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管理论文: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创新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动态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只有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用人机制,转变管理职能,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我国企业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多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要形式和直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高度排斥市场的作用,平均主义弊端丛生,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市场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方式,与政府间接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代国际经济发展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形式,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管理,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仍然薄弱,其主要方面表现在:1、管理观念落后。2、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不准。4、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的经济。它打破了地区和部门的封锁,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要求:1、人力资源配置受市场供求的制约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通过市场供求力量来实现合理的流动,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2、人力资源更注重战略性、适应性的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只有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时分析内部人力资源需求的情况、市场供求状况、来自企业外部机遇和威胁等重要信息,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3、转变管理职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必须深化内部改革,特别是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职能,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发展机制以及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4、建立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市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路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全球性、战略性、服务性、指导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只有面向市场,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培训,才能最终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1、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竞争的观念、战略的观念和全球的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着眼未来,以支持为主,更多地考虑如何开发人的潜在能力,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去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竞争呈出现市场化、国际化的格局,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转变管理职能传统的人事管理多属于一些行政性的日常工作。企业从传统的人事部门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要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是职务分析,既为每一位员工明确规定他们的工作性质,职责范围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作业提供基本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明确后,还要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的、完整的人力资源框架体系。基本框架体系有: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福利、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还应注重战略职能。3、适应新形势需要,改革用人制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就有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种身份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打破干部终身制,取消干部和工人的界限,实行劳动合同制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聘用制度是我国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管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使劳动管理由过去的行政管理办法,逐步过渡到法律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实行聘用制,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行政调配方式,建立竞争上岗机制 ,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增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及时性、科学性,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通过改革用人制度,不管干部还是工人,只要有能力有技术,具有一定文化、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符合岗位资格条件的优秀人才,都可以聘用到企业管理岗位上工作,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4、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公平合理、充满激励的薪酬福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吸引、激励和保留有能力员工的重要措施。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特别要注重以核心员工收入分配为突破口,将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参与分配,促进人才价格机制形成。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不同需求,通过事业发展、增进感情、优化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无限的事业发展空间来稳定和吸纳人才。总之,只有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满意度,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5、加强员工的培训与开发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关键在于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生产技术要求企业员工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技能。员工只有不断提高熟练程度和文化科学水平,进一步增加劳动的智力内容,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通过培训与开发项目改进员工能力水平和企业绩效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培训能使企业员工获得对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开发则着眼于长远的目标,以获得目前工作及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使员工能跟上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某地区有一个服装厂,贷款从美国、日本进口一批先进的电脑控制生产线,但由于没有与此相适应的操作人员,机器只好停开,生产效率比原来还要低,300多人的厂连工资都发不出。这一教训有力地说明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是何等的重要。勿庸置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人的要素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性、动态性、全球性的经济,这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市场的开发与竞争,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大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人才看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动力,建立人才机制,形成一种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论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新经济发展中起步较晚。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要求而发展和演进的。 1. 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内涵 1.1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人力资源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将各项理财活动“人格化”,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有信息价值观念。随着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关注信息的及时搜集与整理,注重对信息价值的分析。 再次是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一是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完整、不及时,或者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形成企业的决策风险;二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加大了存货风险及产品设计、开发风险;三是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四是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 最后是树立环境价值观念。新经济要顺应时代要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导资源有效配置,环 境和生态的优化与平衡。企业财务人员要善于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公共关系。 1.2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应兼顾各相关利益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作为企业理财的最高境界。 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新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企业将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人所要求的偿债能力最大化、对政府社会贡献最大化、对社会公众的社会经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盈利、个人的资产积累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和目前单纯的工资制相比,更有利于强化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利于保障职工经济上的直接利益,更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财务责任社会化。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企业既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必然选择。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1.3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首先,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新经济扩展了企业资本的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在知识型企业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知识资本。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应着重考虑“筹知”和“投知”。 其次,无形经济是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新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在财务管理中应重视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及其评价,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再次,利润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新经济社会中,利润分配转向在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各所有者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大小比例进行分配,按贡献大小并结合各相关利益主体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来进行分配。 最后,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新经济时代,企业应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2.1融入市场,参与竞争。 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参与外部市场竞争,成为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营实体,客观上存在着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企业财务风险将会越来越大,财务管理工作由过去重融资、投资的资金运动过程向着重风险发现、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转变,由实务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财务转变,由过去单一价值目标的财务向多层次目标的财务转变,形成了财务的价值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和人文目标的共存状态。这就客观地要求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必须具有现代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善于掌握各种市场变化的财务信息,研究分析其变动趋势及影响,特别是对市场环境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分析预测,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2敢于负重,加快发展。 新经济时代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将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国外资本的进入,使企业融资渠道会越来越多。在资金筹措和运用过程中,企业会有许多获利的机会,同时也存在着市场风险。因此,寻求合理合法的融资形式和机会,就成为企业理财的重要技巧。所以,财务人员应该全力更新负债经营的观念,要把负债作为筹措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重要手段,并通过强化经营与管理,提高投资效果,把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负债经营也要注意资本结构问题,并非负债资金越多越好,而是要研究企业资本运营中财务的杠杆作用。这就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和财会人员要有科学合理的融资及其使用观念,调控负债水平,,充分运用好通过负债融通的资金,确保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 2.3创新模式,开拓进取。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实现财务管理功能、实施科学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在新经济时代,一方面,信息传播、处理、反馈的速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 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导致合作更加广泛。这就必然要求企业之间要相互沟通和合作,但合作并没有取代竞争,竞争也不妨碍彼此间的合作。这种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开放型的管理模式,必然成为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发展的基本模式,因此,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总之,新经济的出现,对于每一个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形势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只有创新,才能够使一个企业、一个学科保持活力,迎接挑战。要使企业财务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要求,创新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使我们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 不同的市场环境,需要不同的财务管理思路。只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与经营市场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财务管理才能成为推动企业经营的助动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培养面向市场的新型企业理财人员,笔者试作探讨。 一、树立创新观念 供大于求是相对于一定时期、一定产品和一定企业而言的。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和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存在所有生产产品的企业均出现供大于求。这就告诉我们,在买方市场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成长、求发展,只有紧紧地把握市场需求趋势,站在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的最前沿,以不懈的创新来赢得生存,赢得发展。创造出领导市场的经营发展优势,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注意培育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能力,通过财务管理创新来推动企业的经营创新。 培育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能力,首先是要树立创新观念。笔者认为,应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中实现两个“融入”:一是在“筹资与用资”的观念中融入“筹知与投知”的观念。现代市场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市场,谁先掌握知识谁就先掌握市场。这是知识经济同工业经济最本质的不同点。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不仅要有维护生产能力的实物资本,更需要有具备创新能力的知识资本。企业具有大量的知识资本,就拥有了发展生产的主动权,可以从高层次上优化产品结构,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买方市场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要求企业紧密结合市场实际,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本的管理,支持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其知识资源,创造和增加企业价值。二是在“管财与管物”的观念中融入“管人”的观念。人是生产要素中最积极的因素,是知识的载体,是创新的主体,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财务管理要立足于管人,并与“管财与管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通过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把人的知识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 二、调整财务目标 传统企业的财务经营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应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企业追求的财务目标。目前,美国已有29个州先后修订了《公司法》,要求公司的经营者不能只为公司的股东服务,必须同时为公司的相关利益主体服务。美国的IBM公司把其财务经营目标提炼为“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笔者认为:经济效益已包含股东的利益和职工利益,而顾客利益则属于社会效益的组成内容;以我国的社会体制、价值观念和发展现状看,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作为企业的最高境界,调整企业财务经营目标。 现代企业已完全超越封闭经营的历史阶段,企业在创造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超脱社会环境的企业活动是无法存在的。在现代市场中,消费者对市场消费的需求,不仅讲求适用,更讲究良好的消费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注重健康的消费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注重自身消费与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这就要求企业要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良好的形象、较高的信誉服务社会,提升形象。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发展社区服务,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无形资产。 三、加强成本管理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最大的参考因素还是价格。所以降低成本,创造价格竞争的空间是买方市场下企业制胜的重要手段。加强成本管理,要切实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广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明确成本管理目标。前几年推广“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就是成本管理的市场化。制订企业的标准成本要将企业产品的价格水平锁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上。二是全面开展“价值工程”管理活动。价值工程是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方法,以功能分析为核心,通过功能分析,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量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创造应具备的必要功能。价值工程管理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创造阶段,就注重成本控制,从而能促进企业在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三是强化成本分析,实行成本诊断。要定期地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比较,进行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成本管理经验,纠正成本管理偏差,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四、制订信用政策 买方市场情况下,要有效地保护企业利益,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防范和杜绝经营风险。一要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谨慎选择客户。应该知道,在应收帐款成本中,给企业带来损失最大的莫过于客户拒不付款或无偿债能力而造成坏帐成本。所以,企业财务部门应认真研究客户信用状况,为正确确定客户提供依据。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客户以适当的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促使客户尽早付款,促使资金尽快回笼,减少应收帐款的机会成本。三要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明确发货审批权限,责任到人,防止盲目发货或发“人情货”;同时将货款回收状况、合同履约率等指标同营销人员的报酬挂钩,充分调动营销人员收款的积极性。 五、强化风险管理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财务经营风险相对较高,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一是要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市场信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充 分及时地披露内部和外部信息,不能对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及时有效地加以选择和利用,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增加不必要的机会成本。二是要不断创新、更新管理办法。买方市场条件下,知识积累、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根据变化的知识水平、科学发展进程开发产品,创新管理;不能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结构的变化相应调整财务经营思路,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三是要根据产品寿命周期确定财务经营方向。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寿命周期,面对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财务管理要实行相应管理措施,使财务经营与业务经营相适应。四是要适应“媒体空间”无限扩大的趋势,调整财务经营战略。“网上银行”的兴起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通加快,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财务经营风险。财务管理应适应这种变化,制订相应经营战略,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五是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加快,变化加大,已不象传统投资那样能清楚地划分期限与阶段,使投资风险加大。买方市场下,企业如何在不断创新发展中防范、抵御各种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建筑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工程业务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上,本文提出了建筑企业的管理创新内容、管理创新的工作步骤。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创新;内容;工作步骤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建筑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工程业务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上,因此,对于明智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改变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和最佳效益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本文从建筑企业管理创新内容、工作步骤几方面来阐述建筑企业的管理创新,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的工作内容 1.1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必须摒弃已经不合时宜的经营管理思想,包括: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要从单一指标型转变为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型;管控的内容要从粗放型转向涵盖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方方面面的精细控制型;管理方式要摆脱传统管理习惯和方式,尽可能减少“人治”成分和随意性,形成权责明晰、奖罚分明、责利统一的层级管理;管理机制要从对企业职工的形式化约束转向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管理目的要从目标相对单一型转向综合成长型,发展企业、造福职工、回报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管理心态也要从固守其成、循规蹈矩转向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1.2战略管理的创新。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微观上来说正确战略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使企业赢得持续竞争力。 1.3经营管理创新。(1)经营管理创新要以财务集中为切入点,强化财务管理、核算、监督、结算以及融资、运营等职能,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集中经营管理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一是推行财务管理制度的现代化,把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吸收、借鉴、运用到工作中,优化经营管理结构,集中经营管理范畴,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二是加强财务资金管理。要加强资金统筹调度和集中使用,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加快资金周转,防止和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满足正常生产经营和建设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流动负债。切实强化资金预算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拨付资金,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优势。加强财务监督,严禁变通预算项目串用、挪用资金。积极开展资金运作和票据理财,努力提高资金收益。(2) 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预算一经确定,要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经济活动。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3)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就是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激励机制运用到企业内部,以企业内部各部门乃至个人为企业内部市场的经营主体,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内部各主体间以经济关系构建业务关系,使市场的价格机制与企业的管理机制在企业组织中相互融合,建立起一种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效融合的企业管理模式。 1.4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是企业中不断增值的资源,企业应加强管理和开发。在做好人员招聘、职工合同管理、考勤与绩效评估、薪酬与培训等与公司内部有关事项的同时,注重对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创新的重点应是如何把人力资源管理进出工作做实,在此基础上,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 ! ,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分配制度和赏罚分明的约束激励机制,使职工得到公平合理的报酬,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5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涵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 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精神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旗帜。在企业设备、资源、工艺等硬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竞争比的是企业文化的软实力,要做到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以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按照建设现代企业的要求,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建立文化管理的系统平台,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真正融为一体,以企业文化的无形力量推动企业发展。 2. 管理创新的主要工作步骤 2.1发现企业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企业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产品及服务质量;企业的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及用人制度;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出现的问题;企业业绩;企业面临危机、挑战及运行上的问题。 2.2寻求相应的对策 。为解决上述问题,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有多种方法,一是改革企业管理制度,例如改革薪酬制度、用人制度等;二是引入成熟的管理技术,如流程再造、平衡记分卡等;三是企业自行进行创新,提出新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技术。一般来说,以前两种为主。 2.3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权益关系 。企业管理创新难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权益关系的调整。管理创新者在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存在问题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权益关系。 2.4企业管理创新的实施及评价。管理创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来说会遇到阻碍。在创新的成效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之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得失都不是很清晰。那些有可能失去较多的人就会以各种借口反对。此时,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外部力量的肯定及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为确保创新能够顺利地推行,可以先选择影响范围较小,且容易取得成果的项目进行创新,以尽早取得成效,赢得企业内部的肯定与支持。对管理创新的评价应坚持利益相关者评价的原则,只有相关的不满得以消除或减轻才能确认创新成功。评价应注意时滞问题,在创新的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之前就进行评价是不恰当的。比如,管理制度创新的效果一般要两至三年才能显示出来。在此之前,完整地评价它是困难的。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制度缺陷与创新 一、目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当前企业基本上都是将绩效管理作为其战略发展的导向和基础,利用分解目标的形式让企业的员工与工作人员都能够保持在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努力方面的一致,然后再使用相关方法和评估标准来对其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让员工的绩效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让员工和企业管理者都能够共同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国企都有效运用了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结果来对自身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落实考核责任,形成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同时也能够建立一个有着强约束性、高业绩和回报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对员工的奖惩机制加入到其考核制度当中,使得国企内的管理者薪酬自定、薪酬增长速度过快以及薪酬降不下来的现象,让国企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也有利于经济增长和质量的提高,让国企的内在动力得到增强,国企的经营效益也有了更明显的上升。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制度缺陷 (一)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的国企管理着都将绩效考核当成了绩效管理的全部,绩效管理即绩效考核,而绩效管理中的很多步骤都被忽略,这是错误的。这种误解让国企的绩效管理没有了原有的意义,让员工也不再对绩效管理加强重视。其管理者只是简单认为员工的将近、薪酬等奖惩制度的决定因素看做考核结果,进而就能做好绩效管理,而没有认识到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绩效管理只有通过各环节的过程管理才能确保成功实施。 (二)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在国企中实施的考核内容不完善,没有全面性,只是将其考核方向主要放在了岗位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方面,让企业总体目标与对员工的考核目标指标之间没有较大关联性,没有详细的指标和重点,让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目标之间都缺少联系。使得不明确的考核标准导致对其绩效考核的衡量尺度不明确,使得其具体的操作较少,没有定性或定量的判断。如果管理者用模糊、无准确定义的指标来考核员工,自然无法避免实际考评过程中的随意性,难免出现考核中的“人情味”,甚至导致考核中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绩效管理体系中缺乏反馈制度 绩效管理中有一个环节是绩效反馈,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且对于其企业管理者而言,几乎没人能有效做好该环节内容,大多数甚至全部管理者都将绩效反馈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工作环节。认为考核才是其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绩效反馈只是简单利用绩效沟通方式,让员工对考核不是很了解,从而也没有机会去对考核结果进行质疑或者申辩,也对自身在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不足与企业对自身的期望的具体情况,进而不能从根本上找到本质不足,也就更谈不上从哪改进了。 三、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国有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员工考核评价标准,形成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以对员工的劳动贡献进行科学的评价。把员工的奖惩制度、用人提人制度等与考核内容挂钩,让员工认识到工作心理的重要性和其发挥的作用。员工只有将企业的发展与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才可能出现双赢的结果。 (二)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的指标必须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根据企业年经营规划来开展,由企业管理者人员来将其指标分到企业各部门,再有部门向下级一一发送,直至到个人。制定的员工考核制度要与员工的工作内容、性质、特点以及员工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相结合。必须要注重每一个在国企中工作的员工的角色以及责任关系,让各级别之间的绩效管理不存在矛盾。比如国企高管的绩效考核就是以他们在工作中所决定的管理措施和决策的灵活性和正确性进行判断,从结果方面来对他们的决策进行评估和考核。对于基层员工,他们对结果的影响主要通过其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来决定,因此对他们应更多的采取行为指标。 (三)建立健全绩效反馈机制 国企必须将绩效反馈制度建立完善,让企业中每个被考核的对象都能够对自身的绩效进行认识和了解,进而再改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不足之处,从而来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同时也能够让员工的绩效和企业部门的绩效有着很大关联性,有助于企业部门间的绩效发展平衡。如果主管人员能够利用绩效沟通,还可以对其部门的任务目标进展情况进行了解,也能够认识到在任务进行时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找出问题原因再解决。让绩效管理的计划能够得到改进和完善,也有利于企业的下个绩效管理的目标的定制和规划。 四、结语 国企是国家国民经济内的主要支柱,必须要重视其自身的绩效管理工作,其是对国企内部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国企进行长期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利用绩效管理定制自身绩效发展目标,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才能让企业得到更长久、更快、更稳的发展。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基于新形势下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等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它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建立何种会计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模式倾向于较为松散的“协会型”即以会计职业团!体为会计工作的管理机构,而在计划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则倾向于相对集中的“政府型”,即以国家政府机关为主要管理部门。 一、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探析 基于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基础之上,因此,可将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会计人员由责任单位领导和管理的交叉型管理模式;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统一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的统一型管理模式以及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的分散型管理模式。本章将针对于三种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1.交叉型管理模式 我国现代大多数企业将以人为本作为会计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通过实现人与事两者相机融合,将会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这种交叉型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行为科学管理原则,使得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呈现“有利争先管理,无利或有害相互推诿”状况,不仅难以充分发挥交叉型管理的高效性,而且还极易引起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混乱性。 2.统一型管理模式 统一型管理模式有助于充分发挥会计职能和作用。该模式要求将各责任单位核算机构作为会计部门的派出机构,承担为各责任单位服务和执行会计职能职责。企业一经发现会计管理过程中的不良行为,直接追究该责任单位核算机构的责任。 3.分散型管理模式 分散型管理模式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分散型管理模式要求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和管理,并将会计人员作为核算的第一线,以此,将有助于会计人员及时把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状况,充分挖掘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且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予以纠正和完善。 4.可操作性模式 以前,人们对已颁布的会计准则的批评之一,是其缺乏可操作性,令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在具体运用时觉得无所适从。现在,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 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的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指南以会计人员喜闻乐见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做出了规范,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时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避免了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5.动态性模式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当实务中出现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可以对应用指南进行修订,使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体现实务出现的新的、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一旦条件成熟,也可以制定新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规范,将这些规范加入到具体准则的行列,使之成为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是基本准则,也可以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改。所与以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动态性 二、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1.企业会计管理需全面落实内部管理,强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一方面是全面落实内部管理。即企业需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理论指导,以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为平台,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机制,其中,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检查、会计考核、财务计划以及会计分析等;另一方面是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构建,因此,企业需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正确性,即增加会计报表披露的次数,尽可能缩短公布会计报表的时间间隔,为企业会计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构建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 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紧密结合企业各时期经营情况和会计工作情况,立足于企业传统会计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构建健全的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动态会计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企业通过全面落实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及时纠正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推进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完善管理体系、发现不足与问题的循环式管理过程,其随着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将达到动态的、时刻检查企业会计工作的、促进会计管理体系完善的目的。所以说,动态会计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推进企业会计管理科学化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3.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大力推广会计管理应用软件的普及 会计管理依靠的是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结合大量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同时借助于计算机和相关的信息系统,处理信息提供决策。会计管理信息的获得强调及时性与相关性,先进的技术手段尤为重要。所以必须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电子计算机普及和推广,同时开发会计管理应用软件,加快电算化的步伐,促进会计管理应用技术革新,推进会计管理在我国的有效应用。 4.建立现代岗位认证体系 现代岗位认证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关键。企业建立现代岗位认证体系需以对岗位工作分析、工作职责分析及其企业经营目标岗位分析等工作为着力点,将各项会计相关工作层层分解到日常工作中,之后,以周、月、季度以及年为考核周期,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管理进行绩效考评。同时,企业需实现绩效考评机制与奖罚机制直接挂钩,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对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惩处奖罚,以此,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工 作紧迫感和责任感,而且还有助于充分激发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5.建立完善的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是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将绩效评价指标与事业单位实施的管理相结合,能充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之,事业单位的评价指标应全面灵活,才能更好地发挥会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价值。 6.努力营造一个适合会计管理应用的良好环境 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中,只有当事业单位经营者能切实地承担起对事业单位的受托经营责任,才能对包括会计管理在内的经营管理科学产生需要。为此,应优化市场环境,实现事业单位产权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促使事业单位经营机制的改变,为会计管理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还要继续强化事业单位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人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事业单位文化,为会计管理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事业单位文化氛围。同时,要改进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以获得管理所需要的组织保证。 三、小结 综上所述可知,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完善与实施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完善是一项耗时长、系统复杂的工作,这就需要企业着眼于自身经营特点分析、会计管理职能分析、会计工作目标分析以及管理流程分析之上,推进统一型管理模式、交叉型管理模式及其分散型管理模式的优势互补,切实为企业构建出更为高效的会计管理模式。同时,全面落实会计管理模式,保障企业会计管理的合法性、科学性、适用性,为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大大增强企业会计管理者相关决策的高效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现代农业企业化经营与管理创新 引言 2008年,曾有全国人大代表谈到靠“三八、六一、九九”如何建设新农村的问题,认为三八、六一、九九不可能成为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主力军,农村必须想办法留住人才。那么高投入、低回报、自然和市场风险高的农业,要如何留住人才呢? 农业产业想要留住人才,首先要实现农业的强大以及要获得与工业相当的收入和利润,使人才看到农业的发展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但是,一直为大家推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它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农业发展必须强调农民是主体,而不是政府、企业家等投资管理者。同时,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也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土地流转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实现大规模的集聚。所以,与农业产业化相比,农业企业化经营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2002年,日本着名经济学家、日中经济协会首席经济顾问小岛丽逸在访问中国时指出,结合日本发展农业的经验和教训,走农业企业化之路,是提高中国农业产业实力的切实可行的重要举措和主要途径。因此,农业企业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企业化的内涵及意义 农业企业化的定义。最早开始农业企业化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戴维斯(John H. Davis)和其助手戈尔德伯格(Ray A. Goldberg)(John H. Davis,1957)。他们在“Policy Implication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e”和“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中首次提到“农业一体化”(Agricultural Integration)这个说法,同时把它的载体称为“农业综合企业”或“农业综合经营”(Agribusiness)。在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在40年代指出:一个国家,即使农业与工业占据同样重要的地位与优势,但只要它的运输和动力等基础产业已经现代化,就说明它的农业已经“企业化”了。 2003年,李达球在总结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业企业化作为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主要问题的一个发展策略,是根据市场经济特定的规则运行的。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于使农民从小生产者向现代企业家转变,从而改变农业单一、分散的传统小农经营方式,使其更具规范性和组织性。 农业企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对比。2007年,梁贤等经济学家对农业企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做了深刻的对比,农业企业化组织程度较高,它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化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企业经营为核心,属于中观经济范畴。两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是企业或政府,大多都有政府的介入,它关注的是产业的联系,是由二、三产业由外向内带动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农业企业化是以农户为主要经营主体的,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它由内向外带动企业获得整体联结的利益,即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与产业化相比,农业企业化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因此,农业企业化不光是产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更是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替代战略,是我国农村的第三步改革。 农业企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2005年,郭振宗,杨学成指出,国际上,目前农业微观主体的企业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经营行为的企业化,另一个是组织形式的企业化。而在我国,农业企业化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企业化经营农户;具备一定企业特征的农业准企业;农业企业。 企业化经营农户。在我国,企业化经营农户在农业微观主体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由于他们本身不具备大规模的劳动资料和土地,只能保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所以根本无法与具备正规组织形式的其他企业化模式相比,只能另辟蹊径,着力于经营行为的企业化,以这种方式来达到传统农户向企业化经营农户逐渐转变的目的。 农业准企业。第二种农业企业化形式是具备一定企业特征及组织形式的农业准企业。它包括:一是具有一定生产要素,具备一定经营能力的农业大户。二是农户联合经营以及合作经营组织。这两者的基础都是家庭承包经营。其中,农户联合经营是集合多家农户,通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承包权的分离,多家农户共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合作经营组织更为正规,它是以土地、劳力等各种要素在组织中入股,进行生产经营的农业合作组织。三是不同于合作经营组织的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它是在农业公司中,各农户进行生产要素的入股,从而结成的一种一体化组织。四是农民合作社。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办有实体,组织化程度较高,能够为农民提供各种自助性服务,已经成为初具企业属性的准企业模式。 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类型中,一种是农业公司。指在农村地区提供农业产、加、销等一条龙服务的企业。其二是家庭农场。它的基本单位虽然是单一家庭农户,但这些农户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组织规模的农业经营实体,它们可以很好地根据市场经济原则,运用现代管理方式,进行产、加、销等经营活动。另外,目前存在的民营农庄也是农业企业的一种。 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问题与管理创新 虽然我国很多农村,如山东、安徽等地,已经成功实现了农业企业化经营,但还是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农业企业化经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下面,笔者将针对农业企业化管理的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留住人才,培养农村企业家。长期以来农村的教育基础薄弱,加上年轻以及高素质的人才外流严重,使得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水准的农业企业家严重不足,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困难。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已形成的多家种田大户和正在兴起的各类农业企业,大部分因为缺乏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而制约其更好地 发展。经营者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否能够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留住人才,培养优秀的农村企业家迫在眉睫。 管理学研究表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与人力资本密切相关。正如拿破仑所说,领头人是狮子,他的队伍就是狮群,领头的是绵羊,其队伍就是羊群。可见,企业家在农业企业化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企业化是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过程,同样,农业企业家这一领头人也必须具备优秀的经营头脑和创新意识。 农业企业家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此,留住和引入大学生、专科生等高素质人才,以及留住那些在外工作多年,有一定经验和市场意识的外出务工者是当前较为可行的方法。 加强质量监督,实现“品牌”管理。目前,我国农副产品普遍存在农药污染、化肥污染、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问题,面对农产品全球化的趋势,如何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实现品牌效应,是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山东“寿光”的蔬菜,正是因为“绿色有机”的高质量监督,才形成了目前远销国内外的品牌效应。 农业企业化经营过程中,必须用现代企业标准化经营和品牌化经营来加快企业化进程。具体方法是,首先要采用国际认证体系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与此同时,还要借助名牌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培育开发出高附加值、高效益优良的名牌农产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营销网络管理。2011年4月,全国物价特别是蔬菜等价格飞涨,但是山东却出现了0.1元白菜无人收购,“菜农”上吊自杀的现象。强烈的对比之下,说明了农户的市场信息匮乏,农产品的营销网络有限的问题,而营销恰恰在农业企业化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营销网络的构建和管理是其核心和关键。 农产品作为必需的生活物品,有着广泛的刚性需求,这为农业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农业作为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基础产业,在每个市场内部的竞争也会相当激烈。因此,除了要加强“品牌”管理之外,还要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的管理,多培养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利用农产品批发、集贸、期货和网络等市场来完成农产品营销的多元化发展,完善营销网络。 加强战略管理。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着千万人的生计问题,关系着社会稳定与和谐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农业企业化经营中,更要加强战略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调节产量和质量,处理好广大农民和企业的关系,处理好农民土地的流转、流通和入股问题,处理好家庭承包和企业化经营的问题,从而保障国家、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内容 摘要:知识 经济 时代 , 企业 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顺应时代的 发展 ,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为此,企业可以从战略化、动态化、虚拟化、信息化和多样化等方面入手,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 关键词: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超过物质资本和 自然 资本,成为创造经济和财富增长的源泉。 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树立人本导向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树立人本管理导向不仅是管理 哲学 的变革,而且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合理性的考虑。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更加注意人的潜能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源的活力充分迸发。 重视 学习 型管理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学习能力的强弱和对学习技能的掌握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多的表现出学习型的特征。企业通过学习型的管理,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营造学习与工作浑然一体的氛围,打造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新型 教育 模式,为人才的终身教育、不断获取新知识营造环境支持,并逐步将企业培育成学习型组织。 变革企业文化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成长无形的精神力量,是成功地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基于人的充分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以知识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所以,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重视在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学习和创造,形成一种带有激励色彩的开放性文化,使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得以整合成组织的系统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动因 企业环境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 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水平和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使企业更为倚重知识型员工,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工作变得重要起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将知识型员工的个人能力与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寻求企业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 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一方面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人才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松自由环境;如何选拔合格人才、保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以及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急待解决的难题。 组织的变革 知识化和网络化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在扁平化组织结构中,创造性的工作愈发重要,参与性管理的色彩更加浓厚,人才对弹性工作时间和工作自主权的要求,以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更强烈。显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会扼杀人才的积 极性与活力。 科学 人才观的要求 在科学人才观的战略要求下,企业要变革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人本的观念,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价值;改革各类人才的评价方式,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传统人事管理的局限性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管理成为竞争力的核心,人才成为竞争力的根本,传统人事管理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管理职能上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撑,业务简单,功能单一,专业技能缺乏,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 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从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转为战略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整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动态化 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快速、技术 发展 日新月异的 时代 ,要求有与之相应的动态发展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着眼全局的动态管理 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管理既体现在对员工一生全过程的纵向管理,使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评、薪酬奖惩和退休保障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又体现在横向上跨越 企业 内部部门分割的局限,将全部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 市场导向的动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不能仅仅只埋头于内部事务,局限于内部的招聘、考勤、绩效和薪酬管理等活动,还要将外部顾客也看作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关注顾客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帮助企业员工了解市场的走向,对企业、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全局把握,建立一个关注顾客的需求与市场变化的动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形式的虚拟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是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业务外包的形式,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职能逐渐分离出来,由 社会 或其它组织、个人承担,并由它们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 目前 企业人力资源的虚拟化管理主要有虚拟实践社团、人力资源外包和员工自主服务等几种形式,其中,人力资源外包是最重要的形式。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一方面会提高双方的效率,使企业得到优良的服务,另一方面还会因此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集中优势和资源关注自身和核心能力和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 的虚拟化使企业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了灵活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e化 e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 应用 先进的软件,结合企业现有的硬件条件和 网络 技术,发展而成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是网络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结合。它大致包括如下功能:薪资和福利 计算 、培训管理、考勤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e化除了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外,还需要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开发方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并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整理,使企业业务和软件开发相结合,再通过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给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人员基础和组织保证。e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不仅改变了员工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增强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让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人力资源管理 方法 的个性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对人才的关注使企业必须考虑到人才的不同需要。企业员工的文化背景、心理、工作风格等各不相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最好能针对不同员工实行个性化管理,采取不同的激励制度、考核方法或者培训形式等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激励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知识 经济 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不断在观念、模式、手段、形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使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其战略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服务,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目标。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浅谈工业企业标准化创新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入世"以来,迫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国工业企业对标准化管理更加重视。但是,工业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活动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才能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很多企业对此并不十分清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工业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标准化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1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 1.1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54年来,企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在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标准的同时,企业制定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第二,建立了专、兼职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第三,建立了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的较为健全的企业标准体系;第四,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和经济责任制挂钩,促进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五,为与国际接轨。企业开始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开展其他区域和行业的认证活动,同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其中重点行业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已近70,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第六,为适应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企业开始贯彻实施绿色标准,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 1.2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暴露出很多差距和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标准化竞争的意识不强,观念落后,管理者没有把标准化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战略途径。大企业安于现状,中小企业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以及计量检测手段落后,不能有效贯彻和实施标准。一些小企业甚至还处于无标生产状态。第二,企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有的企业只重视产品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忽视与产品标准配套的其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标准修订周期长,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差,不适用市场需要。第三,迁就落后的设备和技术,不善于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企业的内控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还比较低。第四,管理机制落后,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少,缺少适应新形势的具备综合素质的标准化管理人才。第五,企业认证搞形式主义。将质量认证当作广告宣传,真正从改善质量管理着想的企业并不多,认证效果不理想。 我国工业企业要想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只满足于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实际状况,在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是我国工业企业取得标准化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 2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涵及战略意义 2.1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涵 所谓标准化管理创新,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我国人世之后,企业必须改变标准化管理现状;以建立差别优势,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标准化管理的观念、标准及标准体系、模式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赋予新的涵义。 企业要真正理解其内涵必须掌握以下几点:首先,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依据是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创新要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为中心,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最后,标准化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它不是孤立的,是当前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结果和现实选择。 2.2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战略意义 第一,顾客的需要已经成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标准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转变进行创新。经过创新的标准化将在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推波助澜,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及可持续发展。 第二,产品竞争,标准先行。将标准化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手段是我国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将产品打人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标准作为技术的载体,与技术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标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和结果。没有标准化创新的技术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标准化管理创新是我国民族工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3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容 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容十分丰富,笔者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前提和依据,没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标准化管理观念,企业不可能实施创新行为。传统的标准化理念将标准化管理定位在"技术基础"和"管理手段"方面,笔者称之为"科学管理"观念,其管理宗旨为"产品合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科学管理"观念指导下的企业标准化工作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它不可能成为构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甚至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改进与提高。事实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标准化活动上投人了大量资源,通过取得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控制权占领市场份额,其行为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管理"的范畴。因此,鉴于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形势,当前必须树立标准化的"竞争管理"观念,其管理宗旨是通过获得"差别优势",让顾客更满意。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 (1)企业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竞争意识,它是"竞争管理"观念的核心。竞争意识表明标准化不仅仅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而且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 (2)企业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战略意识,它是"竞争管理"的依据。企业必须进行标准化的战略规划,制定明确的企业标准化战略目标,并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策略。企业标准化战略应与营销战略紧密结合,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服务。 (3)企业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协作意识。企业营销环境复杂多变,要求企业必须与科研院所、标准化行政 主管部门、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以及客户紧密协作。尤其是与国内竞争者之间,应结束敌对和争斗的状态,携起手来,结成标准化战略联盟,共同研究和制定相同领域的技术标准。 (4)企业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超前意识。它要求企业时刻把握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脉搏,洞悉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标准化活动要有前瞻性,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潜在的期望和需求,才能始终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沿,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3.2标准创新 标准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核心,企业标准化实质就是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活动。标准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 (1)在标准的确定和使用程序上要有创新。企业要改变生搬硬套国家标准这一传统思路,而应以市场为导向,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企业的内控标准。企业必须通过市场调研获取潜在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特性。然后,研究、建立技术要素与顾客利益的联系,把顾客需求转换成产品的技术特性,通过评价和测试,最终形成产品标准。 (2)在标准的内容上要创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与竞争产品相比,除规定必备的质量、技术和功能要求外,要充分体现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反映企业独特的资源优势。[文秘站网-//] 第二,要具有超前意识,充分考虑产品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在制定标准时必须把员工的职业健康、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确定和贯彻绿色标准是企业今后标准化活动的必然趋势。不重视员工和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生产经营过程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定要被市场竞争所淘汰。"个性化"和"绿色化"的标准有利于增强产品的差别优势。 第三,标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以及竞争者等情况适时修订和完善,始终保持标准的先进性、适宜性、协调性和配套性,才能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有效突破国际营销绿色壁垒。 第四,标准创新的同时要进行技术创新。标准是技术要素和特性的载体,标准创新实质是技术创新的一部分。标准内容确定之后,需要把具体的技术要求变成现实。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增加技术创新的资源投人,否则不可能处于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企业竞争实践表明,产品生命周期正随着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而缩短。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加资源投人,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重视技改资金投人和产品研发的企业即使制定了高水平、具有差别优势的产品标准,也没有能力付诸实施。 3.3模式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标准化工作主要靠政府意志的驱动。因此,笔者将传统的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称之为"政府驱动"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市场的需要,导致了当前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消极"、"被动"和"落后"的局面。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其标准化主要靠市场牵引、技术推动,政府主要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哪些标准必须执行,发挥的是宏观引导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必然需要制定有利于向顾客提供令其满意的商品和更大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标准。企业需要什么标准,实际是由市场驱动的结果,而不是行政计划。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标准化活动应遵循"市场驱动"的管理模式。 这一新的模式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企业标准化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使产品合格,而关键要让顾客满意。 第二,企业制定标准的依据是顾客的需求特性、竞争者的标准体系和国内外标准化法规及已颁布的相关标准。根据上述三方面要素设计企业的应有标准体系。 第三,通过与标准化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竞争者、供应商、客户或联盟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实有标准体系。 第四,企业标准化应具有差别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只有做到这一点,相对于竞争者(尤其是国际竞争者)而言,才能让顾客更满意。 第五,检验企业标准化活动效果的尺度是"差别优势"和"顾客满意"。 3.4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保证。具体包括标准化管理的用人机制、科研与激励机制、监控机制、评价机制等内容。 (1)要建立新型的标准化管理用人机制。目前我国企业不重视标准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很多企业甚至不设立专门的标准化管理部门或岗位,标准化工作由企管或技术人员兼任。标准化管理人员素质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需要。 新型的用人机制强调三个问题:一是引进专门的标准化管理人才,同时培训企业相关人员;二是标准化管理人才的知识面要广、内容要新,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三是借用"外脑",聘任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为企业标准化活动出谋献策。 标准化管理人才不仅要懂得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还要具备计量、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知识;更要熟知国际标准化法规,WTO规则,同时要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和较强的协调能力。标准化管理人员应是一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及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企业始终掌握本领域标准化发展动态。 (2)要建立标准化活动的科研与激励机制。这里的科研不仅仅指与技术研发有关的标准化问题,还包括企业的标准化战略、某些专项问题(如突破技术壁垒)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和攻关活动。激励机制与科研活动密不可分,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的积累和提升。 (3)建立标准化管理的监控机制。为突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建议在董事会下设立"标准化决策咨询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企业标准化的科研及管理活动。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要设立专职的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工作。 (4)建立标准化管理的评价机制,即要定期对企业标准化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与国内外竞争者相比企业标准化的差别优势和顾客的满意度。差别优势是企业获得比竞争者更高的顾客满意度的途径,更高的顾客满意度是差别优势的直接结果。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标准化管理创新是我国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创新。标准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核心,机制创新是保证。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其内容,在当前加速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视和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浅论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企业组织类似于生命有机体,需要通过“吐故纳新”和“去芜存菁”与外部进行持续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保持自身的活力,并提高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人才将成为企业中惟一不断增值的资源。只有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会使企业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它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成功发展的根本保证。 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自上世纪70年代起,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一个重要模式,并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企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创新。21世纪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理所当然地成为最重要的资产及竞争差异因素。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产,企业是一种知识整合系统或是创造、传递和运用知识的组织。 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企业环境必然发生重大的改变,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模式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定要适应企业环境的改变,以发挥最大的功效。那么,在21世纪,企业环境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呢?主要有: 员工的转变——新时代的员工的价值观不同,有所谓的“Y时代”或“Z时代”的特征,流动性高、强调个人价值。 组织结构的改变——由传统的功能型的垂直式组织结构,转变为更强调团队合作的扁平结构。 管理模式的改变——由从上而下的集中式规划和控制为主,改变为强调授权、责任、绩效为主。 工作设计的改变——从分工清楚、专项负责的工作,改变为比较复杂的、多样化的工作。 员工训练的改变——从过去的“训练”模式,改变为“学习”、“教育”的模式,强调个人学习能力和责任心,也更注重员工的行为、价值观的教育。 绩效评估的改变——从目标管理为主,改变为更强调效果的管理,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也纳入绩效评估范围。 薪酬体系的改变——从固定薪金,以职位、年龄为主要考虑因素,改变为以绩效奖金为主,强调企业的绩效成果和个人的绩效贡献。 升迁的改变——从过去强调绩效结果,改变成强调其能力和工作、个性和工作的匹配性,以及升迁后能否胜任。 中层管理角色的改变——从“督导”的角色改变成“辅导”的角色。 高层管理角色的改变——从“领导”的角色改变成“规划”的角色。 企业认清人力资源管理应解决的三个问题 从近一个世纪的企业经营发展过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经历了从生产导向到市场导向的演进过程,目前正在进入人力资源导向时代。可以说,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导向将成为企业获取成功的基本导向。那么,在企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如何建立一个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来引导企业获取成功呢? 笔者认为,企业首先要认清三个亟待去解决的问题。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作为经济实体参与市场竞争。同时,面对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和技術革新,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需求,多数企业在管理上、经营上、观念上都有应变上的滞后性。 1.机制上的问题。由于机制不灵活,尤其是某种机制下决策者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影响,较难有突破性的举措。譬如,现在尽管是市场经济,但其管理思想、管理模式还不够开放,甚至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 2.理念上的问题。知识更新、社会变迁,企业有些力不从心。我们常常看到企业对有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其实对有业绩的员工采取的奖励方式的效用远没有兑现方式的好。因为兑现体现的是一种合理性、原则性和契约式的严肃性,也就是说这是员工应得的;而奖励的方式体现的是政策性、不对等性、额外性和没有保障性,作为员工会感到假如他再有类似贡献的报酬还得取决于主管(领导)的“研究”。 3.认识上的问题。欧美企业一般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普遍要比国内企业强得多,不论是从战略的角度、工作的内容还是对人才的能力发挥方面。而很多国内企业得了“短视病”,看得较近,缺乏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依赖以往规划的一劳永逸的思想,造成静态观念与动态市场需求和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极不适应。譬如,希望员工有工作经验是吃其“老本”,挖人才是希望能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财富,培训怕人才流失,对员工的真诚度、成熟度、完美度及论资排辈、怕抢了自己的“饭碗”等认识偏差较为普遍。很多企业的老总连自己都不知道两三年后在干什么,也不知道某个员工两三年后在干什么,怎么能让大家在公司作“长远打算”呢?到头来也只能是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内的真正民主应从人性方面考虑,营造员工创业、创造价值的氛围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突破口。 如何建立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主要建筑砌块。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应处于中心的地位,像一个机器的轴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它应该是每个部门经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已有不少大中型企业在组织结构中设立副总裁级的人力资源总监职务,并在其他部门设立人力资源岗位。也就是说,许多企业经营实战的成功都依赖于细致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一事实已经得到了一批研究结果的支持。研究表明,那些进行了细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司一贯比没有这么做的公司表现得更好。 (一)按市场要求建立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它的 管理理论与方法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系统工程学、信息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的发展、更新是快速的、绝非静态的,因而注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也要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着的。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薪金制度、调动、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多关注顾客的需求与市场变化的动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一点很重要。 (二)变多元化为一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的多元化使得员工具有广泛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企业所用,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能考虑到事物的方方面面,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面对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观和需求,企业应当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多元的价值观转变为一个大多数员工认同的共现价值观,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求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保证组织成员一致的努力方向。要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可以采用整合和同化的方法。整合是指组织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把多元的价值观融合成一元的价值观。同化就是指组织确认一个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达到把多元转为一元的目的。 (三)企业要努力成为“学、教、练”相结合的学习型组织 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就要构建学习型组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学习型组织”,但“学习型组织”只是一个概念,只是一个题材。而这种概念、这种题材又不是完整的。试想,只有学习,学什么?如何学?学了怎么办?因此,笔者认为的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学、教、练”相结合的组织,这样才能构成系统循环。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在学习,其合成并不等于是学习型组织,他们中的很多人学习可能就是为了离开公司。员工的学习从短、中、长期都要围绕着公司共同发展的目标,教与练也同样要围绕着这一目标,企业组织才是健康的。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开发规划,推动企业知识技能的资本化。 (四)在管理创新中开发人力资源 在学习的同时,当今企业必须用全新的视野来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已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满足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要求将成为21世纪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员工不仅要得到公平合理的充足报酬,不仅要得到发展自我的机会和条件,而且还要得到职业安全保障。企业最终将意识到员工需要的不是工作,而是职业。要改变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作业性的内容,如考勤、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行政性和总务性工作。更加重视战略性项目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完善,员工的教育、培训、组织发展规划和为业务发展开发提供人才支持等等。 (五)企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竞争力的同时要谨防两个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 绝大部分的企业在招募员工时,都要加上应聘者应具有二年以上相关工作背景的条件,强调新招来的员工不需要多少培训,马上就能够投入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而极少有企业考虑应聘者的潜在素质、道德责任等因素,缺乏科学的人员甄选程序。这样甄选人才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得到所急需的人才,但从长期来看却增大了企业员工流动率,降低了企业稳定性和增大了技术信息丧失的风险。目前,在招聘工作中可考虑采用以下对策加以改变。 首先,重新规划企业招聘工作。通过调研的方法,了解现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明确企业经营目标,确保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其次,采用恰当的甄选手段。企业在进行人员甄选时,不仅要看重应聘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应聘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和应聘者的潜在素质(操作、判断、决策、人际沟通),以及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责任感。最后,选拔适合本企业文化的应聘者。只有企业文化才能够将知识、员工真正凝聚到一起,共同为企业做贡献,所以选拔适合企业文化的员工就成了关键的第一步。 误区二:仍采用传统的考核制度 在传统的人事考核制度中,对员工的考核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业绩考核、能力考核和态度考核。在业绩考核中,根据事先确定的目标为标准,对员工业绩进行考核,超过目标便是优异,达到目标便是合格。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业绩考核很难鼓励员工的创新与冒险精神。在能力考核中,主要是对员工在执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考核,而且着重于对知识技能与工作经验的考核,而忽视了员工的基本素养和内部潜力。在知识技术飞速更新的时代,员工的任何知识技能都容易老化,而真正对企业持续贡献创造力的却是员工的基本素养与潜力,但现有企业却很少对此进行考核。在态度考核中,主要是对员工工作勤勉性等因素的考核,而现代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的勤勉性却难以把握,有的员工仅仅因为受到约束和监控而表现出勤勉,而有的员工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企业的热情,而后者方是创造力的根源,正如比尔·盖茨所言,“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但态度考核却很难对其进行把握和测评。由此可见,传统的人事考核制度不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发展。目前,对员工的考核制度可以从三个部分做如下改进: 第一,在业绩考核中,加入风险调整乘数。这能更好地鼓励员工的创新与冒险精神。同时,又让员工对冒险承担一定责任,不至于成为脱缰的野马。 第二,在能力考核中,减少对知识、技能的考核权重,加大对员工的潜力开发的力度。 第三,在态度考核中,引入对员工性格、职业取向和兴趣的测试,把员工放到他最有热情、最有兴趣的工作上去,这既有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同时,又有利于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总而言之,21世纪是信息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中惟一能够不断增值的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才成为企业中惟一不断增值的资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如果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优、取胜,就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决定因素不放,在“人才”上面大做文章,加大力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多学科融合的、动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以及一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对于创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般人对成本一词似乎是耳熟能详,但常因为使用时的背景与所谈论事务的不同,对成本的见解也会有所不同。许多人采用简单的思维,只考虑付出的金钱额度,这样计算成本的方式显然是最狭隘而错误的思维。事实上,成本存在于从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规划到提供货品与服务所需的服务,包括仓储、运输、配销等各个环节,而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也可以引导经营人员一步一步做好企业管理的工作。 一、加强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 企业成本控制目的在将各项活动中的预估与执行差异找到,但找到各项活动其预估与执行间的差异,远比找出各活动间的差异会更有执行上的效果。对集团企业日常运营活动的成本而言,每一工作所对应的预算并非一项,故管理人员通常以工作类型为领款的依据,但不一定为成本控制的对照。集团公司要想做到对于成本的很好控制,有必要加强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预算是指以数字来表示的计划,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工作计划与所需经费的配合。预算管理是指预算筹编、审议、执行与控制及考核等过程。其中筹编与审议主要工作为总预算、部门预算等进行筹划与编制,并交由集团公司主管进行审议。执行与控制主要工作为分配预算及监控预算的执行。主管部门在总预算通过后,必须依据预算规章、企业集团不同部门的预算执行要点及集团公司总体的预算执行要点进行分配预算,按月或按季编制分配预算表,并送交主会计处加以审核,以作为年度预算执行与控制的依据。预算考核的主要工作为办理决算及年度预算执行绩效评核。另外,集团公司要持续生存还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内部资源配置效用最大化,有效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这就要求集团公司不仅需要确保企业内部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观念转变,而且要构建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需与企业总体的经营战略相融合,这种融合要充分体现在企业高、中、基等所有层次,保持不同层次员工对其具有共同认识,最终使得全年预算管理工作在每一层次当中顺利开展。 二、做好成本分析工作 成本分析是企业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其正确与否会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顺利实施计划制定工作之后,预算编制阶段更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将影响整个企业各项工作执行的结果,有经验的预算编制人员,懂得收集许多相关的资料,无论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或是在工作完成后对于决算的管理,都可以适时的作合理的分析判断,并提供明确的数字根据,以做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参考,有助于各项工作的决策质量。而在企业项目施工中,由于其用途、造型、设计及材料都较为固定可循,如果能够对成本结构有效的剖析,其结果将更具有参考价值,尤其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经专业工程人员的分析比较后,往往能够迅速的提供精确的施工预算,来协助产品销售的定价核算及利润保障,这对于企业产品销售条件的影响巨大,因此成本分析及工作预算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就成本分析方法而言,其基本包括:建立成本分析表格;成本结构比较表建立;单位成本比较表建立;成本造价比较表建立。另外,对于企业各项工作成本分析,还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依工作性质将成本结构分类;比较同类型工作判断成本结构的合理性;差异性较大的成本结构剖析比较;市场行情,判断与预估,确实修正成本单价。 三、导入风险管理 集团企业的成本控制一向是管理工作的重点项目。由于成本管理本身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使得风险管理也逐渐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管控环节之一。在以往国内营建风险管理的领域中,主要系针对项目的执行面及技术面进行风险管理,但实际上具备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成本控制流程,也应考虑成为风险管理的执行对象。 将风险管理系统的精神(PDCA循环)用于企业工作成本控制生命周期,导入这一序列的成本控制作业要项,并以有秩序、系统化的方式循序执行,以期获得较好的成本控制效益。风险管理过程可分为风险规划、实施执行、检查矫正及管理审查等四大步骤。这四大步骤恰可说明风险管理的执行程序。此外,在集团企业风险管理执行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矫正这些步骤,风险管理程序必会获得一些新的信息及结果。通过这些新的信息及结果,又可重新启动风险管理的整体流程,进入新一阶段的风险管控。如此周而复始,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成本的效果。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导入项目成本控制的要项,仍依照风险管理的PDCA循环,分为风险规划(P)、实施执行(D)、检查矫正(C)及管理审查(A)四个过程。 四、重视成本控制制度的作业基础 现今企业的成本结构,随着交易形态及服务的多样化,直接人工与直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低,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却日益增加。由于传统成本会计对于费用分配的方式,并不够严谨,难以对资源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估,因而可能产生企业成本结构扭曲与交互补贴(cross subsidies)的现象。作业基础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则可以反映不同作 业基础下,真实的成本状况,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针对企业资源所产生的耗用程度,进行成本评估,足以弥补传统会计系统在成本信息上之不足(田林永,2011)。ABC成本法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构面模型(one-dimensional model),主要在于建立产品成本与资源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成本分摊的基础,以提升成本的正确性,改善定价策略;第二阶段为双构面模型(two-dimensional model),为作业成本基础/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的整体改进架构。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分析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另一个方面,随着经济形势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很多的房地产企业的自身的财务状况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给出一定的对策的分析。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管理方法 房地产的开发在我国现在仍然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一个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发展的过程相对比较特殊的行业。现在由于房地产的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动性以及我国的房地产的企业的发展十分的迅速,在我国的房地产的市场中也逐渐的建立起了一整套的产业模式。 一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的经济运行模式不断的发展以及我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带来的国外的行业的冲击,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以及市场形势,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慢慢的变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收支的审批的手续以及手续的办理过程都相对不够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造成了收支的标准的混乱的问题,往往都是按照一些相关的领导的个人意志的方向进行班里。这就使得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上的管理的问题。 其次,一些房地产企业在项目的规划的过程中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建设的计划,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内部资金管理的科学性有问题,所以很多的时候就造成了其属下的子公司的资金不能够及时的到位的问题,也就无法对这些应该到账的款项进行合理的规划。 第三,我国的房地产的企业在资金的流量上相对比较大,是属于一种资金量比较大,金融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其所需要负担的税务额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是我国的很多的房地产企业对于相关的税务法律以及在会计上的建制还是相对比较欠缺的,这就是的其不能够合理的进行税收的规划,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就使得企业自身增加了不少的税务负担。 最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在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普遍的对于企业的工程决算比较重视,但是对于项目的决策不够重视,在企业的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依靠项目本身的负责人的主观上的推断,这样的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分析的现象必然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干缩接受的项目缺乏一定的可行性的论证,无形中也就使得企业的战略意义降低了。 二 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创新探索 房地产企业由于其本身的生产经营的过程比较特殊,所涉及到的面是比较广的,并且其开发的周期相对比较长,投资的额度也比较大,所以在资金的回收的过程中是需要相当的时间的。 首先,要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进行统筹的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在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统筹中,目前因为受到了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影响,这就是的其主要依靠的银行贷款的一个资金来源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其次,由于房地产企业的全面的成本管理以及在控制的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就必须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工作。 最后,由于房地产企业在具体的项目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比较多,这就需要企业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正确的控制和对待,带着一定的战略性的原则实现对于项目的过程的全面的分析和控制管理。在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以及预警的工作。在工作中要积极的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针对财务的过程实施全方位的风险的规避和预警,从而建立起针对房地产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的预警和管理体制。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分析新时期企业如何实现会计管理的创新 一、会计管理的内涵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传统的会计职能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对会计管理进行革新,相应的其内涵也发生了改变。会计职能的创新主要侧重于管理面,具体而言其内容包括:会计管理的组织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机构的设置等等,具体到每项职能则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算、会计分析以及会计控制等四个方面。对一个企业而言,会计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生成、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可以说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以及会计资料的质量水平;但是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不单单会对企业内部的组织运营产生影响,它还会对会计资料的使用者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企业进行宏观调控、经营管理的改善、经营风险的防范过程中,会计资料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会计基础工作未做好,同样会对其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二、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体而言,传统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管理职能的行使力度较弱,在传统会计管理中,要对会计的具体工作、管理对象、管理目标加以整合,才能对其职能的行使力度进行全面了解,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未将这些资源进行统一。第二,会计管理的相关理论有待健全,传统的会计管理只侧重于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而新的市场环境下,仅仅用财务管理指标衡量企业会计管理的能力,这种理论是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条件的。第三,会计责任主体不明朗,很多企业在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后,其各单位的会计主体资格却未做出相应的变更,并且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之间的会计责任的界限也不够明确。 三、会计管理的创新 (一)观念的创新 1、动态管理观念的创新 会计管理属于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的范畴,因此也要严格服从于企业的实际经营需求,会计管理要进行动态管理观念的创新,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有效调整,在动态的分析、比较、选择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增强会计工作的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会计对企业的决策和发展的重要性,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发挥会计的作用。 2、战略导向观念的创新 从某种程度而言,现代会计管理的参照为整个行业及其竞争对手,因此为了防止传统会计管理存在的过于狭隘、无法基于战略的角度考虑成本等问题,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就要积极寻求本企业的成本优势,从战略的角度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体来讲,企业可以通过成本领先、差异化与集中化三种战略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有时只有牺牲短期的经济利益以换取、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经营决策者要基于战略目标的高度来创新会计管理观念,全面考量管理决策是否有利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是否可以获取更多的未来利润;是否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等。 3、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创新 当全球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时,所有企业的发展均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突出财富的保值性与利益的整体性。现代经济体制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步及,企业决策者要汲取以往的教训,认真领会现代会计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利用该原则指导决策全过程,使得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二)体制与监管机制的创新 1、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 现代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包括三种模式,即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以及稽查特派员制。其中所谓的会计委派制是国家站在所有者的角度,利用其管理职能与相应的权限,对企业相关会计人员,比如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主管会计等进行统一委派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委派制又包括三种形式,即直接管理、间接管理与双重管理;要增加会计人员的委派制范围,加大会计人员委派制的力度,打破行业也地域的界限。财务总监制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互相分离,所有者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参与到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中来,对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进行组织与监控;而稽查特派员制则是向一些重点的大型企业派驻稽查特派员,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等实施监督与稽查。 2、会计管理监管机制的创新 要实现会计监管机制的创新,就要进一步强调内部监管程序,建立起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系统,进一步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求,具体内容包括进行会计预制、制订财务计划、做好会计检查、保证科学的会计决策、有效的进行会计控制、会计考核与会计分析等等,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的监控与管理。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清理与调整;通过自主筹资、自主投资、资产处置、折售选择、提取技术开发费、支配留用资金等各种方式,赋予企业更多的理财自主权;提高财务会计机构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可行、有效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与内审制度。 (三)会计管理内容的创新 1、成本管理 逐渐从管理生产制造成本向产品开发成本转移,管理方法从成本控制转变为成本计划。新时期要创新成本管理的重点,拓展成本控制的视角。产品中所包含量的信息价值、知识价值决定了产品的价值,而技术创新与产品的开发将占据企业价值中的大部分比例,而产品的制造成本将占据越来越小的比例。 2、决策分析与评价管理 基于决策评价的标准而言,传统会计管理主要采用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现金净流量最大化的决策评价标准,无论是利润、成本或者现金标准均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对于 企业管理目标来说,这些决策标准已经不适用,或者说不全面。要进行决策分析与评价管理的创新,就是基于不确定的条件下重新评估企业价值,管理的目标不再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会计管理固然要以利润、成本、现金等指标为标准,但是诸多无法计量的因素也要进行综合考虑。 3、人力资源的管理 二十一世纪人才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资源,而会计管理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过程中,要将提供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会计管理的有效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人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将人的主观能动性、行为积极性都充分激发出来,促使人在开始行动前就投入积极的行为意识;第二,确定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在操作各项管理措施时可以以科学、准确的人力资源数所为参考;第三,做好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与其它物力资源一样,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 (四)会计管理的手段创新 1、关注会计管理系统的环境因素 改变环境与组织,相应的应用于制定决策的信息类型、信息用途也会发生改变。这是由于公司治理理论为会计管理的对象、任务、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认知思路,而且会计管理系统是服务于公司治理的,所以会计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效率均会受公司治理自身的特征、实际情况的直接影响。如果将决策层与管理层分离开来,则会进一步完善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组织构成与组织功能,从而会计管理的作用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2、管理制度的创新要与规范相结合 在任何管理活动中,创新活动与相关规范均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关系,如果会计管理中创新体制无法得到及时的规范,比如一些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是否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权限与职责的界定问题、其独立性的问题、审计委员会如何通过合理运作与管理会计系统互相配合减少监督成本的问题等等,均需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规范中予以明确,并在实践中全面落实。 3、充分认识会计信息的“准公共物品”性质 从某种程度而言,凡是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及会计管理信息均具备公共物品的特性,因为信息披露中体现出一定的外在性,政府必须发挥相应的作用,所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不但要对财务会计信息予以充分的关注,更要进一步关注会计信息的规范性,监督企业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和发展 管理创新是企业腾飞的羽翼,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只有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从弱小走向强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傲视群雄。众多中小企业只有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才能在市场上实现变中求生,变中求财,变中求立。 一、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一)企业管理创新是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和打造创新型企业的迫切需要 任何科技的创新,如果不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就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创造不出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就没有经济基础做后盾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关系的连接、转变与飞跃,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就是一句空话大话,科技知识的财富和物质财富的转变更无从谈起。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将被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增长方式所取代。 (二)企业管理创新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市场上每天都有无数的企业崛起,也有无数的企业破产和盗版,究其根源在于能不能做到适合市场的需要,企业只有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不断自我革新突破,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管理创新对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功不可没。只有通过创新,才能适应变化,迎接挑战。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与实践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者们在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立足市场需要和自身素质实现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一)确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众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在适时地努力改变单一家庭经营和管理方式,即雇用职业经理人参与公司经营,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有董事会、股东会,重大事项由董事会决定,然后再由董事会任用的职业经理人具体实施操作,职业经理人通过为公司创造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使公司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自己的企业品牌,最终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永续经营和正规化管理。 (二)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 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具有森严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管理层级较多,且高度集权,效率低,容易产生“公司内部的官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改变着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扁平化管理层级少,管理幅度大,效率高,更适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三)企业管理方式由依靠人对人的管理向依靠管理信息化转变 以往企业管理都是靠人治和经验,决策的实现通过人找人式的层层信息;现在不管是采购、生产还是营销管理,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信息指令完成,通讯网络改变着营销方式。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转向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式创新”,借助上下游客户、消费者,甚至是一些外部力量都能成为企业创新的来源,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三、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和危机意识 企业管理创新要有实践意识、危机意识和激励机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到墙上和纸上的走形式、走过程,尤其需要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和实施者要体现出充分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危机感,才能达到企业管理推陈出新。在实践中,管理理念陈旧,管理创新意识淡薄,在决策上领导拍脑门,搞一言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流于形式;任人唯亲,任人唯钱,任人唯背景,公开选人用人制度流于形式的严重存在。往往是走形式,导致要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得不到重用,优秀的有能力的人才慢慢流失;对员工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纪律松散、人心浮躁,生产效率低下,员工的创新更是无从谈起,企业缺乏凝聚力向心力,最终失去创新和创造力;不接纳现代管理方式和人才,跟不上时代管理的步伐,企业管理者缺少开拓创新、合作共赢的意识。企业的主动创造性不浓,不思进取,不懂得寻找、挖掘、分析、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对市场上的需求者和竞争对手一无所知。在当代互联网信息科技盛行的年代,跟不上时展步伐的企业迟早是要被市场淘汰的,在缺乏创新理念和和激励机制的情形下,企业管理创新既无法落实,也无法收获更多的发展利益。 (二)家族式管理长期存在,管理制度真正实施难 部分民营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是表现在口头上,排外现象严重,财经大权不外放,人才得不到用武之地,唯老板和老板娘是从。现代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整个企业裙带关系和任人唯亲现象普遍,效率低下,企业缺乏凝聚力,这使得现代企业制度难以有效实施,最终导致部分家族企业不能做大做强。即使在做大做强之后也可能面临“富二代”“富三代”等分家的风险,内部之间的争斗诉讼会使一个曾经辉煌的家族企业分崩离析,直至破产倒闭。 (三)企业管理方式单一,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众多中小企业只是一味地家族式管人、管物、管事模式,并一味地追求市场的经济物质利益,缺乏战略眼光和品牌意识。管理方式不能快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传统企业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迟滞,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只能望洋兴叹,企业决策应对不了瞬息万变的市场,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就导致市场需求萎缩,最终失去市场竞争力。传统管理方式管理层次过多,管理幅度难度大,管理效率低,从决策到落实效缓慢,企业管理效能低下,不能把当代最前沿的信息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 (四)缺少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管理人才 企业的发展关键看人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还要有魄力,勇于担当,有丰富的营销才能和决断能力。而在现实中,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往往只是有单一方面的才能,缺失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开拓能力、决策水平都无法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经营者不重视也不了解财务报表,弄虚作假,企业发展中出现问题时不是硬挺就是走违法违规渠道。职业经理人培养进度缓慢,人才队伍的职业化,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不多。因此。缺少缺失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管理人才是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四、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 文化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亟待提高,实现从传统家族式管理的理念向建立现代集中制企业制度的理念更新,摒弃一言堂、拍脑门的决策方式,科学运用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企业决策。这个时代市场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合作互惠才能实现创造出共赢。要引导企业摒弃传统家族式管理、农耕文化和官本位文化,树立现代企业文化理念。一是培育创新文化理念;二是培育创业文化氛围;三是培育创富文化;四是积极培育诚信的企业文化;五是培育优秀企业的品牌文化。 (二)加强企业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 推动企业实现研发、生产、物流、营销等方面的全过程信息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科技化,使其成长为信息化标杆企业。根据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加快信息技术向工业经济的渗透。提高管理手段,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其产生巨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创造力。对于成果显着的中小企业,政府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总结其成功经验,广泛推广实施应用。 (三)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实施现代企业制度 对于发展势头强劲的民营企业更要注重适时改变传统家族式的管理方式,适时落实现代企业制度。使家族企业向股份公司转变,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发挥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对于大型的民营企业,要根据公司制度的要求,完善管理结构和职能配置,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引导企业建立管理创新体系 1.要突出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在管理创新上加大投入。 2.发挥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积极应对市场、努力分析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按照市场的整体要求推动管理创新。 3.规范中介机构对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咨询服务作用。推动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鼓励中介机构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咨询服务。 4.加强政府对管理创新的支持作用。要加强和金融部门的沟通,促进政银企合作空间和力度,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扩大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5.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及时组织专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提出合理化、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人才管理和运用,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针对企业存在人才不足、招人难、用人难的问题,企业需要知识技术含量高的高技能型人才。一要加强人才引进。摒弃重资历、仪表、处事的观念,大力引进特殊技能型人才;二是人才选拔。采用公开招聘等方式,做到任人唯才,唯实践能力,唯品德,杜绝任人唯亲、任人唯钱、任人唯背景等现象;三是人才使用。企业要多给机会让员工施展能力和抱负,并根据绩效给予薪酬奖励。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在企业培养发展人才方面也要加大扶持力度。 五、结语 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只有面对市场,顺应大数据时展趋势要求,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求变求新,创造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傲立潮头永不倒,变中求立,同时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最终实现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量质量。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最核心内容。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分为发电和输电调度自动化(通常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配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称配网自动化)。 二、电力系统远动 电力系统远动就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实施的实时远方监视与控制。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被控站和远动通道。狭义远动系统只包括两端远动设备和远动通道;而广义的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的人机设备和被控站的过程设备在内。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由各级调度共同承担,而自动发电控制与经济调度则由大区网调或省调负责,网调和省调还应具有安全分析和校正控制等功能。 三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 (一)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 通过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为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安全分析等高层次功能提供实时数据。其中监视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向调度员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人机联系设备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的开环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主要内容是利用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发生一条线路、或一台发电机、变压器跳闸的假想事故进行在线模拟计算,以便随时发现每一种假想事故是否可以造成设备过负荷、以及频率和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等不安全情况,是一系列以单一设备故障为目标而进行的在线潮流计算。 (三)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电能质量和备用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基于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的约束条件和考虑网络损失的影响,以最低的发电(运行)成本或燃料费用,达到机组间发电负荷经济分配且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在调度过程中按照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约束条件,在给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在保证系统频率质量的条件下,以全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为原则,将系统的有功负荷分配到各可控的发电机组。经济调度一般只按静态优化来考虑,不计算其动态过程。 四、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国外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均是采用了RISc工作者,UNIX操作系统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西门子SPECTRUM系统。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公司和工业用户。 (二)CAE系统。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uI、APP、COM于一体。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三)VALMET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四)SPIDER系统。该系统是由ABB公司开发的,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模块化结构,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系统。它具有双位的遥信处理功能,使状态信号稳定性好,并有一套完整的维护工具。 五、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该技术应该能够及时并准确地采集、检测和处理电,网中各元件、局部或整个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 (二)能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等指标要求,为调度人员做出准确的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能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综合协调,使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并提供优质的供电;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力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尤其是能避免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和大面积停电等连锁性事故发生。 六、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 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技术应朝着模块化、面向对象、开放化、只能化合可视化等方面发展。 (一)模块化与分布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二)面向对象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先进且能很好地遵循ClM的技术,但它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三)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四)无人化值守管理模式。建立无人值班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安全性分析、状态估计、负荷预测及远程调控等,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以便调度人员及时处理事故,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实现无人值守调度管理方式,减少值守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五)智能化。智能化调度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调度技术采用调度数据集成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实现电网正常运行的实时监测和优化、预警和预防智能化控制、故障的智能判辨、故障的智能分析、故障的智能恢复等,最大限度实现全面、精细、及时、最优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 结语 本文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及电力系统设计人员掌握相关技术的必要性。根据几种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概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出发,对几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最后,对今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电力系统论文:浅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一、前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个以功率半导体器件、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为支撑的技术平台。经过50年的发展历程,它在传统产业设备发行、电能质量控制、新能源开发和民用产品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最成功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是直流输电(HVDC)。自20世纪80年代,柔性交流输电(FACTS)概念被提出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多种设备相继出现。本文介绍了电力电子技术在发电环节中、输电环节中、在配电环节中的应用和节能环节的运用。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柔性交流输电(FACTS)概念被提出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多种设备相继出现。已有不少文献介绍和总结了相关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以下按照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和配电以及节电环节,列举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现状。 (一)在发电环节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发电环节涉及发电机组的多种设备,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以改善这些设备的运行特性为主要目的。 1 大型发电机的静止励磁控制 静止励磁采用晶闸管整流自并励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及造价低等优点,被世界各大电力系统广泛采用。由于省去了励磁机这个中间惯性环节,因而具有其特有的快速性调节,给先进的控制规律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并产生良好控制效果的有利条件。 2 水力、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励磁 水力发电的有效功率取决于水头压力和流量,当水头的变化幅度较大时(尤其是抽水蓄能机组),机组的最佳转速便随之发生变化。风力发电的有效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风车捕捉最大风能的转速随风速而变化。为了获得最大有效功率,可使机组变速运行,通过调整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使其与转子转速叠加后保持定子频率即输出频率恒定。此项应用的技术核心是变频电源。 3 发电厂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 发电厂的厂用电率平均为8%,风机水泵耗电量约占火电设备总耗电量的65%,且运行效率低。使用低压或高压变频器,实施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低压变频器技术已非常成熟,国内外有众多的生产厂家,并不完整的系列产品,但具备高压大容量变频器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不多,国内有不少院校和企业正抓紧联合开发。 (二)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器件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被称为“硅片引起的第二次革命”,大幅度改善了电力网的稳定运行特性。 1 直流输电(HVDC)和轻型直流输电(HVDC Light)技术 直流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稳定性好、控制调节灵活等优点,对于远距离输电、海底电缆输电及不同频率系统的联网,高压直流输电拥有独特的优势。1970年世界上第一项晶闸管换流器,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正式应用于直流输电。从此以后世界上新建的直流输电工程均采用晶闸管换流阀。 2 柔性交流输电(FACTS)技术 FACTS技术的概念问世干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一项基于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阻抗、电压及相位实施灵活快速调节的输电技术,可实现对交流输电功率潮流的灵活控制,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水平。 电力系统论文:分析电力系统不同调度模式的技术及经济特性 0 引言 电力系统有功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发电机组出力计划,以满足呈一定概率规律且周期性变化的负荷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调度机构不仅需要考虑各个机组的差异性,根据机组的发电成本、发电煤耗和环境污染等特点,在机组的最小、最大技术出力范围内按一定调度目标制定发电计划,而且需要考虑电力线路有功功率传输极限等安全、可靠性准则,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 传统经济调度模式 传统经济调度模式,是按等耗量微增率原则分配各机组负荷,即按相等的耗量微增率在发电设备或发电厂之间分配负荷,使系统的总耗量最小。在传统经济调度模式中,机组的煤耗量曲线和它的微增率曲线是调度的基础资料,它们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经济调度效益。而发输配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度机构获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因此,传统经济调度模式适用于发输配一体化的电力体制。传统经济调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物理意义清晰 假定两台机组在微增率不等的状态下运行,且dF■/dP■ dF■/dP■,可以在两台机组的总输出功率不变的条件下调整负荷分配,让1号机组减少输出ΔP,2号机组增加输出ΔP。于是1号机组将减少燃料消耗(dF■/dP■)×ΔP,2号机组将增加燃料消(dF■/dP■)×ΔP,而总的燃料消耗将可节约: ΔF=(dF■/dP■)×ΔP-(dF■/dP■)×ΔP 0 这样的负荷调整可以一直进行到两台机组的微增率相等为止,不难理解,等耗量微增率准则也适用于多台机组间的负荷经济分配。 1.2 可以考虑网损的影响 传统经济调度模式可以通过计算网损微增率,构成煤耗与网损的协调方程式,对机组的耗量特性曲线进行修正,考虑网损对经济调度的影响。 1.3 对部分不等式约束条件较难处理 传统经济调度可以考虑功率平衡等式约束,同时,对于自变量的不等式约束条件,如发电厂有功功率上、下限,水电厂流量上、下限和水库水位上、下限等,可以通过检验方便处理;但是以函数形式出现的不等式约束条件,例如,线路潮流限制和母线电压上、下限等,传统经济调度较难处理。 2 计划电量调度模式 计划电量调度模式,可以确保投建机组的发电利用小时数,保证投建机组的固定成本回收,对于促进我国电源投资建设、尽快补足电力供需缺口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这一时期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由于计划电量调度模式仅与机组容量有关,不考虑机组经济性、环保性等因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2.1 火电建设小型化 计划电量调度模式下,小型火电机组可以保证充足的负荷率,确保成本回收。因此,一些地区建设了一批小火电、小油电,以补足电力供需缺口。这些机组煤耗高、污染严重,影响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水电及可再生能源发展落后 水电及可再生能源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而且在计划电量调度模式下分配的发电利用小时数与火电相同,因此电源建设投资更倾向于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火电机组。 2.3 输电设备建设落后 计划电量调度模式对电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倾向于电源建设,对输电设施建设没有引导和激励措施,造成这一时期我国输电设备较为落后。 2.4 电厂建设不经济 计划电量调度模式保证了机组的成本回收,此外,为鼓励投资兴建电厂,国家还规定了还本付息的电价政策。因此电厂建设工程缺乏约束,建设缺乏经济性。 3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改革,必然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运行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引导电源投资建设方向,改善电源结构 目前,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较小,截止2005年,火电占总装机容量比例约为75.67%,电源结构不合理。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后,优先调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对我国投资建设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引导作用明显,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电源结构,优化各类资源配置。 3.2 不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最优 节能发电调度能够获得在等输出电量情况下发电侧节能降耗和有害气体减排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电厂燃煤的来源不同、煤炭运输成本不同、煤价有差异等因素,煤耗量并不能代表发电机组的边际生产成本。因此,节能发电调度改变了传统经济调度按边际成本制定发电计划的原则,偏离了电力系统经济性的理论基础,是一种节能但不一定经济的调度模式。 同时,由于在当前“厂网分离”的体制下,很难获得真实的发电机组供电标煤煤耗率,并且供电煤耗率本身是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函数,这将使得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不能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3.3 电网安全可靠性要求更高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大容量、低能耗机组接近满发,可能对电网的传输能力、安全裕度要求更高;另外大容量机组满发后,系统备用由多个小机组承担,可能造成系统事故备用容量不足,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4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 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对电力工业放松管制,以各种方式将发电、输配电和用电分离,形成多方利益实体的竞争化模式。电力市场化竞争机制的特点是放松管制之后,多方利益实体追求各自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电力市场模式下电力系统更加经济有效 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竞争、打破电力工业的垄断经营,提高电力工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发电竞争的结果使得电力系统整体供电成本下降,电价有所降低。 4.2 电力市场模式兼顾电力系统的节能环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巨大,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欧盟国家己经对燃烧化石燃料而释放的二氧化碳征收高额的碳税,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的发电成本中,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成本已经占发电成本的一定比例,在这种情况下的市场竞争发电调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兼顾节能和环保的经济调度模式。 4.3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复杂性增加 电力市场模式下需要考虑中长期交易、期货交易、实时交易等不同电量约束,调度的复杂性增加。市场模式下强调竞争,为达到各方利益最大化,可能造成电网在临界安全附近运行,淡化电力系统运行中复杂物理规律与市场竞争的关联,威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能背离预期的经济效果。 4.4 市场化竞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市场力 电力市场模式下,一些公司可能利用自身所占的市场份额优势或与其他公司形成联盟后所占的市场份额优势来操纵市场价格,这些公司的收益往往超过竞争所能取得的收益,产生不必要的市场力。为防止市场中公司之间的勾结行为,市场管理者应当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5 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交易模式下,由于电力交易的多样性,调度机构不仅应当考虑时段之间的爬坡速率限制,而且应当考虑各种双边合同、电量合同以及期货合同等在各个调度时段之间的合理分配,同时,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使得安全经济调度的重 要作用也日益明显。 电力系统论文: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量质量。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最核心内容。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分为发电和输电调度自动化(通常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配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称配网自动化)。 二、电力系统远动 电力系统远动就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实施的实时远方监视与控制。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被控站和远动通道。狭义远动系统只包括两端远动设备和远动通道;而广义的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的人机设备和被控站的过程设备在内。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由各级调度共同承担,而自动发电控制与经济调度则由大区网调或省调负责,网调和省调还应具有安全分析和校正控制等功能。 三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 (一)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 通过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为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安全分析等高层次功能提供实时数据。其中监视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向调度员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人机联系设备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的开环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主要内容是利用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发生一条线路、或一台发电机、变压器跳闸的假想事故进行在线模拟计算,以便随时发现每一种假想事故是否可以造成设备过负荷、以及频率和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等不安全情况,是一系列以单一设备故障为目标而进行的在线潮流计算。 (三)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电能质量和备用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基于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的约束条件和考虑网络损失的影响,以最低的发电(运行)成本或燃料费用,达到机组间发电负荷经济分配且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在调度过程中按照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约束条件,在给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在保证系统频率质量的条件下,以全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为原则,将系统的有功负荷分配到各可控的发电机组。经济调度一般只按静态优化来考虑,不计算其动态过程。 四、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国外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均是采用了RISc工作者,UNIX操作系统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西门子SPECTRUM系统。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公司和工业用户。 (二)CAE系统。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uI、APP、COM于一体。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三)VALMET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四)SPIDER系统。该系统是由ABB公司开发的,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模块化结构,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系统。它具有双位的遥信处理功能,使状态信号稳定性好,并有一套完整的维护工具。 五、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该技术应该能够及时并准确地采集、检测和处理电,网中各元件、局部或整个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 (二)能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等指标要求,为调度人员做出准确的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能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综合协调,使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并提供优质的供电;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力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尤其是能避免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和大面积停电等连锁性事故发生。 六、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技术应朝着模块化、面向对象、开放化、只能化合可视化等方面发展。 (一)模块化与分布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二)面向对象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先进且能很好地遵循ClM的技术,但它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三)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四)无人化值守管理模式。建立无人值班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安全性分析、状态估计、负荷预测及远程调控等,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以便调度人员及时处理事故,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实现无人值守调度管理方式,减少值守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五)智能化。智能化调度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调度技术采用调度数据集成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实现电网正常运行的实时监测和优化、预警和预防智能化控制、故障的智能判辨、故障的智能分析、故障的智能恢复等,最大限度实现全面、精细、及时、最优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 结语 本文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及电力系统设计人员掌握相关技术的必要性。根据几种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概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出发,对几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最后,对今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和应用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是现代科学领域中涉及最为广泛的工科类学科,这其中包含了计算机的软硬件处理技术、电力电子科学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气工程制造等多个技术范围。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科学以及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依托电能发展的控制行业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农业、家用、办公、工厂制造等众多领域的高度运用,在高需求下,传统电力带动的技术在当今多线路的电力系统中已经愈发供应不足。实行高度自动化技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工人的劳动量,并且节约了生产所花费的时间,更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分析是极为重要的。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各种行业各种技术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依托促进作用,我国在近几年所呈现的大国崛起现象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政治讨论的焦点,尤其是信息化相关方面普及发展技术更是可见一斑。而电力行业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军事信息安全的保障性系统,更在不断提升自身设施、技术以及专业技能。与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能源匮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避无可避的重大问题。虽然电力能源并非讨论中心的一级能源,但是其与有限资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在我国,电力资源的获取主要通过火电和水电两种形式,然而煤炭资源这一非再生资源的逐年短缺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水资源方面,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的极度浪费还在逐步治理过程中,治理成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电网覆盖面积在逐年扩大,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虽然实现通电,但电能供应极度不稳定。再加上通常情况下偏远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科技普及能力不足,所使用的电器以及输送电力所需的电缆设备老化情况较为严重,这就造成了电能的浪费和断电现象的出现。如果出现断电时,相关专业人员未能及时到场进行处理,将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进而造成社会秩序出现紊乱,扰乱社会治安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更严重的会造成国家安全受到影响。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运用的内容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了PLC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方面。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其核心即为计算机技术,这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它为电力系统实现电气自动化提供前提条件,并且在输配电和供变电方面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计算机技术中运用了电网的调动,从而实现了国家电网信息的采集工作,并且还负责对不同的省、地区直辖市范围和省、市、县不同级别电网实施自主调配工作,对其信息进行储存和整合。计算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实施还实现了我国整体电位设备整合,加强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监控以及调动工作。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采用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开展实时的仿真工作。电力系统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仿真技术的实施驱动,导致电力系统在更大的工程上都可以实现暂时以及稳定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中进行同步的实验,并且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强大且精确的数据,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更多新型的电力装置进行测试,最终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混合型的实时、仿真实验室的建立,也推动电力系统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 PLC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顺利实现了对于电网数据的分析、采集、整合、传递以及调换等工作,对整个电网实施控制,并且提高了在电力相关的生产活动中的协调性。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得电力控制内接线得以精简,并且使得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降低了系统的能源损耗,节约了电力生产的人力和物力。PLC技术所具有的种种优势使得其在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挥。PLC技术所采用的辅助性继电器,内部逻辑关联替换了之前的机械继电器导线相连。这样继电器其中节点转换时间就能够到达忽略不计的程度,这使得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显着提升。除此之外,PLC系统其抗干扰性非常强,这能够满足现代工业生产中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系统的操作流程将会更加简单易操作,逐步实现了电力系统操作的方便快捷的目标,并降低电力员工的工作难度,提升作业准确率,这使得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力系统中,用电以及输电、发电和变电、配电等很多重要的环节,都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作为强大的支撑,这样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带动下,将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逐渐往更好的方向推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许多环节以及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及应用,这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改变了传统电力制造传输过程中的不足和弊端,对电力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得以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充分迎合了我国电力市场在新世纪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需求,电气自动化的驱动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能够完成实时仿真工作任务要求,实现了稳定状态与暂时状态同步稳定的存在。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驱动技术也使得员工的实践操作和运行准确率大幅度升高,并且促进混合型实时仿真实验室建设的完成。以太网等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也增强了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实用性。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智能服务化中的实际应用,使得智能化服务效率水平得到显着提高。该项技术在实现系统智能化服务的基础上还能够对障碍提供精准的自动分析,摆脱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人工分析的情况,大大提升工作准确度。在配电网工作中充分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配电网数字信息配电一体化技术,降低电能的损耗,并且充分发挥了先进科学技术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价值。 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将会朝着更高的国际标准逐步迈进,在功能上能够实现“控制、测量、保护”这三大目标。IED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充分应用和推广也将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充分共享,并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电网一体化的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多媒体、通信、计算机等技术也将更加深入发展。电气自动化在保证系统相对独立性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电网数据的准确采集和监控。PLC技术的操作流程也将向着直观精简易操作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员工操作的效率以及准确率。因此,逐步加强PLC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 统中的实际应用,将使控制设备的效率以及工作成果达到质的飞跃,并且传感器和执行器也应得到充分的推广。以太网、多媒体客户服务器的充分发展,也将使得这些技术更深入地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中,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高性能,加强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运用是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我国自主研制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开展监控,对于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具有以下优势:对系统的独立性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及对事故可以及时地进行分析、处理的优点;可以很好地将设备的重复配置现象减少,使得技术更加合理,对于设备的维护工作量也有很大程度的减少。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会逐渐转换成为保护、控制以及测量等很多方面的综合技术。保护、控制以及测量三者综合一体化的应用技术是未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只有不断把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通过计算机辅助使其一体化地完成,才可以真正地将电力系统从整体上实现自动化,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进程,促进我国的智能化电网系统改革更快地发展。此外,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是电力系统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正在朝着并行处理分布式的方向快速发展,计算机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中也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 4 结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运用,大力推进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建设发展目标,使得电力系统智能化服务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在实际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新技术、新思想积极大胆地应用到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发挥新世纪信息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和影响。对于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逐步完善我国电力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以及电力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电力系统论文:浅论计算机网络安全在电力系统信息化中的应用 导语 在电力系统发展与信息化相结合越来越紧密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一方面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但在另一方面上计算机网络本身所存在的易受病毒侵害等问题,也在无形中加大了电力系统运营的安全风险性。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于电力系统运营稳定的影响 在开放的电力市场机制下,通过计算机网络引入可以有效的将电力用户与电力交易中心进行联系,密切了双方之间的服务关系,因此一旦电力系统受到相关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侵害,将会对消费者和电力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在这一情况下,在电力系统中进行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医刻不容缓。电力企业中为了防止黑客以及病毒的侵害,通常采用认证技术以及加密等措施进行保护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但是很多的非法份子以及黑客能够根据数据传输的长度、速率、流量以及加密数据的类型等等对电力系统中较大设备的影响或者破坏,或者非法份子以及黑客等还可以将计算机网络流量的分析和密码的分析结合起来对传送的数据进行解码,这样就会对电力系统中直接操纵的设备以及数据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在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中没有安全保护措施,可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2.1工作环境的安全漏洞 目前在很多电力企业中电力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用户环境自身就存在很多的安全漏洞,如对特定网络协议实现的错误,自身体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等一些漏洞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对电力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2.2网络协议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Internet)中采用的TCP IIP协议主要是面向信息资源共享的,所以会造成部分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这种漏洞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安全问题中最为重要的根源。比如常见有FTP、Telnet、SMTP等协议中。并且在电力系统中用户的口令信息主要是采用明文的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输的,这些网络协议虽然是依赖的TCP协议本身但是也不能保证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信号的安全性。 2.3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计算机病毒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形式,任何一个接触计算机网络的人员都可能会有遭到病危害的先向我。计算机病毒分为“蠕虫”和“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诚讯,是一段可以进行执行代码的程序。计算机病毒如同生物病毒,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并且蔓延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但是也是非常难以清除的,并且病毒还能够将自身附带的各种病毒类型一个用户传到另一个用户通过文件的复制进行传递。计算机病毒不仅具有复制能力,而且也具有其他的一些共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的载体。 3、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3.1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所以在电力企业,首先应该提高全体员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和信息安全知识水平,提高防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窃密泄密的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电力企业中严谨将涉密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或者其他的公共信息网相连接,严谨在互联网以及非涉密的计算机网络中处理单位机密以及国家机密的,不断落实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加强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并且还应该开发合作单位的安全保密管理系统,并签署保密协议,加强对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并且应该定期不定期的对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并且还应该做好文档的存档、登记以及销毁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电力系统中网络信息安全隐患,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走出一条含有高科技的道路,不断推进我国信息化的建设。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中央保密委员会也多次发出相关文件要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切实防外部侵害和网络化带来的国家以及单位机密泄露。 3.2防火墙的拦截 防火墙主要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种技术措施,它主要是用来进行阻止网络中的黑客的入侵的一道屏障,防火墙也被称为是控制逾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电力系统中在杀毒软件的基础上配置防火墙软件系统是比较安全的措施,并且在电力系统中为了预防黑客或者不法分子的入侵对计算机网络信息以及系统的备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对备份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其有效性。 3.3防病毒 (1)在电力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应统一部署病毒防护的措施,严谨电力系统中的安全区Ⅰ和Ⅱ与管理信息系统共同使用一个防病毒的管理服务器;(2)在电力系统中对于所有系统中的服务器以及工作站都应该布置有恰当的防病毒产品的客户端;(3)在对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布置单独的电子邮件系统时,必须在电子邮件的服务器前段部署杀毒软件以及病毒网关,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带有病毒的邮件在办公网路中传播蔓延;(4)电力系统与Internet的网络接口处也应该部署防病毒的网关,从而可以防止蠕虫以及病毒的传播和蔓延到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5)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还应该加强病毒的管理,从而可以保证病毒特征码的全面及时的更新,并且应该及时进行查杀病毒的特征以及类型并掌握病毒对电力系统威胁的情况,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4、电力专用物理隔离措施 在电力系统中对于网闸可以采用隔离岛以及双处理器的设计技术,并且在电力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应该采用单向传输控制,从而保证网络传输的单向性具有可靠地保证。为了保证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性专门设计了单向电力系统的物理隔离装置,这种隔离装置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安全区Ⅰ或者集散控制系统中的DCS系统中,安全区Ⅱ(非控制生产区)和管理信息系统的MIS网或者安全区Ⅲ、Ⅳ(生产管理区)等网络物理隔离,并且还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区Ⅰ、Ⅱ向安全区Ⅲ、Ⅳ进行实时有效的传输数据。并且电力 专用物理隔离措施能够有效的阻止病毒以及黑客以及外来网络的入侵。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5、主机防护 电力系统中的主机防护系统能够有效的预防以及控制各种计算机已知病毒或者未知病毒、各种恶意程序以及木马的入侵。并且在进行连接互联网时,不用担心由于中病毒而导致系统的瘫痪现象,并且可以不用重启系统,只需要进行点击按钮,则系统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主机的防护对增加服务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总结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也在逐渐变化,这对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主要是防护病毒、黑客以及非法分子等通过各种形式对系统的攻击和破坏,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是保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电力系统论文:对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分析 一、电力应急通信中VSAT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 (1)实现双向数据传输。在双向数据传输过程中,电力系统应急VSAT卫星通信具备中低速率、续传输、呈星型拓扑结构(可实时指令控制远端变电站)且指令传送及返回时延 二、电力应急通信中VSAT卫星通信组网方案 (1)县调范围VSAT网络方案。因此对于通信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较低,可以采取租用商业卫星通信网络。在组网时采取共享主站方案,均以调度部门、变电所、远端小站的方式接入系统,主要运用“双跳”连接。(2)地调范围VSAT网络方案。此组建方案主要是应用于数量较多(几十个小站之间)站点的通信,其通信业务主演涵盖:中低速率数据通道、话音传输、图像传输通道以及太网接口等等。由于此类通信网络结构需要具备较高传输实时性且信息种类较多,因此需要组建专用的VSAT系统,调度部门、变电所、远端小站主要采取“单跳”连接方式,建立起以调度部门为中心,电力系统内的厂、所为远端小站的VSAT网络通信系统。(3)省级系统VSAT网络方案。省级系统内厂站VSAT网络主要是指组建一个系统调度中站覆盖全省所有变电所、远端小站的VSAT通信网络。该通信网络系统必须能够保证各个地调至省调通局之间以及各个地调至所有覆盖范围内的厂、所之间的通信传输均为“单跳”连接方式,在整个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中需要设置一个中心站,主要负责监视、控制系统和管理整个通信网络[2]。 三、电网VSAT卫星应急通信建设实例 在国网公司VSAT卫星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当中,组网方案主要采用的是以省公司统一VSAT网络平台方案(即:采用分层、分区域架构形式)。省信通公司范围内,在省调控中心建设中心站/主站,各个厂站建设子站系统(主要设备为便携小站和车载站),通过中心站/主站与每个子站直接通信,构成星状卫星通信网。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主站系统是利用卫星运营主站,卫星带宽资源是利用租用的亚太5号卫星Ku波段转发器资源。中心主站至220kV变电站卫星通信电路开通,使通道具备了应急条件下为电网提供可靠通信通道的条件。这使整个电网的电力通信系统在运行时更加稳定和可靠,保障电网安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会得到质的提升。 电力系统论文:分析广域测量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广域测量技术是近年来电力系统前沿技术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论述了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System,WAMS)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全网动态过程记录和暂态稳定预测 及控制、电压和频率稳定监视及控制、低频振荡分析及抑制、全局反馈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WAMS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广域测量系统(WAMS);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动态监测 随着电力系统总容量的不断增加、网络结构的不断扩大、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增多以及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可靠的电力系统运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系统,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近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对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进行动态分析与控制的困难。 1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互联网稳定控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互联系统的低频振荡问题及紧急控制等问题。如我国华中系统的低频振荡衰减时间较长,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华中系统的较长的动态过程势必会通过联络线影响到华东系统。传统的基于事件的就地控制不能够充分观察系统的动态过程,因而不能够较好观察系统的各种状态,比如某些系统目前无法较快地抑制低频振荡问题。基于响应的广域稳定控制增强了互联网稳定控制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目前的稳定控制系统,比如电气制动、发电机快速励磁、发电机组切除、自适应负荷减载及新兴的灵活交流输电等,发展到广域控制都应该是基于广域电力系统的信息:原来使用就地信息不能够满足控制对电力系统充分观察的要求。广域测量系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观察性,通过各种分析手段,进行系统动态过程的分析,如通过频谱分析,可以实时计算出系统的振荡模式、系统状态量的变化趋势等:从而提供给广域控制充分的动态信息。 1.1 暂态稳定预测及控制 当今投入实际工业应用的稳定控制系统可分为两种模式,即“离线计算、实时匹配”和“在线预决策、实时匹配”。但分析表明,大停电往往由“不可预见”的连锁故障引起,在这种情况下以上两种稳定控制系统很可能无法响应。理论上最为完美的稳定控制系统模式是“超实时计算、实时匹配”。这种模式假设在故障发生后进行快速的暂态分析以确定系统是否会失稳,若判断系统失稳则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这种稳定控制系统的整个分析计算、命令传输、执行过程的时间极短,理论上可以对任何导致系统暂态失稳的故障给出相应的稳定控制措施,达到对各种系统运行工况、各种故障类型的完全自适应。 WAMS 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上述自适应实时控制系统: (1)对于 WAMS 提供的系统动态过程的时间序列响应,直接应用某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或人工智能方法预测系统未来的受扰轨迹,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但由于电力系统在动力学上的复杂性,这种直接外推方法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2)以 WAMS 提供的系统故障后的状态为初始值,在巨型机或 PC 机群上进行电力系统超实时暂态时域仿真,得到系统未来的受扰轨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仅就算法而言,这种方法是可靠的,但在连锁故障的情况下,控制中心未必知道该方法需要的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再者,该方法要求的时域仿真的超实时度较高,目前对大规模系统而言可能还存在困难。 (3)基于 WAMS 提供的系统动态过程的时间序列响应,首先利用某种辨识方法得到一个简化的系统动态模型,然后对该模型进行超实时仿真,得到系统未来的受扰轨迹,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方法的可靠性比第一种方法好,同时仅基于WAMS 提供的实测信息,不需知道第二种方法必需的故障后系统动态模型的先验知识,应该是目前比较有前途的方法。 除了判断系统稳定性外,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若干预测结果为系统失稳,那么该如何给出适当的控制量以避免系统失稳,这方面的研究相对于暂态稳定预测的研究还较薄弱。它涉及电力系统稳定量化分析和稳定量化指标对控制变量的灵敏度分析,即使在离线环境下这也是一个难点,实时环境下要求快速给出适当的控制量将更加困难。有些研究以WAMS 得到的故障后一小段时间内的实测量为输入向量,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直接将这些实测量映射到控制向量(如切机、切负荷量等)空间,这种方法相当于将暂态稳定预测和求解控制量都隐含在神经网络之中。但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需要大量样本,如何保证这些样本对各种系统运行工况和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是一个难题。WAMS 得到的实测信息也可用作稳定控制后备的失步解列装置的触发信号,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系统通常被等值成两机系统。 1.2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传统的分散配置的分散控制器实际上是在简化模型下设计的“孤立”控制器,只考虑本机可测信号,不考虑多机系统之间的关联作用及系统中其它控制器的存在和交互作用影响,其结果是这种控制器只对改善本机控制特性有一定好处,但对系统其它相邻机组的动态行为不可能有确定的改善,相反存在着各控制器间动作无法协调,而使各自的控制特性恶化的可能性。北美系统在进一步加装PSS过程中曾有过由于相互协调而使低频振荡重新出现甚至加剧的实例。 广域测量系统提供了广域系统的同步状态量,为进一步开发相互协调动作的电力系统稳定器打下基础。基于广域测量系统,PSS可以观察动作以后系统各点的响应情况,并根据系统的状态,确定进一步的动作。 2 电压、频率稳定控制 2.1 慢速电压稳定控制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人们可以开发较为慢速的广域控制,比如电压稳定控制。美国BPA公司正在开发"先进电压稳定控制"项目。该项目基于广域测量系统和SCADA系统提供的系统电压、电流相量、有功、无功及频率等综合信息开发以下控制:基于响应的快速控制,该控制措施包括发电机跳闸及无功补偿调节。该控制主要需要提供电压相量、频率、有功及无功的测量;利用无功补偿设备进行电压控制,基于广域测量系统提供的电压幅值及功角,无功补偿设备使用模糊逻辑控制来调节电压幅度;变压器自动调压避免变电站之间并联变压器的环流现象,提高电压稳定性;发电厂的电压调度在电压紧急的状态下,有较多无功储备的电厂可以提高电压,从而减少系统的无功损耗,并提高电容器组的无功输出。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功平衡,从而加强电压的稳定。 2.2 静态电压稳定控制 相对于暂态稳定问题,静态电压稳定和频率稳定属于慢动态的范畴,更易于利用 WAMS 信息实现稳定监视和控制。如利用 WAMS 得到的各节点电压相量测量值将系统等值成两节点系统,能快速给出电压稳定裕度;以各节点电压相量测量值作为输入变量,以潮流雅克比矩阵的最小奇异值作为电压稳定指标,用大量样本训练得到一个模糊神经网络作为电压 稳定分类器,输出 变量为很安全、安全、警戒、危险、很危险等 5 种电压安全水平;以 WAMS 提供的节点电压相角差和发电机无功出力为输入变量,应用决策树快速评价系统的电压安全水平。 3动态过程安全分析 3.1 低频振荡分析及抑制 随着大电网的互联,区域间的低频振荡对互联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威胁。WAMS 可望在分析和抑制低频振荡方面发挥作用。直接将系统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离散化,利用WAMS 提供的各离散时间点的测量值,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的系数矩阵,进而计算该矩阵的特征根;基于 WAMS 提供的各离散时间点的测量值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计算系统的机电振荡模式;应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分析对 WAMS 提供的节点间的电压相角差振荡时间曲线进行分析,提取低频振荡模式。与常规离线分析相比,基于 WAMS 的低频振荡分析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通常仅基于本地信息的阻尼控制器(如 PSS)不能很好地抑制区域间的低频振荡,因为本地信息并不能很好反映区域间的振荡模式,本地信号对于区域间的振荡模式的可观测性不好。WAMS 的出现为抑制区域间的低频振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可通过 WAMS 获取区域间的发电机相对转子角和转子角速度信号等全局信息作为阻尼控制器的反馈信号构成闭环控制。将采用 WAMS 信号的区间阻尼控制器附加到发电机励磁控制器中,达到抑制区域间振荡的目的;采用 WAMS 信号作为装设于联络线上的 TCSC 装置的控制输入,基于线性 H∞控制理论设计了 TCSC 区间阻尼控制器采用 WAMS 信号作为控制器输入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 WAMS 信号的时滞(Time Delay)问题考虑时滞后闭环系统成为一个时滞系统,若时滞过大可能引起闭环系统的不稳定采用最小二乘预测算法由历史 PMU 测量序列得到控制器当前的反馈输入,没有明确说明时滞的处理方法,但其采用的 H∞控制是一种鲁棒控制方法,对由时滞造成的影响有一定抑制作用。 3.2 全局反馈控制 以往乃至目前的电力系统控制研究领域一直强调分散性/就地性,即对电力系统中的某一动态元件仅采用本地量测量构成反馈控制,从便于控制实现的角度追求控制的分散性/就地性毫无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但通常电力系统的动态问题本质上具有全局性(如暂态稳定问题),而分散/就地控制只是通过本地量测量间接地包含一些全局信息,因此在提高全系统稳定性上有一定局限性。随着 WAMS的出现和发展,研究和实现基于 WAMS 信号的全局信息反馈与控制成为可能。 基于 WAMS 提供的全局实时信号,将通过联络线互联的两个区域等值成一个两机系统,然后采用直接线性化技术设计了联络线上的 TCSC 控制器,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 WAMS 信号的全局 TCSC 控制器有效提高了互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在全局反馈控制的研究中,同样存在远方反馈信号的时滞问题,有必要采用时滞系统控制理论加以分析研究,以探明时滞对全局反馈控制的影响。另外,对于非线性全局控制,如何根据特定的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远方反馈信号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见,建立广域测量系统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必须从工程技术、经济等角度对其开发、应用进行整体规划。未来重点要编制现有技术应用的规范,并提出技术改进的各种方法。根据我国电力系统运行、规划、分析、控制、保护及EMS等系统的未来实际要求,确定与广域测量系统接口、数据管理、分析和交换等各种相关课题。 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建设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 摘要:分析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管理要求,针对网络管理层次多、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解决方案。方案以TMN为基础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强调接口的开放性,强调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强调网络化和对各种体系结构的兼容性。为网管系统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 通信网络; 网络管理系统; Q3适配器; SNMP; TMN 0引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的需求及电力企业运营走向市场化的需求,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例如SDH、光纤环路、数字程控、ATM等,都纷纷涌入电力通信网,使网络的面貌日新月异。新设备的大量涌入表现出通信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强大,配置、应用也十分复杂。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功能、新技术及技术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可选择的设备越来越多,造成电力通信网中设备种类的复杂化。技术的发展使某些旧的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交融。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网络交换、ATM设备等。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电话等。今天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计算机互联网、广域网、视频传送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也已从单一服务于调度中心的简单星形方式发展到今天多中心的网状网络,以保证能为日益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需求服务。 此外,由于网络规模的限制,电力通信网实际上是一个小而全的网络。小是指网络的业务量不大;全是指作为通信网所有环节一样不少,而且电力通信网地域广大、数量繁多。由于规模的原因,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传统上一直都是不分专业统一管理,每一位通信管理维护人员都必须管理包括网络中传输、交换、终端各个环节上的设备,还包括电源、机房、环境等网络辅助设备,同时还要管理电路调配等网络业务。 由于电力系统行政划分的各级都设置电力调度,电力通信网又被人为的划分成不同级别、不同隶属关系的网络。一般来说,电力通信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主干网分国家、网局、省局、地区4级;地区网又分为地区、县级网。各个级别的网络根据隶属关系互联,各行政单位所属的网络管理、维护关系独立。而且由于传统的原因,上级网络的设备维护工作多由通信设备所在地区的下级网络的通信管理人员负责。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分离,集中运行,分散维护。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网络,这样一些苛刻的管理要求,唯一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具有综合业务功能、综合接入功能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简称网管系统)。 早期的电力通信网管理方式简单,由于通信设备的功能单一、智能化水平不高,自动化管理表现为监控系统,具有监视通信设备运行状态,实时通告设备的告警和运行异常信息,远程实时控制设备的主、备切换等功能。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作为新一代通信网基础的智能化设备出现后,产生了网元管理系统,它除了对设备故障的监控功能外,还包括对设备性能、配置及安全的管理。时至今日,网元管理系统的应用在通信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已随处可见。随着通信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通信组网的灵活性越来越大,通信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网络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1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1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1],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 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2]。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1.2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目前出现了新发展的网管体系和标准,例如对象管理组织OMG的CORBA体系、基于Web的网管体系、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对于电力通信网这种组织结构分散的网络来说,网管系统对各种体系的兼容性很有必要。 1.3采用高水平的商用TMN网管开发平台作为开发基础 网络管理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特别是像TMN这样的系统,而综合业务及综合接入功能的要求又增加了系统的难度。依照标准的建议书从基础开发做起的方法无论从时间、经济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是世界上具有相当实力的厂商,投巨资历时多年开发出来的商用系统,目前比较成熟的有SUN公司的SEM、HP公司的OPEN View、IMB的NetView等[3]。每一种商用系统都为建设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协议接口及信息数据库开发的工具和方法。利用商用TMN网管平台作为核心来构筑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屏蔽了TMN网管系统的复杂性,可大大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分开的成功率。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来说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当然,商用化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的成本相对比较高,因此对于规模小、层次低的通信网,采用一些专用的自行开发的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可能更为实际。 1.4网管系统的网络化 网管系统互联组成网管网络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从长远的观点来讲,电力通信网管应接受异构网互联的观念,即不同层次、不同厂商甚至不同体系结构的系统之间应不受阻碍的互联,组成一个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管网络。 规定一种或几种统一的标准互联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如采用CMIP的Q3接口、SNM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作为网管之间互联的标准协议接口。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例如:CORBA技术的应用会对目前的状况产生影响。虽然统一接口有系统花费大的不足,但是统一接口在数据互联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可互操作性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的基础。完善的安全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成功的保障。网管系统还应支持与网管系统以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实现数据共享。 1.5综合接入性 网管必须满足各种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接入要求,兼容各种制式、各个厂商的产品。 TMN网管系统本身支持的标准接口有限,能够直接接入TMN网管系统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并不多,大量通信设备的接入依靠网管系统提供的转换机制,网管系统通过协议适配器这样的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上的五花八门的管理数据接口转换成统一的网管系统支持的标准接口(例如Q3适配器,SNMP PROX等),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设备种类繁多的电力通信网,这个环节尤为重要。 对于网络层次多、设备分布广、智能水平低的电力通信网,如果全盘依照TMN的方案,势必造成系统十分庞大,整个网管系统变得很不经济。因此,选用一种综合接入能力强、成本低的网管系统直接面向大量的通信设备,将通信设备集中转换,再通过标准接口送入TMN高层次网管。建立综合接入网管系统来完成接入的任务对电力通信网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案。 对于大量中等以下规模的网络完全可以依靠综合接入网管系统的功能来管理网络,既可实现通信设备的综合接入,又建立了网络的分层管理,一举两得,而且这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对于系统已经在建的大量的监控、网元管理系统来说,也可以采用先将其改造成综合接入网管系统再接入高层TMN网管的方案。 1.6完善的应用功能及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完善、丰富,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适应网络的变化,总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能得到用户的认可,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关键。 应用功能的设置应该能由用户来选择,用户的应用界面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这要求网管系统除了具有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的能力外,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接口应具有开放性,应能支持满足应用功能接口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不改变基础系统的情况下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功能、用户界面,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电力通信网采用行政划分的管理方式,各级用户的管理功能要求的不一致性更大,应用功能开放性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 1.7网管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应实现电力通信网的一体化管理,即各种功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采用一致的名词术语。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去操作控制不同型号、厂家的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个平台、界面上监视、处理网络告警,控制网络运行。 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独立性,系统不应依赖于某个设备制造厂商;网管系统应能保证所有的厂商都得到同样公平和有效的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信系统本身的发展,确保不会因网管系统方案选择限制通信系统本身。这一点对于多样化特点十分明显的电力通信网尤为重要。 1.8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 首先,对象化的思想应该贯穿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将图形上的元素及元素的组合定义成图形对象,将图形对象与它所表示的数据对象、实际的通信设备串联起来,实现实物、数据、表示界面的统一。这种对象化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系统数据和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网管系统对被管理系统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象化的设计观念应推广到网管系统人机界面的各个方面,例如:语音申告、媒体管理等。 其次,网管系统的界面应不断采用新技术加以更新、改造。界面是表示一个系统的窗口,界面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影响人们对系统的使用。引入新的技术,提高系统界面的功能、界面的可观赏性、系统的易使用程度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 GIS是目前实用化和技术经济性能都比较高的一项可视化信息技术,GIS采用对象化设计思想,支持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多图层控制,采用矢量化图形方式。GIS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表示界面方面应用广泛,在表示与地理信息有关的数据界面时尤其优秀,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可以采用GIS技术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管应用界面。 Web是一种影响非常广的、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Web支持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形、图片、视频等,支持数据库的浏览,而且支持的数据种类和数据格式还在不断丰富。利用Web的优势作为网管系统的信息媒介是一种非常明智 的选择。 2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方案 2.1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2.3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 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4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网管系统的组成见图1。 图1网管系统组成框图 Fig.1Frame of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 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网络高级分析软件包括网络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资源配置分析。 3结语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比较迟,相对于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都落后了一步。目前,在电力通信网中未见真正的规模比较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监控系统和一些随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随着网络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目前这种状况的不适应性。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开发的建设者们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 作者简介:焦群,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通信网监控系统及网管系统的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焦群(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南京 210003) 电力系统论文:谈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用电等重要环节以及输电、发电、配电、变电环节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撑,这样就会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同时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所形成针对整个全局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也就是智能电网技术,是一个最具典型性的技术,涵盖了配电、输变电和用户以及调度、发电的各个环节。其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等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技术的系统中,同时一样的还有诸如调度柔性交流输电以及自动化系统等。目前这种数字化电网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智能电网的雏形,实际上也为我国建设智能电网做着准备工作。智能电网中较为典型的有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依托计算机的技术,需要具备实时性、双向性、可靠性的特征,需要先进的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而且该系统也是完全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同时具有信息管理系统。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可以说,变电站的自动化的实现又是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的,要实现电力生产的现代化,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就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依赖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在实现的过程中计算机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二次设备也随之实现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完全是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变电站实现自动化,实现计算机屏幕化以及运行管理和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是操纵以及监视,变电站的整体自动化才得以实现,正是如此多的组成部分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为了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变电站以及与之相关的输配电线路必不可少。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不仅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了满足变电站的运行操作任务。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将电网调度自动化分为五级,其中各级电网的自动化调度都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不开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国家电网、大区、省级、地区以及县级调度。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些装置在计算机系统的连结下形成一个自动化的电网调度系统,将整个的结合起来。其他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工作站、服务器、变电站终端设备、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场、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计算机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作用不仅要实现对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的监控,还要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更要实现电力系统的电力负荷预测以及状态估计等功能。因此种种这些,都是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测量控制以及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等装置。 2电力系统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 PLC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存储器采用了可编程序以实现在其内部存储进行控制、运算、记录等操作指令。该技术是为了在工业环境下使用而设计的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该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解决了传统控制系统内可靠性低、接线复杂、灵活性较差以及耗能高等缺点。 PLC技术的数据处理 PLC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具有排序、查表、数学运算、数据转换、数据传送以及位操作等功能。这些数据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可以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也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也可以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 PLC技术的闭环过程控制 并过程控制是指对压力、温度、流量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闭环控制,PLC通过模拟量I/O模块对模拟量进行闭环PID控制,并且实现数字量与模拟量之间的D/A、A/D转换。可使用专用的PID模块,也可用PID子程序来实现。 PLC技术的开关量控制 火力发电系统内的辅助系统的工艺流程的控制多为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两种。用许多行业也应用到PLC进行开关量控制,如机床电气控制、电机控制以及电梯运行控制、汽车装配线和啤酒灌装生产线等。PLC技术的输出和输入信号都是通/断的开关信号。工业控制中应用最多的控制是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控制的输出、输入点数均可通过扩展实现,从十几个到成千上万个点,不受限制。 PLC技术的顺序控制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改革的深入,近年来大型火电企业的辅助系统均已由原来的继电控制器升级成PLC控制系统,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资源损耗和提高效益,已成为各企业的管理最终目标。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电厂对类似企业辅助车间的自动控制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用PLC控制系统不仅可以通过信息模块单独控制某个工艺流程,并且可以与通信总线连接来协调全厂生产工作。 电力系统论文:浅论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前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远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全面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远动控制技术的深入分析,能够有助于我们将其更好的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运行环节。在下面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对远动控制技术的概念及实现原理进行简单了解,并重点对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远动控制技术 1.1 远动控制 远动控制作为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环节,是以通讯技术为基础,对远程的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能够实现实时测量、远程信号、远程控制和远程调节等多项功能。在电力系统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使调度实现对辖区内发电厂及变电站的集中控制管理。远动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远动装置和应用程序组成,能够实现下列三项功能:(1)采集所有的相关设备数据及报文,并向这些设备传达控制指令;(2)预处理传输的报文;(3)通信功能。具体包括通道运行状况的自检、通道的自动切换、选择不同的通信规约等。 1.2 远动控制的实现原理 远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四遥”,即遥测、遥信、遥控及遥调。远程控制技术作为连接变电站、发电厂与调度之间的桥梁,是相关信息传输的重要通道,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集中监视和集中控制两个模块,其中集中监视即遥测和遥信功能,这一模块的实现的功能是数据采集站、厂将所需的运行参数和状态按照一定的规约上传到调度中心,为控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最大限度的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集中控制模块是实现遥控和遥调功能,具体是指调度中心将相关操作命令(改变运行状态、修改设备运行参数)发到管辖站、厂。远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保障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及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二、远控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远程控制的实现需要多方面技术作为基础,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和通讯传输技术。下面我们对这三方面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2.1 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 数据采集是将外部信号采入计算机,并加以处理,最后输出。下图1为数据采集的流程图: 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负责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及控制等。在电力系统监控系统中,监控分站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集它所连接传感器送来的模拟量和开关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再收集到计算机予以显示、处理、传输和记录,这一过程即为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成套设备被称为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运行现场的相关模拟量(如压、电流、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进行采集、量化为数字量,以便于终端计算机的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这一系统是计算机与运行现场联系的重要桥梁,是获取远动控制相关数据的重要途径。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采集技术的关键是变送器及A/D转换技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鉴于设计及调试需求,其处理的信号主要是低于5V的电平信号,但是在电力系统中,相关的运行设备其工作电压都比较高,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可靠性,就需要利用变送器对照这些设备的相关运行参数进行转换,即将各种不同等级的电压、电流转换为合理的TTL电平信号。由于变送器采集的信号为模拟信号,为此还需要利用A/D转换技术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进一步对对遥信信息进行编码,对遥测信息进行采集。 2.2 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 信道编码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数码流进行一定的处理,使的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生。 通信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远控系统能够利用通信信道将运行现场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调度中心,由后台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信道的抗干扰能力,首先要做好信号的编码和译码,这一技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对数据信息进行编写、翻译和传输,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在信道编译码过程中,一般是利用线性分组码来提高抗干扰性;同时还有必要结合循环检错法、检错重发法、前后纠错法、反馈重发法对相关的信息的检验,来避免传输过程中差错的发生。 2.3 通讯传输技术的应用 对于远动控制系统而言,通讯传输技术的关键是调制和解调这两方面。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其通信网是依托自身拥有的电力通信网络资源与方式来构建的。目前应用广泛的信号传输形式为电力线载波和光纤通信。对于前者,其载波信号有两种,一是在信号发射端通过编码产生的相关基带信号;二是电力线中的高频谐波信号,利用调制技术将载波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以电压、电流形式在电力线中实现通信传输,这一方法必须在信号接收端位置以解调技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由此可见,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数据通信主要是利用调制解调器具有的调制解调技术来实现。 随着光纤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传输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其设备成本也大幅下降。目前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光纤传输网络已经在不断的建设扩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光纤传输网络将会全面取代传统的载波信号传输技术。 三、结束语 通过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远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操作安全可靠性,同时也便于整个系统的集中管理。在上面文章里,我们只是对远控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随着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可以预见远动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将会更加重要。 电力系统论文:关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量质量。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最核心内容。而电力 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分为发电和输电调度自动化(通常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配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称配网自动化)。 二、电力系统远动 电力系统远动就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实施的实时远方监视与控制。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被控站和远动通道。狭义远动系统只包括两端远动设备和远动通道;而广义的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的人机设备和被控站的过程设备在内。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由各级调度共同承担,而自动发电控制与经济调度则由大区网调或省调负责,网调和省调还应具有安全分析和校正控制等功能。 三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 (一)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 通过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为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安全分析等高层次功能提供实时数据。其中监视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向调度员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人机联系设备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的开环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主要内容是利用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发生一条线路、或一台发电机、变压器跳闸的假想事故进行在线模拟计算,以便随时发现每一种假想事故是否可以造成设备过负荷、以及频率和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等不安全情况,是一系列以单一设备故障为目标而进行的在线潮流计算。 (三)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电能质量和备用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基于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的约束条件和考虑网络损失的影响,以最低的发电(运行)成本或燃料费用,达到机组间发电负荷经济分配且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在调度过程中按照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约束条件,在给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在保证系统频率质量的条件下,以全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为原则,将系统的有功负荷分配到各可控的发电机组。经济调度一般只按静态优化来考虑,不计算其动态过程。 四、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国外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均是采用了RISc工作者,UNIX操作系统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西门子SPECTRUM系统。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公司和工业用户。 (二)CAE系统。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uI、APP、COM于一体。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三)VALMET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四)SPIDER系统。该系统是由ABB公司开发的,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模块化结构,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系统。它具有双位的遥信处理功能,使状态信号稳定性好,并有一套完整的维护工具。 五、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该技术应该能够及时并准确地采集、检测和处理电,网中各元件、局部或整个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 (二)能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等指标要求,为调度人员做出准确的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能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综合协调,使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并提供优质的供电;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力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尤其是能避免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和大面积停电等连锁性事故发生。 六、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 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技术应朝着模块化、面向对象、开放化、只能化合可视化等方面发展。 (一)模块化与分布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二)面向对象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先进且能很好地遵循ClM的技术,但它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三)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四)无人化值守管理模式。建立无人值班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安全性分析、状态估计、负荷预测及远程调控等,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以便调度人员及时处理事故,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实现无人值守调度管理方式,减少值守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五)智能化。智能化调度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调度技术采用调度数据集成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实现电网正常运行的实时监测和优化、预警和预防智能化控制、故障的智能判辨、故障的智能分析、故障的智能恢复等,最大限度实现全面、精细、及时、最优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 结语 本文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及电力系统设计人员掌握相关技术的必要性。根据几种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概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出发,对几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最后,对今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探讨 [论文关键词]二次设备 电气设备 状态检修 在线监测 设备诊断 [论文摘要]电力二次设备同样需要状态检修,这样才能和一次设备保持同步,适应电力系统发展需要。给出了电力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定义,监测内容,监测方法,解决了电力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几个具体问题。 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电力部门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势在必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发展使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成为可能。目前,我国针对电气一次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文章很多,但对一次设备实施保护、控制、监测的电力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被忽视。 一、电力检修体制的演变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中,电力设备检修体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检修策略由第一次产业革命时的故障检修(BM,Break Maintenance)发展到19世纪产业革命的预防性检修(PM,Prevention Maintenance)。预防性检修又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目标的不同,又出现了不同的检修方式:一种是主要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内容与周期的定期检修(TBM,Time Based Mainten ance),或称计划检修(SM,Schedule Maintenance);另一种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到1970年,美国杜邦公司提出了状态检修(CBM,Con2dition-based Maintenance),也叫预知性检修(PDM,Predictive Diagnostic Maintenance),这种检修方式是以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为依据,通过状态监测手段,诊断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从而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或最佳检修时机。 二、电力状态检修的概念 状态检修可以简单定义为:在设备状态监测的基础上,根据监测和分析诊断的结果,科学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的检修方式。它有三层含义:设备状态监测;设备诊断;检修决策。状态监测是状态检修的基础;设备诊断是以状态监测为依据,综合设备历史信息,利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技术来判断设备健康状况。 就电气设备而言,其状态检修内容不仅包括在线监测与诊断还包括设备运行维护、带电检测、预防性试验、故障记录、设备管理、设备检修和设备检修后的验收等诸多工作,最后要综合设备信息、运行信息、电力市场等方面信息作出检修决策。 在电厂、变电站检修决策时要考虑电网运行状态,如用电的峰段与谷段,发电的丰水期与枯水期;设备所在单元系统其它设备的运行状态,按系统为单元检修与只检修单台设备的合理程度;电力市场的需要,进行决策风险分析。 三、电力状态检修的优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正逐步向状态检修体制过渡。状态检修与其他检修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开展状态检修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对设备进行检修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而根据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是为了减少设备的检修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开展设备的状态监测和分析,可以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即做到设备的经济运行。 2.开展状态检修更具先进性和科学性。定期维护和检修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人力和费用的浪费;由于定期检修工作量大,往往使检修人员疲于奔命,加上现场条件和人员素质的影响“,越修越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开展状态检修,可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集中了优势兵力,使检修工作有一定的针对性,因而是更为科学,更为先进的方法。 3.开展状态检修的可行性已经具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行经验的积累,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设备状态监测手段和分析判断方法,开展状态检修已有较充分的技术保证。 4.由于状态检修往往是以设备运行状态下的在线监测结果为依据进行的检修,所以能够预报故障的发生,使我们可以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防止发生意外的突发事故。 四、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内容 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是状态检修的基础。要监测二次设备工作的正确性,进行寿命估计。二次设备状态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交流测量系统;直流控制及信号系统;逻辑判断系统;通信管理系统;屏蔽接地系统等。 交流测量系统包括:TA、TV二次回路绝缘良好,回路正确,元件完好;直流控制及信号系统包括直流动力、控制操作及信号回路绝缘良好、回路完好;逻辑判断系统包括硬件逻辑判断回路和软件功能。二次设备监测对象不是单一元件,而是一个单元或一个系统。监测各元件的动态性能,有的元件性能需要离线监测,如电流互感器的特性曲线等。 因此,二次设备的离线监测数据也作为状态监测与诊断的依据。 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与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关系 一次设备的检修与二次设备检修不是完全独立的。许多情况下,二次设备检修要在一次设备停电检修时才能进行。在作出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时要考虑一次设备的情况,做好状态检修技术经济分析。既要减少停电检修时间,减少停发(供)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检修次数,降低检修成本,又要保证二次设备可靠正确的工作状况。 六、结束语 电力二次设备实行状态检修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微机保护和微机自动装置的自诊断技术的广泛使用,对电力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比较容易做到。随着集成型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可大大减少二次设备和电缆的数量,克服目前常规保护状态监测存在的困难。设备管理信息系统(MIS)在电力系统的广泛使用,为电力二次设备实行状态检修提供了信息支持。电力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将有助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化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及策略: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设计难点及要点 摘要:化工生产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促进化工行业的发展除了需要有良好的研究投入外还需要相应的化工生产设备予以支持。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化工设备需要经受住高温、低温等各种恶劣的环境,特别是对化工设备的高温设计时,应当注意处理好高温结构对化工设备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化工生产时所产生的高温将会造成化工设备中的局部结构膨胀、化工设备所使用的材料在高温下产生膨胀以及化工工艺造成化工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膨胀等,这些都会对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使得化工设备的抗疲劳能力下降,不利于化工设备的长期安全、可靠的运行。因此,文章在对化工设备在高温条件下的结构设计所容易出现的缺陷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设计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化工设备;高温;高压;压力容易;结构设计 化工设备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会面临着高温、高压等恶劣的工况,因此,需要对化工设备的高温结构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设计对于确保化工设备安全运行及化工设备的使用时间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于各种化工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加大了对于化工设备的需求,但是现今一些新发明的高温化学工业设备在高温结构设计方面质量方面参差不齐,一些化工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垫片、法兰、螺等部件由于受到高温的作用,经常会出现变形或是蠕变变形、部件结构弹性下降等影响化工设备使用性能。为提高化工设备的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应当在化工设备设计过程中做好对于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分析与设计,避免化工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1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在设计中的缺陷分析 1.1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在使用中弹性下降问题 化工设备的使用性能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会受到高温的严重影响,尤其是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弹性较为敏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受到化工设备生产过程中高温的影响会使得化工设备的高温结构的弹性下降进而影响到化工设备的整体功能。因此,为应对高温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影响,需要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件设计的开始阶段就设置相对应的螺旋弹性垫圈以减小高温变形的影响,这些所添加的高温垫圈的作用类似于套筒的作用,通过改变高温结构部分的弹性变形系数来使得化工设备的结构弹性得以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影响法兰从而实现对于热膨胀部分的充分吸收,从而降低化工设备因材料膨胀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影响。弹性垫圈与套筒所起的作用相类似,但是相较于套筒来说,使用弹性垫圈的结构较小,同时采用密封垫片可以获得较强的预紧力,同时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对该结构所能承受的作用力的范围引起足够的控制,避免控制作用力过大而造成高温结构被压扁。因此,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对于压力和温度的控制,此两点是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设计的关键点也是提高化工设备整体结构弹性的前提。 1.2化工设备高温结构变形或蠕变问题及对策 化工设备在高温条件下运行时,高温会使得螺旋连接产生蠕变现象,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使得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法兰、垫片等部分产生一定的变形,这些蠕变或是变形会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连接的紧密性与密封性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而这也是造成化工设备容易损坏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解决好化工设备高温结构中的法兰、垫圈、螺钉等在高温条件下产生变形或是蠕变破坏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连接及密封效果。因此,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应的将隔热衬环安置与法兰或是垫片的内侧,通过使用隔热衬环来将热量有效的隔离,避免化工设备生产过程中的高温对法兰、垫圈和螺栓等产生较为严重的热影响。通过采用隔热衬环可以使得法兰、垫圈与螺栓等受到的热辐射效果明显下降,提升其在高温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同时通过采用隔热衬环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设备的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温度差,提高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整体性能,提升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法兰、垫片、螺栓连接部分等在高温条件下的工作性能,较少或是避免高温蠕变或是变形的发生。提高化工设备的使用寿命。 2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2.1精确设置设计参数 化工生产中的工艺参数的设置在化工工艺生产中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只有在确保基本参数正确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化工设备及工艺的安全生产。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秉持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进行分析和计算,任何设计细节都需要经过多次讨论、论证,避免因细节的忽视而影响到推理值的准确性。例如,在参数设置的过程中,推力矩数值与实际值存在着微小差别或是不符合相关标准或是规范时,会造成法兰连接的不紧密,容易在法兰连接处产生泄漏等安全隐患,从而对化工设备的安全、可靠的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参数做进一步检查,在确保参数准确的基础上对各项细节加以把控。 2.2控制好温度对于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设计的影响 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法兰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于温度的控制,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温度的骤变将会使得法兰的连接产生剧烈的反应。所以,为避免或降低高温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所造成的影响,应当在连接部分设置相应的隔热衬环,从而使得温度的转变经历更多的过程,如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作为隔热衬环板的材料,要注意对于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温度的控制,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当法兰温度过高时,在隔热衬环设置环节和焊接工艺中容易出现焊缝剪切的问题,使得隔热衬环板凸出,降低法兰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而使得化工设备高温结构法兰连接的安全隐患大为增加,所以,在法兰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意温度对于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影响,将连接温度控制在300℃以内,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在温度的控制方法上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做好活套法兰的使用,在使用活套法兰还可以更好的抵抗热循环和热冲击,活套法兰相较于一般的法兰厚,而且活套法兰的刚度较大,其挠度可以通过减少法兰和法兰螺栓张力而减小。活套法兰在管道上应用较多,而在大直径的设备上使用活套法兰成本较高。(2)在螺栓上增加使用弹性垫圈,通过使用弹性垫圈能够有效的减小热膨胀对化工设备的影响,但是由于垫片体积刚度的影响,使得弹性垫圈所能承受的预紧力较为有限,同时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弹性垫圈会在回火时降低其弹性。(3)做好化工设备高温结构中垫片材料的选择。 2.3做好对于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安全检验 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可靠性对于整体工艺的完整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进行定期的检测、检验,及时发现化工设备高温结构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整体工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结束语 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设计对于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分析化工设备高温结构中所隐藏的各种隐患从而做好对于设备的不断优化。 作者:沈佳艳 李小军 单位:常州蓝翼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大学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化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及策略:化工设备日常管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化工设备被逐渐应用于实际的化工生产工作中,化工设备越来越成为衡量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工具,同时也在化工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化工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检查和维修及时解决化工设备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一定程度上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保障企业的利益和企业工人的生命安全。本文我们就将简要介绍化工设备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意义,并结合目前我国化工设备管理现状分析日常管理工作对生产安全的致关性,以促进化工生产更加安全。 关键词:化工设备;日常管理;安全生产;致关性;发展关键 任何生产的前提都应该是安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工生产更不例外。为了相应国家的社会注意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同时更是为了切实保障化工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化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保障每一项化工生产的安全。只有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化工生产,才能考虑实际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化工设备是当前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对化工生产的安全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保障化工设备的质量和有效,才能减少因化工设备问题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 1化工设备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1对化工设备的检查工作 化工生产不同于其他生产工作,在化工生产工作中,被加工的原材料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有些原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极易发生爆炸、燃烧等现象,因此对化工设备的强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化工设备的材质结构都比较复杂,往往由不锈钢、高强度耐热钢、合金钢等高强度金属构成,同时化工设备在启动闭合时的转轴等部分必须严密由金属覆盖。除此之外,部分化工材料还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整个化工设备都必须严密,一旦发生材料泄露,就会对周边环境或化工工人造成很严重的损害。而化工设备日常管理工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化工设备的检查工作,其工作包括对化工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的检查以及对化工设备存在的危险因素的检查,可以说化工设备检查人员掌握着所有化工工人的生命安全。如果化工设备检查人员不能及时检查出化工设备所存在的漏洞而是任由其应用于化工生产中,就很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2对化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在化工设备检查过后,应对化工设备进行负责认真的维修工作,对于漏洞较大的化工设备,维修人员可以申请进行设备的淘汰。同时,化工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还包括对化工设备的保养工作,通过与化工设备检查人员相配合,在尽量减少经费的条件下及时对化工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保证化工设备可以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对于出现问题化工设备,工作人员应及时申请暂时使用并加以保管,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对设备进行改造和零件处理,争取设备的二次利用。 1.3对化工设备的采购更新工作 化工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还包括在合理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采供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的工作,采购人员应对整个企业的化工设备做到全面的了解,并及时掌握每个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于技术较落后或者设备影响生产的环节,可以申请采购新设备。同时,对企业落后淘汰的旧设备,管理人员还应负责旧设备的处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2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 2.1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够统一、全面 现在的企业很多高层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即认为安全管理工作只是管理单位的事情,与其他单位无关,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认识。其实安全管理工作是化工企业当中每一位员工都应该高度重视的事情,那些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绝不应该仅仅追求利益问题而忽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因为长期以此将会严重妨碍公司企业的发展,造成生产与安全不能协调发展的现象,从而严重阻碍工作的进程。 2.2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国内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领导人对经济效益的投资程度远远大于对安全生产方面的投资力度,厂家完全降低生产所需成本,顺应时代的改变而发展,但是为了获得较大的利益,仍然采用那些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这对于化工企业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有一些小型的化工产业,因为其投入资金有限,所以其设备相对于大型化工厂来说肯定是有许多差距的,但是其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经常会使机器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这种情况不仅其效益不会增加,长期以往反而肯定会降低所获得的利益,因为机器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将会给施工过程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3职工操作技能水平偏低 纵观近些年来我国各化工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由于生产员工操作水平地而引起的,如操作不正确、记录不及时、观察不当等。这并不是说工厂对员工的训练力度不够,而是因为企业当中那些一线员工的流动性相对而言就打,且相关管理人员大都安全管理意识较为浅薄,不具备较高的保护教导能力,这些都是导致我国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所在。因此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与各个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操作机械熟练程度是有很大关联的,一旦基层工作人员出现一个细小的工作误差那对整个工作项目都将会造成一场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化工企业要想谋求发展,提升基层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对机械的掌控程度是极其有必要的,还是那句话,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必不可少的几个方面,一是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以及员工的敬业精神,二是一个企业当中管理者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态度,只要能够做好这两个方面,企业的发展就会成为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3化工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对安全生产的致关性 3.1化工设备日常管理可以保障安全生产的进行 由于化工生产的原材料多为危险物品,因此化工设备的质量决定着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化工生产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安全生产的进行,一方面,化工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及时检查出化工设备存在的漏洞,并可以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以防止安全漏洞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给企业和企业人员带来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化工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对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汇总分析以确定化工生产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决策分析制定出一定的预防措施,如针对易燃易爆产品增加大量消防设施等,可以对那些无法避免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 3.2化工设备日常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化工设备日常管理包括对设备的更新,因此化工设备日常管理还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化工企业通过对已有化工设备的统计汇总,淘汰落后的化工设备,引进先进的设备就可以提高化工生产所有设备的整体安全。更加先进的化工设备出现安全漏洞的几率就会更小,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也就会更少,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化工维修保养的工作压力,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化工设备作为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安全程度对化工生产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保障化工工人的安全,不应该只依靠必备的消防设施,更要从根本上减少危险因素。一方面应尽量改善化工工艺,增加对危险品的保护程度。另一方面则应该尽量提高化工设备的技术水平,保障化工生产的进行。但最重要的则应该是加强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及时对危险因素进行排查,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进行,促进化工企业的可持续长久发展。 作者:王向南 单位: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化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及策略:化工设备管理维护优化措施 摘要:化工设备出现设备磨损、老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化工设备的运行效率。本文从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要性和管理维护优化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研究,藉以提高化工设备的效率,增加产能。 关键词:化工设备;设备管理维护;优化措施 化工设备随着持续的运转,会出现设备磨损、老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就显得至关重要。对化工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不仅能降低化工设备的磨损,还能提高化工设备的运行效率,增加产能。本文从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要性和管理维护优化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研究,提高化工设备的效率,增加产能[1~2]。 1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所面对的挑战不断增加,对化工设备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只有充分认识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优化化工设备管理维护措施,才能提高化工设备管理的效率,增加化工企业经济效益[1]。首先,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为化工企业提供设备支撑,实现企业增产增收。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有助于保障设备的正常和有序运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奠定基础。好的产品质量是实现企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在企业运营中具有决定作用。此外,化工设备的管理维修有助于提高设备效率,实现产品的快速、有效生产,进而实现企业经济目标。最后,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支撑,为企业增加收益提供可能。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国家规范的要求,主要依靠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来实现,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生产中出现的设备磨损、老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化工生产存在较大的隐患,只有对化工设备进行管理维护,才能实现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2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优化措施 基于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的设备支撑和安全生产作用,对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工设备维修在基础管理方面存在设备技术要求、设备维护流程等问题,在维护和保养方面存在化工原料泄露、敏感仪器使用等问题,容易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及产品质量的下降,影响环境和企业经济效益。只有从管理和维护两个方面进行化工设备管理,结合设备自身的特点,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定期指导培训,引进新鲜血液、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制度、规划和完善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法和策略等,才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1-3]。首先,通过定期加强化工设备维修人员的定期培训,引进新鲜血液,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素质,为设备安全、有效地生产提供支撑。化工设备维修人员是设备管理维修的基础人员,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产。定期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维修人员对设备维修的重视,增强对设备维护工作的激情。定期培训还有助于充分挖掘化工设备维修人员的潜力,以先进的生产维修技术武装自己,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此外,将年轻的设备维修人员引入化工企业,有助于拓展电子信息等网络技术在设备维修中的空间,促进相互间的知识交流,共同构建安全、有效的化工生产环境。其次,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化工生产的危险性,只有加强化工设备管理的制度,在化工设备的润滑、防腐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才能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基于化工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充分结合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设备的润滑、防腐等管理,实现设备的高速、有效生产。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制度还包括利用惩罚等措施提高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安全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管理支撑。最后,规划和完善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法和策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化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包括保障设备正常负荷运行、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实行设备维修保养、规划和完善维修保养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设备正常负荷运行是指及时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保障设备的运行环境良好。在设备出现故障或老化等问题时,依据前期检查的结果进行故障分析研究,及时进行设备维修,延长设备的寿命。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实行设备维修保养是对设备维修保养时间的有效界定,提高维修人员的重视度,为企业安全奠定基础。全过程的维修保养有助于增强设备之间的联系,构建管理、保养、维修等有机整合的系统,实现化工企业的安全、有效地生产。通过制定维修保养的制度,规范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流程,实现设备维修的有序进行。制定维修保养的制度有助于及时解决设备磨损、老化严重等问题,简化工作流程,解决好检修计划与生产计划间的矛盾,合理规划维修保养时间,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同时,保障设备生产效率。 3结语 基于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的设备支撑和安全生产作用、化工设备维修在基础管理方面存在设备技术要求等问题、在维护和保养方面存在化工原料泄露等问题,只有从管理和维护两个方面进行化工设备管理,结合设备自身的特点,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定期指导培训,引进新鲜血液、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制度、规划和完善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法和策略等,才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作者:王宏田 单位: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化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及策略:新时期化工设备管理维护对策 摘要:石油、煤层气等行业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但是在化工设备管理维护方面还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化工设备;设备管理;设备维护 新时期的化工企业面临日益增长的产品成本与新科技、新技术的矛盾,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对化工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保障化工设备的正常生产,为化工设备的高速、有效生产奠定基础。为此,本文从新时期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问题出发,探讨新时期化工设备管理的对策,为化工设备的高速、有效生产奠定基础[1,2]。 1新时期化工设备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化工设备管理维护包括设备零件完整性、设备老化程度、设备腐蚀状况等多方面的设备管理内容。设备管理维护主要是通过防腐、润滑等措施,解决化工设备的设备磨损、设备老化等问题,保障化工设备的正常生产。基于化工设备防腐、润滑的重要性,化工设备存在的问题主要从防腐、润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首先,化工设备防腐过程中存在防腐制度建立不足,使得员工对于设备防腐措施落实不到位,阻碍设备的生产效率。基于化工设备与腐蚀介质的长期接触,化工设备的定期防腐维护是保障设备正常生产的基础,防腐维护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对化工设备的外观、镀膜、缝隙等部位进行定时的检修,有助于保障设备的完整性,为设备的正常生产奠定基础。其次,化工设备润滑过程中存在润滑剂选择不合理、润滑剂存放环境不符合要求、润滑管理制度、规范落实不到位,使得设备的润滑措施落实不到位,阻碍设备的生产效率。合理的润滑剂选择,有助于减少设备磨损、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润滑剂的存放环境是保障润滑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设备的磨损、老化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润滑管理制度和规范是保障整个设备生产期间的制度保障,为企业的安全、有效生产奠定基础。只有依据设备型号进行润滑剂选择,保证润滑剂存放环境符合规范,规范设备润滑制度,才能避免润滑剂误用等现象的产生,进而保障设备的正常生产。 2新时期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对策分析 综上,基于化工设备防腐、润滑等方面的存在问题,将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问题进一步归纳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不到位、设备操作使用不规范,是新时期化工设备管理维护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此,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加强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定期培训、规范和完善设备管理维修的制度、制定详细的管理维修细则,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1,2]。首先,化工企业通过加强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定期培训的方法,提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在新时期的适应性,提高工作效率。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使得化工企业应对更多国际和社会同行业的挑战,设备管理维护人员作为设备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强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定期培训具有重要作用。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管理培训有助于提高其专业水平,有助于将先进技术、科技应用化工行业,不断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维护工作,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定期的培训有助于创新设备管理维护的工作,简化工作流程,充分结合企业和维修人员自身状况进行调整,充分发挥新技术在设备管理维护中的作用,保障管理维修的及时有效。定期培训有助于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关于设备档案的建立和完善,为设备维修提供便捷。其次,化工企业通过规范和完善设备管理维修的制度,解决设备的腐蚀、老化问题,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是实现设备安全、有效生产的根本途径,设备管理维修的制度是实现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的重要途径。规范和完善设备管理维修的制度有助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行依赖于设备的定期检查、设备生产全过程的维护管理。企业通过制定规范和制度确定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相关责任,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可以规定奖罚制度,充分调动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积极性。企业还可以通过人员自治等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设备管理维修的制度,保障设备的安全生产。最后,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管理维修细则,弥补设备管理制度的不足,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化工设备详细的管理维修细则有助于弥补化工设备防腐过程中存在防腐制度建立不足,化工设备润滑过程中存在润滑剂选择不合理、润滑剂存放环境不符合要求、润滑管理制度、规范落实不到位,进而保障设备的安全生产。通过制定详细的管理维修细则,明确每个人的化工设备的外观、镀膜、缝隙等检查责任或润滑剂存放规则等管理责任,减少重复工作的进行,提高设备的管理维护效率。详细的管理维修细则的制定有助于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设备的安全生产。 3结语 基于新时期化工设备管理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加强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定期培训、规范和完善设备管理维修的制度、制定详细的管理维修细则,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作者:周群 单位: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化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及策略: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论文 1现代管理技术对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分析 1.1系统工程技术对于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 在天然气化工设备的管理之中,系统工程技术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实际的应用性也是非常的广泛,这就需要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能够给予充分的认识,通过实际的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来实现其价值以及核心的实际发展趋势,最终实现实际工作的不断健全。系统工程主要是将数学、信息学以及运筹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在传统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来实现现代管理技术的充分应用。可以根据化学生产的实际流程来对于化学设备的实际放置的位置以及具体的次序来进行科学的设定,通过相对合理性的布局来实现占地面积的减少,同时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设备运行中所需要消耗的实际成本。还可以利用库存理论、排队理论等科学的理论学说来对化工设备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以及科学的调配,通过更加科学而合理的配件计划的制定来对化工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能够面对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进行及时性的补救。 1.2网络技术对于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对于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通过网络技术能够使得相关的管理工作更加的精细化,进而实现管理效益上不断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不断的提高,实现生产以及建设成本上的不断降低,进而实现化工企业在生产效益上的不断强化,实现工作效率不断的提高。通过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为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提供便利,实现管理技术上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实现资源上的合理优化配置,实现计划工作周期的不断缩短,进而不断的降低实际的生产成本,实现化工企业在经济效益上的不断提高。此外,网络能够实现管理中需要人员数量上的总体确定以及具体的调配,这就样就能够实现人力资源上的合理培养,通过人力的充分利用来实现损失的降低,实现人员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平衡性。 1.3计算机技术对于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 在天然气化工设备的实际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施工能够实现化工设备管理上的自动化以及科学化,还可以借助数学模型的方式来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实现管理效益上的不断优化。通过设备管理水平上的不断优化能够实现总体生产效率上的更新,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相关数据的科学处理以及分析,制作出更加直观、科学、完善的数学报表,进而为后期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保障。总之,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效率的保障,同时还为化工设备的实际维护、故障排查以及维修管理等工作的进行提供重要的便捷性的保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技术上的避免,实现化工设备管理中所存在的故障实现快速的并且非常准确的查明,针对实际问题来进行维修对策的分析,使得总体的维修工作更加的具有便捷性以及效率性。 2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得天然气化工设备的管理建设呈现出了一种多样性,这就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来不断的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工业技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加充分的借鉴当今先进性的相关科学技术,通过管理水平与生产实际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管理效率的保障。对于先进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现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且结合先进实践中的各项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水平的不同提高,在系统性的分析中实现核心发展方向和发展理念的把握分析,最终实现工作上的改革与创新,实现相关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更新。 作者:周红芹 单位:中石化达州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天然气净化厂
建筑毕业论文:广西独立学院建筑类毕业生就业SWOT分析 【摘 要】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能否为社会所认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独立学院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及肯定。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建筑类专业为例,应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提出对独立学院毕业就业的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swot;建筑类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质量高低,不仅是家长和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能否为社会所认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独立学院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及肯定。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建筑类专业为例,应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提出对独立学院毕业就业的思考和对策。 1.广西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用来确定组织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组织的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独立学院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1竞争优势分析 1.1.1专业设置合理,面向市场需求 广西的独立学院多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所以设置的专业都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上非常热门的专业,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改变各业招生人数的比例。例如:现我院大力发展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新专业,我院建筑工程系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勘查技术工程、测绘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七个专业,其中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为新增的两个专业,且都是社会上急需的热门专业。 1.1.2人才培养定位优势 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直接影响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去向和就业能力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独立学院基本上以教学型为主,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类的人才培养要求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并且在把握好从事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应用性特色,这一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本介于一般本科和专科学生之间,既可以占据原来优秀专科学生的就业市场,又可以填补本科和专科就业市场的间隙地带,同时还可以使一些学生向较高层次的就业市场进军。在就业定位上显示出就业层次的多样性和就业面的宽泛性的优势。 1.1.3办学母校品牌与区位优势 举办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一般是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具有在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科研水平、教育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其人才培养质量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社会效益良好。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形成的“品牌”效应,为毕业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的基础。我院师资主要以桂林理工大学引进为主,聘请为辅。专业设置方面,与母体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就业信息方面,利用母体学校优势资源,拓宽信息渠道,扩展就业市场。借助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就业渠道网络和就业信息平台向企业推荐毕业。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独立学院更要主动出击,与政府人才机构联手,充分利用政府资源,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实现就业指导信息化。 1.1.4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优越 首先,独立学院相对于一般本科学生而言,根据国家的政策,收费较高,因而城镇学生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家庭相对富裕,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优越。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许多学生毕业后暂不就业,继续求学以待发展。其次,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担任领导职位和企业负责人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相对来说就业的社会基础好,就业渠道较畅通,就业压力小。 1.2竞争劣势分析 1.2.1自身品牌尚未建立,社会认 知度不高 由于办学时间短,独立学院自身的品牌尚未建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状况尚不完全了解,对毕业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缺乏合理的评价和客观的了解,这在毕业生人才市场处于供大于求失衡的状态下,将会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选用。 1.2.2实践课程缺乏,影响求职能力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满足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虽然我院设置的专业都是社会上的热门专业,但从课程设置这个方面来看,部分课程一定程度上存在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虽然会有专业实习课程的编排,但由于缺乏业界人士和更多专业老师的指导,对专业实践的意义并不凸显。 1.2.3就业指导工作薄弱 独立学院发展快,规模逐年快速增大,但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迟,缺乏专业人员。目前独立学院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主体是招就办工作人员、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专职辅导员,大多数并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平时事务繁杂,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在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时难度大。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又缺乏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教材,再加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流动性大,所以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总是点到即止,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1.2.4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竞争力弱 进入独立学院就读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本身并不是很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以及理想抱负水平和重点以及二本院校的学生的差距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而在上大学后,他们对三本院校的认同感或者专业的认同感不是很强,半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不清楚如何将自身和社会的价值结合起来,忽视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此外,独立学院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就业观念不强,在校期间不愿刻苦钻研,不愿承担责任,他们一般对艰苦条件准备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过分依赖父母亲朋或学校,难以把握推销自我的机遇,以至于在就业时竞争力弱。 1.3机会 1.3.1继续深造的需求增大,考研扩招 尽管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时成绩并不理想,但随着考研的扩招,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摆脱“三本”的身份,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也希望抓住考研扩招的机遇,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研究生。以我院建筑类毕业生为例,近三年来,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上逐年上升,学生被录取率也稳步增长,同时居全院前列。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考研难度要比二本院校的学生要大得多,但是对于考研的学生,独立学院还是应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多加以引导。 1.3.2家庭环境影响较大,民营企业为就业重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环境较好,就我院2012届建筑类毕业生目前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分析,家里帮忙联系工作的约占48.1%,其中,民营约占43.5%。同时,选择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家庭成员中大多数从事建筑行业,早在入学前就已基本确定工作单位或方向。可见,独立学院学生良好的家境状况会给就业带来优势。 1.4威胁 1.4.1就业面临多方竞争 一本、二本以及各类的专科学院的毕业生、研究生都是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强劲对手。专科院校针对目前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学生培养方面多采用订单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和动手能力都比本科生强,对工资、待遇等期望值不高,所以就业率相对较高。而一本、二本及研究生在基础知识和个人综合能力方面也要比普遍的三本院校毕业生强,且企业的认可度也较高。 1.4.2社会偏见 独立学院一般招收“三本”类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于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本科学生而言,入学成绩相对较低,这导致市场形成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统计性歧视,使得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在独立学院最初几届毕业生质量以及在工作中的实际水平没有得到认可,这种统计性歧视还可能强化人们的成见。 2.对策 2.1创建学院品牌特色,增强社会影响力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竞争力是独立学院办学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招特色师资、建立特色学科、培养特色人才、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独立学院要利用母体高校优质资源的 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科知识的融合,加强综合性知识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基础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注重实践、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我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证考试,专门成立培训中心,与各类资格认证单位建立联系,并不定期邀请各考证机关来校开展各类资格证讲座,为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提供平台。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得较好成绩。 2.2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和实践环节教育,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是顺利就业的基础,所以,一方面要经常性的加强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环节教育,改善教育质量,努力使专业培养方向与市场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深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多参与社会的见习、实习和实践,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3健全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 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学生就业指导专职队伍,这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的组织保证。要通过内培外引,把综合具备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方面知识,并具有较好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人才吸引到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来。要对现有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提供教育进修的机会。要走出去,进行对外就业工作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同时,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只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进行,应对学生从入学起就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全程就业指导教育,营造全员就业的氛围。积极调动就业指导队伍的工作,就业工作负责人要经常性的与班主任、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交流,增强他们的就业指导意识,促使他们主动了解和掌握所带班级和学生的就业状况,多层面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知识、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2.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理想抱负 要将就业与成才的理念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综合素质、抱负层次与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升。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技能、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第一,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或校园活动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我肯定、相互理解、合作、诚信等健康的人格魅力。二是加强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引导,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目标,获得成就感和认知感。其三,加强基础竞争力锻炼,不断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打造良好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总而言之,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虽然在就业是与普通高等院校存在差距,但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工作不仅要吸取普通高等院校就业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更要开创本学院的特色,结合自身特点,树立学院就业品牌,突出优势,切实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建筑毕业论文: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微 摘要: 为了提高建筑学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分析了建筑学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教学方式和加强毕业设计检查环节的具体方法,达到了提高建筑学毕业设计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式,检查环节 0引言 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是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是对五年教学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检测,是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能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以及协调合作能力。毕业设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存在问题 从2012年到2016年,已连续有五届毕业生,累计毕业生数量达到180人,在毕业设计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如:连续几年都有学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但也发现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足 大五第二学期,是建筑学专业开展毕业设计的时间,这段时间恰恰也是学生找工作或者研究生复试时间,学生更多侧重于就业或深造,因此,在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保证不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最终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1.2教师对毕业设计管理有松懈现象 客观上讲,毕业设计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在辅导毕业设计时间方面相对自由灵活,这样也导致了个别老师对学生管理松懈,教师与学生前期方案沟通交流较少,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1.3毕业设计深度有待提高 基于学生重视不足与教师管理松懈现象,学生毕业设计出现以下几方面不足:1)个别学生仍停留在在校期间平时设计中,与设计院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对于规范的把握还存在一定差距。2)个别学生画图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平面图家具布置缺乏、立面剖面尺寸表示深度不够等等。 2改进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出现以上的问题,教师应积极通过实践探索,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评估机制,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对毕业设计整体质量提高起到促进作用[1]。具体措施如下。 2.1改进毕业设计教学方式 1)毕业设计选题。教师所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都必须是真题(真实的地形,真实的任务书),因为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是一个从学校学习过渡到独立工作的关键性教学环节。通过题目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浓厚兴趣,也使学生对于毕业设计加以重视。2)调研环节。题目确定后,在毕业设计前两周,安排学生实地调研,学生只有通过去真实的现场感受场地环境,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学生只有通过现场调研,才能将建筑与周边环境完美的结合。3)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在整个毕业环节,教师一周至少两次面对面与学生交流沟通方案;同时每个指导教师建立QQ群,方便教师与学生便捷交流沟通。通过当面与网上两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与效果。4)开放性的模式。在整个毕业设计环节,每位同学除了与固定的指导教师交流沟通外,还鼓励学生与其他教师,甚至与实习期间设计院的指导教师沟通,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只有通过多沟通,集思广益,才能设计出比较满意的作品。5)答辩形式。建筑学毕业设计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教学工作。为了能够适应将来设计院工作,答辩形式采取设计院汇报方案的形式,学生将文本、图版带到答辩现场,用PPT现场汇报方案,并且现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2.2加强毕业设计检查环节 为加强过程管理,学院组建毕业设计组织领导小组,每届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均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并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对毕业设计进行三检查工作。1)毕业设计前期工作检查。检查指导教师选题、审题表是否规范、齐全。检查指导教师编制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且要求毕业设计任务书达到都是真题,课题来源全部都是连云港市真实的已建、待建的项目,从而给学生一个锻炼机会。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否规范、齐全。检查学生的前期调研所阅读的资料情况,检查学生的外文资料阅读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三篇以上,是否翻译出了一篇外文资料,翻译出的外文资料是否符合学校的标准化规定。指导教师指导情况。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2)毕业设计中期工作检查。进一步检查毕业设计任务书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否齐全。选题、审题表是否齐全。重点检查毕业设计完成质量情况。毕业设计进度情况。指导教师指导情况。为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指导教师应加强考勤,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度情况。对进度较慢的学生提出警告。指导教师每周开一次碰头会,汇报毕业设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在整个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我们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给学生安排讲座。讲座主题有以下几个方面:毕业设计总体要求,前期工作材料的准备(查阅资料、开题报告、方案调研等),毕业设计中的集中问题等。通过细致工作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3)毕业设计后期工作检查。毕业设计后期工作检查是毕业设计保障的关键所在。要求对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全面而认真的检查,内容包括:毕业设计成果的检查:内容、规范性。成果包含:毕业设计文本、汇报的图版以及PPT。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采取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分别评阅毕业设计环节。指导教师、评阅教师针对学生图纸上出现的问题要给予书面提出,并且要求答辩之前及时修改。对于不能按期完成修改的毕业设计或者未能达到毕业设计标准的毕业设计,不予参加毕业设计。 3结语 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本专业拟定的大纲中描述为:毕业设计的目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是整个五年本科教学过程的一次综合性的总结[2]。通过毕业设计工作方式的改进与毕业设计检查环节的加强,建筑学毕业设计质量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作者:张毅 单位:淮海工学院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 建筑毕业论文: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 摘要: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遍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目前建筑学毕业设计现状和学生就业后反馈的信息分析,提出了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几点改进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好地完成毕业生由学校到社会良好的知识过渡,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实际工程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 1.引言 近些年我国土木建设空前繁荣、各大高校建筑学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整个建设行业虽然生机勃勃,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总体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一事实的背后是建筑师方案构思的创新能力、思想理论的研究能力、建筑技术的科研能力以及多学科、多专业协作与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从目前建筑学学生的状况和毕业生就业之后的反馈信心来看,我们的建筑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学观念上的落后,没能妥善处理好艺术和技术的两者的关系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脱离。毕业设计是建筑学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整体的检验过程;是进一步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毕业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今社会对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以及强化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2.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进方法 2.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除了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日渐激烈,西方前卫的设计思想和建筑师也不断的涌入我国的建筑设计市场,相比西方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以及工作方法,我国的建筑师都面临着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以往,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建筑的使用功能的推敲,对一些实际的问题往往采取忽略的态度,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满足社会对一个合格建筑师的要求。 2.2开展研究式教学新模式 目前的建筑学教育无论是本科日常的课程教学还是毕业设计的教学都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改图”等单向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式学习的状态,教学的评价也往往集中在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之上,并没有关心到学生做了哪些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以及这些探索和研究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哪些方面的收获。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激发出来,只是在一味的接受老师传达的知识,当在实际设计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时候,也往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自主创造和活跃的思维了,以至于这种学习习惯会持续的影响其实际的设计能力。所谓研究式是是指把学生引向单纯的专业理论研究,而是指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针对问题注重探索研究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研究式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在自己的设计课题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领悟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研究式学习中的互动也可以激发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激情,师生在指导设计过程中对于各种问题的探讨,可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对问题的深入探索。 2.3.加强毕业设计题目与实际工程的联系 建筑学的毕业生最终走进设计工作一线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毕业设计中有效的加强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不但可以吸收建筑设计单位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和建筑界最前沿的设计思想,也可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对实际设计过程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1)毕业设计与设计院实习相结合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可以结合大五设计院实习的机会到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请设计院的一线建筑师充当其指导教师,学校的指导教师只是针对设计题目所需要达到的设计深度制定各方面要求。根据设计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让学生接受“真刀真枪“的锻炼,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学生大学四年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可以学习和了解一些在学校无法学到的一些知识和设计经验,为其日后走上实际设计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2)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师通常自己编制假的建筑设计任务书,伪题的任务书往往脱离了经济条件、地域地形条件、技术条件等,这种设计题目过于理想化,也没有适当的限制条件。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引入实际工程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针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大学五年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详尽的梳理。 2.4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建筑节能设计 目前,建筑节能已经被整个社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而学校的教育原本应该走在行业前面。毕业设计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关联性。因此,要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从学校起就开始接触市场,从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解决一个建筑设计问题。建筑学专业虽然在建课堂上学习过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相关知识里都涉及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但大多还是纸上谈兵,缺乏建筑设计中怎样有效地运用建筑物理知识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设计科目,在过程中都要运用建筑节能知识,分析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这种在实践运用中的教育效果要比某门课程上老师灌输好得多,也会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建筑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结语 总之,针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的过程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成为职业建筑师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提供一个实习场所。同时,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方案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水平,不断地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职业建筑师。 作者:吴佳玲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建筑毕业论文: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现状,指出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指导老师小组化、规范设计内容、科学评价设计成果、进行公开答辩和二次答辩等方面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公开;毕业设计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作者:卢亚琴 李莉 魏艳辉 王勤征 单位: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毕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就解决办法进行了针对性探讨。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全面结束前都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储备转化成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高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和人才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受时间限制,毕业设计深度不够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并且学生在完成两个月的课程学习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还要兼顾就业应聘等事项,用于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被迫减少,导致学生应付心理严重。通常,学生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设计题目,对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做到全面、详细的掌握;广泛搜集设计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制定设计进度规划表。而紧张有限的设计时间以及其他事件的干扰致使学生从开题立意,到资料查找,到整体思路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设计成果的每个环节都处于仓促忙乱、精力难以集中的不良状态,毕业设计的广度以及深度也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1]。 1.2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力度不够 我院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都是几名老师同时管理或者指导一个班级级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老师在辅助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有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在身,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通常只在学生有疑问或者有困难的时候给以简单指导和必要的帮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甚至最终的毕业答辩等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学生在缺乏必要的管控和约束下,毕业设计进度滞后、抄袭以及突击应付等现象极为严重。 1.3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时,使用的设计资料及图纸往往是连续几届都不变,缺乏新意、资料陈旧、选题范围受限等因素很多,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范规程的不断更新,毕业设计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2.解决方法 2.1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基本训练任务分四个阶段:在进行毕业设计前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第一阶段:施工图识图(1周)。熟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概况,掌握图纸会审的基本要求;第二阶段:施工图预算(3周)。完成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一份。第三阶段:施工组织设计(4周),按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第四阶段:毕业设计成果整理及答辩和评价。由此,在毕业设计中应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2.1.1教师在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动员,详细说明设计目的、要求、大致进度安排以及最终的评判标准等; 2.1.2正式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及任务; 2.1.3学生明确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以及自身的具体进度计划; 2.1.4过程汇报,学生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要给老师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及时对学生的过程成果作出评价,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1.5答辩和评价。 2.2优化毕业设计课题 课题选择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课题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着重考虑: 2.2.1适应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2.2.2优先选择与社会时展联系紧密的课题,比如企业厂房、民用建筑以及办公、教学楼、住宅等,课题难度适中且涵盖知识点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要求及评判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水平出发,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 2.2.3兼顾就业需求,把毕业设计的课题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机集合,有意识地消除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感[2]。 2.3完善健全答辩及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答辩以及成绩评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毕业设计过程要重要的多,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提高答辩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对毕业答辩的重视程度,打消投机取巧和蒙混过关的心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制定详细的打分标准和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课题难易程度、学生知识水平等,负责打分的答辩委员会要对实际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统一,保障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作者:谭敏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毕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 摘要:在专业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岗位需求,为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调整找到依据。 关键词:人才需求;专业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1专业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1],要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2]近年来,大家对于传统的基于传播知识的教学体系一直在试图改变,也做了大量的调研。目前高职教育体系正处于从传统的大专教育向现代高职教育转变的关键几年,更细致的调研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3] 2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根据初次就业岗位的不同,建筑行业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建筑企业的初级管理岗位包括施工员、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等,所需具备的能力有所侧重,分别简述如下: 2.1对施工员的能力要求 施工员首先要要能看懂图纸,看懂施工图是施工员必备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具备建筑识图的基本能力。其次应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能合理控制工期、准确地调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使企业所获得利润最大化。此外还需了解一些诸如资料整编、简单工程图的绘制、常用工程软件的使用等。 2.2对材料员的能力要求 材料员须具备建筑材料采购验收能力,建筑材料存储方案的制定,建筑材料的运输方案制定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管理等。 2.3对测量员的能力要求 测量员需能够测绘地形图,能进行施工测量以及竣工测量,能按照监测方案进行安全监测,变形观测,能进行建筑施工放样等。 2.4对监理员的能力要求 监理员要熟悉建设监理的政策、法规,熟悉所监理的工程项目的合同条款、规范、设计图纸,熟悉工程施工的承包单位所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工程质量、造价、安全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督促。 2.5对质量员的能力要求 质量员应能进行工程图识读,能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测,能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能够参与建立各级质量监督体系,具备进场材料的质量、规格、型号的检查能力,能够对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进行检查和验收。 2.6对安全员的能力要求 安全员须熟悉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政策法规,能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能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撰写安全检查记录,能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方案,能对安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2.7对资料员的能力要求 资料员须熟悉资料体系的编制,熟悉工程资料的审核和收集,能够对工程资料保管得当,熟悉工程资料的归档要求,能够按照目录编制合适的完整全面的审查资料,熟悉档案移交的手续等。 2.8对预算员的基本要求 预算员须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具备建筑工程预决算的能力,准确计算工程量,能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工程预算,能根据合同进行工程量的计算,熟练使用相关软件。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供需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结如下: 3.1施工员仍然是建筑企业需求人数最多 施工员是企业需求人数较多的岗位,也是毕业生喜欢的初次就业岗位。因为相对来讲,施工员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多不可预见性,在企业中成长较快。 3.2短期内安全员需求数量急剧增加 由于广西更加重视安全生产,要求安全员不得同时服务于两个项目,存在“锁证”问题,所以需求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很多毕业生传统地认为安全员没什么知识含量,学不到东西,不情愿从事安全员的工作,导致供需存在很大缺口,有的企业甚至在探讨在学校对口开办安全员订单班的可能性。 3.3预算员需求较大 由于目前专业的工程造价的毕业生比较多,导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预算员的竞争上处于比较劣势。3.4测量员存在一定的短缺主要是专业的测量员一般不想去比较小的建筑企业,更愿意去专业的测量公司或者市政企业。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课程设置,学校仪器等的限制不胜任测量员的工作,需要学校在测量员的培养上加大投入。 3.5其他初次就业岗位需求暂无明显变化 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质量员岗位供需比较稳定,没有趋势性的变化。另外比如机械员、劳务员、标准员等需求数量较少,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没太大拉动作用。但是要成为称职的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多工种的工作经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每个岗位的重要性。企业一般采用合理轮换岗位制度,以使每个人才得到综合锻炼,成长为复合型的高端技能人才。 4结论 本文探讨了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了建筑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为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调整找到依据。 作者:张小礼 凌卫宁 杨伟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毕业论文:企业与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摘要:企业总在不断地实施各种项目。但是,企业实施项目的决策是否总是从经营实际出发?企业的高层是否经常对拟定中的项目进行审批?管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不断监督项目的目标、方向与进度?管理层是否经常自问“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实施这一项目” 关键词:项目管理建筑经济 对于上述问题,企业的回答可能分别是:“很少”,“有时”,“偶尔”以及“这个项目当时看起来是个好主意”。事实上,许多企业在把经营创意转化为现实的时候都遇到不少困难。 传统上,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实施的标准是“按时、不超预算和准确”。现在,这种标准已经太局限了。新的标准除了这些,还包括“实现预期收益、赢得股东的支持和企业的采纳”等。这些标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绝非易事。 在项目管理中,时限、预算与切合目标等标准都是一些从属性变量。例如:一旦决定减少项目预算,会使完成项目的时限提前。而时间紧迫就有可能对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反之,提高项目实施质量的决策会增加实施项目所需的成本与时间。不过,现在那些衡量项目实施的“新”标准同样也是从属性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在这些标准中确定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并据此对项目实施进行相应的管理。 为避免将来的各种困难,管理者必须采取最可行并最有把握成功的方法,对项目进行设计与管理。 企业很多实施了的项目都是从业务需要出发的。实际上应该是,只有能推动本企业经营目标的项目才能实施。很多企业都会对其经营目标进行定期总结,并出于种种原因对目标进行不断调整。因此,对项目的审批也必须因那些调整而调整。 审批要程序化和系统化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审批项目时,往往缺乏一个系统化的程序来遵循。据我们所知,许多企业批准一个项目计划时,往往很盲目与随意,没有对项目的目标进行规划与了解。 比如某个企业决定更新现有的财务系统。在缺乏分析的情况下,这个企业就全盘照搬另外某个知名企业的资源管理系统,并雇用了一个华而不实的专业公司帮助实施。企业对引进的新系统所能产生的效益根本没有明确分析,而且没有对实施程序进行重新设计。企业的预期不明确,完成时限没有确定,也没有建立一些跟踪项目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所以结果如何呢?这一项目不但超出了预算,而且根本没能产生预期效益。结果企业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善后工作。为实施这个项目,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对企业的效率却没有任何提高。 最终企业总算恢复了元气,但是项目实施的总成本却远远超出了预期。如果当初企业在进行项目决策时能够遵循一套周详严密的流程,其中许多损失完全可以避免。 尽管各个企业对项目识别与审批程序各不相同,但是所有企业都可以采取如下步骤,对项目进行合理的事先评估: 正式评估潜在项目。把所有提议的项目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对照,确定二者目标是否一致。由于企业的预算通常都是固定的,因此必须合理分配,将资金集中在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回报的项目计划上。高级管理层应制订合理的分配比例。对那些既符合企业经营目标,又能为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项目计划,应当开始转到第二步骤。 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每一个战略性发展项目都应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在分析中,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收益必须使预算投入物有所值。可行性分析要包括对收益的量化预估以及各种有利的证据。高层经理一旦评估并批准了可行性报告,就进入了第三个步骤:制定项目计划批准书。 制定项目计划批准书。计划批准书中主要应明确列出项目实施对企业的要求、项目的预期收益、项目的范围与目标、具体的成本/收益分析、项目的产出、对企业流程的影响、检验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业绩指标以及一切相关预测与限制。计划批准书应由高层经理评审通过。这一步骤应于项目的规划程序初期开始进行。 管理程序三大要素 通过严格程序审批的项目,可以为项目的实施开一个好头。但是,这只不过是第一步。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保持目标明确,就必须制定一个管理程序,保证项目的实施不偏离最初的经营目标。 管理程序对项目实施的有效监督非常必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可行性分析与计划批准书的要求。很多企业想当然地认为,无论起始阶段情况如何,最终总会完成计划的目标。最近,一个企业通过自身的经历发现,情况并不总是如此。 这个企业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完全集成的系统代替现有系统。企业的行政总裁与高级管理人员审查并批准了这一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三年。但是,项目刚刚实施了一年,该企业的行政总裁及高级管理层就离职了。 还有,项目实施要求首先以企业的一个部门作为推广新系统的试点。遗憾的是,企业所选择的部门并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因此不适宜作为试点。由于缺少对项目的适当管理与监督程序,项目投入很快超出了预算数倍。等新的管理团队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时,这一项目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 结果,企业不得不暂时中止了项目实施,使相当大的一部分投资付诸东流。 管理程序有很多形式,但主要应包括下面三个关键要素: 项目内部管理:项目内部管理主要包括微观层的细节,诸如资源管理、工作流程规划管理、预算控制及文件管理等。在项目执行团队内部,应当有一个事务办公室或类似的职能部门对此进行专项管理,并与宏观的项目外部管理程序密切配合。在通常情况下,这一部分工作没有必要由高层经理负责。 项目外部管理:项目外部管理程序需要管理诸如项目范围、总体时间表、预算、质量、风险以及面临问题等关键情况。这些情况每隔一、两个月都要向项目管理委员会汇报。项目管理委员会会议是项目实施与高层经理之间的主要纽带。项目经理人员还要向会议汇报项目计划批准书中规定的主要业绩指标完成情况。 第三者管理:除了对项目进行直接监管之外,还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系统。无论项目管理团队怎样努力,总是难以对其项目及相关风险与问题做到完全客观。因此,有必要聘请一些公正的资深专业人士对项目进行独立的评估。其结论应直接呈报高级管理层,并与项目外部管理汇报进行对照。 项目管理程序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收益相比,其所需的额外支出(大约占总预算的百分之三到五)少之又少。这笔支出可谓物有所值。 全程监督实施 即使建立了完善的审批制度与管理程序,也不一定保证项目实施能成功。高级经理人员必须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监督重要项目。如果企业忽视了对项目的监管,就会出现数倍超出项目预算和完成期限大大延误的可能。比如,有时项目经理汇报说该项目已经完成75%,实际上只是预算已经花去75%而已,而真正的工作只完成了25%。 当项目获批、管理程序确定好之后,为确保项目实施的成功,高层经理必须完全投入,认真负责监管。而且,由于外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高层必须与项目的进展和变化保持同步,定期听取项目经理人员关于项目进度的客观和精确的汇报。 以下这些建议有助确保项目成功: 为每个主要项目配备一名执行经理; 任命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监督; 鼓励并促进有助于项目实施的企业变革; 明确一个流程,把项目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向上汇报,由企业高层负责解决; 确保项目管理委员会充分了解项目经理呈交的形势报告的内容。委员会要切实负责,多提尖锐的问题,不能轻易认为万事大吉。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拥有充分的机会制止不成熟的项目上马。他们应当每时每刻都知道项目是否进展正常。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当有能力停止该项目。诚然,实施庞大的项目不可能毫无风险,但是,建立完善的项目审查、批准、管理与汇报程序可以大大增加企业的胜算。 建筑毕业论文:普通高校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而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形势火爆。建筑类毕业生首选安稳、轻松的工作,而行业特点决定了大部分毕业生都要从事流动、艰苦的工作。这些矛盾使建筑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凸显了很多心理问题。本文指出,在就业观念上进行创新,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调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普通高校 建筑类 毕业生 就业心理 1 普通高校建筑类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这是普通高校建筑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主要表现为在就业时没有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好高骛远,一味追求经济收入高、社会声望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地区的心理倾向。 (2)消极依赖。指毕业生在就业目标选择上,期盼依赖家人、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他们一直生活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社会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老师、朋友等社会关系。他们在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 (3)情绪波动。指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其情绪极容易出现波动,产生不良情绪,多表现为焦虑、抑郁等。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焦虑抑郁普遍存在,尤其是建筑类专业的女生,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都高于男生。 (4)盲目跟风。指毕业生对自身情况缺乏正确认识,如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实际能力等,在择业过程中目的不明确,盲目从众,对择业缺乏全盘考虑,往往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甚至丧失就业机会。 (5)“专业好,就业就好”。部分毕业生存在 “只要专业好,不论专业成绩有多差,都能找到好工作”的错误观念,不注重本专业的学习与钻研,甚至旷课,浪费了大学时光,把找工作寄希望于专业优势上。 2 立足就业观念创新,解决影响普通高校建筑类毕业生就业的心理问题 2.1 高校要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1)普通高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建筑类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与个人意愿间的关系,自觉把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教育建筑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加强有关就业政策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建筑类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生产一线去;帮助建筑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鼓励他们创业,提高他们适应激烈竞争的能力。 (2)普通高校要完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大学各个阶段。从低年级开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能力;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使其掌握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第三阶段,培养毕业生提高自身就业技能,帮助毕业生掌握面试的具体技巧,克服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3)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网、宣传栏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就业心理咨询的性质和作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建筑类毕业生解除疑虑。开展定时定点、专人负责的就业心理咨询门诊,一方面帮助建筑类毕业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了解建筑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有普适的指导培训,又要有个体的心理辅导,缓解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更要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和女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引导建筑类毕业生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就业挫折,增强其就业自信心,走出就业心理困境。 2.2 建筑类毕业生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自我调适 建筑类毕业生只有进行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才能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主要应做到: (1)自我反省。在择业过程中,建筑类毕业生面对各种问题和矛盾,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只有通过全面、客观地自我思考,才能合理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社会比较。建筑类毕业生要正确地评价自我,在客观上需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参照尺度可以选择其他社会人员,特别是与自己情况相似的人,避免孤立地评价自己。也可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自己参加社会活动的结果来评价自己。 (3)职业测验。建筑类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职业指导专业人员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等进行测验,认清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避免择业时的盲目性。 建筑类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调适,以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自我调适的常见方法有: (1)转移法。当择业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难以控制时,可以采取转移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如学习一种新技能、参加有趣的活动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2)宣泄法。当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挫折而产生不良情绪时,不能把这种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隐藏得越久,自身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向别人倾诉或者参加运动量大的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宣泄不良情绪。但宣泄时一定要适度,注意场合,并且无破坏性。 (3)自我安慰法。当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解决时,应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承认并接受现实,说服自己不必苛求,保持心理平衡,以缓解心理压力。 (4)理性情绪法。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往往是由毕业生的某些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把非理性观念转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这些不良情绪。例如有的建筑类毕业生认为“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应该是顺利和理想的”,遇到择业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问题。如果转变这些非理性观念,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建筑毕业论文: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思考 摘要: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科大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进行工程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分析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五大典型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师工程教育能力建设、强化源头质量控制、制定分级评分标准、就业与学业协同、互联网+毕业设计学生管理等五大针对性措施,探索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建环专业;毕业设计;工程能力;工程教育;教学管理 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转观念,立标准,调结构,促改革、强保障”15字政策措施。高校工程类专业学生应满足实用性与工程性的要求,在工作中能较好地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具备工程师基本素养。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训练过程,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比重最大的、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能综合反映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要求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包含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类型。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80%以上学生选择做工程设计。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规范[1],专业工程方案与施工设计的主要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包含:掌握综合工程方案设计的方法;掌握建筑负荷计算、设备选型、输配管路设计、能源供给量等的计算方法;熟悉工程图纸正确表达工程设计的方法;熟悉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方案论证选定,并做出运行调节方案。 针对毕业设计环节各高校建环专业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改革研究。丁云飞等[2]提出毕业设计环节应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变校内工程设计为校外工程设计模式,或模拟设计院场景进行多专业综合毕业设计,并以不同类型的重点工程为依托,在设计的不同阶段邀请工程行业专家讲授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强化设计理念,以达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目的。周义德等[3]针对“如何满足‘一人一题’的要求”和“毕业设计如何与当今技术的发展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寻求有效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途径。赵海谦等[4]从六个方面探索建环专业毕业设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李俊梅等[5]从专业内涵出发,探讨了在系统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建筑节能工程理念。张健[6]探索在毕业设计阶段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谢东等[7]针对当前暖通空调领域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题多方案、一方案一人,多方案比较”毕业设计新的指导方法。 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规范要求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针对笔者所在学校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对近年来暴露出的典型问题进行系统反思,从毕业设计全过程教学管理角度,探索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建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供相近专业参考。 一、 典型问题分析 (一)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工程教育能力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数量迅速增加,生师比普遍较高,按“一人一题”要求教师的指导工作量繁重,教育教学资源不足。从拟定毕业设计选题到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结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周期长,任务重,而且指导教师往往还同时承担了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能实际投入毕业设计指导的时间有限。此外,多数年轻教师虽有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资格,但缺少足够的工程实践现场锻炼经历,对多样化的毕业设计题目指导能力明显不足。 (二)工程设计计算内容雷同,工程创新意识不足 虽然毕业设计题目不同,选用建筑也不同,但设计内容多数套用往届模板,系统方案雷同,缺少对工程领域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案的应用。比如,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对空调方案学生只会就全空气与空气―水系统方案进行简单比较,设计内容限于夏季定风量工况,对冬季和过渡季节缺少分析说明;风管设计只考虑空调送风管路,对新风、回风与排风不作说明;冷热源方案只会传统的电动制冷+热水锅炉,或采用冷热同源的直燃式溴化锂机组、风冷热泵机组,很少结合建筑功能和使用特性进行冷热源配置,鲜见采用可再生能源方案。这表明学生专业知识面过窄,对专业前沿技术缺乏了解,工程创新意识不足。 (三)设计说明文件缺乏分析,工程应用能力提升不足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方法和手段单一,文献查阅能力不足,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系统观念。建筑环境与建筑能源系统设计方案很少提供施工说明与运行调控策略,仅仅限于典型工况设计和设备选型计算,对设备与建筑如何协调、冷暖设备容量在部分负荷下如何调控、管网输配动力装置如何调节等缺乏系统分析。大多学生虽能套用设计手册和应用工程设计软件,但对参数取值依据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不会用简练的文字和评价指标表达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学生最终能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但对设计的优缺点认识不足,缺少团队训练,不能合理评价自己的设计成果;学生能采用专业绘图软件,但对如何应用平面图、系统图、剖面图和大样图等综合表达设计意图缺乏整体认识,设计说明依据不充分。总之,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 (四)就业压力下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岗位责任意识不强 毕业设计选题和任务书一般在第七学期下达,实际实施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阶段,许多学生忙于找工作,毕业设计被迫为就业让步,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有些用人单位还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一些学生主观上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降低对自身的要求,认为能顺利通过答辩就行,有的甚至敷衍抄袭,尤其是图纸照抄的现象非常普遍。多数学生岗位意识不强,缺乏工程责任意识。 (五)缺乏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工程质量意识不足 目前,毕业设计指导主要以每周一次集中辅导与分散答疑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但集中辅导时间较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际独立完成情况的了解不充分,仅根据所提交成果质量进行评分,缺少有效的检查手段,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督促检查不严,导致部分学生蒙混过关。阶段设计成果没有量化考核标准,过程质量难以控制,不同指导教师评分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学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作评价重量轻质,按学生人数计算学时量,对指导过程及教学质量缺乏有效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 二、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途径 随着学科交叉的发展,以及学生跨专业就业的情况越来越多,建环专业毕业学生可以从事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研发、制造、工程造价咨询、物业设备管理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专业知识面宽,基础功底深厚,具备再学习能力[8]。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应培养学生掌握一般的工程应用原理,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更应注重授人以 “渔”,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工程知识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实施细则和制定毕业设计成果质量标准,规范指导教师和学生行为,确保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以达到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其原因,结合笔者所在专业的实践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毕业设计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 (一)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建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的工程素质是综合素质,其中,专业技术知识素质要求学生能全方位了解建筑环境营造和建筑能源设备使用过程,熟悉建筑能源系统的能耗特性,掌握室内环境调控和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专业标准和现行规范。校内外指导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应工程设计经历,并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达成毕业设计教学目标,才能确保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与多家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提供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岗位,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和参与毕业设计环节指导。比如,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盛世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时与格力电器销售旗下的十几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专业教师可到企业进行工程锻炼,提升教师的工程教育能力;同时,学生结合实习岗位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并邀请企业暖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过程指导,参与毕业设计答辩,按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要求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评价等。这就形成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双师型”队伍,有利于促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师工程教育能力持续提升。 (二)从源头抓好毕业设计选题申报、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的组织管理 毕业设计全过程包括毕业设计选题、任务书下达、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与绘图、成果提交与毕业答辩等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实施情况都直接影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质量。 应从源头质量控制抓好选题申报、任务书下达和开题报告的审核工作。选题申报要确保每个题目所涉及的设计项目对象和范围要明确,避免同一项目简单更换地点重复申报;任务书所涉及内容应符合毕业设计教学要求,具有先修课程基础,体现综合性与应用性,对设计成果的数量和形式要明确,同一专业的设计深度要求应一致,不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 好的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的良好开端,可以训练学生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进一步熟悉设计任务和要求,为后续设计计算和绘图奠定基础。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不同于毕业论文,应结合选题和任务书中的实际项目,做建筑环境或建筑能源系统的方案设计论证说明,同一项目不同设计范围的学生要确保系统方案有一定差异性,避免学生开题报告内容空洞、概念堆砌,从而避免后续设计内容因采用相同方案而互相抄袭。在毕业设计初期,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查阅专业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结合实际项目提出不同的系统方案,绘制系统方案草图,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项目实际进行初步设计与论证。组织学生开展方案设计大讨论,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充分认识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最后形成文字说明,作为开题报告的主体内容。尤其是针对团队课题,开题报告要组织集中开题,明确学生的分工与设计范围,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做方案的合理性、口头和文字交流表达能力进行实时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工程设计规范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形成工程设计系统方案比较的初步能力。 (三)抓过程质量控制,建立毕业设计成果分级评分标准 在开题方案设计基础上,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负荷计算、空气处理过程计算与设备选型、房间气流组织计算与风口选型、空庥肜淙人管路布置与水力计算、冷热源机房系统设计计算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设计参数和指标取值、系统方案类型和设备管路布置方式等,可成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实施细则,同时确定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分级评分标准。以负荷计算为例,实施细则应明确负荷计算所采取的方法,根据设计要求明确计算内容深度,若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房间冷负荷应逐时计算,典型工况设计指标作为设备容量配置的依据;若需要制定全年运行调控策略或冷热源采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还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对负荷计算结果的分析说明,应明确要求对负荷构成特性、日变化特性和全年冷热负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建筑类型和主要房间功能说明负荷指标的合理性。对设计内容的完成数量和质量,实施细则应给出必须完成项、选择完成项和特色加分项,并在任务书下达时充分说明,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形成结果倒逼的工程评价思维。 建立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评分标准,按不同阶段的设计内容提炼知识点,对应不同知识点说明其对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将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程度分为不满足、基本满足、较满足、满足和优秀五个等级,细化评分标准。按学生阶段提交成果对工程能力培养的达成度进行等级评分,有利于指导教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及时反馈阶段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对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的重视,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过程管理,形成工程质量标准意识。 (四)协调学业与就业关系,注重学生工程文化素质培养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成大众化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尤为突出。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校工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地方高校受地域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规范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行为,协调好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关系,确保学生有效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过程指导尽量考虑学生的就业取向,根据未来可能的岗位工作内容来开展毕业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更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学生申请校外毕业设计应满足专I对口,并有明确的校外指导老师,否则,学生应在校内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内容。 由于建筑工程涉及主体利益、风险与责任的分配等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初步分析工程设计结果应用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风险,会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将设备及系统的初投资与运行费用结合用户需求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系统决策和理性思考。因此,在毕业设计阶段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文化素养,建立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尤为重要。指导教师专题案例教学,可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让学生更好地将毕业设计内容与未来工作岗位职责相联系,全面分析不同的设计方案对工程应用带来的影响。通过工程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价值观,使建环专业工程人才具备相应的人文精神和情怀,才能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担当绿色能源工程师的使命。 (五)利用互联网+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管理,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越来越高,计算机和网络在大学教育中已经普及。针对大学生信息时代下的学习特点,合理利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平台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已成为可能。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本质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教师则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现有的雨课堂、课堂派等微信平台和今目标等网络免费共享平台,可以实现手机与计算机信息共享。 在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实现考勤点名和设计进度控制,布置阶段任务。学生通过公众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指定部分内容,共享项目资源;同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网络讨论,让同学们分享阶段设计成果,交流学习经验;对学生提交的成果可以进行,教师可以实时掌握每个学生每天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这样,手机、笔记本电脑与网络不仅不会干扰学习,反而是必需的学习工具与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既能激发学生热情,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按时完成各阶段设计任务,避免毕业设计前松后紧、复制抄袭等现象,遵守网络规则,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规则意识。 三、 结语 建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工程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工程人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要素。工程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工程意识,在工程实践中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进行工程创新实践等,而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推广,毕业设计质量和指导水平逐年提升,但是,综合考察近年来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全过程教学管理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教师工程教育能力;从源头控制,树立教学质量意识,制定毕业设计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加强工程文化教育,树立工程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工程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形成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采用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总之,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应面向行业人才需求,以“工程问题导向”帮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养成良好的工程质量意识和规则意识,实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建筑毕业论文: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在建筑行业出现整体下滑、建筑教育受到较大冲击的背景下,文章从毕业设计的管理角度着手,以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与改革为例,以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毕业设计质量水平为前提,对毕业设计组织、考核及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建筑学本科教学体系中的最终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模拟。在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运用几年来所学的各类知识,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并较好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体现出应有的设计素养与设计水平,为后续适应实际工作和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毕业设计直接面向实际课题,综合性强、复杂度高,加之毕业设计的最终教学成果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整体水平,因此对每所高校来说,毕业设计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毕业设计也是历次教学评估中评估专家关注的重点内容。自2011年开始,笔者参与、负责中国矿业大学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与组织,从毕业设计最初的选题、分组、汇报、答辩等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结合我校实情,形成了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 一、毕业设计的老问题与新特点 毕业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教学对象是本科阶段年级最高的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发展与走向,而不是设计教学。由于每位学生的情况不同,其对毕业设计教学的关注度也不同,因此毕业设计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一直是以往毕业设计中令人头疼的问题。国内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如同济大学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探索[1],南京大学对于毕业设计专题化改革的研究[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于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控制的思考[3]以及双联合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4]等,这些国内建筑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整个建筑行业大环境对毕业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十二五”以来,中国经济形成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以往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曾经发展势头良好的建筑业出现了明显的断崖式下滑,工程项目与设计任务急剧萎缩,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建筑教育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5]。因此,如何对转型时期建筑知识体系进行过渡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6]。原本设计市场趋于饱和的现状,在新常态的发展态势下更是雪上加霜,对于高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整体就业率明显下滑。以往行业对建筑设计的人才需求量大,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也能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饱和,即使是“老八校”的学生在就业时也要面对就业单位提出的各种要求,而其他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阻力则更大。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校毕业生总体分为保研、考研、求职、出国等几种情况,毕业生自身情况的不同使其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计划出国的学生处于申请阶段,将精力多用于填报各类出国申请表格;考研复试的同学多关注于复试的要求与准备;求职的同学则在用人单位实习。因此,能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中的是未来发展目标已经明确,且工作、出国或读研已经落实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我校约占1/3左右。基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近年来毕业设计的教学压力明显增加。 二、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面对就业压力,近年来我校在毕业设计上进行了较大改革:一方面,在满足学生各类发展需求的同r,仍保证原有的毕业设计教学水平不降低、质量不下滑;另一方面,进一步凝练我校毕业设计的教学特色,挖掘优秀学生的设计潜质。 (一)凝练选题,提高兴趣度 毕业设计的选题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投入程度,以往假题假做式的课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对设计的热情。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这一环节,近年来我校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尽量提供真题真做式的设计题目。在满足不了真做的情况下,设计选题也应尽量与实际工程有紧密的联系,毕业设计成果也应贴合实际工程的需要。 考虑到我校具有的行业优势与地域环境,我们重点从以下两方面选题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第一,以徐州市及周边废弃采矿区的更新改造为特色,结合当地主管政府与矿场,对采矿区废弃地块的再生进行整体设计。第二,结合当前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这一热点,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选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将设计的关注点从城市转向农村,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如图1、图2所示。 此外,在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少部分学生的特殊需要,我校还聘请了部分校外指导教师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学生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所参与的实际工程为毕业设计课题,直接面向社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提高设计水平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少部分学生通过在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完成实习以解决就业的实际需求。 (二) 团队指导,加强灵活性 目前,国内较多高校建筑学毕业设计来自于团队合作,并在指导团队中进行“双师制”,即校内导师加校外导师的模式[7]。以往我校的毕业设计多以1~2位老师组成小团队参与指导,也有部分老师单独指导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考核中往往形成单一指导的格局,不利于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拓展。 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式与现状,我校建筑学毕业设计进行了较大创新。首先,打破以往双师型或单师型的指导格局,形成由5~6位老师组成的较大团队,团队内部的指导老师和学生都相对固定。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考核时,除了部分重要时间节点由建筑系统一安排外,其余考核均由团队内部通过充分协商来完成。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解决小范围内毕业设计的考核与评价,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的各类需求,不必完全根据整体的教学进度来安排,其教学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均有了较大提高。 (三) 完善考核,加强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中的过程控制一直是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工作重点,国内很多高校对此也进行了相关尝试,如同济大学在毕业设计教学中的过程控制[1]、湖南科技大学对于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探讨[8]、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对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9]、中原工学院对建筑学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10]等。 我校的毕业设计指导采用大团队模式,给予了学生和教师较大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就业与考研等需求,但是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不下滑,我校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控制中还进行了如下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注重毕业设计中期考核的实战性,采取团队互评模式。中期考核由学院整体控制,并由建筑系进行总体组织与安排,对毕业设计中期阶段的成果进行考核。近年来我系在中期考核环节采取了团队互评的模式,即不同的团队指导老师和学生相互交叉进行考核。以往的中期考核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在一组,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老师之间的评价大多点到为止,不进行深入的评价,因此所起到的考核效果有限,但在团队互评的考核模式下,指导老师可以给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批评。因此,中期考核成为毕业设计答辩前的一次实战模拟考核,其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其次,完善毕业设计评价模式,将毕业设计中期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在教学改革中将中期考核的成绩计入最终成绩,占比20%,改变了以往指导教师在成绩评价方面占比过大的现象,也改变了以往中期考核不算成绩的尴尬处境,对毕业设计的进程推进及质量提升也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中期检查的考核结果采用合格、黄牌和红牌三种模式,改变了以往通过和不通过的两种分类,考核成果更加细化。其中,挂红牌的毕业设计存在较大问题,在后续考核中被列入必查名单;挂黄牌的毕业设计有部分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被列入后续考核的抽查名单;考核合格的毕业设计基本满足中期考核的要求,但是为了督促后续的进度,也被列入抽查名单。 再次,采取中期考核后毕业答辩前的毕业设计抽检模式,即预答辩环节。该环节由建筑系统一组织,是毕业设计答辩前的最后一次检查,目的在于提醒所有学生进一步加快毕业设计进度,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与质量。针对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的不同类型也采取不同的检查比例。其中,被列入红牌的同学进入必查名单,被列入黄牌的同学抽查比例为50%,中期考核合格的同学抽查比例为10%~15%。抽检不合格、不达标的学生将建议学院给予其毕业设计终止的结果。从近年改革的情况看,毕业设计抽检环节给部分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进一步督促学生加快毕业设计进度、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有明显效果。 最后,采取二次毕业答辩模式。以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进行倒叙排列,排在最后10%的学生进入二次答辩环节名单。二次答辩给予学生十天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毕业设计答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经过修改后满足毕业设计成果的基本要求,方可通过。二次答辩是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之后能否取得学位证书的最后一环,因此被列入二次答辩名单的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均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其设计修改的内容也比较明确,最终设计的投入度也要远高于其他几个环节。 最终将毕业设计过程控制进行总结,形成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图,如图3所示。 (四)重点关注,提升学生整体水平 根据以往的经验,中等水平的学生成绩波动相对较小,其未来的走向基本能够明确,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中,对处于成绩两级的学生进行了重点关注。 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未来方向明确,个人的发展计划也已经初步确定,因此会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对其未来发展意义不大,出现不用过多投入的想法。对于这部分优秀学生要从思想上给予引导,强调毕业设计成果直接体现学生五年来的综合能力与设计水平,从而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进一步提升设计水平。 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往往受其设计能力所限,对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不足,因此设计水平、质量还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更加关注设计进度与设计质量,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予以学生身心方面的关注,以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五) 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设计成果水平 与以往不同,近年来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均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并在毕业设计启动时就将这些评价标准告知所有学生,使其了解考核的各个时间节点和所需要完成的基本设计任务。当考核任务完成之后,学生方可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书。 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由所有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经过讨论,最终确定各个环节的考核标准。此外,不同的时间节点所需要完成的毕业设计标准也不尽相同,并且不同类型的题目考核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毕业设计答辩主要体现学生在设计认识、相关案例研究与方案构思方向的成果。中期考核成果则主要针对设计方案的场地环境、方案初步设计等,重点关注毕业设计的深度。设计抽检的成果则以能否满足或达到毕业设计答辩的基本要求为目的,而毕业设计答辩环节的重点在于整体毕业设计的深度能否满足要求,能否解决相应问题,方案是否有一定特点等几个方面。 三、 结语 新常态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建筑教育中坚力量的高校也需顺应形势,积极提出新常态下建筑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近年来我校的毕业设计在选题上也积极应对新常态下所带来的新问题,并努力推动相应的教学改革,使得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提升其事业发展的竞争力。 建筑毕业论文:浅议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受到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改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例,从建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来分析当前建筑类毕业生就业的困境的原因,并根据本人的个人经历,探讨解决当前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尤其是建筑行业受到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趋向严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高质量就业”的战略目标,具体表现在:企业满意、毕业生满意、高校满意、社会满意。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就业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直接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前途,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高校就业问题愈来愈得到社会各界普遍重视。 1 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扩招自1999 年拉开帷幕后,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字显示,2015年有942万人参加了高考,其中74.3%的考生将最终被录取。截止到2015年9月,全国高校在校生约2547.7万人,应届毕业生高达749万人。与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相反的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却逐年下降,2014年官方公布的应届生初次就业率为70%,实际数据有可能低于这个数字。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行业受到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严重,发展速度放缓,导致大量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根据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我校毕业生就业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很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多倾向于呆在一些繁华的城市或者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区域,他们总认为在大城市中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能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往往不情愿去一些相对偏远和社会与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另外,很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比较倾向于大中型施工企业、国有大型施工单位和设计院,学生普遍认为,在这些大型企业,能够参与大型的工程建设,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 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现在的毕业生多为90后,很多学生不愿意下基层就业,不愿去三线、四线城市就业,认为在大城市中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能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往往不情愿去一些相对偏远和社会与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给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2.2 建筑类就业招聘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 由于建筑行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类毕业生中女生在就业时受到招聘单位的挑剔,就业压力格外大。在当前中国就业环境下,女生就业存在众多困难,尤其是建筑施工单位,长期出差,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很多工地条件艰苦,种种因素致使很多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会考虑不招女生。男女就业差别矛盾凸显,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 2.3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时,对就业定位偏差导致出现“就业迷茫”期,缺乏对职业岗位正确的认识,对就业没有正确的预期。 3 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3.1 将学业和职业相结合 班级班主任及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发挥着专业学习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作用。班级班主任及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行业的用人需求,并引发学生学会思考、认识自我、弥补与用人单位差异的技能和知识。班级班主任及辅导员持续动态关注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情况,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过程 3.2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建筑行业的发展即将从大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建筑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更广。因此,一定要转变在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择业态度。毕业生应摆脱以往的就业观念,不断适应市场发展,通过对自身的科学定位,选择合意的就业标准,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就业。 3.3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挖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提升大学生成功的机会,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因此学校应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同时,毕业生应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要依照自己所具备的能力来制订相应的目标。同时,也要为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进行职业生涯的合理安排。 3.4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摆正大学生的择业观。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就业政策,及时更新并推送校园招聘会信息、网络招聘信息、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等,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和就业率。邀请建筑行业内不同类型的特色企业,开展建筑行业内的“岗位解析”,使学生直观明确业内岗位种类、特点及差异,帮助学生丰富求职选项,结合自身特点,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避免出现“自认为除了设计院,无路可走”的想法。 3.5 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女生就业难是建筑类高校的突出问题和普遍问题,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暂时无法改变,需要毕业生找到自身突破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女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引导女生进行科学的职业测评和分析。高校要引导女生对人才素质要求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了解目标单位的用人标准,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4 结语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受到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导致企业的招聘规模减少,而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导致严峻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各建筑类高校应积极引导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通过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念,来改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建筑毕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和岗位需求 摘要: 在专业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岗位需求,为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调整找到依据。 关键词: 人才需求;专业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1 专业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1],要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2]近年来,大家对于传统的基于传播知识的教学体系一直在试图改变,也做了大量的调研。目前高职教育体系正处于从传统的大专教育向现代高职教育转变的关键几年,更细致的调研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3] 2 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根据初次就业岗位的不同,建筑行业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建筑企业的初级管理岗位包括施工员、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等,所需具备的能力有所侧重,分别简述如下: 2.1 对施工员的能力要求 施工员首先要要能看懂图纸,看懂施工图是施工员必备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具备建筑识图的基本能力。其次应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能合理控制工期、准确地调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使企业所获得利润最大化。此外还需了解一些诸如资料整编、简单工程图的绘制、常用工程软件的使用等。 2.2 对材料员的能力要求 材料员须具备建筑材料采购验收能力,建筑材料存储方案的制定,建筑材料的运输方案制定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管理等。 2.3 对测量员的能力要求 测量员需能够测绘地形图,能进行施工测量以及竣工测量,能按照监测方案进行安全监测,变形观测,能进行建筑施工放样等。 2.4 对监理员的能力要求 监理员要熟悉建设监理的政策、法规,熟悉所监理的工程项目的合同条款、规范、设计图纸,熟悉工程施工的承包单位所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工程质量、造价、安全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督促。 2.5 对质量员的能力要求 质量员应能进行工程图识读,能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测,能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能够参与建立各级质量监督体系,具备进场材料的质量、规格、型号的z查能力,能够对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进行检查和验收。 2.6 对安全员的能力要求 安全员须熟悉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政策法规,能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能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撰写安全检查记录,能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方案,能对安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2.7 对资料员的能力要求 资料员须熟悉资料体系的编制,熟悉工程资料的审核和收集,能够对工程资料保管得当,熟悉工程资料的归档要求,能够按照目录编制合适的完整全面的审查资料,熟悉档案移交的手续等。 2.8 对预算员的基本要求 预算员须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具备建筑工程预决算的能力,准确计算工程量,能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工程预算,能根据合同进行工程量的计算,熟练使用相关软件。 3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供需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结如下: 3.1 施工员仍然是建筑企业需求人数最多 施工员是企业需求人数较多的岗位,也是毕业生喜欢的初次就业岗位。因为相对来讲,施工员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多不可预见性,在企业中成长较快。 3.2 短期内安全员需求数量急剧增加 由于广西更加重视安全生产,要求安全员不得同时服务于两个项目,存在“锁证”问题,所以需求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很多毕业生传统地认为安全员没什么知识含量,学不到东西,不情愿从事安全员的工作,导致供需存在很大缺口,有的企业甚至在探讨在学校对口开办安全员订单班的可能性。 3.3 预算员需求较大 由于目前专业的工程造价的毕业生比较多,导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预算员的竞争上处于比较劣势。 3.4 测量员存在一定的短缺 主要是专业的测量员一般不想去比较小的建筑企业,更愿意去专业的测量公司或者市政企业。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课程设置,学校仪器等的限制不胜任测量员的工作,需要学校在测量员的培养上加大投入。 3.5 其他初次就业岗位需求暂无明显变化 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质量员岗位供需比较稳定,没有趋势性的变化。另外比如机械员、劳务员、标准员等需求数量较少,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没太大拉动作用。 但是要成为称职的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多工种的工作经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每个岗位的重要性。企业一般采用合理轮换岗位制度,以使每个人才得到综合锻炼,成长为复合型的高端技能人才。 4 结论 本文探讨了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了建筑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为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调整找到依据。 建筑毕业论文: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建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减缓,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高职建筑类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其就业质量的隐患引发众多教育专家和学者的讨论。如何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稳步提升就业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一大难题。文章将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为例分析探讨高校就业难题。 关键词:高职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就业质量 教育部近日《关于做好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关乎社会安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而高职建筑类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更应该予以重视和解决。 1.高职建筑类2016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作为新兴发展教育力量,办学规模,办学水平正不断向本科院校看齐,但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2016届毕业生为例,2016届建筑专业毕业生679人,签约人数198人,签约率为29.2%,专升本人数76人,其他录用形式388人,就业率97.5%,待就业人数17人。签约人数相比往年下降,其他录用形式人数增加,就业率基本保持不变。结合这两年的就业指导工作,个人认为导致目前就业质量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全国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已经突破750万人。而实际市场提供岗位数远少于毕业生数,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工业基础依然薄弱,建筑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企业整体用工需求下降,使得高职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2)高职建筑类毕业生择业观念不科学,眼高手低。即使临近毕业,部分高职建筑类学生仍沉迷玩乐和网络游戏,无心学业,根本没有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没有就业紧张感,总是希望自己从事高薪、轻松、稳定的工作,希望一步到位,一职终身。“高不成、低不就”现象时常发生。 (3)高职建筑类学生基础薄弱,就业竞争力相比较差。多数高职建筑专业毕业生入学基础相比本科毕业生较差,学习基础薄弱。在校期间综合素质培养锻炼不够。在就业应聘中容易产生自卑、茫然、焦虑心理,择业压力大,无法合理科学应对职场突变风云。 (4)建筑行业整体用人需求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在2016年学院招就部门组织的建筑水利专场招聘会中,到场建筑单位相比往年减少许多,不少用人单位表示人员充足无需补招。招聘会上,沿海地区单位或大公司应聘毕业生排成长龙,踊跃应聘;而中小企业则无人问津。招生就业部门日常就业信息后,多数毕业生往往关注公司规模,所在地区和待遇,没有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准确定位,无形中增加择业难度,导致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激化。 (5)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指导不够,就业指导体系有待加强完善。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设定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就业部门人员紧张,就业工作多为各班辅导员承担,辅导员由于专业限制和能力条件限制,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缺少专业性和针对性,无法高效服务毕业生。 2.提升高职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高职院校的发展,关系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职建筑专业毕业生应树立科学择业观,合理择业。内外因的哲学原理决定了高职建筑专业毕业生是改变就业现状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高职建筑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要立足实际,结合建筑专业就业特点,充分了解市场就业需求正确择业。从底层起步,夯实就业基础。 (2)高职建筑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应重视扎实专业技能,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高职建筑专业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就业准备和就业能力培养。在校期间应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不光理论学习还要扎实实践操作,对于建筑专业毕业生来说,会算能测是最基本的,要追求精益求精,用能力和实力向用人单位证明自身的业务素质扎实。 (3)高职建筑专业毕业生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合理规划生涯就业。三年的大学光阴不可浑浑噩噩虚度,要通过科学的生涯规划让自己的大学时光变得充实有益。建筑学子入学后应在老师、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应积极参加院系学生社团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和模拟面试大赛,多与社团指导老师和辅导员沟通交流,充实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扎实掌握专业技能,精通测算技能,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要规划合理,要有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丰富生活,沉淀梦想。 (4)高职院校应加大就业工作指导力度,培养就业师资,构建完善就业体系。针对目前学院实行的院系二级管理,在充分发挥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就业指导的基础上,应加大系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 (5)高职院校应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专业设置。首先、学院系部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部分学生不去课堂、到堂不听、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的陋习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要加强配合,在增加到课率的同时提高建筑学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要加大对学生上机及实训的管理和要求,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再次,系部要主动联系选择优秀建筑企业加快推动校企合作,建立扩大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通过教学和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建筑见闻和现场操作机会,实现校企共赢。最后,针对每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结合建筑就业市场变化科学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 (6)地方政府应重视和加强就业服务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积极做好辖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福建省永安市政府作为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辖区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同学院及系部的共建工作,针对学院的水利专业、电力专业、建筑专业等专业特色,结合永安市本地资源,积极做好就业帮扶等。 3.结语 就业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毕业生一定要认真对待就业问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积极主动,认真做好就业应聘和投入岗位工作的准备。同时学院和系部要e极总结往届毕业生工作经验,更加积极主动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要针对不同专业特色、不同就业群体分类指导,创新就业指导方法,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开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新局面。全院师生应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不畏挑战,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解决学院就业难题,服务学子,建设学院。 建筑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流失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以建筑施工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流失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毕业生的个人心理和企业工作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一方面是毕业生的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带来的职业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建筑施工一线工作环境条件艰苦、缺少人性化管理和人才激励机制。解决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要强化人才资源意识,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把满足人才成长要求和自我价值实现作为留住人才的关键;打造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减少大中专毕业生的流失。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流失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国内公共基础建设项目的膨胀,建筑施工类企业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对专业施工技术人员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然而当今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招聘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工作一年半载就提出离职,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人才的缺失和技术力量的薄弱,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本文以建筑施工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流失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毕业生的个人心理和企业工作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从管理和激励层次提出了解决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现状 (一)施工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就曾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Z].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2007]第10期.]施工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关系着建筑施工的安全和高效,是企业宝贵的人才资源。随着国内施工建筑业竞争力度的进一步加剧,项目的争夺和技术支持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发展动力,缺少施工技术人员就无法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无法在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作业人才和精良的技术装备上超过行业竞争对手,因此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筑施工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流失现状 近年来,许多建筑施工类企业都积极在大中专毕业生中招揽技术力量,吸引技术人才加盟,新进的毕业生为企业增强了技术力量。但在人才管理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环境艰苦又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技术人员脱颖而出的机制,超强的劳动负担和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之间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企业中,还是存在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多劳不能多得,企业不能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的优势,新进员工关怀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大中专毕业生流失的现象不断产生,招得来留不住的现象成为建筑施工类企业的人才发展瓶颈。 三、建筑施工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流失问题原因分析 (一)从毕业生角度分析人才流失原因 1.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建筑施工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流失从一定角度来说,和大中专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大中专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就进入了施工的工作岗位,学校的清闲惬意与施工现场的艰苦劳累造成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大中专毕业生并没有科学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对经济形势和社会现实缺乏深刻的认识。当面对一线工地现场的艰苦工作环境,理想和现实便会产生巨大反差,进而造成大中专毕业生对工作的厌弃,希望重新寻找工作单位。由此造成了技术人员的流失。 2.职场的不成熟 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想法过于简单,做事多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工作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工作不顺利就要求离职,做事不考虑后果。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存在盲目性和自我认识的偏差,认为自己的能力非常大,应该受到领导的重视和器重,工作应该是做管理和指挥。当他们面对一线施工环境时内心就会产生不平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便会对现有的工作不珍惜,失掉了进步的耐心和勇气,出现辞职而另谋职业的现象。 (二)从企业角度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 1.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环境艰苦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环境,长时间的野外作业,野外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巨大,多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许多项目为了赶工期而加班加点,没有休息的空闲时间,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对施工工作望而却步,无法承受如此艰苦的工作。 工程施工企业工作环境的艰苦,还表现在员工的心理困扰和情感贫乏。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面对的是艰苦的施工环境,与外界较为隔绝,缺少丰富的精神生活。大中专毕业生正值青春年少时期,缺少心灵沟通和精神慰藉的工作环境使他们产生了厌倦心理,无法与家人团聚、无法享受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是造成辞职跳槽的重要因素。 2.领导人才观念的薄弱 虽然当今社会对人才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但部分建筑施工类企业领导还是因袭着传统的观念,人才观念淡薄,没有真正将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对大中专毕业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无法真正为毕业生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导致了毕业生的流失。领导的重视是企业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科学的人才观念是开展大中专毕业生稳定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但有些领导没有意识到吸引、稳定和用好大中专毕业生的重要性,不重视、关心人才,甚至将大中专毕业生和普通体力劳动者一样使用而不给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极大地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造成了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 3.企业缺乏完善的人才成长制度 企业人才工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成长制度,促进人才的进步和成长,在培养、使用人才上体现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但由于工程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市场化运转管理规范,在用人机制上还留有计划经济的特征,按资排辈的现象还长期存在,绩效工资、竞争上岗的制度还不完善。施工企业在工资的制度上也体现不出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励措施,大中专毕业生到一线工作,付出了大量的体力但工资却不高,技术人员缺乏奖励刺激,因而对大中专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失去了培养的沃土,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了大中专毕业生因看不到进步的希望而愤然离去。 4.缺少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还是停留在陈旧的方式方法中,对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缺少人性化的管理。公司领导缺少必要的人才亲和力,管理方法陈旧,无法做到人性化关怀。企业对大中专毕业生在生活上疏于照顾,对学生心理上缺少温情疏导,造成了大中专毕业生感受不到企业的温暖和照顾,由于刚出校门,缺少工作经验,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在心里产生落差,影响工作的开展,导致年轻大学生不适应工作环境,离开单位。 四、建筑施工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流失问题解决方案 (一)强化人才资源意识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兴旺的重要保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人才已经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资源。2010年5月25日、2010年7月17日、2011年2月22日,中央及省市相继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总书记、总理及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人才规划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引进高端科技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在人才发展中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推进。施工企业要增强人才意识,将大中专毕业生作为企业的宝贵资源,在培养和使用上着力体现人才优势,要突出人才激励措施,使“优秀人才有成就感、平庸人员有压力感、不称职人员有危机感”[4][陈诗光.安装施工企业如何做好人才培养[EB/OL]. .2007-02-01.]凸显企业的人才战略,积极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 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随着新生代高素质员工队伍涌入职场、企业管理者日趋年轻化,企业的发展与社会教育的变迁紧密相连。管理观念的更新是人才工作的首要基础,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从根本上来讲是要树立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观念,即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尊重人才的思想和选择,用温情化的管理来有效的控制或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调员工是企业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满足人才成长成才要求和自我实现需要作为留住人才的关键,坚持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以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贴身的个性化服务、更完善的金融支持政策,将管理变为服务。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互动成为现在新兴的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网络互动不但是一种新生的事物,更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林克诚,章伟民.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2期.]在这样先进理念的指导下,企业管理者可以高效地运用网络资源,针对企业实际,选择企业需要的培训材料来促进员工积极自主学习,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加强企业的协作功能,构建和谐企业、学习型企业。将服务于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凸显人性化管理,使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管理和控制企业人才流失。 (三)打造企业团队的凝聚力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团队的力量被高度重视起来。团队力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内容,建设由企业员工组成的团队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对企业归属感,从而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减少大中专毕业生的流失。 首先要增强大中专毕业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要树立“我是企业团队的一员”的信念,让大中专毕业生在一起工作生活中增强企业的集体荣誉感。企业是由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地域的员工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因此要尊重每一位毕业生,要根据企业需要,围绕企业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来选择优秀的员工作为宣传的对象。充分利用网络材料,比较常见的如礼仪知识、健康知识、生活知识等,围绕公司战略、改革措施、企业文化的解读等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思想教育。同时积极设计、提炼本公司的成长故事,收集、提炼、培育公司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事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效应。在互相团结、互助、信任、包容中,建设企业力量强大的集体、排山倒海的团队。 其次要增强大中专毕业生的责任感,倡导对企业忠诚的品质,对团队的成功感到自豪,对团队的困境感到忧虑,将自己与团队心贴心、手相连,为企业发展而积极迎接挑战、勇于面对改变、主动学习新知,努力奋勇拼搏,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再次,要增强大中专毕业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是每个人组成的大集体,培养企业员工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敬重、彼此宽容的企业氛围,增强大中专毕业生的集体观念。在一场悼念二次大战英雄的纪念会中,主持人向全场10万多的观众说:“也许你会对自己说:‘我是如此的微小,所以我的工作也无关紧要。’但是你错了,在整个社会中你是很重要的,让我证明给你看。”全场的探照灯突然熄灭了,本来如同白昼的运动场,顿时一片漆黑。主持人划了一根火柴,在黑暗中,虽是小小的一根火柴,却让每个人都看得见,他说:“你可能以为这不过是一根小小的火柴,有什么重要,可是让我们每个人都点上一根火柴吧!”于是整个运动场10万个的小小光点在暗夜中散发着光芒。大家都很惊奇,也很快地了解到,每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大。一个人的力量可以点燃一份光,一群人的力量可以照亮一片天,在新世界里,让每个大中专毕业生都要看重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努力团结协助,积极营造融洽的合作气氛,在合作中取得成功,在团结中走向胜利。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前进的最佳方式是与别人一道前进”。因此企业要以人为本,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携手共进,开放进取,共创美好生活,为企业的辉煌而不懈努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着大中专毕业生流失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毕业生的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带来的职业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建筑施工一线工作环境条件艰苦、缺少人性化管理和人才激励机制。解决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要强化人才资源意识,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把满足人才成长成才要求和自我实现需要作为留住人才的关键;打造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减少大中专毕业生的流失。 建筑毕业论文:国有建筑企业新入职毕业生激励探析 【摘要】新入职毕业生是国有建筑企业的生力军,对他们实施充分有效的激励能实现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互利与双赢。本文在分析新入职毕业生特征的基础上,从自身成长、自我实现、物质激励、文化激励等方面探讨了对新入职毕业生激励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新入职;激励 国有建筑企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力军。随着我国建筑企业改制在党的十六大后全面展开,建筑企业改革的首当其冲是国有建筑企业改革。而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激发企业活力,根据人力资源理论,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来说,要想从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胜出,就必须强化和完善激励机制,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新入职毕业生作为国有建筑企业的“新血液”,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栋梁。对他们制定并执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增强国有建筑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有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如何让新入职毕业生在短时间内融入企业并产生归属感,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是现代国有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入职毕业生的界定及其特征 为了更好地界定新入职毕业生,首先要了解新入职毕业生的概念。他是指刚从学校毕业的应聘者,主要包括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本文的所研究得也指的是这类应届毕业生。 对于新入职毕业生主要有以下的特征:(1)新入职毕业生是被国有建筑企业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员工来进行招聘的,是以强化企业自身知识型、技能型中坚力量为目的而进行培养或人才储备的,这是新入职大学生与企业招募的其他类型员工的本质区别。(2)他们一般拥有建筑企业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本――知识资本,即知识资源和知识创新能力。他们是企业技术研发、改造,工艺改进的生力军。(3)他们主要是通过脑力劳动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创造。是以知识、技术创新为核心内容,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是企业创造新知识或拓展已有技术用途的后备力量。(4)职业经历空白,可塑性强。新入职毕业生往往是初入社会,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如果这期间多加引导、监督、约束将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多为企业创造效益。(5)职业自我定位模糊,求知欲强。新入职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历及工作经验,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比较迷茫,普遍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即使有也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但他们明确自己职业空白缺点,因此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早日摆脱“新”字,尽快熟悉企业的一切,能独立自主地完成本职工作。(6)经济拮据,有较强的物质欲。新入职毕业生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从生产的角度上看,之前他们都是消费者,家里花了不少代价供他们读书,此时迫切需要摆脱经济上的依赖,实现自给,因此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也是他们所关注的。 二、国有建筑企业新入职毕业生激励对策 新入职毕业生是国有建筑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企业未来的希望和骨干。针对其特点如何使他们快速成长、发挥潜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并使自身真正成为企业有用的人才,还有赖于企业制定合适的激励策略。 (一)建立适合新入职毕业生自身成长的激励机制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自生成长需要是激励的一个重要内容。国有建筑企业必须重视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成长需要的满足,不仅要求新员工充分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快速成长,而且还需要创设可供新入职毕业生发展新能力的机会,所以,国有建筑企业应在新入职毕业生成长方面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帮助他们做好全面、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是实施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新入职毕业生职业发展不仅仅是新员工个人的事情,也是企业帮助新员工不断实现职业理想,促使员工个人职业发展与组织发展匹配的过程。国有建筑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激励新入职毕业生通过自我努力、必要的培训、职务设计以及有计划的晋升或职务调整,为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一方面对新人职毕业生实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通过对每一个新入职毕业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帮助新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有效调动新入职毕业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给新入职毕业生安排专业技术型、行政管理型等发展方向。专业技术型要求具备一定的专门技术性知识与能力。有志于这些方向的新员工感兴趣的是专业技术内容及其活动本身,并追求这方面的提高和成就。他们的发展阶梯是技术职称晋升,如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技术性成就认可与奖励等级的提高,物质待遇的改善等相挂钩。而行政管理型则是把人的管理作为自己的目标,以善于调动他人积极性及处理人际关系来获取快感。他们的发展阶梯是行政职务的上升,如组长升为科长等。二是建立科学的培训激励机制。对于新入职毕业生都希望能有机会进修培训。通过培训可以使新入职毕业生获得发展,满足新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企业自身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建筑企业可通过建立涵盖基层操作工人、办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干部到高层管理干部的培训体系,将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手段,设置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依托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出国培训及进修培养等方式予以实施。 (二)建立适合新入职毕业生自我实现激励机制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激励首先要从低层次需要入手,而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也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程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鉴于此我们将自我实现的激励方式划分为精神奖励、参与管理、晋升职务、技术职称激励。 1.精神奖励。精神奖励是相对物质奖励而言,它是让新入职毕业生在心理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为特征,感觉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此可以给予激励。根据强化理论,激励中关键点在于所希望的行为产生以后,应以某种方式给予强化,使其巩固和保持下去。精神激励也能满足这一要求。那如何实施精神奖励呢?国有建筑企业可通过设立优秀员工奖、创新奖、突出贡献奖等奖项专门对表现突出的新入职毕业生予以奖励。 2.参与管理。参与管理能为新入职员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给人一种成就感。通过让新员工与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的某些问题,能让新入职毕业生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必将使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紧密联系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3.晋升激励。新入职毕业生对晋升都很看重,特别是学历较高、技术性强的毕业生。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应该予以重视。国有建筑企业在人员岗位调动时,应优先考虑从内部提拔,让广大新员工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并保持一定比例从内部优秀新员工中选拔,以此激励新员工积极进取、努力工作。 4.技术职称激励。针对晋升职务的有限性,可以实施技术激励,即对业务型、技术型新入职毕业生,鼓励其走专家型道路,在自己的技术领域向更高方向发展,对他们在企业内进行职称评定,并在奖金发放、评奖评优、培训、出国等都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激励新入职毕业生顺利成长。 (三)建立适合新入职毕业生物质激励机制 总体而言在当前我国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现状下,薪酬的变化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企业中大部分员工依然非常关注自己的薪水和福利。对于新入职毕业生因其普遍缺乏积蓄、经济上渴望独立,对薪水和福利尤为看重。因此在激励中国有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薪水和福利对新入职毕业生的激励作用。国有建筑企业在基于固定报酬、绩效报酬、成就报酬、报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可实行薪水分项层级模式。即可将薪水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两项,对照组织图使其在纵向上分别对应于企业不同的行政岗位,在横向上又分为不同的的等级。如主任和普通员工不仅在基本工资还是在岗位工资上要体现差别,同是主任或同是员工之间因贡献不同也应有差别。此外,还要建立与之对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对应的工资体系。如普通员工如获得相应的技术职称,也可以享受与主管等级相当的待遇,从而激励员工提升专业技术。在企业福利上同样也可以实行弹性化,针对企业提供的福利,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意外伤害险、住房公积金、免费宿舍、带薪年休、探亲假、交通补助、午餐补贴等。允许新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部分福利,但不同等级的新入职毕业生以及不同工作绩效表现的新入职毕业生在福利选择项目上、等级上因自身等级不同选择的数目、等级也不同。如此实行公平化、层次化、差别化的薪水和福利制度,会使新入职毕业生切身感受到多劳多得,愈发激起他们努力工作的热情。 (四)建立适合新入职毕业生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和员工形成的共同遵循的崇高目标、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基本理念,能够激起企业所有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并愿意为此不断奋斗的精神支柱。国有建筑企业一方面可充分利用企业愿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分享、共同拥有的愿望景象,来规范新入职毕业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使不同个性的新员工凝聚在一起,朝着企业的共同目标前进,从而自动实现对新入职毕业生的激励。另一方面,可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实现。创造企业人人平等、相互尊重、人际关系和谐的氛围,突出企业传统的精髓文化,利用企业团队荣誉和榜样影响,制定特色的企业行为制度等让新入职毕业生真正融入集体,树立全局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感,激励新入职毕业生与企业同生死,共命运。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如果经济发展是一个生命机体,那么道路桥梁就贯穿其身的大动脉,所以做好国家道路桥梁施工工作至关重要。在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本文就主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地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基础设施的关注程度在不断的加强。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不断的改变,以前人们对于公共类的基础设施的感觉是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如今,人们认为时时刻刻都与自身的生命财产有关,这样,我们的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才会更加的有保障。当今道路桥梁的施工单位很多,面临着严峻的压力,想要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更具实力,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淘汰。 一、我国道路桥梁的施工特点 1、桥梁工程施工具有单一性 桥梁工程施工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地点的选定等方面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我们的工程方面,施工与设计是两个不同的方面,都是单独进行的,由于地理条件,实际的需求等方面,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两座桥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单一性。 2、工程组织协作工作复杂 路桥工程涉及的专业很广泛,不单单是土木工程一个方面。在施工设计的方面要与工程地质,工程力学,水力工程等方面进行协调合作。这样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多样的施工队,在不同的领域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问题,有些工作要讲究先后顺序的,如果协调不当就会损害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各个不同领域的人一定要专业有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项目。我们看到了工程组织协调十分的复杂也十分的重要,我们一定要精诚团结才会取得更好的收益。 二、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做好其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应该加强对工程项目设计图纸的审核,施工单位应该协同业主、工程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单位,联合审查施工图纸,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地将其指出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审查过程中,应重点审查容易出现设计变更的施工位置,尽量避免发生设计变更问题。其次,细化工程的施工内容,了解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要求,确定每根钢筋以及每个螺丝的具体放置位置,特别要重点分析钢筋保护层,处理好施工缝以及后浇带等一些特殊部位,确保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最后,还应该做好工程项目的交底工作,不管是技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应该了解及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关要求,并熟悉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严格按工程技术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施工流程来施工,从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1、控制好生产混凝土时的配比问题 (1)要根据施工的各项规范,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水灰比和坍落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掌握。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泌水情况的发生,一般要将坍落度控制在80-100毫米的范围内。 (2)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进行严格控制,一般7小时左右正适合,同时要保证混凝土中的含气量在1.7%之内。 (3)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一般都采用硅酸盐类的水泥,并对强度等级进行确定。注意水泥的厂家以及批号等情况,同时要保证在同一工程中只使用同种类型的水泥。 (4)为了确保骨料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就要合理选择骨料。一般都选择颜色相同、强度高、级配连续的碎石,对其中的含泥量要控制在1%以内,如果里面混有杂质,要及时清理干净。粒径一般要在5-31.5毫米之间,对它的产地也要加以注意。在选择细骨料的时候,要选择中粗砂,而且要保证其中的含泥量在2%以下,细度模数要在2.5以上,里面不能混有杂物,同时要对砂子的细度、颜色、出产地加以注意。 (5)在选择减水剂时,要选择具有高效能的,并且要结合实际需要来控制外加剂的掺入量,对外加剂的厂家以及品牌也要进行关注。为了避免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及泌水率产生影响,要注意减水剂与水泥是否匹配。 (6)在选择掺合料时,要选择好矿物的掺合料,这种掺合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改善,既要使其有一定的活性,也要将粒径混凝土内部充填的密实性发挥出来。 2、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关于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的分析 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就是模板施工。在进行道路桥梁的施工时,要对模板进行设计,要考虑到模板安装与摘除的方便性以及模板支撑施工的牢固性与方便性。同时要保证模板要有符合标准的强度、硬度、平整性以及稳定性,避免模板产生变形或因密实性不好造成浆体流失。 对模板材料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模板材料要有较强的吸水性与耐腐蚀性,而且它的表面要光滑、平整。要结合不同构件的不同规格选择适宜的模板材料,如果是E形、T形这种复杂的构件,可以选择竹胶板;如果是圆形的构件,一般选择钢模板会比较适合。 如果选用了钢模板,就要对它的表面进行抛光,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有较强的光洁度。同时对一些细节也要加以注意,比如在固定模板螺栓的时候,要尽量不使混凝土表面出现破损现象,这也是对其牢固性的一种保障,在拆除模板的时候也会很便捷。 (2)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加强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混凝土的浇筑,所以一定要加强对道路桥梁的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掌控。 要对混凝土的送料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送料一定要在混凝土发生初凝之前。同时要注意混凝土坍落度的测量,一定要贯彻逐车测量的原则。 在浇筑之前,一定要与前一次混凝土的色彩进行对比,检查结果合格后再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对每层的厚度也要严格进行控制。 对混凝土的振捣也要做到及时掌控,为保证能够进行充分的振捣,要合理选择振捣设备,防止振捣过度或振捣不足的现象发生。一般可以采取两次振捣的方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振捣混凝土表层产生的气泡数量。 3、关于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 (1)关于混凝土的养护分析 在道路桥梁工程完成后,一定要对混凝土做好保养工作。在混凝土的硬化、强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要以混凝土的水硬性特点为依据,对它的持久度与强度作出相关的保障。如果不进行保养,则很可能造成表面水分流失,从而产生裂纹、色差现象。 要以混凝土的强度为依据,结合施工时的实际气象状况,一定要待试压块的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时,再将混凝土的各项构件侧模拆除,注意不能提前拆除。拆除模板后,可采用传统的浇水法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防止干燥的养护,还可以使用特定的养护遮盖物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如今一些新型的混凝土养护膜与养护剂也被广泛应用到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养护方式。养护的时间一定要根据实际气候的情况来决定,一般都在12个小时以上。 (2)对混凝土的施工缺陷及时修补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可能存在着一些缺陷,这就需要后期做适当的修补。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泌水性和模板偶然漏浆状况加以重视,以便进行有效的掌控。混凝土表面可能会有气泡状孔洞或砂带的现象发生,这时就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修补,拆除侧模后要及时对混凝土表面的浮浆与砂带进行相应的处理。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在施工中应抓住重点工程,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的质量。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我们应该切实加强道路桥梁建设方面的研究,不断创新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工程质量。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运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建筑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为我国道路桥梁施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使用初期,就表现出较强的使用价值,能够增强建筑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耐久性,同时随着施工建设的不断复杂,其价值得到了更为显著的体现,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时应该基于工程实际情况,灵活的改变其调和比,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最终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建设工程的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道路桥梁施工;应用 一、高性能混凝土特点概述 1、耐久性高 随着车流量的逐渐增多,对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材料,通过对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可以不断提高其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提出以及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对提高工程质量有着显著的功效,尤其是在耐久性能上,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不但可以经受车流量的荷载,即便是在台风等较强因素的影响下,工程也不会出现致命病害,可以继续使用。例如上海东海大桥,施工时选用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比较高,可以在大桥结构上每隔10m停放一辆大型集装箱卡车,工程使用年限比较长。 2、抗压强度大 抗压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更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高性能混凝土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抗压强度,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在强度上可以扩大一倍,同时并不会增加工程结构的自重。此种特性尤其适合应用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在降低自重的基础上,保证能够横跨的跨径更长,主梁之间的间距可以工厂,对降低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之间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3、环保性能强 在节能降耗背景下,路桥工程的建设也需要秉绿色施工,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因为其所具有的特点,使其在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在保证相同强度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减少材料用量,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输车辆的油耗"尾气排放等,降低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能够有效缩短工程周期,提高造价管理效率。 4、坍落度小 坍落度指的是混凝土的和易性,决定着其能够完全满足工程施工建设,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数据。与常规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更小,在运输以及施工过程中更难出现离析情况,不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太大影响。进而路桥工程投入使用后,结构出现裂缝、不均匀沉降等病害的可能性会比较低,对交通运输质量造成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另外,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强的粘接性,在加上离析程度小,对提高路桥工程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际应用 1、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相比具有更高的强度、刚度,这一特点正好符合桥梁工程的建设要求,例如大跨度桥梁的主梁、墩基等部位的施工。另外,因为高性能混凝土具备的便于浇筑振捣的特性,以及良好的体积稳定性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结构在恶劣环境下的应用,在提高其使用寿命的基础上,还具备流动性高、耐久性高以及强度高等有点,降低工程结构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的引用,主要是将粉煤灰等废料作为掺和材料,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以及抗腐蚀能力,不仅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施工难度,同时可以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满足建设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于桥梁工程,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即在保证结构稳定性与强度的条件小,有效延长桥梁跨径,增加主梁间距,并且可以节省材料,降低结构自身质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造价。 2、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性非常高,还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所以,在冲刷、冰冻、酸性腐蚀等恶劣环境中,它依然能够保持很强的生命力。所以,它在道路的修建中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将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到道路中时,它的耐久性能更加明显。这一性能会使路基的施工质量大大提高,即使再重的车辆通过道路时,也不会发生倒塌现象;同时在道路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时,由于它的物理特性,就节省很多水泥的使用,这样,在修建道路时,不仅可以提高质量,同时更能节约原料,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道路在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时,还要参照道路混凝土的具体标准。再结合高性能混凝土的的特点,把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考虑到以及要做到仔细的研究。同时,如果从改变混凝土工艺的角度出发的话,应该采用高流态方式,这样就能使道路混凝土施工的内涵得到丰富,由此赢得的经济效益也当然是很可观的。 三 、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点 1、制备环节 在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时,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需要结合具体的需求来进行,并且混凝土混合的成份也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从理论上来讲,如果使用的水泥有着较高的强度,那么生成的混凝土也有着较高的强度,但是要想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并不能对水泥的用量进行单纯的增加,需要将水泥和水的配比作为重中之重。要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水泥强度和水的配合比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会直接受到配合比差异的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直接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将需要的各种原材料给确定下来之后,需要合理划分配合比的等级,以此来促使工程的具体要求得到满足。 2、浇筑环节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在配合比设计方面,需要结合高性能混凝土搅拌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来进行试验,这样各项设计技术指标以及土建施工要求才可以得到满足。另外,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相关的监理工程师需要严格控制模板的尺寸、强度以及刚度,并且仔细检查钢筋和其他预埋件的位置和数量;要综合考虑配筋的结构和数量,来科学确定浇筑厚度。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保证那些杂物或者油渍等不会污染到模板和钢筋,在清洗的过程中,需要避免有积水存在于木质木板上。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将一定的排水措施和防水措施等应用过来,如果混凝土的浇筑工序是在雨雪天进行,那么就不能够露天进行。 3、混凝土养护要求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还应该进行混凝土养护工序,在结束混凝土浇筑后的12小时内加以覆盖,进行浇水养护,另外,由于水和石灰的结构性能小,而高性能的混凝土的结构性能较高,因而在成功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要求及时采取保温措施和保湿措施,从而防止混凝土塑性收缩,避免因温差而造成混凝土应力分布不平衡,有效阻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变形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相较于普通混凝,高性能混凝土有着一系列的优势,将其应用到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可以显著提高结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但是,要想将高性能混凝土的效用给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就不能够采用常规操作拌合、浇筑以及养护方法,需要对混凝土的材料配比进行提高,做好浇筑以及捣实等工作,来促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有效提升。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道路桥梁工程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人们对其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其所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将会直接对于道路桥梁的实际施工质量带来影响,所以要运用科学的实施技术,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的掌控,以保证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高品质。 关键词:混凝土:技术:施工 引用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整体工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道路桥梁建设发展步伐也更加紧凑。由于混凝土施工在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通过调节混凝土水灰比、优选原料等方式,强化传统混凝土的强度等,来使混凝土的质量得以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更注意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让道路桥梁更安全有保障。 一、混凝土的发展情况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混凝土材料本身主要是通过水泥、水、集料、外加剂、混合料等物质依据一定的科学比例来进行配比。在混凝土之中所存在的内部结构详细来说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直接把水泥、水混合搅拌之后,便形成了水泥浆,而通过砂料的添加,能够直接将水泥浆充分的包裹在砂的孔隙之中,从而形成砂浆材料,最后,砂浆材料会将集料石子包裹,从而将其中的空气完全填满。通过这一整个配比流程,水泥、砂、石等多种材料便能够充分的混合在一起,当完成了凝固之后,便转变成为了相应的混凝土。当今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我们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已经不仅仅是和原来的混凝土一样了,现在的混凝土已经告别了传统的混凝土的特点。现在我们的混凝土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就像新发展的沥青混凝土,它不但具有许多现代工艺发展的新优势,还具有许多适应我们现代工业发展的新特质,这也是我们现代混凝土工业施工的新格局。 (二)普通混凝土在路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使桥梁工程相关人员也非常烦恼。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抗拉力不强。因为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或卵石、砂和水拌合,经过硬化形成的一种材料。砂和石在混凝土中抑制了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第二,弹性不好。在路桥面的荷载量非常大且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荷载力不能驱散均匀,这样就导致某一个构件不堪重力,最终产生裂缝。第三,收缩易变形。普通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也将发生收缩变化。然而,收缩容易导致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会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第四,耐久性较弱。普通混凝土的抗渗性还是非常强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的环境中,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的完整性的能力。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很弱,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就会出现裂缝。抗侵蚀性指在酸、碱、盐等环境中对水泥石的侵蚀所表现出现的免疫力。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措施 (一)我们在选择混凝土时,要在那些评价好、质量有保证的地方进行购买。对购买地方与施工现场之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混凝土浇筑的速度也要事先进行好估计,结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合理的方式,使混凝土的质量在到达施工现场时得到保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中,我们要确定混凝土材料一次浇筑时要用多少,哪里比较容易出现裂缝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减少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中出现问题。混凝土材料本身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泌水能力,再加上一些因素的作用下会有裂缝出现,所以还要在混凝土材料的表面有一个二次压抹处理的过程。裂缝不仅直接影响桥梁的使用性能,而且破坏了桥梁的外观结构,直接削弱了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而增加施工过程中工程事故的发生率。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可通过永久式的伸缩方式控制温度的变化,减少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情况下都会导致裂缝的出现,主要是收缩应力的问题,而结构长度问题是决定收缩应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设计时,要考虑裂缝会产生的一些原因,同时也要依据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使用最安全有保障的设计方案。 (二)在道路桥梁工程完成后,一定要对混凝土做好保养工作。在混凝土的硬化、强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要以混凝土的水硬性特点为依据,对它的持久度与强度作出相关的保障。如果不进行保养,则很可能造成表面水分流失,从而产生裂纹、色差现象。 要以混凝土的强度为依据,结合施工时的实际气象状况,一定要待试压块的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时,再将混凝土的各项构件侧模拆除,注意不能提前拆除。拆除模板后,可采用传统的浇水法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防止干燥的养护,还可以使用特定的养护遮盖物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如今一些新型的混凝土养护膜与养护剂也被广泛应用到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养护方式。养护的时间一定要根据实际气候的情况来决定,一般都在 12 个小时以上。对混凝土的施工缺陷及时修补,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可能存在着一些缺陷,这就需要后期做适当的修补。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泌水性和模板偶然漏浆加以重视,以便进行有效的掌控。混凝土表面可能会有气泡状孔洞或砂带的现象发生,这时就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修补,拆除侧模后要及时对混凝土表面的浮浆与砂带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高性能混凝土广泛用于离岸结构物或长跨度的桥梁建造中,包括长跨度桥梁所用的拌合物、主梁、墩部和墩基。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使桥梁设计中可以采用更坚固、更轻便的结构,使主梁的间距更大、桥梁的跨径更长、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即便是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保证桥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和韧性高,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高强度、高流动性、寿命长与优异的耐久性等特点而被应用广泛。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中的应用可延长桥梁的使用年限并且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耐久性、养护的难易程度以及建设的经济性已成为桥梁工程建设的目标。国内应用较好的如上海东海大桥用的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使用的“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既有耐久性、高强度、抗腐蚀等特点,又易于施工,直接节约材料成本2000万元。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能满足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混凝土,仅采用普通材料、常规拌和、浇筑和养护等措施不能够达到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必须要通过提高浇筑、捣实等制作工艺来提高混凝土的初期强度、刚度、长期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以及延长高性能混凝土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时间等诸多特点。 (四)高性能混凝土由于本身性能的提升,面对道路应用中车辆、气候等问题的影响时,能够大大降低破损等问题出现的几率,能够提升道路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外在因素对其的影响。同时,在传统混凝土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时,通常需要增加水泥的添加量来改变其强度低的问题,但是在混凝土中,水凝的添加量过大又导致的其结构耐久度降低,使在传统混凝土的应用中出现矛盾,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能够有效结构的强度,并不会对其耐久度产生影响,合理地解决了这个矛盾。道路高性能混凝土应根据道路混凝土的特点,结合高性能混凝土的优点,综合考虑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来进行开发研究。但如何能从改变道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出发,不采用滑模摊铺施工,而采用高流态(接近自流平),坍落度达240~270mm 的混凝土来施工,则该方法进一步丰富了道路高性能混凝土的内涵,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结束语 道路桥梁施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道路桥梁施工是有很多部分组成的,而混凝土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工业材料,代表着我们现代工业发展的脚步,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道路桥梁工程自身的质量和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不断发展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才能使道路桥梁发展起来。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运用:浅谈水泥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不论是混凝土施工还是混凝土养护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结构表层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养护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控制。作为施工单位我们要注重每一个环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座大桥的建设。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桥梁工程;应用 0、引言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不论是对水泥混凝土施工还是水泥混凝土养护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结构表层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养护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控制。作为施工单位我们要注重每一个环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座大桥的建设。 1、水泥混凝土在桥梁工程施工的一般要求 水泥混凝土的施工和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在炎热气候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一般要求在浇筑前的混凝土温度不应超过32℃。作为施工单位,应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持混凝土温度不超过32℃如集料及其他组成成分的遮阴或围盖和冷却;用致冷法或埋水箱法或在部分拌合水中加碎冰以冷却拌合水,但在拌和完后,冰应全部融化;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钢筋、钢法兰盘及其混凝土前应冷却至32℃以下,其方法有盖以湿麻布或棉絮、喷雾状水,用保护罩覆盖或其他认可的方法;桥面板及桥面铺装混凝土浇筑温度应不超过26℃。当蒸发率大于每小时0.5 kg/时,则不应在桥面板、桥面铺装或其他暴露的板式结构上浇筑混凝土;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避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速混凝土的内部温升。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宜采取喷雾、挡风等措施或在此时避免浇筑面板等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浇筑混凝土时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 2、冬季的混凝土施工 冬季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 d低于5℃,混凝土工程施工除其材料及施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外,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关于冬季浇筑混凝土及养生的施工方案,详细说明采用的施工方法和设备,保证混凝土的温度在浇筑后的前7天不低于10℃。应备有足够数量的能连续记录的温度计,在前7天内,约每30混凝土,在其附近放置一个温度计,设专人连续观测记录。对断面较大的构件,承包人还应留测温孔测构件内部温度,其位置与数量由监理工程师选定,温度记录送交监理工程师;混凝土拌和时,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拌和所需要的温度,为满足拌合温度,材料可分别加热;当确定拌合材料温度时,应考虑混凝土拌和时及运输至成型的热量损失;当掺用氯化物于加热后的混合料时,混凝土初凝应不早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并不得用蒸汽养生;在已硬化的混凝土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结合面的温度至少应有5℃,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仍应维持5℃或以上的温度;搅拌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延长50%;在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下,应负责保护混凝土,任何由于保护不善受冻而损坏的混凝土都必须清除后重新浇筑,其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3、水泥混凝土养护一般要求 桥梁上水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养生,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筑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湿棉毡等进行养护。如条件许可,应尽可能采用蓄水或洒水养护,但在混凝土发热阶段最好采用喷雾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产生骤然变化。此外,还应保证模板连接接缝处不至于失水干燥;对于水胶比低于0.45的混凝土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施工浇筑大面积构件时应尽量减少暴露的工作面,浇筑后立即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不应留有空隙),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待进行搓抹表面工序时,可卷起塑料薄膜并再次覆盖,终凝后可撤除薄膜进行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抹面压平工序中,严禁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低温下不宜低于12℃;应合理确定混凝土施工的浇筑、养护方法与工序,并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实际测定关键截面的中点温度和离表面约5 cm深处的表层温度,实行严格的温度控制。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值为:混凝土入模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不高于70℃,构件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层温度之差不大于20℃,新浇混凝土与相邻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之间的温差不大于20℃,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大于15℃,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超过3℃/d;当周围大气温度低于养护中混凝土表面温度超过20℃时,混凝土表面必须保温覆盖以降低降温速率;现浇混凝土应有充分的潮湿养护时间。在整个潮湿养护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的差别级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速率;构件体积较大,水泥含量较高,或采用特别养生方法进行养生的构件,其养生方法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构件不应有由于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的裂缝;结构物各部分构件,不论采用什么养生方法,在拆模以前均应连续保持湿润;同样构件尽可能在同一条件下养生;当结构物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 d之内不受水的冲刷。当环境水有侵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10 d内以及其强度达到设计等级的70%以前,不受水的侵袭;养生期间,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凉水养护。 4、混凝土施工养护方法 洒水养护宜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湿养护不应间断,不得成干湿循环。提供的覆盖材料应事先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洒水养生应根据气温情况,掌握恰当的时间间隔,在养生期内保持表面湿润;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洒水养生;防水纸应尽可能采用大幅宽纸。相邻纸应至少重叠150 mm,并用胶带、玛脂、胶水或其他批准的方法紧密结合,使整个混凝土表面形成完全防水覆盖,应固定防水纸不被风吹移动。养生期内任何纸破碎或损坏时,应立即修补该部分。不应使用丧失防水性能的纸段;蒸汽养生,采用蒸汽养生时,应事先经试验确认,对于加入外加剂的混凝土构件,经蒸汽养生后确无有害影响,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才能进行蒸汽养生;蒸汽养生按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程第11.8节及第14.2节规定进行;模板拆除及蒸汽养生均应加以选择,以免混凝土开裂;经蒸汽养生的构件,不得再洒水养生。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近几十年来一座座大桥拔地而起。本文简要介绍了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方法,并对桥梁工程的养护提出了粗浅的分析和具体的养护措施。桥梁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受施工条件的影响很大。养护是桥梁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正确的桥梁养护方法是桥梁正常运营的关键,为了保持桥梁施工后的良好状态,有必要通过养护的办法加以解决,从而达到良好的运营目的。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运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清水混凝土(As-cast Finish Concrete/BareConcrete)又称装饰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只是在表面涂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显得十分天然、庄重。清水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的课题之一。我国的清水混凝土技术相对于国外而言起步较晚,因而在研究水平以及施工技术、规范上与国外相比都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 施工工艺市政道路道路桥梁应用 一、清水混凝土的特点 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级的表达形式,它显示的是一种最本质的美感,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清水混凝土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不仅对人的感官及精神产生影响,而且可以表达出建筑情感。因此建筑师们认为,这是一种高贵的朴素,看似简单,其实比金碧辉煌更具艺术效果。 二、清水混凝土技术存在的问题 1 、 无全国标准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标准,给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带来了一些困惑。伴随着清水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大量使用,国内出台一部统一、明确的关于清水混凝土施工方面的规范已成当务之急。通过颁布规范来实现施工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标准的控制,改善清水混凝土工程的过程控制,减少质检部门的盲目性。关于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标准,许多文献已有阐述,但是很大一部分都是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得出的“内参式控制标准,很少有建立在严格试验基础上结合大量对比试验得出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标准因此有必要,借助试验室条件,在理论基础上得出有一定适用性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 2 、 基本研究匮乏 由于我国的清水混凝土的应用起步较晚,所以我国目前对清水混凝土的基本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从材料的微观作用机理的角度对清水混凝土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更是少。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助于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较之于工程实际条件,更易于从理论上分析清水混凝土的微观作用机理,从而对清水混凝土表观缺陷的形成、防治、修补和清水混凝土长期使用维护等方面作出理论指导。 三、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生产控制 新拌清水混凝土必须具有极好的工作性和粘聚性,绝不允许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在材料和浇筑方法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尽可能低的坍落度和水灰比。根据现场实际要求,坍落度一般控制在(90±10)mm,以减少泌水的可能性。同时控制混凝土含气量不超过1.7%,初凝时间6~8 h。清水混凝土在原材料方面有严格的限制。水泥应首选硅酸盐水泥,并要求确定生产厂商、强度等和批号,同一单位工程要能做到采用同一水泥。粗骨料要求选用强度高、粒径5~31.5 mm、连续级配、同颜色、含泥量小于1.0%和不带杂物的碎石,也要求定产地,确定规格和颜色。细骨料应优先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5以上,含泥量小于2%,不得含有杂物,要求确定产地、砂子细度模数、颜色。外加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要求确定厂商、品牌及掺量,且应重视解决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以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率和混凝土坍落度的经时损失。矿物掺合料作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成分,在考虑掺合料活性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各种掺合料的不同粒径,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紧密充填,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因此,为改善清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后期强度,可掺入粉煤灰,宜选用细度达到Ⅱ级以上的粉煤灰产品,且不得含有任何杂物。 清水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使用同一种原材料和相同的配合比,必须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不得带任何随意性,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时间,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子、碎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水灰比的控制是关键之一,因为不同水灰比将导致硬化后混凝土颜色变化。另外,骨料对外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砂、石的色泽和颗粒级配要求均匀,同一个视觉面的混凝土工程应采用相同类型的骨料。 为了确保每块混凝土所用的配合比严格一致,应加强清水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监督。对首批进场的原材料,经监理取样抽检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封样”,以后进场的每批来料均与“封样”进行对比,发现有明显色差的不得使用。 四、清水混凝土施工控制 1、清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其模板体系的设计、制作与安装,钢筋绑扎等要求相当严格,其中模板工程是关键技术之一。清水混凝土施工用模板需根据建筑物具体构造进行设计订做,且所用模板多为一次性的,成本较高。模板设计应充分考虑拼装和拆除的方便性,支撑的牢固性和简便性,并保持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整体拼装后的平整度,确保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变形,以保证结构物的几何尺寸均匀、断面一致,防止浆体流失。模板材料也有很高的要求,表面要平整光洁、强度高、耐腐蚀,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要求根据构件的规格和形状,合理选用不同的模板材料。对圆形构件选择钢模板,对E形、T形等截面形式复杂的构件可采用强度较高的竹胶板和自制钢模板。钢模板内表面均应进行抛光处理,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度。 2、清水混凝土养护与表面修补控制 清水混凝土如养护不当,表面极易因失水而出现微裂缝或产生表面色差,影响外观质量和耐久性,因此加强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清水混凝土各构件的侧模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混凝土强度发展情况而定,应在预留混凝土试块试压强度达到要求规定时方可拆除。模板拆除后,其表面养护的遮盖物不得直接采用草垫或草包,以免造成永久性黄颜色污染,而是应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 由于混凝土内部一定范围内的含气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利(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因此混凝土中应常掺一些引气型高效减水剂,并允许混凝土表面有气泡。另外,尽管已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拆模后由于混凝土的泌水性、模板的漏浆等,清水混凝土表面局部仍可能会产生一些小的孔眼和砂带等缺陷。需对这些缺陷进行适当修复,方法是:拆模后,应立即清除清水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松动的砂子,采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拌制成水泥浆体,修补这些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整个构件表面均匀地打磨光洁,并用水冲洗洁净,以确保表面无色差。 五、清水混凝土在市政高架桥中的应用实例 在某立交桥桥墩施工中,正式施工前,笔者针对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模板、浇筑、养护等环节进行了全面控制,并进行了模拟试验。经多次墩柱试验,最终确定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吊装浇筑、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外包塑料薄膜补水养护的施工工艺。确定清水混凝土正式施工的数据及配合比:入模温度取30℃ ,坍落度80 mm,水泥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合比为水泥400 kg、砂650 kg、碎石1 120 kg、水175 kg、Ⅱ级粉煤灰50 kg、外加剂5kg。由于聚羧酸系减水剂与水泥相对有更好的相容性,即使在掺量较低时也能使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同时还有相当的减水和增稠效果,使混凝土分层和泌水现象得到较大改善,抗离析能力大大提高。另外,对于低水胶比具有低粘度和较好的坍落度保持性能。通过配合比试验发现,相对萘系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更适宜清水混凝土的配制。采用该配合比的坍落度损失在30 mm h以内,含气量为2.5%。混凝土表面处理剂采用日本进口产品,其干燥时25℃条件下,表干小于8 h;耐磨性优良,在500 g加荷、500转条件下,质量损失小于3 mg;在饱和Ca(OH)2溶液中不起泡、不脱落;耐热、耐腐蚀。该产品涂膜坚硬,施工简单,涂刷一道即可,在工程中综合效益良好。经过多次模拟试验后,正式施工的墩柱取得了较好的外观效果。工程实践表明,清水混凝土施工费用与传统施工费用基本持平。尽管清水混凝土施工造价比普通混凝土每m3增加约20%,施工投入的人力略有增加,土建工期也约增加10%,还需考虑保护液的费用,但由于清水混凝土不需抹灰、吊顶、装饰面层,且结构梁、板、柱及相关基础材料也可减少,维保费用也少,因此采用清水混凝土其经济性也是可行的。 结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返朴归真思想的深入人心,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工艺。近年来,我国的清水混凝土工程也得到长足进步。因此“清水混凝土”对市政建筑施工水平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其难点主要体现在项目管理要求科学、严谨。我国目前具备清水混凝土施工能力的企业仍然有限,因此应加快我国清水混凝土施工机械化、标准化进程,以彰显其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优越性。
浅谈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在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中国的林业逐步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林业产业化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因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林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入手,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 问题 解决策略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林业已完成了基本的转型,实现了现代化,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林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完善林业相关产业的布局,科学构建林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转换,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优质经营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完成林业的市场化经营,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稳定性和计划性,提高林业资源的生产效率,保障林业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一)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 林业产业化的核心是森林资源,但我国人口众多,森林资源的占有率却很低,仅占世界森林资源的5%,而且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乱砍乱伐的现象,由于过度的砍伐使我国的森林资源更加匮乏。由于制度以及人力物力的因素影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而且我国的树木品种比较单一,在种植和培育方面投入不足,造成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种植保护出现脱节,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林业规模无法满足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林业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完善 我国由于体制的因素,林业属于国家所有,地方政府实施管理,企业和林场负责经营,各级组织机构与经营管理者没有明确的责、权、利的主体和所有权的划分,从林业的用地、生产经营以及产权的分配和使用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界定和科学的划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甚至部分企业无偿进行经营,过度开发国家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集体所有的林业用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开始分离,农户承包了林地后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放弃对林业的种植与保护,因此无法达到林业长期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这些都制约了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林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无法达到优化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体是集体所有制的林业企业,从企业的组织结构到经营管理都不具备健全的组织功能,从生产到市场营销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在林业技术、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都无法真正的发挥效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期,落后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影响了中国林业企业的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使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无法达到最优化。 (四)林业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守旧的思维模式都制约了现代科技在林业产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林业技术人员不足,综合技术水平落后,无法适应现代科技的要求。同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企业设施设备落后,科技水平明显不足,对林业产业化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解决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发展林业产业化的意识 对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和优势进行扩大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树立科学发展林业产业化的意识,使人们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林业产品的深度加工和流通环节进行优化,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为农民增收,为企业增效,为可再生资源增值,以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使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政策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必然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及时了解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掌握市场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利用科研成果挖掘林业产品的创新潜力,以此做为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同时政府做好扶持政策的调控,从宏观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合理配置林业资源,打破传统林业企业经营的局限性,建立健全林业产业化组织结构,完善制度和服务体系,制定林业产品深加工的管理政策,使林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仅实现生态保护和节约资源,而且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三)增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培育 在林业产业化发展中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为了林业产业化的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必然要对有限的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同时要进行树木的种植与培育,利用先进的林业科技扩大林业的种植面积,培育林业新品种,建立林业资源种植和培育基地,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的活动,积极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强化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此提高我国森林资源占有率,保证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林业产业化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林业向现代化和产业化转型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林业产业化发展为社会主x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因为管理体制、经营理念、生产技术以及有限的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只有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化结构,提高林业科技水平,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中国林业产业化逐步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作者简介:张亮,学历:本科,单位名称:北票市林业局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林学。) 浅谈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中国林业产业政策研究 摘要:林业产业政策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林业产业;产业政策;可持续发展 0引言 林业产业是集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复合产业集群,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型,战略性的特点。林业产业政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基本方针;把实现“四增”作为政策目标;把提高林业投资回报率作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林业产业政策的特征 1.1 相对稳定性无论从国土开发和生态保护还是从林业生产的长期性来看,林业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必须要保证,林业产业政策需要具备相对稳定性。 1.2 协调性产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同一时期内不同的产业政策会作用于同一产业活动空间。森林资源是由多种资源组成的,林业产业也是由多产业组成的。 1.3 森林资源政策的基础性森林资源的培育在整个林业产业中居基础性的地位,它既是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第三产业的物质基础。林业产业政策成败的关键在于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管理政策是否科学有效。 2中国林业产业政策研究 2.1 林业产业结构政策分析林业产业结构政策是根据林业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林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来制定的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政策措施,它是林业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其目标是使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政策是一个政策系统,其中包括产业结构长期构想,对战略产业的保护和扶植,对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结构政策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多元化投入、科教兴林、对外开放的政策理念,逐步缓解林业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总需求和总供给,消费结构与产品结构之间的矛盾。 2.2 林业产业组织政策分析林业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依据林业发展的特定目标,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干预产业组织的各个方面,以实现产业组织的合理化而采取的各种政策的总和。制定和实施林业产业组织政策,目的是优化林业产业组织结构,协调产业间及产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实现尽可能大的规模效益,保持市场竞争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我们要采取扶持、改造、重组等多种形式,扶植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产品品牌,以及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中型龙头林业企业。林业产业组织政策具有明确的结构目标和企业竞争力目标,通过推动森林组合这一产业组织实现林业产业的规模经济。 2.3 林业产业成长政策分析中国林业产业成长政策,是指有利于促进林业第一、二、三产业成长的一系列扶持措施,包括投资扶持、信贷扶持、税收扶持等。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确立了林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政策,这只是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景,而要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必须实施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成长的扶持政策。林业产业成长政策的核心是充分体现政府对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使允许发展的产业和产品享有社会平均利润率,使优先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得到超过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这里所指的成长政策,既不是对落后生产力的保护,更不是对森林经营者的施舍,而是从社会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根据林业产业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是森林经营者应当享有的政策。特别是森林经营者在公有林地上应该享有的权利必须以法律形式稳定下来。 2.4 林业产业布局政策分析林业产业布局是林业产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林业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因地制宜,形成区域性林业产品合理布局。保证那些投资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的地区优先发展;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发展具有相对优势产业;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形成分工合理互利协作的协调体系。在加快先进地区发展的同时,逐步缩小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差距。无论从国土开发和生态保护还是从林业生产的长期性来看,森林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必须要保证,林业产业政策需要具备相对稳定性。林业产业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排除为适应内外条件的变化所进行的适时调整,只是变动不宜过频。 2.5 林业产业扶持政策分析严格执行国家已出台的各类林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完善实施国有林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积极扶持建设丰产用材林,珍惜树种等基地建设。健全森林防火,生物灾害防治,木材种质资源保持利用;林业良种选育繁殖、推广、使用制度。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合理制定育林基金征收标准。全面积极提供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加大贴息扶持力度,建立信贷担保机制,森林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交易平台。加强产业开发科技支撑,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推动以生物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6 林业产业服务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疏通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鼓励为经营者提供市场和生产要素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政府信息服务功能。支持和引导咨询机构,规划评估、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生产者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消费等全过程服务。探索研究林材资源多渠道供给保障机制,建立实用技术培训体系。健全林业法律规范。 3结语 当前世界林业产业发展呈现出生态化、多样化、高度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世界各国林业产业政策启示我们,必须实行分类经营、实施长期规划、建立国家林业基金、吸收公众参与政策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行扶持和优惠措施、加强国有林经营,发挥林业在促进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林业已经由传统林业逐步向现代林业发展和过渡。实现林业的产业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阶段,林业实现科学和健康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是解决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分析和解决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 发展模式 发展思路 一、林业产业化基础理论研究 (一)林业产业化基本概念 林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林业产业除了林木产业还有林木生产中的附属产品,林业产业的基础是林木产业,林木产业具有在生产和开发上的特殊性。林业产业化就是在林业生产的组织上和林业资源的管理上进行的科学化的管理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林业产业的开发和保护的认识正在逐步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林业产业的相关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林业产业化的作用 一是增强了林业的稳定性和计划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宏观配置,林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配置,提高了各个系统之间互相协作的作用,整体上更好地发挥了林业资源的生产效率。实现了林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提高了林业生产的产出率,促进了林业产品市场的发展,保障了林业市场的健康和平稳。 二是完成了林业的市场化经营,实现了新的社会经济的增长点。通过林业产业化道路,使林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在实现了林业生产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林业的发展。 三是提供生态环境产品,发挥公益效益。林业资源通过合理的配置和开发,在获得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保护。保护与开发并行,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二、我国目前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合作经济组织+林户 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通过同一区域内家庭之间的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实现规模化生产。家庭主要以生产为主,依靠经济组织实现产品的销售,同时经济组织通过销售的市场情况,为林户的生产提供信息。合作经济组织一方面为林户提供生产信息、负责林户产品的销售和在生产过程中为林户提供技术支持等,实现生产、销售、布局、信息等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具有投资少、收益高的特点。在林户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之前,自发形成规模,适用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二)企业+林户 以企业为主导,以林户生产为基础,实现订单式的生产。企业负责销售和回收,通过这种合作实现企业和林户的双赢局面。企业通过对于林户产品的收购保证生产资料的来源,通过对于林户产品进行加工,从而使产品升值,获得利润。林户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将产品定向销售给企业,降低了林户的经营风险。这种模式下企业为林户分担了林户的经营风险,林户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了生产资料的保障。企业的要求使得同一生产区域内林户生产产品单一而密集,这种模式具有专业化较强的密集型生产的特点。 (三)林业专业技术协会+林户 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下,技术协会主要对林户进行技术、信息和销售的支持,其主要的重点是对于林户的技术支持。技术协会的主要功能是对于林户提供技术推广服务。 三、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探源分析 (一)资源因素 我国森林资源具有分布不均匀和人均占有量较低的缺点。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 (二)林业管理的体制因素 1.我国林业产业化法律制度不完善 第一,在林业中体现产权主体的国家、集体、经营合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界定不清楚,各级组织及机构与其管理者的关系也不清楚。第二,产权的客体,包括林业用地、林木、林业生产技术、林业生产条件在内的多种产权的占有、使用、分配、经营等没有明确具有法律意义和可操作意义上的科学划分。 2.林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集体所有的林地其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开始分离,林地以承包、“树随地走”等各种形式分到农户手中,农户成为最基本的产权组织单位。农户追求经济目标的短期市场化行为与农区林业的公益性目标就会有一定的偏离,无法达到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 四、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一)明确林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 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生态环境改善为条件。引导广大林户走林业生产基地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道路,实现林区农业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我国林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的发展思路 构建林业产业化模式必须遵循产业化内涵的发展思路,明确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发展思路,是引导林业产业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上要有新突破,在目标市场上寻找能够发挥林区产业比较优势的地位,并以此来引导林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选择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三)明确我国林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的发展原则 建立科学的林业发展模式,既要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市场化,同时要注重资源可持续性的合理开发,不能以生态换效益,要保障林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分配资源。通过市场调整林业的发展路线,合理配置和使用林地资源。 五、制定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林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相比较,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首先在生长周期上要远远长于农业。其次在产品开发上,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不但是林业未来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关乎到社会其他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为加强林业的保护和发展,国家应加强对于林业的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二)完善林业产业化法律制度 进一步推动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产权关系,在法律上确定生产者的合法经营地位,促进经营者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保障林业市场生产和经营的平稳发展,解决生产经营者的后顾之忧。 (三)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产业化进程 完善林业产业化的服务体系。林业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对于林业生产提供产前的市场信息,通过对市场供求信息的整体把握,为林业生产提供方向,减少资源的浪费,提升林业生产的效益,提高林农的收益。二是对于林业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持,推广和指导林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保障林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三是对于林业生产后产品的销售提供有效的销售渠道,加强林业产品的后续加工,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建立稳定健康的产业市场。
化学专业论文:化学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近年来,在南京大学以“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理念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以建设“激发兴趣、注重能力、多元培养、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完善机制为保障、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和实践了化学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针对理科化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改革方向 我国传统的高等理科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化学科研工作者为目标,课程体系与培养手段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科学、国家以及产业发展对化学类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具体问题包括:(1)现有课程体系大多是为通过高考入学的本科生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而设置的,而在国内高水平高校中,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已具有很好的无机化学以及有机化学知识基础,现有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对拔尖学生的培养要求;(2)传统化学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化学学术类人才的研究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措施较为单薄;(3)在传统课程体系中,交叉课程少,对学生交叉类学科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不到位;(4)对化学产业人才的培养不重视,对学生产业素养的培养措施缺失,实习实践基地比较缺乏。 南京大学化学专业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一直秉承戴安邦院士的全面化学教育思想。在对现行理科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我们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以培养与科学发展及社会多元化需求相适应的领军人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构建“激发兴趣、注重能力、多元培养、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努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显着提升。 二、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并实践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1.构建两类理论课核心课程体系,适应具有不同基础的学生需求 (1)建设适宜拔尖学生的核心课程体系。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拔尖学生具有较好的无机及有机化学基础,对此类学生,我们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整。融合无机化学与基础物理化学知识,构建一门全新的“化学原理”课程;精简有机化学内容,将授课时间由1学年调整为1学期;将结构化学、结晶化学、高阶物理化学内容整合为“高等物理化学”。通过数理课程学习内容的强化、化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整合与提升,使学生具有宽厚的数、理、化、生等理科基础,学科视野开阔,专业知识扎实,为他们在化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优化常规的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对大部分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我们合并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内容,设立“大学化学”课程;结构化学由大三调整为大二开设;增设“高分子导论”为核心课程。形成以大学化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导论为骨架,从微观到宏观的核心理论课程体系,并按照以知识单元构建知识体系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更新。调整之后的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体系,内容更趋合理,课程分布更加均衡。 2.构建多元化选修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培养需求 (1)丰富专业学术类选修课程体系。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大学和学科还不是很了解、有比较强的好奇心。为尽快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激情,开设了“化学与生命”、“化学与材料”、“能源与化学”、“化学与环境”、“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以及“原子与分子的量子世界”等6门新生研讨课。我们聘请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名师主讲这些课程,注重以科学的知识单元组织课程,构建了知识体系完整、前沿性强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我们还建设了高年级研讨课并对本科生开放了部分研究生课程。通过对这些前沿性课程的系统学习,有助于从专业学术方向发展的本科生系统了解学科前沿领域,激发科研兴趣。 (2)强化学科交叉类选修课程体系。学科发展趋于融合,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以及能源科学越来越多地交叉,依托院内从事交叉领域研究的教授,开设了“现代材料化学基础”、“纳米科学前沿”等课程;委托生科院开设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我们还选择“环境化学”、“材料加工”、“药物化学”、“能源化学”、“地球化学”等相关院系的课程作为学生跨院系的选修课。通过这些跨学科的课程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科视野,为学生将来从事交叉学科的工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3)建设化学产业类选修课程体系。针对化学产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开设了“化学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化学安全与防护”、“精细化学品开发与商业化”、“现代实验测试技术”等与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认证等行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建立了一套内容丰富、适应社会要求的选修课课程体系。聘请企业“千人计划”入选者、行业专家和管理者等校外有关师资为学生授课,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创业就业打下基础。 3.完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我们较早实施了“基础-综合-研究”三层次实验教学运行模式和实验室管理体制,并按化学一级学科的整体性对各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整合“无级化学实验”和“定量分析化学实验”为“大学化学实验”;取消二级学科专门化实验,在化学一级学科层面上开设综合化学实验;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验,开设和学科前沿融通的研究性实验。在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提高-扬优-早期介入科研”的各类实验室开放机制,有力促进了学生视野的开阔、个人兴趣的养成。 三、以提升学生质量为目标完 善多元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1.建立导学机制,营造化学文化环境 学生个性化成长,必须依据其自身兴趣爱好,同时也离不开外界因素的正确引导。我们积极聘请教学科研经历和人生阅历丰富的老师做新生导师,同时通过职业生涯指导课、专业规划指导课,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帮助学个性化发展。建立院史以及化学展览馆,设立化学文化节,建设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化学文化氛围,着力激发学生个人兴趣、努力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2.完善创新训练体系,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 以化学人才基地能力提高项目为支撑,依托国家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涵盖化学主要前沿的课题做载体,设立学生自由创新探索项目,结合本科生创新计划,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定期组织本科生科学研究报告论坛,培养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采用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并资助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学术视野。形成了对本科生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机制。 3.构建交叉学科平台,培养学生多学科视野 我们以本院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实验室及外院(系)的相关研究平台为依托,在化学人才基地能力提高项目以及创新研究计划中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合作,采用“双导师”模式,培养学生交叉科学研究能力,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其毕业后从事交叉学科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积极寻求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实习实践联合培养机制。设立了一批包括江苏梅兰化工集团、和氏璧化工集团等企业在内的实习实践基地,并与中国石化、扬子江药业等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学生实习合作,实施了“实习前评估-实习中监督-实习后考评”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尽快适应社会要求。 由于构建并实施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在近3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上获得6金3银的好成绩,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实践收获了多项成果:新增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12年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5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专业被纳入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获得了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有力促进了化学类专业的教学改革。 化学专业论文: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东北石油大学于2010年成功申请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如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本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科人才的途径和方法,是培养我国能源化工人才和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目前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对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要性的最好诠释。 一、优化课程结构 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还要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未来变化的规律。 二、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渗透到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营造一个鼓励学生创新的课堂氛围。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加强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注意融合学科前沿知识和高新科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我院省级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探索和完善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方法及其在课堂教学、实验技能竞赛、创新实验设计竞赛、新能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应用,改革和完善实验课程成绩的科学评价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式和体制,探索保障实验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以跟上学科发展的途径,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经费和实验耗材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四、完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 实行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与教师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实行学生科研立项制度,从政策和经费上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聘请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能源化工专业发展的学术前沿;鼓励学生申报国家创新实验项目,省、校级挑战杯项目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签约合作企业,并对创新设计实验室进行重点投入建设,本专业已建成国家级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大庆炼化公司的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保障。 五、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评价是教育管理中实施控制的特殊手段,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培养体系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弊病反映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全面性考查,更要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查。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时间自主化。同时建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积极的激励机制,即对学生的各种创新行为和成果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奖励。建立专门制度,从政策导向上鼓励和支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六、实践成果 1.丰富和完善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改革和实践。项目在 能源化工专业2009级中进行了三年的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化工专业类拔尖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对促进石油化工类拔尖创新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以来,石油化工类专业承担省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篇,主编教材3部;完成了《分离工程》等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工业催化》3门重点课程建设。 2.促进了石油化工专学科建设。石油化工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改革促进了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主的石油化工类学科建设。目前在学科建设方面已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艺,1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能源化学工程,1个省重点(特色)专业—化学工程。已有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平台—国家级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轻烃加工与利用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石油化工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黑龙江省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 3.学生创新实验与竞赛获奖。通过创新培养体系的实施,能源化工09-2班25名学生,8名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10余名学生参加国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公开7篇,申请专利2项。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100%,六级一次性通过率80%;国家二级计算机考试一次性通过率100%,并有40%的学生自愿考试通过国家三级计算机考试。同时该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3名同学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1等奖,5名同学获得全国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2人获得全国英语竞赛三等奖。1人获得2011年“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黑龙江赛区C语言程序设计三等奖,1人获得2011年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校级英语竞赛、物理竞赛,软件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获奖30余项。经过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养和严格的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班级大多数学生获得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班级的学风日益浓厚,多次获得校级荣誉。 七、理论水平与推广价值 项目研究从能源化学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设立的目标与东北石油大学化工学院特色优势实际出发,构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成果既有高度概括的模式框架,又有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操作办法,为全国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构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和实证参考,尤其是是对工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和专业教学改革具有推广价值。 化学专业论文:浅谈养成教育理念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化学 实验教学 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对新时期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实验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思考.面对化学专业的大类招生,养成教育理念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现代大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坚定的职业信念、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其中,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是知识基础;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是目标.因此,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行为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社会特别是高校青年学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给高校学生养成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首先,在市场经济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一些消极的、错误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而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处于形成期,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而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假如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的青年一代就有可能会被西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所同化. 其次,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表班:心理不成熟,遇到困难就表现出脆弱心态,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一部分同学生活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强,同时在性格特性上又表现为任性、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等.这些缺陷如果不进行“治疗”,大学生即使学到了很深的专业知识,也难于在社会上立足. 再次,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对我院2008级404名新生所做的心理健康普测显示,结果异常的占总人数的11.1%,在大学几年,面对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这个比例会变得更高.近年来,由于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发的多起刑事案件和自杀事件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在大学时代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完美人格的塑造,用养成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特别在低年级尤为重要. 通过长期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我们发现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是实施养成教育的良好平台.通过在实验教学中正确教育和引导,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校自2007年开始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实施按化学大类招生,在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基于专业的特点,整合学术取向和专业取向,构建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3个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实验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校教学研究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对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贯彻养成教育的理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化学类专业学生实验课程设置思路 自2007年,我院开始实行按大类招生以后,对相应年级的学生开始使用新的培养方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养成教育的理念,对原有的培养方案做了大幅度调整.在新方案中,将学科必修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全部调整到前两个学年,第三学年开始进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其中,在学科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程中,加大实验课时的比重,特别是在学科必修课的977学时中,实验课为497学时,已经超过了50%.体现实验课程在对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实验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学实验课作为把创新思维变成具体创新能力的第一实践场所,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堂.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改革陈旧的已不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实验内容.设计思维新颖、现象明显、知识全面综合、无害自然的实验,是大学化学实验改革的方向.在新方案中,我们从实验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增强了绿色、环保和节约的实验理念,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又有继续学习的愿望,我们在新方案中强化了开放实验的重要性,对于已掌握常规的实验操作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学生,对他们开放实验室,在课外时间能够从事部分课外科研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 2养成教育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方式 为了解决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养成教育贯彻于整个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利用实验教学贯彻诚信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教学较为随便,主要表现为课前不预习,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编凑实验数据等.其原因主要是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责任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把诚信教育融人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中.例如,在讲解实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坚持真理的典型事例,也可给学生介绍一些现实生活中由诚信缺失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让学生明白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否在生产中将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在食品卫生检验中将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在医院中将关系到疾病诊断的正确性等,使其充分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学节寓验过程中,从试剂用量、实验步骤和操作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醒学生,一旦出错立即要求其堕做,指出错误的严重性,如果结果符,应分析误差原因,给出合理解释.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列为重要考核标准纳入平时成绩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责任意识和诚信态度. 2.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 目前高校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大学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以前的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从实验目的、原理、仪器的使用到实验的方法步骤“一包到底”.学生只需按实验书上的步骤完成操作即可.这样操作机械、内容单调的实验教学方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欲望,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采用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实验中,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要求,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带着任务做实验,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来完成这些任务.这样可使同样的实验内容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实验中一般采取“问题一讨论一实验一结论一应用”的程序进行.结合探究性实验步步启发、层层推导,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的想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化学基础实验的操作规范要求上,我们抛弃了过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讨论、思考、总结出相应仪的操作规范,并予以讲解.老师在学生讨论讲解的基础上,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更正,然后,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 这种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也为开放性实验创造条件,在开放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综合性实验,也可以自带课题进行设计性实验,也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性实验.这样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培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2.3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探究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正好渗透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这些正是养成教育的要求和体现.例如,在铁矿石中铁含量测定实验中,要求学生按照传统的有汞法测铁进行思考,在理解了实验原理以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在保证测定准确度的前提下减少实验药剂对环境的污染.经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设计出无汞法测铁的实验方案.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钻研精神,让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这对于学生树立辩证的人生观,以及将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良好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正是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贯彻养成教育的宗旨所在. 2.4在实验教学中形成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 互相尊重、虚心谦让、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既是现代科学精神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不仅需要高效率、高智慧的创造性人才,更需要这类人才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凝聚力的大小是衡量一个集体发展水平和团结、战斗力的重要标志.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他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勇气,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我们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性实验中,通过对实验内容的讨论、根据各自的特长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对实验数据的归纳、处理、综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实验的成功率.例如,在综合实验中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表征”实验项目中,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根据不同同学的特长和爱好进行分工,在有机物的分离方面有特长的进行叶绿素的色谱分离、在仪器操作及解谱方面有特长的进行表征和测定等,这不仅能使他们融人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集体的力量,渐渐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积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心理素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结论 通过在实验教学中贯彻养成教育,化学类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实验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学生在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教学中亦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工作量大,学生需要适应的过程.当然,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仅仅靠实验课堂的教学功能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化学专业论文:浅析材料化学专业在高等林业院校的定位与建设实践 论文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培养 论文摘要:文章从我国林业科技发展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出发,探讨了在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材料化学的专业定位,在对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适应林业科技发展需要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 材料化学是一门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对于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是21世纪化学发展中的重要新兴学科之一。本专业密切联系国民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实际,研究材料制备、加工、性能和应用等的化学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复旦大学率先开设材料化学本科专业。随后,众多高校相继开设了该专业。由于材料种类很多,而且各个高校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背景和学校的优势学科不相同,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是各学校所制定的培养方案和体现的专业特色各不一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一所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现代林业,地处中南地区的高等林业院校。在高等林业院校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相对于其它综合性高校的材料化学专业和本校的主流学科一一林学来说,该专业无论是在师资队伍,还是在科研水平与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我校开设的材料化学专业,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材料化学专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专业定位明确,体现办学特色 人才的培养需要找准位置,明确方向。这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办好专业的关键。我校2004年初申报材料化学专业并获得省教育厅批准,2005年正式招生。经过5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材料化学专业办学条件。材料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型综合学科,就材料而言,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各种新材料在农业、林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生物质材料、木材阻燃材料、仿生材料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等的开发都是材料优先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林业领域从事新材料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专门人才比较匾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对我国林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既要考虑材料科学学科本身的体系,又要体现高等林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为此,我们把专业定位在复合材料、生物质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大方向,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培养能在材料开发、生产及应用领域,尤其是利用林产品资源进行新材料研制和开发以及新材料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林业生产现代化及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才保障。 2、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本专业秉承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拓宽范围、接触前沿的理念,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学习型人才的需要,在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和强能力”教学改革原则的基础上,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主要采取下列原则: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口径,重视实验教学,适当增加选修课比例。因此,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方面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与化学工程类其它专业一致;专业基础课开设了材料化学、物质结构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等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注意宽口径与突出特色相兼顾,如复合材料方向开设的复合材料学和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课程;高分子材料方向开设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材料结构表征课程;生物质材料方向开设的木质复合材料、竹材及非木质材料等课程。同时,还加强了工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课程,如开设材料加工与成型、材料加工与成型实验、材料合成与制备等课程;增加了阻燃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仿生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活性炭制备改性与应用专题等特色课程。总之,在课程体系的总体构建原则下,经过两次培养计划的修订,对课程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整合,系统地确定课程门类,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的内容及课程间的分工与联系,删除一些内容陈旧或与其它课程内容重复的课程,增加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的课程,如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创建一些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课程,并加大前沿科技知识的教学比例。 3、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能力培养 材料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在加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前提下,组建了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结构表征和检测两个专业实验室。同时,利用多种渠道与企业建立联系,在株洲冶炼集团、湘潭钢铁公司和株洲化工集团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第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新型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将传统的实验教学向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部分实验课试行开放式教学,实验课教师仅仅讲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到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规程、实验结果分析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按基础型、设计综合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规划实验,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推行从验证模仿性实验向设计创新性实验转变,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第四,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过具体的研究课题,独立设计、自查资料、自拟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性、创造性实验。第五,结合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搞好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鼓励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到单位联系生产实际选择课题,鼓励教师到实习基地结合实际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由此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构建了“计划教学一开放实验一科研相结合”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实践空间,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为学生将来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确立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材料化学专业刚成立之初,师资主要来自基础化学教研室。为此,学校加强了材料化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派老师到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等高校进行培训,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一支适合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了50%,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占50。专业教师所学专业包含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表征、材料合成与制备等学科,为专业课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资队伍的结构基本上达到了优化和合理的要求。同时,我们还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出国进修。 总之,高等林业院校建设材料化学专业只要定位准确,培养方案富有特色,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化学专业论文:浅析材料化学专业在高等林业院校的定位与建设实践 论文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培养 论文摘要:文章从我国林业科技发展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出发,探讨了在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材料化学的专业定位,在对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适应林业科技发展需要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 材料化学是一门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对于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是21世纪化学发展中的重要新兴学科之一。本专业密切联系国民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实际,研究材料制备、加工、性能和应用等的化学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复旦大学率先开设材料化学本科专业。随后,众多高校相继开设了该专业。由于材料种类很多,而且各个高校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背景和学校的优势学科不相同,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是各学校所制定的培养方案和体现的专业特色各不一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一所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现代林业,地处中南地区的高等林业院校。在高等林业院校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相对于其它综合性高校的材料化学专业和本校的主流学科一一林学来说,该专业无论是在师资队伍,还是在科研水平与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我校开设的材料化学专业,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材料化学专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专业定位明确,体现办学特色 人才的培养需要找准位置,明确方向。这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办好专业的关键。我校2004年初申报材料化学专业并获得省教育厅批准,2005年正式招生。经过5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材料化学专业办学条件。材料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型综合学科,就材料而言,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各种新材料在农业、林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生物质材料、木材阻燃材料、仿生材料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等的开发都是材料优先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林业领域从事新材料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专门人才比较匾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对我国林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既要考虑材料科学学科本身的体系,又要体现高等林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为此,我们把专业定位在复合材料、生物质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大方向,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培养能在材料开发、生产及应用领域,尤其是利用林产品资源进行新材料研制和开发以及新材料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林业生产现代化及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才保障。 2、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本专业秉承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拓宽范围、接触前沿的理念,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学习型人才的需要,在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和强能力”教学改革原则的基础上,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主要采取下列原则: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口径,重视实验教学,适当增加选修课比例。因此,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方面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与化学工程类其它专业一致;专业基础课开设了材料化学、物质结构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等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注意宽口径与突出特色相兼顾,如复合材料方向开设的复合材料学和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课程;高分子材料方向开设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材料结构表征课程;生物质材料方向开设的木质复合材料、竹材及非木质材料等课程。同时,还加强了工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课程,如开设材料加工与成型、材料加工与成型实验、材料合成与制备等课程;增加了阻燃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仿生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活性炭制备改性与应用专题等特色课程。总之,在课程体系的总体构建原则下,经过两次培养计划的修订,对课程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整合,系统地确定课程门类,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的内容及课程间的分工与联系,删除一些内容陈旧或与其它课程内容重复的课程,增加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的课程,如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创建一些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课程,并加大前沿科技知识的教学比例。 3、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能力培养 材料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在加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前提下,组建了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结构表征和检测两个专业实验室。同时,利用多种渠道与企业建立联系,在株洲冶炼集团、湘潭钢铁公司和株洲化工集团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第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新型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将传统的实验教学向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部分实验课试行开放式教学,实验课教师仅仅讲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到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规程、实验结果分析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按基础型、设计综合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规划实验,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推行从验证模仿性实验向设计创新性实验转变,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第四,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过具体的研究课题,独立设计、自查资料、自拟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性、创造性实验。第五,结合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搞好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鼓励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到单位联系生产实际选择课题,鼓励教师到实习基地结合实际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由此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构建了“计划教学一开放实验一科研相结合”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实践空间,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为学生将来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确立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材料化学专业刚成立之初,师资主要来自基础化学教研室。为此,学校加强了材料化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派老师到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等高校进行培训,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一支适合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了50%,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占50。专业教师所学专业包含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表征、材料合成与制备等学科,为专业课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资队伍的结构基本上达到了优化和合理的要求。同时,我们还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出国进修。 总之,高等林业院校建设材料化学专业只要定位准确,培养方案富有特色,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化学专业论文:提高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能否培养出基础扎实、思维敏捷、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其发展异常迅速,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机化学课程有限的学时与不断膨胀的课程内容和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不断为之探究的课题。二十余年来,笔者一直从事高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与改革工作,对如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优化教材结构与体系,设计合理的教学架构 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化合物种类繁多,反应复杂,机理抽象,学生学习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过程中普遍感到掌握较困难。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关键是如何去研究、认识和掌握。因此,优化教材结构与体系,设计合理的教学架构,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重要知识点讲清讲透。例如,对典型反应除讲清反应及机理外,同时强调该反应需注意的问题。在烯烃与卤素亲电加成反应中,要求学生注意:①加成反应是有选择的“反式加成”;②反应本质为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③反应速率取决于c=c上电子云密度;④鉴别;⑤合成意义等;在芳烃f-c反应烷基化反应中要求学生注意:①反应本质;②多元化;③可逆性;④重排;⑤分子中强吸电子基团或碱性基团阻碍反应进行;⑥合成意义等。这样学生不但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反应,同时还学会对该反应具体应用。(2)教学内容重组。例如,在醛酮和羧酸衍生物这两部分内容教学中,因醛、酮和羧酸衍生物均含有羰基,结构的共性决定其性质相似,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打破教材体系,先介绍醛酮或羧酸衍生物的共性反应,在反应后均及时给出反应机理,再讨论其个性反应,这样一对比,学生感到学起来轻松也记得牢。(3)强调理解规律的本质。例如,不对称烯烃与酸加成时可用马氏规则来解释,但教学中我们强调不要死记马氏规则,根据反应本质从电子效应的角度分析双键碳电子云密度的高低或根据生成的反应中间体和稳定性来判断加成产物,这样一方面可避免遇到反马氏加成时出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后续内容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中,将遇到用典型亲核取代反应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 此时,学生可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从容应对即从反应本质入手,根据产物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因此,注重规律本质的把握,有效培养了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4)注重每章的反应小结。作为每章的必交作业,要求学生每章学完后,以典型化合物为代表,总结本章重要反应,完成“反应联络图”。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熟悉每章重要反应,另一方面,使学生理解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归纳、总结能力。 2 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因此,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新鲜和有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果。(1)多媒体课件教学。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越来越普遍,其具有信息容量大、视觉效果明显、简单直观等优点。使用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大大提高讲课效率,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我们的做法是:①强调自制。有机课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自己制作,以体现教师上课的思路和对内容的把握,这样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才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来达到教学目的;②强调辅助。过分强调多媒体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分散注意力,忽视教学主体学生的存在,因此,教学中应适当使用挂图及模型教具,同时完成必要的板书,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变换教学方法,如对比教学法、归纳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等。如在介绍环已烷构象时,船式构象和椅式构象碳碳间均保持正常键角109.5€埃榷ㄐ韵嗖詈艽螅岩岳斫狻n耍颐瞧舴⒀庸瓜笊险以颍毖隽秸叩墓瓜蠛蠡腥淮笪颍环矫妫问焦瓜笾?,3和5,6两对碳原子的构象处于邻位交叉式,能量较低,而相应碳原子在船式构象中却呈现全重叠式,能量较高;另一方面,船式构象中两同面桥头氢相距0.183nm,而椅式构象中两同面氢相距0.250nm,前者因距离较近使相互排斥力加大,体系内能增高。 这样学生不但很好地理解椅式构象为优势构象的原因,同时,也提高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难点及易混淆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如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的因素,立体化学在研究反应机理中的应用等,学生普遍认为收获很大,效果很好。 3 注重教学与科研结合,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废弃传统的“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求大学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研发创新能力,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科研立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举措,其充分体现教学研一体化的办学理念,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化学专业学生进入大三后,已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的申报工作,近三年来,我院每年都有近80%的学生参加科研究立项,其中从事有机化学方面课题研究的比例最高,我们也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团队。这种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他们今后踏入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改进实验教学,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去掉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未知物的鉴定实验;(2)增开综合型实验;(3)根据实验条件开设设计型实验。实践表明,内容上的调整不但强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报告、相关实验内容的提问、实验结束后的总结以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等环节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对于增开的综合型实验,不仅注意到实验的类型,还注意了实验的连续性,尽量做到实验的序列化,即上一个实验的产品是下一个实验的主要原料。这样不仅降低了实验成本,而且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增开的设计型实验,一般由实验教师选题,学生提前一周拿到实验题目并查阅相关资料,在实验前均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这项实验改革,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机化学实验的考核,我们采取平时与考试相结合,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50%,实验理论占20%,实验操作占30%。(平时成绩含:实验预习、平时操作、实验习惯、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方面;实验理论成绩含:本学期做过的实验中涉及到的一些理论性问题和关键问题;实验操作成绩含:本学期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技能操作、重要装置的安装、常用仪器使用等,实验操作采取随机抽取答题卡片的方式进行。实践证明,效果十分显著。 以上所述仅是我们对化学专业如何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点粗浅看法和经验,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是实现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前提,以素质做保障,真正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是我们每个高校教师应为之认真思考的问题。 化学专业论文:浅谈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论文关键词:专业能力 就业能力 评价 素质 论文摘要: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曾有过耀眼的辉煌,但近几年来,其就业形势大不如前。其主要原因有人才市场容量不足的问题,也有毕业生整体就业能力下降的问题。本文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入手,对专业能力实现的几个层次,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做到大学生充分就业、合理就业,不仅需要高等学校在就业工作上更新观念,加强指导,同时还需要大学生对就业问题进一步加深认识、理性思考,切实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的组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上一个特殊劳动供给群体,其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及相关知识学习、积累,对自身潜能进行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技能和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关于就业能力具体包括一些什么能力,至今仍没有定论,但总的说来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从本专业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入手,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顺应了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开设电子信息专业的院校逐步增多,未来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激烈。毕业生的质量是电子信息专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从培养规格看,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由此我们将培养规格中的各种能力进行分类,整理出与之相对应的各门课程,具体分类如下: 1.工程计算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数学计算及应用能力、建模能力、时域、频域分析,主要涉及的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信号与线性系统。 2.外语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本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大学英语、eda技术与应用等。 3.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程序的设计能力、典型微机系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eda技术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 4.电子工程基本分析与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常用电子仪器使用能力,电子电路分析、应用能力,单片机应用能力,eda应用能力,阅读与绘制电气图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电装实习、电气绘图与电子cad、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 5.电子信息产品的分析、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等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工业标准的理解能力,电子信息产品分析、方案的理解及初步的设计能力,方案实现和系统测试能力,电子设备维护检修能力,跟踪新技术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工程制图与cad、科技信息检索、通信电子线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家用电器技术实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与设计。 6.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数字电视、家用电器技术实训、无线电调试中级工实训与考工、毕业设计。 7.技术技能能力。主要包括:获得无线电调试工技术技能能力和考工证书。主要涉及的课程有:测试技术与仪器、大屏幕彩色电视接收机、数字图像处理、无线电调试高级工实训与考工。 8.研究与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电子应用基本模块训练、数字化测量的实践训练、常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科研实践、产品开发。 二、专业能力实现的三个层次 1.基础训练。主要通过课堂实验、电子工艺实习等环节,训练学生识别选用电子元器件,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测试简单电路、掌握焊接安装工艺等。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性能测试和对各种电路性能指标测量,巩固学生所学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学会正确使用仪器仪表和科学测量电路方法,为后续实训环节打下基础。 2.模块训练。就是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专项实训,也就是课程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一些专项技能,积累一些实际电路知识和工程知识。通过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电路等为主的实际应用电路的设计、制作安装、检测与调试,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做好准备。 3.综合训练。主要采用项目、大型设计竞赛、毕业设计等形式。项目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申报校级或院级项目,或是参与教师课题等;大型设计竞赛指的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市盛群杯单片机竞赛等;毕业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最后阶段的教学实践环节。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选择方案、设计电路、制作电路板、安装调试、撰写报告等环节,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工程实践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目前,各类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应聘者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还包括人际交往、组织协调、沟通、适应、团队合作、创新等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只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加各项活动,才能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为此,必须改革大学生评价体系,改革以前在评优评先中只看学习成绩的做法,增加学生个人素质评价等相关内容,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如学生个人素质主要包括:基础文明素质、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调查、科技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和课外读书活动等内容。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就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实现的几个层次进行了探索。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就业能力,还应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对如何提高这些非专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也期待同行的指点。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初步探析 论文关键词:材料化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论文摘 要:根据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材料化学学科专业特点,通过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完善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更好地体现了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体现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高校纷纷设立材料化学专业。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于2003年增设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并在当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材料化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理科人才,所以材料化学专业学生不但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科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必须接受更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教育。如何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使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革新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才能办出高水平的材料化学专业,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从“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大部分内容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活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等知识体系。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材料化学专业方向性选修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材料化学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 2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其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材料的制备、表征、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基本能力。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一直强化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所有教育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个知识体系。其专业课程体系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基础,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作为本专业的入门专业课程。在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陆续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形成专业特色方向。并通过开设材料科学导论、纳米材料导论等任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淡化专业界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和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施按大类培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平台。在2011年修订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633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与我校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一致;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综合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有区别的开设,更加突显材料化学的特色。 3 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材料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教学计划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优化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实验层次,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测量实验层次,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了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实践层次,注重综合素质训练,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践活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2 更新重组实践教学内容 在2011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为35学分,占总学分的22.7%。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和重组了原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将实践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教学,确立了基础实验、测量实验和专业实验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强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安排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实际,研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课程体系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在四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达到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化学专业论文:化学化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摘要: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文章结合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分别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等4个方面对新时期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阐述了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为提升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综合能力,以及指导普通本科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等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化学化工类;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当前,化学化工行业正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化工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和加大复合型技能人才供给成为应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努力方向。高等教育作为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人才基地,以及提升化学化工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平台,深入探讨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明晰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应对当前化学化工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在原重庆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基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逐渐成为重庆及西部地区化工高等教育和化工人才培养输出的重要基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化学化工产业发展新形态,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针对新时期下的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改革探索,为提升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综合能力,以及指导普通本科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等提供参考。 1.教育教学理念改革 化学化工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密切相关。随着化工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针对化学化工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持续增长,对于既懂管理又掌握化工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然而,当前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环节仍存在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教师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为辅的现象,导致学生出现主动发展意识不足、创新创造能力较差、社会适应技能欠缺的现象,造成高学历低技能人才培养的恶性循环。对此,应结合新时期下的人才需求特点,面向化学化工行业长远发展和行业变革的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题”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明确高等教育是学生与教师间的多元交流平台的意识,做到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系统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转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需求导向,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从“学生被动地学”向“学生主动地学”转变,促进化学化工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向以学生为主转变,最终培育出发展意识强、创新能力高、社会适应技能丰富的化学化工人才。 2.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而言,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脚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因此,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应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加强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结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优化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围绕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时效性,提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弹性,积极发扬专业教育的特色,切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培养体系,以此来适应化学化工行业及市场的发展需求。此外,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大学来说,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还应积极处理好专业理论教育与行业需求发展的关系,积极开展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的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1)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现代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的主体,既要做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引导,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化媒介增添课堂魅力。化学化工类专业同其他专业类似,都面临着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知识需求,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而言,唯有从多元视角积极拓展新型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才能有效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教学模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要取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化工化学类专业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既要顺应时代环境的变化,又要做到综合考虑学生需求。 (2)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化工化学类专业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验性和技能性特点。为提升学生们的操作实践能力,可通过如下几点对高校实践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改革:①深入开展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建立与本行业优秀企业的联络渠道,争取在合作中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实践基地;②邀请工程界专家为开设讲座和技能培训,并积极与工程类企业合作开展师资和学生培训,拓展师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③以“行业执业资格”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主要抓手,建立应用型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新模式;④实现企业岗位和高校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一方面,针对性地服务于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转化科研成果,高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收集一手教学资料,为课堂教育教学创新提供现实案例,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4.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教育教学管理是确保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持续健康发展的软技术。当前,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监督工作主要是由校级管理,二级学院自主权很少。例如在学生的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集中实践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既定要求执行,这就导致性质不同的专业教育教学考核实施效果差异较大,体现不出专业核心特点和教育教学特色,此外,对于专业有特殊要求或需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需要层层提交书面申请,并经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后才能执行,导致课程开设效率低。打破现行的集中管理模式,实施权力下放,对当前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改革成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促进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途径。 作者:肖芃颖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专业论文: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的讲授实践与总结,首先分析了当前我校《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实中大致存在着的两个方面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强调本课程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与基础英语、专业课程、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衔接和配合,并运用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灵活多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化学专业英语》是我国各个高校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选)修课程,是化学专业与英语知识密切结合的一门文理兼顾课程[1]。分析《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这个薄弱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这业已成为当前有关教学改革的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关键课题。 1教学实况综括 2004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实中大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2-4]: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基础素质呈现“三差”,教学效果欠佳。目前,各高校和学生对《化学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基础英语,教学地位明显偏弱,开设难度和随意性极大,任课教师积极性屡受打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不高,多数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习惯于被动听课,过多依赖任课教师的讲解,学习效果很一般,尽管最后修得了学分,但其实际应用能力并无多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多而专业,学时短、教学任务较艰巨。化学专业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学时少却要求颇高,教学难度过大。要想在36学时内兼顾较为系统的讲授内容和扎实的教学质量,确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此一来,任课教师明显感到疲于应付,而学生大多觉得复杂生硬、枯燥难学,常常恍如听天书,造成了师生双亏的不良局面。 2教学革新与努力 鉴于此,从2014年初伊始,笔者针对所发现的两大问题,结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尝试。 2.1强调重要性并激发学习热情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很有必要向学生分析当代社会形势及本课程在其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态度上和行动上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如此一来,师生双方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教学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1)第一堂课时,笔者通常从《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目的、要求、实用性等方面有意识地强调该课程在今后文献阅读、产品使用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把学习过程看作是提高其外语水平的一次极好机会。(2)笔者经常例举一些本系英文功底较好的专业教师标兵在教育教学科研上所拥有的优势和业绩、往届优秀毕业生成功考取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以及一些专业英语成绩很好的毕业生在单位或企业成功就业的典型事迹,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5]。 2.2注重课程间的衔接和配合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建立在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且需依赖于牢靠的公共英语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因而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铺垫至关重要,基础英语、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三者密切关联。 2.2.1与基础英语的对接 针对学生基础英语不够牢固的实际情况,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学习过渡和迁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意重复了基础英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结合专业英语内容大量分析和讲解句子结构和语法,强化基础英语语法在专业语篇中的应用;从词源角度将专业术语和基础词汇联系起来,使学生将基础英语词汇的学习经验应用到英文专业词汇的学习中;在真实语境中比较交叉词汇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把基础英语学习的经验迁移到专业英语的学习。 2.2.2与专业课程的承接 在《化学专业英语》的讲授过程中,笔者有意铺垫讲解了一部分专业基础背景知识和有关专业术语并强调学习中应多加留意,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专业名词术语和涉及到的专业内容,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增大他们的学习期待,如此一来,任课教师就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将他们轻松、更好地导入专业英语,从而完成了学习迁移。 2.2.3与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配合 从笔者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来看,高校的专业英语和文献检索两门课程存在不少相互联系和交叉的地方,确实有着两者接(融)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因此,笔者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英文文献查阅力度的专门训练,适当阐述各外文文献类型检索工具并教授英文文献的常见查阅方法,还利用本校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完成多次实践型英文文献检索过程,提高他们的英文文献检索能力;加强英文文献阅读与翻译能力的训练,把检索到的文献记录用作英译汉的练习作业,将文献利用中的摘译、编泽、综述等练习作为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等综合技能的操作对象,切实提高学生的外文翻译质量。此外,基于高水平英语文献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作用,笔者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刻意加强学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通过“6.1学术论文写作概述”、“6.2化学学术论文写作”两节中的具体实例、句型和文章阐述有关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要点、结构、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摘录一些权威期刊文献中的中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并且让学生揣摩当中的句法和语法特点,尝试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或者中文翻译成英文,还列举一些往届学生毕业论文中含有句法语法错误的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让学生分析错误并加以纠正,最后再慢慢地让他们模仿写作课程小论文或实验报告。 2.3运用灵活多样方式调动学习主动性并培养自学能力 作为公共(基础)英语的后续(延伸)课程,专业英语实质上还是一门英语语言课,即:专业英语=英语语言+科普知识+专业内容。 2.3.1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笔者在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材或干脆自编讲义(教材)《化学英语教程》(双语版),并以实用性、新颖性、广泛性及难度适中为原则精心设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完全依赖于教材内容和篇幅,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课外拓展”的多方面开放式课程教学新体系,丰富多彩的授课内容由主体(课文及其词汇、阅读要领、课堂练习等)、辅助(主题专业词汇、泛读资料等)和延伸(主题对话、专题教学片演示、专题调研实践、课后作业等)三部分构成,逐步优化教学内容并注意教学侧重点,详略得当、逐渐渗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丰富他们的学术视野,不断扩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3.2变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笔者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灵活地采用启发(引导)式、研讨式、激励(竞争)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内外教学,以多提问、多讨论、多测试和多运用的互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注重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依据基础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进行优劣互补、男女混合的分组)、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以及课前预习、课内精讲精练与课外实践拓展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实用性,循序渐进地合理安排层次化教学进度,注重对规律性问题的归纳并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还精心编制了综合教辅材料《化学英语教程》(双语版)导学手册》和《化学应用计算机上机操作教程》,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效缓解学时少、内容多、难度大的教学矛盾,试图建立一种自主、开放、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2.3.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笔者采取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到《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当中,注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环节。在根据授课内容和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合理地加入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更能直观、生动、形象、多样地反映教学内容的多种现代化媒体形式,并通过动画、颜色、放映方式分析语法结构,从而为教学过程提供更多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听讲内容印象深刻、思维活跃并且更容易理解;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借助本校校园网初步建立起《化学专业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化学专业英语及文献检索”网络课程网站,与本课程有关的参考资源、网站链接,学生可与任课教师及时、真诚地互动交流学习感想、提出建议意见并答疑解惑,扩充教学容量、利用其为教学相长服务并作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借鉴。 3结语 实践表明,近两年来我们对提高化学英语水平所作的探索和努力是成功的,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能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词汇,较自如地查阅英文文献资料并正确理解英文原意和掌握专业英语翻译的基本技巧,并有一定的阅读速度,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普遍反映,课程结束后词汇量尤其是常用专业词汇量有较大增加,理解力有所提高。一些英语及专业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撰写出有一定质量的专业论文或综述。毕业生们普遍反映该课程设置合理,任课教师素质高,教学效果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与此同时,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化学类专业毕业生在从事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上,专业知识熟练、业务能力突出,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较高评价。 作者:万永坤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化学专业论文:化学专业安全教育的方式 一、化学专业安全教育的方式 1.1安全教育原则 (1)长期性。安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时间不断地予以强化。因此,安全教育要贯穿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从学生的入学教育,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技能的培训,再到毕业设计,甚至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安全教育要贯穿每个教学环节。 (2)系统性。鉴于化学学科涉及危险化学品多的特点,化学专业学生必须获得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能、安全知识融入化学知识、实验技能的教学中。在讲授化学品的性质、化学反应时也要讲授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知识到技能,避免片段零碎的知识灌输,让学生得到系统的安全教育。 (3)多样性。安全教育的多样性是指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教育的形式的多样性。安全教育的内容涉及化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包括化学品的危险性及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的规范操作、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安全事故的早期处理等。安全教育的形式既可以是课堂讲授,也可以是网络学习、场景模拟、报告讲座、技能竞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丰富的培训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刻记忆、强化安全意识。 1.2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安全教育途径 1.2.1理论教学中渗透安全理念 在高校化学专业的理论教学中要适时进行安全的教育。例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讲到低沸点试剂的易燃易爆性质后,要及时强调这些试剂的存放要求、使用注意事项;讲到砷及其化学物时,介绍砒霜的剧毒性质时要强调剧毒化合物的管理规定和实验注意事项;讲到碱金属时要强调活泼金属的储存方式,提示禁止将实验后的金属碎屑扔到垃圾桶或冲入下水道中,以免引发火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穿插安全问题,可以丰富讲授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也容易理解安全管理的内容并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1.2.2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规范操作和防护技能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有近一半的学习时间是在化学实验室度过的,有很多机会接触各种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设备,因此实验室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场所。 (1)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要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化学试剂的放置位置及取用要求、实验防护措施(比如护眼镜、实验服、防护手套、通风屏蔽设备)的使用、实验废弃物的收集存放要求、发生各种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洗眼器的使用、灭火装置的操作、实验室疏散路线等。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熟记实验室布局、环境、实验内容,每次实验前强调本次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存在的危险及事故处理办法。 (2)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熟练化。化学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很多是由于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例如实验装置安装不正确造成化学品溢出或泄漏;有毒有害物质的操作没有在通风橱中进行;腐蚀性化学品的操作不配戴防护手套、护眼镜;实验废弃物随意倒入垃圾桶或下水道。另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动手能力的训练,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畏首畏尾、不敢操作、缺乏条理以及实验台面杂乱无章,都极易发生危险。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强调规范的实验操作要领,并将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作为实验技能考核的一项指标。 (3)采用微型化实验教学。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就是在能实现实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微型化实验,减少化学品的用量,减少反应废弃物。随着人们对化学实验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认识的提高,化学实验微型化已经成为实验教学的一种趋势。在微型化实验中,化学品的用量往往是常规实验化学品用量的1%~10%。化学试剂用量减少、废弃物也随之减少,自然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微型化的化学实验要满足实验现象显著、快速、安全的要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安全防护设施、救护设施的使用操作。化学实验室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不规范的实验操作或是在出现事故苗头时未能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救援措施和逃生方法不正确也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因此,正确地使用防护设施和正确的施救方法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安全模拟演练和疏散演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各种防护设施和自救方法。学校可以将一些重要的安全防护技能纳入到学生实验课程的考核体系中以强化师生的重视程度。 1.2.3通过多种课外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营造安全氛围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院系可以聘请专业人士举办安全知识讲座、进行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以真实的案例引起学生对安全的关注。可以组织师生进行安全培训、安全知识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在活跃的气氛中熟练掌握安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结合实验室的情况和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对于减少事故的危害、提高学生救援和防护能力非常必要。例如演练使用洗眼器或喷淋装置来降低腐蚀性化学品对眼睛或皮肤的伤害;演练扑灭有机试剂的失火,让学生正确使用不同类型的消防器材。这些训练将提高师生在危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避免在事故发生时惊慌失措。 1.2.4建设安全实验环境,营造安全氛围 实验室设备和水、电、气管线等设施的安装要符合规范和标准,符合实验要求,方便操作,尽量减少设备、设施的挪动、延伸和改造。实验室内部布置要合理、通畅、整洁,物品和设备摆放有序、位置固定,统一安装智能通风系统、易燃和毒害气体报警装置、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护装置等,以预防和早期发现安全事故并及时处置,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和范围。根据实验室功能的不同,要安装相应的安全设备、设施。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必须配备防辐射装置和空气清洁装置;化学实验室必备灭火设备、喷淋设施、洗眼器、急救箱,并且放在容易取用的位置,标志齐全、醒目,定期检查,保证状态良好。在实验室的醒目位置张贴实验操作规范、防护用品和设施使用示范的图片或说明、安全事故处理办法、实验室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方便学生学习。整洁、有序、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保持愉悦的心境,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2.2.5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丰富安全知识 对于化学这样一个危险性实验较多的专业,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来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开设有安全教育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从安全的角度介绍化学品,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危害、存放和运输要求、操作规范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品和设施的使用及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措施。安全教育课程可以采用面授或网络自学的教学方式,前者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安全知识,后者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学生可以有重点地学习,课程内容也可以设计成模拟案例,这样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结合实验室准入制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未参加学习和未通过考核的学生将不允许进入实验环节。 二、结束语 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各项素质的基础和保障,对于化学这门存在潜在“危险”的学科尤其如此。在对学生进行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渗透安全教育,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也要培养学生细心、谨慎的实验习惯,这也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心所在。在专业学习中培养的安全素质将伴随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作者:牛焕双 吉琳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化学专业论文:Seminar教学模式下生物化学专业教学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本校2010级七年制中医类专业4个班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为2010级中医骨伤和中医外科七年制班级,共95人。对照组为2010级中医临床和针灸推拿七年制班级,共90人。两组均为全日制统招生,教材均选用《生物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继峰、唐炳华主编),使用我校七年制中医专业配套教学大纲。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模式。具体方法为:首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做出如下调整:将教学内容分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大块实施,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医学相关专题篇。在每一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安排一定课时由老师讲解新知识,让初学者在老师的讲授中建立起该部分内容的整体认知;然后由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最后采用随堂选择题和问答题回答方式总结反馈教学效果。即:知识点讲解——提出问题——讨论——总结反馈模式。然后每部分内容讲授完2周后再安排3学时“研讨会”,研讨会的基本模式是将每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男女搭配、班干部分散),老师根据该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共同商定讨论主题,如“蛋白质与中药四性相关性的思考”,“蛋白质与中医药学原创性发展与现代化”,“中药材生物多样性与核酸的关系”,“酶与中医中药”等讨论主题,然后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准备材料,各小组由组长负责自行找时间讨论并推荐一位主讲者,在课前一周,主讲者以大纲的形式把要讲的内容在班级QQ群上共享,最后进入Seminar教学的实施阶段,老师先概要介绍主题,但不做评论,每小组主讲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文献资料,以Powerpoint形式深入、系统地阐述主题,提出观点,主讲学生与其它参与者(包括其它小组成员和教师)围绕主题讨论,提出各自意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点,讨论结束后布置每位学生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完成讨论报告,根据小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法为按教材编排顺序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教学内容。随堂提问计入学生平时成绩。 1.3效果评价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从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评价教学效果。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同一套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改错、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后组件比较用t检验,P 0.05为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实验组两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95份,收回95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87.4%认为Seminar教学模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79%的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模式提高了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2.1%的学生认为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75.8%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文献查阅能力,83.2%的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和主动探索的热情,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生物化学知识研究中医药的机制,75.8%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8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学术交流能力,93.6%的学生认为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71.6%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竞争意识。考试成绩分析: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为87.17±9.61,对照组考试成绩为80.14±8.13,统计分析表明,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 0.01)。 3讨论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但是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复杂,中医药院校学生又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中医和西医两个医学体系的学习,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时却远远少于西医院校,同时中医药院校学生前期接触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相对较少,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还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和提高。七年制专业学生属于本硕连读,通过七年学习获得中医学硕士学位,除了需要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创新思维,为今后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以往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实施Seminar教学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和主动探索的热情,增进了师生的交流,以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实践我们发现Seminar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Seminar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在考试成绩上,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问卷调查表明,经过教学改革,主讲学生通过精心准备,对生物化学知识及其与中医药及后期课题研究的关系有了深刻认识。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当一次主讲者。另一方面,参与讨论的学生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在学术交流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表达观点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寻求真理、质疑权威、充分表达观点的过程对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3,4]。讨论报告的书写也为学生今后书写毕业论文和科研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本学科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Seminar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必须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指导学生准备;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汇报的大量资料也给教师诸多启迪。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感情。在Seminar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花大量业余时间指导学生,讨论时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但是,我们Seminar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由于七年制学生是初次接触到生物化学知识,而且仅仅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对其他生命科学知识和中医专业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有限,所以有时讨论不够深入,还需要教师更多的加以引导,可能还需要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②某些主讲者没有认真准备造成课程的质量不高。③难以调动所有参与者的思维。④学生专业英语接触较少,很多同学不愿意选择外文文献阅读,更不愿意运用外语讲解。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具有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背景和组织协调能力,并善于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总之,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中医院校七年制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索及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提高教师了的综合素质。 作者:宋岚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化学专业论文:高师化学专业教课模式的探微 1入学即入教的基本理念的灌输 在新生入学初即对其进行职业意识教育,确立意识:(1)主体意识。这是教育职业意识的核心。主要体现为教师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进取。正确对待逆境和挫折;不满足现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关注主体精神世界的合理构建,主体人格的完善等。(2)师表意识。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引导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躬行实践,为人师表。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达同志为我校题写的校训为“敦品励学、重教爱校、求精务实、为人师表”。做为一个师范人师表意识要在从进入师范院校起就在心中生根发芽。(3)育人意识。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只教授专业知识而不传授做人的道理,那不是一个好老师。高等师范学校有必要帮助师范生确立教师完整的职业意识“,爱业,敬业,乐业。”让学生明确在校的学习目标,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着重培养和提高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以及投身于教育事业决心。要求全体师范生与任课教师都牢固树立一种信念,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出适合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需要,缩短学生的上岗适应期,让学生走出校园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走上讲台就能讲出成形的好课。 2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的重新组合 (1)对学生教师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三条主线来进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原本第二、第三学期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课前移至第一学期,同时开设专业基础课与教师基本技能课(如书写、教师语言艺术等),并将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中,这样在第一学期学生就能掌握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技能。从第二学期开始,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开设教法课与新课标解读课,使学生掌握基本教学法并与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做到理论知识与中学教学内容不脱节。在第三学期开设教学实践课,在每门专业课的教学中都要融入教师技能训练,一切课程围绕教法课展开。第四学期进行为期六周的教育实习,同时继续开设教学实践课,并对实习后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第五、第六学期进行为期30周的顶岗实习,检验学生教师技能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地进行反馈和完善;让学生完成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实习)——顶岗实习三步走。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期安排一次教育见习,为期一周,让学生边学习,边纠正,不断弥补不足。 (2)在三年的学习中实现知识、技能、能力三位一体。将中学教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课堂,每一次课都有具体的中小学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悟中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带着收获离开课堂。第一、第二学期为学生的通识教育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总体认知训练。第三、第四学期为学生的选项阶段,学生对自已喜欢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重点提高。第五、第六学期为学生教师技能提升阶段,通过顶岗实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不断完善和提升。经过这样的训练力求达到,毕业时学生会对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达到熟知,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或达到就业的零适应期。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本教学模式要求所有从事化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都要承担三个角色:一是知识的传授者,即教师要传授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教师技能的训练者,即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三是教法指导者,即要在训练中给予学生准确恰当的教法指导。所以对全体教师要进行教法培训,同时让所有的教师熟知各项教师技能的内容与标准。我们要使每一位教师不仅能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材建设与改革。 4新的教学模式进步性 新的教学模式从某重意义上说打破了原有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和教学方法教学的界限,使我们固有的教材观也随之打破。一门课程的讲授如再拘泥与单一的一本教材则没有办法进行全部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为学生指导参考书目,一方面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章可偱;一方面能加强教学能力的指导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选择教材,应该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与时代特点,具有现代意识,与蓬勃发展的社会生活同步,与世界文化发展接轨,与突飞猛进的现实生活和飞速发展的科技信息相符合。让教材满足我校的教学原则“够用,适用,能用,会用”,同时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我们还编写了校本教材。 5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各学科的评价方式多数仍采用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势考试方式,基于目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我们积极改革考试办法,引入学年学分制的评价方式,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试卷考核相结合,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考核。我们将学生的成绩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试卷成绩,一部分为基本技能成绩,一部分为平时成绩,比例为3∶4∶3。用最后的综合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作者:姜国玉单位: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化学专业论文:化学工程专业新培养方案 1.新培养方案的特点 1.1注重培养规格,强化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首先,强调德、体。“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其次,强调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属于工具型能力,会广泛应用于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重点强调专业能力。获得专业基本知识,具备在专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专业领域内工艺与设备的基本设计能力;了解专业学科前沿,了解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具有对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理解、运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再次,强调了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1.2优化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培养特色,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加强基础教学,培养通才,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首先,新培养方案提高了原来要求的规定修满教学学分,其中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学校前两年实施通识教育,不分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一致性,后两年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优势。其次,在专业基础课设置上,强化了四大化学的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同时整合了两个培养方向在《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专业外语》、《仪器分析与实验》、《电工学》等课程的一致性,体现了厚专业基础,宽专业口径的特点,增强了人才强大的理论基础。在专业必修课设置上,既要突出两个方向的特色专业,又要体现我们学校的办学特点,扬己之长,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特色,满足化工不同行业的需要。因此,我们将两个专业方向的部分特色课程交叉选修。如:石油加工方向选修《煤化工基础》、《洁净煤技术》,煤化工方向选修《石油化学》、《石油加工基础》,使所有的学生,既懂得了本专业的知识,也跨入了另一个相邻领域,扩展了知识面,也强化了就业优势。 1.3重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锻炼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化工人才新培养方案中,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传统实习之外,引入了仿真教学,综合实验和综合能力素质训练,强化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我们学校先后与地方6个化工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了实习协议,每年都有学生去进行不同类型的实习,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到企业委托实践,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在课设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大胆创新,允许学生参与教师或者企业的科研课题,发散思维,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新实践”、“科技小论文大赛”“资格认证”、各种论文和实验等大赛、以及参与各种培训及调查报告等,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仿真教学环节,学校引入了化工仿真实训软件,提供计算机房,使学生足不出户,在计算机上就可以模拟实际化工工艺路线与实际化工装置,自己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处理问题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也应用了专业知识,同时提升了动脑和动手能力。在专业实验环节,既体现两个专业方向的共性,也强化了专业方向的特色。比如;石油化工方向学生开设化学工艺学专业实验与石油加工专业实验,而煤化工方向学生开设煤化工专业实验的同时,也进行石油加工实验,这样既淡化了专业方向性,强化了大化工的概念,也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备了竞争力。 2.新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新培养方案从2011届开始实施至今,效果明显。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学生对学习的课程感兴趣程度增强,理论课学分普遍提高,受学业警示率明显下降。学生在假期的实践机会增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其就业的竞争力。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增强,并有多项成果获得校级以上殊荣。学生设计能力明显增强,小论文专业说服力明显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有了极大提高。 作者:贺小平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化学专业论文:小议化学工程专业的教课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利用起来。它不但能够与网络联系在一起,提供大量的信息,生动形象的教学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对于教师来说,为了能够通过多媒体将更多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软件应用能力,只有将课堂授课所需要的表格在屏幕上进行展现,针对工艺流程图可以做出动态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大量的抽象信息都可以利用生动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软件应用水平以及网络技术水平,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2.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现在的化工专业的英语学习课时,还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因此需要学校在课时的安排上进行合理的调节,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必要的措施: (1)英语学科化。化学工程专业存在着很多的专业术语,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平常学习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将这些学科术语的英文表达及时地教授给学生,这样就能够为其储备必要的词汇量,在其进行专业阅读的时候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鼓励阅读原版教材。虽然说我国现在的教材编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化工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教材编写难以跟上其更新速度。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加前沿的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原版教材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和深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来制定。 3.使用计算机软件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很多教学行为都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现在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很快,在化学工程专业总往往存在大量的计算,而这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已经发展起来,利用软件的完成时间与以往的传统方式相比是天壤之别。因此只有学会相关软件,才能从庞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4.学会文献的检索运用 随着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相关文献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基于此,学生应该掌握必要的文献检索能力,这样才能及时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自己的科学研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常用的检索工具,并为其介绍这些文献的利用方式,这样才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 5.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学习化学工程的过程中,如果有相应的发现、总结等成果时,需要进行写作并发表出来,就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多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诸如可以让学生自身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诸如文献的分类、归纳等工作,经过这样的调教,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夏库热·阿不里米提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专业论文: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略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水平,对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新成立的材料化学专业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从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付诸于实践。 关键词:材料化学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 实践 0引言 材料化学是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新开设的一个专业,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工程、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我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和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我院于2009年申报了材料化学专业,由于各方面的迫切需求当年就被获批,并于2010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新生。 尽管从90年代初由复旦大学成立第一个材料化学专业开始, 目前在国内已有约90多所高校相继开设了此专业,但是由于材料本身的多样性,以及各高校开设此专业的背景和所依托的优势学科各不相同,所以尽管专业名称都叫材料化学,但是各个学校的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都相差很大[1-5]。而我校设立此专业的初衷就是发展和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高等教育,为当地乃至全国各地的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急需人才,为了满足这一初衷就依赖于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基于此,对于刚成立不久的材料化学专业,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明确培养目标, 体现专业特色 坚持“结合材料科学发展的大方向和工科院校在材料领域的人才需要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定位”的原则,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美体等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及材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材料设计、开发、检验等基本技能,能在材料、化工及相关的领域从事新型材料研制、质量检验、产品开发、教学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通过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面基本训练;掌握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具备扎实的基础化学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掌握材料制备、材料加工、材料结构分析,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以及材料、化学化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 以上这些培养目标可以说是各个高校的材料化学专业共同的、基本的培养目标。然而,为什么具有共同的培养目标还要在众多高校中开设材料化学专业呢?而且还会陆续允许在其他没有此专业的高校开设?这主要是由于各大高校所注重的专业方向、专业特色不同而导致的。 内蒙古科技大学地处稀土资源丰富、国家级以“稀土”冠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头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包头形成了稀土冶炼、稀土材料加工和器件开发的产业链,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仍以产品的简单加工为主,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这主要源于理论研究水平较低,缺少专门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该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直接制约着稀土事业的发展。我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目的就是通过该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加速将稀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此背景下,我院的材料化学专业是工学学科并将侧重于稀土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尤其稀土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如光催化和热催化方面。通过此专业的学习,学生能够从理论上、从分子水平设计和构筑稀土材料,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2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本专业秉承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拓宽范围、接触前沿的理念,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学习型人才的需要,在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和强能力”教学改革原则的基础上,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主要采取下列原则: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口径,重视实验教学,设立专业方向模块,适当增加选修课比例[1]。因此,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分别以材料和化学的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并侧重于稀土的原则,设立了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包括:化学基础理论、稀土元素化学、稀土冶金物理化学、基础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稀土元素分析、材料力学、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催化原理;在懂得材料和化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设立了专业必修课,其主要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性能学、材料表面与界面化学、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基础、稀土功能材料、化工过程与装备和光催化与光电催化。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对前沿的了解和某方面知识的升华,进而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其主要包括:纳米材料与应用、能源材料、稀土资源与保护、现代催化研究方法、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专业英语。从以上的课程体系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稀土的基础理论、稀土功能材料、稀土资源与保护构成了稀土的模块,催化原理、光催化与光电催化和现代催化研究方法构成了催化的模块,体现了专业的特色;另一方面,以材料和化学广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的相关课程体现了专业的宽泛。 3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材料化学是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材料化学跨越了材料和化学两大类学科。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具有明显的交叉性、边缘性和应用性。尤其对于工科院校,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在不同的阶段为学生设立了相应的实习和实践的环节。包括:大一的军训、大二的工程教育、大三的金工实习和生产实习、大四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一部分基本上是每个工科院校都应该开设的。除此之外,我院将传统的“专业基础实验随课同上”的传统方式进行了改革,将各部分实验都从相应的课程中删掉,将实验从大二下半学年到大四上半学年连续五学期集中开设。这样就可以设计一些学科交叉的实验,更能让学生将所学的单独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实验更好的融会、更好的消化吸收。并且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设计一些实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己有所感悟,这样就反过来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知识性,而且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学习的方式,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由于我院的材料化学专业刚刚成立,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正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目前仅十余人,随着学生招生人数的增加,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由于材料化学专业是一个新型的交叉专业,对于高学历的本专业的人才相对单独的材料和化学专业比较少,因此对于高学历的人才我们将遵循本科是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是材料类专业或者本科是材料类专业、研究生是化学类专业的人才进行引进的原则,并尽量挑选一些研究方向与我院的专业特色相吻合的人才,以保证专业课和实验环节的顺利开展。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参与教研教改工作,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在加强学习的同时,通过教研教改活动,把握专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统一协调地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5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充分利用高科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学方式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PPT讲述和黑板板书,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课件,做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形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把知识不知不觉地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授课并不是填鸭式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要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材料化学专业作为一个新型的专业,它的发展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下以及学院注重软、硬件建设的情况下,而且随着西部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材料化学专业将会培养出“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重应用、能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并为西部的高等教育质量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研究 在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引入市场营销理念就变的至关重要。市场营销理念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高效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还可以对高校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意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学校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社会,他是高校学生从学生时代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使一个学生变为社会人士的推动者。因此,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就需要步入社会,而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而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及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者,他们不仅要教授给高校学生文化课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要使他们不仅懂得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他们拥有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能力,熟知社会这个大市场当中的运行规律。这样,就需要对高等学校的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理论教育。 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内涵 在20世纪初期,美国最早出现市场营销理论。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市场营销理论也已经在我国出现,并被一些部门开始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也让一些高校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些高等学校已经开始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指导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了。但是大部分的高等学校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市场营销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重要性,还没有把市场营销理论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在市场经济中,高等学校就像一个工厂,高校毕业生就好比是人才产品,教师就像加工工人,用人单位就像顾客。显然,高校就像一个产业链,是完全符合市场运转规律的。因此,高校就应该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指导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高等学校毕业生应该合理认识市场营销战略 1.高校毕业生要先进行时市场调研 高校毕业生进行市场调研,可以明确的认识到社会对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预期需要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供求关系并分析这种供求关系,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学历、经验来合理的选择用人单位进行应聘,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 2.高校毕业生要进行市场细分 高校毕业生在进行了市场调研之后,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把用人单位进行划分。这样可以有利于高校毕业生进行分析、探索市场机会,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高校毕业生要定位目标市场 高校毕业生要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选定一定工作目标,要从自身条件入手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把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对等起来,搞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才能选择出最合适自己的工作。 三、高等学校毕业生应该合理运用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营销的策略是很重要的,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方法,推销自己,从而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好工作。 高等学校的毕业生要懂得用人单位的需要,要对症下药,把自己变成单位需要的人才。高校毕业生要懂得去用人单位推销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充分的表露出来,使面试官可以充分的认识自己,恰当的安排自己的工作职位,这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很大的好处。这种形式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大大的改善高等学校的就业问题。 四、为了适应市场高校和高校毕业生要首先培养自身的能力 高校毕业生要充分的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合理的改善自身的条件,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胜任自己的职位,更好的为单位服务,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校学生在入学之后,要学好自己本专业的课程,每个大学生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认真学习,熟练的掌握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抽出时间选修一些就业类的课程。加大对就业技能和就业心理的培养;合理的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使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能够对就业问题有一种合理的认识,从而可以很好的运用市场营销策略指导自己的就业工作。 高等学校不能只把就业的问题归结到毕业生的身上,也要加大对学校政策的改变,使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就业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在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国外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因此,国内的高校必须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从而可以解决日益严重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物质的投入仅仅是一个层面,还要加大人员的投入,要设置足够多的专职人员为学生讲解市场营销知识,专门从事给学生做就业指导工作。只有这样高校才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市场营销之路,才能为毕业生铺好就业路,才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五、总结 随着高等学校扩招规模不断地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样就需要高等学校毕业生认真认识市场规律,合理运用市场营销知识。把市场营销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市场经济的模式来经营高等学校,这样可以把高等学校与社会更好的联系起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条由高校步入社会的成功之路。让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添砖加瓦,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从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看高校如何应对新的毕业生就业形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毕业生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选择机制已经形成。受此影响,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越来越多地将一些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就业工作之中。通过对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过程与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历程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将市场营销哲学运用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由市场营销哲学理论的最新发展预测高校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新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 当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供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必然会被引入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过程也会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历程高度一致,通过对最新市场营销哲学的研究,可以预测未来的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高校就业工作指明方向。 一、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引入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尤其从1992年劳动力市场体制改革以后,中国的就业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1]。但对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高等学校是否是企业或工厂、高校毕业生是否是产品等问题,无论在政府部门、学术界还是社会民众中都存在着很大争议。抛开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不谈,笔者认为,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者,与企业生产经营由许多相似之处。国内有学者从十七个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得出了高校和企业一样,具有明显的营销组织主体的构成要件和具体特征[2]。 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主要特征,理应成为劳动力市场的组成部分。2002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中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用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劳动力市场的范畴。因此,市场营销的绝大部分理论和方法都可以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加以应用。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放缓和经济社会的逐步转型,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高校一方面要解决扩招后大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充分就业;另一方面要面临自2009年以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带来的生源危机的挑战,毕业生就业状况对其生源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在就业工作市场化后出现的。市场营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营利性企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几十年国外许多非营利组织也在其决策和管理中引入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无利润分配机制”的市场营销理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高校,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利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选择。 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历程与市场营销哲学演变的对比分析 市场营销是指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市场营销哲学,就是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在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3]。自17世纪50年代市场营销成为企业自觉实践以来,先后出现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其中,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通常被称为传统观念。 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都是建立在商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哲学。前者重生产、轻营销,认为企业应不断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后者重产品、轻需求,认为企业应不断改进产品,提高其附加值。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阶段,认为消费者多存在惰性或抗衡心理,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推销手段,刺激消费者购买本企业产品。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中,都体现出或自觉、不自觉的运用到这些传统营销观念。 第一阶段从1982年到1989年,始于恢复高考后首批学生毕业。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毕业生由国家集中统一计划分配,高校和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按计划派遣和接收毕业生,毕业生也必须服从分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在后期高校也参与到调配计划的制定和协调中,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仍没有自主选择权。在此阶段不存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第二阶段从1989年到2002年,始于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的《关于改革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报告》。主要特点是择优推荐和有条件的双向选择,即放宽对毕业生就业地区和部门的限制,支持和鼓励多种所有制单位接收毕业生,毕业生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就业或按调节性合同规定就业。此阶段是就业市场萌芽和初步形成时期。 在这两个阶段,高等教育仍是精英教育,高校毕业生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加之,就业市场尚未最终形成,高校没有推销或营销毕业生的必要和可能。但高校在此期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急需的高质量毕业生,体现出了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的理念。 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始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主要特点是市场导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挑选对方,国家只对就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至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基本建立。 在此阶段,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毕业生逐步从供不应求向相对的供大于求转变,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出来,就业率成为悬在高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提高就业率,高校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推销毕业生,推销观念被广泛采用。在就业工作中,除了盲目追求高就业率,弄虚作假导致毕业生“被就业”等问题之外,还出现了市场营销哲学认为在推销观念指导下最容易出现的“市场营销近视”。“市场营销近视”就是企业只关心如何让用户接受自己已经生产出的产品,不注意捕捉和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很好,却因不符合市场需求卖不出去,最终陷入困境。 我国平均受教育程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急需大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自主办学权力有限,不可能即时根据市场需求作出调整,而部分高校仍抱着学校就是培养人才的,只要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就完成了任务,就业是政府和毕业生自己的事,忽视就业工作,缺乏市场观念,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于是出现了在大批毕业生找不到适合工作的同时,大量用人单位招不到合格员工的结构性失业现象。这种结构性失业就是“市场营销近视”所造成的。 不难看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与发展脉络是和市场营销哲学的发展与演变一致的,其未来的发展也必将与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相一致,这是由高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组成部分这一市场属性所决定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必然结果。 三、市场营销哲学的新发展与高校如何应对新的就业形势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新的市场营销哲学应运而生。先后出现了市场营销、客户和社会市场营销等观念,营销组合也从4P扩充发展出6P、10P、4R等组合。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将毕业生真正纳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更晚,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市场营销哲学发展的新成果必然会更多地得到运用。从市场营销哲学的发展脉络中,不难得出高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新的就业形势。 (一)把就业工作提升到学校的战略发展层面 科特勒认为[4],在战术营销组合制定之前必须做好探查、分割、优先和定位四项战略营销计划。即通过调查研究,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细分市场,预测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据此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并通过塑造独特的企业或产品形象,确立与自身条件相符的市场位置,确保企业和产品能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放缓,毕业生就业工作正从暴风骤雨式的应激状态逐步向常态化过渡,从单纯肤浅的数量统计向深层次的质量提高过渡,从短期行为向着眼长远过渡。与企业制定战略营销计划一样,为适应这种转变,高校必须将就业工作提升到学校战略发展层面来考虑,将就业工作重心,从就业指导、信息收集、市场开拓等事务性工作转移到分区域、分类别、分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研究和人才市场需求的预测上,为高校教育教学效果的评判提供客观依据,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长远发展定位提供决策依据,推进高校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 (二)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让渡价值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与价格相比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更看重所获得的让渡价值,即得到的总价值与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只有比对手提供更多的让渡价值,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同样地,高校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胜出,也必须在提升毕业生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用人单位招聘和使用毕业生的成本。 1.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质量的好坏始终是市场竞争的基础,无论何种营销哲学,都是建立在高质量产品基础上的。同样,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就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高校应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依据自身条件,即时调整办学定位和方向,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研究型大学应着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高层次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要大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社会急需的高水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加强毕业生学习、社交、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择业与自我营销等能力的培养,提升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和用人单位所能获得的总价值。 2.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通过一对一的营销模式,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的客户观念,适用于那些高价值或需要周期性重购、升级产品的营销。为了使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紧跟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多已按照客户观念,采取了订单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吻合度,较好地解决了前面提到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同时,大大节省了用人单位的招聘及后期培训的成本,学校和学生也没有了就业的后顾之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和学习上,形成各方多赢的局面。 舒尔茨在关系营销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反应、关系和回报4个全新营销要素,即4R组合。指出在竞争性市场中,顾客的忠诚度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只有让用户介入产品的生产、定价、渠道、促销等营销组合的各个环节,与之形成互助、互求、互需、互动的关联关系,双方均在交易中获益,使交易变成责任,让顾客变成朋友,才能赢得稳定的生存空间。高校扩招、合并、升格,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校及毕业生同质化的倾向,高校间展开了激烈的甚至是恶性的竞争,促使高校必须找准自身定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为此,高校应该在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基础上,推动校企开展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合作,让企业参与到高校专业的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逐步形成稳固、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 (三)走社会化发展之路 1.充分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科特勒将不可控因素引入到4P组合中,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可控的因素是相对的,不可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和制约是绝对存在的,企业不应简单地适应环境,需要科学安排营销组合,使之与不可控因素相适应,甚至影响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民生工程,对高校来说不可控因素很多,不是高校单方面能够解决的。因此,高校要运用大市场营销理论,整合教师、校友、家长等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抢占就业市场的先机,赢得竞争的主动。 2.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上述各种营销哲学的出发点都是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忽视了这两者与经济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之间潜在的现实冲突。20世纪70年代以统筹兼顾企业、消费者、社会三方利益的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逐渐形成。企业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越多,就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大学的社会责任应超越社会义务这一层面,它是指大学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的独特的使命与责任[5]。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对高校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新要求,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广大青年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只有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组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 当前,就业工作的重心正在由单一地注重校内产品生产或单一地注重学校产品销售,向研究市场需求、注重产品加工、兼顾营销各个环节方向转变[6],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迫切需要在原有的公共管理、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员之外,组建一支规模更大,涉及学科更多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营销、网络营销、体验营销、顾客关系管理、交叉销售等全新的市场营销观念已被企业广泛应用,随着这些营销观念的引入,需要具有市场分析、信息工程、公共关系等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就业工作的队伍中。因此,未来要想做好就业工作,只是简单地保证场地、设备、人手等条件已是不可能的了,它需要从战略高度长远谋划,需要更多人、财、物的投入,需要引进和培养大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高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与营销人才需求分析 摘要: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历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当今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差距。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就业;需求 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毕业生相当于“人才产品”。对“人才产品”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出产品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而为接下来人才产品的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必要依据。下面笔者将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ZT”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与营销人才需求情况。 一、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成立于2006年,其中06级和07级学制为2年,2008年开始调整为3年制,到目前为止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笔者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 1.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在毕业初期选择的是与专业相关的基层营销工作,如各行业企业的销售员、市场专员、业务员等;对薪酬的期望分布较为集中,其中06、07级毕业生在毕业初期有50%选择了1000-1500元的期望薪酬,37.5%在1500-2000元之间,只有12.5%的期望薪酬在2000元以上;08级毕业生2011年毕业初期有40%选择了1000-1500元的期望薪酬,40%希望拿到1500-2000元的期望薪酬,只有20%选择了2000元以上。除了薪酬之外,学生在毕业初期就业时最关注的是能否从工作中学到东西、职业发展前景及所处行业,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兴趣和工作的挑战性。在毕业2~3年之后,随着工作经验和能力素质的提升,06、07级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有所提高,主要分布在5000元以上,但是达到预期目的的很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过跳槽经历,其中跳槽2次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最高,甚至还有跳槽4次以上的,只有极少数的毕业生从毕业至今未跳过槽。跳槽的原因主要是工资低、发展前景差,也有部分毕业生是因为与老板或同事难以相处、工作单调学不到东西而跳槽。对于目前有跳槽打算的毕业生来说,再择业时他们普遍认为工资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岗位晋升机会和公司的发展。 2.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①行业选择范围窄。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初期就业和后来再择业时的方向都是营销对应的工作和岗位,但是对行业的选择范围过窄。②自我定位不当。由于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营销类专业,导致营销人才的供给不断增加。再加上基层营销工作对学历要求不高,就业门槛低,有很多低文凭的人愿意付出更大的劳动获得更多的回报,给营销专业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根据供需理论,这两种情况反映在人才市场上就是基层营销人员的“劳动力价格”被拉低。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初期就业时普遍存在期望薪酬偏高的现象。除此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初期更关注的并不是经验的学习与积累,而过早的考虑了职业提升和工作挑战性及自我兴趣等因素,这就造成了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自我定位存在偏差。③工作稳定性差。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有过跳槽经历,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跳槽原因主要是工资低,发展前景差。但笔者认为,大多数人选择“跳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发展空间,而没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判断。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安心稳定地工作,如果单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必然会有许多新增岗位和发展空间。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笔者根据资料整理和调查,对社会上营销人才整体需求情况和企业对营销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进行如下分析。 1.社会对营销人才整体需求量大。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市场营销专业在全国的人才市场需求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以河南省为例,根据《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2012年上半年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2012年上半年,需求量前10名的专业有:市场营销、行政文职、客户服务、金融理财、工程类、财务、计算机及相关、人力资源、机械制造与设计、电子电路,占岗位总数的67.9%。” 从行业角度来看,通信行业人才需求中的营销服务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其中,市场营销类、通信技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比例为5∶3∶2。快速消费品销售人才主要集中在日用化学品、食品、服装、美容护理品等行业,销售类人员通常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0%以上。目前,此类企业除大量需求一线业务推广人员、门店销售人员、销售代表外,对营销管理类专业人才,如品牌经理、关键客户经理、渠道经理、城市经理等中高级人才需求也十分迫切。河南快速消费品行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和保健品两大类,由于人员跳槽频繁,成为快速消费品需求量大的主要原因。 2.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①企业对营销人才的岗位需求。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按照从大到小排列前四位的岗位是:产品销售、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和营销管理等。其中岗位需求量最大的是产品销售人员,而营销策划人员的需求量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现在基本与产品销售的人才需求量持平。②企业对营销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企业认为营销人员不仅要能销售产品,更应该注重市场营销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沟通能力,能够快速有效地建立人际网络并将其顺利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希望通过市场营销人才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企业在市场推广方面有能力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吸引买家的眼球;同时企业希望营销人员能够进行营销活动方案的策划与策划文案制作,并能对方案的实施进行组织与控制。③企业对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评价。根据用人部门反馈信息来看,ZT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接受新思维新事物能力较强,能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些营销人才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陈旧,与企业实际工作有所脱节;营销人才在校期间不太注重学习方法的改变,致使知识积累少,知识面窄;ZT学院市场营销人才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差,营销职业实践技能较弱;一些人员不善观察思考,只会听从指挥,不善于主动发挥潜能去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另外,用人单位也反映,大部分ZT学院的营销人才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此外毕业生在情感、认知、行为、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ZT学院在培养营销人才过程中对学生情感、认知和心理方面的教育有所忽视,导致不少营销人才很难和同事上级和睦相处,工作缺乏团队精神;最后,营销人才也存在不正确的就业择业观。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对毕业生的择业观和方法的培训还不到位,导致对有的人才期望过高。 三、总结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里,不仅是商业企业,生产企业也在讲市场营销;不仅是消费品行业,工业品行业、服务性行业同样需要市场营销。因此,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可以扩展到各行各业。另外就是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具备营销理论的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加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营销技巧的运用。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样很重要。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市场营销学理论的相关应用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就业机会可能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刨根究底还是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锻造,如何有效的从学生角色到社会职场角色的转变的问题。那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如何去提升自己在应聘过程中的竞争力,其实可以从其他社会哲学学科上获得启发,本文简单阐述了市场营销学理论中部分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理论;7O分析;SWOT分析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就业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统招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机制。这样更加促进了就业市场的流动性和竞争性。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在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就业竞争越演越烈。那么,在如此严峻的竞争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如何脱颖而出,如何把握就业机会,成为了多数毕业生关注的热点。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如何把自己这款商品“销售”给企业的一个过程。那么,我们就从几个市场营销学理论中,去分析所对应的方法。 从传统营销哲学与现代营销哲学比较中研究就业“哲学”的转变 在市场营销中,传统营销哲学与现代营销哲学对比情况如下表: 基本特征 营销的基础 重点 方向 传统营销哲学 以产定销, 以产促销 产品供不应求 生产领域 从厂商到顾客 现代营销哲学 以需定销, 以销定产 产品供过于求, 全面的买方市场 消费领域与 流通领域 从顾客到厂商 从这个对比表中发现,社会营销理念不断的发生变化,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在就业情况的不断发展中,竞争,也成为了主流。我们同样通过一张对比表,来看一下就业“哲学”的变化。 基本特征 就业基础 重点 方向 传统就业观念 统招统分 人才供应不足 生产领域 从高校到企业 现代就业观念 竞争上岗 人才供应过剩 社会各领域 从高校到企业 从中国市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参与社会的建设,诞生了“统招统分”、“包分配”就业不愁的现象。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大学生就业体质的改革,知识分子在某些领域(或地域)出现了供过于求。那么,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必然出现择优录取的现象。如此形成了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的现象。 在越来越恶劣的就业竞争形式下,高校毕业生应如何把握住就业机会呢? 一、从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模式中的7O分校框架的角度来分析 在市场营销学中,7O分析框架,既简单又实用,非常受营销人员的欢迎。它包括以下七个因素:Occupants(who) 购买者 谁是你得目标顾客与他们的特征? Objects(What) 购买对象 目标顾客购买的是什么(具体因素)? Objectives(Why) 购买目的 目标顾客为什么购买? Organizations(Whom) 购买组织 谁参与了目标顾客的购买活动? Operations(How) 购买方式 如何购买的以及购买数量? Occasions(When) 购买时间 什么时候购买欲购买频度? Outlets(Where) 购买地点 在什么地方购买与消费或使用 那么如果将7O分析框架用在就业分析中,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先定义一下,在就业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即为商品,用人单位为客户。然后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那么跟市场营销学中7O分析框架中各因素对应的情况: 1、购买者:即为用人单位 每个高校毕业生的购买者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可能你得专业背景,影响你的购买者群体或者范围;亦可能你的社会经历影响你得购买者群体。 2、购买对象:就是用人单位考核的主要因素,即为今后工作过程中必须基本的能力或者知识基础。 3、购买目的:从笔者的角度来说,更加趋近于职位,每个职位都对应的其工作内容,用人单位在够用一个职位的目的,必然是为了完成某一项工作。 4、购买组织: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说,是谁参与了目标顾客的购买活动。从就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理解成,用人单位中的哪些角色参与了对你的招聘考核过程,影响着你应聘的结果。 5、购买方式:即雇佣方式。雇佣合同,分为多种:劳务合同、劳动合同、兼职合同、项目聘用(项目结束即结束双方合作关系)。同时,需考虑,在你应聘的岗位,企业准备招聘多少人。 6、购买时间:即上班时间。部分企业要求在校应届毕业生未拿到毕业证,提前参加企业工作;部分企业要求拿到毕业证之后参加工作;也有企业推迟工作时间。 7、购买地点:即工作地点,同时需考虑是否出差,出差频次等。 如此得出就业的7O分析框架Occupants(who) 购买者 企业 Objects(What) 购买对象 工作胜任力 Objectives(Why) 购买目的 职位 Organizations(Whom) 购买组织 人力资源部门、企业内用人部门级相关领导 Operations(How) 购买方式 该职位雇佣性质及招聘人数 Occasions(When) 购买时间 雇佣时间 Outlets(Where) 购买地点 工作地点 通过此7O分析框架,能帮助高校毕业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及目标,为求职奠定基础。同时减少就业后因各人喜好兴趣、工作胜任等原因引起的频繁流动而造成的职业生涯贬值的情况。 二、通过SWOT分析方式明确求职者自身的优劣势 在市场营销学中,SWOT分析法主要分析企业本身、直接的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以及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其实质是让企业做到知己知彼,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与环境。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分清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各项优劣,潜在机会与威胁。同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也要仔细想清楚自己的各项优劣。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 摘 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出现的新情况,本文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质量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性人才的重任。作为实践性更为突出的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就业为导向,使其适应岗位的要求。作为对学生离校前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察的毕业设计(论文)更是我们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该作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现状 1.1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缺乏联系,学生普遍不重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通常安排在第五个学期末或第六个学期初,这个时段正好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时间相冲突,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寻找工作中去了,对于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才能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有些学生甚至从网上全盘下载,敷衍了事,造成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偏低。 1.2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大,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操作性的特点不但体现在教学、毕业实习等环节,同样也要体现在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一个好的设计(论文)选题直接关系到最后完成的质量,然而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普遍缺乏新意,不少选题都沿用了很长时间,早已与实际发展脱节。有些选题太大,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难度太大,无法完成,更没有办法进行市场调研,这样就使得论文泛泛而谈,没有实际意义,同时也失去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特点。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对某一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更加失去了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兴趣。 1.3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不够,质量把关不严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指导老师都负责二十名左右学生的设计(论文),而这些老师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样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增大,出现了时间、精力不足的现象。还有一些学校的专业老师缺乏实践经验,个别老师责任心不强,不积极与学生沟通,这些方面都影响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2 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2.1 端正思想,引起重视 在专业教学环节,专业老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毕业就业的方向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并且能应用到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引起重视,产生兴趣,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2.2 结合实际,优化选题设计 学院、系部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展前就应该组织专业教师向教研室提交毕业选题,由相关专家和企业人员对选题设计进行评议,考核是否符合市场营销的实际要求,是否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选题的难度,制定详细的评议标准,将论文选题规范化。然后将确定的选题与指导老师通过网络等方式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以后工作需要来确定选题。系部根据学生的选择与指导老师沟通,由指导老师确定与学生见面、协商。这样学生、指导老师的自主性就更强,能够更快地做好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准备,也能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处理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之间的关系。 2.3 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搞好毕业实习 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联系发展新的实习基地,学生在认真选题的基础上,带着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任务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实地考察,积极认真地做好市场调研,获得珍贵的设计(论文)的一手资料,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实习考核机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就业有极大的好处。学校也可以尝试校企合作的途径,通过毕业实习环节,使更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2.4 建立指导老师考核制度,加强设计(论文)的指导 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指导老师考核制度,将论文指导的细节量化,并根据论文完成情况对论文指导老师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论文指导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也能调动论文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对未完成论文指导任务,论文指导效果不好的老师按照教学事故追究责任。 2.5 加强指导老师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水平 在指导老师的选择上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具有市场管理方面经验的人才增强学校、本专业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更应该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单位的行业专家作为学生毕业报告的指导老师,结合学生毕业实习任务、工作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的“毕业报告”,或者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单位的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任教师联合指导学生,改革过去高职毕业论文由专任教师单一指导的状况,增强毕业报告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功能。 2.6 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制度,答辩形式多样化 针对很多毕业生从网上下载与抄袭的现象,在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要求提供设计、论文完成中的材料,比如调查问卷,而且将其作为最后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完善、细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体系,将选题意义与实际联系程度以及设计(论文)的创新性等等指标都作为考核指标,纳入评分体系。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对指导老师的考核,加强对论文指导的监督。改变单一的答辩方式,对于就业单位较远,无法返校的学生可以采用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答辩,学校也可以根据毕业生就业的地域,集中在异地进行答辩。学院也考虑提高答辩学生的比重,引起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更加能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结合高职教育与营销专业的特点,改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我们也可以尝试以毕业技能鉴定代替毕业设计(论文),以适应高职教育双证书甚至多证书的特点和社会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素质的需要。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浅议市场营销女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摘要】“市场营销学”对中国人而言,它是一个舶来品,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营销专业在各高校开设或许多社会人士转入该行业,使得市场营销一时成为热点专业,可对于刚从大学走出来的学生而言,学校学的东西与社会所需要的反差极大,尤其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该专业薪资起点低,使得市场营销专业成为“热点中的冷门”。本文将从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来阐述女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关键词】市场营销;女毕业生;就业 市场营销表面上是主一个理论性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和以后的工作上,他还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市场中学到市场营销的精髓。对于市场营销学生而言,所要求的行为细节也是行销学生所应该掌握的。行为细分:根据不同的消费行为来细分。包括消费者进入市场的程度、消费的数量、对品牌的忠诚度、购买或使用产品的时机等。受益细分:这种方法关注的是人们从产品和服务中寻找的属性,和人们期待从产品与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细分出来的市场不仅范围比较明晰,而且也能大致判断该市场的大小;细分出来的市场要大到足以使企业实现其利润目标;必须考虑到细分市场上目标顾客的数量、目标顾客的购买能力、产品的使用效率、目标顾客的偏好程度。 我国市场虽然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人才,但据各种资料的收集,我国绝大数的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择业方向是销售类的和市场类的工作,而且都是一些比较基础和薪资低的工作,同时这些工作并没有设门槛,使得许多没有相关专业背景或低学历的人员都可以参与,再者毕业生的社会经验少,先期的工作都无法和这些人比较,同时销售类前期工作都是辛苦的从一个普通的业务员开始,而后有着较高的业绩和稳定客户后,才可以提升到业务主管或销售经理,而后在经过许多年的打拼,才可能是企业的业务总监或者分公司负责人。 市场营销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要积累市场经验。而目前,我国大专院校的毕业生的理论知识相当薄弱,实际操作更是无法让企业放心,使得毕业生一到企业后,才慢慢的培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使得许多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在工作开始,一般要求先熟悉业务,前期会有一段时间的销售过程,然后再转作市场,市场类主要以市场策划为主,负责公司市场调研、分析、针对市场制定适合的销售策略及公司发展规划。这类工作在销售中也会有涉及。 一、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目前,市场营销领域中,女毕业生的薪水只有男性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同工不同酬的原因是一般人对于女大学生投入就业市场的看法是持着:“添点收入”、“有自己的钱”,“随时回家”的工作态度,认为女大学生较缺乏企图心与敬业态度、工作表现较不稳定、赚钱不需负担家计。具体原因有这几方面: (一)企业方面的原因 企业在招聘时,就有性別限制;某些男性利用职场性骚扰,或次文化(如陪客戶至酒店应酬)影响女大学生对职场的参与;许多企业要求女大学生员工签订单身条款或禁孕条款,造成女大学生因婚姻与生育儿女而离开职场,职业生涯发展不连贯,没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二)社会思潮. 整个社会没有提供适当的家庭支援系统(如托儿所或老人、残障养护中心),而以性别角色刻板化,将一个很重的工作——家务及照护工作推给女大学生,常使女大学生因此而离开职场,生涯发展无法像男性一样的具有连贯性,但事实上,原本,女大学生进入劳动市场是受到资本主义的欢迎的,但是女大学生有酬之后,却会冲击父权(男性)在家中的权威,为了协调这一点,因此贬抑女大学生的劳动价值,或是性别职业区隔化(水平的区隔与垂直的区隔),因此女大学生从事的大多是低薪低阶的工作,这样就可以维持女大学生在家中从属与弱势的地位。 (三)女大学生自身原因 女大学生劳动参与并不具优势,部分工时所得到的经济效益与权益又不如全时工作,女大学生若无更好的社会安全制度或福利政策来支持,将来有可能沦为贫穷人口。许多女大学生从事无酬家属、零工或家庭代工,缺乏社会安全与福利制度的保障。即使有正式工作的妇女,其薪资条件远逊于男性,男女在工作条件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累积而增大。 二、对加强市场营销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必然会增加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目前,就市场调查,市场营销的社会是需求比较大的专业,历年平均就业率大约97%。但是,从市场营销的本质特性来看,它对专业知识要求不太高,要求的各种社会经验等,使得许多低文凭的人愿意付出更大的劳动,去得回报,这营销专业学生的很大的压力。因此,市场营销的学生要想在就业和工作上占得先机,我想因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增加校外实践经验。在现代职场中,经验往往比学历更重要,而在校毕业生缺的就是社会实践,他们的青涩和缺乏经验,让他们在找工作中,到处碰壁。因此,增加大专院校学生的实践是一个必要措施。对于这些实践,我想可以组织学生一次实际营销策划活动,这样可以系统、现场的教授学生企业运作过程,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在实践中找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为在学校学习找准方向。在的教学计划中,在大一、二期间,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不牢靠,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短期的社会实践,和实践单位协商,让学生在一旁观看或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在大三期间,完全可以让学生融入实习单位,参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内容,这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找准方向。 (二)加大市场营销的教学改革力度。我国的大专院校的教育出现了很大问题,快毕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都很难准确的描述,不仅说明学生的懒惰,也说明了学校教育的失败。在此,我想在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上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在大一时,要抓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要严格,千万不要走过场;其次,学校指导下的学生实习,从学校收集和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而后在根据社会的具体需要,来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这一措施是为了让学生根据社会的变化,准确定位将来的职业走向;最后,教会学生成才,对于将要毕业的学生,学校应想方设法的为学生找一个实习单位,让他们在实习的锻炼中,学到真正有意义的知识,为以后再职场招聘中,有着比一般人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工部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技能训练研究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市场营销人才一直是人才需求的热点。而高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发现,市场对他们的需要并不多,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业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相对较弱。那么作为高职院校,如果有效培养学生,切实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呢? 一、明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定位 当前社会与企业对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包括三个层次:战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性、技能型人才。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战略型营销人才包括营销项目策划与规划人才、营销教学科研与培训人才。他们从事企业营销战略、发展方向的研究,具备敏锐的市场预测能力,能够深入分析市场营销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熟知企业、行业的营销活动全局以及各个流程、环节;管理型营销人才则是指掌握企业或行业的经营活动规律,能够胜任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既积累了一定的营销技能,同时具备与营销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经验、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是在企业中从事具体营销工作,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促销、推销等工作。社会与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而从高职教育的定位与特点来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正是高职类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定位的基本方向。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 1.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市场营销实务中,要求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从礼仪的角度考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饰、仪容、仪表的习惯;(2)礼节、礼貌、礼仪的习惯;(3)电话礼仪的习惯;(4)交流、交谈、倾听的习惯;(5)递接名片的习惯等。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影响事业成功的关键。 2.职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对其招聘条件分项统计得出的结论,下列能力是学生要重点培养的:(1)团队合作精神、亲和力。性格随和、开朗、谦和、乐意与人交往;(2)责任心、事业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认真细致;(3)适应能力强、承受一定工作压力、吃苦耐劳;(4)正直、诚信、为人踏实、忠诚;(5)不断超越、勇于挑战、追求卓越、进取心、自信心、乐观向上;(6)工作谨慎、自律、组织纪律性强等。 3.专业实践技能。一是开展市场调查与落实市场营销计划能力。首先,从市场营销的流程来看,做好“市场调查”是营销者的首要工作。其次,根据市场调查所得信息,提出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计划”。要求营销计划要能从产品数量、产品销售种类、销售单价等方面编制好预算销售表,从销售人员分工、销售费用预算、货款回收、合同签订等方面具体落实销售任务。二是产品销售和业务拓展能力。首先,在给定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企业资源优势等条件下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市场营销策略;其次,能根据消费者心理、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产品的特点等做好产品销售和推销的工作,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第三,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网络营销的工作。三是改善客户关系能力。要求建立详细的客户档案,并通过客户数据分析识别重要客户,根据各种购销记录,制定保持与客户发展合作的关系,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分析企业营销计划的完成情况,对照顾客投诉及服务流程管理方案,从改善客户关系的角度入手确定服务营销组合策略。 三、积极开发项目课程,推行项目教学新模式 高职专业的毕业生以技能见长,而学生的技能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上课听讲就能获得的,必须由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这就要求改变原来的以理论为主的培养模式,推行项目化教学。 所谓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市场营销专业的项目课程是把企业不同经营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由于学习的内容是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而工作任务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学生在完成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处理出现的综合问题,这必然涉及各种知识,而且各种知识再也不是孤立分散的,而是有机配合的,促进学生横向关联的知识结构的构建。这样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理论支持下的职业实践活动。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既能熟练教授本专业课程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技能和实践技能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项目化教学,并在教学中采用教目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其次要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制度,安排教师定期到基地、龙头企业和相关用人单位进行顶岗锻炼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和实践教学能力;三是要注重从企事业单位或科研单位引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增加“双师型”比例;聘请龙头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补充,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 五、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 1.建立市场营销专业仿真实验室。实验室须采购一定数量的电脑,配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软件、广告设计与制作相关软件、电子商务软件、国际贸易软件、ERP、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软件等,同时能够保证上网畅通方便。其中教学软件应有营销管理、营销谈判、推销技巧、营销决策等的功能,这主要是便于学生用软件进行仿真操作,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特别强调以市场营销专业岗位为基本模块,将营销管理分为一般营销人员、市场调研员、部门或地区业务经理、营销副总(主管),营销策划经理、中间商、网上商等岗位来进行行为实践和教学。由于市场营销活动具有复杂多变、灵活性综合性强及社会联系广泛等特点,采用单纯采用软件仿真操作,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基本思路是在学生掌握了营销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后,通过为学生提供有关模拟企业经营和市场供求竞争状况的真实资料和案例,运用实验室布置和播放录像等方法,尽量营造一种真实环境的气氛,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进入角色,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面临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和方案,撰写相关的报告,最后由有经验的老师和营销专家共同组成考核小组,评定成绩。 2.策划建立校内实习公司。建立实习公司能把经营管理的课堂教学直接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结合起来,实行“课堂+公司”的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来设计实习公司专业实习的功能,并且派遣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实习公司它模拟一个小型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实习的内容包括:(1)公司或店铺筹建策划、企业CI策划、公司注册登记、卖场的设计、商品采购、商品陈列、促销活动等,涉及市场营销专业十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2)与校外企业联系的功能。利用实习超市的商品采购业务建立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并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校外企业开展商品促销、市场调查等实习活动。(3)营销知识研讨、交流和推广的功能。实习公司附属市场营销协会,每月举办一期“营销沙龙”,开展营销知识的研讨和交流活动,邀请专业老师和校外专家、专业人员进行营销知识的讲座。 3.组建虚拟公司,实践网络营销。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从总体上说,网络市场潜力巨大。与企业共建虚拟公司,进行虚拟经营,一方面可以加强校企业合作,另一方面也可能从企业获得教学项目,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开设网店进行经营。引导学生在国内的C2C平台(如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网店,进行市场营销的实践活动。通过经营,学生可以实现在低成本或无成本的情况下实践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店铺CI策划、产品决策、价格决策、网络促销、网络广告等活动,真正实现未毕业先就业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谈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校内除建立实验室、实习公司之外,还可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实训实习。如:学生校内摆摊实训、电话营销、校园网营销、校内展销会、校内创业营销一条街等多种方式都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作者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法运用之实证分析 摘要:在毕业论文撰写中,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直接制约着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及论文的质量。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现状,分析造成大学生对不同研究方法选择差异的原因,为今后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时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提供有益的镜鉴。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本科毕业生论文 研究方法 一、引言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特别是本科生的科研氛围不太浓,学生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特色、差异及适用条件,更不熟悉这些方法的运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现实中,由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缺失、错用或乱用等导致相当数量毕业论文的结论难以成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也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早就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给出了“标准化”建议。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研究背景 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类型繁多,主要包括管理学院双学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及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国际学院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等多个层次。2010届毕业生183人,2011届毕业生130人,2012届毕业生234人,2013届毕业生212人,2014届毕业生211人,2015届毕业生219人。六届合计1189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只有23人(含3名双肩挑人员,还有一些教师出国深造、外出学习),教师年人均指导学生8.62人,论文指导的工作量较重。由于毕业生在毕业前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考会计证、考驾照等社会活动,大多心神不宁,难以全副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遑论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了。到来年春天,只有短短八周时间,要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十分困难的。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该选择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色和适用条件?本文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方法和目标 在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0-2015届1189名毕业生中,由于部分同学毕业论文的电子档案未能找到或者不全,本文只找到598篇资料齐全的毕业论文。因此本文只对这598篇有效论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中,试图发现毕业生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基础 1.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在具体实证分析之前,本文先确定本科毕业论文有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输入“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等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20余篇。删除一些级别不高、不太相关的文献,余下有近10篇重要论文(见文后参考文献)。在这些论文中,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在《管理世界》杂志发表的论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评判标准》最为经典。虽然该文主要是针对管理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谈研究方法的,但其基点高、立论准,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庆国(2004)认为,从内部理性(logos,人的思维、推理、分析)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来看,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四个大类别(称为四类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和实验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和“数理分析的方式”本质上是演绎式的。在管理科学中,一时还找不到“从理论到理论”的事例。以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是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即从现实出发,通过调查,获取数据,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对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被研究对象的演变规律,或者相应的结论、理论。这是管理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国际通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相关结论被承认的基础,是研究论文的通用语言。这也是学位论文所要使用的主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式,也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前提,用实验方法研究变量间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也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式之一。它突出的是管理科学结论的可重复性。 欧阳桃花(2004)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李仁意(2010)将国外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假设法、实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国内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评估法。 经过小组研讨并请教相关专家,本文将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划分为5大类:描述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定量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案例分析法(兼具定性和定量研究特色)、研究方法不明。 2.主要研究方法的特征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上述研究方法的概念和特征如下: (1)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对比研究法,作为几个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是把一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质物体或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它们在构造方面的差异(因),在性质方面的不同(果),得出这种物体或对象某性质(果)是由什么、哪些因素(因)造成的。 (3)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市场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 三、实证分析 1.统计结果 本文主要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频率进行统计,以反映大学生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差异(见表1) 。 本文发现,案例分析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首先的研究方法,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定量分析方法,达到四分之一。排名第三的是描述性研究方法,不足一成。定性分析排名第四,不足4%。研究方法不明的毕业论文将近一成。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其次是对比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其次是调查法,运用最少的方法是实验法。 表1 2012-2014届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 使用数量/百分比 描述性研究方法 37/6.19 定性分析法 对比法 7/1.17 20/3.34 参与观察法 0/0 访谈法 13/2.17 定量分析法 调查法 74/12.37 152/25.42 实验法 1/0.17 实证研究法 77/12.88 案例分析法 336/56.19 研究方法不明 53/8.86 合计 598/100 2.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原因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即运用大学生身边、所处城市或地区、亲友所在的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案例,去印证某一营销理论或策略,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中,类似的训练已在开展,只是规模小些。这也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此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在学位论文中使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次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毕业论文选择这类研究方法,这说明相当部分高校已经将“科学研究方法”当作“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使用了这类研究方法。这中间,选择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的比例大抵相当。而选择实验方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比例甚少,说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不足。 描述性研究方法,亦即仅仅使用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具有一定难度,对于逻辑推理程度不强的学生来说,选择这种方法的可能性较小。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理论积淀,需要长期的理论关注,更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并非短期内能够养成。在具体运作时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本科生较难掌握。 在定性研究中,大学生较多地选择了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没有人选择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要求大学生与相关企业和行业人士就某一个营销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和交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一些演讲能力强,与人交流畅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应该承认,仍有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弱,特别是与企业和行业高层,就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的能力较弱,这也是这些学生没有选择这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做对比性研究,需要依靠科学的指导,精细的规划,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如果仅仅做表面的比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就难以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在这方面还是需要训练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容易操作。但它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还需要与被观察对象的深度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与他们较长时间的相处。这对于处于毕业季、人心惶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就较为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成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不明。也就是说,从网上拼凑一些资料,没有做深入的鉴别,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就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论,仍是一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广场做法。如果毕业论文体现不出“论”,说服力也就大打折扣。态度不端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学校相关部门把关不严也会助长这种风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案例研究法、定量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法和调查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较多使用的方法,而描述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定量研究中的实验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较少使用。 造成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同研究方法使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与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条件和难易程度有关的,另一方面是与当前高校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程度、本科生的科研氛围有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学生对待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有关的。 2.建议 (1)进一步营造高校本科生科研氛围 本科生是高校的主体。本科生科研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石。具备了良好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是更高层人才的前提。高校要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氛围的营造,鼓励学术研究,讲究大胆创新。特别是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当成一门必修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尽量让每一个本科生都懂得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同时,要严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要降低毕业论文的过关率,迫使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把毕业论文撰写当成本科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业务活动来看待,与学分挂钩,与学位挂钩,与毕业证挂钩。 (2)加强本科生对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认识 鼓励大学生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平时就要向本科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要在平时教学中,训练本科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如观察、调查、访谈、案例分析、文献综述、数量分析、实验、比较、实证等。教师可以将自己科研项目中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交由本科生来完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科研项目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借以提升本科生的科研素养,为他们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便利。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探析 [摘 要]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进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针对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缺乏创新,本科生就业压力大,指导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市场营销;毕业论文;本科生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写好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论文不该沦为一种形式。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不容乐观,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改革已经十分迫切和必要。 1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通常安排在毕业前的第七个学期末或第八个学期初,这个时段正好与学生寻境、业务找就业单位时间相冲突,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寻找工作或者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中,对于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才能完成的毕业论文重视不够,有些学生甚至从网上全盘下载,敷衍了事。尤其是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已经在岗实习这部分学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流程等还不是很熟悉,工作比较忙,资料收集也有一定的困难,一些学生认为工作已经落实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放松了要求,不能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汇报,造成了专业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偏低。 通过调查显示,有57.1%的学生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大学文凭不仅是学校对学生四年来学习成果的一个肯定,也是决定学生自己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敲门砖;而写作动机是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知识和锻炼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分别占到20%,这部分人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剩余2.9%的学生对自己写毕业论文的动机不明确。 (2)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偏低。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看重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方案中也没有安排相关写作课程,这就使得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缺失。同时,市场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较看重,因此,学生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于考取各种资格或等级证书上,平时对于写作并无过多重视,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从近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辅导过程看,许多学生对毕业论文感到无从下手,论文选题陈旧或多人类似,有些选题脱离所学专业或准备从事的岗位。学生缺乏查阅、检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运用不当,尤其不重视实际调研,很少有第一手资料,很多同学直接从网络上复制粘贴,抄袭现象严重,导致论文结构内容雷同。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写摘要和提炼关键词,多数学生不会写文献综述,因为担心论文,而导致写作口语化严重,语言表达不通顺,缺乏专业的、规范的学术用语。 (3)对毕业论文过程管控不够严格。虽然学校有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组织管理办法,但面对的是全校所有专业,所以并不够具体细致,市场营销专业虽然近两年也有公布关于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的指导意见,但是形同虚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第7学期确定指导教师后,毕业论文选题、拟定提纲和撰稿环节缺乏系统地监督和管理,只是规定了提交终稿和答辩的时间。由于一些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不能按照学校要求准时返校,论文指导多是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所以毕业论文指导过程难以监控。一些学生和老师并没有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辅导过程,严格执行管理办法,敷衍了事。在论文最终的答辩和评定成绩环节,鉴于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会导致学生不能毕业,进而影响其就业,所以老师在评定论文时感觉很为难,常常不自觉地对学生“开绿灯”,这也造成学生“重就业、轻设计”的错误心理。 (4)毕业论文安排时间不尽合理。一般学校要求在第7学期末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分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后,学生就放假回家了。第8学期的前8周是毕业实习,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一来适应工作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来撰写论文,二来无法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很多学生苦于无法查找资料而难以完成论文。脱离学校,和论文指导教师多是电话、邮件等非面对面的沟通,一些学生缺乏自觉性,老师也很难监督论文写作过程。再返回学校已经是第8学期的第9周,距离论文答辩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时候做论文十分匆忙紧张,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调查显示,有13%的学生认为把毕业论文放在第6学期更合适,有65.2%的学生认为把毕业论文放在第7学期更合适,简言之,多数学生希望把毕业论文的时间提前,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找工作上。 2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 (1)端正思想,引起重视。采取课堂、讲座、毕业生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使每个毕业生正确理解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在专业教学环节,专业老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就业方向等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并且能应用到最后的毕业论文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毕业论文引起重视,产生兴趣,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2)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学术素养。首先使全体专业老师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和作业要求方面更加紧密地结合毕业论文的要求,让学生在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并开始思考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通过学年论文、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等环节,加强对学生选题、语言运用、写作规范等基本学术素养的培养。提前介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教育,将毕业论文涉及的规范、内容和格式要求等以专题讲座、宣传资料等形式介绍给学生,而且要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通过调查显示,92.8%的同学认为毕业论文写作前,专业老师有必要举办“毕业生论文写作指导”培训,这样可以提高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写作能力欠佳,并有改进的意愿。 (3)加强管理,规范论文指导过程。切实做好毕业论文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从选题、拟定提纲、开题、下达任务书、教师指导、初稿检查、实施进度、答辩评审、总结归档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制定出明确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对毕业论文指导过程的管理应该具有系统性与严谨性。同时,将毕业论文的相关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传达到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使每个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都明确毕业论文的工作进度、纪律、内容要求、评分标准及答辩要求,真正提高认识,实现专业技能和毕业论文成果的有效结合。校外做论文的学生应该有指导过程记录,并严格履行论文辅导的时间和次数要求。学生最终的毕业论文成绩应由指导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并严格按照成绩评定标准考核,不得对已就业的学生无原则亮绿色。 (4)调整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提前安排指导工作。为了解决学生就业与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上的冲突,可以将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调整一下,提前到第6学期末或第7学期初来安排毕业论文工作。这样学生就有更充裕的时间来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可以和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很多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同时还可以带题参加毕业实习,在工作的同时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使毕业论文更加理论结合实际,避免内容过于空泛。通过调查显示,52.2%的学生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约17.4%的学生认为三个月才能完成。可以看出对待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毕业论文的任务重,工作量大,应该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提前更早的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对于学生和指导老师在时间和心理上都是更好的选择。 3 结 论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语言表达逻辑性和解决问题创新性的过程,是一个专业知识凝练、升华和发展的过程。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但有利于学生做好岗位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创作过程中获得的隐性知识和思维方式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应该不断探索和改革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及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阶段对学生的最终考核,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出发,构建了一套毕业论文教学和监控体系,旨在提升毕业论文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毕业论文教学;教学体系;监控体系 毕业论文撰写是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学校在授予学位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堪忧,如何通过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高校教学研究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较强,对于实践要求较高,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乏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学生论文选题不恰当,题目过大,写作内容空洞不实,缺少数据支撑,缺乏逻辑性,主题偏离市场营销的内容,和专业领域不相关,仅仅将一些材料拼凑组合成一篇文章,应付了事。另一方面,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不严,毕业论文流于形式,教师对学生撰写论文方面的指导不够,缺少必要的指导环节。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生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论文撰写认识不足;其次,教师指导不到位,对学生指导不够;再次,学校监管力度不够,对毕业论文写作缺乏严格的管理。 二、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严密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和严格的论文监控体系,是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1.构建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教学,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企业运营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和市场营销专业工作相关的基本训练。 (2)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对于大学本科学生,写作能力是其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为学生以后求职就业、继续深造等打下坚实基础。 (3)培养学生研究调查的能力。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通过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系统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和使用,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对企业、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构建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原则 (1)融入主体教学体中。毕业论文教学体系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研究能力的教学内容之一,要融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以主体教学体系为依托,展开毕业论文方面的相关教学内容,毕业论文教学体系与主体教学体系相融合,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 (2)以写作课程为主。在毕业论文教学体系中,以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为主,主要包括《商务应用文写作》《办公自动化》《论文选题指导课》《论文写作规范课》以及论文选题、撰写、答辩等主要论文写作环节,通过论文撰写指导和论文写作全过程教学,指导学生全面掌握论文撰写理论并应用于论文撰写实践,完成论文教学内容。 (3)以选修课程为辅。在掌握了论文撰写的基本技能之后,围绕毕业论文主体教学计划选择一些选修课程作为论文撰写的辅助课程,采用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考核,一方面检验学生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作为撰写论文的训练,加强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培养。 3.构建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内容 基于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学生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教学,培养学生论文撰写能力。从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方面进行设计。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设计从大二到大四的一系列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课程,构建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体系。因为本科生在大一阶段需要学习较多的基础性课程,且学生刚从高中步入大学校园,对于大学的学习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设置从大学二年级开始。 首先,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第三学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基础课,让学生掌握关于写作和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第四学期),从教学计划中的考查课中选择一门,全面实施课程论文工作。采用课程论文考核的形式,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根据上一学期所学知识,结合考查课内容完成课程论文。大二学年结束后的暑假,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和专业实践活动。 其次,大学三年级要求学生根据假期实践经验及对市场营销专业的认知撰写学年论文,提前接触论文写作的规范和要求。结合课程或学年论文,学生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期(第六学期)就要初步选定论文题目,学院统一安排专业教师给予指导,并收集学生初步确定的论文题目。学生要利用假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为撰写论文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 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放假前安排论文指导课,结合课程论文或学年论文的写作,安排论文选题指导课和论文写作规范课,由专任教师授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选题指导课课时8学时,主要讲授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方向,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定题以及在论文写作之前如何收集相关资料、检索相关文献。论文写作规范课课时8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论文格式,使论文写作符合要求,以及写作过程中如何进行修改等内容。 最后,大学四年级时,学生根据自己所选题目结合自己实践内容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和导师积极沟通,要将自己实习内容与论文结合起来,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由校内、校外的双导师同时进行指导,以增强学生对实践部分的理解,将论文与以后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经过大四上学期的论文撰写,在大四下学期(第八学期),学生可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论文教学体系如图1。 4.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对教师的要求 (1)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对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而言,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提是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把握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现实问题,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学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只有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 (2)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较强,所以应该加强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以挂职等形式深入企业,了解市场中的实际问题,挖掘和市场营销相关的问题,增强实践方面的能力,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论文撰写。 (3)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教师之间的沟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课程论文开始到学年论文直至毕业论文的一整套教学内容,需要各门课程的教师紧密配合,围绕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将论文撰写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形成整体,使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三、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毕业论文的写作分为选题、开题、论文撰写、论文指导、答辩与评审、整理与总结归档六个环节。为了提高论文的质量,必须从每个环节入手,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和质量监控。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建立一套完整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制订前期、中期和后期检查的内容及标准,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指导的角度对毕业论文完成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前期检查包括指导教师资格检查、题目检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包括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写作进度检查和教师指导情况检查;后期检查包括毕业论文答辩情况的检查、成绩的检查等内容。在质量监控方面,论文撰写全过程由院系负责,根据检查的内容和标准,严格执行监控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 要】毕业设计高职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也是考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思路与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类人才不仅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越来越注重其社会实践能力。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三年来所学知识进行检验的一个环节,也是用以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做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让学生通过参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归纳、总结、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抄袭严重 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许多院校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中不安排应用文写作课程,即使安排,课时也比较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也不够紧密,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原来进校时的文化基础就比较差,写作能力也比较弱,书面表达逻辑混乱,中心思想不明确,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口语化等情况较多见。同时,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较看重,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考证上,平时对写作重视不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写作质量较差。 从过去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许多学生没有学习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手法与文字表达方式,在文章结构上出现头重脚轻,不完整,层次不清晰,逻辑混乱等问题;写作内容空洞、缺乏专业性,观点重复、观点矛盾、观点陈旧,文字表达口语化,缺字,断句,前言不搭后语,句子过长或过短,用词不当等。很多学生没有阅读专业文章的习惯,不理解摘要、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即使在导师的指导下,仍然不能较好地进行表述。在信息搜集、整理方面,学生大多不喜欢去学校图书馆,偏向于查找网络资料和曾经看过的专业书籍与教材。由于目前很多网上资源雷同的较多,而且学生普遍缺乏收集资料的技巧,不会使用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查找,造成参考文献中教材与参考书所占比例较大,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所占比例较小,使得相似选题的同学所收集的资料也大同小异,甚至完全一样,这显然和安排毕业设计的出发点是相背离的。 1.2 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是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比较盲目,他们要么选择在教材中学过的专业知识点,要么选择能够找到参考文献最多的论点作为选题,而对于选题是否为当下的热点,是否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现实工作有无指导意义等问题却没有更多的思考。不少选题已经过时,与专业理论的发展已经脱节;有些选题过大,立足于宏观,根本不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能完成的;有些选题不能体现专业特点等。这就使得学生写出的论文比较平淡,没有特色和亮点,论文的质量也较差。 在写作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针对自己论文涉及的问题开展实际调研。即使导师要求学生在写作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与自己的就业有机结合,有的学生也会投机取巧,借助网络收集一些案例和数据资料,或者对调查对象做简单的了解,描述的事实都浮于表面,很少有学生会对某一行业、企业或某一营销现象做更进深入的调查和思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的内容以理论为主,空洞、乏味,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论据不真实,说服力不强,论文对实际工作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的调查、研究、思考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1.3 毕业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其毕业设计无法象工科专业一样,让学生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一个项目,并且以文字形式将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记录下来,所以,绝大部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以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一种操作方式,对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学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又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较深的理论水平又恰恰是高职学生所缺乏的,所以,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往往缺少对理论的独特见解,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2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 随着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加大,也随着市场营销学科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原有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甚至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 2.1 改革目标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改革。结合营销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将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2.2 改革思路 通过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进行一体化改革探索,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训与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必将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因为通过校内综合技能的实训,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将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改革,既可以提升学生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活动的总结汇报能力,又可以改变学生原来撰写论文空洞无内涵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可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调研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营销活动能力、策划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 3 具体措施 3.1 全面实行导师制 从2011年六月份开始,我们首先在2009级学生中开始改革试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共有6名教师参与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86%,平均每名教师负责指导12~16名学生。导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为工作中心,指导学生第四、第五学期的各项专业学习活动。同时建立《导师指导记录》,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抽查、询问、关注所带学生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3.2 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组织 以往的毕业设计,每位同学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人完成个人的论文,同学之间没有多大的交集。改革后,从第四学期开始,每4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导师,统一接受一位导师的指导。从第四学期的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到第五学期的毕业设计,全组同学一起参与实训的各项工作,在完成毕业设计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一做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3 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内容与学生实践成果相结合 为改变以毕业论文为主的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我们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各项工作成果为基础,要求学生结合已经完成的调查报告、广告策划方案、促销方案、产品推介计划等,总结已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思路。这一做法,打破了单一的论文结构形式,并将理论与学生的实践成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 改革成效 4.1 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成绩 参加改革试点的2009、2010、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227名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成绩。2009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0.5%,2010级毕业论文优良率58.8%,2011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1.5%,累计有四篇论文获院级以上优秀。 4.2 毕业设计和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有效结合 在论文选题上,学生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成果为选题依据,每位同学选取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对该环节具体工作过程的描述,总结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的市场调研、广告方案设计、促销方案设计、陌生拜访、产品推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创新的观点、方法、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重视度,提高了综合技能实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毕业设计,如《浅析“吴良材”眼镜促销方案的设计》、《浅谈“百事可乐”校园广告方案的设计》、《浅谈对“天堂伞”广告策划实训活动的探究》、《“传澄”情侣礼袜营销策略研究》、《浅谈“相宜本草”护肤品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等。 4.3 毕业设计抄袭率较低 由于本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参与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活动的总结与提升,真题真做,即使是同组同学,由于选择实训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写作,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做法与体会,所以在选题、写作内容与表达方式上基本避免了雷同;在写作过程中,导师也严把质量关,对存在的抄袭情况及时发现与制止。这些做法,有效地控制了抄袭率,历届毕业设计的抄袭率都较低。以2011级为例,抄袭率为0的占41.5%,抄袭率低于5%的占50%,其余的抄袭率也都在10%以内,远远低于毕业设计抄袭率不得高于30%的标准。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需求状况调查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但是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很少。因为合格的营销人才不仅需要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相对外向的性格,一定的实践基础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本文对常州本地企业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需求以及高校营销专业学生对学校培养的认识两个方面进行调研,找出供需之间的脱节的环节,从而为高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需求需求;调研;改革教学模式 据历年全国人才市场的求职人数和招聘职位数的专业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内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求一直高居排行榜第一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再加上,我国大多数行业的产品现状是供过于求,有许多甚至是严重滞销。在“过剩经济”时代,如何让企业的销售得以顺利完成,获得合适的营销人才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当今企业人才需求相挂钩,我们在常州范围内对一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围绕常州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市场需求背景、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市场营销毕业生的主要工作流向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调研的方法,共涉及119个用人单位。 一、企业对市场营销毕业生需求调查分析 (一)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岗位需求 目前,企业需要的营销毕业生主要在销售岗位,主要从事市场开发、销售谈判、促销等,这部分需求占60%以上;其次是营销策划、市场调研等市场研究岗位占150%左右,还有超过20%的岗位行政、管理储备生等岗位。这些岗位需求说明营销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销售工作,少数从事营销策划、市场开发工作。市场调研等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常州企业大部分为中小民营企业,企业对待品牌运作和市场研究不够重视,更多关注销售渠道和客户开发上。 (二)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知识、技能、素质等的要求 1.素质要求 企业对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要求70%多,特别是职业道德占半数,可见企业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其次,要求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占60%。专业知识,体现在在校成绩要求名次靠前占30%,说明,毕业生要想在企业中长期发展下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沟通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技能要求 企业对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的要求中不要求近占总数的一半,说明企业对这两种专业水平要求不高,但也有另一半企业要求有四级证书和计算机一级、二级证书,这说明有些营销工作是需要懂外语或会计算机的人员来做,所以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最好拿到这三种证书。 3.企业对毕业生学历与经验的要求 (1)企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中本科与专科差不多,无要求的也占1/5,相应的工作经验要求一年到三年的占一半多,所以在营销工作上企业更看重的是经验。常州本土企业对营销专业需求主要其中在专科和本科,研究生学历需求不多。 (2)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有:营销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推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管理能力、法律知识、贸易知识、财务知识。因此市场营销工作是一个混合性的工作,需要具有综合能力。这说明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包括多方面知识,因此毕业生要在学好营销知识的同时还要补充其他方面的知识。 (三)企业对市场营销人员的满意度、薪资待遇、招聘情况 1.满意度。42%的企业对所雇佣的营销专业生表示满意,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销售能力强,勤奋务实;少部分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由此看出,目前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毕业生出色之处在于销售能力强,但有的营销人员不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需要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毕业生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对公司的忠诚度。 2.薪资待遇。常州企业给营销毕业生的工作基本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方法。50%的企业提供给营销毕业生底薪为2000-3000元/月的工资,30.2%的企业提供3000-5000元/月的底薪,只有9.5%的企业提供5000元/月的底薪。市场营销人员的工资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提供给营销毕业生的薪酬和业绩挂钩。 3.招聘情况。 (1)专业要求。54.1%的企业招聘销售人才是要求其是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对专业情况不要求、要求是技术类专业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比例基本都在15%左右,大部分企业还是倾向于招收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从事市场营销工作。说明市场营销毕业生从事营销工作具有优势。 (2)性别要求。企业在招聘人才中性别选择倾向不明显,说明性别因素对单位选择市场营销人才几乎没有影响。岗位在常州的企业相对需要女性的比例略高,而涉及到长期出差或驻外地工作,男性需求相对高些。 二、市场营销毕业生问卷分析 为了更好地调节企业需求与学校的培养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解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并与企业对市场营销准也毕业生的需求调查进行对比,以此来促进校企之间的互相了解。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方法,涉及常州三所本地大学。现将有关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调查单位情况 本次调研共涉及三所常州本地大学的160名大学生。参与调查的学生女生占了65%,由此不难看出,目前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女生居多,这一状况常州高校基本是一致的的。年级分布方面,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因为这两个年级的学生更具代表性。 (二)学生专业学习现状 1.被调查学生选择市场营销专业的原因分类 选择市场营销专业的以志愿服从的比例较大,占55%,朋友或家人推荐的占30%,个人兴趣选择营销专业的不到20%。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营销专业热情不够,对专业缺乏兴趣。 2.对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61.2%的学生是大概掌握,31.2%同学是不太掌握,非常掌握和不掌握的同学分别占了2.5%和5%。可见,能够熟练掌握营销理论知识的学生比例不高,这与一部分学生对着本专业缺乏热情有关。 3.对市场营销就业前景的看法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5%的学生认为市场营销的就业前景非常好,63.1%的学生抱着还行的乐观态度,同时,23.8%的学生认为不太好,5.6%的学生认为不好。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投身于市场营销工作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的,尽管入学时学生选择营销专业比例以及专业热情不高,但经过高校专业培养,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专业自信提升了。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对专业前途感到渺茫,缺乏从事营销工作的的信心。 4.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调查 在校期间有过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或实践的只占了57.5%,没做过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或实践占了42.5%,可见,目前大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践性,过多的拘泥于校园的安逸生活,不能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忽略了实践自身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5.在校所学的课程是否有实践性调查 所调查的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生中认为专业性不强和一般的分别占了51.9%和38.8%,而认为很贴切的只占了6.9%,可见学生对学校课程的设计还存在很大的不满,主要体现在课程理论性过强,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案例选择不够贴近时展的特点等。 (三)学生对未来就业以及专业看法调查 1.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情况调查 在这个调查中,选择可以暂时从事的学生占了43.6%,视情况而定的学生占了40.6%,而非常愿意从事的只占了11.2%。可见,目前有84.2%的学生还保持着徘徊的中立态度,原因可能是调查的主体是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未来就业方向还没有完全的确定,对于未来的规划也还没有那么清晰。 2.学生对得到的薪资待遇期望值调查 学生对未来薪资待遇的期望值所占比重最大的是3000~5000,其次是2000~3000,可见,在薪资待遇这一方面,学生期望值较高,可见,学生对自身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有利于激发自身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从另外一方面而言,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工资的工作机会少,较低的工作容易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落差。 3.选择职业的主导因素调查 目前学生选择职业的因素中占比重较大的是薪资福利待遇(37.9%)和职位上升空间(30.5%),而个人的兴趣爱好只占了17.2%,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于就业的出发点已经不是自身的兴趣爱好,而是以更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出发点,可见现在的就业形势和生存压力让大学生更加关注职业的发展。 (四)学生对学校培养计划以及课程设计方面的看法 学校培养计划不满意方面。对于学校培养计划不满意方面占比重在比较大的两项分别是理论过强(41.5%)和专业能力不能得到提升(24.5%)以及案例教学比较少也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23.7%),可见,学生期望课程更加实用,更加贴近实际。 三、结论与对策 (一)对大学生的建议 1.合理定位目标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当中,占多数的分别是营销策划能力和推销能力。作为大学生,应该清楚自己在大学期间向哪个方向发展,合理定位自己的目标,并朝着定位目标做针对性的学习。 2.丰富专业知识 首先要牢抓基础,学好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这一点,我们结合调查问卷,发现只有真正对市场营销感兴趣,学好专业课程的可能性才更大,所以学习兴趣真的很重要。当然光学好课堂上的内容是不够的,在打牢专业知识基础上,我们可以丰富课外知识,阅读相关课外书籍,这样我们的视野可以更开阔,而不是只局限于课堂。 3.创新实践手段 现在企业很看中市场营销毕业生的工作经验,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要求从业者拥有1―3年的工作经验。而这一方面正是现在大学生所欠缺的。调查发现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局限于家教,推销员,和发传单的工作。这种工作除了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之外,其他方面对个人的激励作用不大,我们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或者寻找产品销售的实习机会,充分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对学校的建议 1.改善录用机制 现在我国实行的是高考制度,可以说是一考定终生,在学校根据分数的高低来决定学生的专业。但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不仅需要良好的成绩,更需要外向的性格,沟通能力。所以就学校而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学生录用工作完成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把相关专业中,适合做市场营销的学生转入该专业,增强专业之间的流动性。 2.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学校而言,在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要增加培养途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校企合作,这样以一种直接简单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就业机会,于学校于学生都是有好处的。这样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市场营销的专业前景,让更多人对专业的未来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提升教育质量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不满意的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是理论性太强。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课程的实践性非常重要,同学纠结的都是课程的理论性是否太强,所以学校应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具体而言,课程应该注重实际情况的分析,多一些案例教学,案例应该经常更新,提升课程的实用性。 4.增加老师实践机会 老师不仅要教好我们的专业知识,更是我们生活上的导师,一个老师的知识见地,直接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了解市场营销的专业现状,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三)对企业的建议 虽然说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你。但对企业而言,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此我们也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期许,首先就是增加校企沟通,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培训,让毕业生能尽快的融入到工作中,注重毕业生能力的培养。其次,是适当提高薪资待遇,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我校在内的很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和管理制度不容乐观。希望学校能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到毕业论文环节,首先从教、学和管三个方面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其次从质量环的各个环节加强全过程监控;再次在人员上要强调管理的全员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全面质量管理 1 引 言 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梳理和总结,是对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次实践演习,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训练的基本过程。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它对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2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现状和质量状况,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本专业毕业论文,对其选题、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专家、一线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和管理制度不容乐观。 2.1 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过于依赖现有的文献资料,为了节省精力和时间,将别人的文章剪切拼贴或稍加改动,凑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这些投机取巧的方式,在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不在少数。 2.2 文献综述问题 文献综述是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关键环节。第一,许多学生对文献综述缺乏统一的认同,对什么是文献综述和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缺乏准确认识,因此文献综述的质量也就不高。第二,营销专业的文献综述包含在开题报告中,篇幅很小,难以对目前研究现状和各种观点进行较为完整的归纳和总结。第三,文献综述不够规范。许多学生将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综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现状,而且普遍对文献中的观点缺乏评价。 2.3 外文翻译质量不高 外文翻译既能培养学生利用外文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更多地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又能考查学生外语水平情况。但目前来看,营销专业大四学生的外文文献翻译情况并不乐观。首先,最突出的问题是语句不够通畅,内容不够准确。甚至有些学生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外文文献,由英译汉改为汉译英,用翻译软件把中文文献译成英文,翻译质量可想而知。另外,有些学生的外文翻译虽然数量上符合学校规定的字符数,但与论文的关联性不大,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用价值不大。 2.4 教师评语缺乏客观性 指导教师的评语是对论文的总体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地指出论文所取得的成绩和创新性,但同时也要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但部分教师的评语未能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还存在着评价不客观或缺乏对论文本身质量的评价,致使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主观认定最终给出的成绩与论文实际水平不相符合。另外评阅教师对论文的评语存在着与指导教师评语类同的现象,有些评阅教师未提出是否可以参加答辩的意见。 2.5 答辩过程不容乐观 首先,答辩记录是学生论文答辩过程的真实反映,反映学生的专业水准、表达能力以及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虽然对每个学生的答辩过程都有记录,但大多存在着答辩记录过于简单的问题,表现在:答辩小组提问数量较少,最少的只有3个问题;再者是学生答辩内容记录过少,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答辩的真实情况。其次,对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制度不甚科学,表现在:评阅老师评分时过于以指导老师的分数为参考和基准,尽量使两项成绩处于同一档次上,不能达到独立评判的目的,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的成绩拉不开档次。再次,五级制的评价界限比较模糊,特别是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均处在80~89分,但最终都被评为良,不能令人信服。 3 原因分析 3.1 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后半学期,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准备找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关键时期。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大部分毕业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寻找理想工作上,对毕业论文写作也只是抱完成任务的态度,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保证。由于现实中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对就业并无很大影响,而且大多数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把撰写毕业论文看作是获得本科文凭的手段,所以许多学生采取了消极应付的态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3.2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当前应试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大多数课程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缺乏对考试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不愿意带来更多的工作量,更愿意按传统方式。这种传统方式的教学和学习,导致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思考,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形成。大学的应试教育使更多的学生沉溺于追求课程分数,而削弱了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追求,也忽视了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能给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毕业论文相关课程缺乏 从整体来看,本科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与毕业论文有关的课程比较缺乏。毕业论文要达到较高水平,除受专业知识影响外,还受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写作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是目前,与毕业论文密切相关的课程并没有成为普遍开设的课程,这大大阻碍了学生获得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知识的正常渠道。具体到市场营销专业来看也不例外,营销专业的课程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的讲授,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营销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流程和规范等写作基本常识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知识的了解主要来自大四阶段指导老师的有限指导,有些来自学院组织的有关讲座,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课程论文的写作训练,没有实现毕业论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结合。这充分表明,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相关课程的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3.4 缺少科研训练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但这种素养不是短期能造就的,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在我院市场营销专业,除了个别学生参加过URT(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之外,大多数学生平时缺乏科研能力的训练,只有在大四上学期才被安排一次科学研究训练,同时也是毕业论文的启动环节。因此缺乏长效机制,学生的科研素养较难形成。 3.5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有待规范 首先,毕业论文写作任务书描述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大致思路以及计划进度等有关内容,这本应是由指导教师下达给学生的。然而有些学生毕业论文的任务书由学生自己填写,最后由教师签名。而且同一教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进度基本相似。有些学生的论文日志是毕业论文完成后通过时间追溯写就的,不是毕业论文真实过程的记录。其次,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本应是学校根据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检查。通过中期检查,可以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出,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一环节是对毕业论文进行过程控制的关键一环。但事实上这个环节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校的中期检查采用随机抽查的形式,抽查比例很低,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抱有侥幸心理,对中期检查不够重视。其次,教务部门人员少,日常工作任务重,对各系上报的中期检查材料只是收全而已,而对所写的内容关注的不多,最终使检查流于形式。最后,少数指导教师敷衍了事,甚至根本没有进行检查,便随意地在中期检查表中填写“正常”。 4 毕业论文环节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其特点是全过程的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和全员参与的管理。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应力求在管理范围上体现全面性,包括教、学和管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在管理过程上体现全程性,也就是从质量环的各个环节加强监控,不断改进;在人员上强调管理的全员性。 4.1 进一步增强毕业论文质量意识 首先,学生、教师和管理者都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阶段和过程,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的总结,是对学生查阅文献、科研和独立工作等方面能力的考查。其次,要在学院、系、教师和学生各个层面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充分认识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教育功能,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4.2 合理设置相关课程 毕业论文教学需要相关课程的支撑,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是毕业论文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在本科阶段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一般很少有相关课程。所以,一方面,建议在大二或大三时增设论文写作课和研究方法课等作为专业必修课。让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流程和规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各个写作环节的目标和任务,获得文献检索的技巧,掌握各研究方法的使用。另一方面,以现有的专业课为依托,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这些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例如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时根据主要课程撰写课程论文,进行论文写作的初次尝试;大三阶段可以结合专业课的学习撰写学年论文,初步掌握正规学术论文的写作;大四时可充分利用实习报告写作中积累的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开始正式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院管理部门要合理地安排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并能腾出时间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其次,指导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和实践工作能力。通过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再次,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和人格修养。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人格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教师良好的学术风范的形成。 4.4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过程。应加强对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学生提高更多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使学生的就业率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另一方面,学校与用人部门和单位应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使用人单位了解和配合学校毕业论文阶段的要求,意识到忽视和放弃这一环节对谁都不利,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4.5 加强全程性管理 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环节由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评审等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每个责任部门做好全程的控制管理是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保障。学校、学院和系形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层级系统。主管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教务部门等相关机构和人员是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机构,在整个学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系或教研室是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各层次要做到职责清晰。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加强有效的院、系两级管理,学院应加强对各系部的监督检查,各系应提高对其毕业论文的质量考核标准。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研究 最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响应政府号召,召开扩招工作,这样就使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数量激增,而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就进行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研究。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者,他们不仅要教授给学生文化课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要使他们不仅懂得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他们拥有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能力,熟知社会这个大市场当中的运行规律。这样,就需要对需要对高等学校的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的教育。 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内涵。 在20世纪初期,美国最早出现市场营销理论。而随着最近我国经济的快速发 展,市场营销理论也已经在我国出现了,已经被一些部门开始运用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已经被一些高校意识到了,这些高等学校已经开始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指导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了。但是大部分的高等学校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市场营销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中的重要性,还没有把市场营销理论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在市场经济中,高等学校就像一个工厂,高校毕业生就好比是人才产品,教师就像加工工人,用人单位就像顾客。显然,高校就像一个产业链,是完全符合市场运转规律的。因此,高校就应该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指导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高等学校毕业生应该合理认识市场营销战略。 1.高校毕业生要先进行时商场调研。高校毕业生进行市场调研,可以明确的认识到社会对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预期需要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供求关系并分析这种供求关系,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学历、经验来合理的选择用人单位进行应聘,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 2.高校毕业生要进行市场细分。高校毕业生在进行了市场调研之后,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吧用人单位进行划分。这样可以有利于高校毕业生进行分析、探索市场机会;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高校毕业生要定位目标市场。高校毕业生要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选定一定工作目标,要从自身条件入手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把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对等起来,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构成最合适的搭配关系。 三、高等学校毕业生应该合理运用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营销的策略 是很重要的,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方法,促销自己,从而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好工作。 高等学校的毕业生要懂得用人单位的需要,要对症下药,把自己变成单位需要的人才。高校毕业生要懂得自己去用人单位,上门推销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充分的表露出来,是面试官可以充分的认识自己,合适的安排自己的工作职位,这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很大的好处。这中形势的市场促销策略,可以大大的改善高等学校的就业问题。 四、为了适应市场高校和高校毕业生要首先培养自身的能力。 高校毕业生要充分的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合理的改善自身的条件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胜任自己的职位,更好的为单位服务,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高校学生在入学之后,有学好自己本专业的课程,每个大学生要从大一年级开始,认真学习,熟练的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有抽出时间选修一些就业类的课程。加大对就业技能和就业心理的培养;合理的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是高校生在学校的时候就能够对就业问题有一种合理的认识,从而可以很好的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知道自己的就业工作。 高等学校不能只把就业的问题归结到毕业生的身上,也要加大对学校政策的改变,使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就业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再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国外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因此,国内的高校必须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从而可以解决日益严重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物质的投入仅仅是一个层面,还要加大人员的投入,要设置足够多的专职人员为学生讲解市场营销知识,专门从事给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有这样高校才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市场营销之路,才可以为自己的毕业生铺上一条通上成功的道路,才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总结: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的规模不断地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纯的依靠以前的国家分配工作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已经不可能了,“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样就需要高等学校毕业生认真认识市场规律,合理运用市场营销知识。把市场营销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市场经济的模式来经营高等学校,这样可以把高等学校与社会更好的联系起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条由高校步入社会的成功之路。让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可以再以后的社会发展中添砖加瓦,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让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走出一条有自己的特色和蕴含着自己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可以为国家和世界的繁荣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儿科本科毕业实习阶段现状及对策 摘要:我国儿科医生紧缺,急需大批儿科专业医生,加强儿科本科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中医儿科本科的实习学生,在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思维不清晰、实习质量下降的现状下,采取巩固基础知识、加强经典学习、培训实践技能、重视病历书写、门诊跟师学习、培训医患沟通技巧的对策,在短时期内使实习学生,夯实儿科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提高培养水平。 关键词:中医儿科;本科教育;现状;对策 “儿科医生荒”,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进入“全面两孩”时代后,对儿科医生的要求更为突出。高校加强儿科学人才培养,无疑对缓解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科培养过程中,临床实习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的阶段,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历练过程[1]。就我校而言,本科毕业实习在儿科的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短时间内想掌握中医儿科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儿科人才,分析本科毕业实习现状,采取相应对策,具体如下。 1本科毕业实习现状 1.1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思维待提高本科毕业实习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儿科学,但带教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五脏特点,辨证概要,小儿疾病的特点,小儿用药的特点等内容,尚不能熟练掌握。而且,面对病情多变的复杂病例无从下手,诊治思路不清晰,临床思维能力需要提高。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医学生清晰的头脑、开阔的思维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前提。 1.2就业压力增加影响实习质量当前本科医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校招收人才时均倾向于研究生或博士生等高学历的人才,本科生缺少就业优势。为了能够在较好的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工作,一部分医学生选择考研,选择考研的医学生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复习考研上,势必影响本科实习的质量。还有一部分医学生选择就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参加人才招聘会、用人单位面试、投递简历等,主要精力放在择业上,实习时间也明显减少,实习质量明显下降。 1.3医学生缺少耐心医患沟通需加强有的医学生缺少耐心,面对哭闹不配合的患者,周围嘈杂的环境,不能耐心的检查、安抚患儿,仔细倾听患儿家属的叙述,使得病史记录不详细,查体不全面。在当今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形势下,有的患儿家属不信任实习医生,不愿意由实习医生诊治,实习医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胆怯心理、不自信,缺少亲切感,查体不够轻柔,也很难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2]。 2本科毕业实习对策 2.1巩固基础知识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不仅反映了儿科的特点,它还是与中医基础理论有着密切关系的临床医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3]。针对儿科实习的医学生,带教教师应注意讲授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特点,相同病症诊治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如感冒患儿着重讲解“夹痰”、“夹滞”、“夹惊”三夹证,遣方用药时结合小儿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为使医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安排病房实习的医学生上午跟随带教老师查看患儿,书写病历,下午安排授课、病例讨论(每周2~3次)。内容包括科室重点病肺炎喘嗽、哮喘、紫癜,常见病咳嗽、呕吐、泄泻、水肿、心肌炎、感冒等疾病,从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研究现状等方面讲述。授课结束后,由医学生再次询问典型病例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结合病例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师就典型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使得医学生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医学生打下牢固的中医基础,将来才能成为新一代中医儿科名医[4]。 2.2加强经典学习中医经典是中医的学术渊源,正如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源一样。《颅囟经》、《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幼幼集成》等,是中医儿科专业的经典著作,加强经典医著的学习,有利于学习到传统中医学理论和诊治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结合临床实际病例有针对性的指导医学生阅读原文,如分析泄泻病例的发病原因及病机时,可阅读《幼幼集成•泄泻证治》,原文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而水谷腐化,……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而下降,而泄泻作矣。经典结合医案进行分析是培养医学生的中医诊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5]。 2.3培训实践技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我们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基本技能的培训融入到临床带教中,要求医学生在管理患者时,通过望、闻、问、切基本中医技能,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病情,教师则从旁指导,纠正不当之处。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小儿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的测量,头围、囟门的测量,望小儿指纹,小儿心肺复苏、小儿腰椎穿刺术、小儿骨髓穿刺术、小儿胸腔穿刺术、小儿腹腔穿刺术等。 2.4重视病历书写病历书写是实习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中医儿科病历的书写与成人有不同之处。如记录患儿的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母亲的妊娠史等,对患儿疾病的判断、转归、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中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带教教师要详细讲述病历书写规范、用词准确、病史采集完整,避免疏漏。如记录患儿咳嗽症状,要同时记录咳嗽有痰、还是无痰,痰液的颜色,咯痰量的多少,痰液的气味和形态,何时咳嗽剧烈,是持续性咳嗽还是阵发性咳嗽,有无犬吠样咳嗽,咳嗽后有无鸡鸣样回吼声,有无喘促等伴症。对于医学生病史记录不详细,医学用词不准确,复制粘贴病历等现象,带教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错误病历及时修改,让医学生明白病历不但可以反映医生的诊疗水平,而且是真实记录患者病情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医疗文件,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作为重要依据,故需要认真对待[6]。 2.5门诊跟师学习中医儿科门诊实习是病房实习的有益补充。门诊与病房相比,疾病病种更广泛,如小儿乳蛾、厌食、积滞、滞颐、腹痛、唇风、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在病房少见,而且门诊病种有一定的季节性,如春季传染病如痄腮等多发,夏季脾胃系疾病如呕吐、泄泻多发,冬春季肺系疾病如感冒、肺炎喘嗽等多发。医学生在儿科门诊轮流跟随我科多名省市名中医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临床选方用药特点、辨证诊治思路以及创新性理论,还会学习到如何与患儿沟通,如何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名医们的敬业精神与高尚医德,医学生能耳濡目染,这对疾病的认知,良好医德的培养大有裨益。 2.6加强医患沟通近年来医疗纠纷增多,医患关系紧张,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医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与患儿沟通时,医学生更应态度和蔼、语言温和,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鼓励患儿自己表诉病情,对于哭闹患儿要尽量安抚,查体时动作要轻柔。与家长沟通时,要思路清晰,根据患儿主诉等情况,帮助家长理清思路,准确而全面的介绍病情。向家长交待病情时,要客观而又巧妙,如实的告知家长患儿的诊断、化验检查、治疗方案等情况,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配合治疗。与患儿及家长之间建立良好医患沟通,也是优秀医学生的必备条件。综上,我们分析中医本科医学生毕业实习阶段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医学生通过中医儿科阶段的实习,掌握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经典理论知识,熟悉临床实践技能,培养良好的中医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技巧,使其能尽快融入临床,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儿科医生。 作者:郭亦男 孙丽平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药院校构建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探讨 摘 要 毕业实习是中医药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转入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本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医药技术人才。①②本文以当前毕业实习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症结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探讨并建立一种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期能有利于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中医药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毕业实习 质量监控 信息反馈 人才培养 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上社会的预演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学校、 教师和学生都应非常重视这个教学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毕业实习存在的管理症结,就如何建立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为切入点,阐述了建立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从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方式、毕业实习质量评价、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对如何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进行了探讨。 1 毕业实习存在的管理症结 我省是教育大省,有120余所高校,在校生约109万人,由于在校生的校园环境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容易把握,学生管理工作也因此相对容易开展。但到了学生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离开校园进入其他实习单位,成为“半社会人”,管理上的“真空”现象让部分学生思想上出现松懈,在生活和工作上相对散乱,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发现,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社会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使得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以及前途的迷茫,激发了考研的决心,而就业、考研与毕业实习在时间上的重叠度高,引发了学生们在三者时间分配上的矛盾。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毕业实习这一动态教学环节出现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环节的学生毕业实习质量大幅下降,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竞争力的增强。③④ 2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如何应对当前形势下的毕业实习管理,_保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如何协调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考研的矛盾,是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的管理工作模式思路过程,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需求的过程,而体系的构建也有有助于学校对实习生的监控管理,可进一步的加快、满足社会和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合理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能够有效解决毕业实习中的管理症结,是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同时,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提供大量反馈信息,为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的调节、控制和决策依据。因此,加强中医药院校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且科学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 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策略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促进毕业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最终目的,以学校、教师、学生和实习基地为主要对象。在体系构建思路中,我们首先必须理清他们各自对体系的需求、理清社会和教育对体系的需求。初步考虑可以从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方式、毕业实习质量评价和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满足各方面需求。⑤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3.1 管理模式 按照三层次、三阶段进行实施管理。 三层次:学校管理部门、各实习辅导部门和老师、各实习学生小组。 (1)学校管理部门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与实际情况,统一部署实习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实习方案。 (2)各实习辅导部门和老师通过充分学习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的实习方案,进一步对实习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 (3)各实习学生小组通过认真学习实习内容,并且根据实习内容的指示,认真完成具体的实习任务。 三阶段:实习前、实习期、实习结束。 (1)实习前:学院开展实习动员活动,并进行实习前学生心态的调查,适时地调整实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加强实习管理质量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毕业学生实习的效果。 (2)实习期:打破传统的实习模式,将实习期分散分配。将实习期前段时间安排给学生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培训或其他与毕业实习相关的培训工作,从而有效地缓解学生考研与到外单位实习的时间冲突矛盾。此外,在校内进行毕业实习有关知识培训的同时,学院相关管理部门能够进一步对毕业实习任务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实习期的后一部分做好准备工作。学生也能够在前段时间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以此来更好地进入之后的实习阶段。 (3)实习结束: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实习结果进行总结,规范实习后的学生论文答辩等流程。同时,及时总结,找出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下年实习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经过以上过程实施,最终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规范的管理流程。 3.2 信息反馈方式 各种渠道或信息源反映的与实习方面有关的问题、建议、改革思路和现状能够及时地反应出学院整体教学工作的质量状态。 学院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地收集有关信息,并且根据毕业实习生的跟踪调查结果呈现的信息,及时调整实习方针与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校各个部门、相关教师、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实习基地的各个部门、学生家长等对象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明确分工、拓展渠道的效果。 同时,设立院主管教学领导信箱、教学办公室主任信箱、党支部书记信箱等相关领导信箱。公开相关职能部门的电话,使信息的收集更加简便、快捷、直接,更加有效地提高信息反馈的效率。 3.3 毕业实习质量评价 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学校、实习基地、教师、学生四个方面的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 采用量化质量监控指标,按照对实习生的要求将实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种必须掌握的实习技能赋予一定的分值,并且要求在各科实习完成后必须达到一定的分值,对实习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对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使其具体化和量化,具有可测量性,最终反映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能力、投入幅度、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等,在此基础之上,对毕业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量化的评分,以此评分作为毕业实习生实习考核的最终成绩。同时,对带教老师的工作情况在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思考,具体考虑带教老师工作过程是否到位、是否按时填写工作情况汇报、是否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等,从而形成一种规范化的建设模式。 3.4 制度保障 始终坚持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及信息反馈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纳入文件,形成文件系统,制定相应的制度,并汇编成册。如《毕业实习应注意的事项》、《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流程》、《学校毕业实习管理及考核规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等,为及时发现毕业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习质量和效果、体系的运行畅通提供保障。 4 展望 我校药学院每年毕业生高达800余人,其中药学专业的有200余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成功构建将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加快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能。同时,能极大的提高我校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并能进一步促M我校院系及学科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批新时代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此外,在省内乃至国内推广优质教学管理模式,构筑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可供其他院校借鉴,以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国内知名度。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摘 要:本文希望通过对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目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解决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提升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 毕业生 跨区域 就业意向 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和大学生文化、就业等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而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区域差异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所掌握的数据,不难发现,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区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是经济发达、生源较多的地区在编人员需求少,门槛高,但求职者人满为患,毕业生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另一方面,一些经济欠发达、生源较少的地区,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医护人员需求量大,却很少有毕业生愿意选择去这些地方就业。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目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结合各区域对中医药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对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还可以给地方性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设置提供参考,提升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进而提升就业质量。 “跨区域就业”是指劳动者到其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区域去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跨区越的分析单位可以是国家、省份、地区、县区或者是乡镇等,本文以县区为最小的分析单位,所指的跨区域就业是指毕业生到生源地所在市、县以外的其他区域就业的情况。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云南中医学院2015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共计发放4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为98%。调查对象覆盖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市场营销等14个专业。其中,男生128人,女生323人;云南省农村生源318人、城镇生源79人,外省农村生源26人、城镇生源28人;党员107人,非党员344人;独生子女95人,非独生子女356人;学习成绩排班级前50%有404人,50%以后的有47人;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有120人,偶尔参加的有297人,从不参加的有34人。 2 调查结果分析 王文波、宋琦等人在《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研究述评》中认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区域性流动产生关键影响”,“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本文以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做参考,其中个人因素主要以性别、政治面貌、是否是独生子女、学习成绩和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情况作为参考,家庭因素主要以家庭人均年收入、父亲的受教育程度、父亲的职业、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的社会关系为参考。 2.1 个人因素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影响 从毕业生的个人因素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目标很明确,同时,不同的个人因素对就业区域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影响特征。生源地市区或县区是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区域,50%左右的毕业生都愿意选择在生源地市区或县区就业,其中40%以上的独生子女和经常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生源地市区就业,这与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生活环境以及对周边人际关系的熟悉程度考虑有关。从跨区域就业的区域选择看,所占比例较高的是学校所在地昆明,其中35%以上的独生子女和学习成绩在班级前5%的毕业生自我认同度更高,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就业,而出于对自身在求职中竞争能力的考虑,仅有11.11%的学习成绩在班级50%的毕业生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就业;其次是离家较近的县城,其中17.19%的男生和32.14%的学习成绩在班级50%以后的同学出于能顺利就业的考虑,愿意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县城就业,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所占比例在10%左右。而愿意选择到外省中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不到10%,愿意到外省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不到5%,其中独生子女无人选择跨省就业,男生、学习成绩在班级50%以后以及从不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毕业生无人选择到外省大城市就业。 2.2 不同家庭(家人)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态度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来自不同家庭、家人对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的态度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来说,大部分家庭对于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持“一般支持”的态度。从家庭经济情况来看,40%以上的家人对于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持“一般支持”态度,其中出于家庭对求职成本和回报的考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中等收入的家庭更加支持毕业生离开家乡到外地就业。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对于毕业生选择到外地就业时,53.62%的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家庭表示“尊重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意愿”。从父亲的职业因素来看,35%左右的来自父亲在企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和公务员家庭的毕业生,较其他情况而言,家人更加尊重毕业生的个人意愿,同时,29.27%的来自父亲是自主创业的家庭非常支持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从生源地来看,较省内的毕业生而言,省外生源的毕业生其家人更加支持毕业生到新的环境去就业,占30%以上,而省内的家庭所占比例不到省外家庭的一半。从家庭社会关系来看,家庭社会关系较为广泛的家人可以利用家人在当地的社会关系网为毕业生求职提供帮助,因此25%以上的“社会关系较为广泛”的家庭不支持毕业生外出求职,25%以上的家庭社会关系一般和较少的家庭表示尊重毕业生个人的意愿。 2.3 阻碍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因素 阻碍您到生源地以外的其他城市就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36.14%的毕业生在选择是否跨区域就业的主要阻碍因素是对家人的牵挂,可见,亲情仍然是90后毕业生较大的牵绊,“父母在,不远游”这一传统的思想观念对90后毕业生的影响依然很大。其次,因为来自家庭收入较低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考虑到就业的交通成本和住宿费用等经济问题,17.07%的毕业生认为其跨区域就业的主要阻碍因素是就业成本高。同时,16.85%的毕业生认为对其他区域生活环境的不熟悉是他们选择跨区域就业最主要的阻碍因素。而没有熟人、单位是否有编制和工资待遇这几项因素的比例均在10%以内。只有7.76%的毕业生表示到生源地以外的其他城市就业毫无阻碍。 3 对策及建议 解决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实现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存在诸多困难和阻力,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第一,政府方面。首先,针对这种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政府在继续推进完善目前的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打造政策“洼地”,构筑人才“高地”。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环境,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方面,可以优先考虑常年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保证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不仅引得进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其次,在人才输出方面,为了鼓励更多的毕业生“走出去”就业,应继续加大对贫困生的求职补助,为贫困毕业生解决因为就业成本造成的跨区域就业障碍。政府应加大与其他省份区域的人才输出战略的构建,帮助毕业生搭建“走出去”的平台,为毕业生拓宽外出就业渠道。 第二,学校方面。首先,结合自己的地方特色,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专业建设,构建一张属于自己的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名片。其次,在进行招生时,学校应针对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的需求,适当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招生名额。同时,还应该多了解省内各区域以及省外各地对中医药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和行业准入情况。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提升人才质量。再次,为了更好地输出人才,学校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出省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外面的医院岗位去了解和熟悉外省医院的需求,提前适应当地的环境。 第三,老师方面。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及时向学生就业信息,做好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让毕业生能结合自己的求职竞争能力来理性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专业课教师更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四,毕业生本人方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及早奠定自己的求职资本。同时转变就业观念,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竞争力,理性地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是更多的择业机会和挑战,而像中医药大学这种专科性较强的高等中医院校,由于专业教育的滞后效应和人才成熟期较长,与其他高等学校相比,学生的就业方向相对局限, 加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行,就业形势尤为严峻。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毕业生 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与以下三因素密不可分: 一、学生主体因素 当前, 社会上对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的需求状况观点不一, 不少人认为中医毕业生太多了,也就是所谓的人才过剩。但是,现实情况确是,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大有人在,可是每年招不到所需学生的单位也比比皆是。城市中的大型三甲医院岗位竞争激烈,而人才过剩,但是地方区县医院、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大量空缺,人才明显不足;以我们学校为例,每年都有很多地方区县中医医院来校招聘,但是往往招聘到的毕业生屈指可数,空手而归的情况也实属经常。笔者专门对地方医院和毕业生做过调研,经过调研发现,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在于我们学生的主体因素,多数毕业学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不实际。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自身条件十分优秀的毕业学生不能把握住每年 十月至第二年的三月这段毕业生和招聘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高峰期,往往在等待、观望和左盼右顾中错失最佳就业时机,这种错失时机,是可惜的,一旦招聘单位的岗位已满,再想找到合适的职位就太困难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医药专业在一线大城市和三甲医院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然而高等中医院校的毕业学生人数却仍在递增,就业的压力自然成正比。 二、学校客观因素 伴随着高等学校招生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各类高校都在扩大招生,高等中医院校也不例外,那么这自然就会导致中医药专业的毕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招聘单位自然就有了足够选择的空间,人才供过于求是必然的,可以说,这已经成为影响高等中医院校毕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这种扩招并没有保证学生的质量,学生的培养模式也没有相应的改变。 现实情况是,我国的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的人才需求,高校自身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专业的盲目划分, 教科书内容的一成不变, 教师授课方法的落后,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的薄弱等等。高等中医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自身就存在滞后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可是,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并不是固定的, 而高等学校的扩招却不能适应这种社会需求,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与人才需求的标准,这就产生了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人才紧缺,而并不急需的人才过剩。 三、社会现实因素 首先,政府相关制度的影响。政府出台的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和相关的制度、体系会影响高等中医院校的毕业学生的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就明确的规定,无论是中医学专业还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只能报考中医类执业医师,那么这种情况,就会缩小很大一批学生的就业空间,甚至一些学生会因为政策原因而放弃从事医疗工作,不能学以致用,这也就违背了高等中医院校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初衷。 其次,招聘单位的偏见。如今,多数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招聘首先考虑到的就是招聘来的人才能否立刻创造价值,西医医院仍占主流,中医类毕业学生无法踏入门槛,甚至很多中医类医院都开始缩减中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而更倾向于西医专业。另外,许多用人单位总是认为,985、211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就比其他大学的学生优秀、博士比硕士强,硕士比本科强、本科比专科强,这种门槛高的偏见,既要求学生的成绩优秀,又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强,道德品质优良,挑专业、挑层次、挑学校、挑性别, 许多普通高校毕业生或者普通学生就很难找到工作,这必然会引起人才的浪费和人力资源过剩的问题。在我们和本校毕业生沟通的过程中, 许多学生认为在择业过程中遇到过不少类似的不公平的待遇 再次,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的封锁。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部分地方和有关部门,严格控制引进外地人才,只招收自己地方生源的毕业生。部分地方的国有大型企业,只考虑自己本系统、本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或者自己单位职工子弟,可悲的是,很多单位想要的人才进不去, 不想要的人员却一直在增加,很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都达成意向, 但却被这种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破坏,招进了一批用不上的本地生源或行业内部子弟。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 摘要: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许多学科领域中运用十分广泛,并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该文结合笔者多年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工作经验,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对多届毕业设计作品质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呈现出最终研究分析成果。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技术;毕业设计质量分析 1 毕业设计工作现状分析 1.1 什么是毕业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所学知识全面的总结以及系统的运用,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难度要大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因为通常毕业设计设计的知识面很广,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1.2 毕业设计工作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工作对于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中,毕业设计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要对其最后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综合训练,同时,学生综合素质也要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毕业设计对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2)毕业设计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的演练 毕业设计可以看做是对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最后演练,在校教育的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多种选择,就业、创业等。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四个转变:从经济不独立到经济即将独立的个人转变;从同龄人活动群体到非同龄人活动群体转变;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工作项独立的学习、工作转变;从学习为主到工作为主的生活节奏的转变。 为了学生可以顺利的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毕业设计成为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这一环节,可以迅速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毕业设计可以成为衡量专业教育水平的标准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因此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所学专业的教育水平和总体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是高校专业教育最后的一个环节,可以对教学的质量进行综合性的检验,是衡量高校专业教学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准。 1.3 当前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分析 在以往每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中,都只是简简单单的教师指导,学生主导执行,然后到最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得到最终的结果,以往的毕业设计工作到这就结束了,缺乏最终的总结分析,通过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分析,毕业生才能更清楚明白的了解本次毕业设计自己毕业设计作品结果。 (2)对于存在的问题不清晰 在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将会有许多的问题或矛盾出现,以往的毕业设计工作没有将这些问题很好的呈现,更没有发现这些问题的实质所在,也就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些矛盾,所以毕业设计工作也就没有体现出最重要的意义。 (3)学生评价不准确 在当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而进行答辩时,各专业也都将会为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给予相应的分数,人们往往会通过这个分数去衡量一个毕业生,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可能是由于在做毕业设计作品期间,学生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所以说以分数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 (4)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不明确 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对学生的培训和实践,也是衡量高校专业教学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标准,但是目前许多专业中的毕业设计工作对各专业没有推动作用,毕业设计工作反馈回来的结果对教学改革没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2 大数据分析技术 2.1 什么是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技术,通俗地讲,是在多样或巨量数据中快速收集和分析数据,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存储、 管理、分析挖掘、可视化等技术及其集成。 当前,大数据不仅指数据量的巨大,更重要的是要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更多智能、深入、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之所以具备战略意义,之所以能够有效提升竞争能力,不在于掌握了何等巨量的数据,而在于其有能力对这些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用。没有高性能的分析工具,大数据的意义与价值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洞察和释放。因此,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核心,是大数据分析技术, 它是最终决定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而言, 大数据分析主要涵括预测性分析能力 (Predictive Analytic Capabilities)、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 (Data Quality and Master Data Management)、可视化分析( Analytic Visualizations)、 语义引擎( Semantic Engines)、数据挖掘算法(Data MiningAlgorithms)等五个基本方面。 具体的大数据处理方法有很多,但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挖掘。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处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其基本理念可以凝炼为: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从具体操作的层面来看,大数据处理可能用到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基础架构、数据存取、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模型预测、结果呈现等。 2.2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具体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顺利开展。当面对7届(从2005届到2011届)毕业生,854件毕业设计作品时,没有一个良好的技术手段,是无法对如何庞大的工作进行整理和汇总。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解决数量大的问题,所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顺利进行。在面对如此多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时,将会遇到许多无用或错误的数据(俗称“脏数据”),这些“脏数据”对毕业设计分析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面对着这些“脏数据”,选择删掉,从而保障了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3)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顺利完成。当完整对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后,这样的工作其实仅仅完后了一部分,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才是本次工作的重点。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对有关联的数据进行再一次的整理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以某种形式呈现,从而可以更直观的表现出某种观点,从而实现分析的最终目的。 3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目标与流程 3.1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预期实现的最终目标 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主要为了解决上述中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有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整理分析历届毕业设计工作内容。本次毕业设计数据分析统计的数据概况如下: 3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升本 7届毕业生:从2005届到2011届7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 41位指导教师:统计7届毕业生的所有指导教师信息。 854件毕业作品:统计7届毕业设计中所有毕业设计作品的全部信息。 (2)客观的评价学生。在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中,分析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通过时间的长短可以较为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能力。 (3)将存在问题呈现,直面问题。将毕业设计质量分析的结果以绘图的方式呈现,直观的看出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促进问题与矛盾的解决,从而使毕业设计工作在以后的开展过程中更加有力、有序的进行。 (3)以强有力的数据分析推动教学改革。通过对毕业设计作品质量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查看出学生总体的学习范围,并且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改变,推动教学体系的前进。 3.2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阶段和流程 本次毕业设计工作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集成、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解释,具体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目标详见表1所述。 4 毕业设计分析数据模型设计 (1)相关分析模型 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关系。例如,在本次的毕业设计质量分析中,以X和Y分别记一个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和该作品毕业生的性别,或分别记毕业设计作品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则X与Y显然有关系,而又没有确切到可由其中的一个去精确地决定另一个的程度,这就是相关关系分析。 相关关系分析模型也是本次大数据分析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的分析依据模型。 (2)对应分析模型 对应分析也称关联分析,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在本次毕业设计质量分析中,使用对应分析模型主要是为了以点的形式形成趋势,从而可以在趋势中看到数据波动变化。 (3)对比分析模型 对比分析是按照同一个参考依据,将同一类别的不同变量放在一起形成对比,通过不同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变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根据上述的分析模型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收集以及整理过程,如整理毕业设计成果形式数据分析时的内容如图2所示。 5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指标设计 在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过程中,整理的大量指标及其数据,具体的指标有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数量、毕业设计成果形式、科研项目衍生课题数量、参加二次答辩分析、不同软件开发技术的毕业设计作品、不同数据库技术的毕业设计作品、不同作品成果形式的毕业设计作品数量、作品扩展形式等众多分析指标,分析指标的具体内容详见表2所述。 6 毕业设计工作分析结果 6.1 分析报告结果形态 笔者与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整理,最终将如此多的数据整理汇总,并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本次分析的结果改变了以往纸质分析报告的常规,本次的毕业设计质量分析结果以Web化的形式呈现,网站地址为:http://,如图3所示。 本次的分析结果以网站的形式呈现,这样这设计的主要目的及意义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方便快捷。本次主要使用的是ECharts画图的方式,运用ECharts多种绘图的方式,将数据导入到ECharts画图代码中,可直接生成图像,也可对图像进行形状改变,从而方便快捷。 (2)修改整理方便。当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发现某些数值或字段是缺失或错误的,可在源数据中进行准确查找,并可将查找后的结果直接写在代码中,这将会自动从新绘制新的图形,从而可以在修改、查错的过程提供方便。 (3)分析结果直观、效果强。以网站形式将分析的结果呈现,可以直观、方便地看到毕业设计质量分析的结果,同时也可根据每个分析指标结果的色彩不同,从而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出各个字段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使分析的结果更具有可视化。 6.2 分析结果呈现 (1)历届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作品成绩层次汇总分析 首先对历届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数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然后对历届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进行统计,并对其成绩层次比例进行汇总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历届教师人均指导毕业设计的数量成逐步上升趋势,从图5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质量来看,所有的毕业设计中,优秀比率在30%以上的教师有9人(22%),优秀比率在30%以下的教师有32人(78%),从而充分的说明了,教师指导的力度不够,从而促使毕业设计的优秀率偏低。 (2)指导教师初评成绩分析 对历届指导教师初评平均成绩与毕业设计参加一次答辩时的平均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指导教师给自己所指导的毕业设计的打分(平均值),普遍高于一次答辩时评委组给相应毕业设计的打分(平均值)。 充分的体现出指导教师对自己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存在一定的“私心”,指导教师没有进行严格把关,展现出毕业设计工作中的问题。 (3)毕业设计所用软件开发技术分析 对历届毕业设计作品中所使用的软件开发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在本次分析的过程中,也根据性别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通过两个分析结果,可以看出HTML/CSS和JS/Jquery是毕业设计中用的最多的技术;.NET、C#的比例也较高,但从趋势来看,C#的比例有下降趋势;JAVA、JSP和C/C++呈上升趋势;PHP的比例相对稳定;ASP技术明显呈下降趋势。结合性别分析发现,男生中,使用C#与使用JAVA的人数基本持平,约为1.3:1,而女生中,这一比例达到2.8:1,说明女生更倾向于使用C#。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为本专业类教学内容体系的改变提供重要的依据,学院可以根据学生使用的比率而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7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7.1 存在的不足 (1)指标点少。由于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是第一次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分析,所以在设计和整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指标点都较少,所以造成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内容有待升华。 (2)关联性低。在进行关联数据分析时,对收集到的数据关联分析较低,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每一个字段的价值,同时,在本次毕业设计质量分析中,关联分析力度不足,如没有对毕业生的在校职位与毕业设计最终成绩分析、指导教师的年龄与指导毕业设计作品成绩分析等,这都是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中的所欠缺的。 (3)数据清洗度不高。虽然在前期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但是处理的力度不够,所以在分析过程中,仍能发现存在许多错误的数据,这样给毕业设计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7.2 下一步计划 根据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分析工作中,将加大对指标点的统计整理,如学生的籍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项、教师的工龄、教师的性别等等,同时也将增加每个指标点之间的关联分析,从而使每个指标点数据更加有意义。 8 结束语 随着国家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分析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每个项目的发展和前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也结合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质量分析,从分析结果中得到许多的结论,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从而也推动了整个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和发展。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独立学院中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践与研究 摘 要:毕业实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工作的第一步,也是从一名学生转向医生的重要阶段。毕业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是进入医院实习的重要环节,对检验四年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适应医院实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医学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多年来开展毕业实习岗前培训的实践,对我院岗前培训进行初步探索,为相关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岗前培训;实践研究 毕业实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为缩短实习医生适应时间、提高实习质量起着重要作用[1]。随着我国医学教育规模扩大,2014年国家卫计委、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11号)。这些新规定的实施,使得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改革。随后我院被广西教育厅列为广西自治区转型高校名单。这些新的情况为我院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来新的实践。为提高毕业实习效果,使学生更快地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我院多年前就开始对相关专业医学生开展毕业实习岗前培训的探索,从2011年起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基本形成固定的模式,成为中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的必修课。 1.岗前培训的内容 中医本科临床实践教学作为高等中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完成临床实习,实现医学生角色转变,实习岗前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目前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因为各医院的层次不同、方向职能不同、教学科研实力不同,因此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岗前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我院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如下: 1.1中医临床基本技能 我院在岗位培训中主要对学生进行中医临床的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如:中医的脉诊、舌诊、问诊技巧和中医内、外、妇、儿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刺法灸法等。除此之外,我院还对学生进行现代临床医学的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操作技术、打结与缝合、外科手术前的准备、心肺复苏等基本技能的集中培训。通过岗前培训进行理论和操作的集中强化,在今后实习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1.2 病历文书的规范写作 相关病历文书的规范写作是医学实习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病历的书写规范作为医疗过程的证明显得尤其重要。我院在四年的理论学习期间并未开设相关病历书写的教育的专门课程,该内容散在于《诊断学》及《内科学》的课程当中,我院通过实习医院的反馈和调研了解到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对病历书写的要求比较茫然。几乎都在参考或照抄带教医师已写好的相关病历文书,自己缺少临床思维和见解。不能如实反映疾病发生和变化。因此,相关病历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对实习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岗前培训中专门对这一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1.3 实习期间的相关管理规定 医学生进入实习医院,除要遵守学校的有关管理规章外,还要遵守实习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经我院调研及实习医院的反馈了解到随着学生就业期望值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学生将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重点放在考研上与找工作上,对临床实习不够重视。因此为了规范管理学生的临床实习。在岗前培训中对学生强调实习纪律,严格请假制度,违纪情况处理标准,对保证实习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1.4 实习期间的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 因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相对于其他专业,医学类学生的实习业较为特殊。由于实习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发展、医疗工作、自我成长及环境改变等多方面压力,可能会影响到其实习工作的正常开展[3]。且实习过程中繁重的工作强度,严峻的就业形势,辛苦的考研复习,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都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实习过程,导致部分实习生产生职业倦怠情况。实习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的健康成长、临床学习以及未来就业或者升学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防止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产生职业倦怠,我院在岗前培训中引入心理测试,对易发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2.岗前培训的方式 我院的岗前培训共安排2周,最后1天为技能考核,临床技能操作的培训的方式主要是在我院临床实训基地进行实际带教操作,病历文书的书写和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采取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课程通过心理测试和优秀实习生介绍经验进行。 3.考核方式 我院实行实习准入制度,岗前培训不合格的学生不得进医院实习,必须经过补考且成绩合格之后方能进医院实习。考核采取类似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多站式考试方式,分别包括:中医基本技能考核(脉诊、舌诊、问诊、方剂背诵、刺法、灸法的操作),体格检查,外科基本技能,病历文书书写及中医内科病案考核,共四站。每站有2名考官现场考核技能并打分,每站满分100分,60分合格,成绩全部合格方可进医院实习,如有一科不合格需参加补考且成绩合格后才能进医院实习。通过考核工作,使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强化了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临床实习和毕业技能考核奠定了基础。 4.岗前培训的效果 经过两周的培训和考核,对中医临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能够使学生进入实习医院后迅速发挥状态,适应临床工作。同时提高了学生心理的抗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降低了心理疾患的发生。加深了对学校和相关实习医院的实习管理规定的认识,有利于学院和医院的双重管理。 5.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岗前培训时间短,内容多 我院的实习岗前培训仅2周,在2周的时间内要进行中医临床技能,体格检查,外科基本技能,病历文书书写,心理测试及考核。时间短,内容多。学生对全部技能和知识无法在短时期内完全消化吸收,因此,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使得更利于学生掌握和吸收相关知识。 5.2岗前培训人数多,强度大 我院近几年的每年实习的中医学专业学生生达上千人,全部集中在两周内强化培训,对师资的要求比较大,高强度的动手操作和演示对教学人员的要求较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进一步培训合格的教学人员,增加培训队伍的人数,合理安排课时分配等使得更有利于发挥教学人员的能动性。 5.3岗前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待加强 我院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部门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等组成。主要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决策、指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和评估工作,但是目前对于岗前培训这一内容并未全部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当中,仅靠学生的考核成绩判定培训质量略显单一,因此,对于岗前培训的质量、内容、课时安排、考核以及对带教老师等多方面进行质量体系监控和评价,同时结合实习医院的反馈和学生的意见,深化培训方案,为实习医院输送更多的合格实习生。 6.小结 我院实行学分制,第五学年为临床后期实习阶段。临床实习是教与学的继续,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我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且被社会认同的应用型人才,增强对中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岗前培训有利于为实习医院输送更多合格的实习生,缩短实习前的适应期,强化学生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培育策略 【摘 要】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就业压力增大。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医院药剂科、制药厂、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毕业生从事药品销售。总体来看,药学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 【关键词】药学;中医类;基层就业观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提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要求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近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本科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本科生想进公立大中型医院、研发机构越来越困难。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大力发展,面向基层就业已成为时代和市场的要求。[1] 1 我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1.1 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因无法获得我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状况及数据,通过与其他中医药院校的药学院沟通,了解到其他高校药学院的毕业生存在着相似的情况,本文主要以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近三年的就业状况为依据进行分析。 我院毕业生在不设区的市(县)以下基层就业的比例占1/3左右,2/3左右的同学在地级以上城市就业。在基层岗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足1/3。 1.2 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认知 2014年4月共向药学院本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286份,回收254份,有效问卷254份,回收有效问卷率88.81%,覆盖学院本科毕业生65.80%。问卷采取问答的形式进行,经过汇总整理后发现,影响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发展前景、城市、薪资待遇。 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观的因素主要包括:51.20%的学生认为边远地区薪资水平较低、32.11%的学生认为职业发展前景不清晰、17.44%的学生认为户籍制度下后代的教育问题、14.56%的学生认为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9.01%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无法得到应用。 2 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困境及原因 2.1 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困境 我国中医药院校培养的药学类毕业生以中药方向为主,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的发展速度要明显落后于西医药,大中城市的医疗机构提供的中药方向的就业岗位明显偏少。随着中医药院校的不断发展,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制药企业对中医院校的药学类人才需求量巨大,但是企业基本分布在城市郊区或者县级以下的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属于艰苦岗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根据2013年在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大型招聘会收集的信息显示,福建省的中医药院校药学类的供需比关系中,基层单位、基层岗位基本处于供不应求,大中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 表1 福建省2014届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供需表 2.2 原因分析 我国中医药院校的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虽然比较乐观,但是专业对口率较低,基层就业率偏低,专业对口率反映社会对人才的利用效率。基层单位和基层岗位专业对口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吸引毕业生。其中可以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来探寻原因。 2.2.1 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念较差 对基层就业的定位不够准确。大学生由于受到从众心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在就业取向上常表现为“非大城市不去”和“非公务员不为”,需要大批毕业生去服务、去建设的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带几乎元人问津,每年的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则变成了千万就业大军拼抢厮杀的必经之路。但是,另一部分选择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中也不乏抱有“退而求其次”心态的人,他们或把基层就业当作一种镀金手段,以此获得公务员考试加分或其他有利就业政策的机会;或把基层就业作为权宜之计,认定基层就业只是自己最终就业的中转站,认为在基层待不久,服务期满就会离开。[2] 对基层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不了解。很多同学对医疗单位、制药企业等基层工作岗位缺乏深入了解,“制药企业从事的工作只需要初中文化就可以了”。一位在药厂实习的同学反映。据药厂反映,企业需要大学生在入职以后在多个工作岗位进行轮转,熟悉基层岗位的性质和内容后,才可以从事相关技术性较高的岗位或者管理岗位。毕业生和制药企业的这点分歧是比较明显的,毕业生刚踏入社会,生活压力较大,急需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2.2.2 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制药企业缺乏长期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仪器设备普遍价格昂贵,担心毕业生在技术岗位上进行操作损坏仪器设备,没有将人才培养放在战略高度。毕业生到医药企业后,两三年内都需要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上工作,毕业生感觉不到自己和知识的价值,所以两年内的跳槽率偏高。通过信息传递,下一批次的应届毕业生到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的积极性出现下降。 3 培育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念的对策和建议 制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人才培养方案偏向于基础知识等理论方向,本科生的实验技能、实用性操作技术等方面较为缺乏。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实验经费没有相应提高,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器材无法跟上,课时也无法充足保证。在目前的现实状况下,只有积极培育毕业生的基层就业观念,通过鼓励、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激发学生的基层就业积极性,到企事业单位基层岗位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为我国的制药行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3.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业观念 国家和高校对基层就业的宣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表现在,在中部及其他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毕业生和家长仍抱持着非城市不去,铁饭碗,一次就业定终身、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等陈旧择业观,缺乏扎根基层和参与竞争、进行创业的意识和激情。这就造成经济发达地区和重要城市人才密度过大,就业困难,而基层人才匮乏的局面。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和家长对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对国家相关基层就业的政策不了解。[3]通过宣传教育,培育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大学生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新风尚。在毕业季可以在学校的公共宣传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大力进行基层就业宣传。通过树典型、学模范等活动推动宣传力度,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树立良好的基层就业观。 3.2 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国的中医药院校基本上属于本科院校,大部分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研发能力,研发能力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所以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牺牲主干课程。可以在保证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教学实践课,推动学生走出去,安排一定的课时到制药企业、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教学实践。实验操作技能课适当增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多数高校是辅导员进行授课,缺乏专职的教师。辅导员本身的工作任务繁重,而且多数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知识,导致授课缺乏针对性,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引导,授课效果不是很明显。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引入相关专业的校外专家和企业中高层管理层来校进行授课,校外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听课热情,效果良好。但是因为校外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授课无法融入教学体制内,存在无法形成长效机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进行教学体制改革。 总体而言,我国中医药院校的药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而且在基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能力也存在欠缺,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几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为全社会所关注,通过对目前毕业生就业现状和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通过学校对毕业生进行心理教育、职业心理辅导等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 就业为民生之本。当前大学生就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无业可就、就业不充分、有业不就等现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有同样的表现。中医药毕业生是我国极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但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成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祖国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高度关注。有研究证明,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存在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就业总量需求不足,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从过去统包统分的分配模式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选择”的就业机制,尤其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率逐渐下滑,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根据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 660万,2012年增至680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被一些人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或者只有网络上那句老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况。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更是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并及时予以积极的心理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锻造大学生的基本技能,以使大学生毕业后否就业,已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每个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都要面临就业问题。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从大的方面讲,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渠道。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否顺利就业的因素,就是毕业生的心理状况,中医药毕业生自身心理因素对其就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自我期望值较高 相对于非医学类院校而言,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学费更高,学制更长,学业更紧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这些都让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希望获得比非医学类院校更高的社会回报,因此对就业具有更高的社会期望值,在激烈的就业中更容易陷入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低实现的困境,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衡。 2、从众心理影响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确立时期,他们的从众心理、模仿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比较强,导致他们在就业时盲目从众 ,出现一些省城单位大家争着去抢着去、一些基层单位无人去不愿去的现象。任何单位的用人指标都有一定限制,这就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因为没能进入想去的单位而遭受心理挫折,引起消极心理。 3、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引发心理危机 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逐步从“学生角色”变为“社会角色”的过程。在这个关键时期,医学毕业生要突破原先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与社会广泛接触和交流,而他们没有就业经历和经验,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给医学毕业生带来诸多不适应,这些都会增加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负担,从而引发消极心理。 4、 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抱怨心理 在社会转轨和体制改革时期,社会表现出复杂多样性,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一些方面还严重存在。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录用上存在走后门现象,他们借助供需见面会这种形式,使走后门合法化,引发了大学生不满情绪,特别是来自贫困下岗工人家庭及偏远山区依靠贷款完成学业的学生们抱怨及悲观心理尤其突出。另外,择业现实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不仅对女生们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而且也减少了她们择业的机会,这种现实直接影响了女生的择业信心。 三、采取对策,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1、加大对毕业生的心理教育 当前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正在由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转变,此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供需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使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做到个人要求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其次要对在校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心理咨询等相关健康教育。 2、加大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 职业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现代心理辅导技术和手段为选择职业及职业适应不良者介绍职业分类、职业特点、职业要求、职业信息,了解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预测职业发展,协助个人与职业匹配,提供人才测评、求职心理调适,介绍求职技巧,帮助职业适应以及启发自助的过程。职业心理辅导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高校应将职业心理辅导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3、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力度 要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杜绝就业数据上的弄虚作假,对每次上报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全面负责,严格把关,认真审查,确保上报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以便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分析统计。 3、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要整合资源,主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利用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采取各种办法不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学校通过各种大小型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岗位。 4、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以就业指导课程为抓手,坚持贯彻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思路,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课堂,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在毕业生中还开展《合同法》、《劳动法》等讲座,同时开展就业指导实务培训,为就业指导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我国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要具备30项基本要求 近日,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标准内容包括毕业生应达到的30项基本要求和10个领域的办学标准两部分。 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据介绍,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根据我国中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研究制订,以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提出了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必须达到的保证标准和发展标准。 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文件着手制订标准,本着边试点认证、边修订完善的原则,先后对9所不同类型院校的中医学专业进行试点认证,并在广泛征求相关院校意见的基础上,历时5年,完成了《标准》制订工作。 (来源:新华网)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院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心理动态及心理调适 【摘 要】近期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招生,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变的越来越严峻。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就业心理压力也大大的高于非贫困生。文章对贫困毕业生面临就业所发生的一些列心理状况作出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建议及应对措施,从而帮助高校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贫困毕业生;就业心理;就业对策 随着高校招生的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越来越大,其中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当中的一支特殊群体,在我国中医院校当中该成员的数量相对于其他院校来说更为庞大,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新闻普遍关注的热点。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势必带来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这无疑就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而对高校贫困生产生了很大的就业心理压力。 一、中医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压力 (一)求职的紧迫性 贫困大学生大部分是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者是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这些地区培养出一名大学生是相当的不容易,再加上高额的高校费用,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是更不容易了,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回报父母的培育之恩,所以贫困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很少选择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尽快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因此,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求职的务实性 贫困大学生在求职时不会像非贫困家庭出来的大学生一样对工作单位的性质,工作地区有很高的的要求,为了尽快的求职成功和降低求职成本,再加上深知家里对自己的求职无能为力,完全都要靠自己拼搏,因此贫困大学生会早早的奔波于各类招聘会现场,积极投递简历,希望尽早的将自己“推销”出去。 (三)求职的坚持性 艰苦的成长环境、艰难的求学经历造就贫困大学生坚忍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他们面对任何困难不轻言败,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和信念。特殊的成长背景使得贫困生能够胜任各种工作,坚强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很快就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求职的消极心理 贫困大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或者偏远山区,上大学就是他们摆脱贫困,走出农村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这些孩子在求职的时候难免会偏向于地域好的,工资待遇相对高的单位。但是现实与理想总是相差一段距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求职的屡次失败,再加上家庭、经济的压力,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向单位“推销自己”,从而会错失良机,造成恶性循环。 二、中医院校贫困生就业对策 贫困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面对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式,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和个人都要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这样才能保证贫困生顺利就业。 (一)相应的政策建立和经济帮助,使得贫困生尽快就业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帮助其尽快就业,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和谐与稳定的必然要求。为帮助贫困大学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倾斜政策。这种政策无疑是社会伸向贫困大学生的坚实臂膀;另一面社会可以对贫困毕业生发放就业补贴。 贫困毕业生可以持贫困证明,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过学校初审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可在离校前领取。而补贴标准由省级政府财政、社会保障部门等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再者,社会相关部门可以安排专门针对贫困生就业的招聘会,从而帮助贫困生更快的就业。 (二)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职位帮助贫困生就业 用人单位应该看到贫困生能够吃苦耐劳的特性,在招聘时应该适当降低门槛优先考虑贫困生,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给他们一个实现自我与展现能力的平台,同时就业单位应该为在本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相应的职工宿舍和职工食堂,或者餐补之类的补助,从而为贫困生从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进一步加强就业政策的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校应该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政策指导的力度,及时为毕业生解决一些就业的问题,使得毕业生少走弯路,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的严峻性,正确定位自己,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并且要向贫困毕业生们讲清国家奖励毕业生下基层的具体政策措施,使毕业生们做好应对就业难的思想准备。 (四)加强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贫困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就业竞争力。作为贫困生本人,在入校后就应该为自己之后的大学生活做出相应的规划,不光要钻研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参加社团、学生会、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等,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贫困生相对非贫困生来说会有更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帮助贫困毕业生尽快就业,社会、政府、就业单位应共同努力,多方面为贫困生提供帮助,除此之外,贫困生本人也要从自身的角度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论中医药毕业生职业素质 [摘 要]目的:通过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中医药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和中医药毕业生职业素质现状,为学校相关部门人才培养及在校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本校2007—2011届毕业生的流向确定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构成比,卡方检验等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最重视的因素为所学专业、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素质方面较为突出,在协作创新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结论:医学工作者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同时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 [关键词]用人单位 满意度 毕业生 职业素质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医药人才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用人单位作为毕业生的使用方,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及其评价,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反馈,培育出适合用人单位发展的人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在挑选毕业生的时候看重哪些条件?他们如何评价我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研究者对我校近五年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进行了调查。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2011届本硕(博)毕业生,根据毕业生的流向确定用人单位数据源,选取数据源中在校内举行宣讲会、招聘会中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21份,回收问卷11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8份,有效率为93.91%。参与调查的单位以企业为主,占样本总数63.89%;事业单位占样本总数28.70%;其他为科研机构等单位。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前自行设计《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挑选毕业生重视因素、对我校毕业生各类素质评价状况等部分。利用校内宣讲会、招聘会对用人单位发放问卷,问卷主要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或熟悉我校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工作人员填写。经过统计分析,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方面的满意度。 二、结果与分析 (一)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重视的因素 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所学专业、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等方面,分别占总样本数的71.03%、63.55%、45.79%。由于中医药行业较强的专业性,所学专业成为用人单位筛选简历的第一道门槛;尽管思想品德这一素质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加以判断,因其对组织的影响之大,也是用人单位重点考虑因素;学习成绩一方面可反映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其智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体现。另外,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学历等,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二)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评价 被调查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总体评价较高。其中24.27%用人单位表示很满意,63.11%用人单位表示满意,他们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持肯定态度;同时,部分用人单位认为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加强。 (三)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类职业素质均较为满意,用人单位评价为“很满意”和“满意”的占60%以上。在各种职业素质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核心素质评价最高,作为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最重视的因素之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主干和核心,大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应重点培养这些素质以提高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我校毕业生在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方面也有着较强的优势,赢得用人单位好评。然而,对于职业基础素质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社会中,人们负压前行,一心想要成功,反而忽视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而这些素质是职业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四)我校毕业生的优势与不足 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社会交往与适应素质方面比较突出,这是大部分用人单位热衷于来我校招聘的原因所在;然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灵活应变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讨论 如今,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难寻人才,大学毕业生难寻合适工作。本调研旨在研究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进一步研究毕业生职业素质,分析总结出需要加强的方面,给予一定意见。 (一)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高校扩招使得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就业竞争日趋激励,此就业环境下,较强的专业技能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法宝,也是工作中高质量高效率的保证。用人单位反映部分毕业生虽基础知识扎实却无法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缺乏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采用正确的培养方式,而非填鸭式教学;学生应认真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二)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思想品德、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大学生首先应端正思想态度,利用学校社团活动、暑期实践等学习机会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当今社会,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各个领域的发展,社会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毕业生只有具备各种优秀素质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三)制定可行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市场经济中,“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十分重要。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好高骛远,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下较高的目标以致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工作后心态浮躁,缺乏实干精神,过分重视物质回报而妨碍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四)丰富实习实践经验 实习实践是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和检验,通过实习实践,能加强专业学习,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提前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为将来迈向工作岗位做充分准备。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拓宽渠道,尽可能为更多在校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践实习机会;在校生应利用好机会,施展所学做好本职工作给实习单位留下好的印象。 (五)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掌握外语的优势越发明显。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正在走向世界,其过程离不开外语应用;工作中,尤其是外企工作者,更需要掌握熟练的外语。如今,部分企业招聘时甚至有对持优秀托业成绩的应聘者免试的优待,可见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也是求职的筹码。 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关键在于学校的培养方法和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人才市场的主体,在校学生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时展的技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及就业指导策略分析 [摘要] 目的 改进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中医专业学生。 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广东省内部分地区工作的80名中医类医生进行质量追踪调查。 结果 67名(83.75%)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尚可,43名(53.75%)毕业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18名(22.50%)毕业生临床技能较西医类毕业生明显不足,28名(35.00%)毕业生对传统中医的认识较浅。 结论 中医类医生培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进行加强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中医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加强引导中医类学生对传统中医深入研究的改进。 [关键词] 中医类;毕业生;社会评价;策略分析 为了进一步改进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中医专业学生,2008年2月~2011年1月本课题组对在广东省内部分地区工作的中医类医生做了质量追踪调查,以期通过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反馈对今后的中医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做出改进。现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选择了广东省有代表性的5个地市进行调查,分别是深圳、中山、揭阳、湛江、韶关,涵盖了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以2002~2008年广东省内就业的80名中医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46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专业13名,湖北中医学院11名,暨南大学中医专业6名,湖南中医药大学4名,工作从事的专科包括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主要调查毕业生所在单位对该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 1.2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联系各地人事部门、卫生部门,取得2002~2008年毕业到当地工作的中医类学生的就业单位信息;然后,直接到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由毕业生工作单位的人事部门及相关科室填好问卷后回收。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的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临床技能、工作能力与水平、创新能力、中医水平、与同事协作精神、工作实绩、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毕业生就业单位对其的评价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问卷还设计了毕业生就业单位对该毕业生总体评价及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建议一栏,由就业单位进行填写。填写完毕,经毕业生工作单位盖章后寄回课题组。 2 结果 目前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尚可,其中,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满意度达83.75%,但毕业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满意度及为46.25%,中医毕业生临床技能较西医类毕业生明显不足,满意度为77.50%,总体工作能力与水平仍需提高,满意度为70.00%,另外,近几年中医类毕业生对传统中医的认识较浅,中医水平稍显不足,满意度为65.00%。见表1。 3 讨论 就业指导是国家人才规划的长远战略,是实现人才匹配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医类本科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中医类毕业生学历的逐步提高,本科生就业压力渐增,改进与完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发挥就业导向作用,能帮助中医类本科生挖掘个人潜质、完善自我、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中医类专业人才。针对课题组调查结果,结合目前中医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医疗卫生工作要适应时展, 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拥有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加强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医学教育不仅应培养医学生基本的医学理论、医技能力,而且要培养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1]。发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创新意识来源于人们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授予其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吸收,能提高学生的接受效率,实现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其次,要求中医院校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单纯传统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目前各国许多教育家主张在医学教育的各阶段采用PBL教学法,该法以问题为导向,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全面推行结合自身实践的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第二课堂具有激发潜能、拓展兴趣的教学功能,能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优化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亦能切实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中医院校可以通过增加实践课比例、完善技能考核制度等措施在第一课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2],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暑期“三下乡”、社区卫生服务如义诊、义教、看望福利院老人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第二课堂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实验教学、课外实验室开放-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链[3]。 3.2 加强中医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态度决定一切”,任何事情要想成功,没有严谨的思维和端正的态度是绝对行不通的。现代社会要求医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科研素养,而医学本身面对的是人体及其疾病,医疗及相关的医学科研直接对生命负责,所以中医院校要想培养出优质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得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的能力[4]。中医院校可以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进实验室等措施,鼓励学生增强科学态度的培养,做到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培养亚里士多德“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的勇气和精神[5]。中医类本科生无论临床技能还是科研思维都需要训练、培养,临床导师结合床旁教学,训练其规范化临床操作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临床工作态度,科研导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小课题、撰写论文,能有效帮助本科生形成一定科研思维;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相关项目研究以及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基础实验的制度,能为本科生近距离接触科研提供平台,有助于他们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在科研团队的影响下形成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加强引导中医类学生对传统中医的深入研究 医学教育是发展的教育,中医教育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自1966年开始,中医院校多次进行教学改革, 但总体上仍遵循西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6]。因此,继承不足、创新不够成为了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难题。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文化、哲学三种学科属性的特点,对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理论, 要在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得到理解和接受是非常困难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说过:“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7]。细数历代名医,无一不是博学广知,卓然成家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医院校首先应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普及并发扬,例如设置文、史、哲相关课程,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中医院校应将“经典”著作设置为课程的重中之重。“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加强经典理论的学习,结合临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经典,对于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水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以上建议,不仅应单纯地在就业指导课中实施,还需要在整个中医类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完善,以期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中医类毕业生人才。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和 企业会计准则 建造合同 之比较 【摘要】自2003年《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出台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相比,《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相关会计科目发生了一定的变动,本文通过比较,试图进一步明晰二者的区别,以提高两个准则在实际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建造合同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颁布 为了进一步规范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于2003年9月25日颁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并于2004年1日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施工企业执行。同时规定,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时,不再执行1992年印发的《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新颁布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在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以下简称《建造合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因此两个准则在一些科目的核算上有很大相似之处,但前者又在一些科目的设置上做了改进,使得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详细。在此对《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相同核算内容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两个准则都设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合同预计损失准备、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等科目,《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在《建造合同》的基础上增设了“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和“机械作业”科目。 二、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比较 对主营业务收入,《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的核算标准相同,即必须首先合理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在计量和确认建造合同的收入和费用时,首先应根据本准则规定的判断建造合同结果能否可靠估计的标准,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应区别以下情况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在会计处理上,核算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时,把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期末,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对主营业务成本,《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核算方法相同: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同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毛利”或“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在新的《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由于“工程施工”下新设了两个科目,因此之前的《建造合同》中对毛利的核算科目由“工程施工-毛利”改为《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的“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两个准则对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主要差别在于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建造合同》的核算是设置“预计损失准备”科目来核算建造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把在建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记入“预计损失准备”的贷方,在建合同完工后,将“预计损失准备”的余额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而在《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应按相关工程施工合同已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可见,预计损失准备在《建造合同》中进入成本,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则将其列为管理费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动。期末,“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这两个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这两个科目应无余额。 三、不同核算科目的比较 除去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在“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这两个主要科目中,《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基本相同,只是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稍有变化。 “工程施工”科目核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入本科目的借方,确认的合同亏损记入本科目的贷方。合同完成后,本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后结平。 合同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不易直接归属于合同成本核算对象而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人工费用主要包括从事工程建造的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工资性质的津贴等支出。材料费用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成本和周转材料的摊销及租赁费用。机械使用费主要包括施工生产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租用外单位施工机械支付的租赁费和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和进出场费。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费用,主要包括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 间接费用在发生时一般不易直接归属于受益对象,这些单位如果同时组织实施几项合同,则其发生的费用应由这几项合同的成本共同负担,因此,间接费用应在期末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合同成本。在会计实务中,间接费用一般应设置必要的会计科目进行归集,期末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人工费用比例法、直接费用比例法等。 由于需要对一些间接费用进行分配,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凭证以正确分配这些费用。比如工人工资、奖金等的费用分配表,以及原材料等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的表格。这些资料主要是由企业自己编制,另外还需有相关的发票、收据以及银行收付凭证等;机器费用的分配,就需要有机器工时的使用记录,以及由于安装拆卸等行为产生的费用清单、发票及银行凭证等;租赁机器进行施工的,还需要有机器租赁的合同,以及租赁金交易过程中的发票、银行转账单等凭证。 在会计核算上,《施工企业核算办法》在“工程施工”下增加了“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两个明细科目,施工企业履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下进行核算,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在“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之下。而在之前的《建造合同》中由于没有这两个明细科目,所有发生的成本和确认的毛利都记在“工程施工”科目下。 两个准则中“工程结算”的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都相同。该科目核算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完工进度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当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时,根据结算单所列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合同完工后,将“工程结算”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期末“工程结算”无余额。本科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按工程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在以上几个科目的核算中,无论是“工程施工”还是“工程结算”科目的核算,其重要的前提是完工百分比的确定。之所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是因为建造合同的施工期一般都比较长,通常都跨越一个会计年度,为了核算和反映当期已完工部分的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才采用了完工百分比法。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前提条件是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建造合同划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建造合同,判断其结果的条件不同。要得到完工百分比,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确认方式,获得合同的预算成本和实际发生的成本的数据资料,或者实际完成的施工量及施工总量。 新增的另外几个科目中,“周转材料”核算施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建造合同》中对这类材料的核算是借记“工程施工”,贷记“周转材料摊销”(分摊的周转材料摊销额)、“银行存款”(支付的周转材料租赁费)等科目。新的核算办法设置“周转材料”科目,下设“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三个明细科目,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对周转材料的领用、摊销和退回以及周转材料的报废,分别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要求施工企业对在用周转材料、部门退回仓库的周转材料加强实物管理,并在备查薄上进行登记,从而规范了施工企业对材料的管理。 “临时设施”核算施工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购建的各种临时设施的实际成本。施工企业购置临时设施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要通过建筑安装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发生的各有关费用,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本科目。同时,又设置“临时设施清理”明细科目核算临时设施的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等情况。在《建造合同》中,临时材料是在“工程施工”的间接费用中进行会计处理。 “机械作业”也是一个新增科目,下设“承包工程”和“机械作业”两个明细科目,其核算办法也有些变化。《建造合同》的核算是借记“工程施工”或“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机械作业”。《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核算办法是把发生的机械作业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科目。月份终了,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分配和结转:借记“工程施工”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而在《建造合同》中没有这个科目,只设“工程施工”科目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机械作业进行核算。由于没有“临时设施”科目,当然也没有“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科目。 四、结束语 以上是对施工企业的几个主要的会计核算科目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颁布前后不同的会计处理做的比较说明,但存在一点疑问: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补充报表项目及编制说明中第二条要求在“存货”下增加“其中:已完工尚未结算款”项目反映施工企业在建施工合同已完工但尚未办理结算的价款,而又在第四条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下,增加“其中:已结算尚未完工工程”项目,反映施工企业在建施工合同未完工部分已办了结算的价款。两者性质类似,而核算科目却相差很多,据此,似乎把“已完工尚未结算款”放入“应收帐款”较好。总的来看,《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在之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核算科目,使得核算内容比以前更细致,从而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内部监督起到更大的作用,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产生了便利。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会计核算 论文摘要:本文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业务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入手,详细阐述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费用的估算,最后总结出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特点。 1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业务 房地产是房产与地产的总称。房地产开发可将土地和房屋合在一起开发,也可将土地和房屋分开开发。房地产开发企业就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它既是房地产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房地产商品的经营者。进行的主要业务有: 1.1 土地的开发与经营。 企业将有偿获得的土地开发完成后,既可有偿转让给其他单位使用,也可自行组织建造房屋和其他设施,然后作为商品作价出售,还可以开展土地出租业务。 1.2 房屋的开发与经营。 房屋的开发指房屋的建造。房屋的经营指房屋的销售与出租。企业可以在开发完成的土地上继续开发房屋,开发完成后,可作为商品作价出售或出租。企业开发的房屋,按用途可分为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安置房和代建房等。 1.3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的开发。 1.4 代建工程的开发。 代建工程的开发是企业接受政府和其他单位委托,代为开发的工程。 2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施工企业不同。其经营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开发经营的计划性。 企业征用的土地、建设的房屋、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设施都应严格控制在国家计划范围之内,按照规划、征地、设计、施工、配套、管理“六统一”原则和企业的建设计划、销售计划进行开发经营。 2.2开发产品的商品性。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全部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按照供需双方合同协议规定的价格或市场价格作价转让或销售。 2.3开发经营业务的复杂性。 所谓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1)经营业务内容复杂。企业除了土地和房屋开发外,还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经营业务囊括了从征地、拆迁、勘察、设计、施工、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2)涉及面广,经济往来对象多。企业不仅因购销关系与设备、材料物资供应单位等发生经济往来,而且因工程的发包和招标与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发生经济往来,还会因受托代建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等与委托单位和承租单位发生经济往来。 2.4开发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 开发产品要从规划设计开始,经过可行性研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七通一平、建筑安装、配套工程、绿化环卫工程等几个开发阶段,少则一年,多则数年才能全部完成。另外,上述每一个开发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上开发产品本身的造价很高,需要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 2.5经营风险大 开发产品单位价值高,建设周期长、负债经营程度高、不确定因素多,一旦决策失误,销路不畅,将造成大量开发产品积压,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3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费用估算 经营房地产投入资金多,风险大,在项目的规划阶段,必须对项目的投资与成本费用进行准确的估算,以便作出经济效益评价、投资决策。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过程就是房地产商品的生产过程,因而其投资估算与成本费用估算不可截然分开,应合二为一。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与成本费用估算的范围包括土地购置成本、土地开发成本、建安工程造价、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及开发期间的税费等全部投资。 房地产建设项目各项费用的构成复杂,变化因素多、不确定性大,依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而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其投资和费用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投资及成本费用.由开发成本和开发费用两大部分组成。 3.1开发成本 共有八项: 3.1.1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将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支付土地出让金的估算可参照政府前期出让的类似地块的出让金数额并进行时间、地段、用途、临街状况、建筑容积率、土地出让年限、周围环境状况及土地现状等因素的修正得到;也可依据所在城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城市基准地价或平均标定地价,根据项目所在地段等级、用途、容积率、使用年限等因素修正得到。 3.1.2土地征用及拆迁安置补偿费。 (1)土地征用费。国家建设征用农村土地发生的费用主要有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水利设施维修分摊、青苗补偿费、耕地占用税、耕地垦复基金、征地管理费等。农村土地征用费的估算可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进行。(2)拆迁安置补偿费。在城镇地区,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法定程序,将国有储备土地或已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土地出让给房地产开发项目或其他建设项目使用。因出让土地使原用地单位或个人造成经济损失,新用地单位应按规定给以补偿。它实际上包括两部分费用,即拆迁安置费和拆迁补偿费。 3.1.3前期工程费 前期工程费主要包括:(1)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所需费用。一般可以按项目总投资额的一定百分比估算。通常规划及设计费为建安工程费的3%左右,水文地质勘探费可根据所需工作量结合有关收费标准估算。(2)“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主要包括地上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拆除费用、场地平整费和通水、通电、通路的费用等。这些费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量,参照有关计费标准估算。 3.1.4建安工程费 它是指直接用于建安工程建设的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建筑、特殊装修工程费)、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给排水、电气照明、电梯、空调、燃气管道、消防、防雷、弱电等设备及安装)以及室内装修工程费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安工程费可采用单元估算法、单位指标估算法、工程量近似匡算法、概算指标估算法以及类似工程经验估算法等估算。 3.1.5基础设施费 它又称红线内工程费,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绿化、排污、排洪、电讯、环卫等工程费用,通常采用单位指标估算法来计算。 3.1.6公共配套设施费 它主要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其估算可参照“建安工程费”的估算方法。 3.1.7不可预见费 它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依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前述各项费用估算的准确程度,以上述1~6项之和为基数,按3%一5%计算。 3.1.8开发期间税费。 开发项目投资估算应考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负担的各种税金和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征收的费用。在一些大中城市,这部分费用在开发建设项目投资构成中占较大比重。应根据当地有关法规标准估箅。 3.2开发费用 开发费用是指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3.2.1管理费用。 可按项目开发成本构成中前1-6项之和为基数,按3%左右计算。 3.2.2销售费用 它指开发建设项目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或委托销售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1)广告宣传费。约为销售收人的2%一3%; (2)销售费。约为销售收入的1.5%一2%; (3)其他销售费用。约为销售收入的0.5%一1%。以上各项合计,销售费用约占销售收人的4%一6%。 3.2.3财务费用。 它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为借款利息和其他财务费用(如汇兑损失等)。 3.3投资与成本费用估算结果的汇总 为了便于对房地产建设项目各项支出进行分析和比较,常把估算结果以汇总表的形式列出,格式略。 4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估算的作用 一是筹集建设资金和金融部门批准贷款依据;二是确定设计任务书的投资额和控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三是可行性研究和在项目评估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依据。 5、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特点 由于其经营活动的特殊情况和管理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施工企业相比,会计核算有如下特殊情况:产成品的种类多,核算方法不同;产品成本的核算复杂;经营收入及其相关税金的核算不同。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谈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 摘要: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汇总、加工、处理系统,而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任务计划、资源分配和业绩考核系统。预算管理在进行任务计划、资源分配和业绩考核过程中,都必须以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本文以此为前提,讨论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对预算管理的影响以及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如何构建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 关键词:会计核算 管理 体系 规范 分析 1 会计核算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 根据对历史数据的依赖程度不同,预算编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量预算:二是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假设历史将会重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适当的增长,编制预算;零基预算则立足于未来,按照逐级深入的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理念,编制预算。 以增量预算的方式编制预算时,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企业的预算编制存在如下影响: 1.1 历史核算的稳定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一般来说,以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应该具备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但如果企业的历史数据的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甚至会计主体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则作为核算结果的历史数据在各年之间没有可比性,从而难以总结历史规律,也就无法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 1.2 历史核算的口径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明细程度。 1.3 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公允程度。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主要是指会计确认和计量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情况。 可见,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于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的预算管理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使以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对历史数据的依赖也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经营的企业按照零基的方法编制的预算。也需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使编制的预算更加合理。 2 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中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之中。很多企业没有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明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对许多会计事项的处理还大量依赖各级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会计人员往往会作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预算考核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异化比较普遍。因此,要真正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2.1 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人员、档案、核算的管理制度,内容庞杂。一般来说,会计管理制度包括:①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具体包括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岗位划分,各岗位的责任范围等;②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包括会计部门管理人员和核算人员的任职资格、招聘、岗位技能、培训、职业道德等内容;③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知识的交接和会计资料的交接。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就业人员的低流动性,企业并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交接管理办法。其结果是,当最近几年会计人员的流动性显著提高时,会计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善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企业的历史会计信息不完整、会计政策不连贯、会计科目不统一,给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带来了很多问题;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材料的形成与归档。会计档案的分类、排列与编目。会计档案的保管与统计,会计档案的提供利用,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等内容;⑤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包括软件的选择、系统初始化、密码管理、系统维护等内容;⑥会计检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检查的内容、会计检查的周期、会计检查的组织实施、会计检查结果的使用、会计检查结果的反馈等内容。 2.2 规范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长期以来,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会计科目而轻视会计政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会计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会计政策不规范,就会使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其作为预算考核的依据缺乏合理性基础。笔者在长期从事预算管理咨询和会计核算咨询的实践中注意到,许多集团公司甚至不了解相关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目前,由于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损益预算领域,所以,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规范会计政策首先需要规范与损益确认相关的会计政策。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确认政策;二是成本、费用的确认政策及成本费用的划分;三是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无形资产摊销政策;四是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五是存货与短期投资发出计价的有关会计政策。 对于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来说,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包括两种情况: 2.2.1 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同。这类企业一般具有高度的行业专门化特征,全集团内部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行业,如中国的电信行业、发电行业、供电行业等等。集团公司能够从全集团公司出发,全面制定标准、详细的会计制度。 2.2.2 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不相同。这类企业涉及的行业较多。在这类企业内部,包括很多种业务种类。如制造、施工、物流、服务等行业,如中国的一些控股公司、国有企业的实业公司等,集团公司不能制定标准的会计制度,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对子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制定差别化的会计政策。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从预算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出发,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一般应该由集团公司制定,至少应该由集团公司核准。 2.3 统一的会计科目 在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性和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的统一性,是减少预算工作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强化预算考核的前提。有的企业的预算由各部门编制,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数据难以汇总,难以实施考核。如在预算管理中,规定非设备修理费不得高于修理费的15%,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并没有按照非设备修理费和设备修理费进行明细核算,考核只能依靠修理部门的统计数据,结果出现了由被考核部门提供考核用信息的逻辑悖论,难以发挥考核的作用。 所以,要使预算管理规范化,必须实现会计科目统一化。 ①由控制预算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制定会计科目,并明细到一定级次;②在已经规定的会计科目级次上,下级企业既不能增加科目,也不能减少科目。只能在最末级下设科目,以保证数据的汇集能够自动完成;③各级企业设置科目的明细程度以满足本级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为最低原则。如,集团公司在进行预算考核时,如果要单独考核下级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则会计科目的设置至少要能够满足单独核算业务招待费的需要。 2.4 固定的会计报告制度 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必须对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的因素分析,并报告企业的预算管理当局。固定的管理会计报告是企业预算分析和控制的依据。固定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包括:①预算分析指引。②管理会计报告表格体系,主要是明确在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中,分别向哪些级别的管理者报送哪些明细报表。一般来说,在日报、周报中,主要向最高层报送现金流量信息:而在月报、季报和年报中,要向各责任中心报送本单位的预算完成情况,向公司的最高层报送全企业的预算完成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非预期差异,还要详细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报告。③报告周期及时限,主要明确每种报告类型的上报时间。如日报在当日的次日上班后一小时内上报,周报在下周一早上上报。月报在次月前三个工作日内上报等等。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试论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 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仍处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由此造成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着较多问题,就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对策。 关键词 房地产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完善,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断,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目前适用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等,如何在门类众多的制度、准则、规定之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改进现有会计核算方法,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是会计人员的职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目前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 1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的复杂性 房地产商品的销售包括两种,一种是自行开发并销售,另一种是事先与买方签订合同,按合同要求进行开发。对于后者,应按照建造合同的标准进行收入的确认。而对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商品,由于其开发的周期较长,耗资巨大,其商品具有较高的价值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房地产商品销售往往采用预售、分期收款销售等多种销售方式。房地产商品销售的前提是首先取得预售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在此基础上,一般要经过签订预售合同并预收房款、签订正式销售合同、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买方验收确认、收取房款、办理产权过户等销售环节。因此,房地产收入的确认同其它的生产收入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以结算账单提交买方并得到认可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标准,该规定比较简单,宜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但没有反映销售的实质,理论上不够合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规定以风险和报酬的实质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实务中如何运用这一标准则比较混乱,核心问题在于应在哪一环节确认为收入,其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商品房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 1.2 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成本与售价的不配比性 首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开发项目从获得土地并开发完成到确认收入短则1~2年,长则4~5年,必然使得企业投入产出比例呈阶段性不合理;在项目建设期内大量投入资金,并发生大量费用计入当期;由于项目尚未完工,即使开发产品已预售完毕,其预售款项也无法确认为收入,其结果是为配比原则的应用造成了困难。 其次,房地产开发商品的成本载体是整个建设工程,而销售则是按楼层或户型为单位,这样就造成单个楼层或户型的售价明显与其成本不配比。如同一结构的房屋,低层建筑施工成本低于高层建筑施工成本,但销售时低层售价却高于高层售价;又如“丁字形”楼房虽然同楼层成本一样,由于朝向不同,其售价相差也很大。 通常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结转方法是:按当期竣工后的核算对象的总成本除以总开发建筑面积,得出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然后再乘以销售面积得出本期销售成本。这样均摊计算的结果没有考虑房屋楼层、朝向的因素,得出的经营成果不具有真实性。 1.3 收益评价指标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业绩 房地产企业投入产出周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表现在会计年报中往往是业绩波动较大——项目建设期内业绩不佳,验收售出后,大量预收款确认为收入,期间间隔在一个会计期内还好,但一个项目往往要跨4、5个会计期,故不适用一般的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如净利润指标就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其真实经营情况,尤其是上市公司,极可能误导投资者。一个经营情况很好的开发公司,其净利润可能很小甚至是负数,但有大量的在建工程和很好的预售情况,现金流状况极佳,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同理一个盈利的公司也可能正危机四伏:面临着因施工质量导致的巨额赔偿,大笔银行贷款到期而无力偿还,尚未结清的担保金,由于市政规划调整,地价变化导致的土地风险等等;故此,评价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绩,千万不要以指标论好坏,应透过指标看实质,看其资质信誉、实力、现金流量、资产质量,还有更重要的表外风险等等。当然,这有赖于我们会计界同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与充分披露。 2 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对策 2.1 正确确定和应用收入确认标准 房地产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应符合两个标准,即法律标准和专业标淮。 (1)法律标准。法律标淮是指我国相关法规中规定的房地产销售必须符合的条件或标淮:如对于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未按照出让合同规定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或未按照出让合同规定进行投资开发的,以及权属有争议的、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买卖。凡是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即使房地产商品已经开发完毕,甚至取得了相关报酬,并转移了风险,也不能作为收入予以确认。法律标淮是专业标准的前提条件。 (2)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指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标淮,即收入确认的4个必要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企业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上述规定中,收入确认以风险和报酬实质的转移为标准,理论上比较合理,但由于房地产业销售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实际工作中收入确认带来了困难。 笔者认为,房地产销售合同是在房屋尚未建成竣工前的预先销售行为,不论是否收取了款项,均不属于实际发生的销售业务。因此,签订预售合同并收取预收货款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不能作为销售实现依据;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则如同一般工商企业产品销售合同一样,从法律意义上讲也只是一种合约,房屋未经买方验收认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给买方,不符《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有关规定,故也不能确认收入;购买方取得商品房产权证的环节较为特殊,尽管房地产商品最终是以产权证上权利人主体的更替为所有权变更的主要标志,但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前根据规定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证,并办理领取预售许可证、在工程获得有关部门竣工验收领取销售许可证、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并向客户收取房款、交付买主办理入住手续的情况后才办理产权过户手续,且产权证的办理涉及到房地产管理、土地管理等政府有关部门,办妥产权证书的时间并非开发企业所能控制。如果此时确认收入,会导致收入滞后,同样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所以,尽管房屋产权证书是房屋所有权的标志,但并非是确认收入的必要条件。 2.2 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使销售收入与成本配比 建议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解决销售成本结转错位,与销售收入不配比这一特殊问题。即当开发的房屋达到可销售状态时,企业根据成本、市场、地段、楼层、朝向等因素制定一个计划销售价格,作为成本分配标准。 (1)实际售价成本率法,是在季度前两个月按实际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等于季末销售成木的方法调整。具体操作顺序是:分类明细账按开、竣工时间相同或相近且一并办理决算的项目设置账户,在此分类明细账基础上,再按计划价格相同的房屋分类设户,价格不同的分别设置。季度前两个月可按分类明细账结转成本,即按分类明细账记载的当月实际销售额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当期成本结转数,对销售房屋只登记数量,待季末将未销售房的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月末留存成本,用倒挤的方法结出销售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发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优点是可以减少工作量,缺点是季度前两个月受房价影响会产生一定误差,且不能及时、准确提供较详细的成本资料。 (2)计划售价成本率法,就是始终按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进行结转。只要是开发建设工程已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就可以把商品房成本按楼栋、楼层、单元予以确定,甚至可以计算出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因此可以按单元设置账户,也可以把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相同的商品房归类计入同一账户。销售成本按单元设置账户的房号直接对号入座结转,按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归类设户的,可按销售面积乘以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得出销售成本。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结转工作量较大,但遵循了一贯性原则,提供信息可靠及时,并能将结转成本工作量分散在日常工作中,适用于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 2.3 扩大信息披露内容,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披露中的信息含量 (1)增加土地储备量及成本构成的信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土地成本的比例一般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能否拥有土地储备以及土地储备的成本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对于拥有大量优质低价的土地储备的企业来说,土地成本低本身隐含着巨额的利润,在土地出让市场向招标拍卖过渡以后,相对于其它公司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保持良好的增长,从而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而信息使用者通过企业披露的土地使用权总额无法判断其土地储备的信息。因此,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土地储备量及取得成本情况的披露是必要的。 (2)增加分项目现金流量信息的披露。我们建议应在其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分项目的现金流量信息,即以企业每一开发项目为基本单位,披露其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包括销售房地产收到的现金、购买工程物资以及支付工资等所支付的现金,以此提高其现金流量信息的有用性。 (3)重视质量保证金及风险的披露。房地产开发行业特性——具有高风险,应在会计信息披露环节得到充分的揭示。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为房地产商品的质量提供保证,但鉴于房地产商品的长期性、高价值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质量保证金与一般工商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不同之处在于其保证金的数额更大、保证期限更长。因此,应由企业根据所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取质量保证金,计入工程成本,以提高应付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在其财务会计报告中充分揭示其各种风险,而不应仅限于抵押风险,即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报表附注中应增加风险披露的内容,就企业尚在开发的土地、工程项目等面临的开发风险、筹资风险、土地风险等进行说明,提高风险的透明度。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论如何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我国中小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经营难度增大,加上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问题不解决,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笔者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结合从事的职业,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出几点对策。 2003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提出以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资产总额为核心指标的评定标准,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又对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行调整,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特征为:一是所有制结构灵活多样,投资主体多元化,船小好调头,发展迅速;二是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都是依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获得成功,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工人工资的大幅度增长,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型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企业摆脱低附加值、重复性投资生产的重要出路;三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达,内部地区相对落后;四是中小企业涵盖范围广,分布地区分散,主要是各地方的乡镇企业;五是中小企业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窘境,一些小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很难与大企业相抗衡,且短时期内,很难转变这种态势。以上五种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了很多,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洗礼,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然而,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人员配备不齐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大部分企业基础较差,对管理不够重视,造成会计机构设置层次不清晰、分工不具体等问题,有的微小企业为了解决成本,甚至不安排会计人员或者安排自己的亲戚担任会计,有的甚至是一点儿会计知识都不具备,更不用提持证上岗了;还有一部分采用的会计外包的方式,兼职会计问题严重,流动性强,管理性差。同时,还存在着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低、会计人员老龄化、会计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缺乏一方面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和重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企业规模小,激励方式有限,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不够,造成会计人员招不来,留不住,发展不好,人员不稳定,跳槽现象严重,这些都对企业会计核算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 1.2核算主体不清晰,违规问题严重 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同时也有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的劣势。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投资方和管理方混为一谈,产权不明晰,都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有些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不按照规定记账,造成会计核算中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不设立账面,以票代帐,或者账面管理混乱。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些企业用记账的方式操纵利润,或者用收入不计入账面、虚增成本等手段逃税,给国家带来损失。有些中小企业不按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分类,而是根据自己需要尽快处理等等,这些操作都没有认真执行相关规定,而是按照经营者的意图随意更改账面,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还存在着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交易时愿意和合作方执行较低的价格,会计记账时采用不合规的收据入账或者根本不入账,不仅仅违反会计制度,也有悖于法律的要求。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或不完善或根本没有,有的企业虽然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财务制度健全,但在执行中形同虚设,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企业经营者虽然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企业小,觉得时机还不是很好,有的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管理人员素质无法到达建立完善制度的程度,制度不健全对企业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给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不仅造成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人员流失,会计失真,无法为经营者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对外部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很难独立的处理会计问题,而是受制于老板,按照经营者的意图调整会计,无法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1.4对会计档案重视不够,会计资料保存不善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将会计档案保存好,既没有专人负责资料的管理,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存放,造成大量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随意堆放,到账会计资料损毁、丢失的事情经常出现,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比如上市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等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管理,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当前,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会计核算执行不严格,会计信息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应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2.1建立相关会计机构,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相关会计机构,同时,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安排和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会计人员,招聘会计人员第一需要人数要充足,不能仅仅配备一名人员应付会计工作,第二综合素质要高,一般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需要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会计人员绝不仅仅是记账这么简单,还有对日常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了招得来、留得住这些会计人员,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对留下来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尤其是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他们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账簿设置,照章纳税,加强对日常账面的处理的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 2.2规范会计日常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核算主体的管理,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会计核算范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提供给管理者、经营者和有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处理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企业和国家间的利益分配,也涉及到工人工资的发放乃至社会的稳定。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风险防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使会计信息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2.3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完善企业各项制度 如果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营者的水平不能同步提高,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弊端就会逐渐显现,比如岗位设置不合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就会妨碍内部控制指标的实现。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做不好,会计监管不力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要随着规模的扩大,加强对财务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强企业外部监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决定了不能依靠企业自身的自律来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更多的还是依靠来自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对中小企业进行会计规范,所以按照有关要求,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建立完整的会计制度,对于没有按时按规定建立账簿体系的要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账目和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浅析新经济时代小企业会计核算 论文 关键词:新 经济 时代 小 企业 会计 核算 论文摘要:小企业的蓬勃 发展 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企业伴随着起灵活性的同时是其自身会计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小企业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的会计,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从2005年的1月1日起,《小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实施,这就为我国的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解决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问题,减少乃至杜绝小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披露。 1.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如今,在小企业的会计队伍中,无证上岗无人过问,有的虽有会计证,但业务技能不高。如在提交税金的会计核算上,将城建税、 教育 费附加和综合基金混为一谈,一起列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内,提取时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金”;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结果,将这笔会计业务应分别在“应交税金—城建税”“其他应交款”、“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内容,都在“应交税金”中核算。 1.2乱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的只有几万元,有的超过百万元,企业与企业之间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也不一样。固定资产在短期提完折旧后,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原值就等于了“累计折旧”的余额。对此,有的会计认为,这两个账户的余额相同,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固定资产部分的列示己没有意义,即“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为零。将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的余额填上去或不填上去,固定资产净值都为零,为了省事,会计人品干脆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部分,什么也不填,既不影响此表的平衡,又能节约编表时间,可谓一举两得。更有甚者,在下年度换新账时,总账上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也被取消。实际上,固定资产折旧虽已提完,或已提足,但企业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有的依然能正常使用多年,而将总账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抹去,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3费用开支无标准。小企业,一般是老板当家,在费用开支上,一切由老板说了算,哪些费用能开支,哪些不能开支,乃至用多用少,会计人员在核算上不好监督,也无法监督,老板们也理直气壮,反正是花的我自己的钱,会计管不了。企业内部如此,企业与企业间也是这样,没有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最明显的表现在企业的出差费、业务费和广告费上。 1.4利润不分配。只要我们看一看小 企业 的 会计 报表,便能知道大多数小企业实现的利润,年复一年的在“未分配利润”账户内,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之类的会计科目,其余额永远为零。我们说除了亏损企业,凡是有利润的企业,在交纳企业所得税之后,会计人员都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将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合理、规范的分配,不但能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情况,而且也是会计核算完整性的需要,更是一项非做不可的工作。 2.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途径 2.1建立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以建立其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才有可能按要求、门类记账;按会计制度中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对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才能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还能够健全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2.2整顿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会人员。首先,从账簿、凭证管理入手,严格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 经济 合作组织会计制度》的及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出台,从而使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2.3促进小企业会计人员索质的提高。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索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其具体操作主要有:一是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从小企业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机制,敢于推陈出新、摒弃陋习,积极为年轻的、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待遇应予倾斜,吸引会计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善其会计人员结构。 2.4积极开展委托记账业务。对于无条件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的小企业,按规定应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记账许可证书的其他记账机构进行记账。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必须真实,受托人必须对委托人提供的凭证及资料进行审核,双方各负其责,共同促进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2.5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原则,正确定位高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符合界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只能在二者中仅选其一,既不可各取所需,也不能交叉混用。小企业同样要遵循会计核算的13项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 历史 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任重而道远。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首先要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建立合理的会计核算模式,加强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其次,财政部应指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健全账簿体系,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要严肃处理,加强外部监管力度;最后,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改进税务人员对于小企业的态度,加强其对小企业的核查工作。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企业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而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精细化管理不仅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及应用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升级。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效益优先的时代,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企业只有全面推行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精细化管理的概述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就是结合预算管理理论,把企业视为一个完整的市场,以目标收入和目标收支差额倒推出目标成本总额,然后根据项目和责任部门的不同职能,进一步倒推成本,把目标成本划分为若干个成本单元,使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责任部门构成一个细分的成本模块。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视为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风险可控为基本前提,以精细、科学、规范、严密为准则的一种管理方法。 三、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1.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势必会涉及到管理目标的设定、绩效考核等环节,这些目标和考核标准的设定就要求财会部门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因此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整个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比如,企业可以建立精细化的会计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同薪酬、奖惩相挂钩,给予辛勤工作或对企业有贡献的员工奖励,给予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的员工相应的惩处。 2.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举措 现行的会计法律和制度,比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等,仅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一般会计处理要求和原则,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而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完善会计规范体系,明确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指标和各项岗位职责,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到“岗岗有标准、事事有规范、人人有职责”。 3.是提高企业会计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在组织设置、人员安排和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化,减少会计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落实对会计人员的有效监督。会计人员在遵循精细化管理流程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从强制性的制度要求变为会计人员的普遍认知和自觉,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企业会计执行力自然水涨船高。 四、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会计行为精细化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工作重点内容,因此,促进会计行为精细化管理,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符合相应法律法规,对提高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填制的过程中,要确保原始凭证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能够通过原始凭证来客观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实现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 2.会计制度精细化 会计制度精细化要求企业必须按照严谨、实用的原则,不断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体系,通过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来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条不紊。首先,要构建符合企业内部操作和管理规范化的会计业务制度体系,一方面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反过来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管理业务服务。然后,会计制度精细化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住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实现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切实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最后,会计核算工作的每项业务、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要做到有章可循,并且在会计制度中明确规范岗位要求和职责,并且实现岗位和程序之间的相互制约和补充,推动会计制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3.会计分析精细化 会计分析主要是对统计资料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的会计活动,通过找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企业取得经营成果的原因,来实现对改进措施的分析和为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会计分析精细化需要明确会计分析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内部公告、标语、文件和会议等方式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会计分析,实现会计分析同企业管理达到平衡。另外,在实施会计分析的过程中,要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对企业各部门、各单位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健全各级分析组织,确保会计分析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4.会计绩效考核精细化 会计绩效考核精细化是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绩效考核功能的基础,在会计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考核结果要与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挂钩,这也是调动广大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有效方法。针对会计主管而言,绩效考核指标要能够对主管下属部门绩效情况进行客观反映,比如员工能否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以下属部门绩效情况来直接决定会计主管的绩效,这样可以促进会计主管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并且对下属部门加强管理和督促作用。针对会计人员而言,因为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如果出现违法违纪或会计差错等行为,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是涉及岗位职责、责任心、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减少会计人员渎职、粗心、职业倦怠等情况的发生。 5.会计控制精细化 企业完善的会计控制,不仅要有科学的组织结构,还需要具备相对应的会计控制体系来支撑。第一,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内部凭证要种类齐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不仅可以对企业各项经济管理活动做好记录工作,而且能够对已发出的凭证编号加以控制;第二,完整的簿记制度。在实现内部凭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第三,严格的核对制度。具体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之间的核对等,通过严格的核对制度来及时发现并改正会计记录的错误,确保账实相符;第四,会计控制要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尽量避免因对错误和舞弊的查处影响到企业正常业务的开展,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关键点来实施控制;第五,注意相互制约。在横向关系上,每项业务必须经过两人以上或独立的两个部门来实施完成,在纵向关系上,每项业务要经过不隶属的两个岗位环节,以此来实现会计业务的多方面制约。 作者:刘万忠 单位: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问题与对策 摘要: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加上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对会计核算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各种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会计核算;对策 一、引言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度量,是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核算,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具体内容包括账簿登记、财产清查、报表编制等。毋庸置疑,建筑施工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整体成本核算、预算,其项目工程周期长而且形式较为多样,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好会计核算,以便为企业后续发展和经营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成本核算工作不规范,基础薄弱。成本核算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最关键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观察和研究表明,多数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基础不扎实,工作多流于表面,不能很好的与企业实际情况完美结合,尽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建筑企业会计账簿的核算、启用和登记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在工作实践中,会计账簿的管理仍漏洞百出,账目设置随意,资产记录不详等问题屡见不鲜,这就会导致当企业有两个项目的内容同时转入到结余项目中,余额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无法准确反映企业会计核算实际工作。众所周知,票据和账目在会计核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对于票据的制作过于随意,账目管理较为混乱,不能严格遵循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来执行。第二,会计信息传递滞后。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准确性,一是及时性。这两个特点也是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经济活动较为复杂,对于收集、分析和总结会计数据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由于施工项目或工地较为分散,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延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滞后性。另外,多数建筑项目都在外地,具有远程和流动多变的特点,这也会给会计信息的传递带来不确定性,导致合同、协议、决算无法及时的传递到财务上,也影响了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无法及时掌握会计信息,把握收付款情况,也容易造成款项付出超支、坏账、漏税等方面问题。另外,对于还没有完全实施会计核算信息化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会计信息记录和传递相对滞后性更是无法避免。第三,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毋庸置疑,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的成本支出进行成本核算,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导致成本核算脱离实际。例如施工企业在周转材料会计核算的处理上,主观选择性就较强,对于可以采用分次摊销和分期摊销的材料,施工企业通常会选取对自己有利的摊销方式,会计核算不够规范。建筑施工项目一般都较为复杂,为了增加灵活性及降低成本,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采取大量授权的模式,即项目经理制度。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往往会造成监管不力的现象。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相对于财务成本核算控制更关心的是企业现金流量,对内部控制的关注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流于形式,往往是围着项目转,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虚列费用,隐瞒收入等方式,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缺位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原因仍是管理者对会计内部控制的不了解和不重视。工作实践中,会计内部控制也仅停留在表面,监管不严格,在收入和费用等的收支上、账务的记录与核对上非常混乱,企业会计核算形同虚设。 三、做好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第一,强化会计监督机制。会计原始记录不细致,使得成本核算难以开展,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足之处就是原始记录的不够细致深入。施工企业和其他行业相比,会计信息更为复杂且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所以要贯彻实行分级核算,实现公司到分公司再到项目的三级核算制度,同时对工程成本和工程价款进行分段核算,按照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另外,提倡引进ERP等技术,对工程材料、财务数据等进行全面监控,落实会计电算化等方法来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及时。第二,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是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结合其行业特征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会计核算体系,形成有效的会计。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明确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工作流程切实按照既定程序来开展,大力提升工作效率,促使核算型的会计工作向管理型的会计工作转变。施工企业还必须夯实会计核算工作的每一个节点和环节,使得管理模式趋向制度化和程序化,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促进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三,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而言,内部控制的作用极为重要,只有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复杂的行业特性要求其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企业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稽查制度,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行为,强化对财务风险的管控,确保施工企业通过会计核算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数据,从根本上杜绝舞弊行为,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第四,推进信息化水平,提升信息传递效率。企业会计核算不及时,信息传递效率低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共存的问题,施工企业必须大力推行现代企业信息化工作,构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升企业信息的传递速度,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同时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对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效率。此外,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离不开系统操作人员培训和监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将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输入核算系统,还需要系统管理人员及时做好系统维护,同时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及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为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晓晖 单位:西山煤电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浅析 摘要:“营改增”是我国企业税收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它对我国税收制度结构的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这一转变过程中,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收入核算、票务管理、现金流、利润核算、纳税方式等多个方面上。为了能够帮助企业更快适应“营改增”的这一变化,保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会计核算;影响 “营改增”是我国企业税收制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并在近些年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营改增”的实行不仅有利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还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征税的问题出现,它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也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营改增”试点的不断增加,其存在着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部分企业在实行“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规避“营改增”会计核算中的风险问题,加强“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的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1.对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的影响 在还没有开始实行“营改增”之前,通常企业的成本都以价税合计数为准,其中主要包括了真正成本和进项税额这两种。在实现“营改增”以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是根据所开具的进项税发票与销项税相抵去进行核算的,其中的抵扣金额主要是由供应商开具专用发票的能力进行决定的。不仅如此,“营改增”的实行,还在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核算方式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2.对企业收入范畴核算的影响 在没有“营改增”前,我国的营业税范畴和增值税范畴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营业税主要属于价内税的范畴,在它的计算过程中,价税是不分离的;而增值税则归为价外税,它的计算过程价税是分离的,企业所缴纳营业税通常都时由工程的造价所决定的。而“营改增”的实行则有了较大的变化,成本的入账价值和进项抵扣额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实际需要缴纳税务也变成了不含增值税的工程造价来决定。 3.对企业发票管理的影响 增值税发票是原始凭证的一种,它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只有在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在还没有实行“营改增”之前,企业所缴纳营业税并没有涉及到不增值税发票的相关内容。而在“营改增”实行后,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则与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让企业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变得更加严格,其使用过程和使用范围也逐渐规范和完善起来,在增值税发票开具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增值税发票的种类、时间等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4.对会计业务和会计科目的影响 “营改增”实行后,对会计核算人员的要求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实际的会计核算还涉及到一些特殊业务,例如: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设备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额、试点纳税人差额征税等。除了会计业务上的影响外,对其会计科目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它在原有科目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专栏,例如:在“应交税费”中添加了“增值税留抵税额”、在“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下,增加了“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等。这些的改动都是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一种考验。 二、应对“营改增”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影响的措施 1.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营改增”的适应性 “营改增”的实行虽然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只要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就可以快速的适应“营改增”到带来的税务环境变化。在其应对措施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企业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制度是实际工作的重要指导,只有保证会计核算制度的科学性,才可以更好的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针对“营改增”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会计核算制度调整,让制度更好符合改革后的工作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会计核算制度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提升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 2.调整会计核算方式,优化会计核算流程 “营改增”的实行让企业的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可以更快是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调整和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首先,进一步的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细化,从以往的整体核算逐渐转变为单独核算,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3.加强队伍建设力度,提升队伍综合能力 “营改增”在很多的程度上推进着我国社会税收制度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有着针对性的培训去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巩固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每一为工作人员都可以符合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 4.从长远的角度进行企业规章制度的调整 “营改增”是我国社会税收制度势在必行的工作,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及时的做好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的调整,积极应对“营改增”实行后所带来的新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对很大企业来说,“营改增”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企业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好相关的整改,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人才,从小规模的转变到大规模的更新,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营改增”的这一转变必定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企业应该做出积极的应对,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调整会计核算方式,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并注重对会计人员队伍的培养,引入更多综合性高素质人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孔令云 单位: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陈四楼煤矿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营改增对烟草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摘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我国税务制度发展及进步过程中尤为重要,是我国税务制度体系中的主要模块,能够降低我国现代的税率及社会行业的成本负担。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营改增实施的目的和意义,之后对营改增对烟草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相应的影响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营改增;烟草企业;会计核算;影响及策略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营业税及增值税两者相互并存导致出现多种问题,比如监管障碍、重复征税等,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我国2012年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具有良好的成果,在2016年总理也提出了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此次改革为社会企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烟草企业。为了能够使我国烟草企业健康的持续发展,本文就全面分析营改增对烟草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并且对相应的策略进行研究。 1实施营改增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传统税收政策一般使用增值税收及营业税收两者相互结合的原则,此种税收结构没有合理性,首先,税收及增值税收的同时进行,其在纳税方面会使增值税收没有充分发挥,以此影响到税收政策的完善性。其次,增值税收及营业税两者同时进行,会制约到税务管理工作,并且导致出现重复纳税的现象。所以落实营改增政策,不仅具有必然性,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此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历经的阶段。实施营改增的主要意义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落实营改增政策之后,能够完善税收政策。在落实营改增政策以后,能够避免企业出现重复纳税的问题,从而有效解决企业纳税人负担问题,使我国税收政策更加合理,完善税收政策。另外,在落实营改增政策之后,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我国第三大产业中的大部分产业都处于增值税收范围中,在扩大增值税收范围的基础上,还有效降低了由于税负不均匀对企业导致的不利影响,以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使我国企业能够健康的持续发展。最后,对于服务企业和交通企业来说,传统缴纳营业税收和增值税收过程中,因为属于缴纳双重税收,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但是在落实营改增政策之后,能够降低税收机制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操控性,从而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营改增对烟草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2.1经营成果方面 根据合同的价格约定,从价内税变为价外税,企业的定价机制并不会发生变化,在此前提下,营改增实施对烟草企业收入、利润及其他费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首先,减少房屋租金。在实施营改增之前,企业房租收入根据收取全部价款计入到其他业务中,根据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在营改增之后,房屋租金收入改征增税,流转税税率不变,根据不包含增值税价款进入到收入计量中,降低企业收入,以此减少营业税金。其次,降低可扣除成本费用。在税改前,企业根据价税合计金额入账,能够在所得税之前全部扣除;在税改后,企业产生的费用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只能够将抵扣之后的价值作为所得税前扣除。总体来说,营改增后,烟草企业的税金降低,净利润增加,税利总额没有明显的变化,以此降本增效。 2.2财务管理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烟草企业要对招标价格信息进行深入的阐述及分析,明确对比价价格的内容,也就是税前的价格,报价单位的不同,那么增值税税率也就各有不同。并且如果部分报价单位没有对是否是增值税明确的支出,那么就不能够使用增值税开发票的方式进行。另外,实现合同发票类型的明确,一般合同条款中对待正规发票及普通增值税发票都表示认可,但是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如果合同中的总额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增值税的税率和其发票数量就成正比,也就是说在增值税税率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其发票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加,那么能够抵扣的增值税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对于合同中的细节要认真进行明确,从而避免出现一系列的合同纠纷。 2.3企业税负方面 在营改增政策落实之后,因为烟草企业及运输业、其他相关服务具有业务往来,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一定金额的增值税发票,使其能够替代税负的金额。但是和烟草行业有关的涉税业务大部分都不能够开出增值税发票,所以也就不能够进行税负抵扣,企业的税负也不能够降低。以烟草行业总体的销售金额不发生改变为基础,降低增值税额度,从而提高总税额的缴纳,但是并没有降低相应的营业税,从而导致烟草企业税负不断提高,那么企业成本必然会增加。 3烟草企业的解决对策 3.1正确评估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部分地区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的成效显著,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积极创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评估体系。企业财务部门还要创建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现有的税收制度,全面规划企业实施营改增的全部工作,不仅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还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提高企业人员的能力 为了能够使企业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适应全新的税改政策,烟草企业就要重视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素质的全面培养。在烟草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素质对企业在营改增制度背景下的发展及管理具有一定的联系,影响着烟草企业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烟草企业管理人员还要重视会计核算,对相应的会计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使他们具有增值税发票管理意识,从而做好专门的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保证烟草企业增值税抵税能够顺利开展。 3.3加强税务筹划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的背景下,烟草企业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根据改革的势头降低企业的税负,以此避免纳税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利用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税负。比如烟草企业的运输业务使用哪种方式,自营车辆或者委托运输,根据营改增税收政策计算两者的税负差别,根据实际的计算结果对其进行调整;另外,利用采购业务降低企业的税负,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传统的营业税缴纳供应商变为小规模或者一般缴税人,服务、技术、资质、信誉及质量不变,烟草企业要对供给价格及实际采购价格进行重新计算,从而降低税负。 3.4加强会计审核 在落实营改增政策之后,烟草企业要使用更多的增值专用发票实现进项税额抵扣。但是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全面合适增值税业务报表,并且创建完善的增值税收账目。比如销售环节,增值税销项税额要根据相应的税收制度进行核算计税工作,和销售相关的业务也要根据相应的制度进行核算计税工作。在进行税额抵扣过程中,相关的核算项目要根据税率设置,并且针对税改后的税率改动业务,都要根据相应的税务制度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比如采购和租赁业务,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纳税的压力。 4结语 通过上述可以了解到,营改增为烟草企业的管理及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政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力也在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烟草企业就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此降低营改增政策的影响。企业要重视发票的审核及企业工作人员能力的提高,并且加强税务筹划,从而实现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健全。 作者:卢雅云 单位:台州市烟草公司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企业会计核算目标与会计核算体系问题 摘要:企业的会计核算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的经济活动涉及范围一般是比较广的,其主要是以政府、企业、相关利益人员以及投资人员的利益为主,通过对这三者之间的利益进行相互权衡,以便建立起和谐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本文中,对会计核算目标与会计核算体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企业会计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目标;会计核算体系 一、企业会计核算目标 企业会计核算目标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会计核算目标进行相关问题的解析。(1)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资本的税后利润(Rc)。如今的现代型企业需要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必须是以营利为根本目标。首先,企业的发展必定是靠资金的拥有者发展起来的。投资者主要是将自身的闲置资金以投资的方式进行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根本目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根据于此,企业纳税之后的利润就成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在本质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企业是有本质区别的,主要是在于企业资本利润的归属问题。资本主义企业是以私人利润为主,而社会主义经济的企业则是以利益共同分配为主要原则。(2)企业经营的前提性目标—职工的薪金收入(Ri)。如今,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成本是物质资源的购买成本及劳动力的成本。企业要往长远的方向上发展一定是需要大力引进人才,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以便让员工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薪金属于企业需要付出的老动力成本,反过来员工的薪金收入是属于企业的效益。因此,企业要在市场中存活,必定是具备强大的资金运行企业的各项业务,有充足的收入支付员工的工资。同时,这可以将其视作是企业经营的前提性目标。(3)企业经营的社会性目标—国家的税收收入(Rs)。企业是社会属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纳税经营一方面试弥补企业经营中所消耗的社会成本,另一方面即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依靠社会这个强大的主体进行生存,经济活动的对象即是社会群体,因此经营成本除了自身的发展需要,还需要通过纳税的方式回馈社会,以实现企业、社会的循环效益,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 二、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1)企业税后利润会计核算体系。企业在其经营的过程中,税后利润会计核算的利益主体是资本所有者,最终的收入是税收利润,其中向外付出物质及劳动力的成本,这就是非常直接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及建立起完善的成本预算体系,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用数学模型形象化呈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实际上,税后利润会计核算体系的服务主体是资本所有者,而在劳动者和国家的利益上思考,则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体系。(2)企业薪金会计核算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是企业员工的收入,实际上也是属于企业的效益。在这个体系当中,企业需要尽量减少物质的耗费成本,充分合理分配员工,将员工进行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并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上的跟踪及培训,以实现员工为企业带来的最大化利润,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员工自身的利益与福利,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企业税收会计核算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便是国家或政府是重要的利益主体。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涉及许多繁杂的业务,直接导致了企业税后核算的困难与繁杂。这个体系最终是实现国家的税收。在税收会计核算体系当中,对企业消耗的成本需要进行严格细密的计算,以保证企业的最大利益化。然而,通常情况下由于企业资本的持有者不同,税收会计和资本所得的会计是一定会产生矛盾的。这主要源于利益分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两者的税收和税后利润都可以随着税利之和的增大而增大,以确保利润核算的正确性及最大化。 三、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 (1)建立建全会计管理制度。在信息化快速普及的现代化社会,企业必须是建立建去哪全面的会计管理制度,充分保证企业内部的安定,才有可能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企业需要对会计岗位的职责进行严格的明确及划分,并且实施岗位责任制,企业根据充分利用人才,对员工的权利进行明确划分及约束,对员工的工作任务及绩效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进行;其次,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规范性的管理,才能快速建立起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企业需要明确对会计核算和会计部门管理的任职资格的审定,严格对外招聘相关人才,以充分保证会计核算的高效进行。同时,企业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及定期进行业务上的培训,提高员工工作的能力,以跟上企业的用人要求;最后便是需要做好会计的交接工作。这包括有关会计资料及知识方面的交接,并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的保存与管理,便于企业后续的使用及查询。(2)创建规范性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指的是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企业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市场发展的趋势或是企业本身的局限性,一般是比较重视会计科目的发展,往往会忽略会计政策的相关情况。然而,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缺乏相关规范性的会计政策,企业中的会计信息会失去对比性,并不具备科学合理的核算依据。因此,规范性的会计政策涵盖的会计工作需要遵循的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编制报表的基础以及会计期间等,同时需要具备具体的会计政策,一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3)加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管理力度。企业在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的重要性,并且对企业成本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并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成本管理系统,实现企业效益的保障。企业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并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成立监督管理的体系,对其会计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管控。 四、总结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政制度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会计就显的更加的重要。因此,企业应妥善处理会计工作相关情况及明确会计核算的相关目标,以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作者:施睿剑 单位:南通交通建设投资公司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如何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第三产业中小企业数量增幅最快,随着市场环境更加有序规范和透明,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总体环境正在改善,财税政策不断优化,但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有很多,特别是中小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得不到应有重视,大多数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较多,未能充分发挥规范的会计核算对提高企业长期经济效益所带来的作用,本文以调研一家中小企业为例,对其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如何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 中小企业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国际上对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没有的统一的界定,多数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都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划分。我国在2011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小企业作出了划分。体现在第一、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第二,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五千万家,影响着我国经济趋势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不可或缺的。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各种政策措施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企业都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近些年来针对经济发展需要我国财政部门也在努力致力于完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的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及准则。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姜洁(2013)全面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具体适用范围和内容的相关条款的变化,认为新准则简化了小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简化了小企业会计核算,更方便于小企业理解和实际操作,同时这些变化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与税法等相关法律更加协调一致。马琳(2014)认为我国在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上应着眼于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制定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上应该依据以下这些原则:差异化原则、谨慎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以及客观性原则。在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观点:张永利(2014)认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制定工作,应该在详细的调查实际状况,充分考虑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按照“精细管理、强化内控、经济适用”的思路进行,在完善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过程中应该贯彻稳定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特点 2011年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活动的行为准则,根据长期的社会实践总结得出中小企业会计规范明显具有普遍性、约束性、发展性的基础特征。普遍性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实施的基础;约束性是指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作为评价会计行为的明确标准,对于违反会计核算规范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发展性是指会计核算规范会随着经济环境的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和完善,因此,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也必须随着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 (一)中小企业提供的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通过调查陕西省数十家中小企业会计部门,发现在会计核算中违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现象普遍存在,会计信息质量无法满足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等要求,企业许多业务处理并未严格遵守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人为调高管理费用的现象,例如A公司业务招待费的核算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业务招待费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包括招待客户用餐、住宿费等,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该公司2012至2014年近三年业务招待费实际支出分别为9.13万元、11.57万元、12.24万元,但是由于超出了抵扣额度,因此公司主管授意将一部分业务招待费计入销售人员的差旅费,最终入账的招待费用分别只有4.215万元、5.895万元、6.205万元。这样做法会直接导致企业账面信息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无法体现企业真实实际绩效,引起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部门设置不健全 在会计核算机构设置方面,由于大型企业非常重视财务工作,认为财务部门是体现企业企业价值核心部门,所以在大型企业中会计核算机构设置比较规范,会计核算机构的设置相对合理完善,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对企业的管理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然而通过调查陕西省数十家中小企业,发现由于公司规模较小、主营业务单一,虽然在这陕西省数十家中小企业中都有设有独立的财务部门,但大多数财务核算部门设置简单,会计核算力量不足,会计人员数量配置不足,通常仅设有2-3个岗位的人员:一个会计主管、一个出纳、一个会计。通过对人员访谈其中出纳岗位来负责库存现金的管理、银行存款等资金收付,1个会计岗位来负责公司基本的账务工作,工资核算、申报缴税等工作有时视情况由会计或者出纳兼任处理,公司会计岗位之间缺少必要的制约和监督。公司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很多资金收支工作是由公司所有者直接授意来管理的,资金使用的过程没有有效的的控制措施,企业对资金的管理缺少科学性。对于中小企业财务预算,通过相关调查后发现未设立合理性预算体系,监控与决策等方面缺少专门的岗位支撑,这样势必会制约着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不能真正发挥出其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方面效率低 通过调查陕西省数十家中小企业目前会计核算体系后,发现由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观念落后,对会计核算作用不够重视,企业也没有树立科学的的会计核算理念,并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手工记账等会计核算方式,相关的先进的计算机电算化软件设备与设施仍旧没有在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过程中得到真正有效地运用,无法为企业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高、人工成本高、销售无预期和存货积压等现象,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手工记账方式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的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给企业管理者,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及时反映,大大降低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措施 (一)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中小企业应该根据其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适用于本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除此,政府应积极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并建立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规范履行部门职能、提高行政公共服务能力;其次,税务部门作为组织实施税收征收管理且经常性与企业接触的监管部门应该规范纳税服务行为,监督检查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在税收执法检查和税收征管方面督促中小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简化税制方式来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对一些账务处理规范、符合优惠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较低税率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规范发展,降低和避免涉税风险。 (二)建立健全中小型企业会计机构设置 中小型企业应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这不仅有利于明确分工和各个岗位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利于会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作用;积极运用现代化的工具为会计核算工作服务,促进会计核算电算化,通过运用会计电算化这种先进的手段,能够有效的避免会计人员重复记账的工作,还能降低会计凭证的错误率,大大提高了记账凭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提高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中小型企业应该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出完善的培训方案,加强对企业会计等相关从业人员对各项法律法规、会计准则、部门规章等学习培训,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规定和要求都能够被会计人员所熟练掌握,提升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管理者也应该建立定期对在岗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制度、加强绩效考核,提高会计人员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能力、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五、结论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总体经营环境较差,影响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融资困难、市场准入、税收等因素。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目前实际情况科学分析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规范合理的方法改进会计核算,进而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贺鸣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投资理财论文:农村家庭投资理财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与资金积累水平大幅递增。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农民投资理财观念滞后,金融理财渠道不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多种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我国农村投资理财状况较差的整体局面。因此,需从多种渠道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家庭投资理财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投资理财;对策 农村家庭投资理财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合理利用家庭的财务资源,针对农村家庭各个阶段制定财务计划,将资金投资于各种投资渠道,如储蓄、股票、债券、保险和物业等,以取得合理回报,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质。 一、农村家庭投资理财的必要性 从宏观方面看,我国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60%,通过农村家庭合理的投资理财,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客观上必然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从微观方面看,虽然农民现在还不是很富裕,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个人储蓄能力的不断增强,家庭理财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培养农民的投资理财能力不仅有利于家庭经济效益的增长,而且有利于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使他们更加易于接受新事物、探索新知识。 二、农村家庭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理财主体素质较差 广大农民作为投资理财的主体,其自身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外界的信息也受到了一定限制,这就导致他们的整体素质不高,投资理财的能力有限。具体来说,表现在2个方面.1.农民投资理财观念滞后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基本会选择将多余的资金存入银行,先是选择活期存款,积累到一定数额后再转为定期存款。在大多数老百姓眼中,“投资理财”就是银行存款的代名词,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就已经很满足了,甚至还有很多年纪较大的人根本不知道“投资理财”为何物。2.农民的专业分析能力不强实现低风险、高回报的有效手段是有一套适合的交易系统,并严格按信号操作。但是,农村居民绝大部分不懂技术分析,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在有限的投资活动中也基本是“道听途说”,凭借自己的经验分析来作出决策,而且容易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影响投资效果。 (二)理财客体数量不足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家庭的大规模开支依次是盖房子、娶媳妇、看病、购买生产资料,家里有大学生的,还包括供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扣除上面几项开支外,剩余的资金已经非常有限,这就决定了农民可以用来理财的资金数额小,而且是不固定的。所以,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理财工具种类单一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只针对城市居民设计金融理财产品,而适合于农村市场的金融理财产品却比较少,广大农民享受不到商业银行的“大众化”服务。虽然证券投资基金的总量在不断上升,但目前农民首选的金融资产仍然是银行储蓄,许多收益比较好的金融产品由于在购买规模、购买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使许多农村居民望而却步,享受不到投资理财的好处。 (四)理财的保障性制度不完善 虽然现在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解决基本的看病问题和大病费用的有限额度报销问题。但是,在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养老主要仍然依靠土地和家庭,没有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前提下,一旦农民的财富遭受较大的损失,他们的未来就难以保障,这就使农民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有很多的顾虑,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资金的安全性,这就使很多具有高回报率的金融工具遭受白眼,不被农村金融市场所接纳。 三、农村家庭投资理财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政府应在这方面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定期举行免费金融理财课程的推广,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推出投资理财服务专栏知识。其次,银行、证券公司也应安排投资理财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投资理财讲座,在和农民的接触中关注他们的思想意识的变化,消除他们的一些偏见和顾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最后,农村居民自身也应多接触新鲜事物,紧跟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勇于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财习惯,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配置资产,弥补资金短缺问题 一是通过盘活农村家庭已有资产,使资产保持一定的流动性。目前,农村生产用固定资产及经营土地的投入较多,变现能力较低,资产的流动性仍然不足,这就需要农村居民切实做到合理调整自身经济收入的分配,盘活已有的资产。二是灵活调整理财产品,随“生命周期”选择适当的理财产品,保证有充足的资金应不时之需。 (三)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 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村居民的理财需要,针对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低、抗风险能力差、思想保守等实际状况,开发一些迎合农村居民理财需要和理财心理偏好的金融理财产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进入门槛高度、操作难易程度、收益的稳定性、手续成本费用量、风险大小以及变现和流通能力等,增强金融产品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进来。 (四)发展理财人,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 结合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银行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理财人,在贴近农村居民的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帮助农民进行专业的理财指导和业务活动。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类和覆盖面,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险体系,使农村人民的生活更有保障性和安全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免除或减少农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从而更加勇敢地进行金融投资,增加资金收益。 作者:张艳 单位:临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投资理财论文: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趋势探讨 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每个家庭都重视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同时对家庭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家庭投资理财情况,论述了当前家庭理财重要工具的应用,展望了我国资本市场在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 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未来趋势 1普通家庭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的意义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每个家庭的财产数量日益增多,如果存到银行当中可能会出现贬值现象,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投资理财为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1.1有利于保证目前及以后的收支平衡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普通家庭经济收入不但可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也可以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每一个人都具有40~50年的劳动时间,可以拥有较高的工资收入,更多的人在考虑自己不能从事劳动以后,日常生活如何解决?我国当前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一味将自己的养老问题交给政府解决可能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过多依靠自己的儿女也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因此开展家庭投资理财活动,可以收到可观的经济收益,有利于保障自己今后的生活。 1.2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普通家庭要重视自身经济收入与支出的均衡,这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任何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都希望自己的工资越来越高,希望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本文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普通家庭在解决当前温饱问题的同时,也在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来增加家庭收入从而拥有更好的生活。 2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 2.1大量普通家庭参与到金融投资理财当中 当前中国普通家庭普遍要求开展金融投资活动,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银行储蓄资金日益减少,有专家提供的数据表明,当前人们不再一味将自己的财产存入银行,传统储蓄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国内股市行情不断走高可以看到,大量炒股爱好者将自己家庭的资金投入股市当中,在最初几年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但在经济形势回暖的情况下,股市同样有了显著性变化,对这种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由于大量股民在炒股中获得了较大收益,从而拉入更多的股民,因此股市行情日益走高,这种情况人们习惯称之为“跟风行动”。这是中国民众最为普遍的思维模式,认为炒股可以收到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不顾一切全部涌入其中,更多的人将家庭的全部资金投入股市。本文认为这种想法具有一定的风险,不但要考虑到可能收到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要考虑可能面临诸多风险,以及自身可以承担的风险能力。当前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行情持续走高,为投资人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 2.2投资产品市场涌现出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 自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很多家庭已不再着力于储蓄,自最近一次中央人民银行降息可以发现,开展投资理财活动的家庭日益增多,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时间,便涌现出大量的投资理财专家。如股票、基金、理财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涌现,人们在几年前不会想到银行部门也会着力发展金融理财,人们普遍认为保险也只局限于车险与寿险。但当前这些想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出现上述情况无可厚非,当广大民众不再喜欢将钱存到银行时,为了保证自身正常运转只有进行改革与创新,着力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才能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保险公司的发展与此相同,如果局限于车险与寿险那么购买人群则日益减少,但如果引入投资理财产品的话则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前来,有效推动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财活动就是从保险业逐步发展而来的,因为国内民众还不能正确认识保险业,才出现了上述现象。 2.3投资理财从固定资产实现了向无形资产的过渡 本文在调查中发现,20世纪初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每一个炒房的人都获得了巨大收益,由于开发商的压盘,涌入城市的人群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导致国内房价不断上涨。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住房情有独钟,所以一旦国家养老与养儿防老等情况不能实行,更多的中年人将自己资金全部投入炒房当中,同时各地政府大力支持楼房建设,大量楼盘不断涌现,提供了丰富的房源。前几年,楼房的价格不断暴涨,政府部门及时出台管制政策限制了房价的疯涨。当前投资又逐步回归到无形资产方面,股票、基金、期货等再次成为人们投资的首选,这些项目易于操作、及时获利,人们在家中只需拥有一台电脑即可操作,当前很多工薪阶层利用中午或者晚上休息时间开展此类投资。 3展望普通家庭投资理财未来发展 3.1大量家庭必将加入投资理财活动当中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人口,每个人都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身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但因为财富不能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家庭当中,只能依据劳动人员的不同贡献进行分配。因此普通家庭得到的资金不但来自于自己的劳动而且也可以利用投资得到。但不管哪种形式的投资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时进行了投资并不一定收到回报,但如果不参加投资则必然收不到回报。随着可观资本的不断增值,普通家庭拥有的资金如果不开展投资理财活动,那么财富则会发生贬值现象,所以普通家庭只有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才能保证自身财富不断增加。当前国内证券股票基金要求有着较大的开户基数,但只有极少部分应用于运行。由于股市存在较大的风险,本身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很多股民认为专家投资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因此购买了大量基金希望得到较多收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投资受益人群日益增多,本文认为将来必然会有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因为政府不能及时制订资金管制政策、普通家庭不具备投资技能,我国很多普通家庭只能投资于那些风险较小、收益较低、变现能力较强的产品,如基金与股票等。对那些有着较高专业技术要求的购房、黄金、期货等各个方面,可能普通家庭还不具备充足的条件。 3.2展望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情况与投资理财发展情况 3.2.1金融投资必须与投资理财相协调 在公司投资理财与普通家庭金融投资过程中,都要遵循市场客观规律,要能准确控制市场运行的方向,防止过多存在投机心理。本文认为当前市场运作方向主要包括基本运动、中期趋热、日常波动三类。基本运动指的是基本牛市,如股市不可能始终处于上涨阶段也不可能始终处于下跌阶段,才是较为正常的状态。对于普通家庭投资人员来说要更多关注股市的中期趋势,这是由于股市确定了基本运动,在较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中期趋势。所以普通家庭投资人员要更多关注中期趋势,以市场发展情况为标准及时调整行情,调整的时间与范围是不确定的,通常以几个月为标准,一旦大盘进入调整期,投资人员则需要及时转变投资思维,改变投资方式。 3.2.2储蓄与有形投资将会持续减少 普通家庭具有一定的投资理财观念以后,将会把自己的资金大部分投入其中。不管家庭拥有的经济实力如何,必须要预留一部分资金,将这些资金放于银行当中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因此本文认为短时期内普通家庭不会将注意力放在银行部门。在分析房产实例时可以发现,当前人们关于炒房行为有所收敛,这一现象不只表现在房地产业,而且也表现在整个有形投资市场当中。几年前人们认为只有购买自己能够看到的资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随着多种无形投资形式的出现,人们的思维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想法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4结语 总之,国内普通家庭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的数量将会日益增多,当前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都已得到了普通家庭的关注,银行储蓄已与人们的投资需求相分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币值持续稳定的形势下,本文认为将会有更多的普通家庭参与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投资活动中,同时普通家庭的投资技能与风险意识也会不断提高。 作者:常维沪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投资理财论文:个人投资理财的策略探讨 【摘要】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和人民货币财富的影响下,创收方式呈现了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开始选择个人投资理财,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做好个人投资理财规划可以保障个人获得满意的金融增值。 【关键词】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策略 一、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释义 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是指通过合理的安排将个人资金进行储蓄、基金、保险、股票等个人业务的科学规划,使得个人资产获得合理的增长,进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储蓄是将个人现在用不到的货币暂时交给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进而从中获取利息的投资方式,是银行经营业务的主要方面,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外汇储蓄,相对于其他的理财方式来说比较安全,但是收益较小。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募集资金的一种金融契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用户支付一定的本金和利息,是一种有效的债券凭证,在债券投资中,政府最可靠但是收益比较低,企业债券收益相对较高,但是保障度低。基金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立的转向资金,主要有退休金,公积金等。保险是通过合同的方式,保险人与保险机构形成的一种财务赔偿关系。股票是股份企业为了从社会中募集资金而发出的股份证券,股东可以以此为凭证并获得相应的收益。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而的一种产品,并将获得的收入相应的回馈给用户,保证用户的理财收入,主要包括理财收益和非理财收益。 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现状 个人投资理财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钱财,根据个人的自身经济情况以及可以承受风险的能力,将自己的资金财产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实现自己财富的积累和资产的增加。由于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传统的理财观念和现在理财观念产生了冲突,影响着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发展。个人选择投资理财受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影响。我国自古的传统孝道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应用到理财生命周期中,由于每个人的收入支出的情况不尽相同,要做到个人的收入支出和生命周期相匹配,对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财务观念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选择,对个人理财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西方的理财观念是保持资产和生活水平的稳定发展,这与中国传统的理财观念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中国人对个人财富有着很强烈的需求,容易造成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畸形发展。理财和储蓄的投资理念是不相同的,理财在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但是很多人在投资理财方面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盲目投资,同时也缺乏应对投资风险的意识,严重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理性选择,对投资失利也是盲羊补牢并不是未雨绸缪。我们都知道投资理财可以带来高收益,投资理财方式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金融风险,我国在金融政策方面主要还是实行的分业经营,也就是银行、保险和证券分开经营,对个人投资理财来说,增加了选择方面的困难,不利于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发展。 三、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原则 (一)规避风险 投资理财都会伴有不同程度上面的投资风险,但是这种高风险也会带来高收益,因此,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要把握好机遇和挑战,学习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在投资的过程中注意规避风险,在把握投资理财机会的同时,降低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风险,从而获得高收益的增值服务。 (二)量入为出 坚持量入为出的投资理财原则,就是要注意结合自身的经济水平条件,合理规划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将有效增值的银行储蓄和有风险的金融投资相结合,保证风险投资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增加收益。 (三)注重整体效益 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中坚持注重整体效益的原则,最主要的是将个人的投资理财做好整体规划和阶段性规划,保证投资理财都有增值服务,所有的投资也更有意义,促进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收益的增加。 四、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策略 (一)明确个人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 投资风险是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有可能带来的资金损失,投资收益是在除去风险投资的本金和损失之后得到的资金收入,在进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要知道高风险会有高收益,低收益的同时相应的投资风险也会很低,因此,投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明确各种理财方式之间的风险和收益,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确保最大的收益。 (二)注意个人选择投资理财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周期 投资周期指的是个人投资理财将资金投入到回收的所用全部时间,现金和资金的转换率是由资金流动性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投资的周期越短,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强,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快,相反的,投资周期越长,资金流动性就越差,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银行的活期储蓄可以实现随时随取,提取现金的速度比较快,但是相应的收益就会很低,定期储蓄时间较长,取现不灵活,但是会有较高的收益,承担的风险越大,收益也会越高,在进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一定要明确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周期,对个人投资理财进行合适的选择。 (三)进行投资理财的金额不同,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也会不同 大额的投资会有更多的产品投资理财方案,小额的投资理财方案相对就会少一些,要根据自己资金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个人投资理财是增加人们收益的一种重要渠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行业为迎合不同人群的投资方式,推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居民在进行个人投资理财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作者:盛子杨 单位:驻马店高级中学 投资理财论文: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与方式的调查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尚不能自食其力的消费群体,投资理财能力匮乏且理财意识较为薄弱因而时常沦为“剁手党”“月光族”。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及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注重培养自身投资理财能力,为未来财富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南航金城学生为主体展开调查研究,倡导大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的理财计划、注重培养投资理财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投资;理财方式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怎么没有任何导入问题的陈述?为何调查,目的和问题是什么?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人来说,他们有着依照自己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独立支配生活费的能力。由于不懂得如何理财,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费往往陷入过度消费以至影响到正常生活的窘境。为了培养广大学生投资理财观念,树立正确消费观,结合他们实际生活状况对其理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45份,主体调查对象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在校学生及部分研究生。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除必要生活开支外,资金仍有较大结余,存在理财空间。第二,冲动消费广泛存在于大学生之中,对理财的敏感性不强。第三,大学生消费金额集中,结构成橄榄型。第四,大学生消费主体依然为饮食日常方面,理性消费依然是主流。调查统计显示:南航金城学院学生生活费普遍集中于1000~2000元之间,生活费刚好够用或略有结余者占84%,一半以上学生表示有自己的小金库,由此可见半数以上大学生手头较为宽松。分析消费去向发现,伙食与日常用品支出普遍占据65%~85%的比重,社交娱乐方面支以18%的平均水平位居第二。大学生对品牌认知度提高,对生活品质追求提高,这一部分也占据相当消费额。六成以上同学表示自己偶有冲动消费但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少部分同学会由于冲动消费导致生活费入不敷出而向父母、同学求援或节衣缩食弥补漏洞。近半数的同学表示受奢侈攀比之风的裹挟、媒体宣传引诱时常有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的行为,2.3%的同学曾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贷款但都及时还清。部分学生消费金额巨大,内部存在明显差异。结果上来说:第一,大学生理性消费为主流,理财为需求学习。第二,大学生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数额和方式差异较大。第三,“攒钱”品牌消费成主流。 二、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与渠道分析 (一)大学生理财意识薄弱,存在认知误区 在调查问卷中,认为自己理财能力较强的只占6.67%,理财方式则大量集中在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等理财app之中。有记账节流行为的有76人。对于理财的看法中,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资金紧张无财可理,有些觉得众多理财平台风险性大,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投资理财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致使学习分。由此可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理财持相对激进的观念。学生们知道理财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理财包含很多方面,往小了说就是开源节流,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不强,方式单一,倾向于学习成本较低的理财方式 通过分析该院学生生活费来源,仅有2.6%的同学通过投资渠道获得收入,具体的理财方式则局限于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生息,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表示由于缺少相关知识,担忧投资风险等问题对股票投资望而生畏,在基金、债券投资方面浅尝辄止,反映出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比较薄弱。对于目前采用的投资理财方式,余额宝等应用app占了40.2%,银行卡储蓄在其次,占36.71%,记账节流占12.62%,而采用股票债券的则很少,仅10%左右,可见余额宝等app是目前投资理财的主流方式,这是一股新兴势力,正一点点取代传统的银行卡储蓄等方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互联网金融产品,股票,债卷等学学习成本高,鲜有人问津。 三、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 经由以上分析发现,该院半数以上大学生有意愿且有一定资金基础进行投资理财。一是大学生在财务上缺少独立性,行为模式没有转变,认为有需要可以找父母,家长也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大学生也就没有要自己准备资金的必要,以家庭供给为主导、资金数量受限高因而对资金流动性有较高要求。二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理财投资知识,在这一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教育,都是以非专业的广告、宣传等渠道得以了解,加之资金数量限制故而对理财产品稳健性有极强的偏好;传统的认为理财就是储蓄,储蓄就是存钱,对于何种储蓄没有概念,忽视了其他能够获得更多收益的途径。三是由于理财观念薄弱,相关知识的欠缺,诸多理财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难以操作并且市场上针对大学生的投资理财极少,致使投资理财行为囿于储蓄生息。四是该院仅有6.67%的同学自认为投资理财意识较强。大部分人则认为理财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投资理财应该是父母做的,在理财意识、理财渠道方面,经管类学生对比其他专业并未体现出任何优势,学校整体投资理财氛围寡淡。四、针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的建议 (一)社会层面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理财特征设计出多元化的理财 产品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理财氛围,出台一些优质的财经类节目并在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提高财经类节目的占有率。提倡金融机构与学校合作推出对大学生具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 (二)大学生自我突破层面 1.端正理财观念,理财目标。大学生炒股、买基金、买理财等方式进行投资,并不是为了“一夜暴富”。参与理财最主要的动机了解理财工具和“练手”,其次才是“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为下一步创业积累资金”等。2.改善消费习惯,提高理财意识。大学生尝试自立,适当的尝试兼职活动对培养理财意识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激发上进心同时弥补钱不够花的尴尬,制定生活预算并抽空整理开支以掌握自己的资金去向,减少冲动消费,合理安排生活费3.丰富投资理财知识,进行尝试性投资行为。仅仅记账节流的方式理财并不能实现财务的保值和增值,大学生的资金量虽比较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但还是可以尝试购买一些中低风险、起点低、高流动性、投资比较便捷的理财产品。了解一些高口碑的理财机构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分散投资,摆正心态谨慎操作。 (三)学院层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理财氛围 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金城学院通过组织创业协会,进行“大智慧”杯金融挑战赛等项目积极引导大学生金融理财能力,通过宣传或利用理财方面影响力较大的校园网站作推广。金城学院开设的证券投资选修课,近年来积极组织的炒股的大赛都为全院学生提高投资理财能力提供机会。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是对新知识新产品的积极追逐的活跃群体,要及时观察他们对市场产品的反应行为的变化,便于及时更新相应的理财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作者:杨盼兮 马文敏 陆彬 李步玢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投资理财论文:个人投资理财问题与处理对策 在社会金融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金融意识随之发生改变,人们的投资理念在逐渐增强,投资理财已经成为了日益重要的问题。理财并不是说经济水平一定要进行到某一程度之后才能进行,一般情况来说,合理的投资与理财规划可以用来抵御风险,创造一定的价值。因此,人们应该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未来的发展需求。 一、什么是个人投资理财 个人投资理财简单来说就是对个人或者家庭所拥有的财富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科学的、系统的安排和管理,通过各种投资手段增进现有的财富值,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正常生活需求。投资理财的形式包括:储蓄、证券、期货、收藏、保险、住房投资等等。个人投资理财是长期的对财富的一种管理的过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实现财富短期的累积,需要人们从长期打算来考虑。 二、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个人投资理财通不仅是财富的积累的过程,还是对财富的一种保障。我国的个人理财由于各种经济和文化的因素还处在发展阶段,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接下来介绍一些个人投资理财中常见的问题。 (一)人们对个人投资理财的认识不够 一方面,人们对投资理财的观念很多都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财上,对理财的认识不够,缺少理财技巧导致理财水平过低。在我国,人们的投资方式相对比较保守,很多人都只接受储蓄这唯一的方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除了储蓄,其他的投资理财方式都是风险投资。另一方面,盲目的跟从他人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可能会使个人或家庭的状况失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个人经济状态不同、要求不同,对理财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选择适合的理财方式确保个人和家庭的现实需求和未来支出的满足。 (二)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宣传不够 在我国,理财意识没有深入人心,金融教育知识缺乏普及,或普及范围相对较窄,一般个人和家庭都不够了解投资理财。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理财主要是对收益的宣传,大部分都没有宣传理财的风险知识,致使普通居民对理财的风险和收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这样一个未知的选择下,人们往往不会去进行选择。相对而言,人们容易接受那些没有任何风险或者银行承诺能够保本类的基本的理财业务,比如储蓄,但这仅仅只是理财的一小个分支而已。人们只是浅显的认为,在银行进行的这些业务就是理财,从而导致了投资理财行业的发展仅仅是这些低风险或者说是无风险的理财产品上,不利于投资理财稳定全面的发展。投资理财的宣传不应只局限于小范围宣传,停留在传统媒介进行宣传,二应该拓宽宣传的渠道,加大宣传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让人们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到投资理财。 (三)理财产品不丰富 理财类型过于相似,选择性不高是制约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比如在一些商业银行里,普遍都会给客户提供业务,代缴各项费用、保险等;定期为客户提供股市行情,国内外经济形势等信息;在客户办理业务时,银行适当的进行一些减免或其他优惠等。这些业务相对来说层次比较低,没有新颖性,容易造成同类似产品的出现。 (四)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 投资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现在很多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的人员很多都是在银行工作的员工,他们大多都是从事银行的基础的业务,对投资理财的认识不够深入,只会处理一些简单的业务,满足低层次的理财业务的需求。一旦涉及较为复杂的金融、资本、贸易等多个领域的业务时,难以满足客户的正常业务需求。具有高素质的理财专员还可以对产品进行开发和对投资进行组合设计。 (五)金融市场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各行各业的运作都需要有相应的规范和体系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才能保证正常高效的运作。个人投资理财也是如此,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各方的利益,促使其规范运转。在我国,金融市场采用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体制,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都在不断的完善各自的法律法规制度,但是由于这些体制的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只是对其理财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但是要想完全解决在这些行业的理财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远远不足的。个人投资理财业务涉及的行业范围比较广,所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要求更为严格,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阻碍着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如何应对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出现的问题 (一)投资理财者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个人投资理财中个人的了解和认识是很必要的。目前在我国,人们对投资的意识和风险意识比较缺乏,投资者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的了解理财的有关信息,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自觉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正确理财产品。另外,对投资理财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之后,理财者可以对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有基本的认识,发现自己被侵犯权益后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从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和体系,加强监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壮大,个人理财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个人理财业务的有序发展,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虽然,我国通过法律法规对理财业务进行了规范和管理,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个人投资理财业。为了保障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可以建议理财业务的法律法规制定以下的内容: 1、对从事理财业务资质的要求。 应该具备能够专业理财的能力与素质,能够尽职尽责,诚信的履行受托的义务。 2、签订理财合同。 理财业务参与者双方应签订相应的合同,承诺并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3、理财机构加大信息公开。 理财机构应当诚信、真实、完整、及时、准确的向投资者说明相关的信息,比如投资风险、机构的资质、业绩、委托者的各项费用等等这些信息都要准确无误的及时的向投资者进行表明。法律法规可以规范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继续不断的完善。 (三)丰富理财业务内容,发展独立理财服务 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金融市场取得成功,需要树立具有竞争优势的理财精品,金融品牌已经成为现在金融行业竞争的核心所在。传统的理财产品容易模仿,发展寿命比较短,要想在客户心中留有印象,必须大力发展品牌效应,不断推出品牌化的理财产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才能在竞争中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在竞争中强化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是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主力,因为商业银行拥有绝对的客户群体,利于发展投资理财客户,目前商业银行一直在业务上发展,力求达到多方跨行的结合,商业银行已经是很多人理财投资的不二选择,但是为了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发展,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同时,也应加快发展独立理财服务,比如投资公司或理财公司,这种专门独立的理财机构的出现,是更专业高要求的投资者的选择,商业银行有其优势,但是毕竟它还需要涵盖自己分内的业务,所以,独立的这种中介机构的发展也是一种正确的趋势,在这样的一种良性竞争下,可以促使理财行业剑圣发展。 (四)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理财人员素质 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独立机构,对人才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专业的理财服务是具备金融、保险、税务、法律、证券为一体的,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合适的个人理财业务是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所需要的,合理的个人理财可以实现资产增值最大化。因此,要加强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着的更专业的理财服务。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应该建立有公信力的理财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机构,以保证为金融市场的专业人才输送。 四、结束语 个人投资理财是以不断提高个人或家庭的生活品质为目的的一种经济活动,成功投资理财可以实现财富值的增加,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水平。个人的投资理财行为还可以保证社会资金的循环,实现社会再生产,所以合理的投资理财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王家心 单位:绍兴银行绍兴分行 投资理财论文:案例研究个人投资理财建议 1个人投资者投资理财偏好调研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对全国27个省市地区的280名个人投资者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并将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280名投资者中42.5%的个人投资者选择将收入的5%以下投资理财,随着投资额占收入比例的增长,投资人数呈下降趋势,将收入50%以上投资理财的仅有4人(1.43%)。由此可见,投资者的理财观念是比较理性的,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仅将自己收入的较小部分购买理财产品,在资本保值的基础上寻求资本的增值。同时,在调查的280名投资者中,投资理财目标为“兼顾资本增值与保值”的个人投资者占据了48.93%;追求“资本增值为主”和“资本保值”的投资者人数相当,分别占据20%和19.29%;投资为了追求高风险的个人投资者仅占11.79%。由此可见,大部分投资者不仅仅为了实现资本的保值,也不是盲目的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高风险,而是能够将保值与增值相结合,合理看待理财的收益与风险。有三成以上(36.43%)的个人投资者风险损失的承受力不超过5%,风险承受能力在5%~25%的投资者人数最多,占到39.29%,随着损失比例的升高,能够承受该比例的投资者人数下降,仅有5.71%的个人投资者能承受损失超过50%。可见,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观是较保守的,这也给金融机构推出理财产品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与其推出年化收益率高达15%以上的理财产品,不如提供年化收益率稳定于5%~10%的理财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此外,有45.36%的个人投资者“希望理财工具不仅要保证本金,且收益最好高于储蓄”,同时,有52.86%的投资者“关心资产保值多于增值”,这也体现了购买理财产品的价值所在:在保值的同时,尽可能地追求高额回报,不盲目追求高利润而忽略可能存在的高风险,也不仅仅希望回报额等同于储蓄利润。通过上述的研究统计,笔者还发现,不同个人投资者由于家庭财富、投资时机、投资取向等因素的不同,其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同一个人投资者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段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表现出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 2个人投资者理财案例分析与建议 笔者在对我国个人投资者理财特点的调研过程中,针对不同经济状况、投资目标及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进行了详细的个案探究与分析,并针对不同投资特点的个人投资者制订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投资理财方式,以下便从中选取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2.1职场新人的投资理财计划 小程大学毕业后已在上海工作两年。最近,小程打算辞职寻找新工作,但是未来找工作期间,可能出现没有收入的若干个月。小程想在上海成家立业,除去父母提供买房首付,之后的月供则要求小程自己负担。小程现在每月税后工资有7000元,每月房租1500元,每月日常开销花费约3000元。除去其他开销,工作两年后,小程存有1.5万元的活期存款金额。此外,小程将父母提供的5万元进行股票投资,现已盈利约1万元。小程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每年可结余下3万元左右的存款。但是,辞职后的几个月将不再增加收入,并且投资的股票收益也有较大的波动性。对于小程的资金现状,笔者在分析后提出了如下建议:小程应该提高存款数量,建议预留6个月的支出(约2.7万元)作为活期存款备用。同时,小程还欠缺1.2万元的存款备用金(现有1.5万元存款),这需要将部分投资的股票暂时变现以供现需,今后则可以考虑再次入股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建议小程投资其他理财工具。调整存款后,小程仍将4.8万元资金投资在股票上。因为小程目前的可支配资金有限,建议他选择银行理财工具和基金产品等。小程可将部分或者全部股票投资转移到代客理财的公募基金或者银行理财工具上去,前者的风险偏好和小程之前的股票投资较接近,后者则是一种稳健的理财方式。以公募基金为例,小程风格偏激进,可将大部分仓位放置于偏股型基金。建议小程可以把原有股票调整到配置于大盘股和中小盘均衡的基金中,这些基金以往的年化收益率约在10%~20%。从长期来看,小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增加收入,各项财务指标也会逐渐宽裕。因此,小程应该转向稳健型理财工具。例如,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度较低,适合小程这样初入理财市场的保守稳健型个人投资者。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大多为5万元起,小程可以将每月剩下的2500元结余以滚动的方式做定存,在积累到资金达到投资门槛5万元时,再一次取出,从而投资银行理财工具,这一累计过程大致需要1.5年。通过以上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投资理财计划,小程对未来的理财收益与生活质量都拥有了很强的保障。 2.2望女成凤父亲的投资理财计划 凌叔叔家有个17岁的女儿,妻子和他都是企业员工,两人每年税后收入约30万元。家里共有存款30万元左右,并且有两套房,一套市值200万元左右,用于居住;另一套是闲置状态的旧房子,市值在60万元左右。另外,凌叔叔多年淘货得的宝贝价值约有50万元。凌叔叔希望送女儿出国留学,并且希望买一辆家用车。笔者就凌叔叔的基本情况,经多方研究分析,得出如下建议:首先,建议凌叔叔将30万元存款中的20万元留在银行理财产品等流动性较高的存款中,以应对日常家庭支出和可能急需用钱的突发事件。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低,且流动性较高,是一种稳健保守的投资方式,建议不要冒进地把大笔资金投入到股票等高风险产品中。同时,一般结构型的理财产品多数会有保本协议,能够给个人投资者与理财者提供一定的资金安全保障。其次,凌叔叔把相当大的资产用于当铺淘宝,虽然可以淘到一些价值高昂的玉器等,但是很多收藏品价值难辨,且流动性较差,不适合作为家庭急需资金时的理财工具。建议凌叔叔将这部分钱做一些更加实际的投资。减少了这部分支出后,家庭净结余每年可以增加约2万元,并将这部分资金以稳健为前提,投资于各类基金产品,这样也为女儿未来留学提供了资金保障。按照目前家中的收支情况来看,每月大概有1.3万元的净结余。这笔资金是定期定额流入的,因此适合定投,可以分摊市场风险。同时,为了获取较高收益,凌叔叔可以适当采取进取型投资,每月将5000元投资到偏股型基金、5000元投入到偏债型基金之中,剩余的可以投入到货币型基金或存入银行作为保本方式。当货币型工具内的资金达到一定量后,可选择合适的市场时机,转入股票型或债券型基金中。通过上述分散投资的方式,凌叔叔可以为女儿留学及购车计划提供客观的资金支持。 3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笔者希望能够帮助我国的个人投资者更加透彻全面地了解理财市场的信息。同时,希望银监会能够时时做好金融市场的监管工作,保证投资理财市场的交易秩序。并且,各大金融机构在推出理财产品的同时建议能够提供相应的理财培训,帮助个人投资者掌握理财知识,提高理财工具收益的辨识度,真正为我国的个人投资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理财计划。 作者:赵旻琪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投资理财论文:高中生投资理财论文 一、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4年6月~2014年7月在天津英华国际学校进行。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5份。受访者以高一高二学生为主,年龄平均在17岁,性别比例相当,男性受访者257人,占总数57%,女性受访者193人,占总数的43%。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高中生群体的投资能力、投资偏好及主观评价。 二、高中生投资理财现状相关数据及分析 (一)高中生投资能力 1.年平均储蓄额 调查发现:20%受调查的同学有超过5000元的年储蓄额,61%以上同学有超过1000元的年储蓄额,平均年储蓄额为2963元/人。由此推断:天津高中生储蓄需求为4.9778亿元,全国高中生(不含港澳台)储蓄需求约为150亿元。以上数据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确实具备了一定的自己。 2.储蓄方式 关于储蓄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3%受访同学选择了保留现金,36%的同学选择了银行储蓄,选择不同形式投资理财的同学只有14%。上述结果表明: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大多数同学投资理财观念滞后,高达79%同学仅仅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只有不超过14%的同学听说或者尝试过其他方式的储蓄方式。 3.储蓄动机 当被问到“为什么储蓄”这个问题时,有近40%的同学回答有未来打算。而未来的资金使用需要保证现期储蓄的保值增值,考虑到受访同学在储蓄方式中的回答,作者发现高中生的投资理财能力还不能满足他们的理财愿望,说明有必要对其进行投资理财教育。 4.综合分析 结合储蓄额跟储蓄方式综合分析,作者发现拥有较高收入的同学群体更容易接触到股票、银行理财、不动产等多种理财方式。这种联系或许跟不同理财方式的入门门槛有较大关系。 (二)投资特征分析 1.风险偏好 在调查的学生群体中,78%的同学对公平赌博表现出对风险厌恶的态度。这种对风险厌恶的态度在投资的时候会表现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取舍。在使用不公平赌博测试风险厌恶情况时,所得结果与公平赌博测试结果相似,也有一部分同学呈现为风险中性。 2.投资比例分析 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将一定比例储蓄拿出来用作投资资金。有99%的同学愿意拿出10%以上的储蓄进行投资理财。通过将投资比例跟储蓄动机、储蓄额交叉分析,拥有高储蓄额、投资动机强的同学更愿意拿出更高比例的额度进行投资,这符合基 3.投资期限偏好 从投资期限偏好方面来看,61%的受访同学可以接受1年以上的投资期限,因而在设计投资理财产品时,可以考虑更长期限的投资,如股票、长期债券和不动产投资。结合储蓄额度分析,作者发现储蓄额度高的同学更容易偏好超短期和最长期两种投资期限,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支出水平比较高,所以消费动机和投资动机都更加强烈。 4.对投资损失的容忍度。 (1)大部分同学对风险损失的容忍度比较高,65%的同学可以接受10%以上的损失度,50%的同学可以接受15%以上的损失度,说明同学们对风险的厌恶实际上没有那么大。在投资理财产品设计上,可以适当考虑风险较大的投资品种。 (2)不同储蓄水平受访同学对于不同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各不相同,能够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受访者比例最大。5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储蓄额受访者都有62%以上比例同学可6%~50%损失容忍度。在2000~3000元储蓄额受访者中间,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高达88%。其他储蓄水平受访者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在62%和88%之间。 (3)不同期限偏好受访同学对于不同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各不相同,能够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受访者比例最大。3个月以内期限偏好受访同学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在52%以上,1~3年期限偏好受访同学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比例高达88%。其他期限偏好水平受访者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金融inanceNO.2,2015(CumulativetyNO.579)例在52%和88%之间。大体上说,超过3个月以上期限偏好受访同学的损失容忍度随着期限的增加而加大。 5.是否愿意借贷投资 在是否愿意借贷投资时,有45%的同学愿意负债进行借贷。当将是否借贷跟风险厌恶进行交叉分析时,我们发现风险爱好者更加偏好借贷,但是这种偏好并不十分显著。愿意借贷对于设计投资组合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放大资金量。 三、总结和建议 (一)以被调查的500名天津市高中生为代表的投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储蓄和投资能力。高中生群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储蓄实力,同时在进行储蓄时已经具备了比较明确的动机,并希望未来能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从储蓄和理财渠道上来说,大部分同学只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缺乏应当具备的投资理财知识。 2.投资特征。高中生群体在投资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需要有一部分随时可以支取的现金或者存款。不同储蓄额的同学之间的投资诉求差异比较大。一般而言,储蓄额高的同学更容易接受风险高、期限长的投资方式。整体上看,同学对损失的容忍度比较高。 3.主观态度。有90%的同学愿意拿出10%以上的储蓄进行投资理财。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一定程度的投资理财知识普及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限制中学生投资理财的一些问题 1.投资理财教育不到位 这种教育的缺位跟中国传统思想有关,也跟大陆的应试教育环境有关。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孩子们的希望都是认真读书,重心都放在如何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不重视对学生在投资理财方面进行必要教育。但是必要的投资理财教育不仅能够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金钱观,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创业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和基础。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高中生进行基本的投资理财教育。 2.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位 因为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实力,所以不太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就目前而言,市场上还没有针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但是,从本文的调研结果来看,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是有投资理财的能力和需求的。希望高中学生能够成为被金融系统所关注的一个群体。 (三)建议 1.加强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教育 培养投资理财意识。高中生作为即将独立生活的群体,应树立投资理财观念,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培养自己投资理财能力,以提高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力。 2.金融机构应当重视中学生群体 为他们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和消费主体,开发针对中学生的产品,在这个未来最具潜力群体里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可为金融机构在未来赢得巨大消费群体和商业利润,并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3.根据本文的调研结果 作者抛砖引玉建议开发如下针对中学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供金融机构参考。 (1)“压岁宝”:针对中学生压岁钱,定存定取,500-1000元起存,1年期理财,收益应达到现有银行同期理财产品平均值。主要吸引风险厌恶,无流动性需求的高中生群体。为吸引高中生投资理财,每1000元投资每年赠送1张福利/体育彩票,多者以此类推。到期如果续存,续存之日起可转化为“未来宝”。 (2)“快乐宝”:针对消费性储蓄高中生群体,流动性要求高,随用随取,收益高于活期储蓄,类似“余额宝”。 (3)“未来宝”:针对远虑性储蓄高中生群体,1年以上理财期限,收益高于“压岁宝”,类似“零存整取”。每1000元投资第一年到期赠送1张福利/体育彩票,多者以此类推。每1000元投资第二年到期赠送2张福利/体育彩票,更长期限类此赠送。 (4)“财富宝”:针对投资性储蓄高中生群体,可考虑设计投资组合,包括购买基金、股票及房产,高风险高收益,期限3个月到一年,1000元起存,每个投资者每3个月赠送1张福利/体育彩票。 四、结论 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投资理财教育并开发特定金融产品。针对中学生投资理财,作者认为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并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适当增加一些调研指标和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拓展研究,同时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初中生群体。希望在后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的投资理财特点,尝试构建几个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具体投资组合金融产品。 作者:李婉晴单位:天津英华国际学校高二(1)班 投资理财论文:金融法律投资理财论文 一、我国个人理财和个人投资的长期发展对策 (一)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法律体系 针对国家在构建金融法律体系上的误区,本文建议我国应该构建一套综合性较强的金融法律体系。这套法律体系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点内容:1.理财业务的门槛设置。法律体系中要指明理财业务的门槛:一是理财公司的理财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二是理财公司的财务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三是公司内部的控制制度足够完善;四是公司的资本达到一定的要求。2.信息公布的规范。法律体系中要说明信息公布的规范:一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理财收费、投资类型和收益率等信息;二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公司业绩、管理能力和公司资质等信息;三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支付方式、计费方法和计费标准等信息。 (二)培养综合性的理财人员 在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及银行行业中,理财人员几乎都是对自身所在行业的情况了解较多,而对其他两大金融行业的了解偏少。因此,当这些行业的理财人员在面对行业跨度较大的金融产品时,往往很难给出客户较为准确的参考建议。于是,本文建议这三大金融业都要充分认识到理财人员的这种不良现状,除了要求理财人员熟知本行业的知识,还必须要求理财人员多学习另外两个相关金融行业的知识,从而打造出一批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综合性理财人员。 (三)大力拓展理财产品的新品种 本文建议三大金融业可以采取“守旧创新”的基本发展策略。所谓金融业的守旧是指:金融业拓展现有的宣传渠道,尤其在新兴媒体上多做广告,让更多居民熟悉行业所拥有的金融产品,从而吸引和拉拢更多居民来选购理财产品,保持行业的持久竞争力。所谓金融业的创新是指:各大金融业在坚持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一些新的理财服务或理财产品,让这些新服务和新产品来进一步吸引客户,从而让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四)提升理财投资者的理财投资水平 虽然,理财投资者在选购了理财产品、投资产品之后,理财公司都会给理财投资者配备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理财人员。但是,理财投资者不能依赖于理财人员的看法和建议,而是应该加强自身理财与投资水平的修养。本文建议理财投资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修养:一是理财投资者一定要树立理财、投资都有风险的意识,而不要一味相信理财人员所说的毫无风险;二是理财投资者要尽量学习每款理财产品、投资产品的具体内容,通过自我分析来正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与投资产品;三是理财投资者要多向理财人员了解所选购产品的真实情况,时常关注选购产品的最新动态;四是假如理财投资者碰到了理财公司或下属的理财人员侵权的情况后,要立刻向理财公司或下属理财人员提出索赔的请求,假如对方拒不索赔,那么理财投资者最好跟监管部门反映真实的情况,请监管部门帮助自己维护权益。 二、结束语 首先,本文阐述了在个人理财、个人投资中最显著的几个误区:一是法律上的误区;二是人员配置上的误区;三是产品种类上的误区;四是宣传上的误区。其次,本文具体阐述了解决的方案和对策:一是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法律体系;二是培养综合性的理财人员;三是大力拓展理财产品的新品种;四是提升理财投资者的理财投资水平。 作者:罗文平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投资理财论文:我国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1个人投资理财相关知识 所谓投资理财是指通过合理安排资金进行储蓄、债券、基金、保险、股票、银行理财产品等个人财务的合理规划,从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获得财务资产的合理增长,目前常用的几种个人投资理财方式主要以储蓄、债券、基金、保险、股票、银行理财产品等为主。储蓄是个人将暂时用不到的货币结余交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存款利息的一种投资活动,是我国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定期、活期存款与外汇储蓄。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为了向社会筹集资金所的一种金融契约,在限定时间内按照一定利息向用户支付本金与利息,是一种有效的债务凭证。相对而言,债券收益一般企业最大,政府最低,保障程度则与之相反,政府最可靠,最后则是企业。基金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地设立的转向资金,比如信托基金、公积金、退休基金、保险基金等。保险是指通过合同契约保险人与保险机构之间形成的财务赔偿关系。股票是股份制企业为了筹集资金所的股份证书,股东以此作为凭证获得收益的有价债券。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设计并的相关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入市场获得收益并回馈给用户利益,以保证理财收益与非理财收益产品为主。 2个人投资理财现状分析 个人投资理财即通俗的管理钱财,是个人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需求和资金使用情况、风险承受能力所选择的未来财务规划模式,在个人投资理财选择支持下获得理想的额外收益,从而完成财富的积累与个人资产的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进步革新以及个人财富的不断增长,我国个人投资理财领域也迎来了繁荣发展期,虽然个人投资理财模式备受关注,但是仍旧存在不少困扰着其继续发展的负面问题,尤其是传统理财观念与现行理财观念的冲突愈加明显,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模式影响着个人投资理财选择。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孝道文化,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子女对父母的奉养理念深入人心,理财领域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到个人一生收支状况不同,要做到收入支出与生命周期相匹配必须有合理的财务投资规划。面对这种规划要求,我国根深蒂固的财务观念和传统家庭生活模式就直接制约了个人理财的发展,尤其是父母子女相互馈赠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选择与需求。西方文化中强调的理财观念是资产保值并维持生活水平的稳定,这与中国传统储蓄理财观念大不相同,在理财方面中国个人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极为强烈,因而导致了个人理财领域的畸形发展。理财作为与储蓄不甚相同的一种投资观念,本身收益就伴有一定的金融风险,我国众多居民在个人理财方面盲目追求高收益但是却忽略了高风险,在应对投资风险方面也缺乏相应意识,因此一旦出现投资失利后往往是亡羊补牢而非未雨绸缪,这种风险意识上的缺失也严重影响了个人理财的理性选择。众所周知,理财投资可获得经济收益,同时分散金融风险,但是我国金融政策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即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交易行业分开经营,对个人投资理财而言在选择方面增加了困难,不利于个人理财的发展。 3个人投资理财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个人投资理财领域产品众多,不同产品的投资风险与收益率都不同,投资者个人对于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及风险承担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做个人投资理财选择时要有科学的策略予以指导,从而获得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原则与策略具体如下。 3.1个人投资理财原则我国个人进行投资理财时要遵循三大原则,分别是规避风险、量入为出与注重整体效益。任何金融投资都不同程度伴有金融风险,但是这种风险也意味着投资者将来可能获得的收益,因此个人投资理财要注意把握机遇与风险,在投资过程中要善于规避理财风险,做到未雨绸缪,从而在把握机遇的同时有效降低风险,获得满意的增值服务;量入为出原则是指个人注意自身经济条件与理财需求,合理规划个人财务,将安全保值的银行储蓄与带有金融风险的增值投资做合理规划,确保投资风险控制在个人承受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减少损失提升收益;整体效益原则是指个人投资理财规划中要做好阶段性财务规划与整体性财务规划,确保所有投资都有意义,增值服务有保障,金融投资风险可控,从而实现股票、储蓄利息等的增值,保证个人投资收益。 3.2个人投资理财策略面对众多收益与风险各不相同的个人理财产品,在选择时要遵循三大指导原则,科学地做出选择决策,保证个人投资收益。首先要明确认知个人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所谓投资风险是指个人投资过程中可能损失的收益,投资收益是去除个人本金与损失后的净利润,面对投资风险与个人收益之间的正比关系,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是指导个人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我国传统居民储蓄习惯而言,国库券与银行储蓄是风险和收益都最低的投资方式,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安全低风险意味着投资收益低,因此个人投资理财时要针对个人经济条件、个人需求做出合理选择,明确股票、金融债券、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合理控制风险与增值服务。其次要注意个人投资理财资金的流动性与投资周期。所谓投资周期是指个人理财从资金投入到回收的全部时间,资金流动性决定了资金与现金之间的转换率。一般而言,资金周转速度越快,投资周期越短,资金流动性越强,反之则周期长,流动性比较慢,比如银行储蓄可随时取、变现速度快,但是收益偏低,与之相比,定期储蓄周期长但是收益高。像股票、债券、保险、理财产品等投资周期就偏长,一般很难按时拿回投资资金,但是相对收益就较高,承担的风险也大,因此个人投资理财方面要对自己的投资周期与资金周转速度有明确认知与需求,从而指导个人进行投资理财选择。最后是个人用于投资理财的金额大小不同,在选择投资理财时的门槛也不同,大额投资可选择理财产品方案多,小额投资产品则相对较少,要根据个人可用投资资金做出正确选择。 3.3个人投资理财实践目前我国个人理财领域最活跃的投资理财产品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投资,这种金融上的创新对我国金融投资格局的变化产生了较大影响。网络个人投资理财模式的兴起促使金融制度与金融工具积极创新,以余额宝、招财宝等大批个人网络金融理财产品为代表的新型投资模式悄然兴起,成为当今最具活力、辐射面最广的个人投资理财选择。对于追求低风险、稳健收益的个人来说,银行储蓄、保险与货币型基金是较好的理财选择,这些产品虽然收益相对较低,但是风险小,投资保值服务有保障,因此较为适合投资周期长、稳健保值的客户,可达到预期收益,像活期与定期储蓄存款、国债、保险产品、货币型基金是这类人群的主要选择。对于收益增值要求较高的客户,可选择有一定风险但是收益高于银行同期理财产品的信托产品、混合型基金与银行发售的相关产品等。余额宝与招财宝作为高收益个人网络理财产品,目前已经拥有上亿用户,尤其是余额宝,依托淘宝与天猫这个巨大的网络平台,成为阿里巴巴旗下最受人瞩目的个人理财产品,也直接影响了国内个人理财储蓄格局。与余额宝相类似的个人投资理财产品美国也曾出现过,但是由于美国储蓄率较低且美联储降息,最后被迫关闭。但是在中国这个人均储蓄率较高的国家,余额宝作为与最大网络消费平台淘宝天猫相联系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高于银行,风险相对较低,是一种备受认可的货币型基金,尤其是其打出的无风险口号和高于银行储蓄的利率对于广大居民有强烈吸引力。作为货币型基金产品,余额宝理财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同样也存在金融风险,尤其是随着阿里巴巴的美国上市计划成功完成以及与国内众多金融巨头的合作,更是进一步增强了这款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余额宝这款个人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低成本性、获利性决定了其在当前个人投资理财领域的竞争实力,尤其是余额宝与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合作运营模式,对于用户而言其所代表的增利宝基金可有效集中个人闲散资金,不仅收益高,且具备一定安全性,实现了支付宝用户、销售平台和结算平台的三者共赢,不过这种理财产品的发展要着重应对网络金融风险,这也是目前困扰国内金融理财模式发展的瓶颈,需要慎重应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个人投资理财还处于不甚成熟的发展阶段,解决个人理财领域的发展瓶颈是关键,理财作为拓宽人们金融收益的重要渠道,发展前景广阔,因此要积极对我国个人投资理财领域加强管理创新与新兴互联网金融合作,让更多的个人用户获得理想的投资理财选择。 作者:张文鹏单位:鞍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理财论文:通货膨胀下的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一、个人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量入为出原则在个人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量入为出尤为重要。只有满足个人正常的生活开支之后,才能进行更为高级的投资理财,千万不能拿个人的生活费进行投资。 (二)投资分散化原则投资学中最基本的一项原理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定要做合理的资产配置,即投资分散化,利用投资组合把财富投资于不同的项目,并确定各种投资资产的比例,从而保证投资的收益性,尽量减少风险。同时,还应当短、中、长三种理财方案配合使用,注重进行组合投资,把握好各期限种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力求收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胀带来的损失。 (三)坚持“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三性协调原则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合理应对通货膨胀,首先要选择安全性高的投资方式,安全性是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安全性是指个人资产的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受到损失。其次,应该保持一部分灵活的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即要做到流动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出现贬值,购买力下降,因此个人投资者需要保持相当数量的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因为在面临通货膨胀时,通常个人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流动性是为了保障在物价上涨迅速的同时能够保证生活水平,补贴生活所需,或者看准时机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最后,投资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盈利,将个人资产投资之后要实现增值,收益越多越好,这是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个人投资者可以尽量通过投资组合来提高盈利性,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使投资者的效用最大化。 (四)具备投资理财专业知识术业有专攻,虽说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专业理财师,但要想在金融风暴中顺利平稳的度过,必须要了解和掌握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不仅达不到资产增值保值的目的,还会被金融危机的大潮所淘汰。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头脑进行投资,就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二、个人投资理财的工具 (一)储蓄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是最传统、最普遍的投资方式。存款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操作上的简单性等特点,最受广大投资者欢迎,但在当前利息较低,又有高通胀风险的情况下,银行存款所能代表的购买力在缩水。虽然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不断调高银行存款利率,但在通货膨胀时期,利率的调整一般会有“时滞”,利率调高往往比通货膨胀慢一拍,这时居民存款会出现负利率的现象,居民储蓄实际上是在不断贬值的。因此,在通胀时应尽量降低银行存款在资产中的比重,有少量短期银行储蓄、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就足够了。 (二)股票良性的通货膨胀对股价影响较小,甚至还会对股市有利好效应;恶性的通货膨胀则对股市的抑制效应明显,此时经济被严重扭曲,货币加速贬值,这时人们会囤积商品购买房屋进行保值,此时会出现资金流出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下跌;同时企业生产资金短缺,而原材料、劳务成本等价格飞涨,使企业盈利下降,股价下跌。虽然我国目前不可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但自2007年的牛市结束后,我国股市一直处于调整状态,股市陷入熊市,投资者难以获利甚至亏损。投资者投资股票,除去获得买卖差价,还可能获得较高的股息回报,但是投资股票,伴随着高收益的是高风险。所以,股票投资适用于那些能够承担风险,并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个人投资者。 (三)债券债券的收益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具有保值能力,其利率高于一般银行储蓄利率,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安全性比较高,适合于相对比较保守的理财投资者。 (四)保险保险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投资方式,它是对被保险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保证人不会生病、不会发生意外、不会衰老。但是一旦有灾害和事故的发生,就可以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从理财角度来看,保险或许不能带来像证券投资那样的丰富收入,但它的保障功能是其它理财工具无法比拟的。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保险产品:人寿保险、意外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五)房地产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房地产最为抗通胀。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比较温和、房地产泡沫较少时,比如CPI 3%,房地产投资是最为明智的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同时,房地产还可以用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从这个层面上讲,投资房地产不仅能够保值,如果用于抵押贷款,还能获得一大笔流动资金。房地产投资适合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是否投资得考虑自己的财力和能力。投资房地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若通货膨胀比较严重,CPI 5%,物价上升水平比经济发展水平高许多的话,房地产容易出现泡沫市场,不宜投资此领域。 三、总结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投资方式以外,还有许多适合个人投资的方式。总之,只要个人投资者选择和把握好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就可以在通货膨胀发生的情况下保障资产财富不缩水,同时达到增值的目的。 作者:王月然赵展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投资理财论文:现代工薪阶层投资理财论文 一、工薪阶层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工薪阶层理财意识弱、容易陷入理财误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工薪阶层的理财意识普遍较弱,认为理财就是储蓄,买国债、拿利息等,往往容易陷入理财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银行储蓄是最安全、最稳妥的理财方式。但现实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债务人的成本,最合理指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两者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水平变动率。具体讲,当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银行给储户的收益率时,则实际利率为负值,也就是说把钱存在银行不仅不能增值,反而本金的购买力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理财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持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的观念,他们认为固定的收入扣除日常开销后几乎没有剩余,哪来的闲钱可理?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所谓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工薪阶层仍占大多数,因此理财并不是富人的专利,钱多钱少都需要好好打理,而实际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通过科学的理财可获取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严肃而谨慎地对待。 3.对理财时间的错误认识。理财应该在结婚之后开始,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而事实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理财,年轻单身时,收入有限,应将其用于娱乐教育以及婚前准备中;壮年时,收入相对较多,应将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赡养及退休后的储备作为其理财的重点;进入老年,则老有所养就成为其理财的主要目标。因此理财应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宜早不宜迟。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技巧匮乏工薪阶层理财技巧差,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工薪阶层进行理财时,不是自己分析,而是随大流,带有盲目性,且忽视潜在的风险,这在前几年的股市当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典型的“跟庄”、“政策市”、“消息市”等非理性投资。这不仅不利于个人财产的保值与增值,还会因为投资的失败而失去对理财的信心,阻碍理财业的发展。 (三)理财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工薪阶层普遍缺乏进行理财时应具有的理财技能和相关的金融知识,因此迫切需要专门的理财机构和专家的指导,或者直接购买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的理财产品,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加上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针对工薪阶层的服务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推出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传统业务的组合,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含金量低。 2.专业理财人才的缺乏。理财业务的特征是:集技术、信息、资金、信誉和网络于一体,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因此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国内有理财规划师的培训,但是国内符合标准且具有国际执业资格、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才还很少。 3.注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理财产品销售额度与理财人员业绩直接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从业人员存在着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的倾向。此外,近期国内金融机构推出的外汇理财、基金代售等业务,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真正的投资理财,因为这些产品与服务并不是从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其生命周期特征、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设计的,与客户的真正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4.风险披露不全面。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说的多,对存在的风险说的少,存在误导客户购买其产品的现象。 二、对策与建议 (一)工薪阶层个人角度 1.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投资理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工薪阶层在参与时,应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避免陷入误区,此外还应客观分析自己的综合条件,设定合理的预期收益目标,同时坦然接受现实,理性地看待一时的得失。 2.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金融知识,提高理财意识和投资技巧。建议工薪阶层应从自己最熟悉的产品入手,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渐拓宽理财领域。 (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理财的专业机构和中坚力量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他们对理财质量的好与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更趋于多元化,因此为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增强吸引力,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理财服务产品的创新,建立永久创新机制,为实现此目标,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密切关注客户的潜在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详细分析,创造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第二,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细化、评估,确定自身的核心产品,并围绕核心产品进行结构调整;第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整合,重新包装。与此同时售后还要长时间的跟踪,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理财方案。 2.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投资理财业务上,商业银行要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特色,就应该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地选拔和培养人才,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准入制,提高社会公信度。即理财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统一的资格认证和考核管理;第二,将一批业务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拔到理财岗位上来;第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在薪金待遇上给予理财人员一定的倾斜,以此增强该岗位的吸引力。 3.根据客户的生命周期,综合考虑,量身订做理财方案。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现金流要求、财富保值、增值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以确保理财资产的安全性。 4.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告知义务。商业银行要定期进行内部调查,督促从业人员在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制度流程,严格自律,不应为本部门、本岗位的一时业绩而无视制度;在销售产品时,应与客户签订必要的合同,合同中应明确提示所面临的风险。 (三)其他方面的建议 1.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府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的国情,抓紧研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避免无效竞争和欺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大学等培训机构。大学等培训机构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投资理财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一方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各高校理财学历教育的发展经验,开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从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跨学科、懂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紧跟理财需求热点,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以此推动我国理财业的发展,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 作者:李晓红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投资理财论文:工薪阶层投资理财论文 一、工薪阶层投资理财的现状 (一)投资理财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在不断地增加,除去日常开销,人们手中出现了大量闲置的资金,而这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将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而是尝试各种新的、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式,对投资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二)投资理财产品日益多样化由于投资理财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尽快占领此市场,积极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并创建自己的品牌,这样使得理财产品的品种日益多样化。例如人们熟知的银行存款,形式单一,而近几年各大银行对其进行了创新,推出了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既有准储蓄型产品;还有与股票市场挂钩的产品。 二、工薪阶层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工薪阶层理财意识弱、容易陷入理财误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工薪阶层的理财意识普遍较弱,认为理财就是储蓄,买国债、拿利息等,往往容易陷入理财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银行储蓄是最安全、最稳妥的理财方式。但现实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债务人的成本,最合理指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两者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水平变动率。具体讲,当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银行给储户的收益率时,则实际利率为负值,也就是说把钱存在银行不仅不能增值,反而本金的购买力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理财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持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的观念,他们认为固定的收入扣除日常开销后几乎没有剩余,哪来的闲钱可理?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所谓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工薪阶层仍占大多数,因此理财并不是富人的专利,钱多钱少都需要好好打理,而实际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通过科学的理财可获取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严肃而谨慎地对待。 3.对理财时间的错误认识。理财应该在结婚之后开始,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而事实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理财,年轻单身时,收入有限,应将其用于娱乐教育以及婚前准备中;壮年时,收入相对较多,应将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赡养及退休后的储备作为其理财的重点;进入老年,则老有所养就成为其理财的主要目标。因此理财应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宜早不宜迟。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技巧匮乏工薪阶层理财技巧差,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工薪阶层进行理财时,不是自己分析,而是随大流,带有盲目性,且忽视潜在的风险,这在前几年的股市当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典型的“跟庄”、“政策市”、“消息市”等非理性投资。这不仅不利于个人财产的保值与增值,还会因为投资的失败而失去对理财的信心,阻碍理财业的发展。 (三)理财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工薪阶层普遍缺乏进行理财时应具有的理财技能和相关的金融知识,因此迫切需要专门的理财机构和专家的指导,或者直接购买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的理财产品,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加上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针对工薪阶层的服务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推出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传统业务的组合,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含金量低。 2.专业理财人才的缺乏。理财业务的特征是:集技术、信息、资金、信誉和网络于一体,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因此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国内有理财规划师的培训,但是国内符合标准且具有国际执业资格、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才还很少。 3.注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理财产品销售额度与理财人员业绩直接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从业人员存在着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的倾向。此外,近期国内金融机构推出的外汇理财、基金代售等业务,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真正的投资理财,因为这些产品与服务并不是从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其生命周期特征、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设计的,与客户的真正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4.风险披露不全面。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说的多,对存在的风险说的少,存在误导客户购买其产品的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一)工薪阶层个人角度 1.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投资理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工薪阶层在参与时,应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避免陷入误区,此外还应客观分析自己的综合条件,设定合理的预期收益目标,同时坦然接受现实,理性地看待一时的得失。 2.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金融知识,提高理财意识和投资技巧。建议工薪阶层应从自己最熟悉的产品入手,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渐拓宽理财领域。 (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理财的专业机构和中坚力量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他们对理财质量的好与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更趋于多元化,因此为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增强吸引力,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理财服务产品的创新,建立永久创新机制,为实现此目标,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密切关注客户的潜在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详细分析,创造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第二,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细化、评估,确定自身的核心产品,并围绕核心产品进行结构调整;第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整合,重新包装。与此同时售后还要长时间的跟踪,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理财方案。 2.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投资理财业务上,商业银行要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特色,就应该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地选拔和培养人才,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准入制,提高社会公信度。即理财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统一的资格认证和考核管理;第二,将一批业务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拔到理财岗位上来;第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在薪金待遇上给予理财人员一定的倾斜,以此增强该岗位的吸引力。 3.根据客户的生命周期,综合考虑,量身订做理财方案。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现金流要求、财富保值、增值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以确保理财资产的安全性。 4.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告知义务。商业银行要定期进行内部调查,督促从业人员在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制度流程,严格自律,不应为本部门、本岗位的一时业绩而无视制度;在销售产品时,应与客户签订必要的合同,合同中应明确提示所面临的风险。 (三)其他方面的建议 1.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府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的国情,抓紧研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避免无效竞争和欺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大学等培训机构。大学等培训机构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投资理财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一方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各高校理财学历教育的发展经验,开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从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跨学科、懂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紧跟理财需求热点,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以此推动我国理财业的发展,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 作者:李晓红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投资理财论文:金融投资理财问题与策略 存在问题 1.政策变化快,今年以来投资理财业务产品和流程较往年发生较大变化。省行明确投资理财业务审批流程,但因为理财业务已纳入统一授信管理,投行客户需要解决授信覆盖问题,目前我行大部分客户需追加专项理财额度,授信额度追加需要一定时间及精力。2.项目推进缓慢,投行业务对中间业务的拉动作用未能明显显现出来,尤其是与上年同期相比差距较大。受外部监管政策及内部审批体制变化的影响,虽然上半年也做了很多工作,储备了一些投行项目,但推进困难,投行业务对中间业务的拉动作用未能明显显现出来。3.辖区内各支行发展不均衡,行际业务收入差距比较大。除去LC地域经济发展问题,一些欠发达地区无适合投行业务客户,本身资源限制发展。还有一些领导和员工主观未能重视投资理财业务,对新业务没有深入研究,对客户需求没有仔细把握,借由宽松的信贷政策,更倾向于用传统信贷产品解决客户融资问题。再加上投行业务流程时间跨度较大,审批趋于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支行投行业务发展积极性有所影响。 发展建议 1.加强对投行业务新政策、新变化的认知把握。投行政策变化非常快,一直处于跟监管机构赛跑的状态,需要有效规避政策的限制和监管风险。作为分支行要时刻关注新政策,遇到可做的产品立即启动,早动手,早受益,免得错过时机,后悔莫及。投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厚利产品,周期长,获利高,对中间业务贡献度高,抓住投资理财产品,抓住厚利产品,对各行业务发展都很重要。2.强化优质项目储备,加快投资理财项目推进。随时关注外部监管及上级政策变化,根据LC行下发的重点产品分析,对符合条件的客户拉出名单,经常对接客户需求,长期跟踪客户,做好优质项目储备。根据LC行的客户群体情况,对于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客户,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投资理财业务营销方向要有个整体把握。3.强化培训、加大激励,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加大业务培训频率,提高业务培训人员覆盖面。采取集中授课、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聘请省行专家等形式举办行长、业务经理、业务骨干等多层次的培训班,侧重于营销技能和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全行系统内条线人员投行业务素质和营销技巧,提高队伍专业市场竞争力,塑造理财精英团队。另一方面完善投行业务发展激励政策,强化团队化运作机制。根据省行下发投资理财任务指标,中间收入进度,在前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LC行成立投行业务任务型团队,提高中间业务贡献度。加强对团队的激励力度,提高团队积极性,定期调度投行项目推进情况,加快投行业务发展。4.加强产品创新,提高投行业务发展优势。目前金融机构存在同质化服务问题,各家银行产品大同小异,只有价格、期限区别较为明显。LC行想要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得依靠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推出个性化产品,差别化服务,才能把握先机,抢占市场,目前其他银行已发展了普洱茶、红酒、贵金属、电视剧等相关题材理财产品,专门针对个人高端客户发行,收益率可观,我行也要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客户需求与当地经济特点,借鉴同业先进做法,利用好产品创新流程管理系统,加强学习,积极创新,争取为投行业务开创新局面。5.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业务发展的同时要加强风险防范,结合今年内外部监管机构检查出的问题,结合总行、省行制定的投后管理方案,坚决落实,积极整改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把投后工作作为今后重点工作来抓,改变以往重投中,轻投后现象,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王文明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聊城分行 投资理财论文:职校投资理财教学变革思考 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实践目标、实践教学计划、师资配备、实训教材、考核办法等要素。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确立书本内书本外、学期内学期外、学校内学校外三结合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既注意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又注重与理论教学体系的融合,以便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向能力转化,为学生搭建理论知识和实际交互验证的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素质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素质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国防军事训练、普通公益劳动、通用技能训练和大众社会实践构成,专业实践教学则由专业课程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素质技能实训、第二课堂和毕业实践等内容构成。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各个环节依次贯穿于三年高职教育教学进程当中,并且对每一阶段应培养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量化相应的目标、内容、课时和考核标准,最终真正使实践教学体系落到实处。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应当遵循坚持夯实基础、强调专业技能、突出综合能力运用、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基本原则,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导,以产学研为纽带,加快教学资源建设,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以中高职称教师、专业主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从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入手并且逐步拓展,编写完整的突出自身特点的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实训大纲与指导书,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课程资源库,努力为学生创造立体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学校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手抓,建立落实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新进教师脱产进修和挂职锻炼制度,同时常年从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校外机构聘用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实训指导、参观交流和教师下企业学习等方式,确保本专业师生能紧跟行业潮流,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 搞活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培养创新人才,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首先,在实践教学中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实现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网上教学、答疑与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方式由灌注式向启发式、讨论式和问题引导式转变,形成教学互动,以此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参与意识及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基于高职教育规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根据目标岗位的知识与能力需求,以典型教学案例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的场地安排在实训室,实施现场仿真教学,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实践、边提问,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既保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贯彻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再者,拓宽培养途径,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可以研究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以本专业在校生为主体成立学院投资理财协会,以其为载体带动课外的实践学习活动。投资理财协会每学期定期举办模拟证券期货交易大赛,学生可从中体验和掌握诸如投资策略分析、实战时机选择、实战技巧运用、投资理念与纪律等内容,从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领会。 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模拟就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结合体,是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载体,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学院内部可考虑建立银行柜台实训室、证券期货分析实训室和保险经纪实训室等校内主体实训中心,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逐步形成“金融一条街”。在学院外部可积极谋求与本地区域市场中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联系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安排教师带队,在基地内相关业务经理的帮助下开展各种形式的客户开发和管理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兼职(如兼职证券、期货和保险经纪人等),尝试熟悉金融市场全流程的实际操作,将书本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得个人的客户开发和管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检验了校内实训的效果。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校内实践方面,减少卷面考核范围,加大实际操作的考核比重。将平时操作时的表现与效果记入成绩,注重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指导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未来的就业意向,有目的、有选择地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完善学生素养与能力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校外社会实践方面,可考虑实施顶替学分制度,即当学生进行校外社会活动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且提前录用,可提出申请,经教学院系和教务处审批同意,可以用社会实践的相关成果来顶替校内专业课程的学分,同样顺利圆满地毕业。在毕业实践(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时,所有毕业生一视同仁,毕业答辩时间相对充裕,做到既有答又有辩,同时包含适宜的深度和展开合理的广度。答辩成员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指导与答辩分开,毕业实习成绩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领导(或指导师傅)评价综合确定,毕业实践的最终成绩由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综合评定而成,最终客观公正地确定校级优秀社会实践毕业生。 本文作者:刘学军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及投入的管理方式,它是建立在常规的管理基础之上,在精细化管理当中,财务精细化管理程度,会对企业的整体决策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直接的影响。电网行业是我国重点公共基础设施行业,它有着较大的投资规模、较长的投资回收期以及较低的投资效益等特点。而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所需,我国加大了电网基建工程的投入力度,并致力于建设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的世界一流电网。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财务管理工作显得愈发的重要,它贯穿于整个基建工程,为此类工程项目的如期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立完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电网基建工程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财务管理精细化概述 财务管理精细化,是将“细”当作起点,进而做到细致入微,可以对每一岗位,以及具体的业务环节,建立起与之对应的一套工作流程及规范,再将财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在通过对财务监督职能的行使,可以极大的拓宽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进而充分的发挥出它的价值与作用[1]。在管理的形式上,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人文化。由于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是由人来完成,所以此项管理是监督人的一套机制,更是一种人文化的管理模式。二是系统化。此项管理实现的关键是配合,企业一定要做好筹资规划、成本预算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并通过财务管理部门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从而有效地结合控制成本与增加的收入。三是流程化。它是一项具有较强流程导向的管理方式,应用流程导向替代职能导向,其专业化的分工要求十分明确,所以对分工合作极为看重。 二、电网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职责分配关系较为模糊 在国内大部分的电网基建企业当中,并未形成相对完善系统的工程岗位职责,以及配套的流程制度,各部门间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致使在此类工作当中,经常会出现脱节或是重复的现象。由于其未能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加之此类企业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技术观”,进而使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精细化管理的重视不够,其缺少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动力,无法全面控制电网基建工程的各类成本费用[2]。 2.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会涉及到极其广泛的内容,而且有着较多的基础数据,以及较广的流转环节。因此对信息化管理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电网企业,其基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对偏低,基建的工程管理和资产、预算管理等模块缺少良好的联动,无法有效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动态化信息管理,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的财务现状分析以及经济指标的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在选取项目施工中的一段数据信息,与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比对时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出入,这便是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一个具体表现,进而会对此类工程进行的成本实时监控以及事中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开展资产的全寿命管理工作。 3.工程概算方式上较为粗放 电网基建工程一般都是大工程,有着工期长、投资任务重的特点,这就对此工程的概算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国内大部分的电网基建工程均是依据工程概算完成包干,为了缩短工期或是提高经济效益,其基本上都采用较为粗放的工程概算方式,使得工程的财务人员能够根据合同以及监理、工程等部门审核制定的进度表,完成工程项目的快速拨款。然而由于工程概算当中的精细化水平不高,使工程实际施工和工程概算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与此同时,由于此类工程概算的细项标准以及流程的完善性有所缺失,使得在工程概算之外,或是超出概算的情况下,工程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出现分歧,从而对此类工程的进度及质量产生影响。 4.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情况有待改善 基建财务由于其在业务上的特征,需要确保从业人员的持续连贯性,不可以出现断层,一旦人员出现断层,就会对基此类工程的概算及结算等工作产生影响。而国内的电网基建企业恰好缺少这方面的人员储备,所以便存在着人才断层的风险[3]。除此之外,国内电网企业由于长时间处于财务粗放管理的状态,相关从业人员的职责则主要是对平常繁重的财务核算工作进行处理,没有构建出一种全过程管理的工作理念,所以相关从业人员欠缺工程造价、管理及竣工结算等方面的知识能力,使此类工程的经济性分析以及可行性研究无法深化,而且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无法有效的控制成本费用,这对于资金及项目的合理引导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了项目的投入产比。 三、电网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策略分析 1.明确职责分配关系 基建财务制度体系是否健全,会对提升电网基建工程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积极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同时明确各细项的控制标准要求,调动各部门参与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并确保财务部门有着较高的参与度。还应健全企业的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如工程资金的拨付、竣工决算、投运移交等制度,而且制度的制定务必要囊括此类工程的整个全过程,并对财务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科学的细化。 2.提高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电网基建企业需要对此类工程的信息管理模块进行不断的优化,并提升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通过加强工程管理与资产、预算管理等模块的联动效应,完成对此类项目的动态化管理,进而提升工程项目运转的“自动化”水平。与此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及配合,提高此类工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推广应用的速度,从而完成对工程成本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工程成本的事中控制,深入开展资产全寿命的管理工作,以全面提升基建财务的管理效能,并为此类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高工程概算的精细化程度 电网基建工程概算是一类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多重反馈的工作,所以工程部门应该与财务部门之间加强互动协作,依据合同的进度、内容以及上一个季度的支出情况,准确处理好工程的概算工作,提升概算的精确性与合理性,从而为之后的监控、分析以及对基建工程的成本投入考核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与此同时,工程单位也应该不断完善概算的细项流程及标准,进而确保此类工程能够顺利的开展。 4.优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 为了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应优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首先,电网企业需要做好该方面人员的储备工作,使这部分从业人员可以在“前任”发生变动时,快速的完成工作任务的衔接,不会对基建工作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其次,应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对财务管理人员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以此基准,将该绩效考核方式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当中,并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最后,电网企业需要加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职业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可以娴熟的掌握电网基建中的各类财务管理工作,进而打造出一支全能型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团队。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数量在逐年增加,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提高,这都对供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不仅要满足所需的供电量,还应保障电力资源的质量。而电网基建工程,是电力输入输出的重要载体,加之国家加大了对此类工程的投入力度,对其进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对电网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期为我国电力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涂海江,吕丽娟.精细化管理在电网工程其他费用中的应用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6,(24):54-56. [2]戴罗仙,伍以加,徐超荣.电网企业基建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探索[J].财会月刊,2013,(20):65-67. [3]邓力华,李娜.试论电网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0):83. 作者:王丽丽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趋于自动化、精密化,本文就我国目前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的技术特点作以概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以浅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特点;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 1.1机械制造已成为专业化体系 当今越来越多的科技被应用到了机械制造技术当中,而关于其整体的研制、生产、出售、修护等一系列完整的生产链已经形成,因此当下的机械制造渐渐开始从相对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发展为综合各项技术的全新高新产业,其对于计算机的植入使用大大地加快了其自动化技术的开发,进而使得整个制造业进入了全新的领域[1]。 1.2机械制造技术趋于一体化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会是单一的、与其他科技毫无干系的,机械制造也不例外,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的潜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生产速度,该门技术将逐渐融合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以及生产自动化、营销技术以及专业服务等诸多方面,并且将之联合起来,进行统一研究;而将这些技术聚合在一起对于整体的研发以及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有着极为有效的实际效果。 1.3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市场性提高个体劳动生产率 古往今来一直都是赢取市场主动权的首选,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提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制造业对于效率与质量的追求就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而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就是整个市场追求的特点,其自身的竞争性导致了其必将向市场化发展[2]。 2我国机械制造现状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普及诸如纳米技术、微激光加工技术、复合型加工技术,相比之下我国甚至还存在很多的作坊式生产车间,其生产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的工业大国一般都会历经一个较为完整的、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在具备较多资源以及百年的制造发展,其自身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合理体系,在相关制度内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规则,并且由于制度完整,其整个生产周期都通过电脑进行计算进而使得整个过程效率极高,提升了其整个产业链的循环速度。相比之下,我国由于整个制造行业都处于开发的阶段,因而对于电子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较少,整个行业的制度稍显稚嫩。 3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3.1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系统即将达到真正的自动化,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源自智能化的日益发展。随着智能化的提高,智能系统通过学习可以进行更多的判断,简言之智能系统本身相当于人工大脑,其具备人类大脑的部分性能,可以对于相关自动化系统进行合理判断进而保证其自身的完美运行。精度以及效率的提高是一直以来所有机械产品所追求的,在这一标准中主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核心控制系统的性能。复合加工可以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的冗余步骤大幅省略,并且对于同种机械的多种生产工艺加以择优使用,大大提高产业效率。 3.2自动化功能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的使用对于直观的表现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十分有效的,充分利用多媒体对于自动化系统进行检查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出整个生产工艺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生产效率的步骤,进而便于决策;而由于将实际数据转化为其他形式借以通过多媒体设施展现需要很多相关人员,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就非常重要了[3]。数控机床实际所提供的数据十分庞大,相应的管理软件更是数不胜数;而为了方便人工管理,其实际的操作平台的优化、简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为了使得自动化的管控效率得到提升进而降低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以使得其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到更有意义的活动当中,对于整个软件系统的简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科学计算直观化。信息的实际交流更多运用的是数据信息,但是通过相关技术将数据转化成曲线图、饼状图等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潜在的规律所在,进而分析实际情况,使得数据自身能够提供的潜在信息也能清楚地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关技术的开发提高办公效率,加快产业更新升级,进而提高产品品质[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掌握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柳向阳 单位:河南宝钢制罐有限公司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设计中的节能设计理念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设计中应用节能理念的优势,然后分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最后分析节能设计理念应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的有效途径,即优化机械结构的设计、利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优化制作的工艺。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设计;节能理念 引言 在当前的工业化现代进程中,机械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不断实践和发展,我国将机械制造和自动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当前,我国的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水平较为初级。一方面,技术成熟度不足,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中消耗着大量资源和能源,使得资源过度耗亏。因此,需要在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技术中积极引入相关的节能设计理念。 1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设计中应用节能理念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与自动化设计理念,节能理念的渗透具备着相应的专业性。这样的节能理念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的设计、生态设计和环境意识的设计中。换言之,节能设计突出在工程制造过程中,并能够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机械制造工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够在机械报废中做到重复使用,将有利地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实践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利用大量资金实现相关的节能设计应用。利用节能理念,做到绿色管理行业的发展,进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我国当前较为严峻的的资源和环境态势具有很强的缓解作用。 2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计算机技术加强了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并在生产效率和相应的生产安全性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对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国内的制造企业与相关的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很多产业实现了相应的跨国界、跨区域发展。此外,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入和实践,推动着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机械制造和整个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节能环保技术加强发展。在能源工业生产领域,大量相关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相应的能源支持,且需加强机械制造实现自动化发展。对于企业,要缩小相关的工业生产成本,降低工业生产的能源消耗,需要相应的工业生产企业给予支持。伴随着环保理念的实践,相应的节能技术陆续实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为了实现技术的优越性和相应机械制造环节的发展,应该加强机械制造的节能环保,进而实现一定的技术发展,促使我国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促进经济良好发展。 3节能设计理念应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的有效途径 3.1优化机械结构的设计 3.1.1发动机的选择 发动机是整个机械制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发动机排放的气体对环境影响很大,需要利用环保型、低污染与低功耗的发动机缓解当前的污染情况。要尽量控制油耗与排放量,进而提升机械的动力系统和工作效率。 3.1.2液压系统的设计 液压传动系统的正常运行,加强了机械制造的高效运转和保证。保证传动系统的正常使用,较为重要的任务便是保证整个系统的清洁性。要彻底清除机械零件上的微尘和杂质,增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选择液压管时,需要选择具有较好密闭性的器材,选择抗老化的管材,降低因管道破裂而污染环境的情况。采用节能型液压元件是系统的重要节能手段。常用的节能液压元件有限压式变量泵、恒功率变量泵、恒压式变量泵、蓄能器、电液伺服阀、集成阀、变截面液压缸等。 3.1.3自动加脂装置的设计 当前,大多润滑脂依靠人工操作,且需要耗费时间来避免溢油的现象。因此,建议设置自动加脂装置,实现相应的定量添加,方便操作的同时,实现环保。 3.2利用节能环保材料 机械制造中尽量选择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的节能环保材料,然后加强相关回收和可以分解的物质使用,尽量降低大量有毒材料的应用。另外,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拆卸与回收的无毒性,并且能够提升机械材料的再次回收利用机率,降低机械工程材料的浪费。 3.3优化制作工艺 机械制造节能理念的应用和实践,重要的部分在于将结构简单化,并且降低零件的使用数量,简化零件的外形。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时,需要保证零件性能,尽可能优化设计构造。例如,以四冲程汽油发动机为载体,构想设计出一款节能型汽油发动机。利用燃烧做功后排放废气的能量,通过热交换装置产生饱和水蒸汽,再将饱和蒸汽送入气缸与残余废气混合。饱和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达到二次做功的目的。利用合适的加工工艺和优良的锻压工艺,使相较于热锻压工艺利用冷锻压工艺更能降低对环境的危害。综合两者情况,实际中更多偏向于温锻压工艺。 3.4合理安排加工工序 工序的安排直接影响加工时间的长短。节能理念的体现就是合理安排工序,缩短工序间的等待时间,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3.5加强虚拟化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的虚拟化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创新设计,是一种高端的制造方法。虚拟化发展具有非常高的创新价值,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操作,在模拟中完成机械制造。虚拟化的实现可以使机械制造更具灵活性,可以根据制造行业要求对虚拟的机械制品随时进行更改,以生产更符合需求方的机械成品,有效避免材料的浪费,同时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虚拟化的机械制造,可以一次性完成机械制造设计,避免再次加工。机械制造技术的虚拟创新也可以解决技术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保证机械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4结语 基于制造业与自动化技术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应将节能理念应用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并准确把握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脉络与趋势,针对当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做好相应的结构设计、工艺优化与材料选用,进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作者:江凯瀛 单位:上海瓦锡兰齐耀柴油机有限公司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方向 摘要: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制造业,被制造业称之为最核心的技术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业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等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本文从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出发,分析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对指导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 0引言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被很多人所熟知,主要是从事产品的设计加工方面。机械制造属于工程学科的内容,所以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对保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带动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可以提升制造企业的发展,所以机械自动化在未来发展中,会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逐步提升制造企业的发展。 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征分析 初期的机械制造技术的核心目标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项目相比,其应用能力更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要求。以自动化为核心的内容,可以从根本上优化以往机械制造技术,对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更便捷的操作特点,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以往繁琐的操作形式变得更简单,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很难的动作,同样也可以减少人力。在安全性方面,机械制造技术依靠人工,但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的减少了人工操作,避免了安全问题的出现。另外,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实现高效生产,随着客户对技术要求的提升,人工操作很容易存在误差,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优化生产环节,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生产效率。 2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机械制造行业中,更加优化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将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总结为一下几个发展方向。 2.1智能化发展方向 结合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我国已经走进了“互联网+”的时代,提高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实行智能化监控,减少人力成本的应用,将成为机械制造自动化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2.2技术核心将向微型化发展 从以往的设备发展模式看,都经历了大型到微型的转变。计算机在最初的时候是庞然大物,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所以以往的机械设备的体积也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操作技术逐步改善,也会逐渐变得很小,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对简化操作流程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机械设备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将设备逐步设计为小型、耗能小,所以说机械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向微型发展。 2.3技术将向环保技术发展 环保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环保意识也将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我国本来就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所以在众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中,都将以环保作为重点,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也注入了更多的环保绿色理念。机械自动化制造行业也会将环保绿色产业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2.4向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优化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也带动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光、计算机、微电子三中技术有效的结合,对提升技术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向光学、计算机、微电子三方面发展,逐步更新技术,从而优化技术核心。在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中,运用光学传感性能、激光轨迹等技术,对提升机械自动化产品的附加值有很大作用,为提高制造业的工作效率奠定基础。机械自动化设备微光电一体化,也将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5机械自动化技术向虚拟化发展 机械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到销售一直都很复杂,所以在人员、物资等方面的成本消耗非常大,所研发新的产品有一定的影响,也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当信息技术融入到机械自动化生产中,将会使上述问题优化,避免上述问题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机械自动化技术中,需要一套完整的虚拟流程,对减少成本的支出避免因为销售造成的不利影响有重要作用,对减少资源的浪费也起到抑制作用,所以可以说,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未来发展中,也将逐步向虚拟化的方向发展,虚拟化的发展模式将为机械自动化技术也将成为未来发一个重要方向。 3结束语 机械自动化技术涉及的范围和内容都很多,所以其发展方向将是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经济发,所以我国要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地总结发展过程的成功经验,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多元化发展。 作者:赵政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 摘要: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的第一个环节是职业分析,采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可以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任务有清晰的了解。黑龙江职业学院机制专业采用BAG方式进行职业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对核心课程的学做一体化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BAG分析法;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近年来,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推动下,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借助职业分析的方法,将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整理,再将其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机制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而不是关注毕业生在1~10年职业生涯历程的工作经历,这样就导致职业分析时只归纳了学生初级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而忽略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如此构建的课程体系更接近中职或职业培训的课程体系,而不是高职的课程体系。第二,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许多专业教师试图将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全部解构,将其完全变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构建既不符合我国高职专业的宽口径定位,也不符合我国高职院校软硬件条件的现状。最终只会导致课程改革不成功或是只停留在纸面上。基于上述原因,黑龙江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进行课程改革期间,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座谈,采用实践专家研讨会的方式(BAG分析法)进行专业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于分析所得数据及专业师资、设备情况构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2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2.1实践专家研讨会在课程体系构建之初,对黑龙江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分析。在分析调研情况后,运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BAG)的方法两次召开了由企业技术主管、高级技术工人等实践专家参加的职业分析研讨会。参加职业分析研讨会的实践专家毕业于本科院校或职业技术院校,研讨会重点分析归纳企业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历程,在其职业生涯中经历的工作岗位,以及这些工作岗位对应的典型性工作任务。 2.2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教师实践专家研讨会采集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理,总结这些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哪些知识、技术和能力;根据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序化出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流程见图1所示。结合课程性质和学院的软硬件条件将专业技术课程分为理论性较强的讲授型课程和实践性较强的一体化课程。讲授型课程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不改变原有的课程结构,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和实验课;一体化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对原有专业课程进行解构与整合,一体化课程突出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将职业岗位的国家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以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为主导的包容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模式,改革后的课程体系见表2。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中,公共课12门、专业基础课5门、专业课7门、拓展课程4门、实践课3门,共计2752学时。 2.3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专业课程中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将原有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充分整合,参照职业岗位标准制定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采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例如,“零件的机械加工与工艺”和“零件的数控加工与工艺”两门课程,采用企业生产的典型零件由浅入深地安排学习情境。在课程运行期间,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采用微视频、微文本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在课堂上,70%的时间都是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而另外30%的时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理论知识的运用问题。 3总结 基于BAG分析法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成功构建,使专业课程体系所开设的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培养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较课程改革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课程体系中偏理论型课程学生的听课效果不理想以及由于硬件条件不足造成的一体化课程实际运行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作者:李子峰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新会计企业税务管理篇1 在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纳税行为更加科学,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企业调整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准,树立良好形象,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企业必须认可税收筹划。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税收筹划政策,利于税法完善,提高企业员工的纳税意识。企业为求发展而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来说,还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对于企业以及市场未来发展具有全新的研究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要求 本文就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行,各国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国际合作变得频繁。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更新会计准则是必然趋势,在经济上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在会计准则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时期。例如,可落实以下几项目标原则。 (一)目的原则 在新会计准则中,可以提出更加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新会计准则的提出,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制定财务信息,并就企业资产的运行情况,如资金动态、投资融资情况、可行性运营模式点等进行分析。企业还需要满足报表使用者的个性要求,保障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补充性以及完善经济模式的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1]。相较于传统的会计准则,由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会计准则与企业的应用环境更为贴切,展现出自身的便捷性、科学性优势。例如,企业的交易方式改为线上交易,线上交易方式不仅能够保留较长时间,同时还能够确保交易的真实性以及公平性。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了解彼此之间的资产以及债务情况,记录整个企业交易过程。通过全新交易平台,双方企业能够了解对方各时期的经营状况和效益情况,公开透明,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2]。 (二)会计准则的变化 实行全新的税收筹划分类体系,可以更好的落实税收筹划的原则。如合法性原则、事先筹划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在合法性原则中,合法性原则是指不能违背整个税法规定,在税收法律中,需要规范纳税主体的行为。同时,也需要就征税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3]。在进行税收筹划前,纳税主体需要根据税法规定合法纳税,确保税收筹划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在事前筹划原则中,实行事先筹划可以保证企业在进行筹划之前,安排企业纳税义务,落实企业的投资经营策略,明确纳税主体的行为,减轻税法负担。在成本效益原则上,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如若为了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盲目增加各项支出,或者虚假列支费用等,也会增加企业税收成本和税收风险。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前,必须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和测算,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筹划政策,引导企业形成良性的经营模式[4]。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积极意义 在新会计准则下,加强税收管理以及筹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部分企业缺乏一定的纳税观念,企业纳税主体对于税收筹划也缺乏足够的认知,会使税收筹划的概念以及内容存在偏差。此外,在税务机关征收税法的方式方法上,我国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例如,很多企业为保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仍会存在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躲避税收。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缺乏对于税收筹划问题的重视,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实施,对于企业的税收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直接意义,具体可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税务管理以及筹划,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投入[5]。例如,新会计准则分析了企业的成本效益,借助成本核算,在合理范围内采取恰当的税务筹划方式,降低企业的纳税额度,减少企业支出。税务筹划的规定,从整体上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成本以及费用,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收益,保障企业的市场经济利益。在进行税收筹划前,企业通过常规的运营方法,在市场缺乏竞争力,但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措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使企业能够将压降的成本应用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准以及完善经营模式上,发挥更大的效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提高纳税管理能力 在新时代经济的影响下,会计从业人员呈现大规模增长的趋势。大批优秀的会计人员加入到企业的税收管理以及筹划中,会计从业人员更加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会计从业人员意识的觉醒,进一步激发企业做好财务团队建设的深层能力,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储备更多的财务力量,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参谋助手、决策向导和服务支持等作用。 (三)降低企业纳税风险 企业税务管理能力以及税收筹划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纳税风险。通过税务筹划的控制机制,企业可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从政府监督以及社会角度出发,发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影响,具体可包含以下几点。促进会计行业健康发展。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明确规定了核算的相关内容,规范、完善了企业的纳税流程,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合理参考依据。由于新会计准则的提出,对于企业的亏损以及收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以及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业的税务管理以及税收筹划风险,可以保障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增强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6]。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调整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还有就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式进行更新,为会计税务核算以及筹划提供理论依据,也对企业的税务管理提供了较大便利。且由于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实施,对会计核算可以进行相应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全面降低了企业的纳税额度,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实施,保障企业经济压力全面降低,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发展,还能够保障会计行业执业的合理性[7],规范自身的税收行为,避免企业出现逃税、漏税等不良现象,对于税法具有明显的研究意义。 (一)规范以及完整纳税流程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实施,对于我国会计行业起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会计准则是我国税收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加强了企业监督以及经济调控,还可以保障我国会计行业能够实现健康方向发展,满足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对于企业经济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现有制度上而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实施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会计核算提供了参考依据,而企业内部会计从业者在税收筹划以及核算上,也有了更加详细的参考。可以规范企业税务核算的具体流程,并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更加全面的进行反映。在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实施中,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有利于会计行业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8]。 (二)促进企业财务制度的完善 从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实施上,可以提高会计行业的发展水准,保障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调整会计执行规划。原会计准则在会计实施规范上,有一定的模糊性,而新会计准则对于这些地方进行修改,明确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操作模式,保障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有章可循。会计准则也显著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以及税务管理水准,在新经济常态的影响下,企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对于税务管理的控制能力[9]。融合企业财务监督,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使企业对于社会管理的风险意识能够具有全新的认知能力,促使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合理性,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准。 四、新会计准则下强化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措施 在新会计准则下,强化税务管理以及措施,可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提高纳税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税收筹划的重视程度,并保障二者之间能够更好的实现发展。新会计准则势必要求企业加强对于税收管理以及筹划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也将极大的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税务管理能力,最大限度的实现税收筹划绩效,加大企业对于相关人员的管控[10]。例如,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于税收风险的防范意识,并提高管理层人员的税务管理以及税收筹划专业技能。此外,在税收筹划的各环节中,考虑潜在的税收风险,保障税务筹划人员在制定相关方案时,能够将各项风险因素充分考虑,降低企业风险的同时,保障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最后,企业还可将税务管理筹划工作与文化建设进行结合,将对企业员工产生积极影响,为企业的税收管理以及筹划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二,注重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各项会计事项进行调整处理,明确了相关规定,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例如,企业应当增强自身的会计管理工作。在税收筹划方面,注重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原则。在税收筹划以及管理中,其根本目的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的成本效益,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分析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涵盖的各种成本效益。例如,包含了各项隐藏成本,保障制定的税收筹划策略能够将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降至最低。其次,制定多种税收筹划方案,并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规定范围内,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实现企业最终的战略目标。最后,税收筹划必须全员制定、全员参与。在进行税收管理时,整合各部门的相关财务数据,并结合相关人员进行商议决策,有效避免财务信息失真导致的企业少缴税问题发生,减少企业涉税风险。第三,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结合原有的会计准则缺乏统一的会计处理原则以及方法问题,就与各税务机关的联系性不足进行改进。例如,税务机关的联系度明显降低,针对此类问题,新会计准则要求税务机关之间加强沟通以及联系,确保会计准则信息能够与会计体系协调一致。对于发展中的企业而言,增强自身的税务管理能力,可以从企业自身入手。例如,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加强企业以及税务机关的联系,并保障形象能够被税务机关认可。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与税务相关部门的沟通咨询,以便了解最新的税收相关政策,尤其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为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提供参考,充分利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税负。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以及奖惩机制,改变企业工作人员的态度以及工作积极性[11]。第四,税收筹划对于增值税、所得税的更新。在对增值税的税收筹划中,使用新会计准则明确收入时,有可能会发生收入确认进度落后的问题。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会计准则在用户获取产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而现行的会计准则提出当风险以及报酬转移时确认收入,不同的确认时点就会对企业的关键财务指标以及相关比率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盈利。此外,企业销售收入与增值税的缴纳也有很大关联,增值税是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增值部分缴税的税额。因此,在新会计准则影响下,必须对增值税加强税收筹划,明确整个产品销售的收入时间点,并以此计算销售增值部分。而在对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中,企业提供了多种税务核算方式。在实施以及颁布相关会计准则后,对企业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限制。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通过负债表等方法,强化整个税务管理筹划目标,改变企业销售的结算方式、存货计价方式等。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筹划的根本目的可以更好的保障企业在合理范围内降低财务风险,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保障企业能够得到长远发展[12]。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明确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实施对于企业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实施后,企业税务管理以及税收筹划将会得到显著提升,在保障企业能够合理的进行税务管理时,企业还可解决税务管理所带来的相应挑战。在后续,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感知企业收入变化,以便根据企业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税务管理以及筹划方案。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全新的税收筹划目标,增强工作人员的税务管理以及筹划意识,为企业的税收管理出谋划策,降低税收压力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以下几方面对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管理以及税收筹划进行优化。从纳税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税收管理的重视程度出发,保障整个制度能够有效推行。此外,注重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并对会计业务进行明确规定以及调整。就税务机关进行沟通,改变原有会计准则缺乏统一性以及数据模糊的问题。从增值税、所得税出发,对税收筹划进行有效更新,可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解决目前出现的各项问题。 作者:王辛 单位: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会计企业税务管理篇2 从大环境形势上来看,新会计准则的推出不仅可以有效顺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同时也可以有效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于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而言,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轻企业部分税务负担,并可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推行意义。结合当前新会计准则的践行发展情况来看,新会计准则逐渐发展成为贯穿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的重要保障,可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新会计准则的提出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亟待解决。 一、新会计准则的理念要求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且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持续更新与推广应用,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降低,并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其中,对于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而言,在新会计准则的理念要求下,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目标及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1]。 1.目标明确 新会计准则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其中,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为投资者提供企业详细资产负债情况以及经营管理情况等,目的在于满足使用者实际需求的同时,保障使用者可以第一时间明确企业财务状况。 2.调整更新会计要素 新会计准则针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适当更新与调整,如新会计准则针对企业现有资产以及负债收入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内在保障。 3.补充完善会计准则 随着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新会计准则主动立足于大环境发展趋势,在细节内容上变得更加健全完善以及贴近环境形势变化。举例而言,企业及用户方面可利用公共网络交易平台保障交易过程的真实性与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信息库等公共平台,增强交易双方的信任程度,保障双方可以明确对手资产以及债务情况,为交易过程提供良好保障[2]。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提出给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其中在影响形式表现方面,主要可以从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1.正面影响 新会计准则推行一段时间后,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无论是在内容形式方面,还是在理念目标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从客观角度上来看,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在正面影响方面远超过负面影响。其中,正面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促进企业可以实现盈亏口径的统一规划目标。新会计准则重点针对债务重组规章制度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通过不断降低企业税务管理风险,缩短办理企业纳税时间。其次,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了定义分析,为制造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新会计准则针对无形资产费用进行了精确划分,主要将其细化分为开发支出与研究支出两种。其中,若企业实际开发支出与新会计准则要求基本相符,那么企业方面可对开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并在处理的前提条件下,结合摊销原则,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对于研究支出而言,企业方面可以将研究支出纳入企业经营盈亏工作当中,以保障企业税收压力得以减轻。最后,与原有财务规章制度不同,新会计准则针对借款费进行了重新规划与制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拓宽资本化范围,同时也可以拓宽税务筹划范围,企业税负压力会明显减轻。 2.负面影响 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后,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虽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其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在少数,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的良好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一方面,新会计准则针对超前税务进行了合理规定。虽从客观角度上来看,这种规定的提出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但是从实际角度上来看,关于超前税务的规定并未与当前阶段的税务及相关法律实现统一。如此一来,直接导致企业纳税时间以及任务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换句话说,企业所承担的税务风险也会明显增强。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针对企业实施成本计量方法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并对纳税企业价值观进行了良好引导。但是这样一来,会导致部分企业税收筹划工作量明显增加,且成本数额提升,容易对企业经济收入造成不良影响。最重要的是,可能会对企业今后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 三、新会计准则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的优化发展措施及路径分析 为更好地促使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得以适应新会计准则发展形势,企业必须始终坚持按照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的原则要求,克服当前阶段所面临的诸多变化以及不确定因素,保障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确保新会计准则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优化发展,建议相关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的统筹推进与合理部署。 1.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为新会计准则的良好实施提供保障 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以及部分细则规定方面与旧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出入。在当前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过程中,会计管理人员更习惯以旧会计准则方法为工作标准,对于新会计准则的细则要求缺乏掌握。这样一来,很容易对企业税收管理与筹划工作进度造成滞后性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风险性影响。对此,建议企业领导者应该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推广应用力度[3]。一方面,企业领导者应该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加强对新会计准则内容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每一位财务工作人员都能深刻意识到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者应该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与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培训活动,财务管理人员加深个人对新会计准则的认知程度。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通过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力量,高效推进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中的发展进程。 2.强化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意识,规避各类税务风险问题 结合当前发展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在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方面存在意识不强的现象。通常会将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视为企业成本支出的一个环节,对于细节内容缺乏重视。在新会计准则发展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强对税务管理以及筹划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应该深刻意识到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带来的全新变化与机遇挑战。同时,也应该深刻意识到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带来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期间,应该深化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重点针对税务管理与筹划期间可能存在的成本核算风险以及税务风险进行提前识别与分析,目的在于保障税务核算的精确性。除此之外,企业应该针对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可主动立足于新会计准则发展背景,制定多个符合标准的纳税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应用,以保障企业成本支出可以最大程度降低 3.积极构建大数据平台体系,健全完善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制度 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应该主动立足于信息化发展趋势,可通过借助大数据平台形式,健全完善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制度内容。结合以往企业税收与筹划工作情况来看,因各部门财务统计口径以及部分属性不同,导致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如汇总难度大、财务人员工作负担大等。同时,在开展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过程中也会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相继出现税务核算失误问题。对此,建议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以及新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方面可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对企业各部门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尽量在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人员可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税务管理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可主动利用大数据运算功能,对相关方案内容进行优化分析,减轻企业税收压力。 四、结语 为保障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税收管理与筹划工作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议企业方面应该准确立足于新会计准则发展背景及趋势,通过不断增强企业财务人员税务意识以及风险防控意识等,加强对筹划成本效益以及税收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力度。除此之外,企业方面还应该深入研究新会计准则细节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税务管理与筹划方法,尽量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文磊 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 新会计企业税务管理篇3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可知,因为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多,导致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当前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其需要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对于市场竞争具有更大程度的认识。通过科学有效的税务管理工作能够使企业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纳税,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对其实际发展来讲,具有更大程度的帮助。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这一情况下,企业需要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税务计划,保证企业利益不受影响,也可以在新会计准则之下,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新会计准则的概述 (一)新会计准则特点 首先是规范性,新会计准则本身在价值计量债务重组等方面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并利用了更加先进的方式,而且其将债务重组之后的收益列入到了当期损益之中,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使会计准则更加规范。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因为其属于财务部门颁布的,所以拥有更强的权威性,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基础,借助这一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还可以为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提供更大程度的帮助。其次是可靠性,新会计准则是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能够有效地保证客观与公正原则,使市场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除此之外,其还拥有更强的相关性,在这一基础上,能够使企业对市场信息进行调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最后是发展性,新会计准则发展性主要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企业发展水平还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其能够拥有更强的发展性,可以满足我国的实际需求,使新会计准则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二)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首先是目标变化的差异,在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对企业财务目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提供的信息需要更加详细,例如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等,保证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在这一基础上,使其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加了解。其次是对会计要素进行了调整与更新,新会计准则提出之后,会计要素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负债收入和当前资产调整方面。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使新会计准则更加完善,并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1]。企业在实际进行税务管理和筹划的过程中,需要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保证有关工作能够更好地展开。最后则是债务重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重组做出了全新的规定,借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在债务偿还方面,无论是现金还是非现金的偿还方式,新会计准则都做出了更加完善的要求。从这一角度来讲,通过改善财务管理的环境,对企业财务工作发展提供了较大程度的帮助。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首先是能够降低企业的纳税额度,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可知,对纳税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新会计准则的利用下,已经满足了这一要求,而且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对其实际发展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无形资产方面,新会计准则将其分为了开发与研究两部分支出,在后期,开发支出能够实现资本化的调节,而研究支出则会纳入到同期损益之中。在会计要素方面,新会计准则对其作出了进一步的细分,能够使其更好地展开管理与筹划工作。在企业实际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其可以进一步对有关工作进行调节,降低纳税额度,避免企业承担过高的风险,使其经济收益进一步提高,保证其不断向前发展。其次是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在利用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能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资金援助,还可以降低税收所带来的影响。从这一角度分析可知,新会计准则拓展了企业的资本范围,并且可以使可资本化资金和借款费用得到调节。在这一基础上,可资本化的范围与可使用的资金利用效果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进步。最后是降低企业成本核算风险。首先新会计准则的利用可以使企业的债务重组细节得到改善,避免造成浪费,对于企业的债务重组中资本核算来讲,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能够降低在成本核算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其次会计准则的推出,使企业在纳税方面得到优化,不仅可以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获得进步,而且还能够降低企业在纳税方面需要的时间。总结来讲,企业在新会计准则的帮助下,本身的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不仅可以更加简单,避免受到成本核算等方面带来的风险,而且还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展开管理工作,对其整体发展来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消极作用 首先是其会导致企业税收筹划与管理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因为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落实,各个地区对于税收政策的了解并不相同,导致在实际进行税务筹划与管理的过程中,其会面对更高的风险。在相关规则中,我国企业税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有关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短时间内无法使其获得更大程度进步[2]。在很多地区进行税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如果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之中,并没有展开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落实各项税收管理规定,导致其承担更高的风险,使企业的税收更高。其次是使财务风险系数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在原来的会计准则之中,并没有出现,而且我国大多数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成本计量法,新方法的利用会使税务规划的成本进一步提升,而且也会使财务工作量进一步增加。新方法的利用会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受损情况,如果这一问题比较严重,还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增加,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最后是会增加税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拥有一定的超前性。因为现阶段税法和相关制度之间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制度不够统一,对于企业来讲,纳税任务和纳税时间甚至纳税法则方面都不是非常确定,导致企业本身在税务工作方面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需要通过消耗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加强有关风险的管控,提高企业自身税收管理方面的效果。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更新自身管理制度,并进行推广工作,而有关工作同样需要由税务部门展开,所以也会消耗一定的精力,导致税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进一步增加。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方式 (一)创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为了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新会计准则的实际需求。企业在针对会计准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其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所造成的影响,不仅需要展开管理体系的优化,还要积极有效地改变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判断企业本身的管理体系。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会计科目的利用和表格填写等内容。在实际展开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从细化的角度出发,改进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更大程度的提高,可以实现长久发展,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大程度的帮助。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可知,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税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也没有利用相关资源提高自身的整体管理水平,导致我国企业本身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并不是非常强,无法确认其自身在市场发展中的具体位置与环境。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市场环境出现了明显的改变,而且在这一情况下,为了满足当前实际需求,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更大程度的优化与变革,通过提高资金的利用水平,规范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提高税务管理水平,进而获得更好的效果。从这一角度来讲,企业需要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税务管理防范体系,在完成基础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税务与保险方面的管控效果,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管,避免因为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贪污等情况,使企业的资金能够被更加合理地利用。其次则是有关管理部门在提高资产安全性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各种违法行为,并将有关事件的处理结果告知工作人员,提高有关工作的严肃性,避免出现严重问题。在面对一些特殊工作时,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职权,使其能够利用这一权利完成相关工作,防止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通过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是对企业的财务电子数据和贷款合同等进行备份,非财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不能获取相关资料,避免因为资料外泄使企业承担更高的风险与损失。 (三)强化企业工作人员的技能 新会计准则的落实,不仅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要求有关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新会计准则不仅会对企业的经济情况提出要求,企业本身的资产负债情况也要更加真实与有效,可以借此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会计准则不仅仅对企业的经济收益更加关注,而且也重视企业资产运行的实际情况、企业盈利方式还有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在判断企业资产情况的基础上,也会重视其资产的总体质量是否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企业需要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优化,针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更加有效的解决方式[3]。在这一情况下,使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需要拥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自身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降低相关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新会计准则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其出现变更的主要作用和意义,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保证自身能够在市场发展中占据稳定的地位,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使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四)借助大数据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在实际管理筹划之中,因为财务统计在各个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会导致企业综合管理难度明显提高,使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其次是如果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无法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配合程度相对较低,也会导致企业的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税收核算质量下降等情况,因为受到相关问题的影响,会导致企业本身在纳税管理筹划方面出现问题。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之中都发挥出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企业来讲,其需要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提高企业内部交流水平,借助这一方式不仅可以使财务数据的利用效果进一步提高,还能够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使税收筹划与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获得更大程度的进步。除此之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对企业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了解与判断,找到自身需要的会计信息,而财务工作者也能够将相关信息作为税务管理的基础,并使用大数据技术使其更好地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大数据技术的利用能够改善企业税务管理成本,科学地展开纳税工作,降低企业本身承受的压力,拓展企业的获利方式。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讲,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不断落实,企业会面对不同的发展机会,但是也会遭遇各种困难。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从自身的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出发,提高整体管控水平,在这一基础上,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过程,从整体角度出发,加强整体管控效果,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使其可以利用更加有效的方式,降低企业的纳税程度,提高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红英.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纳税,2020,14(35):34-35. [2]石雅谊.新税改下施工企业税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纳税,2020,14(31):25-26. [3]任艳滢.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7(20):198-199. 作者:林冬英 单位:南平高速开发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推进县级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思考 县级人民银行在经历职能转换后的一段适应过渡期后,已逐步适应央行履职要求,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当前县支行队伍的实际状况与履职需求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之处,如何整合现有人力资源,积极应对岗多人少等突出矛盾,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保证县支行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县支行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央行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 (一)人员结构老化,非业务人员占比偏高,人员进出机制不畅,影响县支行履职 以富民县支行为例,该行现有员工20人,其中:行政管理、党群纪检、后勤服务、档案文秘、人事总务、科技信息管理等综合类人员10人,占比50%,业务人员10人,占比50%,其中基础业务类人员7人,综合业务类人员3人,部分业务人员还兼负党群工作;40周岁(含)以上13人,占比65%,40周岁以下7人,占比35%,员工平均年龄42周岁,最低年龄28周岁;具备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员5人,其中1人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25%,其中4人为2002年后招录的应届毕业生,1人为98年从农行调入。自2002年来支行共有3人调出,调动均在人民银行系统内,其中2人为主要领导调整,1人调入昆明中心支行。人员缺少资源的更新流入,更缺乏流出的代谢渠道,队伍犹如缺乏流动的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人才的匮乏更是使县支行只好从“矮个”中选择“人才”使用,不利于县支行提高履职能力。 (二)发展空间有限,员工进取心不强 如,富民支行股级(含)以下干部中,具备中级职称8人,占比40%,2002年以来,由股级干部提拔为科级干部仅4人,且其中2人为非领导职数,而对于多数员工而言,能提拔为1名正股长已是县支行职业生涯中较高的目标了。县级支行领导职数、职称职数受指标限制的现状使部份员工缺乏上进的动力,认为工作保平安、名次不落伍即达到目标了。 (三)职工收入水平相对递减,员工积极性难于调动 近年来,经过2006年工资改革、2008年规范津补贴和2011年工资完善和改进三次较大规模的工资制度调整后,县支行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2002年均有较大程度提高,但由于县支行人员经费与工资计划的不匹配,费用总额逐年减少,形成了有工资政策无经费指标的尴尬,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又不断推高了县支行的行政成本和职工个人的生活成本,导致了职工的相对总收入实际下降。目前县支行员工收入与当地金融机构同级别员工相比已是末位,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与各金融机构同级别员工收入相差更大,作为人民银行员工的优越感降低了,员工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四)岗位苦乐不均,但薪资差异不明显,薪酬制度的不完善,以至于工资的激励功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随着县支行的岗位整合的不断深入,业务调整和人员结构出现较大矛盾,加上县支行人员老化问题,由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岗位苦乐不均、忙闲不均的问题,工作技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往往无人愿意承担,更多的时候需要组织做工作。按照现行的工资制度,员工工资主要与工龄、职称、职务有关,对于不同岗位工作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干好干坏等因素则没有给予充分体现,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绩效工资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工作成效,同样也存在着以职务和职称为主的考核,只要是同样的职务和职称,绩效工资就是同样的标准,而不论其所在的岗位和其所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及为之所付出的工作量。这样的工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完全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首先从职务上来说,同样的职务,员工基本倾向于工作量和风险较小的岗位。如中支机关的科长和县支行的行长同样为正科级别,但是工作性质、工作量和承担的风险存在着很大差别,但是绩效工资反而是县支行行长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级别的职务,工作量和风险责任也没有与之相对应。如县支行任非领导职务的科级干部与担任部门负责人的中层干部,其工作量和风险责任与工资水平反而成负相关。其次从职称上来说,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也没有与其工作岗位要求和工作量水平对应。如一个股室长工资甚至低于一个不任行政职务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而两个岗位相比而言,显然是股室长工作量和担当的风险都较为很多。 (五)员工教育培训机制适应性不强 县支行限于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自行组织的培训较少,而上级行组织的综合培训主要集中于行领导,且次数也不多,对一线人员的往往都是业务部门关于是系统业务操作上的培训,对于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基本上没有,近几年开展的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与考试与实际工作关联度不高,员工花了不少时间学习考试,但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不大。 (六)内部管理不科学,不利于提高履职能力 一是信息调研工作过多过烂,如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应的反馈等,办公室、货币信贷、调查统计等部门均须上报,有时造成重复劳动;二是内部管理工作占比偏重,不堪重负。县支行的人员除去行领导外,工作人员数在20人左右,部分行甚至更少。须设置纪检监察联络员、工会小组长、党小组长、文明创建联络员、科技安全员、法律事务联络员等岗位,部份业务人员还兼任党、工、团工作。以富民县支行为例,除去3位行领导外,全行在职职工17人,大都一人多岗,最少兼任1项,最多兼任5项。另外,业务部门也要开展“文明集体”、“职工小家”等创建活动,要开展内控制度自查工作、党群及廉政知识学习、廉政建设等,分散了业务部门的精力。三是部份业务工作无相关法律支持,超出县支行能力范围。如现积极推动的农户信用档案收集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主要是为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提供信息共享平台,但金融机构并未将信息档案作为信贷决策的参考依据。这里面有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在体系建设方面缺乏硬性的法规和制度支撑,金融机构的配合更多的是在行政要求下的应付。又如,县支行支付结算推广工作任务也很繁重,然而,县域企业如果没有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等支付结算工具的“需求”,人民银行结算工具的“供给”只是无效“供给”而已。 二、推进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提升基层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简单说就是人事管理,其实包含了人力资源工作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内容。就人民银行基层行实际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招募与配置。首先要改变目前县支行员工招录基本上由中心支行组织完成,县支行根本无权参与的局面,让县支行能够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实现所进为所需,真正为县支行配备其所需的人才。其次改变片面追求高学历的招录理念。高学历不代表高能力,部分高学历的工作人员不能适应基层行工作实际,县支行中不乏对高学历人员是眼高手低的评价。县支行的大部分工作岗位其实要求的是具备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的是实际动手能力,不需要很高的理论素养。而将综合理论素质较高的高学历人才放到这样岗位,其结果就是岗位与人员的错位。二是薪酬管理方面。要改进现行工资制度,逐步改变以职务、职称为主的工资模式,积极推进岗位分类管理工作,科学划分岗位类别,以事设岗、以岗用人、按岗定薪,真正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解决县支行发展动力不足问题。中层干部作为县支行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应给予更大的重视力度,要加大对中层干部补贴,完善激励机制,严格奖惩制度,拉开奖励档次,加大力度鼓励对县支行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把奖励与晋升晋级挂钩,真正实现“奖励奖该奖之人,晋升晋该晋之士”。三是培训与开发方面。根据县支行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实用技能的培训,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员工的综合素质的培训,开展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促进员工知识和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使其劳动能力得到增强和发挥。物质的激励作用是短暂的,个人价值得到体现才是一个人工作的主要动因,让工作带给员工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才能长久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使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协调,达到员工个人和央行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加大对县级支行的支持力度,明确县级支行职能定位,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强化金融服务 首先应明确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银行县支行作为县域金融核心部门,在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应加大对县支行的费用扶持力度,特别是在人员经费方面应当给予更多的倾斜力度。其次建议中心支行将县级支行的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职能上收,简化对县支行工会、党支部、团支部的考评工作,不硬性要求县支行职能股室开展“文明集体”、“职工小家”等务虚性工作,既解决了“同级监督”乏力的问题,又减少了留于形式的文字报告,便于支行集中优势兵力开展“主业”工作。最后建议中心支行根据县域经济金融特点、县支行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情况,对县支行实行业务授权制度,并根据职能任务分配相关配套人员费用和工作经费等,保证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坚持“有需要才分配”的原则,不普遍撒网式地下达工作任务,应根据各行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是否参与,避免县支行为完成一些不合理任务而胡乱编造,应付了事。 (三)改革人事制度,优化人员配置 一是实行能进能退的用人机制,鼓励提前退休、实行竞争上岗、绩效考评等多种配套措施和多种途径使不适应或拒绝履行工作职责的人员退出现任岗位,出现人员不足问题时可以用合同工代替,腾出位子招录一批精通金融、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优秀年轻人才充实到县支行,注入新鲜血液,焕发生机和活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改变后备干部的长期备而不用的实际状况,给予后备干部更大的成长空间。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全面推行岗位轮换,突破干部管理体制上“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建立中心支行与县级支行人员“下派上挂”的双向流动机制,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改革思路,上级机关的人员应基本从基层行选拔,给予县支行人才向上的流动渠道,让县支行的员工能看到自己发展的广阔前景。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我国建筑企业的数量开始呈集合数倍向上攀升,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开发,及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探析,再结合现今我国人力资源中的管理论,进一步提出有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中开发与创新的办法和对策,从而进一步加强及推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建筑企业 人力资管 开发与创新 对策与建议 现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看成是企业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也可以看成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目前,由于我国大多建筑企业长时间受到计划体制的制约,导致相关建筑企业在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及管理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得企业在进行其他资源管理时受到极大的制约。本文以我国建筑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创新为重点分析问题,主要对开发与创新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1、许多建筑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由于其领导部门的思想陈旧,管理技术不到位,再加上领导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从而使得领导部门忽视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许多建筑企业只是看重了企业发展中的效益与利益,常常忽视了人才的重要,只把人力资源部门当成了一个普通的事务性小部门来看待,并且常常把一些日常工作交给一些工作能力不高的人员去完成,这便使得很多基本工作无法被灵活完成,而是只能被人依靠死板的条条框框去处理,这便直接导致了企业在人才管理上缺乏了人性化。 2、在对工作人员进行测评、考核等工作时,很多企业都缺乏专业性、科学性的管理模式,而且由于这些企业一般都不具备准确性较高、定量性较强的有机性工作指标,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起到应尽的作用;由于企业在进行业务工作时流动性比较大,使得一些工作人员在接受考核时得不到准确的发挥;一些企业在招收工作人员时,很多新人都是通过关系进入企业的,这便直接导致了企业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的参差不齐。 3、通常情况下,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都会造成人力资源总量超于预计总量,从而出现人力资源浪费或是人力资源结构互相矛盾的情况。而在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分工后,经常会出现工作量大但劳动生产量低的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多工作人员心态浮躁,经常对工作应付了事,而工作能力高的人员又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这便使得工作结构矛盾差异大,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频频发生。 二、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的对策 1、对人力资源管理做出明确且完善的规划。人力资源部门是建筑企业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门,它的地位和其他部门一样,需要相关的负责人拟定严格的管理规划,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便需要负责人结合现今建筑业的实际行情来对管理政策给予全新的规划,同时再将国际的建筑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与我国建筑企业所具备的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与创新,创造出更加符合我国现今形式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模式。 2、树立好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建筑企业想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以优秀的管理方式和优秀的技术为前提才能办得到,而所谓的企业文化则是一个企业奋飞时所需要的翅膀,它的重要性并不低于管理模式与技术手段;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工作人员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归属感,也能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能让企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这便需要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对于企业文化给予一定的重视,在符合企业规模与员工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做出一定的创新与改革,通过现今网络的庞大消息库拟定出更加符合企业的文化方案。 3、建设完善的福利待遇。对于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因为无论是何种企业,只有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个企业才能更好更健康地向前发展,所以及时对员工福利做出变革与创新是一个企业在发展中必须经历的道路;而从企业发展中的管理模式以及经济能力来考虑,可以给予不同阶级不同能力的员工相应的福利待遇和薪水补助等,让员工能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工作热情;而在进行薪酬制度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岗位与不同工作阶层的特殊性和技术性等,让工作环境变成一个竞争的环境。 4、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提高相关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能力,依照实际情况给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教育培训,让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而一个建筑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的要求同样很高,因为建筑行业不同于销售行业,它对技术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 5、提高对人才的重视。提高对人才的重视度,建立并巩固人才观,积极做到人才观的创新。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只有在树立良好的人才观同时,抓住人才,懂得运用人才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作为我国不可或缺的企业之一的建筑企业,在其进行发展的同时应该及时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对于企业内部工作能力高,业务效率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重视与运用。 6、积极带动人力资源部门的发展,努力做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创新。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依然延续着老一套的模式,这便使得其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出现诸多的弊端。而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能做到及时创新、及时改革则可以更好地带动人力资源部门的发展,从而推动管理与技术的双发展。 结束语:在我国建筑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工作体系。一个企业只有在合理地运用人才,懂得分辨人才时才能更好地将企业做大,并延续发展下去。而如何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做好,这便是管理者需要不断分析的一大问题,如何做到管理中的创新更是一个企业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基于GERT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时间和费用风险管理 摘 要: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受重视,开发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利用随机网络技术建立该开发过程的GERT网络模型,并对其仿真求解,获得该培训开发过程中的时间和费用概率分布和各种统计特征值,随后计算这些参数的期望和风险度等,从而提供时间和费用定量化分析,以期为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开发计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战略人力资源开发;GERT网络模型;模型求解 一、图示测评技术的理论介绍 (一)GERT方法概述 这种方法是在PERT(计划评审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决策节点,不仅将活动的各个参数,如时间和费用等设为随机性分布,而且其各个活动环节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也具有随机性,即活动按一定概率可能发生或者不发生,相应地反应在活动开始或结束的节点或枝线也可能发生或不发生。在网络的表现形式上,增加了决策节点,并且节点之间具有回路和自环存在。 随机网络的建模要素是活动(弧)和节点,其仿真过程可以想象成一定的时间流、费用流和性能流。通过各项活动,并受到节点逻辑的控制流向相应的活动中。每次仿真运行,就相当于这些流从源节点出发,经过相应的节点和活动,执行相应的事件,最后到达网络的终节点。由于网络中可以选用具有各种逻辑功能不同的节点,可能导致三种流只经过网络中的部分节点和弧,并到达某个终止节点。网络中活动和节点都有时间、费用和性能三种参数。每个活动上既可赋给弧本身所具有的三种参数,即该项活动本身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消耗的费用及经过本活动所产生的性能参数。同时,每项活动上还具有累积的三种参数。 根据活动在网络中的位置,从源节点开始,时间流、费用流和性能流经过一定的路径,到达该活动时,所有途经活动上三项参数的累计总和。例如,在网络中某项活动完成时,在该活动上可以得到从软件项目开始到此活动完成时刻的周期、累计费用和到此时已达到的性能值。 (二)GERT网络的解析算法原理 从理论上讲,把信号图原理和矩母函数的特征结合起来就形成了GERT网络的解析算法的基础。 信号流图是以网络图形式表示所研究系统(或问题)中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线性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工具。由于信号流图的特性的存在,可以利用解信号流图的拓扑方程的方法,得到信号图中任意两个节点的等价传递系数。在GERT网络模型中,任意两个节点的枝线实现是有概率的,且完成该枝线所需要的参数有着自己的概率密度或概率分布,分别对这些概率密度(或分布)求积分从而得到该参数相应的矩母函数。 GERT网络解析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先对各项工作定义其自有函数,再求出其等价传递系数,接着结合矩母函数的基本性质,即可繁衍得到网络的所有参数。 二、运用GERT技术进行开发活动成本费用和时间的分析 (一)开发活动成本费用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 现在对于时间和成本的研究,已经将成本和时间均视为一种资源投入,其两类资源的投入在供应链、研发、流程运作中具有替代性。例如,在研发中,若是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既可以节约研发时间,当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时,则可用时间来代替,即延长项目的完成时间,正因为这种替代关系的存在,在一定范围内,会存在一个最佳的成本和时间值。同时随着时间的压缩,需要投入的物质资源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造成的。本文在后面的研究中将假定时间对成本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k(k>0,为常数),上述情况如图1所示。 实际生活中,完成某项活动的时间t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把它视为一个随机变量,相应的成本费用也能看成一个随机变量。这样就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来得到另一个的密度函数。 首先来回顾高等数学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设随机变量T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t),且C=c(t),其中c(t)为单调可导函数,则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g(c)为: 其中,h(t)是c(t)的反函数, 现在假设人力开发培训过程完成时间T具有概率密度函数f(t),成本费用为时间的线性函数c=a+b+t,根据以上定理,成本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a) (二)关于时间、费用因素的GRET模型的解析 1、推导互斥性GERT模型的解析算法 结合上述所得概率函数,根据矩母函数的定义,成本费用的矩母函数为 将(a)代入上式,并令t=■ ,从而计算得: 结合GERT算法的相关规律,含有时间和成本费用两个参数的矩母函数为: 2、定义GERT模型中的各个支线的传递函数如下: 3、求出互斥型GERT模型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传递函数 通过信号流图理论中的梅森公式,还可以求出互斥型GERT模型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传递函数Wij(s)。 4、求得项目实现概率 由始节点至终结点的传递函数为WE(s1,s2),根据矩母函数的性质,则终结点实现的概率PE为: 则始节点至终结点的等价矩母函数为: 5、根据矩母函数来求相关指标 求得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过程完成时间和费用的均值、方差和风险度分别为: (三)GERT解析算法在战略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意义 本文针对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的开发策略,来进行分析其培训计划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的投入,从而在开发前能合理估算人力资源开发完成时间和费用,从而根据分析结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安排。例如:某企业需要一批营销策划者,则需从已有的人员中进行筛选和培训,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实施计划前,应该考虑企业需要此岗位的迫切程度、人员工作时间的空闲适宜度、流动资金的周转情况等等,鉴于GERT技术所含的时间和费用参数的分析,笔者认为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测算人力资源开发过程完成时间和费用的估算的,以下将结合GERT解析法的原理和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特征进行数据分析。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首先分析企业对员工能力的需求,即设置岗位(终节点),既可以在已有员工中选中合适的员工,进行岗位调离,又可以针对性的设计培养方案,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再通过考核。若考核合格,则进入相对应的岗位进行工作;若为不合格,则再进行修改方案进行再培养。这些步骤的进行可以采用GERT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其解析法来求得这项培训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的概率,也能求出实现其目的的预期期望值和风险度,从而能帮助企业合理安排时间和预算支出。 三、建立模型,实际运用 设XX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过程GERT模型如图2所示,各活动参数如表1所示。假设完成培训开发活动所需要的成本费用和时间的线性函数。现在通过GERT模型的解析算法来求实现节点4时所需要的时间、费用的均值、方差以及他们各自的风险度。 解:该培训开发过程中的费用为时间的线性函数,可得其活动完成时间的剧目函数MT(s1)和费用的矩母函数MC(s2)如表1所示,由此可得其对应的传递函数W1、W2、W3、W4和W5。 该GERT模型中有两个路径可以从节点1到达节点4:1234和14,有一个一阶回路232,?驻=1-W2W3。 路径一:P1=W1W2W5,?驻1=1-0=1 路径二:P2=W4,?驻2=1-W2W3 由梅森公式 由上式可求得节点4实现的概率PE和等价矩母函数WE(s1,s2)分别为: PE=WE(0,0)=1 计算出的这些指标表示:该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计划肯定会实现,无论是直接换岗或是培训后再上岗,均能保证公司有符合资格的人匹配相应的岗位;整个筛选和培训的过程最佳估计数大约为64天,离散程度即风险天数大约为22天,风险程度为34.5675%;达到目标最佳期望值会花费114785.7元,离散程度即风险花费为6538.3484元,风险程度为5.6%。 说明该种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活动的风险偏小,如果企业在时间和金钱方面能控制在风险范围内,是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培训开发的,关键需要将这些参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对该岗位人员的需求迫切程度、近阶段公司的经营情况、员工是否有时间和精力来接受培训、同期可控培训花费的流动资金的具体情况等,选择合理的时间段进行该项开发活动,从而能够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情况下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提高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摘 要] 一般来说,商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应始终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来开展。一是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二是实行公平竞争的聘任用人制度;三是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五是创建学习型企业。 [关键词] 商业企业 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 对大多数商业企业来说,人才缺乏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但与其说缺乏人才,不如说更缺乏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应建立人才机制,重视吸引人才、开发人才、激励人才。商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应始终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来开展。 1.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对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使用、调动、升降、薪酬、福利、退休等,实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提高员工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规范人员流动,防止无序跳槽。 2.实行公平竞争的聘任用人制度。聘任用人要通过公平竞争,使用各类人才应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引进企业急需的掌握现代商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具有实际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注重不要机械地制定用人标准,不能单纯地用年龄、学历、经历作为招聘人才、使用人才的惟一依据,应大胆使用各种确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3.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培训的目标是让每个员工对企业的总体服务战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强为顾客服务的自觉性,提高服务技巧。因为,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应把企业经营服务理念贯穿培训的始终。这种经营服务理念需要在日常具体服务中加以体现,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要根椐不同类型的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职责作用不同,来进行不同的培训。应特别重视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因为他们不仅直接和顾客交流,而且直接参与服务活动,他们的素质和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到业务的进行,企业的形象和服务水平主要通过他们体现出来。对一线员工要加强素质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业务技能训练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提高服务水平,为满足顾客需求的愿望为己任去经营,并在长期的工作中,锻炼成为专家型服务人员。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应注意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操作队伍。 4.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体制。一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商业企业要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全体员工贡献聪明才智,就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商业企业要设计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将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业绩相挂钩,激励的方式可采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要加大对一线员工的激励力度,使他们意识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的,他们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励,他们对顾客的服务态度就会变得消极,并将这种态度传递给顾客,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二是建立有力的约束监督机制。激励和约束如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乏约束的激励是无法达到激励目的的。将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都严密有序地协调起来,形成一整套既分工合作又相互制衡监督机制。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关心和监督企业的重大决策及企业的发展状况,敢于对企业的不良现象和重大决策失误进行揭发斗争。 5.创建学习型企业。营造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将企业培养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学习型组织”。通过这个“学习型组织”,员工之间进行广泛深入有效地沟通,相互学习和交流,以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能被清晰地理解、认同和接受,并转化为企业员工自觉的行动,不断交流与总结中形成企业的独有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进而将这些知识、技能运用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关键要素和关键环节中去。相反,如果没有一个“学习型组织”,就不能够进行持续学习,不会有知识积累,那么不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通过内部开发还是外部获取,都是难以实现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先导,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核心竞争力处于不断演变的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它的领先地位会丧失。因此,企业必须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而实现创新必须依靠一个“学习型组织”来支持和保障。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需要一个支持其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组织机制,一是有一个扁平化组织结构,以使决策权的下移和平等的信息交流;二是组织具有开放性,信息与资源在企业组织内部共享;三是组织具有亲密合作的关系,团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方法探析 摘要:本文以提高基层央行履职能力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的改革措施和完善方法。 关键词: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一、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的矛盾与不足 基层央行人力资源是指在基层央行从事金融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的人员所具有的体力、智力和心力的总和,是基层中央银行中最重要的资源。虽然职能调整以后,基层央行根据履职特点采取多种措施,使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体制、外部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基层央行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结构性矛盾。(1)人员结构欠合理。整个央行系统人员分布成“正金字塔”型,总行人员数仅占人员总量的1%,县级央行员工占央行总人数的47.2%,而业务量的分配自上而下成“倒金字塔”型。(2)职称结构欠合理。高级职称的人员量偏低,2006年末地市中支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仅2.5%,县级支行仅占1%,远低于总行规定的10%的水平。而基层央行初、中级职称人员总量偏多,地市中支的中级职称人员占比高达61.1%,已超出总行规定的50%的占比水平。(3)专业结构欠合理。专业人员比较集中在经济金融专业,中级职称人员中研究、会计、工程类比例不足15%,既懂经济金融、又懂现代公共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4)知识生产力不足。虽然近几年招聘了一批大学毕业生,由于高校的专业划分过于细化,也偏向理论,使得这部分人员入行后的“培养期”越来越长。此外,专业知识基础较弱的员工,由于学习能力不强,自我开发能力较差,更新知识的动力不强。导致基层央行难以跟上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二是人员配置矛盾。(1)高素质人才引进渠道还不畅通。由于机会多、信息密集的大城市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到中小型城市,导致地市以下基层央行的高素质人才资源引入渠道有枯竭趋势。(2)人员编制矛盾突出。随着央行业务的发展,岗位越分越细,具体操作人员紧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以县(市)支行来说,国库2.0版本的运行将原来3个岗位细化成为了11个岗位,由于县市支行多年没有引入新鲜“血液”,使支行人员紧缺的程度进一步加剧,不少支行无法按照要求配置人员。(3)各部门间人员配置还不平衡。如某沿海发达地区中心支行下辖的6个县(市)支行中,从事行政管理、党团工作、纪检监察、货币发行、保卫等工作人员占总人数的46.2%,比重过高,对“研究型”央行的建设造成一定影响。(4)人才配置还比较粗放。由于没有科学的职位说明书,导致“错位”使用还时常发生,如:有的统计、研究方面的人才长期在操作型的岗位上,人才“浪费”现象还不能完全杜绝。 三是管理理念矛盾。(1)基层央行现有人事管理执行的是行员管理制度,既不同于公务员制度,也不同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具有定位不准、制度不稳定的特点,与现代人力资源理念差距较大。(2)现有的人员流动管理仍然比较传统,基本遵循“要人―分配―使用―退休”的程序,没有开发人力资源的要素,人的潜力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励。(3)基层央行员工培训不够系统,与金融行业的实际联系紧密性不够,培训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学与不学无明显差别。(4)员工职业生涯理念比较淡薄,长期抱着“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想法,直接影响工作主观能动性。(5)基层央行按部就班意识浓厚,创新能力不强,履职能力的提高还跟不上央行业务发展的步伐。(6)绩效评估不够合理、科学,职位分类不够明确,工作忙闲不均,“水煮青蛙”效应明显。 二、影响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人民银行成立以来,基层央行人员变化具有一定的历史特点。一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军队复转退人员是基层央行主要的新鲜“血液”,尤其在八十年代初期和这之前,基本没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央行工作;二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人行和工行两行分设,一批有经验的业务骨干随着业务划分流向工商银行;三是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按照“人随业务走”的原则,一部分年轻、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划拨到银监会。这些都给基层央行的人力资源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和压力,客观上造成了基层央行的员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技术职务偏低、传统业务人员偏多的局面。 (二)制度原因 一是基层央行体制不明确。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人民银行存在着“一行两制”的局面。总行属于公务员管理体制,其他分支机构既“比照”公务员又参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实行的是行员管理制度。由于国家对此种管理体制并无法律或政策上的规定和说明,基层央行定位具有不确定性,增加了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难度,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二是基层央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传统色彩”浓重。基层央行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总行1996年7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员管理暂行办法》,在内容和形式上较多地参照了国家公务员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其特点是重监管、轻开发、轻引导,习惯于使用组织行政命令形式对员工进行管理调配并加以监督,而对员工自身潜能的发现与开发缺乏理性引导和教育培训。 (三)组织文化原因 组织文化决定了员工的地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很大程度上是被其所在的组织文化左右的。由于长期而又浓重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少基层央行存在“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和“家族系”的员工组织结构。这种发展滞后的组织文化给予员工发展的机会比较有限,使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才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开拓的带头示范效应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四)个人素质原因 个人的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发展起来的、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领域具有天然权威性,不少基层央行的员工养成了养尊处优、居高临下的思想,缺乏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志向,其自我完善、自我投资的动力明显不足。这就必然使基层央行难以承担起员工知识更新与素质提高的任务。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原因的束缚,基层央行的教育培训主要由总行统一规划、统一内容,其对象也多是中层以上领导,培训需求最强烈的普通干部职工很少有充电的机会。随着央行职能的不断深化,基层央行员工,特别是学历低、年龄大的人员素质与时代的要求矛盾会更加突出。 三、提升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满足基层央行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综合考虑组织发展目标和人员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依据现有条件,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工作人员能胜任本职工作并不断有所创新。作为央行一线的基层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快人民银行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步伐,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达到人和事的恰当配合,全面提升人员智力和激发组织活力,从而提高组织效能。 第一,积极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实施人才兴行战略。基层央行要充分认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身于央行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坚决杜绝“只做改革被动接受者”的思想。在研究和探索中,要树立人力资源是具有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活”资源的理念,以基层央行独特的视角来研究央行人事制度改革问题。 第二,合理整合内设机构及岗位,实现人员优化配置。一是要进一步合理整合内设机构。对于职责相近或交叉的内设机构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政出多门的弊病,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合理整合岗位。通过撤、并、兼岗位,对任务不够“满”、工作量相对“少”、工作职责相对比较“轻”的岗位进行有效重组,有效解决基层央行人手紧缺的问题。三是要大力引进竞争上岗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积极引入竞争上岗机制,做好规划和宣传,实现竞争上岗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员工的职业上升通道。四是开展双向聘任,优化人员配置。按照“因事设岗、能兼则兼”的原则,建立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引入末位淘汰制,实行由行长聘任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聘任一般干部的制度。 第三,实施职位分类制度,探索“以岗定酬”机制。首先,进行职位分类,编制职位说明书。(1)开展职位调查,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饱和度、程序、权限和重要性等。(2)按照岗位性质不同,将基层央行的岗位分为分析研究类、外汇管理类、金融服务类、综合管理类、党群机构类等五个职组,将各个职位细分为关键、重点、一般三个职级。(3)科学地编制职位说明书,明确各职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工作流程,实现科学管理。其次,实行以岗聘人、以岗定酬、岗变酬变的制度。逐步建立符合不同岗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分级分类薪酬管理制度,形成向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实现优效优酬、特岗特酬,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功能。 第四,改进约束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基层央行要将物质激励与感情激励相结 合,对工作表现突出,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给予嘉奖;各级领导要身体力行,努力贴近基层员工,贴近他们的内心生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以职位分类和岗位说明为基础,明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相应的主要业绩指标,避免“大一统”考核指标,对每位员工进行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与绩效考核。要以考评结果作为晋升、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从制度上遏制寻租现象,实现人员晋升、奖惩的公开和公正。 第五,加强人员流动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流动机制僵化是行政机关普遍存在的缺陷,容易导致人才知识的单一化,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增加部门、岗位和任务之间的流动性,有利于开拓员工的视野、积累经验,有利于提高基层央行员工的岗位适任能力和工作能力。为此,基层央行可通过细化干部交流制度,努力实现交流对象、交流方式的规范化。干部交流中,要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注重对四十岁以下的优秀业务骨干和后备干部的“复合型”能力、全面主持工作能力的培养。 第六,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基层央行应按照新形势下的履职要求,及时调整教育培训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的需求分析,积极探索适合基层央行的教育培训工作模式。无论是长远规划,还是短期培训目标,都要以提高央行履职能力为中心,遵守“高低搭配、长短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骨干培养与全员培训相结合、业务培训与综合教育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远程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强化培训效果,提高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加大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培训奖励制度,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和舆论向导。 第七,培育团队精神,努力打造央行特色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基层央行要结合地方特点,引导全体员工使之形成具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伐的整体,努力打造和谐的央行文化,引导员工树立风雨同舟的团队精神。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基于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用手段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构想 摘 要 企业发展,人才先行。德国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中保持先锋地位,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功不可没。作者于2016年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访学,在此期间深入了解了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用手段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本文深入探讨德国企业相关成功经验在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移植,对如何孵化、招募和保留酒店人才,推动酒店长久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手段 德国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手段 (一)研讨并达成协定 Agreement 德企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关于未来发展规划的研讨(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的研讨每年需至少开展一次),研讨结果需以文件形式记录。该手段需投入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设计讨论议题,协调参与人员时间以及组织讨论(通常持续两小时)。有鉴于此,中国酒店可于每年年底或开年之际,一方面由决策层(高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等)召集酒店质检部、人力资源行政部、财务部、市场销售部、工程部、房务部、餐饮部等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层(基层管理岗位员工)和操作层(一线服务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就酒店新一年度重要发展方向、目标、战略和实施计划展开探讨,并于会后就探讨共识形成纲领性文件。另一方面各业务部门在酒店代表会议结束后召开部门全员会议,就酒店年度发展纲要结合本部门具体实际开展筹议,细化本部门工作目标和执行要求,制定相应年度工作计划,并于计划执行过程中定期常态性召开会议了解实施进度、实施困难和其他相关意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扎实高效推进。 (二)工作丰富化和授权 Job Enrichment and Job Enlargement 德企在资深员工寻求工作的一些变化时会考虑给予员工一些新的工作任务或者工作职责(权力),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效。汲取德企经验,中国酒店一方面可合理增加资深员工岗位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可给予优秀员工其相应上一层级职位的某些岗位权限。如酒店总机话务员的工作任务通常为负责酒店电话的接线工作,保证准确、迅速地转接所有来电至相关业务部门,而其岗位工作任务鲜少直接涉及酒店业务处理内容,长期大量重复基本的电话转接工作会令话务员对工作产生倦怠。因此针对对酒店业务运转非常熟悉的话务员可让其在基本的转接线工作任务中增加酒店客源市场拓展以及酒店客房、会议、餐饮、宴会销售等内容,并对其工作成效给予相关工作评价、职位晋升和薪资提升等激励措施。又如针对工作表现优异的餐饮部服务员在考虑将其职位晋升为上一层级的餐饮部主管前就可增加其部分工作权限,如授予编制服务员排班表,监督服务员出勤情况、仪容仪表和工作规范,以及向厨师长提出有关餐饮制作、销售建议等的工作职权。 (三)岗位轮换 Job Rotaiton 德企运用轮流转换员工在企业内部岗位的方式降低员工对工作的厌倦,使之全方位认知企业各部门运作情况,培养企业多面人才。中国酒店在培养酒店人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才(决策层和业务部门管理层)时可考虑借鉴吸收此方式。如酒店在计划提拔相关人员为人力资源总监前,可安排其进入各业务部门(质检部、财务部、市场销售部、工程部、房务部和餐饮部等)轮岗工作,使其更清晰了解酒店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及技能要求,以及员工的培训需求、薪资和晋升诉求,使其在晋升后能够更准确地制定人员编制、晋升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工资福利制度、奖惩制度,更容易把握处理人事投诉、劳动争议等问题。 (四)导师及同伴指导 Coaching and Mentoring 德企业经常会采用导师及同伴指导等手段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邀请经验丰富、高资质、可信赖的外部专家入驻企业协助处理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也会从企业内部发掘高水平员工,委派其与其他员工一起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帮助、指导其他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中国酒店在餐厅管理改革过程中可积极采用导师指导方式。现阶段中国酒店餐饮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餐厅特色和餐厅品牌不突出。众多传统的中国酒店经营者过多注重酒店客房的经营和销售,而对酒店餐饮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认为酒店只需为客人提供足够种类的用餐选择和用餐分量即可,并且无需做过多相关宣传,所以导致酒店餐饮不够精细化、特色化、没有广告效应,造成酒店客人更多选择外出酒店就餐,而酒店外客人因缺乏对酒店餐饮的认知亦不会将酒店餐厅作为用餐选择。为解决此问题,酒店可考虑邀请明星厨师入驻酒店餐厅,一方面请明星厨师考察餐厅运作,并在此基础上融合酒店和酒店所在地特色,研发招牌菜品,改造餐厅外观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请酒店公关销售部门就明星厨师入驻酒店餐厅及时做广泛媒介宣传,打造具知名度和个性化的酒店餐厅。 同伴指导则可作为提升员工英语水平的手段。目前酒店员工总体英语水平偏低,不能自信自如地与外宾交流,影响外宾对于员工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的评价,继而影响酒店声誉和形象。鉴于此,酒店可从内部发掘英语水平较高的员工,委派其与水平薄弱的员工于同岗位工作,亲身示范使用英语进行对客服务,分享英语学习经验,监督同伴英语学习。此种同伴分享激励式的学习方式可较大提高员工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学习效果。 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德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路径,可划分为企业项目内晋升(Project Career Pathway ),技术专家(Expertizing)和管理培训生(Management Trainee)发展通道。管理培训生制目前已在中国酒店业广泛应用,以下着重探讨中国酒店如何借鉴采用企业项目内晋升和技术专家发展路径。 (一)企业项目内晋升(Project Career Pathway ) 企业项目内晋升是指人才参与企业制造特定产品的临时项目,通过项目助理、项目统筹、管理助理、项目经理的路径进行职业晋升,临时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结束后,项目人员有可能进入企业正式岗位,此种路径深受应届高校毕业生欢迎。中国酒店业目前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通常采用管理培训生的培养方式,此种方式通常针对某个具体管理岗位,为培养全面型管理人才,酒店可吸收毕业生参与运营项目。如酒店与各大社会团体、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活动项目,可招收高校毕业生进入项目工作,进行创造性策划,协调部门内部及与其它部门合作。待其工作能力达到职业经理人标准、建立业界良好的关系网络后委任其为项目经理,主持整体策划,监督计划实施,发现潜在和现实的危机向酒店决策层及时提出预防和消除意见。通过项目操作管理的实践,毕业生能够迅速熟悉酒店各部门运作,拥有庞大的行业资源网络,具备统筹掌控能力,能够胜任酒店正式业务管理岗位工作。 (二)技术专家(Expertizing) 德国企业重视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对具有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人才专门设置专家岗。中国酒店行业正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使酒店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急需熟悉酒店各方面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指导企业提升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目前中国酒店总体薪资水平较低,难以吸引高水平人才进驻。鉴于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薪资水平,可考虑运用德国模式特设指导酒店运营的专家岗位,并给予此岗位受聘人员丰厚薪资,以此可极大地解决酒店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 企业发展,人才先行。将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用手段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成功经验在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移植,能够孵化、招募和保留酒店人才,推动酒店长久可持续性发展壮大。 (注:本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探讨 [摘 要]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的竞争也逐渐成为企业之间最为关键的竞争环节之一。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促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和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教育培训 引言 电力企业要想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就要改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传统落后的工作方式,增加重视程度,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对人才的集约化管理,从而提高最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重要性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将企业需要的高端人才吸引到企业中,通过完善的管理策略调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以此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用人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根据相关统计表明,企业的创新活动涉及众多技术领域,进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变用人理念,这给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已经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因此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实施。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只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有利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要求。现阶段,企业员工具有非常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具有流动性的职业生涯,显然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难度,为了留住更多的人才和激发其潜能,企业不仅应该和员工签订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契约,还应该与员工建立稳定的心理契约,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2、创新培训理念,奠定培训的思想基础 培训是职工更新知识、获得信息、开阔思路、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电力企业是一个智能型、知识型以及高新技术型的企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到电力生产过程当中。生产技能岗位的培训应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并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简单易懂、科学实用为培训准则。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促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电网企业一定高度重视这种培训活动,学习和制定各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因此,必须把满足企业发展对员工品质、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员工培训的目标,把员工的教育培训与企业的长h发展结合起来,前者服务于后者,从而通过人才的培养,智力成本的投入加大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职工教育培训策略 3.1 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制定严格完善的制度规章,给员工一个行为准则。在管理过程中,纪律与秩序是管理的最重要的。只有员工服从管理,才能安排其进行各项工作。首先,电力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做到精简化和高效能的原则,低企业内部岗位的职责任务以及绩效都要做好详细的说明,从而让每个职工和部门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应该承担的义务,避免工作开展的盲目性和低效率。其次,需要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不能够照搬其它企业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其管理办法,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运行情况和员工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在当前的管理模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建立起合理的岗位晋升制度,这个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后期的管理过程中,要提升企业内部的晋升快空间,建立起公平公正的晋升机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3.2 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 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在适当的岗位,才能够实现人尽其才,充分的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同时,通过创建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能够充分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人力资源的创新开发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加强对电力企业薪酬福利制度的创新;第二个是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创新。在薪酬鼓励方面,首先要对电力企业内部当前的实行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与公司绩效考核紧密联系的员工激励机制,建立的薪酬制度要体现出职工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不同薪酬。其次,要不断探索薪酬制度的激励模式,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企业实行按劳分配、按岗位分配的年薪制,对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再次,也要相应的加大对企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企业要根据员工的能力、资质、岗位、绩效等因素,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从而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有效留住优秀人才。最后,电力企业要根据各个部门职工、各级岗位职工职能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性质的考核,全面创新电力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让电力企业的职工都参与到绩效考核体系中来,得到公平合理的评价。 3.3 制定合理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实施多样化的培训手段 培训和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电力企业在员工技能培训时,应该围绕企业的产品结构、产品升级、技术引进以及技术革新进行,针对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的培训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是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前提和基础。在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之前,需要详细了解其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然后以此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同时,在培训之前,电力企业还要制定起系统的培训计划,制定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培训计划。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首先,对于新员工,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然后定期对其学期情况进行检验。其次,提升员工的主动学习意识,并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其学习热情。最后,电力企业可以聘请外来有技术的人员对职工实施培训,增强职工的知识技能。在培训内容上要进行创新,充分向职工传达现代化的电力企业工作方法和理念,提升他们在后期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对成绩优异的员工可进行适当的鼓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员工的动力,使被动变为主动,让员工愿意参加培训,愿意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的开展,更能够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因此,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并完善各项改进策略,才能够保证在新时期下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关于电子政务视阈下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研究 摘要:政府部门作为储存和具备大量人力资源的社会公共组织,加强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在简要介绍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坚持市场化、法制化、民主化原则基础上,结合蕉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具体实践和案例,就政府部门在推进电子政务进程中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方面的参考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部门 人力资源 开发 管理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政府服务能力与需求期望的提高,大量的应用软件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政府部门,我国政府部门服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化、标准化快速提升,早已全面进入了电子政务时代。电子政务时代,人力资源作为政府部门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明显和突出。因此,在新时代和新阶段,加强电子政务视阈下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一、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 1.市场化原则 在推进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坚持市场化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等政府部门人才管理与开发过程中积极引入市场价格机制和“成本-收益”原则理念,具体来讲就是在确定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才的规模以及实现内部协调的过程中,要确保管理成本符合或小于市场交易成本。为此,一方面要努力精简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规模与数量,实现人事匹配和精简优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改革和打破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垄断性供给机制,在政府部门供给侧引入市场竞争,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政府部门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官僚化、形式化作风。 2.法制化原则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按照法律依据进行。在推进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坚持法制化原则,就是要努力做到:一是把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的开发和管理通过法律法规形式确定下来,增强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行为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从而确保公务员制度等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制度的完整与尊严。二是要切实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的权利和地位,使得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合法的权益和经济、政治、工作、生活福利待遇得到有效保证。三是要通过法律法规形式理清政府部门公务人员与政府部门、管理服务对象、管理服务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电子政务背景下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更好地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提供法律依据。 3.民主化原则 由传统官僚体制向民主行政体制发展,从而通过广泛参与和授权来克服官僚行政异化现象,是现代公共管理的一大特点和重要趋势。因此,在推进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坚持民主化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要积极转变传统行政上存在的“人大于法”、“潜规则大于明规则”等观念和现象,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部门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民主做法,一方面,要充分信任和支持政府公务人员,通过参与、授权等方式给予公务人员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法纪来明确公务人员的行为边界和底线,防止公务人员滥用权力和贪污腐败。 二、电子政务视阈下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 1.高度重视技术人才 电子政务时代,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突出对技术型人才的高度重视。在重视电子政务技术人才方面,蕉城区有成功的案例。比如:蕉城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不断为技术型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在工作经费保障上,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部列入区本级财政预算,对专项开支,区委、区政府都召开专题会议给予研究解决,有效解决了建设经费、机构人员等问题。二是有效整合机构和人力资源,形成管委会统一领导,区联动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加大电子设备投入,仅2015年,新中心工程装修、设备配备、智能化系统建设等各项费用就达620万元。四是在电子化建设方面,建立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三个平台(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蕉城分厅、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和四个系统(网上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监控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叫号预约、自助查询、服务评价、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等智能化功能,使得中心的软硬件设施都得到了全面改善。 2.努力激发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就是要努力激发政府部门人才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电子政务方面的技术管理人才,离不开深度的智力参与和全力的精神跟进,因此必须努力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一是要对政府部门技术管理人才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时间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和科学绩效考核,使其工作待遇与工作成绩、表现挂钩。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将政府部门技术管理人才的薪酬收益与岗位、职责、级别等挂钩,并设置一定的津补贴和奖金激励制度。三是要积极通过自主权授予、精神鼓励、专业培训、环境改善、职务晋升等方式对政府部门技术管理人才实现有效激励。例如:蕉城区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各入驻单位根据区政府要求统一制作授权书,对入驻中心办事窗口进行授权,做到人员、职能、授权、监管到位。对每一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规程进行规范,办事指南要求许可单位、许可依据、许可条件、申请材料、许可程序、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依据、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十公开”,做到详细具体、简单明了。同时,先后制定出台《进驻单位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管理与考核办法》、《中心窗口及其工作人员月绩效考评办法》等管理制度。采取“日值班巡查、周例会点评、月考核评比、季度评选流动红旗、年度绩效评估”等方式,打造中心标准管理模式。强化考评成果运用,给予中心窗口及工作人员每月平均400元的绩效津贴,季度获“流动红旗”给予1500元的奖励,年度考核心单列20%的优秀指标给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产生了良好的激励和促进效果。 3.严把关口,为政府部门招聘多元复合人才 随着电子政务和发展和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政府部门对多元复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政府部门在进行电子政务人才招聘过程中,要努力筛选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现代多元复合人才。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招聘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应聘人员的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管理能力、综合行政能力、依法治理能力、创新服务意识等因素,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录用和选拔专业性的技术型人才充实政府部门力量。当然,在人员的管理上还需要落实岗位职责,强化人员岗位意识,如蕉城区切实落实“一岗双责”,进一步明确了管委会主任为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各自分管工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强化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 三、结语 现实已经证明,在电子政务的新环境和新视阈下,政府部门应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为政府部门中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制度管理和约束的前提下,高度重视电子政务技能培训工作,持续提高现有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电子政务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水平,积极为建设“规范、便民、高效、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现代人力资源保障。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当前加强会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对策 【摘要】会计人力资源指的是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所应当具备的技能,具体包括职业技能、道德素养、知识框架等等,因此加强会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具备丰富的显示意义,本文从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具体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会计 人力资源 管理 开发 一、会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会计人才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为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契机,会计在经济发展中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但是又会受到文化、地域、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从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也只有全民认识到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和影响,才能够为会计从业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更多的人服务,这样会计工作才能够持续开展和发展下去。 其次,会计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主题,知识经济时代,专业知识与技能成为会计人才在社会生存与成长的重要条件,因此通过扎实的专业知识为自身创造汇报,利用自己的劳动来说创造财富是社会的重要主题。 再次,随着新《会计法》的颁布,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被提到了新的重要程度上,新《会计法》全面规范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与法律约束,它是从业人员的法律保障,也为会计工作者提供了详实的参考与行为准则要求。 最后,市场对信息的需求催生会计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这来源于:市场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在知识经济的市场主旋律下,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得投资者与企业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表现出更多的重视,也就是说会计从业人员的质量与水平也要随之形成匹配,符合市场需求;企业管理的要求,会计工作者在会计岗位上是工作的主体,其专业素质、地位和工作条件对工作质量及信息的提取供应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国家的需求,会计人员对于企业信息的整体提取可以帮助国家政府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人力资源工作开展情况,还能够使用多种方式来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程度,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所以说不仅仅是社会进步的需求,新《会计法》的出台也同样对会计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会计行业非常重要的改进方向。 二、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措施 当前我国企业内的会计从业人员状况并不稳定,这不仅仅表现在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不足,也包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会计技能培训,更不具备从业资质证书,因此普遍对于会计知识的掌握不足。此种现状最终在工作质量上表现出几点不足:会计账目数字模糊、内容混乱;费用开支、财务收发等内容手续签办严重执行不足;各类费用和开支项目混乱,不符合常规内容,认为篡改严重,管理混乱;业务素质较低,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求执行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多数企业中都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较多,因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此类状况,这对于会计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是有益的。 (一)学习财经法规,熟悉财会知识 在日新月异的政策形势中,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不断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因此更应当不断学习国家最新的会计方针政策,学习业务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够始终减持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规范,做到不在工作中迷失自己,严格按照工作的规范要求自己,这样才能避免在事业中走弯路,清楚自己的方向。 (二)根植职业道德,提升道德素养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处理个人、企业和国家质检利益冲突的行为规范,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需要从五个方面对会计从业人员加以约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对岗位保持忠诚,热爱工作并努力钻研以适应社会要求;守法办事,公平公正,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办事,保证所有工作内容都符合规范,信息准确详实;自尊自爱,公正廉洁,会计人员要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和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中保持正确的价值观与原则,绝不徇私舞弊;细心决算,保证服务,即坚持朴素的生活与工作作风,以勤俭持家的理念管理自己的工作,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与业务状况,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管理财务工作,提高管理效率;胸怀大局,创新进步,会计人员应当统筹全局,正确处理利益冲突,坚持个人服从整体,随着社会大局的不断变化随时调整自己适应社会节奏发展。 (三)坚持继续教育,改善业务素质 会计工作专业性较强,设计的内容繁杂,需要财务、理论等各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上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在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想展现出高水平的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就应当不断对其开展继续教育,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执行:首先开展在职培训,对会计人员定期进行短期业务训练和考核,在学习中保证工作质量;其次对会计人员开展脱产进修,使其在高校或单位中开展长期的专项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最后鼓励参加职业技能资质考试,鼓励不具备会计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再学习,以科学的专业培训考取从业资质,确保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 三、总结 总的来说,会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适应时代形势的重要工作,也是保证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与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只有认清当前的实际现状,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读个方面着手进行强化,才能够真正实现会计工作在我国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与时俱进与创新性同步。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从人力资本角度浅谈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本文从人力资本角度进行了分析,从多个策略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专家将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给构建了起来,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讲,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用人力资本来转化人力资源,且科学运营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管理概述 在《管理人力资本》一书中将人力资本管理的概念给明确提了出来,传统的人事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狭窄,结合某个特定的问题来开展人事管理活动,没有确定统一的目标,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人事管理职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管理协会集中探讨了如何借助于人力资本管理,将人力资本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生产水平得到提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也开始研究如何用人力资本来转化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框架 人力资源要想转化为人力资本,需要进行科学的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分别相当于输入和输出;企业生产中,和物质资本类似,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创造价值。除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会影响到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之外,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也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人力资本角度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一)科学选择员工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基础的一个环节是选人,要结合企业战略目标来科学选择人才;不同的发展阶段内,战略规划也是不同的,那么在人才选择时,就需要匹配战略目标,科学开展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结合行业环境来科学选择,不同的行业环境,也会对企业选人造成影响,因此,就需要对行业环境综合分析,结合企业定位,选择适当层次的人才,将人才选拔策略给科学制定下来,避免滥用或者流失人才。要充分考虑人才市场供应情况,企业无法操纵人才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但是要充分依据市场供求现状来选择人才,结合具体情况,对人才招聘计划科学调整;市场状况较好时,对人才招聘数量适当增加,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而状况不良时,则对招聘人数适当减少。此外,为了促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还需要将长期、短期的人才需求给纳入考虑范围,结合人才战略,来对人才科学选择和储备,以便促使人才需求得到满足,做好合理优化的储备和配置。 (二)精心培育人才 通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实施,需要对员工的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水平大力提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个人都需要更新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以便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适应;因此,就需要大力培训员工,促使员工的责任感得到强化,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首先,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将以人为本理念给贯彻落实下去,增强员工的集体责任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每个员工都能够依据企业规章制度来约束自身行为,遵纪守法,共同为了企业目标而奋斗。 其次,科学分析员工能力现状;只有科学分析员工能力现状,方可以针对性的开展员工培训工作,结合员工的水平差异,来分类培训。可以将能力测验以及工作态度调查等方法给运用过来,以便调查员工的水平是否符合于企业目标要求。 然后,培训内容;企业有着多样化的岗位,这些岗位对员工有着差异化的要求,那么企业就需要结合岗位情况,按照专业化的原则来对培训内容科学制定,保证每一个员工都能够适应自己的岗位。对于企业来讲,通才、全才并不是其最需要的,而是培养出较多的专业人才,这样方可以创造出最大的岗位价值。要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结合具体人员和状况,来选择针对性的培训方式;一般采用自主培训的模式,这样更好的实现培训目标,还可以结合发现的问题,来对培训方案及时调整。 (三)合理使用人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员工的聪明才智给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企业就需要将用人机制给科学构建起来;因材适用是用人机制的主要理念,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安排最合适的员工。将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手段给运用过来,包括学习、培训、激励等,促使潜在的人力资源得到形成,然后借助于用人机制,将其转化为人力资本,促使企业正常稳定的生产和运营。 首先,要因事设岗;部分人才有着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学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可以适合。如果在不合适的岗位上安排人才,就会浪费资源。因此,在对人才素质进行关注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人才拟任职岗位和团队特点充分考虑,将团队成员的学历、年龄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保证人才能够匹配于拟任职位,以便有效发挥人才能力。 其次,工作目标需要富有挑战性。尽量设置合理的工作要求和目标,并且给予相应的挑战,这样方可以将员工的工作热情给激发出来。如果设置了过高的目标,员工努力也无法完成,那么员工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而过低的目标,员工可以很容易完成,也会产生懈怠心理。因此,工作目标的制定十分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来讲,要借助于一系列开发、管理手段,将人才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合理选人、用人,提高人才专业技能水平,匹配于企业发展战略,以便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较多,基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小企业必须要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长久以来都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它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 管理系统 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企业的成败,很长时间以来中小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都不够重视。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本的构成核心是劳动者的价值观念、技术水平,人力资源是自然投资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力资源的目的是教育与发展,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若是能有效处理好对于企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们从人力资源与中小企业的特点出发,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1.1中小企业特性 中小企业是相当于资产的规模、经营的规模以及人员规模的经济单位。若是从定量标准而言,企业的资金、公司人员、公司盈利都是决定因素。而就定性标准而言,欧美国家中英国、法国、美国、德国都遵行的是此类标准,定性的标准是:独立经营权、市场份额。国际上的定量标准与定性结合,考虑了行业特点,兼顾标准的简洁性,明确划分了企业的规模与标准,有利于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指导,有利于部门间的情况掌握。 中小企业有着几方面的显著特征:其一是投资的主体与所有制的多元化,其二是高密集度的劳动化,其三是优势地区的集中化导致了不平衡的发展,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在企业规模上东部地区的生产产值高于西部地区。 1.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发展、生存、振兴就必须要参与国内国际的竞争,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地位。我国基于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国际竞争力较弱,在企业冲击下发展更为困难。企业的发展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才能使得企业可持续化发展。人力资源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标准以及财富准则,而承载着技能的人力资源决定着企业的市场价值。人力资源战略保证着中小企业的战略实施,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与人力资源战略息息相关,人力资源的系统化管理保证了企业的合理激励政策。 1.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机构的发展达不到人员的配备水平,一些家族化的小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配置大力任用亲人,人才的合理选拔削减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阻碍了人才发展,员工晋升机会小导致了人才的流失。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以及员工的培训意识不强。在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中,绩效考核以及薪酬激励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需要以可持续的发展目光,积极评价工作平台的高效性,推动员工的技能与自办的增值。 2如何改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环境 2.1建立人才吸引机制 小企业在人才吸引方面有着各种困扰,与大企业比,中小企业体制灵活,发展潜力较大。人才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较大,在人才的吸引方法上应当扬长避短,建立有效的人才机制。由于历史的发展以及社会原因,中小企业认为自身的人才缺乏,导致技术方面对人才有着格外的依赖,人才的管理机制方面很难稳步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从薪资福利、企业文化、股权等方面构建人才机制。中小企业可以建立底薪加奖金的模式,能者多得,鼓励人才能够更多的为企业服务。企业应当建立社会福利改革建设,按照自身条件构建人才体系,帮助个人解决就业、子女的上学与就业,以人性化的管理增强企业的归属感。 在人才的吸引中,企业应当顺应潮流,建立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中小企业长久以来都缺乏重要的文化建设认知,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会远超物质的激励效果。良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2转变人才使用观念 很多中小企业本质上是家族制的企业,由于都是家族成员的加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纵然举贤不避亲,但是所有的人才的培养若都是论亲疏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说需要多方面进行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从企业的内部选择人才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市场、当地政府、同行业等地方进行外部人才选聘。 2.3建立人才激励政策 首先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鼓励员工的工作,其主要表现为工资的奖励以及罚款方面的惩罚措施。企业需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体系,确定精准公平的激励制度,发挥人的潜力,提现科学性,制定相应政策。 人才的激励同样包含政策激励、情感激励以及信任激励、竞争激励等。所谓政策激励是鞭策企业的员工朝着公司的大方向稳步前进,情感激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旨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信任激励是企业、领导对于员工给予信任,对其委以重任,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以及信任心。激励措施存在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性别比例而言,女性更看重的是当前的薪资,更吸引男性员工的是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当考虑员工的差异性以及各方面的需求,最大化的发挥激励作用。 2.4优化与变革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团队工作中的规范,是企业员工必备的涵养以及素质,是指导员工待事接物的宗旨与准则。中小企业往往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员工之间缺乏应有的向上力。新时代的发展中应当重视文化管理与思想管理,员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拥有充足的竞争力,这必须要充分优化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指的是员工在经营活动中的信念、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的作用,根据企业的自身性质,判断企业的文化类型,同时考虑企业的构成人员、外部环境等,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体现了企业的特征。 3结语 在人力资源的需求期,更多的企业发展的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发展,自然而然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更加严格。经分析知晓,人才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未能真正丰富人力资源。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小企业必须要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机制,争取早日步入正轨。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研究 摘 要: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企业资源,在生产力要素中居于首位。近些年来,为了与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与业务发展要求相适应,各地区农村信用社都在加强建设人力资源。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意义,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势必形成了人的竞争。也可以认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具有一群高素质水平的员工队伍。随着我国目前全面开放的金融业,在金融机构中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并且这一情况已经蔓延至农村。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正在历经着重要的变革。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一、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需求 (1)社会环境的要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深入进行改革,传统思想理念出现了重大转变,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改革不会遭遇较大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众望所归。 (2)农信社自身向商业银行的改革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处在改革阶段,不可避免的需要付出改革代价。但是,假如无法对人力资源问题有效解决,不仅不能确保改革成功,还会在今后的改革中付出巨大代价。 (二)完成农村信用社社会使命的需要 党和国家赋予了农村信用社新的使命就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党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便是农业,困难集中在农村,焦点为农民。农村信用社是为三农服务支持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力量,组成了中国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缺乏高水平的学习型、复合型人才,就无法完成国家赋予其的重要使命。 二、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人员结构矛盾,部分员工素质较低 当前农村信用社人员总数较多,长时间能进不能出,造成由于人多而增加机构,员工队伍臃肿;并且员工年龄体现出老化特点,综合素质较低,年轻且有活力的员工比例很小。同时,拥有一定技术、善于经营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造成发展业务速度缓慢,创新能力极差。随着金融发展中很多新业务、新产品的大量应用,以及对应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使得人员结构矛盾。 (二)不够完善的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制度 缺少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对激励的导向推动作用进行了扭曲与削弱。在绩效考评与薪酬制度方面,近些年虽然农村信用社制定了很多绩效考评制度,增加了考核力度,但是分配收入还是无法与员工个体需求差异的激励方式相适应,员工缺乏提高自我能力的热情,考评无法有效激励约束员工。 (三)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水平不高 (1)员工缺乏培训意识。组织壮大发展的主要力量便是员工,组织发展的重要方法便是加强员工培训。但是,对于目前农村信用社员工来说,并没有彻底肯定培训的真正意义,对自己来说培训是一种负担,无法联系自身状况从客观角度理解培训的价值,针对组织培训,仅重视有考试的培训,缺乏全局理念,这样就影响了培训效果。 (2)需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评估效果。农村信用社在培训时,往往仅注重形式,过分强调统一的培训课程以及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忽略了评估培训效果。在培训实际过程中,不同的员工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知识能力,他们所理解的培训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农村信用社在培训内容上一味重视培训技能以及一些专业短期培训,相对很少培训员工素质以及开发潜能,不能站在员工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这样阻碍了扩展员工的积极性。针对培训效果,更加重视考核,评估员工培训以后能够对其自身和组织发展起到重要意义,培训内容还有哪些问题,这些都是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可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培训过程中,建设培训内容、评估效果和反馈制度方面缺乏较强力度,评估培训效果的唯一方法就是考试,很少对员工培训后采取必要地跟踪考察,阻碍了实施员工培训计划。 三、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对策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想从战略角度对农村信用社人才问题进行审视,积极培养人才,提高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确定什么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问题。农村信用社人员应当清楚认识到金融业的最大财富并不是资产规模,也不是当前的客户资源,而是人才。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的主要内容便是构建人才第一的理念,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关注人的能动作用,把培养与应用人才作为工作的重点。构建科学的人才观,管理者应当扩展人才选择范围,形成选人的新思路。转变培养人才的传统理念,打破选择人才的旧方式,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帮助农村信用社成为一个学习型团队。 (二)尽快改革劳动用工制度 构建一个干部可上可下、员工可进可出、充满活力的管理制度,把劳动人事传统管理转化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上,有效保证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是分级定岗,竞争上岗,建立效率较高的用工系统,具体按照管理干部的权限。二是按岗定资,根据工作成绩晋级,构建合理的提高工资机制。农村信用社根据岗位不同责任明确不同的岗位工资目标。三是按需定编,依效计酬,构建科学的分配收入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人均存、贷款等数据对人员编制积极核定,并定期更新数据,科学、及时配置人员。 (三)增加培训力度 当前,农村信用社拥有较大规模的系统人员,整体队伍素质水平低下,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对这一情况有效转变,必须调整队伍以及培训系统的方法,一方面将一些素质低,与岗位不适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淘汰,尽快引入一些高素质人才,利用调节人员增量进而转变整体素质较低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已经形成的农村信用社主体队伍,需要联系实际,借助系统性的培训逐渐提升人员素质。有针对性地对银行知识、管理学理论和金融法律法规积极培训。 (四)制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引用人才要勇于打破常规,不拘泥既定格式,广泛吸纳人才,为人才创造展示才华的舞台。管理者需要拥有广阔的胸怀,在农村信用社系统中产生尊重知识、重视人才,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氛围,最大程度体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虽然新员工在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但是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老员工在思想上形成了限制,但是却拥有丰富的经验。按照新老员工的特点,合理对二者进行搭配。积极组织不同侧重点的培训,鼓励员工积极学习,把员工培训与再学习,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投资,把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作为企业发展的引擎。 四、结束语 随着不断深入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及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越加突出了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结构矛盾,对其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不断对人力资源积极完善,希望对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论文:浅议招标人员队伍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摘要: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对企业的招标人员队伍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说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组织及利用。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招标人员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招标人才,如何发掘招标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招标;人力资源;管理 招标是应用技术经济的评价方法和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有组织地开展择优成交的一种相对成熟、高级和规范化的交易方式。它是招标人在依法进行某项适宜于竞争性活动过程中事先公布招标条件邀请投标人投标,并从中择优选定中标人以实现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经济行为。 招标是由少数核心员工所控制的,他们每个人都能为公司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若无法对这些核心员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激励,不仅无法提高这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造成人心浮动人员流失的现象。当前如何通过加强和改进招标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核心员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绩效、留住人才,这是整个行业均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建立在经济学以及人本思想指导之下,贯穿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力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同时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成为每个企业管理者必修的课题。 随着人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人才的数量是客观有限的,因而如何吸引人才,如何保留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最高效用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人力资源的主要原则如下:第一,灵活性原则。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必须要灵活,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第二,激励原则。激励理论是目前比较新的理论,激励原则主要是以精神以及物质鼓励为主,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第三,科学合理原则。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其他的物质管理不同,因而需要一个较完整的科学合理体系,需要一定的人性化,要考虑人的心理变化特点。 二、招标人员队伍的人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招标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在企业中专业从事招标及相关专业的工作的人员,包括了企业的招标人员、招标师,造价师(员)、投资咨询师等业务队伍。招标行业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不同。这个行业更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招标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门槛的服务型行业,而且更多的是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娴热的专业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道德品质。对于该行业来说,优秀的人才、优秀的团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良好的人才队伍和人才结构意味着招标服务的业务质量和业务品质。所以招标这类行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发展,招标行业的人才资源是招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招标行业的人员的专业来自各种专业。但是在行业的职业资格方面有较严格的准入考试,比如招标师的考试、注册造价师考试等等。而且在工作当中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职业培训,以及经验的积累和沟通能力的培井。才能逐步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招标人员。招标行业本身也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拥有稳定的专业的招标队伍,是招标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实施有效的招标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招标企业涉及的行业广泛,包括有房建、市政、公路交通、水利、水电、电子信息等等,基本涵盖了所有的行业,招标专业类型又包括了设计、勘查、监理、施工、可行性研究、造价咨询等,涉及面非常广,要求招标人员具有较为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经验积累,保证招标服务的质量。因此,招标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比较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够胜任。招标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思考,如何培养高综合素质的高端型的复合型人才,非常有必要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出一批符合行业特点的优秀招标人员。 四、加强对招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1.建立公平、效率的企业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 以人力资源为主的招标工作,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应当建立起符合人力资源发展的全面薪酬战略,按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首先管理层或者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极推动企业薪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企业将改变稳定的、传统的薪酬体系,将没有激励效果、没有绩效考核的薪酬转向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使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的薪酬可以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薪酬两大类。外在薪酬主要是指可以量化的物质性激励。而内在的薪酬是指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型的精神性激励。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都应当在内外激励上寻求符合自身公司特点的薪酬体系,民营企业可以在外部薪酬体现优势,而国有企业薪酬在内在薪酬、精神激励上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除了建立体现按贡献取酬的内外公平薪酬制度外,在招标工作中,还应当考虑个人绩效考核和团队绩效考核有机结合,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合理搭配。只有这样,薪酬才能真正发挥激励与约束的功能。 2.优化人才培训机制 优化人才的培训机制,是招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点问题。由于技术的更迭速度快,企业的设备以及生产方式也不断地革新,由此所带来的重要问题即是如何提高招标员工的能力以及素质,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招标人才培训机制便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法。企业需要重视招标人才的入职前培训,设立专业的部门分管人才的入职前培训工作,在员工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之后,在将其安排至具体岗位,从事相应的工作。规范化的人职前招标培训,不仅仅可以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基本了解,也有利于员工快速地掌握招标职位的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3.完善运行机制,促进管理的全程监督 企业要建立并完善招标采购的相关运行机制,注重建章立制,坚持制度为先,制度管人的宗旨,使招标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和企业实际,招标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尤其要高度重视监督工作,要承担起对招标进行监督的相应责任,绝不能出现监督的真空。各监督部门要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要深入招标采购的全过程。形成相互分离同时又相互牵制的管理流程,努力形成内外结合、分工合理、职责明晰、大力推进招标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制约有效的招标工作。 4.规范招标文件,提高招标质量 招标质量的关键是招标文件编制。招标项目管理部门领导要重视招标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制定公平合理、客观的评标标准,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评标中的不公正和少数人的主观臆断,避免出现歧视性与排他性条款,给所有符合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确定合理报价范围,应通过市场调研,进行询价,拟定一个合理的参考价,设置合理价的下限和上限。最低价以货物成本价加合理利润为限,最高价以预算价为限,通过控制合理报价,在评标前去除不合理的超低价竞标和避免恶意串标行为。招标的目的是公开、公平、公正,不应违背市场形成价格的规律去强行压缩投标单位合理利润,过低设置控制价,导致投标人无利或少利可图。 5.拓展信息渠道,建立投标单位信息库 企业招标信息除主要通过企业招标网进行外,还要增加和同类型企业交流,扩大投标单位信息量。招标单位要不断拓展信息的内容和渠道,应用网络平台,对涉及招标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增加投标单位的竞争力,以避免围标、串标,串通、陪标等现象,提高招标的竞争性。 6.加强对业务骨干、领军人才的培养 企业要及时发现业务的好苗子,选拔出一批并可以大力培养的业务骨干,造就高素质人才。选派一批政治思想强、职业道德好、业务水平高的有潜力的人才参加行业领军人才培训,主要是敏捷的思维,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方面的培养,甚至对企业管理方面的学习。充分挖掘高素质人才的潜能,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又能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做出成绩的人才。 五、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类型企业的发展,招标人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人才的数量是客观有限的,因而如何吸引招标人才,保留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最高效用成为企业招标人力资源管理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企业招标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完善招标人才招聘体系、优化招标人才培训机制、重视薪酬设计以及招标人才合理布局等途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地发挥以及利用员工的智慧,从而促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招标人力资源配置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地更新,不仅仅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要兼顾企业员工的能力以及心理状态。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的能力以及付出,因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变成为企业的核心环节,只有真正做好了招标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地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以及企业的长足发展。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石油化工装置管道工程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为衬里管线在我国石油化工等行业所进行的具体的应用,还有就是如何使用具体的案例对腐蚀性介质在衬里管道进行保存以及对衬里材料的选择加以分析,重点对衬里管线在工程设计的时候时所产生的问题给予合理的研究,例如衬里管线的调节段有关的设计规律,管线支吊架的定位原则以及相关的设置等,这几个方面在衬里管线进行设计的时候都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腐蚀性;衬里管;调节段 衬里管道整体来讲就是在碳钢管道和铸铁管道的内壁上去敷设了非金属属性的相关材料。同时依照腐蚀介质化学性质上的差别,内衬非金属材料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目前,在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经常会选用的衬里管线主要有以下几种:可溶性的聚氟乙烯(PFA)衬里管、聚四氟乙烯(PTFE)衬里管、全氟乙烯丙烯(FEP)衬里管,玻璃衬里管等。在工程设计中经常会使用的是聚四氟乙烯(PTFE)衬管。聚四氟乙烯自身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对酸、碱和强氧化性介质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再就是不管是何种浓度与有机溶剂之间的融合,其自身还是有着一定抗腐蚀性的。所以,衬四氟管道被普遍的使用在石化化工、炼油、制药以及冶金等相关的领域,当前,衬四氟产品除了衬管还有相关的衬里设备(如:塔,容器,泵等)。在本文中,根据在环氧氯丙烷工程管线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以下几点: 1衬里管道的选材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主要分为氯化和环化两个反应单元,其中氯化单元是整个工艺的关键所在,其反应方程式为:C3H8O3(甘油)+2HCl(氯化氢)→C3H6Cl2O(二氯丙醇)+2H2O第二道工序为环化制环氧氯丙烷单元,这一单元的会产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3H6Cl2O+NaOH(溶液)→C3H5ClO+H2O+NaC(l溶液)从上面两个方程的反应可以看出,该项目有酸和碱参与反应,酸和碱是高度腐蚀性的,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离子,氯离子会对不锈钢产生应力腐蚀。从以上反应介质与反应物的性质,这一反应是不适宜使用在碳素钢与不锈钢上的,因为它们可能会产生应力腐蚀金属从而出现开裂,还有就是其自身的反应温度在100~140℃之间,对于普通的的塑料材料,例如硬聚聚氯乙烯与聚乙烯,还有就是乙烯聚丙烯等是不适宜的,PT⁃FE衬里材料的温度范围为使用温度为-190~250,完全可以对以上提出的相关反应的过程条件加以适应,所以,在进行敷设的时候,应该慎重选择敷设的材料。 2衬里管道的一般布置: 2.1输送腐蚀性介质的衬里管道应满足管道仪表流程图的需要加以满足,并且尽可能的做到步步高或者步步低的不呈现袋型敷设方式,管道安装时,应尽可能的采用架空敷设方式或者沿地面敷设方式,不适宜埋地敷设,管线进行设置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坡度,以防止介质出现在管道中积聚的情况。 2.2管道进行架空敷设的时,易发生泄漏的管件或管道器材因避免敷设在人行通道以及是机泵上方,以防止设备受到腐蚀,人身受到伤害。若不可避免的敷设在此位置时,则必须采取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2.3输送腐蚀性衬里管道敷设在管廊上的时候,应敷设在管廊的下层,防止衬里管道泄露对其他材质管道的腐蚀。 2.4衬里管道和其它管道并排敷设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管线彼此之间的最小的间距要求,因为衬里管道各个管段是通过法兰去进行连接的,而不是由焊接或者是螺纹进行连接的,敷设间距应考虑法兰的影响。 2.5衬里管道是不可以与高温管道并排进行设置,也不能够被设置在高温管道上方存在热影响的地方。 3衬里管线调节段的相关设置 衬里管道和钢质管道的安装方式不同,衬里管道安装敷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为了防止衬里管道安装时出现返工问题,衬里管道在进行设计时会设置相应的活动管段,对安装误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调节段。调节段的调节方式是对施工过程里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去进行调整,调节段应该在施工现场进行实际的测量之后再去进行制作和安装。在最初进行设计的阶段,调节段自身的个数在选择和确认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原则的,通常的情况下管线可能会出现几个方向上的变化,那么就应该根据具体的有几个调节段,调节段自身的长度,还有其自身的位置,按照管道其实际的情况去进行判断。 4结语 在以上的几点我们能够看出:衬里管线进行设计的时候和一般的金属管线相比要复杂很多,其在设计后期应该和材料生产厂家对衬里的材料进行确认,同时还应该对每根管子的相关材料量予以确认。所以其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从整体考虑,要是有一点的疏漏,就会使得现场出现返工的情况,使得材料出现非常严重的浪费,这样会使得生产的成本有所提升同时还会出现延误工期的问题。因此对于工程设计人员来讲衬里管线的设计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多多的和生产厂家进行沟通,积极的听取他们的相关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有着很好质量的产品。 作者:康立朝 单位: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浅析电气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为了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要健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体系,该文就电气节能技术展开分析,旨在优化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电气系统能源消耗状况的分析,实现系统节能模块、照明系统节能模块、电子设备节能模块等的协调,满足现阶段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要求,实现企业整体投入资本的控制,确保企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性运作。 关键词:电气节能技术;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电气能耗;电气系统 一、石油化工工程的节能发展趋势 能源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对电力能源的优化应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性运作,电力能源关乎社会的稳定性及国家的安全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能源消耗量不断提升,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社会大众对能源消耗状况、生态环保状况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对能源利用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顺应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趋势,必须健全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新型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实现化工企业能源消耗模块的控制,实现企业整体能源利用率的优化,避免出现能源浪费问题,培养相关人员的节能管理意识,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稳定性发展,实现工程设计整体电气节能效益的增强。 二、电气节能技术概念 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电气节能技术工作的要求,实现电子设备节能模块、照明系统节能模块、电子系统节能模块等的协调是必要的。在石油化工工作中,电气设备扮演着重要的工程应用地位,电力系统的节能工作是我国电气节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需要实现电子设备环节、照明系统环节等的节能控制。 在电气节能工作中,其需要遵循以下的工作原则,需要满足生产设备的基本功能性,提升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确保其可靠性及稳定性的提升。这需要提升设备的整体生产技术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能耗水平的降低,提升工程的整体运作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进行设备节能及投资回收期的分析,落实好相关的节能技术措施,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的有效结合。 三、电气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 1.在电气节能技术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从变压器选型环节、系统功率因素环节、线路功率损耗环节、高次谐波环节等展开分析。变压器是电气系统的常见电气设备,在石化企业日常工作中,一系列的变压器被投入使用,整体来看,这些变压器的电能总量消耗巨大,在变压器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根据变压器的负载率进行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负载率处于40%~60%时,可以有效降低变压器的额定负载,从而实现其损耗率的有效控制。在变压器的选择过程中,为了将负载率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必须进行变压器节能方案的应用,进行新型、高效型、节能型变压器的选择,实现企业生产模块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 2.为了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益,必须进行系统功率因数的控制。这需要提升系统的功率因数,从而提升能源的整体利用率,通过对这个环节的控制,有利于降低电力成本、生产成本,实现线路电压的降低,实现设备整体利用率的增强,从而确保石油化工企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用电设备应用过程中,其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工作的,无论是电动机,还是配电变压器等设备都需要进行交变磁场的建立,从而进行能量的转换及传递,在这个过程中,交变磁场的建立需要电功率即无功功率。在这个过程中,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的比值。 功率因数是对电源输出视在功率利用率的反映,功率因数在0到1之间,当电气系统功率因数趋向1时,电路的无功功率降低,这说明视在功率的利用率不断提升,从而增强系统电能的输送功率,通过对功率因素的提升,实现电路损耗的降低。在功率因数优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有人工补偿方式及自然提高方式。通过对电动机选型模块、变压器模块、电动机模块等的优化,可以避免出现电机的空载运行状况,有利于提升设备的功率因数。通过对并联电容器补偿模式、同步电动机补充模式、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模式的应用,也有利于提升石油化工工程的系统电能输送率。 3.实践证明,通过对线路功率损耗状况的控制,有利于提升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凡是电流经过电阻的介质均会产生能量消耗,石油化工体系是一个复杂性的工程,其内部涉及各类种类的线路及设备,通过对线路功率损耗的控制,有利于提升电气节能的整体应用效益,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进行电气线路走向的合理性设计,进行线路长度的减少,进行线路粗细的合理性选择,实现线路损耗模块的优化。 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正弦波会出现一定的畸变状况,畸变程度越大,其具备越大的高次谐波能量,基波的分量也就越小。电网电压模块、电流基波模块等是电动机正常运行的基础,系统中的电压、高次谐波电流会导致额外无功损耗的增大,由于大量过电流、过电压等的产生,不利于提升系统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为了进行电网高次谐波问题的解决,必须进行无源滤波技术的应用,该系统由滤波器、电力电子设备、电子控制设备等构成通过对系统工作模块的探测,进行畸变波形的抵消,实现标准性正弦波的输出。 4.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系统供电率的提升是必要的,从而实现电压节能的稳定,进行电压运作模式的优化,避免出现电压不稳定的状况。为了确保供电模块的有效性,必须进行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环境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额定电压小于供电电压,就会导致过高空载电流的产生,从而不利于能源成本的控制。如果额定电压大于供电电压,就会导致较大负载电流的产生,导致线损率的提升,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能源浪费状况,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进行供电电压的合理性选择。 通过对照明系统节能性的提升,有利于增强石油化工工作的整体应用效益,这需要进行能源消耗低的电磁感应灯、LED灯、节能灯等的选择,这些类型的节能灯具备较小的能耗成本,其整体使用寿命长。在照明系统工作过程中,过高的电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状况,从而不利于照明设备寿命的提升。为了进行系统回路电压的有效性控制,必须进行照明系统节能方案的优化,实现设备使用寿命的提升。 在石化企业工作模块中,电子设备节能体系主要包括计算机节能模块、PID控制节能模块、打印机节能模块等。为了提升系统的整体节能性,工作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养成随手关闭计算机显示器的习惯。在系统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操作模式尽量设置为省电模式,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需要在不使用时选择待机或者关系。在PID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低功率模块的选择。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改革,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电气能源消耗状况的控制,降低我国能源总消耗成本,实现对国家资源的保护。 结语 为了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能源节能减排方案的优化,整体来看,电气节能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实现系统各个电气节能环节的分析及应用,从而实现电气能源整体消耗成本的控制,确保石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强,满足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电气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新疆科汇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化行业也有了较为迅猛的发展。早在十八世纪时期开始,英格m地区就出现了三次大的工业革命,这三次大的工业革命的发展使世界电气行业开始出现,随后快速发展,电气化行业之前被用在瓦特蒸汽机的改良上,以及爱迪生的电灯等科技革命的发展上。而二十一世纪以来,电气化技术逐渐往节能方面发展,同时又被应用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给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条件,不论是在能源的节约利用问题上,还是在安全问题的措施制定上,同时还提高了工程中的生产率,可以说电气化节能技术使石油化工工程的发展迈开了新的一步,从而达到新的高度。使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得到了有效的助力。 关键词: 节能灯;节能设备;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们生活居于中上等水平,总体上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小康水平,人们在衣、食、住、行、用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衣着方面,人们从改革开放以前穿的色彩单调的衣服,到现在街道上橱窗里五彩缤纷的各式各样的衣服;在吃食方面,从抗日战争时期吃的窝窝头,苦糠菜,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外国大餐,快餐等,人民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的好的历史性跨越;在住房方面,人们从以前的茅草屋、土房、瓦房到现在高楼大厦,摩天大楼等建筑;在出行交通媒介方面,人们从牛车发展到人人拥有小汽车;在人们所用物品方面,出现了节能灯,电冰箱,电视机等新世纪的科技产物,这些都是电气技术所带给我们人类社会的便利条件。其中节能灯的使用是电气技术节能化的结果,这为我们国家节省了较多的资源。而近几年来,电气节能技术被应用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这无疑是一件造福人类的事情。 一、电气节能技术占据主要地位 如何做到节约资源目前是人类社会所最关注的问题。我国现在的治国宗旨是:努力实现全面奔小康,同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经济类型。节省资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节能灯都是小气鬼”。现在社会科技中,节能灯的发明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节能灯的全面推广与发展为我国电力事业方面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并且使节约的资源更大化的应用到其他领域。太阳能的开发也是电气节能技术表现的结果,现在好多人会在房屋顶层铺满太阳能电池板,这样转化的电能可以供自己家里的电力使用,节省了电力资源这方面的开销问题,同时把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供自己正常使用外的电能上交给国家电力管理部门,还能获得一定的国家补助资金。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新的电气节能技术的发明,这些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益和生活便利。所以说,电气节能技术地位不可估量。 二、电气节能方面问题严峻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电气节能方面主要是为电气化行业的人才提供就业岗位,而对于电气化行业的人员来说,并没有人曾经系统的学过节能灯的设计与发明。而让他们在节能灯这一方面发挥作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没有专业的指导设计知识,要在这一方面发挥作用,无疑要多走很多“弯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没有专门的设计人才,在节能灯设计的安全系统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这样容易诱发一些不安全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这一点,进行有效监督。除此之外,在针对电气节能产业方面研究的事情上有关研究机构还存在资源短缺,资金短缺问题,这些都无疑给研究工作的进度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希望国家有关机构能够及时处理这一问题,使得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三、石油化工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石油化工工程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的技术问题。其中如何解决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中出现的资源最大化问题。石油化工产业需要大量的石油和煤矿等一次能源,这些一次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果不能有所节制地使用,必定在将来的某一天造成资源匮乏,那么到时候没有资源可以利用,石油化工产业必将走向关厂倒闭的地步。所以,必须寻找到一种可以节约能源的新型科技技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种新型的科技技术就是电气节能技术。另一方面,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产业所存在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这主要是由于石油化工工程技术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因为石油化工工程这一化工技术所利用的能源物体都是可燃的,极具危险性的能源。常常能够因为一点小火星就能引发一场爆炸事故,这种事故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出现在经济利益的减少倒贴上,而且会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危害,这种危害是致命性的,必须被给予高度重视。这便要求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产业寻找到可以检测,保证安全设施的新型科技DD电气节能技术,简单的来说就是“电气技术”。 四、电气节能和石油化工紧密相连 石油化工工程技术在电气设备和供电设备方面,要依靠电气节能技术。电气节能技术可以使石油化工工程技术向节约型经济方面发展,可以可以使石油化工产业的投资者获得一定的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电气方面通过改进供电设备实现节约电力化能源的消耗使用率,这样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做到了对于能源节约问题的保障。另一方面,石油化工工程技术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石油化工工程这一领域所出现的危害问题带来的影响是极具震撼力的。所以,在使用电气设备技术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及早做好准备,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要知道在石油化工工程这一方面发生问题不仅仅是严重的暴力事故,同时会使我国的电力系统瘫痪,给我国经济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电气化有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定期去石油化工厂进行电气设备的检测与维修,以保证供电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五、电气节能技术应用于石油化工产业 将电气节能技术和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产业有效结合起来是一个合作双赢的企业项目。首先电气节能技术有了用武之地,这样可以使电气节能技术领域的管理部门带来一些经济上的大好回报,同时也检测了电气化节能的持效性。其次,对于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产业的有关管理部门来说,也带来了经济利益。通过电气节能技术手段的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给石油化工工程产业带来的输送利息升高了,同时新技术的使用代替了原有的人力劳动资源,节约了人力劳动所要支出的费用,压低了生产成本,再加上电气节能技术在设备安全检测方面更加精准了,给职工人员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保护,所以电气节能技术对于石油化工工程技术来说,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总体上来说,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中的有关于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方面的问题离不开电气节能技术,必须要依附于电气节能技术。同时希望电气节能技术在有关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进行一定的改革措施,改良电气节能技术方面有关人才的技术分配问题,要术业有专攻,为电气节能技术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匹配与之相对应的产业化人才。将电气节能技术与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贡献。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石油化工油品储罐自动化仪表及工程设计分析 【摘 要】近年来,石油企业加快了转型和升级步伐,为自身战略投资扩大坚实的基础。石油化工储罐区运用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多,各种新型测量仪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为了增强油品设备质量,就要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石油化工油品储罐;测量仪表;自动化;设计 一、石油化工油品储罐自动化仪表种类 (一)液位测量仪表 用于测量液位的自动化仪表根据油品储罐容积大小的不同所测量范围也不相同。对于容积较小(1x105m3)白勺油品储罐来说,应安装两套连续液位测量仪表,并在罐旁配置指示仪,对液位测量仪表测量出的液位进行显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防止液位超标或过低,还需要在自动化仪表系统中安装监测报警装置,以便当液位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够立刻发出警报。较之不常动作的开关类仪表,连续液位测量仪表由于可以实时对储罐内液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能对测量仪表工作状态进行连续观察,因而其可靠性更高。对于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石油化工油品储罐区,一般m宜采用这种连续液位测量仪表。此外,体积计量法也是石油储罐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测量油品液位的仪表还有雷达液位计、静压液位计、混合计量法、伺服液位计等。其中,雷达液位计适用于重、轻质油品等油品储罐的液位测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测量精度、介质性质、油品储罐类型等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确保雷达天线选择的合理适用。目前,雷达天线主要有杆式天线、平面天线等几种类型。 (二)温度测量仪表 在油品储罐区中,温度是计量储罐温度补偿的重要参数之一,所以温度测量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用到科学温度测量仪表。计量用油品储罐温度测量在油品密度、体积等参数上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目前,对于石油化工油品储罐温度的测量大多采用的是Pt100铂热电阻元件。采用不同温度测量元件需要参照不同的规范标准。例如,对于热敏电阻、光纤测量元件等元件在常压油罐中的使用必须要经过校准且满足标准规定才可以投入使用。 某相关文献资料对计量级石油化工油品储罐温度测量仪表现场安装后精度与固有精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进行了明确规定。现场安装后精度基于质量和体积计量的最大允许误差分别为1.0℃和0.5℃,固有精度基于质量和体积计量的最大允许误差分别为0.5℃和0.25℃。 (三)压力仪表 根据国际标准GB50160规定,按照油品储罐压力设计,可以分为常压储罐、低压储罐和压力储罐三种类型。对于这些储罐压力的测量需要采用对应的压力仪表,如低压储罐压力测量和压力储罐压力测量均可以采用压力变送器。拥有液体密度补偿计算与标准体积计算功能的伺服液位计、雷达液位计多用于混合法计量石油化工油品储罐压力。采用混合法对油品储罐进行测量,有质量计量和体积计量两种方式,将其与连续液位测量仪配套使用,往往可以达到精确的计量结果。 二、油品损耗的影响因素 储油罐内气相传质的三种形式:分子扩散、热扩散及强制对流。分子扩散是由于储油罐内上部气体空间油气浓度分布不均匀,油蒸汽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移的过程。在储油罐内油气分子由下向上迁移,从而使得储油罐内上部气体空间油气浓度增加。热扩散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罐内空间温度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油气扩散过程,油蒸汽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扩散。强制对流是由于罐内压强分布不均引起油蒸汽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运移的过程。储油罐内的油品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就会发生气化。 引起油品发生损耗的原因大致有储存蒸发损耗、作业损耗及设备故障损耗这三种,其中储存蒸发损耗起主导作用。 (一)储存蒸发损耗 储油罐内油品的损耗主要来自于储存蒸发损耗。储存损耗又包括自然蒸发损耗、小呼吸损耗及大呼吸损耗。自然蒸发损耗是由于储罐密封性不好引起油品与大气流通而发生的油品损耗;大呼吸损耗是由于罐内自由液面的升降导致油蒸汽经机械呼吸阀排出;小呼吸损耗是由于昼夜温差,使得储罐内的油蒸汽压力发生变化,吸入空气造成的油气损耗。 (二)作业损耗 作业损耗主要包括装卸油损耗、设备维护损耗及其他操作损耗。装卸损耗是在装卸油品的过程中造成的油品损耗,主要表现为大呼吸损耗,有时也会表现为饱和损耗;设备维护损耗是在对管线、泵机组等设备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造成的油品损耗;其他操作损耗是在清洗罐底、油品倒灌以及灌泵时造成的油品损耗。 (三)设备故障损耗 有时候设备发生故障也会导致油品的损耗。如浮顶罐密封圈不严,油罐、泵机组等设备泄漏,机械呼吸阀漏气造成的损耗。 三、降低油品损耗的措施 工艺上常采用严格控制油品储存的条件,优化操作、加强管理,油气回收等措施来降低储油罐内油品损耗。 (一)严格控制油品储存的条件 油品的储存温度、压力直接影响着油品损耗。从温度方面着手可采用淋水、刷涂料(白色)、缩小昼夜温差等方式减少油品损耗;从压力方面着手可以控制外界环境的压强,提高油罐承压能力来减少油品的小呼吸损耗。如采用球形罐可明显提高储罐的承压能力,但是造价较高。同时适当通风,既能保证油气的流通,也可以使油品的损耗量降到最低。 (二)优化操作、加强管理 优化操作:检尺人员应尽量在清晨或傍晚作业,此时储油罐内外压差较小,排气损耗较少,检尺完成后应尽快盖上油盖;化验人员对油品进行水含量等各项指标检测时应缓慢放油,降低油品的通风损耗及小呼吸损耗;尽量高液位储油,减小油气空间;平时尽量不要打开储油罐上的透光孔和量油孔等;缩短收发油之间的时间间隔;装油进罐时采用液下密闭的形式。 加强管理:定期检查机械呼吸阀、计量装置等设备的密封状况;尽量减少油品输转次数,减少油品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定期检尺检测油罐液位,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提高操作及管理自动化水平,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储油罐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的变化,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技术水平;及时统计、传递罐区的基础数据及情况。 (三)油气回收 常用的油气回收技术有三种:冷凝法、吸附法及吸收法。冷凝法是采用多级冷凝器对油气进行深度冷凝,实现回收油蒸汽的目的;吸附法是通过活性炭、天然沸石等固体吸附体在一定条件下对油气进行选择性吸附来回收油气;吸收法是利用油气的化学性质,使用适宜的吸收剂与油气在吸收塔内发生化学反应回收油气的技术。在这三种技术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一些改进工艺,如工业上常采用管线连通储存同一种油品的油罐,再通过一根集气管连接集气罐,构成密闭的油气回收系统有效回收挥发损耗的油蒸汽,对于轻组分气体油气回收系统的回收率可达90%以上。 四、石油化工油品储罐自动化仪表工程设计 (一)仪表防护防爆设置 由于自动化仪表工作在易燃易爆的石油化工产品油罐区域,因而需要对仪表进行良好的防护防爆设置。按照国家有关防护等级规定,用于现场测量的仪表外壳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GBIP65,安b在地下的自动化测量仪表,其外壳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GBIP68。在防爆方面的性能设计,国家规定所有用于爆炸危险场所的自动化仪表防爆性能都必须符合对应爆炸危险场所的防爆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等级防爆检验合格证。这是石油化工油品储罐用自动化仪表工程设计中,所必须达到的两个基本指标。目前,基于服务器的石油化工产品储罐安全系统是较为先进和安全的一种设备。 (二)罐区安全设置 正常情况下,石油化工油品储罐区的日常运行是较为稳定的,风险与事故发生概率较低,所以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罐区一般只设置报警装置和联锁机制。若依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自动化仪表系统,则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来对自动化仪表工程进行设计,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同时,还要对设计出的自动化仪表安全等级与可操作性进行检验和评估,以便合理确定出仪表所需安全等级,确保仪表能够切实发挥效用对危险现场进行安全测量,并为自动化仪表系统安装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根据以往石油化工油品储罐区发生的重大事故原因分析,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除了防护防爆之外,还要对各作业环节、操作行为等可能引发火灾等事故因素进行认真检测与控制,提高油品罐区安全系数。 (三)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检测 对于自动化仪表在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方面的检测设计,许多相关规范中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等。即在仪表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来进行。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编制原则和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各规范规定标准不尽相同,有些差别较大,所以自动化仪表对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检测功能与标准的设计,应对石油化工油品罐区现场及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五、储罐计量设计方案 石油化工产品储罐在采用静压法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静压法主要是针对储罐内液体压力和差压测量,对于压力变送器具有依赖性。静压法的优点是:将测量结果进行换算,并可以迅速得到参数值,投资成本比较低,设计方案也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得到储罐内全部液体的平均密度,会使得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在确定最佳设计方案时,要对测量仪表结构、现场仪表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并制定出适合这些装置的集成方案。对于要求低的小型罐区,可以将软件组态方式应用到自动控制系统当中,从而提高了石油的计量管理水平。对于计算相对来说较复杂的计量装置,则在储罐结构设计中加入计量软件。 由于在设计方案中所含的变量比较多,设计人员要在储罐结构中设置信号通信单元,并根据相关标准选择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增强储罐自动化控制运行率。同时,在各种辅助数据表作用下,设计人员选择的计算方法可以提高准确性,得到储罐油品质量信息及体积参考信息,进而对储罐服务功能有了提高。 六、结束语 总之,与油品罐区安全等级、各指标测量息息相关的,用于石油化工油品罐区的自动化仪表及其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设计符合国家各相规范标准规定。我国自动化仪表工程设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为新一代高自动化、高测量精度石油化工油品罐区自动化仪表的产生而努力。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技术标准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的主要作用分析 摘 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石油化工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化工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本文介绍了技术标准和石油化工设计的含义和石油化工装置的特点,阐述了技术标准对石油化工设计安全方面、质量方面、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简要介绍了“三化”工作提高石油化工设计的效率。 关键词:技术标准;石油化工;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效率 0.引言 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标准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对于工程设计来说,技术标准是对设计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设计对象、设计条件、设计方式等所作的规定,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或市场准入的要求。技术标准按其法律约束力,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级别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而且技术标准有很强的时效性。石油化工设计是对石油化工装置的建设、石油化工装置的正常运行提供有技术依据的图纸和设计文件的整个设计过程。一项完整的石油化工设计,由工艺、环保、管道、设备、机械、总图、建筑、结构、储运、仪表、电气、采通、技术经济等十几个专业的图纸和设计文件所组成。为了保证设计产品符合质量、本质安全、环保等要求,每个专业在设计过程中要采用几十项甚至上百项的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的标准作为设计依据。一个大型的石化设计企业各专业采用的技术标准加起来多达数千项,形成一个庞大的技术标准体系。 1.石油化工装置的特点 石化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多属于可燃、易爆物质,如原油,汽油、液态烃等;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如苯、氰化钠、硫化氢等;还有一些物料属于强腐蚀的物质,如硫酸、盐酸等,这些物质一旦泄漏或处置不当就会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危险,造成严重后果。石油化工装置较其他设施有过程复杂、条件苛刻、制约因素多、设备集中;装置逐渐大型化发展,单套装置的加工处理能力不断扩大,装置的大型化将带来系统内危险物料贮存量的上升,增加风险。同时,石化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强,在一些大型一体化装置区,装置之间相互关联,物料互供关系密切,一个装置的产品往往是另一装置的原材料,局部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全局。 2.技术标准对石油化工设计安全的保证作用 石油化工安全性的技术标准一般由几家设计单位共同编制,各单位选派有经验的专家参加编制工作,一项标准的编制过程要经过立项、调查、分析、形成提纲稿、征求意见稿、审查稿和报批稿等几个过程,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后,再经相关部门审查后实施。由于石化装置的特殊性,如何做到设计成品符合安全要求,对石油化工过程潜在的各种危险进行识别,防患于未然?首先在装置设计中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标准。这些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涉及安全方面的标准很多,如: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H3047-9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等。 在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对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分类,给出了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备的防火间距,与同类企业及油泵的防火间距;制定了工厂总平面布置时各类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对厂里道路、厂里铁路、装置内的布置、泄压排放、火炬系统、储运系统等制定了防火规定。 由此可见,在石油化工设计中,只有严格、正确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相关的标准规范,尤其是强制性标准规范,才能设计出符合本质安全的设计产品。 3.技术标准对石油化工设计质量的保证作用 技术标准是设计工作的依据和准则,与工程设计质量紧密相关,因为技术标准本身就是包括工程设计在内的设计经验、研究成果的积累,是对设计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设计对象、设计条件、设计方式等所作的规定,只有符合标准的要求,才能出合格的设计产品,技术标准为保证石油化工设计质量提供了基础保证。如:GB50393-2008《钢制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SH3011-2011《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3012-2011《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3034-2012《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SHSG-053-2011《石油化工装置详细工程设计内容规定》等等。 在SH3011-2011《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中,指出设备布置设计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满足节省用地、减少能耗以及与工厂总体设计相一致的要求。标准中给出了管廊、塔和立式设备、卧式设备、反应器、换热器、空气冷却器、加热炉、储罐、泵等设备的布置规定;还给出了建筑物、构架及平台梯子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置规定。 石化工程各专业设计人员,只有认真准确地执行相关技术标准,才能设计出符合业主要求,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设计产品。 4.技术标准对石油化工设计环保要求的保证作用 4.1 工程设计时依据环保标准 石化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存在着对环境的污染因素,如排放至大气中的气体,排向土壤河流中的废水;石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也会产生污染,如汽车在行驶中,汽油燃烧后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等。如何减少石化生产过程或石化产品使用中所产生的污染,政府和行业制定了几十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主席令、国家环境保护部令、技术标准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固体废物处置设计技术规定》《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设计导则》等等。使得石化生产过程中有害物的排放量在标准所允许的范围内,有效地保护环境。 4.2 密切关注新环保标准,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设计产品 2013年12月18日国家实施的新标准GB17930-2013《车用汽油》,将硫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ppm降为10ppm;将锰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8mg/L降为2mg/L;禁止人为加入添加剂;将烯烃含量由第四阶段的28%降为24%,有助于减少机动车排放物,对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鉴于国家对汽油标准的提高,设计应按新标准的要求将原有工艺流程进行修改,石化生产企业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技术改造后,才能生产出达到国五新标准要求的汽油,更好地保护环境。 5.“三化”工作将提高石油化工设计的效率 目前,国内一些重要的石化工程建设项目正在推行“三化”工作,即“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工作,将已建成的优秀的项目梳理完善,建立一套分规模、分特点的石油化工装置的设计模板,推行施工过程中的工厂预制,编制和建立一套标准化的采购文件及产品。为完成“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目标,还需要建立适应“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要求的项目建设管理平台、工程材料编码体系、工程材料等级数据库等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的石化工程建设标准执行表等执行文件。通过实施 “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工作,石化工程建设项目既可以很好地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又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节约建设成本,保证项目的本质安全。 6.结语 针对石化行业这种特殊性,国家、行业、地方和各企业内部都编制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的相关技术标准,在石油化工装置工程设计过程中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才能保证设计产品达到本质安全、保证设计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地保护环境。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浅谈 【摘 要】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我国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迅速发展起来,水准也在不断提升。石油化工工艺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从设计要求、发展现状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最后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特点;现状;趋势 1 石油化工自控设计概述 1.1 石油化工自控设计的目标 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公用工程及其辅助设施、生产装置的操作全面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安全化,管理信息化。为生产装置运行的高效、平衡、安全、持久提供保障,市场达到最优化。 1.2 石油化工自控设计的要求 用作石油化工自控系统的仪表材料必须具有防腐、防爆、耐超高温、耐超高压的特性。仪表要能对不同物态的物体进行测量,适用于微/高物位、微/大流量。整个自控系统要满足功能多、参数多、冗余多、精度高、能耗低等要求。 1.3 石油化工自控设计策略 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ICE、ISA、GB、HG等行业或国家标准进行;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和监控一体化的数据平台,集成信息、共享资源;采用设计招投标制、从多个设计方案中选取性能高的作为最终的设计方案,选择的标准既要满足技术性的需要,又要满足经济性的需要,同时还要对环境保护、人员健康和安全生产有益;控制系统和主控仪表集成实现一体化采购,确保投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 我国石油化工自控设计的发展现状 2.1 过程检测仪表设计更加智能、更加精密、更加多样 工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显示、检测、控制和记录工艺参数的基础,就是过程测量仪表。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对仪表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动仪表日益智能化、数字化,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开放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然就成为了新一代检测仪表的标志。这些检测仪表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具有线性化、自动补偿环境因素变化以及自动校零等功能。综合利用微波、超声波、激光等新技术的一次检测技术,大大提高了自动控制的精密度。 同时,在过程检测仪表的设计中更注意新型传感器和激光、核磁共振等新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仪表调节回路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传统的积分、比例以及微分调节规律以外,还尝试使用大滞后、前馈计算值调节等技术,为自控系统的多回路开辟道路。 石油化工自控系统的设计者广泛采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执行器和传感器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为现场控制子系统/回路以及仪表的安装调试带来极大的便捷。 2.2 过程控制装置逐渐发展成开放的分布式监控系统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PLC(可编程序控制器)、DCS(分散型控制系统)以及PCA(以个人微机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正日益标准化、开放化,其软件和硬件的使用也逐渐向市场通用的产品靠拢,同时它们还彼此融合,朝着O-DSC(开放的分布监控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的方向发展。 目前,在石油化工自控设计中,采用较多的开放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是FCS(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FCS用开放协议取代了封闭协议,为系统实现完全的数字通信和数字计算提供了可能。FCS采用的全分布式结构,现场享有彻底的控制功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FCS不采用专用网络,所以它可以弥补了DCS(集散控制系统)的缺陷,它为研究现场总线的工业控制系统提供了依据。 2.3 控制系统设计更加先进 石油化工自动控制系统逐渐融合化学工程。计算机、工程控制和计算机、仪表技术,越来越先进。控制系统的升级后,系统的控制适应能力自然也有了提高,不仅很好的克服了系统自身的非线性、时变形、随机性,还有效的解决不可检测和外部扰动的随机性带来的诸多问题。组分推断控制、预估算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技术、故障诊断以及模糊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通过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存在于我国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DCS不能进行集成控制,很少用于工艺全过程和多装置的控制,而大多用于控制单套装置或部分工段。我国自行设计的DCS在软硬件配套和可靠性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还不能充分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所以对于大型装置的DCS仍然主要依赖进口。 (2)我国自行设计的控制软件,尽管纵向比较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因为在商品化、标准化和性价比等方面的缺陷,推广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 (3)我国自行设计的仪表主要用于记录,而引进的国外仪表也不是最新产品,仍停留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的水平。 (4)国内配套的登记表缺口较多,品种也不齐全。高精度的流量计、高位液位计、特种调节阀等仍然主要依赖进口。 (5)计算机在我国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依然是装置级的,部分石化企业尽管设计出了计算机综合生产系统和信息系统,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投入了大量资金,收效却甚微。 4 关于石油化工自控工程设计的几点建议 4.1 综合利用各种技术 大型的化工和石油生产企业,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加大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投入,全面提高管控一体化和信息集成化的程度,降低成本、能耗和原材料的消耗,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2 融入全方位、全层次、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 全方位服务,就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石油化工企业以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推手,把各部门的业务有效的横向关联起来,便于在市场变化时做出灵活、快速、有效的响应。作业调度、编制计划、销售订货、贮运原材料、管理库存和生产以及发送成品等方面都涉及到全方位服务。 全层次服务指的是石油化工企业对生产各层进行自动化管理的工作,涉及到调节基础回路、控制单元、优化装置操作以及有效管理和有序管理等方面。 生命周期服务就是装置设备的整个设备整个使用周期内,将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进行到底,涉及到装置设备的运行、建设、改扩建、维护以及停止运行和再运行等方面。 4.3 提高自控系统的使用率 一个好的系统只有经常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反过来,只有好的系统才会被经常使用。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提高自控系统的使用率,这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设计者应不断给控制系统升级,让装置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5 结束语 石油化工自控设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自觉的向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以及化学工程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专家请教,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发达国家的差距才会缩小,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浅析 [摘 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中,自动化仪表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其中各种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和配电系统等设备,普遍存在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力差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差等弱点,一旦受到雷击,损失惨重,因此建在雷电多发地区的装置,在设计中对防雷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本文将详细阐述石油化工仪表设计中的防雷措施。 [关键词]石油化工、防雷、仪表系统 仪表系统雷电防护工程(简称防雷工程)是一项综合工程,是在建筑物防雷工程和供电系统防雷工程的基础上实施的,特别是电气系统的防雷工程(包括等电位和接地工程)对仪表系统的雷电防护工程特别重要,需要多专业配合共同完成。 本文重点阐述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对其他专业的相关防雷工程适当予以简述。 1、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的设计原则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基本原则是,根据防护目标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雷击事件的风险和投资条件,确定合适的防护范围和目标,采用适宜的防护方案,经济有效地防护和减少仪表系统雷击事故的损失,并按照SHT3164《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执行。SHT3164的内容范围包括了仪表系统防雷工程的设计方法,雷电防护分级,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中现场仪表的防雷,等电位接地系统的设计,电涌防护器的选择,电缆的屏蔽和敷设,以及现场总线系统的防雷等内容。 2、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在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防雷工程设计中雷电防护等级的评估推荐采用综合分级法。 综合分级法就是按社会和经济重要程度以及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来确定仪表和系统的防护等级。实际工作中应先根据被保护系统的社会、经济和安全的重要程度分类,再继而根据上述重要程度分类和雷电活动区的分级逐步进行。 3、综合防雷工程的设计依据及专业分工 综合防护是已经达成共识的防雷工程的技术方针,仪表防雷同样是综合雷电防护工程的一部分,仪表系统防雷工程是在建筑物防雷工程和供电系统防雷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物防雷,通常情况下由电气专业负责,应符合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对石化工程的电信专业的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和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的雷电防护,则依据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进行防雷工程设置。仪表系统防雷包括电线电缆的屏蔽、机柜的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装备雷电电涌防护器等,由自控专业负责,并符合SHT3164《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 4、仪表信号系统防雷工程的设计方法 在石油化工装置设计中,仪表系统雷电防护主要考虑五个方面:等电位连接、信号电缆与仪表设备的屏蔽、接地、合理布线、设置电涌防护器。 4.1 等电位连接 厂区、装置区、现场爆炸危险区域以及控制室的建筑物区域内,必须将所有金属设备、部件、结构的金属导体,用导体相互连接起来,形成等电位体,使其电势(电压)均衡,并接地。 防止雷电流经过路径产生的放电火花,也防止由地电位反击产生的火花,防止人员接触导体时产生电击,保护人身及设备安全。 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形式可以采用S型网络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仪表的信号线路(如果需要接地)与接地网之间的连接可以不构成环路,也可采用“星”型连接结构形式。如果设计、施工正确等电位效能是很好的,可以满足仪表系统防雷工程的接地需要。M型结构形式相对复杂一些,成本较高,施工要求稍高。 4.2 接地 接地系统由室内(包括建筑物本身)和室外两部分构成。室内仪表接地系统适用于控制室、现场机柜室、现场控制室等,在此统称为控制室。控制室建筑物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其中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仪表系统工作接地、屏蔽接地、电涌防护器接地等,应共用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应根据电气有关接地规范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室外仪表接地系统适用于现场仪表、现场接线箱、现场机柜、以及分析小屋等。室外现场仪表的外壳必须安全接地(比如接到金属结构)。安全接地连接可以通过仪表安装支架,或者通过仪表箱接地螺丝和金属结构间的专用接地线。仪表电缆槽、电缆保护金属管应作保护接地,可直接焊接在或用接地线连接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并保证接地的连续和可靠。仪表电缆槽、电缆保护金属管的连接处,应进行可靠的导电连接。现场总线电缆的屏蔽接地只在控制柜那端。另一端(即仪表侧)屏蔽必须切断并用胶带适当隔离。必须保证屏蔽层不接触现场设备的金属体。 4.3 屏蔽 屏蔽不但是仪表和控制系统防范和抵御电磁干扰的重要方法,也是减少雷电电磁影响的重要措施。室外现场仪表应采用全封闭金属外壳或安装在金属防护盒(箱)内,并应接地。控制室内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装在全封闭钢铁材质的机柜内,并应按规定接地。 4.4 合理布线 减少现场仪表经电缆桥架到机柜室或中心控制室的感应环路面积,尽量使其不构成感应环路。另外控制系统的电缆应与防雷引下线保持必要的净距。最小平行净距不小于一米,最小交叉净距不小于桥架高度的5%。 4.5 设置电涌防护器 仪表电缆进入控制室后,应先接到浪涌保护器,然后再接后续仪表。电涌防护器是将雷电的电涌电流分流入地,保护仪表不受雷电电涌电流的冲击,是减少仪表损坏和相关损失的有效措施之一。仪表信号类的电涌防护器用于现场仪表和控制室仪表的保护。 4.5.1 浪涌保护器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工厂及装置所处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装置的年预计雷击次数、雷击风险评估、防雷等级等综合考虑。 (2)浪涌保护器的设置应考虑综合经济损失,不应滥设。例如,现场测量仪表损坏造成的综合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的,现场测量仪表端设置浪涌保护器;控制室仪表或信号处理仪表损坏所造成的综合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的,现场测量仪表和控制室仪表两端可设置浪涌保护器; (3)现场测量仪表设置浪涌保护器的信号回路,在控制室内的仪表也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4.5.2 设置浪涌保护器的仪表 (1)安全仪表系统两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2)变送器现场及控制室仪表两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3)电气转换器、电气阀门定位器、电磁阀等现场信号执行器类仪表和控制室仪表两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4)热电阻及热电偶现场及控制室仪表两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5)电子开关现场及控制室仪表两端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6)配备UPS的应在UPS的输入侧配备和安装交流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三、结束语 为了达到石油化工仪表系统的防雷,必须要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设计人员不但要对标准规范充分了解,还要根据标准规范要求,针对不同仪表系统特点,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减少雷击对仪表系统造成的损害,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石油及石油化工装置中安全关联系统的工程设计 根据富拉油田开发项目安全相关系统FSC的设计和运行经验,全面介绍了安全相关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同时也介绍了与安全相关系统有关的术语和概念。 安全相关系统安全完整性安全生命周期有效性 系统设计根据确定的SIL,选择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安全控制器及其辅助系统,并构建系统体系结构。依据系统体系结构的要求,生成物质清单,按照物质清单,确定系统所需的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安全控制器的重化结构等。 1、输入设备设计。输入设备类型有工艺过程开关(如温度、压力、液位等),手动开关(如紧急停车等)和火灾报警信号(可燃气体检测、火焰检测、热感等)以及应用于安全的原始输入、输出数字信号。在安全相关系统中,要求使用诸如故障安全输入模件和故障安全输入传感器等安全相关设备。如果输入设备不是故障安全型,则必须采用冗余结构模式,并定义最大准时时间、最大偏差时间和最大允许偏差值。冗余结构必须配以不同的表决模式,典型的模式有1oo1、1oo1D、1oo2、1oo2D、2oo3D等。如果设计以可靠性优先,则在冗余输入组态中使用与逻辑,如果有效性优先,则使用或逻辑。火灾报警输入一般为模拟信号,探测点应具有报警、超驰、测试、故障等可视化功能。 2、输出设备设计。安全相关系统的输出设备应是故障安全型,如电磁阀、ESDV阀等。当使用非故障安全执行机构时,应采用冗余拓扑。而冗余模式由工艺特性决定,如燃烧控制系统的燃气回路,其开关电磁阀应采用串联安装,而高压防空系统,放空阀则应为并联冗余。由于安全系统的故障或过程问题的停车都必须依赖动力源才起作用,在失去动力源时(如电源故障或风源丢失),最终的输出控制单元必须进入故障安全状态,其机械设计机构应能够使输出返回到安全位置,作为额外的安全保证,即所谓的“事故时开或事故时关”。所有输出电磁阀应为正常激励,故障失电模式。输入、输出回路应设有开路、短路和漏电保护等功能。报警和故障的远程显示必须采用硬接线或使用安全系统内部通信链接。 3、安全控制器设计。根据分配到E/E/PE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目标值,正确评估现有安全控制器的性价比,在满足装置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安全控制器的结构。安全控制器的结构一般有非冗余型、冗余型、冗余诊断型,三重化、四重化等。控制器周期性地对硬件进行检测,如果输出硬件存在故障,控制器不应使输出整体失电,而应是成组或单点失电;如果安全相石油及石油化工装置中安全相关系统的工程设计低可能会导致装置和工厂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4、可靠性原则。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是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其量化指标为安全完整性目标测量值,其值越小,安全度越高。安全性针对过程的两个方面:过程问题和系统故障;系统可靠性是组成系统各环节可靠性的乘积。要提高系统可靠性,必须同时提高组成安全相关系统的各环节的可靠性,具体就是选用高可靠性的安全控制器、I/O设备、通信模件、电源模件和执行单元等。 5、安全度等级(SIL)的确定和分配原则。SIL是指分配给E/E/PE安全相关系统安全功能的安全完整性要求的离散等级,是在规定运行模式下,规定时间内,安全相关系统成功实现所要求安全功能的概率。IEC61508将SIL分为4个等级: SIL1~4,其中SIL1最低,SIL4最高。 6、目标故障原则。故障是功能单元终止执行要求功能的能力,根据故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形故障和隐形故障。显形故障是指能够显示自身存在的故障,属于安全故障;隐形故障是指不能显示自身存在的故障,属于危险故障,危险故障是使安全相关系统处于危险并使其功能失效的潜在故障,隐形故障一旦出现,可能使生产装置陷入危险。安全相关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使得系统具有零隐形故障,并且尽量少的影响有效性的显形故障。 7、有效性和可靠性综合原则。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目标是矛盾的,有效性的目的是使过程保持运行(安全运行),而可靠性的目的是使过程停下来(安全停车)。提高可靠性必然降低有效性,综合方案就是根据工艺特点,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安全等级前提下,尽量提高系统的有效性,以减少装置的无谓停车,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8、经济适用原则。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必然增加系统的成本开销。多余的冗余以及富余的安全等级是一种浪费。科学的设计方法就是根据实际的生产过程,选择合理的系统冗余度。对于不是很重要的过程,可以牺牲一些系统可靠性来提高项目经济性和系统有效性,而在主要的生产过程点则采用较高冗余度,确保生产的安全平稳。 安全相关系统组态一旦确定控制策略和所需设备,就进入系统组态进程。安全相关系统组态主要包括系统组态、逻辑功能组态和源码转换等。 1、系统组态。系统参数组态。系统参数主要有系统要求等级、安全控制器结构、过程安全时间、故障时间、存储器类型以及上电模式等。输入/输出信号组态。该组态在详细设计阶段进行,主要是根据规格书分配I/O在安全系统中的实际位置,包括柜号、架号、槽号、通道号、信号类型、单位等信息。严禁安全相关信号与非安全相关模件相连和有关信号的多次分配。为了维护和测试,要求将输入、输出强制到某个规定值,强制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的同时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更换和维修,当相应过程变量进入非安全状态时,强制将引入潜在危险。强制状态根据工艺要求可以是高、低或规定值等。 2、逻辑功能组态。逻辑组态工具有功能逻辑图、指令表、顺序控制等,一般使用功能逻辑图(FLD),它由一组预先定义的符号组成。设计应用程序时,应根据安全系统要求,首先设计通用模块,然后可以对通用模块进行多次调用。FLD中的信号流起源和目的应采用传输方式进行,原则是目的FLD页号必须大于源FLD页号,以增加程序反应时间。 3、源码转换。源码转换的先决条件是要满足有关FLD和功能块号要求,转换按FLD号的降序进行,转换的目的是将组态文件变成系统可以识别的机器码并检查编辑的程序是否正确。只有经过转换的程序才能进行下装。转换同时修改程序文件版本号,在冗余系统中,只有版本号一致的两个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和作图法相比,计算法较简便、准确,省略作图麻烦。只要是双针保护(这是常用的防直击雷保护),参照本文提供的计算图和相应公式进行计算均可获满意结果。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论文:浅析关于提高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管理 摘要: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档案是一种能够比较直接记载设计人员思想和方法,真实反映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实践活动的一个历史过程,工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档案除了具有科技档案的一般特征外,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充分的认识和掌握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各种特点以及管理策略,对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石油化工 档案 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传承企业文化的重要工作。各个单位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发展管理规划中去。提高关于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管理,做好工程项目设计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促进单位档案的科学规范化,不断推荐单位档案工作的创新,有效利用和保护档案,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服务。 一、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的特点 (一)组成的成套性 通常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需要把各种不同专业的设计人才分成设计小组,按照程序开展设计工作,形成比较严密的文件材料系统,使得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具有成套性。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以及利用要求把工程的设计材料文件收集齐全。依据工程的不同阶段进行配套整理,系统的反映工程的技术设计信息, 不能把其他项目的图纸混淆,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齐全,方便以后的利用。 (二)形成的阶段性 根据石油化工工程的设计工作的程序,一般一项工程需要有准备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配合现场施工安装阶段,如果前一个阶段的设计工作不能完成,那么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也不能彻底的开始,只能做一些准备,前一阶段的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文件经过批准之后很可能成为后一个阶段的设计依据。 (三) 内容的专业性 一项石油化工的工程设计需要很多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相互配合。所以一项工程的设计方案材料是多个专业联合创作的过程。不同的专业有着自己的专业性特点,所以,石油化工工程工程设计的档案在分类归档过程中,需要考虑文件资料的专业性和专业之间的联系性。不要把不同专业的技术信息文件混淆在一起。 (四)修改、补充的多变性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是从技术上对即将建造的工程的全面规划,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修改情况是经常出现的,如果设计的方案在某些地方出现了缺陷或者错误,就需要及时的对设计方案进行补充修改。有些工程的设计图纸经过了多次的补充修改,有的设计图纸成套作需要设计人员进行重新的设计。设计文件的修改或者变更是无法避免的,同时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石油化工工程档案和其他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的不同之处。如果设计方案出现更改的时候,必须要把设计更改的材料和工程设计的技术文件资料进行配套的整理,确保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的准确和完整。 (五)使用的通用性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和继承性的工程,设计师在继承和借鉴别人优秀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设计,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一些元素通用性强,设计的部分内容可以进行多次的使用,具有很强的通用性。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档案的通用性可以大大避免了单位的重复劳动,加快设计的速度,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 (六)数量浩大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内容比较多,过程复杂,形成各种各样的设计图纸和文件资料。图纸文件资料的数量是浩大的,在归档管理上需要有足够的存储档案的空间。同时做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七)使用价值的时效性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档案用于工程项目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第一次利用发挥作用后还会有第二三次, 具有长期的使用价值。但是工程设计档案有部分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就失去原来的利用价值,所以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的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把已经失去价值或者价值不大的资料进行销毁或者保存到不常用的地方。 二、提高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 对于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来说,合理的制定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有序的开展企业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档案工作的前提需要。从各方面比较全面的进行规范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在档案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能够及时的对相关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做好文件的归档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提升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要把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去,抓好对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工作质量的考核。单位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对于解决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提高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关于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规范企业的档案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促进档案管理改革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要把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认真抓起来。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等档案可以为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凭证作用,但是传统的档案存储方法比较落后,查阅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工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信息的数字化,不同的工作人员依据自身岗位的权限,可以随时通过计算机查阅浏览所需要的工程图纸、资料和相关的其他信息。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整个企业的档案工作水平,方便了工作。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单位相关的网页,把工程的信息上传到网上,方便了交流和沟通。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要积极的推荐企业的档案信息化进程和电子文件的管理。尽早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 (三)把握重点工程建设,抓好项目档案管理的全过程 作为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管理,是需要把项目工程从开始设计规划到最后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资料、文件、图纸进行归档的。需要认真做好关于重点工程的档案记录,注重对工程设计在各个不同阶段时期的资料信息的收集归档。对工程的相关文件材料要同步的积累和管理,保证归档的质量。由于工程施工一般周期比较长,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数量大,种类也比较多。这也给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收集,保管,整理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对工程的材料及时收集,保证档案归档的完整准确性。 总之,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特点是由设计单位自身的性质以及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活动的规律所决定的。在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技术设计成果,对这些工程设计成果重要的记录载体就是单位的工程设计档案。充分的认识和掌握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各种特点以及管理策略可以不断提高设计单位的水平,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为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内容包括依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方向,贴近企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和改革课程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1引言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本文就我院如何贯彻执行16号文件,进行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作一些介绍,供同行参考。 2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2.1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路与行动路线 笔者所在学院是2004年新办的高职院校。成立初期,社会有生源,学校有资源,就开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且招生也很“热门”。但那时的专业教学计划是参照本科制订的,用这种“本科压缩”型的教学计划去教高职学生,免不了会出很多问题。我们也采取了不少“修补”的办法,对这一教学计划作改进;但改来改去,始终难以摆脱原有框架的束缚。到2007年,我系首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给了我们一个警醒:必须彻底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我们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学习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经验,制订了如图1所示的改革思路与行动路线。 2.2专业方向的调整 从网上调查得知,软件技术人员是当前IT业最为热门的职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也是可以瞄准这个职位方向。但我们也清醒地知道,网上的这类信息,往往采自大 城市、大企业,对于我们这类地方办的高职院校来说,更应注重本地区的信息。其实,我们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想多数进入到大的IT企业工作,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弄清楚本地区广大的中小IT企业的人才需求。我们走出校门,从本地区IT人才需求的调研入手,开始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定位的工作。为了搞好调研,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简便易行的问卷调查表。我们通过走访企业、网上通信等形式开展调研。在分析统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找出了本地IT企业最为需要人才的工作岗位。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改为软件应用。为了让所有的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为两个层次,一是进入大的IT企业作软件程序员,二是到中小企业作计算机应用技术员。 2.3目标职业岗位的工作分析 我们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到IT企业考察、与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对目标岗位的主要工作和典型工作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我们将各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员岗位再细分为计算机(含网络)管理员、电脑文员和计算机营销员三种。对这几种人员的岗位工作的分析见图2。 3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3.1培养目标所需的能力分析与核心能力的确定 这项工作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为关键、较为困难的一环。说他关键,是因为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连职业所需的能力都未弄清楚,如何以他为本位?说他困难,是因为前面的几项工作是显性的;而能力则往往是隐性的,需要既有一线工作经验又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才能体察、分析得出。我们召集了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教育专家一起对目标岗位的主要工作和典型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对列出的能力进行了归并、筛选、整合,由此绘制出专业能力体系图,见图3。在该图中,“S”与“T”两模块属关键能力模块;“A”、“B”、“C”、“D”、“E”为专业能力模块。根据培养目标,专家们一致认定“C 数据库应用与编程能力”模块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应用)专业的核心能力模块。 3.2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有了能力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确立学习领域和编制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等都较为容易。构建课程体系要注意把握好两点:一是要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提出“工学结合”的要求去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二是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遵循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做。 为了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我们遵循能力形成规律,精心设计“生态树”型的教学进程。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第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为主;第二学期以培养程序设计、数据库使用等单项能力为主;第三学期将单项能力培养进阶、加深加宽;第四学期以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第五、六学期进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见图4。 4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 4.1教学观念的转变 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以下一些观念亟待转变: 转变“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在传统观念中,技能总是“雕虫小技”,学问才是“博大精深”。故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用了很多时间“打基础”,学了很多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而实际专业技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训练;再加上沿用陈旧的教学和考试方法,让学生读“死书”,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现在,我们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白,专业技能是“练”出来的。在新方案中,就设置了打字训练、装机比赛、网页制作比赛、考证操作强化训练等内容。 转变“只重专业学习,忽视素质培养”的倾向。我们发现,用人单位人事干部现场招聘时,往往会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素质;一些基本素质不过硬的学生,几句问答,便被用人单位“刷”下来。而一些发展前景很好,但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的企业,也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去。这些情况表明,我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抓得不够。通过学习16号文件的有关精神,我们认识到素质是靠“养”出来的,在高职教育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精心设计了职业素质的培养方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协作、关爱他人等人文素质。 4.2教学内容的改变 吸纳企业意见改变教学内容。我们让企业参与到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决策,把IT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如Java程序设计,过去仅为选修课,学时数也不足,学生只能学到一点“皮毛”,无实用价值。现在,我们将它改革为由两门理论课和一门实训课组成的大课,总学时增加到200多学时,课程教学内容也按企业的意见作了很多调整。 课证结合。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考试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开展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教学。如“VFP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课程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在此目标之下,设置了创建自由表、自由表操作、数据库管理、查询、视图、报表、表单制作、VFP应用编程等八个分任务目标;这八个分任务目标与考证的“VFP数据库平台”的八个单元的操作题是一致的。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是根据教材而是根据分任务展开,而且还可以将“高新考证”试题库的操作题直接作为平时上机的训练内容,不需要另外再办考证培训。我们的做法使学生的考证通过率达到90%以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实践性的课程体系。本文结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建立实践性的课程体系的思路,并阐述了相关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真题真做;岗位技能需求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日益广泛的应用,社会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开发、销售、应用、管理和维护等诸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以社会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为导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岗位操作技能。 专业课程体系是落实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本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在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传统课程体系的不足 教学改革前,我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在课程结构方面,其课程结构安排基本上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缩简版,呈现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三段式结构。在课程间的联系方面,前导课程注重为后续课程准备基础理论知识。在课程内容方面,注重传授系统的,完整地理论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紧密的联系,实践仅被作为理论的应用和验证而置于次要地位。 这样的课程体系是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化、行业化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计算机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介绍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实践环节上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和行之有效的手段,由此导致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缺乏力度。 2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2.1分析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科学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所培养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认真分析其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确定所培养学生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素质。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要求,逆向推求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构成。 在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所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的岗位进行分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进行软件开发、测试与维护,从事软件编码、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维护等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主要服务单位:从事软件开发、维护与销售的企业和需要信息化管理、维护的企事业单位。具体针对的岗位:JSP开发人员、数据库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人员、网页制作人员、网站开发工程师以及软件销售、维护和市场推广人员等。 2.2注重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 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构建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到专业知识的结构、专业知识的内在规律,还应考虑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既能相对稳定,又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就业学习,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必然要以实践教学为途径。那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方向,选择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门类较多,且发展迅速,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阶段性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未来发展呈现多样化、广泛性的特征。因此,注重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除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还应增加拓展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技术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自主学习的需要, 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变化。 按照上述思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根据高职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了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结构,并确定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ava Web应用开发、J2EE企业级开发、J2EE框架技术。职业技术课程以6门核心课程为主干,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职业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直接上岗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就业岗位的社会需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以往存在一种误区,将实践教学集中于毕业设计阶段,忽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确定性,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其规定的实践动手能力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首先应当注意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于实践过程的积累,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全过程实践。 我院计算机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在每学期3周的小学期的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中,其教学内容以核心课程的实际应用和职业素职教育为主。主要内容有:静态网页制作、Java与Java Web综合实训、J2EE企业级开发综合实训、J2EE框架技术综合实训、职业能力训练等实训项目。 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实行“真题真做”,设计题目绝大部分来源于公司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在设计过程中,公司的开发工程师到校给各课题组成员安排任务、说明要求并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实际开发工作中的要求及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并制定开发计划,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软件开发工作的体验。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中实行“真题真做”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缩短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距离,完善了实践教学工作,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2.3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关键的是课程内容选择。课程体系从理论型到应用型的根本性的转变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应该突出实践教学,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将来职业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开展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中,理论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根据职业岗位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到实践技能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为目标,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选择密切贴近实际工作内容的实例或节选真实的项目作为实践实训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摘要:在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以“人全面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平台+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分析现有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优化现有专业课程结构,设计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方案的特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方案;工作过程;项目课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与自我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只会操作计算机,而是要求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够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开发和设计、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维护等。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了“平台+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平台+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含义 在“人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提出“平台+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 “平台+岗位”是指在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通过开设多个岗位方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力争做到“一专多能”,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其中,“平台”是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行业通用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即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使学生达到专业“基础人才”的要求。“岗位”就是按岗位设置专业方向,围绕职业技能展开培养,即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达到专业“应用人才”的要求。综合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员岗位、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学生学习能力等诸多情况,我们将专业方向设置为软件开发技术(A)、网络技术(B)、信息化办公(C)三个方向。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中,针对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接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关注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1]它以典型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等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等特点[2]。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项目课程可理解为一个企业网站的建设与管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一次会议材料准备等。 2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课程开发的流程,结合“平台+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设计、课程科目设置和课程内容重构。 2.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将专业技术分为通用和专用技术两个部分,对其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见表1)。 2.2课程结构设计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将课程结构设计为“山”字形,如图1所示。“山”字中横向的“―”为基础平台,注重基本素质和通用技术培养,即通识教育;纵向的“|”,为专业岗位方向,即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信息化办公方向,加强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 2.3课程科目设置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类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在基础平台,除设置必修课程外,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及交叉学科选修课程,基础平台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模块化,学生可根据学习基础、个人兴趣及发展定位选修一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岗位方向设置1-2个项目课程,开设相应岗位方向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实现“双证书”培养,岗位方向课程设置见表2。 2.4课程内容的重构 课程内容重构按照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职业能力,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经验以及活动方式方法等综合为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内容包括工作任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拓展知识、练习和结果评价等。项目课程的课时分配以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应用程度为依据,而不以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为依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项目课程设计见表3。 3培养方案的特点 本课程方案设计以高职研究的理论为指导,贯彻“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多个视角调查分析,充分考虑企业、行业、学生和学校等多方面的意见,专业人才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 首先,课程方案中通过“平台+岗位”模式加强了通用技术和岗位技术培养,充分体现了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两个目标。课程采用“山”字形结构,实现了对“三段式”结构的彻底改良。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或分解重构项目课程,项目课程以实际项目为出发点,实现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的融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课程缺乏实用性、课程内容陈旧以及课程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 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构建真实生产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快速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3]。同时,真实的生产环境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或行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体验企业的文化氛围;体会典型行业团队的角色构成及团队角色协同工作技巧;学习体验课堂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积累项目实战经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信心[4]。 最后,本课程方案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结合项目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评价形式结合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情况,更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解决现有课程评价中的不足。 4结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缺乏与毕业生就业困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说明高职提供的专业教育服务存在问题,职业教育的产品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根源除了课程方案设计存在问题外,还包括职业教育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控,没有明确的专业标准和严格的评鉴体系。因此,为了保证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除了要重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外,还要在课程分析、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案评价等环节上下大力气。此外,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可以借鉴ISO 9000质量管理理念,树立现代教学服务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质量观,从高职教学实际出发,建立以专业课程质量标准为依据,以工作情景中职业能力和操作能力为评价重点,以掌握的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工作场所人员为评价者、以工作场所的实际操作表现为依据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在高职院校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构建“平台+岗位”的教学改革模式,理清思路,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打造专业特色和创新项目,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及其相关人才的广泛需求。 关键词:教学改革;平台+岗位;创新项目 1 引言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近年来,我们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了“平台+岗位”的专业教学改革模式,即第一、二、三学期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所有学生搭建一个专业基础平台,第四、五学期分为应用与维护、多媒体制作、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四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第六学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针对职业岗位群,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及其相关人才的广泛需求。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艰巨任务。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这样的培养目标显得过于宽泛,学生的专业定位不是十分明确,加上学校的连年扩招,招生规模迅速膨胀,几百名学生定位在一个培养目标上,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便于严密的组织教学,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1]。因此,广大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在探索着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方式,我们也在尝试着一种新的教学改革,即在我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采取了“平台+岗位”的专业教学改革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近两年就业市场上最火爆的专业当属与IT业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接收人数最多的专业是计算机类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生占上述省市接收毕业生总数的5%以上,高据榜首。 我系对多个相关企业的计算机类人才质量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四类岗位群对现代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有充分和长远的社会需求:一是程序设计类,二是多媒体类,三是计算机网络类,四是应用与维护类。用人单位反映,大学以上的毕业生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较弱;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理论知识水平较低;而大学本科生从事基础软件开发和网络管理又大才小用浪费人力资源,中专和技校生从事相关工作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难适应相关岗位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岗位需要的是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较快适应生产和管理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学生成为IT“蓝领”的最佳选择。 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试点改革的思路 为了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学生的三年学习时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具体的设计方案是: 第一阶段,为专业基本素质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养,占用第一、二、三个学期。学生不分专业,按行政班级进行管理。开设课程为:公共课、职业基础及技术课。该阶段结束后,应通过基本素质综合考试,可进入第二阶段。若该阶段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三级证书,或中国计算机水平考试的初级证书,可免于综合考试,直接进入下一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基本都具备中国计算机水平考试的初级证书。 第二阶段,为专业方向培养阶段[2]。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占用第四学期。学生分专业方向编班上课。专业方向为:(1)应用与维护。(2)多媒体制作。(3)网络技术。(4)软件开发。该阶段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做课程设计要针对专业方向。本阶段结束后,通过专业能力综合考试,可进入第三个阶段。若该阶段参加并获得中国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中级证书,可直接进入下一阶段。 第三阶段,为专业综合素质培养阶段。即为校内综合实习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既有最新的专业应用课程,又有毕业设计,占用第五学期。学生毕业设计时,按项目编班学习,所做毕业设计题目按公司流程进行,班级按公司制度进行管理。该阶段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1-2个项目。学生必须学会项目的论证、招标、规划、设计、实施、总结等过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素养、人品的培养。该阶段要突出能力综合设计。本阶段结束后,必须通过专业综合素质鉴定委员会的答辩。若没有通过,本阶段重修。 第四阶段,为专业实习阶段。即校外综合实习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社会适应能力,占用第六个学期。根据第三个阶段的培养能力,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实际锻炼,培养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需求的综合业务素质。完成1-2个项目,根据项目要求,学生要自学2-3门课程。 4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色与创新项目 4.1 学生考核多证制 进行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建立以检测职业能力掌握为目标的考试体系。职业证书制度既反映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时的全局质量监控点[3]。 每一学期至少选择一门职业技能课程进行课程置换,多门职业技能课程有效组合而形成职业岗位技能鉴定链。比如,锐捷网络网络实验室的建成,《计算机网络基础》和《网络实验》的组合,便可进行课程置换,一考双证,获得锐捷网络大学颁发的网络工程师(RCNA)认证证书和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颁发的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 4.2 师资队伍双师型 经过近3年的建设,已经塑造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具有中高级职称,实践能力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系讲师以上教师已基本具备双师型。 具备双师型资格证书的教师,在实践中并不一定具备双师型。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校企互兼互聘,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共同完成课程教学工作。 4.3 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最易于在校内完成实训任务,目前,虽然已有几个实训室,但实训室的数量和每个实训室中同时进行实验或实训台数还不够。我系这几年一个显著的特色就在于实训建设开始由仅购买计算机转向外围设备实训室的建设,这样才能和具体行业相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才有用武之地,今后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还要进一步加计算机外围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4.4 产学研合作办学 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基于IT岗位应用技能设计课程体系。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办好校办产业、拓展校外定点实训基地建设、把大的厂商或职业培训机构课程体系嵌入到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4]。 4.5 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院有公用多媒体教室29个,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应的教学软件,我院教师可以方便地以多媒体方式更加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目前信息工程系的所有教师都能制作和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多媒体教室讲课,确实能提高教学效果。但我的体会,对一些展示性的课程,效果比较好;对大量操作性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好,要多在机房边讲边练。 4.6 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的岗位需求,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实物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具有大量操作性课程,我们在教学中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思路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和选用优质教材,不强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够用为度,以是否实用为标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突出任务驱动的可操作性,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应用技术实践中学习应用技术”,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训练的特点,并帮助学生逐渐积累经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和学校的教学实际。 4.7 狠抓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整个教学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创建具有高职高专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巩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成果、深化教育改革,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整个高职高专课程建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 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只有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接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走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沿,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教学改革才卓有成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摘要:该文针对高职教育现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根据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和设计思路,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设置课程体系,重点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三个方面来介绍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对国内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一体化教学 辽工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目前开设三个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为软件技术和图文两个方向。为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切实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根据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技术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 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探索和实践 “1”+“2”项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工学结合,将软件技术专业方向的建设融合到辽宁省市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在项目建设期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工作过程中工作任务的标准和要求,与地方企业合作建设两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编写三本新课程体系下的特色教材。完成软件技术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专业中的品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2 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坚持“建设好区域支柱产业需要的专业,培养出地方经济建设紧缺的人才”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软件技术专业方向“1”+“2”项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状况,及时追踪软件技术的发展,根据软件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来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当前软件行业及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制定课程标准;探索和实践“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工作任务考核要求制定课程的考核标准和办法;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在辽宁省同类院校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3 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3.1 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我院“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积极探索和实践软件技术专业方向“1”+“2”项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1”是指“一年的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即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年里,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和编码调试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项目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是两门项目课程,即在后续的学期中,用两门项目课程进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主流方向的软件开发技能及主流开发平台的应用。在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中,以企业真实开发项目为载体,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依据软件企业项目开发工作过程中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改革重组课程内容,校企双方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实施教学。 最后通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全方位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2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在软件开发企业进行具体编程、基于Web应用程序及组件开发、软件技术服务、软件管理及软件销售等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适应团队开发环境,熟练使用相关主流开发平台,按照详细设计要求完成相关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调试和单元测试工作。并可逐步向高级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师等岗位发展。 3.3 课程体系的构建 3.3.1 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深入企业调查,把握需求信息,预测未来需求,根据软件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依据岗位工作过程任务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3.3.2 软件技术岗位能力分析 本专业通过对本地区多家软件开发企业的调研,经过软件开发专家分析和论证,确定软件开发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如图2所示。 3.3.3 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能力分析的结果,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采用逆向软件工程开发的设计思路,构建符合软件开发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与企业的需求相接轨。在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养成按软件开发规范要求进行项目开发的习惯。 “2”项目课程整合的内容如图3、图4所示。 4 结束语 总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方面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上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培养了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实际工程项目开发能力以及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紧贴社会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讨 摘要: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专业建设现状基础上,该文提出基于嵌入式技术作为专业发展方向的观点,结合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嵌入式技术;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以往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置方法,基本上都是面向综合。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要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硬件维护 、网络安装和管理、网页设计与多媒体处理、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这种专业设置的方法基本上是以本科的专业设置为参照,经过适当的简化就变成了高职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这种设置专业的方法无疑是仍然没有放弃以学科体系为目标的专业设置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合国家现在按照专项职业能力来培养学生的高职教育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进行改革。 1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1.1 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必须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学校实际办学条件,专业发展前景等,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必须要侧重于某一专业方向。也就是说,必须放弃以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而全的特点,应该专注于专业的某一领域。 从职业方向角度来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是非常多的,几乎可以说是涉及了计算机行业的所有岗位。虽然说适应面宽是有好处的,但是必然也会带来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也就是横向和纵向的矛盾问题。不应过分追求专业适应面的宽泛,而应考虑到每个职业岗位在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上各有侧重,计算机知识技能体系如此庞大 ,一个学生在三年时间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精通。这种情况就决定了学生在三年时间内应该选择某一方向,有所侧重的去学习,也就是专业要定位明确。 为了贯彻国家“高职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指导方针,职业院校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强化职业教育特色。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一定要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及时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根据自身条件适应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由此看来,高职教育能否为经济建设服务,关键在专业设置。专业是否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是衡量专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志,专业建设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我校地处广州市,以广州市为中心,辐射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该地区有着非常发达的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在这些行业中,小到智能卡、手机、PDA,大到信息家电、汽车电子、交通管理,甚至是航空航天,嵌入式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力发展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已迫在眉睫,因为它已经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砝码。 基于以上考虑,结合我校办学条件,我们确定把嵌入式技术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方向。 1.2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五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专业定位以后,下一步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当然是要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但是,怎么样工学结合?怎样在工学结合中突出“能力提高”的主线?在改革和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工学结合”绝不是一种形式。要切实开展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首先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充分理解工学结合内涵,不能片面地认为把学生安排到工厂企业去顶岗实习就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应是在“做”中“学”,所以学习的场所不应只限于在企业、工厂,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同样是“工”,这样才会在把握工学结合的实质的情况下,使工学结合不会流于形式,变得灵活多样。 在探索工学结合实践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上,抓住实验、实训、实习这三个关键环节。建立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任务,真正激发学生为做而积极主动思考,从而学到知识。把课堂搬到实训室,把实训室变成学生的工作单位,让学生自己管理设备,从“做”中“学”。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师从“教”的角色转变为“指导”的角色。让学生在任务项目驱动下,进行一系列工作过程活动。在这种工学结合模式中,学生不但获得了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获得了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的方法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职业能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在企业、工厂一线接受锻炼的重要性,只是绝对不可以走形式。在企业、工厂,学生同样也要有老师的指导,当然也包括有实际经验的企业、工厂的工程师、技师等技术人员的指导。同样,在企业实习,也要突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使学生在一个个任务和项目中真正得到锻炼。广州地区是嵌入式行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我们利用这一优势,与广东嵌入式公共技术中心等单位展开校企合作,派学生到企业去,接受企业的项目培训,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等工作,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2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从原来的以学科为体系的课程设置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置,即先按专业主要工作岗位,找出岗位相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根据工作任务分析需要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最后在定位相对应的课程。这种对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符合以能力、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方针。具体过程如表1所示。 整个教学体系的设置体现模块化的特点,加大了实操、实训课的比例,并专门安排课时进行综合项目实训。对基础理论课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整个教学体系结构合理,科学可行。具体说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公共文化基础模块:计算机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英语。主要针对职业能力和素质中的项目文档编写、项目报告、资料查阅及数学基础等能力要求。 2)硬件基础模块: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Protel制图。需要强调的是,从事嵌入式行业,无论是做软件还是硬件,都要有硬件基础。 3)软件基础模块: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测试等岗位都要求有较好的编程能力,而且由于嵌入式系统编程建立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势必要求其编程语言具备较强的硬件操作能力。目前,毫无疑问的是在嵌入式编程中用的最多的是C语言,所以,在课程设置时,我们改革原来的各门课基本上平均安排课时的做法,对C语言,特地安排了一个C课程系列。首先,加大C语言基础部分课时量,针对很多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两个学期144个学时来完成C语言的基础部分,使重点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其次,新开了一门C语言高级编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C语言综合项目编程能力;最后,在Linux编程基础等课程中继续加强学生C语言方面的编程能力。实践表明,我们这种核心关键课程系列化的做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生核心能力。 4)专业技术知识:ARM体系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开发、嵌入式综合项目实践。主要是针对ARM硬件体系,掌握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内核移植、内核裁剪、各种驱动开发、应用开发等,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技能。 3 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发展的好坏,与是否有一支“比例适当,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有很大关系。我们专业目前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都不合理,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学历要求和职称结构要求。师资引进渠道单一,主要的渠道是录用本科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虽然他们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缺乏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大困难,缺少真正的既懂教学又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进修等形式提高学历,鼓励教师去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去一线企业进行锻炼,通过这种途径,专业教师可以获得工程技术技能人员任职资格,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获得一线项目工作经验,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人才。 另外一个解决的途径就是吸引社会上相关行业的优秀人才到学校来。根据不同情况,不能离开原来工作岗位的就聘请做兼职教师,可以全职的就做专任教师。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做他们的指导老师,使他们很快能够获得教学方面的经验,胜任教师的岗位。还要注重从生产一线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教师培训做兼职教师,不断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作为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4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要想培育出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抓好实训实践环节。尤其是嵌入式技术涉及诸多领域,比如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领域,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强调两面性,既需要懂硬件,也需要通软件,同时嵌入式技术方面的课程都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这就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侧重于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校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建设,嵌入式技术专业也形成了从基础到应用的实训体系结构,先后成立了电子技术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等。另外,由于实训条件建设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而且如果利用率不高的话,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电子技术实验室,除了可以做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实验外,增加电工学等方面的实验。嵌入式技术实验室既可以做嵌入式系统实验(包括Linux和Wince两个方面),又可以做单片机的实验,而且选用的是三合一单片机实验箱,包括89C51,196和8088三种核心芯片,也就是说,不但可以承担8位和16位单片机系统实验,而且可以做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通过改革实践,我们把课堂搬到了实验室,教师直接在实训室上课,改变了以往在教室满堂灌的落后做法,在实训室边教边做,边做边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在校内成立学生工作室,配备一定的实验条件,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实验环境,而且更方便学生之间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工作室由学生自己管理,学生可以长时间在工作室学习,自发成立兴趣小组,自己规定项目任务去做。同时,也指派指导老师,由老师根据各种技能比赛或一些课题,安排学生参加开发。这种成立工作室的做法,同时也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很有帮助。 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结合就业岗位,使学生亲历工作环境,缩短学生与岗位需求的差距。与多家IT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如与广东美的自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并由广东省政府拨出项目扶持基金,开展电子类人才教育工程项目。与广州惠迈电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学生电脑实践中心,派学生到公司实训,并定期举办装机大赛。 5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5.1 教学方法 改进原来按照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法”“互动式”“启发式”“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把对应的知识设计成设计灵活的、可操作性的具体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实际动手与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改变以往先讲理论基础的方法,比如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就可以直接从安排分析和设计数字电路开始,分为: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和综合数字电路三个模块,又把各个模块设计成一个一个的学习情境和对应的任务,由任务开始,而不是由理论基础开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也使完成任务的过程变成了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尽可能把真实项目引进到教学过程中,这里的真实项目可以是企业已完成的开发项目。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如嵌入式智能手机开发)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针对一些综合性的可以进行完整课程设计的课程,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构与重构,以项目导向促进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改革考核的内容、方法,以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各项能力为目标,采取综合考核方式,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创新活动及表现、学习过程情况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学生成绩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建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以过程考核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5.2 教学手段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电子课件教学,基于嵌入式技术课程体系特点,多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成“所见即所得”的感性教学。如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都可以很方便的利用仿真教学的手段,使学生较快的接受所学知识。 把教学引入到实训室中,真正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练、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将课程学习转换成真实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手段,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网络QQ群、网上答疑等形式促进教学。 6 结束语 据调查,目前在其它计算机专业中低端人才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嵌入式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仍处于紧缺状态。针对高职院校,嵌入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产品管理、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本文从“就业为导向,能力为目标”的原则指导下,提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革思路,并进行了实践。首先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进行专业定位,再根据嵌入式技术方向的定位进行岗位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制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工作任务和任务所需能力和素质,制定学习情境和对应课程体系。其他方面,师资力量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工作也要在此技术上同步进行,以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讨 摘 要:顺应时展,遵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应用人才为目标,坚持当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急需为契机,大力发展完善理论、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和提升专业内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想的培养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索性建设创新型教学课程体系,大力实行教学改革,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真正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产业的源头,信息产业的高速倒致对计算机应用型技术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专业,为了提高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提高其学科教学水平,培养国家急需要之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学科教育发展规划》和结合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色,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作如下探讨。 2 现状与不足 随着我国IT业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现代化管理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随着IT业的快速发展和IT技术向传统产业的不断渗透,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专业改革,尽快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还存在如下不足: (1)教材选择不当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硬件的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而高校对计算机类课程的选择确陈旧落后,这给专业授课教师带来的许多的不便,对学生而言,过时的教材就是个摆设,在实际学习和上课中,手上的教材根本就没派上任何的用场,这样势必在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创新与拓展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 (2)实验室管理与设备配备问题,由于高校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多,而要负责电脑、各专业实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无法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再者由于设备的更新换代,添置不及时,导致实验室的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 (3)师资建设问题,不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缺少一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优秀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一批教学名师。 (4)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倒致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不强,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仅局限于纸上谈兵。因此,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3 思路目标 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应用人才为目标,大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为目的,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师资教学科研水平,加强创新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显著提高学科和教学的管理水平。 (1)人才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理论、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培养质量得以显著提高,真正培养出社会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应用技g专业应形成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四个教学板块,形成一支有影响力的一个教学团队,加强教学效果的考核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的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3)课程建设:紧跟国家教改委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完善课程教学的资源,整合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完善网络课程、微课程建设。 (4)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扩大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基础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 (5)科研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增强创新意识。 4 主要任务与措施 4.1 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本着学生“进的来、推的出”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既达到国家的要求又符合高校专业建设的特色。结合高校的发展规划,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2)定位于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安排课程、组织教学,注重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3)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4)建立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教学观摩,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利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 (5)建立开放式的计算机技术设计创新团队,进行各种计算机应用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开展多种业余科技活动,充分调动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改革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优化课程体系 (1)加强教材的建设,选择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同时积极加强教师出版优秀的教材。为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基础地位,防止低水平教材和质量低劣、落后教材进入课堂,保证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注重教材建设,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和评价制度,并严格执行。 (2)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专业内容较广的专业课,采用课程的分解,不同部分的内容由不同的专业老师主讲,使学生能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点。教学方法上应采用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规范,考核方式灵活形式多样,以学生岗位能力、实际工作过程技能、作品完成效果、学习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制作效果、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实践教学交融并进,以学生为主,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为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授课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操作,更新陈旧观念,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实验实践课的建设,加强专业基础实验课的改革,为无缝连接各基础实验的内容,进行综合实验的改革,设立一门实验课,由专门的实验课教师上课,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能融合在一起。 (4)加强双语教学,增强学生阅读英文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遵循现有教学大纲、保证基本内容正常讲授的前提下,参考国际上目前正在从事教学和权威学者在近期讲授该程时的内容和方法,及时向学生传授与国际接轨的最新教学成果,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4.3 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1)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的教学团队,体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特色,结合应用信息技术的需要,逐步形成一个特色的信息技术创新团队。 (2)加强师资的引进,争取引进既有高学历,又有企业经历的实践性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积极培养在职的教师,尤其是年青的教师,既要加强学历的要求,又要积极送到企业中锻炼,扩大双师型队伍。 (4)科研始终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最好方式,科研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个好的科研团队,就是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 5 结语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同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基础,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校企合作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了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长期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政校行企”深度合作,开展“全过程多维度”IT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把教学与科研活动延伸到社会,扩展到企业,构建了“岗位核心+基础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岗位核心;基础能力;课程体系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2016年,我院与东莞宇龙酷派有限公司、东莞市捷联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酷吧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裕勤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重新构建了“岗位核心+基础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主要的构建方法如下。 一、获取企业主要业务范围与基本信息分析 通过企业实地参观、研发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座谈、与企业人事主管座谈等方式进行大量调研。通过表1可以了解单位主要工作业务范围、单位主要工作流程、5年内拟需相关职业岗位(群)及人才需求统计。表1是基于工学结合设计课程体系的起点,主要是根据不同公司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汇总分析得到具体的工作过程。 二、专业职业岗位(群)调查 通过走访不同类型的相关企业及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确定专业面向的典型工作岗位及岗位群,了解工作岗位的职责与任务、能力技能要求、知识要求、证书及其他要求。根据表1的获取的工作过程来确定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反映在表2中,这也是生成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依据。 三、行动领域归纳和学习领域转换 组织企业的工程师、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根据复杂程度整合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领域,再经过归纳与选择,确定行动领域。然后,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的原则,由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采用研讨等方式,重构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表1提供的工作任务和表2提供的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需求,最终确定对应的核心课程。 四、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 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移动应用开发、Web前端开发为主线,通过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合作,对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明确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岗位核心与基础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第一、二学期主要培养基本技能,学生主要学习专业群平台课程;第三、四学期主要培B专业核心技能,学生可从“Web前端开发课程包”和“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包”2个课程包中选择1个课程包进行学习;第五学期主要进行技能拓展,扩大就业面,可从“UI设计包”和“软件测试包”2个课程包中选择1个课程包进行学习;第六学期主要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积极就业,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是构建基于职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的前提,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东莞市捷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通过实施职业岗位分析,构建基于课程包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精通、就业适应面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较好地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摘 要 近些年来,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始出现了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僵化,最终导致整个教学体制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需求。因此,我国的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必须教学体制的创新改革,以此不断的教育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推动计算机领域的快速发展。改革是促进发展的源泉,本文就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高校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学体制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改革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学改革 创新 探究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开始走出校门,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同时社会反对这些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的综合能力以及使用情况做出了真实有效的反馈。通过对反馈信息来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而对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需求,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技术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做好校内教学情况的实际分析,然后依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积极发展教学体制的创新改革,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实用性的高技能人才。 1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 便于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用技术专业教学制度的革新,首先要对在校的该专业学生学习情况有全面的掌握,然后才能依据学生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制改革。 1.1文化基础有待加强 通常在一些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存在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其文化课水平比较低,对文化课存在着厌烦的心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从职业学校或者是中专过来的,另外一种就是从高中招录的。第一种招录进行来的学生其文化基础水平比较低,对于文化课程学习热情不高。而高中招录来的学生虽然文化课程水平相对比较强,但是存在着厌学的心理,丧失了高中刻苦学习的精神。 1.2学生学习欲望高,但学习方法不正确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专业技术,但都存在着不知从何学起的难题。随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环境的不断提升,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技术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软件都提供了最好的服务,同时学习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到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追溯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在中学时期未能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高职院校中学习环境的改变,难免出现各种不适应的问题。 1.3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调查和分析,该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到那时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严格来说属于理工科学生,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对于新事物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快,特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但是这些学生又因为自己是个高职生,自身的知识水平相比其他高校的学生存在极大的差距,从而造成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热情造成了一定的打击,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2教学体制的改革创新措施 2.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要想转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将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摒弃,在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打破“死读书和读死书”的教学困境。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培养,比如定期的开展打字、组机和网页制作等多样化的比赛。其次要打破传统过于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关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培养和专业知识培养有在当今的社会中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位置。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落实德育为先教学观念,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时,也要将各种人文素质培养渗入到其中,比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和团队合作等思想。此外,要明确计算机的定位和教学目标,确保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和当前各行业先进的技术相结合,要将学生培养成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2以学生为主,确保因材施教 在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出发。由于当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此外在保证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体制,通过将专业知识规划成不同的几个关键模块,比如基础能力传授和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等多个训练模块,然后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另外,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活动时,要确保致使的前沿性,通过对不同行业先进知识的吸收,依据学生特点将其重点内容筛选出来,改变传统固化的教学内容,在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3大胆探索适合当前计算机技术教学的方法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影响,学生不能被社会很好的接纳,所以教学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要大量的采用案例、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等方式,着重培养学会的自主能力。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开发和编码能力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另外,在进行教学中,对于传统教学不能全部否定,对于有效的方式可以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结合,例如,在进行上机教学时,教师可以教学管理系统将重点传输给学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操作。最后,可以实行合作的学习模式,先安排教学任务,由教师进行规范演示,最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和练习。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要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为根本,扩大优势,强化特色,拓展领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开发教学资源,促M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发挥教学团队的突出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摘 要:目前“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当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高校在建设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互联网+”技术应用范围过于狭小、老师的计算机知识结构没有及时更新、“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的融合不够合理等,导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无法快速实现。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技术的内容和作用之后,进行探索高校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不足之处,最后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由于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各学科教学体系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选择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了解“互联网+”技术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对计算机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不仅明显丰富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知识,也可以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使其可以和日常计算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促进计算机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现。 1、“互联网+”的主要含义和作用 通过了解“互联网+”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作用,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工具。通过网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进行沟通,共同促进。而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解析计算机操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学习计算机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2、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出现的问题 2.1“互联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明显老化,这是由于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仍然保存着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学内容更新比较慢,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无法适应学生对先进知识的需求。一些学校意识到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在执行上,却没有很好地将“互联网+”的作用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当中,使得改革的效率无法得到提升。 2.2“互联网+”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当中运用不当 目前许多高校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不够合理,表现为:首先在课堂当中,老师常常只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网页内容浏览上,而没有将“互联网+”技术贯穿于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使得教学质量无法提升[1]。其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程度不足,导致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入,无法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计算机学习。最后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偶尔使用“互联网+”技术,许多学生无法进行适应,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3计算机老师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互联网+”教育要求 虽然是“互联网+”是新型的技术,但是许多老师对“互联网+”技术的熟悉程度不足,无法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这是由于很多计算机专业老师年龄比较大,其知识仍然停留在以往以硬件技术为主的教学方法[2]。同时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多是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将“互联网+”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导致“互联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效果不明显。 3、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提高“互联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内容的更新 要想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辅助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就需要提高课程体系的更新速度,解决以往遗留的教学问题。首先因为目前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够彻底,还遗留着许多老化的内容,所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使“互联网+”技术可以融入到计算机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3]。其次需要提高“互联网+”技术融入力度,不管是在硬件技术教学还是在软件技术教学当中均可以适当加入“互联网+”技术,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复杂的计算机操作,提高教学的质量。最后需要注意“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的整合程度,不要使“互联网+”技术出现喧宾夺主的效果,在计算机教学当中还需要保证一定的理论教学时间,使学生可以中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3.2合理融合“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融合程度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融合[4]。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商务网站不断出现,使得许多企业对软件开发和网站维护的人员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内容,给学生讲解软件开发和网站维护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目前许多高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但是教学内容多年不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及时改革教学内容,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大量专业的知识,也要使学生掌握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工具,使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最后需要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先进计算机知识培训,使老师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计算机操作经验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到学校举行讲座,使学生和老师均可以不断吸收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水平。 3.3提高高校新时期计算机专业老师的教学素质 专业的计算机老师是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需要提高老师的计算机专业素质。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老师可以按时促进互联网知识培训,使其可以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并且将其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尽力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其次高校需要大力引进先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5]。在引进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人才进行严格的考核,确定其具有丰富的“互联网+”技术知识,可以满足学校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最后需要鼓励老师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因为许多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时间比较多,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应用知识,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互联网+”是目前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校需要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但是其在改革过程中还遇到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合理、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等,严重影响了计算机课程的顺利改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设完善的计算机课程改革体系、促进“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的融合、提高计算机老师的教学素质等,使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得以实现,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摘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是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首先剖析传统方式专业建设中的盲点和缺点,再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以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为抓手,在人才培养、教材开发、实践教学、推荐就业、师资培训、合作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一、引言 S着国家“互联网+”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的巨大需求,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别是软件开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项目开发能力欠缺等现象。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了图片设计、动画制作、网页开发、计算机组装维护等技术应用性课程,同时在专业方向上明确为软件技术开发[1]。本文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专业剖析,探索研究校企深入合作办学的策略和方法。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剖析 1.学生学情分析与企业用人评价。由于现行的高考和招生政策,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的整体素质略低于以往。但是调研发现,并不是这些学生的能力不够,只是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这些学生对操作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通过设置适当的课程体系,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加动手学习的机会,弥补学习自觉性差的短板。 近年来,以二级院系为单位,一直向用人单位寄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表》,经常安排老师走访用人单位,举办校企座谈,根据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反馈情况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特别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虚心求学的态度。另外,用人单位也提出了比较重要的建议,主要是:一是强化专业课。多开设软件开发的专业课,并且要与时俱进,适应市场最新技术,也希望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积累足够多的项目经验,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中进步,缩短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的周期。二是课程进一步细分。现在IT行业已经进行了细化,详细到游戏、通信等各个领域,因此,学校在对学生培养时应该注重专业方向性,根据市场需求改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 2.毕业生对学院教学情况的反馈。从回收的调查表中显示,毕业生建议,学校可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竞赛或一些社会性活动,让学生在假期能参与一些具体实践;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学生应该从在校期间就去专业对口的公司实习,帮助自己定位,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地进行工作定位做好铺垫;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应当策划并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实践活动,尽量增加集体提交的作业,培养学生沟通技巧,锻炼相互协作能力;要组织一些大规模练习性项目,目前能够给学生锻炼的项目规模比较小,软件工程的知识没有以实际项目为例讲解;尽早安排实习,应当加大在大一、大二的学时和学分量,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提前到大一、大二,通过企业实习让学生对计算机行业有一些感性体验,尽可能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3.教师项目开发能力与教学效果。近年来,学院引进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但是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相对较少。大部分老师刚从学校毕业就任教,由于没有在行业企业中工作过,所以缺乏对市场最新技术的了解,缺乏软件项目的实战经验,上课时照本宣科,理论性知识讲授的比较多,不够形象生动和联系实际,教学效果不够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考试分数比较高,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体现不够。 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几乎都是来自于省、市相关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纵向项目,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横向课题较少。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开发能力较弱,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知识,缺乏真实项目的锻炼,没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参与到横向课题的开发中;二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机制鼓励和促进企业与学校实现技术合作与项目开发,企业考虑到项目进度、成本等因素,没有让教师参与自己项目开发的积极性。 三、校企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在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才的共识下,与具有行业代表性的IT企业深入合作,共建了一套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这套机制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现状与变化,提出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调整职业技术课程体系,适应岗位群的转换,树立终身发展目标,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2]。这几年,与北大青鸟、江苏微软中心、安博教育集团等成功签署人才合作培养的有关文件,由专业教研室和合作企业共同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合作开发与更新教材。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引入行业标准,共同建立课程教学体系,由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参与课程开发建设,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同时标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发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前瞻性的教材。丰富教材的形态,包括书本、电子课件、微视频、案例库、课程网站等形式。并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所用的最新技术,及时更新教材内容。(3)合作实施专业课程教学。聘请企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工作、校外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将课堂搬进企业,或者将企业环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开发环境里亲自动手,开发采编来自软件企业的实际项目,接受规范化的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和全方位的企业员工素质训练。这种基于实际项目的训练区别于传统IT培训的案例式教学,学员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软件企业就职参与项目开发。(4)共同负责顶岗实习和推荐就业。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机制,构建“资源共享、校企共育、专人跟踪”的管理模式,由企业引入一部分学生实习,校企共同落实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顶岗实习效果。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所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由于在校期间按照行业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5)合作进行师资培训和项目开发。为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新技术实践能力,以及项目教学、互动教学的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企业接受教师担任技术人员,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管理、营销等工作。在企业里,教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和考核,教师参与到真实的项目开发中去,积极参加企业生产、技术研发、技术改造、管理、营销等工作,使赴企业锻炼的教师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和职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3]。(6)合作加强与完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共建软件实训基地,把行业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支持、产品培训引入学校,建立校内生产性软件技术实训室,以合作企业命名,根据合作企业提供的项目详细设计选择开源或免费框架、应用服务器软件,选择开发工具、版本服务器软件、数据库等进行实际项目的编码工作和订单培训。在稳定已经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继续建设或开发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共同建设校外实训管理标准,提高校外实训质量。 四、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教学不仅仅关系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还跟用人单位的利益紧密相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才的机制,有效弥补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脱节,加强了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在课程教学、师资培养、项目研发等方面进行无缝对接充分合作,使W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促使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与企业行业“零距离”对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使教师培养了职业理念,提高了项目开发和科研能力,丰富了专业实践经历,转化为课程项目化设计和教学能力,有效地避免了计算机和软件开发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供求差异扩大化,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结果和局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摘要:为适应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尽可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根据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出并实施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办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0引言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特点,实施了“一体化”实践教学。建成了配套的实验室、实训室和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确保了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 1“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简单的说就是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1] 2“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标准,是“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确立:首先通过市场调研、专业顾问委员会,毕业学生的访谈,掌握社会对本专业技能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与规格要求;其次,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基本素质、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等子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对应每一个子目标的模块课程;最后,通过各模块的专业基础课、“一体化”课程、专业认知实习、模拟现场实训、创新能力培养实训、综合应用实训、岗位实习、毕业见习、毕业实习(设计)等教学环节实现培养目标。[1] 2.2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先确定该专业职业岗位群,然后通过广泛地社会调研和相关企业专家顾问委员会论证,掌握社会对该专业高职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实际需要,确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再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基本素质、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等子目标。 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就业与创业能力、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英语能力、心理素质、就业指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日常交往礼仪等。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能力、平面设计能力、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开发能力、网站规划等有关基本操作技能。综合技能包括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能力,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技能主要包括学生的所学知识的拓展学习,通过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1-2个模块的课程加以学习,学习的内容与技能鉴定的要求一致,并要求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个整体。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实践、模拟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与理论教学即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 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实践包括了现场教学、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技能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Flash、Photoshop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形式,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讲解完马上给学生布置相应任务并进行实践,能较快的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并加快掌握的程度。 2.2.2 模拟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拟公司的形式,引入到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在“模拟公司”中可以进行办公、信息处理、电子商务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中可以按照现实经营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模拟公司”其实就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法。我们专业在“创业工作室”模拟数码公司,处理打字、复印、创意、设计、制作等业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广告设计、打字、复印、刻录光盘制作过程,让教师和学生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按照公司运行的模式,进行各种数码处理,并做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电子商务相关等工作。构建模拟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教师和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学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懂得真知、掌握技能,在掌握真知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了解运用市场,从而达到“学、练、用”三者合一。 2.2.3 综合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包括了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ERP综合实验、综合系统开发、综合平面设计、网站建设、系统维护等项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系统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校内外相关项目及课题,由本专业的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开发、课题的研究以及网站建设等综合实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型的ERP竞赛,培养学生的ERP综合应用能力;利用学校办公室、教师及学生电脑等设备,进行真实的电脑维护实践。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做数据处理、广告设计及宣传。在网上实现了“创业网上便利店”,面对我院的全体师生员工,为他们网上购物、话费充值、网络产品的购买等提供了较好的服务,最主要的是锻炼和培养的了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这些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让教室与实训场地实现了零距离的结合,让工学真正交替,让产学有机融合,让师生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这种富有综合性、实战性、多层次的创作训练体系,真实有效的校园微型社会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使教师和学生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或相同的实践效果,有利于实现“双师型”队伍的培养,有利于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4 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企事业单位、IT行业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了知识与才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调查:学生对家乡或某地区的IT行业的状况、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开阔眼界,扩大了教育面,调动了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5 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在校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对学生进行思想与设计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计算机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计算机应用项目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包括:掌握设计课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调查研究,进行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上机调试与测试;编写设计文档等。 2.2.6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必须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了解现代电子商务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方式、软件开发过程及技术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及“团队精神”;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双向选择就业单位,毕业后可到该单位工作。 2.2.7 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平面设计大赛、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ITAT技能大赛、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等,学生在综合实验和竞赛活动中受到较全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锻炼。除此之外,我们还丰富了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支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现场参现与见习,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计算机应用相关讲座等。以上这些形式,都是通过不同的学习场所和传播方式,将传播内容侧重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上。因此,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拓展了实践教学的领域,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与管理 3.1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整合实践课程首先根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职教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实践课时至少占到教学总课时的1/2以上。三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总课时为3228,其中实践课时为2010(包括了教学实践、综合实践及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占总学时的65%。为确保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专业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要求,修订了实践教学大纲。整合了实践项目和内容,修订并调整实践指导书。 3.2 课型改革课程改革是实现“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科学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从“必须”、“够用”着手,开发出核心必修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设置好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确保教材、教师、课程、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保持近距离或零距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岗位需求根据各课程按岗位技能的要求进行了模块设置,共设置了办公自动化模块、系统开发模块、平面设计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网站建设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需求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课程模块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本位、强调了能力本位,为教学的实践性、技能性,提供了链接的平台,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的保障。 3.3 资源保障 3.3.1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拥有计算机应用综合实训室、硬件维修实训室、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素材采集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等校内专业实训室10个,昆明协创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8个,接收实习学生规模达500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职业资格考试中心、ITAT技能考试中心,为实施“一体化”实践教学式教学创造了条件,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要求学生参加职业证书认证考试,实施双证书制度,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3.2 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 3.3.2.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主要开展的途径为:一是对符合学历要求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普遍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便于他们在获得生产一线经验的同时参加社会职评或考试,获取相应的技术职称;二是对少数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有培养前途的年青教师进行相应的学历达标培训等。 3.3.2.2 加强“能工巧匠”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理念更新、知能更新、方法更新的要求,需要大量“能工巧匠”性的教师。我们专业大力开展了师资培训。有目的地输送一些理论课教师到生产一线实习,而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培训了实训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加强了本专业“能工巧匠”性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3.3.3 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几年来,我们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我专业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5家,其中包括:昆明奥立德计算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三盛分公司、昆明益泰金穗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云南超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协创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易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合作的形式也从最初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发展到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生实训创建与管理以及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组织、课堂教学指导等多样化的合作形式。 3.4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培养出了真正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首先通过分析调研,结合本校实训状况,确定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设定评定指标,指标应尽量定量化,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所培养的人才直接与企业、行业和市场相链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形成科学了规范“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获取知识技能,通过岗位实习、综合实训应用知识技能,通过毕业实习检验知识技能,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根本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工作综述 摘 要: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台,那么,最新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怎样的教学方法适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该文对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作参考。由于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也逐步成为教育领域发展和改革的新的突破点。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怎样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了职教教改的最高点。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不但会推进现代职教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还会推进职教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如今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就是教育信息化,我们在转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教育信息化成为促进职教院校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1 专业优势,促使我系信息技术整体运用程度较高 计算机专业教师均为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强。以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教学中充分运用互联网、微课及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研究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效果 2.1 多媒体课堂的教学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引入到教学课堂,是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中不仅阅读了文字和图片,还可以欣赏到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等。多媒体课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多媒体课堂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奠定了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第一,多媒体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追求的目标。每个人的兴趣和动机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刺激学生的探究心理而引起的。课堂中多媒体就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传输知识的工具和手段。它不仅传递了教学内容,而且还帮助创设学习情境、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直观媒体信息的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为学生展示学习情境,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现在这个提倡素质教育的年代,教师的教育不应该是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是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就是求异思维。呈现思考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形成一个活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构建桥梁,培养创新精神。 第三,多媒体教学促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信息化教育环境里,不再是传统的以教师能否讲解清楚教材内容、将知识点分析透彻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角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主体讲授转变为客体辅导,教学精力主要放在前期备课上,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收集丰富有序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设定模拟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究,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快乐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四,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新、更多、更广的知识点,开拓学生视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有课程均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课件效果制作精良,通过录像、动画、图片等方式对学生的眼、耳、手进行多方位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结合应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灵感,诱发学生的未知渴望,实现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2.2 课后通过QQ、E-mail等方式实现网络答疑 教师在教学教室中向学生提供QQ号或电子邮箱,使学生在课后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课后辅导答疑。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或其他专业网站进行网上自学,遇到困难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这些教学手段不受时空的约束,使教师、学生的交流更为高效、便捷。 2.3 课外的教学活动组织 自我院校园网建立之后,系部的网站已经开通,教学活动、系部和班级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和竞赛都可通过系部网络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积极参与活动,并收到良好效果。有些教师开通博客或者好看簿之类的个人主页,提供教学、学习、学术交流方面的内容,给教学和学习增加乐趣和内容。 2.4 教师课外作业的布置 教师在办公室或者家中都可以直接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创建QQ群的形式,参与班级讨论和布置课下作业,而且非常便捷地就可把优秀作业提交到群内供大家参阅。 3 确保信息技术运用适当,严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3.1 严防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课件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多媒体教学能否实现最终教学目的。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课件质量一般水平都不高,体现在制作方面的问题主要如下:第一,缺乏现代教学理论作指导。课堂上应用的课件大都属于演示性课件,结构单一,设计上存在着缺陷,没有现论指导。第二,过分的装饰,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课件主要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个前提之下,适当注意课件的版面美观与结构新颖,使其与教学内容相映成辉,相得益彰,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件版面美观或结构新颖,花费太多的制作时间,添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装饰,例如每一张幻灯片边框镶嵌了艳丽的图画、动画。这样的课件画面背景过分复杂,按钮形状怪异,还在课件页面内容切换中应用了大量的动画和音效。这样的课件喧宾夺主、画蛇添足,违反了学生在认识新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中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关注,最终破坏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2 严防过多依靠多媒体教学技术 客观的讲,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给传统枯燥的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功能,教师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由静态变动态,由抽象变具象,放大微观世界,微缩宏观天体。然后,我们也应看到,课堂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为了电脑而电脑的现象。有些都是显示存在喜新厌旧的情结,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了计算机现代媒体技术,传统的媒体手段都完全没有价值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表现,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应当是为促进教学而应用的,不应该为哗众取宠而应用。 3.3 严防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课堂教学装饰品 教学中,严防教师轻视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只重视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做秀,使多媒体课件成为板书的动画版,课本的电子版。计算机成了课堂教学简单的演示工具,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看屏幕,由过去的照本宣科转变成为照屏宣科,由过去的“人灌”转变成“机灌”,甚至是“人机共灌”。课堂上,学生只顾繁忙的记笔记或繁忙的听课,减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丢失了教学信息,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场所,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职教学的关键内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如今,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技术。但是,很多高职院校还在在采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创新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人才培养手段,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职业为向导”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不仅能掌握基础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学生还应该具备知识的整合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团队协作完成,高职学生还必须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融入到集体中,成为集体中的一员。高职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软件。 2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分析 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在采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导致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矛盾,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很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而且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差,无法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而计算机应用专业又属于时代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必定会导致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时间设置不合理,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差,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不够熟练。二是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教师未认识到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团队精神,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符。调查分析显示,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或是不明确,未认识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照本宣读,未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无法突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特点。三是缺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陈旧。四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较低,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对策 加大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力度 要想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加大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力度。在开展课程建设之前,教师必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在了解两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拓宽该专业的教学基础,二是教师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三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还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二是实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IT行业也在快速发展,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IT行业当下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还必须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讲解座谈会”,让全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参加,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眼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对该专业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计算机应用专业属于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时间教学的时间。实践教学设备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障,高职院校必须加大购买教学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教师只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比较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技术性的案例,增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开展计算机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教学主题,让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查询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做好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教师培训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人才培养成效有很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教师还需要到IT企业参加实践,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士来学校授课,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高职院校还需要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内部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人才培养中。但是,对于表现不佳的教师,高职院校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规范教师行为。高职院校还应该不断从外部聘请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壮大教师队伍,平衡教师比例。 4 结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不仅能掌握基础技能。要想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加大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力度。实践教学设备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障,高职院校必须加大购买教学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技术性的案例,增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开展课程建设之前,教师必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在了解两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改革。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铁路调度论文:铁路通信施工中数字调度系统的应用 摘 要伴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铁路的作用愈发突出。但是,因为我国铁路路线分布十分分散,并且其所涉及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加强铁路通信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还能够进一步促进铁路运输效率的提高。据此,本文对铁路通信施工中数字调度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铁路通信 数字调度系统 应用 1 铁路通信系统现状 铁路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一直持续增长,各地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交流,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我国逐渐加强了对铁路建设的重视程度。从发展至今,已经全面实现了速度的提升,效率的提高,其对区域经济交流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铁路建设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度和更新,其通信技术是确保铁路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经济的主要标志。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铁路也帮助人们实现了区域交流,从而共同进步和发展。 2 铁路通信施工中应用数字调度系统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铁路的重要性愈发突出,铁路通信业开始逐渐走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已经渐渐开始形成了数字通信系统,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安全、可靠、快速运行和服务。在数字化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促进系,铁路数字化系统也进一步优化,以此形成了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所谓数字调度系统实际上就是以铁路通信系统和运输调度设备作为平台,全面完善智能化和数字化,充分合理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相关设备,促进铁路通信系统的调度通信系统的完善,促使既有通信系统在具备员工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功能,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力和物力消耗,降低相关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数字调度系统网络主要划分为四种,即链状型、星状型、树状型、综合型。其中,在数字调度系统中,通信系统是主要的系统,调度系统属于分项系统,在系统中,实现通信系统和调度系统的有机连接,关键在于网络管理系统。将数字调度系统切实应用到铁路通信系统中,不仅可以及时提供健全、有效的监控系统,还能够帮助铁路值班人员和调度人员有效完成一定功能和作业。在铁路通信系统施工过程中,积极应用数字调度系统,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通话质量和其可靠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扩展铁路通信系统功能,实现通信系统自我测试和智能警示功能的完善,大大降低资源消耗和相关施工成本。数字诊断系统中有很多的接口,可以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业务。 3 铁路通信施工中数字调度系统的应用分析 3.1 调度电话的应用 在确保数字共线的同时,数字调度系统能够实现电话通信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各个铁路段和站点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电话语音的方式,调度和指挥铁路车辆,以此保证铁路车辆的运行效率和行车安全性。另外,为了确保在通信过程中,不发生意外而致使不能连接现象出现,促使通信网络能够正常有序运行,可以把调度回线操作设置在各站点的接口处和系统主机的接口处,构成备用通信线路,从而保障通信网络的实时正常运行。 3.2 区间通信的应用 因为各站点工作人员都可以在进行自己区段链接号码拨打时,直接呼叫上行或下行区间的车辆,因此数字调度系统不仅可以完成除了自己区段通信工作以外的上下行区通信工作。而且,为了便于指挥和调度车辆,相同区间内所有站点人员之间,都可以直接联系、交流和沟通。另外,为了有效防止车辆运输过程中,发生危急情况时,由于通信转折,耽误抢救时机,可以把系统磁石接口和区间抢救电话直接连接,分系统可以直接把通信服务转接到主系统中,以便于实现直接通话,确保车辆能够及时救援。 3.3 站场通信的应用 专用通信系统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是及时播报客运情况,监督车辆运行情况,维护通话系统等,站场专用与通信电话、调度电话、站内用户等组成专用通信系统,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其能够促使铁路车辆运行情况实现实时监督与管理。如果想要站场之间的通信能够顺利完成,就需要进一步保证分系统与各站点之间网络的正常连接,负责通信的主要部分就是站点值班室电话,所以站点值班室电话采用2B+D式的接口和分系统之间相连接,其他电话就是以终端形式作为依据,决定和分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 3.4 音频通道的应用 在铁路运行过程中,音频通道是必须具备的,这主要是因为音频通道的存在,不仅能够为电力运输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还可以有效完成无线列车的调度工作,因此,音频通道是铁路通信服务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铁路列车主要的应用的是2/4线点对点的音频通道,从而确保音频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数字调度系统中,音频业务与系统的有机结合,主要是以数字接口或模拟接口为载体进行连接,想要实现与系统的有机连接,必须将数字接口和模拟结构作为辅助,以此才能够全面实现其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有效促进了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而随之提高的还有人们对铁路通信的要求。另外,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铁路通信服务,不仅可以降低运输风险,还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铁路通信系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尤其是充分具备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逐渐形成了数字调度系统,其可以有效降低通信施工成本,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还能够进一步简化铁路通信系统,确保其可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从而实现铁路通信的现代化建设。 铁路调度论文:浅谈我国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基础业务培训、安全管理方法等方面促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提升,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保证铁路运输活动的进行了阐述。也针对日常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度命令不够规范,班组安全管理薄弱,行车调度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设备的安全保障作用发挥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安全工作;思考;调度 一、浅谈当前铁路行车调度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调度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 1、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2、运输专业知识学习不全面、应急处置能力差、独立处理事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3、疏于对新调度员的上岗培训、新上岗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培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4、在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大形势下,需加强调度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调度集中CTC设备的运用和基础知识的掌握5、调度班组安全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 (二)铁路调度命令不够规范 调度命令作为一种特殊凭证,关系到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指挥安全,在日常运输指挥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调规》、《技规》等规章的要求,了解好现场情况正确及时的下达调度命令。调度命令纰漏是调度安全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是调度安全生产的隐患。 (三)调度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调度安全管理制度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调度指挥安全,提升安全管理理念,确保运输安全的有力保障。 二、提高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班组建设,规范调度命令 班组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最基层的活动单位,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落脚点,运输生产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目标必须通过班组实现。在日常调度指挥工作中要以行车调度台作为工作出发点,加强对安全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安全控制体系。对于跨调度台调度工作,要保障相邻调度台间的有效联系,监督检查彼此工作是否到位,相互卡控,堵塞漏洞。计划调度员要对所管辖行车台的调度命令、阶段计划、行车组织、施工组织等关键作业环节进行卡控,按时上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及时的处理。 以班组为单位加强安全生产建设,每个班组指派一位安全员(可依情况由值班主任担任),专门负责班组安全,协同联系计划员加强对调度台列车运行情况、限速情况、施工组织等重点环节的把关。遇到紧急情况,安全员必须上台进行全过程指导、盯控、协调,对调度命令和应急指挥进行把关,保证行车安全。 加大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培训工作,查找分析调度命令环节存在的问题,落实关键环节安全卡控措施,对施工组织、接触网停送电,超限运输组织、限速、汛期雨季限速慢行及封锁开通区间、故障及事故的应急处理等安全关键环节进行卡控把关。 (二)提高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思想认识层面,要培养调度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要使他们树立高度的调度安全责任感,保证运输生产的有序进行,可以通过奖惩严明的手段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职工进行奖励,对由于自身疏忽造成安全隐患的人员进行处罚。要形成榜样效应,党员、管理人员应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找借口,不搞特殊化,不独立于制度之上,积极学习业务技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榜样效应,使调度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从技术操作层面,调度人员要掌握行车工作的全过程,熟悉自己管辖的线路、桥梁、隧道、牵引供电、信号、通信等设备,知晓规章制度的条款和条款制定原则,积极向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调度员、业务能手学习调度指挥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不断摸索积累实践经验,弄清工作要求,这有这样,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日常行车情况,做出正确的指挥。 (三)完善调度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好制度执行情况,党员干部和职工在制度面要一视同仁。要做到制度的完善合理,要求制度制定者有深厚的业务功底和政治思想高度,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加强对制度的监督,奖罚分明,不搞形式主义,不偏向任何个体。强化调度安全基础管理,对各级调度人员要高标省⒀弦求。所谓高标准就是从思想上、从行动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养成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的良好习惯,把被动的调度安全意识进一步上升到“安全文化”建设上,切实增强思想宣传工作的感召力。以大力加强调度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培育“安全第一”价值观为核心,进一步加强调度安全理念文化建设;以养成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良好习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调度安全行为文化建设;以构建约束有效、激励有力的制度体系为努力方向,进一步加强调度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以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享受安全氛围为依托,进一步加强调度安全环境文化建设,使职工在安全文化环境中自觉规范和养成良好的岗位作业行为,全面增强保调度安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结语 保障行车安全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永远的主题,现阶段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还存在不足,根据已有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将促进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长效安全稳定。 铁路调度论文:强化铁路调度指挥安全意识的思考 摘要:运输调度是铁路日常运输组织的指挥中枢,承担着确保运输安全、组织客货运输、保证重点物资运输的重要职责。通过强化铁路调度指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促进调度指挥水平的提高,是确保运输安全和完成经营任务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了当前铁路调度指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铁路调度安全意识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铁路;调度;安全;意识 一、铁路调度指挥的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是调度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是很高。虽然现在很多的调度员都是经过了专业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工作,但是很多专业知识都是死记硬背来通过专业的考核,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一些新上岗的调度员是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很多规章制度的东西他们都是记得很熟悉,但是在工作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用,容易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和漏洞。而一些新的管理人员则是对于自己所管辖区域当中的设备和人员都不是很熟悉,而且他们当中很大的一部分人对于行车的经验也不是很足,导致在出现一些需要他们去解决的问题时,就只能是依靠自己的一些主观判断去选择解决的方式,这样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行车的安全事故。 其次就是调度员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恰当或者是违章的指挥。调度员有时候会对作业计划或者是会车计划进行一些比较随意的改变;在编制工作计划的时候,也没用充分的考虑到乘务员的作息时间和上班时间,在值班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越权办事以及窜台指挥的情况等。 最后是一些设备的安全保障作用并没有能够完全的发挥出来。关于一些行车调度方面的设备,现在很多的部门配备还不是很完善,而对于那些在使用当中的设备,它们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更新也不是很及时,很多的设备在使用的时候经常都会出现故障。 二、强化铁路调度指挥安全意识的措施 1强化超前意识 (1)超前预想,思路明确。安全工作具有一步主动、步步主动,一处被动、处处被动的特点。因此,各工种调度人员必须客观地判断形势、冷静地分析问题、超前地谋划工作。铁路调度具有指挥、协调、决策等职能,工作责任重、联系范围广、执行力度强,在日常安全生产中应综合考虑、全盘掌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既定安全目标,不断分析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安全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新方法,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2)超前防范,弥补不足。超前预想是基础,超前防范是保障。对于那些带有关键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必须超前采取措施,抓好具体问题的解决,抓好惯性事故的攻关,抓好关键环节的控制,抓好安全措施的落实,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解决安全的问题上,必须要做到“快”、“准”、“稳”。“快”僦是要果断处理,不能等、拖、靠,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将问题隐患对运输的影响降到最低;“准”就是要抓住问题实质,采取正确的方法措施,积极消除问题隐患;“稳”就是要讲程序、抓细节、求保证,要做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做到方法正确、效果明显。 (3)把握规律,防患未然。调度指挥虽然每天不尽相同,但有其独特规律可循。应善于把握各项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实践,从日常工作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经验和规律,结合实际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进而形成规范合理的制度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控制。 2强化基础意识 (1)完善调度安全监控体系。①完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落实逐级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实现调度安全的自控、互控、他控。②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结合调度安全和运输组织的新特点、新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卡控措施,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③坚持安全分析考核制度,对发现的倾向性和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落实考核,及时消除影响安全的问题和隐患。 (2)扎实开展专项整治。适时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是解决问题和夯实基础的有效载体与途径。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攻关活动,着力解决安全突出问题。①积极安排。通过安排部署、全面推进、总结提高“三步骤”,制定出每一阶段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强化措施的落实和问题的整改。②落实责任。针对整治内容,确定责任人,全面负责活动的检查、落实、整改等环节的落实。③强化控制。分析影响运输安全的诸多因素,查找调度人员在安全指挥中的不足和漏洞,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卡控,确保调度指挥安全。 (3)强化关键作业卡控。①加强调度命令安全。认真学习调度命令的有关规定,严格按规定调度命令,提高命令质量。②加强施工组织安全。严格按要求编制、审批和下达施工日计划、\行揭示调度命令、施工调度命令,认真核对限速情况,确保调度、机务、现场一致性,严把列车放行关。③加强安全关键顶点的盯控。重点是对旅客列车、专特运及重点列车、超限超重货物、乘务员超劳、机外停车、多方向接发列车等关键点的盯控。④加强阶段性重点工作。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做好重点列车、新图调整、作业方式变化、季节性运输等工作。 3树立严管意识 (1)坚定不移地抓职责发挥。要落实各工种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岗位程序进行日常工作,切实将安全指挥步入到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通过职责发挥,实现各级管理人员尽职尽责抓安全、尽心尽力保安全。对由于履行职责不到位、检查监督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发生问题的人员,要严肃追究其管理责任。 (2)坚持不懈地抓标准落实。在日常调度指挥过程中,因标准落实不到位而造成各类问题时有发生,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要下硬功夫、采取硬手段认真加以解决,用严管来实现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作业标准的有效落实。要以推进铁道部“三项工程”、开展铁路局调度所标准化建设为主线,应用先进的标准化建设原理和方法,开展立标、学标、对标、达标工作,促进调度在管理、作业方面的全面提升。 4强化协调意识 (1)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围绕运输相关的车、机、工、电、辆等专业知识,以及人、车、天、地、图等方面的情况强化培训,促使调度人员接受新知识、熟悉新业务、掌握新技术、接受新挑战,适应运输组织发展和技术装备进步的需要,将调度培养成为行家里手。 (2)加强运输指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运输指挥中的不足和缺陷。通过科学的调度、精心的指挥,使运输区段能力有效运用,使各部门配合有序衔接,使安全结合部有效控制,从根本上减少问题的发生。 (3)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是调度人员在非正常情况下协调能力的具体体现。发生事故或设备故障后,充分发挥调度的协调能力,正确应对、积极处置,将对运输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对调度人员的基本要求。 铁路调度论文:高速铁路通信调度系统的回顾与展望 随着高速铁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调度通信系统也在逐渐升级换代,趋于优化和完善,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宽带化、网络化发展,运行效率与通信质量大大提高,为行车指挥、运营管理、安全运输提供了快捷的通信手段,为铁路运输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通信平台。 【关键词】高速铁路 调度通信 技术发展 回顾与展望 铁路调度通信就是为保证铁路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调度指挥和车辆信息传送的通信系统,铁路调度通信具有集中管理、沿线分布、点多线长和保密性、稳定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等特点。铁路调度通信在建设中要求稳定、稳步、安全、可靠,其发展过程具有不同于其它通信行业的铁路特色。 1 铁路调度通信的发展回顾 铁路调度通信的第一次快速发展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其重要的技术革新是从脉冲选叫到双音频选叫。设备实现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从架空明线向长途电缆,从YD型调度系统到YG型调度系统的转变。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渐由“双音频”向“数字编码”过渡,由数字编码组成的DC系列程控式调度让呼叫更准确、速度更快、抗干扰性更强。但是这一阶段仍然属于模拟设备,话音传输依然是传统的模拟信号。 铁路调度通信的第二次快速发展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专用数字通信网络逐步建成和普及。计算机技术和TDM交换技术在调度通信中普遍应用,现了通道传输的数字化和端站的数字时分交换,传输载体以光缆为主,使用集成芯片,针对调度通信、区间通信、站间通信、站内通信等通信业务的综合接入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入。调度通信的效率得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设备还处于刚刚研发阶段,不同设备厂家的设备兼容度不高,不能做到综合兼容和互联互通。 铁路调度通信的第三次快速发展出现本世纪初,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GSM-R系统和FAS系统开始进入调度通信领域,调度通信和飞速发展的高速列车一样,驶上了稳定快速发展的轨道,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无线调度、数字调度、移动通讯这些高科技通信技术,既能满足固定用户接入需要,又兼容原有的数字共线业务,以及固定接续、点对多点、点对点业务。全新的触摸式调度台具有呼叫列车、号码显示等先进的功能,支持对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的紧急呼叫、全呼、组呼、单呼、广播、会议等全方位、立体式、多渠道的应用需求。 2 高速铁路通信调度系统与传统调度通信系统的差异 在传统的调度通信系统中,主要是以下达话音指令为主的调度形式来实现对行车各关联环节的运行指挥。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各关联环节的运行指挥也越来越复杂,单纯以话音指令为主的调度形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以传输指令数据和计算机管理为主要手段的行车指挥调度方式逐渐广泛使用,计算机和数据控制为主要手段的调度方式同样在区间控制列车运行系统中采用,使铁路运营管理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高速铁路通信调度系统与传统调度通信系统的差异主要在与是否运用数字网络技术的支撑。 传统铁路调度通信业务如表1所列。 那么,在高速铁路通信调度系统中,调度通信业务和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哪些呢?通过分析比较,主要有几个方面,如表2所示。 3 高速铁路调度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高速铁路调度系统不再像传统的调度指挥系统那样在一定范围内设置调度所将行车指挥通过车站来办理和执行,增强干线调度功能和区间接入,将传统区段调度予以合并和省略,充分运用干线调度业务替代区段调度业务。高速客运专线,更是取消了货运系统的相应业务,以保证和满足高速旅客运输为目标。这样一来,调度业务中的远程控制、图象接入、非话指令数据系统在原有的数字传输通道的基础上,将高速铁路调度指挥通信整合为一个非常有效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无论是独立性还是集合程度,都是高度结合在一起的运行整体,既满足了高速铁路调度通信联络指挥的基本需求,还具有环境动力检测、集中监控、故障诊断、远程维护等全新的现代化功能,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安全系数,满足了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高速铁路调度通信系统也更加完善、优化,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宽带化、智能化发展,它不仅改变了传统运输的局限,同时也提高了运行效率与通信质量,为运营管理部门集中指挥、管理和安全、便捷、高效的行车指挥提供了最为方便可行的调度通信手段,并将为铁路运输信息化提供更广阔的通信平台。 铁路调度论文:浅谈铁路数字调度系统的维护管理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神华准能大准铁路公司使用的数字调度设备,阐述了自己在其维护管理方面的心得与经验,分析讨论数字调度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本文亦注重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进行基本性的论述,以给广大通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欠缺之处难免,在此与大家磋商。 [关键词]数字调度指挥系统 设备 管理 维护 一、铁路数字调度系统的维护特点分析 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也称为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而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主要是区别于我们以前使用的铁路模拟调度指挥系统而言的。相信有20年工龄以上且从事过铁路调度指挥中心值班员、车务段当过车站值班员以及在电务段从事过专用通信维护的同事会深有感触: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使用的北京二七通信工厂出产的YDHF-1调度分配器、DC-6程控调度电话、CZH-III车站电话集中机、QJ-7区间电话等等设备吗?也就是大家当时通俗的统一称呼其为行车黑电话,那刺耳的铃声以及通话时嘈杂的蜂鸣音,如果一旦这黑电话悄然无声了,就说明系统出问题了,通信维护人员就得赶快进行处理等等等等,这些有些久远的记忆也代表着铁路行车专用通信发展的一个时代,其实当时就是采用模拟技术方式实现行车调度指挥的铁路模拟调度指挥系统。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方面数字化已经非常普及,除了在某些特殊场合,模拟通信方式已很少被采用。现在我们大准铁路采用的是佳讯飞鸿公司生产的MDS3400型和较老一些的FH98型数字调度指挥系统。 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属于铁路专用通信的范畴,由于其和铁路安全高效行车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其维护方面要做到一刻也不能中断,只要一中断,就是铁路通信一类障碍,且随着中断时间延长,故障等级会随之提升。因此,确保其高可靠性和迅速处理障碍是其维护工作中的主要内容,这需要维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二、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的维护分类 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的维护根据维护设备的状态不同可分为两种:例行维护和障碍维护,障碍维护也叫障碍处理或故障处理。由于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所承担业务的实时性要求很高,因此对障碍处理要求尽量要短而又短。 我们知道,任何电子设备的故障都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发生,于是,就有了设备的例行维护这一概念,简而言之,例行维护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并且在设备出现故障前能尽快的发现所存在的隐患并加以预防。 例行维护和故障处理是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维护工作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例行维护做的到位,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故障处理的次数和时间。分类可用图1表示: (一)例行维护是预防性的维护,主要指在设备的正常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其所存在的缺陷或隐患,保持设备的健康水平,使设备能够长期稳定、安全、可靠运行而对设备进行的一种定期维护和保养,它是一种预防性的方法。如日常设备巡检、日常通道检查、日常电话终端检查、日常用户走访,以及我们每年春秋季进行的机电设备大检查活动中的各项检查、测试、检修项目等。 这里例行维护又按照维护实施的周期长短来区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两项。 日常维护是指需要我们每天进行的、维护过程相对简单,并可由一般维护人员实施的维护操作。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日常维护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机房环境日常维护 1.1环境状况,查看机房环境告警,包括供电系统、火警、烟尘等,应该一切正常,无外部告警产生。查看机房的门、窗等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坏。 1.2 温度状况,观测机房内温度计指示,可以在短期正常运行机房的环境温度在+5℃~+40℃之间为正常,可以在长期正常运行的温度范围为+15℃~+30℃,否则为异常。 1.3 湿度状况,观测机房内湿度计指示,可以在短期正常运行的机房湿度在20%~85%之间为正常,可在长期正常运行的温度范围为30%~65%,否则为异常。 1.4 防尘状况,观察C房内设备外壳、设备内部、地板、桌面,所有项目都应干净整洁无明显尘土附着,此时防尘状况好,其中一项不合格时为防尘状况差。 2 日常运行状况维护 检查各单板的主备、运行、通信、告警指示灯,主用单板主备灯应亮;运行灯闪正常;通信灯状态应亮;告警灯应灭。这里可能因设备型号不同,其指示灯设计方面会有差别,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不再赘言,下同。 3 网管系统日常维护 3.1 网管系统日常维护,检查网管系统与设备的连接状态,应显示连接正常。 3.2 告警记录查询,检查网管系统告警窗口显示的告警信息,告警状态指示正常,应无多余告警。 3.3 操作记录查询,可在网管系统操作记录窗口根据条件对所有的操作记录进行浏览查看。查询结果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4 日常例行维护 4.1 电源情况,检查电源是否有断路现象等。 4.2 运行情况,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4.3 工具仪表及资料,清点工具仪表和维护用的资料不应有短缺和损坏。需要充电的仪器仪表、工器具要确保其有电,状态良好,做到随时可用,资料台账要随时更新,保存完好齐全,否则应作出说明。这项大家需要注意,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仪表、工器具是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一定要确保其状态保持良好,做到需要时随时拿来就能用;技术资料要齐全,但这也是在日常维护中常常被忽视的方面。作为一位有良好素养的维护人员,这一点切不可忽视,这是无数个故障处理延时的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教训,切记。 定期维护则是指需要按一定周期来实施的、维护过程相对复杂,对维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周期可以按旬、月、季度、半年等区分,定期维护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1 调度台呼叫测试,用调度台呼叫用户,能正常通话,效果良好。 2 数据备份,对系统数据进行多地方另行存储,期限可以按月或每次进行数据修改的前后,以防止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及时的进行恢复,缩短故障延时时间。 3 机柜、单板清洁检查、除尘,这项工作一般根据机柜、单板的状态来定,可在机电设备的春秋检时进行。 4 电源线连接,全部电源线连接安全、可靠;电源线无老化,连接点无腐蚀。 5 地线连接,检查各地线、地线排连接是否安全、可靠,各连接处无腐蚀;地线无老化;地线排无腐蚀,防腐蚀处理得当,联合接地Q1欧姆。 6 备品备件检查,清查备品备件库,必须的备品和备件应无短缺和损坏;否则应该申请购买。 (二) 故障处理可以说是一种补救性的维护,主要是指在系统或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为了迅速定位并排除故障,恢复系统或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的应急型检修和维护,它是一种补救性的非定期维护。 按照故障处理的紧急程度高低和影响面大小,故障处理可分为一般故障处理和重大故障处理。 1 一般故障处理是指不太紧急的、影响面小的,或具有备份措施不需要立即执行的维护操作,如故障单板更换、冗余电路复位处理等。从单板更换这项可以看出,我们上面第(一)部分的定期维护中的第6项的重要性。如果这里单板损坏了,我们要用备板来替换,却发现没有备板了,或有备板却发现备板是坏的,这时作为现场维护人员的你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只能用糟糕和郁闷等类的形容词了! 2 重大故障处理是指比较紧急、影响面大需要立即执行的修复操作,比如系统断电重启、数据恢复处理、调度台故障恢复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系统中有最新的数据备份,就可以直接从数据备份中进行加载,这样需要的时间是最短的,如果备份的数据不是最新的,和现用的数据有出入,那系统启动完成后,维护人员就必须得修改数据,使其和现用数据相同,这样的话,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成倍增加。 三、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的维护内容分析 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的维护内容比较复杂,具体操作也各不相同,作为维护人员,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维护项目的目的和原因,这样我们维护起来才能做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我们的维护工作有所侧重,做的更加到位。结合本文第二部分的维护分类及项目,这里我们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分析。 (一)机房环境要求方面 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对机房环境的要求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温湿度: 组成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的电子元器件在工作时都要散热,随着业务量和用户越多,能耗也就越高,散发出来的热量也越大,这些电子器件正常工作是受一定的温度范围限制的,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都会导致器件发生故障,严重时还会损坏设备。同样原因,对环境湿度也要求维持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比如机房湿度太大,会使机器的金属部件生锈,腐蚀设备,会造成线路绝缘降低,电路短路等现象。反之,机房太干燥,则容易产生静电,直接威胁到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防静电: 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内部电路采用了大量的半导体器件。而这类器件对静电敏感,受到较强静电干扰时极易损坏,由静电引起的故障可以涉及到系统的各个部位,严重时还可造成系统整体瘫痪。因此系统设备要可靠地接地,维护人员对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硬件进行操作时必须戴防静电手腕。 3.防电磁: 目前电磁环境的干扰覆盖面较广,在铁路通信机房内和附近,禁止安装大功率无线电台,以防止电磁辐射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在机房内,系统设备的各种通信电缆与市电交流电源线应尽量远离,不要长距离并排铺设,以免造成电磁耦合干扰。必要时,各类线缆应互相交叉通过。 作为维护人员,也包括设备管理人员,要确保设备运行在符合要求的环境范围之内,才能保证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正常工作。 (二)系统维护方面 1.硬件状态检查: 这包括观察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机柜、机框、电路板的外观是否清洁、接触是否良好等,现在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软件系统一般都有对硬件设备的检查、检测命令,可以获得硬件状态的当前信息。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在正常开机运行过程中,其印刷电路板和接插件等部件不能随便触动。因此,维护人员对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硬件的日常管理维护基本是除尘保养和技术维护。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主要板件应有备件,以便出现故障及时予以更换,缩短故障时间,其重要性在上面提到过,不再赘言。 2.软件状态检查: 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的软件检查普遍和告警信息相关联,系统也有软件自检功能,通过这些方法可及时的获得软件运行状态,确保软件运行正常。及时对服务器,网管终端,带软件的调度台等进行软件杀毒,保护主机和软件的安全。 这里重点提示一下,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及其附带设备所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必须用正版,确保其稳定性;备份用的介质如大容量U盘和可移动硬盘必须专机专用,确保其安全性。可能有的设备管理人员觉得这无所谓,使用正版软件或移动介质专机专用有些浪费,可能出于成本考虑对其M行缩减,这是错误的观点;要知道系统频繁的故障率影响行车造成的损失、维护人员超负荷的故障处理压力造成对正常维护的影响,这和节约的那点成本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三)供电方面 供电方面的检查一般和设备的硬件检查可以同时进行,这里我们之所以把供电方面单独列出来,主要是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的供电系统有的和数字调度指挥系统不是在同一个机房,需要单独进行检查测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是所有通信设备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知道,通信设备的应用地位越高,其对供电系统的要求也越苛刻。为了防患于未然,维护人员需要定期对供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以确保万无一失。 (四)地线方面 规范而良好的接地是确保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地线在保障人身安全、预防静电电磁干扰、雷电干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要求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的地线阻值小于1欧盟,地线测试可以放在每年的机电设备春秋检期间进行,且每年春季必须进行,以防随之而来的雷雨季节雷电对设备造成损坏。 四、总结 现在,不同的通信公司生产的设备并非完全一样,现在市场上基本是北京二七通信工厂、佳讯飞鸿通信公司、光哈通信公司等几家公司的产品,但设备的型号并不是维护和管理的制约因素,相信作为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维护人员,只要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作风和很强的责任心,都可以将铁路数字调度指挥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做的很好。 铁路调度论文:浅析铁路通信施工中数字调度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摘 要】近些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铁路通信施工中对数字调度系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铁路通信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铁路通信具备了越来越高的质量,铁路车辆的行驶安全也得以保证。基于此,论文简单介绍了数字调度系统,并深入研究了铁路通信施工中数字调度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希望能够对铁路通信施工工作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帮助。 【P键词】铁路通信施工;数字调度系统;应用 1 引言 当前的铁路网络通信逐渐向着信息化、数字化以及融合化的方向进步。在铁路列车运行的时候,就是由铁路通行网络来指挥与调度铁路车辆,从而让车辆的运行更加安全、有序。但是,如今铁路线路的数量逐渐增多,且其分布极为复杂和分散,这就使得铁路通信调度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但是数字调度系统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其先进的处理技术能够使铁路通信质量大大改善,使得铁路车辆调度与指挥的准确度大大增强,从而使得车辆的行车安全得以保证,使得铁路运输事业能够更为稳定、迅速地发展。 2 数字调度系统简介 电话设备是过去铁路通信网络指挥与调度用来传递信号的工作,而现在,铁路通信则应用了先进的数字调度系统,用数字设备来代替了传统的信号传输设备,一种新型的、以数字传输通道为媒介的通信网络系统由此形成[1]。网络管理系统、主系统以及分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了数字调度系统,这三部分相辅相成,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专用的调度通信网络可以通过主系统与分系统来实现,具体来说,就是将传输系统所拥有的E1通道作为依据,来长久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看来,主、分两个系统中间具备着很快的数字传输速度,甚至可以达到2MB/s,但只有在保证主系统和分系统都处于共线状态的前提下,运行车辆才可以对传输通道进行使用。按照常理来说,车站起到调度作用的每个区域都能够通过2B+D型的接口方案来与数字调度系统中的分系统进行连接,这样就能够使操作系统中的通话得以实现,从而对调度与指挥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稳固的保证。 数字调度系统组网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综合型、树型、总线型、星型、链状等。站场通信系统一般处理会以星型组网的方式进行,局部调控系统则通常会以总线型的组网形式来处理,这都是依据铁路管理工作的具体特征来进行的。分系统和分系统之间、分系统和主系统之间通过基本共线单元来进行处理,其分别为下行口和上行口。为了使数字自愈环的建立更加容易,系统在运行时的两个透明传输通道是十分必要的,这两个通道一个会被当作备用通道,另一个则作为主通道而存在。当前环形为大多数数字调度系统的组网方式。 3 铁路通信施工工作应用数字调度系统的现状 3.1 对调度电话的应用 在数字共线得以保证的基础之上,数字调度系统可以使电话通信功能得以实现[2]。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每个铁路段与铁路站点上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以电话语音为通信手段来调度与指挥铁路车辆,从而使得车辆的运行效率提高、车辆的行车安全得以保证。为了保证通信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而导致无法连接的现象,使得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得以保证,可以将调度回线操作设置于各站点的接口处与系统主机的接口处,构建一个备用的通信线路,从而保证通信网络随时都可以保证正常运行。 3.2 区间通信的应用 铁路通信施工所指的区间通信不光指的是数字调度系统能够对各区间的转机工作进行良好地完成,其还能够轻松实现上下行区段的接口连接工作。由于各站点工作人员可以在进行自己区段链接号码的拨打时能够对上行或下行区间的车辆进行直接呼叫,所以数字调度系统亦可以完成除自己区段通信工作之外的上下行区通信工作,当然,为了方便对车辆进行指挥和调度,相同区间内所有站点的人员之间都可以进行直接联系与沟通。除此以外,为了避免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危急情况时因通信的转折而延误抢救时机,可以将系统磁石接口与区间抢救电话直接连接起来,分系统将直接把通信服务转到主系统,使得直接通话实现,从而保证车辆可以被高效、及时地救援。 3.3 对站场通信的应用 专用通信系统在铁路通信系统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对客运情况进行及时播报、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对通话系统进行维护等,而站场专用与通信电话、调度电话及站内用户等组成了专用通信系统,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这种紧密的联系使得铁路车辆运行情况的实时管理与监控得以实现。若想要站场之间的通信得以顺利完成,就必须要使得分系统与各站点之间的正常网络连接得以保证,而负责通信的重要部分就是站点值班室的电话,因此,站点值班室电话采用2B+D式的接口与分系统之间进行连接,而其他电话则是以终端形式为依据来决定与分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 4 当前铁路通信施工中数字调度系统的发展 如今,铁道部广泛采用GSM-h系统作为基础通信应用的工具,GSM-h系统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FAS通信系统的进步和发展。到目前为止,GSM-h系统仍在不停地发展与进步,跟其有关的各个领域也在加快着自身的脚步。我国当前的铁路调度水平由FAS系统的高度所体现,不管是在具有极为重要意义青藏线中的安装,还是在秦沈以及哈大等高速线路中的使用都能够极为明显的表现出这一点。FAS系统与GSM-h中的用户能够良好地进行连接与交换,这就让铁路通信能够更好地进行与完成。铁路调度体系将有线与无线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将FAS中的30B+D接口与GSM-h中的交换中心联系到了一起,使得车站FAS中与枢纽FAS的通信能够在同一时间达成。 5 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铁路通信施工中已经广泛应用了数字调度系统,使得传统铁路通信施工工作中的不足得以有效解决,铁路通信的功能得以增强,大大提高了铁路通信效率,使得铁路信息传输更为高效、准确、安全,铁路运输事业由此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铁路通信工作人员不能安于现状,其要不断钻研探索,让数字通信系统更加健全,从而使得铁路通信质量能够进一步提高,为和谐铁路运行环境的构建做出应有的努力。 铁路调度论文:铁路牵引供电调度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 摘 要: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供电调度是保证电气化铁路正常运行的重要工种之一,对于牵引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维修和故障处理等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太原铁路局现状,对铁路供电调度在安全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制定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调度工作的安全卡控。 关键词:铁路行业;牵引供电调度;安全风险;对策 0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高铁日益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最佳选择,而旅客对于铁路行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准点率等服务水平也越来越有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铁路的安全运营,是铁路工作者的首要目标。牵引供电调度作为铁路行业中重要工种之一,可以有效的指挥对牵引供电设备的运行维修和事故抢修工作,有利于保证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 1 供电调度工作概述 供电调度肩负着铁路局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调度、指挥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确保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不间断的运行。现阶段,我局供电调度在调度所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模式:(1)高铁供电调度:实行一级调度模式,局电调可以直接通过远动的形式进行程操作,做好各路电源开关的控制工作,直接指挥工区、变电所人员。在工作期间,可以通过SCADA系统对整个高铁中变电所、开闭所、供电所等运行现状进行合理控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2)普铁供电调度:实行两级调度模式,局电调负责掌握全局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负责与列调办理停送电签认,并指挥故障抢修;供电段电调度负责直接远动控制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设备情况,了解设备运行状态,直接指挥现场的故障处理和抢修。 2 铁路供电调度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局供电调度指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作业及管理风险,因此我结合实际中的调度工作谈一谈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供电施工、维修计划审核不当,把关不严,调度员复核计划制度不执行。计划调度员在编制施工维修计划过程中由于人为状态不佳,素质不高,以及不落实牵引供电施工、维修日计划的卡控制度,容易导致计划存在错项、漏项,以及在发令过程前,调度员落实核对制度不到位,导致调度命令错发漏发。 (2)命令下发复诵制度落实不到位,供电段调度员疏于复诵,引发命令执行有误。部分段电调不严格要求、落实命令复诵核实制度,凭借主管经验,口语化停电供电臂名称,不强化命令纠错制度,复诵不及时,缺项漏项,导致调度命令存在执行错误风险。 (3)供电段对运行方式变化不汇报、汇报不及时。部分供电段尤其是地方铁路公司在事故发生,新建铁路送电或牵引供电方式发生变化时,不第一时间向路局汇报,尤其是枢纽地区、和存在越区供电的区段,这样一旦发生故障时,容易存在指挥错误或错误停送电的风险。 (4)牵引供电跳闸处理流程执行不到位。当发生跳闸重合失败时,对停电范围掌握不明确,对车站、机车信息收集不及时,不结合是否同时发生红光带,是否存在上跨线脱落造成上下行同时跳闸等情况,过分重视停电时间的影响,盲目指挥电调,进行强送电,扩大事故影响范围。 3 实现铁路供电调度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1)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要实现对供电调度工作安全风险的管理和防控,日常的安全教育工作必不可少,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适应供电调度工作特点的安全文化体系来提高其有效性。要确立调度员安全文化的理念,根据调度员的具体情况组织家庭走访和组织家属访岗探岗,与家属进行座谈,畅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必要的安全警示教育,使安全文化走进员工家庭,争取员工家属对调度安全工作的支持,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自觉地遵章守纪,主动地追求安全、维护安全。 (2)增强安全学习的自觉性。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安全文化理念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在安全生产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供电调度员安全学习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调度中先进工作者的实际作用,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调度操作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加深其他调度员的学习比武热情,打造良好学习氛围。 (3)提高事故演练的真实性。对事故预案要组织调度人员认真学习和分析探讨,并进行日常演练。只有通过不断的演练,才能使调度员遇到真正事故时不会手忙脚乱。演练的环境要做到贴近真实的事故现场,演练的内容应根据供电调度的实际情况而定,多挑选复杂枢纽地区作为演练场所,通过不断的探讨加深调度员对于预案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探索更适合实际的应对方法。 4 总结 安全无小事,调度无小事。调度员的每项失误都有可能影响铁路交通运输秩序。供电调度工作是高风险的工作,供电调度工作的安全、稳定、有序对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产生直接影响,开展供电调度工作风险点分析,强化风险预判、风险过程控制、风险事后分析是保证供电调度安全、有序、稳定的重要手段。 铁路调度论文:浅议铁路供电调度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摘 要: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任何环节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对铁路运输造成严重影响,这就需要供电管理人员在调度层面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保证供电系统稳定运行。本文就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调度应急处置情况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探讨,希望对有效提高供电调度应急处置能力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供电调度;应急处置 0 前言 在电气化铁路的组成中,牵引供电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向电力机车及动车组提供稳定的电能,牵引供电设备由变电设备(变电所、AT所、分区所)、接触网和远动系统等构成。牵引供电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构成部分的各个环节时常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故障,这就需要作为指挥中枢的供电调度具有良好的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对牵引供电系统所存在的各类故障进行快速分析处置,保证电气化铁路的稳定运行。 1 提升供电调度应急处置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及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截止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已达到12.4万公里,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运营里程超过了2.2万公里。电气化线路因其高效、节能等优点,在铁路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一旦发生供电设备故障,其停电范围大、故障查找困难、影响时间长等因素,势必对运输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打乱运输秩序。而作为铁路供电设备运行、检修和故障抢修指挥中枢的供电调度,肩负着快速查找故障地点、合理制定抢修方案、及时恢复供电和行车的天职,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恢复列车正常运行秩序,最大限度降低供电故障所造成的影响。 2 供电调度在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供电故障应急处置流程主要是故障类型判断、故障地点查找、抢修力量组织、抢修方案制定、停电手续办理、抢修方案实施、恢复供电行车、遗留问题处理、观察行车状况、记录整理上报等,特别是故障发生十分钟之内黄金时间的组织,对后期的故障处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起供电设备故障分析,发现供电调度在供电故障应急处置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2.1 供电故障类型判断不够准确。 供电故障类型判断是否准确是供电故障应急处置各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故障地点的查找进度、故障延时长短和抢修方案的制定。因远动系统故障报文数据采集出现错误,致使故测装置指示里程与实际故障点偏差较大;因变电所亭保护装置时限配合存在`差,跳闸所亭开关动作顺序发生变化,影响故测数据的准确性,误导供电抢修人员查找方向;而因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不同、专业基础知识不同、对SCADA系统各项功能的掌握不同,不能准确判断分析同一故障类型造成的保护装置动作情况表现出的差异性,不能够灵活运用SCADA系统对故障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使故障判断的准确度大大降低,导致现场排查处置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极大的遏制了供电故障处置效率。 2.2 抢修力量组织不够合理。 在发生供电设备故障时,供电调度应根据故障判断情况及时组织抢修人员,进行故障原因查找处理,压缩故障延时,减少对运输的影响。实际处置中,因故障信息反馈不准确,造成抢修机具及材料携带不全;未能合理安排相邻抢修力量及时出动配合,导致抢修力量不足,造成处置时间较长;出动方式不合理,未能及时协调列调腾空线路组织供电轨道车出动,造成抢修人员不能尽快到达现场。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故障处置延时的原因。另外,抢修方案制定不够严谨,对运输需求掌握不全面,对设备不熟悉,制定处置方案与实际运输情况脱节也是问题之一。 3 针对牵引供电调度在应急处理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3.1 优化供电调度员选拔培养方式。 要提高供电调度应急处置能力,就必须要保证供电调度员选拔质量。既要强调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际工作能力,不仅应具备各供电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以及其它铁路专业的相关知识,真正选拔出适合供电调度工作的人才。而现有供电调度选拔培养方式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工作经历简单,岗前培训时间较短等弊端,不能满足供电调度工作需要,应该予以优化。建议对供电调度员进行定向培养,明确培养目的,制定培养方案,确定培养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理论学习及工作实践锻炼。 3.2 完善供电调度员应急预案和处置办法。 要提高供电调度应急处置能力,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及处置办法。通过对实际故障情况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进而合理制定和实施应急处置方案。供电管理部门在制定应急预案过程中,要以应急管理工作为基础,不断对供电调度应急处置预案及处置办法进行完善,既要有工种工作的独立性,又要兼顾与其他工种间的配合,更要重视供电调度应急预案与现场及其它专业应急预案的衔接,保证供电调度应急处置预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加实用,以提高供电调度应急处置效率,保证应急处置效果。 3.3 加强供电调度基础管理。 要提高供电调度应急处置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基础管理。要从基础入手,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加强供电调度作业风险研判,从设备运行监控、运动倒闸操作、停送电联系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和作业流程,适时修订作业指导书,更新完善供电调度基础技术资料,切实夯实调度基础。 3.4 强化供电调度应急培训。 要提高供电调度应急处置能力,就必须要在培训工作上下功夫。通过采用多种培训学习方式,提高调度员的基本业务素质,特别是在应急处置方面,要加强故障案例教育,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及时总结分析故障处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切实提升供电调度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4 结论 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发生故障,势必会对铁路运输秩序造成影响,而供电故障的有效处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供电部门不断强化和提升供电调度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完善供电调度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办法,以保障电气化铁路的稳定运行。 铁路调度论文: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保障体系的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度、高密度、高技术、高要求等特点对调度指挥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在分析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调度集中指挥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调度基础管理,完善高速铁路调度指挥规章制度。 关键词:调度指挥;规章制度;安全保障;建议 高铁调度是日常高铁运输组织的指挥中枢,在高铁列车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日常运输组织及非正常应急处置等重要职责,是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关键。鉴于高速铁路运营速度高、行车密度高、高科技应用程度高、安全要求高等特点,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调度指挥安全保障体系。 一、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铁路在意识形态上是以安全运输为主旋律。较多单位在具体安全管理形式上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这种安全管理方式,把铁路上的所有干部都融入到安全管理人员中去。做到了安全运输的全方位管理。这样虽然也能在安全工作中起到一定的短期效果,但这种管理模式会产生另一种弊端:就是其中不少管理人员未从事过铁路运输方面的工作,缺乏运输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使他们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大受影响,造成铁路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相对滞后。 二、目前铁路安全工作的法规及规章制度 本世纪铁路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后,随着铁路部门的多次改革调整和大量新建、改建的铁路设施陆续投入运营;一些原有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问题也不断地显露出来。尽管近几年一些铁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几经修改,也还是跟不上铁路的变化形势。甚至有些规章制度印刷好还没有完全发到每个职工的手上,就又要修改里面的条文。造成职工作业无所是从。 三、现今铁路安全技术设备状况 抓好铁路运输安全就是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首位。而优良的铁路基础设施和先进的铁路运输技术装备就是预防铁路事故,确保现代铁路运输安全不可或缺的“硬件”。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广泛采用保障铁路安全现代化信息技术产品,为我国铁路事故逐年大幅度的下降,保证运输安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就上述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设备的稳定性不高,故障时有发生。 四、铁路运输安全的外部环境 现在铁路年年提速,可是铁路沿线周边一些单位和居民安全意识颇为淡薄,有的单位或个人图方便在铁路线上非法私自设置道口、铺挖人行便道,还有在铁路防护围墙开小门,破坏铁栏网,随意进入铁路,违章在铁路上行走和放养牲畜,不按规定穿越轨道。有的机动车驾驶员不顾安全盲目抢越铁路道口,屡屡造成路外伤亡事故。每年铁路路外伤亡事故人数仅次于道路交通事故。同时每年也给铁路运输造成不少损失。 五、对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的思考 (一)深化铁路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 为改变我国现行铁路在安全监管上“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和安全管理迁就于运输生产经营的不合理现象,就应当理清行政执法和运输生产的关系,维护国家和群众利益,公平正义地解决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的矛盾和纠纷。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改革 在铁路机构改革的设计中,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不能一拍脑袋,心血来潮就从眼前的局部利益搞出一个所谓的改革方案,可是当这种方案实施没多久就发现问题百出,又走回头路。在改革中要尽量避免运输安全管理中翻来覆去的不稳定因素。要建立科学高效和规范有序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改革中必然会出现的运输安全危机措施。 六、根据现场职工违章违纪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处理 1、加强现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用血的事故教例告诫每一位职工,事故的发生来自至违章作业,来自违反劳动纪律,要求职工做到领导在和领导不在一个样,自觉严格地按照标准作业。同时使用必要的现场监控设备和加大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力度,以督促“两违”职工克服侥幸心理,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2、开展经常性的业务理论和现场实作考试,及时了解职工业务理论水平和作业中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组织学习培训,特别是在新的规章制度颁布实施前就要抓紧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方能上岗。对于比较少遇到的非正常行车办法要定期组织有关职工进行学习,以确保在非正常情况出F时,职工能从容应对。 七、铁路要与地方部门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爱路护路活动 抓好铁路沿线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维护铁路外围的社会稳定,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破坏铁路设施的行为。铁路和道路相交应尽量设置成立体交叉,加强铁路行政执法,坚决撤除非法私建的道口和人行过道,对繁忙的铁路线两侧按规定设置栅栏进行全封闭,严禁行人或牲畜进入铁道,防止铁路机车车辆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和其他障碍物相撞的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 八、结语 高铁调度是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关键。现阶段,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高技术、高要求等特点对调度指挥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本文将在分析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调度集中指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强化管理措施,以此促进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进行。 铁路调度论文: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陆上人员交通及物资运输更为频繁,铁路作为重要的陆上交通运输渠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提高铁路对于人员及物资的输送能力,数字调度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调度系统是铁路通信基础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数字调度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得铁路系统能够对列车的运行情况进行更为精确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列车的运行和调度,文章将在分析数字调度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铁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数字调度系统;铁路通信;应用 前言 铁路通信作为铁路运行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铁路的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通信技术也有着重大的突破,通过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做好数字调度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得铁路通信系统更为简化,从而有效的提高铁路对于通信服务的质量。做好数字调度系统的应用对于提高铁路运行能力,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铁路数字调度系统的特点 铁路数字调度系统是一种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将铁路沿线中的各个站点和单位的通信业务通过已有的数字通道的形式实现对于各种功能的综合所形成的集成化的铁路通信系统。数字调度系统在继承并实现原有调度系统所有功能的同时,也对原先所使用的各种模拟调度功能进行了良好的简化,从而使得铁路通信系统的结构更为合理、简洁,并使得与铁路沿线中的各个小站点的通信也更为通畅。 相较于传统的铁路调度系统,数字调度系统具有以下的一些优势:(1)信号传输质量高,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使用数字通道来进行信号的传输,相较于普通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保真效果好、噪音小,通话质量有保障。(2)安全可靠性高,在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大量使用的集成电路并采用分散式的控制方式,并在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采用热备份件作为系统的核心件确保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在工作中如发生故障则备份可以投入运行以使得系统能够尽快恢复工作,通过这种自愈环的方式确保铁路通信系统不会造成中断从而使得铁路数字调度系统能够良好的进行工作。(3)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兼容性强,接口丰富能够良好的满足现今铁路通信系统中对于组网的要求,从而为后续铁路通信网络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铁路数字调度系统的组网上根据组网特点可以将其分为链状、星状、树状以及其他综合型等,根据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应用范围的不同及铁路系统管理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需要在数字调度系统中采用链状的组网方式。此外,在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通信系统是其主要的系统,调度系统则为其分系统,铁路数字调度系统通过接入到铁路通信系统中用以完成对于铁路列车实时运行信息的监控并具备使铁路值班人员能够与调度人员完成通话的相关功能。通过将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应用于铁路通信中能够极大的提升铁路运行的安全系数,从而有效的降低铁路运行中的安全风险,此外,通过使用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可以使得铁路列车的管理与调度更为方便,铁路通信系统也更为完善,使得铁路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此外,铁路数字调度系统所具有的大量的接口也使得其能够完成多样化的业务且拓展性大为提高,使得铁路能够更为安全、高效的运行。 2 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的调度电话: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的调度电话主要由调度台、调度分机以及数据通讯连接等部分组成,其中对于列车的调度主要利用的是铁路数字调度系统操作来来实现对于列车各沿线车站值班员进行群呼、组呼等的呼叫并进行相应的通话,对于货运列车则利用专用的系统来实现对于货运列车运行沿线的各车站进行通信,铁路数字调度系统所采用的数字共线方式能够将各区段内的与列车调度相关的各部门连接在一起并进行相应的通信,此外,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还将各区段原先的列调回线并入到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作为备用方案。 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对于区段内的区间通信可以通过拨号呼叫的方式与区段内的每一个站台、调度台等进行呼叫连接,通过设置在各区段内的上、下行电话回线来完成区间内的通信,此外,在铁路数字调度系统还能够将区间的抢险电话接入到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从而完成全区段区间内的通信。 站场通信是铁路通信中的重要的一环,其通过铁路中的调度电话、专用电话等进行联系,对于站场通信主要依靠的是放置在站内的分系统来加以实现的。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铁路沿线中的各区间的通信,依靠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所具有的区间转机功能采用电话拨号的方式来与铁路列车运行沿线各值班室中的通话联系,同时也可以依靠铁路数字调度系统来对铁路各分站点、列车值班员等进行呼叫通话,其中电话通信回线接入到列车车站的上行和下行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接口中,通过利用铁路通信系统中主系统所具有的交换功能完成对于区段内每一区间内的通信连接与列车的调度。在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应用于铁路列车调度中时,其主要实现的是对于系统内的行车、客运以及货运的调度,并且在铁路沿线中的各调度台中设置与铁路数字调度系统进行直接连接的调度分机以实现对于铁路列车的合理调度。在各区段的调度台中都设置有相应的单个呼叫、全组呼叫、状态显示等的功能,此外,对于呼叫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可以通过分组处理或双通道处理等的方式来予以解决,同时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对于呼叫还具备自动或是选择性应答的功能,从而实现与区段内各站点的直接通信以完成形成完备的通信调度网络,铁路数字调度系统的应用取代了原先列车调度所使用的车站电话集中机构建起了对于列车运行完备的调度网络,以便对铁路列车进行更为合理的调度。 在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还具有良好的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功能,通过设置网管来对铁路数字调度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维管,以确保铁路数字调度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3 铁路数字调度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使得对铁路调度系统中的各支线及枢纽场站的数字化改造的需求日益紧迫,必将推动对于铁路系统中的各支线及枢纽场站的数字化改造。但是现今在铁路列车调度系统中仍然有大量的模拟机在役,如对全线进行数字化改造成本巨大,因此需要选择一种简便、实惠的数字化改造方案来做好铁路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调度中的应用。 在铁路数字调度系统的应用中应当做好铁路干线中的各数字调度设备的更新,将原先铁路沿线中所使用的调度设备更新改造为FAS型数字调度系统,并积极与铁路中的LTE无线通信网络相连接,提升铁路通信系统的通信能力与列车调度能力。做好软交换技术在数字调度通信中的应用,软交换技术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中的技术核心,通过运用统一开放的平台能够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的多种数据的信息传输,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数字调度通信将为铁路调度通信从原先的语音调度向多媒体调度的转变提供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调度系统正在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进行转变,现今在各铁路线路的改造中由于资金、技术等改造条件的不同使得铁路调度系统的改进有所差异,现今对于铁路高铁客运线中主要使用的是FAS型数调系统,而对于普通铁路干线中的数字化改进中主要采用的是普通的数调系统,并在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配合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文章在分析数字调度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介绍。 铁路调度论文:铁路统一调度与铁路运输效率的关系分析与实践 摘 要:铁路运输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加强铁路统一调度指挥,可以显著促进铁路运输生产效率的提升。文章就铁路运输中调度指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统一调度指挥的协调方法,最后总结了统一调度与铁路运输效率间的关系,对相关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铁路;统一调度;运输效率;分析 1 概述 铁路运输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员和货物流通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以动车和高铁为代表的现代化铁路建设更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向前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但这些铁路线路的调度指挥还依赖于各地铁路局的属地化管理,即在地方铁路局设置独立的调度指挥中心以实现对地方铁路的调度指挥工作。 在一定时期内,这种调度指挥方式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发展。但在铁路线路和行车数量日益密集的今天,这种方式也逐渐暴露出了不少缺点,已经难以胜任调度指挥工作发展的新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当前调度指挥业务的发展需求,建立统一调度指挥机制。这对于保障运输生产正常、有序开展,提升运输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铁路运输中调度指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统一调度指挥的内涵和具体实现方法,最后讨论了铁路统一调度与铁路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希望对行业内相关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2 调度指挥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作用 铁路运输是我国重要的运输形式,无论是客运列车还是货运列车,要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输生产,都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调度指挥。相较而言,客运列车的调度指挥比较简单,仅需根据运行图进行操作,而货运列车的调度指挥就复杂许多,必须确保调度指挥和组织计划之间的相互协调。 在组织铁路运输生产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具体则包括月度计划和年度计划两类。此外,在制定运输计划时,还必须对货流、车流的方向以及数量进行通盘考虑,要确保所制定的计划既要与当前的运输能力相适应,又要能满足实际运输需求。 除了需要制定铁路运输计划之外,还必须解决列车的编组问题,而这就需要制定铁路的编组计划。在实际工作中,编组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列车数据、相应的时间表以及各个列车站的实际容纳能力,在科学确定列车的始发站和终点站的基础上,对列车和沿线设施等资源做到合理利用。 现实中,考虑到我国铁路的线路较多且在这些线路上通行的列车数量也非常多,所以在编制列车运行图和列车时刻表时,必须对相关的铁路资源做到合理配置,通过使铁路运输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来提升铁路的运输效率。 我国传统采用的运输计划制定策略是每年编制一次列车运行图。这种方式虽然对客运和货运列车的运行线路及时点进行了详细规划,但应对突发状况的适应能力较差。鉴于此,我国近年开始制定日度调度计划,具体车流工作的组织则完全根据日度计划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及时了解列车的现状和货物集结情况,并以此为根据实现对列车的有效调度指挥。 3 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内涵 铁路调度指挥主要涵盖日度调度和行车调度这两方面的内容。前者通过制定每日的调度计划来对车流进行优化调整;而后者则依靠各地铁路局间的调度指挥来确保列车的准时运行。这两方面虽然在工作内容上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联系紧密。 行车调度与铁路行车的统一指挥在内涵上有所差异。前者主要是指一系列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准时运行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而后者主要指调度员对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列车行车进行统一的调度指挥,这也是当前国际上所普遍采用的列车调度方式。 因为车流调整属于较高层次的调度指挥内容,其涉及到行车管理体制和运输组织模式,因而必须在更高层次和更大区域范围内实施。具体而言,需要对每日的车流计划进行合理编制,进而确保车流、运输资源以及线路等能够被合理分配。 铁路的车流调整内容主要包含装、卸以及编组列车等,其调整方式则主要有重车、空车以及备用车三类。对于重车调整来说,其主要包括集中、停止、调整、限制装车、更改车流运输路线以及去向别撞车等方式。其中,去向别装车能够实现对车流的合理分配,对于减少车流积堵效果明显。而空车调整主要是根据运输需求来对空车进行配备,这是当前车流调整的一种主要方式。 现阶段,我国的车流调整越来越多地开始体现统一调度的特点。当地方铁路局的调度中心编制调度日计划后,会及时向下级单位下达第二日的梗概计划。地方铁路局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上级计划来完成管辖区域内的列车组织和调整。其中,在对车流进行组织安排时,需要对当前的车流和分布状况进行实时地了解,并以此为根据编制和执行日度调度计划,最后还需要根据上级批复的日度计划来对各站点的装卸车任务进行组织安排。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日度调度计划是确保铁路运输生产正常、有序进行的关键,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现实中,考虑我国原有的铁道部已经转型发展成为了铁路总公司的企业模式,所以在对待车流的调整工作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实行不一样的管理体制,然后在市龌肪诚峦ü各地铁路公司间的指挥协调来保障实施。 4 实现统一调度指挥的协调方法研究 现实中,要想实现对铁路运输的统一调度指挥,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调度指挥中不同部分间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形成科学的协调控制方法,目的是加强调度指挥不同部分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通过提高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性来加强对铁路运输生产的统一控制,进而为统一调度指挥体制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根据对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内涵、内容和机理分析可知,铁路统一调度指挥机制必须要解决权限管理、计划管理、组织管理以及信息交流这四个方面的协调问题。权限管理是指对调度指挥中的不同部分进行权限明确,包括各自所具有的职能、所应完成的业务以及具体的管辖范围等,目的是实现各部分间的明确分工和有效配合,这也是实现铁路运输生产统一调度指挥工作的基础。计划管理是指以工作计划为主线,对运输任务、铁路列车以及沿线的设施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从而形成科学的计划工作机制。组织管理是对计划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专业以及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进行管理,以保障调度计划能够得到科学有效地执行。信息管理是指对调度指挥中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促进调度各环节、各部分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这也是实现统一调度指挥工作的关键和媒介保障。 下面将对统一调度指挥的协调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4.1 权限管理 在组织铁路进行运输生产时,要求各级铁路调度指挥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己的管辖范围和工作职能开展具体业务,而这就要求铁路的统一调度指挥机制对这些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管辖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相互协调来确保铁路运输网的正常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权限管理应遵循“不遗漏、不重叠”的原则,科学的权限管理要能积极促进各部分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不遗漏是指对调度指挥过程进行细致、全面的分解,要确保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所有业务细节都不能有任何遗漏,也就是说要实现对所有层面上的调度指挥业务的全覆盖;不重叠是指要明确各个部分的具体工作职能和业务管辖范围,在确保各专业、各单位间的业务可以正常衔接的基础上,又使它们的业务管辖范围不存在任何交叉现象。 对于铁路统一调度指挥机制来说,权限管理可以分为纵向权限管理和横向权限管理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代指各级调度指挥单位间的职能分工,主要需要遵守“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而后者主要代指同级单位间的管辖范围分工或不同调度专业间的业务范围分工等,通过确定明确的范围分界线来确保调度指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4.2 计划协调 现实中,我国的铁路调度指挥工作主要实现的是计划工作机制,即在通盘考虑影响铁路运输生产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对运输任务、铁路列车以及沿线的设施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后再经统一协调编制成科学的调度计划。具体而言,下级调度指挥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上级下达的工作计划,并且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细化,从而为最终的顺利组织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过程中的计划分解工作保障了上、下级调度指挥单位间的调度计划协调性,以此为原则组织铁路的日常生产运输生产可以保障铁路运输的连续性、有序性,对提升铁路运输效率具有积极效果。 4.3 组织协调 铁路运输生产的调度指挥牵扯到不同的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具体调度业务又具有一定的范围,如何确保各个专业间的协调配合是组织协调的关键内容。具体而言,可以选定某一个起关键作用的专业为核心专业,然后在统一调度指挥的过程中,让其他专业围绕核心专业来协调其具体业务,从而共同完成统一调度指挥工作。 在实际的调度指挥工作中,基本都是以行车调度专业为主来开展具体工作,但这并不是说其他调度专业就是完全的配合关系,各调度专业间的协调在实际上也应该是双向的。事实上,铁路调度指挥的组织协调在所有存在业务往来关系的专业间都存在,而这种关系是以不同专业的分工合作与信息交流来保障的,是一种横向的协调。下面将对统一调度指挥机制中的信息协调来进行详细论述。 4.4 信息协调 铁路的统一调度指挥机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既包含不同的调度指挥单位和专业,又包含多种类型的调度指挥业务,使得其中的协调内容也变地非常复杂。其中,信息可以被认为是确保统一调度指挥中各个方面相互协调配合的关键载体,如果没有信息协调,那么铁路运输的统一调度指挥也无从谈起。因此,必须确保统一调度指挥过程中的信息协调,要确保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这也是实现指挥协调配合的关键所在。 具体而言,不论协调对象是调度指挥机构还是调度指挥专业,只要是实现统一调度指挥作业,就必须确保需要协调对象间的信息交流顺畅。在铁路运输的统一调度指挥作业中,信息协调应该与整个调度指挥体制一一对应,即信息协调的内容和结构应该与统一调度指挥体制中协调对象间的信息需求和结构完全对应。 现实中,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信息协调可以划分为横向协调和纵向协调这两类。前者与权限管理中的纵向权限管理类似,主要代指上、下级调度指挥单位间的信息交流,既包括由上到下的控制信息,也包括由下到上的执行反馈信息。后者则与权限管理中的横向管理类似,主要指横向平级的调度指挥单位间的信息交流或者不同调度专业间的信息协调,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来确保业务之间的正常合理衔接,进而保障铁路的运输生产工作能够顺利、有序进行。 5 统一调度与铁路运输效率的关系分析 传统制约铁路运输效率提升的一个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各地铁路局间的信息壁垒。因为各地铁路局在进行铁路运输组织时都是以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利益为先,不注重信息之间的交流与共享,造成各地铁路局之间、铁路局与铁路总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这就可能导致我国铁路统一调度指挥效率的下降,进而造成铁路运输效率的整体降低。而当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实施统一调度指挥工作时,就可以显著改善以往地方铁路局因管辖区域狭小、局间分界口过多而造成的车流不畅问题,这显然可以大幅度提升我国铁路的行车组织水平,在显著提升铁路运输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铁路运输效率的提高。 此外,加强在全国范围实行铁路运输的统一调度指挥工作,也可以促使各地铁路局之间在分界口车流交换上的合作关系更加顺畅,如果同时再加强对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如图1所示)的建设并建立有权威的监管结构,还将会促使铁路运输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6 Y束语 通过对铁路统一调度指挥内涵的详细介绍,以及实现铁路统一调度指挥协调方法的深入研究,更好地说明了铁路统一调度指挥解决了传统铁路调度指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大幅度提升了行车组织水平,显著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 铁路调度论文: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摘 要: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中,由于受到历史问题以及发展问题的阻碍,导致调度指挥工作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对调度指挥工作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科学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x。本文主要探究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提升调度指挥工作效率的策略,希望我国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可以不断完善。 关键词: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问题 0 引言 在铁路行车时,需要通过调度指挥来完成,其不仅可以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有序,同时可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但是在我国的铁路运输中,由于存在命令不规范、制度不完善以及人员素质较低等调度指挥问题,影响了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性,同时为铁路运输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探究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科学的处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意义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其对于铁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铁路指挥调度安全工作,可以保障铁路运输的井然有序,在现代铁路运输中,线路相对较多,保证调度的有序性,可以规范铁路运行[1]。 其次,加强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工作,可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最后,保障铁路调度指挥的安全性,可以规范铁路运输,从而可以提升铁路运输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其高速发展。 2 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缺陷 2.1 调度指挥人员素质不足 在铁路调度指挥中,铁路指挥人员的素质不足,对指挥调度安全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铁路调度指挥问题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是由于调度工作的缺陷[2]。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指挥调度人员上岗时,缺乏对员工的上岗培训,导致部分上岗员工缺乏实际经验,无法顺利完成指挥调度工作。 其次,缺乏对指挥调度人员的长期培训计划,在工作人员上岗后,通常会长期担任一个岗位,然而在铁路线路以及配置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对员工缺乏培训,导致安全指挥调度问题进一步增加。 2.2 调度指挥命令不规范 在铁路调度指挥中,调度命令出现问题是严重的问题,影响调度指挥的安全性[3]。在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完善铁路调度指挥命令,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挥部门缺乏对调度人员工作能力的考虑,通常会简化调度程序;部分工作人员越权行事。例如,在山东省济南铁路局调度所的工作中,曾经出现漏发限速的命令,导致铁路交通出现混乱的状态,影响了铁路运输的正常顺序,虽然事故相对较少,未发生事故,但是同样需要带来一定的警示。另外,还有漏发机务段信息,导致列车被拦停。 2.3 管理制度不规范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安全运行秩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度缺乏标准化,在工作的过程中,指挥调度人员缺乏具体的工作规划,导致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仅仅能够依靠自身的经验来完成指挥工作,对指挥调度工作的科学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管理制度规范性中,相关部门缺乏有力的监督制度,导致指挥调度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例如,在济南指挥调度所的工作中,虽然设置了监督机制,但是监督人员通常是由管理人员兼任,虽然具有一定的监督效果,但是由于缺乏监督素质,导致监督工作的效率较低。 另外,在监督工作的发展中,监督人员缺乏责任感,在监督中存在感情用事,对于关系较好的指挥调度员,缺乏有效的监督。 可见,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管理制度不规范对调度指挥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4 配套设施不合理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可以保证监督指挥工作的合理性,在现阶段的指挥调度工作中,其配套设施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配套设备缺乏完善性,铁路行车的科技在不断更新,信号及信息系统不断数字化和科技化,然而配套设备依然运用传统的设备工具,无法满足现代科技的发展需求。 第二,在配套设施中,缺乏健全的指挥系统,无法对整体的调度指挥工作进行协调,降低了调度指挥的效率。总之,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系统中,由于配套设施不合理,对铁路行车秩序的保障仍然有待完善。 3 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思考 3.1 提升调度指挥人员素质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中,由于调度指挥人员的素质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其对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调度指挥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调度指挥工作的需求。 首先,在调度指挥工作人员的培训中,应该建立完善的上岗前培训工作,对于员工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指导员工掌握科学的规范以及专业知识,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并且颁发上岗证,对于未达到要求的指挥调度人员,要严格禁止其上岗就业。 其次,在调度指挥人员上岗后,应该定期的对员工进行上岗培训,使员工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使调度指挥人员的工作可以不断完善。例如在信号数字化的指挥系统中,应该对员工进行综合培训,使员工掌握数字化调度指挥的操作方式,从而可以提升调度指挥效率,并且可以顺利完成指挥调度工作。总之,只有不断的培训员工的专业素质,做到与时俱进,才可以降低行车调度指挥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 3.2 规范调度指挥命令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由于调度指挥命令不当,对行车调度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应该不断地规范调度指挥命令,提升调度指挥效率。 首先,调度指挥部门应该完善指挥命令,设置完善的指挥调度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挥命令表。员工在接到指令后,要进行核实和校正,保证调度指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在调度指挥过程中,要设置严格的监督手段,对指挥部门的命令发放以及员工的执行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于不按照规章办事的员工,要严格惩罚。 最后,在调度指挥工作中,要设置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处理灵活的员工,可以加强对其培训,使其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发生突发状况时,可以果断处理,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总之,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中。只有不断地规范调度指挥命令,才可以更好地保证调度指挥的有效性。 3.3 完善管理制度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由于管理制度不规范,对行车调度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准则,对员工的工作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使员工在调度指挥工作中,可以做到有据可依。同时在工作准则中,要对领导部门进行规范,明确行事准则,建立规章制度,全面提升整体的规范性。其次,在完善管理制度时,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聘请专业的监督人员来监督工作,规范调度指挥行为。 3.4 完善配套设施 在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导致指挥调度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下,需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以此来规范行车调度管理工作的秩序。首先,需要加强对科技设备的投入,在现阶段,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以及TMIS等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铁路中,因此应该引进配套设备,保证其调度指挥效率。其次,在调度指挥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挥系统,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或者接收指令,从而保障调度指挥效率。 4 结语 行车调度指挥工作对行车的安全性及铁路运输的秩序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究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发现行车调度指挥中主要存在命令不规范、制度不完善以及人员素质不足等问题,同时制定了规范命令、完善制度以及提升人员素质等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不断的提升行车调度指挥的规范性,从而可以保障铁路行车的持续稳定发展。 铁路调度论文:铁路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的思考 摘 要:运输调度作为铁路运输组织的核心,当以保证旅客及货物运输中的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工作核心。其中,增强铁路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文章将对铁路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铁路运输;统一指挥;调度;建议 0 引言 铁路运输是国家最基础的设施,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铁路日常运营的维系离不开运输调度,其工作内容必须遵从安全运输、系统指挥、分级负责、严格执行的原则,一切运营活动都务必遵从统一指挥的运输调度,才能确保铁路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 1 强调铁路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的重要性 1.1 _保运输安全 “安全第一”一直是调度指挥的基本原则,调度工作者需依此对列车进行合理的指挥。所谓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即便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还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如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这时就凸显出统一指挥的必要性,短时间内积极有效的集中调度不但能挽回损失,而且不影响到其他列车的正常运行,更是为旅客的人身安全及货物的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此外,列车常遇到晚点的情况,就应当采取集中统一指挥,及时恢复列车的运行状态、及时处理一并出现的问题,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1.2 确保运输效率 铁路运输是一个对各线车流不断调整的过程。各个铁路局需通过统一调度指挥对各线车流进行灵活调控,以保证行车秩序、提高运输效率。如根据需要及时变更行车路线,进而保证铁路畅通,避免出现拥堵现象。一旦产生拥堵现象,很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到站的列车不能驶入,出站的列车不能驶出。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列车的使用率,并且极大地影响到铁路的运输效率,同时也浪费掉旅客大量的时间、给他们带来不便。因此,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运输调度上采用集中统一指挥是必要的。 1.3 确保重要物资的运输 其一,通过统一调度,铁路局可以对物资内容、货物去向进行系统地控制,在日常运输组织当中,采用科学的装卸模式,增大空车的利用率,做到来到就装、装了就走,避免浪费等待的时间及空车所占空间,以提高物资的运输效率。其二,通过统一调度,严格执行由铁道部发出的车流调整命令,依据货运计划安排装车去向,将利益放在最后,权衡轻重,优先保障国家重点物资的及时运输。 2 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的现状 2.1 安全意识不足 在日常的运输组织当中,安全意识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相关工作人员对潜在的危险不能及时察觉,如天气恶劣、列车故障、铁路拥堵,因而未能及时有效的调整措施; ②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的调整指令的情况下未能及时执行; ③不懂得防范于未然,未提前制定应急措施,以至于在事故发生后手忙脚乱,出现胡乱指挥的情况; ④信息传达较慢,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达出去,不便于上级领导指挥工作,从而延误救援时间。 2.2 信息共享程度低、车流调控不当 曾听到有人这样抱怨:“每次都晚点,每次都晚点!重新制定时刻表不就完了,省得赶个车还要考虑晚点时间,都犯得着挤火车了谁还计较晚他个把小时,提速提不上去又没什么大不了的,老是说抱歉,感情是用礼貌用语掩盖了科技难题。”费了好大劲才把火车给提速了,却在晚点的问题上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很多情况下,火车晚点是对车流的调控不当造成的,也常见到一列火车晚点影响到其他的火车。 铁路是一个尤为复杂的网络系统,除了自身所包含的大量行车信息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影响行车的潜在因素。然而,由于当前落后的信息传递方式,目前的信息系统多是按照“自下而上”进行设计的,仅供服务于本工种的工作方式,造成信息独立,使得信息共享程度低下,许多部门擅长在各自平行的单线上进行指挥,一旦各个线路相互交叉、所需信息量剧增时,就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2.3 相关人员素质不达标 其中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利益至上,这方面多表现在指令下达者身上,甚至是铁路局本身这样的问题。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的铁路局是从本局利益出发进行调度,然后才考虑总公司的利益,更不用说是为了广大旅客的出行方便。因此,当铁路局接到不利于己方利益的指令时,大概会出现拖拖拉拉、甚至是拒绝服从的情况。②缺少责任感,这方面多表现在执行人员身上。不少工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做事松散,对即来的指令未能认真对待,将事情凭主观判断划分重要或不重要;对潜在的突发情况未能及时察觉,从而导致变故的产生;对已发生的变动未能及时准确反馈,从而拖延事后的调整时间;又或者是做事凭借经验,一旦事情超出经验便手忙脚乱。 2.4 列车工作计划编排不当 列车工作计划的编排首先要对管内车流进行推算,但目前对车流的推算仍是以人工为主,其准确性实在难以合乎要求。 3 针对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提出的建议 3.1 强力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有关部门需对发生过的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归纳总结,反省自身制度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其他工作上的疏忽,对存在安全隐患、违反行车规定的过往经验进行整改或者删除。对行车人员定期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以及对安全隐患的敏感程度,使其时刻保持警惕。定期开展事故演练,以确保今后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保持头脑清晰,做到有条不紊地指挥现场。 3.2 车流调控系统化 车流调控不当首先是技术上的不足,由于该方面的信息化薄弱,多数的工种一般通过查询信息系统,然后展开调整工作,使得工作人员劳动负荷大,不能准确地推算车流的运行时间及交叉时段,导致实际情况与计划出入较大,以至于后续的行车恢复也难以进行。其次,执行力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极个别部门懈怠职守,不及时服从上级的统一指挥,导致列车在分界口造成拥堵,或者随意修改车次编组,从而影响整个调度工作。 因此,首先要加强整个信息传递系统,使信息在所有不同工种的部门当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共享,各部门能方便沟通,除单线作业外,开设部门进行综合系统作业,以分析交叉因素产生的新问题,最后再反馈给各个单线,方便工作人员及时作出判断。类似于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只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才能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其次,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对车流路上实际用时的推算能力,使得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预测时间与实际时间偏差不会太大。 3.3 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 在统一指挥的调度当中,决策的目的性以及决策的执行程度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指令本身没有问题,却达不到如期的效果,或者指令本身就存在不足,上到指令下达者,上到执行人员,都是影响整个调度过程的关键。首先,要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工作核心,一切以大局为重,严格杜绝贪图小利的现象。铁路总公司要以提供服务为宗旨,严格下达调度指令,对部分拖延执行或者拒绝执行的铁路局进行整顿。另外,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基层执行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形成严肃的工作风气,部分职业性较强的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 3.4 更合理地编排列车的工作计划 对于列车的工作计划仍需改进,根据准则,在编排列车的工作计划时,列车交接的计划中应当包含车次、到点及开点时分、列车去向、车种别及空车数。首先确保用于编排的资料的真实性,拒绝空头计划,以制定有效的行车计划。其次,保证车次之间有足够的衔接,使机车运行平稳高效。在实际的行车过程中,严格遵守预定的编排计划,更不能违规运行。 4 结束语 国民经济在飞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火车也在飞快地提速,作为火车命脉的运输调度千万不能拖了后腿。虽存在问题但不能急于求成,技术整改要结合现实,制度也需逐步完善。另外,一切命令的意义在于执行,对于技术的改进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相关工作人员在职能和职业道德上进行严格审查。技术与制度两把抓,努力实现运输调度的统一指挥,将国民经济再推向新的高峰。 铁路调度论文:铁路调度工作有关问题探讨 摘要: 本文通过对铁路调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对安全、管理、基础等方面的表现及危害性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 调度;基础;安全;管理 0引言 近年来,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铁路调度、运输装备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含量显著提升,规章文电变化较快,施工频度增加,列车密度加大,运输环境日趋复杂。在调度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的情况下,调度基础及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适应新形势,不断强化调度安全基础管理,确保调度指挥安全,是当今亟待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调度安全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铁路行车调度,是行车工作的指挥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处理日常行车工作中有关问题以及在非正常情况下组织指挥行车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行车工作。它体现了铁路行车工作分级管理、统一指挥的原则。各行车有关部门和人员都必须服从行车调度,严格按照调度命令的具体要求进行工作,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调度命令方面调度命令的差、漏、错等惯性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抄收受令处所、受令单位上还有漏项,对调度指挥安全带来较大隐患;调度员责任心不强,错、漏、传命令;调度员对所辖区段设备不熟悉,错、漏、发调度命令;调度命令转达环节不规范等。 1.2 安全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个别调度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卡控不到位造成限速车辆缺少运行条件运行。 1.3 调度“结合部”安全卡控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与邻局(或公司)间存在分界口施工组织与管理沟通协调不足,跨局(或公司)机车交路变更、邻局(或公司)生产力布局调整过程中的文电转接下达、分界口调度命令的传承衔接等问题隐患较大。 1.4 调度业务素质与适应铁路新设备方面存在差距主要表现是调度员每天疲于应付日常的生产,忽视了对基本规章的学习。主要表现在有些调度员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和理解,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5 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与效率错位抢交车、抢卸车、抢能力是调度员的天职,但是在抢的过程中却蕴含着安全隐患。在处理效率与安全的矛盾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动摇了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 2调度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发生在调度安全上的种种危机,反映出了调度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管理职能作用不强专业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调度指挥动态的业务督导和技术保障力度不强,尤其是对安全的关键点卡控和盯防不够到位,专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缺乏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2.2 运输部门“结合部”安全卡控相对薄弱各系统、各单位之间以及调度台与调度台之间存在联系不紧密、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机车乘务员之间存在互补、互通、互控、互动不到位的问题。 2.3 规章制度有缺陷其中,既有制度不明确的问题,也有制度不落实的问题。 2.4 有的规章制度不随设备、作业条件变化及时修订,甚至《行规》的某些章节还不够完善。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调度作为铁路日常运输组织的指挥中枢,担负着确保运输安全、组织客货运输、保证国家重点运输、提高客货服务质量的重要责任。调度安全是铁路运输指挥工作的永恒主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调度安全基础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打牢根基,更好地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安全有序可控的目标。切忌把安全只挂在墙上,帖在网上,说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误区。 3加强调度基础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3.1 安全是铁路运输工作的生命线,安全不好、路无宁日,违章就是自杀、事故就是犯罪因此、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铁路调度部门干部职工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工作始终只有起点,永远没有终点的理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安全第一的位置不动摇,安全第一的导向不偏移,安全第一的标准不降低,以调度命令为控制点,确保调度安全;以安全信息处理为关键点,确保季节性安全;以施工组织为着力点,确保施工安全有序。尤其要卡死非正常情况下列车放行条件,接到任何危及行车安全的信息,现场情况难以判明时,要坚决拦停列车,并做到宁可错停,决不盲行。要建立健全调度员违章、事故危机高压线,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震慑违章、事故危机的苗头蔓延。 3.2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分析、评价、管理运输系统,优化“调度员―调度设备―现场环境(车站、司机等)”系统结构,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可操作性强的铁路调度安全保障体系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从规律的高度思考去调度安全管理问题。并坚持调度安全两手抓:一手抓安全技术教育,一手抓安全科学管理,切实加强调度安全管理工作。在调度所设立技术革新组,经常性的全员开展安全管理等专题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优化、升级调度管理模式和调度命令模块,对调度基础、安全管理、运输生产技术革新等方面做出成绩的班组和个人,要分别给予表扬和奖励,营造革新、创新、优化的氛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促进调度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升级,有效地提升调度指挥科技安全含量。 3.3 调度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从根本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充分利用交接班的时间,对班组调度员采取“学一条、留一条、问一条”的滚雪球方法,积少成多,各级调度员必须熟悉人、车、天、地、图,苦练业务过硬基本功,不断提高铁道运输专业理论和岗位技能,学好规章、用好规章。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以人的素质为核心的业务技术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约束为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其次要更好地规范调度员行为,抓好调度所以及各专业调度室、各工种调度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落实机制,使人的行为、群体行为、管理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坚决遏制干部作风不实和职工“两违”影响安全生产两大顽症。 3.4 安全管理要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尤其是针对调度命令错、漏、发以及违章作业引发的各种事故和事故危机以及惯性违章及差错,不定期开展挂图教育和事故案例分析,排出调度日常指挥操作、命令和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点,分层次实行有序控制。细而又细、严而又严、万无一失应成为调度员调度命令的最高境界。要在调度所醒目位置设立“点将台”,由各专业调度室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安全、基础管理等方面的热点、难点提出问题,指定有关人员限期答题,揭挂在点将台上,供广大调度员学习、讨论、研究和争鸣,最后由专业调度室公布正确答案,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抓好安全信息管理信息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车机联控信息、外单位反馈的问题信息都要认真分析,根据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切实提高调度安全管理的超前性、预见性。 4结束语 从建立健全调度基础工作入手,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采取微观到宏观、静态管理与动态追踪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专业调度室的作用,创新性地开展调度督查督办及落实工作,抓好日常安全控制,对出现的问题追究有关调度员和班组的责任,对一些疑难杂症和热点问题,开展百家争鸣,积极研究、共同提高,使危及安全和影响效率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防止惯性和倾向性问题反复反弹,防微杜渐,向精细化管理要安全,向精细化指挥要效率,只有这样方可确保调度安全的持续稳定。 铁路调度论文: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的风险控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中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承担着大部分的生产资料运输和人员运输。保证铁路行车安全是铁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调度员的行车指挥工作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依据,铁路行车调度员的个人素质、调度部门的管理水平以及调度岗位的设置等都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调度员的管理、提高调度管理所内部的管理水平、优化调度岗位的设置都是控制行车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行车指挥;铁路行车调度;风险控制;安全 0 引言 铁路运输是国家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资料运输的主要承担对象。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是提升运输管理水平、保障国家各项经济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础。铁路行车的安全性是铁路行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铁路调度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行车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经济建设事业中各项生产资料的有效运输,以及在旅客运输中保障铁路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要高度重视铁路调度岗位上调度员的思想管理工作。提高调度员的安全意识和个人素质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依据。 1 行车调度的重要性分析 铁路是我国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运输部门,承担着货物资料和人员运输的主要任务,铁路运输具有安全、快捷、经济等运输优势,是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组成部分。行车调度工作关系着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运输,是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铁路部门的行车调度工作是在特定的铁路行车范围内进行的行车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我国铁路行车与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的重要基础。调度员在具体的行车指挥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调度管理规范,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保障铁路行车的有效调度和铁路行车安全。同时,铁路行车人员在行使中要严格遵守调度员的管理工作,配合行车,提高整个铁路系统的行车效率和速度,确保行车安全[1]。因此,铁路行车调度工作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度工作的有效进行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 2 透视行车调度的安全风险 2.1 安全意识层面 行车调度员自身认识不到安全指挥行车的重要性,因此常常出现班中离岗、工作工程中精神不振、违章操作等行为。对已经出现疲劳驾驶的列车未能及时采取有效调整,为铁路行车指挥安全埋下隐患。 部分调度员,尤其是大多数新职员,认为只要列车行驶脱离自身管辖范围内,出现事故或没有进行调车工作均不是自己的责任。并未深刻认识到行车指挥员的真正意义,只局限于自身责任范围之内,没有从全局考虑安全行驶、安全指挥的意义。一旦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车辆损毁、阻碍铁路运输事业发展等。我国曾在2008年发生过一次重大列车行驶事故,足以引起铁路工作人员以及列车调度指挥员的重视,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列车行驶指挥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原则[1]。 2.2 安全管理层面 部分行车调度员在工作岗位中,作风漂浮、缺乏严格的自我管理。出现此种现象最多的是经验丰富、从事此行业多年的老调度员,以及新上任的部分年轻调度员,前者通常认为,自身从事此行业多年,有丰富的经验,有信心可以处理任何突发状况;年轻调度员则大都因为刚刚接触此行业,没有认识到行车调度员安全指挥的重要性。因此,常常对现场状况不加以了解,经常因为换岗时间到,而放弃目前做了一半的工作,且交接工作做的不到位,对列车及乘客安全不够重视。在自身管辖的区域及时间内,没有制定一个完成的计划,导致出现货车行驶顺序错乱的现象。列车运行计划的不严密,为现场造成了很多困扰,同时也为铁路安全行驶埋下隐患。 2.3 岗位设置层面 自从我国全面开展铁路局直管站以来,一直处于行车调度员少,列车行驶速度长、调度管理范围过大等问题,对行车调度指挥员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行车调度工作虽不繁琐,却责任重大,一旦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财伤亡等严重后果。尤其当出现天气恶化、修建施工、非正常行车等情况时,行车调度员长时间处于繁忙、紧张的调度工作中,偶尔会因为烦躁或其他原因,导致指挥不当,甚至手忙脚乱,此种情形不只会影响运输效率,同时对行车指挥安全造成一定干扰。因此铁路管理层应对行车调度员进行责任划分,明确规定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及权限,以免出现命令重复,或者遗漏某辆车的行车指挥,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提升行车安全率[2]。 3 控制行车调度安全风险的思考 3.1 强化安全意识 通过现实中的各种事故或其他的形式对调度人员进行深入的责任、安全意识的教育。使调度人员心中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的安全责任意识,保证铁路输送安全的责任与使命不断得到提升。工作过程中把始终遵循安全理念,调和好安全与效率间的关系,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完全的遵循,行车调度员的岗位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将“安全第一”的理念在调度员工作的全过程严格的执行。同时,调度所的所有科室不但要适时组织调度员进行规章制度的学习、运用,还要对调度指挥的方法进行良好的传授,宣传推广相关方面的有用的经验。此外,行车调度员的本身要进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精神的发扬与光大[3]。 3.2 加强安全管理 对施工、客运、罐车、军运等不同岗位的作业标准进行完善与修订,中心是“安全”二字。各工种在调度过程中要为调度员的指挥安全提供安全保障。有关科室人员要进行不断的配合、探索和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来提高调度员的素质与水平,从而培养出一支业务业务一流、吃苦耐劳,能保障铁路运输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值班主任、副主任对与安全有关的文件、指示等进行全面的指导与提醒,特别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主任或副主任要对调度进行检查与指导。各科室对行车调度台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调度台除当班调度员还要有一位包保干部,在遇到特殊情况下,有关部门要立即派出调度员进行指挥,协助作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提高调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评选出各类标兵称号等,对于优秀人员进行物质及精神的奖励,来刺激调度员的积极性[4]。 3.3 优化行车调度台 目前,行车调度台距离过远,行车调度台的作用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影响了铁路运输服务的效率,同时也给社会群众的出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切实解决行车调度台工作跨度大的问题,必须要尽快优化行车调度台,要科学的增设行车调度工作岗位,协调行车调度台和其他部门工作上的配合,提高行车调度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行车调度工作的工作质量,在行车调度工作相对繁忙的时间段,也能充分发挥出行车调度台的作用,同时避免行车指挥员忙中出错,有效降低指挥安全风险,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提高铁路运输的服务质量,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5]。 3.4 工作方法科学化发展 铁路调度部门应该重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强与信息管理部门与运输部门的各项联系,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来提高调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调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铁路行车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高行车安全水平。 4 结语 强化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提高铁路行车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应该从调度员个人素质的提升、铁路调度部门管理工作的加强以及调度岗位优化设置等各方面来进行铁路行车安全风险控制工作。要不断优化管理方式,调动行车指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思想认识上提升调度员对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优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调度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服务于铁路行车安全调度工作。
生态环境建设篇1 1前言 生态环境建设可概括为旨在改善并恢复相应生态环境的一切行动。从其本质看,生态环境建设大多可通过生物措施或工程建造改变环境现状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可通过调整水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水资源利用格局,恢复或更新水资源系统功能,达到恢复和改善相应的生态环境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水资源逐年恶化;加上国人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必须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尽管水文作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关系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目前水文监测的数据不够充分,致使某些局部问题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加之普通大众科学知识普及不够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我国对生态环境缺乏“全民参与”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生态环境建设的含义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活动对环境压力较重,加之人为活动已严重影响生存环境,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生存延续的保障前提。生态建设其关键在于通过对原有生态系统中各联系要素的研究,找出破坏原生态系统的原因或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因此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原有生态的简单恢复,更重要的是通过防治过程中发现自然生存规律,通过掌握自然生存规律,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自然界。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生态环境的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已变成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生态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对原有生态系统中各关联因素的研究、分析、治理,同时也包括了对自然生存规律的总结、归纳。因此,可以说生态建设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途径,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的科学途径。其具体内容不仅涵盖了以植被生态建设为主的如荒漠化防治、草原生态防治、水土环境防治等,同时也包括以工程改造为主的生态重建系统。其中,以植被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两大重点。 3植被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伴随着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各种破坏自然界的活动也在不断进行着,其结果则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特别是植被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可以直接影响土壤、水文、大气和生物等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连锁效应。因此,可以说植被生态系统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植被生态建设是以自然植被的种植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过程,具体包括了灌木植被、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等类型的植被建设。通过相关的监测数据及研究发现,森林植被建设是整个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这是由于森林覆盖面积广、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对生态气候的影响最直接。因此,森林植被建设不仅是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1]。森林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以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为基本原理:大气降水通过森林被部分截留并下降到地面,再被森林逐层吸收、分流、下渗,而被森林截留降水部分通过植被直接吸收,部分被大气水循环利用。对于森林植被,水文作用的影响非常明显,这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土壤渗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土壤渗透性强,这也使得森林植被的水文特点突出且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很明显,概括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1)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强的截留蓄水能力。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覆盖面积较广,因此对于大面积降水或区域降水,能够很好地涵蓄水分。同时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生长周期较长,其深层土壤的涵蓄能力更是突出。特别是复杂紧密的森林系统,其涵蓄能力比单层稀疏的人工林要强3~5倍。因此,我们应加强保护天然林,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2)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好的平衡径流河川的作用。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多样性,使得其对截流蓄水方面有着明显作用,而这也为调节河川径流的水文特点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突发性暴雨期间,森林生态系统庞大的涵蓄能力,不仅有效补给了地下水含量,同时也牢固了地表土壤,大大缩短了洪水峰值的出现时间;另一方面在季节性枯水期间,森林生态系统依靠自身的涵蓄给养,不仅保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同时也可以间接补给河川径流,大大降低了枯水期干枯的机率。(3)森林生态系统能明显减少径流总量,对调节大气温度具有显著作用。森林系统的水流散量与地面水分蒸散量的比例大小直接决定了其所在区域径流总量[2]。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在湿度较大的区域,森林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影响很小,因此森林系统对该区域的径流影响也较小。但是对于较干旱区域,森林系统可使该区域径流总量比例系数下降10%,明显改善该区域的大气生态和植被生态。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水土治理不仅关系到水文、土壤、生物等相关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更是植被生态系统改善恢复的关键,因此水土综合治理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究其本质,就是加强植被生态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植被生态对水土保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提高水土保持对植被生态的维护作用。所谓水土保持,就是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土地措施和工程措施等,以达到改善平衡水土资源的生态循环。水土保持对水资源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复杂植被生态区域,其生态建设效果也更加明显。(1)能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的截水效果,并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植被建设,不仅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截留蓄水的能力,增加地下水的蓄水量和调节河川径流的流水量,最终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积极改善相关的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物和植物的数量,最终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2)能显著调节江川河流的水文特性,并直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突发性降水区域,有监测数据表明,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能明显削弱洪水效应,特别是中小流域的区域,其削洪效应可达40%以上[3]。而洪水效应的削弱,不仅使得周边的农村田地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直接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生态、空气生态和植被生态等。因此,我们应加大水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水土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3)有效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明显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使水土和植被联系更加紧密,直接提高在降水过程中有效截留水量,从而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不仅能降低洪水爆发时的灾情,也可以减轻持续干旱时的破坏。有监测数据表明,目前通过对黄河流域部分区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已经明显减少了黄河径流总量,特别是7—8月黄河汛期期间,其径流减少量可达3%以上;同时显著降低了黄河洪灾的发生,改善了沿河区域的生态环境,使得水质、土壤、植被及生物等都有了“质”的提升[4]。 5尚需研究的问题 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植被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可以直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可以进一步调节生态环境。但是目前由于监测数据的缺乏或技术手段的不到位,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应证:(1)森林植被与水文气候的关系仍缺乏有效的监测数据论证。虽然现在对森林植被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数仍停留在森林植被与小范围水文特性的关系研究,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使得森林植被与大区域大气水文关系缺乏足够的有效数据。而这一点也阻碍了森林植被与区域水文特性关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森林植被与区域性降水,无法验证其二者的相互关系。再如对复杂的森林植被系统(主要指由于森林面积较大,包含2个以上气候带的森林植被系统),其与区域性水文特性的关系仍是通过小范围实验得到,因此也就阻碍了利用森林植被调节区域性气候的研究进展。(2)荒漠化防治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由于我国荒漠化的加剧,使得荒漠化防治成为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然而由于我国荒漠化研究起步晚,加之荒漠化研究缺乏科学的技术方法,使得荒漠化防治处于摸索试验阶段[5]。而荒漠化水土保持与植被生态建设的关系,以及区域水文特性与荒漠化植被的关系,是研究开展荒漠化防治建设工作的重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推进荒漠化防治建设工作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监测,力求遏制我国荒漠化的态势。 作者:和向东 王静波 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态环境建设篇2 从某种情况下看,只有加大力度对水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才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还有利于提高我国水资源的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完善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势在必行的。尤其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要求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刻不容缓了。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一)降水分布不均 根据最近十几年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存在着降水分布不均的情况,北方相对降水较少,尤其是黄河流域更是出现干旱等情况。降水分布不均,将会导致地下水的水位持续下降,那么将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威胁。此外,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也将会导致低下水位出现问题,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供水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用水量将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而且这种用水量的增加也将会使得供水结构发生很多大的变化。例如: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就将会使得供、用、排等关系发生很大的转变。尤其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水资源的供求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其实主要就是由于水资源的污染与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才导致了水资源短缺。面临这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也将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的速度。 (三)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除了降水分布不均、供水结构发生变化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阶段的水资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水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不仅仅要满足社会发展对饮水安全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满足经济的快递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供水和粮食的要求,以及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保持社会稳定的需求。面临我国水资源现状,对其加以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如何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水资源作为人类的万物之源,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想要更好的完善水资源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其次,要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接下来,要逐步加强水资源的修复功能最后,需要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资源建设。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 想要彻底的对水资源加以利用与保护,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指的就是全民加入到节约用水的活动中,每一个人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将节约用水的意识贯彻到生活当中。此外,只有全民加入到节约用水的建设中,才能够从根本上遏制水资源的再度浪费。例如:在农业方面,可以通过灌区节水改造、田间节水等高效工程来调整节水措施,进而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从工业方面来说,要推进一些节水技术改造,进一步来合理调整经济布局与产业结构,此外也可以推广循环用水,来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对于生活用水来说,需要强化公共用水管理,合理调整水价,推广城市建筑节水技术,进而来加强污水回收等问题。 (二)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 想要更加完善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要建设节水型社会之外,也需要建构水资源工程格局。所谓的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主要指的就是依照“三先三后”的原则,加快南水北调等工程建设,逐步的建构我国水资源工程格局,进而有效的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此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也需要建设一些水资源调配工程与水库工程,尤其是要加强西南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能力以及蓄水能力。总的来说,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因地制宜的实施水网连通,尽量的发挥水资源的调配工程。 (三)加强水资源的修复功能 加强水资源的修复功能主要针对的就是一些生态湖河的修复,通过对水资源的修复,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一些《规划》中曾有所划定各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上限,同时也要采取强化节水措施,控制用水需求过快增长,进一步实现对水资源的的开发与利用,来保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在水资源的承载力之下的,进而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资源建设 想要完善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加强水资源的修复功能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与我们的生活一直是息息相关的,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完善水资源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障,为此我国一定要抓紧时间对水资源状况进行改善,加强重点区域与地区的水资源安全保障,进而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得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成为了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之所以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最为主要的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希望自身可以生活在更好的环境中。那么如何加强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加强水资源的修复功能以及最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资源保障。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有新的看法。 作者:董欣 单位:阜新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生态环境建设篇3 1项目概述 云南省景洪市曼栋制胶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属橡胶加工产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生产量1.5万t标准胶,其中SCRWF全乳胶1.2万t,凝标胶0.3万t。产品原料为全乳胶和SCR10凝标胶。产品方案主要是生产SCRWF全乳胶和SCR10凝标胶供应市场需求。曼栋制胶有限公司生产用水来源于曼栋大沟,而曼栋大沟在南阿河曼肯村处修建拦河坝取水,曼栋大沟为勐龙镇水利灌溉引水项目,在建设渠道时为曼栋制胶有限公司专门设置了取水口,取水口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00°39′05″、北纬21°32′31″。项目在曼栋大沟取水后通过明渠和暗渠引到曼栋制胶有限公司的水池,供生产使用,取水渠道多余水流入南阿河。生活用水取自公司公路对面的水井,为浅层地表水。本项目生产废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的水体在厂区内用于修建明渠,出厂区后采用暗管排入南阿河。生活用水在项目区东北侧的住宿区使用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统一进行处理,经过处理达标后排入南阿河。分析范围内有曼岭水库等9座小(1)型、小(2)型水库及其地理位置见表1。 2项目的影响分析 2.1对水资源的影响 本项目从南阿河左岸的引水渠曼栋大沟取水,使河流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渠道引水量占南阿河取水坝可供水量的16.90%,对原河道的水体纳污能力影响不大,而本项目生产取水仅占渠道可供水量的0.14%,对周边水域及本流域的水资源特性无大的影响。因此,曼栋制胶有限公司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及其配置方案影响不大。 2.2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本项目取水涉及南阿河景洪保留区,主要分析渠道引水对原河道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影响。本项目涉及的曼栋大沟取水量占南阿河拦河坝的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0.50%,其余89.50%的水量直接下泄到原河道,被大沟引走用于灌溉,在农田灌溉后回归到南阿河,因此,对南阿河景洪保留区河段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影响不大。本项目用水量较小,对渠道原计划供水区域均无影响。 2.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最小下泄生态流量主要是为保证下游减水河道生态环境预留的生态水量,取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0%作为河道生态需水量。南阿河曼栋大沟取水坝的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9894.4万m3,折合流量9.48m3/s,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为2989.4万m3,折合流量0.95m3/s,曼栋大沟取水仅占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0.50%,取水坝下游河道远不止10%的生态用水量。本次论证最小下泄生态流量的确定,符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的规定:“对于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原则上按多年平均流量的10%~20%确定”的要求。南阿河流域属水资源丰沛地区,生态需水量按多年平均流量的10%确定,生态需水量的最小下泄流量是合理的。河道内未发现珍稀水生物、洄游性鱼类,南阿河曼栋大沟取水对水生态环境的整体影响不大。根据原环保验收时提供的2018年7月13日监测数据,本项目生产废水未处理前,悬浮物SS为36mg/L、氨氮NH3-N为9.63mg/L、化学需氧量CODcr为292mg/L,超标1~2倍。经处理后,悬浮物SS为17mg/L、氨氮NH3-N为0.311mg/L、化学需氧量CODcr为23mg/L,全部指标均达标,达标后的污水在生产期不定期排入南阿河。经分析,本项目退水方案可行。 2.4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表2为分析范围内规划年人畜用水量。南阿河曼栋大沟取水坝以下的分析范围内为农田和企业,在南阿河景龙村以上至取水坝之间无其他用水户,不存在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而在分析范围以下的区域,曼栋大沟通过灌溉后,有大量余水及灌溉回归水回归到南阿河,所以对下游的影响也比较轻微。本项目使用了先进的节水减污工艺,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全厂供用水达到平衡。按照生产用水分析得到的水量重复利用系数0.80,新水利用系数0.20。生产年用水量为22.572万m3,新鲜补水量为4.223万m3。经分析,本项目从南阿河曼栋大沟取用水量为每年4.223万m3,生活取井水0.125万m3,用水基本合理。 3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3.1制定完善的取水方案 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开展项目建设,要做好水资源情况的调查分析,制定完善的取水方案,保障周围居民用饮水安全。这需要在项目建设中做好全面的调查,深入到水源地进行勘察,掌握水资源情况,根据生产工艺特点,测算需水量,制定完善的取水方案,在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充足的水资源,确保项目有序运行[1]。 3.2制定完善的污水处理方案 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做好水污染的防范与治理。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环节,要编制完善的污水处理方案。根据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掌握污水成分,提出适宜的工艺与方法,用于污水处理,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以免影响水环境。积极推广运用现代化污水处理方法和设备,提高出水水质,适应不断提高的污水处理标准。实现设备的有效升级,改进生产采用的工艺,提高污水回收再利用水平,创造更多的效益与价值。 3.3做好水保护宣传 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运用,离不开人员的参与支持,因此要做好水保护宣传。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借助电视广播和微信等平台,面向群众和企业人员进行水保护的宣传,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贯彻落实节水理念,发挥人员力量,促进水资源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用水企业加强职工节水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从而提高用水效率和保护水资源。制定奖惩制度,实行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节约用水环境[2]。 3.4加强日常管理力度 基于生态环保任务与目标,企业要正确认识到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转变经营发展理念。强化日常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路径,针对管理存在的不足,采取优化与完善的策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到资源保护。若条件允许,可积极引进专业的环保技术人才,切实提高工程项目设计水平,做好生态保护细节的把控,有效指导生产管理活动,强化生产环节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探索有效的环保模式,及时淘汰老旧设备,推广应用新型环保设备,提高工艺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与影响[3]。编制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规范,明确提出生态环保工作管理与操作要求,由具体人员负责贯彻执行。 3.5做好水资源的储备管理 结合区域水资源储量以及季节降水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资源储备方案,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装置,进行水资源收集处理与利用。深入到水源地,开展勘测调查,掌握具体情况,编制完善的水资源储备方案。积极推广运用现代化雨洪综合利用技术,实现高效储水和水资源利用,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发挥水处理装置的价值与作用,借助污水处理设备与净化装置的力量,辅助处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果,促进持续化发展目标的实现[4]。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要以保障水安全为前提,结合建设的内容和特点,制定完善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案。结合实例,提出制定完善的取水方案和污水处理方案,做好水保护宣传等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美玲.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环境与发展,2020,32(10):192,194. [2]赵杰.浅析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当代化工研究,2020(19):94-95. [3]张如峰.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8):98-100. [4]于咏梅.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8):13-14. 作者:王智 单位: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西双版纳分局
核桃栽培管理技术篇1 现如今,随着核桃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核桃栽培经济效益,要深入研究栽培技术。通过实践探索,本文从土肥水管理、除草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不断提高核桃栽培水平,从而进一步促使区域经济发展。 1土肥水管理 土壤是核桃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营养来源。因此,为保证核桃的生长质量,要做好土壤管理工作。种植人员需按照核桃的生长阶段对土壤进行翻耕、除草等处理,以保证土壤疏松及营养含量充足。核桃培育人员需随时掌握土壤肥力、种植密度等情况,最大限度地为核桃提供生长所需养分,从而提高核桃品质及产量。 1.1施肥 肥料供给是保证核桃健康生长的必要保障。在核桃种苗发芽之前追加一次尿素。同时,要控制好树苗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量,对于一二年生核桃树种,每株所需肥料一般为25~30g,并在其树干周围设置4~6条沟渠并浇水。对于五年生以上的核桃树,每株需要500~1500g的肥料,施肥量可控制在2~3kg。以上仅为施肥的普遍标准,具体施肥量需视树苗实际生长状况而定。设置放射沟对核桃的生长作用较大,但要控制好其与树木主干的距离,在树冠以内切忌施肥过多。在核桃果实进入相对坚硬的阶段,可以开展第2次追肥。每600m2土壤中追加粪水1.50t、尿素0.03t及钾、钙等肥料各20kg,全面均衡供肥[1]。对不同生长期的树种,要施加不同分量的肥料。如果新树种曾经施加过土杂肥,那么到树种生长的第3个年头,可继续施加10~15kg肥料,而生长更长时间的树种需要肥料50~75kg。此外,在基础施肥的基础上,需相应增施1~3kg复合肥料,配合适当深度与宽度的沟渠,将肥料输送给核桃树种。此外,施肥时需综合考虑施肥时期与位置,在同一年份,要选用不同的位置进行施肥,同时注意改变施肥渠道的方向,尽量每年变换一次,并进行有序灌溉,以保证土壤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都能为其提供当期必需的养分,为核桃树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1.2灌水 核桃树的生长对水源的依赖性较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等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支持,即使核桃树本身对水分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但水分也需保持在60%以上,才能维持核桃树健康生长。在北方地区,冬去春来,正是土壤水分减少的时期,因此核桃种植人员需在此时加强对树种提供充足的水分,避免季节性干旱的出现,减轻冬季对树种生长的负面作用,同时做好春季来临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针对一二年生树种,其根部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不足,更需要加强灌溉。而6—8月要合理控制水源,以免树梢在发育后期生长过快。 2中耕除草 在树苗发育初期,耕种人员需定时对土壤进行松动处理,同时彻底清除多余杂草,改善土壤所含水分及养分含量。通常,实行间作是种植核桃较为规范的方式,如果没有实行,便需根据当年土壤中产生的杂草量及降雨量等情况,确定清除杂草的频率和规模。一般当遇到下雨、灌水情况后,种植人员需及时进行杂草清理,并随时掌握杂草的生长状况,全面控制杂草的生长范围和速度。每个自然年度至少要在开花后和进入伏天以前进行两次必要的除草工作。这两次重要时段的除草工作不但要深入,还需及时,切实控制杂草生长,以保证核桃树健康生长。 3修剪 3.1新栽树苗修剪 对于新栽的幼苗,要在每年3月上旬开始进行截干。截干的尺寸需严格把握,一般在距离地面40cm左右进行截取。合理把握截取的位置可以有效增强树木的生长质量,使新发的幼苗能得到更加充足的养分。在平原地区,还要掌握好定干的高度,一般控制在1.5~2.0m,获得树种的最佳生长效果。 3.2幼树修剪 对3~5年生核桃树需进行各主要枝干的修剪,一般修剪原则为尽量保留主干,保留长度在0.8~1.0m,而对分枝的保留长度一般控制在0.6~0.7m。 3.3成龄树修剪 对成型结果的树木可以分别在春秋两季、果实收获后进行修剪,重点修剪重叠枝、下垂枝或影响植物整体接受光照的枝条等,可以三四年进行一次修剪,合理控制树木生长质量。 4病虫害防治 对于核桃树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冬季、初春后,种植人员需针对阶段性出现的害虫进行集中治理。而在夏季,需要借助药物的作用集中预防病虫害,同时将出现病虫害的枝条剪掉、烧毁。 4.1化学防治 依靠化学药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消除病虫害,最大限度地保证核桃树健康生长,尤其针对一些顽固性虫害,更应采取药物扼杀方式进行控制。例如,对于草履蚧,在若虫上树初期,在核桃发芽前喷3~5°Bé石硫合剂,发芽后喷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00~6000倍液[2]。 4.2农业防治 一方面需从树木本身的抗病能力入手,通过合理安排植株的间距、增强光照等方式破坏虫害的生长环境,提高树种的抗病力。一旦发现树木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及时进行修剪,并将带有虫害的枝条予以烧毁,将病原控制在最小范围。 4.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在核桃树上利用较广泛的主要有昆虫、螨类、鸟类,核桃树虫害较为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虫椿象、捕食性螨等,较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等。例如,上海青蜂是黄刺蛾天敌的优势种群,一般年份黄刺蛾茧被上海青蜂的寄生率在30%左右[3]。 5结语 为了不断提高核桃栽培及管理水平,要重视从各个方面入手,不断进行创新与实践,从而才能进一步保证核桃种植的经济效益。 作者:高峰 杨会川 单位:宜君县核桃产业办公室宜君县太安国有生态林场 核桃栽培管理技术篇2 核桃有着非常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口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具有提升人们思维能力与记忆力的功效,每日适量摄入核桃,能够有效提升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率,达到保护人体血管的效果[1]。洱源县有着植被丰富、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等优质条件。洱源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发展理念,积极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加之核桃本身的污染相对较少,营养水平较高,这就为产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在退耕还林等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全县的核桃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山区乡镇的核桃林种植,实现了家家受益、户户得惠,探索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双赢之路。笔者结合核桃的特点,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旨在更好地推动核桃实现产业化发展。 1核桃栽培技术要点 1.1核桃栽培种植地选择 在核桃栽培种植的过程中,种植地的选择对核桃产量、存活率、质量等各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结合核桃的生长习性与标准要求,建议以土层相对较深、自然气候温暖、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来实施种植,区域温度则建议在8~15℃,同时以低缓且背风向的山坡地为园址,能够更好地满足核桃的实际生长需求[2]。 1.2核桃品种选择 目前,市面上的核桃品种非常丰富,而不同的核桃品种有着不同的生长习性,要实现高产,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首先,必须对种植地进行全面考察,充分了解区域的地质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对核桃的质量与产量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品种方案。根据洱源县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品种,主要有漾濞核桃(图1)、三台核桃、云新高原、云新303、漾杂1号、华宁大白壳、昌宁细香核桃等。 1.3核桃育苗与播种 1.3.1核桃育苗时期选择核桃通常在秋季与春季来完成育苗工作,具体需要结合当地的温度变化来确定。针对春季风沙较大、秋季墒情相对不佳的地区,建议在秋季进行播种。若选择秋季进行育苗,那么就不需要对种子进行任何处理[3]。为此,洱源县种植期间,因属于南方地区,多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核桃育苗,可选在温度适宜、土层较厚、排水良好的红壤土与沙壤,在春季土地复苏后即可进行育苗。 1.3.2核桃播种方法在进行播种时,建议采取畦播和垄作两种方法。在进行畦床播种的过程中,株行距必须控制在15~20厘米。在进行垄作时,必须首先实施整地做垄处理,高度保持在20厘米,宽度保持在50厘米,垄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在进行播种时,主要以点播为主,必须保证种子的播种沟与缝合线能够始终平行,注意露白一端为根部,需要朝下。在播种之后,即可覆盖5~10厘米的土壤。若采取畦播,那么可以稍微浅一些,垄作就必须保证达到标准深度,但仍然需要结合季节调整,即秋季需要深播,春季需要浅播。为了确保其达到较好的出苗效果,在进行播种处理之后,必须进行1次浇水处理。 1.3.3核桃播种量核桃的播种量通常是按照种粒大小、育苗株行距以及种子利用率来进行合理计算的。通常情况下,植株的株行距需要保持在15厘米×50厘米,即每亩地可设置8900个播种穴位。大粒种子每千克至少需要给予60粒,种子的利用率均根据90%来进行计算,即若采用大粒种子播种,那么每亩地最多需要165千克(图2)。 1.4嫁接方法 合理的嫁接位置,是保证核桃高产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嫁接位置应选取与地面距离保持1.2~1.5米的树体,挑选的范围也应当以树干为主,切断之后再实施移植。具体的嫁接方法有三种,(1)劈接:即将接穗的两侧分别削开一道口形成楔形,而砧木从中央区域直接劈开,切口与接穗削面的长度保持一致。将接穗插入到砧木的切口部位,确保双方的形成层能够完全对准。以塑料袋将其包扎严实,避免有水分流入切口部位。(2)插皮接:主要针对接穗与砧木双方的形成层均已经进入到了离皮活动阶段。高接之前4~5天,均需要根据相应要求来实现砧树嫁接枝锯头处理,确保树干基部能够更好地完成锯口放水,通过减少伤口的方式提升成活率(图3)。(3)双舌对接:这种嫁接模式对时间有着较高要求,通常在每年的12月上旬至次年的4月上旬完成,其中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的效果最为突出。在接穗处理时,主要选长10~12厘米,且带有2~3个饱满芽的枝段。通过嫁接刀将接穗下部以及砧木剪口部位分别切削4~6厘米的马耳形舌状切面。再在切面上部1/3处纵切深1~2厘米的切口,随后将砧穗舌状切面相对,使其插入到对方的切缝中,再以塑料袋进行充分包裹。若穗与砧存在明显的粗细不等情况,就必须确保其形成层能够保持一边对准。1.5嫁接后管理完成嫁接处理之后,必须重视接后管理,具体包括以下3点:(1)嫁接之后2周内,严禁给予灌水处理,且需要密切观察接口是否有积水情况,以免发生腐烂情况。(2)在完成嫁接后十几天,砧木上会开始发生萌蘖,必须及时将其抹除,以免出现养分被大量消耗的情况,若接穗并未完全成活,需要在砧木上部保留2个新芽,在8月份通过芽接法来对其补接。(3)新梢掐顶部嫁接新芽在生长到了30厘米以上后,必须及时对接枝条,避免影响新梢的生长速度,6月中旬在生长达到了60厘米之后,必须及时掐顶处理来促进木质化(图4)。 2核桃管理技术要点 2.1土壤管理 良好的土壤条件是保证核桃健康生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核桃栽培管理期间,必须对核桃土壤进行精细化耕作,这就需要保证土壤深耕和熟化,最大深度不得超出30厘米。针对面积相对较大的山区核桃园,从收获到落叶之前,必须将各种杂草、其他各种有机物与深耕犁孔结合在一起,确保土壤得以熟化从而实现对土壤肥力的提升[4]。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保证核桃树正常生长,还必须在树盘周围开展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免因雨水冲刷而造成核桃根部外露。 2.2水分管理 针对核桃栽培还需要重视土壤水分管控,进入灌溉期之后,必须结合降水、物候期以及施肥等情况来做出相应的安排。在生长阶段与旱季均需要给予充分的灌溉处理,针对降水量较大的月份,则必须及时开挖排水沟,以免由于园区内发生积水而导致涝害问题。 2.3整形修剪 经过长期实践后,发现休眠期整形修剪能够有效避免伤流期对树势以及产量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更利于养分的节约,从而实现对树势的强化,提升整体产量,但必须注意避开前一个伤流高峰阶段,即建议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实施整形修剪,但针对生长2~3年的幼苗,建议在萌芽前完成修剪处理。同时还必须注意结果枝的培养与选留,遵循“少疏枝、少短截”的原则,最大程度实现枝量的增加。但针对整形带以下的枝条以及各种非目的性的枝条均需要及时梳理,以免出现树形相互干扰的情况。 2.4摘心 针对生长时间达到2~3年的幼树,在进入枝条生长阶段后,需要给予摘心处理,提升枝条的整体老熟程度。通过连续摘心处理,还可帮助侧芽形成花芽,帮助幼树早结果、早丰产。在进行摘心操作时,主要技术要点为:(1)首次摘心时间设定在5月底至6月上旬,在新梢生长到60~80厘米,只需要将枝条的嫩尖摘除即可,在完成摘心处理之后,枝条会再次长出二次枝条,此时需要继续摘除新生枝条1~2片叶。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3~4次摘心处理,以便最大程度保证核桃秋梢正常生长,从而帮助侧芽花芽得以正常分化。 2.5施肥管理 为了最大程度提升核桃的整体产量与品质,就必须结合核桃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处理。在进行施肥操作期间,不仅需要确保其能够获得充足的微量元素,同时还需要对其施加相应的肥料,以确保核桃实际生长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对核桃进行施肥处理时,洱源县主要采用有机肥来替代化肥,保证核桃树也能够“吃”上有机肥,做到健康且环保。结合土壤的质地差异,针对核桃的幼树情况,每株施加农家肥5~15千克,若采用有机肥,则每株施加量保持在1~3千克;针对4年生以上的核桃树,若没有在上年秋季施加生态有机肥,这就需要在早春时节为植株施农家有机肥30~50千克,若采用有机肥则需要给予生态有机肥3~5千克。每年有机肥的施加量可以根据植株的生长势来调整。 3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核桃质量与产量的增加,必须对其实施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根据核桃树的喜好,给予更为科学的管理,更好地保证核桃的产量与整体品质,为广大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作者:解春丽 单位:洱源县茈碧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组 核桃栽培管理技术篇3 核桃的实用性和适性强、实用价值高,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核桃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果品。 1核桃建园 要使核桃苗木成林,必须建立核桃园。首先,要选择理想的园地,应选择土壤肥力较高、光照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段,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核桃的经济效益。 2栽植方式 为了让核桃达到高产、稳产,一定要从栽培品种、立地条件及管理水平几个方面进行。一般在栽植时以5m×6m或6m×7m为标准。 3栽植技术 要想使苗木栽植的成活率达到最佳效果,一定要选择幼苗的品种,只有栽好幼树才可使苗木最终达到壮树、早实、丰产的效果。为实现这一目的,要提前就打好基础,最好采用“三大一膜”的栽植技术,即挖大坑、施大肥、栽大苗和覆盖地膜。首先,要提前进行土壤熟化和增加肥力的准备工作。一般挖穴规格为80cm×80cm×80cm或100cm×100cm×100cm,定植穴挖好以后,将表土和充分腐熟的粪混合填入坑底,下层土和速效肥放于坑中上部。 3.1苗木在选苗的过程,必须选择优质苗木,且要求主根及侧根完整,无病虫害的二三年生的壮苗,并且要求高度达到80cm以上,地径不能小于1cm。 3.2品种和授粉为了让核桃相互之间更好地授粉,在建园时,一般都选择两三个品种,因为核桃为雌雄同株异花,雌雄花开花期不同。 3.3栽植在定植苗前,必须将苗木的伤根和烂根剪除掉,然后进行浸泡或者用泥浆蘸根,使根系充分吸收水分,以便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定植苗木时,要做到苗木根系舒展并且要分层填土踩实让根系均匀分布,培土到地面要相平,全面踩实后,给苗木打出树盘,再要弃分灌水,等到水彻度渗透后再将地膜覆盖。但一定要注意,在栽植时深度可以稍微超过原苗的深度,嫁接口必须露在外面。 4肥水管理 核桃对肥水要求高,即使是土层厚的核桃林,也要加强肥水管理。通常在发芽前或落花后,即7月上旬果实硬核期和土冻前分4次施肥,但在施肥的过程种一定要配合施用复合肥。 4.1施肥时间主要是指栽植前5a。萌芽肥(花前肥):一般在2-3月进行,施速效氮肥为主。稳果肥:花谢后至6-7月,施多元复合肥为主。壮果促梢肥:一般在秋梢萌发前追施,复合肥、有机肥配合施放。基肥:在果实采收后至土壤封冻前施入,以农家肥为主。 4.2施肥方法最好是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放,其方法主要有3种。环状法:以树干为中心,沿树冠周围开施肥沟,一般沟深15~20cm,宽30~35cm,肥料施放后上面覆土。条状法:在行株间开沟施肥。撒施法:可将肥料均匀撒于树冠之下,然后浅翻入土。 5整型修剪 5.1定干定干高度:为提前结果,应在栽植核桃时对其进行定干,一般为80~100cm。定干方法:一般是在整型带内选留主枝把其他枝芽全部抹除,按定干高度要求,留约30cm左右“整型带”对树干短截。 5.2树型培养在培养树型时,选留和培养侧枝,并对各级枝条的关系进行调整。核桃树型主要有疏散分层型和三主枝开心型。1)疏散分层型适用于主干形强的晚实类核桃。其优点为后期产量高、结实增长快;缺点是树冠大、需要的人工量大并且在前期的产量也低,栽植时不可太密,所以此类树型培养期长、见利相对迟。2)三主枝开心型适用于早实类核桃。其优点有成型早、树冠小、早结实、产量高,以及操作容易、效益高的效果。 5.3修剪一般对幼树修剪相当重要,因为期是整型的基础。要选留和培养结果枝,然后及时剪掉无用的枝,为实现核桃增产,现将其生长发育特点和修剪方法加以论述。1)一般把定植2a可以开花结实的,并且分枝能力强能抽生二次枝的且能萌发徒长枝的选为早实类核桃。2)在修剪时不但要注意培养好主侧枝、结果枝外,还要控制好二次枝,因为对紊乱树型的二次枝从基部剪除的话,结果枝上就发生多个二次枝,这时只能选择留强除弱,从而延长枝上生的二次枝。最好在夏季摘心,促其分枝和木质化。因为结果枝上仅抽生1个二次枝,在春夏季短截,培养成为结果枝组。由于幼树徒长枝发生的部位多在1~3年生枝条基部。具有年生长量大,第2个抽生果数多的现象,也可以通过摘心和短截方法来培养结果枝组,对紊乱树型的徒长枝进行疏除。对营养枝要进行处理,一般以长放或轻剪为宜,对直立粗长枝条进行拉枝处理,这样可以促进花芽形成,分枝数量增加,缓和苗木的生长势。最后,如果早实类核桃的密枝和下垂枝过多,则要去强留弱,及时疏除过密枝。核桃下垂枝(又称背下枝)春季萌发早,生长势旺,竞争力强,常造成主、侧枝枝头长势变弱,应及时疏除。总的来说,要想早点让核桃结实,对核桃幼树的修剪不能过重,也不宜多截,要多保留枝叶量,多在夏季进行修剪,多摘心、别枝、拉枝,以便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 作者:尤文 单位: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 摘要:科学的存货管理可以使企业相关利益最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使企业作出客观地决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弱、规模小,所以对存货进行科学的管理尤为重要。目前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主要的问题是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存货内控制度与会计制度以及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中小企业只有将存货管理的相关制度尽力完善,才有可能提高对存货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问题 企业中的存货归属于流动资产,中小企业的存货包括其在日常活动中拥有并且准备售出的商品、在产品和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等。存货管理是对企业的存货在与其相关的各方面进行管理。科学的存货管理可以使企业达到存货成本和相关利益最优化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能使企业领导者作出更客观地决策。李雪飞(2012)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状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指出目前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主要的问题是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存货内控制度与会计制度以及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余红梅(2011)进一步指出,中小企业只有将存货管理制度尽力完善,才有可能提高对存货管理的质量。从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阶段来看,大体会分为采购阶段、存储阶段和发出阶段三个阶段,每一具体阶段在存货管理上都有其不同的特征。 一、存货采购阶段管理问题 1.存货采购成本较高,资金占比大。存货的采购成本,包含采购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其他可归属于存货成本的支出。在中小企业中,存货的采购价一般由负责此事的职员和供货方协商,而后报请上一级领导核准。企业也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在市场对存货成本调研,领导仅凭相关的经验进行决策,经常被部属和供应商欺骗,仅凭从供应商取回的发票入账和报销,导致进行具体工作的两方相互勾结,赚取“背工”。2.企业的机构设置不完整,一些工作岗位被少数人操纵。中小企业的仓储主管通常都有核准采购和验收材料的权限,同时还负责对所购存货的保管。这样使权力太过集中,部门与部门之间、负责人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容易使企业的仓储主管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获取利益。3.中小企业长时间在固定的供应商进货,缺乏选择。企业长期与固定的供应商合作,使得企业不必动用人员频繁地调研,利于节省企业成本;但长远看来,由于企业长期不关注市场情况,将无法在各个供应商之间作对比并选择更适合的供应商。而且,与固定的供应商合作,一般会在部分货物上商定固定采购价格。当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市场价格与定价的偏差会导致定价脱离实际。4.采购计划不完善,资金浪费严重。中小企业对存货的需求量通常不会做具体计划,造成采购的混乱和资金的过度浪费。而且,中小企业经常会有临时性的采购需求,使企业的成本不易控制,导致成本偏高。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在采购货物时没有详细的计划导致不能明确责任,所以当发现货物不符或有意外的情况产生时,很难追究相关责任,最终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二、存货存储阶段管理问题 1.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保管情况差,容易造成设备毁损。很多中小企业采购的存货管理不善,摆放乱、混合存放甚至直接将存货存放在常被使用的部门单位,以致企业存货的存取和清查难度大大提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所以无力改善仓库环境,致使一些货物因为室内潮湿或没有定期清理的原因造成毁损。2.企业验收存货的时间过长,盘点不规范。有些中小企业对存货的验收时间并无明确的规定,致使存货的验收时间延长。此外,中小企业对存货清点并不规范,使得企业对有瑕疵的存货不能做出实时的处置。3.企业的存货储量过多,资金利用率低。为防止因生产货物过少而无法按时交货,中小企业通常会大量积存货物,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缓慢、资金利用率低。而且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往往没有充分利用仓库中剩料,这会使存货的资金占用率较大,造成资金的周转不灵。 三、存货发出阶段管理问题 1.存货发出计价方式不合理。存货发出时,可以使用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四种。个别计价法是比较精确的,但因为计算太过繁琐,所以被采用的几率不大。先进先出法要求存货市场价格稳定,对中小企业的市场话语权有较高的要求。中小企业还可以选用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有利于降低需求波动的影响,但计算出的数值不能很准确地反映公司存货的价值。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中小企业应当科学的选择适合自身的存货发出定价方式。2.企业对存货的领取无明确的规定,难以核实存货数目。在中小型公司存货管理的过程当中,各部门都是按其耗用领取相应的数量。虽然许多中小企业都在公司里设置了仓库主管,但由于职责不清,没有将存货领取制度化,导致存货可能产生账实不符。而且,一些中小企业在存货管理上有章不循、人情高于制度,无关人员随意进出仓库。 四、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 1.权责划分明确,做到权责到人。首先,企业应该划分清楚存货管理的相关权责,建立相对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使部门间能相互监督和制约。其次,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与企业存货的管理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健全企业轮值制度,通过轮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再次,企业应安排相关人员对竞争公司和市场进行定期调查,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并做出相应决策。如果企业需要采购的数目很大,可以公开企业所需货物的要求和数目,吸引供应商竞标,并在其中寻找最合适的供货方。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选取最适合的供货方、最佳的采购数量、最合理的采购时间,从而使企业控制机会成本、减少成本支出。2.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及时验收存货。企业应实时的验收购到的货物,仔细检查以免所购货物存在问题。在验收过程中,相关人员对所有的单据应进行仔细地核查,并检查采购的物品是否与公司发出的购货要求一致,然后才可填列单据。其次要做好存货的的仓储和保管工作,避免造成损失。从存货验收入库开始,必须将其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内保管,防止其遭到损坏。企业应当选取一种最为科学和合理的存放方式,保证货物从进库到出库能够完好无损。同时应制定严格的存货发出制度,以防造成混乱。中小企业应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权限,完善存货的出库手续,加强对存货领用的记录。对于大批存货的发出,应有特别授权。3.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相关决策。中小企业应关注存货价格的变化,时时关注市场动态,以便能够有效地分析相关成本的变化情况,从而达到企业存货管理的目的。当市场价格波动时,会使市场价格与其原本计划的价格出现一定的误差,企业应及时的调整市场策略和市场定价,必要时可以请有关专家提供帮助。对公司需购买的重要存货的价位应按一定的期限及时根据市场信息调整,以便采取及时的决策。 作者:王健栋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煤炭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和对策 摘要:存货作为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在企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存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广受企业的关注。本文针对煤炭企业存货中存在的特有问题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相应的解决措施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煤炭企业;存货;ABC管理法 一、引言 存货作为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在企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存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广受企业的关注。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企业中存货积累过多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厂房,而且还会大量的占用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所以为了避免存货积压形成的负面效应,必须实施科学有效的存货管理措施,切实降低企业平均资金占用率,增大现金流,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从而提升企业效益,助力企业平稳发展。存货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一环,是一种企业内部的自我协调、自我监督与制约体系,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贯彻经营方针政策,维护流动资产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卓越的企业存货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够很好的防止存货业务的错误记录以及舞弊行为的发生,还能高效的增强企业成本控制,平衡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企业低成本运行,提升企业效益。 二、煤炭企业在存货管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存货采购计划缺乏科学性毋庸置疑,采购计划是现代企业存货采购环节中的较为薄弱的一环。通常,企业的申购环节不是根据实际需要去申请存货采购计划,而是到快没有存货时才去申报,没有提前做好预算,可能导致存货申购过多,从而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也可能导致存货申购过少,导致供不应求等一系列问题。采购数量也是时多时少,完全凭感觉办事,进而忽略了存货的成本和占用的资金量多少的问题,未采用存货限额制度管理,库存量少时,造成订单送货延迟,客户不满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公司信用下降,造成不良影响;存货量多时,无人需要,堆积在仓库,严重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使企业自由资金流大大减少。就此角度而言,企业存货则相当于企业的一项负债,企业必须竭力保持低的存货保有量,才可能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第二,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由于公司出现频繁采购问题,管理人员对于库存占用资金情况不甚明朗或者较为忽视,直到出现存货大量积压,销售利润率严重下降,流动资金紧缺性显露,无形中积压了大量资金,这都会造成资金周转速度的减缓,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存货成本控制难度剧增。目前流行的寄售(Consignment)库存方式,也导致了煤炭企业库存量居高不下。一种情形为,客户(生产企业)要求供应商在自己合适的位置建立库存,这样不仅能保证材料及物料等的及时供给,又可以极大的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确保JIT供应的落实;另一种情形为,生产企业在客户(分销商或零售商)所在的地区资源库存放材料及物料,不仅能够提高响应速度,又大大节约了企业在产品库存方面的库房投资以及仓储管理费用。 三、煤炭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第一,注重存货采购管理计划的科学性。企业内部的存货采购计划性不足会造成存货多少不均或者缺乏规律性的问题,企业应加大以下方面的管理控制实现存货管理的优化。1.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对于采购计划、采购方案的制定,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就是要以销定产,合理控制预算。在选取供应商方面,企业要做好询价比价,确保货比三家,把握市场产品价格行情,并和相关部门组织好价格谈判,并汇报上级领导。2.采购物质验收入库。当采购物质到货后,库管人员要及时对货品做好检验确认,认真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好入库单,由保管、采购人员签字后登记入库明细帐。针对库存商品的出入库,可以设计出相关的表格。每类商品都有对应的规格型号,规格型号位于包装箱的右面,每一类商品的规格型号都是统一的。要求库存管理人员按照标准的入库单来进行入库,入库单上的数量要和入库的数量核对无误,金额要核对无误、规格型号也要核对无误。以后的商品规格型号肯定会越来越多,仓库管理人员也要按照规格型号加入入库表里,对应入库。每周仓库管理人员要给财务人员一份入库单。仓库管理人员也要按照规格型号加入出库表里,对应出库。根据每一张出库单要对应商品的出库,出库单上必须写明用途。出库的数量、金额、规格型号都要核对无误之后才能出库。仓库管理人员要特别注意一下,来提取商品的人只能是指定的负责人,否则不可以把商品交给其他人。每周仓库管理人员要给财务人员一份出库单。要求每一次的入库和出库都要写日期,具体哪个存货出库、是出库还是入库、负责人要签字,左边签领取人或者入库人的签字、右边写仓库管理员的签字,两个签字必须要签,不可以代签、补签、不签、漏签。对于库存商品,要进行定期的清点和检查,在日期一列填写当天清点的日期,仓库写明出库名称、清点人必须在最后签字。每次清点表格需要给财务一份做备份。第二,降低存货库存量,采用ABC分类控制法。ABC分类控制法适用于存货品种比较多的企业,比如煤炭企业就较为适用。例如某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的存货种类比较繁多,有大量的原材料,和各种产成品以及其他存货。有些存货数量少但是占用金额巨大,有些存货数量多但是所占金额不大。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ABC控制法,按照存货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个等级。一是对A类存货的控制,要计算每个项目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适当的尽可能的增加订购次数,以此降低存货量,并降低存储费用及相关的资金占用;同时,还可以为该类存货分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以加强日常控制。二是对B类存货的控制,也要事先为每个项目计算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同时也可以分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来反映库存动态,但要求不如A类严格,只要定期进行总体性的检查就可以了,以此来降低存储及管理成本。三是对于C类存货的控制,该类存货数量较多,单价较低,存货成本也较低。可以适当增加每次订货数量,以此降低订货频次,对这类物资日常的控制方法,一般可以采用“双箱法”等一些较为简化的方法来进行管理。 作者:郭海娟 单位:山西焦煤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企业存货管理初探 摘要:存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的经济资产。它与企业生产流通中的实物链、资金链、信息链这三大链条密切相关。目前企业三链存在着内控不健全、库存资金占用过多、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为此,必须要做好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运用、JIT采购法的实施、信息系统的整合。做好三链整合,加强存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迈向更高的台阶。 关键词:存货管理;三链整合;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存货的优化管理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与运用效率,能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决定了企业的成长速度。企业在存货管理中,经常面临在库存成本与及时供给不能协调的窘境中,在追求能够满足企业生产与销售所必须的存货库存量的同时尽量避免库存量的过多所引起的库存维持费用,防止造成存货积压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是每个企业追求自身的订购与存货成本之和最小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仅仅关注自身的成本—收益状况,而忽视整个市场发展动态以及与自身企业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解决信息分割、孤立的问题,消除个人主义理念,实现共赢局面,合理整合存货管理中实物链、资金链、信息链,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将信息及时传达、共享给所需用户,树立集成化的管理思想,从而建立一体化网络,降低存货成本。 二、三链整合的必要性 (一)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物链——存在记录虚假、内部控制不健全 采购环节中企业制定的有关采购定价不符合内部控制相关约束的条例;验收环节中部分企业负责采购与负责审批验收的人员为同一人,违反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存储环节中部分企业由于采购不合理,导致存货积压增加了存货管理成本。 2.资金链——存货占用流动资金,企业周转速度下降 部分企业库存量常年积压过多,不仅导致仓储成本变高,而且可用的日常流动资金也会减少,这会形成资金短缺的恶性循环。 3.信息链——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档案库 由于企业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情况等相关信息未能充分收集,没有选择适宜的供应商,可能导致企业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了质量低劣的物品。 4.信息孤岛 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企业虽然在内部实施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局部信息化应用,但是因其内部各个独立的信息岛之间出现了不能满足的信息沟通需求,而致使系统本身缺乏满足新的信息共享需求的能力。 5.管理制度落后 存货管理在三大链条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与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的不完善、不科学有关,如企业在实物链上,在收发存等多个环节屡次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有较大的漏洞和执行的力度远远不够。 (二)三链整合失败的原因 目前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在三链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企业内部出现的共同的、频繁的漏洞之间的有机联系。现阶段企业存货管理的三链整合进入了瓶颈期。其原因如下: 1.缺乏信息系统整合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不是各自为营的竞争场所,所以企业应从整体角度出发,寻找高效方案。供应链上的各企业要想协调好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必须做好信息集成这一基础工作。信息集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的完全公开、透明化也是各个企业能够彼此信任、合作的基础。在传统的生产企业模式下,由于供应商对自己提供的物料比购买该物料的企业对物料本身如质量等信息掌握的更清楚等信息不对称现象,就会导致信息优势方如供货方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整个供应链的企业都处于低效配置状态。于是,信息共享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它能够确保供应链被真实的顾客需求所驱动。 2.未能建立整体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如果每个企业都只是站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选择战略举措,企业内部发展则会相当不协调。企业要想做好存货管理的三链整合,必须要投入足够的人、财、物。进行三链整合需要各个部门高效合作来使企业的实物链上的物品库存量保持在能维持销售的最适宜的平衡点,使整个行业实现最优竞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就是在成本最小化的情况下,致力于以最优惠的价格将最适宜的商品在最合适的条件下出售给客户,它摒弃了传统的仅仅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的观念,它要求在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通过信息集成等手段实现信息共享,降低库存成本,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三、三链整合的措施 (一)改善链条节点的运行 1.实物链——建立科学的控制机制,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根据企业自身采购、验收、存储和销售流程的特点,使企业的采购、财务、仓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制约彼此,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循环机制。 2.资金链——降低库存成本,盘活企业流动资金 资金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养分,而存货则是影响养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存货管理不当则会使企业因缺氧而失败。企业在详细分析市场动向过后其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在内部实施“订单式管理”,制定好合理的生产计划以降低库存积压;同时,对于已经积压的库存,企业要做好市场调研,使企业的库存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确保在整个生产流通环节的资金效用能够得到最大化。 3.信息链——完善信息档案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将待选供应商的生产规模、价格区间、资质信誉、技术能力、配合能力、售后服务等信息都要进行综合考虑。供应商的选择能够对企业的产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应选出最为合适的供应商。企业应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建档,通过考虑客户信用状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状况等不同设置信用等级,从而可以减少赊销风险。 (二)整合优化全链条的运行 从长期角度来看,要想持久的提高库存管理效率,我们必须要进行三链整合。 1.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 供应链管理既能够将与企业有关的上下游公司囊扩进供应链之中时扩充了企业的战略视角和组织范围,也能通过该供应链提供的关于企业的库存、订货需求量等相关信息及时被供应商关注了解到,保证了供应商在能够及时供货的同时考虑到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时间等限制因素时来合理安排符合最优生产的时间和计划。所以,在供应链的大前提下,目标企业可以不用像传统的企业那样维持很高的存货水平而且供应商也能够减少自己的生产成本。供应链本身不仅是条有价值的链条,它还是一条能为企业带来增值的链条。 2.准时制采购也可称为JIT采购法 它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零库存,减少库存成本,盘活流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准时制采购是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互利互惠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在生产时按照当下所需要的量立即向供应商提出采购,且供应商能够按时、按质、按量的提供货物。准时制采购是企业与供应商整合三链条件下的一个创举,虽然目前运用尚不成熟,但只要双方本着共赢的思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制定好采购计划和完善应急处理方案,相信最终能在实物链上减少库存,增加企业的资金流通能力。 3.整合信息系统,优化全链条 通过整合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反复的劳动投入来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尽量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将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互通有无,通过共同开发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则会减少信息孤岛等现象,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就都能实现。在共同的信息平台上供应商可以通过关注该平台随时获取相应企业的库存信息;企业也可以查看该信息平台了解并获取供应商同步的生产信息和完工状态。这样,倘若客户的需求或生产计划临时有所调整和波动,则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此改变传达给供货企业及其供应商,它们就可以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来降低因信息滞后带来的库存成本。企业在准确的了解到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合理下达物料需求和生产计划,及时准确的为客户提供所需产品,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了解供应商和客户,也减少了库存积压成本,同时使供应商和客户也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动态和物品、信息及资金在整个供应链上的业务流程,使企业的成本最小化转持续高效。此时,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企业、客户的库存成本都大大降低了,实现共赢。 四、结语 重视企业的存货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所必须坚持的长期发展战略,存货管理就是指企业在既不造成货物过剩导致积压在仓库里造成浪费,又能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将货物库存数量控制在适合的范围之内,也就是用最经济的方法来实现存货恰到好处的管理。当下,我们更要将企业置身与信息化的大环境之中,通过新技术网络媒体的力量,勇于创新,勇于实践,逐步解决企业存货管理的难题,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使企业能焕发生机,长久经营。 作者:张涛 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汽车维修企业存货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的前景也是十分的广阔,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维修行业中,想要生存并且发展需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的管理,而汽车维修企业的存货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是重点,本文针对汽车维修企业的存货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汽车维修企业的存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汽车维修;存货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私家车的数量更是呈现剧增,与此同时汽车维修行业也是进入了黄金时期,不仅要对外做好服务,同时对内也应该做好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企业的存货管理则是汽车维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更加科学的存货管理才能够让汽车维修企业的效率更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汽车维修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存货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中,大多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因此在存货的体制上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些中小型的企业对存货的入库、采购、保管等都有着一些简单的规定,但是没有形成完全的体制,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工作人员在对存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不完全按照规定进行,可以说仅有的存货管理体制的可操作性是比较差的。 1.2货物存储方法不合理 对汽车的维修技术含量较高的,因此一些汽车维修零件也是比较贵重的,在存储和保管的过程中也需要经过正规的管理。汽车的配件大多是一些金属制品和橡胶制品,对于这些汽车配件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保管,就会导致这些汽车配件发生化学变化。其次是汽车配件的形状和规格的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管理,还有一些汽车配件对于温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存储的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加以控制。因此汽车货物的存储方法是比较重要的,而在中小型汽车维修企业中对于存货的管理方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配件都是随意摆放,各种类型的配件混杂在一起,寻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样就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影响了仓库的整体性。 1.3废弃货物未及时处理 因为汽车维修企业存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因此在在保管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因为自然因素而导致的损失,这些废气的汽车配件导致企业的经济产生了损失。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汽车配件在采购入库的过程中因为型号、质量以及包装等问题需要进行退换货处理。这些废弃的货物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会造成汽车配件仓库的堆积,减少了配件的存储空间,对企业的流动资金也是一定程度的占据,影响了企业的运营。 1.4存货管理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对于汽车存货仓库管理员的位置来说,不仅需要懂得如何科学的管理仓库中的汽车配件,同时也需要对每一个汽车配件所熟悉,没提出一个汽车配件能够熟练的辨别,同时快速的寻找,这样才能提高汽车维修企业的运行效率,在对汽车配件的管理过程中也能够按照其性能、型号、重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等进行分类管理。然而在当前中小型企业中的存货管理员大多是不专业的,对于存货管理知识也是比较的缺乏,只能简单的辨别一些汽车配件,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汽车配件的存货管理效率。 2.提高汽车维修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 2.1完善存货管理制度 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是一个汽车维修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维修行业中生存的根本,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应该有着明确、具体的规定,从一个汽车配件的入库到保管然后到废旧配件退换等都需要有着严格的流程。与此同时汽车维修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来企业的内部存货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从采购、销售、存货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信誉。 2.2确定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方法 合理的存货方法是能够对各种汽车配件进行分类,根据其材料、体积以及性能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整理。首先应该让汽车配件的存货环境保持干燥、通风,这样才能够为汽车配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其保管。其次是根据汽车配件的各种型号进行架位号管理,保证每个汽车配件与其编号相一致,对每天出入的汽车配件进行登记处理,以便在对账和进货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数字。第三是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尤其是一些容易破损、老化的汽车配件更是如此,这样才能降低企业存货中的损失。最后需要对一些汽车配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特别是防锈和防潮工作,从而避免因为这些因素而导致的损失。 2.3及时处理废旧货物 我们可以大致的将废旧的汽车配件分为两类,一种是不能直接用来维修汽车的废弃货物,另一种是需要经过加工或者是维修才能应用到汽车上的货物。因为汽车配件大多数是属于金属制品,因此不能随意的丢弃,避免造成金属污染。因此汽车维修企业应该根据废旧配件的类型进行科学的处理,一些不能使用的配件可以通过分类进行回收处理,而一些需要加工才能使用的配件最好是与客户协商降价维修处理,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企业废旧货物的处理效率,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2.4提高存货管理员的专业素质 存货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汽车维修企业的存货管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以此在选聘存货管理员的时候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选拔。同时在企业的内部可以建立对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对存货的管理水平,充分的了解汽车配件的性能,定期对汽车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测,对于一些规格和质量不过关的配件需要进行及时的退货处理,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总而言之,汽车维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汽车维修企业更加应该提高自身存货管理效率和质量,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将企业的具体目标逐一实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加强。 作者:王秀红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制造企业存货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 存货是企业的重要流动资产,存货的管理不仅有助于防止存货业务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发生,还能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实施低成本战略。存货的计价和相关销售成本都会对利润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期末库存价值的高估虚增税前净利润,低则相反,期末存货单位成本核算不准确,很有可能导致销售价格低于实际成本,长此以往,企业很难持续经营。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在存货(不包括在产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提出改善中小制造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存货;管理;模式 一、中小制造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管理层对存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是认为只是管库房,只要把货物管好不丢失就可以了,所以人员素质偏低,对入库存货认识不全,不了解存货名称、规格型号、性能等基本特征,造成领用和保管困难,给企业造成隐形损失。二是全供应链成本观念有待提高,公司只是重视运输、仓储、采购成本等显性成本,对物流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机会成本损失等隐性成本重视不够;三是由于部分存货管理员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不能明确区分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在使用ERP系统时混淆存货与固定资产界线,造成当期成本不实,影响损益的计量。 2.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制度执行不彻底,职权划分不清。第一,岗位职责分工不明,不相容职务不能分离。中小制造企业普遍由于人员的限制,仓储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有时一人主管采购、验收、入库、发出,存货收、发、存活动相互监督作用弱化,内控形同虚设,资产管理风险较大。第二,原材料的采购询价制度不完善,企业没有能力或没有精力对供应商的报价做市场调研,容易给采购人员提供赚取“回扣”机会。第三,许多仓库主管在仓储管理方面的知识较为丰富,而对原材料质量知识却比较欠缺,在原材料验收这个环节,只是单纯从数量上进行验收,对于质量方面是否符合要求也只能从表面上观察,只有在存货投入使用发现质量问题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3.注重存货购买前的货比“三家”环节,忽视存货的仓储管理。存货购入后的验收、保管、领用与报废环节不能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有些品种存货积压、有些品种短货或保管不善,造成大量的实物浪费和资金占用成本提升。 4.存货会计监督弱化。第一目前许多中小制造企业使用ERP系统,企业的存货管理使用相应的存货管理模块,存货方面的会计凭证直接由该ERP业务模块的最前端生成,财务人员不再进行相应的业务录入工作,该类信息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业务部门内部的监督与自律,因此在存货管理等环节上出现了会计监督的缺失。第二使用了ERP存货收发存系统,谈不上管理。首先是仓库人员同时保管实物和负责登录收发存,后续没有审核人员,如同出纳同时保管现金和登记会计账,而没有他人监管,账实相符的勾稽管理(制度)虚设。第三,流程不清、手续不全,事后再补手续的现象。 5.企业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容易导致存货不足或部分积压。存货使用部门提出计划,不负责采购;采购及保管(仓库)部门按照计划采购,不管使用;财务部门不管使用也不管采购,由采购人员报销采购物品时,凭着订单、发票、验收单等原始凭证及合法的授权批准作相关账务处理,互相之间缺乏有沟通,发生积压或缺货时,生产、采购、销售、设计物料等部门间协调困难,相互间扯皮现象严重,使企业存货管理不能形成一个高效率闭环流程。 6.存货管理观念需要更新,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第一对现金、银行等严格管控,而对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材料配件等管控重视不够。第二存货管理中,注重了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但对存货的价值管理重视不够。第三粗放型的存货管理手段,使企业存货期末价值不断加大。部分存货已经在仓库“守候”一二年的时间,流动资产不“流动”了,占用资金量大且资金成本高,也增加了存货减值风险。第四存货管理未能将企业内部物流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各部门、车间各自都有自己的“仓库”,使已经出库但未耗用的部分存货失去控制。 7.存货计量方法选择随意性大,造成实际价值不准确。第一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不够合理。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管理要求、存货的性质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中小制造企业存货各类繁多,价值差异大,很难实行统一的存货出库计价法,存货计价的有一定的随意性,由此可以调整产品成本,从而给调整当期资产和损益带来空间。第二存货的期末计价,根据会计准则要求,资产负债日,存货成本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实际情况是,中小制造企业由于存货种类多的因素、专业力量的限制、业绩和考核指标的要求,一般不做期末成本价值的重新计量确认工作,或是象征性的做期末成本计量工作,使资产负债日的存货成本不实。 8.存货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只重视储备的存货安全,对于仓库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仓储设备安全投入、仓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及执行等方面重视不足。 二、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1.对标管理。选取同行业优秀企业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从而达到不断改进存货管理,降低存货成本,提高流动资产的比率,从而为企业贡献价值。 2.加强对存货管理关键点的风险控制。首先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发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保证流动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至少每年末全面盘点一次,盘点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盘点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闲置等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查明原因、落实责任,纳入企业整体考核范围。 3.强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首先建立供应商情报信息系统,建立供应商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对合作方信誉、资质等级管理,每年进行动态的评估。其次建立可靠的供应链。通过该供应链可以扩展企业的边界,减少交易成本和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合作双赢,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4.提高对存货管理的认识。首先培养和招聘存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作好存货管理的首要条件,有了过硬素质的人才,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得以及时和充分运用提高。其次作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做好存货流程管理,提高全体员工存货管理意识,在存货的计划、采购、运输、入库验收、储存、领料出库、库存保管及财务价值核算管理等每一环节紧密协作,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神闭环系统。 5.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ERP存货供应链的功能。ERP的库存管理子系统帮助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盘点、补充订货和生产补料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物料积压或短缺现象。做好存货的分类管理,使用ABC分类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呆滞物品。注重运用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进货时间,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存货管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如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等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保证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作者:董文忠 单位:陕西长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 本文根据企业存货管理的流程,分析企业在存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存货管理;采购;存储;领用 存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持有的准备销售的产品或者商品,为了出售而尚处于生产阶段的半成品,提供劳务过程中所耗用的物资、材料等。由此可见,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以及商品和周转材料都是企业的存货构成部分。作为企业的流动资产,一方面,存货的数量充足能够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顺利开展,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及时应变,获得商机;另一方面,存货的存在难免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不仅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还可能会由于存货的管理不善、市场价格下跌等因素导致存货贬值的风险。 一、存货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存货的业务流程分类,存货管理主要涉及到采购管理、储存管理和领用管理三个阶段。 1、采购管理 存货采购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请购存货。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物资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向三家以上的供货商进行询价,将询价结果作为选定供货商的主要依据,并设计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相应的主管人员签字审批。 (2)签订存货采购合同。主管领导应该对采购人员的权限进行授权,授权的内容必须已经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采购人员按照计划签订合同,不能随意变更合同内容,合同的副本应送会计和计划部门审核价格并留存。 (3)验收存货并入库。验收部门应该对收到的货物与订购单的要求进行比较,只有相符才能收下并验货,货物验收无损后,编制一式多联、预先编号的验收单作为验收商品的依据。 (4)编制付款凭单。货物验收入库后,应对购货单、验收单和购货发票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并编制付款凭单。付款凭单经过审核后,连同每日的凭单汇总表一起送达会计部门,作为编制记账凭证和相关明细账、总账账簿的依据。 (5)付款。公司付款之前,应该对付款条件和资金的充裕性进行检查。签发支票时,登记支票簿和日记账,保证每一笔款项的支付及时登记。支票签发后,连同相关的发票、合同凭证经过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将支票送达供应商。 (6)会计记录。根据付款凭单、支票簿、付款日记账和有关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账簿。 2、存储管理 存货在存储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工作。 (1)合理存储已验收的存货。存货的保管工作应该与采购等工作相分离,降低未经授权的采购风险。存放存货的场所应该相对独立,限制无关人员接触存货,防止存货发生损失。 (2)存货盘点及处理。存储存货应该做到账实相符,这就要求仓库保管人员应该对存货进行定期盘点,编制存货盘点表。对于缺少的存货,要及时上报,并寻找存货减少的原因。 3、领用管理 存货领用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审批存货领用计划。生产计划部门通过对销售预测和存货需求进行分析,结合顾客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并决定需要的存货数量,填制存货领用单,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向库房领用原材料。 (2)发出存货。仓库保管人员审核存货领用单后,并经双方检查发出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确认无误后签字。材料发出后,保管人员要按照计划价格标明数量和金额,登记材料卡片,然后交由存货记账员记账,随后将材料卡片、发料汇总表等定期送往财务部门。 (3)核算领用的存货。仓库保管员在存货发出后,要及时登记存货台账;财会部门按照存货记账员的发料汇总表,根据用途对存货进行汇总分配,汇总领料单,分摊材料的成本差异,分类制证,登记相关账务。 (4)稽核领用的存货。为了保证存货的安全、记录的准确,企业内部稽核人员应该对审领料单进行审核,核对收发凭证和存货台账,并检查存货领用的会计核算是否准确。 二、当前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存货会计核算不健全 很多企业在存货的核算账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没有正确的反映存货的实际情况。以存货初始计量为例,存货的采购成本应该包含从采购到入库前发生的所有支出,即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而有些企业将一些不属于采购成本的项目计入了采购成本,如增值税。采购货物的增值税是企业计算增值税纳税额时可以抵扣的部分,应该确认为进项税,不能计入采购成本。自制存货发生的非正常的费用,如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用,也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很多企业却将自制存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非正常费用,统统计入了存货的初始成本。另外,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存货不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存货成本;对于发出的存货,按照不符合新会计准则的后进先出法进行计价,这些都是现行企业在存货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弊端。 2、企业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第一,缺少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存货的流行性较快,特别是原材料。过少的存货满足不了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过多的存货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和仓库,还可能因为存放时间过长,超出了保质期范围,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很多企业在进行存货采购时,首先由使用部门进行申购。实际操作时,使用部门并没有根据填报申报计划,而是凭感觉、凭经验进行申购,甚至有时在存货不足时才进行申报。由于时间紧急,往往不能对存货需要量进行科学的计算,导致提出的采购计划不合理,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第二,存货管理的职责分离不明确。在进行存货采购时,从供货商的选择、存货的接收、存货的入库等工作都是一人完成,入库价格也经常发生变化,甚至以采购员的口头报价进行入账,这使得采购工作无章可循,为暗箱操作提供了温床。在进行存货盘点时,由仓库管理人员填写盘点单,并对存货进行验收,增加了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3、存货的验收、存储和领用机制不健全 第一,存货验收是存货入库前的重要环节,而很多企业对存货的验收力度不够,导致存货的质量、型号等很可能与企业的需要不相符合,给企业带来损失。第二,在存储存货时,企业没有按照存货的性质对存货进行分类,对所有存货进行统一管理,没有对重要存货进行重点控制。对于当天领用没有使用完的存货,往往放在各个生产点,疏于管理,不利于详细了解存货的实际存储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存货有一定的保质期,不进行分类管理,容易混淆期限不同的各种存货,使得有些存货在保质期限内没有被使用掉,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三,很多企业没有设置严格的领退料制度,且存货领用环节的控制比较薄弱,导致很多企业在材料领用环节,存在很多材料被盗或者被私人占有的问题。另外,很多企业的产品销售一般从接受订单开始,由于接受订单的时间间隔不一,存货发出时间也不固定,不便于对存货进行严格的管理。 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企业存货的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应该利用正确、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对存货的整个流程进行合理的反映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遵守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职位上配备与岗位相适应的财会人员。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对存货整个流程的会计核算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能够根据会计准则进行合理的账务处理,保证存货账务处理正确、真实、合理。 2、建立健全企业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加强存货的采购管理。存货成本构成中,储存成本和订购成本是相互矛盾的,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有通过寻求最佳的经济订货批量来使得采购成本最低。因此,企业应该与供货商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定最优批量和对双方都有利的价格,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供需方的双赢。在寻找合适的供货商时,企业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估供货商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供货商货物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地理位置是否便于运输等等,并把评估结果告知供货商,让供货商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供货商的供货速度和质量。要严格杜绝企业采购人员私自与供货商协商以回扣的方式确定供货商的现象,防止采购人员徇私舞弊。第二,要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控制。企业应该合理设置采购及相关工作的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在不相容职务之间形成制衡机制,确保办理存货采购业务的职位与其他职务相分离。例如,负责存货采购的人员不能私自敲定供货商,负责仓库管理的人员不能对存货进行盘点等等。 3、建立健全存货的验收、存储和领用机制 第一,完善存货验收机制。有些存货的专业性比较强,仓库管理员可能难以辨别存货质量好坏。企业可以聘任一名对存货有专业经验的人与仓库管理人员一起进行存货的检验,通过相互监督,防止仓库管理人员徇私舞弊。在进行存货验收时,必须保证存货的质量、型号与采购合同一致,然后才能填写存货入库单。第二,完善存货存储管理。企业应该按照存货的类别、保质期等性质对存货进行分类排放,方便存货的领用。仓库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及时发现存货的问题,如存货短缺、临近保质期等。财会人员在年底应该抽查存货盘点表,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产生价值或者没有转让价值的存货,要上报主管领导,根据领导意见,与仓库保管人员共同处理存货,并相应的调整存货账务,保证账实相符。第三,完善存货领用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存货领用制度和退料制度。要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安排原材料的领用,防止造成少领或多领的问题,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领用存货时,仓库管理人员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登记,并及时报财会部门进行账务处理。总之,通过对企业存货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总体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作者:杜渐 单位:武汉力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 1企业存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存货的核算计量方面不够精准 存货计价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通常而言,每个企业应该定期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分析其原因:企业有意粉饰经营业绩,不真实体现存货的跌价损失;企业管理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存货跌价准备可提可不提;有些存货当前市价不容易确定,或没有可比性,无法确定可变现净值。 1.2存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全球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也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需要降低成本、升级服务、加快交付和交付进度。因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商之间不断完善彼此的业务能力。供应链的概念有所不同,广义而言,供应链包括从材料采购和供应的整个时期;狭义而言,供应链的概念是指物流从各个功能领域整合成一个集体,加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终端客户之间的沟通。供应链是指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从其他方面而言,供应链是指通过功能性模式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客户,为核心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控制企业信息的流动、物流供给和资金管理。这是从供应链的供应商和客户角度出发,形成环绕核心企业的网链结构模型,其突出特点为复杂的、动态的交叉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其在市场的占有份额。所有的供应链需要整合各种资源,满足客户的不断需求,缩短从产品生产向客户交付,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和降低总成本,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都得到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将优化所有节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的联系,在一个链的分销商和零售商,这将使生产资料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然后被送到消费者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产品附加值。这样,降低成本,降低社会库存,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库存是指中转闲置状态中的可用资源。静态库存,包括原材料的储存、生产的产品以及仓库中存放的半成品和现成的产品。库存的方式,也指运输工具在运输途中的储存。传统的库存管理一般都是在发挥其功能、平衡供求关系、创造时间效应、获取规模收益等功能的。库存产生大约可分为两大类原因:生产需求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物流信息不明确。企业计划代表企业内部的信息流。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物流的运动偏离了信息流,从而使库存出现。显然,企业计划不考虑生产中断等不确定因素,这是由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紧急情况造成的,这是库存形成的主要原因。自有库存是危险的,其原因如下:资产投入库存不能利用升级其他材料或资产的企业生产的,唯一的办法是通过贷款保持运作的资本,增加了企业的利息负担。存货中的物品可能会丢失、损坏或者过期,长期存放会被保存,存货的需求也会增加,这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传统的库存控制重点放在计划控制和内部调节。管理模式深深植根于计划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前政权的产物,传统的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大,容易强调计划的整体性和权威性,并扩大了计划的粗糙管理。与传统管理不同的是,供应链整体框架下的库存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供应链特征、信息传递和绩效评价。从各成员企业的供应、制造、销售的全过程来看,供应链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大跨度的特点,一般而言,供应链上游企业的输出产品是企业的投入产出,产品在生产、加工、服务等一系列过程中投入资金。这样,一个又一个与复杂的环节和巨大的影响相联系,供应链的库存包括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这是多层次的库存系统和多模式的网络,因此多层次的管理更为复杂和困难。结构的复杂性给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带来了挑战。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提前期,供应链库存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计划中不考虑提前期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波动、供应链的短缺以及企业内部发生的事故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对库存和服务起着影响作用,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保持库存,以增强服务,如何研究和跟踪不确定性的变化,是供应链库存管理面临的又一挑战。当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进行生产和供应只基于它的下一个节点的需求信息而决策,信息虚假的需求会被放大。供应商获得的需求信息差异,取决于实际消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系数大大超过分销商和零售商。由于其放大效应对需求的影响,在上层节点的厂商通常将存储更多的货物。在供应链中,每一个节点企业的信息可能会被扭曲,随着供应链的不断延伸,从而不断扩展订单的波动,这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需求和供应的波动会给生产商带来麻烦,他们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能力、管理库存和计划生产,这些都会导致库存量过大。为了保持承诺的服务,为安全起见,在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扩大其存储,这将导致昂贵的存储费用和资本积压。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过度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会导致销售不畅,损失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和供应链的共同利益。以订单为基本的沟通方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要功能,在供应链的较低位置,由于订单提前期,零售商考虑到平均需求,增加了安全库存,增加了客户的需求。批发商将订购的订单从零售商的平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当到达制造商或供应商的要求,波动范围的订单将变得更广泛和更广泛的匹配需求。同时,由于经营、价格、组织、沟通等方面的影响,减少库存的目的将无法实现,以及如何消除或缓解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最大挑战。需求预测的数据,库存量和生产计划成员企业间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日期。这些日期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中。为了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供应链中的信息系统模型也随之改变。系统集成的自适应性,使链上的库存数据实时地被传递,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和信息不集成,当供应商想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时,往往会产生延迟或不正确的信息,直接影响库存的准确性和生产计划的执行,因此,如何有效地传递库存管理中的信息是提高其管理的紧迫性问题。近年来,对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对库存管理的评价仍然显得比较差。有些企业只把存货周转率作为评价库存管理的供应链绩效的指标,没有考虑到客户端的响应时间和服务水平,或忽略了其他指标如订单周转时间,平均重复订单、平均延迟时间、提前或延迟交货。一些企业采取新的订单满意率作为评价指标,无法延迟订单。此外,各成员企业的目标也不同,企业的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目标。库存管理的评价方法不同,所采用的指标缺乏整体考虑。库存管理的目的,通过对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从每个会员企业开始,努力降低库存和提高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它也旨在实现库存管理的协作链中的成员企业的整体性能保证的条件之一。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应优化库存管理,采用新颖的管理方法,打破传统库存的限制,减少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的库存量,减少供应链中库存的最低库存。 2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2.1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应做到以下四点。 2.1.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 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最后,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账,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2.1.2仓储与保管控制 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2.1.3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 建立领用审批制度;销售应符合内部的有关规定;处置时应明确范围、标准、审批权限和责任;存货取得、验收、保管、领用发出、处置各环节凭证资料需妥善保管。 2.1.4监督与检查 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 2.2加强存货采购治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2.2.1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 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公开透明;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物料协议,得以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2.2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 3结语 综上所述,存货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意义重大。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制度,才能从管理上提高存货管理的水平;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系统,强化信息化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存货管理的潜力,创造价值和利益。 作者:王建强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1输送带制造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1)缺乏完善的存货采购计划。主要表现是:未申报采购计划,而是凭经验采购,先采购后补办申购单;经常不按照物资需求量提出采购申请;(2)对存货的采购过程缺乏控制。一些企业采购物资的各环节,多由一人完成。有时采购入库价格只凭采购员口头传达;(3)存货的验收、入库手续不规范。 1.2企业存货管理手段不先进 据调查,绝大多数输送带制造企业存货管理手段落后。具体表现在:(1)企业所需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近几百种,在实际操作中,材料领用、归集、结转生产及计算费用等工作内容繁多,核算工作量极大;应用的新原材料千变万化致使每种在产品均由不同种类、不同批次、不同价格的原材料制成,甚至同在一种在产品或产成品中的一种原材料都会出现不同批次、不同价格或不同厂家。而核算计量主要靠人工或计算机半辅助完成,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实时、动态地掌握存货状态。落后的存货管理手段使存货在会计期末核算时,无法满足《企业会计准则》之“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规定。从而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影响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真实性及各项比率指标的分析;(2)因没有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只能靠手工或通讯设备传递,影响了存货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由于信息单一和分散,使企业的职能部门间各行其职,缺乏有效的制约。 1.3企业存货管理模式和方法不科学 有的企业是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存货管理相对落后,只停留在没有章法的督促层面上,没有存货管理模式。有的企业实行了计算机管理存货,但只停留在核算计量和数据传递的层面上,没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有的企业建立并实施了较为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数量是否合理及不合理的原因没有分析,致使有质量问题的存货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增加了存货数量,影响了存货周转,占用了资金。有的企业,如阜新环宇橡胶集团虽然建立了FX-CIMS(阜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对企业各环节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但这种管理只停留在企业内部,没有扩展到企业组织之外的上下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没有以供应链的思想与企业之外的相关联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 1.4企业未充分研究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据调查,绝大多数输送带制造企业片面地认为第三方物流就是运输原材料和产成品,对第三方物流的其他功能与作用缺乏研究与实践,失掉了第三方物流管理能为企业存货管理带来效益的机会。 2输送带制造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监督纠偏 山东晨光胶带有限公司是一家近几年成立的企业,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其经验已在行业交流。具体做法是:(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使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不同级别审批人的权限与责任;最后,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控制要求。(2)取得、验收、入库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相关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存货,其价值与质量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按技术要求对取得的存货进行验收、入库。(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制定仓储计划,确定存货存量的合理结构和数量;其次,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运用ABC管理法对存货实施管理;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做好盘点结果的会计处理。(4)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建立并实施材料领用、产成品销售出库、存货处置制度。(5)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存货收发、保管、存货处置、存货会计核算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采购情况,包括是否招标采购、供应商的确定是否实行动态管理等。(6)纠偏。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并及时实施,达到及时纠偏,使存货管理呈现最佳状态。 2.2建立适宜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 因输送带制造企业之间实力不等、规模不同和理念不一,所以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企业应依自身条件建立适宜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阜新环宇橡胶集团研制开发的FX-CIMS,把库存管理等18个子系统进行了集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1)通过录入销售合同而生成的存货管理信息把各部门有机联系在一起,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2)实现了存货信息共享,使信息变得透明完整,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变得准确快捷。由于信息透明共享,强化了相互监督和内部控制;(3)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使存货核算能够及时准确,财务报表能够反映实情;(4)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存货的流动状态,可以随时掌握存货的即时成本,为企业实行作业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提供了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 2.3建立体现供应链思想的存货管理模式与方法 2.3.1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方法 联合库存管理(简称JMI),是一种上下游企业权责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从供应链整体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青岛橡六集团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实施了JMI方法并取得显著成效:(1)与供应商和顾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存货管理信息的共享。保证了供应链上的供需双方及时准确地获得需求信息,使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展开;(2)实现了顾客、企业和供应商存货管理一体化,实现了准时采购,即: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地点、以适宜的数量和质量采购适宜的物品。准时采购减少了库存,加快了存货周转,缩短了订货和交货提前期,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3)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承担风险,使存货成本达到了最优状态。 2.3.2实施准时生产 准时生产(简称JIT),其实质是保持物质流和信息流在生产中的同步,实现以恰当数量的物料,在恰当的时间进入恰当的工序,生产出恰当数量与质量的产品。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库存,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据调查,无锡宝通带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JIT,取得了良好效果:(1)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和在产品大为减少,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资金占用。(2)因JIT强调全面质量管理,消除了可能引起不合格品的根源,减少了不合格品数量,进而减少了资金占用。(3)减少了生产环节的物料、原材料供应运输时间及生产准备时间,提高了存货周转率。 2.3.3综合运用ERP、JMI、JIT,优化存货管理模式 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是输送带制造企业的后起之秀,经过多年努力,消化理解ERP、JMI、JIT的思想内涵,并将之综合运用,创造出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优化了存货管理模式。不但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而且以供应链的思想与关联企业形成了无缝连接,并把JIT思想运用到生产制造和物流管理之中,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2.4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如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运输资源等。企业要充分整合这些资源,实现存货的经济采购量和经济仓储量,使存货成本最优。同时要充分研究并运用第三方物流,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据调查,江苏凯嘉胶带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建企业,该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物流资源优势,从原材料的购入到产成品的仓储、销售产品的运输均由第三方物流承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降低了仓储费用、运输费用和差旅费用等;二是减少了存货储存资金的占用,提高了资金利用率;三是提高了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加快了存货周转速度;四是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减少了物流设施的投资费用、物流人员的管理费用,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核心产业所需资源的集中优化配置。 作者:白轶伦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企业发展存货管理论文 一、存货管理理论分析 1.存货管理的目标。 1.1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有利于销售。 企业保留一定数量的存货储备能够避免生产中断、停工待料、供不应求情况出现,同时还能提高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机动性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1.2降低存货取得成本,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企业通过大批量集中进货,既可以享受价格折扣,降低购置成本,也因减少订货次数,降低了订货成本,使总的进货成本降低。进货成本降低的同时也就能够使产品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2.存货管理的意义。 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潜力。存货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对企业而言犹如血液,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必要储备,一方面通过销售存货为企业创造利润,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大量采购所需物资提高议价能力,节省企业的采购成本,保证企业充足的生产材料,所以企业存货量的多少,不仅仅反映其资产运转速度,资金的利用效率,关键时刻可能是企业的生存发展、衰退停滞的致命点。因此对企业而言,加存货的管理控制拥有巨大的现实意义:(1)通过存货管理,可以协调供产销的数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证生产和销售需要而占用最低的存货储备。(2)降低库存的采购、存储和销售成本,避免物品积压或短缺,加速存货周转,使企业的存货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又能保持均衡生产。(3)有利于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量,降低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企业获利能力,从而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4)避免存货因不可控因素或人为因素而产生的霉烂、变质等情况,并及时有效地发现处理存在问题的存货,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若要增强综合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就应当建立合理的存货管理体系。 3.存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3.1对企业来说,存货过多。 产品积压企业将会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还会增加各项维护支出。为了减少后续费用降低损失,企业必然会通过降价促销这一直观的方法进行销货降低企业库存。如此,产品贱卖,企业自身品牌必然受损,无形资产则会流失,品牌的市场效应也会下降。 3.2企业存货过多表明产品变现能力差,资金周转程度低。 企业处于低速运转状态,不仅企业的资产将会受到质疑,企业价值也会被低估。如果是上市公司,公司的存货是财务报表中重点对象之一,如有较大变化,必须在附注中解释说明,如果证监会对其财务报表中存货变化存在怀疑,则会要求其出示关于存货变动的详细报告,从而可能会导致股价的波动,影响企业的发展。 3.3企业的库存报表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存货报表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扭转市场失调格局,同时还可将企业的滞销产品变为畅销商品,增加企业市场份额占有率,减少存货库存量从而获取可观利润。由此可知,企业的库存管理无论是对企业品牌无形资产的建设还是存货流动资产的周转以及管理层的方向决策都有重大影响,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能够有效促使企业积极发展。 二、海澜之家存货管理案例分析 1.海澜之家公司概况。 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是海澜集团2002年3月成立的子公司,海澜集团位于中国百强县(市)之首的江苏省江阴市,是一家以服装为龙头产业,以精毛纺面料为基础产业的专业化大型企业集团。海澜之家则是以生产服装、精粗纺呢绒、毛纱线、羊毛衫及其他针织品、皮制品、鞋、袜并销售自产产品为主体经营范围的服装公司,以“高品质、中价位”定位于大众消费群体。自2002年创立以来,以全国连锁的统一形象、超大规模、男装自选的全新营销模式引发了中国服装市场的新一轮革命,其平价优质的市场定位,款式多、品种全的货品选择,无干扰、自选式购衣方式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塑造了“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的鲜明品牌形象。海澜股份公司始终坚持“品牌领航,科技为先”的理念,运用新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与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联手推出的“海之唯”可机洗西服,打破了西服只可干洗的传统,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海澜之家先后获得江苏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2006年、2007年海澜之家在有着中国服装界“奥斯卡奖”之誉的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中分别获得“营销大奖”和“潜力大奖”。2009年4月,海澜之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海澜之家于2014年4月1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登陆A股。2015年再次获得由中国服装协会颁布的“最佳休闲男装品牌”的荣誉。 2.海澜之家存货财务指标分析。 2.1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又名库存周转率,可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海澜之家曾进军IPO行业,但并未获得证监会的批准,否决原因中提到公司独立性存在缺陷,外界对于海澜之家公示财务报告也存在多方质疑,最为显眼的当属其公司存货。虽然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存货过多是通病,但从海澜之家招股说明书得知,公司在2009年末、2010年末、2011年末存货数量分别为1303万件、1725万件、3393万件,而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79,0.88,0.77,如此低的周转率却想上市,不得不让外界产生怀疑。2012年至2014年,海澜之家的存货周转率稍有好转,分别为0.67,1.01,1.39,但与国内男装市场的平均存货周转率2.0相比也稍偏低。这说明海澜之家存货变现能力弱,存货资金周转速度慢,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低。 2.2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至消耗、销售为止所经历的天数。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存货变现的速度越快,存货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根据海澜之家招股说明书与财务报表分析得知,2010年至2014年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409.09天,467.53天,537.31天,356.44天,258.99天,相当于平均1年存货才周转一次,与男装行业平均标准周转天数180相比却相差甚远,特别是2012年,周转天数相当于业内平均水平的3倍。虽然在2013年后存货的周转天数有所降低,但与行业周转速度仍有一定距离。海澜之家存货周转天数如此高,不仅仅表明其库存积压较多,也反映其存货的变现能力差,存货管理水平很低,企业的营业周期长,营运能力较低。 2.3存货与资产比率。 根据海澜之家招股说明书与年报显示,2010年至2014年存货的账面金额分别为16.93亿、38.63亿,44.57亿,45.16亿,56.63亿,2010年至2014年其存货账面金额分别占当年流动资产总额的56.11%,68.08%,60.77%,50.4%,48.61%,这表明海澜之家流动资产中超过一半左右都是存货,成为海澜之家除货币资金外的第二大流动资产,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过高,会导致速动资产过少,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降低,资产变现能力下降。此外这期间存货账面金额分别占当年资产总额的44.42%、56.83%,48.95%,40.23%,32.84%,这也证明海澜之家的存货比重确实较高,相对同行存货只占总资产百分之十几的比例,海澜之家的库存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也说明海澜之家确实存在高库存,高积压,高待销。 3.海澜之家“高库存”原因。 3.1疯狂扩张加盟店。 海澜之家采取的是全托管连锁经营模式,与普通加盟店不同的是:海澜之家属于类直营加盟模式,加盟商不需要参与加盟店的经营管理,所有门店的内部管理全部由海澜之家来负责,包括货品投放、门店管理、经营、门店选址等工作,并且门店货品可以百分之百退换货,加盟商无须担心库存问题。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加盟商结合为利益共同体的经营模式使得其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渠道扩张,同时也成为了海澜之家库存居高不下的幕后推手。据2012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至2011年末,其门店数分别为903家,1389家,2096家,对应的存货数量分别为1303万件,1725万件,3393万件。但是截止2011年底,海澜之家的的直营店仅仅只有2家,商场店面也就63家,加盟店的数量成为海澜之家占领市场的主要力量。据海澜之家2014年度报告资料显示,至2014年底海澜之家的门店数达到了3348家,存货金额由2013年45.16亿元增长至2014年60.86亿元,对于15.7亿的增长额其在年报中注明是由于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导致库存增加。 3.2传统的物流体系和管理系统。 随着门店的扩张,订单量迅速增长,海澜之家的物流中心依旧以平库、人找货、手工操作为主,这样的物流体系根本无法支撑强大的市场需求,并且对于门店的销售情况无法准确估量,门店货品的更替、补货、退货体系也由于海澜之家没有及时的强化物流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而进入缓冲状态,因此公司不能及时了解各门店的销售业绩和存货明细从而导致货品积压过剩。对于畸高的存货,海澜之家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标说明书申报稿的风险提示中提及,面对庞大并快速增长的存货量,如公司对存货的管理能力不能及时提升,对订货安排、存货数量、存货周转和存货调度的控制将面临风险,可能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3.3销货途径单一。 海澜之家以实体加盟连锁为主,销售途径单一,且由于海澜之家对加盟商采取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加盟商的库存为零,加盟商所有的存货都由海澜之家负责,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库存负担。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每到季末更换产品时都会存在剩余商品,海澜之家作为其中一员,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每到季末、年末都会收到大量的回仓产品,这些退货商品一些由供应商承担返销,剩余产品则由海澜之家负责处理。海澜之家虽然有专设的品牌折扣店,但数量极少,对消化库存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3.4行业整体低迷。 近年来服装行业整体发展不佳,国内许多中小服装企业纷纷倒下,一方面是因为门店租金增价,人力成本上升致使服装价格持续上涨,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价格接受程度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则是国际服装品牌大量入驻国内市场,这些品牌服装的设计、营销、知名度等方面都优于国内同价位的服装,且每逢节假日都采取大幅的降价手段,因此对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内外双向作用下,导致国内的服装行业整体不景气,男装为首的海澜之家也饱受煎熬,每年的库存悄然增长。 3.5汇率变动。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并不稳定,时常有大幅波动,导致许多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苦不堪言。特别是自去年中旬开始,人民币的汇率就涨幅不断,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服装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生存越来越艰难,不少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纷纷倒闭关门。汇率调整造成人民币升值无疑对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以纺织品为主的服装行业。海澜之家的服饰虽然在国内的品牌效应虽不及一线产品,但在国外的销量确是客观的,曾实现自营出口超亿。近年的汇率升降不定,人民币增贬不停,导致其出口销量也在不断调整。 4.公司的解决策略。 4.1整合供应链。 开启供应链整合,供应商也采用类直营模式,提高产品性价比。通过类直营模式,输出管理,有效整合供应链,合作的供应商必须认同公司的经营理念,赞同企业文化,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并且将供应商纳入自身管理体系来进行管理,培养一批战略供应商。此外还帮助供应商提升产品研发、生产及精细化管理能力,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保证了产品的来源和质量,提升了产品性价比,能够更多得让利消费者,增强市场竞争力。 4.2引进SAP软件管理系统。 海澜之家与世界五百强企业SAP公司签署关于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范围主要是海澜之家的零售、采购、仓储体系。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零售管理、商品计划、物流仓储、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海澜之家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高效的信息系统使公司能够及时掌握门店的销售情况和库存量,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周转速度跟供应的快速反应能力。 4.3加强物流建设。 2013年海澜之家的智能高价立体仓库投入使用,存储能力为8000万件货,具备5000家门店运营的仓储容量,日均出入库能力均可达到32万件,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高架立体仓库,其中信息管理系统和全自动交叉带分拣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这个项目包括2个立体仓库,3个发货大厅,1个配送中心,廊道和自动化传输系统连接相通,仓库里存储的任何一件产品,从查询、定位、出库、进入物流程序只要30秒,仓库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配货速度,有效避免了人工误差。海澜之家智能仓储系统的使用,让物流运作告别了沿用多年的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模式,物流作业的效率与准确率大幅提升,有利地保障了门店的正常运营。此外,海澜之家还根据各门店设计了最简洁速度的运输路线,保证商品的及时准确送达,提升更替补货速度。 4.4树立品牌形象,发展网络销售平台。 海澜之家不断完善产品设计,凭借一贯的高品质制造、个性化的创意设计、独特的版型、欧美流行趋势与中国元素完美融合的独特设计风格增强产品的美誉度,并借助中央电视台、腾讯、网易等传媒平台,选择精品栏目集中投放广告增强品牌的认知度。2014年海澜之家牵手苏宁冠名赞助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实现了公司预期收益,增强了海澜之家的品牌关注度,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了品牌更深刻的情感内涵与影响力,使海澜之家国民男装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除此之外,2014年海澜之家还建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并加大了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网络销售平台的促销力度,采取线上线下“同款同价”策略,实现多渠道布局,提升产品的销货速度。 作者:李瑶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企业存货管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采购问题 企业中的存货管理中的采购计划不能满足存货管理的要求。企业的采购过程应该按照采购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如果不做库存统计和采购方案,则直接的进行材料等存货的采购,这种情况不仅会增加库存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也会造成所占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尤其是中小企业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融资难问题,存货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制定恰当的存货采购计划时,才能节省更多的日常运营资金。另外,良好的存货采购计划能够使企业人力成本、物力资源以及财务成本最低。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采购计划一般按需约量采购,没有经过专门的研究和分析,这种采购方案既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也可能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会阻碍企业营销计划和生产计划。由此可见,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是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第一步。 (二)缺乏合理的存货管理制度 有些企业还存在不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有些企业的存货采购是由一个人进行,这中间包括存货的订单下发、存货入库和存货记账等工作。这种情况出现的问题是货物的不正常缺失,以及货物损坏、账实不符等问题,从而滋生了企业员工侵占公共财产等恶劣行为,最终损害了企业的集体利益。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严格的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制度,但是岗位上的员工玩忽职守,懒惰消极,对日常工作缺乏热情,没有按时及时的记录各种存货的入库和出库,从而造成账实不符,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因此,制定良好的存货管理制度对于提升存货管理水平,加快存货周转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存货周转率缓慢 很多企业出现了存货资金占用较大,周转速度缓慢的问题。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规律,经济环境经常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有些企业认识到资产是逐渐升值而货币是逐渐贬值的现象,一次性大量的采购各种材料或半成品,其目的是在市场缺乏相应产品时能够及时的投入市场,通过价格差异谋取利润的同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在短时间赚取巨额的利润,但是采购的大量商品必然会占据大量的资金,从而损失了巨额的机会成本。在大量的运营资本套牢在存货上面时,一旦企业面临经营危机时,短期偿债能力逐渐减弱,最终造成企业的经营困难,甚至企业因为流动风险最终演变为破产风险。 (四)缺乏科学的存货管理方法 最近存货管理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是却缺乏科学的存货管理办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保证存货管理的科学、高效。存货管理方法陈旧体现在管理办法主要是依靠存货管理员的盘库、日常记录,提交的分析报告等,这些方法效率低下,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现在是属于信息网络时代,存货管理办法应当随着时代更新,摒弃陈旧的管理模式,学习新的存货管理方式,从而逐渐的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进而不断的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 二、提升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科学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应用 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是存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存货管理中应当结合企业的需求制定适合自身的存货采购方案。在制定存货采购计划前,首先应当制定明确的采购计划审核制度,在制度上控制存货采购的数量,从而从源头上杜绝虚假入账、浪费公款事件的发生。在制度中应当明确由采购部门或行政部门实施采购工作,禁止非采购部门或授权部门以外的人员或部门采购商品,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应当严惩不贷。在审核采购单据时,审核人员一定要坚持原则,依照采购标准审核每一笔采购业务,加盖审核人员印章,以便落实责任。其次,在采购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合理使用资金,降低采购成本的原则,从而有利于节省企业经营资金,同时保证正常的销售或生产需求。根据外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同时期的采购计划也应当随之调整,与需求相匹配,才能保持存货水平在最佳状态。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时,选择信誉度高、质量有保证的企业,在进行大宗采购时,要认真制定或阅读书面合同,明确和落实双方的责任,才能保证供应商的准时、保量的提供商品。另外,大宗商品的采购合同要有相关的审核部门和人员审核,从而降低采购风险,保证采购合同的规范和合理。 (二)制定合理的存货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时开展有效存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首先,企业应当制定详细明确的存货管理岗位,并制定适当的岗位管理权限和规章制度。在先前的存货问题分析中发现,很多企业缺乏合理的、科学的存货管理制度,制度不存在则会使得存货管理无法可依,增加了存货管理的难度。只有制定了严格的科学的存货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提高存货管理水平。在存货管理制度下,存货管理员才会按照章程办事,从源头上杜绝越权、违规行为的发生。岗位职责相分离之后,才能保证存货的记录、账务、余额数量等准确性,提高存货管理效率的同时,实现存货的账实相符和准确完整。存货管理制度也应当包括对企业存货的分类管理。如果对存货的管理没有科学的方法,统一记录,则会造成存货信息杂乱无章,降低存货记录的准确度。对存货的管理可以借鉴采用ABC管理制度,针对存货的价值大小、重要性、日常用量的大小以及采购的难易程度,将存货分为三类,比如A类存货占全部存货的12%左右,但是资金占有80%,这类存货应当重点对待,定期盘点库存,及时准确登记入账金额。 (三)制定合理的存货数量,提高存货周转率 很多的企业面临偿债压力、融资压力。只有把存货做到库存最小,才能节省更多的存货占有资金,提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库存管理中比较基础的工作就是日常存货的出入库的记录,定期或不定期的存货盘点,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是对于存货管理非常的重要。存货管理员应当认真记录存货的数量、金额、折旧状况等情况,以便于为存货管理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及时盘点存货数量,清理破损的存货,制定最小存货数量,有利于加快存货周转速度,为日常经营节约运转资金。日常存货数量的确定不是简单的计算得出,存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存货管理知识,并且在该行业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存货均衡数量的制定过程中应当考虑当前的经济环境,预测未来市场的需求变化,审时度势,制定合理的有根据的均衡数量。在应用存货数量进行采购时,存货管理者应当根据最新的经济环境,及时的调整存货储备数量,保证日常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四)采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技术提高存货管理水平 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目前多数企业的存货管理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了实现企业存货管理的提高,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管理存货显得非常必要。首先,企业应当重视具有高效的管理模式的ERP软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产业研发了大量针对企业存货管理或会计核算的ERP信息系统。企业领导者应当认识到当前的经济环境,学习和接受现金的存货管理经验,进而促进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现实经营困境。在存货管理实践中,企业也可尝试使用ABC存货管理方法,努力探索适合本企业的存货管理模式,对于重要的存货重点管理,做到突出重点,合理的控制存货数量,最大化加快存货周转速度。 三、结束语 存货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的探索提高存货管理的方法,才能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并逐渐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很多企业的存货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企业领导对存货管理不够重视,存货管理方法陈旧,找不到改进存货管理的方法,制定的采购计划不符合实际,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领导者应当加大对存货管理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和严格的存货管理制度,确保日常合理的存货数量,加强对科学管理技术应用,维持合理的存货数量水平,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营资金。企业领导者必须增强存货管理的重视,存货储备太少或者存货囤积过多都会损失企业的经营利益,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特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改善存货管理的现状,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保证充足的运转资金。 作者:陆梅 单位:宿迁市湖滨新区新城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论文 1.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1.1企业采购部药品引进时同质化严重,并且针对市场浅在消费对象定向不清晰,形成一种商品业绩突出,其他品种业绩不尽如人意,那些部分药品周转率低,最后滞消成有效期药品,这只是直接表象,间接表象为此类商品的周转率不高,掩盖了业绩突出单品的贡献值,导致采购方向决策失误。 1.2季节性药品采购时期与数量控制不到位。如夏季易重暑,大量购进藿香正气系列产品,高温期远少于历史同期,结果大量积压成有效期药品。 1.3对国家政令变化的反应迟钝。近年来国家药监部门加大了含麻黄碱类药物的销售数量,消费者在药店可以随便买到此类药品的现象得以控制,其销售量在零售药店急剧下降。因此,仍按原计划购进的大量含麻黄碱品种滞销,成为有效期药品。 1.4对药品生产商的生产、营销政策调整的应变能力低,广告药品购进未顺应药品广告计划。当今广告效应普遍,老百姓用药跟着广告走。当生产厂家产品广告效应明显时,便大量进货,现在药品性能改良迅速,再加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一旦厂家出于成本考虑降低或停止广告投入,百姓不再认可且购买力骤降,前期大量进货滞销后成为有效期药品。1.5店铺药品品类管理与采购部采购结构不一致。门店作为销售终端不仅要按计划最大限度实现销售额,而且要最低限度的存货报损。如门店新张时,为了满足店面陈列需求,增强顾客入店的视觉冲击,需加大其库存。正常营业后,由于前期市场调研与实际存在差异,未及时进行市场需求的跟踪分析,药品结构不合理,门店管理者又未与采购部及时沟通进行库存退换调整,结果造成大量药品成为有效期药品而报损。 2.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企业内部缺乏存货进、存和销的制度和科学的核算工具。虽然企业设有内部控制机构,也配备了相关人员,但其职能严重弱化,内控人员的主要职能仍然是算、记、报,不能发现在采购程序运转过程一些违规甚至于因无相关岗位间制衡而产生的舞弊,更不能根据企业财务信息正确评价内部控制形式可控下的实质是否可控,导致各级管理部门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使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甚至瓦解。管理观念落后,导致新兴进、存、销工具软件的诸多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更没做到存货财务管理工具与商品进存销软件的结合。例如:库存软件的数据海量计算与财务管理中存货最佳库存量的融合使用等。 2.2预算中存货采购预算形式化 企业由预算生成的采购计划因控制与考核不力,采购人员出现频繁采购,未按批次、批量采购,盲目和没有计划的采购,会导致产品的积压,然后通过配送中心分配到各个药店,以分散中心库的库存压力,但药品的库存量却未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即使采购人员将此部分药品进行了退货处理,也忽视了存货的成本和资金占用率,这就是没采用单品品类合理库存量的指标所致。应急性药品采购流程凌乱,及时性差,有时候需求高峰后到货造成堆积,有时候采购量又太少而需增加采购频次,给存货管理带来很多不便。 3.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方法措施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国家监管部门为加强对药品的全链条管理,提高药品流通环节的准入门槛,出台了新版GSP,实现对其流转环节的全程电子监管,确保药品质量,提升全民用药安全。与其他商品最主要的区别是有严格的效期规定,因此加强药品存货的管理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仅关系到企业效益,更关系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3.1以销定采,发挥仓储中心“蓄水池”作用 商品管理部直接控制采购订单的生成。每月商品管理部门对各门店上报的有效期药品月报表进行分析,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定义滞销药品,要求采购部门对其停止采购,并直接加停购标识。若有特殊情况,经商品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取消停购标识。此方法将有效监控采购部门对已经形成滞销药品的再一次进货,否则将增大低动率药品的促销压力。对商品管理部已提出控制采购量的药品,严格按存销比进货。尤其是对季节性购进的药品、广告药品要严格按预算计划和促销方案进货,并跟踪销售情况,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因特殊情况造成商品退货处理。采购部门如何及时准确的了解一线门店千差万别的销售结构,并将其转化为适销对路的采购订单,仓储中心的作用就开始彰显,首先其向采购部门将各门店的商品品类和数量需求如是反馈,其次验收核实实物与计划的一致性,尤其对产品批次有效期进行重点审核,把住有效期药品产生的源头。质量管理部根据GSP规定,对供应商所提供的药品有效期有严格的规定:对离效期还有6个月以内、6至12个月、12至24个月以及24个月以上来确定药品购入时间距离有效期的时间间隔规定。仓储中心验收员按照以上规定对所有入库的药品进行验收,杜绝效期问题药品入库。 3.2创建符合企业自身的ERP管理系统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以海典软件为例,根据企业实际设定初始存货单品上下限,使海典软件自动生成周期采购量,实现形式上的智能补货,包括销售终端的子库和仓储中心的主库,然后根据库存做采购计划。但还应综合考虑,所以标准库存与最小库存的设置显然非常重要,并须经常重新检验。下面推荐使用ABC法和EOQ法结合使用,这是药店连锁企业销售特点决定的。全国百强医药连锁企业前50名的单品品类均在1万个以上,但这1万种商品中20%的商品创造企业近80%的销售额,甚至销售前十的商品年销售以百万计。所以先采用ABC分析法进行分类,找出重点。A类品种少,金额比重大,约20%品种占金额比重80%;B类品种约15%,金额比重15%;余C类品种数多,但金额比重很小。控制库存其实主要控制A类品种就可以了。海典软件对此操作就很简单了,但接下来需进行A类中的更重点商品进行EOQ法进行量化控制。 3.3加强存货的财务成本控制 根据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特点,结合对存货进、存、配和销的过程进行期间划分,计算最佳采购量,将存货成本控制精细化和数字化。 3.4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间制衡 企业应根据ERP系统设置明确的请购、购进、付款、销售、收款、保管等岗位职责,有的岗位职责可能会交叉,需加强不相容岗位间的相互制衡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舞弊的发生。 4.总结 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库存管理是一门高动态的管理,根本原则是保证首推品、应季品和畅销品充足的前提下各零售终端药品供应缺货率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统计、财务管理方法,降低不合理库存量,提高存货周转率,加速资金周转。综上所述,加强库存药品管理,完善采购、存储、销售环节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仓储中心“蓄水池”作用,保证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的安全与高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王春宝 单位:唐山永和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企业现金流存货管理论文 一、存货量同现金流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上辨析存货量同现金流的关系,两者就是出于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例如公司要实行扩大生产,那么就需要花费现金去购置生产所需的材料、设备,此时则会发生现金流出;而当公司按照订单要求加工产品时,这个过程也是使用部分的流动资金;当订单产品进行双方交货之前,产品仍是以存货的角色占用着公司的部分资金。可见,当集团公司总仓库的存货量不断增加时,现金流则会以产品的方式流出,相对而言流入的现金量则会相应减少,当这样的形式不断强化时,公司的流动资金则会受到大部分的占用,现金流率低,容易威胁公司运行的稳定的资金条链。因此集团公司正常稳定的生产和经营对整个公司的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司保持稳定、有效现金流的重要保障,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必须确保仓库内集团公司的存货量保持在安全范围,这样才会能有效优化公司资金,维持现金流出和流入正常的比例关系,保障公司运行资金链条的稳定。 二、当前模式下存货管理现状分析 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大部分的公司或企业而言均是正常的表现,当前存货的表现形式主要半成品、成品和流通领域的产品。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基础性材料、设备、人力或者是价值较低的易消耗物品。由于从产品到变换为现金仍需要经济一段时期,那么就会使得它们长期大量地占据着公司的流动资金,这样的现象间接反应了公司资金的流动速率和比率。因此通过利用科学的存货管理模式,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合理控制公司的存货量,以维持公司现金流的稳定运作。集团公司在当前存货管理的模式下,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制约着现金流的稳定运行。其一是公司制度建设尚未完善。公司内控制度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并且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相关的协调关系,如果个别部门执行任务出错,那么也会影响到存货管理模式的正确推行。其二是部门职能混乱,管理水平不高。集团公司经营的内容较为广泛,从接收订单、负责加工和促成订单合作等环节都是依靠不同的部门协调合作完成的,部门之间的分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管理力度不够,那么就容易引发岗位职能混乱等现象,不利于推进存货管理的高效化。其三是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力度较弱。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程度在某种程度决定了集团公司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就无法反映公司正常的库存量和现金流情况,不利于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对库存管理模式正常发挥效用产生直接影响。四、推进存货管理模式的完善,优化企业现金流作为以外贸出口订单加工为主的集团公司,其生产的目标为“零库存”,即订单完成后无库存积压。要实现这一生产目标就需要推进存货管理模式的完善,制定合理而准确的管理目标。总体而言,存货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平衡存货的总持有成本以及收益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的优化组合。存货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推进存货管理模式的完善,以实现存货结构的优化,保持最佳的安全的存货量,提升存货的周转率。针对怎样推进存货管理模式的完善,优化企业的现金流,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采取归口统一化的管理模式 这样的管理模式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青睐,该模式下的管理将企业的存货分成不同类别,并将不同类别归口至对应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由该责任部门负责这一类别存货的日常采购、入库、结算等内容,实行统一化的责任管理。实行该管理模式之后,各大部门都必须根据存货的相关标准对本部门管理的存货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符合规范,并且负责管理人员对本部门管理的存货具有相应的话语权力。针对出现职能交叉的两个或多个部门,需按照规定的责任比例和内容实行合作管理,做好本部门的职能管理工作。归口的管理模式对优化存货的类别,促进专业化管理水平的提升的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实现对存货的动态实时监控和管理。 (二)存货资金应推行定额管理的模式 针对各部门管理的存货推行定额管理的模式,将其划入财务预算的管理中作为主要落实内容下达至预算计划。针对存货资金所占用的定额计算,需要综合进货的日常平均周期、平均出货的周期以及平均的消耗量等指标,确保计算出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和运营的存货资金占用额。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部门做好测算工作,并将其计算结果下达至各个负责归口管理存货的部门,实行高效的区间管理。推行定额管理的模式后,应致力于建设专业化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推进加工生产与服务一体化的生产和经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动力,优化加工工艺流程,定期实行订单前、后的产品质量分析大会,确保加工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积极推进与客户沟通机制的建设,深刻了解客户需求,严格控制加工产品的存库量。作为订单生产的企业,应积极为完成“零库存”的生产目标而不断努力,确保完成订单后无存货留置。 (三)推进存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各大负责存货归口管理的部门主要注重对实物的管理,而财务部门在存货管理方面则是注重对价值的有效管理,通过推进存货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存货信息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实现与财务账簿管理系统的有效连接,统一化管理存货实物信息和价值信息,相关的信息可以实现一次性处理,并直接生成有效的财务凭证,促进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让注重实物管理或是价值管理的所有部门均能在平台上共享系统信息,有助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由于实物和价值信息的滞后引起帐实不符等系列问题,确保企业能够利用安全和高效的信息进行稳定运作。 (四)充分发挥绩效机制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归口定额管理模式的效用,可以将负责存货归口管理的部门的薪酬绩效同存货资金的定额共同联系起来,让每个人严格把关自身岗位的存货管理质量。这就要求各大负责存货归口管理的部门将材料等物资的采购资金及时地按照存货量进行调节,每至月末就有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统一检查各大归口管理的部门所占用企业资金的状况,假如某个部门对占用资金控制状况良好,远远优于控制指标,那就对其及时发放绩效薪酬,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假如某个部门对占用资金控制管理状况远远超过控制指标,使得企业的受到经济损失的,则需接受相应的惩罚,强化各大部门对自身岗位的责任意识。 作者:梅贞 单位:浙江布利杰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企业物流存货管理论文 一、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薄弱,职权划分不清 第一,企业普遍出现机构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人员常常身兼数职,往往由同人或部门负责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和办理出入库手续等全过程。第二,只重视存货的购买环节控制,对其他环节如存货的仓储与保管、领用与报废等较忽视,进而导致大量的浪费。第三,企业没有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虽有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一旦出现过失,即实行警告、罚款、降职、撤职,而不是去从根本上找原因,导致少数员工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 (二)缺乏对存货的管理,造成过多的积压 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采购原材料没有计划和目标,有时候会造成存货太多,造成堆积,同时,企业因为存货管理制度的不规范,所以只想到多进存货来预防因缺货造成的延误交货期,此种做法也会引起存货的积压。大量的存货势必会占用大量的成本,从这个观点来看,存货也是公司的一项“负债”,它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致使资金短缺,并且长期滞压,极易造成货物贬值、毁损、失窃,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这是当前我国企业存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存货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 由于存货各种各样,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目前,有些企业存货信息的收集与交换单纯凭借手工来实施,自动检测与诊断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网络技术及微处理设备等方面落后。人工的记录统计,跟不上企业科学发展的脚步,致使企业运行效率低,资金使用率低。同时,虽然有些企业在进行核算阶段,也用到了现代的先进技术,然而单单满足了核算的需要,对于存货管理的全部信息无法实行动态管理,进而不能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 (四)存货管理未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俨然成为有效降低成本、追求收益最大化的重要竞争手段。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的程序中,缺乏对内外的统一性,未曾进行物流管理的有效整合,通常情况下,企业只在内部的整合上做文章,对企业的外部物流资源却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从企业的产业结构看,自营物流最为广泛,第三方物流显然利用不足。这不单单是价格问题,最主要的是其商业秘密不可外泄为他人所知。并且在运用第三方物流时经常今使用其物流作用,其他方面的作用未开合作使用。 二、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的制度 首先,企业要参照《会计法》、《公司法》完善法人制度,并履行法人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积极组织、协调本单位的存货管理控制工作,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单位规模、组织结构、业务性质等。从严格执行采购、销售制度,规范存货采购、耗用、销售环节,建立供应、销售方的信息档案,加强对其信誉、资质等级管理。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范围,加强存货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的控制,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铲除滋生徇私舞弊的土壤。最后,制定并选择适当的存货盘点制度,参照企业要求对存货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发现问题后可用及时反映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二)制订相应的采购计划 在进货时,应根据经营特点,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勤进少购,减少资金占用量;在作好价格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对未来的市场供求趋势及价格浮动情况做出预测、分析和判断,制定较为合理的价格预案。从而确定采购资金计划,杜绝积压、浪费现象,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对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比较重视,如果只运用内部物流资源,不易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而运用第三方物流对强化存货管理有很重要的意义。企业要加大对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或有效利用中介机构的力量。把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真正运用到企业存货管理上来,很大水平上要凭借掌握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精通现代物流理论、技能的人才。企业通过聘用物流方面的高级人才,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相当于完善存货管理的窍门。 (四)强化存货信息化管理系统 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建立符合要求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内部各组织之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生产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交流共享,大大降低供应链内各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因此,要在管理企业存货过程中,运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本原理,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合理集中管理,对企业价值链实施整合,促进企业产业链的有效建立、延伸,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使存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汤爱文 单位: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钢铁企业存货管理论文 一、低迷市场情况下的钢铁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钢铁企业的采购和销售部门不能准确地预测市场,降低了预测性或者出现失误,一部分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能够提高市场预期,最终采购主观片面认为单价比较经济的物料,或者待价格上涨后才销售库存产品。对于这部分存货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使用经费和损失,加大了企业成本投入,缩小了盈利的空间。老旧存货管理不到位,形成了存货管理的盲点。钢铁是一个连续的产业链,然而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信息沟通存在障碍,供销计划缺少可行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企业自身规模较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岗位责任模糊,人员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进而无法有效提高存货管理水平。 二、钢铁存货管理的改进措施 1.合理规划存货,坚持精细化管理 在低迷市场情况下,控制合理的存货水平、降低资金占用、缩减采购成本是钢铁企业获得收益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应充分发挥不同部门年度预算作用,编制科学、科学的库存计划,规避不良库存现象的出现,切实保障生产运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并把对于老、旧货的管理列入钢铁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中,消灭存货管理的盲点,合理制定资金占用比重,降低不必要的筹集经费,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 2.规范验收存货,有效控制入库 钢铁企业在明确最理想的经济订货量后,应进行存货采购工作,并做好质量验收入库工作。同时验收半成品和成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原材料的入库流程为:编制采购计划、采购部门联合采购、取样化验、验收入库。在这个过程中,应切实保障存货的采购数量满足要求,其质量符合标准,做到正常、有序入库。另外,钢铁企业因自身生产需求,须采大批的原燃料、辅助材料和备用物品、物件,这些会占用较大空间,然而对于有限的库房而言,存在一些物料直接被发往二级单位,这时物料接收员应仔细检查采购数量、类型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对供货商已经发货却没有定价的存货,物料接收员用和供货商以及采购部门及时联系,明确价值且规范入库。同时在每月月末还应和采购部门核对物料入库单据,避免存货管理环节出现问题。 3.严格控制存货出库 存货出库时,应让有关领料员提前填写相应的出库单,待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在月末库管员参照出库单据输入系统。由于钢铁企业中材料使用量较大,自然相应的出库单据也比较多,因此,财务人员应时常审核出库单据和明细表。确保存货出库手续完整,准确领用。发出材料后,库管员应依照相应单价表,清晰注明发出金额,认真登记材料出库单,待系统发出物料记录账目后,整理出库单和发料汇总表,并将其定期上交给财务部门审核保管。 4.增强对存货盘点的内部控制 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均处在整合状态,产能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吨,如果只在年中和年末分别盘点一次,则不利于存货管理问题的发现,这是企业内部管理中面临的最大困扰。库房压力沉重,每天出入量较大,这增加了盘点工作的难度系数,然而,又因为具有较高的价值,一定要排除所有困难。因此,为进一步控制存货管理,可以增强存货盘点,增加存货盘点频率,可以每月进行以此盘点,这不仅有利于存货问题的发现,还减轻了存货盘点工作量。完成存货盘点后,应制定相应的盘点表,科学对比分析表中的数据,有效提供具体、真实的库存信息。盘点成品时,既要增加盘点频率,还应核实成品出入库表格,整理归纳,形成企业进销存日报表,进而促进每日盘点工作的进行。在钢铁企业中,不仅要注重存货的采购和定额环节,还应加强损坏、磨损、积压、变质存货管理。此种存货在总存货中占有一定比重,既能影响资金运转,长期作用还可能贬值、损坏和磨损。因此,企业应针对呆料和废料编制相应的分析表格,通过检查和分析等方式是将此种物料在库房中显现出来并尽早处理,有效降低损失程度。 三、结语 钢铁存货具有种类多、数量大、所占资金较多和程序繁琐的特点,其周转速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资金流转情况和整体效益,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发乎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保证健康、稳定的运行,则应加强存货管理。深入认识存货管理的意义,明确钢铁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而增加企业收益,促进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硕 单位: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处 企业存货管理论文:机床企业存货管理论文 一、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最为一般和常见的观念常常认为,机床企业的库存管理主要是针对仓库储备的生产物料进行盘点、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货物进行保管以及物流流动等内容。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执行好库房日常的管理活动,从而实现库房保管货物的正常进行。广义上对存货管理的概念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的目标,从而在保证企业正常交货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货物的有效存货管理仅仅是企业追求最大化利益时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二、沈阳远大集团在存货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仅是沈阳的远大集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的许多其他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存货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经济运作、资金管理的效率和市场营销的情况,还会从根本上制约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沈阳远大集团来说,他在存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货问题上管理的力度不够 迄今为止,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者开始意识到存货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是还有很多的企业在存货的控制和生产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管理盲目的地方。一方面表现出缺乏明确的存货制度管理,另一方面是在存货管理过程中缺乏明确统一的制度标准来约束企业的各种行为。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深刻的制约着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企业在存货上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指导 对于沈阳远大集团来说,在采购环节上存在着缺乏科学依据的指导是致使企业存过管理问题上存在弊端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企业进行存货管理的过程中,采获部的相关人员往往是按照经验和直觉来采购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物资的。在采购时往往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采购申请而,更谈不上按照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极易导致企业的采购活动次数多、但是采购效率低下。不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采购的采购活动常常会导致企业在采购计划上存在很大的混乱,缺乏科学的采购依据,无法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物资的采集,常常导致不必要的浪费。长此以往。不仅为企业埋下了采购员徇私舞弊的弊端,严重者还极易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到位 机床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仅常常需要企业外部有合适的市场环境,还需要企业环境也正常的配合。企业内部生产环境的有序存在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相关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还可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保护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存过管理问题上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是经营管理上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然而,远大集团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部门管理、导致内部的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采购部门的采购物质记录不完整、财务部门的存储信息与仓储部门的实物储备信息对应不良等状况常常存在。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都为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机床企业的存货资金量大,周转困难 在不科学的存过管理制度的影响下,企业常常在存货上会滞压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不流动和使用效率低常常会导致企业的运营资金在周转上存在很多的困难。严重的制约和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机床企业往往因为对市场的观察不准确,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不恰当等等原因,致使企业极易容易错过正常的交货期限,最终造成企业大量的库存积压。上述这些情况的客观存在不但影响着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状况,更为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运营资金的大量滞留,流动资金严重紧缺,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远大集团加强存货管理的有效途径 机床企业集团应该在充分认识存货管理问题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起合理的存货管理制度和企业内部调节控制政策,并在后期的执行过程中保障其切实、有效的运行。并保障该项制度可以伴随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具体来说: (一)确定科学的存货管理方法 机床企业集团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起合理的存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存货管理制度的计价方法、盘存方法等等项目。并且明确规定,一旦制定就不会轻易的发生改变。 (二)建立健全明确的企业存货管理责任制度 机床企业应该逐渐的明确起企业哥部门的职责,对存货的采购、验收工作、保管工作、以及销售等工作都需要尽量的安排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管理,并且需要明文规定清楚各自的职责。从而确保存货业务的互不相干的岗位之间可以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等。 (三)建立并完善科学的采购制度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步的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存货出入库房的制度。并且明确的记录存货的取得、验收以及保管等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的时候需要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做好账面的记录和后期的核对工作,切实保障账目和实际库存情况的符合。 (四)建立其库存的存货分类管理的制度 在这个环节,企业可以依照ABC管理的方法对存货进行分类的管理,按照锁存货物的重要程度、出库时间、价格标准等等要求将其划分为A/B/C不同的类别,方便后期的库房管理。 (五)建立起合理的存货盘点制度 机床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员需要定期的对库房的存货进行清点检测,切实保障存货和企业账面上记录的一致、对存在错误的项目要定期和及时的进行清理检查。 (六)做好企业存货管理的监督工作 机床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做哈企业存货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设置专业的人员进行定期的监督管理。 四、总结 综上,良好的库存管理制度有利于辅助机床企业更好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远大集团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以期可以在存货管理问题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崔文佳 单位: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当前会计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现象及其教学改革 关键词: 会计人才; 培养; 实践教学; 模拟实验;硕士论文 会计是一门务实性的学科,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本人的调研及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培养具备会计工作能力的学生。 一、实行专业课程教材改革 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会计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传统的会计教材主要偏重于理论上的阐述,较少顾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条文性解释多,直观性图表少,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与技能。《会计学原理》(有的学校使用《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基础学科,会计工作最基本的技能如会计凭证的编制、审核、传递与保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与结账等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但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初学者不易理解,所以最好结合具有操作性较强的教材(如《会计操作实务》)进行教学。如在《会计学原理》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填制的章节中,只是条文性地列出填制原始凭证应该注意四点要求,即内容必须真实,数字必须准确,填制必须及时,手续必须完备,但是没有介绍应该具体如何填制原始凭证。而《会计操作实务》除了介绍上面的要求外,还详细介绍了原始凭证的填写规范,如书写使用的墨水、标准数码的填写、汉字大写金额的书写、支票日期的规范填写;介绍了红字发票的使用、原始凭证的分割、原始凭证遗失处理等,这些都是会计日常工作常常碰到的情况。如果学生仅仅学习《会计学原理》,而不结合《会计操作实务》,往往还不会规范填写支票日期,不懂规范书写凭证汉字大写金额,甚至出现象$50.00元这样的低级书写错误。学生通过结合学习,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就能心中有数,上岗后就能很快达到工作要求。 因此,不管是中专、大专还是注重会计理论培养的本科教育,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都要注意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会计实务教材的选择,都要注意贴近实际。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都会把刚毕业的学生放在会计最基层的岗位,如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而不会放在财务管理、会计主管岗位。所以会计专业课程教材改革应该以培养具有会计理论又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为基本要求。 二、实行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更加剧烈,市场要求企业提供更加规范、具有可比性与参考作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在提供决策信息、引导投资方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综合素质更高的会计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该掌握我国会计法律法规,掌握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学校应该增加会计法律法规的课程。增加会计法律法规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会计法》。《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法律,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会计法》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等方面进行规范。会计人员应当熟悉《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履行职责,依法维护职权。《会计法》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学习《会计法》,对于会计人员制定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会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有序,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遵循《会计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规范,如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核算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会计监督等。尤其针对会计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地方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有些刚毕业的学生不会规范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如对原始凭证进行涂改、挖补;用“白条”充当原始凭证;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明细账户没有结计累计数额;年终结账对有余额的账户,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等。因此,会计人员应当掌握有关会计基础规范知识,规范地进行账务处理,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 (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财政部针对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问题,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货币资金、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成本费用、筹资、担保、实物资产等环节或项目进行具体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强调的是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要经过授权批准,进行岗位分工与复查核对,建立标准化(一般包括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六个步骤)业务处理程序。加强内部管理,以防疏忽、舞弊发生。一些毕业生对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淡薄,不了解内部控制措施,如不知道借款需要经过审批,支付款项需要经过审批、复核等控制措施,容易被不法之人利用,发生失职事件。 (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目前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的会计实务课程都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是针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很少提及。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就职,但不管是对进入事业单位还是进入企业单位的毕业生,了解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都十分必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具有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学生。高等教育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广东省教育厅制订的《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中,鼓励高校向社会招聘“兼任教师”,有条件的高校兼职教师可占教师总数四分之一。尤其鼓励“高校、产业部门、科研机构”互聘专家教授任课讲学、协作科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也鼓励高校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说明社会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一些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直接从大学毕业分配而来,理论水平较高,但从来没有到会计岗位真正实践过,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知之甚少,对于单据的填制、账薄的登记、备查账、卡片账的设置及运用等实际知识缺乏;对于社会经济案例的分析能力、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知识比较肤浅。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会计实务课程老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对于《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会计实务课程,学校可以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进行授课。 四、实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经过调查,绝大部分会计人员对我国会计教育有同感:学校里学的会计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呈断层现象。这反映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书本知识严重脱离实际。所以在会计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社会实践,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等的含义与应用,是十分抽象与难以理解的,因此要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如在学习《会计学原理》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时,教师可以出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与通用凭证,使学生接触实际,加深印象,还可以让学生把案例分录做在实际使用的记账凭证上,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了记账凭证填制技能。同样,在学习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时,在介绍编制方法后,应当让学生根据案例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在计算固定资产合计数时,应以固定资产净值而非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还是往往搞不清),否则资产负债表左右半表合计数不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加深学生对资产定义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能。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会计学科除了财务管理课程涉及比较复杂深奥的计算外,其他的都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往往会出错,不是会计分录做错就是累加数字算错。所以学生一定要自己动手操作,才能掌握会计核算方法、账务处理技巧。现在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由于学生的社会关系较简单,加之会计资料涉及到单位的商业秘密,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所以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即使找到,由于单位避免出错和泄漏商业秘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少,使实习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以弥补实习缺乏的不足。会计模拟实验通过创造一个模拟企业,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人员等,练习假币识别、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核签字等。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关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论文 关键词: 会计 专业 毕业生 外语能力 要求 问卷调查 论文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但是现行的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应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改革现行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资本不断涌入,很多国内 企业 也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境外进行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投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但要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原有课程体系中的外语教学安排,即公共 英语 加会计专业英语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2002年3月,通过对我校2001级学生按英语水平前50名和综合成绩前36名进行选拔,我校会计学专业组建了一个试点班,进行会计双语教学的初步尝试。[1]从2003年开始,我校对部分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中外合作培养,至今已招生五届。截止目前,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普通会计专业并无明显区别,只是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采用 英文 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这种教学安排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按照现行课程安排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或者说,现行课程安排是否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2007届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现在通过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反馈来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还为时尚早。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中外合作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已经进行了4年,有必要对照就业市场的需求,对现行教学安排作一个初步的评估,以便我们及时 总结 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笔者设计了《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需求结构》的调查问卷,于2007年暑假期间,走访了36家位于马鞍山市的外资企业,希望能了解外资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 二、调查总结 笔者对36份调查问卷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外语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我校从1988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本 科学 生,至今已有16届毕业生。从以往反馈的信息来看,前些年,用人单位较少关注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但近几年来,情况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就要求毕业生出具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接触到的外文资料日益增多。笔者收回的调查问卷反映,历调查的36家外资企业中,有20家企业曾与外商签定过外文的合同文书,还有6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有对外 经济 业务;有19家企业在经营中接触过外文商贸电函或招投标材料,有5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接触外文商贸电函或招投标材料;有22家企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有7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还有1家企业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22家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的企业,所涉及的财务资料在具体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是外文的交易凭证和结算单据,有的是会计帐表,有的以境外母公司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还有的是财务预、决算材料等。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教育 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oo1]4号)指出:“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所需要的 金融 、 法律 等专业,要先行一步。”我们知道, 现代 金融的核心是把分散的储蓄变为投资。投资者购买证券的前提条件是能通过阅读证券发行方的财务报告,评估投资的安全性及获利能力。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解决资本需求者(企业)和资本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会计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是信息沟通的手段。实际上,只有突破不同语种之间的障碍,会计才会真正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双语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国际会计惯例,开扩他们的专业视野,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据调查发现,当用人单位被问及“如果需要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员,贵公司的选择渠道是什么”时,36家被调查的外资企业中,有25家企业的回答是“录用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有7家企业的回答是“遴选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外语能力培训”;只有4家企业的回答是“从外部招聘有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才”。原因不难理解,当企业需要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员时,从内部遴选人员进行培训,会受到现有会计人员自身条件的制约,选择范围十分有限。如果从外部招聘有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才,企业将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因此,招聘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自然 成为用人单位的理性选择。此外,当我们进一步问及“如果贵公司的选择渠道是录用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贵公司愿意支付明显高于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的工资吗?”25家企业中有14家企业表示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50的工资;有8家企业表示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一倍的工资;只有3家企业表示不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的工资。可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现行的双语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 会计 专业双语教学,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的双语教学,即全部专业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任课教师采用 英文 讲解和板书(或课件),要求学生以英文提交作业和以英文命题 考试 ;还有一种是不完全的双语教学模式,即主要专业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任课教师采用中文讲解和板书(或课件),作业和考试采用中文或英文。受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除少数名校外,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双语教学采用的是后一种模式,我校也不例外。但是.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36家外资 企业 中,有8家企业希望所招聘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进行一般的口头外语交流,有13家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用英文书写商贸信函和管理文书,有22家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独立进行财务资料的英汉互译。由于任课教师采用中文进行课堂讲授,学生的口语能力难以通过双语教学得到提高。此外,尽管我们主要专业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作业和考试也采用英文,但专业课程的外文原版教材几乎都来自美国高校的教学体系,是以美国的商业背景和会计体系运行环境为基础编写的,很多内容与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的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对X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通过交叉列联表分析研究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个体层面相关因素对其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对口就业;会计专业;交叉列联表 国家通过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希望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合适的对口的岗位上服务于国家整体建设。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也更希望能学以致用,能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去直接谋生,而对口就业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可以进一步促进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也可以为在校生提供专业学习及就业准备的努力方向。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以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以期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显著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在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二、本文中高职毕业生的界定 本文所涉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是指已经毕业的全日制高职(普通专科)学生,即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的统招专科毕业生。 三、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指标设计。本文将性别、户籍、党员、专业成绩排名、奖学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年均收入、汽车、驾照、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期望工资这些指标作为待考察的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而是否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作为因变量。2.信度效度检验。本文所用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整体的克朗巴哈α系数值为0.752,说明本研究的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本文所用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各影响因素的KMO值为0.716,表示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本文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好。 四、调查样本及调查实施 1.调查样本的选取。本次调查的抽样样本为X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问卷的发放主要是由X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E-mail给学生,因此问卷填写的真实性较强。2.样本分析。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发出了150份,回收问卷数量为129份,回收率为86%,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18份,有效率为91.5%。3.数据整理。在回收的有效问卷里,参与调查的118人中,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04人,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4人。鉴于本次研究目的是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影响因素,因此将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份样本剔除。以下所涉及的相关统计均是针对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4人进行分析。下文指的调查对象及样本均是指此104人。将问卷中每个指标的不同选项用相对应的阿拉伯数字代替,按照实际的填写情况输入SPSS软件生成数据文件,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IBMSPSSStatistics22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 五、不同影响因素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指标,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中用交叉列联表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整理如下表。 六、研究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得出性别、户籍、党员、专业成绩排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父母学历、驾照、期望工资因素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有显著影响。女性、城镇户籍、是党员、专业成绩排名靠前、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父母学历较高、有驾照、期望工资适中(3000-4000元)都会更有利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 七、对策建议 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如性别、户籍、父母学历等,但这些只是部分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能够改变的因素来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1.珍惜校园学习时光,夯实专业基础。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本来就薄弱,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进入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后自我约束力进一步下降。而通过前述分析我们知道,高职会计专业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会对对口就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自进入大学学习起,学生们就要敦促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高职学生一般是三年学制,一定要珍惜这本来就短暂的校园时光,在课堂上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在课下多了解行业动态,多进图书馆,多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在校园内就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不仅可以给自己毕业时的择业带来优势,还可以在将来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后不断稳步提升自己。2.努力学习,拿到职业资格证书。虽然陕西省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工作正在停滞状态中,但不管将来大政策如何变化,或改由省级组织,或有其他入门证书来替代它,都没必要感到迷茫。在完成日常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拿出时间来积极备考,至少在毕业前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毕业时的择业增加优势。另外,校方也可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涉及考证的课程予以学时上的放宽和教学条件方面的配合,全力保障学生的考证学习。3.多拓展综合能力素质,向党组织靠拢。学生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水平,实现各方面的全面提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即使没能入党,通过入党的努力过程,也可以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就业时发挥优势。4.在校期间取得驾照。基于高职学生就业的特殊性,拥有驾照无疑使他们在就业时多了一项优势。大学生活课余时间较多,驾照考取的时间跨度也不长,有的高职院校如X职业技术学院还有自己的校园内的驾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便利地进行驾驶学习和驾考,为自己将来就业时增加一项重要的筹码。5.尽早开始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规划方面,学生要尽早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很多高职会计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专业职业发展不太了解,对未来存在太多朦胧的过于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就业目标也不甚明确。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了解职业发展和前景,了解个人就业优劣势。因此高职会计学生需要先分析自身特点,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为其做准备,利用在校期间不断完善职业发展需要能力,才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有优势。这方面,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校方为学生提供条件和指导,如安排职业规划课程,请业内专业人士开展职业规划讲座,举办职业规划互动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择业观方面,从学生角度: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教育总体上早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绝大部分学生终将成为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在就业过程中,既不要拔高期望值,也不要过于悲观,在现实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意识到就业的严峻形势,给自己做好较准确的职业定位。从家长角度:高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配合与帮助。高职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本地或周边县市的省内人,与很多跨省上学的本科生不同,他们在上学期间与家和家长的联系更加紧密,经常在节假日回家。很多高职学生本身并不爱学习或没有学习自律性,家长要注意经常沟通,鼓励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实习,及时做好职业定位,使其摆脱浑浑噩噩状态,尽早培养相关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作者:白俊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毕业生会计专业论文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确已认识到社会对会计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迫切需求,因而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融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但往往忽略了毕业生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熟悉国家经济法规,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专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岗位要求尚有一些差距。 2、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不能与时俱进,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结构不合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财会领域新业务层出不穷,与财会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更新,企业会计准则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会计法规的经常修订和,导致会计专业教材建设,远远滞后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对会计理论指导和会计实践的需要。而且,当前所设定的教学内容虽条目清晰,但系统性差,与实践应用的联系不紧密。这样的课程体系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财会理论,但难以将所学知识整合一套完整的体系,以致实际应用中无从下手,应用效果不佳。 3、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环节。会计专业学生在校会计模拟实训往往只安排四周时间,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暑期进行,甚至没有教师指导;在这些有限的实习中,要达到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困难的,这样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只能从书本到账本,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就业面窄,无法就业。 4、师资力量薄弱。近十多年来企业会计准则经历了三次变革,每次变革都带来会计理论、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由此推动会计学科的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现有的担任会计教学的师资中,接受过正规新会计准则学习的还不多,要在短时间内全面理解掌握并传授给学生,并非易事,这也无形中给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最前沿的会计核算方法带来困难,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就业的矛盾和压力。 二、提高会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高职会计专业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并注重规范课程考核,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内涵和质量,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2、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水平,努力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应根据社会需要,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方面我院会计专业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并获取了许多经验。 3、加强专业岗位证书与等级证书的考前辅导和学历教育。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前,一般都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看来,一些单位对在校期间具有工作经验、取得助理会计师或会计师资格的毕业生很是青睐,同样专业资格学历高者更受欢迎。所以,高职会计专业在教学中还应进一步提升专业证书考试的考前辅导水平,鼓励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专业证书考试和学历考试。 4、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对自身评价定位过高;社会经验与沟通能力缺乏;自信心不足;应聘时简历所提供的毕业生信息及应聘现场传达给用人单位的个人信息因就业知识缺乏导致第一印象差等,另外有部分毕业生不懂创业知识,不了解国家政策,无法成功创业。因此,在校期间学生应接受就业与创业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并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树立他们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端正就业态度,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作者:杨萍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调查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在我国高校教育中,都把“审计”作为“大会计”概念框架下的一个分支来对待,审计专业的发展也因此走了很多弯路,甚至一度停止。随着社会对审计认识的转变,审计专业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情况,笔者通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实施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现状做出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促进高校审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审计工作 调查研究 课程设置 近年来,审计在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时期,为了紧跟会计电算化的步伐,广大审计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学者,进一步加深了对审计相关制度理论的研究,继而推动了审计方法与技术体系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而全国各大高校,不仅是审计学术理论的发源地,更是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重任。因此,了解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状况,并对这种状况进行比较深度地剖析,可以为我国未来审计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撑。 一、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现状,笔者对浙江省2所高校共计238名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展开了详细地实证调查,其中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两种形式。其中,一共发放问卷207份,回收192份,有效问卷174份。通过严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如以下各表所示: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二)职业期望 (三)工作岗位分布 (四)企业规模 (五)企业类型 (六)单位性质 根据上述实证调查结果,我们虽然不能得出比较确定性的结论,但至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如下两个问题:首先,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较高,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与财务出纳类的就业岗位相比,审计工作岗位的择业率相对较低。这说明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选择基本上都比较倾向于财务管理方向,而对审计工作岗位的兴趣则不是太大;其次,上述统计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尽管我国对高级应用型审计人才存在着非常迫切的需求,但我国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合格审计人才的总体供量却呈现出明显的不足。 二、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现状的原因分析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对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和分析,并指出了其现如今所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 (一)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审计人才缺乏 高校作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义务为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根据现阶段市场对审计人才的目标需求,合格审计人才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方面,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审计人才的总体数量要满足不同审计主体的人才需求。换而言之,就是高校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的不同需要,也要M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另一方面,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审计的复合性要求,都必须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和能力。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我国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以满足上述要求,这折射出了现行高校培养模式的弱点。因此,笔者抽取了全国5所高校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根据各大高校对会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对高校培养的审计人才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如下表所示: 5所高校审计专业(方向)专业主要课程设置一览表 从上述图表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总体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审计人才培养结构比较单一,一些高校基本没有审计学专业课程,缺乏对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审计以及金融保险审计和工程投资审计等审计门类人才的专门培养;第二,高校一般将审计置于“大会计”框架之下,审计人才的培养以会计学专业为背景,这必然会导致审计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受到会计专业理论、思想以及技能的影响和限制,难以培养出兼具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总的来说,我国高校现行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缺失。 (二)学历教育难以满足审计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 首先,自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时期,社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同审计类型对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素质的要求不同。以政府审计为例,其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品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其中,专业品质包括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责任意识、职业谨慎和保密守法等,专业技能包括智力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技术能力等,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知识、财政金融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等。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各个方面的素质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能根本无法胜任专业度要求极高的审计工作。 其次,近些年,尽管有些高校开展了审计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但总体看来,培养审计专业的高校规模仍然较小。此外,很多高校本科专业的设置都是由高校自主把控,审计教育内容五花八门,陈旧落后,要么是过于抽象,过于理论化,让学生难以理解;要么是照搬国外理论,与我国实际的审计现实脱节等。这些现象致使审计专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滞后,在这样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审计人才根本不能满足审计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 (三)审计事业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高 尽管近几年我国审计事业日益发展,但是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是审计事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比较低,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关于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其中,国家审计虽有相关法律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定,但其在性质上隶属于行政机关,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待考量;而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则是缺少法律层面的支持。第二,由于审计工作缺乏专门的立法保障,直接导致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无法统一推进审计教育工作,在实践中,除了国家审计机关会对从事审计职业的人员外开展培训外,其他机构、单位或企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积极性。因此,审计事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低下导致高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甚少考虑从事审计工作。 (四)审计工作岗位供给量较少 纵观我国各大高校,无论是本科院校亦或是高等职业院校几乎都设有会计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需要就业。目前已经发展为初级会计人才已人满为患,高级财务人才却重金难寻,市场供求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态势。而对于审计来说,其岗位供给量本来就比一般的财务出纳少,能力要求也比一般的财务类岗位高。以对财会人员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为例,笔者根据统计分析浙江省几家中小企业提供的数据得出,2016年上半年,这几家企业提供的三类主要财务类岗位比重如下:会计核算占比45%,财务管理占比32%,内部审计仅占23%。因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要求较低,选择性比较多的一般财会类岗位。 三、改善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状况的对策 根据实证调查结果可知,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情况并不乐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其原因是多方位的,但要想真正地区解决问题,还需要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学生:提升自我以适应社会需求 首先,认清自我,做好定位。高校毕业生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的选择工作岗位,在面临来自各方的就业压力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盲目任性;其次,在校期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社会实践,增加就业筹码,审计岗位之所以受人瞩目就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专业性,其知识体系并非一成不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树立学习进取的意识和态度,更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去企业公司实习,近距离接触审计工作,促使自身能力不断提升。 (二)学校:适时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显然,高校毕业生的经验及能力暂时还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但是他们已经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再加上高校一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以及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和报告能力,这对于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种天然优势。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会计师学识水平的,能从事会计实务、会计研究的,并且兼具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及务实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针对审计职能的多元性,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兼顾不同的审计业务类型。审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知识、审计工具,引导学生树立审计基本思路,以扩大审计专业的适应性。同时,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结合社会对审计功能的需求,最好将其分为四大模块,即审计业务模块、管理审计模块、税务业务模块、咨询业务模块,每一大模块应当设立若干门核心课程。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第二,开设审计特色课程。事实上,针对不同行业审计业务的不同特征,各大高校只要能找准定位,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就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设有特色、有侧重点的专业课程。如南京审计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由于其推行的“工程管理+审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许多工程管理类的课程可供审计学生选修,从而成为该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极其具有优势,备受企业青睐。 第三,增设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审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要求,鉴于此,学校应当增加审计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相关课程。具体说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当涵盖两个个方面:一是审计专业知识,这一内容可以与其他专业课程融会贯通;二是审计专业品质,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应当为其核心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独立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等,引导学生树立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感,为审计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社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尽管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但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却只增不减。为了促使学校能够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会计审计人才,社会上的各类企业以及机构也应当承担一份职责。比如,它们可以与高校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题,同时联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及地方审计机构等,吸纳高校的审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让广大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审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流程,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继而达到培养多元化审计人才的目的。 作者简介:俞静(1982-),浙江杭州人,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模型研究探索 摘 要:随着会计工作环境的变化、会计人才就业竞争的加剧,会计教育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毕业生角度开展调研分析,采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开发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通过对会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的面对面访谈,了解其过往几年实际工作中正反面的工作事例,用专业技术分析总结出会计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会计专业学生建立有效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专业 综合素质模型 知识 技能 职业素养 如果把毕业生看做院校输出的产品,其商品化后面的细分市场就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微型企业,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必须清楚地了解该细分市场的需求,只有真正把握住市场需求,围绕需求去开展人才培养,我们的产品才具有市场生命力。 本文重点从员工(即毕业生)角度展开。课题组利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创建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选取会计专业绩优毕业生和绩差毕业生进行了调研,收集有效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现状 在素质模型中,识别素质和能力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知识:即包括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技能/能力: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职业素养:指从事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深层次意识和习惯,它是决定个人职业潜能的重要指标,即冰山素质模型中水面之下的部分。 从本次受访的毕业生实际陈述的其现实工作中的情况,提炼出影响其实际工作表现或业绩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层面的现状如下。 1.知识层面 在知识层面,受访学生基本掌握了会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等财务知识,但成本核算、纳税实务、财务管理等知识的掌握比较欠缺。 知识的教学比较局限于财务专业领域,这当然是可以起到集中资源、集中精力重点学习好专业知识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学生在就业后理解企业业务的进度比较缓慢,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适应性。 2.技能/能力层面 在技能/能力层面,受访学生在陈述自己做得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时,对于影响其工作成效的技能/能力的表述多集中在: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关注细节的能力等方面。 受访学生相关真实语言表述节选见表1。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就业后工作成效的关键能力都是做为财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技能和能力。 3.职业素养层面 在职业素养层面,受访学生对于影响其工作业绩的主要素质表述集中在:责任心、主动性、成就动机。 受访学生相应的真实语言表述节选见表2。 对于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技工院校毕业生而言,责任心、主动性、成就动机成为影响其工作成效的主要职业素养。其中尤其以成就动机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在素质模型三个层面的能力素质中,职业素养是最难培养和训练的。 二、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模型 综合本次调研的结果,结合企业管理中对财务人员素质模型的研究和运用结果,我们对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模型做如下总结。 1.知识层面 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税务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 2.技能/能力层面 (1)财务核算、税务处理能力 ①定义:收集企业财务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准确、及时地编制各类凭证和报表、计算并上缴应纳税款,完整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绩效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并确保正确性、及时性、合法性。 b.优秀水平:能够根据业务类型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原则和处理方法;能够审核他人的财税业务处理,准确判断正误;能够根据业务类型进行纳税筹划、帮助企业合理避税。 (2)学习及知识的转化能力 ①定义: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其转化成实际操作步骤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据各类交易的要求,正确分解并形成财务核算的具体操作流程。 b.优秀水平:能积极主动了解专业领域形成的新知识、新技能并运用到实际工作。 (3)沟通协调能力 ①定义: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意图,与他人达成共识,并能以合适的形式(书面、口头或其他)正确表达出来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正确、清晰表达自己的意图,掌握与他人的交流重点,能对可能影响达成一致的因素有准确的预判。 b.优秀水平:交流中能根据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对方达成共识,对产生的矛盾能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4)关注细节的能力 ①定义:了解实际工作中各个细节的具体工作,准确掌握各个细节的工作方法和内容,最大限度控制错误产生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够细致地检查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准确率不低于99%;对他人提交的数据资料的细节性问题能准确判别。 b.优秀水平:能有意识地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系统性工作的建立方面去思考减少细节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5)自我激励能力。①定义: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奖励和处罚的情况下,能自行设定工作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在没有外界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仍能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b.优秀水平:在没有外界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能自行设定工作目标并排除干扰去实现。 (注:优秀水平是在合格水平基础上的能力提升,是在满足合格水平之后的进一步的培养目标。) 上述能力只是列举了与学生工作业绩关联度相对比较高的几种核心能力,也是几种需要重点培养和加强的能力。当然,要取得好的成绩,是需要多种能力综合发挥作用的。 3.职业素养层面 (1)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内心追求卓越的一种心理内驱力。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对自我绩效目标的高标准设定,以及采用各种方法提高绩效水平; ②愿意承担更多职责,将事情彻底完成; ③不断积累各种成就,对完成工作所需要做的一切事情都充满热情,努力达到标准或客户(包括内外部客户)的期望等。 这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其他职业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其自身能力的发挥。 (2)责任心。责任心体现在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是基于责任而形成的一种应该承担、敢于承担的意识。对于财务工作者,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责任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 ①一种严谨务实、关注细节的工作态度; ②信守承诺,正确对待自己所犯错误的品质; ③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个人工作、行为符合规范等等。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责任心的缺失必然直接导致其工作质量下降;假以时日,必然强化其“打工者”的心理暗示,从而加大其职业积累的难度。 (3)主动性。所谓主动性,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的强度。积极主动的人会给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觉,具备敢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品质。因此,主动性常常等同于超出工作需要或期望的某种努力。在具体工作中,主动性表现在: ①充分利用当前机遇,在尚未要求解决问题之前就积极了解问题,为将来解决问题提前做准备; ②对工作相关联的甚至工作之外的问题进行思考; ③积极发起变革或是采取行动以提高效率,处理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满足顾客(内外部)需求等。 (4)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对自己的观点、决定、能力的自我信仰。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毕业生,自信很大程度来源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技能的熟练运用程度。而在实际工作中,自信心体现为: ①偏爱或热衷于向工作中的某些难题发出挑战; ②积极寻求独立,愿意以独立的姿态开展工作,对专业工作认真负责; ③在主要问题上表现出丰富的专业知识,愿意以一种明晰、自信的方式挑战他人的想法; ④在那些更有经验、更有知识的人面前也能有效工作; ⑤能妥善处理批评意见,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把握重心控制局面。 三、小结 在教学现状中,由于教育体系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尚处于摸索期,一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而对于职业素养,基本没有涉及。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 从素质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个人要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须是在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都要符合市场需求。 根据调查模型和会计教学经验,提出技工学校会计专业“企业化”的教学模式,教学以企业为中心,把企业的工作环境应用于教学,将实际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与企业会计实践相结合,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构建以技能应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企业化”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项目教学的情况下以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学,教学所使用的案例主要采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将学生引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之中。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就关键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开展反复、针对性训练和评价的立体的教学实践体系,以确保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陕西省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摘要】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是封闭的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针对此问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省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深入了解了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素质 会计专业毕业生 问卷调查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胜任职业的会计人员,即培养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省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对陕西省大学会计教育的不足和为提升陕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供帮助和建议。 二、问卷设计及样本描述 (一)调查问卷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关于会计人员各专业素质重要性方面,二是关于对陕西省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满意度方面,三是对学校教育需要改进提出建议以及对学生自身提高专业素质提供建议方面。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文将调查对象分为四类:一是从事会计教学或学术研究的教师;二是实际会计工作人员,包括在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三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四是会计专业大四学生。调查方法:纸质问卷和电子邮件问卷相结合。 (三)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包括纸质问卷和电子邮件),剔除没回和无效的,实际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如下: 按职业,会计教育或研究人员30人,会计实务人员212人,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52人,大四学生58人,其他32人。 按学历,硕士及以上51人,本科234人,大专99人。 按从业时间,0年的58人,0-1年的69人,1-5年的114人,5年以上的143人。 三、调查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各专业素质分析 结果分析,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知识;受访者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对于会计人员最重要,而知识最不重要。按评价结果看,受访者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均不太满意;其中,对知识素质最满意,而对职业判断能力最不满意。 (二)陕西省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调查中显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太满意。会计人员知识陈旧、懒得学新知识,跟不上会计知识与技能的更替,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和处理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了会计的工作质量。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得企业往往账实不符,出现问题;有的对参加继续教育不够积极,主动考取专业职称和会计师证书的意识十分淡薄。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完善。目前,陕西省大学会计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侧重知识理论教育,轻视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如设置初级会计、中级会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等课程,而忽视对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中教师较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帮助其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也较少插入具体案例进行实际分析。在实践方面,学校学习与单位实习结合较少,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时的综合素质。 3.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上,教师仍然以课堂讲授书本知识为主,添加案例较少,与学生互动少,使得学生学习被动,知识变得抽象和枯燥,难以发掘其主动性。很多院校的会计实践课很少或者没有,导致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学以致用,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就造成了会计毕业生综合能力较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强,毕业从事会计岗位的职业素质自然就低了。 四、对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提出建议 (一)调整会计培养目标定位,制定好专业教学计划 大学会计教育应该定位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而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和强调应试教育。所以,在教学课程设置中,要强调综合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是仅就科论科,而应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与运用。因此,老师应该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能总让某些老师长时间带某一门或几门课程,应定期给老师换课,使其知识充分。老师应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具有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为他们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推进教学改革,加大实践力度 在教学改革中,要合理安排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分布,增加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会计实训模拟、会计实操训练、电算化操作、会计案例分析、毕业实习等;在实训课程中,可以邀请校外的会计、税务、审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与讲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业务水平。同时,行业或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应引入学校的课程中,使职业培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毕业时同时拿到学历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三)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法结合运用 在会计教学方法上,必须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为启发式和培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学生来讲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要增加与会计职业判断相关的内容,强调培养职业判断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慢慢养成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 (四)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习 学校应在学生大三或大四期间抽出时间安排其参加实践学习。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实习单位或者学校选择某一实习单位进行长期合作。学生到实习单位兼职会计相关岗位,可以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运用,又增强了实践能力。学校要把课程学习时间和实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可以分开并各自集中在某些周进行,也可利用周末或长假时间安排实习。 (五)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首先,各级部门和单位要重视继续教育这项工作,将其作为人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把继续教育和企业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时间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切实帮助员工提高综合素质。其次,会计人员应当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国家最新的财经法规及审计、税务、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作者简介:李莎莎(1989-),女,汉族,河南安阳人,西安财经学院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高职会计类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升我院会计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笔者针对全院毕业生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在调查中发现高职会计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对问题的原因进行阐释后,重点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及毕业生培养方面提出了几条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促进高职院校的会计类毕业生的质量提升,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并指导和规划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关键词:高职会计类 毕业生 质量跟踪 调研分析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许多行业的繁荣,会计类的毕业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能顺利进入职场,许多毕业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因此高职院校开展会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研究很有必要。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能更好地将已经工作的学生与即将工作的学生联系在一起,那些应聘工作的经验是在校毕业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同时,通过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能够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职现状、择业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的结果可以更好地改进我院的会计教育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计划调整以及就业指导规划的服务作用,也为满足广大毕业生的学习和择业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次调研通过实地及网络调查,在反映当前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同时,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管理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办法。 二、调查过程概述 (一)调查目的。会计类毕业生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情况和工作状况将影响在校生的择业判断。为了更好地调查会计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为在校生的校园学习及以后的求职应聘提供经验和信息,调查组对本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毕业质量跟踪调研。同时也希望借助本次调查,分析并研究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状况及学生在学习和职业选择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培育出符合社会及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类人才。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已经毕业3-5年的本校会计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往届毕业生,主要是2009届、2010届、2011届的毕业生。 (三)调查方法与形式。此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对与本次调查相关的各种网络及图书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然后向本院会计类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他们对会计专业就业的一些认识和对在校生的建议。另外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与被调查者联系,并邀请他们接受本研究的采访,他们的谈话记录也是对调查问卷及其他资料的有效补充。本次调查的形式以实地发放调查问卷为主,向校内毕业生发放问卷,对于工作的毕业生则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进行问卷的调查。 (四)调查内容。这次调查我们主要以工作的会计类毕业生为主,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求职经历、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及毕业生自身的素质调查。通过网络、图书资料和实地问卷调查,调查研究目前我院会计类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工作求职经历和对在校生教育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以便积累和掌握毕业生质量方面的资料,为毕业生的顺利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三、调查结果 (一)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本次调查的时间为一个月,期间共发放问卷216份,回收197份,回收率为91.2%。调查结束后我们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资料的汇总与整理工作,通过资料的整理,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求职渠道增加,效果差别较大。在调查采访会计类毕业生时,我们发现他们工作的获取途径各有不同。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校园招聘获得工作岗位的(52%),而有近三成的毕业生是通过求职网站的宣传而找到工作的(29%)。可见目前半数多的在校学生拥有较好的校园招聘优势,可以通过校园招聘获得理想的工作。而一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得工作机会,开辟了工作的新途径,增加了就业的几率。同时也有7%的学生选择到校外的人才市场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另有12%的学生拥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可以依靠亲戚和朋友取得工作的机会。 2.就业扎堆城市私有企业,工作满意度尚可。在调查中,当询问毕业生的工作地点时,大多数人选择留在地级市(85人)或者一线城市(79人)工作。因为地级市或者一线城市具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广的才华施展空间以及更为丰富的生活选择。广东地区经济发达,发展机遇多,对于年轻人很有吸引力。而少数学生依然选择回到自己家乡的县城(25人)或者农村(8人)工作,在这些地区虽然工作机会不多,但工作生活压力小,并且离父母较近,便于照顾父母。 另外根据我们的调查,64%的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属于私有企业,另有21%的人在国有企业工作。可见当前私有企业较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私有企业也是会计类毕业生锻炼自己获得人生价值的重要场所。而国有企业人员接近饱和,一般不需要大批量的毕业生。此外,尚有8%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供职,7%的人在外资企业工作,这些企业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少,且要求也较高。 3.工资水平尚可,但职业潜力大、前景好。除了少数人的工资不足2 000元(5人)和高于4 000元(19人)以外,多数会计类毕业生的工资处在2 000-3 000元(47人)、3 000-4 000元(126人)之间,工资水平尚可,可以满足工作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在调查中,83%的被调查者对会计专业的期望较高,认为目前会计就业前景较好,该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见多数人对工作生活还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可以为他们的工作提供足够的动力。 4.个人定位不当,社会经验缺乏。通过本次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工作求职时,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在197名被调查者当中有79人认为自己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致使自己不能从容地应对毕业和工作。有63人对自己的个人定位不当,认为大学生需要一份体面且待遇高的工作,这无形之中增大了自己的就业困难。部分人则认为自己的就业信息少(18人)、社会关系不足(25人)以及自己的专业与企业的岗位不对口(12人),导致难以就业。 5.会计毕业生素质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拥有出色的综合素质是毕业生成功胜任工作岗位的基础,但是目前教育模式培养的会计类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调查,53%的企业注重毕业生会计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因为毕业生动手能力弱将导致企业不得不另行开展培训,增加了成本。另外企业对团队意识的要求也较高(21%),因为目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的单打独斗都无法站稳脚跟,只有互相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发展。道德品质是一个人能否尽心为企业贡献的内在力量,企业也格外重视(11%)。而一定的外语能力(8%)和专业知识(7%)也是企业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 (二)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仍然侧重基础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没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学校管理者要重视会计的实践教学,开展案例教学与实际财务操作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会计财务处理能力,从而为以后的社会就职增添足够的砝码。 2.学校就业指导存在一系列问题。学校的就业指导是毕业生开展求职工作的重要程序,是指导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步骤。但是本次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被调查者中,87人认为本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学校的不重视直接限制了学生的顺利就业。另外一些人(41人)认为校方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无法给予毕业生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学校就业指导存在的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比较薄弱(14人)、和毕业生的沟通和咨询不够(34人)、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且内容不充分(21人)等一系列问题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3.学生本人对就业缺乏必要的规划。找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对自己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是思想上的,更应付诸于行动。本次调查中,91%的人认为本校的就业指导很有必要,但是真正自己做出系统规划的人却并不多。被调查者中,有106人有较为明确的规划,71人拥有较模糊的规划,甚至有20人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学生工作是自己应聘的结果,而这之前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和合理的规划。对于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自己有明确规划的人已经较其他人有了更多竞争的筹码。因此,学生本人对就业缺乏必要的规划,造成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值得深思。 四、高职院校促进会计类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一)高职院校要推进素质教育,合理改革课程。高职院校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化教育,进行会计专业结构和教学课程的合理改革。立足于社会需求,设置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和专业素质的课程。同时,注重知识的更新,抛弃陈旧迂腐的教学内容。注重传授自主学习方法,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并进行独立判断训练。要改变教学手法,摈弃旧式的被动灌输教学方法,而重点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教学手段。同时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锻炼,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多素质教学。 (二)增加学生校内与校外的动手实践活动。实践教学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多设置校内的实际案例分析教学课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学校要多与校外企业进行联系沟通,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成立校企联合会,鼓励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应用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实际的企业内部管理与岗位内容,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向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与就业规划。学校的就业指导将会给毕业生提供清晰的就业形势分析,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理论支持。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覆盖全班、全学院和全校的就业服务网络系统,对所有学生提前开设就业规划课程,进行就业指导和规划,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出合理的规划。收集企业的用人需求资料,并分享就业信息。举办适合毕业生的模拟招聘会,营造就业锻炼环境,并就应聘面试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认真的指导。同时,可以邀请成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到学校召开专题报告,介绍成功经验,并与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目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规划,切实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 (四)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动态促进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离不开及时先进的就业信息。因此通过调查并建立会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信息的反馈机制,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毕业生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以及最实用的应聘技巧。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企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及时的毕业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将有效地帮助毕业生进行自我的改善,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动态的就业。高职院校要有意识地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并进行合理的管理,真正让毕业生从中得到应有的帮助。 作者简介: 靳炜伟,女,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会计电算化。 林东辉,男,广东省揭阳市财政局会计科科长。研究方向:会计实务。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高职会计毕业生职业发展调研与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连续三年对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变迁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就业质量的具体措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会计 职业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办学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上来,而就业质量就是办学水平的最终评价标准,因此,高职院校要实现内涵发展理应将提高就业质量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课题组教师对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会计系会计专业的2010届毕业生分别在2010年7月、2011年7月、2012年7月进行了三次跟踪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为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就业质量提出可行性措施。 一、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分析 我院2010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共287人,在三次调查中均收回调查问卷的毕业生共有120人,回收率为41.8%。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就业岗位变迁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毕业第一年从事出纳岗位的毕业生所占比重较大,但到了第二年这一比例开始下降,而从事会计岗位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开始上升,说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很多同学从出纳岗位调整到了会计岗位。但是,截止到2012年7月份,升职做会计主管的只有两人,这说明虽然经过两年的工作积累,经验和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想从事会计主管工作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磨练。作为会计主管,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丰富的会计及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对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参与企业决策的能力等等,需要毕业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薪酬待遇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刚刚踏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处于实习期间,所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月薪1000-1500元居多;到2011年实习期满,工资会增长1000-1500元,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毕业生占到70%以上,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收入水平还会继续增加。一些刚毕业的学生经常抱怨工作不好找,找到工作的又抱怨工资收入水平低。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认清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据调查,我国目前持证会计总体状况是供大于求,但是高级会计人才还处于缺乏状态,尤其在近几年亟需大批合格的注册会计师。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要帮助在校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为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离岗率 据对调查,201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1%,但是一年之后的追踪数据表明,还留在原岗位上就业的学生仅有59%,那么其他41%的毕业生为何离岗呢? 经过调查分析之后我们发现,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工作不稳定,离岗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对工资收入不满意;二是责任心和意志力下降;三是学校对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四)就业单位性质变化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2010届毕业生多数在民营企业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据变化不大,可见,虽然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初期更换就业单位的人数较多,但是再次就业时,仍然以民营企业单位为主。因此,民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 (五)称职率 在初次就业时, 96%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工作一年后,随着对工作岗位的熟悉、工作经验的积累、业务水平的提高,100%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可见,我们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的需求。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启示 通过以上毕业生跟踪调研分析,反思高职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只有高职院校打好金字塔的塔基,学生毕业后才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切实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保障学生可持续发展,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应在以下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一)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应按照中小民营企业会计工作过程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按照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选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组织教学;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优化师资队伍;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切实提高就业质量 1、改革就业指导服务内容 目前就业指导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办理手续、提供信息、政策指导等。这些传统的事务性工作是必须的,但是离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相差甚远。就业指导机构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与本人职业目标的关系,引导他们根据个人和环境信息评估情况制定更长远的目标;在职业规划目标实施方面,指导学生处理好中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教育指导学生中短期目标主要通过会计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而实现,长期目标主要通过相关选修课的学习和素质拓展而实现。 2、提升就业指导教师水平 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广阔的视野审视个人职业问题,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人生定位和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帮助他们学习和锻炼如何正确地选择职业,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尽快地适应工作需要。就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职业指导教师应该是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备,并且懂得心理学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 (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毕业之后,学校的教育也远远没有完成。学校教育要能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和发展。当今社会正处于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从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进行知识的更新。 总之,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就是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学校应把目光放至学生整个人生道路,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负责。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需求及供给现状分析 摘要: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会计人员按照既定的标准履行工作职责所应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实务界对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及应届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的现状。 关键词:专业胜任能力 需求 供给 一、会计专业胜任能力的内涵及框架构建 (一)会计专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专业胜任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e)是指从事某项职业所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及能力。就会计专业胜任能力的内涵而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指能够在一个真实工作环境中按特定标准承担工作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以一种能干的、有效率的和恰当的态度履行高标准工作的才能。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履行特定职业角色而必须具备的知识、技巧、才能和行为的总和。南非公共会计师和审计师委员会(PAAB)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以本国和国际上的标准完成会计师和审计师所期望完成的任务和角色的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指能够在实务工作环境中按照设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素质。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会计人员按照既定的标准履行工作职责所应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观。 (二)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构建 为推进全球会计职业的发展,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陆续了涉及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框架的准则。按照相关准则,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观构成。其中,职业知识包括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IT知识等;职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交流和交际技能、组织和商业管理技能等;职业价值观包括维护公众利益和提高对社会责任的敏感度、坚持持续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保持可靠性、责任性、及时性以及谦虚和尊重的行为、遵守法律和法规等。 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提出的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为基础,根据对会计专业胜任能力内涵的认识,本文构建的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如下: 1.职业知识。具体包括: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外语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统计学知识、金融学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电子商务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知识、EXCEL等工具的应用知识、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审计与鉴证知识、税法与税务筹划知识、财务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 2.职业技能。具体包括: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调查研究及分析推理能力、创新(识别与解决无模式问题)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应变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 3.职业价值观。具体包括:遵循法律法规价值观、诚信价值观、正直客观价值观、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终身学习价值观等。 二、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需求调查分析 针对实务界对会计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笔者通过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296份。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性别比例:男性占45.61%,女性占54.39%;被调查者学历(或学位)情况:大专及以下占11.15%,本科占85.14%,硕士占3.72%;被调查者工作单位类型:行政单位占3.72%,事业单位占12.5%,工商企业占69.59%,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占10.14%,其他占4.05%;被调查者工作年限:1-5年者占62.5%,5-10年者占22.97%,10-15年者占10.81%,15年以上者占3.72%。 (二)实务界对职业知识的需求 调查问卷选项分为很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在就调查问卷分析过程中,以均值衡量重要性,以标准差衡量趋同度(下文同)。 问卷结果表明,实务界对职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EXCEL等工具的应用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知识、税法与税务筹划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管理学知识、审计与鉴证知识、金融学知识、法律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外语知识、统计学知识、人文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电子商务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依次递减,说明实务界比较偏重与具体工作相关的知识及实务操作应用知识;实务界对职业知识重要性看法的趋同度,按照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知识、管理学知识、EXCEL等工具的应用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税法与税务筹划知识、人文知识、审计与鉴证知识、法律知识、经济学知识、金融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艺术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外语知识依次递减,说明实务界对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财务软件及EXCEL应用等知识的重要性看法趋同,而对于外语知识、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知识的重要性看法差异较大。 (三)实务界对职业技能的需求 实务界对职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协调能力、调查研究及分析推理能力、创新(识别与解决无模式问题)能力、领导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依次递减,但总体差异度不大,说明实务界基本认同上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实务界对职业技能重要性看法的趋同度,按照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调查研究及分析推理能力、创新(识别与解决无模式问题)能力、领导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依次递减,说明实务界对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技能重要性的看法趋同,而对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等职业技能重要性的看法差异较大。 (四)实务界对职业价值观的需求 由表1可知,实务界对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按照终身学习价值观、诚信价值观、正直客观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价值观、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依次递减,但总体差异度不大,均值较高,说明实务界基本认同上述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实务界对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看法的趋同度,按照诚信价值观、终身学习价值观、正直客观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价值观、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依次递减,除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外,对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的看法基本趋同。 三、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针对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现状,笔者通过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283份。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性别比例:男性占46.64%,女性占53.36%;被调查者学历(或学位)情况:大专及以下占10.95%,本科占84.1%,硕士占4.95%;被调查者工作单位类型:行政单位占4.59%,事业单位占17.67%,工商企业占66.78%,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占7.77%,其他占3.18%;被调查者工作年限:1-5年者占61.84%,5-10年者占23.32%,10-15年者占10.25%,15年以上者占4.59%。 (二)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知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选项分为很好(5分)、较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很差(1分)。在调查问卷分析过程中,以均值衡量优劣、以标准差衡量差异度。 问卷结果表明,实务界认为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知识处于“一般”状态,掌握程度按照EXCEL等工具的应用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知识、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统计学知识、金融学知识、人文知识、税法与税务筹划知识、外语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审计与鉴证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依次递减。实务界对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掌握职业知识程度的看法差异较大,差异度按照人文知识、管理学知识、外语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知识、经济学知识、EXCEL等工具的应用知识、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统计学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金融学知识、电子商务知识、艺术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审计与鉴证知识、税法与税务筹划知识依次递增。 (三)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现状分析 实务界认为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处于“一般”状态,其程度按照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调查研究及分析推理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识别与解决无模式问题)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依次递减;实务界对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具备职业技能的看法差异较大,差异度按照交往能力、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调查研究及分析推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识别与解决无模式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依次递增。 (四)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所体现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由表2可知,实务界认为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体现的职业价值观处于“一般”到“较好”状态,其程度按照终身学习价值观、正直客观价值观、诚信价值观、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价值观依次递减;实务界对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具备职业价值观的看法差异较大,差异度按照终身学习价值观、正直客观价值观、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价值观、诚信价值观依次递增。 四、结论 上述调查研究显示,就社会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而言,实务界比较偏重与具体工作相关的知识及实务操作应用知识,对财务会计应用等知识的重要性看法趋同,而对于外语知识等基础工具知识、市场营销等相关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看法差异较大;实务界基本认同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中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对应用能力及人际交往等职业技能重要性的看法趋同,而对创新、领导能力、规划管理等职业技能重要性的看法差异较大;实务界基本认同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中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除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外,对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的看法基本趋同。 就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胜任能力现状而言,会计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知识、具备的职业技能、体现的职业价值观均处于一般状态,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实务界的需求。这说明在会计本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规格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强调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应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培养具备较强专业胜任能力的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生市场就业情况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查阅文献,搜集相关数据调查分析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供需状况,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会计专业相关岗位职责,了解市场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供需;就业走向;毕业生素质 0 引言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搜集相关数据调查分析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供需状况,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会计专业相关岗位职责,了解市场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从而为探索市场竞争环境下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1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分析 1.1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供给状况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亦是如此。笔者统计了2007~20011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及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详见表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近五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1年的毕业人数是2007年的3.5倍,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占全国毕业生人数的比重从 2007年的0.751%上升至2011年的1.983%,增长了164.05%。因此,每年大批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涌入社会,他们的就业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 1.2 会计本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根据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近期的《2012年第二季度全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与去年同比,用人单位数增加7%,入场求职个人数增加12%,但投放市场就业岗位数减少5%,求人倍率0.59,下降0.1。表明尽管用人单位数量略增,但是招聘规模缩减,个人就业难度要大于去年。与第一季度数据相比第二季度用人单位需求前五位的专业依次是市场营销、计算机、财务会计、金融经济和机械设计及制造,财务会计专业需求量以6%稳居第三位。详见图1。在这前五位的专业中,个人供给除了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供给大于需求外,其余四个专业均是需求大于供给,财务会计专业需求为6%,而供给只有2%。详见图2。二季度进入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表示,对应聘人才无具体要求的占32%,其余对应聘人均要求1至5年不等的工作经验,这无疑削弱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根据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50位中,会计专业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4%,位于第25位。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前50个职业中,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以6.8%居首位,出纳员以3.7%居第三位。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中,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以增幅2.26%居首,出纳员以增幅1.15%居第二位。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源充足,用人单位需求量稳中带升,前景乐观。然而在麦可思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前10位的排行榜中,依然看到了会计专业的身影,以失业量0.73万人位居第5位。为什么会出现“双高”(高就业率和高失业率)现象? 主要是因为目前各个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的时候,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者实践履历,并对会计法规和税务法规等相关准则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的员工。但是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毕业生还不能达到这种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我国的会计专业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水平与当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3 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 ①主要就业岗位。据调查分析,在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大概是有这么几种,比如财务会计、税务部门、审计助理、出纳、收银、销售代表、销售助理等。②主要行业走向。从专业的就业前景来说,会计专业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大的,能够涉及的行业也比较多,据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会计毕业生能够从业的行业有:工商财务、物流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贸易、制造业、电信及其他电子信息传播服务业。③就业单位类型。根据调查分析发现会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个体最多,其次是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在银行和政府机关工作的毕业生是最少的。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笔者调查了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华德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之友,用友公司,安越咨询公司,世纪金花股份有限公司,浦东发展银行共7家合作企业,从对用人单位的访问与调查看,用人单位对从事与会计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如下: 2.1 良好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应该树立爱岗敬业、诚信守信、富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等职业道德,这也是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 2.2 扎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包括会计专业大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自学素质的把握。基础知识方面,学习和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求职的基础,其中英语和计算机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专业知识方面,专业理论是会计专业学生进入不同行业的通行证,只有取得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才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准入资格。财务会计、金融学、管理会计、税法学、商法、审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是最重要的10项知识要素。同时还要具备相关职业证书,比如会计从业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CPA、英语等级证书及计算机证书,这些都是其综合素质强的表现。 2.3 较强的实践能力 实践经验对会计人员非常重要,通过权威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出,基本核算岗位一般需要1-3年的工作经验,中高层次会计人员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缺乏经验是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的拦路虎。 2.4 终身的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这就要求当代的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具备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及时掌握行业动态,更新业务知识。 2.5 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会计人员是要和各个部门、多种专业人员相互沟通的,会计工作的开展是依赖于财务同事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这其中,交流、沟通、协作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提高高职会计毕业生实践能力 针对当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会计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现象,笔者走访了若干用人单位,以及已经毕业的部分同学,对我校的办学方法和理念得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要办好有特色的会计专业,应从课程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方式的改了进等等一系列方面的问题着手,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求知扩大知识面能力,以及会计专业业务技能的操作能力上下功夫,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熟悉会计业务,独立从事会计工作,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经济工作者。 会计学是一门务实性的学科,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任何一项技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更需要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会计专业课程教材改革与设想 会计是一门很抽象的经济理论学科。刚接触会计这门学科时,学生对于新的东西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所以在讲会计基础知识容时他们容易被掌握。但是,传统的会计教材主要偏重于理论上的阐述,基本很少顾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条文性的解释较多,而直观性的图表较少,随着专业课程的难度加深,学生好奇心的减弱,以致于很难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与技能。只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而要真正进行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却不知道该从哪方面着手,以至于参加工作后承担会计工作的不少毕业生打电话询问如何建账,进行成本结转后怎么编制现金流量表等等问题.可见实行专业课程教材的改革是必要而可行的。 配以操作性较强的教材。会计原理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整个会计理论的基石.这个阶段如果学生只是肤浅的认为会计工作就是凭证的编制、审核、传递与保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与结账等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那么以后学生只会对会计原则的生搬硬套,一遇到各种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就不知所以。这是因为会计学有较强的经济生命和经济价值观,比如会计法规的时效性,会计原则稳定性,会计事项处理的灵活性等等。因此在进行会计原理的教学时,还要配以操作性较强的教材如《会计操作实务》进行教学。这样对实际财务活动的如现金支出的白条现象,企业发放年终奖金分为一个月或两个月计发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就容易理解和消化了。 重视会计基础与会计操作相结合。会计操作实务详细介绍了原始凭证的填写规范,如书写使用的墨水、标准数码的填写、汉字大写金额的书写、支票日期的规范填写;介绍发了红字发票的使用、原始凭证的分割、原始凭证遗失处理,白条现象等,这些都是会计日常工作常常碰到的情况。如果学生仅仅学习《会计原理》,而不结合《会计操作实务》,往往还不会规范填写支票日期,不懂规范书写凭证汉字大写金额,甚至出现一些书写错误。学生通过会计基础与会计操作实务相结合学习,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就能心中有数,上岗后就能很快达到工作要求;又比如在《财务会计》(一)教学时,结合《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方法细讲;在《财务会计》(二)教学的同时再增加一部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学时,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经济业务的处理,而又能够应用电算化会计知识编制和处理一系列会计报表.学生毕业如果在会计岗位后也能很快从生手变为熟手。 突出针对性教育。目前无论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中专、大专生,还是注重会计理论培养的本科学生,其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大都较差。因此,对学生实际经济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上电算化会计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为了改变当今现状,应突出针对性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材应该以培养具有会计理论又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为基本要求而选择。即既能加强对学生电算化操作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一些对企业账务的简单处理,让学生对企业的财会知识及其账务处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变能力,这样在毕业之后便不会觉得很迷茫,至少知道进入企业之后应该哪方面着手,进而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增加课后自学教材。由于现阶段会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籍种类繁多,可以选定一本主教材,几本课后自学教材。教师讲主教材理论概念、原理及分析方法,而对于理论的应用,采取按课程单元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学,并完成教师布置的该单元的课后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学生应该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询问理解全面的同学,而不是放在一边不管,如果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解决,那么问题只会越堆积越多,连自己都忘了。 会计职教方式的改革与设想 对于不同的人,同样的事物由于专业知识不同会持不同的见解。那么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差异。经过调查,这是我院会计专业大部分同学对会计教师的同感.这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书本知识严重脱离实际.既然问题已被提出,所以在会计教学中,要注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去调研、兼职,并在报酬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向。 加强实践性教学。会计理论的知识要应用于企业财务活动才能将表达的内容理解透彻,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才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等的含义与应用,是十分抽象与难以理解的,因此要大量采用演示教学法,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的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会计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时,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原始凭证,合规与合理不合规一同展示,让各种原始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以及通用凭证与学生接触实际,加深印象;还可以让学生把案例分录做在实际使用的记账凭证上,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了记账凭证填制技能。可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这样的内容要完全真正的理解很困难,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在下节课时开始时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反复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才能更容易的理解。同样,在学习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时,在介绍编制方法后,应当让学生根据案例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在计算固定资产合计数时,应以固定资产净值而非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还是往往搞不清),否则资产负债表左右半表合计数不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加深学生对资产定义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理论联系了实际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现在学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是分开的,上机时间往往也不足。能否把两张合并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值得思考。原因是这样可以把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能集中展示出来,一方面进行会计手工操作,一方面可以进行电算化会计模拟训练,把遇到的财务问题通过分析、现场讲解,发现问题、马上可以解决。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同学的手工做账能力。因为会计工作表面上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往往会出错,不是会计分录做错就是累加数字算错。所以在摸拟实验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逐渐掌握会计核算方法、步骤和账务处理技巧。现在我们学校要求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由于学生的社会关系较简单,加之会计资料涉及到单位的商业秘密,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所以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往往找的工作专业都不对口,这样对学生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他们一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道到底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即使找到自己专业的工作,由于用人单位避免出错和泄漏商业秘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少,只简单的做一些类似勤杂之类的工作,使实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关于专业方面的工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教学创造一个模拟企业,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人员等,练习假币识别、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核签字等。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可以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可从简单账务处理开始,慢慢积累,再适当的加深难度,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轻松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及教学改革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化分工的越来越细,各种生产和服务类型企业大量涌现,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不同的企业虽然招聘的岗位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掘人才。虽说学历重要,但企业最注重的应该是应聘者的能力,尤其是社会实践经验和应变能力。从我们这几年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那些在学习期间兼职得到锻炼的同学,在求职者中占了很大优势,不仅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为以后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不仅要懂得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而且具有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如技能测试合格率,会计上岗证通过率等。所以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会计专业教师至关重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想要改变某一种现实的状况,仅从某方面改变是不行的,既然实行了专业教材的改革,那么运用教材的教师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对于学生接收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具有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学生。在教导学生的同时,应注重自己专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的更加全面,更加具体。 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采用两项措施:一是学校拿出部分经费来支持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到厂矿企业、各种中介服务公司等进行社会调查,或者到这些企业去挂职承担实际工作,以此来增强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二是在实践教学的部分环节,可以适当的从校外聘请有专业技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兼职作指导教师,这样或许学校支出的费用大了一些,但是新的教学模式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 引导学生自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按照学生掌握了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多少这一个标准来衡量。对待刚刚入门的学生既要加强会计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工作的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一个人如果专业知识非常优秀,但是却忽略了身边的事物,那么他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人。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尊重别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同时具备良好的技能,才能让人信服。这些显然是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做到在课堂上讲解得面面俱到,但可以应引领学生自学一些内容。学习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能不能掌握有用的知识,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学习知识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自己用功的程度,付出的越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如果不付出的话,是永远不会有收获的。 寒暑假组织社会调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各类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需要哪些人才,从而确认自己的学习目标与社会价值。 (作者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对会计专业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和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巨大。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重新定位和实现问题。 关键词:本科会计专业 就业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80年代开始,会计专业毕业生一直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一直是社会上最抢手的人才之一。然而,从2009年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情况来看,会计人才需求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一些毕业生也开始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当前会计专业学生开始出现就业难的原因,从中探求破解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一、当前的本科大学生就业形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大学生就业难就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大幅递增,到2009年已达611万人,2010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性的631万人。与此同时增加的还有全国大学生待业人数,据教育部统计,到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未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人数达到了79.43万人,“蚁族”队伍日趋庞大。此外,每年还有数百万的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的就业者,再加上农村转移劳动力,预计2010年全国劳动力供求缺口在千万人以上。由此可见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大学生求职难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高校扩招的影响、人才供需错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自我期望值过高、缺乏求职技巧、就业渠道不畅通、用人单位的用工制度不合理……然而,高校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导致大学生动手能力差,却是众多原因中尤为突出的一个。由于很多高校沿袭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突出。相反,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需要的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能够迅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实用型人才。因此,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二、会计专业学生开始出现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 这些年来一批又一批各种形式培养出来的会计类人才充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中去,满足了许多用人单位的需求。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许多金融机构、理财咨询公司、企业以及事务所大量减少用工岗位。 2.现行人事制度的制约 由于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不够健全,使一些本来应该使用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被一些不甚称职的人占去。一些企业负责人在财务这样的岗位上,宁愿用一些层次较低的“自己人”边干边学,也不引进有真才实学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还有些企业则更注重阅历而非学历,只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 3.当前教育盲目的扩招 在前些年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俏时,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会计类专业或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10名高校毕业生中就会有1名学财会的。这种发展态势在当前的需求形势下显然难免导致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4.学生自身的定位 从学生自身来看,不少学生报读会计专业,是为了毕业后找到工作稳定、条件优越、待遇优厚的单位工作,缺乏肯吃苦的思想。 三、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以企业需要为根本,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就业的竞争能力。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结合会计准则的颁布和目前我国劳动人事用人制度的变化,准确定位我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日常会计核算,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会计师证书,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较好的职业道德,为我省的化工行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具有以下特点:(1)去向明确,面向湖南省化工行业的中小型企业;(2)岗位群明确,一般的核算会计;(3)具有会计专业的特点,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会计师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4)符合会计专业实际需要,有职业判断能力和较好的职业道德。 2.建立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制度将会对会计教育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提升会计教育质量。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仍然是基于“政府主导型”的评价体系,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应该调查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及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广泛介入,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和中介机构的作用,逐步建立专业的、权威的评价机构,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使会计专业质量评价制度化。此外,大学内部应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本科会计教学进行过程监督和事后考查,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和奖惩制度,最终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提供不同类型的实习工作 大学期间,高校应为学生提供两类实习工作,一类是企业实习,具体掌握日常业务的账务处理。去企业实习比一般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课要鲜活得多,一般的课程往往受学时限制或课程目标约束,不能全面完整地涵盖全部账务处理。通过企业实习,能够优化中级财务会计方面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对账务处理有了本质性的理解和掌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分批向企业输送实习生,缓解企业的人员压力。另一类是事务所实习,让学生对审计业务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为学生提供体验“百家”做账系统的机会。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广泛,接触的客户种类繁多,但去企业实习同样不可替代,学生能深刻体会整个企业的氛围,毕竟将来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会选择企业会计这一职业。 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会计专业还是其他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需要社会关注、学校引导、毕业生本人理性认识的长期系统的工程。希望无论是否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这个话题都能被长期重视。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的问卷调查 摘要: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包括会计学术界、实务界、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专业学生等。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与会计职业素质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其中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差距尤为显著。认为大学会计教育迫切需要以会计职业的能力素质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 关键词:会计教育 会计专业素质 会计专业毕业生 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胜任的职业会计师(IFAC,1995),即培养会计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成果显著,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是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张俊瑞、刘东霖,2005;邓传洲,2004,何太明、付巧云,2007)。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水平状况及其与会计职业素质要求之间的差距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探寻我国大学会计教育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提供有益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涵义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品德、个性和身心健康的综合素质(郑学宝、孙健敏,2005)。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要研究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的现状,基本前提是界定会计专业素质的要素,即专业素质是如何构成的。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中“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model)”的概念,能力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角色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胜任特征素质的组合,又称为胜任力模型(郑学宝、孙健敏,2005)。由此可以认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具体体现为职业胜任能力。 (二)国内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内关于会计教育现状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多,如对现状问题的描述、对国外会计教育经验的推介等。而以统计数据为依据或调查采访等形式的研究并不多见。一是关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或胜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重要性的研究。这类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权威部门或职业团体为主导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最终以指南、公告、白皮书等权威文件的形式,成为会计教育或会计行业的指南或导向性文件(AECC,1989;AICPA。1999;IFCA,1996,2003),详细内容将在后面的问卷设计中介绍。另一类是研究者以需求方或毕业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能力。林志军、熊筱燕和刘明(2004)以会计从业人员、会计教师以及会计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会计教育中所需注重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估,得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十项知识要素和十种技能。许萍(2006)随机抽取了600条国内外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招聘信息,按照拟聘人员具备某项能力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重,对各项能力进行了排序。张俊瑞和刘东霖(2005)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调查了国内各行业对于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刘书兰(2006)根据对会计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总结出一个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必备基本素质和能力。二是关于如何评价我国会计人员或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水平的研究。张俊瑞和刘东霖(2005)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调查了国内各行业对于财经类人才的各方面能力的评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财经类人才已经具备一定的财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大多数单位认为其缺乏实际应用与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调与合作能力欠缺,组织领导能力亟待提高,在实际的工作中创新性不高,国际化人才紧缺。 本文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将以上问题结合起来研究:首先,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构成要素的重要性水平如何;其次,我国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如何,与会计职业素质要求之间存在多大差距。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首先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进行界定和分类。目前关于职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方法最常用的是能力投入法,或称能力素质法。AECC在1989年提出,作为一名成功的公众会计师应具有的素质包括:一般知识、组织和商业知识、会计和审计知识(可将以上三方面归纳为知识)、沟通能力、智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会计专业技能(可将以上四方面归纳为能力)、个人素质和态度(实际上是会计职业伦理或文化价值观)。1999年AICPA了“AICPA会计职业核心能力框架”,在其第一阶段框架种提出未来会计行业从业者作为一名终身的学习者需要培养的三方面的能力,分别是专业职能能力、个人能力和广阔的商业视角能力。该框架具有明显的大学会计教育导向。IFAC在1996年的IEG9“职业会计师的教育准备、职业能力评价和经验要求”中,认为能力来源于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知识包括一般知识、组织行为与商业知识、会计和相关知识以及信息技术;技能包括智力、人际关系能力及交流技能;职业价值观指职业会计师所需具备的正直、客观、独立、遵守职业道德、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终身学习等品质。遗憾的是我国关于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权威框架还是空白(周宏、张巍、宗文龙等,2007;邓传洲,2004)。秦荣生(2003)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文化素质修养、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业务胜任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王晓娜(2004)在借鉴国外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研究的基础上,从素质能力法的角度提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包括职业品格、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方面。 由此可见,研究者虽然对会计人员(或称会计师)专业素质构成要素的具体分类存在分歧,但大多数都认同会计专业素质由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构成。另外,随着商务活动的日趋复杂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我国会计行业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此笔者将其单独作为一项专业素质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会计专业素质分为知识、技能、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四个要素。在问题回答选项设计方面采用利克特量表法(likert sealing),量度用1-5量分表示。各评分表示如(表1)所示。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本文将调查对象确定为以下四类:一是会计教育理论界,即从事会计教学或学术研究的人员;二是会计实务界,包括注册会计师和企业、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人员;三是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四是会计专业大四学生。采取两种方式发放问卷:一是电子邮件调查,二是纸质问卷填答。调查渠道包括:走访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发放纸质问卷并当场回收,到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高级会计师培训班现场发放纸质问卷并当场回收;对沪市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通过电子邮件回收问卷等。 (三)样本描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96份,回收问卷673份(剔除无效答卷125份),实际回收率69%。样本数据如(表2)所示。 (四)数据分析方法会计专业素质的重要性程度和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满意度的总体评分,是所有样本相关项目评分的算 术平均数。重要性水平反映了受访者对专业素质的期望,而满意度反映了受访者对毕业生专业素质的实际评价。因此,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进一步考察各项专业素质重要性程度(期望值)和毕业生专业素质满意度(实际值)的偏差。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受访者按职业背景和学历背景分组,进一步分析不同受访者对专业素质重要性和对毕业生满意度的看法的差异。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会计人员各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分析 有关分析如下: (1)整体结果分析。从总体统计结果来看(表3),受访者认为各专业素质按重要性程度排序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分值4.4)、职业判断能力和技能(分值均为4.1)、知识(分值为4.0)。从中位数来看差异更明显,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评分中位数达到5.0。其他三项素质重要性评分中位数均为4.0。说明受访者认为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要远超过其他专业素质,其次重要的是职业判断能力和技能,知识的重要程度最低。 (2)受访者分组统计结果分析。不同职业、学历关于各项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排名的分组结果如(表4)所示。在职业背景分组中,会计职业道德被各组公认为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就其他三项素质而言,教师组(包括研究人员)和管理组认为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同等重要,而技能排在最后。这与会计实务组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实务组认为技能的重要性仅次于职业道德素质,再次是职业判断能力,最不重要的是知识。不同学历受访者对专业素质重要性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硕士以上学历组认为职业判断能力最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会计职业道德。而知识的重要性又要高于技能。而其他两组则认为职业道德最重要,技能排在其后,再次是职业判断能力。知识最不重要。 (二)对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的评价及其与专业素质重要性差异的分析有关分析如下: (1)整体结果分析。从总体评价结果来看(表5),受访者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四项专业素质的评价均不甚理想。满意度最高的是知识素质,满意度为3.5,中位数达到4.0。其次是职业道德素质(分值为3.1),再次是技能(分值为3.0),最不满意的是职业判断能力(分值为2.7),尚未达到“一般满意”程度。同样,将各素质的重要性平均分与满意度平均分相比较,从而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的期望值和实际值的差异(表5)。可以发现,四项素质的偏差值都为负值,说明当前大学会计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各方面专业素质与会计职业要求之间均存在差距。分项来看,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和技能的偏差均超过1.0,表明当前会计毕业生在这三项素质方面差距最为显著。相对而言知识素质的差距最小(偏差值为-0.5)。 (2)受访者分组分析。不同分组对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满意度排名及其与重要性程度的偏差见(表6)。从职业分组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对会计毕业生的各专业素质满意度排序相同。教学研究组对各素质的满意度与重要性程度之间的偏差更大,说明他们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相对于其他组更为悲观,也许是低估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水平。从学历分组来看,硕士以上学历组对毕业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价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受访者。同时,他们认为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要优于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而其他两组则相反。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两项素质的偏差值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加大。 四、结论和启示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是职业判断能力、技能,最后是知识;而会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会计职业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在职业道德素质、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三方面差距显著。不同职业和学历受访者的看法存在某些分歧:从职业背景看,教学研究人员和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认为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比技能更重要;而会计实务人员则认为技能更重要,最不重要的是知识;教学研究人员对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评价较其他受访者更为悲观。从学历背景看,硕士以上学历受访者认为职业判断能力最重要,其他受访者认为技能最重要;硕士以上学历受访者对毕业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价较其他受访者更低,同时认为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要优于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而其他受访者则相反;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满意度和期望值的偏差均随着受访者学历的升高而加大。 培养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会计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目的,而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与会计职业素质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会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学校应根据会计职业素质要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素质培养重心,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会计人才。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生供需差异分析 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其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承担,这些会计人员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因此,高等院校会计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我国会计工作的状态和水平。然而,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正饱受实业界的批评,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和企业高层财务人员普遍认为,目前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直接满足各层次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是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虽然会计工作的需求量较大,但会计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每年增长量超过了社会需求量,会计专业毕业生还是存在着找工作难的现象。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从有关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那些具备一定实践经验、能够合理运用税务法规、财务技术、会计准则的会计人才,这说明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素质能力上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分析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供给情况 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人,失业数约93万人,占总人数的27.5%。可以看出每年约有30%左右的毕业生累计失业,从而使高校毕业生失业人数逐年增长。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笔者统计了2005~2008年全国会计专业毕业生情况。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2005~2008年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仍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2005年会计专业本专科毕业生为79523人,2006年为105714人,2007年为112740人,而到2008年这一数字为189373人,是2005年的2.68倍。在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中,专科生仍然占较大比重,2005为63.73%,2006年为68.21%,2007年为67.02%,2008年为76.41%,说明会计专业专科毕业生的人数增长较快。 (二)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根据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2007年四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2007年第四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共有35万家单位参加招聘,提供招聘岗位322.9万个,登记求职812万人,职位供求比为1:2.51(职位数为1,求职人数为2.51,下同)。按照单位性质排名前4位的是:私营和个体企业、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占招聘单位总数的44.2%、16.2%、15.1%和12.4%。职位需求中,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占5.8%,本科学历的占44.1%,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50.1%。数量显示,在职位供求中,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比例增加,说明某些职位,特别是建筑、市场营销、计算机、企业管理、财会等职位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较受欢迎。第四季度,人才市场各专业的职位供求比都在1:2到1:3之间,其中排在前十位的专业中,行政管理、财会专业延续上个季度的高供求比。 从总体上看,尽管近几年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困难,但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会计专业总体就业率始终稳定在80%左右。从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就业率看,研究生就业率变化不大,本科生和专科生就业率均有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供求比仍然处在较高的比例,说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在对会计专业需求的单位中,私营企业需求量较大;在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中,大多数企业需求的是会计基本核算岗位。表2基本反映了目前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的需求情况。 从表2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要求较高,上述岗位基本上都是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才可以完成,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从事上述工作。 二、会计专业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差异的原因 (一)政府与社会因素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录取率大幅度增高,“升学难”问题解决了,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增长远低于劳动力的增幅,出现了就业率与录取率相差较远的情况,“升学难”就转向了“就业难”,而解决“就业难”比解决“升学难”更为棘手。随着高校的扩招,会计专业无论是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诸多方面差别很大。大中城市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总是有限的,竞争相对激烈,但高校毕业生一味青睐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及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经济区,不愿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西部地区及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往往需要会计人才的支持。另外,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名牌高校毕业生,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对生源地域及性别也有较高要求。而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倾向于选择好地区、好岗位、高薪酬,总想一步到位,总认为上了大学就是人才,只有留在大城市,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才算“有出息”。这直接导致了会计专业毕业生供需差异的产生。 (二)高等院校因素主要包括教师配备、实践教学及培养体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我国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包括那些在国内国际上很有名气的专家级教师,很多人没有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大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学院派”。他们对相关的会计理论非常娴熟和深厚,但其中很多人连起码的会计实务操作都不会,更谈不上教给学生实践经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实务能力、责任心、专业知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意见。如果详细考证对教育方式呆板的判断,将有更多基于教师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没有很好地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因此,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水平,是影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在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中,都开设了一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但实践性教学的课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06年会计学本科培养计划,总教学时数为2469学时,实践(包括习题、案例、上机、课内实验)教学时数为120学时,占总学时的4.86%,第一课堂实践性教学为33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34%,第二课堂实践性教学环节为9.50学时占总学时的0.38%。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为6.58%。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明显偏低。 三是培养体制的缺陷。目前会计教学课程体系基本上由五部分组成,即:政治思想品德类课程;基础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主干类课程和专业类辅助课程。这种体系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其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课程科目设置过细,课时分散,造成内容严重重复,而对于某些教学内容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毕业生自身因素把所学的会计理论转化为高效创造生产力的能力才是当今社会对高学历会计人才的真正要求。然而,据统计,会计专业的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的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无法将所学过的知识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甚至有些学生连会计凭证都不会填,编制会计报表常常觉得无从下手。另外,有些会计专业学生单向考虑自己 的择业就业理想,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住房、地理位置以及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这种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日求高心理,往往使自己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 三、会计专业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矛盾的缓解 (一)政府与社会方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并加以分类、分层次管理和指导,要促使各类各级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制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质量评价体系,以监督、评估其办学质量,使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规格、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相适应。全面贯彻落实高校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会计教育,并适当控制招生增幅、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使之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出台某些鼓励性政策和改革就业机制。同时,各用人单位要树立“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用人观念,改变不切实际的人才高消费观念。 (二)高等学校方面包括提高会计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强化实践性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 一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当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各院校对在职会计教师知识更新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刚刚上岗的教师实践经验欠缺,导致无法适应本科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应加强会计专业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是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会计既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经过系统、全面的实习,要想在短期内就适应用人单位的上岗需要是不现实的。尽管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不能代替工作经验,但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使走出校门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在低年级进行会计手工记账的模拟,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会计实验室,购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操作台等,在课程教学的过程穿插进行手工模拟教学。在高年级进行会计信息化实验,通过建立多媒体实验室,以便让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操作技能,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与企业联合办学,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各学期末进行实习,让学生参与某些实际工作,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三是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目前各院校会计本科生与会计相关知识的课程设置较少,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就会计理解会计,不能站在管理学的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因此,应增设与会计学密切相关的管理学课程,构筑会计人才多元化知识结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其理论知识至少应该包括: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评价、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关财务报告的准则,此外,还应具有经济学、税法、经济法、统计学、信息技术与系统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在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中,理论课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实践课时比重太低;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会计准则的讲解,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使得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应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 (三)学生方面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要做到未雨绸缪。当进入大学学习时,就应该为今后的就业作准备。因此,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不是毕业后找工作时一刹那的表现使然,而是在校时各方面素质的积累和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根据市场的需求及自身的爱好和条件,有意识地从自身出发作好准备,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会计模拟手工做账的过程中,学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基本技能;在会计信息化的学习中,要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处理程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自己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毕业后推介自己做好准备。在择业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不要追求最美满的工作,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中国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毕业生实务能力不足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弱这一症结存在根源的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认识基础。 会计作为企业及其他组织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承担。这些企业及其他组织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会计人员,主要来自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因此,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会计工作的水平。然而,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和企业高层财务人员普遍认为:目前的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直接满足各层次的会计工作需要。甚至有人认为,高等学校仅完成了学生的一般基本素质教育,会计专业教育仅仅是一个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介绍,学生实际会计技能的培养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差甚远。 企业及其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这个问题已有很多学者做过调查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结论。新华网2004年2月24日的文章:“会计专业为何遭遇‘寒冬’?没有经验被拒之门外”,从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向:动手能力要强。从有关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喜欢那些具备一定实践经验、能够合理运用税务法规、财务技术、会计准则与制度的会计人才。就这种需求而言,我国目前的高校会计教育基本无法满足,因为我国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普遍缺乏相应专业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 对于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差异和会计教育的缺陷,很多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自我批评,需求单位更是认为会计专业的高校教育失败。笔者对此深有同感,但也认为应当辩证地分析这种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才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有: 一、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 我国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包括那些在国内国际上很有名气的专家级教师,很多人没有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大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学院派”。他们对相关的会计理论非常娴熟和深厚,但其中很多人连起码的会计实务操作都不会,又怎么能教给学生实践经验呢?表1的调研结果就是很好的佐证: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调研数据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实务能力、责任心、专业知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意见。如果详细考证对教育方式呆板的判断,恐怕还有很多学生基于教师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没有很好地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来生动地讲解教学内容所致。因此,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水平是影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这是很多学者研究得出的一致意见,也反映了我国会计专业教育的实际状态。由于论述较多且比较全面,在此不再赘述。 三、培养体制的缺陷 看看现在和过去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规划和教学计划,就会发现: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一般仅有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实习教学环节。由于某些原因,现在很少有企业或单位愿意接受毕业生实习,很多情况下要靠教师的私人关系和学生自身关系寻找实习单位。郭强华、邱云所作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见表2):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有教学单位安排的实习仅占32.19%,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的则占34.08%,高出了由教学单位统一安排。在实习环节中,除了实习时间短、实习单位落实不易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值得重视: (一)实习目的无法实现 主要表现在实习学生很难接触实习单位的实际会计操作。笔者是1986年毕业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时被分配到所在行业的一个处级单位,时间为45天。在当时的情况下,行业主管部门为了鼓励所属单位接收本部门院校学生实习,备有专门的拨款项目,名称为:学生实习经费。所以,很多行业内部单位大都愿意接受部属高校学生实习。在实际操作上,我们对会计凭证的取得、编制、审核、凭证流转、过账、对账、汇总、报表编制、文件归档等会计业务流程,都有较为完整的操作,且有经验丰富的实习师傅给予指导,因此,实习效果良好,基本可以满足毕业后工作的需要。与此相反,目前很多实习学生即使艰难地找到了实习单位,也很难接触到所在单位的实际意义上的整个会计流程,不要说实际执行记账、过账、报表编制等核心业务,就连填写正式凭证的机会都很少。2003年,笔者为某高校指导毕业生专业实习40人,能够亲手执行凭证填写、记账、过账、编制报表的学生不过5、6人,仅占参加实习学生总数的15%;能够查阅公司今年会计记录资料的有18人,占45%。目前,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已不再欢迎,也很少配备较强的指导队伍,即使是拿非正式凭证、账簿、报表的训练,也得不到丰富经验的会计师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根本看不到所在单位的真实账册,仅仅是通过观察增加感性认识而已。如此实习,怎么能达到实习计划设定的目标与要求呢? (二)教师或教学单位对实习过程的掌握和控制不够 过去我们毕业实习时一般有指导教师随行指导,实习单位还选派较有经验的师傅给予随时点拨,能使学生学到现实的会计流程和业务处理要点;而现在多数实习很难有教师陪伴,因为现在会计专业的师生比严重失调,还有大量的教师承担非毕业生的会计教学工作,很多高校的专业实习学生是由专门的辅导员进行掌控的,学生得不到专业教师的合理指导。 (三)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认识和被动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对专业实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过程而实习,为了拿到必需的学分而实习,缺乏实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沟通和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尽可能地参与实习单位相关会计业务或活动的欲望,为了度过实习时间而应付了事。 (四)实习单位的选择相对固定,可接触的业务类型单一 由于时间有限等原因外,一般地,实习单位基本贯彻“从一而终”的思想,不论实习单位规模大小、业务繁简、性质如何,仅在其确定的单位或会计部门完成实习。而在大型企业中,仅应收账款会计就有3至4人,如果仅在应收账款会计岗位上实习,其业务的单一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这样一来,即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实习单位的核心业务及其流程,可能得到的经验和技能仍显单调、匮乏。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会计教学的实习环节效果不佳。这一点也可通过郭强华、邱云所作的调查分析得到合理的印证(如表3):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从中可以看出,认为实习效果很好或较好的学生,仅占调查对象总体的31.82%,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占39.93%,认为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学生占28.25%。调查结果显示的状态虽然不是很差,但还是说明实习环节存在需要大力改进的方面。同时,应当注意的是:作为调查对象的是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比较先进的重点大学,这些高校的会计教育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该专业发展的顶级水平。如果将全国所有会计专业教育均纳入考察范围,笔者相信,这一水平会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四、实际需求和高校教育供给的矛盾 任何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够从高等学校得到他们需要且能很快胜任岗位的人才,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这种需求心理存在偏差,也不现实。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高等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继续和提升,也是专业教育的基本环节。它所完成的专业教育到底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理论教育和实务技能训练如何协调?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要完全达到各种企业和组织的会计人才需求标准是很困难的 因为企业及其组织的类型和性质千差万别,各自的会计事项和财务规范以及组织目标也存在很大差距。就企业会计而言,尽管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但行业差别仍然存在。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要想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差异性需求是不现实的。 (二)高校会计教育,特别是我国专业教育仍然继续着素质教育的历程 不仅开展专业教学,还为学生的未来提升和全面适应社会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不论是具体的财务管理、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会计专业,还是审计、注册会计专门化专业,都在素质教育、拓展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时间比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削减,专业方向教育受到冲击。 (三)笔者认为,虽然会计专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强调实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绝不应该仅就会计技能而开展教学,还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事业开拓能力的提高。表4显示的学生选择基本印证了笔者的观点。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从表4的选择结果来看,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完全统一,个人期望存在较大差异。高校教育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可能完全满足需求方的个别需求,高校教育还是要根据基本的目标定位把握教育方向和教育理念。 五、新需求、新矛盾 高等学校会计教育实务能力培养必须面对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管理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理念与原则、技术与方法以及管理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网络技术应用、管理手段智能化、系统化程度的飞跃性提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校会计教育实务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网络资源的投入、应用范围及其水平不断提高,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生成、财务信息传递等业务的处理介质、作业程序及关键控制环节与方式都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从而导致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多方面变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求组织成员的信息化水平必须跟上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在知识结构、实务技能等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信息技术和应变能力。据调查,某公司由于建设ERP系统,导致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部分管理人员被迫离开原来的岗位。分析得知,造成会计人员被大量分离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由于系统的引入,计算机智能化系统部分代替了原来由人工完成的工作 对会计来说,会计凭证录入、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生成等繁重的手工工作,已经大部分由智能化系统自动完成,对一般会计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某公司实施ERP系统后,会计岗位人员数量下降到原来的40%,一半以上的会计人员不得不离开会计岗位。 (二)现有会计人员的软件应用水平无法达到智能化系统要求的程度 据我们了解,现在有部分高校会计教育增设了信息系统课程,少数高校的会计信息系统教育水平还很高,对会计软件、ERP等基本原理和技能也展开了教学程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教育还没有进行满足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教育,有的仅仅是简单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连基本的实践环节都没有。这样的教育状况,如何能够满足现代管理的要求呢? 以上分析,是笔者根据有关调查和自己的工作体会,对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实务能力培养缺陷的总结和归纳。希望有识之士合理把握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改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突出矛盾,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水平。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对策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农村教育发展来说,根据农村教育实际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深入分析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切实有效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 一、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1.家庭教育缺失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正常发展。 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教育发展也是当下的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导致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完整的亲情抚慰,不能及时地向父母反映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儿童就会变得孤僻、内向、封闭,不喜欢与人交流,与于父母产生了隔阂,不仅影响了父母的家庭教育,也影响了儿童与父母正常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庭教育的损失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是指人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会参与社会活动,体现自己价值的社会互动过程。社会化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社会化自始至终都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化行为之中。在人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儿童时期是人学习并形成社会能力、社会思维价值观的重要发展阶段。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离,在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在身边进行正确、科学地引导教育,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没有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感知不到父母的社会化信息,父母缺位于儿童的家庭教育,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对策 1.积极调整政策,妥善解决外地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滞后不仅体现在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上,而且还体现在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在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根据实际状况,整合教育资源。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出台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政策,降低农村子女入学的收费标准,减免打工借读费用。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给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稳定的教育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2.整合社会资源,全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进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问题。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要建立起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并建立实效性强的制度体系,保障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加强与学校合作,成立相关组织,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另一方面,各类民间团体也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发挥好建设作用,依托于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委员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除了政府、社会团体的帮助以外,学校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同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在扶贫助学、教育教学、预防犯罪、公共卫生、权益保护等诸多关键领域上开展相关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持续的,良性的教育环境,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 3.增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农村中小学在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刻不容缓,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村儿童管理档案,筛选重点的帮扶对象,把重点帮扶对象工作与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相结合起来,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以学校领导为核心,成立相应的留守儿童帮扶小组,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带头作用,并结合各班班主任、学科老师、帮扶教师小组以及相关志愿者的实际工作情况,整合资源,形成相应的合力,制定一系列的帮扶制度,促进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 作者:韩艳秋 张维东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小学 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中学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农村家庭教育留守儿童论文 1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1.1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比例过高 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类型来看,91.3%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7%的由外公外婆照顾,只有1.7%的由叔、伯等亲戚照顾。由此来看,隔代教育仍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类型。实际中隔代长辈教育观念的滞后和他们对孙子溺爱等现象是经常看到的,这些现状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隔代教育的弊病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 1.2父母忽视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关注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其关心程度超过了非留守儿童,但在心理教育方面,几乎是空白。如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33.2%的人会选择在不高兴时把心事憋着不说,而在非留守儿童中这个比例只有23.1%。在父母与孩子交流中,只有0.7%的父母与留守儿童谈到了心理问题方面,而非留守儿童中这个比例为7.7%,比留守儿童的高出近10倍,差异显著。 1.3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监督力度不足,交流少 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多为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是父母,并作为被监护人的法定人,同时教育被监护人。而该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构成主要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自制能力差,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家长的督促。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被督促的构成结构比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留守儿童中,学习的监督人主要是老师和家长,比例分别为41.0%和46.3%,且两者的比例差别不大;而在非留守儿童中,学习的监督人主要是家长,比例为71.8%,老师所占的比例仅为20.5%,这种现状反映出在学习上非留守儿童的家长所起的教育作用远远大于留守儿童的家长。其次,在留守儿童中学习无人管的比例比非留守儿童高出一倍多。这种差异也许就给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埋下了隐患。同时调查也显示出农村留守儿童与其监护人之间有效的交流并不多,有近一半的孩子很少与监护人交流,在缺少交流的环境下,监护人可能在留守儿童的情绪感知上出现落后,对他们的烦恼知之甚少,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很容易变得内向,暴躁等。 2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2.1隔代(或上代)抚养方式存在很多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90%多的儿童是由爷爷奶奶监护,从而形成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当代教育中的一个难点,但在农村却成为很多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前提和保障,尽管隔代抚养解决了很多父母的后顾之忧,却掩盖不了农村隔代教育的诸多问题,老人负担和责任的增加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的直接后果。调查中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中的老人不仅要种地,平时忙农活,还要照顾孩子,每天辛苦劳动后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管孩子,在访谈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其次,老人们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是凭经验带孩子,存在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第一,他们很少注意营养的搭配,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甚至有些老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所以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心理状况等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第二,在学习方面,由于爷爷奶奶自身的能力有限,缺乏对孩子学业和品行的有效监督。在孩子读一、二年级时会在空闲时间查看、辅导他们的作业,但当孩子上高年级后,爷爷奶奶就无法解答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虽然不少爷爷奶奶仍经常提醒孩子的学习,但这样的督促对孩子所起的作用甚微,很多孩子会反驳“你们又不会,看了也白看”,有的甚至选择说谎话来搪塞爷爷奶奶的唠叨。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养成了坏习惯,而且学习也每况愈下。还有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是由叔、伯等亲属帮忙照顾的,从而形成上代教育。在实际中,这些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有所顾虑,他们认为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女,不好严格管教。于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行为更容易被放纵,学习也只是靠老师的管束。现实中存在的这两种家庭教育模式很容易让留守儿童养成任性的心理行为,而且他们彼此之间语言上缺少沟通,很容易造成孤僻、自以为是的性格,遇到问题不向老师或亲属反映的心理,这些问题长期累积,不予改善,将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 2.2父母对家庭教育职能和内容的片面认识 总体而言,一般农村家长的综合素质较低,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对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并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多数是随意的,没有确定的观念指导,也没有具体的理论支持。尽管在问卷调查中有80%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但这些家长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他们能直接对孩子的教育产生的作用极其有限,而且他们对这些教育内容的重视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与老师的交流推测而来的。另一方面,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中谈得最多的仍是学习方面的内容,老师对学习的强调反过来又会加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这会使家长对孩子教育内容上的片面认识形成恶性循环。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也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点,不仅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中超过85%的人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个比例超过了非留守儿童,而且也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喜爱程度也远远超过了非留守儿童。这些都会造成家长们对孩子学习的片面重视,从而忽视如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2.3父母、监护人与农村留守儿童间的有效交流太少 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空间的限制,他们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少很多,而和爷爷奶奶由于观念、想法和时间等原因,他们之间的交流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当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与父母朝夕相伴,被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得到的很少时,内心会感到失落和自卑。由于这些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留守儿童们就会感到没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在长期的比较和情绪体验下,逐渐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存在,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感可能不断增加和泛化。在这种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通过其他行为来解除自己的自卑感,比如对爷爷奶奶的管教不听不理,向父母提出无理的要求,父母回来时有更多的娇气和要求等。然而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的心理应该是简单的,他们的任务就是注意身体,好好学习,父母们在外面辛苦工作就是在尽自己的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当孩子表现出这些情绪时,父母不会想到是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反而会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往往放任不理,有的甚至会辱骂孩子。家长的这种做法只会加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让他们在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不敢向父母或别人倾诉,他们更多的是选择把事情憋在心里。调查中也反映出,农村留守儿童选择把事情憋在心里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状况明显会差于非留守儿童。 3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3.1通过交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高阳镇,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使务工人员分成两拨,一部分会在市里或较近的地方工作,另一部分则在北上广这些经济发展快的大城市,对于就近工作的父母一般回家次数较多,跟孩子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会更多,而对于身处大城市的父母大多数都选择过年时回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回家的成本而且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讯设备的应用拉近了外出务工人员和子女的距离,通过电话等通讯工具父母可以和孩子充分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从电话中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里的生活状态,多去倾听孩子心里的想法,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去鼓励他们,适时地给予他们奖励或口头上的表扬、和她们分享外面有趣好玩的事情、自己的想法等,从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3.2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不可小视。家长应提升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把孩子健康全面发展放到首位,从多个角度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的发展,使孩子从思想上不仅仅只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应该通过书籍、电视等多了解其他方面的信息,从小树立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父母们外出打工都是希望孩子能生活得更好,他们基本会把自己节衣缩食的钱拿出来补偿给孩子,以此弥补他们内心的愧疚。长期下去,孩子可能会习惯高品质的生活而不懂得勤俭节约和珍惜,家长不但没有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反而使孩子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缺点会很明显,也很难抵挡住社会上的诱惑。如果他们缺钱了,就会习惯性的找父母要,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父母应该改变消费观。首先,不要用金钱去弥补亲情的缺失,而是应该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多了解孩子在生活学习上的想法,观察他们心理上变化,留意他们的行为,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教育。尽可能多地回家陪陪他们。再者,父母们也可以利用在外打工的条件,了解一些先进的信息,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同时把这种积极向上的观念传递给孩子,这也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也会更加依赖,维护亲情关系。 3.3加强父母、监护人、孩子三者的沟通 在实际中,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是儿童的祖父辈,他们很难对留守儿童进行细致的照顾。所以父母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好与监护人的配合。第一,外出务工的父母有必要做好远程控制。不要将孩子托付后就不闻不问,家长应多和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近段时间的动态,若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赶紧和监护人、老师联系,尽快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建立家长、孩子和监护人之间良好的关系纽带,并通过配合学校教育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生活。第二,监护人要重视与农村留守儿童的交流。监护人跟孩子相处的时间要比父母的长,他们是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的一方,即使是祖辈,也应该尽己所能有意识地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和孩子沟通,毕竟孩子年龄还小,性格较天真,多沟通就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在以后生活中做出改善,这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作者:罗晨曦 陈小丽 杨彩秀 单位:武汉工商学院 高阳中心小学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社会化家庭教育中留守儿童论文 1儿童社会化含义 家庭则是儿童早期接触最多的生活场所之一,而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互动是儿童社会化的起点。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家庭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家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家庭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教育应着重培养儿童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育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社会角色认知、培养基本生活技能。具体说来即是家庭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而且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还有助于儿童锻炼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儿童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影响 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弱化或不完善甚至是缺失,使孩子教育处于“真空”状态,这对儿童的生理、心理、人格以及社会化进程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1适应不良 郝振等的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适应性的得分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儿童适应不良是缺乏安全感的外在表现。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在其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能在身边照顾,一般将其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亲戚或朋友代为监护,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与父母分离带来的分离感以及与监护人的隔阂感,容易使留守儿童在焦虑、敏感等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即留守儿童相较非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和敏感。留守儿童和父母相处时间减少,空间距离加大,渴望父母关怀、爱护等一系列的需要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导致留守儿童亲子依恋的安全性降低,相对非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人格障碍,即容易形成攻击型人格或者是畏缩型人格,较难形成安全型的依恋。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的研究表明,早期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缺乏对人最基本的信任,不能与人很好地相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由于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往往表现出退缩畏惧或目中无人,难以与人建立、维持稳定融洽的关系。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行为,例如:退缩或冲动、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2.2认知偏差 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这种认知偏差首先体现在对自我认知方面存在偏差,由于长期缺少亲情关注,留守儿童难以进行合理的自我认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留守儿童大都有比较严重的自卑感,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更多集中于消极方面。另一个表现则是在生活中对事件的认知上,相比非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事件,最显著的体现就是会把不好的事情发生原因都归咎于自己身上。缺乏父母的引导、教育,加上自卑感,使得留守儿童在认知方面存在普遍偏差,不能相对客观地评价自己和看待问题,缺乏自信,做事缺乏主动性。 2.3学业成就不高 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等级为“优”的比例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等级为“差”的比例又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也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只占12.6%,处于中游的占63.6%,处于下游的占22.7%。以上研究结果都表明留守儿童的学业成就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从而导致农村整体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出现了农村学生自1990年以来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不断滑落的现象,进而影响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 2.4难以形成亲社会行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本身缺少清晰的榜样行为可供模仿,再加上没有父母对其亲社会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奖励、强化和惩罚,使得留守儿童难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和形成正确的社会角色认知。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预知,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将难以形成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当留守儿童在两难的道德情境下面临抉择和取舍时,当他们迫切需要一个道德知识的传授者、咨询者和道德行为的示范者时,他们却不得不面对的是有着陈旧观念、知识匮乏的监护人,不仅会引发留守儿童的困惑和内心冲突,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道德学习过程的受阻,使他们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3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3.1父母亲情缺失 儿童所有的情感之中,父母亲情是最基本,也是其他感情所不能替代的。但是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背井离乡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经济条件,造成的留守儿童从小便与父母分隔两地,由于时间、地域或是工作忙碌等原因,使得留守儿童同父母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纽带,情感交流较少甚至几近于无。 3.2责任心不足 父母法律意识缺乏,责任心。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以工作繁忙为理由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委托监护人以及学校老师身上,认为自己只需要满足留守儿童的经济需求就完成了自己的义务,照顾、督促和教育留守儿童是委托监护人和学校老师的责任,将自己完全置身于教育子女行列之外,这是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一大原因。 3.3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滞后 据有关调查表明,在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中,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作为祖辈存在代际隔阂,容易出现沟通障碍;作为委托监护人,本身就没有直接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教育尺度难以把握;另外留守儿童父母本身囿于自己知识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所限,又受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知不觉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 4对策 4.1家庭层面 4.1.1增强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意识 增强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责任意识。让其认识到将孩子扶养教育成人,不仅仅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也是一种社会美德的体现。因此,留守儿童父母应具备较好的教育责任意识,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甚至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交给委托监护人或是学校老师,无论工作多忙碌都应该尽量抽出时间主动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4.1.2加强留守儿童同父母的沟通 必须加强留守儿童同父母的情感交流。留守儿童父母应主动关心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关注留守儿童经济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增强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关怀,真正地关心留守儿童情感方面的需求,给予足够的亲情支持和解答儿童成长方面的困惑,不仅从物质层面尽量满足留守儿童的需求,更要从精神层面真正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1.3革新教育观念和方式 无论是留守儿童父母还是委托监护人都应该有意识地通过不断的学习改善和提高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摒弃“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和粗暴的棍棒教育方式。留守儿童父母首先应当认识到读书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再一个教育方式也可以借鉴心理学行为主义强化理论的相关方法,当留守儿童习得或表现出一个有利的行为时,家长或委托监护人给予及时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增加这一行为发生的频率,表现出不当行为时,家长或委托监护人要及时制止,减少这一不当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改变只批评不夸奖的教育方式。 4.2学校层面 4.2.1切实贯彻“家——校”交流制度 学校应针对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制定并贯彻落实“家——校”交流制度,对家长和委托监护人传授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再一个就是合理运用如手机、微信和网络等多种手段保证学校老师与家长、监护人的联系,以便老师和留守儿童父母或委托监护人都能准确而及时地了解和反馈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 4.2.2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让更多的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知识,同时运用心理学中团体辅导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让这些有着相同经历的留守儿童在一个理解、包容的环境中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忧愁,交流他们成长中的困惑和疑虑,适时地让他们掌握一些积极悦纳自己和排解烦恼的方法。“互助小组”不仅可以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而且还可以从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培养和学会分享、互助和合作等意识和行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3社会层面 4.3.1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首先政府各职能部门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继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努力缩小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差距,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享有与城市儿童平等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的权利。再就是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教育工作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 4.3.2净化留守儿童外部教育环境 留守儿童大都处于学龄期,心理和生理本就不成熟,充满好奇,再加上缺乏父母监管,很容易被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的社会不良因素所诱导。一方面,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尽快研究、制定、出台和落实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大力弘扬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遏制和打击消极堕落的低俗思想;另一方面加大对学校周边网吧、电子游戏场所等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监管力度,为留守儿童教育构筑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庞懿 郭徽 单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一、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视角 目前的研究视角以单一学科为主,多学科结合为辅。其中,肖薇薇的《改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文关怀的思考》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智世勇的《试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则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高志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补偿机制研究———基于湖南的调查和教育生态学视角》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补偿措施进行研究。除此之外,其它研究均以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单一或相互结合的学科视角进行研究,如郭晓霞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张春玲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怀》、黄晓慧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二)研究路径 从已有的30篇文献来分析,研究路径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单一论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形成原因或应对措施。如:王海波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成因》主要分析了家庭教育缺失的成因;周帮琴的《农村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则侧重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对策。第二种是除了分析原因、提出策略,还对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与造成的消极影响进行论述,如:唐喜梅、卢清的《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研究的主要内容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由于外出打工而不能对子女很好地履行教育职责,导致儿童严重欠缺家庭关爱和教育,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成因、消极影响、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研究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表现,专家学者们作了详细分析。依据监护主体的不同,莫艳清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缺失的表现模式分为四种:“单亲”家庭型,隔代抚养型,亲友代管型,自我管理型。其余学者的分类基本一致,且都认为无论哪种模式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欠缺,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埋下很大隐患。黄晓慧认为这些模式下的家庭教育有以下方面的表现:家庭教育时间严重不足,教育管理方式异变,教育过程重智轻德、重身轻心,教育上过分依赖学校。黄炳宣、阳崇波对六个乡镇的十二所学校进行专题调研,发现其中有三个村的留守儿童达到510人,占在校学生的80%,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没见过父母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且大多数孩子刚蹒跚学步时就和父母分隔两地,在生活上虽能温饱,但缺乏思想引导、监管。陈世海与占海玉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隔代教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专制的方式非常突出,老人运用斥责、体罚以及剥夺儿童权利的方式逼迫孩子服从,对孩子的学习不甚关心,有些老人连孩子的生日、班级都不清楚。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消极影响研究 1.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李佳圣采用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对鄂东南2个县市的10所乡镇中心小学和10所乡镇中心初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得出留守儿童具有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差、人生价值观扭曲等特点。并指出,变相的亲情补偿造成教育方式失误,面对留守儿童所需要的亲情反馈,父母往往通过钱、物等补偿方式,使孩子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并误入歧途。费招娣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性格障碍、人格发展障碍以及行为怪诞等问题:性格上容易自卑、任性、悲观、暴躁、内心封闭;人格发展上易嫉妒憎恨他人、与人交往不真诚、不友好、欺骗老师和家长;在行为上容易违纪打架、谩骂他人、随地大小便、对长辈没礼貌。 2.不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当前研究一般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黄晓慧的分析是宏观角度的代表,她根据社会流动理论,认为当前社会的流动是机会均等的纯粹流动,而今后制约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学历(受教育年限),城市人受教育年限高于农村人,流动机会多,会逐渐居于社会统治地位;农村人由于学历跟不上,流动机会受限,处于城市边缘人的位置,居于社会底层,这样造成城乡两极分化更为严重,构成社会不稳定。秦艳艳、闫军印的分析是微观角度的代表,他们从家庭的角度出发,说明夫妇与亲子构成了社会结构基本三角的基本社会关系,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亲子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促使社会基本三角稳固的保证,若家庭教育得不到落实,必定影响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减慢农村教育的发展进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系着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众多家庭的和谐发展,更关系着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使教育无法通过家庭教育得到更好保持或延伸。农村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减弱甚至抵消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延缓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进程。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应对措施研究 广大学者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深化现行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壁垒。姚忠旺建议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的城乡隔离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异地求学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柳浩翔提出国家应为留守儿童早日进城就学与父母团聚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和条件,补偿父母的家庭教育权和儿童受家庭教育权。在考试制度改革上,学者们均呼吁: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取消因户籍原因造成的生源地限制,允许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就地参加各类升学考试,从制度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2.增加教育财政投入,调整资源分配。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吴支奎认为政府须强化中央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公平分配公共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他还建议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财政支持机制,如: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专项经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同时,学者们一致认为还要加大寄宿学校的建设力度,按时发放农村教师工资,完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和工资报酬制度,防止教师资源流失。 3.完善教育补偿制度,加强学校关怀。若父母没法给孩子提供所需的家庭教育时,学校应该寻求途径给予留守儿童关怀。张春玲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怀:开展家庭咨询,举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指导委员会,建立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如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和监护人联系制度),教师家长与心灵对话制度,配备心理咨询师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制度,整治校园周边网络环境。王一涛、冉云芳则建议学校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儿童健康的情感倾向,设立各类兴趣小组,开设书法、美术、体育、音乐、舞蹈等课程,让这些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成长的快乐。专家学者们还指出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有责任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针对此,周帮琴提议为学习能力差、监护人教育能力弱的留守儿童安排教师担任家长,关心留守儿童生活起居并辅导其学习。 4.转变父母家庭观念,强化教育意识。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父母重视家庭教育才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胡花平、康春英提出双方要权衡双方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利弊得失,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留一方在家中照看孩子,避免“空巢”家庭,对孩子身心产生影响。沈优美也指必须扭转只要给孩子留下足够的钱就是对孩子负责的错误观念,家长就算外出工作也要为孩子选好委托监护人,并与委托监护人和学校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5.整合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黄晓慧提出“成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还举出榜样例子: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刘坂村成立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上级妇联组织还帮助招募了大学生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间来“指导中心”辅导村里的留守儿童,不但丰富了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还让他们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和社会关爱。王一涛、冉云芳提出充分利用村里的广播及宣传栏扩大效应,印发图文并茂的家庭教育知识资料并派送到家,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竞赛、推选家教榜样等活动,还可以招募大学生村官、退休教师以及村里榜样父母作为教育干事,掌握村里留守儿童的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 三、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已有研究为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弥补这些不足是未来研究的一个走向。 1.多学科综合研究不足。从研究学科看,介入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研究的学科还较少,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某一学科的范畴内进行,缺乏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研究视野较为狭窄,不利于研究的全面深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一个具有多学科性质的领域,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多学科融合研究,突出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分析的同时,把生态学、管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纳入研究,多角度多方位丰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研究成果。 2.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成果大同小异,文章之间的借鉴率高,经验总结多,创新建议少,研究质量得不到很大提升。未来的研究应尽快脱离研究的瓶颈状态,提高理论研究的精度,减少重复的定性研究,注重实证研究与定量分析,把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层次。 3.可行性策略研究不够。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解决方案,学界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建议,有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有些效果不佳,实行难度大,也正因为如此,可行性的策略研究成为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解决措施关键是适用与否,寻求一套适用的计划方案,需要考虑各地的风俗、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忽略当地客观情况而随便套用策略。 四、总结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但关键是要尽快结束留守儿重的留守生活。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研究者们用严谨的态度和开阔的视野,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作者:杨梅 王小丁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探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及举措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的制约。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和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渴望从学校生活中得到温暖,学校是家庭之外对孩子教育起直接决定性作用又一渠道,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立意识、品德修养的养成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培养。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方面还不到位。缺乏针对留守儿童的积极有效的制度安排。由于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较多,如学习成绩不佳,课堂表现不优,性格孤僻、行为异常等,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经常、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耐心的教育和管理。然而,由于农村学校缺乏合理的制度性安排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加之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较低,待遇不高,部分老师既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又要打理田间农活,不能把更多地精力投入于教学和管理中,于是形成了“放羊式”、“看孩子”的教育局面。致使大部分留守儿童在亲情关怀缺失的情况下并没有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指导和关爱。 据调查91%留守儿童反映,老师没有开过家长会;89%留守儿童反映老师没有和自己谈过心。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学校考核教师的主要标准是升学率高低和学生成绩的好坏,据调查,学校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指标的完成情况给老师们排名和确定奖金的数额,老师只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学生优劣的标准,这样一种片面的考评机制,使得学校和教师最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就被忽视甚至被抛弃了,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调查,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的优秀。 2.政府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关管理部门责任不明。地方政府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不够,没有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抓,缺乏统一的部署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过程中出现分管不力,管理不到位,甚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再加上威县农村数量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地处分散且数量多,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不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一些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足。由于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长期不足,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经费短缺,义务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更缺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专项资金,也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出现。农村周边环境对留守儿童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村委会没有对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使得农村缺乏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及设施,又没有农村图书馆和其他文化娱乐场所,有的只是网吧、麻将室、游戏厅,尤其是寒暑假,这些孩子就像出了笼的小鸟一样,到处疯跑、疯玩,网吧、游戏室随处可去,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调查,83%农村或学校周边有网吧或游戏厅,几乎所有农村都没有图书室和适合青少年活动场所。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1.改善家庭教育状况。 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在家庭教育中,由于情感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甚至冲击理智的现象,使家庭教育失当。因此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学习,更要重视对孩子的情感培养,心理健康、品质、安全教育,帮助孩子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重视责任心培养和能力的提高,避免过度溺爱,更不应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代替,要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培养其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科学、理智的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据调查,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在教育方式还存在,诸如打骂、放纵、溺爱等不理智现象,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方式,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业水平、思想道德状况、日常表现等慎重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还要注意环境、条件的变化对教育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考虑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同时要重视加强亲子沟通和交流,运用亲情的力量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配合。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交往、心理、行为等方面情况,并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和管理。 2.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系统管理,倾注更多关爱。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对留守儿童投入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把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并制定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如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经常与留守儿童沟通、谈心,给予他们爱的关怀,及时了解他们中表现出的不良倾向和问题,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尽可能让父母与孩子保持联系,定期通电话,便于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沟通,也使留守儿童时常感受到父母关爱;定期家访,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座谈会,了解留守儿童在家中的表现,相互沟通,交流管理留守儿童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无论是学习、生活、安全、心理、交往等方面都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地指导、帮助、关心、鼓励和支持,使他们融入到集体中,增强自信,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同伴友谊、师生情谊,远离不良环境和场所。开展“爱心妈妈”志愿服务。结合我省妇联开展的“爱心妈妈”志愿活动,组织有条件、有意愿的教师,担任“爱心妈妈”,给予留守孤困儿童更多的物质帮助,心理疏导,感情抚慰,用母爱和亲情温暖留守儿童,使他们在感受到师爱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母爱,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 3.强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和帮助。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从法律上、制度上把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加以解决。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实现对留守儿童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更多地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借助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政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农民在家乡创办企业,使更多农民能就近务工;做到“挣钱养家”两不误,从而减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开办家长学校,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科学的教育方式,及时与孩子沟通感情,加深亲子关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4.构建社会关爱服务体系。 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场所。教育部门协同学校、村委会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所,配备图书、活动用品等,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空间、娱乐场所。开展暑期兴趣活动班或建立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基地。建议村委会将缺乏监管的留守孩子们集中起来,征召大学生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辅导孩子们学习,或教他们绘画,唱歌、讲故事等,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教育活动,既丰富了留守儿童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对孩子们形成一定的监管。开展“爱心家长”志愿服务或由媒体携手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共同发起“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感受亲情的温暖。 作者:宋素敏 单位:邢台学院法政学院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摘 要:企业从规范结构的角度,以“协调”作为控制主体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以“约束、激励”并行作为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把企业自身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A性工作,培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土壤”。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相信任何一个组织都期待能在有条不紊、高效高能的环境下展开工作以实现目标,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的是,组织的目标及领导者个人的理想追求会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因此要在组织内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通过陈园老师本学期的引领与教诲,在对“控制”的认识不断深化之余,笔者浅析当今经济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体系下内部控制缺失的现状并提出对策,力图为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中小企业尽自己绵薄之力。 一、问题综述 内部控制制度,指一个单位为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程序和措施。 二、当前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1.控制环境基础薄弱。(1)中小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由于内部控制并不能直接产生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较长运行周期,因而多数中小企业将精力主抓生产与营销环节。(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发展尚不完备,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因此协调性相对较差。(3)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未成文的内控制度屡见不鲜,即虽已制定相应内控制度,却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制度的落实上常常打了折扣,顾此失彼现象严重。(4)整体素质较低下,缺乏知识全面、素质高的人才。国家激励政策和经济大环境的滋养,我国很多门槛较低的中小企业中,员工整体素质较低。(5)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中小企业虽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却对中小企业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2.中小企业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1)内审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当下的中小企业中普遍达不到其控制作用。(2)组建的非自愿性、非独立性。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带有浓厚的命令色彩,而这种机构难以受到中小企业重视。 3.内部控制应用中,电算化普及程度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会计领域中“电算化”迅猛发展,中小企业会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然而内部控制电算化使会计信息在处理过程中连续出现错误的风险加大。 三、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1.提高内控意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 2.夯实基础工作,切忌眼高手低“攀虚高”。基础工作的薄弱严重制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 3.完善部门预算管理,适当结合绩效考量。要实行既有的部门预算、零基预算,还要适当引入绩效预算模式。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编制。 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应切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5.强化企业内审、外部监督力度。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强化内部审计不仅要保持其与被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还要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对于国家,要充分发挥财政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 6.加强企业自身控制考核力度。制度要具科学性、合规性,还要能认真执行,企业有好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同时要建立奖惩机制。 四、总结 综合比较并试析对加强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所述的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愿企业都能做到从规范结构、以“协调”作为控制主体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以“约束、激励”并行作为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把企业自身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培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土壤”。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大量中小企业也乘着这股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般迅猛成长。但是,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环境,其生存也受到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尤其在内部控制过程中逐渐曝露出很多问题。企业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增强市场竟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保障。因此,本文主要在对内部控制理论了解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终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使其在发展道路上走的更稳、更长远。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发现主要是人、企业、环境的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也就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运行是否良好内部控制环境是否良好。而在这些中小企业里,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企业全员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决策者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而员工的素质又与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相关,另外,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也可锦上添花,做到这三方面,从而营造优良的内部控制氛围与环境。 1.提高管理者与员工的素质 企业人员素质偏低造成内控条例不易得到有效执行。企I有必要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加强员工培训的方法提升人员素质。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对员工的诚信教育,树立起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对企业内控制度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加深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使他们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积极为加强内部控制建言献策。企业应做好激励工作,通过激励,激发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企业发展壮大。 2.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要引进优秀人才,就要彻底撇弃用人为亲的做法,建立严格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企业还是要靠人才打拼的,不是靠亲戚就能发展壮大的。一方面提高自己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企业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的制度、科学的人事发展政策更能够吸引大批量的尖端人才进入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存在的人事管理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解决。要实现岗位的公开,实现能者上岗。对于自身素质不高的员工,企业要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长期来看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 3.建立完整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人数较少,相对容易建立上下认同的企业文化。要使企业建立起与内部控制制度相融合的企业文化,使两者相辅相成,让员工的自我控制和监督成为习惯。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应共同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企业文化相当于空气,有好空气是生存的基础。如果企业形成良好的氛围,部门间沟通密切,上下级间关系和谐,部门之内相处融洽,员工洁身自好,自然而然地,大家也就会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二、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要建立建全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提高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风险环境下,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内在关联性并制定策略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其次要做到投资制度化,把决策人的利益与投资成败捆绑起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措施,在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等环节严格把关,全方位防范风险。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不失为中小企业管理风险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设立专业机构,也能从内部审计部门等其他部门选取合适人才从事预警工作。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员工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财务知识、内部审计知识及企业管理、法律、评估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基础上,独立开展,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运转。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首先我们反复强调,管理者是领头羊,是一个企业的风向标,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使审计工作既能有开展的独立性又与企业息息相关,首先,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其次,要扩大审计范围,在对传统的项目审计外还要对企业具体的经营进行密切审计。而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最后,内部审计不仅要对企业内部各成员进行监督、评价,还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咨询和建议,以便达到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另外,我国的各级财政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检查、监督以及执法的力度,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协助中小企业,督促其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规范内部审计行为。 四、健全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内控制度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应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定期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佳者褒违者惩;以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此外,还应完善人事监督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企业要确保权责分明,使各岗位能够相互牵制和监督。岗位责任与权力要相互匹配,严格遵循不相容原则来设置职位,通过内部牵制制度进行人事监督。社会监督也是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重要措施。利用其范围广、覆盖面大的特点从各方面起到监督的作用。要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就要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如实审计,媒体要如实报道。从人事监督和社会监督出发,逐步完善内部监督。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对策 摘 要: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年来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障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和促进就业及稳定社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自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以来,大批中小企业纷纷倒下,究其原因,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制度存在盲点是关键原因。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入手,对加强内部控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位 所谓中小企业是指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一、抗风险能力弱而数量众多的经济体,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会经济和国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位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起着指引作用。我国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被审计单位为保 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 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 政策与程序。”可见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内部控制目标定位还处于低层次的查错防弊阶段,还没有体现内部控制在企业战略管理上,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强化企业竞争力上的重要作用。其涵盖内容过于狭窄,与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较落后,人员素质不高,资金缺乏,会计基础工作簿弱,核算方法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合理,没有很好执行不相容职务 的分离,会计信息失真较严重,要内部控制一下满足更高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在保障现有的目标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内部控制目标范围, 逐步提高目标层次,使内部控制的建立逐步与企业战略发展计划相结合,避免并减少经营风险,助长企业发展,增强竞争实力。[1]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 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 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业主认为企业利益是由各项业务挣出来的,而不是由内部财务管理管出来的;认为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自己及员工的发展。理解偏见,使这些领导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对生产和业务活动的作用。人员素质,专业道德不均衡,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是不可避免的。另外,长期以来,正规会计教育或会计继续教育,内部控制的内容非常简单和不系统,从而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知识也非常淡薄。例如,没有会计记录管理公司,收银员可以轻松获得以前的年度会计信息。这些无疑为内部控制的基本工作顺利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2]。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虽然有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仍然不够全面,没有涵盖到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和管理过程中,达不到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会计制度,不仅在原始凭证记录管理、配额管理、计量和验收管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会计部门职责权限、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混乱无序。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部分中小企业人为改变会计数据、私自设立小金库、胡乱摊销成本、隐藏收入、虚报谎报利润、故意逃税等等。 3.内部控制主体素质不高。作为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部分中小企业领导者对国家财经法纪、公司治理和财务制度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实际工作中却主观臆断、独断专行,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带来一定的阻碍,也给企业造成相当的损失;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特别是一些民营家族式的中小企业所有者“任人唯亲”,让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任职关键岗位,比如财务岗位。这些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能力,更谈不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合理完善[3]。 4.内部监督机制薄弱。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使内部控制监督处于真空状态;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信息及各组织机构的绩效;部分只重视程序和流程监督,在实际运行中对高级管理层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部分企业集体审批机制不严谨,缺乏相应的民主程序;部分企业重要或关键岗位人员与高管有着“近亲”关系,不敢或不愿地址高管的“霸道”或错误行为;部分企业没有让工会、党团组织,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以及职工代表大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其流于形式。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 .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在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内部控制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以落实,还必须依靠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的力量。从此意义上说,逐步提高整个会计队伍的道德水准是实现“不做假账”、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中小型企业财会人员存在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所披露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状况,应从加强年度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管理上抓起,促进中心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知识和会计法规,提高业务水平。而内部控制知识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列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各级职称考试之中,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逐步深入到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心中[4]。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着重解决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逐渐实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包括: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实行预算控制、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实行会计监督制度、实行实物控制、保证会计信息控制的制度的建立和施、分工要合理、岗位间要牵制、审核要严格、注重成本效益关系等方面。[5]另外,中小企业的组织体系通常采用直线制结构进行垂直管理,管理跨度小,管理幅度窄。由于受规模、人力、财力等限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应从会计控制、实物控制、批准控制等环节做好控制工作。着重解决企业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不相容职务是指哪些集中于一人办理时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多项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对不相容职务必须分别由不同部门或人员来办理。[6]如前所述,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和人员数目的特殊性,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所以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增加岗位设置的牵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明确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企业财务专用章与法人代表私章由不同人员管理,财务专用章与银行支票应由会计、出纳人员分别保管;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互相监督与制约的作用。 3.提高高级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企业内部控制中管理层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能否达到企业的发展需求,故提高高级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高级管理层的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注意选拔人才时,严格把好文凭关卡,录用高学历人才,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管理层管理人员的知识储量。其次,要保证管理人员要工作经验丰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化知识固然重要,经验也不可忽视。再次,管理人员还要有服务意识,有责任心,对工作负责,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以及技巧,注重工作效益,与员工能够及时沟通,并且乐于员工监督,能虚心接受员工提出的意见,管理人员还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学习途径,对突发事件也要有及时应对的能力,头脑清晰,科学分析,及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冷静自持的解决突发事件,无论面对什么都能积极乐观,保持爱岗敬业的精神,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4.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制度;二是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三是加强对关键岗位的定期稽查制度。具体说来,中小企业具体可以从内部审计和控制自我评估两个方面来进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能为内部控制过程的设计提供建议。企业可以通过在加强期末集中审计和专项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常规审计、定期和不定期审计,将某些违规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降低控制成本和提高控制效率。企业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熟悉财经法规制度、精通财务管理的优势,以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 有效性。 企业应选择独立性强、 政治业务素质高、具有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至于控制的自我评估我们则可以参考国外企业经常采用的内部控制的“控制自我评估”(CSA)来进行。[7] 综上所述,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应缺乏基础或机械应用,应从现实出发,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结合中国自己的中小企业采取灵活灵活的方式探索灵活控制系统的内部操作的完整性。这是中小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生产和发展的根本。但是,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中,不能复制其他企业的实践,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规模和特点,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的方法设计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管理本身松散,控制问题的弱化。简而言之,就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无论何种组织结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只有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中小企业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如今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以及问题现状和解决对策,详细例举了目前中小型企业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相应对策。 关键字: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内部牵制机构;内部审计机构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模块组成的重要部分,由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造成会计财务信息虚假,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阻碍经济增长。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企业对内部控制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和认知,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内部管理松散,忽略规章制度的现象广泛存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监督工作的漏洞比比皆是;在中小型企业中管理权责的分配往往模糊不清;奖励机制在中小型企业中也普遍存在问题。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比重中已占据核心地位,其数量之多,创新力度之强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发展中坚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曾经提出,以就业岗位而言,目前中小企业能够解决我国80%的城镇岗位;从经济增长方面而言,中国50%以上的税收来源于中小企业,60%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出自于此。在国际形势上,不论美国,日本,德国,中小企业均已成为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以上数据而言,中小企业所占的经济比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以国内还是国外形势而言,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加强,大型企业统治经济比重的时期已经一去不返。 (一)对企业经营的意义 在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即为内部监控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其意义为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但大部分企业无法保证此点,内部控制的不严谨导致部门权责分配不均,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经营活动的流程不通畅,内部运作不顺利。在监管问题上的模糊不清,在公司运营程序以及效率上会有严重阻碍,内部出现责任推脱,工作懈怠等等常见问题,归根结底即为监管,分配不到位,监管结构问题与公司运作可谓相辅相成。 (二)保证经营活动的真实性 一个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能够很好地防止并且发现工作流程错误的发生,在公司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保证其效率与真实性。在公司经营活动中,监督人员紧跟流程,清楚分配责权,部门工作分布到位能够避免部门间责任推脱,踢皮球现象,同时其真实性也能够保证,很多中小企业会计部门存在工作秩序混乱,并且财务核算不到位导致会计数据失真的现象比比皆是,最为重要的会计内部监督原则缺失,则记账凭证,财务分析无依据可言,变得毫无意义。以上问题正需要完善的企业体系相对应解决,即内部监管。 (三)防止以权谋私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防止以权谋私,以公养私的现象发生,会计人员账务信息混乱,虚假,挪用公款;内部监管的不利导致财产以及物资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企业资产查收不清,收付款流程不明,财产信息登入不及时,库存持有现金往往超过限定额度,在以上方面,完善的监管体系能够有效避免,监督并挽救公司财产。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中小型企业往往存在忽视内部管理的问题,管理松散,没有正规制度是主要诱因;只重视短期盈利,极力降低管理成本的做法为其问题的主要症结,拥有管理机制的企业普遍存在漏洞,监管范围未能覆盖各部门,在业务管理流程中存在监督疏忽,不严谨现象,甚至未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以及书面规章制度的现象依旧存在。企业自我管理的不完善,不更新,导致以上问题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企业自我发展。 由于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管体系,财务部门往往包办财务以及监督工作,很多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机构,当部门人员虚假做账,挪用公款时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尽管部分中小型企业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职权人员有时工作不到位甚至不作为一样会导致企业资产无法保证,甚至部分管理人员利用审计部门规章制度的漏洞挪用公款,携款而逃的现象也屡屡发生。为削减成本不成立监管部门的做法正可谓得不偿失,在不严谨的管理模式下,会计财务信息一旦混乱,收付账流程不清晰则企业财产无法得到保障,损失会更加巨大。 (二)制度体系的问题 在中小型企业中管理权责的分配往往模糊不清,许多部门职责不清,导致部分问题处于无权责对接状态,互相推卸责任,信息交流不通畅,职责分配不清晰,责任无法追究都是权责分配这一核心问题的症结表现。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会严重阻碍企业发展,所谓积沙成石,往往中小型企业的衰落都存在忽视此问题的现象。 制度体系有直接关系,企业管理人员对此方面的不重视不作为,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会造成管理脱节和产生漏洞。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不流畅,公司运营活动滞缓,职权分配不当,责任推脱等等问题都是体系安排的不合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内大量中小型企业倒闭潮正是企业体系不合理的表现。 (三)内部控制制度人员素质低 同样由于中小型企业不重视人员素质,通常认为小企业应当以营利为主,尽量聘用低素质人才,内部控制制度行为人员素质偏低,则内部控制自然会产生各种问题。甚至部分小型企业会计、出纳、审核均由一人负责,原始凭证的获取或填制资料不符合标准以及法律规范,这样的财务资产信息自然无法真实有效的显示企业财务信息,虚报收入、逃避税收都与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有着不可推脱的关系。但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都愿意进入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无法获取所需人才也是重要问题之一,此问题应当从国家政策,企业待遇多方面入手解决。 (四)考核与奖励机制不完善 奖励机制在中小型企业中也普遍存在问题,奖励机制,考核往往不完善,其规章制度的灰色盲点通常会导致各部门积极性缺失,部门“踢皮球”,正是因为责任安排不到位,奖励机制不健全的结果;考核时期走形式,走过场更加恶化这一现象,执行效果被严重影响。各种缺陷所导致的企业损失不言而喻。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去完成任务需要激励,整合员工行为使员工们成为有凝聚力的团队更需要激励。 好的奖励机制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保持旺盛的士气,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实现较好的经营效益。对于员工个人外在的和内在的激励都非常重要,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激励。 不好的奖励励制度,会造成企业和员工双方都不满意,相互猜疑,双方受损,激励的目的不能得以实现,反而造成不好的影响企业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考核与奖励机制。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充分体现管理者的管理方针以及想法,完善的内控控制体制能够有效确保企业正常运营以及减少企业资产流失,在内部控制建设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组织规划机构,由专门的部门或者机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详细规划,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应进行审核安排统筹工作,对企业每周、每季度运营活动进行规划,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及内容,充分考虑正常工作所需时间以及延误所需工作日,进行表格规划,其好处是能够清晰反应各部门工作顺序以及分工,保证权责分配,不会出现工作“无人问津”的局面。 2. 行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一种重要工具,其作用是能够将企业的运营工作、战略化目标进行量化,并且在预算工作中可以对业绩进行初步规划其有助于对业绩考核方面工作的完成;预算控制能够有效加强企业工作效率,在监管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企业资源能够充分被利用,避免无效花费以及企业资源的浪费,再者,各个部门的预算工作也在另一方面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作及沟通。 3. 实行实物控制,实物控制是指企业实质资产的有效保护手段,进行实物控制工作应当保证货物出入库的安全,规定严格的出入库手续,人员出入实名、物资出入代码登记,如此能有效避免货物丢失,其次库存地点应当合理选取,避免盗窃、火灾意外发生,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产清查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制度要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及永久性,能够做到资产信息清晰,随时可以调出资产信息,并且财产出入信息应当存档保管,记录的信息及资料妥善保管入册,定期进行审核。 4.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在此制度中应设有内部审计部门,此机构应当独立存在,与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相分离,完全抛开财务部门独管预算、财务以及审计的观念,此项措施能够保证在重大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时,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并做出决策,正因为此部门的独立性以及直接向管理者负责的特殊性,审计制度的有效监管才能有所保障。 (二)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以及内部牵制制度 建立适合企业的组织架构的制度体系,并且按照组织架构分类别和分层级的建立制度体系,建立适合企业架构的分类别的各项流程、分层级的制度管理体系。如各部门以及各体系的业务流程的制定和完善,各部门以及各体系的分层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职责明确,使企业的业务、活动、管理有序进行。建立内部牵制机制,此机构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职权的限制以及相互制约的机制尤为重要,在此方面企业应当遵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要求,例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相分离;会计账务与财务保管相分离;业务督查与业务经办相分离;监督检测与授权批准相分离等。遵守此条例更要做到加入两个部门或分属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运营以及监督,避免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使企业运营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展开。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中小型企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尽量聘用高素质人才,完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并定期培训员工进行自我素质提高活动,加强员工自我约束力,提高道德观念,尤其重点培养财务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减少工作失误,同时职业道德培训在此方面不可或缺,培养良好的秉公守法、廉洁自律观念,其次,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企业员工具有归属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及信心。 (四)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 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奖励机制,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奖励机制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考核机制发挥引导作用,防范企业员工只注重企业短期的利益,而不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明确责权利,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考核与激励机制包含制定目标,回报承诺,考评实施,奖惩制度。 制定的目标要明确,清析,能够在考核期结束计算出结果,如签订目标责任书,目标精确具体。 制定符合管理要求的流程、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各项管理指标的考核,引导和规范被管理者的行为。 考核期结束目标达成,要兑现承诺。要有诚信。员工的凝聚力增加,积极性提高。 同时要有惩罚措施,未达成目标要有惩罚,不能让员工有完成和完不成无所谓的态度,不符合管理要求的考核指标要占考核的一定比重,对严重违规的要有严惩措施。 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其重要性的认知度,以及完善的审核机构还有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一定要有足够的了解,一味节省成本,削减人力资源并不可取,正所谓得不偿失,片面的减少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财政漏洞,企业战略眼光应当长远。 (作者单位:新疆宏景通讯有限公司)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分析 [摘 要]国有中小企业是对国有大型企业的补充,在促进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就要不断优化其内部控制管理。 [关键词]国有中小企I;内部控制;管理;优化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文件中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资产信息、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在国有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运转,提升其管理经营水平,使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1 内部控制在国有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价值 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行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多数企业认可接受,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在国有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保障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地保护财产物资安全、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能监督、控制资产在收、付、存、用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确保物资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1.2 提升企业经营的规范性 国有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提与基本职责,就是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严格规定了企业各项业务的相关制度及处理流程,能够有效保障各项业务的实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能有效预防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提升企业经营的规范性。 1.3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在经济业务与会计处理之间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这种相互制约监督机制下,企业在管理经营过程中就能有效地预防错误,就算出现错误也能及时地进行纠正,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经营发展。 1.4 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中小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非常复杂,又因自身规模较小、后备资金有限的缘故,风险抵抗能力更弱。面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2 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2.1 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或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将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效果。而据调查显示,在我国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中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目标有完整认识的不足五成,个别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只停留在思想上,却没有落实和实施,未使内控控制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甚至一些管理层头脑中根本没有内控观念。这充分说明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及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内控知识。企业管理者对内控的认识和参与程度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提高管理层的内控意识极为重要。 2.2 企业内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 目前,部分国有中小企业设置的内部组织存在权责分配不明确、管理混乱的问题,部分企业中管理与经营权并没有完全分离,权力都集中在管理层,易出现职权不清、无章可循、一人独大的问题,导致形成董事会、股东会、内审部门、管理层“四位一体”的现象。再加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执行不重视等,将导致企业内部无法形成“自上而下”“从里到外”的监督链条,使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的刚性。由于管理层凌驾内控之上,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使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制定也难以执行,成了一纸空文。 2.3 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当前国有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的现象,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在执行时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上不够完善、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导致内部制度之间无法起到监督与制衡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形成管理漏洞。 3 优化国有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目前,国有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企业内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不断地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1 提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与重视度 首先,提升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企业可定期对管理层开展学习培训会议,培训的内容包括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条例、内部控制内容及流程等,使其从思想上深化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也可考虑从外部引进机制,引进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层,管理层素质的高低、是否有诚信,对控制环境的好坏有着巨大的影响, 其次,只有企业管理层明确了内部控制的意义与价值,才能更好地让内部控制从上至下的展开。企业管理层应定期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在企业内部积极宣传、普及内部控制制度及措施,如采取张贴内部控制相关条例、网络文件、印发手册等手段,强化员工自身的内控意识,使内部控制渗透到各个环节。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可设置三权分立制度以相互制衡。 3.2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开展的一切管理与决策活动都要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才能进一步推进内部控制的顺利执行。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发展战略,分析当前企业主要业务及围绕业务发展的经济活动需要制定哪些控制制度,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完善当前的内部控制制度。 其次,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组织建设,科学设置机构职能,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同时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由专门人员对企业内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定期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并将发现的漏洞、缺陷及时向管理层汇报,以促进内部控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最后,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企业可通过内部审计、专项审计等,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风险,通过内部监督来抓好企业在重大事项上的集体决策审批工作。只有将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才能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实效。 3.3 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国有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中起到正向的、积极的作用,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作用的一大助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促使其自觉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企业文化,企业要在经营管理中定期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培训,同时为落实内部控制的执行,应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体系。内部控制部门人员要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汇报给相关部门以进行及时整改,同时全程监督,以提高公司人员的内部控制理念,推进内部控制建设。 3.4 强化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企业要不断强化内控人员队伍建设、优化内控队伍结构。一方面企业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活动来提升内部控制、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并对其学习培训的成果进行考察,然后根据考察的结果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激发企业内部人员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积极性。 其次,企业要不断地强化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以提升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当前企业发展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企业可采取职称与薪酬挂钩的制度,激励财会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此来促进企业人员整体的从业水平。 4 结 语 企业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地落实执行,都会对企业的发展、经营管理造成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提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与重视度、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强化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几方面,提出几点内部控制管理优化建议,旨在为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提供建议。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内部控制用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当中,这种制度体系对于企业自我调节自我制约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我国的多数中小企业中,由于内部控制整体来说还不健全,其在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通过对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几点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作用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以及保证企业各项方针政策良好的贯彻执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内部控制是由管理层、治理者会同其他管理人员一起制定的一种策略和程序,旨在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理改善企业经营效率以及保证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目标提供相对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和构成、控制活动以及监督活动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满足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要求。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1.财务控制方面。企业实行内部控制最直接体现的部分就在财务会计控制方面。在一个成熟发展的企业当中必然会运行一个规范化的财务核算系统,这个系统明确规定了每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例如财务人员在登记明细账之后需要有其他独立的工作人员进行复核。这样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账务记录上的错误,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内部控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做到防止侵吞财务、贪污舞弊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企业财产的安全。同时,内部控制能够不嗵岣呋峒菩畔⒅柿浚改善其真实性和准确定,规避企业内部、外部的各种腐败或欺诈行为,为审计工作搭建良好的基础。 2.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有效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保证企业有关政策方针的顺利实施,整体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进行,确保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了具体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及相关考核机制,使得每个员工都能给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这一方面会大大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动效率、提升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规范组织内部领导者的行为。合理科学的考核机制以及约束与激励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的从业者来说既是约束也是动力,能够充分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它还有利于协调所有者和管理者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建立双方相互信任的关系,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长期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大型企业或者上市公司,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营权与所有权并未完全分离,生命期较为短暂以及资金相对短缺。而且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对于内部控制的认知尚不成熟,同时经营品种相对专业化、集中化,缺乏多元化和灵活性。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活动中非常活跃的主体。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 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能够做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样不利于管理层高效地做出决定。中小企业需要形成一套认可度较高的管理体系来规范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 在内部控制实务方面,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比较理想。然而中小企业缺乏规范正式的机构,这可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在内部监督方面,存在部分中小企业因经费不足缺少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他们还未意识到审计部门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出现延误或误差。 三、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现依据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及构成、控制活动以及监督活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度发展的进程中,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越来越重要。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以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然而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多数中小企业中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监督。即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切实的执行也就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2.组织架构不明确合理。我国现阶段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容易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职权职责混淆。明确的组织架构应当明确规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人员所拥有的权限以及必要的职责范围。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当明确决策层、管理层和监督层的责任,使得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组织氛围,以明确内部职权的职责,从而避免权力滥用等行为。 (二)风险评估过程的问题 风险评估是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它要求管理者或经营者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未知活动进行风险的判断和评估。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仍然将生产和销售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对于风险评估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机制和体系,企业无法对未知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风险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会影响企业的应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给管理者的重大决策增加风险、带来障碍。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未知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应对。 (三)信息系统构成方面的问题 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生产形式以及人员数量的内部控制机制非常关键。然而有的中小型企业处于对成本的顾虑,未建立这样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或是直接使用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势必会成为企业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隐患。 与此同时,企业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内容上过于零散片面,并没有从全局出发看待整个企业的运营状况。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更加整体系统的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环节进行控制,完善整个控制网络。 (四)控制活动方面的问题 1.企业内部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无法满足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一批能够将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完美结合的专业人才,并且这样的人才还需要有道德操守和职业水准。“家族式”的企业很难将这样的人才保留在自己的企业中,然而现有的人才很难迅速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部分企业的人才还存在一定程度老龄化的现象。同时企业缺乏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导致许多人无法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无法得以有效地执行。 2.优秀健康的企业文化的缺失。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代表着全公司所有员工的共同理想,它能将众多背景迥异的人才身上的兴趣、需求、目的统一起来,团结他们向着同样一个目标奋斗。企业文化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活动阶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如今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中,还未形成鲜明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或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并未产生巨大的效用。有效的内部控制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需要由此将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统一起来。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为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保证。因此,作为中小企业来说,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给内部控制能够带来的巨大效用。 (五)监督活动方面的问题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必要过程,这种监督包括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果以及其根据具体情况变化采取的相应措施。一个完善的炔靠刂铺逑底钪匾的还是执行,而监督就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重要保证。有的中小企业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最终还是会影响其执行效果。例如,倘若对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基本的监督力度,就可能导致某些人员擅自挪用公款、贪污甚至犯罪等。除此之外,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有一些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但对于监督功能的划分不够全面,对于监督人员的管理尚未完善。在这种状况下,管理人员与监督人员之间同样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监督效果。 四、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引起各级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内部控制不但是财务会计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而且也是企业规范经营管理、规避各类风险同时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途径。内部控制的效果如何部分取决于企业内部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的影响。企业内部各级人员首先要先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这是其能够高效实施的前提。只有在更多的员工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将内部控制执行到每一个环节,真正达到目的。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必须要协调配合、积极沟通,为内部控制制度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氛围。与此同时,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非常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提高中小企业的风险预警能力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来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主动加强内部控制,对于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防范。 在风险评估机制或风险评估系统中,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各种财务类或非财务类的指标来及时反映企业即将面对的潜在风险,专业人员对指标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得知企业即将面临的潜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提前做好相应的紧急预案,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三)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首先需要建立明确的企业岗位责任制,对于每个部门的不同岗位职责以及职权范围都有明确的限制,这是企业实行监督控制的重要前提。企业岗位责任制能够使企业内部人员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制约,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对于组织内部的特殊岗位实施重点监督:这些工作岗位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至关重要,企业有必要对于部分重点岗位特别设立监督内容及方式,甚至可以指派专人进行监督,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在监督的方法方面,内部审计可以协助管理层进行监督相关政策或程序的有效实施,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除此之外,外部监督也能够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帮助,它能给从社会层面为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优化和改革。政府以及社会审计部门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检查与监督都能够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对于社会内部控制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 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就需要建立在组织内部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这对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非常有帮助。企业在谋求长远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需要重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制度会将企业的未来与管理者的命运相连,从而使他们直接面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促使管理者全力为企业经营管理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另外,积极的企业内部激励约束制度为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内部竞争氛围。企业对于严格遵守以及部分藐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应当奖惩有度,从而全面达到内部控制的效果。 (五)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它能够给组织内部人员带来精神力量,让企业从业者对工作充满激情和动力。这恰恰既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有帮助,又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有效内部控制的环境。 (六)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业应当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科学考量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应届毕业生或社会人员,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科学设置关键岗位亲属回避、同业回避的制度。其次,企业应当在内部建立科W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针对员工进行不同的轮岗、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企业应当组织定期的员工培训,特别是财务人员和内控人员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不断适应现代企业对于高层次人员的素质要求。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内部控制是中小企业机构设置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是企业决策、管理的重要参考,并带动动企业进入良好的发展模式。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及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的逐渐形成,中小企业的管理经营也在日趋走向成熟。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倒闭破产的问题,实则体现出中小企业未建立适合的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严重不足 很多中小型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做给别人看的;或者认为强化内部控制就是增加管理人员;或者认为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内部控制。 (二)财务报告数据的严肃性认识不足,会计制度流于形式 会计处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具体表现为:随意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一些单位或因为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账目混乱,数据失真,或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不少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制度的认识和重视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有时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企业利益而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使会计制度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 (三)没有充分认识到内外审计的重要性 现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的组建带有很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而这种过多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受到企业重视,被调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会部门转来的,大多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这种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应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独立的。而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带有目的性、强制性,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很难顾及到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治理结构不规范 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在中小企业刚起步发展的时候,由于组织规模小、产品样式单一、员工人数少且管理方式略为简单,是可以促进企业的运营效率的。但是随着企业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大,家族式的治理模式会让非家族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导致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和支持,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流动性;家族是模式的两权合一极有可能架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机制,使企业的管理一片混乱。 2、缺乏权利制衡机构 中小企业的两权合一致使所有者与经营者制衡的机制在中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形同虚设。《公司法》中明确规定,董事会是作为公司股东利益的代表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的。但是,在中小企业中,大多都是“内聘董事”构成了董事会。这些“内聘董事”主要负责对企业进行监督,但同时又隶属于公司经理管理,致使他们都要听命于总经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家族色彩浓烈,很多员工可能与企业所有者有着血缘上的关系,他们在中小企业内部也是公司经理的部下,因此,民营企业的监事会也是徒有虚名的。 (二)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1、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在时间范围上,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往往知识涉及到事后审计,基本不考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在空间范围上,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一般只限于企业财务会计审计方面,审计的对象仅仅包括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和其他相关的资料。 2、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审计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性,但是中小企业很多特点造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第一,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分离,这种情况往往造成董事长一人说了算。第二,中小企业家族色彩浓厚,往往以亲友关系来管理公司。第三,大多数中小企I内部审计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一步下降。 3、内部审计定位不明确 因为内部审计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内部审计定位在中小企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定位侧重于经济监督型这一类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初期,国有企业被要求在其管理内部设置内部审计这个机构作为国家审计的一个补充,于是这就给内部审计加上了―个类似监督执法的形象,而不是将他作为可以参与管理、制定决策的管理者角色,这就影响了企业本身的发展。 4、内部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混淆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尽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为了节省成本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很多都是从会计部门调配过来的,由他们来对企业进行监督会加大内部审计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三)风险管理水平落后 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可以持续经营的重要工具。但中小企业存在的种种特点制约着其管理思路,往往轻视风险管理,急功近利的生产经营型管理理念很可能使管理者忽视存在的风险,具有很强的盲目性,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由个人发家创业,与家族有连带关系,企业管理的水平一般不高,基础管理相对薄弱,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比较落后。 (四)中小企业文化落后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它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有着长远且不可直接估量的影响。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形成与战略、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复杂多样的,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所以中小企业必须改善其现有的家族治理模式,使企业的治理模式能够适应目前的经济环境,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一,对企业的融通资金增多,就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分散了企业面对的风险,也解决了企业中“一股独大”的现象,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中小企业改变其家族式“两权合一”的治理模式。这时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来健全企业的外部市场体系。 第二,雇佣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引入职业经理人,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就能够彻底分离,从而使董事会、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权力制衡关系。 (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第一,内部审计的职能不能仅仅止步于监督,而应该更多的在经济咨询、评价服务方面施展拳脚。这个服务职能主要是指,内部审计部门要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现可能的风险与一些影响内部控制的缺陷,对其进行分析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设性的意见,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改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内部审计部门必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只隶属于公司董事会管理。同时,中小企业要建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 第三,内部审计应从传统的防弊纠错逐渐转向管理效益审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转变,从而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第四,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部门原有员工的知识储备,建立考核制度,保证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招录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的各种知识型人才。 (三)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都是企业内部控制必须考虑的因素。而在企业所有可能面临的风险中,财务风险才是重要的风险,因此,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中小企业改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第一,设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行风险预警,也可以从属于企业其他的管理部门。 第二,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的信息库,是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关键步骤。 第三,它是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可能的风险事件,并对其原因、类型及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具体的参考数据。 第四,财务风险处理系统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最终环节,在这个环节就可以直接看到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其实就是企业家文化,因而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及如何审时度势地打造并践行企业文化,显得及其重要。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不单单只是为了建设企业文化,而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为员工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激励调动员工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 最后,以企业精神为指导,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在员工中培育形一种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集体意识,让员工有归属感,把企业与员工塑造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提要] 所谓“供给侧改革”――这是一场经济领域的,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角度,谈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义。就是指从提高供给的品质出发,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性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帮助供给机构加强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帮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改革方式。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改革的根本目的。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提出了五大重要任务:第一,去产能,即积极稳妥地化解产能过剩;第二,去库存,即帮助企业降低各类成本;第三,去杠杆,即化解房地产库存;第四,补短板,即扩大有效供给;第五,降成本,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五大任务简称为“三去一补一降”,它们互为表里,一同实施。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柱。为了保证“三去一补一降”有效开展,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具体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主要靠“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以需求侧为内容的马车来实现经济增长。而供给侧改革是关注朝阳产业的发展,将低效率的经济产业进行改革和整合,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中低水平的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相对匮乏。随着时代进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逐步升级,但很多产品没有跟上消费需求的步伐,形成滞销的局面;相对的,一些高端产品,却供不应求。所以,提供更高端的产品和服务,对供给侧进行改革,才是经济增长的出路。 二、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包括五大目标:合理保证企业在国家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防止财产损失;合理保证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三)内部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在经济管理和监督中,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三、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一)中小企业概述。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上重要的组成单位,小型微型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4%,在我国经济发展、就业容纳、技术革新、满足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小企业供给侧改革下面临的问题。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尤其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C之后,更是雪上加霜。在2015年供给侧改革提出之后,中小企业虽然也在努力提升自身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但仍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正视。 1、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欠缺。在提出供给侧改革后,很多国内中小企业者,因为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局限,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很局限,停留在比较初级原始的阶段。很多中小企业仅仅把内部控制作为一条条简单的制度和一堆堆文件手册,甚至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存有偏见,对内部控制流于表面,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我国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有所欠缺,只是盲目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导致企业的风险管理无法有效落实。 2、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责任分配不合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人数少的特点,其内部控制很容易出现责任分配混乱的问题。要么领导过度集权,单靠个人决定就审批,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和流程保障。这种领导过度集权的控制反映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形式的不合理。第一,由于缺乏对领导的监督,领导的个人高度集权也许会增加领导腐败的可能性;第二,无论事务大小,都由领导来审批,由于领导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最终往往疲倦不堪,导致审批简化为简单的签字,控制流于形式和表面;第三,领导毕竟对真实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常常无法对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合理及时的判断,高度集权反而失去控制作用,审批就会演变成走过场的行为。要么过于依赖企业员工,企业的信息都掌握在员工个人手中,企业对业务失去实际上的控制。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危险的,这样的教训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有些企业负责内部控制的财务人员一旦离职,带走的不仅仅是自己,连同原企业的业务关系甚至业务信息也被带走,这就是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对员工个人过度依赖带来的恶果。有的企业员工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暗地里为自己或亲朋好友开拓业务、以权谋私,为企业的利益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3、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专业程度不足。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关键在于其专业程度是否达到了要求。提出供给侧改革后,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有了更加规范和专业的要求。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落后,专业程度严重不足,有点甚至还停留在手写评估阶段,存在着对账手续不完整,业务登记不规范等问题,不但给内部控制的工作推进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这是不能满足在供给侧改革的新环境下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新要求的。专业人才的缺乏,专业知识的匮乏,给企业自身带来的经济危害也是不可限量的。 四、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对内部控制的正视是做好内部控制的源头。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确定落实正规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让员工对内部控制都重视起来,这样才能确保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员工认真研究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灵活地将其和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不断总结经验,方能做到真正看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之处。 (二)合理分配内部控制的权责。针对责任分配混乱的问题,企业可以逐步弥补制度设计上的欠缺,利用建立好完善业务关系档案和业务关系管理体系、业务要有至少两个人参与、推行工作轮班制等措施,将内部控制的决定权从少数人手中分散到整个企业,有效地夺回企业的业务信息知情权。花旗银行在台湾区总经理率众多主管集体跳槽后的短短两三个月内,就依靠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基本恢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这说明企业要想保障业务的稳定,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要比依赖个人现实得多。 (三)逐渐提高企业员工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急需拥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加强企业竞争力、促成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更和企业员工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后,企业应该加大对内部控制专业知识的培养教育,利用举办内部控制知识学习班,举行内部控制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方面、多形式地帮助员工提高内部控制的知识素养;同时,要积极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壮大和提升企业员工队伍,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专业水平。 五、结语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更要牢牢抓住机遇,努力发挥好自身的作用。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保障制度,在新的政策条件下,也应该适应新的变化,积极提高内部控制的专业水准,使中小企业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保证。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国民就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文章通过理性分析,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阐述内部控制的概念,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对如何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在当今世界中,无论是各个国家还是地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在各国、各地区的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在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对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国民就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显然已经成为现在社会经济活跃与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在数量、生产总值、安排就业人口、进出口额、纳税等衡量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在内部环境中,中小企业治理结构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它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出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权责划分、内部机构设置以及企业文化。现代中小企业制度包括健全的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内部机构、合理有效的权责划分、良好的企业文化,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未来发展目标扩大等。 在COSO报告中,特别指出“人”在内部控制的作用。好的人事制度能使政策切实有效地落实,能够使有能力的并且品格正直的人发挥正能量,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中小企业中“人”的能力大小以及品格的优良取决于中小企业合理的规章制度、有效的训练、良好的待遇、科学的业绩考评、宽广的晋升平台。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在此方面还比较落后,还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表现在僵硬的管理制度、不合理的奖罚制度、员工积极性的减弱。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常常不能吸引到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1.2 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健全 目标的设定和风险的识别、分析、应对组成了风险评估体系的四大部分,它也是内部控制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可以使企业在未来的道路上持续发展,将所存在和发生的风险控制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风险预警机制针对的就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某一风险实际和预期结果差异的控制,以此达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风险预警的最高目标是尽量使企业避免风险,如果最高目标没有实现,那么最低目标是降低风险的危害程度。 相比较大型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面对的风险更多、更高,但其对风险管理的能力与之不相适应。 从我国各类中小企业血淋淋的实际生存情况来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风险管理体系的中小企业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中小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风险会扑面而来,甚至可能彻底打倒企业。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风险评估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提前做准备,事后惬欢喜。 1.3 组织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畅快的信息沟通渠道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时。好的信息系统能够使得企业中每位参与者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务,知晓在内部控制中扮演的角色、应有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和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要确保每位员工都知道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另外,当有特殊情况出现时,要特别注意事情发生的原因。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缺少信息反馈机制,各种违规行为不能第一时间得到纠正,导致此项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加强组织内部信息沟通至关重要,让相关问题如内部控制是否合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有效地向上级管理层传达。 1.4 内部监督不健全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内部控制主要作用的体现,它可以有效地防范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保证财产、资源的安全,以此达到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它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制约的系统,是监督机构。内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是有效地进行内部监督。但是实际情况是众多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没有相关权力,从业人员不具备基本的会计常识且素质良莠不齐,无法行使相关职能。审计走走过场,流于形式,使得其功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有少部分中小企业不是走形式,但它的问题是内部审计部门不独立,受人控制领导,对于领导、管理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中小企I治理结构不够规范 治理结构的含义是指联系、规范企业高层、董事会、股东等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以及相关聘选、监督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制度框架。它是权利的再安排,是为股东利益着想的,可以防止经营者与股东意愿背道而驰,确保所有者自身利益最大化。参考此定义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够规范,使得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职责不分。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已经有成功的上市公司。这些中小企业在组织形式上是顺应时代大潮流的,但其在内部管理上依然是落后的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会影响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相当于对未来的发展道路埋下隐患。 2.2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在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监督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构成了外部审计,其中政府审计针对的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没有能力顾及到广大的中小企业,社会审计流于形式,对广大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来说作用不大。鉴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对中小企业的态度和作用,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内部控制方面。它可以独立、客观、公正地提出指导意见,来规范企业行为,为企业创造价值、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但现实的情况是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被弱化严重,这点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实在遗憾。 2.3 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信息系统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中小企业发展进程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只有极少部分的中小企业能够独立拥有自己的信息管理部门,企业信息业务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并且由于薪金、发展前途暗淡等原因,难以留住人才,影响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第二,信息化需要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后期的维护、升级则成为长期的资金投入。我国的中小企业资金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充足,即使通过融资等渠道得到钱,也会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基本不会想到还需要建立企业信息化,这从根本上导致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信息系统。 2.4 中小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作用十分明显,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经营。风险管理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它由董事会和管理层制定并实施。目的在于识别潜在的可能威胁到企业目标实现的事项,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危险在可控制范围内,避免带来过大的损失。 在我国,中小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和管理水平低下。在19世纪中期的国外,风险管理成为了现代化管理的工具,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才开始关注、研究风险管理,中小企业开展更为滞后。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风险管理。当然也有少部分中小企业有风险管理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如组织结构单一、管理缺乏系统性、大局观弱等,使得风险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另外我国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也使得不重视风险管理。 3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措施 3.1 规范中小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合理,由于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因此必须加以改善,使得中小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情况,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独特的管理模式,可以从改变中小企业产权结构的单一性、建立经营者和所有者互相制衡机制等方面着手来规范中小企业治理结构。 建立中小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相互制衡机制,通过雇佣职业经理人来实现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一旦聘用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那么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将实现分离,从而形成董事会、管理者以及各位股东之间的权力平衡。另外,要形成良好的激励政策,促使职业经理人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高效的现代管理方式,使中小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同时需要完善董事会的职责,设立监事会,从这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相互制衡机制。 3.2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中小企业若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首先需要明确内部审计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从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 独立性作为审计最主要的特征,是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因此完全发挥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功能可以为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提供保障。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不是隶属的关系,应成为一个独立的并且隶属于公司董事会的部门。通过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中小企业各部门中的地位,来保证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更好地发挥其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督,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可行的方案。不必受到其他管理部门的干扰。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不单单是监督,在评价服务、经济咨询等方面也可以大展身手。服务职能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当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缺陷时,要对此问题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分析,以便对中小企业管理层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使内部审计部门的咨询评价功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当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变成服务时,不是让其放弃原有的监督职能,而是通过服务职能的完善促进监督职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3 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相比外国企业来说,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市场以及经济重要参与者企业已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企业、市场没有特别明显的国内外之分。国际间的竞争是任何企业都要面临的挑战。众所周知,相比较于我国,外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程度和网络应用水平相对较高。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才能拥有和外国企业对抗的资本,迎接新的挑战,通过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来占领市场与商机。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企业、国家应重视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应有之义。 3.4 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般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财务风险预警的组织机构;财务信息传递、收集系统;财务风险分析系统;财务风险处理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的M织机构。拥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是做好风险预警第一步。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比较灵活的,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行风险预警,也可以从企业其他的管理部门,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使企业更好更快地运转。 财务信息传递、收集系统。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设的关键步骤是建设并完善财务预警信息库。信息库里的数据资源来自原始预警源信息导向数据库的结果。企业各类财务报表、交易信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经济运行情况等各类信息组成信息库的数据资源。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来自于预警信息库,财务状况的信息、监控数据的信息都来自于此,因此必须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更新,及时添加、更新、维护信息库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有效分析经现状、及时有效发出预警、预知潜在的财务危机。 财务风险分析系统。分析信息系统中所有的数据资源,并且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类型以及程度,得出可靠的参考数据,这是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核心的部分。以建立各种分析指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提高财务预警机制的效率,分析指标主要包括独立变量指标和综合变量指标。 财务风险处理系统。企业面临的风险可以通过分析财务系统各项指标来实现,中小企业依据此分析结果,通过处理系统来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消除或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对于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化解,对于未出现的风险采取措施进行避免,以减少企业损失。财务风险处理系统是守住企业财务安全的最后一道重要的关卡,必须加以重视,这样可以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4 结 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建立后,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国民就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文通过理性分析,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阐述内部控制的概念,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包括: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组织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内部监督不健全、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够规范、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弱化、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中小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 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一是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治理结构;二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三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四是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壮大提供保障。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中小企业对于增加市场就业率,促进市场的竞争,改进先进技术以及保持社会等这些方面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但目前中小企业虽然数量很多,但大部分规模小,发展缓慢,失败率高,企业寿命不长。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内部财务控制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一、内部管理控制起点低 1.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随意性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目前,该市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大部分从老板到员工只有十几个人,销售收入只有几百万元,比较好的收入能达到3000万元左右。面对这种经营规模,很多企业没有规章制度,觉得没有必要,什么事都是老板说了就行。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很少有人遵守,操作起来仍然不按规矩办事。 2.家族企业,为企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一些企业的老板总觉得当前道德沦现,信用滑坡,世风日下,似乎周围的人都成了“坏人”,都惦记着他的财产,因此用什么人都不放心,在核心岗位上,采取任人唯亲的方针,或是家人,或是亲戚,或是同学,或是同乡,总之必须沾亲带故才敢用。可是,这种用人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 3.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低 中小企业还存在财务人员素质低的缺陷,财务人员不管是自身素质还是职业技能都有待提高,因为他们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认识自然存在不足的方面。有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缺乏,而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些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他们安于现状,没有继续学习,也会发生违反会计法规的要求。更有一些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现如今正在从事财务工作。 二、内部会计控制方面 1.财务数据失真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中经常发生,其主要因素在于首先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现象一直存在,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小”的特点,自认为不管是营业额还是交易金额都不会引起税务的关注,其次中小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也导致会计失真现象经常发生。有些小企业由于业务量小,没有设立专门的会计部门,只是聘请一名不坐班会计每月作账。像这类企业,若单据保管人员不慎将票据遗失,就会造成数据不真实。 2.中小企业对资产管理不严 (1)对现金流动不严格,导致资金要么闲置不用要么使用不足。有的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现金越多使用越充足,这就造成大量资金闲置在那里,造成浪费,还有的企业过度的关注不动产,对企业的现金使用没有计划,盲目进行花费,待企业需要应急资金的时候却拿不出来钱,致使企业陷入财务两难境地。 (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现金收回困难。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会涉及各种往来业务。一旦企业没有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会形成赊销账目混乱,加上没有有效的催款办法,因此企业的坏账、死账不断增加,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 (3)存货的管理意识薄弱,造成现金呆滞。存货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晴雨表,是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当前有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存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粗放,仅限于日常管理,忽视存货的限额管理和数量管理。中小企业一方面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的大批量物资,所以存货积压。但是,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因此和各种费用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企业在账目上的支出就会增多。 三、加强内部控制的方法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中小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做好有效的监督和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生内部控制的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中小企业多有的规章制度都是依据国家的的法律法规进行的,明确规定好各方面的责任,做好分工。在定期或抽查过程中,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反之,则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只有调动起大家的激情,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在企业更好的落实。 2.采用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作用 中小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市政府在营建好经营环境的同时,更应该通过政策的制定,帮助中小企业加强内功,夯实基础,强肌健体。 (1)政策支持,解决中小企业后顾之忧。目前省、市都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实施法案,并在企业融资、引进支持、激励方面都给予了规定和实施,这些政策都是非常好的,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减轻了很大的压力,但很多方面仍需要在具体的实施上进行详细规定,避免规定与执行,两层皮”现象。 (2)加大支持、监督力度,使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市中小企业仍存在到政府办事难、疲于应付的现象,增加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企业配套能力差,得不到支持(如培训、技术咨询等),也造成内部控制跟不上,作为政府,负有在这方面配套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 3.加强中小企业所有员工对内控的认识 首先应该加强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控的重视程度。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中起到带头的作用,一旦管理者重视起来,那么整个企业都会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者的重视也是内部控制能够发挥好做作用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其次加强所有员工对内控的认识,这不仅体现在业务水平上还有道德的修养方面,包括职道德和法律意识。现在中小企业面临的情况是专业水平低,基础工作不扎实,面对这方面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的时候应该注重一下会计知识和业务水平,同时应该对他们经常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律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工作,加强注重内控的意识,保证所有的工作都在内控规定范围内进行,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才能保证企业的内控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4.加强对会计信息、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1)在工作中杜绝假账。对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注重财务知识的提高,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工作中树立信誉为首,操守为重,坚持原则,杜绝假账,这应该是所有财会人员需要遵守的道德标准。 (2)加强营业资金管理,实现资金管理效益。营运资金是企业是日常经营活动所需垫支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理财工作的重点,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重要方面。财务管理通过合理安排日常营运资金的使用,达到实现最佳的流动资金管理效益,最合理的发展速度和最佳偿债能力。 (3)对应收账款也要加强管理工作。企业的应收帐款是企业资金回笼的主要方式,因此面对应收账款中小企业都是想尽办法来解决,这样能够尽快回收资金,减少企业的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已超出承诺的期限,对不同时间,不同金额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款方式。企业在预测到可能出现的死账问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减少死账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四、结束语 由于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人员居多,因此它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股主要力量,而他的发展前景也是人们不允许忽视的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条主干线,也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能否占据有利地位的奠基石。看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希望中小企业家们都要重视起来,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结合经济市场的动态不断更新变化,制定属于自己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在企业中做好实践工作,让内部控制制度真正的发挥作用,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姜玖成(1979- ),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吉林松原人,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重经营轻管理,内部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制约着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其管理水平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阐述了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并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最后就中小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观点。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原则 0引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以管理为灵魂的企业内部控制更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而存在很多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机遇并能抵抗不期而遇的各种风险,应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给予充分重视。 1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质量由于在经济业务过程中采取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凭证编号、复核、核对等措施,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得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做到内部相互监督,从而防止错误发生,即使发生了错误,也易于自动检验和自动纠正,从而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质量。 1.2 有利于保护中小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中小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核算、记录和核销等各环节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从而保护中小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1.3 有利于保障中小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守法和诚信是任何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逾越法律的短期行为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合法性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将其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做大做强。中小企业通过有效的授权、复核、内部审计等程序,可以避免企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从而有利于保障中小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1.4 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中小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合理地对其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中小企业各部门及人员明确目标、履行职责,保证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效率。 2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缺乏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职能缺失或弱化等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2.1 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并重视内部控制。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并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得干预和阻止正常的内部控制活动。普通员工要积极主动地调整适应并严格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中小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加强对普通员工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2.2 结合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从中小企业目前在内控制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该重点放在建立一个财和物相分离的内部机制上。应该从内部控制角度来考虑企业内部架构和各个机构的职能分工,尽可能做到内部机构的设置合理、职能明确、相互沟通和制约,以保证每一个经济业务都能够按照科学的程序办理。若因中小企业规模和人员数目较小,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则应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增加岗位设置的牵制性。此外,尤其要重视采购和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对外投资等方面的控制制度。另外,在建立相对完备的内控制度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对于执行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得好的给予适当奖励,反之则给予相应的处罚。 2.3 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控制必须要有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执行,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内控的薄弱环节,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内控思路,从而为管理当局提供良好的建议,进而完善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与中小企业经营变化相适应。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审计作为对会计行为的再监督,应该获得独立于会计机构的地位,并能制约经营者的行为。 3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原则 由于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那样面面俱到、一步到位,而应该结合具体特点并遵循一些特殊的原则。 3.1 成本效益原则一般而言,内部控制措施制定的越细化、越全面,内部控制的效果就会越好,然而内部控制的任何措施都有成本代价,因此内部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对该中小企业来说,至少现阶段还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效益是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考虑。如尽管一些控制措施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对整个企业来讲,如果不采用该项控制,则可能对企业造成更大损失,则仍应实施该项控制。 3.2 灵活性原则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行业分布广,生产特点差异较大,决定其不能完全按照大中型企业的方法和要求来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要求它们像大中型企业那样建立功能完善的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可能专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其他职责划分也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那样严格。中小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时,不能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而应当根据本企业业务、规模等特点,灵活地制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控制制度。 3.3 重要性原则中小企业受人员、物力、财力等资源限制,在加强内部控制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所以应遵循重要性原则,重点控制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而对于一些相对次要的事项,则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进行酌量控制。 3.4 逐步推进原则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中小企业强化内部控制也应逐步推进,随着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业实力逐步增强,中小企业原来的内部控制程序、措施的不适应性也会逐步凸显,此时,应当适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现有内部控制的缺陷,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浅谈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摘要: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又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没有一个健全而完善的内部控制,从而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0引言 我国的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和吸收劳动力优势日趋明显,是技术创新的生命力,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突出。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不善,尤其是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从而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 1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1 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很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中小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业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 1.2 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我国民营中小型企业大量存在没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另外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 1.3 管理者素质低,内部控制环境差近年来,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财会队伍,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中小型企业容易推行家长式管理,下属也往往按习惯办事,在这种管理氛围下推行内部控制的环境较差。 1.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 1.5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在经营权和所有权未曾分离的状况下,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还有待时日。 1.6 机构设置简单,管理权责不清中小型企业因为规模小、资产少,为了节减开支,往往不设置内控机构,或者机构设置过于精简,一人多岗甚至兼职兼岗,所以实施内部控制的难度较大,内部控制的内涵也较窄。 2通过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对策 2.1 明确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的或收到的效果。我们在构建内部控制目标时,要帮助中小企业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经营效果和效率的实现,要通过制度化规范标准的构建,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加强行为理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优化控制环境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设计、执行和评价,它必然受到组织结构、职工的分权与责任表达、财务预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环境是指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各种因素,包括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组织机构、人事政策和程序、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并特别强调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 2.3 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企业经营效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企业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企业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 2.4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公司的控制活动必须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采购与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 2.5 着重关键环节的控制①授权批准控制。批准控制是指在某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②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应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2.6 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指企业针对每个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与控制。主要包括:①筹资风险控制。企业的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本、偿还计划等都要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②投资风险控制。无论是债权股权投资还是长短期投资,企业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预计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7 提高员工素质,减少误操作带来的风险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要想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关键还是要财务人员勤练内功,提高业务水平。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浅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支撑力。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负面影响,并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其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最终为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提出适宜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并在出口总额中占有约60%的份额。此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参与专业协作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说,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但是,随着企业自身发展以及环境变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其长足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只有充分地注重自身的内部控制,才能取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抵御各种意外预见的风险。此处的内部控制一方面涵盖了企业最高管理层进行经营活动的不同方式,以便授权和指挥;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核算、审核、分析不同信息资料及报告的流程;同时包括了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以及评价而制定规章制度。能够确定的是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内部控制,旨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财务报告以及经济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然而,在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的形式,这类企业的领导有一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管理理论知识,习惯搞“一言堂”,他们把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未理性化和专业化。 2.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从整体来看,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手段存在缺陷,对市场风险也不能充分认识,致使其缺乏一套系统的风险规避机制和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长期兼职会计工作经验以及下企业调研的感受来看,这种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疏于控制,在人员配备上,重要岗位不是层层选拔,而是领导自己指定,有的企业更是为了节约费用一人身兼数职。特别是在货币资金的使用上随意性较大,以及企业各项决策受领导者主观决定过多,缺乏科学严肃的论证态度和严格的论证程序等。长期以来,对企业管理者的业务考核以利润为主要依据,很少对内部控制综合考核,减少了管理层对内控问题进行治理的积极性。 2.3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缺陷我国《审计法》只对国有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做了强制性规定,对非公有制企业未作要求,致使大多数中小企业都缺乏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审计权威性和独立性较差。这样以来,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得不到独立审计,致使企业管理得不到有效监督。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3.1 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可以说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因此,要使管理者深刻的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主要是家族经营、管理者多以其经验进行决策等情况,需要对这些管理者进行专业的管理知识培训并灌输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提高其管理理念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进行。 3.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在建立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我们要顺应内部控制发展趋势,关注国际内部控制理论演进,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进一步完善其具体内容。例如: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首先应健全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其基本要求和审批、审核人员的设置及审批、审核的范围和权限等;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要合理设置岗位,做到岗位职责清晰、权责利分明。对于配备会计人员教较多的中型企业还应该严格执行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办法;对于现金、实务、账簿的管理严格做到岗位分离,并增强岗位设置的牵制性;在实物资产控制方面要严格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和计量验收制度,做好对不相关人员不接触资产的管理;对资产的采购、日常管理、维修报废等制定严格的控制程序,建立定期盘点制度等以掌握资产的实际情况,保证资产安全性。 3.3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通常来讲,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则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的。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执行,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内控的薄弱环节,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内控思路,从而为管理这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进而完善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与中小企业经营变化相适应。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审计作为对会计行为的再监督,应该获得独立于会计机构的地位,并能制约经营者的行为,使中小企业在法制轨道中良性发展。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及对策 摘 要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是必然的需求和趋势。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内部控制必要性、现状来浅析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深化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必然。尤其在当前国际接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是必然的需求和趋势。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职责分工,严格各项制度、流程等,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通过制定办法、监督检查等方法保证企业目标政策的贯彻执行,从而帮助企业达到既定目标。然而,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并不出色,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堪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管理人员内控意识不足,内控观念淡薄 就目前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以权带控”、“一支笔”审批现象尤为严重,管理者常常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许多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往往使公司缺少系统的评判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同样不利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明确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决定了企业往往对纵向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重视,却忽略了横向的协调与合作;而各部门间则缺乏必要的交流,从而导致内部沟通不畅,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管理混乱,管理者常常独断专行,忽略企业实际需要;在人才使用方面,容易犯“任人唯亲”的错误,对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目前,有些中小企业迫于现实的压力,效仿其他企业的有关制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往往制度雷同却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过于简单和条文化,不够科学、健全、严谨,即使有了内控制度但不够全面,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无法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控制。中小企业的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第一,主体核算比较模糊,基础工作薄弱,信息失真,核算质量没有保障。第二,制度缺失,导致核算常有违规现象。第三,机构设置简单,岗位分权不明确,人员资源未合理分配、利用。第四,工作相对简单,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严谨监督体系,但是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国家监督往往局限于税务对企业偷漏税款的监管;社会监督仅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而内部审计机构在有些企业根本没有设置,即使具有内审机构也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五)内部控制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在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存在以“任人唯亲”和“节约成本”为原则招用的财会人员,使得素质较低无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缺乏从事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对这些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及思想教育又未能跟上,给内部控制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二、构建有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提出以下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与内控观念 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前提,其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为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内部控制意识,积极引导、参与、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以期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与稳定经营。 (二)设置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应当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地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监督、层层制约的治理机制,做到责任、权力和利益相统一。同时,管理者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并结合自身状况,科学地划分符合自身的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实现各职能部门科学分工、团结协作。并根据需要建立交叉审核、定期复核等弥补性控制制度,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确保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简单高效开展。 (三)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特点、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体系,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以下几点着手,对于解决当前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1)预算控制。中小企业应通过预算管理来实现现金流量控制。即要求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以及管理层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坚持“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实施预算资金审批制度;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及时发现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2)应收账款控制。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财务核算准确详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并且真实完整。同时必须制定相应信用政策评价客户资信程度(通常从信用品质、偿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等五个方面来评价客户的资信程度),选择资信、信誉良好的客户,以减少呆账、死账的现象。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提高资金周转率,进而使企业的资金有效地运转,以期创造更多的利润。 (3)实物资产控制。具体内容主要有:建立存货盘点制度。定期盘点存货等实物资产,与记录相比较,看是否存在缺损、残损及过期现象,并查明原因。明确存货保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严格控制对存货及存货相关文件的接触人员,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及时入账。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入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要做到日清月结,防止挪用、私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做好档案保管。建立实物资产档案保管制度,便于业务复查。 (4)财务风险控制。债务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有效地利用债务,可以大大地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收益。当企业经营好、利润高时,高负债会带来企业的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负债经营要承担相应的利息费用,况且债权人对企业的资产有优先求偿权。如果经营不善,或出现其他不利因素,则中小企业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的危险就会加大。 (5)提高行为主体的内控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正常合理进行,就必须提高行为主体的人员素质。应加强对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内部控制能力,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和执行。同时从中小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总之,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和加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内部控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促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为辽宁中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迎来了高速得发展,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同时我们看到,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缓慢且很难做大做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度的缺失。它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是对大企业、大公司相对而言的,它的员工数量、资金来源、厂房面积、和生产规模与本企业所处的行业的大公司业相比都较小的企业。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过去是中小企业的,现在有可能变成大企业;过去是大企业的,现在有可能变成中小企业。我国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员工数量、经济效益等都做出了明确地标准和界定。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定义是由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提出:中小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能够满足需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依据国家的政策法令,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形式的企业。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1.内部控制观念落后。当前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关的经营活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它就是通过一系列控制活动,达到对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控制目标,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管理,只要增强企业的管理人员就行了,对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不甚了解,不知道内部控制的目标方法。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即便是有,也是简单的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根本对为什么设立内部控制不甚了解,只是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看作是一堆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没有实施。另外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少,发生了问题,往往都是小问题,不能引起管理层的重视,等到真正出现大问题,往往带来毁灭的结果。 2.不能正确看待成本效益的均衡,没有风险意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完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自身的资金、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同时内部控制带来的效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像中小企业在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技术、减少成本等那样地方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带来优势,投入量较大,花费较多,得到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的。因此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受困于自身的局限性就认为不必对内部控制花费,只要制定几条规章制度就行了,找几个人员进行管理就行了,不必投入资源在内部控制系统上。 这种观念和想法可以使企业节约了一部分资源,可以在一定范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利于开展长期的经营活动。减弱了企业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一旦遇到新问题时,内部控制不能够提供相应的制度以及无法采取相应的活动,处理问题往往凭着管理者的管理经验,过于主观,没有人对管理者提出的控制活动进行审查、验证其可行性。导致设置的制度是一纸空文,一些管理者就不按照制度实行,仅仅管理制度中的几条也不遵守,使管理中的错误越积越多,对公司产生严重破坏作用,最后可能导致企业的灭亡。 3.组织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建设不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甚至缺失,即便有的中小企业设置相应的内部控制的制度但往往没有执行,在日常经营活动管理中很难做到不讲私情,处理问题时太讲情面,这就导致了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同时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得不合理,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管理层与基层之间缺少信息的沟通方法,信息传递落后,不能快速地反映问题,不能及时监督,信息严重失真。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相应的监控机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对付,效率不高,一旦发生困难就没有主心骨,互相埋怨,处理事情没有大局观念,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4.管理人才的缺乏。但在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都是小作坊之类的企业,自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它们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主要是由于这些企业家们抓住了市场的机会,利用国家的政策鼓励企业的发展,在面对风险时的大无畏精神,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了解、也不清楚,总是对它不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的风向最重要,对自己的判断充满自信。由于受到自身的知识水平、眼界的限制,就很容易造成凭借个人的直接控制,不相信内部控制。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而说,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在选择重要的岗位时候,都受到了自己的亲戚、朋友的要求,而且他们在选择人员担任时也选择自己的亲戚朋友,他们认为这些人用起来顺手。但是这些人没有相对应职位的能力,眼光狭隘,对上只会溜须拍马,对下又妒贤嫉能,限制了一系列优秀的人才进入企业,使得企业的优秀人才缺乏。 二、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增强管理者的素质和内部控制的意识。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它的成败是与企业所有的参与者的行为和意识密不可分,但是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是才关键。为了谋求发展,企业应该招收高素质毕业人才担当管理者,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传授经验与教训,使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得到充分地了解,否则不重视内部控制,只能走向灭亡。提高管理者的观念、提高管理者的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使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比便出现因为风险应对不当而对企业带来的毁灭打击。我们可以采用设置一个风险管理部门,由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要参加进来,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提出各自在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风险的问题,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聘请一位外部专家来进行处理。这样既节约成本,又使得中小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加,提高竞争力。中小企业应当设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管理者要多多向基层车间走走、看看,了解了解企业普通员工的生活状态、心里需求,做到了如指掌;建立管理信箱制度,广大员工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沟通。 3.建立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系统。在中小企业在管理中要求我们不仅仅有建立相关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体系,还要在日常的评价过程中做好一个管理者该有的职业素质,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员工,不徇私情,眼里不容沙。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建立定期抽查和采用不定时的随机抽查的方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审查制度,在抽查过程中做到有功者奖有过者罚,保证这些制度的实施。但是不仅仅需要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还要实行外部监管。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不足可以几个企业聘请一个团队,对自己进行服务,节约成本。监督主要是对重要岗位和利益相关者进行的监督。 4.加强预算管理和强化会计系信息系统的运用。一是加强预算管。预算管理是一个企业的关键,它分为全面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等。涉及到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做好预算能够使企业事半功倍。做好企业预算可以加强企业内各部门人员检查自身的工作和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前知晓在各种活动中遇到的挑战、困难、阻力,设置一系列目标在年末通过考核企业各部门完成的预算的情况,可以判断工作情况,知晓错误的地方,解决问题,划分责任,以便改进,提高工作质量。二是强化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为什么要单独将这一点列为一个重点呢,主要是因为作为一个财务人,我深深地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可以使工作更快更好的完成,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比较晚导致人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不够,尤其是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提高对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的认识,借助先进的技术来进行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我国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多多宣传,引导中小企业使用这些技术,增强其竞争力,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以识别税收风险为导向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摘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税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手段的逐渐运用,税务机关逐渐利用后台的数据信息分析对企业实施监管,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识别税收风险,加强税务管理。企业在进行税收风险管理时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关注和分析企业的涉税财务指标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因此文章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税收风险 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 一、税收风险和财务报表分析的概述 在税收风险上,对公司的不确定性税务风险,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承担的税收法律风险,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对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理解的偏差,或是在对税收管理、财务税务计算和执行上,没有按照未付税的执行税法的有关规定,以至遭到补税甚至被税务机关查处而增加滞纳金、罚款等,甚至面临刑法处罚的严重情况。二是企业应承担的税收财务风险,企业相关涉税行为因未能准确使用相应税法或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缺乏了解缴纳完全不必要的所得税费用,企业税负有所增加。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即利用分析财务报表,尽早识别和控制税收风险,从而做出相应的防范便可减少因发生税收风险而造成的利益损失。 企业财务报表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部分,它们能够进反映一定时期之内企业的财物状况、资金流动、经济活动效果等。税务机关也会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数据整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现状进行了解,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识别税收风险中的运用 税务风险评估是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它是根据有关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在对税收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在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纳税申报评估之前对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预测、量化、分析、排序、判断以及再确定风险等级的管理活动。在税收风险评估指标当中,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是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如: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等数据,都能够从财务报表当中进行了解和计算。而财务报表中的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比率指标,在税收风险评估当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同样,税务机关基于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全面掌握,也会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同时根据征管信息系统的税款数据,对企业纳税申报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行判断和辨别。 三、案例分析――以A房地产公司为例 (一)公司背景资料 A是一家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和酒店物业,近年来大力推进多领域跨越式发展战略,成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因此,其税收风险不仅受企业重视,而且是中国证监会、投资者及行业竞争者所关注的焦点。 关注2014-2015A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并计算其增减变动率,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6.34%、“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46%、“销售税金变动率”44.66%、“管理费用变动率”11.6%、“财务费用变动率”36.38%、“资本公积变动率”8.82%、“营业外支出变动率”-80.11%、“营业利润变动率”22.28%、“利润总额变动率”23.83%。另外,2014-2015年A公司入库地方税数据增减变动率为:“营业税变动率”-0.53%、“城市维护建设税变动率”-0.54%、“教育费附加变动率”-0.51%、“企业所得税变动率”0.29%、“个人所得税变动率”1.45%、“房产税变动率”1.9%“土地增值税变动率”-0.3%、“土地使用税变动率”0.86%、“其他”0.78%。 (二)识别和评估公司税收风险 A公司l生的业务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多项税费。在此通过年度主要财务指标并借助税收风险评估,以便从具体方面发现税收风险。涉及企业所得税的指标变动率预警值分别为:“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0%、“财务费用变动率” 10%、“管理费用变动率” 5%、“营业外支出变动率” 20%、“其他应付款变动率” 10%、“资本公积变动率” 0、“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比”≈100%、“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100%。 将2014~2015年A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变动率与预警值比较后可发现风险并将其描述为:财务费用变动率超过预警值,公司可能出现税前列支资本化利息、超金融机构借款利率支付利息等问题;管理费用变动率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管理费用;资本公积变动率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受到返还税费、接受捐赠、债务重组收益未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不配比结转成本或销售税金及附加的问题;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远远超过预警值,表明公司存在虚增收入、少转成本,或当年建材价格下降、商品房售价却大幅上涨等现象。 (三)对税收风险结果分析 通过对A公司税收风险的识别及简单的评估,分析得出其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存在较大的税收风险:一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的国家宏观调控,在不断出台一些新的利息、税收调控政策下,可能会加大公司在税收上的不确定性。二是因为公司50岁及以上的涉税人员没有及时更新其原有的税务知识体系导致错误。三是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控制、防范税收风险的能力不足。四是公司有利用借款利息避缴税款的行为,关联交易和不公平的条件等行为的存在。五是由于财务人员缺乏对公司整体性和全面性的考虑和判断导致公司在投融资及重组过程税务筹划失误,而给公司造成风险和损失。六是公司未采取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的优势。 四、总结 本文以识别财务风险为目的,探索和强调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着重分析表内数据之间、表与表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及时识别风险,关注财务信息与涉税信息的异常波动。二是自觉增强企业良好纳税观,强化税收通过风险意识实现合理优化纳税,可以地有效避免及降低企业地纳税风险,使其持专业素质,续健康地发展。三是分配专业素质高的涉税人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规避税收风险的能力。四是建立一个能够合理表达企业需要的与税务机关良好的税企关系,积极向税务机关进行政策咨询,学习最新的税收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积极的政策分析、应用,在化解企业税收风险的同时,为公司谋求经济效益。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哈佛分析框架下家电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哈佛财务报表分析框架,以青岛海尔为例,通过描述2015年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的l展状况,从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三个方面对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分析,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希望为使用者合理分析财务报告提供借鉴。 【关键词】哈佛分析框架 青岛海尔 财务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其目的主要是判断企业当下的运营状态是否良好,财务状况是否正常,发现企业运营中的不足,为企业未来发展作出相应的规划和预测。 尽管以往的分析方法很多,但是很少有学者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法中的“哈佛分析框架”来对家电行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鉴于此,本文以青岛海尔为例,通过对青岛海尔2015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为家电行业潜在的投资者亦或是家电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 一、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青岛海尔成立于1984年,目前是世界上大型家电第一品牌。自从企业创立以后,尔持续稳健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壮大成长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通过应用互联网模式,青岛海尔实现稳步增长。2015年全球营业额达到惊人的1887亿元。 (二)发展战略 青岛海尔自1984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网络化战略阶段。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企业发展的模式,青岛海尔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更是在2015年电视模块化战略,并与阿里巴巴联合推出阿里海尔Ⅱ代电视,极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品牌优势 品牌荣誉方面,2016年10月11日,青岛海尔入选《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企业”榜单,在电子电器类中排名第一;品牌价值方面,在2016年第22届中国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海尔以1516元的品牌价值,连续15年蝉联榜首。 二、财务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主要进行流动比率分析。2015年青岛海尔的流动比率为1.38,同期格力电器为1.07,美的电器为1.30,海信科龙为0.90,九阳股份为1.75,苏泊尔为2.55。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情况下,该指标在2左右比较合适,既可以保证短期偿债能力,又不会占用过多流动资产而导致持有成本增加。所以,青岛海尔的流动比率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主要进行存货周转率分析。2015年青岛海尔的存货周转率为7.36,同期格力电器为7.31,美的电器为8.06,海信科龙为7.11,九阳股份为9.44,苏泊尔为11.63。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存货周转速度越快,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的能力越强。海尔的存货周转率跟格力和海信科龙相近,但与九阳股份和苏泊尔差距较大。海尔应采取措施加快存货周转率,从而增强其变现能力。 (三)盈利能力分析 主要进行净利润率分析。2015年青岛海尔的净利润率为4.79%,同期格力电器为12.82%,美的电器为9.18%,海信科龙为2.47%,九阳股份为8.78%,苏泊尔为8.15%。一般来说,净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2015年青岛海尔的净利润率只有4.79%,仅高于海信科龙,远远低于格力电器、美的电器、九阳股份和苏泊尔,这种巨大的差距应该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毕竟海尔作为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引领家电行业发展的潮流与方向。 (四)发展能力分析 主要进行资本积累率分析。2015年青岛海尔的资本积累率为5.77%,同期格力电器为-15.49%,美的电器为24.05%,海信科龙为15.34%,九阳股份为-0.82%,苏泊尔为10.2%。一般来说,资本积累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从而保证其应对风险、持续增长的能力越强。2015年青岛海尔的资本积累率为正,说明资本积累的绝对数是正值,高于同期的格力电器和九阳股份,但低于美的电器、海信科龙和苏泊尔。 三、前景分析 (一)青岛海尔发展前景 青岛海尔作为中国实力最强劲的家电企业之一,其优势是十分显著的。自推出可定制的模块化电视业务以来,成为其拓展家电市场的优势项目,未来的发展时间里,青岛海尔保持持续增长的可能还是比较大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以格力、美的等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异军突起,很多指标并不弱于青岛海尔,某些指标甚至强于海尔,对青岛海尔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青岛海尔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积极学习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的优势和长处,克服自己的劣势不足,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继续引领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推动家电行业的繁荣与进步。 (二)家电行业发展前景 家电行业具有大批量专业化生产、技术密集、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等特点,这使得家电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中国经济“新常态”使得家电业面临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对于2015年中国家电业的基本判断是:在“新常态”的形势下,“高、大、上”将继续成为家电市场的消费趋势,创新性的产品将继续为小家电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产业面临国际市场消费升级的挑战,家电业应及早做好应对准备,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革命在更深层次影响家电业的产业变革。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家电行业的不足,最显著的是核心技术缺乏,产品创新能力较差。以彩色电视机为例,我国彩色电视机产品的技术含量尽管一直在提高,但遗憾的是核心技术至今没有完全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机芯等彩电的核心技术都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以等离子彩色电视机技术为例,迄今为止,掌握等离子彩色电视机核心技术的企业只有日本的松下电器和韩国的LG、三星等企业。中国企业还没有掌握等离子的关键技术,也没有进行生产,只是套装整机,更不具备大规模降低成本与价格的可能。 作者简介:吴志峰(1992-),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新兴互联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摘 要 乐视网作为唯一一家在境内上市的视频网站,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以2010~2015年乐视网的财务报表为基本研究资料,对其近6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繁荣发展的背后,资本结构、成本控制、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问题与隐患,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行业 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一、引言 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11月,2010年8月 12日在中国创业板上市。长期以来,乐视网致力于打造垂直整合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模式,业务领域涵盖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等。本文x择乐视网自公开上市以来的财务报表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现状的同时,也在其蓬勃发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二、乐视网财务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10~2015年,乐视网的流动比率呈现出先迅速下降,后逐渐稳定的趋势。其短期偿债能力较弱,财务风险较大,债权人保障不足,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的数值相近。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自2010年至2015年,乐视网的资产负债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由2010年的不到10%到2015年的77.53%,说明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不断下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近6年来,乐视网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尽管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均不断上升,但总资产周转率却在不断下降,这是由于公司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公司应当重点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三)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自2010年至2015年,乐视网的销售净利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销售毛利率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成本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销售费用并不是引起营业总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公司现阶段应该注意控制成本,逐步提高销售净利率。 三、乐视网财务状况综合分析 杜邦分析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共同决定了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与这三个指标均成正向变动关系。从表4可以看出,自2010年以来,乐视网的净资产报酬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2015年稍有回转,但远不及前几年。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销售净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成本的提高,因此公司应重点加强成本管理。与此同时,权益乘数不断上升,财务杠杆的提高虽然能够帮助乐视网获取财务杠杆收益,但与此同时发生财务风险的几率也大大提高,很有可能面临债务风险,因此乐视网应加强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 四、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自2010年以来,乐视网的销售毛利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要想提高盈利能力,公司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成本。 (二)改善资本结构,控制财务风险 在2015年的时候,乐视网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7.5%,已经超过了公司法规定的70%。虽然较高的财务杠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但是过高的负债比率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对此,首先,公司要适当减少流动负债以减轻公司的偿债压力。其次,公司应扩大融资渠道,比如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 (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高利用率 乐视网是作为一家在境内上市的视频网站,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由前文分析可知,乐视网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总资产周转率却在不断下降,出现此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公司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乐视网的无形资产主要由非专利技术、系统软件和影视版权三部分组成。2015年乐视网通过公司内部研发累计形成的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余额的比例16.19%。因此,建议乐视网在加强无形资产研发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首先,公司要对无形资产要定期清查,及时处理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淘汰的无形资产。其次,对于闲置的无形资产,可以采取出租、转让等办法。最后,公司要提高无形资产的质量,以此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摘 要】S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保证其良好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来,财务制度经过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之后日趋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也体现的愈加明显,并逐渐成为优化各项财务信息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管理;作用探讨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各领域带来了明显变化,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博得一席之位,已经成为了各企业关注的焦点。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脱颖而出,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之一。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介绍 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阐述 企业财务报表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用来分析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报表主要通过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来了解和分析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本信息。通常而言,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有所不同,因此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方面。首先,由企业资产、权益、现金流量构成的企业财务现状分析;其次,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这点从本质上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再者,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涵盖了企业总资产的周转能力以及流动周转能力等方面;最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在之后发展过程中的盈利趋势做分析。 2.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比较多,如结构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项目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3]。一般而言,企业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的选用需要根据具体的财务报表分析目的和决策要求,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分析人员需要尽可能地将各种分析方法融合在一起,使得分析的过程尽量考虑周全。 三、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体现 资产负债反映出企业在某段时间内财务状况的重要凭据,它通过对企业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权益等情况的统计来揭示企业实际价值的一种报表。企业在进行投资风险分析的时候,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一栏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加以分析,从而对投资潜在的风险有着更好的预估。此外,资产还是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保障,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必须体现对自身资产进行合理分析,这样企业才能够对能够实现的利润目标有更好了解。与此同时,资产负债表中还有所有者利益一栏,这是企业进行融资活动的结果,企业为了能够实现更好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融资方式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而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利益一栏,能够为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方式上的参考,这也是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基础。 2.现金流量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体现 现金流量表,顾名思义,是关乎企业现金流动的财务状况表动表。现金流量表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企业在某段时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间接表现了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好多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都将企业的现金比作企业的“血液”,种种比喻恰恰说明了现金流动状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现金流量分析表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的“健康状况”,是揭示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3.利润分析表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利润,简单而言是企业收入和支出相减的出的差值,而利润表则是企业“两个负债表”相互结合的产物,不仅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在某段时间内的经济活动成果,还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的盈利状况,这对企业自身价值的总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润表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是有关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支出费用和收入的总结,综合分析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收益和消耗情况。财务管理部门在对企业的盈利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的时候,可以根据利润分析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评价总结出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财务报表分析又能够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相互之间环环相扣。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注重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认真总结财务报表分析表现的内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依据,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刍议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 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对财务会计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对应的补充信息等进行收集与整理,然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状况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与控制依据,对制定经济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及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企业 财务报表 分析 数据 一、引言 企业能力的构成离不开企业财务的能力,它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发展成败的主要推动力,是维持企业运转能否正常的前提,并且是企业竞争力形成是否有效的必要条件。因此,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研究其现状及发展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许多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会计资料,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了全面了解,也有利于识别企业的优劣、预测企业的未来。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会按照会计原则的相关要求,利用相关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把企业在某个时期的财务资料汇编成报表,可以有效体现出企业在该时期内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并可以及时反映出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其中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分析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资产及负债的构成与分布,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从利润表中可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判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财务报表分析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基于同样一份报表数据,不同的使用者,目的不同,分析经验不足,其洞悉财务数据的内涵和意义也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正确的利用报表分析数据,财务报表分析才能够及时、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从而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调整心态、选择机会,特别是领导者随时掌握企业动态,应付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以便做出合理决策。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现状 1、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指标体系不完善 从现阶段来看,仍有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在分析过程中比较侧重于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指标,而对于财务报表在披露信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现实问题却忽视了。因此,无法做到系统化、全面化的财务报表分析。换而言之,现有的指标体系已经无法将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指标体系中未包含相应的非财务类指标,而这些指标会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主要有:市场份额、服务、质量、潜在盈利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等。尽管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对于这些指标在量化问题上还有一定的现实困难,但是由于其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指标,则无法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相应地也就无法反映出企业的软实力。 2、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源具有不完全性 企业财务报表没有披露企业的全部信息。列入企业财务报表的仅是可以利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来源。而在现实中,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者因为客观条件制约,或者因会计惯例制约,并未在报表中体现。比如某些企业账外大量资产不能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企业报表所反映的仅仅是企业经济资源的一小部分。 3、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提取、编制存在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由会计工作者按照会计相关制度的要求,对企业一定周期内的经营活动进行记录的结果。企业的经营特点会导致其拥有很多会计无法计量的隐形资产,也就是当前会计无法确认的资产。另外,在编制报表数据的过种中,会计人员合理、准确、及时、全面的将某一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收入等事项记录下来时,也会面临着价值的分摊、计提的公正,成本的计价等一系列问题。会计制度允许在记录某一具有争议性业务时,多种会计方法并存,这样导致企业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存在一定期间的收入、费用、资产等数据虚增或虚减现象,给报表分析效果带来了影响。 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发展对策 1、企业财务评估体系的变化 现行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是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环境下的,分析的主要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是关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分析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四类。但是,经济时代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因而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在人力资源的披露方面就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就要相应的改进计量属性、财务报表结构、以及信息披露等。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评估体系也必然会随之变化。 2、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增设非财务指标 (1)市场份额指标 在确定市场份额时,企业可以用销售额加订货额的结果,计算出企业产品占据市场销售总额的比例。市场份额指标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其产品市场的掌控能力,通过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可以对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及市场地位等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市场份额占有比例越大,证明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更强,市场营销业绩更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也就更高。? (2)产品及服务质量指标? 通过产品及服务质量指标,可以对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与衡量,而产品及服务质量指标可以通过其他参数来量化,如:产品的废品率、次品率、顾客返修率与退货率,还可以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来体现出产品及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求企业要生产出与该行业质量标准相符的产品,并且服务产品要与顾客的使用要求相符。 (3)人力资源指标 人力资源对企业尤为重要,尤其是对某些高新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有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人力资源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人力资源指标,包括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员工的满意度、人员的流动状况以及职位晋升状况等。 3、加强运用财务报表附注信息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在分析企业财务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并联系其他相关信息。只有进行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从而更准确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做评价。 五、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价值,是当前财务能力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企业财务方面所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就要对其不断完善,以保证企业财务能力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海螺水泥与中部四家大型上市水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摘 要: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有着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对海螺水泥与我国中部四家大型上市水泥企业2014年财务报表分析,进而对比其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之间的差异,从中发现这五家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海螺水泥;水泥企业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2014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GDP增速微幅下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幅下滑显著,同去年相比分别下滑了3.9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水泥行业投资增长乏力、需求疲弱,使得全国水泥产量较去年下降了7.8个百分点,行业投资同比下降了19.4%。在此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背景下,笔者选取了我国中部五家大型水泥上市企业进行相关财务分析,了解它们的运营状况。 我国中部六省指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1、江西省和山西省,对应的五家水泥上市企业分别是安徽省的海螺水泥(600585)、河南省的同力水泥(000885)、湖北省的华新水泥(600801)、江西省的万年青水泥(000789)和山西省的狮头股份(600539)。其主营业务包括水泥制品、熟料、骨料及石子等,这五家水泥上市企业都是当地水泥行业中的巨头,引领着当地水泥行业的发展。 (二)数据来源。这五家水泥上市企业财务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其2014年年报中的财务报告部分,行业部分数据来源于水泥数字网。 二、海螺水泥与中部四家大型上市水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主要由流动比率分析、速动比率分析和现金比率分析三方面组成,这3个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性风险越低。流动比率反映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一般来说,生产型企业合理的流动比率在2:1左右。速动比率是剔除存货后的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相对于流动比率来说更能准确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合理的速动比率在1:1左右。现金比率进一步剔除了应收账款,是现金资产(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和流动负债的比率。 表1 海螺水泥和中部其他四家水泥企业2014年短期偿债能力对比 资料来源:据各企业2014年年报计算整理(下同) 从表1可看出,海螺水泥3项指标远高于其他四家企业,并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远大于2,现金比率也大于1,说明海螺水泥的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及现金资产比较充足,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海螺水泥的3项指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海螺水泥的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56.39%,占总资产的13.86%,比重较大。从企业经营角度看,反映了海螺水泥持有较多闲置资金,可能会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盈利能力的降低。其他四家企业的3项指标偏低,流动比率远小于2,现金比率比正常水平更低,反映这四家企业流动性比较紧张,短期偿债能力存在问题。其中河南的同力水泥和山西的狮头股份现金比率异常低于平均水平,短期偿债能力存在很大问题!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主要由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以及利息保障倍数等组成,资产负债率反映在企业资产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这也反映了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财务战略。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产权比率反映企业股东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合理范围为40%―60%,产权比率应小于 100%。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获利能力对当期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从长期来看,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 表2 海螺水泥和中部其他四家水泥企业2014年长期偿债能力对比 从表2可看出,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的资产负债率都处于合理范围,不过海螺水泥的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都低于华新水泥、万年青和同力水泥,利息保障倍数远高于其他四家企业。这反映海螺水泥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财务风险较低,股东权益的保障度较高!不过,这也反映了海螺水泥财务战略偏保守。华新水泥、万年青和同力水泥在这3项指标中都处于正常水平,长期偿债能力较强。而狮头股份由于为亏损企业,利息保障倍数为负值,反映狮头股份很难保证用经营所得来按时支付债务本息,濒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威胁! (二)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资源配置,对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管理运作效率和效益。评价企业运营能力常用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一般来说,这些指标数值越高越好,反映这些资产周转速度较快,资金占用水平越低。 表3 海螺水泥和中部其他四家水泥企业2014年营运能力对比 由上表可看出,海螺水泥在5项指标中都保持着较高比值,这反映海螺水泥经营得当,在经济增速下降和房地产业下滑的大背景下,仍能保持优越的运营指标,实属难得!华新水泥、万年青和同力水泥虽然在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远低于海螺水泥,但是一方面这两项指标都还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其流动资产周转率均高于海螺水泥,反映这三家企业流动资产利用效率较高!由于狮头股份2014年仍处于亏损状态,导致狮头股份在这5项指标中远低于其他四家企业,比值均没有超过1,反映狮头股份在营运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 盈利能力分析。从财务角度看,盈利就是使资产获得超过其投资的回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从收入、成本、资产占用效果等不同角度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主要由资产盈利能力、经营活动流转额的盈利能力和股权资本的盈利能力三方面组成。我们相应选取总资产报酬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市盈率五个财务指标。 表4 海螺水泥和中部其他四家水泥企业2014年盈利能力对比 从整体看,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和万年青前4项指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反映这三家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同力水泥在这几方面数值偏低,反映同力水泥在盈利方面表现一般。而山西省2014年建材全行业处于亏损水平,成为全国建材行业最差省份之一,在此区域背景下,狮头股份也难独善其身,再加上人浮于事,支出较多,其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是营业收入的近2.25倍,导致其5项盈利能力指标均为负值! (四) 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企业能否持续增长对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相关利益者至关重要。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率。 表5 海螺水泥和中部其他四家水泥企业2014年发展能力对比 从上表中可看出,海螺水泥和万年青5项指标都处于较高水平,反映其经营规模扩张较快,未来发展趋势良好。华新水泥5项指标中数值较小,发展比较平稳。同力水泥和狮头股份2014年营业收入和总资产同去年相比有萎缩的迹象,其中狮头股份2014年资本保值增值率竟低于100%,表明企业股东权益资本减值,股东权益受到侵蚀,发展能力堪忧。 三、结论及建议 (一)对海螺水泥的发展建议。(1)海螺水泥应适当提高杠杆比率。从海螺水泥的资产负债比率可看出,海螺水泥趋于保守的运营策略,这对海螺水泥扩大规模不利。(2)继续保持运营方面的优势。海螺水泥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海螺水泥积极调整营销策略,根据我国中部和南部区域需求增长的情况来拓展市场,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以后的发展中,应继续保持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方面的优势! (二) 对其他四家水泥企业的建议。(1)华新水泥应当着重提高销售净利率和各项资产周转率。华新水泥要针对该项指标努力降低经营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积极调整营销策略,提高营业收入。另外,还要提高各项资产利用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万年青应当努力扩大资产规模。万年青财务各项指标都很健康,只是规模同海螺水泥相比较小,仅为海螺水泥资产规模的1/11,万年青企业管理层应当制定好企业的发展战略,努力扩大企业的规模。(3)同力水泥应当努力提高存货周转率。企业应当根据区域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提高营销策略的针对性。通过和当地煤矿、电力企业合作,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给产品价格创造更大的空间,提高产品的销量进而减少存货积压。(4) 狮头股份应当努力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改革,努力实现扭亏转盈。狮头股份的管理费用是营业收入的约2.25倍,企业应当对企业内部人事进行调整,强化预算管理,节约开支,降低费用。另外,狮头股份偿债能力堪忧,企业应当强化资金管理,防范运营风险!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浅析 【摘要】财务报表在财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在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财务分析的结果并不理想,而且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标准缺乏可比性也不可以提供一些非财务信息。本人就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问题,解决方案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以及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财务分析的本质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二、财务报表的构成 财务报表是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编制期间分。按财务报表编制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是以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等。年报是对一年的财务情况做出的报告。 2.按编制主体分。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个别财务报表是由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财务报表,他主要用于反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各种财务报表能集中反映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的资金状况、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等重要的会计信息。 (一)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断。 (二)通过分析损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判断。 (三)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 四、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企业管理正朝着战略管理的方向发展,根据战略管理的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财务分析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尽管近几年我国财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提高也重视不够,导致财务分析的结果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二)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时效性不强。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关键,财务报表数据的披露和传递直接影响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实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企业财务报表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式方法落后。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较为落后,当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为比率分析方法与趋势分析方法。这两种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如比率计算口径不统一、评价标准不一致,或者企业经营状况一旦发生变化,就会使财务报表分析失真。 (四)财务报表分析不全面。财务报表分析要求对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分析,主要依据就是财务报表,但是也要充分考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其他因素,比如企业发展环境、大的经济运营趋势。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如果只是根据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很难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但是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都仅仅依靠财务报表,不够全面。 五、财务报表分析的改进建议 (一)全面提高会计素质。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培养教育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私利。其次,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并制定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不能胜任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严把新进财会人员关,对不具备素质要求的不批准其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生产经营。而且我觉的会计专业应该学习更多企业知识和银行业务,税务知识有关的内容。也许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更有帮助。还有要加强与所从事行业的知识。 (二)增强财务报表信息的时效性。尽可能及时的提供企业报表,必要时可以缩短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周期,例如,适当发表临时企业财务报表,实时企业财务报表等。 (三)可以依靠科技提高会计质量。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各种财务软件(用友、金碟、天盾、速达)有利于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建立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就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必须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的结果与一些不可计量的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综合判断修正误差,使定量分析的结果趋于实际。 总之,有效、理性的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通过分析报告,可从不同的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从而为各自的目的对该企业做出一系列的决策。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浅析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且还是保证企业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而财务报表分析又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明显,这使得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对任何企业而言,要想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保证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作用进行类具体阐述。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作用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何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谋求生存,成为管理者关注的要点。为了不被时展所抛弃,各个企业都进行了一些变革,企业的财务报表是用来分析企业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资产运营能力以及为企业制定经济决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协助企业管理者调整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所以,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对于企业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 一、财务报表分析简述 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为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种。通过对这些报表分析所得出的内容,能够更好的反应出企业的各种经营状态。而且当管理者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负债能力以及财务运营状况等指标的判断时,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提供更加关键性的依据。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又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是企业的偿债能力,这是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第二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衡量企业盈利状态的重要标志,是反应企业在某一段时间管理的好坏程度的重要指标。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及时的反应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让管理者及时的采取对策,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就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该部分主要包括三部分:资产构成分析、权益构成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这也是反应财务信息的重要指标。 2.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我国现阶段最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趋势分析法。除此之外,图表分析法和项目分析法也是两种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操作起来较为复杂,所以不被企业广泛应用。 3.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一般来说,根据财务信息的使用者的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又有以下几种:首先,对于债权人而言,报表分析后的资产流动状况和盈利能力等指标能够及时的反应出贷款的风险,进而为债权人是否向企业贷款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对于经营者而言,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及时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经营情况,进而有助于经营者为提高经营业绩而做出准确的决定。再者,对于投资者而言,企业的资产分析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对投资者而言至关重要,这为投资者是否进行投资提供重要的依据。最后,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为企业的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财务分析,这包括企业的纳税情况、职工的收入水平等等。所以,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不同的人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而为改善财务决策、提高经营业绩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 二、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财务报表是反映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的一种手段,在进行报表分析时,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各方面经济的比率、经济体制结构、组成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1.财务报表分析是管理者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的重要依据 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及时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情况,现金流量以及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结果。而且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加强各个部门人员对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的利用,这是了解和掌握企业基本情况的重要举措。而且这还有助于管理者对未来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进而避免较多的风险,这也是协助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有效做法,而且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奖励制度。 2.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有效的会计信息 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能够更好的分析诸多衡量指标,并且总结出企业所拥有资产数量,而且进一步解释出企业当前发展水平,进而以当前数据为依据,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借助于财务报表分析所得的结论,管理人员才能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而且财务报表分析还可以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重要的参考;众所周知,企业资产和盈利能力的有效分析是投资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同时,当判断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偿债能力时,企业财务报表中对资产流动性的分析也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财务报表能够及时分析出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是因为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对企业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的分析,这些数据能够及时的反应出企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综上所述,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所以,管理者应该重视财务报表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度,如此,才能使财务预算更加有效,进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财务报表分析都是由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现金流量表分析三部分组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高效的会计信息才能为管理人员做出决策提供更加有利的依据。下面,笔者对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现金流量表分析等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时段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它通过对企业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情况的统计来揭示企业实际价值的一种报表。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投资金融分析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为其提供可靠地依据。这是因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一栏是反应企业投资活动的重要信息,同时,资产也是投资的保障,只有准确有效的对资产进行合理的分析,才能确保企业获得更加可观的利润。再者,资产负债表中还有所有者利益一栏,这是企业进行融资活动的结果,这为企业提供了相应的融资方式,在资金的融通下,企业在投资中才能获得所需要的资金,这也是获得高额利润的重要基础。最后,企业的价值分析是资产负债表分析的重点,合理的价值分析有利于报表中的相应计划的实践,进而转换为现实价值。由此可见,通过使用资产负债表所传达的信息,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及时的了解到各类财务方面的各类信息,才能将各类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结构及其数量进行一一对应,如此,管理人员在进行运营结构、方案的调整时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2.利润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利润表是两个资产负债表相互结合后的产物,而且能够总结出一定期限内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成果,同时也是反映盈利状况、总结企业价值的重要载体。利润表中所包括的内容都是对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收入和耗用费用的总结,并且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和成本耗费情况进行综合概述。再者,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企业获利情况的分析时可以结合利润表中不同时期所反映的获利信息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进而总结出企业日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方向。 3.现金流量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状况的变动表,该表在进行编制时的基础是财务情况,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反应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现金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时刻处于流动状态,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则直接反映出企业的健康情况,是揭示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此外,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结果能够让财务管理人员看到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而为日后的经营判断提供参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而财务报表分析又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所以,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的财务部门都应该注重财务报表分析这一环节,如此,在未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下,企业才能实现稳步发展。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原因及措施评价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完善,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注意强化财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财务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就是对财务报表进行相应的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经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和研究后,不仅能够为企业中的决策者提供准确和科学的数据信息,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现阶段我国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由于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此,本文就将针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更好的解决方式,全面提升财务报表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措施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受到报表自身的局限性约束。因此,很多时候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将以上问题进行有效地处理,以便于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和真实的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避免出现因为报表分析存在问题导致企业的整体经营和业绩都受到影响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财务报表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 一、现阶段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资料的局限性 现代财务报表资料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很容易对最终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对企业的决策者进行决策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无法对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和分析。在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过程中,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也为我们进行分析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会计方式,同时还需要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会计政策作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如在对企业的存货进行计价的过程中,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方法进行选择和确定,以此来确定企业中存货的实际成本。由于会计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得到的会计数据也不一定会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对会计报表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货币计量的局限性和财务数据的虚假情况的存在,因此对分析的质量也造成负面影响。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变现能力比率的局限性。在企业的发展中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反映变现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合理的流动比率是2,而速动比率是1,但是在这两个指标的作用下,我们还需要从行业、销售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按照传统的经验进行分析。如很多大量采用现金销售的企业,速动比率就很可能小于1,因此不具有准确性。 2.营运能力比率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报表的使用者在对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季节性生产的变化、企业的特征和存货的结构都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加精准的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实际周转情况,因此一旦收账的周转期比较慢,就会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改进财务报表分析的措施 1.提升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们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无论选择哪一种分析方式,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不断加强对相关分析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提升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积极地进行实践,在实践经验中得到更多正确的分析方法和理念,逐渐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地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多科学、真实的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动态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我们所掌握的数据和资料中,尤其是财务的报表资料一般主要都是静态的,是对过去情况的一种真实的反映。因此我们在对动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对过去的情况研究透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当前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和作用。 3.充分的利用好电子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今后在对企业财务的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在互联网的使用和帮助下,我国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才能得到更为有效地解决。 四、结束语 虽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性,但是经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帮助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采用更先进和合理的措施,对现阶段的问题进行完善和优化,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能力,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更稳定的基础。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强化对授信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合理确定企业财务状况能够为银行信贷业务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围绕企业财务报表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应用,重点围绕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银行信贷业务 一、相关概述 对于银行来讲,在进行信贷业务时需要重视对企业的信用分析,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高低,以此来确定借款人未来时期内按照合约及时偿还本息的能力和意愿。银行进行财务报表分析重点是围绕企业确定授信等级、评估还款能力、选择放款方式以及预测未来企业的盈利趋势等。只有依靠财务报表分析,准确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才能够切实保证信贷资金的盈利性和安全性。财务报表分析不准确、不合理,决策失误等问题都会导致银行决策不准确,最终影响信贷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因此有必要强化银行在信贷业务中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企业信贷业务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银行信贷业务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内容 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其目的主要是为银行能否为相关企业提供贷款及信用提供决策支持,相关业务主要包括履约保证、付款保证以及商业票据兑现等表外授信业务。围绕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银行需要重点关注被授信企业能否到期归还本息、能否按时支付利息、能否到期履约保证以及能否支付到期票据等。银行对于企业信贷业务重点是关注企业对借款等债务的偿还能力,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上可以分为短期性分析和长期性分析两种,其中短期性分析重点关注企业的财务实力和现金流量情况,长期性分析则重点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 就管理实践来讲,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主要还是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等入手,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的信用状况。着重考察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资产报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并对多个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实现银行信贷业务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分析考察。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对于企业偿债能力来讲,按照时间长短可以划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以及长期偿债能力两种。其中,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指企业依靠流动资产来对流动负债进行偿还的能力。银行将贷款放给企业,依靠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判断出银行的本金以及利息能不能及时收回。正是由于短期偿债能力会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因此银行在进行企业借贷时会首先依靠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这也是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评价的第一项内容。银行对于企业的贷款最为关注的是企业是否具备充足的资产,并且相关资产是否能够及时转化为资金来偿还短期债务,在这一方面银行主要是依靠计算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来对其短期偿债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越高,则意味着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指标并不是越高越好,尽管这类指标高意味着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高,但是也意味着企业的管理过于保守,资金闲置或者负债利用不充分。因此,银行在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时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结合多方面进行考虑,在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充分考虑到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以及企业存货情况等,全面科学地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判断,减少判断失误。 除了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之外,银行还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正是基于此,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资金借贷时可以借助于财务报表,分析其产权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利润表的利息保障倍数等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产权比率能够反映出企业负债跟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指标的大小能够直接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风险产生影响,在企业负债比例较大时,企业的投资比例就会偏低,就意味着企业的风险大部分是由企业的债权人进行承担,会在很大程度上弱化银行的债权安全性。除此之外,银行在使用产权比率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还应当考虑到这一指标的使用是依靠企业的净资产来开展的,由于净资产项目中包含了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以及待摊费用等不确定性项目,支付能力都相对比较弱,因此银行在使用这一指标时还需要结合有形净债务率进行分析研究。 资产负债率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是银行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内容。能够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以及负债总额的相互关系分析判断出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在使用资产负债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时,一般情况下这一指标越低则表示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越高,能够更好地偿还长期债务。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一指标越低越好,在企业资产负债率过低的情况下,企业往往过于保守,不能够有效利用负债进行生产经营,很可能会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银行在实际的企业信贷业务中可以将资产负债率指标考查范围锁定在30%-60%,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和行业特点,合理确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值,依靠资产负债率分析研究企业收益状况,合理判断企业未来的支付能力。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企业运营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和资金回收情况,对于银行资金借贷来讲也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资产运营能力又指资产管理效率,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越高,则表示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越高,在实际分析中可以依靠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在这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是重点分析内容。应收账款周转率能够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是企业偿还债务的重要保证。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则表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越高。而存货周转率则表示企业营销能力的大小以及产品市场销售情况的好坏。这一指标应当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既不能过高,同时也不能够过低。存货周转率过高则表示企业采购过于频繁,采购成本增加,同时很容易导致企业市场销售机会的错失,也会导致企业的资金回笼出现一定的难度。而企业存货周转率偏低则意味着企业产品市场滞销,机会增加管理难度和仓储成本,同时也会占用大量资金,使得资金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偏低。上述两个方面都对于银行及时收回信贷资金不利,因此也就要求企业的存货周转率维持在合理水平。银行在对此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也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合理判断企业的营运能力状况。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资金借贷时也需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财务报表分析上重点依靠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实现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和判断。企业只有实现盈利才能够保证其未来时期内的存在和发展,因此银行将盈利能力作为资金放贷的标准也是合理科学的,基于此,盈利能力也成为企业管理者和银行共同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讲,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指标越高则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未来时期内企业归还本息的能力也就越大;相反地,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越低则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越低,未来时期内企业偿还本息的能力也就越低。除此之外,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资金借贷时还需要重点考察企业经营性净收益在整个企业净收益中的比重,这一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主营业务净收益的比重。这是由于通过主营业务活动的净收益相对比较稳定,这一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主营业务越明确,后期的发展就越稳定。只有确保企业的净收益大都是来自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而不是源于投资交易或者处置资产,才能够提升企业收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实现对企业盈利能力财务指标的连续性分析更能够考察出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摘 要:文章在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动力有限公司2010年-2014年的财务报告,从战略与管理、效益与质量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报表质量,得到中国动力有限公司的战略、效益与质量方面状况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财务分析;中国动力;质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深入分析财务报表,全面把握报表信息,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选择中国动力有限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一是由于中国动力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中的新能源电池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二是由于我作为省属高校学生想选择一家河北省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河北省的上市公司经营及发展提供借鉴。 一、从报表分析中国动力战略与管理 1.控制性投资分析 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法实现增长或扩张,一是内部经营,二是对外控制性投资。内部经营通常会改变债务结构和股权结构,而对外控制性投资不会。下面对外控制性投资进行分析。 其他应收款项母公司金额比合并报表金额高出约2.3亿(3.09亿元-0.8亿元),母公司其他应收款项目和合并报表中其他应收款项目的差额就是中国动力有限公司通过其他应收款向子公司提供的资金,所以母公司通过其他应收款向子公司提供了约2.3亿资金。 预付款项母公司数据小于子公司的数据,没有出现越合并越小的趋势,因此子公司通过预收款的方式从母公司获得资金的状况不明显。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合并报表金额比母公司金额少了约为3亿元,这个差额代表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性投资。通过上述分析可知,2014年年末中国动力有限公司的控制性投资资产占用本公司的资源规模为2.3亿元+3亿元=5.3亿元(这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它撬动的效应需要进一步分析总资产的数据。 在资产总计中,合并报表的数据比母公司少了约2.1亿元,这2.1亿元就是控制性投资增量撬动的资源。也就是说企业用5.3亿元的投资增量撬动了2.1亿元的资源,说明子公司的扩张状况不是很理想。 2.经营性资产分析 从经营性资产和控制性投资资产数据对比可知,中国动力扩张主要是靠经营。总资产从2013年的4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3亿元,中国动力的资产呈良好发展的态势,资产总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固定资产。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资产的规模效益和累积效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会进一步得到体现。 二、从报表分析中国动力效益与质量 1.营业收入分析 2013年和201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都在10%以上,2015年虽然增长率下降,但营业收入仍然增多了,说明中国动力的经营能力上升,并且中国动力营业收入都比骆驼股份要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动力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并且加大了市场开拓。2013年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流量为472341.10万元,2014年为498474.06万元,这说明营业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完全形成现金流流入中国动力,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存在一定的收账风险。 2.营业成本分析 中国动力营业成本2013年的比2012年增加12.45%,2014年比2013年增加9.79%,2015年比2014年增加0.03%,可见中国动力营业成本在持续增加,但其增速是在不断降低的,说明中国动力在注意营业成本的数额,有意识地进行成本控制以提高收益。 但和骆驼股份相比,中国动力成本比骆驼股份高7亿,这也是中国动力营业收入比骆驼股份高,核心利润却比骆驼股份低的主要原因,同为生产铅蓄电池的企业,中国动力应该向骆驼股份学习加强成本控制。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析 当每年存货周转速度超过两次的情况下,良性发展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该是核心利润1.2倍-1.5倍的。中国动力和骆驼股份的存货周转率都在2以上,2015年中国动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核心利润的3.51倍,骆驼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核心利润的1.35倍,这表明中国动力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为充裕,现金能力较强。 三、结论及建议 从战略方面来看,中国动力进行扩张主要是靠内部经营,虽然控制性投资资产撬动的资源不是很理想,但是经营性资产扩张规模较好,由于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投入,中国动力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从效益和质量来看,中国动力的盈利能力是不错的,而核心利润比主要经营业务相同的骆驼股份低主要是由于营业成本高,中国动力应该加强成本控制,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 总的来说,中国动力应该加强存货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存货周转率,扩大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产业环境政策的支持下,抓住“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善于迎接挑战,在新能源领域开拓一片广阔的市场。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本次研究探讨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问题和解决方法,首先简单介绍了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随后阐述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再之后,本文详细探讨了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未来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局限性 解决方法 一、引言 财务报表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同时将企业财务信息展示出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经济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企业选择通过创新制度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财务报表也越来越重要。借助于企业财务报表,可以直观地发现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同时根据其中反映的问题采取措施加快企业发展。然而在财务报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因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财务报表无法发挥出实际作用。针对于此,本次研究探讨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同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存在局限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析人员的局限性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同,分析能力也各不相同。每一个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都会使用自己擅长的分析方法,而不同分析人员之间专业能力的差异也会导致他们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出现差别,继而会影响他们对财务报表的分析结果。有些企业领导人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只关注企业的利润表,他们对于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是非常关注的,因为企业的盈利越高,也就证明企业领导人的管理能力越强,因此他们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特别重视利润报表。然而企业财务报表并不是单一的,不同财务报表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联,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一般来说,利润报表可以清楚地展现企业运营的成本、费用以及企业收入,从而为人们展示企业获得的盈利,然而利润报表很容易被会计方法所影响,继而导致虚假企业利润出现,最终影响企业领导人的正确决策。相比之下,企业现金流量表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企业资金的去向,然而却不能将企业的资金负债状况体现出来。另外,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过程很容易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们可以修改所分析的各项指标。再加上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所得出的分析指标也不一样,这些都会为某些居心不良的人用于做假账,继而掩盖企业真实运营状况[2]。 (二)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最终目的在于向企业领导人提供决策依据,主要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指标来得出企业实际运营状况。然而企业财务报表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财务报表反应企业财务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导致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不够完整和具体。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当前有些企业财务报表的指标不够全面,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时也没有包含一些企业经营重要指标,例如人力资源指标和潜在能力指标等等。虽然这些指标很难进行核算,然而却是分析企业运营状况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了这些指标,才可以全面的反映出企业实际运营状况,继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3]。 (三)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这几种分析方法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趋势分析法是通过纵向比较上一年度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也是参照上一年度的。这种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于过去结果的偏差导致当前分析结果出现偏差;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个相联系的项目来进行分析,如果只比较两个项目,那么分析过程往往会不够全面、不够系统;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企业和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这样在分析过程中所分析的数据很容易缺乏可比性。在进行比较分析时往往会使用很多参照标准,其中有企业历史数据、同行业数据以及计划数据等。在进行横向比较时要根据同行业标准来进行,同行业标准的指导性有限,并不是特别科学、合理。这时最好的方法是选取一组更具代表性的企业来求平均数,以平均数为标准,新计算出的标准往往比行业标准更具有指导意义。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了竞争对手数据分析,然而某些企业是通过多元化方式来经营的,他们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行业归属,同行业比较十分困难[4]。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法来加以解决。 (一)改进财务指标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都只是简单的将财务信息放到报表中,进而交给企业决策者来查看,但是这种财务报表在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决策时却无法取得足够的作用。针对于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报表时,要同时关注企业财务信息的反应状况和相关信息状况,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人力资源和企业业务状况等,从而为企业领导人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当前我国财务指标的内容相对较少,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局势变得特别复杂,需要更多的信息来为决策提供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改进当前的财务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非财务类指标。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来提高企业产品的创新力指标、市场占有率指标、生产效率指标以及风险指标。尤其是企业风险指标,通过风险指标的制定,企业领导人可以很好地观察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变化,从而对企业未来潜在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在制定财务风险指标时,可以制定现金债务比例和收益质量等指标[5]。 (二)综合利用财务分析方法 为了更好地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财务人员在分析财务指标时要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方法,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其中定性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说明企业各类财务指标的变动,主要包括会议分析法、专家判断法以及类比分析法。相比之下,定量分析法则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在数量上进行比较推算,从而更好地确定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动数额,同时对企业财务指标因素变动进行分析。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要综合使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总结的分析方法,提高改进企业财务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此外,在应用财务分析方法时,还要综合应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例如在分析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时,要使用定性分析法,而分析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时,要使用定量分析法。不仅如此,企业还要结合使用动态分析法和静态分析法。企业运营过程属于动态过程,除了要分析静态的资料,还要在动态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使财务报表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三)提升财务分析人员专业能力 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因素,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所得出的财务分析报表也就不够科学。针对于此,企业必须要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聘请专家讲座的方式来提高财务人员的财会知识,同时也可以定期安排企业财会人员分享经验,让有经验的财会人员教授经验相对不足的财会人员。此外,还要培养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从而使其正确应对工作中存在的歪风邪气,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着分析人员的局限性、分析指标的局限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问题,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改进财务指标、综合利用财务分析方法以及提升财务分析人员专业能力等解决方法。未来随着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相信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也将做的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刘康(1978-),男,本科,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工作。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促使我国市场经济繁荣稳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企业为应对市场中的激烈竞争,纷纷优化改革管理措施,同时在增加经济效益方面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健全的财务管理措施可以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着重要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就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一点简单的探析,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企业发展 财务管理一直处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位置,依据国家制定的各项财经法规对企业中的各类财务活动,包括多种资产的投资、融资、利润、现金运营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同时是积极处理各财务之间经济关系的一种财经管理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财务指标建立建设未来的企业运营政策,而财务指标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就要依靠财务报表分析,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财务报表分析 为企业科学的制定未来自身的发展计划,以及了解自身本年度的运营生产情况,企业要熟悉和掌握财务报表中各项经济财务状况变动表,同时要了解和清楚财务报表主要分析的内容和主要分析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整合分析各项经济数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财务报表基本的分析内容 财务报表基本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权益构成,也就是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分析企业是否可以对债务资金进行经济活动利用,同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可以按时的偿还各项债务,维护着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定发展;同时还包括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是否具备一定程度的营运能力,在做这一项财务报表分析时要着重的分析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分布情况以及该年度的资产运营情况,给企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有力的物质基础;最后财务报表分析还包括分析企业该年度的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着重的分析企业是否完成了该生产运营年度获得利润的目标,同时要与往年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真正意义上达成企业财务的科学管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2.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两大类,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对存在共同属性的客观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在财务报表分析方面可以根据报表的多项特征进行比较,比如对企业的跨年度报表进行发展趋势上的数据分析,利用分析数据科学的预测企业发展趋势。因素分析法在实际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主要是一种对财务管理进行各项分割分析的技术方法,有利于细化财务报表数据,及时发现财务管理问题,并相应的给出解决措施,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报表是企业内部进行自我总结的重要依据,有效的反映了企业在本年度的财务经济态势、完成生产运营的效果、资金的周转利用情况,直观的观察财务报表数据并不能客观的反映企业本年度生产经营的情况,因此要对财务报表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才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企业本年度发展运营的情况,使企业可以全面掌握经济财务的各项活动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 1.分析企业财务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总结并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和权益结构上的负债情况,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可以有全面反映企业在本年度生产运营中的实际价值,在企业开展新的业务时,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客观的了解到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降低企业的盲目投资率,同时在企业进行经济投资的时候,也就是融资的时候,对企业权益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使企业做出对应的融资措施,提高企业的利润获得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了解企业的实际价值,可以使财务管理人员及时的做出运营管理相对应的措施,以及管理方案的调整。 2.企业财务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表总结了企业在本阶段的盈利情况,有效的整合反映了企业的实际价值,在对企业利润表的分析中,可以直观的了解到企业的各项生产运营收入以及各项成本支出,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时做出总结。财务管理人员在分析利润表时,可以依据经济活动的利润获得以及成本支出做出运营判断,以及政策决定,推动企业向高效益发展。 3.分析企业财务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企业要想正常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稳定高效的发展,就要使自身的现金积极流动,只有流动的资金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企业的财务现金流量表集中体现了企业现金收入支出的变动,财务管理人员依据分析观察财务现金流量表可以适时的了解到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在基于实际发展的规划下做出经营决策的判断,维护财务管理的正常运作,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和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高效率的开展,认识了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对财务管理人员做出科学的运营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研究 摘要:企业要进行经营管理,需要建立在财务报表基础上,因此,财务报表在企业的管理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财务报表在分析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详细的研究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阐述了分析财务报表的重要意义,希望此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了解财务报表,在了解财务报表的基础之上,做好企业的未来决策工作。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 分析 局限性 财务报表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此,它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非常的重要。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合理的分析财务报表,正确的制定财务报表,积极的寻求解决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措施,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 (一)具体含义 财务报表分析即财务分析,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与公司经营活动有关各部门发生的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及分析,然后客观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好决策,加强公司经营管理,控制公司运营之中的风险。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把企业的各种活动用数据的形势反映出来,给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的基本信息,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二)重要意义 财务报表虽然可以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但是,财务报表数据不能全面的说明企业状况,尤其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报表使用者想要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必须把财务报表数据和其他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然后做详细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经营成果,掌握企业的现金流量,还可以对企业的预算做出检查,评价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能力。 二、局限性范围 (一)数据计算和测量 1、范围方面的局限性 货币值是会计之中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被普遍的运用在数据计量上,它计算的主要前提,即所搜集的数据必须要有很多的经营元素。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不存在大量的经营要素,那么企业就不能运用货币值,因此就会使业的财务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使企业在预测未来业绩的时候产生失误。 2、工作人员自身品质与专业素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的工作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数据之前,需要先搜集与财务报表有关的基础数据,这些搜集的数据来源于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搜集完数据之后,工作人员还要进行整理和分析。财务报表数据必须要做到准确严谨,但是,有些单位或人员在生产经营业绩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做出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汇报的数据和实际的数据明显不相符,从而导致财务数据出现偏差,给企业的报表使用者带来错误信息,即了解不到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从而使公司的管理层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说,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品质与专业素质尤为重要,如果他们具有较高的品质与专业素质,那么就会较容易的发现不真实的数据,如果他们的自身品质与专业素质不高,并不会发现错误的数据。 3、方法的局限性 会计工作人员可以运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即会计估计,每一种计算方法之间可以相互独立。在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做出错误会计估计基础上,财务报表反映存在偏差,在次基础上所做财务报表分析时就会出现错误。会计程序并不只限于一种方法,它有多种方法,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结合实际,选择适合公司的方法。所以,这种情况造成了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报表没有可比的价值性。 4、货值稳定方面的局限性 由于经济原因,货币的购买力出现大幅度下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如果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那么市场的物价会升高,货币价值下降,市场物资的价值升高,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是货币性负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如果说出现非货币性负债的情况,那么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恰恰相反,使企业遭受损失,市场物价上涨,企业为了还清债务,会用劳务代替债务,或者是商品代替债务。 (二)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本身之所以有局限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企业的经营性质和规模以及市场环境的差异引起的,这些方面的差异会严重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情况。因此,企业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降低企业的经营性质和规模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看待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从而加强财务报表分析的效率,财务报表的有效内容有三点,第一点,企业之间相互比较带来的局限性,这种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比较被称作横向比较。这种比较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太广泛,在比较的时候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直接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第二点,企业对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在分析上产生分析的趋向局限。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企业的财务情况,那么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财务报表,虽然这种方法有利于我们了解企业的财务,但是,它有一个弊端,就是欠缺合理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企业的财务出现增加的情况,从财务上升的这个现象上,说明不了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成果。引起企业财务上升的原因有多种,比如说国家的政策和环境。因此,我们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客观的看待这种方法。第三点,企业实际和计划之间进行比较,从而产生的分析差异。实际值和计划值之所以会产生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预算导致的,并不是执行之中产生的差异。所以,当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分析财务报表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方法,避免产生分析上产生偏差。 三、解决措施 (一)前期准备 为了保障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之前,一定要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想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必须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当报表使用者做未来决策的时候,财务报表就会呈现出不完全性。财务报表在编制的时候需要用到以前搜集到的数据,因此,其在编制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按照历史成本原则。单单从会计资料数据上,我们看不出来企业的变现价值。就算把不同点的货币资料相加,这些数据也不够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第二方面,会计资料的报告是按年度分期进行的,因此只有短期的资讯资料,欠缺长期的资料;第三,由于报表运用到的数据有局限性,所以,我们不能判断它的资源是不是具有不完整性。 (二)对比数据 财务报表在企业的管理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因此,企业应该要高度重视财务报表,及时对比财务报表,从而及时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成果。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是无法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的,财务数据太片面,缺乏全面性,因此,如果管理人员想要知道公司的财务周转,就必须全面的查看多种数据,然后进行数据的分析。了解企业产生盈利情况的原因,分析财务报表,从而客观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周转做出分析,做好企业未来的决策工作。 (三)非财务指标 报表使用者在分析财务数据的时候,需要阅读报表数据和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报表数据来说非常重要。比如说财务报表附注之中的重点内容解释和补充说明以及编制方法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报表的使用者很好的进行财务报表数据的阅读和了解,从而使企业的管理者在未来的决策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决策上的失误。近几年,市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因此,报表数据对于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它可以反映出企业市场的运营情况,企业的管理者在阅读报表数据的时候,会对报表数据的要求提高,因为,财务报表的片面性和不完全性,所以,报表使用者必须要阅读报表附注。附注和报表数据比较起来,就显得非常灵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附注可以灵活的增加或者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务报表局限的特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分析了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即范围方面的局限性、人员品质方面的局限性、方法的局限性、货值稳定方面的局限性、本身局限性,这些局限会使企业管理对财务报表分析产生误差,致使他们不能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会计人员通过数据进行综合对比、重视并且运用非财务指标等措施,加强财务报表分析,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数据,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使报表使用者在未来决策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土建施工论文:安装配合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技术管理 在现代建设工程项目中界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界面的管理是项目施工集成化管理的主要难点之一。大量的协调、管理工作都集中在界面上,项目管理者必须在界面处采用系统的观点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几个方面主动地进行施工界面管理,在界面处必须设置检查验收点和控制点。 建设工程的施工一般包括测量、结构、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弱电、装饰装修等各专业,施工界面通常位于各专业的接口处。而工程建设按照实施程序,大致可以划分为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几个阶段。本文着重在技术管理方面,以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为例,阐述机电安装各专业配合土建预埋、预留阶段施工界面的协调与管理。预埋预留施工阶段,机电安装只是配合工种,从技术管理的角度配合好土建施工,不但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完备性,不失掉任何工作,而且可以保证不为后续机电设备和管道安装增加难度和成本。 1、基础工程施工阶段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由安装各专业设计人员对土建结构设计提出技术要求,例如基础型钢预埋、穿墙穿梁套管预埋、设备和管线的固定件预埋等,这些技术要求应在土建结构施工图中得到反映。 土建施工前安装技术人员应会同土建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安装施工图纸,以防错漏碰缺,安装技术人员应该学会看懂土建施工图纸包括结构留洞图等。安装技术人员应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核对安装施工准备采用的施工方案是否与土建施工方案相适应。施工前还必须加工制作并备齐预埋件、预埋管线、接线盒、套管等。在预埋预留配合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如钢套管预埋施工方案、防雷接地安装施工方案等。安装各专业的施工员应根据施工方案、施工图和技术文件、验收规范等的要求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和产品保护等方面的交底。同时,形成施工交底记录,及时签发施工作业任务书。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安装专业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电缆穿墙、给排水管道穿墙防水套管预埋工作。该阶段要求安装专业严格控制套管的轴线,标高、位置、尺寸、数量、材质、规格等方面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否则,后续的返工或修理会破坏土建做好的墙体防水处理层造成以后墙体渗漏。 使用塑料套管预留的孔洞一般在土建图纸上标明,由土建负责施工,安装质量员应主动与土建质量员联系,并核对图纸,保证土建施工时不会遗漏,并且预留的标高、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专业应配合土建施工进度,及时做好钢管套管、土建施工图纸上未标明的预留孔洞及在底板和基础垫层内预埋管线的施工。钢套管的固定应绘制安装节点详图、土建预埋套管配筋图。为减少水平位置的积累误差,土建专业应标出每根套管的中心点位置,便于安装对套管位置的复核,使水平积累误差控制在每一跨轴线之间。在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做好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装,埋地给排水管道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现场测绘管道预制加工现场定位预埋、敷设完整性检查、灌水水压试验交付土建浇捣混凝土。 电气专业的主要配合工作是: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基础底板中的接地连接。对于建筑物有桩基施工的,一般防雷接地体都采用柱内主筋,在破桩接桩后,采用圆钢或镀锌扁钢引出、引上留出测试接地电阻的干线及接地测试铁板。混凝土内的接地一般沿结构梁、柱敷设焊接,施工工序在钢筋绑扎完成之后。 2、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根据土建浇捣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地做好预埋预留配合工作,这是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配合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现浇混凝土楼板。电气、通风及给排水等工种接地焊接及套管预埋、预留应与钢筋的绑扎密切配合,一般施工工序为:模板搭设木盒预留洞(给排水、通风专业)柱头立筋、框架梁筋、下层钢筋绑扎电气管线预埋(强弱电专业)柱头箍筋及上层钢筋绑扎、外模搭设混凝土浇捣。因此,在下层钢筋绑扎完后,上层钢筋未绑扎前,安装专业应配合土建施工。安装专业的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预制加工管煨弯测定接线盒、接线箱位置固定接线盒、接线箱管线连接及固定变形缝处处理接地跨接。当管子或接线盒与钢筋网位置发生冲突时,可将影响安装的钢筋拨开,待安装好管子或接线盒后再将拨开的钢筋作适当调整就位,或增绑一些附加钢筋。对于土建结构图上已标明的预埋件,如电梯井道内的轨道支架预埋铁、尺寸大于 300 mm 预留孔洞应由土建负责施工,但安装质量员也应随时检查以防遗漏。对于要求安装专业自己施工的预留孔洞及预埋的铁件、木盒等,安装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施工,提前做好准备,当土建施工到位时安装专业及时预留到位,密切配合土建结构施工进度,及时做好各层的接地环网焊接工作。 (2)预制楼板施工。预制楼板时必须考虑机电安装专业的配合。为了在合适的位置安装灯具和火灾报警探测器,楼板吊装时,先要编排好楼板的排列次序,与土建密切配合,合理选择安装接线盒位置,要使接线盒布置对称,成排安装。当楼板上面有几根电线管交叉时,应设法绕开叠加处,以免影响土建楼板制作。电线管在楼板接缝处暗配时,可以不用接线盒,而直接将管子伸出引下。 (3)梁柱结构施工。预制梁、柱结构的施工一般在构件预制厂进行,安装前强弱电专业施工人员应会同土建施工人员对预制厂家做好预制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比较规则的预制件,可在预制厂埋入电线保护管和预埋钢板;对于不便安装管线的预埋件,可预埋钢板或木砖,也可预留钢筋头,以备敷设线路和安装电气设备时用。现场浇制的梁柱按配管方式施工,在浇捣混凝土前安装好管线和开关、插座盒等。穿梁的给排水、消防、风管套管的预埋应与土建结构施工单位沟通协调好现场的施工配合方式。安装过梁套管时一定不可以割断主筋,应尽量不割断梁的腰筋,如管径较大必须割断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滑模施工和清水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混凝土滑模施工,实质上是现场连续浇制混凝土,施工时的安装配合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配合相似,但安装专业要提前将管子弯好、锯好,确定准确各种预埋件尺寸,随土建的施工进度逐段配合施工。清水混凝土是外表面比较光滑的混凝土,安装专业套管的落料长度和精度直接影响到土建混凝土的外表面光滑度,是安装与土建配合的关键点之一。钢套管下料应采用氧气乙炔切割,管口应平滑无毛刺,套管长度和平整度符合土建有关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4)二结构施工。除框架结构施工外,二结构施工也应协调好安装与土建的配合,因为需要预留孔洞的机房较多。高低压变配电室有电气专业的高压双路进线、低压侧出线,给排水专业的气体灭火干管进口,通风专业的新风进口及排烟出口等预留孔洞。柴油发电机房有电气专业进发电机油箱的进油管,一次出线线槽和低压变电室的二次控制联络线的线槽,给排水专业的气体灭火干管进口,通风专业的新风进口和排烟出口等。空调机房有电气专业的进线线槽,弱电专业的自控线路线槽,空调通风专业的从分气缸引出的冷水供、回水干管,冷却供、回水干管和上水供水干管,新风进风管和排风管道等预留孔洞。热交换站有从室外引进的一次热力干管,经过热交换以后从分气缸引出的生活热水干管,给排水专业的冷水供水干管,消防喷淋系统的干管,电气专业的电源线槽,弱电专业的二次控制线槽孔洞,通风专业的新风进风管和排风管等孔洞。水泵房有电力干线、进风、排风等,进水箱的上水进水干管,消火栓系统的干管,消防喷淋系统的干管等预留孔洞。二结构施工前,安装各专业应对土建结构专业提出各强弱电、水泵机房及卫生间的预留孔洞技术要求,双方协调配合好施工工序。 3、安装与土建施工界面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楼板裂缝。楼板内预埋管线,特别是多根管线的集中处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当预埋管线直径较大,密度较集中,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而且人员踩踏可能导致钢筋弯曲,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这些部位须加强并采取防止裂缝措施:铺设临时跳板,分散应力,钢筋小马凳不得少于 3 只/ m2 处;减少人员踩踏钢筋,自觉沿钢筋小马凳处通行,不随意踩踏中间部位。 (2)预埋管件偏移或损坏。土建模板施工时安装应派人跟踪,以防模板固定时打断墙体内的预埋电管或造成套管偏移。土建浇捣混凝土时,剧烈的振捣有时可能损坏安装配管或使得接线盒移位。如果敷设的是硬质塑料管,管道可能被砸坏或因振捣而断裂。因此,在浇捣混凝土时安装专业应留专人监护,遇有管路损坏时及时修复,并应提醒土建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好预埋管件。 (3)土建施工的预留洞为后续安装施工增加难度。由土建施工预留的孔洞,如塑料套管和尺寸大于300 mm 的预留孔洞,土建施工方可能没有认真考虑具体预留洞的尺寸、套管的标高和位置等设计要求,安装专业进行后续管道安装施工时会出现管道的坡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因此,安装专业质量人员应加强对土建负责施工的安装、使用的预埋预留工作进行复核和检查。 (4)接线盒和套管的填充和封堵。工程实际中常常发生预埋套管堵塞的问题。现浇楼板、柱内的电线保护管接线盒以及穿梁套管在配合土建安装完成之后,浇捣混凝土之前应采用报纸、草包等软性物填充严密,防止沙浆进入套管和接线盒引起堵塞。防止室外地下水或雨水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地下室,可以确保后续设备安装有良好的施工环境。因此,地下室出外墙处防水套管除采用软性物封堵外,在防水套管预制加工时,应在套管一端端口采用钢板焊接封堵,待防水套管管道安装时再开启。 (5)地下室漏水渗水。地下部分渗水漏水是建筑行业很难避免的通病,有的经过几次被动防水处理,仍不能解决渗漏水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防水材料质量好,工艺做法合理,外墙防水层一次性做完其渗漏的概率是很低的。如果因防水套管改位或增加而三番五次修补,那么造成外墙渗漏的可能性就会很高。如由于专业配合不当,原设计预留套管的管径,数量、位置和标高有变化而没有及时调整。在施工配合时应采取如下措施:在外墙和出外墙套管施工之前,组织各专业召开协调会。土建专业要提出该部位施工的开始和截止日期,同各专业核实施工图纸。会议应形成会议纪要,各专业写出书面的技术资料。资料内容包括:预留出外墙套管的专业、功能、管径、数量、距相邻轴线的位置,以便施工和检查。土建专业在做正负零以下的外墙防水层时,应再次书面通知安装各专业,监理对所有出外墙套管进行核实,将遗漏、错位以及有所调整的部位处理好,避免事后漏水渗水。 土建施工论文:土建施工图预算的审核方法 摘要:施工图预算的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施工图预算的审核对象不同,或要求的进度不同,或投资规模不同,则审核方法不一样,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土建工程占投资比例较高(工业建设约50%,民用建筑约80%,公共建筑约70%)。因而,审核的重点往往在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下面谈谈各种审核方法。 关键词:施工预算图纸审核 1、全面审核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审核人重新编制施工图预算。首先,根据施工图全面计算工程量。然后,将本人计算的工程量与审核对象的工程量—一进行对比。同时,根据定额或单位估价表逐项核实审核对象的单价,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以下情况。 (1)初学者审核的施工图预算; (2)投资不多的项目,如维修工程; (3)工程内容比较简单(分项工程不多)的项目,如围墙、道路挡土墙、排水沟等; (4)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预算,或施工单位审核设计单位设计单价的预算。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审核后的施工图预算准确度较高;缺点是:工作量大,实质是重复劳动。在投资规模较大。审核进度要求较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但建设单位为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仍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2、重点审核法:这种方法类同于全面审核法,其与全面审核法之区别仅是审核范围不同而已。该方法有侧重的,有选择的根据施工图计算部分价值较高或占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量。如砖石结构(基础、墙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木结构(门窗)、钢结构(屋架、檀条、支撑),以及高级装饰等;而对其他价值较低或占投资比例较小的分项目工程,如普通装饰项目、零星项目(雨蓬、散水、坡道、明沟、水池、垃圾箱)等,审核者往往有意忽略不计,重点核实与上述工程量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子自档次易混淆的单价(如构件断面、单体体积),其次是混凝土标号、砌筑、抹灰砂浆的标号核算。这种方法在审核进度较紧张的情况下,常常适用于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预算或施工单位审核设计单位的预算。 这种方法与全面审核法比较,工作量相对减少,而取得的效果却不是很差,但仍属重复劳动。 3.分析对比审核法:由于上述两种方法类似编制施工图预算,工作量大,审核周期长,预算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出另一种方法,即分析对比审核法。该方法是在总结分析预结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用途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造价、工料消耗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折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进行重点审核,分析其差异较大的原因。常用的指标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方造价指标(元、/m2、元/m2、元/m……); (2)分部工程比例:①基础,②楼板屋面,③门窗,④围护结构等各占定额直接费的比例; (3)各种结构比例:①砖石,②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③木结构,④金属结构,⑤装饰,⑤土石方等各占定额直接费的比例; (4)专业投资比例:①土建,②给排水,③采暖通风,④电气照明等各专业占总造价的比例; (5)工料消耗指标:即钢材、木材、水泥、砂、石、砖、瓦、人工等主要工料的单方消耗指称。 4.常见病审核法:由于预算人员所处地位不同,立场不同,则观点、方法亦不同。在预算编制中,不同程度地出现某些常见病。 某些施工单位的施工图预算常常出现以下常见病: (1)工程量计算正误差:①毛石、钢筋混凝土基础T形交接重叠处重复计算;②楼地面孔洞、沟通所占面积不扣;③墙体中的圈梁、过梁所占体积不扣;④挖地糟、地坑土方常常出现“挖空气”现象;⑤钢筋计算常常不扣保护层;⑥粱、板、住交接处受力筋或箍筋重复计算;⑦接地面、墙面各种抹灰重复计算;…… (2)定额单价高套正误差:①混凝土标号、石子粒径;②构件断面、单件体积;③砌筑、抹灰砂浆标号及配合比;④单项脚手架高度界限;⑤装饰工程的级别(普通、中级、高级);⑥地坑。地糟、土方三者之间的界限;⑦土石方的分类界限…… (3)项目重复正误差:①块料面层下找平层;②沥青卷材防水层,沥青隔气层下的冷底子油;③预制构件的铁件;④属于建筑工程范畴的给排水设施。在采用综合定额预算的项目中,这种现象尤其普遍。 (4)综合费用计算正误差:①措施手段材料一次摊销;②综合费项目内容与定额已考虑的内容重复;③综合费项目内容与冬雨季施工增加费,临时设施费中内容重复。 而某些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或施工单位的初学预算者却常常犯有另一方面的常见病: (1)工程量计算负误差。完全按理论尺寸计算工程量。 (2)预算项目遗漏负误差。缺乏现场施工管理经验,施工常识、图纸说明遗漏或模糊不清处理常常遗漏。 由于上述常见职业病范畴,且具有普遍性。审核施工图预算时,可根据这些线索而摸瓜,剔除其不合理部分,补充完善预算内容,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取定定额单价,以达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之目的。 5.相关项目、相关数据审核法:施工图预算项目数十、数百、数据成千上万。对于初学者来说,乍一看,好象各项目、各数据之间毫无关系。其实不然,这些项目。这些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就可以摸索出它们的规律。我们可利用这些规律来审核施工图预算,找出不符合规律的项目及数据,如漏项、重项、工程量数据错误等,然后,针对这此问题进行重点审核,如: 1、与建筑面积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 2、与室外净面积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 3、与墙体面积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 4、与外墙边线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 5、其他相关项目与数据。 当然,也有一些工程量数据规律性较差,如柱基与柱身、墙基与德作、梁与柱等等,我们可以采用前述的重点审核法。相关项目、相关数据审核法实质是工程量计算统筹法在预算审核工作中的应用。应用这种方法,可使审核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土建施工论文: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 摘要:现阶段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依然是建设的主要材料。因此,混凝土的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在土建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过程。本文就以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作为文章的研究对象,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以及配料与搅拌等前期工作作为切入点,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细致地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技术;土建工程 一、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首先应该对模板所具有的尺寸、高度、强度、刚度以及标高进行计算与检查,看其是否达到了施工标准;对于预埋件的数量、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进行细致地检查,并且将得到的结构记录到施工记录表中;将模板以及钢筋上的杂物与油污清理干净;对于模板的孔洞和孔隙要进行填堵;在地基或者是基土之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一定要注意将淤泥以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并且设置相应的防水、排水的措施。对于还没风化的岩石土,应当用水进行清洗,并且要注意不能在他的表面上留下积水。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遵循由低到高的分层浇筑顺序,每一层的浇筑厚度应该根据结构配筋、捣实方法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判定。 在对竖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在底部填入相应的水泥砂浆,该砂浆应与混凝土的内砂浆所含有的成分相同。在建筑的过程中注意不能发生离析的现象。当建筑的高度大于3 m 的时候,要利用振动溜管、溜管以及串筒等设施来预防混凝土的下落。在浇筑的过程中,对于支架、模板、预埋件、钢筋以及预留孔洞要进行时刻的关注,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形或者移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及时地处理。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后,对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满整个模板的空间。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应该平整良好,当拆模之后混凝土的表面应该光洁。为了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在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连续性,若是必须进行间歇,应尽量缩短间歇的时间,并且要在浅层凝结之前就完成磁层的浇筑作业。 2.施工缝 由于人力的限制、环境因素以及技术上的不足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连续地进行施工,并且间歇的时间又超出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留置施工缝。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在进行浇筑之前按照施工技术的方案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确定。因为在留缝处的混凝土结合力要相对其它位置低,属于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分,所以,施工缝尽量选择承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位置。 3.捣实 所谓的捣实就是入模混凝土成型及密实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施工来确保混凝土的结构构件能够形成准确的外形,并且保证其强度以及其它的性能指标也能满足设计所需的要求。混凝土在进行入模之后必须及时进行振捣,进而使入模混凝土能够充满到模板的所有空间,将气泡排出,这样就能确保混凝土的搅拌物能够得到充分地密实,并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振捣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振捣,另一种是人工振捣。人工振捣就是运用插钎或是捣滚等工具进行夯、插等作业,进而达到使混凝土成型的目的。通常只在小范围施工或缺少设备的情况下使用。而机械振捣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机械振捣。 二、加强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建议 1 注意水泥水化热对工程结构物的影响。 水化热在放热过程中,其放热的速度和放热最高峰时放出的热量,对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的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水化过程过快时,造成温度变化大,对工程结构物的总体质量构成直接威胁。由于温度变化大,忽冷忽热,极易出现裂缝,对工程结构物的性能大大降低,导致工程结构物的经久耐用性不强。 2 注意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因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原材料质量差、施工不规范、缺乏相关制度保障,混凝土配料比与实际设计方案不同等方面,导致混凝土质量强度不高。 3 注意混凝土浇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混凝土浇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浇灌前选择混凝土的运输方式,安置的预埋件表面是否与模板紧密相贴,钢筋、预留孔洞、支架等构件是否达到工程质量要求。由于这 些影响看似对工程结构物影响不大,且比较繁琐,因此必须在混凝土浇灌时应多加注意,否则将会给整体工程进度带来不小的影响。 三、对混凝土材料方面实施的质量控制 1.质量的控制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不能使用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沼泽水以及工业废水,若是在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禁止使用海水。 2.水泥质量的控制 按照性能以及用途,水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特种水泥、专用水泥、通用水泥。在土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般选择通用水泥作为使用材料,在进行配置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水泥的品种以及所具有的强度,并且要准确地掌握其所具有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合理地选择、使用水泥,不仅能够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还能有效节约水泥。 3.对骨料进行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中,砂石骨料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1 m3 混凝土中要有1.5 m3左右松散的砂石骨料。所以在大型混凝土工程中,对于砂石骨料也是存在着非常大的需求量。骨料质量的优质与否对于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水泥的用量都具有直接的影响,进而给混凝土施工技术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土建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整体性地规划,对砂石骨料的质量、杂质含量以及性能指标等环节进行细致的研究。 四、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的土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影响着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土建施工论文:建筑工程中土建监理施工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探讨了土建监理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并对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及对如何完善质量体系做出了一个简要的阐述,旨在加强土建监理中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监理工程;土建施工;控制; 引言 一直以来,在建筑工程中的监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建筑工程的监理质量管理工作,一直都不被人们关注和重视,监理工作总是被忽视,虽然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在实行和推广监理质量管理工作,但是,通常都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监理质量管理工作的职能根本没有得到发挥,目前,在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只对于一些书面资料高度重视,对于监理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方式和手段根本没有落实到实质的监理工作中,正是这样的形式,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质量管理工作和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方法,因此,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及时的规划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办法,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一、监督管理 质量监督管理就是质量监督机构对施工建设工程质量主要形成过程的监督管理。也就是对施工影响建设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主要要素的监督管理。 1. 工程规划设计的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建设实施的大纲,是实体质量目标的技术规划,是建设施工的依据标准。对其监督管理主要通过施工图的审查监督实现:①对审查内容的监督管理,包括对地质勘察报告的审查以及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涉及安全、公众利益的强制性标准、规范的内容进行审查。②对审查过程和审查结果的监督管理,包括审查机构、程序、审查人员活动及其结果的监督管理。③通过内容和审查结果的监督管理,反映和揭示勘察设计过程中各主体质量行为及活动结果、质量体系及运作情况,进而实现对其各主体在勘察设计阶段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促进其质量行为规范化、质量体系健全完善和良性运转,保证勘察设计质量。 2. 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错、漏、碰是设计上的通病,有的甚至危及结构安全。这类问题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发现。所以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从设计阶段就应开始实行监理,监理公司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进行全面检查。对一般的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工程师要特别重视施工图设计交底,在详细阅读图纸的基础上,针对涉及公众安全、防火、隔音、节能、环保等内容进行审查。必要时对工程结构的力学计算进行复核,对检查出的问题提交业主和设计单位,由他们研究解决。 3. 工程合同的监督管理,是建设过程中约束建设主体的法律依据,质量监督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离不开有效、科学、完整的合同约束和合同管理,质量监督同样要通过有效的合同规范其主体的质量行为。以上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是对业主的质量行为的监督,业主是所有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这也是规范建设业主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所有以上这三个方面的监督管理,进而保证建设工程实体质量形成中的主要投入要素,再通过对其实施中的转化行为,质量体系运作的监督管理,就可以有效地保证建设工程整体质量。 4. 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的监督管理,质量监督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质量存在问题时,有权签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改正,发现存在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严重质量缺陷,工程质量管理失控时,有权责令暂停施工或局部暂停施工等强制措施,以便立即改正;对发现结构质量隐患的工程有权责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要求建设单位整改。需要行政处罚的,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委托的部门查处。 二、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一些建议 1. 土建监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较宽的知识面,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合理安排机构职能分工和制定完善的审批流程。一般来说,现场土建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要做好记录和收集施工中的有关资料数据,并向驻地土建监理工程师提供证明材料和意见;驻地土建监理工程师组织审查施工单位送交的各种工程量文件,提出审查意见并上报给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核定和签发土建工程计量的最终审批意见,遇到特殊或重大的项目,可将意见呈报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批示后再签发。要求做好信息收集和资料管理。有可靠而又充分的信息作依据,正确的计量才有保证;如果资料管理混乱,那么,要即 时完成计量必然是很难做到的。收集质量信息。尤其是质量缺陷或事故的信息,定期做好质量评定的登记和统计工作;收集进度信息,做好合同内外各工程部位实际完成进度标注工作。即时整理好图纸和各种来往文件。加强人员管理,要求土建监理人员积极深入现场,掌握施工动态,力争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保证计量审核时有根有据;要求土建监理人员养成记录好监理日记和及时逐级汇报的习惯,日记是最好的备忘材料;及时汇报有利于各级监理人员都能熟悉某一项工程量的实际情况。 2. 参与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高低,是整个工程质量优劣的最关键因素。现在不少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启用职业素养较低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有的技术人员连对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最基础的常识也不懂,就匆忙上岗,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了一些正负钢筋搁反或者搭接长度不相同等现象,这给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想要施工质量能提高上去,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严格限制准入资格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做起,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上岗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身上。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 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3. 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制度规范。想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建赢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比如施工质量责任制以及事故报告处理等责任制度,同时也要让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在真正工作中得到发挥,使其能发挥真正的监督施工质量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人是作为最基础最基本的要素存在,它不但是操作者,同时也是组织者。他不仅是被控制的对象,同时又是控制的对象。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工程出产不合格或者工程事故的源头。因此,在整个质量控制工作中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了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把施工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能否真正发挥实效发挥实际作用,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能否真正有效进行下去的关键环节。这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有效运行下去的前提下,从任务承接,工程调研,乃至施工前期中期的准备,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生产,施工操作以及回访客户,质量保修等方面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结语 土建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是项目建设的把关,是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制度,加强土建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必须要强化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法规体系,依法管理土建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应把好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关,按照规程规定执行监督管理。强化政府监督与管理的职能,加强监督人员自身素质建设,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技术素质,做到依法监督、秉公执法、合理管理才能使土建工程项目顺利地完成、放心地使用。 土建施工论文: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期,一栋栋建筑物拔地而起,在基建工程的进程中,如何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施工进度,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本文就土建工程中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土建工程 施工 进度 控制 管理 策略 从定义来说,工程施工的进度就是指在一个固定的工期内,制定出最优的施工计划。在执行这个施工计划的过程中,要勤于检查施工的进度,也就是工程的完成情况,并且与制定好的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存在偏差就需要及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其对工期的影响,然后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工程项目顺利竣工。土建工程现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承担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对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有效管理是保证土建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就从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和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一些措施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析。 1、进行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在贯穿于整个的建筑过程中的。对于整个土建工程的工期和工作量以及消耗的资源的量等都是要受到施工进度的直接影响。而土建工程是否能够按期计划如期完工,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就意味着是否能如期竣工以及交付使用,并且也对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所以对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无故的拖延了工期或者延长了施工的期限,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成本控制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不仅对工程的经济效益是一项损害,也会对社会效益带来一定影响。 2、影响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对于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来说,影响其施工进度的因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为的因素,有材料和设备方面的因素,或者是天气、环境等自然因素。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以及完工的时间,还有施工的质量等都是由人为可以有效控制的。而且也不止是施工单位可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实际上只要是参与了工程的建设的相关单位,都可能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若是其拖延了工作的进度就可能直接造成施工进度的放慢。其次是物资供应方面的影响,因为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或者周边的材料供应和周转不够及时,在材料的供应造成一定困难,就会给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外,如果现场的施工设备过多,不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使得现场发生堵塞的现象,而施工的设备过少,又可能致使施工的效率较低,使得施工的资源被闲置下来,从而拖延了施工的进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的就是资金的问题。若要工程可以如期完工并且交付使用,那么就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而一旦发生资金的危机或者运转不周,对于施工进度来说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就是施工条件的影响。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较高的,如果在气候和地质方面存在问题都可能拖延工程的施工进度。还有施工技术的问题,如果运用了不恰当的施工技术,而且补救的措施又不够及时或者到位,在施工计划方面不够周密等都会对问题解决造成阻碍,又或者对于工程施工的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等不太熟悉,导致工程设计方面变化较大,都会延误工期。上述的众多因素都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有时甚至是同时发生作用的,给管理上带来较多的麻烦,不过除了一些客观的不可控的因素外,大部分通过有效地控制措施都是可以避免的。 3、对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对于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总的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必须在管理中针对各种可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都考虑到,并且制定出对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可以如期竣工。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控制目标的体系建立工作,并且进行责任分工和综合协调。对于总目标还要进行具体的分解,对于各个分部还要确定相应的目标和负责人。对于项目工程的总的进度还要编制一个计划表,这个计划表根据工程的合同条款来制定的,也是对于施工进度计划的一个审核标准,在编制施工进度的计划时就要按照这个总的计划表来确定施工和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等物资供应的进度计划,还要安排资金和各项资源的运转等。对于进度报告的制度化建设也要及时跟进,使得进度信息的沟通可以 通无阻。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进度计划的审核和检查的分析制度。在对进度协调的会议制度的建立方面还包括了对相关地点和时间等的确定。在施工图纸的审查和施工的变更管理方面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在设计的交底和会审方面能够得到及时的安排,并且在设计修改方面尽可能的减少,保证工程的施工可以连续进行。 4.1 按单位工程编制预算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定期进行成本核算。 4.2 做好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单位工程、同类型单位工程的的成本比较,做出成本分析。 4.3 对成本偏差及时分析影响程度找出偏差原因,跟踪并采取纠偏措施。 4.4 及时进行设计变更,进度款的结算,做好合同专项管理,及时办理索赔事项。 4.5 随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结算文件,施工技术文件档案做到与施工同步;单位工程或施工功能区段完工后,及时办理结算手续,分单位工程进行内部成本结算。 5、施工进度的控制 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如只重视进度计划的编制,而不重视进度计划必要的调整,则进度无法得到控制,为了实现进度目标,进度控制的过程就是随着施工的进展,进行计划不断调整的过程。 水泥厂项目施工中,土建工程施工的交付安装时间、交叉作业组织方式、土建工程施工工期是影响整个项目建设工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建工程工期控制是生产线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管理重点。对施工进度必须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土建工程施工计划要依据施工合同和水泥建设项目总体计划、安装工程计划编制。 5.1 编制单位工程进度计划要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明确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确定各分部作业的持续时间段,确定交付安装的工程条件,并就交叉施工作业方式和内容做好协调。 5.2 施工现场应形成进度管理与协调控制机制。 5.3 施工进度计划应分清轻重缓急,找出关键工序,重点施工区段、重点单位工程给予重点控制。 5.4 科学规划单位工程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计划组织施工。 5.5 重视基础施工,安排合理的时间进行地基处理。 6 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安全生产,我们必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处理和协调安全工作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联系实际,抓住关键,把握重点,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安全管理是减少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减少和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安全管理要求建立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现场要针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作业场所和作业环境找出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现场管理要对深基坑施工、特种工程施工、吊装作业、施工用电等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水泥生产线土建工程各类预留孔洞众多,所有洞口均需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水泥厂土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操作不规范,导致企业有法不依,监理单位监管不力,不按规范的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编制设计水平不高,成本控制不好等方面问题。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只有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做好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安全、进度的以科学的控制。 土建施工论文:土建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标准 摘要:主体结构是承担和传递建设工程所有上部荷载,维持上部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主体,它和地基基础一起构成建设工程完整的结构系统,是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载体和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土建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并以某高层住宅工程为例,对房屋的主体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建 主题 结构 施工 某市高层住宅小区工程,包括10栋高层住宅楼,每栋楼层数从10-22不等,层高3.5m,每栋楼建有地下建筑一层,总建筑面积1356873.47m2,结构型式采用框剪结构。 1.砼供应 由于工期紧,砼工程量大,为保证砼浇筑的连续性,确保施工质量,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砼的水平、垂直运输:每栋楼采用一台hbt-60型砼输送泵和配套输送管负责将砼从砼车直接输送到作业面,通过手动布料杆浇注砼。地下车库配备一台dc-a800b型砼输送泵和配套输送管负责将砼从砼车直接输送到作业面,通过手动布料杆浇注砼。边缘区段也可采用砼汽车泵直接浇筑。 2.模板工程 2.1 作业要点 (1)预埋墙定位板条。在砼浇筑将要收面层时,在墙四周埋设50 mm宽板条,埋设时必须确保墙的保护层厚度,即板内边离钢筋 30 mm。 (2)支架搭设。支架采用可调钢支撑和满堂架。其立杆、横杆、剪刀撑均采用φ48钢管搭设,支撑于土层上时,立杆下应加垫100×100枋木,以避免基层沉陷。支架在该层墙、柱砼浇筑完毕后开始搭设。支架搭设实行定点、定位搭设,技术人员提供每层支架布置图,并由放线人员每隔5 m放出控制线并定出标高,搭设时做到横平、竖直、成线。 (3)支架拆除。悬臂构件跨度大于2 m和梁跨度大于8 m的模板须在砼达到100%强度后方可拆除。其它构件,跨度≤8 m的砼强度达到75%后方可拆除。同时现场做同条件养护的试块。 2.2模板构造 为了能使结构外观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模板工程必须具有整体刚度大、易操作、施工方便快捷,满足成本控制要求的特点。为此,本工程模板具体选择如下:±0以上剪力墙模板采用全钢大模板,±0以下模板包括地下车库采用整体竹木组合大模板。楼梯模板采用定型模板。门窗洞口模板采用钢制活动式工具模板。楼板模板全部采用厚腹膜竹胶板,碗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其中剪力墙、柱模板配两套,梁、板模板配三套,以备周转。 2.3剪力墙模板安装 采用企口式全钢大模板,大模板外板高出内板一个楼板厚度。采用δ=6 mm的面板,横楞采用8#槽钢,坚楞采用10#槽钢,边框采用80 mm×8 mm等边角钢,肋板采用s=6 mm×80 mm宽钢板焊接成型,使模板的整体刚度有了很大提高。 墙体阴阳角模容易出现混凝土涨模、阴阳角不顺直等质量通病,因此角模设计比较关键,角模采用整体钢角模,阴阳角模与大模板采用子母口连接,大模板为母口,母口宽40 mm,阴阳角模为子口,子口宽40 mm,设计时预留2 mm的模板支拆量。阴阳角模均用螺栓与大模板连接,阴角模外用短槽钢加钩头螺栓4道与大模板拉紧,阳角模用槽钢做成的方尺与大模板背楞连接,用钩头螺栓分三道连接在大模板背楞上。 2.4梁、板模 采用胶合板,自身固定为木垫枋和方木背杠。工艺流程:楼层放线、验线支撑体系主次龙骨梁底模、侧模及顶板模检查验收绑扎钢筋隐蔽验收浇筑砼时钢筋模板的复查维护拆模模板清理。 2.4.1梁模板安装 在墙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钉墙头模板。梁底模板:调整支架高度,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旁或压旁来确定。当梁高超过450 mm时,梁侧模板宜加穿梁螺栓加固。为控制好梁侧模下口尺寸,支模时按1 000间距安装用花监螺杆加工而成的卡具,防止梁下口胀模。 2.4.2楼面模板安装 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支柱与龙骨的间距,应根据楼板的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一般支柱为800~1 200 mm,大龙骨间距为600~1 200 mm,小龙骨间距为300~600 mm。支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能线钉固。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 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为避免模板拼装不严,板缝漏浆,在绑扎板筋之前应用油毡浆缝隙封闭。 2.5楼梯模板施工 楼梯模板采用钢木组合。按照楼梯底板的宽度及长度配制底板模为竹胶模,边模采用木模板厚为3 cm,高度按照梯板高度制作,上固定三角形木模板。 工艺流程:模板放线、验线安装楼梯底模绑扎钢筋安装楼梯侧模及踏步侧板检查验收砼浇注时复查维护拆模模板清理。 主要施工方法: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模板,再安装楼底模板。绑扎钢筋经检验合格后,办理隐检,并清除杂物,安装侧模及踏步板。安装后校正板面标高,检查支撑的牢固情况,并办理预检梯。 2.6模板拆除 (1)模板的拆除应以砼的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压强度是否达到规定强度为准。砼强度符合规定后,方可拆模。模板拆除时,应先拆阳角,再拆平模,最后拆除阴角。柱模板的拆除顺序:先拆除斜支撑及拉杆,再拆加劲箍,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砼脱离。墙模板的拆除顺序:先拆除穿墙螺栓及附件,再拆除斜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砼脱离。梁及顶板模板的拆除:先保留跨中支撑,以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拆去支撑以前,在小龙骨上增加临时支撑,以保证大龙骨拆完时,不至全面脱落。顶板支撑保证三层连续支模; (2)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粘结物,进行“一磨、一铲、一擦、一涂”四道工序,模板板面及边框、背棱等部位均要清理到位;拆下的扣件应及时回收归类集中管理,以便于周转使用。大模板吊至存放地点或另一工作面时,必须一次安放稳固,倾斜角度符合70°~75°自稳角的要求; (3)模板拆除后,对于结构的棱角部位,要采用硬板包角进行保护,以防损伤结构成品。墙、柱模拆除以不损坏构件棱角和表面为准,跨度大于8m的构件须待砼强度达100%,待上层悬挑构件拆除且上部无施工荷载时再拆除下部临时支顶,其他现浇砼梁板构件(跨度≤8 m)的砼强度达到75%之后方可拆模。 3.钢筋施工工艺 基础底板:钢筋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定位放线、验线底筋定位、弹线放置、调直、绑扎底铁绑扎盖铁、加强筋、马凳、墙柱生根放置垫块验收。 墙(包括暗柱):墙体放线、验收调整预留钢筋检查暗柱筋连接墙柱立筋绑扎暗柱筋墙体先绑扎起步筋绑扎梯格筋绑扎墙主筋绑扎拉勾绑扎垫块验收浇筑砼时复查维护。 梁:安放梁底模穿梁主筋、套箍筋绑扎梁钢筋安装垫块验收。 板:清理模板弹线摆放主筋(底铁短向)绑扎分布筋并调直绑扎盖铁、加强筋、马凳绑扎垫块验收。 4.结束语 主体结构是建筑的主要承重及传力体,附着于其体系表面的所有维护结构、装饰面层、相关设备重量及其施工和使用期间的活荷载、以及在设计规范限定范围内的相关风载、尘载、雪载、地震荷载等自然力通过主体结构体系有效地承担,楼房施工的整体施工顺序中,楼房的主体施工是楼房建设的主要部分。随着建筑市场在发展,对土建主体结构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的愈来愈重要,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以上方法,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节约造价,缩短了工期,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 土建施工论文: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期,一栋栋建筑物拔地而起,在基建工程的进程中,如何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施工进度,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本文就土建工程中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土建工程 施工 进度 控制 管理 策略 从定义来说,工程施工的进度就是指在一个固定的工期内,制定出最优的施工计划。在执行这个施工计划的过程中,要勤于检查施工的进度,也就是工程的完成情况,并且与制定好的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存在偏差就需要及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其对工期的影响,然后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工程项目顺利竣工。土建工程现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承担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对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有效管理是保证土建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就从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和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一些措施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析。 1.进行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在贯穿于整个的建筑过程中的。对于整个土建工程的工期和工作量以及消耗的资源的量等都是要受到施工进度的直接影响。而土建工程是否能够按期计划如期完工,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就意味着是否能如期竣工以及交付使用,并且也对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所以对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无故的拖延了工期或者延长了施工的期限,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成本控制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不仅对工程的经济效益是一项损害,也会对社会效益带来一定影响。 2.影响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对于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来说,影响其施工进度的因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为的因素,有材料和设备方面的因素,或者是天气、环境等自然因素。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以及完工的时间,还有施工的质量等都是由人为可以有效控制的。而且也不止是施工单位可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实际上只要是参与了工程的建设的相关单位,都可能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若是其拖延了工作的进度就可能直接造成施工进度的放慢。其次是物资供应方面的影响,因为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或者周边的材料供应和周转不够及时,在材料的供应造成一定困难,就会给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外,如果现场的施工设备过多,不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使得现场发生堵塞的现象,而施工的设备过少,又可能致使施工的效率较低,使得施工的资源被闲置下来,从而拖延了施工的进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的就是资金的问题。若要工程可以如期完工并且交付使用,那么就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而一旦发生资金的危机或者运转不周,对于施工进度来说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就是施工条件的影响。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较高的,如果在气候和地质方面存在问题都可能拖延工程的施工进度。还有施工技术的问题,如果运用了不恰当的施工技术,而且补救的措施又不够及时或者到位,在施工计划方面不够周密等都会对问题解决造成阻碍,又或者对于工程施工的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等不太熟悉,导致工程设计方面变化较大,都会延误工期。上述的众多因素都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有时甚至是同时发生作用的,给管理上带来较多的麻烦,不过除了一些客观的不可控的因素外,大部分通过有效地控制措施都是可以避免的。 3.对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对于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总的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必须在管理中针对各种可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都考虑到,并且制定出对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可以如期竣工。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控制目标的体系建立工作,并且进行责任分工和综合协调。对于总目标还要进行具体的分解,对于各个分部还要确定相应的目标和负责人。对于项目工程的总的进度还要编制一个计划表,这个计划表根据工程的合同条款来制定的,也是对于施工进度计划的一个审核标准,在编制施工进度的计划时就要按照这个总的计划表来确定施工和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等物资供应的进度计划,还要安排资金和各项资源的运转等。对于进度报告的制度化建设也要及时跟进,使得进度信息的沟通可以畅通 无阻。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进度计划的审核和检查的分析制度。在对进度协调的会议制度的建立方面还包括了对相关地点和时间等的确定。在施工图纸的审查和施工的变更管理方面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在设计的交底和会审方面能够得到及时的安排,并且在设计修改方面尽可能的减少,保证工程的施工可以连续进行。 4.1 按单位工程编制预算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定期进行成本核算。 4.2 做好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单位工程、同类型单位工程的的成本比较,做出成本分析。 4.3 对成本偏差及时分析影响程度找出偏差原因,跟踪并采取纠偏措施。 4.4 及时进行设计变更,进度款的结算,做好合同专项管理,及时办理索赔事项。 4.5 随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结算文件,施工技术文件档案做到与施工同步;单位工程或施工功能区段完工后,及时办理结算手续,分单位工程进行内部成本结算。 5.施工进度的控制 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如只重视进度计划的编制,而不重视进度计划必要的调整,则进度无法得到控制,为了实现进度目标,进度控制的过程就是随着施工的进展,进行计划不断调整的过程。 水泥厂项目施工中,土建工程施工的交付安装时间、交叉作业组织方式、土建工程施工工期是影响整个项目建设工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建工程工期控制是生产线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管理重点。对施工进度必须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土建工程施工计划要依据施工合同和水泥建设项目总体计划、安装工程计划编制。 5.1 编制单位工程进度计划要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明确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确定各分部作业的持续时间段,确定交付安装的工程条件,并就交叉施工作业方式和内容做好协调。 5.2 施工现场应形成进度管理与协调控制机制。 5.3 施工进度计划应分清轻重缓急,找出关键工序,重点施工区段、重点单位工程给予重点控制。 5.4 科学规划单位工程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计划组织施工。 5.5 重视基础施工,安排合理的时间进行地基处理。 6.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安全生产,我们必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处理和协调安全工作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联系实际,抓住关键,把握重点,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安全管理是减少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减少和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安全管理要求建立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现场要针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作业场所和作业环境找出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现场管理要对深基坑施工、特种工程施工、吊装作业、施工用电等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水泥生产线土建工程各类预留孔洞众多,所有洞口均需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水泥厂土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操作不规范,导致企业有法不依,监理单位监管不力,不按规范的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编制设计水平不高,成本控制不好等方面问题。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只有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做好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安全、进度的以科学的控制。 土建施工论文: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 摘 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大量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而在建筑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基坑支护工程作为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使基坑工程呈现出面积紧凑、距离靠近、深度较大以及规模偏大等方面的显著特征,使得基坑支护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大大提高,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地位。文章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处理方案与施工监测等措施,采用不同的支护设计方案和科学计算,对其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了扼要介绍,拟对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施工效果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导致我国城镇的土地资源严重紧缺,造成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的合理利用成为我国现阶段必须攻克的难题。由于深基坑工程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提高施工安全性与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能够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杜绝安全隐患,因此高层及多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铁车站等工程施工,都会面临深基坑工程,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在保障农业耕地面积的同时必须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对深基坑的支护技术,以及支护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形式而言,我国在深基坑开挖以及支护施工技术层面已累积了丰厚的设计与施工经验,新技术和新结构以及新工艺也不断被发现,通过这些方面可看出土建施工中合理运用基坑支护技术已成为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1 土建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 1.1 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基坑是土建工程中的基础工程,它对整个建筑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坑支护设计必须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这三项基本要求,如何保证深基坑支护的质量安全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已引起了社会以及参与建设的各方主体高度重视。想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就要设计出经济、科学、适用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然而基坑各侧环境不同,其变形控制值也应相应变化,为了避免由于支护结构变形过大,造成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破坏,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应采取不同的支护施工方法。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方案有:土钉墙支护,水泥土搅拌桩挡墙,钻孔灌注桩以及喷锚支护。针对不同的支护施工的要求,需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例如水泥土搅拌桩挡墙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地层深处的水泥和土强行搅拌,使水泥和软土之间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逐步硬化为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特别针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防水袋情况。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深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技术是较长采用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它是采用嵌固于土体滑移外的锚杆加固依次超前缝合优势滑移控制面的裂缝并通过锚杆将形变的涂层介质和滑移面的稳定介质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自稳能力,它是在深基坑边壁发生整体滑坡失稳前所采取的行为方式。 1.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对于土建建筑施工来说,深基坑技术是土建工程的基础,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重要作用。随着目前土建工程的不断增加,目前对于城市建筑用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为了能节约城市用地,建筑开始朝竖向发展,即高层建筑。相应的地下室增多,基坑深度增加。深基坑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施工中的临时结构,是保障基坑开挖和工程施工等安全正常进行的关键。由不同的环境对深基坑的支护方式有限制,在具体的施工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结构,不同的建筑要求基坑深度和建筑周围的建筑分布情况进行合理方法的选择。根据长期的施工经验采用深基坑支护技术能够提高土地工程建设的发展。但由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承载的压力是相当大的,技术也比较复杂,稍有不慎,极有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随着建筑发展的需求,基坑的不断加深,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的支护技术要求也是日益严格。以确保施工质量。 2 深基坑支护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内外至今尚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同时由于土体结构的情况一般比较复杂,且容易随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在施工前的实际阶 段很难做到在实际施工中精确计算,总的来说现阶段的深基坑受力计算方案多数是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基坑支护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设计时对各因素的受力情况分析不明确,容易致使整个支护系统的受力参数达不到实际的要求,从而在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中易发生危险,为了杜绝这类事件发生应该对设计时加强实际的考察和各种因素的分析,确保支护系统的承受能力满足实际受力要求。 2.2 基坑开挖过程中的问题 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移动是中间大两边小。因此会导致深基坑边坡的欠稳,是对深基坑施工过程的潜在威胁。可以断定说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针对不同的突发状况应冷静对待,切实想出解决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因此深基坑支护设计前一定要对建筑范围内的土质、地下水情况,以及建筑周边环境的充分了解后选定合理的方案。而对于地下水位的变化明显或者地基总是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情形,我们在开展深基坑施工之前,应该进行基坑的排水工作,以确保施工正常开展。对于可能会出现流沙或者管涌的基坑,事前要备好应急的预案举措。在现场开挖过程中也需要采用分层开挖,随挖随外运,并配合人工清土,挖至设计标高。挖土速度必须随围护监测结果的变化而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挖土,同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该确保施工的连贯性,避免出现支护实际过长的现象,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基坑周围建筑的管理,降低基坑所受到的压力,合理的堆放基坑挖出的泥土。 3 深基坑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重视施工过程的观测 深基坑的土方开挖原则应用在深基坑土方施工之前,需仔细定夺挖土的方案以及施工组织情况,并按照“开槽先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多挖”的原则,面对突发情况,良好的观测体系能有效地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深基坑边坡的变形大小、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大小等,对超过设计允许范围内的情况应立刻停工检查,避免潜在的危险进一步扩大。 3.2 施工质量的监督 深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质量,对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有着重大的影响,但由于基坑工程特别是土钉墙和喷锚工程专业特殊性强,许多施工单位缺乏岩土工程专业工程的相关经验,出于利益的驱使,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对施工的安全的不负责,因此土建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应对负责人权责明细,以此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保障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对于这一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土建深基坑施工技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类问题。但由于建筑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目前的深基坑施工技术需要不断进行革新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深基坑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地面空间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大量开展地下空间,对目前土地资源紧张的形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土建施工论文:试论高层商住楼土建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我过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也取得了卓越的发展进步。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商住建筑的主流。然而高层商住建筑的施工技术收到各方面的影响,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高层商住建筑的特点分析,进而重点探讨了高层商住建筑的土建施工技术问题。 关键词:高层商住楼;土建工程;施工技术 一 引言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一些行业的发展,建筑业也因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层商住楼是城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在人们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城市建筑中随处可见。我国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离不开高层商住楼的支持,其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有关部门非常重视高层商住楼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也就是土建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和一般建筑相比,高层商住楼对施工技术的标准要求更高,这也加大了施工难度,同时对质量也有着更高要求与标准,特别是高层商住楼建设中的土建工程,该工程是整个商住楼建设的重要部分,其质量高低能直接影响到高层商住楼的全楼质量,因此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在高层商住楼建设过程中是最高要求,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该商住楼的施工技术。目前高层商住楼正处于发展时期,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属于建设的核心技术,对整个高层商住楼建设质量起着重要影响。 二 高层商住楼土建工程施工要点 和常见的建筑施工有区别的是,高层商住楼有着独特的施工特点,既施工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注入、工程技术标准和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总的来说体现在下面几点。 1、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高层商住楼土建工程具有周期长、楼层高、建筑总体高、大部分工序要在空中完成等特点,这也说明高层商住楼土建工程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及复杂度。另外,高层商住楼土建工程具有非常大的工程总量,其施工过程需要用到垂直传输、高空作业防护、通信设施、水电取用等各种技术,这些技术和一般建筑施工相比难度更大,这也是此类工程在施工中需要突破的难点和重点,只有使用对应的施工技术才能很好的完成。 2、基础埋深要求更大深度。高层商住楼的楼身比普通楼高很多,为了确保其结构的良好稳定性,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要在基础埋深的深度上要求更高。 3、工程周期更长。高层商住楼由于工程总量大,施工周期也就更长,施工中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对投资者而言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同时由于施工需要跨季节,所以很可能会在雨季及冬季开工,对施工技术的标准也就更高。 三 高层商住楼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简述 1图纸设计 高层商住楼施工的第一步是根据要求绘制建筑蓝图,再按照蓝图开始施工,建筑蓝图的主要构成有,建筑结构、施工工序、工程要点及各个阶段的技术标准,特别是高层商住楼施工,其结构非常复杂、技术标准及要求也很高,因此,设计人员在绘制蓝图时,要针对这些要点,绘制出符合标准的图纸,并在实际情况出现变化时及时更换或修正图纸,以确保高层商住楼高质建成。 2 模板制作 高层商住楼整体高度高、楼层多,在施工中必须要爬模板。模板被应用在高层商住楼施工中,能有效减少高空作业,有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高层作业在高层商住楼施工中比较常见,在施工中施工模板,可分楼层完成浇灌作业,同时也能自主控制施工高度,既能为按时完工提供保障,又能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在高层商住楼建设中使用模板技术将为工程按期完工及高质完工提供有效技术保障。 3地基施工 地基是影响高层商住楼质量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商住楼普遍要求地质具有很好的稳固性。为了保障地基的稳固性,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地基深度及混凝土的应用,此外,地下室也能对高层商住楼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地下室施工中不仅要重视其内部结构,对外围施工也要做好维护工作,如,做好防水层施工。高层商住楼的质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下室的质量。 4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被使用到高层商住楼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这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施工时要对裂缝做好预防及处理等,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下面几项技术来进行处理。一,选择合理的施工方式。施工中遇到砌筑填充墙到梁底的情况 ,应预留一定高度,等砌筑工作结束后的的七到十五之内对其进行补砌。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可采取分块、分缝的方式施工,遇到梁、柱及墙板等需要改变截面的位置,要进行分层浇筑。二,为了预防出现裂缝,应事先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料。水泥不能采用早强度高的,在配置过程中要适量加入掺和料及外加剂,以减少水泥用量,为了使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必须要做好配比工作。有时在高层商住楼施工过程中会大面积应用混凝土,要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土建工程施工中,需要重视振捣施工,不能出现过振及漏振问题,为了取得更好的振捣效果,在振捣、抹面上常进行两次,以便彻底排干混凝土内部存在气泡与水分。三、积极进行保养。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浇筑工作一结束就应及时进行早期养护。对构件可采取湿润养护,防止表面水分快速蒸发,引起开裂问题。若是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应使用设置散热孔通水排热方式。在养护过程中,要及时检测混凝土内外温度,将内部最大温差及外部最大温差都控制在25℃以下,一旦超出25℃,很可能出现裂缝问题。 5其他方面 高层商住楼土建工程施工时,要重视对技术进行更新。施工技术是保障土建工程按质完成的主要因素,工期较长的高层商住楼在进行施工时,很可能会发生技术更新,因此工程管理者及技术人员要及时掌握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并将其应用到施工中,使土建工程能够高效高质完成。高层商住楼的种类不同对施工的要求也不同,特别是不规则商住楼,要重视其平面设计上的不规则要求,这样做也能防止因偏心过多而出现的高层商住楼扭曲问题。各个高层商住楼及高层商住楼的各个楼层,都有着自己都结构上的不同设计要求,相应的对技术的要求也有区别,这也为技术人员提出要求,既按照高层商住楼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得设计的高层商住楼每个楼层都能满足要求及标准。 四 小结 结合上述内容可知,高层商住楼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必然会加大其建设力度。土建工程是高层商住楼施工的重要步骤,也是保障高层商住楼质量的重要因素。高层商住楼要想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质量评估标准,首先就应按照质量要求完成土建工程。高层商住楼的土建工程必须参照最高技术标准完成,并使施工图纸绘制、模板制作、分层浇灌及混凝土使用等各个步骤都能严格按照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高技术、高标准的土建工程不仅能保障高层商住楼的质量,也能为我国的高层商住楼建设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土建施工论文:园林小品土建施工质量控制探究 摘要: 艺术品作为人类智慧的升华和创造物,从它出现开始,就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艺术品存在的价值在于它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仅是视觉欣赏,还有社会精神。因此,人们不断地寻找艺术与人类的融合点,寻找艺术品大众化的手段和方式,而园林景观小品,正式将艺术与自然融合的方式,通过艺术形式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契合,来表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本文从园林景观建筑施工角度来谈谈如何从技术角度来提升园林小品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关键词: 景观小品;施工质量;控制策略;验收标准 当前园林工程建设的发展正处在飞快进步和升级换代的节点。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人员和质量监督、技术管理人员对园林景观工程的掌控和实施都要提升到新的高度。要把园林景观做的光鲜亮丽,其中的小品的质量是重要的点缀和衬托。那么在园林小品的施工过程中,如何通过完善质量控制来确保园林小品最后呈现的效果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呢?综合起来讲,就是分为施工前、中、后期三部分。 1前期准备包括人员、材料、设备 园林土建施工技术人员要先对图纸以及施工要求了如指掌,要有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监理责任人制度并公示。设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且要在事前组织人员培训,强调施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有完整管理制度遵照执行的前提下,对小品施工人员要求需要更高一些,因为小品的建设和施工比一般的施工更要认真细致,也更为复杂,因此,工程施工对小品施工人员的培训要更加专业和频繁。对小品建筑施工中采买的材料,需要材料采购部门来完成。首先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采买,保证原材料在运输和存放以及使用过程中不出任何问题。包括构造物的粒径、级配、混凝土的标准、构件的尺寸标号以及其他材料的标准都要严格符合方案提出的数据和要求。而且每一项材料在采购时都要经过监理人员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保存和使用。设备在小品施工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在施工前监理和督促施工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能给按照工程施工要求顺利开展,以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当施工环境比较特殊或者施工时气候发生变化时,能够协调和做好预防工作,为工程的安全、保质保量、顺利完成打下牢固基础[1]。 2中期施工包括目标检查、施工检查、交接工作、技术培训 在按照施工方案开始施工后,每完成一项施工项目,就应按照规定做质量检查。检查的步骤包括:水泥降低灰是否符合比例和质量标准;抹灰接搓处的衔接是否平整无杂质且没有痕迹;砂浆的配合比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基层表面是否有滞留水存在;彩色砂浆的抹灰厚度是否为标准厚度,有没有露底、不平、不严、凹凸的现象。在完成各项施工项目的检查后,当工程进行到一个阶段时,就要开展一个阶段性接茬,这项检查需要由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对工程涉及到的过程、范围和材料、技术都要逐项地开展检查工作。一旦发现了问题,要立刻调整施工人员,并给出调整方案,并给予施工整改设计指导,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施工接近后期实,对整体施工工序要开展交接前的准备工作和交接检查工作。包括地上和地下的施工,以及没到工序的施工任务是否做到位,都要由负责人来检查并汇报,保证个工序都能交接好。同时,各工序负责人街办事还要互相检查,确保上一道工序没有问题了,才能接着做下一道工序。技术培训实际上是要贯穿在整个园林小品设计到最后完工的全部过程中的。上文已提到,小品施工人员与其他施工人员相比,对技术要求和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要更加地高一些,施工人员不仅要有成熟的施工经验、精湛的施工技术,还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对很多学科的知识。同时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培训,向他们介绍工作流程,方便他们对施工工作的掌握和熟悉。在施工过程中要设计培训制度,设立培训机构,聘任专业的人士讲课,并到现场进行讲解和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另外要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工作中得到保障[2]。 3事后控制包括质量评估、管理制度、奖惩体系、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评估就是专业人员的检测和评估,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对施工设计进行改进,对施工质量标准提出严格的指导意见。发现问题立刻解决问题。制定管理制度,就是制定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工程人员配备制度、流程制度、材料采购制度、施工检查制度、培训制度、财务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考核制度包括操作考核、业绩考核、学习考核、质量考核、交接考核、整改考核等。奖惩制度是在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依照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奖励和惩罚,要有理有据,注重方式方法,讲究程序和手续,目的是强化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意识,并严格按照施工工作要求的标准来做好施工工作。评价体系是在园林小品施工全部完成后,对整体质量所做的评估工作。包括全面检查整体效果,排除出质量问题、施工标准不符合问题、施工环节问题、安全隐患问题马上处理;加强人员自我检查,包括班组之间的检查、管理人员的检查、技术人员的检查、工序的核检等。在各工序都完全实施到位后,针对每项小品项目,都要强化质量检查程序。建立施工质量责任制,在日常施工中,每个施工人员都有考核和目标,工作展开后,要按照质量要求、技术标准严格执行。不管谁出现了问题,都要对自己的问题负责到底。奖惩制度必须跟进。后期的养护也有专门人员加以保护,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施工项目圆满结束和达到预期效果[3]。 4制定合理、高效、真实的验收评定标准 之所以把验收评定标准单独拿出来讲,是因为在验收评定实际操作中,经常性出现过程繁琐、效率低下,结果虚假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难以得到控制的结局。因此,施工验收标准的科学制定和正确执行是决定园林工程好坏的最严格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可以采用分批设置、抽样检查等方法,对评定内容、项目划分、艺术效果以及质量都多方面开展检验。按照园林施工工作实际、对园林小品开展验收对施工质量、材料使用、外观观感、设计构思、安全使用、养护等各方面都要有科学的验收评定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必须回炉整改直至再次验收合格方可批准完工交付使用[4]。 5结语 从目前园林小品工程发展情况看,小品在园林景观中的画龙点睛作用已经被社会所认可,并成为园林景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随着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小品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对园林景观的施工水平和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方的控制力也提出了考验。因此,质量控制在小品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项工程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施工质量控制。因此,园林景观施工方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控制提携,将使园林景观小品建设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更高的艺术价值,也就具备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赖建山 单位:厦门创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土建施工论文: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 摘要: 阐述了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进场教育、创建管理组织系统、编制施工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从而保证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 1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作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活动的场所,为此,施工现场管理水准的优劣将对整个土建工程的质量、进度、施工成本、最终达到的社会经济效益都将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大量的实践证明:那些注重施工现场管理的建筑企业其企业工程管理技术水准是非常高的,并且能够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此需要指出的问题是,在当前的土建工程中,高空、露天施工是非常多的,具有多工种相互综合的显著特征,为此,开展行之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对于工程事故发生率的降低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促使施工现场各方面之间可以密切协作,缩减在施工材料上出现的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可促使施工企业收益的增加。 2目前我国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状况及潜存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纵观当前我国建筑业就业人员,总量达3.5千万,其中包括2.5千万的农民工,通过对此数据的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行业中十分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这一现状的存在对我国土建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对国家法律规章制度意识淡漠。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设计方案并未真正的完全遵循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来施工,只是走个过场,其中,施工现场施工情况与施工方案不吻合、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未落实等情况的存在,为工程埋下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有的土建工程在搭设脚手架的过程当中,并未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脚手架的搭建,脚手架搭建不科学、搭建量不够等情况是较为多见的,有的在搭建的脚手架上随意堆放大量的杂物、脚手架不牢固等问题,这些都将会增加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施工现场欠缺严格的监管。 土建工程现场施工具备显著的劳动密集的特征,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非常多的,并且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文化专业素质各不相同,为此,实施全方位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除此之外,目前的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之间处于散乱的一种状态,各工种随意搭配,并未有一个明确的组织纪律来对他们进行制约,相互间欠缺互相协作的正确意识。 4)质量控制潜存一定隐患。 施工工序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土建工程施工的显著特征,为此,实施施工现场全方位的优化管理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困难。如果通过抽样检查的方法进行管理,必然会有一些质量问题被忽略掉。目前的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欠缺定时、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譬如,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施工问题出现后的及时修复、施工费用的具体落实等都未做好现场管理,这方面工作的欠缺将对整个工程埋下很大的质量隐患。 3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企业的成败在于质量管理核心及企业员工的队伍建设,要知道,高素质的质量管理及员工队伍是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源。 1)强化进场教育。 针对全体员工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做好岗前施工安全教育及专业的节能培训,在通过相关考核之后,持证上岗。同时,创建完善的员工三级安全教育机制:a.一级教育。企业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劳动保护意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教育)。b.二级教育。二级单位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操作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程施工特征及施工现场环境中潜存的不安全因素的相关教育)。c.三级教育。班组对新员工应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所在工种的安全操作规范;班组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和需要遵守的劳动纪律;所在工种中易引发的安全事故部位及主要方面实施重点教育;对机具设施及劳动防护用品的具体使用作出明确的规定)。 2)创建完善的管理组织系统。 土建工程当中需创建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系统。在遵循相关标准及规范制度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科学分工、各分项管理相互间的密切协作,以达到工程施工设计方面的相关需求,为本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是对整个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但会受到工程的属性、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改变。良好的施工组织方案可促使工程各项资源、人物财力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及发挥,所以,在土建工程开工前期各部门都要从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入手,商讨出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经过多次对比、分析、验证之后,形成最终的施工实施方案,并且需针对整个工程施工实施全过程的严格管控。 4)强化施工安全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量是巨大的,并且在施工现场当中潜存非常多的不稳定性要素,这些要素的存在必然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及全体参与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有着潜在性的威胁,为此,国际劳工组织将建筑行业定位为最危险的行业之一。然而,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关乎着企业各级管理者、施工现场所有参与者,具备时间长、受到来自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的显著特征,为此,使得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在实施上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工程安全事故的产生,必然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害,并且将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说,针对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实施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定一套完整的施工现场管理规划及管理方法对于整个土建工程及建筑行业来讲意义重大。 5)强化施工组织的协调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涵盖领域非常大,为此需把握工程施工工艺具体程序及专业的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的深入浅析,同时各工种间要做到密切协作,确保工程施工的科学有序进行。创建各级帮组管理责任机制,同时需对管理成效进行严格的考核,强化施工现场监管力度,开展不定期检查,这样才能够完全杜绝一切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6)强化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需从施工进度的实际状况入手,实施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以施工图纸为依据进行材料的安排堆放,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期,要做好材料的质量检查,未达到规定标准的材料是不可进入现场的。材料堆放的过程当中要避免出现材料凝结、生锈的现象,同时需做好施工材料进场的详细记录,按照施工进度案例来放置材料,以免存在材料的丢失等不必要的浪费。 4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内容。若想达到行之有效地对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则需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优秀的管理经验,不断强化土建工程使用现场管理深入探究,具有针对性的创建与所建工程相适应的现场管理优化策略,这样才能够促使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为我国社会经济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做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张涛 单位:大同市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土建施工论文: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及对策 摘要: 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建筑管理的核心内容,对建筑质量的高低影响深远。采取积极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对策,能够显著地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效率与质量。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分析当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对策,以推动现场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一、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企业落实企业相关标准,要求建筑企业将施工现场管理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以更为有效地构建建筑质量管理体系。建筑企业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对质量、成本、进度及安全等方面管理目标的管理工作。再加上,施工现场大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人员流动频繁,事故隐患多发,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力度可减少施工事故发生的次数,避免无效重复工作,降低建筑企业建材消耗,为建筑企业节能减排。 二、当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意识不弱 在当前建筑施工工作中,施工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较为薄弱是现场管理最大的问题之一,其必然会影响到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身心安全及设备安全。由于缺乏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体系、技术能力较差,再加上作业人员未正确操作施工设备,现场施工设计方案不全面等诸多问题,给建筑施工现场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难以保障建筑施工质量。此外,在实际作业中未根据操作规范搭设脚手架、未按相关标准规范完成现场施工作业,存在诸多违规作业行为,降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等级。 (二)施工现场建材管理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费用结构中,建材成本占较大的比例,建材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较好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国内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开展施工作业前,不仅仅未对建材货源进行深入地调研,并且未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际需求正确计算建材所需的数量,做好建材采购计划工作,以更好地保障建筑企业施工进度。此外,部分建筑企业对建材未进行专业的归类整理,忽视建材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工作,造成建材利用率不高,存在建材丢失问题。同时,建筑企业未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建材出入库登记操作,再加上建材管理人员技能较差,难以实时有效地管理建材。 (三)施工现场成本管理不规范 国内部分建筑企业对建筑市场分析工作不到位,所采购的建材性价比较差。此外,由于未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劳动力,造成建筑施工环节中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同时,由于施工人员技能水平较弱,难以正确、规范地使用施工设备,增加施工设备出故障的频率,增加施工设备的维护成本,以上所述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均是由于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规范性较弱所引起的。 (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不到位 部分建筑企业忽视了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难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内部人力等宝贵资源。再加上施工技术人员自身水平较弱,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规范性较差,未及时检查、保养施工设备,造成当前建筑施工环节中存在诸多现场施工质量问题。此外,由于建筑企业尚未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当存在各种施工质量故障时缺乏相应的人员及时解决,未能突出其质量监督管理作用。 三、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探讨 (一)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国家管理部门应该力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力度,更为高效地监督施工现场作业。建筑企业应该遵循安全第一的施工作业理念,以人为本,提升施工作业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组织管理工作人员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此外,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大安全检查工作力度,组织施工人员接受系统化、全面化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同时,成立施工安全监督小组,监督现场施工的安全状况,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在完善的安全工作体系下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保障自身身心安全。 (二)全面管理建材 为了确保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建材质量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建材: 1、建材供应。结合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对材料品牌、才智、规格等方面的需求信息,正确预估所需建材的数量,以更为高效地安排建材供应商提供货源。 2、建材采购。在建筑市场中,建材种类繁多,只有清晰地了解当前建筑工程对建材的实际需求,才能够更为正确、高效地完成建材采购工作,确保建筑施工进度如期完成。 3、建材管理。对于建材出入库操作,应该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完成登记工作,以便对材料进行跟踪,避免建材存在丢失或浪费问题。另外,应该严格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安排建材进场,并严格做好材料检验工作,提升建材质量。对于已入库的建材,应该秉着合理分类的管理理念科学管理。 (三)加大建筑现场成本管理工作 为了能更为有效控制建材成本,承建单位在采购建材时应货比三家,提升建材的性价比。建筑企业应努力与建材供应商构建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力争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更好的建材。此外,利用奖惩机制,奖励保护材料、降低建材费用的管理工作人员,惩罚浪费建材,增加施工现场建材费用的工作人员。同时,应安排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施工现场设备保养工作,以降低设备保养费用。 (四)重视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建筑企业应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结合建筑现场施工质量要求选用符合建筑质量要求的建材,安排专职管理人员重点关注建筑现场施工中的关键工序施工质量。同时,构建简单、高效的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以更为及时地收集及整理现场施工质量信息。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管理人员可及时安排施工技术人员根据信息平台所反馈的问题解决,并有针对性地调整现场施工方案,以提升现场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作者:刘思聪 陈跃刚 单位:沈阳中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土建施工论文: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探微 一、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土建工程建设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监督指挥有待加强 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若想保证其功能性、施工质量,必须做好监督指挥工作。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下,真正能够有效地落实到实处的不多,而且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任意篡改图纸、提前工期等。虽然建筑工程管理条例中对此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工业厂房施工管理实践中无法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监督指挥。 1.土建工程主体易主 对于土建工程项目而言,其主体应当是施工单位,但是实践中却被包工头架空,实际上工程建设主体易主。在工业厂房施工管理过程中,传统模式下的包工头劳务承包人,他们实际上是施工单位的附属。然而,改革后的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多数施工单位只留下一些技术人员,或者需租借有资质的人员进行施工建设,甚至部分技术人员、工人聚到包工头手下,买断经营,以致于包工头独大现象非常普遍。 2.建设单位需要加强监管 根据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规定,对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工程发包、材料设备、工程监理、结构变更以及工程发包和竣工验收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比如,施工工期涉及到工业厂房建设的环境条件、规模大小、技术工艺以及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影响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所以,建设单位需要加强监管。 三、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施工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工业厂房施工管理要点 工业厂房放样前,应当熟悉设计图纸,对建筑物的轮廓控制点数据、标注尺寸等进行严格校验,同时还要仔细分析、核对设计方案,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在确认方案无误以后,优选测量放样方法,对放样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程序和绘制放样草图需独立校核。在设计好样板以后,需注明图号、名称、位置以及件数和规格等内容,以确保下料井然有序,妥善保管好样板,以免其受损。工业厂房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前期工作应当进行认真核实,确保其与发包人所提供的数据资料一致,并且要保证施工现场水电、道路以及先关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精细化管理 实践中,针对工业厂房的特点,对影响其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精细化管控,比如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技术工艺和环境条件等。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一定要紧密围绕上述几点制定管理方案,并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实处。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应当将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意识、技术水平,从思想观念、业务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在工业厂房施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从细处入手,采取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同时,还要注重对施工工序的严格审核与交接管控,确保每道供需环节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理。在工业厂房施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管控,以强化施工前的培训为基础,重点控制好施工全过程,避免人为误操作与机械设备问题,以此来提高工业厂房施工质量和效率。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原材料、成品以及半成品作为构成土建工程实体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工业厂房的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施工材料,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标准文件进行严格审核,控制建材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各项性能与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并加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第二,施工工艺严格管控。对工程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工程特点、关键技术以及环境条件等,需优选施工组织方案,并且还有明确质量目标、质量控制难点和重点,将专项方案以及质量管理要点明确列出来,重点对其进行验收,以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做好工程施工成本管控工作,即对工业厂房投资建设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确定主要的成本消耗环节。对于采购设备及相关投资项目,一定要事先进行市场情况调查,以此作为决策参考依据。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强化负责人的施工成本管理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管控奖励办法,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较之于普通的住宅建筑工程而言,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建设特点、管理要求以及重点和难点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施工管理的要求更高。在当前的形势下,应当针对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特点、工况,从施工质量、技术以及成本等方面,进行有效管控,只有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益。 作者:赵春浪 单位: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 土建施工论文: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分析 1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认识不足 当前,土建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中,现场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整个土建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还会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建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由人来完成的,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将决定着现场管理效果的实现。但是在实际的土建工程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不高,没有认识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他们的管理意识不足、专业知识的技能比较差,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施工现场管理中,导致现场管理的效果不高。 1.2材料管理不到位 在土建工程中,材料是土建工程建设施工的物质基础,土建工程施工建设涉及的材料种类比较多,需要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为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现场管理中,材料管理并不到位,材料的采购、检测、放置等都不科学,造成材料质量不高,浪费现象严重,而且在材料采购时存在着不合法交易,影响土建工程施工的材料质量,造成整个土建工程的造价增加,不利于土建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 1.3现场管理不全面 在土建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顺利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对工程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土建工程的施工建设环境比较恶劣,再加上施工管理部门的不作为,无视施工现场的安全以及卫生管理,导致材料、设备出现变质、老化,生产工序混乱,施工垃圾随意丢弃,施工现场噪音大等,给土建工程周边的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现场管理不全面给土建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4监督管理不足 在土建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中,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能够保证土建工程的各项工作、制度等落到实处、并高效完成,促进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效果的实现。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是对施工的工程进度、质量等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但是目前很多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全面、不到位,监督的执行力比较差,不能及时发现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安全隐患。而且有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敢工期,根本不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导致安全、质量事故发生,造成严重人员以及经济损失。 2提升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建立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为了实现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应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提供保障,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土建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工序建设的工艺、工序等逐渐更新,材料设备等日益多样化,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也逐渐提高,这就需要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在土建工程现场管理中,建立由企业领导者带头,所有施工负责人参与的现场管理责任制,保证现场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划分施工管理责任,使现场管理制度发挥出积极地作用。 2.2加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土建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力度,在工程建设中,材料在成本支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材料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材料采购前,需要对材料供应商进行细致的调查与对比,了解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实力、材料质量、售后服务等,最后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供应商。在材料进行施工现场前,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并退回给供应商,禁止不合格的材料进行土建工程现场,影响土建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施工现场材料的放置也应得到注意,要根据材料的种类进行合理分类,将不同的材料进行区别管理,避免材料出现受潮、变质等现象,保证土建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2.3强化安全管理、教育 在土建工程中,安全是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才能够实现土建工程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因此应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管理,并不断调整安全管理方法,避免土建工程施工建设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总结安全管理经验,找到土建工程中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促进土建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小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进入施工现场后要带安全帽,施工中施工安全带,脚手架和电线的搭设要合理、科学,保证安全性。同时要加强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安全宣传,增强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同时,制定安全管理的相关方案,保证各施工工序的科学衔接,使土建工程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并顺利开展。 2.4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在土建工程中,还应加强土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将质量管理放在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建设重要位置上,强化质量管理的效果实现。在工程施工中,应及时检查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建设要及时提出,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土建工程的监理人员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书面的意见,指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工程建设的相关责任。监理人员要定期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检查,明确工程变更的情况,科学处理土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强化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效果的实现,促进土建工程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 3结束语 土建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现场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土建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够保证工程的每一环节都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土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使土建工程的成本支出减少,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需要做好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的安全以及质量意识,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促进建筑企业实现良好的发展与建设。 作者:孙东顺 单位:秦皇岛阿尔法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 土建施工论文: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探析 一、增强电气安装和土建施工之间的相互配合 1施工前期的电力安装的准备工作。首先在整个工程的主体施工中需要将电力线管和电气设备等位置预留出来,这个阶段是土建施工和电气设备安装关系最为紧密的时期,在电气设备预埋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需要特别注意放线工程,所以一定要为以后的配电箱、照明、开关面板灯预留放线的位置;第二个阶段需要对预埋的排水管道和电线管道以及构件等进行加固和保护;第三个阶段即检查和混凝土的浇筑,主要的内容就是将前两个阶段的施工效果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查漏补缺,确保施工质量,待完全合格之后然后进行水泥混凝土浇筑让预埋工程更加安全和完善。在这三个过程中电气安装施工人员需要及时的和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2砌体工程施工。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首先要对浇筑的各项指标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一切均符合要求则应该立即开始砌体施工操作。电气设备的安装应该穿插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所以在砌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良好的沟通,实时了解土建工程的进度,保证电力工程的安装工作有序按时的进行。机电安装过程同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土建工程完成之后要将预埋的位置进行清理,完了之后在进行放线处理;第二个阶段是砌体施工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批灰之前的相关工艺。三个施工阶段均完成之后再将建筑垃圾全部进行清理辅助机电安装的工作人员进行砌体、铺线。 3设备安装以及电力施工。(1)土木建设施工人员应该和电气安装的技术人员互相监督、互相指导,共同完成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操作,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2)负责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在接地网旁的接地桩上做好相应的标记,这样可以方便接地电阻的检查,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则应该立即和电气设备安装的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并解决。(3)施工前期阶段,电气安装的负责人和土建施工的负责人必须对相应的施工数据了若指掌,并且要共同做好杆坑定位工作。(4)其他电气设备相关的施工工作务必要按照施工进度按时完成,特别是那些需要采用护管保护的电缆或者铁件,一定要做好其预埋工作,一方面方便其吊装设备的正常作业。(5)在配电箱内和主控室内,其电缆坑以及电气设备安装应做好其基础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电气设备能够稳固在其基础之上。 4安装的后期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的配合。(1)在电力电缆敷设、二次控制电缆敷设工作完成之后,作为土建施工部门的人员应该将那些重要的电缆出口进行封堵处理,或者在电缆坑上加盖护板等处理,避免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电缆损坏等。(2)在批灰之前电气设备安装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将铺设的路径和图纸上面的情况进行一一核查,确保其完全保持一致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最后的核查保证电气设备在试运行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能够状态良好。 5户外电气设备的安装。加紧做好其它户外电气设备(如断路器、电容器等)的基础安装,在电气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由于预埋铁件以及电缆护管等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的安装滞后等问题。作为土建施工人员要时刻以电气安装人员的工作进程进行配合,在大型电气设备安装时一定要先将可能用到的货车或者吊车等预先驶入施工场地,这样在电气设备施工时便可以及时的使用;另外电气设备的安装材料一定要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出现电气设备出现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几个具体细节的配合。(1)在基础施工和准备阶段时,一定要注意设计图纸各个新阿姆的标识的清晰,然后组织土建专业的人员对每一个孔洞图的合理性进行检验。从混凝土的浇筑到排水管、线管的预埋和敷设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看管,施工双方务必要对施工的要点达成一致;(2)预留孔洞的施工工作。土建工程施工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这样便能够对其存在的位置和尺寸等数据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如果对于孔洞的位置等信息不明确应该立即和机电安装部门的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将所有的预留或者预埋的管件数量、规格等数据毫无疏漏的了解清楚。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需要严格按照各自的施工工序顺序进行,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两者之间互相影响。 二、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木施工和电气设备的安装息息相关,虽然在施工工艺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土木建设施工和电气安装方面更加的简单,但是为了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则需要两个施工人员和安装人员之间互相协调、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同时需要两个部门的作业人员经验丰富且对整个项目了若指掌,最终按时保质的完成工程的建设。 作者:曾戈 单位:国网自贡供电公司 土建施工论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途径 1现场管理的重要地位分析与思考 第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已经较为完善,特备是针对建筑行业来说,其具体的建筑施工则是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的现代化水平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体现出有效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专业化等特点。对于现代化的建筑企业来说,一定要充分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突出工程项目的核心地位,保证通过有效的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工程项目管理。通过有效的现场管理,能够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另外,还能有效保证企业的声誉,使得企业具有良好的形象,能有效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保证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保证。 第二,对于工程主体项目建设来说,只有通过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活动,才能有效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以及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这是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通过不断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能够有进一步保证工期的缩短、质量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 2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探讨 第一,并没有具备有效的材料管理问题。由于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现场使用材料非常繁杂,相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采购、堆放以及供应处理,并没有做到相关的合理有效的分类处理,这样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问题,造成某些材料存在相关的影响因素,另外,这种混乱管理中还涉及到一定的不法交易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具体的施工质量,不能有效控制好工程造价问题。所以,应该积极有效地建立起材料的试试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和控制。 第二,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没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只有做好相关的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才能有效保证施工整体进度的合理安排,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资金的合理应用。通过实际经验可以看出,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安全问题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要想能有效保障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就应该建立有效、全面的综合现场管理制度,能够让现场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所以,这就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担当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在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安全施工管理活动,考虑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往往比较薄弱,则应该进行有效地培训,否则,出现忽视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到施工现场管理的安全性以及整体工程的质量。 第三,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临时用电也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繁杂,施工工序复杂,这就使得如何有效地对于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存在个别员工具有不规范的施工问题,就会使得施工质量以及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另外,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现场施工的特点,其具有较强的短时间的运营特点,这就要求在临时用电方面不能够有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还存在比较简陋的用电技术,再加上现场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经常出现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改造,参与用电设备的安装、维修以及拆除等工作,这些都是巨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第四,在具体的施工现场中,没有有效地把技术和质量进行完美结合,现场中,没有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施工放样处理、土建实体、尺寸以及高校校核方面还没有达到有效的技术指标,比如,纵向裂缝出现在建筑实体中,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实体布线工艺等方面的质量问题。但是,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管理中,往往使得有经验的专业性人才管理比较匮乏,不能对于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图纸、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熟练掌握,并没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这样就容易出现施工中的诸多管理问题,经常会导致出现违规的施工操作,就难以有效开展施工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存在不文明施工的问题,另外,由于陈旧的工程设备问题,在进行维修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当前,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涉及到的差、乱、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的卫生状况都比较差,由于施工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造成环境的污染问题,随意丢弃垃圾问题,施工秩序混乱问题,存在巨大的施工噪音污染问题等方面,这些都是给附近的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同时,并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过多的非专业人员并不能够有效对于机械设备的养护维护、操作规程、设备性能进行有效掌握,这就在相应的保养和维护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使得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3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与思考 3.1安全管理 第一,应该努力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策略,使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从各个角度来说,不断有效增强其自身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特点,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有综合性的专业能力。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效进行安全施工,同时,思想上,应该保证各个环节落实好安全意识问题,做到防范于未然。为了有效保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应该保证定期和非定期的培训工作,有效培养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各方面能力,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安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建筑企业中,也需要越来越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建筑结构要求下,应该能够有效应用相关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并且应该让厂家专业人员或者技术专家针对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新工艺技术进行讲解和介绍,有效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第二,应该保证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所以,除了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给一定的管理人员外,还应该积极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进一步深化处理,这样能够使得各项工作顺利展开。不断保证现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有效利用,严格执行相应的限额领料制度,保证材料使用规范进一步受到严格监控,充分重视材料的领取和出入库管理,还有涉及到材料的退料、用料以及补料的处理,应该通过有效措施,体现出节约有奖、超出受罚的管理制度。 3.2强化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执行现场文明施工,则应该对于施工现场中的机械设备保养、安全用电以及技术准备问题进行一定重视。在对于涉及到用电线路的定期维护和检查过程中,应该使用专业人员,保证能够及时更换陈旧机械设备。通过有效培训设备管理人员,保证能够对于机械设备正确使用,并且有效对于各种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化处理。保证能够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执行规范进行操作。为了有效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积极处理好施工现场所造成的脏、乱、差的问题,应该进行有效的景观化的现场管理,通过设立标志牌、围栏以及平面图防护措施,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能够有效满足项目需求,应该进一步对于施工现场管理体系进行强化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其核心内容就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为主要工作,应该落实好工程的整体质量问题,有效体现出企业的良好形象,积极树立企业品牌,保证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作者:王国标 单位:福建创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财务论文: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审计对策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时刻保持警惕,以察觉企业的财务欺诈。在接受审计业务约定时,注册会计师既要关注企业内部组织情况和行业领域情况,也要关注最新的财务欺诈手段。对组织内部,必须关注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能接触资产的员工的个人状况;在行业领域里,要关注行业管理机构公布的一些与财务欺诈有关的资料以及该行业财务欺诈的案例。同时,还应注意最新的财务欺诈报道,以了解最新的财务欺诈手段。另外,要“换位思考”,即站在财务欺诈者的角度去思考财务欺诈的可能性。如,哪一项工作最有可能为财务欺诈者提供机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各存在什么样的财务欺诈机会?财务欺诈是如何顺利通过交易审批、确认程序的?财务欺诈最容易发生在哪个账户上?当有关的账簿、报告要经过审核时,财务欺诈者是如何成功地骗过复核者的?一般来说,企业内外部的信号为公司欺诈提供了预兆。7月19日中注协的《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总结了9大类54种可能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欺诈或表明公司存在财务欺诈风险的因素,包括:(1)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威胁;(2)管理当局承受异常压力;(3)管理当局受到个人经济利益驱使;(4)特殊的行业或经营性质;(5)特殊的交易或事项;(6)公司治理缺陷;(7)内部控制缺陷;(8)管理当局态度不端或缺乏诚信;(9)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的关系紧张或异常。这些都是上市公司中最常见的财务欺诈预兆信号。 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由于上市公司在粉饰会计报表方面的手段日趋多样化,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注册会计师按照正常的审计程序往往难以发现公司可能存在的财务欺诈行为。因此要有效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注册会计师应对下列问题重点关注并加以适当评估: 1.持续经营的能力。经济不景气可能导致有些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资产流动性产生恶化。某些个别公司如果对经济情况的负面变化特别敏感,则可能迅速演变成财务危机而产生能否继续经营的疑虑。这些负面的趋势包括持续性亏损、营运资金短缺、借款到期无法偿还、供应商拒绝赊销或主要顾客流失等。面对这些可能的风险因素,注册会计师应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1)目前的情况及事件是否能藉由管理层妥善计划及有效实施而缓和;(2)公司对解决财务困难计划的执行是否能够掌握而不依赖他人的行动;(3)公司对继续经营的假设是否是基于对所需资金或资产变卖所作的切实可行(而非过度乐观)的评价;(4)公司对流动性的挑战是否已适当地应付及披露。 2.关联交易。公司管理层当面临实现财务目标的压力时,常利用关联交易加以应付。关联交易常只有交易形式而欠缺经济实质,交易的价格及付款条件有时也很特殊。在经营困难之际,不难发现有些交易的对方实质上根本没有能力或动机完成该笔交易。安然公司虚列盈余,有很大部分就是通过关联交易达成的。针对可能的关联交易,注册会计师应考察的重要内容包括:(1)管理层是否有一既定过程以辨识关联方及关联交易;(2)是否有足够的信息用以彻底了解及评估交易双方的关系;(3)交易的双方是否有动机及能力执行此项交易;(4)是否按照交易的实质(包括任何不寻常的情况)决定此项交易的会计处理;(5)有关交易的性质、内容及关系的披露是否充分。 3.非常交易。上市公司定期对外公告经营业绩,万一业绩未达到预期,公司常在季末或年底当日或前数日作重大调整分录或完成非常交易。非常交易包括出售非经常性营业的资产、重大或不寻常的期末收益、推出新的期末促销计划或处置公司的某一部门。由于这些类型的交易或调整,超出了公司的正常经营业务,因此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易发挥制衡作用。面对非常交易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应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1)注意非常交易达成的目的,及其产生的效益或义务是否必要及合理;(2)非常交易(尤其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或前数日完成)是否受到有效的控制;(3)这些类型的交易对年度或季度经营成果的影响是否特殊,以及在财务报告中对这些非常交易是否作了适当披露;(4)在决定适当的会计处理及披露时,对交易的任何“特殊”或“附加协约”的可能安排,是否曾加以考虑;(5)对期末或季末当天或数天前的非正常的调整分录是否加以适当复核。 4.资产负债表外交易。为显示较好的财务实力,许多企业利用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的安排以规避资产及负债的入账。安然会计丑闻曝光后,特殊目的的实体(SPE)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应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1)了解设立SPE的性质、目的及运作,以了解其是否为合乎条件的特殊目的实体(OualifyingSPE);(2)了解谁控制SPE及其相关风险与报酬由谁承担,以确定不予合并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3)注意衍生金融商品的会计处理及披露是否适当。 5.重大性的应用。会计实务的处理常涉及估计判断,例如银行业对不良放款的呆账准备,保险公司对保险的理赔准备,公司对存货的跌价损失准备及购并商誉无形资产的评价。公司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差异,常以不具重大性为由,要求不予调整财务报表。由于重大与否,颇具主观性,一般人常试图以经验的量化标准来衡量,例如以税前收益的5%或总资产的10%作为门槛。笔者认为,评判不实表达的重大性,注册会计师应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1)决定不实表达的个别及合计金额是否对财务报表上主要项目金额或比率造成重大影响;(2)决定不实表达的机构是否增加管理层的薪酬与奖金;(3)不实表达金额是否影响公司履行债务合约的财务比率要求;(4)不实表达是否改变盈余或其他指标的趋势,或者隐藏以至未达到证券分析师的预期目的;(5)不实表达如未调整是否会误导报表使用者对公司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理解。 6.适当披露。要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增进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的及时有效是关键。即管理层应努力做 到会计信息透明化,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及时准确获知的需要。投资者需要的是公正透明的重要信息,不只是公司按照专业准则或法规所提供的格式化的信息,还需要任何有助于其充分了解及评价公司实质的风险及报酬的相关信息。尤其是下列较为复杂或特殊的项目:关联交易、资产负债表外交易、衍生金融商品、企业并购、对外财务保证、背书及其他或有负债、流动性及持续经营、重大估计、风险及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只要注册会计师保持足够的警惕,在上市公司审计工作中参考中注协《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并对上述事项予以足够关注,相信上市公司大部分的财务欺诈是可以及时发现的。 公司财务论文:我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思考 [摘要] 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是集团控制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企业在集团化过程中,却出现费用支出失控、对外投资泛滥等问题,财务控制明显失效。本文在介绍发达国家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基础上,对我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财务控制 全面预算 一、我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现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组建集团企业,当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形成了一批依靠行政关系统一管理的集团公司的雏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国有资本授权持股等形式,我国组建了一批以产权技术等要素为特征的较为规范的集团公司。随着集团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趋复杂,集团公司开始出现费用支出失控、对外投资泛滥、内部人控制损害出资人利益、集团成员单位各自为政、资源在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的调动困难等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先后出现了银广夏、巨人集团等一系列的财务丑闻。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着集团公司的健康发展。 目前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分公司财务控制失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权力分散,缺乏监督。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分公司享有过多的资金调配权,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缺乏监督,为各种违规行为开了方便之门;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往往缺乏规范的决策机构、决策程序以及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来规范管理层的经营及投资筹资行为,导致少数企业经理人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利用手中的权力转移、侵吞公司资产及其收益,谋取各种利益。 2.费用支出失控,隐性侵吞公司资产。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经理层的业务招待、购车等开支缺乏约束监督机制,子公司管理层大量的隐性在职消费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有的子公司由于财产物资管理薄弱,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企业资产大量流失。 3.会计造假严重,影响企业发展。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一些企业比较普遍,这种情况在采取分权控制的集团公司更是严重。子、分公司管理层为了短期业绩,或维护小团体利益、牟取私利等等原因而人为调整利润。另外财务人员受制于子、分公司行政领导,使财务监督和控制行同虚设。会计主管在日常会计工作和财务监督中往往无法保持原则性、独立性,对财务收支审查监督实际已经失效,甚至与所在单位融为一体,共同实施财务欺诈行为,共同应对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这种误导信息严重影响了集团公司整体经营决策,为集团公司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留下后患。 二、 美国跨国公司财务控制方式特点 1.财务的集中管理。近年来,美国的大公司对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及资金的结算等业务,普遍实行了母公司集中管理的模式。由于将具有共性的财务工作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因业务的迅猛扩张而需要增加的财务管理人员数量,拓宽了财务管理的职能,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公司财务管理的规模效益,强化了财务监管。 2.建立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跨国公司实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关键环节。管理层非常重视企业预算的编制和控制。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中普遍成立了预算委员会,并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预算的编制与管理。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都严格按照股东大会批准的预算方案执行。 3.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美国的法律注重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针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大股东一股独大、内部控制、暗箱操作等问题,加强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职能和作用。近年来独立董事的数额已占全部董事的三分之一,而且公司大都设立了由独立董事担任主要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具体承担公司内部的审计和监管职能。 4.采用现代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当前美国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和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随着近年美国管理理念的发展,又将电子商务、智能商务的思想引入了企业的管理,开始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全球着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波音等一批世界级优势企业都成功地引入了数据库,建立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完善我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政策建议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完善集团公司财务控制,首先要构建财务控制系统,其次要保证控制系统能良好地运行。因此,良好而且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是集团财务控制的关键。 1.强化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关键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集中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方式来保障运行和分散风险,与此相适应,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思路是:首先,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制度。在董事会下设立一些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投融资委员会等等。其次,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人员委派制度,以保证财务控制的有效性。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与监控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不仅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与否的具体体现,也是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和实施监督与控制、考核与审计的基本依据。预算的编制既要考虑子公司的意见,照顾子公司的利 益,又要有利于集团公司审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预算的整体性及全面性使子公司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磨擦,增强凝聚力。另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注重全过程控制,以保证全面预算体系作用的发挥。 3.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中反映和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搭建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是成功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财务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应建立在一定的网络基础上,其直接效果表现为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控制上,使得集团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从而也有利于集团公司本部对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的了解和监控。 公司财务论文:对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分析 导读:当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报表使用者们只能看到上市公司舞弊的最终结果。 关键词:上市公司舞弊,比较 一、研究背景 2008年,是警醒的一年。美国五大独立投行无一幸免遇难,华尔街神话破灭,经济危机根源之一在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泛滥和滥用,把难以准确估价的金融产品包装的精美堂皇,花言巧语的欺骗投资者;另一方面,人们热衷于投资,在没有实际考察和缜密思索后盲目听取投行的一面之词,结果损失惨重。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灾难无法避免。中国政府在积极采取措施,做重要讲话。在这一背景下,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一览无疑。投资者在听取投行方面意见的同时,也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认真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中易出现违法舞弊的事项多加注意。 二、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研究 本文对2007-2009年间,证监会对103家上市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处罚通知的案例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通观中美上市公司舞弊现象,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的异同处: (一)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似点 1.拓宽业务范围,寻求最高地位 公司得以上市,需要满足一系列苛刻条件。当公司历尽千辛万苦成功上市后,大股东们往往会希望得到更多报酬。这就促使管理者们制定更高的公司战略。大全。当年德隆提出:3-5年内快速进入世界五百强,谋求成为中国制造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当时已是美国第一大能源公司的安然,不甘心只限制在美国,妄图成为世界第一。从美国到印度,从能源管道到宽带网络,处处是安然的身影。过于冒进的公司战略和过高的战略目标,促使他们在无法按时完成预定目标的的情况下只好粉饰报表,以维持其光鲜的形象。 2.利益驱动 利益,永远是商人不变的话题。为保住有红可分,为一己私利,安然管理层“偷窃”公司员工和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当漏洞越来越大无法弥补时,安然虚构了12亿美元的利润。最终无法摆脱破产的命运,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破产企业。一个公司的上市,涉及关系复杂,涵盖了众多利益。对股东而言,股东价值最大化,持有的股票有保值升值的能力最重要;管理者倾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者收入来源以公司的经营成果为依据,直接取决于公司的经营发展;而员工的生存发展更离不开公司。外部环境,则有广大分散小股民、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单位和社会团体组成。股民们希望跟着上市公司赚取收益;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主要来源靠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政府需要若干知名企业带动地区发展,为地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这些利益者向公司施加压力或抱有太多期望时,对公司而言就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当各项财务指标没有达到要求时,公司就只能通过一系列舞弊手法粉饰报表,稳定人心。 (二)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不同处 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美国的相比,在“普遍性”里又存在“特殊性”: 1.背景方面——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发展较为完善,市场经济引领美国发展。直到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有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全部葬负于危机中,接受美联储的监管。在此之前,美国市场一直由市场自由调节。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持续时间较长,国有企业改革不完全,遗留下不少“后遗症”。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其不惜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以争取上市资格的动机之一。 2.内部管理方面——我国公司管理体制带有浓厚行政色彩人事制度 能被形象得分成几个“圈子”不仅是在社会大环境里的社会关系,中国的公司内部管理上也可以划分为一个个“圈子”。公司内部的升迁制度,薪酬管理制度,上司和下属之间、同事之间的交际关系等,都是影响公司经营的因素。虽然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亲属这种亲人关系对报表舞弊也产生一定影响。 3.与中国特有的政策紧密联系——上市保“壳” “壳”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我国目前实行特有的“标准控制”和特别处理制度。它在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又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国交易所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亏损1年且净资产跌破面值、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违法行为等情况之一,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如果再出现问题,则进行PT处理。上市已属不易,在证券市场上“保市难度更大,为了能够在证券市场上长远发展,公司上市后往往也会采取些舞弊手段,以确保公司平稳发展。 4.监管制度上起步晚,条例不完善,操作、执行有一定困难 1985年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成立,致力于有关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研究。2002年通过了独立于政府的SOX法案,成立独立的公众公 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对行业监管、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做出具体规定。而我国1988年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2年9月8日建立了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2002年11月,财政部下发相关文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会计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尽管有了明确的条款,但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证券市场起步晚等原因,我国证监会的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 三、财务报告舞弊防范预警、治理方法的探讨 财务报告舞弊是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探讨其防范、治理方法需要国家、上市公司主体、社会公众的齐心协力,共同防治。 (一)加强上市公司外部监管 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公司管理当局往往会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漏洞进行舞弊,所以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 2.完善政府监管,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对违法行为最一般的处罚就是罚款,在数额上,明显偏低。证监会处理时间滞后,工作效率有待加强。当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报表使用者们只能看到上市公司舞弊的最终结果。但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并不熟悉中间检查的流程。如果证监会能够让工作流程更“公开化”、“透明化”,相信投资者们能够更及时的发现问题,避免盲目投资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3.投资者适时改变角度,不仅要对钱财投资,更要对知识投资 上市公司报表公布时,要仔细注意容易舞弊的报表事项。关注利润也不能忽视资产和负债的比例结构,尤其是报表附注内容。很多投资者往往不注意报表附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报表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附注往往可以体现舞弊倾向,投资者关注这些细小环节,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防范意识,防止被骗。 (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督 1.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通过审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加强对大股东的控制。公司是股东的公司,财务报表总体上受大股东的主观影响。要维护员工和小股东们的利益,就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机构。而当前我国大量的中小股东由于势单力薄,加上受业务素质和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很难做出有影响的决策,因此往往只有名义上的发言权,使得股东大会被大股东所操纵,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也无从实现。因此,要限制大股东的权利就要实现“权力制衡”,通过提高小股东们的权利来制约大股东的行为。其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由大股东先提出候选名单,股东大会表决时采取回避制度,尽量减少大股东对选举的影响。最后,加强和改善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全。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可以进行监事会人员构成改造,改变监事会成员的产生办法,控股股东代表在监事会上的席位,增加相关利益者代表在监事会中的席位,同时提高候选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监督能力,使监事会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3.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当前危害最大的是会计人员协同舞弊,即企业内部高层、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伙舞弊,预防这种类型的舞弊,仅从企业内部采取预防措施效果已经不大。必须加强政府和注册会计师合作,共同实施监督以对其进行控制。大全。对外需要政府要出台严格规范的审计准则,加大处罚力度;对内则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用道德的约束力时刻提醒注册会计师的任务责任,警惕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报告舞弊三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探讨对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和治理,不仅是政府、金融界思考的问题,更是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时刻关注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的财务报告舞弊技术并不高端,在政府、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公众的共同协作下,把舞弊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最大限度的将损失降低。 公司财务论文:互联网上的公司财务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情况调查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能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次调查的对象是200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和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采用网上测试和观测的方法,对其互联网使用条件和水平、公司重视程度、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审计信息的披露、信息利用等六个方面,通过28项指标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报告 披露 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 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WWW站点数约15153个……不久前,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财富》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 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 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 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 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 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 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 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 2.互联网的特性导致网上财务报告产生了许多在传统传播媒体(印刷媒体)下不可能产生的问题,如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不仅受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发现网址和进入难易、披露信息的数量、信息传送安全,以及使用者能否下载和分析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当然,也受信息消费者“网上冲浪”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此项暂未列入本次调查)。据观察,各调查对象的网站状况、披露策略和披露结果很不一致。鉴于目前尚缺乏网上报告准则,我们应该提醒信息提供者,他们的网上仍应遵守现存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免误导读者或发生潜在问题。同时,在衡量和评判网上报告优劣之时还应结合考虑网上报告的特殊性,对此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事务协会的《“最佳互联网年度报告”指南及简要说明》中列示的最佳实务要求值得借鉴。这份最佳实务的要点包括:(1)年度报告要能独立且巧妙地集成于公司网站。(2)提供及时的信息。(3)能发挥电子媒体的杠杆作用,而不仅仅是复制报告的印刷版本。(4)应考虑电脑的屏面效果,而非页面效果。(5)灵活地使用pdf文件,使报告易于下载。(6)规定醒目的标志(路标)和网站图。(7)适当的提示能有效地导航。(8)保存历史记录,增加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对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9)具有反馈机制。(10)与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如投资者协会。(11)使用多币种和多语言,增加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12)提供价格信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趋势。(13)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也为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英特尔、微软等在网站中留给使用者公司财务部分的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址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 3.关于网上财务信息的完整与安全。由于目前网上财务信息的本实施管制者监控,且网址中的内容又可以经常变换。信息提供者似有可能偏离会计准则要求的信息,或增减原按法定要求进行的披露。因而,对信息者应进一步明确其提供信息的责任;使用者应关注所读信息的可靠性;监管者应考虑可能的控制措施,如开展网上审计;建立一个可在监管部门控制下的服务性财务报告网站,这是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存档性财务信息网点,以牵制公司网站中的财务披露。我们的目的是要使信息使用者在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时不致于承担太大的牺牲财务信息可靠性的风险。 4.关于网络会计研究。网上财务报告实践发展很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看来网络会计的研究和对网上财务披露管理的研究已滞后于实务,现应大力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实务健康发展。 公司财务论文:论公司财务成长类型与成长战略管理 摘要: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司财务成长可分为公司销售成长与公司盈利成长。由于受到公司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制约,公司财务成长存在可持续成长极限。讨论了公司财务成长的9种类型,并对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 关键词:财务成长类型;成长战略管理;销售可持续成长;盈利可持续成长 财务成长战略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战略管理的核心是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原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它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已被普遍接受。然而,有大量的案例表明: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造成许多公司盲目高速发展,超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资源的约束而遭致破产或产生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公司失去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机遇。因此,研究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公司销售可持续成长与盈利可持续成长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资金和环境的支持,如果资金枯竭和市场环境遭到破坏,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基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称为公司可持续成长。 在研究公司可持续成长(有时也称可持续增长)时,美国经济学家RobertC.Higgins教授将公司可持续成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2];而另一位财务学家J.C.VanHorne教授则定义为保持与“公司现实和金融市场状况相符合的销售增长率”[3].可见,西方经济学界一般将可持续成长定义为销售收入的可持续成长率。他们认为,一个公司销售收入的成长在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公司资产的增长,而公司资产的增长必须等于公司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增长之和。因此,若不考虑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增发新股筹集资金且不改变公司财务政策,则公司的销售成长率应等于资产的增长率也等于公司权益增长率。 在市场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公司销售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资金投入的增加、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资金投入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留存盈利、增发股票或增加负债。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等方面。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则主要表现在公司分配政策的改变、资本结构的优化、财务杠杆的改变等方面。通过改变公司成长动力的影响因素,虽有可能使公司实现一时的快速成长,但很难保证公司可持续成长,更难保证公司健康快速成长。例如,公司增发股票筹资很难长期维持,美国增发股票的公司平均每年不到10%;增加负债必须受到资本结构的限制;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潜力有限,因而,这些因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成长因素。真正的可持续成长动力来自于公司留存盈利的增加及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而引起的相应的负债增加。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公司销售成长存在一个极限,这一极限就称为可持续销售成长率。文献[2]和[3]分别讨论了不考虑资金投入和管理效率改变的公司可持续销售成长率的PRAT模型和SGR模型。 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公司价值最大或股东财富最大。根据公司价值的股息定价原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公司盈利及其成长能力[4].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及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而公司销售成长并非公司盈利的成长。从长期来看,由于公司资本结构保持不变,销售成长率可能等于公司盈利成长率。但从短期来看,由于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作用,公司盈利成长率可能大于销售成长率。因此,有必要将公司销售成长与公司盈利成长区别对待。 公司可持续盈利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公司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技术进步、相关政策等)的持续优化和公司内部(财务资源、管理效率、经营战略、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的提高与竞争优势的维持。在外部环境不变时,公司可持续盈利成长动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力的改进与核心能力的增强。而企业能力的改进与核心能力的增强最终将体现在公司财务核心能力即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根据PRAT和SGR模型,若考虑公司资金投入的变化和管理效率的改变,文献[5]从财务的角度提出了盈利成长的E模型和EPS模型。由于公司销售成长存在一个极限,同样道理,公司盈利成长也存在一个极限,这一极限我们称之为可持续盈利成长率。 在公司战略管理中,人们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才战略等具体战略管理,而较多地忽视了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实践中,盲目追求高速成长,高估自身可持续成长能力而造成公司内部资源无法配套,从而陷入财务危机;过分追求销售高速成长,忽视公司盈利成长,在“做大”的同时未能“做强”;过分强调短期盈利成长,忽视公司可持续成长潜力而坐失快速成长良机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国企业在成长战略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资本依赖、过度负债、管理弱化、创新停滞和成长失调陷阱[6],因此,正确处理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实际成长与可持续成长的关系是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的核心课题。 2、公司财务成长类型与理论分析 在对公司盈利成长和销售成长及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进行总体描述时,我们可以将上市公司销售成长和盈利成长各分为高于可持续成长、可持续成长和低于可持续成长3种类型。将其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9种财务成长型公司组合,见表1. 公司财务成长类型在现实中均存在,并有众多的上市公司案例支持。我们感兴趣的不是现实是否存在,而是这些公司能否长期持续地保持这种成长。因此,有必要对9种公司财务成长类型进行简要分析。 双高成长型公司(Ⅰ)。从短期看,上市公司中,双高成长型公司并不少见。但分析该类公司均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有较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市场容量,这是其高速成长的基础;第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至少符合配股融资条件,并且公司在上市后持续不断地进行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第三,公司内部管理效率较高,公司财务结构与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公司内部资源能够支持公司的双高成长;第四,配股价格均远高于公司净资产,而同时又能保持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水平;第五,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较低或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远小于配股增发股票筹资数额。理论上说,只要公司能够维持并满足这些特点,双高成长可以在较长时间得以维持。但实际上,由于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效率的变化以及行业成长生命周期影响,长时期维持双高成长是不现实的,现实也极为少见。 持续成长型公司(Ⅱ)。理论上说,该类型公司可以在不利用增发或配股筹资时而长期实现销售和每股税后利润的可持续成长。从较短时期来看,由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公司销售持续成长而每股盈利以更快速度持续成长,但从长期来看,两者的成长速度将趋于一致。持续成长型公司具 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和公司发展均处成熟阶段,市场容量较为稳定;第二,公司具备持续成长的条件即税息前资产利润率大于利息率与资产负债率的乘积;第三,公司分配政策、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从公司发展来看,持续成长型公司持续成长期较长,成长较为稳健,容易受到投资者认同。 盈利持续成长、销售高成长型公司(Ⅲ)。一个公司要维持可持续销售成长速度,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资源)的支持,否则这种高销售可持续成长是难以维持的。理论上说,销售以高于可持续成长速度的高速成长,其每股盈利成长也应高于持续成长的速度成长(短期内尤其如此),但实际上,该类公司只注重公司规模的“做大”,而没有相应地“做强”,因此,这类公司成长的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这类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属于高速成长阶段,市场发展前景与市场容量广阔;第二,公司采取了增发新股或配股或改变公司资本结构获得了较多的现金资源,使公司销售得以迅速高速成长;第三,公司在销售高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公司盈利未能同步高速成长。所以,该类公司在其销售成长高于盈利成长的同时隐含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如果内部管理效率未能短期内改善,其灾难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许多公司在这方面犯了极大的错误,甚至遭受破产命运。销售高成长、盈利低成长型公司(Ⅳ)与这种类型相似,只是问题更为严重罢了。盈利低成长、销售持续成长型公司(Ⅷ)则居于两者之间。 盈利高成长、销售持续成长型公司(Ⅴ)。理论上说,这种类型公司的盈利成长主要受益于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因而这种成长在短期内因营业杠杆与财务杠杆效应而存在,但在长期内却难以持续。该成长型公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注重内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较少依赖公司外部资源;第二,公司所处行业较为成熟、稳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公司资本结构较为合理、稳健;第三,公司没有利用或极少配股增发股票筹集资本,分配政策较为稳定。因而该类公司可视为稳健型公司。随着时间的变迁,该类公司可能向持续型公司(Ⅱ)转变。盈利高成长、销售低成长型公司(Ⅵ)则注重于内部资源的利用,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效应取得公司短期盈利的高速成长,但是,该类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可能更严重一些。 盈利持续成长、销售低成长型公司(Ⅶ)。销售成长决定盈利成长,因而销售低成长而带来盈利持续成长也只能是短期的,难以持续维持。这类公司一般有3个特点:第一,公司较注重公司内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较好地利用了经营杠杆作用;第二,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压力较大,公司销售持续成长压力加大;第三,公司分配政策较注重现金股利,而对股本成长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公司最终将向双低成长型企业转变。 双低成长型公司(Ⅸ)。该类公司销售与盈利均处低成长状态,说明该类公司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公司筹资困难,同时也说明该类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内部资源利用也不理想,因而该类公司前景难以被市场看好,正在不断萎缩之中。 3、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公司财务成长管理的核心是树立可持续成长的战略思想。而公司可持续成长战略要求公司既注重成长本身,更要注重公司成长与公司内部资源、公司财务政策及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协调,它强调公司财务的协调成长和可持续成长。 在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中,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存在大量的经验与教训有待总结。在这类案例中,既有海尔集团为代表的协调持续快速成长型公司,也有以上海汽车为代表的协调持续稳健成长型公司;既有清华同方为代表的双高成长型公司,也有众多PT、ST为代表的双低成长型公司。分析这些公司,成功公司的财务成长战略管理至少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1)将协调成长与可持续成长放在首位。一个成功的公司其财务成长战略管理首先应强调协调成长。协调成长首先是公司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的协调。短期出现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不同是正常现象,但长期出现成长差异则容易产生问题。其次是公司成长与内部资源的协调。公司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必须有公司内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支持,缺少内部资源的支持,公司的成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再次是公司成长与市场环境的协调。公司成长必须得到市场认可,没有市场的认可,其成长就难以持续。协调是可持续的前提,没有协调成长就没有可持续成长。因而公司成长管理必须将协调与可持续放在首位。 (2)时刻审视销售成长与每股盈利成长的关系,时刻审视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的关系,时刻审视实际成长与可持续成长的关系。一个公司的销售成长不等于公司每股盈利成长。销售成长是手段,盈利才是目的,也就是公司必须在“做大”的同时“做强”。而现实生活中,“做大”与“做强”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偏差,两者难以协调成长。而当两者成长出现不一致时,有必要进行战略分析,抓住管理重点。公司实际成长也可能不等于可持续成长。当公司实际成长率高于可持续成长率时,必须避免“成长幻觉”,不能为一时成长而得意忘形,而必须审查成长的可持续性及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当公司实际成长率小于可持续成长时,必须审查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及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 (3)外部市场环境与容量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内部资源与管理效率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保证,符合可持续成长的条件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关键。没有较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容量,公司可持续成长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调整公司所处行业和产业结构,提高公司科技含量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十五”期间,公司必须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夯实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公司内部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决定公司能否抓住持续成长的机遇。很多公司失败的主要根源就在于没有抓住持续成长的机遇,或只注重成长而忽视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或超越公司内部资源条件的制约而盲目追求高速成长。公司可持续成长是有条件的,因此具备可持续成长条件是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只有具备条件,即有保留盈余,公司才有成长动力。而一个公司要想提高可持续成长速度,就必须借助于增发或配股实现资本的高速增加。因此,高科技公司要实现高成长,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一有利优势,在其它条件具备时迅速壮大,实现双高成长。 4、基本结论 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应时刻审视盈利可持续成长与销售可持续成长的关系,协调公司财务成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以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增强为核心,以持续成长型公司为目标。财务持续成长型公司必须确定以销售持续成长为手段,公司盈利为基础,盈利成长为目的,可持续成长为关键的战略指导思想,将销售、盈利、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有效协调销售与盈利、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公司财务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日益成为证券市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鉴于界定有关各方法律责任对治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文拟分别公司及管理当局,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法律主体,剖析应如何认定其法律责任以及应由何者来认定,并分析了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优劣,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最后简要探讨了对财务报告粉饰可能采取的法律制裁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告粉饰 法律责任 法律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一种公共产品,使用者为数众多,包括政府部门、大量的投资者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将可能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进而引发诸多法律责任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以1998年为例,该年因财务报告粉饰,投资者先后状告山东渤海公司和红光实业公司;琼民源公司董事长及财务主管“开创”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先河”;东方锅炉公司的前任董事长、总经理亦受到刑事制裁。这些案例昭示着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法律责任问题已经非常迫切了。本文拟不揣冒昧,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涉及的法律主体除上市公司及管理当局外,还可能包括为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为其进行资产评估的资产评估机构及资产评估师等机构和人员。 (一)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要对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如何认定虚假财务报告以及由谁来认定,却没有明确规定。 首先,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虚假的标准不统一。对于虚假财务报告的判断标准,在会计专业人士看来,通常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即只要符合会计准则,不管财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事实是否有出入,都不能认定为虚假财务报告;非会计专业人士对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则比较直观,即只要财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事实有所出入,就认定其是虚假的。显然,这两种认定标准存在重大差异,会计专业人士强调的是会计的过程,非会计专业人士强调的是会计结果。然而,从各自的角度看又都有道理。这种分歧势必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增加了解;另一方面,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尽量缩小会计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认识差距,便会计准则真正具有公认性,真正成为“公认会计准则”,只有这样,依据会计准则来认定虚假财务报告才可能被社会各界所接受。 第二,如何认定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是故意还是过失,是一般过失还是重大过失,也是追究公司及其管理当局法律责任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公司管理当局对故意、一般过失、重大过失三种情况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不同的。但有关法规没有对此做出具体规定。这必然给实际认定工作造成困难,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是很难在故意与过失,尤其在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之间作出明确区分的。为便于准确认定法律责任,必须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认定指南。 第三,有关法规对虚假财务报告应由谁负责判定留有空白。这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财政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审计部门均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虚假财务报告进行认定的混乱现象,这对治理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是很不利的。在虚假财务报告的判定机构上,应该予以适当统一。 (二)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告时,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否承担法律责任呢?按有关法规规定,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出具了虚假审计报告,但是,何为虚假的审计报告?如何认定虚假的审计报告?虚假审计报告由谁来进行认定呢?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澄清。 1.虚假审计报告的认定 首先分析一下会计界是如何认定虚假审计报告的。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第21条的规定,判断虚假审计报告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循了有关执业准则。该法第35条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订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据这一规定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8和9条以及《审计报告准则》的有关规定表明:会计界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与虚假是从审计过程的角度来进行认定的。这一点在《错误与舞弊准则》第7条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它规定:由于审计测试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错误与舞弊。由于现代审计本身的特点,以及抽样审计及制度基础审计或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使得注册会计师即使恪守审计准则,也不能保证发现公司所编制财务报告中的虚假或隐瞒之处,从而可能导致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与事实不符。从重要性原则来看,即使财务报告有失实之处,如果不重要,也不影响审计意见。 然而在非会计专业人士眼中,尤其在司法实践中,对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包括虚假验资报告、审计报告等)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时,应如何认定证明文件属虚假文件,常常引起争议。这些法律规定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很难断定其重视的是过程的真实还是结果的真实。一些法律界人士将其解释为结果的真实。例如法 律专家刘燕认为:“这些条款充分揭示立法者在使用‘虚假报告’等概念时所希望表达的意思,即‘虚假报告’是指。‘内容不真实的报告’。因此,法律上关于‘'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验资报告’中的‘虚假’一词,应该是指验资报告的内容和结论与出资人实际的出资情况不相符。”她是从验资报告来论述这一命题的,因为审计报告与验资报告是类似的,其论述应同样适用于审计报告。她还更进一步阐明:“在法律界以及公众看来,如果说只要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满足了审计准则的。真实性'要求,就不能认为其工作的结果是‘虚假’的,其逻辑是很荒唐的。”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分歧的实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册会计师职业执业状况与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现行的独立审计准则尚不是“一般公认审计准则”,缺乏足够的权威性。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逐步缩小期望差距,其关键在于使独立审计准则成为“一般公认审计准则”。 2.虚假审计报告产生原因的认定 有关法规也末对虚假审计报告产生原因做出详细的规定。我们不妨借助国外的经验来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在国外的司法实践申产生虚假审计报告的原因可分为三类,即过失、重大过失、欺诈。 评价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是以其他合格注册会计师在相同条件下可做到的谨慎为标准的。当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时,注册会计师应负过失责任。通常将过失按其程度不同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普通过失(ordinary negligence)是指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重大过失(gross negligence)则是指注册会计师没有按专业准则的主要要求执行审计。首先,如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重大错报事项,注册会计师运用标准审计程序通常应予发现,因工作疏忽未能将重大错报事项查出来,就很可能在法律诉讼中被解释为重大过失。其次,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项目的证实审计是以其内部控制结构的研究与评价为基础的。如果内部控制结构不太健全,注册会计师应当扩大抽样范围,这样,一般都能揭示出由此产生的错报,否则,就具有重大过失的性质。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非常健全,但由于职工串通舞弊,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由于注册会计师查出这种错报事项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而法院一般会认为注册会计师对此没有过失或只具有普通过失。 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欺诈就是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公司的财务报告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例如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作案具有不良动机是欺诈的重要特征,也是欺诈与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的主要区别之一。与欺诈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推定欺诈”(constructive fraud),是指虽无故意欺诈或坑害他人的动机,但却存在极端或异常的过失。推定欺诈和重大过失这两个概念的界限往往很难划定,美国许多法院将注册会计师的重大过失解释为推定欺诈,特别是近年来有些法院放宽了“欺诈”一词的范围,使得推定欺诈和欺诈在法律上成为等效的概念。这样,具有重大过失的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就进一步加大了。 3.虚假审计报告的认定机构 在实际工作中,对虚假审计报告的认定机构也包括多个部门,这种状况必然带来了一些混乱,从而对治理财务报告粉饰问题造成不利影响,应予以适当统一。 (三)其他法律主体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法律责任还可能涉及其他法律主体,如资产评估机构及资产评估师等。对他们的法律责任如何认定以及由谁来进行认定,亦是解决财务报告粉饰中有关法律问题的重要方面。 对于资产评估人员,根据《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其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作弊或者玩忽职守,致使资产评估结果失实”。其他有关法规也作了类似的规定。然而,何为资产评估结果失实呢?在原来的资产评估管理体制下,资产评估机构提供的资产评估结果需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加以确认,通常不大可能发生失实的资产评估结果。但在资产评估管理体制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再确认资产评估结果,仅确认资产评估确认方法;与此同时,陆续出现了非国有上市公司收购非国有资产等所进行的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无关的资产评估。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就可能发生失实的资产评估结果。 由于资产评估这项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即使两家水平相当、非常注重质量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同一项资产进行评估 ,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换言之,要想认定一项资产评估结果失实,从技术的角度看非常困难。或许正因如此,实务中才会出现“公司上市前的资产评估是‘财务包装’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评估——进行“利润包装”的案例也才会屡见不鲜。至于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认定机构,有关法规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由此,我们认为应该重新审视有关法规,采取某种类似"釜底抽薪"的做法。例如,在公司改组上市时,严禁按照资产评估结果调账。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的种类 (一)现行规定描述 1.上市公司及管理当局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 现行的许多法规,包括《刑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会计法》等都对上市公司及管理当局因粉饰财务报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了规定,这些规定具有如下特征: (1)相关法规的规定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一是对公司本身要不要进行处罚,有的法规做出了规定,有的没有;二是这些法规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给予哪些处罚的规定不尽相同;三是这些法规对罚款数额的规定不一致。显然,这种状况下,在具体对某一公司或某人进行处罚时,到底依据哪一个法规便成为一个大问题。为此,应尽快统一相关法规的规定。(2)有关法规对公司管理当局因粉饰财务报告应否承担民事责任,或是没有规定,或是仅仅作了原则性规定。例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此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证券法》则末作规定。也许这是要我们援引《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但《民法通则》第106条也只是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本身亦十分原则。 2.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样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刑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均对此作了规定。 根据这些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因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所受到的处罚可能包括:(1)行政责任,即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全部或部分经营业务、吊销有关执业许可证、撤销事务所等。(2)民事责任,即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注册会计师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而可能受到的处罚包括:(1)行政责任,即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执行全部或部分业务、吊销有关执业许可证、吊销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等。(2)刑事责任,即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其他法律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 其他法律责任主体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分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三类,我们不再加以详述。 (二)行政责任 由以上叙述可见,因财务报告粉饰问题而受到行政处分是当前追究法律 责任的主要形式。并且,行政处分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然而,行政处分真的那么有效吗?对行政处分作简单的分析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不少弊端。 首先,行政处分的威慑作用不够。警告处分不疼不痒,因为警告是建立在人们十分珍惜荣誉的基础上,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不以受到警告处分为耻;撤职或开除处分,由于上市公司等通常没有主管部门,其管理当局无所谓来自主管部门的撤职、处分,只可能受到来自证券监管部门的处分,对许多人来说,这并不能形成一种威慑力,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处分往往演变成调离原工作岗位,或许还有可能得到提升;没收违法所得的处分是理所当然的,但要知道,查到的违法收人在实际违法收人中所占的比重往往不是很高,对一些人来说,也许还是“有利可图”的;罚款处分时,为数不多的罚款也不能形成威慑力,因为这点罚款往往早在、或以后会在其他事项中得到补偿;吊销资格证书的处分理应具有较高的威力,但在实际中没有资格证书的可以从前台走同后台,工作照样千,薪酬福利照样拿。由此看来,行政处分的威力并没有立法者所想象的那么大。 其次从行政处分的时效性来看。《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这在客观上给行政处罚的运用造成了很木的限制,不少人也因此萌发了侥幸之心。 从上述分析知,行政责任虽然是追究财务报告粉饰法律主体法律责任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其存在上述弊端,我们不应对其过于看重。 (三)刑事责任 尽管相关法规中己经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相关法律主体的刑事责任,可遗憾的是: 第一,因粉饰财务报告被处以刑事责任的案例并不多见,就是被处以刑事处罚,处罚也不是十分严厉。就拿轰动一时的琼民源案来说,最后判决的结果是两人分别被处以两年和三年徒刑,与该案件本身的恶劣程度相比,严厉与否不言自明。导致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何在?一来可能与我国这种只有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才定罪量刑的刑事制度有关,许多案件难以寻找到确凿的证据;二来可能与财务报告粉饰问题较为严重,以至法不责众有关。然而,“规定了刑事处罚,执行时不得不稀稀拉拉,这就象狗光叫不咬人,久而久之,人们就不把它当作回事了。” 第二,对某些人来说,刑事责任并不会让其“望而却步”。对他们来说,“如果通过内幕交易等非法行动能够狠狠‘发它一笔’,坐两三年牢快活后半生,也是值得考虑的买卖。” 第三,对法人犯罪,刑事责任无用武之地。纵然法人犯罪,可以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但这可能无法对法人犯罪形成威慑力。追究某些个人的刑事责任,则有可能出现“替死鬼”的现象。 以上的分析表明,针对当前状况和刑事责任本身的特点,一方面需要加强刑事处罚的力度;另一方面,在追究有关法律责任主体法律责任时,也需要考虑刑事处罚效力的局限性。 (四)民事责任 现有法规就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相关法律责任所体现出的重视行政及刑事的法律处罚,轻视民事法律调节的倾向,与市场经济是不相适应的。因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各经济主体之间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并且承认其各自物质利益基础之上的,而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矛盾绝大部分又都属于民事责任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民事法律来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各主体的经济利益。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民事赔偿具有调动有关利害关系人起诉的积极性,提高对财务报告粉饰者的威慑力等方面的优势。大量的案件告诉我们,多数刑事案件的受害者没有报案的积极性,但对于民事案件,如果受害者知道惩罚侵害者可望得到赔偿,他们就有了举报违法行为、协助政府部门调查以及起诉的积极性。“这不但是较低成本的执法行动,而且通过提高违规者被发现和处罚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制裁的威慑效果。”同鉴于此,应尽快建立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充分发挥民事赔偿制度的作用。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要充分发挥民事赔偿制度的作用,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建立“信赖假定制度”。在一投资者起诉红光实业案中,法院以原告无法证明其损失与被告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为由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显然,在民事诉讼中,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但要证明损失与虚假陈述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建议引入国外的“信赖假定制度”,即假定原告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已经信赖了被告提供的虚假陈述。 第二,要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由于个别投资者的利益有限,他们往往不愿意去起诉大公司、大机构。原因是告倒大公司、大机构费时费力,告倒它们的难度大。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难以充分发挥民事赔偿制度的作用。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以发挥集团诉讼的作用。 第三,要对民事赔偿金额的确定方式做出详细的规定,这既是起诉人在起诉时需要了解的,也是实施民事赔偿制度的关健。但迄今为止,如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应赔偿哪些经济损失,在法律上还是一个非常模糊的问题。 (五)法律责任的分担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中可能涉及的法律主体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法律责任的分担便显得十分重要。就刑事责任而言,《刑法》第25条到29条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就民事责任来说,如何确定有关法律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则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结合红光实业案来剖析这一问题。该案中被告除了红光实业原董事外,还包括为红光实业上市提供服务的主承销商、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上市推荐人的法人代表和负责人。假定原告胜诉,那么,有关各方如何承担赔偿责任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有关各方的归责原则。就发行人红光实业来说,我国《证券法》规定了发行人的无过失责任。只要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发行人就要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红光实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所难免。但原告并没有起诉红光实业。 对发行人的董事、监事、经理,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仅是“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经理”负有连带赔偿责任,这里实行的是推定过错责任。同样,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主承销商与发行人一样承担无过错责任,主承销商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经理负有推定过错责任。对于其他法律责任主体而言,《证券法》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就其所负责的内容弄虚作假的,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此规定,我们只能理解为这些机构承担的也是推定过错责任。 对于法律责任的分担问题,若任何一项法规均末予以规定,其结果往往是引用“深口袋理论”(Deep Pockets Theory),即采取谁最有能力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就由谁来承担的原则。这种分担方式使得法律责任转移到有经济能力承担的一方,由此将导致过失与法律责任的不相匹配,同时又怂恿了那些没有经济能力者去粉饰财务报告。在这一间题上,建议借鉴美国《私有证券诉讼改革法令》中的做法,即根据被告错误程度承担相应比例的赔偿责任。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法律责任的确定性与严厉程度 面对愈演愈烈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我们必须做好一件事:强化有关的法律制裁。从犯罪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决定制裁的威慑效果取决于两个变量——法律责任的确定性程度和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法律责任愈严厉,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愈大,威慑效果就愈强,反之就愈差。因而,制裁的威慑效果取决于这两个变量的最佳组合 。要提高威慑效果,就必须提高法律责任的确定性程度或严厉程度,或者同时提高这二者。应该说,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问题的严重性与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低下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要解决这一间题,就必须设法提高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而其具体措施只能是在提高法律责任的确定性程度与严厉程度两个方面想办法。 就提高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来讲,加强行政处罚和充分利用民事赔偿制度是理所应当之举。诚如前述,某些行政处罚本身的威慑效果十分有限,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予以弥补,例如提高罚款的金额等。对于民事赔偿,这一方面更是大有空间的。 在现阶段,仅仅通过提高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难以有效地治理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我们还应在提高法律责任的确定性程度上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对于提高法律责任的确定程度,需要采用这样两项举措:一是在相关法律上充分明确有关法律主体法律责任的认定问题;二是改革现行的司法制度,让应承担法律责任者确实受到应有的处罚。 公司财务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不少企业采取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蒙蔽广大投资者,骗取各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对社会及经济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的手段,提出了一些识别财务报表舞弊方法。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手段;识别 财务报表舞弊主要是指公司管理层采用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手段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公司业绩或者盈利能力的判断、获得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它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毒瘤,其发生比较普遍,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及报表粉饰等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早有18世纪南海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致使股份公司被禁100年之久,让英国经济陷入停顿;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的公司舞弊财务报告风暴则导致纽约股市崩溃,使整个世界经济倒退几十年;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这些国家的会计透明度和真实性不高有关;美国安然公司使得为之辛勤工作几十年的员工百万元的养老金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投资者估计损失约900亿美元,并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世界通信公司和施乐公司等知名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导致美国证券市场遭受约5万亿美元市值的损失,并使整个世界资本市场都笼罩在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浓重阴影之中。 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一直以来也没有间断过,如上世纪末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案件及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案件;本世纪的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银广夏、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等,使得广大中小股东以及投资机构、证券公司等大股东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信心,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受到挑战,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如此持续下去将严重阻碍整个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为财,胡作非为。如何识别、防范这些小人,对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重拾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保证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段 1.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股份制改组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其主要方式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关联方之间通过资产托管获取收益等。 2.跨年度调节利润 一些公司为了在年度结束后能给股东一份“满意”的答卷,体现经营业绩,或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往往借助时间差调节利润。传统的做法是在12月份结账时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人为地虚列销售收入、挂往来账、虚增利润,待下一年初再用红字将此笔虚列的往来账冲掉。如1997年,张家界公司与当地土地房产开发公司、深圳市凯莱德实业公司、湖南兆华投资公司签订了150亩土地转让协议,金额合计4295万元。协议约定,受让方需在半年内付清全部价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证。但公司在未开具发票和收到款项,土地使用权也未转让的情况下,将以上转让金额确定为当年收入,使收入虚增4295万元。 3.改变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核算方法。企业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必须保持一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由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存在缺陷,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灵活性,对需要粉饰财务报表的企业来说,会计政策的运用无疑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方法。企业可以通过变更折旧方法和年限、改变存货计价方法、运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变更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等。折旧方法的变更是一种常见的政策变更。 转贴4.应计账户的舞弊 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舞弊的方式主要有:虚构商业信用从而夸大收入、虚增经营成果;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转移资金;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调平账款;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人为调节利润;利用收款与入账的时间差,挪作他用等。其他应收款更是被人们称为“聚宝盆”,用其转入长期挂帐的应收账款;计入各类投资和投资收益,以隐瞒投资和投资收益;用于民间资金无息借出以谋取私利等。 公司利用应付账款舞弊的方式主要有:将产品销售收入顶抵应付账款,隐匿销售收入;少计应付账款,隐瞒负债;虚列应付账款,调节成本费用;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等。素有“垃圾桶”之称的其他应付款也是企业财务表舞弊较常用的科目,主要舞弊方式有:隐匿成本费用;核算民间借款,掩盖负债性质等。 5.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科目。虚拟资产挂账主要是指一些公司对于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项目不予注销,如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已经超过受益期限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长年累月挂账,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方法 1.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通过 这种分析,可以了解某一特定企业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从而分析其利润来源的稳定性、未来的成长性等。如果企业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过大,则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舞弊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就需要特别关注企业的关联交易:如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是否以公允价值进行交换等。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合理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分析关联方交易未结算金额分别占关联方交易总额和未结算总金额的比例是否正常,如果母公司合并财务报告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着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注入上市公司。 2.分析各月的利润比例 分析上市公司各月盈利情况时,要着重分析11、12月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如果11、12月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过大的话,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舞弊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就需要特别关注企业11、12月份的业务:如关注11、12月份是否有大额的非经常性业务、是否有盈利较大的业务,如果有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业务交易手续、凭证是否齐全,是否是虚假、编造的等。 3.分析应计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 应计项目的会计处理常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管理者往往通过这些科目进行利润操纵。如果应计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变化较大,公司就有舞弊的嫌疑。如郑百文1995、1996、1997年三年的会计报表中的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也大幅度增长,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却下滑,尤其1997年不正常地大幅度降低,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靠大量应收账款撑起的高额利润有着值得怀疑的地方。 4.关注虚拟资产项目 上市公司年报中的虚拟资产项目值得密切关注,若虚拟资产与正常资产相比比例较大,或虚拟资产增长速度(或相对变化速度)波动较大,则可能存在通过虚拟资产虚增利润。我们需要应重点注意会计报表附注中虚拟资产确认和摊销的会计政策,要特别注意本年度增加较大和未予正常摊销的项目。 作为投资者应该掌握一些财务报表的分析技术以及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理智投资,避免由于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舞弊而导致的巨大损失。 公司财务论文:蔚州矿业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浅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司财务集中管控重要意义的概括,阐述了财务集中管控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与实行财务集中管控是企业集团化财务的必要性。 关键词:财务 财务集中管控 三级核算 三级管理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特大型企业,实行“三级核算、三级管理”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体制,蔚州矿业公司为开滦集团公司二级核算主体,蔚州矿业公司下属各单位为开滦集团公司三级核算主体,具体包括:六个生产矿井,一个在建矿井和七个辅助单位,其会计核算主体相对独立,会计人员比较分散。自从蔚州矿业公司实行财务集中管控以后,公司先后出台部分规范性管理文件并对原有文件进行了调整,实现了资金管理、资产监管、成本费用控制、收入利润及分配财务报告、预算管理、会计人员培训、预算考核的统一和规范。在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运用经营集中控制、人员集中控制和资金集中控制三大手段,顺利的保障了公司财务管理。 蔚州矿业公司通过对财务集中管控,实施财务管理趋于一体化,使其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企业财务管理核心的职能。在大大提高了各成员下属单位经营协同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经营风险。财务集中管理的优势在于不仅能规避风险,还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费用、加强财务信息沟通等。通过财务管理失败的企业案例,我们了解到,如果企业财务核心监管不力,财务管理则一放则乱。所以无论着眼于企业自身发展还是着眼于学习先进的世界财务管理模式,以及响应国家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号召,实行企业财务集中管控十分必要。 一、财务集中管控的优势 财务集中管控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相结合,实现对企业业务和财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资源进行有效管理、配置、优化和控制的提高。随着公司财务集中管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效果日益显着,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企业集中财权,充分利用财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整体效益,实现财务经营的规模效应。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货币资金集中管控不仅能加强资金周转、强化资金管理、减少结算环节的资金投放和占用,并可以保证资金安全,加强预算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的整体效益。货币资金集中管控在对各下属单位加强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管的同时,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务风险,控制整个集团信贷规模。 2、有利于扩大企业信用,提高公司信贷信用等级功能。 企业进行财务集中管理后,各下属单位不再与银行发生直接信贷关系,而是以公司名义进行信贷活动。基于公司社会影响、经济实力,以及政府对公司的扶持,银行不会再担心其偿还能力,从而可以扩大了公司的对外信用,公司可以较轻松地获得银行融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资本。 3、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集中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是进行国有资产科学配置的重要依据。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各下属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目标预测和决策控制的重要管理方式。公司通过实行全面预算,可以加强对下属单位的管理与考核,更好地做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要求各下属单位与公司共同编制每年的生产预算和财务预算,让各下属单位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直至每一名员工都能认识到预算管理的意义以及与自己岗位的密切联系。通过自总而分、再从分到总,多次反复的垂直反馈,编制年度各项预算,进而严格分析预算、调整预算,执行预算,实现公司对各下属单位以及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公司的年度发展目标,最终完成公司的战略目标。 4、在企业内部实行财务委派制。财务委派制具有事前控制性、反馈及时性、审计经常性、高度专业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可帮助企业集团进行有效财务控制,有利于实施财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委派财务人员负责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预算管理等工作,加强对派驻下属单位的资金合理运筹,经营成本控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参与下属单位的重大决策,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使公司的整体战略方针在下属单位得到较完全的贯彻实施,规范下属单位的财务活动,确保下属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5.有利于保证公司内部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 企业实力的增强,业务的扩张,必然带来企业层次的增加。由于下属单位内部文化的差异,公司各成员单位在内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和“惯性”。尽管核心企业会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将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公司各层级、各单位,形成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一致的价值取向。但如果公司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分散,必然会出现核心企业监控不力,下属单位出现个别人控制现象,进而严重损害核心企业的全局利益。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是改变这一管理窘状的唯一途径,为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公司内部财务目标的统一协调。 6、有利于实现财务人员分布的合理配置,并提高财会队伍的素质。 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控以后,各下属单位的财务人员由蔚州矿业公司财务部统一调配。从而保证了财务人员在各下属单位间的合理配置。采用“双向考核”的方式对派出财会人员进行业绩考核。由于派驻单位对所派财会人员的劳动纪律、出勤情况、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工作责任方面的实际表现提出考核意见,企业财务部将被派驻单位提供的考核意见作为对外派财会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蔚州公司财务部统 一对会计业务培训、财会人员的档案、职务晋升、内部调动等进行管理,并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题知识讲座、专业知识培训、鼓励资格考试等行式推动学习型财会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复合型人才,提高了财会队伍的素质。使财会系统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二、财务集中管控的不足与建议 由于所有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一律属蔚 州矿业公司财务部,由公司财务部统一调配,被派驻单位不直接管理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这样从一定程度削弱了被派驻单位的管理权限;而财务人员的薪酬在被派驻单位列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属单位对财务的监督与制约。财务集中管理具体落实情况最终会影响到公司财务部与被派驻单位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是财务集中管理的根本点,也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集中管理的成效。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双方部门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总之,公司需要制定统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些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授权审批制度、担保制度等财务制度。制定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政策,利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建立会计网络办公系统,将下属单位的财务信息及时反馈到公司总部,不仅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公司企业的战略协同,而且还保证了公司企业整体的有序进行,规范所属单位的经营行为,降低了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提升了蔚州公司整体运营质量和规模化效益。所以实行财务集中管控是企业集团化财务必经之路。 公司财务论文: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资本结构 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资本结构的特点是: 1、负债率较低。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美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是较低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低于37%,股权在资本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加之法律禁止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使得股权在财务治理中的效应明显强于债权。 2、股权分散,且绝大多数股票为个人所持有。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早且较成熟,上市公司多,股票发行额度大,股票流动性强,股权极为分散。 (二)上市公司财权配置 上市公司财权配置就是将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控权在各主体之间合理地分配,以形成主体自我约束与相互制衡。美国上市公司的财权配置表现为: 1、对经营者行使财务监控的主导力量方面。 美国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的优势使得股东成为监控经营者的主要力量。股东大会基本上能够代表股东的利益,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上向经营者提出严厉的质询,甚至把不称职的经营者赶下台;更重要的是股东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间接监督经营者。而债权人主要是通过派驻代表担任非执行董事,监督权比较有限,影响力也不大。这种靠“相机治理”取得的财权也只是在短期之内有效。 2、财务治理的权力核心方面。 财权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分离,使经营者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而财权在经营者内部再分配,使经营者中的董事会或总经理成为上市公司更精确意义上的财务治理核心。 3、财权配置的集权分权程度方面。 在美国上市公司中,财权在经营者及下层财务人员之间的再分配体现出浓厚的分权思想。近年来。这种分权的级次表现出向员工个人延伸的趋势,一些公司的基层人员开始拥有诸如一定限额的资金调用权等财权。 (三)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 美国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特点是: 1、具有完善的外部市场机制。美国有着世界上最成熟的竞争性很强的资本市场。激烈的公司控制权争夺、完善的证券市场披露机制、严谨的外部财务监控和审计机构的鉴证对于经营者的约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股权分散导致的股东直接监控能力的弱化也由此得到了很好的弥补。 2、高额的物质报酬。美国上市公司对经营者的激励主要体现在物质方面,采取包括高额薪金、奖金、股票期权等形式给予报酬。 (四)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 1、注重诚信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培育。积极实施信息有效披露制度,一方面通过建立问题发现机制,帮助一线监管者发现更多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问询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增加信息披露深度,帮助投资者发现尚未关注的问题。通过互动的、多次的连续问询信息披露,让公司经营彻底透明,提高市场效率,降低虚假信息的效用。 2、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建设,明确相关机构及人员责任,加强监管。包括将审计委员会明确为法定的公司财务监督机构、锁定CEO/CFO个人责任,即公司定期报告须有CEO/CFO认证、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实施严格监管。 公司财务论文:新时期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集团公司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文章主要阐述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时期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集团公司;管理链条;监督成本;信息化;资金利用率;发展趋势 一、集团公司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链条长,管理效率低 在集团公司中,随着各层次公司投资的不断延伸,资本的运作方式呈现出以少控多的特点,评价成功集团公司的规模,是看它控制多少资产。母公司用股权这根指挥棒指导着集团的组建、运转、扩张和紧缩。母公司处于金字塔的塔尖,用一倍的集团母公司资本控制并经营着数倍的其他资本,形成了复杂的组织层次,管理链条过长,导致管理效率低。 (二)监督环节不当,监督成本过高 集团公司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集团总公司与所属子公司之间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结果。既然有产权的分离,就会有产权的委托,在此过程中集团总公司处于委托方,所属子公司处于方,方要向委托方负责,因此总公司为使子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符合集团整体利益要求,必须对公司财务决策过程实施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以免事后造成损失。有时就会因为对于关键环节的把握不当,形成过高的监督成本。 (三)信息共享性差,财务信息失真,信息化程度不高 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的主要支撑和依据,集团母公司不仅是利润或成本中心,更是投资中心和决策中心,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不到位,会造成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甚至财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在各子公司自己处理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很容易被人为操纵。 (四)资金周转不畅,资金利用率低 对于集团公司来说,随着经营发展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下属公司不断成立,很多子公司在建立初期其营运资金完全靠母公司支持,但进入较为稳定的持续经营时期后仍然长期依赖母公司提供贷款和占用应付母公司的账款进行周转,影响母公司资金运转的顺畅和集团整体的资金利用率。在一些企业集团中,由于其内部各二级单位都设有财会机构,都开有银行账户,因此都占用一定的闲散资金,使集团中原本有限的资金分散、沉淀和闲置,达不到相对合理的配置,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利润率低。 (五)母子公司目标冲突,各管理层负担失衡 集团公司内各子公司具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能,从事不同或相近的行业,在生产、技术等诸多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有些情况下,母公司为了资源综合效益的最优化配置,确保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而牺牲个别子公司的利益,这种做法与各子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会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在确保集团目标实施时,母公司集权不利于各子公司管理层积极性的调动,特别是在多元结构中,财权集中于母公司,必然要求集团管理总部对各个方面做出有效的决策,而最高管理层未必具有足够高的素质与能力来做出科学的判断,形成一方面下属公司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总部管理层负担过重的状况。 随着集团公司的扩张,全球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必然,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讲,资金管理有了更新的内容。本文结合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现代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发展,展望集团公司财务管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二、解决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和发展趋势 (一)实行资金集团管理,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统一委派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充分考虑资金回报和筹资成本,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同时,要合理运用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方法,把母、子公司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由集团公司统一调配,以保证集团重点项目资金的需要,在各子公司内部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定期结算支付资金占用费。 为解决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分散管理,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协调的局面,对子公司的会计人员实行由集团公司委派制,规定对受委派的会计人员必须进入相应子公司的决策管理层。使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成为实施经营全过程财务监控功能。同时,也使外派会计人员消除了受子公司制约的思想顾虑,能够大胆地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规定,正确、及时地披露存在的问题,从而显着地提高了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实时控制 1、制定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体系的制定是指由预算编制委员会来制定企业应该编制哪些预算,这些预算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预算之间的关系以及预算的起点等等。在企业集团中,往往首先由集团来确定全面预算体系并将其嵌入到管理会计平台,然后通过网络下发给各下属单位;对于二级单位来说,通过网络接受集团下发的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本单位的内容,然后再下发给下属的基层单位。 2、编制预算。其是指根据预算体系编制各个预算表。在手工条件下,各种预算表中的数据都是手工填入的,如果目标利润变化了,所有表中数据几乎都需要修改。因此,手工条件下预算编制常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人员主要是制定各种编制规则,并通过定义规则和存储规则将其嵌入到系统中。只要将一些关键数据填入表中,各种计划表中的大部分数据则自动生成,使编制预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3、实时控制。预算控制就是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问题,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也编制了全面预算,但是,由于没有实现IT环境下的集中管理模式,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导致预算控制都是事后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所以,很多企业只是把预算当成“摆设”,未能真正起到控制作用。在IT环境 下,利用预算子系统设计了预算体系、编制了各种预算数据,并存放在数据库中。当经济业务(某一事件)发生时,该事件实时驱动相应的子系统获取信息,同时驱动预算子系统的控制器接受数据;预算控制器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实时的控制。 4、预算分析。在网络环境下预算分析是指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提取数据,按照分析要求自动生成预算分析结果,如异常分析、预算数与执行数比较分析、多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分析等等。 (三)加强投资管理,使企业投资取得最大的效益 1、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企业将资本分配于各个投资项目,包括对外投资、技改项目投入等广泛的范围,而项目效益将在未来实现,所以企业的投资项目必然包含风险,应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建立围绕企业长期效益和总体效益为目的的“投资责任中心”来具体实施各项投资管理工作。例如投资方向的选择,应遵循企业专业化,集团总部综合化的原则。使成员企业各自发挥专业优势,减少交叉经营,避免相互蚕食,在总部综合经营的指导下,相互支持,联手购销。投资决策的确定应注重“经营性投资”方案的确定。“事业性投资”、“福利性投资”应相对控制。在“经营性投资”中获取经济效益。 2、要搞好投资管理,还必须实施规范的投资工作程序和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结合投资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保护投资资金不受损失和有效的预期收回。 3、对投资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考核,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使企业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而这一切都可以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实现,如建立投资决策模型库,输入投资模型所需的数据后,由计算机自动根据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状况而确定现有资金的投资模式,并利用投资管理模块提供的各种投资模型和实时的投资管理分析模块,确定最佳投资模型,使企业投资效益达到最大化。 (四)注重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创新 集团公司网络化的财务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但同时网络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面对网络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集团财务管理的要求,为集团迅速、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在巩固原有财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社会的特征,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对集团财务管理从体制、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财务管理集中化、目标多元化,强化信息分析的作用。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公司财务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研究 肖时庆 [摘要]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其关键在于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并进而分别从供给、需求主体两方面着重阐述了为此目标所需采取的诸项具体举措,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等。同时,本文也指出、探讨了在制度层面应进行的其他配套改革,这些制度主要分为会计制度、证券监管法规、注册会计师制度三方面;并在最后对政府部门如何强化对这一问题的监督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粉饰 制度 财务报告粉饰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极大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以及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而各国政府、学界均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我国会计学者近年来也对这一间题展开了研究(黄世忠,1999;陆建桥,1999;刘杰,1999;等),这些研究侧重于证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分析其表现形式。本文拟对如何构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谈点粗浅认识。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是其中的一条根本性措施;与此同时,也必须实施如加强对财务报告编报的监督、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配套措施。 一、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是消除这一不对称的主要方式之一,或者说,财务报告是这两者之间围绕财务信息相互博弈的结果(Scott,1997)。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根本性出路在于从这二者人手:造就恰当的主体,让它们拥有足够的理性、适度的手段。 1.打造有效的财务报告需求主体。当前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粉饰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在于需求主体缺位,即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因此,治理财务报告粉饰,必须侧重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性的举措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升投资者素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为此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而产权制度的完善必须达到: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结构;形成具有民主程序特征的集体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的产权现状而言,主要问题表现为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以及股权的过分集中。相应地,应采取如下措施:(1)设立纯经济性而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问题。该机构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活动,其身份只如同拥有众多企业股份的股东,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上市公司享有监督权、收益权,通过行使国有股股东表决权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该机构所发生的行为失当,应严格运用有关的法律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等手段予以纠正。(2)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以营造其有效运作机制。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助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有效地行使"用脚投票"等监督方式,增强其参与上市公司监控的动机;也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即社会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因为股权的分散能够在股东间形成制约,保证公司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国有股、法人股占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70%,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 其次,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为此应注重如下措施:(1)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2)建立审计委员会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力赋予监事会。(3)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些措施将得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应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当前在这一方面应采取的主要举措如下:(1)培育公司间购并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促使股东的"用脚投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功能。换言之,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财务信息披露虚假等,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2)形成经理人的权竞争机制,逐步培育经理市场,使得股东能够及时在经理市场挑选合适的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根据信号显示理论(Fama,1980)等,这类市场的发育将有力地推动公司管理层重视真实财务信息的披露。 第四,提升投资者品质,打造有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唯此,才能形成对真实财务信息的有效需求与解读,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为此:(1)必须发展机构投资者,让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在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度更高,而且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更强。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需求主体。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开户数至2000年7月末只占总开户数的0.44%,因而大力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是当务之急。(2)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个人投资者无疑也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要构成之一,我国当前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个人投资者现为5000多万户,占投资者开户总数的99.56%。但这些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尚有待提高,以学历结构来看,其中 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11.5%。因此,必须推动这些个体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例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使其就整体而言逐步走上理性投资之路。 2.打造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主体。由于财务报告由上市公司提供,因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关键之一亦在于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籍此才能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但遗憾的是,当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例如有些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人员、资产、财务尚未分开。新近修订的《会计法》已明确规定各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无疑对扭转这一局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一问题若得不到解决,相关规定往往会难以遵守。因此,有关部门应注意制定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式或指引,以供公司参考。 二、改革相关制度,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 应该指出,有些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消除或缓解的,具体说明如下: 1.消除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政企分开一直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时至今日,政企尚末彻底分开,否则,就不会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发生,也不会出现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频频干预。因而,应着力建立这样一种机制:政府不去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要"要数字","要利润",而应该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要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我们在这里给出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如下:(1)领导能力,(2)战略规划,(3)经营业绩,(4)继任规划,(5)人力资源管理,(6)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7)与外部关系,(8)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上市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亦需进行改革。例如,上海贝岭等少数上市公司当前正在试行认股权计划(Stock option),应该说,认股权可将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管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倾向。 3.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当前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向改革时期,其中仍存在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粉饰的诱因。例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再例如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因此,应继续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与科学化,例如推行主承销商保荐制度,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定控制改为多变量变动控制。 4.修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现行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即沦落为PT公司。应该说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问题是该规定较为简单,往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粉饰来逃避惩罚。对ST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即需要对规定作相应修改,便上市公司很难再通过财务报告粉饰得以"文过饰非"。例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可考虑将经常性损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第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第三,增加非会计参数,比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己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等。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是财务报告粉饰的重要前提。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应该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予以完善,主要包括: 一方面,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1.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如果一味强调借鉴国际惯例,盲目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可能加重财务报告粉饰的严重性,因而,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审视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后得出的结论。 2.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人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尽管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无论政策制定者是否意识到,每一政策选择都是对不同个体偏好以及各种可能影响的权衡。"(AAA,1977)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我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例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告、中期报告的编制等做出了简单的规定,但对会计人员来说,如何进行比例合并,中期报告的编制到底采用整体观还是独立观等至今仍模糊不清,因此,应该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又要检视当前的实际,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比如当前证券市场中的企业购并、股份回购、认股权计划等事项,会计上应如何处理和披露。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陈述的证据,判断这些证据与建立的标准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递给有关利益的使用人",因此,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靠性、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需加以完善。 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为保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独立性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仍需采取一定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从根本上说,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是最为有力的保证,有研究表明,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导致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李树华,1999)。 从具体举措上,首先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证券监管部门颁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保护伞",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上市公司多为内部人所控制,尽管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形式上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实质上与大股东决定并无二异;二是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仅揭示更换的理由并不能达成所应达到的目的。对于前者,我们的建议正如前文所述,即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其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对于后者,我们赞成要求公司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揭示以下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变动的性质、理由;近年来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况等。 其次应优化执业环境,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 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 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是难以保持实质上独立的。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有关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等。 2.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业已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这一行业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行业,也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其发展之快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因而为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切实履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职责,尚须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法制建设。具体包括: 首先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于1993年,距今已有6年,其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对《注册会计师法》作适当的修改。同时,为增强其可操作性,还必须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 其次应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供技术支持。三批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为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审计工作实际相比,我们尚缺少一些准则,需尽快出台。例如,由于没有《审计报告指南况一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诸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随意增加说明段等问题的混乱现象,因而应尽快制定《审计报告指南》。 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例如,近年来随着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深入,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必须指出的是,业务监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非一项突击性的事务。同时,还应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在当前会计市场上,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入制度。为抑制会计市场恶性竞争而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应通过提高市场准人门槛的办法,促使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兼并,达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之目的。 五、强化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 加强政府部门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无疑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在防范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本着一种社会责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新《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规规定均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这些规定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关法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违规行为的处罚,包括责任人、处罚轻重等即不一致。二是这些规定往往比较原则,因而应相应制定诸如《实施细则》之类更为具体的法规。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理顺对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督体制。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政府监督体制不是十分顺畅,也导致了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监督不力。例如,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的部门有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而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同时监管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多年以来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争夺对社会审计管理职能的遗留问题,可能导致"令出多门"、"相互扯皮"、注册会计师无所适从等不良后果。因而,必须对这样的监督体制进行改革。 总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远末达到成熟,这一不成熟表现在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相关法规与制度的科学程度、政府部门的市场化程度等诸多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又交织在一起,集中体现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为此,我们说,诊治财务报告粉饰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市场力量对该问题的解决已经、且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进而认为,这一防范体系的重中之重则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公司财务论文:子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控制问题的分析 在当前我国的企业发展中,有很多大型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成立了诸多子公司,子公司对大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子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给大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如何有效地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对风险控制的含义和方法进行概述,并提出该公司作为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全资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的措施,以期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子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全资子公司,其财务风险极有可能导致北京总公司陷入财务破产和财务危机的困境中。当前市场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给实现子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增加了难度。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要想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对上海全资子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风险控制的含义及方法 1.风险控制的含义由于当前市场的不断变化,导致一些潜在风险的存在,往往这些风险是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对这些难以控制的潜在风险,就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应对可能发生的这一风险或者减小这一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风险始终伴随在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风险一旦出现,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收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必须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的内容主要由风险决策、项目的可行性风险研究、项目的投资成本风险研究、项目建设风险研究、项目风险评估、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等内容组成。2.风险控制的方法企业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对风险的回避、对投资损失的控制、对投资风险进行转移和对投资的风险进行保留[2]。对风险进行回避的控制方法是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对可能存在风险的投资项目进行自动放弃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失,但往往企业的投资者在选择放弃的同时,也有可能失去一定的收益。损失控制是指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制定可行性的计划来减少所投项目的损失,而不是放弃这一风险投资。控制损失包括对投资前、投资中和投资后三个控制阶段,投资前期的控制能够减少企业投资损失的概率,投资中和投资后期的损失控制能够大大降低实际投入的损失。对投资的风险进行转移是指通过让渡人或契约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这一转移方法能够将企业的风险大大降低,主要通过合同转移和保险转移的方式来实现。将投资的风险进行保留的控制方法是指经济主体利用可以进行支付的任何资金进行自我保险和无计划的自留,但这一风险控制方法往往由于实际损失超过预计损失,经常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 二、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的措施 1.建立科学完整的会计机构 要对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在公司内部建立起完整的会计机构,对子公司内部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会计机构的建立,需要将子公司的业务特点、公司规模、组织结构和经营策略等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将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以及市场变化等结合起来,进行公司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工作,全面展开风险控制工作。同时,将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作为子公司制定各项任务、制度以及工作程序的理论基础,与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策略和业务标准保持一致,对子公司内的各个岗位进行严格的界定与控制,保证公司内财产安全控制的完整性,对资金和资产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公司财务的安全性。 2.建立和完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除了要在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内部建立完整的会计机构,还要不断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子公司内部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保证子公司的工作人员,按照其要求严格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经济业务,避免由于公司前景和环境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的控制,要严格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础规范》进行工作,在对子公司的货币资金控制方面要严格按照这一规范对采购和付款以及收款、存货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子公司的工程项目,不仅要对对外投资的资金总额进行控制,还要对担保工作进行控制,需要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控制后实施[3]。同时,子公司的财务部门也要严格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础规范》,对北京总公司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并建立一套适合于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3.加强对子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 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计从业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不断提高子公司工作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对子公司的会计工作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整理分析。在没有得到收益的情况下,不能违规地对会计事务进行管理,更不能为子公司做假账,要严格遵循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杜绝违法事件的产生,不断提高子公司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加强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由于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总公司的规模相比,相对较小,所以子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也相对比较少。因此,在对子公司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与管理,进行相互制约与相互管理。 4.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层次与北京总公司相比往往比较少,也使子公司的财务机制相对比较灵活,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财务信息。正是基于此,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并不严谨,为了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就必须不断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财务流程规范化和制度化。比如,在对公司的收款和付款流程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会 计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收款和付款的会计凭证进行出纳,再将支票的引鉴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只有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到子公司的实物管理中,才能更好地将这一制度落到实处,也要按照相关的程序文件进行落实,并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5.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 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总公司相比,总公司所形成的风险控制体系的级别和层次相对较高,员工之间的分工也比较细。子公司如果照搬北京总公司的那一套风险控制体系,会在很多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导致子公司很难达到这一套风险控制体系的实际效果。因此,子公司在制定风险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北京总公司风险控制系统的优点,并结合子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风险控制体系[4]。由于子公司本身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对财务预算目标的制定往往不切实际。针对子公司的这一现状,必须要与总公司的财务预算进行对接与交流,加强企业之间的管理。 三、结束语 子公司对大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状态下,对子公司财务风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企业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对风险的回避、对投资损失的控制、对投资风险进行转移和对投资的风险进行保留。因此,在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可以从风险控制的这几种方法出发,在子公司内部建立科学完整的会计机构,完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子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促进子公司的发展。 公司财务论文: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摘 要】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公司传统的财务管理受到冲击和挑战,公司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本文对电网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防范和化解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控制策略。 【关键词】 财务风险管理; 控制策略; 电网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公司的财务管理职能显得日益重要,但从电网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电网公司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电网公司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预警,化解风险。 一、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 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电网公司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 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当前电网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性障碍。电网公司本部与基层站所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主业与多经关联单位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尤以主业和多经的管理界面不清最为突出,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落实。 (二)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内控制度涉及电网公司的方方面面,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抵抗风险、自我修正的能力。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很多电网公司管理粗放,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层出不穷,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资产负债结构不良,债务包袱沉重 受电网公司资金短缺及管理滞后等因素影响,电网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处于不良状态。一是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存货呆滞积压,无法变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物资管理滞后,同时电力技术更新快,淘汰存货无法利用;二是在不考虑用户欠费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对外债权往往小于外部债务,负债经营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三是受各地经济发展及市场信用环境制约,电费拖欠现象较为严重,企业面临的呆坏账损失风险加大;四是应付工资和福利费赤字压力日益凸显。 (四)资本性支出控制不力,投资盲目 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盲目上项目、争投资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单位不顾自身的财力、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小型基建;有的单位工程规模及成本控制不严;还有的热衷于铺新摊子、搞形象工程,综合楼、站所办公楼拔地而起,使得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日趋恶化,一些县公司甚至东拼西凑,寅吃卯粮,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五)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电网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电网公司风险意识淡薄。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大部分电网公司负责人以前多是从事生产或营销专业,财务知识相对匮乏,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二是受财务人员定编及管理水平的制约,电网公司财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有效把握,财务监控能力和效果不够明显。 二、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面对电网公司理财环境的新变化,必须从理财观念、理财目标、理财形象、理财内容上进行更新、调整与拓展,对理财方法、手段、措施进行改进、充实与创新,并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使电网公司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效益稳定、社会形象良好的企业。 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现财观念 电网公司理财环境的新变化,要求电网公司树立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理财理念来指导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树立资本运营观念,树立风险理财观念,树立信息理财观念;其次树立人本理财观念,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确立正确的理财目标 电网公司的理财目标在抓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首先要发展稳定的经济效益,提供良性的现金流量;其次要提供广泛的社会效益,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加快社会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两个效益的高度统一。 (三)树立良好的理财形象 拓展财务管理视野。首先,电网公司要为国家进一步疏导电价矛盾、理顺电价机制助力;其次,对内精心做大电力销售收入,为电网公司开辟财源:一是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扩大销售电量;二是加强各类销售电价管理,提高平均销售电价水平。 另外,从战略成本管理角度加强电网公司的成本管理:一是实施长期购电 合同管理。从源头上和根本上降低电力行业价值链上的成本;二是进行购电成本分析,以指导电力调度,优化购电结构,降低购电成本。 全面加强固定成本控制:1.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努力提高投资效益;2.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优化资本结构;3.增强对重点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构建财务管理体系 1.以现金流量为核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2.以规范财务行为为核心,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要明确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目标,搭建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3.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及早诊断出财务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是电网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保证电网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要选取财务预警监控指标的原则;然后选择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的方式。4.以快捷高效为核心,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电网公司财务信息网络,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5.以提高素质为核心,建立财务管理人才体系。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大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电网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运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 二、化解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宏观上理顺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系,规范业务管理行为 首先,要划清主业与多经在资产、机构、人员以及业务范围等方面的界线,改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局面。其次,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业务关系,重点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联交易,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公平交易。在设备采购、委托承包工程、咨询服务等业务中,应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关联方交易,在促进多经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二)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审及财务稽核力度 一方面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管理的弱区和盲区,完善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程序,使利益相关的经济业务从管理层面,到执行层面严格分离,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大财务稽核和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立性,揭示各种内部矛盾,找准控制的方向和着力点,把各种经济行为控制在法律、制度的框架范围内。 (三)加大资产负债管理,优化企业财务状况 首先,要严把资金关,实行现金流量预算。要加大资金安全监控,利用网上银行等资金监控平台,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实时控制,并及时反馈和处理资金异动信息,防范资金风险。在实行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全面预算和滚动预算,按照不同的资金性质,及时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实现资金由“人为”控制向“预算”控制转变,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其次,要加大对应收电费的管理,防止应收电费转化为不良资产。一是要借助营销信息系统提供的实时信息,及时进行账龄和结构分析,跟踪欠费大户信息;二是要注重过程管理,优化内部资金上交程序,防止出现主观的资金滞留;三是对已核销的呆死账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组织力量积极进行后续清理和追索,尽可能地收回资金或残值,将损失及风险降到最小程度。 另外,要加大债权债务的清收和处理力度,建立债权债务定期核对制度,确保往来核算真实、准确、完整。对挂账时间长、金额大的往来账要及时进行函证催收,防止新的不良债权形成。 (四)严格投资过程管理,控制投资风险 电网公司要规避投资风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投资项目,把住规划源头关。要结合自身的主营业务和未来发展规划,控制非生产性基建项目,杜绝超前建设和挂账工程。二是要严格投资的立项、执行、监控程序,规范投资的全过程管理。企业重大投资、重大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必须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三是实行基建工程效益与责任管理,开展基建项目效益评价,杜绝无效益项目投入,项目资金责任到人,并进行严格的责任审计。 (五)实行集中核算,规范站所财务管理 整合财务机构,首先,在公司内部实行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将站所、农电办、多经等所有责任主体的日常财务工作上移到县公司财务科,由财务科统一调度,对其进行记账,同时进行会计监督和控制,使财务管理由分散型、粗放型向密集型、集约型转化,发挥整体管理职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其次,规范站所财务管理流程,对站所报账员的职责、发票管理、备用金管理等工作流程进行统一规范,促进站所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化运行。最后,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和备用金管理,禁止站所一级私自开设经费户头,防范经营风险。 (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首先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财经知识培训,提升一把手依法经营理念,防止主观臆断而导致违规操作和决策失误,从源头上筑牢风险防范的堤坝。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要加大专业培训学习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财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使财务人员能自觉地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财经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其执行力,才能有效地防范化解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公司财务论文: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根据审计署的《2005年4号审计结果公告》(以下简称《4号公告》)中对10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披露,笔者提出我们的分析及对策,供投资者和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 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 根据4号公告所涉及的十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情况如下: 1.2003年湖南某上市公司,据分析是天一科技,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在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方式,多记存款1.31亿元,少记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 2.在2003年山西省的漳泽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厂违反了国家规定,累计提取了3965.8万元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计入了生产成本。2003年末,发电厂以“能源基金”名义,将上述资金金额上交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直接将此笔资金在“其他应付款”挂账,造成2003年生产成本多计了3965.8万元。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3.四川省天科股份于委托购买国债的名义,将3000万元资金交给深圳几家公司,实际用于股票买卖,截止2004年3月已损失1623万元。 2004年3月,该上市公司为掩盖上述委托理财损失,与其大股东控制的某公司签订了虚假协议约定由该公司出资3000万元。受让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形成全部财产。双方在当月另签合作备忘录,约定原投资损失仍由上市公司承担,该上市公司未能将此重要信息对外披露。 该公司已被证监局立案调查,该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称:2004年3月,公司将3000万元委托理财项目转让给成都博宏,实质是以受控证券投资账户内的1400余万元资产换取了3000万元无保障的债权,扩大了公司风险。同时,截止到2003年7月末,成都博宏仅归还100万元,涉嫌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2900万元,公司也以挪用资金罪举报前高管,根据整改公告显示该公司财务管理和对外投资失控。 4.2002年,湖北武昌鱼公司的子公司与武汉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金额共计1.07亿元,截止2003年12月底,该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账面反映将1.07亿元全部预付给供货方,但截止检查日,该子公司实际收到2311万元的货物,其余款项均由供货方直接或间接付给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形成大股东占用资金8376万元。 5.南京熊猫在2003年11月,为了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真实情况,向两家有限公司开具了两张金额均为4000万元的本票,上述两家公司将上述8000万元本票直接背书转让给该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上述交易在一天完成。上市公司替大股东出钱归还欠款的行为,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实。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6.天津磁卡2003年与天津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开发公司”)和天津某文化交流中心(下称“交流中心”)分别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开发公司将其评估价为3247.61万元的房产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进行了等值置换,交流中心将其评估价为4406.53万元的房产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进行了等值置换。因开发商原因,上述两处房产均未取得土地证及房产产权证,造成资产置换存在风险。该上市公司年报未披露上述两项债务重组置换的7654.14万元房产未能取得房产证的情况。该公司在2005年4月29日《增补2005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其他业务利润的相关事项公告》中做了披露。 7.华菱管线这2003年进行了在建工程——连铸高效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14410.93万元,已转固定资产(暂估)9019.72万元。而年报中只披露了当年完成投资额1270.53万元,少披露当年完成投资额1705.4万元,未披露已转入固定资产的9019.72万元,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实。 另一在建工程——以转代平工程项目,截止到2003年底在建工程项目账上未记录投资完成情况,但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该工程投资完成情况:为期初余额7180.66万元,本期完成5839.06万元,已转固定资产13019.72万元。造成会计帐目和财务报告数字不符。 8.ST昌源在1996年~2001年期间,为多家公司提供担保,取得贷款人民币1.56亿元,港币3747万元。2000年以来,上述公司因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经法院判决应由ST昌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上市公司仅对应赔偿的贷款本金计提预计负债,对应赔偿的贷款利息1616万元一直未计提预计负债,造成利润不实,未计提部分占2002年当期损益的213.6%,根据其年报,该上市公司2002年利润总额微756万元,以《4号公告》所述公司应计提未提的预计负债1616万元,恰占213.6%,由此可见,当年利润为虚假数字。 9.古井贡1996年以来,未经国家 税务局批准,与其全资子公司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致使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10万元,占当期损益的176%,2005年6月27日,古井贡公告,州古井销售公司未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自行与本公司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造成了2002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3966万元,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25万元。 10.吉林敖东在2003年为其5家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总额为1.08亿元,该上市公司未在年报中披露。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法制观念淡薄。 (1)从法制建设的角度看,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制定和修订了不少财务法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法规没有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可行性较差。 (2)执法不严,长官意志浓厚,虽然《会计法》对财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都做出了规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些单位的行政领导的心中,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长官意志浓厚,全然不把会计法规放在心上,虚报瞒报,随心所欲,甚至是凭感情办事,关系比法大,权大于法,甚至会计人员也无法坚持原则。 (3)企业法制观淡薄。 2.企业内外部监管力度不够。从上述10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可见为10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均没有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查不出,即使有几家能查出的,也没有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基本不起作用,大都是按长官意志做帐,因此,企业一旦出现财务问题,很难查出。 3.注册会计师素质有待提高。(1)是注册会计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审计工作中,不能坚持原则,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办事。(2)是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不高,上市公司略施小计,注册会计师就查不出问题了。 4.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如果,我国有关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法规能够这样规定:凡在审计工作中遇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而不予以指出的,无论是查不出,还是查出而不指明的,应该取消其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五年。那么,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防治对策 1.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预防对策。(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企业主管领导、企业高层及会计人员都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企业发展观、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诚信观念。(2)加强财会人员的法律教育。使每一个财会人员都了解财会法规,争当执行财会法规的模范。(3)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财会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让他们能够熟悉会计和财务业务工作,减少由于业务不熟而造成的技术上的错误。(4)深化体制改革,使上市公司运行正规化、国际化,以减少由于体制问题造成的财务造假的可能性。(5)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现行会计法规和制度都还存在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也给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要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造假问题,必须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6)加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如建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严格费用支付的审批手续。 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治理对策。(1)严格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问题,对企业涉案人员和有关注册会计师实行经济制裁和法律制裁。(2)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一旦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就通过媒体爆光,造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从而,间接影响到企业的商誉。使企业不敢财务造假。(3)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如建立监督和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机构。及时对违规注册会计师做出处分。(4)建立注册会计师财务造假一票否决制。即一旦发现注册会计师参与和包庇财务造假行为则取消其执业资格,收回其资格证书,从此,终身不得从事会计、财务和审计工作。 公司财务论文:乳业公司财务内控模式研究 不难理解,董事会因不参与企业的直接经营,使得在信息不对称影响下,无法准确获知经理局在企业实物层面的运营状况。从而,基于价值层面的财务状况考察,便成为最佳的监管对象。经理局拥有企业经营权,并有责任让企业获得预期的经济目标。大型乳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因属于事业部型,这就使得在经理局仍难以准确获得各事业部单元的经营状况。为此,在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驱使下,企业总部往往通过各分厂的二级帐户进行资金监管活动。这种监管活动在形式上有助于经理局把握企业资金的周转形态,最终通过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来实现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以上两个方面的认识,实则假设经理局不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因此,财务内控就显示出了层级特征,即事业部对经理局负责,经理局对董事会负责。 认识引导下的财务内控模式定位 在认识引导下的财务内控模式,应着重解决乳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短板问题。现实表明,在当前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且国产品牌信誉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系数,以及增强产品品牌号召力成为了当务之急。由此,财务内控模式的定位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整体性内控。在整体视阈下来对企业资金进行内控是必须的,这是应对质量安全和品牌塑造问题的需要。具体而言,根据企业目前经营管理中的短板问题,应将资金向原料采购、质量检测和市场推广等环节倾斜,而对于其它常规环节应严格进行资金预算和使用监管。 (二)财务结构性内控。乳业企业在发展生产时,需要通过引进外源性资金来支撑。这时,就面临着内源性资金与外源性资金的比例问题了。为了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董事会应对所借资金的数量和期限进行讨论,并授权经理局来具体实施借款业务。 (三)财务功能性内控。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乳业企业的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经历了原料采购、生产和销售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进而针对这三个方面分别采取内控措施,则成为了功能性内控任务。在下面模式的具体构建中,将具体讨论审计在财务管理内控中的模式。从中,将贯穿上述三种类型的内控模式。 定位驱动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财务内控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审计监管功能下的模式构建。1、监管资金预算方面企业在原材料采购阶段所开展的资金预算,就成为内部审计的对象。在这里主要通过审核企业资金划分结构、预算明细表等方面体现出来。审计人员应协同财务管理人员,合理展开对资金结构的设计与划拨。2、监管资金使用方面成本控制仍然是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而实现这一点则需要通过强化财务活动来达成。为此,审计人员便需要根据资金使用的原始凭证,针对表面的形式要件和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展开审计活动。3、监管资金回笼方面审计环节还应监管企业的资金回笼状况,并及时给予董事会预警。 (二)审计辅助功能下的模式构建。1、辅助企业资金风险管控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乳业企业都面临着提升资本有机构成的任务。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通过固定资本重置的方式来实现,必将增大企业的资金投入。从而,审计将为此提供安全屏障。2、辅助资金优化配置方面企业不仅要关注下游的需求方,还要面对上游生产要素的购进渠道。即:在货币功能(G)、生产功能(W)、商品功能(G`)环节中,企业须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由此,会计审计功能又体现在:优化配置企业资金方面。(本文作者:肖蕾 单位: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广告学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 1983年厦门大学首次在国内设立广告学专业,到目前为止,全国约有360余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广告学专业及其相关课程。广告学是一个多维度、多模态的综合学科,其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有的课程设置侧重文案策划,有的偏向营销,有的则注重视觉传达等能力的培养。蓬勃发展的广告学学科为业界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不断满足着广告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广告学有其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它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它在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企业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比如企业允许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到一些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等等。但是地区资源分配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处于偏远地区的学校很难获得相应的条件。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位于中部地区远离省会城市的一所以理工科专业为主导的二本院校。它就完全没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地缘优势,也没有长沙、武汉、成都等内陆省会城市可以依托的经济优势。因此,广告学专业学生在当地企业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若去其他地区当然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甚至,就学校内部而言,广告学专业的办学条件也无法和其他理工科专业相比。这是大部分开设广告学专业的普通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那么,在这样的境遇下广告学专业该如何实现突围,更好地发展呢? 笔者专门从事广告学专业的教学与实践,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大量的论证,最终摸索出一套“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讲授,赛教统一、赛学合一。用比赛来检验学生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和现实需求密切结合、高度统一。 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可行性 (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符合广告学专业的特点。相较于其他专业,广告学专业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科竞赛正好可以提供一个施展所学的机会,促使学生将课堂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目前,广告学主要的学科竞赛有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以及中国台湾时报传媒集团主办的时报“金犊奖”。这些大赛的题目的主题和目标各有千秋,且要求的作品类型多样。比如,今年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作品类别分为八大类:平面类、视频类(影视、微电影)、动画类、互动类、广播类、策划案类、营销创客类、公益类。不同的作品类别也就有不同的能力要求,有的侧重平面设计,有的侧重市场调查,有的侧重营销策划,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弥补自身不足,提升技能。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符合行业和市场的要求。各项赛事都有丰富的选题,这些题目涵盖了食品、快消品、日用品、医疗等行业。那些创意简报大都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拟定,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学生通过比赛可以深入了解行业需求,甚至有可能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效益。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端正态度,把参加竞赛当做一次真实的社会历练而不是一次模拟的练习。比如第四届大广赛就是由南京青奥组委主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承办的,大广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在五万件有效作品中由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崔欣晔设计的“ii”最终被确定为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这些贴近市场的“真刀真枪”的比拼使学生身临其境,为走向相应的岗位积累了经验。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助于教学相长。《礼记・学记》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参加学科竞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教师完善自我。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会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例如,在完成平面设计、策划、电视广告以及广播广告等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体会,音视频软件操作不熟练,问卷调查的题目设置以及样本的分布、市场调查也只是简单的陈列,缺乏逻辑性和深入的分析,活动策划的表述不准确,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除了提升技能外,竞赛也会提增强其他能力,比如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流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样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时也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此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来更新知识体系,跟上业内趋势,以此来提升自我,更好地向学生施教。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的应用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就像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人才的培养方向,也决定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体系的建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来之后还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而学科竞赛则对此前人才的培养进行了阶段性的检验,这既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革,也有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作为主导的时代,广告的形式、营销的手段、策划方案以及媒介投放的手段都有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着新的能力培养为目的,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依据,完善课程体系,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实践促理论。一般而言,广告学专业的学生都是文化生,大多数都没有美术功底。他们在空间透视、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对Photoshop ,illustor ,premiere ,audition等音频、视频软件的运用比较生疏。因此,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开设素描、色彩等课程,又比如设立图形工作站、广告摄影棚等专业实验实训基地,专门聘请老师开设平面设计、CI设计、广告摄影摄像以及视频剪辑等课程来提升学生的软件运用能力,并使之结合竞赛经验自觉地动脑、动手。 目前,广告学专业的老师大多来自于新闻、传播、文学等领域,广告设计、视觉传达、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师资较为稀缺。最为重要的是,对于一些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大都是自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从事广告行业的经验很欠缺,即使有过一些在广告公司工作的经历,但他们还是缺乏广告行业内的系统历练,不少理念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为了更好地克服这些问题,青年教师有必要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省内外知名广告公司去学习。这种实习不是简单的脱产实践,而是系统的、有计划的在策划、客服、创意等部门进行轮岗实践。用实际操作来解答竞赛中的困惑,以实践来验证理论,这有助于高校教师更新固有的知识体系,避免思想僵化,更加准确地把握广告行业的最新趋势,以此提升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优化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社会上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进行实践教学,这对教师队伍的结构起到了极大的优化。 (三)健全机制。高校老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面对科研的考核。这常给他们沉重的压力。而学科竞赛是广告学专业课堂教学的延伸。课下指导无形中也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因此有必要在制度上对教学竞赛进行保障。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培养计划中将学科竞赛设置成一门实践课程,并给予相应的学分。 对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更是要在三好学生以及奖学金的评选中优先考虑,通过树立典型,来带动其他同学来学习。同时,将教学竞赛的成绩折算成创新学分,计入总学分。对于指导比赛的教师而言,学校可以将指导过程折算成课时工作量,同时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有所收获的指导老师,学校也应该在科研考核上予以肯定,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健全制度的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三、结语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施后,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都有极大的提升,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广告创新和策划能力也有了显著的进步。教师也不再拘泥于课本,结合广告大赛策略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创意训练,把课堂延伸至教室外。教师通过对教学竞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形成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扩充了了教学内容。同时,将业界的最新的资讯引入课堂教学,以就业为目的,将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作为依据,不断的调整教学体系,使之与社会接轨。 当然,在竞赛的组织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院校将优秀的学生集中起来组队,这虽然有利于学校冲击好名次,但却忽略了对其他同学的指导,也就违背了竞赛的初衷――以竞赛促教改。再比如,有些团队的成员专业背景过于单一。他们倾向于找同班、同专业、同院的队友。这样的队伍知识体系过于集中,不利于分工合作。教师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适当干预队伍的组建。 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笔者所在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学生首次参赛就获得了国家奖两项,省级奖三项的优异成绩。在2015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秋季赛中,学生获得金奖一项,优秀奖和佳作奖若干。这进一步证明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重要性与正确性。在国家提倡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此种探索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以后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是积极推动广告学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成功而且有效的尝试。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以改变传统设计素描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刺激学生的设计灵感、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学生设计成果为模式,构建适合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设计观念和思维的培养,为设计专业其他课程做铺垫。从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最终形成比较完整合理的更加符合广告设计专业要求和就业形势的素描教学体系。 关键词:广告设计与制作;素描教学;创新意识;教学改革 0 引言 广告设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对广告设计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苛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设计素描课程进行适当的改革,从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设计思维能力上入手,将教学与就业接轨,从课堂走向市场,创造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1 原有教学模式分析 多年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教学课程一直沿袭传统绘画素描教学的内容和训练模式,即从石膏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石膏像写生、人物肖像写生到人体写生。其课程内容基本沿袭这样一步一顿地思路,时间过程沉闷冗长,部分学生失去了绘画的激情,设计素描成了机械模式的型与体、空间与关系表现的简单运动,设计失去了本来的趣味,素描变成了复制印刷版。在大学虽然设计素描课程作为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造型训练之前不断地进行石膏几何体、石膏像、人像写生练习,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但大部分学生在参加高考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素描的基本技法,现在再重复训练虽然课程教学从目标到要求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熟练技法表现,不去思考、不去探索,最终导致浪费了大部分的时间。 2 课程内容改革和措施 2.1 教学目标的改革 创意思维的表现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针对广告设计方向的人才,艺术创作、设计夸张、变形和构图等需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所有设计课程提供基础并供给养分。广告创意人才对结构的认识,对物体进行归纳、剖析、置换是必需的能力,从设计画面到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再进行加工以物向型表达出来是必学的技能。选择画面主导形象和自由驾驭画面密切相关,只有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使其在艺术创作、广告设计造型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才能将画面达到一种具有节奏、韵律合理的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效果。所以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2.2 教学内容的实施 首先,作画内容功能性的强调是我们教学内容上的第一个突破。原有的素描教学注重表象,而设计素描注重表意,因此本次改革在“创意素描”教学部分设计了这样一个课题,要求学生以暖瓶为出发点,用素描的方式方法创作出一幅手机宣传画,即绘制创意草图,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一味地简单写实与照搬,学生必须在保证暖瓶造型准确、质感到位的基础上,对画面进行有思想性和目的性地创意绘画,即突出暖水瓶的性能、功能为前提,同时使画面更加具有广告草图的效果。让学生在素描中意识到设计草图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设计思想该如何通过草图来表现。 其次,快速记忆表现的强调。设计素描强调快速记忆表现,我们通过对设计素描教学内容设置的改变,培养学生将设计思想用最快速、准确的方式表达在纸上的能力。因此,“短、平、快”是设计素描在速度上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一项技能。经过本次教学改革,在“人造物写生”部分改变介质要求学生除纸张外,表现在其他媒介上,如衬衫、茶杯、镜子等等。换成学生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小玩具或寝室里面的小物件。作画方式上,要求学生以速写的方式,从简单的结构入手,力求创新多元。 2.3 教学方法的创新 个性化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我们把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设置成多个任务,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完成画面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运用此种方法提高了学生技能的同时,使其对相关理论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课程改革的启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寻找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一切可能,破坏他们理性临摹意识,使学生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形式美法则,通过创造意识、审美情趣和思维模式等宏观的处理画面。 产学结合,让社会走进教室,让学生走出课堂。学生学习最终是为了就业为了回报社会,只有让学生多接触多看才能多学。在本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莅临学校参观指导,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各项展览13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12项,得到了学校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幅提升。现我们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已经通过审批,学生的作品有了转换成商品的途径和渠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体现出了学生的作品价值。 设计是一门艺术,更是生活的一部分。设计素描是设计的基础更是设计的起点,是学生主动观察设计事物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习惯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升,充分验证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背景下,广告行业蓬勃发展,所以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发展也要与时俱进。本文以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展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高职广告;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竞争、信息传媒的扩大和广泛普及,广告行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社会对既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广告创意、广告制作及广告策划等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适用社会岗位的实践能力,能进行创意、设计、制作等工作,服务于广告设计与策划行业的生产和管理一线的人才。针对以上的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高职广告设计专业逐步采取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1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近年来,高职招生情况愈发严峻,生源质量差、数量不多成了普遍现象,中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尤为明显。高职院校、三本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生源数量严重不足,各院校招生甚至面向了中学毕业和中学辍学的生群。这样一来,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基础较差。以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为例:美术基础差或者几乎没有美术基础、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主动性低、自律性差都是常见的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面对以上学生学情的基本情况,单一的“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轨,为了达到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广告设计比赛一般分为两个类别:一是“命题式”比赛,如中国广告协会创办的中国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二是“自由主题式”比赛,如中国设计师协会主办的“创意中国”设计大赛、成都蓉城美术馆等主办的全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等。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及定位,将对应的广告设计比赛融入课程教学中,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 2.1 “命题式”比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1)以大赛创意流程训练学生工作逻辑。“命题式”比赛的创意流程一般分为:资料收集、定位分析、主题提炼、创意发散、后期执行、效果检验。这样的流程模式与广告创意行业的工作模式基本一致,有利于学生锻炼对广告主题把握的准确性、有利于学生依据比赛作品不同形式的表现方法的练习去熟悉软件操作、有利于学生习惯广告创意与制作的工作模式。在不同主题的创意训练过程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使学生熟练广告设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掌握广告设计工作的普遍规律,从而训练学生的工作逻辑。 (2)以大赛创意练习开拓学生创意思维。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层面较窄,思维局限性较强,“命题式”比赛的创意练习,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意思维。在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将“命题式”比赛与教学内容结合,以实际的广告企业命题来开展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创意落,具有实效性,同时使教学内容真实化、立体化。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实际地了解不同企业的不同产品,开阔了一定的市场视野,使创意思维可以横向发展。 (3)以大赛创意提案加强学生沟通能力。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顺利地与同事、领导及广告客户进行交流。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比赛的过程中,通过营造比赛氛围,鼓励学生勇敢地站上讲台进行大赛创意的提案,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的练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2 “自由主题式”比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所谓“自由主题式”比赛,就是只规定比赛类别而不限制比赛内容。这样的比赛形式,有利于将比赛与多种课程形式相结合。例如,视觉传达类作品与字体与版式设计、图形创意、企业视觉识别、包装设计、广告创意等课程相结合,综合设计类可与创意素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等基础课相结合。让学生将不同的课程作业用来参加比赛,既练习了该课程的内容,又可以通过比赛获奖来增加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2.3 “命题式”比赛有利于提高广告设计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单一,缺乏稳定的“老、中、青”师资结构,多数专业教师都是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教的。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师资长期紧缺,使得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广告行业的工作经验,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命题式”比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由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策略单”,学生根据“策略单”的要求来展开比赛作品的设计。这样的形式,就要求指导老师本身也熟悉广告行业的工作流程,促使指导老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广告设计水平与紧跟广告行业的变化发展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各种比赛的成绩,除了检验学生作品本身的优劣程度外,对于指导老师的教学成果的评测也起到了比较直观的作用。 总之,根据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具体学情、各地广告市场的行业需求和各高职院校的资源统筹,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培养符合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型广告专业人才。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广告策划专业产学研平台研究 摘 要:地方高校多处在经济实力较弱,产业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地域发展局限性影响着产学研平台模式的发展,广告策划又是典型的实用性极强的专业,需要不断与市场对接,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性要求都非常高。为解决这一难题,以“实战教学模式”为基础,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业产学研平台体系,既是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促进专业良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广告策划;案例教学;实战;实体项目;产学研平台 1 开设广告策划专业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传统广告设计(视觉传达)教育发展运行已近20年,教育教学体系过于传统,绝大多数高校仍然沿袭工艺美术的教学思路,弊端初现。现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大多脱胎于传统的艺术教育中的装饰设计专业,以平面设计为培养基础,受美术、装饰绘画教学观念影响较大。 第二,同质化人才培养过剩,不具备理论素养和策划思维能力。2012年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有近千所高校招收艺术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校生近十万人。传统视觉传达专业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后多从事基础设计工作,不具备广告理论知识及策划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较强但思维能力不足,市场对单纯的广告/平面设计人才需求趋于饱和甚至过剩。 第三,广告策划专业顺应时代变化,使设计教学和广告学教学相结合,培养升级型的传媒业专门人才,学生既具备理论素养又具备专业实践执行能力,懂市场、能策划、会设计的专业型广告专业人才受到了就业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2 发展广告策划专业所需解决的问题 为培养出升级型的广告专业人才,仅有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上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彻底打破传统,寻找与市场实时对接的突破点。但地方高校多处在经济实力较弱、广告和设计产业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地域发展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学研平台模式的发展,再加上地方高校在办学环境、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经费支持、设备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很难把产学研平台坐实。专业能够引入的实题项目较少或没有真实项目的引入,导致实践教学平台有平台而无项目,徒有虚名。 这种现象在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广告专业教师往往仅凭自己的广告设计能力和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相对封闭的虚拟广告营销策划实践教学。这种封闭、保守的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会使教学质量落后并与社会实战设计脱节;其次会使学生在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人,这样较低的人才培养质量会导致就业形势的恶化,最终影响专业发展。单纯封闭的工作室模式存在的弊端和局限并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广告策划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策划设计交流的平台,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地方高校广告相关专业产学研研究的一个难点和痛点。 3 广告策划专业“实战模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要克服和突破这种弊端和局限,应从变保守封闭的实践教学为开放有序的同步案例式教学着手,尽量增强学生与企业、本校学生与外校学生、教师与教师等各方交流。而实战型广告竞赛项目正是这样一个促进交流的平台,其通过竞赛活动拓展教师、学生、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既可以了解外校同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设计水平,也能看出自身团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准,从中找出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地方高校广告策划产学研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符合案例教学模式的全国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赛事不断涌现,规模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有中国广告协会主办,《广告人》杂志社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学院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由《中国时报》主办的汇集两岸三地在校大学生的“金犊奖”等赛事。单以“学院奖”来说,每届比赛都有15家以上企业的近20个选题任由同学们自由发挥,选题种类也非常丰富,平面、广播、影视、动画、文案、策划满足了实践教学的所有需求。截至2015年,影响力已惠及全国300多所高校,呈交作品达15万件,在全国各高等院校中深入人心。 4 基于“实战教学模式”构建产学研平台 第一,以实战带动专业课程教学。广告策划专业的主干课程为广告策划、广告系列创作、品牌营销、广告创意表现。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即充分考虑与实战赛事相契合,把大三的主干课程广告策划课安排在春季的学期开设,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即引入实战赛事的选题进行实题项目演练,学生可以迅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项目中。由于是真实项目,企业命题策略解释充分,学生能够迅速把握要点进行分析和策划。经过三年的实践,这一方式得到学生认可,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在赛事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学生的策划方案多次获得赛事等级奖和优秀奖。 第二,以实战赛事推动专业讲座、论坛的举办。以赛事全国巡讲为契机,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举办专业讲座和论坛。各赛事在每年的推广阶段都会进行全国巡讲,广告策划专业积极申请,每年承办2~3次巡讲工作,并以赛事巡讲为契机与主办方合力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业界大咖来校举办讲座,开阔学生设计视野,了解前沿设计思潮。 第三,以实战推动团队协作及各专业互动合作。实战赛事选题多为较大体量的营销策划案、影视广告创作、互动动画创作等,学生在创作参赛选题时不仅要组成团队,还要打破专业壁垒进行互动合作,并且这都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实战中训练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专业分工合作能力。 第四,以实战建立“多导师制”借力校外资源。利用实战的平台,整合校内外教学师资资源,建立交互式多导师机制,聘请业界实战专家给予学生技术支持,对参与实战赛事环节的学生进行多导师、跨界联合指导,建立起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校内校外交互配合的指导机制。 第五,以实战推动“教师工作室制”。因参赛时间紧迫,课堂教学及少数辅导并不能满足学生对项目的创作热情,学院专门为专业教师在校内建立了教师工作室,配置相应资源,参赛项目组可进驻教师个人工作室,随时得到教师的悉心指教。同时,工作室自然成为小型的产学研平台承接对外合作项目及科研项目,又为学生大四学年的毕业创作运行及辅导打下良好基础。 5 务实创新,建立独具特色的产学研平台 产学研平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实现创新突破为标志,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在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组织和结构中开展全方位整合的创新型组织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各机构间的融合与创新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就业、创造社会价值的目的。由于受地域、学科、资源配置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教学组织对产学研平台的需求和建设方式是不同的。基于“实战教学模式”构建的广告策划专业产学研平台,建立在务实创新的基点上,符合本专业发展变化的需要,经实践证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思考 摘 要: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社会的进步,技术的革新都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们想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他们就会办到。这样无疑给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而这些需要大量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所以说,大量的高素质专业的广告设计和制作专业的人才市场非常需要,培养人才已迫在眉睫,高职院校承担着许多的压力与挑战。这些形势也对高效的学生产生了不小的触动。本文主要针对如何让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们活动更好地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同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广告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专业人才;教学 这几年,广告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成为现在最受欢迎的热门专业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自己实力,既重视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培养出有一定的理论支撑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手段,思维较开阔新型广告设计制作人才。同样的作为主体的学生也需要多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与就业,不断地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首要教学目标。 一、目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广告业发展迅速,很多高职院校与时俱进,新增设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但是,一些院校仅仅是因为社会需求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好,就盲目大扩大招生规模,开设了广告专业,其院校内部的专业教学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少,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师资力量不合理是当今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职广告专业也不例外。随着该专业就业前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开设此专业,这样就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的教师。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师学历偏低更有甚者专业并不对口,有一些教师是其他相关领域转行而来的。还有一些教师,本本主义较严重,理论知识还说得过去,但实践经验就少的可怜,这样就使得教师教学的质量偏低。直接导致上课教师讲课激情不够,学生不喜欢课程的设置。 (二)教学设备短缺,实践条件不成熟 我们都知道,广告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王道,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就需要相应的器材和设备,邀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广告行业专业人士指导学生。但是我们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种人力物力来建设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而校外实训方面,因为一些高职院校的水平没能达到广告公司的需求,校外的实践获得的经验也凤毛麟角。 (三)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对本专业认识不深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招生模式一般是上不了大学的才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高职院校,所以说,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刚入校的学生可能对于本专业一窍不通,使得在以后的学习中也静不下来,没有认同感。 二、对于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一)请学长学姐讲解本专业的基本概况 为了让学生有认同感来学习本专业,可以在新生刚入校的时候就开设一些座谈,请高年级的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介绍一下学校的专业概况,就业前景,让同学们在刚入校的时候就感觉到亲切自然,进而有动力去学习。 (二)扩大师资力量,调整师资结构 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不断培养专业优良的学生,打出本学校本专业的水平。而这些首先需要扩大师资的力量和规模,组建一个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据了解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改善师资队伍。第一,鼓励奖励其低学历的教师主动学习,使其认识到他们的不足。第二,选拔一些新进的专业教师到一些专业的广告公司进行实习考察借鉴经验,以便服务于课堂。第三,高薪招聘一些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人士来校任职或指导。学生可以课上或者课下向教师请教问题,向学校建议多开几节公共课或自由提问课,只有学校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之后,学生们才会去执行。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三)学生可以多创造实习条件 由于广告专业地特殊性,各高职院校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是在实践上,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实训基地。学生们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选择校内的实训基地或者专业性能比较强的广告公司去实习。增加自己的实践技能。 (四)有选择的学习相关课程 高职院校对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合理化,对于本地区的广告行业进行调查分析,合理招生,保持一定的供求平衡。体现本地区的特色,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他们的细化专业以及就业方向。 三、小结 当今社会对于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特别重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也是如此。学校的教学要适应潮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教师的精心培养以及社会的相关关怀。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大力配合,只要学生们认识到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找到合适的工作,不断地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作者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浅论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 要:广告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教学中应突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就广告学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以及开展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1983年厦门大学在中国内地高校首开广告学本科专业以来,在30年时间里,我国广告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令人尴尬的是,作为吸纳广告专业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广告实务界,对于广告教育的成果即广告专业的毕业生却并不完全认同,他们认为:广告人才主要应在实践中培养。或许这些观点有待商榷,但广告教育工作者必须反思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该调整传统办学思路,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角度出发,加强广告实践教学环节。 一、广告学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从广告学的应用型学科定位来看,必须突出实践教学广告学综合了新闻传播学、艺术设计学、市场营销学、文学等多种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的塑造。因此,“开门办学”是广告专业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从广告业界反馈情况来看,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笔者曾多次与广告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士交流:在同等条件下,他们更倾向于选聘的人才是广告运作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技能娴熟、掌控一定客户资源;而是否具备广告专业教育背景、理论基础是否扎实则并不是影响考核结果的主要因素。 (三)从学生认知态度情况来看,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兴趣浓厚现在进人高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九五后”,是伴随着以电视、手机为代表的多媒体娱乐工具成长起来的一代,思维更为活跃,相比于教师讲授的“单向传播”而言,更易接受师生互动司论、亲身参与“过程”、及时反馈意见的“双向传播”实践式教学。 二、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在国内高校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中,应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实际情况,分类、分阶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笔者以为,总体上都可以考虑分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应用实践教学两大类,应该采取与理论课教学明显不同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实践教学内容规划 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人学伊始的专业认识实践、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专业课程设计制作等部分。在这一环节当中,原则上要求每门专业课的教学方案制定中融人实践教学元素。通过在各门课程引人和加强实践教学比重,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对广告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广告实战应用技能的掌握更加娴熟,团队意识更加明确,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广告制作能力得到全面、系统的锻炼和提升。下面列举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影视广告学》是广告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笔者在安排课堂时间讲授影视语言、蒙太奇原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并研讨经典影视作品和纪录片,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画面及编辑的原理与基本技巧。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集体观摩历届国际广告节经典作品,研究创意思路、分析拍摄角度与剪接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给定题目独立进行电视广告创意、策划、创作脚本、绘制故事版,经教师点评指导提出修改建议后实地拍摄,最后提交一份30秒的电视广告作品,尽管与专业人士作品相比,创意简单、技术指标低劣、制作粗糙,但就学生所取得的收获而言,远超过课堂讲授的纸上谈兵。 (二)综合应用实践教学环节 在通过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单项技能的基础上,各高校安排组织高年级学生(本科院校大学三年级、高职院校建议大学二年级)进行综合应用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做法主要有: 1、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性广告赛事目前国内举办的各类广告大赛名目繁多,有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告金犊奖、学院奖、公益广告大赛以及一些设计网站上的作品征集与竟标活动等。对学生而言,参加专业广告大赛是开阔学生专业视野、展示自身风采、对接业界先贤的绝好机会,也是锻炼和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学校而言,组织学生参赛也是检验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2、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与毕业综合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学年论文(设计)一般多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以后进行,要求学生结合专业课程内容,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对广告业界某一热点问题或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相互印证,进一步了解广告业界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广告实践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设计类课程实践安排,则要求立足课程讲授,对接广告业界,尝试自到览一些设计工作。 (三)实践教学的方式 1、案例教学法对于广告学这门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的应用性学科来说,采用案例教学法来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应用,能够较好的完成预期的培养目标。在广告专业教学中引人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展示广告的艺术魅力,更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应用方面,可以采用“导人式举例”、“佐证说明式举例”和“开放式案例分组讨论”等方式,教师应尽可能的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和时效性较强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研讨。 2、项目参与式教学法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参与式教学”对我们改进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其原理就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且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技能。 三、结束语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探析中等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设计专业成为一个热门的专业,并在就业面上的需求越来越大。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着很强的要求。因此,在传统的办学模式下,无法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接触到广告设计的全过程,为学生搭建起一座从书本到设计一线,从学校到企业的桥梁。培养出真正有理论和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在实践中获得和掌握广告设计的知识。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广告设计;校企合作 在21世纪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很多组织都是通过广告业来完成的,因此,广告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行业。这也就相对来说,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激增。而广告设计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别是作为中等职业院校来说,所培养出来的广告设计人才,应该具有突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针对行业要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设计和制定出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 1.中等职业院校传统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问题 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随着近几年我国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广告形式也愈加多元化,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对中等职业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所建设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现阶段市场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中等职业院校需要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1]。 广告企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长,这样一来,很多广告企业就非常乐意与院校形成合作。但是就我国当前中等职业院校与广告企业的合作情况来看,在合作方式上存在单一,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广告企业的运作模式。中职院校选择与企业合作是为了获得校外的实训基地,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与院校合作则是以营利为目的,对学生的培养并不重视,由于这两者目标的不同,校企合作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校企双方存在矛盾,导致合作出现问题,进而限制了校企合作的效果。 2.校企合作模式基本类型 2.1 订单合作模式 订单式合作模式是当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院校根据企业的订单组织招生,并根据企业订单的需求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内容。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企业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学校培养创造条件[2]。在订单合作模式下,学校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和知识的教育,企业则负责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2.2 实习基地共建模式 校企合作的另一模式便是实习基地共建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创建实训基地,用于学生的教学。企业提供资金、设施设备等,学校提供场地,实训基地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子啊实训基地接受实践培训,同时为企业生产产品[2]。通过这种模式,学校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广告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 3.1 校企合作制定培养计划 中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培养的标准是能否适应市场岗位的要求,而当前中等职业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却与市场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制定培养方案,企业根据自身发展要求,院校则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院校的专业特点,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出既满足市场需要,也满足当前教育实际需求的最优培养方案,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培养条件。 3.2 按照企业的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是必然的环节。广告设计专业在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时,主要内容是创建各个工作室。学校与企业合作创建校内实训基地,院校为工作室提供相应的物质设施建设,比如广告制作相关的设备,同时为学生提供广告设计的相关操作技能[2]。 校内实训基地的创建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中了解并掌握设计的全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广告设计专业打下坚实基础。在校内实训基地中,采用企业的真实项目,而不是虚拟的课题,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制作,专业设计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把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服务客户的意识,减少在广告设计过程中的盲目性。在实训基地进行某一课题时,可以指派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并由教师指导对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初步的广告设计方案,而后由专业的设计师对方案进行指导,经过评比后,对于优秀作品,企业可以给予采纳。 通过校内实训,学生的广告创造积极性可以得到激发,在锻炼应用能力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明确自己的身份,真正地把自己看作一个设计环节中的参与者,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客户的要求、价格成本等等,这样学生便可以提早了解未来工作的内容,正确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 3.3 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建设 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需要具备讲课能力,还需要具备技能,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在近几年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建设。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广告设计一线人才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样教师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后,还能够合理反馈于自己的理论教学,实现技能与理论的提高。双师型师资建设可以利用企业专业人员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的特点,使广告设计人才能够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优势,指导学生的实习。院校也可以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3]。专业教师可以深入到企业定岗实习,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地融入企业中,学习技能,专业教师共同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考核,强化技能水平,提高专业素养,为课堂教学积累实践经验。 3.4 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虽然比较大,结构却并不合理,院校中的教师多偏重于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性,这样一来,学校的广告专业教育也就偏重于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广告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引领风尚[1]。因此,广告设计人才需要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而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教师校企合作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在一线的设计师走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师了解到广告设计的实践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 4.结束语 广告设计行业是一个主要培养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性设计人才的行业。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说是一项常用的校外实训教学模式,探索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这样能够避免院校的不足,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学习机会。我们必须要强调广告设计是与社会,经济,文化相结台的行业,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在教学改革的探索道路上仍然有很多我们还没有尝试过的,但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广告设计人才,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道路上添砖加瓦。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浅谈中职广告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中技术训练课型的应用研究 摘 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中技术训练课型的研究思路及基本理念的简单介绍,从技术训练课型在色彩教学中的运用实例阐明技术训练课型的重要性。 关键词:技术训练课型;示范教学;实践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中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及方向,提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优势和重点在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要领,更要使学生学以致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未来中职教育的发展前景决定了技术应用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和目标。笔者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艺术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析“技术训练课型”在色彩教学中的应用。 一、技术训练课型的理解与思考 技术训练课型是指在一个相对单一的技术情境中,学生需要反复训练与应用而获得技术操作能力的一类课。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技术训练课型的理论指导,学徒制的学习方式是技术训练课型的先驱。 技术训练课型是以技术习得与技术应用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的工具性知识与技能,同时强调师徒传承、熟能生巧。该课型的教学重视技术的示范、模仿和应用,主要运用于技能类课程教学中。学生不断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能点,逐步实现新手向熟手、能手的转变。它的主要特征有:首先,要重视教师示范;其次,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要进行模仿,并加以练习;最后,学生学会运用是课程的最终结果。示范、模仿、运用,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技能的掌握正是技术训练课型的目的及意义。 二、广告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中技术训练课型的运用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设置主要是根据社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为培养广告设计应用人才而设置,它不仅是专业基础课,也是技术训练课。色彩基础教学的实践操作性较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参与性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色彩学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示范能力。教师在教授时应结合课程专业重点难点讲清讲明,用准确规范、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色彩课程的大量实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示范绘画教育,把色彩课程的技术知识展示给学生,详细讲解实际色彩绘画中应注意的重点难点,例如,不同物体之间的质感表现、干湿画法的区别、油画技法、水粉技法、水彩技法等。教师言传身教,学生模仿练习并从练习中总结经验、突破难点、掌握技法、巩固练习,才能逐渐掌握色彩的绘画要领。实际教学中要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训练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技术训练课型的运用在色彩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技术训练课型运用于广告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中的实例教学 以静物水粉画写生花卉组合教学为例,从实例中分析技术训练课型在实际色彩教学中的应用。水粉画的绘画技法有许多,例如:平涂、叠色、刮色、水渍利用、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等。静物水粉画写生有相对固定的着色方法步骤和技法,在绘画技法上重视干湿画法的结合、色彩的衔接、用笔表现等,因此适宜应用技术训练课型。生理和心理定向教学阶段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绘画技法的绘画成品,让学生从视觉触觉多角度体会干湿画法的不同表现魅力,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绘画表现的具体技法,明确课程目标。 1.讲解示范和模仿练习教学阶段 由教师示范写生步骤,学生模仿教师的绘画技法,并应用于实际绘画中。第一步,作画前先整体观察对象,确定构图取景。根据其大小比例,布局在画纸上。第二步,确定色调铺大调子。颜色可画得稀薄一些,以便最后作调整时覆盖。第三步,局部刻画细节处理,笔触质感的表现,花卉绘画技能。例如,花的色彩可分红、黄两大色调,从整体比较颜色的区别,区别包括色相的不同、冷暖和纯度的不同,以及受光所产生的明度不同等等,才能使主体部分的色彩丰富多彩。用笔要根据花形与结构特征,但不要太细碎,而应先概括地将颜色铺满,再进行局部刻画。最后,整体调整,完成作品。作画过程中,时时需要退远看画面的整体效果,不断作修改调整。 2.技术应用教学阶段 学生运用在上一阶段所习得的技能,通过临摹练习掌握技能,完成一幅花卉组合水粉画写生。通过不断练习熟练掌握水粉干湿画法的技法,在之后的风景写生课学习时能灵活运用干湿画法表现。 综上所述,色彩教学中的技术训练课型离不开范例教学,色彩绘画技术范例教学是以典型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在完成一个范例的基础上,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它是通过主体与客体、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础性的和范例性的知识的方法。技术训练课型既是色彩教学的理论支撑又是色彩教学的技术实践,技术训练课型的研究对实际色彩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课程位于课程链的下游,综合应用性较强。基于目前该课程教学目标随意含糊、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守旧枯燥、教学评价片面等问题及广告策划职业技能要求,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告策划》课程改革确定了以“两项技术+三项技能+两项素质”为改革目标,以“典型任务+典型案例思维过程分析+企业真实项目”为课程教学模式,并以课程综合实训为例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广告策划》 1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课程的课程性质及定位 高职 《广告策划》课程以营销学、统计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主要研究企业开展广告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应用性较强,同时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课程基本内容包括:分析广告机会、确定广告目标、形成广告内容、选择广告媒介、确定广告预算、监测广告效果等。课程所属专业不同,教学重点亦有所不同。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广告策划》处于整个课程链的下游,综合应用性较强,对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需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多角度高视角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及企业和产品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广告策划方案并予以实施,并具备简单的广告设计和鉴赏能力。 区别于本科院校的同类课程,高职院校的《广告策划》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由高职教育及高职生的特点决定的。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重点,重视学生对基本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生比普通本科生具有更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性,在学习特点上,高职生的情绪化较强,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及实践性强的课程更有积极性。 因此,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课程,应以提高广告策划职业能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点,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规律及高职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 《广告策划》 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教学目标随意含糊 目前高职《广告策划》课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较为随意,缺乏对职业能力的足够重视,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创新能力要求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脱节。在具体表述上含混不清,流于形式。 2.2 教学内容陈旧重复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广告策划》课程在内容体系上忽视了应用性,不能有效结合企业营销环境及市场运作规律进行教学,所选案例陈旧老套,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丧失对《广告策划》的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不能根据课程特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内容的重构和取舍,某些教学内容与相关的营销策划课程重复,缺乏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造成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视野狭隘。 2.3 教学方法守旧枯燥 《广告策划》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掌握广告策划的精髓。目前高职院校《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但由于案例是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参与为辅,不能有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加之所选案例过于陈旧,与实际市场环境相脱节,教学效果不好。部分高职院校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但在具体设计上,由于所选任务与现实情境差距过大,且缺乏有效的引导,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4 教学评价片面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对《广告策划》课程的评价多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只能是对学生在《广告策划》学习上的一个交代,并不能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不能反映学生策略、态度、技能等方面发展的动态变化。因此,终结性评价方式并不适合《广告策划》课程,不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思考,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以上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学生广告策划综合能力的培养。鉴于以上在高职《广告策划》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正确评估当前市场营销行业对广告策划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重新审视课程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从而形成面向广告策划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广告策划综合应用能力,改变目前高校广告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脱轨的现状,提高学生就业率。 3 基于职业能力要求的 《广告策划》 课程改革目标 《广告策划》课程在高职院校主要开设在市场营销类专业和艺术设计类专业,这是由广告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既要设计又要具有策划思维。在实际的企业运作中,策划和设计密不可分,设计需要有策划思维,策划也要懂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市场调研发现,高职学生较多供职于中小广告公司,就业岗位集中在市场分析专员、媒介策划专员、文案及广告创意。基于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广告策划课程以训练学生的图形处理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和媒介策划能力为主要目标。按照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要求,该课程将具体的改革目标细化为两项技术,三项技能和两种素质:平面图形表达技术、PPT制作技术;调研和数据分析技能、策划技能、广告媒介购买和技能;广告文案素质和创意创新素质。 3.1 两项技术 两项技术指平面广告图形表达技术和PPT制作技术。这两项技术是广告策划课程的技术支撑。 按照学科划分,平面广告图形表达技术一般不属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内容,但根据专业调研的结果,对于高职生就业的中小广告公司而言,岗位的划分不像大型广告公司一样细,多数岗位要求懂得基本的平面图形表达技术。在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这项技术的训练须依靠photoshop课程来完成。PPT是广告公司提案时需使用的基本工具,重点突出、简明清晰的PPT制作对于成功提案至关重要。因此,在《广告策划》课程改革中,要重视学生对于PPT工具的熟练高效使用。 3.2 三项技能 三种技能指调研和数据分析技能、策划技能、广告媒介购买和技能。这三种技能是《广告策划》课程的核心。 调研和数据分析技能是《广告策划》课程的基本技能。所有广告策划的起点都必须是对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充分把握,而这种把握必然通过市场调研完成。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技能又可以分为信息收集技能和信息分析技能两个方面。广告策划人必须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发现对广告策划活动有用的信息,并能够去粗取细、去伪存真进行甄别和分析,从而发现对策划活动起支撑作用的关键信息。[1] 策划技能主要表现为对策划逻辑能力。从广告活动的运作来看,策划逻辑能力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策划各核心环节的实质及其内在必然联系。具体来讲,就是了解、掌握策划过程中各核心环节的逻辑运行脉络,即调研环节、目标市场界定及其需求分析环节、策划产品相对性优势提炼、创意表现策略制定、媒介选择及其组合策略制定、实施效果评估等环节的本质及由此推彼的内在关系。这种策划逻辑思维的直观表述就是在这些环节之前加上“为什么”,对这些“为什么”的回答,也就是训练学生形成策划逻辑思维能力的思辨过程。[2]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变得碎片化,一切可以传播企业信息的载体都可以成为媒介。广告媒介购买和技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显得越发重要。在《广告策划》课程改革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媒介发现、分析和运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媒介的性能、组合及技巧。 3.3 两种素质 两种素质包括广告文案素质和创意创新素质。作为广告文化载体的广告文案,将各种文化样态融于一体,显现着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3]广告文案素质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文化涵养。在广告策划课程的改革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通透的观察力、深切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广告文案素质。创意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4]广告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创新创意素质是广告人必备的职业素质。在《广告策划》课程改革中,要着重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素质,恰当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脑力激荡和思维碰撞,互相肯定,互相借鉴,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素质。 4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课程教学设计 4.1 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以上对于《广告策划》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教学改革目标的设定,该课程的改革思路为:根据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典型任务+典型案例思维过程分析+企业真实项目”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广告策划》课程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以广告策划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以广告策划的业务过程、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围绕“两种技术+三种技能+两种素质”的课程改革目标,将教与学的内容整合为策划思维能力、市场发现与分析能力、消费心理分析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意表现能力、媒介策划能力、沟通及表达能力共6个能力模块,并依据业务操作过程设计10个典型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论高校广告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优化 [摘要]广告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广告学的理论教育融合营销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种理论。然而,这些学科的专业理论转化为广告学理论和广告实务能力却有一定的跨度。这个跨度对讲授广告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大众传播学在广告专业的教学为例,分析高校广告专业理论课程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优化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优化 1广告专业与理论课程体系 广告学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基础与实践知识的应用型学科。丁俊杰教授在《广告学通论》里面将广告定义为:广告,是由可识别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商品、产品、服务和观念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性和劝服性的非人员信息传播活动。由此可见,广告至少与营销学、传播学关系紧密。甚至有广告从业人员对广告高等教育的学生提出综合背景要求:未来广告专业学生应该兼具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的知识结构。因此,本科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均设立不同门数的广告相关学科课程,主要以营销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为主,其中传播学理论和营销学理论是广告专业联系最为紧密的两门学科,营销学和传播学成为大多数广告专业的必修理论基础课程。 然而,开设相关学科理论课程与构建学生广告学知识体系之间并不能做到无缝对接;学科理论与广告实务之间也存在着不小鸿沟。造成断裂和鸿沟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广告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内容并不完善。本文以广告专业的大众传播学授课为例,分析广告专业理论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提出优化方法,以期提高广告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广告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广告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不能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脱节,即课程内容不能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大众传播学为例,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有效地记忆传播各种结构、模型,也能运用理论框架分析大众传播效果,但是却不能用这些理论指导广告策划和广告设计活动。市场营销学也存在这一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定位理论、形象理论,却不能在广告策划和广告设计事务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从教学环节来看,这些脱节主要由以下一些方面造成。 2.1教师视角问题 高校教师普遍是在某一专业取得研究生学历的专业研究员,对所学专业知识具有精深的积累。各高校任课教师安排具有人才共享的特点,因此跨专业任课、跨学院任课的情况较为常见。当这种情况出现之时,教师备课的视角往往以自己主修专业为主,力争将所学专业知识讲透彻,而较少考虑授课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连接之处,这就造成了理论课程整体构架和学生专业之间的第一个脱节点。 2.2授课内容问题 广告学的理论课程从授课计划到单次上课内容,都容易出现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缺陷。相关理论课程的授课计划往往会考虑专业完整性,从专业发展历史,到当前主要理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事实上,学科的纵向发展轴与广告相交叉的部分并不多,学生却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学习这些内容。以大众传播学为例,若考虑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则需要讲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各国传播制度、传播学历史学派等内容,这些内容与广告学的联系较小,学生可以课后自行补充。 2.3教学方法问题 广告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太过单一的问题。授课单一缺陷表现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为辅。教师是课堂信息的主要输出者,学生扮演接收者的角色。单一的授课方式容易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产生倦怠感,从而影响课程质量。一方面,教师长期讲授差异不大的知识理论,学生被动接受高度抽象的理论知识,即使间或有师生提问互动,但效果平平;另一方面,学生吸收课堂知识的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给授课老师,课程效果不便测量,教师也能更进一步调整授课内容,从而不能更好地将所教理论与学生专业相对接。 2.4课程考核问题 理论课程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普遍来看是笔试为主。课程结束后采用闭卷考试,测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这种课程考核方式为大多数理论课程所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实际上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应用能力即使是采用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学生应用能力测量也不准确。另外,试卷答题标准以任课教师给出的标准为主,这势必存在教师的评判主观倾向,答案也会比较单一化。学生修完理论课程以获得试卷分数为终点,也不再思考理论的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问题。 3广告理论课程教学环节的优化 针对以上广告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同时改进,从而优化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达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实务操作的能力。 3.1教师视角的客体化 教师本身视角的优化,主要体现在教师授课思维的转变,教师应跳出专长学科的背景,以学生专业为首要考虑因素。这要求教师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特色,学生的实务能力要求,以及本学科和该专业的主要结合之处。 以大众传播学为例,老师若给广告专业学生讲授该门课程,应跳出自身传播学的学科系统,首先了解营销系广告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其次增加教师自身广告专业的基础知识,最后明白传播学与广告学的知识对接板块,并考虑传播学理论在广告中的具体转化问题。 3.2授课内容的交叉化 授课内容的交叉化,体现在教师授课聚焦于学科和学科之间的交叉部分,并尝试将课程变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桥梁。课堂时间短暂而宝贵,教师应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在学生专业中的应用之处,以及如何应用问题,而不是展示学科的完整性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以大众传播学为例,传播学与广告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是人类传播原理、大众传播模式、大众传播效果、媒体及策略几个部分。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再将这些原理对应在广告设计、广告传播策略、广告效果测评三大板块之中。人类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征和模式,应该在广告设计实务中怎样考虑这些特征,如何利用这些模式,并加以具体案例进行解释说明,切实做到教师授课理论与学生专业实务的交叉对接。 3.3授课方法的双向传递 跨学科理论和实务的对接不仅仅需要授课老师的单方面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和反馈,这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出了新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是优化教学环节的方法之一。教师自上而下的理论讲解,学生自下而上的反馈理论与实务的接受情况,两条路径的对接点为课程的作业汇报。教师课堂讲解学科理论及专业应用,学生在课后寻找本专业的实务案例再次进行论证,并在课堂中进行汇报。这种上下对接的方式对师生而言都是教学质量的一种检验。与此同时,作业汇报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参与,极易产生头脑风暴,对理论和实务的理解可进一步加深。 以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为例,传播要素的构成情况将直接影响传播效果,传播主体的特征、传播技巧、传播对象都有相对应的传播理论可寻。广告策划活动和广告作品都在运用这些理论,教师可以在讲解传播主体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广告作品,并分析广告主的差异对受众产生的影响,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广告作品的信息传递原由。教师也可以课后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分析优秀的广告作品在哪些传播环节上具有突出亮点,是否遵循了大众传播学的规律。由于教师的观点和学生的视觉不同,这种双向传递的授课方法,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学习。 3.4增加“竞赛型”考核方式 “竞赛型”考核方式在广告专业中具有可行性。目前广告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四大竞赛,分别是“one show中国青年创意竞赛”、“金犊奖”、“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除此之外,各个省市地区也有相应的各项赛事,院校内部也有各项技能大事。这些竞赛是业内人士和社会对学生的全方位综合考核,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这些竞赛分别以个人和小组的形式参赛,对学生个人和团队都是一项与市场接轨的考核。广告学的理论课程考核可以考虑引入“竞赛式”的考核方式,分为不同的竞赛等级,以此作为课程结果的衡量标准之一。 4结论 高等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最多的质疑,广告学作为实务应用较强的学科之一,对学生实践能力需求更高。化理论为实务操作能力,是广告学科教育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协作,也需要广告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尝试改进教育方式。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告学专业建设尽些许绵薄之力。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现状研究 【摘要】民办高校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而广告学的专业性质也同时决定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是适应企业需求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目前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试着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民办高校 广告学 实践基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各大民办高校纷纷转型,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兼具专业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建设专业实践教育基地,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已经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有些实践基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探索中。除了传统的挂牌实习基地外,还有政府共建,校企合作,创业创新类基地等等。在此过程中,既出现了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同时也突显出了一些问题。 一、民办高校广告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调查 具体到广告学专业来看,目前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训室主要是由高校自己投资建设在校内的,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专门场所,对设备硬件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以文华学院为例,该校广告设计与调查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占地面积达160平方米,主要满足广告制作与调研实质操作需求。广告设计与调查实验室融课题研究、实验教学、实训于一体,以专业化、数字化、系统化、兼容企业需求为特色,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平台,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还有上海建桥学院广告学专业建有广告品牌策划工作室,学生可以在工作室内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文案、策划、创意等实际操作训练。 然而更多的民办高校的校内实训室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空间狭小,设备设施简陋老旧,使用率也比较低,有的甚至就是换个地方上课而已,完全不能突显实践教学的作用。由于后劲不足,无法跟上广告行业发展,这种滞后不仅仅是表现在硬件设施上,更表现在“软件”的配备上,即指导实训的指导老师通常也是由校内专业任课教师兼任的。而任课教师大部分都是理论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很多都是研究生或博士生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的,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这种实际情况下,必然导致学生即使已经接受了“充分”的实践教学训练,毕业后进入企业却仍然无法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二)校外实习基地 这种模式是当前最普遍的一种方式,绝大部分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都有自己签约的实习基地,只是在企业数量或质量上有所差别。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户外写生基地,如江西婺源、安徽宏村、太行山、凤凰古城等著名景区。目前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和完善,每年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实习。但是这种写生实习主要针对的还是美术生、艺术专业学生;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能是专业结构的有效补充,而并不是核心专业技能,因此仅仅把写生基地作为专业实习基地是远远不够的。 另一种是与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校外实训基本没有系统的开展,与合作企业签约挂牌后,仅仅是将每一届的学生送到企业实习,但是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与效果并没有进行跟进和了解。学校及教师没有对学生实习的相关事项进行指导,企业也没有培养学生的经验和精力,于是导致学生只是被动的完成企业交代的任务,或是在实习中无所适从,使得最终实践教育的目标大打折扣。其次,校外实习基地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挂牌后学校对维系和拓展与企业的关系不够重视,联系不够紧密,有的只是靠个人关系在维持。一旦人事关系发生变动,与企业的合作便有可能中止。 (三)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产学研结合的全方位合作模式,目前在高职高专学校中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纷纷开设地铁订单班,空乘订单班等,根据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企业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而言,校企合作往往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合作,最后也仅仅是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而已。 在这方面目前做的较好的民办高校凤毛麟角,如武汉东湖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已与武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区近30家企业达成实习就业协议,创新培养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拓展。30%的专业课程由广告公司总监承担,20%的专业课程由外聘双师型专家担任,把企业作为第二课堂,并在第二课堂中选拔人才推荐就业。其中网络广告方向,依托合作单位的大型网络公司、视频专业广告公司,共同开发网络广告、网络视频广告等特色课程,联合培养网络广告人才。目前参与合作的企业就包括武汉天堂映画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武汉天之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武汉赤火广告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平和堂广告策划有限公司以及武汉奥奇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又如前文提到的上海建桥学院,其广告专业注重课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结合,并进行了“项目引领的校企合作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课程改革项目研究。旨在建立一座从学校到社会的实践桥梁,通过专业建设与行业应用的紧密结合,在“学校+企业”、“业务+实践”、“学习+就业”一体化创新环境中,在真实的企业业务背景下,提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有武昌工学院重点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了解广告行业最新动态,并且把最新的信息带回给学生,甚至把企业的一些实际任务带给学生参与完成,让学生真正得到实用性的训练。 二、民办高校广告学实践基地建设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一)培养观念落后 我国高校专业实践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实践教育更加重视,如机械、土木等,往往在专业建设之初就同步建设实验实训室,甚至是校办工厂。而对于像广告学这样的文科类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主,辅助以实践教育,从重视程度到实际投入都远远不够。其实,广告学专业恰恰是一门综合了文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的应用型学科,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够从事广告的策划、营销乃至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这种培养目标本身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对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是及其重要的。 (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许多高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最主要的原因是未能形成双赢的合作机制,学校希望企业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而对于企业来说,接纳学生实习所带来的利益并不明显,再投入人力物力培养学生就不划算了,因此使学生要么真正上岗的机会很少,要么沦为廉价劳动力,做一些毫无专业技术含量的工作。同时,很多企业也不具备长远的人才培养战略理念,只知道从高校毕业生直接选拔人才即可,自然也不会花时间和精力与学校一起共同培养人才。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特别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校企有机互动匮乏,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再次,由于民办高校处于研究性公办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定位相对比较模糊,尽管当前各民办高校陆陆续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在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对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是很清晰,甚至还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导致企业与民办高校间的合作默契还没有形成。 (三)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 校企合作由学校和教育部门推进成效甚微,多数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体行动。既没有政府的统筹监管,也没有相关的法规和条例,或是行业协会的支持。同时也缺乏专业的组织协调机构或人员,往往是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负责洽谈和沟通合作事宜。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缺乏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传统的职业院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政策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模式没有形成。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还亟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这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搭建起校企合作的平台,不仅对广告学专业的发展,乃至对这个民办高校的发展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系武昌工学院重点课题“产学研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究―以广告学为例”(项目编号:2013JYZD07)阶段性成果。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根据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广告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和本校实际,本文认为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点,初步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学专业又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交叉社会学科,因此,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利用广告学科特点与区位资源优势,探索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成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广告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实践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一所商科类独立学院,要培养具有创新应用型能力的广告人才,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广告技能大赛或学科竞赛,将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科目纳入课程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适应社会需要和就业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独立学院的广告学专业起步较晚,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对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建立新的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为广告业界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广告专业人才。 二、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广告学的学科属性,我院从多方面开展实践教学,形成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实施,初步取得一些建设性成果:设置实验课程,建设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逐步形成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具体内容及实施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完成: (一)优化广告学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针对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市场需求,我们2次修订广告学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实践实验课程的力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广告专门人才。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平面广告设计》、《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研究》、《广告策划与创意》、《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三分之一的课时用于实践。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图形创意指导、广告文案实训、专业大赛指导、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毕业实习指导等。建立专业的图形创意实验室,依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美术及软件使用优势,适当增加软件课的内容,如《色彩构成》、《平面构成》、《计算机图形设计》、Photoshop、3DsMax等,使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互为支撑,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根据广告学课程的特点,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法、小组研讨、项目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运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授课内容选择经典的广告实例,围绕案例设计相关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最后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理论知识。模拟情境法模拟广告公司等机构,把学生划分不同的职能小组,成立部门,负责处理不同的事务,通过确定模拟课题训练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对未来的职业定位有明确的认识,使学习目标更明确。研讨式教学法比较常用,针对授课的内容,首先给学生安排课题作业,然后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采取模拟公司提案的方法,或组成小组互相探讨,通过“比稿”的方法进行课堂交流,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的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技术,营造情景化的真实传媒环境,为学生提供操作平台。同时充实教学视频和影像资料,为学生安排大量的国际国内大赛广告优秀作品以及大规模广告盛事活动的实况录像,让学生了解广告,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三)设置实验课程,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系统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教学条件得到积极改善的前提下,目前我校广告学专业确立并完成了由《计算机图形设计》、Photoshop、3DsMax、《广告摄影与摄像》、《网络广告实务(FLASH)》、《影视广告的制作》、CI设计、《网络广告制作》等多门课程构成的实验课程体系,使实验课程成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已建成专业教室11间、图形设计实验室2间,摄影室1间,影视广告制作室1间,实验室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10台件。充分利用图形设计实验室、摄影工作室、多媒体、互联网等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落实专业实习环节,建成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安排大四上学期实习,通过集中或分散的形式,组织学生去广告公司或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文案写作等具体操作流程,使学生全程了解广告业务活动,对广告设备、市场需求、就业信息等有更直接的了解和掌握,在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广告策划与创意等方面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四)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资格证考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我院积极组织广告学专业大三、大四学生参加全国、省级专业赛事,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师资格证考试。目前主要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时报广告金犊奖”“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专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效果,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参加大赛获取的成绩也是可喜的,先后获得甘肃省第四届青年设计艺术展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甘肃赛区获得平面类作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广告策划类获三等奖1项,公益平面类获二等奖1项等,共计16项,获甘肃省高校总奖项第三。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甘肃赛区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赛区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甘肃赛区二等奖14项,三等奖5项。第11届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优秀奖2项及“最佳组织院校”称号。我院还与Adobe、ATC授权中心的中国核心合作伙伴ACAA教育集团共建艺术系专业技能认证中心,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有4名学生获取ACAA数字艺术设计师资格证书。另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通过大学生辩论赛、戏剧节、国学经典朗诵、创意大赛、作品展以及各种协会的活动,与课内实训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革考核制度,引导学生重视创新实践技能的培养 针对独立学院“双师型”队伍的薄弱,我院采用“请进来,引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育力度,聘请其它高校广告专业优秀教师和资深广告从业人士来校任教,充实师资队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改革考核制度,课程考试中适当加大主观题和实践环节的比例,减少传统闭卷考试的概念记忆题,采用多种方法完成专业课的考试,如实践操作,学期论文、调研报告、策划方案等。考试过程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共社交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考查。学生作品在大赛中获奖的或被广告公司采用的均可计算一定的学分,作为专业课考核的补充,以此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避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需要合理分配二者的比例 广告学专业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模糊淡化,几乎每门课程基本上都兼有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二者缺一不可,但在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可能会产生冲突。实践教学必须贯穿于整体课程体系中考虑,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让实践项目成为课堂理论知识的延伸,彼此相辅相成,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进度,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缺乏具备专业背景和实战经验的教师,需要努力打造“双师型”队伍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广告专业大多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与广告业界缺乏沟通,过于强调纯理论的传授,教学方式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教学内容依赖于教师的知识水平,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导致实践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独立学院可采用引进、培育、兼职等多种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学历、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育自有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去名校进修深造;聘请知名广告公司从业人员来校兼职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三)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的管理往往比较松散,缺乏严格的限定,没有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来统筹管理实践教学事务,对实践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以及教学过程管理尚未有统一标准。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具体要落实管理制度,强化实践教学实施的责任,从实践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践教学用书、实纲、实验教程、毕业设计、实践课程考核实施细则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监控。 总之,独立学院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广告专业应用型人才,必然要不断完善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达到有机的统一,切实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地与市场和广告行业对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路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积极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岗培养”教学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探索和实践如何培养适合广告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广告设计专业是一门发展较早并极具代表性、象征性、凝聚性的艺术类专业。市场经济引发了社会变革,思想解放使沿海地区较早开始了平面设计实践。因应市场需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开设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自2011年起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起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使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教育部相关文件指明了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根据文件精神,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行业所必须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能从事平面广告素材的创意、素材收集、制作及输出、影视广告作品的创意制作、网页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以及广告活动的策划等工作,具有广告行业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广告设计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可以说,实践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综合技能,职业道德精神的最佳途径。广告行业发展迅猛,变化惊人,而目前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多是按照传统的教材进行讲述,教材很少更新,学生掌握的是过时的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掌握的相关广告技能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不能真正凸显其广告学的应用性,如广告设计专业中的广告创意设计,广告媒体分析等实践内容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而高职院校中对于此类实践教学内容一般是让学生自由实践,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相关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参与性,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轨,无法满足市场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急迫需要改革。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是通过校企合作,达成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开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是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以社会对广告设计岗位的实际需求为问题导向,吸取国内外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专家及相关企业的调研,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反复的研讨和论证。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任课老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来自广告企业的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师父”直接将技能技术传授给“徒弟”,是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的一种最有效的传授技能的方式。“现代学徒制”是目前职业院校校企深度融合的一种表现,是产学教结合的新形式。企业和学校是校企联合培养现代学徒的具体实施部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联合企业师傅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培养人才,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我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广告设计专业提升及技术进步的需要,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积极开展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调研,聘请业界广告大师和企业负责人与专业教师进行深入探讨,最终确定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广告设计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通过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实行半工半读,既开展了系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又进行了广告设计技能实践训练,从而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具体举措包括: 1.构建了大师引领,能手授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有质量的保证。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强化师资队伍,使“现代学徒制”真正发挥有效性的举措包括:(1)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到职业学校做“兼职教师”;(2)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考察、挂职锻炼。企业可以对“兼职教师”的选聘、指导等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荣誉激励。从企业单位聘请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和充实兼职教师队伍。 在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上,广告设计专业的外聘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聘来自广告设计企业的“能工巧匠”,还有一部分则由广告大师们组成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针对科班出身的教师技能水平弱和来自企业的教师理论水平弱的特点,实行导师制和集体备课制等方法,并通过教师间的互学互帮、取长补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培养教学所需的“双师型”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的这些能手、技师们,他们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因此学院通过公开招聘和选拔,加强对他们培训和指导,着重发挥他们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 2.进行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改革 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是体现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国外企业大多参与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具体举措包括:(1)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把企业引入学校,把岗位引入课堂。学生在入学时,首先到企业去了解企业环境,了解企业现在及将来所需要的专业技能;(2)学生到了二年级下学期,由企业派专人根据企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并且让学生经常参与企业提出个案的设计、点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保持学生与社会、企业的接触,确定学习方向。(3)学生到了三年级,校方和企业方应该要求学生以一个准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企业的设计开发工作,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3.搭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 我们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搭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通过技能教学平台实现工学结合、实岗培养;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采取半工半读、边学边做。实训项目结合市场需求,按照生产实际、按照学生未来岗位的任务编制训练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训练,通过实训完成一个个产品并推向市场,达到了学生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这种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锻炼能力、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了职业能力。 4.建设了一批满足专业实践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已建成广告设计实训室、手绘实训室、摄影影棚实训室等,为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近年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重点打造建设了贩卖创意工作室,满足了学生的生产实践性需求,有力支撑起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需要。 校外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与一批业界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陆续与广州博铭商务有限公司、广州唐人记品牌设计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广州与华组品牌有限公司等签署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基地能满足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也为不定期的一些专业实训要求提供保障。 5.完善了适用于“现代学徒制”评价机制 在专业整体评价中,引入同行评价、企业评价及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机制。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多次活动及会议,与兄弟院校交流,获取同行评价及意见。通过顶岗实习系统的学生完成情况,以及企业所填写的顶岗实习反馈表,了解实习生的实习状况及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评价。通过收集毕业生资料,提供给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调查,获得第三方机构评价报告,教学团队对评价报告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通过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和专业评价体系,使专业发展与时俱进,保证人才培养符合时代需求。 结语 经过四年的的持续实践,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通过设计工作室、创业公司积极参与实际项目,共完成各类项目50余项。通过这些实际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根据麦可思调查报告显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工资均高于学院设计类其他专业,毕业生已在各大4A设计公司担任设计总监或自行创业。事实证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基本成熟定型。并产出了丰硕的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教改探讨 包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专业性非常强的艺术设计课程,在现当代市场化经济条件下,培养出适应市场化社会化需求的优秀合格人才正是这门课程的宗旨目标。文章就广告设计专业中的包装设计课程,结合课堂的教学实践,从而对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广告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现代广告信息传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现代商品广告的信息传播主要就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的。如: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符号。当对某商品进行广告信息宣传时,就会通过这些视觉元素符号对其商品进行必要的外观包装设计,并结合市场环境调研、消费心理定位、编排、印刷等等诸多方面的条件参考,从而才能为这一产品的成功宣传打好基础,这就是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正是包装设计课程的市场化与实用性。 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收集分析 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开始,在学生们掌握了必要的包装设计的发展、概述等基础知识后,本着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的原则,要求学生调研,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包装设计的收集分析。让他们作为包装设计的设计学习者,同时又作为市场的消费者,带着这种双重角色的身份,对市场中的商品形象,进行分析、思考、归纳。在调研总结阶段,要求同学们把调研的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ppt的方式在课堂上分别进行展示,教师在全部展示完后再进行总结。这样既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了很好课堂上的互动;而且同时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的学习,学习调研观察的视角和调研资源的共享。 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视觉元素创意设计 在现代的商场中,包装已经成为“无声的推销员”,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销售,视觉形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此商品品牌的形象价值和产品的销售,所以,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对包装设计的基础视觉元素形象设计的把握学习,开发学生在此类形象上的创意性设计思维,也就成为了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又一探讨要点。 首先要探讨到的包装基础视觉元素就是标志,标志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符号,在我们现代市场化的经济社会中,它已成为一种浓缩的形象语言,成为产品、品牌或企业的精神象征,消费者也逐步习惯了“认牌购货”的消费行为模式。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学生们可以结合广告设计专业中的另一课程VI设计中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等知识,本着不脱离企业理念、文化的宗旨,制作出简洁明了、内涵丰富、易识易记、与众不同、创意性强、并能促进产品终端销售的包装品牌logo。 其次,图形创意设计也是包装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创作部分。包装设计中的图形,意在创造能够迅速传达有效产品信息,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促进所包装商品的销售。她是广告设计专业进行视觉传达的最主要部分,是传递视觉信息不可或缺的焦点。包装设计课程图形实践练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产品的形象,标志的形象,消费者的形象,卡通、借喻、字体变化、辅助装饰等形象展开创意构思,制作图形,从而能够在瞬间向消费者准确传达出产品的购买信息。 第三,包装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又称为文字形象设计,它和图形是包装信息传达的主要两大媒介,只是,字体文字的传达效果没有图形更直接快捷,但字体文字的图意传达比图形更加准确明了,并且在包装设计中,又赋予了字体文字特殊的功能,图形可有可无,可虚可实,可以变化,而字体文字是必需的传达促销的信息。因此,学生们在包装设计的字体文字创意练习中,需要把握字体文字设计要符合产品包装的属性,注意寻找字体笔画之间的关联,提炼出简练的形与笔画,并注意把握整体性和统一性。 最后,要介绍的是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视觉元素――色彩。人在观察或者购买商品时的惯性是“远看颜色,近看形”。也就是说,一个产品首先能不能先把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很大程度是色彩起到的作用,这也正是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能否在玲琅满目的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并且清楚象征着商品内容的易识别性。 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现代新理念设计。产品的包装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从而达到刺激消费者,促进消费的作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化经济环境下,如何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无非就是把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而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商品的种类繁多,消费者的眼睛也已到了应接不暇的地步,或者已产生了视觉疲劳。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个“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某一特色商品,自然而然的就把这些目标受众的眼睛给吸引过来了。因此,这些也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包装构思创作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以自己作为设计者和购买者的双重身份来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在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等设计上,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当然,本着绿色环保设计的宗旨,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包装设计的绿色包装理念也成为了我们包装设计课程中教学重点。 总之,在广告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教改中,学生们对当今社会的市场包装设计的调研收集分析,对包装设计视觉元素的创意设计,和对包装设计人性化设计的新理念掌握,成为包装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要,培养出更加适应多元化市场发展的包装设计人才还需要更多创意理念的补充,这些理念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地更新中。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赵静静(1985-),女,硕士,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设置 【摘 要】分析高职广告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以及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相应的知识要求,从建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判断矩阵与权重计算、广告专业知识能力与相关课程的权重及课时分配三方面阐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设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高职 广告专业 课程设置 广告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广告专业是为适应我国广告市场高速发展需要,培养掌握现代广告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广告设计与制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广告业务、策划、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在广告公司、企业和媒介广告部门等广告行业基层技术岗位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开设的应用技术型专业。根据自身办学传统与专业特色优势,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告专业侧重培养平面设计类广告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该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一纲领性文件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就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探索,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高职广告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是高职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经过市场调研与专家讨论,可以认为高职广告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一是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艺术修养;二是良好的市场感觉和领悟力,良好的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三是较强的广告创意能力,熟练运用图形图像传达商业信息的方法手段;四是较强的动手能力,熟练操作电脑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技能;五是较强的广告作品创意说明推介能力。 二、高职广告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相应的知识要求 经过对广告市场的调研、广告公司的用人调研、已毕业学生的回访和专家讨论,按照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的要求,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将广告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分解为电脑运用知识能力、广告专业知识能力、视觉艺术表现知识能力、经营与管理知识能力、社会文化与沟通知识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知识能力,并分别提出相应的知识要求。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设置 由于高职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多元素构成的,较为复杂且定量数据较少,因而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且以定性为主的方法来进行课程设置分析更为简便,并能使课程设置更趋科学和合理。著名运筹学家、美国学者T.L.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被公认为“能紧密地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推理相联系,并将决策者的经验及其推理过程给予量化描述,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可行性”,“适用于解决结构较复杂、决策准则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因此,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尝试运用该方法来确定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的设置,即通过建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元素权重等几个实施步骤来计算并确定课程及其课时的权重。 (一)建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将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即各知识能力为第一层次,各知识能力分别对应的课程为第二层次。这些不同层次的元素从上到下形成一个递阶层次结构(见图1)。 (二)建立判断矩阵与权重计算 层次分析法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来建立判断矩阵。作为约束条件的上层元素与其对应的下层元素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即构成判断矩阵。在进行两两比较时,通过确定相对重要性的统一标准,来保证构成判断矩阵元素的一致性。运用T.L.Saaty教授的1-9比较尺度和成对比较法,邀请专家对各知识能力及其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建立成对判断矩阵,然后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各课程的权重。由于专家对一些同一层级下的几门课程的重要性做出了完全相同的判断,这些课程的权重自然是相同的,因此下面只列出专家认为同一层级下课程的重要性不相同的其他课程的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2、表3、表4、表5)。表中CR值小于0.10时,说明该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权重分配合理。 (三)广告专业知识能力与相关课程的权重及课时分配 经过对以上一级及二级各指标权重的计算汇总,得到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设置各指标的权重。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和本校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要求,除全校性公共课和学校统一安排的实践类课程以外,广告专业的总课时(包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时)共计1320课时,而且专业选修课程的课时按专业必修课程的50%折算来计算。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课时比例,以及每16课时计1学分的要求,经与专家讨论,将电脑运用知识能力、广告专业知识能力和视觉艺术表现知识能力等类别的相关课程认定为专业必修课程,经营与管理知识能力、社会文化与沟通知识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知识能力等类别的相关课程认定为专业选修课程。同时,为方便计算学分,将一级指标的课时数根据权重计算得出的课时数稍做调整。最终的课程设置与各课程课时数见表6。 四、结语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职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达到专业知识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实践中,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进行设置后,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促进了学生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的形成,满足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程设置值得借鉴。
浅谈无线通信工程的作用:嵌入式短程无线通信工程系统硬件设计 摘要:在医疗、工业、智能建筑、消费电子等领域,短程无线通信工程设备设备应用日益广泛,并呈现强的增长势头。本文较为详细地从元器件选择、原理图设计、PCB板设计、接口吸系统传输距离等方面介绍嵌入式短程无线通信工程系统硬件设计。 关键词:短程无线通信工程 MAX1472 MAX1473 接口 通信距离 引言 在短程无线通信工程系统中,常见的有基于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blueTooth)、HomeRF及欧洲的HiperLAN(高性能无线局域网)。但其硬件设计、接口方式、通信协议及软件堆栈复杂,需专门的开发系统,开发成本高、周期长,最终产品成本也高。因此,这些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相反,普通RF产品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加之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成熟,功能简单、携带方便,使得其在嵌入式短程无线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医疗、工业、智能建筑、消费电子等领域。这些产品一般均工作在无执照(Unlicensed)无线接入频段,如出一辙15/433/868/915MHz频段。本文讨论的嵌入式短程无线通信系统,一般包括无线射频RF前端、微控制器(MCU)、I/O接口电路及其它外围设备等。 1 元器件选择 (1)微控制器的选择 嵌入式系统选择处理器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器性能,所支持的开发工具,所支持的操作系统,过去的开发经验,处理器成本、功耗、代码兼容性及算法复杂性等。 (2) 射频芯片的选择 通常,射频芯片的功能框图如图形卡所示。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无线收发芯片的集成度、性能都大幅度提供,芯片性能也各有特色。因而,无线收发芯片的选择在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选择可以减小开发难度、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目前,生产此类芯片的厂家主要有Nordic、XEMICS、Chipcon、TI、Maxim等。选择无线收发芯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功耗、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传输速度、从待机模式到工作模式的唤醒时间、收发芯片所需的外围元件数量、芯片成本等;同时还须注意当地的无线电管理规定。 (3) 分立元件的选择 所有的RF芯片制造商都在努力提高芯片的集成度但仍然有一些元件很难或者根本无法集成到芯片中去。常将这些分立元件安放在芯片外部,如晶振、PLL环路滤波器、VCO的电感等。在射频电路中,电磁波的波长已可以与分立元件的尺寸相比拟,普通应用于DC和低频集总参数系统的基尔霍夫类型的电流、电压定律已不再适用,须考虑这些分立元件的高频特性及其分布参数。因此,在详细设计时,应多参考所选用芯片资料及相关元件的数据手册。 2 系统原理图设计 嵌入式短程无线通信系统硬件的关键在于其射频电路。这里采用Maxim公司的MAX1472和MAX1473芯片进行射频电路设计。图2是发射器射频电路,图3是接收器射频电路。 MAX1472是一微型3mm×3mm的引脚SOT-23封装的VHF/UHF基于锁相环ASK发射机。当工作电压降至2.1V的脱离节锂电池工作,待机模式时仅耗电100nA。在发射过程中,MAX1472发射功率为-10dBm~+10dBm。工作电压3.3V;发射功率+10dbm时,工作电流仅9.1mA。最高数据速率达100kbps。 MAX1473是一个300~450MHz,采用28引脚,SSOP封装的超外差ASK接收机;具有-114dBm的高灵敏度,高于50dB的用户可选择中心频率镜像抑制并可选择3.3V或5V电源工作电压。在关断模式下电流低于1.5mA,接收时电流为5.2mA;数据速率达100kbps;从关断模式到有效数据输出的过渡时间小于250μs 。 MAX1473包含一个一级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在射频输入信号功率大于-57dBm时,可降低低哭声放大器(LNA)35dB的增益。接收机使用带有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10.7MHz中频滤波器,内置片上集成的锁相环与VCO、基带数据恢复电路。 在原理图设计时,为提高系统的灵敏度,要特别注意天线、低哭声放大器(LNA)和晶振的适配,如图3中标有1、2、3的三处。 3 PCB板设计 高频信号很容易由于幅射而产生干扰,导致振铃(ringing)、反射(reflection)串扰(crosstalk)等;而RF电路对此又特别敏感,因此在PCB板设计时,必须加以重视。为此电源设计时,应在条件许可下采用多层板,提供专用的电源层和地线层。如采用电源总线方式,应尽可能地加粗电源线和地线;尽量减少板上的通孔(包括插件元件的引脚、过孔等);多增加一些地线;分开模拟电源与数字电源;隔离敏感元件;在信号线边上可放置电源线,以最小化信号环路面积,减少环路数量。传输互布线应尽量满足以下规则:避免传输线阻抗不连续(阻抗不连续点是传输先突变点,如直拐角、过孔等,它将产生信号的反射。为此,布线时应避免走线的直拐角,可采用45°角或弧线走线,尽可能地少用孔);不要用桩线。其次,要减少串扰。串扰是信号间产生的耦合,分容性串扰和感性串扰两种,通常感性串扰远大于容性串扰。串扰可通过一些简单的办法抑制:①由于容性串扰和感性串扰的大小随负载阻抗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应对串扰引起的干扰敏感信号进行适当的端接。②增大信号线间的距离,以减小容性串扰。③为减小容性串扰,可在相邻信号线间插入1根地线;但须注意,此地线每1/4波长要接入线层。④对感性串扰,应尽量减小环路面积,如允许,应消除次环路。⑤避免信号共用回路。最后,随着电路速度的提高,电磁干扰(EMI)越发严重,还须减小EMI。减小EMI的途径通常有:屏蔽、滤波、消除电流环路和尽量降低器件速度。滤波通常有三种选择:去耦电容、EMI滤波器、磁性元件。最常见的是去耦电容,去耦电容用于电源线路滤波。通常在电源接入电路板处放置一个1μF~10μF的去耦电容,以滤除低频噪声;在板上每个源器件的电源引脚处放置0.01μF~0.1μF的去耦电容,以滤除高频噪声。对去耦电容,要注意其放置位置。 4 RF芯片与MCU接口 通过RF芯片实现数据传输。接收端MCU采集RF芯片输出信号通常有三种办法:重复采样(over sampling)、脉冲边沿检测(edge detection)、使用MCU的通用串行通信口(UART)。 重复采样时,用一个三倍于比特率的速率对RF芯 片输出信号复复采样,采用采样加权表。对噪音有抑制作用的,适合适应于距离要求较长、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但时序要求严格,软件实现时较为复杂。RF芯片与MCU接口可采用MCU的输入输出口。脉冲边沿检测使用数字信号脉冲实现同步,用RF芯片输出信号作为MCU的中断请求信号。中断程序计算每一比特的采样时间,可处理各种速率的数据流;但每比特仅采样一次,对噪音较敏感,实现算法比重复采样方式更复杂。RF芯片与MCU接口可采用MCU的中断系统及输入输出口。 为简化设计,可使用MCU的通用串行通信接口(UART)。UART对噪声较敏感,但可在软件设计中加以解决,因此通常采用这种接口形式。 5 系统传输距离 (1) 无线通信距离计算 这里给出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是理想传播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 Los=32.44+20lgd+20lgf Los—传播损耗,单位dB;d—距离,单位km;f—工作频率,单位MHz。 如一个工作频率为433。92MHz,发射功率为+10dBm(10mW),接收灵敏度为-105dBm的系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距离:①由发射功率+10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得Los=115dB。②由Los、f计算得出d=31km。 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距离,实际应用中会低于该值。这是因为无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述损耗的参考值计入上式中,即可计算出近似通信距离。假定大气、遮挡等造成的损耗为25dB,可以计算得出通信距离为:d=1.7km。 图3 (2) 增加无线通信距离 在工作频率固定的情况下,影响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接收/发射天线增益、传播损耗、接收机灵敏度等。对设计者而言,有的因素是无法选择、改变的,如传播损耗、多径损耗、路径损耗、周围环境吸收等;而有的因素是设计者可以控制的,如发射功率、接收/发射天线增益、接收机灵敏度等。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为增加传输距离,设计者常会想到增加发射功率。但增加发射功率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如:由于功率放大器的转换效率低,增加发射功率会大大增加系统的功耗,这对嵌入式系统来说是很不利的;加大发射功率会产生较大的谐波干扰和噪声,并对通信信道产生其它影响,有时反而会影响通信距离。因此,在嵌入式系统中并不提倡采用增加发射功率的办法来增加传输距离。增加传输距离的比较好的办法是,增加接收/发射天线增益一般是选用高增益天线。采用高增益天线具有集成天线、体积小、成本低,实现简单,无需增加额外功耗和元器件等优点。 结语 对一完整的无线系统而言,还有天线设计、MCU及外围电路设计等。此外,由于射频链路的可靠性、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e)等都比常规有线系统高几个数量级,因此,嵌入式短程无线通信系统一定要加强系统测试,特别是系统误码率(BER)的测试。要把赞成过多误码的背景哭声点找出来,提高系统的性能。限于篇幅,本文不过夜此类问题。 浅谈无线通信工程的作用:无线通信工程维护过程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之时,无线通信也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在当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逐渐的渗透至人民生活各方面中,并且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地作用。本文主要对无线通信工程和维护的研究方式与分析过程进行分析,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无线通信工程;维护方法;过程分析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工程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无论是在卫星通信及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通信方面,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下面就对无线通信工程的特点进行入手,阐述了其维护方法。 一、无线通信工程的特点 无线通信工程的特征表现:涉及范围广、实用性较强和技术含量较高,所涉及到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数字通信和IT行业方面。无线通信工程主要有下面几点的特点:第一,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较快。在科学经济不断发展情况之下,无线通信工程发展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从WLAN技术WIMAX技术,从移动3g技术移动4g技术,从技术推出到网络和设备更新速度快。第二,人员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无线通信设施设备已实现了精密化与高端化,在安装及测试、维护等过程中,需要配套专用的设备,并且要求了操作人员具有更高层次的技术操作能力。第三,工作协调程度要求高。通信网络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整个网络的多学科以及专业特点,在整个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求了在无线通信网络建设、网络运营、网络维护、网络升级等环节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协调,进而有效的保证整个通信网络建设有效进行。第四,环境要求更高。无线网络通信项目中对温度、湿度、防火、节能等是强制性的要求,对通信工程的建设环境要求较高。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 1、从阶段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下面四种:移动通信第三代3G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蓝牙技术、宽带无线技术的新产物-WIMAX。移动通信3G技术已发展较为成熟,并且日益向全球化发展。然而我国是根据相关的数据为用户提供3G网络服务的运营商已经超过了多半部分。固定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技术优势是非常独特的。大量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有点不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方法更加灵活,其建设速度上也远远快于其他访问技术。不过它仍然有一部分不好的地方,其中大量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标准并不统一就是最大的缺陷。普遍的四个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别是:LMDS、MMDS、红外通信和卫星宽带接入技术。然而蓝牙技术体现了利用所有的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最高技术水平,并且是全球语言通信和无线数据的规范,以及在成本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还从基础上给一些移动终端或相关的设备提供相应的一些固定的终端访问。超宽屏技术在某些领域方面也被称为超宽带技术。此技术是运营商的无线传播技术,也就是技术已经改变了数据的传输方式,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取代了原来的正弦载波。超宽屏技术相对较低的发射功率谱密度,被其他低设备系统的在容量上有一定程度的简化,取向能力及其精度非常高,而且通常不觉得信道的衰落和许多其他方面的优势。 2、无线通信的维护 在社会和科学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无线通讯技术也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参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线通信的维护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为无线通讯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保障。通信在无线通信网络是核心,维护无线通信在最后的分析是通信网络的维护。在目前我国通信网络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并使用安全通信网络的维护,维护工作必须从建立通信线路传输的信息在整个过程中逐渐渗透到各个方面。对一些非法入侵的,我们将使用无线通讯进行拦截维护工作等措施,而且对用户进行注册立账,用密码来识别身份的用户权限对系统进一步的分类。如果身份验证访问限制的用户将会在这个过程中暂停链接服务器访问的地址,从而达到无线通信维护的影响。 三、通信网络的维护的具体技术 1、防火墙技术。在通讯网络中,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就是防火墙。它为内部网和外部网、专用网和公共网之间的一个良好的信息维护,它不但在通信网络安全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且还是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保障。这样有效的建立内部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个屏障,并且阻止外部网络的不良入侵。 2、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虽然能阻止外来的进攻,但是却不能良好的维护内部的进攻。然而入侵检测主要是指“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方法盗取重要的信息,从中获取暴利。入侵检测就是检测和响应计算机误用的学科,其作用包括威慑、检测、响应、损失情况评估、攻击预测和起诉支持。 3、网络加密技术。通信网络安全的中心枢纽就是网络加密技术,就是为了预防网络信息被人拦截货盗取,在网络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加密技术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对数据传输的机密性有很大的提高,而且还加强了信息的完整性。 4、身份认证技术。它不但能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而且还能确保信息的不可抵赖性和可控性,所以身份认证技术相对而言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5、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是对相应的信息扫描出不完整的数据,通过扫描对指定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的检测,它也是一种发现可以利用的漏洞的安全检测行为。 四、市无线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在无线通信行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整个通信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通信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占有重要的市场经济份额。所以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无线通信工程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通信工程的发展未来是利用高速无线宽带网络技术和云技术实现无线网络的发展战略。为了满足人们对网络通信的需求服务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利用通信工程技术。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导航服务的网络交易、互动娱乐、远程医疗以及远程教育等。在2013年底4G移动牌照的发放,为将来新一轮的移动通信建设创造了更高的领域,许多新型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城市无线通信网络的信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城市无线通信项目将呈现的趋势如下: 4.1网络更加融合 由于目前无线网络技术的种类繁多,因此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建立一个新的无线网络需要巨大的资本投资,承担一定的技术风险,所以不同的网络连接,通过城市网络发展的趋势。网络集成包括核心网络的集成、网络集成和融合终端的访问等等。 4.2网络的安全性 有线网络比无线网络更加安全,无线网络和容易就暴露相关的信信信息,很容易就被犯罪分子盗取,给人们带来经济或生活上的损失。同时随着网络不断出现安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保障信息的隐私和安全性的通信技术将被更广泛的应用,比如WAP安全技术、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各种加密技术、签名和认证及密钥管理等技术。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无线通信业日益壮大成熟了,同时网络安全工作时放手和进攻之间的博弈,给人们生活上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为更够顺利的工作开展奠定得了坚实的基础。及时和精确的审视自己信息化工作的弱点,审视自己信息平台上的漏洞和问题,让它在这场信息安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才能有效地保障社会安定的秩序。 作者:张剑雄 单位:广东晟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浅谈无线通信工程的作用:谷歌地球在无线通信工程测量的运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谷歌地球在无线通信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不仅提升工作水平,还能发挥其较大意义。基于此,武陟县第一中学针对谷歌地区的具体特点,研究谷歌地球在无线通信工程测量中的主要应用,从而为相关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无线;通信工程;测量;谷歌地球 由于无线通信工程在实际工作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测量的结果并不准确。所以,需要研究新的测量手段,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谷歌地球得深化不仅形成的功能更为完善,利用的形式也更为多样,从而在较短时间内为测量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谷歌地球 谷歌地球是一种虚拟地球仪软件,能够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卫星照片以及航空照相的结合将相关数据还原到虚拟的地球仪上,从而形成一种虚拟的实景地球。谷歌地球在各个领域都得到较大利用,特别在考古、地址勘探中获得较大成果。在对其实际应用期间,谷歌地球不仅来源的数据多样,还能促进航拍与卫星图像的有效结合。谷歌地球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实物性以及免费的特点,全天候主要是谷歌地球能够不受时间的限制,随着数据的不断更新,也会符合地球的实际变化情况。而且,谷歌地球还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利用多种方式能够展示出景貌,将其应用到无线通信工程测量中,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无线通信工程测量中谷歌地球的运用 2.1测量定位 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际测量的工作进行分析。在对其测量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为定位,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促进后期测量的准确性。谷歌地球对全球经纬度进行可相关的数据分析,因此,在经纬度准确下,可以将经纬度输入到谷歌地球中,并对其检索。其中,如果检索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就可以将经纬度作为的工程测量的基本节点;如果检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相关的测量人员就要根据检索的结果对经纬度进行适当调整,并对节点进行重新定位。利用谷歌地球对测量节点进行定位,在软件正确运行下,能够促进数据测量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利用谷歌地球在对其测量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就能完成测量工作的准确性,为测量工作人员节省更多时间,从而提升实际的工作效率。在实际测量期间,需要对经纬度进行选定,并利用谷歌地球找出相应的虚拟图像,这样,不仅能促进工程测量活动的全面性,还能实现较强的控制能力。 2.2快速调整 通信天线能够对谷歌地球的调整进行快速调整,在确定测量节点后,需要明确出实际的测量路径。一般情况下,在建立测量结果下,要按照两个节点进行分类,并在两个测量节点之间形成相关的路径。利用谷歌地球能够对测量节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并消除一些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的不必要影响,这样才能为实际的操作情况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然后,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将一些干扰因素排除掉,能够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在该情况下,主要是在两点之间形成一定反应,并保证测量的结果与真实数据具有较大联系。利用无线通信对工程进行测量期间,一般都会受到信号、网络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制定出合适的测量方案才能完成工程测量工作。并且,还要利用相关方式对天线对端进行积极调整,这样不仅能保证通信设备的相互接收和传输,还能对天线进行准确调整,以使信号的强大达到最大。 2.3统计分析 根据测量定位以及快速调整,能够对无线信号通道准确确定。在谷歌地球应用基础上,可以对于通信通道进行有效评估,不仅能够明确出通信的质量和水平,还能采用测量数据图表实现合理的设计工作。统计分析是无线通信工程测量工作中的主要环节,它能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合理评价,并使测量数据能够准确发挥出来。利用谷歌地球实现测量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在工程测量工作中发挥其较为有利的作用。在具体实施期间,首先,要将测量的节点记录下来,并对其中存在的数据、图像进行整合、处理,然后将各个数据实现融合,从而为路径的选择奠定有力基础。在一定条件下,还要谷歌地球上标出测量节点的位置,这样才能标出测量路径。然后,在工程测量工作中,要按照一定流程将检测的数据、原始数据分析出来,并促进数据具有一定的价值。最后,在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后,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保存到相关日志中去,保证能够为以后的分析提供有力依据。 3总结 近几年,将谷歌地球应用到无线通信工程测量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工作质量,还提升了工作效率。所以,各行各界的工作人员加强了对测量工作、谷歌地球的积极研究,并促进了谷歌地球在无线通信工程测量中的有效应用,从而发挥其较大价值。 作者:王矿岩 单位:武陟县第一中学 浅谈无线通信工程的作用:无线通信工程实施和维护的研究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变革的速度也很快,信息传递更加具有便捷性,从而对,k4t3的生活影响较大。但是,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之时,通信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通信工程施工过程变得更复杂,难度也会增加不少。本文首先阐述了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对无线基站工程的实施与维护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无线通信工程;S护研究 前言 在3G牌照发放之后,我国有几家移动业务经营商就开始加快3G基站建设的步伐。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无线基站网点迅速遍及各大省市。基站建设工程的大规模开展,给经营商的无线基站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 在社会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也很快。无线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无线通信的维护,也需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如此才能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提高。众所周知,在无线通信中,通讯网络是非常关键的,对其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通信网络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使通信网络产生的风险最小,就要大力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因此,对于维护工作人员而言,要将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对于非法入侵,要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另外,在无线通信的维护中,可使用一些防卫措施:要对用户进行注册立账,通过用户的密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鉴别,进而实现网络系统的权限进一步分级。用户一旦在经过身份鉴别后受到限制,那么其网络连接服务就此而中止。 2.无线基站工程实施 在采购物资时,要根据合同的标准妥善执行。依据书面指令与说明书对运输机的存储进行控制。在对物资进行检查时,要逐一检查好装箱单,只有在核实了货物没有问题之后才可签字。 在安装无线基站工程的硬件的时候,可按下面步骤进行:首先,在安装机柜之前,可在标记号的位置运用冲击钻,配合图纸进行打孔操作,在打孔完成之后,将孔内灰尘除掉,最后将机柜用膨胀螺丝紧固。其次,在对地线和电源线进行安装之时,注意地线和电源线的电压的不同,前者为0V,后者为48V。电源线的连接方法是:一端跟BTS机柜电源线线柱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跟电源柜接线排连接在一起。地线的连接方法是:两端分别跟机柜连接保护、室内保护地排连接在一起。再次,在不放告警采集线之前,先对BTS机柜与安装位置的距离进行仔细观察,在布线时,可遵循美观原则,安装PVC走线槽。避免信号干扰等问题的出现,传输线跟强信号电缆、交流直流电源线仪器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第四步,安装天馈系统,若安装于室外,施工人员配备应急药包、安全保险、安全帽,并选择晴朗的白天进行安装。安全处理可能滑落的器具,为向现场行人进行提醒,应作出鲜艳标语,使其安全绕行,以防止造成人员伤害。安装天线时,天线应伸出铁塔平台一米以上,还应在避雷针有效保护范围内。注意一致天线的设计图纸、挂高、型号。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安装定向天线与全向天线。利用指南针,调整安装后的天线方位角度,将偏差控制在5度以内,最后将螺丝固定好。布放馈线时,切割馈线过程中,不能踩踏碾压以及小角度弯折。在确定了馈线长度后,进行切割前应预留四米左右,将相应的标签贴在切完后的中间及两端,这样可有效避免在进行排线时产生混淆。安装避雷系统,天线的避雷系统由避雷器、天线上端避雷针以及馈线接地夹组成。在室外应做好3次馈线接地工作,根据塔上及室外馈线的长短,将避雷接地夹的工作做好。第五步,检查安装质量,当安装完毕室外设备后,需要开展系统、全面的检查。具体有:是否保护好没有连接的接线头、告警线与电源的外皮安全与否、天线正前方二百米之内是否存在建筑物阻挡、塔与走线架及馈线是否存在摩擦情况、天线的角度与方位是否符合要求等等。第六步,调测基站,将安装调测文件以及调测工具准备就绪,将空开打开,各设备电压所与标准相符,可加点操作模块。进行单机测试,并对基站数据进行下载,基站的开通在下载成功后实现,机柜全部指示灯为绿色。 3.无线基站工程维护研究 对于无线基站工程的维护,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要每隔一段时间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洁保养。这是因为如果烟雾、油污等长时间累积在机械设备表面会使设备的通信质量下降,从而使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降低。当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对无线基站工程中的每一条线路进行检测,重点检查天线俯仰角度和天线有无老化现象以及定向站的方位问题。要预防线路长时间使用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的发生,在必要时,可把天线更换掉。再次,在对机房设备进行检修之时,要注意检修的计划性和预防性,充分把握蓄电池温度、空调、电源、传输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其中的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正确的认识。对于硬件设施与存在问题的基站硬件,要对其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4.小结 基站是借助移动通信交换中心,在移动电话终端进行信息传递的平台。公用移动通信基站也可称为是无线电台站的形式之一。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与通信技术相关的设备也需要跟上人们对通信的需求。通信工程越来越复杂,对无线基站的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对无线基站工程进行施工和维护之时,必须引起重视,从而确保通信工程质量。 浅谈无线通信工程的作用: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通信行业发展迅猛,为保证无线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能顺利进行,就必须将项目设计做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通信设计单位问的竞争越加激烈,因此,加强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将质量控制和管理做好,才能保障通信项目设计的质量,从而利于通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工程项目在具体设计中的质量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质量控制 前言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猛,通信事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突破。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运营商和通信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步的发生变化。运营商受到项目管理和资金等各方面压力,会不断提高通信要求,此外运营商对通信设计单位逐渐形成约束,不断提高了通信工程项目的整体设计要求。切实将通信设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做好,更利于科学合理地对通信工程进行设计,以达到运营商和通信设计单位实现双赢,不断促进通信事业的发展。 1.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随着用户的日渐增多,无线通信领域也在大幅度的增加,通信手段不断得以完善,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率也大幅提升。在此种大环境下,每年通信网络运营商都会对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建,并根据具体业务发展情况来对新的技术是否应用进行决定。无论是无线通信设计单位还是运营商都是从自身利益、角度、情况出发,期望和要求也会有一定差异。设计单位希望能有足够的设计时间,设计进度宽松,设计款项能及时到位,客户能够密切配合等等。而运营商希望在建设上能够见效快速,投入资金少,各方功能齐全,设计规范,设计项目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两者在不断磨合、妥协中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以利益为主的同时很容易造成质量问题的产生,所以,对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在质量管理上必须引起重视。当前质量管理在大型通信设计单位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在所设计的项目中,无论是工作流程还是工作内容都配备有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指导书,并将管理职能具体、细化到个人,各生产单位以及项目组均制定了相应质量计划,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不断对质量管理问题做进一步改进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质量管理工作做好部署和安排。 2.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质量问题 (1)质量管理案例 以某市3G无线通信工程设计为例,此项工程设计需要将设计时间控制在3个月之内,建设时间6个月之内。该3G无线通信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增设新的室外站点数103个,确保工程建设完成后能够将该市的农村地区全部覆盖。经由此项工程,达到覆盖率100%的3G无线网通信,从而进入真正的通信网络时代。因此,此项工程比较复杂,需要把握好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让项目经理将项目预先指导做好,不断加强与客户间的交流,从而编制出更好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在客户满意的情况下达到科学合理。项目组在具体质量管理上,需要将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对质量问题做有效的调查,强化策划管理,最终实现该项目最佳质量管理。 (2)质量问题 从当前的情况看,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阶段方面:①选点勘察阶段。此阶段处于设计之前,在这个阶段需要做好收集勘察资料工作,切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范的勘察,达到勘察Y果的合理化、实际化。但是在具体勘察过程中,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不负责,勘察资料不全面,以及在采购中出现遗漏等情况,从而导致项目设计方案上出现问题。②图纸设计阶段。进行图纸设计比较复杂,出现的问题也多样化,在格式方面图纸中的日期、字体、比例、站名等内容都必须正确。在对底图进行设计中,无论是底图比例、文字标注,还是机房的选择上,都需要特别注意。对设备图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工作量统计、设备配置、设备安装、设备容量计算、线路设计等都必须注意。对工艺图进行设计,机房预留、插座位置、装修等问题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此外,还需将线缆布放和路由图设计工作做好。③文本编制和概预算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文本编制工程中,特别要注意设计模板的套用、文档的格式、设计输入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概预算,需将概预算表格做好,表格中无论是格式还是内容都必须确保正确无误。另外,图纸在完成后,审核和监督部门需要切实做好自身所担负的责任,认真落实三级校审。 3.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善 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在进行选点勘察、图纸设计、三级校审等环节中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建立起系统、科学、有效的无线通信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对工程设计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降低工程设计的质量风险,有利于增强客户的信赖度和满意度。 3.1对选点勘察流程进行规范化 在选点勘察环节中,项目负责人必须要对勘察人员和勘察负责人进行确定,而项目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工程的具体地域范围、规模以及各专业间接口关系有比较详细的掌握和了解,对勘察进度要做到明确,并能及时同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定期向客户通报勘察的内容计划。与此同时,专业负责人需要对勘察项目内容进行确定,在进行勘察前必须将勘察基础资料准备好,具体包括了工程项目目标书、任务书、委托书、合同、勘察工具、仪表、地图等。勘察完毕后,勘察人员需要给客户汇报相关勘察结果,同时对一些重要资料做签名,用以表示勘察现场的确认。记录勘察的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勘察情况如实记录、正确填写,而且也需要进行签名用于备案。此外,工程勘察的相关资料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资料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对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3.2对图纸设计流程进行规范化 在无线通信工程设计中,勘察是进行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设计前,需要对勘察记录、照片等相关勘察资料做细致的对比和详细了解,以保证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设计人员在对工程整体进行设计和考虑中,头脑中要有清晰、明确的设计方案,而且设计的图层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布置和安排,保障设计内容的完整性和版面布局的合理性。此外,工程设计中所绘制的图纸需符合公司对图纸出版的要求,保障各图层在图面布局上合理、有序、整洁。图层比例、字体、符号等在选择时要合适、合理,图衔必须正确,字体、符号、栏目等必须与最新的模板保持一致。 4.结束语 当前通信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类新技术不断更新和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要求。无线通信工程设计项目中,质量管理直接决定了客户的满意程度和通信企业的发展命运。通信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才更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程论文 1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1.1集成自动控制 集成自动控制系统是我国机械自动化工程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而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就是保留原有的信息技术,然后加以修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机械自动化系统变得更加完善。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能将原有的信息技术和与生产相关的信息糅合起来,不仅使得机械工程中的集中工程得到了加强,还将为械工程的生产与发展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计算机技术是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而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集成自动美国控制系统得到了多方面工程制造的认可,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同时,集成自动控制系统也在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下得到了完善与提高。 1.2柔性自动控制系统 机械自动控制系统不能够保持原有的自动化成分,需要不断的更新研发与创造。而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就是新发展的一项自动技术,它不仅包含了其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性,能够自动化生产,还能够在生产中智能化。在机械工程不断发展的同时,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机械工程的发展与应用中,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将信息技术、现代化机械生产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设备进行结合,利用数控技术进行生产,这样的科学生产方式使得机械制造不断进步。 1.3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所谓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就是在人工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对机械工程中的任意一个过程进行模拟和控制,让机器变得人性化,让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作时能够与人的大脑相类似,能够收集数据和采集信息。智能自动控制系统有效的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工作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过程更易控制,还节省了人力,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科技技术会比现在更加发达,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经济水平也都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离不开机械工程,而自动控制系统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自动控制工程不断的更新发展,机械工程才能够不断的创新,变得越来越科技化,才能呢个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在自动控制系统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机械工程的应用中将实现先进的网络化发展,并通过网络的传播,迅速渗入到各个行业中。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注重的可持续性,无论多啊么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该更注重环保和节约。在生产自动化控制装置时,应该以环保为首要考虑,节约能源,这样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生产中最有力的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柔性化自动控制系统和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不仅能够给我国的机械工程行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机械工程,对我国机械工程的生产与发展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作者:郭华 单位:阿勒泰地区七六〇三台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自动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技术 一、自动控制系统下的汽车电子技术 1.1创新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 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和停车可靠性,多数汽车机械故障导致的事故是由制动系统引起的。据汽车安全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今众多交通事故中,由于制基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技术分析文/田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电工工业技术不断更新,汽车行业高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革新,这给汽车电子中的自动控制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让人们更好地掌握汽车电子、电工技术,以便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结合汽车电子的现状和当前汽车电子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对汽车电子技术的机遇与发展。。摘要动系统故障导致的高达45%。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停车可靠,对汽车制动系的工作靠可性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制动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在汽车领域内,一切都是以安全为前提,在此基础之上,对自动控制技术加以研究,能够在科学上加强安全性。 1.2汽车电子中的电子元件开发 汽车电子技术涉及到许多电子元件,每一个元件都有其相应的用处,有的甚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每一个电子元件都能够应用到位,如何开发创新新的电子元件,是汽车电子中的必修课。所谓的汽车电子一般是指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用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由于汽车上的电子元器件的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总线技术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网络化的设计,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 1.3发动机系统的改善 目前汽车发动机主流是汽油发动机,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来说,汽油发动机可以说是罪魁祸首,只有在抛弃汽油发动机的提前下,对发动机系统的进行创新和技术开发,才能让汽车电子的发展显得更加有意义。天然气汽车逐渐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汽车,发动机燃料主要采用压缩天然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一般的汽油发动机对比,一定限度地降低了碳氢以及一氧化碳的排放量。立足于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几乎没有排放任何颗粒物。目前,天然气发动机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由汽油机改装成双用燃料发动机,二是由柴油机改装成单燃料发动机。由此可知,当进气道处要实施天然气喷射时,将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降低了发动机充气效率;第二,平均有效压力出现降低;第三,动力性出现下降;第四,排放性能与原车水平保持一致。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天然气能源优势,不断完善稀燃技术、缸内直接喷射技术以及电控多点顺序喷射技术等新型的发动机控制技术,改善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 1.4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技术创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内,如3DMAX软件的运用,能够实现各种模型的创立,能够直观的反应于现实中,把相关图片、数据图以及视频分析穿插进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中。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在许多人开来是非常专业化的领域,导致其局限性,其实不然。在信息化的今天,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上网和网上媒体进行快速了解,通过网络,能够把无法形象讲述该专业领域内汽车器件结构的安装、线路的走向清晰地呈现出来,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日新月异,市场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的专研和创新,才能在汽车电子行业中立足,但也不能冒进,对于我过汽车电子而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只是一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可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作者:田荣 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探讨 摘要:污水处理是治理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缓解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其处理系统具有随机性与非线性特征,因此,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应设计配电系统,从而保证自动控制系统稳定运行。基于此,作者对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以供人员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人们用水量逐渐增大,产生的污水不仅严重影响自然环境,更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当前,由于污水量逐渐增多,原有的污水处理系统逐渐满足不了当前的污水处理需求,因此,利用现有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提升污水处理效率,是当前污水处理厂的首要研究目标,以此来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任务是将污水中部分有毒污染物质与水进行分离,同时将有毒的污染物质进行转化,得到无毒的物质,从而将水净化,充分利用资源。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分为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以及污泥处理五个阶段。在我国,常用的处理手段主要是过滤与混凝沉淀,并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节,当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格栅、沉砂、曝气、二次沉淀、生物过滤以及消毒排放。 2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要求与原则 在对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时,应严格遵循以下几点要求:首先,相关控制系统所涉及的电气设备应具备手动操作与自动操作两种形式,并且相关的系统运行状态与故障情况可以在终端监控系统显示;其次,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设定的具体数值与参数可以人为进行更改,方便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设置保密措施,保证只有管理人员才能对数值进行更改;最后,在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其系统本身应具备一定的监控能力,并对自身的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控,以保证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与此同时,在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还应遵循经济性、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以及实用性原则,以此来满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生产管理以及设备稳定运行对自动化控制的需求[1]。 3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 3.1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是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污水控制系统全过程。在污水处理控制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启停装置,以便于及时掌握系统的运行与故障。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其系统主要包括三条通讯链路、三个ET200M从站以及两套CPU412控制器,通过相关的监控软件,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污水处理厂所有设备监控,并提供生产报表和水质数据记录等功能,从而实现污水处理。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自动控制柜,其功能是按照PLC编写的程序运行。PLC控制系统硬件是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工业领域应用范围广泛,但在实际的设计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PLC的种类。PLC控制系统自身的信号输出是利用模拟量与数字量的形式进行输出,改变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模式,其系统主要由CPU模块、电源模块、输出模块、数字模块、通讯模块以及模拟量输入等组成,其工作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程序执行以及输出刷新,从而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3.2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是保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以此来使控制系统的操作指令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顺利执行,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两点:第一点,上位机的监控软件设计,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设计过程中,其各个步骤都需要在组态软件上完成,所以,相关的监控软件需要选择组态灵活、趋于人性化的界面以及功能较强的应用软件,以此来保证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工艺过程等得到有效的监控。监控系统在监控过程中,需要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所有工艺流程进行监控,基于此,在监控软件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将各部分的信息进行紧密的结合,以此来保证自动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当前,上位机监控软件主要分为三部分模块:第一部分,监控模块;第二部分,预测模块;第三部分,登录管理模块。第二点,PLC控制程序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应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自动控制系统为基础,根据相关工作原理,研究循环扫描和建立映像区,由程序确定映像区的大小,保证系统的所有输入点与输出点在映像区内存在相关的对应点,为控制系统提供外部信息。同时,将程序开发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并围绕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进行开发设计[2]。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基本要求的自动控制系统,并且注意控制系统的设计成本与后期维护支出等因素,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改善,以此来缓解环境污染现状。 作者:刘洋 李爽 单位:国电东北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沈水湾污水处理厂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电磁干扰问题分析 摘要: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热力站的安全运行,来自自动控制系统内外的各种电磁干扰是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大威胁。针对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在设计、施工和维护中容易被忽视的电磁干扰问题,从自动控制系统的受干扰源分析出发对干扰源进行分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以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的影响。主要对热力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电磁干扰;屏蔽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技术的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程度越来越高,大部分企业都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热力站也实现了电气化自动控制,在热力站内,循环泵、补水泵等动力设备不断地启停运行,自控设备和电气动力设备相互交叉,使得现场的电磁环境非常复杂,干扰严重,从而导致测量的数值误差较大或控制指令、通讯异常等影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因此,加强对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在设计中就要考虑如何避免和减少电磁干扰,并在施工调试的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合理布线,可靠接地,尽量减少强弱电的交叉耦合,减少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1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1.1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的简单介绍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主要设备有现场PLC控制器、现场总线、通讯设备、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电动调节阀、电子远程水表、循环泵和补水泵的变频控制柜等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自动控制系统受电磁干扰的主要影响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受电磁干扰的主要影响有: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产生较大偏差,数据传输过程引起数值的波动,PLC控制器受电磁干扰不能稳定工作发出错误指令,通讯不畅不能正常传输数据,执行机构(调节阀、变频器、电气控制柜)异常动作等。当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受到电磁干扰引起上述现象时,整个热力站将受到干扰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影响到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在现实控制中,如何减少和避免电磁干扰显得尤为重要。 2如何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 要想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就得弄清楚电磁干扰是如何产生的。从电磁干扰原理得知,构成电磁干扰必须有干扰源、干扰耦合的途径和受干扰设备三要素,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的技术就是围绕这三要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弄清了电磁干扰是怎样产生的,主要的干扰源又是什么,哪些设备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如何减少电磁干扰进入系统的途径,才能针对不同电磁干扰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问题。 2.1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电磁干扰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电磁干扰有强电设备循环泵、补水泵、变频器的启停、调速产生的电磁干扰对弱电设备传感器、PLC控制器、通讯设备、传输线路的辐射干扰,以及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等弱电设备之间的电磁相互传导干扰等。主要干扰源有电机、变频器、电动阀、传感器、PLC控制器等。 2.2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的方法和措施 2.2.1合理的空间布置及布线根据热力站的空间布局,合理安排设备的安装位置,综合考虑器件或设备的布置及布线,将强电设备间和弱电设备间分开布置在房间的两侧,强电电缆入地走地沟,弱电电缆架空走桥架,各自控设备间保持适当的距离,综合考虑场地空间大小和大型设备的布局,合理安排布置各设备的位置,尽可能地增大干扰源与受扰电路之间的距离。增大空间距离能有效地减弱电磁辐射干扰的传播,从而降低了设备受干扰的概率,降低整个系统故障的风险。2.2.2屏蔽技术给主要的干扰源及受扰设备都安装屏蔽保护外壳。屏蔽外壳通常是由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做成屏蔽罩、屏蔽壳等,将被保护的设备电路放置在其中。将变频器放置在变频柜中,PLC控制器放置在自控柜中,其他设备都有金属保护外壳,这样既可以使屏蔽罩、屏蔽壳内的设备不受外部电磁干扰,又不让其电磁干扰外泄。系统连接的数据线、信号线必须采用屏蔽电缆线,这样能避免数据信号传输时受到电磁干扰。屏蔽线的屏蔽层必须可靠接地,并与主电路线及控制线完全分离。屏蔽一般分为静电屏蔽、低频磁场屏蔽和电磁屏蔽。2.2.3接地技术接地有保证安全和抑制干扰2个作用。正确的接地方式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及抑制干扰的一种有效方法。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是安全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和保证设备安全;系统连接的数据线、信号线的屏蔽层接地是屏蔽接地,干扰电压对地形成低阻通路,干扰电流通过接地线导流入地,以防止干扰其他电子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多台自动化电气设备和各类传感器构成,整个系统必须只能在一处接地,如多点接地,就会在电路中会形成多个接地回路,当低频信号或脉冲磁场经过这些回路时,就会引起电磁感应噪声,形成电磁干扰。2.2.4隔离措施隔离的作用是破坏电磁干扰传播的途径、切断电磁耦合的通道,从而达到抑制电磁干扰的目的,包括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继电器隔离等。在热力站变频柜和自控柜中都使用了单独的24V电源开关将强电信号和弱电信号隔离开来,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在控制回路中使用了大量的继电器将控制回路得电气连接阻断,切断了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在变频器和控制器接收传输信号端加装光电耦合器隔离,保证了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电气隔离,能很好地解决不同电位、不同逻辑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和电气隔离,从而减少了电磁干扰。2.2.5滤波技术滤波技术就是将相应频带的滤波器接入信号传输通道中滤除或尽可能衰减干扰信号,使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以达到提高信噪比、抑制干扰的目的。在变频器的输入电流端安装交流电源滤波器和电抗器,能有效地抑制外来的高频干扰和电源的低频谐波电流干扰对变频器控制信号及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在自动检测系统中,传感器的直流电源是共用的一个开关电源,为了避免在同一电源内造成几个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应在每个传感器电路中加上RC或LC退耦滤波器。 3总结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热力站能否安全运行,尽可能地减少自控系统内外的各种干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热力站自控系统设计之初就应充分考虑,要根据场地空间的大小、设备设施的种类、主要干扰源和受干扰设备及干扰的途径等具体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抗干扰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电磁干扰,保证自控系统能可靠、稳定地工作。在施工和维护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保证每项措施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在选用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等设备时,必须选用性能参数稳定、可靠,能适应工作现场条件的器件和设备,从而保证系统组成后能安全、稳定地工作。 作者:杨利勇 单位:太原市热力公司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探讨 【摘要】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区域,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设计成了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楼宇中,比较重要的结构是自动控制系统,加快了智能建筑楼宇的发展速度。智能建筑楼宇提高了对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视度,采取高效的控制方法,规范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化建筑楼宇中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几点内容。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楼宇的核心部分,通过自动化技术、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规划了自动化控制部分,应用到智能建筑楼宇内,满足楼宇智能化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表现出了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特征,直接提高了智能建筑楼宇的服务能力,由此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一定的需求,目的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优化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的运行环境。 一、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系统设计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参与智能建筑楼宇的运行控制,其在设计中,注重功能性的运行内容,管控好楼宇的运行和消耗,促使楼宇内的各项自动化项目,保持在最佳的状态[1]。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规划成3个模块,分别是:(1)安保管理,自动化监测智能建筑楼宇,实行防火防电及防爆,同时还要执行安全中的数据管理,提高数据传输的水平,达到数据传送的规范标准;(2)物业管理,自动控制系统中,辅助计算出智能建筑楼宇的资金消耗,监督各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有异常的设备,制定设备更新计划,更换异常设备;(3)环境能源管理,自动控制系统管控智能建筑楼宇内的照明、空调以及运输项目,重点规范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能源分配,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实现节能降耗,自动控制系统在运输方面的环境能源管理,是指电梯、停车场等项目的控制,保障能源分配的合理性,才能完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2.系统分区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建筑楼宇中的系统分区,分为两个部分。分析如:(1)控制分区,自动控制系统分为集中控制与集散控制两个部分,集中控制是指计算机为自动控制的基础,所有监控点均连接到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体系中,计算机处理好运行数据后,重新传送到设备的执行器内,缩短了运行控制的时间,集散控制的核心是分布式控制,监控中心采用通信总线结构,在智能建筑楼宇的监控区,实行分级分布式的控制方法,分散的状态下,完成自动化控制;(2)协调分区,是指对智能建筑楼宇中的子系统,实行协调化的自动控制,不同子系统,其核心功能不同,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子系统能够在协调的状态下独立运行,子系统单独连接到自动控制系统内,做到协调运行。 二、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本文以某商务型的智能建筑楼宇为研究对象,该案例中,建筑楼宇占地120585.21㎡,建筑总高度是85.3m,该智能建筑楼宇,集酒店、办公、商业、车库等功能于一体,该建筑在建设初期,就提出了智能化要求,落实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探讨几点自动化系统在该楼宇中的应用表现,如下:1.智能卡系统该商务型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构建了智能卡系统,专门用于保护楼宇内部的安全性,确保出入人员的安全性。自动化控制中,包含了智能化系统,出入人员通过刷卡的方式,通过智能化系统,向自动控制系统提交认证信息,符合认证才能正常出入[2]。该案例的门禁、车库等位置,均采用了智能卡服务,实现了自动化的识别。自动化系统中有数据库,其可主动识别智能卡的用户,身份匹配成功后,才能安全放行。该楼宇的人流量大,因为楼宇存在多项功能,所以在酒店、办公等位置,专门配置了自动化的门禁系统,采取自动化的识别方法,门禁属于智能卡系统的一部分,执行刷卡识别,保障楼宇内部的安全。2.视频监控系统自动化控制在楼宇视频监控中,表现出了高效的应用。楼宇的运行根本是安全,结合自动控制系统,在楼宇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专门用于监督楼宇的内外环境。该楼宇中的安全管理方面,不仅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还配置了防盗报警、信息巡防等模块,其在该建筑楼宇的公共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以便实时掌握楼宇内外的环境状态,避免发生突发状态[3]。该楼宇内,不同功能的区域,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协调,尽量扩大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测方法,遵循“以人为本”的保护方式,落实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例如:该案例的商业区,突发了安全事故,周围居民及时按下了防盗报警,信号迅速传达到了安全监控室,值班人员根据视频监控系统与防盗系统,迅速找到了事故位置,及时排除了安保人员,解决了事故问题,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3.设备管理系统智能建筑楼宇中,安装的设备非常多,增加了设备管理的负担,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到设备管理上,缓解了各项设备的运行压力。设备管理上的自动化,在智能建筑楼宇中,营造了舒适的环境[4]。该智能楼宇在设备管理时,以自动控制系统为基础,引入了多项先进的技术,专门控制好智能建筑楼宇中的设备运行。例如:该楼宇中的空调设备,建筑内,安装了30台空调机组,其中8台是空气净化变频机组,空调机组中,采用了PLC编程控制,促使空调能够根据楼宇内的环境,自动调节变风量和温度,实现了室温控制空调的方式,空调机组中安装传感器,夜间会降低或停止空调运行,降低了空调设备的能源消耗,体现了自动化控制在设备管理系统中的优势,不仅具有管控的作用,还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自动控制系统除了在空调设备上,还应有到了通风排水、电器运行、电机等设备中,完善了智能楼宇的设备运行。 三、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 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建筑楼宇中,可以更为及时、便捷的实行功能管理。未来发展中,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参与智能建筑楼宇的各方面管理,不仅仅是现代几点功能控制上,而是提供综合的管理方法,充分体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未来发展中,朝向高级化的方向发展,在智能建筑楼宇中,形成高级管家,提升自动化服务的水平,还要和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相互配合,完善智能建筑楼宇的运营环境,充分发挥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优势。 四、结束语 智能建筑楼宇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中,以规划设计为基础,满足智能建筑楼宇的功能需求,体现自动控制系统的高效性。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建筑楼宇中,得到了积极的发展,结合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推进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建筑楼宇项目中的发展,以便在楼宇中,开发更多的自动化控制功能。 作者:吴涛 单位: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的改进措施 摘要: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重要的资源,水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占据很大的比重。因为水资源量在很大程度之上影响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伴随着近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以水资源为代表种种资源都受到相当大程度的污染,对污水处理的问题成为了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自动控制系统于处理污水时的的作用,先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然后研究了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今后的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动控制系统;污水处理;改进措施 前言: 目前,我国的环保力度逐渐加强,国家对污水处理上的处理方式也渐渐由点到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处理。因为我国国土很辽阔,各种工厂分布在很分散的位置为我国污水处理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但是污染过水资源如果未经处理或者是处理不妥就排放到江海湖泊中,不仅为我国生活用水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会对我国工业产业产生阻碍无法正常发展。因而,污水的处理是迫切的问题。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处理污水效率,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出一个很良好的发展平台。得到很多有用的结论,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提升自动控制系统整体性能,令污水的处理可以最高效率、最科学的进行,给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扫除了麻烦。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特点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比较复杂,一般由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等各方面的内容组成。在实行污水处理时,只有这些部分协和配合,各尽其能,就会使污水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主要负责系统运行的自动控制部分,令系统在没有人操控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原来设立的系统进行运行,将人从危险、繁重的工作中拯救出来;主要负责系统监控的数据采集部分,当系统属于运行状态时,数据采集部分可以对污水处理的状况进行检验,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化运转;信号处理部分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若发现系统出现异常状况时,就会迅速的对系统开始进行修复,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与效率。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多部分组成的整体化的设施,需要各部分之间相得益彰,污水的处理才可以实现高效化。 二、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1)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检测设备检测精度不理想我国的科技发展不均衡,有些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和总体科技水平差距太大,所以在使用设备的配套时,往往有些方面的落后会拖垮了设备整体的本能。当前我国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设备相当不完备,整体设备的性能的滞后。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处理污水时,很多的仪表、检测表由于精度不够,令系统没办法对突然出现的问题准时处理,造成了不必要的亏损,降低了处理污水的效率,减小了经济效益的空间,因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2)污水的排放标准太低为了扩大经济效益空间有些厂家进行污水处理时,通常省略或简化水质的检验。近几年,由于我国环保部门监控力的加强,有些企业、工厂用PH、DOORP等进行对水质的限制,可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操纵时,若检测系统检测到水质还有处于不合格状况时,系统接到反馈单单只是延长污水处理的时间,而却不是再一次进行对污水水质的检验,这样通常会造成处理的污水完不成预期的成效就直接排泄到环境中去。(3)设备维护不到位一些污水处理工厂一方面为提升污水的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污水处理成本,所使用的污水处理设备都是直接从国外直接买来。可是从外国买回来的设备基本都会有维护的要求,一旦没有满足维护标准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令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 三、自动控制系统在今后的改进措施 因为我国污水的自动控制处理系统和经济发展现状没能完美的符合,这很阻碍到处理污水效率和质量,利用对我国目前污水处理现状,为相关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来提高处理污水效率和质量。(1)控制设备的检测精度在污水处理工厂引进新处理的设备后,必须注重对设备的检测,尤其是设备的精度问题。如果检测设备的精确度有缺陷,会令污水处理结果产生问题,经常令没有达标的污水因检测不出就被误排放了,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各种方面的损失。因而,在引进新处理设备之时,就要注重检测设备精度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使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不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后果。(2)提高污水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在实际生活中,排放的标准过低令污水处理现状和理想相差很大。利用对提高污水处理标准,从而减少不达标的污水被排放的量,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将污水处理的效果得到保障。(3)相关设备的维护目前来说我国很多污水处理厂都是直接从国外引进设备,设备的维护问题有多方面的难题。可是只有好的处理污水的设备,才可以确保污水处理的结果。所以,工厂要必须加强设备维护的重视度,为克服各种方面的困难,把设备维护工作做到位,污水处理结果可以得到保证。(4)培养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的人才在污水处理方面是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可是我国目前污水处理人员都是接受简简单单培训就上岗,没有了解很多相关知识,这样使得在实际操作时易产生大问题。特别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需要维护或者是出现问题时,特别难找到这方面专家进行指点。培养专业人才或者引进专业人才就十分重要了,这样不仅仅可以为我国污水处理的水平提高,也可以为污水的处理提供长期的保证以及将来的发展问题作出筹备。结语:综上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于污水处理之中有相当高的地位,一方面大幅度的降低污水处理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令污水处理效果获得明显的改善,创造出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文章利用对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现状进行着手分析,提出很多改进措施,希望我国业内人员在提高污水处理质量以及改善污水处理等方面能有更大的进步。 作者:潘亚楠 赵磊 宋淼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智能化建筑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中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智能建筑,简要分析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其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空调系统管理 1前言 建筑中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其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优点,第一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第二能够确保设备的运行处于安全的范围,第三能够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以上的这些优点使得当代的建筑已经发展为智能的建筑,发展为会为人类思考的建筑。 2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内的自动控制系统也随之发展而来。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楼宇的自控系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集中式控制系统,第二个阶段是集散式控制系统,第三个阶段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第四个阶段是网络集成系统[1]。 3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尤其是有着集成能力的自控系统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较短。故此,在系统的选型讨论时往往存在着一些争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结合产生的,第一方面是计算机的控制技术,第二方面是通信技术。所以,建筑的自动控制系统必定是会采用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研究技术。 4自动控制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工程概况苏州的南溪江路商务中心地处苏州吴中区,总建筑面积在十二万平米左右,建筑高度高大85.3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第一就是商业功能,第二就是作为办公写字楼的功能,第三就是作为五星级酒店功能,第四可以作为地下停车场。其中该建筑采取了自动控制系统以达到能够对建筑进行智能管理的目的,下文主要介绍空调能耗管理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4.2设计依据采用国家规范标准进行建筑设计,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雷设计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4.3设计目标4.3.1一次设备的运行能够达到设计的标准“一次设备”指的是能够体现其使用功能的设备,如锅炉、电梯、路灯等能够直接方便用户使用的设备,建筑的自动控制系统就是控制类似以上的设备来为用户进行服务的,故此我们也可以称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为“二次设备”。楼宇的自控系统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保证“一次设备”的运行达到设计的要求,确保南溪江路商务中心获得舒适的工作环境。4.3.2降低设备的使用能耗在当代建筑工程中,为了尽最大可能的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机电设备在建筑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这些机电设备的能耗也是建筑运行所要支出的主要部分。据调查研究发现,仅仅中央空调的能耗就在建筑中占据其中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楼宇内采取自动控制系统有助于节约能约能耗,节省运行资本。4.3.3方便物业的管理为了给南溪江路商务中心大楼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那么其中的机电设备必然数量较多,然而由于这些设备分布较为分散,那么就会使得这些设备的管理非常困难,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有助于物业管理者能够采用远程控制的方法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对于那些使用较为规律的设备,我们可以用电脑时间程序管理来进行控制。4.4设计原则4.4.1合理性合理的自动控制系统不但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更是以系统的实用为主要目标来对南溪江路商务中心进行控制。4.4.2先进性采用最为先进的技术来进行设计,方便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跟踪行业的发展。4.4.3开放性不但能够兼容其他的设备监控,并且用户能够自主的选择其他的系统来进行更新维护。4.4.4友好性有些系统较为复杂那么就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来进行操控管理,而该软件的友好性则是使用较为简单,方便工作人员操控管理。4.5系统原理此次设计运用的是新型的集散控制系统,将其中的控制功能进行分配,分配到每个控制回路,并体现在现场的仪表之中,进而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从而达到分布式的控制。本系统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设备层,第二层是控制层,第三层是管理层。主要的监控对象大体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PAU空调系统,第二是水泵设备,第三是电梯设备等。南溪江路商务中心大楼的BA系统的监控设置在一楼的监控中心之内,大楼中共设有30多台空调机组,当中有5台采取了变频机组。一般而言,变风量空调的原理是送风传感器或者回风传感器来进行冷水、热水调节阀的控制,于此同时可以依据需要来进行风管电加热的分级调节,然后设置高温保护开关,当开关动作时,就需要对电加热器进行关闭操作,当风机停止运转时,要对电动二通阀进行关闭操作。对组装式空调器进行控制时,由室内温度来进行控制调节,调节冷水、热水的电动二通调节阀。然后设置高温保护开关,开关的设置在电热器后面。当开关动作时,就需要对电加热器的电源进行关闭处理,当风机处于停止的状态时,要将电动二通阀进行关闭处理。需要注意的是,风机开,电加热器才能进行开启处理。随着过滤器的阻力发生改变时,可以通过控制变频器来维持风量,以达到保证换气的稳定,进而延长过滤器的使用期限。4.6供电电源系统电源是由及控制室的配电箱引接进来,容量为三相5kw。DDC数字控制器安装在各空调机房内部,电源就通过最近的配电箱进行引出,容量为单向0.5kw。4.7电气接地在一栋建筑物中,其供电配电的设计至关重要,影响整个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在其中,接地系统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能够对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转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内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给我们带了了巨大的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南溪江路商务中心大楼的工程中,采用的是TN-S系统。在进行系统的设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是它的工作零线,第二是其专用的保护线,第三是它们相连接的位置,以达到保证智能化建筑的安全。 5结语 建筑内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实现整个建筑的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施工需要许多单位进行协调配合,如施工单位、业主、设计单位等。通过在建筑内设置自动控制系统,有助于实现整个建筑的节能效果。在今后的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内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也将会越来越成熟。 作者:张亮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自动控制系统对污水处理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资源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崛起,以水资源为代表的各类资源均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污染,所以对污水的处理已经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本文就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使得污水处理能够最大效率的进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 关键词:自动控制系统;污水处理;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逐步加大,对污水的处理上逐渐由点到面,实行全方位的覆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类工厂分布较为分散的状况给我国的污水处理增加了难度。而污染的水资源如果处理不当而直接排放进江海湖泊,不仅给我国的生活用水带来影响,也会阻碍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对污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件急需解决的问题。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特点 1.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较为复杂,一般由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内容组成。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只有这几个部分协调配合,各尽其能,才能使污水的处理的效果达到最好。自动控制部分主要负责系统的运行,使得系统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原有设定的系统进行运行,将人从繁重、危险的工作中解救出来;数据采集部分主要负责系统的监控,当系统属于运行状态时,数据采集部分能够对污水处理的状况进行检测,保证系统的正常化运行;信号处理部分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当发现系统出现异常状况时,就会及时的对系统进行修复,确保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整体化的设施,只有各部分之间相辅相成,才能实现污水处理的高效化。 1.2自动控制系统的优点 从另一种角度而言,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这两部分虽然完全不同,但是却是缺一不可。为了实现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方便化操作,自动控制系统中往往嵌入了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软件工程技术。操作员进行操作时,可以结合软件的优点通过功能图块进行编程,提高系统操作的便捷性。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利用高级语言完成相关的数学算法,在简化项目复杂程度的同时,可以实现功能块的嵌套,优化系统的性能。硬件与软件不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被软件限制选择的范围。通常情况下,一款软件的集成程度越高、功能越强,那么对硬件的配置要求就越苛刻,污水处理工厂的成本就会增加。所以在软件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要兼顾硬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影响污水处理效率的情况下,节省开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设备的更新周期远远低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就属于其中发展较快的一类,且从整个经济结构角度来看,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事实表明,实际应用的情况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不足。下面我们就简述一下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具体应用的现状。 2.1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检测设备检测精度不理想 我国科技发展不平衡,某些技术发展还处于基础阶段,与总体科技水平不相吻合,所以在设备的配套使用时,往往某方面的落后拖垮了设备整体的性能。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设备相当不完善,滞后了整体设备的性能。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污水处理时,很多的检测表、仪表由于精度不足,使得系统无法对突然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压缩了经济效益的空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且,如果处理的污水没有达到设定的标准就进行排放,那么其中的污染物就会对环境以及相关生物造成极大的危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地财产损失。 2.2污水的排放标准太低 一些厂家进行污水处理时为了扩大经济效益空间,往往简化或者省略水质的检查。近年来,由于我国环保部门的监控力加强,一些企业、工厂用ORP、DO、PH等进行对水质的控制,但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时,如果检测系统检测到水质尚处于不合格状态时,系统接到反馈仅仅只是加长污水处理的时间,而并非再一次进行污水水质的检测,这样往往造成处理的污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 2.3设备维护不到位 我国的污水处理工厂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一些污水处理设备都是从国外直接购买。而这些设备往往都有维护要求,只有满足维护的标准之后,设备才能够更好的工作,使污水的处理效果实现最大化,但是目前国内工作人员对这些设备的了解较少,很难满足设备的维护需求,使得设备的维护工作名存实亡。而且这些设备的造价往往十分昂贵,维护的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严重挤占了工厂的利润空间,使得部分污水处理厂做的不够到位。 2.4缺少相关的专业性人才 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员工的能力普遍偏低,往往都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系统一旦出现问题,或者处理设备需要维护的时候,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就会导致污水的处理效果与理想的标准相差较大。 3自动控制系统在今后的改进措施与发展方向 3.1自动控制系统的改进措施 由于污水自动控制处理系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不能够很好的契合,严重阻碍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通过对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现状的分析,对相关地方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与效率。3.1.1体改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在进行污水时,我们要保证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到环境中时不会产生大的危害。然而由于检测设备的精确度有着严重的缺陷,使得污水处理的结果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检测设备搜集数据时,因精度问题,往往使得未经达标的污水因检测不出而被误排到环境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当污水处理工厂引进新的处理设备时,一定要注重检测设备的精度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处理系统整体的性能。3.1.2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污水处理标准的过于低化使得污水的处理现状与理想相差甚大。通过对污水处理标准的提高,减少污水不达标而被排放的概率,从整体上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3.1.3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工厂都是从国外直接引进设备,在维护的问题上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只有良好的机器设备,才能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所以工厂应该加强对设备维护的重视程度,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将设备维护的工作落实到位,为污水的处理结果提高保障。3.1.4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仅仅接受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产生大的漏洞。尤其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以及设备需要维护时,很难找到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所以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他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污水处理的水平,又能为污水的处理结果提供保证。 3.2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目前,控制理论向着两个方向进行发展,一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注重某一种方法的研究,将先进、成熟的科技技术应用到方法的实践中,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二是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发挥他们所具有的优势,共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就目前而言,第二种的发展趋势明显高于第一种,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结语 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大大的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而且使得污水处理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笔者通过对目前我国污水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一系列相关改进的措施,希望在改善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方面能所帮助。 作者:李家栋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谈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 【摘要】随着国家、企业、社会等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和污水处理工艺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了硬件和软件等部分,每一个部件的正常工作才能保证整个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本文将讨论和分析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 【关键词】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污水处理工艺 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一些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面临的难点问题,但是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自身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这就需要人们不断研究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不断改造和升级现有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1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工艺的一般流程 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工艺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和出水消毒工艺等流程,在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工艺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规定和标准需要遵循。第一,在污水处理工艺中首先要对进水水质进行技能分析,在进行进水水质技能分析使应该根据相关的污水厂进水水质技术性能指标进行操作,如当污水中水质5BOD/CODCr比值为0.565时,较适合的处理工艺是生化处理工艺;当C/N的比值为3.71时,此时较为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是生物脱氮工艺;当5BOD/TP的比值为43.33时,这时最为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是生物除磷工艺,且不需要与其他工艺混合使用,这些只是污水水质进技能指标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些指标,可以采取对应的适宜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当污水水质指标出现其他数据时,也应该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工艺中对于不同的污染物质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艺进行处理,如为了去除污水中的SS就主要采取沉淀的方式;为了去除水质中超标的5BOD主要采取微生物吸附和代谢的方式以及泥水分离方式;为了去除污水中的COD,可以采取与去除5BOD类似的处理工艺和方式;为了高效率地去除污水中的N,可以采用的工艺是脱氮工艺;对于P的去除来说,主要是依靠生物除磷的方式。第二,污泥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污泥稳定工艺,污泥浓缩脱水工艺和污泥的最终处置。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加热干化,加碱稳定和热处理等工艺都是能够达到污泥稳定的工艺,但是其中厌氧消化是污水厂最常用的处理方式,因为加碱干化,加热干化和热处理等直接稳定污泥处理工艺的成本耗费较高;在进行污泥浓缩脱水环节时,机械浓缩和脱水方式能够使处理后污泥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八十,因此目前污水处理厂通常情况下会采用机械浓缩脱水方式来进行污泥的浓缩脱水处理;污水厂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污泥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污泥虽然是固体废弃物,其中既含有一些有用的物质如氮磷钾等元素,而且污泥中也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进行处理时必须结合当地环境考虑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污水厂的出水需要经过消毒过程,目前对污水厂进行出水消毒主要采用氧化法、加氮法、紫外线消毒法等,臭氧可以彻底的杀菌而且对于环境的影响非常小,因此进行出水消毒时最常用的氧化剂是臭氧;由于液氮成本低而且消毒效果比较稳定,液氮是利用加氮法进行污水消毒最常用的方式;紫外线的有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消毒的目的,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紫外线也成为污水厂进行出水消毒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注意的是这三种出水消毒的方式在应用时也有其弊端,污水厂必须权衡这些消毒方式的利弊,选择具体的出水消毒方式。 2污水处理厂中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1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简单介绍 现代的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另一种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一种利用可编程序存储器进行操作和控制的电子系统,由于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具有很高的控制能力,而且这种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也非常高,,即便在较为恶劣的污水处理环境中,也可以正常的工作。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以实时地检测污水厂处理现场的相关数据,而且FCS采用智能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能够使污水处理的现场形成一个智能的通信网络,可以提高污水处理过程的操作性和现场设备互联性。在实际的应用中,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与交换机、工控机的结合使用是污水厂污水处理中实用性很强的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在下面的介绍中,会更侧重于对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介绍。 2.2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在编程序控制器PLC、交换机、工控机结合使用的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中,系统结构主要分为控制层和信息管理层。对于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层,主要采用PLC自动控制方式、就地手动控制方式和中控室集中控制方式等进行控制,通过对控制层的有效控制,不仅能够实现各个编程序控制器PLC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调,而且可以实现编程序控制器PLC中个智能化控制设备间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协调,以及一些程序的编译和维护工作,如果远程设备中出现了错误也可以通过对控制层的控制查询错误。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信息管理层主要依靠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管理和传输等,信息管理层所采用的通信网络是标准以太网,这种网络可以有效快速地处理信息和管理信息。为了保证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自动控制监控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污水处理厂中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准确确定污水处理厂中自动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方式,设计下位机PLC程序,精确计算关键控制环节的相关数据,设计上位机人机界面等四方面的工作是确保污水处理厂中自动控制系统正常高校工作所必须做好的工作。自动控制方式在上文中已经做过简单的介绍,其中现场手动控制方式是污水厂应该优先考虑的一种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主要能够解决现场调试和检修等问题;PLC自动控制方式需要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设计,主要完成对隔栅间,沉砂池A/O池,脱水车间,进水泵房和二沉池消毒池等区域的控制;中控集中室控制方式是一种远程的控制方式,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当的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因为采用这种方式时,虽然操作人员所做的操作主要是开或关,暂停或启动,但是进行这些操作之前需要对中控系统操作站或操作面板的监控画面和数据进行合理地分析。除此之外PLC的程序设计以及模糊自整定PID参数算法的确定及计算也是非常重要的软件设计步骤。 4结语 通过分析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发现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复杂,而且对于电子技术和智能技术等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想要成功地实现污水处理自动控制需要大量的工作和学习,也需要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才能够使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更高校更成功地发挥作用。 作者:周亚楠 单位:河北省晋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的应用 自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来,污水的排放及其处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水资源的利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早期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废水全部直接排放进自然中,直接利用自然的自我净化调节功能来分解废水。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仅仅通过自然自净能力已经很难将庞大的废水量处理完,这时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就突显出来。早期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都是由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以及调研,但是污水处理厂的构成复杂、建筑物繁多,在测量多种项目指标时,常常给现场勘测调研带来极大困难。随着科技革命带来各种新技术,污水处理厂渐渐开始引用自动控制技术,这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并且非常节省人力。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部分污水处理厂可以实现对加药过程进行计算机控制,如污水处理厂通过计算机对加钒过程进行掌控,很好地降低了钒的使用量,与之同时发生的是管理效率的显著提高和水质的大为改善。除此之外,像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污水处理厂也较早实现了用计算机来控制污水处理过程。污水处理系统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很大进步,其自动化程度跟以前相比也更高。 1污水处理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所谓自动控制系统就是把控制设备、执行器件、检测元件和主计算机之间利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这样主计算机可以对它们进行集中控制,进而达到集中监控、集中调度、集中分析和集中数据处理的目的。经过对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和吸收,我国的污水控制系统也有所进展。工业Ethernet配合着FCS,再与PLC控制站结合起来,这种自动控制系统是我国最新一代的控制系统。现在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进展,如FCS、PLC、DCS等。其中FCS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ControlSystem),近年来它发展迅速,可以算得上是最新型的自动控制技术,它旨在用网络传输代替比较传统的硬件传输,这是FCS通过现场控制网络将众多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起来实现的。PLC是可编程控制系统(ProgrammableLogicControlSystem),它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实现开关量的逻辑控制,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超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这种优势使它在污水处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DCS是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它是一种新型的4C控制技术,实现了连续物理量的监视与调节,与PCL相结合的DCS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了。 2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特点以及主要表现 2.1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 相比于其他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应用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比较繁琐复杂。因为其中涉及到的物理量非常多,而且其中不仅有模拟量,还有数字量。与此同时,控制方式也有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顺序控制和时间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而要使处理后的水质达标,就要使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都要合格。这就需要对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进排泥量和排水量等进行综合控制,这无疑会加大自动控制系统的复杂性。现在的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等,这和自动控制系统有简单的逻辑控制阶段发展成为分散控制阶段是密切相关的。 2.2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2.2.1过程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对污水处理整个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以及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分析数据,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现场的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过程控制。其中可以实现运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调度和管理。整个运行过程的系统是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可以对整个工艺的运行和停止以及一些紧急事件进行直接控制。2.2.2在线监视功能。在线监视功能使动态的工艺流程图显示在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屏幕上,同时可以显示在子站界面上的是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一些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的变化情况。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鼠标和键盘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干预。2.2.3故障诊断及报警处理。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或者不可以避免的故障的情况时,故障诊断功能可以将其监测出来,并随后进行查找和报警。此外,故障诊断系统还可以分析和调整一些简单的事故,从而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报警时系统可以显示报警的画面,这样可以让操作人员在对故障进行处理时得到提示。 3自动控制系统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3.1自动控制系统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过程中我们的确展示了自动控制系统的众多优势,但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毕竟还是不够完善,从各个污水处理厂的调研中我们总结了自动控制系统现今存在的一些问题:3.1.1自动控制系统的在线稳定性不够。随着PLC、DCS以及FCS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污水处理实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系统中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参数,而且每个参数还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就给自动控制系统对整个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有力的监督控制造成了障碍。所以,一般污水处理厂除了自动控制系统外,还需要现场的工作人员来操控运行过程,并对有些分析结果进行调整,以期保持整个处理系统的稳定性。3.1.2已建的污水厂存在仪器、工作人员方面的限制性因素。目前大部分已建的污水处理厂的自控技术水平落后,污水处理效能与自控关系不明确,与之配套的自控设备和仪器匮乏,同时现今的排放标准也普遍提高,再加上污水处理过程中与自动控制设备相关的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比较复杂,引进的大部分设备都是外文说明书,厂区的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自动控制方面的知识,这些劣势只靠对厂内工作人员的培训是无法轻易转化的。3.1.3目前我国众多的污水处理厂虽然监视良好、但是控制能力却明显不足。对于监视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工作人员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和利用,这样就使自动控制系统失去了一开始我们想要它能提供给的便捷。并且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过程中带来的由于节能降耗引起的直接经济效益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这从另一个方面阻碍了风险投资者在投资污水处理厂时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投资欲望。与此同时,自动控制系统引入污水处理厂后可以保障污水的排放达到标准,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点上污水处理厂监管部门的认识也不到位,他们缺少与风险投资者的协调,以上种种都是限制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推广的重要原因。3.1.4自动控制系统本身还有待完善。例如与自控技术相关的软件、仪器行业并不规范,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大都从国外引进等。更详细一点举例,像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探头很多,它们用于数据的采集,且都是被淹没在污水中的。但是如我们所知污水中的成分相当杂乱,这些探头很容易被缠结进而影响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更有甚者会损害探头。 3.2自动控制系统今后的改进方向 一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还没有得到确保时,污水处理系统中应该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以弥补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性不够带来的分析结果的误差。二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应该在污水处理厂中配备相应自动控制方面的专业人员,这样既可以对其他厂区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培训和指导,也可以避免因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够引起的操作失误甚至事故。这对厂区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三是依然要不断开发智能控制在污水领域的应用深度,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等技术,这些技术仍然需要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结合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市场需求,将这些智能控制方法相结合,争取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新控制策略。四是争取将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与高速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通过遥感遥测遥控技术实现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以解放所有的现场操作人员。 4结语 如上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在传统的污水处理领域已经取得了众多成果,可以极大地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提高出水质量,大大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国的污水处理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起步是比较晚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不可避免地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集中体现在我们的控制系统大都从国外引进,缺少自主研发的系统,同时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测量监测仪器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显然国家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系统会有更好的完善,而自动控制系统也会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 作者:杨博英 单位:株洲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运用分析 1将PLC控制系统设计到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1)设计科学合理的流程。明确电气自动控制的任务,并加以评估,将PLC控制范围确定下来。最后技术人员根据PLC的功能和性价比来确定程序控制器的主机。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模块及相应的各单元,如显示设定单元、模拟量单元及位置控制单元等。(2)确定输入/输出地址。PLC接线端上的I/O信号的地址是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只有确定了输入/输出地址,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软件编程工作;I/O地址的确定是控制柜及PLC外围接线绘制装配图、电气接线图、安装人员装配的基础。以表格的形式列出I/O的名称、代码和地址是很有必要的。(3)设计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PLC控制程序的编写是系统设计中软件部分的组成。除了程序编写之外的控制系统设计基本都是属于硬件设计,如电气线路的设计、PLC控制器的设计、抗干扰的设计及PLC控制器外围线路的设计等。1)设计系统的硬件。硬件设计的主要包括确定电气控制元件;设计抗干扰措施;设计电气控制系统。2)设计系统的软件。主、子程序及中断程序是软件设计的三大主要部分。设计PLC控制程序时编程是主要的方法但更重要的依靠设计者自身累积并总结经验。应用较多的编程方法有流程图法、状态表法、逻辑代数法及功能图法等。设计程序常见步骤为:①查找输出对象,确定出其启动及关断条件;②输出对象的启动条件及关断条件有制约条件的,要找出来;③大多情况下,输出对象以FK=(X开+K)•X关关公式加以编程,有制约条件的,以FK=(X开•X关约+K)•(X关+X关约)公式加以编程;④代入相应数据入公式中,结合PLC编程的要求,建立梯形图;⑤全面检查并修改程序。梯形图编程设计系统程序与语句表编程相比,更直观,更加一目了然,但具有需要修改时比较麻烦工程量大的缺点。一般对于比较清晰的并发、单及选择顺序的控制任务,应用功能图进行设计程序较有优势。(4)调试系统。系统硬件的模拟调试工作必须在主电路断开的环境下实行,并且只能够调试手动控制部分的功能正确与否;只有模拟出各种开关信号输入的情况才能够对系统软件部分进行调试,通过综合应用电位器、万用表及开关模拟多种现场信号,观察此时PLC输出的逻辑关系是否与控制要求相符;与此同时,也可应用电脑直接模拟加以调试。通过反复修改与调试来确定程序的完全正确。(5)系统联机调试,下载已经编制并且调试好的程序到现场PLC控制系统中实行运用。首先断开主电气然后才开始调试,只能对控制电路实行联调。联调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反复全面检查系统接线与软件设计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只有系统控制功能正常,并满足控制要求才能交付使用。整个体系完成后,系统完成后,必须整理相关技术资料以存档,为以后系统的维护、检修及改进等提供依据。 2电气设备自动控制中PLC控制系统的操作过程 (1)选择合适的电源。选择电源时,最基本的要求时其额定输出电流各模块消耗的电流总和。(2)相匹配功能模块的选择。选择的基础是要选择可靠性高的机型,并且在系统运行的过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3)设计控制元器件。设计辅助程序、故障应用措施,分配存储空间、编制功能子程序是设计系统控制元器件的主要内容。(4)正确的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1、输入/输出模块点数的确定;2、运用离散系统来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模拟;3、编入具有特殊功能的输入与输出。(5)控制系统连接与安装的实现。PLC控制系统多个部件在配线板上的实现,按照相应的系统接线图对其进行安装工作。(6)调试实现PLC的运行。1、调试PLC控制系统硬件与软件,以保证试运行的稳定性;2、试运行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注重PLC控制系统各个部分运行情况详细观察运行的细节,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必须立即做出停机处理,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与源头,并及时的选择正确、有效的方式处理掉出现的情况;3、确定PLC控制系统试运行准确无误后,要整理好技术文件,并且交付使用。 3PLC控制系统应用领域 (1)PLC控制系统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传统的控制系统具有多种控制方法,随着PLC控制系统的出现,在业内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在数控系统中实现了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大大促进其控制定位变的精确与方便。(2)PLC控制在交通控制系统中的使用。交通控制系统中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关键体现在控制交通系统总线方面。采用PLC控制系统使得交通系统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程度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和高效化了监控。(3)中央空调系统中的PLC控制系统运用。当下,控制中内空调系统的方法有如下三种模式:(1)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模式。(2)数字化的直接控制模式。(3)控制器可编辑的控制模式。在此三种控制模式中,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模式与直接数字控制模式由于其自身缺点原因,在实际中其应用广泛度逐渐减少。而PLC控制系统因抗干扰性能高、较稳定、便于维护等优势,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越发广泛。 4结语 电气设备中应用PLC控制系统后,使得传统复杂电器逻辑得到简化,在具备简单易操作特点同时,又大大降低了故障率,还提高了运行过程中稳定性。极大促进了电气PLC控制系统的运用。 作者:魏潇韩 单位: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功能及发展探讨 1电气自动控制系统阐述 1.1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概念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是指自动控制系统在无人为直接参与操作下,利用控制设备、检测仪器对电气设备或设施的运行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包括自身起到控制作用的控制器,如检测仪器和自动设备;被其控制的电气设备,称为控制对象。在整个自动控制系统中,需要各种参照数据进行控制指令的输入和输出,其参照数据称为被控参数,而输入或输出的过程则表示自动控制器与被控制对象的变化。 1.2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其实用性及运作性质必须具有抗干扰的性能和跟随输入性能,由于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到电气运行中,电气设备很多,自动控制在运行时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对控制系统的参数或数据等造成一定的偏差,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运转正常,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所以自动控制系统中必定要具有抗干扰的性能。同时,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的输出一定是随着输入参数而改变的,有时候也会出现例外,由于输入数据不是按照时间输入的,则参量输入时也可不按时间输入,但总体来说还是根据输入方式的原则进行输入的。 1.3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方式很多,可根据其任务定型、数学模型、信号形式、系统规模、智能化情况等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按照数学模型可将自动控制系统分为线性或非线性两类控制系统,或者是时变或非时变量类;按照任务的分配方式可分为随动控制、调节控制和程序控制三类系统分型;按照信号形式分型可分为离散或连续两种控制系统分型。而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整体上可分为开环、闭环及复合式三种控制系统类型。 2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 电气事业自动化生产水平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进步,推动自动化生产的主要机制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它是促进电气设施生产、运转的操作系统,不仅可替代人力不可操作的部分,而且可大大提升电气设施工作的效率,因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很多功能。 2.1自动控制功能 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必须安装,因为它具备自动切断电路的功能,可以在设备运行线路发生故障或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将电路切断跳闸,对设备起到一种保护作用,从而对整体的运行也起到保护和控制作用。 2.2保护功能 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各种设备、设施共同运行的体现,但在各类设备运行中有很多未知的故障发生,如电流或电压过大或过低均会影响线路的正常导电,引起设备发生问题;或者用电功率过大也会影响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一系列问题的发现及制止,均需要一个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自动处理的系统来显示,因而自动控制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传达故障信号,对线路、设备起到保护作用的设施。 2.3监控功能 自动控制系统中均配有监控功能,因为设备控制的传感均需用电,电是利用传感器介质进行信号传输的,人用直观观察是看不见的,所以在判断对设备的控制、及设备是否有电,均需要传感介质进行输送,因而其具备这样一个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信号等的传送。有了这样一个监控功能,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它会自行经过传导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设备发生了问题。监控的方式分为三种:一种是集中监控,它的优点是可以集中管理、维护,比较方便,缺点是处理器的工作量比较大,由于内储会造成其运行速度的减慢,而且连接线路也比较多且繁杂,导致线路的查找比较困难;一种是远程监控,远程可以减少材料的利用,降低安装费用,但由于其通讯速率比较慢,所以适合小的设备系统应用;一种是现场总线监控,它具有省料、省钱的优点,而且可以减少电缆的利用率,连接通信线便可使用,不仅整体上节省了费用,而且还便于维护。 2.4测量功能 工作人员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根据设备数据的显示来判断其是否正常工作的,工作人员是利用外界测试工具对设备工作状态进行检测的,但自动控制系统自身具备对电气设备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进行检测的功能,它可以详细地检测其数据,从而提高了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效率,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工作也带来了便捷。 2.5智能化功能 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功能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不断研发的新技术,它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便可对设备的生产进行操作,并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可以节省人力的工作。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类思想也在随之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软件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也将会向集成系统的方向发展,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的设备运行时代。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和广泛利用,将电气自动化系统结合IT共融应用的联合方式,会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被广泛应用,它是将IT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系统融合的一种形式,可以通过内存系统的应用,利用显示器的浏览来从事各种生产的需求,不仅节省人力、物力、劳资,而且还提高了效率,所以说将电气自动化系统与IT结合应用是将来一大发展趋势。同时,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软件、通讯、组态环境的功能和利用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各项电子技术间的配合使用度,因而将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到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4结语 通过本文对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功能与发展趋势的探讨和分析,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就是一种在无人力直接参与工作的状态下,自行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和检测的技术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工作效率,对电气设备起到安全、保护和监控作用,而且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电气事业的经济费用也起到一定的降低作用。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与IT、计算机和网络融合应用则是必然发展的一个趋势。 作者:李艳红 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调控中心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DCS锅炉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探析 1DCS系统的基本构成 DCS系统在很长时间就已经得到了相关方面的普及工作,而且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可以说在各个领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都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DCS系统就是集散的控制系统,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散控制,进而进行集中操作的指导方针。DCS系统主要是由上位系统还有下位系统构成,上位系统应用的是工业控制计算机,现场的数据,存储,还有报警处理,打印以及控制参数的设定等,都是运用组态软件来完成实时的显示工作。在实际的作业工作中,通过借助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然后对上位系统进行全方式的控制,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应用WinCC组态软件,实现对现场数据进行的实时的显示,处理,还有对各种参数进行的设定,以及对所有数据进行存储的工作,对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数据,实现自动报警,还有最终数据的输出功能等。而下位系统是由PLC构成的,同时还要连接现场的一些设备。在上下位系统之间,通过应用Ethernet来实现通讯,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就目前而言,基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组件主要有S7-300系列的PLC硬件,而系统平台的主要界面是Windows2010,其监控软件是WINCCV6.0,相应的编程软件是STEP7V5.3。 2针对于DCS系统的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 2.1控制任务的运行方法。 (1)自动调节.通过对锅炉运行参数进行自动的调整,这样来适应外界的负荷,还有工质参数的要求,同时还能让锅炉保持在比较经济的工作状况下运行。(2)程序控制。在程序控制方面而言,比如引风机,鼓风机,还有炉排的启动顺序等,它们控制开关的启、停以及运行等动作,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自动化的控制。(3)保护联锁。如果是从保护联锁方面而言,比如锅炉在运行的过程中,这个系统配置对水位是否正常,以及压力是否正常等情况能够进行报警的系统功能,同时还包括那么针对保护作用的,对压力以及水位异常情况下的连锁保护功能。建立电气联锁保护系统,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杜绝在设备关闭过程中的操作性失误。 2.2控制系统本身的功能 (1)控制燃烧系统.燃烧系统的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蒸汽管内的压力稳定,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燃烧效率。所以为了平衡这二者的关系,操作人员在调节锅炉负荷以及燃料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的对送风,还有引风量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改变。如果负荷增减的度量比较大,还可以选取调节措施为停开数层或某一层。(2)锅炉送风自动控制系统。锅炉送风的主要目的是让投入的燃料,在炉膛燃烧的时候,能够自动的投入合适的风量,进而保证锅炉的原料的有效燃烧,从而来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这里需要涉及到控制参数,而对送风的控制参数而言,主要是送风参数,还有煤气的压力参数,这两个参数可以让锅炉的热效率得到保证,通过借助不断的对送风机挡板开度的大小进行调整,进而来实现送风压力的自动调节的目的。如果有两台送风机同时的在运行,就应该并列其中的一个,而对另一个的送风机的挡板进行调节。(3)对炉膛内负压力的调节。平衡量和引风量的目标,是当锅炉的运行处于稳定的状态时,要保持它的为微负压,做到这一点,系统就可以有效的并且安全的运行。炉膛中的负压自动控制机制,是通过调节引风机入口的风门开度来实现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炉膛内的负压在-20到10Pa的微负压状态之间,进而就可以保证锅炉安全的燃烧。(4)对蒸汽温度的调节.在蒸汽温度的调节方面,现在基本上都是选用自制的冷凝水喷减温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按照蒸汽的出口处,对温度测量的结果来判断的,通过自动打开调节阀,然后对温度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来保证温度处于正常合理的范围之内,也就是在430到450℃之间。这些就是DCS系统的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这个方案的有效落实,在实际的生产中,不仅能够给相关的操作人员以很大的方便性,而且还能有效的保障各个行业的生产加工工作,尤其是在对燃烧的锅炉的保护方面,只要按部就班的执行每一项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偷工减料的落实工作,锅炉在工作方面是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事故的,所以相关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一线的操作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进而保证DCS控制系统在实际的生产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给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针对于DCS控制系统的控制联锁保护技术 3.1锅炉的保护设计和技术应用 为了安全的监控炉膛,更好的保证稳定的锅炉燃烧情况,所以就需要控制好DCS的软硬件。在运行的时候,被输送到燃烧炉跟前的高炉煤气,还有焦炉煤气分别从锅炉的燃烧器,送入到炉膛内部而进行燃烧过程,煤气燃烧所需要的空气是由鼓风机提供给,而鼓风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先要把冷空气送到空气的预热器内,然后通过加热后,再让热风道把热空气送进炉膛内。如果煤气的压力过低,或者鼓风的引风因为其他的故障而停止了工作,锅炉的内部就会发生回火而造成爆炸的事故,对锅炉中的所有气动阀来说,在切断层面上都必须要进行连锁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在出现异常的时候,所有的安全气阀都可以被自动的连锁系统给切断,也就是说,点火煤气压力控制点火小的气动阀,而喷气自动阀,还有高炉煤气压力控制高炉的大喷气动阀,在它们之间实现连锁和切断,这对于所有的气动阀来讲,如果让引风机以及鼓风机进行全部的控制,那么一旦出现鼓风,引风机停止作业的情况,就会造成所有的气动阀都会被快速的连锁切断。 3.2水位连锁保护技术的应用 针对于DCS控制系统方面,其在处理水位变化方面能够实现非常好的自动化控制。这个系统内设置了因压力的大小而导致水位偏高或偏低的声光报警装置,还有因水位偏低而停炉热工连锁保护保护功能。尤其是气泡水位的控制设计方案,其可以根据给水的流量,还有气泡液位和蒸汽的流量对给水阀进行合理化的调节,进而保护了锅炉水位的稳定性。 这种DCS系统的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能够达到上面的效果,而且还能很好地实现节能,环保以及降耗,并且最终能够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目的,以上通过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经验的分析,尤其是在DCS系统反面下的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的阐述,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王玮琳 单位:西安磐石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电缆屏蔽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1概述 化工行业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各类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系统中各温度测量数据、压力测量数据、流量测量数据、转速测量数据、震动测量数据、阀门控制数据通常采用模拟量4~20mA电流信号进行传输。由于在控制现场设备频繁的启动、停止再加上现场动力线路与控制线路密布在一起,导致传输模拟量等信号的控制线路存在严重的电场和磁场干扰;化工工业系统中往往又分部几百乃至几千个输入输出通道,控制线路之间的相互耦合也会形成电磁干扰。在存在干扰环境中的控制电缆的屏蔽层若不能合理的进行处理,就会对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自动控制系统经常出由于控制电缆受到的电磁干扰信号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进而影响到系统中的模拟量、数字量等信号,而由其中的跳车信号引的系统跳车现象。因此我们需对电缆屏蔽层在控制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引起高度重视,下面关于控制电缆屏蔽层的两种接地方式及如何才能做到最有效的防干扰来进行论述。 2控制电缆屏蔽两种接地方式和优缺点 2.1控制电缆屏蔽两种接地方式 (1)控制电缆屏蔽层的一端接地即是电缆屏蔽层的一端直接接地,电缆的另一端不做接地或者进行保护接地。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一端金属屏蔽层与大地之间会产生感应电压,电缆中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但不会产生电势环流通过电缆的屏蔽层。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的目的就是利用抑制电势电位差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效果。(2)控制电缆屏蔽层的两端接地就是将屏蔽电缆的两端的金属屏蔽层均与接地装置连接,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的情况下,这样就不会产生感应电压存在屏蔽层中,但是受到干扰磁通的影响时会在屏蔽层中产生环流,若果两端接地点的电势不相等,就会在屏蔽层中形成较大的电势环流,产生的环流就会对通讯信号产生抵消和衰减的影响。电缆屏蔽层两端都接地,电磁感应就会在屏蔽层上产生感应纵向电流,该电流会产生一个和主干扰方向相反的二次场,这样就会抵消主干绕场的影响,就会显著降低磁场耦合所产生的感应电压,查阅资料中的实验证明这种情况下可将感应产生的电压降到不接地时感应电压的10%以下。 2.2控制电缆单端接地与两端接地的优缺点 (1)控制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一是:可有效阻止控制电缆的线芯与外界环境形成电容,这样控制电缆的线芯就不会因环境中的电场变化而产生充放电的现象,这样就可以防止静电干扰的影响。二是:屏蔽层采用一端接地,避免由电缆屏蔽层两端产生的电位差使屏蔽层内形成接地环流,造成设备误动或损坏的现象。控制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也存在问题,单端接地方式适合长度较短的线路和电磁感应的干扰不大的场合。静电感应电压有时会影响电路信号的稳定,还比较容易形成天线效应。(2)控制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的的优点,一是:当控制电缆由磁通包围时,将会感应出屏蔽电流在控制电缆屏蔽层中,这样屏蔽电流就会产生磁通可以抵消由磁通对电缆线芯的影响。若是屏蔽效果理想,在两种磁通共同作用下,就会使被屏蔽层完全包围的控制电缆线芯中的磁通为零,屏蔽层产生力一个理想的法拉第笼。二是:电缆屏蔽层的两端接地,可以降低由于大地电位升高产生暂态感应电压。当雷电通过避雷器引入到地网,使接地系统中的冲击电流增大时,就会在系统中产生暂态的电位波动,与此同时接地网的视在接地电阻也将升高。当电缆在上述电位升的区域敷设时,电缆就会因为电位的波动而受到干扰。控制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当接地系统中出现短路电流或者雷击电流时,因电缆屏蔽层两端的电位不同,就会在屏蔽层内流过电流,会产生额外的冲击和干扰电压;二是:当电缆屏蔽层内流过电流时,就会对每个线芯将产生干扰信号,若果电缆芯在强电回路上时这样就因电缆屏蔽层中的电流产生的干扰信号影响就不大。 3自动控制系统中电缆屏蔽接地注意事项 (1)在现场施工时要尽量采用远离技术:通讯信号的控制线路要远离强信号的线路敷设,尤其是要远离动力电缆线路;敷设电缆式避免平行进行敷设,在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敷设不同桥架的方式来隔离不同的电缆。这样来减少控制线缆之间的串扰。(2)抑制磁场耦合所引起的干扰,尽可能的屏蔽干扰源:对于像变频器这样的强干扰源设备要和控制电缆之间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可以把产生强电磁干扰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通道设计在不同的箱体。变频器的动力变频电缆建议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采用单端接地的连接方式。(3)通讯信号的输入输出大多项目现场均选用带双绞屏蔽的电缆。这样设计的优点是感性耦合引起的干扰可以通过双绞屏蔽线的信号线与其返回线绞合来减少。双绞线的阻抗是一样的,这样线芯本身产生的磁场干扰或环境中磁场干扰都可以较好的抵消。同时,采用这种平衡式传输方式也具有很强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 4结语 在控制系统中对信号精度要求较高,干扰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抑制信号传输过程中收到的干扰采取的方式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必须正确的选择信号线路来抑制串模干扰的影响。现场传输的通讯信号精度要求较高的电缆要选择屏蔽双绞线或同轴电缆。选择了合适的通讯线缆滞后后,还必须正确地进行敷设:敷设的线路要尽可能的远离干扰源;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线路不能共用同一股芯线;传输信号的电缆与供电电缆必须分开敷设,尽量避免平行敷设。若是现场条件有限,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敷设在一起时,要采用设置与大地连接的隔板或者在电源电缆上安装屏蔽罩等措施。其次,在安装电缆时,传输信号的屏蔽层的接地方式要合理选择,原则上屏蔽层的接地应采取和信号源与接收装置端相同的接地方式,在施工现场屏蔽层大多都是在控制装置侧接地。不管使用哪种接地方式,根据接地理论,都必须遵守低频电路(频率 lMHz)应单点接地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免地环路的形成,来防止地环路产生的电流引入到信号回路中而引起干扰。无论是单端还是双端,原则是死的,实效才是目的,需以能解决现场问题和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为重,往往只能灵活处置。 作者:于传涛 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新工艺炭黑生产装置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主要控制回路的设置及仪表选型 1.1反应部分 在炭黑生产的反应部分,进反应炉的燃烧空气、燃料油、原料油及添加剂的流量、压力等都有自动控制。这里介绍几个重要的控制回路。 1.1.1反应炉燃烧空气流量调节 准确测量空气量是这个调节回路的关键点。通过孔板测得的流量还要进行温压补偿,同时,还需要引入空气湿度值(露点)。再由DCS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准确的空气量,并以此为依据,来控制空气进空气预热器的流量。由于这里的管道口径较大,所以,控制阀选用气动调节蝶阀。 1.1.2进反应炉原料油流量调节 由于原料油温度较高(280℃),故需采用高温型质量流量计,以获得准确流量值,确保调节信号的精准,达到流量稳定的目的。 1.1.3添加剂流量调节 由于添加剂的流量很小,且精度要求高,所以,采用质量流量计。控制阀为小口径气动调节阀,过去是靠进口,现在国内也有生产,使用效果尚可! 1.1.4反应炉急冷温度调节 新工艺炭黑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双高温技术,即入炉燃烧空气高温(800℃),入炉原料油高温(280℃),而炉内的最高温度达1900℃以上,一急冷后为1050℃,对此点温度的调节关乎产品的品质,所以温度的准确测量与给水量的准确控制是关键。 1.2收集部分 收集部分主要控制对象是主袋滤器、排气袋滤器和再处理袋滤器。 1.2.1主袋滤器及排气袋滤器尾气出口反吹阀门顺控 主袋滤器和排气袋滤器各箱体都需要定时轮流吹扫。轮流定时关闭各箱体之一的出口蝶阀,打开反吹蝶阀,吹扫一定时间后,关闭反吹风阀,打开出口蝶阀。接着,再进行下一个箱体的吹扫,其时间间隔可用DCS设定。反吹时间一般为20~30s,几个主袋滤器箱体中,总有且只有一个在反吹,由DCS安排轮换的次序。在DCS画面上可用颜色显示阀门的开闭状态。 1.2.2再处理袋滤器阀门反吹脉冲控制 它是由设置在造粒厂房控制室内的脉冲控制仪来完成的。另外,主、排袋滤器各箱体袋子的压降情况,可通过差压变送器测得,DCS将根据差压值的变化,调整反吹的时长,当差压值过大时,更换过滤袋子。为防止引压管堵塞,测量管线应考虑加装吹扫装置。 1.3造粒干燥部分 湿法造粒干燥控制系统,是由诸多调节回路组成的调节系统。 1.3.1复杂调节回路 (1)粘合剂流量和造粒水流量组成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以水流量为主回路,粘合剂流量为副回路。(2)造粒水流量和造粒机功率组成串级调节系统,以造粒机功率为主参数,造粒水流量为副参数。(3)尾气燃烧器的尾气流量和燃烧空气组成双闭环比值调节系统,以尾气流量为主回路,空气流量为副回路。(4)尾气流量和造粒水组成双闭环变比值控制系统。 1.3.2其他主要监控回路 (1)造粒机温度自动调节:通过调节加热蒸汽的流量来实现。(2)尾气粉尘浓度检测:考虑到要满足环保的要求,近几年,在炭黑设计中,已增设了对脉冲袋滤器出口管的放空尾气,进行粉尘含量监测的仪表,即气体粉尘检测仪。需要注意的是,该仪表在使用时,应考虑配置吹扫装置。 1.4包装部分 包装部分的监控,主要是炭黑贮罐的料位超限检测,包括不合格品贮罐和产品贮罐。当料位超高时,DCS将有声光报警。该料位开关选用射频导纳式或电极式料位开关均可。新工艺炭黑装置的仪表均为隔爆型或本安型。其远传温度计,多为热电偶(K或B),控制阀中,口径≤150mm的,选用Globe气动调节阀,口径>150mm的,选用三偏心气动蝶阀。 2主要的报警、联锁 2.1主要的报警设置 仅在反应部分就有多个报警对象。 2.2主要的联锁设置 一急冷温度超高联锁停车(如温度大于1010℃时)。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超高联锁停车(如温度大于710℃时)。当尾气加压风机(GB301)停机时,联锁打开主袋滤器放空蝶阀(FV-1131)。作为最重要设备之一的主供风机,其振动、轴温、电机电流及故障等信号,也都是紧急停车的依据。 3控制系统的选择 如今,选择DCS作为生产装置的控制系统已很普遍,只是DCS与现场仪表间的信号传输方式有所不同。“传统方式”是每台仪表与DCS系统,都有单独连线,信号为4~20mADC、1~5VDC、脉冲频率等,信号通过DCS电缆,由现场仪表直接进出DCS的I/O卡。另一种方式是采用现场总线来进行现场仪表与DCS间的信号传输。以PROFIBUS总线为例,其信号为PA、DP,信号不能由现场仪表直接接DCS,而是中间还需设置PA/PA接线盒、DP/PACOUPLER耦合器(见图1)或在现场加装ET200信号转换单元。可见,“传统方式”的信号传输结构简单明了,接线简单,只是电缆用量较大。而“现场总线方式”的信号传输结构较复杂,现场接线及调试的工作量较大,但电缆(总线专用电缆)用量很少。就总体投资来说,“现场总线方式”的资金投入更大。所以,当监控点较多(如大于2000点)且现场仪表分散时,“现场总线方式”有优势,若反之,还是“传统方式”更好!我们认为,对于中等规模的炭黑装置来说,更适合采用“传统方式”。 4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急冷后烟气温度TICAS-1104与TIAS-1104A的热电偶插入深度应短些,一般为入反应炉内壁200~300mm为宜。在开车时,反应炉烤炉的前几天用TE-1114(分度号K)(470℃),后几天用TE-1114A(分度号B)(1800℃),入反应炉内壁10mm即可,主要是观察炉壁温度。由于尾气中含有H2O、H2、N2、CO、CO2、H2S等多种成分,而主袋滤器中的尾气是有可能泄漏出来,而使其附近有少量CO和H2存在,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规定,需要在主袋滤器附近,分别设置有毒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干燥机出口附近,由于温度较高,所以仪表电缆需采用耐高温型电缆。 5结语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水平,是保证新工艺炭黑生产长期平稳可靠运行,产品质量达标创优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自控设计水平,才能满足生产工艺不断创新的要求。只有以先进的控制方案以及合理的仪表选型进行设计,辅以正确的现场施工,才能使建成一条经济、高效、节能环保且产品品质一流的新工艺炭黑生产线成为可能! 作者:王勤 单位:天津市化工设计院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在“走出去”战略中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提高投资安全 在“走出去”战略中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提高投资安全 近年来,我国在国外工程建设和海外项目投资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常有突发性、群体性安全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常常牵动高层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心,引起世界的关注。这些事件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对策。 一、“走出去”战略十年来成绩巨大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十年来,“走出去”战略取得巨大成果:2011年,中国对外工程年度承包额已成为世界第一,超过了500亿美元。入世十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10%,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近7000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突破3,000亿美元,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约7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9年来年均增速近50%。 二、成绩的背后,环境责任风险伴生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工程和投资项目,日益受到环保主义者的质疑和抗议。比如,由于担心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缅两国密松电站合作,去年被缅甸政府无限期搁置。中石油、中石化在加拿大的油砂投资,中国铝业和其他企业在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的矿产项目,也由于环境因素受到当地的质疑和抵制。 中国的海外投资和工程,相当一部分是在生态脆弱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容易造成生态改变,这是中国某些海外项目屡受非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部分对外投资企业对国际通行的“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不够重视。当走出去的时候才发现,环境责任问题,在海外变成了项目的巨大安全风险。 三、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的配套环境工程具有双重意义 环境保护早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央和地方财政一直在逐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由此带来了环境产业在我国的充分发展。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突破一万亿元。同时,在环境领域二十多年来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已经使我国的环境产业从设备、技术和工程方面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实力。以2002年建设部“126号文”启动的市政领域的公用事业改革和同年的环评法颁布为标志,从规划、环评、设计、工程承包到运营服务,我国的环境服务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产值占到了整个环保产业的12%。实际上,我国的环境服务业完全具备了为我们自己的对外工程和对外投资做好配套的环境服务的综合实力。在这种背景下,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的配套环境服务,具有如下意义: 1、有助于缓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工程的环境风险压力 在国际工程和投资项目中避免环境责任风险,在国际上重塑环保形象,都需要我们加强对中国企业的环境责任教育,并且参照实施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所述的“三同时”要求:“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在项目筹备阶段需引入环评服务,而在项目设计阶段需引入配套环保措施的设计,在项目建设阶段需同时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在以上阶段都必须引入必要的环境咨询服务商、环境设施建设或运营服务商,帮助我国走出去的大型企业规避当地的环境风险。 2、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升级 环境产业在国际上作为朝阳产业,一是由于其需求的日益刚性,二是其所带来的技术创新的持续推动力,三是由于现代的环境产业很大比重上是环境服务。环境服务,包括环境评估、环境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目前,上述的配套环境服务的走出去,有利于促进环境服务业的升级,并带动整个中国的高端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 十几年前我国所使用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项目,已有成功经验。他们都会项目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技术援助,即采购国外咨询公司所提供的包括环境评估、设计、项目管理和运营服务在内的专项技术服务;时至今日,这类技术服务已伴随着国内咨询公司的成长而更多的是在国内直接提供。在我国的海外项目中,我们的国内咨询公司已经有能力按世亚行的经验,通过相关的技术援助项目提高环境工程和环境服务水平。 四、政策建议 环境工程及产业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决定性的。“走出去”战略的环境工程和服务,也需要政府强制性的政策约束和鼓励性的资金支持,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国家商务部会同国家环保部出台政策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工程建设中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安排配套环境设施建设的投资和环境服务的采购;同时国家商务部与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走出去”中的配套环境服务给予资金、政策和税收优惠的支持。涉及中央企业的海外投资或工程的,由国家商务部会同国资委落实项目中的环境工程建设和服务的配套安排。 第二、国家商务部会同国家环保部及有关咨询机构进行“走出去”企业的环境责任教育;组织环境服务和环保产业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的专业商务技能培训。 第三、在进出口银行、国开行等对外贷款项目中可以设计环境工程建设和服务的技术援助配套子项目,具体服务采购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设施规划和设计和环境服务等。 本文系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总裁李谠同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的提案。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价值团队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的组织设计研究 引言 价值工程(ve),又称价值分析(va)和价值管理(vm),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科学。按照国标gb8223—87《价值工程基本术语和一般工作程序》的定义,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和管理技术。其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1]。价值工程管理技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共领域和私人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巨大成果。我国自1978年引入价值工程以来,价值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对价值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价值工程的应用领域还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工业领域。同时,价值工程专业人才也十分缺乏。 随着政府和人民对环境的日益重视,我国环保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政府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等环保项目的投资日益增大,从事环境工程的人才越来越多,竞争也就越来越强烈。然而纵观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国家政府部门注重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科研工作者侧重于各种污染物处理技术的开发,而忽略了环境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问题。然而经济效益是除先进技术之外能够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环境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成为了环保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价值工程正是提高环境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价值工程团队如何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组织起来并且有效地运行,以促进价值工程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 1 价值研究团队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的组织设计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为了使人们能为实现目标而有效地工作,就必须对组织活动进行设计。组织设计内容一般包括: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团队成员的选择和组成;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等。 1.1 价值研究团队的组织形式—项目团队 价值研究团队可以通过项目团队的形式组织起来。因为价值研究实际上就是项目,它符合一个项目的所有标准:①它是独特的;②它是临时性的组织,受到预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③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④它有一定的目标;⑤它强调团队合作精神;⑥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⑦团队成员的增减具有灵活性;⑧其工作结果具有不可逆转性;⑨它有着特定的委托人,即项目的资金提供者和结果需求者;⑩团队建设是团队成功的保证。因此,价值工程可以作为某个持续项目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完全独立的项目列入环境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中。 1.2 环境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分析 项目组织是按照项目的目标以一定的形式建立起来的组织。项目组织由项目负责人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和资金范围内完成任务。项目组织成员由组织各部门专业人才构成。在项目规定时期内,所有成员仅向项目经理负责,不再听命于原部门主管的指挥,待项目完成后,所有成员再回到原组织单位。 项目组织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按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分类方式,环境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和矩阵型组织结构。 1.2.1 职能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亦称u型组织。它是按职能来组织部门分工,即从企业从高层到基层,均把承担相同职能的管理业务及其人员组合在一起,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职务。具体地说,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工程项目在高级管理者的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构成项目协调层,并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安排落实本部门人员完成相关任务。分配到项目团体中的成员在职能部门内可能暂时是专职,也可能是兼职。但总体上看,没有专职人员从事项目工作。项目工作可能只工作一段时间,也可能持续下去,团队中的成员可能由各种职务的人组成。职能型组织结构以智能部门为主体,资源相对集中,适用于规模小,以技术为重点,价值研究工作比较简单的环境工程项目。在此类环境工程项目中,推动价值研究工作的人可能是来自项目成本控制或者质量控制部门的价值管理专家。由于职能部门领导者价值工程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价值团队的规模比较小,价值研究工作也就不够系统,不够全面。 1.2.2 项目型组织结构 项目型组织结构就是将项目的组织形式独立于公司职能部门之外,由项目自行负责其具体工作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项目的行政事务、财务、人事等在公司规定的权限内进行自主管理。项目型组织结构目标单一,决策速度快,结构简单灵活,易于操作,适用于大型、复杂或者刚开始应用价值工程的环境工程项目。此时,价值研究项目就可以作为独立的项目设置在环境工程项目中,项目经理由具有一定价值管理资质的专家担任。这样一来,价值研究工作就能够系统而全面的开展。 1.2.3 矩阵型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是介于职能式与项目式组织结构之间的一种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在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中,参加项目的人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排,而这些人员的工作在项目工作期间,项目工作内容上服从项目团队的安排,人员不独立于职能部门之外,是一种暂时的,半松散的组织形式,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需通过其职能部门领导,项目经理往往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2]。矩阵型组织结构能够平衡目标,协调功能,避免资源重置,但项目成员往往处于多头领导状态,项目管理权力较难平衡。由于价值研究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了环境工程的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调成本控制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之间的矛盾,所以价值研究工作同样适用于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环境工程项目。此时的价值研究工作同样可以设置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该项目可以由成本控制部门负责人、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或者直接环境工程项目总经理领导。 1.3 环境工程价值团队成员的选择和组成 价值团队的目标决定了团队成员的选择和组成。环境工程价值分析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成本实现必要的使用功能,以提高环境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价值团队成员必须包括价值工程专家、环境工艺设计人员、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施工部门人员、项目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财会人员。在特定情况下,还需要项目总目标的提出者—业主代表的参与。 价值团队需要各个专业的人才,实现团队工作效果大于每个成员业绩的叠加的目标。因此团队成员的选择应该满足下面几个条件:①具有特定的专业技术能力;②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对工程项目具有系统和整体的认识;③能克服狭隘的部门主义,站在整个企业的立场上进行方案设计;④具有团队合作精神;⑤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⑥具有很强的学习适应能力。此外,团队成员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4]。价值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如果团队成员过少,项目中的某些细节或关键问题和需要改进或创新的方面可能会被忽略,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相反地,如果团队成员过多,可能造成价值研究项目资金成本过大,讨论时间过多且较难达成一致,或形成“个人搭便车效应”。因此环境工程项目在价值团队成员的配置上,应该在必要的部门(如管理部门、设计部门、施工部门)里面选择精干人员。 1.4 价值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和工作任务 价值团队负责人就是监督价值团队成功得达到既定目标的人。根据之前的分析,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中,价值团队的负责人由环境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部门或者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担任;在项目型组织结构中,价值团队负责人就是具有一定价值管理资质的项目经理;在矩阵型组织结构中,价值团队负责人可由项目成本控制部门或者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担任,也可以直接由环境工程项目总经理担任。 价值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与价值团队负责人的关系极大,因此价值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和培训应该注重素质和能力两个方面,根据以往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经验,对于项目负责人的素质应该具有以下要求:①较强的技术背景;②成熟的人格;③讲求实际;④使项目成员保持振奋;⑤和高层主管有良好的关系;⑥有不同部门的工作经验;⑦临危不惧;⑧具有创造性思维;⑨把完成任务放在第一位。价值团队负责人的任务是复杂的,这就要求负责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适应性、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流技巧、处理冲突与矛盾的能力,以及在激烈的竞争中和复杂的组织关系中求生存的能力。换言之,作为一个成功的价值团队负责人,需要有坚强的性格、高超的管理能力和熟练的技术手段。 和项目团队一样,价值团队会经过组建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和成效阶段这四个过程。在组建阶段,价值组成员刚开始一起工作,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职责和角色都不是很了解,这时就需要价值团队负责人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给团队成员讲述项目成功能够带来的效益,描绘美好蓝图,并给出时间和资金的限制,使团队每个成员对项目目标有全面的了解。随着成员对自己和合作伙伴角色与职能的了解,团队进入激烈冲突的磨合阶段,他们会发现现实与理想不一定完全一致,同事之间可能会发生利益冲突,资金和时间控制过于严格,实现目标的难度太大。这时候,价值团队负责人就应该积极与各个成员进行沟通,理解成员的抱怨,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分析并解决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当团队经过共同努力度过了磨合阶段,成员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并且开始熟悉和适应新制度和工作程序,团队就逐渐趋于规范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此时的价值团队负责人应该减少指导性工作,给予团队成员个性发挥的自由空间,使团队建立起互相让步、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等团队协作的精神氛围。经过了规范阶段,团队的结构完全实现功能化,团队成员能够共同努力积极投入到当前的工作任务中,以较高的效率实现共同目标。在这一阶段,价值团队负责人应该关注成本和进度等具体工作情况,同时关注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培训和辅导,并对他们的工作业绩作出评价。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对具有行业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问题的思考 1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毕业生就业概况 1.1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简介 中国的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始於上世纪70年代末,真正形成规模是在80年代末期,快速发展则处於高校大力扩招的90年代后期。起初,仅有少数工科高校设有环境工程专业,随着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环境工程专业逐渐在理、农、医、经、管等类学校出现,设置环境工程专业高校的比例也由起初的0.8%增加到26.6%。环境教育是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而起步,以社会的需求而发展。在中国高等环境教育中,环境工程本科教育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从恢复高考时的7个专业点,发展到今天的202个专业点,由年招生量不足300人,增加到今天的近万人。环境工程教育为我国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也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2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现状 根据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主持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於1998年提交的研究报告来看,该报告从3个方面对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2000~2010年,我国环保局系统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年均需求量为0.36万人;环保产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为0.76万人;各行业,特别是冶金、化工、建材、医药、轻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将加大污染控制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环境标志,预计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为0.35万人。综合上述3方面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预测结果,我国2000~2010年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年均需求量为1.47万人。 然而,在目前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却倍受冷落。近年来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一次签约率(校均)逐年下降,考研率(校均)逐年升高。不少地方一般院校出现招生规模大,就业地域范围小,就业单位层次低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1)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工程本科生的要求更高了,环境专业岗位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一般设计院招聘的环境工程师,都会注明需要几年从事相关工作经验。而作为一名刚跨出校门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尚不能独挡一面;(2)按“复合型”人才衡量,不少环境工程本科生知识面仅局限於工科之间,工作水平不高,尤其缺乏社科人文知识,英语水平不佳,影响其与一些国际公司的交流和合作;(3)有些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过时,平时接触的信息媒介有限,对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了解不够多ⅲ。 另一方面,受政府机关改革及其它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增加的共同影响,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的比例逐年降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民营企业、合资或外资企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在增加。 2 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占一次能源构成的70%左右,在今后10~20年内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约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5%的化工原料和绝大多数的民用燃料依靠煤炭。但是,长期以来在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1煤炭开采引起的主要环境以及生态问题 1)煤矿区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1)对地表水的污染。矿井废水中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较高,特别是流经含硫铁矿煤层的矿井水,酸性很大。据矿区的矿井废水抽样检测,其悬浮物浓度平均值为280毫克/升,化学耗氧量浓度平均值为520毫克/升,硫酸根离子浓度高达2500毫克/升,最低ph值为2.7。这类矿井废水还混入了大量煤尘和有害元素等污染物,如不经处理就外排,将严重污染地面水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2)造成地表水资源枯竭。由於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将矿井中的地下水外排,形成了一个以矿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煤层顶板以上的地下水向矿井中汇流,然后被疏干,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干枯,使当地居民吃水、用水困难,引起煤矿区的排水与供水的突出矛盾。 2)引起次生地质灾害。我国煤炭行业以井下开采为主,往往造成采空区上覆岩层的承载能力下降,依次发生地表沉陷、裂缝及顶板冒落等现象,最终形成一个采煤塌陷区。地表塌陷已成为煤炭开采对土地破坏的重要方面。塌陷改变了地表原有地貌形态,使矿区地表成为相对独立的沉陷盆地单元。地表塌陷使矿区长期稳定的地质环境受到破坏,极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地表建筑物、农田造成破坏。 3)煤矸石堆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占用大量土地: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就近露天堆放,形成高大的煤矸石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排放煤矸石约1.5~2.0亿吨,累计堆存量达50亿吨。全国现有煤矸石山5000多座,占地150km2,引发矿地矛盾。(1)降低土地利用率:随着堆存量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会占用矿区大量的土地面积,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比堆放面积更大的土地资源,使得周围的耕地变得贫瘠,不能被利用;(2)污染大气环境:堆积的煤矸石不仅会产生大量粉尘,而且其风化、雨蚀、自燃后的风化层物质如co、so2、h2s、nox等有害气体,在风力作用下进入大气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3)污染周围水环境:在雨水的冲刷下,煤矸石中含较强酸性的矸石淋溶水渗入地下,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个别地区矸石中还含有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重金属受雨水的冲刷、淋溶等作用释放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污染周围土壤及地下水环境㈨:(4)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煤矸石堆积过高,坡度过大,容易形成坍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附近土地被埋,建筑物被毁,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对森林植被的破坏:煤炭开采需要大量木材,按万吨煤炭产量平均消耗坑木150立方米计算,仅煤炭开采业一年就需消耗木材约10万立方米,如此大的木材缺口迫使煤矿多渠道收购木材,助长了乱砍滥伐,使育伐比例失调;(2)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煤矿开采还会造成林地水分亏缺,严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会使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大大降低;(3)二次扬尘污染问题:煤炭有相当一部分靠汽车运输,撒漏现象非常严重,不仅大量煤炭流失,同时使道路煤尘飞扬。 我国面临的煤炭行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异常严峻的,控制煤矿区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 2.2煤炭行业面临的环境工程任务 为有效防治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煤矿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煤炭行业面临如下的环境工程任务: 1)加强矿区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治理。一方面,针对矿井水主要污染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另一面,对已老化、坏损的废水治理设施、设备进行修复和改造,确保矿井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2)矿井外排废水的利用。部分煤矿虽然停止了采煤,但仍有矿井废水外排。主要是部分煤矿的采煤巷道间接相通,矿井废水全部从标高最低的井口外排,并将原有老巷道岩石断层和风化层中硫铁矿中的铁离子等浸取出来,导致废水中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很高,严重污染水体环境。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处理设施对废弃矿井外排的废水进行治理,以达标外排。 3)搞好煤矸石的合理处置与资源化。将煤矸石用於发电、从煤矸石中回收煤炭作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以及将煤矸石作为生产建筑材料使用是有效利用煤矸石的途径。煤矸石的综合资源化利用不仅治理了矿区的环境问题,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相比於煤矸石的存储量,其综合利用量仍很小。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煤矸石发电的综合利用量;用煤矸石代替粘土制砖:煤矸石回填处置。 4)做好矿区植被恢复和矸石堆场的土地复垦。目前较为普遍的矿区植被恢复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植物选择、配置方式、种植技术及栽后管护等。根据矸石山总体风化程度和复垦工程的要求,将矸石山风化程度分为3类:(1)风化程度好,可直接复垦;(2)风化度稍好,但次於第一类,需盖薄层土(2~5厘米)后才能复垦;(3)风化度差,难以复垦。 根据不同的煤矸石风化条件,进行3个阶段的综合治理。(1)基础工程。整治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破坏及煤矸石占地,保持水土,采用各种方法加速养分积累;(2)栽培植被工程。选择适宜的树种、草种;多种树种、草种搭配混栽;密集种植;(3)保护及管理工程。栽种初期采取封山措施;观察植被生长情况采取补救措施;浇水、施肥促进植被生长;秋冬季节进行防火措施。 解决好煤炭生产、利用与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3 原煤炭高校的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建设探讨 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现状分析、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定位、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专业建设预期效果分析。专业建设内容又包含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风与学风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其中的专业建设定位事关重要,它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也是专业建设的特色所在。 3.1专业建设定位的基础性工作 专业建设应当有充分的依据,才能获得明显的成效。进行专业人才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是专业建设和定位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可分以下4个方面进行。 1)市场调查——专业定位的基础。不了解社会需求,学校的办学就成了无的放矢、闭门造车,所培养的学生就不可能适销对路。市场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学历、素质、能力、知识等:二是国内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情况,包括专业定位、专业优势、专业特色等;三是专业自身情况,包括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教学环境与条件等。通过调查掌握了足够依据方能对症处方。 2)市场细分——专业定位的前提。市场细分是指在足够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对某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为了选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细分的依据是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通过市场调查得知的。 3)目标市场——专业定位的关键。目标市场指高校某专业拟占领的那个(些)子市场,亦即服务面向。在确定目标市场时,首先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大学生;其次还应考虑自身优势,要在权衡本单位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办学软硬件条件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此外还应兼顾本单位的发展潜力,要与时俱进。目标市场的确定,既要考虑社会需求,又要兼顾自身优势与发展潜力,在三者的动态平衡中确定。目标市转贴于 场的确定是专业定位的关键。一所高校,如果目标市场不明确、专业定位不准确,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将变成无的放矢、功亏一篑。 4)专业定位——专业建设的方向。专业定位指高校拟使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具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位置。常见的定位策略主要有:(1)拾遗补缺定位策略。这是专钻空隙的一种定位策略,一般适用於实力相对弱小的专业;(2)迎头定位策略。又称竞争定位策略,这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定位策略,一般适用於实力相对较强的专业;(3)突出特色定位策略。这是一种高人一筹的定位策略,一般适用於有明显特色或容易形成自身特色的专业。专业建设是高校竞争制胜的法宝,只有搞好专业建设,一所高校才能赢得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才能受到社会的好评。 3.2对原煤炭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建议 1)原煤炭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设置概况。尽管国家部委机构几经改制,但高校与原始的行业隶属关系总是客观上存在“藕断丝连”。高校的专业建设也最容易在原属的行业中突出特色,否则较为困难。据中国矿业大学冯启言教授统计,截止日前,原煤炭高校中有13所院校设置了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专业,其中8所院校具有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有6所院校具有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表1)。煤炭部门和行业需要的环境类专业毕业生,首选的还是这些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2)对原煤炭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几条建议。鉴於以上对煤矿区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工程任务的分析、原煤炭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设置情况以及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对原煤炭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积极对煤炭行业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方向进行调查分析,认真确立环境工程的专业定位,注意专业特色的建设;(2)在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上,应在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分委员会确定的环境工程专业9门核心课程的前提下,针对煤炭行业的主要环境问题,增设相关课程,明确培养目标;(3)煤炭行业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煤矸石问题、次生地质灾害与土地破坏问题。为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重矿区水资源、水环境工程能力的培养,煤矸石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工程能力的培养,矿区土地复垦与植被修复工程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一个改善,最有效的途径是积极开展环境工程建设的专业定位,明确专业方向。本文的探讨内容,对其它行业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均具有借鉴意义。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研究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市政工程等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发展速度快和应用性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大趋势下,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型教学发现: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度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横空出世和全球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全球呈现知识经济和一体化特征,创新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总理曾指出:“要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就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 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1]。高校研究型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创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现时代的历史重任,实施研究型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市政工程等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涉及面广、发展迅速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2],对其进行研究型教学改革当属责无旁贷,现就我们近三年来在该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改革方面所做的探讨和体会谈一下。 一、详细讲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绪论部分,本章节用课时2学时 课堂讲授中先提问学生生物体基本的生命特征,然后仅添加微小概念,即得微生物概念;精讲显微镜的发明史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通过这些经典的科学发展史料,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的源动力,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例举各类微生物并归纳其基本特征。对环境工程微生物部分,要重点讲解环境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环境的危害及人类利用微生物保护环境的实例,如淡水水华危害、环境污水处理、有机垃圾发酵沼气等,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应用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二、扼要讲解环境工程微生物的主要种类、生理代谢、生长繁殖及遗传变异,可用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引导性提问和学生回答为主要教学模式,精讲教学内容中的科研史料,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也学习了相关的科研方法;另外,对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要予以祥讲,尤其是基因工程,例举一些基因工程菌种种质改造作为实例,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技术。 三、精讲微生物生态学,可用总学时八分之一 微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及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环境,环境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进化的基础,适者生存,不适者则被淘汰。研究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为微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与它们的生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组成的一个自然体。在教学过程中,该部分讲解以老师引导性提问和学生回答为主要教学模式。 四、详细讲解环境微生物对环境的危害、微生物在治理环境污染物中的作用,可用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该部分从微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老师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现场参观有关的自来水净化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活性污泥法)、工业废水处理厂及城市有机垃圾发酵沼气发电厂等应用性企业,使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理论学习到亲身感受该学科相关的实际应用,从而强化学生对该学科应用性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五、加强实践教学及科研实验活动,可用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实验课是在特定实验条件和有限的学时下,重现自然现象的一项实践性活动。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技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研究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该课程的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了四个能够覆盖该课程主要内容的实验: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染色,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当地水源水水中细菌总数测定。 在大一学生中优选5名学生参加教师的有关环境微生物科研项目,由于该课程是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当届参加科研活动的同学在课堂上报告自己的科研进展,重点讲解自己的科研立项、科研准备、科研过程、科研过程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科研结果及意义等内容,时间约为30分钟,另有20分钟的时间进行集体讨论;该报告及集体讨论,能够让全体同学在有限的科研条件下已不同的方式参与本专业的科研活动,体验科研过程,使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科研工作和教学研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变革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研究型教学模式,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会有一流的大学;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导力量是大学教师,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保障,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根本需要。 环境工程微生物是一门涉及微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经济性,要将该课程按照研究型教学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透彻理解课程内容,精通教学理论,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第二,深入钻研本专业的有关科研工作,及时将与课程有关的科研项目进展情况介绍给学生,其内容包括选题、立项、科研准备、科研过程、难题解决、成果,使学生能够感受教师的科研过程,学习有关的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不断学习该学科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并及时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前沿动态,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第四,大胆探索该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使该课程的教学过程真正实现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该课程研究型教学法的预期目的。 总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和发展速度快的综合性学科,是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市政工程等本专科专业的基础课,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型教学探索,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显著提高,获得了学生和学校的肯定。以上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初步探索和看法,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改革提高。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环境工程中化工废渣磷石膏污染的治理探讨 化工废渣是指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工业废渣。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种类、反应条件和二次回用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产生废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等均有较大差异。国家经贸委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介绍的化工废渣包括:硫铁矿渣、硫铁矿、煅烧渣、硫酸渣、硫石膏、磷石膏、磷矿煅烧渣、含氰废渣、电石渣、磷肥渣、硫磺渣、碱渣、含钡废渣、铬渣、盐泥、总溶剂渣、黄磷渣、柠檬酸渣、制糖废渣、脱硫石膏、氟石膏、废石膏模等。就其中的磷肥渣而言,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给我国磷复肥工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国家各有关领导部门对磷复肥工业十分重视,在政策上给予了各种支持,使我国磷复肥行业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好势头, 显示了较强的应对入世能力。根据农业部的统计资料,2002 年全国施用化肥433915万吨(折纯),其中磷肥71212万吨p2o5,复合肥104612万t (n+ p2o5+ k2o)。复合肥中氮磷钾比例如果按1:1:1 计算,其中含有磷肥约348.7 万吨p2o5。因此,2002年我国总的磷肥施用量合计约1060.9万吨p2o5,而对我国今后磷肥需求量的预测如下(见表1)。 由此可看出,我国对磷肥的需求很大。而磷肥、磷酸生产企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磷石膏截止2004年累积量已超过22 000 kt,只有大约27.7%得到了再利用。从而可看出,化工废渣的无控制排放已经形成较大的污染源。2004年,我国较大的固体废物污染事件共47 次,绝大部分是由工业固体废物混乱管理引起;而且在2005年12月到2006年1月两个月内,环保总局通报的6起突发环境事件中,也有2起事件是由化工废渣的无控制迁移扩散引起。因此,化工废渣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就化工废渣磷石膏的治理进行了探讨。 1 磷石膏的环境问题 磷石膏一般为浅黄、浅灰或黑灰色的细粉状固体,含水率20%~30%,容重0.733%~0.800%g/cm3;粘性较大、流动性差,呈酸性,略有异味;主要成分为caso 4·2h 2o。并含有少量的sio 2、s 2o 3、fe 2o 3、cao、meo,微量的重金属离子及放射性元素及未分解的磷矿粉p2o5f-和游离酸等杂质。随着高浓度磷复肥、磷酸和洗涤剂工业的迅速发展,磷石膏废渣急剧增加(每生产1t磷酸约排放5t磷石膏)。2004年,世界磷石膏年排放量达2.8亿t,我国已超过2200万t,大多数处于无控排放状态。这么大的废弃物大量占用土地,一旦泄漏,一般其污染半径是堆存地半径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且在堆积过程中易与周围环境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形成新的物质形态,进入地下水系统,并随之迁移,流向水源地或天然排泄区,造成环境污染。对周边原生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致命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会变得极其缓慢,同时由于渗滤液对下游和周围地区产生污染,也间接影响到周围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2 磷石膏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2.1 用于工业生产 通过对磷石膏进行预处理改性,代替天然石膏应用于水泥工业、石膏建材制品的生产中。singh 等采用柠檬酸溶液(3%~4%)来纯化磷石膏,并用于制造水泥和石膏肥料,纯化过程使得石膏中磷酸盐和氟化物转化为水溶性的磷酸、柠檬酸钠、铝酸盐、氢氟酸、高铁酸盐等而去除,纯化后的磷酸盐与矿物石膏制成的水泥质量较好。 2.1.1 生产低碱度水泥 它是以磷石膏、石灰石和矾土为原料,在立窑中烧制的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其主要矿物为无水硫铝酸钙(约65%)和硅酸三钙(约25%),外掺磷石膏和石灰石磨制而成。工厂实践表明,该水泥具有早期强度高、硬化快、碱度低、微膨胀等特性,成本低于硅酸盐水泥,用该水泥制造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耐火、耐水、可锯、可钉、不翅曲、不变形等优点,现已经广泛用于制造“grc”轻质多孔板。 2.1.2 用作水泥缓凝剂 磷石膏中的杂质会推延水泥的初凝时间,使其强度下降,故在用作缓凝剂之前,应参照如下方法对其进行适当改性:①水洗处理:将磷石膏以水膏比为(3-5):1的比例混合,搅拌静置,去除上层悬浮物;②将磷石膏煅烧,再用石灰中和,最后水化;③将干燥后的磷石膏加石灰中和,再入窑煅烧,再水化;④将磷石膏自然晾晒半年左右;⑤将磷石膏与窑灰、石灰或电石渣搅拌中和,使其含水量降至9%左右,再加压成型;⑥用柠檬酸处理磷石膏,把磷、氟杂质转化为可水洗的柠檬酸盐、铝酸盐以及铁酸盐。 日本在水泥厂设计之初就考虑应用磷石膏缓凝剂技术,现在75%的磷石膏已被用来生产水泥缓凝剂。1999年我国铜陵化工集团投产了一套100kt/a的水泥缓凝剂装置,用户反映良好。杭州水泥厂、马鞍山水泥厂、上海水泥厂的实践表明:用改性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作缓凝剂,水泥强度高、后期强度大,且能降低生产成本。 2.2 用于化工原料生产 主要用于硫酸、硫酸铵、硫酸钾、硫脲和碳酸钙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从而弥补我国硫资源的不足。 2.2.1 用磷石膏联产硫酸 该工艺的原理是将磷石膏高温分解,所得so 3用于生产硫酸,工艺过程主要由磷石膏干燥、脱水、煅烧、水泥烧成、so 2净化、so 2 转化吸收等工序组成,其优点是:①磷石膏中的钙和硫得以充分利用;②磷石膏被消化而不产生二次废渣;③控制好制酸尾气吸收,可实现尾气达标排放;④副产的硫酸用于磷酸生产,减少了硫酸外购和运输量,降低了产品成本。缺点是生产设备效率低、投资大、能耗高。 2.3 作土壤改良剂及肥料 磷石膏呈酸性,ph值为1~4,可作盐碱地、红壤旱地的土壤改良剂。可用于生产硫酸钾、硫酸铵并联产硫酸钾铵和氮磷钾复合肥料。 多年来,国内农科院所不断进行了磷石膏改良土壤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磷石膏是一种良好的硫肥,施用后对油料作物(如花生、油菜、大豆、芝麻、向日葵等)的增产约为15%~30%,每亩盐碱地ph = 9施用300~1600kg 磷石膏,改良效果可延续8~10 年;此外,将磷石膏和尿素在高湿度下混合、干燥,可制成吸湿性小而肥效比尿素高的长效氮肥———尿素石膏[caso 4·4co(nh 2)]2,这种肥料可减少氮的挥发,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3 结语 对于化工废渣问题的解决,单靠末端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条是倡导化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化工废渣的减量。同时,加强化工废渣的危害性教育,从而在生产过程有意识的减少其排量。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阐述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是以分泌物在代谢过程中充当表面活性产物。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较,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着诸多的优势与个性化特征,如在使用的时候其结构多样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在使用的时候不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等。由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受原材料、价格以及在工作中产品性能问题的影响,使得在生产中容易出现严重的环境危害和污染现象,使得人类在生活中对环境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呈现出平稳发展趋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类对健康和环境意识的要求增加,这也就促使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方法的不断增加,国内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和开发应用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力重视,使得其在发展中也拥有者一定的优势,从而促使在生物工程中提高生物工程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生产菌 1.1 种类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发展优化形成的产物,是微生物素哟产生具有移动表面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与过去的化学成分相比较有着天然优势,其适用于目前的是由工业和环境工程之中。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通常是根据它们的极性基团来分类,而生物活性表面剂主要是通过加强保护环境要求为依据来促使其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1.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菌 大多数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的代谢产物。这些生产菌大多是从油类污染的湖泊、土壤或海洋中筛选得到的。如banat等从油泥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两株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芽孢杆菌ab-2和y12-b。列出了一些主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生产菌。 2、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 目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采用发酵法生产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产量主要取决于生产菌的种类、生长阶段,碳基质的性质,培养基中n、p 和金属离子mg2+、fe2+的浓度以及培养条件(ph、温度、搅拌速度等)。 与微生物发酵法相比,酶法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多是一些结构相对简单的分子,但是其在使用的时候同样能够促进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增加,其主要的优点在与在生产的过程提取奋勇较低,对各种产品的改良措施较为方便,并且能够及时的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方法。尽管现阶段酶制剂成本较高,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增强酶的稳定性与活性,有望降低其生产成本。 3、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 发酵产物的提取(也称下游处理)费用大约占总生产费用的60%,这是生物表面活性剂产品商业化的一个主要障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提取方法随发酵操作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溶剂萃取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利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红球菌生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获得较高产率10 mg/l。 4、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许多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由于难降解、有毒及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等性质而破坏生态环境,相比之下,生物表面活性剂则由于易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无毒等特性而更适合于环境工程中污染治理。如:在废水处理工艺中可作为浮选捕收剂与带电胶粒相吸以除去有毒金属离子,修复受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的场地等。 4.1 在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用生物法处理废水时,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菌群常会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因此,在用生物法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时须进行预处理。当前,常用氢氧化物沉淀法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但其沉淀效率受氢氧化物溶解度的限制,应用效果不甚理想;浮选法用于废水预处理时又常因所用浮选捕收剂在其后续处理过程中难降解(如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易产生二次污染而受限制,因此,有必要开发易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毒害的替代品,而生物表面活性剂恰好具有这一优势。但是,国内外对这一方面的应用研究很少,直到最近才有报道。 4.2 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在利用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的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直接使用发酵液,能节省表面活性剂的分 离提取和产品纯化成本,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现场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应用潜力很大。国外对生物修复的研究大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大量成功的工程实例。如harvey等[11]将铜绿假单胞菌生产的海藻糖脂,加入exxon valdez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湾造成的原油泄漏污染的海水中,大大提高了原油的降解速度。这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实际应用中最成功的现场生物修复。而在国内还未见有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成功用于环境污染物治理方面的报道。 5、展 望 目前,生物表面活性剂只有少数产品走向市场,大多数品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这主要是由于它的生产成本较高。据估计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化学生物表面活性剂成本的3~10倍。为了开发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潜力,降低其生产成本是当前研究开发的热点和主要目标。决定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发酵工艺和下游技术等。因此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如下三种:(1)通过选育高产菌株、构建基因工程高产菌;发展快速检测表面活性剂高产菌株并评价其潜力的方法;(2)找到廉价发酵原料、改进发酵工艺、用先进的下游技术等方法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产率和提取得率,从而大大降低它的生产成本;(3)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开发出它的二次产品,提高其附加值。如用于化妆品、食品、制药等行业。 6、结束语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它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对环境无毒害,且生物降解性能好,属于天然添加剂。除了在石油工业和环境工程等一些特殊领域受到重视外,随着生物技术和相关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价格将逐步降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医疗卫生等行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研究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国家、省市各级政府越来越加强对环境工程的管理,污水、垃圾、公园建设等都被列入政府重点工程进行检查,透视,也加大了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环境建设的基础设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也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大气、水环境质量对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改善。 一、环境工程的含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相应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已经出现,环境工程学便是其中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 二、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1、城市的污水处理不完善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其中,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2、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3、园林绿化建设没跟上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三、环境工程建设的应对措施 1、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二次资源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原料、燃料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60%~70%。一些基础工业原料,如煤、石油、矿石、盐等大多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一些生产厂家仅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其余的“无用部分”均作为废物弃置,不仅产品成本高,而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30%。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废弃物量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已认识到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利用二次资源的紧迫性,认识到必须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把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弃人环境这—传统的开环模式变成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二次原料资源的闭环系统,使原料资源进入社会后,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多次循环,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二次资源的利用列为国家优先考虑的经济战略之一,使二次资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有300 多万吨废钢铁、600 多万吨废纸、200 多万吨废玻璃,70 多万吨废塑料、30 多万吨废化纤、30 多万吨废橡胶未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废弃物流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我国回收利用二次资源、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任务也相当艰巨。 2、改革工艺和设备,开发全新流程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抓清洁生产工艺较早,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降低了物耗和能耗,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烧碱生产采用离子膜法代替水银法,炼焦厂采用干法熄胶代替湿法熄胶,生铁生产采用无胶炼铁工艺,面粉生产采用干洗麦粒代替水洗麦粒等,都极大地减少了“三废”排放,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3、物料闭路循环,废物综合利用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实质上是生产过程中流失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尤其是我国农药、燃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有60%~70%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用水闭路循环,供水、用水和井水一体化,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净水重复使用。我国现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联产硫酸和水泥,利用硝酸生产尾气制亚硝酸,利用硫酸生产尾气制亚硫酸钠,从硫铁矿烧渣中回收金、银、铁,从乐果合成废水中萃取回收乐果等.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4、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 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在发展当中不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还鼓励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上,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上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上,都需要有比较规范的一套体制系统进行维持。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政府对这些参与者的奖励和维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总之,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中,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面对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只有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科学管理、创新工作机制、解决好环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达到真正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污泥微膨胀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污泥膨胀的类型 污泥膨胀(sludge bulking)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大量丝状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二是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类糖)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以污泥丝状菌膨胀为主,占90%以上,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问题。发生污泥膨胀时,主要有以下特征:(1)二沉池中污泥的svi值大于200ml/g;(2)回流污泥浓度下降;(3)二沉池中污泥层增高。 2.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 2.1污泥膨胀中丝状菌种类 目前在活性污泥中发现的丝状菌有三十多种,由于尚有部分丝状菌未获得鉴定。常见的有十几种,世界各地膨胀污泥中出现最频繁的丝状菌有微丝菌、发硫菌、软发菌、浮游球衣菌、0092型、0961型、0041型、0675型、1701型、021n型。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污水中有所差异。 2.2污水的种类和性质 污水的水温、ph 值、营养成分的含量等对污泥膨胀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含有易生物降解和溶解的有机成分的污水,如:酿酒废水、乳品废水、石化废水和造纸废水等容易污泥膨胀;糖类物质过多的废水容易出现丝状菌污泥膨胀,过量的碳源使微生物不能充分利用而转变为多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性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 2.3溶解氧 溶解氧是活性污泥运行中重要的控制参数。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伴随着氧的利用。曝气池中do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和活性污泥的生长。菌胶团细菌和浮游球衣菌对溶解氧的需要量差别大。菌胶团细菌是严格好氧菌,浮游球衣菌是好氧菌,但它的适应性强,在微量好氧条件下仍正常生长。在较低do条件下,大部分好氧菌几乎不能继续生长繁殖,而丝状菌由于具有较长的菌丝,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氧饱和常数,比絮状菌繁殖的速度快,从而导致污泥膨胀。 2.4污水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过低,微生物活性不足;温度过高,细胞中生物化学反映速率和生长速率加快。温度每升高10 ℃,生化反应速率增加1倍。此外,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蛋白质、核酸对温度较敏感,温度升高使其遭受不可逆性的破坏。一般认为,适宜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长的温度为15℃~35℃。 2.5污水的ph值 活性污泥是一个动态的微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种属的微生物对ph值有不同的适应范围。过高或过低的ph值不仅影响外酶及细胞内酶的活性,而且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丝状菌适宜在ph值5~6.5的环境中生长,菌胶团菌适宜在ph值6~8的环境中生长。peidi研究表明,在ph值较低(≤5)的情况下,易引起丝状菌膨胀。 2.6其他 此外,污泥负荷、冲击负荷、运行方式和处理工艺均会影响污泥膨胀。 低负荷条件下,丝状菌容易占生物相优势,从而引起膨胀。高负荷导致溶氧不足,do浓度降低也会引起污泥膨胀;当处理过程中冲击负荷的改变,短时间内水质水量产生大的波动打破了体系中正常的生态系统,丝状菌易占优势,可引起污泥膨胀;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及处理工艺,也会影响污泥膨胀。 3.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一直被视作好氧生物处理的癌症,首先,到目前为止,膨胀的机理还没有搞清;其次,控制对策确定不下来,因为找不到膨胀的原因。但是可以根据经验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 早期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主要手段是投加药剂杀死丝状菌,或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增加污泥絮体的比重,但这些方法往往无法彻底解决污泥膨胀问题,相反地可能会带来出水水质恶化的不良后果。其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构成一个共生的微生物生态体系,在这种共生关系中,丝状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微生物,对于高效、稳定地净化污水起着重要作用,并逐渐地从简单杀死丝状菌过渡到利用曝气池中的生长环境调整丝状菌的比例,从而达到控制污泥膨胀的发生即进入环境调控阶段。 第一,采用生物选择器。该法是指在曝气池中形成有利于菌胶团细菌生长的环境。选择性地增值菌胶团菌,利用生物竞争机制抑制丝状菌的过度繁殖,达到控制污泥膨胀的目的。一般是在完全混合式、推进式曝气池前增加一个停留时间比蒲圻赤短的多的生物选择器,由于其中初始混合液的底物浓度高,使菌胶团细菌得到选择性的培养,成为优势菌。常用的选择器有好氧选择器、厌氧选择器及缺氧选择器。 该法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应用,已成为控制污泥膨胀的主要措施。第二,调整运行工艺条件。通过调控工艺条件改善污泥微生态系统,控制丝状菌群生长因子,最终实现控制污泥膨胀。例如:对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过低引起的污泥膨胀可增加曝气量或在推进式曝气池中合理分配曝气量(增加前端,降低后端),保持曝气池中合适的溶氧浓度来控制丝状菌型污泥膨胀。有关研究表明,提高溶解氧浓度至3.4mg/l运行一段时间可有效控制污泥膨胀;对缺乏营养(n和p)、ph过低引起的污泥膨胀,可以通过增加营养和调整 ph来控制和防治。第三,根据曝气池运行调节,如气量,污泥回流比等参数,从而改变曝气池中生物种群的生态关系,但是耗时太长,但是这是最根本的方法;第四,可以采用物化调节,提高污泥的沉淀性能,投加混凝剂,如氢氧化钙,氢氧化氯等,但是这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不是长久之计。第五,如果能确认时丝状菌膨胀,可以投加消毒剂灭活丝状菌,如臭氧、液氯、过氧化氢等,但是一定要控制消毒剂投量和灭活动力学过程,因为如果不适当,消毒剂也会将菌胶团细菌杀死。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结束语 污泥膨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影响污泥膨胀的因素太多。由于活性污泥对底物的降解是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是多种微生物的群体,既受到污水水质条件的影响,又受到运行条件及环境的影响,如污水的种类、成分、浓度、水温、负荷、溶解氧、ph值及氮磷含量等因素都会对污泥膨胀产生影响,既可能一个因素起作用,也可能多个因素协同起作用,在不同的研究条件下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对该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浅谈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超滤膜技术 环境工程 水处理 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进而从5个方面论述了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1前言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或者浓缩的膜透过分离技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超滤膜是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的有效屏障, 同时超滤膜也可以实现对“两虫、藻类、细菌、病毒和水生生物的有效去除,从而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与传统工艺相比,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方面具有能耗低、操作压力低、分离效率高、通量大及可回收有用物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生活污水回收、含油废水、纸浆废水、海水淡化等水处理中。在此,本文就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展开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2 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2.1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 超滤(ultra filtration,简称uf)是溶液在压力作用下,溶剂与部分低分子量溶质穿过膜上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而高分子溶质或其他乳化胶束团被截留,实现从溶液中分离的目的。其截留机理主要是筛分作用,但有时膜表面的化学特性(膜的静电作用)也起着截留作用。超滤分离时是在对料液施加一定压力后,高分子物质、胶体物质因膜表面及微孔的一次吸附,在孔内被阻塞而截留及膜表面的机械筛分作用等三种方式被超滤膜阻止,而水、无机盐及低分子物质透过膜。 超滤膜技术截留分子量的定义域为500-500000左右,对应孔径约为0.002-0.1μm,操作静压差一般为0.1-0.5mpa,被分离组分的直径约为0.005-10μm。 2.2 超滤膜技术的特点 1.对杂质的去除效率高,产水水质大大好于传统方法。 2.彻底消除或者大大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二次污染。 3.系统易于自动化,可靠性高。运行简易,设施只有开启,关闭两档。 4.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有耐酸、耐碱以及耐水解的性能,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5.耐热温度可达到140℃,可采用超高温的蒸汽和环氧乙烷杀菌消毒;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使用,可以在强酸和强碱和各种有机溶剂条件下使用。 6.过滤精度高,能有效滤除水中99.99%的胶体、细菌、悬浮物等有害物质。 7.与常规水处理系统费用相当生活污水经过超滤使处理水质变好从而进行回用,而工业废水中由于一般技术不能达标,采用超滤技术能充分处理废水。 3 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3.1 饮用水净化 当前,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出现了新的水质问题,如贾第虫和隐孢子虫(两虫)问题、水蚤及红虫问题、藻类污染加剧及臭味和藻毒素问题、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等。而将超滤膜技术应用于饮用水的净化时,其可去除水中包括水蚤、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甚至病毒在内的微生物,对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浊度、天然有机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氨氮等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能满足人们对水质的要求。 如,张艳等[2]以混凝沉淀为预处理方法,通过中试试验,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东江水的最佳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该工艺通过对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浊质、天然有机物、有毒有害微量有机污染物、氨氮、重金属等设置多级屏障,可以使其含量得到逐级削减,最后得到优质饮用水。 3.2造纸废水的处理 超滤膜技术应用于造纸废水中,主要是对某些成分进行浓缩并回收,而透过的水又重新返回工艺中使用。一般,造纸废水膜分离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回收副产品,发展木素综合利用;制浆废液的预浓缩;去除漂白废水中的有毒物质等。 杨友强等[3]研究了超滤法处理造纸磺化化机浆(scmp)废水及影响超滤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20000u的聚醚砜(pes200)膜适于处理scmp废水,清洗后膜的通量可恢复98%。黄丽江等[4]采用0.8μm微滤(mf)与50nm超滤(uf)无机陶瓷膜组合工艺对造纸废水进行了处理,在温度为15℃、压力为0.1mpa的操作条件下,0.8μm膜对cod的去除率为30%~45%,50nm膜对cod的去除率为55%~70%。 3.3含油废水的处理 含油废水存在的状态分三种: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前两种较容易处理,可采用机械分离、凝聚沉淀、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处理,使油分降到很低。但乳化油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起同样作用的有机物,油分以微米级大小的离子存在于水中,重力分离和粗粒化法都比较困难,而采用超滤膜技术,它使水和低分子有机物透过膜,在除油的同时去除cod及bod,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如,油田含油废水中通常油量为100~1000mg/l,超过国家排放标准(<10mg/l),故排放前采用先进的高效衡压浅层气浮技术和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进行了分离,在操作压力为0.1mpa、污水温度40℃时,膜的透水速度可达60~120l/(m2·h),出水中含油量为痕迹,悬浮物固体含量平均值为 0. 32mg/ l,悬浮物粒径中值平均值为 0. 82μm,完全达到了特低渗透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 3.4城市污水回用 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国外早已开始广泛英语膜法进行城市污水回用,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将超滤膜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回用,也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汤凡敏等[5]利用 cass 与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h、codcr浓度在215~ 677 mg/ l 之间时,该工艺出水 codcr稳定在30 mg/ l 左右;nh3-n 浓度为 22.2~ 41.2 mg/ l时,出水nh3-n 最低可达0. 2 mg/ l,去除率达到90%以上,出水ph 值在 7.26~7.89 之间,出水浊度小于 0. 5,出水水质优于回用水标准,可直接回用。 3.5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目前主要的海水淡化方法有反渗透(swro)、多级闪蒸(msf)、多效蒸发(med)和压汽蒸馏(vc)等,而适用于大型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只有 swro、msf 和 med。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从19世界60年代开始膜技术开始应用于海水淡化。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膜污染问题,使得反渗透系统在处理海水方面出现了瓶颈,而超滤膜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海水水质,为反渗透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入水。 如,叶春松等[6]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直接处理高浊度海水,该超滤膜的产水浊度平均值为 0. 11ntu,sdi15 平均值为 2. 4,cod 的平均去除率为60.0%,胶硅的平均去除率为 89. 0%,跨膜压差小于6.0×104pa,远远小于超滤膜本身最大操作压差2. 1×105pa,该超滤膜对浊度高、变化大的海水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以高浊度海水为进水的情况下作为海水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装置。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仍然就业压力大、应用能力不强,这不仅因为社会就业环境的问题,还因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本科教学的一门重要实践课,通过该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能使学生了解环保治理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知识。[1] 本文分析了我校生产实习环节的现状和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实习教学可加深学生对污染控制、治理设备工艺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环保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建立工程意识。笔者认为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课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7学期初,学时为2 周。而专业课教学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学期,实习期间,有的专业课教学计划还没完成,甚至有的课程还没开始授课,许多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没有讲授,学生对环保治理设施工艺原理还不了解,使得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的效率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虽然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动员时会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提前进行讲解,但这样做效率低,好多知识学生似懂非懂。最佳的生产实习时间应该安排在专业课学习计划结束后,此时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有了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学生渴望通过实际工艺设备实习来巩固和丰富自己所学的知识。 另外,许多学校安排生产实习的内容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不符。安排实习单位时没有事先沟通,学生对实习内容事先没有接触过,实习带队教师不能深入给学生讲解,甚至有的带队教师并未讲授过环境主要专业课知识,学生实习不能达到提高理论知识的目的。 (二)实习基地不稳定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学校选择实习基地是根据实习基地是否满足实习要求、交通是否便利、费用是否适中等因素来考虑的。目前我校校外实习基地有已签协议和未签协议两种,基本能满足实习要求,与生产实习内容一致。我校生产实习基地大部分是实习带队教师通过个人关系联系的,目前未签协议的实习基地占大多数。由于实习带队教师与校外企业联系不多,还有实习经费问题,使得我校能提供学生长期稳定实习的基地不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议,两者之间并无硬性约束,实习单位的例行检修情况与学生实习时间有所冲突,且其他不确定因素较多,比如根据教学安排每年实习带队教师不固定,实习单位领导更换,造成带队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存在困难,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确定。另外,由于扩招,实习人数增多,安排生产实习环节计划时实习小组人数增多,但实习基地的现场讲解人员以及指导教师人数不变,造成部分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2] (三)实习经费不充足,实习内容难以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但我校多年来实习经费仍按学生数每人100元下拨。实习经费包括租车费、实习联系费和讲课费等,由于实习地点较多,实际实习费用超出计划经费,讲课费偏少,实习单位不够热情,实习内容难以保证。由于实习经费往往满足不了实习内容的需要,难以保证充足的实习时间、实习质量和效果。[3] 二、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建议 实行改革要符合新形式教学需要,在教学时间安排、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模式上进行改革,适应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正确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 在做专业计划时,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把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提前,一部分放在第6学期,一部分放在第7学期前半学期,生产实习和对一些选修专业课或与实习内容联系不太密切的放在第7学期后半学期,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专业理论技能和所必需的理论内容,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4]实习教师和单位就能灵活安排生产实习环节,使生产实习更有针对性,从而优化生产实习效果。 最好由有一定威望,专业知识能力强的专职教师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做好实习计划,实习前与实习单位事先沟通,协商好实习时间、内容、目的、要求、经费问题等。针对实习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实习指导教师,选择所带核心课程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实习中遇到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可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进一步讲解,丰富实习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做好生产实结,促进理论知识的升华。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利双赢的,学校解决了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企业提升了社会声誉,这对双方发展都有很大益处。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是选择距离学校较近、实习内容和要求都符合教学计划的环保企业签订协议,保持相互的利益和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双向选择的结果,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学校可为企业提供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在职人员进修、攻读学位的便利,以及进行科研实验和开发的基地;企业提供实习基地以供学生进行生产、操作实习,提供工程技术并进行讲解;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后,企业挂牌向社会公示。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同相关未签协议的环保企业保持经常联系,通过组织联谊赛等形式加强沟通,培养校企双方感情,在条件成熟时鉴定协议,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 (三)进行多方面实习模式探讨 实习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实际能力有重要作用。 1.实行校内外结合的实习方式。校外生产实习可以采用调查、参观、跟班操作等模式,尽量争取实现跟班操作方式,提高学生实际生产能力,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备、工艺操作,了解新工艺、原理、方法。建立校内实习环节,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校外取水、气、固废样品,利用校内现有的试验模型、教师科研项目等资源,进行测试分析,模拟仿真试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节省实习费用,提高实习效果。 2.实行多媒体专题片教学与模型结合的方式。利用以往实习拍摄的实习照片和搜集的工艺模型结构资料,丰富学生知识。多媒体教学在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大量的工艺模型图片及动画模拟对学生来说既能接收大量的知识,又能对环保工艺、原理生动的演示过程加深理解。现场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多媒体详细的动画演示可以弥补实习的不足。例如,学生在现场只能看到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外部形状,如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等表面,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其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内部构造,演示其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加深对工艺原理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带队老师可以通过每年生产实习的拍照、摄像,搜集企业本身的宣传、培训资料,然后利用实习期间某个时间进行播放,与生产实习现场互为补充,达到巩固加深实习效果的目的。 3.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对一些带有参观性质的工艺较集中的环保设备、污染治理设施可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节省实习时间和实习费用,也便于实习老师集中讲解,提高实习效率。针对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实习单位,可以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联系多个实习单位,采用小分队轮流调换实习单位的做法,让每个学生跟班实习。这样就不会出现实习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校必须联系更多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实习单位,签订协议并建立校企关系。学校可以根据每个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安排实习小组进行分散实习,便于实习单位协调管理,这样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对学生加深污染控制、治理设备工艺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环保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建立工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正确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行实习模式改革,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实习带队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不断总结、探讨更加合理的实习模式,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和社会的需要。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环境监理探讨 一、概述 环境工程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将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工程质量的法规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对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控,落实环保投资,防治环境污染,实施生态保护,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是一项环保工程,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工程建设中也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因素。尤其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含有高浓度废水及细菌、病毒等致病菌,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渗滤液处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城市垃圾填埋场是否达到卫生填埋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渗滤液处理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垃圾处理场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建成后的正常运行。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是控制渗滤液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关键所在。现将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环境监理要点总结如下: 二、了解掌握设计方案、主导思想、主导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 在进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之前,应当认真阅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环评批复文件,了解掌握项目的设计方案及设计的主导思想和原则;了解工程的环保设施的规模、投资情况;掌握环保工程的工艺流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利用环境监理单位的技术优势和中介,为建设单位做好服务,提高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不侵犯承包商的合法权利,使施工现场的环境监督、管理责任清楚、目标明确,并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作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从而保证环境保护设计中各项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保证施工合同中有关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切实得到落实。 三、做好施工阶段的巡视、旁站工作 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中主体基底及边坡的防渗、渗滤液的收集与导排和渗滤液处理环境工艺与设施是关键,基低与边坡防渗是第一道关口,防渗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质量。在整个工程环境监理过程中,对防渗工程应做好旁站、巡视工作。 对防渗工程的反滤层、渗滤液收集盲沟、竖向石笼、调节池池底防渗膜下层地下水盲沟等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进行旁站监理。 对防渗材料的铺设,除库底及边坡平整基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外,其他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旁站: 1、各种防渗材料铺设前应保证铺设面完全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直接铺设在土建结构面上时,应保证构筑面结构稳定,坡面平缓过渡,垂直深度25cm内不得有任何杂物;铺设在下一层土工材料之上时,应保证下一层土工材料施工质量合格,表面无积水、无杂物。 2、合理选择铺设方向,尽可能减少接缝受力。 3、铺设工具不得对土工材料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损害。 4、合理布局每片材料的位置,力求接缝最少。 5、在坡度大于10%的坡面上和坡脚1.5m范围内不得有横向接缝,一般土工膜的焊接采用双轨焊接。 6、各种土工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得低于相应的连接标准。 7、铺设过程中调整材料的搭接宽度时不得损害已连接的部分。 8、铺设过程中防止任何因为装卸活动、高温、化学物质泄漏或其它因素而破坏土工材料。 9、用于卷材展开的机械设备不得造成土工材料的明显划伤,并不得造成铺设基底表面的破坏。 10、片材铺设平顺、贴实,尽量减少褶皱。 11、铺设后应及时压载锚固,所有土工材料均须保证当日铺设当日连接锚固。 四、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移民搬迁的监理工作 工程对水土的影响是工程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临时修筑的运输道路、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弃土堆放等占用或破坏部分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另外,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高挖方或填方边坡处理不当造成的塌方,引起水土流失。施工弃土土质松散,易被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流失,若处理和管理不善,易引起水土流失,堵塞渠道或河道。 (一)主要防止措施如下: 1、对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多余土方,设置临时堆放场,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防护。多余土石方用于垃圾填埋覆盖及库底填方,弃渣及时处理。 2、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区,取土后的场地应回填,对取土后形成的开挖边坡采取浆砌块石护坡等措施。 3、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永久性边坡,视其边坡坡度情况采取浆砌块护坡、浆砌块石方格草皮护坡、浆砌块石挡墙护脚等措施,并在护坡边沿设置砌石排水沟,以利于坡面径流、地下水流等的通畅排出。 4、对建筑物周边,种植草皮及各种乔木、小灌木。 (二)村庄搬迁的监理措施如下: 1、搬迁时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 2、新址建设施工清场地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以做肥料外,应及时清运。 3、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施工结束后应当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 五、施工期按环评批复的要求,做好监测井的监理工作;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关系 为确保防渗工程质量,防止渗滤液的渗漏,掌握地下水质量的动态变化,垃圾处理场区及周围附近地区应设置地下水监测井。考虑工程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等因素,在垃圾填埋场的两旁30~50m处各设一个污染扩散井;填埋场地下水下游30m、50m处各设一个污染监测井;地下水上游30~50m处设一个本底井。对上述监测井在填埋场使用前监测一次本底水平,具体监测项目是:ph、codcr、ss、nh3-n、氯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总硬度、硫酸盐。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和营运期间的环境监测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承担,每次监测应编制监测报告提供给业主和承包商。监测报告至少应包括数据统计、简要分析、现阶段措施建议以及下一次监测方案调整等。填埋场在封场后10~15年内要继续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监测周期视监测结果而定,从每季一次到每年一次不等。当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稳定无害后,应召开专家论证会,宣告监测结果。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工程环境监理单位应处理好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在施工中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伤害,同时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关系。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教学改革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思考与探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以微生物学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1]。按照东北电力大学人才培养计划,《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总学时为56学时,理论教学为38学时,实验教学为18学时,实验课占总学时的33%左右。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实验技能培训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与综合实践能力[2—4]。 1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改革的目的 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5年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东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是新办专业,为了突出专业办学特色,使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更加接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5,6]。 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改革措施 2.1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安排 由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的独特性,其工作量大,耗时多,很多实验具有连续性,在一个规定实验学时(2学时)内很难完成,实验进度的安排和理论教学同步性较差。针对这种现状,将传统实验教学中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内容组织成连续的系统型实验,加强各实验间的连续性和知识点的衔接,这种操作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将一些分散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避免重复性试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既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又满足了教学计划的要求[7]。 2.2保证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 为了能更好实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师听取理论课,加强对理论课程的理解。为了保证实验效果,要求学生进行选课,提前布置实验内容,学生必须要对实验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明确实验步骤,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每节课的上课人数不超过14人,每组学生不得超过3人,以便教师能较好的督促学生完成实验环节。 我们采用创新实验教学,允许学生在完成必修实验项目后,选作一定的实验内容, 并且允许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独立思考,经实验教师审核后,进行独立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实验内容的开放。 2.3完善考核制度,重视学习过程 考核是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院将实验成绩分为三大部分,其中预习成绩、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占60%,预习对进行实验特别有帮助,在实验讲解过程中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还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交的实验报告要完整,包括预习报告,实验结果和思考题;平时实验的操作技能及规范性占30%,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参加每次实验的学生人数比较少,每名学生均能够动手操作,教师及时的指导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的实验态度和操作规范程度得到加强;考试成绩占10%,为了让实验和理论更好的结合,增加实验课内容考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使学生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 3 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改革后,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座谈等形式的反馈信息可以认为,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至少取得了以下初步的效果。 (1)实验环环相扣、有序进行,能够有效的完成实验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以前被动作实验转变为较为主动的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时间的开放,使学生能更合理的安排实验时间,能够较认真得进行实验而不是应付了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安排,结合生产实践,完善考核制度,将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1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绿色理念的必要性 1.1可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公路建设倡导安全、高效,但同时不能忽视“绿色”。绿色交通理念是绿色发展理念在交通领域的具体体现。该理念注重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有关公路建造、整改、管理等方面的决策,以及公路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均需考量生态因素,具体涉及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等方面内容,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新形势下,公路工程施工环境复杂程度的加深及施工难度的加大,给公路工程施工效益及施工质量带来了潜在威胁。绿色理念在公路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项目施工计划的顺利实施。 1.2有利于提升项目施工管理水平,适应时展要求 当前形势下,公路施工高能耗问题对我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造成了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策略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施工企业更好地适应时展要求。长此以往,有利于提升项目施工管理水平。 1.3有利于严格把控项目施工成本和施工风险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实施,能够拓宽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创新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策略,进而实现项目施工成本的严格把控,并提升施工风险预控水平。 2绿色理念下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中废弃物处理不当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范围的扩大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传统的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方式下,废弃物未能得到科学处理,在废弃物科学分类方面的整体认知水平有待提升,且既有的废弃物集中处理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2.2施工管理人员对绿色施工管理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某些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和对绿色施工管理认识不全面,导致其与管理人员之间难以配合到位,从而无法全面实施绿色施工管理,使得项目施工管理水平下降,间接增加了项目施工成本,给绿色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部分工程管理人员对绿色理念下的工程施工管理认识不全面,使得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从而给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2.3施工部门过多考虑经济利益 在绿色理念下,公路工程施工应该采用绿色环保施工材料,但是这样会使得材料的可选择范围变小,同时会相应增加施工成本。如果采用绿色施工材料,资金需求量会有很大提升,很可能会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工程施工单位并不选择绿色环保材料,这也对绿色理念的推广产生了不利影响。 2.4施工管理不够严格 我国关于绿色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需要健全。同时,对于绿色施工技术没有相应的标准,例如对于建设过程中废物的处理及能源的消耗还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对绿色施工的监督管理力度还不够。 3绿色理念下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3.1注重施工中废弃物的科学处理 施工企业未来发展中,为了确保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实施,创新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方法,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行业技术规范、绿色施工方案及施工管理工作制度的科学指导下,注重施工中废弃物的科学处理,避免其影响范围的扩大,满足工程绿色施工管理要求。 3.2重视施工中资源的高效利用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资源能否实现高效利用,关系着施工企业的效益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并将具体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创新施工管理方法,不断提升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为今后的施工管理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3.3开展绿色环保施工 交通行业中,绿色环保意识还相对比较薄弱,因此绿色施工的环境比较缺乏。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主动关注绿色施工,深入理解绿色环保理念的先进性,积极向管理单位和业主宣传绿色施工,在交通行业中推广绿色环保施工,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4提高参建方的绿色施工意识 (1)建设方在决策立项时,建设方要树立绿色施工理念;在编制项目概算时,应该加入绿色施工所需费用,后期预结算时按概算费用拨付;工程实施和验收过程中加强监管,确保绿色施工的成效。 (2)施工方施工方要有绿色施工理念,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明确绿色施工标准以及要求;通过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强化其绿色施工意识;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行业标准实施绿色施工。 (3)监理方工程监理单位要重点对建材、节水、节地等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绿色施工的有效落实。 3.5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及绿色施工管理理念 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并在实际操作中加强绿色施工管理方法的运用。在开展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安全度,防止各种隐患,要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把控。施工企业要积极配合工程施工管理要求,开展更多的专业培训以及现场实例示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默契配合,使其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并且在实践中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同时,管理人员要提升对绿色施工管理的认知水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指导并规范施工人员运用绿色施工方法,及时沟通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点及面地普及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为现代公路工程整体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打下基础。 3.6完善绿色施工评价、监督体系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制定不仅包括定性的管理,还要强化定量评估,具体加入节地、节水及环保等评价指标。以工程项目负责人为主成立评估小组,评估小组成员应具备绿色施工经验,对材料和机械的选择、绿色施工措施的落实进行评价,还要建立包括建设方、施工方及监理方在内的一体化绿色施工管理监督机制,将绿色施工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过程中加强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公路施工管理策略的运用,有利于降低项目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益,确保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绿色施工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未来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能够提升施工管理水平的策略,确保施工计划的有效推进及施工成本的科学控制,为增强绿色施工管理的效果提供可靠保障。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铁路施工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1当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大多是管理层级多、粗放;需求规模大、采购批量小、采购集中度低;采购以项目为基点,供应商质量低,供应保障度低,价格高;采购资金保障度低、采购资金成本高;物资赊购、分包成为项目资金短缺的主要解决途径;物资消耗水平高;企业利润率低。近年来,一些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大宗物资采用集中采购方式,力求以量换价,但铁路施工企业存在的难点有:业主的条块性制度障碍导致项目物资采购的批量降低;资金的集中结算机制滞后使得物资集中采购难以开展;业主对供应商的选择范围使得物资集中采购资源渠道受到限制。物资集中采购的问题表现在:一是集中采购的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企业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物资集中采购,还是以项目分散采购为主,未打破跨区域和项目界限实施集中采购,不能完全体现出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二是集中采购的执行力不强,部分企业还存在本位主义,固守传统模式,集中采购平台尚未充分发挥作用;三是集中采购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物资采购的信息化手段使用依然存在认知不到位、专业人才不足、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系统成熟度不高及配套服务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四是集中采购资金结算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业主资金结算机制滞后导致整体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不仅影响集中采购主体单位的积极性,制约集中采购的深入推行,而且因采购资金的不及时支付,影响优质供应商的参与范围,且供应商因转嫁资金成本导致项目实际采购价格偏高。 2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途径 以现在的大型铁路施工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三级管理机构为例,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就是要实现4个统一和两个提升。4个统一:统一的采购平台,统一的采购流程,对外统一采购渠道和供应商管理,统一的结算方式和金融结算服务;两个提升:进一步提升战略采购范围、深度,进一步提升集中采购和管理层次及质量。 2.1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 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是,以信息手段改革物资计划管理、集中采购管理和区域物流配送,实现网络采购、阳光采购,提升物资采购层级、批量和规模,向制造工厂采购、减少和去掉中间环节,优化物流管理、资金管理,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加速物资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经济合理地组织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项目物资价格管控、项目物资成本管控。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集中采购管理,实现采购优化,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采购行为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公开化,采购决策流程公开透明、接受监督,采购绩效可测量。 2.2物资采购管理模式 采购管理模式按照“一个采购平台,三级管理机构”运行体系,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物资管理部门通过采购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物资计划集中管理和协同,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模型优化物资采购及物资集中采购方案,实现主要物资(建筑钢材、水泥等)战略采购;主要、重要物资区域集中采购;辅助生产物资、办公用品电子商务采购;专项物资由集团公司集采统供,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经济灵活地集中采购。 2.2.1主要物资战略采购。 结合资源分布情况,集团公司整合各项目物资需求,统一向战略合作厂商直接采购,以量换价,提高采购效率。同时,将统一设立集中采购资金池,保证战略采购持续健康运行,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门与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集团公司成立战略采购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日常计划和供应组织管理工作,并协助办理结算业务。受集团公司委托行使买方权利,履行合同监管义务,负责收集、提供卖方违约证据。 2.2.2主要、重要物资区域集中采购。 集团公司组织应用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实施招标采购,项目经理部通过平台提报招标计划,物资管理部门在平台上审核招标计划、组织招评标及公告招标结果等。集团公司直管和投资项目施工所需的集中采购范围内主要物资,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公开招标,并在集团公司招标交易中心开标评标。集团公司直管和投资项目施工所需的集中采购范围内重要物资,由项目经理部提报需用情况、拟购方案及市场调查报告,适合招标或联合招标的批量物资,集团公司组织招标采购;适合竞争性谈判采购的物资,委托项目经理部组织采购,同时,物资管理部门和监察部门派人监督,招标结果报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门核备。子(分)公司自管项目物资采购金额达1000万元及以上的集中采购范围内主要物资和重要物资,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招标,并在集团公司招标交易中心开标评标。子(分)公司自管项目物资采购金额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集中采购范围内主要物资和重要物资,经集团公司审批和委托,可由子(分)公司组织招标采购,集团公司提供招标交易平台和服务。区域集中招标采购或联合招标采购后,区域内新增项目的物资采购,如资源市场和物流配送较为稳定,可比照区域内近期已招标结果执行,不再另行组织招标。集团公司直管和投资项目招标物资合同由物资管理部门与中标人签订。子(分)公司自管项目招标物资采购合同由项目经理部与中标人签订。集团公司牵头组织的物资招标,仅是为该项目确定中标人和采购单价,招标后的合同签订和履约等日常管理工作仍由相应的子(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负责。 2.2.3辅助生产物资电子商务采购。 由集团公司与国内知名电商合作,建立网络采购专区和交易规则,实现辅助生产物资的电子商务采购和在线支付。集团公司指定物资管理部门成立电子商务采购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联络电商的采购运营部门,维护平台各项功能正常使用;统一办理料款结算;建立采购物资台账,统计上报相关资料与数据。子(分)公司或工程指挥部物资部门负责采购需求信息挂网。采购需求信息应详尽,内容至少包括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标准、需用时间、收货人、收货人详细地点及发票要求等。子(分)公司物资部门负责甄选报价,选定供应商,联系发货,确认收货,并统一办理与指定物资管理部门的料款和服务费结算。国内现有44%的央企在总部和二级企业实施了电子化商务采购,上网采购率超50%,中石化平均每天有6.8亿元的交易,与历史采购单价相比,网购平均成本降低率为3.7%,最高可达20%。由于网络竞价采购可根据采购方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采购周期大大缩短,较传统招标采购节省了30%~60%的采购时间。 2.2.4专项物资集采统供。 集团公司直管项目、投资项目、铁路铺架项目和公路黑色路面施工需用的沥青及油料,地铁、地铁专用线等施工需用的钢轨和道岔,由集团公司集中向中国铁物采购,统一供应。 2.3物资集中清算、结算管理 集中采购结算与支付原则:一是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分别对本级物资集采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对本级物资集采专项资金的筹集和资金的有序流转负责;二是建立基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为使物资集采资金得到有力保障,应建立物资集中采购专项基金。基金来源由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共同筹集,每年年初根据当年集采物资供应量编制集采专项资金预算,筹措资金,保证专项基金及时足额到位。物资集中采购专项基金须专款专用于保障物资集中采购资金支付,不得挪作他用;三是比例归集、实时集中的原则。为保障资金的有序流转,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对纳入物资集采的项目,可按业主拨付资金的一定比例归集物资集采结算资金,该比例应通过集采供应物资所占成本比例进行测算;四是按月结算、有偿占用的原则。集团公司直管项目和子(分)公司应按时、按合同约定支付供方物资集采资金。对超出合同约定和管理规定所拖欠的物资集采资金,应确定费率收取资金占用费;五是预算管理、制度保障的原则。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应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审批,确保物资集采资金比例归集、实时集中、按月结算、支付及时。 3结束语 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铁路施工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采购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必须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转型相适应,这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作者:曹雪娣 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物资工贸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企业经济效益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1物资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物资采购管理随意性 许多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没有预算,缺少物资采购预算计划,物资采购行为随意性较大,容易引起企业内部库存积压。在没有预算的前提下,物资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缺乏科学性,根据自身经验对他们认为企业发展需求的物品进行采购。如果采购的物品质量不达标,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质量。如果采购物品数量过多,就会造成许多原材料的库存积压,在无形中加大企业生产成本。 1.2物资采购管理效率较低 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率较低,且存在采购成本高的问题,这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极为不利。许多企业的物资采购者没有对物资的价格、质量等进行多方面比较,采购渠道较为单一,竞争意识不足,导致了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不科学,引发了企业物资采购支出较多与采购成本增加的问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较低还体现在物资决策透明度不足中,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由少数领导与采购人员负责,与供应商进行一对一谈判,个人因素对采购行为影响较大。物资采购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不足,会造成人情交易与权钱交易问题的产生,直接损害企业利益。采购工作做不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企业市场份额也会下降,直接影响企业名誉与发展前景。 1.3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足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重要规章制度。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要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但却没有落实到实践工作中。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物资采购人员开展工作时缺少规范和指引,没有意识到肩上的重任,造成许多工作人员不负责任。 2物资采购管理优化方法分析 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需要从制度建立、管理方法改进等多个角度做起。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才能保持企业经济效益的平衡增长。 2.1加强物资采购预算制度的建立 采购预算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使采购行为更有计划性。企业采购预算应当根据企业生产部门的需求计划制定。在进行采购预算之前,采购者与物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库存情况进行核实,考虑经常性储备、保险性储备与季节性储备等多种因素,合理制定企业物资采购的数量,杜绝物资积压问题的产生。在制定物资预算计划之前,采购者需要深入到市场中,了解物资市场价格,以市场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行预算计划的编制、审核与执行。在执行物资采购预算的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其进行监督,了解预算与实际花费之间的差距,找到原因,及时修正物资采购预算计划。对采购预算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调整企业采购预算,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加强物资采购预算的建立,有利于物资采购行为的动态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2规范物资采购程序 现代化企业的物资采购程序也是十分规范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物资采购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采购程度与采购方式,加强供应商的选择,促进采购过程的透明化,有利于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升级。降低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好运输成本,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巨大作用。现代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采购与企业招标采购的形式开展物资采购,促进采购程序的规范化。 2.3加强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做好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物资的有效验收。在现代化的采购管理工作中,采购合同的签订必不可少的。签订合同是企业避免采购欺诈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做好物资质量管理的方法。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应当根据相关部门规定,与物资的供应商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在对物资供应商进行评审与审批之后,共同签订合同,按照合同内容采购物资。企业验收部门要根据合同内容,参照物资品种、类型、规格、数量等对物资进行验收,保护企业采购利益。加强合同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物资入库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也能在发现问题时,拿出真实凭证,维护企业利益。优化合同管理工作,对于企业采购行为的科学化与维护采购权利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罗继承 陈星宇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1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1.1铁路工程项目现状 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紧、质量要求高、成本控制严、专业性强、责任重大,因此,采购的物资品种与其他类工程项目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物资种类需求较多。一般铁路工程项目采购物资大概有700多种,涉及2000多个规格,如果遇到特殊的施工情况,还需要其他特殊物资品种。同时,因工程质量要求高,部分物资除了必须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外,一些重要指标还须满足铁路行业标准。目前,铁路工程项目单个标段标的额巨大,经常达到十几亿元、几十亿元,因此,对于占整个工程造价50%左右份额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铁路施工企业要实现合理的经济效益,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尤为关键。铁路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提高物资采购效率,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节约采购资金,降低施工成本,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1.2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模式 铁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仍执行原铁道部印发的《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铁建设『2012216号文)的规定,建设单位采购的物资称为甲供物资,承包方采购的物资称为自购物资,管理办法对甲供物资和自购物资类别进行了详细划分。自购物资的采购范围较以往扩大了很多,对进入工程实体的物资几乎都交由施工企业自行采购。采购物资范围的重新划分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施工企业的采购权限增大了,很多物资可以自主进行招标采购,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优质的产品和诚信的供应商;另一方面施工企业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风险也增大了,物资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也要由施工企业自己承担。铁路施工企业根据原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物资管理办法,要求所有铁路项目的主要物资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并对采购物资的范围和权限进行细分。钢材、水泥、钢绞线、粉煤灰、外加剂、矿渣粉、土工材料等大宗物资以公司总部的名义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地材、二三项材料、辅料等物资由项目经理部进行招标采购。 1.3物资采购定标模式 目前,铁路项目的定标模式均为低价中标,即通过资格审查的投标人价格最低的为中标人。当然,从控制施工成本的角度出发,采购低价物资无疑是降低成本最好的方式。但是,低价中标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供应商采取不平衡报价方式,对单个包件物资进行拆分报价,部分高部分低,整体价格综合后总价较低;或者是两家单位联合,采取不平衡报价方式分别中标。二是供应商以低价的方式中标,但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正常履约,部分不良供应商甚至采取供应劣质物资以次充好,例如供应“瘦身”钢筋、更换钢筋吊牌、更换材质书等。低价中标的结果,一是供应商价格低导致无利或亏损,供货积极性不高,或供应劣质材料。二是虽然签订了总价较低的合同,但因报价的不平衡性,实际操作下来反而是采购高价物资。因此,低价中标从表面上看是给施工企业降低了采购成本,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影响整体施工工期,带来了施工成本的增加。 2影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 2.1物资采购招标计划不准确、不严谨 大宗物资是以铁路施工企业总部的名义进行公开招标采购,但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项目经理部应该有更大的发言权,因为他们更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所在地资源的分布、物资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的走势及潜在供应商资质等因素。实际情况是,很多项目部物资人员到达一个新项目后,在短时间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不能及时和全面地掌握当地资源的分布、价格行情、市场供求关系、供应商的情况等。铁路项目存在进场后建设单位要求抓紧开工和施工企业抢进度,以及施工图纸不能完全到位等情况,为赶进度而抓紧进行物资招标,因此,项目物资人员只能凭仅有的部分施工图纸和以往的施工经验提报物资的采购计划,差错漏的情况在所难免。计划的不准确、不严谨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因招标物资的规格型号不全、技术参数不明确、数量不准确、交货期及交货地点不清楚,供应商就会在投标过程中钻空子,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获取中标资格后,在供应过程中对描述不清、或未提及的物资采取拖延、耍赖等方式,漫天要价,项目部由于施工急需和政策原因不能自行采购,只能与供应商通过谈判方式签订补充协议,导致物资价格大幅提高。二是因招标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不准确,供应商在实际供应过程中不能严格兑现合同,若供应商有利润还好说,若供应商出现亏损,很容易引起供应商提出索赔或法律诉讼的情况。三是因招标物资规格型号、数量不准确,在实际供应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常用物资的积压。 2.2规章制度健全,但在执行中走样 有些施工企业关于项目物资管理的规章制度非常健全,对于物资的采购管理、供应管理、仓储管理、限额发料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大宗物资,比如钢材、水泥、钢绞线等能够做到公开挂网招标,严格按照招标采购程序规范操作,对地材、二三项材料及辅料等物资,因物资金额较小,项目部出于考虑与地方关系的融洽等因素,很少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一般是采取邀请或询价采购,邀请当地供应商或熟悉的供应商参与投标和报价,评审过程不透明,签订的合同也不报上级单位审批。项目现场供应和管理工作混乱,各项规章制度仅仅是停留在墙上而已,计划提报随意性大,经常采取电话形式通知发货,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资料。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库房或料场,没有对进场物资进行抽检,没有按照规定对物资进行分类整齐堆放,没有按照物资消耗定额进行发放等。 2.3采购与技术部门沟通不充分 物资部门作为物资管理部门,其职责是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物资的组织、供应,掌握施工进度和各项物资的使用情况,根据施工组织的进度安排,做好各项物资收、发、存的合理安排,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项目物资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物资供应工作不流畅。主要表现为技术部门主要考虑工程技术问题,缺乏对物资管理整个工作流程的认识,很多技术人员的惯性思维是工程今天需要什么物资,供应商就应该今天或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送到工地,对物资的生产、组织、物流、资金等整体情况缺乏了解。物资部门没能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安排和物资的使用计划,采购工作安排不到位,导致急用物资供应不到位而临时采购,不常用物资积压库房,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2.4降本意识薄弱,凭经验办事 目前,很多项目物资人员只是把采购当作例行工作来完成,没有对项目所在地资源分布、价格行情、市场供求关系、供应商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没有意识到物资采购工作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意识到物资采购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贡献。再加上内部管理制度、个人观念、采购流程和设计上的一些因素,导致企业采购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绩效。物资采购人员不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核对,凭经验提报采购计划,造成物资的积压和短缺,出现停工待料影响工期的情况。在物资到达现场后,凭经验判断物资的型号、数量和质量,疏于检验,导致不合格的物资进入工程实体中,造成返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增加了项目施工成本。 2.5工作流于形式,忽视限额发料 物资的消耗对工程成本影响非常大,限额发料工作是现场物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的手段。物资人员应该根据工程量清单、物资消耗定额、施工组织安排做好分阶段的物资使用计划,并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项目部物资人员不能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度,对各分部或作业队提报的计划不做认真的分析和审核,仅仅停留在统计汇总层面。只要各分部或作业队提报物资计划,并不按照工程实际进度认真核实,计划提报多少就通知供应商供应多少,不对物资的总量进行把关,造成物资的浪费,增加成本。很多项目的部分工程是以总价包干的方式分包出去的,但主材由合同单位提供,若疏于控制限额发料工作,一方面会导致分包单位超出预算总量使用物资,加大了项目自身的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将导致分包单位拿到多余的物资后在当地以低价的方式销售,势必扰乱当地市场价格,引起生产厂家的不满,甚至出现对簿公堂的情况。 3控制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对策 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作为铁路施工企业全面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促进企业施工生产、节约物资消耗、降低施工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提及的影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应通过规范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达到降低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作用。 3.1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核 项目物资部门与技术部门应加强联动,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性。技术部门应根据施工图纸进行认真核对,包括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技术要求等重要资料,不能出现大的偏差。核对完成后提供详细的《物资需求情况表》,物资部门根据《物资需求情况表》制定详细的总体物资采购计划,该计划可以作为招标采购的依据。在总体物资采购计划下,根据施工工期的进度安排、具体工程量、物资消耗定额、内部任务的划分对总计划进行分解,制定详细的各分类工程量对应的物资需求计划,以及各分部年度需求计划、月度需求计划。总体采购计划、各分部年度和月度需求计划须明确各类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技术要求、交货地点、交货时间、交货方式等,交由技术部门复核,总工程师审核,审核无误后交由项目经理审批。经过对各分类工程量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分解,加上各部门的交叉审核、复核,计划的准确性得以更大的保障。 3.2制定切实可行的价格调整机制 对于钢材、水泥,由于需求量大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而且市场价格的波动也较大,因此可采取结算价格浮动调整的方式。对于二三项材料和其他物资,由于需求量相对较小且市场价格波动不大,因此可采取在一定时间段内固定价格结算的方式。对价格波动较大的物资实行结算价格浮动调整的方式,可以形成供需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供应商有稳定合理的利润,能够保质保量及时供应物资,不会出现停工待料和供应劣质材料的情况。以水泥采购为例,可利用《数字水泥网》,该网站对每个大中城市每周公布1次市场价格,比较贴近实际的市场成交价格。可以选择开标前一个月公布的项目所在城市水泥所有价格的算术平均价作为基准价,供应当月公布的项目所在城市水泥的所有价格的算术平均价作为比较价,结算单价=合同单价+(比较价-基准价)。根据水泥自身的价值和价格波动频繁与幅度,可以考虑采取正负值10~20元/t价格不做调整,但也要根据项目所在地水泥的资源情况而定。 3.3规范招标工作,加强合同审批制度 大宗物资的采购必须实行公开挂网招标方式,不能采取化整为零或其他原因规避招标。招标文件条款必须明确,不能设置带倾向性的条款,对交货方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价格调整模式、结算方式、产品的技术要求等影响报价的重要因素必须明确,不能产生歧义。为防止投标人围标、串标、不平衡报价、低价中标后不履约等情况,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经评委会认定属实的将扣取投标保证金或列入供应商黑名单目录,对签约后不履行的招标人有权扣取履约保证金,并选择其他供应商。招标文件应提交相关部门评审,对提出的意见建议沟通完善后开始实施。公开开标和评审工作应在监督部门的全程监督下完成,确保开标工作合法有效和评委能够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独立开展工作。地材及二三项材料必须按照上级单位的要求采取公开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项目物资人员应对招标物资做充分的市场调查,掌握资源分布情况、市场价格情况、供应商资质情况等。对于招标计划、招标方案、招标文件等资料,必须报上级单位审查或备案,由上级单位派员参与评标工作。对于采取邀请招标的物资,一定要选择有实力、有资质、信誉良好的投标人参与,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进行,杜绝暗箱操作和个人决断。大宗物资的合同签订工作由公司总部进行评审,地材及二三项材料应先由项目部组织合同评审,物资、技术、财务、合同、总工程师、分管领导和项目经理签署意见,报上级单位审核同意后签订合同。 3.4强化物资管理制度的执行检查 物资管理制度的执行检查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项目部日常的自查,二是上级单位的不定期检查。日常的自查主要是检查物资采购招标行为是否规范,合同签订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合同的执行情况是否正常和可控,计划的提报是否准确,现场管理是否规范,物资的堆码是否整齐并建有明显的标识牌,仓储管理中账卡物是否相符,限额发料工作是否可控,内业资料是否完备等。由于项目物资人员长期在基层工作,容易滋生惰性,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疏于执行,一切按自己的惯性方式开展工作。因此,上级物资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到项目进行检查,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各项工作是否规范运行。同时,上级物资管理部门应对公司物资管理工作新的管理办法或规章制度进行宣贯,让基层单位人员及时掌握公司物资管理工作的动态,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检查工作必须落到实处,形成常态化检查,对项目部物资人员形成一种无形的威慑力,势必在某些关键环节上不敢违规操作。常态化的检查,可以将问题暴露出来及时加以改进,不至于积重难返,出现严重违规违纪的情况,对单位和个人都造成损失。 3.5有效加强限额发料工作 限额发料在现场物资管理中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物资使用,不至于出现物资超额使用,能够对施工总成本进行控制。指标下放到各分部后,各分部必须按照指标进行物资的领用,以有效地控制物资浪费现象,以及防止各分部超额领用物资后挪用和倒卖。若对限额发料工作不加强管理,任由各分部想用多少就领多少,按整个工程造价物资占50%左右的份额计算,即便是超额1‰都是非常大的数额,对项目整体的盈利影响非常大。物资部门根据各分部以及分工程量计算的物资年度需求计划和月度需求计划,建立各类物资的需求台账。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工程量变更或其他情况,导致物资需求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台账。各分部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物资的领取,物资的领取须要求各分部物资、技术人员及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对领取的物资当天必须登记入账,做到日清月结。每月底对各分部实际使用情况与台账进行对比,对出现的偏差应要求各分部说明原因。若实际消耗数量与计划数量不符合,且不能说明原因的,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查实。 3.6建立物资供应应急保障机制 在物资供应过程中,由于供应商资金、资源,以及生产厂家设备检查、检修,或者道路运输中断和限行,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物资不能及时送达施工现场。作为项目物资人员,应有未雨绸缪的意识,认真考虑各类不可控因素,防患于未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应急保障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比如:钢材、水泥等大宗物资,在招标时应考虑选择两家或以上的供应商和生产厂。物资人员在供应过程中要多观察、勤思考,及时掌握天气、道路或其他非人为因素,与供应商加强沟通,掌握工厂生产、检修情况。根据掌握的信息,结合施工进度、物资需求和库存情况,调整物资供应计划,加大现场库存,或要求供应商加大库存量。 4结语 当然,在应急保障预案中,对资金的到位情况也应该做详细的分析,结合项目资金情况和施工进度安排,合理安排项目物资供应工作。在项目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应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不能采取只供货不付款的方式,此举会引发很多的后续问题和矛盾。供应商垫资肯定会存在资金成本,很多项目物资人员惯性的思维认为供应商垫资天经地义,没有进行换位思考。在2009、2010年铁路建设资金紧张期间,供应商因资金问题与施工方对簿公堂的事情层出不穷。作为供应商,采取法律途径解决资金问题也是迫不得已,但问题的出现是因为项目物资人员在问题出现的初期没有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导致问题和矛盾不断地积累放大,最终爆发。 作者:刘军 单位: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国企供应公司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一、国企物资采购概述 物资采购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最为基础的环节之一,因为它处于整个系统的第一环节,对于企业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小则影响内部工作系统,大则影响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物资采购主要包括对于生产材料的采购和日常办公用品的采购。物资采购在实际中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一般没有“物资采购”项,多以“原材料”予以核算。此外,物资采购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如果供应公司相互之间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关系,一旦出现失误,便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秩序,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国企物资采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自身在进行采购的环节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因为缺乏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相应的约束。收取贿赂,或者一味的追求价高而忽视质量,采购人员假公济私的现象经常发生。在一般的民营企业中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少,因为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以中小型为主,采购的规模也相对较小。但是对于市场中的主体,即国企而言,造成的影响便是巨大的。近些年,国企的规模不断扩大,自身对于各项物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涉及到的采购资金也十分的庞大。现阶段的市场是属于买方市场的,卖方为了能够扩大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数量,不惜出卖质次价高的物品或者是进行促销捆绑销售。很多采购公司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欠缺,很容易买到质量低劣的产品,这些对于国企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大的隐患,必须予以解决。目前国企物资采购出现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大部分国企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会出现采购商品出现质次价高的情况。其次,由于一些国企忽略采购的专业化问题,进而缺乏专业的采购人员,最终导致采购过程中很难鉴别区分出所需采购物资的好坏。另一方面,由于国企往往体系庞杂,很多管理者缺乏对于采购的重视程度,致使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违法违规的行为也常常会出现在采购过程中。这些都导致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 三、对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本文针对上述提出的各项问题,结合国家颁布的关于国企物资采购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文件,提出以下改善措施,以便建设科学严密的采购管理体系来规范国企采购过程中所出现种种问题。将整个采购过程,即采购开始计划之时、进行价格比较、勘查实物到最后的决定购买、交付价款、入库实现全面的监督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一)建立内部管理机构 建设专门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必须要有机构或者委员会进行领导控制,因此,可对采购工作建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管理整个采购程序,定期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情况。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成本的降低,并且确定相应的采购标准、价格,对于违反内部采购管理规定和国家法律规范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二)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范予以规制,但对于国企内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具体的进行约束。因此必须针对各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针对采购的计划,对于计划的确定以及审核都应进行规范。其二,对于申报价格的进行约束,价格的确定必须要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前提之下做出,对于较大的采购数量最好以招标的方式进行。此外,价格的最终审核确定必须要求做出书面形式的文件资料,以便后期购买进行对比或是监督检查。其三,对于采购合同的审查进行系统规定,合同必须经过严密的级次申报方能最终签订。其四,对于质量进行规定,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作为基础,避免质量瑕疵的物品进入企业的生产运营程序。其五,对于票据的制定、审核、归档进行规定。最后制定严厉的奖惩措施,惩罚措施的建立将会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三)加强采购员工整体素质 对物资采购管理公司的员工的专业素质必须要予以重视,素质较低的员工不仅不能够辨别商品质量的好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要求也不够严格,容易受到贿赂或者收买。因此,必须对员工的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国企首先做到定期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对于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集中于专业知识领域,尤其是日常会购买的商品的相关知识,以及对于采购的专业知识都可以加强。其次,国企在新招用员工的时候提高准入门槛,在源头上便对其素质进行把关。同时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在国企进行采购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少部分人以收买贿赂的方式将自己的商品销售进去,因此,应经常对员工进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也是加强采购员工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考核的内容除了日常培训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与其实际工作表现相互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间接性的督促员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结束语 国企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逐渐实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了各国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国企采购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除了能推动市场的内需以外,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存在很多的弊端需要解决。贿赂事件、商品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国企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物资采购体系,建立统一的内部领导机构或者委员会,制定统一的内部制度规范,不断加强员工素质的培养。最终,国企的物资采购体系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科学和完善。 作者:张浩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降低成本视角下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一、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企业采购物资的数量没有结合实际的需求量,企业为了将自身的资金容量扩大,盲目的购买物资,导致占用过多的资金,造成物资的堆压;其次,采购的物资单价过高,渠道不足。很多企业都有明文规定,大部分企业需要的物资都是从指定的材料厂进行采购,但是部分材料厂的物资的价格存在虚高问题;最后,专项采购人员不具备强力的专业素质,对于采购认识不足,没能及时的熟悉企业所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对于产品的质量更是缺乏判断力,从而导致资金大量的浪费在产品采购质量之上。 二、有效的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一)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采购,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企业为了确保能够正常的运转而需要购入必要的消耗品以及设备、设施的一个总称,也是企业中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不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财务、物资有关部门,对于物资采购都应该拥有非常敏感的风险意识。这不仅仅是因为采购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更多的是因为有可能部分人员会形成欺诈行为,所以在企业的采购当中需要控制物资的价格。 1、合理核定采购计划 其一,由企业的技术部门通过生产的需要来制定出维修用的物资计划;其二,由企业的材料部门根据生产的总需求以及计划来制定出企业物资的采购计划。而采购计划的制定,对于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预测与估计,也是对于整个采购所需要使用资金的一种规划。采购计划不仅是对资金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发与配置,还要制定出相关的使用标准,以便能够随时的掌控与检测采购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浮动。只有有了物资采购计划来进行约束,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率,优化管理配置,快速的查找出资金使用中的例外情况,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把住源头,净化渠道 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采购环境的充分、有效的利用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采购市场的基本行情、抓住市场采购信息。企业需要建立出相应的市场信息机制,例如:建立出企业重要物资的供应商数据库,一边随时的查询,以及相应的品类、性能以及其他有关物资信息,并对物资进行随时的调查与跟踪,然后在进行价格、质量等有关综合评价。 (二)构建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价格档案,降低采购成本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的企业都能在互联网上设立了相应的产品专栏,将市场商品的价格透明化,让需要进行物资采购的企业了解到产品相应的价格、质量等相关情况。通过网络信息的利用,建立出价格档案,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更新,也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2、杜绝盲目采购,控制采购成本支出 物资部门需要将供应商的信息录入电脑当中,再经过加工处理,对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售后服务中的水平、质量保障等进行研究,调查,然后将相关信息传递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层等进行审查。物资部门在进行物资采购的时候,也能够通过内部网络将订单收录入库。企业能够通过电脑的统计,掌握库存情况,也能将库存量降至最低限度。 (三)强化采购人员意识 作为企业的采购人员,需要加强采购人员的成本意识,抓好采购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才能够确保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作为采购人员,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满足业务需求。搞好物资采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为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够用在“刀刃上”,作为企业的物资部门必须要致力于加大人员成本意识的强化。同时,随着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以往采购方法与技术等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建设出一只集法律、信息化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职能于一身的采购专业队伍。 (四)加大纪检监督力度 纪检部门需要加大物资监督力度,降低在物资采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物资供应商有意作假,故意不履行合约等;企业物资采购人员的索贿受贿;供应商故意抬高价格等等。因此,要加强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针对物资采购中常见的问题,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大监督力度。纪检部门应加强与物资部门的相互配合,尤其是针对物资采购存在的重要问题,定期的开展执法监察,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三、结语 总之,在企业的物资采购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物资部门,需要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从实际出现,真正的做到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大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一、两种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探究 1.1成本高,效率低。 采购部门不够精简,费用支出较大,调查、洽谈各方面都需要花费。为了资金能够灵活周转,许多企业并非大批量购买,也就无法享受优惠价格,这些原因最终导致采购成本过高。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的过程耗时耗力,选择过程低效。流程不合理,存在环节重复现象,且文件资料处理以人工为主。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极易因此而浪费资金。与供应商缺少良好的沟通,互相隐瞒真实信息,导致采购效率很低。 1.2物资质量无法保证。 质量和成本一般呈正相关,但企业难以参与到供应商的物资质量控制活动中,所以在招投标时很有可能选择报价低的供应商,其质量无法保证,最终必将影响到生产质量。腐败行为在采购过程中屡见不鲜,直接导致材料质量不合格,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1.3资金利用率低。 以建设项目为例,投资大,由业主提供建设资金。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各环节联系较少,信息闭塞,常出现高价采购的情况。由于无法合理地运用资金,最终导致物资过剩或物资不足,阻碍了项目的正常进行。 1.4管理漏洞,合作期短。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规范行为。如管理制度不完善或难以执行,人才匮乏,工作效率较低;管理人员为一己之私,接受供应商的贿赂,以高价购买质量较次的物资,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与供应商多是一次性合作,不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频繁地换供应商,会增加许多风险。 2.新模式。 传统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需加以改进,一种基于供应链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对大型企业而言,生产规模大,所需要的物资材料多。一方面产品本身可能比较复杂,需用到多种机械设备和材料,即便是同一种材料,规格也会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产品的用途不同,在外形、构造、组织上有着很大差异。企业生产往往具有流动性,所以物资材料要适应地点的变更,这就决定了物资供应的多变性。另外,采购管理要涉及诸多部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也要具体而定,加上生产周期较长,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基于供应链的物资采购管理改变了以往为库存而采购的模式,而是根据订单采购,即有多少生产需求订单,就制定多少订购订单,可减少盲目性,避免物资库存过剩。采购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灵活性,确保采购计划的可行性。采购部门可随时了解项目进度详情,并对物资需求加以预估,生产过程中尽量保证物资材料能够准时到达,以节约库存保管费用。在管理上,实现了由采购管理到外部资源管理的转变。加强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企业负责一部分,供应商负责另一部分,彼此相互合作,使各方面更加协调,逐渐实现精细化管理。此外,供应链物资采购管理重视战略协作,即与承包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协调双方利益,实现双赢。双方增强了信息透明度,供应商掌握企业的真实需求量和详细要求等信息,企业也需了解供应商的实力、供应能力和材料质量。因市场复杂多变,双方必须做出快速反应,企业将变动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供应商,以便其能够迅速调整。 二、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在现代大型企业的应用 1.实例分析。 某企业成立于1960年,经过几十年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企业集生产、科研、销售、经营多种功能于一体,随着竞争加剧,为获得更多利益,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尤为重视。物资采购管理颇为关键,2010年——2012年,企业共组织了232次招标采购,年均招标采购金额62075万元,占了采购总额的90%。除了招标采购,企业还采用了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的方式。同时,企业还制定了较为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最终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2.管理策略。 2.1做好准备工作。 在采购过程中,管理层将采购管理上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基于整体、长期规划与控制的方式对采购成本予以控制。然后将其详细分解为具体的工作,并交由各级管理部门予以执行。同时,通过强化控制、监督工作,让采购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 2.2实现经济采购。 不断引进新的渠道供应商,通过竞争降低采购成本。保持合作关系稳定,降低客户更换风险。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实时调整采购成本。实施进口备件的国产化,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2.3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采购过程中,坚持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相互制约,有效监督。采购计划逐级审核,实际采购执行必须符合或优于年初制定的采购方案和集团公司的批复意见并逐级审批。招标或询价采购方案确定后,由管理科统一组织招标或询价,业务科根据确定的采购方案、采购渠道和价格,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逐级审批后实施。 2.4丰富企业文化。 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且忠诚度较高的员工。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培养团队精神。此外还应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避免各种腐败现象。 三、结语 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工作,与企业利益和项目质量迷密切相关,必须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做好管理工作。为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必须根据企业实际状况不断完善采购管理模式,科学地制定管理策略,加大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在不影响物资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费用,为企业节约成本。 作者:孙力 宗玉儒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新形势下的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 1、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策略 针对电力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要求。例如,企业在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的时候,可以通过监督进行严格的管理作为前提条件,以采购人员对各项规章条例的严格遵守作为基础,保证采买的安全性和标准性,才能为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内部管理基础。企业实现对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可以在管理的过程引入新的采购管理模式,应用先进的技术实施招标采购等。 1.1 引入新的采购管理模式 1.1.1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不足 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程序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例如,采购计划的提出—采购计划的下达—询价采购—入库验收—结算等。但是,传统的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属于人为性的随意采购,采购人员占主要的因素。例如,采购人员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可以自己决定或者按照企业的指定选择购买产品的商家和产品的价格,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且,大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都应用一事一议性招标。换一种说法就是,电力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如果需要的物资用量较大,就会临时组织招标。这种招标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不仅不能实现全过程的竞价采购,还不能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会造成企业中发生腐败现象。 1.1.2 新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应用 针对上述中所指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需要企业对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例如,某企业在实施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通过网络间的竞标,获取物资的供应权。这种管理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传统物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新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物资管理、物资招标和物资供应中心。不同的中心机构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例如,物资招标中心主要负责在计算机网络中录入电力物资采购计划,并且通过网络实现对物资采购信息的及时,统计采购物资,并且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物资的管理和供应中心主要是负责对电力物资采购计划进行审核,核对电力物资的库存,按照企业招标中心的采购结果实现对合同的签订,在电力物资入库前进行验收和结算,最后进行仓储保管和物资的发放。这种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企业的管理中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机构,还建立了科学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整个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环节的全部覆盖,降低了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有效的保证了采购产品的质量。 1.2 应用先进的技术实施招标 采购企业在进行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时候,应用新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一项关键的因素是实现对电力物资采购订单的电子化处理。除此之外,企业在实施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电子化的同时,可集成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中不同电力物资采购业务的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应用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和对比采购过程中各种不同的采购订单、发票和结算单,发挥成本较低、选择比较多样和过程透明简短的特点,实现对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为企业内部供货的准时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库存管理是企业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的工作业务量比较大。在企业中建立信息化的物资出入库管理制度,可以对物资库存数量进行准确的掌握,及时了解电力物资的入库和出库实时动态变化,保持企业库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络招标,主要是利用虚拟世界的传输功能作为平台进行采购,通过网络实现采购人员和采购商家的交流沟通,避免了监管力度不足所产生的随性操作。整个采买过程是面向社会的,竞标的过程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特点,实现了对电力物资采购操作的规范化管理,从根本上实现了对物资采购资金的投入。 2、结语 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和良好发展,物资采购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企业电力物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传统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弊端,引进新型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问题的发生,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适应企业在新形势中的发展需要,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傅晓垒 单位:国网福建上杭县供电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风险防范 1电力物资采购的内因型风险 1.1计划风险 计划风险的产生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和操作力度;另一方是采购计划管理技术的不科学设计和不恰当选择,使实际情况与采购目的发生偏差,导致采购中计划风险的出现。 1.2决策风险 决策风险的出现是由于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在业务认识、市场环境判断、责任心等方面把握不足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导致的决策风险。 1.3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可以归为三个方面:一是,合同条例不明确,盲目签约,弱化违约责任,只是口头协议。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获得更大利用,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例如行贿、牟取企业采购标底等,导致双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签约。三是,合同的日常管理混乱,导致无据可查。 1.4运输风险 电力工程技术具有资金密集、生产周期长、设备品种多样、采购范围广、运输距离远等特点,除此之外,运输方式多样,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空运等多种方式,因而受外界影响较大,导致运输中存在多种风险隐患。 1.5验收风险 验收风险具体表现在质量上的以次充好、数量上的缺斤少两、品种规格上的货不对路、价格上的名不副实。 1.6存量风险 存量风险的表现有三点,首先,是采购量无法及时满足生产供应需求,导致生产中断而引发的风险。其次,是物资采购量过大,引起物资的积压,大量的物资沉淀于库存中,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导致了存储损耗风险。最后,是由于物资采购时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错误判断,盲目进货,形成了价格风险。 2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力物资采购资金占到了总投资的40%左右,所以说物资采购管理的规划与完善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和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每一个环节,企业在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基础上,同时做好物资定额、计划以及物资采购与分类的相关工作,实行物资采购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制度化。第二,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的现代化,电力企业需要及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新技术,建立起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让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全面的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2.2建立责任风险控制 建立责任风险控制应从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上的建立着手,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特别是采购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做到秉公处理,依法办事,加强企业工作人员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接着就是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随着采购模式的不断变化,物资供应部门更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又懂招投标、合同、法律、材料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企业只有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采购风险。 2.3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 因为电力系统所需要的物资种类很多,所以相应的采购方式也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物资我们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准备的掌握相关产品的资源、生产方面的情况。同时,合适的供货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物资采购中的直接成本,可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购的风险。 2.4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 完善的供应商网络和规范的供应商行为时电力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一点,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力机构和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供应商的管理除了从所供物资的名称、规格、质量、价格、供应方式等方面考虑外,还需要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考察企业的生产情况、信誉度、服务质量、经营状况等。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比对,从而挑选出最有保障最合适的供应商,将资金风险降到最低。 作者:孙朝阳 单位:国网天津宝坻供电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铁路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探讨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资采购管理机制不完善 突出表现在部分企业未明确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并赋予相应的权责,实行物资采购归口管理;有的未明确与子分公司物资采购分级管理的额度权限;有的未对零星物资采购管理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个别单位把物资采购的权责全部交由子(分)公司自行管理,受子分公司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因素影响,往往出现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违规操作现象。 2.物资招投标采购比重不高 据2012至2013年采购情况调查,全局非运输企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价采购方式的比重仅占采购总额的48%,而采取询价采购、零星采购方式的占一半以上。与运输业集中采购实行招标相比,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的批量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的企业片面追求闯市场增收入,在内部挖潜降本增效上力度不够,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3.物资采购过程不规范 个别企业因计划不周或工期紧张等原因,该招标的没有招标,仅以电话询价代替招标;有的企业未遵循询价比价至少要三家以上的规定,有的没有保留完整的询价记录;有的采购合同管理不规范,个别企业未经审批完毕就提前签订合同。 二、加强铁路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1.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非运输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机制的迫切需要 物资采购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与经营成本、廉政风险防控息息相关。近年来非运输企业经过一段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要想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实现由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转变,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迫切需要完善阳光采购机制,净化采购渠道,优化物资采购管理,促进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2.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非运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铁路非运输业的加工制造、工程施工、现代物流、旅行服务企业不仅仅服务于铁路旅客货主,更多地参与到市场竞争的多个行业,与地方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物资采购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优势,关系到能否开辟更广阔的市场。近年来铁路非运输企业生产的工务、桥梁配件及电缆产品成功进军城市地铁、轻轨市场不仅仅靠的过硬的产品质量,成本优势亦十分突出。 3.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非运输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路局运输业对列入运输成本的运输单位物资采购实施计划管理。非运输企业由于列入企业经营成本,且涉及行业门类众多,在采购管理上对路局的要求理解不一,做法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的整体效益。因此,在企业努力增收的同时,要进一步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在当前全路推进资产经营开发,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亟需规范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在增收创效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经营管理整体效益。 三、加强铁路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措施 1.构建权责明确分级负责的物资采购管理机制 1.1明确管理权责。铁路局非运输企业主管部门负责非运输业系统物资采购管理顶层设计,参加铁路局组织的物资采购招投标相关工作,对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行为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各铁路非运输企业负责按照路局总体部署,实施本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对所属子分公司物资采购行为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企业的物资需求部门、采购实施部门、财务、审计、法律、纪检等相关部门赋予相应权责,构建层次清晰、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物资采购管理机制。 1.2明确管理范围。铁路非运输企业仅负责按路局规定,属于自主采购权限范围的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大维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所需物资的采购管理。对于铁路局实施统一集采集供的物资严格执行规定。 2.实施专业归口分层管理的采购管理制度体系 2.1实施专业归口。各非运输企业要成立物资采购领导小组,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坚决杜绝多个部门插手物资采购,避免造成管理混乱,甚至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2.2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涵盖采购全过程,形成物资计划、物资采购、物资验收、物资出入库各环节的有序可控,实现物资采购行为有法可依。 2.3实施分层管理。按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各非运输企业应明确界定集团公司、分(子)公司的物资采购管理权限和额度。本着有利于集中批量、降低成本的原则,建立集团本级管理物资采购目录,并报路局主管部门备案。按“不相融岗位分离”原则完善物资采购内控制度,真正落实“谁采购、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采购质量、成本控制责任。 3.强化物资采购过程控制实现降本增效 3.1最大限度集中批量实施招标采购。一是凡采购品种、批量、采购金额或供货厂商数量达到招标条件的,均应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不断提高招标采购比重。二是公开招标采购要坚持相同性能和质量条件下的最低价中标原则。三是各企业根据加工制造、工程施工、建筑安装、旅行服务商品等不同类别界定相应的额度,达到额度的必须招标。四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具备条件的大力开展网上竞价采购,充分挖掘供应商潜力,达到减低采购成本的目的。五是在不具备招标条件时,进一步规范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力争取得最佳的效果。 3.2全面规范询价采购工作流程。各非运输企业制定操作性强的询价采购工作流程,规范零星、小额采购。根据铁路企业实际,实施物资询价采购审批和公示制度,明确采购人、采购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询价采购审批要有各级相关人员、分管领导签字,规范采购程序。同时要确定采购监督部门,定期对采购部门所购物资进行市场询价,落实监督检查责任,构建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询质比价监督机制。 3.3加强物资供应商管理。建立物资供应商信息库,对采购渠道实施动态管理。各非运输企业及下属公司要根据各自权限范围的采购物资,按类别、采购方式建立采购渠道档案。从产品价格、质量和供应服务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评估;要制定供应商不良行为的内容和判定标准,对不良行为记录档案,对发生严重问题的纳入黑名单,限制其进入铁路市场。 3.4规范采购合同管理。严格合同签订、审查,落实履约责任。定期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加强合同及相关采购档案管理,严格按合同约定条款和资金管理制度进行资金支付。 3.5实施质量追溯机制。建立采购物资质量跟踪追溯、信息反馈制度,建立质量问题产品的退货、终身索赔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非运输企业专业技术部门和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将产品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反馈物资采购责任部门,作为对物资供应商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形成物资采购质量控制闭环管理。 3.6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监督检查制度,形成采购决策、采购招标、合同执行、质量验收、资金拨付等环节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有效机制。把规范管理程序、加强质量控制、廉政风险点控制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强化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4.开展物资采购管理机制运行评价提升采购管理水平 全局非运输企业要建立物资采购管理运行评价机制,采取季度或年度形式对所属单位物资采购管理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资采购办法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工作流程运行情况,物资目录执行情况,节约采购成本的分类对比情况、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情况,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物资管理机制,在动态管理中提升管理效能。 四、结语 铁路非运输企业必须正视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起适应铁路全面走向市场,多元化发展新形势的物资采购管理机制,在企业拓展市场增收创效的同时,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不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并逐步形成企业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作者:石业发 单位:济南铁路局经营开发处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浅析 1、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问题 1.1采购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存在风险 在确定了供应商后,就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是确保供应商履约的法律文件。企业在和供应商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往往并不重视采购合同的重要性。很多采购人员甚至认为采购合同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甚至认为采购合同只是一种形式。由于企业采购人员的对采购合同的认识不足,所以,采购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采购合同约定应当在某个时间之前交货,如果迟延交货,供应商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在实际的过程中,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并未发挥作用。这就导致即使供应商迟延交货并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仍然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些导致了采购合同形同虚设。 1.2采购腐败 采购腐败的情形主要是采购人员或负责人为了获得回扣,与供应商相互勾结,牺牲企业利益的行为。采购腐败具体表现为:物资采购的价格非但不低,反而比一般情形偏高;舍近求远,即从近处采购物资的话,价格实惠而且运费较少,但偏要从远处采购,而且价格偏高。采购部门对于企业而言十分的重要,而且在企业中,该部门的关键岗位往往由家族人员控制。企业破除采购腐败,需加强采购制度建设。 2、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 2.1制定完善的物资采购计划 制定完善的物资采购计划是企业物资采购运作的第一步。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计划的制定者应当具有的丰富的物资采购经验,并且具有出色的协调能力。企业库存的积压已经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缺乏科学性,致使企业库存物资没有得到很好地使用。根据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如果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参与,将会大大将少误差率的发生。因此,企业物资采购计划可以建立生产、采购、财务等三个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第一,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提出物资采购申请单;第二,采购部门接到采购申请单后,对是否重复购买进行调查确认,并进行物资采购计划的可行性审核;第三,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预算目标进行审核,审核后提交物资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2.2选择供应商 选择怎么样的供应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选择供应商,是物资采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供应商的数量越多,意味着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使得企业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能掌握价格、质量主动权。主动权还表现在物资采购的规格、型号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同时,也能在在价格上获得更大的实惠,还能让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承诺更加周到。物资采购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应当采用以下程序进行综合评估:第一,制定出选择供应商的标准。采购标准的制定应当有物资使用部门和采购部门联合制定,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标准应当包括物资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限、结算方式等方面。越是具体明确的标准,越具有较高执行性;第二,制定出科学的评标管理办法。通过严格评标办法,对供应商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才能选择到优质的供应商。招标的范围尽可能的广,以吸引到更多的供应商参与。 2.3确定合理的物资采购价格 物资采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价格的高低。在确定物资采购价格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市场上相应物资价格的调查,弱化物资采购员工以及采购部门负责人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物资采购绝不是简单地买供应商的物品。物资采购价格的确定需要制定出物资采购价格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和程序,从而能在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更加规范,尽可能避免了采购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物资采购价格,应当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作用。现代网络科技的繁荣,为物资采购人员确定物资的合理价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物资采购人员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到该类物资的一般报价,从而摸准各个供应商的价格底线以及采购物资利润的构成,既能确定采购物资的合理价格,也能有效的避免采购腐败。 2.4加强对采购人员考评 企业的采购人员是物资采购的执行人,在采购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企业的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相互勾结,抬高价格,或者采购物资的质量与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不一致的,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造成重要的影响。在当前企业对采购人员的考评中,往往注重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个人品质和行业操守,而对如何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考评往往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考评:第一,制定奖惩制度。企业制定完善的采购人员奖惩制度,需明确一旦采购人员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将会得到的惩罚,也应当对一贯廉洁自律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第二,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考核。一般可以采取季度考核的方式,考核的结果应当与采购人员的绩效挂钩;第三,采用采购人员轮岗制,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串通勾结。(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3、结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采购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逐渐从传统的后勤辅助角色,转变到成为企业的关键部门。企业物资采购是采购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做好了这一工作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充分发挥采购部门的作用,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考核,加强物资采购制度建设,使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上实现提升。 作者:张淑芳 尚建军 单位:河南油田物资供销处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事业单位材料物资采购管理研讨 一、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一)减少库存经费 减少库存经费的根本方法是要将库存控制作为物资采购管理的基础原则,树立库存控制的原则,进行适时、适量的采购,以减少库存经费为根本。 (二)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物流采购管理要从全面出发,把系统中的每一部分组成合理的进行组织协调,使得每一元素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而后树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员工以产品的质量为基本核心,秉承“科学化、效率化、精准化”的三化保障体系,来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和安全生产指标的合格。 (三)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逐步采用现代化通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使物资采购管理真正做到高效、快捷、准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及迅速发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即MIS系统在各行各业普遍建立,我们还应当加速这种信息化的进程,使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采购供货速度是关键,适应市场竞争是需要 随着现今企业面临客户要求的多变,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性的需求,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一大重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供货,从而满足顾客的需求,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 (一)保证不缺货、保证物资采购质量 建立一个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为基础的高效率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科学的制定物资采购管理战略和物资采购管理计划。保证把所需的物资按时采购进来,保证不缺货,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质量,既要保证所采购的物资能够达到企业安全生产所需要的质量标准,同时也要做到适度。质量太差,必然不行,但质量太好必然增加采购成本,所以要求所采购物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尽量采购价格低廉的物资。 (二)供应商是企业的战略联盟者 在物资采购管理中,企业的供应商不是企业利润的吞噬者。相反地,我们应该把他们看做是企业合作的战略联盟者。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来挑选与公司有良好合作的供应商,在帮助自身成长的同时来帮助供应商成长。做到双方互利共赢,满足企业所需要的物资采购要求,做企业的战略联盟者。 (三)明确物资采购计划 在制定物资采购计划的过程中要明确进度,不仅要根据企业生产计划选择供应方,同时也要考虑价格因素和质量因素,最重要的是进度因素。当供应方提供的合同不能满足我方的供货要求时,要与对方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签订合同明确供货要求并与供应商达到共识。 (四)建立适合的采购信息化平台 提高采购效率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建立一套适合本事业单位的采购信息化平台,采购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迅速准确的提供市场所需信息,来满足市场化的需要,使得采购计划和合同管理以及物料的统计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一套全面严谨完善的物流采购机制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于企业的采购过程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和监督性,它能使得企业采购程序实现标准化,有利于采购数量的明确性、采购决策的科学性、采购行为的规范性、采购过程的公开性等一系列程序的实现,从而最大力度的保证事业单位经济利润的提高,增强其整体实力,使之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 作者:杜红英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港口物资采购管理探讨 摘要:在我国的各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人们更加注重对港口的建设,同时也逐渐加深对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科学性的研究分析,希望以此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水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科学性 前言: 水路运输因其运输成本低、运输货物数量大等优点成为我国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为促进我国水路运输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港口的建设,特别是对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科学性的分析已经成为人们现在所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促进港口的建设,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从现阶段我国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看,情况并不是很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港口物资采购缺乏计划性。在实际的港口物资采购过程中,大多数的港口缺乏科学的计划,只是在港口物资缺乏的时候才会购买,没有对物资的质量、价格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进行物资购买时没有做到充分的前期准备。其次,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参差不齐。物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长短以及企业生产的安全与否,但是由于港口物资采购量大,我们需要在不同的供货商处进行物资的采购,这就很容易导致采购物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港口建设的质量,也会增加成本的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从事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进行港口物资选购时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对比,而且缺少与物流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导致在实际的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中常常出现问题,影响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科学性分析 为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的科学性,提升采购管理工作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港口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 (一)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想要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首先要制定一个科学的物资采购计划。对企业生产中所需要物资的种类、数量、规格、质量等进行预测,同时对港口物资的各大供应商进行评估考核,准确了解市场动向以及各大供应商所提供物资的质量、价格以及供应商的信誉程度等[2]。在制定采购计划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机械配件采购计划的制定,因为机械配件的消耗十分巨大,我们要对机械配件进行技术检查从而减少机械配件的损耗,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制定科学的物资采购计划可以有效的减少采购的次数,保证采购的质量,同时也可对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有利于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前期准备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接下来的采购工作提供保障。 (二)建立科学的采购物资质量标准 为解决采购物资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采购物资质量标准,并且严格根据标准进行港口物资的采购。对于港口物资质量的判定不应该只有采购部门自己决定,我们应该将采购的物资交由企业各个部门来判定。例如我们在对柴油进行质量检测时,应该将供应商提供的柴油送往专业的柴油检测机构进行检查,然后再通过使用让各个部门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之后再根据检测结果与评价选取性价比最好的柴油。而且我们对待不同的供应商要做到一视同仁,统一物资采购的质量标准,针对以次充好的供应商坚决不再与其合作,而且还有寻找信誉度高的供应商,不能因为贪图便宜而与一些信誉度低的供应商合作,影响港口物资的质量。 (三)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还要加强对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团队的建设。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应该为采购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关于港口物资的专业知识,提高选购港口物资的技能。而且企业还可以为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人员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鼓励采购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借鉴彼此间的经验,做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另外企业应该重视对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在进行港口物资选购时可以公平的对待各大供应商,客观的选取质量最优的港口物资。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以此来规范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从事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与质量。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想要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建立科学的采购物资质量标准、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式,以此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我国港口建设的发展。 作者:鲁鹏坤 单位:宁波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管理 作为高校后勤总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送中心既要做好经营与发展,又要搞好服务。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物资采购配送工作,尽一切可能降低进价,降低配送成本,是摆在每个配送中心员工面前的问题。一年多来,我校后勤总公司配送中心在后勤物资采购的全程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供大家探讨。 一、目的与意义 集中配送的目的是把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各自采购的人和事,集中到一个部门来办,便于集中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使配送的量增大,以求降低进价,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监督。 二、物资采购全程管理的内容 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的全程管理,我们归纳采购之前、采购过程、采购之后的管理。 1、采购之前的管理 (1)采购之前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市场调查,了解价格信息,包括品牌、规格、质量、型号、价格、货源及供应商的情况,必要时还要对供应商进行考察,了解生产流程、生产规模、厂方实力、管理水平、经营状况等,这些都是做好采购工作要掌握的信息。为掌握市场信息,我校后勤总公司配送中心专门设人负责此项工作,定期进行市场调查,中心负责人和总公司分管副总经理也参与调查或抽查,做到心中有数。配送中心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需物资进行市场调查,如蔬菜类、水产类、蛋类每周一次,维修材料、文印纸张、耗材、清卫用品、干货等其他食品原料不定期进行市场调查,还与兄弟院校进行沟通,互通信息,为采购工作提供依据。 (2)供应商的选择 综合供应商的实力、信誉、服务能力,所提供商品的质量、价格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确定供应商,对于招投标所采购的商品,还要对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以确保质量。为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采用签合同、收取质量押金的办法,合同一年一签,定期考查,实行优胜劣汰。在供应商的选择中,还引进竞争机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谁能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和服务,就让谁做;引进约束机制,只看价格和质量,不看生人和熟人,堵住关系生意,以确保商品的质量和进货渠道。我们在主要货物如粮、油、燃料、肉、豆制品等物资采购方面,在招投标采购的物资方面,供应商基本上是厂家或主渠道商家,各类物资的进价在高校中保持在较低价位。 2、采购过程的实施 物资采购分成两部份,一是委托采购,就是和供应商签定合同后,由供应商送货上门,配送中心主要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定期了解商品的质量和商家的服务状况;一是自行采购,象蔬菜、干货、零星设备、低值易耗物资等。在采购过程中,配送中心根据各部门的定单,分门别类来整理,统计好所采购的数量,到市场两人一组进行采购,根据物品质量、价格,通过货比三家来确定。在采购过程中,还要查验商品生产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等,以确保不购入“三无”产品。 物品采购后,严格按物资验收手续,进行质量检验、数量核对,收取相关证明等。 3、采购之后的管理 保管员要严格进出库手续,做到物资先进先出,防止过期变质。库存物资做到分类有序,摆放整齐,做好日常卫生工作,做到库房洁净无杂物,杜绝鼠患。管理人员要经常到物品使用部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了解物资供应情况,包括:计划验收、物资到位时间、物资数量与质量、包装回收、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若出现差错,要求及时补偿,并追究责任,限时整改。 对采购员实行限额领用支票制度和限时报帐制度。采购员当天领用的支票需当天交回;核算员要每天检查支票领用和报销情况;要严禁公款私用。为杜绝公款私用,配送中心未领用备用金,由采购员垫付,办妥所有手续后再报帐。 三、集中配送所带来的效益 由于把所有的物资集中在一个部门操办,采购量相对较大,所带来的效益也比较明显,许多物品的价格都呈下降趋势,如肉类,光我校本部的餐厅,与去年相比,全精肉下降0.20元/斤,夹心精肉下降0.30元/斤,肉末下降0.40元/斤,大排下降0.70元/斤,杂排下降0.40元/斤膘油下降0.45元/斤,椐统计,光肉类一年就降低进价四万多元。 还有清卫用品,常用的扫帚、纸箩、簸箕、拖把、水桶、橡胶手套、垃圾袋等,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全部降了价。后勤总公司住宿公司在今年九月开学时进的一批清卫用品统计,比原先降低成本近二千元。 味精,集中配送前,每箱100元,现在每箱82元,后勤总公司饮服公司每年要用1500箱,一年能降低成本27000元。 还有招投标采购的新生床上用品,每样用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每套下降27元。今年我校的新生床上用品(不含钱江学院)比去年降低八万多元。分体式空调,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每台降低100元,今年购买的空调比去年省下近三万元。而空调的价格与市场价相比,每台要差1000元左右,这类物资的采购更能体现集中采购的优势。 集中配送的优势还体现在,许多客户愿意和我们做生意,因为和一个校区做,很有可能和7—8个校区做,不用再化精力去谈生意。进货量大后,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薄利多销,商家还是有利可图。而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谈生意的客商多了,选择的余地就大,也能迫使商家让利,降低进价。 几点思考: 1、要做好配送工作,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完整的制度。一项好的制度,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可以避免金钱和物质的诱惑,可以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腐蚀。采购工作中,不能单独谈业务,不能单独采购。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当客户谈定价格,买好物品后,开发票时会问你,发票怎么开?这是相当大的一个诱惑,发票开高的余额就用现金返还给你,就可以作为个人的不当得利。而单独谈业务,尤其是大宗物品,猫腻更大,也更易出问题。我校也好,其他学校也好,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因而在制度中要明确规定,不能单独谈业务,不能单独采购。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要对此进行监督,发现苗头,要及时予以制止,也可列入后勤总公司监控范围。在采购发票中也可签上二个人的名字,注名是采购员或经办人。 2、与经济工作打交道,不但要有一套好的制度,更要有一支思想健康、作风过硬的队伍。制度和人是事物的二个方面,相辅相成。好的制度如没有人去执行也是一句空话。党和国家在选拔干部时,历来强调德才兼备,把德放在第一位是很有道理的。有一套好的制度,而管理者不执行,我行我素,自行一套,结果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在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的前提下,人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优秀员工要优先选派到该部门,以优化该队伍的素质。 3、集中配送是后勤总公司领导的一个重大决策,要集中配送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操作后,配送中心感到成本过大,主要原因在于我校校区小而散,形不成规模效益。集中配送除其他因素外,经济效益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零散的、少量的物品都由配送中心操作,而且要分送各个校区,有时物品的成本还不如运费高,如不送去,又要考虑到及时率,尤其是维修及时率。有时一点点东西送过去,可能使用部门也有想法,这么点东西用车送一趟一点都不讲成本核算,真浪费。有时,配送工作处于两难之中。一个较好的做法是抓大放小,统一核算。即大的、数量多的物品由配送中心集中购买,其他小的、零散的物品由各部门自行操作,到配送做帐。餐饮、住宿的所有物品,物业的纸张、清卫用品、灯泡、日光灯管纳入可以配送范围,其他纳入自购范围,由各个部门自行操作,到配送做帐,配送起到监督作用。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大专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与优质服务相结合的探讨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传递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读者对信息服务的质与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图书馆、特别是学校图书馆更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图书书目、图书借阅、用户查询进行统一实时管理,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开发信息资源,提出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的构想。同时需要结合人本管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意识,才能把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让图书在教书育人中发挥最好的效用。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优质服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也逐渐开始进入数据化管理时代,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数据库管理和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会给图书的检索、查阅带来不便。特别是高校,师生使用图书量很大,急需实行数据化管理,但限于种种原因,有些院校,特别是地方大中专院校图书的编目、借阅、管理还停留在原始的工作状态,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开发信息资源,提出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的构想;同时结合人本管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意识,是更好地发挥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最好办法。 一、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趋势 所谓信息化、数据化的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有较高价值的图书、影像、文字等多媒体进行收集、整理、组织、规范加工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高质量的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从而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实现人类文明成果的全球共享已成为人类的共同需要。作为储存人类文明成果重要载体的图书馆,单一的书籍管理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图书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作为高校,更是首当其冲应该走在前面。 二、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学校图书借阅者的需求 师生对借阅的需求主要是短时间内能够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信息资料,个人信息的修改和图书馆的馆藏等,他们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看图书馆图书的情况,如果根据本人借书证的密码进行系统登录,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查询和对个人资料的维护。但读者只能查到本人的借书情况和维护个人信息。所以,信息化的管理使读者不但满足了借阅的要求,而且还维护了个人的隐私。 2.学校图书管理员的需求 学校图书管理员对师生读者的借阅以及还书进行计算机操作,同时把借阅书的情况打印出来,和借阅者核对,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借书和还书有修改的权限,所以对管理员登录本模块进行了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学校图书管理员还可以为读者增加借书和还书的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以方便读者确认,读者的信息全部输入电脑中,包括读者的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地址等。图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日期、图书类别、图书页数、备注信息、关键词等。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码、借书日期,图书编码以及还书日期。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图书编码、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以及备注信息等。这就使得图书管理员可以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增加了工作精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学校系统管理人员的需求 图书管理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系统管理员的功能,包括对图书管理员、读者、图书进行管理维护。学校系统管理员功能的信息量较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要求也较高。信息化管理师的这种数据安全和保密更容易实现。 三、提高学生借阅图书的能力 1.注重培养大中专师生,特别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教给他们学会终身获取知识的方法,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逐渐缩短,一个学生无论他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多新,走到社会上会都发现自己的知识的贫乏,所以只有靠学校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的需求。 从事图书馆工作十几年来,在日常的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受中学教育的影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缺乏如何利用图书馆知识的训练,不能准确、快捷地在微机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书籍,尤其是新入学的学生不了解图书馆,不知道在机子上怎样能快速的检索,给自己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图书室的自学能力,必须从新生入馆开始培训,每年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图书馆基本教育,教给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概况,馆藏书目、服务项目,重点介绍各种目录,检索的方法,查找分类号,分类号代表什么作品,组织他们经常参观图书馆,熟习图书馆的借阅程序和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们对图书馆有个总体的认识,遇到问题想到图书馆,来到图书馆会很好的利用图书馆,使他们从中能汲取更多的知识。 2.加强目录检索工作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图书馆目录是图书馆藏书的缩影,是提示藏书的工具,没有目录,就无法得到检索图书途径,这说明了图书目录的作用。在目录检索的工作中,首先是对图书进行采编,必须准确无误的录入图书的信息。期刊是获取信息价值最高的刊物,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首先是在期刊上发表,它能及时反应某个专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因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目前各类图书都有刊名目录和分类目录,但所起的作用都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期刊的内容广泛,刊名代替不了内容,因此,以刊名作为检索点会造成大量的漏检甚至误检,读者使用期刊往往是查阅其中的某些文章或某一学科的若干篇文章,因此刊名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编制期刊专题目录能提示某一专题现在研究的动向、发展趋势,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过程与模式构建 【摘 要】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信贷、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渠道,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好坏与是否能获得足够运营资金直接相关。本文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缺乏统一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现状,对节能服务公司信用信息的管理过程进行简述,并据此研究信用信息管理的数据库建设与运行机制,为解决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的问题、推动节能服务产业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数据库;运行机制 近几年节能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MCo)数量大幅增长,从05年的8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800多家,产业规模也从47亿增加到840亿。然而,据统计,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如果能够顺畅融资的话,至少有50%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速度会比现在提高一倍。融资困难直接导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状况不好又会让银行、担保公司等对其没有信心,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1] 目前我国对于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下基于对节能服务产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将对整个产业信用信息的管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信用信息管理的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旨在为银行、担保公司、潜在客户等相关利益方在选择是否与这些公司合作时提供参考,从而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1.节能服务公司信用信息管理过程 1.1 信用信息收集 节能服务产业的信用信息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以及公司内部。[2] (1)政府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记录有EMCo的注册信息,它能反映公司的基本组织形式及经济实力,是信用信息的基础;其次,工商管理部门获取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检报告书、审计报告等材料能反映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经营盈亏程度。从税务部门可以获得公司法人纳税记录、有无拖欠税款记录等信息。 (2)社会机构 对EMCo信用有发言权的社会机构涉及到银行、担保公司、设备供应商、保险公司、业主等[3]。例如,对于目前大部分都还是中小型公司的节能服务行业来讲,银行信贷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公司在银行的账户、资金周转、有无恶意贷款、有无拖欠债务等记录,都是EMCo信用信息的一部分。担保公司为节能服务公司做信用担保,能提供贷款是否按用途使用、有无挪用等信息。业主,即用能单位,能够提供EMCo是否按合同规定提供高质量的节能设备、是否达到承诺过的节能量、是否在项目完成后按规定指导节能设备的后期运营从而增加设备的寿命等信息。 (3)公司内部 从公司内部可以得到很多反映公司真实状况的信息。从管理部门我们可以知道公司的经营成果、获得的各项荣誉等;在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得到公司员工资质方面的信息;在财务部门可以了解公司资金运转情况等。 1.2 信用信息整合 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信用信息经过收集之后仍然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必须经过统一参数、数据转换等操作之后,将异构的信息进行整合。 为了统一系统参数,首先可以由政府出面,实现参与的所有公司都能拥有一个永久性的由工商局编制统一的编码,其次将分散在各个环节的信用数据进行详细的划分、设计与合并,转化成受评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等级的明确标识。 1.3 信用信息服务 节能服务行业的信用信息服务是以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信息数据为基础,对信用信息进行处理、输送、传播、、使用以及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用信息服务,用户可以获取公司的注册资本、主要经营者情况、CBCI信用等级、银行信用、公司在行业中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信用信息。 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服务系统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按照规则进行数据抽取,并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产生统计和分析报告,为用户提供查询、做出决策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下图1-1为信用信息管理框架。 图1-1 信用信息管理框架 2.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库的建立 建立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数据库的建设,它是保证信息统一化管理的必要条件。[4]在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中,存在三种主要的数据库: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司内部前置数据库,信用中心前置数据库,信用中心数据库。 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司内部前置数据库用于信用数据的采集,业务库的增量数据定时导入该数据库。紧接着信用信息数据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经过整合后将首先进入信用中心的前置数据库进行数据汇总、查询以及错误修正,以此减轻信用中心数据库的负载。 信用中心数据库是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它是管理平台对外提供查询、分析等服务的基础。系统可以设置时间,在某一时刻将信用中心前置数据库的处理过的增量数据批量导入到信用中心数据库,供外部用户进行查询。下图2-1为各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图2-1 各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3.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与节能服务产业相比,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要成熟许多,这对我们建立节能服务产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通过现有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主导支持下,将信息的收集工作委任给可靠的第三方征信公司,同时建立专门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出台信用认证规范,创建动态监管模式,根据节能服务公司在运营期间的信用状况及时调整它们的信用等级。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开展信用信息管理的工作,能保护诚信经营的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等级提升了,融资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得到解决。 4.结论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很多政策、制度、体系还不够成熟。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信息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刺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让公众、企业对该产业产生更多信心。本研究目前还不够成熟,关于具体模型的建立以及方法的选择,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建立完善的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任重而道远。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建立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的总平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各级党委、政府应履行的职责而言,需要各级各部门深入实践、共同努力、协同推进。档案工作是党和政府履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重大任务面前,档案部门同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干一番火热事业。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档案工作服从服务于社会管理创新,建立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总平台的问题,作分析和探讨。 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总平台的内涵及实现方式 当前,我国沿海开放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使档案及档案工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档案的资源种类、载体形式、服务利用方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应运而生。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馆际一体化、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登记备份等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手段推陈出新,广泛应用。这些模式和手段在推进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加速了档案信息资源的集聚和整合,使档案利用效率成倍增长。 在海量档案资源中,隐藏着大量个人信息,一个自然人的信息往往杂乱地记录于不同时期、不同门类、不同形式的档案载体中,而且因工作关系或社会关系与其他人的信息相互关联。面对零乱无序的个人信息,我们可以从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出发,集聚整合档案资源,变革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中所有关于人的信息进行梳理、抽取,按照人的身份证号码为唯一代码所汇聚的信息的独立性、排他性、关联性等特征,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就可以形成记录公民个人有关从出生到死亡,凡是有档案记录的个人生产生活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所有信息。 由此可见,建立区域人口档案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是档案行政部门对以全宗为管理单位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大胆突破。其原理就在于利用现有的全部档案资源特别是数字档案资源,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激活所有包含人的信息的档案,有效采集人口过去的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口信息参数,强化对人口信息监测研判,有效服务于社会建设和管理。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总平台,是连接区域内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室)有关人的档案信息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有关人的各类档案和不同电子业务系统间进行信息集聚整合的载体。这个平台一旦建成,将成为建立国家人口信息库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建立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总平台的重要意义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在纷繁芜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档案能对一个市场主体的合法地位和权益、对一个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作出具有权威价值与法律效用的界定。如经济生活领域中工商档案对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每一个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界定;社会生活领域中个人档案对每一个公民户籍、学籍、工作简历、职业职称,以及婚姻状况、社会关系、财产收入等的记载保存,在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总平台,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脉络更加清晰,利益边缘界定更易区分,建设和运用好ig——系统平台,可以避免自然人的角色和利益的错位现象,也使伪造年龄、学历、身份等类似现象不能得逞。 二是建设诚信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社会矛盾很大程度上需要由档案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档案凭证(原始法律凭证)来加以疏导、化解。现实生活中,利用公民户籍和职工档案解决社保纠纷,利用地籍、山林档案解决田地、山林纠纷,利用房产档案解决城市拆迁补偿纠纷等案例,不胜枚举。而随着信息化发展,以上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纸质档案在查阅利用上逐步被电子文件、数码音像文件、电子业务数据等形式的数字档案所代替。所以在新世纪新阶段,重视和加强涉及所有人的档案的数字化以及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的电子文件(档案)资源的整合,将涉及民生的各种门类的电子业务系统和数字档案资源,以人为单元、以居民身份证号为唯一代码,加以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开发建设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综合管理和查询服务平台,是维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三是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意见》的重要工作。在各级党委的《实施意见》中均强调,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加强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人口基础信息一般包括出生、性别、血型、指纹、身高、学历、就业、配偶、户籍、住址、职业、职称以及置业购房等。笔者认为,人口基础信息库应以公安部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以民政、社保、工商、城乡建设、教育及流动人口管理等有关部门关于人的实时动态信息(各部门电子业务系统)和办结归档信息(归档档案资源)为补充。而有关部门关TA的实时动态信息和办结归档信息,可以通过档案部门进行整合和提供,档案部门牵头建立区域人口档案信息库,是人口基础信息库的有效补充。 绍兴市建立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总平台的探索 1.扎实推进“为普通人建档”,建立覆盖区域人口的档案形成和管理体系 2007年以来,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将行政村、社区等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采取“两条腿”走路方法推进“为普通人建档”工作。 一是以行政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为工作对象,加强行政村、社区档案室规范化建设;以企业、学校档案室升级达标为载体,突出村民档案、居民档案、企业用工档案、学生档案这些重点,着力抓好覆盖自然人基本面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人的档案的形成和管理水平。近几年我们又进行巩固和提高,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市行政村、社区档案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已达到98%;全市1074所全日制学校100%建有综合档案室,202所学校达到县一级以上认定标准;全市规模以上(营业额和销售收入一亿元以上)企业,建档率达90.6%。 二是以机关(部门)为工作对象,以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8号令为抓手,完成了机关部门(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和审批工作,采取档案年检、目标管理认定、数字档案室建设、重要民生档案登记备份等途径,加强涉民机关部门(单位)档案的行政监管,确保机关部门(单位)依法行政中产生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的完整齐全与及时归档。全面实施《绍兴市2008至2010年档案接收工作计划》,接收46个单位54760卷(盒)档案进馆。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探索档案管理体制创新,推动档案资源向国家综合档案馆整合和集聚。以全面清理转制、破产企业档案为抓手,全面接收市区30多家原国有转制(破产)企业档案21.9万卷,形成了绍兴市区国有转制(破产)企业档案保管和查询中心;以全省档案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试点为契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单位采取提前进馆、委托保管、数字移交等方式,共整合77个涉民部门(单位)34791卷民生档案。去年我们接收完成市区退休职工档案5万余卷。目前,市档案馆馆藏已由2007年的20万卷(件)提升到42万卷(件),拥有比较完整的婚姻档案、计生档案、劳动就业档案、二轮土地承包档案、林权档案、户粮档案、公证档案、学籍档案、房产纳税档案等民生档案馆藏群,档案资源日趋丰富多元。 2,扎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档案为现实服务能力 绍兴市档案馆新馆建成后,我们相继推出三个建设项目提升全市档案信息化水平。 一是以新馆配套设施项目实施为契机,高标准建设软硬件平台,全面完成市本级数字档案馆建设,实现“文档一体化”。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成功实施“区域性电子形式政府文件集成管理的建设与研究”项目,2007年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运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研究开发出集“收集、保管、利用”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2010年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在加快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同时,实现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电子文件从产生到归档进馆的现代化管理,构建了绍兴市电子文件中心,出色完成国家档案局《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制订及其推广应用》试点任务,2010年11月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宣贯现场会在绍兴市召开。 二是创新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推进机制。实施《市本级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及安全管理项目》,加快推进馆室一体化进程。2009年完成调研并立项,2010年6月包括馆藏实体档案在内的市级138个机关部门(单位)共3721万页纸质档案、32312张照片、3110盒录像(音)带的档案数字化项目全面实施,到2012年年底将全面完成。 三是大力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市与各县(市)“馆际一体化”。积极组织实施《面向用户的区域数字档案馆资源集成共享模式研究与平台设计》项目,先后获得国家档案局科技立项和市发改委立项,2012年上半年正式实施,这个项目完成后,绍兴地区区域性民生档案管理和服务总平台正式形成。 与此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和加强涉密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积极组织实施数字档案馆内网涉密网建设,将馆藏数字档案资源按密级和可公开的范围划分为A、B、C、D四类,区分查阅利用权限,保证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利用的绝对安全。 3.积极实施档案和电子文件登记备份战略,强化涉民部门档案和电子文件的行政监管和资源整合 自2009年以来,绍兴市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办”《关于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通知》,根据浙江省档案局统一部署,结合绍兴市实际,全面推进档案登记备份工作。2011年,市财政总投资1725多万元,分四年投入完成市本级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平台建设,并实现市本级27个机关部门(单位)主要涉民电子业务系统的在线式登记备份。年底在完成中心平台建设后,实施完成了民政、卫生医疗、住房公积金等6个重要民生部门8个电子业务系统的在线式登记备份工作。结合馆室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同步开展60多个机关部门数字化成果的登记备份,有效整合了320个G的数字档案资源。通过登记备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既实现了档案证据保全、档案安全保障,又有效地推动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 鉴于以上这些年的工作积累,我们认为绍兴市建立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总平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受传统档案馆工作事后服务思维的影响,一些同志认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与档案部门的工作关系不大,缺乏站到前台,服务一线的勇气和信心。 二是资源分散、分割的问题。全市各个民生部门所拥有的档案资源仍处在系统分割、相互独立的状态,信息难以交换和共享。 三是体制机制问题。现行档案管理体制仅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范围内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监管权,没有档案资源的整合权等。 四是要素投入问题。主要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档案系统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建立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总平台的对策思考 一是要充分认识档案、档案工作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档案事业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事业,建立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总平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对档案管理体制的新诉求;是责任政府为履行其社会管理职责,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而建立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管理举措。为此,档案部门应着眼长远、超前思维,解放思想、顺应变革,走出档案看档案、跳出档案发展档案事业,努力找准服从服务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积极投身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个大局之中。 二是要确立大档案、大整合的理念,加快推进“三个一体化”和档案登记备份进程。继续以“为普通人建档”为重点,大力实施“资源提升”战略,扎实推进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首先要巩固和提升“十一五”基层档案规范化建设成果。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机关部门特别是涉民部门档案工作的行政监管和资源整合。第三要以市级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和全市“馆际一体化”为抓手,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构建完成区域性公共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总平台。 三是要致力于科研创新,探索建立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的管理和服务数据库平台。要探索研究“绍兴市区树型人口档案管理和服务数据库平台”。数据库平台的基本构架为:以档案数据为基础,以档号为指针,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关联,对数字档案馆中与人直接有关的信息进行重新虚拟逻辑组合,实现计算机对人的档案数据的自动聚合、关联、对比、延伸,以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库平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档案为基础。二是反映过去确实发生的信息。三是反映多维综合性的信息。数据库平台一旦建成,就能围绕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开创档案管理以人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模式,改变传统档案以全宗(单位)、以案卷为管理单位的管理模式,大大丰富和改善档案馆公共服务产品的品种和结构。 四是要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为加快建立覆盖区域人口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总平台提供必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重大命题中,科学界定和明确档案部门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与任务,并做好经常性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各级档案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大局面前,树立起想干事的坚定信念,理清会干事的工作思路,拿出干成事的工作实绩,找准档案工作服从服务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结合点和着力点,顺应时势,大胆实践,在有所作为中谋求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服务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应有的地位。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良性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一个基于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的统计分析系统很有必要,也迫在眉睫。本文详细介绍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开发背景、内容及实现该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并且概括了该系统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效应。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统计分析 应用研究 1、引言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是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来开展的。企业通过提交包含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人员信息等反映企业状况的资料进行申请,由于所提交信息需经有专业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鉴证,所以信息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因此,为辅助主管部门全面及时地了解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良性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一个基于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的统计分析系统很有必要,也迫在眉睫。 2、背景 近年来,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我国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受到外部关键技术封锁和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双重制约,企业普遍面临着低端锁定困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体制的推进,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扶持。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可以享受财税优惠,政策倾斜等各种扶持政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属于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广东省所辖的珠三角高新产业带是由科技部批准的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是一个依托交通干线融合、集散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地域综合体,这种独特的空间地域综合体带动着区域经济系统的迅速发展。同时,珠三角高新产业带也是我们目前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3、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建设一个基于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应用系统,对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相关产业进行深入研究是本系统的主要目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导入、数据录入、数据分析、信息查询检索等。本系统可以使主管部门全面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宏观状况,为其战略决策,政策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系统也可以在屏蔽敏感数据之后为各产业研究科研院所提供数据支持,并且可以为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服务,通过本系统使其了解当前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状况,了解自己所处位置,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当前,广东省正在实施“双提升”,“双转移”战略,系统的建成将对提高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与转化提供数据分析支持,在促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贡献力量,发挥作用。 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集散地,也是广东省实施“双提升”战略的突破口,系统的建成将对高新区的资金、人才、科技、国际化等方面的规划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4、系统主要内容 系统主要是通过对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创建一个基于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应用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导入、数据录入、数据分析、信息查询等等;系统全面支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使省科技厅能够及时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宏观状况,为领导决策做出数据支持。具体说来,该系统由以下几大部分构成: (1)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以下简称“认定网”)进行数据对接,以实现企业基础性数据的导入; (2)提供企业以附件形式呈现的数据录入接口; (3)建立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仓库,对企业申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询功能; (4)为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包括:服务跟踪功能,与国家、广东省产业生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换。 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企业数据统计分析,企业数据导入等几个功能模块组成。 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 (1)数据采集。数据是系统的血液,本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认定高新企业资格时所提供的纸质材料,内容翔实,充分反应了各企业的状况;为了更好更充分的利用这些将这些数据,首先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电子结构化处理,所以企业的信息采集录入则是整个系统的第一个功能性需求。 (2)企业数据统计分析。该部分为系统的主要模块,主要由企业基本信息统计分析,企业财务信息统计分析,企业研发费用结构统计分析等几个主要分析模块组成。通过对企业的一些基本指标,财务指标,以及各种研发投入指标等进行分析,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全面的剖析。用户可自主选择可查阅的各种指标查阅,并使用系统所提供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查看结果。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现给用户。系统实现对高新技术产业中各类信息进行纵向、横向、地域分析,并可进行筛选、排序、汇总、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纵向分析是指同一指标不同年度的数值对比及构成比例动态变化等信息特征的分析。横向分析是指同一年度不同指标的数值对比、构成比例等信息特征的统计分析。企业申报后信息跟踪管理,对相关重要指标,如专利数、销售收入、研发数目等统计分析功能,以利于对企业进行年审。 (3)企业数据检索。系统提供强大的查询检索功能,通过各种指标条件对企业进行筛选,方便对企业进行高级查询,帮助使用者全面了解区域以及时间等维度内的高新企业状况。同时对查询的结果可进行统计分析。用户可通过输入检索关键字,检索数据库中的广东省科技统计、专项统计、科技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产业信息规模等信息,然后系统根据用户检索请求,列出相匹配信息的列表,用户可根据需要显示信息的详细内容。同时,系统也将支持模糊查询功能。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网络环境下病历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在医院的广泛深入应用,医院病历档案管信息理与服务也进入了管理自动化、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新阶段。在网络环境下,医院病历档案室应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搞好病历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满足不同利用者需求,推动医院病历档案事业的发展。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病历档案管理与服务特点、病历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措施、病历档案信息服务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叙述,认为网络环境下病历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便利、高效、优质,是当今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网络环境;病历档案;管理与服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在医院广泛深入应用,一些中大医院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应用到临床、医技、药剂等科室与患者医疗相关的各个环节后,医学影像系统(PCAS)、检验系统(LIS)相继应用,并对HIS的功能进行扩充升级及与PCAS、LIS等进行集成互联,开发应用互联网环境下集文字、符号、图形、声像等于一体的电子病历档案系统(简称电子病案 EMR)。虽然目前处于电子病历档案与纸质病历档案并存双轨制应用阶段,但对病历档案的管理和服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对病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服务进行探讨。 1 传统的病历档案管理与服务 1.1 管理方面 传统的病历档案是以纸质为载体书写和储存,数量多、体质大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码索引、归档入库等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时间,工作效率低,常因患者出院后一些检查检验报告不全,而不能按时归档。纸质病历档案不仅怕水、怕火、怕虫、怕霉,而且怕散、怕乱、怕损、怕丢,储存保管工作要求很高,医院的病历档案一般都没有恒温防潮设备,储存保管工作难度大、安全性差。 1.2 服务方面 传统的病历档案信息的服务,一般仅是在医疗机构的病案室向需求者提供资料检索统计、借阅纸质病历档案资料、复印或摘抄规定允许的病历内容,这种方式下病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时间和地域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病历档案信息利用社会成本高、利用效能低。 2 病历档案信息服务对象 病历档案信息服务对象,按服务范围可分为医疗机构内部服务和对外社会服务。 2.1 对内服务 主要是为医疗管理、教学科研活动、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研讨、药品和医疗服务物价检查等提供服务。近年,随着医院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法规的健全,医院管理走向规范化,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加强质量管理防范医疗风险意识的提高,医院内部对病历档案信息的各种需求日趋增多。 2.2 对外服务 一般是为社会和商业保险机构的保险理赔给付、司法机构的刑事民事案件取证、医学鉴定机构进行医学、患者异地诊疗、居民办理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事项等提供服务。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深入,社会医疗保险向城镇和农村广大居民覆盖及对大病、特种病保险病种范围扩大,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对预防保健需要增多,公民法律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群体及个人对病历档案信息的需求越广越深。 3 网络环境下病历档案管理与服务特点 由于我国至今还没有确定电子病历档案法律效力的有关法律,电子病历档案在民事、刑事活动中不具有法律效力。《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规定“凡在网络中予以逻辑归档的电子文件,均应定期完成物理归档。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目前,应用电子病历档案的医疗机构,都是采取纸质病历档案和电子病历档案并存的双轨制管理方法应用。因此,对现阶段的网络环境下的病历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更高,既要将电子病历档案打印成纸质病历档案,按纸质病历档案管理规范进行整理索引、归档入库、储存保管工作,又要按《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规定,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电子病历档案进行逻辑和物理归档并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保管。 与传统的病历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相比,因电子病历档案应用的是计算机信息和网络通讯技术,病历档案资料储存在网络服务器,具有信息共享性强、传输速度快、易于检索统计、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空间限制的特点。各种病历档案信息需求者,如医院内夸科室会诊和异地远程会诊、社会保险和司法机构及患者查阅病案(按规定允许的内容)、医护人员进行科研和撰写论文借阅病案等,只要在网上进行申请,经过审核授予权限都可以通过网络(局域网或互联网)快速获取所需的病历档案信息,为需求者提供方便灵活、高效质优的服务,提高病历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是当今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4 网络环境下病历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措施 4.1 病历档案技术创新 网络环境下病历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其前提必须是病历档案信息电子化、传输网络化,即需要建立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病历档案系统。我院与广州麦德医像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开发实施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病历档案系统。系统对电子病历档案各子系统(HIS、PCAS、LIS、病案统计系统等)进行整合,建立数据库接口与对接互联,实现数据的共享,系统在技术上采用BS结构,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并采用大型数据库Oracle 9i,客户端无需安装,只需在IE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网址经过受权许可就可以访问电子病历档案系统,进行病历书写、查阅、打印、检索、统计受权许可范围内病历档案资料。 4.2 建立网络管理与服务制度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病历档案及信息服务,对病历档案管理与服务,既是技术上的变革,又是管理上的挑战。为推广网络环境下电子病历档案的应用和病历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使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我国至今还没有确定电子病历档案法律效力的有关法律,在目前医院采取纸质病历档案和电子病历档案并存的双轨制应用的情况下,必须建立电子病历书写、电子病历档案归档保管和利用制度,保证病历档案与电子病历档案内容的一致性,确保电子病历档案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规定要求进行书写、归档、保管、查阅、复制。 4.3 建立网络服务平台 它是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病历档案系统中开设面对病历档案利用需求者开放的服务平台,让需求者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具体需求申请,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在网络平台对申请进行受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4.3.1 需求者符合性审核病历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档案,它在医学鉴定、医学证明、民事和刑事诉讼等属于法律性文件,且涉及患者的隐私,不能随意提供利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对病历档案利用者的身份作了明确规定:第六条规定“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同意后查阅。”第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受理下列人员和机构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①患者本人或其人;②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人;③保险机构。”第十四条规定“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公安、司法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予以协助。”医院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在受理申请时,必须按照规定严格进行身份证明审核,身份符合的给予信息利用服务,不符合者及时反馈审核信息。 4.3.2 查阅和下载内容审批及开放时限确定需求者符合性审核通过后,医院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者,审批确定其查阅和下载内容及使用时限,将受理服务信息反馈给申请者,对获准病历档案信息利用者,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供在线服务。提供的查阅和下载内容,除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科研教学、公安和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外,其他需求者查阅和下载的内容应仅限于《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范围: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 更新理念拓展服务范围: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不断更新理念,提高服务意识,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充分利用网络服务平台,为不同的需求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者的要求,使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用。如: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在采集、传输和存储病历书写过程的实时信息,对病历书写时限进行监控,并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提示医护人员在规定时限完成病历书写;在网络平台上及时通告检查发现的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档案存在的质量缺陷,让医师、护士纠正;定期在网络平台上病种收治、转归、住院日、诊疗费用等信息,使医院和和科室管理者了解临床各科工作、疾病发展趋向、治疗转归等情况,为领导决策、临床医疗及科研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在网络平台上通报医疗纠纷案例,对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后果及处理进行分析,使医护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5 网络环境下病历档案信息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5.1 隐私权的保护 病历内容不但记录了患者本次患病的病情、治疗经过及愈后情况,而且对患者的既往身体状况、家庭健康状况、家庭关系、个人生活史等信息都作了相应记录,其中有些内容涉及个人隐私,一旦隐私泄露后果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第九项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医院病历档案工作人员在病历档案的服务过程中要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做好病历档案的保密工作,避免患者隐私的泄露。 5.2 确保病案信息安全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致使网络面临各种安全威胁,尽管在信息安全保密方面有许多成熟的技术,诸如我们已经采用到的网络防火墙技术、防毒查毒、公共网络、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物理隔离等方法,但在蓄意窃密的黑客面前仍会显得苍白无力,病历档案信息随时可能受到破坏和攻击。因此,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安全保密问题是病历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的最大障碍,必须认真做好网络环境下的病历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保证病历档案信息网络安全运行。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信息管理专业服务新农才对网络信息建设的实践与认识 [摘要]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玉林城西镇为样本”开展的分析、设计和建设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实践过程,通过这次科研实践,课题组认为信息管理专业应该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服务新农村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式的“研、学、用”互动教学;并且也是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应与新农村建设应该联系起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一站式网站 农业信息 信息管理 教育部指出高等院校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当前,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实现农民增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实际行动贯彻教育部精神,服务地方经济,玉林师范学院依托“广西区教育厅科研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玉林城西镇为样本”,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智力和技术资源,由信息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课题组,实践建设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目的是拓宽农村信息渠道,便于农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农业发展的新技术以及农副产品的产供销信息,为新农村建设助一臂之力。 1、服务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的实践 服务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实践由信息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课题组,以建设城西镇信息服务网形式进行。该网站开发包括网站分析一设计一建设(实施、运行与维护)。每一步完成后,以多种形式征求城西镇领导、信息技术人员及农民的意见改进后再实施下一步。 1.1 广泛深入调查,分析城西镇信息服务网 网站分析是城西镇信息服务网开发的起点,分析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网站设计及性能的优劣。为使所设计的网站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课题组将成员分成4组,每组由1名老师和3名学生组成,采用实地考察、座谈、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4种方式对城西镇、村网络建设情况、农民的需求、文献研究和现有涉农网站运行进行深入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对农民的需求和网站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①城西镇农民获取信息的质量较低,渠道单一,一般是通过村委会信息栏获取,信息尚未对农民生产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农民对国家“三农”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对市场供给信息掌握不够及时,对新技术、新知识利用不够快。②农民的信息概念普遍较强,知道信息可以有效指导生产,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可以赚钱。他们潜在的信息需求也很强烈,希望能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但不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同时也担心无法识别网络上的假信息,遭受欺骗。③没有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致使农民上网存在一定困难,实现家庭上网的农民非常少。无令人放心的信息平台是农民不敢贸然利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缺乏搜索、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成为农民利用互联网的最大障碍。④目前广西尚无建在村一级、专门为“三农”服务的信息网络。⑤城西镇的网络连接到村委会,各村基本具备上网条件,条件好的自然村甚至有信息室,配有2-3台电脑可以上网。⑥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研究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文献非常少。但技术发展较快,现有的技术水平已能开发出性能较好的网站。因此,课题组认为开发城西镇信息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2 集多方建议,设计城西镇信息服务网 1.2.1 总体设计 城西镇信息服务网设计为集电子政务、商务和农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网络信息系统(见图1)。通过村务管理的电子化、商品交易的网络化及农业技术利用的信息化,实现“三农”信息的网络化,为该镇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服务。 考虑技术发展前瞻性与兼容性,结合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决定采用B/S模式的三层架构,利用技术、C#语言以及通过技术访问SQLServer数据库来实现。如图2所示: 为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利于玉林师范学院师生开展研究实践,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均借用玉林师范学院服务器,而客户端的村级信息服务站的电脑设备和网络设施由城西镇政府提供。这样,城西镇各村农民在自己家里或各村信息服务站的电脑IE浏览器上输入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网址,就可以享受到整个城西镇政务、农务以及商务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1.2.2 详细设计 城西镇信息服务网详细设计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农务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子模块。如图3所示: ・电子政务模块与镇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相衔接,以跨时间、空间与部门限制的方式,全方位向基层干部群众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其子模块包括:①行政通知,与通知政令政策,使政务透明政令畅通;②档案管理,对政务信息进行规范管理,方便存取、利用信息;③邮件管理,实现农民、村委会与镇政府之间的信息咨询及反馈;④呈批管理,实现村委会与镇政府之间工作交流和协同办公。 ・电子商务模块与该镇农民生产相关的市场供给信息,让农民及时、方便地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信息合理的组织生产,避免产量与价格的大波动带来的不稳定。其子模块包括:①城西展厅:本乡镇农产品、土特产展示,本地知名企业介绍;②市场行情:提供各类农产品市场行情以及市场分析预测;③供求信息:提供各类供给、求购、租赁等信息;④劳务信息:提供求职、招工、合作等信息。 ・电子农务模块对各种渠道繁杂的农业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让农民及时、准确地了解各种农业科技、新产品等致富信息,并及时得到农业专家的答疑解惑。其子模块包括:①城西新闻:当地乃至国内“三农”相关新闻,介绍国内外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动态;②农业政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以方便农民学习和查询;③农家讲堂:在网上以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④专家咨询:邀请专家坐堂,以网上留言以及即时聊天两种方式,为农民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 1.3 分步分组实施,建设城西镇信息服务网 1.3.1 网站实体实现和数据准备 网站实体实现和数据准备同时进行,由课题组老师指导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完成。其中,网站实体实现分成4小组,每小组由1名老师指导,5名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完成,分别负责用户登录及权限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农务模块;数据准备同样也分成4小组,每小组由1名老师指导,5名经济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完成,分别负责市场信息、劳务信息、农业政策和农家讲堂信息的收集整理。每小组一周、每大组两周集中一次,讨论遇到的问题和分享实践的经验。 1.3.2 用户培训和运行与维护 用户培训和运行与维护同时进行,由课题组老师指导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完成。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用户包括网络技术员、信息员和农民。 ・网络技术员的培训内容包括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用户管理、信息管理、安全及故障处理和网络维 护。培训分两步进行,先由负责网站实体实现的老师对技术员进行集中培训,系统讲授该网站的管理与维护知识,再由负责网站实体实现的学生协助技术人员维护网站,让技术人员边维护边学习,逐步提高技术水平。 ・信息员的培训内容包括:①涉农信息(包括蔬菜瓜果种植、家禽家畜养殖、农副产品供求和农业新技术信息)的搜集、整理、审核、加工和,确保信息的数量与质量;②网站各模块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培训,由负责数据准备的老师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对信息员进行脱产培训。 ・农民的培训在信息员培训之后进行。首先以行政村为单位举办网站基本操作短期培训班,以夜校上辅导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形式进行,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农民进行上网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打开网站、浏览、信息)辅导、展示网站各种各样功能,让农民边学边用。待农民掌握网络使用的基本技能后,再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辅导小组,小组由村信息员和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针对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特定信息需求提供咨询服务,也就是农民“点菜”,辅导小组“做菜”,为农民提供准确、实用、新颖的信息。 网站的运行维护主要由信息管理专业部分师生和城西镇各村网络技术人员负责,这样既能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基地。 2、信息管理专业服务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的认识 2.1 信息管理专业应该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2006年11月26-27日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在杭州召开“高校服务地方工作发展工作会议”,会议提出“高校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所以,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现阶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目前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贫困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农业技能水平较低的局面,盘活国民经济的全局,使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快速而有效的途径是借助高校的知识、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实现网络人村,信息进户,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指导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 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具有现代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运用数学、计算机和经济模型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因此,信息管理专业应该为农村培养人才,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2.2 信息管理专业能够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经过实践,课题组认为在城西镇信息服务网建设过程中,需将信息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地运用,为新农村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运行、维护、管理与利用提供智力支持及技术保障。此外,信息管理专业师生为乡镇网络技术员、信息员和农民提供免费培训,不仅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及信息素养、拓宽农村的信息渠道,为实现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还极大地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因而信息管理专业能够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2.3 服务新农村实现开放式的“研、学、用”互动教学 本课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过程中,网站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的实践过程是师生结合专业知识,调查、分析、讨论和研究的过程。整个过程实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实践互动、教学科研互动、课堂内外互动和校内外互动。从时间、空间上改变了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式的“研、学、用”互动教学。学生在互动教学中能够不断发现并分析问题,进而促使自我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研究成果应用推广,做到“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服务新农村建设。这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从理论到理论,知识枯燥抽象,教学、科研和实践相脱节的不利局面,将专业知识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2.4 服务新农村是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服务新农村是信息管理专业,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人才专业优势不突出,较难找到对口工作,就业压力较大。然而,在城西镇信息服务网实践建设过程中,课题组师生深深地感受到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农民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网络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极其匮乏,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为其发展注入活力。信息管理专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高校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人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专业价值,突出学生的专业优势,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还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年轻的信息管理专业办学指明方向。此外,农村市场广阔、就业潜力大。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可有效缓解目前就业压力大的不利局面,是专业发展新方向。 2.5 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应与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 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应与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进行改革:①应开设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讲座,邀请乡镇领导主讲,及时报告新农村建设的最新成就和不足,明确现阶段新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②应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农务》的课程设计,系统讲授电子商务、政务和农务系统的开发,使学生具备快速开发系统的能力;③在讲授《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课程时,应增加农业信息专题,重点讲解农业信息的收集、组织、检索、分析与预测;④将专业见习、第二课堂活动和实习等实践课安排到农村,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加强与农民交流,掌握农民的需求,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⑤教师应把科研的注意力集中于服务新农村建设,与学生共同开展研究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课题,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实践中。 3、结 语 本文通过建设玉林城西镇信息服务网,对信息管理专业服务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进行初步探讨。在实践中课题组认为信息管理专业服务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为推进农村信息化注入新鲜血液,开创高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服务地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在服务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开放式的“研、学、用”互动教学,形成鲜明的专业办学特色,开辟专业发展新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应不断努力,积极探索。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对电网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网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化管理逐渐进入有序的发展状态,为了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安全管理,解决用户信息的管理和维护等问题,本文基于4A平台提出了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对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4A 统一用户信息管理 电网 用户认证 随着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各种应用服务的不断普及,网络规模也逐步扩大,用户每天需要登录到许多不同的信息系统,每个系统都要求用户遵循一定的安全策略。但是随着用户需要登录系统次数越来越频繁,会大大增加出错的可能性,从而可能会受到非法截获和破坏,安全性就会相应降低。而当用户忘记口令,就需要请求管理员在后台操作,并只能在重新获得口令之前等待,增加了系统和安全管理资源的开销,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每新增、减少一个用户,管理员需要逐个登录到每个应用系统进行用舻脑黾印⑸境及授权,这些工作也极大的增加系统管理的复杂度及降低用户可用性。对管理层而言也缺乏全局应用系统统一、整体的用户审计信息。此外,国家对企业信息化设在安全和内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的安全管理和控制,而身份管理、授权管理、审计正是构成网络安全信任体系的基础。因此,本文提出了在现有安全基础设施及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安全建设,建设完成全公司范围的,涵盖认证、用户管理、授权、审计四位一体的4A(认证Authentication、账号Account、授权Authorization、审计Audit)统一安全管理平台,以满足电网公司对应用系统整合的需求,对安全可靠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的需求,满足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要求,适应公司业务及管理发展对信息安全的需要。 1 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需求分析 1.1 业务需求 从用户集中管理来看,目前电网公司无法对全公司的用户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存在管理分散的问题,离职员工账号难以及时删除或遗漏,会使应用系统难以清晰的管理,管理员对于用户信息在各个应用系统当中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大量的操作容易出错,且同一用户在不同应用中信息不一致,造成管理出现隐患;从组织机构管理来看,组织机构的信息也分散在不同应用系统当中,当信息需要修改时,会造成很大的工作量,且对于和用户及角色授权之间的对应缺乏统一管理制度;从系统认证管理来看,由于应用系统多,且登录流程复杂,用户在登录系统时,消耗在认证登录、切换登录入口和退出系统的工作量较大;从授权管理来看,用户和授权管理的信息操作复杂,既无法集中的管理,也缺乏统一的规范;从审计需求的管理来看,无法对管理员的管理行为、用户的登录登出等行为进行审计,且由于用户行为日志分散在各个系统当中,无法集中的监控和审计。 1.2 功能需求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用户账户统一管理的问题,对多个用户系统进行整合时,传统模式下的用户数据管理的流程复杂且时效性慢;其次,虽然已经建设了PKI/CA网络信任体系,但是数字证书应用及管理和账户管理还不够完善,同时还存在着单点登录系统与CA系统的管理脱节问题;再次,管理员的操作行为也需要有效的安全管控和责任认定。 1.3 性能需求 于4A系统来讲,影响系统性能主要问题在于I/O,包括数据库、网络通信、文件等,其中大量的操作会占用到CPU,其次I/O操作、差算法和其他低效资源还会降低系统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会导致在多数据并发、大数据量等情况下发生严重问题。对于4A平台建议的指标如下:吞吐量可以满足至少30万的用户;平台要支持至少3万的用户数量并发认证;用户登录平台的相应总延时应当小于2秒;4A平台认证效率应当大于300次/秒;用户访问的成功率大于99.9%;4A平台应当可以一周24小时不间断运转。 1.4 安全需求 4A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以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电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软件系统本身安全、系统部署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系统内部安全、策略安全、人员安全等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整个安全体系的设计和规划。安全性设计方案不仅要可以支持4A平台提供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还需要有提供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功能,确保数据正确、完整;同时,统一用户管理平台应具备进行故障诊断、定位、备份、恢复等功能。 2 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设计与实现 本文设计的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是以用户身份集中管理的思路为核心,可以在一点对用户的身份和权限进行集中的管理,降低管理的成本。本系统是采取的从分散到集中的管理思路,将过去分散到各个业务系统中的用户采取一个系统进行集中的管理,并提供适配器接口使业务系统和此系统的信息相同步。具体的设计方案是:从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获取用户信息,生成主账号。提供数据同步接口实现与网络设备、主机系统以及应用系统的账号同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内部和外部用户的所有用户信息,包括所管理的应用系统信息,以及用户在各应用系统下的所有从账号、从账号与主账号的对应关系等。使用目录服务系统用来用户属性信息,供应用系统调用,目录服务系统采用“分散+统一”的部署模式,即在总部和各个下级单位分别部署单独的目录服务系统,实现本地用户数据的。同时集成PKI/CA系统实现用户账号和数字证书的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适应电网公司复杂的业务流程或安全策略设置、管理的需要。 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具体框架结构图1所示,平台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为身份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系统、访问控制系统、审计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并通过多种类型的标准数据源连接器实现多业务/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数据整合,并通过部署在用户客户端的统一认证接口,为用户提供多应用系统的安全的统一认证、统一授权和单点登录服务。下面对其中的主要模块的实现进行介绍: 2.1 身份管理模块 2.1.1 用户自助服务模块 该模块提供用户自助更新信息更新、密码管理、账号管理以及行为日志记录查询等功能,用户可通过图形界面自助完成相关管理操作。 2.1.2 身份认证服务模块 该模块以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授权管理为基础,为应用系统提供身份认证的功能,做到只有通过统一认证系统验证的用户才可以访问后台的应用系统。 2.1.3 身份管理服漳? 该模块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用户视图,完成各应用系统的用户信息整合,实现用户生命周期的集中统一管理,并建立平台与各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信息同步机制,简化用户及其账号的管理复杂度,降低系统用户管理的安全风险。 2.2 访问控制模块 2.2.1 访问控制服务模块 该模块是4A平台的核心服务功能之一。平台可以将接入的应用系统作为资源进行管理,并通过建立资源与用户、角色之间的关联,实现系统级的访问控制。同时,平台能支持基于角色的授权模型,支持对用户进行分角色管理,针对不同角色设定访问权限,灵活的实现用户的访问控制功能。 2.2.2 授权管理服务模块 该模块提供管理及访问控制功能,对用户使用信息系统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实现不同用户对系统不同部分资源的访问控制。通过该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各管理对象进行授权,而不需要进入每一个被管理对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电网公司用户统计信息管理存在功能单一、体系不规范、用户难以集中管理等问题提出了统一用户信息管理服务框架,建设部署4A管理平台,采集用户信息,创建用户账户,建立用户资源库,完成平台与PKI/CA系统集成,制定标准规范,指导系统开发、管理和应用,满足了一定的非功能性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上海公共交通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设计与管理 摘 要上海市交通系统目前存在公交企业运营调度平台、数个政府监管平台、还有各种类型公交换乘网站,候车亭、电子站牌等系统。这些系统对于上海市1100多条线路、6000多个站点,采用各自方式进行编码、存储、处理和使用方式不尽相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极不方便。本系统将结合目前现有资源,建立统一规范,整合统一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服务,提高智能交通的整体效益,而且大量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向广大的交通参与者提供丰富及时的交通信息服务,以达到方便出行的目的。 【关键词】智慧交通 GIS数据站点 CPM法 1 引言 上海“智慧交通”是上海市“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公交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是智慧交通最重要的基础应用系统之一,本系统实现上海公交基础设施信息管理,根据公交行业相关需求,设计公交线网场站数据库模型,形成统一编码和规则,建立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存储公交线路、站点、停车场、保养场、枢纽站等基础设施的行业管理属性和空间属性,开发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公交线网、站点和枢纽等设施管理功能,重点实现线网规划分析功能,根据信息资源目录服务规范,为行业管理、企业运营调度和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共享和服务。 2 系统体系架构 2.1 系统基本框架 上海市公共交通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的设计,遵循国家标准《GB/T 18578-20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根据《上海市公交线路站点统一编码标准》,设计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实现公交线路站点维护系统,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公交基础数据共享服务三个方面内容。系统基本框架如图1。 系统采用了Java、GIS、WebService、VC等技术。应用Java技术实现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服务器软件的开发;通过GIS技术,实现地图放大、缩小、移动等功能;利用局里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将公交基础设施资源注册到目录服务器上,提供全量下载、增量下载和变动即通知WEB服务方式,实现全市公交线网共享,有利于线路站点编码统一,避免线路站点重复测绘;利用数据库技术存储公交线路、走向、站点、图片等属性数据。通过VC技术开发公交线路站点维护系统,通过该工具可以实现所有公交线路站点导入和录入;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内置各种分析算法,实现线网优化分析功能。 2.2 数据共享框架 本系统从运管处行政审批系统《上海市城市交通综合运输业务管理系统》获取公交线路站点的基础信息,采用统一编码标准对基础信息统一编码,同时通过线路站点维护系统获取线路站点的GIS数据,共同存储于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供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做线网规划分析,同时通过公交行业资源目录共享服务对行业外共享数据,通过公交行业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对行业内共享数据。供行业内外各系统同步公交基础数据。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如图2。 数据接入和数据转发都由独立的线程完成,通过多线程技术提高系统对于并发数据的处理能力,数据共享子系统主要包括网络监测、数据接收、数据转发、规则引擎四部分组成。 3 项目管理 3.1 进度管理 3.1.1 进度计划制定 这个项目从2011年9月签订合同开始,项目一期预计2013年6月验收,整个工期将近两年。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的基础。计划指出了项目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经过仔细分析后综合成的对未来的构思,又是当前行动的准则。一个完善的计划可以使失败的概率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证在预期的期限内取得预期的效果。 由于项目工期长,人员比较紧张,项目计划的制定的时候采取倒排的原则,确定了验收时间后,再从后往前排各个里程碑的时间表,最后制定进度计划后再进行评审。任务的分配采用功能点估计法,它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基于系统功能的一种规模估计方法。我们在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的估算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本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等一系列面向对象技术,在本系统工作量的估算上根据功能点进行估算。将每个功能模块逐步分解,直至基本模块为止。 3.1.2 关键路径 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 PM )是借助网络图和各活动所需时间(估计值),计算每一活动的最早或最迟开始和结束时间。CPM法的关键是计算总时差,这样可决定哪一活动有最小时间弹性。CPM算法也在其他类型的数学分析中得到应用。 CP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工作分解结构(WBS)分解的活动按逻辑关系加以整合,统筹计算出整个项目的王期和关键路径。 本项目从需求分析开始,关键路径是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页面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用户验收,这是具体的里程碑,中间的活动计划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再赘述。通过识别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找到项目工期的瓶颈,然后对该路径的某个或者某几个节点进行改造,从而达到纠正进度或者加快进度的目的。 3.1.3 动态监控 进度的控制离不开动态监控,在项目中,我对项目的动态监控有三个手段:一、制定项目计划并分解到工作包后,用MS project制作了项目整体计划的文件,上传到SVN上,并通告所有项目小组成员必须每天填写自己每天任务的进度情况。完成情况必须到具体百分比;二、每周一上午定时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方便项目管理组进行计划调整并能时刻把握项目的进度,且有利于向领导层和项目干系人汇报;三、制作进度线,时刻紧盯进度落后的活动,有利于及时调整。动态监控是整个项目进度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环,项目最终的成功上线正是因为进度监控的及时到位,避免了一些活动延迟对项目带来的影响,有利项目进度的实时查看。 3.1.4 遇到问题 因为系统在中间遇到了需求变更,所以进度有所调整,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直接影响了项目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影响项目整体进度,在识别到进度问题后,我们紧急组织项目小组讨论,通过压缩关键路径上其他活动的时间,抽调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的人员加入和适当增加加班完美解决了进度问题,虽然增加了一些项目成本,但都在可控范围内,也没有造成项目组内的不满情绪,且加大了客户对项目组的好感度,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表彰。 3.2 风险管理 3.2.1 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能力是项目经理重要的技能之一。项目计划和跟踪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掌握的技能,而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则是优秀项目经理必备的能力。即使项目经过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并进行跟踪,但如果没有控制好项目中的风险,项目仍然会超出成本和进度的预计。尤其对于软件项目而言,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比比皆是,风险管理的难度超出了其他行业,这也是大多数软件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重要原因。 3.2.2 识别风险 对于该项目而言,最大的风险主要有:沟通风险、范围蔓延风险、进度风险、人员流失风险。 首先是沟通风险,众所周知,作为项目经理,与客户保持紧密又良好的沟通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客户既无法准确地获得项目目前的进度情况,也无法向领导汇报,最终可能导致客户不满。然后是范围蔓延和进度控制,一个项目计划制定之后,免不了因为前期某些需求不定或者领导的某些主观意愿需要修改或者增加某些功能,导致范围变更,从而需要在已有计划中插入或者修改部分活动的进度,导致进度滞后,影响关键路径上的进度,造成整体工期延后。由于项目工期的较长,就会有人员心理疲惫的风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强,再加上如果没有合理的鼓励机制,就有可能造成项目成员尤其是核心成员的流失,对项目风险极大。 3.2.3 应对措施 对于沟通风险,我们在项目之初就识别出了所有项目干系人,所谓项目干系人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对项目造成影响的人,对于项目干系人,我们整理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并制定了定期汇报机制,让他们时刻能知道项目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绩效信息。 对于项目范围蔓延风险从而导致的进度风险,我们也是采取的是集中处理需求变更,所有需求变更,都需要提出人有相应的需求变更单并详细描述,由项目的需求变更委员会进行评估,对于合理的需求,进行工期和影响评估,给出几种方案供用户选择,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告知用户,或者给予用户可以替代的方案。对于不得不做又影响进度且不紧急的任务,可以说服客户放到二期需求里去做。 对于其他进度风险,可以提前判断识别,通过每日监控发现并及早处理,或加班或调动资源。 人员流动是每个公司都会有的事情,但是如何最好的控制人员流动,留住核心开发人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我会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大概两周会组织一次聚餐,大家平常在工作中除认真讨论工作时,其他时候都非常轻松的交谈,项目组气氛非常融洽。除了平常工作气氛,我也通过和领导沟通,得到领导承诺后,告知项目组成员,凡是项目组成员,年终考评都提高一级,加薪都多加5%,让员工都为项目心甘情愿付出,因为他们的付出是有所得的。为了解决他们的加班的后顾之忧,平常的晚饭和周末的午饭晚饭都由员工点餐项目组统一订餐,晚上加班超过9点,公司统一报销打车回家费用,第二天早上可以晚一些到公司。 3.2.4 控制结果 通过良好的项目沟通,所有项目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项目的近况,客户随时都能得到项目进展,对我们的沟通方式非常满意,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获得了很好的口碑。范围和进度控制方面,两个比较大又不得不做的需求放入了项目二期,其他需求有些见缝插针加入了非关键路径,有些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拒绝,剩下的通过加班完成,并没有拖延进度,且由于有需求变更单,能很方便的整理归档,且为公司向客户多争取了一些费用,客户看到我们加班加点,也乐于支付。项目完成时,核心开发人员除了一位因为自身发展离职外,其他开发人员全员保留,为公司其他项目组树立了榜样。离职的人员因为之前采取的互相备份原则,并没有花费大量时间交接,节约了时间且没造成进度滞后。 4 项目总结 项目最后在2013年6月通过验收,并于2013年9月上线,在项目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司质量保证人员没有严谨的质量计划导致项目的质量一度出现危机。另外就是客户的需求变更单还是稍多,前期需求调研还需要加强。项目自上线后受到了客户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正是由于严谨却又灵活的项目管理,项目获得了成功。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 摘 要:文章针对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数据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展开探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开放途径、数据信息资源申请及服务方法。 科学数据信息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重要的信息资源类型,而作为高校信息文化集中地的图书馆,也需要有科学数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做好相应的工作,推动开放科学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开展。 1 科学数据信息和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1.1 科学数据信息 科学数据信息包含了人类在社会中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教育行为、教学行为、生产管理活动及人类的生活行为等,这些人类活动、行为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原始基本数据,既包括了试验数据、原始基本数据、统计数据,也包括了探测数据、观测数据、实验数据等,这些数据是根据不同的科研项目通过机器系统的加工而产生的合理科学的数据信息和产品综合体。信息资源被归纳到科学数据资源之中,它和学术论文研究或其他的科研项目一样,都是这个时代极其重要的科研产品,在科研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科学数据信息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直接影响到现代社会信息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1.2 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科学数据信息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却发现科学数据信息在近二十年内丢失了80%,这些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管理和服务科学数据信息成了目前科研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近十年来,由于国家对外开放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途径不断增加,开放获取科学数据信息满足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开放获取政策推动了科学数据信息的开放化,开放共享使得科学研究获得了更多的科学数据信息,用户可以轻松地获取信息、信息、发现新的数据、访问相关网页及使用开放的科学数据信息。目前,我国经过科学数据共享,已成功建立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综合性学科、省级行政区域、自然区域及地方区域在内的多方数据资源共享系统[2]。 2 发现、申请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2.1 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发现 高校图书馆通过个人掌握的相关科学数据信息在图书馆网页检索或搜索相关词汇,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互联网上特定的用户或高校的在校学生,都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检索、整合、链接、组合等方式,建立起本高校多个学科教学、科研项目工作以及管理和服务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的系统[3]。高校在校用户可以通过管理和浏览图书馆网站,更加容易发现客户对科学数据信息的所需类别,方便用户进行数据资源的下载和获取。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拓宽科学数据资源的开发和获取渠道,实现科学数据资源的下载和共享[4]。 2.2 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申请 假如用户不能直接在互联网、相关的搜索网站下载和检索所需资源,用户可以向本校的图书馆管理中心申请所需的科学数据信息。高校的图书馆需要管理好用户的申请,图书馆员会将申请内容分类、归纳、筛选、整理后转交于科学数据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由数据资源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数据信息服务活动。图书馆亦会将用户的申请信息存储于高校的图书馆用户网页、空间或客户信息反馈[5]。用户通过登录自己账号进入图书馆空间或客户信息反馈,查询到相关的申请数据信息,或是图书馆的即时回复信息。 3 检索、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3.1 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检索 高校图书馆是作为本校教学和科研项目研究的学术场所,它是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者和信息资源服务的提供者,管理和服务数据资源成为高校图书馆新的管理和服务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科学数据信息,图书馆员需要非常熟悉图书数据检索和服务。高校图书馆一直是以文献资源检索管理和服务为主,很多高校还开设了相关的文献资源检索课程;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总结,提高对相关管理知识的认识,增强对科学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服务[6]。高校图书馆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会更加熟悉新的数据资源管理,提升和优化服务水平,满足用户的文献需求。 何中华: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 3.2 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数据信息的服务范围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特性――免费开放性。由于用户很多没有掌握获取科学数据资源的途径,所以,图书馆需要加深用户对科学数据资源获取途径的理解,其中包含了多种获取数据的途径,例如: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和保存文件资源;自动下载资源、专用下载软件、阅读软件、浏览器资源下载、手机资源下载、文件压缩下载、多种合成下载等。除此之外,部分开放的科学数据信息受某种因素的限制,在用户下载获取时会出现相应的问题,限制了自由获取。此时,高校图书馆员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为用户提供这类受限数据资源的下载获取管理与服务,方便用户下载和获取数据资源。 4 关联、技术获取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4.1 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关联获取 欧盟对文献与科学数据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做了调查,发现有84%的科学研究者认为文献、科学数据资源以及学术论文研究是紧密联系的。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把文献、科学数据资源二者结合管理,为用户提供与此相关的优质服务。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管理和服务数据资源链接时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加强与相关的文献、数据资源机构或组织多方合作,以此推进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文献与不同机构的文献、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文献与数据资源的多方共享。高校图书馆和不同类型的文献机构或组织可以采取多方文献互动的方式,搭建数据、文献共享平台,达到多方推送和接收数据,提高文献的易检索,增加文献以及数据资源的使用价值[7]。 4.2 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技术获取 为了实现数据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利用价值,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及更加优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组织。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信息的管理和服务技术内容有:①合理、科学地将数据资源分类加工。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图书分类。②验证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如:通过打开数据、浏览数据、阅读数据及下载相关数据等方式进行用户的验证。③整合数据资源类型。如: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综合类及其他类型的资源进行科学整合。④分析和研究数据资源。如:将同类、同组、同系列的开放科学数据和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⑤研究数据资源情报。从情报学的角度切入进行研究数据资源情报,将数据生成报告。⑥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对用户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可通过讲座、会谈、培训、实践等方式。⑦建立数据资源网站。为了便于用户更好地获取和下载使用数据资源,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相关的数据资源网站。⑧链接数据资源网络。将图书馆不同类型的数据链接到相关的网站。⑨及时更新和维护数据资源的数据。为了便于用户了解最新的数据资源,需要图书馆及时地更新网站的数据信息,定期检查和维护网站的管理。⑩用户信息反馈。高校图书馆需要定期查询用户在使用数据资源数据库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5 数据信息资源传递管理、存储管理与服务 5.1 传递管理和服务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传递管理和服务数据资源的范围,既需要服务普通的科学数据用户,还要服务一些特需的用户。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资源传递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主观原因。用户不便于自行下载、获取文献和数据资源。二是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因用户单位内部和外部网络连接受到限制,加之内存过大的科学数据资源,用户单位较低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数量极少的管理人员等因素,限制了用户数据资源的获取。传递管理及服务数据资源有多种不同的形式,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存数据资源,采取多种途径进行管理和传递数据资源,如:数据资源需要较小的内存,则可以用U盘、网络电话、聊天软件、电子邮箱、网盘等;如果数据资源需要大量的内存才可以进行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则可以采用移动硬盘、云速度的网络秒传硬盘等。 5.2 存储管理和服务科学数据信息资源 目前,很多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之间都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他们提供了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服务的存储。学术期刊出版物为了存储科学数据信息资源,要求作者在数据资源库中将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中有关的数据资源提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专业和学科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庞杂的数据资源,使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也变得更加复杂,存储库里的数据信息资源变成了更为庞杂的管理和服务空间。原本不断增加的数据资源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文献、数据资源,但越来越繁杂的数据资源存储库使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一再降低,使得用户获取数据资源变得更加困难[8]。鉴于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依据用户对数据资源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用户增加新的获取和存储方式,甚至是为特殊用户提供存储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对用户来说,重要的数据资源需要长期存储,高校图书馆可以为这些极具价值的数据资源建立单独的存储服务;也可以为特殊用户建立专门的数据资源存储仓库。存储科学数据信息资源有多种途径,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相关的数据网站、资源存储库、网络硬盘存储、小容量的电子邮箱存储及原始网站存储等方式。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业务服务管理与信息管理架构优化 业务影响分析BIA,是现代企业运行中的一个大主题,其分类应用到各个运行部门有很多细分的方法论,本文仅对IT运维的业务服务管理BSM实践的理论部分进行探讨。 【关键词】管理 信息 1 引言 国网IT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运行管理数字化,在这样一个信息体系的架构中承载着多个关键业务系统,单就综合数据网而言营销、客服等系统都是自上而下的建立客户端到业务服务器群的业务处理上行数据流,这个数据流的可用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日常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以及服务用户的感受。而承载众多业务数据的通路是由交换机、路由器、安全产品、运算服务器、数据存储单元等多个部分构成,处理物理的承载设备的多系统共用而外,数据流在数据网络中的交互规则也是互相影响的共生关系。那么如何能够对如此复杂的数据网络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应用BSM(业务服务管理)的方法对信息网络的运行保障提供有效的帮助? 2 BSM在网络运行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国网公司的推广,做为市级信通单位我们负责着接入用户对每个具体系统业务的维护,面对不同应用部门使用的不同业务系统,我们如何来保障每个系统能够得到合适的带宽保障、以及服务器运算资源、数据库存储资源的保障?我们考虑运用业务服务管理动态地将面向业务的IT服务与底层基础架构联系起来。 一个面向业务的IT服务可以是一个特定的IT服务,或者是一个业务流程的部分,但它必须支持一个对于业务负责人来说重要、可视的业务指标。我们引进了BSM管理概念对信通公司的工作进行了新的定义: 2.1 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业务服务管理 通过业务影响管理可以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确认各种IT故障的对业务的影响是什么? (2)确认IT故障的优先级。 (3)发现导致业务受影响的根源。 2.2 Service impact management (SIM):服务影响管理 包含关键服务及其底层IT资源和关联关系的识别、定义和管理,SIM的最终目标是识别和分析IT故障对关键业务流程的影响,确保业务流程的持续交付 。 我们试图通过研究目前通用的服务模型建立支持服务交付的IT资产(物理和逻辑组件)关键关联关系及依赖关系的表达形式。 通用服务模型有三种类型,对于不同关注点的偏重会影响BSM模型,图1所示是三种BSM模型的分类: 分别是偏重IT资源、偏重IT服务和偏重业务资源。 对于市级信通公司来说,我们关注的是偏重於IT服务的BSM模型,服务模型建立的层次如图2所示。 我们根据所管辖的设备和面向的服务对象―业务部门数据进行了关系对应。将业务使用部门的IP、使用者和基础架构的设施及其逻辑关系同样的看待为一个IT运维的“对象”。从而我们就建立起一个服务影响的关系: (1)业务流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端对端的业务流程的各个工作、顺序的排查过程; (2)IT基础架构是自下向上收敛的一个过程。 3 总结 通过对服务台的提升我们的IT网络运营就从关注故障事件处理提升到以业务可用性管理、服务影响管理、应用效果感受 管理,服务水平管理为核心的IT管理核心平台。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探讨 摘 要:从危险品行业监管现状出发,针对物流网络在途和在库两种情况,研究了货运站从接单、运输组织、库存管理整个业务流程,分析了行业管理机构、运输企业、社会公众等服务对象的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交通运输行业危险品网络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提出了业务管理、实时监管、安全辅助管理、用户网上服务管理等4大功能模块,对系统所涉及的管理模式、异构系统信息集成共享技术、危险品监管技术、可扩展性及相关建设标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交通运输;在途;在库;危险品监管系统 近年来,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危险品作为产品的生产原料,为完成正常的生产活动,就必须进行危险品运输,而公路运输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最近欧洲的研究表明:欧洲报告的3 222起涉及化学危险品的事故中,54%是在生产和存储过程中发生的,41%是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5%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由于大多数公路穿越居民区,一旦发生事故,将危及更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此实质上公路运输的危险性更大。有鉴于此,目前大多数国家已经把安全性和经济性看成是公路运输的战略目标,并积极地开展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每年发生的各类危险品安全事故多达上百起,因此,危险品运输问题正逐步地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指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大力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解决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重特大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危险品管理现状 1.1 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危化品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不规范和现代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 (1)现代经营理念不高,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服务,重经验轻技术,重眼前轻发展的经营理念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2)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缺乏标准化运作程序和智能化管理服务手段。由于危险品运输市场回报率高,导致“黑车”、“黑仓库”铤而走险。例如,2009年9月2日,山东省临沂市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金兰物流基地)F3区的临沂市运恒货物托运部的货物发生燃烧并引起爆燃,共造成18人死亡、10人受伤。事后调查主要原因:一是无证从事危险品运输和存储;二是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意识差。 (3)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危化品行业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信息网络管理,大多数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不高,个别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重影响了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速度。 1.2 交通运输部门对危险品的监管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门依法负有组织危险品运输和实施行业管理的职责,表现在: (1)批准或核定参与危险品运输的企业资质、驾驶员、押运员、卸货员从业资格证,建立企业、车辆、从业人员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规范、管理道路运输经营市场。 (2)负责货运站场经营资质许可,监督货运站经营者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货运站场经营准入机制。 (3)负责对道路货运经营和货运站经营进行监督与执法,主要包括: ①负责相应的及由其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货运站企业的日常监管,上报全市货运站统计情况; ②按照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许可事项经营规定,不得随意改变货运站用途和服务功能,按照操作规程提供服务,按照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要求经营; ③危险品运输车辆驾驶人员是否随车携带有效的《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等有关证件; ④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是否对外承揽危险品运输业务; 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单位)是否非法转让、出租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件; ⑥是否投保承运人责任险及投保的承运人责任险是否已过期; ⑦对出入货运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超载车辆或者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保证安全生产; ⑧货运站经营者是否按照货物的性质、保管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危险货物是否单独存放,保证货物完好无损; ⑨进入货运站经营的经营业户及车辆、经营手续是否齐全。禁止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 2 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内容 2.1 业务流程 图1为货运站从接单、运输组织、库存管理整个业务流程。 从图1可以看出:从业务流程上分,系统主要分为运输管理、进出货运站核查管理和货运站仓储管理3个环节;从系统功能上分,系统主要有业务管理、实时监控和安全辅助支撑3大模块。 2.2 功能设计 根据图1所述业务流程,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 各模块简要说明如下: 2.2.1 业务管理 (1)客户业务受理 该模块为货运站与客户人机交互模块,用户通过该模块可完成订单、货物运单等相关业务网上预处理。 (2)货物跟踪 该模块用于追溯货物运输信息。 (3)场站出入核查管理 该模块为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在基础数据库和超载超限设备、自动识别设备等技术手段支撑下,用于完成车辆出入站资质审核(包括企业、从业人员)、车辆是否超限运输。 (4)仓储管理 该模块用于完成危险品出入库管理,记录货物、货位、盘点等物流信息。 (5)黑名单管理 该模块用于对瞒报、谎报危险品运输,多次超载超限运输,无证经营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托运人、承运人、从业人员和运输车辆,建立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众公布。 (6)信息查询 该模块主要用于对货运站内货物相关信息查询。主要包括:货场危险品运输企业,入货场车辆,货场危险品从业人员,车辆在途状态,车辆行驶历史轨迹,单证信息,货场货物,货场货位,企业、车辆、从业人员违章和黑名单信息等查询。 (7)统计分析 该模块用于统计货运站内货物信息。主要包括:危险品运输企业类型统计,运输车辆,各类从业人员,出入货场货物品种、数量、流时、流向和违章处罚信息等统计分析。 2.2.2 实时监控 (1)车辆在途监控 通过与车载终端(集成GPS、GPRS、加速度倾角等传感器)、GIS、短信系统集成,实现对在途运输中危险品进行位置、行车路线、行车速度、通行时间等全过程监控,提供对报警信息快速反应能力。 (2)货物在库视频监控 针对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对环境、温度、湿度、摆放方式等特殊要求,在危险品货运站仓库内采取24 小时定点视频监控。 (3)危险品泄露自动报警监控 根据不同类型危险品仓库,应用气体检测、液体检漏等检验设备,对危险品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实时报警。 (4)违规处罚监控 动态实时监测货运站核查系统检验出的违规信息。 (5)系统运行日志监控 对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各用户、操作进行监控,确保系统健康、有效运行。 2.2.3 安全辅助管理 应围绕事故处理快速响应机制,对安全行车知识进行管理,为企业安全运行管理部门自救提供及时、准确和有效的途径。 2.2.4 用户网上服务管理 为服务于社会公众客户,本系统具备用户网上服务功能。该模块用于向货运站提交订单等业务申报、托运/订购货物信息跟踪、客户信息查询和统计、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 2.3 关键技术 2.3.1 货运站及其危险品管理模式研究 由于历史原因,现行众多货运站场手续不全,管理不规范。在本系统建设时,通过调研分析当前货运站和危险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角度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流、信息流和管理模式。 2.3.2 异构系统信息集成共享技术研究 基于危险品管理的信息复杂广泛,部分货运站、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开发了基础业务应用系统,这些系统业务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均存在异构性。如何将这类业务数据和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共享,是本系统应解决的关键技术。 系统需要集成共享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 (1)与外网系统对接:受理客户申报业务、黑名单企业、车辆、从业人员以及提供客户业务查询、统计分析结果; (2)与各省运政系统对接:获取危险品运输车辆、企业、从业人员等基础数据,并将其违章信息、黑名单信息反馈至运政业务系统; (3)与各省GPS监控中心共享集成:获得辖区内运输车辆在途信息; (4)与货运站现有管理系统集成:充分利用部分技术成熟的货运站仓储管理、车辆调度等物流管理功能; (5)与公安、安监、卫生、环保等部门信息平台集成:形成统一的危险品应急处理机制。 2.3.3 货运场站危险品监管技术研究 根据项目总体设计,危险品网络化管理服务系统总体采用三级B/S架构,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实现各级系统业务操作,在货运站业务管理的3级节点,则采用车牌识别、RFID电子标签、视频监控、超载超限等设备,此类设备往往是基于C/S架构,如何将B/S业务系统和C/S监控系统有效集成,是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3.4 系统可扩展技术应用研究 本系统的研究主要针对危险品物流管理现存的问题以及构建统一信息监控平台,所遵循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手段均为从现实需求出发。系统研究时应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业务延伸和技术革新对系统带来的影响。例如随着RFID在货物跟踪领域技术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GPS监控中心全国或区域性联网联控、危险品检验系统广泛投入使用,本系统应预留功能接口,具有适度可扩展性。 2.3.5 建设标准研究 为加强对货运站的管理,近年来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管理规定,明确了交通部门对货运站、危险品运输的资质审批和监督查验职责,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查验设备和信息化手段,普通车辆偷运危险品、危险品车辆/货物乱停乱放、超载运输,以及由此引发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为规范建设、共享管理,本系统建设时应同步启动建设标准研究,主要包括: (1)货运站进出站核查系统建设规范; (2)危险品仓储监控建设规范; (3)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开发指南; (4)数据交换标准(本系统开发遵循已有的行业或国家数据标准,增加或修订其他业务标准)。 3 结 论 通过货运场站危险品管理网络建设和数据资源的集成,初步讨论了建立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部-省-站”三级货运场站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对物流节点的危险品货物进出场站和储存信息、站内经营业户管理、货物配载信息、车辆信息、货物流量流向信息等指标的日常监测和视频监控,为交通主管部门实时、准确掌握危货物流情况提供支撑。同时,实现区域物流信息的集成,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持和应急指挥调度服务。 信息管理与服务论文:图书馆信息管理与有偿服务初析 内容提要:图书馆员将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并且提供一些有偿的服务。处理好有偿信息服务与无偿信息服务的关系,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服务有偿服务 当今,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随时得到他所需要的信息,无数图书馆将组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大家庭,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手段,采集、加工、查询各种信息。图书馆员将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并且提供一些有偿的服务。 一、对图书馆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高校的自身发展,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实现,也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图书馆信息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对图书馆信息必须进行科学管理。 1.目前图书馆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数量少,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文献出版量增大,文献价格大幅度上涨,使每一个图书馆、情报文献中心大量购买文献变成不可能。这样图书馆购入的文献不能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 (2)重复采购,减少了文献利用率。目前重复采购图书而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重复采购的文献利用率低,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应该采购的文献没有入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通过协调采购,减少因重复采购造成的资金浪费和文献缺藏,同时,借助文献资源共享,提高文献利用率。建立较为完善的文献保障体系,提高文献价值。 (3)观念陈旧。现在,各个图书情报单位在文献资源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小而全”、“大而全”的旧观念,只求全而不求精深。应该解放思想,实现文献信息共享。 2.对文献信息科学管理的办法 (1)加强文献信息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文献信息管理的机制,统筹安排。科学采集信息,根据学科和专业的需要合理的组织信息资源。 (2)实现联合编目。同地区、同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联合编目,提高文献量。 (3)开展馆际互借。馆际互借就是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用互借文献信息的方式,互通有无,满足用户需求,是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馆际互借可以补充资源不足。 (4)数据资源共享。各个图书馆相继实现了自动化,可以实现书目数据库资源和全文数据库资源共享。可以适当收费。 为了解决文献信息资源资金短缺问题,可以对外开展信息有偿服务。 二、图书馆信息有偿服务及对策 图书馆信息有偿服务就是在无偿服务的基础上,对电子信息资源及高科技信息实行适当收费。图书馆信息有偿服务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1.改革管理体制,统一领导,逐步形成服务网络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信息中和性和实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信息服务部门都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满足社会需求。图书馆之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开展信息开发,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逐步形成信息有偿服务协作网络。 2.加强宣传,调研市场,满足用户需求 信息的易得性,是支配信息用户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人们获取信息,总是想通过最少的花费,最方便的途径获得,所以图书馆要发展信息有偿服务,公关宣传必不可少。图书馆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提高形象,推销自己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获得更大收益。同时,图书馆加强市场调研,搜集信息,根据用户需要调整信息产品开发方向,加强市场经济走向的力度,拓宽信息产品市场。 3.处理好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关系 图书馆信息有偿服务就是在无偿服务的基础上,对电子信息资源及高科技信息实行适当收费。但是一般的读者需求,都是无偿的,必须满足读者的需求。 利用图书馆局域网开展信息无偿服务。如,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读者数据库、流通数据库和具有本馆特色的其他数据库,使馆藏书目等信息可在本馆内实现共享。 (1)提供馆藏书目文献联机检索服务。读者可以在馆内任一检索终端上,按题名、责任者、分类号、主题词、ISBN号、出版社等检索途径进行检索,实现对本馆馆藏以及借阅情况的查询。(2)网上预约借书服务。读者通过网上的检索,查阅馆藏目录,查阅自己所要的借的书是否已经借出。如果所要借的图书已经借出,还可以查阅还书时间、预约情况、借还历史等,从而为读者在图书馆局域网上办理预约借书服务;当被预约的图书归还时,可以通过电子公告栏或电子邮件通知预约者。(3)网上图书续借服务。各高校馆都根据本馆的馆藏情况宋确定教师、学生的借阅数量和借阅期限。如果读者所借的图书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未用完,可以在网上办理续借手续(4)网上催还图书服务。有部分教师读者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忘记了还书日期;或有部分学生读者在规定限期内未看完所借的图书或忘记还书时间。现在许多教研室或学生寝室都有可上校园网的计算机,图书馆可以通过电子公告栏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催还图书。(5)网上读者建议购书目录。高校馆都设有不同形式的选购图书委员会,订购图书时广泛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采购人员把新书目录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递给有关专家和教师、待他们选定目录后以同样的方式返送给图书馆的采购人员;同时专家和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推荐教学科研参考书目,供图书馆的采购人员选购。(6)网上新书通报服务。采编部每加工完一批新书,即将其数据送人新书的通报环节,经过数据处理,使图书馆局域网和校园网的用户都能及时看到本馆最新的新书目录。 信息服务由无偿向有偿转变,并不意味着有偿服务取代无偿服务,而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高校图书馆在对外开展信息有偿服务的同时,必须以做好本校师生服务为前提,始终坚持全局观念。处理好有偿信息服务与无偿信息服务的关系,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需求。
纺织论文:纺织企业管理金融危机论文 一、后金融危机下的纺织染整企业中的管理分析 1.1原料管理 染整企业纺织品的生产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助剂的使用,它是产品的质量保证,也是染厂的基础物质,所以,对助剂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有关人员一定要确保染助剂入场前的质量达到企业的质量标准。对每种染助剂留样并检测,和标准染助剂进行仔细对比,对新染料的试验报告进行详细对比;对助剂进行含固量和pH值的测试并做记录,对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需要进行专门存放。染料和助剂需要进行分开存放,避免两者混合;控制好保管原料厂房的温度,避免受潮。对染料的日期和批号要分开存放。水质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料的影响较大,要定期进行pH值和硬度的检测。 1.2技术管理 染整企业在技术管理中可以看作是配方工艺的严格管理,也相当于SOP管理。对每台设备、每个人员操作和每个工艺流程都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要求,比如企业化验室的工作要做到严格规范,它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染厂一样,必须要对每个细小的环节进行分析和规范,生产现场需要把化验室内的配方放大到百万倍,如果出现错误对现场的生产将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化验室在对纺织品进行复色时需要使用同批染助剂和同式布匹,坯布精练在小样缸内进行完成,因此,化验室需要对布匹进行必要的检测环节,包括织物原料成分、单位面积质量和经纬密度等,在检测时需要把质量深入精确。还应当对完成的布匹做精确的白度测试,必须要保证白度和复色一致,不同批号的坯布需要对复色另行精做。大货染色之前必须要做的环节就是复色,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复色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为在进行复色过程中,人员、设备和染助剂的批号不一致,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批号不同的布匹有很大差别的染色配方,这时工作人员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色光有很大偏差时需要立即把这两个不同批号的布匹进行并缸染色。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打色人员的操作手法问题所导致色差,这就需要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操作手法的练习和测试。化验室染液泡制:染液泡制也有自身的有效期,活性染料一般在24小时,分散染料一般在48小时,必须要在保持搅拌的前提下。很多比较鲜艳颜色的有效期相对比较短,特别是荧光染料生命周期比较短;生命周期比较长的是深暗颜色染料。对棉织物进行染色时,需要提高颜色成功几率,最好是一次成功,染前处理尤为重要。如果前处理不当,比如白度不够、颜色不鲜艳和无洗干净等情况,会造成非常大的严重后果。所以在进行染色时,前期一定要在化验室做好必要的实验准备。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时,坯定尤为重要。温度在染料中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影响,一些染色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不均匀。 1.3设备管理 在进行染整企业的管理中,最主要的是质量保证,对质量管理需要通过真实的生产数据,数据的生成又是通过计量器和仪表进行计算。如果没有必要的计量工具就得不到真实、可靠的数据。所以,化验室和现场中一切的计量工具和设备都需要进行准确的数据记录,通过数据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修正和校对。化验室中有很多不同设备需要进行校对和管理,比如,自动滴料机的误差需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电子天平要十分准确、染杯要进行不同区分、测色仪要日常进行维护管理和现场定型机中的温度、车速的正常均匀等,对此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列表管理和定时保养,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日常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原料的滴漏现象,浪费的原料,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日常生产中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管理,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这很多程度上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为企业降低成本。政府明确规定,企业的泄漏率不能超过0.2%,,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很多领导对多处泄漏情况没有进行严格处理,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所以,在培养人员节能减排意识的基础上,还需要降低设备的泄漏点。 1.4制度管理 染整企业要加大制度管理,制度是使企业规范运行的有利保障,企业制度最重要内容是6S管理的制定和实施。6S管理指的是生产环境的清洁、整理、素养和安全。如果人员做好这些清洁工作就可以从根本上治理好滴漏现象,并且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车间内的一些环节的查询,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大大降低车间人员损伤,改善良好工作环境。对质量和消耗指标进行确定,然后向职工进行宣传了解,使职工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制度管理在染整企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分为以下五类:一是染助剂管理控制;二是后整理管理控制;三是化验室管理控制;四是品管管理控制;五是染色车间管控。在进行浸染生产时,需要进行适时调度,以保证不同类型产品的加工时间和顺序,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由于染缸采用的是柔性生产线,能够对任何一种浸染产品进行加工,但是在不同之间相互进行切换时,需要保证每个产品的染色质量,应当在对产品进行加工之前对染缸进行必要清洗。浸染产品在进行切换时会有一定的生产切换成本,其中包括了切换费用和时间。在进行切换时,由于颜色之间的影响有所不同,在进行不同类型切换时,切换所产生的成本也有很大差别。 1.5人员管理 纺织染整企业主要以生产型为主,由于劳动强度比较大,工作环境也比较差,导致了企业内部职工的流动性很大,由于人才的不断流失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想留住职工,就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用公平的绩效考核来对每位职工进行奖励,这样不但可以留住职工,而且还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把生产产量和质量作为绩效考指标,通过让职工完成标准的产量和质量来达到提高生产质量的目的。进行绩效考核应当由企业中的总经理进行负责,进行考核的对象是全企业职工和一些管理人员。定期对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进行考核,每月进行阶段考核总结,一年奖励一次。对完成生产指标的职工或者小组按照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现金奖励,对没有完成指标的职工或者小组需要按照绩效考核标准扣除奖金。每月初对生产产量和质量进行制定,对没有完成任务需要进行反思和情况的分析,最后制定出解决办法。在职工中培养有未来远见的领导,让一线员工有通过表现进行升级的机会,从领班开始做起,逐渐培养。从领班中总结对企业发展的有利和无利因素,以此更好的表现自己,能够站在为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事务之内的工作,规划工作在整个生产中的配合作用。 二、结束语 由上文可以看出,我国纺织染整企业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需要通过不同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企业正常的发展速度。为了使纺织染整企业通过精心管理得到更快有序发展,对染整企业中各方面由于日常管理不善出现的管理问题,需要从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制度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完善管理。还需要在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加强,对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各个环节中的废水和废物都要采用有效、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技术工艺要进行不断提高来精益求精,)根据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来有效选择适合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为企业的未来经济效益而努力。 作者:沈明虎 单位:浙江同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纺织论文:吸湿排汗纺织品论文 1纤维的物理与化学改性 该类功能性纤维的开发解决了化纤织物吸湿性差,天然纤维织物透湿性不佳的问题,通过对纤维原料吸湿排汗性能的改良,不仅使吸湿排汗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更易行,也使织物的吸湿排汗特性更稳定。同时,这类功能性纤维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自行生产。 2织物组织结构的设计 纤维种类和织物结构对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有重要影响[7],合理的织物结构设计,尤其是织物的密度、紧度和组织设计对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影响显著。原料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结构愈密,厚度越大,织物吸湿阻力越大,愈不利于汗液的吸收、输送。因此织物的密度、厚度都要适宜,这就要求所采用纱线细度和布面密度既要满足织物外观风格,亦要满足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要求。通常采用的纱线细度为9.7~27.8tex,织物密度为经向300~520根/10cm,纬向密度200~350根/10cm,采用的组织结构主要是斜纹、平纹和缎纹。另外双层或多层织物也是吸湿排汗产品开发中运用较多的组织结构[8],通过织物设计将亲水性的天然纤维与吸湿排汗纤维(或复合超细纤维)织成两层或三层织物,利用天然纤维吸水性强的特性将汗液吸到织物表面,靠近皮肤侧利用吸湿排汗纤维快速导出汗液,从而使皮肤感觉干爽。可通过用一个系统的经纱与两个系统的纬纱构成的组织开发多层的吸湿排汗织物。根据织物的吸湿排汗机理,织物的表面积增大,纱线间的间隙越多,织物的芯吸效应越明显,其吸湿排汗性能越好,因此蜂巢、凸条、网眼及一些变化组织等常被应用于吸湿排汗织物。这些具有独特肌理的织物结构大大提高了吸湿排汗面料的骨感风格,使吸湿排汗功能性产品的应用不再局限于运动服、内衣等。同时通过合适的织物组织结构和纱线的组合设计,也能使一些常规纤维用于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扩大了常规纤维的应用范围,降低了功能性面料的开发成本。这种通过织物组织结构开发出的功能性面料,其吸湿排汗性能比较稳定,不会随着穿着和水洗程度的增加有太大变化。 3染整技术的应用 3.1吸湿排汗功能性纤维产品的染整技术 利用吸湿排汗纤维研发出的织物,通过染整加工使得吸湿排汗纤维表面亲水化,使织物中的无数毛细通道具有吸附湿气、水分的强大动力,提高了其吸湿排汗的优良性能。整个染整处理过程中,要防止化学染料、助剂等破坏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前处理时,通过对碱液浓度、堆放时间、汽蒸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染色过程中可通过控制上染速度,降低染色温度等来避免对纤维表面沟槽的破坏。纤维的亲水化技术是指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使化纤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大于水的临界表面张力,水份能迅速被纤维吸收,并通过毛细效应迅速扩散出去。目前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亲水性技术是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而在纤维表面分子上节枝亲水性化合物,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变纤维表面原子结构等方法还在完善中。 3.2普通织物的吸湿排汗整理技术 普通织物通过吸湿排汗技术的处理,亦可成为吸湿排汗产品,处理中所用到的亲水整理剂是能赋予纤维亲水性能的一种功能整理助剂。常用于涤纶织物的吸湿排汗整理剂是TF-620,其一端是疏水芳环链段,另一端是亲水聚醚键,具有疏、亲水两种特性。通过高低温的转变,将TF-620的疏水链段嵌在涤纶纤维中,其亲水聚醚伸向纤维的外部,形成连续的亲水薄膜,从而使涤纶织物具备良好的吸湿排汗性能[10]。高分子亲水化合物SR-C[11]常作为全棉织物吸湿排汗整理剂,其对环境无害,可赋予织物优异的吸水性能,同时又能限制全棉织物在水中的溶胀,从而提高全棉织物的快干性能。还有用于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亲水性吸湿排汗整理剂CibaULTRAPHILHSD[12],适用于涤纶及其混纺产品的吸湿排汗柔软剂XL-F02,经其整理后的织物还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抗静电等。通过染整后处理方式开发出的吸湿排汗织物,生产过程中需用到化学整理剂,其成本较高,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吸湿排汗性能随着产品的使用、洗水程度增加也会随之变化。 4结语 随着人们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吸湿快干作为服装面料科技附加值的研究工作应运而生。目前的吸湿快干纺织品开发侧重于功能性纤维原料和后整理的功能性处理,而结合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的开发则相对较少,如运用不同纤维纺出的竹节纱的捻度、线密度变化,结合织物结构的变化,可采用蜂巢、纱罗、网眼等组织开发出的织物,在保持独特的肌理风格同时,亦能满足吸湿排汗的功能性需求,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档次。通过纱线和织物组织结构的组合进行吸湿排汗面料的开发,不仅可以扩大一些常规纤维的功能性适用范围,减少后整理对环境的污染,解决产品吸湿排汗性能洗后不稳定等问题,极大地节省生产成本,也能体现出广大纺织服装企业规模化生产的经济和环境价值,促使人们向着舒适、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变。 作者:黄淑平 杨宏珊 余水玉 单位:佛山市南方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论文:纺织企业中电子商务论文 一、纺织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含义及作用 1.纺织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含义 纺织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是其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平台而实现纺织商品交易和服务活动的总称。其主要通过虚拟网络空间为用户提供的支付平台、安全平台及管理平台等而促进纺织制造商家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的有序进行,进而达到纺织产品交易成功的目的。 2.纺织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实施的作用 (1)改善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纺织制造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循环系统,同时又是其耗费成本最多的环节之一,据统计,企业供应链耗费约占企业整个运营成本的25%。因此,纺织制造企业建立实施电·子商务,能够在不受时空限制的平台下动态维系其供货、运输、销售等贸易合作伙伴,减少了以纸文件的传输及维护的工作量,减少了供应链耗费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2)改善企业的过程质量。纺织制造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能有效的进行记录跟踪,能在准确进行信息处理的同时避免操作错误的现象,进而节约了非生产时间,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与交易的过程质量,最终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交易成功率。 (3)为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提供基础。任何企业都需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而了解市场行情,在科学分析后制定产品经营决策,电子商务平台为商家提供了高效的网络信息渠道,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而对市场等因素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扩大产品经营规模。纺织制造企业同样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企业、原材料供应商等建立战略合作的关系。 二、纺织制造企业实现电气商务的策略 1.积极参与虚拟市场交易。虚拟市场,通俗的理解即在网络平台建立的商品(服务)交易平台,其功能是为商家销售及采购信息,在线完成交易等活动。当前,我国主要包含阿里巴巴等综合性的虚拟市场和类似中国纺织网的专业性的行业特定的虚拟市场。纺织制造业作为传统的产业,应该积极加入虚拟市场,在按规定缴纳一定的会员费用后在虚拟市场张建立自己的网店。纺织制造企业应该借鉴其他行业企业的网店销售经验,扩大陈列产品信息的规模与自身产品的优势特点,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纺织产品信息来吸引消费者。同时,纺织制造企业还可以在虚拟市场中查询更多的原料供应商信息,为生产原料的采购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2.加强Web站点的构建。综合性的虚拟市场虽然为大多数的企业提供了采购及销售的便利,但其交易平台中的设计框架、交易流程、系统安全等内容仍将企业置于较为被动的位置,纺织制造企业要想从自身企业形象、自定义交易规则方面提升产品的优势,就应该积极加强Web站点的构建,即上文中所说的构建专业性的行业特定虚拟市场。现代纺织制造企业可以委托IT公司或企业内的相关技术部门自检Web站点。其应该自行选择Web站点的软件平台、设计框架以及网页、账号、商品资料、客户资料等,自主控制其企业网站平台的信息。纺织制造企业构建自己的Web站点,能在保证访问者快速搜索到企业产品信息并达成交易的同时,提升企业与客户的互动反馈,促进企业Web站点的服务优化,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影响力。 3.强化ERP流程重组。ERP是现代企业的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纺织制造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变革,强化ERP流程重组,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金占用,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为此,纺织制造企业要依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市场行情来选择与其生产流程相适应的ERP系统,使其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对生产的过程中的织机、细纱机等设备采集参数,产品产量以及质量等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企业在选择好ERP系统后,要对企业产品的生产及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使其与ERP系统的运行有效适应。最后,还应该组建优秀的ERP系统管理小组,使其根据企业自身业务流程设计的特点,加强创新,促进系统功能模块的二次开发,更好地为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提供支持。 4.推进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纺织制造企业在有了强大的内部ERP系统支撑后,为了构建可伸缩的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就应该将眼光放在互联网上,集成企业内部网络和供应商及同行业企业的外部网络,加强供应链管理,推进企业的集群化发展,促进资源信息的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具体而言,各纺织制造企业要积极构建信息的共享平台,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降低集群协调费用。同等级规模的纺织制造企业要共建集群共享信息平台,积极收集有效信息,建立多层次的稳定信息网络,进而促进企业的资源整合与配置,促进企业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三、结语 21世纪的纺织制造企业已转变成“多品种,少批量;高品质,快交货”的发展形势,为了适应此发展形势,纺织制造企业要具备高度的自动化及反应能力,积极探讨电子商务策略并加强实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戴平 单位:浙江兰宝毛纺集团有限公司 纺织论文:计算机图像与纺织品论文 1对悬垂性的分析 纺织物的悬垂性也是其质量检测的一项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纺织企业就开始对织物的悬垂性进行检测,在长期的发展中,悬垂性测定仪器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但是其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依然很难达到精准的程度。近些年,有学者提出了在织物悬垂性分析中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这种检测方法不但能够从所采集的二维图像中评定出纺织物的悬垂性程度和形态特征,还能主观评价出其相应的三维信息,这样以来就可以实现了主客观评价相统一的检测评定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具体来讲,在检测纺织物的悬垂性时,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先由CCD摄像头采样,摄取织物悬垂的物理图像,然后经过图像采集卡A/D转换成为数字图像,以灰度图像格式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计算机对此灰度图像进行一系列的图像预处理,如滤波、二值化、边缘增强等,除去噪声、背景等无用信息,保留与悬垂有关的信息。最后,对悬垂图像的形态结构进行分析,提取各种特征参数,计算表征织物悬垂性能的相应指标。 2织物图案自动识别分析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织物图案进行自动识别分析,可以提出其织物的特征参数,从而判定织物的混纺比,则将极大的提高织物纱线混纺比测定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改善织物的生产工艺参数提供了指导依据。具体来说,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中,对织物的图案识别流程是:采集图像、输入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并分类、得出识别结果。而织物纱线混纺比的图像处理分析流程则为:采集图像、滤波去噪、局部灰度均匀度调整、二值化处理、粘连纤维分割、标记图像、特征提取、纤维划分、得出混纺比。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CAD系统也逐渐应用在织物的检测分析中,这样不但可以直接对纱线实物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价,而且还能够通过仿真模拟对最终的织物性能进行评测。实现了不同纱线所织成的成品外观预测,这对于提升纺织物工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对经纬密度的测量和分析 在以往的织物经纬密度测量中,一般是利用照布镜或者密度镜等工具,由人直观的查出单位长度中有多少根经纬纱。这样的检测方法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因为人的眼睛一直盯着小范围的事物看,容易出现疲劳而出现数错的现象。而借助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来对经纬密度进行测量则能够很好保证其测量精准度,且测量速度更快,误差更小。另外,无论试样大小,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这也是其他检测方法不能比拟的。其主要的分析流程为:先采取待检织物的图像,然后将该图像输入计算机设备中,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将织物图像在空间中的二维灰度分布变换成对应的二维频率域中的频谱,进而提取图像的频率域信息。频率域中频率所代表的物理涵义是单位长度上正弦状灰度浓淡变化的重复次数。由于织物的表面形态可以在所采集的图像上体现出来,其经纬纱线的排列不同,所表现出的灰度分布形态也不同,所以通过图像分析中获取的灰度值大小就能够判断出经纬向纱线的频率和密度。当然,这种密度分析方法仅仅只是对单层纺织物而言,如果纺织物是双层,则应该对里外的经纬纱分别进行密度分析,然后再根据排列比计算出最终的总密度。 4对纤维长度和细度的测定与分析 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试纤维细度的过程:利用哈氏切片法,得到纤维的纵向切片,纤维样品经过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其图像直接投影在工业摄像机的光电转换器上,转换成数字化的电子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图像的柔化、二值化、去除干扰等处理获得较满意的实时轮廓后,再对纤维的细度及长度进行测定。边缘检测算子可检查每个像素的领域并对灰度变化率进行量化,利用已有的处理结果进行有目的的代换,跟踪并找到纤维的两个不同边缘。利用3X3强邻接像素模板检测出纤维图像的边界再用长度标尺计算出纤维的长度及细度。 5结束语 总之,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纺织品检验,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先进检测手段,因为其是一种跨多个学科领域的技术,将光学、计算机图形学、数学、纺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对纺织品的结构特征和形态进行细致的检验,极大的提高了纺织品检测水平和检测效率,为未来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作者:陈珂 单位:盐城市纤维检验所 纺织论文:数据挖掘之纺织品论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PH值分析 纺织品中一些纤维不易上色,只有应用强酸或者强碱才能保证其上色的效果,我国对纺织品中PH达到的数值有着明确要求。通过对某检测机构pH值超标报告的分析发现,纺织品中各个成本pH值分布为:棉56.67,羊毛22.5%,羊绒7.5%,桑蚕丝4.17%,亚麻3.33%,聚酯纤维3.3%,粘纤1.67%,兔毛0.83%。 经过检验与对比发现,pH超标较为严重的主要是棉成分,由于棉只能在强碱条件下上色,所以,会使纺织品超过国家要求的pH值控制范围。pH值超标主要是生产工艺不佳造成的,为了降低pH值对人健康的影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服装制作工艺的控制与管理。 2基于数据挖掘的色牢度分析 色牢度也是纺织品检验的一项重要指标,在Clementine中将导入的数据通过过滤节点过滤出品牌、耐水色牢度(沾色)、耐酸色牢度(沽色)、耐碱色牢度(沾色)、耐干摩擦色牢度和主要成分之后。建立进口纺织服装的风险预警以及置信度规则,可以发现,支持度和置信度都很高的规则主要涉及桑蚕丝和棉这2种成分以及甲品牌。主要成分为桑蚕丝的纺织服饰与耐碱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酸色牢度关系密切,而主要成分为棉的纺织服饰以及甲品牌的纺织服饰4种色牢度的不合格比例都很高。 色牢度不够的原因除了与制作工艺有关,还与染色后浮水处理有关。针对桑蚕丝与棉成分含量较高的纺织品,一定要在染色前先进行正交试验,还要保证染色温度、染色液酸碱浓度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保证桑蚕丝以及棉制品色牢度的合格性。 3结语 本文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纺织品质量检验方法以及具体检验程序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发现,在很多纺织品中,都存在甲醛超标、pH值不合格以及色牢度不合格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有些品牌服饰中较为严重。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夏季是甲醛超标的高发期,pH值不合格在棉织品中比较突出,而色牢度不够在桑蚕丝制品中比较常见,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纺织品制作工艺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纺织品质量的合格率。 作者:陈珂 单位:盐城市纤维检验所 纺织论文:跟单模拟实习平台与纺织品论文 1.纺织品外贸跟单操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便于掌握跟单操作技能,平台采用外贸真实案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阶梯方式设计了任务。学生首先完成简单任务,熟悉纺织品外贸跟单的基本流程后,再完成较复杂的任务,任务难度逐步提高。学生在系统完成整个跟单任务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系统提供的不同纺织品种、企业类型、进出口方式进行跟单,需要按照纺织品外贸订单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工厂、自主安排生产进度,还需要与外贸经理、生产厂长等人物仿真对话,完成外贸经理、生产厂长等交代的任务。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反复训练,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纺织品外贸跟单操作技能,并体验不同类型外贸跟单方式,从而使其外贸跟单操作能力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学生进入纺织生产企业或纺织外贸企业,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外,还应该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因此,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与外商、生产企业、运输公司打交道以及与自己团队合作过程的情商,培养学生热爱外贸跟单职业,吃苦耐劳和勤于奉献精神,诚实信用的品格;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信息接受和综合研判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力、洞察力、决断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真实的外贸跟单过程、工作状态。 2.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项目化教学方案 依据项目化教学模式并结合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的特点和外贸企业跟单工作需要设计的教学方案[2],见表1。根据纺织品外贸跟单业务进程,纺织品外贸跟单可分为前程跟单、中程跟单、全程跟单。实习项目按难度排序,分为前程跟单式基础实习、中程跟单式提高实习、全程跟单式综合实习。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低难度实习项目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实习项目。要完成每个实习项目,学生需要遵循一般跟单业务的主线路流程,主线流程是必须完成并且不能忽略的,需要按照客户要求、外贸经理指示,完成整个跟单业务实习。在实习业务过程中,学生模拟外贸跟单员需要往来于多个不同场景,通过人物对话、电话交谈、邮件交流等多种交流形式,在上述多个操作界面中,完成5个阶段的实习。为了保证实习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安排实习时间为连续3周,每周实习5天,共计15天。在岗前培训阶段,学生熟悉平台功能界面和每个场景道具的使用及业务操作流程,消除因对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陌生而产生畏惧心理。在项目一实习阶段,同组学生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来完成前程跟单训练任务。让学生认识把订单条款内容准确的分析落实到每个业务环节,做到环环紧扣,井然有序,才能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交货任务。通过这个项目的训练为下一步项目训练打下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群力群策,共同讨论,互相促进,树立信心。在项目二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完成中程跟单训练任务。重点完成原辅料跟单、外包跟单、运输跟单等环节,锻炼学生完成业务操作技能。在项目三实习阶段,学生选择性完成全程跟单训练任务,包括订单分析、原辅料跟单、样品跟单、质量跟单、包装跟单、运输跟单等,让学生体验全程跟单整个过程,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系统地运用[1]。要求学生4人自由组队,分小组竞赛,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形成自主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的氛围,小组间实战分组竞赛[3],做到“以赛促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项目四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在系统训练后,学生在能力上获得一个“质”的提升,深刻地领悟到纺织品外贸跟单员岗位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和技能,促使学生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自己以适应纺织品外贸跟单员的需要。 3.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项目实习训练亟需解决的问题 3.1学生英语水平 纺织品外贸跟单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英语,学生在使用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进行业务操作,比如订单分析、单证操作、联系外商等环节都要用英语来完成。尤其是订单分析,如果订单都读不懂,跟进根本无从下手。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连年扩招,录取考生的分数整体持续下滑,尤其是学生的英语分数普遍较低,表现为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英语表达能力差。在利用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学习时,许多学生会因英语水平差,面对分析英文订单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逃课行为。因此,在实习开始前,针对性的开展英语强化训练,特别是对订单分析的训练。提供大量有英语知识点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商务英语词汇,全面消除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心理障碍。 3.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 在进行实习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包括:纺织品贸易知识、外贸单证知识、商检与报关知识、货款结算知识、纺织品生产知识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对这些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透,在操作过程中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11种贸易术语的含义,20英寸集装箱的尺寸记混淆导致装箱计算错误等。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向教师请教,班级QQ群讨论,在平台的“操作提示”窗口寻找答案,网络查询或在本课程网络课程在线答疑栏留言求助。 3.3业务流程和操作 学生实习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需要完成主要流程40多个步骤,对于第一次接触外贸跟单实际操作的学生而言,从分析订单,工作计划制定、选择生产企业、打样、原材料入库检验、制定生产计划、三期质量检验、日常突发情况处理、箱唛制作、包装测试、安排运输、报检报关、单据交付等每一道步骤都要遵循主线流程,在规定的场景,使用规定的道具完成任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学生首次面对如此复杂流程不知从何下手,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对流程不熟悉,场景不清楚,任务道具不会用,常常会手忙脚乱,乱点一通,甚至放弃训练。对此,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纺织品外贸跟单流程表,引导学生依据纺织品外贸跟单流程表一步步操作,在操作时不要打开太多的单据以免操作混乱,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及时疏导学生的烦躁情绪,鼓励学生坚定信心完成操作。 作者:赵双军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论文:数据库检验与纺织品论文 1客户信息的管理与维护 客户信息的维护是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的基础,准确的客户信息录入将对系统正确的进行客户分析提供很大的帮助。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纺织品企业的联络人变动较频繁,以及企业名称的变更,录入委托单时未准确填写企业信息等原因,导致客户信息较为分散,无法准确的进行客户的业务量分析,样品质量问题总结等,大大降低了客户维护的效果。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成的客户管理数据库,才能对不同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首先,针对签约客户,需建立协议客户信息表,客户协议表,在协议客户信息表中正确录入企业客户的名称,为其产生唯一的客户ID值;然后在客户协议表中为该企业客户建立合同号,折扣,合同生效日期等信息(注:每签订一次合同,会产生一条记录),并通过协议客户信息表中的客户ID进行关联,此时针对该客户的基本信息录入完毕。然后,考虑到企业客户的联系人经常变更,报告寄送地址也会改变,需要再建立一张客户名录表,该表包含企业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地址,E-MAIL等信息,如果所录入的客户信息有签约合同,同样要与协议客户信息表中的客户ID值进行关联。在开具流转卡时会从客户名录表中调出客户基本信息,系统会根据是否有关联ID值,在客户协议表查找相应合同信息。 2项目库的建立 纺织品检验的项目名称和检验方法种类繁多,而且标准不断更新迭代,维护量较大,在日常受理过程中,若使用人工录入的方法,工作效率太低,所以需要合理的设计整体数据架构,降低维护难度,增强调用项目时的便捷性,能够为日常的受理工作提高效率。在检测实验中,检验项目名称有很多,相同项目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名称,首先要先对这些检验项目与其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整理,若一个项目可以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验方法,那么数据库就必须存储对这几种方法和项目进行对应存储,并使用简称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类。例如:耐干洗色牢度、面料耐干洗色牢度、里料耐干洗色牢度可以统一分类为耐干洗,这样在做到项目统一的前提下,还可以方便统计数据。检验项目名称的数据繁多,要快速调用这些项目就必须使用产品标准,一个产品标准可以对其相应的项目进行捆绑,并通过一张数据表来存储检验项目与产品标准的关联关系,那么在受理过程中调用项目时,可根据选用的产品标准快速读取检验项目。当然,也可以自定义产品标准,将常用的项目归类在同一个自定义标准下,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个产品标准来筛选常用项目进行。根据不同的样品等级,同一个产品标准的标准参考值是不一样的,例如FZ/T81008-2004的耐干洗色牢度项目对于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的标准参考是不一样的。为了在对项目实测值录入时,快速的对照标准值,还需要在关联表中对不同等级做不同的标准值对应,那么在开具流转卡的时候,就可以依据样品等级准确的筛选出相应等级的检验方法,并体现该项目的标准值。如果再深入考虑,可以通过项目简称来对应仪器名称与状态,那么由仪器管理人员实时的对仪器状态就行更改,当仪器报损或维修时,依赖于此仪器的项目可以在被调用时提示仪器无法使用。 3仪器设备 纺织服装行业的检测工作离不开仪器的配合,众多的仪器需要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合理的管理,能够让仪器管理人员方便的了解各个仪器的名称,出厂日期,生产商,量程,规格,所在位置,检定周期,计量时间以及当前可否正常工作等,通过设置检定周期,由系统自动计算并提醒管理人员对仪器进行设备检定。还应该提供简单快捷的仪器状态操作,能够快速的对仪器的故障等情况进行公告,并关联检验项目库,能够让受理人员知道仪器是否可用,对于无法工作的仪器,禁止选择需要使用该仪器的检验项目,防止因为仪器的问题导致项目检验时间的推迟。 4数据准确性与公正性 从最开始的审理评审,到最后的报告发出,许多关键的环节都需要有人进行审核,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受理时的客户基本资料、检验项目,检验依据的使用等信息,需要在审卡时由另一个人进行对照审核;实验室录入数据后,由报告编制人员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审核;报告批准人员对报告编制人员出具的报告内容以及格式进行审核。层层环节的重复检查,是保证数据与报告准确性的唯一办法,系统要针对所有环节的数据库修改进行纪录,由这些纪录可以查明报告出错的环节与实施人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改进。为了保证数据的公平公正,需做到以下几点要求:①每一个环节的审核人员不能是上一个环节的人;②在除报告编制与报告批准人员的界面中出现报告编辑模块,其他环节都无此功能;③针对分样流转至实验室,实验室系统与分样卡中需屏蔽相应样品的客户信息;④每一个环节打回至上一个环节都必须详细说明原因;⑤根据实际需求,对不同岗位的人员的系统屏蔽项目实测值与检验结论。以上是在纺织品检验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总结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其目的是为了设计出一套较为规范的系统,并为有该开发意向的人提供帮助,不妥之处,还需继续改进。 作者:徐迅 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 纺织论文:室内设计与纺织品论文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主线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室内设计”课程的积极性,从而做到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项目为主线展开,把室内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来循序渐进地导入、运用、深化知识点,并把课程中的室内设计训练与纺织品设计相结合。此外,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进行教学,开辟了“室内设计”课程的4A网络教学平台,增加了3DSMax等三维设计软件的讲授,并把行业中流行的适合纺织品设计专业的三维软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形成三维空间观念,并能高效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意图。 2.实践环节的深入开展 围绕培养三维空间设计能力的目标,以项目驱动的六大板块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抓手,层层推进教学,增加了实物制作与空间模型搭建相结合的设计过程。在训练产品造型和空间设计能力时,要求学生按照企业项目需求,用模型模拟搭建真实的纺织品陈列空间,使学生的室内设计项目落到实处。具体的实践环节六大板块如下:(1)市场调研。选择知名纺织品品牌店铺进行调研,了解店铺的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灯光设置、色彩搭配以及店铺陈设,分析它们与品牌风格之间的联系,并绘制店铺的平面结构图。通过市场调研,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纺织品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并对三维空间布局有了初步了解。(2)透视法和室内空间线描练习。学习室内的一点、两点透视法,了解室内效果图绘制的原理,为手绘快速表达设计意图做准备。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提升效果图绘制的水平,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室内空间的线描练习,方法是对照室内的照片进行手绘。(3)优秀效果图临摹。对优秀的效果图进行原样临摹是快速掌握手绘效果图画法的途径。通过临摹,学生学习了室内效果图选景、构图的技巧及各种表现技法,包括水粉表现法、水彩表现法、铅笔淡彩表现法、马克笔表现法等,为后续的设计实践和效果表达做准备。(4)室内色彩搭配训练。学习室内色彩的搭配规律,了解主色和点缀色之间的关系,环境色和物体色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配色表现室内空间的不同风格。学生按照特定的项目主题要求,借助电脑设计软件来快速表达特定的室内色彩风格。(5)空间主题三维效果图制作。将三维设计软件的教学融入到空间设计的项目主题中,学生可以利用3DSMax等软件来完成“为主题家纺设计室内效果”的项目作业。要求学生首先为特定的项目客房寻找主题概念,确定合适的表现元素,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效果图的制作。三维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设计成果,增强学习的成就感,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应用三维设计软件表达设计意图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6)展厅设计项目。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基地”企业合作,将课程设计的主题定为“纺织品品牌展厅设计项目”,学生针对预先设定的家纺或服装品牌,根据企业展陈的实际需求进行展会或专卖店展厅设计。在为项目出具效果图之后,要求运用简易材料制作展厅的模型。学生逐渐摸索绘图、设计、制作模型的思路,并不断地修正,最终达到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三维空间观念和三维设计能力。 3.评价与成果展示 注重项目的展示阶段。一个具体项目实施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设计的整个过程做总结分析,强化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的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他们每个环节的设计成果,互相提出问题,发现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展示和分析中让学生跟着项目实施的进度学习和思考。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们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基地”企业的代表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评议学生的设计,课程结束后在校内进行了“室内设计”课程成果展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结语 纺织品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将三维空间设计观念融入各阶段的教学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以项目为主线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做到了三维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融会贯通。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基地”企业协作,将课程设计与企业项目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设计的有用性。 作者:苏淼 王小丁 鲁佳亮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纺织论文:TPP成员纺织品论文 一、中国和TPP-1国家出口HS50至HS63产品到美国市场情况 过去的十几年间,与中国竞争美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的TPP-1成员主要是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越南。此外,韩国在HS52、HS55和HS60对美出口与中国也有一定竞争,且近两年韩国亦有加入TPP的意愿,但尚未参加谈判,不在研究范围内。中国和TPP-1成员出口美国市场纺织品服装情况如表1所示。对2005年至2012年中国和TPP-1国家输美纺织品服装的数量占世界所有国家出口至美国的总量比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发现中国在HS50、53、、58、62和63章产品出口远远高于TPP-1成员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在HS52、55、57、60和61章产品上,从一开始出口额相近到中国赶超并逐渐与TPP-1国家拉开差距;HS56章产品2005年TPP-1国家输出美国比重远高于中国,但中国出口增长很快,在2012年和TPP-1成员出口美国数量相同;而TPP-1国家在HS51、54和59三章产品的数量远大于中国出口美国市场的数量。 二、中国及TPP-1成员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相似性分析 受纺织品服装产业的独特性、市场结构和历史制度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纺织品服装不仅贸易规则特殊,并且具有独特的原产地标准。围绕该协议是否应采用严格的“纱以后”(Yarn-for-Ward)原产地标准以及哪些产品可以列入“短缺产品清单”(ShortSupplyList)制度,在美国纱线及面料制造商与美国服装零售业之间存在巨大争议。本文假设TPP实施后采用“纱以后”原产地规则。根据纺织服装业阶段发展理论,TPP-1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所处的纺织服装业发展阶段差异很大,该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国家都有,且HS50到HS63章产品均有成员国生产和出口美国市场。为了比较中国和TPP-1成员输美纺织品服装结构的相似性,本部分对中国和TPP-1成员国整体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相似度进行计算。出口相似性指数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域内测度,即出口商品和出口目的地国家。这两个测度的结果分属不同域,测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权重,因而这两个指数是一致的。首先将中国和TPP-1国家出口至美国的HS50至HS63章产品作为总体计算双方的纺织品服装的总体相似度,再将这14章产品按纱、布、服装和制成品分为四大类按HS四位码整理数据分别来计算其相似度。根据公式计算出中国与TPP-1国家纺织品服装总体相似度从2002年的61.66,上升到2005年的63.45,到2006年降到的59.37,到2012年又上升到63.43,表明双方纺织品服装产品结构有波动,但总体趋同,这意味着中国和TPP-1成员在美国市场竞争性较强。纱、布、服装和制成品四大类产品2005-2012年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得出,中国和TPP-1国家在纱、布、服装和制成品的相似度呈现两种趋势,纱和制成品的相似度呈现下滑趋势,纱的相似度从2005年的93.02下滑到2012年的84.37,制成品的相似指数从37.23到2012年的20.70,这与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贸易办公室网站统计趋势是一致的,双方的这两大类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有下降趋势,但是纱的相似度非常高,这意味着此类产品分布很接近,在制成品上双方相似度下降很快,说明双方在这类产品上有互补性。而双方在布和服装两大类产品上的出口相似度逐年增加,说明中国和TPP-1国家在这两大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逐渐趋同,在美国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三、中国和TPP-1国家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关系分析 目前有很多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贸易专业化程度,其中最常用的是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指数,本文采用修正后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SCA(RevealedSymme-tryComparativeAdvantage)指数。该指数范围在[-1,+1]。一般来说,如果一国某商品的RSCA大于零,说明该国此类商品的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于同一时期的世界平均水平,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相反。RSCA数值越大,说明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商品的比较优势越强。中国和TPP-1国家在2005年至2012年间HS50章到HS63章产品RSCA指数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的比重较大,并且与TPP-1成员相比,中国在绝大数产品上都比TPP-1国家有比较优势,只有HS51章产品,TPP-1国家比较优势稍强于中国。同时中国在HS50、51、52、62和63章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其他章产品比较优势缓慢上升。TPP-1国家只有HS51和59两章产品RSCA指数为正,说明纺织品服装在TPP-1国家占其出口商品比重不大,且除了HS51章产品在2012年RSCA指数大于中国,其他均远小于中国RSCA指数,中国尤其是在HS50、58、60、61、62、63章产品上在2005年到2012年间的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都大于0.5,这说明中国在这几章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相对稳定,而且明显高于世界同期的平均水平;但对于HS51、54、59这三章产品,尽管中国的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除在2012年HS51章产品低于TPP-1国家)均高于TPP-1国家,但这三章产品TPP-1国家在美国市场的出口份额远高于中国。 四、TPP实施对中国和TPP-1成员输美纺织品服装潜在流量变化定量分析 (一)研究方法 当前定量研究评估自由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多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评估一项或多项新政策冲击对多国多生产部门产生的效应,从而反映出该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程度。本文亦选用全球贸易分析(GTAP)的CGE模型对TPP实施后对中国和TPP-1国家输美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流量进行估算。本文将假设美国对TPP-1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征收零关税,而对中国输美同类产品征收的关税不变,来观测双方输美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变化情况。本文基于GTAP8数据采用RunGTAP3.62软件进行CGE计算。根据研究目标和假设,将GTAP8数据库中的57个产业部门划分为纺织品、服装以及其他(剩余55个产业部门作为一个组别)三个组别;将数据库中129个国家或地区划分为TPP-1(GTAP8数据库中没有独立的文莱数据统计,故该组别不包括文莱)、美国、中国、越南和其他等5个组别,关于纺织品和服装组别,仍然选用HS分类,但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GTAP8数据库按HS6位码来划分纺织品和服装,与联合国贸易统计署数据库相比,在纺织品组别多了880400、940430、940490产品的统计;服装组别多了HS42章4种、HS43章9种和HS65章商品,为了保持一致性,本文处理时将上述产品做了数据筛选,将上述几类产品从各自组别剔除,将其纳入第三组别———其他组别。需要说明的是,把越南作为一个组别是因为越南已成为除中国大陆外输美纺织品服装的第二大供应国,尤其是在HS61章产品上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越南服装业的很大一部分棉花都是从中国进口,按“纺纱后”原产地规则,TPP成员国如果想享受成衣出口关税减免,其成衣原料必须为本国生产或从其他成员国进口。本文假设TPP实施后该区域内对纺织品服装的进口关税取消,将关税政策冲击变量设定为TPP-1和美国与越南组别的纺织品服装关税削减为零,而其他组别的进口关税不变。 (二)计算结果与分析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见表4),与GTAP8数据库中2007年基期相比,TPP实施后中国、TPP-1及越南输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流量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具体总结如下。第一,根据模型测算,TPP实施后,美国出口至越南和TPP-1国家的纺织品将每年增加0.51亿美元和3.28亿美元;而同时越南和TPP-1输美的服装每年则分别增加22.49亿美元和6.62亿美元。由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1994年1月生效且在2004年1月取消了纺织品关税和进口配额限制,根据本文第一部分分析,加拿大、墨西哥输美纺织品服装数量近十年基本稳定,因此美国对TPP-1国家的纺织品出口量的增加应该主要发生在除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外的其他成员国之间。上述贸易流量的变化,因为TPP进口关税削减增加了TPP协定区域内国家相关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刺激了美国对上述产品的需求。第二,根据模型测算,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每年将分别减少1.64亿美元和4.04亿美元,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每年将减少3.93亿美元和12.33亿美元。上述贸易流量下降,主要原因是TPP实施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除了和美国已有贸易协定的国家)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仍需被征关税,与TPP-1与越南出口至美国的纺织品服装相比,同类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在美国市场份额减少。第三,从表4中还可以看出,TPP生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至越南和TPP-1国家的贸易额每年将分别增加1.12亿美元和0.707亿美元;中国出口到越南的服装贸易额每年将增加0.065亿美元,但向TPP-1国家出口的服装贸易量则每年减少1.92亿美元。同时,越南纺织品部门每年贸易逆差将扩大7.36亿美元,而服装部门每年贸易顺差扩大24.67亿美元。上述贸易流量的变化可以部分说明TPP有利于扩大亚洲纺织品服装区域性生产贸易网络的发展。同时表明,相比其他TPP发展中成员,越南的服装出口领域最具出口潜力。此外,根据表4还可以得到,TPP生效后,美国纺织品和服装两部门的每年贸易逆差分别扩大0.036亿美元和10.35亿美元。这两个部门的逆差尤其是服装部门的逆差扩大主要原因是关税削减后越南和TPP-1国家对美出口大幅增加引起的。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选择纺织服装业,定量评估太平洋战略伙伴协议实施对中国和TPP-1成员国贸易流量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和TPP-1国家近十年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世界市场对美出口的比重,除HS51和HS53章产品基本不变外,中国在其他12章产品上的出口比重逐年上升;TPP-1国家则在HS50、51、53、61、62、63章产品上变化不大,其他8章产品逐年下降,并且对应产品中国上升比例与TPP-1国家下降比例基本一致。其次,中国和TPP-1成员出口美国市场的纺织品服装结构,自2005年以来,布和服装的相似度都超过60,表明在美国和TPP-1国家在美国市场的布和服装领域的差异性减小,竞争性加强。第三,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TPP成员一旦付诸实施,该协议的贸易创造效应首先会增加TPP-1成员方尤其是越南对美国的服装出口;其贸易转移效应将减少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服装出口;对中国纺织品服装业尤其是服装业负面影响较大,而越南将会是TPP成员国中抢占美国服装进口市场份额最多的国家,成为服装产业的最大受益者。此外,先前诸多研究认为,美国经济总体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受益,但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该协议可能会有损美国纺织品服装业的经济利益。综上所述,根据本文分析,中国需要关注TPP的进展,但无需过分在意加入还是不加入TPP谈判,可以按照TPP谈判的要求以及新一轮全球化的要求来不断改善中国商业投资环境,积极推动多个区域自贸协定,参与双边投资协定(BIT)以及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同时促进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进程,启动亚太自贸区(FTAAP)进程。同时,中国须加强与东盟成员国的关系,东盟已成为中国纱和布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在纺织品贸易上形成的互补格局,拉动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在某种程度上抵消未来TPP可能对行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业要提高产品附加值,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合作,努力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纺织品在产出中比重,向集约型发展。一方面政府对技术研发能力强、节能环保达标的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进行支持,加强研发项目后期监管制度建设,建立有利于研发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及时了解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现状、问题、困难以及下一步的改造计划;了解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推广现状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行业协会同时能让纺织品服装企业及时了解政府相关的产业政策,掌握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再者,中国企业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政府产业升级的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建设自主品牌、提高质量管理,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增加对高端纤维和面料的研究力度,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 作者:左宗文 姚新超 纺织论文:植物染料应用于纺织品论文 1前言 植物染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课题,研究人员从天然植物染料的化学结构着手,研究天然染料的提取方法、染色工艺,从而开发出一系列高档并具有高附加值的纺织产品。植物染料有很多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入微量有害重金属。下面对植物染料的概况、植物染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情况及安全性评价进行探讨。 2植物染料的概况 2.1植物染料的分类 植物染料,也叫天然植物染料,是指从植物的花、果、茎、叶、根部获得,不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自然界中能够提取染料的植物很多,据报导目前已有300多种,常用的有百余种,如茜草、紫草、苏木、红花、石榴、黄栀子、茶等。根据应用特点,植物染料可分为易溶型、易溶媒染型、先媒型、后媒型、还原型、酸碱易变型和单宁助染型等;按化学组成,植物染料可分为胡罗卜素类、蒽醌类、萘醌类、类黄酮类、姜黄类、靛蓝类、叶绿素类等;按其色相可分为红、黄、蓝、黑、绿等。 2.2植物染料存在的问题 2.2.1资源植物染料难以大量生产。我国植物短缺,想要获得足够的染料,就必须大量采摘和砍伐植物,这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许多植物染材也是中草药资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果大量用作提取染料的材料,将会造成药用资源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因此,植物染料资源不足是一个大问题。 2.2.2染色牢度利用植物染料对纺织纤维进行染色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色牢度差。由于植物染料和纺织纤维的结合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纤维对染料的亲和力低,吸附能力差,这样利用植物染料染色的纤维染色牢度差,很容易脱色,即使采用多种媒染剂也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皂洗牢度和日晒牢度。因此,利用植物染料对纺织纤维进行染色,染色牢度较差是一大欠缺[1]。 3植物染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现状 植物染料具有无毒、环保、色泽纯真、自然的特点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纺织印染中,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植物染料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类纺织品:(1)真丝制品。用天然植物染料对真丝进行染色,更符合生态纺织品的标准,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可提高真丝产品的附加值[2]。(2)功能产品。天然植物染料大都具有抗菌消炎、活血化淤、抑菌灭菌、防虫等作用,用其染制的面料将成为保健内衣的生力军[3]。(3)家纺、装饰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纺产品将由经济实用型向功能型和绿色环保型转化。由植物染料染制的床单、被罩、浴巾等家纺产品,因符合生态环保标准,产品档次得到很大提高。(4)婴幼儿产品。由于植物染料绿色环保,还具保健作用,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若开发婴幼儿纺织品,则将更具市场竞争能力[3]。目前已有一些企业生产出了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如利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的系列童装,应用植物染料制备的环保型高档面料;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天然染料制备及其在生态纺织品开发与羊毛清洁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该项目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植物染料的染整工艺进行改革,在许多方面达到了产业化水平;此外,也有研究人员尝试用红曲米色素对丝绸进行染色。 4植物染料安全性评价探讨 4.1pH值 通常人体皮肤的pH值呈弱酸性,因为在弱酸性条件下人体不易被外界细菌侵入而致病,特别是婴幼儿皮肤娇嫩,易被外界细菌侵入。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pH值要求在4.0-8.5之间,婴幼儿纺织产品pH值要求在4.0-7.5之间。由于植物染料染色的工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染色时的pH值、使用的媒染剂种类及用量等,都可能导致纺织纤维中的pH值不合格。因此,利用植物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时,要注意控制pH值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4.2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对人体十分有害。甲醛的释放,会刺激人的眼睛、皮肤和粘膜,引起瘙痒,也可能引发呼吸道发炎及皮肤炎。长期穿着甲醛含量超标的纺织品服装,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等疾病。GB18401规定:对于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品,甲醛含量应低于75mg/kg;对婴幼儿纺织品,甲醛含量要求低于20mg/kg。因此,使用植物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时,要注意控制甲醛的残留量在国家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4.3有害重金属 4.3.1植物染料染色面料中重金属的来源 由于植物染料是天然染料而非合成的化学染料,因此植物染料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较少。但由于植物染料的染色能力不强,织物在染色过程中常常使用重金属媒染剂以增强染色牢度,使用的重金属媒染剂增加了纺织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因此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中常常含有有害重金属。此外,有害重金属还可能来自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以及纺织品后期加工、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助剂,如部分防霉抗菌防臭织物在处理时使用的含有Hg、Cr、Cu等重金属的助剂[4]。 4.3.2重金属的危害 当含量小于人体体重0.01%时,某些重金属如锌和铜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但当其浓度在体内积蓄到一定值时,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甚至危及生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砷、铬、镉、镍具有致癌性,锑、钴可能致癌,此种情况对儿童尤为严重,因为儿童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能力[5]。易挥发金属如汞,可经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汗液或湿度的作用,部分游离重金属和金属络合染料也会被人体皮肤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这些金属一旦被人体吸收,较容易积累在肝、骨骼、肾、心脏及脑中,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关节疼痛、结石、癌症(如肝癌、胃癌、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尤其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脏器、皮肤、骨骼、神经系统破坏极为严重。表1归纳了纺织品中可能残留的重金属类别及其危害。 4.3.3纺织品中重金属的限量及检测方法 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问题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工业发达国家,各国相继做出了有关纺织品中重金属限量的规定。我国GB/T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以及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Standard100》对纺织品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引起伤害的可萃取重金属进行了限量,并且还对铅和镉的总量进行了限定和详细说明[6-7]。纺织品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是:GB/T17593.1《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1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8]、GB/T17593.2《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9]、GB/T17593.3《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3部分:六价铬分光光度法》[10]、GB/T17593.4《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4部分:砷、汞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11]。利用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中重金属的测定,也应该参照上述纺织品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进行。 5结语 20世纪初,因合成染料具有优异的染色性能、众多的品种和廉价的成本,使植物染料逐渐地退出了染料市场。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合成染料会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环境,于是植物染料又被重新提及。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和废弃的整个过程中,都不产生损害人体健康或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物质的纺织品。化学合成染料主要从石油中提取,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均是有毒有害物质,某些物质还可能致癌,因此化学合成染料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体有所伤害,尤其是应用在贴身服饰上,因而化学合成染料很难符合生态纺织品的要求。目前工厂使用的所谓环保或生态染料,其中相当一部分也将被列入禁用染料,因此化学合成染料的使用和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受到限制。此外,化学合成染料在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总之,天然植物染料虽存在微量重金属,但仍然优于化学合成染料。只要将有害重金属的含量控制在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天然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纤维仍然很有研发前景;利用植物染料染出的织物对人体损害小,对环境污染少,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 作者:刘阳 唐晓萍 单位: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纺织论文:过渡金属漂白纺织品论文 漂白剂广泛应用于漂白纸张、纸浆、纺织品和污渍中.漂白剂通过氧化或还原过程,或者通过降解发色团的方法使氧化、还原或降解后的物质具有水溶性而达到除去发色团的目的;使其波长移出可见区范围,肉眼无法观察到该发色团的存在,也同样实现了漂白.用于洗衣清洁和原棉、纸张漂白的漂白剂主要有氯气、过氧化氢、臭氧和过酸类化合物等.促使人们探索更优漂白污渍和纸浆方法的原因包括:(1)降低漂白温度以节省能源;(2)用过氧化氢替代氯气以避免废水中产生卤代物,但过氧化氢动力学为惰性,因此通过过渡金属来催化活化过氧化氢;(3)用过氧化氢/催化剂组合替代过酸前驱物以减少化学试剂用量.本文将着重介绍过渡金属(比如锰、铁)催化剂及其在纸浆漂白和洗衣洗涤中的潜在应用. 1纺织品污渍和纸浆漂白技术 1.1纺织品污渍漂白 20世纪初,过硼酸钠的出现促使过氧化氢广泛应用于洗涤产品中.90年代后期,为了替代过硼酸钠以节约硼盐,过碳酸钠(又称固体过氧化氢)被引入洗涤产品中.过碳酸钠溶于水形成碳酸钠缓冲液并快速释放过氧化氢.为了获得较好的漂白效果,需要较高的洗涤温度(70~90℃),加入过酸(比如过氧乙酸或过壬酸等)可降低洗涤温度至40~60℃,现今该技术仍广泛应用于洗衣洗涤中.但过酸本身并不稳定,在洗涤剂中主要以前驱物的形式引入.四乙酰乙二胺(TAED)和壬酰氧基苯磺酸钠(NOBS)是普遍使用的过酸前驱物.不同链长的过酸憎水性不同,据此可改善油性污渍的漂白效果[1]257-259.次氯酸盐漂白剂虽然可以进一步改善漂白活性,但伴随着纺织品或染料的破坏,故其应用受到限制[2]. 1.2纸浆漂白 20世纪30年代,含氯漂白剂广泛应用于硫酸盐纸浆漂白中.起初使用的漂白剂主要是次氯酸盐,后来发现在漂白过程中会释放氯化物到废水中而危害环境.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优质的纸浆漂白剂,能使纸浆达到较好的白度且纤维损伤较小;与Cl2或ClO-相比,它显著降低了废水中氯化物的含量.20世纪40年代,ClO2便广泛应用于纸浆漂白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含氧漂白剂得以迅速发展.主要使用的化学物质有分子氧、臭氧和过氧化氢.这里主要讨论过氧化氢在纸浆漂白中的应用.过氧化氢与其他漂白剂相比需要更高的漂白温度(90~110℃).在碱性条件下,过氧羟基阴离子HOO-能消除木质素中的各种发色团,具体来说就是羰基易与亲核的HOO-发生反应.痕量的金属离子在纸浆漂白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比如Cu和Fe离子可以活化双氧水而形成羟基自由基进行漂白,但会造成纤维素损伤、漂白体系不稳定[3]. 2含锰漂白催化剂 2.1锰盐 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属盐广泛应用于洗衣洗涤中.锰盐是含碳酸钠的洗涤配方中过氧化氢的活化剂[4].通过漂白茶污渍发现,40℃时有较好的漂白活性,但二氧化锰易在织物上沉淀使其潜在应用受到限制.多年后,Burgess小组在碳酸氢钠缓冲液中用H2O2对多种烯烃进行环氧化发现,锰盐确实具有高活性[5].锰沸石能缓慢释放锰离子从而阻止二氧化锰在织物上沉淀[6];使用螯合剂(EDTA、庚酸和葡糖酸盐等)也可阻止锰盐在织物上沉淀,原因是释放适量金属自由离子或形成络合物[7].尽管随后一些专利报道了含各种有机配体的锰、铁、铜和钴化合物(图1)[8-10],但它们活化双氧水的能力均较弱,漂白污渍的能力较差,均不能推广应用。 2.2锰-三氮杂环壬烷配合物 第一个商业化的漂白催化剂是包含1,4,7-三甲基-1,4,7-三氮杂环壬烷(Me3tacn)的双核锰化合物(图2).Wieghardt小组于1988年第一次报道该化合物[11-12].加入该催化剂后,40℃时双氧水对茶污渍便有较高的漂白活性,并且对其他污渍(比如红酒、水果和咖喱污渍)也能进行有效漂白;理想的漂白pH为9~11,甚至在pH=7时也有较高的催化活性.1994年,该化合物开始用于洗衣洗涤剂中,随后发现其损伤织物和染料而撤离市场[13],但它仍然在机器洗涤产品中出现.除双核Mn-Me3tacn之外,其他包含相似配体的双核化合物也表现出类似的漂白活性.混合化合价锰络合物[MnⅣMnⅢ(μ-O)2(μ-CH3COO)(Me4dtne)]2+,Me4dtne=1,2-顺式-(1,4,7-三甲基-1,4,7-三氮杂环壬基)-乙烷,其结构如图3所示.该化合物中2个三氮杂环通过一个乙烯桥栓在一起,它对pH的要求与Mn-Me3tacn不同,pH=9.5甚至更高时活性较好,pH 7时活性较低[14].以上2种化合物是由Wieghardt小组首次合成的[11,15].随后,Patt小组发现,Mn-Me4dtne与双氧水在50℃时漂白木质素的效果与用传统双氧水漂白方法在90℃时的效果几乎相同[16]. 2.3锰-席夫碱配合物 汽巴、科莱恩、汉高公司报道了以席夫碱为配体的锰配合物可漂白污渍或阻止染料转移[17-19].在这些化合物中,锰中心的氧化态大多是Ⅲ.图4是一部分席夫碱配体的结构.锰-席夫碱配合物可活化过氧化氢以改善茶污渍的漂白效果,在某些情况下优于传统的TAED/过碳酸盐漂白体系[18-19].锰-席夫碱配合物对双氧水的催化效率差于Mn-Me3tacn,但在漂白过程中染料不易褪色,且该配合物的合成比Mn-Me3tacn更简单[17].汽巴公司已在市场上销售其中一种锰-席夫碱配合物(图4左)催化剂,特别适合低温条件下的漂白,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公开的信息表明在洗衣产品中含有该物质. 2.4锰-桥联大环配合物Busch 小组合成并研究了以桥联三氮杂四氮杂大环为配体的锰、铁配合物(图5)[20-22].Weisman小组首次报道了该系列配体[23].宝洁公司把2类配体的锰、铁配合物用于污渍漂白.起初,宝洁公司专利宣称洗涤成分中含有过氧化合物(双氧水),但后面的专利又表明洗涤成分中不再含有任何过氧化物[24].使用最多的配体是图5中最左边的分子.MnⅡ和FeⅡ与该配体形成的配合物有好的动力学稳定性,把锰配合物放在2mol/L的NaOH水溶液中,2周也不会形成MnO2沉淀;铁配合物则可以在强酸(pH=1)和碱性(pH=13)溶液中稳定存在一个月以上[25].2.5锰-聚吡啶胺配合物汉高公司认为,以TPA(图6右)为配体的锰配合物可以改善污渍的漂白效果[26].该专利中并没有污渍漂白的举例说明,只是报道了一些数据,数据表明,使用[MnⅡ2(TPA)2(μ-CH3COO)2]2+后可加速漂白桑色素.科莱恩宣称以TPEN(图6)为配体的锰配合物适合应用于清洁剂中[27],它与双氧水结合使用可催化漂白茶污渍等,与过酸混合使用也可以提升漂白效果.埃尔夫阿托公司的专利认为,以bispicen(图6)和TPA为配体的双核锰配合物与双氧水混合使用可以用于纸浆漂白[28].在酸性条件下使用[MnⅢMnⅣ(μ-O)2(TPA)2]3+可提升化学浆料的脱浆且不易造成纤维素的解聚. 3含铁漂白催化剂TPA 为配体的铁配合物是过氧化物的活化剂,双氧水存在下可用于漂白染料和污渍[29].各种氮五齿配体的铁配合物近几年成为研究热点.联合利华已把N4py(图7左)为配体的铁配合物应用到双氧水漂白体系中.相比于Fe-TPA配合物,Fe-N4py体系的催化效果更好,特别是在漂白茶污渍方面[30].其衍生物Fe-MeN4py(图7右)在漂白茶污渍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活性[31],这可能与其高内在稳定性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敏感的苄基位CH被一个甲基组保护. 4展望 在过去20年里,尽管各种各样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已广泛应用于漂白领域中,这一领域发表了较多的专利和研究结果,但漂白催化剂的应用仍然有限.漂白催化剂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水解稳定性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当化合物是铁或锰系时这种障碍更为突出.现已出现较多稳定的漂白催化剂,比如锰-三氮杂环壬烷配合物、锰-桥联大环配合物和铁-五齿配体配合物(N4py),它们均需在碱性环境下才具有催化活性.其他催化剂在普通环境下均稳定,并对发色团有高选择性且也不损伤染料、织物或纤维,对人类和环境安全.总的来说,化学漂白剂成本较高;相对来说,过氧化氢或氯气类氧化剂较为廉价易得.化学漂白剂节约成本的最好方法是使用杰出性价比的催化剂.尽管发展漂白催化剂有诸多困难,但在工业领域研究中仍占有很大比例.一种漂白催化剂一旦试验成功,将会产生重要的经济影响,能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更好的条件,节约化学漂白剂和能源. 作者:毛世艳 王志林 金鲜花 单位: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纺织论文:定量分析温度控制纺织品论文 1定量分析温度控制试验方法 1.1原理按照 GB/T2910.6-2009进行定量分析的原理是用甲酸/氯化锌试剂把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从混纺组分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纺组分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第二种组分占混纺组分干燥质量的百分率。标准规定对于某些在40℃下难溶解的化学纤维,在70℃下进行试验。 1.2定量分析的试剂与仪器材料 50/50棉/粘混纺织品(由江苏百成汇服饰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甲酸(无水甲酸、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锌(无水氯化锌、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有限公司),氨水(密度为0.880g/mL、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有限公司),石油醚(馏程为40℃~60℃,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有限公司)。仪器:SHA-82水浴恒温振荡器(金坛市科兴仪器厂),JK-CWP-370真空泵(上海精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SA224S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Y101A-1电热恒温鼓风烘箱(宁波纺织仪器厂)。 1.3定量分析温度控制实验方法 1.3.1标准溶液的配制 甲酸/氯化锌试剂的配制:20g无水氯化锌和68g无水甲酸加水至100g。稀氨水溶液的配制:取20mL浓氨水,用水稀释至1L。 1.3.2取样和试样预处理 按GB/T10629[2]规定取样,取的样要具有代表性,每个试样1g左右。将样品放在索氏萃取器内,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待样品中的石油醚挥发后,把样品浸入冷水中浸泡1h,再在65±5℃的水中浸泡1h。两种情况下浴比均为1∶100,不时地搅拌溶液,挤干,抽滤,或离心脱水,以除去样品中的多余水分,然后自然干燥样品[3]。 1.3.3试验步骤 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50mL甲酸/氯化锌试剂,在选定温度的水浴上振荡20min,用试液把烧瓶中的残留物洗到已知质量的玻璃砂芯坩埚中,用70℃水清洗,然后用100mL稀氨溶液中和清洗并使残留物浸没于溶液中10min,再用冷水冲洗,每次清洗液靠重力排液后,再用真空抽吸排液。试样及剩余纤维的烘干、冷却和称量均按GB/T2910.1-2009[3]中的9.1执行。结果的计算按GB/T2910.1-2009中的10.2执行,计算公式:P=100m1dm0(1)式中:p———不溶组分净干质量分数,%m0———试样的干燥质量,gm1———剩余物的干燥质量,gd———不溶组分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GB/T2910.6-2009中70℃方法棉的修正系数1.03。 2定量分析温度控制实验结果与讨论 以同一棉/粘混纺织品在不同季节选择了适当水浴温度68℃~78℃进行试验,采用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胡敏专论证过的机械持续缓和振荡20min[4],每个温度试验2次。不同季节的实验数据分别列于表1、表2、表3和表4中。从表1~表4可以看出,在不同季节(不同室温)条件下,水浴锅的水浴温度对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从单个表可以看出,水浴温度相差2℃,检验结果的绝对误差相差很大,所以水浴温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试验控制点。表1、表2、表3和表4一起作比较,不难发现,水浴温度的选择还与环境温度有关。化学试验时,要考虑到通风,不可能一年四季在恒温下工作。环境温度越高,水浴温度可以适当降低;反之,水浴温度可以适应升高。从以上数据可得:冬天可以选择水浴温度76℃,春天和秋天可以选择水浴温度72℃,夏天可以选择水浴温度70℃。 3定量分析温度控制结论 在按照GB/T2910.6-2009中70℃方法不同季节对纺织品进行定量分析时,水浴温度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水浴温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试验控制点。建议测试时的水浴温度为春天和秋天72℃、夏天70℃,冬天76℃,在此条件下,误差在1%以内。 作者:陈明芳 单位:苏州市纤维检验所 纺织论文:热解吸测定纺织品论文 纺织品中的有机挥发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纺织品印染加工中常用到各种有机溶剂,残留的有机溶剂会在纺织品生命周期中不断逸散,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Oeko-Tex100标准对生态纺织品中有机挥发性的限量提出了严格要求[1]。我国制定的GB/T24281–2009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测定纺织品有机挥发物的含量[2]。固相微萃取技术集萃取富集于一体,但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周期长,重复性差。热解吸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分析测试样品处理技术,具有固体直接进样,无需任何前处理过程等优点[3],目前已在环境分析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3–5]。笔者利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技术,建立一种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的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 1实验部分 1.1主要仪器与试剂气相色谱仪:7890A–5975C型,配有质量选择检测器(MSD),美国Agilent仪器公司;顶空–热解吸联用仪:CDS8400–CDS8000型,美国CDS公司;氯乙烯标准气体:纯度为99.9%,肇庆市高能达化工有限公司;甲苯、4-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苯基环己烯纯度均为99.5%,德国Dr.Ehrenstorfer公司;1,3-丁二烯:纯度不低于99.5%,北京灵威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丙酮:分析纯。 1.2标准溶液配制用甲醇溶液分别配制4000μg/mL的氯乙烯、1,3-丁二烯标准储备液,1000μg/mL的甲苯、4-乙烯基环己烯和4-苯基环己烯标准储备液;用丙酮溶液配制浓度为1000μg/mL的苯乙烯标准储备液,储存于4℃冰箱中。使用时取适量体积的各标准储备液置于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现用现配。 1.3仪器工作条件 1.3.1顶空–热解吸条件顶空腔温度:100℃;吹扫流量:30mL/min;吹扫时间:30min;解吸温度:290℃;解吸时间:10min;阀箱温度:200℃;容器传输管线温度:200℃;GC传输线温度:250℃;除湿阱测试温度:30℃;除湿阱烘培温度:200℃;顶空腔烘烤温度:200℃,吸附阱烘培温度:300℃。 1.3.2GC/MS仪器条件毛细管色谱柱:DB–624柱(60m×0.32mm,1.8μm);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10∶1;柱温:35℃,保持5min,以10℃/min升至240℃,保持10min;色谱–质谱接口温度:250℃;扫描方式:氯乙烯和1,3-丁二烯为选择离子扫描方式,其它4种有机化合物为全扫描方式;质谱扫描范围:35~350u;载气:高纯氦;柱流量:1.5mL/min。 1.4实验方法 1.4.1空白试样准备根据顶空腔的形状和大小,确定样品的取样大小为10cm×3cm。从与待测样品基体成分相似的其它纺织品上(如贴衬)剪取数块10cm×3cm的试样,置于甲醇溶剂中,超声萃取30min,于空气中晾干后,再于120℃烘箱中干燥2h,冷却至室温待用。使用前需测定空白试样,确定其分析色谱图中无目标物存在。 1.4.2试样制备从样品上剪取尺寸为10cm×3cm的试样,制样时应避免油脂或环境有机物可能导致的试样污染。 1.4.3标准曲线绘制移取适量各有机挥发物标准溶液,用甲醇稀释并进行混和,制备6种不同质量浓度点的系列混合标准工作溶液。氯乙烯、1,3-丁二烯、甲苯、4-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和4-苯基环己烯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8.53~426.26,8.45~422.49,4.22~211.00,4.10~204.85,2.10~209.70,4.43~221.30μg/mL。待顶空腔温度升至100℃,将制备好的空白试样放在顶空腔样品支架上,拧紧顶空盖。用10μL微量进样针移取5μL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迅速从顶空腔盖进样口注入内部。按1.3的仪器条件进行分析,并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1.4.4样品测定待顶空腔温度升至100℃后,将试样放在样品支架上,拧紧顶空盖,按1.3仪器条件进行分析。样品测定前应进行仪器空白试验。 2结果与讨论 2.1仪器条件选择2.1.1柱箱温度色谱柱温度的选择既要保证待测物完全分离,又要保证所有组分能流出色谱柱。由于氯乙烯和1,3-丁二烯极易挥发,本实验选择较低的色谱柱初始温度,当色谱柱初始温度为35℃时,氯乙烯和1,3-丁二烯能较好地分离;进一步降低色谱柱的初始温度,氯乙烯和1,3-丁二烯的分离度影响不大,因此实验选择色谱柱初始温度为35℃。2.1.2质谱扫描方式当质谱采用全扫描方式时,与其它有机挥发化合物相比,氯乙烯和1,3-丁二烯的检出限偏高,为mg数量级。这是因为氯乙烯和1,3-丁二烯极易挥发,吸附柱对它们的吸附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分析灵敏度,实验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检测氯乙烯和1,3-丁二烯,选择离子参数见表1。其它4种有机化合物选择全扫描方式,扫描范围为35~350u。 2.2工作曲线方程与检测限在1.3仪器工作条件下,对1.4.3中的系列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进行测定。以有机挥发物的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样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得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见表2。由表2可知,6种有机挥发物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选择的仪器工作条件下,注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定各有机物的峰面积。以3倍信噪比计算检出限,以10倍信噪比计算定量限。得6种有机挥发物的检出限与定量限见表3。与GB/T24281–2009固相微萃取方法的定量限相比,该方法测定有机挥发物的定量限明显降低,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2.3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以经过测定不含被测有机挥发物的纺织品为基质,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按1.4.3步骤分析,每个添加水平进行4次重复试验,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4。6种有机化合物在添加浓度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8.8%~110.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5%~6.59%。 3结语 采用顶空–热解吸–气质联用技术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方法具有简便快捷、检出限低、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为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方法。 作者:周瑜 单位: 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
纺织毕业论文:纺织企业管理金融危机论文 一、后金融危机下的纺织染整企业中的管理分析 1.1原料管理 染整企业纺织品的生产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助剂的使用,它是产品的质量保证,也是染厂的基础物质,所以,对助剂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有关人员一定要确保染助剂入场前的质量达到企业的质量标准。对每种染助剂留样并检测,和标准染助剂进行仔细对比,对新染料的试验报告进行详细对比;对助剂进行含固量和pH值的测试并做记录,对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需要进行专门存放。染料和助剂需要进行分开存放,避免两者混合;控制好保管原料厂房的温度,避免受潮。对染料的日期和批号要分开存放。水质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料的影响较大,要定期进行pH值和硬度的检测。 1.2技术管理 染整企业在技术管理中可以看作是配方工艺的严格管理,也相当于SOP管理。对每台设备、每个人员操作和每个工艺流程都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要求,比如企业化验室的工作要做到严格规范,它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染厂一样,必须要对每个细小的环节进行分析和规范,生产现场需要把化验室内的配方放大到百万倍,如果出现错误对现场的生产将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化验室在对纺织品进行复色时需要使用同批染助剂和同式布匹,坯布精练在小样缸内进行完成,因此,化验室需要对布匹进行必要的检测环节,包括织物原料成分、单位面积质量和经纬密度等,在检测时需要把质量深入精确。还应当对完成的布匹做精确的白度测试,必须要保证白度和复色一致,不同批号的坯布需要对复色另行精做。大货染色之前必须要做的环节就是复色,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复色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为在进行复色过程中,人员、设备和染助剂的批号不一致,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批号不同的布匹有很大差别的染色配方,这时工作人员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色光有很大偏差时需要立即把这两个不同批号的布匹进行并缸染色。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打色人员的操作手法问题所导致色差,这就需要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操作手法的练习和测试。化验室染液泡制:染液泡制也有自身的有效期,活性染料一般在24小时,分散染料一般在48小时,必须要在保持搅拌的前提下。很多比较鲜艳颜色的有效期相对比较短,特别是荧光染料生命周期比较短;生命周期比较长的是深暗颜色染料。对棉织物进行染色时,需要提高颜色成功几率,最好是一次成功,染前处理尤为重要。如果前处理不当,比如白度不够、颜色不鲜艳和无洗干净等情况,会造成非常大的严重后果。所以在进行染色时,前期一定要在化验室做好必要的实验准备。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时,坯定尤为重要。温度在染料中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影响,一些染色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不均匀。 1.3设备管理 在进行染整企业的管理中,最主要的是质量保证,对质量管理需要通过真实的生产数据,数据的生成又是通过计量器和仪表进行计算。如果没有必要的计量工具就得不到真实、可靠的数据。所以,化验室和现场中一切的计量工具和设备都需要进行准确的数据记录,通过数据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修正和校对。化验室中有很多不同设备需要进行校对和管理,比如,自动滴料机的误差需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电子天平要十分准确、染杯要进行不同区分、测色仪要日常进行维护管理和现场定型机中的温度、车速的正常均匀等,对此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列表管理和定时保养,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日常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原料的滴漏现象,浪费的原料,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日常生产中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管理,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这很多程度上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为企业降低成本。政府明确规定,企业的泄漏率不能超过0.2%,,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很多领导对多处泄漏情况没有进行严格处理,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所以,在培养人员节能减排意识的基础上,还需要降低设备的泄漏点。 1.4制度管理 染整企业要加大制度管理,制度是使企业规范运行的有利保障,企业制度最重要内容是6S管理的制定和实施。6S管理指的是生产环境的清洁、整理、素养和安全。如果人员做好这些清洁工作就可以从根本上治理好滴漏现象,并且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车间内的一些环节的查询,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大大降低车间人员损伤,改善良好工作环境。对质量和消耗指标进行确定,然后向职工进行宣传了解,使职工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制度管理在染整企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分为以下五类:一是染助剂管理控制;二是后整理管理控制;三是化验室管理控制;四是品管管理控制;五是染色车间管控。在进行浸染生产时,需要进行适时调度,以保证不同类型产品的加工时间和顺序,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由于染缸采用的是柔性生产线,能够对任何一种浸染产品进行加工,但是在不同之间相互进行切换时,需要保证每个产品的染色质量,应当在对产品进行加工之前对染缸进行必要清洗。浸染产品在进行切换时会有一定的生产切换成本,其中包括了切换费用和时间。在进行切换时,由于颜色之间的影响有所不同,在进行不同类型切换时,切换所产生的成本也有很大差别。 1.5人员管理 纺织染整企业主要以生产型为主,由于劳动强度比较大,工作环境也比较差,导致了企业内部职工的流动性很大,由于人才的不断流失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想留住职工,就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用公平的绩效考核来对每位职工进行奖励,这样不但可以留住职工,而且还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把生产产量和质量作为绩效考指标,通过让职工完成标准的产量和质量来达到提高生产质量的目的。进行绩效考核应当由企业中的总经理进行负责,进行考核的对象是全企业职工和一些管理人员。定期对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进行考核,每月进行阶段考核总结,一年奖励一次。对完成生产指标的职工或者小组按照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现金奖励,对没有完成指标的职工或者小组需要按照绩效考核标准扣除奖金。每月初对生产产量和质量进行制定,对没有完成任务需要进行反思和情况的分析,最后制定出解决办法。在职工中培养有未来远见的领导,让一线员工有通过表现进行升级的机会,从领班开始做起,逐渐培养。从领班中总结对企业发展的有利和无利因素,以此更好的表现自己,能够站在为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事务之内的工作,规划工作在整个生产中的配合作用。 二、结束语 由上文可以看出,我国纺织染整企业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需要通过不同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企业正常的发展速度。为了使纺织染整企业通过精心管理得到更快有序发展,对染整企业中各方面由于日常管理不善出现的管理问题,需要从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制度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完善管理。还需要在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加强,对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各个环节中的废水和废物都要采用有效、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技术工艺要进行不断提高来精益求精,)根据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来有效选择适合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为企业的未来经济效益而努力。 作者:沈明虎 单位:浙江同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纺织毕业论文:吸湿排汗纺织品论文 1纤维的物理与化学改性 该类功能性纤维的开发解决了化纤织物吸湿性差,天然纤维织物透湿性不佳的问题,通过对纤维原料吸湿排汗性能的改良,不仅使吸湿排汗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更易行,也使织物的吸湿排汗特性更稳定。同时,这类功能性纤维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自行生产。 2织物组织结构的设计 纤维种类和织物结构对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有重要影响[7],合理的织物结构设计,尤其是织物的密度、紧度和组织设计对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影响显著。原料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结构愈密,厚度越大,织物吸湿阻力越大,愈不利于汗液的吸收、输送。因此织物的密度、厚度都要适宜,这就要求所采用纱线细度和布面密度既要满足织物外观风格,亦要满足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要求。通常采用的纱线细度为9.7~27.8tex,织物密度为经向300~520根/10cm,纬向密度200~350根/10cm,采用的组织结构主要是斜纹、平纹和缎纹。另外双层或多层织物也是吸湿排汗产品开发中运用较多的组织结构[8],通过织物设计将亲水性的天然纤维与吸湿排汗纤维(或复合超细纤维)织成两层或三层织物,利用天然纤维吸水性强的特性将汗液吸到织物表面,靠近皮肤侧利用吸湿排汗纤维快速导出汗液,从而使皮肤感觉干爽。可通过用一个系统的经纱与两个系统的纬纱构成的组织开发多层的吸湿排汗织物。根据织物的吸湿排汗机理,织物的表面积增大,纱线间的间隙越多,织物的芯吸效应越明显,其吸湿排汗性能越好,因此蜂巢、凸条、网眼及一些变化组织等常被应用于吸湿排汗织物。这些具有独特肌理的织物结构大大提高了吸湿排汗面料的骨感风格,使吸湿排汗功能性产品的应用不再局限于运动服、内衣等。同时通过合适的织物组织结构和纱线的组合设计,也能使一些常规纤维用于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扩大了常规纤维的应用范围,降低了功能性面料的开发成本。这种通过织物组织结构开发出的功能性面料,其吸湿排汗性能比较稳定,不会随着穿着和水洗程度的增加有太大变化。 3染整技术的应用 3.1吸湿排汗功能性纤维产品的染整技术 利用吸湿排汗纤维研发出的织物,通过染整加工使得吸湿排汗纤维表面亲水化,使织物中的无数毛细通道具有吸附湿气、水分的强大动力,提高了其吸湿排汗的优良性能。整个染整处理过程中,要防止化学染料、助剂等破坏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前处理时,通过对碱液浓度、堆放时间、汽蒸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染色过程中可通过控制上染速度,降低染色温度等来避免对纤维表面沟槽的破坏。纤维的亲水化技术是指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使化纤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大于水的临界表面张力,水份能迅速被纤维吸收,并通过毛细效应迅速扩散出去。目前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亲水性技术是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而在纤维表面分子上节枝亲水性化合物,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变纤维表面原子结构等方法还在完善中。 3.2普通织物的吸湿排汗整理技术 普通织物通过吸湿排汗技术的处理,亦可成为吸湿排汗产品,处理中所用到的亲水整理剂是能赋予纤维亲水性能的一种功能整理助剂。常用于涤纶织物的吸湿排汗整理剂是TF-620,其一端是疏水芳环链段,另一端是亲水聚醚键,具有疏、亲水两种特性。通过高低温的转变,将TF-620的疏水链段嵌在涤纶纤维中,其亲水聚醚伸向纤维的外部,形成连续的亲水薄膜,从而使涤纶织物具备良好的吸湿排汗性能[10]。高分子亲水化合物SR-C[11]常作为全棉织物吸湿排汗整理剂,其对环境无害,可赋予织物优异的吸水性能,同时又能限制全棉织物在水中的溶胀,从而提高全棉织物的快干性能。还有用于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亲水性吸湿排汗整理剂CibaULTRAPHILHSD[12],适用于涤纶及其混纺产品的吸湿排汗柔软剂XL-F02,经其整理后的织物还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抗静电等。通过染整后处理方式开发出的吸湿排汗织物,生产过程中需用到化学整理剂,其成本较高,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吸湿排汗性能随着产品的使用、洗水程度增加也会随之变化。 4结语 随着人们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吸湿快干作为服装面料科技附加值的研究工作应运而生。目前的吸湿快干纺织品开发侧重于功能性纤维原料和后整理的功能性处理,而结合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的开发则相对较少,如运用不同纤维纺出的竹节纱的捻度、线密度变化,结合织物结构的变化,可采用蜂巢、纱罗、网眼等组织开发出的织物,在保持独特的肌理风格同时,亦能满足吸湿排汗的功能性需求,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档次。通过纱线和织物组织结构的组合进行吸湿排汗面料的开发,不仅可以扩大一些常规纤维的功能性适用范围,减少后整理对环境的污染,解决产品吸湿排汗性能洗后不稳定等问题,极大地节省生产成本,也能体现出广大纺织服装企业规模化生产的经济和环境价值,促使人们向着舒适、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变。 作者:黄淑平 杨宏珊 余水玉 单位:佛山市南方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毕业论文:纺织企业中电子商务论文 一、纺织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含义及作用 1.纺织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含义 纺织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是其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平台而实现纺织商品交易和服务活动的总称。其主要通过虚拟网络空间为用户提供的支付平台、安全平台及管理平台等而促进纺织制造商家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的有序进行,进而达到纺织产品交易成功的目的。 2.纺织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实施的作用 (1)改善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纺织制造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循环系统,同时又是其耗费成本最多的环节之一,据统计,企业供应链耗费约占企业整个运营成本的25%。因此,纺织制造企业建立实施电·子商务,能够在不受时空限制的平台下动态维系其供货、运输、销售等贸易合作伙伴,减少了以纸文件的传输及维护的工作量,减少了供应链耗费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2)改善企业的过程质量。纺织制造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能有效的进行记录跟踪,能在准确进行信息处理的同时避免操作错误的现象,进而节约了非生产时间,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与交易的过程质量,最终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交易成功率。 (3)为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提供基础。任何企业都需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而了解市场行情,在科学分析后制定产品经营决策,电子商务平台为商家提供了高效的网络信息渠道,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而对市场等因素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扩大产品经营规模。纺织制造企业同样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企业、原材料供应商等建立战略合作的关系。 二、纺织制造企业实现电气商务的策略 1.积极参与虚拟市场交易。虚拟市场,通俗的理解即在网络平台建立的商品(服务)交易平台,其功能是为商家销售及采购信息,在线完成交易等活动。当前,我国主要包含阿里巴巴等综合性的虚拟市场和类似中国纺织网的专业性的行业特定的虚拟市场。纺织制造业作为传统的产业,应该积极加入虚拟市场,在按规定缴纳一定的会员费用后在虚拟市场张建立自己的网店。纺织制造企业应该借鉴其他行业企业的网店销售经验,扩大陈列产品信息的规模与自身产品的优势特点,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纺织产品信息来吸引消费者。同时,纺织制造企业还可以在虚拟市场中查询更多的原料供应商信息,为生产原料的采购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2.加强Web站点的构建。综合性的虚拟市场虽然为大多数的企业提供了采购及销售的便利,但其交易平台中的设计框架、交易流程、系统安全等内容仍将企业置于较为被动的位置,纺织制造企业要想从自身企业形象、自定义交易规则方面提升产品的优势,就应该积极加强Web站点的构建,即上文中所说的构建专业性的行业特定虚拟市场。现代纺织制造企业可以委托IT公司或企业内的相关技术部门自检Web站点。其应该自行选择Web站点的软件平台、设计框架以及网页、账号、商品资料、客户资料等,自主控制其企业网站平台的信息。纺织制造企业构建自己的Web站点,能在保证访问者快速搜索到企业产品信息并达成交易的同时,提升企业与客户的互动反馈,促进企业Web站点的服务优化,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影响力。 3.强化ERP流程重组。ERP是现代企业的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纺织制造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变革,强化ERP流程重组,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金占用,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为此,纺织制造企业要依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市场行情来选择与其生产流程相适应的ERP系统,使其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对生产的过程中的织机、细纱机等设备采集参数,产品产量以及质量等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企业在选择好ERP系统后,要对企业产品的生产及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使其与ERP系统的运行有效适应。最后,还应该组建优秀的ERP系统管理小组,使其根据企业自身业务流程设计的特点,加强创新,促进系统功能模块的二次开发,更好地为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提供支持。 4.推进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纺织制造企业在有了强大的内部ERP系统支撑后,为了构建可伸缩的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就应该将眼光放在互联网上,集成企业内部网络和供应商及同行业企业的外部网络,加强供应链管理,推进企业的集群化发展,促进资源信息的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具体而言,各纺织制造企业要积极构建信息的共享平台,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降低集群协调费用。同等级规模的纺织制造企业要共建集群共享信息平台,积极收集有效信息,建立多层次的稳定信息网络,进而促进企业的资源整合与配置,促进企业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三、结语 21世纪的纺织制造企业已转变成“多品种,少批量;高品质,快交货”的发展形势,为了适应此发展形势,纺织制造企业要具备高度的自动化及反应能力,积极探讨电子商务策略并加强实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戴平 单位:浙江兰宝毛纺集团有限公司 纺织毕业论文:计算机图像与纺织品论文 1对悬垂性的分析 纺织物的悬垂性也是其质量检测的一项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纺织企业就开始对织物的悬垂性进行检测,在长期的发展中,悬垂性测定仪器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但是其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依然很难达到精准的程度。近些年,有学者提出了在织物悬垂性分析中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这种检测方法不但能够从所采集的二维图像中评定出纺织物的悬垂性程度和形态特征,还能主观评价出其相应的三维信息,这样以来就可以实现了主客观评价相统一的检测评定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具体来讲,在检测纺织物的悬垂性时,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先由CCD摄像头采样,摄取织物悬垂的物理图像,然后经过图像采集卡A/D转换成为数字图像,以灰度图像格式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计算机对此灰度图像进行一系列的图像预处理,如滤波、二值化、边缘增强等,除去噪声、背景等无用信息,保留与悬垂有关的信息。最后,对悬垂图像的形态结构进行分析,提取各种特征参数,计算表征织物悬垂性能的相应指标。 2织物图案自动识别分析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织物图案进行自动识别分析,可以提出其织物的特征参数,从而判定织物的混纺比,则将极大的提高织物纱线混纺比测定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改善织物的生产工艺参数提供了指导依据。具体来说,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中,对织物的图案识别流程是:采集图像、输入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并分类、得出识别结果。而织物纱线混纺比的图像处理分析流程则为:采集图像、滤波去噪、局部灰度均匀度调整、二值化处理、粘连纤维分割、标记图像、特征提取、纤维划分、得出混纺比。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CAD系统也逐渐应用在织物的检测分析中,这样不但可以直接对纱线实物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价,而且还能够通过仿真模拟对最终的织物性能进行评测。实现了不同纱线所织成的成品外观预测,这对于提升纺织物工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对经纬密度的测量和分析 在以往的织物经纬密度测量中,一般是利用照布镜或者密度镜等工具,由人直观的查出单位长度中有多少根经纬纱。这样的检测方法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因为人的眼睛一直盯着小范围的事物看,容易出现疲劳而出现数错的现象。而借助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来对经纬密度进行测量则能够很好保证其测量精准度,且测量速度更快,误差更小。另外,无论试样大小,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这也是其他检测方法不能比拟的。其主要的分析流程为:先采取待检织物的图像,然后将该图像输入计算机设备中,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将织物图像在空间中的二维灰度分布变换成对应的二维频率域中的频谱,进而提取图像的频率域信息。频率域中频率所代表的物理涵义是单位长度上正弦状灰度浓淡变化的重复次数。由于织物的表面形态可以在所采集的图像上体现出来,其经纬纱线的排列不同,所表现出的灰度分布形态也不同,所以通过图像分析中获取的灰度值大小就能够判断出经纬向纱线的频率和密度。当然,这种密度分析方法仅仅只是对单层纺织物而言,如果纺织物是双层,则应该对里外的经纬纱分别进行密度分析,然后再根据排列比计算出最终的总密度。 4对纤维长度和细度的测定与分析 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试纤维细度的过程:利用哈氏切片法,得到纤维的纵向切片,纤维样品经过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其图像直接投影在工业摄像机的光电转换器上,转换成数字化的电子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图像的柔化、二值化、去除干扰等处理获得较满意的实时轮廓后,再对纤维的细度及长度进行测定。边缘检测算子可检查每个像素的领域并对灰度变化率进行量化,利用已有的处理结果进行有目的的代换,跟踪并找到纤维的两个不同边缘。利用3X3强邻接像素模板检测出纤维图像的边界再用长度标尺计算出纤维的长度及细度。 5结束语 总之,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纺织品检验,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先进检测手段,因为其是一种跨多个学科领域的技术,将光学、计算机图形学、数学、纺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对纺织品的结构特征和形态进行细致的检验,极大的提高了纺织品检测水平和检测效率,为未来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作者:陈珂 单位:盐城市纤维检验所 纺织毕业论文:数据挖掘之纺织品论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PH值分析 纺织品中一些纤维不易上色,只有应用强酸或者强碱才能保证其上色的效果,我国对纺织品中PH达到的数值有着明确要求。通过对某检测机构pH值超标报告的分析发现,纺织品中各个成本pH值分布为:棉56.67,羊毛22.5%,羊绒7.5%,桑蚕丝4.17%,亚麻3.33%,聚酯纤维3.3%,粘纤1.67%,兔毛0.83%。 经过检验与对比发现,pH超标较为严重的主要是棉成分,由于棉只能在强碱条件下上色,所以,会使纺织品超过国家要求的pH值控制范围。pH值超标主要是生产工艺不佳造成的,为了降低pH值对人健康的影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服装制作工艺的控制与管理。 2基于数据挖掘的色牢度分析 色牢度也是纺织品检验的一项重要指标,在Clementine中将导入的数据通过过滤节点过滤出品牌、耐水色牢度(沾色)、耐酸色牢度(沽色)、耐碱色牢度(沾色)、耐干摩擦色牢度和主要成分之后。建立进口纺织服装的风险预警以及置信度规则,可以发现,支持度和置信度都很高的规则主要涉及桑蚕丝和棉这2种成分以及甲品牌。主要成分为桑蚕丝的纺织服饰与耐碱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酸色牢度关系密切,而主要成分为棉的纺织服饰以及甲品牌的纺织服饰4种色牢度的不合格比例都很高。 色牢度不够的原因除了与制作工艺有关,还与染色后浮水处理有关。针对桑蚕丝与棉成分含量较高的纺织品,一定要在染色前先进行正交试验,还要保证染色温度、染色液酸碱浓度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保证桑蚕丝以及棉制品色牢度的合格性。 3结语 本文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纺织品质量检验方法以及具体检验程序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发现,在很多纺织品中,都存在甲醛超标、pH值不合格以及色牢度不合格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有些品牌服饰中较为严重。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夏季是甲醛超标的高发期,pH值不合格在棉织品中比较突出,而色牢度不够在桑蚕丝制品中比较常见,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纺织品制作工艺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纺织品质量的合格率。 作者:陈珂 单位:盐城市纤维检验所 纺织毕业论文:跟单模拟实习平台与纺织品论文 1.纺织品外贸跟单操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便于掌握跟单操作技能,平台采用外贸真实案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阶梯方式设计了任务。学生首先完成简单任务,熟悉纺织品外贸跟单的基本流程后,再完成较复杂的任务,任务难度逐步提高。学生在系统完成整个跟单任务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系统提供的不同纺织品种、企业类型、进出口方式进行跟单,需要按照纺织品外贸订单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工厂、自主安排生产进度,还需要与外贸经理、生产厂长等人物仿真对话,完成外贸经理、生产厂长等交代的任务。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反复训练,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纺织品外贸跟单操作技能,并体验不同类型外贸跟单方式,从而使其外贸跟单操作能力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学生进入纺织生产企业或纺织外贸企业,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外,还应该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因此,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与外商、生产企业、运输公司打交道以及与自己团队合作过程的情商,培养学生热爱外贸跟单职业,吃苦耐劳和勤于奉献精神,诚实信用的品格;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信息接受和综合研判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力、洞察力、决断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真实的外贸跟单过程、工作状态。 2.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项目化教学方案 依据项目化教学模式并结合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的特点和外贸企业跟单工作需要设计的教学方案[2],见表1。根据纺织品外贸跟单业务进程,纺织品外贸跟单可分为前程跟单、中程跟单、全程跟单。实习项目按难度排序,分为前程跟单式基础实习、中程跟单式提高实习、全程跟单式综合实习。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低难度实习项目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实习项目。要完成每个实习项目,学生需要遵循一般跟单业务的主线路流程,主线流程是必须完成并且不能忽略的,需要按照客户要求、外贸经理指示,完成整个跟单业务实习。在实习业务过程中,学生模拟外贸跟单员需要往来于多个不同场景,通过人物对话、电话交谈、邮件交流等多种交流形式,在上述多个操作界面中,完成5个阶段的实习。为了保证实习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安排实习时间为连续3周,每周实习5天,共计15天。在岗前培训阶段,学生熟悉平台功能界面和每个场景道具的使用及业务操作流程,消除因对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陌生而产生畏惧心理。在项目一实习阶段,同组学生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来完成前程跟单训练任务。让学生认识把订单条款内容准确的分析落实到每个业务环节,做到环环紧扣,井然有序,才能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交货任务。通过这个项目的训练为下一步项目训练打下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群力群策,共同讨论,互相促进,树立信心。在项目二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完成中程跟单训练任务。重点完成原辅料跟单、外包跟单、运输跟单等环节,锻炼学生完成业务操作技能。在项目三实习阶段,学生选择性完成全程跟单训练任务,包括订单分析、原辅料跟单、样品跟单、质量跟单、包装跟单、运输跟单等,让学生体验全程跟单整个过程,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系统地运用[1]。要求学生4人自由组队,分小组竞赛,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形成自主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的氛围,小组间实战分组竞赛[3],做到“以赛促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项目四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在系统训练后,学生在能力上获得一个“质”的提升,深刻地领悟到纺织品外贸跟单员岗位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和技能,促使学生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自己以适应纺织品外贸跟单员的需要。 3.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项目实习训练亟需解决的问题 3.1学生英语水平 纺织品外贸跟单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英语,学生在使用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进行业务操作,比如订单分析、单证操作、联系外商等环节都要用英语来完成。尤其是订单分析,如果订单都读不懂,跟进根本无从下手。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连年扩招,录取考生的分数整体持续下滑,尤其是学生的英语分数普遍较低,表现为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英语表达能力差。在利用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学习时,许多学生会因英语水平差,面对分析英文订单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逃课行为。因此,在实习开始前,针对性的开展英语强化训练,特别是对订单分析的训练。提供大量有英语知识点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商务英语词汇,全面消除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心理障碍。 3.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 在进行实习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包括:纺织品贸易知识、外贸单证知识、商检与报关知识、货款结算知识、纺织品生产知识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对这些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透,在操作过程中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11种贸易术语的含义,20英寸集装箱的尺寸记混淆导致装箱计算错误等。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向教师请教,班级QQ群讨论,在平台的“操作提示”窗口寻找答案,网络查询或在本课程网络课程在线答疑栏留言求助。 3.3业务流程和操作 学生实习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需要完成主要流程40多个步骤,对于第一次接触外贸跟单实际操作的学生而言,从分析订单,工作计划制定、选择生产企业、打样、原材料入库检验、制定生产计划、三期质量检验、日常突发情况处理、箱唛制作、包装测试、安排运输、报检报关、单据交付等每一道步骤都要遵循主线流程,在规定的场景,使用规定的道具完成任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学生首次面对如此复杂流程不知从何下手,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对流程不熟悉,场景不清楚,任务道具不会用,常常会手忙脚乱,乱点一通,甚至放弃训练。对此,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纺织品外贸跟单流程表,引导学生依据纺织品外贸跟单流程表一步步操作,在操作时不要打开太多的单据以免操作混乱,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及时疏导学生的烦躁情绪,鼓励学生坚定信心完成操作。 作者:赵双军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毕业论文:数据库检验与纺织品论文 1客户信息的管理与维护 客户信息的维护是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的基础,准确的客户信息录入将对系统正确的进行客户分析提供很大的帮助。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纺织品企业的联络人变动较频繁,以及企业名称的变更,录入委托单时未准确填写企业信息等原因,导致客户信息较为分散,无法准确的进行客户的业务量分析,样品质量问题总结等,大大降低了客户维护的效果。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成的客户管理数据库,才能对不同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首先,针对签约客户,需建立协议客户信息表,客户协议表,在协议客户信息表中正确录入企业客户的名称,为其产生唯一的客户ID值;然后在客户协议表中为该企业客户建立合同号,折扣,合同生效日期等信息(注:每签订一次合同,会产生一条记录),并通过协议客户信息表中的客户ID进行关联,此时针对该客户的基本信息录入完毕。然后,考虑到企业客户的联系人经常变更,报告寄送地址也会改变,需要再建立一张客户名录表,该表包含企业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地址,E-MAIL等信息,如果所录入的客户信息有签约合同,同样要与协议客户信息表中的客户ID值进行关联。在开具流转卡时会从客户名录表中调出客户基本信息,系统会根据是否有关联ID值,在客户协议表查找相应合同信息。 2项目库的建立 纺织品检验的项目名称和检验方法种类繁多,而且标准不断更新迭代,维护量较大,在日常受理过程中,若使用人工录入的方法,工作效率太低,所以需要合理的设计整体数据架构,降低维护难度,增强调用项目时的便捷性,能够为日常的受理工作提高效率。在检测实验中,检验项目名称有很多,相同项目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名称,首先要先对这些检验项目与其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整理,若一个项目可以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验方法,那么数据库就必须存储对这几种方法和项目进行对应存储,并使用简称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类。例如:耐干洗色牢度、面料耐干洗色牢度、里料耐干洗色牢度可以统一分类为耐干洗,这样在做到项目统一的前提下,还可以方便统计数据。检验项目名称的数据繁多,要快速调用这些项目就必须使用产品标准,一个产品标准可以对其相应的项目进行捆绑,并通过一张数据表来存储检验项目与产品标准的关联关系,那么在受理过程中调用项目时,可根据选用的产品标准快速读取检验项目。当然,也可以自定义产品标准,将常用的项目归类在同一个自定义标准下,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个产品标准来筛选常用项目进行。根据不同的样品等级,同一个产品标准的标准参考值是不一样的,例如FZ/T81008-2004的耐干洗色牢度项目对于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的标准参考是不一样的。为了在对项目实测值录入时,快速的对照标准值,还需要在关联表中对不同等级做不同的标准值对应,那么在开具流转卡的时候,就可以依据样品等级准确的筛选出相应等级的检验方法,并体现该项目的标准值。如果再深入考虑,可以通过项目简称来对应仪器名称与状态,那么由仪器管理人员实时的对仪器状态就行更改,当仪器报损或维修时,依赖于此仪器的项目可以在被调用时提示仪器无法使用。 3仪器设备 纺织服装行业的检测工作离不开仪器的配合,众多的仪器需要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合理的管理,能够让仪器管理人员方便的了解各个仪器的名称,出厂日期,生产商,量程,规格,所在位置,检定周期,计量时间以及当前可否正常工作等,通过设置检定周期,由系统自动计算并提醒管理人员对仪器进行设备检定。还应该提供简单快捷的仪器状态操作,能够快速的对仪器的故障等情况进行公告,并关联检验项目库,能够让受理人员知道仪器是否可用,对于无法工作的仪器,禁止选择需要使用该仪器的检验项目,防止因为仪器的问题导致项目检验时间的推迟。 4数据准确性与公正性 从最开始的审理评审,到最后的报告发出,许多关键的环节都需要有人进行审核,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受理时的客户基本资料、检验项目,检验依据的使用等信息,需要在审卡时由另一个人进行对照审核;实验室录入数据后,由报告编制人员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审核;报告批准人员对报告编制人员出具的报告内容以及格式进行审核。层层环节的重复检查,是保证数据与报告准确性的唯一办法,系统要针对所有环节的数据库修改进行纪录,由这些纪录可以查明报告出错的环节与实施人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改进。为了保证数据的公平公正,需做到以下几点要求:①每一个环节的审核人员不能是上一个环节的人;②在除报告编制与报告批准人员的界面中出现报告编辑模块,其他环节都无此功能;③针对分样流转至实验室,实验室系统与分样卡中需屏蔽相应样品的客户信息;④每一个环节打回至上一个环节都必须详细说明原因;⑤根据实际需求,对不同岗位的人员的系统屏蔽项目实测值与检验结论。以上是在纺织品检验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总结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其目的是为了设计出一套较为规范的系统,并为有该开发意向的人提供帮助,不妥之处,还需继续改进。 作者:徐迅 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 纺织毕业论文:室内设计与纺织品论文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主线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室内设计”课程的积极性,从而做到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项目为主线展开,把室内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来循序渐进地导入、运用、深化知识点,并把课程中的室内设计训练与纺织品设计相结合。此外,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进行教学,开辟了“室内设计”课程的4A网络教学平台,增加了3DSMax等三维设计软件的讲授,并把行业中流行的适合纺织品设计专业的三维软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形成三维空间观念,并能高效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意图。 2.实践环节的深入开展 围绕培养三维空间设计能力的目标,以项目驱动的六大板块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抓手,层层推进教学,增加了实物制作与空间模型搭建相结合的设计过程。在训练产品造型和空间设计能力时,要求学生按照企业项目需求,用模型模拟搭建真实的纺织品陈列空间,使学生的室内设计项目落到实处。具体的实践环节六大板块如下:(1)市场调研。选择知名纺织品品牌店铺进行调研,了解店铺的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灯光设置、色彩搭配以及店铺陈设,分析它们与品牌风格之间的联系,并绘制店铺的平面结构图。通过市场调研,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纺织品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并对三维空间布局有了初步了解。(2)透视法和室内空间线描练习。学习室内的一点、两点透视法,了解室内效果图绘制的原理,为手绘快速表达设计意图做准备。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提升效果图绘制的水平,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室内空间的线描练习,方法是对照室内的照片进行手绘。(3)优秀效果图临摹。对优秀的效果图进行原样临摹是快速掌握手绘效果图画法的途径。通过临摹,学生学习了室内效果图选景、构图的技巧及各种表现技法,包括水粉表现法、水彩表现法、铅笔淡彩表现法、马克笔表现法等,为后续的设计实践和效果表达做准备。(4)室内色彩搭配训练。学习室内色彩的搭配规律,了解主色和点缀色之间的关系,环境色和物体色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配色表现室内空间的不同风格。学生按照特定的项目主题要求,借助电脑设计软件来快速表达特定的室内色彩风格。(5)空间主题三维效果图制作。将三维设计软件的教学融入到空间设计的项目主题中,学生可以利用3DSMax等软件来完成“为主题家纺设计室内效果”的项目作业。要求学生首先为特定的项目客房寻找主题概念,确定合适的表现元素,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效果图的制作。三维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设计成果,增强学习的成就感,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应用三维设计软件表达设计意图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6)展厅设计项目。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基地”企业合作,将课程设计的主题定为“纺织品品牌展厅设计项目”,学生针对预先设定的家纺或服装品牌,根据企业展陈的实际需求进行展会或专卖店展厅设计。在为项目出具效果图之后,要求运用简易材料制作展厅的模型。学生逐渐摸索绘图、设计、制作模型的思路,并不断地修正,最终达到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三维空间观念和三维设计能力。 3.评价与成果展示 注重项目的展示阶段。一个具体项目实施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设计的整个过程做总结分析,强化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的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他们每个环节的设计成果,互相提出问题,发现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展示和分析中让学生跟着项目实施的进度学习和思考。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们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基地”企业的代表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评议学生的设计,课程结束后在校内进行了“室内设计”课程成果展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结语 纺织品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将三维空间设计观念融入各阶段的教学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以项目为主线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做到了三维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融会贯通。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基地”企业协作,将课程设计与企业项目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设计的有用性。 作者:苏淼 王小丁 鲁佳亮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纺织毕业论文:TPP成员纺织品论文 一、中国和TPP-1国家出口HS50至HS63产品到美国市场情况 过去的十几年间,与中国竞争美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的TPP-1成员主要是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越南。此外,韩国在HS52、HS55和HS60对美出口与中国也有一定竞争,且近两年韩国亦有加入TPP的意愿,但尚未参加谈判,不在研究范围内。中国和TPP-1成员出口美国市场纺织品服装情况如表1所示。对2005年至2012年中国和TPP-1国家输美纺织品服装的数量占世界所有国家出口至美国的总量比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发现中国在HS50、53、、58、62和63章产品出口远远高于TPP-1成员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在HS52、55、57、60和61章产品上,从一开始出口额相近到中国赶超并逐渐与TPP-1国家拉开差距;HS56章产品2005年TPP-1国家输出美国比重远高于中国,但中国出口增长很快,在2012年和TPP-1成员出口美国数量相同;而TPP-1国家在HS51、54和59三章产品的数量远大于中国出口美国市场的数量。 二、中国及TPP-1成员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相似性分析 受纺织品服装产业的独特性、市场结构和历史制度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纺织品服装不仅贸易规则特殊,并且具有独特的原产地标准。围绕该协议是否应采用严格的“纱以后”(Yarn-for-Ward)原产地标准以及哪些产品可以列入“短缺产品清单”(ShortSupplyList)制度,在美国纱线及面料制造商与美国服装零售业之间存在巨大争议。本文假设TPP实施后采用“纱以后”原产地规则。根据纺织服装业阶段发展理论,TPP-1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所处的纺织服装业发展阶段差异很大,该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国家都有,且HS50到HS63章产品均有成员国生产和出口美国市场。为了比较中国和TPP-1成员输美纺织品服装结构的相似性,本部分对中国和TPP-1成员国整体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相似度进行计算。出口相似性指数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域内测度,即出口商品和出口目的地国家。这两个测度的结果分属不同域,测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权重,因而这两个指数是一致的。首先将中国和TPP-1国家出口至美国的HS50至HS63章产品作为总体计算双方的纺织品服装的总体相似度,再将这14章产品按纱、布、服装和制成品分为四大类按HS四位码整理数据分别来计算其相似度。根据公式计算出中国与TPP-1国家纺织品服装总体相似度从2002年的61.66,上升到2005年的63.45,到2006年降到的59.37,到2012年又上升到63.43,表明双方纺织品服装产品结构有波动,但总体趋同,这意味着中国和TPP-1成员在美国市场竞争性较强。纱、布、服装和制成品四大类产品2005-2012年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得出,中国和TPP-1国家在纱、布、服装和制成品的相似度呈现两种趋势,纱和制成品的相似度呈现下滑趋势,纱的相似度从2005年的93.02下滑到2012年的84.37,制成品的相似指数从37.23到2012年的20.70,这与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贸易办公室网站统计趋势是一致的,双方的这两大类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有下降趋势,但是纱的相似度非常高,这意味着此类产品分布很接近,在制成品上双方相似度下降很快,说明双方在这类产品上有互补性。而双方在布和服装两大类产品上的出口相似度逐年增加,说明中国和TPP-1国家在这两大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逐渐趋同,在美国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三、中国和TPP-1国家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关系分析 目前有很多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贸易专业化程度,其中最常用的是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指数,本文采用修正后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SCA(RevealedSymme-tryComparativeAdvantage)指数。该指数范围在[-1,+1]。一般来说,如果一国某商品的RSCA大于零,说明该国此类商品的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于同一时期的世界平均水平,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相反。RSCA数值越大,说明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商品的比较优势越强。中国和TPP-1国家在2005年至2012年间HS50章到HS63章产品RSCA指数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的比重较大,并且与TPP-1成员相比,中国在绝大数产品上都比TPP-1国家有比较优势,只有HS51章产品,TPP-1国家比较优势稍强于中国。同时中国在HS50、51、52、62和63章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其他章产品比较优势缓慢上升。TPP-1国家只有HS51和59两章产品RSCA指数为正,说明纺织品服装在TPP-1国家占其出口商品比重不大,且除了HS51章产品在2012年RSCA指数大于中国,其他均远小于中国RSCA指数,中国尤其是在HS50、58、60、61、62、63章产品上在2005年到2012年间的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都大于0.5,这说明中国在这几章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相对稳定,而且明显高于世界同期的平均水平;但对于HS51、54、59这三章产品,尽管中国的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除在2012年HS51章产品低于TPP-1国家)均高于TPP-1国家,但这三章产品TPP-1国家在美国市场的出口份额远高于中国。 四、TPP实施对中国和TPP-1成员输美纺织品服装潜在流量变化定量分析 (一)研究方法 当前定量研究评估自由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多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评估一项或多项新政策冲击对多国多生产部门产生的效应,从而反映出该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程度。本文亦选用全球贸易分析(GTAP)的CGE模型对TPP实施后对中国和TPP-1国家输美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流量进行估算。本文将假设美国对TPP-1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征收零关税,而对中国输美同类产品征收的关税不变,来观测双方输美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变化情况。本文基于GTAP8数据采用RunGTAP3.62软件进行CGE计算。根据研究目标和假设,将GTAP8数据库中的57个产业部门划分为纺织品、服装以及其他(剩余55个产业部门作为一个组别)三个组别;将数据库中129个国家或地区划分为TPP-1(GTAP8数据库中没有独立的文莱数据统计,故该组别不包括文莱)、美国、中国、越南和其他等5个组别,关于纺织品和服装组别,仍然选用HS分类,但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GTAP8数据库按HS6位码来划分纺织品和服装,与联合国贸易统计署数据库相比,在纺织品组别多了880400、940430、940490产品的统计;服装组别多了HS42章4种、HS43章9种和HS65章商品,为了保持一致性,本文处理时将上述产品做了数据筛选,将上述几类产品从各自组别剔除,将其纳入第三组别———其他组别。需要说明的是,把越南作为一个组别是因为越南已成为除中国大陆外输美纺织品服装的第二大供应国,尤其是在HS61章产品上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越南服装业的很大一部分棉花都是从中国进口,按“纺纱后”原产地规则,TPP成员国如果想享受成衣出口关税减免,其成衣原料必须为本国生产或从其他成员国进口。本文假设TPP实施后该区域内对纺织品服装的进口关税取消,将关税政策冲击变量设定为TPP-1和美国与越南组别的纺织品服装关税削减为零,而其他组别的进口关税不变。 (二)计算结果与分析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见表4),与GTAP8数据库中2007年基期相比,TPP实施后中国、TPP-1及越南输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流量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具体总结如下。第一,根据模型测算,TPP实施后,美国出口至越南和TPP-1国家的纺织品将每年增加0.51亿美元和3.28亿美元;而同时越南和TPP-1输美的服装每年则分别增加22.49亿美元和6.62亿美元。由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1994年1月生效且在2004年1月取消了纺织品关税和进口配额限制,根据本文第一部分分析,加拿大、墨西哥输美纺织品服装数量近十年基本稳定,因此美国对TPP-1国家的纺织品出口量的增加应该主要发生在除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外的其他成员国之间。上述贸易流量的变化,因为TPP进口关税削减增加了TPP协定区域内国家相关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刺激了美国对上述产品的需求。第二,根据模型测算,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每年将分别减少1.64亿美元和4.04亿美元,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每年将减少3.93亿美元和12.33亿美元。上述贸易流量下降,主要原因是TPP实施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除了和美国已有贸易协定的国家)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仍需被征关税,与TPP-1与越南出口至美国的纺织品服装相比,同类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在美国市场份额减少。第三,从表4中还可以看出,TPP生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至越南和TPP-1国家的贸易额每年将分别增加1.12亿美元和0.707亿美元;中国出口到越南的服装贸易额每年将增加0.065亿美元,但向TPP-1国家出口的服装贸易量则每年减少1.92亿美元。同时,越南纺织品部门每年贸易逆差将扩大7.36亿美元,而服装部门每年贸易顺差扩大24.67亿美元。上述贸易流量的变化可以部分说明TPP有利于扩大亚洲纺织品服装区域性生产贸易网络的发展。同时表明,相比其他TPP发展中成员,越南的服装出口领域最具出口潜力。此外,根据表4还可以得到,TPP生效后,美国纺织品和服装两部门的每年贸易逆差分别扩大0.036亿美元和10.35亿美元。这两个部门的逆差尤其是服装部门的逆差扩大主要原因是关税削减后越南和TPP-1国家对美出口大幅增加引起的。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选择纺织服装业,定量评估太平洋战略伙伴协议实施对中国和TPP-1成员国贸易流量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和TPP-1国家近十年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世界市场对美出口的比重,除HS51和HS53章产品基本不变外,中国在其他12章产品上的出口比重逐年上升;TPP-1国家则在HS50、51、53、61、62、63章产品上变化不大,其他8章产品逐年下降,并且对应产品中国上升比例与TPP-1国家下降比例基本一致。其次,中国和TPP-1成员出口美国市场的纺织品服装结构,自2005年以来,布和服装的相似度都超过60,表明在美国和TPP-1国家在美国市场的布和服装领域的差异性减小,竞争性加强。第三,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TPP成员一旦付诸实施,该协议的贸易创造效应首先会增加TPP-1成员方尤其是越南对美国的服装出口;其贸易转移效应将减少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服装出口;对中国纺织品服装业尤其是服装业负面影响较大,而越南将会是TPP成员国中抢占美国服装进口市场份额最多的国家,成为服装产业的最大受益者。此外,先前诸多研究认为,美国经济总体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受益,但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该协议可能会有损美国纺织品服装业的经济利益。综上所述,根据本文分析,中国需要关注TPP的进展,但无需过分在意加入还是不加入TPP谈判,可以按照TPP谈判的要求以及新一轮全球化的要求来不断改善中国商业投资环境,积极推动多个区域自贸协定,参与双边投资协定(BIT)以及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同时促进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进程,启动亚太自贸区(FTAAP)进程。同时,中国须加强与东盟成员国的关系,东盟已成为中国纱和布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在纺织品贸易上形成的互补格局,拉动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在某种程度上抵消未来TPP可能对行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业要提高产品附加值,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合作,努力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纺织品在产出中比重,向集约型发展。一方面政府对技术研发能力强、节能环保达标的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进行支持,加强研发项目后期监管制度建设,建立有利于研发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及时了解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现状、问题、困难以及下一步的改造计划;了解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推广现状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行业协会同时能让纺织品服装企业及时了解政府相关的产业政策,掌握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再者,中国企业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政府产业升级的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建设自主品牌、提高质量管理,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增加对高端纤维和面料的研究力度,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 作者:左宗文 姚新超 纺织毕业论文:植物染料应用于纺织品论文 1前言 植物染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课题,研究人员从天然植物染料的化学结构着手,研究天然染料的提取方法、染色工艺,从而开发出一系列高档并具有高附加值的纺织产品。植物染料有很多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入微量有害重金属。下面对植物染料的概况、植物染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情况及安全性评价进行探讨。 2植物染料的概况 2.1植物染料的分类 植物染料,也叫天然植物染料,是指从植物的花、果、茎、叶、根部获得,不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自然界中能够提取染料的植物很多,据报导目前已有300多种,常用的有百余种,如茜草、紫草、苏木、红花、石榴、黄栀子、茶等。根据应用特点,植物染料可分为易溶型、易溶媒染型、先媒型、后媒型、还原型、酸碱易变型和单宁助染型等;按化学组成,植物染料可分为胡罗卜素类、蒽醌类、萘醌类、类黄酮类、姜黄类、靛蓝类、叶绿素类等;按其色相可分为红、黄、蓝、黑、绿等。 2.2植物染料存在的问题 2.2.1资源植物染料难以大量生产。我国植物短缺,想要获得足够的染料,就必须大量采摘和砍伐植物,这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许多植物染材也是中草药资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果大量用作提取染料的材料,将会造成药用资源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因此,植物染料资源不足是一个大问题。 2.2.2染色牢度利用植物染料对纺织纤维进行染色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色牢度差。由于植物染料和纺织纤维的结合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纤维对染料的亲和力低,吸附能力差,这样利用植物染料染色的纤维染色牢度差,很容易脱色,即使采用多种媒染剂也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皂洗牢度和日晒牢度。因此,利用植物染料对纺织纤维进行染色,染色牢度较差是一大欠缺[1]。 3植物染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现状 植物染料具有无毒、环保、色泽纯真、自然的特点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纺织印染中,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植物染料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类纺织品:(1)真丝制品。用天然植物染料对真丝进行染色,更符合生态纺织品的标准,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可提高真丝产品的附加值[2]。(2)功能产品。天然植物染料大都具有抗菌消炎、活血化淤、抑菌灭菌、防虫等作用,用其染制的面料将成为保健内衣的生力军[3]。(3)家纺、装饰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纺产品将由经济实用型向功能型和绿色环保型转化。由植物染料染制的床单、被罩、浴巾等家纺产品,因符合生态环保标准,产品档次得到很大提高。(4)婴幼儿产品。由于植物染料绿色环保,还具保健作用,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若开发婴幼儿纺织品,则将更具市场竞争能力[3]。目前已有一些企业生产出了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如利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的系列童装,应用植物染料制备的环保型高档面料;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天然染料制备及其在生态纺织品开发与羊毛清洁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该项目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植物染料的染整工艺进行改革,在许多方面达到了产业化水平;此外,也有研究人员尝试用红曲米色素对丝绸进行染色。 4植物染料安全性评价探讨 4.1pH值 通常人体皮肤的pH值呈弱酸性,因为在弱酸性条件下人体不易被外界细菌侵入而致病,特别是婴幼儿皮肤娇嫩,易被外界细菌侵入。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pH值要求在4.0-8.5之间,婴幼儿纺织产品pH值要求在4.0-7.5之间。由于植物染料染色的工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染色时的pH值、使用的媒染剂种类及用量等,都可能导致纺织纤维中的pH值不合格。因此,利用植物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时,要注意控制pH值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4.2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对人体十分有害。甲醛的释放,会刺激人的眼睛、皮肤和粘膜,引起瘙痒,也可能引发呼吸道发炎及皮肤炎。长期穿着甲醛含量超标的纺织品服装,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等疾病。GB18401规定:对于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品,甲醛含量应低于75mg/kg;对婴幼儿纺织品,甲醛含量要求低于20mg/kg。因此,使用植物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时,要注意控制甲醛的残留量在国家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4.3有害重金属 4.3.1植物染料染色面料中重金属的来源 由于植物染料是天然染料而非合成的化学染料,因此植物染料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较少。但由于植物染料的染色能力不强,织物在染色过程中常常使用重金属媒染剂以增强染色牢度,使用的重金属媒染剂增加了纺织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因此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中常常含有有害重金属。此外,有害重金属还可能来自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以及纺织品后期加工、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助剂,如部分防霉抗菌防臭织物在处理时使用的含有Hg、Cr、Cu等重金属的助剂[4]。 4.3.2重金属的危害 当含量小于人体体重0.01%时,某些重金属如锌和铜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但当其浓度在体内积蓄到一定值时,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甚至危及生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砷、铬、镉、镍具有致癌性,锑、钴可能致癌,此种情况对儿童尤为严重,因为儿童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能力[5]。易挥发金属如汞,可经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汗液或湿度的作用,部分游离重金属和金属络合染料也会被人体皮肤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这些金属一旦被人体吸收,较容易积累在肝、骨骼、肾、心脏及脑中,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关节疼痛、结石、癌症(如肝癌、胃癌、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尤其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脏器、皮肤、骨骼、神经系统破坏极为严重。表1归纳了纺织品中可能残留的重金属类别及其危害。 4.3.3纺织品中重金属的限量及检测方法 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问题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工业发达国家,各国相继做出了有关纺织品中重金属限量的规定。我国GB/T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以及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Standard100》对纺织品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引起伤害的可萃取重金属进行了限量,并且还对铅和镉的总量进行了限定和详细说明[6-7]。纺织品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是:GB/T17593.1《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1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8]、GB/T17593.2《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9]、GB/T17593.3《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3部分:六价铬分光光度法》[10]、GB/T17593.4《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4部分:砷、汞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11]。利用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中重金属的测定,也应该参照上述纺织品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进行。 5结语 20世纪初,因合成染料具有优异的染色性能、众多的品种和廉价的成本,使植物染料逐渐地退出了染料市场。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合成染料会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环境,于是植物染料又被重新提及。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和废弃的整个过程中,都不产生损害人体健康或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物质的纺织品。化学合成染料主要从石油中提取,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均是有毒有害物质,某些物质还可能致癌,因此化学合成染料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体有所伤害,尤其是应用在贴身服饰上,因而化学合成染料很难符合生态纺织品的要求。目前工厂使用的所谓环保或生态染料,其中相当一部分也将被列入禁用染料,因此化学合成染料的使用和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受到限制。此外,化学合成染料在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总之,天然植物染料虽存在微量重金属,但仍然优于化学合成染料。只要将有害重金属的含量控制在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天然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纤维仍然很有研发前景;利用植物染料染出的织物对人体损害小,对环境污染少,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 作者:刘阳 唐晓萍 单位: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纺织毕业论文:过渡金属漂白纺织品论文 漂白剂广泛应用于漂白纸张、纸浆、纺织品和污渍中.漂白剂通过氧化或还原过程,或者通过降解发色团的方法使氧化、还原或降解后的物质具有水溶性而达到除去发色团的目的;使其波长移出可见区范围,肉眼无法观察到该发色团的存在,也同样实现了漂白.用于洗衣清洁和原棉、纸张漂白的漂白剂主要有氯气、过氧化氢、臭氧和过酸类化合物等.促使人们探索更优漂白污渍和纸浆方法的原因包括:(1)降低漂白温度以节省能源;(2)用过氧化氢替代氯气以避免废水中产生卤代物,但过氧化氢动力学为惰性,因此通过过渡金属来催化活化过氧化氢;(3)用过氧化氢/催化剂组合替代过酸前驱物以减少化学试剂用量.本文将着重介绍过渡金属(比如锰、铁)催化剂及其在纸浆漂白和洗衣洗涤中的潜在应用. 1纺织品污渍和纸浆漂白技术 1.1纺织品污渍漂白 20世纪初,过硼酸钠的出现促使过氧化氢广泛应用于洗涤产品中.90年代后期,为了替代过硼酸钠以节约硼盐,过碳酸钠(又称固体过氧化氢)被引入洗涤产品中.过碳酸钠溶于水形成碳酸钠缓冲液并快速释放过氧化氢.为了获得较好的漂白效果,需要较高的洗涤温度(70~90℃),加入过酸(比如过氧乙酸或过壬酸等)可降低洗涤温度至40~60℃,现今该技术仍广泛应用于洗衣洗涤中.但过酸本身并不稳定,在洗涤剂中主要以前驱物的形式引入.四乙酰乙二胺(TAED)和壬酰氧基苯磺酸钠(NOBS)是普遍使用的过酸前驱物.不同链长的过酸憎水性不同,据此可改善油性污渍的漂白效果[1]257-259.次氯酸盐漂白剂虽然可以进一步改善漂白活性,但伴随着纺织品或染料的破坏,故其应用受到限制[2]. 1.2纸浆漂白 20世纪30年代,含氯漂白剂广泛应用于硫酸盐纸浆漂白中.起初使用的漂白剂主要是次氯酸盐,后来发现在漂白过程中会释放氯化物到废水中而危害环境.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优质的纸浆漂白剂,能使纸浆达到较好的白度且纤维损伤较小;与Cl2或ClO-相比,它显著降低了废水中氯化物的含量.20世纪40年代,ClO2便广泛应用于纸浆漂白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含氧漂白剂得以迅速发展.主要使用的化学物质有分子氧、臭氧和过氧化氢.这里主要讨论过氧化氢在纸浆漂白中的应用.过氧化氢与其他漂白剂相比需要更高的漂白温度(90~110℃).在碱性条件下,过氧羟基阴离子HOO-能消除木质素中的各种发色团,具体来说就是羰基易与亲核的HOO-发生反应.痕量的金属离子在纸浆漂白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比如Cu和Fe离子可以活化双氧水而形成羟基自由基进行漂白,但会造成纤维素损伤、漂白体系不稳定[3]. 2含锰漂白催化剂 2.1锰盐 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属盐广泛应用于洗衣洗涤中.锰盐是含碳酸钠的洗涤配方中过氧化氢的活化剂[4].通过漂白茶污渍发现,40℃时有较好的漂白活性,但二氧化锰易在织物上沉淀使其潜在应用受到限制.多年后,Burgess小组在碳酸氢钠缓冲液中用H2O2对多种烯烃进行环氧化发现,锰盐确实具有高活性[5].锰沸石能缓慢释放锰离子从而阻止二氧化锰在织物上沉淀[6];使用螯合剂(EDTA、庚酸和葡糖酸盐等)也可阻止锰盐在织物上沉淀,原因是释放适量金属自由离子或形成络合物[7].尽管随后一些专利报道了含各种有机配体的锰、铁、铜和钴化合物(图1)[8-10],但它们活化双氧水的能力均较弱,漂白污渍的能力较差,均不能推广应用。 2.2锰-三氮杂环壬烷配合物 第一个商业化的漂白催化剂是包含1,4,7-三甲基-1,4,7-三氮杂环壬烷(Me3tacn)的双核锰化合物(图2).Wieghardt小组于1988年第一次报道该化合物[11-12].加入该催化剂后,40℃时双氧水对茶污渍便有较高的漂白活性,并且对其他污渍(比如红酒、水果和咖喱污渍)也能进行有效漂白;理想的漂白pH为9~11,甚至在pH=7时也有较高的催化活性.1994年,该化合物开始用于洗衣洗涤剂中,随后发现其损伤织物和染料而撤离市场[13],但它仍然在机器洗涤产品中出现.除双核Mn-Me3tacn之外,其他包含相似配体的双核化合物也表现出类似的漂白活性.混合化合价锰络合物[MnⅣMnⅢ(μ-O)2(μ-CH3COO)(Me4dtne)]2+,Me4dtne=1,2-顺式-(1,4,7-三甲基-1,4,7-三氮杂环壬基)-乙烷,其结构如图3所示.该化合物中2个三氮杂环通过一个乙烯桥栓在一起,它对pH的要求与Mn-Me3tacn不同,pH=9.5甚至更高时活性较好,pH 7时活性较低[14].以上2种化合物是由Wieghardt小组首次合成的[11,15].随后,Patt小组发现,Mn-Me4dtne与双氧水在50℃时漂白木质素的效果与用传统双氧水漂白方法在90℃时的效果几乎相同[16]. 2.3锰-席夫碱配合物 汽巴、科莱恩、汉高公司报道了以席夫碱为配体的锰配合物可漂白污渍或阻止染料转移[17-19].在这些化合物中,锰中心的氧化态大多是Ⅲ.图4是一部分席夫碱配体的结构.锰-席夫碱配合物可活化过氧化氢以改善茶污渍的漂白效果,在某些情况下优于传统的TAED/过碳酸盐漂白体系[18-19].锰-席夫碱配合物对双氧水的催化效率差于Mn-Me3tacn,但在漂白过程中染料不易褪色,且该配合物的合成比Mn-Me3tacn更简单[17].汽巴公司已在市场上销售其中一种锰-席夫碱配合物(图4左)催化剂,特别适合低温条件下的漂白,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公开的信息表明在洗衣产品中含有该物质. 2.4锰-桥联大环配合物Busch 小组合成并研究了以桥联三氮杂四氮杂大环为配体的锰、铁配合物(图5)[20-22].Weisman小组首次报道了该系列配体[23].宝洁公司把2类配体的锰、铁配合物用于污渍漂白.起初,宝洁公司专利宣称洗涤成分中含有过氧化合物(双氧水),但后面的专利又表明洗涤成分中不再含有任何过氧化物[24].使用最多的配体是图5中最左边的分子.MnⅡ和FeⅡ与该配体形成的配合物有好的动力学稳定性,把锰配合物放在2mol/L的NaOH水溶液中,2周也不会形成MnO2沉淀;铁配合物则可以在强酸(pH=1)和碱性(pH=13)溶液中稳定存在一个月以上[25].2.5锰-聚吡啶胺配合物汉高公司认为,以TPA(图6右)为配体的锰配合物可以改善污渍的漂白效果[26].该专利中并没有污渍漂白的举例说明,只是报道了一些数据,数据表明,使用[MnⅡ2(TPA)2(μ-CH3COO)2]2+后可加速漂白桑色素.科莱恩宣称以TPEN(图6)为配体的锰配合物适合应用于清洁剂中[27],它与双氧水结合使用可催化漂白茶污渍等,与过酸混合使用也可以提升漂白效果.埃尔夫阿托公司的专利认为,以bispicen(图6)和TPA为配体的双核锰配合物与双氧水混合使用可以用于纸浆漂白[28].在酸性条件下使用[MnⅢMnⅣ(μ-O)2(TPA)2]3+可提升化学浆料的脱浆且不易造成纤维素的解聚. 3含铁漂白催化剂TPA 为配体的铁配合物是过氧化物的活化剂,双氧水存在下可用于漂白染料和污渍[29].各种氮五齿配体的铁配合物近几年成为研究热点.联合利华已把N4py(图7左)为配体的铁配合物应用到双氧水漂白体系中.相比于Fe-TPA配合物,Fe-N4py体系的催化效果更好,特别是在漂白茶污渍方面[30].其衍生物Fe-MeN4py(图7右)在漂白茶污渍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活性[31],这可能与其高内在稳定性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敏感的苄基位CH被一个甲基组保护. 4展望 在过去20年里,尽管各种各样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已广泛应用于漂白领域中,这一领域发表了较多的专利和研究结果,但漂白催化剂的应用仍然有限.漂白催化剂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水解稳定性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当化合物是铁或锰系时这种障碍更为突出.现已出现较多稳定的漂白催化剂,比如锰-三氮杂环壬烷配合物、锰-桥联大环配合物和铁-五齿配体配合物(N4py),它们均需在碱性环境下才具有催化活性.其他催化剂在普通环境下均稳定,并对发色团有高选择性且也不损伤染料、织物或纤维,对人类和环境安全.总的来说,化学漂白剂成本较高;相对来说,过氧化氢或氯气类氧化剂较为廉价易得.化学漂白剂节约成本的最好方法是使用杰出性价比的催化剂.尽管发展漂白催化剂有诸多困难,但在工业领域研究中仍占有很大比例.一种漂白催化剂一旦试验成功,将会产生重要的经济影响,能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更好的条件,节约化学漂白剂和能源. 作者:毛世艳 王志林 金鲜花 单位: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纺织毕业论文:定量分析温度控制纺织品论文 1定量分析温度控制试验方法 1.1原理按照 GB/T2910.6-2009进行定量分析的原理是用甲酸/氯化锌试剂把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从混纺组分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纺组分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第二种组分占混纺组分干燥质量的百分率。标准规定对于某些在40℃下难溶解的化学纤维,在70℃下进行试验。 1.2定量分析的试剂与仪器材料 50/50棉/粘混纺织品(由江苏百成汇服饰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甲酸(无水甲酸、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锌(无水氯化锌、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有限公司),氨水(密度为0.880g/mL、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有限公司),石油醚(馏程为40℃~60℃,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有限公司)。仪器:SHA-82水浴恒温振荡器(金坛市科兴仪器厂),JK-CWP-370真空泵(上海精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SA224S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Y101A-1电热恒温鼓风烘箱(宁波纺织仪器厂)。 1.3定量分析温度控制实验方法 1.3.1标准溶液的配制 甲酸/氯化锌试剂的配制:20g无水氯化锌和68g无水甲酸加水至100g。稀氨水溶液的配制:取20mL浓氨水,用水稀释至1L。 1.3.2取样和试样预处理 按GB/T10629[2]规定取样,取的样要具有代表性,每个试样1g左右。将样品放在索氏萃取器内,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待样品中的石油醚挥发后,把样品浸入冷水中浸泡1h,再在65±5℃的水中浸泡1h。两种情况下浴比均为1∶100,不时地搅拌溶液,挤干,抽滤,或离心脱水,以除去样品中的多余水分,然后自然干燥样品[3]。 1.3.3试验步骤 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50mL甲酸/氯化锌试剂,在选定温度的水浴上振荡20min,用试液把烧瓶中的残留物洗到已知质量的玻璃砂芯坩埚中,用70℃水清洗,然后用100mL稀氨溶液中和清洗并使残留物浸没于溶液中10min,再用冷水冲洗,每次清洗液靠重力排液后,再用真空抽吸排液。试样及剩余纤维的烘干、冷却和称量均按GB/T2910.1-2009[3]中的9.1执行。结果的计算按GB/T2910.1-2009中的10.2执行,计算公式:P=100m1dm0(1)式中:p———不溶组分净干质量分数,%m0———试样的干燥质量,gm1———剩余物的干燥质量,gd———不溶组分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GB/T2910.6-2009中70℃方法棉的修正系数1.03。 2定量分析温度控制实验结果与讨论 以同一棉/粘混纺织品在不同季节选择了适当水浴温度68℃~78℃进行试验,采用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胡敏专论证过的机械持续缓和振荡20min[4],每个温度试验2次。不同季节的实验数据分别列于表1、表2、表3和表4中。从表1~表4可以看出,在不同季节(不同室温)条件下,水浴锅的水浴温度对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从单个表可以看出,水浴温度相差2℃,检验结果的绝对误差相差很大,所以水浴温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试验控制点。表1、表2、表3和表4一起作比较,不难发现,水浴温度的选择还与环境温度有关。化学试验时,要考虑到通风,不可能一年四季在恒温下工作。环境温度越高,水浴温度可以适当降低;反之,水浴温度可以适应升高。从以上数据可得:冬天可以选择水浴温度76℃,春天和秋天可以选择水浴温度72℃,夏天可以选择水浴温度70℃。 3定量分析温度控制结论 在按照GB/T2910.6-2009中70℃方法不同季节对纺织品进行定量分析时,水浴温度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水浴温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试验控制点。建议测试时的水浴温度为春天和秋天72℃、夏天70℃,冬天76℃,在此条件下,误差在1%以内。 作者:陈明芳 单位:苏州市纤维检验所 纺织毕业论文:热解吸测定纺织品论文 纺织品中的有机挥发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纺织品印染加工中常用到各种有机溶剂,残留的有机溶剂会在纺织品生命周期中不断逸散,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Oeko-Tex100标准对生态纺织品中有机挥发性的限量提出了严格要求[1]。我国制定的GB/T24281–2009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测定纺织品有机挥发物的含量[2]。固相微萃取技术集萃取富集于一体,但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周期长,重复性差。热解吸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分析测试样品处理技术,具有固体直接进样,无需任何前处理过程等优点[3],目前已在环境分析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3–5]。笔者利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技术,建立一种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的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 1实验部分 1.1主要仪器与试剂气相色谱仪:7890A–5975C型,配有质量选择检测器(MSD),美国Agilent仪器公司;顶空–热解吸联用仪:CDS8400–CDS8000型,美国CDS公司;氯乙烯标准气体:纯度为99.9%,肇庆市高能达化工有限公司;甲苯、4-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苯基环己烯纯度均为99.5%,德国Dr.Ehrenstorfer公司;1,3-丁二烯:纯度不低于99.5%,北京灵威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丙酮:分析纯。 1.2标准溶液配制用甲醇溶液分别配制4000μg/mL的氯乙烯、1,3-丁二烯标准储备液,1000μg/mL的甲苯、4-乙烯基环己烯和4-苯基环己烯标准储备液;用丙酮溶液配制浓度为1000μg/mL的苯乙烯标准储备液,储存于4℃冰箱中。使用时取适量体积的各标准储备液置于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现用现配。 1.3仪器工作条件 1.3.1顶空–热解吸条件顶空腔温度:100℃;吹扫流量:30mL/min;吹扫时间:30min;解吸温度:290℃;解吸时间:10min;阀箱温度:200℃;容器传输管线温度:200℃;GC传输线温度:250℃;除湿阱测试温度:30℃;除湿阱烘培温度:200℃;顶空腔烘烤温度:200℃,吸附阱烘培温度:300℃。 1.3.2GC/MS仪器条件毛细管色谱柱:DB–624柱(60m×0.32mm,1.8μm);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10∶1;柱温:35℃,保持5min,以10℃/min升至240℃,保持10min;色谱–质谱接口温度:250℃;扫描方式:氯乙烯和1,3-丁二烯为选择离子扫描方式,其它4种有机化合物为全扫描方式;质谱扫描范围:35~350u;载气:高纯氦;柱流量:1.5mL/min。 1.4实验方法 1.4.1空白试样准备根据顶空腔的形状和大小,确定样品的取样大小为10cm×3cm。从与待测样品基体成分相似的其它纺织品上(如贴衬)剪取数块10cm×3cm的试样,置于甲醇溶剂中,超声萃取30min,于空气中晾干后,再于120℃烘箱中干燥2h,冷却至室温待用。使用前需测定空白试样,确定其分析色谱图中无目标物存在。 1.4.2试样制备从样品上剪取尺寸为10cm×3cm的试样,制样时应避免油脂或环境有机物可能导致的试样污染。 1.4.3标准曲线绘制移取适量各有机挥发物标准溶液,用甲醇稀释并进行混和,制备6种不同质量浓度点的系列混合标准工作溶液。氯乙烯、1,3-丁二烯、甲苯、4-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和4-苯基环己烯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8.53~426.26,8.45~422.49,4.22~211.00,4.10~204.85,2.10~209.70,4.43~221.30μg/mL。待顶空腔温度升至100℃,将制备好的空白试样放在顶空腔样品支架上,拧紧顶空盖。用10μL微量进样针移取5μL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迅速从顶空腔盖进样口注入内部。按1.3的仪器条件进行分析,并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1.4.4样品测定待顶空腔温度升至100℃后,将试样放在样品支架上,拧紧顶空盖,按1.3仪器条件进行分析。样品测定前应进行仪器空白试验。 2结果与讨论 2.1仪器条件选择2.1.1柱箱温度色谱柱温度的选择既要保证待测物完全分离,又要保证所有组分能流出色谱柱。由于氯乙烯和1,3-丁二烯极易挥发,本实验选择较低的色谱柱初始温度,当色谱柱初始温度为35℃时,氯乙烯和1,3-丁二烯能较好地分离;进一步降低色谱柱的初始温度,氯乙烯和1,3-丁二烯的分离度影响不大,因此实验选择色谱柱初始温度为35℃。2.1.2质谱扫描方式当质谱采用全扫描方式时,与其它有机挥发化合物相比,氯乙烯和1,3-丁二烯的检出限偏高,为mg数量级。这是因为氯乙烯和1,3-丁二烯极易挥发,吸附柱对它们的吸附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分析灵敏度,实验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检测氯乙烯和1,3-丁二烯,选择离子参数见表1。其它4种有机化合物选择全扫描方式,扫描范围为35~350u。 2.2工作曲线方程与检测限在1.3仪器工作条件下,对1.4.3中的系列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进行测定。以有机挥发物的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样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得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见表2。由表2可知,6种有机挥发物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选择的仪器工作条件下,注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定各有机物的峰面积。以3倍信噪比计算检出限,以10倍信噪比计算定量限。得6种有机挥发物的检出限与定量限见表3。与GB/T24281–2009固相微萃取方法的定量限相比,该方法测定有机挥发物的定量限明显降低,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2.3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以经过测定不含被测有机挥发物的纺织品为基质,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按1.4.3步骤分析,每个添加水平进行4次重复试验,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4。6种有机化合物在添加浓度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8.8%~110.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5%~6.59%。 3结语 采用顶空–热解吸–气质联用技术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方法具有简便快捷、检出限低、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为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方法。 作者:周瑜 单位: 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