测量、监控、报告等积极处理措施来确保和巩固其长期性能就很关键。这些反馈结果应当告诉维护管理人员,也可以为新的设计成果提供参考。 出现的问题 建筑物安全 回顾在过去的十年中所发生的恐怖,我们的设计要关注于保护居住者和其财产不受暴力袭击。通过综合威胁评估、易受攻击度评估、风险分析,可以被确认特定建筑物的安全需要。应该确保恰当的、合理的应对性设计能够融合进办公建筑的设计中。 现代化 过去25年来形形色色的设备的出现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显著的挑战。对于现代化这个问题来说,其关键领域包括升级外部包装、机械系统、电讯设施,加强安全性和提高内部涂饰效果。对现代化这些设备来说,提高工作场所质量和能源性能,加强安全使之能适应承租人的频繁改造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对建筑物的历史或部分历史遗迹进行恰当的保护也是现代化效果的一部分。 可通行性 办公建筑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通道 历史保护 根据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NHPA)的要求,国家历史名册上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或其部分建筑必须给与特殊对待 可持续设计和建设等级系统 对以这一点,许多系统正在开发之中,如美国环保总局(EPA)的建筑物能源之星计划和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USGBC)的LEED等级系统。这些系统可以使能耗和环境性能可以被正确地测量出来并和普通的国家标准相比较。EPA的计划专门关注于节能效果,而LEED等级系统则致力于研究涉及范围更广的一系列关于可持续设计问题。 活地板系统 活地板的使用是办公建筑的主要设计特征,它明显提高了办公建筑的效能。活地板可以进行高效的电缆铺设和电力分配,还可以提高送风能力来提高每个居住者的舒适度。 进行委托 一些联邦机构和私人机构正在积极地开展托管所有的高效能建筑物业务发。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委托范围和委托费用是矛盾所在,所以各方仍要在这方面协商一致。但是,一些组织却将委托看成是正常的建设过程中多余的、不经济的干扰行为。 能源效能 包括国防部、公共事务管理局和国家公园服务中心在内的许多联邦机构,正在积极采取行动来保证能源效能。采用可替代能源系统,如使用太阳光、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风力发电,以及充分发挥利用废热发电技术或天然气燃料电池技术的自主发电策略,已经成为高效能建筑设计中的标准要素。 工作场所的连接 许多研究机构和制造公司正在努力开发可以提高工作场所连接性的设备和系统。在这些正在开发的产品中,有改善了的活地板系统,可以插接传输电力、数据、声音的光纤,数字分配线网和汇流器,会议集成交换器和各种各样的其他产品。正确处理建筑设计和承租人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改善工作场所连接性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 摘要: 建筑设计可以“模糊”吗? 人是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诞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完成,其规划、设计、审美、消费以及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评判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是或非可以绝对划归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或0、1原理。 关键词: 建筑设计 自然辩证法 模糊 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诞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完成,其规划、设计、审美、消费以及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评判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是或非可以绝对划归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或0、 1原理。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定位一个建筑作品的优秀与否,这个评判和下结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的概念,好或不好都是相对而言,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标准或尺寸来进行衡量和评判。比如红色,可以包括浅红、桃红、深红、大红……设计中碰到的大量问题都是这样非绝对概念的灰色问题,或者定义为模糊的问题。 “模糊数学”理论的产生为分析模糊现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1965 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数学家L.A查德(L.A.Zadeh)教授发表了题为《模糊集合论》(《Fuzzy Sets》)的论文,标志着这门学科的诞生。它以精确数学集合论为基础,提出用“模糊集合”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在模糊集合中,给定范围内元素对它的隶属关系不一定只有“是”或“否”两种情况,而是用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隶属程度,还存在中间过渡状态,当隶属于0和1之间值时,就是模糊集合。很多模糊现象其实都是靠着“度”这个概念来区分,过之或不及,黑或白,都是一种相对界定,有一个过渡过程。比如酸碱度以数字化0~14的PH值来表示,达到7以上为碱性,7以下则是酸性,等于7时呈中性,在其间不同的取值点上则定义出不同的强度:比较酸、特别酸、很酸,或微碱、强碱……(详细分析涉及到模糊数学理论中集合论、模糊逻辑等相关专业知识,在此不予论述)。建筑设计里也提到可靠性、可靠度的概念,引入概率进行分析,任何房子都不可能永远不倒,只能保证在常规定义多少年的使用期内,是安全的,所谓安全也就是97.73%的不失效概率。建筑规划及设计作为系统工程,其间涵盖有大量的模糊现象,诸如地段区域的功能划分合理性研究、各种受力面最大或最小承重值的取定、以及空间效果上高与低、宽敞与否、设计风格上古典与现代等等这样一些对立的概念的运用,都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而运用模糊数学则可以把这些模糊问题引入数学模型中进行可操作性处理,L.A.查德采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建立模糊语言的数学模型,就是把人类语言和思维过程提炼成数学模型,使其数量化、形式化。 随着科学知识的进步诸如模糊数学的产生与运用,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建筑设计实际上是可以“模糊”的。在处理很多灰色问题时,通过运用相应评析体系,可以对建筑设计加以衡量并作出最终评判,典型的如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一个建筑的好或坏,都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外观、室内的风格定位、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划分、空间利用的实用效果等等,对各种对象和目标用相对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设计指标体系,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综合评价。 比如评判一个房子整体功能的好与差,评判对象:卧室、客厅、厨房、卫浴间、衣橱;功能评判分成五级标准:好、比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据此可以建立关系矩阵:建筑设计以及日常生活里很多事物的差异在中间过渡中的不分明性,都是其本身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性,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需要真实地反映这种客观性,辨证地看待,才是真正接近科学意义上的“精确”。所谓建筑设计的评价可以“模糊”,亦是这种相对概念。当然,模糊数学在建筑学上的运用渗透,也不能仅作为一个概念或者一种理论被机械地套用,而是应该作为处理设计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一种方法,与其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最近这些年,许多科学家已建立了模糊评价体系用于建筑设计的评价。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筑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在得到收益的同时,也为建筑事业对人类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建筑设计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这三方面内容必然有对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系统观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设计已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的问题,它还要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外,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在今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年代,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一个个孤立的、毫无生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而是要居住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的绿色建筑体系内。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必须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诸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一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筑师只有解决好各阶段的问题,才能设计出一个健康、安全、高效、节能、方便、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在当今建筑设计系统观主要体现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也就是指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样式,即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使建筑物不仅有效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其中好的范例是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的设计。该楼位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建筑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2930m2.该楼的设计尽可能减少一次性消耗能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该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围护结构强调开放性,过滤性;室内环境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能源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和谐的工作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与生态建筑有关的研究,示范先进的生态建筑技术。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可以帮助人类不断创造出光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给建筑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现代建筑设计必然要满足科学技术观的要求,在当前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的设计思想。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但其核心思想是系统集成设计[3].它包括有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缩写OA)系统,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缩写CA)系统,即在智能建筑中可以迅速进行各种图像、文字、语音及数据的通信;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缩写BA)系统,即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筑节能技术,这是自能源危机出现后在建筑领域内出现的设计大趋势,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环境控制、能源系统和自控测量等系统的设计达到节约能源,使建筑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处于一种超低耗能的状态。以上三个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由系统集成中心(System Integrated Center,缩写SCI)统一综合管理。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同样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技术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作为科研基地,该楼汇集了多种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仅以该楼的自控测量方案设计为例来说,它在设计中考虑了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建筑物各部位的状态,实现建筑智能化控制和实时测量的效果。该楼的控制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各室外测点的日照情况,根据不同的朝向方位调节遮阳板百叶的状态以减少热负荷;采集室外气象参数,决定外窗的开启状态和热压通风竖井的开启状态;另外还可以控制建筑中采光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通风系统等工作状态。 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体现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变化莫大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较早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建筑设计,三维制作软件的发展无疑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当前的建筑设计早已不只是要求画出平面图的时代,而是要求有直观的效果图,甚至要求有虚拟现实的出现。建筑效果图是建筑师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意图、空间环境、色彩效果与材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使用户能够在吸收多种信息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计算机技术以其简单易用、易修改,可重用、准确真实和易存储传输的特点已经成了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创新观 创新是社会前进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同志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志也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给建筑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并取得了宏大的成绩,但是在“全球化”思想的影响下,给人一种千街一调、百城一色的感觉,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创新,需要营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新的过程,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思考的艺术》中指出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即收集资料的过程,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设计思想以及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一个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过程,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建筑设计是一件艰辛而复杂的智力劳动,一项优秀的建筑作品的诞生要求建筑师有全面的设计知识、扎实的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建筑设计的创新过程,决非直接搬用国外的设计作品,而是一个不断要否定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往往就建立在巧妙地解决了许多难点的基础上[4],而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即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往往就会得到大家的欣赏。 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在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结语 建筑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建筑师应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建筑与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在建筑设计中要把握系统观,体现科技观,富有创新观,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 建筑设计是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建筑设计的任务是组织空间和创造环境,建筑技术是实现设计意图的条件和手段,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本文从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观这三个方面对建筑设计进行哲学的思考,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系统观 科学技术观 创新观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筑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在得到收益的同时,也为建筑事业对人类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 . 建筑设计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这三方面内容必然有对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1. 系统观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设计已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的问题,它还要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外,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在今天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年代,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一个个孤立的、毫无生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而是要居住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的绿色建筑体系内。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必须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诸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筑师只有解决好各阶段的问题,才能设计出一个健康、安全、高效、节能、方便、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在当今建筑设计系统观主要体现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也就是指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样式,即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使建筑物不仅有效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其中好的范例是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的设计。该楼位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建筑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2930m2.该楼的设计尽可能减少一次性消耗能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该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围护结构强调开放性,过滤性;室内环境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能源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和谐的工作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与生态建筑有关的研究,示范先进的生态建筑技术。 2.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可以帮助人类不断创造出光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给建筑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现代建筑设计必然要满足科学技术观的要求,在当前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的设计思想。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但其核心思想是系统集成设计[3].它包括有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缩写OA)系统,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通信自动化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缩写CA)系统,即在智能建筑中可以迅速进行各种图像、文字、语音及数据的通信;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缩写BA)系统,即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筑节能技术,这是自能源危机出现后在建筑领域内出现的设计大趋势,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环境控制、能源系统和自控测量等系统的设计达到节约能源,使建筑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处于一种超低耗能的状态。以上三个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由系统集成中心(System Integrated Center,缩写SCI)统一综合管理。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同样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技术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作为科研基地,该楼汇集了多种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仅以该楼的自控测量方案设计为例来说,它在设计中考虑了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建筑物各部位的状态,实现建筑智能化控制和实时测量的效果。该楼的控制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各室外测点的日照情况,根据不同的朝向方位调节遮阳板百叶的状态以减少热负荷;采集室外气象参数,决定外窗的开启状态和热压通风竖井的开启状态;另外还可以控制建筑中采光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通风系统等工作状态。 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体现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变化莫大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较早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建筑设计,三维制作软件的发展无疑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当前的建筑设计早已不只是要求画出平面图的时代,而是要求有直观的效果图,甚至要求有虚拟现实的出现。建筑效果图是建筑师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意图、空间环境、色彩效果与材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使用户能够在吸收多种信息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计算机技术以其简单易用、易修改,可重用、准确真实和易存储传输的特点已经成了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3. 创新观 创新是社会前进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同志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志也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给建筑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并取得了宏大的成绩,但是在“全球化”思想的影响下,给人一种千街一调、百城一色的感觉,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创新,需要营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新的过程,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思考的艺术》中指出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即收集资料的过程,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设计思想以及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一个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过程,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建筑设计是一件艰辛而复杂的智力劳动,一项优秀的建筑作品的诞生要求建筑师有全面的设计知识、扎实的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建筑设计的创新过程,决非直接搬用国外的设计作品,而是一个不断要否定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往往就建立在巧妙地解决了许多难点的基础上,而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即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往往就会得到大家的欣赏。 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在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4. 结束语 建筑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建筑师应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建筑与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在建筑设计中要把握系统观,体现科技观,富有创新观,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建筑设计论文:对我国建筑设计及教育的反思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中西方设计思想和设计文化的比较,找出我国建筑设计及相关学科在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引起我国建筑界和教育界的重视,从而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建筑设计教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之路。 关键词:设计文化 科学技术 设计教育 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我国城市建设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许多意见和质疑,从而引发了笔者对我国现代城市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现代建筑教育状况的反思。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建筑设计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批的留学生和专家学者到国外学习、进修和交流,可以说他们接受了西方国家最新的设计教育,接触了西方国家最先进的设计思想,了解了西方国家最新的设计理念,学习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并把西方各国优秀的设计教育方法带到我国的建筑设计教育体系中,培养了大批的建筑与环境设计人才。但从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的建设发展来看,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种差距不单是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和审美意识上的。 一、思想观念的差异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巫术神学到哲学与美学的发展过程。哲学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核 心,从根本上决定着特定时代的发展方向,同时对特定时代的设计思想也产生重大影响。 1. 欧洲在中世纪早期受宗教思想统治,教堂建筑和广场的产生与欧洲人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堂的建筑造型和装饰渗透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美学和人文思想。 2. 在古希腊时代,生存环境促使古希腊人重视对自然的探索,并在和自然的抗争中体会出人的理性、力量及形体之美。中世纪之后,这一思想又得以延续,所以,欧洲的历史是在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探索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中进步与发展的,这种变革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和美学家,如:苏格拉底、卢梭、康德等。这种发展促进了欧洲文明的不断进步,其美学思想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相当大,如古希腊时期强调的尺度、形式、次序、比例、和谐的传统美学观念,都表现在欧洲古典建筑设计中。1908年,沃林格尔所著的《抽象与移情》一书对早期的抽象派艺术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现代著名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形成,就是受沃林格尔美学思想的影响。所以,早期欧洲人认为艺术是探知外部世界的一种手段。 随着欧洲科学思想的产生,工业文明更加促进了西方现代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从以前关注神的世界逐步转变到研究人的科学思想观,近代西方对真理的追求不是要寻找哪种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是符合上帝旨意的,而是直接地追问:“宇宙是什么?”“地球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社会是什么?”这种追求真理的怀疑态度,促进了近代科学与近代哲学的兴起,比如:色彩学、人体工程学、现代心理学、生态学、结构美学等。这些科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设计的发展。 3.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以农耕为主的年代,中国人的自然生存环境相对优越,最困扰我们先人的不是自然的侵扰,而是社会的变化莫测,许多道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能用逻辑来理解。因此,儒家思想一直被统治阶级作为教化民众的工具,人性的道德化和唯美主义成为衡量人们思想发展的标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就是中国哲学思想总体特征的一种反映。中国人在思想认识领域中普遍采用一些传统而模糊的思想概念,结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学术上的中国式神秘主义,这种神秘主义的学术理论无所不包,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人类文化和精神文化都统归于神秘主义思想观之中,甚至把原始神话概念也作为对某些科学性认识的解释。某些时候,“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人们用来解释人与自然矛盾的借口,这种思想至今还作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之中。另外,中国农耕民族的特点,造成中国人的主流思维模式是以直觉、体验、类比、象征来取性、逻辑,因而表现出感性强、理性弱的特点,以及中国哲学与科学观念的模糊性。 比较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形态,求真的精神在西方历史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中国人讲“真”主要是社会历史意义上的真,而对自然物质世界的真、科学的真并不特别关心。这种传统思想导致了国人缺少创新精神,缺少探求科学真理的主观意识,造成了思想的保守和科学的落后,至今“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思想仍然存在。因此,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极其重要,只有科学思想的进步,才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会推动设计艺术水平的提高。 二、设计文化的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个国家的设计文化都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当今,在我国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我们的建筑设计界和建筑教育界更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西方的先进成果。欧洲诸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从其城市规划、建筑、绘画、雕塑、手工艺品中,都可以寻觅到历史发展的足迹。任何设计都和一个国家的历史、政治、文化、宗教、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紧密相关。欧洲各个城镇,甚至于乡村都有不同时期修建的不同风格的教堂,比如伦巴底式风格、哥特式风格、罗马式风格、巴洛克式风格及乡村式风格,教堂的产生和欧洲人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教堂的产生又受到各个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风格教堂的建筑造型和装饰渗透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美学、人文思想的印迹。 城市广场可谓是欧洲的产物,最著名的广场是被拿破仑称为“世界著名客厅”的圣马可广场。从广场周围的建筑可以看出,当时这里是一个为举行宗教仪式活动而设计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此广场逐步发展成为宗教、政治、贸易活动的中心。欧洲城镇传统式的广场在功能上大多数是为了满足当时政治与宗教活动的需要,空间形式变化不是很多,但也有个别的广场例外,如:法国南锡市的斯坦尼思拉斯广场。近代,随着社会与城市的发展,广场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欧洲国家现有的广场来看,他们的广场设计更强调功能性,更关注人性化设计,比如法国的德方斯广场,它作为交通的集散中心,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在空间设计上富有层次感,在周围环境设计上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有其根源的,任何一个伟大的设计都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中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如果不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以破坏传统文化为代价,盲目地向西方学习,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特色的丧失,在这方面我国的设计师应该向日本设计师学习。日本的建筑业正是将独特的传统手工业生产和理性化的工业系统相结合,重视开发新材料、新方法和自我维持研究工作的能力,才在世界建筑领域中独树一帜。 三、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 工业革命的产生,使人类对传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重新进行思考,这种思考表现在传统观念与现代的碰撞上。碰撞的结果必然引发设计上的变革,从而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等。这些设计运动的产生,反映了在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对设计的重新认识,以及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使设计成为一种文化。 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表现最直接的就是在建筑设计和建造上,从英国的“水晶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西格拉姆大厦”、德国的“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到中国的“国家大剧院”、“新中央电视台”建筑;从维尔德认为的“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格罗皮乌斯主张的“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包豪斯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原则,到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倡导的建筑要生态化、节能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观念,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设计及设计理念带来的冲击和产生的影响。 我国的工业制造技术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当今时代,建筑物的建造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材料。比如现代流行的钢结构建筑,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建造模式,丰富了建筑的造型形式,赋予建筑设计师更大的创造想象力。如果离开了科学技术的保证,就不可能建造出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化建筑物,这在其它设计领域中也得到印证。 四、设计教育水平的差异 我国的设计教育起步晚,这是事实,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很多从事设计教育的教师都在国外或国内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并把西方的设计教育方法带到我国建筑设计教育学科中,运用西方的先进教育理论培养了一大批设计人才。但我国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产品设计等和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然,建筑作品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们很多建筑设计教师都受过西方最新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的教育,其设计思想、理念、方法不可谓不先进,为什么还设计不出被世界建筑界认可的优秀建筑作品呢?抛开前面谈到的几个因素,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国大众基础审美教育薄弱,甚至是缺乏;我国的设计师审美意识普遍较差,艺术素养较低。2001年,一份日本的建筑学刊物第一次介绍了一栋中国建筑,文章称这栋建筑不仅具有极简主义的现代风格,它所散发的独特气质,使它成为建筑界一件全新的优秀作品。这栋建筑是一位自由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师就是房子的主人—艺术家艾未未。在为自己建造这栋工作室之前,他没有接受过任何建筑设计方面的训练。笔者举这样的例子是想说明,建筑师如果只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而自身没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审美修养的话,设计出的建筑也只能称得上是房子,而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建筑作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但成功的城市规划和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实在是太少。通过笔者多年来和建筑教育学科、建筑师的接触,感到我国的建筑设计(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教育缺少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审美素质教育。很多设计师不注重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或者对艺术及相关的设计根本就不感兴趣,缺少厚积薄发之力。我国究竟有多少建筑设计师经常关注现代哲学、美学、现代艺术、工业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关注其它设计艺术的发展?我们在国内大谈包豪斯的教学体系,而包豪斯设计学院正是因为有了不同设计与艺术方面的人才,才会形成其办学思想、设计理论和教学方法,才会培养出许多杰出的设计师。 我国建筑学科专业教学的不足还表现为对建筑技术等相关学科教学的不重视,在资金的投入和师资的培养上都跟不上现代建筑师培养的需要,我们的建筑结构、建筑技术学科等方面的教材还是几十年前的版本,懂得先进结构技术的师资实在是太少。这样的教学状况,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设计师?如何能创造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社会上的广大人士对我们的城市建设、城市建筑表现出的不满,难道不值得我们的建筑设计教育界反思吗?我们只要亲自到过法国巴黎,就能真正体会到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与他们的差距,就能体会到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和学习建筑设计的学生们在艺术素质、审美修养、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和国外的设计师相比存在的较大差距。 中国在中小学阶段基本上采用的是应试教育,重理轻文,重分数的高低而轻知识的宽度,不重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综合知识的培养,建筑学科录取的学生在高分光环的照耀下,普遍存在着艺术资质较低的现象。这种隐患的存在,恰恰是影响中国的建筑设计发展和提高中国建筑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建筑设计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设计师必须具备较强的造型能力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修养。而我国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用教授基础绘画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问题,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这种亡羊补牢的教学方法怎么能提高我国建筑师的艺术素质和设计水平呢?当我在巴黎街头看到法国的学生在画巴黎圣母院,各种美术馆和展览馆里都有学生参观时,我感到:我们的建筑设计教学何止是方法上的落后,更主要的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不结合国情,盲目学习西方的教学方法,只会走入另一种误区。 我们在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教学中强调功能的重要性,但形式就不重要了吗?建筑师、环境设计师都是搞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如果只有功能,没有美的形式,那算什么优秀的设计?!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包豪斯宣言中对建筑的论述:“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存在着,只有通过自觉,并且和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合作,才能达到自救的目的,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栋建筑是各种美观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灌注进建筑的精神,以免流为‘沙龙艺术’。”重温包豪斯宣言,难道不值得我们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界深思吗? 建筑设计论文:试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论文关键词]建筑设计 地域文化 建筑地域文化 [论文摘要]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 “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和地理、自然条件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与自然整体构成的。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不同,因而出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也因此,“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及其表现 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同样要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限制与制约,为适应不同的地域气候,必须针对气候进行建筑设计,于是产生了热带雨林建筑及其建筑文化,温带建筑及其建筑文化,高寒、荒漠、极地等不同气候环境的建筑及其建筑文化。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自然就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要求,将各种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 具体而言,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地域性的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层面。 (一)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性和建筑材料的地域性两方面: 1、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文化上,为适应不同区域的物理环境,需应用不同的建筑物理学。高纬度地区需保暖,光辐射强烈的地方需遮阳,温湿地区要防潮通风,雪压大的地区要防积雪,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多沙的地区要防沙暴,多地震地区特别要注意防震等。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纬度差别大,气候差异也非常明显,造成了各地建筑设计的差异,从而会产生了不同特色的建筑文化。 2、在建筑材料的地域文化性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设材料地域性的影响。建筑用材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所占造价比重甚大,因此必须就地取材,就近采集和生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力学的、美学的特长。产石地区多石构,生土地区有土筑窑洞,产木的地区用木构,产竹地区有竹楼,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 (二)非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性,除了表现在物质层面外,还表现在各种地域性的意识形态、地域性的人文习俗等非物质层面。首先,不同文化模式下的人类机体的建筑尺度和建筑风格也表现出某些差别,这是建筑文化地域性的民族性或国家性之缘。其次,各个在民族或国家内部,都存在着一定地方界限的社会生活联系与规则。这种地域性的界限一方面联系着种种经济、政治及宗教性质的公私活动,形成了与建筑文化相互关联的规则、法律、习惯、规范、道德、情操、宇宙观等,另一方面,在不断的联系交往中也沉淀下了各个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并反映在地域性的建设文化上。再次,由于礼制的不同,各个地域会出现不同的礼制文化与礼制建筑。宗教信仰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宗教建筑,如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庙宇,如欧洲史前的圆环巨石建筑等。丧葬制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陵墓建筑,官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官场建筑,这些都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建筑与文化。最后,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建筑文化与建筑活动也必然会产生差异,最终形成地域性的建筑文化。如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的家庭习惯、村规民俗对宅区、村镇建设的影响就非常典型。 综上所述,建筑地域文化的非物质基因表现为人们通过不同仪式化行为和标志边界等各种方法将文化意义赋予场所和行为。建筑中不同的符号、材料、色彩、形式、空间组织和景观方面都可能包含某种文化意义。当意义、空间与活动系统相互一致时,彼此之间就加强;当建筑变得与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一致时,就有归属感。 二、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是根,在建筑设计领域同样如此。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有意识地从文化入手,寻求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此,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如下方面做起: 1、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当地材料等硬件性物质文化对建设设计的影响与要求。为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与环境相融合,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分子,找寻天人合一的惬意。同时,还要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一方面能本质节俭节约的原则,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来,使得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扬。 2、在建筑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比如,川西地区传统的养身休闲文化,使人们乐于找寻并享用幽雅的生态环境,成都人潜意识中大多具有盆地意识,小富即安,安逸自在,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上班、下班、菜市场、茶馆、回家,几点一线,周末假日闲暇时到附近休闲放松,有滋有味,其乐融融,也是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就要体现出文化背景设计构思感受体验这一过程,使人们在建筑中亦能享受到当地生活风情的文化习俗。 3、在吸收与借鉴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将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到地域文化中,并体现在建筑设计中,最终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保持建筑文化的民族性,继承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传统,就存在一个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西方文化是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无法回避的文化环境,它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为此,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并不代表我们要排斥外来的优秀文化。相反,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要有意识地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精神、利用它的科技性,使地域文化上一个台阶,发出新枝新芽,即在发扬自己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吸收外域文化精华,滋养自己,使地域建筑文化在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的同时,又不失去自己的精华。为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创作的创意过程中,可遵循这样的流程:在现有文化的整体感觉中寻找灵感;在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积淀中寻找胚芽;在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及地域性中寻找芽蘖;利用当代科技手段及科技观念拓展建筑设计空间的前瞻性。 建筑设计论文: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 摘要: 本文浅谈了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从建筑风水文化的角度浅析了中国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 建筑文化 风水文化 建筑设计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没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由此可以想象,可以推见在未来的世界闻名进程中,中国建筑风水学必将饰演重要的角色。建筑风水学与当代房地产有效结合是现代风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造福当代百姓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建筑风水文化是古代祖先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易道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现在我们共同探讨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 说到风水文化我们很多问题一直没有机会找到答案,比如环境的改变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多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应该被动的接受还是主动的改变,如果要改变的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规律吗?有人说这些方法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好,方法论也好,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样的现实价值呢?这个现实价值怎么连续、怎么使用等等太多的问题。 风水研究领域目前正在突破也是最难突破从文化来讲就是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产生与现代的结合,文明的进步是靠文化的融合,现在我们不是克隆工业化,要把传统和现代融合,建筑文明是新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有一句格言:风水宝地,人丁兴旺。中国是风水宝地,养育着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上曾定都在西安、南京、北京等地,这些地方都是风水宝地,拿北京来说东有渤海,西有燕山山脉,富贵之地能使我们国家昌盛。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建筑风水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灵魂,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风水应有的主导地位,在城市大规模园区的整体风水规划,房地产开发的整体策划,房产风水策划是从根源上把住了建筑风水的关键,从而为更多的百姓营造出一个事业顺随、家庭和美、身体健康的吉祥场所。同时也给开发商带来了回报。 中国的建筑风水学科是内涵非常丰富的,结合我们中国的建筑设计来讲,把建设风水科学与我们现代的设计理念相融合,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在21世纪建筑应该具备的特色。 易经是中华五千年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其中内含天象、地理各个方面,目前易经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受了国内外甚至全世界人们的欢迎和重视。近几年来尤其在东南亚各国众多的易学爱好者,纷纷把易学知识应用到不同领域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从2003年秋在印度尼西亚成功举办“环保与易经”大会以后,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更多的学者把易经风水学和现代建筑、现代家居、现代环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之古今结合,古为今用。人们不再要求简单的、外在的气派、豪华,更多的是追求内在的温馨、舒适、实用、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 建筑风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看法有人扬之,有人抑之。扬者认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抑者认为是封建迷信。中国建筑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一些古建筑文化是古代祖先生活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建筑文化乃至在世界文化中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建筑行业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产生,更希望建筑风水文化能在新时代得到不断发展和重视。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理论结合,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传统之所以必须尊重是因为它是创新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曾经创造了工商文明,未来的文明必定在文化的融合中产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中国风水文化传统的良莠,不能单凭主观愿望区别,只能在创造未来的实践中鉴别。传统是被保存或淘汰,决定于它在创新文明的实践中是否有积极的贡献。作为环境文化和环境艺术的中国风水文化,不仅包含某些科学和技术的因素,而且包括有终身的价值选择和产业的道德规范。 世界正处在从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中国正处在与世界文化融合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建筑产业正处在一个创新文化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宽容的胸胸怀,通过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讨论,把传统的惯性转变成创造的动力。 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开发商都有这样的意识,把健康的概念注入我们的开发和建筑当中。进一步探讨、继承、弘扬、发展中国的风水文化,为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我们国家建设现代化服务,为2008年科技、人文、绿色北京奥运举办成功服务,为我们国家昌盛服务,为世界各民族居住健康发展作出我们中华民族及科学、建筑风水文化的应有贡献。 建筑设计论文:浅谈高层建筑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论文关键词:建筑设计 高层设计 分类设计 安全问题 论文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自身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对高层建筑中的总体设计进行概述,对高层建筑分类设计进行分析,同时从建筑防火、电气以及防雷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浅谈高层建筑中安全保护设计。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作为城市风景线的同时,高层建筑还面临着如何搞好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如何多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完善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理念。 一、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一)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二)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二、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1.底层入口 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2.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三、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一)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 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二)电气的问题 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就是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 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三)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建筑设计论文: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建筑设计方法,减轻设计人员劳动强度,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节省投资。设计者设计的建筑物与工程单位可在万维网上相互沟通交流。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建筑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建筑物 1 前言 计算机技术用于建筑设计已有多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主要是帮助设计者把设计、计算、画图、数据存储和处理等繁重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而设计者把主要精力用于创造性构思。计算机产生的设计结果,可通过图形设备向设计者展示,并可模拟,允许设计者作出修改。虚拟现实(简称 VR) 技术能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虚拟现实也称虚拟环境或虚拟真实环境,是迅速发展的一项综合性计算机、图形交互技术,它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多传感器、网络并行处理,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空间形象实现的目标合成技术,通过视、听、触觉,以图表及动画方式呈现,让观看者“眼见为明”。它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被动静态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的特性包括: (1) 交互性(interactive) ; (2) 想像性(imagination) ; (3)沉浸性(immersion) .虚拟现实就建筑视觉模拟的可行性而言,应用领域可包括:建筑物模拟、室内设计模拟、城市景观模拟、施工过程模拟、物理环境模拟、防灾模拟、历史性建筑模拟等。在建筑设计中既要进行空间形象思维,又要考虑到以用户的感受为核心,是一连串的创新过程,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维护等。巨大的成本和不可逆的执行程序,不能出现过多的差错,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造和体现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世界是整体虚拟环境或给定仿真的对象的全体,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虚拟现实,可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节省投资。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 2 展示建筑物的整个信息 现阶段的二维、三维的表达方式,只能传递建筑物部分属性的信息,并且只能提供单一尺度的建筑物信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展示一栋活生生的虚拟建筑物,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设计不仅仅是设计者的事,住户、管理部门都可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3 远距离浏览 设计者设计的建筑物与工程单位可以相互沟通交流,通过万维网达到远距离浏览,也可以以计算机语言开发与虚拟现实造型语言整合,虚拟现实用于Internet 网中提高其普遍性与实用性。 4 实时多方案比较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对设计的建筑物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对未来建筑物的形象做多种设想,在虚拟的建筑三维空间中,可以实时地切换不同的方案,在同一个观察点或同一个观察序列中感受不同的建筑外观,这样,有助于比较不同的建筑方案的特点与不足,以便进一步进行决策。事实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但能够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而且可以对某个特定的局部作修改,并实时地与修改前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5 专用的人机接互 人机接口是使用者与计算机沟通的桥梁,它是代表使用者意图的转换及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良好的人机接口的建立,可减少使用者对系统的学习时间和增强系统的使用效率。在虚拟现实技术建筑设计中,必须有特定的人机接口模式: (1) 使用者模式。使用者直接进入虚拟现实中,进行观测与互动操作,以第一人称的观测方式,进行虚拟现实的沉浸观察,隐藏的接口,只有在使用时才出现; (2) 者模式。在虚拟现实中,常因沉浸环境与现实环境的感性差距,而造成空间迷失现象,以至于使用者无法掌握虚拟现实中的状态,以空间者的虚拟环境信息的提供,以第一和第二人称的观察方式,进行虚拟环境中的观测; (3) 监控模式。使用者以第三人称的方式,监控虚拟现实中所有的现实状态,并进行虚拟物的监视与控制,而接口的产生与虚拟现实的种类并无绝对的关系; (4) 浸入操作模式。将控制虚拟现实物的接口,置于虚拟现实中,以进行仿真式的操作模拟,使用者以 第一人称的操作方式,对虚拟物进行控制。从系统整合的观点来分析建筑设计,系统的接口连结不当,影响设计质量和施工程序。 虚拟现实系统基本上有两种:模型式和图像式。以模型式虚拟现实,以虚拟现实造型语言(简称VRML) 为主要描述语言,使得建筑设计可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建模,利用效果图和三维施工图与资料库,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连结到资料库作为实时模拟操作。虚拟现实造型语言,可用来在万维网(3W) 中定义与更多信息相关联的三维世界的布局和内容,使之能够在一个交互的三维空间中很容易地被表达出来。当虚拟现实造型语言浏览器启动后,它会将虚拟现实造型语言中的信息解释成虚拟现实造型语言空间中的建筑物的几何形体的描述,一旦VRML 空间被用户的浏览器解释,它将提供实时显示,一秒钟可以显示多次,这样,用户的机器上将会有一个活动的场景。 6 应用实例 荷兰的虚拟现实技术起步较快,Eindoven 大学的Calibre研究院已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和咨询,他们开发的软件包由一组类CAD 的函数组成,称为CAAD 软件,为建筑结构的创建、修改和可视化提供了工具包, 它支持Auto CADDXF 文件的输入输出,而且能够用于虚拟环境中增加动画和对象的动态行为。已用该系统模型化了一座小城市,具体目标是在河中小岛上设计一栋博物馆。这座城市由好几百栋建筑物组成,坐落在河边斜坡上,可以俯瞰小岛。首先,数字化该城市的地图,创建基本的Auto CAD 模型;其次,按真实三维位置安排每栋建筑物,同时也考虑山坡的轮廓;再次,加上建筑细节,如门框和窗框设计,以便标准地表现该城市的美学特征。该应用实例让人们领略了该领域和他们所取得的成果。 在美国洛杉矶和费城的虚拟建筑三维模拟系统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虚拟建筑模拟系统之一。各国对虚拟现实技术都在研究和应用,我国也一样,在虚拟世界建筑方面,都已制作和展示了复杂的虚拟世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所涉领域十分广泛,技术潜力巨大,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前景广阔,但软硬件投资巨大,可重复性低,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制造数据库/ 计算机辅助工程,多媒体/ 台式视频,图形艺术,形象/动画制作,科学可视化,实时模拟等的硬件价格很高。 7 结语 总之,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发达及计算机软硬件的进展,应用层面会更广,成长幅度会更大。网络传输的便捷与快速处理,利用计算机科技来呈现建筑设计成果,已成为新的趋势,而且技术日新月异。
公园设计论文:新乡市和谐公园规划设计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 经济 和城市建设的高速 发展 ,各地涌现出大量的城市公园、游园以及广场等各类园林景观绿地,其规模和性质各异,设计质量或良莠不齐,或缺乏特色。以新乡市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论述了兴建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必要性以及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为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 参考 。 关键词 和谐公园;规划设计;特色;原则;河南新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化的普及,全国各地加速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公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空间,是市民健康所必须的生态基础设施。公园不仅具有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又以其独特的城市文化折射出城市形象和公园形象,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观光、游览、娱乐,因而还具有城市名片的功能。可以说,一座富含特色的城市公园,如上海的世博公园、洛阳的洛浦公园、开封的龙亭公园等,其本身就是这座城市的 旅游 性标志。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休闲空间,改善了居住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公园,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魅力尤为重要[1],这也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一种发展方式。 1建设城市公园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乡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乡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中原城市群强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已经初具规模的城东新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 金融 、文化娱乐、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新区,承担着集聚城市 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并带动整个市区发展的功能。因此,新乡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新的中心区域建设一座开放式的大型综合公园。 1.1是贯彻落实 科学 发展观、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乡市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化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均相继创建成功,但是在城市规模和环境建设方面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仍然相对滞后。无论是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看,还是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看,建设一座位于行政文化中心区域的城市综合公园都是完全必要的。和谐公园的规划建设标志着新乡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将跨上一个新台阶,有助于树立新乡市良好的风貌与形象。 1.2是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框架不断加大,新增人口大量涌入,新乡市目前的休闲场所从数量、规模、档次上来看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位于城东新区的和谐公园的规划建设,将会极大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不仅给市民营造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而且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生存避难空间。 1.3是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带动周边项目开发建设的需要 通过改造已经废弃的砖瓦窑场和垃圾填埋场,不但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效果,而且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从而带动了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提升的和谐共融的良好局面。 2城市公园的功能及类型 公园一般是指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出资建设经营,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公共园林景观绿地。有着改善城市生态、防灾避难等作用。我国城市公园一般分为综合公园(市、区、居住区3级)、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花园(专类花园等)3种类型。 此外,还有1种较为特殊的带状公园,是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河岸等设置有一定游憩设施、公用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带状绿地。 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有一定使用功能的 自然 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城市公园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的性质、规模、标准、功能布局及其与周边用地乃至整个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 交通 联系等。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除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2]。 3.1以人为本 2004年,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由此成为新的城市理想。其本质意义,在于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表达了人们要把城市从经济舞台变成生活乐园的期盼。“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建设宜居城市,是中华民族文明历程中的又一次巨大进步。带给我们的将是一次新的“城市革命”,而新的规划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城市形态都将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城市也将在未来进入到更高境界。 (1)和谐公园为开放式设计,规划面积11.9万m2,其中绿地面积7.8万m2,水体面积1.2万m2,硬化面积2.9万m2。作为城市的绿肺,绿地和水体面积超过了总面积的70%,充分展现着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2)自然起伏的地形塑造、蜿蜒荡漾的环抱水系、错落有致的植物搭配,再现了大自然的原生态气息,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3)贯通全园的沥青砼环形主路、曲径通幽的透水砖小路、朴实无华的天然山石铺装、以及看似随意的草间汀步,顺畅地组织着游人的交通流线。 (4)布局合理的坐凳、路牌、娱乐设施、健身器材,以及新颖别致的公厕、凉亭、亲水驳岸、情景雕塑,也都时时处处体现着为“人”服务的宗旨。 3.2地方特色 城市公园不仅是塑造自然美和 艺术 美的空间,更是一座城市 历史 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即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3]。 (1)城市公园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等。城市公园建设应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这样才能增强公园的凝聚力和城市的吸引力。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非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公园具体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如祥云广场两侧弧形排列的8座花岗岩浮雕,反映的是新乡市所辖8个县(市)代表性历史人物或事件;雕塑广场四周8座景观灯柱的青石基座,刻画的是新乡市八处著名旅游景点。 (2)城市公园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公园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利用 现代 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公园。如80%以上的植物选择乡土树种;园内多处采用当地太行山特有的青石和红砂岩或铺路或立景,尤其是入口处矗立的长约6 m的整块红砂岩点题景石,上刻著名书法家侯德昌先生遒劲有力的“和谐”二字,更显出一种浑厚与大气。 3.3突出主题 城市公园无论规模如何,首先应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主题,其后围绕着公园的主要功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综合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这样的规划设计就会有轨可循,才能实现城市公园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需要的三大功能。 (1)新乡市和谐公园以“ 自然 生态,和谐共融”为规划主题,秉承“构建城市自然美景,承载百姓和谐生活”的设计理念,通过广场、喷泉、雕塑、小品以及水系景观等园林要素,形成了“园内有山、山上有林、林下有水、水中有鱼”的和谐景观。如惹人怜爱的童趣小品、催人奋进的原阳鼓舞、亲水设计的自然驳岸、寓意深刻的主题雕塑,巧妙地塑造了一座融自然美和 艺术 美于一体的开放式生态空间。 (2)凝聚整个公园灵气的环抱水系以“瀑、涧、溪、湖”等形式,自西北流向东南,由最低处经过净化处理后重新输送回水源处,在给游人带来不同观赏感受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生态循环。 (3)高高耸立在全园最高峰上的主雕塑,是4只和平鸽与新乡市市花——石榴花的抽象造型,寓意着新乡市“厚善、崇文、敬业、图强”的城市精神,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坐落在公园东南角下沉式广场的副雕塑,是由刻有体现仰韶文化 发展 繁荣的回形文字与多种字体的“和”字巧妙组合而成,表现了新乡市源远流长的人文脉络。特别是位于中轴线上采用古代竹简形式雕刻的《新乡赋》,则完美诠释了出自《左传》的“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所表达的千百年来国人对和谐社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3.4协调发展 城市公园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休养价值、游览价值、文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与 经济 价值等,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防灾避险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公园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 现代 城市公园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多种价值体系协调发展的思想[4]。 (1)城市公园是城市中2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城市中人与环境互相协调的标志,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这种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应予以优先的开发权。 (2)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园林绿化布局、道路 交通 衔接等方方面面。在进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 4结语 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公园,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以全新的 历史 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表现形式,为新乡市民营造了一座融人文景观与天然雅趣为一体,纳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于一园的怡人佳境。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5],为大众提供了身心愉悦空间,在改善现代化城市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园设计论文:北京奥运公园再生水利用设计 摘要:本文从 经济 技术可行性、生态与人体健康安全性、水质保障安全性、卫生学安全性四方面对再生水利用进行了 分析 ,为奥运公园补水提出经济技术可行又能保证环境安全的供水方案提供了依据,也为国内有关再生水立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北京奥运;奥运公园;再生水利用;再生水安全性 前言 根据北京市奥组委的消息,自2003年7月22日起奥运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将面向全球征集。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是,能够体现“ 科技 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主题。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作为奥运公园的景观娱乐用水是“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世界展示 中国 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将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深远的 影响 。完美体现“人与 自然 和谐统一”的水处理理念将是北京对奥运百年 历史 的珍贵馈赠。 奥运公园水面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以再生水为唯一水源的人工水景。奥运公园水面规划占地约60公顷,其中奥运公园北区水面约50公顷,日需补充水量为6.5万吨;中心区水面面积约10公顷,日需补充水量为1万吨。总补充水量为每日7.5万吨。 为实现奥运公园的再生水补水目标,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相应的再生水补水方案。奥运公园的再生水补水水源由清河再生水处理厂(8万吨/日)出水和北小河再生水处理厂(6万吨/日)出水联网供应,充分保证奥运公园的补水要求。同时,为了保证奥运公园北区水面补水水质为ⅳ类水体标准,中心区水面补水水质为ⅲ类水体标准,排水集团组织科研单位和高校进行了大量 研究 。 1.再生水利用研究现状 1.1 再生水处理技术 水资源的紧缺加快了国际上对再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在国外再生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我国也有部分城市已经应用,但对再生水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还远远不够。 国际上,水污染治理技术路线已经发生转变,关键性的转变在于由单项技术转变为技术集成。水处理技术的 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以除磷脱氮为重点的强化二级生物处理技术,并增加三级处理流程,包括多种类型的过滤技术和 现代 消毒技术;二是采用当代高新技术如微滤、反渗透、膜生物生物反应器等,使处理后的再生水达到市政杂用、生活杂用、园林绿化、生态景观、 工业 冷却、回灌地下水、发电厂锅炉补给水等多种用途要求。 1.2 再生水安全性研究 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具有废水再生回用的悠久历史,但在废水回用的安全方面,仍然很难定义和描述人们争论激烈的可接受的健康危险。当再生废水使用在人类可能接触到的地方时,其主要的健康危险来自生物致病菌,包括致病细菌、 寄生虫、原生动物以及肠道病毒。为保护公共卫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再生水安全使用的基本条件和法规。 美国各级政府都十分注重对回用水安全性的评价与科研监测工作。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回灌地下水和补充地表饮用水源的回用水量逐渐增长,美国政府及有关科研机构加强了对间接饮用的回用水卫生安全性的研究评价和跟踪测试。 再生水安全性评价体系总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感观与物理化学评价指标、致病微生物与病原体评价指标、毒 理学 评价指标。根据污水回用的目的和回用水域的功能,评价采用相应的水质标准与技术规范,因而指标体系也有一定差异。 我国 目前 城市污水回用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国家统一制定的相关标准,再生水回用大多沿用的是各种景观用水和杂排水的标准,仅包括一些常规指标如氨氮、磷、大肠杆菌等,国内环境标准中尚没有针对大多数微量有毒污染物的环境标准,达不到保障奥运公园回用水安全可靠的设计目标。同时,处理过程(如加氯消毒)可能形成毒性更大或毒性特征不同的中间体,传统指标体系不能很好适应微污染等新 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对再生水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2.再生水利用研究 2.1 典型深度处理工艺经济技术对比研究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单元技术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活性炭、石灰、臭氧、微滤、超滤、反渗透等。针对不同水质情况,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在选择工艺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回用水的用途和目标水质; 2)工艺适用性和稳定性; 3)技术经济性; 4)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和安全保障。 工艺流程的确定最好经过现场试验,借鉴成功运行经验。本部分研究主要介绍了混凝沉淀、高效过滤、生物活性炭、石灰、臭氧、微滤、超滤、反渗透等多种水回用深度处理单元技术,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及稳定性分析。通过大量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1)膜过滤技术产水浊度低;封闭运行,对周围环境无干扰;只加少量化学药剂,基本上无二次污染;运行稳定,操作简便,易于维护,占地小。因此,与传统的物化处理工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微滤、超滤膜过滤技术对有机污染物、氮、磷的去除受进水水质影响比较大,对非溶解态污染物具有极高去除率。 2)降低氮、磷类相关指标应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中解决,这是最为有效和经济的。因此,建议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增加脱氮除磷工艺,这样可使反渗透工艺出水稳定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甚至更严格的标准。 3)超滤膜过滤技术出水水质可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可以作为奥运公园补水的优选深度处理工艺。 4)反渗透工艺出水水质最优,可以满足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大部分指标满足饮用水水源标准,可以作为最优质的回用水用于奥运公园中心区,但此工艺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 2.2 再生水安全性评价研究 针对奥运公园重要的 政治 意义和再生水回用的示范意义,本研究拟综合化学、生物毒性和生态风险三套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不同处理工艺所能达到的水质处理效果,并以回用奥运公园的长期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为重点,发展适合于北方地区再生水回用补充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监测技术 方法 。 研究 以深度处理工艺的进出水为对象,从生态安全性和人体健康安全性以及再生水利用对生态绿地的 影响 两方面出发,对奥运公园补水技术作全面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中 应用 和 发展 了先进的监测技术,建立 经济 适用、符合奥运公园补水方案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监测技术规范。 2.2.1 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安全 试验在高碑店和北小河污水处理厂进行,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北小河污水厂二沉出水及各种深度处理工艺出水对斑马鱼与大型水蚤未见急性毒性。混凝沉淀出水中营养物质略有减少,对栅藻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2)采用适当的处理工艺和明确不同工艺再生水的用途,可以有效控制使用再生水的风险,达到安全使用再生水的目的。其中超滤+反渗透和活性炭对慢性有毒物质的去除效果最好。 3)经深度处理(活性炭、絮凝沉淀或反渗透)后的出水,没有致突变现象发生。 4)反渗透工艺及活性炭工艺出水中营养物质明显不足,出水有利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5)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各深度处理工艺出水有毒有害污染物检出浓度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特定项目的标准限值,可以安全地回用于景观环境。 2.2.2 再生水利用对生态绿地的影响 在再生水浇灌作物研究中,健康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健康安全性是指:灌溉作物时,再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为作物所吸收或在其上累积,进而影响农作物产品的品质,被人类食用或为牲畜饲用时,危害健康。 文献 中大部分研究是针对农作物的试验或局限于研究灌区土壤生态系统某一方面的试验,而再生水灌溉对某一地区甚至整个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导。本研究主要在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内进行,试验分四个部分,即水培、盆栽、实地调查和大田试验。 经过调查和试验得到两方面的结论: 1)用于园林绿化、城市生态绿地浇灌的再生水的最重要指标是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全盐量)、氯化物,而再生水的这三项指标值均大于自来水值,但远小于饮用水标准值。 2)再生水与自来水浇灌的植物中,叶绿素含量未发现明显差异。 2.3 再生水水质保障系统研究 研究分小型试验和露天景观水塘的模拟试验两部分。小型试验在试验室中进行,主要是对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混合槽出水、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石灰法出水、自来水配水水样等进行人工光照培养。露天景观水塘在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内,除了模拟将来实际运行再生水质变化情况及水体流动的水力条件等,还进行了人工载体的研究,最终得到如下结论: 1)深度处理后的水中仍有部分氮磷,因此,在夏季应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2)人工载体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较大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浮游藻类的生长,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3)通过对比 分析 ,藻类数量最大值随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磷是水体富营养化中影响显著的因子。当水样中藻生长达到最大值时水中大部分磷已被转化为藻体内的磷,水中溶解磷的浓度一般已低于0.02mg/l.再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种为栅藻,藻类转化水体中磷浓度的最大限制因素为氮营养。 2.4 再生水利用的卫生学研究 根据奥运公园景观补水处理技术方案,对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中试装置出水进行氯和二氧化氯及紫外消毒试验,比较各种消毒 方法 的消毒效果,研究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选择最佳的经济有效的、适于再生水回用的消毒技术。 1)紫外消毒不产生任何消毒副产物,对灭活大多数细菌、病毒、孢子均有效。与化学消毒技术相比,紫外消毒少了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运输、储藏和投加过程,占地少,且年总运行成本比加氯消毒法低很多。 2)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不到氯消毒产生的10%,臭氧、紫外消毒则不产生三卤甲烷、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 3)加氯消毒试验中,对于大多数所测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即使在采用远大于常规加氯量(高到20mg/l)的条件下,所生成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浓度也未超过饮用水的标准。这表明再生水消毒的副产物风险较低。 4)对于再生水的消毒,卫生学指标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氨氮是再生水消毒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建议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研究并综合分析,对奥运公园再生水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1)降低再生水中氮、磷类相关指标应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中解决,这是最为有效和经济的。建议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增加脱氮除磷工艺。 2)再生水作为景观用水和河湖补水时,建议在景观水体的设计中,充分考虑水的循环和流态,水体中可适当设置曝气、跌落、旁滤及人工载体等系统,在温度高、光照好的7~9月,加大补水量,减少水力停留时间,以抑制富营养化的发生。 3)超滤膜过滤技术出水水质可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可以作为奥运公园补水的优选深度处理工艺。 4)考虑到奥运供水安全以及经济技术可行性,建议再生水作为景观水体回用和绿化用水时采用紫外消毒处理工艺;而当再生水作为杂用水输送过程较长时,考虑管道中应保持一定的余氯,可以采用加氯消毒,也可将紫外和加氯消毒结合起来。 公园设计论文:离堆公园清溪园(盆景园)设计思想概述 摘要:通过对山水园林清溪园(盆景固)的设计制作体会,着力探讨了如何结合功能需要营造优美的环境。以加强盆景的展示效果。使盆景与周围景致互为补充、融为一体;以及怎样突出景园的地方特色等问题。 关键词:清溪园(盆景园) 川西风格 古典山水园 盆景桩头溪园座落在风景优美的都江堰市寓堆公园内,是寓堆公园的园中园,诙园占地 8000多平方米,建成后成为川西最大的盆景园。该园是都江堰——青城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过程中,由我主持规划设计并组织施工建成。联合国专家考察验收时,予以了极高的评价,称清溪园为“川西留园”,——其整体效果可与古典名园媲美。同时,其又是传统造园与盆景展览的有机结合,因而具有独特的意义。 一、基址分析 清滇园位于离堆公园的南部,其北正对荷花池,其东、西、南三面为高大荫浓的楠木林和柏木林,造园条件得天独厚。此区域原为一座早已禁用的电影院危房和公园管理办公室,将其拆除后利用建筑废料结合上方工程可形成起伏迭宕的园林空间。 二、对清溪园作为盆景园的理解 ①中国盆景乃是自然美景的浓缩,“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扛湖万里”。虽咫尺山林,却有着深远的意境。盆景园作为展示盆景的空间,其环境亦需雅静脱俗。同时,作为公园的园中园。乃精华所在。因此,可将整个盆景园视为一大型的山水盆景进行创意设计,使人如画中游了。 ②清漠园正面临水,三面乔木浓荫覆盖,犹如天然之屉厅。园内多古桩,体量较大,在空间上起着梁柱般的支架作用,同时为适应自然遗产之主题,因此没有设计大面积的室内展厅,主要展品均在室外进行布置。基座以石材筑成,自然、古拙,与优美的盆景艺术相互映衬。 ③在游览路线的组织上,做到“径缘池转,廊引入随”,形成良好的视觉空间。 ④盆景园除盆景的展示功能外,其游憩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因此。应有较多可停留的空间。 ⑤盆景园不仅要雅,而且须特。通过川西风格的园林建筑,虬曲多姿、苍古神奇的川 0s盆景,本地材料的大量运用等,突出地方特色。 三、设计指导思想 以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各类建筑为组景中心,以各古桩盆景为视觉中心,以叠山理水为造园的主要手法,大量采用本地自然材料如青石板、岷江河中卵石等,结合周围的良好环境和都江堰古堰特色的水文化背景,创造出一个具有浓郁川西风格的盆景艺术展示空间。 四、空间布局处理 中国古典园林中小园以静景为主,动景为辅。在清溪园中,通过一系列手法的热练运用,创造出各式动静结合的亲水空间,如:叠水瀑布、溪流涌泉、镜泊小潭等。既点明了主题,又以水为纽带,联系贯穿园内园外,根据其功能和造景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 1、正门区域(室内展区) 由清溪园正门外的集散空间和自西向东的正门、走廊、临水凉榭共同组成,形成园区的正面景观。空阔的集散空间全以青石板铺成,古朴、清新,大门上精美的挂落,同门厅内的漏窗、隔断共同形成一美妙框景:园中的长廊结合地形的变化,随形而弯。依势而筑,形成了层层叠叠的重廊景观,其轮廓鲜明,体量适中,很有诗意;临水凉榭位于重廓尾部,翼于水面,四围空阔。使园内外景观相互呼应、互为借景。“常依曲廓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遣山”可谓点明了此景的妙处。此部分是园中盆景主要的室内屉区。 整个大门区域部分,空间相互联系密切,过渡自然,更因大门的框景与水榭的空透使园内园外景色浑然一体,恍若天成。而众多盆景精品的展出,更使其锦上添花。 2、涌泉小景和照壁 进入园中,首选映人眼帘的是一青石用壁。照壁是中国古典园林分隔空间的常用手法,一则避免园内景色一览无遗,二则吸引游人注意,增加游玩兴致,形成曲折迂回的游览路线。该照壁雕刻精美,做工细致,更为巧妙的是:设计中打破了传统中照壁的一般形式,在其中部留出一漏窗,使园内叠水景致与置于其上的树桩盆景如同镶上了一个素净的画框,可谓“无心画,无字诗”了。此一障一漏,匠心独运,既加强了景观在视觉上的层次感,又使得空间处理上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同时在大环境上融人了山水盆景的制作技巧。使这一传统造园手法得到了发展。 照壁前一股清泉由石缝汩汩涌出,激起阵阵涟漪。这一动景的载入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和活力,而水池前的集散空间,则采用青石板结合卵石拼成的梅花图案,使这一空间更加富于变化了。 3、假山瀑布 照壁后方是清溪园中的叠水假山,设计中充分利用拆除原建筑产生的建筑废料,结合填土工程筑成小山。山际安亭,名曰“揽秀”,亭下置瀑,飞珠泻五,此瀑三叠而成,动感强烈。步入览秀亭,顿觉凉风习习,园内外景致尽收眼底,此登高之妙也。 以上三部分基本处于同一轴线上。形成以“园外集散空间——正门——国内集散空间——涌泉照壁——过渡空间——假山瀑布主景”组成的景观展开过程。每一景观均可驻足细赏,逐步将游兴推至高潮,犹如中国古典乐中的一唱三叠,妙不可盲。 4、清心榭 瀑布跌落的水流,顺着卵石为底的婉蜒小溪,在清心榭一侧缓缓注入池塘。清心榭位于园区的中部临池而建,建筑空透飘逸,古朴清新,为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四面风光归太守,一甄花乳慰游人”。夏日在此晶茶,凭栏望水,凉风习习,顿感暑气全消。其一侧的紫薇屏风。玉兰古桩、紫薇花瓶均是川派桩景中的精晶。细细赏玩,相信定有许多感慨。 五、建筑及造园材料的运用及其它 清溪园中的建筑以川西民居风格为主,大多为木构筑;池底、驳岸均由岷江河中的大小各色卵石贴面,铺地和道路则由青石结合卵石拼成各种图案。众多自然材料的选择,一则给游人自然清新的感觉,有利于全园风格的统一;二则强调了该园所在的地域优势,突出了都江堰水文化的厚重历史背景。园路布置上,主要园路尽量靠近园的边缘,以利于形成迂回婉转的游览路线,扩大游园面积。 六、盆景植物 清溪园中展示的盆景古桩,如:“紫薇花瓶”、“乌龙出岫”、“瓶兰古韵”、“雪映本犀”、“紫薇屏风”等,苍古雄伟、虬曲多姿,堪称川派盆悬中的杰出代表。因其体量较大,大多采用地栽形式,将其立于道路的交汇处,水榭凉亭侧,以吸引游人的注意。形成视觉中心。同时将盆景沿路旁、水边、墙臂侧次第摆放。人们置身园中,听流水孱孱、莺啼婉转,观鬼斧神工、虬曲雄奇。人间雅事,莫过于此。 在植物材料的选用上以烘托以上精晶为主。水边采用大花蕙兰、迎春、苏带草、槽叶梅等近水植物;山石间植以铺地柏、苏柱、丝兰等岩生植物,既使画面更为丰富,又弥补了水边山石的空隙,使园区内少了人为雕琢痕迹,山坡上遍檀茶花,各色花朵在春日里争芳斗艳,让人目不暇接:地桩则选用麦冬,既可解决因林下光线不足的缺憾,又可使其在风格上与整体一致。 公园设计论文:论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园设计 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居住区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要考虑邻里间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的向往,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 作为居住区中最大开放空间的居住区公园,它不仅有大片的绿地空间,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引导人们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从而改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文化环境)。同时由于居住密度的增大、能量消耗的高涨,居住区公园中的公共开放空间将会得到重新评价,成为人们接近自然、改善生活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的重要场所。具体设计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自然要素 当人们游玩于自然山水之间,在审阅自然美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精神品质的自然升华,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也是古人的至高追求——天人合一。如今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却成为可望不可及幻境,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不断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中逃离出来,这一现象可以在周末开往郊区的车流,假期涌向风景区的人流中被每一个人亲身体会到。这反映了我们居住环境中自然风景的缺失,同时由于城市绿化的缺失,也导致了城市热效应不断加剧。居住区公园,被人们认为是钢筋混凝土沙漠中的“绿洲”,是居住区的“绿肺”,公园中自然景象如树木、山水以及四季的轮回给人们视觉上的放松,提供了人们接触自然的有效场所。因此为了营造亲切宜人的环境,要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入自然要素。而在居住区公园设计中常用的自然要素是水体、绿色植物、阳光等,所以在具体设计时可以有如下考虑: 1.1 水体 “水为万物之源”,有水才会有生命。在居住区公园中水体的设计就应表现出人与水千丝万缕的感情:首先尺度上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比如位置关系恰到好处、空间大小关系适中;水体各要素的关系,水池、喷泉、瀑布以及小品、雕塑之间能做到主次分明,附属要素很好衬托主体;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即人的亲水程度,比如池岸的高度、水的深浅和形式。简单的嬉水池在设计水深应在30cm以下,池底作防滑处理,同时尽量设置过滤装置以防止儿童可能饮用池中水。其次,形态上有动静之分,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感美……。 1.2 绿化 作为居住区中最大的开放空间,居住区公园的绿地结构上的一般视野开阔、树种搭配多样、空间变化丰富,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绿化配置上,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同时量化上尽量使其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其次,树木的种植方式上应由随场地的规模和功能定。如以欣赏树木的姿态应孤植;利用树木划分空间,引导视线可以采用列植;在游戏场地可以利用树木围合成独立的空间,并有隔噪音的作用,休息区域可种植满足遮阳隔音的树种等等。再次,树种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最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点、线、面相结合,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等等以达到模拟自然,创造鸟语花香之意境。因此,环境绿化不再是简单的种树栽草,而应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本、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充分满足崇尚田园生活的现代人的审美情操。 2、创造交往空间 世界上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主人,而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归属是通过相互间的交往实现的,邻里交往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今天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的增加,邻里之间的交往机会极少,人们的孤独感与日俱增,人际间的交往就越显得迫切。居住区公园就是最适合的邻里交往的场所,所以设计者促进邻里交往的努力,应该从提供绿地等公共场所各个细部的交往空间着手,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点。 2.1 空间边界的处理 空间的边界可以是堆出来的地形、护墙、台阶,还可以是长椅的靠背,一个可以让人以不同高度上的环境是最好的,这样既可以被青少年利用又可以被老年人或其他人利用。尽管公共场所里的许多活动是事先约定的,但设计者同样应该关注那些偶然发生的活动。因为绿地中的公众活动应该让路过的人、住在附近的人能够观察到活动进行的情况,以决定是否加入,所以绿地的边界不能过于封闭,在适当的地方应该开敞。 2.2 座位布置 在设计时坐位的安排应以满足人们希望的社交方式布置。两把垂直布置的长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一条放在另一条的后面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果面对面放置,近则容易产生压迫、局促感,远则易割断彼此间交流,不利人们交往。 2.3 道路引导 创造一个交通系统,可以引导人们经过潜在的交往区域,而不会强迫留下来。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问题上希望有选择的自由,所以道路允许人们紧贴这些场所经过,而不是直通或止于交往可能发生的地方。 3、配置环境设施 居住区公园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人)的行为和客体(物质环境)的统一。在公园中设置各种活动、运动场地以满足人们运动、游戏的需求,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提高公园空间的人气,充分体现其亲和力和人性化。 3.1 老年人活动区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老年人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居住区中的老年人活动区在在社区中使用率是最高的,在一些大、中等城市,很多 老年人已养成了早晨在公园中早练,白天在公园中活动,晚上和家人、朋友在公园散步、谈心的习惯,因此在居住区公园内老年人活动区的设置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设计中宜考虑分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 动态活动区主要以健身活动为主,比如一些简单的体育健身设施如单杠(高度宜低)、压腿杠、球网、教练台等。在活动区外围应有林荫及休息设施,如设置亭、廊、花架、坐凳等,以便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这类空间不需太大,小空间更能增强私密感和亲和感。静态活动区主要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观望、学习、打牌、谈心等场地的布置应有林荫、廊、花架等,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 3.2 青少年运动场地 在居住区公园中应设置相应的运动场所,这些场所是青少年常来光顾的地方。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甚至足球场,这些场地的设计要满足相应要求。把比赛场地设在公园边缘,这样产生的噪声和拥挤不会干扰安静区。在场地周围为观众设置长椅,如有可能可以把场地设置在缓坡下面,以便观众可以看清整个场地。这些场地应远离儿童活动区,场地周围布置挂外衣设施。场地周围避免栽植大量扬花、落果、落花的树木,以减少对运动场地的不利影响以及场地的清扫工作。 3.3 儿童游戏设施 儿童是现实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是需要我们去指引、帮助、关爱的,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因此我们在为他们提供精美的食品、完善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为他们创造优美的休息娱乐园地。居住区公园是他们光顾最频繁的场所,设计好他们的娱乐舞台有以下几点:了解儿童的需要,这一点很重要,儿童有权利游戏,在游戏中见到令人愉快的颜色,体会游戏的愉悦和从中获得知识的幸福;确定游乐场将会为哪些年龄组的儿童服务,这一点对于规划一个游乐场很重要,因为要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游乐场,就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求以及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界定游乐场的面积和边界,特别注意会影响游乐设施放置的那些客观因素,如下水道,障碍物,灯柱等;游乐场的选址必须考虑周围的交通状况,是否方便在游乐场内骑自行车或滑板,是否方便携带婴儿车或轮椅的进入;场地的颜色对儿童的影响很明显,明亮愉悦的颜色会带给儿童愉快的情绪。 3.4 休息及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居住区公共环境要为居民提供休息场所及服务设施。如适量的亭、廊、花架、坐椅、坐凳等休息场地及停车场、洗手间、饮水器、垃圾箱等必要的服务设施在居住区公共环境中都有较高的利用率。 4、体现人文景观 在居住区环境中体现居住区的文化脉络,也就是保持和发展了居住环境的特色。失去文化的传承将导致场所感和邻里关系的消亡,并会由此引发多种社会心理疾患。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而居住区公园正是人们了解一个居住区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是居住区文化的载体,在设计时应充分突出公园的人文信息内涵。在公园中尽量设置一些科技或其他信息的艺术要素区域,比如壁画的使用合理、雕塑品的尺度怡人、具体小环境设施的功能合理性等等,有怀旧的心理,喜欢回忆过去;人们还常常通过与历史的对比“忆苦思甜”,展望未来。又如艺术景墙、科技走廊等,以及一些雕塑小品的设置,环境小品是传达人文精神的主要元素,传统庭院设计中有很多优秀的手法可以借鉴,现代居住区公园设计也应重视利用书法、篆刻、诗词、楹联、匾额等传统造园形式来增加小品的功能性与趣味性,提高环境的文化意境。例如美国以巴西公园设置了史前区、化石墙,使得儿童在游戏、娱乐同时获得相关知识。同时在公园中用尽量详尽的标牌来说明植物的种类习性。人们来公园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希望获得一些相关知识,介绍标牌显然满足了人们此方面的要求,也使公园增加信息含量。 5、考虑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施问题的最初提出在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当时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的出现,旨在运用现代技术履行环境,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因此在居住区的公共环境中无障碍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对人的关怀应设计应体现到细部的处理上,因为身体障碍者更需要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和舒适使用的环境空间。比如说在台阶和坡道侧设置扶手,高者为高龄者和身体障碍者使用,矮的为坐轮椅者和儿童使用;台阶设置应防止疲劳,每隔1.2米设休息平台;在公园里座椅的摆放位置、数量甚至其冬暖夏凉的要求,遮阳、避雨的设计,防滑设计,照明设计,公侧的设置,电话亭设计等;为了显示道路和高差的不同灵活采用路面材料,一些高差变化前给轮椅以足够的回转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障碍设施也是为明天的我们准备的,我们善待残疾人、老年人,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有紧迫感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责任感。从残疾人的立场出发,呼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无障碍建设。 6、发挥公众参与设计 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入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一种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的设计,使群众真正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人,公众参与的倡导者主张设计者首先询问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居住区公园作为现代人们的重要生活环境场所和精神寄托场所,必然受到更多关注和观念赋予,公众参与的结果必然大大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趣味与欣赏水准,反过来影响设计师与建设者进一步提高园林创作水准,创造高品质的园林景观,使环境和人的关系更契合、更和谐。也就是说,只有社区中的居民才知道什么是最需要的,设计者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人们对于自己参与的公园容易产生认同感,并且更愿使用和爱护它,也真正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原则。 7、结语 居住区公园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一个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的所在,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公共空间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在现代居住区公园规划与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公园设计论文: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以山东荣成青山公园为例 摘要:城市公园是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将节约型理念应用于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实践,不仅是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要求,同时也是行业示范的重要载体和推广节约意识的公众 教育 途径。 关键词:节约 城市公园 规划 设计 城市公园是与人们日常休闲、游憩密切相关的城市空间,如今生活品质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都促进了城市公园的蓬勃兴建与 发展 。本文选择城市公园为载体,对于节约型理念在规划设计中的体现展开探讨,以期推动节约型园林在规划设计环节的研究和实践。 1 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内容及意义 通俗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1]。节约型园林,就是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公园是社会的窗口,也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设计,应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落实 科学 发展观,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将节约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和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约型城市公园建设不仅为公园本身的规划和建造提出更高的理念和技术要求,并能通过这一载体,发挥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行业示范和公众教育功能,为提高行业及全社会的生态节约意识带来裨益。 2 节约型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2.1 生态优先、节约为重的原则 确定生态优先和节约园林理念指导下的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思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土地、 自然 及人文景观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争取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城市公园与 历史 、文化、美学、科技的融合,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 经济 效益的综合最优化。 2.2 因地制宜,功能协调的原则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应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人文脉络、满足绿地的功能需求、突出景观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布局,优化配置各类绿地空间,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景观、游憩、科教、防灾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 2.3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原则 充分保护和利用场地原有地形地貌,并在单位绿地内,通过改善植物配置、增加乔木种植量等措施,努力增加单位绿地生物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2.4 充分保护和高效利用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的原则 公园规划场地内的地形地貌、山水、植被、构筑物等应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策略加以保护和利用,同时城市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等是城市公园特色的基础源泉,要善于深入挖掘和体现,使城市公园的景观空间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 2.5 坚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积极投入、精心管理等措施,合理降低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并采纳和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和材料的应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节约型公园的规划设计实践 3.1 项目概况 山东荣成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青山公园基地位于荣成市工商东街与青山路交汇处北部,占地约100公顷,现状为山地、农田、苗圃、果园和少量民居等,为市级综合性公园。基地东邻烈士陵园,南面、西面是居民区,北部连接新城区。 3.2 现状资源条件分析 3.2.1 自然资源 (1)现状山体与梯田地形 青山公园依山而建,南坡较缓,北坡较陡。独特的台地地形成场地特色,并且在公园制高点可俯瞰荣成全景,观景视野开阔。山体地表起伏较大,局部存在零散的矿坑遗址、陡坡断崖,丰富多变的地形条件为营造景观多样的山地公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现有 交通 基地周边道路交通状况良好,园内的道路建设并未成型。山南坡有一条3米~5米宽的不规则环路,可允许单辆小型工程车通行,但路况较差。北部只有一些土路,不可通车。全园目前有两个出入口,其中一个与北部青山路和青山小区相连。另一个直通陵园,与青山路相连,路况较好,可通车。 (3)现有建筑 青山公园南部环路内有部分建筑,其中一部分为荣成园林管理处旧址和花圃,另一部分为当地民居,皆以石头房为主,建筑年限在二十年之内。 (4)植被状况 山地植被覆盖率较低,植被分布也不均衡,种类单一。基地现有植物以黑松、刺槐为主。部分地块分布有水杉、法桐、苹果、侧柏等植物。基地南部山凹中,植被较为丰富。基地北部靠近水体部分分布有大面积的速生杨,除此之外,麻栎和黑松也成片分布于梯田上。 (5)水系 基地水系主要靠雨水和地下水供给,资源匮乏。山南坡没有大面积水体分布,只在中部山坳处和西南部紧临青山小区边缘处有两条汇水沟。雨季时形成明显的地表径流,平时无水。北坡有一片面积较大的水库,由山体汇水形成。 (6)土壤 基地土壤偏酸性,在沿海地区并不常见。土层较薄,表层黄土下为岩石、沙砾,且土壤贫瘠。 3.2.2 人文资源 (1)将军文化 荣成为我国著名的“将军”县,新 ②两带: 生态观光带——利用基地原有地形,合理的进行生态植物配植,采用大面积北方花境植物,营造流动多彩的植物花海景观。 康体休闲带——位于基地南部,南邻青山路,通过植物造景,设置康体步道及景观休憩设施,形成城市休闲观赏界面,为市民提供康体健身场所。 ③五区:结合现状 交通 分析和规划功能需求,设置入口广场区,生态观赏区,密林休闲区,果林风光区和园务管理区。 3.3.3 环境地形利用——尊重 自然 ,最小干扰 以保护和恢复基地生态环境为前提,在进行相关项目的设置和景观营造中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力求创造生态和谐、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宜人环境。 (1)地形 规划力求保留并突显山地特色,尊重并灵活运用原有山地地形,进行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改造。 ①依托现状存在的道路,并顺应等高线,进行交通规划,将对山体的破坏降到最低。 ②在地形复杂且现状植被较为丰富的地方,顺应地形,设立架空栈道,一方面避免了对地形的大面积整改和对树木的过多砍伐,另一方面,高高低低的栈道,在林间和开阔地中不断交叉穿行,为游人提供丰富的步行和观景体验。 ③充分发挥山地公园特色,在公园制高点设置?望塔可供登高望远;保留局部坡地梯田并进行景观处理,展现独特的乡土田园风光;利用局部断崖进行 艺术 改造形成景观亮点。 (2)水体 ①基地南侧季节性水系的处理 基地南侧水源匮乏,只在雨季时期,于山谷底部形成不规则的地表径流,水量大小由降雨量决定。由于地形陡峭且植被匮乏,水流流速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设计首先整理山谷地形,形成明显的汇水通道,同时设计自然蜿蜒的岸线,并且与自然石块相结合,一方面丰富水体形态,另一方面为水体的流动增加阻碍,从而减缓流速,增加地表渗透,减少水土流失;其次,丰富水底的地表变化,从而形成河流底部横断面形状的变化,使河水深度发生改变,进而创造出多样的生物生息环境,提高了水体自净功能;再次,沿水岸种植耐水性不同的水生植物,丰富水岸空间。一方面利于水土保持,另一方面形成优美的谷底景观,与梯田上的花境植物共同创造花海效果。 ②基地北侧水塘的处理 基地北侧有常年存在的较大水面,水量受季节影响发生变化。该水库东侧还存在四个大小不等的小水塘。规划将五个水塘连通,顺应地形落差形成跌水和流水景观,丰富水景层次,促进水体循环和净化,并有利于泄洪防灾。中心水体设计柔和自然的岸线,与各种水边和水上活动相结合,创造亲水的、同时安全性高的、功能丰富的活动场所。除此以外,栽植大量的植物,创造和维护水边环境的生态多样性。 3.3.4 强化人文资源特色——尊重文脉,注重乡土 根据规划主题,设计以将军文化和当地民俗文化为出发点,寻求文脉的传承。公园规划力图将乡土精神景观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特色公园。 例如,将军文化体验区主要景点包括“忆苦思田”、“烂漫童年”、“峥嵘岁月”、“荣归故里”等。 “忆苦思田”景点设计,是在原有苗圃地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对地块重新划分,种植当地的特色农作物,保留乡土田园气息,并于其中设置景观凉棚、特色廊架以及农耕情景雕塑,建设成为当地中小学农耕实践的基地,使学生在实践的时候能够忆苦思甜,感同身受荣成将军的吃苦精神,为传承将军文化提供场所;“峥嵘岁月”的景点设计,将当地民居改建为剪纸艺术馆,在剪纸的内容上表现荣成将士英勇杀敌的情景,以及荣成的民俗风情;“荣归故里”景点设置亲切宜人的室外活动空间,一方面以景墙壁刻的形式讲述荣成将士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展示卸甲归田的老将军们的晚年生活,并为老年人设计丰富的活动项目,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定期举办老年书画评比展览、盆景艺术展览等活动,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和活动参与性。 再如,在入口广场内,设计抽象意味的秧歌雕塑,反映浓浓的乡土韵味。除此以外,公园内部的餐饮服务点,也可将荣成当地美食以及饮食风俗作为亮点服务进行推广,传承当地的饮食文化。 3.3.5 建筑及小品景点设计——利用现状,功能置换 公园规划的核心景观区是位于基地中部的将军文化体验区,地形相对平坦,是原有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包括园林局办公用房和苗圃等。规划以尊重和保留原有地形及建筑为主,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改造和扩建,调整建筑的空间布局形成当地民居院落风格,在一个个建筑院落中集中展示并讲述有关将军的成长故事,使市民在鲜活的家乡生活氛围中感受将军文化,提升场地的精神内涵,成为全园的精神核心。 此外,由于曾经的开矿 历史 ,基地东部现存大小不等的矿坑和断崖,地形较为复杂。设计保留其中几个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矿坑,通过巧妙的生态修复和艺术化处理,获得不一样的景观效果和利用方式。较大的矿坑在做好必要的排水和安全性处理之后,设计游人可进入的方式,形成别有风味的地下游憩活动空间。较小的矿坑则架设栈道,通过高低不同的栈道进入矿坑内部,让游人获得丰富的游览体验。 3.3.6 设施材料选择——绿色环保,减少消耗 公园设计中注重利用乡土材料和乡土技艺,创造易于维护且耐久性高的景观。设计中将荣成乡土建筑形式与乡土建筑材料(海草和石头)提炼出来,运用在景观小品和景观建筑的营建上。例如,休憩凉亭以海草做顶,将乡土石材运用到茶室、滨水建筑等的外立面,形成具有乡土风味且与环境融合的建筑。乡土的石材还用来构筑景观小品,体现乡土将军文化,例如石壁上刻字等。石材因为高硬度耐风化,因此能长久的维持其机能性。而海草本身虽然容易腐化,但用海草搭建的屋顶易于更换,而且取材容易,只要保持低水平的维护管理就可以形成耐久性高的景观。 基地北部通过对台地地形进行整理,种植地被与低矮灌木强化地形肌理。利用风能设计一组风车阵形成景观视线焦点,利用风车发电的原理进行能源的利用试验,建立小型的生态示范园地,兼顾景观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3.7 植物景观设计——适地适树,乡土为主 乡土植物及群落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条件的植物群体,乡土植物不仅适应性强,植物群落相对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高,地方特色明显,而且便于后期养护管理,绿地的生命延续周期长,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从而有效节约和降低了绿化成本。 ①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当地的自然植被方式进行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基地土壤偏酸性,土质瘠薄,地形复杂。因此公园首先选用基地本身就存在的植物,例如,银杏、水杉、黑松、刺槐等。除此以外,根据基地自然条件选择其他适宜生长的乡土植物,丰富植物种类,包括女贞、赤松、竹子、杜鹃、野蔷薇等。植物种类确定之后,按照当地的自然植被方式进行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将生态恢复作用放到首位,力求营造和谐宜人的绿色环境。 ②种植能带来丰富季相变化的落叶树、色叶植物以及北方花境植物 公园运用大面积的花境植物作为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的重要元素。在选择花境植物的时候,除了耐干旱、生命力旺盛等 参考 特性之外,在植物的搭配上充分考虑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例如选用蓝羊茅、细叶芒、蒲苇、血草等观赏草。除了观赏草的种植之外,在公园其他地方,注重四季植物的合理搭配。例如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不同时期的开花植物的搭配等,由此创造四季变化的风景。 ③挖掘果树花木的景观潜力,开展参与性活动 设计结合基地南侧现有的苹果林、刺槐和水杉,设计果林风光区。按照原有农田肌理进行场地划分和交通组织,增加当地果树品种(如桃树),扩大种植面积,并设廊架,大面积种植葡萄等爬藤植物,同时结合地形设置休闲娱乐场所,使得生产、观光、观果、品果等活动有机结合。 ④大量种植北方花境植物,强化山凹梯田地形 基地南坡的中部地形变化复杂,形成不规则的带状凹陷山谷,梯田状地形层层跌落,给人苍茫、壮阔的视觉感受。设计保留并整理现状地形肌理,形成流畅的自然曲线形等高线,种植大面积的北方花境植物,注重色彩搭配和构图,形成层层跌落的、流动多彩的花海景观,展示一幅原生态景观与人类精巧技艺相结合的美丽画面。 4 结语 青山公园的规划设计,力求通过对现状自然、人文资源的归纳和整合,本着生态优先、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 发展 等原则,在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以期在当前节约型园林的行业实践中 总结 一些有益的经验。 公园设计论文:美学视角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城市公园景观的建构是众多因素共存互动的结果,有效的评价体系往往是各种评价标准在具体情况下的综合评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整体性原则也包含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上的整体性。创造生态良好、无严重污染,人文与艺术气氛浓郁的居住、游览环境,满足人多方面的审美需求,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标。 关键词:审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1.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 以往,在人与自然两者的关系上,人往往被看作主体,自然往往被看作客体。就价值论而言,一些哲学观点认为人最有价值,自然本身没有价值。当代的环境美学与环境哲学更加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不再一味地强调自然的人化,也关注人的自然化。自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为主体。 2.美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 瑟帕玛曾经在“美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会议上指出“如何言说自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以往的美学研究自然,是将自然作为人类活动的对象,将艺术的美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部分主流的美学研究者认为,自然的美,在于它具有类似人生命的意义,是人的精神象征。而今天在环境美学的视界中,这种观点遭到了批判,因为它并不承认自然本身所拥有的美,而错误地认为是人创造了自然的美。 3.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公园中,自然作为景观是主体,人作为参与者和欣赏者是客体。游览公园是以欣赏自然美为主,人们身在其中,享受大自然的氛围,身心都得到愉悦。艺术美应该与自然美相互融合、相互衬托,使自然美更自然、艺术美更艺术。 4.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从公园造园元素的选择和组合来看,公园的基本设施包括植物、道路、建筑、小品、坐憩设施、游船码头等。功利关系的转换是环境美学的基本,所以,如何更好地把环境设施的功能与审美结合起来成为设计的核心问题。如,园林建筑、广场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踏步。踏步作为景观中一个常见的细节,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高差设计踏步与休息平台的数量,使其不但满足人的需要,还具有美感和空间序列感。又如,植物配置不仅强调视觉美,还要为那些不依赖视觉而感受美的人提供方便。公园设计者在以视觉美为主导时需要考虑到其他感官如听觉、嗅觉、触觉所能带来的审美与愉悦。 5.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 在较长距离的游步道中间,应设置休息场所,如亭子、座椅等。休息场所应有足够的空间让坐轮椅者与别人交谈。喷泉、座椅、垃圾箱、电话亭或其他小品,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可能是一种障碍,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它们的位置应十分恰当。建筑小品、座椅、垃圾箱的设计应该考虑坐轮椅者的尺度,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通行。我们往往从设施的功能、造型、颜色、材质及在空间内的位置安排等方面讨论设计中的“通用原则”。在功能上,首先要求操作简易,应当使儿童、老人都可以自如使用。在造型和颜色方面,要具有较强的识别性,使人们容易判断其功能,同时,要在最大范围内符合不同群体对人机功能的要求。在材质的选用上要满足防滑,为防止人体受伤,地面铺设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易碎、尖利的材料。设施在建筑空间内的位置也应该被细致考虑,首先应该便于游客寻找;其次,各类设施的设置不应影响建筑空间内游客的正常流动。 二、经济价值与审美关系的思考 1.过于看重经济价值的弊端 人们过去所关注的价值实际上只有几种,经济价值尤其被重视,其他一些价值如审美价值没有被真正重视。而在环境问题上,人们往往将其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对立看待,片面地强调经济价值。因此,存在对环境、资源竭泽而渔的现象。如,为了建水电站而破坏自然景观,为了盖楼房而任意砍伐树木,等等。那些仅看重经济价值、功利性而忽略审美价值的公园设计,是初级的、不全面的。为了经济利益破坏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自然景观,所创造出的环境仅仅满足了人最基本的需要,而难以满足人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样的公园最终会被人们否定。 2.审美价值的重要作用 在环境美学的研究视角下,审美价值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经济价值可以换算成金钱来衡量,而审美价值难以用金钱来换算。仅仅从经济方面衡量公园景观的价值是狭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精神生活将会越来越被人重视,只有经济价值而不具备审美价值的景观必然会被大众抛弃。任何自然物的经济价值都是有限的,而其审美价值是无限的。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一旦遭到破坏,很难用金钱使其恢复。兼具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的公园景观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是设计者应该重点思考的。 作者:杨世雄 郭文茉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园设计论文: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初探 摘要: 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均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基础上,对于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高楼大厦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沉重的压力,如何能够在繁忙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余可以获得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成为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中首要考虑问题。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可以为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提供一片自然休闲空间,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湿地公园建设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客观把握设计要点,将更加前沿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改善城市环境。 关键词: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生态平衡 湿地公园是我国湿地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建设湿地公园,有助于更加广泛的发挥湿地效益。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大力建设湿地公园,湿地面积增加到41.50万hm2。但是由于人们对于湿地公园的认知不充分,湿地公园设计上理论和实践未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尚未形成完善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体系,其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公园自然形成的湿地地貌景观缺失,植物多样性不突出,加之缺乏对湿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故此,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景观设计成为首要工作内容,加强对其研究有助于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1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 1.1湿地公园景观内涵 湿地公园景观是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的基础所在,在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前提下,充分整合湿地资源,挖掘湿地文化,发挥湿地生态型、社会文化性和艺术性特点,为广大人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区域。 1.2湿地公园景观构成 其一,水体景观。水体景观是湿地公园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划分为近岸陆域景观、水域景观和岸带景观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水域景观主要是通过水流速度、水质和水深来表达水体景观,呈现出汹涌澎湃或是涓涓流水之感,形成池塘、浅潭或是飞瀑等水体景观。岸带景观是受到抄袭影响形成的浅滩或滩涂等水体景观,形成不同类型的驳岸。近岸陆域景观则是为了便于人们观赏和游玩的亲水设施,即平台和栈道等,同时具有引导人流观赏路线的作用,营造出别样的湿地意境,提升湿地公园整体景观美观。此外,湿地公园由于水体景观影响,可以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或是出现云雾缭绕景观,呈现出特别的自然景观。其二,湿地生物景观。湿地公园中的生物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其中湿地植物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植物、水生植物和浮水植物等联合配置,呈现出湿地植物景观。结合植物的枝叶、花、果形状的不同,合理搭配形成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湿地植被自身具有丛生、片生和簇生的特征,根据群植或丛植搭配方法可以形成更加曲折、幽深的景观形态。湿地动物景观中包括湿地水鸟、鱼类和昆虫等,作为一种移动的景观,配合湿地植物景观,可以带给湿地公园别样的生机和活力。结合湿地水鸟的生活规律,移动放飞和归巢,潜水和觅食均是湿地公园内不可多得的湿地动物景观,具有别样的特色。其三,湿地文化景观。作为湿地公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了具备生态景观以外,还包括一系列风土人情和民俗特色,在湿地公园中的人文景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形成的生产文化,进而影响到人们日常的饮食文化和住宅文化。(2)湿地改造后留下的痕迹,其中包括具备地域特色的运河、桥梁和建筑等。(3)文化交通形成的景观,包括文学艺术交融的诗词歌赋和书法字画,或是民族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等。 2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2.1生态优先原则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出于净化污水和生物栖息地多样化角度,在尊重生态自然的同时,整合自然资源,合理搭配乡土植物和自然景观,保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升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合理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2.2以人为本原则 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满足人们欣赏水景的需求,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促使人们可以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多种角度来感受水景的魅力,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此外,在提供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景观连接起到遮荫效果。 2.3美学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为了实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合理搭配,应该注重人文景观的完整性、丰富性和特别性等特点,促使湿地水体可以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植物景观的配置需要注重虚实结合,实现色彩的协调统一。 2.4合理利用原则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以便于促进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以达到节省资源;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活动与科普活动。 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内容和方法 3.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内部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合理搭配,可以通过地形改造和水文联通,营造独特的湿地景观形态,提升对湿地农耕文化和水体景观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诸如,在湿地公园水体局部景观设计中,不同的溪流和石块,或是郁郁葱葱的湿地植物群落,驳岸自由曲线形态和双螺旋曲线形态等,形成一种曲水流觞的湿地景观。人工湿地景观为主的湿地公园,错落有致的池塘,湿地水体下游和积水区域设置稻田等。 3.2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设计 由于湿地环境的生态环境十分多样,生态效益较为突出,其中包括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特点。其一,在水质净化功能景观设计。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起到环境净化的作用。景观设计中,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选择净化能力更高的湿地植物,设置相配套的桥梁和廊设施,实现景观的多重效果。诸如,在景观平面设计中,可以设计为肾脏形,岸带植物可以适当的种植香蒲和芦苇等湿地植物,形成更加错落有致植物景观。此外,为了提升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效果,可以通过对比污水流经湿地的水质变化情况,充分展现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功能。其二,生物多样性景观设计。湿地公园中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配置乡土湿地物种,搭配昆虫和鸟类,维护湿地环境的多样性,营造良好的湿地景观效果,带给游客更加舒适的享受。与此同时,通过配置沉睡植物群落和浮水植物群落,丰富湿地水生环境多样性,把握空间分布规律。在湿地植物设计中,设置人工巢箱,或是在水体中设置岛屿,营造一种更加隐蔽的环境;引导鸟类前往栖息和觅食,将动物群体群居行为充分的展现出来,营造一种独特的湿地景观。人们也可以近距离观赏湿地动物景观,营造出一种空山幽静的意境。 3.3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设计中,主要是负责引导人们游玩和休息的路线设置,有助于合理引导人流,更为合理的展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其中包括凉亭、水榭、亭台、游廊和园林小品等等,带给人们别样的景观体验,提升人们的关上体验。就静态赏景景观来看,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观赏作用,同时也是湿地公园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景、对景和框景等会一系列手法,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湿地公园内部景观特色,提升景观多样性。动态赏景尽管则是为了引导人流观赏路线,促使人们可以动态的观赏湿地公园中的景观特色,合理划分公园内不同空间的景观,合理配置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提升湿地公园中景观观赏效果。点景则是为了更加深刻的展现公园文化内涵,营造出良好的湿地公园景观意境,最为典型的即是雕塑和园林景观小品等艺术形式为基础单元。诸如,农耕湿地文化中,农业设施和农业耕作场面,形成与众错落有致的农业场景,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农耕体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为了营造出湿地体验景观、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和湿地硬质景观,根据设计内容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其中湿地体验景观可以通过优化植物群落配置,地形改造实现;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则是通过配置乡土植物、表流和潜流湿地、稻田等;湿地硬质景观则是通过凉亭、水榭、亭台、游廊和园林小品等展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下,为了可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可以为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提供一片自然休闲空间。 作者:魏巍 单位: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公园设计论文: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摘要: 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湿地公园,对居民生存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中景观湿地植物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植物设计的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 湿地;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1湿地的定义 当前国际上对湿地的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和理论 其目的在于了解湿地的种植方法,恢复原有的湿地特性,改良湿地植物的生存环境,从而保护和恢复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为游客提供优美宜人的休憩环境,让居民在都市生活中,也可以身处大自然体会野外之美。其理论有:生态设计理论、湿地生态恢复、生态位理论、园林美学理论等。 3湿地公园植物的种植设计 湿地植物具有净化水体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大自然环境、改良土壤质量、调节生态系统平衡、景观美化、调节水分、保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特别是保护生态区域原有湿地植物和恢复已经遭受破坏植物的生态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均可用于水面绿化,这些植物应具有便于管理、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等特点,湿地植物应该根据湿地植物种类的习性进行种植。其管理的方法有除草、定期追肥、水位的调节和换水、及时分株、疏除、防治病虫害、防风防冻等方法。 4案例分析———以苏州菱湖渚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4.1区位与定位 菱湖渚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地势东高西低,整体向太湖倾斜,除天后宫两侧地形较陡外,其余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坡向:北侧以西北和北向为主,南侧以西南和西向为主。气候:菱湖渚地处中亚热带边缘,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明显、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临湖镇历年平均气温为16℃,1月最冷,平均气温3.3℃,7月最热,平均气温28.5℃。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150mm,降水集中在4~9月。公园定位以打造太湖自然生境的景观为目标,呈现出大自然与人工交融的美丽肌理,人与自然、动植物和谐的生态环境。 4.2植物造景 4.2.1入口广场种植区。 位于入口广场区域,承载举办园博会开幕式的功能,种植设计满足观众观赏的功能需求和景观需求,采用乔草的植物群落结构,片植山桃、山杏,形成满树繁花的景观,林下片植耐阴春花地被。小广场上,上层乔木选择枝高冠大的枫香,形成通透的视线通道;下层地被为缀花草坪。植物景观季相:春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植物:山桃、山杏;灌木植物:春鹃;地被植物:葡萄风信子、诸葛菜、郁金香。 4.2.2湿地净化种植区。 该区利用梯田湿地净化场地雨污水,通过水位设计,形成丰富水深变化的湿地环境,浅滩区以再力花、芦苇等挺水植物群落为主,深水区构建挺水、浮水、沉水多层次水生植物群落,发挥不同类型植物的净化功能。上层乔木选择喜水湿树种和开花树种,营造混交林群落,形成丰富多彩的湿地花田,形成色彩缤纷的夏季景观。植物景观季相:夏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乌桕、广玉兰;地被植物:蜀葵、紫娇花;湿生植物:芦苇、荷花、再力花。 4.2.3滨湖景观种植带。 该区域位于场地与太湖的交接处,采用减法方式,在现状芦苇荡中开辟景观水面,种植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营造池杉树岛,丰富植物多样性,营造涉禽、水禽的栖息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堤岸栽植柳树,形成芦荻飞絮景观。植物景观季相:秋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垂柳、池杉;水生植物:芦苇、香蒲、翠芦莉。 4.2.4台地种植区。 根据场地土方平衡的原则,形成了高低不等的台地,在坡地片植当地经济植物———茶,形成坡地茶田,台地顶部种植分枝点高的耐旱乔木———意大利杨,营造恬静的林下活动空间。植物景观季相:冬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植物:意大利杨;灌木植物:茶。 4.2.5植被恢复区。 该区域现状植被长势良好,种植设计以“绿”作为设计元素,保留长势良好的雪松、香樟等现状植被,并增植枇杷、香樟、桂花等常绿乔木和冬季开花灌木,维持公园在冬季的景观效果。植物景观季相:冬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植物:香樟、桂花;灌木植物:梅花、结香。 5小结 遵循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功能性原则,结合场地设计,根据湿地净化过程对污染物的处理要求和不同光照条件,选择相适应的乡土植物种类,营造多样的植物生境,丰富场地生物多样性,实现场地的低维护。 作者:宋海龙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园设计论文:郊野公园景观设计传承与发展 1项目概述 莫卡辛•希尔•伍德公园位于英国赫里福德市的西部约17km。它拥有超过139hm2面积,基址东北面临山体,并形成了一处历史性的公园绿地。这个区域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园以自然风格为主的英格兰景观设计,基质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设计的宗旨是恢复场地的生态环境,并对公园的历史文物加以保护。 2项目定位 将公园的使用功能转化成旅游性能是设计的一大特色,旅游业对大自然的自然资源要求低,所以在环境的破坏方面比较少,通过自然环境可以与周边的环境相匹配,并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展此项目可以实现公园景观环境再造的生态、资源合理化利用的作用。 3规划设计方法与构思 场地拥有最大的挑战就是:植物遭到大量破坏,针叶树被彻底砍伐,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也使得原本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未受到保护,所以本文将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4设计内容 4.1气候特点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气候主要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 4.2雨水和雨洪管理 对于雨水的管理,模拟自然界雨水的循坏过程,采用收水措施、蓄水措施和用水措施3大措施循环利用。采用梯田的造型来减少雨水的冲刷和收集雨水。场地主要拥有农田与森林。从地形来看,场地呈一个凹型,根据山脊的走向,结合等高线的划分线性进行环形的植物种植与植物的修补。呈现梯田的形式出现。收集雨水并重新利用,并保证缓解雨水的冲击力。由于英国的雨水比较多,而且暴雨来的很凶猛,所以缓和雨流很有必要,一部分雨水自然下渗,剩余部分的雨水可以根据地形的螺旋状进行流动,收集流下山脊的雨水,可以用来浇灌植物,也可以用于鹿园平日使用。继续种植原有农田,改善土壤的肥沃程度,并灌溉暴雨之后储存下来的雨水,种植一些适宜鹿园动物食用的植物,可减少食材来源的路程,节省经济的浪费和人力的付出。具有自体调节功能,起到很好的生态循环、繁衍的效应。 4.3采石场景观 采石场在2个山脊中间拥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浅坑,宽度大约是2~2.5m,从沟渠的底部起保持平均高度1.2m,沟壑宽大约2m。对于一些相对深一点的、安全性能强一点的小块岩石可改造成攀岩,一些浅坑可以做成水景或者是历史重演的情景等景观节点,增加公园的景色与特色。 4.4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的表现形式,用极富韵律的曲线、塑造错落地形,用抽象而简单的几何形体堆砌公园形体。以大自然的博物馆形式展现,提高公众参与度。莫卡辛•希尔•伍德公园的整体风格定位为原始质朴,休闲活动区域大部分采用采石场遗留下来的碎石、老红砂岩、手推车、围墙进行装饰造景。用这种复古色彩的公园元素,反映了当时人类生活场景的原始与纯朴。表达了当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运用大地艺术的手法,使景观提升到一个更为丰富的层次。大地艺术的介入,增加了现代人们对当时环境和空间的解读和思考,也对公园环境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深思和探讨。 4.5文化遗址 “无为而治”可以说是现代体现时代感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遗迹,将基于历史的现实情境,重新解构和模拟过去的情形,构建原始历史,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当然,公园加入了游戏的成分,利用场地的碎石建立起游乐设施,对碎石进行刻字讲述历史,纪念历史,家庭可以进行猜字游戏等,既可以增加知识也可以增加乐趣。老红岩石是公园特有的稀有资源,可重新利用,恢复年代的场景,并且人们可以重演故事,使人们充分参与体验环境中来。 5结论 对于具有多种层次涵义的公园来说,对其进行景观设计非常具有挑战性,莫卡辛•希尔•伍德公园是一个包含历史遗址、废弃采石场景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场地为一体的景观基址,该基址目前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创建一个多样性的景观,多种景观类型聚集在一起,从而向公众呈现在一个地区先前的全国性意义。 作者:王雅丽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公园设计论文:公园原型优化建筑设计运用 一、原型——文脉表达的底片 原型理论最早成为体系要追溯到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荣格认为,就像现代人通过进化遗传于古代人一样,原型也来源于历史的积淀,它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外显。在建筑学领域,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阿尔多•罗西根据原型理论创立了建筑类型学。他认为,运用设计手段激活原型,能够沟通传统与现代,使原型底片在当代现实环境中显形,使文化能量渗入当代建筑。基于建筑类型学,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提升、完善,提出原型优化法。原型优化法是对历史元素进行筛选,提炼出其最本质的部分——原型,进而对原型进行表征变异,实现集体潜意识和现实环境的沟通,再现原型的神韵,激活历史,延续文脉。该方法分为两个步骤:1.提取原型;2.转化原型。 二、挖掘原型——提炼积淀文化传统的形态 原型的挖掘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空间范围和时间断面,然后从分类、空间结构、类型特征等方面挖掘研究对象,形成一定的原型体系,之后从二维和三维深入分析体系中的历史文化信息。挖掘的方法应针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在挖掘梅山地区传统民居平面的原型时,笔者所在的设计团队运用了抽样典例对比分析、设计实践验证分析、时间自然筛选、原住民主观淘汰等机制和方法。我们在梅山腹地选取了4栋文物等级的民居,从建造时间、建造特点、周边环境、居民问卷等方面进行调研,最终发现4栋民居的共同特点:都保留了中心性平面要素(堂屋或院落)。另外,当地居民在建造新宅时,宁愿牺牲其他功能,也要保留堂屋这一祭祀性神圣空间,佐证了堂屋的重要性。由此我们总结出梅山地区民居平面原型——以堂屋或院落为中心的中心性平面模式。通过大量田野调查和历史性分析,我们发现梅山地区原型体系比较丰富。这些原型为后续主题公园的设计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素材,为公园内建筑设计的文化表达奠定了逻辑基础。 三、转化原型——塑造新的文化空间 从历史传统中挖掘的原型,还需在实际设计建设中运用,才能传递历史能量,塑造出有文化内涵的新空间。转化原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优化变异;二是隐性关联。 1.优化变异 优化变异借鉴了建筑类型学的方法,主要是对原型从形、构、意、情四个方面予以变化,与原型有直接、显性的逻辑转化关系。原型的优化变异从变化的对象上看,主要有:比例尺度变换、空间要素转换、实体要素变更、结构模式的拓扑变化。比例尺度的变换常常以自然或生物为原型。例如: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原型,在尺度上微缩并精炼其形态和意境而形成。又如当代仿生建筑,是从自然中抽取了原型,不仅在外表上模仿自然形态,在深层结构上也反映出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内涵。空间要素可以分为点、线、面、体。点、线、面、体既可以单独成为建筑空间的元素,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塑造空间。设计中,结合基地环境、人文背景,以原型为基础,从内容或形式上(如:数量、位置、方位、质感、色彩等)改变原型中点、线、面、体要素,可以使提取出的原型得到激活,形成具有新生命的作品。实体要素包括:屋顶、立面、体块、空间、环境等。我们可以从建筑要素的色彩、功能、材料等出发进行变化。拓扑变化是指生成结构形式的法则不变,而表层几何形态变化的变换,主要涉及内与外、围合与开放、连续与断裂、远与近、上与下、中心与边界等的关系变化。例如,设计师从前辈的设计作品中提取要素和设计规则,内化成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和特征,并潜移默化影响以后的设计作品,这种情况就是常见的结构模式的拓扑变化。在梅山文化园梅园的设计中,我们综合运用了以上优化变异的方法。例如,以梅山地区乡土的吊脚楼和封火山墙式民居为原型,对“吊脚”和“封火山墙”这些典型的建筑语汇进行“实体要素变更”——改变封火山墙的方向、高度,形成错落有致、起伏变化的外部造型;朝西的封火山墙强调了建筑的重心,同时防止西晒;结合新加入的建筑功能对“中心性平面模式”进行了“结构模式的拓扑变化”——梅园既要满足一定居住功能,又要提供管理办公的空间,依据这些现实功能,建筑师设计了双“院落”,单中心向双中心进行拓扑变异,两个中心院落由走廊联接,整合两种功能,形成既联系又独立的两个部分。 2.隐性关联 “隐形关联”是原型“优化变异”的补充,是指通过对原型隐含的意境、情境、心境、美境进行表现和表达,不追求与原型“形似”,而追求“神似”。具体方法是找到若干亚原型,再综合运用这些亚原型,使作品与原型在深层次的内在精神上暗合。需要注意的是,变异后的作品要能使人联想到原型。如梅山文化主题公园中的巫术馆就是在现代功能要求下产生的,在此之前,梅山地区并不存在类似的建筑形式,即找不到一一对应的原型,所以需要采用“隐形关联”的方法。设计从选址、结构形式、细部装饰、室内光影、总体色调、功能布局几个方面寻找和巫术联系的亚原型。为凸显巫术原始、奇幻的审美情趣,选址在具有神秘意境的高山之中。根据梅山地区原始建筑的建造特色,营建讲究因地制宜、简单实用,所以巫术馆采用“木骨泥墙”作为结构原型。从宗教角度分析,梅山教有很多奇异神怪的图腾符号,可以作为建筑细部的原型。巫术的心理感受与光怪陆离的光影氛围同构,幽暗的光影能使人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所以巫术馆的室内光环境力图营造出这种空间氛围。我们还从梅山地区已有的宗教建筑遗产的材质中抽取了一整套色系,利用色彩实现隐形关联。最后,我们汇集相关的亚原型,基本确定了巫术馆的建筑功能、结构、色彩、室内光影及环境色彩意向,通过有机整合、提升,实现了与远古梅山巫术文化的隐形关联。 四、结语 在文化主题公园的建筑设计中,运用原型优化法能再现历史文化的神韵,延续文脉,提升建筑的文化品位和内涵,为人们塑造出体味、参悟文化的空间场所。在今天,原型优化法不失为一种沟通传统文化和现代心灵的建筑设计方法。 作者:邹阳 付庆伟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公园设计论文: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景观设计论文 一、湿地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一)湿地公园景观的基本内涵 湿地公园不仅需要充分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好湿地保护以及湿地保护工程恢复的工作,优化湿地资源配置并发挥湿地资源的优势进而不断挖掘区域湿地文化内涵。同时在进行湿地保育区外部建设的时候,我们需要将社会文化特性、艺术特性以及生态特性充分结合,构建适合社会公众群体休憩的湿地主题公园。 (二)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要素 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文化景观、生物景观以及水体景观,只有实现湿地公园三要素的完美结合,才能够做好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 1.文化景观 湿地文化景观的目的是通过湿地的生态特征将当地文化传统、人文风情充分体现,以凸显湿地独有的文化特色。湿地人文景观主要是由各类生产方式形成的文化、改造湿地的印记与文化结晶三个部分构成,下面进行分类阐述。 (1)生产方式形成的文化 湿地在人类生活生产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湿地自古便是人类重要的食物、住宅、服饰来源之一,由此而来形成一系列渔猎文化、稻田文化、苇田文化以及衍生出的住宅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 (2)湿地改造的印记 人类在湿地上进行了大量生产活动,留下了数也数不清的足迹,如建造运河、桥梁、堤坝等,这些临水建筑均属于人类在湿地改造过程中留下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文化景观。 (3)文化结晶 湿地文化与其他文化产生过一系列的碰撞与交融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结晶,如文学方面的交融形成了无数瑰丽的诗词歌赋,其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湿地发展历史上;一幅幅描绘湿地景观的书法画卷又如同艳丽的骄阳洒下万丈光辉照亮整个湿地发展轨迹;一只只舞蹈、山歌又如同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于湿地发展的夜空中。 2.生物景观 湿地上生存着大量的植物,从类型上来看包括湿生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由于不同类型的植物其形状、枝干分布、叶片轮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季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不同的植被景观,如我们在春季可以欣赏荇菜花与鸢尾花,夏天可以观赏凤眼莲与荷花,秋天可以欣赏芦苇与香蒲。湿地上同时生存着大量以植物、浮游生物为食的动物,常见的有湿地水鸟、昆虫以及观赏鱼。湿地动物是湿地景观中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为湿地公园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在进行湿地景观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湿地动物的生活规律来进行。 3.水体景观 湿地水体景观主要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近岸陆域景观、岸带景观以及水域景观。近岸陆域景观可以让游客在亲水亭台轩榭、栈道上欣赏各类亲水设施;岸带景观可以让游人在浅滩、沙洲上欣赏形态各异的驳岸、植物岸带与沙滩岸带,以凹凸不平、曲直相间、虚实互补的岸带景观给游人以美的享受;水域景观是通过水质、水流等因素,以或缓或急、或深或浅、或静或动等水流形成的飞瀑、小溪、浅谭等景观让游人寻找心灵的休憩。 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景观设计的目标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首先,设计者要确定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在秉承湿地自然特性的前提下要对景观单元做好主题创设和层次划分。此外,设计还要同时满足湿地文化的宣传作用和游人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精神需求。 (二)景观设计的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在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湿地的蓄洪、防旱、污水自净能力,尊重湿地自然特性,避免因人为设计对其自然特性造成破坏或使影响最小化。 2.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者除要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外,还需考虑人们的亲水特性,要尽可能满足游人欣赏、亲近湿地水景的途径(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个角度)。 3.美学原则 景观的设计要与湿地自然景观在虚实、动静、色彩、协调度等上充分融合,要将湿地文化充分展示出来,真正提升湿地美的境界。 三、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策略 就目前来看,湿地公园功能分区主要包括服务管理区、湿地体验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以及湿地保育区等。其中,湿地保育区主要对生态过程与生态特征进行一个有效的保护,其环境容量与其他分区相比较小,而且景观建设的内容也比较少。所以,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要以服务管理区、功能展示区以及湿地体验区为主。 (一)湿地体验区景观设计 湿地体验区包含了湿地公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部分,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可以考虑从地形改造、水文联通等方面着手,建造大量的人工浅滩、溪流、喷泉、瀑布、沼泽、河流段等多样化的湿地景观,更为全面地体现湿地中存在的各类独特景观,要让游人也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到湿地特有的水体景观、农耕文化以及渔猎文化,通过合理的分布与设计,让游人能够一步步感受湿地景观并得到心灵的休憩。在湿地公园局部水体处理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通过设置宽度大小不一的溪流,然后在其中布置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块并点缀有相应的湿地植物,以形成充满活力的湿地水体景观。在驳岸的设计上,设计者可以使用自由曲线形态、自然力飘积形态、双螺旋曲线形态以实现虚实结合、曲直相间的溪流景观。以人工湿地为主的公园,在深水位,设计者可以依自然地势开凿成形状自然、岸带有起伏、高低错落的池塘,在湿地水体下游、浅水区域或在积水区布设水稻田,使游人可参与打渔、插秧等农事活动,构建类似于古典农家乐的田园生活氛围,以满足现代社会公众群体回归自由的根本渴望。 (二)湿地公园中湿地体验区景观的设计 湿地公园中的服务设施景观实质上就是按照人们在游玩活动中的具体需求进行设置,可以将湿地自然景观烘托出来,且便于人们对游览线路进行组织的景观小品、建筑物等一系列硬质景观,主要包括木栅道、游廊、园桥、舫、水榭以及景亭等。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以下3类:一是点景景观。其实质上就是为了将湿地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出来,对湿地意境起到一个丰富作用,如将农耕湿地文化中的水井等多种农业设施表现出来,还能够将“渔舟唱晚”的船只表现出来等。二是动态赏景景观。其实质上就是为了满足动态赏景以及游览路线组织的需求,并且对院内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实现近景、远景、俯景以及仰景的有机结合,使观赏效果达到步移景异。三是静态赏景景观。其实质上就是为了充分满足游人在休息、静态赏景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公园构图中的艺术主体与中心,在公园中起到一个点景的作用,通过采用借景、框景以及对景等一系列手法,对院内中的经过进行丰富,如舫、水榭以及景亭等。 (三)湿地公园中湿地功能展示区景观的设计 湿地生态功能呈现多样化,而且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湿地公园景观展示出来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水质净化等。湿地公园中湿地功能展示区景观的设计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展示景观的设计。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展示能够通过招引湿地鸟类,对乡土湿地物种进行合理配置以及招引湿地昆虫、鸟类来实现湿地环境的统一,达到一个良好的景观效果。如可以采用土壤种子库等一系列技术将岸带植被恢复,在林下空间中对喜湿植物、耐阴植物进行种植,以此对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创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自然景观;也可以通过湿生草本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以及沉水植物群落至木本植物群落在空间上进行合理的分布,将群落的空间分异规律与结构多样性有效展示出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水稻的栽培历史展示出来,加强游人对各类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作者:李俊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公园设计论文:地质公园景观及空间环境设计论文 一、地质公园开发设计中资源要素分析 1.自然资源 土地与气候:地质公园中的土地分为可利用土地、宜开发利用土地、难利用土地等。这些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效益。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四季交替、季节差异、冷暖雨量、时空分布等因素都制约着地质公园的景观开发与设计。水文与石景:水文是一个地区的典型代表元素,它能够提升整体空间环境的生态质量。应结合特定的水文特质来塑造地质公园景观与空间环境。瀑布与温泉:地质的多样化为瀑布的成因分类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同时为景区内的景观塑造形成令人震撼的背景。 2.文化资源 历史与文学:历史资源在地质公园景观的开发中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展示过去、结合当下来体现地质公园景观的发展特征。历史资源为地质公园景观的生动塑造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地质公园通过对主体景观活动的想象和定位来实现文学资源的景观再生。如石碑摹刻、人文笔墨等文学艺术常成为地质公园景观的突出标志。宗教与民俗:宗教信仰是文化现象特征的普遍存在形式,也是人们对地球的本能感性认识,同时是人类对自身存在于世界中的整体反映。 3.生态资源 森林与湿地:森林中名贵树木和植被蕴藏着深厚的生态潜力,保持水土平衡,保护河流线性空间的完整性,保证野生动植物的迁移、扩散和繁殖。生物与敏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物理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敏感区是指当受到外界影响时,那些容易受到干预甚至破坏的地区,即抵御性较弱的生态区域。建筑与风貌:建筑是文化的实体表现形式。建筑文化的表达通过建筑的外立面或者建筑风格等直观呈现在地质公园中。 二、自然、人文、生态“三位一体”的开发定位与整体设计——以安徽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1.开发定位 地质公园景观及空间环境的开发,应围绕整合资源要素,形成明确的开发理念。通过对地质公园景观现状环境调研分析,围绕已有的自然资源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地质公园景观的开发目标,开发时序与景区特色。本文提出自然、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性开发理念,自然与文化相互联系,并与生态相互交融,满足景区的协调发展。下面以安徽省天柱山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以崩塌堆垒型花岗岩景观和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群闻名于世。2005年8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2000年又荣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称号,2011年9月,荣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其中主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 2.整体设计方法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分为15个景区,分别为主峰景区、三祖寺景区、马祖庵景区、阳裴岭景区、大龙窝景区、天龙关景区、虎头崖景区、后山景区、锣鼓冲景区、龙潭河景区、九井河景区、皖水滨水旅游带、潜水滨水旅游带、牌楼—新店科考区和天柱山旅游服务区。根据地质公园的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依据地质公园景观分布密度、类型,从点(景点、居民点等)、线(景观线、旅游线、交通线等)、面(景观组合区、地貌区、建筑设施分布区、后勤服务区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思考,形成整体设计方法。 (1)旅游线路的系统优化与布局 旅游线路是为了使旅游者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观赏效果。地质公园旅游路线的空间布局是根据各种活动的需要,有差别地进行不同功能的组合布局,从而形成不同的公园空间形态。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线路设计从观看景观、接触景观、体验景观、回味景观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条生动而有趣味性的线路,它将柱状峰、脊状峰等奇峰,象鼻石、寿塔石等怪石,龙宫、迷宫、天宫、逍遥宫等洞穴,山势险要的断层峡谷等地质景观,串联起整座公园的景点、休憩地等景观节点,形成合理的旅游景观空间,并通过规划的绿化廊道、步行系统、公众活动走廊等多种路径,使游客对同一景物和景点从不同视角或距离去欣赏,可以产生不同心理作用。充分考虑到了“人观看景”与“景引导人”的行为模式,完成了游览互动体验时的心理感受。可见,地质公园景观的设计必须重视空间维度,强调旅游线路的分区与连续。 (2)自然特色地质景观及空间环境的整合与表达 地质公园的特色景观是人们对园区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艺术化的概括。从地质审美特征的角度上看,特色景观是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景区的独有特征。它的内容与形式都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等价值。因此,将地质学知识与景观规划设计有机结合,能为地质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提供良好的指导。在地球内外引力的作用下,天柱山形成了花岗岩奇峰、怪石、洞穴、峡谷等自然地貌景观,变幻莫测的云海、佛光等气象景观及多姿多彩的水文地质遗迹。主峰天柱峰是典型的花岗岩柱状体,由垂直节理及风化剥蚀而形成岩脉与纹理,拔地而起,突兀众山之上,直插云霄,势如“中天一柱”。怪石形态各异,如天柱猿、金鸡唱晚、神鬼探海、双狮戏球,虎头崖的蘑菇石、船形石,马祖庵景区的猪头石、霹雳石等。洞穴以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特著称,被誉为“中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峡谷势气非凡,如小天门、大天门、千丈崖等。景区围绕这些特色资源组织游览线路,通过步行、攀爬、缆车等形式,整合自然景观的组成形式,从而更好地表达地景空间特征。 (3)文化资源的融入与呈现 文化因素的导入为游客提供较高的精神愉悦体验,是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的基础。但是现在大部分国家地质公园开发定位不够全面,仅仅注重景观环境的规划,而忽视文化的吸引力。应该充分考虑文化与公众的相互影响和参与,实现文化历史与景观环境资源的共生。安徽省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得天独厚,其人文发展与山水美景相映生辉。天柱山附近的皖河是安徽省简称“皖”的溯源地,中国禅宗文化发脉于此。汉末时期,这里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众多的石刻作品。南北朝以来,天柱山成为佛道共尊的圣山,六代祖师中就有三位即二祖、三祖、四祖居山活动。天柱山地区是清代京剧母体艺术潜山弹腔、岳西高腔的发祥地,是为创立京剧做出卓越贡献的许多徽班艺人的故乡,也是黄梅戏诞生、成长、繁荣的摇篮之一。围绕这些众多的文化传说、文化遗存、历史故事等进行整合并融入到景区开发与设计当中,使得自然景观变得更有魅力,更富有吸引力。如仙人打鼓、龟兔赛跑、犀牛望月等,形象生动,令人回味。 (4)景观生态敏感区的控制与保护 地质公园的生态敏感区是景观控制与保护的重要区域。控制敏感区内水岸、坡地、台地、湿地等资源,改变植物种类,种植本土植物等生态系统,保持生态敏感区的植被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依靠地质景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生态环境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在敏感区的设计开发中以控制为原则,结合自身的生态系统,对不同的生态敏感区景观进行保护与控制,既形成良好的景区环境,又保持了生态平衡。其草木花卉、沟谷溪流呈现出听觉美与视觉美的四季交替,这是自然生态的最好体现。 (5)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与服务体系 为建立高品质景区环境,应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作为保障。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包括:住宿、餐厅、游客接待中心、特色商业、停车场、地质博物馆、标识导向、安全防护、通讯、交通、卫生设施等。上述配套设施与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围绕着布点适宜、整体协同、方便使用的目标,结合自然环境路线、特色景区进行优化布置,满足游客观赏和游览的需求。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是集山水风光为一体的风景区。新的规划中心区占地面积260亩,分成特产购物步行街、茶庄小学、地质公园博物馆、大型生态停车(换乘中心)和折迁安置四个区域。建成后的生态停车场能满足天柱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的需要。景区的配套设施与服务体系的数量适中、视觉醒目,整体设计呈现人性化趋势,具有可达性、便捷性、安全性三大特点。自天柱山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以来,经过与国际接轨的保护管理与精心建设,已成为科学家考察、青少年探秘、大众旅游休闲观光养生的绝佳去处。 三、结语 随着地质公园景观及空间环境开发与设计越来越引起关注,地质公园开发和设计及保护、更新、优化、提升的理论与实践正逐渐形成。可见,地质公园开发设计应确立合理的环境容量,明确的开发定位,整体的设计方法,围绕自然、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落实到各个阶段中去。不断整合、挖掘,建立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地质公园景观与空间环境。真正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三大和谐目地。 作者:陈刚 熊少辉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公园设计论文:休闲公园生态游步道产品设计论文 一、生态游步道产品阐释 (一)游步道的建设 我国对于游步道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至今仍没有一个完整的步道建设系统。位于杭州的西山游步道、黄山风景区的游步道和宁海的游步道系统是我国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游步道系统。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中国登山协会向全国推广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首个完工项目。 (二)生态游步道及其功能 1.生态游步道 景区道路一般分为主要干道、次要干道、游步道。主要干道是连接景区与景区主要景点、主要建筑、游憩娱乐的道路,划分了各个景区,道路一般宽3.5-6.5米;次要干道是景区内各个景点连接的道路,对主要干道起辅助功能,道路一般宽2.5-3.5米;游步道是具有引导游客深入各个景点和供游客行走、休息功能的道路,单人游步道一般宽0.8-1.2米,双人游步道一般宽1.3-2米。游步道是景区建设最基础的部分,广义的游步道指使游客能到达景区内各景点或观景点的所有道路或交通线,如普通的步行小径、通往景点的公路、水路以及直升机航线;而一般意义上狭义的游道则仅为景区中连接各景点及观景点的步行道路,包括原始的小路及人工特意修建的小道。本文是就狭义的游步道而论的,指的是游客以相对原生态的游玩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骑马等),贯穿于景区各个功能区、景点景物,为游客提供休息娱乐的自然步道和人文步道,包括人工步道和非人工步道。 2.生态游步道的功能 一是有序串联景点的功能。生态游步道规定了游人的行进路线,从而向游人传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让游人按规划好的顺序依次进入各景点。二是审美功能,游步道通过不同的形式、形状、铺装和材质组合形成景观融入环境,并将景区最美的景点景观联系起来向游人展现。三是对游人安全和景区资源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生态游步道约束游人游览的随意性,在让游人远离危险的同时减少随意践踏给景区带来的破坏,保护旅游环境。四是文化提升功能。“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景园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生态游步道建设融入文化,有助于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 (三)生态游步道产品 生态游步道是连接各个旅游吸引物,满足旅游者游览体验需求,让旅游者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而根据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性所设计出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步行道路。生态游步道产品是依托景区景观和环境,贯穿各种旅游吸引物,为景区总体结构布景,并且通过步道景观的规划设计,功能价值的挖掘与体现,满足旅游者游览、健身、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需要的景区旅游产品。产品的核心是注重游客消费的体验和经历,以及道路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在功能价值上的提升。生态游步道产品可分为核心产品、有形产品、无形产品。核心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基本层次,有形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无形产品是核心产品的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是指旅游者购买某种旅游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旅游者真正想要买的东西,因而在整体产品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生态游步道的核心产品包括观光、锻炼、回归自然、养生等,提供健康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方式。有形产品是游步道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旅游者提供的实体和服务形象。生态游步道的有形产品包括游步道实体的风格、曲线、色彩、选材、型式等景观因素以及步道配套服务设施。无形产品是有形产品所附带的全部服务和利益,包括景区的文化、科教、审美、疗养、人性化设计等。游步道的设计既要满足于基本需要,也要满足于内在需求。 二、梧州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产品的文化视角分析 (一)基础情况分析 苍海公园位于梧州新建设城区龙圩区,龙圩区于2013年3月成立为梧州市新成立的市辖区,位于梧州市城区南部,南广高铁、南广高速等7条交通要道交汇于此,并与梧州新机场相连。梧州是广西东大门,处于“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上,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两广咽喉”,是我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是西部地区12省(区、市)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的城市,也是连接珠三角与北部湾的主要通道城市。梧州享有“绿城水都”、“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美誉,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大城市”等。梧州计划将苍梧公园打造成城市名片、生态宜居新城,一个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养生于一身的多功能旅游地,而“生态新城、西江明珠”是梧州近阶段为苍海公园所拟定的发展目标。苍海公园规划范围为东起东部山体山脊线,西止蝴蝶山路,南起古凤南四路,北至浔江一路,总用地21.3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1.97平方公里左右。苍海公园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平坦,部分区域落差较大。苍海公园旅游景区主要是围绕苍海湖分布,东侧景点有浔西湖、浔西公园、跨湖桥、日月湖、苍梧风情旅游小镇、石林公园、山地度假区、皇冲顶、皇冲顶森林公园、交通桥、龙母湖;西侧景点有古凤城市湿地公园、古凤创意民俗村、半岛酒店、水上乐园、李公堤、茶仙岛、济深湖、济深公园、梧州科技馆、苍梧水城、苍海公园、西江文化博物馆。 (二)基于文化视角分析 游步道产品设计的精髓在于文化,文化是支撑游步道产品的灵魂。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的设计要体现梧州浑厚的文化,才能让这条游步道“活起来”。因此,要对梧州及周边的文化进行挖掘、梳理、凸显、整合,使游步道形成完整有主题的有机产品。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水城,孕育了以龙母文化、骑楼文化、水文化、粤语文化、美食文化等为主体的文化。自古以来,炎黄子孙便以龙为图腾,对龙有着很高的敬仰,龙母文化体现了具有岭南特色的龙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间文学的流传(包括典故、诗歌、戏剧等),梧州无论从建筑方面还是从商业方面,都体现了西江流域民众对龙母的崇拜,并形成了具有独特民俗民风的龙母文化体系。龙母文化体现了龙母助人为乐的善良形象、龙母育子的慈母形象、龙母护佑西江的女神形象。骑楼城孕育了梧州繁华商业贸易,也衍生了独特的市井文化。骑楼不仅有着欧式建筑风格,还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骑楼上为楼下为廊的风格,体现了梧州人的古生活方式、生活状况、生活乐趣。澄清的浔江和浑浊的桂江交汇形成了黄绿分明的鸳鸯江,两水交汇处,一浊一清、一急一缓,泾渭分明,恰似戏水鸳鸯,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沉淀,最终孕育了梧州的鸳鸯秀色和水上文化。水文化蕴含了梧州人依水而生和依水而活的生活方式、生存之道、水上民歌等。粤语是从梧州流传出去的,西江流域大部分居民均以粤语为母语,粤语文化是梧州的特色文化,包括了粤剧、粤曲、舞狮、舞龙、鹿儿戏等文化品牌,还包括粤域民俗风情、风俗礼俗、习性等。梧州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美食和独特的佳肴(如冰泉豆浆、纸包鸡、酸笋田螺、艇仔粥、龟苓膏等)令食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更有“食在梧州”的说法。而且梧州美食不仅在选料方面讲究、制作工艺精纯,有些更是具有药用价值。 三、梧州苍海公园的生态游步道产品设计思路 (一)设计原则 1.文化性原则 梧州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百年商埠,有着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而文化是生态游步道的灵魂与竞争核心。游步道设计将地方文化细致化,趣事扩大化,将相关联的文化集合并与景区的游步道景观融合规划开发,使游客在游览时不仅能回归自然、体验自然,更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景观气息。 2.创新性原则 苍海公园为新开发区,创新不可或缺。生态游步道从形式、景观、材料、色彩等方面创新,在体验、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并适时融入新科技,改变景点景观单一的布局,让游客感觉到舒适、新鲜。古板的文化展现方式让游客处于被动方,这会让游客排斥,起到负面效果,应让游客主动接受文化,以文化体现方式的创新和内容的多样化,来激发他们探究文化的欲望。3.生态休闲原则苍海公园游步道设计应注重分析森林、山地、湿地、湖泊等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尊重当地原始生态环境及场地,以“精花钱、少破坏、原生态、重保护”为准则,物尽其用就地利用原材料,因地、因景而设,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宜的生态材料,开发最大效用的生态游步道,使之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与环境更好地相融合。 4.体现主题原则 主题是苍海公园区别于其他景区的标准,也是规划开发所遵循的思想原则,更是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设计的目标。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设计以当地的文化作为依托,以当地文化、环境特征、服务、建筑等为主题,每段游步道设计一个鲜明的主题,加强绿化,树立生态游步道的品牌形象,适应旅游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广、宣传和强化景区的形象。 5.安全舒适原则 苍海公园森林、山地、湖泊相对来说属于危险地段,生态游步道设计要站在游客的角度解决游玩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舒适问题,主要采取生物治理加以工程治理辅助;当安全与景点审美发生冲突时,安全放首位,尽量避免危险区域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可以设置加固、防护栏、警告牌等;游步道选材时也应注意安全性,避免表面太过光滑、有棱角的材料等等。 (二)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产品定位 1.核心产品定位 生态游步道核心产品应满足游人体验风情小镇、山地休闲度假、沐浴森林、体验田园生活、异国风情体验、娱乐游玩、特色商品游购、休闲养生等多种旅游目的,适合当地居民休闲游和外来游客度假体验游。一方面,生态游步道引导游人远离喧嚣城市前往一个生活节奏慢、休闲的地方;另一方面,生态游步道可以使游人达到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保健、放松的目的。 2.有形产品定位 生态游步道有形产品的设计应与整体风格相协调,突出景区主题,多种风格相融合,避免游人因单调而产生视觉疲劳;路线根据景点布局、地形、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多变设计,最好做到“一步一景,不走回头路”,从仰视、俯视、远眺等角度观景;铺装色彩和图案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色彩简单、图案线条分明,特殊区域可根据区域性质选择图案和色彩,如游乐园选择活泼有趣的图案,色彩多变鲜艳;选材因地制宜,优选当地生态材料,就地取材;步道型式根据环境地形设置,可设阶梯、观景台、廊道、桥等。步道配套服务设施设置的数目、距离、风格等应根据景点环境、步道长度、客流量等决定,风格尽可能与景区风格协调,紧急标志、必要设施要醒目。 3.无形产品定位 文化是一个景区的灵魂,以当地文化融入游步道设计,贯穿于整个景区,注重在细节方面加入文化,使步道具有灵魂。审美是旅游景区最基本的功能,游步道设计具有标志性、凸显主题能提高审美功能。游步道的路线根据景点而设,贯穿了古镇、山地、森林、湿地等多种景观,也使游步道附加了锻炼、科教、疗养等多种无形产品。 (三)基于文化视角下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产品设计 游步道建设以符合审美、布局合理、保护生态为要求,对于提升旅游区的品位、创造一个温馨浪漫的旅游生态环境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苍海公园旅游游步道以民俗风情旅游区、山地休闲度假区、创意生态湿地区、异国风情休闲区、特色水街商业区“五区”作为设计中心,将各景点有机连接,从线路设计、文化融入、材料选用、色彩挑选、景观设计等多方面对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进行设计。 1.民俗风情旅游区 民俗风情区位于苍海公园的东北部,东侧是连绵的山地,西侧是苍海湖心区,处于新城北部入口与山地度假区之间。民俗风情旅游区主要是以本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题材,打造出苍梧民俗风情小镇和梧州文化旅游区,是苍梧文化展示的窗口。所以,民俗风情区游步道的设计要尊重梧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质朴醇厚的民俗小镇风情,体验岭南文化。民俗风情旅游区与半岛CBD相对,地势起伏大、高低落差较大、观湖观山视线良好,可设计怀古步道和观景游步道。在苍梧风情小镇可设计“苍梧风情街”,以怀旧为主题,设置多个生态廊道,供游人休息、品六堡茶、听粤曲等。生态游步道设计统一选择显旧的青砖、石板、卵石等材料,根据小镇的建筑布局,设计成不同线型的游步道,铺砌成间隔式或全铺式,种植高大的树木或对身体有益的树木花草在步道中间或旁边,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除此之外,生态游步道与苍梧风情小镇的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相接,避免游走客在游览时走回路、走偏或者看无可看,以此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小镇主要以粤剧、牛娘戏、鲤鱼舞、麒麟舞等民俗表演展示苍梧的文化、节日礼俗;以买卖龟苓膏、六堡茶等来展示梧州的特色产品;以开设居民客栈、粤菜餐馆等方式来展现苍梧人民的生活状态、饮食习惯。民俗风情区与皇冲顶森林公园之间主要以观景为主,可设计为“望江游步道”,地势起伏大,地势陡峭的地方设计“S”或“Z”型的线路来缓解上坡疲劳,坡地平缓或视线良好地段设置多处专门的观景平台,与半岛CBD遥遥相望。路线尽量选择已有的小道,材料选用最好是就地取材,以最小的资金、最小的破坏来开发游步道。 2.山地休闲度假区 山地休闲度假区位于苍海公园东部,依山傍水,西依苍海核心湖区,东靠山脉,北连民俗风情旅游区,包含山地休闲度假村、山地运动地。公园大部分用地为林地,平均海拔较高,包含苍海公园最高峰皇冲顶,与半岛CBD一湖相隔,180?观湖景观视线,观湖观山视线良好。山地旅游度假区形成以休闲养生、度假、健身运动为主题的现代旅游区,利用地势最高点打造地标景观———龙母望江台,展现龙母文化,体现当地特色。山地休闲度假区开展山间温泉、避暑、登山、攀岩、漫步旅行、山地冒险、露营、漂流等多种山林休闲活动,使游客以一种最放松、最简单的方式休闲养生。山地休闲度假村和山地运动地以“养生、度假、探险”为主题,步道连接各个山地景点,选用卵石、混凝土或石质材料,平铺为主,加强景区网络信号,使用二维码扫描系统提供山地各个景点游览图、方向导航、景点介绍、安全提示等信息、视频。在皇冲顶设计“健身休闲步道”,以阶梯为主,采用曲线型线路,宽阔视野,并选用木质材料或石板铺置。山地是个难管理、易迷路但锻炼养生价值非常高的地方,所以要配置有完善的信息引导系统、照明系统,合理设置工作站并在岔路多设路标,长路段多设休息凳、凉亭、公厕等。不仅如此,危险地带还需设立护栏和危险提示牌,运用红外线探测警报设备,防止有人踏入危险地带。前往龙母望江台的游步道设计为“龙母登山道”,采用庄严、纯白的石质为阶梯材料,以直线为主,显现出望龙母的神圣和艰辛,护栏雕饰龙纹,给人以崇敬和震撼的效果。皇冲山顶部可通过描绘龙母治水、龙母育子等内容的文化牌、龙母雕像、凉亭、诗词篆刻等方式展示龙母文化。下山游步道不要与上山游步道合一,避免景色重复。 3.创意生态湿地区 创意生态湿地区位于苍海公园东南方向,北面苍海核心湖区,南连南广高铁。创意生态湿地区的旅游地包含古凤城市湿地公园。现状多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保存较好,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高低落差较小。创意生态湿地形成以创意文化、生态为主的特色公园,依托现有生态资源,塑造创意文化艺术村,打造特色湿地公园,力争在广西区内成为以生态湿地、艺术创作为主题,集艺术展示及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古凤城市湿地公园与山地度假村之间多为农田,游步道的设计为“田园步道”,可以采用竹子、木板或细石沙粒搭建桥梁,采用“d”形路线,在中心点设计鸟形的观望台,远远地看就像是翱翔在农田间,使游人能亲身置于田间,观赏一望无际的田野。设置农作物购买点,出租农具、展示农耕文化、买卖农作物等,让游客体验农耕生活和农民的辛劳,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以及采摘的乐趣。此外,合理利用农地建立六堡茶茶园、苍梧文化娱乐园、翠竹花园、南国果林等景观板块,让游客体验更多梧州特色产品。古凤城市湿地公园以当地丰富的物种种类和生态资源为载体,开发建造百鸟园、九曲垂钓捕鱼园,驯化繁殖野鸭、水鸡等野生水禽鸟鱼类,供游客观鸟、垂钓捕鱼,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环境之中。湿地公园定期开展生态保护活动,让游客了解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湿地游步道以石质、沙粒、卵石铺置为主,穿梭于物种与湿地中,线型可根据物种的分布来设计,以分隔物种或区域。多种植能吸引蝴蝶等可观赏性昆虫的植物,道旁可陈列湿地的物种图片、物种基本知识、注意事项等,将物种创新设计成各种图案的动植物花纹用于摆放或修建成塑像、标识、凉亭等,使整个公园充满新奇和艺术气息。 4.异国风情休闲区 异国风情休闲区位于苍海新城西南方向,北面苍海核心湖区,南临南广高铁,西接古凤二路,紧靠创意文化生态区,滨湖景观面宽阔,观湖观山视线良好。异国风情休闲区以滨水休闲为主题,以别具特色的李公堤、水上主题乐园、半岛酒店、德国风情旅游小镇等塑造雅致的休闲环境,成为吸引文化人、时尚人士的去处。基于此,异国风情休闲区适合设计综合型游步道,可以将游步道设定为“休闲文化街”,自南向北形成德国风情旅游小镇-半岛酒店-水上主题乐园-李公堤的景点排列。南部地段以休闲异域文化为主题,德国风情旅游小镇为载体,通过慕尼黑酒吧、德国音乐餐厅、柏林墙涂鸦等特色品牌,打造以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及巴洛克建筑为主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休闲文化街,生态游步道材料主要采用砖石、木板、卵石、石板等,设置德国名人雕像、休息凳、遮阳伞、观景平台,使休闲氛围更加浓厚。中部地段以德国特色餐饮为主题,半岛酒店为主要载体,开设古堡式餐馆,展示德国美食如葡萄酒渍鲤鱼、巴伐利亚的正宗烤猪肉加酸菜、巴登人的斑鳟鱼片等,生态游步道可选用木质材料,种植德国国花矢车菊于步道两旁,营造一个原生态的餐厅环境。北部地段以娱乐观光为主题,水上主题乐园、李公堤为主要载体,打造梧州滨水文化水上乐园和苍海水廊景观,生态游步道以石质材料为主,水上主题乐园游步道铺设活泼、灵动的图案,颜色可选用鲜明色彩,李公堤地段步道设置水上曲折廊道式生态游步道,种植荷花于廊道下,并多设滨水平台、休息凳、遮阳伞、照明灯等,与苍海东部的景点相呼应。 5.特色水街商业区 特色水街商业区位于苍海公园中部,西连工业大道,东临半岛核心区,北靠中央北路,南接中央南路。特色水街商业区地势平坦,高低落差较小,以商业、购物、娱乐为主导。其生态游步道设计以苍海水城为主要载体,结合环城水系,融入骑楼文化,塑造现代与民俗结合、时尚与复古共存的特色骑楼水街。特色水街商业区以“水生活”为主题,主要以主题酒店、商务会所、商业街、码头等为依托,融入水文化,使这个区域变成名副其实的“水世界”。主题酒店打造标志性的水门建筑、水上餐厅、露天游泳池,生态游步道以水蓝色为主色调,以石板、木桩、卵石为主要原材料交叉平铺或间隔平铺,曲线线型为主环绕于各个景点景物,采用投影技术将水纹投影在步道上,仿若走在水上一般。商务会所以水疗为主体,塑造天然的生态环境,营造一个“天然水吧”,生态游步道以曲折型的水上桥梁为主,桥梁起到隔水作用,卵石平铺于桥梁之上,打造一条养生桥梁式生态游步道。商业街以骑楼为载体,通过观看老梧州骑楼水生活的水幕电影、釾家水上婚庆表演、骑楼文化展示等手段展现梧州水文化,利用激光成像、裸视3D、投影等先进科技在生态游步道旁展示水上文化,生态游步道以石板为主,建立护栏、休闲平台、滨水平台等,并在水边种植水类植物,营造丰富多彩的滨水、亲水景观,净化水质。这个“水世界”是现代科技与骑楼文化的融合,将会成为新城市的一个亮点。 作者:唐峰陵 岑海间 单位: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公园设计论文:城市公园设计论文 1、方家山公园概况 方家山公园位于闲林镇西南部,紧邻方家山公寓以及联荣村委。本项目在05年公园建设完毕后由于部分设施老旧,景观质量不高等原因需要做进一步的品质提升和改造,地块西、北两侧紧邻住宅区,公园规划用地面积5万平方米。 2、方家山公园改造的理念 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的空间实用性,在满足休闲娱乐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借助城市自身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塑造特性多元、舒适宜人的环境风貌和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因此,在公园改造设计中应重点强调融入地方文化的理念。文化建园是方家山公园设计的重点之一。公园处在历史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具有众多历史文化可以去挖掘,其独特的地域人文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公园设计的优势,在设计中应注重对街区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业景观的改造、地域特色的体现,并把这些历史信息经过加工和提炼融入公园的设计中,从而塑造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新公园景观。 3、方家山公园的设计理念 “闲居林下、和睦龙舟”——在公园原有良好制备及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把市民的游憩要求放在首位,并融入闲林地方山水居住文化和闲林小端午“和睦龙舟”文化,打造闲林和余杭区最美丽的城市公园。 3.1、设计风格 (1)有曲有直,自然与规则的完美结合; (2)人性尺度,符合市民休闲游憩要求; (3)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文化内涵与生态系统的并重。 3.1.1、目标定位 通过对原有设施的改造、利用、更新,结合新的设施与场地建设,充分展现闲林文化与乡土精神、满足市民各种休闲游憩功能,同时建设符合“低碳城市”原则的城镇公园。 3.1.2、设计特色 方家山公园突出以“闲居林下、和睦龙舟”为主题思想的文化内涵,创造多样的城市居住与生活场所和突出的纪念性标识景物。道路与活动场地层级分明,分布合理,是整个公园人流聚集点相对均匀且有突出特点,能够满足市民对于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各种需求。场地植被配置,对种类、颜色等景观品质方面进行更新和提高设计。 3.2、基地解读 3.2.1、周边环境 基地西南侧紧邻闲林镇主干道闲富中路,交通条件优越。北临方家山路,目前对面是一些商业设施,东、南两侧都是居住区,由于山体坡度较大,不太适合舍入口,东、南两侧不远处群山环抱,有较为优美宁静的自然风景。 3.2.2、设计地块 植坡:基地内现状植被生长良好,有些位置过于浓密。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色彩组合考虑不是很多。范围:目前基地内为2005年建设的公园用地,主入口设于北侧,西南侧闲林水厂位置将拆除井入,山顶清水池在加以利用改造的情况下井入公园范围,公园西北侧三角形地块由于道路选线修整也并入公园范围。建筑物:院内有一定数量的建筑亭廊及游憩设施,目前状况尚可,绝大部分可保留。 道路:山林区道路系统较为凌乱,坡度起伏较为突然,路线不顺畅且指向不明显,没有等级区别。另外道路雨天积水严重。入口:北侧入口与方家山衔接生硬,形成了入口位置较小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民进行活动的目的。环境:设计地块周边主要以民房、商铺为主,西侧有多所学校,闲林镇中心小学,闲林镇第一中学,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等,因此需增设西侧入口。 4、方家山公园改造的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在公园的改造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不同使用人群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以及公园使用情况,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最大限度创造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公共游憩设施和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为市民多种休闲娱乐活动提供场所。 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1.城市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的现状简述与发展前景 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是运用一些草坪、地被、树木等许多植物相互结合,根据生态学的互利共生、多样性与竞争性相结合的理念,结合自然环境,阳光、雨水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好画面,形成和谐的生态景观。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较注重理性与科学的结合,着重强调现代化城市的生态建设,现代化园林的建设主要是要考虑现代道路、小区建筑。更多的是根据人工改造成符合当今现代城市化的环境要求。现代的生态化公园不同于中国古代园林的形式,大多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甚至有的模仿西欧的一些国家的园林建筑,使整个生态公园有了新的意境与意义。现代生态化景观的设计更着重于通过山水、植物、道路等一系列的生态事物来展现公园的独特之处。生态化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为在现今强调城市生态化的的背景下,因地制宜,结合各个地域的不同来建造适合于当地的植物生存的,符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生态公园,在当地寻找设计的灵感,尊重当地的文化遗产,建筑风尚。通过设计,是整个生态公园与当地的历史文物与文化合成一体,带来真实的美感以艺术色彩。坚持生态的理念,用不同植物来进行景观设计与创作。 2.城市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类型与原则 第一种是原生植物景观,原生植物景观强调的是生活在自然条件下的植物,通过园林设计将原生植物安排在特定的位置,因为原生植物的存活几率一般会超过在人工养植的条件下的的植物,就比如公园中的一些原始林子,他们的生存方式就较为简单;第二种是人工植物景观,这种景观指的是,由于现代化建筑过于发达,是很多原生植物逐渐减少,资源变得匮乏,由此,对于一些植物的模仿自然地一些因素进行人工设计,建造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植物景观,在这种人工景观中的植物几乎全都来源于人工种植;第三种是自然恢复景观,自然恢复的景观以原生植物为基础,结合人工植物,对于当地的环境进行恢复,有效地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空间。除此之外,在进行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化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其一,以“绿”为核心,这个绿是建立在绿色的植物基础上的,“绿”字代表阳光、健康、和谐,无论是对于生态、社会、经济、这种“绿”都会产生一定的效益;其二,各种性质相互结合,包括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科学性等方面,由于现代我们的生活的发展脚步太快了,人们很难找到静谧、舒适的环境去放松自己,寻找灵感,这种陶淑娟道外区园林绿化管理办公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0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就能够保证让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要时刻考虑地理气候、土壤条件、降雨量风外界环境因素,利用科学的设计原理来满足人们对于生态公园的需求;其三,对植物的情况进行详细的的检查,在进行设计前,一定要对该地区的植物进行健康状况的检测,竟可能的保留原有植物;其四,充分结合景观生态美的理念,营造公园植物的和谐氛围,在城市生态化公园景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是现各个植物形态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还要考虑整个形式上的布局。除此之外,还要展现植物的生机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活力,给整个设计增添了节奏感与律动性。 3.城市化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 生态植物景观公园主要之以植物为主打,人工的相关设施作为辅助,建造有没宜人景象。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植物的不通过色彩进行搭配,还要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将景色与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设计者想要的效果。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时序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韵味,植物的万千变化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不但让人们感受到四季的明显变化,还丰富了整体画面;利用植物景观塑造诗境,从古到今,美丽的植物都会给世人带来无数的创作灵感,留下许多优美的篇章,让后人有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再就是可以利用植物景观来改善生态环境,植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性,对于净化空气起着很大的作用,只要植物能够合理的进行配置,就能够达到很好的净化作用;植物与个建筑相结合,在公园里有植物必定会有真山、假山的陪伴,湖泊的映衬,使各个部分相辅相成。 4.城市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生态公园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植物除了能够净化自身还能够吸取周围的二氧化碳,通过自身的作用调节身边的水体、土壤、空气的质量;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一定程度上凸显城市的特性,另一方面使周围居民的的舒适指数提高了,成为居民休息上班族放松的良好环境。 5.结语 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要时刻尊循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要根据植物的一些特性,将植物栽到适于自身生长的环境,植物勃勃生机的特性带给人们无限的美好与自在。除此之外,公园设计还要注意植物的布局,完美的布局格式不仅能让众多的各种颜色的植物展现其耀眼的色彩,还能够美化观赏者的眼睛,是整个园林具有一定的艺术气息。由于现今我们要建设的生态公园是以生态学作为指导手段,使整个园林具有“真”、“健”、“美”的优秀特质。良好的生态公园不仅要有宜人的环境,景色美丽,能够让人放松精神,使老人小孩享受天伦之乐,使工作的上班族在闲暇之余享受片刻的宁静。 作者:陶淑娟 单位:道外区园林绿化管理办公室 公园设计论文:主题公园规划与功能分区研讨 本文作者:王华、郭晓东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在强调环境保护的今天,主题公园被看做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强有力的工具。漪汾公园在整合优化地形土壤、水、动植物等自然生态资源时,主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在造园中引进海棠、玉兰、银杏、山楂、竹子、牡丹等上百种珍稀树种及花卉。公园遵循自然的原则,从起伏的景观山丘,到疏林草地,均以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观叶与观花植物结合,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创造出一座上、中、下(乔、灌、草控制面积比例约为5:3:2)相得益彰的城市生态型绿地[1]。公园不断栽种、补种应季树种及花卉,实现了四季常青、三季观花的观赏景观。 公园的规划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力争打造成一个通俗化、适应大众、能解除人们生活压力、展示社区形象的场所。公园更多的倾向于“动”,倾向于“娱乐性”。公园中设置很多开敞的大空间,人们在公园中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大,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满足居民娱乐、享受、休憩的要求,使得他们有家可居,有园可游。为了使市民在园内观赏植物的同时增加一些树木知识,公园中各种乔木、灌木的枝条上绑有标签,上面注明该种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类及其主要习性[1],增加了市民的园林树木、花卉知识。 功能分区及分析: (一)功能分区 公园的建设满足了社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不仅起到文化继承的作用,还提高公园的内涵与品位,树立社区形象与特色,为周围居民展开户外活动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大舞台。公园规划设计以方便周边居民休闲、健身、娱乐、教育为主导,将公园划分为休闲、观赏、活动三个功能区。北区在设计上以体现晋商文化为主题形成休闲区;中区结合亭、台、廊、桥等园林小品构建成公园的主要观赏区;南区设计则体现资源共享特色,社会与学校共享的体育场所构成了活动区。 1.休闲区 休闲区则是公园北区,以幽雅自然为设计理念。休闲区的入口为次入口,因此入口处不需要宏大的气势。此处以不锈钢火柴雕塑为中心(如图1),辅以观光广场、环形花坛的布置、太阳能“科普画廊”及其他园林小品作为序幕。广场周围分别设置花卉带、景墙、玉兰园、泡桐园等景点,简洁明快的步行道穿流于疏林草地之中,或坐、或行、或观棋、或读书,怡然自得,幽雅、平和。其中种植泡桐、玉兰观赏林,配以灌木、草坪及长椅,创造出安静幽雅的空间。在这个圆形的平台上,附近居民早上在这里跳广场舞、打太极,下午在这里跳交谊舞、戏曲演唱、踢毽子等,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同时也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2.观赏区 观赏区为公园主景区,主出入口设置在千峰北路处,位于公园南北距离的中段。入口南侧设置一处小型停车场,方便远处的市民驾车来游玩。规则式布局、敞开式入口,配以小型假山、景亭点缀,创造出大气而不失华丽的广场(如图2、3)。区域北侧结合地形落差设置一座高4m的山丘地形,山丘按摩步道贯穿南北。山丘后面则是望景高层小区,以草坪、围栏分割,并与小区内的绿地建筑相结合,整体形成高低错落有致、住宅与园景相融合的景色。山丘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乔灌草花相结合的形式配置,园林小径蜿蜒在草坪绿地之中,配以木椅、徐继畬的雕塑和纪念亭(如图4),形成自然、安静又有内涵的氛围。山下设计水面及小栈道、木廊桥(如图5),以小段木桥将水面分隔为北静水和南部动感假山水景相结合。北侧水面用卵石滩形成自然的驳岸形式(如图6),水面上架起木廊桥、水上栈桥形成一系列的亲水空间;南侧水面则设置喷泉,自由式不规则叠石的池岸方式(如图7)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小型动感瀑布主要是利用山丘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潺潺流水及水帘后若隐若现的景观吸引许多游人驻足观赏。有了水这一生命的母体,有利于公园及其附近城市区域生态微气候的形成。 3.活动区 活动区入口处以小型雕塑遮挡视线,绕过雕塑,则豁然开朗,占地7630m2的运动场尽现眼前。该运动场实属太原市外国语学校的运动场,其铺设400米标准塑胶跑道,6对标准篮球架及其场地。运动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健身运动的场所,也解决了太原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场的难题,实现了社会与学校资源共享的目标。运动场的北出口处,是供游人休息活动的运动器材区,各种不同的运动器材可谓老少皆宜,方便了附近居民来此健身,充分体现了社区公园的功能。 (二)设计分析 1.地形设计 公园设计对地形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利用。公园西侧靠近城市干道,设计师采用大片绿地与松柏林及高大乔木的种植,巧妙地将道路的喧嚣与公园的静谧隔离,从园外望园内也起到隐约可见、诱人入园的效果。公园东侧与高层住宅建筑紧邻,设计师进行了适当的土方调整,填土成丘,并设计下沉草坪与住宅区连接,形成高低起伏变化的地形,配合植物群落的强化作用,将住宅与园景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公园的立面景观效果和空间层次。 2.园路及空间设计 公园中优美的园路曲线,形式多样的路面铺装,与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形成一幅完整的风景图,给人一种不是“因景设路”,而是“因路得景”的感觉。园路的设计主次分明,主干道将各个景区融洽地贯穿起来,既保证了高峰期人群流动的通畅,又增添了公园空间变化的趣味性。次干道及散步道均铺有鹅卵石,起到按摩健身的作用,同时根据地形的起伏,构造出不同坡度、弯曲度的园路,给那些喜欢晨练、通过散步来进行锻炼的人以多种选择。公园中的步道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在路边摆设供人们休憩的坐凳或辟出一块舒适、和谐的活动场地,周围适当配以小灌木、草坪和观赏树木,尺度宜人,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公园园路设计时,注重两侧空间的变化,园林空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融洽地结合,疏密相间,留有透视线,并有适当缓冲草地,以开阔视野,起到了兼顾游园路线和展示园景两方面的功能。 3.绿化 公园十分强调绿色景观的打造,将大面积绿地展示给居民,植被覆盖率达80%,并通过密林、草地等多种表现形式来体现这种自然式园林的手法,从密林小径到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再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对比。同时通过树阵、几何形园路、规则草坪来分割、展现高低层次不同的绿色景观,两种绿色景观相辅相成,形成对比的同时,也给游人丰富变化的视觉感觉;在引入绿色的同时,又体现着一种自然与规整的融合。公园内的植物景观设计注入了“四季有景”的设计理念,按照上层乔木、中层乔灌木、下层耐阴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和缀花草地三层设计模拟自然的生态群落,以保证夏景的浓荫与冬季有景可观。公园绿化的后期养护与重建的管理工作相当及时、到位,养护人员会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管理公园中的植被,并重建或更换一些不适合的植物。 4.水体、小品及其他设计 水体是公园的灵魂,公园内水体设计由动态水体如喷泉、瀑布和静态水体相结合,形成了动静鲜明的对比,充实空间艺术气氛,满足了游人亲水、近水的需求。景观小品是独立设置的,功能简明、造型别致小巧,起到点缀装饰、隔断空间、美化强化景观、休憩和观赏的作用。公园内可见的景观小品有亭、池、廊、桥、花坛、喷泉、瀑布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作为社区公园,还为居民提供休息娱乐的器材和公共活动的设施,不仅增添园趣,丰富景观,又能给人一种亲切宜人的感觉。 5.设计不足之处 公园遵循自然的原则,创造多层次的自然景观群落,以发挥最高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三者相统一,使环境与环境,环境与人,人与人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但美中不足的是公园在科学合理的安排用地,合理布局方面还有欠缺。(1)公园内建起日式餐饮这一经营性场所,占用了原有的绿地,附近居民很有怨言,不仅破坏了公园的自然景观,也改变了公园为周围居民服务的公益性原则。(2)公园内的竹林,虽然引进的竹子是适应北方气候的“淡竹”,可以让北方游人观赏到珍稀植物,但由于气候与管理的原因,竹子的泛黄和其他植物的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响了公园的观赏效果。(3)作为社区公园,应该考虑儿童的服务范畴,应建设一些适合儿童的设施,如:沙坑、儿童休憩器械等。 公园地处居民区,设计者本着“可观、可行、可用”的设计理念,使人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造园艺术上,设计者追求的是布局自由、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着重通过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组合、假山的堆砌与水景、树阵广场与水广场等,形成动与静、虚与实的强烈对比,丰富空间形态与层次的变化,强化公园空间构图的稳定感。总之,漪汾公园注重以人为本,以营造至善、至美的环境为目标,为市民创造亲切宜人的活动场所,精心塑造了生动、和谐、有内涵的社区主题公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使得国内每一个行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行业内的管理也提高了认识。水利水电行业与国民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方面的进步。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围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十分繁琐,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在施工技术及管理方面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才能克服施工中很多不安全因素。提高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做到科学管理,提高施工工艺,争取为水利水电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1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地位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产生的能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作为水利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最根本的保障。先进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水电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直接成正比的,这也是构成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部分。而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就像一个没有大脑指挥的人,根本不能做成功任何繁琐的事情。只有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在使用中发挥出更高的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 2.1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项目中为对河道上游流水的合理控制,实际施工操作都是通过利用修建围堰、河道解决流水的问题。为了方便修建水利水电工程,需要修建维护基坑,这就要在所施工的河道上建造围堰,达到将河道内的河水科学的泄流,以便能够顺利的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行施工导流及围堰施工前,要经过对实际施工作业的周围自然水文条件进行勘察,经过周密的科学计算。把所有与这次水利水电工程所涉及的综合因素都要考虑周全,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进行预判,有效的开展防范措施,最终满足各种施工条件。 2.2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目前国内出现了各种因素造成的土坝变形与渗水事故,这些都是各种人为原因和突发事件造成的,使大坝的整体安全性下降。只有应用土坝防渗加固技术的才能有效的降低这类事故的发生,弥补对土坝造成危害。土坝防渗加固技术是通过对大坝坝体进行劈裂灌浆,对大坝坝体进行完整性与防渗水功能的完善,达到控制土坝流水渗透现象的发生,最终实现土坝工程的安全性。实际进行土坝防渗加固施工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可以保证施工合理性与可行性,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 2.3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要数混凝土碾压技术,混凝土碾压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被广泛认可,具备了传统的筑坝工程技术所没有的新技术。尤其是在围堰筑坝施工中被广泛推广,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可以保证工程成本有效的降低,并且能够为施工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 3.1重视对施工环境的勘察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条件与其他的建筑工程具有明显差别,一般都是在山川河流中,受到地理环境影响非常大。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一直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在实际施工中,进行对施工现场地形环境的清晰判断,认真评估地区河流、山川等自然因素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影响,在防范自然灾害施工设计中尽量使用后期维护方便的沥青材料。 3.2重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后期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实际施工前,设计人员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整体完整性进行考虑,认真的与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研究,对实际施工进行可操作行业的调整。随着施工的进行,对那些自然因素影响的因素进行科学改变。重视观察施工条件及各人力因素的改变,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因为工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所以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只有灵活的掌握施工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3.3重视自然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都是在自然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候一场大雨都会导致施工被迫中断。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风险预估,尽量的把自然灾害降低到最小,这就要设计人员在施工之前对施工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只有全面考虑所有可能产生的自然因素影响,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顺利按时的完成。 3.4重视施工技术的综合使用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庞大,施工中可能出现很多突发状况,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及时的处理,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决定处理措施。有些施工突发状况必须由相关技术人员帮助进行解决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做一个施工教例,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尽快提升自身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重视各项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以便水利水电工程成为一个综合性强的项目。施工人员不要局限在自己专业范围内,也要多学习一些应急处理办法。 4结束语 作为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效保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相关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施工经验,保证施工工程中施工技术及管理有效的发挥,对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发展有很大影响。还要对相关的施工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先进的思想被有力的灌输。这整个施工过程中,只有有效的对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进行高效管理,才能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克松 单位: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摘要:首先明确了工程概况,然后详细分析了水电工程技术,其主要内容有:预应力锚固技术、坝体填筑技术、坝体防渗加固技术、GIS三维动态仿真技术,最后详细论述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安全施工机制、注重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来提高施工水平。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锚固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重要的地位,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指标,所以要对其加以分析。这种技术主要是将水能转变为电能,然后经过变压器转化或是变电站以及输电线路传递到电网中。整个过程需要进行较好的管理,确保施工技术得到有效的利用。 1工程概况 现对某市一水电站进行分析,研究其工程施工技术。该水电站主要是混合式开放,所在区域为最低排汇基准面,坝型主要是黏土心墙堆石坝,其最大高度是27.4m。在水电站中,其工程规模是中型,等级为Ш,在主要的建筑物上,有黏土心墙堆石坝、溢洪道、引水隧洞、调压井,等等。因此,需要对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2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2.1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水电工程中,运用预应力锚固技术能够对总体的结构进行加固。在日常的工作与养护中,通过预应力锚固技术,能够较好地缓解局部受力,降低不良事故的产生概率。预应力锚固技术与GPS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锚固施工的方向和深度,提升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能够更好地处理岩基与工程结构。在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水电工程的坝形,了解其稳定性与施工强度的不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协调性。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要制定施工标准,合理配备锚杆和锚固荷载,重视施工技术产生的影响。 2.2坝体填筑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坝体填筑是流程化作业的基础,施工人员确定坝体的面积时,要充分考虑这部分因素,以更好地为施工设备提供加好的环境。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条件的完善性与施工环境的好坏可以通过坝体填筑技术进行改善,尽量避免影响实际施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施工人员要选取合理的施工手段,提高坝体填筑施工的水平。 2.3坝体防渗加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施工人员为了保证工程的实际效果,需要使用坝体防渗加固技术来增加坝体的稳固性。施工人员要分析工程中容易出现渗漏的区域和结构,例如坝肩、坝底,等等。对此,要使用合理的手段进行帷幕灌浆或是劈裂灌浆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坝体拥有较好的防渗效果,降低渗漏出现的可能性。施工人员选用劈裂灌浆,需要分析坝体基础,然后进行灌浆孔的布置。主排孔与副排孔,需要进行合理分布,首先要将主排孔布置在轴线方向,然后将副排孔布置在相距轴线1.5m处,最后要保证两个排孔能够相互交错。施工人员要采取回转的方法,通过纯压式灌浆方式进行成孔的灌浆。 2.4GIS三维动态仿真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应用GIS三维动态仿真技术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施工人员在应用这种技术的过程中,要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为施工的开展奠定较好的基础。具体内容如下:①施工人员针对不同的仿真模块要获取准确的信息,更好地进行工程施工,例如水流的几何形状以及水电工程的属性等。②施工人员获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点之后,要进行合理的组合,从而针对不同的局面进行分析和处理,将应用的数据保存在对应的数据库中,以便工作人员查询。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施工人员除了需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手段,还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的各个环节能够满足施工的标准。 3.1构建完善的安全施工机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安全施工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施工人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施工机制,确保施工顺利完成:①要从整体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环节制定一系列安全施工机制,并保证其可行性与低成本性。②施工人员要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区域彻底排查。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很多工种,有复杂的人员构成,如果施工人员的能力水平差距较大,也可能会影响施工。相关人员要对这种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③施工单位要制定应急预案,分析在安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组织专家进行详细的讨论,能够较好地应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 3.2注重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 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应用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责任分配。整个过程中,要注重施工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开展积极的技术交流活动,然后讨论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善技术管理体系能够为工程实施奠定较好的技术保障。施工人员要重视机械设备的监控工作,然后进行日常的维护。这能减少机械设备出现问题的概率,确保整体施工的安全性。本次水电站,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档案部门,配备专人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试验、检修和归类,保证技术材料的完整性。 3.3加强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机械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设备能否得到较好的运行,会影响工程的实施。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要重视设备的管理工作。施工人员要确认“两票”与“三制”工作是否得到严格落实。其中,“两票”是操作票和工作票,“三制”包括设备缺陷管理制、交接班制以及巡回检查制。这个过程有较多内容,要进行仔细的排查和检验。施工人员要重视施工设备的使用,严格管理施工设备,了解不同设备的特点和仪表使用的方法,降低错误操作的概率。最后,施工人员要认真分析设备出现的故障,然后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通过有效的方案进行排查和解决。 3.4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水平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所以施工单位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较好的基础。具体有以下几项措施:①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做好技术的交底工作,然后明确不同阶段的重点,进行人员分配,充分挖掘施工人员的内在技术潜能。②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在开始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培训课程,邀请知名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施工要点讲述,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中注意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拥有足够的讨论和思考时间,并交换意见,较好的协调,共同进步。③要完善考核机制,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4结束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要明确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然后在适当的环境使用,保证其发挥最好的效果。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完善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作者:刘上海 单位:重庆石柱水利水电实业开发有限公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概述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工程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地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建筑事业取得了质的飞跃。水利水电工程是一种节约能源的基础性工程,其建设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两大重要部分,只有充分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效用,使水利水电工程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的作用和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施工技术及管理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有效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更好地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效用。 1.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是利用水利水电工程发电的一种技术,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亦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利水电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说明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关注施工技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基础,同样也是保障,只有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才能更好的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才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结束后,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实际效用,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发挥巨大的效用。 1.2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支持,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科学有效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才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服务,良好的工程管理能够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秩序井然,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科学合理管控各方面的人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应用的具体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促进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相结合 2.1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技术性的工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巨大、工程的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高端复杂、施工环境艰苦、施工所面临的危险因素多等,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只有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才能够科学有效地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良好运行,使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效益,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掌握施工技术,应用正确的施工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2.1.1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王,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级管理,这样可以保障施工技术在选择与使用的过程中科学合理,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信息的收集,包括技术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易出问题以及反馈制度等。其次要经常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经验交流与技术总结的会议,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各相关单位及学者进行行之有效地沟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时解决。再次要建立健全水利水电施工中与技术有关的各项制度,加强对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进,保障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不影响设备的使用。最后,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各项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归纳,记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各项参数,尤其是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数据尤为重要,一定要对其进行分类、归档,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够为以后相应的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借鉴。2.1.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在进行水利水电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水利水电技术运行的管理,完善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合理的水利水电生产岗位管理职责、生产管理办法、施工技术运行办法等,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生产经营的需求,保障水利水电施工与生产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技术监管,保障水利水电生产能够顺利的进行,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技术问题,一定要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设备的检修与维护,这样可以保障水利水电的生产顺利进行。2.1.3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在生产与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剖析与选择,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特殊性,但总的来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坚持“质量与安全第一”的原则,在保障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的同时,一定要保障施工质量,两者并重,才能够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益。在具体的工作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在使用之前,要对设备的可用性进行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漏洞,保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设备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修理,保障设备在良好的状态运行,不可带“故障”使用,在设备使用之后,一定要进行维护与检修,保障设备在下一次投入使用之前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除此之外,要运用科学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监督,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能够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现阶段,从相关的数据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技术监督仍是一个十分薄弱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工作中一定要重点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 2.2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在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在充分选择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一定要强化在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的考核制度,现阶段,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对水利水电施工的经济考核标准,但是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一个自身的水利水电施工的经济考核标准,这样有利于水利水电施工的进行和后期水利水电工程的生产工作。相关的机构及考核制度的建立要从维护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施工与运行的角度出发,充分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情况,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反映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情况与生产水平。 2.3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与运行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紧抓安全问题,将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维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与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与生产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作者:何东明 单位:依兰县水务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创新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专业程度高、施工质量标准高,但现阶段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因技术应用不规范、人员操作等多重问题限制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次研究着重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尚存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创新策略。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做好施工技术创新和管理,其实际价值突出。可以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其基础是技术,其重点是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每一步发展都源于技术推动,实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工程安全建设、高效建设的必然,同时技术管理也成为控制建设成本、提升建设规范性的保障。本次研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与管理展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重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需要注重于技术效能、在确保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满足合同工期等目标,通过以技术、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各种施工要素优化投入,以施工图会审、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安全技术措施及技术交底等为管理重点,遵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律,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水平逐渐得到提升,更为有效地发挥水利水电工程价值,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保障,确保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1.1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效能 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价值不言而喻,对于我国这样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积极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能够从本质上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效能,强化项目建设水平,使水利水电工程发挥出预定作用。 1.2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管理成本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投入非常高,不论是大型项目还是中小型项目,其建设周期和投入都比一般建设项目高很多。通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有效落实项目管理,可以使工程建设成本更加可控,提升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避免过度投入造成的负面问题出现。通过实施有效内控和监管措施,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投入过程中,能够对资金流向进行监督把控,进而实现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技术革新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施工环节的投入,获取更加突出的建设成果。 1.3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性 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安全。总体来看,只有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才能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性,相关工程从纯人工施工到半机械施工再到基本实现全部机械作业,施工安全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可以说施工作业安全性的提升,基础保障是技术创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新型工程机械设备被引入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后,工程施工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长期稳定运转。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尚存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复杂性,施工技术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只有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和建设程序开展施工技术管理,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才能获取到理想的施工效果,进而确保施工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符合规范标准和达到设计要求。现阶段,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已经成为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 2.1技术管理措施不到位 技术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灵魂,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技术管理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虽然多数项目开工之前都进行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标后),编制了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但实际建设中却并没有能够有效落实,其技术质量管理目标并未有效分解和实施。可以说,技术管理是最终决定施工成本、投资效率、质量安全的关键,只有切实履行技术管理制度,达到技术管理规范要求,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实现建设目标,在投入使用过程中项目能够发挥应有作用。一部分水利水电施工方只注重于成本控制,忽视安全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这就导致技术管理容易失范,是产生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将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2.2施工作业人员素质问题 目前在水利水电施工作业过程中,因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的负面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作业人员素质问题是各类工程的主要问题。施工作业人员技术能力达不到要求,可能使操作标准得不到落实,同时个人职业素质低,也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等问题,使项目失去标准化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2.3建设程序执行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立项周期长,建设周期长,运行周期长。水利水电工程完工后,其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建设所需的投入多为国家投资。建设程序规范与否,最终影响投资安全和投资回报率。任何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都建立在规范程序的基础之上,只有程序更加规范,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和保障。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创新策略 3.1积极引入新型施工技术 现阶段在施工中已经有GPS定位、网络管理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应用,后期这些技术应用的空间还非常大,可以进一步加以应用和实践,同时,引进、消化、创新先进施工技术,如特性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研究、深基坑及高陡边坡加固、控制爆破技术应用及创新等,使新技术更好体现在实际项目施工中,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3.2优化施工技术应用管理体系 完善确立技术替代制度,使新技术能够更加高效替代传统技术,实现效能化。技术应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构建需要从技术规划、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只有明确技术为先理念、确立原则,才能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能,使工程能够顺利有效达到预期目的。技术应用管理体系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措施结合的成果,对于持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只有形成规范化、体系化,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合理、科学配置和应用。 3.3进一步增强施工人员技术能力 技术人员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是上岗前的基本必要条件,而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也要结合技术创新而不断巩固提升个人能力,展望先进的操作技能,进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升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使水利水电工程能够符合预期标准和要求。 3.4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保障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主体是施工人员。要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在施工技术与管理中的效用,必须建立两个保障机制: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高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制、机制,做到人尽其用、权责分明;二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实施管理,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管理。鼓励全员创新,加大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果的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环境。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持续创新是未来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通过技术完善能够提升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施工作业目标。 作者:邹建新 单位:宜都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因此,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随着人们需求量的增多,国家也加快了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建设脚步。优良的施工技术可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有些时候也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的能力等。本文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对促进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解决我国能源需求的主要途径,对提高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干旱情况,也对促进我国南北方经济的共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水利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一改以往用火力发电的方式,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成电能,不仅节约了我国的煤炭和石油能源,又符合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环保理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确保施工质量,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才能确保施工项目有条不紊的展开。水利水电是一项耗时较长、规模较大的施工项目,在确保施工技术的同时,也要制定严格规范的施工管理条例,确保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稳步前行,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施工技术分析 (一)预应力锚固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 预应力锚固技术作为我国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传统施工技术,因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预应力锚固技术因具有将拉应力传递的特点,在我国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受到了国外水利水电建设施工部门的极大重视。预应力锚固技术拥有两方面的功能特点。一是采用高强钢丝或锚杆对原有的建筑物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二是使新工程展现其特殊的功能。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主要有混凝土预应力拉锚技术和预应力岩锚技术两种。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传统的预应力锚固技术中增添全球定位系统,不仅可以更加精准的去调整锚固的深度及方向,又推进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因为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不同的坝型设计方案,所以在施工现场采取预应力锚固技术是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确保工程基础结构安全、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施工标准,对预应力锚固技术的指标进行选取;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环境对预应力锚固技术进行适当选取,不能出现随意套用的现象。 (二)坝坡混凝土面板施工技术在该工程的应用 在我国目前的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坝坡混凝土面板的施工方式为无轨滑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技术操作人员采取中心向两侧的方式,进行坝坡混凝土的跳仓浇筑工作。混凝土自卸车,采取“U”形的入仓方式,由现场的施工人员完成摆动溜槽布料。破坝混凝土面板施工技术应按照下表的标准进行严格实行。在现场进行滑膜作业时,混凝土应与滑膜上口保持一定的距离。模板滑升时,要对两边的滑升速度保持一致,在滑升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两侧的平衡。每次的滑升高度要保持在25-30cm的范围内,速度为一米每小时到两米每小时为最佳。混凝土在脱模之后,现场施工人员要对其进行二次修整。 (三)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再改工程的应用实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导流是其中最重要的施工工作。施工导流的设计,对工程的工期长短、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投入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要对施工导流设计作出明确的工作计划,便于后期工程建筑的有效开展。施工导流容易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河流汛期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当地的施工环境及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到明确的掌握,以便对后期的施工导流工作做出安排。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常采用围堰技术来对施工导流进行处理。这种在工程建设中临时搭建的结构,通过对水流的定向引出,达到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干燥的施工环境。在工程建设中采用围堰技术,要对其修建位置做到相应的考察。图1为土围堰的断面图。 (四)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由于具有调整混凝土性能的优势,其使用量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国对水利水电施工要求的不断提高,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具有优良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其按功能可以划分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能的减水剂等;调整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度的早强剂、速凝剂;提高混凝土耐久力的阻锈剂;调整混凝土其他性能,例如膨胀剂等。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做好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在水利水电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对于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完整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要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从安全和责任两个方面进行有关制定。安全方面,是要根据安全施工标准,现场管理人员要对工人的安全装备进行完善,对工人进行安全施工的培训工作,坚决按照安全施工标准开展建筑施工工作。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中,其工作人员由于没有遵守安全施工规定,在高处作业时,未系安全带,致使其在工作中被建筑物刮倒,经抢救无效死亡。责任方面是要将工作切实的落实到人头上。二是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奖惩分明,保障工程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 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对防尘排污工作做到及时的开展,对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噪音分贝进行及时的测量,防止噪声污染,使周边环境的损害程度达到最低。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因此,我国不仅加快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脚步,也对水利水电工程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先进的技术对工程建设进行层层把关。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加入新型的技术手段,辅助水利水电工程的良好开展。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相关的环保条例,将施工环境的损害度降到最低。 作者:丛成楠 单位:开封黄河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问题研究 我国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升高,这就导致水利水电工程需逐渐扩大范围。但是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很多技术。日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并不是很完善,需进行进一步探究。 一、现代化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GIS技术日前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中,水利水电工程中对GIS也越来越依赖。GIS技术即能实现数字化控制施工现场又能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建设工程作出了卓越贡献。GIS技具有管理数据、监视数据动态和测量等方面的作用,然而由于水利工程项目是近几年才引进的GIS技术,直接采取三维技术模拟施工现场,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全真演示下做出更加精准的分析,提高施工效率。 二、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时间长度大,设计面积范围广,周围环境、地理、地质都会对工程设计方案造成影响,尤其是施工中时常会用到化学因子类的材料进行建设,正如上文所述,现代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均采用GIS技术作为辅助施工技术帮助施工组对工程有更细致的了解,但是建设工程光靠先进技术的辅助也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实际、具体的工程技术才能建立健全水利水电工程。 (一)锚固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预应力锚固是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此项技术之所以能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被应用较长时间,主要还是由于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工程成本,创造更高社会效益。利用预应力锚索进行边坡的加固能够减少对岩体造成的伤害,灵活性较强,施工过程中,受干扰程度小。例如:辽北地区一项水库进行施工过程中,主要以灌溉为主要施工形式,加之发电和饲养的大型水库。而该水利工程的枢纽系统主要由发电和泄洪洞、道组成,但是,由于近期降水量较大,加上运行时间较长和受切坡因素导致风化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隔层和囊状带来的风化更为显著,造成岩体少部分出现倒坡现象。因此为了工程的稳定性,方案具体内容为:预应力锚索总数18根,锚索8根加上900kNo锚索,其中间隔距离为350cm,岩石锚固为3500cm深。笔者针对该工程具体加固细节分析了其具体操作程序:采用此种施工程序能够将要坍塌的岩石与稳定状态下的岩壁合为一体,最大化的满足了岩层结构的稳定性。这也是各种稳定岩壁技术中最为简单、实用的巩固手段。 (二)混凝土技术 近几年,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研发了多种筑坝技术,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碾压技术便是筑坝的新型技术,其主要操作手段就是机械操作,利用运输和碾压设备作业。大型混凝图碾压作业过程中,由于其操作重量较大,人工无法对其进行操作,因此,仅能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混凝土搅拌、凝固。该技术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施工进度具有较大影响,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混凝土碾压技术和传统的施工方式相同,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其能够使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快速干、硬,降低坍塌几率。 (三)减压排水技术 减压坡的加固技术通常情况下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由于陡倾岩层影响较大,因此,滑坡体容易向后倾斜,按照一定的轨迹滑动,使下滑力导入滑坡体前缘,向一个方向导向治坡建筑上,会造成滑坡稳定性下降。所以,后坡向建筑物方向滑动是导致滑坡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只有降低滑坡体后缘重量较大的位置,才能避免出现滑坡的现象,进而增加其稳定性。地表水也是导致滑坡现象的主要原因,杜绝地表水渗透的有效方式是:修建阻拦水沟、增加排水渠道,堵住有裂缝的地表表层,填平低洼处。 (四)加固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结束后经常会出现后坡渗水的现象,尤其是比较低洼、湿润地带,常常由于渗水严重导致堤坝变形造成渗漏,具有较强的安全隐患。因此,一旦发展发现渗水现象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一隐患。半年前浙一处小型水库,便由于堤坝渗水使堤坝变形,出现坍塌现象,伤亡一人。后经调查得知,伤亡人员实为水库监管人员,该明监管人员早就知晓堤坝由于渗水已经出现变形现象,但是并未向上报告,仅是简单修补了裂缝。巡查期间突如其来的水流使堤坝崩塌,将该名监管人员毫无回旋的余地,直接身亡。此次事件之后,相关部门进行了一番现场勘查后,选择利用劈裂灌浆手段修复堤坝,由于坍塌严重,施工人员决定采用帷幕灌浆的方式修复坝基、肩。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使防渗透具有连续性,减少裂缝的出现,达到加固的目的。加固技术中,灌浆孔一般会根据土坝坝体劈裂程度和其灌浆具体情况实施灌浆,其中主排空布置在土坝边缘的轴线上;副排孔则在轴线以上方向布置。主排空与副排孔要交叉开来布置。灌浆孔定要最大限度的穿过堤坝底部,最好深入到坝基,连成防渗系统。灌浆孔不但要隔水层还需穿透弱风化带,利用回转的方式成孔,由上自下进行分段处理并进行孔内循环和L口封闭,灌浆材料可选硅酸盐水泥。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应注意问题 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若是混凝土中配方比例没有达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标准,便会直接造成混凝土硬度不够,使工程质量大大缩减,还有一点,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一时的利益,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将可能、已经发生的工程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隐患扼杀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二次维修,产生二次经费,增加预算成本。如今,随着天气变化多端,水利水电工程必须要结合当地地质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天气情况及地质问题进行施工,这也要求建筑水利水电工程的原料优质,若是发现原料不达标或偷工减料现象,需及时追究负责人,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切不可鱼目混珠。说到水利水电工程监管负责人方面,笔者认为应强化工程人员自身素养,并要求上岗人员皆能出示职业证明和其相关资料,以此增强施工人员责任心。 四、结语 从上文可知,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会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还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点的需求,因此,为了使水利水电工程可以严守施工技术,把关施工质量,需要加强混凝土碾压技术、加固技术以及排水技术等多种施工技术。在立足传统施工技术的同时,还要掌握新型技术的操作原理,将传统技术与新型技术相互结合,培养先进人才,提高员工素质和责任心,应对社会需要和强大的市场竞争,提稿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广大群众的基本利益。 作者:辛世杰 单位:开封黄河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能够切实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因此,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就显得极为必要,而对这种施工质量的保障来说,施工技术又是重中之重,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各类施工技术是保障其施工准确性的前提条件所在,必须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对各类施工技术的恰当选取更是关系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这种恰当选择的一个基础就是应该针对这些施工技术具备一个完善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 1传统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获得了较多的发展经验,就施工技术来说,其经过多年的应用所表现出来的应用价值较强的施工技术也比较多,但是其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有以下三类: 1.1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对任何一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来说,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对各方面预应力的处理,保障其自身的稳定性和强度,这一点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这种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综合运用锚杆和钢材料来进行施工,在施工前首先给这些施工材料添加一定的预应力,然后促使其能够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并且能够结合混凝土施工技术来更好地表达出预应力作用的效果,确保其应用价值的实现,尤其是随着当前预应力锚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施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种施工手段,尤其是对规模较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来说,这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更是极为突显。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这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其应用效果却是极为突出的,在堤坝施工中,合理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确实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堤坝施工的效果,对堤坝的强度和稳定性都具备较强的价值,和一般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这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材料浇筑之后还应该采用相应的碾压技术进行处理,保障其碾压的效果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其施工的价值,保障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 1.3围堰施工技术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围堰施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水流调节要求比较强烈的一些水利工程来说,这种围堰的施工更是极为必要的,而这种围堰施工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导流,针对上游的一些水流变化状况进行恰当的调节和控制,避免其影响到水利工程项目周围的环境和人员,提升其安全性,降低洪涝事故发生的概率,对这种围堰的调节来说,其针对具体实际状况进行恰当的调节不仅仅具备着安全性的作用,还具备着经济性价值。对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的围堰施工来说,必须重点保障其施工的质量和作用效果,基于这种围堰的特殊性来说,在施工中不仅仅要保障其常规的施工质量,还应该重点针对其最终的应用效果进行相应的预测控制和管理,最好是能够进行相关的水工模型试验,进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其应用价值的实现。 2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来说意义重大,在施工的效率、准确性、经济性等方面都具备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其中最为典型的主要有以下三类: 2.1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是当前我国工程项目施工中极为关键的一种辅助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了较强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勘察测量环节中,这种GPS定位技术更是具备着较强的贡献,具体来说,这种GPS定位技术的应用相对以往的一些传统测量手段主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和价值:(1)这种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测量精度,这一点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保障其最终施工质量的一个前提条件;(2)合理应用GPS定位技术还能够有效解决以往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尤其是对动态测量以及快速静态测量的应用更是能够体现出其应用的先进性;(3)运用这种GPS定位技术还能够有效解放人力资源,提升其应用的简便性,降低费用支出。 2.2AutoCAD辅助技术对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来说,其设计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保障其设计的准确性就应该从具体的设计手段入手。随着我国工程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设计中,综合运用AtuoCAD辅助技术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手段,通过在计算机软件上进行各类相关的测量结果展示和图形的绘制,进而提升了设计的准确性和直观性,在确保设计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设计的难度和工作强度。 2.3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中常用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手段,这种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能够把整个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存储,并且还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进而为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其施工的准确性,其中对GIS技术的引入是当前数据库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作用和价值也是比较突出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而言,切实保障其施工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保障其最终施工质量的一个关键点所在,相信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施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必然会给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带来较大的发展和创新,促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不断进步和发展。 作者:陈杰 单位:重庆市巴南区水务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水利水电施工工程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展开深入剖析,旨在通过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大幅度的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边坡;开挖;支护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水利水电工程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水利水电工程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础性工程设施。边坡开挖和支护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如今,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其施工数量也正在逐渐增加,这使得边坡开挖深度也随之增加,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很容易出现塌方与沉降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会给整个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工程质量大幅度的下降。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主要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最常应用的边坡开挖支护技术主要包括挂网喷混凝土、锚杆支护方法以及钻爆方法、分层式支护方法。其中挂网喷混凝土方法主要目的在于不断强化边坡的封闭性,从而有效避免其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而出现稳固性下降的情况;锚杆支护方法主要利用边坡锚杆实施相应的边坡施工工作,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边坡施工技术;钻爆方法主要通过钻爆的方式实施边坡开挖操作,在此期间主要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1],逐层实施钻爆操作;分层式支护方法常用于边坡浅层支护施工方面,能够起到较好的施工作用。在开挖地质环境较差的边坡,深层支护期间需要向里面灌浆,从而确保边坡能够更加稳固,同时边坡的安全性也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经灌浆以后,还需要通过钢绞线来实施固定操作,从而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固定性。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 2.1做好开挖支护前期爆破准备工作 在水利水电施工期间实施边坡开挖与支护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坡体上选择准确的爆破位置,之后才能够实施开挖和支护等方面的后期施工操作。受到坡体爆破位置的影响,使得该部分的施工难度比较大,其要求也比较高,为此必须在基础开挖期间,重点研究支护结构。开挖支护爆破施工期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网控技术工作。在实施爆破前必须与工程实地情况相结合,从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技术。一般而言,网控技术主要选择非电雷管孔的微差顺序网络。该种爆破网络要求必须对时间、单响用量等展开严格控制,尤其在单响用量方面,必须与实际变化情况相结合,从而确保能够在合理的控制范围之内。如果距离超出30m,便需要应用100kg的用量;如果距离不超出15m,便需要将用量控制在75kg范围以内。除此之外需要注意:在对单响量进行控制期间,需准确分析和计算质点振动速度。二是对爆破与缓冲孔实施定位操作。在设置爆破孔和缓冲孔期间,通常使用最多的工具为液压钻,在两孔设置过程中,必须确保两者能够处于平衡状态。在对预裂孔距离进行控制期间,必须严格控制缓冲距离,从而将距离控制在1~1.5m范围之内。在此期间,还需要控制预裂面和爆破孔的孔底间垂直角度距离[2]。三是准确的选择预裂孔位置。通常预裂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坡面的预裂孔,另一类则为马道水平预裂孔。在此期间,在对坡面预裂孔进行设计期间,往往需要利用XZ-30潜孔钻,孔的深度必须确保能够在17.28m范围之内,在控制任意两孔间距离期间,要确保能够在60~80cm之间,同时需要严格的控制线装药的密度。 2.2做好开挖支护中期施工工作 在实施边坡开挖支护操作期间,相关单位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需全面的分析开挖和支护两项工作,从而使得两者间能够处于相互弥补的状态,为开挖整体质量和支护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具体的开挖支护施工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实施边坡开挖施工操作。在边坡开挖过程中,需由上至下的进行分层开挖,在此期间,每一层的开挖都需要能够由内到外分块推进的方式进行施工,同时需严格控制每一块的面积。二是在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边坡的整体特征,实施分层支护操作,并确保能够跟随开挖工作的实施,确保两者间具有一致性的特征。之后,还需要在工作面上实施浅层支护操作,在浅层支护期间,必须利用与之相适应的钻机或者潜孔钻机,在边坡排架上还需要对排水孔的钻孔展开相应的施工,在完成施工以后,需对其进行及时的清理,经彻底清理之后方可进行安装。在使用全液压钻机锚杆束钻孔期间,可以应用开挖期间所形成的施工平台来实施相应的钻孔操作,从而确保能够实现高效施工的目标。在完成锚杆束安装操作以后,还需要对其先注浆,之后插杆,以此保证岩层具有完整性特征。另外,对于岩层较易产生塌孔、损坏的位置,必须实施重修补相关操作。在深层支护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还需要对锚索钻孔的斜度进行严格控制,而在控制过程中需应用导向仪进行控制,并将测量中存在的偏差及时纠正过来,提升其精确性。另外,利用轻型锚固钻机或者全液压锚固钻机,实施相应的锚索钻孔操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实施灌浆操作,以达到固定那些地质较差的位置目标,从而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提升牢固性与稳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3]。当探测锚索孔孔道能够达到相关规定以后,还需要注意避免在下锚期间其整体扭转导致锚索体受到极为严重的损伤。 2.3开挖支护后期施工操作 2.3.1实施锚杆支护施工操作。在水利水电边坡支护中,锚杆支护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支护技术,主要通过边坡锚杆的应用,完成相应的支护操作。实际施工期间,如果要应用锚杆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便需要边坡高度与右坝肩高在规定范围之内。2.3.2实施钢筋网铺设操作。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半坡支护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钢筋网铺设操作极为重要。为了能够使得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得以有效提升,便需要应用恰当的连接形式和排筋次序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实施钢筋翻样操作前,还需要实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相关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能够了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计整个过程。必须实施详细且严格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得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设计意图[4],并充分掌握施工规范,以此保证在施工期间可有效突出钢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最终将钢筋的尺寸、绑扎次序等有效确定下来,从而降低施工的难度,为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支护技术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3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我国属于基础性较强的工程。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在水利水电施工期间,相关单位与工作人员还需要充分利用边坡开挖和支护技术,确保能够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王少英 单位:甘肃水利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常用防渗技术之一——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技术,在明确技术原理基础上,结合贵州水库工程实例,对技术工艺方法及应用要点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基础工后渗透系数、防渗体状态均满足设计要求,技术有较高推广使用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技术;技术应用 为提高水工建筑物的防渗水平,找出一种经济合理且技术可行的防渗措施,在我国的水利工程领域,必须做好基础防渗工作。如果基础的土质条件较差,且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则受到水流作用,会使基础受到严重的危害。结合贵州水库工程实际情况,对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探明该技术应用方法和要点,验证技术具有的作用。 1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原理 1.1冲切掺搅。该技术依靠高压射流形成剧烈的搅动与冲击切割,促使浆液在有效的射流作用区间内进行快速扩散,填满周边土层中存在的空隙,从而与土石颗粒混合与搅拌,在浆液完成硬化之后产生综合性凝结体,以此彻底改变原有的地层组成与结构,起到增大承载能力与防止渗漏的作用。由高压喷浆形成的综合性凝结体实质上是由多种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对高压射流而言,其有效作用区间的大小主要和能量(E)有关,可用下列公式表达:E=(PQ)/(100v)(1)式(1)中:E表示形成射柱所需的机械能量,单位:MJ/m;P表示灌浆压力,单位:MPa;Q表示单位时间喷浆量,单位:L/min;v表示喷浆管(口)提升速度,单位:cm/min。随着E值的不断增大,射柱直径明显变大,通常情况下以50~70cm为宜,需根据现场试验结果选定最佳的射柱直径,即E值的大小[1]。1.2升扬与转换。在喷射施工过程中,浆液和水、气同时喷出,通过对空气的压缩,不仅可以在浆液外部形成气层,还能增强射流穿透能力,进而使其更有效的破碎地层,并产生与升扬相似的作用。在这种作用下,由射流不断冲击和切削形成的细粒、碎屑,都会从环状的间隙中被送出孔外,所有空余部分均由浆液填满,以此起到转换的作用。1.3挤压和渗透。高压喷射柱的强度在射流距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很快衰减,一直到射流的末尾段,尽管无法再对地层进行冲切,但仍然可以发挥出挤压地层的作用。与此同时,喷射作业完成后,继续保持静压灌浆,可对周边的土体进行渗透,在提高土体和凝结体之间结合密实性的同时,于凝结体的外部形成凝结层,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渗能力[2]。1.4位移握裹。因喷射的能力巨大,且存在升扬与转换等作用,所以在对块石周围孔隙进行有效充填的同时,使较小的块石形成握裹。在喷射至块石密集层时,应适当降低提升的速度,并增大能量。由于受到强冲击与强振动,块石会发生松动与位移,使浆液可以在松动与位移后形成的空隙中不断渗入。基于高压喷射灌浆所具有的挤压作用、渗透作用以及余压作用,可使块石与土体握裹凝结,形成密实且连续的综合凝结体。 2高压喷射灌浆凝结体基本性能与结构布置形式 2.1基本性能。当水工建筑物的基础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进行防渗技术时,其形成的凝结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与防渗性,而并没有对凝结体的抗压强度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凝结体而言,其防渗能力和以下因素有关:地层组分、工艺方法、材料性质与颗粒级配。试验表明,由高压喷射灌浆所产生的综合凝结体外形并不规则,但是可以和地层之间紧密结合,此外由于综合凝结体作用范围内除浆皮层以外,还有在渗透作用下形成的凝结层,所以可提供一种复合式的防渗机理,以此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防渗能力[3]。2.2结构布置形式。为使防渗墙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与连续性,需要使每一个灌浆孔形成的综合凝结体在其有效作用区间内进行可靠和牢固的连接。为了切实满足这一要求,必须注重灌浆孔间距确定与结构布置形式选择。通过试验可知,由高压喷射灌浆产生的综合凝结体,其形状主要取决于射流形式,常用的射流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定喷、旋喷与摆喷。将形成连续且稳定的综合凝结体为基本目标,可采用柱摆式结构布置形式、定喷折线结构布置形式或摆喷对接结构布置形式。 3高压喷射灌浆施工 3.1施工材料。在利用三管法进行施工时,通常使用纯水泥浆、52.5硅酸盐水泥。考虑到利用三管法进行施工时,首先进行高压喷水和喷气,然后在进行压力灌浆,之前喷入到孔中的浆液容易被稀释,因此所用浆液应尽量为浓浆,即将水灰比控制在1:1以内。3.2机具设备。高压喷射灌浆可划分为三种施工方法,即按照灌浆管数量进行分类:单、双、三管法。其中,三管法应用较为普遍,其机具设备包括地质钻机、台车与泥浆泵等。3.3工艺方法及施工要点。3.3.1造孔。造孔时必须充分考虑充填与堵漏,确保孔中的浆液可以顺畅循环,正常返出孔外,直到终孔。在钻进的同时进行套管,保证钻机钻杆始终处于垂直状态,要求孔斜率不得大于1%。3.3.2设置喷射杆杆。采用泥浆进行固壁的钻孔可直接设置喷射杆,对于钻进与下管同时进行的钻孔,通常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在进行拔管之前向管中注入塑性、高密度泥浆,泥浆与上管口持平后开始拔管,在拔管的同时继续进行注浆,确保浆液的表面和管口始终保持齐平,直到完全拔出套管,随后即可在孔中设置喷射杆。②在套管中先下入PVC管,以此保护套管的内壁,然后拔出套管并设置喷射杆[4]。3.3.3灌浆施工。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参数主要和高压喷射方式有关,而且不同灌浆压力对提升速度有不同要求。在各类地层当中,如果施工方法相同,则压力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提升速度是决定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条件下,在选定最佳提升速度时,应重点考虑以下问题:(1)不同地层对应各自最佳提升速度,如可加快砂层当中的提升速度,减慢砾石层与砂卵石层中的提升速度等;(2)不同分序对应各自最佳提升速度,相比先序孔,后序孔的提升速度一般较快;(3)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返浆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则需对提升速度进行减慢。3.3.4墙体位置选择。按设计要求对场地进行预处理,场地中与地下都不能存在障碍物和杂物,对部分不稳定或有一定引发整机翻倒危险的地段,应格外加强防范,在处理好的平整场地上进行墙体中心线测放。3.3.5喷墙管理。严格控制掘进速度、灌浆压力及提升速度,且送气量的确定一般以浆液出现类似沸腾状时为宜。施工中避免浆液离析与断浆,确保墙体的连续性和均匀性,不得存在夹心层,如果由于管道堵塞或机械故障而停止灌浆,应立即维修[5]。 4案例分析 贵州某水库工程基础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进行防渗处理,施工方法为三管法,防渗体总长380m,地层主要为粉细砂,柱摆式凝结体布置形式(图1),防渗体纵深15m,厚度均值在50cm左右,灌浆孔间距2m。由灌浆管、气管与水管构成综合喷射杆,杆底端安装喷嘴(喷浆嘴在喷水、喷气嘴以下),喷射过程中,伴随杆不断旋转与上升,借助高压水流与气流对土层进行冲击,使其松散,然后低压注浆进行混合搅拌,自然硬化之后即可形成综合凝结体。采用该方法的施工质量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且成本低、速度快,可对原土体进行充分利用,实现了就地取材的目标,有着极高的机械化程度。经现场检测可知,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后,承载力与密实度均明显增大,布设围井之后开展注水试验(共两处),其渗透系数均在标准要求的1.0×10-5cm/s以内(2.44×10-8cm/s与2.32×10-8cm/s),说明该方法防渗作用突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现场开挖试验,试验发现墙体的连续性、厚度以及均匀性都可满足要求。相比以往的混凝土防渗墙,该工程可有效降低成本,在减少开挖、方便施工、减少占地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5结束语 高压喷射灌浆凭借其强大的冲切掺搅、升扬、转换、挤压、渗透及位移握裹作用,可使原土层与浆液形成综合凝结体,提高基础防渗能力。本工程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施工顺利完成,经检验,施工后渗透系数、防渗体状态等都满足原设计要求,且大幅降低了成本,缩短工期,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姚图 石丹 单位:贵州恒河生态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探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必然会带动国民生产总值。水利水电作为建筑施工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水平受到极大关注。部分大中型水利水电施工在较大市场利润驱动下出现一系列问题,使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分析其技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效率。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1.1建筑防水施工。水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必需品,更是建筑工程重要内容。如果过多的水浸透到建筑工程中,必然会影响建筑质量。通常建筑工程内部都涵盖浴室和洗手间,也是用水最多的两个地方。若无法控制建筑用水量以及无法提高防水性能,会威胁建筑质量。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应科学合理应用防水技术,避免出现渗水情况。1.2软土地基施工。众所周知,中国有着宽广的国土面积,以致于地区之间环境和气候有较大的差别,再加上地质条件差异明显,从而建筑施工过程中也会存在不同的软土地基。对于上述情况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开展土地调查,通常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不如其他土质,为进一步防止土质沉降不匀情况出现在施工中,因此就需要了解施工当地环境条件和土壤条件,同时选择适合处理土质的措施,常用于软地基处理方法有化学加固和换填垫层等,必要时需和建筑施工现场软土地基类型相结合来确定处理方案,减少软土地基变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稳定性和安全性。1.3电气接地施工。电气接地施工技术是建筑内部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目前建筑物结构为混凝土和钢筋,只有各个细节相互连接才能有效保证电气接地施工正常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之所以重视电气接地技术,很大程度是因为防止雷雨天中的雷击中建筑物,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做好电气接地施工工作并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作为一项特殊技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比例,其施工质量有好坏和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有着紧密联系。该技术是对混凝土预应力拉锚和预应力岩锚的统称,也是预应力在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全新锚固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可以按照水利水电工程事先设计要求和设计方向、设计大小、锚固深度等在施工过中提前基岩添加预应压力,优化基岩受力条件,促使其发挥良好的锚固效果。预应力锚固及时可以较好地延伸拉应力,其优势是其他技术无法相比的,此技术也分为锚束和锚孔两种类型,正是因为其种类差异导致其结构存在较大区别。其中锚束是预应力基础,锚孔则为放置锚束的钻孔,将锚头放置到锚孔外能较好地将预应力锁定,锚束则充分发挥连接锚头作用,基岩在这种支撑作用下可以较好地承受负荷。2.2施工导流围堰技术。施工导流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善于属于防护工程,极大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运用导流技术需要修筑围堰,可以将其作为临时阻挡水流建筑,进一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由于围堰具有流速快、流量大、减少河道面积等特点,因而在建设围堰过程需要做好技术工作,充分考虑扛冲性和稳定性。通常建设围堰需要占用部分河床,所以在搭建围堰之前需要施工人员对现场河床构造复杂和稳定程度进行全面探究,防止因通水空间过于狭小或水流急促等增加围堰冲击力。2.3做好防渗技术。高压喷射防渗是以灌浆为基础和利用高压喷射技术的水利施工技术,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固。当前国内的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基本上为分散不集中和中小型,能满足工程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点:①钻孔;在施工钻孔时应做好堵漏,进一步保证内部泥浆能正常循环使用。适当时进行根管钻进到终孔。钻孔过程中应保证钻孔机有效垂直,当机器达到指定位置时则需要垫平,同时利用水平尺测量钻孔的立轴和机体水平直度。通常情况在设计钻孔时应保证其偏差不大于50cm,钻孔灌浆率也不超过0.5%且钻孔深度不小于设计底高程。每钻孔3m时就应测量一次,防止出现倾斜偏差问题。孔距在施工防渗中十分重要,主要因为孔距选择会对水利工程进度和总价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凝结体的可靠性,综合考虑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工艺、孔深、防渗性能要求、结构等多方面原因。②下水喷射杆;在运用钻孔机器对泥浆固壁进行钻孔时应将喷射杆放入孔内底部,而在利用根管钻孔无需处理拔管,应先灌注泥浆,待套管灌满后可实施拔管。当然在拔管中也应持续灌注泥浆,目的在于保证泥浆高度不变,直到完全拔出套管后才可将喷射杆慢慢下方到底部。为了保护管壁在喷射中不受影响,可在套管内均匀放入PVC塑管,即将PVC塑管在还没有完全拔出套管后放入其中,最后才能进行拔管,完全拔出套管后可将喷射杆放入底部。③高压喷射施工;根据施工具体情况选择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参数,例如灌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喷射杆的上升速度形成影响,而在施工中应注意不同土质因素,可适当增加喷射杆在砂层中的速度,然而在砂卵层中则应降低速度。对先序孔应放慢速度,后序孔则应增加速度,尽可能控制进浆量。2.4地基处方处理技术。地基土方施工是水利水电建筑施工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承重以及稳定性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联系,可以看做是水利水电施工的根基。水利水电施工和常规建筑物相比有着高安全性、高隐蔽性和高承载性等要求,而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水利水电施工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所以必须要重视地基土方施工技术以及相关施工质量控制,只有保证地基土方基础稳定才能降低危险系数,确保水利水电施工正常稳定。例如常见的填土压实法,填土压实法也分为以下几种:①辗压法;此方法主要利用机械滚轮的压力压实土壤,从而使土壤达到所需密实度。通常辗压法运用机械为平碾和羊足碾。其中平碾也称为光碾压路机,是一种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的自行式压路机,普遍应用于大型碾压工作。羊足碾一般用于粘性土,其单位面积有较大的压力,但土壤压实效果十分好。②夯实法;此方法多应用于借助夯锤自由落体的冲击力的打夯工作。这种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应用于房屋建筑。当前的夯实设备除了木夯和石夯外还有蛙夯以及风动夯等设备。夯实法除了适用于粘性土,还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等对深层土壤的加固工作,进一步压缩土体中的缝隙。此外也要重点把握水利水电工程中排水问题,根据实际建设情况有效改善建设中存在问题,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其中基坑一定要低于地下水位,可运用明示和暗示两种方法提高排水效果。2.5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建立内部技术管理制度,将施工技术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个体身上。同时也要是对技术信息收集、故障分析、反馈制度进行完善,由此保证能根据规范开展各项工作。施工项目组织方应积极组织技术交流活动,使施工技术人员通过相互交流沟通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强化施工技术设备检验维护并分析与统计以往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并及时采取科学合理技术措施,提高施工技术利用效率。必要时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并依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有效管理措施,满足生产管理需求。此外施工企业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对质量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做好各项施工技术资料审核收集,便于随时掌握施工进展。与此同时还应强化施工作业监督检查,由此落实各项监督责任制度,并明确施工人员责任,促使其全身心投入施工工作中,保证施工质量。 3结语 总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企业未来良好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关系水利水电施工质量。所以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不断将新工艺进入到施工现场,并找到施工重点,由此保证在安全可靠环境下开展施工,减少施工成本,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后期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进一步促进水利水电产业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唐专恒 单位:全州县石枧水利工程管理处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解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发展概述 首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状态比较良好,存在状态比较稳定,没有什么比较大的施工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少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过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整体发展的进度,并且对于人们的生命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话会有生命危险的发生。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其最基本的建设技术,如果施工技术不达标,那么整个水利水电建设质量将存在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方面,水利水电施工涉及范围比较广,施工环节中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或者状况,都会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务必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对施工管理进行改善,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个水平。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务必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进行预测和设计,避免突发状况的发生,对于发生为状况,施工方一定要迅速进行处理,吸取经验,不断完善施工方案,提升施工设计的科学性。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重要技术 2.1、水利水电工程的土坝防渗加固处理技术 土坝防渗加固处理技术是针对于渗水、跌窝的水库土坝,因为这类出现渗水的水库土坝会出现渗透问题,最后导致水库土坝变形。这类问题比较常出现在地理环境比较差的地域。而土坝防渗加固处理技术可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问题坝体进行劈裂,并对坝基和坝体、坝剪进行灌浆施工,其防渗体能够连续,增加其稳定性和防渗透能力。 2.2、水利水电工程的坝坡混凝土面板处理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坝坡混凝土面板处理技术而言,最关键的施工技术是无轨滑模方式的施工技术,其具体的施工工程是在保持混凝土浇筑水平的状态中,对浇筑的方向是从中心条块逐渐向双侧跳仓进行施工的。并且入仓方式一定是“U”型。在进行入仓操作时候,溜槽布料摆动也需要同时进行。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坝坡混凝土面板处理时候,滑膜上部出口与卸料口的位置务必保持在1m之内,插点之间的位置长度保持在0.4m,最后在进行振捣施工时,务必保持振捣深度在新浇筑混凝土层底部5cm之下。 2.3、水利水电工程的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是新型筑坝技术,其主要的施工特点是能够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进度,增加施工质量等。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的主要操作设备是振动碾压机械设备,还有大型运输机设备。其最终结果是夯实混凝土。 2.4、水利水电工程的预应力锚固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预应力锚固技术是重要的施工技术,因为预应力锚固技术借助GSP,结合实际设计要求进行对基岩或建筑物进行相对应的施加预应力,从而改变基岩或建筑物的受力情况。除此之外,预应力锚固技术对于原建筑有加固作用,涵盖范围广,从一定程度增加工程的建筑效益。2.5、水利水电工程的软土处理技术与预应力锚固技术相比,水利水电工程的软土处理技术就比较基础常见。软土处理技术能够对于建筑施工软土地基进行针对性施工处理,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对于实际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主要有,置换法,排水法及夯实法。 3、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 3.1、施工流程规范化 只有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严格遵守施工步骤和标准,才能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很有必要对其工程建设中的每一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规范,制定严谨的施工工序。首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务必遵守国家的施工标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引进节能施工技术,设立绿色施工理念,增加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竞争力和工程效益。 3.2、严把材料设备关 施工质量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材料设备关进行严格把控,才能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从施工基础上进行保证,对于混凝土的材料而言,务必保证石子粒径达标,不然,影响后续的混合料的配比,影响施工强度,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因此,在材料的采购和进场过程,要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严禁不合格材料出现;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务必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修操作,增加施工设备的利用度,保证施工的正常进度。 3.3、增加质量管理力度 管理人员是真个施工工程的主体,其管理水平对于施工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应该从小事抓起,提升自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将工程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个人,增加施工人员的主体性,提高施工人员的主动能动性,从而增加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3.4、提高行业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技术人员也是施工正常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能有提高工程建设进度和保证建设质量,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方应该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涉及范围比较广的施工项目,而且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意义重大,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务必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在进行基础处理施工中,务必将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逐次进行处理。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状况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更好的发展。 作者:周军正 单位: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探讨 【摘要】 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预防洪涝灾害,生产清洁能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可是在工程建设中,仍然以传统的施工技术为主,导致所修建的建筑物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了建筑的正常功能。本文将传统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现代技术进行对比,并提出了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工程质量,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应用 传统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有坝体填筑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和围堰技g,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中,修建了一批又一批功能众多,实用性强的建筑,为我国的防洪抗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研究出了许多新型技术,不仅能够对工程实施数字化管理,还使建筑的各项数据更加科学、严谨,为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下面将具体论述各个技术的要点及具体应用。 一、传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大坝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坝具有水库的蓄水功能,能够在雨季时容蓄雨水,在旱季时将水排出,使河流的水位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化,从而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同时,大坝还能够利用水能进行发电,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大坝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见的大坝是由混凝土修筑而成的,如果周围环境温差过大,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施工时操作不规范,那么坝体就极易产生裂缝。根据裂缝对大坝的破坏程度,一般分为贯穿性裂缝和浅表性裂缝。贯穿性裂缝是由内而外产生的,对坝体造成了贯穿性的损伤,严重破坏了大坝的完整性。浅表性裂缝是比较细小的裂纹,只在大坝表面存在,不会对大坝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但是如果裂缝较多就会降低大坝的安全性能。所以应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以避免裂缝的产生。 坝体填筑技术是修筑大坝的常用技术,施工重点在于坝面的流水作业,需要先计算坝面面积,并对整个流水作业的工程量进行细分,使流水作业的面积与坝面面积保持一致, 而且长宽符合机械的使用要求,能够使两个大型机械同时作业而不会相互影响,所以流水作业的宽度大概在20m左右,长度应是宽度的2倍以上,还要保持在100m以内,以免拖延施工进度。坝体填筑的施工工序、施工时间要根据环境、材料、作业面积等因素决定,为了减少热量损失,应尽量加快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以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二)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包括预应力岩锚技术和预应力拉锚技术,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高等优点,受到广大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预应力锚固技术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加固功能,使新建的建筑更加稳定,同时还能使受力不稳的建筑恢复平衡。在使用预应力锚固技术时,一般是根据建筑上部结构的施工标准施加预应力,保持上部结构的稳定,以减轻基础结构的负载,从而达到力的平衡。该技术的要点在于锚固的角度、方向、深度要严格控制,应与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要求保持一致。 (三)大体积碾压混凝土的技术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所修建筑的主要原材料为混凝土,所以研究新型的混凝土及其配套技术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碾压混凝土技术就是近年来新兴的施工技术,将混凝土的制作材料由传统的水泥、沙子、天然骨料变为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粗骨料,减少了水的加入量,使混凝土质地变得干硬、密实,不易塌落,再用大型机械设备逐层压实,就完成了坝体的修建。该技术的使用大大缩减了工期,使所筑造的大坝不仅符合经济性,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防水性能。 二、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与传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相比,现代的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而且利用现代技术实施的工程误差小,精度高,质量好,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一)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是一项高科技技术,其在水利水电施工主要用途在于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且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 (二)CAD辅助设计技术 CAD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型应用软件,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演化已经日臻成熟,现已被熟练的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CAD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CAD的特性提供了测量内业资料计算的另外一种全新直观的图形计算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种工程纵断面图、横断面的绘制,以及断面面积的计算和图纸的绘制,可以大大减轻工程测量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三、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危害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降低工程的质量风险。首先要对施工人员、材料、设备进行统筹管理,使施工现场秩序分明,各个施工工序都能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然后应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采取岗位责任制,使施工人员明确职责,对违反制度的人员进行严惩,以保障施工的高效性。 (二)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现场中大量的施工人员,这些施工人员来自不同的环境,素质和技术都无法得到保证,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能够严格约束自身,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每道工序的施工。同时,还应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操作机械设备,在需要人力施工的地方也能够认真细致的完成施工任务,以创造良好的施工氛围,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 四、总结 现代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保证,将信息技术、定位技术、通信技术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结合,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工程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还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对各个施工要素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以降低投资成本,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策略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多种多样,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十分关键,本文简单列举了一些较为常用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并分享了一些技术管理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技术管理 引言 工程建设领域,几乎所有工程项目在开工前,都会根据工程实际,设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系统,增强技术活动的可检查性、可操作性。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复杂性高,制约因素多,而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十分关键的公共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探讨其施工技术即管理策略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1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1.1施工技术的新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下文列举一些成熟的施工技术的新发展。 首先,工程测量方面,GPS定位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当中运用越来越广,常规的地面定位技术如测角、测水准、测距逐渐被GPS定位技术所取代。关于GPS技术的运用,首先应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适的地面测量控制网,包括应包括GPS控制网、精密导线网以及二等高程控制网三个部分。由GPS控制网起,利用三维坐标定位法进行定位,定位信息通过精密导线网点加密,由施工方根据加密控制点来放样。要注意的是,施工点要设立永久性的控制点与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结合成附合导线网。 其次,计算机辅助设计,上世纪80年代初便发展出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如CAD。在工程设计领域CAD已经普及,现阶段逐渐在普及BIM技术,BIM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三维数字技术,但是它与CAD等三维设计软件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因为BIM实质上是在三维数据软件中集成了工程各种信息的数据模型,旨在面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和传递。设计阶段,BIM能够实现多专业协同,更早地发现错误,一体化的信息模型能够帮助业主更好地表达自身的需求,而不至于陷入繁杂的二维施工图纸当中,从而可以有效地做出自身的决策。基于BIM软件进行碰撞检测,直观地解决空间关系上的冲突,优化设计,减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同时可模拟施工进度,展示施工技术,并在有效协同下,项目参与方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项目,减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1.2传统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包含很多个分项工程,如土方工程,砌筑工程,爆破工程,吊装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导流与截流、基坑工程、混凝土大坝、水闸工程、配套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施工,其施工技术也多种多样,下文罗列一些常用的传统施工技术作为参考。 首先,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当中的混凝土工程,几乎均采用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构建碾压重力坝,应用十分广泛。根据GB50496系列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混凝土结构物实际最小几何尺寸大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是可能由于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水化引起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收缩导致出现有害裂缝的混凝土。水利水电工程中,先利用填筑土方石大坝运输浇筑混凝土,利用振动碾压机械压实混凝土,逐层碾压上升。这种方法施工速度快、成本较低、最适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其次,爆破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当中很多时候会运用爆破技术,这是在周围介质中用炸药爆炸来影响介质,爆破技术当中涉及几个十分重要的公式,包括爆破作用指数:其中r表示爆破漏斗半剑W为最小抵抗线,当r和W相等时表示r为标准抛掷漏斗半径,此时n=1表示标准抛掷爆破漏斗,,根据n的值不同就有不同的爆破漏斗;药包装药量计算公式Q=KV,K为单位耗药量,V为标准抛掷漏斗内的岩石体积,公式为,可记为,如果爆破漏斗不同,计算公式也有差异,当加强抛掷爆破时以计算,减弱抛掷爆破以计算,若是松动爆破则根据计算。 2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 2.1工程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首先,在承接工程建设任务后,应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技术分工,明确职责,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度,确保技术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其次,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依据在于合同和设计文件,应向上级部门进行必要的资料交接,合适文件类型和数量,做好接收记录,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合同文件、技术文件和设计图纸,尤其是技术文件和设计图纸,必须领会意图,做好技术交底的准备工作。对于图纸和技术文件当中的缺陷,应及时上报,提交业主、监理,制定技术防范措施,收集资料,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变更、索赔即预防质量事故准备技术资料。 第三,现场交接,技术部门和测量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交接,落实测量放样成果。进行设计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对工程技术特点进行详细介绍,技术人员根据研究图纸所得明确提出对图纸的疑问、建议或变更意见,探索问题。 第四,高度重视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结合工程合同技术规范要求,体现设计意图,进行技术方案的制定,要求技术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工期、质量及安全有保证,结合现有条件和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方法、机械设备、施工顺序、安全环保技术措施等;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应体现关键工序的组织设计,设立控制点控制关键工序质量,制定并落实相关责任制度。 2.2工程实施阶段的技术管理 首先,必须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一位参与施工的人员理解设计意图,熟悉合同要求的技术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检验的要求,以书面形式进行交底,经总工程师审查签证后方能生效,被交底人也应进行签字确认,对关键工序或隐蔽工程应重点交底,明确所采取的技术和防范措施。 其次,现场为保证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关键还是要联合监理对施工当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执行情况,逐步优化改进,对有关部分的指标进行逐项补充、调整,进行动态管理,在施工中逐渐完善。所以本质上在现场要进行动态管理,例如水闸加固技术的运用当中,一是抓测量放样成果,专业人员利用经纬仪定线,用钢尺测量孔距,确定钻孔位置,打上木桩并标注木桩中心点,作为灌浆中心点。二是按照一定规程进行钻孔,钻先导孔,探明地质条件,然后进行后续钻孔,钻孔中心偏差必须保证在允许范围内,钻机必须布置平稳,立轴竖直。根据探明的地质,采取恰当的钻孔工艺,钻孔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孔径、孔深、孔斜以及孔位。钻孔时必须进行压水实验,获取透水率,按SL62规范进行操作。三是灌浆,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材料必须过审,控制水泥浆,水灰比。4小时内完成灌浆。灌浆时按照SL62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最后进行质量检查。 第三,管理好各项内业资料,尤其是施工日志、施工交底记录、技术质量问题报告、事故报告等原始记录,各项记录资料需要经严格检查、复核后由总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才能有效并归档保存 2.3技术进步与创新 项目部应成立技术领导小组,主抓技术进步和课题研究工作,立足解决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有重大影响的课题积极进行技术开发,结合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修旧利废、技术质量攻关等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组织QC小组活动,落实QC小组的成果目标,逐步建立并推广以施工工法为核心的管理办法。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本身复杂性高,所涉及到的施工技术多种多样,加强其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一些比较常用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策略,可能存在不足,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与业内同仁一同探讨进步。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而探索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工程施工过程中,既要强化传统的施工技术,又要融入现代科技,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先进性。本文就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围堰技术与施工导流以及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引 言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正在高速发展,对于大型水电站的需求量在大大的增加,同时,对于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高。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学习并认真研究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这可以促进水利水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表现出具有适应面较广,效益显著的优点,既可在新建的工程中表现出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又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补强和加固。此外,由于能传递拉应力这一优异的特点,使得预应力锚固不仅仅在国内的业界受到各部门各施工单位的关注,即使是国外的相关部门对这一技术也相当青睐。预应力锚固是用施加预应力的锚杆或高强钢丝束加固基岩或建筑物的技术措施,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 1.2 围堰技术与施工导流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在解决导流问题时,经常会使用到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如果施工场是位于河流的上游,那么水工建筑建设时需要在干燥并且土体稳定的岸坡上进行,这时一般都会采用围堰技术以达到将水体引向预定的下游位置从而起到疏导河流的作用。所以,在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施工场地内的气温条件、地质结构、水文特点等自然因素。如果在流水量较小或枯水季节的时段进行施工,能够大幅降低导流工程的作业难度与作业量,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关于施工导流,应严格依据我国有关规范和标准,要充分顾及到河流在1a内的周期性变化,明确安排、合理组织生产活动,优化配置项目的物质资源、财力、人力,拟定具体的导流措施和设计方案,详细划分导流时段,以河流周期、施工进度为核心内容,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在场地条件允许并且在自然条件良好的的情况下,最为适用、最为经济的技术方案便是分期围堰导流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增设的围堰,主要是为水利枢纽建筑结构的施工建设打下基础、创造条件的,在设计水利枢纽建筑结构的过程中以及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首先应开展水工模型的试验,对结构物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实施效果与围堰的性能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和设计围堰结构的平面布置,使其有效减轻航运排水的困难与压力、河道冲刷进而能够保证围堰作用的充分发挥。 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在筑坝技术中,碾压混凝土技术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其蓬勃发展的时间也不过20年左右,然而却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多。碾压混凝土技术使用方法就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振动碾压机械、大型运输,采用大体积,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而且,碾压混凝土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速度快,投资省的特点。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这项技术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工程节约开支,缩短工期,以达到大大提高效益的效果。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增多,要注意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以下两个问题尤为重要: 2.1 环境保护 在近来几年中全球气候变暖,洪水、泥石流频繁发生,这些灾难发生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就是环境的破坏。而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如果不注意施工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那么环境的破坏就会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就会越来越多。在科学发展观下的“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思想指导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要做好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工作,实现人与自然长期和谐的友好相处。 2.2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化施工 通过标准化施工的落实可以将标准化的形式运用到工程施工当中,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有条不紊的进行,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具体的环境保护实施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做好施工区域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工程施工区域外的环境保护工作应尽量在施工结束后仍能保持区域外植物或者树森的原貌,避免施工造成的周边环境污染现象发生。 2.3 加强工程施工环境管理与保护 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以及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互补,更好地解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问题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项目。一方面要在施工工程中避免因施工造成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避免施工造成的噪声污染。 2.4 安全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保护施工人员健康安全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危险性大,不安全性多,可以说它是事故多发行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安全,时刻重视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任何小问题,毕竟小问题也可能成为一个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给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创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我们必须克服安全工作人人都管而又人人都不管的现象,我们要建立有效的安全施工制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领导对安全施工的监督落实工作,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予以严肃整改,跟踪复查。在企业中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努力实现零生产事故。 3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理控制管理 工程建设监理的控制管理主要包括:开工条件的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投资控制;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合同管理的其他工作;信息管理;工程验收与移交。其中“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为工程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投资控制是基础,进度控制是条件,质量控制是核心。因此,工程建设监理必须抓住这个核心。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对进度、质量、投资三项合同目标进行控制与相互关系的协调处理。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工程工期为重点,施工质量为保证,投资效益为目标”的原则,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及时协调工程进度、质量与合同支付的关系,促使合同管理目标得到优化。 4 结 语 现在水利水电行业已经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是进行项目工程的基础,关系着工程本身的整体质量。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施工是一项比较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工程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同时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多方面,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技术的介绍中发现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的关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 要]就目前人类的生活来说,人们已经不能没有水和电,那么,社会的发展就少不了水利水电建设。因为水利水电工程与大自然紧密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它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社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建设项目之一。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提高措施 1.前言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虽说地球上有四分之三的面积都覆盖着水,但是其中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我国的水资源更是紧缺。而自从电力资源被发明和应用出来后,各种依靠电能运作的机械建设等发明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便利。到现代社会,水和电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了,如何有效利用水电来造福人类是很多人的研究目标,水利水电工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2.水利水电工程 2.1 学科定义 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不断扩大,致使其现在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勘测施工、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水利、水电部门的建设作业中去。也就是说,这些高级工程技术性人才主要从事水利、水电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进一步开发设计出有效的利用水电以便利生活的建设性工程。 2.2 目标意义 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水利水电工程的首要目标有两个:兴水利和除水害。 当今时代各国的发展竞争都非常激烈。然而,要想发展先进技术,就必然有各种材料资源的损耗,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要知道,再先进的科技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因为人类本身就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不顾自然环境只一味地求发展,是不可能长远地发展下去的。全球变暖等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重视。因此,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其重要作用了。水利水电工程自然也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水资源的利用和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2.3 我国现状 2.3.1 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方面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管体系整体来说,相对不够完善。主要问题在于建设单位和监管单位分属统一部门。在工程施工前,往往因没有准备好审批手续而影响施工进程;在工程进行质量评估时,监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对工程进行有效监管,不能及时解决工程中存在的某些影响质量的问题。 2.3.2 工程建设材料方面 建设材料是工程的基础,是工程质量的直接体现。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混凝土的强度较差,原因在于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合理;二是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原因是混凝土所用的材料不合标准;三是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质变,主要是因为养护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四是有些混凝土是用质量较差的材料制成的,达不到标准;五是在使用某些混凝土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混凝土的的施工技术水平较低。 2.3.3 工程施工操作方面 一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依赖于质量监管体系和建设材料,还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如果操作技术水平太差或者是没有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操作,那么这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是不合格的。比如说,施工过程中对于地基的清理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施工建筑的分层不合理或者碾压程度不够,那么在整个工程的基础建设过程中都会存在安全隐患。可见,操作技术问题也是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 3.施工技术分析 3.1 传统技术分析 3.1.1 碾压混凝土技术 在近几十年中,碾压混凝土技术兴起并运用到筑坝方面,且在全世界的体积和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所谓的碾压混凝土,其实填筑土石坝的方法,就是利用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来压实干硬的混凝土拌合物,即通仓薄层铺料、振动碾表明压实。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拌合物干硬,所以建筑物坍落度为零,且施工效率高,经济利益大。 3.1.2 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修建闸坝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建设项目,施工导流就是修坝的特有方式,通常采用修筑围堰的方法来进行施工导流。施工导流就是通过与河水竞争,抢先占有优越地形,在河水来之前对水工建筑物施工。 3.1.3 A应力锚固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施工水利水电工程,也可以维护已建成的水利水电工程,甚至是进行结构加固。预应力锚固技术的优点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工程的施工部位可能会因为超荷载而发生损坏,影响施工质量,应用这种技术就可以有效降低其荷载,保障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牢固性和安全性。预应力锚固技术也可以与GPS相结合,达到精确定位施工的目的,保证了工程数据信息的精确性以及基础结构的稳定性。 3.2 现代技术分析 3.2.1 AutoCAD辅助设计技术 AutoCAD辅助设计技术现已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款绘图软件,主要用于二维三维绘图及文档的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人们主要用它建立数学模型,绘制各种工程横、纵断面,并计算断面的面积。AutoCAD辅助设计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加快了工程方案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水利水电的快速发展。 3.2.2 GPS定位技术 其高速、高效、高精确度使得它取代了传统的地面定位技术,被广泛运用。GPS接受器就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的一种定位仪器。 3.2.3 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GIS技术是一种专为地理研究决策而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对地理方面的信息要有很高的要求,技术人员通过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可以科学地存储测量数据,并根据有效信息数据建立三维数字地形模型。 4.提高施工技术的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规模大,施工工期长,施工技术复杂,施工环境特殊、不安全,且工程质量要求极高。而施工技术作为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科学安全施工的首要前提,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1 加强管理 管理工作对任何一个项目都很重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因素多,所以安全方面的管理尤为重要。管理人员应该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来制定高效合理的管理机制,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改进完善,还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各项指标,在施工技术方面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办法,及时修复问题。 4.2 加强技术监督 首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加强更新和改造工作,应将重点放到设备性能的改进上来而不是恢复上去,应定期检查并维修设备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其次,要积极引用新的先进技术并熟练掌握其性能及用法,看是否能运用到具体的工程施工中去。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定详尽的检修网络方案,改善检修方法,提高检修质量,从而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4.3 加强环境保护 我国的水资源紧缺,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施工建设,要对施工区域的环境作好保护工作,要加强开挖边坡治理,尽量维持植物原状,避免水土流失,合理排放施工废水,尽最大努力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时事政治论文:高中时事政治教学应用 摘要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逐渐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适应时展要求,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引进了对学生的时事政治教育,将学生的学习与政治生活相联系,理论应用于实际,促进学生形成政治理念和政治逻辑思维。本文通过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做了一定的调查和了解,发现时事政治对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系统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应用时事政治的方法,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也能够促进时事政治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推进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应用 1引言 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尤其是高中正是丰富基础知识的阶段,学生也处于叛逆期,大部分对学习枯燥的理论内容都会产生抵触心理,降低了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国家新闻时事,但对于学生而言,接触较少,同时兴趣也不浓厚,从而使高中生与政治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距离。目前有高中在政治教学中加入时事政治的教育,一方面使课堂充满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和事件的了解和思考,巩固了学习政治的基本理念,也拉近了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距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时事政治教育是新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发展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吸收知识,教师不需要绞尽脑汁地考虑如何使学生愿意去学习,而是作为纵观整个课堂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本领。通过时事政治的学习,学生能够看清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形势,了解企业和市场的真实需求,这样才会为学生创造多向选择的机会,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2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搜索和调研,发现目前研究学者也提出了大量的重要的理论,为时事政治的普遍应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戴清香主要分析了目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提出通过引进时事政治的教育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时事政治在实际中的应用作出了阐述,对学生的政治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周德星认为时事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论证了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了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万西妮提出时事政治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进而探讨了应用时事政治教学的途径和手段,为现代学校应用时事政治教育方式提供了借鉴。通过对已有的文献的了解,能够发现学者们已经认识到了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证明了本文的研究具有科学的依据和价值。 3时事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3.1增强学生对政治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高中政治教学一直具有整体性和准确性,长期以来教学的内容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每次课改也是增加一些图片或者小的案例,整体内容不会过度改动。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的政治生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会更新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政治时事,而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也应该与时代挂钩,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的同时了解和认识国家的时事。高中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较差,尤其是对国家大事的分析和理解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时事政治的教育和解释,使学生政治知识视野不断开拓,同实际相结合,促进自身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未来发展的眼光和谋划,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2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就是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学生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因此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刻板和单调。通过时事政治教育,可以将课本的知识理念与实际的事态过程相联系,以案例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使学生达到国家政治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并且应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主动研究的能力,通过时事政治教学开发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和看法,老师根据政治背景和意义对学生的意见给予评价,不同的学生会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分析时事政治的教学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 3.3有利于学生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学习政治方面不仅仅为了将理论知识印在脑海中,也需要学会运用政治知识。通过时事政治的教育,学生能够利用时事工具解决身边的问题,站在国家的高度和层面上分析和处理,已经不是只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转变教学方法,在基础知识不断灌输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随着老师的思路构建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处理能力。 4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4.1采用时事政治作为情境教学素材 现代高中教育开始逐渐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现场问答和模拟,但是必须与教学计划内容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老师将时事政治作为情境教学的素材,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使学生走进政治生活,感受政治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只有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兴趣,才能够学好政治。在老师引入时事政治的前期,需要对其内容进行详细地分析和研究,理清要向学生表达的目的和理念,然后对时事进行角色设计以及事态的跟踪,使学生愿意参与其中,真正地接触政治,学习政治,掌握政治,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政治。 4.2及时引进时事政治 所谓时事政治,就是国家在特定的时间所发生的事件,一般以新闻的形式展现在每个人眼前,所以,时事政治具有时效性。那么,作为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优势,从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比较接近的时事入手,密切联系课本内容,巧妙地插在基础知识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现代国家热点问题有一部分集中在我国劳动力的现状和就业问题上,根据国家的发展趋势和形式,就业问题始终是面临的一大挑战,就该问题而言,虽然离高中生较远,但是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方面来看,却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就业问题是学生在考虑今后选择专业时参考的重要条件,只有对国家的形式和企业的需求有一定地研究和了解,然后结合自身的喜好,才能够选择令自己满意且有发展的专业和学校。所以,时事政治离高中生并不遥远,也是因为它具有时效性,能够反应某一阶段的发展形势,体现出时事政治可以利用的价值。 4.3使政治教学多样化 传统的政治教学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考试成绩,就是学校和老师主要的教学目标,该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环境过于枯燥乏味,对理论知识也是在不断地被动吸收,产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并不高。通过引进时事政治教学模式,老师可以通过时事快讯增加课堂活动,在课堂中开启讨论的模式,老师主持和把关,并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以及奖励,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丰富课堂多样化学习方式,一方面对时事政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加强了政治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也是教学质量升级的重要体现。 4.4课后作业联系与时事政治结合 对于高中学生的教学不仅仅需要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同时要求学生有效地安排课后的学习任务,因为课堂的学习时间和接受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多数是以老师为主导进行的逻辑思维运转,而课后时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找到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与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方可解决。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老师为学生安排的课后作业和联系也应该与时事政治相融合,调动学生主动了解国家大事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引发自己的思考和不同角度的看法,这样,既可以深化需要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又可以使学生接触时事的同时融入其中,成为时时刻刻为国家考虑的合格公民。将时事与课后作业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要求学生独立收集时事素材和资料,结合已学的理论进行时事分析,或者对课上提出的时事进行总结和体会,这都是对知识和能力双向提高的过程。只有将学生的知识活学活用,让学生认识到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必然联系,这样才能体现学习的重要性和可利用性,促进学生激发个人潜力投入在学习生活中。 5结论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发展,这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和父母共同的追求,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承担着促进祖国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需要的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教学计划中引进政治教学,是为了高度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政治教学不同于数学、语文或者英语的学习,依靠的不仅仅是多背多学,更重要的是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能够从国家的角度去面对和处理问题。通过对政治教学的不断改革,近年来提出了将时事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计划中,也通过本文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是未来政治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时事政治的研究能够创建相互学习和沟通的机会,同时促进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不断适应时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为今后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参考,同时也为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孔维佳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时事政治论文:新课标时事政治高中政治运用 摘要 在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运用时事政治要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学以致用的时事政治与理论结合、时事政治与学情及教学内容结合、时事政治在高考应试的运用等,进一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形成政治综合能力,实现政治学习为学生服务的目标。 新课标 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运用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是高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新课程下高中教师要在“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等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时事政治对理论知识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应对高考检测等三方面的作用发挥,培养学生政治综合能力,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以时事政治来带动政治理论知识的运用,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新课改理念 在高中政治学习中,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枯燥无味的。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运用时事热点,把教学内容有机地嵌入到时事政治材料中。这一方面,既能通过时事热点来提高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能学以致用,推动学生将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增加高中政治学习的趣味性。而在新课程改革下,以时事政治来带动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只有通过鲜活的社会时事热点材料,才能使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为学生学习发展服务的目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时事政治,既有其现实的需要性,又能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是高中政治教学不可回避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且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2016年下半年,最热门的事情莫过于美国大选,全世界都要关注美国人民到底选一个“疯子”还是“骗子”做这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在选举之前,笔者正好带领学生复习高一政治的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要复习中笔者就让学生谈谈对美国大选的看法及预测一下到底是“疯子”还是“骗子”当选。结果大部分学生们按报刊民调预测了“骗子”希拉里会当选,因为学生们也认为希拉时的优势过于明显。而笔者却将投资理财的方式渗透到其中进行分析:“如果希拉里当选,美国人自己有什么好处?”——换言之,希拉里能为美国人的财富增长做什么?由于希拉里会延续现任政府的政治遗产,亚太再平衡政策与世界警察的角色必然会继续拖着美国人民的后腿,使其经济发展与复兴会更举步维艰。即是说,在投资理财可预测的未来,国民收入的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国家债务会进一步增加,美国老百姓的日子会更艰难。因而,笔者在课堂教学上大胆预测,“疯子”特朗普胜出的可能性很高。通过这一时事政治的介入,学生们不仅对美国民主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财富积累、分配、投资理财理论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而笔者预测中所渗透的投资理财知识,更是被学生所掌握、理解,当美国大选结果传来,更多的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与运用显得更加用心,并对笔者的预测结果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关注学生实际以时事政治来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能力 在新课标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着力点之一,也是时事政治运用的重要平台。通过时事政治的运用,结合学生实际使高中政治教学学以致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例,在教学过程没有一开始就切入到教学内容,而是以魏书生民主教学这一教育时事热点来导入,在介绍了相关时事之后再以班级的管理为分析对象,通过学生对班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等环节进行分析,使学生看到公民政治参与中的民主本质。由于涉及到学生实际,学生们的讨论与分析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他们看到了民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限制,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另一方面,通过班级管理来透视政治参与,反映出我国政治治理的核心与本质,从而更理性去思考并分析问题。如有学生认为某同学最适合做班干部,但某同学偏偏无心于班级管理,醉心于读书学习中。在学习之前,往往很多学生会认为某同学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太负责任;但通过政治参与的学习之后,就会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并对某同学报以理解的态度。尽管班级管理与公民的政治参与有较大的区别,但通过以类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我国的政治体制,使其充分认识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与内涵,既能有力地回击西方媒体对我国政治体制的曲解与攻击,又能使学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形成理性思考能力,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助于其增加分析能力,为《生活与哲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不难看出,把高中政治教学通过时事政治引导并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会进一步挖掘理解政治理论知识,培养理性思考能力,增加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三、以高考政治能力考查来丰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在新课改进一步深入的前提下,高考政治越来越体现出政治学习以学生为本的倾向,而这种倾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高考政治能力的考查。在高考政治中,尤其是材料分析题型中,政治综合能力的运用已经成为了高考重点的考查方向,不仅注重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解读,注重政治学科理论知识的运用,而且还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与哲学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运用也进行了一定的考查。而这种考查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时事政治的考查上,在时事政治材料的运用上,高考把政治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达到考查学生综合政治能力的目标。因此,通过高考政治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灵活运用时事政治,既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效果,又能在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高考应试技巧的运用,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手段。以2016年全国I卷文综38题为例,虽然第(1)、(2)题指向的是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与经济生活知识,看似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单一。而且在资料的选择上似乎也比较集中于“一带一路”,材料一是“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及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判断,材料二是“一带一路”下国际产能合作,并以埃及为例。两则材料都一反2011~2015年高考微观经济的考查,而转向为宏观经济的考查,特别重视中国与世界贸易之间的关系梳理。按理这样的材料与知识考查不会对学生形成太多的难度,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与“一带一路”有密切的联系,既有全球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又有全球政治多元化及多极化发展的紧密关联,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只有把政治、经济、文化结合起来,从全球化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一带一路”对世界发展、和平稳定起到的基础性作用进行分析与思考,才能更深刻理解并体会“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位置,看到全球治理模式下的中国正能量与贡献。由此所延伸的中国治理模式在国际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可以以“埃及”这一点来带动对世界经济这个“面”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考查与分析不难发现,单一时事政治材料与单一知识点背后,往往用考查侧重点隐藏了学生政治综合能力的运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灵活运用时事政治材料来训练并提高学生综合政治能力,既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又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中之重。 综上,在新课标下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既要重视解决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问题,使政治理论知识更好地为学生学习发展服务,又要注重学生面对具有选拔性的高考能力培养,使学生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政治综合能力,从而体现新课改理念。 作者:孙伟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高中政治与时事政治应用 摘要: 对于时事政治来说,主要是国内与国外的一些热点问题,同时也指一些对社会影响相对较大的新闻,这些都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且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好政治知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针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应用分析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说,主要分为:第一,常规类的教学内容。第二,与思想政治相关的教学内容。第三,时事政治。所以可以看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容与意义。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现阶段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地位并不高,甚至是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样也就降低了教育的效果。 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改革力度也有着一定的提高,且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主体,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以此来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且对于时事政治来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且在时事政治中大多是以焦点问题出发的,这样也就体现出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的相关内容,可以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局限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的探讨与学习意识,同时也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满足新课改的需求[1]。教师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可以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实现有针对性的引导。且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好政治知识,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外界的环境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且对于时事政治来说,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来帮助学生掌握好我国党的思想方针与路线,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中阶段的时事政治来说,主要是从时事新闻的以及热点主体等方面来进行教学的。且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探讨与研究等方法来进行教学。由于受到不同年级的影响,时事政治教学的重点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1、形式化严重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现如今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存在形式化严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融入了时事政治的内容,但是也只是作为课前的导入或是课后的补充,这样也就没有将时事政治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2]。 2、表面化 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融入了时事政治的热点问题,也只是从表面上来进行研究,并没有开展系统化与专题化的讲座。且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理念的不足,使得对时事政治的教学存在着随意性的现象,这样也就降低了时事政治的说服性。 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的措施 1、提高关注度,积累好素材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说,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对教学途径进行创新,掌握好更多的知识,从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只有保证自身专业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与牢固性,才能在开展整治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向学生进行讲解,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来提高课堂小学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电视、新闻以及报纸等途径来收集好有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做好更新与充实工作。且对于时事政治来说,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因此,教师在接触到时事政治有关的内容以后,就要做好存档处理工作,以此来便于后期的分析与挖掘,找出存在的政治价值。教师只有保证自身具备充足的时事政治知识,才能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好时事政治的内容,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也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点时间来为学生播放出相关的时事政治知识。并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与点评。通过为学生播放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活跃好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3]。 3、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融入时事政治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将教学内容、目标与时事政治相关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找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学习好政治知识。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还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找出更深层次的热点问题。其次,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4]。4、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对于政治教学来说,提高学生对政治的敏锐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学习,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帮助学生养成政治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不断开发与利用时事政治资源,充实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发挥出政治教学的作用,融入好时事政治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税承忠 单位:四川省犍为县罗城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政治教学时事政治资源研究 摘要: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真正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合理地开发时事政治资源,做好高中政治教学。文章主要研究了将时事政治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去的必要性和策略,并指出了注意事项,以期为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政治资源 高中政治本身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的时候比较枯燥,这也给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根据需要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改革,将时事政治资源更好地运用进去,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政治学科性质需要。 政治这门学科本身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政治教学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将理论学习与国际、国内的一些时事政治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符合现代教学改革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更加重视学生中心位置的体现,要求教师教学的时候一切从学生出发,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需要提高学生的时代感和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时事政治运用在教学之中,可以通过一些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时事政治的使用,也能够改变政治教学枯燥乏味的状况。 (3)符合学生成长需要。 高中生本身的辩证思维以及认知能力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时事政治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 二、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实行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摒弃以往错误的想法,进行探讨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时事政治的使用是符合新教学模式需要的。 (2)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时事内容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若能够将时事政治的内容运用进去,能够将鲜活的时事和枯燥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理解政治知识时会更加容易。例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民生问题,这样不但能够传递文明的进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发生的事情,还能够克服课本知识的滞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3)把握合适的时机引入时事政治。 课堂教学一般只有四十五分钟,引入时事政治是需要把握合适的时机的。通过研究发现,在上课前十分钟以及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引入,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原因分析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在上课的前十分钟,有的学生的精力不够集中,思想也比较分散,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甚至很多学生想的还是上课之前的事情。而时事政治往往比较新鲜,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若是在这个时候能够将时事政治引入进来,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从而给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下课前五分钟,学生往往会对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困惑,若是这个时候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进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4)时事政治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确保选择的时事热点针对性比较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并且经常会发生一些重大事项,所以时事政治的内容和层面都比较丰富,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资料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时候不能盲目,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时事政治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讲到环境保护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雾霾问题引入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选择时事政治的时候,选择内容不必太多,但一定要保证其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二是确保时事政治的内容比较新颖,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增加。时事政治对时事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这便要求教师选择的内容必须新颖,并且符合教学的需要,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两个重要方面,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够以小见大的时事政治资料,选择那些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并慢慢地进行拓展。若是时事政治的资料和学生生活相贴近,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激发出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将时事政治运用进来,不但能够改变高中政治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所以,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政治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作者:方德玲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对高中政治教学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高中政治教学水平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们不仅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习得课本中的政治知识,更能获得较高的政治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对于国家的时事政治也更够有更好的了解。 1.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政治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教学缺乏反馈,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导致上课教学效率很低。若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时事政治,从而达成了学生成为课堂主导的目的,学生极大程度的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 1.2有助于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 将时事政治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中,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运用时事政治这一课题使学生参与到自主思考和课堂讨论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政治的基本知识进行巩固、落实、加深,又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 1.3有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第一,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对社会实事发展加以关注,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是新时展的要求。第二,将课本知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课堂,能够有效丰富、完善课本上的知识,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可以运用时事政治当作课本上的教材、案例,另外学生还能够在课堂上运用学到的知识积极的讨论时事政治。第三,在教师的指引下对时事政治做出独立的思考、与同学间进行讨论最后做出判断,能有效的丰富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现状 2.1高中时事政治教学时缺乏客观性。 在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时,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进度、课堂讨论方向进行引导和控制,并且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要与课本知识相联系,但由于时事政治的自由度很大,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主观性过强,穿插着私人情绪,因此,极易引导学生走向思想的误区,忽略了让学生独立思考、落实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培养政治素养的根本目的。 2.2高中时事政治的教学力度不够。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引入的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讲解课堂知识,往课堂中衔接时事政治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忽视了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3.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增加对时事政治的关注。 时事政治不仅包括我国社会中发生的事情,也包括许多的国际事件,例如国际关系、国家利益、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政治内容,都与现实息息相关。一方面而言,时事政治与政治课本知识息息相关,同时也成为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典型案例,与政治课本知识紧密的衔接能够有效的丰富政治课本的知识,使原本固定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由与课本知识相衔接,做出独立的思考,并且能够在与同学、与老师探讨的过程中做出判断,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落实课本的基本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有效的利用。 3.2增加对时事政治的积累和讨论。 高中政治课本中出现的政治理论是时事政治的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实践;而时事热点是政治理论的最典型的素材,能够使学生对政治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进行有效的运用。因此,教师自身应该处处关注时事热点知识,不仅让学生知晓如今的国际社会形势和国家社会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搜集和积累时事政治,更要努力使时事热点与课堂教学相衔接,把时事政治当作最好的教学素材,并且教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学会分析、讨论、判断时事。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时事热点是有时效性的,它们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电视、网络、新闻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且激励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发现、学会认知、学会积累,学生也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政治知识并且试着与课本理论相连接,才能够逐渐培养起自己的政治素养,树立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与政治课堂衔接,与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 3.3增加对时事政治的运用。 时事政治是讲述政治理论最典型、最有效的素材,无论是知识讲述过程中还是在课后习题中,都可以引入时事热点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将时事热点与政治理论相衔接,并且教授给学生分析时事热点的方法。比如在讲授国际关系这一课中,“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则可以恰当的引入中韩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技术合作促进了中韩友好交往。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还能够最有效的学会分析案例,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提高注意力。 4.结语 总而言之,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们学习政治理论、认知时事政治、树立正确政治观、培养政治素养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运用时事政治当作课堂教学素材以更好的巩固基本知识、丰富知识,还是在课下之余学会用政治理论去讨论现实政治,都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此同时,也体现出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天雪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的应用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1.时政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应用时事政治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认知的过程,也是兴趣培养的过程,兴趣是学习的内在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有求知的渴望。据调查,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课堂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时事政治本身具有丰富性、动态性,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材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时事政治运用与政治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眼界。 2.时政教学提升学生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能力,通过时事政治与教材相结合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能够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素材,培养将教材中的理论与时事联系起来的能力;另一方面,时事的真实性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再由老师对时事描述讲解,虽然学生未经历过但能够有间接体验。所以,能够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的方法 1.开设专题讲座 高中政治老师要经常向学生进行时事政治专题教育。老师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时事结合联系起来。当我们学习经济全球化以及当代国际关系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联系当前相关的国际政治时事,比如,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来到北京参加会议以及亚投行的问题,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时事,通过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实力的增强,通过亚投行问题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美国不加入亚投行背后的原因等国际问题。 2.创设时事天地 通过班级的黑板报和手抄报创设“时事天地”,高中政治老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来实践这项工作,老师将这些正在发生的时事与课本上的知识结合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让学生摘取近期所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通过“时事天地”这一栏目的创设,通过这些专题可以让学生将高中政治学得更透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掌握所发生的时事政治,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高中政治教材对时事进行分析。还能够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单单凭借高中政治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引入时事政治教育的内容弥补了高中课本信息滞后的缺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对思想政治课的补充,保证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了解时事政治,不与时代脱轨。总之,高中政治课堂离不开时事政治教育,只有将时政与教材完整结合,才能保证我们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周德星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高中时事政治教学小议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课前时政事件讲评。 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搜集时政事件相关资料,每节课前做出简短的新闻报道,教师不可对报道范围或者报道内容做出过多限制,报道完毕后由教师从旁指导,全体同学负责该则报道的讲评,根据讲评内容做出总结。应注意在时事讲评中激发学生参与性,要求学生从演讲者的角度来分析时政事件,并随机抽取各小组组员代表上台演讲,以此来激发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关注时事政治,养成关注时事、分析时事的习惯,通过报纸、新闻等媒体途径收集时政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在演讲课堂上灵活运用,其他同学则应分析演讲内容,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与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展开论述和分析。以党的十八大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参与时事演讲活动,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中心,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出发展开分析,期间通学生各抒己见,深入讨论,课堂氛围极为热烈。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改往日单纯而枯燥的讲解模式,而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其参与课堂,鼓励其主动学习、勇于质疑,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营造课堂活跃、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进一步加深,思路也变得开阔。 2.在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问题。 在高中时政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时政热点以及重点问题加以渗透,由单纯的灌输和引用转变为积极的分析与应用,针对教材内容为其补充课前精选的时政素材;同时还可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内的各类教学手段予以展示,以提高学生对于时政事件认识的形象性以及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热情。以必修2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为例,笔者将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这一时政热点大事引入课堂,不少学生对于“两会”这个词语耳熟能详,但对其具体含义却了解不多。笔者由此在课堂上普及:“两会”并非特定机构名称,而是一个统称,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者会期大致重合,对于国家运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们对“两会”概念有了明确认识后,笔者提出了问题:“两会”中二者的组成有什么不同?各自的职能又是什么?由于笔者在课前已经布置收集“两会”资料的任务,因此学生们有所准备,并纷纷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民主监督以及政治协商为主要职能”,这些答案均与教材知识点相契合。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不少明星委员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结语 时事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时政教学得以不断扩充知识面,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应注意的是,不少教师在开展时政教学时未从客观角度来做出时事评析,甚至受限于个人主观意图,在评述时政事件时将主观性错误信息传达给学生,导致后者出现思想层面的误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也应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正确分析国内外时政大事,端正思想认识,合理利用时政素材,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教改目的。 作者:马静静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应用 一、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引入 (一)以时事政治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由于政治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一般对政治不感兴趣,不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就必须做好高中政治新内容的引入工作。而时事政治就是引入新课的有效方法。在政治开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比较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作为政治课程开课的切入点,通过新鲜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时事政治导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教师顺利进行政治教学工作。例如,在教授“多变的价格”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引入最近猪肉价格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考虑一下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政治学习,并根据时事政治更容易地掌握新开政治课程的内容。以时事政治导入新课对高中政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引入时事政治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概念 高中政治教学开始给学生讲述的内容是以经济学、哲学以及政治学等几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这些内容中有的对高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的困难,且离人们的实际生活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政治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和知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最近发生的时事政治,并且需要与所讲内容有关系。例如,在讲授“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课的内容时,政治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2011年利比亚的危机,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政治时事详细了解它的背景资料,为政治内容的教学做铺垫。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帮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生疏的政治概念,帮助学生学好政治内容,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 二、分析时事政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过程中更加轻松容易,将政治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在政治教学中,对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政治知识的能力,做到活学活用。政治教师应该结合政治内容进行时事政治的选取,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帮助学生对时事政治问题和政治的一些概念等知识进行分析。时事政治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加强在政治教学中对时事政治的应用,并运用政治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时事政治和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的运用。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和预习的政治知识对相关的时事政治进行分析,通过时事政治的应用培养学生政治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用时事政治联结政治教学的各个模块 在高考中,对学生进行政治的考查通常是通过最近比较热的一些时事政治热点进行的,以时事政治为切入点引出相关的政治知识。所以,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政治教师需要对最近的时事政治热点进行了解,全面掌握时事政治,将其与要讲述的政治内容进行结合,通过时事政治将分散的政治教学模板联系在一起。引入的时事政治应该符合政治课本的内容。对于一个时事政治,可以利用政治知识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如可以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等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一个时事政治可以有效将政治教学的各个模块结合起来,有利于政治教学的进行。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政治内容对时事政治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政治,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到课本以外。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高中政治。时事政治的应用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政治的教学,通过引入时事政治和分析时事政治掌握好比较难理解的政治知识。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应用好时事政治。 作者:高文军 单位:河北高阳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时事政治进行结合的意义 (一)能够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所谓的时事热点问题是当前社会上最近发生的,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结合相应的时事政治问题,能够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和提升,继而能够营造良好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与学习氛围。 (二)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加以培养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当前社会上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思维积极调动起来,通过对时事政治信息的搜集以及分析等多过程,使得学生对整个时事政治背景以及过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继而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教师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这样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在掌握相关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二、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时事政治进行有机结合的策略 总得来说,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对时事政治热点的分析以及结合,使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以及目的得到有效的实现,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专门设置时事热点教学专题 由于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所涉及的时事热点内容比较少,还不够完善,因此应当在以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专门设置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性的教学,通过这样的专门性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对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的分析方式以及思考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使得学生对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对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读。另外,对于学校而言,还应当积极成立专门性的时事热点问题的小组进行研究,要由专门的教师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选取以及做出具体的教学安排,因为这样的一种研究工作是当前时事热点问题教学得以实现的一大前提。 (二)依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兴趣选取时事热点问题 如果要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地结合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当在实施热点问题的选择上应当要注意合理和科学,应当依据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教材的内容要求,以及我国初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学习兴趣进行选择,比如说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意识到追星现象的时候,教师应当选择当前社会上某些明星现象,哪些明星在做一些慈善的公益事业,哪些明星召开演唱会,有些歌迷竟然为了买一张票去卖肾等,通过这样鲜活的话题,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能够依据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有效教育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培养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要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主能动性以及参与性 教师在将思想品德教学和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结合的时候,应当注意将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参与性加以提升,要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调动起来,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要对当前社会上时事政治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以及解读,比如说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关于集体的团结以及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时事政治问题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当注意选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例子,比如说一起抗击地震或者是非典等典型的案例或者是话题,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积极调动起来,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并制作成幻灯片,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应当和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自身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学生对合作以及团结的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荣誉感以及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对教学的效果做进一步强化 当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课堂教学改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改善,教师在结合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互联网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技术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得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具有多元化,比如说在八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关于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知识传授的时候,应当结合我国神九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例子,教师通过现代化的媒体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展示,使得学生能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有更好的了解,能够真正认识到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继而鼓励学生要奋发图强。 (五)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积累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来说,与日常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教师应当对学生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累积,继而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巩固,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其实这样的一种方式与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内容也是一致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能够将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学生自身的视野得到拓宽,知识得到丰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作者:王益龙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时堰镇后港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时事板报 首先,教师应该对高中生进行组织和分配,利用班级黑板进行时事政治板报设计。设计的主要年内容包括近期国内外大型事件,例如: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的举行、朝核问题、MH370失联问题等等。通过这一方法和手段能有效让学生把握所学的时事政治内容,并较好的就教材展开系统全面的分析。另外,还可以通过举行时事政治竞赛和演讲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时事政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导入时事新闻加深学习印象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可知,课堂中对时事政治的引入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在主题教育中提高感情基础,这也在时效性上给予政治课充分的肯定。在针对时事政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首要做到的是导入国内、国际大型事件,继而引入课堂内容,比如: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问题,使同学们利用政治、经济以及哲学等眼光和思路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由此,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最新社会动态,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材滞后、枯燥的缺点。 (三)作业与练习中引用时政材料 政治课堂作业或练习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巩固知识,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在教中深入练习,合理带领学生在政治理论的基本前提下,进行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并充分挖掘政治内涵。由此,不但能巩固政治的基础性知识理论,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准确把握时代规律和特征。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更可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高中生政治知识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实现极佳的教学氛围和效果,一般而言,现今的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以及好感,可以把新颖、新鲜的事物引入课堂,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够让学生会作出自己的分析,还能使学生相互间实现评论,进而准确、全面、系统的进行讨论和分析,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效果,这也对学会生的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最为有力。 (二)有助于转变高中传统政治教学观念 一般而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能对有效转变传统政治教学课堂模式,实现全新的政治教学极佳效果。新课改下的高中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传递的主要对象,而已经演变为课堂教学的新主体,由此以来,就要教师在公平、平等、开放的政治教学环境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兴趣并予以激发,系统合理的引导学生体验和观察社会生活,从而不断提高中生在面对各项问题中的判断能力,积极把改变高中传统政治教学观念引向深入。 (三)有助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合理的引入时事政治能完善教材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利用教材内容和方法解决对时事政治的基本问题,并使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抽象化,更加便于学生理解。第二,将时事政治引入到实际教学课堂中,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作出思考和判断,能延伸课堂、丰富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爱国情怀。第三,时事政治的引入和运用,能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事件进行关注,有效防止学脱离时代轨道。 三、结语 时事政治作为高中阶段教学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的。实施新课改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以及政治觉悟非常有利。本文就高中政治教育存在的现状、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与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层面,进一步阐明了观点。基于此文,旨在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林楠 单位:庄河市高级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高中时事政治教学论文 一、引入时政话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使学生成为了学习机器,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应付习题和考试,可以说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个被动接受者。而将时政话题引入课堂教学中,也就将发生在身边的时事热点和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主动地从听到的、看到的政治现象中把握课堂讲解的内容,并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现象。与此同时,新课改也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想恰当地把时事政治与政治课本有机结合,教师必须丰富备课内容,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随时关注和了解热点时事,建立自己的时事政治库,丰富政治知识,提高政治专业水平。教师可以在一堂课开始的五分钟说出一件政治时事或者一个政治现象,让学生参与讨论,从而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或者先说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充分联系发生在身边的相关政治现象,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讲解“收入分配”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统计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月收入、年收入和平均收入,比较不同职业和劳动强度下收入的差异,从而引出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并且在全班同学的讨论中更加直观地了解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原本单调的政治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能动性。 二、讨论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时事政治信息,但大多数都只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作为一名新课改环境下的政治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探索需求和求知欲望,将近期发生的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引入政治课堂中,对大家普遍关注的时事政治进行讲解和分析,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深刻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激发继续探索学习的兴趣。比如北京APEC会议召开期间,很多学生都会关注大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而很少有人会深入了解各国的外交政策,教师就可以在政治课堂上引入这一话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描述国家主席同志和不同国家领导人会晤时的情景,进而通过引导和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我国和其他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再比如讲解“对外贸易”一课时,由于话题比较宽泛和不贴近生活,生硬的讲解往往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方式介绍在中国举办的南亚博览会、深交会等贸易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贸易活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层层递进地引入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学习的过程也会充满乐趣。 三、创造政治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高中政治课本理论较多,内容相对滞后,传统的教学又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政治素养的培养,与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严重不符。将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不同的政治情景和设置相关的政治问题,将学生分成各个讨论小组,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形式,尤其政治课堂更要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和老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政治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主动思维的能力。比如讲解“中国领土主权”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钓鱼岛事件”引入其中,让学生提前上网搜集有关钓鱼岛事件的素材和评论文章,形成自己的初步观点,课堂上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讨论面对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的问题上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最后可以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演讲,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总之,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引导学生将政治理论/方针政策与身边的政治事件和时事热点联系起来,可以打破课本的局限性,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开阔学生视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作者:于静芳 单位:山西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思想品德课中时事政治教学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运用时事政治的热点,巧妙高效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服务呢?经过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以下几条做法很有效。 1.要尽量选用切合生活、贴近生活的事例。贴近生活的事例更容易和学生拉近关系,学生学习的时候能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不会陌生,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新意,教材也可以借此机会增添些时代的气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2.要把握正确的导向。在教学中,选择时事政治热点时,必须考虑到正面、正确的导向。例如,在九年级《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一课中,我们可以结合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结合其中的内容选择“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孝心少年”等一些模范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慎重选择药家鑫、李天一等案例,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讲述这些反面事例,分析给其他家庭带来的痛苦和对自己的父母带来伤害以及对在社会中形成的不良影响,进一步验证责任意识我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3.要积极体现时事政治的时效性的体现。教师在选择资料的时候,还要考虑材料的时效性,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被学生理解的材料。比如,在《艰苦奋斗》的这一课教学中,结合当前党的“改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加入一些生活中看到的、听得到身边的事例,感受党的教育活动是和我们密切联系的,认识到“光盘行动”、节约行为存在价值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反思,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离我们并不远,很好地增强思想品德教育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拓展时事政治教学的范围,把知识的积累引向课外 时事政治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里,还应该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是时事知识竞赛、模拟记者会、报刊剪辑展览、手抄报、黑板报比展览等。 1.时事热点知识竞赛。时事热点知识竞赛常见形式是以最近一段时期有关时事新闻和重大时政问题编辑为知识点,采用各种竞赛方式,如选择、抢答、辨析、简答等,制定好详尽的答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评判员依据选手回答的正确度和时间进行打分,之后进行成绩统计和奖励。这种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平时就注意学习,提高关心国家大事的自觉性。 2.模拟记者会。它是带有模拟性质的教育方法。可以将全部学生分为主持人、小记者、发言人。事先对提问的问题进行筛选,由发言人进行相关内容的准备,这种一问一答式的论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敏捷反应能力。这种方法能促进学生平时广泛涉猎新闻知识,能够促使学生平时留心时事、学习时事,并借此更深入思考一些时事的“热点”问题。 3.报刊剪辑展览或手抄报比赛。平时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整理搜集与时事新闻热点有关的文章、图片等,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剪辑粘贴在一块,做成剪报。还可以让学生办手抄小报,并装订成册,全班阅览评比,并放在教室图书柜供大家翻阅。通过正确的导向、较好地体现时效性、选取生活中的事例、利用“偶像效应”等宏观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时事政治实际上是很有趣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和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时事政治教学的形式不一而足,每位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动态的了解出发,真确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才不那么枯燥,我们的时事政治教学也更具有生命力。 作者:石仲荣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合理运用时事,能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运用时事需做到:端正学生对学习政治学科的认识,改变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运用 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思想政治与时事政治。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是相辅相成的,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的实际案例补充,思想政治是时事政治的理论说明。现阶段,我国的高中教育忽略了时事政治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本文结合时事政治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影响和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作出浅析,并对当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该如何运用时事政治提出一些见解。 一、时事政治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影响 政治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中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时期,在政治思想方面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道德规范和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但是,现阶段的高中教育过多地注重书本知识,大多教学目的都是以适应考试为主,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吸收教师讲课的内容,也无法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时事政治,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和生活实际来讲解高中政治。生活中的时事政治与时俱进,信息与生活实际相关,教师合理地运用会提高学生对政治书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效率。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注重结合实际,发挥政治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政治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状况 (一)学生对政治学科认识不够。 对于高中政治学习,学生主要是以达到考试目的为主,并没有从政治学习中了解到政治理念的真正含义,更不会把课堂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因为高中生直面高考,在政治学习方面都以高考作为前提,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深挖渗透政治知识。加上其余的课业繁重及高考的巨大压力,对政治知识的学都停留于应付考试的阶段。 (二)教师讲课不注重结合生活实际。 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的模式单一,完全不注重生活实际,一味地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会让学生失去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出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着两大原因:一是由于教师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二是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应付高考。这两大原因造成教师课堂教学的被动性,学生也就被动地接受课堂内容。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由于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认识不足,加上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政治思想教育,使学生产生应试的心态来学习政治学科,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根本无法更深层次了解政治知识的含义,也无法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政治知识,导致高中生的思想教育发展不全面,有的甚至缺乏政治思想,对当下时事政治漠不关心,完全失去主动自学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单一。 政治学科是进行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学科。通过政治教育能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促进思想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解决实际政治问题的基本方针原则。在对国内外的时事政治时间中,学生可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政治大事和社会经济现象。但现阶段政治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根本无法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 三、高中政治教学运用时事政治的措施 (一)端正学生对学习政治学科的认识。 教师应帮助学生加强对政治学科的了解,认识到政治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能专门以考试为前提对政治学习采取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当下的政治大事件作为前提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讲课内容,然后结合书本理论知识来讨论时事政治事件的发展趋势,或者分析时事政治时间的意义目的,让学生结合书本理论来发表对当下时事政治事件的看法。 (二)改变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现阶段的政治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采用填鸭式教育。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并且结合当下的政治话题,引导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思考政治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结合当下的政治话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对时事政治有自我认识。教师要从学生的表现中看出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从而“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一味地只注重背诵课本,而不结合实际,不提高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就只能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例如,在课后的政治考试中,学校出题考试的试题也可多加入当下的政治话题,让学生结合当下的政治话题来对书本知识进行总结运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后对国内外时事政治事件的关注度,更能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促进德智全面育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教育,更会影响学生对当下政治事件的看法。高中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时期,在政治思想方面正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道德规范和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下时事政治事件是息息相关,学生可通过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来了解当下的时事政治事件。时事政治事件不仅是对政治书本知识的扩充,更是政治书本知识的实际案例。大多教学目的都是以适应考试为主,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吸收教师讲课的内容,也无法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学生也没有从政治学习中了解到政治理念的真正含义,更不会把课堂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教师根本无法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学科的课堂上,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山瑞华 单位: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教师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的结合 高中政治课作为宣扬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理念的综合课程,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方法论,对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门涵盖多领域的课程,单纯的进行理论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当代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将时事政治讲学融入进来,让学生从对时政的分析中全面系统地理解政治课程内涵,提升教学质量。 一、时政分析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影响 (一)学生更易剖析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以课本内容解析为主,习题练习为辅,属于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背诵和做习题中才能加深巩固理论知识,这种模式的学习使得学生缺乏对当前时政的分析,将自己局限在固有的答案中,只会总结过去的经验,而不能提出创新性的理论。将时政分析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新观察、新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有理有据的提出新观点,不被固有的答案所限定,开放思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的理解分析。 (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政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大部分,理论知识点多,学生大部分会将理论全部背下来,在答题时多写理论,缺少实践分析,而高考政治考点针对的都是当前时政的分析,学生如果缺少对时政分析的经验,就会陷入迷茫。所以,在教学中,将时政运用到政治中,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指导,让学生从对时政的分析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时政题型的答题思路,提升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以此促进理论知识的运用。 (三)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 原有政治老师对政治理论内容理解深刻,但是缺乏对时事政治的客观评价,一是因为教师平时没有时间关注时事政治新闻;二是带领学生做的习题都是主观性很强的政治理论,已经有固定答案但是缺乏创新性评价;三是传统政治教学的模式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一旦改革,就需要打乱原有的教学内容,所以,导致老师缺乏时事政治分析。但是现代政治教学非常注重时政分析,因为教育部已经将对时政的分析列入到高考考纲中,所以,教师在理论不断巩固的时候,再加上对时事政治的时刻关注,能够将对时政的分析与政治理论相互融合,融会贯通,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二、时政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一)教师与学生讨论时政 每天新闻都会实时播报很多事件,所以时政新闻的案例很多,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关注新闻动态,在政治课抽出十分钟时间与学生讨论时政新闻,这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也能让学生了解每天的时政动态。并且老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是存在代沟的,老师更偏重于政治理论,但是学生喜欢自成一格,形成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讨论形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可以提出新观点。对于国庆阅兵就有很多可以讨论的问题,比如中国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主席提出的和平理念体现在哪? (二)历史时政分析 时政分析除了针对当前之外,还应对历史中的大事进行分析,因为历史与政治是分不开的,要学会综合思维理解。比如分析商鞅变法的政治作用和哲学思想,商鞅变法作为改变了战国政治格局的重要举措,对于当时的时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学生对历史时政的分析一是加强学生多方面的时政理解力,二是针对不同时代的时政有一个总体把握,三是巩固理论知识,有效的将理论活用于案例。从而促进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也让老师的教学内容有新意、有突出,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师加强时政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所以对于时政的分析,教师需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功底,并能对时政分析有独到的见解。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每天缺少关注时事政治新闻的时间,而政治老师每天只针对政治学科进行研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时政,这就需要教师每天关注民生、社会新闻并进行记录整理,便于在课上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教师既能够对每天的时政有了解,也能够加深专业能力,再给学生讲学时更加轻松,活学活用。 (四)理论教学联系时政 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时候,应该针对课文内容适时加入时政案例,比如对人民币汇率调整内容的解读。近期人民币汇率下调,那么对泰国的哪些方面有影响?从新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每年去泰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人民币贬值,那么就会降低旅游经费,使更多的人去泰国。并且泰国每年都从中国进口零件、原料、农产品等,人民币汇率下调会降低泰国的进口成本。教师可以先行分析,然后让同学举出反例分析对中国的影响或是继续加深对国际市场的分析。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学与时政的结合。 三、结语 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是对政治教学实践性加强的表现,在政治教学中,只有多加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政治的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不断引用时政案列,让学生加以分析,使学生在对时政了解后,更好的将政治的理论点表达出来。 作者:马雪娟 单位:甘肃省夏河县夏河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一)延伸高中政治教材内涵 高考政治试题背景材料都是当年时事政治内容及新鲜术语。例如,前两年考的光伏产业等,教材中没有,学生现有的知识对其也不理解。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进行补充,延伸学生的知识面。高中教材一经修订,每年都是小改动,使得材料滞后于时展,缺乏新鲜感。所以,教师在补充时事政治信息时,应让学生运用教材观点去分析和思考国内外大事,使理论有用武之地,延伸高中政治教材的内涵。 (二)有利于活跃课堂 培养能力许多高中政治的常规课堂模式仍然陈旧落后。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关注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参与和锻炼,导致课堂枯燥、沉闷,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然无法实现高效教学。时事政治因其内容鲜活、更新及时,会吸引年轻学生的注意。教师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引入,能更好地充实新式的探究法、情境法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师生能在对时事政治看法的交流与互动中,增进情感,共同提高。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不足 (一)缺乏实效性 某些教师为学生进行时事政治事件的播放与传达时,多利用社会时事事件引出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或者在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的应用方法使得时事政治内容缺乏独立性,成了高中政治教学的过渡性内容。 (二)缺乏针对性 有的高中政治课堂在引入时事政治时,主要为了形式上的课堂新颖,没有针对时事政治内容进行专门的理论分析。有的课堂虽然讲解了时事政治材料,但是讲解不规范,点评不到位,既没有说服力,也不能让学生对时事政治内容及教材相关内容更好地理解,使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浪费了教学资源和时间。 (三)缺乏系统性 有的高中政治教师不能对时事政治与教材进行统一,讲解事件时缺乏系统性。这些教师往往随机发挥,课堂随意性强,备课不细致,使时事政治不能更好地为高中政治课堂服务,变成了花架子。 三、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观 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学生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作为课堂的主导。对时事政治的分析和理解尤其如此。因为时事政治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热情,调动对高中政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搜集和整理时事政治资料,提高学生收集、统计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真正锻炼学生对热点和焦点问题观察与分析的能力。教师要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讨论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及时对学生偏激和偏差的观点予以点拨,让学生在自我批评、合作沟通中升华知识与能力。 (二)合理安排时事政治的课堂引入 一般来说,高三文科班最后半学期,教师可以安排整节课的时事政治点评,用高中教材四个板块知识角度分析同一段当年的社会热点或者国内外大事。下面,我主要就常规教学进行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以教材为主,对时事政治的设计与讲解应该科学、合理,既不能冲击主要教学目标,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时事政治的扩展。何时引入时事政治没有定式,一般课堂中,教师采用时事政治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展开教材的主要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进行时事政治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对整堂课进行回顾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我看来,不能为了引入时事政治而引入,要结合每节教材的实际内容和教学目标。时事政治应该为了补充和拓展教材、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服务。在课堂的中间设置时事政治的探究题,是一个合适的思路。因为课堂中段是学生疲劳期,学生经过二十多分钟的听课,注意力下降,思维迟缓,且此时课堂已经完成了本节课的基础性知识点,学生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探究时运用的理论。设置合适的时事政治探究材料,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最好时机。这样,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同时,教师应及时点评,完善学生的观点,增进学生的理论理解,提高他们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例如,在必修二《政治生活》中,讲到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教师就可随时针对当时的国际关系动态节选资料,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能体现课堂的讲练结合。而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高考和会考题,从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兴趣 首先,定期开展时事政治的讲座。教师应该适时地进行时事政治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来解决学生的困惑,改变学生的错误看法,引导学生向正确思维方向上发展。例如,对“钓鱼岛应该归属哪个国家”等事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与热情,并在时事政治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其次,进行演讲式课堂教学。教师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时事政治材料,并进行语言的组织,在课堂上以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释放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时事政治的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将时事政治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观点观察、分析、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通过时事政治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解读,能学以致用,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国内外热点问题,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高中政治课堂中对时事政治的有效运用,培养出具有良好品质、合格政治素养的高中生,是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光荣使命。 作者:眭国新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
建筑机械论文: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中各项因素的管理水平,减少施工中不良现象的发生,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特点,其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不仅关系着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关系着施工人员的安全。本文对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量大,往往应用各种机械设备,如何做好这些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施工单位应将机械设备管理当做管理工作的重点加以认真落实。 1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 尽管建筑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对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然而,分析发现,部分施工单位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意识差 建筑工程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不注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较大侥幸心理,导致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给施工单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影响施工工作的稳步推进:一方面,不注重机械设备性能检查。部分施工设备经过长久使用、性能有所降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施工人员在机械设备工作区域逗留,一旦机械设备发生坍塌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另一方面,对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缺乏重视。部分施工单位只关注施工进度,根本不考虑机械设备运行状况,存在较大侥幸心理,缺乏在安全管理方面精力投入,大大增加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 1.2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种类较多,加上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支撑,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然而,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对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不够重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制定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太过宽泛,无法给具体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提供准确依据。另一方面,部分施工单位虽制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但因缺乏制度的约束,导致一些管理人员随意性较大,得过且过,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机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1.3机械设备管理细节不到位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任何一个细节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如机械设备固定不牢固、机械设备操作顺序不正确、忽略某个部件的检查等,尽管如此仍有些施工单位不注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细节,一方面,管理人员粗心大意,忽略对所用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或检查过程中仅仅为了走个形式。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中一些元件磨损严重,不及时更换或使用其他型号的元件替代,不仅影响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增加故障发生几率,而且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优化对策 针对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施工单位应立足自身实际及具体的工作实践,积极采取优化对策,不断提高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为建筑施工工作的安全进行提供保障。 2.1提高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意识 建筑机械设备使用中,施工单位应提高认识,从领导层至施工人员均应充分认识到做好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尤其领导层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各参与人员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意识。首先,明确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内容。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召开座谈会,讲解施工中所用机械设备类型,详细阐明安全管理内容,提高管理人员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针对性。其次,做好机械安全管理统一部署。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类型较多,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施工单位应做好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统一部署,明确不同机械设备类型安全管理相关负责人及管理流程,确保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在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鼓励管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建筑机械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需要由专业的知识做支撑,因此,施工单位应鼓励管理人员注重相关机械设备的知识的学习,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经常发生安全问题,总结安全管理工作技巧等。 2.2完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因此,施工单位应提高认识,注重从制度入手,认真分析当前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一方面,制定完善的上岗制度。施工单位应制定完善的上岗制度,要求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人员需经过岗前培训,使其明确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安全管理工作中应遵守的规范。同时,还应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讲解一些具体的案例,使其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意义,自觉规范自身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制定对应的奖罚制度。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机械设备发生安全事故往往造成较大损失,因此,为做到防患于未然,施工单位应制定明确的奖罚制度,明确奖罚的标准与细节,鞭策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认真落实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各项措施。 2.3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监督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为保证安全设备管理质量及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施工单位还应做好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及时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一方面,成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小组。施工单位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成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小组,做好对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另一方面,明确具体监督方式。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安全监督小组应明确相关的监督方式,如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监督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或在现场进行指导,确保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每个管理细节,为机械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结语 受多种因素影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中各项因素的管理水平,减少施工中不良现象的发生,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特点,其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不仅关系着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关系着施工人员的安全。本文对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作者:程会凯 单位:齐齐哈尔理工职业学院 建筑机械论文:建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要点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机械施工越来越普遍,机械设备安装施工成为了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安装机械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施工进度和减少花费,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建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与设备安装的质量。本文根据我国建筑行业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建筑机械设备安装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要点 建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是一个多种专业和学科相互交叉施工过程。机械设备安装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安装的各个环节相互依存,要注意调节在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组织关系,使各环节相互协调,达到最优化。施工单位要重视设备安装的管理,从而提高建筑的整体管理水平。 1建筑机械设备安装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材料、器械的质量不达标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从整体上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质量,但有很多问题出现在安装过程中。例如,建筑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材料的质量不达标。这样会造成安装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严重的会导致施工事故的出现。 1.2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建筑机械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在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缺乏科学性的流程计划,且带有盲目性,也不注重处理中的细节问题,这些都影响着机械设备安装的质量和安装的费用的耗费。正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机械安装的质量的效果。 1.3安装人员素质低 建筑安装人员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设备的安装实施情况。在建筑工地有很多地租素质的安装员,他们专业能力差,没有掌握过硬的技术。主要表现为建筑安装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而且缺乏专业的安装知识,这样造成了很多不规范的安装行为出现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仅影响了安装的质量,而且威胁到了安装人员的安全,这样会给工程造成难以估量的伤亡损失和经济损失。 2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要点 2.1做好机械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机械安装工程的准备前工作不容忽视,所应注意的要点如下:首先,开箱验收所有的设备,查看建筑工程机械设备是否完好无损,这个应该统一由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把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和相应的合同进行一一仔细的对照,要妥善保管对照后的设备,防止因工作人员的疏忽而丢弃设备,同时要做到十分了解设备,做到手中所有相关的设备资料。 2.2对机械设备装配环节加强管理 所谓机械设备的装配施工指的是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与装配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出厂后的机械设备都已经是零部件和组装件,所以,当在机械设备安装时,施工人员不能擅自对其拆卸再从新组装。同时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进行装配作业时,必须要一一核对各种零部件的精度和尺寸方面的参数。在机械设备安装前,安装人员必须清洗机械设备,主要清除其表面上被厂家涂抹的防锈油脂,可以采用陪洗、洗衣液浸泡的方式。 2.3对机械设备加强安装调试工作 在施工人员对机械设备调试时,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与此同时,施工单位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地完善和建立相关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针对压力设备和起重等设备,更应该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为保证车辆的安全使用,施工单位要求对车辆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体检等。 2.4验收阶段的施工要点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时竣工验收,其条件为:完备的技术档案及施工的管理资料;完备的监理资料;机械设备使用的实验报告及合格证书;安装工程的验收合格文件等。当进行竣工验收时,要有符合标准的检验报告,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在实际情况中还应该注意按照文件对机械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进行全面的验收;认真核对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设备说明书等;认真的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和工序质量的检查记录;通过相应的方法,把机械设备安装中的误差严格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安装的准确性和精确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设备磨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机械设备运行和工作。 3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方法 3.1加强管理工作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管理是确保安装过程中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当进行设备安装时,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助于保障设备质量和设备性能,工程的造价不仅被其影响,而且设备的生产效率也被影响,有效的管理是确保机械设备安装的必要手段。 3.2要记录文档 在进行设备安装前,必须要仔细检查设备中所有的配件,避免安装中出现质量问题。当施工的时候,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将其记录的信息记录存档,假如在安装后出现质量问题,就可以参考这些存档的资料。但在记录存档前将其一定要交给相关部分对其审阅。将这些资料与设备施工进行比对,保证其准确性及完整性。 3.3规范安装人员 施工单位在选择安装人员时要考虑其技术水平、资质、工作经验并对其考察,达到标准为止。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安装人员违反规定或技术不达标的现象,要采取措施保证设备安装质量。 3.4控制安装材料和设备质量 为保证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和安装材料的质量,并且到达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要做到采购、检测、运输和使用等达到相关标准。选择有国家认证许可的安装材料。 3.5安装要按照流程 在进行设备安装时要根据其规定流程进行安装,这样才可能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为避免出现返工的现象,在安装前应该先制定相应计划,按着计划安装后,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投入到使用中去。 4结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稳步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建筑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施工中的要点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建筑单位要及时的更新先进技术和安装人员的质量,并且形成比较系统管理系统,加强建筑单位对其重视,进而使安装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井涛 单位: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机械论文: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探讨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各项技术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建筑行业,各个大、中、小城市的高楼大厦都在展示着它发展的业绩,因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机械设备的管理就成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是建筑企业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建筑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进度及质量,所以加强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管理对工程的正常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 1前言 当今的时代正是我国建筑业转型的时代,而为了在这激烈的转型竞争中能保持住自己的绝对优势,大多数企业都会采取压缩资金的方式,尤其是在机械设备的选购上,更是省了再省,这就造成所采购的机械设备空有其表,不耐使用,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因此要加强管理施工现场的设备,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和措施,而且,一般人都会认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会是人员的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其实不然,对于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才是这所有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2施工现场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资金压缩使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愈来愈激烈,一些建筑商为了在工程竞标中中标,顺利拿到工程,只能压低价格,这就会导致利润空间减小,再加上他们的安全意识差,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空间被更重要的施工材料等等项目挤压。建筑商们没有更多的资金去购置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于是在这种一省再省一拖再拖下,致使施工现场十分混乱,无形中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爆发的可能性。 2.2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为了节约资金的使用情况,安全管理工作常常会被忽视,在施工单位中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在施工现场经常能看到项目经理、工长、技术员等为了施工技术问题进行各种检测和维修,以确保施工项目安全快速的进行,但很少能有人注意到建设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的安全问题,即使存在安全管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缺少对机械设备相关安全问题的认识,意识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无法高质量的完成自身的工作,安全管理工作根本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很容易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2.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虽然在施工现场也会树立着一些制度牌、安全标识等等,但这些东西只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的意义,并没有真正起到其安全教育和安全警示的作用。在人们的心中它们只是标牌,是为了应付安全检查而设立的,更甚者有些施工人员根本就不明白这些安全标识的意义,致使安全施工流于形式,因此加强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理应当成为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 3加强建筑机械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建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就应该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减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出现问题的次数,以及出现相关的机械设备问题时,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及时维修解决,避免耽误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进度。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定要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明确每一项工作的负责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选择的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对建筑机械设备有着充分的了解,最好可以派遣一些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充足的人来担任这些职位,这样在遇到一些突发的紧急事故时,负责人才能保持冷静,客观的找出问题的所在,很好的解决这些事情。负责人还需要对建筑机械设备进行不定时的全面的检测,确保其设备的检测指标的正常性,并做好记录工作,如果发现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时,及时向维修人员反映,确保机械施工的安全性。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能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还可以保障施工建设安全有序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现场时,也不能放松对设备管理的力度,一定要做到专人管理专机,这样出现问题的时候,比较容易察觉问题的所在,方便处理。 3.2建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使用次数的增多,机械设备的表面很容易出现磨损,严重的还会造成内部结构或者一些细小零件的损坏,这样设备就很容易出现故障,小的故障往往不会引起设备的使用障碍,但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机械设备的维修非常重要,维修人员一定要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对相关损坏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明确损坏原因,提出相关的使用建议,尽量减少二次维修的概率。结合实际来看,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往往很容易发生相同的故障,因为破损点即使维修后也仍然面临相同的压力磨损,无法避免,与其不断地维修,不如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设备,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减轻设备的坏损,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相关的维修保养制度必不可少,必须要求专人负责专机,这台设备归你使用操作,那么就由你负责它的保养工作,你要根据设备反映出的问题,提高自己的设备使用能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磨损出现,大大的保障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以及建筑工程的稳定进行,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比如设备的磨损小,保养工作完成度较高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奖励,对于无法正确使用机械设备,造成严重损坏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施工人员才会更加充满动力,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3.3加强设备在施工现场的使用管理 在建筑施工现场,首先要做好相关机械设备的统计情况,负责人要明确的了解每一台设备的操作人员,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情况,在施工前,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一定要制定出一份合理的任务分配计划,避免设备使用得不合理以及浪费现象。同时还要注意做好设备的数据记录工作,以便于日后的综合分析,更好地完善设备的管理情况。机械设备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完成,这对于建筑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助力,一定要掌握好相关的技术,高效率的使用,促进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 作者:董文海 单位:河北金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机械论文:建筑机械拆除施工方法 摘要: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建筑常见的拆除机械以及一些先进的机械拆除施工方法,并以具体工程为例,对机械拆除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拆除施工方法比较落后,需要大力发展拆除施工技术。 关键词:拆除机械,共振法,气切法,达摩落施工法 随着我国近三十年来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物总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废旧建筑物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步上升,每年都有大量的废旧建筑物需要被拆除。传统建筑拆除过程中很少考虑环保等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传统拆除行业中的过度资源消耗已经落后,着眼未来,逐渐会被淘汰。机械拆除法应用于拆除行业在近年来已经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拆除公司证实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并且在噪声,扬尘控制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的方法。 1国内外建筑机械拆除现状 1.1国内外拆除机械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拆除机械有起重机,重锤击,挖掘机,铲运机等。专业拆除装置包括液压破碎钳,混凝土破碎钳,液压剪,液压钻等[1]。全球知名工程机械商例如CAT,沃尔沃,日立,现代均有生产。在我国,规模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机械厂商例如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也能生产,但生产出来产品的技术水平及利润都落后于国外。 1.2智能机器人用于机械拆除施工 机械拆除隶属于建筑工程,也是高危作业。国外经过多年发展,最早研究出拆除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于拆除工程,冶金工业等行业。瑞典布鲁克公司开发研制的多功能机器人各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拆除机器人供应商[2]。智能拆除机器人的优势在于能够节能,安全的完成拆除作业中的危险工作,能够适应沙土地面,泥泞地面以及坎坷不平的废墟地面等各种地形。智能拆除机器人最关键技术是拆除作业能力,能够根据拆除对象自我调整拆除方案,提高拆除效率,并且保证机器人稳定,高效率的进行工作。随着国内拆除行业设备逐渐朝着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智能机器人能够胜任的工作更多,能够适应的作业环境会越来越广。部分构筑物如桥梁,海底隧道等涉及到水下施工作业,水下拆除施工也是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1.3两种国内新兴的机械拆除技术 1)共振法用于机械拆除。国内有一种新技术进行建筑物的机械拆除,采用共振[3]的方法,在待拆除墙体上安装共振器,测出墙体的自振频率,然后利用共振器使墙体振动,当施加的外荷载频率与墙体达到一致时,引起墙体的共振,破坏墙体,导致墙体脱落。共振法的使用过程中,钢筋和墙体能够比较轻易分开,这给废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带来极大的便利。共振激振器在工作中能够多次重复使用,成本能够多次少量分摊到拆除过程中。不过目前共振法拆除建筑物处于实验室理论当中,还处于理论阶段,大规模商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共振法与传统的机械拆除,爆破拆除相比较,不会产生粉尘,也不会产生噪声。系统达到共振时,激励输入机械系统的能量最大,墙体达到最大的位移变化,能够充分利用共振器释放的能量,能量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2)气切法用于机械拆除。气切法原理是采用氧—乙炔或者氧气通过割矩燃烧产生的高温融化混凝土,然后切割混凝土。气切法目前广泛应用于金属的切割,通过改进,可以用于切割砖石,混凝土等。乙炔燃烧中心温度可以高达3600℃,超过了混凝土的熔点。气切法是采用高温融化进行切割,不会产生噪声,也不会有爆破法产生的烟尘,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拆除工艺。但是目前这种技术只是在小范围内应用,如果未来有大量采用这种技术的拆除实例,有可能改变国内拆除作业方法的现状。 1.4国外机械拆除的运用 1)“TECOREP”拆除系统。大成建设的“TECOREP”系统[4],首先在酒店的顶楼通过搭设围护结构,类似于给酒店大楼搭设一顶帽子。在帽子中通过操作液压千斤顶来控制帽子的升降。根据数据的统计,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在无损大楼外观的前提下,缓慢的拆除了这栋大楼。跟传统拆除施工方法相对比,几乎没有扬尘,并且降低了噪声,对周围居住区的影响大大降低。千斤顶控制的垂直下落装置还装配有电力回收装置,将帽子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转换为电能。重力势能跟帽子的质量成正比,也跟产生的电力成正比关系。如果用直观的数据,噪声比传统施工方法降低20dB,节约的电力可利用于垂直运输。2)达摩落施工法。鹿岛建设公司开发的达摩落施工法是从建筑物的底层开始对建筑物进行拆除,建筑会缓慢地越变越矮。达摩落施工法的主要思路是在建筑底层的所有框架柱上面安装液压千斤顶,并在拆除之前对建筑物安装围护墙,围护墙的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横向抗倾覆能力。众所周知,日本是岛国,整个国家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每年会发生大量的中等及以上有感地震,施工期间楼层的安全性系数需要验证。提高横向抗倾覆能力能有效抵抗拆除过程中地震对建筑物安全的影响。核心墙体安装之后,将建筑物的每个框架柱由液压千斤顶立起来,降低其中一个,然后将框架柱切掉,又将液压千斤顶升上去,如此重复,直到楼层降低,这种方式拆除建筑对周围建筑影响较小。根据数据统计,采取达摩落施工法最多降低的扬尘量在10%~50%之间。因为是在地面施工,不会有建筑废料从拆除层抛下,几乎不会有噪声和震动。这种施工方法能够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能够极大提高废旧建筑材料的利用率。 2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主体结构6层,局部六跃七框架结构,建筑高度22.54m。总建筑面积5613.29m2(商场面积1729.28m2),此建筑属于商住两用楼,1层及2层为商铺,3层以上为住宅楼,中间部分单体跨7层。按照7度抗震设防,建筑类别为三类,工程等级为三级,耐火等级为二级。 2.2基本拆除方案的选择 该单元楼总高23m左右,呈左右对称结构。总高约24m的楼房,其拆除方案可以使用大型机械进行逐层拆除,人工清除废渣的施工方法。因为目前的大型机械最高可以达到30m左右,本套楼房符合大型机械的拆除要求,因此施工方案采用大型机械破拆。 2.3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小区处在市中心位置,处于交通要道,拆除施工前应该做好建筑周边的构筑物处理工作。建筑物周边的构筑物除了必须保留的以外,应该尽可能在进场时将其拆除。 2.4施工作业 1)标准层的拆除。拆除时根据JGJ147—2004自上而下,分段拆除,先承重结构,后非承重结构[5]。该楼属于框架结构,拆除的顺序应选择为屋顶板墙梁柱基础。房屋的高度约为23m,拆除高度小于ZAXIS450最大工作高度,因此不需要采用垫高法增加工作高度,挖掘机采用ZAXIS450。大型拆除工具进场前,先对该楼采取室内拆除。室内拆除包括不能带走的如装修,水,电,燃气管道,网线等。管道网络拆除时应当请专业公司的人来审核改造设计的线路并且截断管线,保证拆除时安全。拆除施工队进场,挖掘机前安装加长臂液压剪,机械拆除跃层部分屋顶。拆除屋架之后,拆下的屋架混凝土块要用普通液压剪进行二次粉碎,并剥离出里面的钢筋,回收。顶层屋架拆除后,先将跃层部分钢筋混凝土柱,梁先拆除掉。拆除跃层部分外墙,首先用机械液压锤拆除外墙,车身在外,锤头深到建筑物内部,拆除外墙体时严格注意墙体的倒向,渣土和墙体破碎物都严禁向外掉渣。当跃层部分外墙拆除完后,再拆除内墙。墙体拆除后开始拆除跃层部分的梁。拆除跃层屋架时,加长臂液压剪破坏掉了部分梁,剩余的小型梁体可以采用液压锤破坏梁体的一段,将梁四周外皮打掉以后,再使用氧—乙炔切割钢筋,切断掉一根梁,如此反复,直到所有梁体全部掉下。接下来拆除跃层部分的柱子。采用液压剪首先在柱的柱根部分打一个锲口,再用液压锤剪把上段压倒,最后用钢丝绳将上段拉倒。依次将所有的柱子都拆倒完毕后将柱子破碎,分离成小的混凝土运送至底层。拆除跃层部分混凝土底板选择人工风镐敲打拆除,但拆除时必须非常注意,楼板一旦打通,容易出危险,因此严禁人员或材料汇集在楼板上,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跃层部分完全拆除后,拆除跃层部分脚手架,然后开始准备拆除6层,此时整个6层由左部及中部以及右侧组成。左部及右侧的屋架梁尚未拆除,大型机械不方便开入。6层楼部分屋架梁尺寸与跃层部分大同小异,为加快拆除进度,采用加长臂液压剪,剪下框架梁,但注意操作的时候要特别小心,防止梁臂坍塌。拆下梁体后,采用人工风镐破坏掉梁体,再通过外挂施工电梯运送至底层。6层屋架梁拆除以后,先用小型液压锤拆除掉所有墙体。拆除过程中密切注意墙体的倒向,先拆除内墙,最后再拆除外墙体。然后将破碎机吊运至6楼,采用GB501小型破碎机用于捣碎建筑物的墙,柱,梁等主要承重结构,使其坍塌以及建筑物塌后解体破碎。破碎机只拆除位于建筑物内部的柱子,边柱仍应采取破碎机打击柱下部造成锲口,再采用钢丝绳把上段拉倒,注意倾倒方向一定要向建筑物内部,再剥离掉混凝土,通过垂直运送设备转运至底层。整个6层是现浇混凝土板结构,板比较薄,通常厚度在10mm左右,且人机都要在板上作业。一旦楼板被压垮,人机都有可能掉到下面一层。我们采用200型的液压锤进行板的拆除作业。拆除作业时,液压锤的拆除方向从左侧副楼沿着主楼方向行进,最后行进至拆除右侧副楼,可以利用拆除板作业时产生的渣土堆积成堆,最后拆除机器沿着渣土开进至5楼。板拆除作业时,先拆除6层与5层之间的楼梯,左右侧副楼均有一部单跑楼梯,可采用的方法是通过风镐破坏掉楼梯部分混凝土,拆除时从上到下使用风镐,空压机逐段拆除,待楼梯混凝土全部都拆除掉后,再割断钢筋,整块下落至5层。5层与4层均为标准层,拆除方法和6层一样。3层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露台。拆除露台时,因为露台部分开间相对较大,拆除方法与标准层无异,但露台部分没有屋顶,拆除顺序按照先拆除边柱,再拆除隔墙,最后液压锤拆除混凝土板。边拆除边清渣。2)商业铺面的拆除。2层与1层均为商铺,商铺开间比较大,可以直接用装载机吊装小型改装破碎锤的挖掘机至2层楼板。挖掘机的型号采用CAT306E2,破碎锤型号选择GB120E。整个商铺内没有隔墙,所以机械能够直接在商场内部开动。此时2层商铺内,建筑结构仅剩了混凝土柱,起维护作用的外墙,住宅出入口附近的卫生间,以及露台东侧客厅,卧室的隔墙。将改装后的挖掘机先开进露台西侧的卫生间,拆除卫生间周围的墙体。然后开至露台东侧的住宅部分,用破碎锤拆除掉内墙部分。拆除外墙时,为了保证外墙绝对向内倒,此时东侧外墙有多根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的间隔在6m左右,可以先在墙下侧打锲口,然后用钢丝绑在液压锤上,机械向后退,将外墙向内拉倒。外墙拆除完毕,开始沿着露台东侧按顺序拆除混凝土柱,拆除的方法仍然是先用破碎锤破碎掉柱子底部的混凝土,再通过改装的液压钳剪断部分钢筋,最后再打掉柱子上侧部分混凝土,再通过拉倒的方法拆除柱子。柱子拆除后,割掉柱子头裸露在外的钢筋,再用破碎锤对板进行破拆,破拆时,将板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格,由距离机车最近的地方逐步向前拆,一方块一方块的打或者剪。破除后若混凝土块掉至1楼,钢筋仍然未断时,采用人工割断钢筋。拆除时必须保持一定的角度,破碎块度不要大,否则会被砸车,不要过早的破碎板下的梁柱。当最后一个方格块被拆除掉,挖掘机不能开动时,人驾驶挖掘机从渣土处开至1层。再从1层对2层梁进行破拆,拆除时,可以进度略快一些,1层楼面能够承受梁掉下的撞击。2层梁破拆后,拆除所有的围挡,并且取掉外挂施工电梯。选用三辆CAT306E2对1层墙,柱进行破拆,柱子拆除时,剪断与基础连接的钢筋。3)基础拆除。地面建筑拆除以后,对该楼基础部分进行拆除,查询设计图纸可以得知,整个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根据截面尺寸不同,总共分为14种不同大小的柱基础。基础总共个数有50个左右,基础与基础之间由现浇地梁相互连接,现浇地梁的截面大小为250×650,梁与基础之间错落连接在一起。基础最大埋深3.5m,最小埋深2.5m。由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可知,基础只有建筑物基础,不包含有设备基础。开挖时,在基础周围,每边至少留出1m~2m的空间进行开挖基础,所以开挖宽度经过计算为32m左右,开挖长度为50m左右,把基础全部暴露出来。开挖深度大于基础的最大埋深,即最小开挖深度大于3.5m。开挖的土倒在周边,不至于导致基础塌方即可。因为拆完基础之后还要回填基坑,并且还要额外转运土填实挖掉基础的部分。开挖机械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具体的机械选择根据周围环境,采用正铲挖掘机开挖。整个基础暴露出来后,对于钢筋混凝土基础的破碎方法,因为基础采用的C25等级的混凝土强度不高,采用GHB900型液压锤对基础进行破拆。液压锤破碎基础的原则采取:由上到下,由边及内,边破碎边断筋。液压锤尽量打击自由面多的地方,每次破碎时不能块度过大,钢筋暴露出来后,应立即由焊工割断钢筋并取出来,防止钢筋妨碍施工。现浇地梁因为细长,破碎方法基本和独立基础方法一致,都是先破碎掉周边混凝土,边切断钢筋边清理,直到全部破碎完。等到基础破碎完,建渣全部运走后,进行基础回填。回填基坑后,要使填平后的基坑高于周围地面,因为土会固结排水,适当压一下,再交付给业主,该楼拆除整体完工。 3结语 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空间狭小,建筑物非常密集,采用人工拆除作业进度太慢,爆破作业污染太大,并且密集的城市也带来了各种不可实施性,研究废旧高层建筑机械拆除施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国内机械拆除作业的施工方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希望国内能加大机械拆除的研究力度,努力提高我国的拆除水准。 作者:周洲 单位:四川蜀渝石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机械论文:建筑机械排烟口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 摘要:阐述了应设置机械排烟的场所、建筑排烟口的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提出了排烟口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注意事项。确保建筑防排烟系统从设计计算到施工应用,能达到规范的具体要求,以便在建筑投入使用中,一旦发生火灾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火灾的风险,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减少人员伤亡。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排烟口;面积计算;设置要求 建筑火灾中,大部分人死于火灾时产生的浓烟。这是因为:①浓烟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使人在极短时间内昏迷甚至死亡;②烟气温度过高造成呼吸道灼伤或窒息导致死亡;③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及燃烧时空气中氧含量迅速降低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通常在建筑内,对机械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时,排烟口的面积及设置经常被忽视,特别是施工当中更不被注意,导致在实际检测和使用中发现防排烟系统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笔者在日常监督检查中经常发现,抽查到防排烟系统的最不利点时,风量大多很小,基本无法测试。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机械防排烟设计当中,未能考虑到建筑内的空间布局、结构、装修以及防烟分区内储烟仓的形成对防排烟系统的影响,造成机械防排烟系统的设置,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排烟。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时,排烟口设置及尺寸经常与规范大相径庭,有的尺寸过大,有的又尺寸过小;或是设置位置根本不考虑烟气流动的特质和特性,以至于无法达到防排烟设计时的初衷,无法在火灾时发挥良好的排烟效果,导致建筑本身的消防设计不能满足安全疏散及灭火救援的需求,在发生火灾时极易造成火灾失控和重大人员伤亡。 1设置机械排烟的场所[1] 1.1民用建筑 依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一般民用建筑的下列主要场所应设机械排烟系统,具体如下:(1)在可燃物集中、人员相对较多的地上公共建筑,当建筑面积超过300m2,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规范要求时。(2)建筑中庭内当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3)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内,总建筑面积超过200m2,面积超过50m2的房间,且存在较多可燃物质或者长时间有人员停留的场所内,当无自然排烟时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4)歌舞娱乐场所设置在建筑地下、半地下或4层及4层以上,以及设在1~3层且建筑面积大超过200m2的房间内,当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 1.2建筑走道内 建筑走道内设置机械排烟的场所:①走道内设置自然排烟,但距离最远点大于30m;②走道长度大于20m无自然排烟;③走道长度大于60m。 2机械排烟量以及排烟口面积的计算 2.1排烟量及风速 (1)通常机械系统排烟量要求见表1。排烟系统一般为竖向设置,火灾时应当考虑每个风道一般承担两个以上分区的排烟量。所以,应按建筑中最大的防烟分区面积设计排烟量,本文以≥120m3/hm2排烟量为例进行计算。假设建筑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为360m2,排烟管道内排烟总量计算为:360×120=43200m3/h。在同一个防烟分区内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排烟管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排烟更为安全可靠。(2)通常排烟系统的风速要求见表2。由表2可见,①管道材质使用金属材料时,风速不应超过20m/s;②管道材质使用内部光滑平整的非金属材料时,风速不应超过15m/s;③送风口附近的最大风速不宜超过7m/s,排烟口附近的最大风速不宜超过10m/s。 2.2排烟口面积 (1)排烟口的数量。按照每个防烟分区内的任意点,到最近排烟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任意两个排烟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0m,每个分区应设置至少两个排烟口。(2)排烟口的风量。以一个防烟分区两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为:43200(m3/h)/2=21600m3/h计算,则每个排烟口风量=21600(m3/h)/2=10800m3/h。(3)排烟口面积。因排烟口的风速应不宜大于10m/s,排烟口面积为:10800/(3600×10)=0.3m2,计算还应考虑到有效面积系数,由此应选用面积(长×宽)为0.3m×0.8m=0.24m2,也可选尺寸(长×宽)为0.4×0.6m的排烟口。 3排烟口的设置要求 3.1常规要求 (1)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口设置,应符合最远点的间距不超过规定值。(2)排烟口应设置在每个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结构内并尽量布置在顶部,以利于更有效的排烟。(3)设置在走道的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顶部,有利于良好的排烟。当确有困难设置在墙面时,根据烟气流动的特性其最近距离吊顶或顶面最好应不超过0.2m。(4)每个排烟口必须同时设有自动和手动机械操作,在火灾时能自动开启排烟口并联动启动排烟风机,及时有效进行排烟。排烟口或排烟阀必须能手动开启或关闭[2]。(5)排烟口设置时,还应当考虑尽量使排烟气流方向避开安全疏散的人流方向。设置位置与最近出口间距,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建议>2m。(6)排烟口的设置在吊顶位置或其它位置时,周围1.0m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7)排烟口的周围及储烟仓内不应设置阻碍烟气流动或影响排烟效果的结构。(8)排烟口及排烟阀的耐火极限应符合规范要求。(9)当排烟管道采用金属材料时,考虑到火灾时高温的影响及最不利点排烟的风量,一方面,一个防烟分区内管道不宜布置过长;另一方面,建议对金属风道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可涂刷防火涂料或采取其它可行的防火措施,防止在火灾时管道因高温变形断裂造成无法有效排烟。 3.2在建筑内装修设置吊顶时,排烟口的设置要求 [3](1)吊顶装修应当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且在封闭吊顶内的水平吊顶上的烟气流速不应大于1.5m/s。(2)局部吊顶时,吊顶部分应尽量不跨跃防烟分区。当必须跨跃时,应当重新划分防烟分区或在分区处增设挡烟垂壁;吊顶与非吊顶边界应进行分隔,防止烟气流入吊顶内,且应尽量根据边界划分防烟分区。排烟口的设置应根据烟气流动特性及储烟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布。(3)当吊顶距离顶棚高度大于0.9m时或吊顶内设置技术夹层存在可燃物时,应考虑吊顶内的排烟,排烟口应设置在顶部,同时防烟分区划分应与吊顶以下部分相对一致。(4)当排烟口(排烟阀)为设置在吊顶内的形式,通过吊顶以上空间排烟。(5)吊顶内设置排烟系统时,建议应当与吊顶外分开划分防烟分区,同时排烟管道应分开设置。 作者:任立军 单位: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 建筑机械论文: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建筑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建筑机械施工而言,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有质量。目前的建筑机械施工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但是其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就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给出一定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安全生产。 关键词: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引言 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现代工程而言,缺乏机械设备就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施工速度,甚至导致很多工程无法完成,机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对于工程而言很重要,安全管理出现问题,既会导致工程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会出现一定的人员伤亡,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加强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施工安全管理而言,已经在逐渐完善,但是其中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施工安全,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施工管理、安全意识以及设备使用方面,下面就这些问题做具体研究。 1.1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对于机械施工而言,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进行安全管理的保障,但是对于大部分工程而言,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工程在机械施工环节出现各种高安全问题,安全问题的存在使工程各个环节的工作难以规范进行。例如,在某个环节的机械工作中,缺乏制度规章对于机械设备的制约,机械设备的工作路径以及工作时间等不统一,直接影响工程效率,严重的还会导致安全隐患。工程进行的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导致相关责任人员不能及时做好本职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 1.2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过程属于机械设备进行工作的环节,这个环节中机械设备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同样也是施工的重要环节,对于机械设备的现场工作而言,一个好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安全施工的保障,这其中包括了施工前期对机械设备的检查,施工过程中的维修以及施工完成后及机械设备的搁置检查等,这三个环节应密切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工程出现问题。对于目前的管理而言,前期设备检查流于形式化,导致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后,缺乏维修人员的及时修理从而使规定的任务无法按时完成等。 1.3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素,安全意识在安全管理中很重要,这既包括管理人员也包括施工的工作人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人员没有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在进行工程规划以及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没有一个严格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导致整个工程安全意识薄弱,从而出现各种问题。在施工以前企业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管理的培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导致整个工程的安全隐患众多。 1.4设备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一些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较低,对机械设备不熟悉,缺乏专业的知识,同时在施工前期缺乏专业的培训,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对机械设备操作不当以及超负荷运转的现象经常出现,严重危害机械设备的健康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影响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 2机械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逐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一步进行完善,使安全管理制度逐渐变得更加规范化,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含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机械施工的各个环节,逐步规范化。首先要落实责任制,将责任分发到人,让不同员工负责不同的事务,这样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就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出现安全事故后也能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从而降低企业的损失;其次要建立完善监督制度,使员工之间相互监督,保证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同时要配合专业的奖惩举报制度,对于工作态度认真,质量高的要有一定的奖励,而对于工作状态差或被举报查实的员工要采取一定惩罚措施,做到奖惩分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加强福利制度,为员工谋福利,同时企业领导要定期进行亲临慰问,让员工感受家的温暖,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2.2加强施工管理工作 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是整个工作的核心环节,针对其中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强工作人员意识,让工作人员在设备检查阶段能够落实到具体,坚决杜绝形式化的现象,同时对于维修人员要求其按时上岗,防止出现设备出问题时无人维修的现象,对于设备的搁置即检查要派有责任的专人负责,这既方便下一次的使用,同时也能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二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上级领导要不定期对工作状况进行检查,对于其中出现的各种不符合规定的现象要及时制止,根据奖惩制度进行惩罚和奖赏,这样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态度,改善了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3加强领导和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环节,企业领导重视安全意识就能提高工程的安全意识,领导将安全问题抓在首位,就会在各个环节重视和提高安全意识。例如在资金上设置专项资金为整个工程的安全提供保障,采购专业的安全设备,解决机械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同时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在施工前期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其次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安全落实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更正,树立安全防范的意识,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一些醒目的条幅等提醒措施,时刻提醒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性。 2.4加强机械设备的技术指导 对于机械设备使用人员要从两方面进行约束,一是其专业知识;二是其熟练程度。要提高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应聘门槛,尽量招收高学历的技术工人,采取老人带动新人的模式,切实保证新员工能够熟练操控,工作人员要明确机械设备的性能,采取及时的措施完善各个环节的设备使用情况,大力开展不同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形成协同的技术战线,优势互补。 3结语 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环节,明确其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才是解决根本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落实各个要求,对于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 作者:凌其峰 单位:广西高远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机械论文:建筑机械环保节能方法简述 【摘要】今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第三产业也在不断的增加自身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国家的先进程度和科技实力不再是像过去一样注重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的制造生产的能力。反而是更加注重第三产业也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换言之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占到的比重。为什么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此受重视,究其原因,最简单的回答是科技和环保。科技,不再是简单的依靠大规模的能源和人口密集型的产业,人工智能化。环保,不再是高耗能,高污染。能耗大大降低,污染基本没有。第二产业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瓶颈,本文将主要阐述建筑机械环保与节能方法分析,以点带面,通过机械的环保为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机械;环保节能;方法分析 1前言 在十九世纪末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电力,内燃机,电讯和化工四大成就的产生,它们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实际的技术支撑。建筑业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身也不断的进步和演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原料由原来的蒸汽机变成了电动机,虽然电动机同样可以传输动能。但是现代的大型建筑机械还是在采用过去的内燃机,主要的原因就是动力较大。因此现在的大型建筑机械使用的燃料还是石油为原料的柴油和汽油,其中柴油居多。但是随着人们的日常环保理念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机械的环保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提高。 2建筑机械的含义和类别 2.1建筑机械的含义 过去很多时候将建筑机械的定义扩大或者缩小了,建筑机械不是简单的几台挖掘机或者装载机就结束了,或者不是说所有参与工程施工的机械都是建筑机械了。建筑机械就是所有的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和城市以及乡村建设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的总称。既然是建设中使用的机械设备,那么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肯定是其中,因为这些设备参与建设施工。建筑施工设备中很多施工人都是持证上岗,但是对于机械使用正确的操作人员却又是非常的稀少。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但是理论知识水平又不是特别的高。最终导致的结构就是只能保证建筑工程机械使用正确,工程质量达标。对于其他的环保等基本上就是为零。因此对于这部分实际操作型的技术人员的环保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必须让他们明白建筑机械的主要类别情况。 2.2建筑机械的类别 根据各种建筑机械原理类别的差异以及用途的差异,可以将建筑机械分为以下的类别。根据机械用途的差异可以分为挖掘机,装载机,铲土运输机械,工程起重机械,高空作业的机械,钢筋和预应力机械,路面平整处理的机械,工程起重机械,混凝土搅拌和运输的机械等大型的机械设备。(1)大型的混凝土机械设备主要有,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运输机,混凝土泵等(2)大型路面平整处理的机械主要有翻斗机和压路机等(3)大型的路面处理的机械,主要是路面原料的投放类机械,主要的机械类型有沥青或者混凝土的推铺机,以及沥青的喷洒机。(4)打桩的机械主要有打桩机械,液压机械以及振动机械等等。(5)挖掘的主要机械有单斗或者是多斗的挖掘机。同时也包括挖掘的装载机。(6)装修的机械主要有地面平整的各项机械,涂料或者其他原料的喷洒机械,装修所用的各种吊篮,手持的各种机械工具(主要是各种较小的工具),各种灰浆的制作工程器械。(7)高空的作业的机械等,主要包括的工程器械有高空的作业平台以及高空作业的车辆等等。(8)路面进行压实的机械主要是压路机和路面夯实的机械。(9)钢筋混凝土制作的机械,主要包括混凝土砖石的切成的机械,空心板砖的切成器械等。(10)钢筋混凝土及应力机械,主要包括钢筋的强化机械类,钢筋的成型机械,以及各式的钢筋的链接的器械,最后就是钢筋应力机械的测试等。 3建筑机械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 前文中已经对建筑机械进行了分类,断定主要的机械的门类。简单的说就是找到各种建筑机械之间的同与异,既然找到原因,就应该根据这些具体的差异找到产生污染的原因。 3.1建筑机械加工原料的原因 建筑机械在前文的分类中主要涉及到的建筑材料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水泥,另外一类就是钢材。既然使用的原材料中包括有水泥,那么首先可以断定的一点就是粉尘的污染。水泥是一种极其微小的粉尘颗粒,主要是运用在建筑的粘连方面。干的水泥基本上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在水泥进行搅拌的时候,大量的粉尘会立马扬起,这就是典型的空气污染。另外在水泥搬运的过程中,同样会一定的粉尘溢出,这样也就会形成一定的污染。其次就是钢材的加工,对钢材进行加工势必会进行切割,切割的过程中就一定会有“火星”冒出,还伴随着部分的刺激性的气体,这些“火星”在冷却之后形成固体,但是却是无任何的用处,形成固体污染。另外就是刺激性的气体污染到了空气的质量,同样也是污染的来源。 3.2建筑机械自身运作的原因 建筑机械在运用的过程中部分使用的动力是电力动力,但是大部分的机械使用的动力依然是柴油等油料为动力的内燃机。既然使用的油料为燃料,那么势必造成一种问题就是空气的污染。假如在空旷的地方,当然空气污染不会是特别的严重。但是建筑机械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使用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 3.3建筑机械附带引起的原因 在建筑机械运输的过程中,建筑机械确实需要进行保护运输。因此在运输的过程中势必要有一些损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水泥泵车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对水泥进行搅拌和滚动,为了防止水泥凝固。在搅拌的过程中,势必造成部分的水泥外泄,破坏环境美化,破坏卫生等。 4建筑机械环保与节能方法 (1)对原料的处理要在可控的范围内。举个简单的例子,对水泥进行加工的时候需要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防止水泥灰的溢出。钢材加工后的残留物也要集中进行处理。(2)建筑机械自身运行用的油料应该选用无铅原料,或者选用其他污染较小的原料。在建筑机械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仅使用油料作为燃料,同时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比如说水,在经过建筑机械使用之后的水基本上是不能够再投入到日常的使用中的,因此这些也是建筑机械自身运行之后引起的污染问题。使用无铅的油料,目的就是为了让其自身尽量不要排放污染空气和水的废气和废水。(3)对在运输过程中注意控制不要使工程需要的物料在运输的过程中溢出,同时还要设计可以对溢出部分进行回收的装置。综上所述,建筑机械环保与节能方法分析就是找准原因,才能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 作者:辛骁勇 单位:葫芦岛绥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机械论文: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筑工程工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建筑工业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助力,必须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在建筑工业的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方面,要制定一系列安全保护和管理措施。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是建筑工业进行各项施工的重要基础,是施工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建筑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制定安全管理措施,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建筑工业的发展、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一份保障。本文将对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做出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机械;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建筑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建筑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建筑机械设备使用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更新和增加,各种重型、大型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建筑工业当中,其优点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越来越先进的机械设备给施工人员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操作机械设备越来越便捷。但是由于各种重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也给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一些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出现安全事故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对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尽量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事故,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按时完工。本文将针对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作出讨论,先阐述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特点,其次分析建筑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 1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特点 在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常常伴随有一系列的特点,这些特点常常会给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建筑施工的过程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要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在设备使用转移的时候要做好安全转移的措施;当施工的工程比较大时,施工现场的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人员在施工现场不断来回走动时,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也尤为重要;施工现场的大部分人员都是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农民工,因此,对于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也是很大的一个挑战;施工现场的秩序如果不有效的管理好,将出现施工环境恶劣的情况,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施工建筑的承包关系也是影响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但是,只要承包商们能协商的公平合理,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也能够做好。 2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企业为节省成本购买不合格的机械设备 有些不负责的施工企业为了贪图一时的便宜,千方百计地寻找管理制度的漏洞,为了节省成本而购买质量不过关的机械设备,这给施工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不合格的机械设备过早的出现老化、陈旧等的现象却不对设备进行更新等安全处理措施,给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2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 施工现场的人员大部分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技术水平低的农民工,只有在遇到完全不会操作的难题时才会去请教专业的技术人员,而大部分时候是这些技术水平不过关的施工人员操作机械设备,而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完全地相信机械设备、相信自己的操作。殊不知往往是他们的这种意识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够 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都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缺少了一个保养的意识,只知道使用却忽视了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为了将工作最快速度地完成,忽视设备的维护保养,这样经过长时间的不维护、不保养,机械就会出现很多的小毛病,一直积累着,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会增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而且还会增加维修的经费。 2.4超额工作导致设备损坏加快 施工企业很多时候注重工作效率多于对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购买投入的机械设备数量并不多,只能靠购买的少数的设备进行工作,加大了机械设备的工作负担,严重的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常常会出现因为设备的超额工作而导致设备提前损坏的现象。 3建筑机械设备的有效安全管理措施 3.1根据需要购买设备并合理调配使用 建筑机械设备的购买应该根据施工的需要进行购买,购买设备时,对设备的要求要严格,要保证设备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设备之间的合理调配使用也是发挥设备作用的关键,设备的合理调配使用,能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施工过程中设备的磨损问题,能更充分地将设备的作用发挥出来。 3.2加强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抓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提高,培养员工在工作中有一种忧患意识,提高员工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危险的警惕性,从而提高员工在施工中的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一些培训将施工人员整体的技术水平提高,首先是在理论方面对员工进行讲解,然后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员工更加深刻地体会设备的操作程序,确保每一个培训的程序都落到了实处。同时,也可以培养员工在遇到紧急事故时的处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 3.3及时做好设备的安全检测和保养工作 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少不了对其的安全检测和保养工作,每隔一定的时期,要对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方面的检测,将设备潜在的危险检测出来,避免因设备存在的危险导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要做好对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这样不仅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是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安全的一种保障措施。 4结语 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个既复杂又必须要做好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在我国,要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建筑工业的发展,建筑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因为建筑机械设备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是施工企业很重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注重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问题,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机械设备出现的问题并做好解决处理的方案。只要做好了这几点,并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就一定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让高安全的机械设备为我们高效的生产工作。本文仅是作者自己的一些想法,因为经历和阅历尚还不够,可能有许多并未顾及到的观点,仅以此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作者:辛骁勇 单位:葫芦岛绥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机械论文: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效果的措施 【摘要】建筑机械维修是建筑业能够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建筑机械在建筑产业中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建筑机械的维修利用就成为了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探讨课题之一,如何在保障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建筑机械的维修效果也是目前建筑机械技术人员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建筑机械维修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出发,探讨建筑机械维修效果的优化与提高。 【关键词】建筑机械维修;建筑产业;建筑机械;建筑机械化 建筑机械的维修主要包括针对机械日常工作的管理检查和对机械故障的维修处理。其中以对建筑机械工作完成后的日常检查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保障日程工作的有序开展,还可以尽量降低维修所需要的成本,此外建筑机械维修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以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态度认真对待建筑机械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目前在建筑机械维修当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建筑机械的保养观念落后 大部分的建筑机械技术人员并不是不清楚保养的重要性,而是出于工期在内的利益相关各种原因的考虑,尽快地使用建筑机械完成所需的施工工作结款之后对建筑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或者不检查直接找到下一份工程开始施工,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的通病。其实从长远利益来说,这种不顾及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十分不利于建筑机械的寿命,进行良好的保养有利于提高建筑机械的施工使用年限,从而从更长的时间跨度上给予施工方更大的利益,这样虽然在短时间内节省了保养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但是在工作一定时间之后会以更换零件或者机器报废的情况使得建筑方耗费更大成本。 (二)建筑机械的维修设备材料和技术不完善 建筑机械的维修需要较好的维修材料,如液压零件以及高效润滑油等,可是很多技术人员并不能左右采购人员的行为,导致机械维修的效果并不好,甚至不合适的材料还会对建筑机械有所损害,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工作效率。另外,建筑机械维修技术人员也要保障技术过硬,对建筑机械的故障有着足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和完善的理论知识,保障在珍贵的时间里利用较少的检修时间对建筑机械进行检查和施工。建筑机械维修的设备属于维修当中比较重要的硬件设备,这些硬件设备一方面需要有过硬的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筑机械维修技术人员对这些维修用机械进行及时的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的维修也正在逐步实现自动化,使用建筑机械维修设备进行维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建筑机械技术人员的生产力。 二、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效果在管理层面的重要途径 建筑机械维修效果的提升不仅需要对上述问题的重视,还需要对于相关技术理论方面的人员培训以及基础建设等,合理的维修方式和途径在这种时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供一些优化整体建筑机械维修效果的有效途径为建筑机械维修人员和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做一定参考。 (一)建立日常检修制度和防患于未然的理念 很多建筑机械故障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建筑机械的日常检修没有做到位,这个行为产生的危害在这里不再赘述,要做到加强日常检修,就要在制度的执行中对理念进行一定的强化。首先,良好的日常检修制度是不可缺少的,建立一个合理的日常检修体系和制度有利于建筑机械检修的正常进行,在日常检修的制度建立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检修成本确定检修周期和精确到周的检修日期规定,还要针对机械的种类、使用时间、维修记录等对机械的重点部位进行详细的排查,从而使得机械检修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起到最大的效果。日常检修制度可以从强化日常保养开始,确立保养签到制度,确保技术工人对建筑机械进行检查,在上工之前和下工之后都要进行简略的检查,将可能出现的故障防患于未然。其次,制度的成立有利于养成技术人员良好的防患意识,意识和制度可以为建筑机械的正常运行提供双重保障,建筑技术人员更加负责,对于建筑机械的维修效果也有一定提升。 (二)注重建筑机械维修新技术和人员培训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可以取代技术人员依靠经验的维修方法,这时候就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明白新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在新技术的执行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机械维修能力。在建筑机械维修方面也要选择合适的零件,这都要建立在技术人员的技术提高和选择能力提高的前提上,所以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是能够选择更先进的建筑机械维修技术的重要前提,如果不对自身员工进行培训盲目进行技术的引进,那么很可能会有较高的技术成本,造成技术不适应,反而会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建筑机械的维修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利用监测系统与诊断设施,快速准确判断故障的位置 目前,维修业对故障的判断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具有了一定监测诊断手段,如能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监测手段形成一个系统,利用各种高可靠性传感器直接获取各运行部分的工况参数,及时预报检测出的故障及故障隐患,可有效提高故障判断的准确性。例如可设想建立一种二级监测法。 (1)第一级预警:监测出的故障如果在机械性能极限允许范围内,可通过系统仪表盘上的相应发光二级管发亮予以誓示。它不要求操作者立即停机处理,但表明故障隐患已出现,应在适当的时间安排检修。 (2)第二级报警:监测出的故障如果威胁到机械正常运行,可通过闪光报警灯或喇叭发出誓示,向操作者清楚地显示哪种功能有了故障,应立即停机检修,排除故障。 三、结语 建筑机械维修是机械化形势下的建筑业正常发展,建筑企业能够获得利益的重要保障之一。建筑方要对建筑机械的维修效果提升引起重视,以此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效果的途径有建立完善的检修制度和进行人员培训引进新技术等,利用好这几个途径会使得建筑机械维修效果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侯磊 单位:邵阳学院 建筑机械论文: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摘要:针对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问题,介绍了分设风机法、旁通法、变风量运行法三种解决方案,在旁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地上风口泄风的新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算,指出新方法具有系统简单、便于控制的优点。 关键词: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风量,风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形式多样的高层建筑在各地大量新建。而由于高层建筑,尤其是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功能复杂,人员密集,起火因素多,起火后火灾蔓延途径多,在起火后人员疏散时情况多变造成疏散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因此,作为保障人员疏散安全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实际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对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方法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了出来。 1问题的提出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和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高规》)都有提出: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高规》6.2.8条、《建规》7.4.4条)。对于大多数高层建筑,尤其是大型商业综合体,空间的价值极其宝贵,地下部分单独设置楼梯间显然造成大量空间的浪费。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建筑专业都会使用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并在首层设置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的方法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的做法。对楼梯而言,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就形成了两个单独的楼梯间。而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经常会出现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楼梯间及其前室都没有设置可开启外窗的条件。根据《建规》7.4.2条规定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这就使得无论防烟楼梯间还是封闭楼梯间都需要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由于建筑空间的宝贵性,通常的做法是地上楼梯间与地下楼梯间共用一个正压送风道。而根据《高规》正压送风量的要求,对于20层以上高层建筑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所需加压送风量明显不同,这样就造成了屋顶正压风机设计时的难度,即按地上要求风量选取风机,则当地下部分着火时,风机所送风量远大于地下要求风量,势必会造成地下楼梯间严重超压,疏散门难以开启阻碍人员疏散。而如果按照地下要求风量选取风机,则正压风机无法满足地上楼梯间对正压风量的要求,使得地上部分着火时楼梯间正压过低不满足要求。所以如何在高层建筑地上、地下合用加压风道时合理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成为一个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现有的解决方案 对于上述问题,现有的设计中的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种:1)分设风机法。即在屋顶正压风机设置处同时设置满足地上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的风机和满足地下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的两部风机,所有楼梯间正压送风口均采用电动多叶风口。这样当地上部分发生火灾时,控制担负地上加压送风量的风机启动,同时打开地上楼梯间正压风口,实现对地上部分楼梯间的正压送风;当地下部分着火时打开担负地下正压风量的对应风机和地下部分楼梯间风口进行加压送风。这种是目前的普遍做法,可以满足规范要求的不同加压送风量,但是对一个风道设置两部风机,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风道附近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无形中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2)旁通法。即屋顶风机按照地上部分楼梯间加压送风量选取,在风机与风道连接前设置Y形旁通口,Y形风管的分支端一个接正压风道,另一个通向室外大气,并安装电动阀门。这样对地上部分进行正压送风时关闭电动阀门,使风机风分量全部用于对地上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对地下部分送风时打开电动风阀泄掉一部分风量,使送向地下的风量满足要求又不致过大。这种做法避免了风机的浪费,但是对于Y形管的设计要求比较高,要保证泄掉风量后进入风道的气流保证所需风量的同时还有足够的静压,计算复杂且不易调节保证风量满足需求。3)变风量运行法。即改变送风机的电动机转速,如采用双速风机,低速挡用于对地下室楼梯间加压送风。但此种方法的弊端显而易见,文章讨论的情况是高层建筑,这样屋顶风机的位置在高层屋顶,当满足地上部分送风量及克服风道阻力所需风机全压时,双速风机的低速挡全压明显不能满足要求,所以此种做法并不可行。 3新方法的提出 既然旁通法是利用Y形支管泄掉一定比例的风量实现地下楼梯间送风风量满足要求,那么因为正压风道在楼梯间每隔2层~3层都设有电动百叶正压送风口,我们可不可以利用上部楼梯间的正压风口泄掉多余风量而不在风机出口处设置Y形风管呢。下面以一个实际工程的楼梯间为例进行验证计算,此工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上20层,地下1层。其中1层~8层为高层裙房部分。风道截面积为3m2,地下部分设1000mm×800mm电动百叶送风口,地上部分1层,4层,7层,10层,13层,16层,19层设置800mm×500mm电动百叶送风口,屋顶设一部正压送风机,风量35380m3/h,风机出口全压992Pa。其中,Ly为加压送风量,m3/h;0.827为漏风系数;A为门、窗缝隙的总有效漏风面积,m2,门缝宽度:疏散门0.002m~0.004m;ΔP为压力差,疏散楼梯间取40Pa~50Pa;n为指数,一般取2;1.25为不严密处附加系数。(2)其中,Lv为加压送风量,m3/h;F为一樘门开启的断面积,m2;v为开启门洞处平均风速,取0.7m/s~1.2m/s;a为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b为漏风附加率,取0.1~0.2;n为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对于多层建筑和2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取2,20层及20层以上取3。注:1)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其风量按计算数值乘1.5~1.75确定,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0.7m/s;2)多层建筑中,若地下仅有一层楼梯间,按上述公式计算时,n取1,通过门洞处风速应适当加大,宜取0.3m/s~1.2m/s计算数值直接取用。根据公式计算,为保持门洞处风速所需送风量:Lv地上=3×3.15×0.7×1.1÷0.6×3600=43659m3/h。Lv地下=5.67×0.9×1.1÷1×3600=20207.9m3/h。由于地下楼梯间相对密封较好,故背压系数取1,由计算知,为保证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远大于当疏散门关闭时,加压部位保持一定正压值所需的送风量。本例中地上部分楼梯间加压送风量应满足43659m3,而地下部分楼梯间加压送风量应满足20208m3,而为保证在加压风机启动后,疏散门还未开启时楼梯间防火门不会由于楼梯间超压而无法开启,阻碍人员疏散,故在楼梯间还应设置泄压阀。如果只选一台屋顶正压风机,按地上楼梯间所需最大正压风量选取风机V的话,假设风机风量取44000m2/h,则当只有地下部分楼梯间需正压送风时风量多余出44000-20207.9=23792.1m3/h。此时,由于地上楼梯间与地下楼梯间共用风道,如果可以使用地上楼梯间的正压风口泄掉这多余的23792.1m3/h的风量,就可以满足地下楼梯间的正压风量要求了。由上述计算论证可知,当地上楼梯间与地下部分楼梯间共用加压风道时,可以根据地上部分楼梯间加压送风量选取一部加压风机组成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经计算确定当对地下部分楼梯间加压送风时,需要泄除的风量确定地上部分需要打开的风口数量,在设置系统时,这部分风口采用常开百叶风口,而其余风口采用电动机械百叶风口。当对地下部分加压送风时,地上部分的电动风口关闭,对地上加压时地下部分电动风口关闭。这样做既可以满足消防要求,又节约了建设成本。由于在建筑上不考虑相邻防火分区同时着火的概率,所以本文提出的方法,是针对于只对地上或地下一部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的方法,实际工程中,如需保证地上地下两个楼梯间能够同时加压送风,只需屋顶风机风量满足同时加压风量,相应计算打开泄压风口即可。 4结语 目前设计中对于地上地下共用风道的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普遍采用的分设风机法虽然可以很好地满足规范中对于楼梯间正压送风的要求,但需要安装风量不同的两台风机,并且全部使用电动百叶风口。消防正压系统是平时并不使用的系统,当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存在数个这样形式楼梯间的情况时,在消防这一项就会产生很大的投资。而旁通法和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可以有效节省这一投资,又可以达到规范要求。相比之下,使用地上风口泄风的方法比起旁通法又有系统简单、便于控制的优点。希望大家可以根据实践经验,改善这种方法并推广利用。 作者:刘子熠 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机械论文:建筑机械维修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筑机械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成功与质量,做好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建筑施工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我国建筑机械维修在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关意见。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械维修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筑机械也获得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机械主要可以分为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高空作业机械、起重机械等几大类,这些建筑机械大多属于贵重物品,保管良好的可以反复使用,为建设施工企业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然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方面的重视仍然不足,使得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我国建筑机械维修管理现状 1.1历史发展问题 虽然建筑机械维修行业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实际上,建筑机械维修行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机械维修行业发展的滞后性使得建筑机械维修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建筑机械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建筑机械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设备等经常与建筑机械技术的发展不相匹配,对于部分先进的建筑机械设备无法进行完全的维修。同时,我国目前建筑机械维修行业并未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大部分地区的建筑机械维修行业并入为汽修行业,甚至在少部分地区并不存在专业的建筑机械维修人员,使得众多建筑机械设备无法得到良好的维修管理,影响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1.2维修管理制度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制度主要以定时修理和预防修理为主,这样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制度乍看之下似乎能够有效对建筑机械进行保养,实际上还存在若干隐患。主要表现在:第一,容易造成浪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部分建筑机械之所以会出现故障其实是由运转过度造成或部分零件被侵蚀所引起的,根本不需要大规模的实行全面维修加保养,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制度却为考虑到这方面,经常只要机械出现故障即进行全面维修,是对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的大量浪费;第二,建筑施工人员对建筑机械是否产生故障的凭据主要来源于机械的运转记录。但是,机械的运转是否正常与工作人员的操作有莫大的关系,很可能并非是机械本身的问题[1]。这种判断方法有失科学,也使得建筑机械的预期维修显得没有必要;第三,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制度的定时定期维修在无形中加重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财务负担,对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第四,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制度中对所有的建筑机械实行统一维修,没有根据机械类型不同做出不同的制度规定,于特殊的建筑机械的维修与管理不利,维修效果不佳。 1.3建筑管理人员意识存在偏差 建筑管理人员对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意识仍然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未制定严格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有关规章制度,部分企业制定了相关制度却未严格执行,导致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浮于表面[2]。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机械维修的资金投入还存在严重不足,企业的维修管理意识淡薄,甚至为了加速施工常常使用出现故障的机械,为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带来不良的影响。 1.4维修技术无法得到保障 建筑机械维修技术是提高建筑机械维修质量的保障,然而我国目前的建筑机械维修发展历史较短,在维修理论和实践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对于许多现代化的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掌握不足,难以提高建筑机械的维修质量。此外,建筑机械维修专业性较强也是限制建筑机械维修与管理的一大难题[3]。部分企业为了保障建筑机械的正常运转,对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方便施工过程中随时对机械故障进行检测,然后,该专业性太强导致人员学习进度缓慢,无法有效解除机械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2加强建筑机械维修管理的措施 2.1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实际需要你相结合,有目的性的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机械维修的针对性,且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信心,促进技术人员的进一步发展。 2.2采用更加灵活的维修管理制度 传统的维修管理制度过于单一化,并不适合与所有的建筑机械维修。正确的建筑机械维修制度应该是更加灵活、多样化的:首先,对于特殊类型的建筑机械要采取特殊的维修模式,机械架构较为复杂的应该加强对其预防和保养,反之,结构较为简单的机械可以以故障后的维修为主[4]。因为机构复杂的机械器具维修具有一定的难度,而结构简单的机械的维修费用较为低廉,操作也更为容易;其次,对危险系数较高的建筑机械必须坚持将预防与维修结合,如混凝土机械等;最后,根据对机械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再予以故障维修。这种维修方式能够提高维修的有效性,且能降低企业的维修成本。 2.3建立全国性建筑机械维修网点 全国性建筑机械维修网点的建立可以为企业施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减少企业因施工场地的限制而无法及时对机械进行维修,提高企业施工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是为国家的建筑事业做出贡献的重大举措[5]。因而,建立全国性建筑机械维修网点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行政举措,通过优惠的政策引导技术人员加入全国性建筑机械维修网点的建立,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建筑机械维修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在管理方面存在若干问题,主要有维修管理制度不合理、建筑管理人员意识存在偏差以及维修技术无法得到保障,必须要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采用更加灵活的维修管理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建筑机械维修网点,以此提高我国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董永双 唐鹏 单位:南京宁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建筑机械论文:现代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建筑。对于现代化建筑机械施工的安全管理更是值得重视的。目前,我国现代化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其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 【关键词】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1前言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各项工程都借助机械设备进行更好的施工,对于现代化建筑的施工也不例外。机械设备施工在现代化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对于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强机械施工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避免建筑施工中因设备出现故障而造成整个工程施工进度的延误,带来巨大的损失。文中主要分析了现代化建筑中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2现阶段我国机械施工安全管理中的缺陷 2.1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机械施工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完善的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使得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难以规范有序的进行。在具体实施工程中,没有明确责任制,对于相关人员的责任分工不细致、具体,这就使得工作中人员不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没有成效。对于机械设备,没有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只是一味的使用,使得其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对于安全管理制度也不能够有效地遵循,很难落实相关规定,综合管理能力水平不高。 2.2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没有有效地进行现场管理。实际施工中,缺乏施工监督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的配备,对于机械设备的现场维护和检查工作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设备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造成工程进度的延缓。进行监督的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尤其缺乏较强的责任心,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对设备出现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记录并进行上报,使得机械设备不能够正常的运行,工作效率也不尽理想[1]。 2.3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工程团队没有很好地对施工人员在安全管理管理方面没有进行全面综合的培训教育,不注重他们的综合发展。在施工过程中,缺乏良好地安全管理意识,对于设备操作不得当,时常有违规操作的情况出现;还有一些施工人员没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对于机械设备操作方法不熟练,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也不加以重视,使得机械设备时常超负荷运转,造成设备运行故障。此外还有一些施工人员进行疲劳作业,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时常发生安全事故。 2.4机械设备技术管理的问题 机械设备在施工作业中,由于没有具备完善的技术性相关文档,使得在设备在进行特殊作业时没有相关的依据标准可以遵循,造成设备操作过程中的不恰当。还有相关施工单位对于行业技术标准的忽视,造成设备技术性文档重视程度不够,对其设备技术性操作没有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严重影响了实际施工的工程进度[2]。 3现代化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应对策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机械施工的安全化、规范化,要尽可能的制定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建筑施工过程中,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将相关部门和施工人员的责任细分做到责任到人,在工作过程中也要遵循管理制度进行各项工作,防止设备违章操作的情况出现。对于安全管理制度要严格落实,并加大执行力度,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也可以采取奖惩办法的实施,对于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成效好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使他们劳有所得,而对于工作差的员工要有一定的惩罚力度,这样可有效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效避免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3.2施工过程管理的加强 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要加派现场施工监督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对于施工中,施工监督人员要合理的分配,各个环节都要有监督人员进行随时的监督检查,发现设备操作和工程中的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处理。设备维修人员还要定期对机械施工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对于设备中的小的故障也不能够忽略,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良好地运转,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3.3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教育 施工人员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意识差的问题,这就需要对症下药,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安全教育知识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认知。对于施工团队,也可以引进一些安全管理意识强、专业技能水平高等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并通过他们来帮助整体团队的安全意识提高。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重点是安全管理意识方面,还要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通过之后才能够进行现场施工。要给施工人员分发安全宣传小手册,随时让他们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施工现场也可以张贴安全警示条幅,起到时刻提醒施工人员的作用,确保他们的自身安全。 3.4加强机械设备技术管理 机械设备要制定完善的技术性文档,对于设备的技术操作,还可以请专门的设备操作专家来培训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遇到特殊作业的设备操作时,要依据技术文档的操作规范来进行操作,对于设备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要请教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相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工作,大力开展人员的技术交流,促进设备技术文档的进一步完善,也可以建立技术数据知识库,以便更好的对设备性能良好地把握。 3.5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以及资金投入 建筑过程中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人员方面要加强安全的教育制度。对于他们安全教育学习积极开办多种活动,并定期对他们教育的学习进行检查,以促进他们更好的掌握安全知识。4结语建筑过程中为了从根本上保障机械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就要加大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只有树立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才能够在工程施工中有效保护自身的同时提高整体工程质量。 作者:齐翀 王鲲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 建筑机械论文: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 摘要:首先对影响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不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建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引言 机械设备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因此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由于施工单位不够重视,施工人员水平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与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与效益。 1影响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的因素 建筑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建设中必备设备,机械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甚至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所以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非常重要。但是有一些因素影响着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1)施工单位因素。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主要是由施工单位负责,但是从大量的调查走访发现,很多施工单位在这方面并未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只安排很少的人员负责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由于人员缺乏,致使机械设备管理与操作不统一;其次,很少有施工单位针对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制定专门的制度,致使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始终处于无序状态,对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产生了不利影响。2)施工人员因素。首先,施工人员对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某些施工人员有这样的意识,却未能掌握维修与管理的基本方法,致使建筑机械设备依然存在各种隐患,更为关键的是,维修与管理不当,不仅不会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还会加速老化;其次,施工人员为了能够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施工任务,使机械设备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又未及时维修与管理,导致机械设备老化严重;最后,完成施工任务之后,施工人员并未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与维修,就将机械设备送往另一个施工地点,使得机械设备在新工程中时常产生故障,延误工期。3)制度因素。现阶段,我国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的应用十分重视,却忽视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因此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未制定健全的机械设备保养维修制度,这是施工人员缺乏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建筑行业也缺乏行业规范,这使得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管理比较随意,而且很多时候管理都是流于形式,并未进行深入的维修检查。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缺乏相应的强制性规范,尽管有关部门为了确保工程安全,进行监管,发现带故障作业的机械设备后,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更换,但是由于缺乏强制有效的措施,施工单位时常是屡教屡犯。4)机械设备更新因素。现阶段,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缓解资金紧张的状态,通常都不会主动更新机械设备,一直使用磨损严重、性能低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存在着非常多的安全隐患。某些施工单位只是部分更换了机械设备,这使得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大为降低,工作效率低下,事故频繁发生,长此以往,施工单位将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5)培训因素。施工单位由于不够重视建筑机械设备施工,所以也就没有花费过多的资金对机械设备维修与人员进行培训。有很多维修管理人员经验并不丰富,未经过培训,时常会出现维修与管理不当的情况。再加之,现代机械设备管理异常迅速,有很多新型的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可能并未接触过,或者接触过,但是了解不多,如不进行培训,维修与管理人员很有可能会出现误操作,破坏机械性能[1-3]。 2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对策 1)施工单位应该对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足够的重视,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机械管理维修,部门中各个成员的职责必须明确规定,一旦出现问题,要立即追责,当然如有维修与管理人员表现良好,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施工单位应该完善建筑机械管理与维修档案制度,同时做好统计工作,以便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最后,工程实践中,施工人员必须安排足够的人员来负责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做到定人、定岗、定机,以保证每个机械设备都能够检查到位,作业时不会出现任何故障。2)施工人员应该意识到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也是自己分内的工作,尤其是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施工人员。平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避免维修管理不当的行为出现。另外,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要爱惜机械设备,进行合理操作,作业技术之后,也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这既能够保证机械设备性能始终处于优良状态,也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自身安全。此外,待到工程竣工之后,施工人员一定要全面进行检查,再将机械设备调到其他工程场地中,以免影响其他工程进度。3)做好建筑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是降低机械设备故障率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养制度十分关键。建筑机械设备既需要定期保养,也需要做好日常保养,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机械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状态。首先,有关部门要依据现实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养制度,编写保养说明书,并且依据机械设备种类来制定不同的保养措施,以便机械设备保养更具合理性、针对性;其次,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要进行时常沟通,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依据保养制度中要求进行操作,如果是新型的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还需要将操作要点告知操作人员,并且操作人员误操作,损坏机械设备;最后,建立激励制度,将建筑机械设备的技术情况、安全运行、消耗费用和维护保养等纳入奖惩制度中,以调动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开展一些建筑机械设备检查评比的活动,来推动机械设备的管理部门的工作。4)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中机械设备不断的更新,而其技术含量也随之增高。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开展一些操作建筑机械设备的竞赛,以培养出一批专业和技术化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以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化管理的要求[4]。5)建筑机械设备的更新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施工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淘汰一些废旧或即将报废的机械设备,来提高其技术装备的水平,以加快工程施工的进度,保证其施工质量[5]。 3结语 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施工单位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建筑行业也应该出台相应的规范,市场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如此,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才会走向规范化,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也才能够取得长效发展。 作者:李永宏 单位:山西西山煤电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机械论文:信息化在建筑机械租赁管理的应用 1管理信息化 推行信息化的过程,实质是对质量、安全、管理、服务标准化的过程,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打造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建筑机械租赁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选择专业机构在深入调研、分析、讨论、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业务和未来方向进行总体设计。 1.1数据标准化 系统建设时,首先必须对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定义,主要由以下6类组成:①人员基础数据,包括管理人员基本信息、操作人员基本信息、操作证件等;②企业基础数据,包括公司类型,资质类型等;③资产基础数据,包括资产类别、名称、规格型号、资产编号、备案编号、制造厂家、使用年限、资产折旧率等;④监控设备的基础数据,包括监控设备型号、传感器类型、报警类型、隐患类型、控制开关表等;⑤管理类基础数据,包括资产调拨、物流管理、设备保养、设备维修、设备安/拆;⑥仓储类基础数据,包括仓库所有存放的设备及零配件基础数据,设备及零配件的出入库基础数据。 1.2业务流程信息化 租赁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租赁过程“人、财、事、物”的全过程把控和协同作业。首先是进行管理流程梳理,对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与优化。各个单位性质不同决定了流程围绕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这其中又包括了显性和隐形的流程要素。在总流程的基础上,提炼出能够与信息化系统相融合的权限设置,并清楚描述各流程所设计的部门、人员、表单等,定义各工作步骤的工作规范,明确各流程的控制点等。租赁管理一般有以下9个业务板块构成:商务合同、基础定位、设备进场、安装过程、设备运转、设备顶升加节、设备拆除、设备出场、设备入库。 1.3资产管理信息化 租赁企业资产管理量大、面广、流转使用频繁等特性,如果没有严格的流程和系统管控,资产的“购买、使用、损耗”就很容易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首先建立资产库,根据资产的来源可分为按揭、购买、代租等属性,根据来源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管理流程,例如:按揭资产需要设计还款周期提醒、还款期数自动计算等功能。其次,建立资产采购、领用、借用、调出、入库的详细流程。最后,建立使用过程周转、损耗、异常报警的管控流程。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核心部件(例如:塔机标准节)的溯源管理和身份识别是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建筑起重机械核心部件(例如:塔机标准节)具有不同制造厂家外形结构不一、需拆装组合及运输、不定期油漆等日常维保、室外高低温影响、不能焊和改变原有结构等特殊性,存在安装固定难、容易丢失损坏,运用手机二维码技术能够便捷、经济、高效解决这个难题。 2远程手持终端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租赁管理中的应用,租赁管理APP可以实现现场安装、现场拆卸、故障维修、资产周转、资产识别、员工考勤、安全检查的实时监控管理,每一个管理者可随时随地查看设备即时信息、查看设备的运转状态、操作人员信息、预警提醒、维保到期提醒、远程报修、日常事务审批指令管理,掌控现场项目、设备、人员的进度、质量、安全,从而有效、便捷管理。 1)人员管理通过移动APP即可以完成司机、外出人员的考勤管理,用手机即可完成人员位置和到达时间管理。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后,只需通过移动APP进行签到或签退即可。 2)安全检查采用移动APP后,安全检查由系统后台自动生成巡检计划,巡检人员按要求到场后,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进行拍照上传即,维修人员等根据照片信息实施隐患整改。 3)维修保养管理维保系统设置维保周期和计划维保时间,到期自动预警;现场人员可对故障进行远程报修,对故障部位拍照上传,维修人员可判断需要带的工具及需要更换的配件;维保人员到现场进行刷卡进行维保,准确记录维保信息,保养完成可拍照上传,形成系统闭环的客服体系。 3远程监控信息化 一套完整的塔机安全监控系统应当包含塔上监控设备、现场监控渠道和长途监控渠道。其间,在呈现安全危险或许运转危险时塔上监控设备实时为塔机操作人员供给警示或干涉;现场监控渠道为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供给塔机监控手法,并记录塔机运转状况以及对安全危险、违章操作、运转危险等进行查询计算,协助管理人员保证塔机安全运转;长途监控渠道为政府职能部门或许公司管理部门对其所辖工程一切设备运转和安全状况供给实时监控和数据记录剖析、查询计算等功能,便于及时发现和阻止非安全行动,避免危险事故的恶化,及时报告给管理人员。经过内建危险评价模型的计算,即时评价当时运转状况,临近危险值时,提醒操作人员慎重操作,直至运行状况改善至良好。此外故障自行确诊功用,假如塔机各限位存在故障,可及时确诊并提示有关人员。现场监控渠道选用专用数字通讯信道与各个塔机保持数据衔接,全天候运转,实时监控塔机运转状况,此方法不只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保证塔式起重机受到实时监控又具有较高的抗搅扰和保密性,避免外界的搅扰和损坏。管理员只需在单位就可以全面调查经过详细的数据来监管塔机,避免了以往因靠视觉直观存在片面和主观判别失误而不能及时发现和阻止危险工作的状况发作。远程监控渠道经过互联网与所属的所有现场监控渠道进行衔接,并将现场的记录和统计结果不断同步到远程数据库,从而可以将任何可能的危险情况记录并提示给管理员。 4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互联网+”已经渗透各行各业,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将会是“数据”。建筑机械租赁企业管理者要站在未来看当下,建立适应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运营保障机制,最终形成企业科学的内部运营保障体系和企业大数据分析,全面提高租赁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作者:杨高伟 张华 单位: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厦门日升建筑机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物理实验论文:中学生物理实验论文 一、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不但要给学生灌输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针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积极探究和思考,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渐使学生能够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第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概念,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促进学生分析、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实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突出了物理教学的方针、思想、实践性.从多方面、多角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追求真理的意识.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第一,要明确物理教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感知到物理教学实验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物理教学实验观念,充分认识物理教学实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和以及提升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 第二,完善物理教学器材,建立相对应器材管理制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器材的维护、保养、维修能够保障器材的寿命,同时保障学生的安全性.相关领导人员应该妥善制定出物理器材的保管制度,要选择责任意识强、坚持原则的教师保管实验室,以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 第三,摆脱传统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次数.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某个实验进行具体的演示、阐述、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例如,在做“用量筒测5mL水的体积”实验时,很多学生都出现过这样的错误,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这样错误的实验过程,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让整个实验变得没有意义.但是,教师在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指出学生的错误.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重复了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首先,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里面放水),使试剂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快到5mL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自尊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四,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入到实验教学当中. 物理来源于生活,更扎根于生活,它和生活的的关系是不可分割、不可抽离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树立实验的意识.例如,将双手合拢,互相击打会发现两只手都有灼热和疼痛感,这折射出了物理教学中所描述的力是相互作用的;让学生拿出两张相同的A4纸张,用嘴在两张纸中间吹起,会发现两张纸在靠拢,这是在阐述气体流速越快,压强会变得越小.又如,生活中经常会看见注射器,当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另一只手用力向外拉活塞,会感到很费力.若停止用力,活塞就会退缩一段距离,这就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以上例子说明,在生活中能够发现很多物理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物理现象,说明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和积极的探索,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总之,物理实验的探究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从教育部所下达的各项关于物理实验的通知和要求,能够充分地了解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价值,还原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物理实验论文: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目前,由于升学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因此,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例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材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例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由于想象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教材中“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电铃”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评价。 四、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误差偏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基础。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意实验归类,使学生储备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应用更加灵活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应用画图、识图的训练等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论文: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笔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两考”(高考、中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总体上通盘考虑。这样,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的新功能。 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做、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 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效果只有通过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每个学期,根据教材进度制定教改方案,确定总体目标,建立配套的组织和确定专人负责。 使各个部分为达到这个目的要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发挥整体结构的优势。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们吸收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为做学生实验时培养了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 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四、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 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 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例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此外,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我们还举行了许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两次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如:每学年秋季,当初三学生学完了电学知识后,举行一次“自制直流电路接线板”的竞赛活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用串、并混联方法把三个灯泡接亮,?方法是以班编队,每队若干人。举行物理实验60m接力赛。分别接力领取试题,画电路图,安装,读数,优胜者给予奖励。在这一 活动中,初三学生人人动手就地取材,自己设计安装,自己测试评价,当电路接通,小灯泡以各种明暗程度发光时学生们都欢呼雀跃。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好电学知识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和设计能力。特别是有自卑心理的差生,当发现自己能够设计比较合理的电路图,迅速安装电路时,一种我不比别人差,我能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油然而生。除了在初三年级举行外,还在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五分钟的实验操作竞赛活动,一分钟实验题竞赛活动。 六、引导学生日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每学年开始,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主次分明),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发展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几年来师生共同研制成功学具、?教具500多件,价值1800多元,如帕斯卡定律演示仪、磁偏角演示仪、电流方向演示仪等30多件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的仪器分别获盛市二三 等奖,?还有100多件获市科教委的发明创造奖。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当学生用自制的学具演示物理规律时,态度十分认真,对仪器特别爱护这很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科学家的角色”,同时,一反往常,过去那些实验纪律换散,操作马虎,敷衍了事,随意乱放仪器和损坏仪器的现象大大地减少了。 我们所进行的中学物理实验整体改革试验是在三个中学进行的。经过四年两个轮回的实验,这三个中学的物理成绩明显优于其它学校,除了考试的平均成绩比其他学校要高出十多分外,在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方面部有明显的提高。在1989年、1990年的全国物理竞赛中有2人获全国三等奖,4人次获省二等奖。在参加应用物理竞赛中,有12人获奖。 物理实验论文:兼谈物理实验创新教学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笔者从事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把做好物理实验始终放在备课上课的首要地位,不仅按要求做好教材中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更多地是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一些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物理现象,也就是教材中所说的物理“小实验”,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活力,实现物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身边物品直接做些观察比较实验(准确说是现象),二是利用身边物品做些辅助实验。三是对教材中的有些实验进行适当改进,更加便于观察。 利用身边器物直接做些观察实验 在教学中只要留意,随手可用的器物做物理小实验是非常多的,下面摘取部分 1、讲面镜时,利用学生吃饭的小勺子代替凸面镜、凹面镜观察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控制和成像情况,小勺都是双面抛光的,对光线有较强的反射作用,既简单方便又弥补了实验室器材不足。 2、用三角板在梳子齿上以不同速度(力度相同)括过,比较音调的高低,注意的是木梳比塑料梳好,齿密的比齿稀疏的好,齿细的比齿粗的好,老师做演示时一定要注意选择。 3、用一次性纸杯和线等物当场做“土电话”在教室里验证固体传声。 4、在学习力时,用左手背击打右手背,或左手拉右手,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对概念的体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力的理解。 5 、用一根细竹棍,通过自由与学生手背接触和老师施力形变后与学生手背接触的比较,让学生知道弹力的产生,纠正学生认为有弹性的物体一定有弹力的错误认识。 6、让学生双手食指指肚顶住铅笔的两端,体会笔尖与笔尾对手指的刺激感,帮助学生对压强的认识,以及压强与压力的区别。 7、利用一盆沙,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演示物体的势能,通过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小石头下落到沙盆,将沙砸出的深坑的大小比较小石头的势能,理解影响势能的因素。 8、利用一次性水杯(纸质塑质均可)、酒精灯、水做“纸锅烧水”实验,让学生理解水对物体的着火点的影响。 9、利用水和平面镜在太阳光下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知道彩虹的形成。 10、利用一只25w的白炽灯泡和废旧灯泡的灯芯(玻璃),组成串联电路,接入220V电源,用酒精灯加热,演示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让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绝缘体变导体的事实,加强学生用电的安全教育。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甚至是废弃物如易拉灌、饮料管、橡皮筋等等都可用来做物理小实验,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注意收集;所做的小实验只要符合科学道理,能说明物理问题就行,并非是一说到物理实验非要进物理实验室不可,相反有许多小实验在实验室里是做不成的,如导体与绝缘体的变化实验室里就没有相应的器材而做,只能用讲授的办法去告诉学生,所产生的效果远没有从观察实验现象中来得好。 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些辅助性实验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总会遇到有些物理问题学生想不出具体过程,或是不相信题中所述,不能正确的构建物理模型,就能利用身边的物品按照题意所述过程将物理问题给还原出来,通过实验辅助观察而作出正确解释,如:将“娃哈哈”纯净水瓶剪去底部,不要瓶盖,里面放入一个乒乓球后瓶口朝下,用大烧杯向瓶中倒水,乒乓球为什么不上浮?用手堵瓶口,不让水流出,球就会浮出水面。很多学生想不明白,不如找来相应的器物当堂一做,将过程还原出来,学生看得清楚,自然而然地想着要弄清楚为什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辅助性实验能清楚地还原物理问题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将理论的,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实物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随时动手实验的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改进教材中的部分实验 教材中有部分实验由于条件或是器材的限制,学生不易观察或观察可见度较小,如用实验室的器材去做电流做功的实验,由于实验室里配置的电动机电流大,转速快,学生不易看到做匀速运动的弹簧测力计,若利用废弃的录放机上的电动机来做这个实验,效果就好得多,因为录放机上的电动机转速小,转动轴的线速度也较小,实验时做功时间长,便于观察。 做好物理实验,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所谓“创新”教育,在学生学习阶段,培养学生创新的理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有对事物弄清楚“究竟”的毅力,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一般而言就是对现有的东西通过“加一加、扩一扩、缩一缩、改一改、变一变”等方法动手对日常接触的东西进行改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一种理念、一种能力,教给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在于学生一定要发明创造一个东西出来才算达到目的。 物理实验论文: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物理实验能给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 关键词:物理实验 观察能力 物理理论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和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使指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的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活动。物理实验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过程;可以强化研究条件;可以加速或延缓物理过程;可以重复再现物理过程;可以对物理现象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总而言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一、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其次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装置,认真观察实验仪器的初始状态,了解各部分仪器、仪表的作用与功能,使学生对观察的目的,实验的仪器装置有一个整体认识。在做电学实验时,要先让学生看清电路。第三,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过程,演示实验一般要重复做二至三次,以便于学生反复观察,纪录实验现象、结论,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思考逐步形成理论。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对理论知识建立的过程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使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理论物理知识,能够使其久久留与脑海之中,保持较长的记忆时间1。一般地,第一次演示时,让学生集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第二次要求学生观察老师的操作,以便明确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第三次让学生综合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其结果如何。 为了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文秘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前或演示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及现象变化过程,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最需要观察的事物,并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方法,以及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演示实验的观察训练中可以逐步减少教师的指导,从开始时实验前做详细的指导观察逐步地变为有重点地指导观察。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后,可运用“无声演示”的方法,即教师在演示前和演示过程中都不讲解指导,而只操作给学生观察,演示结束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用科学语言正确描述出来,可以先提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请其他学生补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看完教师的无声演示后,写下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这也是考察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即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通过物理实验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 在物理学中,物理规律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一些物理学家为了探索自然的规律,不惜从事十年数十年的艰苦实验,有的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来进行实验研究。例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经过十年的实验探索才发现的,在此之前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使善于思考的法拉第由此得到启发并提出“磁转化为电”的设想,1822年法拉第就开始了艰苦漫长的转磁为电的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接着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最后成功的实现了磁转化为电的设想,并经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总结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开创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捕捉雷电”实验的,并为电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科学实验也是发明家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如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获1093项发明专利,可以说,他的每一项发明都是通过实验取得的。例如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时为了寻找灯丝的合适材料,曾先后用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材料进行反复的实验,历时13个月,终于研制成功一只亮度达40烛光的炭化竹丝灯泡2。可以说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因为人们只有通过变革自然界的活动才能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现象和本质的种种感性材料,并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发现规律和建立理论。 三、通过物理实验可以验证物理假说,检验物理理论。 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而且还能验证物理假说,检查物理理论的真伪。因此,实验既是建立理论的源泉,又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例如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假说,在被吴健雄的钴—60实验验证后,才被公认。法拉第由“电生磁”萌发的“磁生电”的假说,被实验验证后才变为物理规律。另一方面一些物理理论被实验检验后不得不抛弃,如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念”在统治了物理学两千多年后被伽利略的实验证明是错误的而被人们抛弃。有如“以太”和“燃素”虽在物理学中存在多年,最终还是被实验检验而宣告并不存在。 作为物理实验,它之所以能够充当验证物理假说的依据,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是由于物理实验具备检验科学真理性的根本属性。物理假说和理论是人们的思维对于自然界规律性的反映,那么作为检验这种反映正确与否的标准不能是理论本身,同时又不能是客观对象本身,因为作为纯粹的客观对象并不能证明理论与对象是否符合一致;另一方面,作为标准又必须具有把人的思维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物理实验恰恰具备以上作为检验标准的条件,所以物理实验是验证假说,检验理论的标准。 四、通过实验完善理论体系,发展物理理论。 通过实验能不断地完善理论体系,发展物理理论。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相继发现了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性现象等用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预告了新的物理理论的即将诞生。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导致了相对论的建立,黑体辐射的实验事实最终导致了量子力学的产生3。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多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无论是哪一种实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教材,掌握教材,通过各种感觉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打好基础,以便学生很好的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和理论,能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物理实验的运用。 物理实验论文: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1.物理实验课程按照层次的高低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科学小实践、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基本实验。其中基本实验是最低层次,主要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属于一级基础物理实验体系。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属于二、三级的物理实验等级,从接受知识发展到运用知识创设实验。最高级的是科学小实践,指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新型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只是简单的重复和验证。不同级别的物理实验代表着实验技能发展水平是由低到高不断进步的。每一级的物理实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最终走向科学的高峰。 (1)基本实验是普及实验,能够满足理、工、文、商等各专业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需求。它主要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基本测量方法以及对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的认识,如力、热、电、光等。一级物理实验是进行更高级物理实验的基础和前提,絮叨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全面的掌握。 (2)二、三级物理实验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大于基本物理实验,但它们也更具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物理实验是由教师提前摆好实验设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学生只是单纯的做实验,往往对实验原理却不求甚解,背离了物理实验的初衷。新型的物理实验体系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和操作实验。在摸索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二、三级物理实验课程适于理工科学生对物理学的进一步学习。 (3)四级物理实验以科学小实践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开发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学生需要自己开发课程来进行深入研究,难度比较大。因此,四级物理实验课程一般作为物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对非物理类专业的理科学生来说则可作为选修课。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环境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随着物理学的不断更新发展,在各级物理实验课程中,都应该采用新的现代科技,与社会接轨,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对全校工、商、文科学生一、二年级所开设的物理实验中,已涉及光谱技术、真空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光衍射的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等。这些实验的开设,可以让学生实际、直观了解物理新科技的原理,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物理思维高度。目前,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多元化的实验类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包括公共必修实验、选修实验、仿真实验、远程网络实验、开放实验等。首先,学校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远程教学”,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学生可以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甚至随时随地地展开物理实验学习。 教师在这里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辅助和启发,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总结,并找出自己的创新点,加以论证。最后,学校为学生开设各类仿真实验室,充分运用虚拟实验技术,把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实际试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试验操作,而且能够提高那些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高的物理实验的成功率。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中,改变了通常学生与实验室设备单纯的使用与被使用关系,使我们在自主进行实验的同时,也是参与到实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中,这不仅实现了实验设备维护的常态化管理、减轻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学生自觉维护实验室设备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 创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实验准备、网上实验预约、现场实际操作、设备自动管理、过程全程监控。我们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等方式完成各种实践训练,有效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实践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及工作责任心。 2.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由于开放实验室允许同学们根据各自所需自主地选择时间和方式进行科学实验,这样显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开放实验室的内容形式多样,我们既可以做实验,也可以讨论问题;既可以对上次实验进行再做或者选做一些新实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课外实验,这样学生自主实验,不仅可以消除传统学习中因实验时间不足而引发的问题,补充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使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更为系统。通过开放实验室让部分实验放入学生自由时间中完成,不仅可以弥补理论课和实验课时的限制,也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消除理论授课过程中的枯燥乏味感,从而更好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2依托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3创新型实验计划、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创新型实验计划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项目实施为主线,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特长、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过程训练和自主设计,激发我们的科学研究兴趣,着重培养我们 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创新型高级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在对各教学环节整体优化与提高的基础上,以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及工程管理四大主线,分层式、模块化、构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新体系。 2.4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团队增益良多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实践计划,可以锻炼团队成员的默契度,以及团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对提高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大赛水平,培养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5大学生科技竞赛着眼于工程化项目训练成效创新型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可以使我们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练习。根据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要求,我们可以模拟出基于特定工程场景的个性化训练项目,从材料准备、节奏控制、战术策略、时间把握、心态调整五个方面进行训练,模拟比赛和工程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对培养我们的应变能力,提高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的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3.结语 我们应该进一步开展创新实践技能训练,开发、设计出代表楼控领域先进技术的、具有实用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化训练项目。该创新型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实验教学模式,顺应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对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物理实验论文: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我们目前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停留在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就连物理实验本身的教学,也是按教材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纯理论的讲解.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查的实验不是教材所限的实验呢? 一、实验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1996年上海高考第四(5)题要求测定陶瓷管上均匀电阻膜的厚度,就属于设计型实验.但由于题目给出了全部实验器材和所有相关量,使实验定位在电阻或电阻率的测定上,又大大降低了实验难度,只属于局部设计型实验.无论命题者出于何种考虑,设计型实验毕竟半遮半掩地出现了,这多少给教学工作者提了个醒. 1.从小处着眼,加强实验设计教学 上海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城市,其成功的改革将为全国高考提供可能的改革方向,甚至一些新颖的题型和情境,都可能为全国高考所借鉴.如1996年全国高考第21题就是从1995年上海高考第一(5)题脱胎而来的.无疑上海高考关于实验设计的考查是又一个成功的改革举措,极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而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会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也为实验设计的考查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可能. 2.从大处着眼,加强实验设计教学 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为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物理学史》所作的序中,曾严厉指出:“今天我们科学界有一个弱点,这就是思想不很活泼,这也许跟大家过去受的教育有一定关系……”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应该……”“必须……”;我们的考试题目常常不惜笔墨描述背景、附加条件,最后只有一个小小的空格“是……”.这样培养选拔出来的人才在学校是好学生,步入社会是好职员,大脑中只是机械地跳动着两个问题:“你要我做什么?你要我怎么做?”工作常常:“完成”的相当漂亮,但思想僵化,毫无创见.这正是我们的悲哀!长期以来的这种教育选拔模式,致使我们现在仍只能在很羞涩地提到几个美籍华人时才有一种借来的荣光与自豪! 思想不活跃,是因为我们给了学生太多的“必须”的限制;思想僵化,是因为我们留给学生太少的“可能”的余地.实验设计的教学,正是活跃思想,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授以实验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考虑有哪些可能的做法,自己会怎么做.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明确目的,广泛联系 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量或物理规律在哪些内容中出现过,与哪些物理现象有关,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联系.对于测量型实验,被测量通过什么规律需用哪些物理量来定量地表示;对于验证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怎样的定量关系成立,才能达到验证规律的目的;对于探索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涉及哪些物理量……这些都是应首先分析的. 举例来说,要测定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我们就应检索:在所学知识范围内,哪些内容涉及到重力加速度,它与其他物理量有何定量关系,并一一罗列出来: (1)在静力学中,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就等于重力,即T=N=mg.若T(或N)和m能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可测定. (2)在超重或失重(但不完全失重)系统中,F-mg=±ma.若F、a和m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可测定. (3)在运动学中,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s=12gsinθt2.若s、θ和t可测定,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4)在运动学中,物体从粗糙斜面上由静止下滑,s=12(gsinθ-μgcosθ)t2.若s、θ、μ和t可测,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5)自由落体运动中,h=12gt2.若h和t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6)用重力加速度测定仪测定. (7)在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Δy=gt2.若Δy和t可测,重力加速度g同样可以测出. (8)在斜抛运动中,水平射程可以表示为x=v02sin2θ/g.若x、v0和θ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出. (9)单摆做简谐振动时,其周期可以表示为T=2πl/g.若T和l可测,则g可测. (10)在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中,若能测出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算出水增加的内能,再测出重物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同样可测定重力加速度. (11)带电粒子在的匀强电场平行板电容器中平衡时,mg=qU/d.若U、d和带电粒子的荷质比(q/m)可测定,则g可测出. (12)假设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mg=GMm/R2,g=GM/R2. 2.选择方案,简便精确 对于每一个实验目标,都可能存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教材中关于某个实验目标的实验方案,也只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而且不一定是最好的一种,而只是较可行的一种.那么在众多实验方案中,我们应如何选择呢?一般来说,选择实验方案主要有三条原则: (1)简便性原则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量易测.应尽量避免实施那些原理复杂、操作繁琐和被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实验方案. (2)可行性原则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出现有条件. (3)精确性原则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用仪器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 以上三原则通常要综合考虑. 在前述方案中,方案(1)中常用的测力计误差较大;(2)中F和a均不易测定;(3)中θ和t不易测定且难以保证斜面足够光滑;(4)中θ、t和μ均不易测定;(5)中若用秒表计时人为因素较大,若用打点计时器计时,纸带受振针阻力与通常小物块所受重力相比不能忽略;(6)中仪器先进但一般中学没有;(7)中若用闪光照像技术则是一种好方案,但设备和技术都达不到要求,若用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误差较大;(8)中θ和v0的测量难度较大;(9)中相对而言较切合中学实际;(10)中需测定的物理量多且很难采取绝热措施;(11)中学阶段不易测定荷质比;(12)只是一个思想实验,无法付诸实践,但可估算,代入数据得g=9.857m/s2,与标准值9.81m/s2只相差4.8.综上所述,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单摆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3.依据方案,选定器材 实验方案选定之后,考虑该方案需要哪些装置,被测量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这些物理量分别需用什么仪器来测定,从而确定整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是利用单摆装置来进行实验的,故需铁架台、细线和摆球等来组装单摆.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4π2l/T2,周期需用秒表测定;摆 长l是从悬点到摆球中心的距离,因此需用米尺和游标卡尺分别测定摆线长度l和摆球直径d.从实验原理表达式可以看出,实验与摆球质量无关,故毋需使用天平.当然,从实验方便性和精确性角度考虑,还需对所选器材作进一步要求,以期把系统误差降到最小.如上述器材中,摆线的伸缩性和质量应较小,摆球的质量应较大.摆线伸缩性大,其长度会随拉力变化而变化;摆球与摆线质量相差越小,系统(摆线和摆球)质心偏离摆球中心越远,误差就越大.为了便于观察,摆球振动的路径宜长,但又要确保单摆做简谐振动,故摆线宜长些,常取1米左右. 4.拟定步骤,合理有序实验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组装器材,哪些量先测,哪些量后测,应从正确操作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拟定一个合理而有序的实验步骤.对一些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先行测量;对需通过实验装置才能测定的物理量,须先组装器材,再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原理表达式g=4π2l/T2中的l和T分别为单摆的摆长和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周期.因此应先组装单摆,再测定摆长,最后让单摆做简谐振动,测定周期T.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至于过程细节不再赘述. 5.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高考对此要求不高,但常用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还是应该掌握,在设计实验时也应予考虑. 三、建议我们不能说全国高考对中学教学起一种指挥棒的作用,但也无法低估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这种导向作用,对改善中学教学现状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高考命题上做点文章,使试题内涵精些,外延宽些,少些“是什么”,多些“怎么样”,思想自然活跃,花样自然增多.以1996年全国高考第15题为例,若把问题改为:“根据以上数据,能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试用必要的文字和简明的算式阐明你的观点.”这样一改,同样可考查即时速度、ΔEP和ΔEK的计算,但为学生提供的可能性增多了.为什么非得从“第一个点”开始考虑呢?见微知著,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证明ΔEP(BC)与ΔEK(BC)相等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至少可说明BC过程机械能守恒. 总而言之,要改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培养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即需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切实努力,也需全国高考的积极正确导向. 物理实验论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高校课程的教学理论及内容的不断改革,同样也对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物理实验已日益受到高校师生的重视。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国内外高校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对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各大高等院校也都逐步开始重视高校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并且不断地加大了对高校物理实验方面的资金投入,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涵义与内容 建构主义是20世纪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理论,同时也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次重大革命与突破。该理论的提出给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明确提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认知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并不是被动地对新知识的记忆和吸收,而应当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经验以及知识结构对新的问题与知识进行的主动建构。学习是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的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问题作为切入点,积极独立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并且在相互协商与讨论中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将被动接受的学习者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将灌输知识的教师变为知识意义的建构帮助者与促进者。在高校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把教材作为教师传授的内容,还应当把它作为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赋予新知识新的意义,在顺应新知识的同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与重组,从而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物理实验课程的作用 在理工科高校中,高校物理实验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同时也是培养高校学生系统实验方法及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而高校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通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物理实验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在加深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锻炼他们动脑与动手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物理实验的指导作用 实验教学的过程包括五大部分:创设情境、提高问题,自主学习、实验探索,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讲评,学生反思、创新等。要想对高校物理实验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我们必须要按照建构主义的指导去做,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并且成为认知学习过程的主体。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措施,以提高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实验网站,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物理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与实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二)将高校物理教学生活化 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或生产的学科,物理所涉及到的知识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直观的现象。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物理教学生活化,尽可能地将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察中认识到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让学生悉心观察、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充满困惑和矛盾的好奇心理下,会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逐步培养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探究物理知识和规律。 (三)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自主学习 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对实验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实验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而激发他们对实验内容的兴趣。最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进行自主探索与发现,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自主学习,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加强学生间的协作学习以及讨论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点以及难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控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学习。最后,教师要将没有解决的疑点难点提出来,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解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这一课程常常会被忽视,没有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因此,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以问题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实验课程,多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积极改革高校物理的实验教学,拓展物理的知识面,选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有效提高高校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物理实验论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策 针对应试教育情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本文提出改变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策略,应以改变高考物理实验考试方式为突破口,以营造物理实验教学的氛围为重点,以推行“物理课专用教室”为目标。 论文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加强实验教学,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更加重要。然而,在现今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严重偏离了正常轨道,影响着物理教学健康发展。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1.黑板上的实验。将学生的分组实验整个过程完全在黑板上讲解,更有甚者直接用教科书讲解,然后教师归纳出要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并选取大量的相应实验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1.2.大屏幕上的实验。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迷恋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有的教师直接用物理实验教学课堂实录光盘或从网上下载的物理实验教学课件进行的实验教学,还美其名曰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学生仅仅成为大屏幕上实验的观看者,只能感受到课件的神奇画面,忽略了实验的实际操作的本质。 1.3.教师代替学生实验。为了省时省力,将大纲要求的必做学生实验改成课堂演示实验。教师从学生分组实验仪器中拿出一套仪器在课堂上演示,用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教师的操作代替了学生的操作。本来是全体学生都要动手参与其中的实验活动,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虽然可以顺利而完美将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但丧失了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操作过程的机会。 2.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根源分析 2.1.高考实验题的引导作用。高考物理实验考题毕竟是通过解答试卷,即笔试完成,尽管题型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内容也始终离不开大纲规定的、教科书上的范围。教师通过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再通过大量的实验题反复巩固训练,基本上可以达到高考应试知识水平要求。 2.2.对物理实验的不可替代性认识不足。 实验教学不仅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是其它任何手段不能替代的。 2.2.1.教师的功利思想。准备一个学生分组实验,教师需要事先熟悉实验器材、实验过程等,需要花费比平时讲课一倍或两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一般学校,把上实验课和一般课等同看待,不多计工作量。另外,实验课主要是学生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上还要比平时上课更多的操心费力。 2.2.2.学校的漠然置之。对教师不组织学生实验的现象,学校方面往往是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一是不做学生实验,不用配备更多的实验室,省资源;二是免得购进足够的实验仪器,省资金;最主要的是为应对高考,教师讲实验、学生用笔做“试题实验”不影响高考升学率。 3.改变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有效策略 3.1.改变高考物理实验的考试方式。 将高考物理实验的考试方式由单一的笔试变为笔试+操作技能,也就是把考实验理论和考实验操作结合起来。考试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二者的比例可为4∶6。操作考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实验操作能力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加以分解,并按实验内容难易程度将考试分解为考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一般以大纲中规定必做的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考试是将不同的实验进行组合,综合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本实验手段去解决新的问题。实验操作技能考试(考核)的方式可以仿照各省市中考招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考核)的模式,由省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在高考两个月前实施。由于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专业性很强,需要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和事先培训物理教师等组成的专业监考测试人员。为了防止考试作弊,可以在省内各市之间交换专业监考测试人员。 采用改变高考物理实验考试方式的方法虽然能一锤子定音,快捷有效,但操作方法很难,操作过程复杂。 3.2.营造物理实验教学的氛围。 3.2.1.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对基层学校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或者可以作为年度教学专项检查中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督导检查。 3.2.2.定期开展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对指导教师也要予以一定的奖励。 3.2.3.加强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专题培训。虽然物理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技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不断更新,必然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水平。要求物理教师必须达到要求的实验操作技能标准,持证上岗,不达标者不能再担任物理课。 3.2.4.每节实验课工作量考核计分系数要大于平时上课的系数。比如,平时物理课系数为1.0,那么物理实验课的系数可为1.5. 3.2.5.定期举行物理实验教学公开课比赛和教师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纳入年度考核计分。 大力营造物理实验教学氛围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但需要漫长的时间过程。 3.3.推行“物理课专用教室”。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知识需要从实验探究入手。所以,要能所有的物理课都在实验室里上课,即上物理课的教室就是实验室,实验室就是教室,教师边讲课边实验,边实验边讲课,学生边学习边实验,边实验边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物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 实施“物理课专用教室”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方法,但需要足够数量的实验室和配备足够数量的实验仪器。 综上所述,只有各方面形成共识,齐心协力,把物理教学真正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才能得到改变。 物理实验论文:浅谈物理实验之后的反思 以往的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而忽视了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者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那么,物理实验之后应反思些什么呢? 1、反思实验原理 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例如,“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公式是η=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 Gh/Fs=Gh/Fnh=G/nF 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反思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思维求异,寻求多种实验方案,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从而优化实验方案,选取最佳策略。例如“测盐水密度”实验时,学生可探求以下多种方法。方法一:⑴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⑵ 烧杯内倒入盐水称出总质量m2 ⑶ 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⑷计算:ρ=(m2-m1)/v;方法二: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⑵把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⑶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 ⑷计算:ρ=(m1-m2)/v;方法三:⑴用天平称出空量筒的质量m1 ⑵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盐水,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⑶用天平称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m2 ⑷计算:ρ=(m2-m1)/v;方法四: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⑵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⑶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⑷计算:ρ=(m1-m2)/v 引导学生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反思,方法一中,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时,烧杯壁上沾有盐水,使测出的盐水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方法二中,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后,烧杯内壁沾有盐水,用天平称得空烧杯的质量变大 ,算出盐水的质量变小。从而使所求盐水的密度变小;方法三中,由于量筒高,放在天平上称量易发生倾斜、歪倒,容易损坏仪器,不便于操作;方法四弃掉了以上三种方法弊端,使测量简洁而又准确,确为最佳策略。 3、反思实验现象 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地反思,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另一只灯泡暗,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两灯泡会同样亮,怎么会一只亮一只暗呢?”为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决定灯泡亮暗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根据P=I2R,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灯泡电阻的大小。一亮一暗是因为两只灯泡的电阻不同,亮的灯泡电阻大,暗的灯泡电阻小。如果其中一个灯泡电阻很小,实际功率很小,达不到亮的程度,则出现一亮一灭的现象。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使学生加深了对决定灯泡亮暗的是实际功率,而不单是电流或电阻大小的理解。 4、反思实验规律 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深入反思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总结实验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反思,可总结出以下规律:⑴物体由2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⑵物距小,像距大,像变大。反之亦成立⑶ 2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1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以上规律化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反思实验异同点 对多个实验,可进行联系与比较,反思实验异同点,更易使学生掌握实验的本质,理解实验规律,巩固知识与技能。例如做过“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 实验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反思:⑴两实验根据的原理各是什么?⑵两实验的电路图是怎样的?⑶两实验共同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哪些?⑷两实验需要测量的相同物理量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展开讨论,分析对比寻找异同点,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6、反思实验注意事项 每一个实验都有其操作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围绕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反思,认清错误操作的危害,从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为顺利完成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中,注意事项为:正负接线柱接法要正确,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让学生反思:若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会产生什么后果?若电流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会造成什么后果? 总上所述,在学生实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对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活化实验,形成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对物理实验的发思和总结,不断创新实验教学,努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物理实验论文:农村初中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验证物理公式定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物理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因为受学校实验仪器设备、学校师资力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影响,在现实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边远山区的实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进行“纸上谈兵”式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背实验,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物理科学素养的提升。针对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下面结合案例对农村初中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一、教学背景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以下差异。 1.仪器设备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与城市的差异,部分农村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新课改后的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要求。 2.教师重视不足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有的教师为了应对考试,采取教师“做”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背记住实验仪器、步骤、实验结论,虽然一样能考出好成就,但是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根本没有发挥出物理实验的应有作用。 3.学生差异较大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且知识面窄。这就给物理实验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通过引导,让学生大胆实践,如通过增加家庭实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特点 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突破。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大胆探索,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这种教学方式是建立在学生主动探索基础上 的,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课堂是教学的唯一场所,实验室是上实验课的唯一去处,教师设定的实验程序也是依据教材高设定的,忽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 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1.营造开放环境 开放式实验教学,首先要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挥自主潜能,在实验教学中大胆设想、大胆实践。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依样画葫芦”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自制仪器教具 自制仪器设备,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仪器设备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连通器原理之后,可要求学生用废旧的饮料瓶、输液器制作连通器;学习了杠杆原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天平、杆秤、大力钳、跷跷板等。 3.创设生活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例如,在进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中,我以冰糕“出汗”、冰糕熔化进行演示实验,并向学生提出“夏天的冰糕为什么‘出汗’”、“冬天的井水、泉水为什么‘冒热气’”、“为什么冬天戴眼镜进屋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汽”等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神奇魔术实验 物理实验中充满神奇,通过设计小魔术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例如,在讲气体的压强时,可设计“会吃鸡蛋的瓶子”的小实验。 实验材料:刚煮熟的鸡蛋、一个塑料瓶、一壶热水。 实验步骤: (1)首先在细口塑料瓶(耐高温)中到入开水; (2)将刚煮熟的鸡蛋剥去壳; (3)把塑料瓶中的热水倒掉; (4)将鸡蛋放在细口瓶的瓶口上。 实验现象:鸡蛋被吸入瓶中。 实验结束后,学生充满好奇。为什么鸡蛋能钻进细口瓶中?是谁给它神奇的力量?为了给学生揭开这种现象的神秘面纱,可不失时机地导入《空气的压强》。因为一个小小的魔术,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压强问题,为此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展开竞赛,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小实验。通过课堂小魔术导入,及课后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5.设计家庭实验 开放式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并将实验教学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初中物理新课程增加了课后实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寻找实验材料,自行设计物理实验。例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与散射后,可安排学生课后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光的色散。同学们各显其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验材料,有的学生利用碎玻璃条黏结自制三棱镜,利用三棱镜进行光的散射实验;而有的学生利用一盆水、一面镜子,将光的折射与散射结合起来,让太阳光照到镜子上,然后将镜子反射的光照射到水盆中,水盆中的水再将镜子的折射光反射到墙上,发现墙上出现彩虹一样的颜色。因为家庭实验简单易行,不受实验材料、实验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做。家庭小实验是一种完全自主开放的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6.组织社会实践 社会是开放的大课堂,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一些边远山区,学生家中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但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一样能享受到夏日的清凉。如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去农家小院,体验夏日清凉。院中一个压水井,学生可以体验刚从井中提取的水特别凉。我们走进地窖,一股凉风从地下袭来,明显感觉到地窖的温度比外面低十多度。有的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井水和地窖都是冬暖夏凉?”经过一番辩论后,学生认识到“冬暖夏凉”是我们自身对气温变化的感知。农民朋友向我们讲,其实井水的温度和地窖的温度,在冬天和夏天的温度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因为和外部温度差距太大,我们才感觉到“冬暖夏凉”。农民把地窖当成天然的冰箱,把蔬菜水果放在地窖中保鲜。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轻松学习物理知识,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结束语 开放式教学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开放的物理实验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也解决了农村学校实验教学仪器不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实验论文: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 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决定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也已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大小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实处。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是非常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的。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 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辨证原则。 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融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推翻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 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 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 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评价还在起步当中,在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文秘站:),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材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物理实验论文:谈如何开发物理实验的各种资源 搞好实验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表现。怎样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呢?笔者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略谈三点,希望老师们提出意见。 一、挖掘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 1.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实验次数。 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必须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探究题目可来源于教材或课外习题,根据题目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让学生自由探究。这一活动对突破教学难点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大有裨益。 2.开发实验器材,力争做到一物多用。 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这是新课改对实验老师提出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可以让一个器材完成更多的实验探究。比如:试管,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试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利用试管探究音调问题。用嘴对着空试管吹,让其发声,再在试管中加一些水,再对着试管口吹气,让学生去体会声音的不同,从而去感觉音调;在学气压强的时候,可以做“大小试管”的实验(图1),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沉子(图2)演示上浮、悬浮、下沉。还可以制作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原理(图3);再如:激光笔和平面镜是用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我们还可以用它改变光传播路径的功能将桌面发生的微小形变加以放大(图4),使学生看的更清楚。以上实例说明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思考、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开发更多的实验,让实验器材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挖掘生活资源,体会生活处处皆物理 1.用身体做实验。 身体是学生自身的物理实验资源,每个人都有且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通过切身的体验更能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可让学生用手摸自己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在学习杠杆的应用时,可让学生用手拿字典,感受费力杠杆省距离;在研究摩擦力的时候,可让学生两手心相对,感受两手滑动时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增加两手的压力,感受摩擦力的变化;学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让学生双手互相搓一搓,体会温度变化;学习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让学生吸气和呼气体会体积变化等等。实验简单,又加深印象,一举两得。 2.用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 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力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美术课用的颜料研究颜料的混合;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篮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近视眼镜研究凹透镜的成像;塑料尺观察光的折射;音乐卡研究电路的组成等等。再如用学习用品做实验:学习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让学生拿两张白纸做实验;学习惯性时可以用小纸条和钢笔帽做实验;学习压力作用效果时,可以用手抵住削尖的铅笔两端来感受面积不同效果不同;学习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时,可利用几根铅笔放在文具盒下面拉动文具盒体会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等等。 三、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培养师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实验器材配置雷同、整齐划一,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我与学生,群策群力,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例如:在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需要用溢水杯来完成实验,但由于实验室溢水杯数量很少,分组实验的可能性极小,这样我动员学生自制溢水杯。学生找来易拉罐和气嘴,做出很有实用价值的溢水杯,不但解决了难题而且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电磁继电器时,课本上没有安排什么相应实验,学生分析和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指导学生利用废旧起辉器中的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红绿发光二极管、电磁继电器、电源计了一个火灾自动报警器来演示电磁继电器电路的工作情况(电路图如图5)。制作完成后,把该装置分别放在各班教室,让学生们课下自己观察、实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制作者也有一种成就感。这一举措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 有些课本上的实验按课本上的装置来操作很难完成,这样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设计出新的教具,顺利完成实验。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实验,该实验绝大多数教师采取讲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只有这样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才受平衡力,摩擦力才等于拉力,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匀速拉动,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物理实验论文:如何开发物理实验的各种资源 搞好实验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表现。怎样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呢?笔者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略谈三点,希望老师们提出意见。 一、挖掘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 1.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实验次数。 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必须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探究题目可来源于教材或课外习题,根据题目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让学生自由探究。这一活动对突破教学难点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大有裨益。 2.开发实验器材,力争做到一物多用。 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这是新课改对实验老师提出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可以让一个器材完成更多的实验探究。比如:试管,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试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利用试管探究音调问题。用嘴对着空试管吹,让其发声,再在试管中加一些水,再对着试管口吹气,让学生去体会声音的不同,从而去感觉音调;在学气压强的时候,可以做“大小试管”的实验(图1),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沉子(图2)演示上浮、悬浮、下沉。还可以制作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原理(图3);再如:激光笔和平面镜是用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我们还可以用它改变光传播路径的功能将桌面发生的微小形变加以放大(图4),使学生看的更清楚。以上实例说明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思考、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开发更多的实验,让实验器材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挖掘生活资源,体会生活处处皆物理 1.用身体做实验。 身体是学生自身的物理实验资源,每个人都有且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通过切身的体验更能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可让学生用手摸自己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在学习杠杆的应用时,可让学生用手拿字典,感受费力杠杆省距离;在研究摩擦力的时候,可让学生两手心相对,感受两手滑动时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增加两手的压力,感受摩擦力的变化;学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让学生双手互相搓一搓,体会温度变化;学习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让学生吸气和呼气体会体积变化等等。实验简单,又加深印象,一举两得。 2.用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 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力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美术课用的颜料研究颜料的混合;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篮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近视眼镜研究凹透镜的成像;塑料尺观察光的折射;音乐卡研究电路的组成等等。再如用学习用品做实验:学习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让学生拿两张白纸做实验;学习惯性时可以用小纸条和钢笔帽做实验;学习压力作用效果时,可以用手抵住削尖的铅笔两端来感受面积不同效果不同;学习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时,可利用几根铅笔放在文具盒下面拉动文具盒体会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等等。 三、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培养师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实验器材配置雷同、整齐划一,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我与学生,群策群力,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例如:在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需要用溢水杯来完成实验,但由于实验室溢水杯数量很少,分组实验的可能性极小,这样我动员学生自制溢水杯。学生找来易拉罐和气嘴,做出很有实用价值的溢水杯,不但解决了难题而且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电磁继电器时,课本上没有安排什么相应实验,学生分析和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指导学生利用废旧起辉器中的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红绿发光二极管、电磁继电器、电源计了一个火灾自动报警器来演示电磁继电器电路的工作情况(电路图如图5)。制作完成后,把该装置分别放在各班教室,让学生们课下自己观察、实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制作者也有一种成就感。这一举措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 有些课本上的实验按课本上的装置来操作很难完成,这样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设计出新的教具,顺利完成实验。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实验,该实验绝大多数教师采取讲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只有这样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才受平衡力,摩擦力才等于拉力,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匀速拉动,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物理实验论文: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理论规律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有效开展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以演示类或验证性实验为主,局限了实验教学的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并不显着.本文从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验、引导实验设计、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谈在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 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一直是传统实验教学所固有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总是在教师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具体指导下完成实验学习,致使实验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思维得到束缚,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中的“欧姆定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1)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什么?(2)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学过的实验还有哪些用此方法?(3)如何设计实验方案:①实验需要的器材?②如何设计实验步骤?③如何设计表格记录数据?④如何用图像法分析数据并归纳得出实验结论?老师要让各组学生讨论出每组的实验方案并指出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指出各个器材在实验中的用途,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对于每组同学的方案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指出对方的不足或错误及如何改进.这样的实验课堂,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可以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用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奇妙关系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大大激活学生思维,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垫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动手实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对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练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例如,教学“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教师要先从小处入手,让学生讨论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使用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欧姆定律的估算法,确保实验时选择合适的量程,并让学生对比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图找出两实验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电学实验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抛开课本,不必完全按照课本所要求的实验方法来动手操作,对促使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有一定的益处.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实验原理,掌握电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又可以通过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给出的实验步骤往往是固定和单一的,致使学生习惯在教材中寻找实验方法,按照步骤一点点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给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发展的空间,在不违反实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来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 “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的对象”、“实验时我们需要哪些工具”、“为了更好地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步骤”等.学生根据教师循序渐进的问题会逐步思考实验所需的对象、工具以及步骤等,从而对实验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实验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思考添加一些步骤或工具等,完成探索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实验设计,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落实创新教育有积极作用. 四、拓展课外实验探究,延伸学生创新精神 实施创新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物理课时有限,教材内容繁多,简单地依靠物理实验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不实际,因此,教师应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有意识地开展课外实验,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为学生拓展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探索测定盐水密度最好方法”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实验方法,然后让教师评比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最实用.如,根据ρ=m/V的原理,使用天平和量筒、烧杯进行测量,讨论找出误差最小的实验步骤;使用天平、烧杯、水和盐水,用等积法测量盐水密度;使用密度计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通过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水、盐水、细线并利用浮力的知识也可以探讨出测量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既可以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学生知识,又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拓展学生想象力,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总之,传统僵化的实验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打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无法有效落实创新教育.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落实创新教学打下基础,教师应从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和拓展课外实验探究等方面入手,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一要推进绿色健康住房的发展。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满足睡眠的空间,而是满足绿色健康生活的需要。这几年,我们致力于推进“百年住宅”试点,还制定了“百年住宅”标准,已经有十几个项目、约一百多万平方米住房按“百年住宅”的标准进行建设。这些项目主体结构使用年限确保百年以上,绿色建筑评价级别达到3星,住宅性能认定达到3A,采用的材料、部品都要符合绿色健康的要求,实现结构体和填充体分离,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很好,各方面评价也较高,说明高质量产品是有市场的,应继续推广。 二要依靠数字化改善生产。进一步推广BIM技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和三维建筑模型,强化住宅开发的品质管理,在建造全过程跟踪,确保规范施工、安全生产,防止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要改变当前BIM技术相关单位各行其是的做法,由建设单位牵头,采用统一编码和代码建模,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等参与方的关注点和业务需求汇聚在同一平台上,实现项目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由于应用BIM技术能对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搜集整理,因此对房地产提高效率效能和高质量发展效果明显。 三要依靠工业化提高精度。住宅质量通病得不到根治,很重要的原因是手工劳动比重大、产品精度低。但用工业化生产住宅,就能将施工的项目技术分级分类,实现现浇与装配融合、施工与装修同步,提高装配率、集成率、标准化率,消除项目变更造成的资源、能效和人力浪费,体现全穿插施工质量管理的优势。依靠工业化生产,一般节材率达20%以上、节水率达60%以上,减少建筑垃圾80%以上,提高施工效率4-5倍。减少占用施工场地,避免二次装修,实现了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节时和环保的“五节一环保”。大幅提升了住房品质和性能,延长使用年限、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费用。因此,要继续在企业打造工业化建造体系,尤其要通过工业化的严格标准,加强现场管理和培训,确保规范施工、安全生产,不向社会提供“带血带泪”的住宅产品。 四要依靠信息化、智能化做好服务。对内,要把信息化贯穿于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项目销售、物业管理等方面,形成与其他上下游企业的优势互补。对外,要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作用,将教育、医疗、旅游、大健康等信息接人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服务。 五要注重住房全寿命的资源能源节约和全方位服务0住房应该是成品,而不应该是半成品,要努力实现全装修一步到位,减少浪费。住房的使用周期长,而家庭的结构变化快,所以,要推进空间可变的结构体系,尤其是“sr体系。“sr体系使建筑结构和设备管线分离,能在不改变主体结构的前提下,进行设备管线更换、装修更新、建筑维护和空间布局调整。要以人为本,从儿童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里不同人生阶段的居家生活,努力实现住房全寿命周期的经济适用。同时要加强标准化建设,使住房全寿命周期都能按标准建设管理。
信息管理类论文: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竞争力中的知识创新 [摘 要] 本文对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竞争力中的知识创新进行了全新的分析,主要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竞争力中的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不仅催生了知识型跨企业协同管理,而且推进跨企业协同信息化的进程,从而确立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协同 演化经济学 一、引言 著名的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梅尔(c.k.prahalad garyhamel,1990)在所著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书中出:“所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企业外部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企业惟一不变的应对方法,就是创新。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所依赖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不断地创新。所以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竞争力也需要创新。而其中的协同知识创新是基础。 二、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持续知识创新 人类进入21世纪,快速变化的经济外部环境使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量的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许多学者认为知识创新是问题的关键,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1999)认为,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机制是理解企业成功的关键。而在一个不确定是惟一确定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发展的源泉:“当原有的市场开始衰落、新技术突飞猛进、竞争对手成倍增长、产品淘汰飞快的时候,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而这种企业就是知识创新型企业,其核心任务是持续创新”。 三、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 演化经济学的“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内部条件(资源、能力和知识)是解释不确定条件企业本质和竞争行为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强调知识的作用。 我们可以在企业的范畴内这样理解,企业的惯例包括隐性的内容和显性内容。在隐性内容中,知识表现为企业的一些做事习惯;在显性内容中,知识表现为企业的行为规则。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正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固化和持续优化的过程。 而企业的核心知识有惯例化的趋势。在长期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惯例表现为对改进效率有益的经验、技能和技巧的记忆。在长期知识的积累过程中组织的惯例化不仅表现为个体专用性知识的积累过程,而且惯例化也是企业组织共同知识的积累过程。 四、跨企业协同核心知识的创新 1.跨企业协同核心知识的边界 由于企业知识总是要被惯例化为核心知识,所以明确核心知识的边界更有意义。我们设定跨企业核心知识的边界是:跨企业协同核心知识包括跨企业协同中的共同知识和企业个体知识。其外在表现是跨企业的协同行为标准、习惯和协同创新制度。 2.跨企业协同核心知识的创新过程 企业知识创新可以理解为新知识的创造和利用的过程。创新周期包括:核心知识的形成、推广普及、差异化和知识重组四个阶段,其中,知识重组和核心知识的形成属于知识创造,而核心知识的推广普及和差异化则属于知识的利用。核心知识的差异化就是在不同的成员中推广普及的过程中,由于面对的市场不同,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对核心知识进行微调,包含了局部的知识创新。当差异化完全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时候,核心知识就要面临知识重组,新的核心知识就会形成。新的一轮核心知识创新就此开始。只有企业核心知识不断地创新,企业才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五、知识创新和跨企业协同 传统的企业边界理论认为,交易成本决定着企业的边界。而新知识理论强调,不是交易成本,而是与知识及其运用相关的生产成本决定着企业的边界。因为,知识的隐含性和专业性决定了知识的价值难以评估,更难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其全部价值。所以知识创新成本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边界。 1.知识创新催生了跨企业协同的形成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需要不断的知识创新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而知识创新是有成本的。国际上许多大企业的研发费用已经占到全部支出的15%以上。由于顾忌到了知识创新的成本,许多企业都尽可能地缩小边界。企业日益趋向于进行跨企业协同,借助外界的研发力量从事知识创新,共同分担知识创新成本,分享知识创新成果。同时,知识创新的产生到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因此采用开放、合作的跨企业动态知识创新模式就是适应市场快速竞争的有效措施。 所以,我们认为正是知识创新的专业性、成本和快速反应三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跨企业协同的形成。 2.知识型跨企业协同 在当今竞争中,竞争优势往往不再来自成本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通过跨企业协同,使企业间的知识资源进行水平式双向及多向流动,更有效地创造新的知识资源。知识型跨企业协同的意图从降低成本发展变成了组织学习。以组织学习为本质的知识型跨企业协同的动机并不是以资源互补为中心,而是以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要内容。 六、协同信息化与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 协同信息化的一般特征是:它是沟通工具、利用资源的工具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而这三个特征都与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密切相关。首先沟通工具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其次利用资源的工具的主要操作对象是知识资源;最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是通过跨企业协同知识不断创新保持企业竞争优势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 1.协同信息化促进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 协同信息化给知识创新提供了知识快捷传播和个性化应用的环境。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有一个创新周期,包括核心知识的形成、推广和普及、差异化、知识重组四个阶段。协同信息化为企业的个体专业知识增值,这是因为它的价值是建立在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共同知识基础之上的,脱离了共同知识,它就会失去原有的价值。 2.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是协同信息化的源动力 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已经演化成为协同信息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持续协同信息化,就需要不断有新的知识资源被发现和创造,这就要求在协同信息化的进程中要有一种制度来保证新知识的不断产生,而这种创新制度正是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所能提供的或者说正是其内涵。跨企业知识创新也对协同信息化起到一种核心的推动作用。 七、结束语 跨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跨企业知识创新的目标是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将这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形成跨企业信息管理竞争力。同时笔者认为企业必须加入到知识型的跨企业协同中去,才可能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知识创新。所以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中的知识创新。另外,在对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进行理论分析的时候,笔者提出了演化经济学是研究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重要研究范式的观点,并尝试进行了一些拓展,希望能对未来知识创新的研究有所启发。 信息管理类论文: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竞争力物流实现模式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需求和物流产业服务现状之间的差距,指出asp物流管理模式是上述矛盾的一种很好解决途径。并通过蒙牛乳业公司的具体案例,实证分析了如何通过asp物流管理模式来提升核心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跨企业协同;asp物流管理模式;企业竞争优势 1引言 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其中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和提高。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是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必经之途。 2跨企业协同物流管理信息平台 2.1当前企业环境分析 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企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方式。现代企业竞争实质是速度的竞争。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所占用的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大幅缩减,甚至接近于零,供应链中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绝大部分将被存储和流通环节所占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为此,企业必须寻求最适合自身的物流管理模式。 2.2我国物流行业现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表示,制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瓶颈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价格比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 2.3企业对物流管理的当前实际需求 在中国运输协会关于工业生产企业未来寻求物流外包可能性调查中,有62.5%的企业表示主要基于以下因素,它们未来会寻求物流外包: (1)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匮乏。 (2)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降低库存,缩短资金流转周期。 (4)借助物流公司的网络拓展新的市场。 2.4跨企业协同物流管理的最佳实现模式:asp物流管理模式 asp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商业应用模式,是指供应商融软件、硬件、网络和技术为一体,以互联网为媒介,以门户网页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配置、租赁和管理的应用解决方案。 asp跨企业协同物流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企业外包物流需求和物流现状之间矛盾的解决办法。采用asp模式,可以将所有物流管理应用软件安装在第三方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由服务商根据客户要求来定制开发、管理、维护和更新系统,并负责数据备份、运行管理、软件和硬件升级换代。后三者经授权,通过广域网连上asp应用服务器,在供应商开设的窗口按一定的标准付费后使用所需的物流应用软件,不必占用企业自身资源去开发和管理物流信息系统。 2.5asp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优点 asp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物流管理应用服务,可以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具有诸多优势: (1)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2)统一标准,集中管理。 (3)it投资风险小。 (4)节约社会资源。 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服务中小物流企业为主,核心是物流应用软件服务。同时平台还具备门户站点功能,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远程培训等服务。对于那些想实施物流信息化改造但又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asp模式可以协助中小物流企业向信息化平稳过渡。 3蒙牛公司asp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实证案例 蒙牛公司是国内乳业界销售额上升最快的公司,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力。通过分析蒙牛公司物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可作为提升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有益借鉴。 3.1物流管理水平制约蒙牛进一步扩张 蒙牛公司的原奶主要产于内蒙古农牧区,而其消费市场则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大中型城市。“北奶南调”是对蒙牛物流管理水平的严峻考验。蒙牛公司在全国有300多个销售分支机构,管理着近3000家各级经销商。物流管理主要由蒙牛公司在各大区域(省会城市为主)的办事处及仓库协调,是典型的分销型企业。 随着销售收入和销售半径的快速扩张,蒙牛的物流链被拉得越来越长,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已逐渐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扩张的瓶颈环节。牛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对物流管理要求很高,信息化是蒙牛实现高品质物流管理的必然选择。 目前蒙牛公司物流问题主要有: (1)物流信息不畅通。订单处理过程烦琐而缓慢。 (2)高库存和市场缺货同时并存。 (3)物流链上组织之间协同程度低。 (4)需求预测和计划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为解决以上问题,蒙牛公司意识到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在物流方面强化对各级经销商和各地销售分支机构的支持、管理、控制,以达到协同运作,统一行动。 用社会资源发展自己是蒙牛一贯的做事方式和经营思想。公司决策高层敏锐地意识到物流管理应用软件同样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果断选择asp物流管理模式,导入了第三方公司研发的“跨企业协同管理信息平台”,来提升其物流管理水平。 3.2蒙牛实施asp跨企业协同管理信息平台 蒙牛利用第三方提供的开放式平台技术从企业供应链基础出发,由内到外整合企业资源,使企业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使用和增值,并以动态价值链为载体,让所有的基于这一链条上的企业能够随时随地自由组合与断裂;同时,由于单体与部分链条的完全开放性,它可以随时随地修复破损链条。 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借助第三方的“asp跨企业协同管理信息平台”,蒙牛公司成功解决了企业内部、经销商、运输和物流公司之间的协同管理难题,强化了对经销商和销售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整个管理平台覆盖了包括库存、订单、产品、计划与预测、绩效、渠道结构、客户关系管理、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十余项协同管理业务,相关信息能够在物流链上迅速有序流转,跨越地域和部门等物理和人为限制,见下图。 4asp物流管理模式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作用 采用asp模式管理跨企业物流,对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具有多方面的提升作用。 4.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巩固 根据企业内部资源的特点,去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合适的商业联合形式来优化其资源配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反映。同时,集中自身资源于竞争力的核心业务,来发展和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2降低库存成本和交易成本 库存实际上是低程度协同物流链的工作沉淀,一般包括库存成本和交易成本。asp物流管理模式依赖信息平台利用订单管理和预测分析功能,共享采购、生产、存货、发运以及其他信息,并根据物流链上各节点的存货信息,按订单驱动方式组织生产,及时补充,不需要维持高存货,极大地降低了整条物流链的库存量,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现金流转周期。 4.3速度优势和顾客满意 新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制胜的武器就是,最快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甚至可以这样说,是物流创造了核心客户服务价值。通过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提供的订单管理功能,对销售渠道反馈信息的快速集成和分析,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现有和潜在的需求并予以量化,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产品提供给顾客;并捕捉顾客反馈意见,及时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程度。 信息管理类论文: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竞争力的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在信息化环境下,跨企业的协同信息管理竞争力成为当前阶段的主要竞争力,同时在当前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也迫切需要符合中国特色的企业测评模型。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现有企业绩效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探索一种全新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企业协同信息管理竞争力的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协同企业绩效绩效评价 引言 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分工细化,协作增强,市场竞争不再局限在单个企业之间,而是企业群与企业群之间、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例如虚拟企业、动态企业联盟等。实质是在最终用户需求的牵引下,由多个企业联合形成一种合作组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协作网络,把各个节点的资源有效整合并互动管理,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所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 但现有的绩效研究大多是对单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而对这种新型企业模式的绩效评价研究则较少。本文在分析企业已有绩效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一种全新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企业协同绩效评价体系。 一、跨企业协同的含义 由于全球制造和经济一体化使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的主体也随之改变,企业更多的是与上下游企业协同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共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谓跨企业协同,就是指价值链上的不同企业主体通过现代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企业间从需求预测、产品设计、外协和外购、制造与分销、储运到外购等全过程的协作。 二、现有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分析 评价企业群运行绩效的指标,不仅要评价该节点企业(或供应商)的运营绩效,而且还要考虑该节点企业(或供应商)的运营绩效对其上下层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即要考虑基于企业群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对于企业群绩效评价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scor模型 美国供应链协会于1996年提出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scor是一个以业务流程为基础的供应链运作标准参考模型。scor的供应链整体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指标是面向顾客的。它们是从顾客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整体运作,反映了供应链对顾客的价值。主要指标为供应链的可靠性、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供应链的柔性。第二类指标为面向企业内部的,从企业角度来看供应链的运作,这类指标包含了供应链成本和供应链资产管理效率。 2.基于平衡记分法的供应链评估模型(bsc—sc) 从供应链运作的角度并考虑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外向化,此模型认为应以平衡供应链运作的各个方面的绩效评价为主,同时反映供应链整体战略的目标,以体现集成、跨流程指标和诊断性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着重强调组织战略在绩效评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模型提出了bsc—sc的4个评价角度:客户导向、财务价值、内部流程、未来发展性。bsc—sc不但集成了前人所研究的平衡记分法的特点和方法,还在其它3个方面进行了扩展:增加了未来发展性角度,涵盖了bsc的革新和学习的评价,包括了供应链成员关系,以及供应链资源的评价;在一个实时的基础上对所有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在实现财务价值的主要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偏重于对运作流程的评价。 3.scor和bsc—sc模型的缺陷 以上模型大多停留在绩效评估总框架上,而没有建立完整指标体系,并且没有指标详细的指标计算方法。由于我国企业的供应链运作阶段还处于企业功能部门改进和整合重点上,供应链分环节指标是十分现实的需要。因此从全局考虑,以上两个模型在企业做供应链绩效评估上缺乏完整性、应用性。 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协同竞争力成为其主要竞争力的同时,跨企业的协同管理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而scor模型和bsc—sc关注协同效应的结果测评,譬如供应链的反应性,而对跨企业协同行为过程绩效测评甚少,因此现阶段急需一种新的企业绩效测评模式。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绩效测评体系的构建原则 跨企业协同管理是以部门、组织、流程以及地理分布上的物流网络集成为基础的,这种特征有别于传统的基于所有权的控制管理及层次型的纵向集成,更为强调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和运营的管理。因而,对企业运作绩效的评价也随着跨企业协同管理运作的重点而发生改变。为此,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如下原则: 要能反映整个企业群的运营情况,而不仅仅反映单个节点(或部门)的运营情况;应重视对跨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行为过程的动态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协同效应静态经营结果的考核衡量;注重跨企业之间协同实现方式的测评;要能反映企业群各节点(部门)之间的关系,注重相互间的利益相关性;定性衡量和定量衡量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并注意相互间的协调;指标应分出评价层次,在每一层次的指标选取中应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的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对某个特定绩效指标的维持和改进不应以牺牲其他任何指标标准为代价,否则,任何绩效都是无法接受的;重视对企业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 四、企业协同绩效测评体系的模型 协同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测评体系的制订一定要充分借鉴、利用现有的相关成果,在搜集、分析、评估了国内外所有主要的研究所果基础上,根据现阶段我国企业绩效测评体系的构建原则,得出了企业协同绩效测评体系的模型。 跨企业协同环境中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就是确定对核心竞争力的发掘,这是对于协同绩效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协同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的依据——协同竞争力,故整个评估体系紧紧围绕协同竞争力模型全方位展开,包括协同行为过程、协同效果、协同的实现方式三大体系结构。 1.协同行为指标 跨企业协同行为的渠道特征极大影响跨企业协同行为业务开展的效率和运营业务模式。如跨企业协同行为覆盖半径过长,企业的供应能力必然受到限制。跨企业协同行为渠道结构的规划和变革,更多的与跨企业协同行为战略、跨企业协同行为管理、跨企业协同行为渠道组织拓展相关。企业需要制订一套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期产品或服务能迎合顾客的需求。而规划的重点主要是发展出一套能监控跨企业协同行为,使其更有效率、成本更少,并能给予顾客更高品质与价值的产品与服务的业务规范。 根据协同行为模型,可相应对协同行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测评:协同计划测评指标体系;协同执行测评指标体系;协同支持测评指标体系;协同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2.协同效果指标 协同竞争力的体现在协同效应上,而协同效应的表现为: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协同效应结果测评指标应围绕客户和反应能力而展开,具体为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和协同的订单反应能力评价体系。 (1)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在以客户为中心原则下,建立协同管理的客户化评价角度,从客户的需求角度确定协同管理运作的方向和出发点,本质为以客户导向的运作。 (2)协同的订单反应能力评价体系。企业此时不再仅止于专注于改善企业群的效率,而是要达到整个企业群真正的整合,就像单一企业一般。让链中各环节可以清楚知道某产品的库存、持续补货、协调产品的设计,及彼此分享技术新知。而订单就是客户需求的物理表达和集中体现,协同的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订单的反应能力上,因此协同的反应能力通过订单的协同反应能力来评价。 3.协同实现方式指标 协同实现方式多样,业务标准的控制等是实现协同的重要条件,而现阶段信息化是协同竞争力实现的最充分核心条件。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衡量: (1)系统适应性指标。协同管理的实现,乃至整个协同管理工程的基础就是基于应用平台的系统功能,但系统功能必须与企业业务能力适应,系统功能既不能落后于业务能力,更不能盲目地超前于业务能力,否则就是削足适履,it黑洞的本质原因是信息系统是相对固定的,而业务是永远变动的,信息系统应该随着业务职能而变动。所以模型从建设方式、业务适应能力等角度评价企业协同管理绩效。其包括4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2)协同网络效应指标。协同管理具有明确的网络效应,也就是加入的企业越多,整个企业群的价值越大,为最终客户创造的价值也就越明显;加入协同管理的企业越多,整个供应链运作的复杂性越高,需要的协同管理水平也就越高,所以非常重视加入供应链的企业数量、互动能力等因素,也就是通过节点网络效应来评价整个供应链管理绩效。其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3)业务标准协同指标。协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仅要通过协同管理平台奠定管理工程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业务标准协同、规范企业群上不同产权主体的业务行为和具体操作,业务标准就是指导企业群上各节点企业在业务上协同作业的约束性条款和工作标准。有无业务标准、业务标准是否完整科学、业务标准是否得到坚决执行等因素,是决定协同管理绩效水平乃至整个协同管理工程成败的关键,所以将业务标准作为评价企业协同管理绩效的关键指标。其包括4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 五、结语 通过企业绩效测评体系能测评企业目前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促进企业提高其绩效水平。其遵循着特定的演化规律,而现阶段的演化进程——企业协同绩效测评体系,可以分为协同行为测评指标、协同效果测评指标、协同实现方式测评指标,其模型能指导企业间更好实现跨企业协同,从而提高企业群的协同竞争力。 信息管理类论文: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论文关键词: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 人才培养 论文摘 要:进入21世纪,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知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时代的特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是信息资源管理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信息社会将呼唤大量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才。我国既缺乏从事信息采集、经济预测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既通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因此,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同时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何造就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以适应社会信息管理这一要求,成为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ept),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字,即"管理信息系统"(mis)。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有的成立了信息管理学院。在我国,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开办该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200 所以上,且已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2.1.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组织业务功能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包括事务处理、管理信息、知识工作、办公信息、决策支持、群决策支持以及经理支持等系统,这些信息系统针对组织中的某个具体管理功能(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在这方面,学科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计算机应用的特定领域,以建立组织中应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逻辑。 2.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该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研究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建立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早期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造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为组织提供更多的价值(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或创造新的价值);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软件市场的形成,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相关的管理问题。 2.3.信息系统的管理。早期的信息系统基于大型计算机主机,因此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此后,随着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的普及,如何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由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起,信息系统"外包"成为新的热点,为本学科提出了诸如"信息系统"的可控性、基于合同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研究问题。近年来,信息系统管理的研究课题反映了复杂的管理问题,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变革,以及全球化经济中的跨国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研究通常是跨学科的,它涉及的领域包括战略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2.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尽管如今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被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但从计算机被引入管理领域起,就一直有人怀疑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信息系统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就一直是该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早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的目标基本上是提高运作的效率而不引起组织的变迁,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就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评价信息系统价值的方法。然而,随着组织中的综合信息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信息系统的战略价值和无形的品牌价值等非直接的经济价值必须加以考虑。同时,信息系统的组织价值还面临着如下的问题:谁获得益处?是否其中的一些人员会失去位置?是否一些人员的权力会被改变?是否组织会因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变得脆弱(如由于系统的故障、专家乃至运作人员的流失)? 随着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化,传统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就显得更不适用了。人们必须从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经济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寻求答案。 2.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从该学科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以至生活模式的影响。研究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以外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不同影响;考察信息系统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议 3.1.坚持宽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同时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精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应该是专才。 3.2.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才是经济的支柱,信息是经济的生命。"这是日本人的观念。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原因就在于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国内外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然而在我国,这种信念、观念和意识仅为一部分人的认识,不少人还处在朦胧状态。因此,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国民的整体信息意识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书、互联网等一切传播媒介,大力普及信息意识,增强人们的信息智能,提高人们认识信息、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3.3.加强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人们对信息利用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而用户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过程及原理方法的核心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又会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课程体系会呈现一定的变动性。 对于专业课,目前有许多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是新开设的,要加强对这部分课程的研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或遗漏。由于本专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因此,要不断地将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有关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新课题和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与新知识及时吸收到课程中来,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要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如美国、英国近年来在信息管理教育方面增设了许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与人际交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有关现代化技术类课程,首先要让本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网络化知识,其次在基础课中充实新技术研究成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 选课,范围包括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基础化学、实用写作、外语,汉语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信息学、企业管理、社会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 3.4.教师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育思想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双翼,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反之,为了引进和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引进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3.5.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我们可以采用按专业教育内涵、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实验教学的模式,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计算机信息检索等专业实验室,一方面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6.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一个缺乏优秀教师队伍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来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在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网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研究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7.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开拓人才 从当前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就业市场的拓宽看:未来21 世纪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遍强烈;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就业市场上需要的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而是既精通信息知识,又具有某些专门领域知识的"双料"专家,即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多面手,尤其是社会适应性强的开拓型信息管理人才。这一需求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教育机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3.8.注重与国际接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主要是指:专业口径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技术规范与体系方面的接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改革中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是要在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保持我国的特色,发挥我国的优势,确保有关教育与学术交流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持续发挥其优势,以求与国际上本专业的教育同步发展。因此,正确处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教育体系和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情况和教育面向21 世纪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在优化我国信息专业结构中实现宽口径的国际接轨,着重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国际化,以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体系。 结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对的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因此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没有操作经验可以借鉴,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必须在理论深度具有一定基础上,认识一些问题。 信息管理类论文:浅谈加强医疗档案信息管理保证信息合理化应用 论文关键词:信息档案管理 应用 论文摘要: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档案信息资源的创新与利用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医疗档案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还相对的滞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医院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如何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档案的范畴和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档案[1]是医院在各项职能活动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由于这些记录,是伴随着工作活动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因此,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特征上,都表现这些资料的原始性和事实的确凿性。此外,由于它们真实地反映着医院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成为记载医院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料,故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和法律凭证作用。医院档案的保存价值、法律凭证作用、借鉴利用决定了医院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二、现阶段医院档案信息化的现状 (一)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目前在国内的医院中,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最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财务系统到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以及局域网管理、办公自动化等,都已开始在医院实施和运行。但一些领导还是不能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迫切性,致使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未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同步考虑和同步实施。 (二)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发相对落后 目前,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速度和水平还明显落后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医院档案管理软件方面更为欠缺。随着档案的快速增长和对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的增加,单版机计算机档案管理,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医院的信息系统无法连接,缺乏可兼容性和可扩张性,急需升级更新。 (三)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保证归档信息有效利用的关键。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从现在阶段来说,医院收费系统、统计系统、病历病案系统、检验系统、影像检查系统等部门系统不全一致,规格不一,不能通用,也与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着接口、存贮档案数据方式不同和无法交换等问题,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在各医院的信息网络建设中,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医院内部的数据分析不能够统一,不能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就谈不上是档案信息化管理。 (四)医院档案管理格局混乱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是一个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比如医院的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隶属行政办公室管理,而医疗文书档案、各种检查影像等又分属其他医务部门管理。管理部门采用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不同,在管理职责上也不明确,也没有纳入医院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这样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 (五)档案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医院现有的档案专业人员,一方面是知识结构单一,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知识面窄;另一方面是缺乏专职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现有人员工作不安心,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不适合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要求。档案人员除了要有档案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点 (一)强化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充分利用医院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将上级来文及医院各处、室形成的文件直接转换,进入档案室数据库。纸质文件归档同时,应将同版本的电子文件一并归档,同时并入本单位档案数据库系统,与医院办公自动化同步进行运行。 (二)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 医院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可以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按照填平补齐、适当超前、适当延伸的原则购置适当的技术设备。包括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海量存储设备等。开发适合医疗行业使用的专门的档案利用软件。 (三)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档案管理体系 依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文件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2]。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满足医院文档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一个通用性强、大多数软件都能接受的文件信息存储,交换格式标准,才能保证医院内部网、卫生系统网、档案系统网之间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网络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的真正价值在于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前所未有的条件。利用医院内部网建立档案信息网站[3],实行新信息上网、电子邮件服务、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和光盘远程检索服务。同时开展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为用户进行定向、定题的交互式信息咨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和深层次开发,提供更多二次、三次加工的信息产品,拓展医院档案的服务功能,提高档案服务质量。高质量、丰富充足的信息资源是档案数字化的基础,是网络建设的核心。信息资源不足,网络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五)规划、建立有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 数字化信息资源库[4]包括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数字目录中心管理系统、数字文档管理系统、数字文件管理系统等。档案数据库是档案室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内标准为依据,集中力量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另一方面,档案资源数字化整理也要与之配套进行,即使用数字模拟整合技术将室藏各种档案数字化。 (六)加强档案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促使由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该是具有广博的知识并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面对需求上的这一变化,首先要做好现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档案工作人员不但是档案学、文书学、信息传播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通信工程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管理、数据库生产和服务、办公室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只有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计算机管理的优势,这也是当今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信息管理类论文: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激烈的医疗竞争环境下。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是医院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管理医院时,医疗成本中医疗耗材又尤为重要。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医院医疗耗材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起到采购公开、透明。使用准确无误的作用。利用库存结构分析处理来确定管理目标,分析管理需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运营成本,优化流程管理,提高内部服务,保障服务和质量,实现效益分析,确保医用耗材的使用安全,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关键词:医疗耗材 信息管理 系统 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医院医疗耗材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起到采购公开、透明,使用准确无误的作用。利用库存结构分析处理来确定管理目标,分析管理需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运营成本,优化流程管理,提高内部服务,保障服务和质量,实现效益分析,确保医用耗材的使用安全,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监控医疗耗材从购进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即采购资金的使用——消耗材料购进——消耗材料入库一消耗材料出库——消耗材料科室使用——消耗材料收费。一套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预算采购系统、一般医疗耗材入库出库采购系统、高值特殊医疗消耗材料管理系统、一次性的医用消耗材料成本差异管理系统。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就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一、为使采购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需建立预算采购系统 采购资金的使用应公开透明,为此就需要建立预算采购系统,该系统为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系统能保证购进医疗耗材公开透明,医疗耗材质量安全可靠,同时能防止耗材的积压,以及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该系统包括: 1.建立采购预算申请系统:主要反映购置医疗耗材品名及数量,同时设置采购预警。 2.建立特殊耗材招标系统:主要是显示属招标的耗材品种。 3.建立供应商数据系统:反映供应给医院耗材的所有供应商的信息。含单位名称、(三证资质等)以便备查。 4.建立负责采购人员管理系统:负责采购的经办人,耗材验收人,采购科室负责人及医院主管领导的信息,各自的责、权、利及奖惩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医疗耗材管理系统,应在耗材入库、出库、科室使用上确保安全、可靠、简单易用、核算准确无误 医院使用的医疗耗材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医疗消耗材料,另一类是高值特殊医疗消耗材料。 物价部门对上述两类耗材规定,一次性消耗材料医院可根据实际进价加规定差率进行收费,购进价为1000元(含1000元 以内加收10%,单件进价1000元以上实行累进差率,超1000元部分按8%加收,单件加收最高不得超过800元。所以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能根据耗材的特点、购进使用流程。跟踪管理好医疗耗材。现根据不同耗材的特点谈几点在耗材管理及会计核算上对完善的医疗耗材管理系的要求。 1.一般医疗耗材是临床科室通用的卫生材料,是医院必备的库存物资,根据这一特点,建立一般医疗耗材入库出库采购系统,医院管理此类耗材器材仓库既要保证临床科室使用的卫生材料在保值期内安全可靠,同时也要保证医疗耗材有充足库存。器材仓库既不能过低库存无法保证临床的使用,又不能高库存,造成医疗耗材库存积压过期。这就要求建立库存最高及最低预警信息系统,从而通过这样信息系统可以要求医院采购部门按时按量地有计划地采购,同时也可以要求仓库保管员对医用耗材采取先进先出法,以保证病人使用医用耗材都在保质安全期内使用。实现这样信息系统可采用以下方法: (1)医疗耗材入库出库采购系统,通过医用耗材采购周期、保质期、日消耗量,可以确定最高库存量、最低库存量、划定库存预警线。最低库存=采购周期x日消耗量;最高库存=日消耗量×(采购周期+保质期)。最低库存量到最高库存量即是安全库存量。根据某院1-6月部分医疗耗材使用情况,举例计算最佳库存量,见表1。 (2)医疗耗材入库出库采购系统,确定了最佳库存量后,采购供应部门可根据耗材库存信息系统资料,编制出医疗耗材各品种的采购计划。帮助采购部门及时准确完成采购任务。系统计算公式:采购计划=安全期宋库存+本期耗量一期初库存。 (3)医疗耗材入库出库采购系统,还应按医疗耗材保质到期时间编制代码,系统按代码采取先到先出法。以确保医疗耗材不过期。 2.建立高值特殊医疗消耗材料管理系统。高值特殊医疗耗材主要是植入性医用耗材,其有“三高”的特点(高科技、高价格、高风险),由于高值特殊医疗耗材“三高”的特点,现在很多医院都是采用零库存。科室为了手术中使用高值耗材的方便、快捷,长期以来是科室直接向厂家联系供货,科室验收保管,在使用后通知器材管理部门给厂家结账。但是,其支出是否合理,质量和安全是否有保障,是否真正用到病人身上,医院物资管理部门都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会计核算上也不能真实、及时、准确反映医院的实际收支状况。因此必须保证最严格的管理方法,如何做好日常的证照审查、产品风险管理,及时准确反映使用记录,根据耗材流动情况建立完善监控系统。由于高值特殊医疗耗材是零库存,按现在它的流动程序是:临床使用收费——上报采购部门——采购部门通知供应商开发票——根据出库结算耗材成本。可以看出,如果有一套完善的高值特殊医疗消耗材料管理系统,我们会在临床使用高值特殊耗材的同时,将使用的高值特殊医疗耗材的品名、数量、规格、型号、单价及金额同时反映到采购部门、仓库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各部门都能及时按使用了的高值特殊耗材办理相关手续,采购部门通知供应商开发票,材料仓库办理入库及出库,财会部门也能在未取得发票时,按暂入库正确反映医院的支出和应付的账款。同时各管理部门都能监测到使用高值特殊耗材。这套高值特殊医疗消耗材料管理系统的流程见表2。 三、建立一次性的医用消耗材料成本差异管理系统 物价部门在医疗收费标准中规定,一次性消耗材料医院可根据实际进价按规定差率进行收费,“购进价为1000元(含1000元)以内加收10%,单件进价1000元以上实行累进差率,超1000元部分按8%加收,单件加收最高不得超过800元。” 按政策的规定,医院的一次性消耗材料从购进入库金额到出库临床收费金额出现差异,而现在医院的管理核算中没有单独反映该消耗材料成本差异,它的差异直接反映在收费项目中。怎样反映购进时发生了多少成本差异,出库使用后实现了多少成本差异,这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一次性的医用消耗材料成本差异管理系统。可以在购进入库、出库使用系统中增设一个材料差价,通过公式:材料差价=医疗收费价一实际进价,这样在入库及出库中及时准确反映出成本差异,根据某院部分医疗耗材使用情况,计算成本差异。 四、结语 建立这样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达到对医疗耗材在管理上准确无误,使用上的安全可靠。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医疗耗材购进、使用、库存等环节进行分析处理,来确定管理目标,分析管理需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使医院不断发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信息管理类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摘要]“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网络化”,企业将加大应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价格因素越来越成为业主选择承建商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就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提出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新经济信息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成本管理 一、前言 我们正处在经济形态急剧变化的“新经济”时代,作为“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网络化”,企业将加大应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广泛采用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管理技术和决策手段。良好的企业社会信誉和施工质量无疑能为施工企业承接工程带来优势,但是,作为充分竞争的建筑行业,作为高度同质化的施工产品,价格因素越来越成为决定业主选择承建商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降低项目运营成本,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是目前施工企业项目增强竞争力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的难点 在施工企业中,由于体制、激励机制、项目地域分散及人力资源等原因,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一直不尽人意,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施工项目地域分布跨度大,施工周期长,企业很难全面地、及时地对项目的成本管理情况有清晰的监控。 2.项目成本涉及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进度计划、合同管理、材料费用、机具费用、人工费用等。而一项工程材料涉及的品种、规格上百种。材料管理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复杂,大量的材料计划、验收单、调拨单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需用手工操作,工作量非常大,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都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 3.项目经理及施工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参差不齐,项目施工的设计变更、施工变更等可变因素多,造成公司甚至项目部对成本控制的力度及效果不尽人意。 4.由于体制和激励机制等原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机会主义者有生存的空间,从而加大了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一些项目经理在成本管理中控制不力甚至人为加大项目成本。 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其控制流程和系统结构 信息网络化的冲击,不仅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过程,使上级有可能实时地获取现场的信息和做出快速反应。并且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削弱了信息不对称性,从而对中间管理层次形成压力。为更有效地控制项目实施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竞争的价格优势,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引入管理信息系统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在国内,已有很多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很多公司已在项目管理上全面推广实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将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进度计划、合同、材料、机具、人工、分包、费用控制、财务监控等各项管理资源集成起来有机地整合在一个系统中,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全过程的及时核算与控制,使施工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运用该系统,施工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本信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目的。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流程。项目部借助成本管理系统软件对施工过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管理费和其它费用的产生过程进行计划、控制、核算、查询和分析。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个独立环节联结起来,最终汇总到项目部。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结构。项目部首先根据预算书和施工进度计划制定产值计划,然后根据产值计划制定成本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费用类别的不同分别进行控制。当工程进行到一定时期,依据本阶段项目实际产生的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当核算完成以后,将对项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本阶段成本控制的成效。并与项目实际产值进行对比。 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及其发展展望 经过多年的试运行、修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软件已基本成熟。应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软件,在从以下方面提高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1.提高管理效率。成本资料信息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现场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准确度提高,出错率降低。现场管理人员可用更多时间与顾客沟通,做好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 2.竣工结算资料。能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准确、及时地统计施工成本资料,在工程结尾时方便快捷地整理出整齐、统一的竣工结算资料,彻底改变以往工程完工后结算拖后现象。 3.工程经济档案。反映工程实施全过程成本资料的工程经济档案不仅有助于分析本工程实施情况,还可为今后的工程投标或实施提供有用的参考。 4.管理者决策。项目管理者能根据可靠的资料,迅速、准确地做出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而企业经营者可根据这些资料信息评估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 5.企业管理资源。对已完工项目的成本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有利于进行成本分析,以及对公司管理的不断改进。 五、结语 总之,这个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物料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员工工资管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合同管理等诸多功能,并涉及了企业流程再造,它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最大程度的无缝平滑的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获得盈利能力的提高。它的顺利实施无疑为企业降低项目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大有裨益。 信息管理类论文:关于信息管理原理问题的新思考 摘要: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和资产。但由于学术理论界对于信息管理基本原理的研究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性也不强。这无疑是造成我国一些信息管理项目建设和运作水平不高的根本性原因之一。本文按照问题导向的逻辑思路,系统回答和阐述了信息管理原理需要回答的4个基本问题,尝试为信息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作为系列论文的第一篇,我们将回答“人们为什么需要信息和信息管理(即用户需要信息管理做什么)”的问题,并系统阐述信息管理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基本原理。 关键词:信息管理 原理 用户需求不确定性 信息管理是现代社会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是因为,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和资产。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信息是一种可以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信息资源;对于公司企业来说,信息是可以为其业务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的重要资产。为此,厘清我们从事信息管理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合理有效地开展现代信息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必要理论准备和思想基础。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所要回答的是人们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前,必须要回答清楚的一些基本问题。信息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固然有许多,但是概括起来无外乎4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即: 问题一:人们为什么需要信息和信息管理(用户需要信息管理做什么)? 问题二:信息管理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哪些基本问题(信息管理能够做什么)? 问题三:信息管理如何行动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如何做好信息管理)? 问题四:信息管理的效益如何衡量(信息管理做得怎么样)? 我们可以根据“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利用已有的信息管理学研究成果来进一步明确开展信息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理。本文将着重探讨和回答第一个问题,并在其后的文章中进一步阐述其他三个方面的问题。 人们为什么需要信息和信息管理呢?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信息已经成为我们每天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譬如我们要了解天气信息、交通信息、医疗信息、娱乐信息、股市信息、商品信息、教育信息、就业信息、市场信息、决策信息等等。人们之所以要了解这些方面的信息,就是因为人们每天都会遇到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利用相关的信息来作出分析、判断、选择、决定或决策。所以,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从人们的信息需求角度出发总结和概括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人们需要有效消除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信息管理原理之一 在人类社会中,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从事各种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从事这些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问题,其中有的属于个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有的属于组织或群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有的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有的甚至属于整个人类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可以说,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未知世界需要了解和探索的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因此,人类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少了,反而是越来越多了。这也印证了爱因斯坦的“圆圈”理论。那么,人们通过什么方式和手段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消除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呢?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大师们已经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答案就是“有效利用信息”。因此,该原理告诉我们:通过有效利用各种相关的信息,人类就可以消除生活、生产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可以说,社会越是发展,特别是人类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越强,人类就越是离不开信息。在今天的社会实践中,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信息的陪伴和帮助,我们真的是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首先,离开信息,我们的基本生活,如衣食住行等,都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 其次,离开信息,我们的生产活动也会失去基本的条件,整个生产活动的价值链就会因为失去了关键的一环而变得混乱、无序,甚至会产生大量无用的劳动产品,白白浪费有限的物质生产资料,相关的资本投入也会“血本无归”。 第三,离开信息,我们的各项社会管理活动也会陷于盲目状态,决策不能及时有效地作出,计划和行动方案不能科学合理地制订出来,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也无法正常地开展。可以说,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人们一旦离开了信息,就如同地球失去了太阳的光明一样,会陷入黑暗和无助的境地。“管理者们要经常面临信息的不确定性,而且必须依赖他人的帮助来完成几乎所有的事情”。① 最后,离开信息,人类会因为缺乏基本的沟通和联系的内容而出现猜疑、矛盾和误解,甚至会引发新的冲突和战争。 可见,信息是人们用来消除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好手段,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一种重要资源。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而且可以帮助组织更为有效地配置和使用有限的资源,帮助企业经营者利用有限的物质和能源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收益,帮助政府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协调、稳定,帮助人类逐步走向真理的彼岸。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人类认识领域的信息,量大质杂,鱼目混珠,而且分布不均,作为“资源”存在的信息依然是一种“稀缺资源”。这种情况的改善,惟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信息管理,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图1为我们描述了人类信息需求与信息管理之间的价值链关系,它表明人类可以通过对信息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和信息服务来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信息需求,帮助人们消除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 翔实的信息和有效的信息服务可以节约时间、成本,帮助你或其他的人直接采取行动。 二、人们需要追求较高品质的生活和良好的工作业绩——信息管理原理之二 人们对较高品质生活和良好工作业绩的追求,是产生信息需求的原动力,也是我们开展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前提条件。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追求较高品质的生活和工作业绩。关于这方面人类发展的历史情况,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加以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愈来愈感到人们对较高品质生活和工作业绩的追求,比之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强烈。人们已经感受到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因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人类对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认识能力和对我们未知世界的认识能力,都因为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人类社会中的个体、群体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了,大家似乎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 在这个“地球村”里的人们需要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即“数字化生存”方式。人们希望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阅历史上形成的“海量”资料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关于某个事物或对象的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和记录;希望“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所需要的生活物品;希望能够在自己选择的工作地点,而不必通过拥挤的道路到传统的办公场所上班;希望在面临两难抉择的时候,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希望在制定工作计划和业务安排时,能够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情报支持;希望在工作或经营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问题产生原因方面的信息;希望能够用最少的成本付出获得最高的利润回报;等等。这些新的社会需求,在传统的社会中,是很难有效实现的。但是,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这些新的社会需求正在通过有效的信息和信息管理服务得以实现。 可见,一旦社会产生了某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的需要,那么这种新的需要就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巨大外驱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了人们对较高品质生活和良好工作业绩追求所产生的新社会需求,才使现代信息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的外部推动力。诚然,如果没有20世纪60年代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人类社会的外部需求也不会真正成为推动人类信息管理事业发展的真正推动力。 三、人们考虑以成本投入来获得良好的收益——信息管理原理之三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通过利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够减少社会成本投入,又可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生产效益和经营收益。目前人们得到的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就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然而,如果没有相对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理论的指导,没有有效的信息组织和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首先,分清“信息资源”的类型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按照马费成教授的观点,“如果从便于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通常将信息资源划分为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和零次信息资源。”②记录型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资源的主体。它包括由传统介质和各种现代介质(如磁盘、光盘、缩微胶片)记录和存储的信息和知识,如文件(文书)、档案、图书、期刊、情报资料、数据库、网页等。“信息活动中所称的具有固定的形式和较稳定的传播渠道的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均为这类信息资源”③。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处在一个计算机大显神通的时代,但非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对我们来说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10%~15%的信息来自非数字化信息资源,中层管理人员的非数字化信息约为15%~20%,而基层人员的非数字化信息约为25%~45%。……,我们依然要重视对非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④实物型信息是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信息和知识,如产品样品、模型、样机、岩心、标本、玺印等。其中有的实物会表现出某种技术信息,有的会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管理信息,有的会表现出一种艺术信息和历史文化信息。“实物型信息资源虽然不可能直接进入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但为了对其进行保存、管理和开发利用,必要时还必须对其进行转换、处理和记录,否则它携带的信息就可能随着实物载体的损毁而永远地消失”⑤。智力型信息资源,主要表现为人脑存储的未编码的信息和知识,包括诀窍、技能和经验等。“它由人的活动携带,难以记录和保存,甚至无法言传。”“对智力型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可以通过政策、法规进行组织、协调,也可以借鉴和吸收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成果,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掘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也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将隐性知识数字化,复制到机器和其他物质载体上”⑥。零次信息资源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口头传播的信息。“零次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的结果,……。因此,零次信息具有直接性、及时性、新颖性、随机性、非存储检索等典型特征。零次信息的存在形式、传播渠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难以存储和系统积累,给这类信息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方法搜集、记录、整理和存储”。⑦ 其次,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还应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第三,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更应当明确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基本格局。马费成教授从三个层面出发,系统分析和阐述了“信息资源的集中与分散规律”、“信息随时间的分布规律”、“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等理论思想。他认为信息资源的集中有分散规律,主要表现为:信息资源分布的马太效应、布拉德富定律、齐夫定律、洛特卡定律、普赖斯定律等。 关于“信息随时间的分布规律”,他认为“研究信息在时间轴上的动态分布规律可以揭示信息资源的增长与老化,用科学高效的理论模型来刻画信息随时间的推移所表现出来的趋势,把握信息量的变化,对信息实施动态管理”。目前人们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指数增长律”、“逐渐过时律”等。关于“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他从“信息的扩散与分布”、“文献信息资源分布格局”和“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格局”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明确指出:“信息扩散原理是描述社会信息流传递过程中信息发送者传播信息的规律性的,它包括信息扩散(与分布)的多向对称性和信息传递的密度递减法则。信息的扩散原理必然影响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规律”。⑧ 总之,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若想减少“成本”付出,并取得良好的收益,关键是要了解信息和信息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合理地组织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存在和运动的各种相关规律和原理,才能获得预期的管理效果。信息如“流水”,如果管理得当,它就能造福人类;管理不当,它也会“泛滥成灾”。人们若想实现利用信息造福于人类社会的目标和愿望,就必须“修渠筑坝”,并采用各种有效管理方式和手段,才能使之蕴藏的“能量”和“价值”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信息管理类论文:浅析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论文关键词:网络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本文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说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商务技术广泛推广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新时期的企业构建了一定的网络管理系统,大部分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企业的特色以及相关信息在网络平台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企业自身的形象进行宣传,提供相关网络服务,而且还能将企业内部的分支机构充分的结合起来,加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与科学性,同时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积极采用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能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内部的信息进行优化、沟通、传播,这样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本文对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尝试性的分析与说明。 一、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以往几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快,大部分企业内部招用的人数比较少而且企业的规模也不大,通常会采用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管理结构来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与规模的不断提升,企业员工数量的增多,以往的客户及其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网络资源机构被推上了企业平台。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服务器与浏览器,针对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第一,利用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将客户机的数量与规模减少,在客户端的部门计算机参照一定的浏览器软件就能实施服务,而且对于硬件配置来说要求也不需要太高,通常使用一般计算机就能实现。 第二,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维护简单,标准比较统一。浏览服务器结构的主要要求是让企业将网络管理的核心放到服务器上来。因此要下足功夫,对服务器进行研究与开发,这样才能确保客户端稳定运行,将企业相关人才集中到服务器端,而客户端利用浏览器就能获得与执行服务器端的各种应用程序与软件。 第三,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客户端软件方面是不需要进行开发的。客户端通常需要的软件与程序能直接通过互联平台获得,而且这些程序或者软件对于企业来说是免费的,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四,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跨平台、跨服务器的支持。新的系统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的网络协议,新的服务器与浏览器软件同时对多个平台提供支持,所以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即使使用没有采用的网络结构,新的模式也能在这些结构中充分运行。 二、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 1.硬件基础 在科学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企业都构建起了能覆盖企业所有地方的局域网,企业内部可以利用自己的服务器对互联网实现链接,这样企业通过自己的主页来建立新的互联网与局域网信息管理系统就成为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新的人力资源系统可以在多个系统与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并且可以在新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对这种新的结构进行数据上的综合开发。新的技术自然具有新的优势,这些优势的发挥可以帮助服务器在工作过程中顺利运行,并且有效处理各种不同的服务与要求,非常方便用户对企业数据库进行浏览、阅读、查询,而且这种系统还能支持多种语言的转换。 2.软件特点 新系统下的浏览器能有效将用户与企业之间的数据进行转换,而且新的服务器在界面上特别直观形象,操作更为简单,从而方便用户快捷地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新的系统通常是采用统一的国际html标准,能支持多种语言的转换,而且能对很多网站开发模式提供支持,在相关语言与命令的实施下,能建立交互的动态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这些程序能有效减轻负担,提升服务器与用户之间数据交换的效率。 三、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1.网络客户端软件的选择 企业客户端建议安装微软正版win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来进行支持,同时在系统上安装浏览器与ip协议相关软件。 2.安装网络服务器 网络服务器可以安装一台具有微软windows 操作系统中文版的服务器,然后在这个服务器上再进行微软 windows中文版操作系统的安装。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需要在操作系统上安装server pack,将32位的ado驱动程序安装在服务器前,还需要安装一台备份服务器,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万一。 3.数据库解决措施 通过标准的html语言sql命令与ado驱动程序。通常情况下,脚本的代码会在服务器上进行运作,而不会在浏览器上进行运作。因此,用户端可以不用安装特殊的应用程序,只需要安装ie就可以查询重要的数据了。新的系统具有这样的物理结构特征,通常这样的结构有三层,一般第一层是企业集团与用户的终端,只有企业网络的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在授权范围内通过浏览对管理系统进行访问。第二层是企业信息中心的网络服务器。此服务器主要针对所有用户的访问请求进行控制,对于允许或者不允许的用户访问,服务器需要将处理结果及时反映给用户。第三次是企业数据服务器。此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对各个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储存。核心是网络服务器,一方面服务于用户的查询需求,同时分析实际的需求条件,然后到服务器中获取有关方面的数据,一方面将查询结果进行翻译,如html语言或者脚本代码,及时将这些反馈给用户浏览器,另一方面,浏览器也会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分析与处理。 四、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一是福利管理。该系统针对企业福利管理提供有利的、客观的依据,同时对这些依据进行计算与统计,提升福利管理的水平。 二是该系统能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客观的统计与分析、数据收集等等,而且能为生产分析提供有利的数据。 三是考勤机设备与考勤管理程序相结合,该系统可以提前对编办的班次信息进行处理,然后生成简洁的出勤报告,并将这些报告转化到企业的福利程序中或者薪酬管理中,让福利与薪酬有机结合,这些记录还能储存到服务器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分析、研究、查阅、统计的帮助。 四是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除了保持不变的信息以外还有工作人员的职位变动情况,需要将职务与薪酬挂钩。 五是该系统保密功能很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 总之,时代在不断发展,企业也需要随之对内部管理进行改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新的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很好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管理,为相关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最终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信息管理类论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提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ems),人们就会想到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产品寿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数据管理(pdm)等管理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各样品牌的应用解决方案与信息管理系统,如用友erp、海艾迪c-ems和m-ems及sap信息管理系统等等。我们同时也会想到这些信息系统会减少库存占用,降低成本,加快新品上市时间获得更多收益,整合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等等,但对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加强企业的知识管理(km),减少对企业员工个人知识的过分依赖性等方面的作用却并不很清楚。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可以生存与发展,尤其当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与信息获取或使用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改之地的关键。从事企业管理的人都清楚,企业的人才流失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企业员工的个人头脑是知识的载体,人才流动实际上是知识在流动。那么如何实现人走而知识却可以继续在企业中留存呢?如何实现知识不仅在某个人头脑中,而在组织的系统中并持续发挥其作用呢?如何使企业的知识可以不断积累并让每个员工快速掌握而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呢?如何使新员工可以迅速在老员工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呢?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管理 要弄清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弄清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入手。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定义如下: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认识。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地以信息为依据采取行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ms)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从目前已经大量应用的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 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 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从以上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作用。 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与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问题。 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赖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作用。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程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问题,重视人与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如果不拿出来与他人共享,将导致:(1)核心信息掌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2)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3)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 最后,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与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与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与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信息管理类论文:汽车制造业动态供应链信息管理技术研究 [摘 要] 结合汽车制造业动态供应链的模式和特点,介绍了动态供应链状态信息描述方案,设计了供应链数据仓库数据管理模式,介绍了基于web方式系统功能的信息交换模式,并介绍了在汽车制造业应用。本研究尽力使信息管理技术具备可推广性。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scm);动态信息;数据仓库 1 引 言 汽车制造业涉及的上下游环节非常多,供应链具有代表性。供应链管理基本要素为规划(plan)、采购(purchase)、制造(make)、运送(deliver)、退货(return)等。汽车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的主要特点是: (1)层次性: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在业务关系上是有层次的,这与产品结构的层次是一致的; (2)双向性:在汽车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的企业中,使用某一共同资源(如原材料、半成品或产品)的实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最终保证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 (3)多级性: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汽车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的成员越来越多。如果把供应链网中相邻两个业务实体的关系看作一对“供应—购买”关系,对于汽车制造业物流供应链这样的网链结构,这种关系应该是多级的,而且同一级涉及多个供应商和购买商。供应链的多级结构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困难,同时也为供应链的优化组合提供了基础; (4)动态性:供应链的成员通过物流和信息流联结起来,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汽车制造业物流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进行更新。而且,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而经常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鉴于汽车制造业动态供应链的上述特点,本文结合实际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汽车制造业动态供应链质量信息交换方案;数据仓库的基本问题:数据仓库的模型,如何进行控制,信息交换模式。 2 动态供应链状态信息描述 在敏捷制造和虚拟企业的运作中,根据动态供应链的需求,应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企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 对于企业战略选择的评价决策,如何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科学化的基础。下面以汽车行业为例说明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通常从以下3个子系统对企业进行综合考察:产品(a系统);经营(b系统);行业(c系统)。 根据汽车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的这些特征,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工作有: (1)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数据对象的抽象。对数据元素的标准化管理包括数据元素的定义、命名和一致性管理; (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包括分类编码对象、编码规则和编码表的标准化管理; (3)用户视图标准:主要包括企业管理的一整套单证、报表、账册和屏幕格式等; (4)概念数据库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包括数据库名称、标识、主关键字和数据内容列表,列表项可以是数据元素,也可以是数据元素组; (5)逻辑数据库标准:在关系数据模型中,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 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设计数据仓库,即把事实、维、扩展信息包等都看作类,把数据分析过程看作是类的操作和交互过程。以星型模型为例,一个数据仓库多维数据模型中的对象包括主题、信息包、事实、维、维层次、维类别和度量指标等。 这些基本对象构成了数据仓库主题树,一个要分析的主题可以有多个扩展信息包,每个扩展信息包由一个事实、多个维和多个度量指标组成,维下面可以有多个维层次和维类别。 数据仓库主题树对象模型的定义如下: (1)对象模型中的维。维具有独立性,但它们常常是多层次结构的,并且可能具有非平衡性。维中的成员具有自己的属性,包括基本属性和由基本属性推导出来的导出属性。 根据维的以上特性,建立维的对象模型定义如下: ①定义维dimension为d,其值域为dom(d)={dm1,…,dmn},其中,dmi(i∈n)是该维的成员,并且在dom(d)中存在有自己有向非循环图g<m=(v,e)来表示维成员之间的关系。g<m=(v,e)定义如下:v=dom(d),edom(d)×dom(d)。对于任一(dmi,dmj)∈e,dmi<mdm是图g<m的一条边。 ②定义维等级:levels(d)={i1,…,in},n∈n,其中集合(dom(i1),…,dom(in))是dom(d)的子集。 ③定义{l是等级上的有序关系:ii{llj当且仅当dms∈dom(ii)且dmt∈dom(ij):dms{ldmt。 ④定义维类别:type(d)={t1,…,tn},n∈n,其中集合{dom (t1) ,…,dom(tn)}是dom(d)的子集。 ⑤定义维层次:一个维层次是一个线性有序的等级序列。hierarchy (d)={h1,…,hm},m∈n(当m=1时,表示该维中只有一个层次结构,否则为多层次结构)。 (2)对象模型中的度量。对象模型中的度量具有依赖性,它和维共同反映多维数据对象。其中,维度具有静态变量性质,度量具有动态变量性质。度量存在沿着所有维都是可加的、沿着部分维是可加的和沿着任何维都是不可加的3种情况。另外,度量也可分成基本度量和由这些基本度量导出的导出度量。度量的对象模型定义如下: 定义度量为measure(m)=<cm,e>。其中cm为度量属性;e为度量可执行的操作,如sum、average等操作。 (3)对象模型中的事实。在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的应用中,事实正是人们所关心的内容。事实由多个维度和度量来共同反映。维用于反映事实的观察角度,度量则反映事实的特征属性。根据事实的以上特性,建立事实的对象模型定义为: 定义事实为fact(f)=<fname,d1,…,dp,m1,…,mq,e>。其中fname表示事实名,d1,…,dp是与该事实联系的各个维;m1,…,mq是与该事实联系的各个度量,e为以上定义的事实的基本操作。 (4)对象模型中的信息包。数据仓库及进行数据分析和查询的联机分析处理是建立在多维数据模型的上的。这种模型以数据信息包的形式展现多维数据,事实中满足了一定条集合就形成了一个数据信息包。操作就是基于数据信息包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数据信息包的常用olap操作有:上卷(roll-up),下钻(drill-down)等,根据多维数据信息包的以上特性,建立数据信息包的对象模型定义如下: 定义信息包为package=<pname,d1,…,dp,m1,…,mq,c,e,oe>。其中pname代表信息包名,d1,…,dp是与信息包的条件元组,e为以上定义的立方体的基本操作,oe为立方体的olap操作。 3 供应链数据仓库设计 供应链信息交换是实现和实施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阶段。信息共享也是供应链质量管理的自组织特征的体现。数据仓库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信息集成技术,它从多个信息源中获取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存储在数据仓库的内部数据库中。通过向它提供访问工具,为数据仓库的用户提供统一、协调和集成的信息环境,支持企业全局的决策过程和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入综合分析。 供应链数据仓库系统包含4个组成模块(如图1),分别是: (1)数据模型管理模块:用来完成数据仓库系统数据模型的设计; (2)数据转换模块:用来对各个供应链质量管理基础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整合到数据仓库模块的数据结构中去; (3)数据仓库模块:包括输入数据缓冲区、数据仓库核心存储区和数据仓库数据管理3个数据存储组件,用来存放面向决策支持应用的大量综合数据并对数据仓库进行管理; (4)数据展现模块:将数据仓库模块中的数据以olap分析、企业信息门户等多层次的应用方式展现给具有不同需求的最终用户,辅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业务决策。 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设计数据仓库,即把事实、维、扩展信息包等都看作类,把数据分析过程看作是类操作和交互过程。以星型模型为例,一个数据仓库多维数据模型中的对象包括主题、信息包、事实、维、维层次、维类别和度量指标等。 数据仓库核心模块的设计要点是: (1)数据缓冲区。从供应链质量管理数据源获取的基础数据和衍生数据先暂存在数据缓冲区,在这里完成数据最后的清理和转换,以便准备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核心存储区中。在数据转换模块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供应链质量数据各种源数据的判读和析取,但这些来自异构数据源的数据在格式上仍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在数据缓冲区中进行协调。 数据缓冲区的设计取决于数据源的多样性、装入数据仓库所需的转换程度和输入数据的一致性,一般应包括输入数据的源表、执行各种中间转换的临时表和存储转换后数据的输出表(输出表与数据仓库核心存储区中的目标表应具有相同的结构),同时数据缓冲区还应包含用于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的过程等以及数据装入数据仓库的过程。 在完成了这一步的数据清理和转换后,同样提取开始供应链质量数据和完成供应链质量数据分别为企业供应链质量数据的记录,形成两个视图。这两个视图是供应链质量数据计划流量事实表综合数据的基础。 (2)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在数据仓库数据建模方法中,由对象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化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对象模型是整个数据仓库数据模型的核心,通过对象模型表达了数据仓库中各个实体的属性及其相互联系。在数据仓库建模工具中,还没有现成的软件可以使用,因此根据供应链质量管理数据仓库的特点,进行研究,并且力求使开发的建模方法具备可推广性。 (3)数据仓库核心存储区。数据仓库核心存储区包含了一系列的事实表、维表、索引和实体化视图,其中事实表和维表组成了数据仓库的星型架构,有些维表可能由多个事实表共享,而索引建立在数据仓库核心存储区所有表的主要字段以提高查询效率,实体化视图则存储了数据仓库计算好的累计结果,提供更快的数据仓库查询处理。在数据缓冲区中的当前细节数据经过轻度综合(按日聚集)后,进入数据仓库事实表,在事实表基础之上计算出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总结数据,并把这些计算结果以实体化视图保存起来,多次使用。 (4)数据仓库数据管理。目前主要实现了供应链质量管理数据仓库的数据备份管理,为了保障供应链质量管理数据仓库的正常运行,完善的数据备份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当数据仓库运行时,我们总希望其内容是可靠的、正确的,但由于计算机系统的故障(包括机器故障、介质故障、误操作等),数据仓库有时也可能遭到破坏,这时如何尽快恢复数据就成为当务之急。如果平时就对数据仓库的重要数据做好备份,那么此时恢复数据就相当简单了。 数据仓库的逻辑备份:此方法不需要数据仓库运行在归档模式下,不但备份简单,而且可以不需要外部存储设备。增量导出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数据备份方法,它包括3个类型:完全导出(complete),即备份整个数据库;“增量型”增量导出,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改变的数据;“累计型”增量导出,只是导出自上次完全导出之后数据库中变化了的信息。我们根据供应链质量管理数据仓库的数据特点,设置了一个数据备份的日程表,用数据导出的3种不同方式合理高效地完成。 4 信息交换模式及系统应用 系统中使用xml作为信息交换的载体。各数据库之间不仅可以使用已定义的公共数据结构交换协议彼此交换信息,也可以在公共交换协议的基础上利用xml的数据自定义功能定义自己的特殊格式。其中适配器负责解释xml的内容,将xml数据映射到本地数据模型,达到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的目的。 制造管理信息xml数据模型的出现,是为解决异构间的数据交换的问题,有益于提高制造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信息交互平台将负责所有web方式系统、数据表现的管理,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功能: 数据部分:根据必要规则,提供权限允许用户数据查询功能。主要包括基础资料查询、作业进度计划查询、采购订单和库存管理; web方式的系统功能:根据功能分配情况,在用户登录后访问该功能的链接。主要包括供应商通知书查询、供应商价格通知书查询、物料需求执行、库存中转库管理、采购定价管理、用户密码管理等。 为了方便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必须在整个行业领域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这是供应链成员企业进行质量活动交流的基本语言。这些“语言”的制定应该基于现有的通用或行业性标准。 图2显示了供应链各节点分布的信息交换模式。 与供应商需要交互的状态维有: 物料基础信息;供应商基础信息;计划价格;制造bom;入库凭证。 数据库的调用次数,减少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流量,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在实际开发中,定义了一个数据库触发器,一旦试验信息表中插入了数据,便激活触发器,以自动实现供应链质量管理数据的集成。 本系统的管理架构已经在某汽车零部件公司动态供应链信息管理中得到运用,事实证明: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汽车零部件动态供应链信息管理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5 结 论 供应链管理在进入21世纪后将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挑战,因此,保持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持续改进”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因素之一,供应链需要在许多方面持续不断地改进,例如提高生产率、改进服务水平、降低运输价格、减少运输损失,加快订单处理和对客户抱怨更加敏感。 (2)供应链的优化设计是供应链管理的另一关键因素:供应链设计依赖于经济、市场和竞争条件,由于市场的动态性,必须设计柔性的、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从而使供应链具有强的竞争力。 市场的动荡和反复是未来供应链管理必须面对的一项挑战。因此,未来供应链设计必须具有敏捷性,供应链需要对顾客需求变化和竞争需求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信息管理类论文:试论信息管理下的企业文化创新 信息管理“是组织有意识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理念、制度、行为与物质。 企业文化与信息管理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如人性、知识、创新等。信息管理与企业文化不可分割,信息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时代坐标和准则,信息管理建设还要文化的支撑,也正是为了高效益地进行信息管理。 一、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同属于企业的软资源 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企业的软资源。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一)可再生性 硬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而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相对来讲是无限的,是可再生的。知识、文化、思想、理念等,不是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多。在使用中会不断得到增长。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增加的。信息资源是有寿命的,随着时间的延长,信息的使用价值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但是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目的又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显示出新的使用价值。 (二)共享性 硬资源一般具有独占性和排它性,是有明显边界的。但是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却不同,具有共享性。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进行学习和掌握的,是无边界的,靠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能力又是软资源,也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而造就的。企业信息也可以为多方所利用。 (三)边际成本递减,而边际效益却是递增的 硬资源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而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则不同,并不会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使成本递增,相反随着使用者的增多、使用量的增加而使其成本递减。知识、技术、文化等是越学越多的,积累得越多,再学习的成本就越低,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就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知识、技术、文化等是可以不断得到提升,其边际效益是递增的。 (四)具有高附加值、强竞争力 以硬资源为主的产品,容易被学习和模仿,随着产出的增加,卖得越多则利润越低,形成“薄利多销”。而信息产品却不同,由于技术含量多、文化品味高、社会效应大,难以被学习和模仿,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等。在企业服务与管理中,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在良好的营销关系、市场效应中。 二、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 (一)企业环境因素 企业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社会和业务环境,包括市场、政府、技术环境等的状况。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信息管理实施的直接原因。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唤出了知识经济的出现,而世界范围内对于知识经济的不断唱响促进了企业对于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和提炼,并达到充分共享,这实际上就是信息管理。 (二)价值观念因素 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文化能否对企业经营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企业的价值观实际就是企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企业的精神、信念、动力和追求。比如很多国内外企业都有着自我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这些价值观都在引导着本企业的文化和发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施信息管理的企业,坚持知识为核心的价值观实际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因为知识主要存在人的大脑中。这种跟传统工业时代不同的价值观会促使企业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且把这种指导精神和具体的信息管理思想及方法转化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行为,使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积极性并愿意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最终从主观上促进信息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激励文化因素 在信息管理中,知识型员工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加注重声誉等精神方面的东西。企业应针对这些新特点新需求,尝试增加更具效力的新的激励内容。 (四)企业文化网络因素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文化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路径,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轶事的“载体”,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通道。企业管理者往往通过正式性和非正式性的文化网络渠道,传播有利于信息管理开展的相关信息,对企业的发展使命、战略、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文化进行宣传和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企业顺利实施信息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要顺利实施信息管理,必须认真研究信息管理下企业文化的特点,通过不断创新,积极构建促进信息管理的企业文化体系,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创造价值能力。 (一)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员工的整体意识,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型员工自我发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环境中才能获得满足。 (二)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鼓励创新,支持变革,是促进信息管理的企业文化的鲜明特点,信息管理背景下企业除了通过创新活动把知识资源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的组织管理当中去之外,还要设法将创新之成果迅速生产并推向市场,这就必须借由企业文化创新之协助,以促使企业内部达成求新求变的共识。企业在创新途中还会遇到种种挫折,要想做到百折不挠,必须建立鼓励不断学习与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 (三)创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必须提高获取知识和有效应用知识的能力,而学习、研究与开发正是获取这种能力的基本途径。企业应为所有员工营造学习的环境,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鼓励员工善于学习,掌握最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把学习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并有所创造。 (四)构建和谐与信任的共享型企业文化 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不是无条件的和免费的,企业知识交流和共享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和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企业应该营造知识交流共享的氛围,建立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之间的友好、合作的共享型企业文化。当然,这种共享型的企业文化必须有相应激励和惩罚机制加以引导和约束,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知识信息交流方式,比如通过电子邮件、bbs论坛、实时的信息交流工具qq或博客等来保证实施。 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非常重要的软资源。良好的企业文化会有效促进企业信息的丰富和高效利用。因此,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加强企业信息建设,成为目前企业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究的领域。 信息管理类论文: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人才需求类型,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近期具体目标;并从教育模式、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师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若干建议。 关键词:信息管理 课程体系 企业信息化 西安工业大学“信管”专业自2002年招生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该专业由以往的多专业合并而成,人才培养受原专业的影响,定位不够清晰;从就业情况看,又不太理想,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 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和经营和管理方面,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以及crm软件已正逐步地被使用,但由于信息部门仅重视软件的技术开发和设备维护,信息资源的管理显得非常薄弱;企业总体的信息规划没有引起重视,不同部门、不同软件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尽管使用了erp软件,但由于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需求定位出现偏差,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从信息人才使用角度分析,主要是企业缺少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专门信息人才,在应用系统投入之后,仅依靠软件开发公司进行二次开发和维护,不是长久之计;二是缺少高层次的企业信息规划和建设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信息孤岛”的产生,与企业没有全局的信息规划关系密切。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人力资源需求主要分为四大类: ⑴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该类人员应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体系,熟悉企业经营 管理业务流程,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从事系统开发、二次开发和维护工作。 ⑵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人员,主要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该类人员具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熟悉信息技术前沿;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体系,能熟练应用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⑶信息管理经理(cio),该职务主要负责企业信息战略和规划,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以及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该类人员属于高层次人才,应通晓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具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⑷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人员,该类人员除具备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的 确基本素质外,应充分具备信息管理知识体系,对于一些制造类企业,erp软件的使用较普遍,这类人才对实施erp的企业来说,需求量较大。 2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科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以总体目标为前提,以社会需求为驱动,本科阶段主要培养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人员和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人员,其中重点培养承担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和erp信息系统维护、二次开发的专业人员,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可放在系统分析员和信息管理经理等高层次人才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 3 我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通过对我校前三届(2004-2006)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⑴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理论课较多,专业应用课较少; ⑵实践环节力度不够,,只注重课内的上机实验,缺乏综合实验,学生无法将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 ⑶专业应用课课时较少,缺少必要的实训,课程设计的周期较短,其结果是学生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却没有真正具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 ⑷选修课范围太窄,尤其缺乏计算机最新应用技术的相关课程,导致学生知识体系和技能与企业实际应用要求的脱节。 ⑸毕业实习流于形式,许多学生并未有效地完成与该专业有关毕业实习,实习专业针对性不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几点建议 ⑴坚持宽基础上应用型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以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主干课程,以计算机与管理的相关课程为两翼,对于信息系统开发、信息技术应用(erp系统)等相关的课程应加大相应教学和实训学时。 ⑵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强化模拟实验。 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等专业实验室,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增加erp沙盘模拟实验,使学生真正掌握erp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能。 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由于该专业属新兴交叉学科,我校的该专业教师队伍来源各不相同,年青教师偏多,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应为教师创造到企业界进行信息管理时间的机会;教师自己也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⑷建立毕业实习基地 在教学中需要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选择实习基地,要注意几点:一是实习单位,要有较好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二是实习单位与本院系要有良好的关系,如长期合作科研项目;三是要互惠互利,能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到软件公司、网络公司,和各种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情况的调查,或直接从事系统开发设计、网络和系统维护、网页设计等等工作,甚至参与管理信息系统或其它管理问题的诊断和创新研究,可安排在第三、四学年的寒暑假进行。 ⑸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增加专业应用技术讲座 目前,web技术广泛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建设的新技术也不断出现,j2ee和.net技术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在大三和大四年级应增加相应的公选课、技术讲座和学术报告,适应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信息管理类论文:浅谈加强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提升政府公共信息管理水平 论文关键词:电子文件 电子丈件中心建设 必然性 主要作用 瓶颈问题 论文摘要: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国家执政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子丈件中心建设为政务公共信息如何高效快捷的运转、完善的归档与方便利用提供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但电子文件中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政务系统多头无序、归属及信息收集中的标准等问题亟待探究与解决。 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日益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网上审批、电子邮件传输等信息化手段普遍应用,这些都为政府效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人民生活办事便捷提供了新的平台。而在此过程中,政府各部门电子文件也大量产生,仅2006年据国家档案局的统计,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已有将近80%的单位采用了办公自动化或电子政务系统,产生各种类型电子文件近2亿件,成为各项工作真实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的管理已成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一、电子文件产生的必然性 1.政府组织结构的发展为建立电子文件中心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我国政府的传统组织结构是条块分割的二维模式,是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平面矩阵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信息需要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地传递和处理。而电子政务以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借助“信息高速公路”,对政府业务进行并行处理,强化了机构各职能之间的横向联系,相对弱化了纵向层级制,使政府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这使得在同一事务处理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很难再按机构及其职能进行分类管理,同时,也使得小而全的机关档案室显得多余而低效,因此应运而生了如天津开发区公共档案馆和北京宣武区模式的“共享”档案馆。因此,按构建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电子文件中心是大势所趋,所以以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各部门工作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目的,积极主动做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将更加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开展。 2.《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为建立电子文件中心提供了新的支撑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1月17日)到(4月24日),再到正式实施,这部条例最根本的突破,是把信息公开变成政府的法定义务。比如美国1966年制定的《信息自由法》,一直到了1974年才实施。英国2000年制定信息自由法,经过5年准备期,到2005年才正式实施。在性质上,将把信息公开从单方面的恩赐变成申请人的权利;在范围上,大大地扩大了信息公开的范围;从程序上,规定了多样而严格的公开方式,既有主动公开又有依申请公开,既有法定公开又有非法定公开,尤其是引入了依申请公开的形式;在法律地位上,条例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是目前信息公开领域效力层级最高的法律依据。在配套制度方面,条例要求政府应当准备信息目录和公开办事指南,指定专门人员,提供查阅条件,在时限内答复,建立违法责任追究制度等。这实际上是打开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末端环节,必然会产生倒逼效应,促使政府机关完善整个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 3.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为建立电子文件中心搭建了可行性平台。电子政务系统是一种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来支撑的辅助办公的先进系统,它之所以受到机关、企业单位政务工作者的青睐,是因为:一是事务处理功能。由于党政机关每天从事大量的文稿草拟、文件收发、批复审查、督查催办、文字打印、会议组织等繁忙的事务,而电子政务可通过计算机对上述繁琐的事务进行快速数据处理,既节省了人办、降低了办公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信息管理功能。实现电子政务,可以完成日常各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提取、利用和反馈等处理任务。电子政务通过信息管理手段,把各项孤立的事务处理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资源联系起来,获得准确、快捷、优质的功效。三是辅助决策功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能自动采集和分析信息,提供各种可供领导参考的方案,可作为办公自动化辅助决策的有力手段。 辅助决策是一种高层次、智能型的系统,它可以根据大量的原始数据自动选出较为符合实际的决策方案。四是信息共享功能。各单位的信息可以分为内部使用的信息和共同使用的信息两大类。共同使用的信息为共享信息,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功能就是解决共享信息的提取和共享利用,减少信息冗余,提高信息利用率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电子文件中心的主要作用 档案是文件的归宿,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联系更加紧密,在信息化条件下,文档一体化和电子档案联系更加紧密,文档一体化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影响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也必将成为未来档案馆馆藏的主体。电子档案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将有助于从源头上规范电子文件的形成、管理、归档,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从而有利于国家记忆的长久传承。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目前产生的电子文件种类复杂、格式多样,高达几十种;操作系统、自行开发的应用系统多种多样,也有几十种;电子文件管理的责任部门不统一,有档案部门管理,也有由信息技术部门、文件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由此,也带来了电子文件运行管理中出现的安全保管、长久流传、共享利用等问题。电子文件中心的工作模式与以往的文件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文件管理的连续和统一上。在完全依靠手工管理的时候,如果单位很分散,就很难实现对文件管理的统一与连续而在网络化的环境中,文件传递和控制的技术壁垒可以克服,同时也可以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 1.电子文件中心的信息采集功能。电子文件主要负责实时收集党委、政府各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包括电子文件完整的元数据项目。电子文件处理程序不仅包括传统文书处理程序,如收文处理、发文处理和办毕文书的处置等具体过程的完结.还要求电子文件在处理过程中具备完整的元数据项目,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同时还包括对电子文件作出适当的价值鉴定和权限设置。电子文件的价值鉴定和权限设置,是指在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中,在其实时归档之前,就应该确定好该份电子文件需要保存多久,几年还是永久保存;也应该确定其可以公布的范围,是不公开,还是应该在本系统范围内或电子政务范围内亦或对社会公众公开。之所以把电子文件的价值鉴定和权限设置环节放在文书处理程序之中,除为了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原始性、可靠性之外,还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业务部门熟悉业务、洞悉电子文件的制作目的以及与其他文件间的内在联系等优势。 2.电子文件中心的信息管理功能。电子文件信息处理是负责对数据库中的电子文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首先是对实时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审计,主要核实电子文件是否具备完整的元数据项目,检查对电子文件的鉴定和权限设置是否合适;其次是对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包括通过数据的聚类、提取,形成数据目录和主题.分解出元数据,使多媒体数据进一步融合、元数据进一步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类数据库。最后对电子文件进行处置,将暂存的、只在短期内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在保管期满后进行删除,将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按要求转入数字档案馆系统。 3.电子文件中心的信息服务功能。电子文件信息服务要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检索途径和工具;同时还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适时适地向用户推送有关信息,积极主动地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电子文件中心信息服务模块提供的不仅是单件文件,还可提供与文件相关性的文件全宗。由于信息本身的作用范围以及出于安全的考虑,用户能够获得的信息或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主要可划分为面向政府各业务系统本身的信息、面向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和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三个方面。 三、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1.电子政务系统的多头无序。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了大量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政务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这不仅造成了大量重复建设,提高了电子政务建设成本,而割裂了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联系,造成政务信息不能共享,电子文件管理与利用中面临的电子文件非科学管理与电子文件需求的矛盾。多数单位的电子文件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正式电子文件往往只进行逻辑归档,电子文件的存贮载体不安全,信息记录格式不标准,电子文件生成的设备环境数据缺少登记,一些相关软件参数也缺少妥善的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网络化利用趋势与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矛盾。现实状态下,单个单位无论从财力还是精力上,都很少有条件达到上述要求。因而成立一个专门的电子文件中心,负责政务网和公共网有限制的利用现行电子文件,并代为保管接收的电子文件,已经成为很多单位的实践需要。 2.电子文件中心归属问题。我国目前成立的电子文件中心,有的归政府的信息中心,有的归政府的办公厅,有的归档案馆,没有明确统一的归属,更缺乏协调电子文件信息管理与文件归档管理的法规,缺乏电子文件文档管理一体化的顶层领导机制。英国公共档案馆的专家认为,电子文件将逐步成为档案馆馆藏中现代档案的主流成分。美国国家档案馆成立了电子文件中心,文件中心对已经移交的nara(美国国家文件管理局)的美国联邦政府的电子文件进行鉴定、登记、保存、保护并提供利用,电子文件中心分为两部分:档案服务分部和技术服务分邵。档案服务分部管理档案的鉴定、登录、加工及参考服务工作;技术服务分部负责中心管理的技术部分,在鉴定、加工过程中,该分部保护与管理着媒体并提供技术服务,从技术上辅助电子文件中心的工作。电子文件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对电子文件进行鉴定、保护及提供存贮与检索,还要从事专业档案工作的厂泛活动。 3.电子文件中心信息收集标准问题。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文件不多,建议性标准规范文件又缺乏约束力。各个部门自行开发或外包给it企业开发,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往往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现有系统与以前系统的兼容性差,不同it企业开发的系统之间兼容性,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从行政隶属关系上看,中央部委与各个省、市、县相关厅局的关系可分为指导关系和直属关系。在电子政务投资中,属于直属关系的基本由中央财政拨款投资,属于指导关系的由地方财政拨款投资。但不论谁拨款投资,都必须进行信息共享,这就要求从上到下统一规划、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以便开展协同政务。目前,电子政务数据库、业务系统、政府门户网站都缺乏标准规范。从解决电子文件存在的问题出发,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成为了一种必须遵循的模式。前端控制、全程管理是解决电子文件的真实和完整问题的原则要求,这已成为国际共识,国家标准也要按这一要求制定。建立文件中心是从机构设置上实现这种要求,应该说比标准力度更大、更直接,更有保障。尽管目前一些机构电子文件所占的比例不如纸质文件多,而多数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一同保管.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文件必然会成为主角。所以这种超前的机构调整,无疑为避免电子文件损毁、丢失,从而长久与真实的保存提供了更为合理的选择。在网络环境支持的文件管理系统中,现行文件与归档文件已很难在管理阶段上截然分开,而强调对文件连续管理的电子文件中心恰恰适应了这种环境。 电子文件中心的建立要与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和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协调。电子文件中心的建立和运行跨越了以往的多个部门,往往由较大的网络平台支持。覆盖了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和业务信息化系统。所以在这些机构的调整和系统设计过程中,是将电子文件全程管理控制融入其中的最佳时机。为避免电子文件中心建立的盲目性,应以建立国家法规体系为重点,加快法规标准体系和完善过程。参照国际上已有的经验教训和解决相关问题的通常做法,要实现对电子文件的连续控制,如果仅仅依靠机构和管理制度很难到位。也就是说除了必要的机构、人员、设备之外,需要在法律框架、标准体系、管理制度、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综合运做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目前,国内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尚处于探索和发展过程之中,加之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也处于变化过程之中,仅靠地方或部门显然不行,必须从国家的高度和全国范围来组织力量,吸取国际经验,采取高水平的应对措施,才能有应对性的解决问题。 信息管理类论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摘要】 目的 为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信息管理,我们开发和应用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方法 系统采用c/s结构,界面框架采用powerbuilder 8.0工具进行开发,模块应用程序采用delphi 7.0 工具进行了系统开发。结果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挡案管理管理更加及时、准确、全面、规范。结论 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程序,做到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 【关键词】 疾病预防机构 档案管理 信息系统 应用 档案信息管理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全面、系统、连续记录了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发展的全貌和成绩,是一种历史文献,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咨询、发展、决策的科学依据。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有条件的单位己逐步使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信息管工作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但疾控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与其它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己处于落后状态。 因此,我们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病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需求和特点开发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现报告如下 1 系统设计技术 1.1设计目标 按照is0/iec 17025准则的要求,开发疾病预防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息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平台,实现对档案信息分类管理和对外地资源等信息综合管理,推动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全面 管理与决策与业务处理能力,减少业务差错,减少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各项功能在满足常规业务需求的同时,能处理各种特殊业务需求。 1.2设计原则 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协议和接口的原则,确保系统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采用国际通用的软件开发标准和开发工具,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和较高的可维护性;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发展业务需求;充分保护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 1.3体系结构和技术特点 采用以c/s模式为主体的体系结构。界面框架采用powerbuilder 8.0工具进行开发,模块应用程序采用delphi 7.0 工具进行开发。系统功能强大、稳定、操作方便;数据库端充分利用了sql server 2005的特性,利用存储过程实现了大量业务处理逻辑的封装,利用触发器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 1.4外部接口 软件接口可将数据输出到excel,word或access等,或从这些格式的数据文件中导入数据,从而使用户有更大的灵活性。硬件接口主要解决从各种检测设备中自动提取数据。 1.5运行环境 硬件平台:微机(cpu 586及以上, 内存64m以上),打印机(针式 lq1600系列)。软件平台:中文windows 98/me/nt。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选用microsoft windows 2003,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vistar系列,文档处理系统采用ms office 2003。 2 系统特点 该系统以下特点:采用windows nt技术和先进的client/sever客户/服务器模式,支持ms-sever.sybase等多种大型数据库,提供intent服务;该系统功能强大、稳定、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可实现系统功能的增加及调整,易于升级和维护; 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 系统按默认设置自动进行任务分派;采取模块化设计,可方便实现系统功能的增加及调整,易于升级和维护;本系统硬件要求低,运行费用少,而且界面美观,操作简便,经过几天的培训就可上岗,适合基层单位使用;该系统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数据输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直接录入、拷贝录入或批量导入,数据输出可以打印,也可以导出为excel、word、html等格式。这样,有效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该系统信息自动分类,如把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领导讲话、会议记录、音像照片。目标管理文件、重点疾病控制、工作简报、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科研成果、专利、论文、著作、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事变动等输入系统会自动分别归类存档保存。 3 系统功能 该系统由信息录入、档案管理、查询、文件管理、数据字典、系统维护六部份组成。 3.1信息录入 信息录入包括首先录入信息的类别、时间、编号、题目即可,也可实现拷贝录入或批量导入档案相关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信息统计。信息管理是对档案资料可以随意进行增加、修改、删除。信息统计管理是对已存档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备查等 3.3查询 查询功能十分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根据录入日期、挡案编号、资料题目查询。 3.4文件管理 收集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文件资料,建立档案管理文件库,随时可查阅借鉴。 3.5数据字典 数据库数据字典不仅是每个数据库的中心。而且对每个用户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用户可以用sql语句访问数据库数据字典。本系统数据字典主要包括信息书写、包装形式、物态颜色、报告设置等。 3.6系统维护 包括备份数据、恢复数据、系统设置和修改密码功能。信息资料、信息模板等数据,定期备份。提供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可自行编辑对象的编码和内容,方便添加、修改、删除信息资料,提供操作日志管理功能;提供在线帮助功能等。 4 讨论与分析 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但多数疾控单位仍使用传统的、繁锁的、人工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每年都消耗了大量资源,工作效率低下,以至档案工作信息不流畅,管理不规范,而且管理职能不明确,专业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经费投入不足,都影响了挡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档案管理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挡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以挡案信息管理为核心的的全方位管理,是一套完整的档案信息综合管理和质量自动体系。有以下优点:该系统操作快速,准确、方便,实用, 从档案的立挡、到每份文件的编排、目录的抄写,全部微机化,信息由手工记录变成自动记录,使档案管理管理更加及时准确,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资料可在微机上长期保存,利用率高,同时也保证了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 以前每年整理档案运需花大量的时间抄写目录使用该系统后只需十多分钟即可,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档案输入系统后,只要输入资料的的类别、时间、编号、题目,档案可自动分类进入目录,档案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该系统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使用该系统后, 挡案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计划免疫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使我市挡案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查询功能十分简便、易行、快速、准确,高效,可根据录入日期、档案编号、资料题、目录进行查询;原有的档案原件保存时间久远,长期人工调阅,原件易遭到磨损、破坏,降低了使用价值,该系统可形成数字化多媒体文件,在微机中随时查阅,提高了利用率,也有利于原件保护。 总之,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加强和规范了档案管理工作,优化了工作流程和岗位安排,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工作运行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当然,该系统功能需要进一步开发完善,扩充网上对外服务功能,以及与疾控机构其它业务系统的有机整合,建立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以便资源共享。其次是各单位也耍增强档案意识,贯彻执行《档案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协调各科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关系,固定和培训专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数字化、程序化、规范化。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篇1 1引言 水利工程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各项工艺技术均已取得长足发展,做好施工管理是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效率、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水利工程发挥其应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尽管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已相对成熟,但现阶段由于管理方法、管理意识,还有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参考[1]。 2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及技术要点 2.1施工特点 通过对既有水利工程进行分析可知,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水利工程主要用于挡水泄洪,在水流较为湍急、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水利工程需要有较强的承压、防渗、抗冲、抗冻、抗裂、耐磨等性能,因此,在其施工中需切实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牢固性。2)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所处环境、地形较为复杂,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为避免工程后期出现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实施作业。3)水利工程是依托河道、湖泊、沿海及水域施工,因此,在其施工过程还需根据施工现场的水文信息进行相应的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4)水利工程施工与施工现场所处的自然环境存在密切联系,会受到施工现场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要求水利工程尽量在枯水期内施工,必要时需增强施工强度、加大作业量,以此可降低自然环境对施工过程的影响。 2.2施工技术要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新型建筑材料及施工设施不断更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已逐步由传统的人工施工走向了机械化施工[3]。在其独有的施工特点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水利工程一般是指水坝、大堤的挡水、蓄水及泄水工程,其工程施工是依托各种水域环境完成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水流进行导流和截流。目前,针对较为宽阔的河床常采用分期导流的方法;针对峡谷河床时,采用一次性围堰断流较多,也有部分施工单位会采用隧洞或明渠导流,目前,我国较为常见的围堰断流形式主要为土石围堰。而在对河道进行截流时,大多数施工队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平堵、立堵、平立堵3种。其中,平堵常使用船舶、浮桥、缆机等施工;立堵使用单戗、双戗或多戗等施工方法。对于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例如,苏联伏尔加格勒水电站、中国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截流时,采用了先立堵再对后栈桥进行平堵的施工方法。2)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对抗压、防渗、抗裂、耐磨等性能要求较高,在修建水利工程项目时,需重点关注地基的处理方式。目前,地基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将覆盖层及风化破碎的岩石挖除。但该处理方法对工程的造价、工期等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现阶段也有大量施工单位逐步将灌浆、混凝土防渗墙及软弱地基加固等方式用于水利工程的地基处理中。3)此前,我国在修建堤坝时,多采用土、砂、石等材料,相关施工经验较为丰富,且随着筑坝方法的不断改进,机械化程度日渐提升,在机械化联合作业的基础上修建的堤坝的性能及质量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我国水利资源大多位于西部地区,该区域的地形较为复杂,且交通不够便利,在修建土石坝时需注意深覆盖层处理办法及度汛、泄洪、防渗等工程设施。4)常规用于修建混凝土坝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柱状浇筑法,这也是目前我国修建混凝土坝时采用的施工技术。但与20世纪30年代使用的柱状浇筑法不同的是,部分工艺进行了相应的更新和完善,为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在混凝土材料中加入了适量的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为减少木材用量及模板安装所耗工时,会更多地采用组合钢模板,除此之外,应用人工生产的砂石骨料并引入混凝土泵车及其他专用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坝的施工效率。 3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不完善、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不够重视小型水利工程,下面对这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3.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与当下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无法为水利工程施工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首先,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由于人为因素、施工工艺、隐蔽工程等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但由于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现场管理混乱,监督管控不到位,无法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及时发现与处理,导致工程中出现质量隐患。其次,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2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地质及水文环境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效率及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下,无疑为水利工程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相关单位除了具备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外,对员工的专业技能也有较高的要求。以著名的三峡大坝工程来说,该工程的施工队伍在湍急的长江水域施工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相关团队通过将江水急流切断,在无水环境下最终完成工程施工,因此,充分结合地理形势的情况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完善是保证项目如期竣工并顺利投入使用的重要保证。但就目前而言,一些施工队伍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实施之前,未提前对工程涉及区域的地理条件进行系统的考察,在未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开展作业,无疑会对接下来的施工造成一些安全隐患。 3.3对小型的水利工程不够重视 除较为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外,我国境内许多农村地区也修建了较多的小型水利工程,这些工程规模较小,所处地区较为偏远,未引起施工队伍的足够重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正是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诸多质量与安全隐患,不仅影响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而且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施工现场管理对策分析 4.1优化现有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内容涵盖施工计划、施工技术、施工物资及设备、施工人力及工资、财务等内容,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在制定相关管理体系时,应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细节,制定统一的施工流程,包括最初的实地考察、施工规划、图纸设计、施工流程,施工中用水、用电问题,最终竣工验收标准等,均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定及制度,同时,为保证施工的效率及质量,应鼓励单位各部门间进行协作。 4.2明确技术人员的管理职责 施工队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施工,因此,大部分施工单位更多地侧重于如何提高施工效率,期望提前竣工以快速投入生产后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施工管理才是保证施工效率及质量的有效方法。水利工程涉及的区域范围较广,对大范围人员及施工现场进行管理难免存在一定困难,且无疑会增加相关负责人的工作量,为进一步优化现阶段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办法,可通过责任分摊的形式,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细化到个人,采取问责制度,以明确相应人员的管理职责。 4.3建立统一的施工质量考核标准 现阶段,一些施工队伍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将更多的目光集中于中大型工程,对于偏远地区的小规模项目没有足够的重视。为有效实现工程管理目标、提高施工质量,需为所有施工单位制定统一的施工考核标准,开工前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均需制定量化、客观的考核指标,以此有效提高各施工单位的施工效率及质量[4]。 5结语 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工程项目,现阶段随着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尽管国内的施工技术较为成熟,但在其施工现场及技术管理方面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技能欠缺、安全质量意识薄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及质量,应以完善现有制度、提高人员专业技能、建立统一施工管理及质量考核标准为重要的应对手段。经对施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改后,才可进一步提升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李泉青 贺章明 单位:平昌县牛角坑水库运行保护中心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篇2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技术应用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作为施工技术人员,要运用高效的技术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稳定开展。 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1.1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内容 水利工程管理包括,施工过程的监管以及竣工以后的验收,在管理过程中,监管者要完成对于业主、承包方和三方联合管理监理单位的组织和协调,具体管理内容要根据工程的实施办法进行拟定。水利工程项目制定以后,相关管理方以加快水利工程项目的完善程度,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确保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完成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工程技术人员在管理的同时采取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按照目前施工流程标准,特定的区间采取专业化的技术管理,以确保整体施工的流程、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建筑单位和监管单位给出的报告数据,对实际的施工流程进行监督和管控,按组织计划要求,有序使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工程承包单位要对施工现场做周密的管理和计划,对于不同的施工进度采取稳中求快的方式,既要保证施工流程的安全,又要确保不发生质量问题。监管部门也要一致协调相关管理工作,按照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施工流程以达到业主满意的结果。 1.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 水利工程项目庞大,按照工程的进展特点,水利工程整体工期较长,并且施工范围较广,所以,在完成这种相对复杂的大型工程时,一定要采取周密且严格的管理办法,不断加强管理者的自身责任,让管理人员按照标准化流程对整个工程进度进行监督和管控,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水利工程监管部门要考虑出现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比如:地震、洪水等问题,以及施工人员未按标准化操作进行施工的过程,这些都会对整体的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办法,是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这也进一步要求水利工程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策略,以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 2水利工程常见的施工技术 2.1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水利工程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施工技术具有多种优势。其整体经济效益较高,在工程建筑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预应力补偿效果。按照国内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要求,预应力锚固技术对特定的建筑物或基岩能妥善地加固,配合混凝土达到更好的稳固效果。按卫星定位系统的新型技术特点,锚固技术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合理控制深度并设计位置,并在不同位置产生靶向应力,有效改善建筑或基岩整体的受力状况。 2.2围堰技术与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 围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常见的导流问题,该项技术在水利工程比较常用。在水利工程开展阶段,要对河流上游进行有效的调控,既避免对施工过程造成影响,又要保证河流通畅,因此,采取专业且有效的围堰技术,能进一步改善施工环境,让整个施工过程更加顺利。遵循水利工程的施工办法,进行围堰的同时要考虑实际的水体状况以及周边的地质环境,按照水体的存储量进行有效的调控,确保制定的方案能够有效执行,控制成本并加快施工进度。工作人员在导流的同时,可以先了解不同区间的河流周期性变化,然后按照施工位置的导流需求现场拟定适合的施工办法,保持施工进度。采取特定的临时处理措施,以便应对突发状况。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采用的围堰导流技术,要提前根据不同区间的施工需求,给予相应的结构性施工支持,按水体模型试验结果对特定区间的导流能力和稳固性进行二次确认,使整体的数据达到标准值后,最终确定围堰的具体结构,以消除排水的压力。 2.3土方施工 作为影响工期比较严重的环节,土方施工是水利工程的重点,所以,在此施工环节,要提前选择高效的施工技术,并及时完成土方的开挖和回填,具体的施工步骤。第一,土体开挖。按照不同区间的闸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向,采取挖掘机开发方式,同时利用人工配合的方法,让整个开发过程的效率得到提。通过分层、分段开挖方式,让整个开挖达到最高效的结果。开挖同时做好排水,当挖掘位置达到设计标高后,监管部门要采取专业的办法完成槽体的检验,整体开挖深度和位置合格后,利用混凝土填充,此时要注意,填充前保证开挖区间的土方达到标准,并且在回填的同时要确保水体含水量充足。第二,土方回填。回填之前要提前确定站闸和挡墙后的回填位置和回填密度,回填时要有效控制其中的含水量,干容重达到1.50吨/立方米以上。为消除产生的绕渗问题,在回填的同时不断进行夯实处理。回填的过程中要有现场人员进行配合,同时在确保回填厚度达到20厘米左右后才能继续施工。回填位置要留有一定的坡度,并且确保缝隙位置采取错缝的方式搭接。挡墙后回填要提前预留沉降量,提前对回填土的干容重和密度值进行测量和计算,避免出现沉降问题。 2.4钢筋混凝土施工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之前,采购部门要按图纸提前购置合适的钢筋,之后按区间的使用比例完成配置。钢筋骨架的制作以及连接过程中,确保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同时达到标准的厚度要求。按照钢筋骨架的承载标准,工程团队要提前对不同区间的应力进行测量,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在施工现场用料导管输送浇筑以降级裂缝概率。施工过程采取一次浇筑成型的办法,既可以消除横纵中心出现的裂缝,又可以使钢筋的承载效果提高。特定位置的钢筋绑扎结果达到标准后,应立刻进行混凝土浇筑任务,并采取振捣加固的方式,使混凝土与钢筋紧密结合。在振捣时也要注意出现的过振和漏振问题,混凝土结构是否会出现裂缝,与后期的养护以及施工期间的振捣都有关联。 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招标要提前拟定施工合同,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已经完成拟定的纸质合同要严格落实相关条款,其中要包含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及作业条件。监管部门对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查阅,根据系统要求进行考核,当满足严谨的工程施工要求后,才能进行对应资源的配置。在合同实施期间,为了避免因外界地质条件或相关因素的变化对合同产生影响,施工方会根据特定的进度情况适当进行调整,调整时企业也要尊重实际的情况进行配合,当一切施工流程经过协商达到统一结果后形成纸质文件,然后交由专业的审计部门进行审核。 3.2建立监管制度 之所以按照科学化标准建立并完善监管制度,是确保施工人员在自身责任意识清晰的同时,使整体的施工过程不会出现质量风险。按照不同部门的职责要求,每一份责任都要有具体的责任人承接。根据严以律己、相互监督的标准,不可以在工程中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和隐患,一旦出现问题,要确保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以免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责任人要了解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能够在出现紧急状况时应用,将已经出现的问题风险降到最低。风险防控办法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进行宣讲,确保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风险率降低,消除隐患的同时使整体工程的经济损失得到控制,减少因工程质量问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3.3建立技术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期间要维护各方的利益,并且保证整体施工结果达到合同要求的标准。按照已经签订的合同规则,工作人员要对特定区域的质量作出监督和管控,根据施工要求,紧密监管可以有效消除潜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风险问题。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可以在施工期间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工程手段,对已经完成或可能出现的人员施工错误进行纠正,并将其纳入技术管理体系中,以建立更稳定的技术管理模型。施工中也可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将获得的结果与标准值比对,以消除在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技术管理和施工质量问题,当出现问题时,也要迅速拟定解决方案并及时实施。 作者:黄爱博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水库灌区管理所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篇3 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在水利工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全面地开展技术创新研究,进一步优化施工技术方法,全面地加强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 1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水利工程与一般性的建筑工程在施工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相同之处虽然可作为项目建设的一般参考,但在具体施工期间,水利项目的施工技术仍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水利项目施工期间,在建设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方面均比一般项目要多。其次,工程实施期间应依据行业的规范制度要求严格执行。由于水利项目自身的特征较为特殊,施工区域均为水库、海等区域,其施工范围的流动性更强,因此,如果工程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便会影响到较大的范围,甚至还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在开展水利项目施工期间,应侧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作为工作指导。水利工程实施的安全性较为重要,由于多数水利项目均属于民生工程,其建设的难度也较高,多种因素均会对项目的正常施工产生影响。因此,施工方应侧重为施工人员创建相对安全的环境,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后续应用水利项目时,这也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见施工安全性的重要。最后,注意温差对水利项目施工的影响。施工方科学控制环境温差,避免温差对施工形成的负面阻碍,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2水利施工技术科技化分析 2.1高科技产品的应用 在建设项目期间,技术人员普遍应用GPS技术手段。该种技术能够精准定位,可明显提高项目测绘工作的实施效率。通过发挥行业先进技术的功能,提高项目测绘工作的专业性,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以此来优化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2.2AutoCAD辅助设计技术 CAD技术作为近年来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且在我国的各领域均实现了普遍应用。在水利项目建设期间,该技术还可明显辅助技术人员快速完成工作任务,配合Auto Lisp语言形成较为实用的程序,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此外,在水利项目建设期间,需经过大量的计算,使用Auto CAD可形成数字化的模型,不断优化数据统计的效果,转变以往的计算方式。此外,Auto CAD技术还可绘制与工程相关的图纸信息,这样便可辅助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2.3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应用在水利项目中使用GIS技术,可形成综合且完备的数据库,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通过使用数据库来提高资源的存储和使用效率。在利用数据信息的过程中,还可同步实现对信息的检索、分发和使用等,形成较为理想的使用效果,全面提高工程的实施效率。在水利项目中全面推进GIS技术的使用,还可形成更为全面的施工体系,从信息的数字化和可视化等特征着手,更为清楚地描述相对复杂的工程建设过程,提高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3水利施工应强化的传统施工技术 3.1高边坡支护技术 支护前的准备:第一,在开展支护工作前,需全面衡量地质条件因素,依据具体的工艺来确定适合的方案。部分位置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者存在一定的岩体。因此,设计人员便需尽量提高设计方案的细致程度,可形成施工的指导文件,经过充分的讨论后确定具体的实施程序。第二,操作人员应依据指导文件来开展具体的支护工作,禁止私自改变支护的方法和位置。第三,在实施支护工作前,还应针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安全方面的处理工作。锚喷支护施工:在实施锚喷支护作业时,施工方需留意下述问题。第一,在开展施工前,进行必要的测试,或使用工程类比的方法来获取支护的相关参数。第二,该技术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设备配合,并妥善放置,提高其安全性。第三,针对注浆器等设备进行养护,保证设备能够正常发挥功能,并在其使用前进行全面的检查。第四,喷射区域先做好防尘工作,避免粉尘对喷射面造成不利的影响。第五,针对渗水性较为明显的区域,可定点排水。完成混凝土的喷射工序后,便可确定具体位置进行钻孔,将多余的水分排出。第六,还应科学选择锚杆,保证锚杆的直径参数与规定相符。 3.2钢筋的铺设技术 实施铺设钢筋工序时,需侧重留意细节,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在具体铺设钢筋时,需科学设置施工程序,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来进行连接。完成铺设工序后,便可形成相对完整的工程体系,以此来优化工程的稳定性。此外,施工区域还应实施钢筋的翻样,注意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要掌握图纸的意图,并依据具体的细节来分配任务内容。钢筋翻样涉及的钢筋穿插要科学,此外,在刚度和密度等方面保证一定的合理性。提前确定好钢筋绑扎的顺序,并对特殊位置的钢筋进行计算确定。部分位置的钢筋密度和施工要求较为特殊,其施工难度也较大,施工人员应重点注意上述问题。一般来讲,可用闪光技术来焊接主筋接头,在安装套筒时,可使用冷挤压的方法实施连接。部分钢筋接头的位置需弯曲设置,应科学控制好弯度指标,选择适合的接头无缝连接。 3.3预应力锚索施工 在实施预应力锚索部分工程时,需注意下述问题。第一,需配置专人完成工程的安全工作,及时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排查和处理,为后续的工序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二,部分钻孔施工可能会形成一定规定粉尘,因此便需做好防尘工作。此外在实施开孔工序时,还需全面清除稳定性较差的岩石,避免其脱落造成安全风险。第三,钢绞线需使用特定的支架,这样便可为施工人员提供相对安全的施工环境。施工方需配置专业人员完成锚索的安装工序,并在他人的指挥下完成。第四,实施锚索的张拉期间需设置警戒线,避免使用千斤顶形成施工风险。第五,还需主要高压风管等的安装效果,保证其稳定性,可使用防护罩等措施来降低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 4水利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4.1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水利项目中的技术应用相对多元。因此,在准备施工环节,便需侧重加强技术管理,持续提高技术的整体效益。首先,应妥善完成图纸技术的会审工作,形成技术管理的具体指导文件。水利项目相对复杂,在开展项目期间,图纸的作用也较为明显。准备施工时,应科学进行图纸的会审,明确图纸的具体技术要求,并保证设计、施工和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其次,依据具体项目的建设特征,做好施工技术的设计方案,明确技术标识,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前提。最后,项目施工的程序复杂性较强,所有工序均需配套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在设计技术方案期间,需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配套技术方案。 4.2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协调工作 在项目实施期间,需提高工程组织规划的实施效果,不但需依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也需妥善做好技术的准备和统筹工作,持续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在编制施工方案期间,需针对技术进行必要的审核,保证施工技术与实际需求相符,不断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和效率。此外,还需在施工现场做好技术的协调工作。在具体施工期间,可能会应用到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技术手段。上述技术手段具有一定实用性,尽量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此外,还应保证工程的进度达到要求。最后,应对现场的施工技术进行调节,不但为技术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客观环境,同时还应细致检查技术及相关的材料、设备等,尽量发挥出施工技术的最大功能,保证工程各程序均有序实施。总之,新时期水利工程技术不断发展,作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更加高效的施工技术,科学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全面推进施工技术发展,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作者:李冬倬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水土保持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