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论文: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研讨 本课程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分组教学。根据设计任务的难易程度及教学时间,以及学生现有的年龄和兴趣特点、认知和技能基础、性别和性格差异等情况,将学生组合成5~6人的协作小组,每一小组有小组长作为负责人,来协助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课程任务布置后,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援,进行学习,制造团队比赛的气氛,增进学习成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采取教师评价与团队小组成员评价和学员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体系中,除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外,教师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吃苦耐劳精神和合作意识的评价。在实践成绩评定中,从实训过程、实训效果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多元过程考核评价,并对有创新的设计、承担组长工作的学生有鼓励加分。实践成绩中职业素质考核占20%。实验报告占10%,实际操作占70%。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和认知规律,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任务,从而实现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出不同比例的“独自”学习和“合作”学习任务。对于“独自”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自学能力。对于“合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师设计主题,引导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研讨,教师给予适当地点评,使学生相互取长补短。 2.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基本特征。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创造者,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起组织、指引、促进、答疑的作用。学生应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有目的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来实现目标。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情感、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 3.教师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和植物景观设计的创新意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与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使得他们了解其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不管何种评价,教师事先都要确定公正可行的评价标准,评价完成后,还要对各小组或成员进行评比,使各个小组形成一种团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有效管理、及时评价,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本文作者:朱红霞 单位: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景观设计学论文:美学与景观设计关联解析 本文作者:万丹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的渊源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设计和艺术都是分不开的,美国的汤姆林逊在其20世纪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始于艺术,也在开篇就提到“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园林设计的精髓表现在对同时期艺术、哲学和美学的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园林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圆厅别墅巴西利卡,从法国凡尔赛宫到英国画家园林都是当时社会、经济、艺术、绘画、雕塑等的间接体现。其中更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每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决定了当时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从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中获取灵感也不失为当时景观设计的一大灵感来源。各个时期的景观园林设计都受到了当时美学思潮的影响。当代国外的景观设计中多可找到绘画上的抽象主义,印象派,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等思潮影响的痕迹。而我国的景观设计也与国画、书法等有着不解之缘。例如我国古代名园至今仍是旅游胜地的拙政园即使明朝画家文徽明为王献臣设计的一处私家园林,处处体现着国画之美艺术之精粹。要想充分认识乃至理解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必须先了解设计年代的文化背景、艺术背景、社会背景、人文背景等等,没有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师是一个毫无艺术修养,孤陋寡闻的白丁。那些已经成名的景观设计大家无不是对多种学科涉猎广泛,造诣颇深的。 现代艺术影响下的景观设计 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艺术观念上的影响,其次是艺术形式语言的影响。自莫奈的印象派产生以后,西方艺术的模式和标准不断受到挑战,同时艺术家呼吁的要以自由的精神投入艺术创作成为西方艺术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最后,单一的标准被推翻,“多元”成为艺术的核心观念。各种艺术思潮层出不穷,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都在不同方面拓展当代艺术的内涵。在新的艺术观念的推动下,新的景观艺术观念也得到了发展,相应的新的景观形式语言也开始在园林设计上的得到不断的应用。 低碳美学下景观设计的实际案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大环境的不断恶化,低碳已成为越来越多人提出的观点和关注所在。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近几年国内景观设计一直围绕着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进行。如何让自然做功,如何让景观设计既保持现代美学的特点又符合当代低碳环保的概念,对于当下的设计师而言是一重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俞孔坚大师无疑是国内低碳景观的代表人物和领军人物。从稻田大学到世博会后滩公园等都是一个个低碳美学景观设计的代表佳作。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状态最少地进行人工干预,使设计施工中释放最少的二氧化碳。以生态为目标的景观设计和低碳环保的城市湿地设计是近几年来的主旋律。在这些方面俞孔坚从切身体会到身体力行,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使得低碳艺术美学成为影响当下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当代城市的景观设计已不仅局限于美,而且要实用要让设计说话要让自然做功。使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空口号,而是真正作为城市的环保系统和城市名片的VI系统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主角。 结语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景观设计和现代艺术美学之间都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改革对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千百年的现实告诉我们,现代美学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参考是明灯。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毫无艺术修养和感觉的设计师设计出的景观设计是怎样的,我们也无从证实一个毫无美感的景观场所是多么的晦涩无味。我们知道艺术虽然不是景观设计的全部但是它是灵魂是生命,它给予景观设计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必然会从多方面考量其功能、形式、美感等等,综合各方面的调研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设计,最终形成出色的设计方案。 景观设计学论文: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景观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应具有明确的课程定位。该文针对高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改革思路,并通过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景观设计;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一、景观设计课程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1.发展现状 我国景观设计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该课程主要开设在建筑、规划、艺术学等学科背景下,各高校对该课程有不同的侧重点。自2012年新版的本科专业目录将“环境设计”作为设计学门类下一个独立的专业后,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更加明晰,专业涵盖面广泛,由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内容组成。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不同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中,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对接社会需求也有差异。 2.不足之处 其一,课程设置缺乏联系性。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以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方面为主。在课程设置上,前期为专业基础课,然后是室内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到开设景观设计课程时,学生虽然已经建立了室内空间感和思维方式,但是对景观设计的大尺度空间感一时仍然难以适应。加上课程时间短、内容广泛,教师往往泛泛讲些概念,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其二,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欠佳。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艺术功底相对较强,在方案的表现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景观设计课程的作业要求大多是一人一题,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缺少相互沟通与交流,难以锻炼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步入社会后很难适应项目组的工作方式。其三,没有真正实现符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环境设计是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够较好地适应行业需求。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接触到实战项目,缺少实践机会,就业后难以快速地适应岗位需求,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承担具体的设计工作。景观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在教室里很难完成,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课堂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二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感知空间概念并锻炼准确的尺度感;三是一些学生欠缺材料知识,无法从教室里获取;四是缺乏实战项目,一些学生对设计项目操作流程一知半解。 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锻炼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 调研分析作为景观设计的前期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调研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将项目背景的调研与分析工作做扎实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景观设计工作。教师可以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入社会调研,让学生亲自实测小型的景观设计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室外空间的尺度、空间组合方式,分析景观设计要素。 2.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较漫长,教师只有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相互启迪与激励,学会不断地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才能够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 景观设计表达不局限于手绘和计算机的表现,模型制作表现也能够辅助方案的表达,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也是设计表达的重要部分。在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手绘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型制作都有相应的专项训练课程,语言表达则需要在不同的课程中通过相应的环节进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在不同的课程中加入方案展示和汇报等环节训练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 三、探索多种教学方式 1.参观——实景教学 要想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景观设计的精髓,仅凭单纯的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因此,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增加实景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植物园观察各种植物的外观特点,了解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公园、广场,学习空间、道路的组合方式和不同的材料、工艺要求等;还可以让学生参观名胜古迹,体验大师作品。这种实景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2.项目——案例式教学 在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教师应该尽量使用自己参与过的景观设计项目,由于是亲身实践,所以更加了解项目的设计背景,对于设计过程的体会会更深刻,能够将项目讲解得更加透彻。 3.模拟情境教学 在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教师可以将课堂模拟为投标现场,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采用电脑演示、设计手册展示、上台解说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标相关活动。在学生汇报之后鼓励其他学生开展讨论,和教师一起对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点评。结语景观设计课程应具有明确的课程定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应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作者:唐茜 曹艳 景观设计学论文: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策略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介绍了“嵌入式”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通过五个教学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嵌入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嵌入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1“嵌入式”教学及其内涵 1.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1.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的内涵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介绍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嵌入式”教学方法在景观设计课程的应用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4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琳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 景观设计学论文: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摘要:景观设计初步为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学生开设,是对初学者进行设计启蒙教育的关键课程,对后续的设计课程教学和专业设计至关重要。该文分析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目前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以期为新形势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启蒙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初步;教学改革 景观设计初步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主干型专业基础课,主要目的是对初学者进行设计启蒙教育,使其获得环境设计基础能力。该课程是引导学生由基础教育进入专业教育的关键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设计至关重要。国内外往往将同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重点放在初步课程上。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对建筑、城规、园林等相关专业的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开展较多,而对于艺术设计、环境设计专业的此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较少。以西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从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该课程对学生起到了较好的专业入门作用。但是设计初步课程开课历史短,该课程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在教学内容上,借鉴了建筑学等相关专业的类似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以传授式教学、引导设计为特点,即以大量反复的线描制图,表现技法练习,临摹、抄绘为主。线描制图包括墨线制图、字体练习等;表现技法包括钢笔画、水彩渲染等。在教学手段上,单向思维线性深入。在设计实践上,教师作为主体,引导作为客体的学生进行模仿性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熟练掌握设计技巧,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从根本上把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环境设计教育等同于一种单一性的技术训练,忽视对学生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工程教育的核心、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根本需求的背景下,西南科技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设计初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尤其重要。教学模式的转变应以设计为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出发,注重过程性教学,突出认知、训练和表现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重点不突出由于景观设计初步是新课程,还没有较好的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编写的景观设计初步教材,该课程教学只能借鉴《建筑初步》《园林初步》等相关教材。景观设计初步和建筑初步、园林初步等知识体系大体相同,但建筑初步、园林初步等教材过于强调设计初步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导致景观设计初步教学内容太多。此外,景观设计初步部分章节内容又与其他课程重复,理论环节的讲授与实践环节的知识点不同步,导致理论与实训脱节,教学重点不突出。2.作业过重以往的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注重让学生完成繁重的制图和表现作业,反复机械式训练占主体。3.模仿占主体以往的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以临摹、抄绘范图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通常采取对照范图临摹的方式。作业评价则以作业图面效果接近临摹对象的程度为标准,学生临得越像,作业图面效果越接近临摹对象,得分越高。如此一来,主要培养了学生的临摹技能、技巧,而对学生缺乏设计思维训练。4.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僵化,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停滞,学生开动脑筋的机会较少。在以往的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教材所介绍的范例往往接近于实际工程,这对刚接触设计的学生而言,容易遏制他们的思路。教材实际上只是为授课教师提供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和一般教学序列。学生应从大量的专业资料中汲取营养。大量的资料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浓厚的专业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西南科技大学在景观设计初步课程专业资料方面虽然已有一定的建设,但还是供不应求。 二、具体改进措施的尝试 1.结合实地测绘调研,以认知和分析为教学起点 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实例能较好地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选择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建设较好的局部地段,如庭院、小型广场等,使学生初步建立对环境空间、比例尺度等的认知。该训练的特点在于:着重强调对环境空间的分析和认知而不局限于对建筑单体的刻画。目前,各大高校在相关课程中已普遍应用这类做法。通过让学生对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局部景观的环境测绘,培养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认识场地文脉,对空间、环境要素、材质进行认知和测绘调研。 2.引入作为造型基础的构成知识 艺术学成为一级学科后,西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构成课程压缩合并为一门立体构成课。而注重形式造型训练的包豪斯教育模式有着不可磨灭的时代性。因此,尝试在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内容中引入平面构成知识,并且区别于纯艺术专业的构成训练,将构成训练和专业相结合;尝试将平面构成与景观设计布局结合,把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与景观空间氛围营造结合,并导入立体构成的造型、空间塑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提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新形态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 3.从模仿到创作的尝试 校园环境的认知和场地设计是实现景观设计初步教学从平面—空间—平面的引导式教学法。将前期空间认知与分析的对象加入功能限制和要求,在后续的小场地设计中进行改组与再创作。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了解风景园林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等。 结语 文章在充分借鉴建筑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初步课程的基础上,突出环境设计专业特色。贯穿上述思想,从多方面尝试改革。结合以上研究的理论成果,以西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为培养对象,进行实践检验。经过实践验证,学生对设计初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在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的过程化教学模式实施中,反映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水平较为稳定,设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专业学习兴趣较高。目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今后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环境设计人才。 作者:程袁华 景观设计学论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景观设计行业迅猛发展,推动了对景观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对综合性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我国景观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创新改革刻不容缓。该文深入分析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校学习与市场实际项目的结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景观设计课程的优化方案。希望通过该文的分析和探究,能够为提升景观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供一定助益,促进我国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景观设计;优化策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和科技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随之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也更加迫切。艺术与文学绽放出迷人的光彩,人们的审美趣味愈加倾向于人性化。在这种背景下,景观设计逐渐成为现代装修行业的代表,受到了消费市场的追捧。景观设计适用于大空间如广场、公园等的设计,涉及对材质、软装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规划,从而使景观更加宜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带给人们心灵的抚慰。景观设计要考虑人的需要,将以人为本贯彻到整个设计理念中,涉及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从多方面满足受众的需要。景观设计行业热度的提升,促进了对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旨在培养专业的景观设计人才,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并使其掌握景观设计流程与具体的设计操作方式。如何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质量,进一步拓展其课程建设的创新维度,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各国都在大力推动本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标准下,部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仍然相对滞后,需要根据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一定调整。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更倾向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观念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囿于对书本知识的被动学习,而缺乏结合实际工程的具体理解;同时,测试体系围绕测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难以考查学生的具体设计能力。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的审美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仍然遵循旧有的艺术审美价值理念,未能将新的审美体系纳入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迎合时代的需要、满足消费市场的审美需求。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后,影响了高校对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专业人才进入社会后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能力发挥,难以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设计出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景观设计作品。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与当前人才培养需要、设计风格需要之间的不一致,阻碍了景观设计人才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设备有待更新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艺术设计教育打开了更为宽广的维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具有边缘化和多元性的特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更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介入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令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投影、计算机等设备,学习专业涉及的软件操作,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讲授的专业内容。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学设备难以保障实际教学的需求,计算机设备老化、实践操作设备陈旧等问题突出,一些教学设备形同虚设,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跨学科领域的特殊性,学生要学习更多相关专业的知识,以满足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如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甚至还有建筑手绘、3D建模等专业知识。因此,对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设备的强化不应仅限于设备的组建,而应该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领域作为一个整体,构建包含各领域相应设备的工作室,从而真正满足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需要。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设备建设中,部分学校难以实现工作室制的一体化设备构建,更谈不上对系统性硬件设备的整体维护,很难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优化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被动学习专业知识,教师本位的思想成为教学的主导。在国家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当下,素质教育理念得到广泛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教学宗旨。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固有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陈旧思想,而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转变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营造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接纳和吸收专业知识。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为侧重,课程检验方式多为检测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试卷测试,难以考查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景观设计要求学习者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应对实际设计项目的能力,同时具备相当的审美能力。因此,以往的授课与测验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改革景观设计课程测验方式,从单纯的理论测试转变为项目操作测试,真正让学生能够通过测试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并在一次次测试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与市场挂钩,理论结合实践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是输送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端口。高校对社会与国家的人才输送,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走向社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因此,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相当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在企业进行新的培训后才能真正投入实际工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与社会项目挂钩,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设计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综合专业能力。高校可以考虑构建景观设计工作室模式,让学生自主分组,参与到工作室中,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参与社会项目或相关的专业比赛,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在参与社会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消费市场对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并在实践中学习项目设计流程;另一方面,在工作室的项目小组结构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在团结协作中体会步入社会后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而提早锻炼自身的社交与专业素养。 3.提升教师能力,转变传统思维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心理,从而影响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与学习心态。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同样受到这种新的信息传输与接受方式的影响。信息时代为人们带来的知识共享的便利,使人们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知识的内涵。相较于以往,学生能够接触的信息更为广泛,思想更加活跃,但相对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首先,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并提升专业素养。一方面,知识面的拓宽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生成为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共同推进课程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新想法、新观念,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发掘景观设计的内涵,并不断吸纳新的景观设计精髓,以扩展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并在景观设计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思路,拓展学生的设计维度,担当起课堂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深度。 结语 景观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企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我国景观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创新改革刻不容缓。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满足时展的需要和国家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具有完备硬件设施的工作室模式,等等。因此,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进行适当优化,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同时,改革测试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校与市场项目的结合,促进学生尽早实践,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并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强化其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景观设计课程的优化,提升了景观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景观设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助益。 作者:任虎 景观设计学论文:景观设计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发展 摘要: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融入一定的艺术要素,同时还需要运用各种的材料以及技术。要想确保景观设计获得成功,必须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的融合。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科学是景观设计的动力,景观设计中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是必然,景观设计未来也必定向着以人为本、和自然和谐共存、个性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景观设计;艺术;科学;融合 科学是通过具体语言对世界上所存在的各种客观规律加以概括,而艺术则是通过形象语言形式来表现我们对于世界的感悟,两者均是为了揭示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内在规律。不过,他们之间却有着差异的特质。科学揭示的是事物所存在的客观规律,而艺术揭示的是情感世界中的一些规律。景观设计涉及内容主要是对土地和其上方的物体进行规划,使我们获得更加安全、舒适、宜居、健康环境的艺术与科学。目前,景观设计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也更加重视景观设计中的精神文化,确保景观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以及实用性。现代景观所面向的对象是广大人们群众。而以往的园林景观,主要是针对个别贵族所建设的。和以往的园林景观设计比较,现代景观设计会更多的受制于城市规划以及建筑材料影响。因此,要求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更加善于对艺术与科学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设计出更加美观与舒适的园林景观。 一、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 在人文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文明作为重要的主体,其与自然文明相辅相成,形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无论是从我国的敦煌壁画以及兵马俑,还是从国外的金字塔等,均能够证明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艺术的发展是与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内容,其和政治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宗教的发展以及种族的发展等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单单是对形式美原则加以运用,更重要的是景观设计过程属于涵盖非常复杂艺术因素的一个设计过程。通过对艺术的运用,能够确保景观设计更加具有内涵,能够让景观拥有更为精湛的艺术表达能力。环境和空间属于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并且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对环境以及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是好还是坏,最重要的是要看设计者对于“神韵”的把握与运用,而“神韵”却需要经由一些“视觉符号”才能传递至欣赏者。经过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步将不同类别的建筑符号体系化,同时也将不同建筑符号赋予了各自的内涵。例如,爱尼尔柱头代表的是欧式风格建筑,斗拱重檐代表的是中式风格建筑,劵拱门则是代表伊斯兰风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些视觉符号,便能够将观赏者内心的情感唤醒。由于人们对事物产生一定美感是受到心灵的影响,而通过符号的运用则能够引发美好感觉。并且,各种符号在经过不同的组合以及架构以后,同样也能够呈现更为丰富的内涵。艺术所拥有的包容性没有边界,其除了包含有和建筑艺术存在一定关联性的符号以外,同时还包含有和我们生活存在关联性的各种事物以及理念等。在进行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设计人员对于景观内涵理解,然后再采用和景观存在一定联系的艺术元素加以重新创造。例如,在设计吉隆坡机场的过程中,设计师将环境以及建筑物更加紧密的融合于一体,展示出了“绿色文化”的设计理念。其将机场的选址设计在森林之中,不管是在候机厅位置还是在外部,均保留有之前的森林,在室内又专门设计出了瀑布、溪流等森林元素,还把森林之中的流水声、鸟叫声等采用一定的技术融入其中。通过这一设计我们能够得出,艺术因素之中的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看设计者有没有正确理解了艺术因素的包容性,是否将艺术因素加以合理的应用。因此,我们说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 二、科学是景观设计的动力 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不过,景观设计的灵魂需要依附于客观世界所存在的事物之上,而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视觉效果、触觉效果以及听觉效果等,需要借助于相应的材料以及技术才能表现出来。采用怎样的工艺以及材料,才可以更加适宜的展示出景观所拥有的灵魂?在景观设计所采用方法方面,主要体现在科学因素之中。文化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工作平台才能展示出来,其中技术便是工作平台。要是我们将艺术因素看成是人们心理方面的享受以及精神方面的愉悦,则科学因素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理方面的享受以及功能方面的便利。所以,科学因素是景观设计不断前进的动力。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同时还涉及到社会科学。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让景观设计工作拥有了更为全新的工具以及材料,同时,还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发展,使得设计的理念不断革新。 三、景观设计中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是必然 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所采取的方式包含有科学方式以及艺术方式,两者具有差异性的特点,不过,在思维方面以及创作方面,两者之间却可以相互渗透,使得科学和技术之间融合拥有了非常好的基础。科学和艺术两者的出发点相同,均是为了能够寻找到真理,保证社会文明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两者之间在本源方面同样也相同,均是来自我们的实践活动。景观设计属于交叉性的学科,不仅涉及自然学科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涉及社会学科方面的内容。景观设计不是仅仅针对环境表面加以美化处理,其涵盖了结构、功能以及造型等不同方面的设计内容。要想确保不同方面内容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安排,要用到非常多的自然科学方面知识与理论,例如,工程学理论、力学理论以及数学理论等。进行造型设计过程中,我们同样要重视艺术的追求。所以,成功的景观设计必然要涉及到自然科学方面知识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知识。不然,景观设计也仅仅能够达到装饰的效果。科学属于重要的资源,而我们若是想享受到科学这一资源,应当应用一定的载体,便是设计。设计也是一种艺术的延伸形式。在景观设计中,涉及有非常多的内容,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和艺术之间互补的趋势其实属于一种客观存在,通过对多学科发展的有效利用,能够进一步的拓宽艺术创作途径与手段。 四、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1.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 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更加的强调人所拥有的主体地位。不管是对于景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还是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均应当站在人的角度去思考,以更加符合人们在生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设计的经济性,不过,也不可一味的讲经济。目前,景观设计要求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人们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应当有效解决人们在心理方面的需求。进行景观的设计过程中,第一,应当为人们营造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要确保景观设计中的通风设计、采暖设计以及照明设计等均能够达到人们在功能方面的要求,并且,也要考虑卫生以及安全的因素。当这些全部达到要求后,还应当达到我们在心理上的要求,这也是开展景观设计工作中极为困难的一项工作。进行造型设计过程中,应当多采用曲线造型,要重视层次感,并且应当确保空间更加适宜人体的尺度,避免设计不合理的大体积空间。通过这样的设计,才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让人拥有更为深刻与美好的印象,确保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以及优美的环境。 2.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趋势 自然是我们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自然中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等,均是景观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确保自然和人工环境能够和谐的共存,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城市之中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这些建筑物之间引入一定的自然景观,能够确保城市中的生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可以极大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应当重视和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应用,要追求一种人和自然的融合,不断强化景观设计中自然要素的运用,使得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保证我们能够融入自然之中,能够达到和自然共生存的目标。现阶段,因为受到了资源短缺以及能源不足问题的影响,加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观设计,为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个性化发展趋势 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突出一定的形象特征。不同的地域以及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以及文化,同时还拥有不同的气候条件,人们的生活习俗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这种个性化加以展示。尤其是在我们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以后,由于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与快速,不同地域以及城市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却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需求。景观园林设计能够充分的反映出一个城市所拥有的风采以及特征,展示出了城市中居民的精神面貌,也会彰显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所以,景观设计是对于城市最为集中以及整体的概括,也充分体现出了城市拥有的个性。 4.系统化发展趋势 景观设计属于一项非常具有系统性的工程,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仅包含有社会形态方面内容、地理环境方面内容,还包含有人文精神方面内容以及历史文化方面内容等。之前进行景观设计时,仅仅依靠设计人员直接以及主观性加以设计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景观设计的要求,面对如此复杂以庞大的设计对象,要是不采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便无法更加快速以及整体的对设计加以把握,更会影响到设计的质量以及水平。系统论最为重要特征便是整个系统所拥有的功能,要较每一个构成系统因素的功能总和大。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只有建立起了科学的系统,才可以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采用系统化的设计手段,可以在总体上对设计对象本质特征加以把握,确保进行设计过程中拥有更为可靠的参考与依据。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借助于系统性的方法,同时,这也是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五、结语虽然艺术和科学属于我们认识以及了解世界过程中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方式,不过,两者在最终的目标方面却可以保持一致,两者均是为了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思维方面以及创作方面,两者之间却可以相互渗透,使得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融合拥有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艺术和科学进一步的进行融合,确保我们生活的环境空间能够更加充满活力,为景观设计开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蒋良艳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艺术学院 景观设计学论文:大学小游园景观设计构想 摘要:文章从地域特色校园角度以青岛大学小游园为例,提出校园景观设计的因地制宜与特色彰显,探讨如何将校园的特色文化与景观营造有机结合,以期塑造校园景观功能与地域特色有机融合的高品质校园户外活动空间。 关键词:校园文化;功能特色;小游园 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现在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寻找功能上的效益,更蕴涵深厚的审美价值[1]。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校园环境的营造已不单单局限于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而是以城市人文、地域特色、校园景观3者有机结合,以彰显校园场所精神为立足点,营造本校特色与城市文化有机结合的景观设计。本文以青岛大学小游园为例(以下简称小游园),提出校园景观设计的因地制宜与特色彰显初步的构思和探讨。 1基地概况 1.1区位特点 青岛大学坐落于青岛市中心的香港路与宁夏路交汇处,繁华但不喧闹,背依浮山,面朝大海,邻近青岛东部商圈及五四广场、极地海洋世界、奥帆基地、浮山森林公园等景区,其校园西南大门正对主要市区主干道高雄路,交通便利,生活便捷。校园风景秀丽,被誉为青岛东部花园,不仅作为学生日常活动的场地,也是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而本次设计区域正位于大学主入口东南侧,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1.2场地特点 场地现状植物基础情况较好,存在大片长势良好的槐树群,植物品种单一,缺少特色植物组团,植物没有形成好的群落,空间品质有待提升。此外,场地内有天然形成的自然水系,但未与景观节点、道路路网、公共设施有机结合,致使整个场地缺乏特色,主体功能不完善。 2基本思路 2.1校园景观的营造 对于小游园的校园景观营造,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1)校园属于学生与教师。对于大学校园而言,其最重要的使用者是在校的学生与教师,方案在进行功能组织重构时,需将学生及教师的心理诉求、功能需求放在第1位,打造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知识殿堂,在小游园的细部营造上,着重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与校园归属感。(2)校园属于市民与游客。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已不单服务于在校的学生与教师,而是肩负起宣传大学形象、建立对外交往的功能。基地位于城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内,方案力求打造一处充满温馨气氛的休闲花园,将健康、怡人的校园环境与都市旅游胜地有机结合,从地缘出发,成为宣传学校与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 2.2设计理念 校园让城市更美丽,打造休闲式市民公园。小游园的景观打造突破传统校园活动空间的营造,将其置于更高的城市层面参与讨论,建成后的小游园成为宣传城市形象的城市休闲公园。 3功能整合与主线串联 通过对基地环境及文化的有效调研,方案对场地功能进行有效划分,归纳总结出3大主题功能:休闲娱乐、学习晨读、运动健身。将学生、教师、市民、游客等纳入到校园景观服务对象中,增强环境归属感,注重校园文化的人文内涵和景观环境的生态保护[2]。通过对功能的整合划分,结合场地现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及水资源,将空间组织通过3条主线有机串联,分别为植被线、水系线、“百米长廊”修读线。(1)植被线。充分利用小游园原有植被,在此基础上对植物品种进行丰富,通过不同季节的树种所表现的不同季相效果营造浓郁缤纷的植物景观。同时结合现有的各类大乔木和开阔的阳光草坪丰富视线效果,并利用绿化营造半私密及公共开敞空间,提供林荫阅读、交流、公共活动平台。(2)水系线。利用周边山体汇聚之水作为水系水源,设计生态溪流,丰富视觉空间的同时增加景观的亲和感和丰富性,增强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充足的水源可保证溪流的四季流水,结合植物空间的营造,为整个小游园增添流动的生命气息(见附图)。(3)“百米长廊”修读线。“户外修读”是校园文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小游园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学生户外读书交流的需求,在场地东北侧设计1条约400m长的紫藤长廊,并结合植物空间的搭配围合,营造出一条具有大学特色的户外修读空间,满足学生学习交往的需求。 4植物种植特色设计 (1)挖掘青岛当地自然的植物群落规律,结合本区域土壤结构和自然条件,利用复层混交的手法配植绿化,营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景观。(2)将适于当地种植的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在色彩和形态上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注意季相的变化,力求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效果。(3)使植物群落组合形成良好的自我循环系统,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形成层次错落的植物景观。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大约4∶6,根据植物的不同习性进行配置。(4)注重植物造景的艺术性,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结合景点立意,配植相应的植物,渲染景点意境,体现景点的命题。(5)在植物群落的空间围合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小径到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再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阴暗、动静对比。同时,充分利用自然力,如光、影、雾等因素,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动的多元化感悟空间[3]。(6)根据各功能分区不同的特点,打造不同的植物景观特色,如公共活动区以林荫树阵为主,营造庄重、大气的景观效果。生活区以围合小空间为主,种植方式更为自由,营造轻松、活泼的景观效果。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规划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次规划设计中本着回归自然的生态效果,对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整体植物构架形成轴串、带状、绿岛的结构。现有槐树林繁茂,充满自然气息,通过园路的曲折和植物的布置营造自由舒展、疏密相间的空间,植物设计配合活动场地设置,形成林下围合空间。植物种植方式主要以自然式为主,主要树种有雪松、黑松、刺槐、朴树、榉树、五角枫、紫藤、金银木、蔷薇、女贞、大叶黄杨、二月兰、紫薇等耐阴树种。 5结语 校园,一片充满绿色的美妙环境,同时还揭示了更为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即一种坚持不懈的“学院精神”,一种“智慧的场所”的概念。这种独特的思想内涵,赋予了校园景观与众不同的魅力和功效,使校园景观具有某种神圣而庄重的气息,以及一种永恒的力量。 作者:仲蕾 任震 单位: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 青岛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学论文:职业教育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量的增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目标。各中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发挥专业特色,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强化其职业技能。面对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各个专业都在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学科设置,以达到和岗位对接的目的。景观设计作为推进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其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对于景观专业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日趋增加,因此如何使景观专业的职业化教育与市场相接轨,成为景观教学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职业教育;景观设计教学;实训;顶岗实习 1引言 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城市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景观设计专业对于学生要求的本质是对于科学、艺术与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相对于本科教育,景观设计专业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发展前景更为良好,也更能体现其偏重实用性的特征。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景观专业的教学相对于本科学校,其办学宗旨、生源水平、教育侧重点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别,因此发挥自身特长来培养职业技术型的景观专业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2职业教育景观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就业形势景观设计专业目前的就业前景良好,可选择的单位也比较宽泛,相对应的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各大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院、综合性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及效果图公司。从近些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就业于设计院及大型设计公司的较多,在工作中展现出的方案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与职教毕业生相比更加占有优势;中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多任职于中、小型设计公司和效果图公司,职教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技术以及效果图绘制方法的熟练掌握,其在专业技能方面更加具有特长。职教毕业生出色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在设计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为一个项目从方案到具体实施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同时景观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也可以在效果图的绘制上发挥其特长。2.2现存问题分析尽管景观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产生变化和更新,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既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从而适应新的市场导向。从另一角度来说,在各大院校扩招的同时,生源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质却难以保证,导致学生进校后由于基础水平不够而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职业院校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调整学生培养方案,使学校的教学与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相接轨,研究出有效的市场应对策略以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2.2.1培养目标脱离实际各职业院校对于景观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着共同点,也各有其特点,其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相对应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不同之处是各个学校专业侧重点不同,培养出的学生技能特长也有所不同。总体来看,许多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出现盲目向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看齐的现象,却忽略了专科学生本身的特点和长项,从而导致了学生难以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对庞杂的科目也难以把握其中的关联性,毕业后很难将学习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从而出现在岗位上竞争力减弱的情况。2.2.2课程设置过于庞杂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景观专业的课程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指构成基础、建筑速写、建筑制图、电脑效果图等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基础能力,包括构图能力、手绘能力、制图标准的掌握等。专业必修课是指分专业方向后的设计课程,包括景观设计、空间设计、公共环境设施等,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专业必修课达到掌握设计方法的能力。总体来说,课程的设置过于细分,不同课程又是由不同的教师去完成教学,往往导致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仍无法领悟课程之间的关联,总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2.2.3顶岗实习缺乏监管在职业院校中,顶岗实习是促使学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重要课程,一般顶岗实习的时间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由于校企合作的公司数量有限,每个公司又只能安排有限的岗位供学生实习,而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实习单位的选择一般不由学校安排,而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了专业教师在顶岗实习期间难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进行辅导,缺少了实训课当中应有的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学生所递交实习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出意见和反馈。因此,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教学当中的特色课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进行监督考量,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职业教育景观专业教学的总体策略 3.1发展职教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规定了一个专业教学的总体方向,在整各专业教学当中起着引领作用。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景观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一直是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但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跟随最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相适应,通过总体方向的把控和细节的调整,以适应新型岗位需求。职业教育分为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两大类,这两类教育培养的是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专门性的特征,毕业后要求其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对于景观专业而言,职业教育毕业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较弱,在一个项目的团队当中很少担任项目负责人,但其能够充当团队中的技术支持,例如场景模型的构建和后期的效果图渲染人员等,可以作为项目的助理设计师。因此,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落实到与岗位的实际需求上,着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景观专业技术人才和助理设计师。3.2适当调整课程,拓展教学思路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门类普遍偏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的时间安排逻辑性不甚严密,使学生难以把握其中的联系和规律。因此,景观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紧跟市场导向,将现有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和精简,将基础类课程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主体课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设计与技能之间的关联性。例如,表现技法、建筑制图等基础课程可以与景观设计等专业课程整合,并将学时适当延长,这样,教师在教授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同时,还可以教授学生绘图技法和制图标准,并告知学生整个项目的设计顺序,使其将所学知识连贯成一个整体。通过课程的调整,发展专业主干课程,使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提升。3.3增加实训课程,重视顶岗实习职教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因为仅在培养计划中设置理论课程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实训课程的设置。在实训课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发挥学生所长。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模式,例如让学生讲解对于项目的理解并用文字进行分析,或是采取口头表达的方式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等,均可以不同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另外还可以训练其绘制效果图的能力、汇报文本的排版与设计说明的撰写能力等,使其通过训练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景观专业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主要包括对国家施工规范的了解、市场建筑材料的认知、施工工程技术的掌握等。通过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设计性思维,转换为具体的图纸和文本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设计意图,最终完整的体验整个景观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实训的开展既需要在校内有计划的训练学生专业技能,也需要到企业中去进行学习技能实践和工作体验,也就是顶岗实习。通过在企业的专业岗位中实习,使学生发现已学知识的漏洞和不足,针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实践和完善。在实习期间负责的专业教师,应对整个实习期做出详尽的学习计划,并在实习期间予以监督和指导。可以考虑先制定出学生实习要达到的总体学习目标,在分阶段进行任务的布置和检验,以达到预计的学习效果。实习阶段结束后,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检查和评价,从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对不同的学生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 4结语 本文针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发现了目前职业学校景观专业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通的问题,并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目前市场的需求变化很快,教学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关键,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教学方法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虽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多样性,我们无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并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进行思考:4.1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艺术类职业院校与普通职业院校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其对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应当发挥其特色专业的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景观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中的新兴学科,其艺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目标,在专业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其专业特色。4.2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走向就业,景观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职业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目标的制定,因此景观专业的教学不应该一成不变,应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调查工作,从中了解企业岗位需求而去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和修正,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4.3做好职业教育基础工作应该为新思路下的景观专业教学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利用假期给在岗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机会定期到企业实习,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配备足够数量的实训工作室与电脑培训教室,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设置实操性较强的课程等。只有将培养计划落到实处,将基础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相协调,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加贴合实际的课堂教授模式,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将景观专业更好的发展起来,使教学目标稳步的实现。 作者:曹琦 单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景观设计学论文:艺术心理学对景观设计的运用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了设计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从情感设计的角度分析了现在的景观设计的主流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人与环境之间的精神认知和交互影响。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居住得更加舒适,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了解目标人群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在运用过程中彼此的行为特点,了解人们的心理需要。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环艺设计;校园景观设计;情感设计 1情感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景观艺术设计中,“情感化”设计是将情感的因素融入到环境中,使来到这个环境的人们产生某种情感的共鸣。它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等元素的设计,加入了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尤其是现代设计中。由于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科技的发展也让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例如,家居环境能够体现主人的自身价值和品位素养,公共环境设计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以著名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为例,巴洛克风格教堂的建造方针,意在匹敌甚至超越中世纪以前的文物古迹的建筑结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教会权力的象征,其始终具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吸纳所有的天主教徒,坚定他们的信仰,重新团结异教徒和他们的教会,将真正信仰之光照耀在非教徒的身上,让人们感受到宗教的神秘感、威严感、神圣感等。 2通过艺术心理学对景观设计的分析 从人与环境的艺术设计角度来说,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是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都有一种舒适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校园中的轴线设计首先应确定的目标是,设计出一个以人为本,宁静自然而优雅清新的自然生态空间。根据我校实地调查分析,从学校校门到观书塘的区域,主要有喷泉、石碑、广场和升旗台,学生经常在这片区域进行娱乐活动。而现在的状况是,水池不太整洁、池底覆盖满了青苔显得不太雅观,与观书塘后广场没有呼应。观书塘处于我校中心地带,是区域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设施影响着整个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有:水域宽阔,无便捷性路径;广场石凳夏热冬凉没有遮挡物,几乎没有实用性;水域周围树木杂乱,没有供学生学习、休闲的地方;缺乏半私密空间的设施;传统的石柱围栏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观书塘后广场没有考虑晚上的照明效果,缺乏安全性;区域中间没有休息座椅、垃圾桶少;空间破碎,缺乏集会的大场地。同时,图书馆前广场几何化的形式感、现代感很强,各种材质的变化富有节奏感。但针对的人群需求的利用率较低;整个广场设计较为破碎,缺乏整体感;交通路线不够明确、便利;广场硬质铺装较多,过于生硬,特别是夏天,硬质铺装对阳光的反射,会让整个广场更加炎热;植物缺少层次变化,过于单一;广场上的大屏未尽其用,同时,整个广场也缺少人文内涵。作为校园景观的设计,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基地位于湖南工业大学大门、图书馆中轴线,其受众主要是学生及老师。应增加更多的艺术气息、校园景观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使学生在这里交流思想、增进感情。作为大学生活的载体,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记忆青葱岁月,可以是我们对艺术最初的开始与碰撞。这个方案以情感设计为重点,在满足校园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抓住师生之间的情感寄托,突出“一心一景”,“一景一忆”,在情感内容上突出“亦心亦忆”。方案的设计应在细节上打动师生的心,应抓住学校包装专业这一特色,让参与其中的师生能够对湖南工业大学留下美好的回忆。该方案是学校从进门到图书馆这条路线上的改造设计,主要服务人群是学生、老师和工作人员。首先,该设计要与现有环境相融合,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目标区域的缺点,为目标人群提供更方便的路径导向、防暑防寒的休息以及娱乐场所、安静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该设计应主要以规整的布局为主,在水池广场以及部分观景区采用自然的布局,做到人工和原始生态相互结合,让人产生寄情于山水间的美好环境。此方案设计主要分为四个区域:校训广场、观书塘、观书塘后广场和图书馆前广场。其中,重点体现情感的就是观书塘前的许愿池喷泉。世界上最著名的许愿池,是罗马的许愿池喷泉,它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风格的杰作,拥有着许多美好的传说。此方案中的许愿池,截取了罗马许愿池中的美好希望,希望每个投币的学生、老师或者其他人员能够再次回到学校来观赏。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希望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使其将来再回到学校,激励下一代的学生努力学习。然后,是观书塘的情感设计。原来的观书塘本身有一个曲折的木质桥,很多学生喜欢在桥上给鱼儿喂食,桥的两头绿树成荫,是个观景的好地方。该方案保留了这个桥,还在观书塘中间位置增加了雕塑景观,是由包装盒拼接而成的雕塑,体现了学校以包装设计为重点学科的特点。观书塘后广场设计成了一个酒瓶形状,在两边分别设计了三条流通路径,方便学生通过。同时,增加了座位以让人休息,中间的广场采用比较平滑的地面铺装,可以让学生进行滑板、溜冰等娱乐活动。湖南工业大学的校园文化应该体现学校特色,以及所在城市的文化内涵。本学校的文化是厚德博学、和而不同,以及包装设计文化,城市的文化是火车头文化、炎帝文化等。“厚德博学、和而不同”是学校的校训,体现了对学生寄予的要求和期望,也是一种教学理念。 3结语 环艺设计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能确立交往的范围和适当的人际距离,使人们的行为有据可依。将艺术心理学方法运用到环艺设计中,可以使人们更贴近环境,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作者:皮绍南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景观设计学论文:景观设计与多学科互动式教学分析 摘要:景观设计教学需要应用多学科知识展开互动式教学,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景观设计互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中,笔者通过阐述景观设计与多学科互动教学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当前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景观设计与建筑学、市政设计及城市规划方面的互动教学及其应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及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景观设计;互动教学;多学科;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及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创新,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活力。我国教育事业也不断朝着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前进。景观设计学科作为一门较为综合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建筑学、美学、规划学等多学科的内容体系,而且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计软件,能够更为直观和准确的向人类展现出拟设计的建筑空间作品或效果图。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式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景观设计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一、景观设计与多学科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景观设计与多学科互动教学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景观设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通过分析景观设计与多学科互动教学过程,能够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活动提供多角度的理论支持。由于景观设计学科的多元化和特殊性,在实际的景观设计教学活动中,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对传统单向的知识讲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最后,景观设计与多学科互动教学能够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提供实践指导或者参照。多学科的授课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当前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功训练不扎实 现阶段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还远远不够,很多教师对于设计功能、设计空间、尺度、场地知识的教学大多是一带而过,自以为学生都了解了,而没有过多的训练来强化基础知识。由于缺乏必要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盲目强调图形的构造与创意设计,学生缺乏基本常识和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设计中只关注平面效果,而忽略了基本的空间、功能、尺度、地形等要素设计。 2、实践教学不足 从我国景观设计教学整体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而景观设计是一个需要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科,因此必须让学生经过案例的分析、实践设计等方式来强化对知识的应用及实践能力的掌握,只有在实践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立体思维,并提高甄别设计作品优劣的能力。而实际的景观设计教学中,教师大多给学生布置虚拟设计作业,以至于学生无从下手,难以仅凭想象而构造出空间实体,实践教学课程的缺乏使得景观设计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设计经验。没有足够的观察和分析,就难以设计出合理的优秀的空间作品。有些教师为图省事,把实践课程积攒到一天来授课,让学生们突击观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对互动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区 很多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角色混乱,甚至将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把握超过了一定的“度”,致使将学生混淆成教学的主角,互动课堂难以充分发挥其师生互动的实效性。笔者认为,教育应当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独立思考,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现有的经验展开高效的学习。因此,实践教学、互动教学都是教师设立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分析与探究,运用已学知识处理并解决问题。但是现阶段我国各学校及教师对互动教学的理解还片面的认为学生全部自己去探究,而教师没有及时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顾虑消除,以至于学生很盲目,带来的只是表面的“互动”,而难以实现深层次的教学,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景观设计与多学科互动式教学的路径 1、景观设计与建筑学的互动 建筑产业要求景观设计与建筑物完美的融合,因此,景观设计与建筑学的互动要注重景观设计的地位和对建筑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景观设计对建筑的价值,提升建筑文化的内涵。在实际的互动教学中要积极融入时念与现代化的精神,促进景观与建筑的融合,并合理融入优秀的古典文化或民族风韵,使得建筑更具韵味,更有品味。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应当是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提高环境的整体美感。所以,景观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影响因素,将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追求环境的和谐与美感。在互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选址环境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按照系统性、协调性的原则进行设计。 2、市政设计中的景观设计的互动 首先,要提高市政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水平。公共工程是市政工程的设计重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当注重公用工程的功能性,还应当注重公用工程区域的美观性,确保景观设计时的规划达到整体与局部协调的效果。作为市政设计中的专项设计,景观设计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准,并能够充分反映市政工程项目的重要功能与作用。景观设计不单单是对市政美化与点缀,更是重要的设计组成部分,因此,在景观设计互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处理好景观设计与市政设计的内在关系,提升城市景观的功能性及美誉度。其次,在景观设计与市政设计互动教学中,应当营造合理的竞争氛围。比如在市政工程规划设计之前,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取优质的设计机构进行设计分析,并挑选出最优方案。市政公共空间的设计要以功能性为主,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图案效果更佳的设计方案,选择的标准应当具有城市整体与局部协调的理念、绿色的理念等的方案。通过良性竞争促进人才培养方向的合理化。再次,市政设计中的景观设计的互动还应当加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协作。市政设计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市政设计中景观设计应当建立在多方专业沟通、并基于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展开。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市政工程基本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市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的市政工程的经过设计,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3、城市规划学与景观设计的互动 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城市规划设计中都会包含有景观设计。城市大多都是高楼林立的共性特征,而景观往往是某一所城市规划中的闪光点,更对城市的气候调节与环境美化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景观设计是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诠释和展现,所以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互动的契合点应当放在城市生态化的绿色设计方面。另外,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也是在不断的相互影响过程中的相互渗透。不论是景观设计还是城市规划,前期都需要对特定区域进行全面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背景调研与分析,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合理规划与设计。优秀的景观设计都是在对城市整体情况把握的基础上开展的,而城市的形态、发展程度、格局空间对景观设计影响也十分重大。因此,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互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寻求多方部门的协同配合与参与,形成独具城市特色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四、结语 景观设计并非独立存在的,其与教学中的各个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其与多学科之间所进行的互动,并注重融入越来越多的内容和知识,丰富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让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德志 景观设计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应用 【摘要】现代景观设计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对环境心理学这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的学习并加以运用。如今新式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更应该突出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吸引更多师生前来工作学习,体现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新理念,同时也是高校之间相互竞争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内涵体现 现在全国各大高校每年都持续扩招,生源的不断扩大带来的是高校学习、住宿用地的紧张,许多高校纷纷建立新校区和大学城,这成为当下热潮。但就目前许多高校的校园及新建的大学校区,校园景观的建设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大学校园内的广场、草地缺乏生机活力。缺少规划和设计感,老师学生经过也不愿过多地驻足停留,这些景观久而久之成为摆设。不少高校的建筑仍然照搬模仿,缺乏鲜明的个性,意境深远的作品。究其原因,这些建筑、景观的设计并未深入了解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忽略了校园景观与适用人群的互动关系,出现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现在部分大学在建造新校区的过程中设计者并未深入研究环境心理学,没有真正将它运用到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上。 一、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经验与人工、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科学。相对于人工环境而言,过去设计者忽略了什么样的环境才可令人感到舒适,还有在创造人工环境时应该如何选择侧重点。虽然心理学重视过环境,但因注意力只是放在解释人的行为上,所以对环境的理想状态的探讨被忽视了。如今人工环境日益增多,因而探讨环境的优劣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种以心理学的方法探讨环境的一门科学就是环境心理学。 (一)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我们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嗅觉亦或是内心来感知和体验周围环境,我们既可以获得关于周围环境的事实和认识,同时还可以记住通过经验习得对周围环境的情感反应,所以,把感知对象及其前后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人对环境的知觉。知觉输入人大脑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但人们会运用知觉对周围环境的实际状况“描绘”成一幅幅“图画”或对其进行最佳猜测。这样知觉呈现给我们的或许是一副自然风光的远景,或许是一个充斥着声音和弥漫着气味的城市街道。这些信息通常都以意象或地图的方式在我们大脑中存储和再现。试想,我们也许能用这种关于自然环境的心理意象来制定计划、了解地形或解决现实存在的环境问题等。 (二)唤醒理论 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提高唤醒的强度。主要表现在生理反应上的自主性活动增强,如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加速和肾上腺分泌增多等,也可表现为行为反应上的肌肉运动增强,或者简单的自我报告唤醒水平。唤醒是评估环境的维度之一。唤醒模型通常可以预测,低唤醒行为和高唤醒行为的不同结果,还可以有效地解释诸如温度、拥挤和噪音等环境因素导致的行为后果。不论是愉快的或是不愉快的刺激,它们都能提高唤醒程度。 (三)个人空间与领地性 个人空间可定义为一个围绕在人们身体周围的可移动的无形的区域,其他人不可以进入这个区域,它界定了人们彼此之间以多近的距离交往,它随着人们的移动而移动,随着人们所处情境的改变而扩大或缩小。相反,领地是相对固定的区域,具有可见的界限,规范着什么人能相互交往,另一方面,领地通常以家为中心,可以与人分离。领地更多地反映群体的行为,而个人空间更多地反应个体的行为。二者的结合可以提高人对环境的依赖及满意度,同时也会增加环境的丰富程度。 二、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现在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设计为人的理念,不断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处理好使用者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环境心理学有关理论的内涵,并将其运用于校园的景观设计中,建立具有能满足使用者要求的丰富环境内容又可以体现环境心理学深刻内涵的大学校园。 (一)因地制宜,突出校园特色 保罗•贝尔在其书中说到“你决定进入你们学院或大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你做出这种决定难道仅仅是出自于你的理性考虑吗?还是受到你独特品味的影响甚至是源自于你的突发奇想呢?调查表明,60%的寄宿大学生都把外在的视觉环境列为他们选择学校最重要的因素”。根据环境—行为关系理论中的唤醒理论,外在环境景观给使用者最直接的感觉便是视觉上的感受,或愉快或冷淡,校园景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宽敞、舒适、干净的校园环境对师生的工作及学习以促进作用。在突出校园特色,展现校园特色文化的同时,突显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的设计理念,建设集校园特色文化和绿色建校理念于一身的大学校园。清华大学在校园绿化与突出校园文化方面实现了完美结合。清华大学校园景色,像一幅画卷一样,各种各样的绿化设计恰如不同的线条和色块相互交织辉映,组成一个多彩的整体,既避免了建筑群的呆板堆砌组合,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特色。校园西部近春园的“零零阁”,以及著名学者朱自清笔下荷塘周围的“自清亭”等古典式的园林设计,强调自然和谐,它与大礼堂和主教学楼前开阔的、具有现代化风格的大草坪形成有机的结合,既展现出这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充满活力的现代气息,又时时令人想起其校园的深远文化背景及代表的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底蕴。 (二)合理规划校园功能区,突出领域性内涵 校园是集中了教学、生活甚至是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身的环境空间,如何合理规划和分配校园用地,以至于不浪费材料与每一块空地,一直都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校园是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地方,在给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校园景观,满足在校师生及外来参观者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广西师范大学的王城校区是在桂林市靖江王府的基础上建立的校区,靖江王府是明代的藩王府,是国家五A级景区。校区的建立兼顾了旅游观光和教学的功能,校园的观光区与教学区并非交错布局,王城的中间有连成一线的古榕树,附带一条几乎贯穿王城的人工花圃,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隔而不绝,左边是端礼门、承运门等景点,右边是主要教学区,中间绿色屏障既不显沉闷亦不显呆板,浑然天成。校区以历史系的学生为主,更给校园增添了几分文化特色的气息。王城倚独秀峰而建,师生在学习工作的同时,亦可感受靖江王府当年的巍峨壮丽;目睹奇妙的自然风光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领略千年沉积的桂林山水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三)丰富校园景观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中型的环境空间,其组成元素包括建筑、场地、道路和标识,类似于一个小城镇,老师学生长期生活于其中,为了满足师生不同的活动需求,大学校园应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景观空间,要做到这一点需利用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借用材料肌理、植物种植及其色彩的配合,如可以利用地形的交错、植物的遮掩来营造一个私密空间,地形、植物都起到了遮挡视线、隔绝噪音的作用,可供学生静思、密谈。而开阔的草坪、操场则可以成为师生运动休闲,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空间。 三、结语 新世纪我国的景观设计除了要突破照搬模仿的桎梏外,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以人为本、设计为人的理念,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投入更多的关注,深入学习研究环境心理学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小型社会,其不仅仅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场所,使用者对其景观设计提出更多心理上的需求,大学校园的建立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象的树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征,给师生以归属感。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上的要求影响着校园景观的设计,而校园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久而久之,我们的行为、心理不断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甚至产生共鸣,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优美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具有“塑造”的作用,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思维知觉,长此已久形成人的思维定势。所以,新时期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要不断融入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关注并满足师生的心理、行为需求,建设符合新时念的大学校园。 作者:陈虹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景观设计学论文:景观设计课程分组教学论述 摘要:大学景观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性强,在现在的教学中,分组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多,分组教学在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容易出现问题。文章归纳总结分组教学的优劣势,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见解,探索通过分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型设计应用人才。 关键词:分组教学;设计实践课程;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是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居住区景观设计、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单位附属绿地景观设计等,都是景观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此类课程的设立对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结合实际并以学生为本,将分组教学模式应用到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分组教学是将学生按能力或学习成绩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课程需要由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分组教学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分组教学方法的使用率相对较高。这是由于设计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组合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不断进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善于思考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体现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分组教学的分组方式通常有两类。其一,将水平不同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利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共同学习进步。但是,此种分配方式容易造成学困生投机取巧的懒惰心理,依赖优等生完成任务,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团队协作能力,产生了负面情绪和影响。其二,整体按照好、中、差进行分组,优等生充分发挥优势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但弊端在于容易给学困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自卑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逐渐探索更合适的分组教学法。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分组教学进行课程总结,具有以下优势与弊端。分组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引导与推进,在实践中学习设计,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仅提出建议与指导。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更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对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组内学生合作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另外,分组教学不仅要培养优秀的设计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这就要求组内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观点和理念,学会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优中取优,采纳不同意见。因此,分组教学能够更快地帮助学生掌握项目设计的流程。分组教学随之带来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如管理与考核。分组中容易出现责任感较差的学生,在管理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组内分配,将会影响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出现学生互相推卸责任的问题,导致最终作业效果不佳。同时,在考核成绩时,很难准确评估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因此,如何将分组教学合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进行全方面研究。关于分组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其一,分组的方式。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在分组教学中给予学生过多的自主发挥空间容易造成方向偏差,所以教师要进行统筹协调。如,可以由教师先提出基本的任务要求和分组后相应的工作任务,再由学生自主选择、结合,之后在小范围内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水平调整组员搭配。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因个人关系亲疏结组而造成专业水平不均、责任不清等不良情况。同时,教师通过合理调整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组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其二,分组的管理。首先,要明确任务,在人员配置上选择管理和行动能力较强的人作为小组长配合教师工作,传达教学任务。小组长可根据实际能力、组员的自主推荐或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定。其次,教师要对阶段性任务说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和完成要求,建立组内合理的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施,避免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再次,对于组内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教师要积极引导,从专业知识方面给予肯定,促进项目方案的顺利推进。如开展头脑风暴,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并选择最优方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三,分组的考核。分组完成实践项目本身就是模拟设计公司进行项目设计的过程,最终的考核可以汇报方案的形式完成。汇报可以单人代表完成也可以多人共同完成,在讲解方案时把组员的工作情况与完成情况也进行汇报说明,这样可以使教师更直观地对每一位学生的工作和作业质量进行评定,准确给出相应的评价,避免笼统打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分组教学方法是景观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迅速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一套设计作品的形成需要整体的、连贯的设计思路,从最初的分组到中期方案的敲定再到最终方案的实施,都需要教师作为总设计师把握整体方向,在分组管理中处处需要教师各方面的协调,这样才能将分组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笔者在分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分组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作者:宁沛晔 景观设计学论文: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分析 摘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相处、相互包容已经成为了人类必然的选择,因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问题。这当然也意味着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必将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方向。所以,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将来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就势在必行。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克服我国园林景观专业方向起步相对较晚以及其他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真正意义上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真正的人才。 植物学、气候学、美术学、工程学、艺术设计等都与园林景观设计息息相关,可见,其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是十分广泛的。园林景观设计涉及面广的这一特点也使得学者与师者都难以面面俱到;然而,在如今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大背景、大舞台下,如果不能面面俱到,将自己的能力提高到一定境界,被这个社会无情吞没将是我们的必然归路。尤其是在园林景观设计这一领域,不能探索出一条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师者、学者都将难有建树。 1.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较弱、课程起步晚是我们的不足。园林景观课程开设时间较晚;而且,一些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园林景观设计院系,要想引进相关专业的教师,如园林规划、建筑学、工程学、机械学等专业的优秀老师的难度也很大。另外,课程设置不合理、配套的基础课程难以开设也是一个大问题。一些高校的景观设计课程都是在大三才开设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时都仅仅是开设一些美术专业和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大三才开始上专业课,到了大四时就开始安排毕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了,这样一来,学生又能真正意义上掌握多少专业知识呢。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相关的基础性课程,如园林美学、园林史、土木工程学和园林艺术原理等必修课,由于学校的师资问题,也不能正常开设。接下的问题就是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方向性不强。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当前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建设在环境艺术专业的基础之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然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方向却是以室内装饰设计为主,这又在无形中加大了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创新过程中的困难。长期以往,没有生态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熏陶,有关专业的学生就难以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也很难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一定的建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学生的自身能力不够强。由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全国各大高校都有扩招的趋势,这也导致了许多专业基础知识不够的学生也都进去了大学的大门,特别是一些三本院校,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一个学生连艺术表现、园林学、工程学等基础知识都没有过关,却要求他们去做更高层次的园林艺术,可能他们连自己的工作对象都没有很好的了解,这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做好这些工作呢!如果不能够克服以上论述的各种问题,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永远是一场空谈,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所以,克服这些困难不能再拖了。 2.如何做好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知道了问题所在,要想上好景观设计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是件很容易的事儿了。因为我们只要针对上述问题想出解决方案就可以了。第一,我们有必要健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针对已知的景观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在今后多开设一些与园林景观设计有关的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相关的配套课程也必须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本校实情进行配置。当然,也必须吸收、借鉴、升华发达国家高校景观设计课程的成功实验,如哈佛的景观设计课;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吸取国外成功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创新,若是照搬原法,不如不学。再者,我们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那么,具体的又该怎么去做呢?其实方法还是有很多的:比如与名校名师合作,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来给予优惠的待校讲学;鼓励本校教师到国内外有关机构进修,提高教学能力;鼓励本校教师提高学历,设计专业建设强的去高校读硕士、博士。当然,整过过程中可能需要巨额的付出,这也就要求相关领导人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被眼前的得失蒙蔽双眼。接下来就是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了。首先就要更深层次地加强实践活动的教学环节,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差的问题。然后,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必需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因为这在将来的工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学校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一些有关教学创新的授课比赛,时常刺激老师们的创新意识,不至于刻板教条化。最后,必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只有学习主动进行学习获得的知识才是稳固的,才是真正学到手了的东西,如果进行被动学习,结果只会事倍功半。那么,又如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这当然得靠教师的引导了——如果老师能够认真观察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用心与他们交流,一旦发现他们思想上的懈怠就及时矫正他们的思想,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总结: 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背景下的一个热门行业,人人都向往它,但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这也不会意味着成功。总之,坚持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创新模式的道路,我们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作者:冯楠 景观设计学论文: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途径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景观设计专业中所存在的常见教学问题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创新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明确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定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想象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师资团队的建设力度以及进一步加快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创新速度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一、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中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为,通过专业化的课程设计来为景观设计行业培养出一些专业技术较强,且具备一定园林植物的种植与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在最近几年,伴随着国家与社会各界对景观设计专业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各大高校也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景观设计专业的知识覆盖范围,在其中加入了诸如建筑学、计算机学以及管理学等多项内容。此外,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当下,我国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还要尽快的将原有的“园林”教学重点逐渐的过渡到“现代景观”的相关内容中,争取能够为现代人类聚居观念的改变带来一些正面的促进作用。 二、景观设计专业所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差,体现不出有关于现代 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内容高校中的景观设计专业最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即为景观规划设计,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育者所采用的均为类型化的教学模式,在学期开始之前先设计出三或四个不同类型与教学功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展开讨论与研究。此外,为了能够锻炼到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者还会根据课题规模的大小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此种教学方式存在着针对性差的弊端,经常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知所措和无从下手的状态,从而让抄袭和过度模仿现象时有发生。 (二)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团队的水平不高 在我国,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时间较短,因此在高校中很少有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景观设计教育者,很多教师的本修专业都是美术或设计,更有甚者还对园林规划的专业知识根本一窍不通,大大降低了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效率。 (三)学校的教学专业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在国内,很多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都是由环境设计所衍生出来的,然而,由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多以室内设计为主,因此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存在着缺乏专业性的弊端。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在扩招学生,因此让很多美术功底较差的学生也进入到了景观设计的专业中,不妨试想一下,那些连设计对象都不甚明了的学生怎么可能学好专业性极强的景观设计专业课程呢? 三、促进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定位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者都对此专业的课程定位制定的比较模糊。为了能够进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者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调整:首先,教育者要将理论知识作为本专业的教学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景观概念,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调整教学目标,例如熟练绘制设计图纸、独立撰写说明书等等;其次,教育者还要确立出班级课程组的教学方向,并且对原有教学模式中的漏洞和问题展开及时的修复与调整。 (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想象能力 直白一些解释,景观设计其实也是空间规划的一种,在学生从已知的室内空间转移到更加宽阔的室外空间以后,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把握生疏与界定不准确的情况。基于此,教育者应当在日后的景观设计课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培养学生空间能力的内容,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来更加自如且熟练的将空间推理能力应用到生活中。 (三)进一步加大对师资团队的建设力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环境对景观设计人才所制定出来的更高标准,高校的管理者要进一步加大对本校师资团队的建设力度,从根本上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加大与名校名师的合作频率,聘请一些高水平的名誉教授来到学校中来进行教学指导;其次,管理者还要通过提升薪资待遇的方式来将那些优秀的名校毕业生吸引到学校中来,及时为景观设计专业的师资团队注入新的血液;最后,校方还要为那些表现优异的教育者提供出国深造与再教育的进修机会,大力扶持本专业的教育者去专业性更强的高校中继续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 (四)进一步加快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创新速度 在日后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教育者要经常性的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崭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操作机会,让他们可以将设计要点与理论课程知识进行更加充分的理解。首先,教育者要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并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其次,教育者在授课开始之前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搜集任务,让他们利用互联网来找到一些景观设计的真实案例,并且在课堂中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简要的讲解;最后,校方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独立设计和动手实践的机会,集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与企业力量来为学生安排一些实习项目,全面提升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他们对行业市场的了解。 作者:周琴华 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和声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元素,如果把旋律比作音乐的“骨骼”,那么和声就是音乐的“血肉”,只有有了“血肉”的音乐,才能形成立体、饱满的效果。对于我国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是基础理论课程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和声学课程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和声学课程的探索与改革的方向。 一、当前和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和声学这门学科的定位存在偏差,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也有一些问题。 1.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和声学课程照搬本科院校模式,培养目标延续了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传统,只是缩短了课程开设时间以适应高职专科三年制的学制。这既违背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了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2. 教学内容选择不实用 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和声规则的遵循,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难满足当下对应用与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声学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往往选用大部分本科院校使用的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教材,该教材中传统和声的归纳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释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但过于机械、刻板,有些和声手法理论价值大于实用价值。另外,其在训练形式上,注重传统的四部和声的写作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和声立体化音响的感知和培养,以及对学生和声分析能力的锻炼。 3. 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不灵活 在高职院校的和声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还延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在黑板上讲授和声的种种规则,学生在纸上小心翼翼地恪守这些规则。在教学评价中,也是以这些规则作为衡量标准。学生无法感知和声音响效果的魅力,也无法从和声学课程中获取成功的愉悦体验。 二、和声学课程的探索与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的和声学课程必须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探索与改革。 1.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应以此为导向。和声学课程是后继大部分理论课程的基础,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后继学科的教学质量,如钢琴即兴伴奏、歌曲写作与小乐队配器等。和声学必须重视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以实用为目标导向,重点实现和声学与即兴伴奏课程的整合。 2. 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小学以及文化团体等,这些用人单位更为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学校应做到三方面。一是应坚持以大众音乐文化生活中常见的和声现象为主。例如,以大小调和声为基础和重点,适当加入我国民族调式和声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种风格民歌的和声特色,并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消化理论、应用理论。二是应涉猎20世纪以后的和声,尤其是流行音乐和声的内容。和声是在不断地颠覆中发展的。20世纪以来,和声的面貌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三是要突出基础和实用。例如除了四部和声的写作之外,还应加强对和声音响的感知能力以及和声分析能力的训练。和声学教学作为一种多声部的音乐形态,需要加强和声色彩的音响感知。它需要加强立体化音响的听辨,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与实际音响的结合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更能提高学生的视谱、视奏、听觉能力,从而实现对视唱练耳、钢琴演奏等课程的帮助,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在听觉训练中,教师应多培养学生对和声的明暗、浓淡、和谐度、节奏疏密等方面的多声部整体音乐感受能力。 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感受,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和声学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到和声效果,把以前沉闷的板书讲解教学转化成生动而形象的音响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实例的同时获得听觉感受。 3. 强调实践,加强与后继学科的联系性 和声学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重点理论学科,对其后继学科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尤其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影响意义重大。钢琴即兴伴奏所运用的和声属于键盘和声的范畴,因此,和声学要想做到为钢琴即兴伴奏服务,就必须加强键盘和声的训练力度。那么,在理论和声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和进行键盘和声的实践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让学生树立实践观,即将所学理论转化成键盘实践的观念,在最初的四部和声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就要让学生把所学理论在键盘上弹奏出来。每次的课后作业,学生都要以实际弹奏的形式进行汇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键盘和声的熟悉感,避免在以后的即兴伴奏过程中出现学生“伸不出手”的现象。二是要引入钢琴织体的学习和写作。在学会用正三和弦为高声部旋律配和声以及和声终止式之后,教师要对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各种常用音型进行介绍,并让学生对简单的旋律尝试进行音型化的伴奏写作。三是要加强学生对实际作品的分析和感知训练。学生要想创作编配出好的伴奏,首先大脑里要有丰富的音响和经验,通过分析和感知大量的歌曲伴奏,学生可以学习其和声布局、织体手法,积累经验,总结规律,从而为自己的即兴伴奏创作打下基础。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之一的和声学,如何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做到为培养目标服务,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体系的研究 内容 摘要:大学 音乐 教育 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 社会 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为此,要采取重新构架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 现代 化教学资源等措施,在培养学生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 科学 素质、 自然 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未来基础教育工作者。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大学生 科学素质 培养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今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明日基础教育战线上的 艺术 教育主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将直接 影响 到音乐基础教育的质量。而 目前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大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具有较为完善的人格的与时俱进的音乐人才。 一、要着力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 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旨在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气质修养、处世 哲学 。因此,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一是注重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 学习 方法 和思维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学生道德素质。音乐本身就是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因此,我们在大学音乐专业教学中,应该突出师范性特点,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开专业选修课,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 的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 二、要着力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 音乐专业的学生从上高中起就远离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而现代音乐人才不能不具备一 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音乐教师更不能是科盲,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科学技术教育课,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现学校开设了音乐声学、 计算 机音乐、电脑动画与音乐课件制作、电脑音乐创作与制作、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 应用 等课程,对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要着力培养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具备了艺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到理解、 分析 、处理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未知到已知的艺术探索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并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情况,提出新 问题 ,产生新的艺术观点和见解。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列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音乐教育学科的特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将 理论 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 考试 与检测检查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1.重建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架构 课程架构,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对大学 音乐 教育 专业课程架构的设置,要与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相协调、相一致,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当代人文 艺术 、音乐艺术 发展 的大趋势。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应该包括教育专业学生所应有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水平以及教师职业素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 内容 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思路来设置。一是设置 哲学 、外语、 计算 机 应用 、大学语文、 体育 等公共必修课;二在保证学科体系 科学 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规划、发展和建设四个系列的课程群,即音乐 理论 与技能基础课程群、作曲技术与指挥课系列课程群、声乐表演与教学课系列课程群、钢琴演奏与器乐课系列课程群;三是将教育科学课程,如音乐教学法、音乐心 理学 、音乐教育学、学科教育论作为必修课;四是设置比较宽泛的选修课程,如美术、写作、教师语言艺术、电化教育、意大利语、德语、音乐美学、童声合唱训练、东西方音乐文化史、音乐学概论、midi技术与制作、 现代 录音与录音技术、舞台艺术、教师口语、中学音乐课程设计、音乐教育管理等。 2.改革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是因材施教。我们采取讨论式、诱导式、 问题 式、参与式的教学 方法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 学习 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二是科学施教。我们改变那种一讲到底的单一课堂结构,采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启发讨论式、反复讨论式等方法,使课堂教学出现和声立体美的效果,使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注重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我们重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计划,在第一学年就安排一周见习,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安排二到四周时间到各学段实习,使之了解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教学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器乐、声乐考级活动,把考级作为原动力,以提高专业技能。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要充分运用音乐现代化教学设备、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编制适合专业特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视听教材、计算机辅助软件,运用现代化音响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加快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计算机 网络 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步伐。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浅谈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学习中的误区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对地方音乐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声乐是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音乐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当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存在一些误区,通过实践总结如下: 一、关于择师的误区 现在部分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已经采取了“老师选学生,学生选老师”这种较为自由的模式,所以学生在择师的问题上有了一定误区。这个问题也经常困扰着许多学生。有些学生认为唱得好、名气大的老师就是位好老师。有的学生则认为唱高音的老师只能教高音的学生、唱低音的老师只能教低音的学生、男老师只能教男声、女老师只能教女声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一个优秀声乐老师的所应具备的素质不了解所造成的。 毫无疑问,选择一个好老师是学好声乐的关键。首先,作为优秀的声乐老师必须有很强的耐心和责任心,出色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心理的有所把握。在业务上,一个优秀的声乐老师必须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对音乐的把握和处理能准确、教学方法灵活有效。 当然,声乐课是一门主观性很强的课,每位声乐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讲课风格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声乐老师如果能让一个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在音色、音域上有较快的发展,说明在方法上是比较适合的。反之,如果在上课后的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学生的声乐技术基本迟缓甚至出现退步情况,则说明老师的方法不是很适合。 二、关于声部选择的误区 在从教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问的问题就是:“老师我是什么声部,我能唱什么声部?”对于初学者来说,扎实的中声区是最重要的,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和喜欢来确定自己的声部,也不能认为唱得越高越好,更不能因为觉得自己唱高音很困难,就只能唱中音。这都是对发声的原理不了解产生的错误想法。 其实,声部的划分是根据音色来划分的。不能说低音只能唱低音或者高音声部只能唱高音。音域并不是划分声部的标准。许多中音、低音的优秀歌唱家的音域也能达到c3以上,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去唱高音声部呢?原因就在于音色,这些歌唱家在低音或者中音的音色是最好的。声部由此而划分。 另外,人一生嗓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不断变化的。举个最明显的例子,一个老人的声音和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差别是非常的大的。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在年轻的时候是唱男中音的,后来因为方法的不断改进,发现自己有唱男高音的潜质,而后经过勤学苦练才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戏剧男高音。这种例子在声乐界里面数不胜数。 三、关于声音“效果”的误区 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能接触到的、收集到的材料越来越多。这一方面使声乐学习者能够聆听各种各样的演唱风格;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弊端,即听得太多,过分地追求音像资料里的声音“效果”。 刚开始学习声乐的时候很多学生常常会觉得应该用很大的气息力量来唱。而且都很注重所谓的“效果”。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很多初学者没有良好的分辨力。在欣赏作品过程中被歌唱家华丽音色和巨大音量所吸引。并且发现大部分歌唱家的音色都是很“厚”。而且唱到高音是依然能保持这种厚度还有音量。因此认为“厚”和声音大就是声音的特点。但是歌唱家的“厚”和音量是怎么来的呢?是依靠良好的共鸣和发声能力。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可能达到的。 因此,初学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听觉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声乐老师应该在教学时给学生建立这种概念。人在歌唱,是歌唱器官产生的音波经空气传导进入欣赏者的耳中,而歌唱者听到的声音大多却是经过颅骨直接传导到内耳。由于传导的途径不同,就非常容易出现声音概念的偏差。因此,歌者听到的声音通常已经是减弱的声音。当自己觉得唱得很美、很过瘾,别人听起来却;自己觉得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唱高音时,自我感觉不是很响,别人却大加赞赏,这就是歌唱的外在听觉和内在听觉的矛盾的具体反映。初学者在听歌唱家演唱时应该知道自己唱出来的音量和亮度只能有音像资料的一半,而如果听起来跟音像资料里的一样,那么此时自己肯定用了过大的力量演唱,声音效果必然不好。 四、关于方法的误区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某个老师的方法很好,声音洪亮有力,认为自己换一种方法,换一个老师就能唱好歌。其实,歌唱永远不要迷信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就有这种现象,很多人发现自己对方法已经非常明白了,但却怎么也做不到想像中的声音效果。那是因为很多人明白了方法,但却没有足够能力来驾驭。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方法不重要。只是,学生对方法的认知应该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所谓方法,是一种正确发声思路,一个最终的声音目标。我们必须清楚歌唱永远没有捷径,只有经过勤学苦练,才拥有足够的能力,并使歌唱方法变成身体一种反射。有能力支持,方法才能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学习中的误区,对学生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声乐学习过程只有通过对误区的了解,摆正观念,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当然,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误区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有待各位声乐教育工作者继续总结。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关于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方法的研究 一、民间音乐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各个高校的民间音乐在整个音乐专业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观念方面、课程方面、教学教法方面、教材方面及师资力量方面,具体表现为: 1.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往往漠视民间音乐,认为民间音乐古老、枯燥、不够流行,不符合当前的学生心理,因此在学习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学生没能形成正确观念,不懂得对民间音乐进行学习和传承,由此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肤浅性。 2.课程设置方面。首先,民间音乐的课程设置时间较晚,建国后至今,以国家教育部名义正式下发的高师本科《教学计划》只有两版,真正把民间音乐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须课而进行设置至今还不到20余年,还有很多高校没有正式设置民间音乐课程。其次,民间音乐的课时相对较少,目前就大部分高校音乐教师所做的教学计划来看,民间音乐所占的课时要比其他专业相对来说少了很多,还有很多学校将民间音乐作为辅助课程。 3.音乐教师的教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几乎所有的音乐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都是“灌输法”。虽然有部分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将课时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但具体教授方法却各不相同,有的侧重理论讲解,有的不讲理论,只对学生进行民族乐器的教学,单纯地进行技能方面的训练,或者简单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这就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学习不全面。 4.当前高校所使用的民间音乐教材不统一。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民间音乐教材尚不统一,很多出版社编写的教材都没有作为民间音乐高师专业统一教材。在教师所选用的教材中,有的是选自他人的出版物,还有的教师用的是自己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基本上是专业音乐院校教材的分支,而教师独立编写并能公开出版的教材明显不足。此外,教师们上课所使用的音响、音像资料绝大部分来自公开出版物,还有一部分是从他处转录的,教师亲自采风所得的资料很少。 二、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方法 1.重新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和相应的音乐教育观。 首先,应该树立多元音乐文化观念。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和碰触,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对文化的多元格局有明确的认识,形成多元的音乐文化观念,重新建立高师音乐教育体系,这既包括民族音乐课程的多元化,又包括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同时意味着高师音乐教育不仅仅要融合大量的民间音乐,还要融合其他的国家的民间音乐,更好地汲取前人及当代一切有益于理解音乐文化,并且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创造力和符合民间音乐的有效教学方法。 其次,树立与高师音乐教育相适应的民族音乐人才教育观。 高师音乐教育关于民间音乐传承人才的设定,应该结合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实际,各个高师院校所设的音乐教育机构,应当自觉地致力于建设当地音乐文化资源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高师院校应该吸纳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充实其教育内容,担负起建设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职责,并且以这一机制为目标,设定高师院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规格,实现新型人才教育观。 2.确立民间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多渠道地引进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机构应该自觉地进行采访和收集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并且将其引进到高师音乐教育之内,或者建立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此外,将老艺人或者民间音乐家等引进高师课堂进行授课,教授学生特色的民间音乐。 其次,编纂专门的民间音乐教材,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组织全国民族音乐学界和高师音乐 教育界的专家和教师共同编写民间音乐方面的教科书,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广泛收集和利用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音乐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应立足于五大集成出版的既有成果,制定将其转化为高师民间音乐教材的规划。 最后,创建新型的民间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体现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受特定课程内容的制约,同时也受教学组织的影响。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师生及生生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并且富有创造性。 3.将民间音乐传承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对民间音乐进行整合,作为社会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高师音乐教育,更应该主动承担起联系社会文化部门和地方音乐文化社团的职能,使传承民间音乐文化、重建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社会行为。 首先,应借助社会力量对高师院校的民间音乐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在高师中传承民间音乐,师资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当前我国专业教授民间音乐的教师极度匮乏,因此应该借助社会上各种办学力量,采用举办短期高校民间音乐师资培训班,对高校的民间音乐教师进行深度而系统的专业培训。 其次,成立地方专门的音乐文化研究机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的民间音乐文化异常丰富,这就体现出地方的音乐研究机构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各地区应成立地方音乐文化研究机构,以充实对本区民间音乐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力量。高师院校也应该创造条件,成立自己的民间音乐研究机构。这样既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研究能力,又能突出高师民间音乐的办学特色。 最后,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民间音乐传承。要想更好地对民间音乐进行传承,光靠高师院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调动社会上一些积极力量,来共同营造一个传承音乐文化的良好环境,因此,应该呼吁社会各界都重视民间音乐的传承。 综上所述,民间音乐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音乐文化,急需得到更好、更久远的传承和发展,而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则肩负着这一重要传承使命,希望各高师院校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当前现状制定合理的民间音乐传承方法,合理选取民间音乐教材,适当增加民间音乐的教学课时,并增强民间音乐课程的师资力量,同时积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来引起全民对民间音乐的重视,使民间音乐得到良好传承和发展。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浅析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初探 论文关键词:钢琴 音乐教育 高师 论文摘要: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科目中,钢琴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加大,钢琴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如何从事钢琴课的教学,,如何采取科学理性的方式,将这门复杂的功课做好,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学会分级教学 随着国脚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率大幅提高,学生们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前已经学过多年钢琴,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丰富,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钢琴主修专业。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教学难度不是太大,除了采用《高师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四册之外,常常辅以肖邦部分练习曲,夜曲,圆舞曲,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以及巴赫平均律等技术与音乐艰深的曲目,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技术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耐力。 还有的学生入学之前只学过一年左右的钢琴,他们只是学习一到两首曲目来应付高考,其本身钢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实,弹奏动作僵硬,识谱很慢,用数字来标示五线谱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这类学生,钢琴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细心,耐心与爱心。对于他们,老师在教学上进行严密的安排与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其潜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在有限的两年中,使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还能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以适应其毕业以后得工作实际需要。 二. 教学中应贯彻融合性原则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是突出“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走的是一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时对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除了会演奏钢琴以外,还有会教钢琴,用钢琴为个唱,合唱伴奏,在音乐欣赏课堂会用钢琴教学等等。 因此,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综合式,融合式的教学,讲究课程的整合,按照音乐教育规律实现教学的协同效果,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作为音乐科目的基础课,钢琴课与其他终点科目,比如视唱练耳,和声及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科目中与钢琴没有任何联系的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钢琴课与其他姊妹学科的联系,能够渗透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当然,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应保持钢琴本学科的侧重点以及自身个性,绝对不能将钢琴课上成音乐欣赏课,这就要求老师们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教学功底,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 三 .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致分析教材 钢琴教学的内容制定与教学目标,对象密切相关。老师在教授演奏技术的同时,应重视理论的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具有独立思考习惯的“90后”学生,演奏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可以使他们对钢琴技术的了解更加深入。学生通过老师的理论指导,会拓宽演奏与联系的思路,学会逻辑的分析自己的技术训练,最终突破技术的瓶颈。教师应明确的向学生阐述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加清晰,从而能够活学活用,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为自己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一名负责任的钢琴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并修整自己的教学纲要,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作为工具,高师钢琴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的方向作用。教师应该明确教材的的作用是:通过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演奏技能;通过它研究中外音乐大师的经典曲目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通过学习它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心智得到发展等等。教师在明确其作用后,更应该研究教材的训练目的,明了教材所选曲目的艺术价值,能够准确分析所选曲目的曲式,和声特点。为了能够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毕业后从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部分高师音乐教材还增添了中外乐曲的钢琴伴奏曲,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协作能力,又编选了一部分四手连弹曲目,教师应对这两类曲目同样重视,这样才能使教材的应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拓宽教学视野,提倡创新意识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大胆实践,不断拓宽自己的新的教学思路,不能拘泥保守,一成不变。钢琴课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技能课,核心课,基础课,本身应该具备开放,多元,发展的特色。教师不应将视野只局限在狭窄的琴房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应该更加关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高师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面临着社会整体钢琴教育的重任,他们身后是几千万的琴童,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主科教师们迫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他们要立足本土,通过观摩,学习周先生等老一代教育家的教学法,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了解国外钢琴专家的演奏与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广阔,更加多元化。 以上是笔者在观摩部分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之后产生的一些思索。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浅析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及提高练习效率的方法 摘要: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必修课,一直在寻找一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以使自己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钢琴教学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但是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选择正确的练琴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演奏水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在练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到练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提高练琴效率。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问题;提高效率;方法 钢琴技术教学在我国已初具规模,适应社会业余钢琴教学的需要,占领这一广阔的教育领域,是钢琴教学不容推辞的义务。在学生学习钢琴弹奏的同时,要把将来如何教好钢琴课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把那些效果较好,引人入胜的钢琴教材介绍给学生,便于他们以后用于教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学会分级教学 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率大幅提高,学生们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前已经学过多年钢琴,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丰富,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钢琴主修专业。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教学难度不是太大,主要侧重丰富学生的技术方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耐力。 还有的学生入学之前只学过一年左右的钢琴,本身钢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实,弹奏动作僵硬,识谱很慢。对于这类学生,钢琴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细心,耐心与爱心。老师在教学上进行严密的安排与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其潜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在有限的时间中,使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还能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 (二)教学中应贯彻融合性原则 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是突出“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走的是一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时对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音乐教育的学生,除了会演奏钢琴以外,还有会教钢琴,用钢琴为个唱,合唱伴奏,在音乐欣赏课堂会用钢琴教学等等。 (三)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致分析教材 钢琴教学的内容制定与教学目标,对象密切相关。老师在教授演奏技术的同时,应重视理论的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四)拓宽教学视野,提倡创新意识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大胆实践,不断拓宽自己的新的教学思路,不能拘泥保守,一成不变。钢琴课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技能课,核心课,基础课,本身应该具备开放,多元,发展的特色。教师不应将视野只局限在狭窄的琴房内,应该更加关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大家都知道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种类繁多、技巧性极强的艺术,艰苦反复地练习是每一位钢琴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对一名钢琴学习者而言,寻求和遵循正确的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就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如何提高钢琴练习的效率方法! (一)坐位、坐姿 座位方面:我们要调整好坐位与钢琴之间的距离,上身坐直,将双手轻轻放置于键盘之上,上臂与前臂形成一个稍大于90度的角;找好中心点;调整坐位的远近和高低。在坐姿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的问题:双脚踏实着地,放置于踏板之前;臀部只能做琴凳的一半,臀部的坐感应当是稳定当中又时刻配合着其他的动作;腰要挺直,颈部也要保持可以自由活动的感觉。弹奏者可以上身略向前倾,使中心略向前,便于力量的传送。坐的姿势切忌过于僵硬或松懈;手型在弹奏过程中,最自然的手型往往就是最正确的手型;注意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当然弹奏的力量也要注意,在弹下琴键的同时要达到一定的力度,而且要能够控制力度的大小;均匀,练习基本功的目标是要让十指具有相同的能力。 (二)重视课后的第一次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慢速练,边看谱,边看标记,边动脑,手、脑、眼并用,反复练习几次,这样有助于及时消化上课内容。而对于新布置的曲子,要回想老师在课上讲到的对曲子的要求和需要掌握的技术难点以及练习方法。 (三) 全面读谱 首先,我们应该通过读谱去思考一下乐曲的作者、创作年代、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类型。其次,要注意谱面上的各种音乐表情术语、力度标记以及速度变化标记。再次,要仔细读谱面上的细节问题。最后,在读谱时,除了上述内容,还要注意从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旋律等方面去仔细研究。 (四)分解式练习 钢琴作品具有多声部、多层次的特点,弹奏时左右手分担着不同声部、不同节奏、不同织体的任务。为了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作品,采用分解式的练习是行之有效的。 1.分手练习。分手练习不仅仅是学习一首新乐曲的开始阶段,即使在弹奏熟练之后,仍需时常使用分手练习这一方法,有分有合、分合交替才能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以及提高练琴的效率。 2.分声部练习。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应当养成把各个声部和层次区分开练习的习惯。对于声部较多的乐曲,就必须对每一个声部进行单独练习,使多个声部层次清晰,使恰当的音色、清晰的和声进行与旋律声部默契配合,不断提高练琴效率。 3.难点练习。遇到难点,应努力克服,这就需要我们将难点部分抽出来单独反复进行练习,只有这样,困难才会迎刃而解,才会提高练琴的效率。常见的难点大致包括速度难点、音色难点、技术难点。 (五)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是指倾听音乐作品结构、音色、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训练。如果学生会运用听觉来指导自己练琴,不再是手指盲目的机械动作,就会更加有目的性,大大提高练琴的效率。 钢琴的练习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上述几种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应当把它们与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并灵活运用,不断地探究、认识、发现并解决问题,苦练加巧练,保证练琴质量,从而提高练琴效率。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关系之研究 摘 要:音乐教育专业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更是需要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参与。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担。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随着国际上对于各国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兴起的而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所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教育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音乐教育专业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要途径。 一 、音乐教育专业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 大学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应当倡导更加开放、平等、民主,更具世界文化交融、竞争和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大学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中应当反映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 。有关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师资的音乐教育专业是否在自身的教育体系当中反映了本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并且能否承担起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责任,还需要进行研究。基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音乐教育专业中传承时,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责任,本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分析 培养目标是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只有确立明确的目标才能据此采取具体的措施以达到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国音乐教育专业从始创阶段就以“中学及师范音乐师资”的培养为目标。早在1952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对全国高等师范的办学方向做了统一规定,规定以培养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为主。 1987年5月,国家教委在天津召开“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审订会”。会议对原有的22个基本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高师音乐专业”改名为“音乐教育专业” 。这次会议使得音乐教育专业这一名称以首次确立,也对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这一方向规定了它从课程设置到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都必须确保培养既掌握与时俱进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又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和音乐学科教学法的毕业生。这是音乐教育专业有别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志。 2004年12月29日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在该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总之,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的音乐教育师资。 2、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 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要求方面,要求:各类课程的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其中公共课程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专业课程为1900—2100学时,按110—115学分安排。其中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 就如教育部教体艺[2004]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所表达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除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之外,突出的强调了“地方和学校课程”。可见教育部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增大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 各校可参照《课程方案》中建议的科目开设选修课,也可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特长开设相应类别的选修课,以充分发挥本校优势和地域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见教育部教体艺[2004]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 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需要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参与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保护与传承是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参与,高等院校担负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深信,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生成背景及音乐构造特征的不同,也决定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有所不同。我国的各个省份都有本地区的师范院校,这些院校一般都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在研究本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他们培养本地区音乐教育师资的使命。 在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我们注意到,口传心授是一直是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最普遍的一种传承方式。在这个高速信息化、物质化的社会当中,许多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仍然继续按照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无异于自己画地为牢,故步自封。音乐教育专业在中国各个省份普遍开设,其本身固有的文化教育优势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传承提供了教育的平台。 可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所有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员的使命,更是从事音乐研究及教育人员的责任。由此看来在我国各个省份的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大力提倡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创新思维 畅响音乐 奥尔夫音乐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理念的启示 摘要:奥尔夫音乐以其原本性的思想在当今世界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更是以其活泼、生动的教育方式吸引着无数人对于音乐的热爱,尤其是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其创造性的教学理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人才源于教育,教育始自儿童,担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用先进的奥尔夫音乐理念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法是本文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奥尔夫;创新;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教学方法。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该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开发儿童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1](p47)。”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活力。这种互动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的精神,适合了我国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引入到我国,经过探索和发展,逐渐被推广和普及,现在越来越显现出它独特旺盛的生命力。 21世纪被国际教育界作为“创造教育世纪”, 我国主席也特别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可以说创新精神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个性发展的源动力。人才源于教育,教育始自儿童。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教工作者的摇篮、作为教育工作的先遣地,正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如何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健全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必将落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肩上。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如果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合理用于课堂音乐教学之中,势必能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以人为本,强调音乐的审美艺术性 音乐教育,必须首先是对人的艺术教育。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想象、创造、反思等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综合型人才必备的素质。目前,“教育界人士已经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美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创作技法的艺术教育是残缺的艺术教育,没有全面艺术素养的个人无法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2](p5)”。因此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对艺术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奥尔夫1931年写道:“音乐始自人自身。”这种倡导学生本位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正好符合了二十一世纪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价值观。“奥尔夫努力要做的也正是当今我国理论界所要解决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认知理性与道德理性之间如何统一的问题,关注理性之树与感性之树的协调生长[3]”。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所以从奥尔夫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在对他们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是一味地强调训练,因为再多地训练也不能在短时期内把他们培养成为音乐家。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除了为从教作知识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音乐自身带给人们的美感,调动起全身的音乐细胞,唤起心底里对音乐的热爱,并把这种体会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于以后的工作中,去感染他们的学生,激发幼儿喜爱音乐的热情,使幼儿学习音乐不再是受家长和教师的强制,而是带着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憧憬,积极主动的学习,去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那份快乐。 二、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艺术活动,强调音乐教学的综合性 幼儿的各感官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常常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来进行审美知觉。“看看、想想、说说、画画、跳跳、玩玩,”在其艺术教育中不失为一种非常适合的做法。 音乐与语言、动作的结合是人类自古以来习以为常的自然形态,也是人类表现意欲实践的基本形态。中国古代《乐记》中有这样的论述:“放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穷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放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早已有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思想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这三者统一的强调,也正是对源泉的回归。 1924年奥尔夫和友人军特一起合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和舞蹈融合在一起。他还认为,语言、动作本身是有旋律和节奏的,就是一种音乐。在他的嗓音训练中歌曲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往往是综合在一起的,内容或者是儿歌、童谣、谚语、谜语,或者是单音与多音音节练习。他还把拍手、拍腿、捻指、跺脚放在一起,这种在一个人身上的多声部练习,是非常适合训练人身体协调能力的。在柏林的奥尔夫小学命名典礼上奥尔夫曾讲:“以各种原本的元素去游戏,以节奏、音响、旋律、言辞和动作,会激发幻想并培养幻想,必须在孩子心中发展并培养幻想,使塑造的意欲原动力活跃起来,并使之净化为形式,否则这些素质会萎缩、退化。”这种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儿童的特点并以此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国现行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要“提倡学科综合”。 在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这种综合性的模式体现最明显。比如在欣赏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之《糖果仙子舞曲》时,教师就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作为引入,然后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将这段故事的情节与乐曲的段落进行对应,引出a+b+a1的曲式结构,再根据音乐主题进行戏剧创编。这种把奥尔夫综合性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曲式结构,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的方式,课上学课后忘,这种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综合性的教学模式会给更多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幼儿音乐教学法,不再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感觉到面对音乐时的无助,而是在参与中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对音乐世界和未来充满期待,这才是音乐对人最大的影响。 三、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强调音乐的乐趣性 音乐的生命离不开自然和人性,倘若自然和人性被扭曲或扼杀,音乐也必然被窒息。古今中外,不论专业的或民间的音乐教育,往往会呈现出如下的教学模式:口传心授、一味模仿、“勤学苦练”。但是,其结果却只能培养成苦行僧般的“好学生”。这群孩子只知道听话、勤奋,而并不懂得在音乐中寻求体会快乐,并不懂得在音乐中畅享未来,也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音乐主人。 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儿童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对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4](p13)。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是不全面的教育。《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奥尔夫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在游戏玩耍中接触音乐、感受音乐、喜爱音乐,学习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愉悦轻松自由的过程中享受到了音乐带给人的欢愉。因此,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入受到了无数孩童及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与肯定。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该专业学生的自身条件决定,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强化偏重知识技能训练,而应在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出发,学会用音乐表现美好的生活、表达丰富的情感。 四、诉诸情感、主动实践,强调音乐的创造性 中国艺术自古就强调意境和传神。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止于表现思想情感,更在于精神和意境的体现。只有通过诉诸于感性,使学生心领神会,才能领悟和掌握音乐自身的规律和美。 奥尔夫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视、听、触、嗅等),在亲自参与、体验音乐活动、游戏活动中,来唱、来跳、来娱乐、来学习、来创造。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学生们融入了自己大量的想象,在幻想的天空里,任创造的流自由翱翔。因此,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音乐会、不同于观看他人娱乐方式的音乐行为,这种必须由自己亲自参与、主动实践的音乐活动过程,是人类学习最主要的途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不仅传授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高中,虽然艺术经验缺乏但文化背景较好,在对其钢琴教学时,完全可以在掌握基本弹奏技能后,由一位同学即兴编奏,另一同学编创歌词,另一同学编排舞蹈,然后其他同学根据词曲创编游戏,这种即兴的创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集体合作意识及人类的创造思维提供了无限活力。根据在学校所习得的这种教学方式,他们完全有能力将音乐知识与培养具有“审美、完整的人”相结合,将自身形成的音乐素养融汇于未来的幼教工作实际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天、地、人处处存现创造,关键在于如何把这种潜能激发出来。 五、结 语 我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说:“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可以启迪人的心灵、改造人的性情、提升人的修养、消除人的文化隔阂、拉近人的年龄障碍、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在知识经济迅猛增长的年代、在产业文化迅速蓬勃的时期,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艺术教育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一直担当着特殊的角色。而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奥尔夫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特别是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作为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高师院校,在其音乐教学过程中更要把这种音乐思想、音乐教学方法贯彻始终,真正做到音乐要从乐趣出发,养成儿童的参与意识、激发儿童的想象才能、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使儿童真正爱上音乐,成为音乐的主人,在音乐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在音乐世界里畅想人生。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切合实际应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可用“因势利导”、“难易无序”、“不求甚解”等方法,达到其专业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弹奏技能;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业余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青少年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方面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平,然而,对于业余钢琴教育最重要的成果接受者——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生而言,受以考试、考级或比赛等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进校时的钢琴弹奏技巧已达相当程度,但由于过去的某种“功利性”目的始然,其在基本弹奏技术方面仍然还有许多需要梳理或改进之处。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在已有技术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是值得业界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因势利导 从心理学的角度思维,人从小到大的知识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必然受到“学习远期效应规律”影响。 对于业余钢琴教育而言,这个规律表明:处于幼年、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一方面思维反应灵敏但思想单纯、情感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严格按要求专注于纯技术方面,同时,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机能活跃,记忆力较强,而且与钢琴弹奏相关的身体机能如手指、骨骼等的发育也正处于活跃期,因此,更容易使钢琴基本的弹奏方法及相关的身体机能等,通过他们的练习过程实现定型、提高与稳定发展。所以,尽管处于业余教育中的青少年学生理解力较弱导致其在音乐情感及内涵等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不足,但仅凭借年龄上的优势也仍然容易从弹奏的熟练程度方面得到人们的赞许。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弹奏技术的进步速度在进入大学后会明显有所减缓,但在青少年时期(或在业余学习期间)所建立的钢琴弹奏技巧上的“童子功”优势,不仅仍然能够继续得以发挥,甚至音乐的情感与内涵等也可以被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提高和能力发展正是“学习远期效应规律”。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大纲》中明确:“钢琴基础课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觉、识谱、节奏感、音乐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及表现力;丰富音乐知识,增强音乐修养,能弹奏各个风格的音乐作品,能适应今后的教学工作。”这个大纲不仅对学生已有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程度的认可,也不单纯地强调其钢琴弹奏技术在大学教育中拔高等具体问题;不仅有对学生自身已有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的尊重,也没有超越音乐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程度的预期。也就是说,在学生进校时的基本钢琴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我国许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中对“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的强调,明显受到了这个“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影响。 遗憾的是,现实中个别教师在钢琴教学已将这个可供参考的“学习远期效应规律”抛弃了——在个别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不论学生已有弹奏方法及技术水平程度高低或谬误与否,一概强调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单纯关注基本钢琴弹奏技术的训练,着重关注弹奏方法的所谓科学化、规范化,为了达此目的甚至不惜一味加难作品程度。此类无视学生实际能力且颇具“功利性”的做法,使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无形中成为了业余钢琴教育或“应试教育”模式的演变与继续。 现在大凡能进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估且不论其钢琴弹奏方法或技术科学、正确与否,一般都已经历了备考期钢琴“应试教育”的突击过程,即已经具备有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和水平。仅鉴于此,符合“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获取最佳教学效益的有利选择。 所谓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因势利导”,即是关注与认可音教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现有弹奏技能这个“势”,来制定“乘势而上”的目标计划。钢琴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不至于将4年不太长的学习时间,单纯地视为钢琴弹奏技术或技巧提高的过程,还可以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弹奏技术技巧程度及改进与提高方向,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钢琴弹奏水平程度及能力提高与音乐和教育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共同发展的音教专业的教育目标,从而增强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与广泛性。 在具体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钢琴弹奏技术技巧程度,来决定其技术改进方向和水平及能力提高的基本教学原则,而且,在基本教学原则的制定上,还应该遵从学生弹奏技术技巧进阶的连贯性与连续性,使弹奏技术能够在教师“因势利导”的教学中既不拔苗助长,又能在原有水平与能力程度上有较大的发展,还能使学生为自己钢琴弹奏技术程度及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方面增添信心,帮助学生对科学的钢琴基本弹奏方法准确掌握,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练习习惯。 二、难易无序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过程如何安排?问题一提出,一些人的脑海中首先便会闪出“循序渐进”的原则。正因为此,一些钢琴教师长期冥思苦想,费心尽力地希望寻找到钢琴教学如何渐进的那个“序。”然而,“循序渐进”果真是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吗? 当然,从教育学的广度看,“循序渐进”的确是一个有效地基本教学原则,理论上不存置疑。然而,对于当今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来讲,“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值得商榷。 原因在于,虽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方法因人而异,技术也可能参差不一,但其基本的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却应该是通过了严格的入学专业考试,并得到了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于是,在大学音教专业学生钢琴基本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钢琴教学并不应该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一趋“循序渐进”的,即“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并不具有普遍性意义。 实际上,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已逐渐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具体的教学重心也开始从过去注重于“做”的单一模式,向既注重实践又强调“知”,更注重“知”“做”并重,即向提高学生素质、拓宽知识面以及重视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转变。而建立在有一定弹奏水平和能力基础上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理当从具体的弹奏技术水平提高的钢琴演奏型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向未来需要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师培养的教学思路转变,以适应当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然而,目前有个别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似乎将这个现实问题忽略了。例如,现今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的音教专业钢琴教材,似乎就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似乎编者们普遍都觉得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程度较低、水平较差,所以,如何提高学生钢琴弹奏水平才应该是教学重点。例如,四川地区过去普遍采用的是某大学2000年所编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材,在这套4册8级教材中,每级除大量用于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的练习曲外,只安排有4~5首钢琴音乐小品或是少量的中小型作品;而在其2009年最新出版的《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分级教程》的10级丛书中,中小型钢琴音乐作品总共不足20首,而较大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就更少,总共还不足8部。 其实,大多数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钢琴弹奏技艺在其业余学琴时就已经形成,因此,他们入学后除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误的基本弹奏方法进行纠正,对一些弹奏技术技巧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训练外,教学已然没有必要仍从“由浅入深”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新开始。因为,这样的“循序渐进”反而容易得到“少慢差费”的教学效果。从实际来看,现行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材的“序”也不尽合理。根据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都应当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水平的特点,钢琴教学本就理当是一种跳跃式思维的“序”进,而不应当是亦步亦趋爬行式的“渐”进。 可见,虽然人类对任何知识的获取过程肯定都是有“序”的,但作为具有独特性的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所的“序,”却并不一定就必是过去那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传统思路。因为,鉴于自身学科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程度特点,钢琴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就必须重视客观存在的“序。”在这一点上,“难易无序”应该是又一值得关注的方法。 三、不求甚解 将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来表述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一种方法,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提议。 从人生命发展过程规律看,大学生已开始处于记忆力有所下降、理解力大幅上升的成长期。青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弹奏,许多方法与技术掌握的科学性或是作品情感与内涵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在当时并不能被完全理解、消化,也无法自内心主动产生表达的冲动或是能够被准确地表达出来。然而,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随着理解力的飞速发展,那种由理解而引发出的情感冲动,就很容易促使其借助已具有的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将音乐作品的相关情感内涵准确地体现并表达出来。 这种由知识积累和水平提高而生成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表现,包含了“量变到质变”这个人类知识进步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在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即使是有学生在音乐理解上出现了某些问题,在作品演奏上也可能并未完整熟练,在弹奏技术上也可能存在某种难点,但却不一定马上在课堂上予以彻底纠正或根本解决,有时甚至可以暂且不管并让其一带而过。因为“熟能生巧” ,只要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对音乐的理解基本能达到教学及弹奏要求,教师就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新的作业,提出新的要求,以保证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 当然,学生的弹奏技术出现了问题应当立即指出并予以纠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钢琴教学,却不宜斤斤计较。因为,惟恐学生在弹奏的方法学习、技术的练习,或是在钢琴音乐与艺术知识吸收和积累过程中有一点不完美,于是,抓住一点便一味纠缠,结果必然侵占和浪费了学生并不太充足的宝贵学习时间。 相反,随着学生弹奏及练习时间的增加,以及所浏览与接触的不同钢琴音乐作品的广泛和数量的逐步增加,不仅因弹奏水平不够所造成的技术问题或难点可能会迎刃而解,而且,还有益于学生在钢琴音乐与艺术教育的知识性和广泛性方面得到充实并获得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不求甚解”不是不能求“解,”而是暂不求或暂缓求“解,”甚至暂不求“甚解,”一切皆应“因势利导”并以适可而止为宜。 四、发展音乐表达能力 由于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钢琴音乐表达能力——未来音乐教师应当具有的综合素质,于是容易产生一个误解:钢琴弹奏水平属于技术问题,而音乐表达则属于能力的问题。由此,导致一些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对这个问题混为一谈,表述模糊不清。 其实,无论是钢琴的弹奏技术还是音乐表达,需要发展的都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必须是包括音乐的、艺术的、文化的等综合素质在内。对于钢琴艺术来讲,钢琴弹奏技术技巧具有工具性,它的训练与提高不一定需要有情感内涵表达等艺术与文化方面的内容。而音乐表达能力却是弹奏者综合素质及能力的体现,而这个体现虽然应当建立在坚实的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之上,却也未必需要高超的钢琴弹奏技巧程度。钢琴弹奏技术指的是弹奏者以钢琴为媒介的音乐表达行为,而音乐表达能力则体现的是其钢琴艺术与文化方面的综合实力。两者虽然在钢琴演奏家的艺术创造活动中是同步的,但在任何钢琴学习与训练活动中却应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在音教专业学生进校前的应考阶段,原则上解决的就主要是钢琴的弹奏技术(为应考的几首钢琴作品服务),这属于钢琴学习的低级阶段。而进入大学后的主要教学方向应该属于学生钢琴艺术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原则上主要应该解决的是其音乐表达能力及其发展问题。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弹奏技术及方法是单纯的,原则上在任何时间段、任何年龄段的弹奏者那里都是一成不变的;音乐表达能力一般则会因为弹奏者自身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程度。2、掌握弹奏技术的活动允许历经思辨、重复、稳定、提高的内容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技巧可被肢解与重复的成分比比皆是;而音乐表达能力的体现则是这一切内容和过程经历之后具体应用的结果,它要求精炼、准确,限制或根本禁绝重复或多重意义的表现形式。3、在教学过程中,各类具体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难易程度的学习与掌握,虽然有大致规定的过程要求和质量标准,但顺序却并不一定是严格的,它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弹奏水平,来定制技巧难易程度教学的时间表,学生对已知或未知的某些难易程度不同的弹奏技术,原则上也可以不分先后。而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与弹奏技术水平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不可能出现有倒装的情形。4、学习者针对某部具体的钢琴音乐作品,根据与完成作品技术要求相适应的自身条件,对某些并不急用的技术技巧可以允许有选择性的吸纳。而音乐表达能力的体现一般则是有一个较为恒定的艺术标准,不能见人见智具有随意性。5、相关弹奏技术技巧的方法要求具有同一性,因此,学习与弹奏的训练和掌握过程应当是科学的、严格的,不允许因人而异。而音乐表达能力虽然也能够具体体现弹奏者技术技巧水平和能力,但更主要的是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展示,它可以是因人而异的。6、围绕各类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的练习曲或钢琴音乐作品可以是有限的,且掌握即可。但围绕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接触与积累广泛的、风格各异的钢琴音乐作品却是必须的。 一般说来,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音乐表达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在上述这些方面的提高,这应该是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现行的一些教材的编写之所以并不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益,原则上就是没有将上述内容的训练和掌握严格地认识与区分开来。 上述所论实属一孔之见,敬待有识之士指正。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浅议关于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方法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 民间音乐 传承方法 论文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高师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不断完善和进步,专业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然而民间音乐却在无形之中被忽略。现阶段,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在教材选取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明显减少关于民间音乐这部分,由此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不够重视。因此,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要对民间音乐更加重视,并且进一步完善教材选择、课时安排等。本文分析了民间音乐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的传承方法问题。 一、民间音乐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各个高校的民间音乐在整个音乐专业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观念方面、课程方面、教学教法方面、教材方面及师资力量方面,具体表现为: 1.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往往漠视民间音乐,认为民间音乐古老、枯燥、不够流行,不符合当前的学生心理,因此在学习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学生没能形成正确观念,不懂得对民间音乐进行学习和传承,由此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肤浅性。 2.课程设置方面。首先,民间音乐的课程设置时间较晚,建国后至今,以国家教育部名义正式下发的高师本科《教学计划》只有两版,真正把民间音乐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须课而进行设置至今还不到20余年,还有很多高校没有正式设置民间音乐课程。其次,民间音乐的课时相对较少,目前就大部分高校音乐教师所做的教学计划来看,民间音乐所占的课时要比其他专业相对来说少了很多,还有很多学校将民间音乐作为辅助课程。 3.音乐教师的教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几乎所有的音乐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都是“灌输法”。虽然有部分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将课时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但具体教授方法却各不相同,有的侧重理论讲解,有的不讲理论,只对学生进行民族乐器的教学,单纯地进行技能方面的训练,或者简单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这就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学习不全面。 4.当前高校所使用的民间音乐教材不统一。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民间音乐教材尚不统一,很多出版社编写的教材都没有作为民间音乐高师专业统一教材。在教师所选用的教材中,有的是选自他人的出版物,还有的教师用的是自己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基本上是专业音乐院校教材的分支,而教师独立编写并能公开出版的教材明显不足。此外,教师们上课所使用的音响、音像资料绝大部分来自公开出版物,还有一部分是从他处转录的,教师亲自采风所得的资料很少。 二、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方法 1.重新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和相应的音乐教育观。 首先,应该树立多元音乐文化观念。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和碰触,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对文化的多元格局有明确的认识,形成多元的音乐文化观念,重新建立高师音乐教育体系,这既包括民族音乐课程的多元化,又包括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同时意味着高师音乐教育不仅仅要融合大量的民间音乐,还要融合其他的国家的民间音乐,更好地汲取前人及当代一切有益于理解音乐文化,并且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创造力和符合民间音乐的有效教学方法。 其次,树立与高师音乐教育相适应的民族音乐人才教育观。 高师音乐教育关于民间音乐传承人才的设定,应该结合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实际,各个高师院校所设的音乐教育机构,应当自觉地致力于建设当地音乐文化资源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高师院校应该吸纳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充实其教育内容,担负起建设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职责,并且以这一机制为目标,设定高师院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规格,实现新型人才教育观。 2.确立民间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多渠道地引进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机构应该自觉地进行采访和收集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并且将其引进到高师音乐教育之内,或者建立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此外,将老艺人或者民间音乐家等引进高师课堂进行授课,教授学生特色的民间音乐。 其次,编纂专门的民间音乐教材,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组织全国民族音乐学界和高师音乐 教育界的专家和教师共同编写民间音乐方面的教科书,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广泛收集和利用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音乐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应立足于五大集成出版的既有成果,制定将其转化为高师民间音乐教材的规划。 最后,创建新型的民间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体现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受特定课程内容的制约,同时也受教学组织的影响。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师生及生生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并且富有创造性。 3.将民间音乐传承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对民间音乐进行整合,作为社会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高师音乐教育,更应该主动承担起联系社会文化部门和地方音乐文化社团的职能,使传承民间音乐文化、重建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社会行为。 首先,应借助社会力量对高师院校的民间音乐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在高师中传承民间音乐,师资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当前我国专业教授民间音乐的教师极度匮乏,因此应该借助社会上各种办学力量,采用举办短期高校民间音乐师资培训班,对高校的民间音乐教师进行深度而系统的专业培训。 其次,成立地方专门的音乐文化研究机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的民间音乐文化异常丰富,这就体现出地方的音乐研究机构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各地区应成立地方音乐文化研究机构,以充实对本区民间音乐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力量。高师院校也应该创造条件,成立自己的民间音乐研究机构。这样既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研究能力,又能突出高师民间音乐的办学特色。 最后,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民间音乐传承。要想更好地对民间音乐进行传承,光靠高师院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调动社会上一些积极力量,来共同营造一个传承音乐文化的良好环境,因此,应该呼吁社会各界都重视民间音乐的传承。 综上所述,民间音乐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音乐文化,急需得到更好、更久远的传承和发展,而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则肩负着这一重要传承使命,希望各高师院校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当前现状制定合理的民间音乐传承方法,合理选取民间音乐教材,适当增加民间音乐的教学课时,并增强民间音乐课程的师资力量,同时积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来引起全民对民间音乐的重视,使民间音乐得到良好传承和发展。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创新思维 畅响音乐 奥尔夫音乐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理念的启示 摘要:奥尔夫音乐以其原本性的思想在当今世界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更是以其活泼、生动的教育方式吸引着无数人对于音乐的热爱,尤其是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其创造性的教学理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人才源于教育,教育始自儿童,担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用先进的奥尔夫音乐理念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法是本文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奥尔夫;创新;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教学方法。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该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开发儿童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1](p47)。”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活力。这种互动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的精神,适合了我国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引入到我国,经过探索和发展,逐渐被推广和普及,现在越来越显现出它独特旺盛的生命力。 21世纪被国际教育界作为“创造教育世纪”, 我国主席也特别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可以说创新精神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个性发展的源动力。人才源于教育,教育始自儿童。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教工作者的摇篮、作为教育工作的先遣地,正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如何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健全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必将落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肩上。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如果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合理用于课堂音乐教学之中,势必能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以人为本,强调音乐的审美艺术性 音乐教育,必须首先是对人的艺术教育。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想象、创造、反思等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综合型人才必备的素质。目前,“教育界人士已经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美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创作技法的艺术教育是残缺的艺术教育,没有全面艺术素养的个人无法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2](p5)”。因此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对艺术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奥尔夫1931年写道:“音乐始自人自身。”这种倡导学生本位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正好符合了二十一世纪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价值观。“奥尔夫努力要做的也正是当今我国理论界所要解决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认知理性与道德理性之间如何统一的问题,关注理性之树与感性之树的协调生长[3]”。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所以从奥尔夫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在对他们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是一味地强调训练,因为再多地训练也不能在短时期内把他们培养成为音乐家。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除了为从教作知识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音乐自身带给人们的美感,调动起全身的音乐细胞,唤起心底里对音乐的热爱,并把这种体会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于以后的工作中,去感染他们的学生,激发幼儿喜爱音乐的热情,使幼儿学习音乐不再是受家长和教师的强制,而是带着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憧憬,积极主动的学习,去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那份快乐。 二、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艺术活动,强调音乐教学的综合性 幼儿的各感官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常常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来进行审美知觉。“看看、想想、说说、画画、跳跳、玩玩,”在其艺术教育中不失为一种非常适合的做法。 音乐与语言、动作的结合是人类自古以来习以为常的自然形态,也是人类表现意欲实践的基本形态。中国古代《乐记》中有这样的论述:“放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穷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放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早已有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思想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这三者统一的强调,也正是对源泉的回归。 1924年奥尔夫和友人军特一起合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和舞蹈融合在一起。他还认为,语言、动作本身是有旋律和节奏的,就是一种音乐。在他的嗓音训练中歌曲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往往是综合在一起的,内容或者是儿歌、童谣、谚语、谜语,或者是单音与多音音节练习。他还把拍手、拍腿、捻指、跺脚放在一起,这种在一个人身上的多声部练习,是非常适合训练人身体协调能力的。在柏林的奥尔夫小学命名典礼上奥尔夫曾讲:“以各种原本的元素去游戏,以节奏、音响、旋律、言辞和动作,会激发幻想并培养幻想,必须在孩子心中发展并培养幻想,使塑造的意欲原动力活跃起来,并使之净化为形式,否则这些素质会萎缩、退化。”这种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儿童的特点并以此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国现行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要“提倡学科综合”。 在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这种综合性的模式体现最明显。比如在欣赏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之《糖果仙子舞曲》时,教师就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作为引入,然后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将这段故事的情节与乐曲的段落进行对应,引出a+b+a1的曲式结构,再根据音乐主题进行戏剧创编。这种把奥尔夫综合性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曲式结构,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的方式,课上学课后忘,这种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综合性的教学模式会给更多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幼儿音乐教学法,不再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感觉到面对音乐时的无助,而是在参与中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对音乐世界和未来充满期待,这才是音乐对人最大的影响。 三、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强调音乐的乐趣性 音乐的生命离不开自然和人性,倘若自然和人性被扭曲或扼杀,音乐也必然被窒息。古今中外,不论专业的或民间的音乐教育,往往会呈现出如下的教学模式:口传心授、一味模仿、“勤学苦练”。但是,其结果却只能培养成苦行僧般的“好学生”。这群孩子只知道听话、勤奋,而并不懂得在音乐中寻求体会快乐,并不懂得在音乐中畅享未来,也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音乐主人。 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儿童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对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4](p13)。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是不全面的教育。《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奥尔夫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在游戏玩耍中接触音乐、感受音乐、喜爱音乐,学习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愉悦轻松自由的过程中享受到了音乐带给人的欢愉。因此,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入受到了无数孩童及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与肯定。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该专业学生的自身条件决定,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强化偏重知识技能训练,而应在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出发,学会用音乐表现美好的生活、表达丰富的情感。 四、诉诸情感、主动实践,强调音乐的创造性 中国艺术自古就强调意境和传神。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止于表现思想情感,更在于精神和意境的体现。只有通过诉诸于感性,使学生心领神会,才能领悟和掌握音乐自身的规律和美。 奥尔夫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视、听、触、嗅等),在亲自参与、体验音乐活动、游戏活动中,来唱、来跳、来娱乐、来学习、来创造。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学生们融入了自己大量的想象,在幻想的天空里,任创造的流自由翱翔。因此,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音乐会、不同于观看他人娱乐方式的音乐行为,这种必须由自己亲自参与、主动实践的音乐活动过程,是人类学习最主要的途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不仅传授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高中,虽然艺术经验缺乏但文化背景较好,在对其钢琴教学时,完全可以在掌握基本弹奏技能后,由一位同学即兴编奏,另一同学编创歌词,另一同学编排舞蹈,然后其他同学根据词曲创编游戏,这种即兴的创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集体合作意识及人类的创造思维提供了无限活力。根据在学校所习得的这种教学方式,他们完全有能力将音乐知识与培养具有“审美、完整的人”相结合,将自身形成的音乐素养融汇于未来的幼教工作实际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天、地、人处处存现创造,关键在于如何把这种潜能激发出来。 五、结 语 我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说:“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可以启迪人的心灵、改造人的性情、提升人的修养、消除人的文化隔阂、拉近人的年龄障碍、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在知识经济迅猛增长的年代、在产业文化迅速蓬勃的时期,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艺术教育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一直担当着特殊的角色。而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奥尔夫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特别是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作为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高师院校,在其音乐教学过程中更要把这种音乐思想、音乐教学方法贯彻始终,真正做到音乐要从乐趣出发,养成儿童的参与意识、激发儿童的想象才能、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使儿童真正爱上音乐,成为音乐的主人,在音乐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在音乐世界里畅想人生。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简论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内容摘要:文章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切入,提出了一些设想,分析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辉煌背后存在的某些问题,以期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实现高素质、富创新精神的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专业音乐教育 改革 创新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提高人的素质是现代社会教育乃至全世界教育的重点。为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我国在1993年由国务院颁发了《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人的整体素质包括诸多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等。1997年10月29日,我国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给出了明确的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然而,要理解科学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主张教育是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实践过程,它把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和职能。 (二)素质教育是心理品质培养和社会文化素质相结合的整体性教育,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的和谐发展。 (三)素质教育是以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的教育,是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统一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文化教育为导向,以心理教育为中介,以健康教育为本体,以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为目标。 二、进行素质教育的原因 (一)素质教育是改革“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国的教育,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以择优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其面向了少数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个人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素质教育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在面向世纪战略的考虑下,都把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问题提到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如,美国在1983年就提出了“要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育,即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法国提出“要使每一个青年人发挥他们的智力、手工、体育和艺术方面的潜能,使他们每一个人在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日本提出“要使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各项基础知识,具备人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及丰富的个性和社会性,培养真才实学、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 因此,素质教育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反映了教育的规律,自然就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 三、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一批爱国音乐家从欧洲回国后,与国内音乐家共同创建了新 3.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都是以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心智开发、自主思考,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现代教学方式是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强调教学是一种启发性、讨论式的教学,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把教学从传统的一对一方式改为一对二、一对三甚至一对多的教学,把学生真正地从被动模仿学习技能技巧,转化为教学互动、学生互动、上下互动的教学模式,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树立新型的师生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浅析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及提高练习效率的方法 摘要: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必修课,一直在寻找一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以使自己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钢琴教学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但是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选择正确的练琴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演奏水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在练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到练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提高练琴效率。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问题;提高效率;方法 钢琴技术教学在我国已初具规模,适应社会业余钢琴教学的需要,占领这一广阔的教育领域,是钢琴教学不容推辞的义务。在学生学习钢琴弹奏的同时,要把将来如何教好钢琴课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把那些效果较好,引人入胜的钢琴教材介绍给学生,便于他们以后用于教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学会分级教学 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率大幅提高,学生们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前已经学过多年钢琴,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丰富,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钢琴主修专业。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教学难度不是太大,主要侧重丰富学生的技术方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耐力。 还有的学生入学之前只学过一年左右的钢琴,本身钢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实,弹奏动作僵硬,识谱很慢。对于这类学生,钢琴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细心,耐心与爱心。老师在教学上进行严密的安排与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其潜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在有限的时间中,使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还能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 (二)教学中应贯彻融合性原则 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是突出“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走的是一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时对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音乐教育的学生,除了会演奏钢琴以外,还有会教钢琴,用钢琴为个唱,合唱伴奏,在音乐欣赏课堂会用钢琴教学等等。 (三)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致分析教材 钢琴教学的内容制定与教学目标,对象密切相关。老师在教授演奏技术的同时,应重视理论的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四)拓宽教学视野,提倡创新意识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大胆实践,不断拓宽自己的新的教学思路,不能拘泥保守,一成不变。钢琴课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技能课,核心课,基础课,本身应该具备开放,多元,发展的特色。教师不应将视野只局限在狭窄的琴房内,应该更加关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大家都知道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种类繁多、技巧性极强的艺术,艰苦反复地练习是每一位钢琴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对一名钢琴学习者而言,寻求和遵循正确的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就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如何提高钢琴练习的效率方法! (一)坐位、坐姿 座位方面:我们要调整好坐位与钢琴之间的距离,上身坐直,将双手轻轻放置于键盘之上,上臂与前臂形成一个稍大于90度的角;找好中心点;调整坐位的远近和高低。在坐姿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的问题:双脚踏实着地,放置于踏板之前;臀部只能做琴凳的一半,臀部的坐感应当是稳定当中又时刻配合着其他的动作;腰要挺直,颈部也要保持可以自由活动的感觉。弹奏者可以上身略向前倾,使中心略向前,便于力量的传送。坐的姿势切忌过于僵硬或松懈;手型在弹奏过程中,最自然的手型往往就是最正确的手型;注意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当然弹奏的力量也要注意,在弹下琴键的同时要达到一定的力度,而且要能够控制力度的大小;均匀,练习基本功的目标是要让十指具有相同的能力。 (二)重视课后的第一次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慢速练,边看谱,边看标记,边动脑,手、脑、眼并用,反复练习几次,这样有助于及时消化上课内容。而对于新布置的曲子,要回想老师在课上讲到的对曲子的要求和需要掌握的技术难点以及练习方法。 (三) 全面读谱 首先,我们应该通过读谱去思考一下乐曲的作者、创作年代、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类型。其次,要注意谱面上的各种音乐表情术语、力度标记以及速度变化标记。再次,要仔细读谱面上的细节问题。最后,在读谱时,除了上述内容,还要注意从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旋律等方面去仔细研究。 (四)分解式练习 钢琴作品具有多声部、多层次的特点,弹奏时左右手分担着不同声部、不同节奏、不同织体的任务。为了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作品,采用分解式的练习是行之有效的。 1.分手练习。分手练习不仅仅是学习一首新乐曲的开始阶段,即使在弹奏熟练之后,仍需时常使用分手练习这一方法,有分有合、分合交替才能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以及提高练琴的效率。 2.分声部练习。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应当养成把各个声部和层次区分开练习的习惯。对于声部较多的乐曲,就必须对每一个声部进行单独练习,使多个声部层次清晰,使恰当的音色、清晰的和声进行与旋律声部默契配合,不断提高练琴效率。 3.难点练习。遇到难点,应努力克服,这就需要我们将难点部分抽出来单独反复进行练习,只有这样,困难才会迎刃而解,才会提高练琴的效率。常见的难点大致包括速度难点、音色难点、技术难点。 (五)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是指倾听音乐作品结构、音色、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训练。如果学生会运用听觉来指导自己练琴,不再是手指盲目的机械动作,就会更加有目的性,大大提高练琴的效率。 钢琴的练习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上述几种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应当把它们与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并灵活运用,不断地探究、认识、发现并解决问题,苦练加巧练,保证练琴质量,从而提高练琴效率。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切合实际应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可用“因势利导”、“难易无序”、“不求甚解”等方法,达到其专业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弹奏技能;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业余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青少年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方面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平,然而,对于业余钢琴教育最重要的成果接受者——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生而言,受以考试、考级或比赛等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进校时的钢琴弹奏技巧已达相当程度,但由于过去的某种“功利性”目的始然,其在基本弹奏技术方面仍然还有许多需要梳理或改进之处。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在已有技术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是值得业界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因势利导 从心理学的角度思维,人从小到大的知识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必然受到“学习远期效应规律”影响。 对于业余钢琴教育而言,这个规律表明:处于幼年、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一方面思维反应灵敏但思想单纯、情感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严格按要求专注于纯技术方面,同时,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机能活跃,记忆力较强,而且与钢琴弹奏相关的身体机能如手指、骨骼等的发育也正处于活跃期,因此,更容易使钢琴基本的弹奏方法及相关的身体机能等,通过他们的练习过程实现定型、提高与稳定发展。所以,尽管处于业余教育中的青少年学生理解力较弱导致其在音乐情感及内涵等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不足,但仅凭借年龄上的优势也仍然容易从弹奏的熟练程度方面得到人们的赞许。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弹奏技术的进步速度在进入大学后会明显有所减缓,但在青少年时期(或在业余学习期间)所建立的钢琴弹奏技巧上的“童子功”优势,不仅仍然能够继续得以发挥,甚至音乐的情感与内涵等也可以被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提高和能力发展正是“学习远期效应规律”。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大纲》中明确:“钢琴基础课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觉、识谱、节奏感、音乐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及表现力;丰富音乐知识,增强音乐修养,能弹奏各个风格的音乐作品,能适应今后的教学工作。”这个大纲不仅对学生已有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程度的认可,也不单纯地强调其钢琴弹奏技术在大学教育中拔高等具体问题;不仅有对学生自身已有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的尊重,也没有超越音乐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程度的预期。也就是说,在学生进校时的基本钢琴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我国许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中对“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的强调,明显受到了这个“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影响。 遗憾的是,现实中个别教师在钢琴教学已将这个可供参考的“学习远期效应规律”抛弃了——在个别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不论学生已有弹奏方法及技术水平程度高低或谬误与否,一概强调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单纯关注基本钢琴弹奏技术的训练,着重关注弹奏方法的所谓科学化、规范化,为了达此目的甚至不惜一味加难作品程度。此类无视学生实际能力且颇具“功利性”的做法,使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无形中成为了业余钢琴教育或“应试教育”模式的演变与继续。 现在大凡能进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估且不论其钢琴弹奏方法或技术科学、正确与否,一般都已经历了备考期钢琴“应试教育”的突击过程,即已经具备有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和水平。仅鉴于此,符合“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获取最佳教学效益的有利选择。 所谓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因势利导”,即是关注与认可音教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现有弹奏技能这个“势”,来制定“乘势而上”的目标计划。钢琴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不至于将4年不太长的学习时间,单纯地视为钢琴弹奏技术或技巧提高的过程,还可以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弹奏技术技巧程度及改进与提高方向,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钢琴弹奏水平程度及能力提高与音乐和教育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共同发展的音教专业的教育目标,从而增强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与广泛性。 在具体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钢琴弹奏技术技巧程度,来决定其技术改进方向和水平及能力提高的基本教学原则,而且,在基本教学原则的制定上,还应该遵从学生弹奏技术技巧进阶的连贯性与连续性,使弹奏技术能够在教师“因势利导”的教学中既不拔苗助长,又能在原有水平与能力程度上有较大的发展,还能使学生为自己钢琴弹奏技术程度及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方面增添信心,帮助学生对科学的钢琴基本弹奏方法准确掌握,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练习习惯。 二、难易无序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过程如何安排?问题一提出,一些人的脑海中首先便会闪出“循序渐进”的原则。正因为此,一些钢琴教师长期冥思苦想,费心尽力地希望寻找到钢琴教学如何渐进的那个“序。”然而,“循序渐进”果真是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吗? 当然,从教育学的广度看,“循序渐进”的确是一个有效地基本教学原则,理论上不存置疑。然而,对于当今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来讲,“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值得商榷。 原因在于,虽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方法因人而异,技术也可能参差不一,但其基本的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却应该是通过了严格的入学专业考试,并得到了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于是,在大学音教专业学生钢琴基本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钢琴教学并不应该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一趋“循序渐进”的,即“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并不具有普遍性意义。 实际上,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已逐渐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具体的教学重心也开始从过去注重于“做”的单一模式,向既注重实践又强调“知”,更注重“知”“做”并重,即向提高学生素质、拓宽知识面以及重视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转变。而建立在有一定弹奏水平和能力基础上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理当从具体的弹奏技术水平提高的钢琴演奏型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向未来需要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师培养的教学思路转变,以适应当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然而,目前有个别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似乎将这个现实问题忽略了。例如,现今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的音教专业钢琴教材,似乎就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似乎编者们普遍都觉得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程度较低、水平较差,所以,如何提高学生钢琴弹奏水平才应该是教学重点。例如,四川地区过去普遍采用的是某大学2000年所编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材,在这套4册8级教材中,每级除大量用于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的练习曲外,只安排有4~5首钢琴音乐小品或是少量的中小型作品;而在其2009年最新出版的《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分级教程》的10级丛书中,中小型钢琴音乐作品总共不足20首,而较大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就更少,总共还不足8部。 其实,大多数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钢琴弹奏技艺在其业余学琴时就已经形成,因此,他们入学后除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误的基本弹奏方法进行纠正,对一些弹奏技术技巧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训练外,教学已然没有必要仍从“由浅入深”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新开始。因为,这样的“循序渐进”反而容易得到“少慢差费”的教学效果。从实际来看,现行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材的“序”也不尽合理。根据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都应当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水平的特点,钢琴教学本就理当是一种跳跃式思维的“序”进,而不应当是亦步亦趋爬行式的“渐”进。 可见,虽然人类对任何知识的获取过程肯定都是有“序”的,但作为具有独特性的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所的“序,”却并不一定就必是过去那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传统思路。因为,鉴于自身学科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程度特点,钢琴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就必须重视客观存在的“序。”在这一点上,“难易无序”应该是又一值得关注的方法。 三、不求甚解 将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来表述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一种方法,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提议。 从人生命发展过程规律看,大学生已开始处于记忆力有所下降、理解力大幅上升的成长期。青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弹奏,许多方法与技术掌握的科学性或是作品情感与内涵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在当时并不能被完全理解、消化,也无法自内心主动产生表达的冲动或是能够被准确地表达出来。然而,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随着理解力的飞速发展,那种由理解而引发出的情感冲动,就很容易促使其借助已具有的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将音乐作品的相关情感内涵准确地体现并表达出来。 这种由知识积累和水平提高而生成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表现,包含了“量变到质变”这个人类知识进步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在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即使是有学生在音乐理解上出现了某些问题,在作品演奏上也可能并未完整熟练,在弹奏技术上也可能存在某种难点,但却不一定马上在课堂上予以彻底纠正或根本解决,有时甚至可以暂且不管并让其一带而过。因为“熟能生巧” ,只要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对音乐的理解基本能达到教学及弹奏要求,教师就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新的作业,提出新的要求,以保证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 当然,学生的弹奏技术出现了问题应当立即指出并予以纠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钢琴教学,却不宜斤斤计较。因为,惟恐学生在弹奏的方法学习、技术的练习,或是在钢琴音乐与艺术知识吸收和积累过程中有一点不完美,于是,抓住一点便一味纠缠,结果必然侵占和浪费了学生并不太充足的宝贵学习时间。 相反,随着学生弹奏及练习时间的增加,以及所浏览与接触的不同钢琴音乐作品的广泛和数量的逐步增加,不仅因弹奏水平不够所造成的技术问题或难点可能会迎刃而解,而且,还有益于学生在钢琴音乐与艺术教育的知识性和广泛性方面得到充实并获得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不求甚解”不是不能求“解,”而是暂不求或暂缓求“解,”甚至暂不求“甚解,”一切皆应“因势利导”并以适可而止为宜。 四、发展音乐表达能力 由于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钢琴音乐表达能力——未来音乐教师应当具有的综合素质,于是容易产生一个误解:钢琴弹奏水平属于技术问题,而音乐表达则属于能力的问题。由此,导致一些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对这个问题混为一谈,表述模糊不清。 其实,无论是钢琴的弹奏技术还是音乐表达,需要发展的都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必须是包括音乐的、艺术的、文化的等综合素质在内。对于钢琴艺术来讲,钢琴弹奏技术技巧具有工具性,它的训练与提高不一定需要有情感内涵表达等艺术与文化方面的内容。而音乐表达能力却是弹奏者综合素质及能力的体现,而这个体现虽然应当建立在坚实的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之上,却也未必需要高超的钢琴弹奏技巧程度。钢琴弹奏技术指的是弹奏者以钢琴为媒介的音乐表达行为,而音乐表达能力则体现的是其钢琴艺术与文化方面的综合实力。两者虽然在钢琴演奏家的艺术创造活动中是同步的,但在任何钢琴学习与训练活动中却应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在音教专业学生进校前的应考阶段,原则上解决的就主要是钢琴的弹奏技术(为应考的几首钢琴作品服务),这属于钢琴学习的低级阶段。而进入大学后的主要教学方向应该属于学生钢琴艺术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原则上主要应该解决的是其音乐表达能力及其发展问题。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弹奏技术及方法是单纯的,原则上在任何时间段、任何年龄段的弹奏者那里都是一成不变的;音乐表达能力一般则会因为弹奏者自身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程度。2、掌握弹奏技术的活动允许历经思辨、重复、稳定、提高的内容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技巧可被肢解与重复的成分比比皆是;而音乐表达能力的体现则是这一切内容和过程经历之后具体应用的结果,它要求精炼、准确,限制或根本禁绝重复或多重意义的表现形式。3、在教学过程中,各类具体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难易程度的学习与掌握,虽然有大致规定的过程要求和质量标准,但顺序却并不一定是严格的,它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弹奏水平,来定制技巧难易程度教学的时间表,学生对已知或未知的某些难易程度不同的弹奏技术,原则上也可以不分先后。而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与弹奏技术水平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不可能出现有倒装的情形。4、学习者针对某部具体的钢琴音乐作品,根据与完成作品技术要求相适应的自身条件,对某些并不急用的技术技巧可以允许有选择性的吸纳。而音乐表达能力的体现一般则是有一个较为恒定的艺术标准,不能见人见智具有随意性。5、相关弹奏技术技巧的方法要求具有同一性,因此,学习与弹奏的训练和掌握过程应当是科学的、严格的,不允许因人而异。而音乐表达能力虽然也能够具体体现弹奏者技术技巧水平和能力,但更主要的是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展示,它可以是因人而异的。6、围绕各类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的练习曲或钢琴音乐作品可以是有限的,且掌握即可。但围绕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接触与积累广泛的、风格各异的钢琴音乐作品却是必须的。 一般说来,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音乐表达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在上述这些方面的提高,这应该是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现行的一些教材的编写之所以并不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益,原则上就是没有将上述内容的训练和掌握严格地认识与区分开来。
园林艺术论文:传统造景手法在园林艺术中的运用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是一项一直值得考究的话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授和莘莘学子们在传统文化的考量上不断给出思考与研究的方向,而在传统艺术的探讨中,不仅仅是分析了传统艺术的演变规律,而更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进行融合交汇,让我们从固有的传统中看出有利于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这就是自然与文化的再次的碰撞,然而也正因为在传统艺术史上,自然性与生态性的研究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当我们在分析任何一项传统艺术的手法时,都可以说是为了完善现代的艺术观。 关键词:传统艺术;自然与现代;生态景物的传承手法 1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1多层面看待造景手法中表现的文化价值 古典的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为现代艺术界中不仅带来极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文化价值,更对后世的园林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2传统造景手法对现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在后世的艺术表现中,我们有许多的假山,微景观雕塑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深受传统造景手法的影响。造景即是运用人工的手段将自然中的地形地势,山林水体,水流山石等自然条件构成的所有要素相结合塑造出景观设计师所想要表现的微小版的建筑设计。主要的表现有:地形再造和湖泊的挖凿;植物的养育;假山奇峰与洞壑危崖的砌叠;山谷溪涧与卵石溪流的布置;浅水小池与石山喷泉的修筑;雕塑的重设与建置等一系列的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这些造景手法的产生也给我们带来了视觉艺术盛宴,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现代社会的良好的发展[1]。其次,在造景手法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主景手法与次景手法的相结合,就像是小区的设计中对休闲区域的打造,一般会设计湖水与假山的结合,这就属于园林艺术运用在生活中的实践之一,湖水作为假山的陪衬设计,给人视觉上的协调感,同时山与水给人一种静谧舒适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的让每个住户满意,当然虽然湖水是作为辅助景观出现,但是,湖水的比例同样是设计师要考量的重点,这时就可以参考传统的造景手法了,假山作为主景的构图中心,湖水的比例就是为了突出主景的表现力,这也是主景与次景的功用合作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使园林艺术更具特色,还可以充分突出其艺术感染力,这样的设计正和福州五一广场有异曲同工之处,设计师将主景雕塑喷泉安装在广场的中心位置,这既突出了设计主题,又满足和平衡了游客的视觉感受,实在是值得众多设计师借鉴与参考[2]。 1.3造景艺术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中产生的作用 一般来说,古代的文人画家都常常喜欢把梅、兰、竹看作是花中的“至清”之物,把松柏看作是木中之“幽韵气清”者,它们一旦入诗入画,那么产生的韵味就可谓是自然天成,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当然这也可以引申出我们的造景艺术,造景艺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是要将画中美景转换为形象立体的实物,这样才可以被人们所感知,所认可。而这几年的园林设计也的确是在稳步中逐步有了发展和创新,这样也就使得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感在稳步的提升,而这也正是当下社会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2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2.1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想有发展就一定不能摒弃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因此如何传承精华所在的部分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2.2怎样真正实现 在园林艺术中,不光要求对景物的构思还包括应如何创造的问题。我们想要创造出崭新的东西,那么前期一定会进行一定的模仿,这就相当于造景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借景,借景能够很有效的突破空间的限制,为我们设计的园林增添美感,借景有时正如编导拍摄画面时对于构图的要求一样,远,全,中,近,特,在借景设计中,也同样的有近观,远瞻,仰视,俯瞰,等不同视角对于呈现在眼前效果的展示,所以这就更加要求在造景中要极其细致,传统的造景手法极其严格,所以当它运用于现代的园林中,我们也将应该在借景中充分的展示园林自身的优点,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优质的融合发展。 结束语 中国传统的造景手法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共同交汇孕育下的宝贵成果,将这样的一项成果运用到现代园林艺术的设计中毋庸置疑是最好的选择,这很大程度提升了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并且也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作为当代艺术工作者,要更加发扬优质造园理念,设计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作者:杨学忠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转导乡人民政府 园林艺术论文: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美术课堂的文化内涵 [摘要]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呈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和世界多元化。这也充分反映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现行中职“美术”教材中的苏州园林,如果把这堂课设计成一堂高质量的美术鉴赏课,又如何能上出新意,特别是如何“挖”出其背后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意义,这是颇费思量的。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希望得到指正。 [关键词]挖掘;文化内涵;美术 一、该课的定位 一堂课谈苏州园林的景点、布局,这样内容是否显得单调,学生是否会感兴趣?我觉得:中小学美术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以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二、该课的设计思路和实践验证 (一)创设和谐、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导入) 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德国一位学者就教学情境的概念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如果让你直接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这15克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新课改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在开课伊始,教师设置了一个情景展示:随着杜丽娘的一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浸润在那婉转优雅的曲调中,就像空谷幽兰一般,美到极致的艺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园林的情境中来。 (二)剖析中国园林特点 1.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环节1)自然地进入到山静泉流,水静鱼游,花静蝶飞,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东山静……分别从园林的构成因素:水、山(石)、花草树木、建筑,以及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换、阴晴雨雪的气候变化品味苏州园林的自然美。领略园林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天成、淡泊含蓄的意韵,恬静清新、淡雅超脱的情调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2.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环节2)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达到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从苏州园林最具特色的花窗和漏窗入手,介绍四种园林艺术造景方法:框景、借景、分景、障景,烘托出或含蓄或深远或无限的意境。如拙政园的怡虹亭把园外千米之遥的北寺塔借入园中,创造出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远山近水皆有情”等意味悠长的意境。领略古人在造园时通过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等各种造园技巧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意境。3.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自然美(环节3)中国古典园林是“形象的诗、立体的画”,是有无限意境的美的空间,对自然美加以艺术化,巧运匠心而创造出的园林艺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欣赏寄情山水,如诗如画的人文美:“引经据典、意境深远”“植物寓意、以物寄情”“景点题名、格调高雅”以此体会园林景物表达出的园主人的思想感情,唤起共鸣,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初步领悟了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三环节中,我积累了很多的诗词歌赋,为的是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人文之美。园林艺术表面上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的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习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 三、文化内涵是美术课堂的命脉 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等一些领域,确实有着鱼龙混杂的情况,尤其是艺术领域,现今的艺术作品有相当部分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必要。欣赏一件绘画作品或者艺术,也存在着讲些什么、从哪个角度去讲、用什么样的方法解读等诸多问题。美术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对美术课程而言,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含感知、表现、创造、反思等能力。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和素质的提高。要将课程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稳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益,我们就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否则美术课堂教学的优质无从谈起。 作者:吴丹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 园林艺术论文:茶树在园林艺术中应用研究 摘要:茶文化和园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的园林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树具有园林植物的特点,在园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茶树在园林艺术中地位价值的论述及茶树在园林艺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为研究茶树在绿篱、观赏植物、盆景、行道树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茶树;园林艺术;应用研究 1茶树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及价值 从古至今,人们都很重视茶树在园林中的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价值,更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茶树可以美化街道,是街道最适宜种植的树种,人们可以停下脚步,静心观赏也。茶树经济价值很高,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农作物,较其他名贵的树种更为便宜,方便就地取材,可以节省城市和乡镇绿化的成本开支;茶树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园林绿化和造景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传播茶文化的作用。 2茶树在园林艺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2.1品种丰富,形态多样 茶树种类繁多,可分为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为制作大型的盆景、中型的盆景和小型的盆景提供了大量素材。茶树叶的叶片形状颜色以及类型各不相同,有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之分,极少数一部分呈卵形和披针形,叶片颜色众多,有淡绿色、绿色、浓绿色、黄绿色和紫绿色之分,叶面也有隆起、微隆起、平滑之分,这些都是布局园林的素材;按分枝又可分为直立型、半披张型和披张型,枝条的弯曲程度也不相同,有的枝条细软如藤,枝条弯曲有序,整个枝条也具有很大的可观性,这些为制作茶树景观提供了可能。 2.2花期长、抗性强 茶树发芽一般是在每年的6月份开始,次年的1月份结束。盛花期在9—10月左右,10—11月盛花,11月下旬——12月中旬终花,这个时期开花的植物已经很少,将茶树作为园林植物进行栽培,可以弥补这一时期花少的不足,让人们在这一时期观赏到植物的开花。茶树花期和果实的生长期比较长,成熟慢,因此在同一茶树上,常常可以看到茶花和茶果并存,这一情况在其他植物上并不多见。抗性是指植株在发育中为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生理特性,茶树的抗性就十分强,它喜温而又耐寒,喜肥而又耐瘠,喜阴而又耐阳,喜湿而又耐旱,恶劣的环境并不会影响到茶树的生长。 3茶树在园林艺术中的应用 3.1茶树在绿篱中的应用 由灌木或小乔木进行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称为绿篱。绿篱是园林绿化常用的手法之一,栽培方式简单又可修剪成各种造型,符合种植价值和艺术价值,绿篱具有遮盖不良视点、防尘防噪等美化环境以及引导路线的作用。茶树是常绿的植物,生长良好,除非特别恶劣的环境否则很容易栽培;茶树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园林设计中常常作为首要选择,是做绿篱的好材料,茶树作为绿篱既可与其他植物混栽,也可单独成行,但须注意栽茶的土壤必须是酸性,具有一定深度。 3.2茶树在盆景中的应用 盆景植物在某些能力上比其他形态的植物更强,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再生能力,就好比仙人掌——典型的盆景植物。在众多的盆景植物中,茶树显得独树一帜,正好具有再生能力强的特点。在园林造景中,可以选用一些小茶苗或者茶树的老桩作为盆景。老桩可以快速成型,进行精心栽培修剪后,可以成为一盆漂亮的盆景。修剪下来的枝叶可以用来制作茶叶。 3.3茶树在行道树中的应用 茶树是行道树的主要树种之一。它的植株高大、枝干比较粗、主根发达、分枝部位高、树叶一年四季常绿,非常适合作为行道树。茶树一般都是在春季秋季发芽,秋冬季开花,花期较长,人们可以每个月都见证茶树的生长,看到的是一片绿葱葱的现象。此外,茶树还可以为人们遮阳,阻挡一丝夏日的炎热,还可以起到美化绿化街道的效果。 4结论 茶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追求,并且对传统文化也开始逐渐变的重视了起来,人们变得懂茶,也学会了品茶。茶树园林艺术把人们带进了古韵的茶的世界,熟悉了茶树,了解它的各种特性,对茶文化也进行了推广。茶树作为园林所进行栽培的植物之一,不仅方便园林栽培以及增加植物的类别供人们观赏,而且还增加了园林的文化底蕴,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园林艺术论文:北方园林艺术景观设计植物应用思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也越来越重视,园林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园林设计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呈现园林特色的基础,植物的净化作用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介绍了北方园林常见的植物,具体分析了北方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设计的原则以及园林植物工程中的矛盾与解决措施,最后总结出北方园林中植物的应用与意义。 关键词:北方园林;绿地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主题性;生态化;美学意义 一、北方园林 我国的园林造景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即各具特色的南、北方园林。园林的研究成为我们为重建周围栖息环境而做出的重大跨越。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南北方园林的差异。正因差距的存在,我们总结了南方园林建设中可吸收的精华之处、北方园林中最博大精深的民俗特色以及北方园林的荡气回肠的历史底蕴。我们北方园林的建设是可以借鉴前辈的经验,南方的经验以及外国的经验。只要是合理的、适用的就可以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将各种文化融汇贯通,形成新的北方园林的文化形式。 二、植物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已有千年历史,这千年历史的开篇便是北方的皇家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园林植物是园林五大要素之一,也是季节特色的传承载体,蕴含着丰厚的自然语言。不光是古代帝王对园林植物造景相当的重视,作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传承者,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发展也应当引起当代人的持续关注。 (一)植物及种植方式 根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要遵循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生存法则,在不断地进化过程中,遵循物种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园林中绿化面积一般占整个园林面积的30%-80%,这使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1.乔木。乔木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高达五米以上,且明显主干内有木质层和木质部,乔木又可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常绿乔木一般分布在公园、陵墓以及山上等,如云杉、白皮松、迎客松等。由于乔木高大,枝叶茂密,在园林设计中可以起到消除噪音,净化空气、引领以及遮阴作用;在艺术领域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做出不同的造型,如公园中植物盆景艺术(人工造型)、迎客松(自然造型)。 2.灌木。灌木也有木质层和木质部,它和乔木的区别在灌木是主干不明显、植株矮小且丛生的植物,在园林设计中一般起到装饰作用。园林中的观花、观果、观枝类植物一般为灌木,常见灌木有石榴、茶树、沙柳、茉莉、牡丹等。 3.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一般分布在园林植物中的最低层,其茎具有不发达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但没有形成层。与木本植物相反,其木质包围在韧皮部的外侧,其茎称为草质茎。 (二)北方园林中植物设计原则 在北方园林空间设计中合理搭配各种植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植物的生态和习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园林中的功能和观赏特性.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把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元素融入到园林景观中,塑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然后,我们还要按照园林的整体性原则以及植物特性把周围环境与植物特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园林空间统一协调。最后,远期工程与近期工程相结合,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北方园林植物搭配原则 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园林意境园林设计中植物之间的搭配我们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1.局部与整体的搭配。在植物搭配的过程中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统一很重要,不一样的植物搭配,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过程,要是景观得到较好的保持,不仅要考虑植物之间的搭配,还必须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草灌乔之间的结合,这样才可以使园林的整体美学得到发挥,增强植物之间的错落感; 2.色彩与环境搭配。在园林景观之中植物虽然不一定是主体,但是植物的色彩却影响着整个空间的气氛,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不同会使园林风格不同,因此各种情况下都要考虑到颜色搭配的主次关系。要处理园林整体色彩时,我们应该多考虑以绿色为主色调,为之加以补色以及辅色,我国北方夏季以及冬季占据的时间比较长,应多考虑这两个季节的植物色彩搭配。 3.植物与建筑小品。实际上一组优秀的建筑小品作品一定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它离不开植物的衬托。建筑小品和植物同为园林建设的重要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景观氛围。 三、植物在北方园林中的应用 修建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绿化栽植等多个方面都为园林工程所涵盖。建造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致力于营造更加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然而由于部分工程的特殊性,而导致的植物反季栽植的现象屡见不鲜。本着为生物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原则,为了树木的高成活率为前提,在植物栽植的运用中就需要对应问题采取相对的措施。除去植物在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及其广泛,可净化空气、吸附尘土、减弱噪声等,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就是防止尘土飞扬和水土流失。 (一)原有绿植的保存 在工程期间,绿植一经确认被保存,在施工前就要开始防护。机械施工对植物带来的损伤,属于物理损伤也即轻度损伤,可以用草织物保护起来。而在施工过程中,危害性最大的因素要数石灰和水泥,其危害程度可造成土壤碱化,严重危害树木生长,这种对土地和树木都有危害的因素,在必要时可作垫层保护树穴。 (二)反季节栽培 通常北方地区落叶树栽培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常绿树栽培时间为3月上旬至4月下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会受工期等因素影响,而不得不反季种植。若要确保反季节栽植的成活率,可使用生物培育途径。其中涉及与生物学科的交叉,需要各工程之间相互配合。 四、北方园林中植物的应用意义 北方气候等制约因素很长时期以来限制着北方地区植物景观建设。建设好北方园林植物景观,无论从人们的观赏角度还是对社会的贡献意义来讲,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因此,以下将北方园林植物应用的意义作为一个重要部分。 (一)全球经济已经步入高速前进的轨道。商业和旅游业都是当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业,园林的绿化应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优秀的园林设计可以作为人们向往感受自然生活的新动力,与此同时生态、自然的园林自然而然的吸引旅游业及其周边产业带动北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减小南北方园林的差距。尽管最早出现的园林是北方园林,但较于南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北方园林的发展不得不令业内人士担忧。通过研究北方园林中植物的应用与意义,能逐步减小南北方园林的差距,缩短南北方园林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大江南北能够相互借鉴、缩小差距、共同发展。 (三)千年造景文化的传承。树木千差万别的姿态造型决定了中国具有千年历史的园林造景艺术,植物与植物之间的搭配更是经过历朝历代能工巧匠的精研细琢才成就了园林造景艺术。通过写北方园林,除却给人呈现一种地域感,更为重要的是为呈现一种文化感,这种文化是千年流传的文化,是造景艺术的文化,是在我们中华儿女间流传的文化。 (四)全民绿色行动。在城市绿化匮乏的今天,说起植物并不能为城市中麻木的意识流带来什么冲撞,但若是一座园林,一片植物,不仅能唤起人们心中潜在的绿色向往,也能唤起人们绿色家园意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今天,园林的建设也代表着时代的进程。 (五)利于缓解土地资源问题。在土地资源极度紧缺、土壤功能衰退的今天,土地俨然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即合理利用,努力做到不损害、不浪费,避免土地富营养化。 五、结语 北方的冬季,并不只在现代人的眼中是孤寂的,在千年前诗人的诗中就流露着北方冬季的萧条,甚至是惨淡。作为园林,其意义是提供人们陶冶情操的艺术价值,带来丰厚的精神洗礼,如沐春风一样的享受。气候的影响,环境的制约,土地资源的限制都在为北方冬季园林建设带来不断的新挑战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所以,在北方万物萧条的冬季不仅要配以耐寒常绿的植物,更要适当配以可供观枝型的植物,使土地资源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使冬季既有冬味,且实现有景可观。这些对于我国北方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工程都具有不可小觑的非凡意义和深远影响。 作者:周磊 刘娜 刘乐 薛莉莉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成都武侯祠园林艺术与结构布局 摘要:成都武侯祠是我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涵,而且从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说,成都武侯祠也是我国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其结构布局对川西园林与祀庙特色较好地实现了融合。 关键词:成都武侯祠;园林艺术;结构布局 三国时期能够保留至今的园林并不多,成都武侯祠因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成都武侯祠是为了纪念蜀国丞相诸葛亮而建造的一座祀庙,由于诸葛亮这一人物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广为人知的影响,因而成都武侯祠背后的文化意涵一直以来都掩盖住了其本身的园林艺术特色。事实上,成都武侯祠的园林艺术特别是结构布局方面的特色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武侯祠本身的建造目的是为了纪念蜀国丞相诸葛亮以及蜀国皇帝刘备等蜀国英雄的,属于祀庙园林的范畴,但是在后来的改建变迁中,也不断融合了新的园林艺术形式,吸纳了祀庙园林的特色和川西园林的一些艺术形式,成为一座包容性很强的综合性园林。 一、成都武侯祠概述 成都武侯祠始建于22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期间多有损毁,经过几次较大的变迁和修缮保留至今。成都武侯祠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诸葛亮而修建的,诸葛亮身为蜀国丞相,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历史影响深远,而且成都武侯祠君臣合祀的形式在我国历史上也十分罕见。诸葛亮病逝于234年,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由于诸葛亮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成都武侯祠因而也是成都的一个重要景点,自古以来便有许多人参观游览。据《三国志》记载,223年刘备病故后葬于惠陵,并且修建了汉昭烈庙,而成都武侯祠最早便与汉昭烈庙相邻,后在南北朝时期被合并在一起,目前成都武侯祠的主体建筑修建于1672年,现为我国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在一千多年的变迁中,其结构布局和园林艺术风格也多经改变,因而从园林艺术的角度来分析,成都武侯祠的园林艺术风格是在历朝历代修缮变迁中不断融合而成的园林艺术[1]22。同时成都武侯祠作为川西园林的一个重要代表,在其修缮变迁中,川西园林风格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成都武侯祠的面貌中也可以看到许多川西园林的影子。并且在1672年的修缮中,将刘备与诸葛亮合祀的格局打破,分为了汉昭烈殿和武侯祠殿,这一格局保留至今。因而我们当前所看到的成都武侯祠面貌,其主体沿承主要是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其园林艺术特色和结构布局也受到当时园林建造的一些影响。 二、园林艺术与结构布局鉴赏 1.古朴典雅的园林风格。从整体的园林艺术风格上来看,成都武侯祠的园林艺术风格是古朴和典雅的,园林文化以“三国文化”为主要脉络,这也是将之称为“三国圣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成都武侯祠在园林艺术中有着浓厚的古朴和典雅气息,追求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既有规则布局又有自然布局,以静远堂后的荷塘为分界线,荷塘西北有船舫和桂荷楼,桂荷楼是水景区域的最高点,也是欣赏全部水景的最佳地点。从桂荷楼上放眼望去,整个荷塘景色尽收眼底,而船舫则采用悬山样式建造,与荷塘交相辉映,十分自然地融为一体。荷塘的水景部分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并有着浓厚的文人底蕴。唐代杜甫曾居住于成都,多次游览成都武侯祠,并留下许多传世佳作,杜甫诗作中对于武侯祠的描绘在后来的修缮改建中也起到了很大影响。因而成都武侯祠园林艺术风格中古朴典雅的气息与杜甫诗作文化的影响也不无关系。在武侯祠的密林中修建有三座独立庭院,分别是听鹂馆、听鹂苑与和畅园,这三座独立庭院中有着浓厚的川西园林特色,建筑形式古朴简约,隐藏在密林中,由小路连通,正可谓“曲径通幽”。从我国的传统园林文化中可以看出,这种建筑形式背后的文化意涵也有“藏而不漏”、“君子守拙”之意。这三座独立的小院在建筑风格上也别具一格,将自然元素有效地利用了起来,建筑布局也并非完全对称,而是以融合外界自然事物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对称,并不追究繁琐和奢华,以简约、古朴、自然为主基调[2]3。 2.具有人文气息的植物景观。成都武侯祠的植物景观也是其艺术风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杜甫诗中所言“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柏树便是武侯祠中主要的植物景观。柏树在我国园林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柏树常被种植于纪念性园林中,在我国现代的一些烈士陵园中也多有种植柏树,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和祭奠。同时,柏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其他的含义,柏树被看做君子的象征,而武侯祠中柏树景观的形成一方面源自杜甫诗作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柏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成都武侯祠中种植的植物景观非常多,以柏树为主,辅以榕树、松树、喜树、香樟等常绿乔木,并且还种植有大量的灌木,如丁香、宝珠香、六月雪等等,地被则以麦冬为主。在此之外,武侯祠中另一个重要的植物景观便是竹,竹同柏树一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是君子形象的代表,武侯祠中种植的竹种类很多,有棕竹、毛竹、文竹、紫竹等等,数量超过一万根,分布在溪畔、江岸等各个地方,形成了一种古朴典雅的独特景色[3]37。正如诸葛亮所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竹这一意象不仅符合诸葛亮的形象和品质,也符合我国文人雅士的一种文化价值取向。从中也可以看出,成都武侯祠在植物种植选择方面并非是无意的,而是通过自觉的人为选择,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具有深厚人文气息的植物景观。这种植物景观与武侯祠本身的建筑文化风格也十分协调,充分烘托出了建筑古朴典雅的风格,并且也给人以更多的文化意涵。 3.富有层次的空间处理。武侯祠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开敞式、封闭式、楼停式等各种建筑形式错落其间,园中的建筑风格也并不统一,祭祀殿以庄严肃穆为主,而其他景致院落部分则以古朴典雅为主。在刘备殿西侧的碧草园中有一个水池,水池中心处建有鸳鸯亭,通过廊桥连接,构成“品”字形,这种庭院格局就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结构,并且其他院落也呈散落式分布,这些院落又与武侯祠的整体布局形成了空间层次结构。各个院落独自构成一个封闭的小区域,各自之间又相互连通,没有破坏武侯祠的整体格局,而又将院落建筑风格与整体建筑风格相融合。如荷花池、香叶轩、爱树山房、三顾园等等,在层次结构上十分丰富,巧妙地进行了空间处理,形成了立体感很强的空间结构。因而整体上而言,院落之间的封闭与开放在空间处理上就形成了统一,并且辅以树木和亭宇,保持了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各自封闭院落之间也有着一些重叠之处,走廊和花墙成为院落间相互渗透的关键点,通过这种渗透,使得独立封闭的小园相互融合,空间上的处理与层次丰富更加有机地统一在一起[4]28。这也使得游客在游览武侯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空间视觉上的错觉,形成一种独有的美感,置身其中能够领略到各个小园中曲折蜿蜒的独特景致。刘备殿较为宽敞,大气庄严,十分肃穆,而其他独立院落的风格就与刘备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武侯祠中实现了统一。在这之中,空间上的巧妙处理与丰富的层次结构,就是融合这两种建筑风格的重要部分,正是在这种过渡效应下,二者的融合才更加协调和自然。 4.中轴线对称的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分界,两端对称的布局结构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布局方式,在成都武侯祠的整体结构布局中也是如此,武侯祠中的主体建筑分布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分别为诸葛亮殿、过厅、刘备殿、二门、大门,其中大门是武侯祠的入口处。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中,刘备殿和诸葛亮殿是主体,这两座建筑以中轴线为基准,分布在整个武侯祠的中心处,两座大殿建筑风格十分庄严肃穆,刘备殿更加宽敞、大气,诸葛亮殿则更为紧凑。从大门处一直到最后的诸葛亮殿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中轴线,中轴线两端散布着众多独立的小院落。这种布局方式是我国古典建筑中常用的方式,在川西园林中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在康熙年间对成都武侯祠的修缮中,将原本合祀一殿的诸葛亮与刘备分开,并且刻意将刘备殿修得更加宽敞,放在诸葛亮殿前,以此体现君尊臣卑的思想。但是事实上,从诸葛亮殿的结构形式和其他院落的分布来看,诸葛亮殿依然是武侯祠中的主体建筑,依照我国传统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思想,中轴线上位置最后的大殿并不是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应当在前或者在中间部分。武侯祠中的刘备殿位于中轴线最中间部位,大门、二门在前,过厅、诸葛亮殿在后。但是事实上,诸葛亮的名望和影响很大,并且武侯祠的建造目的也是为了纪念诸葛亮,因而虽然在清朝康熙年间被人为地进行调整过,但是依然无法改变诸葛亮殿的主体建筑位置,这一影响并不仅仅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从其建筑的后续修缮中,也能够看到这一点。 作者:罗嘉 单位: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风景园林艺术化发展思路 摘要:我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风景园林体系中可以借鉴的优秀素材,恰的运用可以充实和提升园林内涵和造园水平,蕴含着深厚艺术形式的风景园林景观更能贴切民意,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因此,风景园林艺术化将会是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风景园林;艺术化;发展 1风景园林的艺术意境 所谓意境,是一种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是指由艺术形式表现的感情和描绘的图景糅合而成的一种美的境界。园林艺术意境则包含了群众游览园林时情感的主动感受——意、园林艺术表现形式的客观实体反映——境,这两方面的情景交融、共同作用就形成风景园林的艺术意境。“情景者,境界也”,正确的指出了意境构成的两个基本因素:情与景。情在人,是主观的;景在物,是客观的[1]。当风景园林中的二者交融之后,便意中有境,境中有意,难以分离,自古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范畴非常重视园林艺术意境的营造。中国园林经过3000多年的发展,园林艺术意境的内容一直随着历史进程而逐步丰富和完美。 2风景园林艺术化的创造手法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个方面”。园林艺术意境的表现方式包括:其一,广泛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如状写、寄情、言态、比喻、象征、寓意、点题等,创造园景意向。如古典园林中的:荷风四面亭,网师小筑、雪香云蔚,真趣亭等等。其二,借助文学诗词等多种形象语言,使园景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如“留得残荷听雨声”、“小楼一夜听春雨”、“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等[44]。其三,采用建筑、乐器、文学、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手法,糅合在一起,使园林艺术意境深邃悠远,让游览者从空间上、时间上对风景园林产生一种艺术的享受和富有哲理的思维启迪。风景园林运用艺术化创作理论,巧妙的将花木、石雕、山水等物质形态综合布置,进而表现画卷般的意境,创造出“风景美如画”的园林艺术化境界,可以说,园林即是是立体的画,更是凝固的诗,美丽婉转。由此而来,中国风景园林的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景物的形态、神态上,更深的表现在与游赏者主观的情感相交融的意境中。 3风景园林向艺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1古典园林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一直以来,艺术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的重要因素。艺术创作描述记载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使后来人能够目睹前人遗留下来的这些历史文化。无论在上海、北京、巴黎等各个古文明都市中的建筑物和园林景观构筑物等艺术作品都在诉说着各自的历史。一直以来,景观规划师往往集艺术家于一身,各门类的艺术对园林建设的影响总是不能回避的;中国古典园林以诗画作为素材,造园者往往具备较高层次的文学艺术修养。我们对田野景观中那自然恬静的美、对古典园林中那经过设计饱含诗画的美,有着人类天性的和文化艺术历史传承的触动。古今中外,从鲁本斯的油画到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到帕拉迪奥的建筑再到勒•诺特式的古典园林,这些艺术形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曾得到如此完美如一而不分彼此的融合。就连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出现的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也摆脱不了同时期盛行的风景画和浪漫主义田园诗歌的影响[2]。以此来看,古典园林总是和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艺术创作中发掘营养元素。 3.2现代艺术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从古典园林与古典绘画、雕刻的形影相伴,到由现代艺术影响下出现的多种风格的风景园林,艺术一直在风景园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初期,在西方国家产生了一系列的艺术改革,这些艺术改革从艺术创作手段、思想表现形式、表达媒体介质等方面上对人类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彻底性的变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这巨大的改革浪潮即称为现代艺术。为现代艺术的崛起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继而也影响到风景园林艺术化的改革。如今风景园林设计者也从现代艺术作品尤其是视觉领域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3]。提供了风景园林审美上的某种指向性,进而为风景园林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提供了多彩多样并具备思考意义的艺术模式和艺术氛围。 3.3风景园林艺术化发展的思考 钢筋水泥的快速筑城导致着人与生态环境、艺术传承的渐行渐远。人类在之所以需要艺术,就在与它可以有助于我们逃离尘嚣,超越世俗,升华灵魂,获得本真。当我们在艺术的天国徜徉流连之后,我们的灵魂已经得到了净化,艺术,正像一缕天光,照彻了碌碌尘世,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园林作品,同样会带给人类似的感受,这是园林艺术化的根本目的。风景园林艺术化是文明的象征,人与环境的关系根本上反映着人与文明的关系[4]。风景园林不仅要表现为舒适美好的外部空间环境,更要满足人民群众亟需的艺术文化需求,在园林环境中沐浴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是风景园林发展的理想状态。人类发展进程不应以文明失落为代价,在艺术文化精神追求的前提下做到与自身外部环境和谐共存。与传统园林绿化仅仅注重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性相比,积极寻求风景园林外貌审美下的空间艺术、文化、人文精神的交流,关注风景园林与公众的对话,将各类艺术形态巧妙的介入风景园林中,使风景园林中具备更多的人文艺术景观,因而就能超越了可触摸、传统的、限于空间的“自然环境装饰”的园林范畴,注重和推进多样化艺术模式建设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艺术化将会是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杨林1 聂文鑫2 徐晓芳2 单位:1.衡水市建筑市场管理处 2.承德医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高职园林艺术课程教学对策 摘要:本文全面的分析了《园林艺术》课程在高职园林类专业中的地位以及该课程目前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园林艺术;教学;对策 《园林艺术》课程是高职园林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也是充满艺术性和想象性思维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对景观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让学生掌握园林基本理论和解决一般园林场地设计问题的能力。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园林行业人才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的《园林艺术》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行业的要求,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1园林艺术课程在高职园林类专业中的地位 《园林艺术》课程是园林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素描》、《园林制图》、《园林花卉》、《园林树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园林艺术》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园林艺术》课程同时衔接了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也为考取园林设计员奠定基础。确切地说《园林艺术》课程在整个园林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园林风格形式、园林空间造型艺术手法、园林设计基本要素的合理运用和园林造景技巧等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分析能力,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的园林方案设计和园林工作中。园林艺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艺术特征分析、园林构图艺术分析、园林风景艺术分析、园林色彩艺术分析、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分析、园林植物种植艺术分析、园路广场艺术分析。内容涉及学科范围较广,是一门相对综合性的课程。 3《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 3.1课程本身涉及内容面广、知识点杂,实践操作难度大 园林艺术是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是融文学、绘画、书法、建筑、工艺美术、雕塑等艺术门类于一体,涉及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小品、地形、水景等多方面的知识点,内容较为庞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好把握,同时也不便学生们的理解与记忆。再者,该门课程内容本身就偏理论,开设的学期相对较早,在具体的实习操作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单纯的参观欣赏典型园林形式显得太流于形式,让学生绘图设计又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要真正的达到想要实习目的也不简单。 3.2学生艺术修养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园林类专业要求学生有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审美意识,然后再有意识的培养其对园林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园林岗位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而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艺术修养,对于园林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先得有发现美的眼睛,然后去欣赏美,进而创造美。设计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作为一名初学者应该要不断的练习、思考并不断的查阅资料充实自己,而对于现在的部分高职的学生相对来说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待培养与提高。 3.3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间内容重叠多 由于园林艺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和园林类专业的好几门课程的内容有着紧密的关联和交叉,如果在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沟通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相似或重复的情况,比如园林植物种植艺术分析与后续课程《植物造景》中的内容有相似处;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与后续课程《园林工程技术》的内容有重复之处;而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分析与后续课程《园林建筑设计》有类似内容出现。如果沟通不好就会重复讲授,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3.4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由于园林行业发展迅速,艺术设计类课程一直没有较完善的与时俱进的教材,部分教师仍以相对比较陈旧的教材为主授课,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部分高职园林类专业《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园林企业对人才业务素质需求以及整个设计项目的实际流程不是很熟悉,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再者,高职学生生源多样化,学生素质层次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能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因材施教,这个也容易被不少教师所忽略。 3.5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问题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选择依旧是全程授课采用“黑板粉笔”形式,或者是有投影,也只是普通的幻灯片的形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仅仅局限于课堂。对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较少。 3.6考核形式单一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园林艺术》课程的考核一般分为理论试卷考核和图纸作品考核,此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理论考试通常是应付型的考试,临考前死记硬背;图纸形式的作品考核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往往都是套用其他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或没有章法的随意“填充”,缺乏创新,学生的潜能没有完全发掘,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很难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学生对于《园林艺术》课程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4.1整合、协调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与园林类专业别的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适当调整园林艺术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区分不同课程中这些内容的侧重点,作好与专业课程间的衔接,制定好课程标准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与遗漏。通过整合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教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完善了教学体系。 4.2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平时要增强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的了解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国内的园林类博览会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着共性,找到兴趣点,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采各家之长,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平时要给学生课余安排、引导和督促,慢慢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传授现代园林规划知识的教师,都应该不断充实、更新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双师型”教师指的是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园林艺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利用分批去园林公司锻炼、老带新等措施提高在校老师的素质;同时,也可以外聘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兼职园林艺术实践课程教学。 4.4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要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可以包含有大量园林设计图片、动画、实验实训演示录像等,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其次可以结合一些软件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辅助管理、教师操作演示、文件资料发放、学生操作监控、学生作业提交等功能,对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再者就是课程网站的建设和使用,课程网站提供了大量教学文件、学习资料、相关网站链接等,学生通过互联网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在线测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课程论坛、博客等则建立了师生间超越时空的联系,方便师生课下随时的沟通交流,使得该课程学习变得更加方便。 4.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采用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过程评价50%+期末作品评价50%。 5结束语 在十来年的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的进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在协调好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采用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和提高职园林类专业学生们的园林鉴赏能力,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昊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药洲遗址园林艺术启示思考 摘要:九曜园是五代十国南汉国的宮苑遗址,是古代岭南园林的千年遗迹,也是广州作为古代皇城的见证,因此药洲园林具有皇家园林的属性。探究药洲遗址的园林艺术,能丰富岭南园林的文化内容,拓展岭南园林的时间跨度,同时深铸广州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药洲遗址;皇家园林;岭南园林 “药洲遗址”又称九曜园,是五代十国南汉国的宮苑遗址,是古代岭南园林“药洲”的千年遗迹。它位于广州市教育路与西湖路交界之处,东依北京路,西连教育路,南面西湖街,北靠葱郁的越秀山公园。九曜园因其石碑文化而令文人所向往,在古代广州起到了荟萃人才、酬唱诗文、雅集翰墨的作用。 1药洲的历史渊源 药洲是岭南地区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名胜遗迹,其典故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据有关文献记载,当年的南汉宫苑,湖光山色,窈窕宫室,歌台舞榭而笙歌终日不绝,可见当时宫苑气势之恢弘。南汉王朝于公元971年被宋所灭,历经刘龑、刘玢、刘晟、刘鋹四主,共存55年[1]。 2药洲的园林艺术 南汉宫城苑御中,最著名的是南宫区的药洲。《南汉春秋》记载有:“凿山城以通舟楫,开兰湖,辟药洲。”药洲的园林艺术可概括为理水、置石、种药(用植物观赏)三个部分。 2.1理水艺术 当时广州的西湖路以西有天然的水道流经此域,药洲原为天然湖沼,泉水从湖底流出。南汉王刘龑命罪民开凿并扩大湖区面积达10公顷,其湖水北接文溪,东连沙溪后流人珠江,周围500余丈,湖面呈现南北狭长的形态。药洲的北面修筑有玉液池;湖畔栽满柳树,湖边筑有含珠亭、紫霞阁、明月峡、黄鹏港等建筑景物,红墙绿瓦掩映绿茵丛中。湖中水清如碧玉,沙岛上红药紫草倒映水中,如镶嵌于碧玉中的彩云。放眼望去,药洲可谓柳绿莺啼,水波荡漾,绿潮红雾,其风景绝佳。 2.2置石艺术 药洲之石以九曜石而闻名,南宋方信儒在《南海百咏》中说他当时所见的药洲积石如林,可见南宋时药洲石景仍相当可观。因药洲以石景胜,又有人称之为“石洲”。 2.2.1堤岸桥石 药洲两岸均用石垒叠成峡谷,形状有如明月,峡谷堤岸石旁栽植杨柳,洲岛间以石架桥,《南海百咏续编》记:“采砺山石,跨湖为桥”,题咏家称之为“宝石桥”。据传宝石桥的桥石光洁如玉,每块长丈有六,横三尺,厚二尺,平列如砒。药洲的石桥之美观由此可见一斑。 2.2.2洲岛置石 药洲池中设岛,岛上构石成山,园中奇石林立,元代吴莱有记载药洲“列石嵌奇,突出者九”。九曜石得名于天上的星宿,九曜指梵历中的九星(宿),亦称“九执”[2]。史记九曜石为刘龑命带罪之富人从江苏太湖周边运回来的太湖、灵壁石,但也有专家经考证后认为五代时期太湖属吴越和南唐两国,距离南汉国比较远,从太湖运石回南汉的可能性较小,并且现存遗石不是太湖石或灵璧石,而是属于“石灰石”,很可能取自西江的封州(封开),用船运载到广州。 2.2.3置石诗词艺术 一千多年来,千百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游览药洲,并在此立碑刻石,留题赋诗,使之成为富有历史、书法艺术价值的园林古迹。书法家米芾在“笏石”(因该石的形状非常像朝廷大臣叩见皇帝所用的朝笏而被称为笏石)所题的“药洲”二字最为有名,石中上书“药洲”,下款“米黻元章题”,被历代赏石之人视为瑰宝,可惜“笏石”上的字样已经模糊不清,所幸有真迹复制品刻于碑廊的碑石上。该“笏石”历史上曾被多次移动,先被放置于“广东布政使署”后堂的东院,后又被张之洞放置在两广总督署,1934年又移回“广东布政使署”东院,新中国成立以后“笏石”才被移返药洲九曜园。另外,米芾还曾题诗:“碧海蜃阁,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错落动乾文。”于九曜石中的“掌迹”石上,但该石已不存在,今仅存摹刻碑石(清道光年间叶志诜摹刻)一块,放置于九曜园池畔。 2.3花药艺术 药洲不但湖秀石奇,同时也注重栽植奇花异草。药洲因其在湖中设置沙洲,岛上栽植花药,因而称为药洲。花药是可供观赏的药用花卉植物,一方面可以装饰药洲西湖的风景,远可观其色块之美,近可赏其婀娜之态,另一方面可以供炼丹者用于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刘龑设置药洲以象征神山,集中炼丹术士在西湖洲岛上修炼丹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刘龑最终虽没达到其目地,但客观上造就了药洲之美,《宋•九耀石刻》有诗句描述“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可见当时的药洲西湖上炼丹者众,炼丹之气雾缭绕,西湖因而形成一片水雾蒸腾,云雾缭绕的气象,加之堤岸垂柳飞絮随雾飘荡,沙洲花红草绿镶嵌于湖光雾影中,时隐时现,仿佛一片人间仙境一般。药洲之名实至名归,充分体现南汉国都高超的花卉培育技术,及古人对药用植物与观赏植物的运用技术。 3药洲园林的发展与衰落 南汉王朝灭亡后,宋、元、明、清期间虽然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但很快得以修复,药洲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方文人墨客,为士大夫觞咏泛舟、游览避暑之胜地,数代均有名人雅士(如苏轼、米莆等)到此泛舟,留题赋诗。南宋嘉定元年(1208)略使陈岘加以整治,在湖面种上白莲,称之为白莲池,建爱莲亭。到明代,西湖仍具有数百丈,景点留有宝石桥、黄鹏港等,高大的九曜石傲立湖中,时以“药洲春晓”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到了明朝后,由于溪水变道,断绝了西湖的水源,湖面不断淤塞缩小,同时,由于广州商业的繁荣,城市街道的规划,西湖水面渐渐消失。沧海桑田,宽阔的西湖在清代后大部分变成了陆地,只留下现今“九曜园”这片小块园地,以及九曜坊、西湖路、仙湖街等名街名巷。 4结束语 药洲遗址是一座千年历史的名胜遗址,它饱含了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与人文景观,是广州货真价实的皇家园林杰作,是广州作为千年古都的历史见证。它填补了岭南园林空缺的区域性代表绝作,是丰富岭南园林文化的绝好内容,是深镌广州文化内涵的重要篇章。我们期待药洲遗址这座璀璨的皇家园林古迹,能受到广州政府与人民更多的关注,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光芒。 作者:周罗军 王江锐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北方园林艺术精神思考 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法则,集建筑、文学、书画、雕刻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享誉世界。因地域广阔,中国各民族、各地区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偏爱各不相同,于是出现了风格迥异、极具特色的园林。在这之中以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北方园林最广为人知。南方园林自其风格形成之始便对北方园林产生影响,并成为北方园林学习的对象。而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北方园林,因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其硬朗率直、雄壮厚重的风格又不同于江南的柔美婉约和岭南的轻盈自在,具有一种独特的诗意和气质。 关键词:北方;园林艺术;精神 中国是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国语•周语》中说:“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囿为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说文》释义:“囿,苑有垣也。”垣就是矮墙,被矮墙所围合的苑就是囿,是中国园林最初的雏形。陈从周先生曾作《园林分南北,景物各千秋》一文,他以散文家而非建筑家的姿态总结了北方园林的华丽和南方园林的雅秀。北方高亢而南方婉约,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文化、经济、地域、气候等因素兼而有之,其中气候的影响可能是最为显著的原因之一。南北园林各有千秋,从时间上说,中国园林最早时起源于北方,发展于南方,最终南方又对北方形成深刻影响。 一、南北园林的差异 中国地域广阔,论及园林艺术,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各地各具特色,其中以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及北方园林最为典型,广为人知。清华大学周维权教授在其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史》一书中曾有论述:江南、北方园林风格早在元、明时期就已经形成,入清以后,岭南风格异军突起,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覆盖两广、福建、台湾等地。就全国范围内的造园活动而言,除了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之外,几乎都受到这三个地方风格的影响或者作为它们的辐射波而呈现为许多“亚风格”。这许许多多的地方风格,都能够结合各地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呈现出浓郁的乡土色彩,形成百花争艳之大观。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这个终结阶段,私家园林长期发展的结果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 (一)北方园林 因气候的差异,北方园林的人造景观较南方园林少,更强调与自然的结合。相较于南方,北方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较为困难,所以常见两个极端:皇家园林气魄非凡常伴大山大水,私家园林需凿井取水甚至旱地水作,更少见南方园林小桥流水之景,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北方园林善借自然之河湖山川为景,大气开阔,气势令人震撼。元、明以来,北方园林艺术受皇家园林设计理念的影响,多为规模宏大、气势恢弘之作,其景致端庄大气,包罗万象,不拘一格。总地来说,北方园林多为帝王贵胄所建,规模较南方更大,强调自然山水,凸显历史的厚重感;院落与景观融分有度,气度沉稳。而在这种大开大合的雄壮粗犷之下,秀丽媚美也就显得有所不足了。 (二)江南园林 “吴才大贤,尽出江南”。江南地区风物清嘉,人文荟萃,名士辈出,长期以来就是中华文苑艺林的渊薮之地。自南宋政府迁都临安(今杭州),江南逐渐经济繁荣,百工兴旺,至明清达到顶峰,贾而好儒者不乏其人。文人雅士好结社,而结社多在园林。有了文人的参与,江南园林自然比北方更显清新淡雅,与众不同。江南园林以私家园林为多,整体规模较北方要小,且景观以人造为主,因水量充沛,园内多设亭台水榭。总地来说,江南园林依水而建,布局紧凑巧妙,繁复而细腻,园内景观精致细腻,淡雅朴素,粉墙黛瓦,曲折幽深,犹如江南女子一般婉约。当然,受地势所限,园内面积普遍较小,难免略显局促。 (三)岭南园林 岭南有临海之利,其海外通商的历史由来已久,因此形成了“多元共存,商文合流”的独特文化,也造就了岭南人理性、务实、达观的个性。和岭南人一样,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岭南园林最大的特点。岭南园林面积通常比江南园林更小,宅居通常与庭院融为一体,使得岭南园林直接反映出了岭南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岭南园林不追求大而全,而在于实用,庭院布局以适应主人的生活起居为主,一切水石花木只为营造更为自然的氛围。总地来说,岭南园林受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双重冲击,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林布局相结合,园内尤以雕刻见长,精细素雅,玲珑可品,形象上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不同于北方园林的壮丽和江南园林的秀雅,岭南园林更加轻盈自在。但因园林面积小且气候炎热,建筑为满足通风要求多体量偏大,使园林显得深邃有余而开朗不足。 二、南园北鉴 南方园林虽然历史不及北方久远,但发展迅速,对北方园林影响深刻。我国“南园北鉴”的历史由来已久,大概可以追溯到宋徽宗时期。宋徽宗曾将荔枝树北移栽于皇宫内的宣和殿前,甚至当年还开了一次花,结了果实,因此有了“蜜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的诗句。虽然徽宗皇帝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写生,而并非建园造林,但自徽宗开始,历代都有前赴后继者不辞艰辛地尝试“南景北移”。这种风气在清代达到顶峰,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乾隆皇帝。周维权教授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有一段描述:乾隆皇帝作为盛世之君,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平生附庸风雅,喜好游山玩水。他自诩“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对造园艺术很感兴趣也颇有一些见解。乾隆曾先后六次到江南巡视,足迹遍及江南园林精华荟萃的江宁、扬州、苏州、无锡、杭州、海宁等地。凡他所喜爱的园林,均命随行的画师摹绘为粉本“携图以归”,作为北方建园的参考。康熙以来,皇家造园在实践经验上已承明代传统并汲取江南技艺而逐渐积累,乾隆又在此基础上将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组织工作进一步加以提高。由此不难看出,北方园林在清代已深受南方园林影响,不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宅园林,都能看到南方园林的影子。“南园北鉴”既非始于今日,也不会自今日而止,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古人的态度比今天更理性。周维权教授的《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有例:狮子林是苏州的名园,元代画家倪云林曾绘《狮子林图》。乾隆南巡时三次游览此园,并且展图对照观赏。倪图中所表现的狮子林重点在突出叠石假山和参天古树的配合成景,而乾隆咏该园诗则谓:“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实际上也是对倪图意境的赞赏。因而先后在北京的长春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和静寄山庄内,分别建置小园林亦名“狮子林”。它们并不完全一样,也都不同于苏州的狮子林,但在以假山叠石结合高树茂林作为造景主题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所以说,长春园、避暑山庄、静寄山庄的狮子林乃是再现苏州狮子林造景主题的变体。追求神似而非形似,不单纯模仿,这是古人创新创造之所在,也是今人应学习之处。 三、北方园林的精神 中国园林因气候和地形等条件限制,各有其特色。江南园林典雅,岭南园林俊秀,北方园林显得雄奇浑厚。直到今天,谈及北方园林,人们总会以“北方自然环境恶劣,地理环境单一”为评价之基础。如此看来,似乎北方从根本上并不具备产生优秀园林艺术的条件。不可否认,南方相对温暖的气候使得南方园林——尤其是岭南园林四季如春,艳丽多姿;江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亭台水榭灵活运用于庭院之内,水流动静相交,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相比之下,北方气候寒冷,植物生长期短,水资源又相对匮乏,以至于在北方除皇家园林能够享有大面积水域外,其余各种类型的园林中水体所占比例都很小,甚至旱地造园,“旱地水作”。但“四季如春”的气候就是绝对的好吗?南方园林的温婉灵动是否就是绝对的美?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北方寒冷的气候成就了北方的四季分明,不同于岭南园林的轻盈通透与江南园林的灵动清秀,北方园林的四季分明所凸显的是一种更加硬朗且率直的气质。想来在北方的景致之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并非大山大水的壮丽,而是四季不同的景色和不断变换的色彩。一般认为,北方园林在景观植物的选择上常用松树、柳树、槐树等,但事实上北方园林中常见的植被远不止于此,如元宝枫、樟树、银杏、黄栌、稠李等在不同生长阶段会呈现出不同色彩与形态的景观植物也是极为常见的。在设计者的精心搭配之下,北方园林植被层次鲜明丰富,四季不断变换,园内的色彩与形态也不断变换,不同景色排列于眼前,更显得朦胧有致,意韵悠长。所谓“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四季分明的硬朗而直率的气质与历史的厚重感,这正是属于北方的独特诗意。想来气候其实无所谓好坏,四季不变的气候难免有些单调,而北方正因四季分明才有了四季不断变化的景色。四季更替,因而人的创造力也是无限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北方的园林艺术中,四季分明的气候恰恰就是最独特、最宝贵的创作资源。若说北方园林艺术的精神,区别于江南柔美婉约的硬朗率直,不同于岭南轻盈自在的雄壮厚重,这才是北方园林所拥有的独特气质。 四、结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园林艺术大概也是如此,正如江南自古多文人雅士,江南园林就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间的情趣;岭南沿海而富庶,岭南园林便显得精致华丽,中西兼容;而北方的园林也如同北方人的性格一样,硬朗而非柔弱,率直而少晦涩气,这是北方园林艺术的精神气质。既然北方园林艺术比南方园林艺术的历史更为久远,那么北方园林也必定有其独特的历史厚重感。因此,作为园林设计者,作为北方园林艺术的继承者,我们该有一种自信,即创造属于北方诗意的自信,这来自于北方园林厚重的历史积累,也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精神。 作者:赵辰飞 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日本茶庭园林艺术特色探讨 摘要:日本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经民族生活习性、民族性格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日本茶庭作为茶文化中特色组成部分,也是在借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布局、色彩的前提下经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改造下形成的,对日本茶庭以及茶庭中园林艺术的研究是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差异性比较的重要举措,对研究日本民族性格、精神文化特征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日本茶庭文化内涵做简要概述,其次着重分析茶庭的建造布局、艺术风格、色彩搭配以及具体用途,在此基础上分析日本茶庭的园林艺术中所体现出的宗教色彩、美学原则以及茶文化内涵,从而为进一步解读日本茶道文化提出思考。 关键词:日本茶庭;园林艺术;精神内涵;艺术特色 1日本茶庭文化内涵概述 在日本,茶庭文化、茶室文化和饮茶文化是茶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自中国茶文化引入日本之后,由于日本民族性格喜爱饮茶和追求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所以在中国传统饮茶习惯基础上不仅创新饮茶方式、发明饮茶工具,而且在逐步发展中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茶道。在日本茶道文化中,茶庭和茶室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一致、两个部分相通相连,互为补充。茶室建筑是包括有茶室、水屋、走廊、外景组成。和茶室相对的是茶庭,茶庭种类较多,功能性也不同。常见的有供读书休闲的疏远茶庭、修禅静心的修禅茶庭、露天观赏茶庭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草庵茶庭,该类型茶庭在日本最为常见,又可被称为露地,根据建造规模和周围环境不同,其露地级别还不同,比如三重露地式样的建筑结构其露地从外到内又可以分为三区庭园。日本茶庭的建筑风格和建造方式别具一格、十分精致讲究,这些都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思想和传统文化内涵。 2茶庭的建筑构造和艺术风格 2.1内部景观 日本茶庭内部景观都是按照一定的园林建造思想进行设计,日本茶庭园林不仅是饮茶修身养性的场所,更是修禅的圣地,所以日本茶庭的建造都有很强的禅宗意境。在茶庭的构造中,道路往往设计成弯曲状,铺设高低起伏,常常在道路两旁放置山石,用此来代指茶庭身处深山。在道路两旁和石块处种植低矮植物,来代指山林。在茶庭设置假山、水塘、小涧,流水潺潺的意境营造山泉流动的情境,并协助石灯笼的色彩点缀来总体烘托出茶室所处环境的清幽、宁静和和谐。在日本这样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茶庭的设计面积一般较小,内部景观设计大多精巧玲珑,但是营造的禅境氛围十分浓厚。将日本人所追求的大自然景观和自然感觉都融入到茶庭的园林构造中。这不仅和茶庭的观赏、修身养息功能相关,而且营造出的宁静致远氛围能平复人焦躁心情,在进入茶室之后能以平和的心态饮茶,真正体会到茶道。 2.2色彩搭配 茶庭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为进入茶室饮茶的客人提供心灵的洗礼,所以在色彩的搭配方面一般是以绿、灰为主,来达到融入自然的感觉。比如内部景观山石、假山、道路以灰色为主,植被、水景以绿色为主。常见的草庵式样茶庭一般在道路两侧还会设置白色沙石作为分界标志,这样不仅给茶庭增添纯净感觉,而且和总体颜色形成对照,起到很好视觉效果。此外,景观的颜色以自然色调为主,不加入人工修饰,茶庭布景对原始自然美的追求也是民族性格和日本茶道文化的体现。在日本茶庭的园林布景中,一般很少设置色彩斑斓的花株,但是深山中常见的品种可以常见到,比如梅花,总的来说,茶庭色调追求朴素,也正是营造幽静深远饮茶环境和心境的重要体现。 2.3趣味性 日本茶庭的建造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幽静深远的禅宗意境,而且在具体布景中能体现出的是日本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风格。总的特征是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从布景小样的建造规模来看,大多小巧精致,形状不一、色调搭配和谐、布局合理有据,既不会造成视觉冲突,也不会显得突兀。比如假山流水布景处的洗手钵(主要代指山间小涧的洗手功能),在茶庭内的形态各异,有的是水盆形状、有的是山间石块原貌、有的是经人工雕琢,别具一格。路边石块的设置也独具特色,有的随意堆放,有的成双成对,有的孤零一个,总体看来则乱中有序,却又不失观赏审美功能。从布景的规模来看,运用象征手法和思维想象的理念将一系列物景用来代指大自然景观,体现出日本茶道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的智慧情趣。茶室的建设地点一般远离喧嚣集市,环境优美,清净悠远的场地,用茅草、石块、木头等原始材料进行人工改造,建造茶室。泥墙、茅草屋顶、纸糊窗户构建的茶室周围设置一个很小,却别有洞天的茶庭,在此饮茶、参悟人生,这也是远离闹市,追求亲近自然,修身养性的禅宗精神。 3日本茶庭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3.1宗教色彩 无论从茶庭的布局还是建造风格,其中主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就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理念和格调。这和日本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息息相关。首先,茶庭就建造结构和设置理念来看,其主要目的是给茶室营造一种众星拱月的意境,茶庭的建造目的不是饮茶,也不是单纯的欣赏,不仅具有引导饮茶者进入茶室,安抚其心境的作用,还起到烘托整个饮茶环境的效果。在日本,饮茶具有严格的饮茶规定,除了饮茶者必须着衣得体、正式、整洁,言语、动作神态必须得体优雅,茶具和泡茶流程也都要求十分严格。其次在饮茶过程中,饮茶者之间只能谈论哲学、宗教等话题,日常俗事、庸俗化话题严明禁止。对茶会的组织者和茶庭所有者来说,对茶庭的视觉、心灵体验效果要着重注意,不仅要做到各个布景之间的完美衔接,保证其整体性的和谐,而且要对每一处布景的单项作用进行考究,通过茶庭的过程中心灵能得到感受,从而达到一种禅宗的境界。早在日本封建社会时期,武士阶级在进行征战之前会在茶室进行坐禅,以此来达到心境平和的状态,以此可看出,茶庭中的园林艺术中承载的茶道文化对日本人来说还具有精神安抚的功能,这也是宗教理念的体现。其次,日本茶道中的清净、自然、朴素的理念也正是佛教思想的体现。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日本茶道的发展和演变始终体现出佛教所宣扬的清、寂、静思想。茶庭无论从构造、布景、建造材料还是内涵意义上都体现出佛教思想,在佛经中有这样记载:“菩萨冲过三界火宅到达露地。”说明露地的本身就是修行圆满之处,也是佛家修行的圣地。 3.2美学思想 日本茶道界普遍认为,日本茶道文化内涵深厚,涉及到的社会各方面因素复杂。其中主要的是艺术因素、美学因素、社交礼仪和宗教思想,这几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但艺术因素处于主导和统领其它三个因素的地位。日本茶道文化除了品茶禅悟思想,其艺术特色中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成为日本茶道文化中重要思想内涵。茶庭的设计布景理念中,除了朴素、和谐、宁静之外,错综复杂,缺陷美也在茶庭的设计中有显著表现。追求整体美,不过分追求对称,也不忽略单个布景的意境。在茶室中枯槁之感的美学特征尤为突出,暗黄木头制成的茶桌、枯叶色调的茶具以及墨迹和破旧不堪却不失古朴色香的茶盒都是茶室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日本民族不过分追逐过分人为雕琢的艺术品,唯独对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艺术品情有独钟,这也是一种对美的执着和艺术品经时光雕琢的本质美的体现和喜爱,体现出日本人对内心和真实的追求。所以在茶庭的设计和建设中,这种美学思想被完美运用和诠释。比如茶庭建造的选址,选择远离尘嚣的僻静处、设计理念的自然象征性、茶室建造使用材料取于自然原态。整体呈现出清新自然、简单朴素、宁静致远、禅意深远的意境。 3.3茶文化和园林文化的融合 日本茶文化和园林文化在发展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经过长期发展,日本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和意境在园林文化中都体现了出来。首先是禅宗思想在园林艺术中的融合。在茶庭的构建中,以清幽、宁静、禅意、和谐等佛教思想理念为指导,在具体布景中讲究还原自然状态,运用象征性手法将自然物象巧妙缩小,还原在茶庭。通过乱石的和谐、低矮绿树的衬托,再加上假山流水的声音,整个茶庭被营造出一种潺潺流水、层峦叠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乱中有序的自然景象,再加上空旷的草坪和色调的和谐搭配与自然材料搭建而成的园林建筑,无论在视觉、听觉还是心灵感受中,都能达到日本茶文化中所宣扬的清、幽、静的体验。其次是人文思想和宗教元素在园林艺术中的融合。日本园林自从中国引入后,前期是以观赏为主,在发展和演变中其作用逐渐由观赏性变成传递人文思想性。在茶庭的设计中,运用物象的合理安排和人为设置来传达出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民族性格的价值取向。用假山、水景、植被、乱石等来营造自然意境,运用阳光直射和水体反射以及物象的倒影来体现光的美感。用最原始的木材、茅草、石头构建房屋主体,来和茶文化内涵融为一体,来体现精神上和饮茶这种物质行为上都是在追求一种自然、朴素和宁静致远的心灵感受,这不仅是日本民族人文情怀的体现,这也是佛教思想在茶文化形成以及园林建造中的明显标识。 4结语 综上所述,茶庭和茶庭中的园林艺术作为日本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将日本茶道文化无处不在融入其中。从茶庭的自然性回归建造,自然意象景观的设计,到茶室主体建筑的朴素、简约建造和原始性回归。从中不仅可以洞察到日本茶道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向往,而且可以从中解读到茶庭不仅仅扮演着营造禅境氛围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承载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向往,人们通过物镜来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和精神追求。日本茶庭虽然没有气势恢弘的建筑体也没有色彩绚丽的色调,但是它所体现的朴素自然、优雅别致、宁静致远理念不仅仅对我们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向往起到一定的熏陶和影响,对今天园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罗琪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休闲农业中园林艺术研究 摘要: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旅游空间拓展,实现农业高效,并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要让休闲工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让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这就需要园林艺术的支持。文章主要就“相地合宜,因地制宜”、立体种植、文景相依等3种园林艺术设计方法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休闲农业;园林艺术;自然环境 休闲农业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并将旅游业与农业结合到一起进行发展。这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休闲农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而是将新颖的人性化的休闲服务融入了其中,这样不仅仅是可以对农业资源的潜力进行深度开发,有效地改善农业环境,促进农业价值增加,同时还能够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园林艺术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如果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到休闲农业中去,将能够让休闲农业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 1“相地合宜,因地制宜”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在中国传统的园艺理论中提出“相地合宜,因地制宜”,在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时也应该应用园艺理论。在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之前,需要对现场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势等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也就是要做到“相地合宜”,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如遇山则应顺其势,这样将能够在休闲农业规划上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从现有的项目区域基址的地形地貌与原来的道路水系情况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相地合宜、合理利用投资的原则,将现有的区内的道路以及基本水系作为规划的基准点,发展农业项目时要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做到土地规模化的利用。在确立了具体的休闲农业开发思路的前提之下,需要对项目选择、土地利用现状、区位特点、周边交通以及社会基础配套设施等各种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因地制宜、系统考虑、科学规划,对不同项目的用地位置与规模进行统筹安排,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大拆大建的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休闲农业更好地发挥出作用。 2立体种植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所谓立体种植就是对空间、时间等各种种植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在开展立体种植的过程中运用园林设计的方法,将人们眼中单调的农作物变成了可以真实接触到的园艺作品,让人民可以享受到更加高品质的休闲农业。在园林艺术中立体种植主要包括了空间、色彩与形状这3个方面。空间上的立体指的是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因为不同的生长特性,在时空上得到合理的搭配[1]。例如那些高大的农作物之下可以种植那些低矮形对光照要求不高的作物,在向阳的地方可以种植上喜光的农作物,在背面则可以种植耐阴的作物。从农作物的特性出发,对休闲农业土地利用率进行改善,形成一种具有空间层次的种植结构。色彩上的立体,在园林艺术上的表现就是冷色系与乱色系之间的调和与对比。运用到休闲农业中,就是充分的利用农作物各个生长期的颜色。例如在桃树下可以播种油菜花的种子,因为两者之间的开花时间较近,两者开花之后,粉白想捡桃花加上其底部的柠檬黄与绿色的点缀,会让色彩更加的丰富饱满,并具备良好的层次感。所谓形状上的立体,在园林艺术上指的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形态来对主题进行表现。为此,在休闲农业中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之下,对农作物进行一定的整形修剪。通过不同的造型,形成一种似曾相识却又迥然不同的氛围,让人们可以置身到造型精致的作物之中,感受到移步“换景”的乐趣。 3文景相依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在园林艺术中,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这是园林艺术设计中的“文景相依”的具体体现。在休闲农业中,文景相依的应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世界范围内,文化旅游的思想已经逐步地成为了旅游的主流。而文化旅游就是指得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对特定文化群体区域的民俗文化的了解与熟悉,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又能够增长知识、陶冶个人情操。如今的游客,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看风景,对于景区背后的文化内涵所产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2]。在规划设计休闲农业的过程中需要与文化进行紧密的集合,做到文景相依,使得休闲农业园区做到“诗情画意”,并成为城市居民回归田园、拥抱大自然的精神寄托所在。为此,在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从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出发,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有机结合,将文化融入到自然之中,让游客在欣赏休闲农业园区风景的同时,还能够品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而能够产生共鸣。为此,需要挖掘当地的特殊文化项目,例如剪纸、糖人、织网、牧羊、挤牛奶、手工艺品加工等等。都可以作为特色文化内容,融入到休闲农业规划中。 4结语 在休闲农业上,园林艺术的运用相当广泛,这不仅仅是可以有效挖掘农业生产潜力,还可以推动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积极的就园林艺术与休闲农业两者的结合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作者:宋红卫 宋晓波 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园林艺术论文:城市绿化中园林艺术意义及作用 摘要:我国积极建设园林化城市,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逐步将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相融合,与经济建设相互作用(园林艺术在城市的发展乃至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园林艺术;城市绿化;意义;作用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令园林绿化苗木的产业及花卉产业发展迅猛(但因当前种植面积巨增,有些品种出现过剩的情况,因此,不可盲目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建设现代化城市而言尤为关键,因此,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1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意义 1.1城市果树的绿化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令其对城市绿化的美化标准也逐步提升,不但注重树种的观赏价值,还注重树种的经济价值(城市果树绿化不但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净化空气’抑制污染,通过其优美的姿态’芬芳的香气’各种硕果’成荫的绿叶,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色。 1.2生态的建设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尤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吸收CO2及有毒气体,还能够吸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降低沙尘暴发生率以及阻碍荒漠化,降低雾霾’风速的能力(园林绿化通过树木的形态’搭配’颜色,为城市进行!上妆",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感。 1.3庭院的绿化 小区’庭院是人们生活与居住之所,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庭院中种植观赏苗木,能够为人们营造健康的氛围,而适宜种植的果树包含了月季’桂花’红梅’黑松等。 1.4改良城市小气候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绿化的枝叶构成了浓密的绿荫,将太阳的辐射阻隔在外,降低了地面’墙面乃至其它相邻物的反射热度(城市绿化地段具有较强的蒸腾效果,能够耗费掉60%)70%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此,可以令城市温度明显下降。 2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2.1烘托城市的文化氛围 通过当地景观特色,有效解决生态自然景观的关联性,因地制宜,打造出具备地方特点’人文性与历史性的景观(将自然环境置于城市景观设计当中,与当地的气候’地形’生活习惯紧密相连,不但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城市文化,还可以向外国游客展现出更加具备城市特点及历史文化的内容[1](在植物景观园林艺术中,通常使用大量的本地树种(这是由于本地树种不仅适应性强,有利于生存,而且还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2有利于加快生物多样化的发展,抑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园林艺术城市绿化透过种植与管理大量植被,实现生物多样化的发展(自然植被的生长,加快了自然环境的构成,人们通过有意识的种植及造型管理,改善了所有植被的生存环境,加快植物’生物’动物的多样性循环发展(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引进了不同物种,依据其生长特征’根系发育情况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及微生物循环,令空气’水’土壤实现了更新氧化,控制了水土流失与环境污染的恶性状况,抑制了自然灾害的产生。 2.3调节温湿度 城市里随处可见高楼大厦,人口尤为密集,令空气流动迟缓,总体温度提高,而绿色植物恰恰可以调节气候的温湿度,为人们带来冬暖夏凉的感受(园林植被透过树枝与树叶蒸发的水分及庞大树根吸收的水分,构成大量水分气流,降低了四周的环境温度(在气温变低时,由于园林植被树荫的覆盖,降低了风速,阻隔冷空气流动,温度提高(由于植被的覆盖,调节了气候的湿度,令植被周围区域的气流湿度显著提升,可以看出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效果尤为明显[2]。 2.4净化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经由其浓密枝叶的覆盖,错落有序的排列,过滤掉空气中的悬浮物及灰尘,有效净化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另外,园林绿化还可以将大气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有效阻隔噪音,通过规划设计,令园林绿化的配置能够更加科学,以此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园林艺术中的绿色植被而言,不仅需要考量到其外观,还需因地制宜,选择一些符合当地的植物,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作者:石日祥 单位: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林业站 园林艺术论文:园林艺术中的画境研究 摘要:画境是中国园林创作的第2层艺术境界,它把从自然生活中发现和体验到的美,通过概括’取舍’提炼与提高使之成为一个有主体’有烘托’有呼应的多样统一的完整布局,把生境美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融入中国山水画的笔意,从而上升到艺术美的境界(让景观与画境相通,从而让人们得到视觉与心理的双重陶冶( 关键词:园林艺术;画境 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它囊括了艺术’文学’哲学’建筑等多方领域的知识(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精神上的享受(中国的园林艺术分为3个层次,一是生境,即是对来自自然’来自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反映;一是画境,是一种艺术美的境界;一是意境,即创造一种!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的追求(本文所探讨的是园林艺术的第2个层次 画境( 1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绘画’诗文’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她是中国人生活环境中最美的部分,作为整个国家文明和品质的象征,是具有生命的文化遗产(谈到中国古典园林,首先印入脑海的就是非常具有书卷气息的文人园林(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躲避嚣烦,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以诗画表达对自然界鬼斧神工的由衷赞赏,而且在自然界中再现这种自然美,并应目会心’借景抒怀(随着人们对自然山水风景的认识逐步深化,多数文人开始将画意融入造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画境是中国园林创作的第2层艺术境界,它把从自然生活中发现和体验到的美,通过概括’取舍’提炼与提高使之成为一个有主体’有烘托’有呼应的多样统一的完整布局,把生境美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融入中国山水画的笔意,从而上升到艺术美的境界( 1.1王维与辋川别业 一代诗画宗师王维开创了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先河,他的写意山水画在总结自然山水构成的客观基础上,追求笔墨神韵,直抒情怀,表现了理想的自然山水美景(他的代表作是位于陕西西安的辋川别业,这是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园林,不仅是因为王维曾著文赋诗咏赞园景,更重要的是他用画意和诗意造园(现时虽然无迹可考,但是从流传下来的文字当中可以窥见一斑(他在$辋川集序%中明确地告诉读者这座建于蓝田县城外的园林风貌: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沂’官槐陌’临湖亭’南坨’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坨’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99王维在$山居秋瞑%和$终南别业%里都反映了辋川别业的胜景,园中建草堂’精舍,堂前屋后有竹林果园,园内园外都是一派自然的色彩(依托山水构筑,凭借湖光山色之胜,创造出既有山川自然之美,而又有人工诗情画意的园林,完全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闲适隐逸的避世思想,人身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感觉(宋代画家郭熙也曾经说过:!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见世之初学,遽把笔下去,率尔立意,触情涂抹满幅,看之填塞人目,已令人意不快,那得取赏于潇洒,见情于高大哉?"他所论述的是作画的布局与裁剪(作画如此,造园亦如此( 1.2明代绘画与造园 文人画在进入明代之后,已经完全成熟,并且占据着画坛的主要地位(文人作画一般都要在画幅上署名’钤印’题诗’题跋,甚至以书法的笔力入画,真正把诗’书’画融为一体,因而人们赞誉一个画家就常用!诗’书’画三绝"一类的字眼(人文画的!三绝"再结合它的清淡隽永的韵味,就能呈现出一般所谓的!书卷气"和!雅逸" 即包含着隐逸情调的雅趣,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间造园活动的趋向(在造园过程中除了运用古代山水画的画理来达到一种入画的境界,在各种景观要素的组织上也充分运用了绘画中的构图原理(例如用特置的洞门或空窗,将远处的景物引入,宛若嵌在框中的构图完整的画面(又或者是在一块雪白的墙壁前植上修竹红梅,以粉墙为纸,以窈窕之态’苍劲之姿作画,将自然纳入园中,赏心悦目(园林设计与绘画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是不一样的,但是意境和画理是相通的,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谈到他所构筑的庭院时,也说用到了五代画家荆浩’关仝的山水画意,画家李昭道的小副景物,还有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半壁山水( 2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绘画艺术 中国的古典园林可以说是意境与画境结合的典范,值得后人借鉴与学习(在西方,景观设计中也有画境的融入,早在18世纪英国风景式造园也有绘画派(PicturesqueSchool),被誉为!诗心画眼"(ThePoet:sFeelingandPainter:sEye),不仅是在字面上,更是在蕴含上也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画境遥相呼应( 2.1杰弗里#杰里科与克利的绘画 英国的景观设计师杰里科是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他一生设计作品无数,为大家所熟知的有肯尼迪总统纪念花园’莎顿庄园’穆迪历史花园等(场所精神是其设计的核心,杰里科从广泛的学科中汲取营养,文学’哲学’欧洲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都是他灵感的来源(当然,要深刻了解杰里科的作品,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20世纪最富有诗意与改革精神的一个艺术家 保罗#克利(他以讽刺性和幽默感的表达手法,极富感性的诗意线条,结合梦幻意象与多样技法,致力于抽象与非具象表现的研究,由观念转入视觉,从人物转入大自然与历史,乃至于纯艺术的追求,借由象征来传达艺术理念(!从乱画开始,带着线条去散步",是他大部分作品弥漫的诙谐’幽默的写照(杰里科的许多设计思想’创作手法包括表现形式都来自于克利的启迪,因此,他的设计作品同样有着超现实主义的特点,梦幻而神秘的鱼形的水面和小岛’弯曲的水道等,借鉴克利的绘画,杰里科还将规则的花坛转化为不规则的曲线花坛,构成梦幻的神秘场景( 2.2布雷#马克斯与抽象绘画艺术 布雷#马克斯作品体现了巴西的文化传统与发源于欧洲的现代艺术思想的结合,创造了适合巴西气候特点和植物材料的崭新风格,并与巴西的现代建筑运动相呼应(他认为,艺术是相通的,景观设计与绘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只是作画工具的不同而已(他用艺术的手法来设计园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布雷#马克斯擅长使用流动的’有机的’自由的形式来设计园林,通过大面积同种植物种植形成大的色彩区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他曾说:!我画我的园林(Ipaintmygardens)"这一句话正道出了他所信奉的设计手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的设计作品大多平面形式强烈,铺装’植物种植’水体形式等各个元素的组合就是一幅饱含激情的画(这幅!画"不仅是二维的’平面的,更是空间的’立体的,草地’砾石和水面提供了一个平坦的连绵不断的大空间,乔木和灌木分割或限定了竖向上的空间(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为科帕卡巴纳海滩所进行的景观设计(布雷#马克斯将街道当成一块画布,用流动抽象的图案丰富平面构图,铺装材质为具有巴西民族特色的马赛克,颜色来自于本地天然的白’黑和可可棕(红)(从高空看来,是一系列连续而又抽象的图案,自然而流畅,并且没有哪两个图案是完全一样的,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人入胜,减轻了司机长时间开车的单调感(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孙筱祥,在1次国际会议报告中曾说:作为一个园林大师,必须要:5条腿才能站起来,首先,必须是一名充满爱心的诗人;其次,是一名画家(他曾师事孙多慈’徐悲鸿学习西画);第三,是一名懂栽培种植的园艺家;第四,生态学家;最后,才能是一名景观设计师(因此,在致力于园林艺术专业学习的我们,更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让景观与画境相通,从而让人们得到视觉与心理的双重陶冶。 作者:周雯文 单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园林艺术论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力 摘要:院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人们的感觉器官影响,为园林景观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对园林艺术设计和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提供启迪借鉴和推动。 关键词:院感官体验;中国传统园林;魅力;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园林以其天人合一、自成一体的风格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要求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创造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发展。园林是一门艺术,但它又不同于绘画、雕塑等纯粹的视觉艺术形式,它是一门与人们生活空间和环境紧密相关的综合性艺术。它不仅作用于人的视觉,同时作用于人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调动人的所有感觉器官全方位地感受和体验它所营造的意境和美。 1总论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意境之美是指能带给欣赏者意韵悠长、回味无穷、含蓄隽永、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而体验必须以人们的感觉器官的感知为基础。山河、寺庙、云霞、植物、虫鸣、鸟语、花香,这些风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时刻作用于人的感官,形成多维协作、交叉聚合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园林艺术具有五官协同的多感觉的美学特征,通过刺激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甚至融入到意境之美的深刻而独特的审美体验中去。 2视觉 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科学家研究,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经视觉获得。通过视觉,人能够辨别外界物体的形状、色彩、明暗等属性及物品所处的空间状态等各种信息。 2.1形状 形状效果当中最容易受到关注的是轮廓。建筑、植物、水和山石的轮廓都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寺庙园林,一般都建在人迹罕至的密林或险峻的山上,云遮雾绕,使人感觉到神秘莫测。皇家园林,宽广而开阔的湖面展现的是皇族特有的大气磅礴、辉煌宏壮。而苏州众多的私家园林,空间轮廓就自由多了,绝不会出现一线开阔的空旷和寂寥,或假山湖石,或栈桥铺道,婉转自由、灵活多变。 2.2色彩 在影响视觉的所有因素中,色彩是最鲜明、最直观的元素。中国传统园林在色彩效果中最富代表性的当属皇家宫殿。紫禁城中三大殿均采用金色的瓦顶黄屋,红色的柱和墙,白色的大理石台基,整体色彩形成了蓝天、白云、黄瓦、红墙、白基的色彩关系;内部装饰雕梁画栋,鲜明悦目。整个建筑颜色简洁明朗而又辉煌灿烂,极为壮观。行走其间,你能感觉到古代皇帝的浩荡之威,不由自主鼎礼膜拜、心生畏惧。 2.3明暗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明暗的应用,广泛表现在对物体对象空间属性及状态把握的效果巧妙设计。例如利用植物的叶色深浅及落叶和针叶的季相规律来安排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变化;利用深水来表现深邃、厚重、磅礴,利用浅水来表现欢欣、灵动、轻松的情绪;利用粉墙、黑瓦、幽竹的明暗对比来制造多变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利用明暗的规律来影响并创造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意境体验。 3听觉 感官体验当中,听觉的重要性仅次于视觉。而且更容易与视觉产生联系形成感觉联动的效果。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意境的创造往往最重视这两者的关系,当代园林艺术设计把听觉感受的园林设计内容归纳为“声景”,并通过传统园林的各种成功的范例不断发掘和创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声音的产生一般分为自然发声和人工发声2种,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兽虫鱼等,人工发出的声音有晨钟暮鼓、管弦琴瑟、梵音禅唱、吟诗诵读等。个圆的“风音洞”,在东山后的岩石间开了24个空洞,风吹入孔洞呼呼作响;“雨打芭蕉”的场景在很多私家园林中有相表现,雨随屋檐跌落打在墙角的石板或者特意放置的水缸里,发出滴答或者叮咚的声音也颇能映衬惋惜惆怅、寂寥落寞的情绪。至于植桐种柳、培花护土、理水载荷、杂草竹石,自然是蝉鸣蛙叫、虫啁鸟啼的好去处了。 4嗅觉 凭借自然界中具有幽香叶脉腺体的植物和应季相开花引蜂闹蝶的花卉,与园林景观中意境韵致联系起来创造独特的效果,这在现代园林艺术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即“香景”的设计范畴。三秋桂子、荷叶芭蕉、冬日腊梅、空谷幽兰、八月桂花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惯用的香味来源。北京著名景点香山之名就源自于杏花之香,其中香雾窟、雨香馆、香岩室、香山寺等景点都因香而设。尤其是位于半山腰的香雾窟,乾隆根据其景周围绿树环绕、花香扑鼻的特点,把香味和朦朦胧胧的雾景联系起来而命名为香雾窟。 5总结 作为人造艺术领域,园林也是有感情的,欣赏者身处其间,在利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与园林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获得情感。艺术审美的过程就是设计者、欣赏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设计者的意、园林的境、欣赏者的情,三者的高度融合,就是园林艺术审美意境价值的完美呈现。 作者:周静毅 单位:重庆萱颜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艺术论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音乐美探讨 摘要: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之美以及园林美与音乐美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凝固之韵和律动之美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探讨,以期增进人们对古典园林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美;园林美;音乐美 就审美原理角度来看,园林和音乐虽属于2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和共通性,这在结构、创作法则、处理手法上都有所体现,从音乐艺术角度来理解和品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能够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对现代园林设计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凝固之韵 1.1园林艺术和音乐艺术有着相同的节奏和韵律 园林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节奏和韵律有共通之处,二者都集点、线、色彩、质感等效果于某一特定空间,继而营造出或是表达出特定的思想情绪、格调氛围,景观配置和音乐韵律的高与低、曲与直、完整或零散、严肃或活泼,都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配置,具体细化为各要素的布局,都是通过对局部的建构来达到整体的平衡,其中运用到的结合、对比等创作法则和艺术处理方法,都是通过形象思维产生的艺术效果,符合音乐艺术传递出的节奏和韵律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二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1.2古典园林音乐化的艺术处理和乐律性的景观编排 音乐艺术中有强弱、缓急、重复、高低、曲折、停顿等创作手法,这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也有所体现,如景观的高低配置能够在空间上产生层次感,内外配置能够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楼台亭榭便是园林艺术的停顿,这些都与音乐化的艺术处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走进中国古典园林,领会园林艺术巧妙的布局,仿佛间是在聆听一首让人赏心悦目的乐曲,换言之,游人是在音乐化的空间里行进。以苏州留园为例,该园虽小,却将时空化的艺术处理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别开生面,错落有致的空间体系赋予了整个园林丰富的色彩感和节奏感,仿佛是一首轻音乐,收放自如的艺术处理手法,让人叹为观止。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编排上更具乐律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时空的连续和变化上,都与音乐的节奏感不谋而合[1]。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律动之美 2.1古典园林的布局章法 古典园林的布局章法可以分为动静交织、虚实相济、旷奥有度、曲直对比、大小相宜、开合聚散等6种表现方式,这些艺术处理手法的应用,赋予了古典园林一种音乐律动之美。动静交织是中国古典园林整体布局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体现为动静区域的划分,如可供游戏游赏的山水就属于动的区域,可供休憩坐赏的亭榭就属于静的区域,动静区域的划分根据园林规模的大小,各有侧重,通常规模较大的园林,游览路线比较长,且有回旋的余地,主要以动观为主,静观相辅,规模较小的园林正好相反。从整体布局来看,园林有动、静两大区域,这两大区域又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各种景象混合交替,动与静也处于交替变换之中,使得园林的艺术结构就有了向音乐一样的动静对比和转换的律动之美。至于虚实相济,主要体现在近景和远景、景处和留空处的对比布局的关系上;曲直对比,讲究一个“藏”字,曲径通幽,方显其中韵味,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更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2]。 2.2古典园林的结构韵律 古典园林的结构布置都围绕一个“韵”字展开,“园韵”是园林的“魂”,也就是园林艺术的风度和气质,这主要体现在“独奏”和“协奏”2个方面:园林景观的“独奏”有3种表现形式,一是重复、变化和齐一,这种节奏形式是音乐节奏的基本形式,但也常出现在古典园林艺术中,其中,游廊就是最有节奏的景观;二是层递,这种形式是由重复衍生而来,音乐节奏比例的层递与园林空间造型的层递极为相似,在艺术上是相通的,都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三是循环和回旋,园林结构也具有曲式结构中起、承、转、合的特点,这属于音乐性的循环和回旋,其作用于立体结构中,更富有音乐抒情的乐感。园林景观的“协奏”体现在“动”上,移步换景取得的观赏效果与音乐的流动性特点极为相似,游人在感受到各种景致之美的同时,仿佛是在聆听一部大型的协奏曲,具有浓郁的乐韵[3]。 3结论 艺术是共通的,具体体现为结构、创作法则、处理手法上的共通,园林艺术和音乐艺术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具有音乐凝固之韵,也具有音乐律动之美,虽然实现路径不同,但都遵循着美的法则,在艺术上都以实现美为目标。 作者:谢洁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风电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一个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从计划到施工到竣工的全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并提出有效预防和控制项目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大型风电工程;风险因素;合同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地球资源减少,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由于其在实际施工中受到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具有很大风险。我国对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而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刚刚兴起,人们对风险管理不甚了解。因此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为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正常开发和使用提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1风险管理概述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根据项目风险的类别,寻找影响项目正常安全施工及工程质量的风险因素,并依据这些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进行初步评估。(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影响后果分析和评估[1]。(3)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指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防范控制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因不确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危害和损失。(4)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指对项目工程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后,对该风险方案措施进行及时监控,保障该风险能够控制和管理,保障项目安全实施。 2我国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现状 (1)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较差。虽然我国在其他大型工程项目中已具备一套完善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但很多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缺乏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能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导致后期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2]。(2)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缺乏统一风险管理标准,一般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诸多单位参与,这些单位具有不同的职能和工作模式,对项目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不能明确对该风电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严重影响施工质量。(3)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不具备有效管理模式。自2006年来,我国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大规模建设。因风险管理经验不足,不同施工环境下的风电工程项目,风险因素也不相同,因此传统风险模式已不能满足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3风险管理与控制举措 3.1决策阶段 该阶段主要针对项目定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投资进行风险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建设单位要考察该大型风电场项目的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出具文字报告,详细编制工程项目的确定、对资金进行融资和投入、项目的审批程序流程等内容;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施工目标,并对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和概算,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良好依据;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需组织专业人员对该报告进行全方位分析和研究,并审查该可研报告的经济、技术和建设方面的可行性,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最后相关人员根据审查后的建设性意见进行修改,并上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决策。 3.2施工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施工图的设计变更、招投标管理及施工合同管理。其风险管理和控制应注意以下两点:(1)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位进行招标,应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设计图纸,保证设计规范、科学、合理。同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防止设计出现变更,提前做好防范措施。(2)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施工单位进行招标时,要科学合理划分标段,避免后期施工阶段各分包单位的扯皮和相互干扰,选择符合招标条件和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设置投标控制价,避免出现投标最低价的单位中标。同时采用科学合理方法进行评标,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确定施工单位后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按照国家建筑范文规定拟定合同内容,明确双方施工责任和义务,保证合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严谨性,确保合同的正确实施。此外要加强合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合同实施,保证合同的正确与及时履行,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能源管理 3.3施工阶段 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主要阶段,该阶段风险因素包括施工进度风险、施工质量管理风险及周围环境影响的风险,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制定施工风险管理和控制机构(如图1所示),加强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还要注意施工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积极响应“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方针,在确保工程安全零事故的同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由于大型风电工程规模大,占地面积较广,因此会选择在空旷远离居民的地区修建,这就导致需要占用人民的耕地或林地。在与人民协商占地补偿时,许多人未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漫天要价,组织工程开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因此此过程中须及时与当地人民和政府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制定合理补偿条款,让政府有关部门对征地补偿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同时要注意各施工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施工人员的团结和责任心,为工程施工提供人力保障。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进度报告进行施工,把施工进度的总目标作为施工目标。在不影响总目标的前提下控制好各施工阶段进度,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保证合同的可操作性和执行的严肃性。通过合同管理实现工程建设总目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合同台账的全面、清晰、详细,将合同索赔事项控制在最低水平。提高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对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的监理单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检查其是否符合上岗资质要求及合同要求,进而提高监理单位的专业性和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对施工现场的风险进行全面控制,对现场的每一道施工程序进行监督,做好防范措施,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不仅保障我国风电工程项目的安全正常实施,还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促进经济进步和发展。 作者:马丰云 单位: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摘要: 项目风险管理问题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较为重要,但是现阶段我国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针对我国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今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性作用,最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正文: 前言 项目管理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西方国家星期的一项管理技能,现阶段已经逐渐在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当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因公。因为通信工程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较为容易遇到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想要评估较为困难。在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之下,各个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如果想要使得工程项目的风险抵抗能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话,需要不断的使得自身的项目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便于可以使得自身在市场中获得更加强劲的竞争力。风险管理是评判项目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与此同时在通信工程项目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也较为重要。 1.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呈现出来的特征 1.1投入资金额度比较大 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资金数量比较多,现阶段为了能够使得全面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与之相应投入的资金数量自然也就会比较多,特别是各个涉及到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国家问题的重大性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大的资金一般情况之下是交由政府有关部门、通信企业以及建设单位等多方供应。但是因为参与到通信工程项目当中的各个单位不同,并且各个部门当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横向管理组织单位,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责任推诿问题较为严重,在此基础之上想要对工作效率形成有效的控制也就会显得较为困难,从而也就会对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有效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2风险性比较强 通信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数量比较多,因此在工程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较为容易受到来源于外界的各项因素的影响,从而也就会对工程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比方说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管理措施以及设备传输工作等等,假如说上文中提及到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的话,都是会对项目建设整体性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针对各种类型的影响性因素施行管理措施的过程中,需要站在整体的层面上,因此也就会使得管理工作的难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风险自然也就会显得比较大。 2.应对风险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措施 风险回避措施,当针对风险施行有效性比较强的识别和评估工作之后,明确的将发生几率比较高并且会造成较为严重负面影响的风险找寻出来之后,但是却难以找寻到有效性比较强的风险应对措施的情况之下,应当主动的提前将这一项项目的建设工作规避掉,从而也就可以从本质的层面上规避风险了,最终也就可以对损失问题形成有效的控制。损失控制措施,风险对项目造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之下是经济瞬时、信誉损失以及关系损失等等,并且将时间作为依据可以将其划分为长期性损失、短期性损失以及直接损失等等。为了能够对各种类型风险引发的损失形成有效的控制,需要将风险的特征作为依据主动施行预防以及控制性措施,以便于可以将风险损失控制在一个较为低下的水平上,在对以往较为接近的项目管理经验展开分析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来对风险源形成有效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之上设置出来一道风险警戒线,从而也就可以更早的对各项风险形成一定的感知,进而施行有效性比较强的应对措施,来对项目损失问题形成有效的控制。风险转移指代的是将风险引发抑或是风险有可能引发的损失中的一部分抑或是全部转移到其他相关组织抑或是个人的身上,从而也就可以使得自身承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水平上 3.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各个投入建设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予以各种类型的工程项目风险性因素充分的重视,并应当将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之上,在项目建设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应当对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类型的风险因素充分的重视,将科学合理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作为依据,找寻出来有效性比较强的项目风险管理措施,针对通信工程项目施行有效性比较强的管理工作,以此为基础来使得通信工程行业中的各个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作者:刘敬敬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软件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浅析 摘要: 2012年6月,作为项目经理亲自负责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考核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其目的是建立一套全新的人事考核信息系统,在项目的需求范围、时间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都将遇到不少风险的挑战。根据整个项目运作的实际情况,联系在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风险管理问题,比较全面论述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软件系统;风险管理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考核评价信息系统”项目,为了解决传统年度考核工作复杂繁琐的问题,以信息化促进机关办公”无纸化”水平,从而提高机关工作的效能。委考核评价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及软件技术,建立覆盖从科员到处长,从机关处室到委属单位,对人员和集体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的信息系统。涉及人员的管理、单位的管理、处室的管理、考核评价标准的管理,统计汇总管理,报表生成管理。系统6月份着手开发,要求12月31日正式运行,总投资50万元。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整个团队碰见不少的风险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风险管理措施,项目得以顺利验收通过,委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1项目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需要结合项目进行的各个过程。识别项目的风险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的项目,全面深入地识别已经确认的和能够估计的风险,其中有风险根源的确定、风险发生条件的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环节的判断,风险具体特征说明。风险管理不可能一次就全部做完的,这是一项贯穿于项目全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在项目的开始阶段识别可能影响项目正常运行的风险因素,而且需要在项目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按时的进行风险识别。软件项目的风险种类主要涉及的方面:需求管理方面、计划制定方面、组织管理方面、人员配备方面,环境变化方面、客户沟通方面、产品设计方面、技术实现方面等。识别项目风险的手段包括:比对现有风险库中收集的历史项目风险信息;比对与目前实施项目情况相似的历史项目之前识别的风险和碰见的问题;根据信息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推测,分析将会延迟项目正常进度或增加项目预算的因素,确认相关风险因素。软件项目风险识别能够使用的技术工具有:头脑风暴法,由项目经理召集合适的人员,其中有需求客户、外聘领域专家、实施项目成员等,采用会议讨论的形式,能够在尽量大的范围内对风险来源进行识别,找出所有可能的风险。项目分解法,对即将开发的信息系统的具体工作逐层分解,分解成尽量小的任务包,有利于风险识别。另外还包括核对表、Delphi法和SWOT技术等。最终项目风险识别的输出为项目风险清单,其应该有项目风险来源、项目风险产生的要件、项目风险表现等全面内容。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特点,对成本、质量、进度的要求也不一样。经过前期较为充分地调研后,我组织项目组相关成员对可能会出现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一)是项目的时间约束具有强制性。由于省发改委要进行年终考核,已经决定使用网上考核系统,超过考核开始时限就意味着项目的失败。(二)是项目存在项目范围变更的风险。起因是省发改委领导想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将之前人工分发收集汇总考核表的形式改为网上打分自动汇总,但实行网上打分考核人员仅包括机关人员还是涉及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尚未最终确定,还有具体打分组成人员级别及权重依然需要上会讨论。对系统而言,不但存在需要求难把握的问题,而且存在范围重大变更的可能性。(三)需求风险,考虑到机关干部老同事较多,对信息化系统接受较慢,这将对考核信息系统的易用性提出更高要求,设计的界面要友好,功能简单易用,同时网上考核系统需要良好的浏览器访问兼容性,这方面项目组成员开发经验有所欠缺。 2项目风险分析 根据项目风险识别的输出结果,项目的风险分析对于风险识别列表中的每一项依照这项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逐个进行风险定量评估计算其风险值。制定项目风险应对方法,对这些风险因素根据风险值得大小采用优先级先后排列,风险值大的其对应优先级高,风险值大小相等,就需要根据其产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排列。因为对于风险的监测与应对必然增加额外的成本和资源,结合实际的成本和资源控制,把主要的人力资源用于数量较少的主要风险因素上,达到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全部风险有效控制。对于主要的项目风险将这些因素的风险评估数值和优先级确定以及应对方法,全部写入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在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根据风险管理计划需要对所有风险因素进行连续监测与评估,运用风险追踪深入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达到项目能够按照规定日期顺利竣工。项目风险分析有定性的分析、定量的分析两类。目前的项目本人分析得出最主要的风险存在于需求管理风险即需求分析不明确,需要对这个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 2.1风险性质 风险能够按照不一样的角度、采用不一样的标准进行归类,根据项目风险的具体起因划分成自然引起与人为造成两类风险;根据产生结果不一样划分成纯粹的风险和投机的风险两类;根据风险能不能被管理将其划分成可管理的和不可管理的风险两类;根据风险作用界限大小划分成局部和总体两类风险。目前实施的需求不明确引起的项目范围大小变化是一类可管理的纯粹风险,如果这个风险发生,不能进行回避,必须接受风险引起的需求变化。使用项目风险管理其主要目的是凭借自身能够管理的性质,最大程度降低其消极影响,将纯粹风险逐渐变成投机风险。 2.2发生概率估算 电子政务信息化在机关推进虽然已经多年,但是机关干部年龄结构整体偏大,部分领导对计算机使用不是很熟练。在客观上就对考核信息系统的易用性提出高要求,页面设计需要美观大方,更要界面友好交互性好。整个页面设计及功能布局极有可能发生变化,经与省发改委人事处相关业务人员深入讨论分析,估计该情况发生可能性会大于60%。 2.3影响范围 逐层分解该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细化该系统的每一个功能模块单元,获取全面的工作分解结构目录,针对工作分解结构目录的每一项都做影响估计,通过评估受到影响的功能模块包括使用人员登录模块、考核打分模块、成绩汇总模块,整个变动大概为工作分解结构活动条目的30%。 3项目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许多步骤的有机结合,运用制定备用的策略,采用一些方法来增加项目成功的概率,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负面风险的应付措施有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三类。正面风险的应付措施有开拓风险、分享风险、强大风险三类。针对能够用于威胁与机会的风险策略,应付的策略财力为接受其产生,配备偶然事件的应急资源,有人力、成本及其他资源来应对已经发生的还有尚未发生的突然发生的风险。完成其风险的分析后,做出如下较详细的风险应对的措施和方法。 3.1针对风险的转移 对风险进行应对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引起成本增加,为尽量降低风险给项目收益带来的影响,运用管理的方式将纯粹的风险逐渐转为投机的风险。当与省发改委签订合同时,需求规格说明书经用户签字确定后不能更改,经过商定最终需求范围经双方同意后不可随便更改,如果需求发生变化,就应该根据变更引起的工作量大小追加投资。 3.2降低风险波及范围 风险的产生波及的范围小时,应对这些风险时需要的人力、时间成本会越小。尽量控制风险波及范围,经讨论决定考虑使用冗余设计的方式,也就是对于系统进行设计时,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划分用低耦合高内聚方式的思想,降低项目变更引起的范围变化,采用冗余设计的方式在系统的设计分析阶段带来了一些额外的工作量。 3.3对项目网络图进行优化改进 对项目运用风险分析时,尽量对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功能模块进行标注。在满足时间等条件的要求下,将不会发生变化的功能模块安排到项目前一阶段进行。采用这样的方式时项目的风险发生在项目进行的前期阶段,能尽量避免影响。如果项目的变更产生在不会发生变化的功能模块完成之前,项目的研发并不需要回退,这样项目进度几乎不受影响。 3.4增强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即运用专业技术与行政的方法对系统的整个开发流程和系统生命周期采取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方法和环节。软件信息系统研发流程中的各种变更及其带来的返工将引起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假设在配置管理方面没有进行严格管理,那必然导致项目的失败。配置管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严格对项目的变更进行控制管理,严格遵守变更流程将变更引起的成本增加、工期延长、质量不可控风险降到最低。。 4项目风险监控 经过风险识别分析阶段已经确定的风险,就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追踪,一方面追踪风险产生的条件,当风险发生后,立即按照风险应对计划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应对,另一方面针对已经制订风险提前应对方案的风险,跟踪对风险的管理计划实施情况,各种预防的方法执行是否有成效。2012年8月,省发改委通知我,项目要做部分调整,根据中省两级对公务员的最新考核要求,省发改委决定对机关所有公务员编制及委属参公事业单位进行考核,对于考核评价信息系统有新的要求,针对新的变化整个项目团队立即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主要方法有:1)对合同进行管理。包括与项目甲方进行商谈,达成项目合同的补充条款,其主要内容是项目范围发生变化,项目的投资增加,因为之前的合同中对项目范围发生变更进行规定,甲方也同意加大项目的投资。2)对项目基线进行管理。如果项目某个风险发生后,整个项目研发进程都已经超过确定的变更控制里程碑,将软件系统开发所需的配置都设置到变更控制里程碑。3)适当改变项目管理计划。将在变更控制里程碑后面的工程当做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开发,重新进行系统分析设计,马上推进项目继续进。 5总结 所有的软件工程,对于风险管理十分必要,仅仅是针对几个主要的风险因素进行相应的管理,将会对项目是否成功产生重要影响。风险识别、有效应对措施做出的越早,损失越小。在这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整个团队采取了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将纯粹风险逐渐转化为投机风险,软件项目按时竣工,获取了不错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实施最后阶段因为工期紧,系统测试部分做的不够完备,在系统上线运行时发现一些小问题,项目团队投入了一定人力进行测试,确保整个软件系统稳定运行。 作者:赵鹏 单位:陕西省信息中心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整体品质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将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将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影响因素、风险控制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风险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影响因素 1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资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场,人们不再执着于物质的充足,而是更多地着眼于产品质量和产品体验和产品体验,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日渐提高。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十分复杂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十分复杂,因此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需要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目质量需要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 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即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即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可控和不可控的风险因素而使得建筑工程实际结果与工程预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风险本身就意味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性,因此这种项目偏差有可能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便是通过控制影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出现的可控因素的可控因素,预测影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出现的不可控因素,从而尽可能降低项目实施偏差出现的可能性或者避免这种偏差的出现差的出现。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施主要包括项目风险识别别、建筑工程项目可能的风险界定和建筑工程项目常见风险评价去认识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状况评价去认识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状况,并根据以上科学的分析结果作为基础制定出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以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险出现的概率、采取相应的应对风险出现的措施和手段、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控制以及妥善处理目前已经出现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主要包括风险因素的存在性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主要包括风险因素的存在性、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发生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风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后果之间的联系三个主要因素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后果之间的联系三个主要因素。因此,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筑工程项目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又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又是可以控制的。即通过建筑项目工程建设经验的积累认识工程项目风险的内在规律筑项目工程建设经验的积累认识工程项目风险的内在规律,把握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发生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风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后果之间的联系生概率与风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后果之间的联系,利用目前高度发达的技术水平和高度发展的生产水平来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合同风险合同风险、管理风险、质量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环境风险风险。所谓合同风险是指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与其他相关单位之间签订的合同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要素之间签订的合同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要素,比如合同中遗漏项目目、合同语言歧义或者表达有误带来的合同纠纷等;管理风险则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单位自身的管理职能部门职责不明晰带来的纠纷带来的纠纷,或者施工单位职能部门与其他单位职能部门之间交流出现障碍而给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带来的风险间交流出现障碍而给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带来的风险;质量风险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带来的所有问题题,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环扣一环,一旦某一环节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进度甚至最终影响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响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技术风险即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任何技术原因导致的隐患任何技术原因导致的隐患,比如技术标准的变动可能会给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个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或者技术水平不到位可能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即主要指那些由自然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即主要指那些由自然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比如地震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的破坏个建筑工程带来的破坏、洪水、火灾、台风等自然不可抗力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环境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因素分析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因素有很多有很多,即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可控风险因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可控风险因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为造成的可控风险因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为造成的可控风险因素、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资金使用造成的风险因素以及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出现失误所导致的风险因素中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出现失误所导致的风险因素。 3.1自然风险因素 自然风险因素自然风险因素,顾名思义即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及其进展的因素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及其进展的因素,主要是指各种不可抗力自然因素可抗力自然因素,比如地震、洪水、暴风雪以及各种可能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正常实施的地质情况变化建筑工程项目正常实施的地质情况变化。 3.2社会环境因素 所谓社会环境因素即指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上层建筑等宏观变化可能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观变化可能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调整会经济结构发生调整(目前的经济转型)、社会政策发生变化、建筑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筑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发生大的变动、社会经济疲软或者持续走低等特殊状况疲软或者持续走低等特殊状况。 3.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为风险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除去以上所说的两类不可控因素之外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为导致的风险因素素之外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为导致的风险因素。比如建筑工程项目总策划中存在的计划风险筑工程项目总策划中存在的计划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风险的技术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操作失误风险,这类风险正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几率最高的风险因素正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几率最高的风险因素,而且技术不过关与施工操作失误导致的损害往往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坏性,因此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类人为风险因素。 3.4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资金使用造成的风险因素 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资金使用造成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其现场签证以及相关事宜变更问题所导致的变化其现场签证以及相关事宜变更问题所导致的变化,这类变化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进程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进程,导致延误工期,从而增加整个工程实施的费用从而增加整个工程实施的费用。其次,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和延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会影响和延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比如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员下岗可能影响劳动力成本来的人员下岗可能影响劳动力成本、经济疲软带来的市场萧条也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展条也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展。 3.5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失误因素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失误因素主要就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出现失误所导致的风险因素素,既包括实施单位管理部门自身的失误,也包括其与其他单位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出现的失误位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出现的失误。这类失误所带来的风险可能会影响项目工程实施与否或者整个推翻项目工程设计能会影响项目工程实施与否或者整个推翻项目工程设计,因此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此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应该尤其重视这类风险重视这类风险,通过有效合理的协调来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生的可能性。 4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项目风险识别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项目风险识别、建筑工程项目可能的风险界定和建筑工程项目常见风险评价去认识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状况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状况,并根据以上科学的分析结果作为基础制定出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以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率、采取相应的应对风险出现的措施和手段、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控制以及妥善处理目前已经出现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项目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则包括回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施则包括回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散已经出现的风险、转移已经出现的风险经出现的风险、应付处理小的风险。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措施制措施,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损失。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时期分类我们可以将管理措施分为前期施分为前期、招标期、施工期以及竣工期四个阶段。项目施工前期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审核相关资料以确保双方的资历合格格,调查分析项目实施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尽可能地减少经济、社会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进行项目实施可行性研究以减少人为风险因素的影响施可行性研究以减少人为风险因素的影响,通过认真审核建筑工程项目总设计图稿以及人员安排筑工程项目总设计图稿以及人员安排、财力部署等减少人员失误所导致的的项目风险失误所导致的的项目风险,此外在项目施工前期的风险控制中要格外注意潜藏的政治风险中要格外注意潜藏的政治风险;招标期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的关键以及核心就是趋利避险管理措施的关键以及核心就是趋利避险,通过对于业主以及工程师工程师、技术人员的调查、评估、审核等确定人员资质、确定队伍规模伍规模、协调人员安排等,尽可能避免日后的技术风险因素以及管理风险因素及管理风险因素,同时努力用最低的成本建设最强有力的队伍,达到趋利避险的效果;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资历审查资历审查、施工监督、定期检查以及制定合理的保险机制等。即通过审查即通过审查、监督、检查等措施保证施工质量,通过建立合理的保险机制以降低人员伤亡的保险机制以降低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损害害;竣工期的风险控制是四个阶段中最为简单的控制,其主要措施就是确定施工队伍竣工资料的真实性措施就是确定施工队伍竣工资料的真实性、投资成本的合理性性、施工开销的透明性以及所涉及数据的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工程验收流程的规范性中要格外注意工程验收流程的规范性,避免出现程序错误。 5小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趋利避险,通过对经济风险过对经济风险、管理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等风险因素的管理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管理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建筑理论发展也逐渐趋于成熟筑理论发展也逐渐趋于成熟,但是相关的理论知识依旧不够扎实扎实,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深入探究。 作者:刘慧明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霍州煤电集团团柏煤矿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房地产事业在最近的几年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是经济发展中的龙头项目,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房地产项目过快的发展,也为房地产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呈现出了较多的风险挑战。因此文章主要是基于房地产开发项目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论述,探求寻找恰当有效的解决办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 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的贡献率在最近几年是相当大的,并且处于较为明显的主导优势地位中。房地产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它的发展可以极大程度上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变化调整,促使房地产产业呈现出较大发展潜力。但在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中,房地产开发项目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挑战。 1房地产开发项目概述 1.1房地产开饭项目的含义 其简单的理解房地产开项目,主要是指以结合土地与房屋为主要内容的,相关综合性开发项目。是开发企业结合实际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在一定的建筑施工时间以内,投入相关的资金建设,能够满足城市经济发展与用户要求的建设住房,以及其与房屋建筑相关的其他配套设施建筑。之后在以出受或是租赁的方式收取建筑项目的投资回报。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整个周期是比较长的,主要包括项目投资的决策阶段,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施工阶段,项目建成之后的租售阶段一共四个主要的阶段。 1.2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主要特点 房地产开发项目与其他的项目之间存在较多的不同特点,主要的有其周期性比较长,需要投资的资金比较大,项目的涉及面比较广,项目开发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上种种因素都有可能产生对房地产开放项目的影响,这就造成了项目开发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增加其开发风险。 1.3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研究总结发现,我国的房地产产业从2004年开始就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相关投资的逐年增加,企业获的丰厚的投资回报,众多的企业都纷纷转型与房地产开发,致使投资过热造成的城市房价的过快增长,并且有些地区出现了非理性增长的趋势,房价高涨的背后,也就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房价泡沫,这也就警示着房地产开发的风险也呈日益增加的趋势发展。 2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 对于实际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因素的分析,按照可以是否进行有效的避免分将其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两大类别。一般是投资者对于进行市场投资不可避免的风险称之为系统风险;而通过投资者自身采取策略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的风险,我们称之为非系统风险。 2.1系统风险 房地产产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会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的多项制约和监督,因此房地产产业中的系统风险的涉及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风险的影响。一般由于国家为了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合理的运行,会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出台一些有房地产发展相关的政策,政策的出台可以较大程度的实现该产业的发展的合理性。 2.2非系统风险 与系统风险相比,非系统风险可以借助人为因素的干预实现不利局面扭转,较为容易调控和进行下一步的整顿。例如可以通过不断完善自身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1)决策的风险。针对房地产产业的周期性与所需资金的庞大的特点,所以在投资前期的决策阶段,一定慎重,如果前期的决策有误,就会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风险,并且前期的决策风险对整个项目工程的影响可能导致后期的工程停滞现象的发生,所以决策风险时存在风险指数较高的影响因素。(2)资金的风险。房地产开发需要较大的成本投资,有时会出现现有的资金难以支撑高额的开发成本要求,这就需投资者做好先前阶段的投资预算。有效的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资金风险。(3)销售的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终收益就是靠销售实现的,因此销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尽可能的避免滞销情况的出现。降低销售的风险。 3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管理 3.1风险识别评估 主要是指防地产企业需要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以及发展行情做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控,并且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投资能力以及建筑技术有熟悉的了解,总之简单而言,需要尽可能的掌握较多的相关信息。估量到可能遇到的系统风险或是非系统风险等,只有做好基础的风险评估工作,才会确保以后的展开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2风险应对与转化 风险应对主要是指在房地产项目施工中,尽可能的转移或者是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手段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结合实践研究发现,房地产开发项目遇到风险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风险发生以后,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应对转移风险,一般注意风险主要是借助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另一方面使其承担责任与赔偿,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参与保险,其次,是针对肯定遇到的风险采取回避的态度,进项项目的适当部分更改或是主动放弃。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3风险的处理与利用 一般而言对于风险的处理不会有一个较为快速,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我们在实际管理中,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在风险发生的时候可以采取及时恰当的解决措施。尽可能的在最短的时间以内,处理风险。对于利用风险来说,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具有较为渊博的管理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应变能力,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在充分的统计出利用风险需要付出的实际代价之后,结合自己企业的承受能力,做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应对风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还具有很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面对那些不可预测的房地产风险,需要我们全面的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推进房地产产业的稳步和谐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者:朱一明 张凤新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锦州宝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运营支撑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目前人类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基于数字技术等的互联网运营空前繁荣,为了满足大众的信息交流需求,我国的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为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和环境,各大运营商竞争激烈,而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运营支撑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各大运营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运营支撑系统改造中做好风险管理,本文将从项目风险识别出发,对有效控制风险的措施加以阐述,希望我国通信行业能够实现健康长足发展。 【关键词】 运营支撑系统;风险管理;改造项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通信行业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运营支撑系统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做好运营支撑系统的风险管理,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是运营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运营支撑系统风险识别 运营支撑系统(OSS),是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管理平台,支持信息资源共享,集网络管理与客户服务等于一身,通过有机整合联系在一起,实现服务水平的完善提高。OSS实现了传统IP数据业务和移动增值业务的真正融合,是运营商服务的评价凭据,运营支撑系统改造是运营商优化服务的手段,对运营商来说是重大决策,因此,在运营支撑系统改造项目中,必须优先进行风险识别。所谓风险识别[1],就是识别出影响项目的风险因子,并对风险因子进行定级,判定风险影响程度,这要从三个要素判断,分别是风险发生概率、后果、时间。运营商会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找出对项目影响风险等级较高的因素,凭此进行风险应对和处理。 2运营支撑系统改造风险应对办法 2.1风险规避 这是从源头上出发,先发制人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应对策略之一。结合运营支撑系统风险识别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影响程度较大的风险因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改造过程的每一步骤中发现的问题都及时给予解决,步步为营,争取将风险因子扼杀在源头,最大程度上避免其发挥作用[2]。 2.2风险减轻 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因子都可以在源头上消除,因此对于固有的无法消除的风险因子,我们就要通过提升技术,对该因子进行实时监控,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也可以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对风险因子的影响,另外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风险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2.3风险转移 这算是基于运营商的角度所实施的商业运作,指将风险将带来的伤害和影响,利用合同、协议等,转移到第三方身上,运营商不必再为此风险承受损失。这一手段成功的基础是做好风险识别,对风险做好评估,凭此制定对自己有益的条款。 2.4风险接受 运营商采取此种应对方式,通常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成本过高,处理之后综合会计之后,会产生负收益,此种情况下,运营商才会选择承受该风险。 3运营支撑系统改造风险管理措施 3.1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有备无患,这是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及时对风险的诱因、影响等进行预先分析,并提出相对的解决对策,还有助于发现潜在风险,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预案,这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3.2对风险进行跟踪监督 风险产生的影响会随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因此运营商应该对风险进行跟踪监督[3],可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主要是反馈信息的分析,对新衍生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并对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对风险定期评估。 3.3对相关负责人实施认责 专人负责专门的工作,是提高效率和保证秩序的有效手段,在风险管理项目中,就可以指定专人分别负责风险识别、风险负责,风险处理等不同阶段的工作,这样既明确了分工,有保证了每一项工作负责人的专业性,既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还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到专人第一时间应对。 4总结 随着时展的变迁,通信行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人们对于通信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营支撑系统俨然成为各大运营商实行竞争的核心所在。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运营支撑系统改造也面临着这一处境,风险因子日益增多,且影响程度也随着通信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这无疑增大了运营商实施项目的难度。正是因为如此,运营商才更应该将风险管理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但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还要做好监督等后续工作。本文阐述的是风险管理中普遍运用到的有效手段,但是对风险的管理研究决不能止于此,还应在提高技术投入和提高人才素质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手段,为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基。 作者:郭亚涛 单位:山西信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科研经费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国家科研经费项目涉及的经费是由国民生产收入重新再分配而来,具有严肃性,因此如何管理在科研领域里的国家经费,是我们本文要深入讨论的问题。传统的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复立项、立的项目需求性不强、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真空区、项目评审专家评审能力参差不齐、专家立场不中性、项目验收完成后科研设备长久闲置,最终只会报废处置,造成无效用的经费投入,致使国家经费损失巨大。本文初步探讨一种管理思路,希望引入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方法到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工作中。 关键词: 国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问题;风险管理;诚信管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提出规范化工作的改革发展方向,指出规范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成为与战略、规划、政策同样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曾对规范化治国明确提出,规范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涉及经济、技术、科学等管理范畴。科研项目管理是从近几十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各行业所采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各有差异,但其基本原则和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中国科研管理水平与国际同行相比,差距很大。国家科研经费项目涉及的经费是由国民生产收入重新再分配而来,具有严肃性,因此如何管理在科研领域里的国家经费,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立规矩,就是建制度,是防范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规矩立好了,才有路可走,才能越行越远。 一、规范化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必然性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的研究范围、组织、进度、成本、质量和后勤保障等,科研项目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整个科研周期并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效果评估等手段达到科研项目目标。科研项目管理也是一个风险管理、信用管理。规范化科研项目管理是通过一系列规范体系,贯穿从科研项目管理的原则方针、组织要求、科研全过程,从而控制技术、进度、经费等方面的风险,这些准确而可操作的全面的规定,有利于刚性地管理国家经费科研项目,不仅仅要达到科研项目目标,而且还要做到目标的具象化、真实性、可追溯性和科研经费的明晰化、责任化、可审计化、成果化。这需要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规范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它不是简单的部门行为,而是多个部门综合行为,是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传统国家经费科研项目管理风险简述 传统的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存在许多方面没有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重复立项、立的项目需求性不强、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真空区、项目评审专家评审能力参差不齐、专家立场不中性、项目验收完成后科研设备长久闲置,最终只会报废处置,造成无效用的经费投入,致国家经费损失巨大。第一,申报项目:项目负责人制定科研项目目标、计划、预算等;其风险是:项目负责人主观上存在风险,重复立项、立的项目需求性不强。第二,专家评审,筛选立项,其风险是:专家权威风险,无法保证立场的中性。第三,项目执行:科研项目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设备使用管理、中期形式报表,其风险是:经费使用风险。经费管理存在真空区。第四,项目验收:其风险是:验收专家评估风险。立场如何确保其中立性。项目完成后没有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致使研制出的设备长久闲置,成为垃圾,无人问津,多年后报废处置,造成国家经费无效使用。第二,传统的国家经费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的弊端是:个人主观因素过多,管理松散,工作衔接不严谨,科研人员与风险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组织分工,往往是对立的态度,两者因为关注的领域不同,沟通不畅,造成管理真空区,从而形成风险累积。没有明确的风险管理部门,更没有风险管理者事前、事后参与到科研管理中的可操作的机制,做不到事前、事后管理,而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中结算管理。缺失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 三、规范国家经费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一)在申报项目阶段 加入科研计划部门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工作报告。科技人员协助风险管理者做出经济和科技的两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规范的科研立项工作是立项时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统计经济数据,做出调研分析报告。科研计划部门要参与进来,科研技术人员协助风险管理者一同搜集相关数据,做出经济需求和技术需要分析报告,以往只是科研项目负责人做科研技术可行性报告。现代国家经费项目更加重视对国家的、民生的需求分析。为了杜绝盲目、非经济立项,需要科技战略部门和科研信息部门提出经济上的搜集要素,如:外界政治经济环境因素、技术的改变因素、新技术的产生因素、经费的变化因素,做好经济和科技两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要对各种相互有抵触的需要加以权衡。从而帮助决策者充分理解科研目标的需求,准确把握经费投放的靶位。 (二)评审立项阶段 在专家评审立项阶段,建立专家科研个人诚信机制,包括建立科研专家诚信机构、制度、推出守则及惩戒办法、建立科研诚信档案、专家诚信评级、投诉管理等制度。 (三)在项目科研阶段 第一,建立科研项目负责人个人科研诚信管理模式,同样包括: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机构、制度、推出守则、惩戒办法、建立项目负责人的科研诚信档案、科研人员的信用评级、投诉管理等制度。第二,经费统筹部门是事中参与到科研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部门。国家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科研项目人提供需求清单,由统筹部门按清单去市场询价,统筹部门统筹直付,统筹部门做出采购分析评估报告,以备事后审计。第三,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包括:立项申请、制定合同与计划及费用核算、质量控制、参加人员选择、外部内部沟通等有关项目科研风险控制等综合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保证科研技术可描述性文件归档,科研技术的可控性管理,科研成果可追溯性。第四,网络管理部门是简便并严谨的风险管理工具。还需要建立规范化管理电子网络,划定责任界限,协调相互间接口。在网络的每一级明确控制、评估和证明质量合格的目标。科研项目组织标准化:标准要形式化具有可操作性,明确参与者的职责、相互关系、权限等,协调参与者与现有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加强规范化全过程管理。总体上,规范化的国家经费科研项目管理包括风险管理,细分可分为:规范化的财务风险管理、规范化的人员风险管理、规范化的设备使用风险管理、规范化信息/文件管理。第五,财务部门是记录成本和进度的风险管理部门:不仅仅是为保证人力、设施、材料和资金的最佳使用,提示科研项目负责人项目的可行性,及同类科研项目的可比较性。规范化成本管理,科学化、定量化。在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成本模型并严格成本控制,目前采用粗放型的成本估算,缺乏定量控制办法,科研项目缺乏预算定价依据。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和经济精算分析,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型,当务之急。 (四)项目验收阶段 项目验收阶段,同样需要建立验收评审专家诚信管理机制。保证专家中立性。确保公正评审。 (五)项目验收后,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市场验证,跟踪评估。 技术成果转化部门是事后参与科研成果价值评估风险管理部门,长期跟踪技术成果,做出技术成果转化情况分析报告,以此也可把它作为以后评估立项目时或验收时对评估专家的诚信评级加分还是减分的诚信数据采集的参数、同时也作为对项目负责人的诚信评级时的诚信数据采集的参数。 四、结束语 本文意在提出未来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涉及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模块包括:信息采集及管理系统、市场调查与分析、财务管理、诚信管理体系、信用和市场风险管理、征信数据库应用开发、诚信评估与客户关系管理等诸多方面,以此框架建立严谨的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制度。只有当风险管理部门介入到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的管理里来,才能在事前、事中、事后对项目的风险做出测量并准确预警,同时提示决策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国家经费损失风险,让国家经费高效使用。 作者:李舸 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风电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风电项目的建设也逐渐加快了步伐。针对风电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必须加以合理分析,并且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以此推动我国风电项目的发展。通过对风电项目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 风电项目;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前言 现阶段,我国能源问题日渐凸显,加强对风电项目投资的重视程度,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危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风力发电具有独特优势,随着近些年风电项目的大力开展,必须重视风电项目在建设以及运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并且基于这些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有效的风险管控,以此确保风电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 1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 1.1自然灾害风险 通常情况下,风电项目在建设阶段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雨雪、雷电等等。主要是风电设备建设于外界环境中,长时间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根据建设区域的不同,风电项目受到的自然灾害情况也具有差异性,如果风电项目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那么容易受到台风、海啸、或者盐雾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如果风电项目建设在北方地区,则常会遭受到风沙、洪水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尽管我国风电项目不管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建设施工方面,都不断提升重视程度,以此确保风电项目具有较强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但是由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因素,致使我国风险项目依旧频频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风电项目无法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1]。 1.2设备技术风险 随着国家对风电项目的大力扶持,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并且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对我国风电设备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时期的风电机组发展方向正在发生一定变化,有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进而对风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电工作原理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发展方向的变化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强化自身技能,并且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设备认证标准。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将会导致风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受到一定安全威胁。 1.3经营运行和建设安装风险 风电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故障问题。如果维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风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导致风电设备强制运行,那么将会导致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假如风电设备出现老化情况、或者部件出现受损情况,那么将会影响整个机组的正常使用。如果风电设备出现间歇运行状态,那么将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现阶段我国使用的风电设备主要以国产为主,在风电设备的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运输风险,同时风险设备的组装较为复杂繁琐,程序较多,并且难度也较高,容易使风电设备在组装阶段出现一些问题。 1.4政策变化风险 风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使用危机,我国政府也对风电行业给与足够重视。当今时期,大力扶持风电行业,并且在政策上给予风电行业提供一些便利之处,比如说政府会提供风险企业相应的补助和补贴,或者为风电企业的贷款进行放宽,以此为风电行业的发展创建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国风电行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2]。但是,假使我国政策方面进行调整,将会使风电行业受到较大影响,风电企业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使其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 1.5工作人员风险 通常来讲,风电设备由多个组件构成,比如说轮毂、叶片、控制设备、塔筒等都是风电设备的关键组成,很多部件都需在高空中开展作业。如果风电设备发生故障,将会给维修人员带来一定难度,需要实施高空作业,以此保证风电设备能够正常投入使用,但是这也对维修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2管理风电项目中所存风险的对策 我国风电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风险的威胁,严重影响风电项目性能的发挥。因此,基于此种情况,风电项目负责人员需要给与充分认识,明确自身职责,能够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确保各种风险问题可以合理得到解决。现阶段的风电项目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内容进行探讨:首先,对于风电场加强内部管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风电项目受到的风险威胁;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风电项目经费管理,以此转移风电项目风险。 2.1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对策 对于自然灾害风险,风电场有必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组建专业的管理维护队伍,确保风电场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负责风电项目设备的预防工作和维护工作。自然灾害具有一定共性,维护人员可以对多年实践经验进行累积和总结,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保证风电设备能够降低发生自然灾害风险的概率。 2.2针对设备技术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对天气情况具有较高要求,所以在开展风电项目建设阶段,必须提高对选址、设备选型的重视程度。只有选择合适的地址,才能确保风能储量满足项目需求;避免选取风力不足、或者长期无风的地址。对于风电项目设备的选型,必须确保设备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保证设备符合技术认证标准;设备的选取,务必保证设备生产厂家已经获取资格认证,并且具有较大实力规模,保证此机型技术已经成熟[3]。 2.3针对建设安装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设备的安装,通常情况下都是由生产厂家负责安装,也可以由专业施工单位实施安装。但是如果选用施工单位进行安装,那么必须对安装企业进行考察,确保其符合项目建设标准。总而言之,不管是设备生产厂家,还是专业施工企业,必须保证设备的安装满足设计标准,确保设备可以正常投入使用运行。如果风险项目在运行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保证上述单位进行全面负责。 2.4针对经营运行风险的对策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为风电项目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风电场还需要对风电设备重要配件加强管理,防止在风电设备在发生故障时,无法及时进行维护工作;此外还需要防止该配件出现停产的情况。风电项目的实际运行阶段,务必保证技术培训工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保证风电专业人才能够解决风电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5针对工作人员风险的对策 由于风电项目的特殊性质,对于风险项目实施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牢固的技术能力,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教育,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其道德素质,保证工作人员能力得到整体提升。风电项目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影响,常会发生意外事件,风电场有必要对现场高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负责,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进行转移,进而全面保护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并且保证风电场的经济目标的达成。 2.6针对政策变化风险的对策 对于政策风险,无法将此风险进行转移,风电场需要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严格贯彻落实,并且明确自身态度,深入分析国家对风电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扶持补贴。保证风电项目不仅可以在国家扶持政策下顺利发展,也能够在扶持中断的情况下不受到影响,保持良好持续的发展趋势。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和研究风电项目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有利于风电项目在前期规划、建设阶段以及后期运行过程中可以全面掌握存在的风险,并且针对不同风险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确保风电项目可以持续稳定运行,为风电建设项目带来理想的收益。此外,还需要构建相关管理条例,加强对风电项目各方面的管理,确保风电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符合项目要求。 作者:周国辉 单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云南分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寻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投资数额比较大,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如何控制项目施工风险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在具体的施工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策略应对施工风险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制衡建筑业投资膨胀的现象,最重要的是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降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做好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项目风险管理的概述 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施工负责人对施工项目在未来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以此制定出有效应对风险的方法策略。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对风险进行预防、规避以及处理等,最终缩减风险对项目完成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因素。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具有不确定;二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可变性。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根据施工项目的进度安排进行调整,因此需要风险管理者针对各种因素对风险管理方案进行改变,以此实现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二、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基于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施工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他们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强调经济效益,将所有的施工管理紧紧围绕在获取经济效益上,而忽视风险管理,结果造成项目施工存在较大的风险。(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设置风险管理部门或者安排专职人员,结果造成施工风险管理一直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晰,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约束的问题。另外施工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不能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反映,造成巨大的损失。(3)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手段落后。风险评估手段是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施工企业处理风险的手段往往采取投保的方式,而且大部分采取的是事后补救的措施,这样导致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无法实现;同时我国对于风险评估主要是采取定性的分析方式,这样不能科学的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三、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1)增强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一是施工企业要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施工管理全过程,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风险管理氛围。风险管理不仅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因此施工企业要以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二是强化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施工企业要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尤其是施工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相融合;三是树立危机意识。施工项目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施工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认识到风险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一是明确风险管理职责,针对施工企业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或者人员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以此推动风险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二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制度,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监督与管理,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制定风险管理检查机制。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施工各个组成单位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形成日查、月查工作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并且召开专门的会议制定应对对策,对风险管理专职人员继续跟踪复查,以此保证问题得以解决。(3)丰富与创新风险管理评估手段。风险管理评价是针对风险危害的科学评价手段,传统单一的评估手段对于施工风险不能有效的进行反映,因此要不断丰富评估的方法:一是建立风险回避法;二是运用财务技术对风险进行控制。财务是企业施工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性技术处理置留一笔费用,以此作为应对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三是运用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改变以往静态的控制方法,而是采取动态的控制方法,及时根据施工项目的进度,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以此应对变化中的风险因素。 总之,在项目施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比较多,因此需要施工企业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完善的策略实现对施工质量风险、工期延期风险、施工成本风险以及施工安全环保风险的控制,以此提高施工质量,实现施工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白鲁波 单位: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分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可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甚至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降低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技术措施,希望能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 0引言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和追求。但一些施工单位对这些问题不重视,制约工程质量和效益提高,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1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技术 1.1风险识别的作用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指找出影响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识别出这些风险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可能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若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就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 1.2风险识别的内容 项目风险识别是一项贯穿于公路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识别包括识别内在风险及外在风险。内在风险指公路工程项目工作组能加以控制和影响的风险,如人事任免和成本估计等。外在风险指超出公路项目工作组等控制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如市场转向或政府行为等。严格来说,任何能进行潜在问题识别的信息源都可用于风险识别。信息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的信息源包括工程文档、计划分析、需求分析、技术性能评价等;主观信息源是基于有经验的专家的经验判断[1]。例如,在一个公路工程项目中究竟存在着何种风险,是项目工期风险、项目成本风险,还是项目质量风险;在一项项目风险中,究竟是有预警信息风险还是无预警信息风险;项目风险的存在会给整个工程项目带来何种影响,比如项目范围、项目工期、项目成本、项目质量等方面。 1.3分析风险的造成因素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还应该识别和确认项目风险是何种因素造成的,是来自于项目内部因素还是来自于项目外部因素。通常来说,如果风险来自项目内部,项目组织或者项目团队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够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为了避免项目拖延时间,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可以通过项目成员的合理安排和项目资源的合理调配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项目组织和团队难以实现对项目外部因素所造成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组织和团队对风险控制的影响比较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但是,可以采取相应的规避方法和转移方法来实现对由外部因素造成的风险[2]。比如,项目建设需要的资源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项目业主、项目客户或者是政府提出的项目变更计划都是属于外部因素,这种风险难以通过组织或者团队的努力去控制。 1.4了解风险给公路工程带来的威胁与机遇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包括损失和收益的可能性。因此,在识别项目风险的时候,需要全面地认识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威胁与机遇。一般来说,项目风险带来的威胁是一种负面的影响,会对整个项目产生不利影响,而项目风险带来的机遇则是一种正面影响,会对整个项目带来收益。在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不仅要认识项目风险的威胁,还要认识项目风险的机遇,并对威胁与机遇转化的条件进行分析,在制定具体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时,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尽可能消除项目风险带来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利用项目风险带来的机遇。 2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技术 2.1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系统运行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风险识别。对相关的情况进行检测,对潜在的风险范围采取措施进行检测;②风险量化。对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确定,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效果;③风险影响评估和方案选择。对风险发生的后果进行定量的计算,并且为了预防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④风险处理计划。包括各种处理风险的方法,并制定具体的风险处理行动。对于上述这些步骤,在对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分析时,也可以以此为参考。众所周知,一般在风险分析中,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局限于任务风险的分析,这种方法对于项目风险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两种,既包括定性分析,又包括定量分析,而定量分析法是建立在定性分析法基础之上的。下面简要介绍两种风险分析法。 2.1.1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就目的来看,定性风险分析法主要是为了确定风险的来源,初步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对风险有个基本了解。可以明显的知道,对风险进行初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而下面介绍的方法则用于定量的分析各种风险,知道风险源可能会对系统造成的损失,从而进一步判断系统风险的大小。 2.1.2定量风险分析方法 定量风险分析是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首先给出各个风险源的风险量化指标及其发生概率,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它们合成,得出系统风险的量化值。定量风险分析是基于定性风险分析基础上的数学处理过程。从该方法诞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演变,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有PRA(概率风险评估),DPRA(动态风险概率评估)及仿真通用软件VERT(风险评审技术)等。PRA和DPRA都是在FTA分析基础上的量化,具有广泛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及运行系统风险分析领域内。如果对此稍作改造,便可将它在项目风险分析领域进行运用。分析的步骤为:①对项目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环节进行识别,并找出风险源;②考察不同的风险源在项目研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项目的风险源树;③对各风险源后果的大小进行识别,此外,还有必要识别风险概率;④对风险源进行组合,组合的方法有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组合之后得到系统风险的度量。如果是用DPRA进行评估,还需要对他们之间在时间上的关系进行考虑[3]。 2.2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技术 2.2.1VERT技术 VERT是一种通用仿真软件,该软件为项目研制构造过程网络,能够将各种复杂的逻辑关系,抽象为时间、费用、性能的三元组的变化。网络模型在决策的时候可以运用,能够对时间、费用、性能等风险的关键性参数进行统筹与处理,实现多目标的最优化问题。通过丰富的节点逻辑功能,对一定的时间流、费用流和性能流流向相应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每一次的仿真运行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这些参数流在网络中按概率随机流向不同的部分,其经历的活动不同,产生的变化不尽相同,最后到某一个状态终止。用户通过多次仿真之后,通过节点收集到的各参数,对整个系统的情况进行了解,然后辅助决策,如果具有合理的网络结构,良好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数学关系,并且数据真实可靠,在实践中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系统,对时间、费用、性能的分布进行很好的模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知道整个系统研制的风险。 2.2.2项目风险评价技术 项目风险评价是指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连续的辨识和分析,为有效地控制风险提供依据。风险评价通常也分为两个步骤:一是风险辨识;二是风险分析。项目风险评价是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前提,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 3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技术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处理手段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三种类型。其中,项目风险控制是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规避项目风险、消除项目风险,或采取应急措施将已经发生的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项目风险自留也是项目风险控制的处理手段之一,其前提在于通过对项目风险的评估,得出发生概率较小或者概率较大但风险损失较小或者概率与风险损失均较大但在预期范围或可接受的范围内[4]。与前两种措施相比,项目风险转移是更为有效的项目风险处理手段。比如,将项目转移给从事风险合并事务的专业保险公司或其他风险投资机构,这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且公平的转移手段。 4结语 整个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为有效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应该落实风险管理技术,严格按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作者:孔维恒 单位:故城县交通运输局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实践 摘要: 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与投资成本、施工技术、管理者素质等都有密切关系,但这些因素又不能明确衡量,在实际的运作中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即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工程负责人要重视这些不确定因素,加强管理。文章结合实践就如何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不确定因素,降低风险,提高工程建设效益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建筑市场都是先竞标确定价格,再开始施工,施工后验收,时间跨度大。这种确定成本、未来一段时候交房的模式决定了建筑行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同时,社会外部环境的不成熟也增加了该行业的风险,一是对于有关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全面具体,未能及时更新补充,监管部门出现多头领导,不能全面完整的监督,二是建设者的法律意识不强,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风险防控;三是随着市场化的展开,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钱权交易等不良社会风气,使得没有资质的企业中标,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1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未来,可能会使效益减少。一是可能,就是说可能不会使效益减少,也可能会使效益减少,会不会减少主要是看人们怎么处理风险,但风险一般都会让效益减少;二是未来,就是说不是现在效益减少,是未来,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时间,是一种现在的理想和以后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因为一些想不到的情况出现,然后使工程项目建好后和以前的规划不一样。在设计工程规划的时候,都会设定一些合理的可能,在这些可能的基础上去研究。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这些假设条件并不是一直变化的,这些因素的改变导致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当初的设计规划出现不同现象,这些不能准确控制把握的因素就是风险。 2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特性 (1)风险一直存在,无法消灭。 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国家政策、天气、地理位置等,这些因素从工程项目的设立就一直存在,风险也跟着一直存在,在工程建设周期里显得更加明显,这些是人类无法改变、无法消灭的,也就是说任何地方都有风险,任何时候都有风险。人们一直希望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大力研究风险发生的条件和化解方法,努力做到在风险未发生前去防范,在风险发生时及时补救。 (2)风险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施工建设中,各种因素的改变和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处理能力不同,这些风险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好的可以变好,坏的也可以变坏,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风险点,管理者要运用科学技术,用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处理风险,控制新的风险点发生,化解现有风险。 (3)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工程建设的时间跨度大,一般都需要3到5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涉及的范围也广,涉及到项目设立、征地、材料采购等多个环节。因此在施工中出现风险的数量也越多,这些风险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往往存在相互的联系。 3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几种主要风险 (1)决策风险。 项目设立的决策,也就是开展什么样的项目,在哪里开展,怎么开展,是项目开始建设的第一步,也决定着项目计划能不能成功。一个好的项目决策方案是建筑工程项目成功的一半,在项目设立决策时,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在具体执行项目决策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需要人们考虑到方方面面,寻找最好的处理手段,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损失的最小化。 (2)预测风险。 在项目设立时,施工单位都会做一个项目规划,包括施工规模、施工时间、经济成本、投资收益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不同的参考指标都会出现不同的计算结果,同时由于施工的时间跨度长,影响建筑项目施工的因素多,在实际中的效果往往和当初的预期有出入,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3)技术风险。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工程中因为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不能按当初设计的方案实行的风险。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在规划的时候,只求创新,忽视了当前的实际情况,也有可能是当初设计人员的大意,没能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当初选择施工单位的时候,没能严格审查他们的资格,让没有过硬技术的施工单位承接了工程项目。 (4)责任风险。 在建筑工程开建合同中,各方都在合同中签字确认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项目的各方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做任何事情都要受到合同条款的约束,要对合同的各方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施工安全,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有关单位也因此会承担重大责任。 4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1)多向国外学习,加强建筑法规的制定。 现在有关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整,很多地方还存在空白,容易让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同时,要加强监督力度,实现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监督,提升法律的执行力。中国的法律完善力度还不够强大,与世界各国通行的法律无法对接,也无法学习外国先进的施工技术,当前要用开拓、发展的眼光学习外国的法律法规制定。 (2)企业要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①树立风险意识,建筑行业的风险随时随地的存在,而且这些风险难以控制和处理,我们要有风险意识,在想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通盘考虑,处处留意风险;②加强处理风险的能力,要设立特定的风险处理机构,这些专门的机构可以运用专业知识来提早发现风险,在风险来临时能镇静处理风险,降低损失。 (3)要正确认识工程保险,降低自身的风险。 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可以把本应该由自己独自承担的风险让保险公司来承担,在风险来临对企业照成损失时,保险可以为企业承担一部分风险,避免企业的损失。在其他国家,有大量的施工项目保险,有的是保证不出现“豆腐渣工程”的,有的是保证不出现“僵尸工程”,有的是保证工人上班安全的,还可以保证项目设立正确性的保险。在许多国家都鼓励企业购买这些保险,同时企业也情愿出这些钱,一是可以保证各个项目都能按计划运作,不会因为企业的原因让项目计划的流产,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质量不好的工程,也让保险行业更加有市场。在中国,这些保险制度还未实行,但依照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实行工程保险制度是必然的。 (4)加强自我维权意识,当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加强索赔。 加强维权意识是指当自己的权益因为其他人的过错而发生损失时,不能放任不管,或者自行承担损失,要指定专门的人员采取合法手段尽力挽回损失,这些损失包括付出的各项费用、人力物力成本和投资成本。一是要指定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负责索赔,在索赔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的约定,不能采取非法手段;二是要及时采取措施,提前预见对方的违约风险,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时果断采取措施,减少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因为设计单位的原因,造成工程建设的时间延长,提高建设成本的,要及时向设计方提出赔偿,同时要在规定时间内把索赔的具体情况提供给设计方;三是要注意整理有利于索赔的材料,这些材料不能在要索赔时才整理,在平时就要注意收集整理,这些材料包括合同、会议资料、施工牌、设计方案等,这样有利于我方的索赔,提高索赔的成功率和效率。 (5)提高单位的整体水平。 只有自身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和其他组织竞争,才能承受、处理好危机。一是要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更加认可企业,让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中;二是加强组织员工学习,人在任何时候都取决定性的作用,加强组织员工技术学习,引进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可以提升企业的文化、施工技术;三是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完成人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取代人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施工技术。 作者:范少晞 单位:福建新时代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党建信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快开放式党建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但是,当前多地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不仅是由于技术自身的问题,更关键的是管理方面的因素。本文重点以南宁市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为例,就其建设中的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加以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发挥党建信息平台系统作用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南宁;项目风险管理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如何加强党建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其中,加快开放式的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促进党建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创新党建管理与服务的发展方向。 1党建信息平台系统与结构 2010年初,为了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逐步加快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步伐,南宁市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工作正式开启并成功构建了“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手机短信平台、先锋示范展示基地等一系列党建信息化建设成果。系统以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作为支持,以B/S结构作为基础,确保用户能够顺利借助于IE浏览器对系统进行使用。系统总体所采用的为多层式架构,因而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日后功能扩展的需求,采用J2EE技术架构及JAVA、XML等主流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开发,采用负载均衡等技术满足了系统的扩容需求。党建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促进了南宁市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实现。(1)党建网络平台。该平台以南宁市电子政务外网等为基础,同全市机关、县(区)、企事业单位及基层党建信息平台相连。各级党组织可借助于电子政务外网对党建信息平台系统进行访问。(2)党建信息数据库。包括覆盖全市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信息的信息库。各单位通过在线更新,就党员、党组织等信息加以审核,可结合应用要求进行扩展。(3)党员管理及应用系统。为满足南宁市各级党组织党建信息化要求,构建满足应用需求的三大应用子系统:党员信息子系统、服务信息子系统、教育管理子系统。(4)党建门户网。构建统一的党建信息平台与互动交流平台,以门户网作为党建信息平台系统的服务窗口。(5)手机信息系统。为便于党组织、党员等相互间的沟通,还建立了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市党员间良好的信息互动,极大地推进了党建信息化进程。 2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中的项目风险管理 在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中,从管理方面看,项目风险主要包括需求风险、相关性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与财务风险五大类。针对五大类风险加以识别和分类,构建相应的风险清单,有助于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计划,即风险的减轻、转移、预防、接受、回避、储备等计划,并结合所制定的风险应对计划,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具体而言,包括如下方面: 2.1启动阶段 该阶段项目风险包括作息时间严格、沟通不顺畅、需求不详尽或不切实际等。要求项目组对作息时间进行商榷,制定弹性作息时间表。同时,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保障沟通顺利及信息的有效流动,并安排需求分析员制定准确、详细的需求,找出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安排有关人员研究替代方案。 2.2计划阶段 该阶段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开发标准更新、数据框架更新、员工变动等而引发风险。要求加强员工培训,对开发标准、数据框架进行重新审查,并安排技术员进行应用,制定完备的结果分析报告,员工工作变动时应做好交接工作,确保团队工作衔接良好,同时,应指定专人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负责。 2.3执行阶段 该阶段由于对需求分析、设计文档理解不当,测试不科学、产品偏离目标、方案设计不可信等引发风险。要求在该阶段应召开会议,使全体员工明确需求分析报告及设计文档的内容,测试中应严格依据测试案例进行功能测试,开发时应对需求进行细化,并构建科学地项目监督、考核机制,对项目反馈进行跟踪,并及时对方案加以完善。 2.4控制阶段 由于需求变更、经费超支而引发的风险,就需求变更而言,只允许小变更,大变更应向上级反映,待领导集体研究后作出决策。同时,应加强经费预算及跟踪反馈,及时向上级报告。 2.5收尾阶段 包括升级失败、系统适应性差、兼容性差等所引发的风险。应做好系统测试工作,同时加强培训,并制定系统切换及备用方案。 3结语 通过项目风险管理,该平台系统顺利建成。开通之后,日均访问量不断增加并超过了11000人。随着近几年的建设和进一步推广,“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面向社会”、“服务党员”、“功能完善”、“统一开放”的新载体。 作者:韦晓宁 冯志鹏 李欣 单位:广西大学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 【摘要】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漫长的,这过程中的决策、设计、现场施工,都是风险管理的项目,如果缺乏风险管理,考虑不周,对后期的规划和施工必定会带来不良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如何找准关键,及时将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只有有效合理的进行工程项目控制与预测,用科学的方法提出风险管理方案,才有能效提高管理质量,减少损失的发生。本文结合工程风险管理的步骤与方法,详细说明层次分析法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项目管理;风险分析 简单来说,层次分析法是将事物定量、定质的区分开来,把一些复杂的风险问题分解成几个层级或几个要素,将同一层次中的各个部分分别比对,通过科学的计算和演练,推算出项目中几个不同风险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这些风险依据制定解决方案。每一项工程的风险分析,都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目标层,判断层,指标层和方案层,通过几个层级建造成风险标准,在根据风险排列情况制定出最佳的预防方案。 1工程风险管理的特点 每一个施工项目都存在风险,做好项目风险分析是控制项目风险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对整个项目事前、事中、时空的风险管理,有效减少了因风险所带来的各种损失。项目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风险不是一触即发,一眼就能发现的,它往往会隐藏一段时间,施工时只有通过预测和评估,还能得出可能或将要发生的风险,风险具有一定的时间性;②进行风险预测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也许预测到的风险不一定发生,可能实际发生的风险要比预测的严重,但是进行风险预测有利于未来的风险管理和预防,可以减弱未来风险出现带来的不利影响,它的价值通过时间体现出来;③项目的风险不会只出现在某一时某一刻,而是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推进而变化的,项目的时间、费用等约束发生变化时,都应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应用层次分析法就是针对项目中各类风险进行预测,并具有可信性意义[1]。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一般分为三层:目标层、风险因素层和措施层。 2.1目标层 主要指工程项目,就是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常见的有房地产项目。 2.2风险因素层 风险的规避是建设双方共同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效益最大化,业主可以实现有效的投资回报,而承包商则可以减少损失的出现。从承包商的角度出发,工程建设最突出的几个风险是:①技术风险。由于人们对建筑使用要求的增加,施工单位不得不优化生产方案、完善生产技术,使之能与市场需求契合,加上现代建设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既要满足客户需求,就要保障施工质量,不得不从科学的、个性化的方向出发,这无疑增加了工程量和施工技术难度。②方案风险。业主的需求多为客观的,除了现实依据和实际需求,很多时候业主都本着自身出发,提出各种需求,作为承包商,当实际需求和方案发生偏差,例如施工图设计不当,出现很大的错误,施工就会出现巨大变更,那如果是方案本身失败,整个项目风险就会立刻凸现出来[2]。③合同风险。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如果合同报价过低,或者合同存在的纰漏,双方对合同条款法误解,以及市场环境影响了供货和材料等,承包商按照合同规定,都要承担一定风向。④质量风险。建筑工程施工会受到外界环境、技术、资金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建设质量出现问题。⑤工期风险。所有承包商和业主都希望工程能准时完工,但施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的推动,进程的变化都会导致施工出现各种问题,无法按时完工。⑥资金风险。如:业主不履行支付行为,报价时漏报而引起亏损,因工期因素而引起价格浮动,工程的变更或量的变化引起价格浮动,都有可能引发各种风险。⑦不可抗力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和政治及社会风险。 3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通过将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把各种风险因素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有一定关系的金字塔结构,再确定这些因素中哪一类是最为突出和重要的,风险分析专家会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各因素中出现风险的排序,那复杂的风险问题就变成了若干个已知的因素,将每一层的各个指标进行相互比较、计算、判断,从而得出风险的权重,并以此为基础对风险水平进行判断。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因素很多,也很明显,例如施工技术、设计、材料、市场变化、价格,自然因素、国家政策等,这些风险都是不确定的,但彼此间又互为关系,当对这些进行风险处理时,很容易当成一种整体风险去规划,但最后有可能是顾头不顾尾,所以,为了预防风险,减少施工事故,子啊风险发生之前预防,发生之时有科学的手段去处理,保证施工能安全稳定的进行,就必须采用分层法,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不是一刀切,通过对风险各因素的评估,减少风险预防成本,一针见血的处理问题,常见的风险分层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构建模型,分析问题后,将各种因素集合起来,建造一个模型,决策层为目标层,下一层则为准则层,最底层一般是备用方案,通过准则、子准则和决策目标这些备用方案进行关系的建立。②对构建可作为对比和判断的矩阵,这样一来,风险因素之间的轻重关系、隶属关系一目了然,从而建立可进行相互对比的矩阵。③得出各因素的重要性之后,要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这是对接下决策分析的重要基础,要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不仅要选择合理的方法[3],其方法还要有可行性,例如在处理对比矩阵时,要得到更好的结果,利用AHP,这种方法可以承认不一致的存在,随机对一致性进行检验,如果通过检验,那么权向童为特征向量,如果没能通过检验,那么对比矩阵则需要进行重新构建。④对风险因素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则可以得出该项目的风险具体处于各个级别的概率,在对风险的具体发生和产生的结果进行预测和判断。⑤确定层次分析法的指标,具体的工程风险在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其各种存在的条件是不同的,由于客观条件的不相同,所以付于准则层构成影响的各个因素的权重也有所不同,从而使得所构成的权重集也会有所不同。人们可以采取专家调查的方法来对权重的系数进行确定。对于在工程的具体实施环境中所蕴藏的风险因素,专家们有着较为准确的认识,可以通过判断直接给出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4]。 4总结 所谓风险,它代表着不确定性,代表着可变性,每一次风险的预防,都要有一个预防方案,而方案的制定需提前对风险进行分析,如果只是简单的分析整体存在的风险,当意外发生时,很可能重复处理问题或者有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现在,有效的使用分层法法,对工程风险中存在的各个因素进行风险控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分层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它不仅可以安全、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还能运用到各个施工项目中,具有广泛的运用性。层及分析法看似繁琐,但得出的因素越多,重点就越突出,层次分析法虽然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等的实践工程有着广泛地应用,但必进是新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向更加智能、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应用更加广泛地方向发展[5]。 作者:武宗磊 单位: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水利水电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1风险管理的定义和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性 风险的定义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影响项目进程和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对工程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大、技术复杂、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比其他的项目风险更大,所以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风险管理的定义指的是对信息的收集、研究、监管到问题落实和反馈的的系统性管理。风险管理能够系统全面的分析和判定组织面临的潜藏风险。由于风险管理的战略性、前瞻性,可以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战略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参考和建议作用。目前,我国在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特殊风险和风险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所以,要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识别意识,采取系统科学的办法,预测、控制和监控水利水电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风险,降低或避免风险损失,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的特点和类型 2.1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的类型 (1)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期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 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技术不足、设计缺陷。原材料不足、技术人员或工人违规操作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事故;自然风险:雷击、暴风雨、泥石流、洪涝灾害等自然不可抗力造成的事故;经济风险:外汇汇率变化、通货膨胀、保险和税收等国家政策变化而引起的增加投资,也包括施工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等意外财产的损失的风险;移民和环保风险、承包商的资质和信誉风险、商务风险。 (2)在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时期的风险包括电价风险: 指一种电力市场风险,要求对电力价格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掌握,并且要进行评估;电量风险:指市场需求电量无法达到设计上网电量导致的经济风险;被迫弃水风险:是指由于电力过剩无需电站上网发电和防洪弃水,造成电站不得不开闸泄水所导致的风险;河流水文风险:缺乏发电用水所带来的风险。 2.2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的特点 客观普遍性:在水利水电如此规模宏大的项目里,风险的存在是客观和普遍的;随机偶然性: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大、技术复杂、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多方因素的影响下,风险发生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就会增多。多变多样性:因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存在着多方面不稳定因素和其特殊复杂性,造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3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风险评估 在对水利水电的风险种类进行识别之后,就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了,我们要结合与联系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存在着多方面不稳定因素和其特殊复杂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对单项工程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对多项工程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对每种风险导致事故的概率进行分析判断;对总风险管理系统的损失期望值和标准差进行评估。 3.2回避风险 在评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风险值较大的工程,要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的回避,例如在决策时意识到某个方案的风险比较高,这时要及时的否定此方案,或者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工程分包和严格的招标程序把技术风险降到最低。 3.3对风险进行转移 可以通过对建筑工程投保的形式将不可预见的风险变成可控制可预见的费用,有利于风险承受力,在发生损失的时候得到费用的补偿。 3.4严格控制风险 对于一些不能回避也不能转移的风险,我们要采取措施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对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把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里,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预控方案,尽量的化解风险。 3.5实时监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 跟踪检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掌握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展,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突发的问题,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特殊风险和风险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所以,要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识别意识,采取系统科学的办法,预测、控制和监控水利水电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风险,降低或避免风险损失,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刘源泉 单位:江西华瑞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浅析 1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特性 受通信工程项目自身性质的影响,在工程项目的现实运行中出现许多不可避免的风险。更加困难的是,各种项目风险彼此互相作用,提高了整体项目的复杂性。掌握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特性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1.1风险客观存在 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一般并不能依照人的意志而改变。通信工程项目的规模一般较大,但是它的周转时间过长、投入大量资金的特点突出了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准确掌握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必然存在性使得风险管理工作员工作方向作出指导。 1.2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风险的存在是由偶然和必然一同决定的。从外表层次,项目风险变成为效益损失是随机的存在,实际情况是,经过对许多的风险缘由实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风险转变成危害的原因。所以,掌握风险的偶然和必然性两者的联系对于避免风险的产生和迅速寻找高效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1.3风险存在变化性 项目风险是变化多端的,这突出展现为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多种风险原因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项目开展的时间而快速改变。在工程项目深层开展的同时,努力执行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控制多风险因素处在可掌握范围中。为了避免新风险的产生,把已经出现在风险与将来快要发生的风险稳定在弄能够调控的范围之中,这样做才能促进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降低了风险。 1.4风险多层次、多样性 由于通信工程建设的项目周期阶段长、幅度大,项目内的风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在项目不断开展的周期中,风险会出现层次多变、类型众多的现象。通信工程项目内层联系多变繁杂,而外层关系的调整也同样与施工进度有关,所以多层次多样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2.1项目风险规划 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阶段是项目风险规划,是项目早期规划中的一部分。项目风险规划的主要内容即设计在工程项目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以达到合理回避项目风险的目标。项目风险规划对于后期的项目风险管理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2.2项目风险评估 采取多种管理技术方案对风险危害进行预算,于此同时预计风险能够产生的损失,是项目风险评估的中心内容。对风险的评估普遍采取的是层次研究法和主观预算法互相结合的方案,单一的主观预算法会使得研究者的主观感情突出结论单调,而选取层次研究法能够把风险原因通过分层次的次序分类,使得预算更加有序、更加清晰透彻。两种方案通过结合,不仅改善了研究者主观预测的缺点,而且也可以高效的降低层次研究法众多的结论,从而得到比较准确的数量联系,这对提高风险评估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3项目风险应对 在项目风险预计后选用相关的面对风险的方案就是项目风险应对,迅速使用项目风险应对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事故产生,从而保障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展进度。 2.4项目风险监控 在对项目风险使用相对应的方案后还需要不断的实施监控,查看监控对剩下的风险迅速辨别,增加风险管理的警惕性,而且需要在风险应对结束后实行对风险管理措施的预计,为下面风险管理提供处理方案。 3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3.1回避项目风险 在实现项目风险的分析和评算后,假如工程项目中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较大且面对巨大的损失,而且无法寻找到相对应的管理方案时,风险管理者绝对要主动放弃这个项目来实现风险的避免。回避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虽然会产生一些经济上的损失,但相比于风险发生产生损失,放弃项目的进行才是最佳的抉择。 3.2控制项目风险损失 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有经济方面的损失,同时还有其它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比如信誉损失、市场损失和关系损失。这些损失可按时间分为长期损失与短期损失,也可以按性质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无论何种损失都会对通信工程项目的按时顺利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主动控制与预防这些损失能有效减少风险的危害量、杜绝风险来源且控制风险的危害性。 3.3转移项目风险 转移项目风险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危害转移到个人和其他组织中,通过这种手段将企业本身的风险降到最低。风险转移的手段在风险管理中非常常见,但这种手段的复杂性很高,也不利于管理人员操作,所以,尽量减少项目风险转移手段的使用对企业也有一定的益处。 4结语 随着社会通信业工程项目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风险管理在通信运营环节中显得特别重要。企业需要提升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力度,对通信工程项目中有几率产生的风险做一个整体客观的评估,这样才能降低风险的发生,有效的提高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配合科学性的项目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者灵活监控风险的发生才能将通信工程项目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作者:郁林 单位: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漫画对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时候,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更加重视,但是高中政治教学本身比较枯燥,这便要求老师合理地将其他教学元素利用起来,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漫画本身便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势,运用了写实、比喻以及夸张的手法来进行事情的描述,比较简单,若是能够将其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去,能够很好地提高政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去,教学效果也会比较出色。 一、将漫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去的主要原因 1.能够符合我国时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而漫画图文并茂,在阅读的时候需要时间短,并且效率比较高,并且还能够更好地进行生活的反应,所以,漫画这种方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且其表现手法夸张,观点表达直接,和社会的节奏相符合。随着社会的发展,漫画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漫画本身符合人们的阅读需求,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还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现在在高考中,漫画类考题也经常的出现,所以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时候,有必要将漫画运用进去。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漫画本身的趣味性比较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而高中政治课堂比较枯燥,若是能够将漫画运用进去,能够很好地改变课堂枯燥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更好地进行政治知识的学习。3.符合新课标教学的需要。高中政治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识图方面的能力,将漫画运用进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图,找到漫画中存在的有效信息,并进行一定的处理。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的活力。4.通过漫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漫画本身便比较的形象和直观,通过漫画能够很好地进行趣味性比较强教学情境的营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很好地被激发出来,通过漫画能够提高学生政治知识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政治学习。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若是能够将漫画很好的运用进去,能够让以往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更具趣味性,学生也能够更加主动的进行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将学生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 二、将漫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去的策略 1.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将漫画运用进去。一节课想要成功,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其开端便是课堂导入。若是在课堂导入中将漫画运用进去,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东西,兴趣往往会比较高涨,这样教学效果很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起点往往是兴趣和好奇,若是在政治教学课堂导入的时候将漫画运用进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教学内容的生硬,并且通过这种引导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学习中去。比如说在讲到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时候,公平本身的含义比较广泛,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涉及,但若是收入差距比较大,那么能够将经济收入分配不公平体现出来,在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选择和其有关的漫画来进行导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2.在重点和难点讲解的时候,运用漫画。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要求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其中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新课改的实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有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掌握,但是政治教学中的那些重点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学生掌握的时候难度也会比较大,学生学习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困难。若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很容易下降,并且学生还会产生挫败感。教师在讲解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将漫画运用进去,这样能够让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学生理解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总之,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时候,若是能够将漫画引用进去,能够很好地提高政治教学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政治学习,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作者:刘增明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心理学对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教育是涉及一切能够增进人的知识的积累和影响人的素质发展的活动,放到小的范围就是学校教育,教师是最直接的实施者,也可以说是桥梁,沟通国家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划分是12-14岁,高中生是14-18岁,相比较而言,初中生是萌芽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期,高中生则是相对比较成熟,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并且对一些事情很敏感。这都是学习的最佳阶段,在学习成长的路上显得有些迷茫,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 二、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1.对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上有很大的帮助。每个人的发展情况不同,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尊重他们的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要突显出他们自己的长处,让他们更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对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上,学生们的表情可以传达给教师,“学生这节课掌握的怎么样”。很多情况,当教师要提问某某学生,大家都会迅速低下头,一方面,说明学生不自信,生怕自己答不出来,另一方面,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听讲,或者是因为自己没有听懂。这都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课下对自己的讲课行为做进一步的反思,是自己的讲课方式不对,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或者是对自己的学生疏于管制。现在更倡导一种快乐教学法,学习本身是一种快乐的事,不能限制学生或者逼迫学生考试取得高分,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教学上的一刀切,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以学生为本,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在教学方式中,尤其是一些历史知识,我比较倡导播放视频里面的专家讲解相比教师而言,更加深刻,反而容易吸引学生。 2.帮助教师重新整组教材。在现实教学中,没有聪明孩子也没有笨孩子,只是因为他们小时候的教育水平不一样,这样就会导致他们的基础不一样。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孩子,他们在自己的村里或者镇里上小学,根据教学经验来看,小学时在为中学打基础,小学总共是六年,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比城市孩子落下很多,这对于他们更是一种挑战,直至中学,有的农村父母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能上一所好的高中,而选择条件比较好的初中,那么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件事,是适应城市里的生活,很多孩子会觉得城市的学习太讲究,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意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坚决反对打压的方法,而是顺引。对于教材内容,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进行整合,尽可能将知识体系化,先化零为整,再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在课下及时辅导相对落后的学生,给他们以鼓励,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3.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去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去找回自信,这对于今后的学习也会是很大的帮助,学会积极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全身心投入到这一伟大事业中,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们健康成长,放飞梦想。 作者:胡晓刚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叶堡学区李坪小学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教育教学民族音乐论文 一、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一)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民族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弘扬和发展,才能够使一个民族屹立在世界。而我国的民族音乐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许多文化在民族音乐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能够感受到强大的民族意识,同时能够使我们的青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当今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由于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盲目的追星,甚至出现了一些疯狂的行为,使学生的原始的音乐素养消失殆尽。这样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民族音乐中有很多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健全的心理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的意义也相当深远。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继承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中华文化的精深的部分,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达到更好地传承文化的目的。 二、加强高中音乐中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加强对于各种文化的认识,促进民族音乐教学 重视高中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的民族意识和优越感迅速提升,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是民族音乐的重要使命,同时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民族音乐带来的精彩内容。通过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也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各种文化中吸取精华部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华。加强对于各种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不同体验,使自己的视野更加的宽广。比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的时候,可以感受到音乐中那有板有眼的节奏,韵律激昂铿锵,令人振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丰富民族音乐的教学方式,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 音乐,作为一种融合了很多音乐情感因素的艺术,能够用更多的方式来学习,才能够从中理解出更多的不同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集中更多的情感去体验音乐中的灵魂所在,让学生慢慢理解其中的内涵。例如,同样以《我是中国人》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每句词中的场景,通过这种想象来更好的理解音乐中的不同情感,让了解这方面内容的学生做一下演唱示范,让其他同学在示范演唱的同学歌声中感受不一样的音乐气息,然后在自己跟着音乐哼唱,这样会对于这首曲有一个不一样的理解,通过不同的学习和赏析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其中蕴含的内涵意义,能够更加深刻地去感受音乐,从而达到喜欢上民族音乐的效果。 (三)在演唱民族歌曲中感受民族自豪感 对于音乐,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演唱,民族音乐也不例外,只有让学生慢慢学会演唱民族音乐,学生才能够受到民族音乐的感染,才能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给自己带来的骄傲,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民族特色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是中国人》歌词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励志的内容,同样也有许多是体现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骄傲和自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增加自己对于民族音乐的认同感,从而能够激发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美丽的祖国并且为美好的明天奋斗。 (四)利用多媒体的帮助,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 当前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的工具,所以在教授民族音乐的时候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可以使歌词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多媒体上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整个音乐创作的内容,同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更多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民族音乐。同样关于民族音乐拓展的知识也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能够加强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理解,能够从中感受出更多的东西,达到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 综上所述,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更多的人为之努力。其中,教师在民族音乐的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以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特有的魅力,同时借助当前的先进科技,使民族音乐能够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使音乐文化得到传承,同时能够让学生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迅速提升。 作者:张京江 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论文 一、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高中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在逐渐扩宽,在趣味性可读性的同时融入了更深层次的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学习教材内容。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能够将声音、图片以及影视等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就扩充了课堂的容量,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的吸引力,改善了课堂的听课效率。现代教学技术中能够结合语文知识,将其转化为形象的声音、动画、视频等,这样增强了课堂的形象性,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另外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知材料,使知识赋予了灵性,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教材中的难点被易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接受教学,打破学生的思维,为知识的灵活运用开辟了新的天地。 二、树立整体教学意识,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中来拓宽知识面,增强写作的能力。然而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想象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整体教学的意识,在基础知识以及课外知识的结合中,为学生找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立足教材,扩大教学视野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在正确运用语言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由于在语言教材中,其大部分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外扩宽教材容量,将基础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贯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扩展到书本之外,并且灵活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从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水平,培养对语言的创新能力。 2、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根据其中的规律,有计划、有针对的开展教学活动。通常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逐句分析,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就破坏了整体性的思想,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新课改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在教材中学会自己去寻找规律,在整体性教学中总结,创新。这种教学通常体现在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中,归纳、分析和总结知识,全面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结合历史背景等,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例如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根据历史人物、具体事件等分成小组具体讨论,这样就在基础知识全面掌握的过程中,扩宽了视野,在总结的过程中寻找规律,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种过程性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将课本内的知识与课本外的知识相贯通,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在学习方法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3、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全面了解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字、词、语法、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简介,这些教学内容仅仅是让学生增强知识面,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更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针对这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结合教材单元提示,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和基础知识之后,指导学生熟悉单元文章,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接受知识、接受方法中提升语文的素养,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培养人格。 三、总结 为了提升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创新意识,顺应时展的需要,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基础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法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不断努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助于个性化发展。 作者:刘吉平 单位:湖南省新邵县第三中学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案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提出:高中教育教学中应将思想政治放在关键位置,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学习,不断完善其教育教学水平,采用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但在教学中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一些弊端,严重影响了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进行细致、综合的分析,并具体研究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为帮助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难以满足时展的需求。在信息与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互联网中不仅含有大量积极、健康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有一些消极腐败和反动的言论,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并没有重视互联网不良信息为学生带来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没有注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学,也没有针对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高中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2.思想政治缺乏实践性的教育 目前,大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都采取课堂教学方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课堂教学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甚少,教学氛围异常沉闷,高中学生本身面临着较重的复习与考试压力,加之沉闷的课堂氛围,经常会导致学生感到疲倦,使其无法将注意力完全放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此外,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使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内容无非是一些空谈的大道理,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步,导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生活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对社会与网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缺乏判断力,正处在叛逆期的高中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容易对学习与生活失去信心,对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叛逆心理,这时社会不良风气趁虚而入,会严重误导学生的判断力,学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模仿社会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注重实效性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中在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中依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教学缺乏实效性,面对高中生的年龄成长特征、网络低俗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难度逐渐增加。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1.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理论联系实践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当今社会热点新闻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同时,将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融入到教学中,能够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而社会实践是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对促进高中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其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精神非常重要,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1《经济生活》中的“生活与消费”教学中,教师应将新闻中出现奶制品和肉类产品涨价的热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先指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中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之后再使学生利用教学知识分析与探讨生活中奶制品和肉类产品涨价的原因,学生通过分析切实掌握了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要将课堂进行拓展,带领学生到超级市场以及菜市场、商场等场所,观察一些商品的价格变动现象,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应用能力。 2.建设校园网络,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网络作为互联网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为高中生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思想信念提供了前提,在网络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抓住机遇,科学地应用网络建设校园网,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有效信息的网络共享平台,促进高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在互联网中经常关注的信息与热点新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各种手段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校园网中设置心理咨询专栏、学习交流专栏、生活技巧展示专栏等,通过校园网开展各种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困惑与问题,实现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加强现实教学与网络教学之间的补充,坚决杜绝网络不良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时,教师应以目前最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人大代表选举现象作为教学案例,为学生讲解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力,使学生了解我国政治选举的民主、公平、公正、公开等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真实的政治生活权利,当学生面对网络传播的“中国人大代表选举非民主”等反动言论时,学生会根据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真实案例,反驳不真实的反动言论,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同时,在网络平台中,学生们可将网络中有疑问的信息共同讨论和研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知识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3.利用崭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崭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出现了多元价值观,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不断研究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紧跟时展的脚步,利用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3《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中,教师应突破以往局限性的课堂教学,将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将学生带到社区敬老院或附近一些孤寡老人的家中,为老人们献爱心,学生在参观孤寡老人住所时对老人凄凉的晚年生活产生同情和怜悯,激发了学生帮助孤寡老人的欲望,学生纷纷帮助孤寡老人洗衣、梳头、做饭,在献爱心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得到提升,将教学内容深深植入学生心理和头脑中,在献爱心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社会现象,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人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学生认识到自己面对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与他们相比微不足道,自己应该努力学习与生活克服障碍,充分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 4.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要具有时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避免理论化,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学生面临的竞争现状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要求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实践机会,根据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知识的需求,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4《生活与哲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播放一些封建现象视频,使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知识判断视频中事物科学与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迷信给人们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学科,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键,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时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不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的价值观扭曲,思想道德行为恶劣,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作者:陈秋华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基础教育教学论文 1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以教学秩序的维护者自居,学生自主性被严重压制,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也非常被动。新课改要求高中教学管理要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来说,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和管理主体,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来说,高中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心理特点、发展需求、教学目标,合理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评价,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科学进行教学内容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高中教师要积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有利因素,打造教育合力,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情景教学、课外教学实践突破传统的校园教学的界限,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惰性,培养其学习主体意识。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等级式、扁平式教学管理结构,是长期以来高中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学生处于教学管理金字塔的最底层,其兴趣和要求常常不受重视。教学的高级管理者与基础管理者、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相对僵硬的状态。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也习惯了各自为政、不过多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教育界一致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思维完善,也是优化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鉴于此,高中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正视学生个体差异,以平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尊重学生情感和心里需求,尊重学生人格,不以权压人、以威欺人,允许学生犯错,不歧视每一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具体到教学管理中,教师不但要能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其帮助还要有度,如学生能自己完成的任务或学生通过努力去完成且对学生有所帮助的任务,教师就不要插手;学生力所不及或根本就没有想到、无从下手的地方,教师要适时引导,确保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提高自我认知和监控能力。 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教学评级机制可以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教学管理中,要加强评价体系建设,以促进教学发展。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才算是完善的呢?一般来说,完善的评价体系在内容上既要关注教师管理,还要关注教学质量,既关注教师能力,还关注教师素质与师德。其次,有效的教学评价必须具有发展性,其评价目标既不高也不低,其标准也必然是科学合理的。依次为指引,各地高中要坚持指导性、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原则,建立具有导向性、激励性、过程性的评价机制,将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学生成绩、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等都纳入教学评价中去,通过定性评价、量化评价、师生互评、过程与结果评价等,对教学管理进行客观评价,为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张多良单位:甘肃静宁县文萃中学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论文 一、目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语文课堂讲授中只注重书本内容,忽视了课文之外语文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视学生智力差异,不顾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同一习题的现象较为突出。虽然原因不全在老师,比如学生人数众多,老师无暇顾及,这是老师无法改变的现实。但笔者还是认为应该对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将他们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到课堂之外的知识海洋中去自由翱翔。 (二)教师自身的修养、素质、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学历较低、年龄较大,虽然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断培训、进修,但与现代社会实行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标准还有较大差距。而年轻教师,虽然在学识上、学历上好于其他教师,但在教学经验、课堂把握能力、敬业精神上也存在差距。这些都对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形成极大挑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努力的方向 柳斌在《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要从现在起步,走向素质教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个人认为,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切实把提高自身知识和教育教学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概来讲,分这几个方面:1.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年轻教师,更要广发阅读、深入思考,不能仅仅依靠参考书和教参,授课内容要有变化,要充分挖掘出语文课文的内涵,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听、说、读、思、议、写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为核心的现代语文阅读教学观。可以说,仅靠几册课本和一天一节的语文课,企图就能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难很难,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这样的广阔背景下,在学生广泛的阅读中才会产生活力。这无疑需要语文教师的引领,需要语文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3.转变考试观念。这对普通老师来讲很难,因为有高考这个杠杠在。但我们可以有限地在自己的课堂上来实施,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尽力地将语文教学自然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而我们的新大纲、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正式提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这一点上,特级教师余蕾提出的“淡化课文、突出能力、注重运用”的命题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二)把握课堂教学,加强引导,转变学生观念,把学生带入素质教育的新天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与学必须和谐统一,缺一不可。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必须以教师善教和学生会学乐学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为最终旨归。因此,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话题。笔者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这是引领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2.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语文学科有着以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不同的题材作品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不同的思考方向,教师创设的问题,必须切合文意文理,从而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自身对作品的审美认识,才能达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3.要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具有探究性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创设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教育是一个大的概念,从来都不仅仅只是老师和学生的事,需要我们方方面面的努力。简而言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语文课程设置,发掘语文教材的人文精神,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2.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3.社会、家庭的配合。学生不是封闭在学校里的,他是要到社会上、要进入到家庭里去生活的,因此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补充,但这也是现实教育最为尴尬的地方,需要我们共同作出努力。 作者:金美霞单位:河南省驻马店高中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第二期教育教学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加强教育内涵建设为重点;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深化课程改革;以质量为生命线,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管理为保证,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突出“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时时人在干”的管理机制,努力激发全体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 2、加大教学常规管理与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处理好教师自修与培训的关系,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4、以教研组的“三课”活动和学校的观摩课和公开课为依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备、讲、说、做、评、研的能力。 5、深入实施中小学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做好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 6、规范音、体、美兴趣小组的管理,做到文化课学习和兴趣培养协调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7、依照《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工程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活动,努力使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8、以稳定为前提、以发展为目标,认真做“三纲”、“两题”的研讨工作,做好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迎考工作。 9、切实做好学生的学分认定、学籍管理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工作。 三、工作重点 1、依照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的相关要求,规范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 2、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各年级学生的学籍管理、各科的课程开设、课表编排、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的报名等各项工作。 3、抓好教研组的管理,充分发挥学校评教委员会的评价、指导作用。 4、狠抓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辅导工作,规范兴趣小组的学生训练工作。 5、做好期中、期末及月考的出卷、考试、评卷、总结工作。 6、认真安排和组织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7、加强思想教育,突出教书育人,治理教学环境。 8、认真安排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 9、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加大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评价、考核、指导力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常规工作主要是指备、讲、批、辅、练、考、听、研。它是每位教师开展教学所必须要认真完成的工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部分考核细则操作性差,考核工作量大,给考核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常规管理的有些方面得不到落实,滋生了教师的惰性。本学期力争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考核工作,将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课时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 (1)、在备课方面,教师要依照《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深入钻研教材,规范备课,灵活教学。教案主要包括课时、日期、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过程、板书设计后记等十一个方面,要提前备课。 (2)、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的,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上课时教师要提前进入课堂,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合理选择教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要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要重视信息反馈,及时调控课堂;要精心设计提问,力争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不同意见。抓课堂教学,追求四个精致,一个反思。备课精致。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位教师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独立处理教材。备课以教师个人钻研为主,辅之以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一次。上课精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上课精致的前提是明确教学目标,基础是吃透教材内容,条件是了解了学生状况,关键是优化教学结构。练习精致。精心选择习题,防止机械重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辅导精致。着力帮扶学困生,一抓基础、二抓巩固、三抓提高,追求辅导的实效性。做好教学反思。 (3)、作业布置,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富于思考;做到少而精,切忌多而滥。学生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者,要加强教育、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圈点批划,有等级评定,适当做好记录。 (4)、辅导,要遵守作息时间,要有辅导教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要采取学生、教师、家庭三结合的办法,加大指导力度。要关心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重视并规范学生学习意志、情感、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规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改进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师应该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不得弄虚作假。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时要认真地从卷面成绩、试题的正误等方面分析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切实研究改进措施。各备课小组要认真做好单元测试工作,认真对待学校、年级组所组织的各种测试。 (6)、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听课,在听课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高级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一级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其余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听课要详细记录,学优点,找不足。听后要有客观、诚恳的评价,要有目的、有计划,要持之以恒。 2、加强学籍管理 各年级组长、班主任要配合教务处学籍管理人员做好学籍管理,认真上报班级学生的报到情况,对于个别不能按时到校的学生要及时上报教务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原因,尽可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严防辍学,严禁劝退。严禁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不经学校同意安排其它班级或外校学生进班借读、转入,更不允许班主任私自做主,答应给学生保留学籍。 3、提倡教师候课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效利用课堂教学45分钟,学校提倡教师候课。通过教师候课,提醒学生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教师不能按要求去做,多数情况是踏着铃声进课堂,甚至有的教师出现上课迟到或早退的现象。本学期学校将加大管理力度,杜绝以上现象的发生。 4、加强课堂管理 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学生如何做人更是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只教书不育人,只育人不教书,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本学期借助全员德育工作的开展,深入挖掘学科德育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勤学乐学,勤思善问。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扰乱教学秩序的学生,老师要及时提醒,批评教育,不能熟视无睹。继续治理抄袭作业的歪风,对抄袭作业者、不做作业者加强教育。 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严禁学生上课迟到、旷课、课堂上睡觉、或做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更不允许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生学习,课堂纪律松散的现象发生。 5、做好学生评教工作 学校将设立学生意见箱,学生可以随时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参考。教务处每月进行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将作为教师酬课金发放的依据之一。 6、检查教师坐班情况 本学期教务处将配合办公室做好教师坐班情况的检查和通报。上班期间如果发现教师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在办公室内高声喧哗、在电脑上玩游戏,或脱岗,学校将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 7、加强考试管理 本学期涉及到的考试有各年级月考、高三年级的阶段性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高考。考试类型多而且考试频繁,全体教职工都应积极配合教务处做好各次考试的命卷、监考、阅卷等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扰乱考试安排,对哪些在考试中出现违规情况的教师,将按照《市第十三中学考试管理细则》严肃处理。 课任教师要按教务处有关考试评卷的相关要求认真评卷,及时统计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高考成绩都将统一纳入学校的成绩管理之中,统一管理。学校教务处也将在《市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出台适合我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8、后勤人员及功能室的管理 抓好理、化、生实验工作,实验开出率要达到和超过教育部规定标准。实验教师要对本学期必做实验、选做实验、演示实验汇总造表。实验教师要保证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保证实验室的通风和卫生清洁。教务处将不定期检查。化学实验室的化学试剂要加强管理,妥善保管,要有严格的增耗记录,以确保安全。图书室要做好师生借阅图书的手续,提高图书的借阅人次。每学期开学和放假时要对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上报教务处检查。阅览室要认真上好阅览课,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损坏图书或其它不良行为要做好记录,报教务处和班主任协商解决。所有工作人员要按时作息,如出现失职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各实验室的实验员要刻苦钻研业务,科学管理,充分利用好实验室,为教学第一线服务。 9、两操、三课管理 学校将协调政教处、团委认真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早自习、课外活动、晚自习的管理工作,加强考核的实效性、可操作性、公开性、原则性,切实做到考核成绩和班主任的工作绩效相挂钩,完善和丰富两操、三课的内容,认真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按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相关要求,规范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规范体育、音乐、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的管理工作,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成绩。 (二)加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研管理 1、努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调整,我校的生源质量也出现了明显的滑坡,基础越来越差,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具备继续进行高中阶段学习的能力和基础。面对这样的困境,更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心投入教学、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前提,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要求教师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再开发,以适应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无的放矢。报怨学生差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教。 2、抓好研究性学习 认真做好研究性学习工作,拓展课堂教学,努力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切忌空泛。 3、抓好综合实践活动 配合政教处、团委开展的各项活动认真安排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导,各班班主任相互配合,认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教学有专题,课时有教案,咨询有地点,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5、抓好学校卫生工作 认真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各项措施,做好禁毒教育,开展“爱眼日”、“艾滋病日”的宣传教育活动。健全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开展每年一次的学生常规健康体检,确保学生体检率100%。 加强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创建工作。 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 认真做好各类疾病预防工作。做好流感的防控工作。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加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力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勤洗澡、勤换衣的好习惯, 6、认真落实课堂教学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是规范教师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但由于教师认识不到位,教研组要求不严,因此给教师的感觉是在随便听一节课,把该整理的材料整齐就算是过关了。这样的思想非常可怕,这样的工作做还不如不做。本学期各教研组在组织教师开展“三课”活动时一定要加以重视,以“工程”的各项标准来严格要求,不但要求做课教师认真地书写说课材料,而且要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认真的点评,诚恳地指正优缺点,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主阵地,成为教师思维火花自由拼发的场所。 7、抓好校本教研 抓好平时的学科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供平台。学校应真正以教学为中心,利用一切时间调动一切人的积极性,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质量。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不断完善教研制度,加强新课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学困生质量提高的研究。做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电教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培养典型教师,推广典型教师经验。 8、认真落实基础教育综合质量管理 结合全市学校综合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学生的综合质量管理工作。 三)教师队伍建设 1、青蓝工程 依托青蓝工程,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的提高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各种培训、辅导、讲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发现新典型,采用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等活动培养一批新的学科骨干教师。切实坚持教师专业化导向,以提升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核心,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重点抓好教学理论、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广泛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和结对传帮带活动,切实提高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以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不同层次人才梯队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名师”评选、培养工作机制,积极搭建优秀教师成长平台,努力培养一批在全市知名的教师。 2、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根据教师的自身实际以及培养目标认真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教师的业务学习(课标、两纲、小专题的研究) 各教研组和各备课小组要深入研究考纲,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注意收集信息,制定好毕业班的工作计划,全面系统地复结。要抓两头带中间,做好分层次教学工作。 全体教师仍然要把“三纲”、“两题”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持之以恒。认真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并和平时的教学有机结合,指导教学。理论学习笔记每月不得少于两千字。积极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留心发生在身边的教学事件,开展小专题研究。认真地写好案例分析,每月两篇。 4、教师的业务培训 认真做好教师的理论自修、教研组培训、学校集中培训和市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要求培训教师经过培训要有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四)加强教研工作 1、加强教研组的学科教研活动 各教研组长要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突出专业引领作用,要科学规划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努力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作为教研专题开展研究,研究出成效, 2、加大教研工作力度 各教研组长要认真做好本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考评工作,对不参加教研活动、不能认真完成教研组安排的各项工作或教研积极性不高的教师要给予批评教育,每月上报本组教师教研考核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其中优秀占20%、良好占50%、合格占30%,学校将对教研组上报的成绩进行统计,做好教研组和教师的考核工作。 3、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 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和帮扶工作,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步伐,是教研组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教研组长要明确和强调学校对“结对子”双方的要求,让新教师尽早站稳讲台。要经常了解实际情况,发现一些在新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来研究,以便及时解决。按照“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思路,进行理论培训,教研组内同伴互助,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每堂课,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系列教学活动,走“边教边研”之路,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在教研组长会上要定期汇报和交流本组新教师培养情况。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老教师要给他们指路子、结对子、压担子,让他们创牌子。各教研组要安排好高级教师的示范课、中青年教师的研讨课和汇报课。要按质量工程的相关要求,规范做课程序, 做好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新秀杯”教学大比武,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育教学为主渠道,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强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意见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关系列国家命运的大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对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逐步确立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高中阶段,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任务,几乎完全让给其它德育渠道。 因此,在高中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论支撑,难以在初中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加以提高。实践证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教育解决的是政治立尝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思想教育是从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道德教育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观的指引下,解决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法律意识教育则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基础上解决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既是价值观念、道德内化的结果,也是它们的表现形态。因此,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调查表明,90年代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高中学生的头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多种价值观念互相碰撞的新形势下,人生有支柱,前进有目标,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根据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按照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储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应付升学为中心的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新晨 5.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发挥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实践表明,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素养切实加强专业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了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我们政治教师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按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扎扎实实地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开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研工作课题化 历史教研活动要立足于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三方面的认识,寻找历史学科师资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重视经验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推广和应用,真正实现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专题和课题研究,来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为使教研工作课题化,我们确立工作目标是: ①继续以苏州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探索”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将课题研究方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教学时空,增强实践性,力求突出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结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吴江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必须确立或参与一项教研教科专题研究,将课题由课题组辐射到全体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来带动本校本组学科教研工作,从而形成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课题化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市历史教研成果显著,新人辈出。为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将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水平的课题成果或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供全体历史教师学习和参考。 二、教材培训实效化 以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实施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培训工作,注意培训的实效,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时,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归宿”。忠实地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积极建设好校本课程,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完整性;组织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探索课必中的问题,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能把课程理想转变为理想课程,把政策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习得课程;按规律,扎扎实实抓好质量,使课程改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学骨干的培养,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课改工作研究化,课改研究过程化。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都确立一个专题,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实践性课题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活动专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学习教育新理论,不管是哪一级的教研活动,教育理论学习是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名家经验、多媒体网络资料等,要创设学习研究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和研究。 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加强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新课型的研讨课、录像观摩课的评议工作,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听课和评议。本学期将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之一,一是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处;二是本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三是你认为本堂课最好的教法是什么? ③教研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及作用发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较适当的教学目标,毕业班确立知识能力坡度,加大综合应用能力,高一高二要在新授课上好的基础上处理好“问题探究”的环节,加强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 ④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紧紧依靠历史中心组和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联络广大青年教师,结合本市示范课活动和重点中学研讨会,使课堂教学模式走“模仿——创新——实效”之路,完善提高吴江市原来三种教学模式,要求骨干教师人人有模式,一般教师个个都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吴江历史教学研究的特色和风格。 四、教师培训能力化 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发挥群体的力量,需要全方面、立体化地规划教研网络,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本学期要组织和协调好学校历史教研组、中学历史教改协助组、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历史教学研究中心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群体力量,搞好历史师资队伍建设。 ①本学期要将教研组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指导教研组的业务工作,特别是在怎样开展好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性上深入研究,使教研真正促进教学,对新教师多听课多鼓励,注重师徒对子工作的形式新效果实。 ②“中学历史教改协作组”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摇蓝,由于目前我市部分学校规模原因,跨年级上课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往往“单兵作战”。本学期我们把上岗三年左右、业务水平基础好的教师全部组织起来,确立学习和研讨的主题,结合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组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改经验,创设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给他们压担子,创机会,让他们更快成长。 ③继续以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为骨干力量,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组老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成绩评价这两个方面积极探索,以科研带动教学,提高整体水平。 ④“历史教改中心组”要发挥教改的核心力量作用,要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一方面我们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让他们加入名师、特师后备的行列,同时把他们的教学经验推广到各个学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高中阶段比较重要,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但是,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优化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效果存在很大的联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下文重点分析了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现阶段,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教材的内容比较新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跟随时展的步伐,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1]。这不仅促进了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还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教材内容比较新颖能够符合时展的步伐。但是,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不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就会难以理解知识,并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的内容如果能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并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材内容不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重要问题。(二)师资力量。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展的比较迅速,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2]。在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更加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很多院校都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了更加专业的培训,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逐渐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但是涉及的教学内容仅仅是比较浅显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达到正常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把教学的实质归结为成绩的提升和考试的应付。另外,还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比较强的专业性,导致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比较低。(三)教育教学方法。从教育教学方法角度出发,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形式,这样的情况下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得到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由于高考的原因,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依旧通过灌输式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思维,使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不完整。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少课堂气氛。因此,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必须准变思想观念。想要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3]。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以这个题目为基础,进行相应地讨论,之后相互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二)实施概念式教学法。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具体的政治概念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学生学习的政治理念更加具体化、实用化和生活化。这也和新课程标准相吻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促进高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比较真实的学习场景。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情况下,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运用概念式教学的方法,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概念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和规律角度出发,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发展规律角度出发,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涉及的民族精神都有哪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印象,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三)政治教学中素质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是当前一个关键的教育内容,教师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多元化的社会角度出发,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课堂[4]。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因为在政治教育中哲学问题比较难,教师应该遵循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还需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融入素质教学。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把马克思主义基础思想作为主要内容,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之后,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尤其是高中想象政治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都发生了转变。这些内容的转变无疑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三成 单位:兰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人文精神研究 【摘要】现阶段,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能够加快世界历史发展步伐的重要源泉,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应试教育指挥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追求相对缺乏,从而使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难以很好地顺应精神文明建设与伟大民族复兴,甚至违背了教学初衷。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期间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并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工作始终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而且该工作仍然处于探究式发展阶段,在改革发展期间,日益显露出一系列令人自省的教学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高中语文在教学目标方面最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培养学生自身的民族意识。因此,高中语文老师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以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引导以及熏陶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一、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偏差。目前,大部分高中教育都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教学重点在增强学生应试技巧、提升学生记忆力以及理解力上,几乎很少注重人文精神培养。不管是学生还是语文教师,都将高考放在第一位,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逐渐淡化了人文精神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二)教师能力有限。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因受到自身条件的相关制约,不能够就人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所具有的人文素养也比较有限,针对文本当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在自我解读上相对肤浅。此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期间,这些高中语文教师难以凭借自己的思想来引导以及激发学生正确思考,从而造成学生自身人文素养水平很难得到快速提升。(三)课程设置欠科学。现阶段,尽管高中语文课程在整个高中教学课时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然而人文精神渗透与培养的时间相对较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文言文理解以及应试知识点讲解上。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知人论世文章阅读,导致学生仅仅知道作者以及文章主题,但是对作品创作背景等内容知之甚少。 二、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教师以及学校属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引导者。首先,学校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观念,树立起良好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所持有的错误想法,积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文精神。其次,学校须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从而使广大高中生在该氛围中得到熏陶,能够自觉渗透与培养人文精神。(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质上,高中阶段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还不能够真正形成,所以说,高中语文教师的观念将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直接性影响,教师自身观念的正确与否以及人文精神渗透情况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做起,重视自己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此外,学校应该就高中语文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素养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注重语文教师在人文精神层面的培训教育,促进教师素养的逐渐提升,满足学生需求。(三)注重教学过程与学生课外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日益解放思想,让学生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学习《归园田居》时,指导学生畅所欲言,对“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内涵发表意见,在文本内涵理解的前提下,促进人文精神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强化因材施教,更好地实现人文精神培养目标。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以家庭作业方式强化人文精神渗透,进一步巩固课堂效果。比如学习完《陈情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以及捶背等,进一步提升渗透效果。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等,从而使学生可以近距离体会人文魅力,在人文环境当中得到自我提升。(四)实施人文评价。学生评价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该环节关系到学生学习观的形成,并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密切。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学生评价时,应注重评价所具有的人文性,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大力倡导“以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目标所具有的层次性以及动态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第二,重视质性评价模式的不断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取消量化评价模式,实际评价期间,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方式以及访问方式等进行学生评价;第三,采用鼓励评价法进行评价。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受到鼓励时,自身的学习状态将会更好,而且劲头更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尽量运用鼓励语言,给予学生少一点批评。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渗透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时展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步伐,优化教学理念,实现人文教育与高中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作者:李汉军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回中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价值分析 《大学》作为《礼记》中的第42篇是儒家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后经北宋时期的程颐、程颢二位崇尚儒学的学者整理后,从《礼记》中单独地分章节提取、整合出来。而后儒学发展到南宋时期,理学大师朱熹又进一步整理、编撰出《四书章句集注》,正式地将《大学》列为一部重要的儒学经典,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修齐治平”的智慧。 一、《大学》之于教学目标 宋代的儒学家朱熹认为“大学即是大人之学”①。在古代,文化教育的学段分为大学和小学两部分,在小学阶段,8岁以上的小孩子学习基本的文字训诂、句读及一些待人接物、扫撒应对之礼。除此之外,还学习基本的乐、射、御、数等基本的生活技能。而在大学阶段,15岁以上的青少年学习“修齐治平”等内圣外王的为人处世的修为和智慧。然而,大学不仅仅指这个风华正茂的年龄段,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所学习的圣贤文化和治国安邦的理想。而这刚好和现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时期一致。大学中写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本的字词句、情感、阅读写作方法、涉猎文本、鉴赏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每时每天每月都进步一点点,才能从大的方面一点点推动语文学习的进步,从而将庞杂的不成体系的语文知识消化掉。同时,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是在日积月累中增进的。只有这样一步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培养的知识和品格才能是牢固的,影响深远的。大学中又提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里的“仁、敬、孝、慈、信”可以作为高中阶段对学生五伦处理关系提出的德育目标,是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和指导原则。在《同北师大学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谈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②。大学之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理应指导高中的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而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在德育方面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学生也只有学习《大学》这样的国学经典中的修身、为学之道,才能具备一定的思想境界,获得对国家、社会、自然与自我关系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学》在开篇就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学生学习、工作、做人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明德、亲民、至善”。这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也是理想教育。当学生和教师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去教和学的话,教学的各个环节才会是浑然天成、充满活力的,倘若教师和学生都以更好地谋生、物质享受为教和学的实际目标,那么所培养出的花朵和园丁本质上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的时候个人聚集的财富越多,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培养出的往往不是国家的栋梁,而是社会的蠹虫。由此可见,《大学》中所倡导的修齐治平的理念对于指导高中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方向是多么的有必要,对于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是十分关键。只有以大学之道为教育教学目标指引下的语文课堂才会是合理的、和谐的、充满活力的。 二、《大学》之于教学理念 《大学》中的经文蕴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而身为一名未来的高中语文教师,若能领悟、汲取一些《大学》中的圣贤教诲,对于引领课堂及治理班级来讲是大有裨益的。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教好学生最先应使其信服。然而,这个威信力最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修养。《大学》写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倘若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自己都不够勤奋、不能沉淀又怎么去要求学生呢?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教师先将自己的品格和学问修行好,才能使学生信服,进而更好地教育教学。尤其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承担着很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要更加修身立德、勤学苦练。《论语》中也有讲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③。由此可见,教师的身教远胜于言教。其次,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抓其根本。《大学》经文写道:“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语文教学的内容广且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由于受一些西方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崭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使语文课堂更加多元化。 三、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反馈 (一)简单的应用反馈 学案导学模式总的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学生们认为学案导学方案的实施对他们的学有裨益。首先,导学案提出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也就是前期的自我学习阶段。在此之前,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提前预习,特别是小学数学,因为自学难度大,又枯燥无聊,如果不是对数学感兴趣,我认为没有几个学生是愿意主动提前预习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愿意提前预习的学生,也不知道怎么预习或者就不知道预习什么。但是,学案导学模式对学生自学给出了指导,不至于出现完全看不懂的情况,只要学生愿意提前预习,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是可以取得好的收益的。 (二)对导学的建议 提前预习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也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进行教学启发;一些问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要突出此次课程的重点,让学生记忆深刻;设计问题时应有层次感,有新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学案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应用的意义 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表明,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课堂那种教师一直讲,学生随便听,课后布置布置作业,学生随便写写,没有创新的窠臼,不能产生实质的学习效果。这种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友好的朋友式的关系,可以轻松自在地学习,学生可以在老师民主的教育制度下,更好地开放自己的思维,更积极更大胆。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鼓励学生有多维的思考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好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每个人都积极探索的。 五、结语 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学案导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在学习中,形成一种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要学会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做一个指导学生学习的中介者、传递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的学习过程,更好地发挥教育体制的优越性。 作者:李园园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新课标下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多年来,在我们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应试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一直困扰着学生的教学与培养工作。所谓应试教育,结合素质教育我们可以知道,应试教育背离素质教育,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学生仅能以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为准进行学习。它以升学率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搞上去”当做唯一要求,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应试教育”采取强制的做法,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实施局限的知识教学,大搞题海战术,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甚至磨灭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容易忽视个性化发展,学生被一个“标尺”统一要求和衡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兴趣。这种应试方法也曾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在这样的一个教育背景和现状的影响下,对于高中教育教学来说必须要做出改革和发展,来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 一、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以前,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这样的教学体验较差,教学成效较低,课堂氛围凝重。在新课标的要求和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行双主原则,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领头人”为学生把好方向。另外需要教师很好的理解学生,一视同仁的与学生交往和交换意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关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帮助学生寻找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合适的学习方式方法,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启迪与激励。在此过程中,教师自己也可以对自我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达到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和进步的目的,创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重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在以往的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往往不置可否,唯考试成绩和学习过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素质教育提倡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其他天赋都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面对这样的情况,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对于每个有特长、兴趣爱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引起重视,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未完成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可挖掘的潜能,给学生创造发展的良好的环境机会,力图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充满个性魅力的个体。 三、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粗狂和简单的以成绩为中心和核心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过程往往不能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无法充分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高中学生的学后评价,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等有机的与考试成绩等结合起来,科学统一的进行考核和评价工作,推动新时代学生评价和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师的自我培养和终身教育 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发展,成为制约高中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作为学校,应该积极的鼓励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用时代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作为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此外,还应该鼓励教师形成不断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推动高中教学师资队伍的长效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每个教师需要去长期的坚持和培养的。实践证明,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和素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个教师自身来说,切实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对于高中教育成效的提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教与学的基础。在高中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在地位上处于不对称的状态,很多时候教师在其身上表现为“官本位”的思想,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因为对教师的“惧怕”和畏惧,而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常常受到教师的训诫,对于教师常常比较忌惮,即使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敢与教师分享和请教。有时候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教学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应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畅,也无法做到沟通。所以,想要提高高中教育的成效,就必须切实的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工作,让学生在师生的情感教育与沟通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到每个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让学生不再惧怕与教师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让每个教师充分的了解和倾听到每个学生的心声,也有利于学生向教师阐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学习成效,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一起成长和发展。 总之,高中教育教学需要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每一个教师从自身做起,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拓展自身的教学视野,用时代教育和新课标的教学原则和标准要求自己,以学生的快乐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为基础,积极的开展高中教学活动。最后,在高中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工作,以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开展学后评价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作者:魏大明 阎常娥 单位:1.淄博第一中学 2.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政治新课改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使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使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出现了很大变革。基于此,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好指引的作用,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改;教育;教学;作用;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大部分教师都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调整了教学的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政治学科的内容来看,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教育性特征。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鉴于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深入持久的推行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是教学的具体组织者,需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与时俱进,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具体来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尊重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加自主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不断思索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构建知识体系,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 1、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自己融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利用审视的眼光分析问题,并做出评价。同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然后,掌握在教学中的规律性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因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久而久之,通过不断的反省、总结,教师就会上升到研究者的高度,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当教师取得更大的进步时,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2、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基于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指引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主的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处理信息的办法,在短时间内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提高了学生在信息加工方面的能力。最终,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三、转变学习方式——能动获取知识 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政治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内化知识。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充分的参与到教学当中,独立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新课改提出后,很多人出现了思想上的误区,认为传统知识与促进学生发展是对立的关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任何时代,知识的基础作用都是不可置疑的。只有当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后,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大的发展。当前,在新课改下,同样重视基础知识的作用。不同的是,运用新课改中的教育理念后,能够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独立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让他们真正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与原理,并达到了熟练运用的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新课改提出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此具有更大的优势。 四、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实践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的人生阅历、实践经验不断丰富,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高中政治课的深度也不断增加,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另外,政治课本身涉及到了经济、自然、社会等多个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单纯给学生教授理论知识,显然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鉴于此,除了日常教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并将教材拓展到教学之外。只有这样,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实到位。常言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治是有生命的学科,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指导,认真分析社会现象,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我国新课改的力度不断加大,对政治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之外,还要不断学习,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当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后,也有助于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最后,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还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给政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作用,给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执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发挥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而积极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当中,并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人,教学的组织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给教学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推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满足时代的教育要求,最终为国家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作者:石艳秋 单位: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
力学性能论文: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力学性能研究 1实验部分 1.1材料与仪器 三乙胺(TEA),分析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化学纯;聚己内酯二醇(PCL220N)、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1,4-丁二醇(BDO)、环氧树脂(E-44)、丙酮、松香均为工业级。D211-2水浴锅;JJ-1型电动搅拌器;XWW-20电子万能试验机。 1.2环氧树脂和松香改性的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 将一定量的PCL220N、TDI-80加入三口烧瓶中,在75~85℃反应到一定程度后,加入一定量的扩链剂BDO进行扩链约1.5h,再降温至70℃左右,加DMPA(或E-44、TMP和DMPA),继续反应约4h至—NCO含量达到预定值后加入松香,搅拌均匀,然后冷却至40℃,在高速搅拌下加入三乙胺水溶液中和、乳化,即得产品环氧树脂和松香改性的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1.3力学性能的测试 材料的力学性能常用其拉伸强度来衡量。拉伸强度(TS)的测定: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将样品制成哑铃状(样品的有效长度t为20mm,厚度为0.5mm,宽度W为10mm),在常温,拉伸速率为100mm/min条件下进行测定。其TS按下式计算[6-8]:TS=Fm/WT式中TS———拉伸强度,MPa;Fm———记录的最大力,N;W———裁刀狭小平行部分宽度,mm;T———试验长度部分的厚度,mm。 2结果与讨论 2.1环氧树脂用量对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当不含松香和三羟甲基丙烷(TMP)时,不同环氧树脂用量对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知,环氧树脂的引入增加了水性聚氨酯的韧性,表现为软而韧的特性。随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环氧树脂用量为5.73%时,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1.94MPa。这是由于随着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环氧树脂(E-44)中的环氧基和羟基通过反应将交联点引入聚氨酯主链,提高了聚氨酯的交联密度,同时聚氨酯分子链上苯环的数量也增加,从而使得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拉伸强度增加;但是环氧树脂含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增大环氧树脂含量时,使聚氨酯的交联密度提高,而亲水性基团的数量不变,这样就降低了聚氨酯分子的亲水性,从而使分散颗粒变大,乳液稳定性下降,使得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力学性能亦变差[6-7]。 2.2松香用量对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保持环氧树脂(E-44)含量为5.73%,改变松香的用量进行实验,其中松香用量对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知,随松香含量的增加,其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这是由于松香与聚氨酯有良好的相容性,可增加胶粘剂的塑性。当体系中松香含量较低时,松香所起的稳定作用超过其增塑作用,造成胶膜的拉伸强度有稍许上升,当松香含量增加到8.92%时,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2.38MPa;但是再继续增加松香含量时,松香所起的增塑作用远大于稳定作用,从而造成拉伸强度快速下降[8]。 2.3三羟甲基丙烷(TMP)用量对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当环氧树脂含量为5.73%,松香含量为8.92%时,不同TMP用量时对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知,随三羟甲基丙烷(TMP)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这是由于TMP虽然不利于聚氨酯的结晶,但能显著提高聚氨酯分子链的交联度。随TMP用量的增加,预聚体的内交联度增加,从而使得胶膜的拉伸强度较高,当TMP用量为2.68%时,产品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3.43MPa,同时曲线有一个明显的屈服点;而当TMP用量超过2.68%时,由于交联度太大,预聚物难以乳化,不能形成稳定的乳液[9]。 2.4n(—NCO)/n(—OH)比值对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当环氧树脂含量为5.73%,松香含量为8.92%,三羟甲基丙烷含量为2.68%时,不同n(—NCO)/n(—OH)比值对改性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知,随n(—NCO)/n(—OH)比值的增加,拉伸强度先增加,主要是由于随着n(—NCO)/n(—OH)比值的增大,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芳基、脲基等刚性基团增加[10-12],当n(—NCO)/n(—OH)=1.23时,产品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4.72MPa,当n(—NCO)/n(—OH)比值大于1.23后,产品的拉伸强度随着n(—NCO)/n(—OH)比值的增大而降低。 3结论 本实验合成了环氧树脂和松香改性的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主要对其力学性能做了简单的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松香、TMP含量以及n(—NCO)/n(—OH)比值对环氧树脂和松香改性的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当环氧树脂含量为5.73%,松香含量为8.92%,三羟甲基丙烷含量为2.68%,n(—NCO)/n(—OH)比值为1.23时,TDI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4.72MPa。 作者:王孝华 李传强 汤琪 牟元华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力学性能论文: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改革思考 1建构主义理论及学生特点 1.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是教学关系中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1]。皮亚杰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且不断地建构认知和知识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这种过程要在实践中或者在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新旧知识间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对知识的理解传递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即教学的关键是向学生展示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到的[2]。 1.2分析学生特点 现在的本科生自幼开始接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基本未接受过“启发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他们在经过严格的应试教育和惨烈的高考竞争后进入大学,逐渐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普遍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并且对学习渐渐放松。学生的状态大体分为三类[3]:(1)少数同学有长期的规划和学习目标,能够自觉努力地学习。(2)多数同学比较茫然,没有规划也没有努力的方向,随波逐流,学习上敷衍了事。(3)极少数同学彻底放松,对学习和未来前途都漠不关心,认为到了大学就应该轻松自在地享受生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玩游戏或者谈恋爱,对学习完全是应付甚至厌学情绪严重,即使不能毕业也毫不担忧。离开了家长的呵护和老师的督促,多数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不能保证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习惯了接受教师“消化”加工好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长新知识点的建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比较差。鉴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和学习目标大不相同,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务必不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应该积极探讨新的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考核 2.1树立新的教学观 现代教育学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观,对大学教育也同样适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有效结合起来;老师如何能够引导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起新的知识增长点;结合本门课的特点和学生特点,怎样能够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等问题都需要教师深刻思考。 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本课程工程应用性较强,单纯的讲授知识点,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尤其重要,大量图片、动画的运用,能够对视觉、听觉形成有效冲击,有助于学生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在讲解本门课程时,应较多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工程实际,采用“举例法、对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要点。例如在讲解脆性的章节时,可以列举二战期间,美军8艘自由轮因脆性断裂问题失事等历史事件,形象具体的描述脆性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根据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定题目请同学来回答,也可以布置作业来引导学生完成,从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这个步骤上可以“因材施教”,即对于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给他们的题目或作业可以适当拔高,难度或深度更加突出;对于多数同学来说,采用数量、难度普通的题目;对于厌学或者对学习漠不关心的学生来说,即要努力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又要严格作业的规范,明确告之不能完成作业就会影响期末成绩的考核规定。由于《材料力学性能》涵盖的概念较多,也可在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后总结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 2.3改革评价考核 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既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别,又要体现其学习态度及平时表现的差别。这样的评价考核要求仅凭期末一张试卷是不能完成的。对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能力突出的同学,考核成绩应对其有所肯定;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随大流的学生,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应有平时表现的约束,督促其保持学习习惯;对于完全没有学习目标的同学,在培养其学习兴趣、督促其平时表现的同时,教师要经常找其谈心,帮助他们培养学习习惯。笔者根据多年教授《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经验,建议期末试卷中增加附加题,得分以附加题目分值的40%计入总分;增加平时表现分数,建议占总分30%比例,70%比例为卷面成绩。增加平时出勤率的检查,该门课教学时长内累计旷课次数达5次及以上的同学,建议取消考试资格,重修后再参加考试。这些措施对优秀学生有鼓励作用,并且能督促学生出勤、端正其学习态度。 3优化教学内容 很多版本的《材料力学性能》教材是基于金属材料板块编写的,已经不再适应材料一级学科的教学要求,优化教学内容需要对三方面进行改革。 3.1修订教学大纲 复合材料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材料,与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息息相关。随着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它与高分子材料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修订复合材料专业教学大纲,既要满足兼顾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共性要求,又要满足以介绍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特性为主、以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特性为辅的教学要求,且需要将各类材料有机的协调起来并融合到各个章节中去。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学习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对于已学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达到节约课时的目的。 3.2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材料力学性能》教材 《材料力学性能》所包含的概念公式较多,公式推导步骤也很繁琐。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既要注意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又要减少公式的推导步骤。太多的公式推导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公示的推导过程。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教材,难点是如何体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例如讲授冷脆性时,可结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钢的常存元素为开篇导语,复习五种常存元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另外,还可以配图且采用小号字做知识延伸,将与材料力学性能有关的著名历史事件和日常生活的事例与本课程结合起来。例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就是由于当时冶炼技术落后,钢板中的硫元素过多从而造成材料具有较高的冷脆性,在船体撞击冰山后导致了船体破碎、快速沉没等内容。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知识延伸能都够直白的展现各知识点的工程背景,使知识不再抽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整合实验课程内容 现行教材中涉及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总共三个,“拉压实验”、扭转实验和弯曲实验。这样的实验安排容易使学生将材料的各种性能割裂开来,认为各种力学性能的检测方法是彼此独立的[4]。虽然各种力学性能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方法不同,但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只有将不同的测试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材料力学性能。所以,该课程将三个实验合并为“材料性能综合实验”,安排在整体课程之后。此外,精心设计实验过程,合理安排实验报告的知识点等,都有助于调动学生实验课的积极性,从而形象直观的理解《材料力学性能》。 4结语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改革进行了多年,收效甚微。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不能仅停留在某一方面。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要全面分析现在学生特点、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经过两年的探讨和教改尝试,复合材料专业《材料力学性能》的课改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有明显提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对新发现的问题继续进行改革,并以此课程为试点,逐渐推广并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教学体系。 作者:张振亚 陈刚 杨睿 赵玉涛 单位:江苏大学材料学院 力学性能论文:TIG焊焊接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铝及铝合金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导热性好、断裂韧性高等优点[1],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近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飞机和高铁制造行业,对性能优良铝合金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AlCuMg硬铝合金是一种室温性能优良的高强铝合金,但因其焊接性能不佳,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搅拌摩擦焊[2-4]和激光焊[5-6]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AlCuMg硬铝合金的焊接质量问题.然而,这两种焊接方法的设备成本都很高,在发展中国家难以得到普及.因此,传统的交流TIG焊焊接方法依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已有研究[7-10]表明,AlCuMg硬铝合金TIG焊焊接接头主要存在焊接热裂纹、焊接接头软化、气孔和焊接变形等缺陷.本文采用典型的AlCuMg硬铝合金(2A12)进行了焊接实验.文献[7]表明,焊接硬铝合金2A12时主要采用抗裂性较好的ER4145、ER4043或BJ380A焊丝.其中,ER4145(Al10Si4Cu)焊丝的抗热裂能力很强,但焊丝及焊缝的延性很差.ER4043(Al5SiTi)焊丝的抗热裂能力较强,形成的焊缝金属的延性也较好.当ER4043焊丝用于钨极氩弧焊时,能有效防止焊缝金属产生结晶裂纹,但该焊丝抑制近缝区母材产生液化裂纹的能力较差.BJ380A(Al5Si2CuTiB)焊丝的主要成分与ER4043(Al5SiTi)焊丝基本相同,而且添加了较多的Cu元素及适量的B元素,因此,BJ380A焊丝能很好地防止焊缝的结晶裂纹以及近缝区液化裂纹的产生,但该焊丝在市场上的销量非常小,很难购买到合格的产品.综合比较后,本文选用了容易购买的ER4043焊丝.选用ER4043焊丝的另一个优点是在焊接过程中,母材中的部分Cu、Mg等合金元素可以过渡到焊缝中,使焊缝金属产生微合金化.已有研究[11]表明,微合金化能够增加由ER4043焊丝焊接得到的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塑性.本文将热影响区中的软化区域称为“过时效区”,而将热影响区中的硬化区域称为“固溶区”. 1实验材料及方法 实验母材为2A12硬铝合金,且其热处理状态为T4态,即经过了固溶(495~505℃)+自然时效处理.试板尺寸为150mm×60mm×4mm.实验采用ER4043焊丝,且其直径为12mm.母材与焊材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由于焊丝中Si元素的含量较高,可以有效地抑制焊接热裂纹的产生.采用自动送丝机构和自动行走机构配合交流TIG焊接电源进行焊接实验.在焊接过程中,利用琴键式卡具强制固定试板.焊前对母材坡口周围进行机械清理,同时注意保持焊丝的洁净.试板的坡口角度为60°,在焊接过程中需要使用引弧板和收弧板,且试板背面需加散热铜垫板.实验中采用单面单层焊接工艺.其中,焊接电流为140A;焊接电压为17V;焊接速度为15cm/min;送丝速度为250cm/min;钨极直径为32mm.焊缝正反面成型照片如图1所示.可见,由ER4043焊丝焊接得到的焊接接头成型良好.在外观检查合格后,再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硬度与金相试样的制备.金相腐蚀剂采用Keller试剂(1mLHF+15mLHCl+25mLHNO3+95mLH2O).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硬度曲线 采用维氏硬度计测量焊接接头的硬度曲线,由于焊接接头具有对称性,实验中只测量了焊接接头一侧的硬度值,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焊接接头的硬度曲线中存在两个低点,一个位于热影响区的过时效区,另一个位于焊缝区.处于热影响区的固溶区的硬度值得到了提高,且几乎与母材的硬度水平相近,且固溶区与母材的硬度均约为140HV.近缝区的硬度值朝着熔合线方向呈现出较为剧烈的下降趋势,且近缝区的硬度从120HV下降到了90HV左右.熔合线区的硬度约为95HV.焊缝中心的硬度约为90HV,故该区硬度约为母材硬度的65%.处于热影响区的过时效区硬度约为120HV,且该区硬度约为母材硬度的86%. 2.2显微组织 图3为焊接接头各区域的显微组织.图3a为焊接接头的母材的显微组织.可见,该区域晶粒大小均匀,变形程度一致,并沿轧制方向有序排列.母材基体上散落分布着一些较大的黑色颗粒,这些黑色颗粒主要为固溶时未溶入母材的粗大S相(Al2CuMg)和杂质.图3b为位于热影响区中的固溶区的显微组织.可见,经腐蚀后该区域的金相图片发黑,且粗大黑色颗粒略微长大.造成固溶区金相图片发黑的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由于该区域温度高于人工时效温度,但是低于母材固溶温度,基体中的Cu原子发生聚集,使得过渡相(S′相)转变为粗大的S相,即出现过时效现象.这些弥散分布在基体中的S相被腐蚀剂腐蚀后会变黑,因此,固溶区的金相图片也同样发黑.另外,S相生成的同时基体也会变软,因而在金相试件的制备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划痕.图3c为位于热影响区的固溶区的显微组织.可见,该区域晶粒变形程度低于母材,但依然沿着轧制方向有序排列.该区域基体中散落分布的粗大颗粒进一步长大并发生聚集.在焊接过程中,固溶区温度达到了母材的固溶温度,但是低于母材的固相线温度,因而平衡相(S相)重新溶入基体,并在冷却后形成了过饱和固溶体.随后在焊后自然时效过程中析出S′相.经过上述过程,该区域相当于经历了一次固溶处理,强度能够得到恢复,因此,该区域称为固溶区.图3d为近缝区的显微组织.可见,该区域晶粒呈等轴状,并未出现明显长大的晶粒.该区域发生了明显的晶界液化现象,散落分布的黑色颗粒已经全部溶入基体中.在焊接过程中,该区域温度达到了母材的固相线温度,因而可使母材中的低熔点共晶体和散落分布的粗大颗粒相发生熔化,而熔化后的低熔点共晶体会聚集到晶界,形成了粗大共晶体,从而降低了基体中合金元素的含量.越靠近焊缝,基体承受的温度越高,晶界形成的低熔点共晶体也就越多,基体中的合金元素含量也就越低,基体强度也就越低,因此,在硬度曲线上表现出硬度急剧下降的趋势.同时,虽然近缝区温度达到了母材的固相线温度,但是由于母材中由各种合金元素形成的弥散分布的细小强化相颗粒较多,限制了晶界的大范围移动,因而晶界只能进行平直化运动,因此,晶粒并未大幅度长大,只是形成了正常大小的圆润等轴晶.图3e为靠近熔合线的焊缝组织.可见,此区域为柱状组织,形成原因是在结晶过程中,该区域的温度梯度很大,晶粒平行于温度梯度方向的生长速度较快,而垂直于温度梯度方向的生长速度较慢,因此,最终形成了朝焊缝中心生长的柱状晶.图3f为焊缝中心的显微组织,该区域呈现出明显的枝晶组织,晶界处出现了大量低熔点共晶体聚集的现象.由于焊丝中的Si含量很高,在焊缝金属结晶凝固的过程中,Si元素和从母材中过渡而来的Cu、Mg等合金元素将会被排挤到晶界,因而在晶界形成大量的低熔点共晶体.这些低熔点共晶体一方面能够改善焊接接头的抗结晶裂纹能力,但另一方面也会降低焊接接头的塑性. 2.3TEM分析 图4为处于热影响区的固溶区的透射电子显微(TEM)图像.由图4可以观察到大量均匀分布的S′相,这些S′相是在固溶后的自然时效阶段形成的,可以对基体起到有效的强化作用.固溶区的脱溶序列可以表示为GP区—S″—S′—S(Al2CuMg)固溶区在受到焊接热循环作用后,基体中的平衡相(S相)会发生溶解,而分解出来的Cu、Mg原子将会重新固溶到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过饱和固溶体中的Cu、Mg原子将会发生聚集,依次形成GP区、S″相和S′相.S′相为非平衡组织,是基体快速冷却后形成的可以在室温下长期存在的强化相,且与基体存在部分共格关系,因此,S′相能够产生较大的畸变能,并起到应变强化、弥散强化和化学强化的作用.S′相不但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而且也能提高其塑性,故S′相的强化效果最为理想.但是S′相在受热时容易聚集转变成S相,S相的尺寸较为粗大,与基体无共格结合,故其强化效果大大降低.这就是处于热影响区的过时效区硬度低于母材和固溶区的原因. 2.4拉伸实验 焊接接头的拉伸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拉伸实验中,拉伸试件大多断裂于焊缝中心区域.由表2可见,焊接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约为270MPa,为母材平均抗拉强度的60%.焊接接头的断后伸长率为65%,为母材的断后伸长率为176%.因此,焊接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大幅度低于母材. 2.5SEM与EDS分析 对近缝区和焊缝区的低熔点共晶体进行扫描电子显微(SEM)观察和能谱(EDS)分析,结果分别如图5和表3所示.图5a为近缝区晶界共晶体的SEM图像,可见亮灰色共晶体沿着晶界断续分布(如图5a中A区所示).结合能谱分析结果可知,该区域Cu元素的含量高达2671%,导致基体强度会由于Cu元素含量的急剧降低而随之降低.同时,存在于近缝区晶界的大量低熔点共晶体也会增加近缝区的液化裂纹敏感性.图5b~d为焊缝组织中具有不同形貌的低熔点共晶体的SEM图像.结合表5中的EDS数据可知,由于这些共晶体的Cu、Mg和Si元素含量各不相同,因此,这些共晶体应该是由不同成分的组元构成的低熔点共晶体.由图5b~d可见,焊缝组织存在大量的低熔点共晶体.在这些共晶体的共同作用下,焊缝金属在结晶过程中具有“愈合”作用,能很好地抑制结晶裂纹现象,但其塑性变形能力较差.这是因为在焊缝凝固后期,如果晶界处存在的低熔点共晶体较少,则容易被焊接拉应力拉开形成裂纹;如果晶界存在较多的低熔点共晶体,则被拉开的晶界可以及时得到足够的液体(低熔点共晶体)来补充,即起到“愈合”作用. 3结论 AlCuMg硬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较为复杂,焊接接头的各个区域均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且AlCuMg硬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焊接性能较差.本文选用ER4043焊丝对AlCuMg硬铝合金进行焊接,并研究了所得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在焊接接头的过时效区,由于S′相转变为强化效果较差的S相,因此,该区域硬度值大幅度下降.2)焊后焊接接头的固溶区强度可以自行恢复,且在该区域能够观察到大量的S′强化相.3)近缝区晶界存在大量富含Cu元素的低熔点共晶体聚集现象,造成基体中合金元素的含量下降,并对基体硬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4)利用ER4043焊丝焊接得到的焊缝组织存在大量的低熔点共晶体,这些低熔点共晶体在结晶过程中可以产生“愈合”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结晶裂纹,但同时也会降低焊缝的塑性. 作者:刘政军 刘继国 苏允海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力学性能论文:等通道角挤压力学性能研究 1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1.1材料的制备 实验材料以铸造高纯铝(纯度为99.99%)作为实验对象。将材料加工为尺寸为15mm×15mm×90mm的长方体试样。将试样放入等通道角挤压模具中,采用石墨润滑剂,以1mm·s-1的速度,进行多道次的室温ECAP变形。其中ECAP模具通道的内角φ=90°,外角Ψ=20°。采用Bc路径反复挤压1~8道次。采用C路径反复挤压1~4道次。Bc路径是指前一次挤出的试样按同一方向旋转90°后进入下一次挤压。C路径是指前一次挤出的试样按同一方向旋转180°后进入下一次挤压。 1.2拉伸试验 对高纯铝多道次等通道角挤压后的试样进行拉伸性能测试,按照GB/T228.1—2010[9]制备拉伸试样,采用200kN型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 1.3硬度实验 金属材料的硬度是其力学性能的主要参考之一,试样的晶粒越细,硬度越高,所以通过硬度值也可以反映出材料晶粒的尺寸变化。切取硬度试样,采用FM-700数字显微硬度计,对挤压后的试样进行显微硬度测试。 1.4热稳定性实验 为检测高纯铝经过ECAP实验后的热稳定性,设计两组实验:第1组将1~4道次的试样进行加热到100℃保温1h的退火实验;第2组将1~4道次的试样进行加热到200℃保温1h的退火实验,对退火后的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和维氏硬度实验。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析 高纯铝经过ECAP实验后的拉伸力学性能见表1。可见高纯铝的抗拉强度在经过挤压后有了明显的提高,抗拉强度从第1道次到第3道次不断提高,升高趋势相似,在第3道次达到最大值为108MPa。在第4道次时抗拉强度出现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这应该是由于第1次变形后高纯铝晶体内部晶粒减小且产生大量位错,使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随着应变量增加,抗拉强度不断提高。到挤压至第4道次时,位错被堆积和湮灭,位错数量有所下降,且保持稳定,进而出现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使强度下降[9]。在5道次挤压后,抗拉强度比前一道次略有提升,但随后几道次的抗拉强度还是呈下降趋势,在第6道次达到最低,为81MPa。高纯铝经过ECAP挤压变形后的伸长率在经过第1道次的挤压后明显下降,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试样的伸长率略有提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这是因为经过第1道次挤压后高纯铝内部产生大量内应力,导致伸长率下降。 2.2硬度分析 经过Bc路径ECAP第4道次的挤压后高纯铝的硬度从最初的43.38HV提高到59.8HV,提高了37.8%。同样,C路径ECAP挤压至第4道次后,硬度也达到了54.6HV,提高了25.8%。可见从1道次至4道次晶粒在不断地细化。从图2看出,对比Bc路径和C路径可以发现在第3和第4道次挤压后,Bc路径挤压得到的硬度比C路径挤压后的硬度高。Bc路径在第2到3道次之间硬度剧烈提高,相比C路径硬度则均匀升高。 2.3热稳定性分析 高纯铝热稳定性的检测是通过对加热处理过的高纯铝进行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图3和图4分别是Bc路径和C路径制得的高纯铝退火后硬度,从图中可以得出,经过加热到100和200℃进行退火后,试样的硬度明显下降。对比可以发现,经Bc路径挤压的试样退火后,第3和第4道次比前两道次硬度下降的幅度大。而C路径则是第2和第4道次的硬度下降幅度大,而其他两道次退火后硬度下降较小。对比加热温度可以发现,加热到100和200℃后退火,对退火后的硬度没有太大的影响。图5是挤压过第5道次至第8道次的高纯铝试样,从图5中可以看到:高纯铝在经过较高道次的ECAP挤压后,试样经过200℃退火后,其抗拉强度下降;试样经过100℃退火后,抗拉强度在第6和第7道次均高于未经热处理的挤压试样。对比100和200℃退火,试样经200℃退火后的抗拉强度明显下降,下降幅度比100℃退火后大很多。可见退火温度不同对抗拉强度的影响不同。 3结论 (1)高纯铝在ECAP第3道次后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08MPa,伸长率在第1道次后剧烈下降,由44%下降至18.3%,随后抗拉强度下降,随挤压次数增加趋于稳定。(2)高纯铝的硬度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不断上升,到4道次后,Bc路径高纯铝硬度为59.8HV,C路径高纯铝硬度为54.6HV。(3)退火后高纯铝的的硬度和抗拉强度都有所下降,不同的退火温度对退火后硬度的影响几乎相同,而对抗拉强度的影响差别较大。 作者:高松松 王进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力学性能论文:酚醛树脂炭力学性能研究 1实验方法 1.1原材料 ①多聚甲醛,分析纯,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生产;②苯酚,分析纯,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生产;③氨水,分析纯,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生产。 1.2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制备 根据反应中引入催化剂的不同,酚醛树脂可分为酸催化合成的热塑性树脂和碱催化合成的热固性树脂。其中,热固性酚醛树脂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本文将使用热固性酚醛树脂为树脂炭材料的前驱体,具体的合成工艺如下:将多聚甲醛与苯酚按照1∶1.3的摩尔比混合后,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将三口烧瓶置于水浴炉中加热至65~95℃,同时加入少量NH3·H2O,保持反应过程中体系的pH值在7.5~9.5;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粘稠状液体,即为热固性酚醛树脂。 1.3酚醛树脂炭的制备 将合成的热固性酚醛树脂模压固化(即树脂注入模具中,160℃固化48h以上脱模),再置于电阻炉中,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炭化处理(炭化温度为850~900℃),得到酚醛树脂炭材料。 1.4酚醛树脂炭结构与性能的表征 采用NETZSCHSTA409型热重分析仪表征酚醛树脂炭的前驱体———酚醛树脂在N2气氛下的热失重行为。采用JSM6700型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酚醛树脂炭的微观形貌。采用RenishawInVia拉曼光谱仪分析酚醛树脂炭的元素杂化态。采用CMT-5304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酚醛树脂炭的压缩强度。加载速率为0.5mm/min,试样尺寸为10×10mm3。并通过试样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试样的断裂失效机制。 2力学性能分析 2.1酚醛树脂炭的微观结构 高聚物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定义为失重10wt.%所对应的温度[11]。固化后的酚醛树脂在N2气氛中的热失重曲线,酚醛树脂的热分解温度为239℃,失重5wt.%时的温度为211℃,至850℃时的残炭率为50.7%;酚醛树脂在237和543℃附近的两个阶段发生明显的失重现象;600℃后,酚醛树脂进行结构重排,有机芳环结构逐渐向无机结构演变。第一阶段的失重是因为固化反应过程中残余的低分子物质挥发及分子间的交联缩合而引起的;第二阶段的失重则是因为自由基裂解、大量分子链断裂、脱氢等非均相分解所致,该过程分解出CO、CO2、CH4等气体,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在1348cm-1附近出现代表sp3杂化的无序乱层炭结构的D峰,而在1589cm-1附近出现代表sp2杂化的取向度较好的微晶石墨炭结构的G峰。根据D峰与G峰的强度比值判断材料中炭结构的类型。使用Origin8.0软件计算两峰的积分面积,得到ID/IG=2.15,大于1,表明酚醛树脂炭主要以非晶炭结构为主。从图2(b)可以看出,酚醛树脂炭主要由树脂炭基体、微孔和微裂纹组成。酚醛树脂在固化和炭化热处理过程中出现小分子逃逸,因而在炭基体中留下大量微孔,微孔的孔径为3~8μm。在炭化过程中酚醛树脂内部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在热处理结束后未得到完全释放,残余应力留在树脂炭基体中,从而形成一些宽度为1~2μm的微裂纹。 2.2酚醛树脂炭的压缩性能 酚醛树脂炭典型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酚醛树脂炭的压缩强度为8.58MPa,酚醛树脂炭的压缩过程主要为弹性变形区,无屈服平台区。弹性变形区主要受静应力影响,反映了炭泡沫泡孔结构的强度特性,而屈服平台区主要反映了微孔孔隙结构被压垮的过程[3]。酚醛树脂炭的压缩应变较小,当应变达到4%左右,材料突然失效,曲线无屈服平台区,压缩断裂过程呈脆性断裂模式;应力-应变曲线出现一些“台阶”(图中箭头所示区域),表明在受压过程中,裂纹在材料内部发生多次偏转。由此可推测酚醛树脂炭的断裂过程(如图4所示):酚醛树脂在固化过程中残存一定的内应力,其在炭化阶段未得到完全释放,并在材料内部形成一定数目的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在受压过程中不断扩展-连通,形成更大的裂纹;当大裂纹在其生长方向上遇到基体相中的微孔,发生裂纹偏转和裂纹弯曲效应,并吸收少量裂纹扩展能。由于树脂炭基体的脆性较大,微孔的出现不足以吸收足够的裂纹扩展功,难以阻挡裂纹进一步扩展。随着载荷的不断增大,材料内部的大量长裂纹迅速扩展-连通,致使其发生脆性断裂,同时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明显的瞬间应力衰减现象。通常情况下,吸收的总能量越低,材料的韧性越差。由图3可计算出酚醛树脂炭在压缩过程中吸收的总能量为0.135MJ/m3。而多孔树脂基炭泡沫断裂韧性最差的试样,其吸收的总能量为0.3018MJ/m3[3]。与该研究结果相比,树脂炭在压缩过程中吸收的总能量降低了55.3%以上。平台区是吸收能量的主要阶段,而树脂炭的压缩断裂呈现脆性断裂模式,其压缩变形主要以弹性变形区为主,因此在断裂过程中吸收的总能量较低,断裂韧性较差。 3结论 (1)采用碱催化法合成的热固性酚醛树脂,其热分解温度为211℃;酚醛树脂经固化-高温炭化热处理形成了以非晶炭为主,含有树脂炭基体、微孔和微裂纹的酚醛树脂炭材料。(2)酚醛树脂炭的压缩强度为8.58MPa,应变较小,仅为4%左右;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以弹性变形区为主,压缩断裂特征为脆性断裂模式。(3)酚醛树脂炭的断裂韧性较差,由于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无屈服平台区,压缩断裂过程中吸收的总能量较小,仅为0.135MJ/m3。 作者:赵毓梅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力学性能论文:980钢组织与力学性能探究 1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样采用980钢试样,尺寸为150mm×50mm×20mm,共制作4个试样,打钢印进行标记。试验使用炉膛为260mm×160mm×100mm的实验室箱式炉。热处理工艺为调质,即860℃×0.5h水冷10s转油冷至室温+620℃×1h回火,开炉门冷却至室温,工艺曲线如图1所示。对1号试样不进行调质,对2号试样进行一次调质,3号试样进行两次调质,4号试样进行三次调质,每次调质工艺相同。试样经打磨、抛光、4%硝酸酒精侵蚀后,于高倍金相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微组织。按照GB/T228.1—2010《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进行试样制作和拉伸试验;按照GB/T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进行试样制作和低温冲击试验。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调质次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980钢经过不同次数调质后的力学性能如表1及图2所示。结果表明,980钢经过第一次调质后,强度显著提高,但低温冲击吸收能量无明显提高。980钢经过第二次调质,强度与第一次调质相比无明显变化,低温冲击吸收能量显著提高。980钢经过第三次调质,强度与第一次调质相比无明显变化,低温冲击吸收能量略有降低。 2.2调质次数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为不同次数调质态980钢的显微照片。可以看出,980钢未进行调质时,组织为铁素体,晶粒度级别为7.0级,进行第一次调质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残留奥氏体,晶粒度级别为7.5级,存在颗粒状碳化物。经过第二次调质,残留奥氏体基本消失,为回火索氏体,晶粒度级别提高到8.0级,存在少量颗粒状碳化物。当进行第三次调质时,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粒状珠光体,晶粒度级别为8.0级。回火索氏体是铁素体与粒状渗碳体的混合物。回火索氏体使钢的脆性降低,冲击性能提高[3]。析出的细小颗粒状碳化物,作为第二相质点,可以阻碍晶界的迁移长大,所以,随着调质次数增加,晶粒细化。此外,淬火的冷却过程存在形核和核心长大的过程。淬火冷却时间受到控制,新的晶粒没有长大到原始晶粒尺寸时,重新进行加热后冷却,再一次进行形核和核心长大,在原始晶粒中形成多个细小的晶粒,晶粒得到细化。钢的冲击韧性与晶粒大小有关[4],韧脆转变温度T与晶粒直径d的关系可用公式T=K-lnd-1/3描述,因此,细化晶粒可以提高钢的冲击性能。从屈服和抗拉强度来看,经过第二次调质,980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明显提高,这可能与晶粒得到细化有直接关系。塑性变形过程中,由外加切应力直接引起滑移的晶粒只占少数,多数晶粒的塑性变形是由前面晶粒中的位错塞积群的应力集中所引起的,只有所有晶粒都进行了塑性变形,才会引起塑性变形的宏观效果,它的作用效果与晶粒尺寸有关。可见,通过细化晶粒,可以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3结论 1)980钢经过第一次调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明显提高,低温冲击吸收能量提高不明显,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经过第二次调质,屈服和抗拉强度无明显变化,低温冲击吸收能量显著提高,显微组织转变为回火索氏体,晶界变得明显,晶粒得到细化。经过第三次调质,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无明显变化,低温冲击吸收能量略有降低,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粒状珠光体。2)980钢经过两次调质处理后,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效果最好。 作者:陈亮 单位: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力学性能论文: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研究 1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本实验所用的水平加载设备是美国MTS公司提供的动力液压伺服作动器,此作动器由MTS公司提供的FlexTestGT控制系统控制。同时FlexTestGT控制系统留有外部输入信号的接口,这样拟动力子结构实验中的数值子结构计算程序和DSP中控制程序就能和FlexTestGT控制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信号交换。实验中使用的动力液压伺服作动器在动力加载时可以达到±1000kN,水平位移的范围是±300mm。竖向力由4个750kN的静力作动器产生,整个竖向加载是自平衡装置,大幅度的减少了设备的自重和加载过程中的摩擦力。本实验的试件为4件性能相同的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平面尺寸和橡胶层数都为400mm×400mm×6层,橡胶每层厚度为20mm,橡胶层总厚度为120mm,橡胶的水平剪切弹性模量采用G12(1.2N/mm2)。 1.1试验方案 首先进行顺应变加载实验,实验中支座的竖向荷载为960kN(面荷载6N/mm2),并在实验中保持恒定。水平方向通过水平动力液压伺服作动器输入正弦激励波,为了研究频率对支座性能的影响,对3件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分别输入频率为0.1Hz、0.3Hz、0.5Hz的正弦波,对于每一频率的正弦波其振幅分别按100%、175%、250%应变的顺序进行改变,每一应变往返进行6次。而每一振幅实验之间将支座静置24h,使其能恢复到弹性状态。其次,为了研究加载经历对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未进行过实验的1件新试件进行逆应变加载实验。实验中竖向荷载还是保持960kN不变,水平方向输入频率为0.5的正弦波,其振幅按250%、175%、100%应变顺序进行改变,每一应变往返进行6次。同样对于每一振幅实验之间将支座静置24h,使其能恢复到弹性状态。 1.2实验结果及分析 顺应变与逆应变实验中得到的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如图1所示。并且根据每一频率下第2~第6回的滞回曲线按最大位移法计算在不同应变下的等效水平刚度与等效阻尼系数。其等效水平刚度、等效阻尼系数和加载频率、应变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等效水平刚度有增加的趋势,大致上频率每增加0.01Hz,其等效水平刚度增加0.042(kN/mm)。但是实验结果等效阻尼系数随着频率的变化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这说明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阻尼性能是稳定的,与激励频率的相关性小。同时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应变的增加,等效水平刚度与等效阻尼系数都变小。从逆应变滞回曲线可以看出,当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首先经历了大应变变形后,小应变实验的初始刚度比顺应变实验结果降低了,同时等效水平刚度与等效阻尼系数也发生了变化。根据每一频率下第二回至第六回的滞回曲线按最大位移法计算逆应变实验的等效水平刚度和等效阻尼系数,并与顺应变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其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顺应变实验中100%、175%应变的等效水平刚度比逆应变分别高25%、19%,而250%应变时两者却几乎相同。对于等效阻尼系数,逆应变实验结果均比顺应变的实验结果小,100%、175%、250%应变时分别小了7.3%、0.9%、16.9%。由此可见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等效水平刚度、等效阻尼系数与加载顺序有很强的相关性。 2隔震性能分析研究 (1)力学模型。在分析中采用了10m高的混凝土桥墩,桥墩基础的平面尺寸6.3m×6.3m,基础高度为2.0m,桥墩的断面尺寸为5.22m×2.4m,高度为9.5m,桥面的重量为714ton.实验的桥墩模型的1次振型为{0.08,0.133,0.991}T,其周期为1.27s,(2)橡胶隔震支座及其地震波。在本次分析使用的是板式橡胶支座NR,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HDR.其平面尺寸都采用方形400mm×400mm,纯橡胶层总厚度为120mm,橡胶的剪切弹性模量为1.2N/mm2。其175%应变时的阻尼比设计值分别为0.04,0.21.采用针对2类场地的地震波L2T1Soil2,其最大加速度峰值为0.22g,地震波的标准输入时间间隔为ΔT=0.01.(3)实验结果及分析。10m高桥墩在L2T1Soil2地震波输入条件下,2种支座的地震反应滞回曲线如图7所示。为了定量的评价其隔震效果,从分析结果中直接得桥墩顶部的最大位移,桥面的最大位移,桥面的最大加速度,同时通过计算求得桥墩底部的最大弯矩,结果如表1所示。分析结果表面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对桥梁有良好的隔震效果。 3结论 本文对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与对桥梁的隔震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是速度相关型支座,加载频率对其等效水平刚度有较大的影响,但对其等效阻尼系数影响不大。通过分析精确的定量地验证了新型高阻尼橡胶支座对桥梁的减隔震效果。 作者:邵丽霞 单位:长安大学 力学性能论文: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1引言 混凝土是以骨料为填料,以硬化水泥浆为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骨料在混凝土中占其体积的70%~80%,是组成混凝土的骨架,骨料的粒径、颗粒形状、级配、弹性模量等均会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等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从混凝土宏观力学、断裂力学和细观力学三个方面总结分析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期望为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研制出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提供参考。 2基于混凝土宏观力学的影响研究 天然骨料粒径、种类和级配等对混凝土抗压、抗拉等性能的影响较大,轻骨料、再生骨料的粒径、替代率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也有较大影响。成振林等[1]通过实验发现粒径小的粗骨料,在相同浆体条件下,其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低,在非连续级配中,当单粒径增大时,混凝土强度呈递减趋势;在连续级配中,最大粒径占量最多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随着粗骨料粒径增大,抗压强度增加,粗骨料级配好,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徐仁崇等[2]发现在相同水泥用量的情况下,使用大粒径碎石配制的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低,但透水系数较高。何锦云等[3]认为小颗粒的骨料存在缺陷的几率小,可降低骨料与水泥石界面的应力差,增加与水泥浆的粘结面积,使粘结强度提高;大颗粒的骨料下沉速度快,造成混凝土内部分布不均匀,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过小的颗粒影响粘结强度。李嘉进等[4]发现混凝土抗拉强度随骨料粒径的增大而降低,骨料最大粒径为150mm试件的抗拉强度,只有骨料最大粒径为40mm试件抗拉强度的80%左右,但是骨料粒径对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明显。田砾等[5]通过三点受弯和直拉试验,研究发现放大骨料最大粒径,并通过颗粒级配来调整界面过渡区的组成,在满足必要的力学性能要求下,可显著改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变硬化特性。周立欣等[6]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骨料类型对早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较小,对早龄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影响较大。周敏等[7]发现无论是由单粒级还是连续粒级配制的无砂大孔混凝土,随着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大,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在浆体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单粒级骨料抗压强度低,且最大粒径增加,强度降低。Jawahar等[8]发现不同粒径混合的粗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在粗骨料含量一定的情况下,最大粒径粗骨料含量越多,自密实混凝土弹性模量、劈拉强度越大,粗骨料含量越大,自密实混凝土弹性模量、劈拉强度越大。Vu等[9]发现无侧限压缩时,粗骨料粒径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在高围压下,粗骨料粒径越大,对应极限变形的平均应变越小,在高围压和高偏压力条件下,粗骨料粒径越小,混凝土轴向切线刚度越大。李凤兰等[10]发现当粒径小的轻骨料所占混合比例多时,可获得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而弹性模量低于普通混凝土的复合骨料混凝土,当粒径大的轻骨料所占混合比例与粗骨料比例相当或多时,复合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明显降低。于本田等[11]过对混凝土强度和电通量的测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粗骨料的紧密空隙率与混凝土不同龄期强度的关联度最大,破碎面所占比例和压碎指标值次之,针片状颗粒含量最小,故降低粗骨料的紧密空隙率,提高破碎面所占比例可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抗压强度。对于普通混凝土,一般情况下,骨料粒径越大,抗压强度越大,抗拉强度越小,级配越好,抗压强度越高,非连续级配下,骨料粒径越大,抗压强度越大,连续级配中,最大骨料粒径含量越大,抗压强度越大,一定条件下,放大骨料最大粒径,可以改善应变硬化特征,对受高围压的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越大,对混凝土应变,刚度越有利。但是对其它类型混凝土,如对无砂大孔混凝土,骨料粒径越大,抗压强度越小,对轻骨料混凝土,粒径小的轻骨料含量越多,抗压强度越高,故骨料对不同混凝土的影响不同。 3基于混凝土断裂力学的影响研究 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研究,很难揭示材料变形和破坏的物理机制,研究骨料对混凝土断裂参数的影响,分析骨料对混凝土内裂纹的扩展演化过程的影响,这些基于混凝土断裂力学理论的研究受到关注。林辰等[12]利用双参数模型研究发现对于高强混凝土最大粗骨料粒径增大,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增大。吴智敏等[13]发现当骨料最大粒径Dmax≤40mm时,混凝土断裂韧度、断裂能随Dmax的增大而增大,当Dmax>40mm时,断裂韧度和断裂能随Dmax的增大而减小且趋于稳定,而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与Dmax无关。应荣华等[14]发现粗骨料可以较大地减小应力强度因子,其作用类似于加筋作用,粗骨料的粒径越大,粗骨料离裂纹尖端的距离越近,加筋作用也就越明显,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降低的幅度越大,应力强度因子的值越小。朱亚超等[15]基于试验结果和改进的J积分计算方法,得出砂浆-骨料界面的ⅳ型断裂能随着砂浆基体强度的提高和骨料表面粗糙度的提高而提高。郑丹等[16]采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了混凝土在拉压多轴情况下的破坏准则,结果表明拉压状态下的不同尺寸和骨料级配的混凝土试件抗拉和抗压强度均低于相应的单轴拉压强度,并且混凝土的骨料粒径越大,其双轴强度下降越大,最大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的双轴破坏准则并无影响。Zhang等[17]发现对普通强度的混凝土,骨料总含量一定时,小骨料颗粒导致高抗拉强度和急剧的峰后应力下降,骨料颗粒越小,峰后应力σ-w曲线越陡;但对高强度混凝土,对不同的骨料颗粒σ-w曲线基本相似,峰后应力σ-w曲线比普通强度的混凝土更陡,骨料颗粒越小,抗拉强度越高;对普通和高强混凝土,断裂能和特征长度随骨料颗粒的增大而增大。张海等[18]利用四点剪切加载的试验方法发现骨料不同,主要的断裂形式不同,骨料对混凝土断裂韧度影响较大;陶粒混凝土断裂韧度低于花岗岩和石灰石混凝土的断裂韧度。刘进宝等[19]基于稳定断裂试验,采用逆分析方法,发现断裂能随骨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表明骨料对裂缝有阻碍作用,随着骨料粒径的增大,骨料从基体中拔出的长度越大,最大黏聚裂纹宽度逐渐增大。郝彩哲等[20]发现不同骨料的混凝土断裂轨迹不同,骨料的强度越大,混凝土的断裂荷载越大,变形越小,也就是脆性越大,骨料不同,裂纹扩展的方式也不同,陶粒几乎完全断裂,花岗岩和石灰石少部分断裂。吴静等[21]认为弱化了的细集料-水泥石界面,细集料表面的初始缺陷将宏观分离裂缝诱导为均匀分布于砂浆基体中的弥散裂缝,增加了有效裂缝长度,也增大了断裂过程区,提高混凝土的断裂能和延性指数。通过断裂力学理论研究混凝土力学性能,发现粗骨料粒径越大,断裂韧度、断裂能、临界应力强度因子越大,表明粗骨料对裂缝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和抗压强度,骨料越小,抗拉强度越高,峰后应力下降越剧烈,与骨料对混凝土宏观力学的影响一致。此外骨料强度越高,断裂荷载越高,变形越小,骨料表面越粗糙,断裂能越高,这些都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延性等。 4基于混凝土细观力学的影响研究 断裂力学研究宏观裂缝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但是无法分析宏观裂纹出现以前材料中微缺陷或微裂纹的形成及其发展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者将细观力学引入混凝土的研究。在混凝土细观力学的发展中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细观力学数值模型建立,细观层次混凝土损伤研究两个方面。基于混凝土的细观结构,人们提出了许多混凝土细观损伤断裂的数值模型,如格构模型、随机粒子模型、随机骨料模型、随机力学特性模型等[22],数值模型仍不断改进发展。孙立国等[23]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投放算法,通过一次性随机投放形成同种骨料的所有三角形基骨料,然后在此基础上随机延凸,生成任意形状的随机骨料。李建波等[24]通过提出骨料粒径极值比阈值的方法,剔除奇形骨料颗粒,并针对骨料填充过程采取半人工干预方式,切实做到在保证骨料目标填充效率及成功率的条件下,兼顾骨料形状与分布的随机性。汪卫明等[25]把骨料当作刚体,砂浆当做弹性体考虑,骨料用块体元模拟,砂浆用有限元模拟,提出了运用于混凝土细观力学仿真分析的块体元-有限元耦合方法,可以大大地减少有限单元的数目,简化前处理,减少计算量。王旗华等[26]提出的混凝土三相结构细观模型生成方法,避开了复杂的侵入判定,提高了骨料的投放效率,综合应用的极坐标方法、布尔运算方法以及图层管理方法,使筛分简单、计算量小、有限元处理便捷。Chen等[27]应用自定义的3D细观离散单元法分析沥青混凝土的断裂性能,在建立的细观模型中,骨料的形状、颗粒级配、骨料含量通过定义的功能能容易的控制。梁听宇等[28]应用随机骨料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骨料随机位置对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影响比较小,对变形影响比较大,骨料尺寸对强度的影响比较大,混凝土骨料相对试件越小,其脆性越明显。琚宏昌等[29]运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三相复合材料混凝土试件,采用各向同性的Mazars损伤演化模型描述混凝土细观各相弹性损伤退化过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别进行了混凝土二、三、四级配圆形、多边形骨料试件的单轴拉伸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级配任意多边形骨料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总体上要大于圆形骨料试件的承载能力;二、三、四级配混凝土试件强度依次递减;在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化阶段,圆形骨料较多边形骨料试件软化曲线平缓;多边形骨料混凝土试件的脆性指数较圆形骨料混凝土试件的脆性指数高。唐欣薇等[30]对混凝土切口三点弯梁试验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同级配不同骨料颗粒分布特征对裂纹扩展性态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裂纹主要沿着骨料与砂浆界面扩展,当离开界面时,则从砂浆内部扩展,强度较高的骨料颗粒对微裂纹扩展有阻碍作用,断裂一般不发生在骨料内,数值仿真的力-位移曲线的应变软化段存在微幅波动现象。黄修山等[31]首先通过试验测定了数值模型中需要的砂浆、骨料强度和变形参数,在颗粒流数值平台上实现了砂浆、1~3mm、1~4mm和1~5mm粒组骨料数字混凝土单轴压缩虚拟实验,发现骨料对混凝土材料强度和变形特性具有明显的增强特性,骨料越大,微裂纹多绕骨料产生和发展,骨料粒径范围越大,越容易形成架空结构,造成应力应变曲线峰值附近的波动,形成次稳定和多级强化。Zhang等[32]运用骨料生成和打包算法建立了考虑混凝土非均匀性的数值模型,此模型表达了骨料分布的随意性,三点弯曲梁试验和数值分析发现骨料对断裂性能影响较大,裂缝不沿着原有裂缝发展,而是在附近呈Z字行分布,断裂方向上的骨料也破裂。王宝庭等[33]采用适宜极限分析及处理微裂纹行为的刚体-弹簧元法,以随机圆形颗粒模型代表混凝土的结构,模拟计算了混凝土试件的单轴抗压的本构特性,全级配混凝土试件的弹性模量与骨料的弹性模量的关系为二次曲线。黄俊等[34]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轻骨料混凝土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发现轻骨料混凝土裂纹首先在轻骨料中萌生、扩展,断裂面扩展几乎不受骨料阻碍,破坏过程比较突然。骨料形状、颗粒级配、骨料分布、骨料含量、骨料和砂浆的模拟方法等都极大地影响了普通混凝土细观力学中数值模型的建立和处理,在数值模拟分析中,骨料粒径、强度越大,微裂缝多绕骨料产生和发展,骨料粒径范围越大,越易形成架空作用,任意多边形骨料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大于圆形骨料试件的承载力等,可见骨料的粒径、级配和形状等影响了裂缝的萌生和发展,对混凝土细观力学性能影响同对混凝土断裂力学性能和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基本一致。 5结语 本文从混凝土宏观力学、断裂力学和细观力学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骨料的粒径、颗粒形状、级配和密度等性能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骨料特性影响了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等,影响了混凝土断裂形式、断裂参数、强度判据、数值模型,裂缝发展等,骨料对混凝土断裂性能、裂缝扩展、应力应变场变化等的影响和对混凝土宏观强度的影响基本一致。混凝土宏观力学、断裂力学和细观力学的研究,使人们从不同层面全面了解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及其复杂的应力应变场等,可为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研制出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提供参考。 作者:王赟 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力学性能论文:钢渣混凝土性能及力学性能应用 1试验概况 1.1原材料 水泥:呼和浩特市冀东水泥厂生产的P·O42.5级水泥;细骨料:呼和浩特市产河砂;钢渣采用包钢转炉钢渣,本试验选取钢渣均经过热闷工艺,释放其膨胀性,符合混凝土粗骨料相关标准,经破碎筛选,粒径15~25mm。试验对比用天然碎石采用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机制硬质花岗岩碎石,粒径15~25mm。水胶比为0.3、0.4时,使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水胶比为0.6时,使用萘系减水剂。 1.2试验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共三种,分别为0.3、0.4、0.6;钢渣代碎石率(体积比)分别0、50、100%。1.3试验内容试验内容分为三类:一是骨料性能测试,具体依照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二是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及含气量测试,参照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三是钢渣代碎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测试,参照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标准》。混凝土强度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采用试验室标准养护,压缩强度试验龄期分别为3、7、28、90d、半年及一年,劈裂抗压强度试验龄期为90d。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骨料性能测试结果 密度、含水率测试结果见表1。钢渣表观密度为3126.67kgm3,含水率为2.17%。碎石表观密度为2843.35kgm3,含水率为1.1%。钢渣表观密度及含水率均大于碎石。表2为钢渣与碎石压碎指标测试结果。有试验结果可知,钢渣压碎指标平均值为4%,碎石压碎指标平均值为7%,钢渣压碎指标小于碎石压碎指标。 2.2混凝土拌合物 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及坍落度试验结果见表3。当水胶比为0.3时,相同配合比条件下,钢渣代碎石混凝土的坍落度与普通混凝土相近。当水胶比为0.4时,要达到与普通混凝土相同流动性,钢渣代碎石混凝土减水剂用量需增大到普通碎石混凝土的2.3倍。当水胶比为0.6时,钢渣代碎石混凝土单独增加减水剂已无法调配出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的流动性,需要同时增加水的用量。观察不同钢渣代碎石率的混凝土含气量,可发现在同等水胶比条件下,钢渣代碎石混凝土含气量比普通混凝土含气量大,且随着钢渣代碎石率的增大,拌合物的含气量逐渐增大。随着水胶比的增大,钢渣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 2.3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 2.3.1抗压强度 表4显示了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5是混凝土各龄期相对强度增长率。图1为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发展曲线。期龄90d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率开始逐渐减小,不足8%;而钢渣代碎石混凝土增长率逐渐增大至15%左右,钢渣代碎石混凝土增长率明显大于普通混凝土。到180d时,同水胶比下钢渣代混凝土已和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非常接近。180d后,不同钢渣代碎石率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速率已逐渐趋于稳定,钢渣代碎石混凝土强度增长率仍大于普通混凝土。且同等水胶比下钢渣代碎石率越高,混凝土强度增长越快。 2.3.2劈裂抗拉强度 表6为90d劈裂抗拉试验结果,图2为不同水胶比钢渣代碎石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90d劈裂抗拉强度变化曲线。由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替代率的钢渣代碎石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随水胶比的变化趋势相同的,均随着水胶比的增大,劈裂抗拉强度不断减小。相同条件下,钢渣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无明显差异。 3结论 (1)钢渣与碎石在物理性质上存在的差异:钢渣表观密度和含水率比碎石大,压碎指标要小于碎石。(2)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要配出与普通混凝土流动性相同的钢渣代碎石混凝土,需增大水和减水剂的用量;且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所需水和减水剂用量逐渐增大;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随钢渣代碎石率的增加而增大。(3)与普通碎石混凝土相比,钢渣代碎石混凝土抗压强度早期增长率基本相同,长龄期抗压强度增长率大于普通碎石混凝土。(4)钢渣代碎石混凝土与相同配合比条件普通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接近。 作者:石东升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力学性能论文:瓦楞纸板力学性能论文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社会对物质产品消费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作为商品重要包装形式的瓦楞纸板行业迅速发展,瓦楞纸板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瓦楞纸板这类纸质包装材料受到流通环境温度、湿度制约,其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也直接受到环境的影响[1]。所以要求产品包装必须满足流通运输环境要求,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在实际的流通运输环境下,引起瓦楞纸板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很多,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影响尤其显著,直接影响到瓦楞纸板包装物品的安全性和使用时限。王俊丽、李广生、肖文娟、程小琴等[2-5]通过在不同的含水率条件下瓦楞纸板力学性能的测定,得出瓦楞纸板的力学性能随纸板含水率的增加而下降。DongMeiWang[6]等人在不同温度下,研究温度对纸蜂窝夹层板的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瓦楞纸板的含水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温度的变化,瓦楞纸板的含水率发生了变化,最终影响到瓦楞纸板的力学性能。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瓦楞纸板的力学性能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的变化比较显著,但目前对瓦楞纸板在模拟运输环境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当前,瓦楞纸板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瓦楞纸板会有不同的力学性能。三层UV型瓦楞纸板的需用量非常大,已在精细产品、中小型和高档包装领域逐渐扩展,特别是在一些精密仪表、中小型家电、玻璃陶瓷器皿、医药、干鲜果品、饮料及礼品等的包装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为了更好的解决三层UV型瓦楞纸板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多实际可行的借鉴方案,很有必要的对三层UV型瓦楞纸板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与仪器 实验材料:三层UV型瓦楞纸板,A型,克重为180g/cm2,南宁新大海纸箱厂。实验仪器:17-76型抗压强度测试仪,美国TMI仪器制造公司;LP-80U型恒温恒湿实验试验箱,广东宏展科技有限公司。 2.2实验方法 选择在流通环境下比较常见的温湿度。一般在车厢里面或集装箱内的温度为10℃-50℃,湿度为30%-80%。结合实验室相关条件,相对湿度选取40%、50%、60%、70%、80%、90%,100%的7个水平。温度选取20℃、25℃、30℃、35℃、40℃、45℃、50℃的7个水平。裁切100mm×25mm(长×高)的试样,试样采用GB/T22906.2-2008《纸芯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的温湿处理》[7]进行试样温湿度处理。平压强度采用GB/T22906.9-2008《纸芯的测定第9部分:平压强度的测定》[8];边压强度采用GB/T6546-1998《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法》[9],粘合强度采用GB/T6548-2011,《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测定》[10]。 3结果与讨论 3.1温湿度对瓦楞纸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3.1.1温湿度对瓦楞纸板平压强度的影响 不同湿度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各条曲线呈上下波动趋势,波动值在20℃-30℃和40℃-50℃范围内变化不大,在30℃-40℃范围内的变化大,说明三层UV型瓦楞纸板平压强度在温度为30℃-40℃时的影响大;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在30℃-40℃时,在各相对湿度下,瓦楞纸板内的纤维之间容易散失水分,瓦楞纸板的含水率不高,纸板纤维间的氢键力作用比较大。相对湿度为80%时的曲线波动最大,说明温度对相对湿度为80%时的影响是最大的;相对湿度为100%时的曲线波动最小,说明当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时,在各个温度条件下瓦楞纸板内的含水率都非常高,平压强度在此湿度下随着温度的变化比较小。当相对湿度为40%,温度在35℃-45℃时,瓦楞纸板的平压强度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纸板内纤维之间的水分含量比较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不同温度时,当瓦楞纸板的相对湿度增加到70%-80%,瓦楞纸板的平压强度下降明显加快。影响瓦楞纸板平压强度主要因素是纤维的作用力,纤维间水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着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力,当环境相对湿度增加到70%后,纸板纤维润胀达到最大程度,纤维间的氢键就会被破坏,使瓦楞纸板的平压强度下降。 3.1.2温湿度对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影响 不同湿度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各条曲线呈上下波动趋势,波动值在20℃-30℃范围内,变化大,在30℃-50℃范围内,波动值小。说明三层UV型瓦楞纸板边压强度在低温时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温度升高到25℃左右时,纸板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变小造成的;相对湿度为90%和100%时的曲线波动最大,说明在高湿度环境下,瓦楞纸板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散失严重;从图可看出边压强度最大值范围出现在相对湿度为40%温度在35℃-45℃之间,这是因为在低湿高温的环境下,纸板内的水分含量低,水分对纸板结构力学造成的影响比较小,所以纸板结构力比较大。边压强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不断地变小。不同温度时,当瓦楞纸板湿度增加到80%,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下降更快,说明当瓦楞纸板的湿度到达80%以上时,瓦楞纸板的平压强度受湿度的影响加大,若湿度继续增加,瓦楞纸板就可能失效,在运输中就丧失了作为运输包装的保护产品的功能。 3.1.3温湿度对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影响 不同湿度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各条曲线呈上下波动趋势,波动值在30℃-40℃范围内,变化比较大,说明三层UV型瓦楞纸板粘合强度对高温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粘合强度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粘合剂,在此温度范围内,水分的散失比较慢,导致粘合剂的含水量大,降低了粘合剂的粘合力。从图3还可以看出,随着湿度的增大,粘合强度都在不断下降。粘合强度的最大值范围出现在相对湿度40%,温度为40℃-50℃时,在高温低湿环境下,粘合剂的含水量比较少,粘合剂的粘合力比较大。当相对湿度大于70%时,三层UV型瓦楞纸板的粘合强度下降速率非常大,可能由于相对湿度大于70%时,水分增加较快,瓦楞纸板的粘合剂开始慢慢变软,粘合剂的粘合力不断下降,使得瓦楞纸板的粘合强度下降的速率变大。综合图1-图3所示,在温度为35℃-45℃的运输条件下,当相对湿度为40%时,三层UV型瓦楞纸板的三种力达到相对的最大值,在此条件下最适合物品的运输,可以更好的保护产品。对三层UV型瓦楞纸板力学性能影响比较大的是相对湿度,温度次之。 4结论 本文探讨了模拟流通环境中不同温度和湿度对三层UV型瓦楞纸板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流通环境的相对湿度对瓦楞纸板的影响较大,温度对瓦楞纸板影响次之;当温度在35℃-45℃之间、相对湿度为40%的状态下,瓦楞纸板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此时瓦楞纸板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在运输流通环境下,保证相对湿度不超过70%,瓦楞纸板可以更好保护产品。但要探究其原因,还需要从微观层面,楞纸板的内在纤维的影响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在未来的瓦楞纸板力学性能研究中需要结合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进行细致地分析瓦楞纸板内在的影响因素,开展深层理论研究。 作者:黄剑宗 单位: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力学性能论文:汽车用钢连续退火力学性能论文 1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原料为真空冶炼并锻造而成的锻坯,首先在锻坯上截取直径为4.0mm、长10.0mm的圆柱试样,采用热膨胀仪测得合金钢材料的A1和A3分别为710℃和930℃。采用二辊轧机将1200℃保温90min的锻坯热轧为厚度为3.0mm的热轧板,并对其依次进行酸洗、冷轧,最后得到厚度为1.2mm的双相钢冷轧薄板,其主要化学成分w(%):0.10C、1.35Si、1.88Mn、0.007P、0.0056S,余量为Fe。在冷轧钢板上沿轧制方向截取长220mm、宽60mm双相钢试样,并进行连续退火试验。根据实验测得的A1和A3,确定退火温度分别为735、760、785、810和835℃。将试样加热至退火温度并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时间为6min,然后将试样冷却至685℃后淬火到240℃,保温12min后冷却至室温。对工艺参数不同的退火板取样,利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BSD技术对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相结构分析,并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其力学性能按照国标要求进行测试。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显微组织 图1是退火温度为735、760、785、810和835℃时双相钢连续退火后的组织。可以看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退火组织均为马氏体和铁素体,无明显差异。同时发现马氏体(硬相)呈凸起岛状,且均匀分布在铁素体(软相)的晶界上,形成了由软相和硬相组成的双相组织[4]。通过ImagesProPlu和彩色金相图片对不同退火温度下马氏体的体积分数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组织中的相构成[5]。统计数据显示,马氏体的体积分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由13.8%增加至19.7%,且马氏体岛尺寸增大。这是由于在退火过程中,奥氏体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多;同时,C元素以及其他合金元素的扩散率也增大,奥氏体的尺寸增大。大部分奥氏体组织在淬火处理后转变为马氏体,增加了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以及尺寸。由图1还可以看到,马氏体岛中心位置颜色较暗,而与铁素体交界区域出现了光亮圈。这是因为C元素的热扩散速率较大,使其在连续退火过程中扩散较充分,使铁素体与奥氏体中的碳浓度达到了平衡状态。而Mn元素在奥氏体组织中的扩散速率小于其在铁素体组织中的扩散速率,导致铁素体与奥氏体的交界区域成为富Mn区,而淬透性与Mn的含量呈正比例关系,不同淬透性导致其内部较暗,而与铁素体的交界呈现光亮圈。 2.2相结构 退火温度分别为735℃和785℃时,汽车用高Si双相钢材料连续退火后的EBSD图像如图2所示。(采用黑色标记残余奥氏体,其他颜色标记马氏体和铁素体)可以看出,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双相钢组织中均得到了分布于铁素体晶界上的粒状残余奥氏体组织。这是由于双相钢材料中Si元素的含量较高,在退火过程可促进铁素体中C元素向奥氏体扩散,提高了奥氏体相中的含碳量;同时在冷却过程中Si元素还可以对碳化物的析出起到抑制作用,降低了奥氏体相中的碳损失。高碳奥氏体相的Ms点较低,因此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稳定存在并被保留。经测量,残余奥氏体的晶粒直径均小于1μm,稳定性较高。图3给出了双相钢在760℃时退火后的透射照片。可以看出,部分残余奥氏体组织呈薄膜状,分布于板条马氏体组织中。薄膜状奥氏体由于尺寸较小,同时周围包裹了马氏体束,提高了其成核所需表面能,因此增加了其向马氏体转变的难度。 2.3力学性能 表1给出了不同退火温度下双相钢连续退火后的力学性能。可知,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试验钢抗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这是由于当退火温度高于735℃后,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开始急剧增加,抗拉强度也随之大幅提高;当退火温度超过785℃后,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不再增加,但在冷却阶段生成的铁素体体积分数逐渐增加,相比原始铁素体,新生铁素体的含碳量较高,导致马氏体的含碳量下降,抗拉强度也随之降低。传统低Si双相钢材料的抗拉强度为630MPa时,伸长率为23.0%。相比之下,退火温度为785℃时高Si双相钢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高,抗拉强度为702MPa时,伸长率为25.5%,均高于传统低Si双相钢。伴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屈强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最大为0.58,最小为0.44。传统低Si双相钢材料的屈强比为0.47,相比之下,除735℃退火外,双相钢的屈强比较低,因此其成型性能较好。这是由于钢中的Si元素不仅可以降低铁素体中C元素的含量,还可以对冷却及时效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起到抑制作用,使C元素聚集在奥氏体中;此外,由于新生铁素体出现的无沉淀区降低了双相钢的屈服强度,因此其屈强比也随之下降。 3结论 (1)在汽车用高Si双相钢在连续退火后,铁素体晶界上均匀分布有岛状马氏体和粒状残余奥氏体,这是由于Si元素在退火过程中促进C元素的扩散,在冷却过程中抑制碳化物的析出造成的。(2)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双相钢的抗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当退火温度为785℃时,高Si双相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均高于传统低Si双相钢,有利于改善双相钢的成型性能。 作者:莫树懂 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力学性能论文: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原材料性能试验分析 1.1水泥 试验所使用的水泥是江西省生产的万年青牌P.O42.5,其细度为1.23。 1.2砂 采用武夷山当地的河砂,中砂,级配良好。 1.3粗骨料 采用武夷山当地产的碎石,表观密度为2867kgm2,最大公称粒径为40mm,级配良好。碎石的含水率小于0.2%。 1.4废弃混凝土 废弃混凝土集料(简称RG),是武夷山当地旧建筑物上拆下来的废弃混凝土块,经人工破碎筛分、分级,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粒径为5~40mm,级配良好。 1.5矿渣微粉 矿渣微粉是福建三钢集团龙海分公司生产的,比表面积为450m2kg。 1.6水 武夷山当地的自来水。 1.7减水剂 选用福州君安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YS-A型混凝土高效能减水剂,减水率为15%。 2试验研究 2.1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要求,按照强度等级C35设计混凝土基准配合比,水胶比为0.4,坍落度120mm,砂率取38%。 2.2矿渣微粉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试验采用废混凝土等质量取代天然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25%,50%,100%。在废混凝土取代率试验的基础上,掺入矿渣微粉等量取代水泥用量,取代率分别为0,30%,50%,70%。采用均匀设计法制定了16组试验方案。 2.3混凝土试件的制作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以下简称《标准》)的规定,试块采用150mm×150mm×150mm标准试模,按照试验方案制作成16组试块,分别测试7,28,60d的抗压强度和工作性能,每次确定的强度值取3个数据的平均值,故每组按照7,28,60d的养护龄期分别制作9个试块,总计144个试块。2.4流动性测试根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进行坍落度试验,测定不同组别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2.5抗压强度试验根据《标准》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使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HCT306A)进行试验,以0.5~0.8MPas匀速加压,试验分7,28,60d共3次进行,每次试验3个试块,抗压强度结果取平均值。 3试验结果分析 3.1流动性影响分析 以矿渣微粉和废混凝土掺量为变量,通过测试不同方案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值,得出对再生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规律。当矿渣微粉取代率不变时,随着废混凝土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降低趋势;当掺入矿渣微粉后,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均有所提高;当废混凝土取代率不变时,随着矿渣微粉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废混凝土在破碎过程中产生很多的颗粒棱角,使其具有表面粗糙、孔隙率大和吸水性好的特征[5],进行混凝土拌制时,在水胶比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废混凝土自身要吸收水分,减少了实际用于拌合混凝土的水量,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而矿渣微粉是细微球状体,其颗粒直径比水泥细,且表面光滑,可以起到填充水泥颗粒空隙的作用,而且吸水量小[6]。因此,在水泥刚开始水化时,矿渣微粉包围着水泥颗粒,起到了减水剂的作用,降低了水化速度,提高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3.2抗压强度影响分析 本试验以矿渣微粉和废混凝土掺量为变量,通过测试不同方案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得出每组方案对不同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混凝土7d的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在废混凝土取代率不变时,当掺入矿渣微粉后,其抗压强度降低。这是由于矿渣微粉的水化速度慢,当水泥用量随着矿渣微粉的掺入而减少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会出现明显降低。混凝土28d和60d的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再生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相比7d的抗压强度高,能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C35。当废混凝土取代一定量天然骨料,混凝土强度有一定程度地提高,但随废混凝土取代率的提高,抗压强度呈下降的趋势。当取代率超过5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较快;当再生骨料取代率为50%时,掺入适量矿渣微粉,使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得以改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28d均能达到35MPa;当再生混凝土中矿渣微粉掺量为50%时,其抗压强度随着废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加而提高,28d最高达到40MPa。分析表明:废混凝土不仅棱角多,而且表面粗糙,具有粘结面较好、界面粘结强度较高的特性[7];另外,由于废混凝土的吸水性强,遇水后能很快湿润,促使其表面的许多微裂缝的立刻吸入水泥颗粒,使水化更加充分,形成致密的界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废混凝土强度较低的缺陷;同时,矿渣微粉的细度比水泥颗粒细,起到了很好的填充作用,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使孔隙率降低,形成了密实充填结构[8];此外,由于废混凝土的吸水率较高,降低了混凝土的有效水胶比,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结语 当再生混凝土中矿渣微粉掺量为50%,采用水泥标号为P.O42.5时,其抗压强度随着废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加而提高,28d最高达到40MPa。由此可见,矿渣微粉再生骨料混凝土既能节约资源,又能消耗大量的建筑垃圾,对于减轻环境污染十分有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矿渣微粉再生骨料混凝土一定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材料。 作者:谷艳玲 单位: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力学性能论文:石灰石粉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1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 1.1试验原材料 水泥:采用P.O42.5水泥,其主要性能见表1。石灰石粉:密度2700kg/m3,需水量比95%,其化学成分见表2。细骨料:采用天然河砂,表观密度2640kg/m3,细度模数2.77。粗骨料:采用天然卵石,粒径分别为5~20mm、20~40mm,表观密度2670kg/m3,压碎指标6.6%。外加剂:采用Gk—4A固状缓凝高效减水剂和GK—9A固状引气剂。 1.2试验配合比 试验采用内掺法,以石灰石粉替代不同掺量的水泥然后按表3的配合比成型混凝土试件。试验以R0为基准配比,通过改变石灰石粉掺量,研究石灰石粉对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 2石灰石粉对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能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0)进行测试。掺入石灰石粉后,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VC值出现降低的趋势,但随着掺入量的增加降低幅度减小。不掺石灰石粉时R0配比的VC值为8s,当掺入石灰石粉时,配比R1、R2、R3、R4都降至5s以内,说明石灰石粉具有固体减水剂的作用,适当的石灰石粉对改善碾压土的工作性能有益。VC值的大小是决定碾压混凝土可碾性和层间结合技术的关键。随着石灰石粉的加入,碾压混凝土液化泛浆时间缩短有利于碾压混凝土的层间结合,这主要是由于石灰石粉的密度低于水泥密度。采用等量替代法大大提高了碾压混凝土中浆量的体积,同时提高了浆砂比。同时,把混凝土看作是一个连续的颗粒堆积体,石灰石粉中的细颗粒对碾压混凝土起到级配微调作用,从而改善碾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3]。 3石灰石粉对碾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静力抗压弹性模量和极限拉伸值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进行测试。配比编号为R1和R2的7d强度比基准配比R0强度高,28d时虽仍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太明显,到了90d强度基本接近;配比编号R3和R4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均比基准配比强度低。说明:当石灰石粉的掺量不超过20%时可提高碾压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对碾压混凝土后期强度无不利影响;当石灰石粉的掺量超过20%时,随着其掺量加大,碾压混凝土各个龄期强度降低。同时,从表4中可知,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碾压混凝土的静力抗压弹性模量出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碾压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则出现与其相反的趋势,即先增加后降低。这表明适当石灰石粉掺量对防止碾压混凝土坝的裂缝是十分有利的。混凝土可以视为连续的颗粒堆积体,石灰石粉的细度比水泥小,石灰石粉的细粉分散在水泥颗粒之间,起分散剂的作用,可以对碾压混凝土进行级配微调,使碾压混凝土内部更加密实。同时在水化早期,有大量的网状C—S—H生成,石灰石粉的支点咬合作用有利于水化物产生,从而加速了C3S的水化[4],这种作用在早期十分明显,故一定量的石灰石粉可提高碾压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随着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内部参与水化反应的水泥越来越少,从而影响了碾压混凝土的强度。由于石灰石粉的等量替代提高了碾压混凝土的浆砂比,降低了碾压混凝土的VC值,从而起到提高碾压混凝土极限拉伸值、降低碾压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的效果。 4石灰石粉对碾压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碾压混凝土抗渗性能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采用逐级加压法进行测试,抗渗等级以每组6个试件中2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表示。抗渗等级按公式:W=10H-1计算。分别对5组试件90d龄期进行抗渗实验得出如下结果:R0试件的抗渗等级大于W10;R1、R2、R3、R4试件的抗渗等级均大于W12。碾压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指碾压混凝土抵抗压力水渗透的能力,碾压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决定了其抗渗性能的高低,随着石灰石粉的掺入,碾压混凝土抗渗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由于石灰石粉的掺入起到了微填充的作用,阻断了碾压混凝土内部的毛细通道,提高了碾压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提高了碾压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5石灰石粉对碾压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 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能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进行测试。不同石灰石粉掺量的碾压混凝土90d龄期200次快速冻融结果。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碾压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增加,相对动弹模量降低。当石灰石粉掺量不超过20%时,碾压混凝土试件可达到200次冻融循环;当掺量达到30%时,只能达到150次冻融循环;当掺量达到40%时,只能勉强达到100次冻融循环。碾压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好坏与碾压混凝土用原材料、碾压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及碾压混凝土密实程度等因素有关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提高碾压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掺加引气剂。由于石灰石粉中的细粉颗粒对碾压混凝土有级配微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碾压混凝土的密实度[5-6],但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碾压混凝土中的含量明显降低,导致其抗冻性能降低。所以,在碾压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石灰石粉,并合理调整引气剂的掺量,仍可保证碾压混凝土具备一定的抗冻融循环能力。 6结论 a.一定掺量的石灰石粉具有降低碾压混凝土VC值、改善碾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的作用。b.当石灰石粉的掺量不超过20%时,可提高碾压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对碾压混凝土后期强度无不利影响。当掺量超过20%时严重影响碾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c.适当掺量的石灰石粉具有提高碾压混凝土极限拉伸值、降低碾压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的作用,对防止产生碾压混凝土坝裂缝十分有利。d.石灰石粉的加入对碾压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无不利影响。e.石灰石粉的过量加入会大大降低碾压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但若掺量合理并适当调整引气剂的掺量,碾压混凝土仍具有一定的抵抗冻融循环的能力。石灰石粉作为一种新型掺和料,在碾压混凝土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合理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符合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作者:赵哲 单位:石家庄滹沱新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力学性能论文:管线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应用 1有限元模型建立 对模型作如下假设:基体是连续相,填料粒子是分散的;填料粒子具有均匀性和周期性;填料添加比例为5%。根据假设,建立反映不同填料粒子分布形式的有限元模型。实验所用材料为建筑工业用X90管线钢,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对真空脱气工艺冶炼后的工业用钢连铸坯料进行轧制。采用MULPIC层流冷却设备对矫正后的轧制钢板进行热处理。并依据多相组织调控机理对层流冷却设备进行参数设置,试验板材尺寸为18mm×3000mm×12000mm。对试验钢板的轧制表面、沿宽度方面的截面和沿长度方向的截面分别取样,进行打磨和抛光处理。其中所使用的金相腐蚀液为3.5%的硝酸酒精溶液。采用Axiovert-200MAT型光学显微镜(OM)和FEIQuanta600型扫描电镜(SEM)对试验钢组织进行观察;使用H-800型投射电镜(TEM)对双喷薄后的试样进行微观形貌的观察;采用GenesisXM2对实验样品进行能谱分析(EDS)。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X90钢的组织分析 热处理前试验钢板厚度中层纵截面处的微观组织。可以发现,试验钢的原始奥氏体组织为长50.0~65.0μm,宽20.0μm的长条状扁平形晶粒,并沿着钢板轧制的方向分布。同时在其晶界处出现大量多边形的铁素体组织,尺寸范围为3.0~7.0μm。由于基体的相变温度受到钢内高能奥氏体晶粒的影响,因此随着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相变驱动力增加,促进相变发生。同时,生成的铁素体的力学性能、晶粒大小及相变过程中的动态也与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相关。在工程生产实际中,可以采用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办法,达到增加其形变量和降低形变温度,优化X90管线钢材料的力学性能。与X70管线钢不同,X90管线钢的主要组织为粒状和板条的贝氏体、多边形的铁素体以及残留M/A。图2为试验钢不同位置光学和扫描电镜分析。可以发现,试验钢的基体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以及M/A构成的多相组织。准多边形铁素体在横、纵截面的试样中沿轧制方向呈带状分布。这是由于过冷处理增加了奥氏体晶界能量,促使铁素在轧后空冷过程中形核、生长;经挤压后,试验钢中贝氏体相互交错且取向不同,增大过冷处理的冷却速率不利于增加粒状贝氏体及M/A的数量。终轧厚度为18mm的试验钢板透射电镜分析如图3所示。其中,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分布在准多边形铁素体周围。板条状贝氏体是在中低温的转变温度下制备得到的,其宽度为0.5μm,位错密度高,可提高钢强度。在试验钢板条束间隙中发现M/A相,该相在TEM图片中呈白色或黑色条状,如图3(d)和3(e)所示。另外,由于试验钢添加了0.09%的Nb元素作为晶粒细化剂,因此X90钢的晶粒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细化。这是由于Nb可以抑制奥氏体晶粒的生长。 2.2力学性能分析 试验钢不同位置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可知,轧制钢板的最高屈服强度为653MPa,最低为609MPa;抗拉强度为713~723MPa;最大的屈强比为0.89。在低温的抗冲击实验中,DWTT重锤冲击实验的剪切面积不小于80%,冲击做功的范围在213~247J的范围内。X90第三代管线钢的具有较低的屈强比及较高的延展性能,可减少裂纹和开裂的产生,增加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3结论 (1)建筑用X90第三代管线钢组织由板条和粒状的贝氏体、M/A以及准多边形的铁素体的多相组织构成。低密度的准多边形铁素体能够提高钢基体的韧性;含Nb析出物可抑制位错的滑移和扩展;夹杂在位错之中的极硬M/A可以提高钢的强度。(2)经热处理后,试验钢具有较低的屈强比,较高的延展性能,能有效减少裂纹和开裂的产生,提高材料的安全性能。 作者:申喆 单位:焦作大学 力学性能论文:铝硅合金力学性能探析 1实验方法 1.1合金成分 为使合金具备较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充型能力及较高的耐磨性等性能,选择硅含量为18%。实际生产中,常将含铁量超过2.0%的回炉料,做废铝处理或给压铸厂回用,为增加高铁铝合金的回收利用率,同时保证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将加入铁含量定为3%。根据文献报道[1-2],高铁铝硅合金中锰的最佳添加量存在差异,现有报道主要集中在w(Mn)/w(Fe)=0.5~1.1,锰和铁含量相同时对高铁含量铝硅合金中的富铁相具有较好的中和效果,因此选锰加入量为3%(即w(Mn)/w(Fe)=1.0)。有资料表明[3-4],随着铜含量增加,合金密度和热裂倾向增大,耐腐蚀性和铸造性能降低,根据合金的种类和用途的不同,所选铜的含量不一样,铜的含量取5%。 1.2热处理工艺选择 根据相关文献[5],T6处理对于铝合金效果最好,即固溶处理后再进行人工时效。该热处理工艺可使高温时出现的富铁相扩散于基体中。人工时效可使富铁相均匀化。固溶温度选择525℃,保温时间4h,淬火采用水介质,温度为70~80℃的水。人工时效选择温度180℃,保温5h。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抗拉强度检测方法与数据 零件试样按GB/T228-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室温试验方法》规定尺寸加工,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高铁含量的铝硅合金在加入一定量的锰后性能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较小(抗拉强度由118MPa提升到135.2MPa,提升幅度为14.58%),不足以消除铁元素对合金的影响。在加入锰的基础上,加入铜后合金性能有较大提升(抗拉强度由135.2MPa提升到168.8MPa,提升幅度为24.85%),基本已经能够消除铁元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合金经过T6热处理后,可以使性能再次提升到193.1MPa,相对于不含铁的铝硅合金(Al-18Si)抗拉强度提升28.73%,有利于扩大合金使用范围,这对铝硅合金的回收再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2.2合金SEM及EDS分析 图1为Al-18Si-3Fe-xMn合金中主要相的SEM形貌。图1(a)为未加锰时即Al-18Si-3Fe中长条状和细长的针条状富铁相的形貌,含铝、硅、铁分别为65.79%、21.42%和12.79%,不含锰。图1(b)和图1(c)为Al-18Si-3Fe-3Mn中富铁相形貌。图1(b)含铝0.85%,含硅99.15%,不含铁和锰。图1(c)含铝、硅、铁锰分别为64.77%、18.51%、8.68%和8.05%。当锰含量为零时,即Al-18%Si-3Fe合金中富铁相的组成元素为铝、硅、铁,可认为这些相为三元富铁相。当锰含量为3%时,富铁相组成元素为铝、硅、铁、锰,可认为这些相为四元富铁相。图中浅灰色的相为初生硅。Al-18Si-3Fe-3Mn-5Cu合金热处理前后主要相的SEM形貌和微区成分分析的位置,图2(a)含铝75.65%、铜24.35%,图2(b)含铝78.34%、铜21.66%。图2(a)中白色珊瑚状组织和图2(b)中白色组织是铝和铜组成的一种物相,铝和铜的原子比例分别为3.11和3.62,结合Al-Cu二元合金相图可以判定为Al2Cu相,虽然实际测得铝铜比大于2∶1,这是因为受到基体中α-Al的干扰和能谱仪电子束聚焦能力有限的影响。从图2可知,富铜相是以富铁相为核心方式析出和(Al+Al2Cu)共晶形式析出两种方式同时进行,这与文献[6]记载,当铜的质量分数大于1%时的析出方式吻合。从图2(b)中存在富铜相可以得知,部分富铜相尺寸较大,固溶处理并不能将其完全溶解。 2.3铸态组织结构观察与分析 从图3(a)和图3(b)可以观察到,Al-18Si合金中加入3%的铁后,出现粗大的双锥状富铁相,这种富铁相一般称为α铁相,双锥状富铁相对合金基体的割裂作用非常明显(合金强度从150MPa下降到118MPa)。从图3(c)可以观察到,在富铁含量的铝硅合金中加入3%锰可使富铁相和初生硅得到细化,富铁相形态由双锥状转变为三叶状、四叶状、块状、田字状和块状(即β相)。通过对相关文献分析[7-8],α铁相和β铁相都是通过δ高温铁相和剩余液相发生包晶反应生成,α铁相也可以通过包晶反应转变为β相。在平衡凝固过程中,δ高温铁相先析出。非平衡凝固组织中出现δ高温铁相,是由于在较大冷却速度下,δ高温铁相向β铁相的包晶反应变得困难,而不是较大的冷却速度抑制了β铁相的形核生长。在高温区,α铁相和β铁相分别通过包晶反应转变为β铁相,当冷却速度非常大时,包晶反应难以进行,而使δ高温相保留至室温。锰的加入,使α相从准稳定相转变为稳定相,L+αβ的包晶反应不再发生,L+δβ的包晶反应也受到抑制,L+δα的包晶反应受到促进。因富铁相由α铁相转变为β相,以及晶粒的细化,合金的抗拉强度得到一定提升(从118MPa提升到135.2MPa)。从图3(d)可以看到,在富铁含量的铝硅合金中加入3%锰的基础上加入5%铜后,合金中富铁相形态变化不大,Al2Cu相在富铁相周围析出。是由于Al2Cu相包裹了富铁相,从而减小了富铁相对合金基体的割裂作用,使得合金抗拉强度得到提高(从135.2MPa提升到168.8MPa)。Al-18Si-3Fe-3Mn-5Cu合金经过T6热处理后,富铁相和初生硅相边角被钝化,铸态下的CuAl2在固溶处理过程中,重新溶解入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此时,快速淬入70~90℃的热水中,溶质的扩散和重新分配来不及进行,CuAl2的形核和长大无法实现,从而得到过饱和的单相α固溶体。从图4可以看到,固溶处理后铜元素的分布明显均匀化,铜元素在单相α固溶体中有较大的过饱和度,共格界面处的基体晶格产生畸变,对基体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认为,由于高温下原子扩散作用增强,热处理后富铁相周边剩余的CuAl2相与富铁相结合更紧密,CuAl2相与基体结合部分更圆滑,因此更有利于消除富铁相对基体的割裂影响,提高合金强度。通过两种方式对合金的强化,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升(从168.8MPa提升到193.1MPa)。 3结论 Al-18Si-3Fe合金中加入3%锰后,富铁相形态得到改善,能够小幅度提升(抗拉强度幅度为14.58%)高铁含量铝硅合金强度,但不能完全消除铁元素带来的不利影响。Al-18Si-3Fe-3Mn合金加入5%铜后,析出的Al2Cu相包裹富铁相,减小富铁相对合金基体的割裂作用,使得合金抗拉强度得到提高(从135.2MPa提升到168.8MPa)。Al-18Si-3Fe-3Mn-5Cu经过T6处理后,铜元素在单相α固溶体中形成较大的过饱和度,对基体起到强化作用,同时由于高温下原子扩散作用增强,热处理后富铁相周边剩余的CuAl2相与富铁相结合更紧密,CuAl2相与基体结合部分更圆滑。通过两种方式,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升(从168.8MPa提升到193.1MPa),优于不含铁Al-22Si合金性能,实现铝硅合金的有效回收利用。 作者:李林鑫 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电力工程也迎来了它们发展的黄金时期。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得到普遍使用,从而使得电力工程不断的发展进步。基于此,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工程;应用 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中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使用,使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从而使电气自动化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用了良好的自动控制功能和自动检测功能,对于电力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远程调节和远程控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借助信息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工程的远程管理和操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有配电网技术和自动化电网配置来进行辅助作业。在电气工程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满足的原则包括简便经济的设计方案、满足生产的最大限度需求以及处理好电气与机械之间的关系等,进而使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得以保障。 1电气自动化技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中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使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使电气自动化也快速发展起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电气装置功能包括自动控制功能和自动检测功能,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远程调节和远程监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力推进,电力工程在实现远程管理和远程控制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监测技术来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里,可以使用网络将电力工程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搜集和整理,使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得到较好的保障。使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可以使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电气自动化装备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电力工程平稳运行。要想改善城乡配电网水平,可以将配电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城乡电力网络运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使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乡电网中得到普遍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小到电气开关,大到电力工程中都包含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进步直接受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使用 2.1电网调度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力工程在运行的时候,以计算机和显示器等设备为基础开展了电网调度工作,为今后电网调度工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根据。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作用的影响下,工作人员可以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可以传输信息数据,从而使电网调度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开展。电力运行过程中,电网调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力运行的积极作用要想得到较好的发挥,就要高效的开展与电网调度有关的工作。在传统电网调度工作中,工作人员对于电力故障的反应情况不能及时的了解,这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给电力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大屏幕将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电力运行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2.2变电站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使电力企业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整合和优化,使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使电力工作者的工作压力降低了,促使电力企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健康发展。其次,在变电站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检测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使电气设备的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使电力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较好的保障。再次,通过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将传统的设备淘汰了,使变电站的电力运行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从而使电气设备实现了可视化和智能化。最后,变电站运行中的大多数任务都可以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为电力现代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在电力工程变电站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促使电气设备得到不断更新,实现了对电气设备的监管,使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3分散测控系统自动化的使用 电力工程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通过使用高速数据通讯网、工程师工作站以及过程控制单元可以对其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测试。借助过程控制单元,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接收电气量、热电偶、热电阻等信息,可以对运算的参数和结果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电网的监控,使电气自动化的控制、保护和检测等性能得到不断提高。 2.4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首先,在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普遍使用,同时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引入,可以实现及时记录电力信息,还可以对电气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其次,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使用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可以高效确认工作人员反馈的信息,使信息误差得到有效控制。再次,可以实现对电力工程的高效管理。通过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可以严密监控电力运行情况,对有关信息进行认真分析,促使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最后,只有合理选择计算机操作的监控模式,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的可靠、安全,使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 3.1实时仿真系统 如今,在电力系统中负荷动态监测和仿真建模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电力系统中已经将实时数字模拟仿真系统引入其中。仿真实验室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实时性和混合性,这样就可以给电力系统的稳态实验和暂态实验提供更加可靠、更加真实的实验信息,给多种电力控制装备提供了比较封闭的闭环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新装备实验检测空间。 3.2实现人工智能化 伴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力系统以及元件当中进化理论、模糊逻辑以及专家系统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比如,设计与规划电力系统整体性能、电力系统元件的故障清查以及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营情况等。伴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电力系统中有关智能控制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普遍,这就使得现代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运营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3.3智能保护与综合自动化 伴随着电力系统中自动化保护理论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保护设备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普遍使用,比如网络通信技术、微机技术、综合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保护装置适应技术等,这就使得电气自动化保护设备的智能控制功能得到不断强化,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和使用,使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的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在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站中都可以使用。如今,电力系统中对智能自动化保护技术和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使其技术含量在国际上已经遥遥领先。 4结束语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如今,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促使电力系统稳步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电力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电力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从而使电力工程的发展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作者:温馨 单位:广州市南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电气工程监理要点与施工质量控制 【内容摘要】电气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科学来对其进行支持。对于一项电气工程,首先应该做到对这个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了解工程的投资效益及工期。本文将从电气工程的重要性、电气工程监理的原则、电气工程监理的要点以及电气工程监理的措施等对电力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进行探索。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气工程;监理要点;施工管理 一、引言 电力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日常生产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电力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电力在各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深化。从另一方面来说,能够影响工程质量好坏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会贯穿于工程的始终。故而,只有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施工因素,严格依据施工要求及程序做事,严格规范工程质量,才能使得项目得到更好的质量保障。此外,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气工程的作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要求也越来越繁琐,但工程建筑里的电力系统却很难维持。故而,在建筑施工中的监理工作是控制质量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是否能够正常稳定地使用。关于建筑电气工程的监理现已成为目前监理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监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在掌握应用技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为做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会对电气工程中的安装以及系统的调试中常遇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原则 由于电气工程在设计许多方面的工程问题,例如土建和给排水等。这都是需要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来共同协作完成的,所以,在电气工程质量的监理过程中必须要遵守其基本的原则,主要原则有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应当严格按照相关部门所下发的监管工作的规章及制度进行施工,接受公司的合理委托,按要求做好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第二,设计方的责任是掌握工程设计的所有权以及修改权,而监理公司应当依据具体的情况及需求,去决定是否参与设计方的监管及协调,督促设计方在预期的时间内做好工程设计,还应当保证严格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相关的规定。监理公司还应当监管设计方对设计中一些比较复杂的部分进行讲解,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中一方出现的问题而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时,监理方就可以向设计方寻求整改意见,若是设计方并没有及时给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监理方就可以依照实际的情况提出合理的技术改进要求,但是需要对改进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通知设计方,得到设计方的认可。第四,监理公司的职责还需要监督施工方对设计文件进行详细的阅读,对设计方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假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方面存在着问题,不能独自对设计进行修改,必须通过设计方的认可,通过双方的共同协商来进行决策。必须在接到正式的通知之后,才可以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监理公司是代表业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察的。故而,如果施工方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发现任何的错误及问题都可以向监理方和设计方反映。第五,依据业主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变更,或是因为其他任何方面的原因从而对原设计进行变更,电气部门不应当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修改,应当在业主方以及设计方作出设计修改后,把修改后的文件提交给监理方,通过监理方才可以对修改后的文件实施监理工作。 三、监理过程中的要点 (一)施工前的监理。 在项目开始成立之际以及合同开始签订之时,监理公司就应当去选派符合施工监理专业要求的监理师去进行工作,对施工过程的详细状况以及业主自身的想法进行了解及沟通,例如在电气工程的施工中,监理方就应当选派出专业的电气监理工程师对相关的电气专业施工设计进行详尽的了解,并且能够快速熟悉电气专业的设计内容,做到对将要施工的设计内容了如指掌,例如,主要的电器设备配置以及施工项目的配电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在施工之前,监理方就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并能够依据实际的情况来适当分配不同的工作,从而全面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以及材料准备等工作。 (二)施工中的监理。 在施工的过程之中,电气施工在开展之前的一段时间,经常是先进行土地的基础建设,监理工程师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去严格禁止不符合施工设计的施工工作和质量验收等状况的产生。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对自身进行检查,合格后填写检查的检验单,在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之后,应与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到施工的现场进行现场勘察。一是严格检验所采用的材料,除了材料的种类以及规格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之外,还应当确保在施工中所采用的所有相关材料的质量都合格。二是进行基础的施工时,必须第一时间配合土建等方面做好强弱电进入业主家穿墙管和水管的装配准备工作,处理好相关问题。三是在主体进行施工时,最重要的是对所使用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如电气管材以及线盒等重要零件,在检测到不合格材料时,必须坚持不能采用。详细填写每一批材料审批表,只有在检测合格以后才可以进行采用。考虑到施工结构以及电线保护层厚度的原因,预埋的电线不能留在钢筋的外侧,在同一点处也不能有三条及以上的管路的交叉,不能将线管并排进行捆绑。另外,一些捆绑在一起的零件如管与盒,管与管之类都应当对其牢固性进行检测,保证其捆绑牢固。 (三)施工后的监理。 当施工单位的工程达到竣工的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当进行自查及自纠,随后根据结果认真填写竣工检查单,竣工检查单主要是对工程的检验审批、工序合格签证、原材料合格签证、其他合格测试等材料进行分析,并把竣工的所有材料全部报给监理机构,提出竣工申请验收。 四、加强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措施 (一)在施工前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 自项目立项时开始,相关的施工人员就应当尽快投入到工程的施工状态,施工方应该积极主动和设计方对施工过程进行交流及协商,了解客户公司的具体情况,了解所施工工程的具体用途等,认真详尽地了解及分析设计图纸,同时还应当督促设计方尽快交出图纸的会审意见,从而能够快速顺利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理与控制。 施工的监理单位在控制施工质量时,所应当依据的是经过上级审批的设计图纸以及厂家的要求或者相关制度的施工文件等。所以,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施工,监理人员应当严格监督施工方,不能令其随意修改原本的设计图纸。并且,监理方还应当向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技术的交流以及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使施工方能够更加了解图纸,掌握图纸的图意。另外,监理人员在会审设计图纸时,还应该与排水,安装空调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协商去完成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图纸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人员还应当监督施工单位遵循相关的施工制度严格进行施工,加强对内部进行管理,保证每一个工序都可以顺利认真地完成。完成一定的工作后,施工方还应当进行自我检验,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查,尤其是一些隐蔽的工程。而这些都需要监理人员对设计图纸和施工中存在的隐蔽工程非常了解和熟悉。一个施工项目从最开始的立项到施工的设计再到施工的进行最后到竣工验收,这是一个复杂且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各个相关单位进行组织、参与及协商来共同完成,虽然每个单位和组织的立场一定是有所不同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使这个工程可以很好地完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五、结语 在电力电气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故而对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就是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及职业修养,还应当去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及资料,了解所处行业中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动态,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定。与此同时还要求监理工程师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娴熟的专业知识,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就可以更好地保证电力电气施工工程的质量。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元件技术的运用 摘要:在信息化以及网络化逐渐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电力事业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实现了电力电气的自动化。而在电力电气实现自动化后,相关的电力系统以及元件也开始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满足如今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就针对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点开系统及元件技术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同行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电力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元件技术;运用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企业要想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得电力电气逐渐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障电力供应的充足性和电力应用质量。而要想使得电力电气可以有效的实现自动化,就需要从电力系统以及元件技术的运用两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够使得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升级,从而更好的实现电力电气自动化的转变。下面本文就针对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及元件技术的运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1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1电子开关 控制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的主要构件就是开关,开关是一个基础性元件。电子开关的运行主要基于交流变频技术的应用原理之上的,最早出现的电子开关就是交流变频电子开关,然后在自动化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全控制式的电子开关,现阶段,相关的人员又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电子开关,该开关就是复合型电子开关,在这种开关的基础上,相关的人员成功的研制出了功率集成电路电子开展,这一电力开关在目前的电力电气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电路的发展 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电路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并且电路的发展从开始的低频逐渐向着高频转换。在利用普通晶闸管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整流来实现对直流传动变换器的控制,使得交流变频传动能够与直流传送变换器之间实现交叉作业,从而构成交-直-交变频器,有效的保障了电路的应用合理性。在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其逐渐由一代转变为二代,PWM变换器也开始进一步的得到应用。在该变换器加大了利用率后,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功效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使得电网受到的高次谐波的影响降低,保障了电网运行的安全,使得电动机在低频区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而在对PWM变换器进行深入利用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这时候就需要针对其进行改进,这就衍生出了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 1.3其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我国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除了电子开关、电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之外,其他的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其中就包括调速器以及变频器等。这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调速器以及变频器也不断的进行更替,使得电力电气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 2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 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功能较为全面,相对来说,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保障了电力系统在运行上的安全,实现了电力事业可以实现长远的发展。应用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并积极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如果以单元机所具有的运行特征以及电气在控制上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所具有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能够实现对变组的保护,使得厂高变也能够实现良好的保障,并进一步的保障励磁变压器的运行安全。其次,可以有效的实现26kV高压厂能够针对电源实现有效的监控功能,保障厂用电压能够实现轻松的切换,保障相关装置可以有效的进行状态的监控,并能够手动来对系统进行启动。再次,可以使得高压变压器得以良好的操控,而且能够使得2台机可以进行联用。然后,220kV开关以及500kV能够在联网上实现自动化以及手动化的联合应用。最后,就是能够使得变组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能够得到有效的操作以及控制,使得低压厂能够用相关的低压装置进行监控。 3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3.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现阶段,我国在对电流以及电压定额进行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开关的时间进行分阶段的控制,使得不同的元件都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相关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交流变频技术逐渐得到了应用,这一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各种不同的全控式器件也逐渐开始产生,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GTR全控式器件,但是这种器件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器件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相关人员在对器件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只专注于进行保护线路的设计,而忽视了对线路的优化设计,从而使得线路组成过于繁杂,无法使得相关的人员清楚掌握线路的走向。 3.2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产生PWM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限制在一拍之内,且无超调,是一种具有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电气设备融合了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在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下,电力电气设备的发展与原件技术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电力电气设备的发展推动了原件技术运用效率的提升,使得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实现了整体质量的提高。然而,即使是这样,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依然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还有着较深的发展潜力,还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能够更为深入的进行研究,从而使得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水平能够赶上世界水平。 作者:齐秀锋 单位:海伦电业局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作用 0前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力工程的基础。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实现满足自动检测、自动计量、自动调适和供电、配电、发电无缝连接的传输平台。随着我国智能电网以及超高压、特高压电网的不断推进和大量采用,无论是大专院校,还是科研机构、厂矿企业都看到了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地把研发重心和投资主体向电力工程的智能化方向转移,其中作为电力工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来说,就成为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电力技术革新的突破口。 1电力电气自动化介绍 本文讨论的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摒弃了传统的以强电为主的电磁式继电器控制模式,主要突出的是以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微机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控制技术,它包括信号检测、传输、计算、执行、反馈几个部分,对现场的信息采集,把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通过逻辑运算进而控制在线设备、设施运行。实现了自动诊断、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功能。达到快速、高效、精确、安全、经济的控制运行目的。 2电力电气自动化对电力工程的影响 2.1提高测量精度 我国电力工程已经规划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自动化、数字化的要求。我国地域广阔,环境复杂,对于坚强智能电网中的智能配电网来说,同样需要高度的自治性,特别要求电气测量精度比传统测量技术更快更准确,这样才能确保电网数字化继电保护、故障测距、电网暂态稳定性监控、输电走廊的分相技术、电网实时PMU、WAMS的监控和测量高精度运行。传统的电力工程计量系统整体误差达到0.7级。假设CT、VT误差都是0.2级,信号在电缆输送过程中受到电磁干扰又会带来0.1级的信号误差。进入到A/D转换环节后,电能表自带的VT和CT同样会引入额外的0.2级信号误差。和传统电气测量方式相比,采用EIT作为基础原件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误差可以降低45%。主要原因在于采集的模拟信号在一次转换成为数字信号,通过全光纤系统传输,不需要二次转换就直接投送到合并单元。同样假设ECT、EVT误差等级为0.2级,由于传输信号为数字式,在全光纤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电磁干扰,免去了二次转换环节。因此以EIT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测量系统误差仅为0.4级。 2.2提高对配电网保护性能 经过大量实际运营数据分析和动模实验表明,传统电气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保护过程中,当故障发生在设定区间外,一旦传统电磁式原件出现饱和现象,就可能会导致继电差动保护误动作;而当故障发生在设定区间内时,传统电磁式原件差动电流中出现的谐波就可能会导致继电差动保护动作时间被延长甚至出现拒动。在电网长输距离保护中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由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不存在磁饱和,二次侧电压响应波形可以更好地反应一次侧的电压暂态过程,降低电压基波幅值误差,使得保护范围扩大,有利于继电保护的迅速、灵敏、可靠,大大提高了电网系统的保护性能。 2.3满足暂态保护的要求 目前我国有关实验室进行过针对EIT暂态仿真实验。从实验图形和数据分析,总的来说EIT具有较宽的带宽和较小的相位延迟,动态和线性特性都很好,可以迅速测量出高频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为暂态响应提供可靠的数据,满足智能配电网灵敏、安全、高效的暂态保护要求。同时,我国的电力系统正向高压、特高压方向发展。大容量、远距离的输送要求需要选择高度自动化的、精细测量、全数字化的智能手段来保证安全、经济运行。传统的电力设备局限于自身的结构和技术特点,只能对工频参数进行测量,在系统运行中很容易受到电路振荡、电阻阻尼、磁饱和影响而失真,因此,在智能配电网中基于暂态保护原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会逐渐取代传统测量技术。 2.4可以准确测量畸变波形 大电网、智能化的时代来临,造成即插即用的电力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许多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出现,如电网安装了更多的智能断路器、闭合开关,增加了通断开合的几率,以及大量的电子设备,都会造成电网波形畸变,对电网的运行参数产生干扰,使其分布的频率复杂。传统的电磁式设备动态范围窄、频率特性差,无法实现在复杂频率条件下的测量和保护工作。电子式电气控制技术解决通过记录暂态和稳定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分析一次大电流的值,确保了在频率复杂条件下的测量和保护工作。 2.5增加对智能配电网维保的安全度 以微机为代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从结构上来说,与传统电气技术相比,省去了复杂的绝缘结构,不需要使用绝缘油品,避免了高温失效、燃烧爆炸的发生,减少了大量的不必要的危险性检查工作和定期更换绝缘油的繁琐;同时,由于集成电路大量使用和光纤信号传输方式,小电流信号改善了对传输通道的冲击和材料质化,不需要高频度的检查和检测,极大地缩减了工作量,现有的检测模式也可以得到优化。通过在线监测、后台报警即可排查隐患,既安全又高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都为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随着我国高压、特高压电网的开发,以现代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智能电网一定会成为电力工程发展的趋势。这也是解决电力工程技术落后的最好选择。 作者:苏琦 单位:郑州煤炭工业技师学院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分析 1背景概述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电力在人们的正常生活中扮演日渐重要的角色,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电力电气的工程建设要求更为迫切,然而电力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质量要求必须更加严格。所以,对于电力电气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提高质量是必然要求,有效途径就是质量监理。质量监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贯穿项目的全程,不仅影响工程施工效率,对于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力电气工程项目属于比较特殊的工程,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所以在施工前期、过程中、以及后期加强监理力度都是十分必要的。工程监理通过对各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协调各方利益,才能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如期实现。然而,在目前的工程监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监理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施工监理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监理工作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2电力电气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2.1图纸的设计问题 以前的电力工程设计的时间一般有3个月,但是对于现在来说,由于工期不同程度的缩短,留给图纸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1个月,设计时间比较紧张,这也就意味着设计工作的效率必须提高。在具体的电力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图纸审核尚未完成,但是工程建设却已经开始进行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样做很有可能会给施工方带来不可预知的麻烦,比如标准层的施工时间平均下来每一层只有4~5d,有时候会出现索赔、变更问题,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2.2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2.2.1安装开关和插座盒或接线时的问题 安装开关和插座盒,或者接线时,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线盒预埋时,普遍存在过深现象;标高不符合要求;有时候由于施工技术原因,面板和墙体之间会出现巨大的缝隙,施工质量不达标。 2.2.2进户管预埋的问题 进户管的预埋和线盒预埋一样,也会出现预埋过深的情况,并且有时候本来需要的是厚壁钢管,最后却用了薄壁铜管,部分施工材料并不符合施工要求。但是,当进户管预埋的深度没有达到要求的时候,就会造成巨大的位置偏差,转弯处需要作烧弯处理,上墙管和电焊驳出现直角。 2.2.3灯具和吊扇的安装问题 灯具和吊扇的安装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灯位位置偏移、没有处于中心;每排灯具的水平度和直线度缺乏准确性;选择不当的材料造成质量问题,影响美观程度,比如天花吊顶,如果简灯开孔太大,看起来就会很不美观。 2.2.4导线接线问题 在导线接线时会出现多股导线没有使用铜接头而是仅做成半成品,并且没有扩锡;开关和插座的连接时,接线端连接的导线数量过多并且没有按照顺序排列,线头直接裸露在外面;导线的色标不统一,很容易使后续工作人员分不清楚。 3电力工程监理对策分析 3.1规范图纸审核过程 首先,必须对建筑结构比较了解和熟悉,通过审核结构图纸,看平面布置和标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图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其次,对于消防和给排水与桥架的并列间距,看设计图纸是否给符合规定要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设计方面要拿出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施工图解,仔细审核;考虑到火灾问题,图纸审核中要注意确认预留管线和模块的位置与数量是否同施工要求相一致。 3.2施工时的监理措施 3.2.1施工质量的监理工作 施工质量的监理工作,开展依据是上级批准的图纸和技术相关说明书,这就要求施工方必须严格遵守图纸要求,严格按图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监理者必须督促施工方的行为,使他们的施工过程严格遵守设计图纸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保证设计方与施工方要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注意这两项,才能对图纸细节和设计意图更加了解。 3.2.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细节问题 对于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应注意细节问题,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工人的施工操作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能力,清楚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做出科学的督促,及时纠正出现的不良施工现象,杜绝违规操作行为;基础施工应配合土建,做好预留、预埋工作;主体施工对材料要保证质量,坚决拒绝不合格产品,材料审核工作必须要严格;充分考虑保护层的厚度等因素,保障施工的科学性。 3.2.3监理人员应与设计者及时沟通 工程监理人员还必须与设计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做好督促工作,会审图纸时,要与空调和排水等方面的施工者和设计者进行有效沟通,找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及时纠正错误。施工时,监理人员应该对于施工方的质量管理工作予以督促,规范施工操作;每一道工序都要认真对待,完成之后施工方要自己先检查,确保没问题之后就可以填写单据,之后再由监理人员进行检验。监理人员在进行检验工作时,必须严肃对待,加大检查工作的力度,确保合格之后才能允许进行下一步骤。为了尽量避免某些将来可能会出现施工问题比如错位和碰撞等,监理人员还要注意互相之间的配合工作。 3.2.4注意协调各方利益 电力工程项目十分复杂,一般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完成,主要包括三方,即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协调非常关键,利益冲突对于施工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措施,可以保障施工的有序进行,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对施工材料和工艺的监督,保证承包方能够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对于承包方在施工中遇到的困难或者问题,监理方都应该尽力协助解决,保障各方的切身利益。 3.3细化监理实施细则 制定更为详细的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确定合理的监理工作目标。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工作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执行规范,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的行为。对于质量检查标准和评定验收工作必须有明文规定,确保监理工作遵守一定的章程进行,使施工单位和操作人员对于自身的职责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清楚自己的任务以及应当发挥的实际作用,每种工作和工序之间要进行科学的衔接;建立完善的质保体系,明确质检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工作内容。电力工程与其他项目不同,它有很多独特之处,因此,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量很大,监理工作人员要注意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落实管理工作,加大工程监理实施力度,为电力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4结语 电力电气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工程立项、图纸设计、工程施工、验收等几个重要步骤和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单位,必须由多方共同参与,为一个工程目标而努力。虽然工作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施工的顺利进行,要求各方必须要加强配合,做好协调和控制,保证施工目标能够实现。 作者:林烽 单位:福建闽能咨询有限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工业和民用建筑都会使用到电气工程,所以电气工程项目管理非常重要,设计工程的质量、工期、投入等多方面内容,质量关系建筑整体的设备安全以及能源消耗,对建筑使用功能有直接影响,所以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必不可少。 1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1.1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对电力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电力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逐渐向法人企业转变,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高服务质量和开拓市场就成了电力企业(供用电施工企业)搞好经营管理的主题。但电力企业的管理,关键在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效益,能否在电力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与一般项目管理一样,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就是由一支项目团队执行一定的规程、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做出一定的经济分析、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满足或超越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完成既定的电力供应与安装任务的全过程。成功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对项目团队、所执行的规程、所做的经济活动分析、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工作流程(程序文件)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1.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现在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电气工程项目管理上属于粗放管理,将管理的工作下放到部门和工作人员,寄希望于他们能够自己完成,得到好的效果,可是导致了项目的延期;也有一些是有计划和目标的,但是却缺乏执行。有些电力企业的项目管理杂乱无序,企业软硬件管理不科学、不规范,设备器械随意摆放,没有使用计算机进行全程管理。有些企业的规划部署并不合理,进度要求不统一,相互的配合不和谐,延误了进程。一个项目进度要有科学的管理,如果放任其发展就会导致其工期延长,人力和物力有所浪费,当纯的对工期进行追求,就会降低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时间、成本和质量是电气工程项目所需要管理的三个主要内容,任何项目对这几个要素都有一定的侧重,保持这三个要素的平衡才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所以应该要做好这些要素的平衡和管理工作。 2.1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是对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最终完成期限的管理。主要是为了让项目可以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目标,该项管理有计划的制定以及进度的控制。电气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对动能转供间歇应该要最大限度的降低。 2.2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让项目的结果能够满足质量标准,而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电力企业中一个线路故障就会导致大范围的停电,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对电网的经济损失严重,所以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该要高标准,严要求,施工企业应该要把好管理关,能够让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为了让项目不同阶段的结果都能够达到质量要求,项目小组在开始项目前应该要进行质量标准制定,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责任制度,这样才可以让质量按照既定的方向完成,也可以超标完成。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施工之前,对会造成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隐患进行排除,对不同环节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让工程的整体质量有保障,施工的时候,采取现场技术管理工作责任制,以科学务实的要求来敦促自己。各项技术政策要落实到位,让工程技术有序完成,集中注意力放在技术管理上,让工程质量获得提升,减少工期,提升经济效益。施工质量管理要以图纸、施工、验收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对质量的标准严格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对会造成工程质量的要点和部位、因素给予关注,安排专员来管理负责。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和传递,及时的上报项目经理,以便根据获得的信息来调整施工,对偏差进行纠正。 2.3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对成本的使用和执行进行了解,及时调整偏差,寻找原因,用技术和方法来让项目满足客户的要求,完成目标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都是以利润最大和成本最小化作为基础的。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劣对项目管理水平可以直接体现出来,企业管理中项目成本管理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电气工程项目整个过程都有所体现。电器项目成本管理的要点有以下一些。提升企业员工成本控制的意识。电力企业的生产人员以及外包单位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都得到了控制才能够提升整个项目的经济收益。所以,提升一线人员的成本意识,做好自我管理,让职工能够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够让企业效益提升得到满足。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基本数据有总目标成本、人力资源、材料、实际成本等,这些数据都是进行成本管理,成本预测和控制的依据。 2.4电气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工作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最终完成项目目标的保证。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离不开加强检查监督、强化基础工作、落实安全责任三个环节。就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它贯穿在从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平面设置等施工准备工作阶段,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活动全过程。所以,电气施工企业要以安全管理为先导,确保员工的生产安全,对设备和物资进行保护,提高员工积极性,安全的生产条件才能够有高效的生产效率。 3结论 当前时代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电力企业的发展要以管理为依托,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做好项目管理才能够获得前进的动力,保持持续发展,所以电力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作者:于鹏 单位: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线路及电气设备安全检查分析 1电力线路的安全检查 1.1架空线路的安全检查 ①电线杆有无出现倾覆、腐朽或基础下沉等问题。②在架空线路下方有无堆放强腐蚀性、易爆性或易燃性物体。③在架空线路铺设的周围有无危险建筑物或构筑物。④架空线路上有无杂物悬挂。⑤板桩与拉线的固定情况是否牢固可靠。⑥架空线路接头部位有无腐蚀、老化、过热或断掉等现象出现。⑦避雷装置的安装情况是否良好,有无绣断情况发生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检查工作,一定要从细节处入手,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以保证检工作的全面性。 1.2电缆线路的安全检查 电缆线路通常需要布置在地面以下,这就决定了要想做好电缆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就必须要对地下线缆的敷设方式、走线方向、结构布置和电缆头布置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所以每个季度要对地下电缆进行一次安全检查,遇到特殊情况如洪水、特大暴雨等还要增加检查的次数。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①电缆终端和瓷套管有无放电痕迹或破损情况,对于填充有电缆油或电缆胶的电缆终端头等,还需要检查其有无漏油或漏胶情况。②对于裸露在地表之上的电缆线,在检查有无损伤、锈蚀或支架脱落等问题的同时,还要检查电缆线路附近有无强腐蚀性或易燃易爆性物体堆放。③对于地下敷设类型的线缆,检查线缆的敷设保护物和盖板的情况是否良好,线路的标桩是否完整。④电缆沟内是否有渗水或积水情况、是否有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物体堆放。⑤线缆线路上各种接地情况是否良好,有无锈蚀、断股或松动问题等。由于电缆线路通常深埋于地下,所以检查周期会长一些,检查工作的难度、强度也更大一些。 1.3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 同线缆的安全检查类似,要想做好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就需要对车间配电线路的辐射情况、结构形式和配电箱位置等情况先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通常需要一周一检,而具体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车间配电线路的导线有无发热问题。②线路有无负荷问题。③检查配电箱、开关、分线盒、母线槽和熔断器等的实际运行情况,尤其是对线路母线接头的腐蚀、损害情况和接线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④对线路上及其周边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不存在影响线路运行的情况,如导线上有悬挂物等。⑤对于那些敷设在腐蚀性或者潮湿环境中的线路,要定期进行绝缘性检查。这项检查工作比上面提到的两种都要复杂琐碎,却又无时无刻不伴随在生产和生活的周围,发生事故的几率也比较高,因此要格外重视,务必保证这项工作的常态化。 2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 完好的电气设备是确保各类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则是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所以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以电动机、发电机和高、低压柜等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为例,对检查工作中的一些要领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2.1电动机的安全检查 电动机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①电动机的电流和电压是否稳定,有无超标问题。②电动机的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卡壳问题。③电动机的风扇罩、外壳有无破损问题。④电动机风扇罩内部有无杂物。⑤电动机螺栓的固定是否牢固。⑥电动机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有无杂音或异味。 2.2发电机的安全检查 发电机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①发电机的线圈和铁芯运转是否稳定,进出口的风温是否有超标问题。②发电机内部有无火花或放电问题。③发电机的电压和励磁电流与其一次电流和电压是否保持一致,有无超标问题。 2.3高、低压柜的安全检查 高、低压柜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①油断路器的油位是否过低或过高。②互感器、绝缘子和断路器的包面是否清洁、干燥,有无破损或放电现象。③高、低压柜的柜顶有无杂物。④断路器、指示灯和转换开关的状态是否保持一致等。 3结语 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是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检查工作不但要细致入微,而且还要常态化。发现问题在妥善处理的同时还要及时上报给有关单位和领导,为以后的检查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作者:孙绚 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设备安全检查电力线路论文 1电力线路的安全检查 1.1架空线路的安全检查 通常情况下,一般每隔一个月就要对相关的架空线路进行一次彻底的安全检查。但是如果在此期间发生特殊情况,如大风、大雨等,必须增加检查次数。架空线路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电线杆有无出现倾覆、腐朽或基础下沉等问题。②在架空线路下方有无堆放强腐蚀性、易爆性或易燃性物体。③在架空线路铺设的周围有无危险建筑物或构筑物。④架空线路上有无杂物悬挂。⑤板桩与拉线的固定情况是否牢固可靠。⑥架空线路接头部位有无腐蚀、老化、过热或断掉等现象出现。⑦避雷装置的安装情况是否良好,有无绣断情况发生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检查工作,一定要从细节处入手,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以保证检工作的全面性。 1.2电缆线路的安全检查 电缆线路通常需要布置在地面以下,这就决定了要想做好电缆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就必须要对地下线缆的敷设方式、走线方向、结构布置和电缆头布置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所以每个季度要对地下电缆进行一次安全检查,遇到特殊情况如洪水、特大暴雨等还要增加检查的次数。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①电缆终端和瓷套管有无放电痕迹或破损情况,对于填充有电缆油或电缆胶的电缆终端头等,还需要检查其有无漏油或漏胶情况。②对于裸露在地表之上的电缆线,在检查有无损伤、锈蚀或支架脱落等问题的同时,还要检查电缆线路附近有无强腐蚀性或易燃易爆性物体堆放。③对于地下敷设类型的线缆,检查线缆的敷设保护物和盖板的情况是否良好,线路的标桩是否完整。④电缆沟内是否有渗水或积水情况、是否有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物体堆放。⑤线缆线路上各种接地情况是否良好,有无锈蚀、断股或松动问题等。由于电缆线路通常深埋于地下,所以检查周期会长一些,检查工作的难度、强度也更大一些。 1.3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 同线缆的安全检查类似,要想做好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就需要对车间配电线路的辐射情况、结构形式和配电箱位置等情况先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通常需要一周一检,而具体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车间配电线路的导线有无发热问题。②线路有无负荷问题。③检查配电箱、开关、分线盒、母线槽和熔断器等的实际运行情况,尤其是对线路母线接头的腐蚀、损害情况和接线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④对线路上及其周边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不存在影响线路运行的情况,如导线上有悬挂物等。⑤对于那些敷设在腐蚀性或者潮湿环境中的线路,要定期进行绝缘性检查。这项检查工作比上面提到的两种都要复杂琐碎,却又无时无刻不伴随在生产和生活的周围,发生事故的几率也比较高,因此要格外重视,务必保证这项工作的常态化。 2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 完好的电气设备是确保各类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则是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所以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以电动机、发电机和高、低压柜等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为例,对检查工作中的一些要领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2.1电动机的安全检查电动机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 ①电动机的电流和电压是否稳定,有无超标问题。②电动机的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卡壳问题。③电动机的风扇罩、外壳有无破损问题。④电动机风扇罩内部有无杂物。⑤电动机螺栓的固定是否牢固。⑥电动机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有无杂音或异味。 2.2发电机的安全检查发电机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 ①发电机的线圈和铁芯运转是否稳定,进出口的风温是否有超标问题。②发电机内部有无火花或放电问题。③发电机的电压和励磁电流与其一次电流和电压是否保持一致,有无超标问题。 2.3高、低压柜的安全检查高、低压柜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 ①油断路器的油位是否过低或过高。②互感器、绝缘子和断路器的包面是否清洁、干燥,有无破损或放电现象。③高、低压柜的柜顶有无杂物。④断路器、指示灯和转换开关的状态是否保持一致等。 3结语 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是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检查工作不但要细致入微,而且还要常态化。发现问题在妥善处理的同时还要及时上报给有关单位和领导,为以后的检查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作者:孙绚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设备电力工程论文 1.控制配线、配管工程质量 配线是电气设备安装用到的最为重要的耗材,导线与电缆数量和质量事关工程安装进度和质量。建筑物所用的导线和电缆必须由阻燃材料制成,结合图纸要求,选用既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又合乎图纸要求的导线与电缆。导线穿管是不允许有接头的,而且严格控制线管中的导线数量,以10根为最多上限。同一线管中的导线要求同样的电压,如果导线电压差距较大,需要分别选用线管,如果导线连接的是不同的电表量程,也应分别穿管,接地线和支流回路才可以在同一跟线管中同行。连接导线也要严格按照相关工艺要求,接头需要一般都要采用压接工艺,确保导线界都没有加渣、裂缝问题出现,制作线头一定要规范,密实包扎。配管是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材料,所有的配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PVC管是用的最多的材料,一定要确保PVC是阻燃材料制造,而且严格根据图纸和设备要求选用型号。如果需要用到钢管,一定要确保未经腐蚀,不能有任何锈迹,截取钢管时需要用钢锉处理管口,不能存在毛刺,防止割裂或者刺破导线绝缘层。施工时选用配管的管径一定要和图纸要求相一致。需要用弯管设备进行煨弯,煨弯半径必须符合要求。对于薄壁钢管需要借助丝扣来连接,并且整齐排列丝扣,薄壁钢管不能采用焊接方式处理。严格根据相关要求来埋砼,必须达到深度要求,如果配线管需要暗敷就要随墙埋入。 2.控制配电箱安装质量 首先需要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定植配电箱,确定好是用明箱还是暗箱。如果是暗箱需要认真研究预留洞大小,找平、竖直、确定标高,并将箱体的周边用砂浆填实。如果是明箱,在确定好尺寸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膨胀螺栓来固定牢固,确保箱体不能倾斜,箱体的油漆不能蹭破。订货之前认真研究图纸中三相负荷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则要及时调整。最后根据调整的具体情况来区分导向的色别,并把具体的参数以书面形式提交供货商家。其次,在安装箱体过程中,第一步要检查箱体的尺寸规格,根据电气施工预埋管的管径和数量开启敲落孔。如果商家已经根据常规需要设计了预留孔,直接打开就行;如果商家没有预设,则要选用专业开孔器根据配管数量和口径来开孔,电气焊开启很容易对箱体造成破坏,同时需要做好开孔处的防腐蚀处理。再根据箱体的形状、大小和图纸及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牢固以后用水泥灌注,等箱体足够牢固以后再进行箱内走线和设备安装,用专用PE保护线汇流排引连接接地螺栓,不仅能够解决箱体的接地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解决钢管进箱焊接灼伤箱体的问题,防止箱体受热变形。安装固定好配电箱以后,需要实施穿线,仔细研究图纸设计,根据要求选好导线规格型号,并且保障导线都要整齐顺直穿入,折弯也应整齐划一,不能高低起伏,更不能出现交叉交合问题。同时,考虑以后维修和优化等后续工作,需要预留一定的导线,根据箱体半周长截取预留导线长度。每一个接线柱上只能接入一根导线,不得已也最多只能接入两根导线。依照图纸对应回路做好编号,并标注控制回路名称。 3.整理好相关资料和竣工图 在施工过程综合考虑安装的特殊环境和业主的临时要求,需要对相关内容作出一定的变更,施工完成以后必须对整个施工做好整理,尤其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一定要在施工图中作出相应的标注,并做好有关资料的记录,最后绘制出完成的竣工图。施工单位与监管人员同时到场开箱检测合格证及相关资料,交工时需要把与之相关的资料和图纸一并教给监管人员审核,确认无误后装入竣工资料档案保管。总之,电力工程相关电气设备安装工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安装好电气设备,还需要做好合作单位、各个工种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工程顺利施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作者:罗玉苹赵华平单位:国网江西新建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自动化电力论文 一电力自动化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1.1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 就是借助网络,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实时了解电力的相关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配电的设置。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与投入资金,提高工作效率。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按照配电容量与规模分为三种:大型、中型以及小型配电自动化系统。通常说来,在进行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类型的选择时,必须要与工程建设目标、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规模相结合,以确保其可扩展性、经济性以及安全稳定性。配电自动化系统最为突出的优点表现在: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并且在建设初期,可选择中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类型,装设主站、子站和终端。在今后的发展中,如果需要扩建配电系统,就需要对主站系统的数量有所增加,并且将其中一个主站当作中心站。在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也有很高的要求,如开关设备符合标准要求,又满足管理操作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可参见标准文件。 1.2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 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一系列现代化高科技技术对电网进行自动的调控,所有操作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和决策,能够做到比人工更加精准,同时也能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我国的电网不仅能够供应大量的电力,还要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监管系统地安全性,因此电力自动化变逐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SCADA应用系统SCADA系统即为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可以运行的SCADA系统的现场监控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整和各种报警信号等功能,即我们所说的“四遥”功能。远程终端单元和馈线终端单元是SCAD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建设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AGC应用系统应用AGC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应用变频调速系统AGC输出模块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使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情况。AGC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有:负荷频率控制、经济调度控制和备用容量监视。AGC应用系统通过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管控,可以对运行中的故障及时报警,然后运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对电力的运行质量把关,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果。 (3)仿真应用系统仿真应用系统,根据系统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描述的行为或过程的仿真模型。在计算机中,运用系统仿真技术创建模拟电网模型,提供仿真环境,可供电力调度工作人员使用。此外,利用仿真应用系统有利于工作人员积累实际经验,提高操作技术。 (4)PAS软件的应用PAS软件主要是通过电网各种实时信息,分析电网运行状态,从而为调度员提供科学的据侧依据,使其制定出最优的电网运行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可靠性。其中,电网各种实时信息主要包括了实时测量值、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实时状态等。 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平台开放式的发展 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需要一个通用的平台,先进的技术才可以发挥作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表明,使用标准化接口程序,按目前国家标准,规范使用IEC接口所有电气设备和管理更加简单方便,而且使设备运行编程过程缩短。标准化是电气自动化具有统一接口和编程语法,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设备允许信息交流更容易。实际的操作方式为利用一个和外界相通的接口,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部件和相应系统的监视调节,实现有效的管理控制,是电力系统运动技术、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核心。 2.操作系统通用化发展 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最为通用的操作平台,其具有操作简单、维护便捷的优点。通常,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多个系统进行协调,通过内部网络结构实现各个设备系统的有效控制。因此,系统结构的通用化是一大重要发展趋势,其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内部的协调一致性,以最大化地发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 作者:张举刚单位:万山供电局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一、“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1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本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类的各专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电气专业传统的“发电、输电、用电”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强电和弱电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诸多学科相互交集的学科,是由基础课到专业课过渡的桥梁和纽带,是强电和弱电的有机结合。因此,在修改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要体现出电气专业的“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强弱协调”的主导思想,加大教学力度,要意识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扩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 2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任课教师要选择一本合适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作为主教材,再参考其他的辅助教材,取长补短,主讲教师应具有宽阔的知识面及丰富的电力电子工程实践经验,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材的内容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工程实际的应用,要体现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新技术,也要体现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基础课到专业课平稳过渡的桥梁,使教材内容更符合二本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主教材中除重点讲授交流变直流、直流变交流、直流变直流、交流变交流四大类基本变流电路及它们的组合之外,还要联系当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情况,注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及其他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注重主电路设计、驱动电路设计、保护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元器件选择,还应该适当介绍SVC、SVG、高压直流输电、开关电源、UPS电源、感应加热电源、光伏逆变器等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以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宽口径就业要求。 3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避免一人堂和填鸭式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由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课堂教学中需要绘制大量的电路图和波形图,以及诸多公式推导及各种参数计算等。由于课程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又多,仅仅依靠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所以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电力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多媒体教学的引进并非完全取消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方式,二者应该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各有各的长处。对于复杂的电路及波形的绘制和分析,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容并茂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以flash动画的方式显示电力电子器件的开通和关断过程、过电流和过电压的产生过程、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等,使学生感到生动而有趣,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对于简单电路的分析以及例题习题的讲解,还是黑板加粉笔的方式显得更简单便捷,更具亲和力,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总之,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的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互联网资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4改革实验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原有的电力电子实验室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引进近几年内较为先进的电力电子实验设备,对原有的验内容和实验计划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尽量减少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增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根据专业的特点和理论教学情况组织实验教学。我院现有的电力电子综合实验室可开出多种实验,囊括了AC/DC、DC/AC/、AC/AC、DC/DC四大电力变换所需的实验,如整流及有源逆变实验、交流调压及交流调功实验、直流斩波实验、无源逆变变实验等。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还增设了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知识交流,也使电力电子课程的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对教学时间的不足起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作用;同时,在我院的大学生电子挑战杯大赛中,部分学生的竞赛题目与电力电子技术有关,提高了学生的电力电子技能。另外,我院每个学期举行教师实践技能大赛,有相当一部分竞赛题目与电力电子技术有关,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电力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实验教学水平。 5将Matlab仿真软件引进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Matlab仿真软件是各院校普遍开出的课程,将Matlab仿真软件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相结合,在课堂上,利用Matlab仿真软丰富友好的图形界面,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也避免了教师画电路图、波形图的繁琐及时间的浪费;将Matlab仿真软件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相结合,是原有的实验操作的有益补充,同时又具备原有实验装置不具备的优点,如解决设备费用高、实验所花时间长、危险性大的缺点。而利用仿真教学工具代替实际元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既不担心元器件损坏,也没有任何危险,学生完全可以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在任何地点的计算机上自行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实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真实性实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实训效果。 6课程设计环节的改革“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后,在课程教学的后期,增加了课程设计环节,由主讲教师布置该课程的设计任务,为避免雷同,每人一题,主要以电力电子技术的四大电力变换为核心,结合工程实际,根据给出的技术参数和技术指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出总体方案、主电路图、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等,并进行相关参数计算及元器件选择。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制作电路板和元器件焊接,并使用实验室的仪器和工具进行调试;较复杂的题目要求用实验室的实验设备验证或进行matlab仿真,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课程设计答辩。课程设计环节的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益补充,同时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就业及将来打下基础。 7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为了提高电气专业学生的电力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近几年来,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除了到发电厂、变电所参观实习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电力电子装置的厂家实习;有时也请电力电子产品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除了发电厂、变电所、继电保护、电气照明等传统设计题目外,许多教师在本科毕业设计中也增加了许多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设计课目,如感应加热电源、大功率开关电源、UPS电源、光伏逆变并网系统、SVC、SVG、高压直流输电等方面的题目。有些设计题目还获得了省级或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二、结束语 二本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业急需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既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工程实际能力,既不同于重点本科院校的研发型人才培养模式,又不同于高职高专的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是二者兼而有之。几年来,通过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当然,“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师生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方法,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做出我们二本院校应有的贡献。 作者:巴金祥原琳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设计电气专业论文 一、掌握典型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及安装调试 1.能够画出典型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运行控制;正反转控制(含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按钮联锁的正反转控制、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含手动控制的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自动控制的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双速电动机控制(含手动控制的双速电动机控制、自动控制的双速电动机控制)等。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以后,应具有相应的画图能力;然后通过到实训室学习,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画图及动手安装接线的能力,还可以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2.正确安装典型控制线路通过分析电气原理图后,进行安装接线;学生要能够把原理图中电气元件符号,与实物上的各对应部分联系起来,正确接线;先接主电路,在接主电路时,要注意电源的进线是上进下出;接控制电路时,根据编号,依次完成接线;在接按钮盒时,要注意,进盒的线要通过接线端子引入。对每个元件在所接线路中的作用,学生一定要清楚。 3.调试学生安装接线完成后,先通过静态检测,对所接线路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即是否存在短路或断路情况,静态值是否合理;然后是进行通电测试,通过通电试验,可以直观看到各元器件的动作,及电动机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这一过程,让学生看到每个元件的动作情况,以及所接线路完成的控制功能。 二、学习简单控制线路的设计 1.首先根据所设计控制线路的要求,对所需要用到的电气元器件写出材料清单(元器件的名称、数量、型号)。 2.根据所设计线路的要求,通过自己在理论学习和实习学习中掌握的知识,考虑如何设计。 3.通过分组完成或自己完成,画出能够实现设计要求的电气原理图,分析工作原理,请带实习的教师审核图纸,提出建议,方可照图安装接线。 4.在我们设计线路时,还要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根据现有的元器件条件,完成我们的设计课题。因为,每个设计线路的功能,可以通过很多种控制方式来完成。 三、设计实例(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行控制,扩展为两地控制的两台电动机手动顺起,手动逆停控制线路,具有短路、过载、欠压及失压保护) 1.元件清单三相空气开关1个、主熔断器3个、控熔断器2个、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2个、三联按钮2个。 2.设计思路 (1)由于要完成两地控制,必须考虑甲、乙两地均有起动按钮和停止按钮;根据现有的条件,我们只能提供两组三联按钮,所以,在设计线路时,学生必须考虑其中两个按钮,即要做起动按钮使用,又要做停止按钮使用。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个要点,就是只要是多地控制,每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起动按钮要并联、停止按钮要串联。 (2)两台或多台电动机要求顺序起动时,控制第一台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常开辅助触头,必须串联在第二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里,以此类推。 (3)两台或多台电动机的逆序停止时,控制第二台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常开辅助触头,必须并联在第一台电动机的停止按钮上。 3.画出设计电路根据设计思路,画出能够实现控制要求的电路图,(主电路省略)。控制电路中SB11、SB12是第一台电动机的停止按钮,SB21、SB22的常开触头是第一台电动机的起动按钮,SB21、SB22的常闭触头是第二台电动机的停止按钮,SB31、SB32是第二台电动机的起动按钮。通过这六个按钮,我们就能够实现在甲乙两地控制两台电动机的运行。KM1控制第一台电动机,KM2控制第二台电动机。 四、我们在设计了手动控制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的设计(两地控制的两台电动机自动顺起,自动逆停控制电路) 1.元件清单三相空气开关1个、主熔断器3个、控熔断器2个、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2个、三联按钮2个、增加一个时间继电器、一个中间继电器,减少两个按钮。 2.设计思路 (1)起动时,第一台电动机起动一定时间后,第二台电动机自行起动。根据要求,我们可以采用通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或断电延时型继电器完成顺序控制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首选通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利用它的延时闭合常开触头串接在第二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中,实现按时间顺序起动的控制要求;相当于利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常开触头,代替第二台电动机的起动按钮,当延时触头自动闭合时,第二台电动机就自行起动。由于是两地控制,所以,两个起动按钮需要并联完成两地控制要求,如图二所示。同学们也可以在此电路的设计思路上,考虑如何采用断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完成顺起逆停的控制电路的设计。 (2)停止时,第二台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后,第一台电动机才能自行停止。根据要求,我们在设计上可以采用两个时间继电器完成顺起逆停控制,但是,由于实际现场情况,只有一个时间继电器可用,在设计上,就必须考虑同一个时间继电器需要完成两个功能,起动时经过延时,使第二台电动机自行起动。当第二电动机起动后,KM2的常闭触头分断,时间继电器线圈断电,时间继电器暂时停止工作。当需要停止时,按下停止按钮,第二台电动机停止的同时,时间继电器重新工作,通过延时分断的常闭触头延时分断,切断第一台电动机控制电路,第一台电动机就可以自行停止了。 (3)为了能够正常顺序起动逆序停止,电路中需要采用一个中间继电器,通过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头可以保证起动正常完成,在时间继电器暂时断电时,第一台电动机不会停止工作;在完成自动逆停时,由于中间继电器工作,常闭触头分断,使第二台电动机不会重新起动。3.画出设计电路根据设计思路,画出能够实现控制要求的电路图,如图二所示(主电路省略)。控制电路中SB11、SB12是第一台电动机的起动按钮,SB21、SB22是第二台电动机的停止按钮,通过这四个按钮,我们就能够实现在甲乙两地控制两台电动机的运行。KM1控制第一台电动机,KM2控制第二台电动机。KT、KA、KM1、KM2、共同完成自动顺起、自动逆停的控制。通过设计手动控制的两台电动机顺起逆停,到自动控制两台电动机顺起逆停的设计,学生对设计线路有了一定的认识;感兴趣的学生对以上两个线路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电路来。随着PLC技术的迅速发展,接触器控制的顺序控制已经被取代,学生可以在PLC实验室将自己设计的顺序控制电路,改为由PLC控制实现。学生通过学习简单的课题设计,对今后在学习PLC课程设计时,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作者:丁晓松单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自动化电力工程论文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⑴变电站自动化。运用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电流信号电缆式设备,采用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以计算机电缆或者光线替代电流信号电缆,实现自动化的监控和操作,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行水平,保障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⑵电网调度自动化。通过电网调度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控制,使电力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实时数据,能够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评估和电力负荷的预测等操作,提高电网运行的质量,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 ⑶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能够有效的对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实时显示和打印,促进整个系统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盒联锁保护等功能,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 2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 ⑴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晶闸管作为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在我国电力工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交流变频技术的兴起,第一代半控型晶闸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以CTR/GTO/P-MOSEFT为代表的第二代全控式电力电子开关逐步的被广泛的研制和应用。根据各种器件的性能适应于各个电流、电压额等电力系统范围中。而由于第二代全控型器件必须要有较大的控制电流,使电流在控制方面难度增加。而MOSFET作为一种电压驱动器件,其对驱动电力要求简单,开关时间快,并且安全工作区十分稳定,但是其通态电压额会随着额定电压的增加而倍增加,从而不利于P-MOSFET的推广和应用。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新一代的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IGBT/MGT应运而生,IGBT拥有和MOSFET一样的高输入阻抗、高速特性和GTR大电流面密度特性的混合器件。开关速度快,通态电压低,工作频率高,并且具有宽而稳定的安全工作区,工作效率高,驱动电路简单,更符合现代化对电力器件的需求。新一代的复合型电力电器件,随机复合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器件生产范围不断扩大,应用也不断的深入,在电器复合化的同时,加强对电器向模块化的发展,使电力电器件向更高要求发展。 ⑵变频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在电力电子器件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适应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以往的变频器电力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采用谐夺式直流环逆变器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关损耗,保障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把逆变器挂在高频振荡过零的谐振路上,使电力电子器件在零电压或零电流下转换。加强变频器电力从低频向高频方向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关损耗,并且节约成本,提高逆变器集成化,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⑶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日趋成熟。随着对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深入研究,将复杂的矢量变化与电动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在对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研究过程中,其控制思想独特,具有创造性,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法直接,对信号处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大大的提高了调速效率,形成一种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适应现代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需求。 ⑷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使用。随着变频器技术的成熟发展,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性开始大量投入生产和实用中,它主要采用全数字控制,通过相关的软件能够对系统进行自动化的设定和操作,提高变频器的变结构控制盒自适应控制。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变频器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等相关的功能在单片机控制动技术的支持下不断的提高。 3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深入发展和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当前最具有发展前景,最活跃,最具研究价值的综合性学科之一,在电力工程发展和应用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应用范围广泛,几乎是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技术依据,因此,在我国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提高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马沙萍单位: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电力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工程的电气设备安装技艺 1电力工程中相关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 1.1配管及配线的工程质量的控制 首先配管材质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还有钢管一定要没有经过腐蚀的,而且不能带有锈迹。对于PVC管材不但要有阻燃的性能,还要满足技术方面的要求。施工时用的管径必须符合设计图的要求。还有对于接地的部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安装。弯管一定要用弯管设备进行煨弯,一定要保证煨弯的半径不能小于规定的半径,该偏差一定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还有一定不要有清晰的折皱。薄壁的钢管应该用丝扣连接,而目丝扣排列要整齐,薄壁的钢管禁止用熔焊焊接。在施工过程中,金属管和装线盒要匹配适当,金属管里穿线前一定要给金属管戴好护口,还要把管口的毛刺去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平整光滑。埋入砼的深度一定要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于砖墙暗敷的配线管,一定都要随墙埋入。建筑物中照明等生活中用的导线和电缆几乎都是用阻燃材料制造的,安装时用的导线和电缆一定要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材料的基础上,再符合图纸上的要求。通常管内的导线是禁止有接头的,而且对管内的导线数量也是有要求的,至少一根以上,最多不能超过10根。还有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以及不同电表量程的导线是不能连接在一个管内的,只有支流的回路和接地线才可以在一个管内。导线的接头要用压接工艺进行连接,同时要保证接头处不能有裂缝、加渣等问题存在。电缆线头的制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扎一定要密实。 1.2配电箱的安装 首先,配电箱要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加工定货。工程配电箱有暗箱和明箱两种,如果是暗箱,要根据预留洞的尺寸,找好标高、水平、竖直的尺寸,并且还要用砂浆填实将箱体的周边;如果是明箱,要量好尺寸,用膨胀螺栓固定,保证箱体水平端正不歪斜,而且不要破坏箱面的油漆。但在订货前,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检查设计图纸上三相负荷是否平衡,如果设计图纸上三相负荷不平衡,要对其进行调整。最后根据调整的结果,区分箱内导线的色别,把调整的结果作为技术的参数,进行书面整理后提交给供货的厂家。同时还要根据设计图的要求,绘制箱壳的预留孔洞的大体图。这样厂家可以根据大体图预留孔洞,这就可以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开孔处易生锈或开孔不适宜等麻烦。其次就是箱体的安装过程。一般在安装箱体前,要先检查箱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规格和尺寸,然后根据现场预埋管的数量和管径尺寸的要求,再进行打开敲落孔。如果厂家没有留预留敲落孔,那么就得用专用的开孔器来开孔,孔径大小要适宜,这就要选取合适的钻头,钻头大小要根据管的外径尺寸来选取,为了防止开孔是对箱体造成破坏,一定不要用电气焊进行割孔,同时为了防止箱体防腐,还要对于开孔处进行补漆处理。在安装箱壳时,要先把箱壳稳固在墙上,这样才能根据箱盖的大小、形状去考虑箱壳凸出墙面的尺寸。在箱壳安装后要用水泥砂浆对箱壳的周边进行灌注,等水泥砂浆凝固后,再进行箱内管道的连接。对进箱管和出箱管选取跨接线时,要根据管径尺寸的大小来选择,然后再进行接地。进线的电源专用PE保护线经过汇流排引与接地的螺栓连接在一起,这就可以作为箱壳的专用接地线了。箱体的外壳使用这种接地方法不但可以使其有可靠的接地,同时也避免了对钢管进箱交接处进行焊接时烧伤箱体的问题,保证了箱体不会出现受热变形的现象。最后在箱体安装完成后,进行穿线工作。但在穿线前要认真仔细的核对安装图,然后严格根据规则进行导线的选取。穿线时,为了便于以后的维修使用,要考虑预留导线。而预留导线长度的选取,要根据箱体的半周长进行选取。配线一定要沿着箱体底部进行安装,在导线的弯曲处要留有一定的弧度,同时也要预留适当的长度。还有每一个接线柱最好只接一根导线,但最多也就只能接两根导线。而且对于箱内的出线,要根据系统图对应各回路进行对应的编号,在箱盖的正面一定要有各控制回路的名称。 1.3竣工图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设备安装,为了更好的满足业主的需求,所以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地理位置环境,对施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变更,但这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等相关负责人要及时的在施工图中做出标记,还要在相关资料上做上记录,并及时的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出变更后的完整的竣工图。在设备开箱时,监管人员和施工单位要一起到场,对相关资料和合格证进行检查审核,而且监管人员和施工单位还要列出相关资料及图纸清单的会签。一些有关的图纸和资料也可由施工的单位代管,在交工时,由施工的单位一起将所有的资料交给监管人员进行检查审核,如果监管人员检查无误后,可以将所有的资料装入竣工资料档案中。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对于电力工程中相关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不仅仅只是电气设备的安装,还要有组织有准备的协调各合作单位、各工种之间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安装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 作者:刘海军单位:广东可信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管窥电力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管 1电气工程质量监理的原则 电气工程涉及到土建、给排水等诸多方面的工程问题,并且设计施工方、设计方以及监理方等多方共同作业,因此,在电气工程质量监理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主要原则如下: (1)设计方应该掌握有对设计的所有权和进行修改的责任,而监理公司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如有需要,才参与与设计方的协调和监督,督促设计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并保证符合相关规定。监理公司还应监督设计方对图纸中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相关讲解,以便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2)严格遵照有关部门下发的有关监理工作的规定和章程,接受公司的委托,实施电气工程施工的监理工作。 (3)当施工过程中出现由于一方的临时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的情况,监理方可事先寻求设计方意见,若设计方没有做出及时的相应,则监理方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提出相应的技术变更要求。时候要对变更内容进行详细的记载,并及时报知设计方,寻求认可。 (4)针对业主提出的设计变更,或出于其他考虑提出的对原设计图更改,电气部门不能盲目的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相应的修改,应该先由业主方设计方对该设计做出了相关的变更后,由文件形式报知监理方,此时监理方才应按照更改后的文件内容进行施工监理。 (5)督促施工方对设计文件进行详细的阅读,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是监理公司的职责之一。如果工作期间发现图纸有问题,不能随意对图纸进行变更,应先征求设计方同意,双方协商解决。等到有正式的书面通知下发之后,方可对设计内容进行正式的变更。监理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是代表业主方对工程进行监督的,因此,施工方在具体工作中如发现任何问题,都应及时向监理方和设计方提出。 2监理要点 2.1事前的监理 在项目立项之初,合同签订之时,监理公司就应当选派符合专业要求的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的具体情况和业主意图进行了解,如电气工程中,监理方就应当选派专业的电气监理工程师对电气专业的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一定的了解,尽快熟知电气专业的设计内容,做到对施工设计内容了然于胸。如:项目的供配电系统;主要的电器设备配置等等。在施工开始之前,就必须要做好预埋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程度的仿佛工作,充分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与材料准备。 2.2事中的监理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往往要在土建基础施工开展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步开展电气施工,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控制不符合设计图纸及质量验收要求的问题和现象。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单报监理,监理工程师审查后,会同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一起现场检查。 2.2.1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除了材料品种、规格必须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要保证在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符合要求。 2.2.2在进行基础施工时,应该及时的配合土建等方面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的穿墙管以及止水当班的预埋和预留等相关工作,并做好预埋件。 2.2.3主体施工时,主要要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如电气管材、线盒等,遇到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弃之不用。对于每批材料的报审表都应该详细填写,经由审理合格之后方可投入使用。另外出于对结构和保护层厚度的考虑,预埋的电线不得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也不能在同一处有超过三条的交叉,线管不得并排绑扎,另外该绑扎在一起的东西诸如管和管、管与盒则要确认绑缚的牢固。 2.3事后的监理 当单位工程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施工单位在自查自评后,填写工程竣工报验单,主要包括该分析工程的检验审批,相关工序的合格签证,原材料合格签证及其他测试合格的资料等,并将全部竣工资料报监理机构申请竣工验收。 (1)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电气分部工程的各项质量控制资料。 (2)电气工程实物质量的主要抽验部位。 (3)外观质量检查。 3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施工前对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 项目立项开始,施工人员就应当尽早进入施工状态,积极主动的与设计单位交流协商,了解公司的情况,以及工程的概况及施工的具体意图等,对图纸进行认真的了解和分析,并督促设计方尽快交出规范的会审意见,以方便下一阶段的工作。 3.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理与控制 监理单位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其依据主要是上级审批的设计图纸和厂家出具的说明书及相关制度文件等。因此,施工单位首要注意的就是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监理人员要严格监督施工方,绝不能有随意更改设计的行为。监理方同时还需要向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方便施工方对图纸进行更详尽的了解,最大程度的掌握设计意图,提高质量意识。另外,监理人员在设计图纸会审的时候,还应与给排水、空调等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协商完成图纸的会审工作,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改正。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还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施工,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认真进行。完成一定的工序后,施工方要先进行自检,确认无误后填写验收通知单,再由监理人员进行检验。必须对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隐蔽工程的细节进行严格的审查,这就要求监理人员要对图纸及施工中的隐蔽工程都十分熟悉,另外也需要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融合。一个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这是一个及其庞杂而漫长的工作程序,其间需要许多单位共同参与组织和完成,虽然每个单位的立场和利益倾向有错不同,但是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使得工程得意又好又快的完成,因此,做好施工工程中的协调工作就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 4结束语 电力电气施工工程中的问题可能来自于施工过程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求监理工程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对专业技术的资料掌握透彻,及时把握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而且还要求其在具体的实践工作当中,要积累相关经验,深化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始终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保障电力电气施工工程的施工质量。 作者:巨提国单位:陕西乾县供电分公司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摘 要: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教学、作文训练、语文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些方法既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达到提高其想象力的目的。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 想象力 中职学生 马克思说,想象力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二册)。所谓想象,是人在自己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当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感知某种外在事物之后,这种事物的表象印在人们头脑中,以后会在遇到机会时重新浮现,并组成、创造为新的形象。借助想象,人们既可以创造出个人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又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或者是尚未出现过的事物。因此,可以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的创造。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学科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根据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对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好处的。有时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拓展,通过新的语言文字更具体地进行描述,实现从文字到文字的加深。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动要贯穿其中。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既能引起学生对文章所描述内容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展开想象,化略为详。 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教材中许多写得较略的内容,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如在这些略写的部分,教师可以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去思索、去补叙,这样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处于“愤”“悱”的活跃思维状态,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纪念刘和珍君》叙述烈士遇难的经过,有这样一段:“刘和珍中弹倒下,张静淑想扶她,中四弹,其一是手枪。杨德群又想去扶她,也被击,一个兵在他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我抛出这样的问题:“她们三人当时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为什么张静淑、杨德群敢于救助?”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危险的境地,因为他们勇敢、相互友爱。”这时,我让学生合上课本,想象当时的情形,三人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因为学生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再加上刚才对课文的理解,即使是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多多少少也能写出一部分内容来。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思想教育。 2.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 职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课文中含义深刻、较为含蓄的内容,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想象的方法,化难为简,变抽象为具体,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涵,又能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如在讲授《邓稼先》一文时,作者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乐采用我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者为什么建议要采用这首歌呢?教师不应简单地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回忆祖国百年的屈辱史,以及邓稼先二十八年来工作在茫茫戈壁的种种困苦、危险和他为国家作出的丰功伟绩。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体会到两弹元勋和祖国、民族的血肉联系,从而认识到并加深对邓稼先身上那种崇高的品格的理解。 3.展开想象,续写课文。 职高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生活经验,头脑中也已经储备了不少的事物表象,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延伸故事情节,补充作者未言之意,创造自然和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使学生由再造向创造转化,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捷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生动叙述了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的情节,展示了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的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玛蒂尔德这个人,把握作品的主题,我要求学生根据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续写她通过十年艰辛,终于还清债务之后的生活。这样,学生就把课堂上老师分析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了创造,从而进一步了解了时代、社会和人物的关系,了解了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根源。 二、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充分发挥课文示范效应,由仿作到创作。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言的使用也是一种技能。要让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应该说模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当然,这种模仿不仅仅是对作家遣词造句的简单模仿,还应该包括作品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甚至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模仿。我们不但要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应该作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阵地,让学生领悟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揣摩名家们独具匠心的构思技巧,把课文作为范文去借鉴,模仿其写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对白杨树的描写,引导学生挖掘意境,体悟形象、结构之美,使学生思想受到感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随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练习写作,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红烛赞》、《菊花赞》、《树根的联想》等。在讲授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正反论证的结构模式,学习写作议论文。模仿名家学习写作,既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从何下笔的难题,又能使文章写得深刻、有所创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借助课堂作文感悟技巧。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得出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作文辅导课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例如苏教版职高教材第一册的第一篇作文《校园风景线》,学生既可以从头至尾都描写校园美景,又可从校园风景入手,侧重写校园中勤奋读书的莘莘学子,结尾点题“正是他们才是真正的校园风景。”还可以写校园里的园丁,从春到秋,他们勤劳的身影成为校园风景线。所谓文无定法,每一篇文章,都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构思、去选材,这样才能写出有独创性的作文。 三、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组织表演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蓝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应该充分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教材中的不少故事,都可以改写成课本剧。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就能把再造性想象升华为创造性想象。例如,我让学生把鲁迅先生的《药》改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学生就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头脑中要有华老栓、华小栓、康大叔等人物形象的心理、性格、行为的表象,甚至人物的服饰、环境的布置等都要了解。进行舞台表演时,借助想象,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融入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再造想象升华成创造想象。教材中大量剧本更是可以由学生直接搬上舞台。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学生对作品中人物潜台词的理解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让学生体会情境,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然后进行表演。此时,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头脑中形成了剧中人物当时的表象。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达到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2.利用探究性活动,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要根据校园、社会、职业生活的内容,创设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其实,语文活动的开展,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与先贤对话》,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景仰和信赖的先贤,用对话的形式写下和先贤们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先贤及其成就和他所处的时代,并形成自己的表象。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远古的年代,一方面了解了先贤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通过想象,语言文字升华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走近鲁迅》,要求学生阅读、搜集鲁迅的有关资料,通过小组研究,形成读书报告,并进行多媒体展示。因为是分组展示成果,学生们探究的积极性都很高,全班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最后各组的研究成果都令人耳目一新。在本次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也有了显著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堂上,只有重视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我们才能把学生引出教材,引向生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 【摘 要】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要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通过创设情境、适时引导和质疑问难,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同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主体地位;职高语文;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实践,语文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循序渐进,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职高的语文效率呢? 一、致力于语文体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因为职高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所以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所学的职业技能,致力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这就需要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他们才能更好地在语文学习中自觉而又主动和积极地参与职业技能的学习之中。这就需要教师紧密结合学生职业技术学习的需要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 如在语文教学中面授的是学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职高语文教师可以预设模拟数控机床操作场景,利用多媒体将数控机床场景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语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将数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列举出来。通过展示的模拟操作场景,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数控技术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其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其各专业名词的含义,所以能有效增加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致力于语文学习引导的适时性,促进学生情感体验不断丰富 为了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出来,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主体地位转移到引导的作用上。而应将学生摆在学习主体地位之上,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沟通,学生既要学会还要会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工作的开展。但是往往学生在阅读之后不知所云,难以将其作用发挥出来,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作用的发挥,只有做到适时引导,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在教学中,同样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和所学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由于学生大多数是男生,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语文属于语言类的科目,所以其优势较差,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很多职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源于农村,所以方言较为浓重,普通话也不标准,甚至有的不善言辞,心理自卑感较强,而这就会对其成长带来影响。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开口说话,采取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和个体朗读等方式,并对其在发音过程中的不足及时指出。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也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不断丰富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三、致力于质疑问难的鼓励,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尽可能地将高职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需要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敢于质疑问难。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尤其是应紧密结合高职教学特点和所学的专业,利用语文自身丰富的素材,致力于生态课堂的构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而且还能质疑问难,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化的同时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该专业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而且在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较强,尤其是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如以数控机械在运行中故障的分析为主题,就要引导学生结合日常所听,将常见的几种故障写出来,并根据数控显示屏中的故障代码读出其具体的故障,对每一种故障的现象进行梳理,最终将其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应引导学生质疑故障发生的原因,故障的现象和所包含哪些故障,故障代码后面所包含的真正的含义。通过学习和实践,找出故障的处理方法,最终由教师将学生上交的故障总结报告收上来,随机选取其中的几篇报告,与学生一起研究和分析报告中的观点。让学生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向教师提问,对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难点,则应加强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要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通过创设情境、适时引导和质疑问难,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同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而不懈努力。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探究 【摘 要】本文针对职高语文教学及学生的特点,结合职高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从适用范围、教学程序、模式特征、模式应用条件、课例等几个方面,对职高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下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的普及形成了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作为中等职业高中重要文化课之一的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势在必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使中职语文教学在方法、技术和测评观念上与时代同步前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服务,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职业高中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所谓“整合”,即语文教学中采用的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语文教与学的一种有力的工具,不仅是演示工具、交互工具、个别辅导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学习的工具,更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环境,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工具。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职高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单机的“难点呈现式”教学模式 “难点呈现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教学进行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等制作或选择符合需要的课件或资源,并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演示教学内容,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在生动的情境中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这种整合模式中,教师控制教学进程,操纵教学媒体,学生主要是接受学习,通过教师与教学媒体产生间接的交互。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语文课中难于理解、难以呈现的现象和过程等教学内容。 2. 教学程序 3. 模式特征 (1)有助于不可观测、不可再现的过程与现象的直观深入理解。(2)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与密度。(3)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 4. 模式应用条件 (1)教师准备:在校园网上点播或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发具有突破教学难点功效的动画和视频课件。 (2)学生准备:掌握对课件呈现内容做细微观察和科学概括的方法。 5. 课例――《林黛玉进贾府》 (1)创设情境 上课前,教师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呈现,难点解析 教师依次播放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集中剪辑下来的黛玉下船至宁国府正门、宁国府正门至贾母院及“荣禧堂”的视频片段。在多媒体声、光、色等手段的协同作用下,学生真切感受到贾府的非凡气派及显赫地位。 (3)引导概括,激励求新 教师提议将贾府单个的主要建筑组合成贾府的整体布局。学生兴趣盎然,尝试用计算机中的画图程序把贾府方位图画出来,经教师修改整理后,得出比较完整的方位图。 职高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对难点的理解有一定困难,而有些知识单纯依靠口语和板书难以使学生清楚地感知并理解。如果采用“难点呈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直观效果,使语文教学情境更生动自然,帮助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改变职高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索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分析、讨论、归纳、验证问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语文课中以规律概括为目标或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的教学内容。 2. 教学程序 3. 模式特征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行确定学习步调、自由摄取学习信息。(2)在同一教学时间可异步推进学习过程,有利于因材施教。(3)利于教师把精心筛选和加工的多种媒体信息恰当地呈现给学生。 4. 模式应用条件 (1)教师准备:编制文字、图表、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素材,并以相对固定的模块呈现给学生。 (2)学生准备: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 5. 课例――《祝福》 (1)精心备课,导入问题 教师先播放电影《祝福》中祥林嫂被迫改嫁、撞得头破血流的情节,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创设课堂氛围。请学生依据人物形象自主地提出学习任务,从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到柳妈,再到“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究兴趣及学习能力,选择其一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自己探究的问题及成果,在网络讨论区。 (2)探究自主,适时点拨 学生根据在网络讨论区的思考题,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对该问题的探究中。此时,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并对他们所探究的问题进行适度的指导。 (3)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当学生搜集的资料已初具规模,教师以提问讨论的形式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效。教师以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和“我”作为人物分析对象,让学生把各自的研究对象推上课堂教学的舞台。 (4)总体评价,激励创新 总体评价学生对小说中人物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与结果,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做出评价。为激励创新,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新问题:课后借助网络,继续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做更深入的研究,同时想象一下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她的故事将会怎样? 从职业高中的班级组合来看,学生是按报名时所选的专业来组班的,因此班内同学语文基础差别较大。同一个问题,对有些同学来讲很简单,而对另一些同学来讲则可能有较大难度。教师如果搞一刀切,课堂教学就会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常见问题。运用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面,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材、生活和媒体彼此互动起来,从而达到学生个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基于网络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 “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是指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通过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学生―资源库之间展开。这里的协作是多向互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让学生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协作互补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语文课中以小组学习、协作学习为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 2. 教学程序 3. 模式特征 (1)和同伴紧密沟通,在协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2)在同一教学时间可异步推进学习过程,有利于因材施教。(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模式应用条件 (1)教师准备:熟知与主题相关的主要网络信息及查找方式,能对学生上网提供充分且恰当的指导。 (2)学生准备: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 5. 课例――《雷雨》 (1)精心备课,出示目标 《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以“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网络上阅读原著和观看电影《雷雨》。 (2)情境导入,讲授要点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从影片《雷雨》中剪辑下来的“雷雨之夜”电闪雷鸣的镜头,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听觉冲击创设氛围。 (3)选择定向,宏观调控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此题一出,便引发了分歧。教师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建议学生根据观点,分成正方“怀念是真实的”与反方“怀念是不真实的”两个小组,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证明本小组的观点。 (4)汇总评价,激励创新 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两组同学都信心十足,以充足的论据进行了精彩的辩论,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 为激励创新,教师建议学生课后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点,与兴趣相同的同学合作,准备好电子作业。 在职高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种让人痛心的场景:教师在苦口婆心地讲解,而学生们却自顾自地睡觉、聊天。让学生在趣味性、操作性较强的网络环境中以“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将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 基于网络的“课外拓展式”教学模式 “课外拓展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外拓展式”的成果可以是一份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也可以是一种见解、一个方案、一次活动等,这些成果比起单一的分数更出彩、更有创意。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语文教学研究性专题中以信息收集加工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内容。 2. 教学程序 3. 模式特征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行确定学习步调、自由摄取学习信息。(2)学生可根据兴趣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3)学生掌握多渠道收集网络信息的方法,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4. 模式应用条件 (1)教师准备:熟知与主题相关的主要网络信息及查找方式,能对学生上网提供充分且恰当的指导。 (2)学生准备: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 5. 课例――《乡愁》 (1)出示课题 教师提前两个星期布置自学任务。 (2)宏观调控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徜徉诗海,提高自己在诗歌鉴赏方面的素养。 (3)汇总评价 ①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教师先播放余光中作词、罗大佑谱曲并演唱的《乡愁四韵》,调动课堂氛围。 ②朗读吟诵,激发感情。学生把在网上找到的与《乡愁》有关的朗读资料呈上。教师播放朗读范例,据此指出朗读注意点并指导学生朗读。 ③品味语言,感受诗情。教师指导学生把课前查阅的资料充分利用起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④比较阅读,领悟诗意。同学之间交流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并与《乡愁》作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乡愁》所具有的独特风韵。 ⑤拓展训练,尝试写作。教师鼓励学生在计算机上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 职高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较轻,而他们的精力十分旺盛,对信息技术有极大的兴趣,因此,职业高中语文教师更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信息世界,引向生活,在有机结合的课内外语文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环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精神,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改传统的重应试轻素质、重继承轻创新、重讲授轻学习的弊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亦成为可能。 职高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实现了一种全新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学习方式。整合后的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教学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之间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真正实现1+1 2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也是一个信息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们的交际能力,人们已强烈地认识到口语表达的重要。职高生在择业、应聘和工作中,将面对许多重要的口语表达场合,如应聘时的自我介绍、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口才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口语能力 职高生 语文教学 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一毕业就要踏上社会,就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就要求职高语文教学比普高语文教学要更为注重口语交际的培养训练,在此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为什么要重视职高生的口语能力 1.重视口语能力的必要性 职高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就业教学,它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业人才。而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组织的变化,对职业教育课程提出了要着眼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语文作为职高课程的文化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未来工作能力方面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职业教育是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的需求而产生的,并始终与个人的生计问题紧密相连。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社会劳动者下岗,因而劳动力供远远大于求,这使学生的就业困难在无形中就加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导学生学好语文这门与社会交往有密切联系的学科,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给他们求职面试及其将来从事的工作将带来积极的帮助。 2.重视口语能力的迫切性 从职高学校学生语文水平的现状来看,众所周知,由于大学扩招,就业形势的严峻,大部分初中毕业生走向普高。职业学校已不存在录取分数线的问题,生源人数减少,生源质量下降。在目前的形势下,职高学校的招生对象只能是学习的弱势群体,那么,语文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一些语文学习的弱势群体,如果还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去教授他们,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本来厌恶的情绪不断加深,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要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教育思想,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口语能力训练,把语文教学和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去努力探寻适合职高学生特点的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3.重视口语能力的可能性 改革职高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不但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尽管一直在喊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模式,但在升学考试指挥捧的影响下,有相当多的教师还是在喊着改革的口号下,由于患得患失,坚持在走传统教学的老路。而职业高中则不然,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要参加对口高考,但绝大部分的学生是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职高语文教师改革语文教学是没有后顾之忧的,我们完全可以轻装上阵,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去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职高生有令社会认可的口语能力,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面前,职高生的口语能力成为他们谋职的本领,这样就会大大扩大职高生的生存空间。 二、怎样提高职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1.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1)加强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朗读和背诵是最方便、最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句流畅,增强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2)语文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我在备课时,就设计若干问题,目的在于投石激浪,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让他们兴奋起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种以教学为本,变“讲师”为“导师”,改“讲堂”为“学堂”的课堂讨论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保持思维的积极主动状态,并能借助群体的智慧和作用,多向传递信息和研讨问题,使学生开阔思路,增长见识,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取得了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取得的教学效果。首先,根据实用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设置进行调整,对教材中一些应用价值不高、可读性不强的文章进行删减,用与我们学生学习、生活较贴近,能体现可读性与激励性的内容代替。 比如在讲授舒婷的《致橡树》时,根据职高生中有早恋的现象,知道很多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于是以爱情为话题,展开爱情、友情的讨论。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兴趣高涨地阅读欣赏了这首诗,也感受了舒婷那份执著鲜明的爱情观。这正如《叶圣陶教育论集》中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绝熟之功弥深。”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适时地予以引导,为他们创设一种快乐的氛围,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动起来。 2.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竞赛活动,为学生口语练习提供必要的时间和舞台。 一般说来,在职高二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采取的是“自我介绍――自由谈论――演讲――辩论”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 (1)高一新生刚进入新的环境。面对不熟悉的老师、同学,先从解除他们的陌生感入手,通过自我介绍、交谈这两项训练内容使他们了解他人、认识朋友、打消忧虑、融入集体、安顿心情。我一般是在第一堂课时先作自我介绍,然后告诉学生“什么是自我介绍?这是语言能力培养的第一部分。接着制定计划:每堂课前3~5分钟作为我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仅要学会怎样说话,还要学会评议。每个同学介绍后通过全班同学评论、打分的形式指正存在的不足,不仅让语言能力差的学生有努力的目标,也让那些可能成绩不理想但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提高自信,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以第一次口语训练“自我介绍”为例,先要求每个同学在课后准备“自我介绍”稿,并进行一定的修正。然后用抽签的方式,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两个同学,评论者往往为2~3名,对两个自我介绍者体现的长处、存在的短处进行评价。这样既需要每个同学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学会在倾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剔除次要的东西,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学会观察别人在讲话时的表情转换、体味表达的内容。所以不仅是要会说,还要会听、会看、会评,是一个很好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 (2)自由谈论,增强学生口语能力。 这是在自我介绍的基础上的加深,自由谈论的具体做法是:在一个环境里,每次轮流抽一名学生,由该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述一件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或抛出一个话题,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其余的同学展开简短的讨论。 这种活动刚开展时,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因为这种形式,只要稍作准备,同学们都能较清晰的表述事情的经过。话题由身边的小事,到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由青春期的疑惑到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讨论完后,教师再实事求是的作出正确评价,肯定好的方面,对不同意见甚至错误观点,以平等的态度,采取探讨的方式,心平气和的进行说理,做到以理服人,保护了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的积极性。 (3)演讲比赛是全面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好方法 演讲比赛是一种“演”与“讲”相辅相成,“口”与“才”互为表里,同时最具审美价值的口语表达形式。演讲比赛前,先对学生的演讲稿进行指导、修改,再对学生的演讲口语表达技巧进行训练,包括语速、语调、停顿、重音等语音性训练,最后对学生的面部表情、手势、体姿等体态语进行指导。因此,演讲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仪表风度、举止言谈,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口语训练方式。 (4)论辩训练是学生口语能力的升华 论辩训练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它比一般的演讲活动要求更高。 结合语文教学,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分成正反双方,举办一些大家有兴趣的小型辩论会。如“职中生就比普高生差吗”,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亟待纠正的问题。不少学生没有听清对方的分歧所在就盲目发言,缺乏针对性;论据材料积累不足,准确率不高,有时偏离中心;语言表达纠缠不清,言辞偏执,甚至出言不逊。针对这些不足,我向同学们提出了“稳、准、狠”和“有理、有礼、有节”的原则。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综上所述,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提高职高生的口语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功能,还应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竞赛活动,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高职高学生口语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职高语文教学的策略 【摘 要】职业高中的学生,是在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职业高中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职业高中的语文老师和学生应该积极看待语文课程,提高语文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着各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令语文课堂呈现一片全新的景象。职高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强调为专业服务的意识。教师必须善于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环境来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职高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职高语文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激发兴趣策略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职语文教师应当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引人入胜的导语,授课过程中的旁征博引等,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将林语堂《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中的语句导入新课;简介鲁迅的时候,引入林语堂《鲁迅之死》中的评价。作业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讲《水调歌头・中秋》的时候,笔者的一个作业题目是“明月几时有,李卫东的《人类曾经被毁灭》会告诉你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于是学生纷纷下载此书寻找答案,甚至有学生两天足不出户读完了这本书。在教学《祝福》时,教师先播放电影《祝福》中祥林嫂被迫改嫁、撞得头破血流的情节,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创设课堂氛围。然后请学生依据人物形象自主地提出学习任务,从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到柳妈再到“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究兴趣及学习能力,选择其一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自己探究的成果及问题,在网络讨论区。然后,学生根据在网络讨论区的思考题,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对该问题的探究中。此时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并对他们所探究的问题进行适度的指导。当学生搜集的资料已初具规模,教师以提问讨论的形式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效。教师以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和“我”作为人物分析对象,让学生把各自的研究对象推上课堂教学的舞台。总体评价学生对小说中人物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与结果,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能力作出评价。为激励创新,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新问题:课后借助网络,继续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作更深入地研究,同时想象一下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她的故事将会怎样?从职业高中的班级组合来看,职高生是按学生报名时所选的专业来组班的,因此班内同学语文基础差别较大,同一个问题,对有些同学来讲很简单,而对另一些同学来讲则可能有较大难度,教师如果搞一刀切,课堂教学就会出现“吃不饱”与“吃不了”的常见弊病。运用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面,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网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材、生活和媒体彼此互动起来,从而达到学生个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专业特色策略 正确处理好专业课和语文课之间的教学关系事实上,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和语文教学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某个角度来分析,丰富的语文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这也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重专轻文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专业课与语文课教学的关系,这样学生才可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另外,再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实际需求等,强化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职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要看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语文教师应根据各自学校的培养方向,勤于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质疑、分析、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为其将来踏上社会奠定基础。如感人至深的《一碗清汤荞麦面》,大多数教师都将授课的重心放在“表现了母子三人在突然遭受厄运之后顽强不屈、奋发上进的精神”上,却很少有人关注饭店老板人性化的经营之道。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后者的价值显然要大于前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三、多种手段策略 现代社会呈现高信息化特征,语文课堂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一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流程设置,告别单一的板书教学时代;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特征,可以进行语文视频教学,播放知名作家讲座,将阅读、口语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融为有机整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图片、投影、电脑等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景,为学生提供环境背景,这样有助于将所学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讲述与之相关的历史性的小故事,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在媒体的配合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机、光盘及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际运用的场景。这种形式改进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同时多媒体网络突破了信息的时空限制,提供真实的实用场景,生动直观地培养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和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学和语言运用能力。职业高校语文学科的教研第一线人员一定要积极主动发挥聪明才智,铺设多种教学路径,构筑提高以语文学科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综合素质能力的平台。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新形势下对职高语文教学的探索 【摘 要】职高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理念的不清晰,以及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目前的教学存在很多的不足,教师对现阶段职高语文教学缺乏明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见解。为此,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多方探究当前职高语文教育教学的不足,并就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职高语文 教学探索 语文作文一门基础性的文学类学科,不仅是学生文学素养的体现,更是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程度的体现。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重视对学生成绩的培养,而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然而实际上,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才能够得到长远的保障。另外,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职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不仅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对教育的理念存在问题,对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教学任务不清晰,教学方式传统落后。下面笔者将会从上述几个方面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首先,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很多职高学校的语文教师,尽管已经处于授课阶段,但对于职高语文教学的性质仍未建立明确的认知。他们认为职高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低,将来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他们对文化素养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会不自然的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职高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并未接受完全的语文教育。这实际上对职高学校学生在教学上的不公平。职高学校的学生也需要接受完全的语文教育,也需要经受文化的熏陶,也有对语文知识的诉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职高语文教学老师不仅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还应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生语文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对教学的目标和本质不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而不仅仅在于对学生成绩的单方面进行要求。成绩固然重要,但成绩只是一时的,在学生人生生涯中影响更大发挥更多作用的还是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才是教学的意义所在。由于传统教学认知观念的偏差,导致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成绩去判定一个学生的优良,进而导致学生也过于看重成绩,对其学习的影响。拥有好的学习成绩,只能证明学生在某一个阶段学习状况的优良,而并不能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学习知识并不难,掌握知识不简单,灵活运用知识才是考察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标准。更何况职高教育区别于普通中学教育,其主体直接面向社会,更需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操作的能力。学习语文,不仅学习的是字词,古诗学习的更多的是价值观,文学素养,以及对文化的感知力。 最后,疏于对学生情况的考虑。教师教学往往过于依赖自己往年的教学经验而非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这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往往不能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学生需要的才是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做出合适的选择。 二、改进职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作文一门文学类学科,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熏陶。就是在教课过程当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不仅是课程内的语文知识更包括课程外的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等等可以提高他们文学修养的内容。这些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涵养,以及学生的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要明白,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文化知识,更在于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渠道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让学生经受语言的熏陶,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感知语言艺术的丰富与美好。教师在课上应当通过课程内的某一篇文章帮助学生增加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与感知。更应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品格,冶炼情操,增强学生对于学习和人生的乐观和自信,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实现人生价值。 (二)考虑学生情况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系统内互相影响的两大主体,其相互关系相互矛盾,但同时对立统一。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知识的话筒;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师的聆听者。但同时,学生反过来也可以影响教师的教学。学生对于教师的反响,对于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不可磨灭的作用,既可以监督教师的教学也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学生的反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 教师的教学应当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比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吸引中学生注意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讲学生感兴趣的事,做学生感兴趣的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帮助学生找到教学的兴趣点。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反响,即在于对学生接受情况的考虑。在课下,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反馈完善教学的不足,多问学生学到了什么,没有学到什么,以此为标准不断完善课堂设计。学生说我想学修辞,想写好文章。那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就应适时考虑学生的需求,通过PPT,文章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与修辞相关的知识。 (三)适时转变方式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观念在不断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我们的老师应站在时代的起点上,立足现实生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转变教学方式,以努力提高教学的水平。现代社会传媒种类多种多样,新媒体灵活多变。广告,电视,电影都不同程度地传达了现代文学需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大众传媒作为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途径。另外,学习离不开生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郊游,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知;也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观博物馆,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总之,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学校应当充分重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职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在发现语文教学现阶段不足的基础上,弥补不足,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优化职高语文教学模式。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课件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摘 要】信息化教育应该在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它的本质是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多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以及独立的思考。教育理念先行,巧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展现信息化教育的优势,这才是信息化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信息化;教育;多媒体 何为信息化教育?南国农先生曾经精辟地概括为这样的公式: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可见,信息化教育不只是信息技术,它需要在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它的本质是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许多像我一样的一线教师往往把目光放在教学信息技术的操作上,把原来的课堂板书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课件。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做,课堂讲授的容量增大了,课堂氛围也的确热闹了,但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却不明显。 从事职高语文教学多年,我在信息化教育中不断进行实践与反思。最初,我将信息化教育理解为制作精美的课件,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吸引学生。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自己虽耗费了不少精力做课件,但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却差别不大,“吃力不讨好”的结果让我开始重新认识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经过不断探究,我认识到,信息技术需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方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文章可以制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深受师生欢迎。的确,课件的出现,拓宽了教与学的时空,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教学天地。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些许不足。 重视先进手段,轻视先进理念 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这完全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为了追求辅助教学的表面热闹,有的课件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像、音频等信息,背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欠缺随机点拨环节,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有时为了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新授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过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罢了,这反而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缺少了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存有明显不足,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多媒体成了花架子。因此,我们不应只满足于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应该明白,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像黑板粉笔一样,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选用的辅助媒体必须是解决问题的最优势媒体,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很好地处理,就没有必要一定使用多媒体。 课件成为“主体”,教师变相“电灌” 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控。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细致讲解,那么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授,随点随讲,随讲随映,则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做也是突出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同时证明,“多媒体不能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这一重要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往讲台上一站,操作电脑一屏一屏地显示,学生在下面静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闪烁、色彩斑斓,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非常有趣;学生则静静地囫囵吞枣,“全盘”接受,食而不化。这样做,无疑将多媒体变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去反思、创造了。 着眼教学速度,忽略课堂效果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因为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 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制作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间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既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也淡化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 视听代替朗读,形象限制想象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及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我的空中楼阁》一课为例,文中对小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培养的好时机。譬如:“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作者形象地表现了远看小屋掩隐于树木之中的情状,像鸟蝶憩于枝头,静中显动,轻灵自由的形态跃然纸上。可在多媒体课件上,当读到这一段时,画面上出现了一只小鸟,一只蝴蝶,这反而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局限。借助影视画面,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少有触及。尤其是对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即作者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材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 李克东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了三个基本点:第一,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第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第三,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重构知识。对照这三个基本点,我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相机(或有拍摄功能的手机)、网络,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展现的内容,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彰显了信息化教育的优势。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化教育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认真思考这些技术是否为学生营造了更好的信息化环境,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教育理念先行,巧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展现信息化教育的优势,这才是信息化教育的本质。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文章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还大学语文人文性的学科性质;教材编写要以渗透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为指导思想;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尤其要充分利用现今的影视资源。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人文性 教材编写 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个难题,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更是难上加难。这种现象与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现有教材的不足以及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有着绝对的关联。随着人们开始对高校人文教育长期缺失状况进行反思,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已经成为对大学生寄托人文关怀的载体。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却还在人文还是工具的学科性质间游移不定。作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想从学科性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谈一谈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看法。 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还大学语文人文性的学科性质 当前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强调人文性,有人强调工具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语文”二字对于中国人来讲,涵盖的内容太广了。强调人文性的人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的高低和知识面的宽窄方面与普通院校的学生有较大差别,因此,职业技术院校需要加强人文教育,需要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重要任务,这是语文的责任;强调工具性的人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要加强语文作为工具的实用性学习,强调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也是语文的责任。这样一来,大学语文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我们承认有些学生不会写请假条、申请书一类的浅层次的应用文,但如果大学语文仅停留于对中学语文“欠账”的“补课”的话,一定会受到多数学生的抵制。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应是一门较高层次的语文课,应该体现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升华。当然,会写简历,不写错别字,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这是学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开设实用写作类课程可以很好地体现语文作为工具的实用性特点。所以大学语文是人文性重要还是实用性重要不该成为争论的焦点。 其实,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完全可以通过两部分内容体现出来。篇章阅读赏析侧重人文性,同时注重实用性;而写作与表达则侧重语文的工具性,无须再争。撇开工具性的负累,还大学语文人文性的学科性质,大学语文才能够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传承文化,升华思想的重任。 二、教材编写要以渗透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为指导思想 教材编写应以文学史为线索,以渗透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为指导思想。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人类优秀的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使之成为学生生命意识中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同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传统文化 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在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文化的内涵则包含在古今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它汇集着本民族文化中种种最基本的知识,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乃至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有传统的道德文化、礼仪文化、审美文化、音乐文化等,有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更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质。 儒家传统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试想一个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家乡的人,如何能热爱自己的国家?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的民族感情变得更加淡漠,更谈不上拥有民族自豪感了。“韩流”的来袭引起了中韩传统文化之争,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不是拼命地使传统文化成为某种招牌,而应该使其深深地植根于国民的内心。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必须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培养学生向善向美的品德,弘扬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应当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要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文精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儒家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历代文学家写下了许多高尚的诗篇。而语文教育就要求学生做高尚的人。这样的思想教育,既与文学相联系,又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他们走进社会便很容易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三)培养学生正直豁达的人生态度,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正直、坚强,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好的语文教师也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多教一首诗、一首词更重要。 (四)培养学生高雅的品位,陶冶艺术审美情操 中国文学的美学体系,一般呈现“二水分流”的局面:一是儒家因入世而关心现实美;一是道家因遁世或自我超脱而醉心于自然美。要让学生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多一点高雅,少几分庸俗,从而提高艺术品位,陶冶审美情操。 做到上述几点,大学语文就不再是空洞说教的脱离实际的学科;相反,它定能成为纵可回溯历史,横能立足当下的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三、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充分利用影视资源 当今教育呈现出综合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发展趋势,而影视艺术无疑是当前最具魅力的综合艺术。影视作品具有画面动感和可剪辑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客观上适应了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要。 影视文学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以人和人的灵魂、人的感情为研究对象和描写对象,具有叙事性。它既常借用文学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生活,又采用文学的基本工具――语言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不同的是,影视文学的审美媒介是屏幕和银幕。 影视把绘画、戏剧、音乐、雕塑、建筑、舞蹈、风景、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从高度综合的角度对生活做出反映,把一个充满艺术的真实世界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影视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成为建立在时间与空间交叉点上的艺术形象。 利用影视资源并不是单纯地“看电影”。影视文学的剧本本身来源于文学,和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影视来认识文学,理解文学。但是由于现在的编剧、导演对文本的理解和作者的本意有差距,并且商业化气息浓郁,导致很多影视作品都脱离了作者的原意,从而给欣赏者理解文学原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然而正是由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更好地去分析和把握原著,从而进行理性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影视文学鉴赏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并积极运用到审美鉴赏活动中去。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科的重新定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的确立以及在实践中的检验,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定期优化,教学手段的革新,全国范围该课程教学信息的搜集与分析,教学研究网站的建立,新的课程题库及考试系统的制作,并进而建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且行之有效的大学语文新的理论、教材与实践体系。当下高职院校已经重新认识到人文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纷纷把大学语文纳入课程设置中,并对其进行改革优化,使其真正承担起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善于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活化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实现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切实提升与进步”。所以,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展现它的活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呢?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改变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课堂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和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教材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紧盯知识点,强调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模式,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一台考试的机器,学习的机器。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树立课程意识、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并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对职高的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中更要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开启他们灵活的思维模式,把由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学生主动求索、研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才能有效提高他们学习效率。所以,作为职高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会创设有效的教学意境,才能把课本中枯燥、死板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学到我们应用的知识,使它成为我们生活、工作的工具,而且还能让学生体会人文情怀,感受一些历史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当作认识、思考、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通过新教材中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展示,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作者的灵魂和故事的思想情感。例如,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轻易擦肩而过,而是要抓住幸福,珍惜幸福,享受平平淡淡的幸福。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知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的工能,最明显的也是最普遍的就是口语交际。虽然,我们会用语文知识阅读、写作,读懂一些必要的文本材料,但是相比较它在口语中的作用,还是缺少普遍性。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上都趋于成熟,思想也比较丰富和复杂。他们再不像初中生和小学生一样在课堂上以踊跃发言为骄傲,而是遇到事情、看问题,要多思多想,然后再发言,生怕说错了被同学们笑话。如果有丰富的语文词汇,又有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切就不再是难事。这也是激发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动因。所以,作为职高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开展一些有效的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信心。例如,演讲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赛等等,这些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言语木讷的学生、没有胆量表达的学生,我们可以围绕一些有趣的主题话题,设计一些机智风趣、生动形象的口语对白,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尝到“甜头”,体验成功的快乐,就能有效激发他们想说爱说的欲望,积累他们语文词汇,提高他们口语能力,使他们敢说、愿说。 四、在教学中巧妙融入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和积累更多未知的语文知识,开拓视野,开启思维,使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更深的学习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摆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要结合职高学生的特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雷雨》剧本时,我就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熟读文本,走进剧本思想,再让学生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堂上灵活将剧本改成话剧来进行表演,通过人物对话,道具摆放,剧情进展,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达到了我们教学的要求。 五、结束语 总之,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基础,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要求,在教学中确定目标,从改变教学模式,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到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入手,来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的。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探析职高的语文教学 摘要:职高生的语文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职高语文教师必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培养;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一、职高语文学习现状探讨 职高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差,大多数学生在中考中都没有达到当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无法升入当地的高中。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语文没有意思;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表现为总写错别字,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抓不住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水平低,多写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各种文体搞不清楚等;从学习习惯看,多数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学习不得法,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是职高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对职高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 1. 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都是由观念来决定的,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的改革创新必须先进行观念的革新。当前,不少职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存在一些共性。如重视结论,轻视过程;重视共性,轻视个性;重视独立,轻视合作等。这些思想体现到语文教学上,必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严重的制约性,可能直接抹杀了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 作为职高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研究职高语文教学的规律,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与新的社会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将“以人为本,以能为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备课、组织教学、反思教学、能力检测、评价等各个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与认知方式,使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任务驱动法、项目式教学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2.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给学生一些成就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学生知识学习的动机方面的论述特别注意和强调认知需要和内部动机的作用。他认为知识的获得不论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种积极的过程。这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显然是受学生强烈的认知需求的驱使。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努力创造出轻松、民主、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例如,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比如,读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胭脂泪》;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王菲演唱的现代版的《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枯燥的讲解就变得生动有趣。 3.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劝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劝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学习的作用、态度和方法,与题目什么联系?”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4. 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提供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角色演一演。因为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教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探究。学生的学习不再被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而是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创新,教学收效才会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县高级职业中学 033200)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对新课改形势下职高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升职高语文教学效果,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立足于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语文,是我国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只有学好语文学科,才能更好地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成为具有交际能力的人。职高语文教学,以培养职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为己任。教育改革的推行,给职高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做好职高语文教学改革,还需要职高语文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思考 1.职高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职高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动力不足。职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走进职高的大门。为了更好地就业,大多数职高学生认为职业技能学习才是重点,社会技能的提高是职高学习的全部。他们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忽视了语文学科。还有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人,语文学习简直就是浪费时间,缺少语文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其语言素养的提高。 2.职高语文教学内容单一 职高语文教学内容被课本内容所限制,更与职高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尽相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职高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言文篇目,无论编者如何选择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其知识性较强,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激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材内容并没有与时俱进,许多篇目过于落后,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 3.职高语文教学方法单一 在职高语文课堂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文章,教师都是利用课堂导入、文章阅读、提取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的逻辑去讲解文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分解式的教学方法会让职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少,无法感受到文章的文学魅力。 二、职高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1.提高职高语文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无论教育事业如何发展,教材上的内容永远都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也是最主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选择最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如果课堂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就等于剥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权利。教师不要总是满足家长与社会的需求,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重新选定与组合职高语文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内容灵活性的重点。除了基本的阅读教学,我们还可以加入写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模块,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提高其工作技能,让学生学会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发音与断句,更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丰富与能力的提高。在基础知识丰富的前提下,引入具有生活实际气息的教学内容,如假条、收据与工作计划、总结写作内容,可以让职高语文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与未来的工作。 2.积极革新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彻底改革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变学生慵懒的学习态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职高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在灵活使用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事绝不插手,对于一些学生来讲,通过一节字学会一个字、一个词、造一个句子、回答一个问题都是收获。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改革,除了传统教学中细致讲解,更多的是使用身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将自己当成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利用演讲比赛的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并以马丁・路德金的身份去发表演说。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演讲时的神情与情感投入程度去判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不仅丰富了职高语文教学活动,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职高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 将职高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加强课内外的配合与协调,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开始重视语文学科。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而服务。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专业课课堂,了解学生专业课对语言知识的需求,找到切入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语文学习活动。 比如,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需要接触许多专业术语。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开设一个专业术语学习模块,引导学生识记更多的专业术语,提高专业能力。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教师则要将工作计划、营销方案作为教学的重点,降低学生专业学习的难度,提高其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做好职高语文教学改革,是满足社会对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实践。只要大胆去革新职高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才能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认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语言水平。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应体现专业特色 [摘 要] “大学语文”是医学类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课。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在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教学中必须从教材的选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的确定等方面进行改革,将语文教育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相融合。 [关键词] 医学类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专业特色 大学语文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主干课程,其重要性是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语文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并未真正得到体现。相反,大学语文在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地位更为尴尬,处境愈加困难。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医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应及时转变观念、改革教法、凸显专业特色,使医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这就要求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针对学生所学专业需要来选择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大学语文教学应与专业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 教材的选择应体现专业特色 教材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材料,是教学内容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物质基础,语文教材的编选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选择适合学生专业需要的语文教材,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但主要是针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当前还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材。许多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仍旧采用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针对性不强,忽略了高职高专医学生自身的特点,超越了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接受能力。从教育规律及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这样的教材并不完全适用于医学高职高专院校。 笔者认为,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用既要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又要体现出医学专业特点。因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针对性强,毕业生将来需要从事的是服务于人的健康与生命的工作,他们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自身具备丰富的内涵和人文素养。所以应该选择融人文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特色教材。目前针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不多,有孙洁和范清涓分别主编的《大学语文》,这两部教材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共性是在内容上都选取一定数量的中外医学典章,不同处是孙洁主编的大学语文还介绍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既考虑到医学生的医学文化素养,又兼顾到医学生以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基本能力的实用性文章。笔者在教学中选用了孙洁的《大学语文》,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这部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体现专业特点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社区服务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深入了解专业,针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和实际需要,与专业相结合,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 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事业,这个特殊的职业不仅要求他们有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语文能力。在培养目标中必须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以便适应其岗位工作需要。教学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优势。即一方面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过语文的“听、说、读、写”提高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 三 教学内容设计要突出专业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专业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如临床医学生以后从事临床工作,进行病情诊断、处方与病历书写等工作,良好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职业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中应把文学欣赏、医学典章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讲解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鲜活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意志,以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还可通过对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分析,使医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锻炼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再如护理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护理文书的写作能力,是其最重要的职业语文能力,在语言沟通能力中,和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被认为是重要的语言能力。因此,在护理专业的语文课教学中,结合护士职业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审美能力。一方面,通过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探讨作品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审美意蕴,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品格得到完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口语训练、实用文书写作的教学,以训练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水平。而相对中医药类专业而言,学生要具备扎实的古代文化与语言文字功底,这是中医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必须以古代文化与语言文字,尤其是医古文作为教学重点,加强对中医药传统经典医学文献及传统中国文化的学习与理解,从中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医药学成就,学习前辈献身医药事业的精神,提高医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感悟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到作为一个中医人才做到“博极医源”“古今贯通”的重要性。 四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专业特点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改进教学效果。当前的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一般3年,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学生学习负担重,所以要学生通学语文教材不太可能。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法、提高学生兴趣,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如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将大学语文分解为文学欣赏、医古文、语文基础知识等部分,开设一定学时的专题讲座由学生自行选修,既减轻了医学生课程任务,又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也可采取研讨评论的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教授为主,容易形成学生思维定势。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其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意见、进行评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古代儒家经典名篇,可引导学生深层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领悟一种灵动圆通、磅礴大气的思维方式,以便他们在今后生活中能够灵活智慧地思考各种问题,从而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学习屈原、司马迁、陶渊明、陆游等人的诗文,就可让学生积极研究讨论,学会换位思考,领悟古人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宁静淡泊、舍生取义等优良品格,引发他们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等问题的关注、思考和追问。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未来从医生涯的职业道德基础。 除此之外,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多媒体设备已经广泛采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容量,还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医古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课件简单介绍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物经典著作及其创作过程,可以借助影视、古代名医视频了解他们的典型事迹和传奇故事,使古代名医的高尚人格、奉献精神、杰出贡献以及精湛医术铭刻在学生心地上,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具有的医学道德和专业技能。教无定法,适合各种学生特点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法,在教学中要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实现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五 考核方式要突出职业能力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仅仅靠一纸试卷并不能检测出学生学习的质量。笔者认为,医学类高职高专对学生的考评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适应将来的工作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首先,考试内容方面。侧重于“实用型”“能力型”。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加强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考核,如学生平时在口语训练课上的一系列活动,根据其表现都要计入平时成绩,最后按一定的比例纳入期末成绩的考核中,力求真实公正。另外还要检测学生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如考试命题主要采用开放性的命题,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考试形式方面可以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如理论知识可采取闭卷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考题不局限于课本,可延伸至课外。实践部分采取开卷方式,主要以阅读赏析、作品评析、写作为主,内容开放,形式灵活多样,且不同专业命题不一,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辨析、大胆创新。考核形式由单一的知识检测转化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这种重视语文能力的考核正好符合医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的基本能力。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探析如何增强职高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摘 要:职高语文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学习上,知识的积累在于运用,学好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教学体系中存在诸多不足,制约着职高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注重语文教学专业性的同时也要与教学实用性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法;专业性;实用性 语文作为一切学科的基础课程,对于专业要求更高的职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受限于教学管理的不科学、教材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不协调、生源语文素质不高等原因,严重制约了职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语文及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国家对职高教育的重视以及市场对职高人才的需求,探究如何增强职高语文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主要对如何增强职高语文教学专业性和实用性进行探讨、分析。 一、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专业性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大影响,而职高语文又要求很强的专业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点的渴求的不同也体现出它的专业性,需要教师通过将语文教学以及不同专业的需求相结合制定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学习。 1.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目标相统一 语文教学有它的基本的教学任务,而不同专业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任务,针对职高语文的教学应将二者的任务有机结合、统一。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不同的专业应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旅游专业应将侧重点放在作者对于景色的描写上,而文秘专业应该将学习的目标定在历史的学习以及语言表达上。 2.教学方案的设定更接近所学专业 目前,多数职高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不是沿用普高教材,就是基于普高教育进行选编。其教学内容很普遍,并不具有职高教育的专业性。首先,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的不同侧重点,使其教学内容具有相应的专业性。比如,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和画作、画家相关的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提高学生美术专业素养。其次,教师教学中要主动地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辅助语文学习。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利用网络工具,寻找与教学相关的影像、图片等,把专业知识应用和语文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 3.语文教学内容涉及专业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教学基本内容的同时向专业性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体现专业性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通过采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再把相关园林建设的故事结合起来,还可以和国外景观建设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了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对景观、历史相关知识得到认识和补充。 二、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的实用性 知识的传授在于学以致用,在开展职高语文教学目标设定时应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职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1.教学方式通俗化,更贴近生活 职高语文教学应贴近实际生活,不能只是理论知识生硬地灌输,应该找到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的最佳接触点,让生活走进课堂。荔枝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水果,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教师可以带上一些可以吃的荔枝或者荔枝不同的彩色图片,让学生根据生活的观察和实物图片,相互介绍荔枝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交流技巧和提炼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同时作长远规划 职高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试卷上,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并对自己的生活做出长远规划。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辩论赛、应用文写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摆脱单一的学习方式,多学科学习 通过不同学科间的配合相互促进学科的学习。如服装设计专业可以设计课文中所涉及的服装造型,通过实际表演理解学习知识。 三、职高语文教学中实用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形成实用的能力。 1.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语文课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讲述,也可以通过同课文内容的改编变成表演课、诗朗诵课、辩论课等,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动手实践能力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的运用。例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课文《武松打虎》时,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模式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切身了解人物的性格,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2.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更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多创造出实践课程,构建开放、轻松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所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职高语文教学中应该把握职高语文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并同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跳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专业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等情况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语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共同发展。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浅论职高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摘 要: 搞好职高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职高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之基本。要做到更新观念,继承创新;研究学生,把握规律;因材施教,科学评价,提高修养,提高素质。 关键词: 职高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近年来,从国家一直到普通百姓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要求教育与现实相结合。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职高语文教学也面临转轨的问题,这是职高语文教育教学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职高语文是职高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直接制约其他学科的学习,搞好职高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职高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之基本。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难尽如人意之处,其结果突出表现在职高生中。由于许多职高学生是在基础教育中的失败者,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基础教育中的弊病。有些职高生学了八九年的语文,竟写不出一笔规范的汉字,做不出几篇像样的作文,说起话来言不由衷,辞难达意。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职高语文教学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怪圈里解放出来,必须注重和突出素质教育,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努力让他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继承创新 要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必须更新观念。但就现今职高语文教师来说,无论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在校期间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走出校门所实践的还是应试教育,在教师整个受教育和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一些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近些年来一些旧的教育思想受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批评,也受到了当今教育改革大潮的冲击,但它们仍在困扰着许多教师,不仅禁锢了教师的思维方式,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且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错误做法。一些职高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是一味地与普高教育并列,脱离实际。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种更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等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和个性特长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这对职高学生来说是更适合他们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因材施教,科学评价 在更新观念、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还要依赖于教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大力推广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教学中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提倡教学媒体的多元化,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训练式为开发式,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应努力做到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并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引导,发展不同类型学生丰富的个性,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如,进行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分层次教学。其特点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将一班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层次,然后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和考核,因材施教,分层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职高教学中,这一点已逐渐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从开学开始,就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目标,分成就业班和升学班,进行分层教学,使得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朝着不同的目标奋斗。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良好的教师素质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语文教师首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这是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言行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同时也随时随地接受孩子们的检验与评价。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学做真人,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以自身形象影响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其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热爱学生。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所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不顾此失彼。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此外,如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以及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 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系统的工程,它反映了时代、国家、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希望和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努力为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适宜的教育条件,促进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开启职高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摘 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成为培养、呼唤学生个体情感的阵地。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行,职业高中语文教育应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职业学校应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自身理想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人们常常都会关注科技创新成果。其实,不仅是科技方面需要创新,教育方面同样需要创新。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 关键词:职高语文 ;教学手段;激趣;质疑创新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成为培养、呼唤学生个体情感的阵地。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培养人文素质和情感,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就必须积极创造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部分则非常鲜明地声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发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教育创新理念,要进行教育创新,首要的是自己必须富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也为语文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条件。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张定远教授在全国中语会第七届年会闭幕式上的发言中说,教师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以知识为本,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本。我们一定要破除旧的教育观念、走创新教育之路,在课堂教学中确立自己的主体创新意识,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改变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与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一张讲台、一盒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已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更何况有些职高生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对所学的知识缺乏求知欲,因此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大量生动的声形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习知识上,而是深入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在讲读课文时多引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图片。如讲授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可以把除了夏洛克外其他三位吝啬鬼的故事精彩片段油印出来,还可以向学生讲述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又如《邓稼先》一文,虽文字流畅,感情线也很明晰,但还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邓稼先对我们民族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忘我工作、无私敬业的爱国热情。对此,笔者让学生在课前看一场纪实式电影《横空出世》,以使学生感受邓稼先等优秀的国防科研工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效果较好。因此,一些杂志、画报、图片、录像等在教学中都是很好的教具。教师教学手段改进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想将语文课换成其它课都难,因为学生爱语文。 三、设法激趣 指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你的教学感兴趣, 在课堂上能互动起来。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他们对上专业课 都缺乏兴趣,对上语文等文化课更是如此,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感悟早读。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首先要让他们读语文读出味。我们把简单短小,而且语言或情感特点明显的文章集成册,称之为“早读教材”。例如有一天早晨同学们读到一篇摘自《青年文摘》的文章,写的是母爱,当学生读完最后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孝而亲不在”后,学生们全部都静了下来,足有一分钟没人说话,我知道学生被文中的情感感动了。 (2)上课诵读。上面所说的早读是让学生走近语文,而课堂的朗读则让学生走进语文。琅琅书声是语文课的一个标志,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老师应该就课文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指导和分析、体会。在课堂上精彩的朗读和分析,无疑可以把学生带入文本。 (3)课外阅读。根据我的观察,爱看书的学生,语言的感悟力理解力会比较强,对语 文课的兴趣也比较浓厚,语文成绩自然突出。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给每位学生制作了阅读卡。通过广泛的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是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把握好,组织好这三个时间段,我们就能实现学生从知语文到喜欢语文的转变,再到以语文为乐的更大转变,从而使学生找到学语文的感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质疑问难。教会学生提问是关键。首先,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打破学生的依赖思想,“逼迫”学生发问,只要学生敢于提出,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其次,必须给以方法上的指导。叶圣陶说:“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①提问的角度和方式;②提问思路和内容。 五、善于鼓励表扬 职高学生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励,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表扬,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反之,对学生横加批评,当众斥责,会极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产生厌学情绪等不良后果。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中职学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使命,但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性人员,更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中,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计划管理论文: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 针对国有企业既存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加班加点现象严重的问题,在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本单位的具体实施证实,“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维稳内部环境,实现“双收益”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生产计划管理;单元制产能化;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 众所周知,效益是企业的生命,降本增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时下颇盛行的“盲目加班加点”现象,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通病,各企业无论工作量增多还是减少,加班加点问题一直存在,造成了能源和人工的极大浪费,同时对员工的身心状况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笔者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实践,认为推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攻克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1-2]。 1变革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笔者围绕所在单位既存生产计划管理现状、生产计划被输出对象反应、管理绩效等方面,在本单位组织了系统调查,从员工需求、企业发展和政府要求等方面,明确了变革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1.1职工强烈呼唤休息休假 笔者所在单位属于机械加工制造单位,主要产品为八轴机车,日产能力可达1.5台,除去正常休息、节假日,一年可生产八轴机车360台。而2014年,本单位仅生产八轴机车184台,全年员工整体休假却只有10d,其他节假日大多数员工均在加班。员工身心得不到调节放松,不仅打乱了员工的正常生活,而且影响生产效率,甚至因为加班和不加班员工的收入不平等而造成部分员工心理失衡。经调查,员工休息、休假意愿强烈,均不满意拖沓式工作方式。 1.2企业迫切需要提质增效 粗放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直接增加了企业制造成本,影响企业效益。首先是能源浪费、人工成本增高。笔者所在单位2014年仅节假日加班就耗电40万kW•h,折合电费30万元;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补贴和夜班费支出190多万元。其次是安全、质量受到影响。员工长期身心疲惫,给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带来隐患。企业要生存发展、提质增效,就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合理生产计划管理造成的成本浪费和安全质量隐患。 1.3政府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5年,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所表达的是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显然,生产计划作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创新其管理方式,发挥单元时间的最大利用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方式。 2国有企业生产管理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作为国有企业,必须正视其自身特点,建立适合其经营管理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首先要正视现有体制。在现有体制下,员工相对稳定,不会因订单大小或者多少而增减员工,因此应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其次要正视单元的相对稳定性。由于不会因订单大小而增减单元,因此安排生产时应权衡单元的产效和成本。第三要正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由于各企业一般情况下产能大于订单需求,因此应节约资源以降低成本。第四要正视单元日产能。应充分利用工作日,实现生产率的最大化利用。 3“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内涵和实现 据了解,一般国有企业均以订单量计算生产节拍,将生产计划平均分摊到每个月,订单量大,节拍时间就短;订单量小,节拍时间就长,这种方式直接造成长线式生产和“盲目加班加点”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在正视国有企业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和分析既存生产计划管理症结的基础上,推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势在必行[3-5]。 3.1“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内涵 “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内涵:以单元为单位,以产能排计划,以星期为周期。“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核心:以产能排计划。其管理模型见图1。以单元为单位,强调单元计划管理。即改变以往只考虑单一工段月产量,忽略每台机床、每道工序具体计划和责任的做法,将生产计划明确到每个单元,也就是最小的作业单元。以产能排计划,强调日产能兑现。即改变以往将生产计划平均分摊至每个月和每一天的方式,根据订单数量和交货日期要求,按单元日产能排计划,非必要不加班。必要时实施生产调整或工艺调整,保证计划兑现。以星期为周期,强调周计划。即改变以往不论工作量多少均按一个月的生产周期排计划的模式,考虑到上下工序来料及物流的影响,将计划适宜地密集或分散分布在一个月中的几个星期。 3.2“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实现 1)广泛宣传,转变观念。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充分利用工作日,保障员工休息、休假。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对此存在各方面的质疑,如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等,这是企业首先必须攻克的难题。因此,要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首先要将转变员工观念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使员工转变观念。如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召开会议,宣传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背景、意义、实施方式等,让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其益处,从内心接受改革。2)找准症结,制定对策。笔者认为,既存生产计划管理的症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产管理理念落后。生产管理人员企业效益意识不强,对制造成本认识程度不够,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不清。二是生产计划制定粗放,缺乏科学性和经济性。三是生产计划执行不力,执行不下去的情况时常有之。生产管理人员的认识停留在工作计划节点概念上,生产效率低下。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对策以确定具体的改进流程。如笔者所在单位制定的《单元制产能化管理办法》,突出了生产计划的制定、审批、实施、检查,以及沟通、物流、异常响应、目视化、奖惩等各环节管理,使“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程序化。3)统计分析,核定产能。以日产能排计划的关键,是准确核定每个单元的日产能。应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工具,系统收集每种产品、每个单元的生产加工时间、辅助时间,核定每个单元的标准作业时间和生产工作量,计算并讨论各类产品、零部件每个单元的生产周期和日生产能力标准。按核定标准分层制定车间、工段、单元的日计划、周计划,以保证计划的科学性。4)加强管理,保证实效。实施“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难点是将理论化的管理成果运用至生产实践中。而在实践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对各种资源的管理,当影响过程实现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时,才能得到预期结果,这些因素中,不确定性最大的是人为因素。因此,必须以基于风险的思维应对影响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实现零死角管理,才能保证“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实施效果。笔者所在单位以充分发挥工段长的领导协调作用为核心,实行生产计划完成率与工段长绩效直接挂钩,辅以实名制作业标准管理,将单元负责人与单元日生产计划捆绑;同时,以经济考核或激励形式调动操作、技术、辅助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团队效应,以日计划兑现保证周计划、月计划的兑现,最终实现了“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预期目标。 4“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实施效果 据统计,2015年,笔者所在单位承担的机车及配件生产任务,比2013年和2014年略有增加。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后,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4.1员工休息休假权利得到了保障 统计数据表明,除设备故障和上下工序生产影响外,节假日员工基本实现了正常休息。2015年全年员工平均休息时间比2014年增加了80d。劳动纪律明显好转,员工收入实现了对等。 4.2生产经营绩效明显提高 一是能源和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明显提高。2015年,笔者所在单位耗电量同比减少16万kW•h,节省电费11万元;节假日加班情况减少,加班工资、补贴和夜班费比2014年减少近70万元。二是因过劳引起的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隐患得到大幅度遏制。全年未发生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 4.3精益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建立在降本增效、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上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不仅推进了企业科学、规范地安排生产、调动资源,而且对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成效。笔者所在单位推行的“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曾获山西省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中国机械行业协会和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分别授予本单位“优秀车间”和“精益车间”荣誉称号,这些荣誉见证了“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重大益处。 5结论 “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维稳内部环境,实现“双收益”的有效举措,其管理思维,不仅适用于企业加工车间,而且对企业整体管理脉络的建立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国有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思维改革企业生产计划或经营计划是必行之路。 作者:臧俭 单位: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备件计划管理改进措施 1前言 柳钢自2009年以来,柳钢实行月度集中计划与月临时计划相结合的备件计划管理模式,每月各分厂可集中申报电气、机械备件计划各1次和不超过3次的月临时计划(超过将被列入专业责任制考核),经逐级审核流转至机工部备件科招标采购。现行的备件计划管理模式下降低采购量、库存效果显著。以2016年为例,截止10月底,备件中心仓储计划员累计审核01-03类备件采购计划约278万件,中止采购数量3.15万件,中止采购金额约1608万元,通过协调各厂交叉领用及工程利库,共减少或延缓备件计划采购资金约1847余万元。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因各种客观、主观原因,导致备件计划的准确性不高。截至2016-10,入库时间超3年仍未领用的老旧备件有3.82亿元,造成了等值的资金占用。本文主要分析现行备件计划管理中计划准确性不高造成资金占用的原因,可望提出优化建议。 2分析与讨论 分析现行备件计划管理中计划准确性不高造成资金占用的主要原因如下:(1)备件计划在逐级上报中失真。最初的备件需求计划草稿是由设备操作岗位工人和检修岗位工人按生产现场的设备使用情况、检修信息提出,经班组、车间、分厂、公司汇总,最后形成备件计划的需求量。在备件计划的申报过程中,各级人员考虑了采购周期、必要性、有备无患等因素,层层加码从而导致备件需求计划失真。(2)备件计划的制定缺乏大数据支持。当前,备件计划制定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普遍存在着“有备无患”的保守思想,能从大局上考虑经济因素的不多(如库存资金积压、库容增加而引起仓储成本等);在备件计划汇总整理过程中,统计比分析做得多,缺乏对备件管理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如备件采购周期、备件费用、备件全寿命跟踪等),简言之,就是备件计划管理工作缺乏大数据支持。(3)备件计划审核过程同样缺乏科学依据。各分厂的备件计划集中汇总到机工部后,先由机工部备件中心3个仓储总计划员审核利库后,再提交备件科招标采购,要想做到计划准确合理,难度巨大。仓储计划员对备件计划审核仍然依赖个人工作经验和责任心,缺乏科学依据。这些仓储计划员实际已长期远离生产现场,对现场工艺和设备使用情况无法深入了解,尽管能综合考虑资金占用情况,也有库存结构分析,但对计划审核工作针对性不强,同样缺乏对备件管理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凭个人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审计划的居多。(4)备件计划没有使用正确有效的物资编码。在计划审核过程中,经常碰到物资编码与实际所需不符的现象,也即套码现象。例如,冷轧厂2016-01的月度计划,计划申报用的是空水冷却器的物资编码,实际所需是空水冷却器里的某个小零件(独立芯子)。另外,同样的备件,物资名称、型号规格使用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将导致同样的备件在有库存的情况下重复采购,造成库存积压;还有备件型号和规格均描述为“见图纸”,这些都是导致备件积压,盘活利库举步维艰的原因。 3管理优化建议 分析了备件计划管理工作的成绩与现状,结合柳钢实际,对备件计划管理提出了如下建议:(1)大力推行备件计划分厂集中会审制度,要求各分厂在计划上报前,一律先在厂内集中会审后再提交。一来备件是否合用,使用者说了算。二来权力下放,通过分厂备件集中会审,群策群力,可将许多积压备件通过代用或稍作修改的利库得到盘活,能有效地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2)借力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在设备网上对备件集中管理7年来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尽快建立各类标准通用件的消耗和储备定额(可以在一些常用易耗备件试点,积累后经验在推广),标准通用件由公司集中计划申报、采购、仓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备件资金占用。(3)扩大备件零库存等年标采购范畴,尤其是消耗量大、流通性高的标准通用件,力争年标采购份额应占到采购总份额的70%左右。(4)构建柳钢统一的机旁备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机旁备件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化来严格控制各厂机旁库增量,改变备件管理有备无患的旧思维。(5)全面清理备件物资编码,规范物资编码信息,避免重码、套码。 4结语 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柳钢备件计划管理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提出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调整的思路,实施改革创新,相信备件计划管理工作会越做越好,最终实现在大数据支撑下的备件计划管理。 作者:黄勤 单位:机动工程部 计划管理论文:供电企业计划管理优化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资源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电力需求量的增大,供电企业受到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大,供电企业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对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优化内容进行研究,了解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最终实现了供电企业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分析 1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定义 所谓的综合计划管理,主要是对项目储备、计划编制、执行和调整这些过程进行管理。有效加强综合计划的刚性执行,最终实现了对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进程,确保企业全面健康的发展。供电企业采取综合计划管理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之上的,主要的宗旨是确保可靠的供电、提升供电质量,在各项专业专项的基础上,对企业日常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进行优化和整合。内容较广,包含了发展企业、管理经营和建设电网的工作目标,强调各专业能够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协同,主要的特点包括动态性、整体性和策略性。 2供电企业实行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应用到实践中还是存在有诸多问题,比如说较低的计划编制效率、管理约束性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很多时候都限制并影响了企业进行综合计划管理的最终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综合计划编制效率普遍偏低,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相关体系建设不断的深入,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所以目前需要企业内部机构做好划分和整合工作,这样职责也会发生转变,一些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层级的职责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上还存在着漏洞,造成了综合计划编制的高效性和精准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②管束和约束性不够,在综合计划执行环节,没有了足够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就会造成综合计划随时出现变化,项目工期面临着经常性的调整,这也很大程度限制了服务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预见性大大削弱,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2.1综合计划管理内容广泛,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统筹 供电企业每年的综合计划体现的特点包括:大投资、广覆盖的特点,不同种类的计划管理会分布在不同的部门,管理的目标较为分散,而且在工作内容上部门和部门之间存在着交叉的可能性,投入的成本虽然增加了,管理的效率却没有得到提升。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还局限在分割的管理模式,很难从全局着手,公司的资源也很难实现优化配置。 2.2项目深度不够,体系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没有建立起明确的项目管理的常态机制,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除了电网的基建项目形成了可研编制之外,其他的项目的可研编制的规范率相对较低,也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项目储备库,甚至是有很大一部分的规范率的准确率只有一半;此外,综合计划的管理体系尚未明确,很多的部门都是实行部门管理的方式,没有进行工作的对接,项目管理较为混乱,有一部分项目的执行的准确率都不及80%。 2.3综合计划的项目在执行时没有做好管控和跟踪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包含有16类的专项计划,他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数据也实现不了共享,此外,因为项目进度快慢不一致,质量也高低不齐,所以很多的项目是没有跟踪的考核体系,供电企业为了能够节省项目的投资,在执行项目时较为随意,东拼西凑的情况时有发生。 3加强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实现的相关建议 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已经有了不可取代的位置,加强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的优化能够实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发展,这对于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优化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3.1加强供电企业环境变化因素的了解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在过程中加强环境变化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及时对购售电结构变化进行调整,来满足现实环境对电能的需要。因此,供电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必然的联系,需要加大重视的力度。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进行综合计划管理,就是需要加强供电企业存量资源现状的了解,在能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增加新的资源,实现一个持续发展和供应的状态,这就是综合计划管理的优化。为此:①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及时的了解外部环境的供电现状,同时及时将信息传达到内部,及时对供电系统做出调整来满足外部环境电能的需求。②需要加强管理流程的把控,对于资源的输出以及引进过程,需要加强效率的提升,避免拖延造成企业重大损失。③需要对存储资源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及时的进行更新了解最新的存储情况,但发现内部资源不能够满足外部环境需要时,应该及时补充。供电企业的资源储备在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储备管理的标准化。对于供电企业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员工都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执行必要性的了解,从而避免了盲目的建设,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电能储备充足,但是不会出现过度的现象。 3.2加强综合计划编制管理的优化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优化,需要加强决策制度的优化。对于供电企业的决策判断,需要从综合方面进行考虑,了解综合计划管理各个环节的内容,对于每个环节的要求、标准以及各岗位的职责,都需要加强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够实现管理的严格。为了加强对供电企业内部存储情况的了解,要加强审查工作,成立相应的储存审查小组进行专门的负责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总储存量的了解,对于每个分项目的要求进行严加控制。在审查存储量审查工作时,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查明原因及时的解决。所以,供电企业需要成立相应的专业技术部门,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够找到专业的人士进行处理解决。对于储存库资源的质量也需要严格把关,确实保证库存资源的合理使用。针对不同的项目,电能的储存量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将项目的特点了解清楚,做好储存量的审查工作,对项目信息的准确了解为审查工作的进一步实行提供了保障。在供电企业的管理中,需要重视预算的经济效应。建立在企业制度基础上,做好项目预算管理的经济性,这不仅是在从供电企业的利益上加以考虑,同时也是为了节省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预算经济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加深对项目前期特点信息的了解,采用科学化的方法实现储存管理。供电企业的资源储备在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实现储备管理的标准化。对于供电企业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员工都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执行必要性的了解,从而避免了盲目的建设,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要尽可能的保证供电企业电能储备充足,但是又不存在过度的情况。 3.3加强计划管理的全过程管控 对信息化的控制手段进行完善,对预算进行概算分析,概算约束指出的理念进行深化,才能够建立完善的项目管控体系,最终实现项目的双管控工作,加强了管控的投入力度,确保综合计划能够真正的落实下去。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测。从开工到投产都要抓紧,每个月确定出主题项目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了异常就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并督促相关单位做好整改工作,推进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做好实际工期、建设周期等监控工作,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工期进行调整,加强财务部门、物资部门等的协同工作,从各个方面着手,保证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相关的结算工作也是尤为重要的,要及时跟进财务和项目的核算,做好财务核算以及项目的决算。 3.4加强综合计划的考核力度 做好指标和项目的分类考核,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综合计划管理的执行力度。因此,需要将考核计划执行的结构进行分类。①需要调整项目的考核方式,推行计划完成和调整幅度的双重考核。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跟踪计划执行的落实情况,最终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等进行考核。另外,要对项目的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尽可能的保证项目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提升计划编制的精准度;②调整考核指标,要明确重点,跟踪分析,保证年度计划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的研究讨论,能够为提升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提供保证,同时对于提高居民用电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才能够实现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优化。相关供电企业人员应该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内容的分析,促进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措施的实施,从而实现居民用电的稳定发展。 作者:谷艳 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计划管理论文: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分析 摘要: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对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必须结合形势发展需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做好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就新形势下加强电力物资计划管理措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新形势;电力物资;计划管理;措施 引言 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对电力物资供应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物资计划管理在电力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提高电网设备的健康程度和安全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合理地安排物资使用方向,有效进行物资资源的组织计划和设计整合,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各方面需求,使物资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物资供应链的经济效益。 1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里,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电力企业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电能的需求,各级电网持续大规模建设,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使得物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要从计划管理抓起,强化好物资需求控制。具体来说,要根据企业的年度生产建设投资量做好物资需求预测工作,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将计划融入到物资采购、质量监督、仓储、配送全过程,在计划中凸显实效性,物资采购要按照计划进行,要做好定额控制,有计划地控制消耗。 2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物资管理观念应当不断更新 由于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全面物资计划管理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及工作方式,随着物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需要物资计划管理人员加快观念转变,加强学习,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2.2物资管理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物资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链的一个中间环节,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项目管理、物资供应等协同联动不够造成的松耦合现象。如物资供应时,一方面物资部门不掌握项目信息,无法知晓开竣工时间;另一方面项目单位预测交货时间与实际需求偏差较大,导致工程进度和物力精益管理需求难以统筹和有序衔接。这就要求物资计划管理人员在项目前期,主动参与项目计划编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同,将物资管理要求融入前端,提高物资计划的前瞻性,形成“规划-计划-建设-物资”闭环管理。 2.3物资计划编制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物资管理是一项涉及众多专业的工作,需要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种物资进行编制。电力企业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手段来降低企业的物资成本。电力企业要根据周边市场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地规划与调整。这就要求物资计划编制人员不仅要物资业务过硬,还需要熟练掌握电力专业知识,把握原材料市场动态,从而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编制质量。 3新形势下加强电力物资计划管理的措施 3.1匹配物资计划与项目进度 物资计划管理的目的就是满足电力运行时物资的及时供应,保证电力企业的正常运作。而要想优化物资配置,电力企业就必须匹配物资计划与项目进度[1]。要全面分析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物资计划,及时发现项目前期物资需求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同时,要争取其他部门的合作,加强沟通,杜绝非标物资的使用,保证各类项目物资招标集中、有序、规范开展。另外,物资部门应当主动查询项目审查、下达和核准信息,把握审核关,保证计划准确性、全面型。 3.2加强物资标准化体系建设 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电力企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标准化的物资管理体系对提高物资管理效率、保证物资的及时供应有着积极性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应当认识到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全面建设物资管理标准化体系。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采购体系,实现采购体系与主数据体系的统一;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建立编制标准技术规范,根据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料信息合理地选择及确定,从而更好地控制企业管理成本[2]。 3.3制定明确的物资管理计划 物资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而言,为了更好地优化企业物资管理水平,提高物资使用率,企业就必须制定明确的物资管理计划。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所需要的物资进行综合估算,总结出物资计划表,根据物资计划表进行物资采购。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要综合市场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地考察,以最小的成本,购进最优的物资。针对物资的调用,要制定明确的计划,物资申请必须经过审核,并实行盖章签字,待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物资的调用[3]。 3.4强化物资计划闭环管理 首先,要强化合同按期履行管理,加强物资到货管理工作,加大对工程现场协调的力度,组织供应商进行排产和到货,从而满足项目建设需要的物资;其次,要强化闭环管理,管理人员要对合理签订履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找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调整,提高物资合同的管理水平[4]。 3.5完善物资计划管理相关制度 首先,电力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制定完整的物资采购体系,全面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对采购的物资进行合理地分配和管理。其次,明确相关责任,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将相关责任落实下去,从而将减少损失,防止物资积压和丢失。再者,要严格按照物资管理体系进行把控,要淘汰那些不严谨、不规范的规章制度[5]。另外,电力企业必须加强物资计划的审查,要实时跟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确保电力物资的合理利用。 3.6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在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资计划管理的有效性。而要想提高物资计划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物资的优化配置,电力企业就必须重视物资管理人员的教育。首先,要强化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其次,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从而为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另外,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长期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人员很容易出现懒散的行为,为了更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激励工作人员,如绩效激励,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来[6]。 4结语 伴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推动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就必须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物资管理计划和机制,要加强物资计划管理标准化建设,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物资计划的信息化管理,要重视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从而不断提供物资管理效率,实现物资的优化配置,保证企业发展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 作者:高慧 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电力物资计划管理途径 摘要: 电力物资计划的正确性、有效性,将会给电力企业的后续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促进电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果。电力企业在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规范准确、及时高效和集中平衡的重要原则。本文主要从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入手,针对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提出一些提高电力物资计划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电力物资;计划管理;电力行业 电力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建设产业,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显著增长,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地上升中,电力行业想要有效适应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状况,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不断建立健全自身的物资管理体系,全面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物资采购和物资使用。电力物资计划的管理水平能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效果,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率。 一、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 1.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物资费用在电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尤其是在电力企业一些基本工程的建设中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电力企业在开展各项项目建设的时候,对施工建设材料的质量要求十分高,想要有效提升电力企业建设阶段的完成效果,需要统一管理物资的分配和使用。电力企业开展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主要是综合考虑建设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建设方法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有先进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完备的物资材料作为支撑。如果电力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出现一些失误,就会不利于电力企业的整体建设、经营和运行。 2.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电力企业建设工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物资计划管理工作,能够保障电力企业的良好经营和发展。电力企业需要全面有效地管理采购的物资,有效落实物资计划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提升人员监督的实际效果,有序放置各项物资,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全面有效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环境。通过对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加强和稳定,能对企业生产的成本进行有效降低,同时还能够有效稳定企业自身的经济基础,促进其他生产环节的顺利进行,有效提升企业的发展成果[1]。 二、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力企业在开展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理念较为落后。电力企业积极开展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物资材料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有效降低,提升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电力企业实施的物资计划管理理念都较为陈旧,影响到了实际的物资管理工作。企业使用的物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开展的实际管理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第二,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手段不够现代化[2]。电力企业实施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尤其还有较多的专业领域,需要多种优秀的专业人才编制良好的物资计划,同时在开展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时候,针对物资计划的具体执行方式不够严格。 三、提高电力物资计划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有效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在开展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最为首要的是需要进行相应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全面分析工程项目中所需要的各项物资材料,逐渐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物资采购体系,按照物资采购的标准开展具体的采购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同时,还需要注意合理分配已采购好的物资,是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电力企业充分发挥物资的应用优势具有良好效果。 2.加强物资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电力企业在开展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物资管理的信息系统,为企业进行各项具体建设项目工作使用物资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电力企业进行物资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针对市场的物资价格走向、企业自身的物资需求和物资的实际使用情况,有效确定物资使用的实际数量,从而纳入到企业物资计划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系统中。 四、结语 电力企业只有积极开展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才能全面有效地控制自身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各项物资,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提高电力物资计划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主要是积极有效地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控制物资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强物资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增强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刘少林 单位:国网厦门供电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电力企业计划管理方法反思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内电力企业市场大环境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分析了电力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性,找出了目前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实施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策略 引言 很长时间以来电力企业的工作重心就是计算电力管理目标、计划基础条件以及策划经营方式,显然,这些工作重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电力企业应该进行综合计划管理。电力企业属于电力市场关键主体,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有效提升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经营趋势稳定及决策连续,以便于有效实现经营性战略目标,实现这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行综合计划管理[1]。 1电力企业进行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体现在资源的竞争以及电力企业建设经营方面。在这种行业现状的刺激下,电力企业必须实行有效的计划控制,才能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实行综合计划管理,对直接参与市场的参与者进行有力调控,制定更加周密的企业综合管理计划,并随着市场的改变调整计划管理目标,使电力企业发展更加契合市场,在电力行业中获取一席之地[2]。 2电力企业进行综合计划管理面临的问题 2.1综合计划管理意识偏低 电力企业存在综合计划管理意识偏低的问题。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必须从长期角度考虑,同时对未来时间内不同种类的电力计划进行详细地安排和策略管理。站在电力企业角度来说,因为电力行业具有一定的排他特点,传统的国有企业思想还是深深制约着电力企业的发展。每一个电力企业都希望争取更多的投资或是科研资金,并且希望企业考核规范标准降低,更加容易达到既定目标[3]。目前来看电力企业管理层人员的综合计划管理意识偏低,企业内部应该从上到下统一树立综合计划管理新思想,打破桎梏企业发展的传统保守思想。 2.2综合计划刚性约束及健全绩效管理体系缺失 电力企业存在综合计划刚性约束及健全绩效管理体系缺失的问题。目前来说,电力企业在商量确定对应指标的时候一般都是尽最大可能争取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企业本身综合计划刚性约束及健全绩效管理体系的缺失,无法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将工作绩效和员工激励策略有效结合[4]。 2.3对有关难题的专项分析研究缺乏 电力企业存在缺少对有关难题专项分析研究的问题。电力企业面临的专业分析问题是针对各个方位的,包含了企业管理及电力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电力企业还没有制定系统化的问题解决程序,更没有组织过攻关性质的专项研究。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难题专项分析类型电力研究仅仅依靠电力企业内部技术人员是很难实现预期效果的。 3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法研究 3.1建设综合计划管理机构 电力企业应该建设综合计划管理机构,企业负责人和其他管理层人员可以担任综合计划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首先,将电力企业管理机构所承担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负责人身上,确保工作职责的履行[5]。然后,电力企业管理者还应该明确每位负责人的综合计划责任,制定每周、每月、每季度甚至每年的综合管理计划目标,监督各个部门综合管理实施工作,定期对综合计划管理目标进行考核。 3.2健全综合计划管理考核体系 电力企业应该健全综合计划管理考核体系。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所编制的目标,健全电力公司监督考核机制。在构建体系时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参与管理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争取工作中每一个细节都事无巨细,明确评估标准。构建供电企业一体化综合考核平台,以便于呈现年度绩效合约,经过月度经济责任考核及管理控制,充分保障年度绩效合约有效完成。除此之外,还应该增强职工的职业素养,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快速进行技术员工职业建设,健全奖惩制度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3提升综合专项业务的研究水平 电力企业应该提升综合专项业务的研究水平。综合计划管理水平已经被纳入了电力绩效管理范围内,然而电力企业执行操作还是缺乏更加明确的考核条款和惩罚规范,因此这方面的考核条款还需要完善。由于电力企业发展策划部门能够直接对下面的企业进行考核,因此对于下级供电局综合计划管理人员一定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奖惩建议,供电企业领导人员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可以将此作为参考[6]。 4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内电力企业市场大环境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总的来说综合计划管理可以有效维护电力企业的长久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电力企业可以通过进行综合计划管理来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电力企业应该实行综合计划管理,对直接参与市场的参与者进行有力调控,制定更加周密的企业综合管理计划,使电力企业发展更加契合市场,在电力行业中获取一席之地。 作者:何海英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崇仁县供电分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企业计划管理过程措施 摘要: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企业应加强计划管理。本文首先分析当前企业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提高计划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 计划管理;企业;市场经济 一、企业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管控性 计划管理是企业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计划管理的关键问题是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因此,计划是否能够进行均衡全面的编制是计划管理的关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进行企业的计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多数企业在计划管理过程中普遍缺乏管控型,在计划的执行、监督和检查等各个方面都难以做到有效地管控,导致计划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和引导性,致使企业在总体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和运行风险。 2.缺乏整体性 整体性是计划管理的重中之重,不仅应加强生产性计划管理,而且还应加大对经营性计划的管理。但是,目前多数企业在计划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生产性计划而轻经营性计划管理的现象,导致计划管理缺乏整体性,进而无法跟上当前市场竞争的需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缺乏经营计划管理就会很难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就此而言,我国企业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完善的计划管理模式,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3.缺乏长远性 企业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应重视项目的长远性,而不能在做计划时只立足当前,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计划管理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将长远目标作为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准。除此之外,许多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导致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难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旦出现风险,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害,并且很难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导致计划管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4.缺乏体系性 完善的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因此,在企业计划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相互独立、相互连接的整体计划,包括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并且上述计划均应属于企业年度计划的一部分或者是企业长期计划的一部分,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持续性和有序性,并且各个计划之间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从空间跨度而言,企业的各项计划应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和管理各个方面,应做到突出重点,环环相扣。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跨度上形成一个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但是,目前多数企业在计划管理过程中的体系性较差,尤其是生产和经营两个方面没有统一和完善,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出现脱节现象。 二、提高企业计划管理水平的措施 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为有效提高企业计划管理的综合水平,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计划管理观念。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下,都应该明确计划管理的宗旨和范围。应整合优化资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合理利用和调配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佳效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环境变化复杂,市场竞争激烈,应加强计划管理的动态性,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长效发展。因此,应不断提高对计划管理的认识,逐步改变观念,加强对计划管理的重视程度。 2.计划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果只是根据市场信息来制定企业计划,就很难达到计划的实际目的。因为企业的计划与市场、市场与生产之间具有单向关系,而计划与生产之间具有双向关系。在计划管理过程中,计划可以用来指导生产,但生产同时反作用于计划。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应在市场变化的基础上结合生产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近期和长期的计划来进行,也就是在制定企业计划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不是单纯地总结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还应充分考虑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在制定计划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制定计划时不只是数字的规划,还应该包含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企业形象。 3.计划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在制定计划时,应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应与实际问题密切联系。首先,应确保计划是可行的。其次,计划的制定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能够实现计划目标,但是在制定计划时,应也应具备一定的难度,否则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无需努力就可以轻松完成工作计划,导致员工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最终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这要求制定计划的人员能深入现场,切实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并且能全面掌握生产的工艺、条件,全面认识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环境变化以及条件和历史情况,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进而实现计划的实际作用。 4.制定长远规划 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是企业进行计划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而成本管理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确保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做好长远的投资风险控制计划,保证能实现计划的最优目标。在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时,首先,应从全球化和区域化两个方位考虑,这是因为在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趋势下,资源也逐步区域全球化和区域化。因此,在制定长远规划时,必须立足于全球化和区域化;其次,在制定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时应以市场为导向,并做好风险管理,确保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整体布局;最后,在制定长远计划时应该建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并培养高素质水平的专业计划管理人员,并确保计划能符合企业的发展计划,将计划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层面。 5.建立完善的企业计划管理体系 完善的企业计划管理体系是计划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计划制定完成之后,应在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的保障下,做好计划的组织、协调、实施、监督和管控等各项工作,确保计划管理的有效性。计划管理工作应做到个人服务于集体、小局顾全于大局,树立全局观念,确保计划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各个部门的计划应该与企业的计划相互关联,并服务于企业计划。在更改目标时,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来执行,不允许出现越权更改现象,更不允许出现随意执行和越权执行的现象。 6.计划管理应以效益优先 在计划管理时,应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一旦计划决策出现失误,就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企业计划管理工作时,应严格秉承效益为先的原则。除此之外,在计划管理时,应具备运营观念,统筹安排和合理利用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伙伴资金、人力资本和商业资本等,进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企业计划管理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李进永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23工厂 计划管理论文:电力企业集中采购物资计划管理 摘要: 物资采购直接关乎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实行集中采购使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更具计划性,也能够对物资采购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并推动其全面发展。本文对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集中采购的意义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措施,以提高电力企业物资管理质量。 关键词: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集中采购 一、前言 物资计划管理是电力企业运营中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电力企业负责人和物资管理人员要依据电力企业发展背景,对电力物资采购过程进行严格控制,运用集中采购方法,使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达到良好的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效果,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内容 物资计划管理,主要包括物资、工程及服务的需求计划、采购策略、采购计划、统计分析和计划考评等内容。物资计划管理遵循“统一、集中、全面、刚性”的原则,执行统一标准、统一申报平台,强化集中采购目录和批次计划管理,覆盖所有采购需求,规范采购策略,加强计划全面性、准确性考核,确保计划实现刚性管理。 三、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引入集中采购的意义 电力企业属于支柱型产业,而电力供应尤为重要。但是,电力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其比较特殊,无法被储存,需要通过技术、制度、经济方面的约束,在发电、供电和用电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该过程中需实现物资集中采购。假定电力系统发电机组产生故障,会对电网产生负面干扰,使其无法正常运行。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材料的电力物资采购情况。电力物资集中采购状况不仅关乎电力工程建设效果,也直接影响了电力生产成本。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要认识到物资集中采购及管理的重要性,以实现商业化运作和法制化管理,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集中采购现状 首先,供应商和采购方过度关注短期优势,不注重长远利益,双方信誉度缺失,增加物资采购风险;而电力企业为实现效益增长,对供应商更换频繁,增加了采购成本。其次,部分电力企业采购部门不注重对采购单据进行有效评估,使采购流程不合格。也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合理评价,导致重要物资采购之前缺乏评估,影响了电力企业物资管理质量。最后,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应用并不普遍,电力物资供应不及时。物资需求单位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使部分信息传递断档,无法保障物资验收、发料以及与相关项目核对的准确性。 五、物资计划管理在集中采购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计划审查管理,保证集中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物资计划管理加强了招标项目合规性和需求计划准确性的审查。按照招标有关规定,对招标项目是否具备法定招标条件,以及需求物资的型号、数量、交货期等内容进行认真审查,避免在实际采购中出现偏差。保证集中采购物资技术性能及数量与实际生产所需物资完全匹配,也减少了集中采购过程中投标单位的质疑和澄清工作量。 2.抓紧计划管理“三严”措施,实现集中采购可控在控(1)严格集中采购目录执行。按照采购目录界定的采购范围和组织形式,执行统一的采购管理规定和业务操作流程,将采购目录内的各类采购需求均纳入一级平台管控,严禁随意扩大乙供范围规避采购集中管控,确保集中采购目录执行到位。(2)严肃批次计划刚性管理。需求单位统筹安排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加强专业协同,明确分工,按照批次计划关键时间节点,确保需求计划内容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源头落实集中采购的规范性要求,提高集中采购质量。(3)严控批次外采购。对需紧急采购的批次外物资,按照权限划分分级开展采购,履行审批制度。杜绝需求单位以应急名义规避集中采购。 3.强化计划执行结果评价与集中采购的联动,实行采购闭环管理通过对供应商生产供应能力核实、供应响应及售后服务评价,以及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监造、关健点见证、产品抽检等措施,量化供应商履约评价结果,实行供应商资信确认,并应用在批次集中采购标的评分,实现计划、采购、供应闭环管理,促进集中采购管理螺旋式上升良性循环。 六、实现集中采购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措施 1.合理筹划物资集中采购管理首先,对物资采购定额计划进行合理规划,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采购人员进行物资采购,使物资采购过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确保物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也要依据具体情况,编制物资定额,既要确保单项定额的完整性,又要对材料基本信息进行明确标注。其次,制定物资消耗定额时,要涉及到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变化等各项指标。第三,集中采购过程中,也要对物资的季节性、经常性、保险性等定额储备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安排专业人员合理规划物资消耗定额,使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2.构建完整的集中采购管理约束机制首先,权力约束。依据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对内部权力进行合理约束及划分,以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机制,实现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权力控制及民主决策。并将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权力和责任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如果电力企业面临重大物资采购情况,需进行集体和民主决策,分别由物资需求部门和采购管理部门对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采购计划和招标询价工作等进行有效控制。其次,制度约束。对电力物资采购中的奖惩责任制进行有效完善。如果采购部门及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物资采购工作,要对其进行奖励。 七、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计划管理能够提高电力物资集中采购质量。电力企业负责人和物资采购管理部门要依据电力企业实际运营及发展背景,对物资采购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使电力企业日常发展中的各项业务更加均衡。并实施集中采购方法,提高物资采购管理质量,对采购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为电力企业开拓广阔的市场竞争空间,使其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作者:林建成 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配网停电计划管理方法 摘要: 本文针对公司大力建设一流配电网、实施变电所双主变租赁工程之际,工程繁忙,带来了设备停电频繁,用户停电次数多的现状,分析总结全面提升配网停电计划管理水平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 背景;过程控制;实施效果 一、产生背景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停电计划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调控运行班积极参与电网建设实践,认真分析江阴目前停电安排存在的问题,优化电网停电调控一致性,联合配网抢修指挥中心的抢修停电,开展全面提升停电计划管理水平的课题研究。通过“五强一优”工作法的实施,提高停电计划各项指标,降低线路重复停役率,为江阴地区广大用户供好电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采用“五强一优”工作法,即:强化停电计划审核;强化停电范围管理;强化申报单位管理;强化年度停电安排;强化配网决策系统;优化规程制度,全面提升配网停电计划管理水平。 二、主要做法 1.强化停电计划审核,做好停电工作过程控制 要求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在制定停电施工方案前做好现场勘查,确认停电的必要性和工期合理性,提高停电范围及时间的准确性。加强过程管控,对不需要停电的准备工作安排在停电前完成,在停电检修过程中,会同运维检修部随时掌握各单位工作进程,实时把握同一间隔设备上进行停电检修的线路、变电、运检等不同专业工种之间衔接是否紧密并加以协调,以方便完工前即安排送电操作人员到现场,工作一汇报完工迅速送电,“掐头去尾”消除过程“冗余”。 2.强化停电范围管理,提升优质服务管理水平 2016年底起,调控运行班正式将配变台区停电纳入停电计划管理范围。在原有停电申报工作流程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配变台区的停电申报工作流程,推行配变高压侧设备二次许可工作,着实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在每月的月度停电平衡基础上,增加一次配变台区停电平衡会,将所有配变台区工作均纳入平衡,加强主网与配网、高压与低压之间的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调控管辖范围的全口径覆盖,着实提升供电可靠率及用户满意度。针对目前调度对象变化后配网设备多、配电线路间联系复杂、转供电情况多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检修方式,按照最小化停电范围原则,在保证有明显断开点的前提下,尽量安排线路不停电部分进行转供,既缩减了对外停电范围,又保证了工作的安全。 3.强化申报单位管理,确保配网停电稳定运行 2016年年初,调控运行班对停电申报单位数量进行了压缩,将原来的6家申报单位压缩至现在的3家,实行运行单位归口申请,由运维站、营销部、运维检修部3家单位扎口申报。对于配网运行线路停电,由运维检修部牵头各申请单位召开停电预平衡会,对能够结合在一起的工作先期进行整合归并,归并后再召开停电平衡会统一平衡。统一由运维检修部实施二级许可。相比原来的模式,新模式下更加利于调控运行班扎口管理,降低操作安全风险,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强化年度停电安排,确保停电安排合理有序 参照主网模式,调控运行班开展年度及半年度配网停电预安排工作。结合主网年度检修计划,将配网建设项目纳入年度停电计划预安排框架,抓好停电年计划、月计划和日计划的配合,控制计划遗漏、重复停电、不均衡、时期不当、电网运行等风险,从源头上达到规范停电流程的目的。同时建立年度主网停电计划及年度已停电线路数据共享库,供各申请单位上报计划前查询,各申请单位不仅对前3个月已停役的线路进行查询,还对后3个月即将要停役的线路进行比对,有效避免了设备的重复停役、重叠停役、停电时间间隔短等问题的发生,有效确保了停电计划的刚性执行。 5.强化配网决策系统,实现配网停电均衡生产 调控运行班与具备资质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配网停电计划优化决策系统。通过软件程序的编制,实现自动生成停电计划、并自动进行重复停电查找、归并、筛选功能,切实提升停电计划的编制协调效率。 6.优化规程制度建设,促进配网停电规范管理 调控运行班重新修订了《江阴电网设备停电计划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各单位在各申请环节的时间节点、责任和要求。规范了停电计划上报、编制流程,强调停电计划严肃性,严审非计划临时停电。要求做到统筹安排一、二次设备停电作业,做到主网、配网、农网统一下达检修计划、统一开展检修、统一考核标准,对同一停电设备和停电范围,原则上半年内不得再次安排停电计划,同时针对目前停电计划变更较多、随意性大的情况,组织各申请、运行单位及客服中心讨论制订了停电计划变更联系单,强制停电变更必须书面出具变更原因、说明必要性,并经设备运行单位、客服中心、调控分中心同意,重大停电还需报请公司分管领导批准,从而从流程上加强计划变更管理。 三、实施效果 通过近半年来的推进实施,调控运行班在配网停电计划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提升了月度停电计划各项指标。9月停电计划完成率、月度计划合格率、月度计划按期实施率、申请单正确率、申请单按时上报率指标均为100%。 2.降低了线路重复停役率。截至9月,配网线路半年度预安排重复停电率为2.7%,同比去年下降了48%。非计划停运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0%。 3.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降低停电时户数,减少售电损失,提高设备可用率。1~9月,调控分中心通过合并停电项目,线路转供电、合解环操作等手段,累计减少停电时户数7012,有效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4.提高计划编制效率,通过停电计划优化决策系统的应用,使得月停电计划编制时间缩短了两个工作日,同时编制更加准确、遗漏更少,提高计划科学合理性和可执行性,进而提高配网停电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作者:沙少波 王志东 徐劼 单位:江阴市供电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检修计划管理深化应用 SPMIS是在新形势下顺应电力行业发展的“两票”系统,它填补了纸质工作票的缺陷,固化了作业顺序和操作流程,增加了关键作业步骤拍照功能,促使作业人员做到安全生产、自我监督,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水平,完善了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应用该平台,国网江西崇义供电公司安全生产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并持续保持稳定,违章行为大幅度减少,实现了员工按程序作业,规范化操作。 1工作描述 从目前SPMIS应用情况来看,公司农网改造升级,生产、检修类工作票已纳入SPMIS管理平台。为保证农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公司不断加强SPMIS管理,细化绩效指标考核,抓落实,抓实施,抓考核,层层落实责任。SPMIS应用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和《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气“两票”管理规定》;结合SPMIS应用,做好配电安全规程和“两票”管理规定的宣贯工作;组织学习培训系统应用,提升SPMIS应用水平;对应用单位进行绩效指标考核,按照“重奖重罚”原则,奖励优秀单位,处罚违规单位,引起各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提高员工系统办票的积极性;对开具的“两票”进行评审,统计出月度不合格或不规范“两票”,组织大家学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为提高办票准确性和公司“两票”合格率,安监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工作,相互交流,深入调查,分享好的经验和做法,纠正不良的习惯,拟订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案,达到高效率、高安全、高标准的管理水平。 2主要做法 2.1梳理SPMIS管理制度 修订《SPMIS管理办法》,细化“两票”管理绩效考核,做到“重奖重罚”。结合当前公司最新要求及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各所属部门、所(站)内部组织开展SPMIS应用“同业对标”,表扬鼓励先进,批评考核后进。 2.2开展SPMIS应用培训 学好安全规程及“两票”管理规定是能正确使用SPMIS的基础,也是促进完善SPMIS流程的有效手段。公司安监部开展SPMIS与安全规程和“两票”管理规定的结合性培训,将最新的SPMIS管理文件和制度向基层单位及时宣贯到位,确保每一位SPMIS“两票”三种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对系统管理要求和评价标准都充分了解,真正做到在强化安全意识的同时提升SP⁃MIS应用水平。 2.3规范检修作业计划管理 严格检修计划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施工检修计划作业的通知》,明确计划作业流程和考核办法。监督审查检修计划完成情况,通过检修计划倒查,保证检修计划和“两票”的对应性和一致性,以及SPMIS施工作业开票率100%。 2.4提高SPMIS“两票”审核力度 以周记形式分析SPMIS应用情况,梳理填票用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基层单位,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出现。在各基层单位设兼职安全员,分管本单位的SPMIS“两票”应用,并及时向安监部汇报应用情况。 2.5细化绩效指标管理 制定《SPMIS“两票”考核实施细则》,保证安全规程及“两票”管理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深化SPMIS应用,细化绩效指标管理。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统计,月度合格率达到98%及以上,则该部门绩效指标加2分;月度合格率低于98%,则该部门绩效指标扣2分。 3具体案例 以配电运检班为例,涉及调度管辖范围的线路和设备的施工,统一使用检修申请票,由运维检修部走流程申报,特殊情况可使用纸质工作票,必须由分管领导批准,未经调度批准的检修施工一律不得实施;调度管辖范围以外的线路设备的施工,由运维检修部制定好周工作计划,并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报相关职能部门批准,报调控中心备案;所有施工检修提前1个工作日(16时之前)以施工日报的形式通过内网报至安监部。在完成计划上报的基础上,方可使用SPMIS办票作业,真正意义上做到有计划的开票作业。配电运检班在办票全过程由安全专职对票面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导入手机开工作业,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安监部,再进行安排处理。这样既保证了办票的合格率,获得部门绩效指标加分,又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4实践效果 通过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清晰的作业流程,严格的审批制度,督促作业人员使用SPMIS开票,杜绝无票作业现象,做到安全生产“五同时”,细化考核标准,加强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通过应用SPMIS平台,在减少人力、物力等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益。 作者:张家有 单位:国网江西崇义供电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电力综合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当前经济体制下的分析十分重要。其不仅能够让电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能让企业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当前经济体制下进行分析。 【关键词】 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分析 考核电力企业的重要依据是在公司实施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的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公司经营业绩、电网发展、资产质量和供电服务是综合计划指标的4大类指标。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极强,并且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也极强。但综合计划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的导向性管理手段还存在或多多少的问题,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不断更新改进。所以,电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当前经济体制下的分析十分关键。 一、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内容 1.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龙头导向作用 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保证综合计划全面实施。要将综合计划管理与供气企业的发展等结合起来,确保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它成为供电企业每个专业层面的主要依据和年度目标计划的主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并且成为龙头领导计划管理。 1.2转变计划管理理念 每个单位都有相对独立的计划管理理念,在计划管理中,要根据不同做出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不能集中化管理,要分散,多方面管理。尚未形成的计划管理模式“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还没有形成,单纯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的观念还是时有发生的。 1.3优化管理流程 各个部门在综合计划管理中,还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还没有变化,分头编制、简单汇总集成和各自为政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综合计划的统筹协调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这些都是由于分口管理和条块分割而导致的。 1.4健全计划管理制度 健全计划管理制度是每个企业的重点,它涉及生产经营管理各个部门方方面面的事情。但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各个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工作流程混乱。从而也容易造成工作的环节出现错误和偏差。 1.5深化综合计划管理的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 公司实施综合计划虽然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虽然对全面工作任务和主要指标实行了分解下达,但是还存在研究力度不够,措施运动不得当等问题。供电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整体管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建议对策 供电企业发展经营的年度目标是综合计划,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综合计划管理,同时保证供电企业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的措施也是综合计划管理。因此把控整个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关键就是建立与供电企业战略规划一体化。 2.1完善管理目标 综合计划指标的建立是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中的关键。它包括了电网企业非常多的经营活动,并且最大限度的体现出了它们的价值。电网企业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它对国家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担负着电力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企业在推动电力工业技术水平提高,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要考虑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以此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谋利益。综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逐渐体现它的作用,例如:体现电网企业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建设,同时,我们要为消费者提高满意周到的服务,创造供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把综合计划管理作为手段,建立综合计划、财务资金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为一体化的管控工作,控制项目投入使用资金和加强预算管理。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和最强呃预算管理做到让消费者满意。预算管理起着带头作用,我们要加强资金预算审批管理的流程,确保安全性并且通过资金的运作,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营水平和运营能力。 2.2把握重点,优化体系 要以全局的安排为重点,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不断优化各项计划指标的平衡,制定合理的目标。积极努力为公司谋福利,创效益。综合计划要坚持“四统一”的原则,实现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和统一调整的原则,确保实现计划的高效性和计划本身的安全性、权威性和唯一性。我们可以从横纵向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从横向上来看,每个转向计划都有单独的部门来负责,负责审核和监督工作。从纵向上来看,其实各基层公司是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前端。公司各个部门要相互协作,互相沟通来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更深一步的优化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2.3考核体系的完善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健全企业考核监督体系,实现制定的目标。考核体系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竞争机制和充分体现管理者、参与者的价值观。在每项工作上做到极致和完美。同时把它作为各级综合考核的体系。要建立供电企业指标和任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企业年度业绩考核、月度考核等全部计入到考核体系当中,建立一体化的考核平台和一体化的管控体系。赏罚分明,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在进行电力综合计划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电力综合管理目标。然后建立健全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综合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以“完善制度”为目标,对各个环节进行规定,明确管理责任,优化管理流程,做到工作更规范化,更标准化和有序化,建立月度和季度综合计划分析例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最后对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其必然能够实现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作者:刘岩 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宝应县供电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解析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资源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基于此,供电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之一,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基层供电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物资计划管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为确保基层供电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就必须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对基层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工作 物资是基层供电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资产,对维护基层供电公司的正常、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原因,基层供电公司必须确保物资计划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才能维持稳定、安全运行。 一、基层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简述 1.基层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的目标。在基层供电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实施计划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就是实现全面化的物资计划管理,以遵守财务预算为前提,根据公司的投资计划以及综合发展计划,在电网及环网方面为公司基建、技改等项目提供物资服务,维持公司正常运营所需要的成本消耗。然而在基层供电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实施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便是,切实提高落实计划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进一步强化两者之间存在的横向联动关系、纵向联动关系,在确保公司全员参与的前提之下,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建立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机制,为推动物资供应链的快速化、全面化运转提供良好的助力,最终实现物资管理工作的集约化。 2.基层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的过程。从实际上来说,基层供电公司的物资计划管理主要是指,对基层供电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物资需求计划全过程所实施的管理,包括物资需求计划的编制环节、物资需求计划的审批环节、物资需求计划的执行环节以及物资需求计划的落实检查环节。首先,在基层供电公司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之中,首先要实施的便是对物资需求计划所开展的管理,其是整个物资计划管理的起点,完成之后才能使管理流程继续进行;其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物资需求计划属于一种推式体系,物资需求计划的实施与有效实现,必须借助采购、库存等多方面的管理配合,只有确保采购的精确化,才能实现基层供电公司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最后,对于基层供电公司来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基于这样的原因,其物资需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仅凭人力管理无法胜任,必须要有工具的辅助,基于这样的原因,物资计划管理之中,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此外,规范化管理是物资计划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 3.基层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的手段。近年来,基层供电公司一直致力于建设物资集约化管理,直至今日,物资集约化已经逐渐走向完善、成熟,也制定了具有统一化特征的物资采购标准,已经构建了具有系统化特征的物资采购平台,基于此,基层供电公司就可以以协议库存物资、公司年度物资等方面的需求当作根据,开展规范化的、系统化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 二、基层供电公司传统物资计划管理中的问题 1.缺乏前瞻性。在基层供电公司传统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对于一个项目开始编报时,该项目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没有详细的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计划提交时间方面,也并未制定一个明确的限制范围,这样的情况下,无法有效保证物资计划管理的工作效果。 2.规范性差。在基层供电公司传统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缺乏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统一的管理标准,此外,其在控制机制、考核机制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均使得物资计划管理缺乏规范性。 3.执行严肃性较差。在基层供电公司之中,有关部门在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时,缺乏一个科学的、严格的规范标准,这就导致了物资需求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执行严肃性较差。 4.缺乏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在基层供电公司传统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因此,申报时均是通过书面材料或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申报,这样的情况下,申报之后仍然需要一段时间,这就导致了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非常大的漏洞,从而无法保证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三、基层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1.构建全面的物资计划管理体系。物资计划管理方式的变化,改变了以往编制的方式,以国家电网在运行过程中所提出的投资计划为导向,在这一工作中还充分的考虑到了工程的整体进度、材料的采购以及供货的时间间隔等综合性的因素,将工程的施工计划和重要项目的施工结合起来,同时还应该重视编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也要切实实现计划与实施之间的有机对接,强调计划管理体系的带头作用,协调好物资计划管理、综合投资计划间关系,切实将物资计划管理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2.加强管理的各个环节。为保证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与全面性,基层供电公司必须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计划编制的质量。第一,为提高计划申报准确率,基层供电公司应当建立一个优质的审查小组,科学审查技术规范书。第二,在审查小组的构成方面,不仅要有领导组,还要有技术组、商务组。第三,在审查小组的具体职责方面,领导组的主要职责便是协调整个审查过程,并解决审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异议,此外,领导组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集约化制度,在对一些重大计划进行修改的时候,必须统一进行研究;技术组的主要职责便是审核技术规范书,确保技术规范书的完整性、保证其中的内容符合有关编制规范的要求,此外,还要一一核对技术规范书的ID号,确保其符合相关物资技术的要求[3];商务组的主要职责便是核对项目ID号、准备物资材料、科学估算物资价格、上报物料编码、商定交货日期等。其次,进一步加强对计划落实重视。基层供电公司对于物资计划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审核,切实落实公司的物资需求,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合同履约管控”;此外,对于每一批次物资计划,必须进行总结、上报;与此同时,也要开展全面的分析考核,实现物资计划管理的“闭环模式”式管理,最终保证物资需求计划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执行的严肃性、全面性。最后,确保物资计划管理的规范性。在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上,可以通过建立对接机制,实现项目审批、物资申报之间的有机衔接,从而起到抑制违规采购行为的作用,实现物资供应风险、财务消耗的降低。此外,一般情况下,对于未获得批复的项目、没有处于年度综合计划内的项目,应禁止提前招标采购。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物资计划管理在基层供电公司的日常管理、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基层供电公司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对于基层供电公司来说,切实提高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利于提高公司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基于此,基层供电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提高对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视。 作者:张颖 单位: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综合停电计划管理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与腾飞,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且在各种电网建设与电网改造、市政建设以及业扩工程中,计划停电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中,给客户用电产生不便,因此客户对用电服务以及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提升综合停电计划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降低计划停电的时间及其次数,真正实现供电可靠率,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本文浅谈了国内目前供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技术与管理层面上对如何加强综合停电计划管理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 综合停电计划;管理;策略 1供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加强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性,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使“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得以真正落实,供电企业应积极倡导十三五中的规划内容,结合国内整体的经济及人均用电情况,不断加强对供电区域电力电网建设的投资力度。不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电力的升级改造的难度加大,国内电力发展的速度尚还比较有限。比如,有些地区在扩建电网时,对输送、变、配电设备的需求会增多,加之固有输电设备要做维修与改造,以及新客户的入驻,客户对企业现有用电设施做扩建或是改造,都直接增加停电需求,这些无疑是对供电企业提出的严峻挑战[1]。以上的种种情况都属于供电企业的管辖范围,想要确保广大用户的用电和改造需求,以免矛盾扩大,需对其中的维修改造与电网建设、扩建工程实施计划停电措施[2]。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对计划停电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我国当前最关键的问题便是如何做好优质的综合停电计划管理,接下来本文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综合停电管理提出了几点看法。 2加强综合停电管理的策略 2.1技术的提升 提升停电服务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降低停电时间及次数,首先便是提升电网技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新式供电设备,提升电网质量与使用年限,能有效减少停电时间及次数。如某些试点单位使用的在线监测、红外线测温、状态检修等技术,能有效控制好停电时间及次数,进而提升停电服务的整体质量,能够促进用户对停电服务的满意度。 2.1.1带电操作 平常的检修或是部分设备进行停电操作对社会与用户产生负面影响,也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故而在操作诸如跌落保险更换、新投客户的搭火以及避雷器更换等比较简单的工作时,现今的安全防护设备都能带电操作。因此,应广泛普及这类的工作,降低地区停电时间及次数,从而使电力企业服务质量能获得大幅度提升。 2.1.2加强电网的建设 在分析停电原因后可知,通常是因为电力输送不足而需要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电网的建设力度,使各地区电网网架结构能更加完善,若能有强大的电力系统做支撑,便可灵活调动电力,进而强化变电站间相互供给的能力。对老旧的电力设备需要做大的修复才能提升整个环网的供电能力,日常定时状态检修线路,便无需进行停电操作,电源从另一侧做倒供给。对于用户群比较集中的地区,整体负荷度较大,应安装真空负荷开关减轻对用电的负荷度,既能大幅度降低负荷度和用户数量,还能使客户用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加强。 2.2管理的增强 2.2.1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 当地区遭遇大面积停电状况时,无疑会使国家与当地经济遭受损失,各电力企业的相关领导务必要重视员工的责任意识。把员工的责任意识考核纳入综合停电计划管理工作中,要让员工充分认知到问题的严重性,拒绝拖拉、马虎等不良工作习性,追求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以促进工作的有效率。定期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所有员工都需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员工若是在岗期间工作出现失误,则应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惩戒。为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思想认识,加强工作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工作作风与严谨性,应将对员工的综合停电计划管理考核直接挂钩于其薪资待遇上。 2.2.2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应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许可、操作及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降低检修、操作与许可时间。并根据经验估算、统计分析、类推比较、技术测定以及三点估算等方法,对设备检修工时的定额进行合理的测算[3]。同时还应对电网运行方式作出优化,控制好重复停电计划以及非计划的停电,当停电施工工程比较多时,可对倒闸操作的工作量作出合理的预算与估计,要强化沟通,将停役操作时间错开,复役时,应首先选择长线路优先发令送电。 2.2.3对停电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在制定停电施工方案时,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的组织人员便应展开施工现场勘察,确认是否有停电的必要,停电范围、停电时间是否合理等方面,并根据停电施工方案制定出与现场实际情形相合的停电施工方案。同时,对于早已完成工程项目设计但与停电施工时间间隔较远的,需现场勘察施工环境以及配网线路割接等是否产生变化,是否应变更原先的设计,以免由于临近线路先后的施工而产生重复停电的状况。 2.2.4加强停电计划管理工作 停电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停电的时间及其顺序要做好规划,并做好月、季、年度的检修计划。各个生产单位在按照大修、技术与城农网改造、基建项目与设备运行状况提出计划申请后,生产部门可召开生产协调会议,对各种停电申请做出统筹安排,同停电范围的多项工作可同一进行,将停电次数压缩至最低、最少[4]。在控制计划停电时,还应实现计划停电数据的共享性,动态应变与模拟预见性,严格掌握并有效利用好停电时间,防止停电时间过长过多而产生负面效应。 2.2.5统筹管理 诸多时候之所以会产生停电延时这一情况,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施工安排不够合理,事多但人少,因此,务必合理安排人员,将工作人员的数量与工作量对等,在不误事的情况下也不窝工。对于非常态的大型检修与技改工程,或者是突然发生大面积灾害事故时,可以与社会上资质较深的施工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协作机制,充分运用社会人力资源,以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 2.2.6做好检修人员与路线的安排 无人值守变电站是国内供电企业管辖的一种变电站,变电工区则应按照工程现场的分布,根据实际情形安排人员的配置与分工、车辆路线以及倒闸操作过程,以确保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操作任务。 2.2.7协调好进度 生产技术部门应随时掌握好各个单位的工作进程与同一设备上停电检修的线路、变电与配电等不同专业和工种间的衔接是否足够紧密,并从中加以协调,能提前汇报工作完成的整体情况,以方便调度部门能提前安排人员及时送电,避免出现因对接不畅而使工作产生失误的情形[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直接关乎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相关领导与技术人员务必要重视用电质量,从技术与管理的双重的层面上实现对综合停电计划管理工作的提升。 作者:王腊梅 单位:国网福建长泰县供电有限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方案 摘要: 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工作需要,必须要优化其综合计划管理方案,保证标准化建设的开展,满足我国现阶段电网工作的要求,保证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健全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确保电力企业新型管理方案的更新,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益,确保综合计划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统一性,保证新型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从而保证企业最大效能的实现. 关键词: 电力企业;领导机制;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构架;最大效能 在电力工作中,影响其有效管理的因素诸多,为了提升电力工作的效益,必须要保证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更新旧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实现其内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确保电力企业整体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优化管理观念,实现管理手段及管理目标的结合,保证管理方案的优化,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1.计划管理策略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这一管理手段的更新及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随着电力企业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电力企业的资产日益积累,其内部部门不断增加,它的分工也日益精细化,这就增加了电力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项目,导致其计划协调管理工作量不断加大,这就影响其计划管理职能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需要应用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从而适应现阶段电力工作的要求.在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中,首先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体系,落实好相关的分割式管理理念,保证企业规模经济的优化,确保企业整体利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保证其分工的明确性,实现新型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依旧缺乏健全的计划管理模式,有些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电力工作却忽略了管理的计划性。在现阶段的计划管理过程中,分割式管理模式依旧存在,这种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管理中心缺乏统一性,管理起来比较分散,难以确保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我国电力企业缺乏统一性的计划管理体系,其内部缺乏明确的、统一的计划管理整合方案,轻管理,重生产的观念依旧存在。 2.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作体系不断得到优化,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电力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这种不健全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许多方面,比如企业内部职责分工的不明确,工作流程的不流畅,导致计划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计划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有些人员轻视电力管理,导致其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工作人员不能实现对电力企业管理编制的优化,确保强有力的管理监控。电力企业缺乏长远性的管理计划,不能实现其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优化 1.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工作要求,必须要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这种管理系统结合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等的优化,是比较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实现了一强三优的建设目标,能够满足我国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目标在于进行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该计划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分工负责、统一领导的原则,保证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确保管理机构的专业性、科学性,保证管理模式的分级性,这就需要进行综合计划组织管理体系的健全,由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决策管理共同构成领导班子,落实好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进行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其内部审定环节的正常开展,确保各个工作步骤的协调,以此推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2.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发展策划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专职计划管理人员的配置,保证企业综合计划编制环节、汇总环节等的协调,定期向局长办公会议进行综合计划年度建议方案,做好综合计划方案的修改及更新工作,定期向局长办公室进行综合计划的汇报,保证企业综合计划执行报告的定期编制,做好汇总综合计划调整方案的编制工作,落实好相关综合计划的考核工作。 3.指标分管部门需要落实好自身的责任,保证指标计划管理工作体系的健全,安排专业进行负责,进行专项计划报告的制定,进行分管指标管理环节、实施环节等的协调,做好分管计划指标的月度跟踪分析及控制工作,做好分管指标的调整及建议工作,保证策划部综合计划的优化,做好相关的编制及报审工作,从而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内部工作的要求。电力企业需要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保证综合计划内部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新型管理计划的应用,保证各种新型管理计划的科学性、统一性,做好计划管理的审批环节、执行环节、监督环节,保证各个管理工作的考核环节的正常开展,明确好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确保管理流程的高效性、科学性,确保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电力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健全及完善,保证管理的科学性,这需要结合电力企业实际,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方案的优化,实现电网发展环节、供电服务环节、资产质量环节等的协调,落实好相关的资产质量、电网发展、供电服务等指标。电网发展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环节比如电网基建工程、小型基建工程等,也涉及投资规模、开工规模、教育培训成本等环节。资产质量涉及资产总额环节、不良资产总额环节、电费回收环节等。供电服务指标涉及城市供电可靠率环节、农网供电可靠率环节等。经营业绩指标涉及工资总额环节、目标成本环节、售电单价环节、售电量环节、市场占有率环节、经营收益环节等。 4.电力企业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的动态化管理方案,落实好相关的编制环节、执行环节、控制环节、调整环节等,保证整体过程的管理,保证调控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现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闭环管理体系的健全,落实好全年综合计划的编制及汇总工作,进行计划决策机构的上报及提交,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为了满足电力企业内部计划管理的需要,管理层必须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工作,特别是需要做好计划管理的相关制定工作。企业内部的相关计划决策人员需要落实好自身的综合计划审议职责,公司内部的计划决策机构需要做好相关的计划制定审议工作,落实好相关的计划管理方案的审核手续。企业年度综合计划审议完毕后,需要由相关的计划管理部门统一下达,再做好不同职能部门的细化及分解工作,保证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实施,从而满足综合计划实际工作的要求。这也需要进行月度综合计划指标跟踪分析制度的建立,落实好相关综合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将不同分管指标的月度执行状况上报给相关部门。也需要进行综合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强,保证计划管理部门管理体系的健全,针对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做好相关的整改工作,保证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保证综合计划的完善,有效发挥综合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各项指标计划的顺利开展,实现考核环节、考评环节等的协调。 三、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具备良好的应用效益,通过对综合计划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年度计划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不同经济活动的协调,满足企业决策管理层的指导及控制要求,由于电力企业整体效益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环节、电网投资环节、资金管理环节等的协调。通过对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保证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的协调,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企业组织管理机构的科学化、扁平化,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管理体系的专业化,保证其不同业务流程的协调,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保证其工作机制的统一性,保证其工作的统一编制性、统一上报性、统一下达性、统一调整性。在实践工作中,为了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益,必须要进行电力企业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保证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及时更新,保证新型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以综合性管理为指标,保证不同管理程序的协调性,能够保证不同的工作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种管理的凝聚力。 结语 通过对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有利于电力企业的有效运作及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效益,满足现阶段工作的要求。 作者:程永红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供电公司 计划管理论文:县级供电企业计划管理研究 摘要: 综合计划是对企业各项工作和目标起到统领作用的纲领,是强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电力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县级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效率;目标 现阶段,在县级供电企业当中推广综合计划管理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县级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调控功能、引领功能和统筹功能,使电力企业的整体管控能力有所提高,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公司全面协调发展和整体运作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特点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是为了保障电力企业供电的安全性,其以供电数量和供电质量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统筹安排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在计划期内规定电力企业销售电能的质量和数量、电力服务质量、电网的安全检修以及电力设施的建设等工作和内容,是电力企业具体化的目标、方针、经营思想的直接体现,是电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综合计划管理是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综合计划任务、指标的平衡、上报审批、编制、反馈、协调控制、提升、落实执行、考核等等,通过闭环管理的方法来保证计划、执行、控制的精准度,确保可以全面完成企业年度的各项业绩考核指标和计划任务。综合计划管理的指导原则就是“全面统筹”的原则,在编制的过程中要以专业为基础,进行全局综合平衡,坚持专业服从综合、部门服从全局,计划指标和计划任务在确定之后要上报审批,形成指导性的计划纲领。 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初步成立的综合计划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县级供电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深入推进精细化、集约化水平,供电系统对综合计划的执行力、准确性、调控力和预见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有些突出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例如保障机制问题:制度未印发、人员配置不足、领导不重视;横向协同问题:与预算、专业计划协同不足,下达时间不一致,指标值不一致,调整不同步,多头重复工作,未发挥对专业计划的统筹作用;指标及模型问题:指标多头管理,口径不一致,模型复杂,输入数据多,需完善;管理信息化问题:与专业系统未实现数据共享,手工填报效率低,系统稳定性不足;县区级管理模式问题:县区局管理模式不统一,不具备测算条件等等。 1.综合计划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对生产经营管理没有实现全面的监控、介入和覆盖,有些专项工作计划是单独进行的,综合计划对其缺乏统一的管理。 2.随着开展指标体系对公司战略目标的量化分级,县级电力企业原有的综合计划制度、标准与实际工作流程的出入比较大,缺乏先进性、时效性和通用性。并且在划分和整个公司部门、单位的过程中,调整了部门的工作职能,这就导致有些问题无法避免的会出现在综合计划的流程管理过程中。此外,部分员工既没有深入了解计划管理标准的基本内容,也没有强化其执行意识,在思想上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3.综合计划的执行缺乏约束性、强制性和严肃性。在综合计划管理执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对其进行调整,降低了工程进度,无法如期交工。在制定指标的时候时常容易出现“能低不低、能高不高”以及“差不多”观念等问题,计划指标急需提高其准确性和预见性。 4.缺乏加强综合计划的监控约束力。计划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精准管理的需求与分析监控严重不匹配。 5.缺乏计划的考核力度和监督检查。就生产管理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要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也要从多个方面考量不断地探索解决对策,例如加强计划管理的考核力度、执行监督;生产经营计划流程的理顺;设置计划组织机构等等。 三、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实际上综合计划管理的目的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想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管理机构与职责。(1)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为了使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至关重要,各部门的职责务必贯彻落实下去:下达生产经营计划之后,如果责任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就会大大延误工作的进程,一旦其中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彼此互相推诿,找不到对应负责人的现象,因此,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明确各个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责任,确保其对电力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可以有效地发挥出来,使公司的生产工作和各项指标都可以圆满完成,公司可以成立综合计划管理领导小组,其中总经理任组长,副经理、书记等两委会成员任副组长,其成员主要是各单位、各部门的负责人。(2)明确职责。管理机构所到涉及到的计划管理工作往往是全局性的,例如年度、月度计划,计划的调整和实施,安排大修资金,改造配网,调节项目资金等等。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综合计划进行审批,通过之后在其执行的过程中监督并协调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考核其计划执行结果。综合计划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对综合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全权负责;修订和起草综合计划的总体方案,负责调查、检查、研究、监督、考核以及核实计划工作;负责存档、接收、保管、发放考核资料。 2.强化标准化建设。县级供电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包括网站、公司简报等各种媒介来宣传和推广综合计划管理办法及其标准,积极组织员工学习计划管理标准中与其岗位工作有一定相关性的技能、标准化方法、要求和内容,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标准化流程,真正的将计划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到位,使公司的科学规范管理水平和计划管理水平可以有所提高。 3.加强计划的过程控制。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公司各个部门都应该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全公司的观念,增强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的任务和指标。公司定期召开月度综合计划工作会议,对项目控制计划的进度和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影响因素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来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此外,要尽可能的使用各种工具,各种方法来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例如,综合计划与统计节能管理系统推广至地县两级,统一工作平台;分公司内部模拟运营,为地县两级资源配置提供辅助工具;投资分配及项目库探索,规模落实至具体项目;地县公司价值量非价值量关系探索,扩展模型应用范围等等。 4.加强同业对标、横向对标管理。从寻找优势和差距的方面来讲,为了更好地完善、执行和推动综合计划,可以将综合计划得任务和指标归入到横向对标、同业对标的范畴当中来。内部对标方面,各部门可以通过对标工作使内外部对标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岗位、班组、部室、供电所之间的对标工作是内部对标工作的重点内容,积极组织“树标杆、抓典型”活动,树立“示范标杆”,例如标杆个人、标杆班组、标杆供电所等等,以供其他部门进行学习、参考和借鉴,通过各种先进工作方法的有效运用,实现优化各项指标的目的。外部对标方面,各专业、各岗位要对其他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找到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不断地改进措施,从而使综合计划工作水平得以稳步提升,确保综合计划工作可以高质量的完成。例如,加强供电局和县公司两级横向协同,完善综合计划管理各环节,印发管理制度,为综合计划在地县两级推广扫清协同障碍;建立公司指标体系,优化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统一指标定义及口径。此外,重视其宣传工作也至关重要,加强培训,宣传综合计划管理先进理念。提高综合计划在地县两级领导班子的影响力。推行综合计划管理,本质是将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这种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公司,这不仅是综合计划管理的创新,也将带来公司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四、结语 县级供电企业通过综合计划管理来强化对供电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为供电企业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阶段,综合计划管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相信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可以完善综合计划管理这一重要管理举措。 作者:付云梅 单位:个旧供电有限公司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一、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构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铁路运输企业的改制已经成为了定局,铁路运输企业也不得不进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寻求发展的途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而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发展和壮大,铁路运输企业更应该提高自身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构建全新的经营模式,结合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与国家政策指导两者定价水平进行定价,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基础,倒挤出运营成本。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辅助新成本管理模式的推行,强化成本管理。从观念上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的管理,减少成本浪费,不断投入新的技术,研发新的产品,将成本管理推上新的高度。 (二)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构建成本管理全局观 构建成本管理全局观,树立干部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根据铁路企业集团内部的相关考核政策对不同科目的节超的不同比例进行奖惩,直接费用如机车整备费、救援列车费等,若实际支出超过预算额度的10%,则进行相应奖罚;间接费用如差旅费等,若实际支出超过预算额度的15%,也对之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让职工感受到成本管理带来的直接利益。 (三)推进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工作 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因此推进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推进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工作,具体包含以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推进增运增收、节约节支工作的开展,如使用柴油降凝剂,将标号低的柴油用标号高的柴油替换掉,实现燃油的“低烧节支”,最终实现节约开支的目的。 2.节支重点应当把握在成本支出大户以及成本支出大项当中。如对重载列车操纵办法进行科学的重新制定,标准管理机车乘务员的作业,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乘务员的业务技能,从而将提高机车运行效率的方法与措施纳入乘务员的日常工作当中。 3.大力推动超轴活动的的开展。通过提高区段的通过能力,从而提高机车的运行效率,最后实现节支的目标。 (四)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法 作业成本法的引入:作业成本法指的是把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按照一定的方法划分为多个作业过程,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而对每项产品成本进行确定。铁路运输企业在引入作业成本法后,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对企业的运输、物流等工作流程进行划分,分析每项作业发生的成本,并对不能增加企业价值以及物资消耗等过程进行消除,使企业保持在一个持续改善的工作状态当中,最后实现企业的整体优化。目标成本法的引入: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产品独立制造过程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管理中运用到目标成本法,应该从市场价格的角度进行出发,在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后确定该项产品的运行成本,并将日后的产品和流程设计控制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 二、结语 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可以从提高职工意识、加强管理方法以及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几个方面入手,推动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自身的角度研究提高成本管理的方法,实现铁路运输企业节约成本支出的目标,壮大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保证其能够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获得一席之位。 作者:李小强 单位:西安铁路局工务机械段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铁路运输企业增值税论文 1铁路运输企业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及分发 铁路运输企业单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及分发由财务部门的税务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税务管理人员要及时汇总本单位及所属各税控开票点提报的所需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和开票限额,持报税盘、《发票领购簿》、本人身份证到主管国税机关确定本单位的发票购买数量和开票限额,领购发票并将购票电子信息写入报税盘。然后通过本单位发票分发接收系统(11%)和销项发票管理系统(6%)将购票电子信息分发到各税控开票点。纸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放,为保证传递和交接专用发票的安全,由各开票点指定一名专人到财务部门领取,并及时在《铁路运输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使(领)用登记薄》进行登记并认真检查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有缺页、多页、重号、纸张毁损或印刷质量等问题,如有问题及时与税务部门退换。 2铁路运输企业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要求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必须按照发票号码顺序填开,保证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完整,字迹清晰正确,不得压线错格,全部联次一次打印,并全联次加盖发票专用章。初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实际受票方需要要提供的资料有:纸质打印的开票信息(企业全称、税务登记证号、开户行、银行账号、经营地址、电话等);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带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戳记的实际受票方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或一般纳税人资格证复印件;如果是第三方开票则需要能证明实际受票方实际负担运输费用的相关合同或协议以及需要开具发票的货票丙联。上述资料均需加盖实际受票方单位公章(红色)由税控开票点留存,同时建立客户信息资料库,与本单位其他税控开票点共用,作为各税控开票点后续开票的凭据。货运税控开票点开票人对客户所提供的货票丙联、运费杂费收据乙联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所需资料确认无误后,并对在税控系统中录入票据号等信息调取的业务信息系统票据信息核对一致后,向客户开具运费“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11%)和运输服务费“增值税专用发票”(6%),开票信息自动向业务信息系统反馈。各税控开票点开票人开出发票后,必须经复核人复核无误后,由复核人加盖发票专用章,发票联和抵扣联交客户,记账联留存。已换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运输票据由开票点收回,并加盖“已开具专用发票”戳记,一并附在所开专用发票记账联后。客户持多张运输票据换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由开票人在税控系统中汇总开具,运输票据号码信息自动打印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备注栏内。汇总专用发票开具限于同受票人、同月、同发到站、同托收货人、同品名的运输业务,且对应运输票据张数在限定数额以内、合计金额在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以内。开具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因开票有误实际受票方拒收或者尚未将货运专票交付实际受票方,且不符合发票作废条件,需要开具红字货运专票的,符合发票联次齐全、实际受票方未认证发票的,不需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开具红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直接在货运专票税控系统中以销项负数开具红字货运专票,并将对应的蓝字发票代码、号码打印在发票备注栏中。除以上情形外,发生取消运输或者因变更运输需部分退款及发生折让等原因需开具红字货运专票的,应按规定由实际受票方向税务机关提交申请单后,开票点凭实际受票方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开具红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在货运专票税控系统中以销项负数开具红字货运专票,并将通知单编号打印在备注栏中,不需打印对应的蓝字发票代码、号码。 3铁路运输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 每个铁路运输企业单位必须有指定的专人保管专用发票和专用设备税控盘。开票人交接应建立发票和专用设备交接登记簿并及时进行登记。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账联及收回的货票丙联、运费杂费收据乙联按月装订成册连同《铁路运输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使(领)用登记薄》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如因开票点撤并等原因需缴销发票的,开票点应按规定将未使用的纸质专用发票与税控系统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核对一致后进行清点,并将专用设备和结存未用的专用发票交回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汇总后送交主管税务机关按规定处理。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商事凭证,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对于防范偷税、漏税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檀红春 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 呼和浩特货运中心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收入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一、目前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基础环境依然薄弱 运输收入管理基础工作仍需强化,特别是在管理所需的组织和人员配备,管理技术更新方面欠账太多;从组织与人员配备来看,有些车务段下属车站没有专门的收入管理人员,收入管理由财务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以兼职的形式进行,这些人员大部分不具备良好收入管理所需的综合业务技能,特别是在下级各路段、站点的管理中,业务负责人或站长大部分都在财务方面依赖财务科室或上级部门管控,从而形成收入管控的漏洞。在技术条件上,现在铁路票务等业务都实现了网络化,而收入管理的网络体系建设却相对有些落后,有些数据信息还不能共享,还需要人员重新录入。除了运输业收入系统核算较为健全外,很多铁路局非运输业收入的核算管理则比较粗放,进入收入系统的数据不够细化而加大了收入管理的难度,况且在财务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建设方面也差强人意,收入监管的难度较大。 (二)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铁路运输收入的实现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涉及的收入人员层面多、范围广,与客货运输工作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虽然现行的有关运输收入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运输收入管理控制做了一些规定,但仍然存在着制度办法不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有的仅是从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中选择某些关于收入控制的条款组成收入管理制度,或者机械的将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收入管理制度照搬过来,出现很多不适应实际而无法执行的情况,影响了收入管理作用的发挥。近些年来,全路在加强运输收入监督检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违反运输收入纪律的问题仍普遍存在,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外,根本的措施是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对运输收入全过程的监督。 (三)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执行方面不够规范 一是收入预算缺乏实际的执行。收入预算是进行科学收入管理规划的有效手段,铁路局将铁道部对本局总体的收入预算指标根据各站段上年经营业绩分拆到各站段收入预算。这种分拆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因而使预算目标可能不够合理。二是收入管理程序执行不到位。表现在收入财务信息的记录与核算上不合规的地方较多。 二、进一步加强铁运输收入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优化铁路运输收入工作基础环境,规范基础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合理配置运输收入管理人员。一是提高运输收入管理人员素质。铁路企业应按照铁道部《关于加强全路财会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提高运输收入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改善学历结构,加强作风建设。二是要严格按照《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配齐、配好收入机构负责人和其他运输收入管理人员。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能水平。 (2)提高管理的现代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收入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建立计算机网络的集成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这个系统可以使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这样可以杜绝人为工作的不自觉性,实行规范化的工作管理模式。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完整的将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传送到需要此信息资料的管理层,充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随着网络售票、POS机等新型服务方式的不断投入使用,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提出新的要求,需要管理者和应用者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性能和应用技巧,提高管理者的指导能力及系统应用人员的操作水平。因此,应当有计划、分层次地对职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理念、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强化系统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达到认真负责并及时提供准确信息的效果。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运输收入管理控制制度,并根据管理体制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所属单位的指导,确保铁道部各项规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和运输收入管理,确保入完整。 (2)建立以人为本的运输收入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对于铁路企业运输收入内部会计控制来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保证企业成员具有一定水准的诚信和能力是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强化铁路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使运输收入人员树立诚信观念,让运输收入人员意识到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3)建立和完善干部逐级负责制从干部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出发,从站段长、副职、车间主任等逐级规定干部对运输收入管理应负的责任。落实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和考核机制,做到有任务、有检查、有考核评比,解决谁主管谁负责的问题。从而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解决一些人员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把关不严,审核货物品名不细致的现象。 (4)按照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的要求,形成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将收入管理工作规范化纳入企业管理一并考核单位和单位负责人,将收入管理工作规范化纳入收入主管人员和其他收入人员的日常业绩考评范围。要定期组织对规范化工作的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将考评结果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对于在各种检查监督发现的不规范问题,应对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作者:王新荣 单位:郑州铁路局洛阳车站财务科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资金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1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1.1充分认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应该深刻的认识大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加强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应该以预算为起点,把经营活动中各环节、各部门的资金流纳入到预算管理范畴,并明确各个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在资金管理中的职责以及目标,各个部门和人员应该各司其职,主动的参与到资金管理活动中。此外,铁路运输企业还应该全面地发挥各部门以及全员的协同作用,充分地激发各基层班组人员的主动性,把资金管理和预算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样便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进而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资金管理。 1.2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 首先,通过建章立制,保证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其次,通过严格的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实现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资金运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的控制;最后,通过实行制度管理和控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或者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显著地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真正实现资金管理的集约化管理,促进货币资金的良性循环,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1.3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审计制度 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创建独立的审计机构,并配备综合素质高的内审人员,内审人员之后获得了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之后才能上岗,并且还应该定期地进行培训和学习,及时、准确地发现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提高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进而实现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应该加强外部监督。 1.4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想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其一,物资供应和采购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生产部门提出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分析,然后制订有效的采购计划,合理地调整库存结构,尽可能地做到不盲目采购,避免材料大量积压占用大量的资金;其二,创建集中采购管理运行机制,采用招标采购制度和限价采购制度,企业使用量相对较大的物资,应该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通过对供应商的信誉、资质、价格以及产品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售后服务好、价格低廉、优质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的供需合作关系,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降低资金支出;其三,强化存货资产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应该积极的处理积压物资,广泛地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合理储备物资,优化库存结构,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资金占用率;其四,强化预付款和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通过创建应收款项业务跟踪制度,能够保证清欠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延续性。 2结语 资金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现阶段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创建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审计,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资金流动,提高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进而促进铁路运输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作者:张敏 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下铁路运输论文 1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新准则中的有利条件 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开始执行到今年,已经8年了,在各类企业执行的过程提出了很多问题,准则也在不断修订、完善,可理解性增强了,可操作性难度降低了,降低了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的难度。同时,很多企业在执行新准则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铁路运输企业借鉴,实现由企业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顺利过渡。 2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面临的问题 2.1对执行新准则的认识不到位 铁路运输企业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来讲,是一件大事,但对于一些业务部门看来,这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各自的业务不相关,这与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有关。一直以来,铁路运输企业都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一切都得为安全生产让路,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认为财务人员就是报销、发工资,没有生产部门重要。这种观念无形中对执行新准则形成障碍,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再者部分基层会计人员认为执行新准则是上级财务部门的事,在思想上不积极、不主动。 2.2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足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理念,会计核算方法也与现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大相径庭,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人员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新准则要求会计人员要在准确理解准则的基础上,拥有更强大职业判断能力,而铁路运输企业实行三级管理模式,从总公司、各铁路局到基层站段,会计人员众多。在年龄结构上,有50后的老会计,也有90后的小会计;在专业知识结构上,有财会博士也有财会中专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且现有的会计人员已经习惯了规定详细的会计制度,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很少有自由空间,对新事物缺乏新准则要求具备的专业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新准则的执行效果。 2.3执行新准所需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平台和系统支持 新会计准则中的经济事项的计量很多使用公允价值,准则中阐述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现实中,我们知道股票当日的收盘价是其公允价值,但不是所有的资产或负债具有股票这样容易获得的公允价值的信息平台,如何确定其公允价值?在目前情况下,还没有一个专门的信息平台和系统能象证券交易系统,可以提供会计计量所需的公允价值信息,这给企业的核算带来困难,增加了操作难度。 2.4会计工作难度加大,工作量加大 新会计准则更为复杂,工作量也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推翻原有的会计科目体系,按照新准则的规定重新建立新的会计科目体系,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第二,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对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这权益进行重新分类、确认和计量,并编制初期资产负债表。在编制初期资产负债表时,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的预计负债、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以及对持有的金融资产重新划分而进行追溯调整。首份年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上年度按照企业会计准列报的比较信息,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年度比较数据按照新准则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该项工作的工作量相当大。第三,新会计准则中的很多事项要求设置备查簿,这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完善执行新准则的各项配套工作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生产经营管理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地位极其重要。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号召全员参与,明确分工,加强协作,支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顺利执行新会计准则,确保财务工作正常、有序运转。 3.2加强会计人员执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准 在颁布实施新准则后,铁路运输企业也曾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是参加培训人员范围小,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不全面,不深入。因为企业本身也没有执行新准则,学完后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所以这些培训也没有真正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仅仅完成了继续教育的任务。新准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在即,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一是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通过案例剖析的技能学习,并联系理论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深入培训,让会计人员了解实施新准则的背景和目的,自觉接受新准则,结合企业具体操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解释说明,使会计人员真正领悟并掌握。 作者:许红霞 单位:兰州铁路局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安全铁路运输论文 一、加强安全宣传策划工作 安全宣传是安全运输的基础,宣传要具有切合实际(与铁路运输部门息息相关)、主题鲜明(有针对性)、内容丰富和形式活泼等原则,安全宣传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隐患提醒 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目前铁路运输部门已经开展了多项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排查出来的有些隐患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整改完,如需停运检修的问题。在未整改的这段时间内就因该有临时控制措施。铁路运输部门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应制定临时措施,包括指定责任人、制定控制措施、并对隐患进行现场挂牌,有的隐患(如有缺陷的工具或设备)还需要进行锁定。这样一来,不管是本部门员工还是外来人员,容易清楚哪些是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二)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保障安全运输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相关法规要求铁路运输部门制定操作规程,并使员工熟悉操作规程。铁路运输部门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很多操作规程就像规章制度一样,没有流程图也没有图片,厚厚的一迭文字材料,让人阅读和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因此,铁路运输部门可制定图文并茂的操作规程,每个操作规程首先简明扼要地写出几个步骤,然后对应每个步骤附上相应操作照片,此外,把这些图文并茂的操作规程张贴在设备旁边,便于员工使用。 (三)安全宣传阵地 除了以上具体的安全提示、安全指导性宣传外,安全宣传还包括法规政策性宣传、知识技能性宣传、事故教训(安全警示)宣传和安全管理动态信息宣传等。铁路运输部门应有专门的宣传阵地或宣传栏,公布重大决策、会议文件精神和业绩成果等,安全方面的领导决策、会议精神等也应纳入其中。此外,铁路运输部门应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多开辟一些安全宣传阵地,每月或定期开展主题安全宣传,如防火防爆宣传月、机械安全宣传月、危险化学品宣传月等。 二、广泛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活动是安全文化的载体,也是安全文化在行为层面的体现,铁路运输部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能吸引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增强员工对安全的认同感。 (一)部门安全活动 除了法定的安全活动外,铁路运输部门可以根据部门的安全制度定期组织其它安全活动。铁路运输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救生等安全演习,在每日的工作安排会上同时部署安全工作,在重大高风险作业前召开安全分析会议、安全交底会等。这些安全活动的组织,使公司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真正让安全成为员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隐患和不安全行为最直接的手段,铁路运输部门每年都应组织大量的安全检查活动。铁路运输部门可把每次安全检查结果形成图文并茂的材料,检查中发现的每一处问题都对应一张照片,并把检查结果张贴在宣传栏,或在部门内部网站上挂出,供各单位和全体员工学习、分享。 (三)安全评比 评比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铁路运输部门可开展安全评比活动,使大家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互动中促进提高。铁路运输部门应每月评选出“安全之星”(即安全工作优秀个人),并对个人进行适当的嘉奖;还可设置“安全无事故记录牌”,对于超过500天或1000天安全无事故的基层单位,应对其进行嘉奖。这些活动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热情,有力推动安全活动的深入开展。 作者:王德嵘 单位:济南铁路局调度所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企业标准化铁路运输论文 1标准化对铁路运输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1.1标准化是引领铁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铁路运输企业要依靠改善管理来挖掘潜力、增强活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以搞好标准化管理为前提和基础。搞好标准化工作,是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搞好标准化工作,铁路运输企业才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利用企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实现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各项运输生产活动都以为旅客和货主提高优质服务为根本。标准化工作则涵盖了运营组织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服务提供管理等方面。推动标准化工作,必然能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吸引客户,增加运输收入,从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2标准化有利于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对标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依据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能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应用电子客票系统、多样的移动支付手段等,为铁路运输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1.3标准化是维护职业健康的重要措施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我国《劳动法》第6章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制定并执行职业健康标准,完善职业健康标准体系,能极大地促进职工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危害,维护职工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降低铁路企业经营风险。 1.4标准化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铁路运输企业是24h不间断运行的复杂、庞大的体系,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因此,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支出,是目前增强铁路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能源标准体系,制定能源标准,科学地确定各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定额,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减少水、电、油、煤等能源的消耗,可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成本优势,突出绿色铁路,不断增强铁路与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2铁路运输企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铁路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对象重视程度不够 铁路运输企业是铁路行业最终端产品的提供者,其高效运行离不开铁路装备制造、铁路工程建设等系统的发展与支持。在铁路体制改革前,铁路运输企业存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问题,铁道行业标准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铁路装备制造、铁路工程建设上,而对铁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大量标准化对象未能有效实施标准化管理。铁路局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在运输一线应用程度不高,其中存在大量基层站段不直接使用的冗余标准,给站段标准化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2标准化管理工作体系不完善、标准化部门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铁路局、站段两级标准化管理工作体系不健全,有的铁路局标准化管理工作职责放在直属单位,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有的铁路局虽然把标准化工作职责落实在路局管理部门,但标准化工作未能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有的铁路局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由不同部门负责,标准化管理没有得到有效强化;有些站段标准化工作职责不清,标准化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对标准化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路局对站段也缺乏必要的指导。 2.3标准化培训工作不到位、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没有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路情、局情的深刻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标准化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管理人员对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单位或部门甚至被弱化。标准化人员对标准化理论的掌握匮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凭经验开展工作,对各级标准掌握不清楚。有些部门没有形成依据标准管理的科学理念,有的存在以文件、电报代替标准指导现场的情况。 2.4标准体系不完善、规划和计划缺乏前瞻性 企业标准体系覆盖不全,该建不建,该废不废,企业标准制修订不及时,标准得不到持续的改进及完善。一些企业标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运输管理和生产需要,产生了大量“休眠标准”,严重影响了企业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标准计划和工作规划不能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缺少前瞻性。在应制定企业标准的领域还存在大量空白。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企业把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集中在技术标准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普遍存在重视标准制定数量,轻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的标准化管理思路,对某项工作只着眼于解决有没有标准的问题,车、机、工、电、辆更是各自考虑本系统的问题,标准体系的整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标准体系缺乏有效的持续改进,标准体系的建设缺乏科学性,企业管理者没有从标准体系建设、应用、改进中尝到甜头,积极性不高。 2.5标准实施的监督评价环节薄弱 在铁路运输生产实际工作中,有的标准宣贯不及时,生产现场和具体操作人员不了解标准的要求,在执行标准上打折扣。铁路局及站段有关部门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结果缺乏有效评价,目前对监督后的管理更多的是予以行政或经济奖惩,缺乏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评价,更谈不上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3铁路运输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对策 3.1不断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对标准化系统管理有这样的描述:“企业为实现确定的目标,将生产(服务)、经营、管理全过程需要实施的标准,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化要素加以识别,制定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并进行系统管理,有利于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在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上,铁路运输企业要按照“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总体思路和铁路科技发展、新技术应用、高铁建设及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统筹规划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这棵大树的树干,而各类标准就是树干上的片片树叶,枝繁叶茂才是棵健康之树。要想开展好企业标准化工作,也需要科学的标准体系、门类齐全的各项标准。因此铁路运输企业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把企业标准制修订关注重点放到运输系统的作业标准、管理标准,以及与设备采购、验收、交付、安装等相关的技术标准上,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确立标准项目,逐步填补企业标准空白,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在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按期跟踪、督促计划完成情况。认真履行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广泛征求标准制修订意见。对关键岗位的作业标准,应组织多部门共同审查,始终坚持把标准质量放到第一位,坚持科学立标,打好“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3.2完善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积极组织标准化活动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落实标准化工作职责,做到标准档案齐全、完备,执行的标准现行有效。各级管理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标准化工作考核办法》,将标准化工作纳入经济责任制中进行考核。要切实发挥铁路局标准化管理部门、机关业务部门、站段、车间对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作用,从不同层面落实标准化工作职责。要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新标准的宣贯活动,积极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使各级标准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得到有效应用。要积极营造标准化工作氛围,大张旗鼓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3.3建立标准信息系统、提高标准管理水平 要加强标准信息化工作,积极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标准应用信息系统平台,积极开发、应用“铁路局标准信息系统”。通过对标准的信息化管理,各级标准可通过网络,适时地按标准体系范围直接传递到作业层,充分发挥各级标准的应用实效。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各单位、各系统对标准的运用需要,实现路局、站段、车间标准信息同步更新,提高作业层对各级标准的执行能力。 3.4加强标准化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标准化教育培训 铁路局及站段标准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总结推广优秀单位标准化工作的先进经验,不断强化标准化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将标准化工作融入企业管理活动中,以推动标准化工作为载体,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要积极组织各单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富有成效的标准化教育培训活动,将标准化教育作为干部业务学习、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抓紧抓实,让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学标准、用标准的意义,在企业形成人人学习标准,人人执行标准的良好氛围。 3.5推进作业标准化 对岗位的作业要求应侧重于作业质量的要求,包括作业程序、完成数量、完成时间等,能够定量要求的尽可能量化。凡能规定定额的岗位均应制定定额,包括时间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对特殊工序过程的岗位,如焊接工、探伤工、锅炉工等的作业要求,应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对每个岗位作业顺序应列出作业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并与其他作业接口相互协调。推进作业标准化,应本着易于理解和便于执行的原则,动态完善各岗位“一图一卡一书”,分专业完善各工种作业标准,科学立标,形成体系。常态化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定期评比验收,实现动态达标。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重点突出基础建设、素质提升、现场控制等关键点,着眼建立长效机制。 3.6建立铁路局技术标准保密工作制度 技术标准保密制度是路局在技术标准管理上的新课题,路局应按铁路总公司有关要求建立铁路局技术标准保密工作制度,对技术标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既要保证铁路总公司和路局技术标准符合保密要求,又要让技术标准满足运输生产需要。 作者:王若严 李巍 单位:哈尔滨铁路局质量技术监督所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融资租赁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1融资租赁概述及国内外运用现状 1.1融资租赁的定义及类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的定义与国际 会计标准委员会相近,均强调资产经济所有权转移。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会〔2006〕3号)规定,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主要包括直接租赁、杠杆租赁、售后回租、委托租赁及项目租赁等类型,其中前两类运用相对广泛。 1.2融资租赁的特征 融资租赁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融资限制条件少、审批程序简单;二是租金分期支付且弹性灵活,可减少期初一次性投入和经营资金流不均衡压力;三是融资用途明确且租赁期资产所有权归出租人,投资风险较小;四是融资租赁可在会计政策和税收方面享有一定优惠,可以给企业经营带来利好;五是衍生模式较多,选择灵活;六是资金成本较高且存在出租人违约风险。融资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特征,可以用少量资金快速获得所需设备,尤其适合资金紧张形势下企业设备配置需求。 1.3融资租赁国内外运用现状 融资租赁最早起源于1952年的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广泛运用于各领域设备融资。据《世界租赁年报》统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租赁已经超过证券融资,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方式。相对而言,我国1981年引入融资租赁后发展速度则较为缓慢,近几年发展迅速,但设备渗透率(融资租赁额/社会设备投资额)仅为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以上。融资租赁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运用现状为,欧美国家运用程度高于中国,中国在航空和水运的运用程度高于铁路。 1.4我国铁路企业融资租赁应用现状 融资租赁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运用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仅在广梅汕和广深公司开展过机辆租赁试点,但随着融资租赁应用的内外部环境逐渐成熟及铁路多元化融资的迫切需求,铁路运输设备运用融资租赁方式具有现实可行基础。鉴于铁路路网性资产和信号设备资产的不可移动和极强的专用性,以及国内外交通运输设备融资租赁多应用于移动设备,建议我国铁路企业融资租赁应用首选移动设备。 2铁路企业融资租赁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融资租赁业务在国外铁路广泛运用,在我国仅有过几次试点。随着外部环境逐渐成熟,融资租赁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运用具有可行性且将有较大潜力。 2.1运用融资租赁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融资租赁业重视度提高,促进其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逐渐成熟。 1)相关法规政策逐渐完善。中国租赁产业的法律法规、监管、会计准则、税收等政策逐渐完善,其中2006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2011年商务部的《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3年国税总局下发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2014年新版《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法规对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营改增税务处理、行业监管以及业务模式、融资渠道等多方面进行规范,提振了融资租赁发展。 2)融资租赁应用平台建立。融资租赁交易平台启动及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建立,为融资租赁运用提供了现实载体。其中专业服务于铁路系统运输设备的融资租赁公司(中铁租赁有限公司、万邦嘉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南车及北车投资租赁有限公司等)的成立,为我国铁路移动设备运用融资租赁提供了平台。 3)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融资租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经成为第二大融资工具,在发达国家成功运用于交通运输设备、信息设备、建筑设备等多领域设备融资,在我国的飞机和船舶租赁方面运用也较为成功。铁路运输企业合理借鉴其他国家或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能有效提高融资租赁应用效率。4)铁路改革创造了应用空间。随着铁路管理体制及投融资体制改革,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及铁路多元化融资深入推进,企业将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积极性去选择有利的设备配置方式,为融资租赁在铁路企业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2.2运用融资租赁优势可缓解铁路现实困境 从铁路企业角度来说,运用融资租赁的优势,恰能缓解铁路资金紧张、融资渠道单一、信贷融资限制、设备配备刚需以及资金流不均衡等困境。 1)融资租赁可作为银行信贷的有效补充。目前,几大国有银行的信贷累加额已经达到或接近银我国铁路运输企业融资租赁应用前景分析蒋华荣27行风险监管目标值,铁路运输企业新增大额资金贷款审批控制严格。运用融资租赁融资限制条件少、审批程序及手续简单,可以缓解铁路信贷申请困难局面。 2)运用融资租赁可降低期初资金集中投入压力。铁路移动设备占总投资额比例较高(2014年机辆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20%左右),如采用融资租赁方式配备,相当于投资资金流出时点后移,将大大缓解期初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压力。 3)融资租赁租金支付弹性灵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一是融资租赁租金灵活支付可弥补铁路资金流不均衡压力;二是融资租赁方式虽然不能改变负债结构,但长期应付款相对长期借款来说具有商业信贷融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 4)运用融资租赁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一方面国家为了鼓励融资租赁,通常会给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特殊的税收减免政策,承租人可以间接分享出租人获得的投资税收减免;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选择有利的折旧计提方法,享受折旧节税。2.3运用融资租赁提高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从社会投资者角度来说,以融资租赁为载体,可以规避直接投资铁路的政策壁垒及投资回报不确定风险。铁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铁路信誉有国家保障,因此社会资本投入铁路具有可行基础。但由于铁路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兼具公益性等特征,导致铁路企业直接经济效益短期内并不明显,社会资本投入无法获得合理回报;同时因铁路专业性强和行业垄断等特征,社会资本准入门槛高,政策限制多,社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受到抑制。相对而言,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投资者可以规避政策准入壁垒并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获得稳定回报,加之铁路良好的信誉基础,投资风险降低。因此铁路采用融资租赁将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3铁路企业融资租赁应用的经济性分析 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企业经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融资租赁的经济性如何,是企业判定是否运用融资租赁的重要考量因素。 3.1融资租赁经济性判定方法 筹资管理中对租赁融资决策判断普遍采用相对科学的净现值法,净现值就是指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项目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之差额,计算见公式(1),即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比较不同方式下净现值大小,净现值较大的方案,其经济性较优。(1)式中:NPV为净现值;CFt为各期的现金流量;r为折现率。如果租金在租赁期内等额支付,则与借款还本付息现金流相似,自购的现金流出可看成是租赁方案的一项现金流入,则采用租赁和贷款自购两种方案的净现值比较可以简化成差额比较,计算见公式(2)。如果承租人净现值大于0,则租赁方案经济性更优。 3.2实例说明融资租赁经济性 受融资租赁具体方式、租金支付及折旧计提方式不同等因素影响,同一项资产租赁净现值会有所不同,但判定原理相同。简单起见,以CRH2A动车组贷款自购和直接融资租赁为例,资产价值12900万元,使用年限20年,残值率为4%,贷款和租赁期均为15年,长期贷款利率为8%,租赁内含报酬率为12%,出租人要求年租金1300万元,折旧按直线法计提,租金支付及贷款本息偿付均采用等额法,企业所得税为25%。假设租赁期满时,资产以账面价值变现,承租人不取得资产所有权,根据公式(2),租赁相对自购的净现值计算过程。,NPV(承租人)=12900-12125-660=115(万元) 0,则融资租赁经济性更优。当然,经济性只是企业判断融资租赁是否可行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操作实务中,企业会结合其他众多因素综合考量。即使融资租赁经济性不存在优势,仍然可能会被选择。 4铁路企业融资租赁应用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企业实际运用融资租赁涉及面较多,本部分只对铁路企业运用融资租赁的重点措施简单概括。企业要保障融资租赁顺利实施,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内部必须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及制度体系建设。必须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并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体系和操作流程,保障融资租赁业务顺利实施。二是选择适合的融资租赁模式。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租金支付方式等均有多种类型,选择适合的融资租赁模式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例如,目前铁路移动设备多来自中国南车、北车集团,鉴于双方信息互通,对彼此需求了解,则选择与南车、北车投资租赁公司合作,可能更有利于业务的推进实施。三是注重日常管理。实施融资租赁应做好租赁资产交验、实物管理、租金支付、折旧计提、资产维检修及租赁期满资产处理等日常工作,并纳入合同条款,保障租赁资产管理符合企业经营所需。四是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企业需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审批、签订及资产、资金管理等业务操作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加强风险动态分析,采取应对策略,确保风险可控。五是做好专业人才培养。融资租赁涉及生产、贸易、金融等多领域,业务相对复杂,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培养能够胜任的专业人才是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 5结论 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整体运用程度不高,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融资租赁本身优势恰能有效缓解铁路资金困难,并且顺应了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随着融资租赁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融资平台逐渐建立、融资流程逐渐畅通,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铁路企业中的运用不仅可行而且前景广阔。 作者:蒋华荣 单位:上海铁路局财务处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统计监察信息化铁路运输论文 1业务流程 铁路运输统计监察系统采集处理路局、站段统计业务相关的原始信息和统计资料,收集完成后根据监察系统的业务要求进行数据分析、检查,最终形成报告显示出来。 2系统架构 铁路运输统计监察系统分为统计监察平台和各专业监察子系统两大部分。统计监察平台主要负责提供各专业监察子系统的挂接服务,并为各监察子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模块、监察通用模块、通用字典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核心公共模块。各专业监察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各专业的具体统计业务数据进行监测、预警和查询,最终通过图表或表格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3系统监察平台的设计 虽然各专业监察子系统开发时间不一、开发团队不一,但其最终用户相对集中,且不同监察子系统的用户存在交叉,因此作为统计监察平台,有必要制定一套规范,对各子系统的开发工具、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共享模式、界面风格等做出约束,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各专业监察子系统的开发工作量、缩短开发周期,更便于实现各子系统与平台以及各子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使各专业统计监察工作更加高效化。基于上述考虑,统计监察平台的功能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数据共享模块 考虑到不同的平台与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统计监察平台应该提供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各监察源点系统也应该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采集接口,结合自身原始数据的特点进行实现。目前系统有直接访问方式、Web服务访问方式、文件访问方式三种。 2)监察通用模块 a)不同来源原始数据之间的对比 各监察子系统通过统计监察平台调用监察通用模块提供的功能对不同来源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将比较的结果信息返回给各监察子系统,为监察人员提供监察依据。 b)数据的通用处理加工方法 各监察子系统通过XML文件中的配置信息获取统计监察平台中的数据,并根据XML文件中的配置信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排序、过滤、汇总、列运算等一系列处理后为各监察子系统返回结果。 c)数据指标的波动监测 根据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与分析得出指标的正常波动范围,并根据正常的波动范围设置指标的阀值。根据设定的阀值可以对重要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给出预警,为进一步的监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通用字典模块 a)单位字典单位字典 是对总公司、铁路局、站段的组织结构进行维护。 b)监察源点系统字典 监察源点系统字典是对信息化建设投产的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维护,同时可以对源点系统获取数据的方式进行统一的配置,如直接连接数据库时需要配置的基本信息化,Web服务方式获取数据时需要调用的方法名、参数等信息化。 c)单位上线系统字典 单位上线系统字典是对某个单位目前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并根据单位对系统的共享方式和使用配置进行特性化维护。 d)其它字典 提供各专业监察子系统通用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站名字典、品名字典等标准字典的管理与维护。 4)系统管理模块 此模块提供对各监察子系统的用户、权限和日志等的管理。 a)系统登录与用户管理 统计监察平台为各监察子系统提供统一的以用户名、密码和校验码进行审核验证的登录方式。只有平台管理员才能对用户的权限、角色、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进行维护。 b)用户的权限与角色管理 统计监察平台为各监察子系统提供统一的权限和角色的定义,不同的权限和角色可以区分监察的单位范围、系统范围,不同的用户按照不同的角色和权限进行监察工作。 c)日志的管理 日志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信息或用户进行重要操作时系统在服务器端记录的信息,系统将提供统一的日志管理。 4信息共享模块设计 铁路运输统计监察系统是针对多个专业统计系统开发的统计监察工具。由于在不同的统计系统中,数据结构、存储方式、安全权限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针对每个系统单独开发读取模块和统一开发数据读取引擎的设计;并在系统中注册读取模块、定义参数模板、配置运行参数,制定执行任务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共享。主要开发及配置过程如下: 1)开发读取模块 在获取某个统计系统的数据之前,首先要开发一个用于读取、分析、处理该统计系统业务数据的读取模块。模块的开发需要对该统计系统的数据源进行详细的分析,梳理出需要监察的业务数据和在读取过程中需要用户提供的参数清单,根据分析结果编写读取模块代码并封装成DLL文件。 2)开发统一的读取引擎 数据读取引擎是一个能够利用读取模块和运行参数生成数据读取任务的系统服务,他随时监测数据读取任务的生成条件和系统目前正在运行的数据读取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动生成下一个读取任务,并放入线程池运行。 3)注册读取模块 系统管理员将开发完成的读取模块文件放置在数据读取引擎能够访问到的路径,将这个路径和模块名称保存到在引擎的配置文件中。 4)定义参数模板 系统管理员在数据读取引擎上配置好读取模块之后,需要配置在生成读取过程中所需用户提供的参数清单。参数清单用键值对的方式保存到系统中,并通过模块名称对应配置的读取模块。系统中将模块名称和参数清单两者组合称为参数模板。参数清单中的参数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由用户编辑”的参数;另一类是“由用户编辑的”参数,用户必须填写,不能为空。 5)配置运行参数 同一系统在不同单位或服务器部署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个性化差异,为了屏蔽差异,在生成读取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参数值传递给数据读取模块,因此必须为不同的单位配置不同的运行参数。可以配置的参数分为共享参数和非共享参数两种。 6)配置执行计划 执行计划是用来调度系统生成读取任务的一组配置信息。用户选择一个配置好的参数模板,给参数列表附加上一个执行周期,系统就会将根据执行周期生成读取任务,调用读取模块,并将参数列表传递给读取模块执行读取操作 7)读取实例管理 读取实例管理主要是针对数据读取引擎中的实例运行状态和日志进行查看。并根据业务需求,重新运行实例。在实例异常失败的情况下,通过查看日志功能对实例运行过程进行错误追溯。如果是参数问题,在修改参数后再次运行实例,会将原实例信息删除并替换为最新生成的实例信息,但实例ID(TaskID)不会改变。 5应用功能设计 系统主要应用功能是收集站段原始数据、统计指标等,分析、检查、比较收集信息,最终查找出来有问题或可疑的数据,为路局监察人员提供参考和查询。 6结束语 铁路运输统计监察系统的建设完善了统计监察工作的技术手段,将以前手工、抽查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利用计算机、全面、自动化的监察工作模式,增加了监察工作的覆盖面和及时性,提高了监察工作对统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必将促进了统计工作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锦超 李纪铀 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成本管理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1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铁路运输生产的网络性,协调了各地区铁路建造成本及维护的差异,使运输各线路的繁忙程度得到平衡,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支出补偿的互补性。 2铁路运输成本管理的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在长期以来的效益比较低下,主要原因是成本管理不够精细,浪费项目多,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市场经济下的精细成本核算数据不够,无法真正实现提高成本管理的目标; 2.2在铁路运输企业各下属成本支出段的成本管理不到位,不会运用现代化的节能措施,致使各机务段、车辆段、工务段等浪费严重,成为成本支出的大项; 2.3原铁道部是一个政企合一的部门,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一些公益性的运输得不到国家有关的补贴,最终清算在成本支出的费用内。铁路运输企业公益性支出成本补偿不足是目前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大问题; 2.4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铁路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弱点,使预算指标不科学,造成预算管理落后,致使预算控制力差,没有约束效果; 2.5职工激励机制不健全,使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提高,不安心工作,导致职工的减耗节能的意识不高,造成成本损耗,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3提高运输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3.1提高铁路职工全员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 加强对铁路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培训教育,让职工充分了解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现状,只有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才能扩大运营利润,提高收入,每一位领导者都要以身作则,总站到基层分段,控制各项支出,把成本管理放到日常工作中去,向成本要效益。 3.2争取政府财政性政策支持,对公益性项目进行合理成本补偿 铁路运输承担着一定的公益性责任,比如抗险救灾物资的输送;为了替国民经济减压,扩大建设;对学生及特殊群体进行半票优惠,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铁路企业的成本支出,如果得不到政府财政性政策补助,铁路运输企业必然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要进行精细的成本核算,针对公益性的运输向国家政府争取合理性成本补偿,以降低成本支出,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3.3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指标,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合理的预算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出发点,运输企业预算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成本管理的可操控性。因此,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对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负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管理进行动态调整,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及环境物流的变化,调整预算定额,以使成本控制变得有序可行;其次,定期举行各项预算公告,使各机务段、基层站等照本执行,使得成本控制有理有据;第三,预算管理与生产状况相适应,能够真实反应成本收支情况,并且把预算管理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去,真正发挥其功能。 3.4完善运输成本考核机制,以促进成本支出管控能力 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把成本考核机制与成本管理联系在一起,使企业的职工从思想上重视起成本管理,并且把这种意识提升到自觉遵守的实际行动。企业要经常地进行学习与技术培训,尤其是技术职工,力求让他们提高技能,在维修及保养等工作中,通过高水平技能来延长设备及设施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维修成本,间接地降低了成本支出费用。 3.5完善后勤制度,降低成本费用 铁路运输企业后勤部门包括采购部门、物资保管部门、投资融资部门等,通过完善这些部门的制度,使各个环节在保证基本供应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能源节约,做到先进、经济、实用,以此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运输成本的管理水平。 4结语 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是为完成货运、客运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称,它是以货币形式体现的运输支出,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带有政企合一的性质,担负着社会一部分的公益责任,在固定的运输线路上,往往会突现特殊的运输任务,这就使得成本管理成为一种比较复杂的工作,如何提高运输成本管理水平,需要各部门多方协调,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铁路运输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意识,全面合理地进行科学的预算,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张春学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运输处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铁路运输论文 一、融入队伍稳定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作 用。一要定期排查职工思想动态。对职工思想波动和各种矛盾要高度重视,建立职工思想分析制度,对职工思想动态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分析,把准职工的思想脉搏。二要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构建领导干部亲力亲为,党政系统齐抓共管,各个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建立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对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队伍。三要切实解决职工实际问题。落实“三不让”承诺,定期走访救助困难职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对改革政策、收入分配、干部廉政、人事任免等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用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营造稳定和谐大局。 二、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激励作 用。一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结合经营管理重点任务,启动各种宣传阵地和载体,讲清路情、局情和段情,讲清生产形势、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讲清工作分工、岗位要求、个人责任,把经营压力层层传导到每一名职工,增强完成经营任务的内在动力。二要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紧紧抓住铁路新产品运用、实施新图、节假日、“黄金周”等契机,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单,在电视、广播等媒体播发广告,出动宣传车到繁华街道、市场宣传,以及走访企事业单位等形式,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并组成营销小分队深入管内厂矿企业开展货源调查,宣讲铁路运输成本优势和优惠政策,挖掘新增货源。三要组织党员开展技术攻关。开展“增运增收当先锋、节支降耗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坚持领导带头,突出关键环节,确立攻关课题,采取激励措施,全员开展攻关。 三、融入支部建设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作 用。一要完善支部建设长效机制。结合基层站段和支部实际,细化、修改、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支部工作重点内容,加强日常指导、检查和考核,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水平。二要加强支部书记日常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深入车间班组检查、面对面指导等方式,加大对一线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组织支部精心设计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网络交流平台,创新工作载体,搭建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工作平台。三要加强加大检查考核奖惩力度。通过日常抽查、月度考核、季度评估验收等方式,对支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考核,规范支部工作程序,把检查考核结果作为检验支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对发挥作用突出的支部书记给予奖励,对发挥作用较差的支部书记进行谈话教育,以充分调动支部工作的积极性。 作者:高宪伟 单位:沈阳铁路局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货运改革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货运改革的重要性 (一)增加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 货运改革之前,铁路在我国运输方面一直占据着有力的地位,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实力都远远不足以和它相比,这样恰恰违反了市场公平性的原则,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很多的服务、收费的问题,层出不穷。自从货运改革后陆续推出的“实货制、一口价、一站式、门到门”等有效的措施,对许多的服务、收费问题都有了实质性的解决。将铁路运输由从前的坐着等待客户自动上门,转变为目前的主动的寻找业务。由此可以看出,货运改革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其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增加了铁路运输自身的竞争力。 (二)降低货运运输的成本 铁路运输的货运改革除了火车,还增加了动车和高铁的货运改革,拿快递举例子,高铁和动车在300-500公里的经济半径内进行运输既不影响客运的服务,又能降低铁路运输过程所产生的成本,提高快递的速度,何乐而不为呢。再者说,目前我国高铁和动车的全面推广,也在另一个方面释放了我国铁路的货运能力。 二、货运改革对铁路运输收入的作用 (一)规范货运改革中各项收费项目,实行一口价结算 目前,我国在铁路运输主要采取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同时也要做好门到门运输所产生的运输收入的管理。门到门一口价包括门到门运输服务全过程中按规定收取的所有费用。包含运费、铁路建设基金、电气化附加费、特定线路运费、特定加价运费和发站实际发生的接取送达费、取送车费、装卸费、抑尘费、保价费、集装箱使用费、货车篷布使用费、D型长大货物车使用费、押运人乘车费、集装箱延期使用费、装载加固材料费等杂费,以及到站发生的装卸费、取送车费、接取送达费、翻卸车维检费等杂费。营业车站应根据总公司统一公布的收费标准、条件、范围、项目合理的核收有关费用。其中门到门运输服务还增加了一些人性化的费用选择,比如说上门装卸货物、两端的接取送达、车站货场的装载加固材料、保价运输等服务由托运人自愿选择,按规定收取相应费用。 (二)规范票据管理,确保收费的正确性 各个车站在办理铁路货运门到门的服务时,所产生的各项运杂费都应当统一采用铁路局统一规定的货票、货运杂费收据来核收登记,这样可以更好的实施管理。所在的车站应该提供货运杂费收据和货票,同时将车站的运输收入纳入票据的管理系统中统一进行管理。要按照货运窗口的运营标准进行管理,不可以收取铁路票据核收总公司规定的费用之外的不合法费用。在实行改革之前,许多的运杂费属于代收款项目,比如:装卸费、仓储费、接取送达费等、都是采用当地税务局的发票,货主如果想要发一批货物,那么他就需要准备多张支票,同时因为不同的运杂费货票对应的是不同的办理窗口,使货主四处奔波,不仅仅影响到了货主行事的效率,同时还给铁路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的难度,此外检查人员在检查工作上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繁琐性。在改革之后,以上的情况,都纳入了一口价的管理中,货票里可以加入装卸费的收取,而货运运杂费中加入了仓储费、抑尘费等多种费用,这样做,不仅仅可以降低铁路运输的成本,给铁路企业带来效益,还能够方便货主,实现共赢的局面。此外,铁路票据管理人员是门到门运输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这次货运改革的核心,是保证货运改革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所以铁路票据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积极性,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到这次的货运改革中去,按照铁路局规定,做好货运杂费收据的领取、发放工作,确实保证票据的使用,确保各项收费的准确性。 (三)规范运输收入核算,确保运输收入的完整性 在办理货物运输的过程中,货主可以在营业车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的付款方式:银行卡支付、网银支付、银行支票支付、预付款(包括网银支付预付款)以及现金结算。但是不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付款:承兑汇票支付、抵押证劵支付、异地托收结算方式支付。营业车站要按照先交款后结账的原则进行门到门的运输收入、集装箱收入进款的管理,做到按日进行结账,当日的应收款当日结账,当日的实收款当日列账。当办理站到站的大宗稳定的货物托运时,要采取向路局或者车站预付款方式进行集中的结算,铁路企业应当拿着与客户签订的有效购销合同,经由路局的审核批准后并与收入稽查处签订铁路运杂费预付款的结算协议后,方可执行。为了方便管理,营业车站要把全部的门到门的运输收入和集装箱运输费用全部纳入运输收入进项管理中去,做到按规定的时间将收入存进车站运输收入专户中,同时按照铁路局的规定的时间限制,将车站运输收入上缴到铁路局的运输收入专户里。然后铁路局也需要按照规定统一的汇总到总公司。在这一过程里,任何部门,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截留、挪用运输收入进项款,任何人不得假公济私,隐瞒款项。营业车站窗口每天结账后,都要填制“票据进款交接单(财政-22)”和车站进款员进行交接手续。车站进款员根据送交的票据和凭证填写“运输进款收支报告,”不仅要对核收的各项运输收入列报,还应当将每营业窗口的每日“运杂费收据整理报告”及其他相关凭证录入运输收入进款管理系统。 三、结语 “一口价、门到门”等措施体现了我国铁路运输已经开始融入当前的市场需求中,这是我国货运改革的关键性的一步。我国的铁路运输在过去,计划性很强是它特有的性质,不符合现在的经济结构,所以,实行货运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这样做能够提高铁路自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在为我国运输发展道路铺垫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杨菁侠 单位: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企业环境影响铁路运输论文 1面临的几个主要局部发展环境现状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现实意义上讲人才竞争是人才环境的竞争,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增强核心竞争力,应着力优化人才环境。铁路运输企业持续改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更好地确保职工情绪、队伍稳定,是人才环境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仍处于劳动关系的矛盾多发期和利益调整期,铁路运输企业建成劳动关系和谐型企业并非轻而易举。劳动关系出现不和谐态势,于劳动者、企业、社会均无一利。此外,铁路运输企业缺乏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储备不足。 2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的建议 2.1舆论环境方面 2.1.1齐抓共建企业文化 企业党政工团应齐抓企业文化建设,共建企业文化格局,共造企业文化环境,为舆论环境大树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要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中的积极作用,确保舆论主流的正方向。 2.1.2力促路内路外和谐 企业对内要解惑答疑,解决诉求;对外要梳理情绪,化解矛盾,力促铁路和谐稳定。要及时妥善处理矛盾,避免事态恶化、矛盾激化,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或群体性事件,避免将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1.3争做地方社区公民 置身于地方的铁路运输企业及其所辖各车站,要争做社区公民,积极融入社区,尊重地方风俗人情、生活习惯;要倾情服务社区,积极履行社区公民义务,通过开展或参与地方的文体、公益、扶贫济困、环保宣传等活动,与地方形成良好互动。 2.1.4处理好公共关系 要建设和处理好与政府、公众、媒体、利益相关方等的关系,形成运转顺畅的公共关系闭合圈。与政府处好关系,赢得支持;与民众处好关系,赢得民心;与媒体处好关系;赢得声音;与利益相关方处好关系,以利共赢,特别是与地方形成良好的企地关系,极利于聚集舆论环境的正能量。 2.1.5增强危机处理能力 要制定舆情应对预案,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如今,网络谣言滋生、泛起,铁路运输企业切勿掉以轻心,针对谣言,要第一时间辟谣,澄清事实和真相,主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争取话语主导权。 2.2安全环境方面 2.2.1加大宣传力度加大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不断强化全路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安全文化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共同构筑安全大堤。 2.2.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和监管力度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逐级负责制,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做到“责、权、利”明晰,确保有章可循。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值班、带班制度,加大巡视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和考核力度。 2.2.3推进安全绩效管理 严格落实事故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推行企业安全绩效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等的综合考核评价评议体系。把安全生产指标纳入领导班子、干部考核体系,形成促进安全生产的“政绩观”。 2.2.4加强铁路治安防范 铁路公安要加大车站安检、安保力度,加大防范措施,保障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要加大沿线巡检巡察力度,加强人防、技防,严厉依法打击破坏铁路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保驾护航。 2.2.5加强与地方公安的合作力度 铁路公安要加强与地方公安的合作力度,深入做好铁路沿线居民平安出行、爱路护路的思想宣传工作,引导沿线居民自觉遵守铁路交通法律法规,增强居民爱路、护路意识。 2.3生态环境方面 2.3.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 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增强全员的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在全路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自觉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营造爱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良好作风、路风。 2.3.2加大节能力度 站区和非行车系统要大力推行太阳能、地热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加快清洁发展。严格制定和落实节能管理制度和节能责任制。加强检修材料、物资消耗的管理,坚决杜绝浪费。 2.3.3加大减排力度 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实行收集—清运—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行垃圾资源化,对废旧物品集中收集,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对不能回收利用的最终废物进入环境之前,进行无害化或“零污染”处理。 2.3.4注重绿色通道建设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要筑好绿色通道,筑牢安全屏障,坚持环保与生产、经营同步建设,坚决杜绝“重生产、轻环保”。环保建设,要注重与周围的景观、环境协调,力争建成环境友好型企业,走生态文明的行业发展之路。2.3.5破解沿线环境困局破解垃圾围路、私搭乱建等的棘手问题,不是只凭铁路运输企业单打独斗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地方等多个关系方,探索建立铁路运输企业、地方政府、沿线居委会和村委会、环卫环保部门等多位一体的环境综合治理新型模式。 2.4人才环境方面 2.4.1完善人才机制 铁路运输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完善人才制度。要紧紧围绕本行业经济发展目标,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人才工作规划,特别是优化人才环境,努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企业人才环境。 2.4.2提升员工幸福生活指数 加强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员工意愿,注重人性化制度设计。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开展环境激励,持续优化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等,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2.4.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与职工利益的“无缝对接”,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制度化管理,做到依法治企,减少、预防企业劳资纠纷。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和劳动关系的协调作用。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4.4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务必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队伍的建设。发挥创新人才作用,增强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文化,凝聚创新合力。引入实现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增加创新的人力资本供给量。搭建有利于创新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作者:赵月俭 单位:神华包神铁路集团物业管理公司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矿区铁路运输论文 1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方法及措施 1.1打破身份界限,充实基层一线 推行“小机关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并引导机关人员向基层站段和管理人员向生产一线的有序流动。在对现有管理岗位摸排调研基础上,为充分发挥站段在专业管理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将包括4名科级干部在内的11名机关管理人员调配到基层站段,充实了站段专业技术力量。加强站段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到一线岗位上锻炼成长,进行相应的岗位考证培训,实施管理人员轮流到一线岗位替班带班,有效解决一线岗位人员紧张的局面。 1.2打破岗位限制,畅通成长渠道 原来人员都是在各自站段内部流动,专业相近的岗位之间互相流动。为了拓宽职工成长渠道,做到人岗匹配,在主要岗位推行全员竞聘上岗,打破站段和专业壁垒,职工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竞聘相应的岗位。同时,积极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促进职工成长为“多面手”,大力推行合岗分流,将富余人员充实到线路维修等人员相对紧缺的岗位,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 1.3打破常规模式,做好人员接续 机车乘务员是该处重要行车岗位,入职条件高、培训周期长。同时,一批人员临近退休年龄,人员较为紧缺。针对该难题,该处提前入手,从内部挖潜,决定从调车员中选拔乘务员,将驻站调车改为随车调车,让调车员和乘务员随车相互学习。在充分研讨和反复推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破常规,计划将每台机车2名乘务员、2名调车员的常规配置改为配备3人,即1名司机、2名副司机,合并乘务员和调车员岗位,有效解决了人员接续难题。这种做法将成为地方铁路人力调整的首创,也将大大节约人力成本,保证作业效率。 1.4打破分配壁垒,激发基层活力 建立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挂钩机制,引导和促进单位减少用人,提高效率。根据岗效工资制办法,依托内部市场化考核结果,使员工收入与个人业绩、部门业绩、单位效益紧密结合,鼓励有益于单位效率和效益提升的行为。坚持工资分配向高绩效团队倾斜,向苦脏累险和技术含量大、创新要求高的岗位倾斜;适度兼顾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间的均衡,按责任结果和业绩贡献分配,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加强强化积分,弱化工时,鼓励各单位二次分配机制,允许站段自治、班组自理、全额浮动、按分分配,进而激励各单位人力资源机构进一步优化。 1.5坚持“多上设备少上人”原则,优化设计方案 大力推广车站远程控制技术,推行行车工作岗位平行作业,优化维检修岗位工序,积极实施相近工作岗位兼职合岗,实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树立“无人则安、少人多安”的新安全观,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创新机制,稳步推进。 1.6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人才培养 在员工培训上推行“3+2”管理模式,3即:坚持每日一题、每班一讲、每月一考,注重职工日常安全意识的培养。2即:每季度分别开展实操(故障处理)技能培训班(按照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台阶式)、应急处理培训班或特色(现场)理论小课堂(时间半小时,解决现场中疑难问题)。以实操技能、非正常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培训为主。为确保上岗、转岗职工理论培训的效果,站段、科室共同负责,实行分类培训,法律法规、规章由科室主讲,专业理论、安全知识、实操技能由站段负责;管理人员培训在每月集中接受1次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永煤铁运大讲堂”,围绕我处安全、生产中的难点、热点、疑难问题,采取外聘、处段(科)领导及技术能手上讲台的形式,以达到提升管理人员思想境界、开阔视野的目的。 2结束语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只有通过优化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促进广大员工业务技能水平,使基层的技术力量得到显著改善,使人力资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及措施的实施,进一步缓解人员紧张局面,有效提升了人均工效和企业管理水平。 作者:郭方超 单位:河南能源集团永煤公司铁路运输处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数据整合铁路运输论文 1建设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的意义 (1)适应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铁路运输业务的发展,各级运输部门对运输信息的规范化、集成化和透明化要求越来越高,对运输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和决策支持需求日益旺盛。因此,需要将分布在各个信息系统中的业务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全面、完整、真实的铁路运输信息链,以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为运输组织、调度指挥、经营管理和营销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大力推进铁路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 一直以来,铁路信息系统采用垂直模式分散进行开发和建设,造成了信息重复定义、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只有转变铁路信息化建设方式和应用开发模式,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通过建立信息集成平台,整合现有各系统信息,形成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统一的接口标准,大力开展基于平台化的新应用开发,逐步整合既有系统,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资源由无序、被动、孤立管理和浅层次利用,向有序、主动、共享管理和深层次利用方向发展,才能全面提高铁路信息化建设、开发和应用水平,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进而提升铁路企业运作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 (3)新阶段铁路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信息化正在向平台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而信息资源整合是实现信息化集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通过建立集成化的信息平台,整合各业务系统需要共享的信息,集中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扩充,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相关应用,能够建立覆盖整个服务领域的数据管理基础和相应规范,灵活地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是铁路信息化建设进入集中建设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2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目标和原则 2.1建设目标 建立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两级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数据集中与信息共享,形成开放式的信息共享架构和信息共享管理机制,支撑各应用系统间的集成,促进基于平台化的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应用开发,推动运输组织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运输组织的精确化管理。 2.2建设原则 (1)一体化原则。一体化设计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方案,降低整合技术复杂性和整合成本,防止集成平台异构化、分散化,导致出现二次整合问题。一体化建设:总公司、铁路局两级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同步实施,确保尽快发挥整合效益。一体化管理:建立两级平台联动管理机制,保证日常维护管理的准确与及时。 (2)数据集中与架构开放原则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是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和共享数据服务提供平台。集成平台建设以总公司、铁路局两级运输信息数据集中为基础,建立综合数据支撑环境。平台要基于柔性思想设计,建立开放性的平台架构,支持内容的可扩展性。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改进原则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是一项面向整个运输领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实施过程受各种技术、管理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要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急用先行,不断完善平台架构,丰富平台信息内容,实现整体目标。 3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3.1总体架构 数据资源整合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的目标,也是铁路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建立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必须实现对分散、异构多数据源的统一访问,从不同的应用和数据结构提取数据,完成在线转换,建立完整数据库。运输信息集成平台遵循面向服务架构(SOA),采用具有松散耦合和可互操作特征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方式构建。 3.2共享信息范围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是铁路运输组织全过程信息的共享平台,共享信息范围涵盖客运、货运、运输等各业务领域,信息内容包含从业务受理、装卸作业、在途运输、到达交付等环节有关的列车、机车、车辆、货物、人员等各类关联信息,并应随业务发展不断丰富和扩充。3.3信息采集方式采用3种信息采集方式: (1)采用报文方式,由信息提供者形成标准格式报文,通过MQ传输方式交换到集成平台,数据在集成平台建库,主要面向既有信息系统使用。 (2)直接通过基于集成平台的应用获取数据,原始数据库直接部署在集成平台,适用于集中式现车等新开发应用。 (3)通过数据库级共享获取信息,主要面向数据量大的相关应用,如货票等。 (4)通过业务系统提供的服务调用获取数据,如客票、动车信息等。 3.4数据组织模型 数据组织模型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以“列车”、“车辆”、“机车”、“货物”等为基本元素,每个元素相关应用数据唯一存储,列车、车辆、货物及乘客信息与实际运行情况一一对应,形成对运输组织全生命周期有关动作、状态、位置、去向等要素信息真实、唯一、完整的描述,包括元素的各项“属性”、“活动”及“相互关联”,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现实运输生产真实作业过程。 3.5标准服务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为业务应用提供2种信息服务方式:数据库级服务和应用级服务。(1)数据库级服务:指业务信息系统可在授权情况下,直接读取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共享数据库信息。该服务方式适合于大批量、与事务控制逻辑无关、纯数据库级的数据提取和发送。(2)应用级服务:从应用层面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高频度、与事务控制逻辑相关的服务共享。应用级服务可分为通用服务接口和专用接换2类方式,包括3项主要功能。共享数据加工功能:即把业务信息系统对相关数据的访问、加工处理等封装成服务,以服务的方式实现不同业务信息之间的数据加工服务共享。共享业务处理功能:即把业务信息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模块调用封装为服务,提供不同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功能性服务共享。共享流程处理功能:提供比共享业务处理粒度更粗的服务,将业务信息系统内部及跨系统间的业务流程封装为服务,满足跨业务、跨系统业务流程处理的共享需求。 4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维护和管理体系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信息范围的可扩充性和平台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可行、适用的维护管理体系,以促进平台的良性发展。其中,重点要建立4个机制。 (1)建立服务目录机制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必须建立起共享信息和标准服务查询目录,以便用户了解掌握集成平台的最新服务内容和服务获取方式及流程。目录应及时更新和,并允许用户遵循安全访问控制机制进行访问和查询。 (2)建立技术规范更新机制 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根据业务需要和技术发展,定期补充、优化、扩展和修订集成平台技术规范,确定信息内容、格式、结构,完善各应用系统信息提供和接口标准,明确集成平台运行保障技术条件和设计、建设、应用各项技术要求。 (3)建立平台运维和运用管理机制 a.建立集成平台运用管理机制,规范集成平台信息运用规则,不断丰富和扩展平台内容。b.建立集成平台运行维护机制,成立实施和维护团队,保障实施和维护经费,确保集成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4)建立信息采集和使用考核机制 为确保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运输相关信息的实时掌握和共享,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和鼓励机制。a.对数据采集制定考核要求,从覆盖率、及时率、合规率、完整率等方面确立考核指标、基准,明确奖罚机制。b.鼓励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减少点对点的信息交换,提高铁路信息资源共享水平。c.推进基于集成平台的应用开发,打破现有信息系统建设方式和应用开发模式,将面向应用功能组织数据转变为面向业务信息基本要素组织数据。以数据管理为中心,积极开展基于平台化的业务应用开发和既有系统功能升级和整合。 5结束语 目前,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已在总公司和18个铁路局实施,构建了两级基础架构,采集了列车运行、现在车、货票等信息,其中列车到发信息完整率已达到99%,货运装卸、车辆等数据接口已经实施,客票、客运、机务等信息正在接入,基于平台的综合应用需求不断涌现,正在快速开展研发工作。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将不断吸收大数据、数据仓库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持续优化数据组织和技术。随着信息内容的不断丰富,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标准服务的不断完善,其基础性、平台性作用将充分显现,必将成为铁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 作者:王启东 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公益性运输铁路运输论文 一、中国铁路运输效益的影响因素 (一)铁路运价 运价是影响铁路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国家物价局在实施调价政策的时候把基本运价和基金统一称作铁路运价。一直以来,中国铁路运输的价格政策要求全国统一运价,主要是以取得成本收益为目的,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铁路运价长期以来受国家管制。铁路运价的制定和调整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这种运价机制显然不符合铁路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存在的问题是,运价不是根据市场信息来决定,而是由政府部门制定,这样的运价形成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阻碍了铁路在运输市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自由竞争。中国现在施行的铁路运价体系是50年代以平均成本为基础形成的。当时固定资产估价偏低,基本折旧率也很低,而且国家实行的是低运价政策,以此为基础的铁路运价很难完全补偿铁路运输的全部成本。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几次大幅度提高铁路运价,但是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铁路运价机制并没有改变。因为铁路运价起点低,铁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经济效益水平也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公益性运输 所谓铁路公益性运输,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对特定人群、特定物资和特定列车承担的低于运输价格的运输行为。铁路公益性运输是计划经济遗留下的问题,是铁路政企不分的产物。根据中国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有九项公益性特征非常明显的铁路运输方式可界定为公益性运输:公益性铁路建设并交付运营的项目,支农物资的运输,抢险、救灾物资的运输,市郊旅客运输,伤残军人、学生的运输,军运客运,铁路支线运输,军运物资的运输,特定物资的运输(指出口煤炭减免基金)。以上公益性运输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近几年公益性运输给中国铁路企业所造成的损失额呈现递增态势。 二、提高铁路运输效益的建议 (一)放松铁路运价管制 国家可以分阶段逐步放松管制,先允许铁路部门在某些时段、对某些运输产品、某些区域实施部分市场机制方式的经营手段,采取价格自由变动来调节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铁路的运输价格应该实施“价格歧视”,因为中国的范围太大,应该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水平,不应该采取统一的价格。定价应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运输功能和机制,能够实现均衡运输状态,最大化利用相应的运输能力。特别是,铁路企业在制定的价格水平上应发挥铁路运输与其他行业的公平竞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福利。也可以按照民航的方式,利用折扣或者弹性的定价方式。 (二)对公益性运输给予补贴 前面己经提到,国家按照企业性质对铁路运输行业的管理进行相应的监督,应该形成以相关指标来衡量铁路行业盈亏的评价体系。要依据体制上的相关要求,用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评价标准,对自身的业务进行不依赖于其他因素的计算和考核,自己来承担风险,自身具有相应的剩余索取权,这样才‘能具有激励机制所能产生的运营动力。同时也要加大运输的体制变革与改进,把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让它们独立地承担不可预期的情况,也就是说让它们有剩余索取权与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和挑战力。 三、总结 本文认为应该由国家来给予补贴,主要给出两条建议作为参考:以税收抵扣方式进行补贴。可以把铁路运输企业进行的公益性运输工作量以及由此生成的费用金额,算作该企业的正常营业收入,这里暂时称为抵扣额。在铁路运输企业应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时,把应付金额减去抵扣额,这样就变相减轻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负担,操作简单,而且减少了资金的流动。相应的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有所提高。再者,可采用国家财政清算方式进行补贴。这种方式要求国家把公益性运输所生成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实际发生的金额实行等额补偿原则对铁路运输企业给予税后经济补偿。对于已经发生的国家尚未补贴的公益性运输费用,国家也应该交由专门部门进行清算,据实对铁路运输企业给予补偿。 作者:张瑜单位:上海铁路局杭州机务段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景气灯号系统铁路运输论文 一、建立景气灯号系统的目的及意义 1.有助于对区域铁路运输市场运行态势的整体把握,以便平衡运输市场的供需矛盾,加强运力配置和运输组织,做好全程物流服务资源整合。 2.有助于把握区域铁路运输市场变化、波动及平稳发展规律,以便同步乃至超前对市场周期的实际波动进行宏观调整,在市场周期波动发生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 3.有助于对区域铁路运输市场进行科学预测判断,采取对策,当出现过热增长时,及时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可避免铁路发展大起大落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建立景气灯号系统的基本思路 首先确定对区域铁路运输市场发展变化状况反映敏感的一组监测指标,然后运用适当的处理方法统一指标的可比性,并参照交通信号灯管制系统的方法,将每项指标划分成不同状态的景气区间,通过用不同的灯号(“红”、“黄”、“绿”、“浅蓝”、“蓝”)把不同状态的景气区间显示出来;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将所有监测指标综合起来,得到一个反映整体性的综合景气评价值,并参照交通信号灯管制系统的方法,将这一综合景气评价值划分成不同状态的景气区间,再用不同的灯号加以显示,便于人们直观地了解和掌握铁路运输市场景气变化动态。 1.景气指标选择 由于铁路运输市场景气灯号系统,是建立在从多个角度、不同方面反映其运行状况的一系列指标基础之上的,因此,所选择的监测指标应遵照以下原则: (1)经济上的重要性:是指该指标在反映区域经济发展与铁路运输市场景气高度相关,即在景气即将发生或刚刚发生变动时,它们就能表现出变动的征兆或特征。 (2)统计上的完整性:是指该指标应具有完整的月度统计资料,且这些资料能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报表中取得。 (3)监测上的及时性和稳定性:监测上的及时性是该指标能按月进行监测,其统计数据能定期、及时地出来,并且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稳定、统计数据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以保证对区域铁路运输市场的景气动向及时、准确地做出预警预报。 (4)波动的周期性和一致性:铁路运输市场是具有波动性的,其周期性和一致性是指相应的指标具有周期性变化特征,并且其波动与总体景气波动基本一致,具有较稳定的波峰、波谷对应关系。 2.景气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指标选择原则,以及区域铁路运输行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铁路运输统计指标为基础,选择以下指标组成景气监测指标体系: (1)运输量指标: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 (2)货车和机车运用指标:装车数、卸车数、货车日产量、机车日产量。 (3)旅客列车运行指标:旅客列车出发正点率、旅客列车运行正点率。 (4)大宗商品产量:黑货(指煤、石油、焦炭、金属矿石、钢铁及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石、水泥等货物)产量、白货(指除“黑货”以外的各类货物,包括集装箱运输的货物统称为“白货”,如饮食品及烟草制品、纺织品、纸及文教用品、医药品等。)产量、黑货库存量、白货库存量。 (5)经济增长指标:地区生产总值、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铁路运输收入。 (6)安全指标:行车重大、大事故件数。 3.建立景气监测灯号系统 第一步,对各监测指标进行预处理。将经过选择的每个指标的月度数据序列(一般应保证取到足够多月份的数据,例如10年左右的月度值)进行适当处理,如生成与上年同期比的速度、与上月环比的速度等。第二步,划分每项监测指标景气状况判断区间。将每项指标月度值(增幅)划分为五类状况,第一类为“过热”,第二类为“偏热”,第三类为“正常”,第四类为“偏冷”,第五类为“过冷”。确定各类状态的界限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综合专家们的意见进行分类,例如对铁路货运量来说,综合专家们意见后的结果可能是:月同比增长速度在15%以上属于“过热”,低于3%属于“过冷”等;二是对将过去历年的数据进行分类,然后规定出各类状况所占的百分比,例如可规定中间60%的月份为正常状况,偏高的10%的月份属于“过热”状况,偏低的10%的为“过冷”状况等,当然,这些百分位的确定也是要根据过去历年的实际数据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对每项指标划分出的五类状况,分别用“红灯”、“黄灯”、“绿灯”、“浅蓝灯”、“蓝灯”表示,当被监测的指标数据超过某一灯界时就分别亮出相应的信号灯。同时,每一种信号还赋予不同的分数,如红灯5分,黄灯4分,绿灯3分,浅蓝灯2分,蓝灯1分,五种灯号分别对应该项指标所处的状态。第三步,将各项指标得分汇总计算综合景气分值。将所有监测指标的“得分”相加(必要时可对各项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即可得到综合景气分值。每月将M个指标所得的信号分值合计得到综合分值。第四步,划分铁路运输市场景气状况判断区间。通过综合景气分值的界限值(灯界)来判断当月的景气信号应亮哪一种灯。对综合景气分值界限值的确定一般是根据过去多年的实际数据,先确定出各类状态的百分比,再换算成相对应的分数段。第五步,根据综合景气灯号判断运输市场景气状况,为决策者提供形象、直观的理论依据。 作者:石利单位:上海铁路局合肥货运中心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财务风险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功能 财务风险管理的功能包括: 1.识别财务风险。风险的识别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面临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之间的关联度如何,哪几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大。 2.衡量财务风险。就是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特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财务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测定和评估。 3.控制财务风险和财务损失。就是铁路运输企业在损失发生前,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在损失发生后,采取转移、分散风险等手段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形式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行业特点,其财务风险也具有特殊性。 1.筹资风险:铁路大规模建设、运输设备技术改造、保障安全生产等,带来了巨额的资金需求,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筹措庞大的资金,这虽然与国家宏观政策密切相关,但还本付息和成本增长的压力,也使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陡然加大。 2.投资风险:主观臆断型的投资决策未能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缺乏严密准确的市场预测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研究,审核把关流于形式化,造成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管理严重滞后,投资项目效益低下,有的甚至损失巨大。 3.经营风险:主要的风险,一是个别专用线和铁路延伸至大型厂矿出现的取送车收费项目上,有的企业存在迟交或不交作业费的现象;二是在铁路货车进入装卸作业的地方企业后产生的货车使用费,有的企业存在长期拖欠作业费的现象;形成了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回收风险。 三、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建议 针对财务风险的现状,铁路运输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积极采取措施,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制度,并保持有效的落实,确保企业的财务风险最低。 1.以人为本,抓住控制财务风险的关健。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是构建防范财务风险的长效控制机制的前提。政治上,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财经政策、法规制度的学习,增强财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起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正确的政绩观;道德上,通过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加强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起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和廉洁自律的人生观;业务上,通过加强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和岗位锻炼,增强财会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育扎实有效的过硬本领,铸就防范财务风险的坚实防线。 2.健全机制,筑牢控制财务风险的基础。在财务风险机制的建设中,必须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来考虑。事前控制重在项目决策时,通过集体研究等制度,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制定出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意外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事中控制重在过程执行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利用会计处理和财务分析方法来防范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发生,随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事后控制重在评价考核时。无论是否出现风险,都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评价财务活动,为指导未来财务管理行为、规范风险管理措施提拱依据。 3.把握重点,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的难点问题。 3.1积极研究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资金,控制筹资风险。铁路运输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铁路基本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和大修理都需要大量资金。这对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新形势,一方面要理顺投融资的外部环境,争取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要优化融资理财的内部环境,逐渐扩大融资途径,采取合资建路规模、铁路企业股改上市融资等吸收外部权益性资本的方式,实现持续融资、滚动发展,减少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 3.2控制投资和违规违纪形成的风险。控制违规违纪形成的风险是日常控制财务风险的重点内容。应从两方面人手,一是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减少主观上的违纪行为,二是杜绝“一言堂”现象,实行民主管理,只有做到不唯个别领导意志或小集团利益而决策,让一切权力都能在阳光下组织,在集体研究后实施,在有效的监督下运行,在信息反馈后能够及时趋利除弊地进行调整,才能减少由于违规违纪而形成的风险。 3.3减少运输进款收入迟交风险。严格执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规章制度,宣传有关取送车收费和货车使用费的收取政策,并加大清欠力度。 4.坚持不懈,确保控制财务风险的制度落实到位。 4.1将思想认识落实到位。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明确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做到警钟常鸣。 4.2将督促检查落实到位。各级领导、财务主管要把财务风险防范的督促检查纳人议事日程,定期、不定期听取汇报,抽查、监督执行情况。 4.3实行风险抵押管理办法。铁路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推行的风险抵押办法可以引入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实行类似的制度将管理者、财务人员纳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的范畴内,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从整体上全面控制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各级财务管理人员要发挥财务风险管理职能,把风险管理提高到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充分识别财务风险,深入研究财务风险,积极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以保证铁路运输企业获得安全稳定长期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王国娟单位:锦州车务段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预算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1在铁路运输企业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的优势 1.1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内部资金整合,对企业资金支付推行集中支付与结算,由铁总、路局统一调配内部资金,有利于优化企业筹、融资渠道,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总体资金存储量和贷款额度,有效地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防范资金风险,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1.2推行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通过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铁总(原铁道部)对路局或路局对站段财务直接调控,增强地域与组织间的财务协作和财务协同,优化预算编制程序,依托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内部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三者实时统一,改变以往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增强上级对下级的实时调控,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1.3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发展战略众所周知,财务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资源,铁路运输企业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后,可以统筹运作资本,合理调配财务资源,有效地发挥企业的规模优势。通过财务5.0财务信息系统,规范了会计信息口径,统一信息标准和组织体系,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透明,对关键控制点实时把控,防范风险的发生,更有利于发展战略的实现。 2铁路运输企业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2.1会计信息相对滞后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覆盖范围广,管理幅度宽、跨度大,对会计信息及时性、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就目前从铁路形势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局属各运输站段会计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实行货改以来,有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从辅业分流回来,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运输主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相对生疏;②由于会计管理战线拉得太长,很难及时、准确地给财务决策提供有用数据。 2.2预算管控能力严重不足,使预算流于形式铁路运输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初,虽然目前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基层单位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存在曲解,上下级之间以及各业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同,过分强调预算的编制,而忽视了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对预算的考核缺乏强有力的惩罚与激励措施,导致预算流于形式。总的来说,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2.3资本投资效益低下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铁路运输企业前几年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采取较为粗放的财务管理方式,为了需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盲目投资、乱铺摊子现象严重,插手于煤焦油、电石、房地产、广告、旅游等十几种行业,由于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和对所涉猎的行业不熟悉,根本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最终导致资本效益低下,有很多属于无效投资。如今铁路面临转制,背负的东西太多,给转制带来难度。 2.4财务风险分散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再加上多元化经营战略格局,造成企业业务分布广、下属运输站段、子公司多,这使得铁路运输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率也比较大。铁路运输企业目前还没有建成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和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很难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全面防范和有效管控。 3对铁路运输企业现行的财务集约化管理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3.1统一财务集中管理体系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主业采用的财会5.0信息系统,为实施集约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平台,统一了会计核算口径、规范了业务处理流程,运输主业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上已初见成效,而对于其所属的多经企业,由于主辅分离,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同,加上各个子公司所处的环境、生产经营条件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财会信息系统。转制后,为了使总公司真实地了解全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应将财会5.0在全路范围内普及,使集团上下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总公司对下属路局、公司的控制力,有利于对下属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优化资源配置。 3.2推行预算的集约化控制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未来经营规划的重要手段,并且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推行已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面预算的管控力度,发挥预算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根据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分离的原则,应采用“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流程,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及跟踪制度,预算调整和滚动预算制度以及预算考核检查制度,从而实现全面预算的集约化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3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是目前国内外大型集团普遍采用的资金管理模式。在发挥资金规模优势、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采用结算中心模式来集中管理资金,将下属运输站段、分公司、子公司资金集中在铁道部(目前铁路总公司)、铁路局来统一调配、运营资金,有效地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对铁路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是资金结算中心隶属与财务处,作为职能机构,缺乏独立性,在资金管理上只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过分强调资金的集中,忽视了集中后的管理,随着铁路的转制,其弊端逐渐显现,应需求建立一种适应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资金管理不应仅仅停留在过去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更应将业务拓展到多元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作等方面。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建立适合铁路发展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推动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进程。 4结束语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依托信息平台加强财务管理为根本,以资源集中管理为手段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不仅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现状,而且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财务风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铁路职工共同努力为之奋斗。 作者:檀红春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1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新准则中的有利条件 1.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要求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过硬,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流程顺畅清晰,会计核算真实合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手续完备,登记准确,财务报告及时准确、内容丰富,会计档案整洁、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基础台帐完备,各项制度体系相互衔接、相互协调,财务工作高效、有序,并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经过长期实践,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扎实,为执行新准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保证。 1.2新准则已执行多年更趋完善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开始执行到今年,已经8年了,在各类企业执行的过程提出了很多问题,准则也在不断修订、完善,可理解性增强了,可操作性难度降低了,降低了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的难度。同时,很多企业在执行新准则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铁路运输企业借鉴,实现由企业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顺利过渡。 2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面临的问题 2.1对执行新准则的认识不到位铁路运输企业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来讲,是一件大事,但对于一些业务部门看来,这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各自的业务不相关,这与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有关。一直以来,铁路运输企业都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一切都得为安全生产让路,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认为财务人员就是报销、发工资,没有生产部门重要。这种观念无形中对执行新准则形成障碍,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再者部分基层会计人员认为执行新准则是上级财务部门的事,在思想上不积极、不主动。 2.2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足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理念,会计核算方法也与现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大相径庭,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人员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新准则要求会计人员要在准确理解准则的基础上,拥有更强大职业判断能力,而铁路运输企业实行三级管理模式,从总公司、各铁路局到基层站段,会计人员众多。在年龄结构上,有50后的老会计,也有90后的小会计;在专业知识结构上,有财会博士也有财会中专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且现有的会计人员已经习惯了规定详细的会计制度,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很少有自由空间,对新事物缺乏新准则要求具备的专业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新准则的执行效果。 2.3执行新准所需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平台和系统支持新会计准则中的经济事项的计量很多使用公允价值,准则中阐述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现实中,我们知道股票当日的收盘价是其公允价值,但不是所有的资产或负债具有股票这样容易获得的公允价值的信息平台,如何确定其公允价值?在目前情况下,还没有一个专门的信息平台和系统能象证券交易系统,可以提供会计计量所需的公允价值信息,这给企业的核算带来困难,增加了操作难度。 2.4会计工作难度加大,工作量加大新会计准则更为复杂,工作量也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推翻原有的会计科目体系,按照新准则的规定重新建立新的会计科目体系,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第二,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对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这权益进行重新分类、确认和计量,并编制初期资产负债表。在编制初期资产负债表时,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的预计负债、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以及对持有的金融资产重新划分而进行追溯调整。首份年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上年度按照企业会计准列报的比较信息,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年度比较数据按照新准则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该项工作的工作量相当大。第三,新会计准则中的很多事项要求设置备查簿,这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完善执行新准则的各项配套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生产经营管理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地位极其重要。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号召全员参与,明确分工,加强协作,支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顺利执行新会计准则,确保财务工作正常、有序运转。 3.2加强会计人员执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准在颁布实施新准则后,铁路运输企业也曾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是参加培训人员范围小,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不全面,不深入。因为企业本身也没有执行新准则,学完后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所以这些培训也没有真正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仅仅完成了继续教育的任务。新准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在即,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一是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通过案例剖析的技能学习,并联系理论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深入培训,让会计人员了解实施新准则的背景和目的,自觉接受新准则,结合企业具体操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解释说明,使会计人员真正领悟并掌握。 作者:许红霞单位:兰州铁路局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会计核算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一、新会计准则下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的新变化 1.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最大亮点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谓的公允价值,是指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条件下和自愿情况下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较其它价值计量属性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即可比性、预测性、及时性、决策相关性。 2.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评估资产价值,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对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合理数额的资产减值准备。评估内容具体包括固定资产、存货、长期投资及无形资产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该项准则实施以来,有效遏制了部分铁路运输企业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减少了有意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空间的可能性。 3.剔除了后进先出的存货发出计价法。在存货发出计价上,新会计准则仅保留了先进先出、加权平均两种方法,剔除了后进先出法,这就有效减少了企业有意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来操纵利润空间的机会。比如,很多铁路运输企业都存有钢轨、煤炭等货物,这类货物价格正处于上涨阶段,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计量,则将更早形成的成本留在企业存货中,将低价格货物入账,导致低估存货公允价值,降低铁路运输企业的档期利润,减少企业应交所得税。 4.增加了政府补助核算内容。铁路运输企业属于特殊企业,政府补贴是普通现象。新会计准则将政府补贴分为与资产相关的及与收益相关的两部分。与资产相关的补贴确认为递延收益,在资产使用年限内摊销;与收益相关的补贴确认为当期损益,这一做法直接增加了企业当期利润。 5.强调了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的运营特点,大多实行铁路局、铁路分局和基层站段三级会计核算方式,或二级会计核算方式,合并财务报表是常见现象。加之,铁路运输企业有很多跨行业、跨专业的投资项目,新会计准则要求将基层站段财务账目及除运输业务之外项目的财务账目都纳入总财务报表中,也包括债务情况,这对合并财务报表利润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内容有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支与成本费用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等。具体到不同领域企业,核算内容的具体明细也有不同的差别。铁路运输企业不同于其它领域企业,会计核算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存货核算、运输收入核算及运输成本核算等方面。 1.存货核算。存货是企业为保持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运作而储存的各种实物物资,需不断购入、耗用及储备。铁路运输企业的存货,根据其在运输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燃料、材料、车辆配件及低值易耗品等。燃料在运输企业中所占比例较大,有机务段的机车用煤、机务段内燃机用柴油,一般借记“主管业务成本合运输支出”账户,贷记“燃料”账户,用单独账户进行核算;线上料是材料中的核心内容,多采用直供料方式,账单直接交送运输处,材料直接运达基层站段并验收入库,所以要设置“一般材料”、“线上料”账户;车辆配件通常不会一次消耗掉,维修后还可继续使用,所以应单独设置“车辆配件”账户进行核算。总的来看,为精确核算存货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应当单独设置“原材料”账户,下设“燃料”、“一般材料”、“线上料”、“车辆配件”账户。同时,还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以核算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 2.运输收入进款核算。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收入进款由销售收入、铁路建设基金及各种代收款构成。会计核算一般采用“双挂钩”、“现收现支”的计算方法,每项收入的会计核算公式各不相同。至于基层站段的运输收入款项计算,通常按照其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来确定。在具体的运输收入进款核算中,多由铁路分局根据基层站段运输收入进款报表进行汇总核算,再由铁路局根据各铁路分局的核算报表编制运输收入总表。铁路分局根据站段运输收入进款报表进行汇总核算时:要根据收方记录登记运输收入进款,借记“运输进款”,贷记“应缴运输收入”、“其他应交款-铁路建设基金”、“应收账款-迟交运杂费”;要根据支方记录冲减运输进款,借记“应缴运输收入”、“应收账款-迟交运杂费”,贷记“运输进款”。铁路局进行运输收入会计核算时:要根据各铁路分局运输收入进款编制运输收入总表,借记“下级欠缴运输进款”,贷记“应缴运输收入”、“其他应交款”;根据各铁路分局汇缴的运输收入进款,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分局汇缴中途款”,贷记“下级欠缴运输进款”。值得注意的是,当实际收到收账通知后,要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货币资金-分局汇缴途中款”。 3.运输成本核算。运输成本是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工资、燃料费、材料费、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等要素内容,按经济用途划分可归类为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成本支出核算应遵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应由本期(月、季、年)负担的支出都要纳入本期运输成本核算范围之内。由于铁路运输企业采用分级会计核算制,所以运输成本核算要由基层站段、铁路分局、铁路局自下而上的逐级完成,最终汇总计算出运输总成本。在具体的运输成本核算中,应根据运输成本的构成要素内容进行核算。核算内容有工资、燃料费、材料费、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其他费用。其中,固定资产折旧费所占的比例较大,要根据《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的规定计提折旧支出。在具体核算处理中要设“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下面以成本构成要素为据设置“工资”、“燃料费”、“材料费”等账户,借方登记运营成本的实际发生数。 三、新会计准则下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采用的对策 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行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积极应对新变化,保障会计核算质量,准确反映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情况,应采用以下对策。第一,要求会计人员深入了解学习新会计准则,紧跟会计准则变化趋势;第二,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监督;第三,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调整现有的会计科目,适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第四,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与新会计准则要求相符的数字化财务数据库,以改善会会计信息系统的稳定性。 四、结语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业持续而稳定发展,以及新会计准则的颁布,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愈加谨慎,期望通过会计核算明确揭示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为其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铁路运输企业针对新会计准则带来了新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能够适应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规范会计科目,这对整个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作者:崔海燕单位:沈阳铁路局沈阳审计室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安全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1概述 目前,我国铁路系统正处在黄金发展时期,尤其高铁建设,正在高效有序进行,运输经营成效显著。铁路运输系统在综合运输体系里占有重要地位。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家运输系统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于铁路运输来说,安全是最大的问题,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发生行车中断,甚至车毁人亡,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间接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 2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特点 铁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着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综合体系,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都有其自身特殊性,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众多,导致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 1)动态性: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之中,不可预测事件、意外情况以及非正常因素时有发生,给运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2)系统性:铁路运输涉及铁路专业技术系统的人员、设备、环境、组织等各个方面,还包括生产运输的各个环节,需要用系统的观点加以分析处理; 3)复杂性:铁路系统基本处于野外,属于全天候、开放性作业,信息控制、传输、接收都受到制约,控制人员与操作人员分离,既有内部人员素质的主观影响,还要受设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 4)艰巨性: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很快,路网规模快速扩充,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使得铁路运输问题复杂度不断提高,安全事故风险加剧,因此,铁路运输安全面临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问题越来越严峻。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铁路运输发生过多起安全事故,仅重大事故及大事故就达300多起,表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风险,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人员组织方面、设备方面、环境方面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等。 1)人员组织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导性和创造性以及组织方式对铁路运输安全起着关键作用,铁路运输系统人员的思想素质,技术业务水平,生理、心理素质,团队的配合和组织方式都是铁路运输系统中最活跃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由于人员组织因素导致有关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从而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工作容易发生失误。主要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方法比较单一、考核制度不够严格、组织作用不够突出等方面。 2)设备方面。设备质量的好坏、运行状况是否平稳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质量良好的设备以及设备运行状况的稳定不仅是运输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运输安全的关键保证。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更新换代较快,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整体关联性高,涉及面广,配置零散,运行时间连续,监控难度大,故障发生频繁,处理时间紧迫。加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保养维修不够及时,设备不足,都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3)环境方面。铁路运输环境包括运输系统内部作业环境和通过组织管理所营造的运输系统的内部社会环境以及运输系统外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铁路运输环境是组织和管理铁路运输的空间环境,是机车行驶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 4)管理方面。长久以来,安全管理观念相对陈旧,管理往往是局部的、静止的,管理的机制弱化,目标不够明确、重心发生偏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安全检查和考核制度不够有效,安全监督制度不够健全,这些管理上存在的诸多漏洞和疏忽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4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建议 1)提高管理及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劳动者作为整个运输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铁路运输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进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心,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其次,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从技术水平,思想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测评,达到上岗标准后,方可上岗作业。最后,要制定严格生产纪律,专人负责检查,整顿工作作风并严肃工作纪律,禁止思想上松懈,行动上疏忽。 2)提高线路、机车等相关设备的质量。先进可靠的铁路运输设备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保证安全技术所需资金的有效使用,重点放在铁道线路、机车、信号传输等关键设备上。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加快自主研发国产新设备,把科学技术作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突破口。建立健全日常的保养维修制度,确保日常保养维护设备的合理有效运行。具有相应的应急抢险救援设施,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以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3)确保铁路运输环境的良好。铁路运输终究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为了确保作业人员高效安全工作,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劳动操作的环境,改善作业环境。在应对自然环境方面,要全天候全方位监测天气及自然气候,做好大风、强降雨、暴雪、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应对准备,对泥石流、塌方、地震等自然灾害做好预警预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防患于未然。 4)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参与人数众多、安全生产难度大,因此,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铁路运输生产,对于确保运输生产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逐级确定安全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把内在约束和外在监督有机的统一起来。实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进行经常性和特殊性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5结语 铁路运输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员素质、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综合水平的重要表现。相关人员应该认真对待,做好预防和解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作者:陈春莉张志虎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调度所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营改增财务管理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一、相关概述 在2011年年底,国家财政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出台了相关税收改革通知,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的部分现代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业中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收改革试点。在此次试点中,基于铁路运输企业尚不具备试点条件,没有被纳入到试点范围之中,但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收体制改革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增值税最终替代营业税也是我国未来税收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铁路运输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也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推动各个行业之间的税负均衡,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切实推动铁路运输行业投资,推动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之后,相关运输企业能够作为一般纳税人享受到设备购置中的进项税抵扣,对于推动铁路运输企业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强化铁路运输企业参与现代服务业的合作以及竞争中,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税收改革中财务管理受到的影响分析 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税收改革,势必会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一系列影响,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讲,全网联运是其生产经营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铁路运输企业的相关运输营业收入会全额上交到总公司,铁路总公司再对确认的收入统一清算,并将其作为企业的营业收入。在当前会计准则下,企业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会计科目所核算的是铁路运输企业包含有营业税的含税收入额,但是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主营业务收入这一会计科目所核算的讲师不再包含增值税的税后收入额,在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将会将大幅度地下降,这将会进一步影响到铁路运输企业在多个方面的清算,如工资总额等。以此同时,在费用方面也会产生影响。依靠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偏少,而且铁路运输企业的房屋以及运输线路等占有固定资产的较大比重,在现行的税收政策下这些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中的进行税额是不能够进行抵扣的,这势必会造成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偏高。总的来讲,在现行的税收管理制度下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会增加其纳税负担,降低企业原有的经济效益。其次,对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营改增”税收改革之后,其会计核算、企业会计报表列报等多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围绕“营改增”,结合总公司的要求和实际管理需要,合理增设增值税相关的会计科目,例如沿袭原有的营业税缴纳途径,由总公司汇总缴纳铁路运输企业的主营业务增值税,并进一步增设相应的各个会计核算单位之间的往来清算会计明细科目等。不仅如此,税制改革也会对财务报表列报产生影响,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对原有的会计核算以及税务处理进行科学梳理,理顺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再次,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票据管理产生影响。在实施“营改增”之后,铁路运输企业都会进一步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铁路运输企业对于自身客户所开具的货票或者客票都将使用增值税票。相比较与原先的营业税普通发票,增值税发票在管理上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在开票、管理还是使用上都有严格的管理要求,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伪造、虚开以及非法出售、违规使用都作了严格的处罚措施。正是基于此,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其票据管理会更为严格。 三、铁路运输企业有效应对“营改增”改革的建议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密切结合行业特点和管理需要,针对“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采取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尽量减少“营改增”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不利影响,切实保障“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在铁路运输企业的顺利实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积极争取和有效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密切跟税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力争将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实际生产中投入资本最大的线路资产购置相关过程中所承担的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进一步纳入到进项税的抵扣范围之中,减轻铁路运输企业的纳税负担。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积极争取国家相关补贴。在前期试点“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的地区中,对于税制转换期限内按照新的税收政策缴纳企业增值税相比较与原先的税收规定所计算出的营业额的确是有所增加的试点企业,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此来确保相关的试点企业能够平稳渡过税改期,保障税收改革企业以及试点行业的纳税负担基本上不会增加。正是基于此,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围绕“营改增”税收改革试点及时跟税务部门、各级政府进行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财政性资金补贴和政策优惠,切实确保铁路运输企业在“营改增”税收改革中降低纳税负担。 其次,进一步完善自身管理,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方案。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密切结合“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结合实际对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主动适应“营改增”变化,结合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分析,应当对企业原先的清算办法、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收入管理规章制度、会计核算办法以及预算编制办法等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修订和完善,有效适应“营改增”的税收改革需要。同时,铁路运输企业还应当尽快完善未来经营策划方案。在实行“营改增”的纳税改革之后,铁路运输企业原有的会计管理体制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正是基于此,铁路运输企业各级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对企业原有的经营规划以及整体预算进行合理调整,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增加企业的资金流量,为铁路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再次,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提高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管理效率以及管理效益。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讲,“营改增”税收改革尽管名义上只是税种变化,但是从实质上讲“营改增”涉及的面非常广泛,牵扯的会计科目较多,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整个会计核算系统都会产生影响,正是基于此,相应的会计核算要求也会比较高,需要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职业判断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讲,铁路运输企业要想积极适应“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有效降低纳税负担就必须强化对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税收、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的培训,切实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专业素质,为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作者:徐红艳单位:济南铁路局济南工务机械段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成本控制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作用分析 (一)成本控制管理是确保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手段成本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析、控制与考核体系,同时通过降低耗费、合理融资、优化资金结构以及资源配置等措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成本控制管理是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运营发展的新要求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市场形势以及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铁路运输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就必须做好内控,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重点完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达到节支增效的目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一)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铁路运输企业长期以来作为公益性与基础性较强的国营企业,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未能体现经济效益原则,因此还没有建立完善适应现代市场形势的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成本控制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善,成为企业管理的“软肋”。 (二)成本预算控制管理效果较差成本预算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成本控制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成本分析不完善、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力度较差,因此造成了成本预算管理无法取得实际效果。 (三)成本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当前在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内部各职能部门未能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管理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由于未能建立一套与铁路运输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考核机制,导致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积极性较差。 三、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一)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机制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指标控制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合理的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方式进行规划。其次,应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管理特点,综合考虑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影响因素,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完善成本控制管理机制的建设。 (二)强化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首先应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支出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按照成本分析报表编制完善的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管理计划。其次,应按照成本预算管理计划制定成本预算指标,将成本预算控制管理工作细化、量化并将预算管理任务分解到企业的不同管理部门。第三,应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预算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与信息反馈,通过增强预算的执行力,确保成本预算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实施。通过全面成本预算管理作为手段,确保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按照相应的规划有序实施。 (三)实现成本控制管理的全员参与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任务,成本控制效果的实现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的全员参与。铁路运输企业应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理念,并强化对成本控制工作的宣传,由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导,以采购、运输、维护以及管理部门作为关键参与部门,通过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确保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完善财务分析,做好成本控制管理的监督考核在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及时做好财务分析工作,通过财务分析数据及时、动态的掌握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管理效果,按照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成本控制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其次,将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与工作岗位绩效考核的指标,并适当的增加权重,通过强化监督考核,确保铁路运输企业的各项成本控制管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四、结束语 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经营权的不断放开,铁路运输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铁路运输企业应以此为契机,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调整优化,以降低成本投入增加利润受益,实现铁路运输企业的平稳顺利过渡转型,为铁路运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作者:蒲旭章单位:山东高速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岚山管理处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论文 1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概述 做好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意义做好铁路收入管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做好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口众多,每天的铁路流动量非常的大,尤其是铁路货物运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占据国民经济的很大比重,铁路运输收入能够大大打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同时借助铁路运输收入,可以增强铁路运输设备的更新与完善,进而发挥交通运输在资源中的优化配置功能,为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铁路运输收入是支撑铁路部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铁路部门的日常运作离不开较大资金的支持,比如铁路员工的工资、福利,铁路运输设备的维修、保养,铁路工程的修建等都离不开铁路运输收入的支持,通过铁路运输收入可以为铁路部门带来巨大的金钱收入,而且运输收入也是铁路部门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没有铁路运输收入的支持,铁路企业的正常运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做好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铁路运输财务管理人才缺失基于传统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模式的粗放化管理,铁路部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是负责简单的财务工作,而没有足够的收入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意识与能力,随着铁路企业化运作模式的发展,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也要朝着经济利益最大化方向发展,但是根据当前铁路部门的财务人员队伍质量分析,现有的财务人员无论是在业务能力上还是思想意识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需要,导致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具体体现在:一是部分铁路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政府管理体制模式,没有意识到铁路运输市场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根据市场化发展趋势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铁路运输财务管理制度;二是基于铁路部门巨大的业务量,铁路运输财务管理部门的员工工作量非常大,但是他们的薪酬待遇等却没有相应的提高,甚至有些铁路运输部门也没有实现绩效工资制度,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结果造成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影响他们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三是铁路运输部门领导与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没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受到领导的直接干预,最终影响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 2.2对铁路收入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对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认识还不全面,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铁路运输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没有意识到运输收入管理绩效的考核,铁路运输企业在运输管理中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是习惯性的以传统管理模式去从事一些运输管理业务,比如铁路运输企业在管理中进行的装卸车、排空车以及周转量等都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指标。而不是站在盈利的空间上。二是一些铁路企业为了私利,他们不愿意完成较多的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也就是说铁路运输企业担心运输收入的增加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铁路运输企业运输收入的增加会影响企业的政绩考核。三是铁路运输企业在收入管理中缺乏大局意识,我国铁路客运收入实施的列车担当局所有,比如从北京发往包头的火车客运票收入归北京铁路局所有,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对外局担当的列车,他们就会采取限售、不售,结果造成当局列车出现客运不满的现象,进而影响铁路运输的整体经济效益。再者相近的铁路段之间为了争夺货运资源,他们会采取恶性竞争的方式。 3提高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具体对策 3.1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自从铁路实施政企分离后,铁路运输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传统观念转变的双重压力,铁路运输企业依托政府宏观手段进行经营的形式已经不复存在,因此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从提高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角度入手,因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与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一是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人员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的一员,其必须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敢于担当;二是要增强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铁路运输政企分离,铁路运输企业就要接受市场的激烈竞争,对此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技能之外,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于打破传统的运输收入管理工作。 3.2提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水平要想提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水平,首要就是提高运输收入管理力度,使运输输入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一是抓好运输收入基础工作,铁路运输企业要积极宣传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作用,提高铁路员工运输收入管理的意识,树立员工积极为铁路企业收入管理做贡献的意识;二是要建立明确的岗位工作制度,对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工作带来经济效益与做出贡献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影响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则要给予必要的惩罚;三是加强对运输收入管理过程的监管。基于铁路运输实施企业化管理的发展趋势,铁路运输企业要加强对收入管理过程的监管力度,具体而言就是对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好运输收入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票据管理等各项工作。 3.3根据运输市场需求变化开展营销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需要依靠市场客户终端提供的业务获取利润,因此铁路运输收入必须要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制定私人化的服务体系:一是在铁路运输销售中要始终坚持“客货齐抓、大小并举”的经营理念,要积极争取较大的客货资源,同时对于小批量的货运资源也要形成足够的重视;二是提高铁路运输新产品的推广,铁路运输企业要积极推广与宣传运输新产品,利用新产品优势吸引客户,比如铁路运输部门要拓宽运输工具与模式,并且在市场营销中宣传新产品的优势,鼓励客户选择新产品;三是铁路运输企业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收入管理,要借助现代互联网优势,打造电子运输商务,创新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模式。 3.4提高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铁路交通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通过计算机信息集中平台,可以对全国的客运资源进行统一调配,避免出现资源的过浪费,通过借助信息现代技术也可以避免出现“人情”托运,影响铁路交通运输收入。 作者:汪伟民单位:河南汤台铁路有限公司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营改增影响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运输业的特点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最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铁路运输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现代运输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拉动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生产经营特点与其他交通运输业相比,铁路运输由于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价格较低,环保,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等特点,在运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占据了优势。再加上运输列车几乎可以不受商品种类、重量和容积的限制,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而这些都是其他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铁路运输业覆盖全国,运输网络完善,适合于中、长距离运输,目前很多货物尤其是远距离大宗商品的运输基本上都实行全国联运,铁路运输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目前铁路运输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多个铁路运输企业密切协同完成,因此“营改增”试点不适合在部分地区先实行,而是在全国进行试点时才能进行。 2.管理体制特点虽然我国铁路运输业管理体制改革已启动,但铁路运输经营主体仍然比较集中,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分支机构层次多且分布广,民营公司较少,上市公司也较少。 3.税负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运输企业财务核算较复杂,企业的营业收入由铁路总公司统一清算确认。“营改增”之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铁路运输业属于营业税税目,铁路运输企业以其全部运营收入,即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营业额,按3%的税率计算缴纳营业税。由于营业税是对收入全额进行征税,不能抵扣成本和费用中所含的已纳税额,从而造成重复征税,加重纳税人负担,不利于纳税人在公平税负的基础上展开竞争。重复征税还会导致企业分工粗,效率低下,同时由于营业税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很多企业对技术研发、设备更新方面投入不足,不利于节能减耗,环境保护,更不利于铁路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 二、“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业的影响 1.消除重复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均属于流转税,并且都是间接税,最终税负均由消费者承担。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营业税对商品销售额全额征税,商品每经过一个销售环节,就会被征收一次营业税,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越多,征税的次数就越多,税负也越重,商品的税收负担会随着生产销售的增多而增长。而增值税仅对每个销售环节的增值部分征税,并且在具体操作中采用发票抵扣的办法,非常巧妙地避免了这种重复征税。因此此次“营改增”消除了铁路运输业税收中重复征税的问题,对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发展动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2.税率变化较大根据“营改增”相关政策,从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后,与其他交通运输业一样,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从税率变化来看,一般纳税人由原来适用3%的营业税税率调整为11%的增值税税率,税率增幅比较大,达到8%。此次“营改增”试点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但纳税人的税负却因税率增加而增加了不少。“营改增”后企业虽然可以将购置固定资产和燃油、修理费所含的进项税进行抵扣,但对过去购置的固定资产、人力成本、房屋租金等成本却不能进行抵扣,而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却并不高,因此税基在没有太大变化的基础上,税率却提高了很多,使得一些企业的税负有所增加。 3.激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更新短期内,由于发生在“营改增”之前的固定资产投资无法享受进项税额抵扣,而且固定资产虽然抵扣数额较大,但使用周期比较长,企业并不会频繁对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更新,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少,导致税负会有所增加,进而影响公司净利润。但从长期考虑,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业处于结构调整和加大投入的重要时期,增值税实行进项抵扣的特点,决定了“营改增”对处于扩张期的企业更加有利,铁路运输企业购置机器设备、运输工具、水电消耗等可抵扣进项税额,将激发促进这些企业的设备更新,这将产生鼓励增加投入、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有力促进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总体而言,即便铁路运输企业短期内会受税率增加的负面影响,税负有所增加,但从消除重复征税以及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来看,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4.2014上半年铁路运输业“营改增”试点运行情况从新纳入“营改增”试点的铁路运输业征税情况来看,2014年上半年1356户纳税人累计实现改征增值税218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7亿元。由此可见,虽然受税率增加和可抵扣项较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营改增”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效果正在显现。 三、铁路运输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1.修订规章制度,调整经营规划,积极适应“营改增”企业内部政策合理、财务制度规范可以有效提升“营改增”工作的进度,有利于实现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的安全着陆。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对经营规划、预算编制、收入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合理调整,在合同签订、设备购置、会计核算等具体环节中考虑“营改增”的因素,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涉及增值税的流程方案,以适应新的税制改革,减少企业税负、增加资金流量。 2.增强税收筹划,优化财务战略“营改增”后,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特点,用好政策红利,有针对性地对本企业税收筹划战略进行调整,促进自身发展。比如,可以在进项税额抵扣方面多做考虑,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这不仅能够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减少需缴纳的增值税,减轻企业负担,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收入。另外,企业还可以尝试将部分服务外包给其他企业,一方面延长增值税抵扣链条,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抵消税率增加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增强市场细分和分工协作,促进不同产业融合发展。 3.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培训,提升税务管理水平“营改增”的实施使铁路运输企业整个会计核算体系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税务核算要求提高,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企业内部各级财务部门应该做好准备,加强财务人员税改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培训,使财务人员迅速了解“营改增”政策及对本单位带来的影响,并及时检查企业的财税软件,确认财税管理系统是否应进行更新以适应开具增值税发票以及增值税申报程序的新要求。在会计实务中对增值税票据开具、取得、保管、增值税会计核算等工作熟悉掌握,规范设置会计账簿,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提升税务管理水平。 四、总结 总而言之,“营改增”对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推动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应积极适应“营改增”的变化,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税收筹划,合理节税,促进自身发展。 作者:包乌日汉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煤炭铁路运输计算机管理论文 1计算机管理信息网络的构建要求 1)计算机系统构建的要求。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应首选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客户/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结构),这款计算机系统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受计算机行业公司及人士的推崇和看重。在设计和构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时应着重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和可靠性等特征,除此之外,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处理数据及提供远程的查询服务的功能,以保证运输业务的顺利开展。计算机的服务端和客户端的操作系统的选择也应当合理、可靠。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选择的是Microsoft公司研发的Windows95/98/2000的系统,服务端的操作系统一般选择的也是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NT4.0中文版的系统,即ServieePaek6、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4.0,选用同一公司的系统,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证系统之间的兼容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协议的选择要尽可能符合国际的标准,一般由广域协议、局域协议及各种路由协议组成。 2)计算机网络模型构建的要求。煤炭铁路运输业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网络的构建,需要构建合乎规范的网络模型。为了保证信息网络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信息网络模型的完整性,一般应用托肯建模的建模方法对煤炭运输管理过程进行模型的虚拟和建立。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逐渐普及和应用,TWPN即工作流网络在煤炭企业的HR(Humanresource)即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中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工作流网络的应用不但可以作为模型来有效的处理企业信息,采用转移集合的方式对煤炭企业所进行的企业活动的控制过程和数据信息反馈进行建模,对于煤炭企业的工作规划与进展的引导作用立竿见影,因此为了实现模型的可控性及合理性等重要功能的体现,对于计算机网络模型的构建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负责。 3)数据库及功能模板的构建及设计要求。煤炭铁路运输的货源数据库是由各个装、卸车站的货源数据的采集点与分局网联合组成的,货源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并存放托运人递交的要车申请及相关办理信息,包括托运车及托运货物的类别、去向、货物的重量及总量等信息。货源数据库的信息采集要求每个信息点所采集及上交的信息准确、无误且要按时上交,以保证运输数据的及时处理及运输工作的管理。 一般情况下,数据库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①货源信息及记录表。货源信息表是数据库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控制点的信息以及图幅管理过程可控的基础性环节;②原始信息及数据记录表。它是实现外业信息有效管理的信息储存表,主要记录的是煤炭的发送量及货车的路途周转时间等信息,便于以后相关信息的查询与管理;③管理人员信息表。它主要用于煤炭铁路运输业管理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的存储,以便于人员的管理和工作的调度及安排;④数字化图像信息表。它主要用于储存计算机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图幅信息的编辑及调整,及时的存储图像信息,对于突发状况的处理及分析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在功能模板的构建与设计环节中,一般步骤来为:①矿区调研;②概念模型抽取;③测量模型建立;④数值计算;⑤结果检验。功能模块的设计简单来讲就是把设计样板构建成实物框架的过程,如上步骤所示,进行一个矿区环境的调研和摸索,并建立相应的理论上的模型,再经过计算机软件的处理和仿真试验完成功能模块的构建,使矿山测量的图幅管理实现数字化的目标。 2计算机管理信息网络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1)实现线路计算、展点及制表过程一体化。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技术应用到煤炭铁路运输业中,可以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局限,实现线路计算、展点及制表过程的一体化。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便于运输数据的处理,而且还有利于避免人为造成的结果失误,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实现整个运输过程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比如自动计算、自动储存等,并能直接打印,使得线路数据计算、运输点坐标计算、数据信息表格制备一体化的完成。 2)实现数据的高效率管理,界面可视,便于操作。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运输过程中的图形数据及其他数据信息的高效率管理,在图幅管理的自动化过程中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可以实现运输过程的全程监控,切实的反应路况、货物的运输状况等。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达到系统界面可视的效果,且便于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煤炭铁路运输业的管理效率。 3)实现铁路运输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用,在大的信息环境的作用下,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综合利用人力资源,有助于实现管理精益求精,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除此之外,新技术的投入和应用也可以极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对于构建一个健全的铁路运输的管理体系具有显著的作用,以实现促进煤炭运输业获得极大发展的长远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管理信息网络的应用对于煤炭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是促进煤炭产业的发展与时代接轨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仍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对于系统的构建、模型的设计等重要环节应予以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实现计算机技术与煤炭业发展的有效结合,促进煤炭铁路运输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曾茂林单位: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路运输处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企业专用铁路运输论文 一、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的概述 1.企业专用铁路的运输原则。企业专用铁路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企业更好的生产、运作。因此,在作业方式、运输目的等方面与国家铁路有很大的差异性。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布局上的差异性,企业专用铁路是以生产工艺为原则进行布局的,主要是装卸货物为主,在作业方式上采用平面推送调车的方法。其二,运输组织上的差异性,大部分企业专用铁路的运输组织是以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为目的,调车作业以“一卸二装三排”为原则,并结合其他车辆和运输设备提高企业内部运输效率。 2.企业专用铁路的运输流程。企业专用铁路的运作流程具体分为到达、卸车、装车、编组等多个过程。而运输流程则是物流和车流之间的协调。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货物主要分为装货和卸货两种,但是,货物运输与车辆结合后,便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几种状态,其中包括:装卸、正装、运输、待发、储存、分送、待排等。企业专用铁路的运输流程是一种有序的过程,根据不同的状况对应不同应对或改变。 二、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的目的在与保障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企业专用铁路运输与国铁在作业方式、运输目的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但企业中工作人员对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的标准操作、运输特点一知半解,许多车站管理、工作人员由于为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和教育导致专业素质不足,从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生各种问题。 1.企业专用铁路设备老旧,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企业车站管理人员不了解专用铁路运输的特点,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缺点,不重视铁路运输的组织工作。同时,由于环境、企业经济等原因的影响,一些企业专用铁路的站台、线路年久失修、内部设备老旧等问题渐渐浮现。企业逐渐发展中,货物日益增多、产品升级等给企业专用铁路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落后的企业专用铁路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导致运输效率低下,拖垮企业生产效率。 2.企业专用铁路缺乏管理机制,导致现场管理混乱。大部分企业都为建立完善的专用铁路运输组织管理机制,导致现场管理混乱,车辆卫生差、未及时取拉车辆占用线路、超载、未按照规定的方式装车等问题时常发生。另外,考核监督机制的缺失,难以约束员工的不规范操作和控制,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3.作业制度的缺失,导致作业开展不顺利。在私企中通常不会建立明确的作业制度,比如:交接工作检查制度、岗位承包制、货位使用制度、车辆停放制度等等。由于这些规章制度的缺失,导致专用铁路运输作用中的各种流程不能很好的实施。在货物装卸、员工管理、作业实施、车辆卫生等部分的实际执行中都出现了各种问题。 4.企业专用铁路未设置专属管理部门,岗位管理混乱。一些企业都为设置专属部门负责专用铁路的运输和管理,致使专用铁路的岗位设置极不明确,在运输中也存在混岗现象。而车站部门的岗位、职位也不明确。采用多部门的同时管理,造成管理混乱、岗位设置模糊等状况,不仅不利于企业专用铁路的管理,而且拖垮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5.人员老化问题凸显,专业素质急需提高。在国铁中各项工种都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但在企业专用铁路中则未有明确的岗位年龄限定,人员老化为企业专用铁路的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在装卸人员上,企业通产是雇佣的临时人员,他们对铁路运输工作不熟悉,也未接受过正轨的培训、对具体的装载标准不了解、工作责任心不强、专业素质不足等等,给企业的车站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三、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组织管理的优化 1.更新设备,提高车站的运输组织力度。在实际的作用中,应根据每种工作的特点,装备各种作业设备,从装置上提高员工工作安全系数以及工作效率。在人员合作作业中应规范的分化出各个岗位的工作范畴,实施责任制,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交接部分,应加以完善该部分的交接制度,现场管理秩序等等。设置专门的人员对车内卫生、车位、货区等进行不定时检查,同时根据不同工作的工作特点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工作意识。 2.划分工作范畴,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企业可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企业专用铁路进行管理。在分析每个岗位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个岗位的人员数量,确保每个岗位上有足够的人员。并建立岗位考核机制、岗位负责制、激励机制等等。通过划分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保障各项工作得以高效、顺利的实施。通过建立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意识,建立岗位负责划分明确的工作范畴,建立激励机制的构建,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注意各项制度的执行效果,跟进制度的落实工作。 3.实施运输岗位的标准化建设,规范与管理岗位操作。由于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并非专业出身,在实际的操作中难免出现各种不规范操作。企业可在开展培训活动的基础上实施运输岗位的标准化建设。在员工交接工作的检查中,可建立评比制度,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存在超载、不按规定停放、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尤其在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装载和停放中,车站应重视监督,不定期的进行各种检查工作。 4.组织员工培训活动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在组织管理中,首当其中的便是提升专用铁路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组织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正常运作生产的重要意义。加强员工关于铁路安全法律的认识,让员工了解到运输组织管理的意义何在。企业专用铁路运输需要各个方面的合作作业,因此,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但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需要接受专业的铁路技术培训,学习时间通常为2~3个月,考核通过后,便可获得岗位证书。企业专用铁路通过自主培养技术员工,从而优化人员配置,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和质量。企业开展员工的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岗位知识培训的活动,有利于安全、高效率作业政策的实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作者:董明单位: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同站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服务铁路运输论文 一、改变运输方式 1.1方便旅客乘车,减少换乘由于中国经济相对来说还是不发达,好多南方人去北方打工,春运民工返乡过年,学生放假回家等原因,致使中国流动人口基数大,大部分的人乘坐火车需要在大城市中转换乘,他们携带的行李比较多,这给这部分“特殊群体”带来极大的不方便,现在以北京地区为例,中途需要在北京站和北京西站换乘,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相距大约9公里,乘公交车大约40分钟,打车费用40元左右。倘若旅客能在车站内换乘,这给旅客节约时间和费用,方案一:比如北京站和北行西站之间换乘通过地下运输方式,东北方向和京沪、京包、京承、丰沙方向列车改由北京西站始发,中途停靠北京站,京九和京广方向的列车改成北京站始发中途停北京西站,减少旅客换乘给北京市公共交通事业减缓压力,有效地分担公路的客流,同时增加客运进款。方案二:由于铁路每年都淘汰一些绿皮车体,提高车体利用效率开行北京站和北京西站之间通勤列车票价拟定于单程2元,开行时间每10分钟一趟,或者视客流情况增减列车对数,早高峰和晚高峰可以缓解北京市的交通压力。其他的的城市之间也可以效仿。有效的缓解公路压力,增加了铁路运能和收入,极大地方便旅客。 1.2.由于节假日客流激增,铁路运能不足,旅客提前购票还是难买车票,铁路部门能否在图定的列车尤其是快速旅客列车加挂车辆,首先缓解旅客购票难的问题,以缓解车内的拥挤度,拥堵缓解也是变相的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1.3.创建铁路客货运多式联运业务,做到门到门的服务。 1.3.1比如实行“铁路—公交”模式,成立铁路公交分公司,旅客出站以后由铁路部门免费把旅客运送到相应的公交枢纽站,此项费用可以由铁路车票一并结算,同时增加了铁路部门的收入。 1.3.2铁路的货运部门也应该创建“铁路—海运”模式,能否效仿T201(北京西—三亚)次旅客列车运行方式,列车到达海口站时,通过轮渡,船舶载着了车体到达三亚站,倘若货车也采取该模式,中间可以减少一次装卸作业,避免因装卸问题货物发生损坏现象。 二、优化铁路内部作业程序 1.旅客乘车过程中,应当减少查验车票次数,进站查,上车查,车内查,出站还查,给旅客造成极大的不满,是否可以采取加强车站进站乘车车票重点查验,进而可以取消车门和车内查票,简化作业程序,同时方便了旅客,节约了旅客进站乘车时间。 2.能否在客流大的地方,比如学校,商场等地增设自动售票机,方便旅客购票,减少旅客去车站排队购票的现象。 三、实现多元化经营,让旅客感觉到“占便宜” 1.为经常乘坐列车的旅客办理铁路购票会员卡,持卡人可以持会员卡购买打折车票,旅客购票用于积分,积分达到一定分数可以免费生成VIP会员,以后该旅客乘坐列车时,车票可以显示VIP会员,客运乘务人员就会对该旅客实行VIP服务。VIP会员可以免费到铁路疗养院疗养或者免费参观铁路博物馆,这样可以拉动铁路旅游等经济产业。打开市场经济,增加铁路非运输企业的收入。 2.为扭转有的夕发朝至列车餐车经营亏损,是否可以比照航空公司做到购买软卧赠送早餐的服务,购买硬卧车票免费赠送矿泉水以及一些小吃等业务。把该项成本加入到车票当中。这样可以给旅客带来了满足的心理。同时也会提高铁路客运在国民心中地位,也变相的增加了餐营的上收入。 3.在餐车吃饭的旅客在生日当天能否像在饭店吃饭一样,餐车给过生日的旅客(凭身份证)免费赠送一碗长寿面,用这样的方式给旅客传递祝福。 四、改善服务设备设施 1变相的改变改善车辆设备设施,也是提高服务的一项途径,改善硬卧车辆上铺的高度的问题。硬卧车上铺旅客休息的时候感觉十分不舒服,上铺的旅客根本无法坐立。 2.列车在即将到站的过程中车体左右晃动,摇摆不稳,可以在电茶炉沥水格放置海绵垫,防止热水外溅烫伤旅客。 3.能否在列车内安置网络自动取票机器,方便需要中转换乘的旅客取票和帮助旅客查询列车的到开始刻。 五、优化内部人员结构,提高服务技能 1.加大对窗口人员培训,由于现在的客运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文化素养不高,现在的旅客对服务质量要求特别高,语言上稍有不适,就会引起旅客的不满意,所以适当的开设客运人员培训服务语言,服务礼仪和简单的英语,由于现在的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很多,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倘若优质的直达车和特快旅客列车是否能配备一名英语随车翻译,此翻译也可以由列车广播人员代替。 2.在列车办公席公布当班车长的联系方式,车站在车票售票大厅和候车室公布值班员的联系方式,货运站在货厅公布值班领到的联系方式,更倘若有旅客在乘车过程中对客运服务由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直接找到责任者的领导,及时化解旅客与承运人的主要矛盾,极大地减少12306责任投诉。 六、创建特殊的服务方法 1.预约小红帽:可提前联系列车工作人员,方便旅客出站。 2.预约轮椅及120救护车:遇行动不便及突发疾病旅客。 3.用在对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的座位处悬挂中国结的方式,提示乘务人员随时对重点旅客给予关注,本车厢乘务员做到重点旅客跟随服务。 作者:宋清水单位:北京铁路局北京客运段 铁路运输专业毕业论文:营改增视野下的铁路运输论文 一、“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 1.税负“不减反增” 在之前实行“营改增”的各试点企业中,出现的税负“不减反增”现象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及有形动产租赁业。这两个行业增值税率分别为11%、17%,比较“营改增”实施前后的税率变化,交通运输业上升了8%,有形动产租赁业上升了12%,属于各参与“营改增”行业的增长幅度之首,因此税率的上调对税负的大小起决定性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就是大型的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后税率的调整与先前试行的交通运输业一致,因此,改革后也会出现税负增加的现象。铁路上市公司是铁路优质资产的整合,盈利能力强,报表数据容易取得,相对铁路总公司规模较小,因此,我们先来分析“营改增”对三大铁路上市公司的影响。预计因为税率增加导致大秦铁路年利润减少11.2%,广深铁路年利润减少16.1%,铁龙物流年利润减少5%。该三大铁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说明税负在“营改增”政策影响下“不减反增”。照此推断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预计也将会反映在所有铁路运输企业。 2.涉税财务管理发生变化 (1)由于营业税不存在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相关收入可以直接入账,其成本相应按照发生额全部入账,应交营业税的计税基础为收入额或收支差额。 但是“营改增”之后,无论收入成本的确认金额还是记账方法均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收入需要按照相应增值税税率减销项税额进行确认,成本也要扣除进项税额予以列支。另外:销项税额及进项税额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核算,当期的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差。 (2)“营改增”后,由于税种的变化,发票由原来的营业税发票改为增值税发票。 发票性质的改变给发票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值税发票管理要求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只能开具普通发票,这点与缴纳营业税时相似。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对不同的客户应严格按照税务规定开具不同发票。由于涉及税收抵扣问题,发票不规范使用会导致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甚至法律风险。 二、税负“不减反增”的具体原因 1.增值税税率过高 铁路运输企业原适用的营业税率为运输收入的3%,“营改增”后铁路运输服务适用11%税率,其中提供的快递服务,就其交通运输部分适用11%税率,就其收派服务适用6%税率。增值税税率提高幅度过大,是企业税负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2.营运期间资产投入偏低 铁路企业营运期间的人工成本投入相对较多,列车、钢轨、站点等固定资产投入规模较少。一方面人工成本无进项发票,另外一方面购进资产的进项发票又较少,因此进项税额远低于销项税额,引起税负增加。3.固定资产更新金额大、周期长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行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营运中并不产生新的产品,而是依据现有的基础设施通过对运输对象空间位置的转移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铁路运输企业需要的基础性固定资产的投入非常大,日常维护用材料、人工成本与固定资产的投入相比非常小。铁路运输企业从2008年的“跨越式发展”至今,高速铁路已经遍布我国绝大部分主要城市。“高铁时代”的固定资产大规模集中投入阶段已接近尾声,而大型运输设备的折旧年限一般为30年,现阶段,投入需求收窄,将会使企业没有足够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三、应对措施 1.鉴于企业在营改增后产生的税负增加现象,尽快建立与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对因税改原因增加税负的企业给予补贴。 根据以往经验,针对税负增加的趋势,各个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过渡期政策,北京出台了超值返还政策,上海推出简易增收、财政扶持等政策,以不同方式给予政府补贴。笔者认为铁路公司也可向地方政府争取此类政策补贴。该措施对于增进企业税负公平、提高试点企业积极性意义重大,在落实这些政策时,提供补贴的政府应该简化手续,保证补贴资金及时、准确到账。 2.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及结构,促使行业税负优化。 目前,铁路的货运价格只占航空、陆运价格的3.3%和26.4%,客运也远低于航空、陆运票价,导致盈利空间较小。铁路运输纳入“营改增”范围后,由于税负增加,就更加降低了其盈利能力。中国铁路建设要继续向前发展,完成铁路建设计划、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实现的铁路市场化运营,必须对税率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为铁路运输服务的工业产业和商业产业也应降低税率,减轻税负;同时,铁路运输企业也应顺应市场发展需要,适当上调货运、客运等各项价格。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为应对“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企业设置专门的职能机构,职责分明地做出各种安排,设计流程和临时方法制度,调动企业所有相关人员,汲取新知识并将其贯彻到销售、采购、会计核算、计税缴税等业务细节中去。 4.劳务外包。 人员工资、附加费、福利费等在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占非常大的比例,而且这些都是构成企业增值额的部分,“营改增”后都需要按照高税率上缴增值税。为了减轻税负,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可以将部分工作交给资质良好的专业公司来打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专业化形象,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还可以对进项税额抵扣。 作者:王敬玲单位:济南铁路物资总公司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探索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在新时代中的发展逐渐壮大,成为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而在铁路运输行业中占据核心地位的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则是铁路运输行业中利润的主要来源。所以,项目成本管理至关重要。但就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目前的形式而言,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还缺乏成效,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成本管理在铁路运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估算成本预测成本控制 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指的是,铁路运输施工企业在完成了铁路运输施工的项目之后,所消耗的各种费用之和,它不仅包括在施工过程当中,消耗的生产资料,还包括支付体力劳动者的费用。铁路运输项目施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也包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铁路运输施工的实体费用,有材料费,机械费,以及其他费用。间接成本指的是,组织和铁路运输施工项目在该项目上的管理费用。按照施工关系分析构成的组织形式,包括固定成本,也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完成工作量的大小没有关系,但是,变动成本会随着施工量的多少增加。对铁路运输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简单地说,就是在施工的时候,采用必要的手段对劳动资源消耗进行组织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对生产活动中消费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调节,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各种的生产费用,降低到成本之内,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因此,铁路运输施工企业单位应该将控制项目成本作为重点。 一、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意义 铁路运输施工项目的特点是一次性,因此,在施工进行中,降低成本的多少,对于项目能否获得经济利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项目管理,都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而且,一定要做好。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意义有下面的内容。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也体现了项目的工作质量。降低铁路运输施工项目的成本,也意味着节约了物质成本和人力成本。说明了不浪费材料,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以,控制铁路运输施工项目的成本,可以暴露铁路运输施工项目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树立责任感。铁路运输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的质量,施工的日期,以及成本做好约束。控制相应的成本,企业就不会滥用资金,对于企业的工程实施也会更加认真负责。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也在间接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铁路运输施工的成本越低,而收入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获得高利润。铁路运输施工企业也将施工作为了主营产业,所以,施工的利润也是盈利的主要来源。因此,降低了施工成本,也是实现高盈利的关键。 二、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1)对成本进行预测。 主要是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和发展情况进行描述。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2)对成本进行计划。 以现有的生产资料和成本资料作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施工进度,对期间的铁路运输施工项目的成本水平做好安排,这也是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 (3)对成本进行控制。 对影响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的因素做好调解,采取有效地解决方法,把实际施工中的消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然后及时的进行反馈,看各种费用是不是符合相应的标准,然后对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进行分析,减少浪费的现象,总结经验。控制成本,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4)对成本进行核算。 这是成本预测,编订成本计划,以及控制成本的信息来源,也是在进行成本分析时,所需要的依据。这是一种新型的核算方法。如果能够大力推广,就可以对铁路运输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合理的计划。从而对降低施工成本,起到积极的影响。 (5)对成本进行分析。 也就是对影响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一种是市场经济因素,另一种是企业经营的因素。它们也可以揭示企业经济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6)对成本进行考核。 考核包括对成本管理的体系以及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这也是对铁路运输施工项目过程的控制,所以,考核的过程也是全过程的,而不是最终的考核。考核结果要有赏有罚。这六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计划以预测作为支撑。计划也是在预测的基础上的补充。核算是对成本能否实现的最终检验。如果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就可能会有两个原因。一种是决策有错误,另一种就是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对成本进行分析之后,就能了解失误的原因,这也是实现决策目标的手段。 三、铁路运输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全面控制原则 对铁路运输施工项目进行控制,是实现全过程控制。也就是从投标开始,经过施工准备,对其中的各个阶段,各种经济业务,都要纳入到成本控制的范畴之中。第一,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着施工项目的各个阶段,不能疏漏,也不能一会紧一会松,这样就可以控制好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第二,成本控制要考虑到整个项目的总成本。这样才能对每个阶段的资金费用做好预算。从而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减少浪费情况。而且,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减少了维修的费用。 (二)动态控制原则 也就是中间控制原则。对项目成本实行中间控制是很关键的,这是因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上级的要求,来确定成本目标,制定好控制成本的方案。而到了竣工期的成本控制,已经没有办法扭转局面。如果成本亏损,也已经成为了定局,无法纠正。 (三)责任,权利相结合 在施工过程中,要落实好每个人的责任,大到项目经理,小到施工人员,都要落实好自己的责任,从而形成责任控制脉络。另外,各部门在控制责任的时候,还要享有控制成本的权利,也就是在控制权利的范围内,决定好应该怎样进行开支,以便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最后,就是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项目部可以制定好奖惩措施,和工资挂钩。施工人员在做事方面也会更加上心。 (四)开源节流原则 为了降低成本,一方面需要增加收入,一方面就是减少支出。因此,控制成本的时候,要坚持开源节流。简单地说,对于每一笔费用,都要做好如实的记录,是不是支出大于收入。要对实际的成本和预算的收入进行分析,以探索成本超出的原因,纠正好成本的偏差,最终提高成本的节流水平。项目经理在实施工程时,要根据每个时期工程量的不同,做出适当的变化,优化施工的方案,深入探讨施工的条件,制定好技术路线,以及解决措施。消灭好控制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居安思危。 (五)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也是执行的一种方式。对目标记性分解,落实好责任,检查目标的结果,评价目标。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每循环一次,就要改善一次,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要关注处理这个阶段,将成功的额经验制定成规范,防止出现类似的问题,将做到将问题消化到最小值。 四、铁路运输项目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而缺乏对其他成本的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在对铁路运输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时,不够重视成本管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在施工之前缺乏成本管理,等到事后补救的时候就造成了很多麻烦,也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成本而不是降低了成本。 (二)对于企业盈利模式的观念还有待改进 部分部门并不认为成本管理能提高公司的利润,也不认同成本管理的方式。他们更多的注重项目什么时候完工,什么时候投入使用等等。 (三)内部控制机制有待完善 对一个项目的内部监测工作包括成本目标,已经施工进度,执行的目标,以及随时完善提高成本控制。在该项目施工之前,确实是制定了一个明确的成本目标,而且有确定的工期。但是,从第一期的情况来看,成本出现了超出的情况。反而给整体的情况拉了后腿。这就说明,在制定成本目标的时候,并没有经过科学的计算。只是盲目地根据之前的工程进度来计划成本目标。除此之外,对项目的监督工作也没有做好。在第一期的工程出现问题之后,项目负责人员也没有反思,没有对其重视。正是因为赶工期,就会浪费成本。这种做法,就和施工项目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相违背。 (四)缺乏奖励机制 项目负责人员的薪酬主要是基本工资和奖金。但是基本工资占大部分,这就没法调动负责人的积极性。他们觉得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并不会为了额外的奖励而努力。所谓的激烈也就是奖励钱,并没有对他们做好心理补偿。而且,即便是他们的工作做得很到位,也没有升职。因此,工作没有动力。对于负责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权利来满足自己的利益,因此,他们会动用这部分的开支,而且没有任何的约束。因此,成本也会出现超支的情况。 (五)责任权利混乱 很多铁路运输公司对于成本控制的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公司给项目负责人在整个施工项目中赋予了很大的权利,他们的责任心不强。即使,公司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因为整个项目团队的工作力度不够,这也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不够,约束效应不强,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因为负责人的态度懒散,给施工人员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领导责任心不强,那么,下面工作的人员也不会更好的工作。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就不会高。除了这些之外,公司的项目都有项目经理,但是在很多时候,公司并没有对这些项目经理进行考核。在任职方面,也具有随意性。项目经理没有规范自己的行为,可能将责任和权利混在一起,因此管理不善。这也是一个不科学的制度。项目经理没有责任心,他们不明白自己的责任,只是享受权利。这样不团结的团队,是没有办法将成本控制这一宗旨付诸实践的。 (六)基础工作薄弱 在投标的阶段,很多企业制定施工计划。但是,在施工的时候,就直接把投标的报价单当作是计划成本,这样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而且,在投标时候的报价只是一个简单的清单,还可能会因为其他原因的出现,使得报价低于实际情况。因此,在制定计划成本的时候,需要科学方法的支持。 五、铁路运输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转变成本控制观 因为很多铁路施工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控制成本方法,没有强化控制成本的观念。因此,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为在成本控制过程当中,有很多问题暴露出现。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没有考虑控制成本的问题,项目就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从控制成本角度,如果可以优化控制成本过程,就可以降低项目资金。在管理的时候,如果控制成本的观念没有改变,就很难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因此,也会拉低整个管理的水平。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在管理成本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控制成本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每个项目在实际操作时,要根据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偏差进行分析,这需要数学工具来计算。如果只依靠人工,不仅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出现错误。计算机分析系统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实现部门间的沟通,也可以对成本实现更好的管理。针对该项目来说,是具有信息化管理的,但是,在项目初期,因为,项目成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层次,或者操作不熟练,都会导致效率低下。该项目不需要资金投入,只需要对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化操作。 (三)完善项目成本控制 第一,健全项目内部控制环境。想要提高项目人员的业务水平,就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选拔。在开始项目前,就要组织团队学习,提高其素质。第二,加强对项目风险的健康。在施工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变化。搜集了这些风险因素之后,要进行综合评估。采取一定的措施。 六、结束语 在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水平也是评价企业效益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风险的一个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前,实施过程以及项目结束之后的项目管理很重要。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依托项目成本的高效管理,具体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关键,也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有效措施的实施过程。本文从铁路运输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入手,分析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目前控制成本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国内的成本控制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以文献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在结合自身所学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二者的关系,认为为更好的促使我国铁路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处理好以下五方面的关系,分别为:铁路运输票据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运输费用的核收结算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运输收入进款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国际联运收入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和铁路运输收入的监督检查制度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等。只有处理好这五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铁路运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铁路运输;运输票据;核收结算 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铁路运输收入是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业务中,使用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并按规定向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等核收的票款、运费和其他与客货运输有关的收费。它是铁路运输企业的投入回报,是铁路基础建设重要资金来源,更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增加铁路运输收入,实现其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铁路运输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之间有着相得益彰的关系,健全完善的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能够促进铁路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则会迟滞铁路经济效益的增长步幅。二者之间的具体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铁路运输票据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 铁路客运、货运票据是国家批准的专业发票,是铁路运输收入的原始凭证。对客货运票据的管理,包括票据类型、样式、印刷、定印等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此举既保证了国家财税收入的稳定安全,同时也是铁路运输规范化运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规范的运输票据管理有利于防止铁路运输收入的流失,增加铁路运输收入,进而提高铁路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反之,混乱的运输票据管理状况不仅造成国家财税收入的流失,同时也造成铁路运输收入的消耗,降低铁路运输效益。 2运输费用的核收结算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时,铁路运输企业应严格遵循国家铁路总局(原国家铁道部)制定的铁路运输客货票据核收运输费用。这对于统筹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实现铁路经济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运输费用上按现付、到付、后付、预付四种方式进行核收,加之,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的两种结算方式。拓宽了核收结算的渠道,增加了铁路运营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迎合了当前日新月异的金融工具的更新发展,是铁路运营模式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另外,对军事运输费用、邮运运费、预付款的结算管理,拓宽了铁路运输业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辐射面,更好的发挥铁路运输的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效益。 3运输收入进款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严格的运输收入进款管理制度是保障运输收入资金及时到位以及资金安全的前提条件。运输收入进款的保管、存汇以及账表编报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明确清晰的责任制和运输收入款的安保制度为运输收入的规范、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运输收入进款动支范围的界定,既保障了铁路运输收入资金的规范动支,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实现了铁路运输收入资金的价值,如对垫付旅客和路外人员意外伤亡、急救或埋葬费用;垫付托运人责任的途中货车整理换装费和包装修补费;铁路运输企业批准垫付自然灾害急救款等动支例外的规定,体现了铁路运输业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的企业理念,这对于其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口碑和赞誉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增加了铁路运输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其经济效益。 4国际联运收入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铁路运输的国际化态势也日渐显现,铁路运输业面临着国际化管理的挑战油然而生。国际联运收入管理正是面对这一挑战的重要举措,它以国家铁路总局国际联运清算中心为支点开展国家联运业务。拓宽了铁路运输业务范围,增加了铁路运输收入,同时糅合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推动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从近几年来中国高铁项目在世界各国的开工建设可见一斑。国际化联运收入管理顺应这一新形势,积极探索管理手段的改革创新,并结合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进一步打开了国际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新局面。有力的保障了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现,拓宽了铁路经济效益增长的国际视野。 5铁路运输收入的监督检查制度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 为了保障铁路运输收入的正确核收与完整上缴,而建立以会计核算、内部审核以及实地稽查为支撑的监督检查制度,保障了对运输收入资金运作以及运输收入实现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完备的监督检查制度是任何机制得以健康运行的基础,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如果离开了监督检查则会造成铁路收入资金的流失以及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杜绝此类行为唯有加强监督检查之力度,明确责任主体,从根源上消除违法乱纪行为,保持铁路运输业的清风正气。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铁路经济效益的稳定,防止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进而打造一个铁路运输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健康态势。 6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制改革同样渗透到了铁路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成立意味着铁路运输与市场经济的并轨。在这种新的格局下,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同样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本文将立足于铁路运输收入的具体管理制度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处理好以下五方面的关系,分别为:铁路运输票据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运输费用的核收结算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运输收入进款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国际联运收入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和铁路运输收入的监督检查制度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等。只有处理好这五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铁路运营的经济效益。 作者:常利平 单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系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摘要:铁路运输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人员流动和大宗货物运送的任务,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结构性减税这一政策的实施,将铁路运输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势必会对铁路部门的整体收入、业务开展以及经验理念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提升铁路运输部门的管理水平,实现运输产业的更好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铁路运输;结构性减税;营改增;财务管理 1“营改增”给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1营改增”给铁路运输企业收入带来的影响 在传统的铁路运输企业,其总收入大体由货运收入、客运收入以及相关的增殖服务收入组成,在进行税务征收时,根据相应的比例上缴给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价内税,也就是说其收入额中已经包含了税款。而增值税则是一种价外税,不包含税款。按照相关部门的改制规定,在铁路运输企业施行“营改增”过程中,不会对票价进行提高,这也就说明了在现阶段,改制不会对铁路企业的经济利润造成重大影响。根据“营改增”的一些规定,对铁路运输企业征收百分之十一的增值税之后,应该把收入转换成为不包括税款的营业收入,也就是说“营改增”之后,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是“营改增”之前的收入除以增值税率加一,若运输量是不变的,那么企业的营业税将会有一定的减少,而减少的比例便是增值税处以增值税率加一再乘以百分之百。这样我们能够看出,若是运价不发生任何的变化,若是收入水平相等,那么“营改增”之后,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减少的比例将会和增值税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1.“2营改增”给铁路运输企业生产成本带来的影响 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开支、设备运行与维护花费、生产用房成本、银行贷款利息等。由于铁路运输工作量大,因此成本支出多、占用资金比例高,在“营改增”之后,以往企业所采购的固定资产所缴纳的进项税已经被包含在了固定资产值中,但是在资产折旧后不能用作折扣抵押,这就使得铁路运输企业在初期运营时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资金,同时还要配备各种运营设施以及人员安置等,在确保所有条件准备完成并得到铁路运输监督局的许可后才能运营。在实行“营改增”之后,铁路运输企业新购买的固定资产所缴纳的进项税不能被纳入资金原产值中,这就间接的使企业资产总收入降低,加上折旧计算的影响,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以及资金的分配流向产生了影响。 1.3实行“营改增”铁路运输企业利润带来的影响 铁路运输企业施行“营改增”后,票价如果不发生改变,那么理论上来说其总收入水平也趋于稳定状态,确认营业收入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减,那么营业成本和支出也就相应减少。与此同时,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产经营成本直接挂钩,如果营业收入比以往要少,那么企业利润就会下降,反之亦然。在“营改增”这一政策实施后,企业所要缴纳的税务能否降低,关键还是要看进行折扣抵押的项目在企业总营业额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1.4实行“营增改”给铁路运输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 虽然短期内,铁路运输部门可能存在税务上调,人员变动等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营增改”给铁路运输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多方面的,有利于铁路运输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第一,实行“营增改”之后,随着铁路规模的扩大以及相关建设的增加,铁路运输企业将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以及商业投资,增加了运输积极性;第二,该项政策实施后,新增固定资产所产生的进项税能够进行折扣抵押,从而起到降低铁路运输生产成本的作用,对于铁路运输部门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优化有重要帮助。第三,实行“营增改”之后,铁路运输行业的货源也会获得较为明显的增多,增值税发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制造税负的作用。 2面对“营增改”,铁路运输所要采取的应对办法 2.1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来加大抵扣的范围 在实行“营改增”之后,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购买维修材料、用电的时候,产生的相关增值进项税能够抵扣,但是想要抵扣必须有增值专用的发票,所以,铁路运输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努力的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个举措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获得“营改增”之后享受到的相关优惠政策,并且自身的税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2.2采取措施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更好的获得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 全面细致的财务预算是保证企业当前工作正常进行、后续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将预算管理和未来发展规划落实到位,才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结构优化和建设投资项目的高校开展。就铁路运输企业而言,在面对“营增改”这一税收转型变化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增强财务管控和企业会计工作,努力控制企业成本花费和各项对外开销,严格执行票据管控工作,从根本上避免各种经营和投资风险。 2.3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一定的完善,进行纳税规章体系的构建 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务必要确保收入核算的准确性,杜绝因计算收入偏高而致使企业缴纳税款增多的现象。做好会计计算的审核复查工作,建立起财务保护屏障,对会计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化,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对成本核算以及收入核算制度进行优化。建立健全纳税规则体系,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实现账目计算的电子化、信息化和实时化。就铁路运输业自身而言,“营增改”不仅仅是名称和税负的变化,其中牵扯了非常多的相关内容,尤其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计算有深远影响,势必会引起财务管理的巨大变革。在实行“营增改”这一政策之后,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工作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给相关的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因此,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和账目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定期培训以及技能考核,并将其与员工的绩效薪资相挂钩,以此激烈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优质化。“营增改”的推行,不仅对于企业内部的部门、员工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影响,对于整个铁路运输企业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企业领导要分清形势,抓住重点,以此实现铁路运输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结束语 “营增改”作为我国税务制度的重大变革,不仅对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于保持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均衡分配也有积极作用。铁路运输企业作为这一政策的先行试点行业,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提升自我经营和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和人员培养工作,促使铁路运输行业的整体提升,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者:马艳涛 单位: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供电段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铁路运输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存在运输路线长、中途站点多、运输量过大的运营特征,在财务管理体制中,涉及到的资金量大,但是经济效益低下,使得铁路运输企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负债经营,财务成本高。第二,铁路运输企业相应的检查多,常常要接受铁道部、税务、财政等部门的检查,使得铁路运输企业财务费用增大,耗费大量精力。第三,由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规模较小,但数量众多,缺乏展业的财务人员,且分工不够明确,财政职能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含资金管理、利润分配、投资管理及风险管理等内容。对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处理好财务关系并组织好财务活动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财务活动主要包括投资活动、资金的筹集及运营、企业资产的分配等内容。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投资资金的管理,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铁路运输企业明确自身流动性资产以及固定资产,并考虑到运营设备的折旧率,从而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以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可行性指导,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 由于铁路运输企业运营活动具有复杂性,使得企业运营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铁路运输企业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骨干力量,具有极大的流动性、跨区域性、持续性,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企业成本增大,不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管理目的在于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无法满足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变化,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层次的提高,充分利用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强企业管理水平及应变能力,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的优化发展,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财务管理措施 (一)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开展各种企业经营活动,实现对经营活动的有效规划与控制。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我国主要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对铁路运输企业经济行为进行引导,财务管理作为企业重要内容,其根本要求在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在当前开放的市场环境下,铁路运输企业资金流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企业经济活动为中心,制定规范的经营管理型财务会计制度,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充分结合其行业特点,优化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长。 (二)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为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结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需要明确现代企业财务会计职能,由于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包括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两个方面,管理会计工作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利益,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整理,从而给企业经营活动提供科学指导,负责财务部门会计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完善企业财务监督管理体制 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铁路运输企业需要不断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内部监督体制,由股东大会形式财务监督权力,对企业董事会及经营部门进行有效监督。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经营部门与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密切联系,因此,铁路运输企业要充分发挥监事会、财务总监及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监督体系,通过财政、税收及银行等经济监督部门,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会计成果的监督与管理,实现铁路运输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化,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工作能有效提升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因此铁路运输企业需要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意识,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及监督体系,实现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有效控制,优化财务部门人员结构,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铁路运输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抓住时展机遇,制定合理规范的资金使用计划,推动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 作者:刘刚 单位:大秦公司铁路资金结算所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成因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铁路运输企业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生产组织、劳动组织、作业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铁路系统自身体制的制约以及铁路系统生产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等种种原因,导致了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结构不合理、配置不科学、缺乏战略规划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认识上的不足制约了人力资源潜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劳动力资源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都不是很高,大量潜在人才有待开发,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在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中需要不断的发展壮大,就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保证在企业飞快发展的过程中有源源不断的合格人才供应。从世界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只有开发好人的潜能,讲管理才容易出效益,然而目前铁路企业存在只强调向管理要效益,而对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少,培训体系落后,员工的前期培训与开发工作没有做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效益低:一是开发管理不够科学。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对铁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在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上,通常未进行合理性分析与评估,资金使用没有做到以节俭、实效为原则,没有做到科学化,另外,人员的培训经常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很好地与铁路发展的管理实际相结合;二是人力资源开发形式较单一。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力量,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必须顺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培训、交流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可靠途径,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不应只局限于有限的几种开发手段。 1.2考评制度滞后造成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 在管理中,由于缺少科学的考核、考评和选拔机制,忽视人的利益和主要需要,严重影响了职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力资源的潜力。一是考核考评制度已不适应当前铁路现代化、市场化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的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一些管理考核制度仍停留在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水平。考核考评标准不规范。由于目前我国铁路的管理模式为总公司、铁路局和站段三级管理,尽管从事的工作基本相同。但各铁路局、各站段各自制定的考核考评标准不尽相同,致使考评结果准确度不高,考评方法单一,没有针对性地起到应有的作用。在铁路企业人员考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单位没有将考评方法相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忽视了群众考评或平时考评,重视的只是所谓的领导意见,这种以领导考核为主的考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唯上”的不良风气,忽视了职工群众的真实需要,工作不扎实,只做了表面文章。 2改进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能够留住人、吸引人、让人充分发挥才能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探索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解决了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营效益。 2.1提高人力资源基础管理水平 健全完善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岗位标准等劳动用工管理标准体系,为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提供依据。根据职工总量和结构调整规划,优化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坚持按定员定额标准组织生产,按编制和岗位标准使用人员,严格落实岗位准入制度,统筹配置好人力资源,根据人力资源余缺分布状况,运用市场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调配,充分挖掘内部劳动力潜力,切实解决结构性冗员和结构性缺员问题。严格控制缺员岗位人员调出,严格控制生产人员从事非本职工作。 2.2完善考核分配办法 企业要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实现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效益同步提高,就要从机制入手,通过考核分配手段和经济杠杆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工效挂钩分配体系。一方面,要建立正面激励机制。切实解决政出多门,以扣代管等现象。目前有一种偏见,认为工作要落实,就必须对下进行严格考核,结果落实到职工头上就变为了扣减捆绑工资,致使职工认为“管理就是考核,考核就是扣分扣钱”,缺乏干好工作的动力。由于正面激励机制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造成部分职工的逆反心理。企业需要严格管理,更需要人性化管理,因为企业的发展需要凝聚力。所以,充分运用分配的激励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是分配制度的关键。另一方面,没有约束就没有保障。需要职工转变传统观念,要树立“上岗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全新观念。其实,职工的工资本来就是个理论上的数据,需要通过劳动所得,即“按劳分配”(再分配)才是自己的最终所得。认识到位、宣传到位这一点,有助于内部分配工作的顺利开展。约束要有制度保证,让落实标准化作业、杜绝“两违”、保安全、促效益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这才是根本。只求考核约束不要正面激励的做法容易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而只有激励不要约束会有安全隐患,所以,二者应该辩证统一,处理好二者在收入分配中的关系很重要。 2.3实施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置,只有恰当的目标才有激励效果,目标过高无法完成,目标过低起不到激励作用。目标之所以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是因为目标是组织和个人的奋斗方向,完成目标是职工工作结果的一种体现,是职工成就感的体现。要在日常工作中引入合理的竞争,竞争可以起到对职工激励的特殊的作用,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承。对于企业中的后进职工,管理者要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对于企业里的先进职工,管理者要勉励他们继续领先,形成榜样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形成横向比较竞争,纵向监督激励的手段,激发职工的工作激情,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通过竞争形成激励氛围。 2.4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有效的沟通是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一座桥梁,只有充分的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企业中的领导与管理层主要负责决策的制定、组织,指导和激励员工开展工作,而普通职工则是工作的具体操作者,这些操作群体的个人又分工不同,在领导层、管理层与职工之间,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它相当于整个管理体系的瓶颈部分,沟通工作做好了,就能在正确的决策和努力的工作的前提下实现管理体系的畅通。 2.5加强职工教育培训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技术装备更新快,职工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创造力机会的需求较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积极为职工创造教育培训的机会,切实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结合主要行车工种职工队伍的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针对现场作业的实际需要,确定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求,以模块化方式推进职工教育和考试工作。要推行“班前教育、每日一题”等有效培训形式,重点学,反复练,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职教工作要细化到班组,具体到作业项目,要按照岗位作业流程要求,编辑口语化的、容易记忆的口诀、谚语,切实让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学得懂、记得牢、用得上,在潜移默化中约束和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 2.6培养领军人才和高技能队伍 创造环境,给予激励和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团队和QC小组的主创活动,培养企业领军人物、科技带头人、高级职称专家团队、首席技师等人才队伍,将合理化建议、金点子等常态化、机制化等举措,培养拔尖人才和复合性人才,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7建立灵活用工机制 为了拓展劳动用工渠道,节约用工成本,应在充分利用既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以劳动合同制职工为主,以劳务派遣工、非全日制用工为补充的用工形式,有效盘活劳动力资源。将劳务派遣工、非全日制用工纳入劳动用工计划管理,按照职责清晰、部门联动、权力制衡、运行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的使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2.8弘扬企业品牌文化 文化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持久的必备力量,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取得持久的成功,必须培育、发展并整合服务文化、创新文化、运营文化、精神文化等。创新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企业的未来,通过技术装备升级,释放技术能力,创造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运营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结合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创新改进企业运营的过程,持续地改进系统、程序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使得成本最小化和生产率、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精神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创造一个激励职工的环境,竞争优势通过释放职工的潜在能量、创造力和热情来实现。 3结束语 当前作为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交通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提升企业发展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尽快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竞争的方式进行激励,调动各类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职工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职工提高在各个层次需求的满足度,鼓励人才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铁路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李炎 单位:兰州铁路局劳卫处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一、概述 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成本以及费用都需要进行计划、控制以及核算,这既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相比较于传统的企业,铁路运输企业有着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管理方式,其成本管理也更具有复杂性。铁路运输企业只有强化自身成本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才能够推动自身科学发展,为其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二、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基层站段缺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不作为的现象依旧需要进一步改进,尤其是在基层站段,成本管理不严格,制度不落实,等靠要思想依旧存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和质量,对于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不够全面完整,偏重结果控制,忽略中间过程,预算管理刚性不足。 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控大都是将管理重点落脚于成本的总额上,在总额基础上进行控制和考核,预算控制也是形式大于实质。虽然对成本总额进行控制具有很大的便利性,但是也很容易导致实际生产跟成本支出之间脱节,造成成本发生不均衡,导致管理行为短期化,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尽管已在铁路企业实行多年,但实质性作用不明显,预算的高压线不能形成威慑力,这样的成本管理形态难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动。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不细化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投入计量的准确性,并导致工作量增加,进而使得成本上升、基层工作业绩被否定。预算管理不务实,这不仅不利于铁路运输企业整体成本的下降,还会损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进而导致企业成本控制陷入恶性循环。 (三)铁路运输企业各级成本管理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些铁路运输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企业成本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段难以创新,执行不到位,成本管理的效益和效率不能保障。在基层站段,增收意识强于节支愿望,站段管理者往往把大量精力用于如何提高运输收入,而对内部挖潜节支降耗则仅仅满足于对上级有一个交待,没有脚踏实地的去做成本管理的细致工作,直接导致了成本管理水平弱化。 三、铁路运输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切实提升企业全体员工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讲,要想切实提升自身科学化管理水平,首先需要提高企业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依靠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推进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其次还应当注重培养普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在单位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内部挖潜节支降耗的智慧,鼓励生产实践的创新和修旧利废,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按照划小核算单位的要求,把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基层站段,放在车间、班组的每一次生产作业上。必须让企业职工领悟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跟单位的成本管控质量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跟自己的收入有密切的关系,才能将成本管控意识在整个企业内部进行有效贯彻,才能够激发企业各层人员的成本管理积极性,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成本管控的良好环境,并将成本管控制度和理念在整个生产管理流程中加以执行和落实,进而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二)充分发挥基层站段在成本管控方面的积极作用,适度给予一定的自主权,避免上级管的过多、过死。 对于铁路企业来讲,基层站段在成本管控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基层站段是铁路运输企业中负责基本生产的部门,也是独立核算的最小单元。基层站段主要包括班组、车间以及科室等。正是依靠这些基层的生产部门,并相互之间进行关联和合作才进一步形成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大的生产经营体系。跟班作业、现场写实,掌握第一手成本数据,从而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运输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额,使预算控制落实、落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应有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整个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支出的有序控制,保障铁路运输企业的整体成本处于合理的水平。在预算执行中还必须做好事中控制,动态调整,关心运输生产组织的变化,做好预算预警,让下达的成本预算始终处于可控范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最大限度发挥出管理者、一线职工成本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使成本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控。 (三)逐步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激励考核机制。 要确保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有必要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激励和考核。管理部门应当将成本控制纳入到部门业绩考核的整个管理过程之中,依靠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指标的设定来确保成本管理的质量。将成本控制作为个人以及部门绩效管理的一种重要工作来落实,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以及职工的成本管理积极性,同时对于降低铁路运输企业成本和费用,减少资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对基层站段进行绩效考核时,可以将中停时以及货车的周转时间作为考核的指标进行落实,在对价值指标考核的同时也要关注工作量指标。对于成本节约和管控比较突出的部门以及个人应当进行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同时对没有落实成本管理责任,造成资金浪费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罚。只有将成本管理跟绩效考核进行关联和挂钩才能够确保企业的个人利益跟企业利益与成本管理有效结合,进而提高职工的成本管理积极性,实现成本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切实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四)完善优化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流程,提高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手段。 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实现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还用当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成本管理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在减少成本开支的基础上尽量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因素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这些成本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成本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尤其是伴随着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管理复杂性也越来越高,这对于信息处理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有必要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正是基于此,企业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关注市场及行业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成本管理策略,对企业生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撤销不必要的管理生产环节。进一步推进成本的持续下降,切实实现成本管控。同时,积极创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将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从原先的生产过程进行拓展,并将管理范围进行必要的前后延续。结合铁路运输企业成本全程管理的具体要求,对作业成本、销售成本、技术成本、维修成本、处置成本以及库存成本等进行合理管控。 作者:王倩 单位:上海铁路局南京站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2013年国家铁路总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铁路运输企业结束了长达64年政企不分,正式将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进行运营。铁路运输企业能否在此次变革中华丽转身,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而资金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资源,建立稳固的资金链条和高效顺畅的资金流是铁路运输企业确保市场地位、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从20世纪90年代初,铁路运输企业为了发挥资金聚合后的整体优势,建立了资金结算中心,在保证各单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运用总户沉淀资金,在内部市场上进行调剂余缺,对铁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铁路运输企业不断发展尤其近来经济体制的改革,再用计划经济下的资金结算所管理市场化的运输企业,违背了市场运行法则,其弊端在逐渐显现。 1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1.1行政干预过度,资金资源难以得到合理配置 资金结算所隶属于总公司或局财务处,其职责是在内部市场上调剂余缺,发挥资金聚合后的规模优势,对铁路的发展起到过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随着铁路的转制,其弊端也在逐渐显现。资金结算所作为职能部门,行政命令干预过度,大多时候充当“出纳”的角色,对资金支配缺乏自主支配,对资金管理仅仅做到资金集中,而缺乏集中后的有效管理。尤其作为国有企业,某些人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近几年盲目投资、乱投资现象严重,资金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1.2资金结算所内部结算工作量大,资金周转率低下,资金监管滞后 多年以来,资金结算所的工作大多停留在柜面结算上,虽然在2009年机构大调整,精简机构数量、整合资源,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归集率。但资金结算的重心仍未转移,仍处在重复、机械的柜面结算上。目前银行系统信息化程度高,由前台转为后台扫描,由于结算所内部账户为22位账号,与银行19位的账户不对等,导致网银结算受阻,加大了银行结算工作量,大大影响了资金周转的效率。资金监管滞后,效率低下。目前资金监管主要集中在后台监督,资金监管长期处于无效监管状况。 1.3尚未建立有效的资金预算系统,致使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 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已有6年之久,但有效的预算管理系统尚未真正建立。每年上至铁总下至各运输站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车间上报资金预算,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资金预算标准和有效的监管,上报的资金预算往往尽可能大的放大自身所需,导致资金预算极度不合理,预算批复单位只能按照上年资金使用水平以及结合当年融资计划来统一安排资金的使用,致使资金预算编制流于形式,资金预算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2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体制原因 虽然2013年铁路运输企业深化体制改革,但是铁路运输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最后一块“活化石”,政企不分状态持续已久。加上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幅员辽阔、业务分布广等行业特征,给资金集中管理增加了难度。铁路运输企业一直沿用“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资金管理的同时,剥夺了各铁路局、控股公司、合资公司的资金支配权,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高,协同效应难以发挥。 2.2受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影响 由于铁路运输企业长期执行计划经济体制,其信息化程度一直落后于其他国有大型企业,受政府干预,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化低下一直是其软肋,加 上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作为联系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在运价上长期受政府指导,没有形成自主定价机制。在政府过分的庇护下,助长其依赖性,信息化相对落后,致使在资金管理上,尚未实现资金流与信息流共享,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铁路运输企业成立财务公司的必要性分析 铁路运输企业依靠资金结算中心来管理运营资金,由于其作为职能部门,对资金管理缺乏自主支配权、控制乏力,对资金管理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管控。而财务公司作为独立于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在行政管理上隶属于集团总公司,独立于集团总公司。作为内部资金管理机构,比其他商业银行具备先天优势,熟知集团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需求,一直被视为集团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坚实平台。 3.1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铁路运输企业依托铁路资金结算所管理运营资金显然与其发展不匹配,铁路运输企业体制改革后,在市场化运作下,资金集中仅仅是其资金集中管理的第一步,如何将集中后的资金得到合理配置、发挥资金聚合后的规模优势、产融结合才是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的终极目标。财务公司作为独立于集团的内部金融机构,下设投资、融资中心,信息中心等。具备明锐的市场洞察力,能为铁总、铁路局及其所属的成员单位提供独立的投、融资等相关的决策信息,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固的资金平台。 3.2财务公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集团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集团企业资金量增大,如果不能及时利用金融服务平台,走产融结合的道路,集团企业的发展将会滞留在低水平的循环中。金融服务与产业经营的结合是集团企业发展的最好途径。财务公司作为独立于集团企业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与外部银行相比,扎根于企业中,具备先天优势,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外部、内部的网络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适合于铁路未来发展的金融服务功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与金融功能相结合,在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3由于财务公司门槛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财务公司由于其准入门槛高,集团企业办理财务公司,需具备雄厚的资金、突出的业绩、良好的信誉等比较苛刻的条件,财务公司属于特许行业,经营牌照具备极高的价值。目前财务公司是银监会所监管的所有单位中质量最优的单位,铁路运输企业投资设立财务公司,有利于确立其市场地位和社会知名度。 4总结及建议 在2015年初,国家铁路总公司一直在筹划设立财务公司,至于其后各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是否会设立财务分公司,方案尚未出台。在此仅仅发表个人观点,铁总局下设的各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如果再设立财务分公司,其费用支出较大,加上某些铁路局由于地区原因而设局,但资金量并不雄厚,本身不具备设立财务分公司的条件,也发挥不了财务公司的作用。而如果依靠总公司下设的财务公司去实现产融结合,鞭长莫及。铁总改革虽然进行了一年多,但由于铁路目前的经济体制持续多年,机构多、负担重,改革的难度较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当务之急应先进行机构整合,借鉴电网集团公司的先进经验,按区域或业务范围下设大区域公司,在大区域公司下再成立各个财务分公司,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公司优势,实现产融结合,同时有利于助推铁路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秀英 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财务处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0引言 铁路事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重要的使命。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变革,如何应对当前格局的变化,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铁路运输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铁路运输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即体制如何面向市场化,实现自主经营,如何寻求自身的发展等。这些都是我国推行政企分开后,铁路总公司应该承担和面对的风险和问题,该如何明确自身的职责,打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和体制,勇于创新,实现铁路运输管理的科学和持续发展。 1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铁路是属于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基础,它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较多方面。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让铁路运输更好地发挥其重要职能,进行铁路运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1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铁路运输以其运输量大,运输方式特殊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铁路运输是全国各地贸易往来的主要方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铁路运输具有公益性和经济性这双重属性,因此要摒弃完全商业化的思维来进行改革。 1.2铁路运输企业独特的管理模式 铁路运输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同时呈现设备联网、作业联动、部门联劳的大联动局面,因此不能像普通企业一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独立化经营。它需要各部门在各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通过团结合作来确保工作的准确性。 1.3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运输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以及航空、航线、航班的扩充和轮船运输业的独特优势给铁路运输造成较大冲击,使运输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为保证铁路运输份额的稳步提升,在运输市场占据重要位置,需要对铁路运输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 2当前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运输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其自身管理本身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管理体制,要想在新形势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必须要认清自身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运输管理体制从建国以来就是不断照抄照搬前苏联的管理模式,很多体制还不够完善,并且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多年来管理体制也处在不断摸索和变革的过程中。早期,我国铁路运输管理实行“四级管理”体制,而随着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已经实现三级管理。但在铁路改革的过程中也曾经大规模减少了运输站段,导致整个管理工作丢失了发力点。铁路曾经采用我国传统的政企合一形式。铁路运输单位不需要自负盈亏,很多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为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政府主导对铁路运输管理进行不断变革。在多年探索中,铁路运输管理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管理模式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完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违,使得铁路运输管理体制不得不进行变革。当前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目前为止,我国对于铁路运输管理模式的创新意识还不够高,对于铁路运输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法还未建立,国家没有明确规定铁路运输在市场中的地位,铁路仍然是具有一定公益性和商业性的运输载体,这种特性决定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商业性表明铁路运输不仅需要提供便利,同时也是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却还不能满足市场对运输的需求。铁路总公司在自我经营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名义上国家铁路局和铁路总公司分开了,实际上还是总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和公益责任,甚至部分政府的服务职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政企分开,导致管理模式缺乏效益,相关亏损得不到相应的赔偿,导致铁路运输企业和和其他相关行业的经济收入降低,进而影响铁路的管理水平提升。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对于铁路管理没有明确条文规定其在市场中的地位,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 2.2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缺陷 首先国家对铁路运输方式进行干预,直接管理全路运输企业,控制铁路运输的分配权方式应变为从政府职能方式上分配运力资源,使运力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在铁路运力分配上应遵循市场化的原则,对落后的体制进行变革。而我国传统体制中,原铁道部和铁路运输部门间没有明确的分工,责任主体未明确,职能划分不清晰,导致很多时候发生问题无人问津,或者相互推诿等。同时由于铁路建设和管理投入资金不足,企业承担比较高的风险,且没有自主经营,亏损得不到快速的补偿,在企业内部也没有完善的核算机制,管理模式没有考虑自身经营情况,按照原铁道部的调解制度进行管理,导致无法实现自主经营。这些都是目前体制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目前虽然实行了国家铁路局和铁路总公司的分离,但事实上铁路思维和管理模式暂时还没有摆脱原有的惯性思维,周边、上下、相关部门也都还没将观念转变过来。 3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3.1完善法律制度,构建坚实的法律基础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改革也一样,依据相关法律进行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各级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担负自己的职责,有助于保证改革质量。法律是公平的,依据法律能使行政人员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对改革活动进行有效监督。《铁路法》是铁路运输改革的重要法律依据,依据时展的特征将《铁路法》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修改与完善,能够更好地保证铁路运输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让铁路运输顺应时展的潮流。通过《铁路法》,明确铁路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形成公开公正、务实的原则,使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同时保持廉洁作风。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能对铁路运输进行有效的管理,使铁路改革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 3.2加强铁路与国家间的协调合作 国家为铁路运输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对铁路运输过程中公益性运输导致亏损给予政策上的保障,不断完善金融政策,必要时加以资金上的补助。同时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按照法律管理、安全管理、市场管理的要求,形成正常稳定的市场竞争秩序。让企业与政府在相互联系的同时各司其职。此外,还要加强宏观调控,对建设资金、国有资产以及经济结构做出合理的调整,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另外让铁路运输对于市场运营中的资产进行独立的管理,实现企业运输定价的合理自主化。 3.3开发市场环境,保证公众利益 市场是铁路运输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因此要做好市场定位。利用政府对经济主体进行改革,提供稳定的基础设施环境。利用铁路工作的各项性质开设多种投资渠道,创建多元化投资局面,使铁路建设更加规范。对铁路大规模承担的非市场化运输任务,应按照市场原则,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对铁路建设中倾向于扶贫开发等战略性项目,应有法律保障铁路投资和运输管理的基本效益。 3.4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 铁路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充分借鉴各国优秀改革经验,提升管理职能,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改革。建立铁路控股公司,给予区域公司国有资本出资人权能,对路网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增强运输调控的权威性。同时加强对铁路技术标准、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标准以及铁路市场准入管理,提高铁路服务质量。可以局部借鉴电力和通信行业的改革模式,把不直接面对用户的基础设施维护和面对用户的运输服务剥离开来,以便更好地进行市场细分和深化改革。 3.5完善铁路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公平竞争 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市场体系,需要公平、公开且有序的市场准入机制作为保障。在铁路建设领域中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放宽民间资本的融入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竞争机制,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市场竞争状况淘汰经营效益低下的运输行业,保证积极的竞争环境,在打破行业垄断的同时实现公平竞争。 3.6推进产业投资基金改革 配置资源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投融资活动。目前铁路行业的投融资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铁路投融资体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进入门槛过高、产权不够清晰、收益保障难等。仍需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 4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整体的命脉,当前我国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难题,而归根结底是由于体制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造成的。笔者认为,在当下运输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明晰定位、打破垄断,不断创新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和体系,这样才能推动我国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作者:张洪林 单位:成都铁路局贵阳高铁工务段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全面预算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总思路 全面预算管理是基于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所以其管理必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延伸至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全面性。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之前,需要对盈亏目标进行构建。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长期的市场对接、运输营销目标与各项收入的机制,注重发挥收支的双重功效,尤其是注重企业开拓市场和各项收入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总思路即:将管理贯穿于运输全过程,乃至各个营销环节,对运输成本进行预算。 二、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依据企业实际而编制运输、营销的预算,铁路运输企业应该成立预算委员会,选取专门的人员担任职务,加强对企业运输营销的收支管理。第二,编制收入预算,根据铁路运输的实际而做好收入预算管理。第三,做好设备检修方面预算,铁路运输过程中,难免有设备出现故障,因而需要企业做好设备检修预算。第四,做好企业员工的薪资预算。第五,以月为时间单位,做好各阶段预算编制;第六,做好财务预算。 三、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全面预算管理要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要适应企业外部环境。铁路运输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莫测,如果管理人员未能充分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则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失效,为企业带来较多的问题。所以,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增强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要适应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对预算管理有重要影响,包括企业的生产水平、技能能力等。只有在适应企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而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促使企业预算管理更为有效。 (二)全面预算管理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特点 一种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相对于工业企业而言,铁路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与之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业务的经营预算方面。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对象、营销范围、营销数量都较为稳定,因而铁路运输企业在编制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而编制,以充分体现企业特点,为企业而服务。 (三)全面预算管理要注重做好财务预算 企业财务流动状况较多,具有动态性,因而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需要做好财务预算。首先,编制财务预算时,必须依据企业经营情况而定,进而制定长期计划,促进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避免财务风险、企业经营风险。其次,进行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要对有效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要素,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财务预算的编制要与各个预算相衔接,使其构成协调的整体,进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促进作用。 (四)全面预算管理要实施有效的监督 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管理方法,因而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首先,企业成立内审小组,以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其次,大型的铁路运输企业应该直接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采用动态监控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预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增强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有效落实。最后,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使之在监管预算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五)全面预算管理要有完善的考评体系 铁路运输企业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能够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使员工明确权责,做好本职工作;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人员进行有效考核,既检查相关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情况,又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人员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再次,考评必须具有客观性,在考评体系实施过程中,客观对企业人员进行评价,坚决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得到有效落实;最后,考评体系要具有综合性、全面性,采用多样化策略而开展考评工作,将企业各种预算工作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考评,提高企业各部门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且能够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铁路运输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为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的更好发展发挥着积极影响。 作者:许雯霞 单位:兰州铁路局武威房建段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企业存货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运输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货的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 铁路企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管理系统。为保证每一生产部门的正常生产经营,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存货。而每一企业所需储备的存货种类、数量动辄上万,这势必造成存货管理的难度增加。 2.配件供应周期长,造成存货储存量增加。 新型设备的投入,部分配件需由国外进口。配件的供应时间长,势必增加物资的储备量。如一般配件从计划提报到实际收到约为60天,而部分专用件的供应期更长,达到120天甚至255天。 3.存货内控执行不严,各环节控制需强化。 存货管理作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一环,需要有健全的内控。现阶段,多数企业制定了存货内控管理制度,但存在执行力度不强、各相关部门责任不落实、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监督检查督办机制等问题,致使存货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4.配件的价格昂贵,造成占用资金增加。 以机车上常用的受电工滑板为例,HX车进口材质碳滑板单价达到几千元,其他机车的各钟接触器、继电器、机车仪表、传感器等因车型种类多,各种型号均需备,加上价格较高,必然造成库存占用资金增加。 5.设备的更新改造,造成积压呆滞料增多。 由于设备不断升级改造,部分储备物资对改造后设备不再适用。尤其是部分价值较高的配件,升级后原储备物资不再使用造成积压。另外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对物资存储也有一定的影响,部分设备已调拨至其他站段甚至外局,但相应的配件未相应调拨,造成积压呆滞存货增多。6.管理人员结构老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尤其是各运输站段人员结构相对老化。计划员、管库员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动力不足,对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掌握不够,造成不考虑存货采购成本、储存成本甚至积压呆滞风险,盲目采购等问题。 二、强化存货管理的几点认识 1.完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运输企业存货的种类多、数量大,必然要求以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现有铁路运输企业一般采用统一推广的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此系统实现物资采购、收入、发出、库存管理等一系列过程,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控制。铁路物资的相对专业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决定了物资采购以集中采购为主,这就要求路局物资处与站段材料科、站段材料科与物资供应段、物资供应商与经销商等单位、部门间在信息传递、共享等问题上得到有效控制,使存货的使用者可准确提报进货数量,存货的采购方可依据采购量、采购成本、供货期等决定最佳采购数量与时点,存货的供货方可及时配送至使用地点,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使各相关方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的管理效率。 2.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 ABC管理法或主次因素分析法在许多大型企业得以广泛推广。尤其对铁路运输企业,存货的种类繁杂,数量繁多,库存管理面临较大挑战。在此情况下,既要将存货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又要确保存货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短缺。因此,企业应将ABC管理法等先进思想贯穿于存货管理的各个环节。按照ABC管理法的分类标准,企业对各类存货的需求量与占用资金进行分析,按一定标准对存货进行分类。可按金额或需求量大小进行排序,区分主要或重要物资,作为重点管控对象,施以个别分析或逐项管理,并贯穿于存货管理的全过程;其他存货不是不重要,只是可以相对放在次要位置。这样不会造成胡子眉毛一把抓,有效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提高存货管理效率。 3.建立有效的存货内控制度。 建立完善的存货内控管理制度。一是要明确职责,建立完善监督机制。要明确存货的收、发、存等各环节权限及职责,确保各岗位、各职责部门的责任得到落实。二是要建立存货定期清查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抽查,年末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性,在采购渠道、计划审批、采购方式、验收、入库、实物保管、出库、存储定额等各环节均有相应的控制机制。对内控的执行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除要有必要的事后监督外,必须强化存货的过程控制,实施动态监督机制,发挥存货控制管理的效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4.强化存货的计划管理。 存货的管理不只是材料的收、发、存,而且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如存货的采购需要依据生产预算提报采购计划,依据财务预算编制采购预算,确保需求计划的准确与及时。计划人员应从生产实际出发,全面掌握物资消耗规律,掌握生产安排、修程修制要求,掌握各项存货的库存状况和进货周期情况,掌握材料费用的预算额度,合理安排物资采购的时间、数量。以生产用煤为例,燃煤的消耗主要集中于供暖期,其他时间只消耗少量燃煤。因此在价格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采购的时点应以供暖期前为最佳,这样可使全年的平均存货占用最小。而考虑燃煤在供暖期结束后可能会有较大的价格折扣,这样就应将生产预算与财务预算相结合,综合考虑采购的时点与批次。 5.合理确定存货的经济订货量。 经济订货量的确定需要考虑订货费用、储存成本、数量折扣等因素,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特点,可结合自身特点,忽略某些因素,考虑存货特性确定订货量。以机车用燃油为例,燃油的采购由铁路局物资管理部门统一采购。采购价格已在合同中相对固定。在确定采购量时,可按照燃油安全储备周期确定。站段应针对储备柴油的实际情况、运输任务变化情况,与具备采购权的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及时提出采购建议。具体库存定额的确定应根据日常用量、安全储备周期等确定。按照原铁道部《铁路机车燃料管理办法》,机务段燃油的储存能力一般应保有15~20天的周转量。因此,在采购成本、供货周期、燃油存储能力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在确定经济订货量时,可按15~20天安全储备用量确定,从而做到既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又做到低储高效,提高存货的周转率。 6.积极推行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不等于无库存,而是要使存货处于周转状态,不以仓储形式存在。零库存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数量,减少实物资产占用资金,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对铁路运输企业而言,要根据市场供应情况和本单位用量及时调整存货储备结构,对市场供应充足且采购时间短的物资实行零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对时间性、季节性强的防洪、防暑、防寒物资及劳动保护用品,在非季节中或非规定时限内可以实行零库存管理。对非行车关键物资可根据消耗量情况和物资计划供应周期减少库存储备,使储备结构适应生产需求。 7.及时处理积压呆滞存货。 生产变化或采购计划编制不当都可造成存货的积压闲置。因此必须定期对一定时间无动态的物资进行全面清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资金占用。对淘汰设备配件要严格把关,坚持采购与需求相当,防止产生新的超储积压,保证库存结构合理。对超储积压物资要及时调整需求计划,除在本单位各区域内调拨使用外,积极与其他单位联系利用和调剂,最大限度降低呆滞损失,使库存储备控制在最优定额指标内。 8.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存货管理的先进性与管理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存货的计划、仓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物流管理知识和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从实际情况看,企业具备相应素质的人员相对较少,单位在这方面的培训较为欠缺。因此,除了要引进具有相应理论知识的人才外,对熟悉生产过程、了解物资消耗规律的人员也应安排到物资管理岗位,同时单位要经常组织具备物流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对存货管理进行指导,加强对计划、仓储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让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科学控制存货结构与数量,提高存货的管理水平。 作者:王彦峰 单位:北京铁路局石家庄电力机务段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铁路运输管理探讨 1铁路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1.1坚持改革创新和求真务实 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重视生产的安全性,这成为了铁路安全运输和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这项工作抱着认真对待的态度,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将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到底,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一线调查研究工作予以重视,将探索和创新作为工作中重要的内容,提高工作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1.2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想更加科学的对劳动资源进行配置,就必须要认真的对待生产工作,同时还要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要素进行改进或者是完善,在生产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对生产的模式和条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创新,对劳动资源要合理的使用,这样就可以对劳动成本予以有效的控制,从而也是使得企业整体的效益都得到显著的提升。 1.3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先完成简单的环节,后完成较难的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可以更加有计划的去执行,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质和水平,同时对实际的工作过程还要对其进行改革,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4坚持各部门紧密结合和相互协调的原则 在工作中一定要对整体的工作进行协调,同时还要对运输的生产力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工作中还要以生产组织的改革和完善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发生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同时还要对工作中产生的各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也就可以更好的去保证改革工作的切实执行。 1.5坚持依法保障 职工权益、保持队伍稳定的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决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一些暂时没有合适岗位的人员也要及时的予以安置。同时还要严格的根据相关法律条款当中的要求对其进行控制,此外还应该为员工提供比较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 2铁路运输劳动要进行系统管理 2.1车务货运系统管理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实行库乘分离的模式,同时还要注重地勤整备工作的专业性。减少乘务组协助工作的时间,同时还要根据列车的型号和种类以及其自身运行的时间以及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岗位的设置,对劳动班的制度要进行适当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控制,使得乘务员岗位设置和职责分配更加的科学合理。另外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整,适当的对支线进行调整和改进,让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在一个时段进行,对作业的方式也要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2机务系统管理 2.2.1对现场组织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 按照长交路、车循环、轮乘制的生产组织方式,创造条件实现货运、小运转、调车机车单司机值乘。实行“地乘分离”,实现机车检查、保洁、保养专业化。合理调整地勤作业分工,保证出库机车质量,优化机车司机检查作业项目,压缩机车司机的辅助作业时间。研究建立在机车集中配置、机型按线统一、司机分段值乘情况下的机车乘务劳动组织。 2.2.2加快机车修程修制管理的创新 首先是机车辅修。在工作中要实行定期入库维修制度,同时还要对机车入段所停留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修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层次感,此外还要对工种进行科学的设置。其次是机车的小修,在对机车小修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入库维修的模式,从而也使得作业的流程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简化,执行的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2.3车辆系统管理 (1)合理划分车辆乘务与库内作业项目 减轻车辆乘务员的劳动强度,根据客车车辆设备质量水平的提高,全面推行检车员、车电员合一。 (2)充分发挥设备保安全的作用 加强维修、检车管理。要加快客车修程修制改革,提高运用检修能力,适当延长段修周期。结合“东车西移”,调整优化客车段修布局,建立现代化区域段修基地,提高客车段修集中度。优化台位劳动组织,提高台位利用率和检修作业效率。推进货车车辆修程修制改革,合理确定检修范围,延长检修周期,提高车辆周转率。按车辆检修台位和检修车型合理组织维修人员。随着直达、直通货物列车比重增大,运行安全防范装备现代化及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货车运行状态检查逐步实现由人检向机检、由静态检测向动态检测的转变,及时调整作业方式。 (3)结合作业方式的改变 优化列检作业场生产力布局,强化主要列检作业场,优化区段列检作业场,取消区段站列检对直通货物列车的停车技术作业。 2.4工务系统管理 在对生产资源、机构设置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结合维修体制和维修作业方式的变化,及时调整人员配置,集中维修力量。改革巡道体制,由目前的昼夜、普遍巡道制,改为关键时间(如灾害天气、季节,特运、施工期间等)、关键地段(如灾害多发地段)重点巡道制。可实行一班隔一日或隔两日定点巡道,关键时间适当增加巡道班制和次数。在提速区段,探索巡道和护路巡检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2.5电务系统管理 按照值检分开的要求,组建值检工区,六大干线站站值守,其他干线三等站及以上站站值守,四等站及以下可考虑中间带两端设置值守人员,支线实行多站大工区集中值守。在提高信号设备质量和检测、监测手段的基础上,逐步减少信号设备值守人员。有条件的组建综合维修工区,由电务段统一安排,利用“天窗”时间组织实施集中维修。任务量较小的机车信号测试点,在科学查定实际工作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人员配备和劳动班制。 3结论 铁路运输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在工作中需要涉及到很多的环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此外还要做好技术和制度上的创新,只有这样,铁路运输管理质量才能不断的提升。 作者:张赣 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第二铁路运输分公司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一、营改增制度的概述 在2011年岁末,我国的财政部和其它相关部门就市场中企业的税收问题进行探讨,并出台了相应的改革政策,该政策与第二年的1月1日期正式施行。其主要内容就是在上海的部分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中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收制度,这是一个制度的试运行,当时由于铁路运输部门还不具备该项政策的试运行条件,因此未将其纳入范围。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政策的覆盖范围必将会进一步扩大,而增值税也势必会代替原有的营业税成为我国未来的纳税主体。这项税收改革政策有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并且能够实现各行业间的税收平衡,进一步加深对于工业行业的建设,并且能够扩大铁路部门在运输过程中的收益。 二、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对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铁路全网联运模式是其主要的运行特点,铁路网内各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经营收入会统一上交到总公司,再由总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统计和处理,并将其作为企业的经营收入。在当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对于企业运营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是将营业税包含进入总收入中的。但是在施行“营改增”之后,对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将是对已去除增值税值后的收入总额进行记录。这样,铁路运输企业在对营业额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总营业额下降的情况,并且会进一步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其他方面的会计核算,例如员工工资结算等。另外,在对铁路运输部门相关经营消耗费用结算过程中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铁路企业拥有着较多的固定资产,而在“营改增”改革后,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是无法对增值税进行抵扣的,这样就会增加铁路运输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了企业的收益。 (二)对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实施“营改增”制度后,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势必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传统会计核算工作中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可能无法适应新制度下的要求,因此会被进行相应的删减,这就造成了会计人员对于所进行的工作会出现短期的不适应情况,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混乱。同时,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对于票据的管理业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其所使用的各类票据都会被统一换成增值税发表。相对于传统的营业税发票来说,不论在开具发票的过程中,还是在对发票的管理上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要求。有鉴于此,铁路交通运输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工作将会更加严格,增加了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量。 三、铁路运输企业应对“营改增”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有效利用国家政策 铁路运输部门应该在工作中积极响应政府税务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并且与其进行密切的沟通,力求将铁路运输交通网络中各线路的固定资产纳入到增值税的抵扣范围之内,减轻铁路运输企业的纳税负担。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应该积极向国家争取相应的税收补贴,在作为试点的地区,对于一些税收增高的企业,国家会给予其一定的财政补助政策,帮助这些企业渡过试用阶段,保证企业在试用期内不会出现较大的亏损情况。有鉴于此,铁路运输企业更加应该与相关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争取到更多的财政补助政策,使得改革后铁路部门能够减轻税收负担。 (二)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善 在“营改增”的大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不能一味只是争取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更加应该做的是转变自身的管理模式,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相关政策的要求进行转变。对于传统的财务清算方法要进行改革,在适应“营改增”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对相关财务人员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使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虽然从表面上看,“营改增”是对于税收种类的改变,但实际上其改革的内容非常多,设计的会计科目也非常多,因此必须要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技能素质。对各种管理方法进行严格规定,同时对各种违章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理,将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划入税收中进行核算,增加非税收营业额的规范化管理。 四、结束语 “营改增”这项新制度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极大变革,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税收事业向国家化方向迈进的决心。因此,铁路运输部门必须要积极应对这一变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技能素养,以使铁路运输企业能够更快地适应国家税收政策的改革。 作者:许雯霞 单位:兰州铁路局武威房建段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资金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一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1充分认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应该深刻的认识大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加强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应该以预算为起点,把经营活动中各环节、各部门的资金流纳入到预算管理范畴,并明确各个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在资金管理中的职责以及目标,各个部门和人员应该各司其职,主动的参与到资金管理活动中。此外,铁路运输企业还应该全面地发挥各部门以及全员的协同作用,充分地激发各基层班组人员的主动性,把资金管理和预算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样便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进而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资金管理。 2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 首先,通过建章立制,保证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其次,通过严格的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实现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资金运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的控制;最后,通过实行制度管理和控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或者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显著地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真正实现资金管理的集约化管理,促进货币资金的良性循环,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审计制度 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创建独立的审计机构,并配备综合素质高的内审人员,内审人员之后获得了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之后才能上岗,并且还应该定期地进行培训和学习,及时、准确地发现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提高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进而实现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应该加强外部监督。 4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想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其一,物资供应和采购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生产部门提出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分析,然后制订有效的采购计划,合理地调整库存结构,尽可能地做到不盲目采购,避免材料大量积压占用大量的资金;其二,创建集中采购管理运行机制,采用招标采购制度和限价采购制度,企业使用量相对较大的物资,应该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通过对供应商的信誉、资质、价格以及产品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售后服务好、价格低廉、优质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的供需合作关系,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降低资金支出;其三,强化存货资产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应该积极的处理积压物资,广泛地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合理储备物资,优化库存结构,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资金占用率;其四,强化预付款和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通过创建应收款项业务跟踪制度,能够保证清欠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延续性。 二结语 资金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现阶段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创建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审计,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资金流动,提高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进而促进铁路运输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作者:张敏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预算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1在铁路运输企业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的优势 1.1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内部资金整合,对企业资金支付推行集中支付与结算,由铁总、路局统一调配内部资金,有利于优化企业筹、融资渠道,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总体资金存储量和贷款额度,有效地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防范资金风险,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1.2推行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通过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铁总(原铁道部)对路局或路局对站段财务直接调控,增强地域与组织间的财务协作和财务协同,优化预算编制程序,依托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内部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三者实时统一,改变以往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增强上级对下级的实时调控,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1.3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发展战略众所周知,财务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资源,铁路运输企业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后,可以统筹运作资本,合理调配财务资源,有效地发挥企业的规模优势。通过财务5.0财务信息系统,规范了会计信息口径,统一信息标准和组织体系,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透明,对关键控制点实时把控,防范风险的发生,更有利于发展战略的实现。 2铁路运输企业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2.1会计信息相对滞后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覆盖范围广,管理幅度宽、跨度大,对会计信息及时性、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就目前从铁路形势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局属各运输站段会计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实行货改以来,有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从辅业分流回来,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运输主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相对生疏;②由于会计管理战线拉得太长,很难及时、准确地给财务决策提供有用数据。 2.2预算管控能力严重不足,使预算流于形式铁路运输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初,虽然目前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基层单位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存在曲解,上下级之间以及各业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同,过分强调预算的编制,而忽视了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对预算的考核缺乏强有力的惩罚与激励措施,导致预算流于形式。总的来说,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2.3资本投资效益低下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铁路运输企业前几年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采取较为粗放的财务管理方式,为了需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盲目投资、乱铺摊子现象严重,插手于煤焦油、电石、房地产、广告、旅游等十几种行业,由于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和对所涉猎的行业不熟悉,根本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最终导致资本效益低下,有很多属于无效投资。如今铁路面临转制,背负的东西太多,给转制带来难度。 2.4财务风险分散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再加上多元化经营战略格局,造成企业业务分布广、下属运输站段、子公司多,这使得铁路运输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率也比较大。铁路运输企业目前还没有建成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和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很难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全面防范和有效管控。 3对铁路运输企业现行的财务集约化管理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3.1统一财务集中管理体系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主业采用的财会5.0信息系统,为实施集约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平台,统一了会计核算口径、规范了业务处理流程,运输主业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上已初见成效,而对于其所属的多经企业,由于主辅分离,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同,加上各个子公司所处的环境、生产经营条件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财会信息系统。转制后,为了使总公司真实地了解全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应将财会5.0在全路范围内普及,使集团上下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总公司对下属路局、公司的控制力,有利于对下属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优化资源配置。 3.2推行预算的集约化控制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未来经营规划的重要手段,并且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推行已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面预算的管控力度,发挥预算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根据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分离的原则,应采用“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流程,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及跟踪制度,预算调整和滚动预算制度以及预算考核检查制度,从而实现全面预算的集约化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3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是目前国内外大型集团普遍采用的资金管理模式。在发挥资金规模优势、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采用结算中心模式来集中管理资金,将下属运输站段、分公司、子公司资金集中在铁道部(目前铁路总公司)、铁路局来统一调配、运营资金,有效地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对铁路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是资金结算中心隶属与财务处,作为职能机构,缺乏独立性,在资金管理上只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过分强调资金的集中,忽视了集中后的管理,随着铁路的转制,其弊端逐渐显现,应需求建立一种适应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资金管理不应仅仅停留在过去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更应将业务拓展到多元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作等方面。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建立适合铁路发展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推动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进程。 4结束语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依托信息平台加强财务管理为根本,以资源集中管理为手段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不仅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现状,而且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财务风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铁路职工共同努力为之奋斗。 作者:檀红春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安全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1概述 目前,我国铁路系统正处在黄金发展时期,尤其高铁建设,正在高效有序进行,运输经营成效显著。铁路运输系统在综合运输体系里占有重要地位。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家运输系统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于铁路运输来说,安全是最大的问题,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发生行车中断,甚至车毁人亡,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间接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 2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特点 铁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着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综合体系,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都有其自身特殊性,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众多,导致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 1)动态性: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之中,不可预测事件、意外情况以及非正常因素时有发生,给运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2)系统性:铁路运输涉及铁路专业技术系统的人员、设备、环境、组织等各个方面,还包括生产运输的各个环节,需要用系统的观点加以分析处理; 3)复杂性:铁路系统基本处于野外,属于全天候、开放性作业,信息控制、传输、接收都受到制约,控制人员与操作人员分离,既有内部人员素质的主观影响,还要受设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 4)艰巨性: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很快,路网规模快速扩充,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使得铁路运输问题复杂度不断提高,安全事故风险加剧,因此,铁路运输安全面临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问题越来越严峻。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铁路运输发生过多起安全事故,仅重大事故及大事故就达300多起,表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风险,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人员组织方面、设备方面、环境方面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等。 1)人员组织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导性和创造性以及组织方式对铁路运输安全起着关键作用,铁路运输系统人员的思想素质,技术业务水平,生理、心理素质,团队的配合和组织方式都是铁路运输系统中最活跃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由于人员组织因素导致有关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从而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工作容易发生失误。主要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方法比较单一、考核制度不够严格、组织作用不够突出等方面。 2)设备方面。设备质量的好坏、运行状况是否平稳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质量良好的设备以及设备运行状况的稳定不仅是运输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运输安全的关键保证。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更新换代较快,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整体关联性高,涉及面广,配置零散,运行时间连续,监控难度大,故障发生频繁,处理时间紧迫。加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保养维修不够及时,设备不足,都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3)环境方面。铁路运输环境包括运输系统内部作业环境和通过组织管理所营造的运输系统的内部社会环境以及运输系统外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铁路运输环境是组织和管理铁路运输的空间环境,是机车行驶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 4)管理方面。长久以来,安全管理观念相对陈旧,管理往往是局部的、静止的,管理的机制弱化,目标不够明确、重心发生偏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安全检查和考核制度不够有效,安全监督制度不够健全,这些管理上存在的诸多漏洞和疏忽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4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建议 1)提高管理及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劳动者作为整个运输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铁路运输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进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心,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其次,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从技术水平,思想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测评,达到上岗标准后,方可上岗作业。最后,要制定严格生产纪律,专人负责检查,整顿工作作风并严肃工作纪律,禁止思想上松懈,行动上疏忽。 2)提高线路、机车等相关设备的质量。先进可靠的铁路运输设备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保证安全技术所需资金的有效使用,重点放在铁道线路、机车、信号传输等关键设备上。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加快自主研发国产新设备,把科学技术作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突破口。建立健全日常的保养维修制度,确保日常保养维护设备的合理有效运行。具有相应的应急抢险救援设施,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以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3)确保铁路运输环境的良好。铁路运输终究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为了确保作业人员高效安全工作,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劳动操作的环境,改善作业环境。在应对自然环境方面,要全天候全方位监测天气及自然气候,做好大风、强降雨、暴雪、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应对准备,对泥石流、塌方、地震等自然灾害做好预警预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防患于未然。 4)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参与人数众多、安全生产难度大,因此,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铁路运输生产,对于确保运输生产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逐级确定安全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把内在约束和外在监督有机的统一起来。实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进行经常性和特殊性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5结语 铁路运输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员素质、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综合水平的重要表现。相关人员应该认真对待,做好预防和解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作者:陈春莉张志虎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调度所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传统元素 认知心理学 现代环境 艺术设计 论文摘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已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大量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设计界中暂露头角,加深了中国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如何有效地运用中国的传统元素来做设计,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之服务于现代人,成为现在设计研究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笔者持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己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一、认知心理学与现代设计 1.认知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研究的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在这个系统模式中,记忆系统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记忆是原先的刺激不复存在时所保持的有关刺激、事件、意象、观念等信息的心理机能,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在记忆系统回忆和再认的过程中,存在对于先前的信息和经验重组和创新,因而,这个过程对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设计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2.记忆系统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当中,曾经提出过:“我们得到的最新形象,是储藏于我们记忆仓库里的大量形象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在艺术设计一中,我们所得出的新的视觉形象都和我们记忆系统中的经验有关,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记忆系统中的经验和信息的视觉形式进行复制和重组。因此,如果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中的运用,可以这样认为,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把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不同记忆类别的元素信息进行提取、重建或者重组,通过创造性思维将信息编码输出,用产品的形式或者视觉形式反映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如何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元素重建或者重组?我们应该首先存储或者理解传统元素,才能更好地驾驭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正确应用。 二、中国元素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视觉形态的应用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形而上的,而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这一意识形态进行了物质化,以可视的形态,通过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其视觉形态的运用。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进行设计,重点在于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来表达某种志趣、情感和思想;或是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将传统的设计语言渗透于现代的设计之中,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使其既有传统元素的形似和神韵,又具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唤醒个人的记忆与民族的记忆,进而体现出某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具体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复制和仿制。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如色彩、造型以及纹样,遵循原有结构上的韵律、节奏和秩序,采用“传统外观,现代结构”或者“现代外观,传统结构”等方式,与现代事物相结a e进行重组和重建。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文化视觉形态的一种借用,并非机械的照搬,而是要运用现代事物作为载体,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形象。 由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卢昊悉心设计的中国限量版法拉利599 gtb fiorano跑车就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中西合璧的最好例子。卢昊用现代创意的手法将中国古典元素—宋代哥窑开片瓷器式的纹理通过手工漆绘形式在车身上。方向盘点火按钮上“启动”和转速表上“零一十”的字样,均采用中国书法篆体。将中国元素和西方现代事物完美结合在一起。 2.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变异和进化。对元素的提取、转化和抽象再重构,这是当前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方式。设计师在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去捕捉和发现美的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提取适用的材料,使其成为自己创作的素材;同时对这些提取的元素进行转化和抽象,根据形象的构成,结合现代构成意识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构。用现代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去重新阐释和发掘传统的精华,寻到东西方文化的接合点,再有效的与设计作品相结合,形成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设计作品。1998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转化处理典型的例子:设计师将古典的“塔型”结构运用到一个现代的摩天大楼的建筑设计中,没有将中国塔形生硬的放大,但整个建筑的比例是与中国塔形美学比例和力学是相吻合的。建筑师将中国传统的密檐式塔作为设计构思的原点,将密檐式塔的韵律、轮廓线及细部加以高度的概括,使用“高技派”的设计手法,将传统建筑的精神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构造手段表现出来。 3.透过文化元素表象寻求思想根源。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中寻求构思源泉,推陈出新。吴良墉先生设计的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群,它是传统文化及建筑思想运用的成功范例。 孔子研究院的园林设计采用的方式是古代的“书院”方式,构思精巧,布局严谨。设计中在建筑的北面堆土以象征坐山,南面堆土以象征案山,同时建筑左面引水成渠以喻青龙,前面的小沂河正对应风水中的“金带环抱”,整个布局体现了传统的文化观,也气和了传统的风水说要求建筑的选址负阴抱阳,前面有案山,背面有坐山的要求。整个设计还运用提炼的传统元素,充分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多种古代建筑元素作为设计的原型,并按照现代的美学观加以变异,来重新演绎传统。 三、结语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运用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观者欣赏设计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了解认知过程的发生,不管是对于创作还是审美欣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记忆系统中存在的文化背景和经验,是促使我们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的原因。我们所处社会的文化语境充分的激活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思维,我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进行重组和重建,使我们设计出来的作品既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又不失现代感,还能符合国人的审美心理。 每一个设计师,既承载着历史也延续着历史。我们要善于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运用到设计中来,方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渊源初探 [摘要] 本文从传统文化现状着眼,分析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以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回归,阐述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化,旨在剖析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本质特征。? [关健词]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 文化性 民族性 地域性 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要科学地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过程,就必须展现其文化品格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世界文化从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洞窟到今天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的艺术设计需求已经从早期的简单生活,发展到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一门创造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性艺术的科学。环境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为人提供适合的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而实现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学科更加广泛,其中主要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方面学科。 一、现代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现代”的渴望空前高涨,“赶超”的冲动弥漫于整个社会。一时间,传统的文化和规范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向往科学、丰裕、文明、工业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来设计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人们照搬照抄西方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这已从9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危机得到证实。然而国际化和产业化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在经过徘徊和失落之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的主体,考虑自身的发展,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重新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去寻找那久久被淡忘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都不能够以淡漠历史、忘却传统为代价,“现代化”应该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就总体而言,世界的“全球化”与“本 土化”的双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走向。 二、设计必须现代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展,要创造 只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才会有生命力,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是设计师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当前的文化多元共存之中,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我们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何营造体现地方特征及风俗习惯的环境艺术空间,是需要我们付出气力去研究的。而今,我们不仅有外国设计师的经验,而且还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这样,我们就会少走弯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方法,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事业。 三、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环境艺术使用一种设计的艺术语言。中国人历来主张语贵含蓄,如苏东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环境艺术要以设计的语言之“境”感人,给人以整体的感觉,既忌标语口号化和过于直观的表达,亦忌艺术语言的泛滥与过分堆砌。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贵不言”所给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环境艺术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又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感性语言,此种语言的非确定性特质决定了环境艺术表现的含蓄性与多义性。含蓄的艺术是宽容的艺术,它不那么武断,不那么盛气凌人,仿佛是和观者一同讨论和探讨生活的真谛。引发观者联想和对生活的回味,同时也默默地允许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也导致了环境艺术欣赏的多义性。这正如听众对音乐之感受与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再创造过程。环境艺术的感受也是如此,对环境艺术的感受依欣赏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种族、经历、信仰、身体状况、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异。作为信号接受者的人各有其敏感的“频段”,或者说,有各自的“频谱响应特征”。多波段广谱型的人只是少数。环境提供的感官信息则如同电台所发射的某些节目,随不同的针对性而有不同的频段,人们取舍有不同,选取节目的志趣各异,或者感受而引人共鸣的频段各异况且环境艺术所使用的是比电台节目更具模糊性的感觉语言,观者有各自的感受和派生联想。环境艺术以其含蓄性使人产生遐思联想,给人再创造的余地,给每人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含蓄性使对环境艺术的体会达到意味无穷的境地,这是传统的力量所致,诗经有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者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语言含蓄性大义盖与此通。 ?四、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儒、释、道相补充的文化特征。三家均主张人与自然建立密切的关系.儒家重仕途经济,积极进取,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人得志,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仕途失意,多归隐田园,浪迹江湖或遁迹山林,深入大化之中,以大自然为其归宿。释教则主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将自然实体与个人玄想世界相统一。道家则提倡“清静无为,回顾自然,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庄周梦蝶,分不清自然之蝶和自身所化之蝶,使本体与自然融合。中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息息相通,这种自然观构成了中国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及室内设计的基本思想,如中国园林就是一种把自然之美与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的环境空间,人工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与环境的关系处于不同的层面上,在前工业社会,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与技术能力的制约,人们被动地、潜意识地改造了自然生存的环境,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存的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增强了人们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的信心,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应也带来了负面效应,自然资源迅速消耗,环境日益破坏,人类生存的基础受到了威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预料到的问题:人口恶性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人性的淡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到了后工业杜会,这些日益严重的问题迫使人们反思人类的发展历史,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被人们普遍认同,人与环境开始逐步向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把自然还给人,把人还给自己”,这成为人们的理想和目标。在现代中国,亦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既然有了前车之鉴,我们能否避免西方国家那样因工业发展给生存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不应再盲目地追从西方,而应正确对待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悉心爱护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走我们自己的发展之路,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新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传统元素 认知心理学 现代环境 艺术设计 论文摘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已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大量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设计界中暂露头角,加深了中国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如何有效地运用中国的传统元素来做设计,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之服务于现代人,成为现在设计研究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笔者持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己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一、认知心理学与现代设计 1.认知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研究的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在这个系统模式中,记忆系统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记忆是原先的刺激不复存在时所保持的有关刺激、事件、意象、观念等信息的心理机能,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在记忆系统回忆和再认的过程中,存在对于先前的信息和经验重组和创新,因而,这个过程对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设计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2.记忆系统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当中,曾经提出过:“我们得到的最新形象,是储藏于我们记忆仓库里的大量形象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在艺术设计一中,我们所得出的新的视觉形象都和我们记忆系统中的经验有关,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记忆系统中的经验和信息的视觉形式进行复制和重组。因此,如果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中的运用,可以这样认为,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把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不同记忆类别的元素信息进行提取、重建或者重组,通过创造性思维将信息编码输出,用产品的形式或者视觉形式反映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如何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元素重建或者重组?我们应该首先存储或者理解传统元素,才能更好地驾驭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正确应用。 二、中国元素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视觉形态的应用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形而上的,而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这一意识形态进行了物质化,以可视的形态,通过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其视觉形态的运用。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进行设计,重点在于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来表达某种志趣、情感和思想;或是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将传统的设计语言渗透于现代的设计之中,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使其既有传统元素的形似和神韵,又具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唤醒个人的记忆与民族的记忆,进而体现出某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具体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复制和仿制。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如色彩、造型以及纹样,遵循原有结构上的韵律、节奏和秩序,采用“传统外观,现代结构”或者“现代外观,传统结构”等方式,与现代事物相结a e进行重组和重建。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文化视觉形态的一种借用,并非机械的照搬,而是要运用现代事物作为载体,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形象。 由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卢昊悉心设计的中国限量版法拉利599 gtb fiorano跑车就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中西合璧的最好例子。卢昊用现代创意的手法将中国古典元素—宋代哥窑开片瓷器式的纹理通过手工漆绘形式在车身上。方向盘点火按钮上“启动”和转速表上“零一十”的字样,均采用中国书法篆体。将中国元素和西方现代事物完美结合在一起。 2.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变异和进化。对元素的提取、转化和抽象再重构,这是当前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方式。设计师在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去捕捉和发现美的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提取适用的材料,使其成为自己创作的素材;同时对这些提取的元素进行转化和抽象,根据形象的构成,结合现代构成意识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构。用现代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去重新阐释和发掘传统的精华,寻到东西方文化的接合点,再有效的与设计作品相结合,形成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设计作品。1998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转化处理典型的例子:设计师将古典的“塔型”结构运用到一个现代的摩天大楼的建筑设计中,没有将中国塔形生硬的放大,但整个建筑的比例是与中国塔形美学比例和力学是相吻合的。建筑师将中国传统的密檐式塔作为设计构思的原点,将密檐式塔的韵律、轮廓线及细部加以高度的概括,使用“高技派”的设计手法,将传统建筑的精神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构造手段表现出来。 3.透过文化元素表象寻求思想根源。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中寻求构思源泉,推陈出新。吴良墉先生设计的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群,它是传统文化及建筑思想运用的成功范例。 孔子研究院的园林设计采用的方式是古代的“书院”方式,构思精巧,布局严谨。设计中在建筑的北面堆土以象征坐山,南面堆土以象征案山,同时建筑左面引水成渠以喻青龙,前面的小沂河正对应风水中的“金带环抱”,整个布局体现了传统的文化观,也气和了传统的风水说要求建筑的选址负阴抱阳,前面有案山,背面有坐山的要求。整个设计还运用提炼的传统元素,充分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多种古代建筑元素作为设计的原型,并按照现代的美学观加以变异,来重新演绎传统。 三、结语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运用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观者欣赏设计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了解认知过程的发生,不管是对于创作还是审美欣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记忆系统中存在的文化背景和经验,是促使我们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的原因。我们所处社会的文化语境充分的激活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思维,我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进行重组和重建,使我们设计出来的作品既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又不失现代感,还能符合国人的审美心理。 每一个设计师,既承载着历史也延续着历史。我们要善于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运用到设计中来,方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浅谈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论文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现代艺术设计;统一 论文摘要:装饰艺术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并不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内容,而是一个促进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有效形式。我们在学习西方的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需要把我们国家传统的装饰艺术精华融入其中,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一、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它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由于历代劳动人民和能工巧匠的创造实践和艺术大师的锤炼概括,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它不仅参与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也凭其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对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我国悠久文化历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装饰艺术形式,从史前的陶彩、商周的青铜器、战国及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朝的寺观、明代的家具等,歌舞、器乐、漆画、泥塑,蜡染,皮影、绘画、剪纸、木雕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及民族特征。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每个时代所呈现出的风格也是大不相同的。作为传统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部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的生活当中,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很好的体现。品类繁多的传统装饰艺术形式主要都是为了装点环境、美化生活空间。 二、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 现代主义设计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崇尚简洁反对装饰,简洁的设计最初确实能够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并且在设计上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极简的现代主义设计也造成了历史文化发展的断裂,人文环境中未来拥有的历史感和时间性,被日趋统一化的倾向所冲淡。人们在世界各地到处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少即多、少即无”的理念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环境虽然简洁时尚,但是缺少了更多的内涵,更多的时候是外在的形式取代了内在的涵义。至少80年代以前的现代主义环境艺术设计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环境艺术设计所起到的新作用消除了艺术方法的历史性,变革了艺术方法的内涵,使环境设计象工厂中的产品一样被到处“生产”,人类文化的激情被钢筋混凝土所遮蔽,当形式充分体现生活的需要时就不可能再承认价值的永恒标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压抑,现代主义设计一的普及化,使地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许多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在现代设计中被忽视,使世界环境日益趋同。 三、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20世纪以来,人类对空间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和理解,工业化的发展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随着变化在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逐渐形成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改变并重构着人类的活动方式以及思想模式。一般地理解,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的生活空间进行设计。其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空及心理方面的感受,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是一个促进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有效形式。随着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空间设计曾一味地追求和模仿现代主义时尚的风格的设计形式已发生的翻大覆地的变化,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极简的设计风格既失去了设计师及环境的个性,也丧失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所以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可见到传统装饰艺术的表现手法。如很多现代建筑的立柱都会采用建筑材料的原色或者漆绘上丹青彩画来进行装饰,在题材的选择上,则是大多数采自具有吉祥涵义的中国神话,历史故事及动植物纹样、人物或文字等。在自然中寻求秩序美,从规矩中取得自由化,通过实践摸索出许多的空间装饰方法,使装饰艺术形式从二维的形式转化为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形式,充分运用环境自身的每一个条件,对原始空间进行调整,以强化整体的装饰效果,使装饰艺术走向空间化、立体化、流动化,使人产生审美联想。 传统装饰艺术在造型的运用上也很注重点、线、面等基本造型要素的关系处理,讲究形式美法则。在具体的表现上,传统的装饰艺术还会通过借物抒情来表达某种观念和寓意,色彩的使用与搭配也隐含着象征性和寓意性,它经历了从繁杂到单纯、由绚烂到淡雅的发展过程。 例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外观设计以及馆内的展示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中国馆的外观采用了象征吉祥富贵“中国红”,设计师是从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的是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除国家馆的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在地区馆的外墙,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一一篆书来作为装饰。“叠篆文字”装饰的地区馆建筑表面,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濒临失传“三斩斧”平均每1厘米宽度要斩7刀,看似简洁的中国馆台阶蕴藏无数奥妙,其共有76级踏步,质量、工艺堪比人民人会堂的大台阶。同时重拾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上万刀,整个中国馆大台阶加起来达5400多万刀。中国馆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呈现出黑自相间的视觉效果。 总之,在这次的中国馆的设计到展示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又不完全的反古,是4次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既让观者看到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也看到了中国的继续向前发展的前景,给世界一个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平台。 四、结论 我们在学习西方的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需要把我们国家传统的装饰艺术精华融入其中,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而不是不盲目追求西化,能够在现代设计中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装饰的精髓,又让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融会贯通才是我们现代设计师的长远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浅谈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论文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现代艺术设计;统一 论文摘要:装饰艺术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并不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内容,而是一个促进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有效形式。我们在学习西方的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需要把我们国家传统的装饰艺术精华融入其中,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一、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它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由于历代劳动人民和能工巧匠的创造实践和艺术大师的锤炼概括,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它不仅参与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也凭其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对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我国悠久文化历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装饰艺术形式,从史前的陶彩、商周的青铜器、战国及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朝的寺观、明代的家具等,歌舞、器乐、漆画、泥塑,蜡染,皮影、绘画、剪纸、木雕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及民族特征。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每个时代所呈现出的风格也是大不相同的。作为传统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部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的生活当中,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很好的体现。品类繁多的传统装饰艺术形式主要都是为了装点环境、美化生活空间。 二、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 现代主义设计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崇尚简洁反对装饰,简洁的设计最初确实能够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并且在设计上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极简的现代主义设计也造成了历史文化发展的断裂,人文环境中未来拥有的历史感和时间性,被日趋统一化的倾向所冲淡。人们在世界各地到处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少即多、少即无”的理念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环境虽然简洁时尚,但是缺少了更多的内涵,更多的时候是外在的形式取代了内在的涵义。至少80年代以前的现代主义环境艺术设计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环境艺术设计所起到的新作用消除了艺术方法的历史性,变革了艺术方法的内涵,使环境设计象工厂中的产品一样被到处“生产”,人类文化的激情被钢筋混凝土所遮蔽,当形式充分体现生活的需要时就不可能再承认价值的永恒标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压抑,现代主义设计一的普及化,使地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许多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在现代设计中被忽视,使世界环境日益趋同。 三、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20世纪以来,人类对空间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和理解,工业化的发展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随着变化在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逐渐形成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改变并重构着人类的活动方式以及思想模式。一般地理解,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的生活空间进行设计。其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空及心理方面的感受,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是一个促进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有效形式。随着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空间设计曾一味地追求和模仿现代主义时尚的风格的设计形式已发生的翻大覆地的变化,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极简的设计风格既失去了设计师及环境的个性,也丧失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所以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可见到传统装饰艺术的表现手法。如很多现代建筑的立柱都会采用建筑材料的原色或者漆绘上丹青彩画来进行装饰,在题材的选择上,则是大多数采自具有吉祥涵义的中国神话,历史故事及动植物纹样、人物或文字等。在自然中寻求秩序美,从规矩中取得自由化,通过实践摸索出许多的空间装饰方法,使装饰艺术形式从二维的形式转化为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形式,充分运用环境自身的每一个条件,对原始空间进行调整,以强化整体的装饰效果,使装饰艺术走向空间化、立体化、流动化,使人产生审美联想。 传统装饰艺术在造型的运用上也很注重点、线、面等基本造型要素的关系处理,讲究形式美法则。在具体的表现上,传统的装饰艺术还会通过借物抒情来表达某种观念和寓意,色彩的使用与搭配也隐含着象征性和寓意性,它经历了从繁杂到单纯、由绚烂到淡雅的发展过程。 例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外观设计以及馆内的展示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中国馆的外观采用了象征吉祥富贵“中国红”,设计师是从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的是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除国家馆的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在地区馆的外墙,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一一篆书来作为装饰。“叠篆文字”装饰的地区馆建筑表面,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濒临失传“三斩斧”平均每1厘米宽度要斩7刀,看似简洁的中国馆台阶蕴藏无数奥妙,其共有76级踏步,质量、工艺堪比人民人会堂的大台阶。同时重拾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上万刀,整个中国馆大台阶加起来达5400多万刀。中国馆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呈现出黑自相间的视觉效果。 总之,在这次的中国馆的设计到展示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又不完全的反古,是4次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既让观者看到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也看到了中国的继续向前发展的前景,给世界一个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平台。 四、结论 我们在学习西方的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需要把我们国家传统的装饰艺术精华融入其中,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而不是不盲目追求西化,能够在现代设计中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装饰的精髓,又让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融会贯通才是我们现代设计师的长远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现状及前景的分析,总结出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各种绘图软件的应用,而忽略了作为视觉艺术的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更应呈现艺术化、人情化和多样化的特征。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 起源 现状及发展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进步,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成为建筑效果图表现的主流。所谓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计算机技术表现设计意图,最终以图像的方式告知客户,使客户清晰地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创意,它是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表现方式,通常又被人们称为计算机建筑效果图。 一、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设计源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产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构想发端于1950年,但使用计算机绘图的最早记录是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伊凡·苏泽?兰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会议上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从而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历程。他从1950年开始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交互对话的操作系统。1963年,这套以电脑主机、显示屏、光电笔和键盘为工具的图形画线系统得到实现。这套图形画线系统开发和引进了许多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使用户可以运用电脑画出直线、复杂曲线以及简单的标准部件。 最初cad被解释为“计算机辅助绘图”,由于当时计算机在设计上的作用是替代传统手工绘图的一种新工具,但随着后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cad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扩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像素的产生、80年代三维曲面造型系统的开发等,使电脑绘图从只能用“线”这一基本绘制元素发展到可以用点、面、体进行绘制计算机图形,从而使cad的含义也发展成现在人们比较熟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个概念了。197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首次接纳了计算机绘画作品,这也标志着新的视觉艺术形式的诞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与国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轨迹相似,国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基本上是从各高等院校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在环境艺术设计和创作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技术工具,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前,国内对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表现是使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在我国建筑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表现领域以不可逆转的潮流迅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0世纪末,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成为建筑效果表现的主流。起初,设计师主要运用auto cad软件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在方案阶段还以手绘为主。但随着相关专业软硬件的更新和进步,它自身的强大优势得以显示,同时对传统手绘表现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计算机建筑效果表现的类型己经有了很细致的划分,可以分为:计算机建筑效果图、计算机建筑漫游动画和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计算机建筑效果图主要是通过3ds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制作的静态的效果图。通过计算机三维软件从平面、立面数据中得到透视图,透视点位置及视点角度均可变换,然后再渲染出二维图像,这种方式是目前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漫游动画是利用3dsmax软件的三维动画功能,在建筑物的室内或室外的设计阶段就能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物外貌和各种附属设施以及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 三、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比如各种方案的汇报、投标以及招商广告中随处可见,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绘图软件的教程以及在教学上更加重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教学课程。人们更多的关注计算机技术,想方设法掌握各种绘图软件,在模型、材质、灯光以及各种渲染技法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最终的效果图的艺术性。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视觉艺术创造规律、形式法则和审美方法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是相同的。所谓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一些美学研究者认为,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艺术离不开创造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要通过一定的感官和相应的感性物质媒介,前者创造出审美对象,后者达到审美愉悦。所以说,作为视觉艺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作品既要真实的描绘场景,又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偷悦。不可否认,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求新、求异的视觉口味也越来越高。这源于技术的发展、审美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和艺术创造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师的目标是使效果图具有真实感,能够模拟未来场景的真实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目前的计算机建筑效果图的风格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不断提高的视觉口味。计算机建筑效果图既是表现的技术同时它又是视觉艺术。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使用的软件有creator系列三维建模工具及vega场景管理软件。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强调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的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互方式。它可以实现逼真的、纯三维的场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作为建筑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建筑方案,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使用于建筑表现,而且也是一种推敲方案的有利手段。vr技术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愉悦而不是审美疲劳。为此,根据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的发展情况,未来计算机建筑效果图应呈现艺术化、人情化和多样化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出发点的环境艺术设计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常说和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是为人类提供各种日常所需的主要手段和控制方法。在当前人们发展的过程中,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成为制约人类发展,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在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条文中明确的将环境定位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更是对当前各个成分的总概括,其中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各种古代遗物和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城市乡村概念都输与环境体系中。在这些体系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当前城市体系和乡村体系,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因素和各种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总体。在环境概念中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各个概念和物质需求认识的不断加深,环境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心和重点逐步成为人们建设的前提基础,更是影响当前因素和自然保护的基础前提。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多次探究和研所,就当前社会环境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更是一项基本国策,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是将城市规划路线结合当前环境实际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论文联盟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群交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四、总结 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更是人们当前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持续化发展和城市建设技术是当前人们研究的热潮,更是各个生产和施工单位的主要探索方向。随着人们对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认识的不断加深,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逐步的采用当前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统一综合的设计,增加其美感和实用感,成为当前设计的基础前提。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与对策 环境 艺术 设计作为同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一起构成国家建设设计人才格局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会 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这一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许多高校办学的热点,如何办好专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 教育 工作者,同时也是业内人士关注和思考的 内容 。本文就哈尔滨 工业 大学建筑学院(原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和 发展 , 分析 阐述进一步办好专业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观点。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再认识 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在我国"环境艺术"这一名词才出现不长时间,但年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建筑装饰业,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 目前 已成为令人倾心的行业之一。显然, 中国 近些年来的发展,以 经济 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艺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这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 历史 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焦点。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 现代 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环境艺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筑约300万平方米,如用作装饰工程费按2000元/平方米 计算 ,工程总量在60亿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积为600万平方米,约12万户,按每户平均用作装饰工程费2万元,总计约24亿元。如果统计全国用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装饰工程上的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去建设。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 研究 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 总结 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 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 科学 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和 现代 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 教育 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 时代 发展 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 内容 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 艺术 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 学习 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 科学 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 方法 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 研究 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 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 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 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 应用 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 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3、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稳步、健康地发展 办好一个专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建设 规划,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使专业建设具有努力的方向和工作动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正处在成长阶段,它的发展需要一批热衷 于环境艺术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去努力工作,同时更需要学校及相关专业的支持和理解。我们已经认识到在国家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专业逐渐成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满足国家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将是我们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建设设计人才的重要任务。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年级专业设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摘要:根据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要求,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对其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设置,建构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形成了适合地域性较强的独立学院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对该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各门课程的知识,并能够实现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国家和地区对不同层次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 一、背景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发展到今天,本科、高职、高专、电大等院校中都没置有该专业,20多年的时间里,学生人数激增。然而,这种过快的增长趋势背后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跟不上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大批学生设计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大不如前。在扩招的大背景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应在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课程设置上突显自己的特色,并就自身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向地域性和区域性发展和服务的专业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2003)8号文件规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我院也正是按照文件中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要求,突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特色,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采用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教学环节,使我院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特色并具有较强的地方和区域就业实力。 二、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建构 对于国内大部分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而言,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了设计入门做引导;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把学生带进专业设计领域;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则是加强和拓展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四年级的课程主要训练综合设计、表达和应用能力,为职业设计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二年级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进入专业学习领域,但是他们对于各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相对零散,不能够有机地将各门课程进行联系和交融。我们通过三年级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使学生尽快了解到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形成自身的理论和应用体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并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中融会贯通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让学生懂得怎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于实际工作。 1.课程体系的建构 针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要求,以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院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年级课程进行了体系的建构,见表1。这个体系把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并将各门课程进行有序的交叉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主要以景观设计ⅱ、景观设计ⅲ以及园林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重点教学内容,同时把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建筑装饰构造、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概预算及施工管理等课程融入到专业主干课程里面去,加强学生在专业主干设计课程中的的工程技术分析和应用能力。此外,还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制图基础课程中的auto cad、3d max、photoshop和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构成设计、表现技法、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继续作为三年级专业主干课程的支撑,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强专业知识的掌握,并逐步了解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实践与应用 以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年级上学期的课程来说明体系建构的过程和内容。三年级上学期的专业主干课核心课程是景观设计ⅱ,以这门课程为重点教学内容,贯穿整个学期。景观设计ⅱ的主要设计内容是针对我院的一块空地做规划和景观设计,学习成果以图纸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建构的体系中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内容和以往该课程设计内容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第一,以往的设计课程总是模拟课题,教师给出原图纸,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而课程体系中经过几番教学改革,我们选用的是真实场地进行景观设计,并且场地基地图需要学生运用低年级学过的建筑测量学来进行场地测量,然后绘制出场地基地图,再在图纸上进行设计。第二,在景观设计ⅱ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我们设置了建筑装饰构造和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两门课程进行交叉教学。对于学生在景观设计ⅱ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地面铺装材料和构造,景观设施和小品材料和构造等实际问题时,都要求他们运用建筑装饰构造和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两门课程中所学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市场调查和实地实例分析,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内容将成为解决景观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和构造等方面的问题的支撑材料,并促使学生正确认识材料和构造,确定设计图纸中各种景观要素的材料和构造的选择。 此外,在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考察和实地实例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后,把对材料和构造的认识应用到景观设计ⅱ的模型设计和制作中去,并在模型设计与制作时,对学生再次强调各类材料的特性、各种胶结材料的选择、细部连接构造、模型制作工艺等,让他们在做模型时体验材料和工艺的知识应用过程。学生从市场考察、材料采购到按照景观设计ⅱ成果图纸进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整个过程中,能够较整体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通过建构环境艺术专业三年级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使三年级各门专业主干课程能够有机的联系,并让学生能够具备掌握各门课程的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体系能够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我院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年级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实践,不仅加强了学生在各门专业课程间的知识融汇和贯通,并且使他们具备了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三年级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加强了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服务能力,促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较快较好地达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教育现状 教学改革措施 实践教学 教学训练框架 【论文摘 要】本文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其基础课程的本质特点入手,分析了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课堂改革措施,如在专业基础课上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其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可以简单地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从发展来看室内设计相对成熟,所以我国各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时,通常都偏向室内设计教学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二 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环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部分学校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素描、色彩,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是加强本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学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意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而单纯地强调完成作业,忽视在完成作业时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尤其不能自主地进行设计创作。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应付作业的消极态度,而不去对设计本身做太多的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要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深刻理解。应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拉开距离。 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增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 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单个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强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像在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写生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塑造形体的能力。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可以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做些配色训练,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艺设计专业的方向决定基础课的内容,与环艺专业设计课程衔接起来,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 4.建立课堂教学新形式 针对环艺专业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要以设计思维的形成和对设计方法的掌握为引领,构建环艺设计基础课程新体系。为进一步明确课程的目的,需要重新结构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1)教学方略上突出大的课程方向,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弱化单一性: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合二为一,成为设计基础。主要解决二维空间的问题;强调素描与色彩的共性和统一性,分而不离,区别在于表现因素上的多少。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画面的结构问题,注意表现的丰富性和学生的特点。 (2)各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进一步明确:①增强课题意识。将课题始终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增强师生双方面在课程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②设计基础。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内容上的延承与变化,避免片面的解决问题没进一步加强点、线、面在语言形式方面的表现力度,突出画面的结构意味;③设计素描。基础中的基础,在设计基础为能迅速进入这种状态提供了先决的形式,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画面的经营之中,点线面、黑白灰、节奏、韵律成为画面主导的形式因素,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素描的本质含义,避免为形式而形式;④设计色彩。注重色彩因素在画面结构中的意义,要让学生保持设计素描的中心方略,同时将色彩因素贯穿进来,通过在对色彩在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调等方面的训练与运用,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把所学全面而恰当地运用到课程中;设计色彩还可以通过风景写生的练习,进一步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注重色彩归纳和主观调整,一切从画面结构出发。 课程顺序的调整和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变化,这是在理论推究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学习面貌和学习效果。 四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两个部分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顺利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并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浅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突出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从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突飞猛进,面对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新形势下就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核心问题。目前,我国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改革不到位、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联合办学等方面。分析来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体系的高职特色不够突出 我国在现行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多是照搬或脱胎于本科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而高职教育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材为主要目标,只有确立了与专业人材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模式化,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高。尤其是在实践课程中,学生大多是以模拟项目的训练为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缺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减少模拟性亟待解决。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从结合实际出发,通过真实的设计实践来完成设计方案,教师再不能照本宣科。此外,除了校内的实践课程外,要积极参与社会上的艺术设计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实践经验。 摒弃学科型的本科“压缩饼干”式教学模式,构建出符合我国高职艺术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围绕专业核心职业技能的形成合理的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缺乏科学的多样化教学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由于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条件的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依然延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采取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脱离实际、过于虚拟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完全与社会需求脱节;在环节测试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通过对用人单位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反馈意见的调查,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专业知识过于松散与陈旧,动手能力偏弱、与人沟通能力不强,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缺乏作为一个环境艺术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所以,必须明确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前提的教育,人才培养要突出适应职业能力的形成,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课程也显然不能以学科为本位,而应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因此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核心内容。转变学科本位的思想,实现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转换,在与时俱进和有机整合的观念指导下实现课程开发,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套科学的符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开发方法,是设计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 三实践性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设置了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它们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但大部分实践教学课流于表面形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布置一套模拟的设计课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所有的实践教学。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非常密切,社会实践包含很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这就导致了“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情况。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侧重于艺术的表现,而不太重视实务性、应用性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毕竟不只是表现图的绘制,它涉及到很多具体的材料及施工方式以及与其他技术工种的衔接与配合,还要有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等。在这样的实际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仅凭感性思维对待设计任务,没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所以设计出来的作品经常犯常识性错误并漏洞百出,在实际操作当中难于实施,到工作岗位后,需要几年时间的实际锻炼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可能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明确该课程的设置目的,少走弯路与偏差。课堂作业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每一次作业都有一次新的目的要求,让学生尽量探索不同的设计方法,培养其创新意识。尽可能给学生安排实际工程项目的考察实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材料与施工工艺。加强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与工程甲方的谈判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实践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理念。建立完善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可以突出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突显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在具体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深入分析各实践课程间的内涵及内在联系,不能把每个阶段具体的实践教学看做是简单的各门课程的累加。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加强实践课程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有取舍有重点地以能力需要进行整合,以实现实践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四师资队伍结构过于单一,结构有待改善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以及能否办出特色,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教师岗位上,虽然在理论水平上有一定的造诣,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也难以培养出符合高职培养目标要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与专业基础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学校,结合我们的设计专业,聘请一定比例的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改善师资的结构,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建设,另一方面也能灵活的适应设计专业变化的要求。作为专业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机会和学习资源锻炼自己,不断更新我们的思维,改革教学方法,多方面的提高自身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积极改革目前滞后的教育模式,思想要开放,立足本土文化,选择性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加大学生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寻求企业参与,改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环境艺术设计手绘技能课程教学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带动,设计行业也不例外,设计工作表达方式也因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电脑软件技术运用到设计行业以来,减轻了繁复的工作量,但也有不少设计师急功近利,减少了设计前期的推敲,大量复制模型,使得设计行业也投入了流水线作业当中,这会减缓设计行业的发展。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主要力量,应遵循教学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手绘表现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做到促进设计行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新模式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手绘技能概述 手绘技能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做法是将设计内容通过手绘的方式将所描绘事物真实、形象地描述出来,通过手绘方式,设计师能够将其设计意图以及设计理念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在实际的绘画过程当中,手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草图式手绘,这种手绘方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以及表达意图,并将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快速地进行展现;第二种是效果式手绘,通过这样的手绘形式,设计师能够将其作品的最终设计效果展现出来,并可以加入设计师的设计主题与个性。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中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手绘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能够提高其设计素养,还能够培养艺术设计表现技术,因此,手绘技能是将设计技能与艺术表现、工程技术结合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性的设计手段。 二、手绘技能对高职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手绘技能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对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个促进的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其专业素养,还能够加强对艺术的认知能力。长期以来,手绘技能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一直都受到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素描绘画开始学起,手绘技能则有助于表达其思想意识与思维能力,每一个设计师能够将其设计想法与表达意图清楚地传递出来,良好的手绘技能是功不可没的,与此同时,手绘技能也是判断每一个设计师设计能力强弱的主要依据。对于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手绘技能是培养其艺术设计爱好的一个良好的工具,与此同时,在学习掌握手绘技能之时,还能够确立起未来艺术设计发展的大方向。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手绘技能课程教学现状 在多个高职院校实地调查之后发现,许多学生对于多媒体的依赖性十分强,完成设计作业之时,大部分都选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从而手绘技能受到了忽视。手绘能力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设计专业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数学生在提交艺术作业之时,往往都是选择用电脑设计来诠释自己的艺术思想,却无法用手绘草图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设计思路,结构不清晰,导致了艺术设计创意失去了其本身意义。而电脑设计的方案所花费的时间又远远超过手绘图的设计时间,这就使得设计方案更改周期变长,事倍功半。 四、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手绘技能课程教学新模式 1.重视学生个性。 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到,视觉形象并不是对感性材料的复制,而是对现实感受的再次创作,所创作的作品具有想象性与创新性。在手绘方面,这个理论也是通用的,进行手绘的过程当中,要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描绘作品,只有对作品赋予生命力才能够使得作品能够表达出作者真正的意图。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当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这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其独特的设计风格,除此之外,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艺术主观感受表达上多加努力,因为每一幅艺术作品都需要展示作者最真实的内心思想。 2.手绘表现与电脑表现相结合。 手绘表现与电脑表现都是设计者向外界传达思维信息的一种方式,电脑表现方式能够表现出事物的真实的样貌,还原度较高,而手绘效果图的运用方式则较为简便,且生成迅速,作品的概括程度也较高。在设计理念角度来看,电脑表现能够将作者的设计作品通过多媒体的技术展示真实的材质的运用与最终的效果,但是耗费的时间较长;而手绘能够快速地体现设计者对于艺术的想法,并能够及时更改,展示设计者的设计才华以及个人艺术素养,所以,将手绘表现与电脑表现进行有效地结合后,能够取长补短,将作品材质的部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呈现,作者的设计理念则由手绘的方式呈现,这样能够使设计者真实的想法完全地展示出来。 3.培养创新思维与提升个人素质。 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创造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应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艺术设计专业,这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手绘设计图对于立意的要求是十分高的,需要学生对事物的描述有着很强的捕捉能力,能够看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事物的特质,因此,良好的创新能力与个人专业素养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大自然中的事物千姿百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从广泛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物所蕴含的美,从而才能够发现事物的另一面与新奇趣,并将所见所感通过手绘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一项具有新意的设计作品。 4.适应社会竞争。 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设计作品最终都是要呈现到实际应用中的,因此,免不了与客户进行沟通以起到改善设计方案的作用。在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的过程当中,设计者与客户可能会出现意见分歧,当与客户进行沟通时,设置者应为客户找到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客户也会有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的可能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这样就会适应与客户不断的沟通协调的过程,从而适应社会竞争。 总结 高职院校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技能之外,还要对学生的手绘技能加以重视,以起到塑造艺术综合性人才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艺术设计表达的不同能力,这样对提升设计思维以及快速捕捉灵感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邱玉磊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当下环境艺术设计思考 摘要: 本文以“千里之行”中的作品为例,讲述设计与当下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设计能够改善自然、人类生活,设计应致力于保护自然生态,探索新能源、新材料、新结构为社会带来的新的可能,关注弱势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再创造。 关键词: 环艺设计;当下;“千里之行”;生态;新能源、新材料、新结构;弱势群体;传统 “千里之行”中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中不乏围绕社会话题而展开设计的作品,这些作品紧扣当下热点,进行设计表达或提出解决方案。表达了艺术设计毕业生作为新时代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设计服务生活的宗旨。让生活更便利是设计不断努力的方向[1]。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关注社会当下存在的问题,从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中寻找设计的窗口。 1、自然生态 “以自然为本”是设计界提倡的新价值观,但这种观念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难免会遭到误解[2]。工业文明中人们渴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难保持,人类开始怀恋经济发展前原始田园牧歌的生活。国内大中小城市为提高本地区环境质量及居民对绿色生态的渴望,修建了综合公园、中央公园、植物园等各种类型公园。而该类公园相互模仿,元素互借并无太大新意,难以达到还原绿地本身的效果。当下环境设计需要摆脱传统公园、广场惯用模式,转而采用针对性的植物群落以切实改善本地土壤、净化水质,从根源上解决环境矛盾,而非大量建造矫揉造作的人工景观,强硬地增加景观的“可看性”,实则却是以工业化的手段去掩盖工业化的弊端,相当于为了掩盖谎言而去编造另一个谎言。在此次“千里之行”的展览中,就有这样关注当下生态环境的设计作品,其中对土地、植被的深入研究值得学习。当下的环境设计师应有这样生态的眼光与觉悟,了解当下社会生态的主要矛盾、根本矛盾,以此为出发点,探索解决方案方法。 2、探索新能源、新材料、新结构 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之俱来的是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何开发新能源、新技术、新结构,防止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毁灭性打击,降低危险系数。这是当下环境设计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日本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板茂对纸建筑的研究便是极为成功的范例。任何一个名族地域的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设计师应不断探索新能源、新材料、新结构在环境设计领域新的可能性。“千里之行”中“#模块化设计探索#”就是对新的空间资源的一次探索。此外,巧用工业废材、生活废材,变废为宝是一个好的设计思维方向,也是当下社会需要探讨的问题。 3、关注弱势群体 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了绝大多数人生活条件,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任然是当下社会的大矛盾。现代设计已经渐渐跳出了造物的束缚,把重点放在对人的需求的满足上,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在设计当中,设计的作品是要存在于普通用户的生活当中的[3]。例如农民工的居住环境、新农村建设、老年公寓、农民工子弟校园景观等项目,给环境设计师提供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设计师应该深入诸如此类的社会弱势群体中间,设计符合其生活、行为特征的人居环境。从环境设计的角度,为不同群体而设计,为大众而设计,实现社会公平。“千里之行”的作品展中就有关于农村小学的校园设计方案“#趣落—恩施三元小学建筑景观设计#”该方案立足当地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场地的合理规划,为农村儿童提供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体现了新一代环境艺术设计者对农村少年儿童的关怀,以及其对设计促进社会公平的切身投入。 4、传统文化的吸收再创造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文化呈现出世界趋同或融合的趋势,又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必然要注重传统,发展传统。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历史文脉,显现地方性和民族性的问题,实际上是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创新的课题。个性化、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语言是艺术设计作品保持永久魅力的重要因素。然而个性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风格。设计师应该用现代的眼光去解读传统建筑、园林文化,取其精髓,并结合西方现代的设计理念,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现代环境艺术作品。在“千里之行”的作品展中就有学生关注中国古建保护领域,以“#北京古民居改建#”为例,对城墙及周边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其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关系围合等问题,继而以再利用为设计目标,并以游人观看方式为线索,采用空间叙事的手法,结合藏于露、隐喻、模块化等方式唤醒人们对于城墙的记忆,从而完成承载物质与精神的改造方案。还有“#空间植入—丽江古城民居改造设计#”希望将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与现代建筑结合,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探索,最终得出了新的设计思维方向,形成一个既尊重传统文化又满足活动中心功能要求的新建筑,值得借鉴和学习。经过再设计使传统建筑符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更多新材料的运用,新的空间格局。总之,环境设计不能也不可能照搬传统,中国环境艺术要探索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提炼成精,并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先是要让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基因融入国民日常生活,然后传播到世界。 除此之外,当下我们的人居环境、社会生活、精神文化……还有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值得设计师深入研究。设计早已不再只是狭隘的造型与结构,设计者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设计,思考当下设计思想所面临的转变,来探求什么才是未来设计的价值核心。 作者:邱悦 邱钦灿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荣昌治安中心校治安中心校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环境艺术设计精神生态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国民的基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其在物质生活欲求与精神生态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特征呈现了不断凸显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在改善城市国民精神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本文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问题展开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精神生态 在现代国人面对较为严重精神生态畛域失衡现象的背景之下,当代生态学领域基本理论的研究触角已经逐步延伸到精神生态的学理层面。精神生态学是以人类个体的精神性存在属性为研究基点,重点关注作为独立生产社会实践主体的人与现实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将这一门全新学科中涉及的具体理论研究内容引入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版图中,给我国艺术设计工作者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鉴于此,本文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问题展开了简要论述。 一、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分析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 1.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界定 环境艺术概念本身具备着极为宽广的内涵指涉,包含“偶发艺术”、“地景艺术”以及“景观艺术”等建筑装饰工程领域的艺术设计工作实务形态。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环境存在和分布的形态各异的建筑物、城市市政建设工程装饰设施、城市路灯或者是商业网点外部分布的内容各异的动态或者是静态广告版,以及人类在基本日常化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接触和展现的服饰搭配、和购物、休闲、运动等基本活动行为,都纳入到环境艺术构成效果的表意元素体系之中。从这种界定研究模式之下,可以真切感知到环境艺术概念在内涵界定以及指涉层次方面的宽广性特征,以及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实际承载的工作任务所具备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2.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目的在于为城市国民基本日常生活,工作任务达成,以及基本社会交际实践活动的顺畅有序开展,构筑和提供具备合情性、合理性、舒适性、美观性以及有效性属性特征的空间性活动场地,从学科门类划分以及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状态的视角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工作实现了对多个具体学科涉及内容的综合性整合与应用。要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重点关注自身设计创作方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对实际自然社会环境的生态性考量特征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以做好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基点的,具备充分的可持续性,以及延续性发展特征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观念。 3.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基本实践特征 缘于“环境”概念本身具备着多个方面的学理解析内涵,并且在基于“宏观”学理解析视角,以及“微观”学理解析视角对其展开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获取彼此截然不同的解析认知结论,直接引致了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在内容对象构成体系层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可以是城市市政建设装饰工程的综合性设计规划,也可能是建筑物室内局部使用结构的指向性功能装饰规划。 (二)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 1.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界定 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要在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开展背景之下,实现人类个体生存实践发展,与自然社会环境以及客观物质存在对象之间的整体化发展和谐状态,尽可能地减少相互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竞争,以及斗争精神,最大限度地引导和诱发独立化的人类个体之间形成和发挥合作化的实践行为品质。生态性环境艺术的产生以及普及发展,使得传统发展背景之下,自然化人类本性实现稳定顺畅的相互结合,有效改善了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形态,以及城市商业文明演进形态给人类所造成的精神扭曲以及桎梏,提升了人类在基本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的幸福感强度。 2.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实践原则 第一,人本性原则。人是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基本主体,所以在开展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原则,通过不断满足人类在物质性和精神性层面的基本需求,助力人类基本生存实践环境优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人类在应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度”的把握,在有效维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促进人类生存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第二,整体性原则。从“环境”概念基本内涵指涉的丰富性角度出发,客观上要求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在实际开展设计实践工作的过程中,扎实秉持整体性的设计认知理念以及设计工作开展原则,要将实际设计的对象区域内已经存在的一切形式的自然性,以及社会性物品对象表意关照元素,都纳入到实际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形成方案的表意构成元素体系之中,确保实际形成的设计方案,能够切实做好针对对象设计区位的,在自然性、生物性以及社会文化性表意要素之间的和谐稳定,以及整体一致的建设发展目标。 二、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事业的基本支持技术 要切实减缓现代环境工程项目施工作业过程给开放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冲击强度,有效减缓人类社会化生产生活实践行为所引致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因此,节约土地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节约淡水资源消耗规模,以及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版图中重点关注的技术目标,围绕这一技术目标,世界范围内致力于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目标实现的技术工作者,接连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支持技术形态的探索应用活动,以下选取其中部分具备代表性的技术形态展开具体的介绍分析。 (一)能量活性建筑基础技术系统 能量活性建筑基础技术,其基本的技术构成原理就是要在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完成对上程塑料管技术构件的地下埋入技术处理目标,并通过这一技术操作实施手段,完成对闭式循环系统结构系统的建设工作目标,在循环结构系统中以淡水资源作为热量交换目标的实现介质。能量活性建筑基础技术最早于1980年年初诞生于欧洲,在其产生和发展演化的初始阶断,多被应用于居住性使用功能建筑之中,而经过长达三十余年的技术发展演进过程之后,这一技术在今天多被应用于商业性或者是工业性建筑实体之中。从技术实现难度角度分析,这一技术的最鲜明优点在于能够在不使用专门钻井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实现对地下热量交换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切实依照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建设地点所具备的基本土质结构特征,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处理环节,诸如能量活性基础桩、基础墙,以及基础板等建筑工程技术结构的建设处理工作等,这里展现了这一技术形态在具体应用范围层次的灵活性特征,给这一技术在现代生态建筑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创造了充分的实践可能性。 (二)置换式空调设备新风技术系统 建筑物内部安装使用的空调设备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功能:第一,调节建筑物室内使用空间的温度状态,在冬季完成供暖任务,在夏季完成制冷任务。第二,为建筑物的内部使用空间提供完成过滤除尘环节的新鲜富氧空气。第三,针对建筑物内部使用空间的空气温度以及流通速率实施调节,避免建筑内外可能出现的噪声现象给使用者正常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现阶段,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的新一代空调新风技术系统,其基本的技术特点体现在实现了空调设备内部的供暖(或者是制冷)系统与新风系统之间的相互分离。在空调设备实施制冷过程时,需要使用低温水(16℃-20℃),而在实施供暖过程时,需要使用高温水(25℃-40℃)。源于标准办公室本身具备较低水平的设计荷载参数,直接保证了商业写字楼可以引入并运用置换式空调设备新风技术系统,在持续全面开展新风输送技术指标的背景之下,舍弃交叉混合回风系统导致的空调设备分散布置的空间结构特点,扎实满足办公室空间使用者对温度、湿度等环境状态参数的动态需求特征。 (三)双层架空地面建筑系统 双层架空地面建筑技术系统是现代办公建筑的标准化配置要素,它是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形态,以及TIA空调技术良好发展条件下衍生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资料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当代建筑物中建设应用的双层架空地面结构,通常都会将其高度参数的取值范围控制在80mm-300mm,并且在这一建筑结构的内部空间之内,实际可以进行几乎所有类型的现代化办公设备,以及通信技术电缆线路的布置和敷设工作。其地面结构通常由模数600mm×600mm的建筑结构板块构成,并且在初步性的敷设工作完成后,可以随时开展通信电缆线路的检修和增补处理工作。 结语 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问题,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界定,以及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事业的基本支持技术两个角度展开了具体分析,做好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对于我国城市环保建筑建设事业质量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居民精神生态状态的改善,具备重要的现实促进意义。 作者:王静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控制 一、公路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投标过程不规范 有些工程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不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出现通过关系内部定标,或者有的是低价中标,后通过变更提高工程造价。 (二)工程立项阶段造价管理失控 工程在立项阶段缺乏科学的论证,造成一些工程投资估算不实,在资金未落实的情况下急于上项目,编制虚假的工程概预算;有些工程在投资估算中未列出动态的调整因素,由于放松了前期的工程造价管理,使得工程上马后因资金短缺,造成工程不能正常进行。 (三)勘察工作不重视 有些业主单位忽视勘察工作,只委托勘察单位进行地质初勘或根本不勘察,由于地质复杂、不确定的因素,一旦地质资料质量不高,利用不准确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出现不合理甚至浪费现象。 (四)工程肢解发包 由于市场缺乏规范的法制管理,某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中肢解工程多方发包。也有某些工程是特权垄断发包,造成总承包单位无法协调安排施工进度和进行现场的统一管理,造成施工中人工、材料的浪费。工程肢解发包增加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程造价。 二、公路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 (一)立项决策阶段的控制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即达到80%~90%。本阶段作为决策阶段,编制准确的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决策性的文件,它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编制投资估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设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合理。建设标准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规模,对工程造价影响尤为明显。如果标准定得太高,会造成资源浪费,造价上升,如果将标准定得太低,满足不了交通需求。道路等级的不同,工程造价的差别可能是成倍的。 2.路线走向方案要结合沿线敏感点作多方面比较,提高推荐方案的合理性,尽量减少设计阶段对路线走向做较大的调整,从而造成造价出入较大。 3.对重大的技术措施方案要有充足的分析论证。在立交节点及桥梁结构型式的采用上尤为明显。准确的交通量分析将为立交方案形式的采用提供充分的论证,可避免设计阶段方案的修改而造成较大造价变化。 4.工程沿线自然条件(如不良地质地段等)资料收集及调查要仔细、全面。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单价浮动差别很大,在可研阶段尽量考虑充分,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避免造成设计阶段概算突破估算的被动局面。 5.征地、拆迁赔偿调查要详细全面,深度大。目前,征地拆迁赔偿问题成已为工程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合理的拆迁赔偿估算在决策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阶段的控制 在投资决策后,设计阶段就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国外专家指出,虽然设计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小,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在设计阶段要做好以下几点: 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合理应用。在设计前,要充分了解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了解道路建设路线的水文地质及现场情况;造价编制上,材料单价、运距调查要全面、准确。材料单价的确定直接影响工程指标的合理性。 2.抓好方案和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做到限额设计。造价工程师有优化设计方案的职责,降低投资,尤其强调限额设计,严格按下达的计划控制投资,使重大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在审批的概算之内。 3.积极倡导、推行工程招标投标制。推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对降低工程造价,进而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4.倡导运用激励机制。由于我国现行的设计取费标准是按投资额的百分计算,使得造价越高,收费也越多。这样的取费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调动设计者主动地考虑降低造价、节约投资,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5.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设计方案。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不仅从技术上,还要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充分论证,在满足工程结构及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功能分析使设计方案与投资额平衡统一。 (三)发包阶段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发包要进行招投标,通过招投标一是引进竞争机制,二是降低工程成本,三是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因为施工队伍的优劣关系到建设单位工程造价控制的成败。通过正当的招标投标过程,使承包方的价格合理可靠,避免出现压价中标,导致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停工扯皮等现象。招标投标结束后,在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加强对合同的签订管理,由专职造价工程师参与审定造价条款,以保证合同价格的合法性、合理性,减少合同纠纷,维护和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并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四)施工阶段的控制 1.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做好三方的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能效控制。 2.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3.深入现场,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在工程施工过程,审价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察看施工情况,并与监理、总承包方及施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收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协助业主及时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发生的费用,相应调整控制目标,并为最终的工程总结算提供依据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公路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基本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也是动态地反映了项目的总造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动态的。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设计阶段未考虑到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及造价变更。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造价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一阶段是造价动态控制最集中的体现。 三、结束语 道路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对造价的控制应该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着手,针对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抓住问题的要点,有的放矢的制定相应措施来实现造价控制,做到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影响 摘要:本文以示例的形式探讨公路工程变更对造价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公路;变更;造价;影响;分析 1公路工程变更的含义 2003《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中工程变更是指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修改而引起的合同变更。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且以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工程变更令为存在的充要条件。有以下类型:(1)因设计变更或工程规模变化而引起的工程量增减;(2)因设计变更而使得某些工程内容被取消;(3)因设计变更或技术规范改变而导致的工程质量、性质或类型的改变;(4)因设计变更而导致的工程任何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尺寸的改变;(5)为使工程竣工而必需实施的任何种类的附加工作;(6)因规范变更而使得工程任何部分规定的施工顺序或时间安排的改变。 从以上类型可以看出,《范本》中的变更范围很广,这些变更均涉及到设计图纸或技术规范的改变、修改或补充,只要有监理工程师的工程变更令,承包商参必须进行工程变更,而没有监理工程师的工程变更令,承包商就不能进行工程变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工程变更超出上述范围时,随之也超出了监理工程师的权力范围,此时的变更应由业主和承包商平等协商,签署变更协议,之后方可由监理工程师按变更协议执行。另外,为便于合同和造价管理,对工程质量、性质或类型改变引起的工程变更在实践中是有限制的,即通常要求变更后所出现的新的工程类型应是原承包合中己存在的工程类型。例如,当合同中已存在桥梁工程时,将高路堤改成高架桥的工程变更才是可以考虑的,反之,这种变更是要受限制的。因为:第一,这种变更会使得质量控制难度加大,甚至会出现重大质量责任问题,当原合同中无桥梁工程项目时,意味着招标或资格预审时,并未对承包商的桥梁工程施工业绩和施工能力进行审查,承包商不一定能胜任桥梁工程的施工。第二,这种变更会引发大量施工索赔。这种变更意味着承包商要重新更换已进场的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甚至要为此添置新的施工机械设备,承包商的施工队伍调遣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会增加,索赔因而不可避免。第三,这种变更会增大工程结算和投资控制的难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量清单中不可能有相应的计价项目和计价依据,变更工程的单价被迫要重新协商,原有的招标成果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2公路工程变更的管理 变更的审查和管理是监理工程师的一种权力,但应在满足独立、公正的前提下有和行使。因此,FIDIC条款规定,当监理工程师的业务素质或道德素质无法满足这种要求或监理模式改变时,可以通过专用条款对监理工程师的上述权力进行进一步限制或通过业主的监督和审查来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在变更工程的审查过程中应遵守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的原则。当上述原则在实施中存在着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时,应加强变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并贯彻分级审批和互相监督的审查原则,避免滥用权力。监理工程师在变更工程的造价管理中应贯彻合理定价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即变更工程的结算一方面要有合同依据,另一方面又要公平合理,即客观地反映施工成本以及竞争、供求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且总造价原则上应控制在概算或投资估算的范围之内。 3公路工程变更的定价方法 3.1合同中有相应计价项目时的定价方法 3.1.1该定价原则以合同单价为计价依据根据FIDIC条款第52条的规定,当合同中有相应的计价项目时,原则上应按其相应项目的合同单价作为变更工程的计价依据。此时,可将变更工程分解成若干项与合同规定相对应的计价项目,然后根据其完成的工程量及相应的单价办理变更工程的计量支付。实践中工程任何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尺寸的改变引起的工程变更以及设计变更或工程规模变化而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均可按上述原则来定价。这样能保持合同履行的严肃性,有效地发挥通过招标而产生的合同价格的作用,同时能有效地避免双方协商单价时的争议以及对合同正常履行带来的影响,只要合同单价公平合理,则这一原则也是公平合理的。但当合同单价不合理时,则按上述原则计价时可能给业主或承包商带来不利影响(单价偏高时对业主不利、单价偏低时对承包商不利)。但只要不损害公平原则或出现显失公平的现象,则上述计价原则是应坚持的。造成单价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承包商有意采用不平衡报价,现行的招标文件中工程细目的工作内容或单价构成并不十分明确,因而使得承包商无法将某些工作费用准确地进行分摊。例如,路面施工中要进行拌和场地的建设工作,当合同中对该工作的费用分摊方式有明确规定时,承包商在报价时可以明确地按规定分摊,但如果合同规定不明确,则承包商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分摊方式,他可能将其均摊到路面工程的报价中,也可能将其放入开办项目的报价中等等,由此,也会相应地产生单价偏高或偏低的现象。为避免单价不平衡现象,在招标时,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现行招标文件的计量支付细则,对每一个工程细目的单价构成(包括计价内容和费用构成)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规定;另一方面,在评标时应对承包商的不平衡报价现象进行限制。 3.1.2当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变化较大或工作性质有重大改变使得继续沿用原有不合理合同单价计价会损害公平原则或出现显失公平的现象时,原有的合同单价应进行变更。FIDIC条款规定了变更合同单价的双控条件。其表述是:“合同内所含项目的费率或价格不应考虑变动,除非该项目涉及的款额超过合同价格的20%,以及在该项目下实施的实际工程量超出或少于工程量表中规定之工程量的25%以上”。但由于该条件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以及翻译的原因,因而导致出现各种不同的理解,以及执行中出现各种不同的做法。如规定中的“项目”一词,有的理解为被变更的项目,有的理解为变更后出现的项目。实际上这些理解均不符合FIDIC条款原文之精神,在这里,由于讨论的是合同单价,即工程细目的单价,因此,规定中的“项目”一词指的应是工程细目(Item)。即当工程变更使得工程量的变化超出工程量清单中所列工程细目的工程量的25%以及该细目的合同金额超出合同总价的2%时,应对超出部分的工程量按新的合理单价办理结算。新的合理单价的确定原则是:原单价偏高,应相应降低,反之,应予以提高。 3.1.3单价变更方法的确定是较复杂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举例如下: 某合同中有一“挖方”工程细目,其合理的价格组成为:(1)直接成本:1.8元/m3;(2)间接成本:1.0元/m3(3)利润:0.2/m3,合价为3.0元/m3.(假定该价格为标底价)。在报价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报价:3.0元/m3以上,即报价与标底相当甚至更高;2.8元/m3,即报价中采取了让利策略,利润为0;1.8元/m3,甚至更低,即在第二种报价的基础上采用了不平衡报价法或将管理费分摊到了其它工程细目中,此时的单价为亏损价。现假定因工程变更使得挖方工程量有较大的增加,且超过了合同规定的“双控”标准。此时单价的变更方法会因以上三种不同的报价方法而不同。对于第一种报价,由于工程量的增加,承包商增大规模效益,其增加的工程量部分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会降低,因此,原有合同单价应予以降低,当单价因不平衡报价而超出3.0元/m3时更应如此。对于第二种报价,尽管承包商并未承诺对变更工程继续向业主让利,但由于规模效益的增加会使得承包商获利,因此其单价可维持不变。对于第三种报价,由于其单价为亏损价,因此继续使用原单价对超出“双控”的工程量计价是不公平的,此时应对超出部分的工程量宜采用3.0元/m3或2.8元/m3的价格来计价。 3.2合同中无相应计价项目的变更工程定价 3.2.1定价原则 (1)以计日工为依据定价。这种方式仅适用于一些小型的变更工作。此时可将这些小型变更工作进行分解,分别估算出人工、材料及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由监理工程师发出指示,按计日工形式并根据工程量清单中计日工的有关单价计价。对大型变更工作而言,这种计价方式是不适用的。因为一方面他不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发生的计日工数量的准确确定会有一定难度。 (2)协商确定新的单价。这是合同中无相应计价依据时的常见做法,协商确定单价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以合同单价为基础的单价确定法,另一种是以概预算方法为基础的单价确定方法。 3.2.2定价方法 (1)以合同单价为基础定价。例:设某合同中沥青路面原设计为厚4cm,其单价为20元/m2。现进行设计变更为厚5cm.则按上述原则可求出变更后路面的单价为:5/4×20=25(元/m2)。该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且有合同为依据。但如果原单价偏低,则得出的新单价偏低,反之,原单价偏高,则得出的新单价偏高。所以确定的单价在原单价合理的情况下才相对合理,当原单价不合理(有不平衡报价)时,该方法对增加的工程量部分的定价是不合理的。 (2)以概预算方法为基础定价。仍以上例说明之,先确定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进行资源价格的预算,之后按《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及相应的编制办法,确定其预算单价。该方法的优点是有法律依据,产生的价格相对合理,能真实的反映完成该变更工程的成本和利润。其缺点是不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会有不同的单价,另外该方法无法反映竞争的作用以及原有招标成果的作用,特别是当承包商有不平衡报价时,该方法会加剧总造价的不合理性。例如:假定本项变更发生后沥青路面(5cm)的预算单价为30元/m2即比前述方法确定的单价(25元/m2)高出5元/m2,它表明原合同中沥青路面(4cm)的单价20/m2偏低。其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承包商的报价普遍较低(即合同总价也偏低),也有可能是承包商在该单价上采用了不平衡报价法(即合同总价不低,但单价偏低)。对于前一种情况,采用预算单价后会使投标竞争所产生的积极成果不能发挥,使合同的结算价回复到预算价。对于后一种情况则不仅不能使投标竞争所产生的积极成果发挥作用,反而提高了合同的结算价格,使合同的总结算价超过预算总价。 (3)定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上述方法中第一种方法适用于新增工程量的定价,而第二种方法适用于原有合同工程作设计修改(尺寸修改)时的定价。在造价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会比上述示例要复杂得多,但不管如何复杂,价格公平是造价管理的基本原则。 4结语 公路工程变更为承包商摆脱合同价偏低,扩大自身利润提供了机会,也为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进行管理和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公路工程变更是造价管理和控制中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的工程管理和造价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使公路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在造价控制中特别注意:(1)工程规模扩大的变更;(2)单价偏高的工程细目其工程量可能增大的变更;(3)单价偏低(亏损价)的工程细目其工程量可能减小的变更。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中成本测算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工程逐渐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公路等基础设施的质量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高。由于公路建设的质量优劣与城市发展质量有关,所以有关部门为提高建设的质量也采取了较多措施。成本测算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投资招标时能更符合实际需求,更好的安排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内容,防止三超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对公路工程造价中的成本测算分析有着实际的意义。文章就当下公路工程造价现状进行分析,就其中具体问题研究,得出相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成本测算;质量控制 1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中公路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公路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自身发展的质量以及招商等经济发展的潜力,所以要加强成本测算的管理,有效控制和确定公路建设的成本,能确保工程成本测算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当下的成本测算有着一定的规章制度,但是新时代下的发展要求使得相关内容亟待进一步完善,规划降低道路工程成本,也有利于工程建设企业更好的适应社会,带来的效益较为重要且深远。 2公路工程造价中成本测算的现状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要求的细节以及建设的效果较高,所以注意的问题也较多。建设过程中一般是以阶段性的方式进行,所以阶段性较强,工期较紧,对质量要求颇高。公路工程影响的客观因素较多,因为实际公路施工中受到施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公路建设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具体的建设要求也进入了一个高度化的建设过程。所以,对建设过程中成本的切实控制的要求也上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成为施工单位首先要求解决的任务。企业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发展中,也将降低工程成本测算作为最能获取利润的方式之一,有着更加重要和实际的作用。积极的态度进行市场的开发,对建设施工成本预算的质量更高,可以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成本预算要么被忽略,要么被草草了之,降低了被重视程度,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时展要求,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3公路工程造价中成本测算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的公路施工成本测算受到大力支持和发展,道路施工单位也进行了积极的成本测算改进和实践并取得较大成效,但是实际应用中的措施和技术还是无法适应现今时展的相关要求。文章经过对相关资料调查以及实际现象分析,得出公路工程造价中的成本测算主要有以下问题: 3.1低质量管理成本 测算内容较为复杂零碎,跟建设工程的阶段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成本测算的内容要尽可能完善。但当下的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测算管理是整个工程的第一位,其他阶段的成本测算就被理所当然的忽视了,使得其他阶段的施工出现一定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成本测算时为成本控制提供一定标准和行为依据,但是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并没有做到全程的动态监督,无法确保成本控制质量,所以整个成本测算的价值大大降低。 3.2控制力不足 成本在实际建设中会因为突发情况或是其他原因有一定改变,所以为了成本测算和控制更好的发挥作用,应该全程动态的进行成本测算的更新和控制。但是实际建设过程中,许多前期制定的成本测算与实际不符,但也没有一定措施进行改变,造成整个成本测算结构破坏。制定成本测算时,大都是为了追求低成本而忽视了质量要求。把材料的种类和成本放在考虑因素的首位,会使得建设中的产品本身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施工中也有很多浪费资源的现象,但是监督和管理的部门并没有尽职尽责,从而导致成本预算的增加,降低企业单位的利润。 4公路工程造价中成本测算的建议 为了使得建设的工程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有更加积极的作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便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公路工程建设中有要尊重的具体原则和建议。 4.1成本测算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公路工程的成本包含内容较多,所以成本测算时要尽可能保证测算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人力资源是建设中的重要支持,在成本支出时也是重要内容,所以应该将成本测算落实到整个项目的所有员工身上,保证成本测算的最低化。让所有员工的切身利益都和工程建设质量的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有利于员工在建设过程中不自觉的提高质量,保证质量同时,降低建设成本。 (2)动态性原则。工程施工本身就是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不同,解决方式不同成本测算自然也会受到一定改变,所以成本测算应该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工程本身的各种数据要求都是固定的,质量要求也要达到相应规定,因此成本测算只有动态化控制,才能使得整个建设工程满足实际要求。 (3)目标性原则。成本测算就是在施工中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得具体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以进一步改善,所以整个工程的成本目标对成本测算的质量便有重要影响。应该先明确整个工程的目标成本,坚持目标性原则,才能保证工程在低成本高质量以及高效益的效果下完成,有利于实现成本预算目标的实现,以及工程质量的发展。 (4)节约型原则。成本测算的根本目的便是在控制质量的基础上,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节约应该是成本测算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建设过程中各种成本影响因素的节约要求。坚持节约型原则,才能保证成本测算达到该有的价值。 4.2成本测算的有力措施 成本测算应该从投标过程便开始有所规划和发展,所以在报价竞标之前就应该结合市场发展现状和企业员工等基本情况做好成本测算工作。国家相关规定对具体要求有一定明确,所以进行计划审查和检验时,要结合国家具体的规定和标准。保证计划的合理化。施工中的人员安排要科学规范,整体任务实施时要进行详细记录,为后期的成本测算提供具体依据,工程结束过后的相关数据记录要进行结算,保证结算工作的精准化和质量化。成本测算的过程较为复杂和庞大,所以应该设置专门的人进行管理和安排,完善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体系,将质量与个人的能力捆绑,提高重视程度。成本的内容较多,为了实际发展可以做出改变,但是质量成本确实不能改变的重要内容,建设过程中,为了高质量材料所付出的成本应该是必须的,是不能动摇和改变的。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时,要保证工作沟通的通畅性,使得工作完成有一定的质量,达到完美的统一。施工中有许多成本都是因为浪费,所以具体的施工现场也要安排相关的人员进行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进行工作的安排,既能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可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逐步壮大,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加,要求的质量也进一步上升。我国加大对建筑市场的建设投入,完善市场经济的相关体制机制,只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公路施工企业发展,不断扩大公路施工企业的规模。因为与社会进步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所以城市公路建设中的造价预算和成本预测、控制等也受到越来愈多的关注。 作者:桑润习 单位: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全风险管理思考 【摘要】 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具有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这使得公路工程的造价存在一定的风险。论文阐述了公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内涵,并探讨了公路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公路工程;全风险;管理;控制 1引言 从造价风险控制的程序上来看,在公路工程中进行造价风险管理,首先,应对公路工程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公路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的目标,然后,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风险控制方案,从而对公路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处理[1]。从造价风险控制的方案来看,方案的选择是以控制风险为基础,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或者避免风险事件。一般来讲,公路工程的风险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前处理,一个是后处理。前处理主要是风险遏制、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后处理是风险容忍、风险应急、风险消除以及风险分担,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风险的控制。 2造价全风险管理控制的方案设计 2.1造价全风险控制的分类划分公路工程具有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对于其造价全风险的划分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标准[2]。正常情况下,在识别阶段,对于风险的划分主要以对造价的影响特点为依据,而在造价风险的度量阶段,则主要是以度量特性为依据。对造价风险进行划分,其主要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风险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方案。 2.2不同风险的控制设计根据公路工程风险理论可以知道,公路工程项目造价风不同程度的识别上。在此基础上方可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控制管理方案。在公路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根据具体的风险类型,造价风险主要分为传递性风险和阶段性风险。下面就围 绕传递性风险和阶段性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3公路工程阶段性造价风险的控制 3.1正确定位建设标准由于公路工程具有系统性等方面的特性,因此对于其造价的管理也应是系统性的[3]。这就要求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初期确定一个正确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建设标准的定位时,应考虑到其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因此,这就要求应先对该公路工程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还应确保其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应从整体的角度对公路工程进行定位,在此整体的框架下方可形成阶段性的定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了因为建设标准设置过高而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的可能。 3.2加强估算、概算、预算的编制在对公路工程进行估算、概算以及预算编制之前,应先确定编制依据具有合法性、时效性和适应性。对于工程估算,应对其相应的指标进行合理运用,并根据市场的具体行情确定相关的材料、人工等的价格,对这些价格的控制应具有动态性。在进行概算和预算的编制时,应以正确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此外,还需要应用施工企业的定额,计算出相对比较科学和合理的价格,才能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4]。 3.3加强占地拆迁费用的控制对于公路工程占地拆迁费用的控制,首先,应根据相关部门所颁布的资料对土地的类别进行正确的划分,如有必要可以请当地的国土局进行配合,在此基础上对征地费用进行计算,从而准确地编制公路征地和用地表。此外,对于工期较紧的公路工程,应与当地的土地管理部门进行配合,从而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 3.4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公路工程招投标阶段进行造价的控制,首先,应确保合适的招标方式,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的招标方式为邀请招标。这种方式一方面减少了竞争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效率。此外,还需要对公路工程标段的数量进行合理的确定。标段不宜过小,过小不仅会影响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还会对土方的调配效率造成影响。在进行招标时,业主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认真的审核,特别是对于招投标单位基本情况进行合理的评分和排序,要确定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单位[5]。确定完单位就要进行合同签订,这里要特别强调主要合同的规范性,并增强对合同的管理意识。 3.5加强竣工决算审查公路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竣工决算审查阶段。在这一环节中,应对公路工程的工程量、材料价格、相关费用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审查。其中决算的审查主要包括图纸、工程变更等是否吻合,是否出现了重复计算等不规范的行为。如果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时,要看任务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要看变更的费用是否包含到合同造价中。 4公路工程传递性造价风险的控制 4.1强化设计管理在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等,对于项目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均应进行严格的逐级审批。为了有效控制工程估价和预算,在设计阶段就要重视这个方面的内容,要进行相对科学的论证,并从多个设计方案中优选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从而确保公路工程的造价满足技术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此外,在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和设计变更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从而减少由于设计变更所引起的经济损失。 4.2控制工程量变更在每一阶段的工程施工完成之后,不要先急于支付工程款,要对工程量进行充分的计算,核实完毕后方可支付。要从工程变更的计价和计量两个方面进行审核。同时,对于计量结果应采取分级审批和监督的方式,从而确保审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6]。 4.3控制材料涨价风险在公路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影响总造价的主要内容是工程的施工材料,一般情况下,材料的费用占到了总费用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对于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应以材料的性价比控制为主。在对材料风险进行控制时,首先,应加强对材料的价格管理,对于材料的采购应以准确的材料价格为依据;其次,对于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材料;最后,对于材料的采购应采取招投标竞争机制。 5结语 公路工程投资金额巨大,对其各个阶段采取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本文提出公路工程风险管理上应当采取传递性风险和阶段性风险管理,并概括出可行的风险管理实施策略措施。从工程实施效果来看,采取上述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可以对公路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处理,有效消除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作者:刘慧广 单位: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建设工程与公路工程造价的异同点 摘要: 在工程施工建设中,造价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两者存在一些相同点,具有相互借鉴的价值。基于此,文章对建设工程造价与公路工程造价的异同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 建设工程造价;公路工程造价;异同点;施工建设;造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应运而生,而作为工程规模的重要衡量指标——工程造价的管理,成为建设各方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工程造价控制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建设工程造价和公路工程造价有着很有趣的关系,谁优谁劣难以置喙,在此仅作些许探讨。 1两者相同点 1.1合同总价意义相近每一个工程项目,对于施工合同来说,均表现为完成合同工程,业主应支付的款额,这对于所有建设工程都一样。 1.2均采用清单形式下的计价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清单计价模式成为毫无争议的计价形式和手段,为方便业主投资控制以及施工管理提供媒介,更重要的是为各类不同的投标者提供一个竞争的平台。 1.3公路工程造价在限定的建设系统内可以采用建设工程造价形式对于狭义的公路工程来说,它本身就是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在市政工程和土建工程的清单项目中可以找到公路工程的所有分部分项清单和措施清单项目。 1.4相关程序和计价定额基本相同按照工程建设的顺序,相关定额指标都可以分为投资估算指标、概算指标、概算定额、预算定额、施工定额等,编制程序也相应地表现为:编制投资估算,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编制设计文件和设计概算,进行技术设计,编制修正概算,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控制价,组织招投标,按照企业定额进行投标报价,施工阶段进行中期计量支付,工程完成后编制竣工结算,最后由业主组织编制竣工决算。 1.5投标报价策略和原理相似由于清单均由招标单位组织编制,在这个统一平台下,各投标单位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投标方案,采取不同的投标策略,从而获得中标。而投标策略不外乎不平衡报价法、突然降价法、多方案报价法、无利润报价法等。 1.6调价原则和索赔原则类似合同实施期间,发生价格波动超过特定范围后,按照合同规定的调值公式或调价范围进行调价,作为中间计量依据。而对于索赔的情况,也是出于惩罚违规者的原则,进行索赔计量:如果是承包商违约,价格上涨则按照上涨前的价格执行,价格下降则按照下降后的价格执行;如果是业主违约,价格上涨则按照上涨后的价格执行,价格下降则按照下降前的价格执行。 2两者不同点 2.1工程总造价费用组成 2.1.1公路工程造价包含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器具及家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包含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 2.1.2建设工程总投资则包含建设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器具及家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 2.1.3工程建设其他费中其他内容基本相似,公路造价中还包含施工机构迁移费和供电贴费,建设工程造价中这部分费用放在建安工程费中。 2.2清单内容 2.2.1建设工程清单包含的是分部分项工程价,不包括规费和税金,而各个单位工程的总价则是各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三项的和加上规费和税金。 2.2.2公路工程清单是全费用价格,每一子目均包含规费、利润和税金,项目总价则是各个章节的和,其中100章主要包括安全文明施工费和标准化建设费用以及保险费和资料费用等。类似于措施项目费,但仍不完全。 2.2.3建设工程清单包含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以及规费、税金项目清单,其中最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主要包含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以及工程量五个部分;而公路工程项目清单则主要按照定额子目划分章节,其中100章主要为非竞争项目的报价,项目编码和项目特征没有明确要求,各个清单细目按照定额和先后顺序进行划分。 2.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划分公路工程造价中的直接费、间接费等概念在建设工程造价中不再使用,间接费则包含了规费和企业管理费。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13]44号文),建设工程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按照两种不同的方式划分,即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和按造价形成划分,费用构成要素划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按造价形成划分: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公路工程建安工程费用划分: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直接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其他工程费包括冬雨季、夜间施工增加费临时设施费等9项费用)、间接费(包含企业管理费和规费)、利润、税金。 2.4执行定额标准和使用方法公路工程使用的施工定额,目前主要是2007年交通部的《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上下两册)、对应的《公路工程机械台班定额》《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其定额细目只包含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建设工程定额采用市政工程的定额或估价表,其定额子目中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 2.5公路工程的“其他工程费”与建设工程的“措施费”的差异 2.5.1公路工程的其他工程费包括冬季施工增加费、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施工标准化与安全措施费、临时设施费、施工辅助费(包括生产用具使用费、试验检测费等)、工地转移费等。这些费用与公路工程的建设特点息息相关。施工辅助费的项目在建设工程中则划分在企业管理费中。 2.5.2建设工程中的措施费包括安全文明施工费、夜间施工增加费、非夜间施工照明费、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脚手架费、模板支架费、垂直运输费、超高施工增加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施工排水降水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等。 2.5.3由于两种类型的建筑结构和范围有本质的差异,又归属不同的行业管理,各自都自成一脉,在措施费中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如安全文明施工费,建设工程要求在工程开工之初预付60%的总额费用,逾期支付时,业主将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在公路工程中,安全文明施工费按照总额的一定比例报价,按照工程进度编制安全经费计划,按实施的安全费用计量,总额包干。又如施工标准化的费用,公路工程中明确驻地建设、拌和楼和工地试验室的建设规模和标准以及人员配置,也以总额包干形式在建设完成后计量大部分费用,留小部分在拆除或复垦后计量;而建设工程中该项费用基本不考虑,由承包人在公司管理费中考虑,从而也导致大部分建设工程在执行标准化驻地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而另一方面,对工地试验室的要求则大都依赖业主购买的试验检测服务,施工单位执行见证取样,从而导致施工单位的自检能力不一,工艺或质量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2.6“企业管理费”的差异两者共同的费用有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险费、工会费、职工教育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财务费、税金和其他。建设工程中的企业管理费还包含试验检测费、劳动保护费;公路造价的企业管理费还包括工程保修费和工程排污费,试验检测费在公路造价中包含在材料费中。 2.7“利润”的差异公路造价直接规定:利润按照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扣除规费为计算基数;建设工程造价则是按照分部分项费用、措施项目费用、其他项目费用之中已经包含了利润,计算基数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施工费以及企业管理费之和。 2.8价差预备费的计算建设工程造价的价差预备费的计算公式:PF=∑It[(1+f)(m+t-0.5)-1]。式中:It表示建设期中第t年的投资计划额,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即第t年的静态投资计划额;m表示建设前期年限;f表示年涨价率;∑表示建设期各年费用之和。公路造价的价差预备费计算公式:价差预备费=P[(1+i)n-1-1]。式中:P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总额(即前述“工程费用”)。此外,由于行业标准不一样,各自执行标准的力度又不一样,不同地区之间还有差异。总体来说,在建设工程具有全国的统一性,而公路工程在江苏省地区可能执行得更彻底。 3结语 总之,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在总量上差异不大,只不过在各自组成和划分的方法上有了各自的分歧,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笔者的角度看,可能建设工程的造价更系统化一些,而公路造价更专业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还需要进一步尝试探索两者在同一个项目上,竣工结算和决算的差异。虽然这两者都不是监理工程师的主要任务,但随着监理业务向项目管理的方向拓展,这两者有可能会成为我们从事造价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同时,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以后宏观合同管理工作的方向,只有把整个项目从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全过程的费用进行记录归类使用等,才能真正实现一个项目的造价管理。 作者:周佳佳 单位:南通市交通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造价管理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的不足与缺陷也愈加明显。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侧重于工程建设前期的概预算管理,而忽视了建设中后期的造价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等现象仍十分普遍,严重制约了公路建设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1]。因此,探索一种有效地评估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方法和工具十分必要。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2](ProjectManagementMaturityModel,简称PM3)是用于帮助组织评估项目管理绩效和改进项目管理水平的一种系统的全面的方法和工具。目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在工程建设领域[3,4]的运用越来越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作为项目管理“子系统”的造价管理[5],近年来也有学者结合工程造价领域的知识,构建了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但其模型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上有一定的缺陷性。关于项目管理成熟度的评价运用较多的有蛛网评价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AHP模型,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描述。定性评价指标主观性较强,导致运用评价模型后的评价结果会与实际有较大的偏差。作者通过对前人的借鉴,探究PM3的原理,并结合我国公路建设特点,构建了业主方角度[6]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为评估和提高业主方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服务,为公路建设获得预期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一种保障。 1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大体上来说,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主要包含范畴层面、维度层面、成熟度等级层面和内部结构层面等四个层面[7],这四个层面是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的基础和核心。作者基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四个层面的内容,以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与内涵相结合,进行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1.1范畴层面目前,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大体上分为流程层面、项目层面和组织层面等三个层面的研究。项目管路成熟度模型最初的应用是在软件行业,基于软件行业的特点,其成熟度模型是在流程层面的范畴。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投资数额大等特点,使得公路建设项目的造价繁琐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业主方必须在具体建设项目的客观实际情况上做好公路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组织对系统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将以项目层面为主、组织层面为辅来构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 1.2维度层面维度是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结构特征的直观表现。维度也是一种视角,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呈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现有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主要是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三维模型[8]的应用比较少。一、二维模型结构相对简单,大都从项目管理的综合管理来体现项目管理水平。三维模型从多维的视角来全面剖析问题,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业主的造价管理水平。本研究建立的三维模型的三个维度如下。1)第一维度:成熟度等级。2)第二维度:公路工程造价管理过程。按照公路工程造价管理过程,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划分为投资阶段的造价管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和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3)第三维度:公路建设的类型。按照公路的建设类型,分为:一~四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由于公路建设类型的不同,造价管理的难度也不相同,所以通过不同类型公路的造价管理来综合反映业主的造价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思想;同时也从多维的视角,让业主方看清自己在具体领域的不足。由此可见,加入第三维度“公路建设的类型”更加体现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全面性、多视角和有效性的思想。 1.3成熟度等级层面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表征了一个组织的项目管理能力从不成熟逐步到成熟的一个须循渐进的过程,表征项目管理水平的“台阶”。本研究构建的成熟度模型参照传统的成熟度等级,将成熟度划分为5个等级:混乱级、简单级、提高级、标准级、优化级。等级划分表见图1。各个成熟度等级的描述如下。1)混乱级。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充满随意性,个人对造价管理能否有效控制关系很大,造价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较差,整个管理过程没有统一的方法和制度,缺少主动控制造价的能力。2)简单级。业主意识到造价管理的重要性,造价管理相关知识比较熟悉,但在实际的造价管理过程中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造价管理水平较低。3)提高级。业主能够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将相关经验记录在案,以达到在下次遇见相关问题可以有效解决的目的。并且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4)标准级。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造价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已得到完善和落实,管理过程规范合理,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目标。5)优化级。组织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来提升自己的造价管理水平,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能超出预期目标。 1.4内部结构层面PM3的内部结构层面是指涉及其各个成熟度等级所对应的具体实践内容。传统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是在某一成熟度等级内的关键实践内容全部按照要求得到有效的实施以后,才可以说组织的项目管理真正达到了该成熟度等级[9]。本研究的成熟度模型在内部结构层面上与传统的成熟度不同,成熟度等级采用了得分制的等级划分,结合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通过调查问卷、德尔斐法和文献资料的搜集,确定了关键域。在关键域中确定关键指标,并对关键指标进行指标释义和参考得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得到综合评价得分来确定成熟度等级。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内部结构见图2。 1.5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如图3所示。 2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的评价 目前,对项目管理的成熟度评价主要采用访谈或问卷调查等评估方法来评价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10]。这些评估方法共有的不足之处是,它们都为定性描述及非定量化的评价方法,易导致结果的主观性。本研究主要通过评价指标的定量化来化解因主观性而导致的评价结果有失科学性的问题。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进而运用较为传统的加权求和法来确定最终的评价综合值。从一定意义上讲,加权求和不仅在准确性上与一些复杂的数学方法相当;在应用方面,加权求和法适用性、操作性比一些复杂的方法更强,因而提高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推广应用价值。1)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中,以公路建设5个阶段的造价管理作为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层,以关键域作为一级指标,关键域中的关键指标作为二级指标。由于在本研究中不同类型的公路造价管理过程相同,故在表中不将各个等级公路纳入进评价指标体系中,但最终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等级是将不同类型公路的评价值加权求和以后得到的。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释义及评分标准见表2。2)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密切相关,为各级各个指标确定合理的权重值是计算评价指标的基础。本研究结合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11]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判断矩阵及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3~5,其中,一~四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权重等于该等级公路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同时期)。3)评价综合值计算。第一步:根据指标释义与评分标准,评估二级指标的得分,加权求和后求得的一级指标的得分为。 3案例分析 河南省某城市投资建设公司对已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进行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估,高速公路的投资额为9.3亿元,一级公路投资额为4.6亿元。根据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对二级指标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见表6。由表6的评估结果,并根据上文的指标权重,可得到该公司的造价管理成熟度等级。计算结果见表7。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的权重分别为0.669和0.331,则该公司综合评价值为74.6。由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公司的造价管理成熟度属于提高级,其评价结果与该公司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同时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侧重于项目建设前期的概预算管理,对于建设中后期的造价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4结论 针对目前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侧重于前期概预算的管理而忽视中后期造价管理工作等问题,作者以成熟度等级、公路工程造价管理过程、公路的建设类型为三个维度,构建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通过模型客观地反映了组织的造价管理水平和在前中后期中造价管理工作的不足,解决了由于侧重前期概预算而忽视建设中后期造价管理工作导致整个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失控的问题。1)本研究建立的定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减少了由于主观评价而导致评价结果有失科学性的问题。2)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的方法,在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能使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更加便于推广应用。3)三维模型能够综合反映业主方的造价管理水平,为业主方评估自身的造价管理成熟度等级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工具。同时也为业主方提升自身造价管理水平提供了一种方法和途径。 作者:刘伟军 石志飞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分析市政公路工程造价控制 1当前市政公路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问题 1.1施工前期的准备规划 由于建设市场上材料物价的不断波动,影响了工作人员对项目成本的预算,而引进高科技材料、工艺的结果就是造价的直接增加。对于建设环境了解程度低,例如工程所处的位置地段、地形地貌等各不相同,对这些信息资料了解不全面也会影响项目的造价。工程建设周期安排问题。市政公路项目的管理人员如果对项目建设的统筹安排不周,以及对相关国家政策、市场变化的预计不准,都会影响项目的安排和建设进度,进而影响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 1.2实际方案与投标报价不符 实际施工进度与投标采用施工方案不相符,有的施工企业为了中标而降低报价,到了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过程质量,最终与原定方案不符,在增加了工程量的同时,施工进度放慢,施工成本增加。 1.3现场施工一味追求加快进度 现场项目管理一味追求进度进展,投资者都希望项目尽快完工,越早工程竣工、将施工项目移交投入生产,资金就能够早日回收,但事实上为了提前竣工所需增加的施工成本也会有所增加,甚至超过了之后的回收成本,工程的造价控制就产生了问题。如果一味地赶工缩短工期,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出都会有所增加,从而加大了工程的造价。 2进一步落实好市政公路工程造价控制 能够解决市政公路工程造价控制的这些现状问题,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管理,更好地落实市政公路工程的造价控制,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分析出了几项对策和措施加以改善。 2.1做好施工前期调查准备,从实际出发 市政公路工程实际上最大的特点还是工期短、造价低和质量佳。在市政公路工程的最初招标开始,就力求最可靠真实的施工方案,其中对于成本、进度、工期等的规划应与实际相对应。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控制工程成本是降低造价的基本内容,在实际建设中,虽然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却出现了严重超支的现象,这就需要相关的造价管理、合同管理、人员管理等有机结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造价进行控制。在制定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时,先要对各种涉及到的客观环境因素、执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及其出现后果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分析,实事求是地制定一套切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方案及具体步骤,积极进行项目前期的实地考察、地勘资料的收集,做好工程环境信息的了解准备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工程建设周期,从工程的前期准备开始,直到竣工、移交为止的全过程,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成本预算,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预计范围内。 2.2加强现场施工管理,认清施工质量和造价的关系 投资方、施工方均需按照项目前期的计划进行,不应为了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增加工程造价的负担。施工工期短,确实可以降低施工单位的成本,有利于降低建筑安装的费用,但切忌采用赶工的方法强行缩短工期。只有质量符合要求的工程才可以投入生产及竣工后的交付使用,才能够达到投资的最终效果,要想控制好工程的造价,就必须贯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确保工程质量,还要将降低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去,避免无谓的浪费,按照质量合格的标准投入成本,不必一味追求优良或是施工速度而消耗过大成本。 3结论 市政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的周期短、要求高、任务量大,而对其的造价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控制成本涉及到了管理、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无论哪一方面没有做好,都会给工程的质量和成本造价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平时更应该多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教训,使造价的有效控制成为市政公路工程建设利益最大化的良好基础。 作者:曹其峰单位:江苏齐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投标阐述 一、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机械设备所需要资金 对于承包公司来说,不可能不依靠任何的人力和物力来完成公路工程,因此这一部分所需要的资金也是每个承包公司必须要考虑的一大块。如何能够招收到低廉的劳动力,如何能够保障更为低廉但是质量优异的机械设备就是各大竞争者此处竞争的主要矛盾,也是能够竞标成功的关键。 二、正确的投标定价 1、仔细核对工程量承包公司在投标之前一定要能够吃透设计稿当中有关于工程量的资料,计算清楚工程量的具体数量。任何疑问都要和业主进行商讨,最终要达成一致,否则很容易因为工程量的计算错误,而导致造价估计的失误,为承包商带来较大的损失。 2、正确的取定材料的价格承包商要认真考虑当地权威部门所的关于物价指数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之后通过专业的公式来计算出未来的材料价格,切合实际的价格预期不仅可以确保承包商的利润,更可以以较低的更为合理的价格击败其他的竞争者。 3、要学会熟练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报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同的招标软件不断地涌现,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可以降低人工运算可能出现的低级错误。同时学会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也是一个企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能够具备现代化办公能力的公司更能够让一些大的业者产生信赖。 三、投标的策略 1、低价中标的策略一般情况下,业主在综合考虑各个承包公司的质量保障、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承包商的实力、施工单位提供的设计稿等各个方面的基础上,会选择最低价的投标者中标。因此作为承包商来说,在碰到业主的信誉很好,工程量很大,资金到位很好,施工环境也很好的时候,就可以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此外,如果要开拓新领域或者新市场的时候,出于战略意义的考虑,也可以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 2、以追求最高评分作为报价的策略在一些工程的投标过程当中,业主更希望和一些综合实力更强,评分最高的承包商合作,纵然可能这个投标者所开出的定价并不是很低,但是业主觉得可以接受就会选择评分最高的那个承包商来合作,投标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制定定价来吸引业主的注意,从而赢得竞标。 3、以获得最高利润为目的的报价策略对于那些工期要求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地质、水质和气候等一系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工程项目来说,业主可能更希望挑选一个比较可靠的,有能力和影响力的投标者来完成,这样的话,承包公司就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吸引业者的注意。同时就可以提出自己更高的要求,获得更高的利润。 四、总结 随着公路工程的投标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公路工程投标的过程当中,所运用的定价技巧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分析定标的规律和原理,掌握业者的心理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张小瑞单位:巴彦淖尔市公路局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设计工程造价的掌控 结合项目的区域特点,我们在路基设计中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边坡坡面防护:公路设计新理念提出之前,边坡防护主要以圬工防护为主。我们在近几年设计中坚持新设计理念,深路堑路段考虑土方平衡因素外,尽可能的采用放缓边坡,使边坡自稳,采用一般的草灌结合的植物防护形式;边坡较高冲刷较大时采用骨架+植物防护形式。植被防护在广贺高速公路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广贺高速灵峰(桂粤界)至八步段一标段设计中,路堑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灌防护,边坡稳定,坡面绿化美化了环境。 (2)鱼塘和水塘处治:鱼塘、水塘及水田路基是我国南方经常会遇到的工程问题,以往设计均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填筑。我公司在广西公路项目实例中,通过外业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很多鱼塘是人工开挖形成,而且形成时间不是很久。经过钻探发现淤泥层厚一般小于0.5m,设计中我们采用排水后,清除淤泥质土,项目实施后检验效果较好,节约了工程造价。 (3)结合线位要求,进行桥梁与路基形式的比选。我们在广西麦岭至贺州公路设计中,路线在松花村跨越两山嘴间凹地,沟底较平坦开阔,地质条件简单,设计最大填高在26m左右。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中初步考虑采用桥梁方案,随后进行了桥梁和高填路基方案比选,经过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高填路基方案不存在横向侧滑危险,而且还可以消化大里程路堑的弃方,最终采用高填路基方案,取消了270m桥梁,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大大节约了投资。 桥涵设计 (1)对于大跨径的桥梁,应进行多种桥型方案比选,力求做到安全、经济和便于施工。如我们设计的广西桂梧高速钟山至马江段东汶1号大桥,该桥跨越一深谷,砂子河穿行谷中。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施工难度、经济比较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在主跨85m的刚构桥方案和40mT梁桥方案中,选择了施工难度相对较低、工程量较小的40mT梁方案,节约了投资。 (2)桥梁下部形式的选择本着安全的原则,在适当考虑降低造价、方便施工等因素下选择合理可行的形式。 (3)重视小桥涵的调查及设计 隧道设计 影响隧道工程造价的因素较多,我们仅从如下方面,分不同角度叙述设计阶段该如何降低隧道工程造: (1)隧道设计要为施工中采用新技术留有余地。 (2)隧道工程受地质条件影响非常大,在勘察阶段,要调查清隧道围岩的实际地质情况,给设计和围岩划分提供准确、详实的基础勘察资料。 (3)设计中要尽量提高隧道断面利用率。 (4)同一项目上的隧道的断面尺寸应尽量统一,尽量采用标准化预制结构,减少架设的时间和材料的损耗。 (5)隧道施工方法的标准化和模式化是提高隧道修建速度和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设计中要为几种常用的隧道施工方法提供标准化和模式化设计。 (6)采用连拱隧道布置方式可减少占地,便于洞外接线。但同分离式隧道相比,设计与施工相对复杂,造价较高。故有条件时尽量采用分离式或小净距隧道,以减少施工难度,降低造价。 (7)隧道在沿河傍山地段,隧道应尽量向山侧内移,避免隧道洞壁过薄、河流冲刷和不良地质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应重视中短隧道和路堑方案的比选。 (8)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选择洞口位置,洞门设计应安全、简洁、实用、少刷坡、不破坏洞口自然环境。 (9)隧道内机电设施应规模适中,注意安全与节能,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 (10)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注意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路线交叉 交叉的设置首先是满足使用功能,不一味追求多、大,造成浪费。路线平、纵面设计充分考虑交叉的选址和合理规模,严格控制交叉的数量和规模。 加强地质勘察 公路工程与其他工程建筑相比,由于其跨越不同的自然地理、地貌单元,必然涉及更多的工程地质问题。能否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并正确处理工程地质问题,关系到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安全营运。工程地质勘察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选择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走廊,其对工程造价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三是对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勘察不细,认识不清造成工程造价增加。如何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从我公司的工作实践来看,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勘察人员要有认真严肃的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勘察工作的深度和精度。 (3)注意勘察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4)加强勘察和设计的过程管理。 重视后续服务 后续服务工作是设计工作的延续,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勘察设计中,对于很多隐蔽性工程,如隧道、特殊路基处理、路基开挖等,地质勘探仅能代表性反映问题。因此,必须做好后续服务,进行动态设计,对施工中逐步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与勘察设计中有出入的各种情况进行合理判断分析及时调整、优化设计,使设计与现场实际更紧密结合。 作者:陈艳单位: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的掌控解析 我国的一些公路工程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公路工程的设计人员只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与经济技术人员的工作是分开的,二者的工作不能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缺乏必要的工作协调,这两种性质的工作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权责不够明确。 我国的公路工程的部分设计人员技术水平不够。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较低,与专业的技术人员相比还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在工程设计阶段,一些技术人员缺乏经济观念,在设计上存有保守的思想,这些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公路工程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多元化,对工程造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这些保守的经济意识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公路工程对设计招标考虑的不够全面。工程在招标的过程中,忽视了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只是单方面的重视方案设计阶段的招标,这种招标是一种一揽子工程,以致设计单位在后面的设计中缺少竞争机制,对控制造价的要求就不会很高。 我国的公路工程目前的设计取费方式不是很合理。工程总造价的高低决定着设计费的多少,但一些设计单位为了追求利润而扩大工程规模,在利润的驱使下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公路工程勘查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1)公路工程建设分为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后期的竣工验收阶段。设计阶段是工程顺利完成的前提保障,也是重要的工作,在一般情况下,设计阶段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对于那些小型项目来说,这些项目的方案比较明确,技术也较为简单,这时就可以采用施工图设计的方式;但对于比较大型的项目,这些项目的技术比较复杂,缺乏一些经验,就要采用初步设计的方式,工程项目在各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工程造价也会受到影响,就事实来说,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是在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设计的图纸完成后,就代表着工程的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准备就绪,例如结构物的类型、尺寸、材料选型等,因此,工程项目的投资额也基本确定了。所以,控制工程造价的工作重点是在设计阶段。 (2)我国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总是把施工阶段作为工程质量和造价控制的重点工作,一些施工单位只是通过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施工阶段的工程控制工作,忽视了对设计阶段的质量和造价控制,以致在设计阶段的失误,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另外,一些工程设计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只讲保险,不讲优化,以致工程造价普遍较高。因此,在工程的设计阶段要加强造价控制,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公路工程勘查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公路工程的设计人员要加强对路线方案的比选,对于较大工程的方案设计要做好谨慎细致的分析工作,对于方案的选择要做到最优化,合理的运用建设标准和经济技术指标,对于建设资金的来源要明确,做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对工程的整个过程都要严格设计。 (2)公路工程的设计人员要按照公路勘测规程的明确规定,对高等级公路必须实施初测和定测两阶段的勘测,以确保勘察设计人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勘察设计,同时,勘察设计人员也要具有责任心,加强提高质量意识,做到精心设计,对设计的方案要进行多次的比较,勘察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决定着工程的质量。 (3)勘察设计人员要做好充分的野外调查工作,对于公路沿线的砂石、周边环境情况要做好勘察工作,对于建筑材料的储藏情况和市场销售价格也要有清楚的认识,另外,工程所在地的各种外购材料的供应地点、供应渠道、供应价格等;沿线过路过桥费和运输标准等,这些都要做好详细的准备工作,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4)工程概预算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要有所提高,编制概预算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敬业精神,工程项目的相关单位对于概预算人员要进行培训工作,从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 结语 我国的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特别是在工程的造价方面,工程造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公路工程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造价的工作中,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工作做好做细,使得公路工程造价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设计,有效的控制投资,不断提高公路质量,从而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公路工程的设计阶段,对工程进行造价控制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公路工程的相关部门要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作者:向选德单位:贵州省铜仁公路勘察设计院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创新 内容摘要:国企业要跨出国门,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作为服务贸易的工程造价管理无疑也将被纳入国际经济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因此要求我们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实践工程造价管理和改革的新思路和新内容,以推动其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在今后进入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管理;造价管理 中国加入WTO以后,公路工程建筑市场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中国要开放市场,让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跨出国门,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国际国内市场的的竞争将空前激烈。作为服务贸易的工程造价管理无疑也将被纳入国际经济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但就目前该行业竞争力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入世后竞争的要求,很多环节与世贸组织的规定相去甚远,因此要求我们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实践工程造价管理和改革的新思路和新内容,以推动其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在今后进入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阶段。 一、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造价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协调配合乏力从基本建设程序和我国的管理体制讲,建设项目全过程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公路工程造价需分阶段分别进行计价,要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算等。其主管部门分别为计委,交通部门、建设开发公司等。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各立章法,客观上存在相互间的联系和协调不够,常出现文件规定不一致,间接导致工程造价“三超”(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资估算)严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不协调、改革不同步、不配套,传统观念和因循守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形成对工程造价的统一协调管理。 2.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套”,即套定额。简而言之,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根据工程图纸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套定额单价求得工程造价。这种诗人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需要,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其一,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公路工程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但公路建设市场最重要要素——价格却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即政府定价色彩过浓。政府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干预反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的越位。其二,不利于微观主体的充分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却不是企业产品定价的主体,工程造价按企业资质等级或工程类别取费,按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定价的这套做法,阻碍了企业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压抑了企业的创造力,从而制约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飞速发展和壮大。 3.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薄弱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业内人士普遍缺乏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再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住往从主观意志出发,对工程立项缺乏科学的论证,估算不足,造成缺口。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作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监理单位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对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于投资决策分析、监理人员只是偏重于对施工过程质量、进度负责,对造价方面考虑得很少,尤其涉及到项目变更、现场签证时,不能将质量、进度、经济三方面有效地统筹起来考虑。直接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三超”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管理。 二、对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 1.改革造价管理体制,理顺各方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工程造价实行分阶段由政府各有关部门管理,因此必须理顺各方之间的关系。各司其责,以保证各阶段造价管理的连续性。建立各相关部门必要的、定期的相互协调联系制度,确保标准和指标前后左右的相互衔接,管理制度相互配套,避免工程建设投资“三超”现象,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加入WTO后,要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因此工程造价管理要在近几年内逐步完成过渡,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特别是政府各有关管理部门既要转变职能,同时必须做到严格执法,各负其责,层层过关,减少行政干预,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按规则操作,顺利实现与国际惯例的平稳接轨。 2.转变工程计价指导思想,建立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工程计价指导思想应根据现行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从计划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变。即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要以市场为取向,也就是为了最终要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市场为取向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并不反对定额中量的消耗标准部分,而是反对将“价”与“量”一起捆绑在定额之中,形成定额单价。为此,政府相关造价部门要把越位的权利还给市场,还给企业,真正转变职能,把定额中量与价分离,使消耗量成为国家标;隹,使价格成为市场信息,对定额要实行管“量”不管“价”的原则,对于消耗量,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都要认真制订统计样本,认真取样,认真编制,使定额消耗标准真正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真正反映我国的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新晨 所谓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即全国制订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且给出统一项目划分之下的各项目的消耗标准。在招标时,由招标方提供工程量清单,各投标单位(承包商)根据自己企业的实力和竞争策略,自主报价,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中的定价主体,业主则择优定标,通过工程合同使报价法定化。倘若施工中出现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或工程量发生变化时据实索赔。这种计价模式就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在国内借鉴执行的日寸候,要使之与我国工程造价界现状相结合,建立并推行既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又有中国特色的工程计价模式,从而逐步实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目标。 3.强化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意识,狠抓设计、招标及施工阶段造价管理落实分析研究公路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问题时,必须把它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建立起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思路和体系,从而使工程造价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首先要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理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衔接。运行顺畅;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估算论文 摘要:为提升公路工程造价估算的准确性,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法对公路工程造价进行估算。结合工程案例,详细探讨了公路工程造价估算中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公路工程造价估算结果的平均误差,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工程造价计算精度,获得合理的造价。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估算;模糊 神经网络对于公路工程建设企业来说,工程估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是分析工程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公路工程项目标底编制的主要控制标准,因此工程造价估算的准确性,是各建设单位研究的重点内容,其对加强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1公路工程造价估算的必要性 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造价管理是主要内容,此项工作直接影响着建设企业的效益与工程的质量,历来都是管理的核心部分。工程造价估算是项目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基础。造价估算能够为项目施工方提供成本控制方案编制的依据。在设计招标前,明确工程预计造价,能够避免招标环节恶意行为的发生。 2模糊神经网络应用流程优势 2.1模糊神经网络应用流程。近年来,公路工程造价估算工作中,多采取模糊神经网络来进行估算。公路工程造价估算,多是通过输入公路工程相关要求与特点,最后输出估算结果,这与模糊神经网络应用原理极为相似,其具体流程如下。(1)构建信息库基于已有工程信息,包括工程特征因素与工程造价等材料,构建造价信息库。(2)取值结合公路工程施工要求,明确各类特征因素,包括评价指标,确定数据取值。(3)选取输入与输出向量基于模糊神经思想法,在造价信息库内,至少选择3个已完成施工的项目,作为基础数据,以供神经网络学习与训练。输入向量选择为各类特征因素值,输出向量为造价估算值。(4)迭达运算基于系统内的造价数据来编制算法程序,以供神经网络学习,设计学习率,通过多次迭达运算,保障造价估算的准确性。2.2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优势。公路工程造价估算中,采取模糊神经网络法,具有以下优点。(1)造价模型化利用模糊数学,可以高效处理模糊信息。采取对比已建设和新建的公路工程,进行定量化描述,使得相关问题可以模型化。(2)结果更为科学开展公路工程造价估算,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再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计算分析,能够减少人为计算的误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较高。(3)适应性强公路工程造价具有动态变化特性,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很好地适应此特性。此估算方法的应用,主要是依靠计算机,不仅运算速度快,而且运算精度较高。 3模糊神经网络在公路工程造价估算中的应用 模糊神经网络估算方法较多,文中选择BP神经网络法,是基于仿人脑的神经系统结构,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为非线性自适应动态系统[1]。现对其在公路工程造价估算中的应用,做以下的分析。3.1公路工程样本描述与定量。公路工程构件主要包括底层、基层、面层等,工程造价是由各构件类型与价格等因素决定,实物工程量取决于工程结构设计参数。已建工程造价变动,主要是受到构件因素的影响,被称作是工程特征。基于工程特性,将公路工程划分为不同类别,若按照路面形式划分,主要包括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等,为特征类目。对于工程定量化,是按照特征类目,依据定额水平与工程特征,填入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能够看出,每个公路工程模式均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来定量化描述,一个特征可以由多个类目组成,按照比例来计算量化结果。3.2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在BP神经网络中,需要将信息传递到网络隐节点上,使用S型激活函数,把信息传出,接着发挥激活函数的作用,成功输出结果。在网络隐节点以及输出节点位置处,选择S型激活函数,即f(x)=11+ex,若此结果未能按照正常程序开展,此时要转变成反向传播。假设存在N个样本,定义描述为(Xk,yk)(k=1,2,⋯,N),其中某个输入值为Xk,对应的神经网络输出值是yk,而隐层节点I的输出值是Oj[2]。3.3工程造价估算模型。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公路工程造价快速估算模型。针对以往工程案例,开展估算研究,将工程特征定量化数值,设为Xij(i=1,2,3,⋯,n;j=1,2,3,⋯,n),将相应的工程造价定额预算相关资料,设为yis(i=1,2,3,⋯,n;s=1,2,3...n),不考虑市场价格调整。明确BP神经网络结构系统参数,包括输入层节点数m、输出层节点数n、隐层节点数L。以Xij为输入,以yis为输出,开始神经网络训练,获得新建工程的造价估算神经网络,反向估算新建工程造价[3]。3.4计算实例。以某省道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工程为例,其中一级公路使用的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记为T19;二级公路使用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记为T20,检验18个样本工程造价数据,基于检验结果能够了解,T19造价指数是0.98,T20造价指数为0.96,获得预算资料如下:T19路面类型是半柔性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层材料为石灰土;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5cm;基层厚度为14cm;底层厚度为10cm;T20路面类型是刚性路面;基层为工业废渣稳定土;底层材料为石灰土;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2cm;基层厚度为16cm;底层厚度为12cm。将获得的预算材料和表1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明确T19工程特征定量化描述是T19=(3,1,2,2,2,6,2.5),T20工程特征定量化描述是T20=(5,4,7,3,4,3,4.1),将T19与T20,输入到经过训练的BP神经网络中,获得的结果为T19=(0.4029,0.4056,0.5005,0.4365),T20=(0.6277,0.6156,0.4290,0.5661),经过反算,获得工程造价资料预测值,其中V19=(481.74,16.44,0.0046,145.85),V20=(1185.82,37.16,0.0033,247.07),预测的相对误差O19=(1.61%,4.65%,4.15%,1.40%),O20=(3.76%,3.67%,5.70%,1.84%),由此能够看出,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的工程造价估算精度较高[4]。 4结语 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理论,借助类似工程之间存在的相似性,采用BP神经网络法进行公路工程造价估算,能够快速获得估算结果,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 作者:钱强 单位: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对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作出概述,提出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重点对加强造价管理的理念、认真编制招标文件与工程量清单、做好套期保值的工作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只有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展开,才能减少工程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施工材料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价值规律的概念将在市场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影响价值规律的因素与类别较多,例如产品综合成本提升、价值升级、使用者与供应商之间的供求关系等,均会导致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而对于公路工程而言,市场价格波动将会给工程造价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去抵御这些负面影响已刻不容缓。 1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即是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控制措施,对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造价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而言就是在工程建设的每一阶段采取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以及与实际相符合的计价过程,以对整个工程投资额进行合理的估算,做好工程的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管理。其次为实现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使公路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建设方案得到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为了使公路工程的实际造价控制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同时在这个范围内,公路工程施工中所需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财力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使用,而且利用这些资源能够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提高相关施工单位的经营效果。 2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2.1施工材料价格上涨。对于公路工程来说,其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繁多,其中,工程施工材料的品质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品质与功能,因此施工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也会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品质、成本和交付期。简单来说,施工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下降与工程造价存在反比例关系,但纵观市场,施工材料价格在不断上涨,下调的几率微乎其微,而这种价格上涨,就直接导致了工程造价预算的不确定性。其次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材料投资在工程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底也是过半的投资占有率,因此施工材料价格的提高会引发工程造价的提高。2.2管理过程覆盖不完全。分析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对于许多施工单位而言,一般都是为了办理工程的结算价,且只重视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工程进行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同时从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最关键的就是工程实施前进行的施工方案决策阶段和工程的设计阶段,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施工单位认识上的偏差,在工程项目前期的工程施工方案,以及工程设计方案制定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工程造价管理过程覆盖不完全,由此也就没有较好的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2.3结算阶段控制不力。在公路工程结算审核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若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对施工现场情况不能全面了解,特别是工期较长、变更较多、现场情况复杂的分项工程,容易对工程量进行重复计算或者多算。比如在城区道路改造时,会因为政策原因及现场实际情况而忽略没有施工的路段,加之部分审核人员疏于核对图纸和工地现场,因此未扣除这部分工程,导致工程成本上涨。其次由于对合同、图纸、定额的理解不够,会出现定额套错、系数换错、费用取错的情况,同时因结算审核属于事后的造价管理,审核人员对现场的隐蔽工程无法全面了解,因此只能将施工方提供的资料作为依据,而这就会造成对这部分工程内容疏于核实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2.4与市场脱节。当前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造价编制,主要依据交通与运输部制定的统一定额,而即使在造价编制时对各地区的费率差异进行考虑,但对于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波动还是不能进行有效的反应,同时由于企业之间竞争水平的加剧,使得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承包时压低了工程报价,因此对于公路工程的造价管理并不科学,并且这样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不利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相关资源产生的真实社会效益得到体现。2.5承包商的运营风险增大。按照常规来讲,工程造价在固定的单价合同和总价合同中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因此一旦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施工机械价格的增幅问题,施工企业(承包商)会不可避免的因补贴预算之外的费用而不断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同时从这个层面讲,施工机械的价格增长波动幅度越大,承包商的运营风险也会随之增大。其次施工企业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就会通过银行贷款,拖欠工人工资,甚至不惜降低施工质量水平来抵御价格涨幅带来的风险,而这样就会增加施工成本。 3提高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策略 3.1建立健全施工材料价格控制体系。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材料投资在整体工程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底也是过半的投资占有率,并且在材料投资中,对主要和次要材料的投资比例大概为7∶3,因此相关人员在采购时,需根据不同的比例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常用采购方式有投标、比价选择供应商、厂家定制及业主自购,其中,投标采购的方式更公正公开,并且施工材料的品质和规格更能得到保障。其次由于制度本身就会约束相关工作人员对施工材料的价格进行高效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存储,并会分析其波动范围的大小,因此在施工材料的价格管理制度中,需定岗定位、专人负责,以让施工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材料的价格波动,并通过综合考察和把握市场信息作出合理的预判,以为企业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另外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企业也可通过网络了解产品价格信息,为建立企业自身价格控制体系提供科学依据。3.2加强造价管理的理念。公路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贯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在公路工程中实施造价管理,是为了将市场中的压价让利因素进行消化,管理生产和建设过程的消耗量和成本。因此在与公路工程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造价管理理念的宣传工作时,应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做好相关单位和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的协调,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在公路工程的造价管理中,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将人的作用发挥出来,让相关专业知识丰富的管理人才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降低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几率,促进相关工作的进行。3.3认真编制招标文件与工程量清单。首先应合理划分标段,确定合理的公路工程施工周期,避免由于工程延期导致的索赔发生,同时在工程招标阶段,最好采用施工图进行项目招标,以降低工程造价带来的风险,特别是路基路面、机电、桥隧等工程,需在专项评审后才能发售招标文件,以杜绝招标之后再完善设计,出现费用增加的现象。其次还需对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以及标价进行复核,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并要在保持与范本统一的前提下,计量规则表述清楚准确,且在清点工程量时,应严格按照计量规则计算,避免因清单工程量提取不准确,而导致施工单位的不平衡报价,同时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前,应对施工单位投标细目单价进行认真分析,对不平衡报价细目单价进行修正。另外在公路工程实际施工前,施工单位要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对施工图进行现场复核,对设计图纸进行差、错、漏修正,并建立工程量台账,修正工程量清单,以确保修正后的工程量清单与现场施工出入较小,从而有效管理工程造价。3.4做好套期保值的工作。套期保值指的是企业在期货和现代两个市场于同一时刻,进行一笔反向且数量均等的交易时,能够利用价格的波动来规避相关风险。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这是个明智的选择,因为这种保守的交易方式可更好的规避和降低风险,若套期保值的工作到位,期货市场就能为企业将风险转移和分散掉,并且价格波动导致的工程造价上升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4结语 公路工程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造价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成本和缩短交付期,同时其要求承包商需在国家相关规定的约束下,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研究与制定出科学的措施,以抵御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保证工程造价工作的有效展开。 作者:蔡雪娜 单位:保定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公路工程的设计,而公路工程设计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且工程投入对工程造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大对公路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关系研究对于公路工程的运行成本的节省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公路工程设计的工程造价所存在的问题及工程造价较高的相关原因,并介绍了如何解决公路工程造价较高的相关措施,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探讨设置合理的造价目标,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今后的公路工程造价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路工程设计;工程造价;应用研究;重要性;应用分析 1、公路工程设计的工程造价问题及原因 1.1、公路工程设计的工程造价较高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我国政府对公路工程设计尤为重视,而其中最为关注的便是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问题,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包括很多的步骤和环节,首先应该将勘测工程所要实施的路段的地质,然后将公路的施工图编制出来,然后就是最核心的一步,就是公路工程的造价预算和核算最后到决算,都需要一个非常持续的过程,其中我们要遵循“合理确定、有效控制”的原则,在各个环节都做到井然有序。在公路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程造价的预算、核算及工程造价决算,而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公路工程造价都相对较高,甚至有时公路工程造价会出现造价不合理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公路工程造价进行合理规范。1.2、公路工程设计造价较高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造价较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以下是对这两方面的具体阐述。 (一)客观原因主要有:1、一般公路都会在一些地形比较平坦的地方建设,但如果出现山岭和山丘,地形比较复杂,就会加大公路工程的施工难度,增加施工费用。2、公路有好多都建设在煤炭采空区,需要填埋大量的采空区,因此将会加大公路工程建设的建设费用。3、在后期公路的建设中,有些道路是需要相互交错建设的,其中有些是立交和跨线桥,一旦数量不断地增加,便会增加公路工程的建设成本。4、在公路建设中,无法避免地要占据很多的土地,其中很多是很多农民的耕地,如果占据大量耕地,就会花费大量的征地费用。5、在一些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缺乏,且建设材料的价格较高,增加了公路工程的建设成本。 (二)主观原因主要有:1、一些施工人员在公路建设施工前没有进行足够仔细地勘测,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造成勘测不足,前期数据掌握不足,且后期问题较多,并不断反复地变更,加大了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费用和人员花销。2、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由于考虑不周而出现不断地变更和修改,加大工程施工量,可能超出了工程预算,增加施工人员的施工量。3、在工程招标或招标文件没有明确作出规范和要求,且工程量没有明确规定,工程合同条款不规范或不严密,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上出现较大的漏洞,因此在工程施工中造价成本无法估算。4、最核心的主观原因就是设计人员对工程造价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并且对工程造价没有根据地预算,这是造成工程造价较高的主要原因。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是造成公路工程造价较高的原因,但其中客观原因大多是由于自然条件所造成的,在事实上基本是无法避免的,也并不是人为可以轻易改变的,而主观原因是通过人为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人为采取有效措施所可以减少或克服的。在公路工程建设前期,工程的前期勘测设计时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对整个公路工程起到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节省公路工程费用开支和工程造价,就必须要加大对公路工程设计方面的应用力度。 2、解决公路工程造价较高的相关措施 (一)应该对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造价控制 由于公路工程造价对整个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对工程项目进行认真仔细地研究,并采用最合理的方案,进行设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而降低公路工程造价。我们一般在工程设计上采用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案,将经济实用原则应用于项目建设中来。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要认真学习工程实施报告,了解公路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要对工程设计流程和建设规模要熟练掌握,不仅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要领有所了解,还应该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挖掘,要制定出多套可行性方案,从中挑选出适合工程施工的项目方案,从而进行项目优化,完善项目工程设计。对于设计方面,我们应该实行限额设计,所谓的限额设计就是依照已经审核通过的投资预算和设计任务书控制的初步设计,在保证总投资额不改变的情况下,要依照审批的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来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部门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要求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来控制设计比例,严格控制施工图案和不合理的技术设计。同时还要求运用价值工程来优化设计方案,这就是我们技术部门采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分析设计图案包括三个方面:分析问题、方案评价、综合研究,从而是运营成本达到最低,实现设计方案最大功能的发挥,提高设计方案的利用价值。我们还应该做的就是要推广应用标准设计,推广应用标准设计,可以极大的降低造价成本,极大地缩短设计和运营周期。施工过程是控制工程造价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保证整个公路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加大对工程施工造价的管理,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规定来实施项目,加强对项目的制定、修改、审核直到最后的审核通过,要将项目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工程项目进度的管理,对那些故意拖延工程项目时间的施工人员要加大其惩处力度,因为施工时间越长,工程项目耗费的资金会越多,这从而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造价,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地控制施工工期。此基础上,还应该加强施工项目工程质量的把控,要加强对公路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在施工现场实施责任分配制,将具有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实处。 (二)处理好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处理好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是很关键的一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可以确保工程造价趋于合理,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工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指导着工程的实施与落实。技术设计与造价相结合就可以更大程度地优化工程项目方案,选择最佳优化方案,将合理的造价预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将工程项目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来继续降低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 3、结束语 公路工程造价是公路工程设计中一项复杂而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搞好工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地降低公路工程造价。 作者:王乔宇 单位:四川省公路工程监理事务所 公路工程造价论文: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公路工程造价是施工公路工程项目从开始到施工建设完成交付使用所花费的全部资金,在施工建设时,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工程施工质量也和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公路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整个阶段,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做好工程造价指数编制管理,对于提升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应用效果 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交通道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公路工程项目在整个投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其中工程造价和造价编制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为了及时地完成公路项目施工建设,有效提升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成本,需要严格做好公路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编制管理。 1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编制 工程造价指数编制划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做好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指数编制和控制更加合理有效。第一,前期决策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估算管理,对工程量需要进行一个大致的估算,这个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预备费用主要是在9.0%和11.0%,之后需要概算,对设计勘查后进行初步的一个设计估算,比估算要求相对较高,预备费用在5.0%,同时要求估算和概算的费用偏差不超过10.0%。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实施预算,这是整个前期决策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属于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工程量计算精准,预备费用为3.0%,不能够超过概算总额。在工程造价编制时,预备费用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前期阶段工程造价预备费用最高,伴随着工程量计算精度的提升,预备费用会慢慢下降,在前期决策阶段一定要控制好工程造价,一旦控制不当,就会使得后期的工程造价管理失控,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非常关键。第二,可行性研究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开始阶段,制定一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工程项目相关内容及其指标进行核实,之后根据公路建设实际情况,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和要求进行详细的编制处理,投资估算编制也必须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在这个阶段工程造价人员需要对公路建设阶段涉及到的资金、水电供应、料场供应、人员安排等多方面内容加以了解和确认,熟悉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实地考察,科学确定设计方案,使得投资估算数据更加准确、合理。保证所掌握的信息更加准确、科学,才能够准确地估算出建设项目所需要的经费,有效降低误差,使得其精确度的误差控制在20.0%内,这是一个初步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之后需要对该阶段的估算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控制,详细地完成估算工作,使得最后结算的投资估算通过审核批准,误差控制在10.0%以内。第三,工程量编制。在公路工程投资建设时,很多工程会对加宽桥梁面积疏忽,这就容易造成桥梁投资缺乏,而设计图纸是编制工程量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设计图纸中采用的图形、表格等是用于准确反映工程规模、尺寸、数量大小等,因此要想保证工程量编制的准确性,必须要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和校验,对其重要部位以及工程量较大的施工阶段一定要加强审核管理。在工程量编制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工程量变化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投资建设以及工程造价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造价影响力较大的重要建设项目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校验。 2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 在工程造价指数编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编制方法,对其相关的各项指数指标大小进行严格控制,使得其维持在标准指数范围内,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成施工建设。第一,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该指数在编制时,主要是为了确定在一定时期内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情况,在具体计算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加以确定指标大小。第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该指标指数大小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计算公式是除以。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后,计算公式为除以。在具体指标大小计算过程中,质量指标指数是将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上,但是数量指标指数的计算方式是将指标固定在基期上完成计算过程。第三,平均指数。这种指数在计算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编制方式:一种是加权平均指数;还有一种是加权调和平均指数。通常为了有效提升平均指数计算的准确性,选择采用第一种计算方式来完成计算过程。 3公路工程造价指数应用 第一,通过指数大小来分析涨价原因,实现造价管理控制。公路工程造价指数是利用相关指数加权平均所得,因此对相关指数的变化加以分析,对指数变化带来的影响加以确定,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第二,利用工程造价指数大致估算工程造价变化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当工程造价指数超过100.00%时,表示报告期建筑安装产值相比于基期来说存在虚假增长情况,当工程造价指数低于100.00%时,表示报告期建筑安装产值相比于基期来说存在虚假减少情况。总之通过工程造价指数变化情况可以对这些虚假的增加或者减少情况加以有效控制,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准确估算出公路建筑市场、宏观经济的形势,从而保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整个投资建设过程。第三,工程造价指数可以保证对工程造价过程实现动态管理。在公路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建设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非常大,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紧紧依靠之前的定额编制概算、预算、投标报价等不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指数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相关性,因此要想确保所提供的造价信息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更加稳定,需要根据上述体系编制详细的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管理系统,实现对传统定额管理的补充,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调控和管理,保证工程造价水平和实际造价水平更加相符,从而减少了工程造价阶段容易出现的业主、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实现了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升了工程造价管理效率,使得工程造价指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第四,公路工程造价指数为项目决策、资产评估提供了保证。工程造价指数基期价格在较长时间内可以保持稳定不变,而价格指数可以有效地反映工程造价变化情况,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建设阶段的工程项目造价以及工程项目价值具有可比性,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保证。 4结语 公路工程造价指数可以更加简单、明确、有效地反映整个公路工程造价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和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证公路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的重要信息条件,通过加强对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的科学编制和管理控制,有效提升了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水平,保证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的高效投资建设。 作者:欧阳田英 单位:西藏自治区交通建设项目技术评审中心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背景下的某品牌手机营销策略探究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十分的迅猛,社会也变成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就一定要在海量的信息当中寻找出最为关键的因素,尤其是科技型公司,为了更好地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以小米手机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大数学背景;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也促使我们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在这个背景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也在随之而发展变化,这个时候品牌手机营销策略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一、大数据背景下手机营销所存在的问题 1.大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的方便,在这种高度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下,任何人都能通过互联网终端来实现数据的传递,可以社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传递就会变得多样化,而这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是干扰信息,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手机营销策略质量造成影响。 2.大数据应用程度有待提升 在大数据背景下,小米手机在应用程度这一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并且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可是,大数据发展时间以及小米企业本身条件都会对大数据应用程度进行限制,这个时候就会致使企业大数据应用程度有待拓展。 3.大数据营销效果低于预期 如果我们从理论这一层面来看的话,商家使用大数据对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整合,能够更好地掌握消费者对于小米手机的评价以及各种信息,以此来挖掘出用户的根本诉求,从而确保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于消费群众,这样营销也就会更加有效。可是,在现实营销过程中,有些客户也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警惕心理,这就会致使手机营销受到阻碍,有些还有可能会因为精准化推销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就会降低品牌价值,从而致使大数据营销效果远远低于预期。 4.用户隐私和安全受到威胁 大数据营销基础本身就是建立在消费者行为数据上的,这个时候消费者隐私以及安全问题就会受到较多的关注,而这也是大数据背景下营销策略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拿小米公司来说,在2014年就曾发生过数据泄露现象,这不仅对手机营销造成了影响,还对品牌形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大数据背景下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拓展数据平台 小米手机早在最开始发展阶段主要就是依靠网络来进行推广以及宣传,因为这一宣传推广方式费用较低,同样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网络覆盖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将所有地区都覆盖到。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手机这一行业的竞争也变得越发的激烈,而最开始的营销策略也就开始变得老套,很难被消费者接受。针对这一现象,小米公司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采用一套全新的营销方式来对自身品牌进行推广和宣传,以此来扩大自身品牌的影响力,从而就能有效地抢占线下市场,增加手机销量。此外,在手机营销过程中,大数据获取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对手机精准营销造成了影响,虽然说小米公司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获得一些用户交互数据,课时相比较于腾讯、百度等公司而言,小米数据获取明显就存在不足,所以说,小米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还是要加大对社交平台的关注,通过各种社交平台来对自身品牌进行推广和营销,这样也能更好地提高营销的精准性。 2.加大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员工能力 任何公司或者是企业的发展度不可能离得开人才,因此,在手机营销过程中,公司还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手机营销质量的提升。针对这一点,公司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大数据技术人才的培养,因为在这个大数据背景下对于大数据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而只有具备了大数据技术人才才能避免对于数据的杂乱无序处理,从而才能实现营销效率的最大化。 3.注重产品质量,对产品类型进行拓展 在大数据背景下,良好的营销策略以及理念为小米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以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带动全国手机销售转变。但是,如果从长远维度来思考的话,多元化的影响方式在某些程度上有可能会造成用户反感,特别是手机这一技术密集型产品,最终的技术水准才会直接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这也是实现营销的基础以及重要推动力。对于小米手机来说的话,如何实现购买用户的精准预测,以及为用户提供恰当好处的产品是较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手机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小米手机质量技术问题一直是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要想真正起到良好的大数据营销效果,还是要注重产品质量,尽可能的对产品类型进行拓展,就拿苹果为例,ISO系统所存在的流畅性就是MIUI需要学习的一点。此外,在营销过程中,还可以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获得市场对于高端手机的需求定位,并且以此来开拓一个高端的小米机型,这样就能实现高、中、低消费的全覆盖。 4.规范自身准则,对用户权益进行维护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自身隐私以及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手机要想得到更好地营销效果以及质量,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规范自身准则,尽可能的维护用户权益,这样才能提高品牌形象,从而才能在这个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针对这一点,小米公司首先需要按照大数据现有的政策规定来制定出相应的准则,然后加大对技术团队的培养,以此来避免客户隐私受到侵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社会运营方式也受到了较大的改变,信息的丰富以及共享的便捷也促进了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营销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变革。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能够实现有效地营销,本文主要以小米手机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营销策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作出贡献。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下白酒行业数字化微营销模式探讨 摘要:如今,当我们随手翻开报纸杂志、打开手机电视、搜索热点新闻,“大数据”一词被炒得很火,“大数据”正以势不可挡的气势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中去。这是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数字革命、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数字计算和通信等变革将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制造业的未来。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营销;精准营销 在我国的白酒行业里,白酒是一种基于感性消费的精神与物质饮品,以情动人,同时也因地理、气候、人文等因素导致产品的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将成千上万的数据汇总收集、分析数据从而建立白酒数据库,打造不被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整合与提升白酒产业链,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化微营销无疑为深陷泥潭的传统白酒销售注入了强心剂。 一、传统白酒营销的弊端 如今电视白酒广告的内容设计,沿街白酒门店装修陈设、参加各种白酒订货会,大家会发现白酒行业不同厂家的产品、品牌故事、招商渠道、包装设计、价格定位存在高度同质化现象。比如虚构的“品牌故事”、统一的“纯粮酿造”、独有的“陈年窖藏”甚至虚假的功能疗效等浮夸的广告用语,相互模仿的平面包装设计、陈旧的促销推广模式等,白酒行业现已进入高度同质化的营销误区。无论是老品牌还是新产品大都在相互借鉴、相互模仿抄袭,整个白酒市场的产品和营销模式都走入了同质化营销怪圈。而真正创造出并实施差异化营销模式的品牌厂家寥寥无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将数以万计的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量化分析,从而全面了解和预测客户需求打造客户专属的白酒产品。传统白酒的销售渠道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流通渠道:经销商、特约经销商;(二)商超渠道:大、中、小型超市;(三)餐饮渠道:酒店、餐厅、大排档;(四)团购渠道:各大中型单位、外资企业、电商团购等;(五)直销即零售业。但就目前的白酒行业的销售现状与整个经济环境,经销商、商场超市、餐饮这三个渠道由于包含经销商促销费用、铺货产品占用资金、销售返点、员工工资、差旅费等开支,销售利润不尽如人意;电商销售受传播渠道制约也不够成熟,直销业绩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白酒行业急需借助“大数据”东风进行渠道资源整合。 二、如何进行数字化微营销 1.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要借助大数据“造势”,传统纸媒已然没落,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给白酒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依托大数据搭建微营销平台成为趋势。通过消费者日常使用的互联网终端软件,诸如微博、博客、微信、论坛、贴吧、短信、APP等数字平台营销自己的产品,进行广告植入制造网络互动内容,将白酒与“潮文化”有机结合,引导白酒消费新潮流;具体可以借鉴重庆江津老白干酒厂的“江小白”、泸州老窖的“泸达人”、河南宋河酒业的“嗨80”、河北三井酒业的“小刀”酒等等。利用物联网、数字媒体、大数据分析对关注用户已经形成的庞大数据流进行科学分类和精准营销,将会使传播效果无限扩大。其传播方式可以归纳为: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核心内容+终端促销+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全世界具有备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的终端设备,已经超过100亿台,并且以每两年成几何倍数速度增长。网络将大众带入了信息共享时代,数据传输速度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当公共数据与民间拥有的数据资源相互融合,就会创造出无可比拟的创新力、财富创造能力和社会进步推动力。 2.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微营销最大特点就是产品数字化。2012年以来,因宏观政策、产能过剩、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白酒行业进入了深度休眠期,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已一去不复返。一直以来,酒企大力倡导的差异化营销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换瓶不换酒”,消费者满意度低,甚至被一轮又一轮“不促不销”的价格战中伤感情逐而失去对原有产品的忠诚度。白酒产品数字微营销的模式就是要是围绕“打破短期利益和经销商满意度”去拓展崭新的市场,想尽一切办法为顾客提供超值化的个性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原料甄选、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口感调试、价格定位、VI设计、包装运输、人文关怀等多方面深层挖掘差异化与个性化的营销模式,才是白酒产品营销模式的突破口。具体说来就是,网络终端联动、菜单精选订制、全程实时监控、产销无缝链接,将白酒产品进行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营销,这将全面开启智能新时代,改写白酒企业传统“换汤不换药”、“换瓶不换酒”的营销格局。 3.白酒说到底仍然是一种带着人文关怀的快速消费饮品,营销终端是消费者,而不仅仅是分销渠道,一切数据的运用都必须以消费者为主体,从源头收集数据、分析运用,掌握生产各个环节的精准数据,同时兼备销售数据的预测和基于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频率等要素做到数字化精准微营销。白酒企业对潜在客户的挖掘早已经不是新鲜事,针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数据挖掘要从历史购买路径、偏好、反馈、客户类型、广告效果等方面去考量。白酒作为传统行业的产品,其主要消费人群仍然集中在35岁-45岁中年男性群体,但是年轻的80后、90后容易接受新事物,寻求新体验是重要的潜在消费群体,如何打造白酒与“潮文化”的跨界组合是酒企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例如:茅台集团专为女性打造的悠蜜时尚蓝莓酒,一款针对女性饮酒市场推出的战略单品,致力于从女性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细节入手,以情感为突破口寻找素材,研究该群体对口味、价位、包装、消费等方面的特殊心理需求,打造“时尚、健康、女权标签。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传递有时效性,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品的曝光率和消费者的参与度,通过线上多元化的互动+微电影+话题讨论+网上抽奖+会员满赠等手段聚集人气,提高消费者的关注度。例如:2016年小郎酒通过年轻人喜爱的娱乐方式开启数字营销时代,精准定位的个性化营销在深圳海岸城电影院拉开序幕。在《功夫熊猫3》电影宣传活动现场,小郎酒的酒香与热情引爆全场,80后、90后的小年轻群体喝着调师调出的小郎特饮,扫二维码并转发活动内容能就幸运拿奖,进到影院更有爆笑视频,以人气吸引目标人群,以口碑稳固目标用户,小郎酒凭借“敢想敢爱敢冒险”的精神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小郎酒随者的行列中。 小结 面对消费群体日新月异的变化,白酒的数字化营销手段会更加多元化、渠道多样化。依托大数据技术,白酒企业实现一对一数字精准营销、跨界营销、数据库菜单订制营销会成为白酒行业创新营销模式的主流;但无论什么策略都离不开销售、推广和传播,导入数字化管理也应该是未来白酒企业值得重视的战略,其与数字化营销有机协调与衔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微营销的最大效力。 作者:林岚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下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这就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对营销管理创新途径进行探索。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的概念以及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对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 引言 大数据属于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其战略意义不仅仅是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且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在2013年,大数据开始由理论转变为现实,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电力企业在理念上、管理体制上以及技术路线上都要进行重大的改变。在这一前提下,电力企业就必须对数据展开全面的研究,对自身营销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1大数据概念 目前来说,大数据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以及固定的表达方式,但是在互联网、有关专家的释义中,其本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都是指对大规模数据进行获取、处理、管理、分析上能够实现快捷、高速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在对于大数据概念的定义中指出,在对数据进行获取、处理、管理、分析时,大数据的能力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在当今时代,大数据理论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并且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客户网络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挖掘出各种潜在的商业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策略制定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见图1)。 2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电力企业营销管理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给电力企业营销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可以说是为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化、服务层次的提升,企业管控的增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创新途径。但是同时也给电力企业营销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电力企业大数据的管理、操作和运行等方面,大数据时代都对其智能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大数据的主要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存储,更倾向于挖掘更加有效的信息。而且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调整优化当中,电力市场在开发上的难度明显变大,低碳技术的推广,更使得分布式能源占比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营销[1]。 2.2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趋势 电力营销具备的发展趋势有两种,一种是多专业数据融合,一种是数据可视化。①电力大数据主要是针对电力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上实现数据的融合和提炼,并且要做到和其他部门以及业务进行数据共享,从而使电力企业数据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②电力大数据可以通过可视化低碳技术图形把数据的细节十分清晰地展示出来,并且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运行状况做出适当的调节,在反映各类数据状态时,能够做到反映及时、全方位考虑并且十分准确。 3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途径 3.1实现故障抢修可视化管理 要想实现故障抢修可视化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化运行抢修体系,这一体系是基于电力生产抢修平台的,并且其是实现故障抢修可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配电网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称之为客户和电网之间的纽带,在实现电网和用户的供用关系上,配电网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配电网在电力生产中出现故障的频率很高,所以在电力生产时应该把电力网的抢修工作当成一个重点。在进行配电网维修时,要求抢修人员直接和客户接触并且要能够克服周边环境和时间的限制,但是目前我国配电网抢修工作还处在一个建设初期,相关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在进行配电网抢修工作时,要能够严格遵循流程。(1)供电公司一旦接到报告电话,要迅速联系当地配电网运行指挥中心,并且下达相应的工作任务。抢修指挥平台要能够清晰地听取客户的描述,从而知道故障的性质、判断故障的原因。(2)要设立一个第一梯队,在故障发生时,由第一梯队首先抵达发生现场判断故障的情况,如果是简单故障,就由第一梯队直接开展故障处理,如果故障比较复杂就迅速指示第二梯队抵达现场进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个梯队进行故障处理,都要做好汇报抢修记录。某电力企业在实现故障抢修可视化管理后,有了很大的成效。不仅在可视化抢修平台上实现了对通电用户的分析,提升了供电服务水平,还通过使用全球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营销和其他数据之间的联系。该企业通过使用“主管人即是负责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准确落实了抢修工作。另外,还实现了抢修信息实时更新、故障主动推送,这两方面都充分的利用了GIS技术,实现了故障抢修自动化管理。 3.2实现“四分”线损精益化管理 所谓四分线损管理,主要是指对分区、分线、分压、分台,运输管理这四个方面进行线损管理。电力大数据对于四分线损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基于GIS技术电力大数据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在实际应用GIS技术电力大系统数据时,四分线损计算的主要体现方式在分区线损,分线线损、分压线损,以及分台线损上,这四种线损在电力大数据系统中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计算,并且可以提出对异常问题的分析处理办法。(1)需要根据已经有的相关数据进行线损模型的建立,请并且要根据数据的来源,不断地对现实模型进行实时更新,然后进行线损计算。在计算时,要确保计算对象全面,不可以出现遗漏的现象,因为数据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才可以保证数据可以随时被调用。(2)要降低四分线损,实现精益化管理。传统降低线损精益度的方法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主要方法是对相关线路进行改造、提高功率因数,而实现线损降低的精益化管理需要有关部门对线路的导线、截面以及路径进行筛选,并且要不断地推广节能型配电变压器,这样才能实现线损工作的精益化管理,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2]。 3.3通过合作减少电费回收风险 在电力企业运行当中,电费回收工作虽然看起来占比比较小但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电费如果回收不及时,或者是电费回收不足,就容易出现电力企业正常用电服务停滞的现象,甚至影响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然而,在当前电力企业管理中,回收电费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由于目前的收费方式、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电力企业一直都承担着很大的电费回收风险。(1)目前电费的收费方式很多都是先用电之后进行缴费,再加上很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完善,给部分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风险。(2)客户在用电缴费上的意识大多比较薄弱,并不能够意识到用电缴费会造成电力企业的市场预测和预警防范等方面严重缺失,阻碍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和相关税务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协作、共同监督,从而保障电费回收的时效性[3]。某电力企业在应对电费回收风险上就制定了相应的电费担保模式,增加了对由电费回收风险用户的实施力度,通过设置电费担保周期的方式,对经常欠费的用户进行惩罚,从而减少了电力企业在电费回收上的风险,提升了资金的回收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进行创新已经是一个必要的发展趋势,这不仅符合社会的发展步伐,也是实现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实现故障抢修可视化管理、实现“四分”线损精益化管理,同时通过与税务部门的合作减少电费回收风险,这样才能有益于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创新,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作者:李玉梅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州供电分公司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背景下营销渠道创新发展 摘要: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将前端的市场营销事情架构在大数据的根本之上,营销渠道进行创新,原则上是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发明、创造和交付代价。以大数据出现的时代为背景,探讨大数据的含义,及大数据对营销渠道的影响。最后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商品即渠道,智慧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三方面启发,对于营销渠道的提出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大数据;营销渠道;创新性思维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深入,大数据已影响到个别消费者,甚至是消费者的各个方面。只要消费者参与消费,此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信息科技领域的新热点,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金融、市场、战略、营销和运作管理研究和实践,将成为未来商学教育重点发展的核心领域。现阶段,国内外大数据研究主要集中于大数据对企业的影响、大数据风险控制以及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与创新层面。因此,利用大数据基本技术路线,构建以市场为导向,更好将商品或服务传递给顾客的营销渠道的创新思维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大数据 1.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是一个体量巨大、数据类别巨多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对象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它可以实时为企业撷取、管理、处理、整理数据,生成企业所需的数据资料”。对大数据的定义,目前有下列几种表述:麦肯锡咨询公司指出,大数据是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办理和说明分解,其对象的长度超出了典范数据库软件的数据调集。GartnerGroup公司则以为,大数据是必要运用一种新的模式才能具备更强决策力、洞察发明力和流程优化本领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黄升民、刘珊等(2012)认为,大数据是指那些巨细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标准,一样平常的软件东西难以捕获、存储、办理和阐发的数据。 2.大数据的特点 对于大数据的特点,对大数据的特色,罗爱宝等(2011)以为大数据具备如下特色:(1)数据量大:凡是到达TB级的数据;(2)数据对象异常复杂:面临的繁杂数据常常不是单一类型的数据;(3)复杂形态数据。大数据的特点也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甚至受研究者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背景的影响。所以,可能会出现多种大数据的特点的阐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持续地、变化地并伴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这让研究工作变得更加有趣并且有挑战性。 三、大数据影响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是指主体是企业或个人,从事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一些货物或劳务时,达到获得这种货物或劳务素所有权,或者是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活动。渠道的结构直接影响着渠道的控制,概括地说,“渠道的控制就是指通过对渠道的管理、考核、激励以及渠道冲突的解决等一系列措施对整个渠道系统进行的综合调控,公司建立起渠道系统,仅仅是完成了实现分销目标的第一步,而要确保公司分销目标的顺利完成,还必须对建立起来的渠道系统进行适时的渠道控制,渠道控制构成了营销渠道管理的核心内容,渠道结构及渠道的搭建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而渠道控制则贯穿于渠道系统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 1.大数据背景下营销渠道结构的影响 营销渠道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或个人将其转移的货物或劳务进行任务分派,渠道功能在渠道参与者之间的剖析。大数据首要经由过程两个方面影响营销渠道的布局: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收集,针对企业提供的商品服务的特性、定期的销售数量、区域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可对渠道结构的进行优化,实现渠道结构扁平化。另一方面,在制定渠道目标时,应本着可达到、明确、可测量、相关和有期限的原则。可改变渠道设计的思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关键在于真正了解用户及他们所使用的你的产品的状况,改善用户体验,做最适时的提醒。通过巨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以消费者为导向这两方面,影响营销渠道的表现在为实现渠道扁平化提出重要依据。特别指出,渠道结构扁平化一般理解为,主体对象为营销渠道结构所采取一种策略,基于个体消费者或企业,建立一种简洁而畅通的构造。这种渠道策略被人们接受的原因:(1)避免因中间商层级过多而引发的众多问题;(2)达到减短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的目的;(3)尽可能节省中间环节的相关(运营)成本。 2.大数据背景下对营销渠道控制的影响 针对现代企业来看,有效性的渠道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渠道设计、规划、安排、建设、维护和协调的过程中,根据控制力大小,进行运作后取得的相应的结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渠道控制力水平的关键:渠道的忠诚度。渠道控制力主要是指两个方面:①渠道供应链条的整体控制水平;②渠道客户忠诚度的掌握能力。一方面,借助巨量数据,直接影响到期望,这种期望来自渠道链中各个客户通过合作获得的利益的多少,还来自对未来合作前景的期望。期望更多的是获取相关利益,这种利益来自,通过对渠道链条核心的整体控制,结合巨量数据的分析和共享,同时也达到渠道成员清晰,期望能达成的,渠道合作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带来精确营销,使不同层次渠道的客户能及时获取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从消费者心理角度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消费者被企业的积极关注所打动,随之客户的忠诚度不断提高,控制力也越为上升,从而不仅影响到企业市场占有率和扩张速度,而且能更好的提升渠道控制的有效性,使渠道控制力不断扩大。 (2)渠道控制的基本原则:要以顾客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渠道控制的结果与产品的细分市场有密切的相关性。分歧企业的渠道扶植、节制模式怜惜与其产物的细分市场的特色相对应立室,才能从布局上包管所冷箭渠道链的有用性,奠基终究有用出货的根本,实现对地区市场的有用笼盖。进步渠道节制结果的基本原则便是要以主顾代价最大化为方针,经由过程渠道立异、功效发育、计谋调剂、资本投入等方式,进步全部渠道代价链的办事增值本领和差异化本领。 (3)渠道控制的效率关键:协同分工为了达到提高渠道控制效率的目的,必须针对渠道链条各环节的统一协作分工,加强关注。这一方面是渠道链中,各主体关键成员间的优势相互之间的互补和各成员和对象间资源共享,有效性地取得体系外部和内部间的协同效力外,另一方面还指针对统一企业内部,在利用分歧范例的渠道过程中,持续影响细分市场的渠道分工。 四、营销渠道的创新思维 1.商品即渠道 商品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消费者使用的,甚至可以进行交换的产品。可不可以在出售产品的同时,让产品附带新的功能呢?这就为产品的营销提出了新的方向。传统营销组合中,将产品和渠道作为主要的方面进行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产品数据的挖掘和产品的进一步利用,改变人们消费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营销组合,将商品也纳入到了营销渠道的一部分,让产品变成商品,成为营销的手段。2016年在贵阳中国大数据财产峰会上。京东CEO刘强东提出,2016年京东会公布智能冰箱,该冰箱会像机器人一样,智能的对家里的肉类和蔬菜等情况可以及时阐发,“比如缺牛奶的时候,甚至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缺少某种产品时,牛奶已经送到你家了。”当然,冰箱里还有其他食物比如鸡蛋、西红柿等。刘强东总结到,销售渠道的方向的改变可以是多方面的,顺应着社会、科技发展,成为一种必然性的趋势,生活中的智能冰箱已经成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销售渠道,未来的电商和零售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变得意想不到的智能。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工具,每天能够对家里各种蔬菜、鸡蛋、肉类、水果等日常食品,不断地对数据状态进行收集、分析,在自己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的时候,经过巨量数据分析自行下单,将所需的食物给送到消费者手中。商品自己作为一个销售的手段或方式,这好像已经不再是个新鲜的话题。跑在路上的汽车,车主还在专注驾驶时,当某个配件有磨损,汽车作为主体收到信号的同时,已下定单了,经过电商平台将配件发出直接达到消费者手中,车主甚至还不知道自己驾驶的汽车配件有磨损。这听上去好像匪夷所思,但也是确实会成为现实的事情。当然,这件事是件节省时间的好事。更甚者,在事故发生的某个瞬间,系统知道了这次碰撞,汽车坏掉的零部件自动生成需求信息,提示汽车必须要进行更换,所需产品的订单将自动生成,并完成了购买活动,节约了寻找和等待配件的时间,车主所要做的工作只要将坏了的配件进行替换就可以了。未来智能冰箱也会酿成购物的一个界面,还好比智能冰箱,改变了传统冰箱只是用来存储的功能。以是将来的购物,跟着数据手艺的不断进步,良多品牌实在并不需要一个所谓的电商平台举行发卖,商品便是一个发卖的界面和渠道。 2.智慧物流 跟着电子商务成长,物流作为渠道中的成员,职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智慧物流成为重要的营销渠道一部分,甚至成为营销是否成功的关键。为解决自己的吃饭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方式,不仅仅是去餐馆吃饭,也开始用这些外送服务。在北京的三环内,一家挺小的餐馆,叉烧饭作为餐馆的招牌菜,是几位广东人做老板经营的。这么一家小店在北京数不尽数,根据小店的规模,该店主要考虑的是成本,但令人惊讶的是,该店可以提供外送,外送的是通过外卖平台。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冲击下,就连吃饭的需求也可以在不经意间得到满足。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物流,是一种立异性的营销渠道思维,营销渠道本身是解决如何将产品或服务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方式,智慧物流作为营销渠道中最快捷、最直接的方式,逐渐被接受并引起重视。 3.供应链管理模式巨量数据的分析 收集背景下,单个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生存下去。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业务体系逐步成熟,企业思考形成怎样的团队才能处于优势地位,供应链模式犹然而生,其产业链的不断成长、成熟并完善,企业对供应链依赖的诉求越发明显。供应链管理实质就是一种集成化,通过合作形成团队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其主体的合作方式就是,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主要的活动就是计划和控制,供应链活动中的针对渠道各方主体的物体的流动、资金的流动和互联网和传统线下信息的流动。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营销的渠道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渠道形式,消费者获取产品和服务的途径变得多种多样,如何更多的获取市场这个蛋糕,企业应以顾客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营销渠道,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作者:吕晓丽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 大数据分析能够为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提供详细精准的参考资料并为企业提供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建议。新形势下大数据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主要通过精准化营销模式,企业、媒体和消费者多方共赢等方式实现。企业可通过大数据直接获取消费者行为状况进行市场调研;发掘对企业发展有力的客户资料信息,从更多角度个性化细分市场;使产品模块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简化生产管理过程。 关键词: 大数据;企业营销;应用分析;营销策略 最初大数据的概念是对计算机网络中所产生所有数据的统称。然而,现在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千家万户,网民在应用网络时所产生的数据能够被分析和处理,从而使企业营销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大数据营销策略也被人们提上了日常的工作。笔者针对大数据在企业营销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 一、新形势下大数据的内涵 (一)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是在全新处理模式下,决策力、洞察力以及优化流程力得以全面提升的大规模多元化信息资产,其典型特点是大量、高速、价值和多样。通常情况下,大数据收集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信息更加具有时效意义,能跟随时展而进步。因此,现代化企业为调查分析公司销售数据,往往借助于网络途径,查询社交类网站或购物平台,收集顾客访问信息等相关资料,与企业传统的顾客信息库有很大不同。在技术层次上,大数据和云计算之间关联紧密,通常建立在分布式计算机结构基础上,以满足收集大量信息数据对信息处理、技术和存储等方面要求。大数据是计算机发展的必然阶段,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和内涵,才能成功利用大数据,并在信息化时挥作用[1]。 (二)大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数据归纳整理,分析出目标顾客行为特点和消费偏好,从而为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提供详细精准的参考资料。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利用云计算技术,在最短时间内,为企业搜索到尽可能多的商业信息,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其次,拓展全新业务领域。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信息时效性尤为关键,在客户数据视角下,实施数据管理意义重大。此外,大数据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思维方式。在分析大数据过程中,能为企业提供具有创新性思维的想法和建议,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注入新鲜活力。运用大数据思维,掌握专业核心技术,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成为佼佼者[2]。 二、新形势下大数据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一)实现精准化营销模式 大数据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分析,使得对于营销分析的正确性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云计算以及社会分析为企业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购买偏好提供了全面的数据,使得基于传统市场分析的企业营销模式逐渐被企业精准化营销模式所替代。精准化营销模式符合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同时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精准化营销模式是通过对消费市场以及自身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消费者沟通服务体系,发掘每一个潜在的消费主体,同时扩大商品的品牌效应,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3]。 (二)实现多方共赢 大数据营销的主体主要是针对企业、媒体以及消费者,通过利用互联网实现数据平移,扩大资源利用率,同时增大资源共享率,实现了企业的互联互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大数据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同时规避市场风险,形成以营销体系为核心的多方经济共赢模式,优化企业结构,同时带动上下游及周边产业的发展。 (三)实现消费行为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移动购物的生活。消费者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查询消费信息并根据自己所搜索到的消息完成购物行为。目前,3G网络已经为智能移动终端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愿意通过电子市场完成购物交易。除了移动形式的消费行为,人们在购物时也越来越注重网络社交,社交环境成为了消费者消费的又一种形式。人们愿意在消费之前先在社交圈里讨论,以此来获得消费产品的更多资讯。现代社会的购物行为是主动的,不需要商家再填鸭式的与消费者沟通,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产品的权利,在对消费产品不信任时,可以随时中断购买行为。大数据显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消费自由,其可以不同再面对嘈杂的促销场所,也可以更加理性的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已经成为过去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追求个性化消费。卖家也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了解向消费者推荐一些产品,并能够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4]。 三、基于新形势下企业营销战略分析 (一)市场调研 根据随机抽样抽取民众样本,并对样本展开调查获取有力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从而做出营销策略。抽样时一定要保证随机性,由于随机成本极高,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很难保证的,此外也很难保证被调查者调查答案的真实性。大数据所进行的不是随机抽样而是进行普查[5]。不再需要调查者回答问题,而是直接去获取行为状况。最重要的是大数据是一个动态调研过程,而随机则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大数据调查也对以往的统计调查有所改变[6]。 (二)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就是依据客户的相关特点的相似性进行群体划分,保证同一群体内每个成员特征非常相近。只有将客户群体进行一定的划分,企业才可以对不同的客户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采取相应的营销方式,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更令其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共同面临的一大问题便是寻找自己的客户。然而在当下这个数字时代,要了解广大民众的需要并非易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以hadoop所创建的平台为基础,可以在纷繁复杂的客户资料中发掘出对企业发展有力的信息。大数据可以使市场划分的更细化,企业要使用合理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对消费者进行细分,进行个性化不同的细分[7]。 (三)产品模块化 产品模块化是在指定范畴内,针对产品多种功能或某一功能的多种性能、规格展开研究,并以此为条件,对产品的功能模块,分别进行重组和搭配,研制出新的产品,符合市场标准和需求,某种意义上,产品模块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通常来说,受限制于技术发展和经济成本,大部分企业无法满足每一位顾客对产品的特定需求,高成本量身打造产品是不现实的。产品模块化使企业能够在某一范围内制作出定向产品,并在标准件之间进行个性化搭配,从而设计出具有不同特色的产品,给用户提供了个性化服务,简化了复杂的生产管理过程,平衡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因此,企业要重视产品模块化的价值,利用不同模块及功能,搭配出无限可能,保证产品质量,节省资本投入,吸引更多用户[8]。 (四)市场分销 所谓的市场分销就是营销者以网络为媒介将自身的产品以营销的形式推荐给有意的卖家,使其在获益的同时帮助自己完成营销工作。加强在网络上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拥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只要商家在网络当中分销信息,该信息就能快速得以流通并得到反馈。顾客也可以通过商界的营销和分销体会商家的营销哲学。商家也可以采取转变渠道的方式来完成整个营销模式,而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需要不断开拓市场,为自己竞争营销机会。消费者直接了解商家营销目的,变相的帮助商家完成分销策略,商家能够成功的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分销信念。 四、结语 将大数据应用在企业营销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然而,在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阻碍,没有得到普及应用。但大数据的普及和应用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很多企业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基于这种背景,我国很多的大型企业都为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企业只有创新营销思路和体系,才能够在大数据时代下取得良好发展。 作者:方凌 单位: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时代企业网络营销分析 摘要: 网络商城利用大数据在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在分析网络商城营销模式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创新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针对其在大数据背景下营销模式的问题,从改进大数据分析技术、增加客户线下体验环节、改进物流配送效率及创意促销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为提升电商企大数据营销能力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数据;营销模式;创新分析;网络商城 一、大数据时代电商企业营销模式的变革 大数据是从各个方面的数据中,快速、准确的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数据具有规模较大、类型多样等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对海量的数据分析用户信息以及客户购买行为,从而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对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不断筛选最终引导客户购买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通过数据分析整合,可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并且建立消费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模型在一些区域增加产品库存,这样仓库可以通过数据预测做到提前囤货,在发货高峰期提高发货效率。同时,商家能够真正实现消费者个性化,而不仅仅像传统营销模式一样进行用户群体划分。 二、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商城的营销模式 (一)精准营销 网络商城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行为分析从而做到精准营销。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了解到用户的兴趣爱好以及购物趋向,并用E—mail和短信的方式将用户感兴趣的产品推荐给他们。精准营销最重要的是建立用户模型。例如,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购买行为建立模型来分析用户的购买心理——通过分析用户首次浏览的商品和最终购买商品之间的时间段,了解到用户浏览了多少同类型的商品,根据用户在购买之前等待的时间长短进行判断。网络商城根据用户的购买行为,可以分析出用户的购物心理,进一步得出某类商品的购买心理并贴上标签。因此网络商城在做促销活动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心理,做到产品精准划分、客户划分从而做到精准营销。 (二)供应链优化 网络的商品量非常大,网络商城的系统会根据销售情况做预测模型,在库存量达到某一个阀值时自动生成订单发给供货商。此外,网络商城在物流配送中也运用大数据分析物流人员、仓库以及用户这三者之间的地理关系,为物流人员选择最优配送路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配送效率还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三)智能网站 智能网站指为每一个用户建立一个自己的个性标签。通过对用户信息的挖掘和分析,网络商城对客户细化区分,并满足其需求。具体实践中,对具有重复购买特点的商品,通过数据分析,系统会记录两次购买之间的平均时间并在下一个时间段自动向用户推荐同类型的产品。网络还进行了搜索引擎优化,细分了用户搜索的关键词,例如用户在产品评论中提及“老妈很喜欢”等,网络商城通过分析这些海量的评论理解用户的意图,为商城中的商品打上“商品适合送给父亲或母亲”等标签。 三、网络商城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大数据分析技术有待革新,搜索引擎不够细化 随着网络商城业务和规模的发展,其对数据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因此在现有数据基础上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变得更加困难。网络商城基本的统计报表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决策支持的需求,需要在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更多有效的价值信息。虽然网络商城通过客户评价、关键词搜索优化了搜索引擎,但是还不够细化,网络商城并没有从客户的每一个购买环节进行优化,因此用户体验上不够完善。 (二)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客户体验环节薄弱 与传统云商相比,网络商城客户体验环节相对薄弱。例如,大多消费者习惯在实体店内购买大家电,现场体验使用效果并挑选产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退换货率。因此,网络商城在客户线下体验环节应进行创新变革。 (三)货物配送效率低,屡遭客户投诉 网络商城虽然利用大数据分析三方地理位置,选择最优配送路径,但在货物配送过程中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网络商城经常会出现送货不及时现象,在其收到的投诉中物流配送问题居于被投诉之首。物流配送问题导致客户购物体验满意度下降。 (四)营销活动不够创新,改善客户互动环节 网络商城虽然注重在节假日的活动推广,但这些营销活动过于老套,不能更多地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活动内容也与其他电商企业如出一辙,缺乏创意。在与客户互动方面,网络虽然有八级会员制度,但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与客户互动。 四、网络商城营销模式创新问题对策 (一)改进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搜索引擎 网络商城应当加强数据挖掘技术,构建营销数据分析系统,在建立合理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分析系统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找到适合网络商城营销模式的信息并进行合理分析,进一步提高网络商城的营销力,增强企业总体实力。 (二)增加客户线下体验环节 网络商城应增加多渠道营销体验模式。例如,邀请客户参观网络商城运营总部,让客户体验到从下订单到货物配送这一完整体系,增加客户对网络商城的信赖感,提高客户的满足感。同时,设立足够线下体验的实体店,在用户体验环节做足功夫。 (三)提高配送效率,提升用户购物体验 网络商城应该注重优化物流信息系统这一环节,增加物流跟踪服务,让用户实时跟踪物流状态,监督商品运输环节,进一步提高配送效率。在活动推广期间合理利用大数据预测销售量,在物流运营环节做预测模型,这样即使在客户购买商品的高峰时期也不用担心商品送货不及时的问题。这样不仅提升了网络客户的购物体验,而且可以有效减轻物流配送人员的压力。 (四)创意促销,增强与客户互动环节 进行创意促销,网络商城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当前热门的微博话题做创意促销活动;关注一些票房高的电影以及热播的娱乐节目组织促销活动。二是打造具有网络商城特色的促销活动,例如:针对女性关注的夏日防晒,做一期专栏活动,网络商城可以策划夏日防晒推荐活动,邀请一些网络红人或老客户“晒出”自己最喜欢用的夏日防晒,并根据自用体验以及感受,写出推荐理由。这样可以增强与客户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 作者:冯薛 单位:青岛工学院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模式创新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彻底颠覆此前的市场营销模式与理念,导致企业整体性变革。如何在海量的数据时代,为市场销售赢得机会,这就需要企业在营销模式上做相应改变。文章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的营销环特点分析,探讨企业在营销模式上的变革,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营销模式;创新 21世纪的到来,带来了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营销活动要从营销理念到营销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新经济条件推动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不断加大,企业的营销战略调整过程中,必须要将全球营销放在重点位置。新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要高度重视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和更新,企业要想获得营销的成功,就必须要充分的捕捉和利用所采集到的各类市场信息,整合现有资源.因此,由于信息技术(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市场营销必然将以全新的方式上升到更加注重客户需求的阶段。 一、大数据时代的营销特点 1.开启CEC(首席执行客户)的时代 长期以来,我们所了解到的商业行为都是通过搜集市场信息,去了解所谓客户的一些信息,然后帮助企业做研发、做生产,然后营销、推广,最后让消费者接受。以一家服装企业客户为例,它以往的工作流程是:选定产品、寻找买家、生产以及促销,唯一变化的就是当产品积压的时候是通过打折还是压迫经销商完成销售额,这是典型的传统由内而外的经营模式。但是在社会化媒体盛行的今天,这种经营模式将无以为继,因为在大数据时代赋予消费者前所未有的主导商业的力量。“我消费,我做主”——调查显示,75%的消费者已经不再相信商家所做的广告,他们会主动去收集信息、挑选信息、比价、筛选。还是以服装为例,今天的顾客开始主动要求他们喜欢的款式、材质和设计,适合他们的供货渠道,甚至要求折扣金额以及他们所期望的服务。我们称这些客户为“CEC”。因为,当个性化的消费者掌控消费行为的时候,当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网站、论坛等渠道表达个人需求时,客户实际上已经成为影响公司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甚者决策、战略等各方面的“董事会成员”。 2.满足消费者个体需求 由于90后、00后的成长,使得现的消费者有着独特的消费倾向,他们的客户忠诚度低,只会忠于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但并不忠于哪个品牌。在整个销售环节上,如果企业的品牌不能最大化的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地满足个性化需求,那么消费者就会从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脱离:问询、购买、支付、服务。之前营销都是按照行业划分,对于同一行业的企业可能采用的营销模式都是相同的,事实上这种观点明显不符合现实,因为每家企业都要实现自己不同的凡响的定位。因此,大数据时代企业必须针对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开展定制营销。 3.定制全渠道接触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给企业带来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客户的多接触点而引发的渠道冲突。对于很多精明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会自由的在线上、线下、虚拟、实体之间转移,完成整个购买过程可能要经历若干个环节,在这当中如果价格、体验或者服务一项不到位,消费者就会从一个渠道或者从一个品牌跳脱。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线上渠道冲击传统渠道体系;多渠道模式与传统供应链的矛盾;不了解电子商务的真正价值;产品设计部门对消费者的洞察不够精准,而一线部门却没有产品设计的话语权。 4.个性化的定价 策略产品的定价应该是一个公司最核心的战略,定价的最终目标是没有统一定价,个性化的定价是定价战略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大数据时代,由于购买渠道的多样化、物流运输的可视化,为个性化的定价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假定一个场景,如果你是某品牌的长期消费者,你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和要求,每次到不同的地方的连锁店,你只需要一张会员卡,就无需再重复以便自己的需求,而且该咖啡店会根据你的客户忠诚度制定价格。如果你几天连续光顾,价格就会有所下调;如果你一段时间没有光顾,公司可以给你发放优惠券来吸引你,比如在一周内购买,免费送一杯专属于你的咖啡;但是如果你消费的间隔过长,价格就会有所上浮。 5.品牌的表里如一 品牌浓缩了企业的形象元素,企业用品牌把自己展示给消费者。传统的品牌营销只是关注企业形象,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几乎所有都是透明的,以前顾客有不太好的客户体验,或许只能自认为倒霉,但现在消费者一条微博,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全球的人都知道某个公司、某个商品、某项服务的承诺没有兑现。同时,企业的品牌不是建立在一纸公关稿、几个媒体关系。实际上,每个员工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抱怨都可以通过自媒体传播开来,这相当于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是公司的公关,塑造品牌的影响、构建品牌的力量已经成为每一个员工的权利。如果企业还是关注树影,可能就会导致公司不停的忙于危机处理。大数据时代对市场营销是把双刃剑,品牌文化的表里如一是应对复杂世界的简单之道。 二、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营销模式变革 1.个性化营销 通过大数据对用户的行为与特征进行分析。当然这需要积累足够的客户数据,才能分析出客户的喜好与购买习惯,甚至做到“比客户更了解用户自己”。这是大数据营销的前提与出发点。虽然过去企业的经营思想也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想想企业真的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与所想吗,或许只有大数据时代这个问题的答案才能更加明确。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改善,这样的客观条件,人们往往更个性化的消费,因为这是唯一的方法来最大化地满足自己的购买意愿。正是因为如此,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相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们的消费心理的变化,及时对消费者心理为基础和为出发点,开展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质性的推动发展企业他们自己的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实行精准营销精准营销在很多企业都被提及过,但是真正做到的却非常少,反而是企业垃圾信息泛滥。主要原因是过去名义上的精准营销并不精准,因为其缺少用户特征数据支撑及详细准确的分析;但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分析让企业更加清晰你的产品消费者的特点。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许多企业想通过对粉丝的互动记录分析,将粉丝转化为其潜在用户,激活社会化资产价值,并对潜在用户进行多个维度的画像,其目的就是更加精准地分析你的产品消费者特点。大数据可以分析活跃粉丝的互动内容,设定消费者画像各种规则,关联潜在用户与会员数据,关联潜在用户与客服数据,筛选目标群体做精准营销。 3.整合线上线下营销 O2O模式是目前乃至未来企业营销创新的重要举措,品牌商线下实体店与线上电子商务渠道并不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和演变,它们会在O2O模式下进行多渠道整合。O2O模式的核心很简单,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商店中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它是第一个全面将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店面经营相融合的商业模式,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扩散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然结果。 4.建立互动反馈平台 现在让很多企业纠结的是:在企业的用户、好友、粉丝当中,哪些是最有价值的用户。在大数据时代,或许这一切都可以更加有事实支撑。从用户访问的各种网站可判断其最近关心的东西是否与你的企业相关;从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上所的各类内容及与他人互动的内容中,可以找出千丝万缕的信息,利用某种规则关联及综合起来,就可以帮助企业筛选重点的目标用户。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然后对客户的商品需求进行预测并向其提供推送服务,当然也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体验服务。互动反馈平台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准确了解客户需求的视角,通过平台的沟通和磋商,企业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营销方案进行调整。 三、结论 信息技术在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的不断推进,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消费对产品的选择有了更大的主动权,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企业的服务,而是有着众多的选择对比和分享,影响着消费群体。因此,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模式变革要求营销不能再凭感觉做事,而要依赖于科技能力和分析洞察能力。 作者:唐友明 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营销模式 摘要: 大数据技术给图书营销模式带来了冲击,也提供了机遇。大数据技术的诸多特征优势使图书营销的精准化、网络化、全过程化成为了可能,并实现了图书出版业务的低成本和高效益。据此,本文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有关图书营销模式创新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 大数据背景;图书营销;模式 一、大数据对传统营销模式的冲击 这是一个产生大数据的时代,也是一个挖掘、分析并运用大数据的时代,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生产与消费的暴涨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都在制造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并成为被有心人加以利用的新兴资源和新型资产。人类社会无时不在产生数据信息,只是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制造的数据愈加繁多,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利用,这些信息也有了收集、储存、计算与应用的高科技手段和方法,并在各个领域中显示出极大的效益价值。在商业营销中,大数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仅是大数据记录存储与云计算的结果,还应是理念与策略的创新。科技的发展促进营销模式的改变,首先应是理念与策略的改变,而理念与策略的改变又必须基于科技手段的运用。大数据的特征突出表现为“4V”,即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和价值密度高(value)。[1]当营销者将客户遗留的多种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时,获得价值密度极高的客户需求信息及市场希望空间就会非常及时准确,一改经验判断式及市场调研式的营销策略,降低营销成本不说,市场判断精度也将大大提高。这正是大数据开发的新成效。 二、大数据在图书出版营销中的价值体现 毫无疑问,图书出版业在营销模式上同样面临来自大数据的冲击,当然也迎来难得的机遇。一方面,社会化媒体的崛起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碎片化”生存状态,导致图书消费领域的“碎片化”发展趋重,[2]大众品牌的影响力在迅速下滑的同时,个性化消费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提高,追求自我、追求个性将成为未来图书产品策划、品牌定位及媒介宣传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图书出版从纸质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转化成为可能,使图书产品在便携带、大容量、可复制、好存储及快阅读等各方面都将发生质与量的改变与跃升。在这一前提下,如能运用大数据对数字化图书出版市场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和计算,对图书出版及营销模式创新就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综合价值。首先,有利于图书出版选题的市场定位。图书选题可以理解为图书出版的内容、容量与形式。在买方市场时代,图书选题需要以市场需求来定位,以市场现有图书销售、作者及读者的基本情况与动态趋向为依据,这样才能寻求并抓住市场机会。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的计算结果,图书选题的市场定位能够尽可能接近精确,对于利润的最大化实现非常有益。其次,有利于实现营销策划的市场匹配。市场匹配包括对区域空间、群体阶层、受众需求及生产规模的精确计算与对接。图书出版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在上述因素中均和一般商品存在较大区别,运用大数据平台的精确计算可以避免图书出版与市场投放的盲目性,也可以避免经营上的损失。 三、大数据背景下图书营销模式的创新应用 (一)以精准营销作为提高营销价值的途径精准营销理念由美国营销学家LesterWunderman于1999年提出,其理念形成的基础就在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与市场化的细分,并与顾客建立双向沟通关系,以利于建立更为高效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务可利用海量信息建立读者数据库,再根据读者数据库跟踪分析各个行业特定人群的各种消费特点与消费行为习惯,就能使图书的选题、宣传、推广、营销更具针对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精准营销。例如,京东商城通过分析八千多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揭秘出网络用户的消费“规律”,其中阅读消费者的表现很有特点:喜欢《淡定的人生不寂寞》的读者会同时购买《百年孤独》;热衷健身的用户居然也是偏爱《中国通史》的读者!对于营销者来说,这该是何等重要的信息。显然,只有通过大数据信息的充分挖掘与运用,图书出版才能准确掌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与偏好,为图书产品的市场营销做出精准策划。需要指出的是,精准营销必须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测算,以充分预知图书市场的基本状态;二是利用大数据推动营销的开展,不断调整与完善销售策略,以最大化提高精准营销的价值。 (二)以网络化营销作为促进营销效益的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推动图书网络化营销的有效模式。除了大数据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也是必需的技术依托,如此才能适应越来越“碎片化”、快节奏、移动式、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满足与之相应的阅读消费需求。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电商都拥有自己的网上书店,使读者能通过网络直接获取图书信息并购买阅读。图书网络化营销不能仅仅理解为新销售渠道的开拓,它至少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借助网络进行图书销售。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对信息的传播特征决定了这一销售渠道将能获得更多不同读者的阅读消费。二是借助网络进行阅读销售。数字化时代的图书可以是传统的纸质形式,也可以是电子图书或网络图书,图书形式的革命必然产生阅读形式的创新,所以网络阅读销售必然以新的阅读方式如在线阅读促进销售规模的壮大,并以新的支付方式(网络支付)加快图书营销的速度和营销模式的更新。三是借助网络进行销售服务。销售服务是对阅读者的关心,也是对营销者的关注,借住网络营销平台可以为读者提供信息、在线支付、购买阅读等服务,也可以利用访问来源、点击分布等所产生的大数据分析得出读者的消费需求与偏好,以利于营销策略的调整。总之,大数据在包括图书出版在内的网络商业营销中发挥了强大的功能,亚马逊能从图书销售商发展为集图书出版与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其转型推力就是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并依此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有序实施市场拓展,最终成长为图书市场的强大竞争者。 作者:张特 单位: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下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摘要】 本文从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出发,先分析传统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接着提出基于大数据的网站SEO优化、会员管理、媒体广告等营销模式,最后总结电商企业借助大数据的价值与功能,将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大数据;营销模式;电子商务营销模式;SEO 1965年英国科学家戈登•摩尔发现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路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摩尔定律见证了电脑的数据处理能力从千字节到兆字节到千兆字节再到万亿字节的变迁。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急速跨入大数据时代。 1、“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 在现代数字化世界,无论是运用科技进行沟通、学习和交流互动,只要我们运用科技活动,就会留下相应数字信息,这些就是数据,而且这些数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大数据,由麦肯锡咨询公司最早提出,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如果我们将这些数据和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经营数据、供应链管理数据和消费者统计数据结合起来,就会得到大数据。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大数据的特征表现在数据大量化、形式多样化、分析快速化、意义价值化。数据大量化是保证大数据分析结果的重要前提;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构成了大数据的多样性;大数据的及时有效的快速分析并预测出准确的结果,是大数据有意义的前提;价值化是大数据的最终意义──获得洞察力和价值。 2、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营销模式是人们在营销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方式方法。电子商务营销是网上营销的一种,是借助互联网完成一系列营销环节,达到营销目标的过程。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是在传统营销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创新,是一种更高级的营销模式。目前,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电子邮件营销、论坛营销、博客营销、微信营销、口碑营销、病毒营销等。 2.1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优势。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商业观念,相比较传统商务而言,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2.2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不足之处。 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优势显而易见,但由于其起步时间短,因此不管是在管理,物流,法律等方面都不及传统商务完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不足之处表现在:(1)交易双方缺乏信任感。与传统营销相比,交易的进行通过互联网实现,买卖双方不面对面交易,双方信任度低。如电子邮件营销,企业和商家通常采用群发邮件的方式,收到邮件的多数用户即使看到邮件发送者的姓名,也不认识对方,从而有抵触、排斥心理。(2)网络技术与安全性问题需要改进。在开放的网络上进行交易,确保网络上传输数据的安全性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素,安全也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3)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以博客营销为例,任何个人都可以注册博客账号,添加好友进行营销推广,交易成功后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买卖双方相互推卸责任,导致问题始终无法解决。(4)广告效果不佳。以论坛营销为例,网络用户只有访问该论坛才能看到企业广告,而网络上论坛数量如此之多,想要进入指定论坛,难度、效果可想而知。(5)微信营销虽然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仍然有不少潜在消费者不会使用微信,从而也就看不到商家在微信上的信息。 3、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探索 大数据时代,电商企业需要改变观念,改变传统营销模式。电商企业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做到精确定位、个性服务,探索更高效的营销模式;同时,电商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把握,寻找更好地开发新产品和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方法。 3.1基于大数据的网站SEO优化。 网站SEO优化是在设计网站时使网站相关的关键词排名靠前,获取更多的流量,达到提高网站销售率及推广品牌的目标。以美国亚马逊网站为例,亚马逊上,有超过35%的销售来自站内推荐系统。其原理是追踪每一个访客的站内访问行为,建立推荐模型,预测访客可能感兴趣的商品,然后通过推荐模块在网站页面展示,吸引用户点击购买。大数据是当前网站SEO优化的重要基础,网站在优化运行时,需要注重数据的采集,借助第三方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比如网站代码、网站图片、网站标签应该从哪些方面优化,网站的排版布局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质量从哪些方面提升等。通过大数据AB测试,了解页面布局和功能设计,避免主观判断劣势。借助大数据分析了解当前本行业网站相关用户点击热度数据,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等,百度指数等诸多功能都能够为网站SEO优化大数据分析带来参考。大数据能够为网站优化提供方向,能够让网站优化从面面俱到,到有的放矢,让网站优化具有目的性。 3.2基于大数据的会员营销。 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是通过对已购买顾客进行分组和差异化的营销互动。事实上,除了已购买顾客,网络上其他顾客在互联网上评论、更新个人信息、填写兴趣爱好、每笔交易信息等均有记录。电商企业通过掌握这些潜在顾客的行为数据,其数量级可能是已购买顾客的上万倍甚至更高,要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在大数据之前,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潜在顾客群是无法管理和互动的。大数据使客户关系管理概念发生改变,变为访客关系管理,来访问的客户即使没有成功购买也能发展成会员。从访问到注册、加入购物车、支付、购买等环节,建立一个客户转化销售漏斗,这是进行会员营销的基础,电商企业要利用好这些大数据。 3.3基于大数据的媒体广告。 传统媒体广告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四大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告影响力更大。广告营销传播范围广,影响大。大数据时代,广告营销活动具有个性化、精准化和动态化特征。商家依靠收集到的用户大数据,对目标消费者群体的特征加以描画,商家可以通过消费者倾向度数据、行为数据和社交内容分析数据来洞察和识别目标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同时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兴趣爱好、社交关系等制作动态广告信息内容;然后根据目标消费者媒体偏好、关注时间和使用频次选择合适媒体渠道进行精准化投放;最后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的点评、分享反馈信息跟踪和评测广告效果。电商要利用大数据做好媒体广告,需做到:(1)要有自身的大数据营销规划和架构,具有大数据营销的技术储备和思想意识;(2)培养自己的大数据营销人才,深入进行大数据洞察,而不是简单外包。 综上所述,大数据已成为全球语言,正如麦肯锡在其报告中所述:“在全球经济的很多领域,大数据在以很多方式创造价值”。在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的竞争已经成为基于数据的竞争,谁拥有大数据,谁就有制胜的砝码,就可能成为大赢家。当下正是各大电商企业重视数据营销、数据分析的阶段,因此借助大数据的价值与功能,电商企业将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作者:夏金弟 徐奕胜 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在服务营销中的应用 大数据作为继Web2.0和云计算之后近年来媒体最关注的一个词,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营销学界乃至政府的目光。很多科技巨头、科研机构都已投入到了大数据的软硬件技术整合,以及大数据信息处理的技术供应研究开发之中。美国政府更是将大数据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之后,日本、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均出台了相应的大数据发展规划。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同时,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及其业务职能领域。 对企业而言,大数据对其商业模式与管理思维有着明显而重大的影响,从数据中去分析市场、获取先机成为了商界共识,尤为可喜的是,大数据在服务营销方面存在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存在多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或利润的应用。 1.大数据和服务营销相关概述 1.1大数据概述大数据(big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云计算与大数据相辅相成,云计算是大数据的IT基础,而大数据是云计算的一个应用。大数据的特点有四个层面:第一,数据体量巨大。第二,数据类型繁多。第三,价值密度低。第四,处理速度快。 1.2服务营销概述服务营销是指依靠服务质量来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以口碑的方式吸引顾客,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它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新领域,就是要在建立顾客服务系统、培养顾客忠诚度、加强服务人员内部管理和服务过程管理上进行全面的营销。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服务营销更注重三大理念:①关系营销理念,企业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的营销目的;②顾客满意理念,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要从满足顾客的需要出发,使顾客满意成为企业的经营目的;③超值服务理念,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向消费者提供超越其心理期待的、超越常规的全方位服务。 2.大数据在服务营销中的应用 2.1识别新的服务营销战略机遇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务营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多变,其营销战略制定面临更大的挑战。而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洞悉新市场和经济的走向或发展趋势,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一领域的新的市场机会,从而识别出新的服务营销战略。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支持,能够更为有效地监控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为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这进一步保证了企业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抓住当前市场新的服务营销战略机遇。 2.2实施精准、差异化服务营销市场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服务也要随之个性化,否则企业的发展就会止步。因此,企业需要进行服务市场细分,甚至不还要“一对一”服务。通过把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量身提供差异化服务,这是服务营销的未来准则。大数据技术能让企业有效掌握目标消费人群的行为特征,对不同细分人群的购买偏好和消费趋势做较为科学的预测,有时甚至能够创造或引领目标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对目标消费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企业能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也能对其进行分类,进而提供最合适目标消费者的服务,实施精确的广告投放,进行精准服务营销。 2.3整合服务营销多元化平台当前,企业的服务平台多元化、立体化,目的是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便利,如建立店面服务、平面服务、语音服务、移动服务、网络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平台,使客户拥有了更多的接受服务的机会。同时,企业也在主动地利用多种沟通渠道进行客户访问,提供计划性、制度化、流程化的销售服务,通过诸如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上门访问等多种渠道提供服务。这样的话,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把多种服务平台,以及多种沟通渠道的信息数据整合起来,从而使得企业最大化地减少服务成本,同时最大化提升企业服务营销利润。 2.4优化服务营销的品牌推广策略现代商业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对于服务营销来说,品牌给顾客提供了用来识别特定公司的服务的有效的信息。以前,由于企业不太注重受众的参与和主观的想法,所以导致企业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有效信息少之又少,但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技术,企业能够实时掌握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评价,并且针对性的对消费者的评价给予回复。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持续、实时交互对话,提升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得企业服务营销的品牌推广策略效果较之前大大增加。 2.5充分挖掘目标消费者价值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价值为目的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及时研究顾客购买后的感受,开发出顾客最需要的新产品,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最终培育顾客对服务的高度忠诚。而企业与消费者的密切接触能够为其提供巨大数量的市场信息,并使其增加利润。大数据技术能帮助企业全面记录消费者的购买量、消费金额、购买频次等众多消费信息,通过对上述信息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汇总,可以将目标消费者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各等级目标客户进行精准营销,从而充分挖掘出目标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增加企业利润。 作者:柯正平 单位:广东药学院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在汽车营销的应用 1.大数据助力汽车营销 说到最近几年的热词,“大数据”肯定可以算是一个,各行各业似乎都在谈论大数据,而在汽车营销领域,如果能利用好大数据,同样可以对销售业绩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现如今,中国人花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而线下时间则相应地减少。当客户有购车需求时,一般也都会先在线上搜集一些信息,例如搜索引擎、垂直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当然,现在微信也成为了一个重要渠道,客户很可能会订阅一些中意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并且通过推送的活动邀约参加一些线上或线下的活动。而通过以上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能够知道客户对哪些车型更为关注。再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到的一些大数据,例如社交软件上的公开信息、导航软件的位置信息等,就能够刻画出一个较为贴切的客户形象,例如客户从事的行业、基本的家庭状况和个人的喜好等。有了这些信息,经销商就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并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乃至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 2.实施步骤需认真设计 当然,想要做到上面的程度,经销商的市场部门要做很多工作,要设计很多步骤和方法,才能让客户有一个比较顺畅的购车体验。首先,第一步肯定还是广告的投放,但是不同于以往纸媒或电视上粗放式的投放,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多的是在线广告投放,只有这样才能精确地知道广告的引流效果,从而通过精确引流找到目标客户群体。广告在什么渠道投放、什么时间投放、如何落地、如何进行个性化设计等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经过广告的引流,已经把客户流量从广告页面吸引到车企官网或经销商页面,这里会有更为详细的品牌车型介绍、配置信息以及一些视频等,我们也能够通过营销系统更方便地抓取和跟踪客户在官网的行为轨迹。到了这一步,最终目的就要想办法获取用户的联系方式。传统的方式是请潜在客户在网页上留下电话或者电子邮箱,而目前更为常用且方便的是引导客户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号或者加入车友会,从而获取客户微信。第三步就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号与客户进行更多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通过H5页面等获取更多的客户信息,例如手机号码、车型偏好、购车预算、购车时机和用车需求等等。通过这些已经获取的信息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例如定制化视频等。此外,在这一环节也可以设计一些线下活动,增进与客户的关系,例如高端车型用户就可以设计线下酒会或者社交活动等,在此类活动中显然都会产生更多的互动。最终,通过一步步的设计,线上与线下的配合,客户画像就会越来越清晰。最后一步,将所有信息反馈给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通过潜在客户购车意向评估系统就可以对客户进行最终分类。对于得分高的潜在客户理应投入最大的资源,例如配置专属客户经理一对一服务;而对于购车时机和预算尚没有太明确的客户,则可以只进行一些日常的信息推送,慢慢培养其对于该品牌车型的兴趣(图1)。这样一来,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策略,最合理化地配置资源,就能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上实现对销售业绩的转化。 3.大数据也并非万能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大数据时代,获取数据并不难,难的是对数据的分析和合理运用。在汽车营销领域,这就离不开CRM系统对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但同时有个误区一定要避免,那就是不能过分迷信大数据分析。例如,分析显示超过70%的客户最终会选择白色或黑色的车辆,那这是否就意味着下一位进店客户一定会买白车或黑车呢?显然不是。所以,大数据分析最终还是要结合人这一根本要素进行判断。 作者:赵月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对保险营销影响分析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颠覆以往的一些营销模式,根据平安保险集团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显示,2017年上半年新增客户数量1854万,其中667万来自互联网用户,超过1/3的新增客户来自互联网。在大数据时代,保险营销模式必须做相应的调整,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企业创造利益。 关键词:保险;大数据;保险营销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不断涌现,已经参透到各个行业,一直以营销为主导的保险业也不能例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保险业营销产生积极影响,根据平安保险集团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显示,2017年上半年新增客户数量1854万,其中667万来自互联网用户,超过1/3的新增客户来自互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已成为保险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正在改变我们以往的保险营销模式。 2相关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更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此产生的数据将呈爆炸式的增长,相关数据的分析、应用,将会带来我们思维模式的变革,把人们带入了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相对于一般数据而言,大数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Volume,即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B(1000个TB)、EB(100万个TB)货ZB(10亿个EB);二是Variety,即数据类型多,多类型、多结构的数据,对数据分析处理的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Value,即价值密度低。信息海量,无处不在,但价值密度较低;四是Ve⁃locity,即速度快,时效性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最显著的特征。 3传统保险营销模式的特点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营销模式主要以直销、兼业、个人为主要的方式,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一是传统保险公司营销以保险人为中心,管理粗放、经营成本高,在各类保险公司中,保险销售人员占有很大的比例,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突破710万人,与2014年底相比增长118.27%,同时保险经纪人佣金是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主要成本之一。二是在保险的营销过程中,往往以人际关系为中心来营销。很多保险人刚刚跨入保险销售行业时,她的很多保单都是销售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这种保单往往是碍于亲戚朋友的关系而非真正的保险需求者,保单的续保率低,同时,如果保险员一味地只做熟人的保单,缺乏对新客户的开发,对个人的成长不利,迟早会被行业所淘汰。三是在传统保险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销售。我们的保险销售员由于业绩的压力,为了促成保单成交,保险人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亏夸大保险责任,而对保单的弊端避重就轻误导客户,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共接收各类涉及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投诉总量32442个有效投诉事项中,涉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29651个,占投诉事项总量的91.40%,在合同纠纷类中,误导销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同时损害公司和客户的利益,危机我国保险业长期的健康发展。四是传统保险销售买保险容易理赔难,售后服务不确定现象突出。保险公司对于长期人寿保险业务一般采取把佣金总和,集中到前5年发放,而一般短期保险业务特别是车险采取一次性提成方式,这些方式导致客户往往对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不满意,理赔难现象长期存在。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我国保险个人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行业几乎每3~6个月就会流失过半的新招入人员,而仅有10%左右的保险高管会做到8~10年,这也使得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一旦保险人离开保险销售行业,那么其所承诺的各项服务也将难于兑现。 4大数据对保险营销的影响 保险的属性使其天然就具有大数据的特征,首先,一个保险产品立项、开发、运营等都离不开大量的数据支持,研发人员需要通过对以往相关数据的分析,开发出对公司、消费者共赢的产品,以此占领市场;其次,保险的公司为保证未来对保单持有者有足够的偿付能力,需要对保单进行再保险和合理的投资,但怎样安排合理的比例,保证公司收益的最大化,需要大量的以往经验的数据支持,以便做出合理安排;最后,保险公司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么需要大量的数据调研,需要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挖掘。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117家保险机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2347亿元,其中人身险占比达83%;2016年全行业已有50余家机构与第三方社会化云平台合作,有104家机构签发了3.61亿张电子保单,可以说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促进了产品创新。大数据对保险营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数据将改变我们的广告营销方式,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一般以电视广告、广告牌、体育赛事赞助等来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比如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拥有拜仁慕尼黑队的主场冠名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赞助中超联赛等,这些都以广告覆盖为主,以此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而大数据时代广告营销将主要细分人群为主,对不同的客户推荐不同的保险产品,从而避免客户对保险公司及产品产生抵住情绪。二是在保险的销售环节,注重精准销售,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保险公司可以把客户分成成千上万种,对不同的客户销售不同的保险产品,在对客户推介保险产品前,先通过大数据有效地对客户属性进行分析,做到精准销售而不是盲目销售。三是在客户承保定价环节,现行的定价机制,主要以客户当年及累计是否发生交通事故为定价基础,所有客户都是统一销售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可收集的数据众多,保险公司可以收集客户驾驶习惯、驾驶线路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程度、车辆保养情况、车辆型号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等等,因为好的驾驶习惯可以使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大大降低、不同线路风险情况不一、车辆保养情况会影响车辆的制动性能、不同车辆型号发生事故概率不同等,通过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不同客户进行差别化定价,以此来吸引客户。四是大数据可以提高我们客户服务质量,以此来帮助我们营销。在大数据时代,保险行业可以实时捕捉客户的保险需求,以客户需求体验为主,寻找真正有潜在的需求客户,最终由相关销售人完成销售,同时在理赔阶段,现行的理赔时间长,客户对公司的评价不高,大数据时代,保险公司通过公共信息实时获得客户的出险信息,及时主动联系客户提供理赔服务,提高我们理赔的效率,服务品质的提升,有效地提升了客户体验效果,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展开,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在未来,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保险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大数据会更好地为保险营销服务。 作者:冯宇晨 单位: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大数据营销论文:基于大数据市场营销运营体系探讨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业务逐步萎缩,有些濒临退市,新型业务的发展与推广,是互联网公司的重要决策,市场营销竞争异常激烈。以现有营销模式为基础,结合当前市场规模和环境,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市场营销运行体系,构建了涵盖方案策划、目标客户选取、营销事件捕捉、商机把握、营销匹配、多波次营销、渠道执行与效果评估等功能、形成了场景支撑、渠道支撑、实时营销、客户洞察、数据深度解析等能力。 关键词:运营;支撑;大数据分析;客户标签 1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通信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同质竞争导致新增市场日趋乏力,而传统业务逐步萎缩,话音、短信等业务单价持续下滑硬着陆,价格弹性越来越弱。同时,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引领大批互联网、媒体、终端厂商等企业向通讯、娱乐、信息等多方面进军,异质竞争愈加紧迫。总结起来,当前市场营销,具有如下特点:(1)企业战略:基础电信运营商从3G业务开始,传统语音、短信,彩信、彩铃等业务的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较为快速的下滑态势。因此无论是三大基础运营商,还是后来参与移动转售业务的虚拟运营商,在网络接入越来越成为刚需的情况下,流量经营创新突破已成为行业共识。(2)竞争环境: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导致电信运营商之间以价格为主导的客户关系维系手段逐渐成为历史,而更加开放的电信运营策略使得电信产品、电信服务的种类呈爆炸式的增长。互联网OTT均重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其推荐成功率,如基于大数据学习的智能推荐、交叉营销等,不断蚕食电信运营商的市场份额。(3)市场趋势: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小众化,产品规模爆发式增长,客户接触渠道快速丰富。传统的大众化/规模化营销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有的市场情况。(4)实现能力:近年来,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技术已经逐步完善,数据挖掘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集团/省公司/基地/专业公司,在客户洞察,精细化营销方面也积累了较多经验。因此,不管是IT能力,还是业务能力,已经为推动营销体系转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为应对竞争、巩固市场主导地位,作为互联网业务的供应商紧跟时代步伐,引领通信前沿,以实现创新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协同和应用为目标,以专业化的组织、人员为保障,以“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企业服务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客户感知的企业战略为原则,以有效制定和贯彻公司服务营销战略为目标,以智能化互联网化的CRM平台为支撑,以大数据为核心驱动力,对用户行为偏好进行全方位刻画并建立多维动态模型,打造了基于大数据的市场“微营销、精服务”体系。 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市场营销运营体系 2.1应用集成架构 以大数据资源为依托,建立以数据分析为驱动的、包括方案策划、目标客户选取、营销事件捕捉、商机把握、营销匹配、多波次营销、渠道执行与效果评估等环节在内的微营销框架等,图1为相应的应用基础架构图。 2.2客户事件感知 构建事件处理域,通过对数据源采集,及时的规则库匹配,内存数据库及流计算技术的引入等,以实时模式,识别客户事件,保障及时准确的触发营销活动。事件处理中心以实时与非实时两种方式对事件源数据进行采集,通过预先预定义的事件规则,从事件数据源获取数据后,进行事件标准化处理,并反馈给营销管理模块的事件策略解析引擎进行解析,从而支撑事件营销工作,支持业务办理、业务使用、自助系统接触、周期性事件、互联网使用、位置行踪、电子渠道、社会事件、热线接触事件、周期性事件等10大类50个小类的事件采集处理能力:(1)业务办理:指用户进行公司业务办理以及办理之后的衍生信息所触发的一系列事件,如终端换机、捆绑到期、流量套餐升级、用户缴费等;(2)业务使用:指用户对于公司提供业务服务的使用(不包括互联网内容)所触发的一系列事件,如语音通话、短彩信发送、流量消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应费用波动等;(3)自助系统接触:指用户对于非网厅的自助业务系统的访问使用,包括营业厅叫号机、自助终端的使用等;(4)周期业务事件:指公司周期性固化进行,非用户主动发起的业务操作,如日月帐出账、管理性质的停机操作等;(5)互联网使用:指用户进行互联网访问,由其访问内容所触发的一系列事件,自有内容如手机游戏、手机视频、门户网站的访问和使用,公共内容如各类内容网站的搜索及访问、各类内容应用程序的使用等;(6)位置行踪:指用户的行踪轨迹涉足城市乡镇的各种生活行为区域,或者公司业务区域所触发的事件,如进入生活区、进入医疗区、进入营业厅等;(7)社会事件:指具有广泛社会性质的,较为普遍的共性事件,如节假日、演唱会或流行节目演出等。(8)用户事件:指用户终端行为所产生的事件,如用户开/关机、用户拒接、用户被叫无法接通、用户被叫无人接听、用户正在通话中等。(9)电子渠道访问:指用户访问电子渠道(网厅、手机营业厅APP、掌厅WAP等)所产生的行为,如登陆、访问URL,搜索关键词等。(10)实体渠道接触事件:指用户当到达自营厅、社会渠道等实体渠道进行缴费、业务办理等。 2.3客户标签体系 客户标签以客户的资料、行为、偏好分析结果为基础,直观描述客户的基本特征其偏好情况,为4G发展、家宽营销、存量经营、流量经营等重点应用提供客户层面的信息支撑。为方便对客户标签进行检索和应用,客户标签库对标签进行分类管理。标签体系中包括两级分类:一级分类从基础属性、业务特征、消费价值特征、营销活动偏好、终端偏好、渠道偏好、互联网内容偏好、增值业务数字内容偏好、服务偏好等方面考虑,一级分类下设二级或更多级的分类。有效掌握和利用客户标签,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客户移动生活特征,感知客户的行为变化,实时或非实时地执行运营动作和营销生产动作,以支持市场工作开展,还能支撑商业模式的拓展,面向未来探索和开辟新市场。 2.4渠道运营位集中管理 营销渠道是最终向客户展示营销内容的媒介载体,包括手机营业厅、APP类渠道(包括自建和他建APP)、微信公众号、10086外呼、CRM、短厅、电话经理、网厅、飞信、WAPpush等沟通渠道,不同渠道还需要细化具体运营位。手机营业厅:对手机营业厅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功能,并在手机营业厅上完成业务办理操作。具体展位可包括首页条幅、首页楼层、热销页等运营位。APP类渠道:对APP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功能,并提供业务办理的跳转功能。具体展位可包括首页条幅、首页楼层、热销页等运营位。微信:对中国移动官方微信公众号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功能,自建的微信公众号还需要提供业务办理功能,他建的微信公众号提供业务办理的跳转功能。具体展位可包括消息推送、菜单页面等运营位。10086外呼:对10086外呼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功能,记录并返回用户接通、推荐反馈、业务办理等信息。 2.5线上营销多维度的营销评估能力 营销一方面需要优化推荐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对推荐的过程和后期的效果进行跟踪,以便对推荐策略进行优化,提高推荐的成功率。微营销平台通过建立端到端的用户体验分析系统,整合渠道插码数据和CRM、BOSS数据,实现全渠道营销效果分析,通过对用户端到端体验的分析和最终销售结果的监控跟踪,准确获取推荐的效果,分析推荐过程的不足,起到推荐策略优化的作用。在全方位多维度营销效果评估方面,营销效果评估通过从产品、渠道、地域、人员等维度对营销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插码技术获得的数据及BOSS、CRM业务订购、话单、账单数据,对各渠道开展的实时和非实时营销的活动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含营销活动总体情况评估、营销接触评估、转化率评估、活动效益评估、参与客户群跟踪评估等内容。活动总体评估:从多个维度(渠道类型、流量来源、地域、运营位以及客户属性等维度)对营活动的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如:营销用户数、响应客户数、响应率、目标达成率、活动渗透率、活动情况对比等指标。活动效益评估:从活动投入的营销资源成本(话费补贴成本、终端补贴成本、广告宣传费、电子券、积分等)与活动收益进行评估。参与客户群跟踪评估:对目标客户群进行营销前后关键指标的跟踪,通过对比分析营销效果情况。如:营销目标(业务KPI)完成对比分析、传统推荐营销方式和互联网主动推荐营销方式效果对比分析等。营销反馈信息包括:是否接触、是否响应、是否办理等。是否接触:营销信息是否发送给客户。是否响应:用户是否回复短信或者点击推荐链接。是否办理:是否订购推荐产品。各省可根据需求丰富反馈信息数据源,如是否感兴趣、建议和意见等。 3结语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市场营销运营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提高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服务营销管理的主动性,精确性和互动性,有效地促进了整体市场目标的达成。同时,在微营销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公司注重从理念、平台、机制、运营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及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营造了良好的市场营销氛围。接下来,将面向全省的所有地市分公司,推广与应用该市场营销体系。 作者:韩从明 王继荣 陈荣峰 杨跃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江汉分公司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时代下旅行社运营营销策略 近年来,大数据一词常见诸于各种媒体,人们本能地意识到它与空前的信息量相关。由专家们提出来并定义的大数据,实际上包涵有信息大爆炸和它将改变着历史的面貌等诸多内容,所以又被称之为大数据时代。 一、大数据时代对旅行社业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企业也是如此。其中,对旅行社的影响首当其冲,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1.大数据对旅行社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大数据对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行业营销的各个方面都要在大数据中起步、在大数据中比对,一切以数据说话、以数据来衡量,最后拍板决策。这样的决策更具客观性,也更有可行性。这种形势要求从业人员,尤其是营销人员必须具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2.大数据导致了旅行社的部分年轻客源的流失。大数据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旅游信息,几乎是面面俱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如今变成了现实。人们不仅知道丰富的旅游信息,而且大数据还提供了各种旅游攻略,帮助消费者分析和选择,提高了人们的判断、选择能力。一些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抛开从前依赖的旅行社,选择自助游,逍遥自在,乐在其中。这种情况在国内旅游方面显得突出。 (二)大数据带来的机遇 1.旅行社可以准确、快捷地获取相应信息资料,方便了营销工作。旅行社是连接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的,这两个方面的各种资料对旅行社是极其重要的,是旅行社必须掌握的。但是,传统的方式要掌握这些资料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得到的往往是过时的资料。大数据避免了这些弊端。 2.降低了旅行社的运营成本。旅行社要掌握各种需要的资料,不必按传统方式派人到实地考察,只要操作人员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圆满、迅速地完成考察任务,省力、省时、省钱,加快了运营速度,降低了运营成本。 3.加强了准确营销的可能性。有丰富的信息资料做基础,旅行社的各种营销决策将更加客观、更加科学,为旅行社带来更大的效益。4.刺激旅游需求的加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到处都充斥着丰富的旅游信息,有文字的、有图片的、有视频的,极大地刺激人们的旅游欲望。原本没想出游的消费者也加入了旅游者大军,扩大了旅游市场,使更多人购买旅行社的产品。 二、旅行社必须与时俱进,优化营销策略 (一)提高营销人员素质,加强数据分析利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旅行社传统的人力资源配备变得力不从心。如今,凡是与旅行社营销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都以海量的数据信息零散地呈现在互联网上,这里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宏观环境因素,也有旅游目的地状况信息,还有消费者的需求和业内同行的各种信息等。这些因素的千变万化也可以由大量数据信息反映出来,这些因素如何变化、有何规律、趋势怎样等,都直接影响着旅行社营销策略的调整,也可以说影响到经营的成败。因此,搜集、研究分析、运用信息就成为做好营销工作的前提条件,而旅行社传统的人员配备难以胜任这一重要工作,所以,建立以数据研究为核心的专业人员营销队伍就成为必然。旅行社的工作对数据处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是很高的。他们必须对大量分散的不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到相关性、逻辑性、规律性、指导性的参数,为旅行社所用。除了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外,他们又必须懂得旅行社的业务,以便明确从哪个方向哪些方面搜集资料,做哪些分析、研究,以指导营销工作。数据处理人员还必须做好旅行社内部的数据库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增强业内的数据化程度,进而改造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在客户管理方面,应加强客户信息搜集,注重客户信息积累。数据处理人员还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因为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工作是无止境的,人员的责任心和勤奋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旅行社要很好地培养和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他们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二)高度细化旅游市场,准确选定营销目标 由于拥有大量可利用的资料数据,营销人员将旅游市场进一步划分就成为可能。传统将市场以n种因素细分,大数据时代就可以按n+1、n+2、n+3等更多因素进行细分。市场的细化使人们能够更精确地得到市场上多类消费人群的诸多状况,而且可以得到某一时段内的动态状况,从中有可能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旅行社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准确定位是极其有利的。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是旅行社进行准确营销的前提,需要高度重视。 (三)深度研究信息数据,推出适销对路旅游产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旅行社的产品设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海量的数据信息可以随心所欲地浏览,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各地的风光景点进行选择、组合、串联。发达的现代通讯又可以与选择地实时沟通,进一步明确这样串联的可行性。以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大量财力才能完成的线路,现在变得十分轻松、快捷、经济。这样,旅行社就可以设计许多条线路以便优中选优。与此同时,世界上已经成熟并且比较热销的线路也在大数据中得以呈现,旅行社可以用来作为学习、参考和借鉴。由于接受的海量信息,大数据时代的消费者越来越明智。同时,他们的旅游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品味越来越高,对旅行社的线路产品也越来越挑剔,这对旅行社的产品设计、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行社的产品设计、开发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而有所变化。针对消费者选择性更加广阔、差异性更加细微、要求更加苛刻的现实,大型旅行社应从大数据着手,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比较、归纳,列出本地区内多种消费者群的不同需求,将每一类群体的共性需求梳理、归纳出来,在此基础上,从吃、住、行、游、购、娱诸多方面考虑,设计出国际、国内多种不同线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创新与特色仍然是设计开发中要遵循的原则。将这些空前丰富线路进行评估,经过反复比对,深入考察其可行性,使其更加适销对路,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要,最后择优向市场推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一些中小旅行社在大数据面前可以比较容易地自行设计旅游线路,它们熟悉和掌握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根据需要推出自己设计的有特色的国内游产品,自己与目的地的旅行社联络,自己组团出游,不必再向从前那样依赖于大型社。 (四)摒弃获取高额利润心理,采纳简单平稳价格策略 传统的价格策略仍然被旅行社所利用,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影响着这些策略的实施。在大量的信息数据面前,消费者对旅行社产品的成本、各家旅行社的产品报价已经了如指掌。他们会更加理性地购买旅游产品,真正做到货比三家、价比多家。面对如此精明的消费者,旅行社决不可以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随意定价和贸然提价,那样只能自食恶果。目前,基本上采用的是随行就市、跟随式的价格策略。大数据时代和业界竞争使得旅行社的利润空间基本上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这也导致了旅行社业薄利时代的到来。 (五)销售与促销变革创新,网络功能大显身手 以最有力的方式、手段,及时、准确地投放游客真正需要的旅游产品。大数据的到来使人们日益关注网络上的信息。人们不仅从网络上获取各自需要的相关知识,还会得到许多商品信息,这要比逛商店还要便捷,而且价格上也有一定的优势。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方式,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数据显示,近年旅游企业网络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24%以上,并连续五年以34%的速度增长。当然,旅行社产品的网络销售与一般商品的网络销售是有一定区别的,它是在消费者通过网络获取商品信息决定购买后,要去旅行社验明相应证件后付款才能完成购买的,但这一购买行为的决定因素还是在网络上。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已经成为旅行社的重要销售渠道和宣传促销平台。这是对传统的颠覆与创新。以往的小型旅行社承接大社的产品,成为其重要销售渠道受到了激烈冲击,小社的前途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但一些边远地区的小社仍有其广阔的生存空间。网络的作用如此巨大,需要旅行社做好、做强网络销售,做好、做强对自己和产品的网络宣传促销。旅行社应积极探索和研究发展企业网络销售的有效措施,提高在网络上的宣传促销力度,创新宣传促销方式,积极利用网络上各种平台,尤其是有重要影响的平台,扩大自己的影响和知名度,提高宣传促销效果。与此同时,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宣传促销仍然不能放弃,它们占领着老年人的市场,而老年旅游市场在目前和将来仍不失为一块大蛋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着历史的面貌,也改变着旅行社业的传统运营模式。旅行社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从业务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认真审视自己,尤其是在营销方面更要重视起来,力求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先机,科学操作,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孔晓楠 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大数据营销论文:大数据时代营销策略探讨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开展个性化营销活动,经营者应该做好商业活动组合要素的分析工作,利用大数据销售的优势扩大营销收益。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经营者需要对目标客户进行分析,并且利用大数据流量建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虚拟商圈。基于大数据的归纳方式进行商品的精准陈列,快速优化商品陈列的方式,体现出网络营销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本文从大数据时代的经营特点展开分析,提出几点服务于个性化营销策略制定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营销策略体系;战略定位 一、大数据时代营销活动与传统营销策略的差异化分析 (一)销售管理方面的差异 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活动与传统的销售行为有本质上的区别,大数据营销的针对性更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销售活动在目标顾客的选择方面,主要定位于标签化的群体,而大数据零售则定位于个人概念的群体,销售定位的方向更加精准,具有一定的“私人订制”的特点。传统销售活动在店址选择方面需要基于线下客流确定实体商圈,店铺的租金成本比较高,产品营销中的商品价格定位也较高,利润率比较低。大数据营销店址的选择基于大数据流量的虚拟商圈完成,店铺的租金成本比较低,店址的选择更加灵活。在商品管理方面,传统的销售模式需要依赖于有限品类缓慢调整经营策略,而大数据零售则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和软件管理实现无边界品类扩张与商品管理模式的快速优化。传统营销活动中的定价策略比较呆板,依托固定价格进行滞后于市场变化的价格起伏调整。而大数据环境下的商品零售则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价格,适时调整迎合市场变化。 (二)产品推广方面的差异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者应该认识到新的经营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差异,制定合理的产品消费分群方案,构建目标客户信息系统的模式。传统的零售模式在促销管理和商品陈列上有较为明显的劣势,它采用粗放式的促销,广告的效果并不好,对于顾客的差异化消费习惯难以完全满足,经验式的陈列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而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模式采用精准定向促销的形式,将促销广告信息精准投放到网民受众,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排列模式能够第一时间把握顾客的消费方向,做到定点营销。传统的营销模式供应链管理效率比较低,生产、运输、仓储管理、销售各个环节割裂,商品供应的成本比较高。但是,采用大数据零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各个环节数据全面打通共享,供应管理的成本比较低,管理效率比较高,商品从出厂到销售中的各个环节信息,基本上实现透明化查询,方便营销人员管理和操作。 二、大数据时代的营销策略体系探究 (一)大数据时代满足产品精准化信息推送模式分析 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经营者应该更新经营销售的理念,并且要积极调整产品流通与销售的结构,转变处理好内部管理关系网络与外部经营关系网络的关系,积极利用网络工具实现精准化的定位营销。在移动终端的大数据分析服务模式优化中,利用APP等移动商圈微信微博及QQ等社交商圈,进行商品广告信息的精准推送。根据线下实体店的经营特点,推动实体门店和服务网点服务模式的结合,从而适应网络化消费环境发展的需要。线下实体店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积极开设数字体验店,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大数据时代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经营者应该对每天的市场动态信息流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全国各地价格行情和及时供求信息找准商机,利用价值洼地效应制定出合理的营销方案。在大数据分析活动中,经营者应该重视数据源信息的挖掘工作,根据自有网店中的客户足迹数据和电脑用户、手机用户终端APP互动数据进行消费习惯和消费潜力的评估。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需要采用自动分类规则设置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并且过滤垃圾数据,得到市场洞察的实时化判断依据。 (二)大数据时代选择合理营销手段与价格策略的分析 在大数据的时代实现网络化的企业运作,利用企业网络生态系统及其协同共生机制,创造更大的社会化价值。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企业经营者应该实施关注网络生态的变化和发展,根据市场中产品流通和生产经营要素变化的具体情况,进行企业营销发展方向的选择。认真处理客户投诉事件,并且根据客户投诉的具体情况,分析和评价全渠道的营销体系数据,打造一种实现销售扩大化的企业网络生态系统及其协同共生机制。企业经营者应该加强互联网营销知识的学习,端正管理意识,积极认识到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在营销策略制定的过程中积极应用大数据的整体概念,利用大数据产生实际利益。普遍使用行业智能的先进技术,进行海量业务数据的综合分析。企业经营者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高效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化层面营销行为的分析,挖掘出产品经营销售渠道中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制定下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方案,经营者应该积极利用大数据排除客户不需要的产品配置,减少库存和复杂性。在创新性的经营销售模式中,显著提高利润率,同时提高客户的满意率。通过开发数据分析能力,不断改进营销活动,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产品类别的具体信息,从而调整产品的定价策略。 (三)大数据时代构建目标客户信息系统的模式分析 大数据时代构建目标客户信息系统,有利于提升经营效率。建设社会化网络环境中的行为激励与社会资本解雇,根据大数据环境下客户消费过程跟踪,确定本月度的销售任务。在大数据时代的营销变革活动中,构建目标客户信息系统,深度洞察消费者的集中需求,将受众消费行为碎片化信息打散然后重聚,从而发现主流消费的需求和价值。企业经营者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市场分析,提升消费者洞察能力。经营者应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营销变革规律,积极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现有经营环境中消费者的需求。 (四)大数据时代营销活动中的价格策略和品牌化建设 在个性化营销策略的制定活动中,企业经营者应该放弃传统型的粗放式产品信息推广模式,采用让利于消费者的销售策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在销售促进策略中,将企业的投入方向由“买媒体”转变为“买受众”,采用薄利多销的经营手段,打赢互联网电商市场中的价格战。企业经营者在制定销售促进策略时,应该注重企业的品牌化建设,集中公司的优势资源打造名优名牌,构建长期稳定的品牌关系,提升消费者的信用粘度,赢得一大批忠诚粉丝的关注。在大数据时代努力实现传播策略的实时可控建设,做好针对于用户需求的体验咨询工作。采用线上咨询、线下体验结合的服务模式,满足和提升用户体验。 (五)大数据时代营销活动中的信息适应性问题分析 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经营者应该处理好信息适应性问题,对前期销售产品的市场反响实时效果进行追踪和分析。在效果分析中预测未来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而创造新的价值。在大数据时代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经营者应该制定科学的新产品信息传播策略,重点把销售方向放在开发新客户上,同时做好老客户的关系维护工作,采用定期问候与优惠信息定点回馈的方式,建立与广大消费客户的良好关系,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实现本企业经营品牌建设和经营销售扩大化的目的。 三、大数据时代营销模式特定经营领域的市场适应性分析 (一)大数据的经营规模扩大化营销优势 在数据管理平台中,做好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工作,在大数据的销售模式下,能顾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当前电子商务中“农村淘宝”经营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淘宝”+“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作物生产滞销的问题。在农村地区推广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符合农产品经营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缩小城镇和乡村发展的差距,帮助广大农户快速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在大数据时代,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模式,根据城镇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科学化的营销方案,利用农户作物生鲜健康的理念来吸引消费者。在个性化营销方案制定上,经营者应该找准目标顾客和市场,既可以由农产品供给企业和消费者直接对接,降低生产和流通的成本,减少中间环节。又可以开发单个农户与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交易的营销策略,激发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欲望。 (二)大数据的销售流通环节精简化营销优势 这种经营模式对于大数据利用效率比较低,它仅仅依靠减少零售环节来获取利润,单个经营的网络农户物流配送整合与适应能力比较低,主要销售特色农产品和干货等产品。但是,由于网上开店软硬件要求都比较高,这种营销模式对于大数据的分析不够深入对其转换价值利用较低,因此对于大数据的优势利用效果不明显。而传统的经营销售模式中,经营者可以选择将农产品供给企业然后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方式进行营销。这种营销方案利用了集群化的优势,商品成本比较低。但是平台规模比较大,需要专人来完成日常的运营维护,因此平台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支出比较高,综合商品的成本最终的定价比较高。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为了找到能够适应经营规模扩大化发展的营销模式,选择将农产品交付给供给企业,由供给企业和求购企业在网上完成对接和交易,这种个性化的经营模式既能够降低成本又能够扩大销量。在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实践中,通过大数据时代大宗采购意向分析,促进农产品网上流通供应链条的使用,减少大宗产品采购和销售的流通环节,增加市场机会,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 四、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开展营销活动,经营者应该积极根据数据信息进行市场需求的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合本公司经营发展的营销战略。在大数据信息数据处理的销售模式中,建立O2M全渠道的经营模式,显著增强经营效率。在大数据支撑平台下开展个性化的营销活动,经营者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引流潜在消费者。认真分析客户的接触数据和消费行为数据,设计全渠道的产品经营与销售渠道,开展全渠道消费者的定点营销与跟踪式信息采集服务活动。 作者:黄琍 单位:武汉商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研究 当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既会对自身系统以及相关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对于整个电气控制系统的非故障设备的安全性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通常情况下,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的时间又都是较为短促的,所以维修人员要想准确的找到故障设备并且彻底的将故障设备切除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就应该设有相应的电气保护装置,从而起到保护电气控制系统的作用。 1电气保护装置的作用 当在电气控制系统中设计有电气保护装置时,一旦电气控制系统出现了故障,此保护装置就能够快速的将出现故障的设备与非故障设备隔离开来,从而使系统的运行恢复或是彻底的停止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更加严重事故的发生。另外,电气保护装置也能够真实的反应出电气设备的不正常的工作状况。根据设备运行条件的差异以及设备的不正常的工作状况,电气保护装置能够发出不同的信号,从而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和预防。 2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环节 一般情况下,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环节分为很多种,而由于短路情况下电气量的不断变化,还可以构成不同的作用原理以及电气保护。比如说常见的利用电压降低的特点构成低压保护,或是利用电流增大的特点形成过电流保护,又或是利用电压电流之间相位角的不断变化的特点而形成的漏电保护以及断相保护等。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环节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1)过流保护。这种方法主要是指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所产生过流的可能性是要大于系统短路的可能性的,尤其是在电动机正反转和电动机频繁启动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是如此。由于电流过大就会增加电动机的转矩,从而损坏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所以,为防止此情况的出现,我们就应在电动机的主回路上串联上过流继电器线圈,这样当再发生此情况时,由于线圈的常闭触头是串联接触器的控制回路中的,所以就形成了所谓的过流保护装置。 (2)过载保护。此种保护装置也是一种电流型的保护环节。热继电器是异步电动机过载保护中的最常见的保护装置,当然它与过流保护也是有差异的,热继电器是有一定的热惯性的,当短路的电流对其造成冲击时,其也不会瞬间的做出反应,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其才会做出反应。所以在我们实际的工作生产中,长时间的增加过载是不允许的,这是如果采用了过流保护,电动机会立即断流,之后又会重新通电,降低了其工作的效率。 (3)短路保护。短路保护是有一定的瞬动特性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电源切断。一般情况下,系统常用的短路保护装置有低压断路器或是熔断器等。在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当我们采用短路保护时应特别注意的是,三相供电系统必须采用与之相配套的三相短路保护,如果系统主电路的容量不大,那么熔断器就有也可以作为控制电路的短路保护环节了,否则就要单独的设置短路保护熔断器了。 (4)欠电压保护。这种保护环节主要是指在系统的电源上加装相应的电压继电器线圈,同时电压继电器线圈的常开触头要串联在控制器的控制回路中,如果电网电压比额定值低,就可以释放接触器了。 (5)失电压保护。当电动机的电源恢复供电时,电动机可能也会自动启动,那么相关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性都会受到影响,所有在系统中,我们就会使用接触器以及按钮来电动机的启动以及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失电压的保护环节。其工作的原理为当电动机系统电源的电压逐步消失时,接触器的主触点也会随之断开,那么电动机的电源就被切断了,而一旦电动机的电源又恢复了供电时,接触器的自锁电路仍然是保持断开的状态的,因此,电动机也就不会自行的恢复运行了。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常见故障和危害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环节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保护工作应是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开始的,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电气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也有很多种,我们应对每一种故障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并且还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故障保护环节。同时在改造或是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时,也应考虑到系统发生故障以及不正常工作时的可能性,从而制定相应的电气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确保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作者:潘明来、傅思佳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气行业发展迅速,控制系统技术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整个控制系统由手工控制向自动控制的过程中,PLC技术彰显优势。为此,要重视探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的全面探讨。 关键词: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问题;对策 0前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行各业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融合对于电气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此,要详细了解PLC技术的发展概况,明确其在电气控制中的功能及应用现状,正视应用中的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1对电气控制与PLC的概述 1.1对PLC技术的介绍对于PLC而言,主要是立足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以及通讯技术,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计算机。PLC具有较为强大的编程功能,主要构成部分为CPU、存储器、输入接口以及外设编程器等。其主要的工作模式为循环扫描。在CPU的支持下,计算机进行程序执行,而后再次进行新的扫描,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输入、程序以及输出三个阶段。在输入阶段,PLC主要完成输入端子的工作状态。在执行阶段,存储器的内容不会因为输入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进行下一周期的时候,再进行变化的相应写入。在程序处理阶段,PLC主要是进行不同软器件工作状态的读取,按顺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写入数据存储器之中。在输出阶段,命令执行完成,PLC完成实际输出。 1.2对电气控制的介绍对于电气控制,主要是指电气设备的控制回路。设备的不同使得控制回路存在差异。借助电气控制,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有效保护和检测,由此可见,电气控制是维护电气设备可靠运行的关键。 1.3PLC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价值PLC技术能够有效融合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彰显电子装置的特征,质量耗费功率较小、使用较为简单,对机电一体化影响较大,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PLC技术能够满足多种电气操作系统的特点,其中,对数据的预算和处置是其最基本的功能,满足电气控制系统中诸多数据分析的需求。同时,其抗干扰能力较为突出,这对传统电气控制而言是一种突破。应用PLC技术之后,能够完成不同集成电路支撑下对干扰的抵抗,保证机械电气控制装置性能的发挥,对机械工程的发展和进步意义重大。另外,PLC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和检测,及时预警,加速故障的排除。 2PLC应用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作用 2.1在数字操控中的作用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同时被PLC检测发现,那么,借助编程,将相关指令发至电气控制设备,而后电气设备进行自动作业,完成对故障的维修。 2.2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对于电气设备而言,运行中不可避免出现问题和故障。在传统的电气控制中,主要借助人工进行操作和应对。在PLC技术应用之后,其内部的内置程序会进行电气设备问题的预置,同时完成应对程序的编译,将其存储在PLC系统中。在出现问题之后,PLC会进行自动处理,无需手动完成。 2.3有效发挥即时反馈的功能PLC即时反馈的功能比较明显,借助这一作用,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全面掌握,一旦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就可以迅速了解,及时排除故障。 3对PLC应用技术在电气控制中不足的介绍 3.1执行操作出现差错一旦控制电磁干扰的接触器出现故障,PLC发出的指令无法准确传到执行端,那么,就会影响控制系统接收到的信息的准确性,无法维护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执行出现差错。另外,机械开关、控制变频器等自身的故障,也会影响PLC应用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执行效果,诱发差错。 3.2经常性控制出错的发生经常性出错会使得送至PLC系统内部的信号出现不完整和不准确的情况,控制偏差出现,造成这种经常性出错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现场电磁开关没有达到完全性闭合就进行数据的收集,影响其信息接收效果,经常性控制偏差出现。其次,电气设备出现设备老化现象,造成线路中断现象,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对PLC控制系统数据转换造成不利影响。再次,线路接触点出现损坏或者不牢靠的现象,不利于现场信号的采集,无法将信息准确传达给PLC控制系统,处理上无法及时,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 4如何推动PLC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 4.1重视对PLC电气控制中预警系统的改进PLC中完善的故障预警系统不可缺少。预警系统的作用是实现对动作执行的有效监控和检测。一旦出现指令错误的情况,预警机制会迅速发现,进行自动调整,也可以发出警报,给工作人员发出信号,促使其能够及时进行检测和维修,维护系统正常、稳定运行,避免指令不准确的问题。 4.2提升PLC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的准确性为了保证PLC系统发出的指令的精准性,最基本的是保证其能够接受准确的信息,为此,要保证设备及相关零部件的可靠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另外,要切实提升控制的灵敏度,及时更新相关功能模块,有效减少控制中的错误。 5结束语 综上,将PLC技术合理应用在电气设备控制系统中,强化电气控制设备的精度,推动自动化的发展。要正视当前PLC在电气控制设备中应用问题,明确影响设备运行效率的因素,形成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强化人员管理,重视经验积累,在根本上促进PLC系统的应用效率。 作者:唐建锋 单位:重庆精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实现 【摘要】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是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中的重点内容,其能够使机床实现多轴联动加工,与机械加工生产要求相符合,有助于加工效率提升。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则取决于该控制系统性能及其运行过程是否稳定。将PCL应用到该系统中,能够提升其操作水平,使数控机床运行更加灵活、可靠,为后续各产品及器件加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PLC;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实现 1前言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其能够通过工艺改进及优化,实现生产质量及效益提升。因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均取得了突破及发展,以往数控机床技术已经不具备适用性,难以满足当前的生产及工艺要求。以PLC为依托,将其应用到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有助于提高数控系统自动化水平及其生产效率,为机械加工和生产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数控机床结构 2.1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数控机床基本结构包含三个方面内容:(1)机床主体。主要用以各零部件加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2)电气控制单元。将主体部分工作作为重点控制内容,包含运动、逻辑、工艺等。其在电气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3)数据控制系统。该部分功用是执行零件加工工作,经电磁阀控制,使机械各运动顺利完成。其是PLC的核心部分,既能够对系统软件及程序等,进行全面分析,在其使用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规避的。 2.2数控机床特殊结构 (1)急停按钮。该按钮通常处于断开状态,而开关灯接触点也是闭合的。一旦按下急停按钮,会使接触点断开,系统中全部控制继电器也会随之断开。切断电源能够使系统更加安全。当一切回归正常后,能够复位继续开展相关工作。(2)超程限位程序。该程序处于松动状态。按下某条轴超程限位开关,会使接触点断开,其在控制回路中的继电器处于断电状态。当系统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安全性比较高[1]。 3PLC概述及作用 3.1PLC概述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件,它以可编程存储器为依托,借助存储器,实施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等相关指令。而各机械自动化控制则通过数字实现。PLC作为一种计算机设备,主应用界面是工业控制。主要结构包含电源、CPU、存储器、输入输出、功能模块。其语言简明,编程和应用极为简便。同时,它具备完整的硬件设施,适用性强,用户能够以此为基础,对系统进行灵活配置,使其功能和规模各异。其以软件对中间及时间继电器进行替代,仅包含少量硬件元件,可靠性高。该背景下,集成电路技术应用比较多,通过微处理器,抵抗各类干扰。 3.2PLC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数控机床具备自动化特征,内置程序控制系统,在工业加工中应用普遍。其本质是设备产品,有助于加生产效率提升及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为数控机床提供运行依托,能够对具有控制编码或气体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进行逻辑处理,在数控装置中,以代码形式输入和呈现,实现机床动作控制,并听从指令,执行相关操作。但是,当前技术的变革和加工规模的扩大,使该系统在运行中受到诸多桎梏,稳定性难以保障,运行效率难以保障,且易发生安全事故,出现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数控机床运行效率与其性能具备直接相关性。因而,需加大该系统研究力度。作为可编程控制器件,PLC核心是微处理器,将其应用于机械制造加工中,极具优越性。其是对传统继电控制系统的创新,使接线更加简单、灵活、可靠,有助于机械数控装置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同时,PLC具备很强抗干扰性和自我检测能力,在该领域极具适用性,使数控机床运行更加安全、可靠[2]。 4PLC下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 PLC属于全闭环系统,主要构成要素有电动机、变频器、光栅尺,实施控制过程中,精度极高。 4.1电气控制系统组成 该系统主要构成元素有工控机、电源模块、电动机模块、光栅尺、SIMOTION、传感器和变频器等,如图1所示。(1)电源模块。经变频器,实现交流电向直流电转化。继而借助逆变器,使直流电转化为预定频率交流电。电源模块可细分为可调和不可调。前者依托于参数,以预定可变值,对转化出来的直流电进行稳定,可与SIMOTION实现通信。不可调电源模块仅能对固定直流电压值进行输出,无法与SIMOTION进行通信。(2)电动机模块。依托于电动机模块,实现直流电至预定频率交流电逆变,以服务于电动机。该模块共有装机桩柜型和书本型两种,书本型又可以单轴和双轴两种形式细化。(3)SIMOTION运动控制器。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其居于核心位置,运行速度及可靠性直接关乎电气控制系统性能。主要功能包含运动、逻辑和工艺控制三个方面。 4.2电气控制系统硬件部分 硬件设计属电气控制系统重点内容,可细化为如下三个方面内容。(1)机械手自动换刀。其自由度共2个,能够提高数控机床性能及工作效率。具体实施方法是经电磁阀开关控制,伸展机械臂或夹紧刀具,顺利完成机械手各动作,使换刀过程更加简便,具备自动化特征。(2)断刀检测。光纤传感器是断刀检测系统核心,在24V电源上,直接对OC门三根接入线进行接入。经上述操作,实现电平输出。执行加工操作时,很容易磨损刀具,或出现断裂情况。为保障加工质量及性能,需对刀具实施检测。一旦磨损,机床可自动换刀,并向上机位发出通知。光纤传感器对断刀检测提供技术依托。(3)深度检测。通常情况下,机械手或人工插入刀具深度,决定了换刀过程中的主轴夹紧位置。因而,可借助深度检测器,对刀具深度实施检测[3]。 4.3PLC下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研究方法 电气控制系统是否安全、可靠,主要取决于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方法。该过程中PLC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研究极为必要。软件设计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尤为重要,属核心部件。在SIMOTION中运行的软件为下位机软件。上位机进行数据接收,并对执行部件工作过程实施控制,并检测机床状态。完成轴组装工作之后,可依托于程序实施相关操作,经操作系统,对SIMOTION内部程序实施调用。工控机多进行文件信息读取,实施数据传递。SIMOTION经数据接收后,对电动机模块进行控制和驱动,以带动工作台,实施位置控制。同时,经光栅尺,对工作台信息进行检测,后传递给SIMOTION,以实施工作台位置调整。但其不能够直接识别光栅尺信号,执行该工作之前,需要借助传感器,实现光栅尺信号转化,使其为标准信号。通过多个传感器,检测工作台状态,并发送至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信号,经ET200,至SIMOTION,实现处理,最终传至电气控制系统。 5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 为有效预防或规避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对操作人员、机床本身或工件产生损害,可将急停和超程作为重点处理对象。急停按钮的主要作用是当数控系统或机床出现紧急情况时,使其立即停止工作,或将伺服驱动器等动力装置主电源立即切断。一旦发现数控系统中有自动报警信息,按下急停按钮。完成信息查看及故障处理之后,回归原有状态,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通常情况下,机床会因如下原因出现无法复位情况。首先,电气原因,急停回路被切断、损坏限位开关或急停按钮等。其次,设置系统参数时,存在偏差,无法对系统信号进行正常输入输出,也不能够及时复位,出现急停故障及问题。PLC软件没有及时向系统发送复位信息。对KA中间继电器和PLC程序实施检查。第三,PLC系统复位所需信息,与相关要求不符合,未能对电源模块、接线问题和伺服动力电源空气开关实施准确检查。第四,PLC程序编写存在偏差[4]。 6PLC下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电机、光栅尺和变频器是PLC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元素。以该技术为依托,能够实现传统数控技术升级及改进,提升其精确度。该系统在全封闭状态下,执行换刀、断刀、刀位及通信检测等相关功能,使数控机床更具自动化特征,实现生产效率及工艺水平的提升。 6.1优选电气控制系统方式 数控机床系统能否成功,与其电气控制方式具备很大相关性。为提升产品加工精度,需将电气机床控制系统性能提升作为重点考量内容。基于上述要素考量,产品加工精度及效率由数控机床性能决定。依据实际工况,全面分析零件加工条件,对系统功能具备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依据相关特性,实施程序编辑。依据PLC控制,对X轴和Y轴予以确定。该控制方式极为封闭,经该操作,可对PLC电气控制系统的文件处理、数据处理及人机交互能力进行全面发挥。因而,将闭环控制作为最佳控制方式,经计算机加运动控制器和电机光栅尺方式实现。同时,以传感器为依托,连接数控机床,并及时反应感应信息。运动控制器中轴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具备扩展性特征,使系统维护及升级更加便利。倘若以标准接口,实施系统运动控制接入,便于其对PLC功能执行进行有效控制。而光栅尺又能够向控制系统传送高精度位置信息。该部分工作任务由系统配合完成。 6.2以PLC为依托的程序设计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中,PLC属于重点内容。数控机床的PLC程序,能够实现处理时间控制,使其在几十毫秒至几百毫秒之间。以该种方式,使数据信息处理更加科学、便利。该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制约性因素。例如,部分响应速度要求高的信号畅通性不足。因而,设计PLC程序时,可对其实施高级程序和低级程序划分。继而依据控制功能特性,将低级程序划分为多个模块,执行编译工作。主要编译内容有主轴、三大直线轴及各类操作面板等。 6.3PLC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参数配置 研究该系统工作时,需将参数配置作为重点考量内容。该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参数包括完成机床各类所需功能、数控系统与机床结构相匹配所需设置的各类数值。因而,无论是软硬件设计,还是PLC程序设计,都要重点参考立式加工中心各功能及结构相关要求。以此为依据,对数控机床各指标参数进行科学设置。科学执行上述操作,能够使基于PLC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符合,最大程度发挥系统性能优势,达到良好的生产设计效果[5]。 6.4PLC与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间信息交换 信息共享及交换是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当信息无法正常传递或交换,会对整个系统运作产生干扰。以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为界面,为对PLC进行有效应用,可重点关注信息之间的传递和交换。该过程中,信息的产生、传递和交换以PLC、数控机床和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为主要依托。为使信息传递和交换更加便利,需对底层PLC控制和上位机监控实施全面组合,以对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进行科学设置。分别将PLC主机安装在集控系统3个控制室中,在PLC、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控制系统间建立良好的连接关系。在PLC输入接口对机床外侧I/O单元接口进行有效连接。编程人员可依据数控机床的信息传递情况,进行自由定义及修改,继而将其传递至机床。在机床接口对PLC输出接口进行接入时,也可对由PLC通过输出接口向机床传递出的信息内容及地址进行自由定义。然后由CNC至PLC。开展信息交流及交换工作时,经由CNC厂家,对PLC送至CNC的全部信号地址和含义进行确定。PLC编程者仅有使用权限,不能够对该类信息进行随意更改或增删。 7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对PLC技术进行科学应用,有助于其逻辑处理能力提升及完善。设计人员要对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设计内容更加完整,从而达到良好的生产应用效果。同时,该系统也具备成本和功能方面的优势。但受外部科技环境制约,其仍然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应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设计,提升其生产效率及精确度,为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设备性能提升,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及多样化。 作者:何伟 单位: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注意事项研究 【摘要】机电设备全称是机械电子设备,是一种机械与电子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机器。除了机械电子设备的电气控制的应用,机械电子设备的电气检查维修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活动,它能够正常的维护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实现机电设备的更好的工作效率问题,同时技术人员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各种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一个简要的研究,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注意事项 1前言 机电产品既能够实现机械化工作,又能实现人工电子操作,是一种快捷与方便的完美结合,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机电设备根据一般的方法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产业类机电设备、信息类机电设备和民生类机电设备。不同的机电设备对应的运用范围和运用形式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电气控制方面。 2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线路复杂难处理,电控线路不可靠 线路的处理是安装机电设备时的一种习惯问题,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有一部分企业就会做的很好,机电设备维修的时候拆开线路简单明了,能够直接的找到线路的源头和问题出现的地方。但是现在的很多企业并不注意这个方面的细节问题,他们认为这种小地方的事情是无可厚非的,无关紧要,所以导致了现在很多的机电设备存在着大量的线路处理上问题,线路错综复杂,难以清理。这位后来的维修和检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是一种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就是电控线路的问题,这其中很容易就造成电路线圈的连接不正确,这是因为机电工作人员在连接电路线圈的过程中不小心,没有集中注意力所以导致了错误的电路线圈的连接,没有使相邻的触头连接在同一个电位端。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安全隐患,但是会对以后的使用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2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中的维修问题 机电设备的电器控制一般来说是不存在这维修的问题的,这里说的是机电设备需要定期维修的情况,而电器控制方面需要尽量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定的检查,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电气控制主要是通过电器控制运作的线路,在线路中各种形式的触点设备的不同的连接状况来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控制系统,所以线路的定期维修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这个方面的检查,这是会存在一定不合理的,大部分企业都是等着机电设备出现了问题,不能正常工作以后才回去进行应急的处理和维修,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需要企业在进一步的制定进行维修和检查的规划,这样不至于等到机电设备出现问题后再来处理是更有运筹效果,早发现,早维修,同时也会有一定的预防和准备应急的方案的时间。所以,电器控制中的维修问题是需要企业进一步加以实施的。 2.3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人员的专业技术问题 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出现。这需要企业在招聘人才和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严加注意的问题,专业素养、经验时间、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和其他方面没有严格把关,导致了很多没有符合要求的人混进了机电设备的电器控制,造成了很多安全事故。或者,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没有端正态度,随意的态度和闲散的工作方式导致的一些因为不小心造成的安全事故。在工作开始之前,没有进行一个长期的工作培训,导致了新手对于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的工作情况没有一个全方面的把握,不了解电气控制设计的基本基础原理,没有事先进行全面的现场调研,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显得手忙脚乱。另一个方面,关于电气控制的设计环节,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就明显的能够体现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中的专业人才的缺乏。他们缺少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中真正需要地实际经验和专业素养。 3对于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的注意事项 3.1保障线路直观明了 关于线路方面的注意事项,一般是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定性的硬性要求,尽量成文化,这样才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实现电气控制中的线路直观明了。减少触点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案,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一部分的线路复杂的原因,少量的线路能够实现更加理想化、方便化的管理和控制,实现线路的简单化,这同时也是一种提高线路工作可靠性的方式,机电设备的故障率也会随之相应的减少。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减短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长度,这和减少触电的思考原理相似,电气控制线路需要更加多的考虑实际的现实需要,电气设备的位置和各种各样原件的位置的安排是需要一些思量过程的,不能轻易地草率的就决定了,一定要尽可能找到一种最符合实际,最优化的方案,它们之间的实际连线也需要缜密的思路安排,尽量考虑到它的实际运用的效果和方便以后的管理,使连接导线数量最少,长度最短。这是一个需要精密计算的工程;对于那些占用着相同触点的电器,应该把它们的连接线安排成一条公共的连接线,这也是一种能够实际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的方法。总而言之,就是要使电气控制的线路简单明了。 3.2把握好电控线路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电控线路的把握需要保证它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防止短路,一定要确保电路线圈的正确连接,电器线圈和电气触头一定要注意分离放置,上文也有提到过的关于相邻触头的问题,相邻的触头一定要注意连接在同一个电位端,这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保证电控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需要防止次生电路的产生,它是指在发生电路故障的时候因为不知明的原因造成的电路接通的情况,这样是会对机电设备在工作时发生误操作,这是不利于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的。还有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在容易发生次生电路的地方设置一个指示灯,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了次生电路接通产生的误操作。 3.3定期对机电设备电气控制进行维修和检测 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测是能够有效的实现我们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的工作效率的事情。首先在最开始安装电气控制和配置线路的过程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对电器原件的备用触点的设置有缜密的安排,这样能够有效地在以后的安全检测中有笃定的安全保障,防止出现安全事故,这不仅仅是对机电设备的一种保护措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保障我们工作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生命安全,这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同时它也能够对企业的生产工作带来必要的工作效率,这是也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定期的电气控制的维修和检测同时还能避免上文提到的次生电路的产生,预防不必要的电路转换带来的麻烦问题。 4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机电设备工作的智能化,这是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的,对我们的工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依然要清晰的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的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一定要做好扎实的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的理论基础,从而才能够直接地指导实践的操作,拥有夯实的实际经验也是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努力地地方。同时企业也需要承担必要的担当,为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保障我们的电气控制的研究能够继续进行。 作者:黄秀芳 单位:龙川县技工学校 电气控制论文:电气控制系统故障与保护 摘要: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发展不断加速,特别是电气行业。伴随着电气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气运行安全稳定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导致电气运行不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电气控制系列的故障问题,加强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对于电气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原因;保护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对电气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这使得电气控制系统地位与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电气控制系统发生一系列故障问题,轻则损坏电气设备,重则引起电气整个系统瘫痪,甚至造成火灾。基于此,为保证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机、电网、以及低压用电设备等的安全工作[1],如何提升人们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能力,并增强相应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当前电气行业研究的焦点话题。 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问题及危害 1.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问题 作为电气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性的重要保障,电气控制系统若发生故障,则对于电气系统运行有着严重安全隐患。导致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的因素诸多,例如电气设备本身质量问题、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等。总结起来,常见的几种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原因主要包括电源缺相、过电流、过负载以及短路的问题等[2]。其中,电源缺相主要指的是在常规工作中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三相电源中,一相熔断器熔断而导致交流异步电动机运行故障;过电流主要指的是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电动机或电气设备中电器元件电流超过限定电流,而引发电气系统运行故障问题;过负载主要是指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如电机缺相运行、电压幅度骤然高升以及负载等;短路因素主要指的是电气系统中发生的一项接地短路、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问题,一旦系统中发生短路,根据不同的系统运行形式形成了不同的短路。 1.2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危害 电气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对电气系统运行造成诸多危害,主要体现有[3]: (1)在初夏时节,电气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大幅度降低电网电压,不但会造成电气系统无法正常安全、稳定运行,导致用电客户和相关设备等运行不正常,而且甚至导致整个电气系统发生瘫痪,对人们正常生活和社会各行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2)通常情况,电气控制系统发生短路主要是由于电气控制系统负载短路、错误接线以及系统中绝缘材料损坏等造成。一旦电气控制系统发生短路,则导致整个系统中运行电流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额定电流值,这对于电气控制系统设备造成严重损害,更有甚者则极易引发火灾危害,进而对于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3)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若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流偏大,易导致电气控制系统中电路产生的冲击电流过大,不但严重损坏电气设备,而且对于电气控制系统中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也具有严重损坏。可见,电气控制系统日常运行时,不但要掌握故障产生的可能性,还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保护环节以及检修方法,这样才能让系统中的电网、低压设备、电机等一系列设备安全工作。 2电气控制系统保护措施 针对电气控制系统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及产生危害,为提升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保护措施,具体有[4]: (1)在电气保护装置方面,若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故障问题时,电气保护装置则可以及时发现电气控制系统中的故障问题,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例如,电气保护装置在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则可以快速将故障设备与非故障设备隔离起来,进而确保电气控制系统非故障设备不受故障设备影响,避免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更大的故障事故。电气保护装置可以根据电气控制系统中不同设备运行条件或不正常运行状况,产生不同的信号,以达到预防和及时处理故障问题的目的,实现对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保护。 (2)在电气控制系统保护方面,主要分为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失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和过载保护五方面。其中,过流保护主要针对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动机频繁启动或者电动机正反转时而产生过流问题,造成电机设备损坏现象,通过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电动机的主回路上串联过流继电器线圈,形成过流保护装置,实现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过流保护作用;短路保护具有一定的瞬动特性,针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原理,系统常用的短路保护装置有低压断路器或是熔断器等,在三相供电系统中国配套相应的三相短路保护,实现短路保护;欠电压保护主要是在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源上配套电压继电器线圈,在在控制其控制回路中串联电压继电器线圈的常开出头,这种情况下若电网电压低于额定值时,则可以释放接触器,进而实现欠电压保护;失电压保护主要指的是当电气控制系统中电源电压降低甚至消失时,通过失电压保护装置使接触器的主触点自动断开,进而切断电动机电源,保护电气控制系统不受损坏,当电气控制系统电源电压恢复正常时,则失电压保护装置则使接触器自锁电路仍处于断开状态,进而防止电动机自行运行;过载保护中最为一种典型的保护设备是异步电动机过载保护,其装置以热继电器为主,当短路的电流对其造成冲击时,其也不会瞬间的做出反应,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其才会做出反应,进而保护电气控制系统。 3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控制系统对于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提高电气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以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持续、稳定、安全运行。 作者:于德利 史鑫 相伟 赵春海 单位:神皖合肥庐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建筑物变得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影响就是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经常发生一系列的电梯安全事故,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电梯安全的话题也渐渐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增强电梯的安全性能、及时的排除电梯中的故障对于防止电梯故障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电梯的电器控制系统直接影响着电梯的正常运行,对于电梯的安全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对于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梯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 1电气控制系统 电梯是由电气部分以及机械部分共同作用的一种复杂产品,每一个部件发生了故障都会直接的影响到电梯的正常运行,而其中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发生频率尤其的高,据资料显示占了电梯故障的原因的90%左右。现在,我国对于电气控制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安装安全回路进行控制的工作,在系统中这个安全回路通常是通过硬件连接的方式直接对电梯进行驱动的。电梯的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有很多种,且在不同的电梯中的复杂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每一个电气控制电路经常都是由一些电气基本控制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关节都由一些原件构成,这些原件又是由零散的零件组成的[1]。通常情况下,只要一个零件或者组件发生了故障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最终导致电梯的故障。因此,应该对于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电器进行必要的故障检测,并对这些故障进行及时的修复,才能够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被侵害。 2故障检测及对策 2.1电气安全回路 所谓的电气安全回路,就是在电梯的各个安全部件上装一个电气的安全开关,然后将这些开关全部的串联到一起,用一只安全继电器对其进行控制。只有当所有的开关都接通的时候,继电器才会被吸合,这样电梯就能够给得到电正常的运行。当电梯没有正常工作时,不能探测到所有的信号,就应该对安全回路进行检查其故障问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机房的控制屏对安全继电器进行观察,以便于判断继电器是否在正常的工作。如果继电器处于释放的状态,故障就可能是发生在安全回路,这时需要分段的对安全回路进行检查,直到查到安全回路的断开点为止。除此之外,安全回路直接的影响到对电梯进行维修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必须对其重视。如果对电梯进行维修,需要上轿进行维修的一些操作必须在按下较顶的急停开关以后才能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够使得维修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2.2门系统联锁回路 必须在每一扇的厅门以及轿门上都安装上电器联锁开关,在所有的开关全部都接通之后继电器才能够被吸合工作,这样保证了只有所有的电梯门都已经关闭的情况下电梯才能够正常的运行下去[2]。在对这个回路进行检测的时候,必须保证所有的门都处于关闭路的状态下。且控制屏分为短接轿门锁以及厅门锁,因此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控制屏上分辨出电梯的故障时属于轿门故障还是属于厅门故障。如果检测出来的故障时属于轿门的故障,就应该对其关闭进行重新的调整;如果是属于厅门的故障,就应该对厅门的锁回路进行短接,并且于此同时应该对于每一层的厅门系统进行检查,如果没有关闭良好需要将其关闭,并且还必须对于门系统的电气联锁开关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接触良好的状态。对于这种回路故障修复以后,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把门锁的短接线取下来了,这样才能够让电梯恢复到快车的状态。 2.3元件故障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中,控制柜中的各种元件出现的故障也会导致电梯的故障。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继电器以及接触器的线圈经常会受到较大的冲击,这样很容易使得线圈被烧坏,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整个电气电路不能工作。及时线圈没有被全部烧坏,只是其中的某个触点被烧坏了也会导致回路产生短路、或者断路的现象,最终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3故障检查法 经常出现的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的电路问题就是短路问题以及断路问题,下面对其检查方法进行介绍。 3.1断路故障检查法 对于断路故障发生的情况,一般原因都是接头出现松动现象、开关接触不良、元件被损坏等。因此,针对这种问题可以采用万用表来进行检查,或者使用短路检查法。使用万用表来检查电路时,可以分别使用电压档和电阻档进行测量,测量的过程严格的按照万用表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3]。然后,可以根据电阻的阻止或者电压值的大小来对电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发生故障的原因。如果采用短路法进行判断时,也就是根据电梯的电器控制原理图,对于可能出现故障的开关、触点等电路采用短接的方式进行判断。如果在进行短接以后,电梯的故障消除了那么既可以证明电梯的故障发生在被短接的这一部分电路中,然后对这一段电路进行缩小范围的继续短接,就能够就此判断出故障的点了。 3.2短路故障检查法 电梯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通常来说分为两种,其一就是电源间短路,在短路之后电路中会产生极大地电流,由于电流超出了电路本身的承受能力因此将熔断器的溶体烧毁了,从而进一步使得电梯产生了故障。这种情况下,电梯的故障现象表现的较为明显,只需要对电路进行分析就能够排查出故障的原因,并进行解决。其二就是电路中的某一部分发生了短路的现象,电路中的触点发生了粘合的状况,或者出现开关不释放的状况等[4]。对于这种短路现象,电路中不会产生较大的电流,熔断器处于完好的状态,电梯可能会出现失控的状态或者存在某一个继电器不能释放的现象。这时只需要对这一继电器相关的电路进行分段性的断开,并对每一段电路进行排查就能够排除电路故障了。 4结论 电梯的故障问题近年来时有发生,很大一部分事故都是由于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的问题引起的,加强对于电气控制系统的严格控制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然后在该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故障的检查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增强电梯的运行安全。 作者:郑鑫 田瑞 单位: 沈阳三洋电梯有限公司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铁路养路机械电气控制系统接地分析 1铁路大型养路机械 我国铁路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百余年来,铁路养护手段随着铁路事业的整体进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纯粹的人力到小型机械化,再到大型机械化,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发展的历史,就是铁路百年史的缩影。自从我国进入了80年代以后,我国铁路运输的密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模式以及手段已经没有办法完成繁忙干线的维修养护工作。与此同时,轨道结构的发展速度也向养路机械作业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这严峻的形势,我国不得不加快步伐跟上时代的需要,经过了长达几年对铁路慎重的考察以及研究,我国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终于拉开了序幕。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是现在铁路的专用机械,是集电气,机械以及计算机,液压,为一体的铁路机械,为了适应铁路的高速发展,轨道的结构重型化以及重大乘载量的发展需求,大多数国家已经采用大型的养路机械进行铁路的维护。 2电气控制系统的接地解析 接地技术主要是降低电磁干扰以及提高抵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技术。在设施与设备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中,接地技术重要性不容忽视。随意的接地就可能会导致整个设备的损坏,例如捣固车,稳定车,配砟整形车,清筛机等这些基本的电路控制原理虽然基本相同,而接地的方式却不相同。在过去的工作中,由于接地方式不恰当而造成设备出现故障的想象也频频发生,例如柴油机的接地不良,导致DC-32K充电电流特别的大,电流表显示出了最大值,柴油机也发出尖锐的声音,就是电气故障导致,。故障可能有许多种原因,比如线路虚接,线路接地,接地不良等原因。但是只需要用万用表进行检测就能迅速的找到故障原因,声音尖锐,是因为小齿轮和大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较大,长时间的运转,会使启动电机损坏。。这就接地不良而引起的电气故障,启动电机里面的继电器续流管的回流不通畅,启动电机的继电器因为失电反电动势不会消失,是继电器不能得到释放,启动电机伸缩轴就得不到回位。柴油机的启动电机就只能变成发动机来使用了。作业监控控制不准确,高速行走的监控控制系统的显示以及相应的电路的设施。现在大多数铁路的接地方都是捣固车中最常用的接地方式,是蓄电池和车体相应的短接,以车体作为直接的导体控制车体前端从车体接入箱体内汇入排流,再汇入电路板。也就是相当于只要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凡是前端箱体和后端箱体要直接进行的相互连接,都是要以车体作为主要的信号,进行连接以及传输。在一般的电气系统中,除了24V的电压以外的电源的负端连接都是OA,在系统中都是直接进行车体短接,而这种短接可分为,与电路直接短接与不直接短接。直接短接一般不会直接影响铁路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但是会影响到电气系统作业的精确度,如果数值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电气系统的工作就会不稳定,系统将不受控制,那么系统数据将会不准确,数值也会错误,就会出现作业精确度比较差的现象。不直接短接的阻值机会降低,如果阻值较小时,对作业的精确度的影响就比较小,反之,阻值较大,作业精确度也会影响十分大。但是一旦发生接触不良,就会发生与直接短接一样的问题。 3接地方式的改进 以上准确的介绍了直接短接会对作业精确度造成体的阻抗,就能减少了系统作业的精确度。当然,一些自然因素无法避免,虽然能减少阻抗但避免不了阻抗。只能是用各种方法使阻抗达到最低,使系统作业精确度达到最高。不直接短接能减少车体的阻抗,但是容易发生接触不良,就会对系统产生影响。这样来看,如果我们想改变接地使我们的系统更稳定,只能从根本问题上入手,只能是切断地环路,采用一个系统一个点的方法,简单的来说,也就是使电气系统地环路的阻抗增强,减弱环路的电路电流对电气系统的阻碍。使作业精确度达到最高值。应用理论的知识以及模拟的实验想要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得到突破以及改进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在提高系统的各项指标中,适当的接地方式以及隔离只是众多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而已。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工作中的作业精确度还有许多其它重要因素。例如信号的传输的时间,各种传输信号以及数字之间的互相干扰电磁之间兼容程度低等。 4结束语 现在的铁路大型养护机械电气控制中,PLC技术,网络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以及广泛的应用。集成了柴油机的监控控制,高速行走监控控制,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以及系统都要采用接地方式来进行,可见接地分析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本文阐述的两种接地方式。当代社会,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的控制理念在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接地方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创新更多的新方法,在模拟的接地方式中不断改进,最后能实际应用到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电气控制中,确保系统各项指标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精确性。 作者:赵江 单位:河北省肃宁县春霖街(肃宁工务机械段) 电气控制论文: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论文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分析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并能绘制接线图;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能选择PLC型号、进行I/O分配、编写和调试PLC程序;掌握PLC技术及其在机床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正确选用机床中常用的低压电器;能安装和调试机床中典型电气控制线路;能调试和维护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能运用PLC技术设计日常控制系统;能查阅企业技术标准和国家技术标准;能熟练使用各类工具量具。 3.素质目标:遵守学校管理规定,引入企业8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填写、整理、积累技术资料等,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团队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等。 二、课程模块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中,首先以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回访为依据,得出相关的职业岗位,然后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学习内容。另外,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始终贯穿以“能力和素养并重”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职业要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必需够用来设计教学内容,并将课程内容与相关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和鉴定相互贯通。据此。本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为8个项目。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项目分析法:以项目为着手点,分析归纳出完成的任务和要求,然后对所需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引导、训练,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教学效果好。 2.任务驱动法:以实现具体任务为目标,让学生如何一步步地完成任务,从而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并制定实施方案。例如现需要完成PLC控制系统,先分析控制要求、I/O如何分配、系统的软硬件如何设计、元器件如何选择、如何安装调试及撰写任务书等。 3“.教、学、做”合一: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训练及教师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及素养,并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 4.小组讨论法:针对实践教学中的方案和问题积极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从而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5.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课程网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图片、视频、试题、新闻等资料,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 实施了以“能力和素养并重”的过程考核,在考核评价标准及方式上不再以期末考试为主,而是在理论测试的基础上增加技能考核项目,同时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从而构成了“素养、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模式。将平时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在考核形式上,改变了以往一味的结果评价,侧重过程化考核。在该课程能力考核中,是否完成工作任务,并不是考核的唯一依据,而是同时考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有适合的方案、步骤及工具仪表使用情况等。总之,该课程在考核中,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任务完成过程、学习进步情况等多方面,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教学总结 通过对《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基于理实一体化进行设计,并在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边做边学、老师边做边教,相互配合、相互考核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另外,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也进一步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杨芳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论文 1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概论 通常情况下,数控机床的系统一般由三种系统构成,分别为反馈检测系统、NC控制系统和伺服驱动系统。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对于数控机床的加工方面会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影响。从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方面来看,其中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能够对于机床加工的精度方面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所以,位置精度属于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要想保持位置精度的准确性,不仅需要在系统使用的时候选择正确的开环放大的倍数,还需要对于位置检测中的元件能够有一定的精度上的要求。另外,由于数控机床属于精度高且效率也很高的一种自动化的设备,它能够为数控机床的生产提供更高的生产效率,但是如果这个系统出现问题和重大故障,那么其所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 2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出现的问题 数控机床在电器控制系统方面的故障一般都是强电故障和弱电故障两种,具体如下所述。 2.1弱电故障弱电指的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子的元器件以及集成电路为主要的控制的部分。弱电故障中又可以分为硬件发生的故障和软件发生的故障。硬件故障主要是指各种集成电路内部的芯片或者是接插件等出现的事故。软件故障指的是在硬件都属于正常的情况下,内部发生的各种动作性的问题或者是数据出现丢失等问题,一般比较常见的例子有加工程序出现错误或者是计算机的运行出现错误以及系统的程序或者是参数出现错误等。 2.2强电故障强电部分指的是控制系统之中出现的主回路或者是大功率的回路中的继电器或者是电源变压器等一系列的电气的元件以及其中组成的控制电路。强电故障虽然在维修或者是诊断问题的部分较为简单,但是因为其处于一种高压以及大电流的工作状态之下,所以一般强电发生故障的次数要多于弱点故障,因此需要相关的维护和维修人员能够予以重视。 3解决方法 3.1调节法在解决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众多办法中,调节的方法是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调节法主要是通过对于电位计进行调整,以此来达到修复系统出现的故障的目的。最佳的调整办法是对于伺服驱动系统和被拖动的机械系统来进行系统的调整,并实现最佳的匹配的一种较为综合性的调节的办法。这种调节的办法也较为简单,可以使用一台但是多线的记录仪来或者是双踪示波器来对于观察指令和速度反馈的一种相互响应的关系。一般都是通过对于速度调节器的比例系数以及积分的时间进行调整,促使伺服系统能够达到比较高的动态响应的一种特征,但是又不会出现振荡的一种最恰当的状态。另外,在现场如果没有示波器的情况下,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调节来使得电机起振并向反方向慢慢进行调节,一直调节到消除振荡状态为止。 3.2复位法如果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由于突发性故障而引起系统报警的情况,那么可以是他呀复位法患者是开关系统电源来进行依次地操作来消除故障。但是如果系统内部的工作存储的区域掉电并且插拔电路板以及电池欠压,而造成系统出现混乱的现象,那么就需要对于系统进行初始化操作来进行清除,但是在清除之前需要提前做好数据和信息的拷贝,以免丢失数据。但是如果初始化操作之后故障依旧没有排除,那么就需要进行硬件方面的检查和诊断。 3.3更正法所谓的更正法指的是对于系统中的参数进行修改,程序更正的办法。系统的参数主要是用来确定系统的功能的一种依据,如果系统的参数在设定的时候出现错误那么就很可能造成系统出现故障或者是系统中的某一项的功能失去作用。有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用户的程序出现错误而导致系统出现故障而停止运作。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修复可以使他系统的搜索功能进行检查,来对于用户的程序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搜索,在搜索完成之后依次改正,这样才能在发现错误之后进行改正,系统才能恢复运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将不断走向开放式的发展形式,由于其可靠性和低成本等一系列的优点,将会促使更多的数控系统生产的商家逐步走向甲方是的发展形势。其中,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在速度方面也将走向高速化的发展道路,精度方面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另外,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还会向智能化方面进行转变。人工智能机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已经走向了一定的程度,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深入,数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将赶上时代的潮流,走向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4结语 电气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电气行业涉及到的众多科技水平也是关系到电气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在数控机床的生产和管理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已经走向了数字化和自动化的领域。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对于整个数控机床的生产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文中主要讨论了数控机床电器控制系统的概论并提出了解决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故障的方法,希望为促进数控机床的发展提供建议。 作者:张昊单位:纽威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PLC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论文 1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与PLC的概述 目前,对于我国的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来说,大部分采用的仍然是属于继电器-接触器式的电气控制系统,在得到多年的应用之后,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控制特点,但是在实际的矿井生产工作过程中,这种原始的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也渐渐的显现出来。比如系统容易发生故障、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在矿井生产工作中的稳定性不够,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在完成开、停机、加减速等各程序的时候所需的操作比较繁杂,对矿井的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技术也应运而生,其为继电逻辑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结合的新技术,能够经由数字化输入输出形式对机械和生产等进行监控,因此在工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从总的来说,PLC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了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用方便、编程简单等,并且还拥有自我诊断和监控的功能,因此非常适合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 2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 从总的来说,矿井提升机按照电流的驱动可以分为交流驱动和直流驱动两种类型,而按照操作模式电气控制系统又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类型。具体来说,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主要是有自动化、装卸载、传动控制和系统网络化四个模块组成。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了软件单元、PLC冗余控制系统、全自动化调节单元等;装卸载系统是应用PLC将监控站和装卸载站进行提升,使设备充分的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传动控制系统主要是经由微处理器对故障进行诊断、报警和显现;系统网络化是借用windows系统对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和数据等进行系统式的实时网络监控。 3应用PLC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 3.1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电气控制系统工作模式在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之后,可系统增加了可供选择性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了手动式、半自动式和全自动式三种工作模式,而在这当中,提矿步骤又经过细分之后在以上三种工作模式中又增加了故障开车式的第四种工作模式。由于改造后的系统增加了可供选择式的工作模式,因此可以让操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切换,显得更加的方便和灵活。 3.2增加了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系统保护采用PLC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改造时,在提升机原有的控制系统的保护功能基础之上,还增加了一系列的对系统保护的环节,主要包括了PLC的输出继电器联锁、减速过速、定点过速、调绳联锁等。应用PLC安全回路能够使系统冗余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当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应用PLC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应急式的低速工作,与此同时监控系统还能够根据运行情况对设备的参数以及工作情况等进行记忆和显示,并且在停电的时候还能够对提升机进行二级制动式的保护。 3.3增加了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应用PLC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之后,增加了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将原有的动力制动柜改换为低频全数字式的制动电源柜,在具有多重保护的作用之下,也降低了设备维修的数量。与此同时,由于更换的电源柜是属于低频制动式,因此也使得设备所受到的冲击得到大大的降低,从而让提升机在工作的时候得到更加的稳定,再加上PLC能够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参数在提升机的工作过程中能够进行自动控制,一直到工作完成,并且提升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速度也体现出了较高的精度数。 3.4使电气控制系统设备的更具可靠性电气控制系统设备在应用PLC进行改造之后,将矿井提升机原有的具备繁杂操作的高压接触器更换为真空高压接触器,能够对转子回路电阻实现无触点式的控制,从而使电气控制系统设备更具可靠性,并且使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得到有效的降低。 3.5使电气控制系统设备的更具安全性当电气控制系统得到改造之后,将原来的系统结构改为具有网络化控制性的结构,因此能够使原先需要的大量继电器、磁放大器、接触器和其他构件得到减少,大大的简化了设备之间所需的连接线。由于改造后的结构是在原来系统的功能保护前提下增加了更多的保护程序,从而使设备发生故障的次数得到大大的降低,增加了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系统保护,使系统更具安全性。 4总结 综上所述,应用PLC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之后,除了能够明显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之外,最重要的还能够使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并且还减少了系统设备的维修数量,使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投入。 作者:黄文嘉李伏立钱文珺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研讨 1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进行 根据课程特点和典型工作任务,将原来单一的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验证实验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项目式和模块化教学模式,实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以“够用为度、强化应用”为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企业工作情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边讲边练。将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动手;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以教室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车间和实际经验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形成技能为主。 2改革教学方法,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采用实物教学,先让学生面对一个含有电机的实际的电气控制系统,并运行该系统,使学生就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电机用在什么地方、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电机控制方面的知识、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才能较好地使用控制电机,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2、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ppt、图片、动画、教学视频、实物演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变压器、直流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内容,在电机和变压器制造企业实际拍摄电机、变压器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建立了集实训与理论教学为一体的“电工电子”校内实训基地和电机及电气控制实训室。同时还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引厂入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深度融合。大加强实践性教学力度,安排设计、验证性实验七个,安排变压器、电动机拆装实训两周,电气控制电路实训一周,对于有兴趣和能力强的学生,学校实验室、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定期对学生开放,并有专门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进行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除了在校内进行实验、实训之外,还在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增强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技能,教学效果明显。逐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实一体的教学体系。 4将技能实训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鉴定有机结合 高级电工职业资格是具有设计、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电机与变压器、仪器仪表、及电气控制系统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过去,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与中高级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脱节,所学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为此,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依据维修电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将技能实训和中、高级电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有机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要求开展实训工作。在“电机拖动及控制实训室”进行2周的专业技能实训,在完成规定的实训任务后,进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鉴定,实现“双证”融合。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时,增加了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考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既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获得相关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了条件。学生取得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到95%以上。 5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成绩,无法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及综合能力。为此,须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制定了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安装操作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形成平时、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性考核。理论考核主要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笔试闭卷为主,实训、实操要求学生设计基本控制电路并安装调试,重在过程和基本技能的考察,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考核,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计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通过改革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技能实训融入技能职业资格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 作者:陈昌松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探求自动化工厂电气控制系统 1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方式的分类 1.1集中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方式指的是按照功能的不同将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划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在集中控制室里对这些划分出来的部分进行集中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下的系统维护工作比较简便,系统的设计难度也不高。但是这种方式由于需要将系统中的所有信息都放到一个处理器中,因此处理器的任务非常繁重,而且信息的集中会降低处理器的速度,使得电气控制系统反应的灵敏性受到影响。 1.2分布式控制方式 分布式控制方式即DCS控制,是一个多级计算机系统,由过程监控级和过程控制级共同组成。这种控制方式以通信网络为纽带,并且对通信、控制、显示等4C技术进行了综合。 1.3现场总线控制方式现场总线控制 需要依靠集通讯、保护、控制、检测等多方面能力于一体的处理来实现在现场进行分布式控制,它属于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现场总线控制将DCS系统的现场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网点中,将控制系统进行了简化,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设计电气控制系统需要遵守的原则 一个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其运行是否稳定、生产效率的高低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的设计时,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2.1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 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建立在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的,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又需要供电系统为其提供运行动力,因此合理的供配电对于整个电气控制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电器设备稳定运行的保证。因此在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时,需要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 2.2设计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备运行效率要高 在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保证设备拥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是必须要老驴的问题。只有设计出合理的控制技术,才能保证电气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因此在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对各设备的运行状进行监控,确保较高的设备运行效率。此外,还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节能技术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2.3确保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自动化工厂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各种大小设备,因此比较复杂。只要某个设备在运行时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气控制系统很容易发生故障。而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被终止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等问题,后果无法估计。因此必须确保电气控制系统中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在电器控制系统的运行中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在运行设备出现过载时自动断开,保证系统的安全。 3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和改进 3.1实现系统保护、测量和控制功能的一体化 我国目前使用的电气控制系统,在进行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时,数据的采集与保护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但从技术更合理、简化运行成本、减少运行装置的需求来看,实现系统保护、测量和控制功能的一体化会是大势所趋。 3.2系统开发平台实现统一 OPC技术出现和WindowsNT平台普及以后,操作系统使用起来更加灵活,维护工作也比较简便。开发平台实现统一不仅减少开发所需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也利于运行平台独立于终端平台,这样客户就可以自行下载运行程序来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控制。 3.3程序接口的标准化 IEC61131标准为电气控制系统供应商实现程序接口的标准化提供了平台。此外,IEC61131程序对相应语法所做的定义也已经被大部分供应商所接受,逐渐向国际化标准迈进。此外,IEC61131标准的编程方式非常结构化,因而有着代码使用率高、管理容易、开发周期短的优点。 4结束语 在自动化工厂中,电气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工厂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时,应该遵循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备运行效率要高、确保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等原则,此外,还需要密切关注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努力实现系统保护、测量和控制功能的一体化、系统开发平台的统一以及程序接口的标准化,推动我国自动化工厂的技术进步并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陈玉彬单位:黑龙江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论电气控制设计的节能对策 一、建筑电气控制设计中的安全策略 1.供电设计安全策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是离不开电的,在日常使用中,如果出现停电事故,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一些事故,基于此种情况,为了确保电力供应方面的安全应做到:第一,依据具体的用电负荷合理的设计独立电源的数量,这样如果一个电源断电可以切换到其它的电源中,以免出现停电事故;第二,设计发电机,这样在意外断电之后可以进行供电,进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2.建筑物的防雷和接地设计为了实现建筑物的防雷,可以设计避雷带、避雷针以及消雷器等,接地系统应将防雷接地和电气设备接地相结合,也就是说将接地系统设计为混合式的,这样可以使得电位达到平衡,进而提高接地系统的安全性。 3.供电线路的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设备随之增多,这时用电线路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基于此种情况,在进行建筑供电线路设计的时候,为了避免主线路电流太大将绝缘线烧毁,进而一起火灾应严格设计及好供电线路主线路导线的横街面积。 4.消防系统的设计消防系统的作用众所周知,这里就不进行阐述。为了保证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报警线路可以正常使用,在设计的时候消防系统的材料最好使用具有防火性能的材料作为报警线路。 二、建筑电气控制设计的节能策略 1.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策略在建筑供配电系统中,很多设备具有电感性,有无功能的电流产生进而使得线路的功率消耗增加,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功率消耗以实现节能的目标:首先,可以增加导线的横截面积或者是使用电阻率小的导线来实现功率消耗的减低,进而实现节能目标;其次,可以选择高效低耗型的变压器来减少能耗,可以同专用变压器来降低季节性负荷能耗的降低;最后,合理设计变电所的位置,使其尽可能的接近负荷中心,进而减少线路的功率消耗。 2.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照明在建筑电气的中会占到很大的部分,在该方面可以通过下列的方法来实现节能。第一,要使用高效的光源。在光源的选择中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要考虑到光效、价格、光源候命、显示指数以及色温等要素。以往民用建筑经常使用的光源有HID灯、荧光灯以及白炽灯,随着现代照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了新光源,比如LED灯以及光纤照明灯。工业建筑中光源的选择主要是要对工作场所的条件进行考虑,可以对不同类的高效光源进行使用以实现节能降耗;第二,要尽量照明的时间。在这方面,要做到和建筑专业的配合,要使得建筑物在最大限度上对自然采光的利用,要通过将自然光合照明光有机的结合有效减少人工照明所消耗的电能。尽量选用一些节能型的装置和开关以实现照明的节能,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出合理的开关类型。第三,要尽量减少供电效率附加方面的损失。最好使用较高电压的照明灯,并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器附件,尽量使用节能的电子镇流器和电感镇流器,在一些采用气体放电光源比较多的地方,应该使用补偿电容器来提高功率因数以实现节能。 3.电动机的节能设计电动机作为建筑电气控制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在该方面可以采用高效率的电动机,在选择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负荷的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要采用合理的补偿方式来降低损耗提高功率因数,尽量避免电动机处于轻载或者是空载的运行状态中,进而造成大量的损耗。在需要对电动机进行调速的地方要尽量采用变频调速器,变频节能主要是通过变频实现节能,通过动态调整实现节能,通过变频自身的V/F功能来实现节能,可以通过变频自身带的软启动来实现节能以及通过功率因数的提高来实现节能。通过变频调速器的使用,可以实现电动机的节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节省总的电能消耗量,对于整个建筑的节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变压器的节能设计变压器的节能主要是要做到降低损耗,提高变压器的运行效率,从配电系统的运行考虑要选用节能降耗的变压器,节能降耗的变压器在空载和负载运行时所产生的损耗都比较少,而且运行的费用比较低,但是前期投入会需要较高的成本。由此可见想要实现变压器的节能,就需要找到变压器运行损耗和投资的经济性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将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计算出来,结合实际情况最终使得变压器处于安全、稳定、经济高效的运行状态中。 5.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在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中,对风阀门、蒸汽阀门以及冷阀门等要机械能合理的设计,还应对电动调节阀的流量进行合理的控制。为了实现对暖通空调变流量、变风量以及水泵的合理控制,应设计出合理的启停方案,进而保证其在经济的状态中运行。据统计,通过对暖通空调和强电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的能耗降低一半左右。 三、结语 当前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总能耗的百分之七十之高,而在当今能源局势紧张的形势下,必须要考虑到建筑的节能。建筑的电气能耗作为建筑物的主要能耗,因此在进行建筑物电气控制设计的时候,在保证基本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节能,在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采用先进的技术策略,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目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吴刚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采煤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调速系统主要包括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和电磁调速系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由变频器控制交流牵引电机并供给电源,交流变频器为其所负载的电机及其自身提供保护功能。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由控制器和开关磁阻电机组成。电磁调速系统则有计算机调速控制器和电磁调速电动机组成。产生故障时,主控计算机可现实相应警示信息与故障保护信息,并具备故障记忆功能,断电时能够保存故障信息,方便上电查询。 胶带输送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PLC作为控制核心,可以监视、监测和控制软件作为界面实现以下功能:井下给煤机,主斜井皮带机和地面生产系统间有连锁功能,遵守“逆煤流启车”、“顺煤流发车”的原则,在发生事故时不堆煤;具有单机、集控、检修、手动等工作方式;电控装置和调速型液力耦合器、变频器、液体粘性传动装置、CST、电软启动装置配合,控制胶带输送机的加减速,实现胶带输送机的启动与停车,且启动、停车和加减速应控制在0.3m/s2内,满足较低加速度启动与重载启动的要求,并保证多个电机功率的平衡;上位机监控:显示胶带传送的速度、煤流量、电流、堆煤、跑偏、打滑、温度、烟雾等信号,实现故障自动提示和报警;在上位机上显示分站信息,并以汉字进行提示和报警;组网:与整个矿井的监控系统进行联网,实现数据远距离传送和远程监视。 矿井提升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矿井提升机是矿山重要的设施,是井下设备与人员和外界相沟通的唯一通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PLC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对传统的矿井提升系统进行改善,能够有效提高矿井提升机的自动化水平、可靠性与安全性。其原理为通过减速器将动力传递给卷筒,做到提升或下放容器,盘形制动器则有液压或电气控制制动,通过传感器和测速发电机等元件构成安全保护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后,矿井提升机的安全保护系统变得更加完善,矿井提升机的电控装置以数字控制为核心,基于PLC控制系统实现对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通过数字位置指示和故障显示、打印、记录,与上位计算机进行在线即时通讯,对新型产品进行监控,并通过数字直流调速模块实现与大功率变流器的技术连接,实现全数字化控制,还可采用两台计算机,每台均设有独立的传感、测量装置及数据处理系统,互为备用,对提升进程进行直接、间接测量,并进行比较和矫正,实现对进程的自动控制,使安全性与可靠性大为提高。交变频提升机的特点主要包括:圆形磁场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电压利用率高,转矩脉动小,输出转矩大,低频运转性能良好;多种故障保护和优先排序的故障诊断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整机的灵活性;薄膜面板设计使操作更加灵活,功能更加齐全,使变频调速器的应用场合大大增加,且调速性能良好。 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新型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基于PLC控制单元,实现对电气系统各单元启、停的集成控制及其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种逻辑功能的控制。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由控制室、工控室、调制解调器组成)由电子保护器对电动机进行保护,由电流互感器实现对回路的监控,判断回路运行状态并将结果反馈至PLC主控单元。图一显示系统能够将运行时产生的故障反馈至中文界面,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快速做出反应排除系统故障。 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各行业对能源需求的增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将更加完善,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积极学习国外更加先进的技术并投入应用,才能促进煤矿生产的不断进步,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者:冯红占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三矿 电气控制论文:论煤矿机械电气控制体系的设计 调速系统主要包括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和电磁调速系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由变频器控制交流牵引电机并供给电源,交流变频器为其所负载的电机及其自身提供保护功能。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由控制器和开关磁阻电机组成。电磁调速系统则有计算机调速控制器和电磁调速电动机组成。产生故障时,主控计算机可现实相应警示信息与故障保护信息,并具备故障记忆功能,断电时能够保存故障信息,方便上电查询。 胶带输送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PLC作为控制核心,可以监视、监测和控制软件作为界面实现以下功能:井下给煤机,主斜井皮带机和地面生产系统间有连锁功能,遵守“逆煤流启车”、“顺煤流发车”的原则,在发生事故时不堆煤;具有单机、集控、检修、手动等工作方式;电控装置和调速型液力耦合器、变频器、液体粘性传动装置、CST、电软启动装置配合,控制胶带输送机的加减速,实现胶带输送机的启动与停车,且启动、停车和加减速应控制在0.3m/s2内,满足较低加速度启动与重载启动的要求,并保证多个电机功率的平衡;上位机监控:显示胶带传送的速度、煤流量、电流、堆煤、跑偏、打滑、温度、烟雾等信号,实现故障自动提示和报警;在上位机上显示分站信息,并以汉字进行提示和报警;组网:与整个矿井的监控系统进行联网,实现数据远距离传送和远程监视。 矿井提升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矿井提升机是矿山重要的设施,是井下设备与人员和外界相沟通的唯一通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PLC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对传统的矿井提升系统进行改善,能够有效提高矿井提升机的自动化水平、可靠性与安全性。其原理为通过减速器将动力传递给卷筒,做到提升或下放容器,盘形制动器则有液压或电气控制制动,通过传感器和测速发电机等元件构成安全保护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后,矿井提升机的安全保护系统变得更加完善,矿井提升机的电控装置以数字控制为核心,基于PLC控制系统实现对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通过数字位置指示和故障显示、打印、记录,与上位计算机进行在线即时通讯,对新型产品进行监控,并通过数字直流调速模块实现与大功率变流器的技术连接,实现全数字化控制,还可采用两台计算机,每台均设有独立的传感、测量装置及数据处理系统,互为备用,对提升进程进行直接、间接测量,并进行比较和矫正,实现对进程的自动控制,使安全性与可靠性大为提高。交变频提升机的特点主要包括:圆形磁场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电压利用率高,转矩脉动小,输出转矩大,低频运转性能良好;多种故障保护和优先排序的故障诊断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整机的灵活性;薄膜面板设计使操作更加灵活,功能更加齐全,使变频调速器的应用场合大大增加,且调速性能良好。 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新型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基于PLC控制单元,实现对电气系统各单元启、停的集成控制及其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种逻辑功能的控制。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由控制室、工控室、调制解调器组成)由电子保护器对电动机进行保护,由电流互感器实现对回路的监控,判断回路运行状态并将结果反馈至PLC主控单元。图一显示系统能够将运行时产生的故障反馈至中文界面,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快速做出反应排除系统故障。 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各行业对能源需求的增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将更加完善,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积极学习国外更加先进的技术并投入应用,才能促进煤矿生产的不断进步,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者:冯红占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三矿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建筑工程管理状况及施工质量 本文作者:郑伟军 单位:陆河县瑞兴园林有限公司 1建筑工程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拥有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对于建筑工程单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秀施工项目管理系统可以保持施工的质量和数量,以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面对工作的复杂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做起,从而更好地为企业获取利益。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建筑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1.1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以解决项目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1)中国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日益提高的现代化城市中传统的分包工程管理模式已经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的建筑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分包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点。首先,建筑工程不能明确界定的具体职责和管理范围,它容易发生事故。正是因为在工程管理中的模糊方案,各部门分工不清不能有效协调,不恩能够很好的在一起合作,使得该项目进展发生障碍,无形增加的项目管理的难度,影响施工的困难,最终将推迟施工期间。 2)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解决工程监督体制不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从而确保工程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监督体制不健全,缺乏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忽视了项目的质量,这可能是偷工减料现象。虽然有工程监理部的监督,但这些检查也往往是行存志不存的。因此,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必须是完美的,这样才可以可避免上诉的问题,以确保该项目的质量。 1.2解决办法 面对在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问题,我们应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一个完善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证的基础。 1)针对在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的分包工程管理模式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制度,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摒弃这种传统的模式,应制定出分工明确,各个部门相互协作的工程管理制度。这样才可能是工程的各个部门协调合作,整个工程的操作流程能够顺利进行。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是部门工作范围清晰,相互间协调管理严密有序,从而增强了整体的合作水平,减少了个人能力突出的依赖性,加强了部门的管理协调性,大大减少了个人独权现象,提高了部门的机动反应能力。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策略是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建立完善的工程监督制度。做为工程建筑的施工单位首先要强化对工程的监督工作,对整个施工过程按照相关的合同内容和规章条例的具体细则对工程进行严格的管理;此外应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这样可以使得工程监督制度更加有力度。有了好的制度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有一个好的领导,所以,领导带头其榜样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3)控制工程成本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合理的运功公司的资源,可以使建筑工程企业在竞争中更占优势。所以,建筑工程企业要合理的控制成本,第一,制定明确的成本分析制度,详细到更成的各个细节当中。第二,企业要制定精确的预算机制,确保高效的使用可控资金。 2提高施工质量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质量问题的建设,因此,已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下面的文章从几个方面对如何最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 2.1注重材料质量 在动工兴建的工程之前,应准备建设所需的材料,考虑工程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因为材料可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作为整个项目的基础材料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我们必须选择有经验的人,进行物资采购,为了更好地确保材料的质量。高品质的建材,更好确保工程的建设,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因此,工程材料的采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2挑选高素质施工人员 工程建筑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项目,挑选施工人员是企业选材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都可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应作为施工企业重点来抓,此外提高施工人员对自身的严格管理,并且企业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可以更好地保证工程的质量。 2.3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方案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必须做好筹备工作,在施工前制定一个全面的设计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等。应根据建筑公司实际情况和具体施工环境为准,从而更好地的制定出合情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偏差,这也可以影响工程的质量。 3总结 提高施工质量和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研究建设过程中的许多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解决方案的策略,它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项目。因此,以高品质的建设项目的管理团队,制定合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规则,可以使管理更加清晰明了。与此同时,一些高素质,高技能的施工人员可以提高工程和建筑公司的竞争力,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建设者,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水平。所有的一切,严格建设项目的管理和良好的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基本,它会对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 【摘要】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面临的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房屋建筑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力。房屋建筑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同时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人门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实现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在结合案例的基础上,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 1引言 目前,社会经济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进步,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得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和施工质量监控体系已经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要合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材料管理、人员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到位,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为房屋建筑工程的效益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 2.1房屋建筑工程概况 某房屋建筑工程是该市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该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结束之后被投入到使用过程中。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多名用户发现家中墙壁发生钥匙能插进墙体5cm左右深度的情况,同时多名用户发现用手可以抓住墙体填充物,导致该建筑工程不得不被收房,严重的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同时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2.2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完善的施工监管体系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善的施工监管体系,导致房屋建筑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情况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房屋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施工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导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施工监管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例如:施工组织设计工组管理不到位、没有掌握施工进度、没有统筹安排施工计划等等,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施工效率低和施工质量不高的现象,因而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都会受到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会降低施工单位的社会效益,不利于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2.2.2建筑材料不达标,存在偷工减料行为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和进步,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材料市场的发展和进步。建筑材料生产商为了提高建筑材料的市场竞争力,往往会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例如:偷工减料等等,从而降低建筑材料的价格,利用价格的优势,保证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质量低劣的建材产品充斥着建材市场,加上房屋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分包的方法,而分包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材产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房屋建筑工程使用的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质量上的问题,房屋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受到影响。2.2.3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例如:监管密度小、监管行为流于形式等等,从而降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检查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过程中,在发现房屋建筑工程存在质量上的问题,只是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相关的整改措施,并没有警示和惩罚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导致房屋建筑工程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不能在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实际的情况中,部分房屋建筑工程的验收部门和监管部门存在着以权谋私的情况,尽管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仍然让其验收通过,因而房屋建筑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2.2.4缺乏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施工队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队伍工作素质的高低,在根本上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但是大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专业性和技术性不强,导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高。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农民工,而农民工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指导,进而完成施工任务,同时施工队伍难以应对房屋建筑中需要的关键技术性强的部分,例如:验线等等,具体如表1所示。只有使用聘请专业人士的方法解决,施工的专业性得不到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3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整体上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根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借鉴优秀的施工经验,实现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考虑施工现场实际的情况,同时从施工准备、施工、审核和验收四个角度出发,合理的制定工程质量程序监控图,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进步和质量提供保障,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3.2提升施工原材料管理力度 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力度,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对施工原材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①要建立健全施工原材料质量监管管理机制。要认真的备案施工原材料的供货厂家和采购人员,结合相关质量监督标准,严格审核施工原材料的供货厂家,要详细的检查进场材料,质量合格之后,方可允许其进场,并且登记进场材料的数量;②要认真详细的对待材料计划表的制定工作。预算部门要提供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等等,监理部门和建设部门要对材料计划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要对材料计划表签字,材料计划表方可具有实际的作用;③建立健全不合格材料清除制度。如果原材料检测不合格,结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将检测不合格原材料清离施工现场,为施工的有效性提供保障。施工单位要根据供应链关系,有效的建立原材料施工模型,同时在结合相关采购计划和审核标准的基础上,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工作,以实现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的目的。 3.3形成系统化的人员控制体系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形成系统化的人员控制体系,为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质量提供保证。①要加强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工作,根据施工质量把控标准和安全性工作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结合季节更替的规律,加强施工管理培训工作;②合理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要重点研究和探讨图纸上的要点和规范以及修改意见,促进施工的正常化;③在劳务人员上岗之前,要对其进行安全培训,针对冬季和雨季施工特点,提出规范性的要求,如果出现工种特殊的情况,则要保证劳务人员持证上岗,从而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建筑工程安全提供保障。 4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各行各业要保证质量,因此获取发展的机会,对于房屋建筑企业而言,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进而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促进房屋建筑企业的发展。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可以为房屋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房屋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奠定基础。因为房屋建筑工程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去,可以对人们的利益进行保护,无形之中为建筑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提供保障。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实现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的目的,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5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为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进而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为房屋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基础,促进建筑企业长远持久的发展。 作者:唐晋川 单位:云南新世纪滇池国际文化旅游会展投资有限公司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对工程质量的应用 摘要:工程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甚至可以说管理决定了质量。因此,必须对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规范,同时提升工程管理效率,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建设可以顺利完成,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工程质量 随着近年来我国各项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工程质量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当今工程建设中有很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存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既有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因此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直接相关,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工程质管理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1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1.1人为因素 ①人员思想认识不足。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中有很多农民工,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工程质量的认识不清晰,施工中也不会对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加以注意,思想觉悟不够;②人员流动频繁。由于当前很多施工人员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加上管理不到位,大大增强了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中施工人员可能会更换很多批,新来人员对施工程序不了解,进而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③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工程建设中很多环节对技术性要求较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是当前很多施工单位的人员其素质非常低,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提高。 1.2设备与工艺因素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领域也引进了很多先进工艺技术和施工设备,但是当前很多工程施工单位由于受到资金原因、人员原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不能与时俱进,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不先进,进而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1.3管理因素 ①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领导的作风、行为对员工起到了表率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工程中领导并不重视工程质量,存在严重的“重进度,轻质量”思想,对工程质量造成了负面上的影响。②质量监管制度不完善。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质量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甚至没有建立质量监管制度,直接造成了质量监管的混乱无序。③工程质量责任制不完善。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并进行积极的贯彻落实,但是当前很多施工单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工程质量责任制,落实上也存在问题,加上各部门及人员对工程质量把控不严,一旦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2如何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2.1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 工程管理工作中很多效率性问题的出现都是在所难免的,施工部门、管理部门应该对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分析和评价找到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不同问题展开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测评机制,及时了解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造和完善计划,从而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图1为某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示意图,供参考。 2.2建立工程质量监管制度 要想加强施工管理力度,首先应该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只有制度完善才能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展开合理监管;其次,应对工程质量责任制度进行落实,工程施工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这就需要对工程质量责任制度进行严格落实,细化工程施工责任;最后,加强对监管队伍的而建设,从而提高施工单位对整个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 2.3加大工程安全管理力度 要想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加强工程安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加强安全管理需要将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①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在员工中普及安全知识,提升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②建立健全安全领导组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充分保证工程安全;③展开严格的安全检查,定期针对工程安全展开检查,不定期的进行隐患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2.4充分重视工程质量与成本管理 质量管理效果与工程质量直接相关,通常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施工监察与制度规范两方面,对材料展开严格的质量管理,选择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并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充分保证材料质量。同时,应该对物资、工资结算等进行严格把关,将物流成本、信息流通成本等严格控制好,促进施工成本的有效节约。 3加强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3.1消除工程施工中的事故隐患 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树立其质量意识,从工程管理的角度上来看,首先应该对当前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完善,对质量责任制进行层层落实,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质量意识及管理程度。将工程现场管理工作抓好,从开展质量管理、推广管理新技术两方面强化管理意识,只有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展开施工,才能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但是当前由于受到人为、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工程不能按照工序进行,这就为工程埋下了质量隐患。要想消除这些质量隐患,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管理,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发生。 3.2加强动态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对工程管理进行准备时,必须对这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因为工程管理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效益的提升至关重要。所谓动态管理是指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工种都要加强跟踪与管理,利用流动的方法分析和协调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工程的顺利发展,提升工程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例如,万科联合广联达和中建四局共同开发工程管理平台,以实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人、工效、成本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固化(图2为该平台的示意图)。 3.3加强人员材料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员管理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引导工作人员意识到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相关领导应该加强思想上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根本所在,只有工程质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才能更好的将各项工作完成好;②通过培训提升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很多要求较高的设备操作,面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应该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培训,避免人员由于专业性不足问题而出现的质量事故;③对全体施工人员展开统一管理,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这无疑为施工管理带来了挑战,施工单位应该和施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 3.4加强工程质量验收 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同时还要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针对工程材料展开严格检验,做到严把材料质量关,切实将材料采购、验收、试验等质量关把好。对于工程项目来说,竣工验收是最后一个环节,同时这也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最为重要的控制环节,因此工程竣工以后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检测管理,保证竣工材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及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项目提供有效保证。图3为某项目竣工验收制度示意图,供参考。 4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可以为工程质量提供保证,要想提升工程管理效率,首先应对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工程管理工作展开系统研究,并积极探索提升管理效率的对策,最终促进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提高。 作者:解晓蕾 单位:东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公路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研究 摘要:通过对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找出目前公路工程施工在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隐患,从而提出解决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问题积极有益的方法,推动现阶段交通事业的稳步前进。 关键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管理;应对措施 1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足 解决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缺陷和隐患的关键在于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依据当前的施工现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 1.1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目前,众多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对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观念不强,并没有真正树立安全隐患意识,此类现象层出不穷,而且一旦引发危机,其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大部分施工企业都具备较为齐全的安全管理设备,可由于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地安全教育培训和实践,当意外事件突发时,施工人员可能会因没有掌握如何操作和使用安全设备的技能而无法应对危机,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2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占据一席之地,实现长足发展的不二法门便是做到施工质量有保障。经过分析,大部分公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质量问题可分为几个主要方面:由于工程建设的原材料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施工单位为赚取自身利益而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行为不管不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施工机械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检查和修理,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正常运转,导致施工现场出现混乱状况;施工关键环节和一些相对隐蔽、不易察觉的工程没有得到施工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使检验监管缺失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并为后续的公路工程建设埋下隐患。 1.3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出现的进度问题 公路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进度问题屡见不鲜,对施工进度控制的重要程度等同于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程度。导致工程进度问题出现的因素众多,例如当工程设计发生更改、变化时没有及时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安排和变更。施工单位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也会造成工程施工缺乏控制,施工进度显得杂乱无章。有时施工企业因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为加快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对施工现场交通堵塞、设备无节制使用现象一概不闻不问,从而无法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工程进度过快也会造成公路工程的安全质量达不到应有标准。 2加强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对策 针对以上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诸多不足现象,为避免因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缺陷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因此所引发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伤害,提出以下关于如何加强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建议与意见。 2.1加强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公路施工企业首先需要树立严格做好安全管理的意识,从根源上制止安全管理问题的产生。不仅要做到施工现场具有基本的安全设备,建立一定数量的安全警示标志。而且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定时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经常召开安全宣传讲座,举办应对危机的实践操作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参与度,提升公路工程建设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大力加强对安全技能学习的投资力度,推动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工程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不断加强,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准确发现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依据不同的隐患类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因各种安全问题带来的不必要损失,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使之在规定的进度下顺利完工。 2.2加强公路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几点对策 原材料监管作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严格检验和安全保管,易于损耗的施工机械设备零部件应储备齐全,且数量足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符合标准并保证质量,即使是不轻易被施工人员察觉的隐蔽地方也不能放松警惕,应设置旁站监理,争取不放过一丝一毫。严禁偷工减料的行为,不可因小的经济利益而破坏公路的整体质量。 2.3加强公路施工现场进度管理的几点对策 对工程进度的管理是做好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关键,首先要制定好合理高效的公路工程进度计划,并依据施工现状及时进行更改调整。其次,严格贯彻落实工程进度计划,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之上,提高工程进度,利用高效节能的施工材料和先进的施工设备,通过持续优化进度管理,有质量、有保障地完成公路工程。 3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进度控制工作内容 3.1公路工程施工中对实际进度的及时汇报和分析 依照由施工现场相关项目管理部门上交的“施工进度周报”与“施工进度月报”,进行认真仔细地研究、分析,对不利于公路施工正常运转的行为加以改正,为其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帮助。 3.2公路工程施工中对进度计划的控制与管理 施工进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装置专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而合理的施工顺序作为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其关键因素之一,为后续编制计划与现场开展施工生产活动奠定基础。通过绘制施工网络计划图用于对公路工程进度施工过程中的不足和偏差进行调整和修改,编制年度、季度施工进度计划也是工程进度控制和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外,不能缺少人力负荷图和施工检测基准曲线的绘制工作,这是作为报告和评估的依据。 4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进度控制措施 4.1合理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措施 虽然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制定了相应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但由于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具有不确定性,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不能依据先前的计划在规定施工进度下运行。工期超前或者拖期拖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当面对这些状况时,施工单位需快速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补救,以期工程施工在最短时间内回到正常轨道中去。在经济方面,建立经济奖惩管理机制,运用节点法进行控制和考核;在组织方面,变更施工作业次数、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劳动组织;在合同方面,通过对分包单位签订条款并平衡牵制其进度作业管理的改善;在技术方面,提高施工管理的技术水平,完善进度管理模式。 4.2保证施工进度计划顺利执行的条件 为编制好一份符合标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就必须要做到事先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条件进行认真详细地考察,保证其真实性,可靠性,减少其中的假设内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采用当前最先进、最前沿的公路工程管理技术,保证计划具有含金量。施工企业应根据实际施工原则和制度,制定年、季、月、周的计划,施工单位的管理部门要及时监督和管理,保证进度要求与生产指挥管理及现场施工不脱节,在规定时间内将汇报交底送达管理部门,准确贯彻施工进度计划,实现上通下达。对施工期较长的工程和重要度较高的项目进行分段,分期编排,依照不同阶段,实施与之相对应的进度计划。编制与贯彻施工组织设计要做到合理、合法,施工人员要权职分明,实行责任制的方法,严格执行施工进度计划。 5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公路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的管理问题是极其必要的。公路施工企业只有加大对质量、进度的管理力度,才能使工程质量有所保障,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杜绝为盲目追赶工程进度、缩短实际工期,而片面忽视工程质量、粗制滥造的错误行为出现,严格规范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促进公路工程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推动我国交通事业的稳步前进。 作者:刘芳 单位: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建筑电气工程管理质量问题的处理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结果。建筑业作为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撑产业之一,在近些年来的发展始终呈现着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政府对建筑行业的大力支持给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留下了更大的空间。然而,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电气工程管理之中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质量问题。本文针对些问题,对建筑电气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的解决与处理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质量问题;质量分析;建筑工程;建筑电气工程;工程管理;问题处理策略;分析与策略 在建筑工程之中,电气工程是重要的分支工程。在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受到了许多来自新科技、新思维、新技术的影响,从而逐步走向了智能化发展的新道路。然而,根据对我国近几年来建筑电气工程管理情况的分析结果来看,无论在哪一项建筑电气工程中都会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建筑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更是影响到了它的施工效率与使用效率。因此,对质量问题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分析和处理策略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我国建筑电气工程管理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对质量问题的分析 1.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内容不符合设计规定 建筑电气工程的实施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是工程图纸的设计符合规范。然而根据对近年来我国部分建筑电气工程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部分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甚至还会出现电气工程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大大降低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工程的质量,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企业的效率。对于一个好的建筑电气工程而言,设计就是它的灵魂所在,科学、合理、高效的设计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更能保证实际施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归类与分析来看,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图纸不符合安全标准,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不正确使用TN-C低压配电系统或是未对电位进行电气保护接地等设计,从而给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在进行低压配电线路的选择时产生选择不当等问题。在我国建筑电气工程中使用的大型电器设备一般为单相负荷,而因为电气设备的数量较多,因此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很容易导致不平衡电流通过中线,从而对设备造成损害。根据相关的规定显示,在进行建筑配电系统干线选择时,特别是在相三线或是三相四线的配电线路中,如果用电负荷的绝大部分都为单相负荷时,应该选择N向或是PEN线截面大于或等于相线截面的支干线以及支线。而在主要为气体放电灯的回路之中,应该选择支干线和支线的N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线路。三是,在对变配电位置进行选择时产生的错误。在进行变配电位置选择时,应该考虑到设备运输和吊装的方便问题,以此来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效率[1]。 1.2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内容深度较浅 对于建筑电力工程的设计深度而言,我国建筑部门有明确规定建筑电气工程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文件,然而根据近年来调查结果来看,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深度达不到文件要求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而由于施工图纸深度达不到标准,就很容易产生施工时安装错误或是图纸可实施性低等问题从而影响电气工程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情况。 1.3建筑电气工程各项目实施时衔接不到位 在建筑电气工程最常见的项目衔接不到位问题就是接地钢筋网连结错误、钢筋外引接地连结点错误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项目钢筋接地图在设计时标注或是说明过于简略,在实地的调查中甚至可以发现在一些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纸中对这些项目都没有进行标注。这样就会给项目的施工带来极大的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到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水平[2]。 2对质量问题解决与处理的几点策略 2.1对建筑电气工程图纸加强会审 想要从根本处解决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问题,就需要从源头处入手,而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图纸就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源头之一。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纸加强会审,就可以将一部分的问题杀死在萌芽阶段。在图纸会审时,一般需要设计单位、监理、业主和承建单位等所有可能涉及到的单位共同参与。在进行会审时,就可以通过所有单位的谈论与交流对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矛盾、差错或是在未来施工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模糊概念进行解决。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电气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图纸矛盾、施工和图纸不匹配等问题。为了减少由于这些问题产生的纠纷或是由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返工损失,对建筑电气工程图纸加强会审时非常有必要的。在进行图纸会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检查电气工程图纸是否齐全,查看图纸中的相关标注或是说明是否到位,并且严格核查图纸的目录和图纸内容是否匹配,以免发生内容的缺漏。二是,查看施工图纸是否统一,其中包括土建施工图纸和电气设备施工图纸是否统一,水卫图纸和电气图纸是否统一以及电气施工的大样图、系统图、平面图、引用图以及通用图是否统一等[3]。 2.2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管 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的许多质量问题是因为监管不到位而产生的。在建筑电气工程的监管工作中,可以将监管分为施工监管和采购监管两个方面。施工的监管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施工不符合标准或是施工技术不到位等问题的产生,而采购的监管则可以使得电气工程的采购过程透明化,从而达到用合理的资金购买到合适的原材料的目的,而只有原材的质量的得到了保障,电气工程的质量才可能得到更大的保证。 3结语 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到相关企业的效益和企业的形象,更会影响到电气使用的年限和安全。而只有尽可能的减少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建筑电气项目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作者:邵海亮 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公路工程管理的质量与进度 0引言 众所周知,公路工程建设施工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有一定的投资,在建设完成后,公路的使用时间也会比较长,这给人民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公路工程的施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1]。为此,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及进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之下,提高施工的质量。 1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特点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其质量的管控就是对施工的控制。为此,在施工中必须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作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一项重点内容。公路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广泛,并且复杂,同时施工项目也比较多[1]。如图1所示,该图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公路施工的复杂性所在。由于公路工程建设施工需要较长的建设时间,对整体性的要求也比较强,在施工中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这导致了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很难有效的开展。其特点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影响因素较多 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涉及面比较广泛,影响其施工的因素也很多,如材料、地形、气候以及水文、操作方法等等,这些都会给公路工程施工带来直接的影响。 1.2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变异 从公路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上看,影响施工因素较多的是系统性因素与偶然因素,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变异[2]。例如,施工中的施工方法使用不恰当、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施工中的设计计算存有一定的失误等,这些都会引起公路工程质量发生变异[3]。 1.3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会存在着很多工序交接、隐蔽工程以及中间产品等等,如果对这些施工没有及时检查,很容易导致判断失误的现象;另外,如果对检查不够及时,或者在检查的过程中不够认真,就会导致测量仪出现误差,从而产生判断失误的现象。为此,在对公路工程施工进行质量检查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标准与要求进行检查。 1.4质量检查过程中不能拆卸 在公路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不能像检查某一商品一样进行拆卸,尽管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质量问题,也不能像商品那样退款[4]。要严格控制质量,把好质量关,以确保一次性有效的完成公路工程施工,保证质量与规定的标准要求相符合。 1.5公路工程施工受到了投资与进度等因素影响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投资力度较大,那么施工进度就会比较快,质量也会比较高;如果投资力度小,那么施工的质量就会比较差,进度也会比较慢。为此,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将投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这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理清,确保三者能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统一、协调发展[4]。 2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分析 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控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2.1实体质量的控制分析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当中,实体质量的控制包括单项工程质量的控制、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以及工序质量、分布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真正的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就要在施工的过程中抓好每一道工序,确保能够在建设的工程中将质量贯穿与施工整体,确保公路工程能够高效的完成施工工作。 2.2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 公路工程施工中影响因素有很多,我们将其大致归纳为五种,即:人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机械设备的控制以及方法的控制、环境因素的控制[5]。人的控制影响因素:在施工中,施工人员的选定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建设中的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工作、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拥有高水平的施工技能,同时还要不断的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这些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让他们真正的承担起施工建设的责任。另外,施工中对质量的控制还要根据施工项目存在的特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坚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原则进行施工,避免出现人为因素给施工带来重大事物现象。对施工材料影响因素: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选用是否与施工性质符合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一定的控制,就需要把好质量观,对材料的质量、标准、取样以及性能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控制,避免出现施工材料的问题而导致公路施工质量问题。对机械设备的选用与操作进行一定的控制: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其施工的质量,就要对机械设备进行一定的控制。在控制的过程中,要将控制的重点放在机械设备的造型、主要性能参数以及使用操作等方面,通过对机械设备这些方面的控制,保证公路施工的质量[5]。施工方法的控制: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施工技术、施工期间的管理以及施工中经济的投入等方面相结合,并将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考虑,确保能够设计出可行的、操作方便的设计方案,同时,按照此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的进度,节约施工单位的成本投入。对施工中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在公路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考察其环境因素,对工程实施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掌握与了解,确保能够为工程实施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3公路工程进度控制分析 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管理,指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其各个施工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以及施工时间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并根据工程施工项目的进度安排施工计划,并将计划与实际的施工情况相结合,确保施工进度的计划设计能够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符合,并能够在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进度的前提之下,保证施工的质量。路工程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的控制与施工进度的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凉席,二者既对立又影响。很多时候,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都很高,施工进度要求快。但是在施工的过程如果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就需要加细工作,这样一来就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必将会延长施工进度,这就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对立性。在施工中,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那么施工的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如果施工进度安排的不够合理,那么必将会给施工质量带来消极的影响,这就充分的体现出二者的互相影响性[6]。 4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建设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公路施工的工程质量与进度会受到施工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一来,就会给公路施工质量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此,要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施工进度,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影响因素进行一定控制。本文主要针对施工质量与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推动公路工程施工更加有效的完成,保证施工质量。 作者:刘小川 单位:秦皇岛市地方道路管理处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市政工程管理质量综述 一、市政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质量责任落实到位的原则 在国外的市政工作管理中一直都十分坚持将工程管理质量落实到位的原则,这对我国当前的市政工程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启示。在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市政工程完成之后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停止使用,其中部分是因为在建设之初没有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是完全的“政绩工程”;部分则是因为质量不过关,导致了市政工程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所谓的“政绩工程”只有依靠政府领导自身的自觉性以及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进行限制。而对于市政工程在质量上的问题,则可以学习国外的做法,坚持将责任落实到位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到责、权、利三者的统一,才能够对质量标准进行落实,促进市政工程的质量改善。在市政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质量控制必须要严格的根据预先所制定的计划来进行推进,坚持目标原则,这样将有助于保证市政工程能够按照质量要求顺利的完成。在进行市政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质量就需要坚持全员努力,对每一个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行激活,再加上他们的责任心,能够有效的保证市政工程按照其质量要求完成预期目标。 二、对建设主体质量控制的内容进行完善 在开展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是能够对工程质量进行影响的五个要素,为此需要注重度这几个要素的控制。 (一)对人的控制 在质量活动中人是主体,在管理与施工的过程中人员自身的素质如何对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人员的素质高低就直接反应在其工作质量上,而要保证工作质量就需要做好岗位教育与技术交底工作,为此,需要在岗位教育与技术交底的过程中形成全员质量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的风气。同时还需要配合合理的薪酬制度,要能够反映出不同工作人员的特点,这样才有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控制 虽然施工机械设备一般是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但是却会对工程的质量有着较为重要的间接影响。为此要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就不能够忽视了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在工程方案中必须要明确规定选用那些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的设备,这对于工程质量的改善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时,必须要严格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方法进行使用。 (三)注重对材料的控制 工程实体的形成是建立在各种材料的基础上的,注重原材料质量和数量以及其使用,是保证工程质量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出发:材料供应人员的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的把关、操作人员的把关、检验贵客的科学性、检验品种的合理性、以及检验质量和检验数量。只有做好了这几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保证工程所采用的材料都能够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四)注重对工序的控制 工序质量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其不稳定性是因为人工操作的不稳定因素导致的,而不确定性是因为市政工程施工和工业产品的工序相比是不能够进行事先确定的。而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就是要能够发现偏差,并对制约工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消除这些因素,将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 (五)注重对环境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了多个方面,主要有地质水文状况,气象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各种作业环境等内容。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外界的环境变化进行密切的注意,对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测,并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外部环境变化会为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 三、对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进行规范 我们必须要承认,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还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质量行为,为市政工程的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主要有以下的几方面表现:(1)有部分的工程有违反法定建设程序的行为,办理质量安全监督的手续不及时,有先开工、后办施工许可证等各种违规行为存在;(2)有部分工程的施工建设单位在对原来的设计进行重大修改或者变动时,没有根据规定去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进行重新申报;(3)有少数的单位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不注重节能设计标准,对其进行降低或者是不采用节能设计标准;(4)有的工程的建筑位置在建设之前出现了改变,但是建设单位却没有组织相应的补充勘察;(5)还有部分市政工程在工程竣工之后,仍然没有去办理相关的法定手续,使得工程不能进行竣工验收,还有的建设单位缺乏较强的施工图审查意识,往往会跳过施工图审查这个环节。 在工程的施工方面,还主要存在有以下的一些问题:(1)有一些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于已经构建起的质量管理制度也落实的不到位;(2)在工程资料的管理上没有严格的按照程序要求来执行,没有完备的质量保证资料;(3)在混凝土结构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传统的质量问题;(4)一些砌体分项没有严格的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处理;(5)在地基基础方面,基坑支护或者是护臂措施有些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防水附加层的做法也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理;(6)部分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根据施工图纸来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时没有严格的按照工程技术规范来进行,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为施工质量埋下严重的隐患。 还必须要重视的是,有的市政工程监理单位,没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很多制度都没有进行落实,让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的质量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下:(1)有的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是在没有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时就上岗的,并且有的监理单位的专业配备也不完整,严重的缺乏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证的人员;(2)有的监理单位与监理人员都没有根据监理的相关规范要求来履行其监理职责,所制定的监理规划、监理细则都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也相当的差,很难有效的对施工质量进行过程控制;(3)有部分的监理人员没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工作都不能够做到位,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纠正;(4)有部分的旁站监理没有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旁站记录或者监理日志都太简单了,不能够对监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还有的是虽然在旁站记录或者是监理日记中能够反映出工程的问题,但是却没有给出通知单。要有效的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在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节能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 1节能建筑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研究节能型的建筑问题,首先要明白,其在未来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优质环保的生活空间,而且节能型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所以企业如果不提前做好改革和发展,那么,在未来的建筑领域中,是很难站稳脚跟的。对于节能理念的思想概念,当前建筑业的设计人员都是莫衷一是的,大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虽然有些部门给出了定义,但是要不这个部门没有相关的资格,要么所提出的定义内涵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节能型建筑基本是指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同时还要遵循建筑的设计原理,尽最大可能来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比如常见的电能,水能,还有一些其他的节能型材料的应用等。除此之外,还包含对一些资源合理的利用和回收,减少污染物等。这些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都可以归集到节能建筑里。如果把人们的健康,还有生活空间,以及自然环境,它们三者能够非常完美的,非常协调的,被设计师们糅合到一起,我想就是节能建筑的全部吧,可以说节能建筑集上面所有的优点于一身,才能是最好的节能建筑。 2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2.1分包模式 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今天,当下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在现代化的城市建筑中,很多建筑企业在实际的管理中还都是应用老式的分包方法,这样来管理工程会出现很多的施工问题,因为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不能够明确在建筑工程中,各方面的具体的管理范围,而且在实施中工作人员也不清楚自己的具体职责,所以在工程建筑时,会造成非常混乱的局面。因为这种管理模式本身无法改善的缺陷,还会导致在管理中出现程序模糊和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分配工作和调和各部门的能力没有,而且还阻碍建筑企业正常管理的秩序,在一定层度上还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进而给正常的施工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这种情况的持续,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企业的正常进行。 2.2建筑工程的成本过高 在任何一个建筑企业中,其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利润,这本无可厚非。如果是通过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是提高企业利润空间的好办法,同时也符合企业发展的目标。但是当建筑企业施工的时候,因为缺少对应的管理过程和体系,所以会出现很多的漏洞,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和预算,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案,加上在资金的运用方面也不是十分的清晰,就会造成过多资金的浪费,进而产生成本费用超高的问题。而在节能材料的运用上,也没有合理化的方案,比如可以把比较稀缺的材料,或者应用后对环境产生破坏和污染的材料,在条件合理的范围内,换成可再生的,而且对周围的环境没有污染的材料,最大化的降低能源消耗量,还有在建筑施工中,做好节能减排的任务,这是节能型建筑的设计特点,也是在这方面的管理思路。建筑工程在这些方面一定要做好计划和施工运营。 3解决节能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完善建筑工程中的管理制度 针对建筑工程中在当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而健全建筑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只有这样,建筑工程才会顺利的进行。对于现代建筑企业常用的分包模式问题,有关的建筑人员需要认真的思考,一定要早日摒弃这种混乱的管理模式,先把分工明确化,然后把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好,健全管理过程中所有的管理制度,有个好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只要按照这个制定的方向来管理,建筑施工中的各个阶段,一定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保证工程的整体操作能够按照计划顺利的进行。建立起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先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清楚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在整体上把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好,加强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这样团队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 3.2降低施工成本,增加建筑材料使用寿命 企业想要在市场中有竞争力,首先要善于控制企业的施工成本,一定要有严格的预算控制制度,保证其施工中的资金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能够高效的应用。第二点就是要建立好分析成本的制度,让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连接在一起,并且在施工中,多使用节能型材料,还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应用一些回收的材料,以此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进而有效的控制成本。通常,一个房屋的使用时间大约是五十年,而如果超多了五十年,就有倒塌的可能。所以在施工设计中,如果可以把这个时间延长,从另一个方面也就说明同样做到了节能减排,节约成本的目的。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延长建筑的寿命周期,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建筑所用的材料,建筑物中力学的设计,还有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对建筑的后期维护和保养也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比如对汽车而言,如果不加以养护,其使用的寿命就会大大的缩短。所以为了生活的空间更舒适和安全,我们要降低工程造价,打造节能建筑。 3.3保证施工的材料质量 在实际的施工中,材料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施工过程完成后的整体效果,所以在施工之前,一定要特别注意选择材料的问题。在采购的时候,一定先要选择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员,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采办到假冒伪劣的材料,而且在每次的采购过程中,对材料的厂家和型号都要做好标记,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这些材料,追本溯源,找到相关的厂家,让其对公司进行赔偿,此次来挽回公司的经济损失。这些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的时候,也要派专人对其检查,确保施工材料质量,而材料的管理人员在每次材料的出库和入库中,都要对其数目和质量进行仔细的审核,如果发现有问题,要和相关的人员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才能让其运输或者应用。这样,在以期的工程建设中,才能给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保证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这样也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4重视施工人员素质 因为工程建筑的规模非常庞大,而且具体实施起来其过程还非常的复杂,同时其施工的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在确定施工人员时,主要是考核他们的施工素质和整体职业素质。如果所有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都非常高,那么在后期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工程的相关制度的执行也比较容易。因为人员的素质高,所以在专业问题上的沟通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进而有利于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总结 无论是建筑行业也好,还是其他的工程项目,都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所以对节能技术的研究,对节能材料的研究就是当下主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在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投入更多的成本和人力的时候,一定要反复的实验研究,确保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合理的,能够给社会节能,给人们绿色节能的生活环境。 作者:叶鸟飞 单位:江西建工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建设工程管理质量综述 1合理设计排水系统 屋面积水排水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排水系统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排水系统科学、合理,从而促使积水能够快速的排出来,使建筑物的腐蚀程度大大减弱,同时还能够使建筑物的质量达到国家相关的规定标准,使建筑物使用的时间更长、更久。 2选用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加大管理力度 在进行防水工程分包时要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督导检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质量问题要做到事先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改进。 3从建筑屋面渗透问题透视并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3.1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由工程项目实施的总组织者负责建立,面向项目对象开展质量控制的工作体系,一般可按以下环节依次展开工作。 3.1.1建立质量控制网络 首先明确系统各层面的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负责人。一般应包括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承担项目实施任务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监理机构的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以形成明确项目质量控制责任者的关系网络构架。 3.1.2制定质量控制制度 包括质量控制例会制度、协调制度、报告审批制度、质量验收制度和质量信息管理制度等。形成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管理文件,作为承担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任务各方主体共同遵循的管理依据。 3.1.3质量检查,问题处置,整改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包括防水工程在内的检查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置、整改。并反思问题的症结,取得改进目标和措施,为今后类似质量问题的预防提供借鉴。 3.2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建设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力度。比如,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和成本控制力度,确保工程在顺利进行的同时,减少返工和出现质量事故,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工程的质量。 3.3加速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建设工程项目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始终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的项目管理团队十分必要,项目管理团队可以在建设的过程中掌控全局,有效地对施工人员及其他方面进行管理控制,这样一来,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还能够尽最大努力节省工程成本。另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对一项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培训,使施工人员不断提升自身,对于那些表现比较优秀的员工,可以适当地予以提拔,重点培养,使其成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用的专业人才。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4结束语 建筑屋面渗透问题和建设工程的质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控制力度,将会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还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作者:韩平 单位:抚顺北方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市区供热工程管理质量概述 作者:孙世波 单位: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管道安装过程中监理质量控制 在对沟槽进行验收后,管道安装前对照图纸认真复核热力管道,对规格和质量复查,对管沟的坐标、标高数据复查。按照土方开挖顺序,管道安装随后进行。管道先安装主管道,再安装法兰、阀门。管子连接的平直度应控制在全长偏差不超过1cm,管子对口的坡度、间隙等质量要求符合规范要求。已就位的管子,管内不得有杂物,并应封堵管口。管道坡度及坡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弯头安装:在该部位都采用了自然补偿,为了取得较大的补偿能力,安装时应使内管尽量偏向内环。同一规格管材放在一起,存放场地应平整、无杂物和积水,并应有足够的承受能力,热力管存放底部应垫100mm×150mm的沙子。堆放高度不大于2m,距热源不小于2m。端头应采取密封措施,露天存放应用帆布覆盖,防止太阳长期照射或雨淋。严禁在地面上采用自身滚动和拖拉方式运输。管道吊装:为保护管道的保温及防腐层,吊装绳宜用柔性尼龙编织吊装带或橡胶带(宽度不小于100mm),吊装时要平稳。焊接工艺流程图;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材料检验、保管、发放——坡口准备——点焊定位——正式焊接——外观检验-超声波检测——无损检测的复核、压力试验。焊接及检验:①焊工必须持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规定的有效合格证。②焊接前要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36。③在相邻直埋管道对口时,环形焊缝中心之间距离必须大于钢管外径,不小于150mm。④保温前要检查管道,确保管道任何位置没有十字焊缝,支架处不得有环形焊缝。⑤管道焊接坡口要求按照设计指定的国家标准CJJ28-2004执行。⑥管道对口时,要求外壁平齐,错边量不得大于1.5mm。⑦对口焊接前要求检查坡口的外形尺寸和质量。坡口面要求整齐、光洁,不得有裂纹、锈皮、熔渣,不合格的管口要及时进行修整。对口间隙要求3mm~4mm。⑧焊接定位焊接时,要求采用与根部焊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⑨定位焊缝长度要求按照以下实行:点焊长度80mm~100mm点焊间距300mm。10要求管道四层焊接,第一层焊缝根部均匀焊透,不得烧穿,各层接头要求错开,厚度为焊条直径的0.8~1.2倍。每层焊完要求清理熔渣、飞渣,发现缺陷应铲除充焊。11在工作现场做好防风措施。12焊口两侧50mm范围内要求进行预热。13要求焊缝表面要求完整,高度要求不低于母材表面(不得大于管道壁厚的30%),并与母材圆滑过渡。14咬边深度要求小于0.5mm,咬边长度不得大于焊缝长度的10%。15要求每道焊口进行超声波检测,并进行20%X射线复检。放气门与管道螺纹连接;放水门与管道法兰连接;其余阀门与管道焊接连接;蝶阀为双向金属密封蝶阀;阀体采用焊接方法制造,阀门与管道焊接连接;未经工程所在地阀门检验部门检验的阀门,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的规定进行检验。 补偿器安装套筒 补偿器的设计、制造和检验必须执行GB/T30162-94《城市供热补偿器焊接套筒补偿器》。安装时,套筒补偿器要求与管道保持通轴,不得偏移补偿器两端要求设置临时支撑装置,固定后再进行拆除,并检查是否有不均匀沉降。 保温工程 直埋管道接口保温要在管道安装完毕及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②施工前要求接口表面、两侧保温端面和搭接段外壳表面的水分、油污、杂质清除干净。③接口使用聚氨酯发泡时温度要求在20°,不低于10°,管道温度不得超过50°。④套筒补偿器要求保温,要求直埋管道保温层与连接缝齐,且端面要求切成60°~70°斜面。⑤保温接头不得采用手工发泡,密度要求大于50kg/m3,发泡前要求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20kpa。⑥接头外套管与外护套要求采用热收缩带做法。 试压、清洗 试压方式为水压试验,充水时打开放气阀门排净空气。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强度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2.4Mpa。强度试验应在设备安装及管道接口涂漆。保温前进行,稳压10min无渗漏、无压降为合格。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压力为2.0Mpa,严密性试验应在试压范围内的管道,设备等均已安装完毕,固定支架达到强度,并已进行沟槽回填后进行,严密性试验升压至试验压力并趋于稳定后,应详细检查管道焊缝,管路附件及设备等无渗漏,稳压在1h内压降不大于0.05MPa,即为合格。 回填工程 在管道及井室验收合格后,要求土建施工班组及时准备回填施工。做好回填工具的检查。②沟槽开挖完毕及验收合格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150mm管沟铺沙,要求按照计坡度、厚度进行施工。管道安装完毕及验收合格后再进行胸腔、管顶回填砂施工。回填砂的密实度要求符合设计要求。胸腔部位95%、管顶及井室顶部以上500mm范围内90%。管顶及井室顶部以上500mm范围内要求轻型夯实。严禁动力夯实机或压路机压实。回填时,要求确保管道、井室的安全。因热力管网位于城市主干线,在超过管顶及井室顶部以上500范围外要求按照城市道路基层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结束语 监理单位在整个供热工程监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因此,监理单位也要高度重视自我建设,加强对监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及时传达和布置关于城市供热建设工作和检查内容,并进行定期检查,总监要及时检查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的工作,公司要及时检查驻现场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层层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只有这样,各个项目的监理工作才会有成效。通过业内上下的努力和社会各界认知的提高,认真抓住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寻找阶段工作的突破点,保持供热工程工作推进力度的节奏性和持续性,使其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探讨 摘要: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建筑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努力做好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的提出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基础,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质量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房地产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对建筑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多,使得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同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管控效果,实现建筑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建筑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问题,许多安全管理措施都不完善,没有对安全施工理念进行真正的有效落实。①安全设施比较老化、陈旧,没有对相关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和更新,使得设备在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对安全措施的重视力度低下,各项安全措施不是很完善,没有达到相关的施工安全标准;②建筑施工现场过于混乱,缺乏健全的安全警标,而且摆放的位置大多都不正确,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③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低下。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农民,缺乏一定的安全施工观念,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现象,使得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1.2缺乏完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但是很多施工企业都普遍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缺陷和漏洞,从而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有效的施工管理可以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有序进行,对施工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还有利于加强施工成本的控制,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相反,则会严重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并且不利于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所以,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解决建筑施工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减少安全隐患,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1.3建筑施工质量不达标 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企业为了减少建筑施工成本,选择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同时,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对相关要求和规定没有进行严格的遵循,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建筑施工工程的完成效率,同时施工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2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2.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所以,在施工之前,应该根据科学质量体系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明确的认识和要求,促进建筑工程的标准化施工。同时,相对于那些影响较大的建筑施工环节,不仅要遵循质量要求和标准,而且还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使得建筑工程可以满足各项施工要求。此外,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还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加强各项控制和管理工作,这对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强化对施工人员和材料的管理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在管理施工人员的过程中,应该从建筑工程的整体出发,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明确每一位施工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将安全施工、保证质量责任落实到位,让他们严格遵循施工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保证建筑施工的规范性,通过对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性。此外,施工材料也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所以,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采购施工材料,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审查,使得建筑材料符合质量标准,从各个方面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3加大对工程质量的验收和维护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完成之后,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符合质量要求和标准,同时还要对建筑工程进行相关的保养和维护,为建筑的后期使用中提供安全保障。而且各部门也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全方位的监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工程验收工作结束为止。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需要在验收工作中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测,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合格化、标准化。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所以,建筑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的管控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对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的管理,从各个方面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大对工程质量的验收和维护,为建筑在后期的使用中提供安全保障,从而有效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温国峰 单位: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管理思考 摘要: 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是加强本科教学建设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文章针对当前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院系、教师与学生三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出发,构建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管理新体系。 关键词: 质量工程;本科教学;管理体系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2012年再次《“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的通知》[1],同期广东省教育厅也了《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这对于促进教学基础建设、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质量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2-3]。针对当前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基于提高教学主体主观能动性角度入手,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的困境 从“十一五”以来,从国家到省市甚至各高校均实施了质量工程,毋庸置疑,质量工程的有力实施对加强教学建设、提升育人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扩招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稀释和对冲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甚至个别问题比较严重。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实施质量工程的重点和核心任务应当是关注质量和内涵,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但现实中却存在重申报、轻建设,重流程、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重要钱、轻花钱,重个人、轻集体等五种现象,质量工程建设本应“以点带面”,实际情况是“以点代面”,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思考,把质量工程建设等同于立项项目建设,而不是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固优补弱,凸显特色。当前不少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实然价值取向与其应然的价值取向不匹配,把质量工程搞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虚假工程,偏离了实施质量工程应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本质。 (二)项目建设实效不强质量工程立项时,项目负责人高度重视申报书的填写,花大力气美化申请书,以此打动评审专家,专家评审时由于了解项目的渠道有限,因此,申报书谁写得漂亮,谁的前期基础扎实,团队成员结构合理,项目预期成果丰硕,谁获得立项的可能性就大。由于项目数多,管理难度大,多数学校对项目的管理主要停留在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过程管理弱化,中期检查乃至结题验收也主要是形式大于实际,以走过场较多,最终造成质量工程建设立项时隆重热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冷清收场,不少项目实际完成质量不高,实际效益与预期成果相差很大。 (三)教学主体缺少积极性作为教学主体的院系、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在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没有得到激发和调动起来。学院作为旁观者,完全依靠学校职能部门管理各级质量工程项目,没有作为主人翁参与进来,更没有作为关键责任主体进行管理。作为教师,质量工程尤其是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覆盖面不宽,受益面较窄,多数教师再怎么努力都难以获得立项,认为都是少数教学积极分子或院系负责人的事情,与己无关,部分教师甚至都不知道“质量工程”。再者,当前很多高校还难以有效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之教学工作没有科研那么实惠,在职称评聘中权重较轻,教师关注度也不高。对学生而言,质量工程中与他们直接相关的项目极少,他们不是直接受益者,要视项目建设成效,他们才能从中受惠,因此,他们也难以直接参与,其主动性也难以得到有效激发。 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作为教学的三个主体,只有院系、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形成合力,才会使得质量工程实现其实施的实然价值,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此,华南师范大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一)做好顶层设计,夯实校级项目基础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体系,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以省级项目为骨干,以校级项目为基石,明确校级项目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狠抓校级项目的建设内涵,省级项目须在校级项目的基础上产生,国家级项目须在省级项目的基础上遴选,根据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建设类别,结合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布局校级项目,明确重点,巩固优势,凸显特色,同时又要填补空白,扶弱助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实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夯实教学建设基础。 (二)抓住重点,激发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紧紧抓住教学工作的三个主体,以如何激发其工作活力和创造力作为工作的着眼点。1.针对院系,扩大其办学自主权。首先,扩大院系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自主权,下放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类别和项目数的立项权,学校层面仅作形式审查和备案。其次,针对院系层面,设立综合层面的质量工程项目,除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特色专业等项目外,还设立试点学院、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等项目,扩大试点学院的内涵,允许其在学校治理框架内自主调整本科专业和决定招生规模,促推院系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贯彻“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的发展战略,明确建设方向和目标,做好“质量工程”的顶层设计,优化各类各层项目布局,规划好综合类和一般类、教师类和学生类项目建设,切实激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改革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经费的拨付方式,改变以往直接将经费拨给各项目负责人的方式,将项目经费以整体打包的方式拨给项目所在单位,由院系进行二次分配和拨付,这有利于院系明确本单位的建设重点,错位发展,有利于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2.针对教师,扩大项目覆盖面与受益面。虽然国家级和广东省质量工程有近10种建设项目,但很多项目一线教师难以主持或参与。针对此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扩大了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类别和数量,校级项目一共有24类,含自设项目,而且不少项目是专门为一线教师而设的,如教学团队、通识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课程、全英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精品教材等,这为一线教师参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机会,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兴趣,选择申报项目。此外,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时对学院不限项,仅对每个教师申报的项目有项数限制,任何教师只要有意参与质量工程,均有机会。3.针对学生,创设让其直接受益的项目。鉴于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中只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个学生直接受益的项目,华南师范大学在校级质量工程中增设了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专业技能训练计划、第二校园计划等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计划旨在鼓励各学院大力开展多维多层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品牌赛事,资助学生参与国内外公信力强、参与度高、影响面广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不断提高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专业技能训练计划鼓励学院、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并不断完善针对性强、全员覆盖、层次有别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不断优化训练模式,制定科学的训练标准和要求,便于学生自主训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切实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第二校园计划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展开,目前学校层面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日本筑波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近70所国外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此外还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及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同时鼓励各学院也积极开拓联合培养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第二校园经历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优化管理流程,注重项目建设成效针对当前质量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彻底改变“重申报、轻建设,重流程、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重要钱、轻用钱”等现象,华南师范大学优化、重建和再造管理流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改革和实践。1.简化申报程序。改变过往立项要填诸多材料的情况,简化项目申请书的填报内容,校级项目仅需填写项目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内容及预期成效,减少非必要内容的填报,要求填写内容言简意赅,不必赘述,这也减轻教师繁重的填表之苦。学院提交各项目申报材料,学校层面仅作形式审查,通过予以发文备案。2.注重过程建设。改以往严进宽出为现在的宽进严出,通过学校发文公布的项目仅为建设项目,要想获得校级项目称号,需加强内涵建设。首先,需通过中期检查,根据各项目已完成的建设任务与建设预期成果的对比,淘汰一批建设进展缓慢、建设成效差的项目,促使项目注重过程建设。其次,结题验收时,根据项目预期成果的完成情况,决定其是否通过,只有建设成效突出、任务饱满、成果丰硕的项目才能获得校级项目称号。推荐省级项目时,必须以校级项目做基础,从中择优遴选推荐,在同类项目推荐自校级立项以来开展最好、成效最突出的项目,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建设经费直接拨付到项目团队,而且学校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以此鼓励各校级项目重过程、重建设、重实效。3.实施量化考核。项目在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三个环节,都注重量化考核,关注项目建设实效,设计表格时以定量的数据为主,少用定性描述或以定性描述为辅,这样会对各项目施加适当的压力,杜绝以往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现象。4.加强经费使用管理。首先,简化报账程序,改变以往需要经过教务处审核签批才能报账的方式,由项目所在学院审核签批。其次,虽然经费以学院打包的形式下拨,但在学校财务设立专门的账号,到该批项目全部结题验收时,对各学院经费使用绩效进行考核,若经费管理不力,使用不善、执行不佳,会相应的扣减该学院下一年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经费,若项目结题完毕时仍有经费剩余,则予以回收,不再下拨,促使各学院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执行效率和效果。5.巧用奖罚杠杆。针对学院,为鼓励其加强校级质量工程建设,夯实校级基础,华南师范大学将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总经费的30%用于奖补,以奖励上年度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质量工程立项项目较多的学院,实行“优质厚拨”的方式,促动各学院加强项目内涵建设。针对教师,考虑放开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类别和数量之后,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势必会大涨,建设成果也会更多,学校将校级教学成果奖由每四年评选一次缩短为每两年评选一次。此外,设立校级优秀教学论文(教材)奖,与教学成果奖隔年交替开展,这就形成了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教学成果奖、教改项目—教学论文—优秀论文奖两条激励路径。若项目未通过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再主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若项目通不过结题验收,则在通过之前项目负责人不得再主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针对学生,若其依托大创项目或学科竞赛取得成果,学校有针对论文和竞赛获奖的奖励,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也有加分条款。若在第二校园取得优异成绩,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也有加分政策,以此鼓励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珍惜机会。 三、实施成效 华南师范大学从2011年以来立项的三级质量工程项目情况如表1所示,2014年共立项各级质量工程项目857项,较2011年均有大幅度提高,覆盖到每一个院系,参与教师人数超过1400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2%,说明院系及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很踊跃。此外,校级质量工程中学生为直接受益人的项目有220余项,参与学生人数1300多人,学生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各类质量工程及教研教改项目的支撑下,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学校届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获1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5项,其中一等奖40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57项。近三年华南师范大学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141项,获奖教师人数近700人,所占比例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30%。这也说明学校教师不仅参与质量工程踊跃,而且很多教师取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影响力,能被业内广泛认可。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教师依托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学校教师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关于教学改革、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学术论文1433篇,专任教师人均0.68篇,表明学校教师对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投入度较高。质量工程是落实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培养创新人才的突出地位的重要抓手[4],院系、教师和学生既是质量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同时又是质量工程实施的受益者。只有结合校情,紧紧抓住激发三个主体创造性和工作活力,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质量工程的实施才能顺利开展,实施效果才能得到保证,质量工程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作者:周合兵 熊建文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基于质量管理的工程管理论文 1当前我国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问题屡遭曝光,工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司空见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几乎没有将网络技术应用其中,对计算机的利用少之又少。大量的工程承包商过分的注重工程的成本控制,忽视工程质量;还有一部分工程承包商则过度关注工程质量,造成了资金的极度浪费,导致工程整体经济利益下降。我国工程管理现状,理论和实践相背离,工程管理者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为此,工程管理实践课程的建立势在必行。此外,我国没有完善的投资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存在较多的缺陷,造成工程承包商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等现象屡见不鲜,最终造成了工程质量的低下。 2工程管理措施及重要性 2.1成本管理实际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三种形式构成了成本的具体形式,成本考核、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计划、成本预测组成了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应从一开始的招投标、签合同为开端,根据工程具体规模和技术特点,以企业工艺装备和本身特性为出发点,制定施工计划,做好施工设计,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力度,缩减工程施工时间,以此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从建筑公司方面来讲,建筑公司则需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并采用最新型的技术和工艺,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在工程施工之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工程施工所采用的工程材料,首选应是最新的材料和工艺,并加大管理力度,以此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并节省工程成本。另外,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拟定成本管理策略,选用专业成本人员遵照本身业务范畴,环绕生产经营制定工程成本控制体系,实施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责任制,项目经理需对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标准等各个方面担当全面责任,施工成本控制应放在首位。以季、月、周为依据编制具体的用款计划,保证工程按时结算,严格核查施工各项费用,精打细算,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工程项目部与各个施工班组之间应签订施工合同,明确规范施工班组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2.2质量管理首先,以企业角度来讲,需不断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工程施工过程中,注重工程师和施工技术人员所发挥的作用,协调各级部门和单位,制定由上而下的质量监察体系。其次,以工程施工单位角度来讲,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现场负责人等为辅的全方面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一个权责明确、分工清晰的执行机制。另外,要特别重视施工工序和施工环境的控制,在很多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对工程质量产生着较为严重的影响,譬如,水文气象、地质状况等等环境因素,为此,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对潜在的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还有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需不断加强对施工工序的掌握和控制,必须严格遵循设计好的施工工序开展工作。最后,需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检测力度,建筑材料的检查验收必须遵循标准进行,使用标准合理的材料,杜绝假冒伪劣材料出现在建筑工程中。 2.3安全管理企业虽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但是企业经营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为此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工程安全管理,严格对其实行监督和管理。其次,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提高自身工程安全管理意识,制定实施有效的施工安全责任制。施工单位应将工程安全管理目标下发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并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意在建立一个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此外,提高设计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到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来,设计单位设计的工程施工方案,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工作。因此,设计单位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与工程安全相关的关键环节,在设计文件中做出标注,并为施工单位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是整体工程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为保证工程质量,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应做到,第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不是单纯的处理事故,重点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工程的不同特点,对施工过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将潜在的工程事故扼杀掉。坚持“四全”动态管理,主要指坚持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原则。第二,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制定控制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安全管理措施,实行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制,成立安全生产机制,在各个施工区域配置专业的安全员,及时控制人和物的不安全元素,杜绝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效率,使其上升到新的高度。工程质量的保障,需要加强工程全方位的管理,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高效应对各种环境的变化,全面系统地提升工程质量,具体落实到实处,建设优质工程。 3结束语 总之,我国目前的工程管理仍处于发展初期,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为此,必须不断完善投资管理体制,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工程成本、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工作,促进我国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王博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微探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一、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1.工程建设技术方面 在我国的工程行业,它的分工是比较细致的,而且劳动力比较集中,人员多。对于工程建设管理而言,具有人多、分散、工作繁杂等特点。为了尽早让我国的工程建设达到国际化水平,就必须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引入到工程建设行业。因此,必须要保质保量的将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存档,使其能够快捷、方便的进行信息的查询。在当前,我国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低,发展进度比较缓慢,和国外的信息技术水平相比差距还比较大,这也就严重制约了工程质量的建设。 2.工程建设管理方面 在我国,工程建设自从实施项目管理以来,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但是在实行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还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施工的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最终的预期效果犹如“纸上谈兵”。管理水平无法落到实处,何谈整体效益,这也就制约了工程质量的建设。 二、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解决措施 1.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只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这一项规范,而且颁布的时间比较久,已不适合当今工程建设行业管理的参考依据。这里的相关制度还是比较少,内容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也比较弱。因此,我国要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落实到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这样才能给我国的工程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与此同时,要将专业化的工程管理推广开来,制定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和专业化管理水平。以便确保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顺利的进行,从而逐渐的接近国家建筑行业的水平。 2.人员解决措施 做任何一份工作,人员的管理都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工程建设行业中,要做到这样两点。 (1)沟通能力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就需要建筑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是工程管理过程中最有效的办法。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和负担,才能真正的做好一切为员工服务的目的。 (2)协调建设工程内部的人际关系必须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办事,做好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教育培训,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我们要责任到人,加强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沟通,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建设。 3.加强对工程管理的重视 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管理手段主要表现在思想管理上,并且逐步的走进了建筑行业。虽然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的整体效益,但是人们的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管理的重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的提高施工员工的管理水平意识,使他们懂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工程施工不能脱离信息网络,要将信息网络引入到管理过程中来。以便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效地优化管理的内容和程序,合理的控制管理成本和质量的安全,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4.安全解决措施 工程管理是根据建筑单位的条件、施工的条件等相关单位的运行,通过采取有效地管理方式和手段来保证工程的整体效益和目标的。 (1)构建责任制由于工程行业施工规模、施工难度比较大,难以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管理。所以,我们就要将生产关系进一步简化,使管理层次相互减少。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实行相应的管理要素,针对不同的管理项目、不同的人员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在工程的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国家很重视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在建筑行业中出现的几率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工程行业要加强安全文明管理,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要进行相关的补救措施,预防同样的事件再一次发生,确保施工的质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人们对于工程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工程行业又是一项技术要求高,辐射的范围广,人力、物力、财力比较集中,而且安全系数比较低的工程,这就大大的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使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地保证。如何有效地进行建筑施工管理,既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还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是我们值得深刻研究的一项课题。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工程施工在管理和工程质量方面将会做的更好,也将会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作者:李枝春单位: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管理质量论文:质量工程管理对教学内涵的作用 1抓住管理重点环节,强化过程管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本质是动态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因此本研究从质量工程的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环节着手构建规范的、科学的质量工程管理方式(见图1),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制定规划、管理办法和建立预申报制度,抓预先控制.①制定质量工程建设规划,全面启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制定了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对我校今后五年的校级、省级和国家级9个方面的质量工程项目进行总体的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并优先建设和培育先期建设水平高(扶强、扶特)和部门建设积极性高的项目,大力扶持“愿意做、会做和做得好”的项目,全面启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②制定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规范过程管理流程.本研究从质量工程的规划、申报、过程实施、过程监测(中期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方面规范管理流程各环节,并将全程管理与经费划拨、中期检查、到期验收等直接挂钩.③建立项目预报制度,增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目的性.学校在项目申报前要求各二级教学单位根据申报指南将次年要申报的质量工程项目在前一年的六月就进行预报;教学管理部门依据各子项目的评审指标各有侧重地加强对拟申报项目和在建项目的日常监管和随机跟踪评估;次年3月对各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资格审查;次年3月至6月进行项目评审.项目预报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增强了项目建设的科学性、目的性和计划性.④通过建立示范推广制度、专家型管理服务队伍和经费预算制度,抓过程控制; (2)建立示范推广制度,强化各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和辐射功能.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使广大学生受益.本研究通过建立管理机制,在原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果的示范推广考核指标,明确了示范推广建设包括网络平台建设的内容、形式和要求.①建立逐级负责、落实到人的专家型管理服务队伍.为抓好质量工程的过程管理,本项目提出了建立逐级负责、落实到人的专家型管理队伍模式.在学校层面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全面领导质量工程工作.质量工程办公室(教务处),负责质量工程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质量工程办公室对质量工程的管理实行责任制,实行领导专人分管负责,各项目设置专项管理员管理.项目管理员负责参与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具体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各二级教学单位党政负责人作为本单位质量工程建设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具体措施,推进质量工程的建设.②建立经费预算制度,确保建设实效.为确保建设质量,学校制定了经费预算书,对各质量工程项目做了明确要求和指导,规范了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流程. (3)通过全程管理监控、全面发动、全员参与,抓事后控制.①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否决制度、中期检查和到期验收实现全程管理监控.在项目申报期间,在项目预报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日常教学检查否决制度,由教学管理部门各有侧重地加强对拟申报项目的日常监管和随机跟踪评估,不合格者将取消其申报资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中期检查,暂缓通过者一律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再次复查通过者方可继续建设,否则取消立项.在项目建设结束时,开展到期验收,如未通过则取消称号;通过者授予称号,但若在日常教学随机抽查中发生严重教学事故或教学质量下降则取消其称号.同时,注重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参与管理和项目负责人的自我管理.②加大宣传,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强化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合力,营造群策群力重视质量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公众监督约束,尽力消除质量工程建设的盲点,力争做到质量工程建设全面覆盖. 2注重管理创新,推进全面发展 学校在质量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注重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性地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过程管理理念.二是创新性地建立并实施项目预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否决制度、示范推广制度、专家型管理服务队伍和经费预算制度,抓过程控制管理,并在初步建立质量工程体系的同时,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1333”质量工程管理机制.三是创新性地开展非医学类学科的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在扶强、扶特的同时,专门划拨了专项经费用于扶持承担大量教学任务且在本科生培养中起中重要作用的非医学类学科的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力争做到质量工程建设全面覆盖,有效地调动了非医学类教学单位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巩固管理成果,提高管理成效 初步构建了具有特色的质量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学校从质量工程的规划、项目预报、申报、管理、经费预算、中期检查和到期验收等各方面各环节制定了规范系统的管理文件.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和校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强化各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和辐射功能,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效益不断提高.学校通过细化各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组织召开全校总结会、建立质量工程网站,利用网络校报宣传栏宣传,引进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得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益不断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质量工程是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开展的又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它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工程管理方式,不断强化质量工程管理,深化教学内涵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使学校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作者:奚春睿李松章宗籍彭银张学梅单位:昆明医学院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 引言 基于石油化工产品大部分具有危险性,导致石油化工行业通常具有相当高的危险系数。而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之中,一旦发生操作不当或者是安全管理的工作还不够完善,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不但会对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还会产生极为恶劣的社会舆论影响。所以,石油化工企业一定要将安全管理的工作落实到实处,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积极的改进以及完善,从而为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稳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1.1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安全管理认识的不足。当前阶段,大部分跨国石油化工企业或者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水平都非常高,所应用的安全生产技术也是十分的先进,在人员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的工作上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极大的降低了事故危害的产生[1]。但从一些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少数化工企业来看,由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导致这些企业只有简单的安全管理模式,只一味的追求高生产、高效益,从而大大的增长了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致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2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力度不够 在企业实际生产的整个过程之中,由于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的投入力度不够,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配置也严重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能产生实际的效用;安全设备以及警示标志的短缺,从而导致了企业不能有效的遏制灾害的发生,降低了企业的安全系数。 1.3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当前中国还有少部分化工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是致使安全事故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特别是在一些小型的乡镇级石油化工企业,个别员工在实际生产操作的技能方面并不熟练,难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对于生产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冷静地作出判断,从而导致了事故的产生。与此同时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也有其不足之处,某些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受到过有效的培训学习,对于法律认识不够,在实际进行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时,没有将正确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根本依据,许多生产之中的隐患不能得到有效的规避以及消除,从而造成严重的事故。 2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改进的有关建议 2.1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 石油化工企业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分为三个主要部门,分别为决策机构、职能部门以及管理部门。其中决策机构也就是安全生产委员会,身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至高机构,其需要负责企业的卫生环保、生产安全以及技术改造等相关事宜,拟定有关的目标并实际指导相关的企业职能部门切实实施。而职能部门就是负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一切事务,制定相关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且加以督促以及实施。至于管理部门以及企业车间的安全管理人员是负责企业安全的有关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是能够保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2.2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式 高效、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是所有石油化工企业得以稳定生产的基础。石油化工企业的相关管理工作应该由传统的事故管理模式渐渐向现代化的工业隐患管理模式转变,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应该将被动防御变成主动排除,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适应现代化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只有这样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形势之中切实保证企业的安全。 2.3有关安全管理措施实际应用 第一点,增强危险辨识的能力即有效辨别系统危险的能力。对于危险的感知以及辨识就是了解危险的过程,在为系统控制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的时候,同时也提供了对于危险的评价根据。通过查找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全面的进行企业安全状况的分析与判断,为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而有效的建立起一个动态的约束机制。第二点,对于目标进行管理。这样做能够按照目标的实际变化情况,在最快的时间之内发现问题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理。第三点,标准化作业的切实开展。标准化作业指的是经过对作业系统进行一定的调查,对目前实施的作业过程分析并深入研究。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之上,结合工人生产作业的工作经验,对于多人作业实行统一的指挥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并且辅助企业的生产以及对于质量的需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达到高效和安全的目的,完成标准化作业的开展。第四点,完善安全检查以及对于安全隐患的排除。企业的相关安全检查工作有专业、抽样、巡回以及例行检查等四种模式。这些检查对于危险源的产生以及发展的掌握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实时掌握有关人员以及设备的相关状态,在最快的时间内察觉到隐患的存在,提供动态隐患需要解决并完善的信息,同时提供安全决策所需要的客观根据。第五点,对于事故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事故的产生使得企业遭受非常严重的损失,这些损失损害了企业的效益,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进步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如果企业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全力完善企业的安全状况,应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对于事故的原因以及影响范围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将事故资源的可利用部分进行合理高效的开发,尽最大的努力探索系统功能的不同运用方式,从而使得消极事故逐渐变成具有积极安全指导作用的例子,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2]。 2.4创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具有被动的特征所以很难达到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对于主动排除危险的需求,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中国现代化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的系统。伴随着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将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创建一个完善的石油化工企业方面的安全信息系统,是能够切实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3]。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数据分类并进行大量数据统计,为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作出非常全面以及详细的数据报告,同时对于这些数据也能够经过系统之中的数据库以及数学预测模型进行相关的处理以及分析,并且还能够对于安全管理部门在安全形势方面的分析工作作出一定的辅助,帮助其察觉出工作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从而将中国石油化工企业从传统的、相对静态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改变成高效的、科学的以及动态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3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于中国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之中,石油化工企业有必要强化对于管理团队的筛选与创建,大力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升生产工作人员对于生产安全方面的认识,及时察觉到生产过程之中存在的危险与隐患并对其进行妥善、合理的处理,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产生,从而促进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稳定与健康的发展。 作者:付饶 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特殊性 0引言现代煤化工属于高技术、高投资、高回报同时也是高风险的新兴产业。技术工作是现代煤化工项目的龙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大唐克旗及新疆庆华煤制气项目是我国首批获得国家核准的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2009-07首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兴建,2013-07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新疆庆华煤制气项目2012-07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13-08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另外,新疆广汇煤化工项目于2013-01建成投产。但3个煤化工项目在投产运行数月之内先后出现气化炉内部腐蚀、内夹套层减薄的现象,不得不停产检修,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工亡事故。事故发生后,在质疑、争论之余,煤化工的相关技术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技术工作和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技术工作地位突出 1.1煤化工企业性质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是以技术为主导,以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循环化为特征的资金、技术、资源密集型企业。其投资动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引进了国内外大量高新技术,吸引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煤化工项目复杂的工艺技术流程以及大型化、集成化的生产设备、辅助设施。设备装置的高度集成、工艺技术的高度耦合,对技术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煤化工项目选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流程以及每个生产装置的技术细节都是技术工作的范畴,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化工企业的投资方向、资金用量以及资源的聚集方式。因此,构建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过硬、数量保证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开展煤化工技术工作,对于现代煤化工企业是极其重要的。 1.2企业管理内涵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煤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风险。鉴于煤化工特殊的行业特色,现代煤化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内容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丰富,标准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严苛,技术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以煤制天然气企业为例,项目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工艺包引进、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等各阶段工作中充斥着大量的技术工作。各项技术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各环节的协调程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工程投资、工程质量以及项目投产后的日常运营管理。但一些大型煤化工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重速度轻质量,不顾设计规律,拼命索要设计图纸,压缩设计时间,甚至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做法,导致项目建设中不断变更设计,建成后麻烦不断。因此,要做好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首要是尊重技术工作规律,以良好、扎实的技术工作为基础,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杜绝系统无计划停车,实现经营的连续稳定。 1.3企业的生产运营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目标是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就是要求场内外主体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工程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生态链。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协调运转自如,信息流转顺畅,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要实现上述运营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煤化工企业运营经验的技术团队,渗透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攻坚,及时发现和高效解决现场的各类技术故障。 1.4技术工作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成熟度应当以其使用的普及程度来确定。目前除了美国、南非以及前民主德国外,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其他国家尚没有实现规模化量产。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仅开车运行1个月后就发生故障,不得不停产检修,恰恰证明煤制天然气技术看似成熟,实则还有部分问题尚未解决或在实践中尚未体现。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中试时可能是正常的,而一旦工业化放大后就可能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独立运行时可能是正常的,可一旦融入整个生产系统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说明现代煤化工技术是极为复杂的,不能轻言成熟。目前,现代煤化工项目,离规模化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社会对现代煤化工的期望值很高。技术工作的复杂性,凸显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煤化工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未来项目的经济运行环境,考虑项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 1.5项目肩负的示范任务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现代煤化工项目从政府批复项目“路条”起,就担负着许多示范任务。这些是国家下达的硬指标,必须要完成。示范任务本身具有探索性、开拓性,需要通过部分项目先行先试,了解相关指标后才能进一步推广,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通过技术攻关,完成示范任务,推动某一产业逐步成熟,有利于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有利于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过从煤化工企业的建设运营实践工作来看,部分企业的化工专家话语权不够。在上层的决策中,专家的声音无法传递到决策层中,出现了外行管理内行、重大技术问题决策不征求化工专家意见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企业认为以前搞煤炭、搞电力的一样可以搞好煤化工,导致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转以及项目决策失误。煤化工企业发展实践证明,在项目决策中需要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在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体制机制、业务流程等方面保障化工专家的话语权。 2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标准 当前,煤化工产业借力煤炭价格下降、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和转型发展的需求,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现代煤化工产业将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靠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前期、建设期、联动试车以及竣工后的生产运营,熟悉生产工艺,处理技术难题,确保尽快打通生产工艺流程,尽快产出合格产品,实现满负荷运转。可靠性是对技术工作的最基本要求。②合理性。是指工艺技术方面的合理,就是要求在选取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选用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工艺技术、考虑工艺装置的设计能力等过程中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提出论证意见,确保在满足生产系统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工艺装置裕量和工程造价。③经济性。就是要求在开展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借鉴在建和建成项目的经验教训,通过对项目工艺技术路线的合理优化,简化工艺流程,控制工程造价,提升装置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④严谨性[1]。就是要求技术人员,是化工专家能以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开展技术工作,说出来的话、出具的审查意见需要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不能信口开河、人云亦云,要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解决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⑤风险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关注项目自身各类技术拼盘相互衔接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关注现代煤化工最新技术进展,关注常规能源和非常规替代能源的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了解煤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走向,掌握示范项目的示范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降低、规避技术风险[2]。⑥示范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攻关时能突出重点,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示范任务上,要倾注更多的工作精力,集中更多的工作资源,确保圆满完成示范任务,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确定产业走向、推动产业升级积累可供借鉴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参考依据。 3推动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思路 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难度大、责任重,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基层岗位操作员工,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事故,轻则经济损失,重则人身伤亡、威胁环保,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一套好的制度安排以及一支好的技术团队。 3.1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 开展技术工作,需要形成宏观的、系统的、战略的、缜密的、逻辑的思维,善于将点滴问题放在系统中去思考。通过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统揽全局、总体安排、分步实施、逐个攻破,从而解决整体问题。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还要求技术工作不能发现问题才被动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对工作有超前性预判,解决问题于未萌之中。具体到项目建设中,就是要对项目基础设计进行独立自主地、认真细致地审查,不能对设计单位有依赖思想。因为出发点的不同,设计单位承接项目业主单位的设计任务、签订设计合同,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的输入条件,完成设计任务,提供符合要求的设计产品。 3.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制度体系可以让坏人变好人,让散兵游勇变成技术尖兵团队;一套设计不合理的制度体系,会让好人变坏人,更谈不上团队合作。目前,现代煤化工企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有业内专家提出,现代煤化工企业“煤质对路则成,管理对路则顺”[3]。整个产业酝酿一场发展的大风暴。要想在这场发展风暴中扬帆前行,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加强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制、对流程的规范、对结果的考核奖惩。当前,部分企业出台了一些基本制度及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但总体来说还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模式,缝缝补补,缺乏系统性,缺少统筹规划,下一步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到煤制天然气项目来说,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市场上人才不足,部分技术人员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经验积累。要使这部分技术人才快速成长起来,必须要坚持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必须坚持安全教育先行,从项目建设期就要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能等到试生产以后再开展,应通过长期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必须坚持从严考核、刚性约束,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要坚决淘汰;必须不断完善管控体系,随着项目的建设推进,形成一整套技术规范,使员工工作有规范,企业管理有基础,考核奖罚有依据。 3.3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技术团队 企业管理中人最难管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光靠企业制度、光靠奖励惩罚是行不通的。现代煤化工企业员工文化层次较高,处于不同层面、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能够单向思维,简单粗暴地处理工作关系,要转变工作思路,善于关心了解员工,针对员工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灵活处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要善于包容、海纳百川,鼓励员工,特别是专家型、领军型人物对技术问题要多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敢讲敢说敢负责任的氛围。要建立与基层人员沟通的舆情通道,经常深入基层员工,多与技术人员谈心交流,将基层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要坚持有为才能有位的人才观,鼓励技术人员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成长进步,在企业形成技术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化工行业素有“五年设计、三年建设、一朝投产”之说,这是对化工行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企业决策层要高度重视技术工作,尊重化工技术工作规律,优选设计单位,严格审核设计资质,严格把关设计质量,严肃追责设计问题,避免在设计上出现差错;同时要定期听取技术工作汇报,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通过外委论证等方式调动一切力量解决技术难题,稳慎做好技术工作。 作者:张加春 单位:苏新能源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一直以来,运输企业中车辆技术管理都是一个专业性及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主要确保优质、高效、低耗及及时的运输能力,确保车辆的运行安全和使用的良性循环,从而获取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但是从现状来看,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和时代所需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分析技术管理中各种问题为现实所需。 二、车辆技术管理概述 所谓车辆技术管理就是处理道路运输的事情,也就是从选购一直到报废整个过程。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对车辆进行规划、选配、检测、改装、维护、更新和报废整个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其中属于前期管理的是车辆规划,选配、新车接收;而中期管理属于使用车辆、检测、维护剂修理等;后期管理属于车辆的改装、更新、改造及报废等。在整个过程中车辆技术装备、车辆技术档案、车辆技术状况等级的鉴定等各种管理均属于车辆技术管理范畴。车辆技术管理主要目的是确保运输的安全性、优质性、高效、及时、低耗及舒适度,确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良性循环、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确保车辆更好运输生产及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三、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问题以及对策探究 1.技术管理问题。 虽然运输企业中车辆技术管理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依然还存在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领导不太重视维修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一些企业领导一味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根本不重视营运车辆的维护工作,不重视车辆技术的管理工作,不重视教育驾乘人员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导致一些驾乘人员对车辆根本不进行日常维护,甚至一些人还不了解车辆维护中基本要求与主要的作业项目,连基本的清洁,紧固及润滑都不做,致使车辆的技术状况降低,在行驶过程及时发生故障,存在交通事故隐患,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1.2维护车辆的意识较为淡薄;从运输企业来看,现在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使用轻维护。为了节约成本,大多是等车辆出现了问题后才去维修,以修理替代维护。尤其是现在许多运输企业在经营墨模式上都采用多样化,企业内部的车辆也是承包或租赁给经营个人,企业对车辆日常管理不到位,加上承包者一味注重经济效益,并且在认识车辆管理,使用维护及修理等各方面差异性大,根本没有全面了解相关管理规定,乃至一无所知,难以落到实处,从而影响了车辆的正常维护。 1.3没有严格执行二级维护作业;事实上,运输管理部门详细规定了车辆二级维护项目,对每个项目具体内容及技术要求都做了要求,而维修企业在维护过程中必须要按照项目严格实施。但是许多维护厂的基础管理不到位,员工整体服务意识比较差,检修维修设备落后,根本无法落实三检制度,也无法严格执行维修标准,致使车辆维护中出现漏项、缺项、敷衍及应付等各种现象,根本无法满足作业规范要求。 1.4维修人员素质不高;随着车辆不断增多,车辆上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电子技术更为普遍,因此需要维护人员具有较高素质,但是运输企业内部维修人员逐渐老龄化,虽然对某车型具有丰富的维修经验,但是无法满足现实所需。加之不重视人才,许多运输企业投入到维修人员培训中是少之又少,导致新增或者储备的维修人才极少。因此维修队伍的维修人员主要是老年人,文化修养与技术素质都不高,也不了解车辆结构与性能,不掌握维修技术,加之缺少必要的诊断和检测设备,即便有相关设备也无法熟练使用,诊断车辆故障上依然还是依靠手摸,眼看及耳听等各种传统方法,所以极难诊断车辆故障的原因,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根本无法确保车辆维修品质。 1.5忽视了车辆技术档案管理:事实上,车辆从购置一直到报废整个技术管理中,应该系统性的记录车辆技术档案,时刻掌握车辆技术状况,正确使用车辆,增强车辆维修的品质。但是一些运输企业不重视建立车辆技术档案,甚至根本没有技术档案,即便有了车辆技术档案,也是应付了事,缺乏车辆检测与维护的记录,甚至一些运输企业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所以编写一些检测与维修记录,导致车辆技术档案缺乏了真实性,致使企业无法掌握使用车辆技术状况及维修情况。 2.解决技术管理问题的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情况来看,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就需要针对运输企业自身特征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 2.1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法规角度来看,和车辆技术管理相关的已经存在一些,但是总体而言缺乏可操作性,细化程度也不高,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是无法适用。所以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必须要修改和增加一些法律法规,确保和技术管理相关的法规更具备权威性与系统性,具备可操作性。 2.2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在技术管理中应该采用奖惩落实责任制,这种措施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实施方法。要确保奖惩合理合情、有据可依,就一定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明确各项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的定额及管理所需,及时考核和评比,发挥鼓励与吸取教训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学习操作技能自觉性。 2.3加大驾驶人员的宣传教育;因为企业的内部经营成份比较复杂,就必须要加大宣传车辆技术管理的相关规定,让相关人员能够充分了解维护车辆的必要性,再通过一些实例教育不按期维护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后果。要加大宣传二级维护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力度,强制进行,年审时要先审验维护情况,如果没有按期进行维护车辆要给予处罚。 2.4加强技术管理教育培训,做好技术方案的管理和记录;随着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维护人员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要与时俱进提高相关人员自身素质。当然教育和培训要具备针对性,不同类型的维护人员以及不同层次,所采用内容不相同。车辆档案记载了车辆的基本情况,以及车辆的主要性能、使用运行情况等,这项工作是车辆技术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工作。 四、结语 对于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正常使用和驾乘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要分析车辆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才能够真正实现车辆技术管理目标,确保车辆正常使用。 作者:牛国锋 单位: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构建策略 一、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技术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企业技术管理理念是影响技术管理效率的重要原因,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理念还比较陈旧,还有很多企业管理者在管理重点上存在问题,对企业的营销业绩的重视程度太高,对企业的技术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结合现代化社会的特征,从而使得企业技术管理效率不高,甚至还会导致企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现象。 2.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 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是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力量,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部门开始对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模式进行改革,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任务不断加重,给现有的企业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挑战。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综合能力素养水平不高,各种管理理念比较陈旧,在管理过程中对各种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不够,对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够了解,因此使得企业技术管理不够完善。 3.企业技术管理的责任体系不够健全 企业技术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是影响企业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因,责任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企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举措,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由于责任体系不健全,一旦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找到相应责任人,最终导致企业受到较大的损失,严重时还会导致企业的整体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二、加强企业技术管理构建的策略 1.加强对技术管理业务流程的管理 为了实现对企业生产技术的科学管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可以借鉴国外一些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对企业负责技术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明确的岗位分工,保证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实现科学的企业技术管理,使得员工能够掌握自己所负责的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各种生产技术,企业要提出相应的管理要求和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使得企业技术可以不断更新,为企业发展服务。 2.加强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在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竖向与横向的管理体系,对于竖向而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任务进行有效地传递,从而使得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在企业的技术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建立一个比较明确的横向管理体系,横向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一个部门的员工而产生的,在企业的管理部门的建立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部门领导者与部门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员工的诉求能够得到满足,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要加强企业技术管理组织的构建。在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技术管理组织的构建,对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的人员进行有效地配备,形成一种完善的管理网络,比如企业的技术管理组织要包含企业的技术生产人员、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企业技术责任人等,对不同的人员进行责任分工,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实行有条不紊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的提升 在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人员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素,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关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在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开展企业生产与建设,比如要对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各种生产技术的基本要义和操作规则,另外要对他们的责任态度进行考核,确保技术管理人员能够积极应对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一旦出现任何突发状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应对,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促进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充实以及完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4.加强企业技术管理责任体系制度的改革 在企业的技术管理过程中,责任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应该要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建立严密的责任体系制度,将企业技术管理的责任落到具体的员工身上,对员工在进行技术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监控,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企业技术管理成为当前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制度有缺陷、技术管理责任体系不够健全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技术管理受到一定阻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需要对企业技术管理模式进行调整,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活力,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善容 单位:惠东县技术创新推广中心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油田施工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1、强化主任工程师的技术指挥作用 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项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项工程,施工时应按要求成立攻关(QC)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当工程质量与企业(项目)利益发生冲突时,主任工程师有责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服从于“质量第一”的原则。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应认真处理对待。工程进度管理主任工程师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杨祝伟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装公司黑龙江大庆163000意单项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应注意协调各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并要求各方有关人员做好交接等有效记录,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工程成本的管理工程项目要在质量、工期上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主任工程师要经常注意材料检查,工程上各道工序自检,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情况以及对工程成本有影响的技术管理。 2、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目前油田施工企业通常是在项目上或工程处设主任工程师,受企业总工领导,在主任工程师下设施工技术组,在施工技术组内设置若干工程技术管理岗位,分别掌管不同的工程项目,同时负责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 2.1技术组的主要职责 2.1.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颁发的有关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制度;负责编制本单位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2.1.2负责组织本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会审;编制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重要的技术安全措施; 2.1.3负责对本单位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组织处理施工现场检查存在的技术问题; 2.1.4按工程进展情况及时组织项目工程技术资料编制、竣工资料组卷归档工作。负责组织技术人员撰写技术论文、工法。 2.2加强工程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做到一专多能,既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又要能掌握几种技能,做到动手做内业和动口现场协调管理能力并重。企业要致力于培养和建设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且具有奉献精神的工程技术管理队伍,形成集体优势,充分发挥技术人员潜能,以适应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3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档案管理 2.3.1对于施工单位,工程竣工资料主要包括:竣工验收文件,施工总结,施工承包合同、投标文件、工程变更设计文件、工程交接证书、竣工决算、施工文件(工程照片、其它施工原始记录),在上述资料中施工文件是施工单位从开工到竣工与工程施工同步的工程资料,是工程施工的真实反映,是竣工资料的基础,也是油田新改建工程及科研工作的主要参考资料。施工单位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必须做到专人负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协调一致,按建设单位编制规定进行整理,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 2.3.2工程建设档案对于油田的管理、规划及开发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工程建设档案是处理工程项目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原始依据。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借助于工程建设档案来分析原因,判断问题的影响程度。 (2)工程建设档案是衡量一个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和信誉的依据。每年的企业信誉评价不仅要查看施工企业的技术力量水平和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企业往年所承包工程项目及工程质量的等级水平,要取得这些证明材料,只有靠完整的工程档案来提供。 3、结论 油田建设施工企业是技术和劳动比较密集的企业。有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工程技术管理经验,有一大批从事工程技术管理的人才,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又不能不面对现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环境中形成的技术管理模式已经不太适应形势的发展,甚至出现削弱工程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或工程技术管理职权不清、忙乱无序的现象,专业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开拓拼搏和艰苦奋斗精神、服务和奉献精神有待提高。工程技术管理仍然是我们面临着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杨祝伟 单位: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装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摘要: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施工技术额管理是保证施工过程正常进行和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当前的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工程技术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对于开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之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开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有效措施 1当前工程技术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心态问题 在开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之中,许多管理人员对于监理工作存在轻视和马虎的工作现象。实际的管理之中,对与管理工作不重视,往往造成了对于施工管理工作的严重破坏,且由于技术管理属于传统的施工管理之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管理形式,施工管理人员可能由于自己的技术素质不足,无法投入且高质量的完成工程技术的施工管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缺乏对于施工技术管理的经验,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之中,往往把这方面的工作归为质量管理一类,两类不同管理工作的混杂会对两种工作的进行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造成了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管理的不协调,影响了施工管理的整体质量。 1.2建筑原材料质量问题 在施工过程之中,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对建筑的最终完成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建筑项目施工之中大都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的强度高,重量轻,适合于建筑施工。但是,假如建筑材料之中存在问题,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在施工之中就会对施工的建筑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原材料的质量对于建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建筑材料除了影响施工质量之外,其对于施工技术和工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之中,不仅是施工人员根据技术来选择施工材料,施工材料也对施工技术的使用和选择有很大的影响,材料的不同会造成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的变化,进而影响工程技术的监理工作的正常完成,给工程的质量问题带来隐患。 1.3人员管理上存在问题 从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求上来看,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完成,而在实际的企业技术管理工作之中,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良莠不齐,其对于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存在不足,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开发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施工技术的管理重点在对于时间技术的管理,而在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一般是区域理论化的评测和判断,不利于提高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 2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在企业内部监理技术管理系统 当前我国开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管理工作不成体系,其给监管工作的高效率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提高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企业要对当前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改革,在管理上,将技术管理工作和建筑的质量管理工作分开,根据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的各类要求和流程,监理完整的技术监管体系;其次,在监理技术管理体系后,要对当前我国的常规施工流程进行分析,按照施工的不同阶段对不同时间段技术监管工作进行划分,使技术管理工作更为全面有效,将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落实到实际施工之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2提升管理水平 技术管理的水平,首先,管理人员要以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作为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并设置与该施工技术相对应的施工管理标准,成立向对应的施工技术管理小组来进行对应的管理,专门化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工程技术的进展,减少技术使用之中的错误。其次,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逐渐发展,技术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增加,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技术管理工作之中,管理人员一般要求具有较高的工程技术素养,并对工程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比较了解才能较高质量的完成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这要求企业在进行管理人员的选拔过程中,需进行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从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教育阶段做起,从施工技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开始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教育,保证技术管理的高质量完成。最后,施工管理人员由于对于技术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其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发企业在管理工作的安排过程之中,可以在管理人员之间引入竞争和责任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对于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推动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2.3技术管理合理分工 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部门不再只是使用一种施工技术。当前的建筑部门一般会在建筑项目的的建设之中使用多种技术的结合,体现了当前建筑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建筑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建筑项目的建设质量,同时多种技术的协同使用也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即便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施工中所使用的技术有较高的了解,但是在实际建设之中建设部门往往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影响了管理人员的正常判断结果,降低了技术管理的质量。为改善这一缺陷,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在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对于不同技术的监理进行分工,保证割裂工作的良好完成之后,再将几种管理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并得出在建筑建设之中的技术使用的实际情况。管理工作的分工处理既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进行效率,也避免了由于多种技术的混合使用造成的施工管理方面的困难,减少了管理失误,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质量。 3结束语 建筑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之中,开发企业需要针对管理机制内外的困难,既有管理人员对于制度和工作的不重视带来的管理工作的质量下降,又有建筑项目技术多元化趋势对技术管理带来的难题。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假如技术管理工作不过关,很有可能造成最终的建筑质量问题,影响人民的安全生活。开发企业需要增加技术监督与人员培训,通过对两大要素的训练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以此带动我国建筑工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转型。 作者:路纲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 摘要: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能够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多种技术难题,积极开展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有效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大大降低设备事故障率,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过程精细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层次责任化,人员能力素质化之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开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创新 在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煤矿机电技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要求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提到更重高的水平,直接反映在企业的竞争力,对安全生产和社会效益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一、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展矿井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工作 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能够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多种技术难题,积极开展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有效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大大降低设备事故障率,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过程精细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层次责任化,人员能力素质化之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开展夯实基础。组建科学合理的机电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团队团结、协调管理制度,做到“各负其责,各履其职”,工作达到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有效利用各种有效人力技术资源。使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协调部署,实现“人人都干事、事事有人管、管理标准化”的干事创业的团队格局。根据矿井采掘年度计划,对新采区的设备选型进行设计计算。合理编制矿井设备大中修管理计划及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紧紧围绕矿井装备科学化、自动化、高效化进行组织开展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工作,在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矿井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区域竞争优势。 二、加强现场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管理素质 设备是采掘现场主要的生产作业工具,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因此,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才是煤矿机电技术的基础主体。首先要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根据矿井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对现场一些效率低、故障率高的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其装备性能符合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要求。在对更新改造后的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要反复进行充分调试,达到安全高效技术要求,实现设备安全运转。对矿井机电技术管理人员要进行长期、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根据其各自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现场处置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分类培训,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及现场处置能力。制定矿井技术比武年度计划,开展技术竞赛活动,鼓励技术人员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促进矿井技术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三、逐步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 要建立完善的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平台,实现工作考核制度化、现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信息网络化。建立符合矿井安全生产的机电技术资料档案管理体系,建立主要设备技术数据库,进行专人管理。建立完善矿井计算机辅助管理,及时掌控和查询大型设备历史技术情况和使用动态,建立大型机电设备的技术特征、参数和维护管理台账,随时了解设备的技术状况。利用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平台数据库,建立完善主要机电设备技术履历簿,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 四、制定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一)保证措施 1.制定图纸会审、交底制度建立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由机电工程师组织、机电副总工程师主持、主管技术员具体实施落实的图纸会审、图纸交底会,将会审、交底内容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进行存档备案,确保会审交底工作有效的实施落实。2.建立周技术例会制度每周下午召开由机电副总工程师主持的周技术例会,可将一周内的问题统一协商解决部署。3.实行专题讨论会,遇到较大问题时,与施工单位等有关方面一起协商解决。4.机电成本目标:精心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功效,提高设备生命使用周期。5.技术措施(1)对入矿的材料、设备,要严格验收,严把质量关,杜绝违规设备、材料入井。(2)抓好人工、材料预算,坚持按定额耗工、耗料,严格控制,杜绝浪费。(3)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功效,减少支出。(4)加强现场管理,减少材料消耗。 (二)对机电安装工程要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减少不必要环节的影响。特制定如下措施: 加强煤矿机电技术与创新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机电设备安全正常运行,保证设备选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能在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增强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煤矿机电装备水平和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落实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推动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闵凡生 张丽 张华东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供电企业配电线路检修技术管理研究 [摘要]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管理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本文从状态检修的优越性和具体实施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科学基础两个层面,综合研究分析了在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中的各种因素,并在文中提出了关于线路检修作业危险点的一些技术方法。 [关键词]检修技术;供电企业;管理 1检修技术管理 1.1检修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供电企业配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与电力用户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必须严格管理,减少和避免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在配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其环境和故障原因都相当复杂,只有从最开始就抓好预防,做好配电线路故障的预防措施和工作,才能在问题出现后妥善解决。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是一项长远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提高故障应对能力,才能保障电力用户安全用电。另外,科技也在飞速进步,现代供电企业在配电线路中开始采用入地电缆的工作方法,而这种模式更为强调配电线路的状态检修,这不仅关系着安全生产,还有利于降低检修开支,通过优化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达到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增加企业自身效益的目的,且在电力企业人才培养中可以起到有益作用。 1.2检修技术管理有助于提升员工素质 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涉及技术和思想的进步与改变,只有通过专业的科学技术知识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做好规章制度以及技术要求,才能让传统的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跟上时代的脚步。而员工的个人素质在配电线路状态检修中又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状态检修和纯计划检修,对员工素质需求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员工知识面和素质的要求有所不同,状态检修对这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其不但要求员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独立的判断能力,还需要员工具有很强的执行力与事故处理能力,只有综合性的技术人才才符合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需求。通过合理的使用人才,有助于提高效益,降低经济损失。要想做好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管理,供电企业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还要做好优秀员工的发掘与培养工作,检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参与检修工作人员的影响,只有在培育优秀员工方面做到位,同时培养好优秀员工,提升所有员工的素质素养,才有助于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 1.3检修技术管理有助于掌握线路的初始状态 要格外注意对线路运行状态的统计和研究分析。经过对各种情况,如气候和负荷等条件下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发生事故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防各类故障和隐患,有效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才能保证配电线路安全稳定的工作。 1.4在检修技术管理中采用有效的检测技术 在进行配电线路状态检测的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技术,虽然现在已有的检测技术并不成熟和完善,不能满足所有的检测需求,但可以利用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如离线监测装置、红外测温技术以及变压器接地电阻带电测试等技术,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工作人员还要结合感官等比较传统的方式方法,对配电线路的状态进行分析,在技术与经验结合的同时,分析得出配电线路的状态,对隐患进行处理,确保配电线路与系统安全运行。通过利用技术手段得到准确数据以后,再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把以往数据和现有数据进行比对,进而在差异中找到可能发生的隐患,随时发现设备的故障与存在的隐患,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系统安全。 2检修技术管理的影响因素 2.1员工思想 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测技术管理是一种专业、科学的管理方法,只有从思想认识上进行突破和改变,接受和学习新的检修技术,走出纯计划检修的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脚步,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使用配电线路状态检测技术。 2.2专业知识 目前,供电企业在管理中必须逐步加大对员工专业知识的要求,使员工对状态检测的科学逻辑性等各种知识熟练掌握,不断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寻找配电线路状态的规律。 2.3技术水平 在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测技术管理中,要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必须使技术水平跟上发展的脚步,让员工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有效进行工作。 3线路状态检修 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一要做好检修方案,二要做好班组任务会,三要做好具体检修工作。在制订检修方案前,工作负责人以及工作票据签发人必须进入一线现场,深入了解工作的具体环境和目标,从而准确确定工作任务和危险点,通过研究和不断分析总结,制订出符合现场要求的方案和工作方法,在方案具体执行过程中,还要找出危险点及其控制方案的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对方案进行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在工作开始前,供电企业召开班组任务会议也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工作负责人在会上要对所有员工详细介绍和讲解所要执行的检修方案、方法,对有疑点和有争议的部分,当场由所有人共同讨论和研究,通过这个会议,让工作人员掌握所要进行的工作,制订工作计划和目标。在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必须把好检修关,首先要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其次要保证工作达到检修方案的要求,完成提前制订的目标。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现场巡视和定点检查等方式,保证危险点控制措施确实有效的完成。工作负责人也要不断对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对现场的进度和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在配电线路状态检修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与制度进行操作,如必须在工作票据上注明各种需要注意的操作等。此外,还要把控好小现场工作的安全问题,不要因为工作人数少,工作过程简单就忽视安全问题。 4检修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4.1执行与落实 要保证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管理优化,重在检修计划的前期安排与部署,更为关键的是计划的执行与落实。相关人员要从宏观的角度统一进行任务安排,掌握好供电企业配电线路检修管理的整体布局,把检修工作计划分为整体计划与机动计划,并逐步执行、落实。在工作过程中,加大对检修任务的全面管理,并提高和增强对突发情况和事件的应对能力,在处理突发情况时要认真应对,全面分析,让检修工作专业化、细致化,强调专业的技术规范,把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放在第一位,要切实有效、安全无误、经济高效的处理好突发事件,通过提前制订详尽的计划避免事故,在事故发生时也要通过专业手段,降低损失,保证安全,尽快修复。 4.2技术与设备管理 要做好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工作,相关人员还要从技术和采用的设备两方面加强管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准确、严格地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在管理工作中,把状态检修工作责任到人,明确技术管理责任与制度,逐步建成一种拥有具体的、可执行的固定流程模式,让整个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有章可循,全面有序。除了要严格技术标准外,相关人员还要对采用的其他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对设备的采用以及使用情况,如维修、维护等各种情况及时进行了解、反馈,针对性的建立巡查、检查制度,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要求进行使用,将设备的使用流程规范化,并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使用流程进行操作。在技术与设备管理工作中,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依相存的关系,只有将相关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在互相配合中实现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目标。 4.3提高检修质量要求 在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管理中,相关人员要重视对检修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状态检修工作的质量,并及时对检修工作进行监督和抽检,及时跟进检修工作的完成情况,督促检修进度,提高质量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建立详尽的、可靠的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在工作完成后,必须对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工作结果进行检查和验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修正,对工作人员疏忽或其他个人原因对整个检修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按照制度予以处罚。另外,相关人员也要对质量评估、检查体系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并逐步建成体系的管理方案、方法。 4.4加强目标管控 在操作悬挂接地线的工作过程中含有一定的危险性,相关人员必须时刻注意保证线路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重视安全措施到位,并要求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和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在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通过安全措施以及防护措施保证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要及时上报,保护伤者,通过规范的手段避免事态恶化,把损失降到最低。这就要求在工作之前加强对工作目标和安全施工目标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 5结语 如今的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和必要,供电企业只有不断完善管理方式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积极应对随时发生的意外情况,才能把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管理工作做好。 作者:唐铂滔 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特殊性 摘要:当前煤化工行业的特点是高技术和高投入,以及高收益,同时其还包含着新兴产业存在的高风险。随着现代煤化工产业建设,实际工作中的经营管理,使用正式进行的现代化煤化工项目的回顾性分析的操作结合的结果进行分析,融合现代煤化工技术工作的特点以及技术工作标准的地位和技术管理的理念,去对技术管理在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特殊性加以明确。现代煤化工的决策者应该高度重视技术管理,对化工技术的工作予以尊重。 关键词:技术管理;现代煤化工;技术工作 1.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标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靠性。就是要求参与整个完工后施工前期间,联动试车和生产经营,熟悉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处理技术问题,生产过程中尽早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并且快速的运输,以对满负荷的运转加以实现。可靠性属于技术工作中最为根本的一种需要。②适宜的。其主要指的是合理的对相关工艺技术加以使用,其主要的问题是应该选择何种技术,到底是使用我国的还是使用外国的技术,考虑的工艺装置等相关工艺在设计能力上的论证,提出相关意见,以对生产系统的前提以及环境需要加以满足,进行过程的控制单元保证金及工程造价。③经济性。是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需要在建项目完成后,该项目通过合理的优化技术路线,简化其生产流程,项目成本控制,增强贯彻整体装置的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的运营效率,增强经济效益。④风险性。是请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工作,还有就是对多种技术彼此的项目自身拼盘彼此连接的技术风险加以保障,而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要着重对现代煤化工产业进行发展,重视传统和最新技术进展非常规能源勘探和替代能源技术的进步发展。 2.促进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有关思路 2.1建设出成一个稳定全局的工作思路 要想想进行好技术的工作,就应该能够建筑出一个宏观的,具有系统性和战略性的,仔细的逻辑思维,善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开发,顾全大局,统筹进行安排,分步去实施,分个击破,来对整体问题加以处理。统筹思维的上的工作也需要技术工作的反应来解决问题之前,不能发现问题,并推进工作的预判,在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处在萌芽的状态。具体到项目建设,该项目是进行基本设计独立,自信的进行审查,不可以过分的对设计单位进行依赖。因为在出发点上又一些差异,所以设计单位在对项目业主单位的设计任务以及签订设计合同的过程中,主要应该进行的就是参照已经计算好的输入情况,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提供和需要保持相同的设计产品。 2.2建设处一个完善的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体系可以让坏人真正变成好人,令一些比较散漫的人变成技术的尖兵团队;假如相关的制度体系建设部好,会使让好人最后变为坏人,这也就成不上是团队的合作了。目前我国的煤化的企业的煤质对路就可以变得成功,管理上对路那么一些都会变得顺利。整个产业正在产生着很大的风暴。假如想要在这样的一场发展风暴中不断的去前行,就需要建设出一整套非常合理而且十分规范的制度以及体系,并且强化相关对人和物的管理,并且对对流程加以规范,对相关结果进行一定的考核与奖惩。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办法了基础的制度以及有关的配套管理办法还有操作的规范,可是总体来讲还属于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方式,东拼西凑,没有一个相对系统性以及完善的规划,下一步需要实践上加强完善。要想使得这一些技术人才能够飞速的成长,就应该秉承着会议的制度,运用会议过程中的沟通,彼此提升;还需要坚持安全教育先行的形式,在项目建设的时期就应该对员工予以安全方面的教育,不能够在真正试生产以后才进行工作,应该经过非常久的一段时期的教育,时期形成一种非常好的安全习惯;一定要坚持严格的考核,还有严格的制约,对于一些与员工的业务需求不适宜的情况应该坚决的被淘汰;要积极的对管理与控制系统加以完善,将项目促进的建设,使其构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技术规范,令员工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有规范。 2.3积极的塑造一支非常好的技术团队 人可以说是最不好去进行管理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中个体的意识不断的强化,如果只是依赖于企业的制度,奖励处罚自身并不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现代煤化工产业文化层次比较高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层次和岗位以及人面前都有着不同的环境要求。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可能是单向的思维,简单暴力的对工作关系进行处理,对观念进行转变,善积极的以关心员工对员工的情况加以认识,灵活的去对其进行处理。在许可的范围中,尽可能大满足不同人士的需求。要学会宽容,真正的做到海纳百川,积极的激励工作人员,尤其是专家,领导式的人物更技术性的问题发表相关见解,形成真正敢言敢为的气氛。建设公众的舆论,与基层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层次的谈话交流。许诺要坚持才能有一点天赋,做鼓励技能学习,在科学,实践成长与培训,技术工作在企业的汇聚力,吸引力并且感染力的形成。 3结语 企业决策层需要注重技术工作,对化工技术的工作加以规则,最好是设计单位,设计资质,对于设计的质量严格的要求,责任重大设计问题予以严格审查的尊重和防止设计的错误;同时要定期通报技术性工作报告,对项目的理解通过分配参数,以促进技术难题,其他方式的过程中,调动力量,对于技术上的难题,稳定严谨的进行相关的技术工作。 作者:黄昊英 闵楠 单位: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怎样构建企业技术管理体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为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构建技术管理体系,以此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动。为此,本文通过阐述技术管理体系的含义,分析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作用过程,同时提出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技术管理体系;企业管理;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社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对于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成为其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与此相对应,技术管理一方面可以满足技术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所以说,有效的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技术管理体系的含义 对于企业来说,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技术管理体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实施的组织结构、方法、过程、资源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绩效、实诚竞争力等,企业会组织控制这些管理要素,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这些管理要素的价值。其中,技术管理的组织结构是指为了组织开展技术管理工作,需要设置的机构、部门等,同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责权利,进一步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方法是指组织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所用到的流程、办法等,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测量、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过程是指由输入到输出涉及到的所有环节。资源是指企业组织开展技术管理活动涉及到的人、财、物等。综上所述,所谓技术管理体系就是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借助技术资源和有效的组织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组织企业员工承担相应的技术职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技术竞争力。 二、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作用过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组织开展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同理,技术管理也不例外。对于企业来说,技术管理针对技术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其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对技术进行鉴定,(2)对技术进行选择,(3)获取技术,同时对其进行消化吸收,(4)开发和应用技术,(5)对技术实施保护。对于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借助技术管理活动,对以上方面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的发展,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管理体系比较复杂,而且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技术管理。在技术管理体系中,要素作为最小单位,是组成系统的重要部分,并且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企业在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分析要素,然后分析这些要素组成的子系统,最后才是技术管理体系。1.明确技术管理体系的要素。在技术管理体系中,涉及到的要素比较多,一方面包含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另一方面还包含技术过程、资源和组织等管理对象。另外,技术管理体系作为一种人工自然系统,通常情况下,还包含不同层次的目标要素。1.1对象。对于企业来说,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组织开展技术管理活动涉及到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技术管理体系涉及的范围,同时,为技术管理体系运作指明方向。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技术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是其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技术活动方面。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技术管理一方面需要对对技术实施管理,另一方面借助管理活动充分挖掘技术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涉及的对象主要包括有关技术所有资源、组织等。1.2管理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在技术方针、技术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对技术采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技术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优势。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具体管理理论的实践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企业的技术管理方式,通常情况下,这些共同构成技术管理体系的全面管理职能。其中,计划指明了企业组织开展管理活动的方向,同时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措施。组织则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而建立的各种职能部门,并且配备的相应的人员等。协调是为了实现整个系统目标,对系统内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确保技术管理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保持协调一致性。在技术管理体系中,控制的主要职能是按照事先制定的目标、计划等,检查、评估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必要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调整,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1.3目标。对于企业来说,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相应的目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通过构建技术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发展指南,对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引导,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在不断改进提高技术能力的过程中,评价、比较、优化等是这一过程的逻辑思维。2.构建技术管理体系子系统。在技术管理体系中,构成技术管理体系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构成技术管理体系的子系统,所以在构建技术管理体系时,首先需要构建相应的子系统。2.1内容子系统。对于企业来说,在构建技术管理体系时,需要在技术活动的引导下,结合对象要素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这些活动共同构成技术管理的内容子系统,通常情况下,这些内容子系统主要包括技术资源、技术组织、技术文化,以及技术质量的管理。2.2工具子系统。在技术管理体系中,企业的文件、系统、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在企业的管理工具中,技术管理工具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活动。从技术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能角度来说,管理工具为行使管理职能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同时技术管理工具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2.3评价子系统。在构建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时,需要根据技术管理的对象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共同构成评价子系统,通常情况下,评价子系统的作用主要是,首先评价技术管理系统的目标实现情况,其次评价资源、组织、文化和质量的管理效率,第三评价具体管理活动的执行情况。对于企业来说,为了确保评价子系统功能的完善性,需要根据评价目标建立评价模型。3.构建技术管理体系模型。通过分析构建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要素、子系统可知,企业技术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对象、管理职能、目标)和三个子系统(内容子系统、工具子系统、评价子系统)。通过(1)(2)可知,企业技术管理体系三个要素和三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可以将技术管理体系中的两个要素构成子系统的框架,将另一个要素视为子系统作用对象,这就成为技术管理体系模型。 四、结语 技术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法、过程和资源,这些共同构成组织开展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技术管理体系中,技术管理职能只有借助该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只有在体系运行中才能实现技术管理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调节各种专业技术,进一步发挥企业的整体效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彭学东 单位:南京大学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煤炭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0引言 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同志提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并提升至国家长期战略高度。煤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源赋存状况、开采技术条件、洗选加工方法差别大、可变因素多,技术管理差异性及管理难度大、可变因素多。井工开采、深部开采,五大灾害并存;安全矛盾依然突出,行业高危依旧存在。因此,加强煤矿技术管理迫在眉睫。如何强化技术管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构建科学、高效的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体系架构顺畅清晰、部门设置有据可依、职责划分合理明确,并应用先进的理念、适合的技术装备,解决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以及绿色开采、低碳利用的技术难题,挑战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对企业的影响,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目前国内关于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集中在煤矿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1-2]、煤矿全方位防突预警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3],针对煤炭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原则、内涵、架构及保障措施等进行研究探讨。 1建设原则 建设科学严谨、管控有效、责权统一、结构清晰的技术管理体系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设置各层级职责范围、管理权限。权责明确,职权统一。2)建立充分发挥技术能力的管理机制。从技术上保障实现煤炭企业目标及系统安全管控能力。3)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技术战略、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确保技术体系落实到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符合实际特点,促进技术发展。4)通过管理创新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借助技术推进煤炭企业降本增效。 2技术管理体系的内涵 煤矿总工程师是煤矿的主要技术负责人,组织指导和协调整个煤矿的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保障安全生产得以保障的基础。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4]。因此煤炭企业需要构建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1)体系架构。构建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科学严谨、责权明确、结构清晰、管控有效”的技术管理体系架构,理顺架构、职责划分合理明确,畅通工作流,建立由上至下的工作流,激活由下至上的工作流,实现知识剥离,技术资料与经验成果共享。2)技术管理职责界定和人员配置。对技术决策部门、各层级部门在管理、业务、事务3个方面进行职责分类,研究各层级、各部门业务的衔接与交叉重叠部分,依据合规、合理、专业、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职能划分。3)体系制度。依据强化专业、明确责任、激发潜力、实现目标的原则,提出各层级、各部门应该建立的制度和需要完善的制度。4)运行机制。建立工作信息网,顺畅由上到下的工作流,激活由下到上的工作流。提出重点工作,包括总工程师直接负责的工作及必须定期研究的工作。重大安全隐患在流程、监管、结果3个方面的汇集及处理。5)激励机制。在安全生产、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技术革新、知识共享、微创新平台等方面构建激励机制。6)重大决策。重大决策方面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专项技术发展规划、重大安全生产技术政策。7)专项技术管理体系。根据公司技术管理情况,提出需要构建的专项技术管理体系。8)知识共享与技术成果管理。对技术人员的先进经验与方法进行知识剥离,对技术成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技术知识与成果共享。 3技术管理体系架构 3.1总体架构 技术管理体系的架构方面,煤炭企业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说,煤炭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总体架构可以包括3个层次,一是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技术管理体系、二级公司技术管理体系、煤矿技术管理体系。 3.2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技术管理体系为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总工程师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领导的技术部门和监管部门形成的工作网络。以集团公司的总工程师为核心,且总工程师的工作网络如下。1)总工程师接受上级领导。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总工程师对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2)技术委员会。重大决策方面,由技术委员会与总工程师会定。3)总工程师直接管理的部门。总工程师直接管理的部门包括二级公司总工程师、同级副总工程师、集团层面技术管理部门、技术管理相关部门。其中同级副总工程师包括煤矿机电、水文地质、煤矿安全(一通三防)、化工、制造、发电、其他;技术管理部门包括技术管理中心、设计、科技发展、环保、洁净、节能、其他;技术管理相关部门包括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战略规划、安全监察、应急管理、基本建设、其他。4)总工程师同级业务联系部门。总工程师同级业务联系部门包括董事会秘书处、财务、人力资源、国际合作、物资供应、其他。5)总工程师接受相关部门监督。总工程师接受同级党委、纪委、工会、审计、法律等监督。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3.3二级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二级公司技术管理体系为二级公司总工程师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领导的技术部门和监管部门形成的工作网络。以二级公司的总工程师为核心,且总工程师的工作网络如下。1)总工程师接受上级领导。二级公司总工程师对同级董事长(总经理)或上级总工程师负责。2)总工程师直接管理的部门。二级公司总工程师直接管理的部门包括子(分)公司总工程师、同级副总工程师、技术管理部门、技术管理相关部门。其中同级副总工程师包括采掘、机电、地测、安全、洗选加工、化工、装备制造、其他;技术管理部门包括技术管理中心、科技发展、生产技术、环保、洁净、节能、其他;技术管理相关部门包括调度指挥中心、安全监察、市场经营、应急管理、其他。3)总工程师的业务联系部门。二级公司总工程师的业务联系部门包括基本建设、财务、人力资源、国际合作、其他。4)总工程师接受相关部门监督。二级公司总工程师接受同级党委、纪委、工会、审计、法律等监督。二级公司技术管理体系架构如图3所示。 4保障措施 技术管理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障技术管理体系科学严谨、管控有效、高效运行,提出以下保障措施。1)组织与人员保障。作为煤矿管理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管理机构,为了实现煤矿整体目标和良好的发展,必须服从整个煤矿的管理形式[5]。因此需明确权责,进行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明确人员配置及素质要求,并根据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2)制度保障。为促进煤炭企业科学发展,推进科技降本增效,提高安全管控能力,需要建立工作及考核制度,制定工作流程。3)技术保障。提出技术管理体系的技术保障措施,如采取信息化手段、借助移动终端共享先进技术成果等。4)技术文化保障。营造技术文化氛围,充分调动与发挥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技术创新潜力。 5结语 通过对煤炭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可以将实现煤炭企业战略目标和政策所需的每一技术要素进行细化,落实逐级所承担的技术责任,实质性的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使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形成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各层级的力量来推动煤炭企业发展,对煤炭企业的竞争优势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艳波 吴建华 单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特殊性 1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技术工作地位突出 1.1煤化工企业性质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是以技术为主导,以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循环化为特征的资金、技术、资源密集型企业。其投资动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引进了国内外大量高新技术,吸引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煤化工项目复杂的工艺技术流程以及大型化、集成化的生产设备、辅助设施。设备装置的高度集成、工艺技术的高度耦合,对技术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煤化工项目选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流程以及每个生产装置的技术细节都是技术工作的范畴,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化工企业的投资方向、资金用量以及资源的聚集方式。因此,构建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过硬、数量保证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开展煤化工技术工作,对于现代煤化工企业是极其重要的。 1.2企业管理内涵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煤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风险。鉴于煤化工特殊的行业特色,现代煤化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内容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丰富,标准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严苛,技术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以煤制天然气企业为例,项目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工艺包引进、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等各阶段工作中充斥着大量的技术工作。各项技术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各环节的协调程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工程投资、工程质量以及项目投产后的日常运营管理。但一些大型煤化工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重速度轻质量,不顾设计规律,拼命索要设计图纸,压缩设计时间,甚至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做法,导致项目建设中不断变更设计,建成后麻烦不断。因此,要做好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首要是尊重技术工作规律,以良好、扎实的技术工作为基础,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杜绝系统无计划停车,实现经营的连续稳定。 1.3企业的生产运营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目标是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就是要求场内外主体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工程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生态链。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协调运转自如,信息流转顺畅,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要实现上述运营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煤化工企业运营经验的技术团队,渗透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攻坚,及时发现和高效解决现场的各类技术故障。 1.4技术工作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成熟度应当以其使用的普及程度来确定。目前除了美国、南非以及前民主德国外,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其他国家尚没有实现规模化量产。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仅开车运行1个月后就发生故障,不得不停产检修,恰恰证明煤制天然气技术看似成熟,实则还有部分问题尚未解决或在实践中尚未体现。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中试时可能是正常的,而一旦工业化放大后就可能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独立运行时可能是正常的,可一旦融入整个生产系统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说明现代煤化工技术是极为复杂的,不能轻言成熟。目前,现代煤化工项目,离规模化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社会对现代煤化工的期望值很高。技术工作的复杂性,凸显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煤化工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未来项目的经济运行环境,考虑项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 1.5项目肩负的示范任务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现代煤化工项目从政府批复项目“路条”起,就担负着许多示范任务。这些是国家下达的硬指标,必须要完成。示范任务本身具有探索性、开拓性,需要通过部分项目先行先试,了解相关指标后才能进一步推广,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通过技术攻关,完成示范任务,推动某一产业逐步成熟,有利于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有利于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过从煤化工企业的建设运营实践工作来看,部分企业的化工专家话语权不够。在上层的决策中,专家的声音无法传递到决策层中,出现了外行管理内行、重大技术问题决策不征求化工专家意见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企业认为以前搞煤炭、搞电力的一样可以搞好煤化工,导致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转以及项目决策失误。煤化工企业发展实践证明,在项目决策中需要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在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体制机制、业务流程等方面保障化工专家的话语权。 2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标准 当前,煤化工产业借力煤炭价格下降、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和转型发展的需求,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现代煤化工产业将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靠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前期、建设期、联动试车以及竣工后的生产运营,熟悉生产工艺,处理技术难题,确保尽快打通生产工艺流程,尽快产出合格产品,实现满负荷运转。可靠性是对技术工作的最基本要求。②合理性。是指工艺技术方面的合理,就是要求在选取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选用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工艺技术、考虑工艺装置的设计能力等过程中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提出论证意见,确保在满足生产系统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工艺装置裕量和工程造价。③经济性。就是要求在开展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借鉴在建和建成项目的经验教训,通过对项目工艺技术路线的合理优化,简化工艺流程,控制工程造价,提升装置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④严谨性[1]。就是要求技术人员,是化工专家能以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开展技术工作,说出来的话、出具的审查意见需要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不能信口开河、人云亦云,要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解决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⑤风险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关注项目自身各类技术拼盘相互衔接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关注现代煤化工最新技术进展,关注常规能源和非常规替代能源的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了解煤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走向,掌握示范项目的示范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降低、规避技术风险[2]。⑥示范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攻关时能突出重点,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示范任务上,要倾注更多的工作精力,集中更多的工作资源,确保圆满完成示范任务,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确定产业走向、推动产业升级积累可供借鉴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参考依据。 3推动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思路 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难度大、责任重,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基层岗位操作员工,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事故,轻则经济损失,重则人身伤亡、威胁环保,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一套好的制度安排以及一支好的技术团队。 3.1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 开展技术工作,需要形成宏观的、系统的、战略的、缜密的、逻辑的思维,善于将点滴问题放在系统中去思考。通过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统揽全局、总体安排、分步实施、逐个攻破,从而解决整体问题。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还要求技术工作不能发现问题才被动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对工作有超前性预判,解决问题于未萌之中。具体到项目建设中,就是要对项目基础设计进行独立自主地、认真细致地审查,不能对设计单位有依赖思想。因为出发点的不同,设计单位承接项目业主单位的设计任务、签订设计合同,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的输入条件,完成设计任务,提供符合要求的设计产品。 3.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制度体系可以让坏人变好人,让散兵游勇变成技术尖兵团队;一套设计不合理的制度体系,会让好人变坏人,更谈不上团队合作。目前,现代煤化工企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有业内专家提出,现代煤化工企业“煤质对路则成,管理对路则顺”[3]。整个产业酝酿一场发展的大风暴。要想在这场发展风暴中扬帆前行,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加强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制、对流程的规范、对结果的考核奖惩。当前,部分企业出台了一些基本制度及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但总体来说还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模式,缝缝补补,缺乏系统性,缺少统筹规划,下一步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到煤制天然气项目来说,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市场上人才不足,部分技术人员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经验积累。要使这部分技术人才快速成长起来,必须要坚持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必须坚持安全教育先行,从项目建设期就要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能等到试生产以后再开展,应通过长期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必须坚持从严考核、刚性约束,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要坚决淘汰;必须不断完善管控体系,随着项目的建设推进,形成一整套技术规范,使员工工作有规范,企业管理有基础,考核奖罚有依据。 3.3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技术团队 企业管理中人最难管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光靠企业制度、光靠奖励惩罚是行不通的。现代煤化工企业员工文化层次较高,处于不同层面、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能够单向思维,简单粗暴地处理工作关系,要转变工作思路,善于关心了解员工,针对员工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灵活处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要善于包容、海纳百川,鼓励员工,特别是专家型、领军型人物对技术问题要多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敢讲敢说敢负责任的氛围。要建立与基层人员沟通的舆情通道,经常深入基层员工,多与技术人员谈心交流,将基层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要坚持有为才能有位的人才观,鼓励技术人员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成长进步,在企业形成技术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化工行业素有“五年设计、三年建设、一朝投产”之说,这是对化工行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企业决策层要高度重视技术工作,尊重化工技术工作规律,优选设计单位,严格审核设计资质,严格把关设计质量,严肃追责设计问题,避免在设计上出现差错;同时要定期听取技术工作汇报,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通过外委论证等方式调动一切力量解决技术难题,稳慎做好技术工作。 作者:张加春 单位:苏新能源公司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论文 一、车辆技术管理人员自身技术和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日渐发展,车辆多样化、新技术普遍应用等,都对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车辆的使用性能。部分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团队文化素质与技术素质相对比较低,其操作经验已不再适用于目前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对车辆的基本性能和结构无法理解与掌握,同时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难以确保车辆技术性能完好。 二、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取得实效,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建立科学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制度中应包括:建立组织体系,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和对应岗位,分清职责,落实到人;配备专兼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明确机构、岗位、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制定较为完善的车辆选型、采购、使用、维护、修理、检测、更新及报废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车辆技术管理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并认真加以实施。 (二)加大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准入条件和技术培训力度 道路运输企业的激烈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竞争,对于现阶段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综合素质整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难以满足专业技术要求的人员要进行调离,对专业技能较强的人员,相应的待遇条件应该匹配。适当选派技术人员到先进企业和车辆生产制造厂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车辆技术管理的最新信息。适当选派技术人员参加车辆技术管理相关培训及会议,对车辆技术管理内容进行再学习、再培训、再进修,进而提高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团队的素质。 (三)提高经营者和驾驶员的车辆维护意识 从源头开始管理,做好车辆维护的宣传工作。只有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车辆维护意识,才能将车辆维护工作落实到实处。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加强车辆维护的宣传力度,认真督促经营者和驾驶员按期到有资质的车辆维修企业定点进行车辆维护作业,同时对此项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对未按期进行车辆维护作业的,要依据相关规定从严处罚。 (四)加强车辆维护现场监管工作 道路运输企业应派驻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车辆维护现场监管,监督汽车维修企业是否按照规定的车辆维护工艺流程进行逐项操作,该检查、检测的零部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拆检,重点加强对欲更换零部件质量的监查,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坚决不允许使用。 (五)合理调整营运车辆二级维 护间隔周期随着道路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和车辆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车辆的维护周期应该做相应调整。目前规定的二级维护间隔里程为1.5万km,已不适用现在的发展形势。车辆技术状况与车辆类型、等级、品牌、配置的总成及零部件使用寿命有较大关系,一些总成零部件在原厂规定的维护周期内不需要拆解,但维护工艺却要求拆解,每次拆解会对零部件造成很大的损伤,经多次拆解后,会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报废。可见,营运车辆关键部件的维修维护周期已远超出车辆二级维护间隔周期。鉴于确定车辆二级维护间隔周期的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周期进行优化调整。 三、结束语 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是确保车辆技术状况持续良好,降低车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节约成本,保证车辆安全运行,保障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先决条件。目前在道路运输行业不断发展,汽车新技术不断应用的新形势下,完善的车辆技术管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的推动道路运输企业发展。 作者:何立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供电企业下技术管理论文 1配电线路状况检修的必要性 公司供电的输配线路是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保障,与公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实施配电线线路状态检修是根据线路运行的状态来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检修方式,形成一套立体化、优化的综合检修方式。现存的定期检修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一些不需要检修的线路也投入大量的资源,造成维修过度,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能缩减检修成本、缩短维修周期、延长设备寿命的检修模式受到世界各大供电企业的普遍关注。状态检修具有在保证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条件下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减少了停电的检修时间,科学的保护了线路设备,能够积极应对突发性事故,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是未来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必然发展方向。 2影响配电线路检修的因素实际工程中 状态检修是一门科学、专业性的技术,但我国供电企业配电人员,对其不够重视,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明显不够,缺乏系统性的专业理论学习。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员工对该类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深刻意识到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际工作中该类问题给供电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故障检修的效率,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3对供电企业配电线路检修的管理 3.1状态检修计划的安排 状态检修计划主要是由状态检修年度计划和滚动计划组成,供电企业对检修计划统一管理,要做到扎实、稳定,来确保供电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一套合理、高效、科学的状态检修计划是根据设备运行的状态、电网电力的平衡情况来制定的。在管理上,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条件下,以设备可用系统指标和供电可靠性统计考核管理,开展集中管理,避免同样事故的发生,减少停电的概率和检修的时间。在项目施工时或者对已有项目的整改,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和法律法规来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工程检修各个环节按照计划进行,未经部门的批注,不得擅自更改施工条件。在运行和维修时,需要提出停电检修计划,并得到相关部门批准,才可实行,停电检修应当由专门人员进行联系,并详细记录。 3.2配电线路状态检修设备和技术的管理 配电线路状态检修设备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线路状态维修的效率和安全性,统一管理和保养可以提高设备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使得设备在采购、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环节都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设备的管理给企业的整体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杜绝腐败的生成。设备的管理上要注意几点:①设备的使用上,每次入库或出库必须通过验收人员的签字,仪器出现问题要写明原因,防止人为故意破坏的发生。②工具存放要注意防潮、防晒,注意设备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防止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损坏仪器。③为保证仪器的使用,不耽误工程的施工,每套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换,最好每台设备要备用一道两台。对于供电企业为了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高效性和稳定性要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提高配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开发可靠性高、稳定性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利用先进的如红外线、振动、超声波等检测手段,对线路状况进行系统化管理。 3.3供电企业配电检修质量管理 检修作业使用的设备材料、零件等必须选用质量合格、技术达到相关要求规范,最好由供电企业统一采购,采购时要及时检查相关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发现问题产品要及时进行更换。从事带电作业、导线压接、焊接等工作的,必须是专业人员,必要时要进行统一培训,考试上岗操作。深入检修现场,解决现场问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消除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督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建立健全的检修责任制度,认真督促施工的进行,配合施工人员的要求,按照工程计划进行审核和验收,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把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施工时及时消除线路缺陷,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别是防护措施的使用如安全带的保护、绝缘设备的保护等等。加强重点部位的检查和控制,针对施工中,由于地理环境和管理规定,使得施工受到干扰,要注意提醒标志的设计,加强该类区域的检查和管理,必要时要派遣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评估,作出可能发生事故的预案,来有效控制发生隐患的可能性。 3.4悬挂接地线的管理 接地线是保证线路安全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悬挂地线时要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在悬挂接地线时要首先注意佩戴绝缘手套,减少人与电线的直接接触,并注意接地棒和接地线的连接,配电户外检修用接地线要保证接地线和接地棒的连接的坚固程度,底线的悬挂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检查,接地线长度要达到接地要求。对悬挂接地线的管理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施工的基本手段,供电企业要加强对该类问题的学习和培训,重视安全施工的必要性,针对新员工,结合实际情况派遣监护人员,避免事故的发生。 3.5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管理 任何生产都离不开工作人员,在保证输电线路状态检修质量的各项因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较难控制的因素。线路缺陷事故的频发发生,往往和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不到位和责任感低等相关联,所以在技术人员的管理上要格外注意。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实施责任上岗制度,普及安全教育,严格按照执行检修规程,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实行考试上岗制度,颁发检修操作等级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对技术人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检修人员强化个人修养和自我批评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独立创新。开展状态检修,需要一支优良的团队,各司其职,一个高素养的技术团队是检修质量的保障。供电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严格要求,保证工作人员的高起点、高素质,定期进行考核,并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授课,积极接触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企业要注意对状态检修计划的宣传,使得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达成共识,促进状态检修计划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配电线路检修是电力系统和用户连接的重要部分,其故障预防、设备运行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各个部门和专业人员的积极配合,在实际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实践,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尽管现阶段我国供电配电线路状态检修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这需要供电企业能根据相关技术规范、管理标准等,来落实好配电检修的管理工作。相信在未来随着我国对电力系统的不断投入,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管理将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来为供电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收益。 作者:姚忠祥 单位:甘肃永昌县供电公司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阐述了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推广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该文针对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以“以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是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化关键技术,是反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三个层次中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它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层次更高,而且比“多媒体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更贴近实际需要。为适应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为适应全社会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必开的一门新的公共课程。 1《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的特点 从2008年开始,紧紧围绕把学校建设为西部地区高水平的大学的目标,为了实现学校提出的“三高一强”人才的培养,着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贵州财经学院学院同意增设《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为全校学生的文理基础限选课,从最初单一专业基础课逐步转变为目前多专业、多学科必须掌握的公共基础课,突显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在财经类院校多个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体现了我院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的宗旨。经过建设发展,《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已具备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合理的评价方式、较强的交互性等,该课程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原理知识,更强调了实践和两种新技术的整合应用,讲授内容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基础知识,技术部分还包括四个软件的具体教学和应用: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影视制作的实践。 1.2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针对的是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以丰富的网络多媒体知识深得学生的喜爱,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以课程为中心,重视概念的讲解、知识点举例、上机练习等常规手段的运用,强调的是局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可能比较容易掌握每一节课的基本知识或者是课程的基本知识,但是对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课程的系统性概念等很难把握,而且因为该课程是基础课程,课时量有限,但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得贵州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计算机能力较差等原因在接受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以上原因,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用案例教学法推进教学,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和特点。 1)目的性。《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自己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需要创新性的课程。我们根据学生和课程实际,设计出以“以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与促进下完成案例的学习,并能在案例学习基础上自己创新出新的作品。 3)交互性。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通常需要师生交互、学生与学生交互。在交互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拓展原有的知识范围,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教学案例贯穿《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围绕每个教学知识点,我们贯穿多个案例来加以说明,这个不仅应用在四个软件的教学上,在前期介绍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知识的时候,也要始终坚持选择案例来讲解知识点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一直处于案例教学的环境中,案例主要包括:教学案例、教学拓展案例和学生案例,这些案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选择的讲解: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的,是围绕着课程知识点选择的;教学拓展案例是根据知识点来进行拓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讲授;学生案例主要是给学生展示以前学生所做的优秀案例或是本届学生所完成的案例。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为了具体的任务进行学习,这样学习针对性比较强,学生更易于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易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可以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延伸,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4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环节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或设计恰当案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情境引入和案例选择,案例分析,案例拓展,案例展示和案例讲解。 4.1情境引入和案例选择 这个环节不仅是案例教学的开始阶段,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对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总会印象深刻,所以我们要创设和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案例不仅要能很好的体现教学内容,还要是学生喜爱的或者易于接受的,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图文声并茂的网络与多媒体作品,并且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photoshop中的图层教学时,给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个人简历封面的设计,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想在找工作时向用人单位提交和别人一样的简历么?想不想制作个性化的简历封面呢?怎么才能把大家想要的元素加入到简历封面上呢?大家想想我们如果把几张写了字的纸重叠在一切的效果是什么情况?如果错开重叠呢…… 又如:在学习如何运用dreamweaver设计制作网站时,为了让学生能学习到完整的网站设计技术,笔者设计了一个大学生比较喜爱的个人网站的设计和制作(本制作采用了qq上流行的漂流瓶的页面,页面元素也是大学生喜爱的元素类型),并引导学生:大家看到这个网站觉得熟悉么?你们在哪个地方好像也看到过?我们能否细心点,也能把现在流行的元素加入到你想要设计的网页中呢?大家想不想也设计一个自己的网站?让更多的朋友人认识你呢?然后引入教学知识点:该例子包括了网站设计的所有基本步骤,下面一起来分析该网站的制作。 4.2案例分析 学生对案例产生了兴趣,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知识点和案例对应讲述,在上述个人网站的案例分析过程中:从站点的创建、建立站点结构、页面创建与编辑、用表格和层等对页面布局、页面元素的设计、超级链接和热区的制作、css样式设计、用代码进行页面设计和测试站点及站点上传等,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刻的记住设计制作网站的步骤和方法,进而也比较容易进行下一步拓展案例的实践应用中。4.3案例拓展 在实验课上,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前提下,自己创新、实践独立完成作品。该阶段以学生的具体操作为主,学生首先自己动手实践教师上课所讲的案例,然后就利用网络查找素材,利用技术实践自己所设计的案例。教师要指定具体案例制作的范围(案例范围相同,学生可以互相比较、取长补短),但是不指定具体的内容(学生在设计中创新不会被局限),比如:利用dreamweaver完成个人网站、寝室或班级网站的设计制作,利用photoshop完成个人相册封面、简历封面、校园宣传海报的设计与制作等, 在完成班级网站或寝室网站的案例过程中,允许学生自由选择1-2个同学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培养他们之间的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当学生没有创意时给与引导,对学生技术性的难题给与指导,对学生作品的创新意识给与赞扬等等。学生在案例完成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大胆地尝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拓展案例的完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4.4案例展示 在这个阶段挑选出部分典型案例(能够反映教学知识点的一些典型案例或者是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展示,借助这个阶段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还可以在展示过程中选择一些技术强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在今后的实验课中,让他们作为小组的组长来帮助其他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在展示案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案例的优点,赞扬学生的创新点,要鼓励其他学生发现自己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4.5案例讲解 这个环节的案例讲解主要是讲解学生案例,对于学生案例中比较难的部分再重新进行阐述,相当于复习巩固的过程;在学生案例中,会出现在教学中并没有讲解过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阐述,相当于是知识的拓展;对于过难的知识点,教师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学完成,可以在课后辅导。通过这些环节,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课程之后,能够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术,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用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5小结 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表明,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很好的融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同时这对于深化我校教学改革中如何能培养我校大学生“三高一强”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当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 早在十多二十年前,在我国只有少数的专业领域的高科技人才才能够接触并使用电脑,如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到后来逐渐发展到了银行业及新闻等信息领先的行业。现如今,电脑已经进入各行各业,甚至千家万户。现在的电脑,不但是科学专家在使用它;全世界的大多数人们都在使用它,连许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群也在了解它、学习它和使用它,就不要说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了。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信息化浪潮已经在我国掀起多年。电脑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使电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使电脑的潜能充分发挥。在全球化的网络体系中,各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所以必须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在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对大学生十分重要。素质教育要求必须对大学生实施计算机教育。在现代社会里面,计算机科学知识是大学生认识现代科学必需的基础。掌握计算机技术是大学生进入现代社会的必备手段与技能。同时良好的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迎接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会”提出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learntobe);学知识(learntoknow);学习如何掌握知识(learnhowtoknow);学习如何与其他人相处(learntodealwiththeothers)。即四学: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学协作;三注重:知识、能力、人品。这些就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指的是用信息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应用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掌握相关的技能与应用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89年的报告中描述:“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是一个有能力觉察信息需求的时机并且有检索、评价以及高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人,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晓如何学习的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知识的组织机理,知道如何发现信息和利用信息,他们是有能力终身学习的人,是有能力为所有的任务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人。”社会生活对个人基本计算机素质的要求。首先是职业队计算机素质的要求。很多工作职业都要求个人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应用计算机的素质。如作为企业的人事经理,在企业中要使用HR(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必须对该软件有整体的把握,需要了解该软件在整个企业ERP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让大学生适应数字化生存与数字化发展,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知识。信息素质教育不同于功利教育,不以含金量为标准,也不以升学率为依据。信息社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因此,掌握信息技术对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研究水平中作用至关重要。正因此大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科学知识。 二、计算机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计算机对当代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很多都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有关。 (一)为西方不良信息的“入侵”提供了途径,干扰了大学生的判断 长期以来,大学心中总存在着这样的想法,那就是西方的思想自由、开放、民主,西方所公布的信息更加真实。正是因为这样,当西方国家利用他们对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通过网络传播谣言、制造混乱,充分利用图、文、声、像等各种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来宣扬他们的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同时对一些事实真相进行扭曲,从而干扰大学生的判断,让大学生不能够对国家、政府、党产生信任感。 (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造成冲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其中有很多的信息都会对大学生已经成型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冲击。计算机网络在为我们带来了大量有用的信息的同时,还混杂着很多与社会伦理道德相悖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大学生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上网成瘾,耽误学习时间 在大学中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有很多学生不是沉迷于上网聊天,就是沉迷于上网看小说或者玩游戏,再或者就是沉迷于网络电视等。他们常常可以坐在电脑前除了解决必要的生理问题一天都不动地方。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对自己不再有任何控制,表现逃避现实的心理迹象,越来越愿意呆在网上,和同学、老师等的关系出现问题。这样不仅仅是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还会让他们逐渐的变得独来独往、脱离组织,与他人交流出现困难。 (四)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任何电子产品都会产生辐射,而大学生长期面对电脑,他们所接受的辐射将会更多。过量的辐射必然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生理负担,成为各种相关疾病发生的诱因。同时,使用计算机会对大学生的视力产生影响。如今在大学校园中很少看到一个没有戴眼镜的,然后长期的使用计算机会让他们的视力更差。 三、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辩证的运用计算机 面对如此多的负面影响,同时现在社会也不能够脱离计算机,因此,要让大学生学会辩证的使用计算机。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与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掌握唯物辩证法可以让大学生去辩证的看待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中所涌现出的各种信息。掌握邓小平理论,可以帮助学生逐渐的确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大学生们能够从心理上增强对计算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抗性。 (二)学校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各个高校应该积极的帮助大学生学会辩证的使用计算机。为此,高校应该下大力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的工作,让学校能够拥有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解放,道德水准高,心理素质好,同时具有献身事业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同时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培训,让他们能够对计算机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以便于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学生自己必须注重人格与能力的养成 计算机对大学生带来各种负面的影响,从本质来说都是大学生自己在自制力、思考力、辨别力、选择力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大学应该加强自制力、思考力、辨别力、选择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养成。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大学生才能形成比较理智的思维判断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思考,以健康人格抵计算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弃劣择优。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大学生计算机毕业设计影响思索 本文作者:王宁 王子方 单位:沈阳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 由于全国高校近年来的扩招,教学设备的建设相对迟缓或维持原状,工科学生们毕业设计所需实验研究仪器设备是否具备,所需经费的投入能否充分,实验室场和图书网络资源是否齐全等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文档、动画和图纸是毕业设计成果的重要呈现的方式,尽管大学们都已经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育,学生计算机素养也逐年进步,但调查对象对水工应用的基本软件实践来看,对office、CAD、3D等操作水平低,灵活性差,文字排版、图表编排、公式编辑、CAD操作命令混乱、精密运算不准确、三维动画多媒体演示障碍等方面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内容结构,不规范的命令操作和不熟练的技能运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由计算机应用技术而影响到毕业设计质量的解决方案 学生要从自身提高对计算机技术对毕业设计质量影响的认识,了解这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特别是专业的计算分析能力培养。建立研究团队,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专业领域中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必须规范选题范围,指导教师组织主导学生毕业设计全程,对指导教师而言,除了完成本职教学任务和高度的责任感外,更要加强工程科学知识和现代工程设计创新的引导,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子课题的研究,对于毕业设计过程全面掌控,要结合学生自身能力科学选题,保证理论切合实际,适应时展,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专业高效整合的因素。目前国内各院校四年制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利工程计算机绘图,水利工程制图等课程,基本为每周2~4课时,考虑到学生基础差异和自主学习效果差异,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计算机应用类基础课程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整合起来,使课程设置体系与时俱进,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以一个专业为整体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每种计算机技术在不同项目中的作用可能截然不同,例如:“90年代以来陆续开发的水电站地面厂房CAD系统、重力坝CAD系统、隧洞CAD系统等实例中包含了很广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坐标画线、沿曲线标注、表格生成等,每种计算机技术在每个项目中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为毕业设计各个方向的研究创建人才基础。 高校作为人才储备基地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结合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软件的选用、计算机技术的选择方法、软件的升级、怎样保证科学计算的准确性等,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个弊端,作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极尽所能为学生创设实践基地,发挥计算机时代教育优势。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还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和客观,各位指导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也是一个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拟定一个质量评价标准如下:选题。选题应当来自水工科学、工程建筑、社会实验、模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调研论证。通过查阅书刊文献和网络资料和实体工程项目考察等形式调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具备分析问题、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顺便考查学生对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毕业设计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性。实施方案、数据、图纸以及对设计数据的分析、论证科学正确、反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手段新颖独特、理论与实际结合,在某项研究上体现独创的见解、设计成果有实际价值。适当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不忽视手工计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倡计算机辅助手段和手工计算有效结合,对必要的技术提出手算要求,促进学生对算法切实体会和深入研究。毕业设计文档撰写质量。主要是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精准的数据表述安全有效、原理引用得当、论据充分、推理缜密、逻辑性强、行文流畅、设计成果和结论科学合理,参考文献资料翔实,格式规范等。毕业设计成果应该包括设计计算书、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以及实践日记等,严格要求毕业答辩环节。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均应参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答辩,答辩组老师要严格把关,考查学生对目标实现和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的见解,客观公正打分。此外,评价标准可参考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结合实践的一体化评价等,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等。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努力可以探索出一系列有效解决计算机应用技术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案来,使学生加深对毕业设计中计算机技术应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期待高校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案,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使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有效提高。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大学生计算机德育化分析 本文作者:任凤岭 任杰 单位:中国日报社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以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革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深刻的变化。然而科学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网络时代,传统的生活学习方式、知识传播方式、行为思维方式等,面临着巨大冲击。高等学校作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场所之一,网络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1.网络的发展及其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在全世界迅猛发展,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天的互联网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其中Internet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3.1)的调查统计:18岁以下的占17.6%,18岁至24岁年龄比例最大,而其主体则是大学生。曾经有研究者在湖南省的几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几乎100%的大学生都接触过网络,其中每天上网的占2%,偶尔上网的占70.30%,,经常上网的占27.3%,每上过网的仅占0.4%。以上一系列数据和调查表明网络和现代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正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究竟网络有何魅力?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虚拟的世界,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在这里会聚交织。而且其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网络信息量极大,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数据库总量已经达到100亿条以上,内容涉及科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影视、卫生、音乐、股票、以及校园生活等,应有尽有。而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把时间和空间缩小到“零”,“天涯若比邻”已经成为事实,让大学生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与时代潮流的最新动态紧密联系。 2.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2.1跨越时空的网上信息传播,对高校的德育内容造成严重冲击 社会主义高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网络具有全球性、开放性等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对网络高技术占有的垄断地位,强势传播西方文明中心论,使得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盛行。西方国家的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必然会冲击我国社会主义德育内容,对青年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2.2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高校德育对象产生了严重冲击 网上的信息垃圾引发的道德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因特网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60%的青少年是在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而接触过网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会产生性犯罪动机。就大学生自身而言,也存在着一定的道德失范问题。另外,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构成严重危害,一些大学生整天沉溺于网上聊天或浏览信息,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以学习计算机为由,进出网吧,夜间整夜泡在网吧中,大学生夜不归宿的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学生因为经常出入网吧,给家庭和个人经济造成困难,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能力降低,从而无力完成学业,最后不得不休学、退学的事时有发生。 2.3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传统的德育手段造成严重冲击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树立权威,受到大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如老师空洞说教,教育方法单一,形式陈旧,一味强调教育者的单方面灌输,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在网络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地位是平等的,教育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主动选择和自主吸收,单纯的灌输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 3.网络时代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冲击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面对挑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 3.1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新型的既懂思想政治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政工队伍在新形势下,这支队伍也受到了挑战,仅仅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素质已显得不够,要尽快适应新条件下的角色转变,更新观念,用网络及其他高科技知识丰富自己,向大学生介绍健康的书刊、软件等,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通过开展“网上论坛”等活动,直接与大学生交流思想。 3.2加强对高校思想教育网站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网上德育工作阵地一方面不让社会主义理想观念抢占网络阵地,将思想教育的观念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上网大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通过网上德育工作阵地的建设,逐步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上起主导作用。 3.3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管制经验,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我国也应该建立先进的信息检测机制,“过滤”流入我国的网络信息,以防信息垃圾和犯罪活动的入侵。当前,加强网络立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3.4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接受和掌握很快,但他们正处于道德修养还比较薄弱的阶段,自我约束力差,容易放纵自己的网上行为,做出一些违反网络道德的事情。为此,我们要尽快把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要通过教育、宣传、监督、规劝、舆论压力等他形式促成大学生“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提高。 3.5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要改革高校“两课”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实现“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引导式教育的转变,“两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两课”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式引导,使之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与方法,大力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代大学生可谓生活在三个层次的社会里,即人类大社会、校园小社会、网络虚拟社会。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树立精神文明典型、优良传统教育、优良校风学风创建等工作,使大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熏陶和感染,从而有效地抵制网络信息垃圾的污染。总之,正视科学,迎接挑战,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研究新课题,探索新方法,就会永远掌握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p#分页标题#e#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医学专业大学生计算机理论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方便,本文总结了当前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弊端,以某医科大学为例,探讨了课程内容改革。 关键词:医学专业;计算机;改革 医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一门新型的学科,随着医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例如数字化摄影X线机、螺旋CT机、彩色多普勒超声等高精尖医学设备的不断应用,就要求计算机技术和医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医学技术有长足的发展,为此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提高计算机的实际使用能力,已成为医科大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于把知识的获得与知识的应用看成是两个独立的阶段,学生先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而后再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在国内医学计算机教学中也都普遍采用的这种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单调而枯燥,加上医学院校的学生本来就对工科类学科不感兴趣,结果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课堂45分钟,仅有8.6%的学生表示自己上课听讲的时间在40分钟以上,36%的同学的听课时间是在30分钟到40分钟,16%的同学选择了不听,剩下的同学都在30分钟以下;对于是否会积极参与教师的提出的每一个任务,只有36%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教师提问,而另外64%的学生表示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在如何对待考试的问题上,有7.4%的同学是平常勤于复习,55.6%的同学临阵磨枪,突击复习,25.9%的同学平时积累加期末复习,还9%的同学基本不复习。实际上,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并不是所学内容的简单套用,常常需要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合理方案。因此,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调整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设计与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2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医学计算机是医学领域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要求能够深入掌握计算机技术,又要掌握医学专业技术,了解医院业务情况。随着医院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加快和完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医院的地位就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对医学计算机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多的需求。该医科大学紧跟时展的脉搏,立足于专业特色,对计算机教学惊醒了全面的改革试验。 2.1明确培养目标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科目。正确的学科定位直接影响着专业未来的发展,医科大学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学科未来发展的规律,又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文档编辑排版方法与技巧、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与应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有着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一般信息的能力,成为既懂医学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2.2改革课程设置 在教学时数的安排上,以96课时为宜,结合我校的实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知识为40学时,上机操作为56课时。理论课程按照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处理、多媒体技术、网络这五大模块来开展教学,在每一模块结束后都要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实践环节分为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设计开发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具体内容包括操作系统使用、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软件的使用、多媒体软件应用、INTERNET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实验内容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医院的工作流程,安排不同的实践环节,使学习的知识能很快地运用到实践中,满足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需求。 2.3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医科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探索出条“案例式驱动”教学的方法,将教条式的“菜单”学习,变为生动实用的案例学习。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充足的实例,将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视频练习演示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测系统,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具备了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上课形式、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周密地安排教学进程,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转变而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4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计算机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则重视度不够,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是不成问题的,事实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很高,但在实际中却不会传输文件、不会设计简单的PPT,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便是考核方式的不科学。为了纠正这种现象,该高校将所有考核都改为机试,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改革,改变一次考核定成绩的做法,实现了分阶段、分模块的多次考核方式,有效地督促了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减轻学生期末一次性考试负担,提高了考试效率和教师的阅卷效率。 3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该高校不断扩展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学习方式、考试形式等呈现多元化、立体式的教学格局,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最大可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引导学生自主去建构知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师的信息,被动地去完成教师的任务走进了主动去探究和主动去发现问题的领域,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体系完整,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基本设施完善,教学特色鲜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实用性、针对性、整体性更加突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与医学技术发展相符合,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相符合的要求。促进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意识的增强,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主动利用Internet网络获取新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有的学生建了自己或班级的网站,有些学生的作品还在各种比赛中获了奖,展示了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医学高校要科学合理的培养大学生的IT知识结构,使医药院校学生能够适应其专业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本专业数字化技术的要求,为将来从事数字化医院与数字化诊疗技术的应用打下坚识的基础。 作者:刘畅 王芳 王海波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普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先决条件对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相较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正处于发展状态。本文将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进行讨论,为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前言 互联网以飞快的速度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使用技能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开始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措施还不够完善,所以,广大计算机教育者必须对新时期赋予的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重新审视,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 (一)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互联网经济的大幅度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渗透,对世界各国的人才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必须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当中,将计算机应用技能作为一项工作基本技能存在于人才的知识储备库当中,适应时展的步伐,肩负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结束了单纯性要求人才“术业有专攻”的时代,开始对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社会分工的各个角色都能够将计算机应用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全方位能力系统有机整合,形成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中注重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人类文明全面进步的要求,是适应网络时代全面发展的要求,是适应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前进的重要举措[1]。 (二)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进入数字化时,这次全球性的社会信息化改革浪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发起了挑战,要求教育事业应向新的高度迈进,培养适应新时展的人才体系。社会信息化改革的人类文明发展现状要求世界各国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对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针[2]。因此,加强对非计算机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人类文明发展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根据互联网经济时代对计算机应用提出的全新要求,我国高职教育在对高等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高等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教学必须遵循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型现代化”的基本教育理念要求,就业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发展,必须注重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落实到高职教育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已经把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到教学日程的高度加以重视,就目前状况分析,高职教育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但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基于高职教育对非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认识上存在一定模糊性这一基本原因,各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定位普遍较低,从而导致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系列问题,非专业计算机教育虽然已经成为高职教学的基础课程,但是课程体系以计算机理论、数据库相关知识、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主,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体系不足,使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直接形成熟练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使计算机成为研究本专业的重要工具,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不足,严重阻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程[3]。 第二,由于在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上的缺陷,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接受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理论学习比重过高,实际应用课程甚少,、不能够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的需求,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只停留在计算机基础的层面,不利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形成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因此,目前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存在教学环境缺失的问题[4]。 第三,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与评价,对受教者的学习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对非专业计算机学生针对计算机课程的评价体系依然处于初级的考核状态,此类低水平的评价机制直接导致非计算机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思想保障和学习兴趣保证。所以,针对非专业计算机教育缺乏行之有效有效的评价体系。 三、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加强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是世界性、现代化建设、未来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所以高职教育必须针对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这一问题,以实际教育背景为出发点,根据目前实际教育情况做出对策,满足社会进步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科学化 课程设置是一切教育实施的出发点,是理论能力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核心环节,所以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化,对教学实施的顺利进行、教学目的的顺利达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5]。若想高职教育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出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极强的人才,必须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实现科学化,以计算机基础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教学背景和学习情况出发,将系统性突出、专业性突出、实践性突出三者有机结合,形成重点合理,能够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实现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科学化,从根本上保证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构建 教学环境的构建对教学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性的教学环境能够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在注重对大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构建,进而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环境层面支持。构建实践性的教学环境要实现对课内实践环境构建和对课外引导实践环境构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课内、课外两个实践性教学环境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 (三)加强评价体系整改措施 评价体系是对教学过程的有力反馈。构建科学性高、激励性强的评价体系能够强有力的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完成,所以,在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评价体系的整改措施。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使评价体系实现权威性、层次性、动态性的有机结合,构建科学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兴趣,提高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效率,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事业的使命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就业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就业中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高等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推动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做出贡献。 作者:张莹 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分析 1当代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仍存在问题和待完善的地方。虽然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各高校中都有所开展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绝大部分都限制于表面化,缺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部分。部分高校过于注重校园规模的扩大,有限的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强,导致大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表现较低。 2基于市场需求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措施 某种层面上来讲,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的有效与否。因此,市场需求视域下培养并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要我们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 课堂是高校教育的首要阵地,其目的在于向大学生传授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理论知识,继而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因此,优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在此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计算机相关教学教师的传统观念,树立其“以人为本”及“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及教师的教育主导地位。如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其一定的自我意识观念,培养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要求各高校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应注重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以求打造市场需求视域下合格且高质量的教学师资团队。市场需求视域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在职培训应包括现代市场需求情况知悉、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计算机基础教学理论知识体系构建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鼓励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相关知识讲座、业内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实现。其次,及时更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专业学科教学中的渗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应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而这直接体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上。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参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因此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在必要的教材理论基础之上,把控系统、先进、创新、实用等几个关键要素,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当前阶段市场的需求及时更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实现新时代高校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更新不是凭空臆想的,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之上的即教师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这些又回归到上文所提及的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的开展,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另外,信息化时代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双重作用下,计算机应用已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应是一个全面、长期进行的过程。注重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专业学科教学中的渗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并应用计算机技术,拓展了他们对计算机应用的认知范围,提高了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2.2采用多种样式的教学方法 现代意义的高校教育确立了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强调了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高校创新与改革教育要求我们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亦是如此。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我国其探讨与开发已取得了较为客观的成绩。在此,作者重点提出两种教学方法:一是情景教学法。教师依据各阶段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现实的市场需求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学习设定不同的虚拟情景,使大学生置身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解决问题,此后教师予以一定的评价,肯定其成果的同时指出其中的不足和错误并予以引导,继而进行更正和完善。这样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使其可以对现代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促进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层次教学法。以目前的市场需求状况来看,市场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点,并明示给学生要求其予以关注和自我培养。层次教学法另一方面对含义是指教师依据每一个学生个体兴趣爱好、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感悟能力等的差异,对他们进行层次划分,对学生进行整体教学的同时注意兼顾学生个体,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效,促进大学生整体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3开展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是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巩固和支持,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依赖和关键环节。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注重时间和空间两个位面的内容。时间位面,需要相关教学教师切实调配好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依据实际教学要求和进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开展,又可以融合在一起开展,但是切记不可过分片面强调一方面的内容而忽略另一方面,这样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无任何好处;空间位面,需要高校切实加强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了上机操作这一过程。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高校教育步入了普及化阶段,高校生源数量呈现急剧增长态势。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显现的尤为重要。各高校应整合现有资源并制定合理使用规划,将计算机实践教学建设纳入学校基础建设项目当中,结合各阶段发展的需求,适当增加其所占的比重,从而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同时,高校可与企业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训基地,就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这样不仅提高了高校教育的实效性,而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我们应予以推广。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探索的过程,这方面的研究在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作者的个人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分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未来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走的道路还很宽阔和长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 作者:莫夫 黄欣欣 李蓉蓉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探析 一、高校计算机教育应用培养现状 当前,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日渐成为各类社会人员求取进步与成长的基本技能,与之相对应,各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随即成为学校必备与常设的重点课程,据一项针对于大学计算机应用的最近调查发现,97%的学生都能认识到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中,仅有30%的人使用查询资料,更大的应用比重则在于聊天和玩游戏,分别各占调查者的34%和28%。因而对于高校而言,如何面向大学生开展和推进有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教育即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时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在等级考试的指挥和操纵下,部分高校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只是聚焦于相关理论考试点,却未与实际需求相联系而强化有针对的计算机技能专业培养,同时又加上未能足够重视对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的跟进培养,导致学校校园网和资源库没有得到实际、高效的充分运用。综上所述,这些问题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上综合表现可分述为:重视计算机相关理论的学习,但轻视实践技能操作的培养;重视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计算机常规应用的培训,但轻视学生创新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为此即导致了如下后果的出现: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技能的要求。 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学生抱着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心态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很差,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首先要打破应试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观,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培养应用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以后在本行业内有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授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形式要从“传授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通过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灵活开展讲授式、问题式、案例式、引导式以及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通过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具体应用开展教学,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要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图片、声音、投影、动画等多种辅助手段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灵活交替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在某一章或连续几节课的授课中采用重复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不可能将所有计算机的内容全部教给学生,因此教学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而且更重要还在于学生的学。如古语所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否能入门,进门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创造力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人在乐观和高昂的情绪中,潜在的能力才能够超常发挥。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Office2003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以制作自己Word简历的形式来体会文本的输入、编辑、排版、打印等知识内容;利用PPT教学课件的一系列动画效果和声音让学生们感受到演示文稿、幻灯片及投影片学习和制作的乐趣;对于Excel的学习可以通过处理繁重计算任务的预算、财务、数据汇等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是会背会写而是要求亲自动手操作,所以计算机课上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教师每讲一个要点都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例如:对于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及安装。教师应将具体的硬件设备给学生观看、讲解,让学生的手触摸到实际的硬件了解其用处及物理结构,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单纯的讲解,让学生在头脑中虚构硬盘、CPU是何物。实验课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一组同学组装一台电脑,根据同学生组装的水平,所需时间来给予评比,这样就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结合了起来,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讲授软件时,让学生能够独立的下载、安装、卸载软件。在学习完一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后,还可以根据这个软件的特点设计若干个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操作技能。例如:在学生完成Word的基础学习后,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编辑一份包含文字、图画的报纸,发到校园网上进行评比。在学完PowerPoint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下一课的教学幻灯片PPT并请学生亲自到前面来讲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学生使用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仅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文字录入方法,更重要的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就要求考评制度要向实际操作倾斜,传统的考评制度主要侧重知识而不注重能力,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网上考试系统。整个考试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在平时可以进行模拟考试,把部分试题库中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自测,学生自测之后,系统将对自测试卷进行自动评分的成绩以及学生的试卷分析结果显示给学生。使学生熟悉考试环境。正式考试时,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同时要对学生的试题和试卷自动评分结果保存在系统中,并详细记录,从而保证考试的质量和公正,并且有利于必要时对该学生的考试试卷进行查询。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网上自动阅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个方面可以将教师的平时作业的批改中解脱出来,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作者:陈满 赵平 董辉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论文 一、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性,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公共课设置现行方案是2+X方案。也就是说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开设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若干门选修课。但是选修课的科目比较单一,没有涵盖所有的院系,连续性不强,导致计算机教学在某一阶段就停滞不前,而计算机应用能力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计算机选修课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以便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保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应该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设计选修课程: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工程制图、视频剪辑、程序设计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循序渐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每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关配套的实践教材和实践案例。 2.综合实训方法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多采用的是实训案例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全体学生视作具备统一的基础水准,忽略了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程度来安排实践实训环节,以引导和启发学生。第一,采取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指的是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任务自主地展开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探索精神。布置的任务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但又不能过于简单,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行理智的判断。也可设置若干个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开放性的题目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实施,不受实践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合理安排实践、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分组讨论法。为了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就要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组的人数,使组内的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并且尽量实现能力上的平衡,使每个组都能够得到表现的机会。分组讨论中,教师担任的是总指挥、总导演,主要负责监督、辅助和引导工作。在学生出现差错和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第三,成果展示法。此方法可以与以上任意一种方法实现很好的结合,在任务完成之后要有一个成果展示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也能将其视作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审阅和评价,接受更多的质疑和迎接更多的挑战。 二、结语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常规硬件知识、常用软件的使用、电子商务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性,激发学生兴趣,综合实训方法改革来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作者:谭敏军 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维护与实践管理初探 1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现状及解决方案 目前,很多设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校院系已经意识到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薄弱环节,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主要采用分散渗透和开设专门课程两种方式。分散渗透是指要求相关课程的老师能在教学中渗透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内容。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省时省力,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整个培养目标被分散到了不同的课程中变成了一个个次要的分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时,往往只是简单提及或不提,更不会设计相关实验教学环节。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是学生可能学不到相关的知识,即使学到也没有什么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变成了一句空话。显然,分散渗透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而开设专门的课程(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体系)才是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然而大多数高校院系并没有为此开设专门的课程,因此,该课程能否在教育技术专业中开设、何时开设、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体系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首要问题。 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开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应用操作(如TCP/IP设置),掌握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大多数的高校院系中,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前3年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内容,并开设过一些类似的实验,了解了计算机的软硬件构成和功能、网络软硬件设备的类型和功能,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开展新实验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能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相关的若干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可以开设此课程,但不宜开设过早,建议在大四上学期开设为宜。 2能力培养课程的定位及内容需求分析 为避免该课程的体系结构过于庞大,出现广而不专的老问题,在充分了解了近几年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流向和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对象主要是信息技术教师,同时兼顾将来从事其它非以上三类工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 3能力培养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有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适时地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更新课程与实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社会适应需求的合格大学生。基于上面的分析,同时考虑到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点、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结构特点,在综合大量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笔者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年的反复教学实践,构建了一个模块化、分层次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体系共分为5个模块,5个模块呈现的是一个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分层式结构,各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模块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操作,二者紧密结合,共培养学生5个方面的能力。 理论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切实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授课中首先介绍与实验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然后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结合日常应用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许多实验为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基础性实验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来完成。 4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践验证 上面构建的能力培养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几年的反复教学实践证明是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合教育技术专业的内容体系结构。在实践中,虽然该课程作为一门任意选修课开设的,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该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每年学生的选课率都达到了95%以上。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加大了实验环节的比重,着重加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亲自动手设计与实践,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作者:亓小涛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路径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普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先决条件对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重点探究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 1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 1.1适应互联网经济网络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20世纪中期的飞速发展,促使互联网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正是因此,世界各国对于精英人才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要求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必须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这也使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在人才的知识储备库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甚至肩负了建设经济以及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数字化时代不再是过去“术业有专攻”的个人特长能力要求至上的社会模式,而是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社会。数字化时代要求社会的各个成员都可以将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战略能力、决策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技能全方位地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种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模式的多方面、全能综合性人才[1]。因此高等教育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能为时代所用的高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这是推进现代化进步的重要举措。 1.2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 过去的传统教育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的社会人才需要。全球化的社会信息改革浪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与教育体制发起了挑战,要求教育事业必须改变原来的战略,向新的方向迈进,同时要求建立起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体系,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人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世界各国必须认清当今形势,改变教育方向,更加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因此,要加强非计算专业的大学生相关计算机能力,这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由于互联网经济对于时代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国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在社会改革的浪潮面前显得有些无力。近年来,国家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增强了复合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教学必须遵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基本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对于计算机要求提高,因此必须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大学生,以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需要。 2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途径 2.1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本科虽然将计算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开设,但是计算机学科实际上是融合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课程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建立,同时也决定了大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兴趣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最基础的一点:编写教材,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以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作为选择标准,建立起科学、实用的教学课程体系,除此之外,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不能仅仅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灌输,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基本掌握逻辑判断与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面对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理性地逻辑分析,使学生熟练应用所学的程序设计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对学生进行多阶段地引导,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个别到普遍进行思考,另外,教师要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总结法、实例法、分析法等。 2.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极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实践过程。在实验教学方法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演示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教导学生将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学习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2]。教学应选用多个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这些内容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长与兴趣,同时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综合性以及代表性,这有效克服了传统实验影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弊端,客观反映出学生真实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一支科学化、高水平、热爱教学并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新理论、新信息、新知识充实自己,完善教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奋斗的榜样,只有拥有高能力,高水平,高道德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与爱戴,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师资力量的提高可以通过自我培养与引进两种方式来进行资源调配,调整教学资源结构。在引进优秀资源的同时不能忘记督促现有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2.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大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计算机能力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这种方式侧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从而忽略了应用能力的考查。教育部门和学校务必改革计算机的考核方式,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无论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力考核还是操作应用考试都可以通过上机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知识点编制而成,通过学生的解答情况可以基本判断出学生知识掌握的大体情况。 作者:王奇 曹艳龙 王妍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大学生计算机运用水平培育 目前,计算机的重要性已经为全社会所认可,各个高校也认识到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对学员适应信息时代的至关重要性,因而各个学校、各个专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然而,其取得的教学效果有些却不尽人意,那么,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呢?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巨大的激励学习和探究的潜在力量,当一个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到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而不会把学习看成自己的负担。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对知识的世界积极进行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充满激情,会主动克服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然而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就具有的,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1)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任何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由浅入深,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识也是如此,刚开始的还没有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或者认识不深,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逐渐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等到认识全面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为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在刚开始的教学活动中,就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该课程无论是在专业体系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学生才会在主观上重视起来,才会有动力去学,并在学习中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课程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必须和具体的课程相结合。 (2)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游戏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如果能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游戏中去,这样就能寓教于乐。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比如网站的浏览,有很多有意义、有意思的网站可以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电子杂志的制作,可以将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编排成自己喜欢的杂志;幻灯片的演示;一些制图、排版软件的学习,等等等等,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计算机的应用中,学生就会深刻的感觉到计算机的神奇与强大,才会激起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提升到自主学习 参与教学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教学方法,参与教学法在日常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让学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都是教学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核心,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考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2.改进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安排,改进成绩考核方式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课,实验课教学是提高实践能力最为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其目的在于丰富和发展课堂所学知识,学会必要的编程技能,使之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实验课是把间接经验转变为直接经验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实验课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在日常的教学中,一般的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实验课,很多的实验课形同虚设,因此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细致地做好课前准备。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点编写出新的实验大纲,并且精心设计了丰富的实验课内容,并且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出三种实验内容,供学生自己选择,这三种实验内容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上一样,只不过难易程度不一样。 (2)严格要求,细心辅导。在实验课时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并且写出完整的程序流程图。辅导时重点辅导层次处于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层次高的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帮助文档或网络来解决遇到的疑问,实在解决不了才给予解答。 (3)认真总结,共同提高。针对学生在实验课上遇到的共同难题,进行集中讲解,并对于实验内容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每学期均对实验大纲和实验内容进行修订,增加新内容,删除掉过时的内容。 3.采用网络教学辅助,加强课后辅导。 随着现代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校园网的普及,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互动式教学的实现成为可能,同时也为教育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教学的辅助作用非常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转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于新兴的网络教学方法来辅助课堂教学,甚至局部代替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丰富和充实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教育教学作用:可以极大地丰富课程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素材、教学辅助网站,从而可以发挥网络的教育教学作用。 (3)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生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甚至是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网站,使网络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使其可利用课外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来修正网络教学,从而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和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尝试,从三个方面来探究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其效果非常明显,经过几学期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其前几届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大学生计算机教学效率提升 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是每个大学生步入职场所必备的基本技能。然而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各个高校要采取相关措施改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当前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及方法落后。这么多年以来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行教学改革,但是许多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依旧没有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一直单纯重复性的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过分强调记忆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普遍是只能理解字面意思、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掌握计算机运用知识的真谛。学生长期在被动的学习环境下,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不能得到锻炼,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现在的形势了。 2、教学内容未做到与时俱进。计算机学科由于其涉及到的技术比较特殊,更新速度特别快,这就要求计算机方面的相关教材也要适时更新。根据相关调查,我国有将近一半的大学计算机专业四年以前的旧教材,教材内容与当今计算机发展水平严重不符,落后了很多。一些国际上早已弃之不用的观点,在我们的教材中却被当作重点知识。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师的整体水平也有待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师大多集中精力在教学上,没有多少机会接触新的高科技技术,这也是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 3、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大学仍然是将计算机当作是一门学知识的学科,而忽略了其实际的应用性。教师和学生偏重于计算机语言等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忽略对应用软件的学习,学生缺乏上机操作实践,专业水平低下,工作能力不高,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水平一般,仅仅是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技能,在遇到实际性的问题时并不能不能正确的处理。各大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考试也都是以理论考核为主,尽管有些学校有上机考试,但基本上也是上机考也是将一些选择判断和简答等理论性的试题照搬到电脑上而已。 二、提高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途径 1、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分析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并对学生加以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其自信心。此外,由于新型课程与行业发展情况紧密相连,所以教师也应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帮学生找一些兼职的机会,让学生在兼职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2、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力探索创新的过程。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地位,在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多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师要充分分析课程特点,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讲多媒体教学、网络试验模拟等教学手段运用到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 3、发展新的考试考核机制。课程考试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主要指南,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考试的指针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指明正确的方向。要改变原来一份计算机理论考核试卷就考核学生的方式,可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选择考核类型,比如可以考核学生上机操作编程、常用课程设计、对一些软件的创新应用等方面。还可将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考核均匀的分散在整个学期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的成绩、平时课堂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来给予学生进行考核评分。在计算机教学中制定完善、合理的考核方法才能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课程中那些是重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从文中的分析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大学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高校必须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改善教学途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作者:院志超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大学生计算机论文: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作用 1项目驱动的开放性命题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力 基于案例的教学是减少工具性教学不足的好方法,但就目前的教学而言,无论内容还是课时,不是教材中所有的案例教完后学生都能驾轻就熟地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这与技术掌握的基本要领:一要“熟”、二要“通”是一致的。没有足够的练习量手就生,不是带着思考的学习就不易融会贯通,更别提创新应用。对此,我们在“多媒体技术基础”课中尝试了教学改革,借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作品参赛形式,在课程中期给学生一个开放性命题的项目任务,如表1所示,该任务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设定技术指标,并贯穿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同时为了避免学生以第三方作品为其成果,要求学生先行完成作品内容设计。在教师把关后形成作品指导书,后续创作据此开展。由于命题由学生自行选定,其内容很难与课堂中各个相互独立的小实验取得一致,为了达到任务目标,学生必然会进行知识上的迁移,由此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图4为学生作品截图。通过4届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改革在给学生一定学习压力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创作的空间,比起期末临时抱佛脚,学生更能接受基于项目的过程性学习。图5为学生期末作品答辩记录及反馈节选。事实证明以项目实现为目标,把问题、情境和基本工具交给学生,像探究性习得一样让学生在思考生活中去发现、去学习、去创造,能让学生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而且这种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成功体验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使用计算机,还能让他们爱上这门学科并养成科学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毅力”“团队创作中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等一系列的良好品质也随之养成,这是信息素养的要求,也是大赛对于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启示。 2课堂教学引入竞赛带教模式使知识传授更有效 将指导竞赛的带教方式做适当改动后用于计算机课堂教学比一味地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所授“多媒体技术基础”为例,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工具介绍、作品赏析与设计、作品制作三个阶段,并从教师讲授为主逐步过渡到辅助指导,让学生在掌握多媒体设计工具最常用方法后在大量优秀作品的熏陶下打开思路积极创作。期末安排的作品交流类似于竞赛答辩,如图5所示,除了用于检验学习成效,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当学生走上讲台自信地介绍他们的作品时笔者看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前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是大赛的宗旨,也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 3大赛促教师成长 3.1立足本专业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如果说大赛对学生而言,培养了能力、磨砺了品质,那么对指导教师而言就是一种全方位的锻造。首先教师的技术要过硬,视野要宽泛,以便学生求助时可以游刃有余地予以帮助。通过近几年的竞赛发现,越来越多出彩的作品是多技术、跨学科的产物,这便促使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前沿嗅觉外,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研究能力。 3.2做实技术,兼修艺术,教学不忘文化传承计算机技术在媒体表现方面的发展使数字作品易于形成艺术感染力,这在多媒体作品,尤以民族文化、设计类作品表现犹甚,这就要求技术指导教师能够兼具艺术修养。当然从参赛规则上看也可以安排设计教师和计算机教师共同完成作品指导,但与有足够艺术修养的技术教师相比,纯技术或纯艺术教师无论在技术问题解决还是在作品外观设计指导上更能做到统筹兼顾,从而避免作品出现功能强大但不耐看或华而不实的缺陷。另外,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文化与艺术的熏陶和传承也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我校第七届获奖作品《护生录》在拿到“生命”主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救护小动物、呼吁环境保护。为了使作品在表现和信息传达上有独到的视角,在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时发现了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其推崇的“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的爱生敬养思想及丰子恺、弘一等大师的图文作品对学生的后续创作和心灵成长都带去了不小的影响。这从他们作品中的自创小诗“众生皆平等,万物皆有灵,万般屠伐皆放下,莫待万灵杳无踪!”可见一斑。 3.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能够因势利导竞赛带教不是简单的我教你做。曾有种误解:如此这般的综合性赛事需要教师具有极大的技术、创意本事,要循循善诱地一步步指导学生实现才行,殊不知这种师本位的做法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变主动为被动地让学生失去了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做爱做的事”,在他们凭兴趣发挥的基础上以小组头脑风暴的方式共同找到创意与技术实现的最佳结合点,是作品不会半途而废的关键。过程性指导中,以启发和鼓励为主比直接告知答案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事实也多次证明学生的潜力发挥和灵感顿现常常是令人兴奋的。所以忘了指导教师的身份,把自己放在和学生一样的参与者的角度,把参赛当成一个实现同一个梦想的目标去完成,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竞赛的压力,还能给学生以我们一起努力的信心。 4结语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源于教学又高于教学,全国性的比赛给了大家同一层次的竞技平台,它是学生综合技能体现的展台,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催化剂、学校教学改革的促进者。没有经历过大赛会觉得它高不可攀,经历过后会发现竞技路上的付出与收获是后续人生强有力的支撑,于学生如此,于教师亦如此。 作者:项洁 陈翔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浅析 【摘要】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长,而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安全直接影响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急需解决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问题,从而对于电力工程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电力工程建设当中所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从而对于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对其要求也在变得更加苛刻,与此同时,电力工程建设同国计民生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对此应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确保顺利的实施电力工程,在电力工程当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做好,才能够使得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有足够的保障,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用电。为此,对于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电力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相对较为不完善 在当今社会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供电企业要想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应该进行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建立以及健全,从而能够形成相关的制度作为支撑。但是就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发展情况来说,大部分供电企业对于管理工作都不给予重视,这样就会使得开展管理工作不够明确以及不到位,并且还会发生责任缺失的问题,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以及质量显著的降低。 2.2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较弱 在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当中,作为电力企业应该具有相对比较明确的施工速度、工期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能够随意进行任何施工,而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由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是直接的,这就会使得它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比较低,相关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并且作为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识也同样比较低,这样就会导致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存在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质量安全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关键。实际当中往往会由于没有及时的纠正电力工程安全方面的相关问题就会导致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混乱的现象,进而严重阻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2.3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单一 管理模式单一是当前大部分供电企业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管理方面,他们还在使用以往的模式以及方法,这就限制了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于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另外,对于电力设备由于没有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工作,这就给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了不必要的威胁。 2.4电力工程高素质以及专业化人才比较缺乏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且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实际建设的开展需要涉及到较多的领域以及部门共同进行施工,某一部门工作人员的水平都与整个工程质量有些直接的关系,这也就需要他们自身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以及专业化的技能,但是实际当中,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却比较缺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从而使得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漏洞,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水品得不到提升。 3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分析 3.1建立健全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要想使得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有足够的保证,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对于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健全,能够将成本支出降低,使得工作水平以及效率得以显著的提升。另外,通过合理科学管理措施以及方法的制定,还能够将电力企业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得以真正的实现,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3.2提高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 要想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真正的提升,就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按照施工的图纸严格进行,不应该随意的修改或者是变动投入施工的工序,对其进行系统化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防止出现混乱的问题,从而使得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②应该将电力企业当中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进行提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防止发生任何意外问题,从而对于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效果进一步优化。③应该对施工工期以及施工成本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正确的处理,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电力工程建设当中的主要因素,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质量以及安全性具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将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够使得建设整体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也有足够的保证,只有经过这些方面的不断提升,才能够将我国电力体系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3.3创新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当中,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是对施工质量与安全进行保障的重要前提,为此,对于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施工过程当中所使用的相关材料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相对应的采购,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也应该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从而使得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最大程度的降低,要想将这些方面做到更好,就需要电力企业对于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同时还应该将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进行落实,这样才能够将管理全方位得以真正实现。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做好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防范工作,对于管理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同时进行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得我国电力系统当中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3.4提高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电力工程建设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以及能力进行提升,同时也让他们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这也就需要在进行实际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该详细的了解以及学习施工图纸,从而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作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还应该将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以及素质进行提升,同时施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紧密结合,对其进行有效改进,从而能够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得以真正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工程建设当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只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严格地实施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才能够使得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有足够的保障,从而将其建设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为此,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者应该对于质量与安全管理当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并将在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尽可能的降到最低,从而将不必要的安全问题以及经济损失尽可能的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于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吴尚书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神农架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安全管理不足点及对策 【摘要】随着整个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迅速发展,电力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电力安全管理问题不仅使得电力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隐患,更是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的质量。本文基于此,首先从不同角度对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足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望对相关的电力安全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不足点;解决对策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也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就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时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几年来,电力企业中的电网事故起数和设备事故起数虽然已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人身伤亡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却略有上升。基于此,如何使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如何进一步保障生产安全,成为电力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足点分析 2.1人的管理问题分析 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可分为基础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杆塔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架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等等。但由于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同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是由工程处主任直接调派,相互之间不存在交流,往往只是各负其职,导致整个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①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只能够被动地对施工工作进行质检,缺乏主动管理现场、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导致整个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②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只担当质检员的工作职责,导致很多管理工作缺乏人员进行处理,无论是对内的项目安全管理文件资料收集,还是对外的协调沟通事项,在工作中都极易出现疏漏。③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意识,管理人员作为整个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直接实施者和主要参与者,其安全管理意识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并未能处理好电力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安全保障工作,导致电力安全管理工作难于推进。④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技能水平不高,一些管理人员未能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导致安全生产管理与先进管理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部分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也由于对相关的安全知识掌握不足,对电力现场施工作业的危险因素缺乏防范意识,使得自身面临危险的概率大大增加。 2.2物的管理问题分析 相较于其它工程项目而言,电力工程中的输电线路的施工设备更为复杂,一旦使用错误或是未能与施工场地有效匹配,都容易对整个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产生致命的影响。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设备材料管理中常见的不足点包括以下两点。①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现象严重,大部分的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往往具有工期较短、任务繁重、环境恶劣等一系列特点,出于降低施工成本的角度,很多施工单位面临着极大的施工任务量却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施工机械设备,而是采用施工机械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方式来完成施工任务,长期以往,施工机械势必会因零件磨损或器件老化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②施工安全绝缘工器具管理工作不足,施工安全绝缘工器具作为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必备工具,对于电力设备维修和工程施工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但大部分电力企业并未制定出有效的安全绝缘工器具的管理措施,很多电力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绝缘工器具仍存在着随意摆放,随意使用,配备不完善等安全隐患。 3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解决对策分析 3.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电力工程的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员携手完成电力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考虑要求各项目的现场负责人对不同作业的安全措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所检查的工程负责,同时委派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定时进行施工现场安全巡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行为时及时予以纠正,及时在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可考虑通过要求施工单位缴纳安全抵押金,以此来规范和激励员工,严格要求自己。 3.2完善了有关行政处罚的规定 新《安全法》的修订增加处罚的额度,罚款幅度普遍提高2~5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事故发生,要追究法律责任,并应受到经济处罚。对于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另外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强化发生事故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禁入!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3坚持人本管理的管理方法 新的安全形势对电力安全生产以及管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电力企业应当立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和体现员工的主体地位。对于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忽视安全、放松管理的错误管理理念,借助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模拟考核等工作进行改观,实现安全管理人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针对于电力操作人员中安全管理知识的水平还有待提升的现状,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在职电力安全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得其能够对电力系统工程相关专业知识有更为完善的了解,当遇到安全状况时,能够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解决;在此基础上,也可进一步引入电力系统管理的专业人才,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升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各项供电工作的顺利开展。 3.4加强施工危险点的重点控制和预防 考虑到电力工程中经常需要进行高空作业、临近带电体作业等危险性操作,为了进一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加强施工危险点的重点控制和预防工作,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例如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可考虑先在理论上对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和危险点事先作详细辩识,制定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清单交由施工人员学习。对于多工程交叉作业的施工现场(如500kV输电线路导线高空架设),安全管理人员可需要事先在施工危险点处悬挂具有醒目标志的安全标志牌,并通知安全监督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监护,若发现施工人员违章操作,可第一时间要求其整改。 3.5落实施工机械的审查检验工作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机械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引起的安全隐患,相关的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方案的调研工作,针对所需施工机械型号、规格、数量等,列出详细的配置清单并交于项目部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还需进一步施工机械的审查检验工作,施工机械的审查检验工作应由监理单位所负责,其主要的审查检验内容一般包括所使用机械设备的名称、数量、规格、性能等等。例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所用机器是否与整个生产能力相符,层间间隔设备是否与初凝时间的要求相匹配等等,达到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目的。 3.6完善安全绝缘工器具的管理 安全绝缘工器具的管理作为与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紧密相连的核心工作,在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施工班组可考虑参考《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及管理实施方法》去对安全绝缘工器具进行管理,建立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安全绝缘工器具的管理制度,并在施工现场配备安全工器具管理人员,要求其对安全绝缘工器具进行定期检查、分类摆放、设置标签等一系列工作,并且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建立其相应的管理台账和入库手续,做到既能够在短期内清楚安全绝缘工器具的实际情况,还能够在需要时及时对所缺少的安全工器具进行额定补充。从而在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和施工机械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为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优秀的硬件基础。 4结束语 安全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但安全管理工作却是一项极其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重要工作,如果未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势必会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并且给企业乃至于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电力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安全管理工作当作一门重要的管理科学,在实践中不断地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律和内涵予以探索,在理论中不断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予以开拓创新。现阶段,新形势的经济发展情况已然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体寒促了新的要求,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促进电力企业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做出更卓越的贡献,值得相关的管理人员进一步深思。 作者:耿小彬 单位:国网泸州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等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针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优化我国供电系统的体系和结构。 关键词: 供电系统;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有效策略 0引言 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一方面,我国电力系统得到飞速的发展,另一方面,这对我国供电系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我国供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就实际发展情况而言,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意识较弱 很多电力工程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对相关施工工期、施工速度、施工安全等进行明确要求,不能随意组织施工。由于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对电力工程安全重视程度较低,工程安全意识非常薄弱,电力企业过分追逐经济效益因此就会出现忽视安全生产的情况,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意识较低,严重者还会出现重大的工程事故[1]。 1.2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电力工程建筑中取得良好的收益,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以制度为支撑、盈利为目的的管理体制。但就目前发展而言,很多供电企业在实际过程中不注重管理,导致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不明确,经常会出现严重的责任缺失,降低电力工程建筑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2]。 1.3电力工程缺乏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任务,但在开展实际工程中,需要多个部分和多个领域共同开展施工工作。由于我国很多电力工程管理缺乏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因此导致我国很多电力工程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存在很多漏洞。 1.4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十分复杂 在实际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其关键内容。由于很多电力工程安全企业中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常常会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出现混乱,导致安全管理问题频发[3]。 1.5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很多供电企业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还在沿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这就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不能对电力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供电企业应该制定一整套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配合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而且一经投入施工不能随意进行变动或者修改,同时要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的管理,避免发生混乱的情况,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供电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情况,优化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效果[4]。 2.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科学的体系是确保电力工程能够正常施工的前提条件,不断完善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节约建筑成本、建筑资金,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 2.3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在实际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责任和重要意义。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在施工前对图纸做好详细的学习和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相关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结合施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2.4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电力工程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是确保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电力工程建筑施工材料主要包括采购环节、施工环节的材料,并且还要严格根据国家下发的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把关,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要创新管理模式,避免施工现场出现混乱问题。 3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有效方法 3.1实现多元化管理措施 电力工程建设要落实多元化管理措施,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措施。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电力工程安全的周期性、频率性、随机性,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强化管理监督作用,建立长效机制,从而提高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确保我国供电系统能够逐步完善[5]。 3.2正确处理相关安全因素 要想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施工的成本、施工工期等内容,这些都是电力工程建设的相关因素,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只有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不能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置于不顾,必须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与此同时,还应该树立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在确保施工工人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电力体系的整体水平。 3.3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 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出现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问题,就必须做好防止工作,制定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应急方案,在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从而提高操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通过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能够准确地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从而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 4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作为整个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努力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供电系统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实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党和政府、供电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三者共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电力工程又好又快的发展。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住宅小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 电力建设是住宅小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着小区供电是否可靠,对小区居民日常生活影响巨大。文章以住宅小区电力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住宅小区电力建设现状,存在质量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然后,从配电房施工、成套电气设备安装及电缆试验等方面论述了小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并提出了具体的安全管理策略,以保证施工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 关键词: 住宅小区;电力建设;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住宅小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人们对小区建设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住宅小区建设中的重要工作,电力建设质量对小区居民生活影响巨大。为了保证住宅小区电力建设质量,必须加大住宅小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研究,深入了解住宅小区电力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在建设管理中做好相关工作,以实现供电稳定、安全。 1住宅小区电力建设现状 住宅小区用电,关系着千家万户,牵涉着整个城市的神经,是住宅小区乃至城市电网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无论是新建还是旧住宅小区,电力建设都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保证小区供电是否可靠的关键,是影响居民生活正常与社会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地区住宅小区配电建设工作并不理想,存在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供电安全埋下隐患,根本满足不了居民安全用电需要。在住宅小区开发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的当下,小区电力工程自然受到电力工作者的关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探讨是必要的,对提高住宅小区供电质量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2住宅小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 2.1配电房施工 小区配电房是小区电力系统的枢纽中心,其施工质量对小区安全用电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区配电房建设中,先要确定配电房地址,一般设置在建筑物首层或地下室。如果设置在首层,尽量不要设置在厕所、浴室或易积水场所的下方;如果设置在地下室,应确保配电房地面标高多于地下室地面标高0.1m,以免地下室内积水流入配电房。同时,还要预先进行设备就位,以便施工人员安装。接地系统施工是小区配电房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具体施工中,配电房设备接地方式可以选择联合接地方式,即与防雷接地系统使用同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Ω。此外,也可以采用与防雷接地系统使用同一个接地体的接地方式,若是这样设置配电房接地系统,要确保两个接地系统相距0.2m以上,并把配电房接地电阻设置在1~4Ω之间。 2.2变压器的安装及试验 进行变压器安装前,先确定安装施工图通过供电部门审核,手续齐全,然后认真解读设计图,了解设计中选用的变压器结构特点、性能、技术参数等。检查安装现场环境和条件是否符合安装操纵需要,经检验合格后,便可以将变压器搬运到施工现场。到位后,对变压器进行开箱检查,确定内部元器件规格、质量等与设计相符,有没损坏等情况。确认无误后,便可以正式开始变压器安装操作工作。在安装中,先安装变压器型钢基础,再安装变压器本体。型钢基础框架顶部距离地面应有0.1m,与接地扁钢连接要大于二端点。同时,型钢基础框架两端用扁钢焊接,焊缝大小要大于扁钢宽度,最好有一倍之差。完成焊接后,对焊缝表面进行除氧化皮处理,并涂刷两层灰面漆。在变压器本体安装中,根据安装场地实际情况确定吊装方案。如果配电室在首层,可以直接吊装变压器到室内;如果配电室在地下室,在地下室施工时必须预留孔道,用于吊装变压器。当变压器在型钢框架基础上就位后,确认变压器方位、与墙面距离等是否符合要求。一般要求变压器横向距墙大于0.8m,与柜门距离大于1m,开关操作方向的距离必须大于1.2m。变压器本体安装结束后,进行附件安装,具体有一次元件、二次仪表、电阻温度计等。完成后,进行变压器送电调式运行,开始变压器的交接试验。试验前,全面检查变压器,确保各种设备、元器件安装可靠,一次、二次引线就位,接地系统设置符合标准,分接头处于正常电压档位,并清理干净设备表面。做好送电前检查工作后,正式送电,依次进行空载调试运行、半负荷调式运行、满负荷调式运行。每一环节的试验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上一环节试验未通过,不允许进行下一环节试验,全程保证试验安全。只有在满负荷运行试验合格后,变压器才能投入使用。 2.3成套电气设备安装及试验 成套电气设备安装主要包括配电箱安装、配电柜安装、配电箱(柜)的内部配线安装等工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安装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为做好安装工作,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认真阅读施工图,充分了解安装中的关键技术要求和施工流程,进行技术交底等。在配电箱安装中,要确保配电箱稳固平稳,进出线整洁利索,颜色分明,没有虚线。同时,盘面上的面板线孔要光滑无毛刺,外部设置绝缘保护套。位置上要紧贴墙面,不允许镶嵌入墙面中。在配电柜安装中,严格遵守安装流程,先开箱检查,其次是制作基础型刚,下面依次是制作母线、连接柜体和桥架、连接母线和导线,最后是送电试运行。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两项工作:第一,按照施工图找准配电柜位置,前后应留有一定位置,便于日后运行维护;第二,利用屏柜的汇流排把进线电源的PE专用保护线同接线螺栓连接起来,使配电柜安全接地。在配电箱(柜)的内部配线安装中,先理清管线再穿入导线,并保证导线没有打结、断线等情况,之后分清楚内部配线颜色,确保对应颜色的导线安装正确,右侧出线,左侧进线,规范配线安装。成套电气设备安装好之后,要分开做实验,高压设备试验时,低压设备要接地,低压设备试验时高压设备接地。 2.4电缆敷设及试验 小区电力工程所使用的电缆要根据用电负荷等选择,确定选型负荷标准,满足供电需要。对于电缆头的选用,从性能方面考虑,可以选用专用橡胶,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完成电缆敷设后,必须进行必要的试验,具体包括绝缘电阻测试、直流耐压试验、泄露电流试验、交流耐压试验等。每一项试验目的都各不相同,工作人数要熟悉每一项试验操作和注意事项,按照流程、按照要求进行试验,达成既定的试验目的,保证电缆安装质量。 3住宅小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3.1项目管理 在住宅小区电力建设中,为保证小区配套电力设施符合国家标准,满足用户用电需要,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对电力工程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模式,成立专门项目部门,统一负责电力工程施工监督和管理工作,对整个施工工艺进行动态监管,以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电力行业规范、标准等制定高低压供电方案,科学预测用电负荷,确保配电站建设到位。同时,做好施工方案的审核、工程质量验收、材料验收等工作,为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3.2运行维护 配套电力设施的运行维护是小区供电安全的基础,也是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在小区配套电力设施建设完成后,做好设施资产的交接工作,并根据供配电安全要求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这一制度,认真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保证供电设施安全可靠。特别是住宅小区电缆敷设后,工作人员先进行电气试验,具体包括:高压电缆直流泄露耐压试验、变压器工频耐压绝缘试验、绕组直流电阻测试。同时,确定电缆线路失效模式,若可靠性检测后发现电缆处于失效模式的工况,必须做进一步检测,查明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及时消除安全运行隐患,以保证电缆线路运行安全。 3.3继电保护整定 在配套电力设施安装结束以后,除了进行一系列电气试验外,还要对高压受电柜和馈出柜进行进行继电保护整定试验,确定故障发生时的电气量,保证继电保护动作可靠,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4工程竣工验收与送电 小区电力工程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符合要求后申报供电公司验收,然后由供电公司组织各方共同进行工程质量验收,通过现场验线后,安装电表等装置,进行试运行,即送电。在送电过程中,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5配电房交付后业主的管理 配电方施工验收合格后,向业主办理移交手续,由业主负责今后的配电房安全管理工作。为保证配电房运行安全,业主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严格规定交接班程序、内容、时间等,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工作准则。同时,业主应建立以班组长为中心的管理责任制,将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切实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住宅小区电力工程建设中,应做好配电房施工、成套设备安装、电缆试验等工作,并通过项目管理、运行维护等措施以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加强电力建设管理,确保电力工程运行安全,为小区居民打造一个持续、稳定、安全的供电环境。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供电安全对住宅小区建设、居民正常生活影响巨大,应当基于高度重视,做好相关研究工作,推动施工技术和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住宅小区建设和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保障。 作者:崔晓琴 单位:泰州兴源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浅议 摘要: 加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一方面能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能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电力支持,也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针对电力工程投资大、项目多等特点,要想充分发挥电网建设企业的管理作用,就必须抓好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 关键词: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电力企业 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电力工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在提升电力企业投产运行后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同时,确保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提供供电可靠性与供电质量都能符合标准的电力供应,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1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1.1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电力建设的高空作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必须做好临边作业、悬空操作等安全控制,最好防护设施的检查,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1.2施工机械技术的复杂性 施工机械技术是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施工机械技术的常规性管理,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电力工程质量建设安全控制措施 2.1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电力工程施工前必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网络,检查施工企业提交的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组织管理网络体系。(2)做好对分包企业的资质审查。主要包括:第一,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第二,严格杜绝分包工程的再分包。第三,防止无资质的施工队伍参与工程。第四,要健全分包管理办法,避免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现象的发生。(3)建立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评价体系。健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评价体系,对所有施工系统等进行综合评价。从根源上对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进行把控,并根据安全评价体系选择最佳的安全防范控制措施,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结合电力工程建设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使电力工程建设安全处于管控之中。 2.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1)电力工程施工首先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规范管理行为,以工程施工的质量验评标准为基础,确保施工质量、工艺水平都达到技术标准。(2)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最大化地降低安全事故所导致的损失,施工单位对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部位、危险环节、危险源等做好应急预案,并制定管控措施,将安全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区域,确保全面提升应急能力。(3)项目经理部在分析安全危险点的基础上,确定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状态评价内容,明确综合安全检查措施,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三级安全网”是否落实责任到人,安全施工措施是否得以有效落实;施工机具使用是否得当或者是不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仍在使用。 2.3使用现代化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工作流技术,过去的电力企业模块化系统是把一个应用软件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通过相互之间的接口完成实际的任务。模块化系统很容易陷入系统大而全的弊端。现在的模块化系统通过将一个具体的工作分解成多个任务、角色,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其是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信息或者是任务,对工作流过程及其组成活动定义和建模,将所得到的定义称为过程模型、过程模板、过程元数据或过程定义。第一,实现了运行控制功能。对使用工作流模型描述的业务过程进行初始化,将部门的实际业务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流模型。模型的实例化阶段是完成人机交互和应用的执行,且每个管理过程都是工作流中的一个节点,这些节点是需要迭代执行的。在这种复杂的逻辑处理过程下,模块化工程极大地增加了工程管理的复杂度,每个过程都可以按照业务需要按特定顺序执行,系统展现了整个项目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用户界面,数据库能提供丰富的统计报表、合同、票据模板打印功能等,以解决原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二,提高电力系统的柔性灵活性,新系统采用图形化的方式灵活地修改相关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这样充分满足了电力安装工程现在和未来工作流程变化的需求。在业务流程进行的每个功能点上,按预先设定的流程分配相应的权限。该操作员只要以短信的方式通知,从而提高软件的直观性和易用性。 2.4强化质量安全管控监督 在电力工程施工开始前,施工技术人员要提升安全和质量管控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针对安全教育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管控措施。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进行质量动态控制措施,实行高效的安全和质量监管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手段。同时,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不断加大施工质量监管力度。首先,各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要进行详细分析,仔细检验和监管每个环节。其次,为了降低在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一定要做好施工单位监督安全措施的实施工作,保证按照规章制度实行安全措施的执行,根据现场安全事项的监管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将安全生产的意识落实到每个施工企业和每个人的工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中,只有将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都融入电力工程建设中,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进电力施工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邓昆 单位:黑龙江省汤原县汤原农村电气化局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管理浅谈 1引言 高耗能电力客户具有其独特的生产经营特点,主要为能耗高、产品单一、资金流转速度快、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用电负荷具有冲击性、波动性和非对称性特点,对电能质量、电网安全影响非常大。为保证高耗能电力客户的正常运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高耗能电力客户的安全用电管理是供电企业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2高耗能电力客户运行特点 2.1定义 所谓高耗能电力客户,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比重相对较高,电能成本在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大的电力客户。在石嘴山地区,高耗能电力客户主要为生产铁合金、电石、碳化硅、单晶硅、多晶硅、炼焦、化工、水泥、钢铁等产品的电力客户。 2.2特点 2.2.1单台炉变容量大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文件要求,单台容量为6300千伏安及以下的炉变已经全部关停,目前,高耗能电力客户单台容量在10000千伏安以下的已经很少,大多数高耗能电力客户的单台炉变容量都在12500千伏安以上。从2011年开始,各高耗能电力客户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结合政府“抓大放小”的原则,新建的炉变单台容量都在25500千伏安以上,最大的炉变达到单台容量31500千伏安。 2.2.2不间断连续生产 高耗能电力客户一般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连续生产。主要原因是,高耗能电力客户—除碳化硅生产以外—由于冶炼炉启动(以下称温炉)时间较长,一般为3到7天,期间所产生的空炉电量较大,温炉费用很高,因此各高耗能电力客户一般都是连续生产。 2.2.3用电负荷率高 高耗能电力客户大多数都是满负荷运行,如电石、硅铁、硅锰、镍铁、碳化硅等,负荷率一般都可以达到98%左右,变压器始终处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不仅如此,部分高耗能电力客户甚至是超负荷运行,如硅钙等,负荷率可达到130%。 3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电气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且素质不高 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客户电气运行人员每职至少有2人,设备检修人员每职至少要3人,且必须持有《电工进网许可证》、《特种工作业证》等上岗必备证件。但是实际上,有很多高耗能电力客户电气运行人员在数量上根本达不到要求,甚至个别电力客户存在只有一名电工的情况;有的电力客户虽然在人员数量上达到标准要求,却不具备持证上岗的要求;有的客户电工电气知识匮乏,缺少基本的技术知识和安全知识。 3.2设备“带病”运行或“疲劳”运行 由于高耗能行业温炉会产生大量的空炉电,进而产生的生产成本,因此,部分高耗能电力客户为减少状态检修次数,往往忽视电气设备出现的“小问题”或异常现象,只要设备不出大问题,便会坚持生产,使设备“带病”运行;另外,由于高耗能行业负荷率较高,且连续不间断运行,部分高耗能电力客户对设备长期不检修不维护,使电气设备处在“疲劳”运行状态。这些往往就是发生电气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的根本原因,但由于部分高耗能电力客户的负责人一味的追求效益,努力降低成本,往往忽视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3.3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运行管理不到位 3.3.1未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季节性反事故措施 按照规定要求,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每年要进行季节性反事故措施,即冬春严寒季节,以防寒、防冻及防小动物为主要内容的大检查、大清扫;雷雨夏秋季节,防雷防漏和迎高峰的设备大检查,对防雷和接地装置进行检查,对高压设备的绝缘状况进行分析,是否按周期进行试验,对设备缺陷是否处理完毕。但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高耗能企业由于对电气设备重视程度不够,对电气设备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估计不足,因此往往忽视季节性反事故措施,导致发生天气突变时,便会发生电气设备故障而引起的跳闸事故,进而影响各企业的正常生产。 3.3.2安全工器具管理不到位 在各高耗能电力客户中,往往忽视对安全工器具的管理,有很多企业要么是安全工器具配备不全,要么就是安全工器具实验超期。安全工器具是保证电气工作人员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使用超期或实验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不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 3.4电气设备运行环境较差 各高耗能电力客户的电气设备一般都运行在生产区内,其特点是周边温度高、灰尘大,加上平时运行管理不到位,便给各一次和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首先,电气设备长期处于高温的运行环境会直接影响其散热冷却效果,温度过高,会加速绝缘老化,使塑料材料变形变质,会使热继电器误动作、电子元件劣化等。 4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管理策略 4.1加强安全用电宣传,提高客户安全意识 意识形态对个人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解决高耗能电力客户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使其管理者和电气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要清楚的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一切”的道理。要提高客户安全管理意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式入手: 4.1.1实时宣传,让用电安全管理深入人心 安全用电管理不是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个别客户提倡的“大干一百天、全体保安全”等口号。供电企业的客户服务人员,要在利用与客户接触的每一个机会对电力客户进行安全用电宣传。“事实胜于雄辩”,向电力客户宣传安全用电,要以实际案例进行宣传,利用案例中的电力客户所发生的电气设备和人员的事故给企业和员工所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给广大高耗能电力客户敲响警钟,做好前车之鉴,以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 4.1.2集中宣传,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安全管理 定期组织开展电力客户的安全培训工作,组织各高能电力客户的负责人和电气工作人员对用电安全知识进行集中的学习,牢固掌握《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内容,并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去,同时邀请电气方面的专家对高耗能电力客户进行电气知识培训,提高客户电气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集中宣传培训,为各高耗能电力客户之间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各高耗能电力客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在用电安全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取长补短,以提高各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针对在安全用电管理上做的较好的企业可以树立典型,并组织其他高耗能电力客户的人员进行参观学习,使高耗能电力客户在安全管理上整体得到提高。 4.2建立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检查制度 为帮助高耗能电力客户进行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保证高耗能电力客户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供电部门应建立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检查制度。对高耗能电力客户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一般每个季度不少于一次。检查组的成员应由供电部门营销、调度、生产、安监、发策等部门人员参加,从各专业的角度对高耗能电力客户的人员、设备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体检,检查各高耗能电力客户是否按要求进行春、秋检,是否按要求执行“两票三制”,是否按要求进行预防性试验和检查性试验,试验结果是否合格,人员配备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防火、防盗、防小动物等工作是否到位等,做到“不查则已、查必查清”。 4.3建立政企联合检查机制 依靠供电部门的电力客户安全管理,其力度可能往往够。因此,供电部门应与政府部门建立政企联合检查机制,一年应不少于两次。在政企联合检查中,主要检查各高耗能电力客户在设备和管理上存在的“老病”,依靠政府部门力量督促那些有问题不整改的电力客户。通过政企联合安全检查,可以提高高耗能电力客户缺陷整改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了电力客户安全管理的质量,实现了高耗能电力客户和政府部门的双赢。 4.4利用PDCA循环巩固安全管理 供电部门应按照电力客户的管理要求,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将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并书面通知电力客户和政府部门,在下一次安全检查过程中,首先要对上一次检查过程中存在缺陷的整改情况,并指出在电力客户的设备和管理中新出现的缺陷和问题。在高耗能电力客户的安全管理中,要利用PDCA循环巩固安全管理成果,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5结束语 由于高耗能行业能耗高且对环境影响较大,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耗能电力客户的管理力度和标准要求,努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处在产业链前沿的高耗能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淘汰,近两年,高耗能行业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科技含量还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高耗能电力客户的安全管理仍旧是供电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只有同高耗能电力客户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高耗能企业的壮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作者:姜忠炜 单位: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探究 1主要问题 1.1方案不合理 为了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首先要具备合理的设计方案。合理的设计方案主要是指,施工单位要严格的安全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能随意的改变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那么一定要主动与设计单位及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以保证可以将问题尽快解决,同时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同时也要防止在施工中避免出现为了保证工期而改变设计方案的情况,这样就失去了进行图纸设计的意义,严重的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1.2缺乏安全意识 在施工中提高安全意识是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手段,然而我们发现施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在施工工作中不能进行安全性教育,对安全施工缺乏认识,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们发现在很多的电力施工企业都没有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管理,这主要体现在没有指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具体划分到每个责任人,对于安全事故也没有进行及时的预防,施工人员都是在不合理、不规范的环境下工作,导致了更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1.4缺少技术型人才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由于涉及的工序比较复杂,所以对于技术性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在很多的电力工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多数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而引起的,所以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引进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提高对技术的培训和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2改善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工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意识 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所以,在施工单位的领导层要首先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从领导基础上做到安全保障,做出正确的安全对策。同时要不断的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要让施工人员的对安全管理和建设质量有祖国的认识,要保证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从另一个角度说,同时也要保证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考虑,要将每个环节和步骤都考虑周全,保证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及时调查分析,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对策,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2.2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传统的电力工程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要求,为了提供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水平,就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革,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合理优化管理模式,保证电力设备的科学合理性。在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简单点说就是要实行对人的合理管理,要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所以在施工单位一定要提高对技术的创新性,要对在岗员工进行相应的岗位技术培训,以保证质量管理安全要求。 2.3提高质监管力度 实行高效的安全监管工作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质量安全的关键手段,所以,在各个施工单位一定要设立安全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详细分析,仔细调查,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细致的检验和监管,保证从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中排除不利因素,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4进行安全教育,严格保证安全防 护手段的顺利进行为了降低在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同时施工单位要监督安全措施的实施,保证要做到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威胁,其次,按照规章湿度实行安全措施的执行,最后,要提高现场安全事项的监管,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施工设备及施工人员进行监管,避免出现不规范性的施工操作。把人民安全放到了首位,将安全生产的意识落实到每个施工企业每个人的工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电力工程建设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方面,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施工单位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人员也要有安全施工的意识和责任,不但要保证自身的施工安全,同时也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高质量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促进作用,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付国庆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党群策略 1.新时期党群工作的重要性 1.1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党群工作和安全管理是相互推动的。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电力的重要保证,也是电力企业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电力的保障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自身企业高速、稳定发展的保障。党群工作是党组织建设工作和组织群众工作的统和,党群工作是保证党领导中心地位,推动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活动,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工作,保障了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电力企业中,党群工作和安全管理是相互作用的,起到互相推动的作用。 1.2新时代下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上的政治思想保障——党群工作。 党组织群众工作的主要日常工作内容包括对电力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整治思想教育,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指导,与电力企业协商确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等给企业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树立起自觉的行为意识,进而自觉的去改善自身在平时电力安全管理时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行为规范,遵守电力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力企业电力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党群发展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新时代下,电力企业中的党组织、群众工作的好坏,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设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对电力企业健康全面的发展起重要推进作用。“以人为本”是当前企业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将这些管理理念和思想运用到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建设中去,经过企业优良文化的影响,才能够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中增强电力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度。将党群工作和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党群工作的指引,打造好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从而通过文化思想来确保电力企业电力生产安全进行。 2.新时代下电力企业的党群工作活动 2.1做好电力企业中的党组织群众工作,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文化的建设夯实基础。 企业内部员工和部门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由一个企业的自身企业文化所决定的,独具特色的企业自身文化不仅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形象,也表明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所以做好党组织群众工作活动,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对于电力企业中的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文化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党组织在群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党组织对群众的宣传和引导,来强调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对电力安全管理的全方面宣传以及电力安全生产多动的组织,来营造一个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环境。之后,在党组织群众的优势下,全方位的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教育工作,通过覆盖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网,逐步落实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和制度。最后还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立人为本,不定期组织电力企业内部员工的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文化环境。 2.2完善自身党组织群众工作的规章制度。 一个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保障。而一个长期有效的制度离不开内部人员的共同你努力。所以要重视对电力企业中党组织内部的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为党群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党组织干部的思想再教育工作,让他们的党群工作、安全建设更加有效,要充分发挥出党群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并将其作用在党群工作中发挥得更加彻底。第三,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电力安全生产水平,把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党群工作和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真正结合起来,增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 2.3党群工作人员要做好自身安全管理工作。 做好日常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有关制度、规则,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电力安全生产。同时,党群部门工作人员要实时了解电力生产情况,和电力企业员工进行密切的交流,把握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线、最清晰的现场情况,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形成稳重的电力安全生产态度。 2.4提高安全效益。 得到提高的安全效益能够从实际上帮助到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新认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奖促使企业自觉增加对于生产安全的投入。所以对其部门工作人员要宣传好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对其加大投入,减小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几率,通过电力的安全生产来避免风险,实现安全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安全生产带来的效益。 3.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党组织群众工作是是保证党领导中心地位,推动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活动,并且在保障了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安全的发展。在电力企业中,党群工作和安全管理是相互推动的,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电力的保证。 作者:谭利群 单位:湖北省黄冈东源电业集团瑞华分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建设安全管理探讨 1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现状 电力建设工程大干快上,有限的技术和安全管理力量分散,造成各工程点上的技术力量薄弱,工艺技术设计不完善,安全管理人员不足,施工人员素质下降,安全隐患大量增加,安全事故不断,电力建设安全形势相当严峻。施工单位存在不同程度将工程分包的情况,以包代管现象依然存在,分包单位管理能力差,人员来源复杂,安全素质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 2做好电力建设安全管理几点建议 2.1定位方针目标 贯彻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依据电力建设工程规模、施工特点、自然环境、资源配置,制定工程安全目标。 2.2成立组织机构 建设单位牵头,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调试单位等参建单位成立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工程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依托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独立设置安监部门,配备安监人员,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调试单位三级安全管理网络,设立工程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治安保卫管理部门,明确工作分工,充分发挥两个体系现场安全管理合力。 2.3明确安全责任 建设单位对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负全面管理责任,履行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组织、协调、监督职责,做好安全工作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参建单位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依法落实电力建设工程安全责任。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与参建单位应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2.4建立制度约束 建设单位全方位收集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预防人身事故、设备事故和环境事故的事故法规,事故处理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工程开工前参建单位应执行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应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在工程开工前颁布安健环管理制度,危险源清单和安全管理台帐,全面落实人员责任、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技术规程、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安全设施、隐患排查、应急救援等管理规定和要求,明确管理程序、职责和要求。 2.5做好安全策划 安全策划是通过科学分析工程风险,对工程安全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指导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配备必要资源,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安全策划主要内容有:安全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分工与职责;法律法规清单;规章制度清单;管理台帐目录;现场总体布局:人员、车辆出入管理;成品保护、防止二次污染;现场医疗救援;消防与治安保卫;安全文明施工;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单位进行总体策划,参建单位进行二次策划,科学、全面、系统的谋划安全管理目标、管理依据、管理要求、安全措施,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机构设置、建章立制、总体布局、安全设施加工制作、所需物资购置准备,创造高标准的工程开工条件。工程开工后,即可按计划、分阶段、按顺序有条不紊地布置安全设施,有关人员可集中精力从事现场管理,保证安全文明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6合理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是总揽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全局的重要条件,视觉形象直接关系安全文明施工的成功与否,主要通过施工总平规划、建筑物、装置型设施、安全设施、标志的标准、样式等来达到现场视觉形象统一、整洁、和谐、美观的整体效果,是确保安全文明施工有序、规范进行的重要环节。总体布局主要内容有:视觉形象设计;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设备材料堆放区模块化设计;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化、定置化管理设计;施工场地要求;大门;建筑物;旗台;围墙与监控设施等等。现场安全设施分安全标志,有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安全警示线;安全防护设施,含安全帽、安全带、攀登自锁器、速差自控器、水平滑动保险器、手扶水平安全绳、安全网、脚手架、安全围栏、孔洞盖板、安全通道、组合式柱头托架;可视化管理,有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牌、主要危险因素辨识牌、现场标志牌、地下设施标志牌、五牌两图、安全警示牌、施工区域责任牌、施工机具定置管理、道路交通标准化设施;现场文明施工设施,有成品保护、现场区域隔离、卷扬机棚、设备材料摆放、垃圾通道及垃圾箱、吸烟室及休息室、干式及水冲式厕所。 2.7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与执行 安全技术措施是安全施工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是指导作业人员施工的实用性文件,所有施工作业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交底。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包括:项目特点、危险源、预控措施、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应急处置、文明施工标准等内容。重大或特殊项目安全技术措施、重要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一般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应分别由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管理部门主任、项目管理部门专业工程师分别组织编写和评审,相应报送总工程师、项目总监和项目管理部门主任批准执行。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由措施编制人向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负责人进行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具备安全文明施工条件后方可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一经审批和交底,任何人无权擅自更改施工方案和措施,严禁无措施或未经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作业。 2.8应急管理提供保障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应急指挥机构,组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辨识危险源,编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测预警机制,明确应急响应程序,配置抢险物资、通讯器材、临时电源、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工程现场处置及防御能力。 2.9评估安全绩效 建立日常安全检查、周联合检查、月综合检查、季度阶段性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机制,查制度、查机构、查安全设施、查教育培训、查劳保用品使用、查隐患、查作业行为、查整改落实,完善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确保安全生产。实行工程项目安全目标绩效管理,构建工程管理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安全文化,制定安全目标实施、控制与评价的措施,确保方针目标前瞻性、全局性、可行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控制措施逐级建立,责权利清晰明确,考核评价赏罚分明。 3结论 通过分析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现状,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风险。 作者:金天寅 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一、我国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1网络黑客恶意入侵 虽然我国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较为严密,但是,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特别重要,如果遇到黑客的恶意入侵,损失将特别严重。黑客恶意入侵往往是对电力企业的网络系统进行干扰,黑客入侵一方面会窃取电力企业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会扰乱信息系统,使电力企业损失大量信息,损失大量信息的电力企业将面临企业经营发展的巨大困难。目前,黑客恶意入侵现象在在我国电力信息领域比较多见,电力信息面临着较大的威胁,网络黑客的入侵能力较强,如果对电力企业进行信息窃取和信息干扰,电力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很难妥善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一些电力企业对信息密码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得黑客非常容易的破解了电力企业的信息密码,权威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密码方面存在问题,一些企业仅仅照搬了其他企业的密码管理方式,并没有加强对密码系统的研发,使得密码管理水平十分低下,还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对信息系统设置密码,导致信息完全没有受到保护,如果黑客盗取这些信息,不仅能够不费任何力量轻松盗取,还能够不留下任何盗取痕迹,使追查工作不具备任何线索。 1.2附带办公软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危害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各界带来了巨大的便捷,许多计算机软件功能丰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电力信息企业引进计算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电力企业的很多工作人员可以从网络上免费下载很多办公软件,这些办公软件能够对电力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快速的计算并得出准确的结算结果,因此,很多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办公软件的依赖程度很高,很多重要工作都要依靠办公软件进行,对办公软件的安全性放松了警惕。现在,很多软件研发机构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允许一些附带软件进入软件安装包,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下载软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安装了与办公无关的附带软件,一些附带软件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网络病毒往往会依靠这些安全性不高的附带软件进入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使信息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袭,最终造成信息系统的瘫痪,使很多企业重要信息得不到妥善的保管。 1.3网络病毒的侵袭 自从网络普及以来,几乎每一台电都受到过网络病毒的侵袭,可以说,网络病毒是我国电脑网络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也不例外,电力企业的电脑如果遭到病毒侵袭,电脑将有可能减缓运行速度,使企业的很多工作无法进行,如果情况严重,电脑有可能死机,不仅电力企业的工作无法进行,病毒的种类也将无法区分,电力企业将付出更加严重的代价。蠕虫性质的网络病毒是对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毒。蠕虫病毒在对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造成破坏之后,会大量复制出其它病毒,这种蠕虫网络病毒的扩散方式与很多生物病毒一样,对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入侵,这种蠕虫病毒一方面会大量繁殖,使杀毒工作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又较为隐蔽,一般的杀毒软件很难彻底清除这种病毒,另外,蠕虫病毒目前已经具备了应对杀毒软件的性能,使电力企业的杀毒工作更加困难。 1.4电力企业管理机制存在漏洞 很多电力企业的领导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电力供应方面,对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使得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迟迟没有得到完善。一些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下载正规的办公软件,使得一些病毒通过附带软件传播到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中,还有些电力企业没有科学的划分各部门的领导职责,使得网络系统得不到合理的使用,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及时明确责任人。有些电力企业没有对网络机房加强监管,使得一些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企业机房,还有些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不懂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随意将信息泄露给外部人员,使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面临较大的安全问题。 二、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改进方案 2.1防治网络黑客恶意入侵 我国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切实认识到,虽然我国电力企业对于黑客入侵的防范较为严密,但是依然不能彻底防止黑客的恶意入侵,从而加强对防治黑客入侵的重视。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密码严加保管,电力企业要组建专门的密码管理团队,将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密码设置为较为复杂的密码,防止黑客的恶意入侵。企业的密码管理团队要严格执行管理工作,对没有重视密码设置,甚至不按要求设置密码的工作人员要加大惩戒力度,使其切实认识到黑客入侵的重要问题,为信息系统设置合格的密码。 2.2加强对办公软件附带软件的管理 电力企业要对工作人员的办公软件加强管理,组建专业的软件管理团队,为企业各部门提供合适的办公软件,企业的办公软件要采取统一下载,统一管理的方式,不能允许工作人员随意下载不能确保安全的办公软件,切实避免因办公软件的附带软件存在病毒而对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构成危害。企业要加强对办公软件的研发,与软件研发机构和其他电力企业加强联系,以便获得安全的办公软件,使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更加安全。电力企业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每一位员工提高对办公软件附带软件的警惕,切实做到维护企业信息网络安全。 2.3改善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的领导人不能仅仅关注供电系统的工作,要将关注的重点向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方面转移。电力企业要将内部责任机制进行完善,明确划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合理的使用信息网络系统,避免因使用不合理而出现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企业要对不按规定使用信息网络系统的员工进行惩罚,使其提高对信息网络安全的认识。企业还要对外来人员加强管理,进入机房的外来人员要做好登记,不能允许与企业无关的人员进入企业机房,切实保证机房的安全,企业还要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员工严守企业信息机密,不对外部人员泄露企业信息。 三、结束语 在计算网络系统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各个角落的情况下,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深入分析我国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良方案,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健 单位:国网辽宁铁岭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工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1提高全方位安全意识 我国已经将电力企业安全法规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严格制定了管理的流程,多次举办安全生产活动,为加快对防御技能的熟悉,加强对员工培训,促进安全知识的有效掌握,对员工及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将员工的安全意识逐渐提升,使其将安全意识充分掌握并认识到其中的要领及整体重要性,要想将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散,将思想教育工作、技能教育工作与岗位的专项培训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已实用为目的,使员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熟练掌握安全技术,按照安全管理章程进行施工,将操作规程逐渐熟练。全方位加强对项目安全管理者的培训,逐渐提高安全项目的决策能力,使得执法者在安全知识巩固下,时刻具备着对危机源头的判断、事故预防的决策、应急处理方面的技能以及对相关事故的案例分析能力。 2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安全施工技术的举措 以能量意外释放为理论根据,加强对有害物品、危险物品的排查,用管制、限制危险物质的举措将事故发生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防止意外释放的发生,将危险源消除,将故障隔离等。为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的举措有:加强个体的有效防护、将具体的措施有效地进行隔离、注意薄弱环节等。电力工程的安全施工措施主要包含:在施工现场将安全标识在明显处和危险处进行标记、保证现场安全通道的畅通、加强对防护措施应用意识、确保对个体的防护用品的使用。电力施工用电的安全防护措施:当使用的是电工工具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漏电状况发生,注意电线的安全状况,以免因漏电、短路状况引起事故的发生,在用电动工具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加强电动安全的防护,采用防触电隔离的措施。在使用机械设备及建筑材料的时候要保证安全措施的齐全。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 3健全安全体系 为保障安全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标准化实施,电力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加强安全监督,严格把控对事故发生前的防范工作、控制事故发生的范围,积极执行事故发生后对相关工作的改进。将各级别的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分配。加强对生产流程的把控,将安全防护意识逐渐完善。工作人员和安全防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安全技术的实施步骤,也要对电力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对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情况给出客观的评价,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漏洞加以整改,为加强防御措施的效果,积极采用危险预控措施,有益于用消除、隔离的方式控制危险源。严格监控各重点项目的实施,将小漏洞及时改正,不忽略任何一个纰漏。定期进行安全事故的演练,加强员工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在事故真正发生时,抓紧时间根据调研进行应急预案规划,将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4加强安全组织网络的作用力 在电力工程项目的积极建设当中,除了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之外,还要使得安全组织网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安全组织网络要包含所有电力工程项目中的人员。将安全的简析、规划、守则严格划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部门的落实,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展开。严格把控各部门细则的划分情况,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合理有效的进行解决。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积极响应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公共监督的情况。积极有效的保证电力工程安全项目的整体改进及提升。 5加强工作落实 在电力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安全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到将安全技术工作交底落实,使得员工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的具体要求熟练于心,这是贯穿电力工程安全措施整体的关键,施工单位的安全负责人员要能够及时掌握现场的安全状况,并予以分析审核。对施工结果进行严格考核,如果过程中有不符合标准的,要及时指出,并加以完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施工,在进行安全措施的交底工作时,也要结合当时的地理状况,对于施工条件积极了解。另外,对于工作的相关手续也要进行严格履行和把控,提高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责任心。要充分落实安全检查的基本情况,保障安全施工的进行。 6总结 在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构建中,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的前提,安全意识的有效提升有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快节奏的社会,逐渐扩大比重的安全意识,有助于电力工程整体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宏祥 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湾供电局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1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意识依然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重视提高电力行业安全管理的意识,制定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然而依然不时有电力企业发生安全管理事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部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员工在实际作业中的安全意识不高,违反有关规章制度,违规操作时有发生。虽然所有的电力企业都有关于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的作业中并没有严格地将安全生产的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规章制度往往只是“口号”“标语”性质的,在实际作业中并没有得到严格彻底的落实,部分员工在实际作业中抱有侥幸心理,随意简化作业程序等,这些都给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缺失。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不仅需要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同时也需要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来对企业的日常生产形成严格完善的监管。在国外,电力行业等涉及到民生行业的企业均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严格监管,企业的日常生产和运营无时无刻不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例如在国外发达国家,电力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有着独立于企业运营的监管团队,同时,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还受到法律、政府部门、社会舆论、银行、工会等层层制约和监督,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到位;目前我国在电力企业的监管方面依然存在缺失,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系统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和监督机制,监管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失难以有效保证企业的生产活动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同时企业外部对电力企业生产活动的监管同样不足,虽然有行政部门的监管,但是其他方面例如社会监管等方面基本上都处于空白,这些因素都是我国电力企业不时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3)我国电力企业生产设备和国外生产设备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不可否认,电力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同样是影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发达国家,电力企业的日常生产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操作,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操作已经很少了,而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电力行业的整体自动化水平依然和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许多本可以由机器完成的作业依然由人工完成,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概率,有时候本来发生的是设备损坏,但由于人工进行作业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电力企业生产的机械化的程度不高也是导致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 (4)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依然不高。 电力企业是一个对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安全意识等,在国外发达国家,电力行业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技能考核才能进入该行业,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而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尤其是在电力企业的日常作业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操作环节依然使用大量普通民工进行作业,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但是这样做也在无形之中增大了企业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概率,使得我国电力行业的不安全事故难以真正避免。 2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毫无疑问,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管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正常发展还是对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有助于社会的健康运行。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能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局性意义,电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不仅对于各行各业不可或缺,同时对于维护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整个社会对于电力的稳定供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从维护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正常秩序来说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2)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对于电力企业行业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安全生产事关电力企业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命运,同时也关系到广大电力职工的生命健康利益,因此,必须时刻将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看待,狠抓不懈,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3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不断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1)电力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并将安全生产的意识灌输到企业的每一个人身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之所以发生各类不安全事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管理的意识不高,或者说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到位,因此,有必要在电力企业全行业开展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教育,首先要不断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核心是要将安全管理的职责真正落实到企业每一级领导、员工身上,确保安全生产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员工,要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管理教育,要针对企业不同部门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严格杜绝各种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对全体员工开展反违章操作教育,同时要定期组织力量对企业员工开展安全生产的培训,提高员工整体专业素质,可以说,电力企业发生的不安全事故中,有很多是由于部分员工的专业素质不高导致的,因此,企业除了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以外,还应该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等的培训,创新培训形式,更新培训内容,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实际操作等形式来加强员工安全生产的技能,以进一步提高广大电力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技能,将电力企业的各种不安全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 (2)政府部门和电力行业应尽可能加大对电力企业设备的投入力度,更新电力企业相关设备。 可以说,电力企业设备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电力企业应该分工合作,加大对电力企业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对电力企业的相关设备进行及时更新,能用机械进行操作的尽量采用机械进行操作,减少人为操作可能带来的不安全事故的几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设备的更新速度,还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和试验,严格确保有关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能安全正常工作,将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不安全事故几率降低到最低,要对有关设备的操作人员明确生产责任,做到对有关设备的运行情况心中有数,对设备正常运行的各种条件心中有数。此外,企业还应该根据不同的生产部门开展定期的安全生产竞赛等,对出现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生产作业的质量。 (3)完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和监督机制。 建立系统完善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和监督机制,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电力企业现有监督和监管机制的漏洞,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法律建设、行政监督、舆论监督、企业内部监督等各个方面来加强电力企业监管和监督机制,要努力将电力企业的运行置于严密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机制之下。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行政法规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检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存在不安全生产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教育,同时企业内部也应该有相关的组织来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努力将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有效确保电力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做到安全生产。 (4)在电力企业内部开展常态化、定期化的安全生产评估。 针对电力企业这种高危险的作业来说,建立常态化、定期化的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谓开展常态化的安全生产评估,即对电力企业日常运营的设备、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目的是寻找潜在的、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时对可能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进行清理,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安全进行。因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建立常态化的日常安全生产评估机制,将评估意识和行为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心中。要明确责任,建立由各级领导牵头的评估小组,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有明确的责任和机制,还要将评估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避免出现“走过场、走形式”的现象。通过定期常态化的安全评估工作,将企业各个部分的安全生产放在明处,及时发现各种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有效确保企业正常安全地进行生产。 4总结 总之,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事关企业正常健康运行、事关社会稳定运行的大事,电力企业必须时刻将安全管理当成企业日常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对待,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做好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真正谈得上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宋淑霞 周玉杰 单位:阜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环部 朝阳燕山湖发电有限公司安环部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城乡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论文 1.我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 1.1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含义及必要性 电力工程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工程,该工程的涉及面广,设计到的知识面广,一旦出现问题就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所谓工程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了对风险的预知和对风险的规避。所谓对风险的预知,就是安全负责人员凭借经验和理论分析,提前预知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预知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之后,管理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开这些风险,这就是风险规避。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安全负责人员要对工程项目的所有内容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指挥与控制。从而将电力工程的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1.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理论目标 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首先就要制定好预期的目标。下面列出一种比较常见的安全管理目标,供管理人员参考。从安全教育的角度考虑,要做到参与电力工程施工的员工安全教育普及率与合格率均达到100%;从监管人员的角度考虑,要做到工程的安全员、技术员全程到位,管理岗位人员要对工程全程监督。在进行电力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到施工工人的防护措施穿着率为100%。从工程的整体角度考虑,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工人触电事故发生率、机械伤害率和高处坠落事故为0;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土方坍塌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以及交通事故;管理人员要尽量控制发生人身轻伤事故发生的概率,常规的电力工程的施工人员负伤率低于四千分之一。 1.3在电力工程中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环境因素,电力工程通常是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施工,气候对工程的影响十分显著,如洪水、冰雹、暴雪、高温等恶劣天气,会对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据调查,极端天气下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施工发生率是平时的10倍以上。因此,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时务必要注意环境因素。现场安装工作工作不规范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电力工程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施工人员专业水平不够或者工作态度不认真,就可能使得安装工作无法顺利完成,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轻则使得工期延后,重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检测工作不规范也是造成电力工程安全事故频发的因素之一,电力工程属于高危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就要做好工程的监管工作,具体包括检测线缆铺设是否合格、接头是否连接正常、接地电阻是否到位等,如果检测人员工作不认真,检测工程不到位,就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如果安全负责人的能力不足,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一片混乱。因此,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也是导致电力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2.做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是电力工程施工的主体,如果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或者安全意识不强,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故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具体来说,安全教育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即安全理论培训和安全技术指导。安全理论培训需要工程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就对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力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施工安全隐患和安全隐患的应对方案,在进行培训之后,需要安全负责人员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考核,只有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通过率达到100%,才能批准施工人员进入场地进行施工。安全技术指导主要围绕本次工程的具体情况展开,技术人员需要对本次工程的情况了然于胸,然后对施工人员讲解施工过程中的易错点和危险点,对于难度较高的施工点,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全程在场,随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从而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据统计,电力工程施工事故中有61.65%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有直接关系。因此,施工的负责人员一定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2.2选择有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负责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其工作难度大,工作任务量大。因此,安全管理负责人必须要有着足够的专业技能与管理经验才能胜任,如果负责人能力不足,就可能导致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监管出现严格的漏洞。故工程负责人在选择安全负责人时一定要慎重,尽量选择那些专业能力较好、工作认真负责的安全管理人员。而安全管理人员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善于学习,积极总结经验,努力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2.3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电力工程不仅施工难度高,而且施工线也普遍较长。进行施工的安全管理的难度也很高,如果仅凭借安全负责人的监管,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负责人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通过将安全责任负责权分散下去的方式来减轻安全负责人的负担,加强安全监管的力度。具体来说,负责人可以指定数名安全负责人成立安全监督小组,并将施工区域划为数个小区域,交由监督小组负责,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各个监督小组要定期的汇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情况,以便总负责人参考。合理的监管体系可以大大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从而降低电力工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力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电力工程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介绍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并讲解了做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案。就目前来说,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仍有很高的难度,这需要管理人员集思广益,不断的探究更好的解决方案。 作者:路遥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绥化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安全管理模式下电力工程论文 1.我国电力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的投资商和电力工程的施工方权责划分不明确,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忽视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的落实,导致出现了一系列不应该发生的安全事故,损害了电力工程的整体形象,也给电力施工人员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其实,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针对于电力工程的施工已经有明确的安全管理规定和细则,但是落实不到位,一些施工单位擅长于钻法律的空子,规避责任,以牺牲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为代价,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一些施工单位目光短浅、急于求成、片面的延误安全施工的设备投资和资金投入,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事后的处理资金要远远大于安全管理细则落实的支出。总之,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不完善,需要马上落实和规范电力施工现场的施工流程,确保施工安全。 2.加强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2.1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 电力施工的现场操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主动要求施工方落实国家规定的安全施工设备和操作流程等,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施工方和投资方都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提高对于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意识,切实将每一项安全管理的细则落实到实处上去,使安全管理模式从花架子转成真把式,成为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必要保障。 2.2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作为项目安全管理的专项负责人,他们对于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具有直接处理的职能,因此他们工作的态度和工作的能力在直接关系到安全施工的效果。要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要本着对广大职工负责,对国家和企业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 2.3展开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要进行全员安全教育,让安全教育活动贯穿在安全施工的全过程中去。要组织电力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上岗之前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培训安全施工设备的应用、安全施工的基本流程等等,目的是进行规范化操作,降低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培训突发事故的处理办法,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事态扩大,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2.4完善安全生产保证和监督体系 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多门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要想行之有效,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督体系,用于不间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监督体系要有层次,有方向,每一个监督部门都有独立的监督任务,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一旦出现违章操作,必须严肃处理,限时整改,整改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整改不合格或者拒绝整改的,可以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同时监督体系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尤其是职业操守,不做与企业无关的事,不做危害企业和工人的事,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客观严肃的对待每一项监督工作。 2.5做好对危险点的分析和预控工作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重视对危险点的控制工作。在施工的整个过程贯穿危险源的摸查工作,做好危险点的分析,根据摸查和分析结果编制施工现场危险点清单。然后需要针对每一个危险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在隔离、疏导和消除三种方式中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对危险点进行处理,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于施工中的重点项目实施重点控制,坚决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还应当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举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习,以逐渐提高工作人员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 2.6坚持工作日的班前会和班后会制度 班会制度自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一些需要一线操作的企业都会例行召开每天的班前会和班后会。所谓的班前会就是在正式上班之前的一个简短的会议,主要是核对本天的具体工作任务,和上次遗留问题的讲解及交接。而班后会即是在一天工作之后进行的工作总结会议。主要是由工作人员介绍一天的机器操作情况,和交接遗留问题。被交接人员必须认真聆听,吸收他们有效成功的解决方式方法,同时还要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性问题进行事前预测,并依据预测的情况制定出好的解决办法。 3.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所应坚持的原则 3.1安全与质量的关系中安全优先 电力工程的安全与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施工企业的头等问题。安全和质量问题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方面有缺憾都不行。但实际上在电力工程中,也可以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归入质量管理的工作范畴,把安全控制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一件头等大事去抓。 3.2安全与工期的关系中安全第一 一些施单位之所以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因为其中一些安全施工的规定,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进行一些停工和整改等,这将会影响工程工期,延迟一天交付施工项目,对于施工方和投资方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要权衡利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工期放在第二位。没有安全保障的电力施工即使工期缩短也没有价值和意义。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必须限期整改,这一整改时间将远远长于开始时安全教育的落实问题,因此忽略安全将工期的企业难免会最终走入下坡路。 3.3安全与资金投入的关系中安全第一 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然而实际上,安全管理所需要的费用多数是包含在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里的,也就是说,施工企业已经从建设单位那里获得了相应数额的安全管理费用。一旦施工企业贪图眼前的利益,漠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将安全管理费用挪为己用,就会使安全管理工作陷入瘫痪。因此,在处理安全与资金投入的关系时,也需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结语 总之,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两个人员可以处理的,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在提高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之后,严格落实各项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工程高效安全的开展起来,将不利的损失降到最低值,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力工程的施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作者:曲波 单位:哈尔滨电力工程安装公司道理分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 一、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相关原则 在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活动的践行者是我们本身,这就需要我们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工作人员的心理特点出发,来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化、人性化,从而保证安全文化的有效践行。此外,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还应遵循规律性以及可预见性原则,要知道,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对文化建设内部规律遵循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遵循相关规律,对一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处理,全面把握危险点、安全事故的发展规律,进行超前、可预见的安全文化的建设。最后,安全文化建设还需要践行全员参与的基本原则,在充分的重视员工的基础上,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他们进行标准化、安全化的生产,践行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等,在整个企业中营造起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如何做好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 从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原则出发,结合电力工程管理的实际状况,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对电力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健全 电力工程的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健全的管理体系作为保证,通过有效的管理体系,促进各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因此,在我们的工程管理工作中,一切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制定出相关的安全管理体制,从而对企业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学习,加深员工对安全生产的了解,树立安全意识,在工作中遵守安全规定。在建立电力工程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推行和落实安全责任制,从企业领导到员工,都签订相应的安全责任书,通过安全责任书来约束个规范员工的行为,逐渐的在整个企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使员工按照工作规定来开展各项工作,让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提升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安全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因此,要想做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需要从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做起。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落实好各项安全文化措施。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将企业的安全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安全预警意识,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预估,在遇到安全事故时,及时有效的对事故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提升思想的敏感度,做好安全管理实践工作,细致分析潜在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管理者要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参与到工程基层施工中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加大了领导的安全思想意识,才能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3.做好员工安全培训工作 对于电力工程管理来说,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安全培训,能够促进安全事故预防工作的开展。对电力企业来说,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员工安全培训计划,例如,定时定期开展员工安全培训讲座,开展企业安全巡查周,进行部门安全工作评比等,通过各种安全培训活动来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让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逐渐积累起安全施工经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在员工安全培训工作中,还需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要求员工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让员工从日常工作做起,从细节入手,在实际工作中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始终将安全施工放在首位,促进电力工程的安全发展。 三、结语 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安全文化建设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好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就需要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出发,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促进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让我们的电力工程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彭斌琛 单位:国网黄冈供电公司检修公司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进步,交通运输业也随之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人们又对这一行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人们要求发展交通运输的同时要保护环境。鉴于此,作者在文中对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全面的探究,希望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要求;关系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运输业中,其在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大气污染不断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加严峻,这些问题大都集中在环境领域,简单来说就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而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战略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这一问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保护环境也符合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要将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代价,兼顾二者,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交通运输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1.1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两大主题,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是以上二者的哪一个,我们都要求其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强调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指的就是通过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的基础上促进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转,其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获取。不仅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从长远处顾及到子孙后代对于环境和能源的需求。 1.2交通运输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应该以牺牲自然环境作为代价,事实证明,我国以前所走的那条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是错误的,是行不通的,这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缺乏战略性的眼光,因此,我们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时候应该遵循前车之鉴,不要重蹈覆辙,在发展这一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的同时注意对环境做出保护,实现双赢。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减少对于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降低汽车运行的噪音污染、大气污染,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归根结底,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将交通系统的运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人们身体健康的损害降到最低,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交通运输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1占有土地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一旦不能做好细致的规划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土地的占有主要体现在客运站、货运站、轨道、机场等设施对于土地资源的占用上。 2.2消耗能源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这一系统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铁路轨道和火车车皮的建造都需要运用到大量的铁矿资源,公路的铺设会运用消耗大量的石矿能源,能源的消耗量是巨大的。 2.3耗费资金 进行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的时候,会使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同时会雇佣大量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这些都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消耗。 2.4破坏环境 第一是噪音污染,建设铁路设施的时候、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都会造成大量的噪音污染,如果没有做出适当的防治,将直接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与休息;第二是空气污染,城市中的公交、铁轨上的火车以及大海上的客船等运输设备在运行的时候会排放大量的气体,其中大都是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污染性较高的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第三是水污染,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对附近的河流造成污染,破坏了水质。 3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3.1有效利用资源 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体系。不再将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作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发挥并实现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合理的布局和系统的规划各种交通运输线路,注意对于耕地做出政策性的保护,同时实现废弃土的重复利用,尽可能不要破坏林地和草地,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面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不要因为定价太低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其次,对港口岸线资源予以恰当的利用。我国的海岸线资源较为丰富,因此要进行适当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对潮汐现象带来的巨大能量予以合理的利用,提高港口的利用效率。 3.2采用先进技术 我国的大中型城市的堵车问题日益严峻并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升车辆的运行效率,智能运输系统(ITS)应运而生,其在加快车辆运输速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很多的方面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而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就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一技术进行研究和完善,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去。 3.3完善交通体系 一套完善和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优化和规范运输市场和秩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运输环境,因此,要建立交通体系并不断地健全。 3.4严格管理标准 严格项目用地审查,把节约土地特别是耕地作为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节能法规制度,加强行业节能监督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制定节能评估导则和审查指南,将节能要求作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及验收审批中的硬指标。 3.5加强环境保护 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时候,应该投入较多的财力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对车辆的尾气排放标准进行规范;对车辆的发动机技术和排放技术进行改进;在汽车尾气的排放过程中降低噪音污染,在道路中间设置屏障,从以上各个方面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 3.6和谐发展战略 第一,增强软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站在全局的角度和立场上进行交通运输业的规划。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道路建设中去,但是对于硬件设施的保护力度却不够,应该对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注意保护硬件设施,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第二,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将人民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实际需求作为这一行业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第三,“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将城市中的服务业、生产业、人口、供需的关系处理好。在城市规划中,将这四类统筹安排,协调处理相互关系,坚持统一发展。第四,完善竞争机制,政企分开。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内容,严格控制政府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脱离政府的发展,二者并存但不需要结合或统一发展。在管理方面,制定二者相应的管理机制,保证交通运输业在依照国家法律范围内为社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 4结束语 大家对交通运输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想必是了如指掌,因为交通运输业作为衣食住行中的“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近年来社会在发展这一行业的时候缺乏对环境的保护,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该将发展交通运输业和保护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健康良好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鸿宇 单位:秦皇岛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 交通与运输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管理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缓解运输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市车辆显著增加,对交通运输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有效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化管理,就会阻碍交通事业发展,特别是我国目前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病”。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能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对整体运输能力、运输需求以及交通承载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多层次的分析和管理,能够很好的解决承载力不足与运力过剩的矛盾,进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动力压力。 (二)不利因素 1.对交通运输管理理念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具有革命特性。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交通运输部门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还不到位,导致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上的应用。 2.对交通运输管理网络提出新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来形成现代交通运输管理网络,这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基础。尽管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现代科技信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传统管理网络的改造和提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可能一步到位。特别是由于我国交通运输站点较多、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全等因素制约,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系统整合具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管理理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必须首先在理念上狠下功夫,牢固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不仅要推动各级政府转变理念,同时也要推进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领导人员、管理人员转变理念,只能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拓宽融资渠道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关键。必须着眼于破解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瓶颈,抢抓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机遇,积极探索和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融资渠道,既要加强政府投资,又要激活民间资本,实行政府扶持、部门自筹、社会参与、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三)打造管理队伍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必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队伍。要把人才建设作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具有专业素质、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化”教育和教育机制,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考核、奖惩机制建设,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结论 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管理的影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抢抓有利因素,破解不利因素,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作者:潘丽梅单位:靖西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税制与会计变化 行业的盈利和营运都会受到税制改革政策的影响,而国民经济状况又会受到行业状况的影响,由于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因此,作为营改增政策的试点行业之一,交通运输业的税制改革更容易对国民经济产生作用,交通运输业在此次税制改革中的变化和所受的影响也要比其他试点行业更值得关注,以交通运输业为例,研究营改增政策对交通运输业绩效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业试行营改增的税制变化 税率的变化和计税方法的变化是营改增政策在交通运输服务领域体现出的最主要的税制变化,在四大类交通运输业的营改增应税服务中,航空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的税制变化是最彻底最明显的,营改增政策试行后,这两大类服务的税率都由之前的3%变为之后的11%,且都按照一般计税方法征收增值税;而陆路运输服务和水路运输服务这两大类应税服务的税制变化情况则比较复杂,税率的变化和计税方法的变化都与不同的服务业态相关,在陆路运输服务中,道路客运服务在营改增后的税率由3%变为11%,计税方法也改为进项税抵减销项税的一般计税方法,而如轨道运输、长途客运等服务税率在营改增后则没有发生变化,仍按3%税率征收增值税,计税方法是不进行进项税抵扣的简易计税方法;水路运输服务的税制变化更为复杂,主要分为国际海运、国内运输、轮期租和轮客渡等业态,其中,国际海运服务在营改增前免征营业税,因此,虽然纳入了营改增的范围,但营改增后按零税率计税,也就是说,营改增政策对国际海运服务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国内运输服务是水路运输的各种服务业态中税制变化最明显的,税率也是由3%变为1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轮期租服务的税制变化也比较明显,与国内运输服务不同的是轮期租服务的税率是由5%变为11%,轮客渡服务的税制变化与陆路运输中的轨道运输等服务的税制变化相同,都是按税率3%的简易计税办法征税。 二、交通运输业试行营改增的会计确认变化 1.营改增差额征税的会计确认。 营改增的差额征税问题是由营改增政策行初期试点的局部性导致的,交通运输业在试行营改增政策之前,有一部分业务实行的是营业税差额征税办法,试行营改增后,理论上这部分差额征税业务应该可以通过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来实现与原来的营业税差额征税相同的避免重复征税的效果,但是,由于营改增政策试行初期,试点范围仅限于部分省市,因此对于与非试点地区纳税人有业务往来的试点地区纳税人来说,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政策来实现原来营业税差额征税的政策效果,由此产生了营改增的差额征税问题。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1〕111号)的规定,纳入营改增试点的纳税人所提供的应税服务中,如果有在试点前实行营业税差额征税的应税服务,那么在营改增政策试行后,该部分服务应该确认的销售额,等于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支付给非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的价款。从这一角度来说,营改增的差额征税主要是用来抵减应纳税收入,而对于差额部分所减少的应交税费则用来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对于这一问题,一般纳税人需要在“应交增值税”科目下新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在进行会计确认时需要将由于差额征税而导致的少缴的增值税额计入该科目的借方;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不同,不需要设置新的科目,只需将少缴的增值税额计入“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即可。 2.发生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确认。 对于兼有增值税应税服务的试点一般纳税人,期末留底税额是这类纳税人在营改增后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这类纳税人在开始试点之前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在试点开始后应该作为进项税转出,不能抵扣销项税,应该先在备抵类账户“增值税留抵税额”中确认,如果后期还能够发生这种增值税应税服务,这些留抵税额才可以抵扣这些增值税应税服务产生的销项税,否则就不能进行抵扣。例如,A公司是营改增试点地区的一家交通运输业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试行营改增政策,该公司在营改增之前属于兼营增值税应税服务的一般纳税人,2011年发生期末留抵税额3万,2012年1月发生销项税额共3万,进项税额共1.2万,其中,原有的增值税服务发生销项税额2万,营改增项目发生销项税额1万。在本例中,2011底应将3万元期末留抵税额先计入“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借方,2012年1月份原有的增值税应税服务销项税额占总销项税额比例为2/3,因此该部分应税服务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2×2/3,为0.8万元,本月进项税额中剩下的0.4万元属于营改增项目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而2011年的3万元期末留抵税额只能与0.8万一起抵扣原有增值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本期可以抵扣2万元减0.8万元,为1.2万元,这样期末留抵税额还剩3万减1.2万,还剩1.8万没有抵扣完,即增值税留抵税额账户有借方余额1.8万。这样以此类推,直至“增值税留抵税额”账户余额为零。 3.取得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的会计确认。 营改增政策的试行是逐步进行的,由于各地试行营改增政策的时间不同,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的部分试点行业实际税负出现暂时性加重的情况,这就可能会需要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的方式加以支持。如果公司申请了这部分资金,那么在收到资金时,应按实际金额计入其他应收款并确认营业外收入。 4.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的会计确认。 增值税纳税人如果有在2011年12月1日后第一次购置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以及后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产生维护费用的,购置及维护费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就可以全额抵扣增值税纳税额,如果纳税额不足抵扣,还可以递延至下期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中进行抵扣;而如果不是第一次购买,那么费用就必须由自己负担。关于这一问题,营改增政策对两种纳税人的规定是有差别的,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如果发生上述情况抵减增值税,需要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减免税额”的明细科目,专门用来核算营改增后由于第一次购置增值税税控专用设备以及对设备进行技术维护而产生的可以抵减的增值税额;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只需要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里面直接冲减掉要抵减的增值税额即可,不需要像前者一样新设置“减免税额”科目,这样的核算方式要比前者简单很多。 作者:单海滨 单位:威海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1.交通运输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率高达8%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交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率也高达4%左右。交通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带动作业外,也间接的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大量兴建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带动了建筑业的大规模发展;兴建交通基础设施虽然大量的钢铁、水泥等原材料,带动了钢铁、水泥等原材料的发展;兴建大型交通设施需要大量能源,带动了能源工业的飞速发展;兴建交通设施虽然运输大量的原材料,带到了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当然也带到了汽车、船舶和航空等领域的发展,带动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更加直观的是,兴建交通设施,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员,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带动了人才需要发展。 2.交通运输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交通运输为是经济发展服务的,交通项目的设计与规划优先考虑社会资源的利用,考虑生产力的布局。国民经济生产过程强调经济利益的获得,交通运输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运输费用,提高企业的最终利益。交通运输最终影响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通过交通运输项目的实施,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加高效益的发挥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同时又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和经济产业带,甚至重点港口或城镇的建设。总之,各国都通过交通运输项目来影响和优化本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布局各地方的经济产业带,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交通运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为地理区位的差异,不同的地方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发展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将不同地方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重新配置生产资、劳动力和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后,世界经济分工不断深化,经济生产趋于专业化、交通运输所体现出的优势更加明显。交通运输发展的地区,货物运输到达的程度就越发达,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就最高,生产要素利用率最高,自然而然就实现区域内资源最优配置,从而达到了该地区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的目的。 4.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虽然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交通运输产业如果需要长期、持久、稳定的发展必定需要地方经济发展的反哺作用。只有地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货物运输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才能保证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方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驱使交通运输进一步的升级和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说,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5.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的物质保证 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效率和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是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创新必须需要先进的技术、创新资金和必要的建设资源,这些都离不开区域的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交通运输的革新提供物质保证,为交通运输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为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提供机会。如果离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就失去了保障。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运输的发展都有赖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 二、结语 中国古语云:“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道出了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交通运输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交通运输都不发达,那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通常也不会很高。当然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反作用或加大交通运输的投资和发展。交通物流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只有认真思考两者的关系,把握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发展好地方区域经济,进而发展好全国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作者:张黎 邹丽娟 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审计定位与工作思路探讨 在一些交通运输部门,审计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设置,也未配备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前几年的机构改革时撤销了一些内部审计机构,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每年一个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动辄数百亿元,但通常专职的交通运输审计人员只有数十人,数量极少,与大规模的建设投资根本没有可比性,监督的作用则难以发挥。交通运输审计工作重监督、轻服务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存在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管理加效益”,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因而其定位更趋于监督职能。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其实监督管理的目的在于“效益”的体现,而这个效益则又是广义的,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经济利润。在一些单位和一些人看来,内部审计的定位还是“管理”,是一种监督式的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这种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很多地方和单位交通运输审计部门围绕中心工作的重点不够突出。当前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因种种原因,未把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够强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监督的力度就大打折扣。《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内部审计独立监督和评价的对象是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经济业务。但在实践中,很多单位的审计监督和评价对象主要是对下属单位,对本单位的监督和评价则比较少。一些单位在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未遵循应有的审计工作程序,存在一定审计风险。而在审计过程中,方式方法比较单一,难以抓住审计重点,最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不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格式化,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面要求宽,交通运输审计人员要全面掌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但在实践中,往往是“专才”不少,而掌握掌握综合、全面知识的“通才”型审计人员少。 交通运输审计工作的定位 1.将“管理加效益”的内部审计定位加以融会贯通内部审计的定位是“管理加效益”,而促进管理的目的最终也是效益,这里的“效益”是广义的。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损失浪费,增加组织的效益,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交通运输内部审计工作应将两者加以融会贯通,并在内部审计的工作中予以体现。 2.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监督与服务都是内部审计的职能,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并且相互促进。监督是本,服务是源,有效服务才能体现审计的价值,没有服务,审计就没有活力。要树立“监督与服务并举”、“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实际上,监督到位就是服务到位,监督有效就是服务有效。既要对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予以充分揭示,又要本着对交通运输事业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干部负责的要求,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整改建议。 3.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与相关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与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要处理好与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以及有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财务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审计部门督促检查,同时对审计后的整改过程中,也需要得到财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经济责任的审计中,审计结果和决定也要及时反馈给人事部门,作为考核、任免干部的依据。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行为的线索,审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纪检监察部门。内审与其他一些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必须正确处理。要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改进工作方法,减少与被审计单位的对立情绪,要实现有效的监督,同时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处理好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关系。优化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内审与外审的相互补充。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积极做好沟通协调、配合支持、整改反馈工作,实现信息共享、结果共享,有效避免重复审计。推进单位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机关共建的做法。充分利用好社会审计资源,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选择信誉好的社会审计组织,为交通运输内部审计服务。 对加强交通运输审计工作的想考 1.主动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和做好交通运输内部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一是主动争取。首先态度上就必须要积极,要多请示汇报,让领导充分了解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要为领导当好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充分的利用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建议。三是努力做好审计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围绕领导及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只有做好了自身应该做的工作,领导才有重视的充分理由。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的地位也就会相应提高,但是要真正的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关键还是要靠自身扎实的工作,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也就是“为”和“位”的辩证关系。同时,在审计进行中,还要争取得到被审计单位领导的支持。要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多多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及一些相关规定,为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为顺利开展审计项目奠定基础。 2.转变观念,创新审计工作思路。一是交通运输审计部门要主动开展工作。审计工作部门不能上级和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做,不安排就坐等。要积极主动,重点向前移,工作向下沉。二是要创新审计理念。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作为权力制约机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力量,作为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要在依法审计、符合程序的框架下,通过对工作思路和审计理念的创新,达到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干部综合素质的目的。三是要不断改进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按程序办事,做到审计行为规范;遇事先讲道理,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尊重他人;不讲大话粗话,不伤害别人感情,做到和谐相处;如实反映审计情况,实事求是处理问题,做到客观公正;遵守审计纪律,做到严以律己。要把审计的各项规范要求和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理念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去。四是要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3.坚持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审计工作必须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当然,对每一个单位而言,审计工作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全面审计是前提,突出重点是关键。“全面审计”就是审计范围要全覆盖,资金用到哪里,审计就要跟进到哪里;无论有多少所属单位、所属单位有多少个层级,都要纳入审计的视野,不能留下死角。比如,对单位负责人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就必须坚持做到100%的离任要进行审计。“突出重点”就是要关注重点单位、重要项目、重要资金,以及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在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抓住主要矛盾,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抓住牵动和影响全局的主要工作、重点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大事,以有限的力量达到最好的监督效果。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非常繁重,交通运输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就要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和做好交通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全面推行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不断改进跟踪审计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中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加强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切实维护建设资金安全。 4.加强行业指导,抓好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交通运输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审计工作的指导,适时出台审计工作的规划或指导意见,有效指导交通运输行业的审计工作。同时,还要经常到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需要审计工作能够为基层单位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等。要重点加强和开展审计工作制度体系的研究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对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标准和规范等进行研究,促进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制度和审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交通运输系统的主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增配有效的审计力量,有力推进审计队伍建设,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特别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应当要争取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独特的示范作用。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要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改进工作程序,保障专业人员能够随时充实审计队伍。特别是要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增加工程类审计人员的比例,适应当前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审计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加大审计培训工作力度,改进培训方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与国家审计机关的沟通协调,推进与审计机关的共建,有效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实施委托审计等方式,实现交通运输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适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审计网络。(本文作者:王启乔 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审计定位与工作思路探讨 在一些交通运输部门,审计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设置,也未配备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前几年的机构改革时撤销了一些内部审计机构,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每年一个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动辄数百亿元,但通常专职的交通运输审计人员只有数十人,数量极少,与大规模的建设投资根本没有可比性,监督的作用则难以发挥。交通运输审计工作重监督、轻服务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存在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管理加效益”,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因而其定位更趋于监督职能。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其实监督管理的目的在于“效益”的体现,而这个效益则又是广义的,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经济利润。在一些单位和一些人看来,内部审计的定位还是“管理”,是一种监督式的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这种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很多地方和单位交通运输审计部门围绕中心工作的重点不够突出。当前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因种种原因,未把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够强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监督的力度就大打折扣。《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内部审计独立监督和评价的对象是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经济业务。但在实践中,很多单位的审计监督和评价对象主要是对下属单位,对本单位的监督和评价则比较少。一些单位在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未遵循应有的审计工作程序,存在一定审计风险。而在审计过程中,方式方法比较单一,难以抓住审计重点,最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不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格式化,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面要求宽,交通运输审计人员要全面掌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但在实践中,往往是“专才”不少,而掌握掌握综合、全面知识的“通才”型审计人员少。 交通运输审计工作的定位 1.将“管理加效益”的内部审计定位加以融会贯通内部审计的定位是“管理加效益”,而促进管理的目的最终也是效益,这里的“效益”是广义的。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损失浪费,增加组织的效益,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交通运输内部审计工作应将两者加以融会贯通,并在内部审计的工作中予以体现。 2.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监督与服务都是内部审计的职能,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并且相互促进。监督是本,服务是源,有效服务才能体现审计的价值,没有服务,审计就没有活力。要树立“监督与服务并举”、“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实际上,监督到位就是服务到位,监督有效就是服务有效。既要对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予以充分揭示,又要本着对交通运输事业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干部负责的要求,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整改建议。 3.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与相关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与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要处理好与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以及有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财务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审计部门督促检查,同时对审计后的整改过程中,也需要得到财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经济责任的审计中,审计结果和决定也要及时反馈给人事部门,作为考核、任免干部的依据。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行为的线索,审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纪检监察部门。内审与其他一些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必须正确处理。要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改进工作方法,减少与被审计单位的对立情绪,要实现有效的监督,同时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处理好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关系。优化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内审与外审的相互补充。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积极做好沟通协调、配合支持、整改反馈工作,实现信息共享、结果共享,有效避免重复审计。推进单位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机关共建的做法。充分利用好社会审计资源,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选择信誉好的社会审计组织,为交通运输内部审计服务。 对加强交通运输审计工作的想考 1.主动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和做好交通运输内部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一是主动争取。首先态度上就必须要积极,要多请示汇报,让领导充分了解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要为领导当好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充分的利用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建议。三是努力做好审计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围绕领导及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只有做好了自身应该做的工作,领导才有重视的充分理由。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的地位也就会相应提高,但是要真正的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关键还是要靠自身扎实的工作,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也就是“为”和“位”的辩证关系。同时,在审计进行中,还要争取得到被审计单位领导的支持。要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多多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及一些相关规定,为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为顺利开展审计项目奠定基础。 2.转变观念,创新审计工作思路。一是交通运输审计部门要主动开展工作。审计工作部门不能上级和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做,不安排就坐等。要积极主动,重点向前移,工作向下沉。二是要创新审计理念。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作为权力制约机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力量,作为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要在依法审计、符合程序的框架下,通过对工作思路和审计理念的创新,达到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干部综合素质的目的。三是要不断改进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按程序办事,做到审计行为规范;遇事先讲道理,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尊重他人;不讲大话粗话,不伤害别人感情,做到和谐相处;如实反映审计情况,实事求是处理问题,做到客观公正;遵守审计纪律,做到严以律己。要把审计的各项规范要求和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理念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去。四是要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3.坚持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审计工作必须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当然,对每一个单位而言,审计工作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全面审计是前提,突出重点是关键。“全面审计”就是审计范围要全覆盖,资金用到哪里,审计就要跟进到哪里;无论有多少所属单位、所属单位有多少个层级,都要纳入审计的视野,不能留下死角。比如,对单位负责人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就必须坚持做到100%的离任要进行审计。“突出重点”就是要关注重点单位、重要项目、重要资金,以及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在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抓住主要矛盾,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抓住牵动和影响全局的主要工作、重点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大事,以有限的力量达到最好的监督效果。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非常繁重,交通运输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就要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和做好交通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全面推行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不断改进跟踪审计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中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加强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切实维护建设资金安全。 4.加强行业指导,抓好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交通运输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审计工作的指导,适时出台审计工作的规划或指导意见,有效指导交通运输行业的审计工作。同时,还要经常到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需要审计工作能够为基层单位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等。要重点加强和开展审计工作制度体系的研究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对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标准和规范等进行研究,促进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制度和审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交通运输系统的主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增配有效的审计力量,有力推进审计队伍建设,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特别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应当要争取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独特的示范作用。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要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改进工作程序,保障专业人员能够随时充实审计队伍。特别是要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增加工程类审计人员的比例,适应当前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审计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加大审计培训工作力度,改进培训方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与国家审计机关的沟通协调,推进与审计机关的共建,有效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实施委托审计等方式,实现交通运输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适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审计网络。(本文作者:王启乔 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交通与运输论文:社会组织如何参与交通运输治理机制 新时期,交通运输作为与公众密切联系的公共服务行业,其“公共性”将更加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必须吸纳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行业发展,形成政府部门引导下的“多中心治理”局面,以合力来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由此,从交通运输管理走向交通运输治理,必然要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可持续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工作机制。从目前来看,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工作机制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工作形态。具体来讲,包含以下几类机制。 一、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引导规范机制 有序吸纳、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是交通运输部门处理与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抓手。总体看,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引导机制尽管不明确,但具有一定的实践形态和实践基础。1.法律层面的引导此项机制最为明显地表现为近几年政府通过制定或酝酿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实现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为其有序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创造条件。(1)宏观法律层面。《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都从宏观层面对社会组织参与政府治理提供了引导。(2)法规层面。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鼓励志愿者组织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交通运输部出台了《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培育发展部管社团组织的意见》、《交通部社团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部管社会团体考评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部管社团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对部管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提供了引导和规制。2.政策层面的引导(1)宏观层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历次重要文件都强调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组织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主要组织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而在对社会组织管理上,有“双重管理体制”——强调对社会组织进行有序管控;亦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强调社会组织整体建设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和作用发挥做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并且在“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中对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作了专节阐述。(2)中观层面。突出表现为中央、国务院在各个层面对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政府治理的政策引导。一是在社会组织党建领域。1998年中组部与民政部共同《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社会团体建立党组织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规定。2000年中组部《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015年中办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二是水上救助志愿者队伍发展领域。2006年国务院下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倡“发挥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作用,依靠公众力量”。中央文明办先后于2008年和2014年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鼓励志愿者组织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三是学会改革方面。2015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3)微观层面。突出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对交通运输治理过程中政社分开的政策引导。2014年交通运输部出台的《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将适合由行业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委托或移交给社会组织承担。”二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志愿者队伍的政策引导。水上安全救助领域,“政府领导、社会参与”成为《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重要原则之一。以专职人员为主、以搜救志愿者队伍及民间力量为补充是普遍采用的人员构成模式。根据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15—2020年)》和《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方案调整(2016—2020年)》,未来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将从单一部门建设转变为多部门统筹协调和开放共享。持续扶持海上搜救志愿者发展,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技能培训与装备支持成为未来水上交通安全和溢油能力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二、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行动支持机制建设 各级政府不断调整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制度政策,提升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制度基础,为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提供行动支持。目前在以下3个层面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行动支持具有一定的机制化雏形。1.政府购买服务(1)法律层面。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之一。按照现行规定,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领域包括公共交通领域,而《办法》所规定的社会力量可以承接的服务范畴为:志愿服务运营管理、行业职业资格和水平测试管理、行业规范、规划和投诉、科研和技术推广、行业规划、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草拟论证、战略和政策研究、综合性规划编制、标准评价指标制定、社会调查、会议经贸活动和展览服务、监督检查、评估、绩效评价、工程服务、项目评审、财务审计、咨询、技术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后勤管理。这些方面都与交通运输治理具有关联度。(2)实践层面。交通运输部还尚未出台针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服务的政策规定,此领域的实践主要集中于地方层面。一些大行业协会经由地方政府认定获得承接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资格,得以在不同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渠道参与到行业治理中来。2.授权委托政府以定向授权委托的方式让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目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授权委托参与治理的社会组织主要以部管社会组织和其他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历史渊源的官办社会组织。涉及主要领域包括培训、课题研究、行业标准制定、等级评估、资质认定和评奖等。这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部门服务购买的方式为政府部门的定向委托。相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授权委托的方式是当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更多采用的一种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的渠道和模式。从实践层面,授权委托使得被委托的社会组织能够具有从事某项工作的权限,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巩固相关社会组织的生存空间,提升行业治理效能。3.资源支持(1)人力资源支持。主要体现于政府部门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对社会组织人员素质予以提升。主要集中于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有历史隶属关系的官办社会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学会)层面。比如,交通运输部对部管协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力。救捞部门对海上搜救和水上安全救助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其搜救和救助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公共危机意识,保证其能够正确行使志愿者的职责。(2)技术和装备支持。主要体现于水上救助部门对志愿者队伍在救助技能和救助装备上的支持。比如,东海救助局在温州虹桥镇设立救助接令与快速反应出动点,以便于同当地志愿者队伍进行应急联动。 三、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 与政府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是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基础依托。当前,尽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规定,但在具体的行业治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机制设置。总体上讲,交通运输治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和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具有不同的信息沟通交流通道,形成了不同的机制基础。1.官办社会组织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之间“类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此项机制的参与主体目前还主要集中于部管社会组织和其他一些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着传统密切联系的社会组织。由于部管社会组织形成的一个直接原因在于政府职能转移。因此,其本身很自然担负起政府部门治理行业“信息源”的角色。而且从其行业协会本身的性质也需要其把行业的政策需求反映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商会作为会员的利益代表者,为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要求其必须对政府反映会员的利益诉求。同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作为了解行业信息的重要渠道。比如,交通企业管理协会、道路运输协会等部管社会组织都定期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供行业动态报告,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一些学术性社会组织(如公路学会、智能交通学会等)通过学术性交流、研究等活动为政府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2.在一些特定治理领域,部分志愿性社会组织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之间非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与志愿者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互动处于一种相对弱化的状态。相对于官办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没有一般性的体制内渠道向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但并不意味着草根社会组织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之间没有信息沟通。尤其在一些特定领域(如水上安全救助和海上搜救领域),草根志愿者组织作为群众性救助力量是能够通过一些特定的渠道与有关政府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互动的。 四、特定领域吸纳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机制 这主要指伴随着交通运输和社会力量的发展,部分社会组织基于不同原因被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意识地吸纳至特定领域的治理中,扮演起“协同治理”的角色。目前看,特定领域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机制从大层面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针对性的主动作为,吸纳和引导有关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另一种是某些社会组织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等层面自主活动形成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出于工作需要吸纳和引导这部分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目前,此领域的实践主要体现于:官办行业协会与志愿者队伍两类社会组织在特定领域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治理。1.官办行业协会在诸如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文化建设等重要的行业治理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协同治理职能这主要源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角色转变过程中对官办社会组织的有意识赋权。这可从一些行业协会的固定职责上窥见一斑。比如,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参与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则负有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对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资质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职责。对于官办行业协会而言,此类参与治理的渠道或形式是与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过程中的主动赋权直接相关。2.在志愿服务领域,具有慈善性质的志愿者组织是行业治理的重要协同辅助力量这个主要体现于水上安全救助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两支队伍的活动上。以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志愿者为例,不少城市交通运输都有“平安交通志愿者”队伍。 五、结语 社会组织是政府管理的有力助手,与政府部门优势互补,对于构建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工作机制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核心问题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参与交通运输治理需求日益强化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双方都亟需在理念和制度层面做好准备。政府还应当从中观层面构建一种有效的吸纳、引导、督导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工作机制,才能够使得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从价值到现实之间有一个很好的均衡和融合。唯有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构建一个引导、培育、督导社会组织有序、科学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大环境,才能真正使得交通运输这一具有典型社会服务性质的行业具有更强、更深刻的社会性。 作者:隋斌斌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类教材选用与编写 摘要:教材是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师生互动的载体,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并进行合理的教材选用是提高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对辽宁工业大学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材使用情况的总结分析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教材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措施,进而给出了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教材选用建议,并制定了教材编写计划。 关键词:交通运输类;教材建设;选用;编写 大教育家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是后世儒家弟子学习的基本经典,而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纂的《论语》,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体现。正是这些自成体系的教学材料使儒家教育蓬勃发展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仍方兴未艾。可见教材在教育中的价值。教材是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学生学习之托,教师施教之据[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需求要求高校要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和优化学科平台课程体系,理顺和明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色[2]。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和师资、实验室等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研究教材建设,以适应多层次、多目标、多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类教材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渐完善,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笔者总结多年来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类教材的使用,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教材覆盖面不均衡。有些方面的教材十分丰富,可供选用的空间较大。这对于各高校相关专业选择更好的教材很有益处,但是过多的教材资源不仅本身是一种浪费,会造成个别教材没有用武之地,而且也是对编撰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某些方面的教材又凤毛麟角,选择余地很小,特别是缺乏一些应用性较强的教材和学科基础教材,如交通工程项目招投标,项目评估管理、二手车评估和鉴定、交通检测设备等方面都是社会紧缺的领域,但是教材却很少或者没有合适的。(2)同类教材庞杂众多。有些方面的同类教材较多,各有特色和长处,又存在不同的差异,例如,交通工程学教材就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可以使用,但又有所不同,这给教材的选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必须全面评估,择优使用。(3)部分教材更新较慢。有些教材出版的时间较早,虽然初版存在不少错误或纰漏,但一直没有再版,有的虽然有再版,但是内容随着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更新的速度明显滞后。(4)部分教材比较稀缺。个别课程的教材几乎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如专业英语方面的教材非常单一。有的课程可供使用的教材又不合适,只能通过教师自己编写讲义作为实际使用教材,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甚至会存在因为没有教材而放弃开设某门有用的课程的现象。在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用的指导书几乎全部是授课老师自己编写,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可供利用,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也较稀少。(5)专业教材系统性差。虽然不少教材都是隶属于某个教材系列,但是由于各个系列之间并无清晰的关系,每个系列又不甚完整,导致教材混杂,缺乏统一的系统性,甚至在同一系列里的教材也没有实现系统的关联和分工。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上下游教材关联性较弱,重复内容很多。例如,交通调查的内容在多门课程的教材中反复出现,几乎每个涉及到交通调查的教材都要花一定的篇幅进行比较充分的介绍。(6)创新引领作用不足。现行的教材编写多以理论为主,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据教材内容顺序讲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方式埋没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3]。为了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材建设和编写也要转变观念、面向创新,在浓缩理论精华的同时,融入本领域的创新和应用研究成果,吸纳众多教育者的创新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和完善创新设计项目,使教材不仅起到理论教学作用,也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 二、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通过比较分析,结合高等教育新形式下的迫切需要,笔者认为在上述问题中,比较突出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教材内容重复度大;(2)陈旧内容更新较慢;(3)创新应用教材紧缺。由于教材编写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同时编写和出版教材也受到学校政策、资金、人力资源、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的彻底解决,在短期内不能仅仅依靠教材的编写,还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其他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充分有效的调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内部挖潜,外部吸纳。以下几点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1)发挥编者和教者的双重作用,不断优化和更新教材内容。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专业教材内容除了要反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4]。在编写新教材或再版教材时,如果不能在统一框架下实现系统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就必须要求对现有的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于课程关系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根据课程自身需要,取精去葩,杜绝与上下游特别是上游课程教材有过多重叠内容。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广泛调研、多方征集建议,尽可能吸收国内外新近的教学研究成果,尽可能积累和提炼编者第一手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素材,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同行的公开教学案例。使教材分工明晰,内容精练,汇粹智慧,发挥教材的潜能。在教学组织实施中,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同时要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因人制宜,不断补充教学内容。(2)充分挖掘和发挥自编讲义的作用,形成适合专业的教材体系。专业教师要通过教改项目、课程课题组等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材建设研究,制定教材选用指导意见,规划教材编写计划,积累和提炼教学案例素材,设计创新教育项目,针对实际需要和选用教材的不足编写教学讲义,针对创新和实践教育的实际背景编写实用的指导材料。讲义的编写相比于教材的编写,周期短、见效快、修订方便。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自编或者课程小组集体编写的讲义,更容易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能更好地与学生产生互动效果。所以,要重视教师自编讲义的编写和利用,使本专业的教学材料优化,形成更合理的体系。讲义建设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断总结、不断摸索专业学生特点,不断充实、不断创新,才能使讲义的内容与形式日益完善,真正成为高质量、适合本校学生的高等学校讲义[5]。(3)开发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项目,积累和丰富创新教育材料。目前高校十分重视创新教育,各个专业面向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制定了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学校工科平台和专业教学体系中都强调了创新教育的重要地位,设置了多个训练环节。广大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带领学生开展了各种创新活动,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创新型教材的建设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契机。专业教师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积极开展现有的创新活动,如参加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创新形式,开发新的创新项目,设计更多的创新性、设计型实验和实践内容,并探索创新教育指导方法,尝试编写各类创新活动指导材料,不断积累创新教育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创新教育素材,尽快形成创新教材建设规划,逐步充实创新教材体系。(4)实行灵活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提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作用。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是先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对课程性质和学时的要求制定课程大纲,选用教材来适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教材的编写一般并没有考虑教学计划的特点,各校的教学计划也有差异,教材的编写同时也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约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存在选用的教材一旦更新或变化,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会发生偏差。另一方面,当教学计划发生变化,原有的教材和讲义也会出现不适合的现象。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始终不是首要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现象,有必要提高教材的根本地位,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教材选用和编写指导意见,以现有和规划的教材和讲义为基础,对教学计划的课程及学时进行配置,做到以一线教师通过教材和讲义来带动教学各个环节工作的机制,挖掘和发挥教师的作用。 三、关于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材选用建议 根据上述的建设思路,课题组通过对现有教材和使用的讲义进行了学时匹配和内容更新等方面的评估,结合实际执行的教材选用情况及其反馈信息,考虑了教学计划和课程的特殊要求,制定了具有参考性的教材选用建议见表1。其中未包括在实践环节教师通过自编的指导书等材料。由表1不难发现大部分推荐教材与计划学时比较匹配,但是为了强化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内容需要结合实践和案例进行适当更新,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有些教材初版后更新较慢甚至没有及时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对讲授内容进行更多的更新和补充,必要时可使用自编讲义作为主要教学材料,在教材缺少或者不合适时,自编讲义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意图。例如,交通CAD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CAD绘图技能,并应用到交通设计中,而市场上的CAD教材局限于基本绘图操作,缺少交通设计实例,教师通过自编讲义,将积累的交通设计项目融入到CAD基本绘图训练中,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材编写规划探讨 从表1中可以看到,目前,交通运输类专业使用的自编教材和自编讲义比例还比较低,过分依赖现有市场流通教材。由于部分现有教材存在可选余地小、内容与学时不完全匹配、内容陈旧更新慢等不足,并且创新和应用型教材比较缺乏,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专业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专业除了要研究和论证合理的教材选用计划外,必须加强专业教材包括讲义和指导材料的建设规划。课题组根据现有教材选用建议,在考虑了教师编写人力资源和能力、外部影响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部分课程和实践环节,制定了初步的教材编写规划。见表2所示。 五、结束语 通过对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总结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课题组的教学经验,讨论了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基本的解决思路,并提出了教材选用建议和教材编写规划。这对于今后专业教学的教材选用以及未来的教材编写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唐阳山 陈学文 魏丹 徐兆华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去油化发展与建议 摘要:在交通运输领域重塑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利用现有可行的先进理念、成熟技术、最佳实践、创新模式,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将实现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交通用油需求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实现交通发展与能源需求、交通用能与油品、交通服务与碳排放“三个脱钩”。为此,应明确交通运输重塑能源长期战略和实施路线图,及时调整炼化、汽车等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以基础设施高效升级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在电动汽车和货车等重点领域尽快取得突破。 关键词:交通发展;能源转型;汽车社会;电气化;去油化 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背景下,通过加快交通运输模式创新和技术变革,重塑能源生产利用方式,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能够实现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从而大幅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一、我国交通运输能源需求持续刚性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我国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增长迅速,是继工业之后能源需求增长主要领域。新世纪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年均增速达9.0%,高于全社会能源需求7.3%的年均增速。汽车保有量“爆发式”增长,从2000年的1608万辆跃增到2015年的1.6亿辆。目前,我国人均交通用能不足美国水平的1/10,不足欧盟、日本水平的1/5。如果延续目前粗放发展趋势,我国交通运输用能需求可能还将增长数倍,不仅能源安全、资源环境等将难以承受,而且将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物流成本负担。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大中型城市,交通运输粗放发展导致的拥堵、雾霾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损害城市宜居程度和竞争力。研究表明,机动车在北京市PM2.5排放中占20%左右,重污染时段达40%以上。一些中小城市千人汽车保有量甚至超过大中城市水平,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尤其突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交通运输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汽车保有量将不断上升,交通发展道路选择不仅直接影响能源需求、环境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还关系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交通物流体系成本效率等,加快变革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二、交通运输领域具有大幅提高能效、降低能源需求的潜力 交通运输领域重塑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实质上就是利用国内外现有可行的先进理念、成熟技术、最佳实践、创新模式,在支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交通运输领域需求减量、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潜力。 (一)优化产业布局和城市化模式,从源头减少不合理运输和出行需求 在交通运输领域,货物运输和旅客出行需求增长主要受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驱动,也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密切相关。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降低工业化发展对重化工行业的依赖,选择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模式,能够明显降低煤炭、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运输需求,并减少不必要的运输距离。目前,我国单位GDP货物运输强度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3倍以上,是日本的10倍以上,具有相当大的下降潜力和空间。通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去产能”进程中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我国货物运输需求增长速度可以明显减缓。在城市化方面,通过引导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紧凑型城市,推动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向多中心、混合功能、小街区模式发展,积极发展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购物等,也能够大幅降低机动化出行需求。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已经在反思和改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以宜居程度为核心的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等理念。丹麦哥本哈根还把发展自行车道作为城市规划优先任务,提出打造全球最好的骑行环境,我国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也在推行“摩拜单车”方式,解决居民出行“前后一公里”问题。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升级发展关键阶段,彻底改变“摊大饼”式发展模式,探索高效宜居的紧凑型发展道路,在从源头节约能源、土地、水等各类资源方面都具有很大潜力。 (二)以铁路和公共交通为骨架,打造现代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以铁路、公共交通等替代卡车、私家车等运输出行方式,是打造现代高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第二的铁路网络、世界第一的高铁网络,中东部地区单位国土面积铁路密度也达到较高水平,为推动交通运输由“总量不足”向“结构优化”方向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加快完善人口密集地区轨道交通网络,深化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我国铁路运输占货物运输比重下降的趋势有望得到扭转,铁路在客货运输出行中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不断提高铁路、水运等高效方式在货物运输中的比重,是降低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增速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公共交通体系方面,我国主要城市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出行分担率等方面,与东京、纽约、香港等发达城市还有很大空间。在城市规划、资金投入、土地安排、路权分配等方面,“公交优先”战略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今后伴随“市民化”成为城市化工作重点,把公共交通切实放在城市发展首要位置,对于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对人口集聚和服务业的支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圈、城市带发展进程中,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仅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人口、经济等一体化协调发展。 (三)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车,提高电力、天然气在交通用能中的比重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具备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截至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已经突破试点示范起步“瓶颈”,有望进入快速普及发展阶段。通过积极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等,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化石能源需求,而且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贡献。在汽车快速进入家庭过程中,我国有望开创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新路。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我国具备实现赶超跨越的战略机遇。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新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转型的特征日益显现。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及时调整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加快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购车许可、限制行驶等辅助政策,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有望在全球率先进入“新能源汽车社会”。在交通能源需求增量中,石油需求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电力、天然气等替代。 (四)乘用车和载货汽车并重,大幅提升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 在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内燃汽车也具备持续提高能效的巨大空间。截至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7亿辆,汽车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辆,绝大多数仍是传统内燃汽车,并且汽车平均油耗水平明显高于欧洲、美国水平。研究表明,通过持续提升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加快普及轻量化、小型化、动力总成升级优化等先进成熟技术,到2030年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有望下降到3L/100km左右,比目前平均油耗水平下降一半以上。同时,由于货物运输能耗占我国交通能源需求的60%以上,载货汽车领域能效提升的潜力更大。目前,美国能源部实施的“超级卡车”项目,仅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成本有效的技术,重型卡车的实际能耗能够下降50%以上。对我国而言,通过提升卡车装备水平、发展甩挂运输、优化物流组织管理,实际能耗下降的幅度将更大。此外,在“中国制造”创新升级过程中,伴随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等共性技术发展突破,也将有利于汽车能效持续提升,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降碳带来更大的外溢效益。 三、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是交通运输重塑能源生产利用方式的主要方向 根据我们的研究,通过推广应用国内外现有可行的先进理念、成熟技术、最佳实践、创新模式,我国交通运输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进程将显著加快,能够实现交通发展与能源需求、交通用能与油品、交通服务与碳排放“三个脱钩”。 (一)以较低的能源需求增长满足交通运输与城乡居民出行的快速增长需求 到2050年,我国交通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货物和旅客周转量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3.9倍、4.9倍,私人汽车保有量相比2010年增长5.9倍。如前所述,在交通部门重塑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方式,交通运输终端能源需求增速大幅放缓,2050年仅比2010年增长1.3倍。同时,交通终端用能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都在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进入持续下降通道。 (二)交通用能摆脱对油品的高度依赖,实现电气化、清洁化、多元化 在高速铁路、电动汽车发展推动下,电力将成为交通部门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到2050年,电力占交通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达到22%,远高于目前1%的水平。交通用能全面实现清洁化,电力、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占交通终端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汽油、柴油等油品需求增长大幅放缓,并且交通用油需求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 (三)交通运输体系的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显著提升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2030年左右成为市场主流,在汽车销售量中的比重超过一半,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世界先进。交通运输体系综合效率明显改善,2050年单位客货周转量的能源消耗相比2010年下降一半以上。不仅交通运输体系的系统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推动下,交通运输的组织效率、经济效益也显著改善。 (四)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出重要贡献 尽管交通运输重塑能源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需要增加在铁路、公共交通、电动汽车、高效卡车方面的投资,但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远远超过投入。与延续当前的发展态势相比,交通运输重塑能源到2050年需要的累计额外投资仅16万亿元,远小于其带来的节约能源、减排污染物等效益。同时,在节约不必要基础设施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在促进电动汽车、智能交通发展方面,还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为繁荣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四、启示与建议 (一)明确交通运输重塑能源长期战略和实施路线图 交通运输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涉及宏观经济、行业管理、技术选择、政策体制等方方面面,其长期愿景目标也不会自动实现。要把新一轮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产业革命等大势与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衔接起来。坚定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将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中,针对货运、城间客运、城市客运、汽车、慢行交通等不同细分领域,明确分阶段目标和实施路线图。 (二)及时调整炼化、汽车等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 交通运输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对未来油品需求、汽车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如果延续目前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恶化炼化、汽车等产能过剩问题,带来巨大的投资沉没损失。同时,伴随交通用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电力、天然气等将加快替代油品消费,汽油柴油失衡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下,要全面停止新建炼化、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并在“去产能”进程中加快既有产能改造升级,适应多元化、清洁化变革趋势。 (三)以基础设施高效升级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突破“瓶颈”制约阶段,在升级发展过程中,要以节能高效为重要原则,引领生产力合理布局、城市化紧凑发展,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和效益。在城乡一体规划中,要围绕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协调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加大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等支持力度。 (四)在电动汽车、高效卡车等重点领域尽快取得普及突破 进一步强化财税、标准、价格等综合性激励约束政策,在保障需求持续增长、稳定市场预期基础上,建立补贴、标准等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全产业链技术水平不断创新进步。财政资金应加大对共性技术开发、充电基础设施等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城市灵活运用购车许可、限制行驶、停车收费等政策,促进租赁共享等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动汽车普及、高效卡车研发方面尽快取得突破。 作者:朱跃中 田智宇 伊文婧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面临很多问题。如何让交通运输企业获得持续性发展,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就迫在眉睫。本文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引言 交通运输企业拥有庞大的固定资产,但面临的细分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在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中,财务管理都将得到贯穿。所以,还要通过合理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进而使企业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关人员还要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二、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交通运输企业及时转变了等、靠、要的观念,逐步将提供的服务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精细化过渡,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的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企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目前,交通运输企业承担了大量非盈利社会责任,各辖属公司也地处不同地域,收入主要包括营运收入、营运衍生服务收入和财政补贴性收入等,收入和支出大多以现金流为主,固定资产比重大,流动资产比如原材料、存货的比重小,各辖属公司的财务人员大多以派出为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既要面临重要的战略机会,又要面对风险隐患增加的挑战,结合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的特征,交通运输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都建立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内控制度空有摆设,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一方面各分支机构地处于不同的地域,更容易受各辖属公司负责人作风的影响而不敢做,财务管理过于随意和松散,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大多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而不想做,习惯于按经验和按传统办事,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就是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工作中,内审人员经常会因为业务知识不全面而出现检查监督不到位,往往以事后监督为主、事后补就,无法在事前、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内审人员即使发现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制度的一些漏洞,碍于一些原因,最后实施的处罚措施不得力,致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二)企业承担大量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贯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为各种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蒙受损失,作为从事高危行业的交通运输企业更是首当其冲,一方面,外部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交通运输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国家大力发展高速铁路运输、飞机运输、客车运输,交通运输企业的营运线路不断加密,尤其是跨省营运线路、相互重叠的营运线路势必受到严重冲击,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和应对,不能进行科学预见,措施不力,势必加大了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企业需要融资购入大量固定资产投入运营,流动资产比重较小,而固定资产比重高居不下,相对来说,交通运输企业需要利用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融资负债筹集资金购置资产,但由于投资回收期过长,资金结构不合理,偿付能力存在问题,缺乏强有力的应急抗风险能力,都会使交通运输企业长期处于高风险状态。(三)财务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交通运输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财政补贴,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拨付,财务人员大都习惯于被动的开展财务工作。一方面财务人员的工作与实际业务脱钩,数据的分析、填报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都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缺乏灵活性、适应性;财务人员未能按照交通运输企业自行开展的业务进行全面考核分析,汇总财务报告以及披露潜在的隐患,无法为企业经营者决策提供真实、全面的财务数据;另一方面,基层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观念陈旧,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面对会计信息化时代,缺少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无法有效的应对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 四、加强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合理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促进企业高效发展。首先,从岗位部门职责设置、审批权限、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等入手完善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垂直管理,避免人为干预,规范财务人员的会计行为,务必做到财务人员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制约,使各项财务工作严格按规定落实;其次,建立完善的内审机构,严格管理,做好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发现的财务管理中的任何问题对症下药,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并监督落实整改到位;最后,在执行内控财务控制制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仔细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财务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运转。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首先,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交通运输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调控机制,比如可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资金使用监控体系,财务人员应树立风险观念,不断提高综合判断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能够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对宏观环境变化加强动态分析,做到早准备、早谋划、从容应对,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其次,交通运输企业应该多措并举,科学合理利用庞大的现金流,提高投资收益,积极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充分论证资本成本与风险的利弊关系,不为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而增加负债筹资,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化;最后,我们进行财务管理风险时,应充分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我们要建立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全过程控制,而对于在新的环境和变化会衍生出新的风险,我们要积极应对,总结经验教训,建立风险档案。 (三)以人为本,优化财务人员队伍 在市场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越发复杂。面对这种发展形势,企业财务会计还应得到素质水平的提升,才能进一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首先,财务人员需要加强自身职业修养,并自觉维护会计职业道德,坚持崇高的会计职业理想;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对财税法规及新政策的学习,更要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数据库等新技术,成为复合型财务人才;其次,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企业要完善对基层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细化工作的考核标准,调动财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财务人员不再是简单枯燥的记账,要让财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主动反映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总之,在新的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交通运输企业面临问题复杂多变,如何让企业获得持续性发展,解决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中问题就迫在眉睫,积极建立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以人为本,优化财务人员队伍,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财务管理,为交通运输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白道涛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着交通事业高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了极大的便利。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不仅给城市建设带去了极大的困难,也为周边环境带去了极大的破坏,同时还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这一现象不断的疯长,指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交通部门的能源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研究综述 交通行业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蓬勃发展,但由于其行业存在这特殊性,使得整个行业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增加了成本消耗的同时,还不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进入一个无限循环的死胡同。因此,相关的图交通部门必须要对我国交通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从而选择最合理有效的来减少交通的能耗,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加高速的发展。 1公路运输能源消耗 在中国,公路交通运输是受众范围最广的一种交通费,主要通过汽车以及货车拉载乘客和货物来展开出行的,具有灵活便捷,快速,承载量小等特点。并且受我国具体公路交通情况影响,我国公路运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途、小型的乘客汽车数量呈现出大幅度的增加,私人用的小型乘客车的数量也不断地增长,而小型货载车辆则明显减少,主要是因为社会整体需求发生变化而导致的。而公路运输的能耗则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根据相关专家对于公路运输消耗的研究报告总结来看,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造成公路能源消耗上账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这样几种因素:公路数量的变化,汽车数量以及构成结构的变化、人们节能意识的转变以及公路自身呈现出来的特点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降低公路能源消耗的措施,其中主要涉及新能源的使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更新、汽车生产技术的改进、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改善等多个方面的方法。并且在不同的节能方法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措施加以改善,从而从整体降低公路运输能源消耗水平。但是纵观所有交通运输来看,公路运输能源消耗量较大,所以许多研究学者深入研究整体交通运输成本问题,并且根据环境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包括短途绿色出行、海上高速公路等。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周边环境,降低公路能源消耗,还能推动公路不断发展。 2铁路运输能源消耗 与公路不通,铁路属于专线的叫运输方式。比公路的运输量大,并且不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并且在所有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中,铁路的消耗是最低的。所以,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具有较为光明的发展前景。然而这只是学者在横向研究比较中得出的结论,并没有深入对铁路展开纵向的运输研究,没有深入到铁路运输能耗的本质。现阶段在研究铁路能源消耗的内容较多,主要集中在消耗的整体情况、铁路运输的结构以及铁路运输消耗能源结构等,并且将铁路运输与公路和水路运输相比较。最后得出大力提倡铁路运输发展的结论,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交通事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因为铁路运输受多个方面的影响,仍然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着能源浪费的情况。因此,这就要相关管理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检测,提高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最终提高全体铁路的节能水平。3城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城市交通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内部运行的公共交通设施,以城市公共客运为基础。因为城市交通所面向的消费群体为城市人群,所以城市交通运输受到城市内部各方面的高度影响,例如城市道路的拥堵情况,城市线路的安排设置等。在具体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城市交通运输工具的种类较多,不仅包括民用交通工具,还包括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公共汽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不同的公共交通工具对能源需求不同,多数公共交通使用的是柴油和天然气以及电力能源带动,其中天然气和电力属于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对于汽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比例上升。由于交通运输业自身特性,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水平较高,对柴油、汽油以及燃料油等油类资源的消耗水平远远高出其他行业,从而增加了交通运输的整体成本,对我国社会经济更好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一些研究学者在对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进行深入研究后,建议对私家车整体数量进行限制,大力建设公共客运,从而改善城市交通整体能源消耗结构,降低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有些研究学者在对城市实际交通情况以及交通行业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合理分析后,阐述了一些影响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的因素,并建议对城市交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降低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 结束语 降低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不仅是在能源消费量上有所下降,更应该是能源的充分利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基于国内学者对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相关研究的特点,今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通运输降耗的研究的拓展方向:第一,增强弱势研究。对航空、水路交通运输方式的能耗问题加强其研究力度。不同地区受客观地理环境影响,交通运输中重要依托方式也会因地制宜。加强水路运输能耗的深入探究,可为其提供理论的降耗支持。第二,切入物流角度。伴随现代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物流要求低成本和快捷性等,通过物流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交通运输方式整合,降低交通运输系统能耗,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第三,增加实证研究。鼓励增加实证研究检测,及时反馈降耗对策和途径在实际操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对提出的降耗策略和途径不断优化,促进相关降耗措施更具有针对性。能够加快理论应用到实践的速率。第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带来能源消耗问题,同时也产生生态环境影响。因此,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前提下,宏观控制交通系统,优化系统结构,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优化现代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第五,健全降耗评价体系。建立可操作、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的降耗评价体系,可将降耗成效具体量化,可以明确交通运输系统中依然存在降耗空间的方面,推进降耗过程循序渐进。第六,控制民用汽车和居民出行。 作者:徐胜军 单位:鹤岗市公路管理处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针对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根据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有利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化 评价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其评价总体思路、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研究理论与现实的纽带,对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预警和管理具有重要用用。 一、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贝塔朗菲,是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的概念,他将系统定义为相互关联的元素的集合。一个系统是一个由许多要素所构成的整体,系统作为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通常的系统都是具有某种目的的,可以协商、综合成为具有良好功能,其功能以系统的结构为基础,,一般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一起构成了系统的整体运动特性,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则会影响其他要素,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区域经济学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其研究内容是根据其研究对象而定的,其重要标志就是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的空间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进行置换,。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政策是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措施,区际间分工具有发挥区域优势。经济学家对运输问题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运输经济学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其中运输经济引论主要包括运输业的发展、运输业的性质和运输资源配置;运输市场以对运输市场的一般分析为基础;运输企业包括它的企业制度形成及其对塑造市场主体等;政府宏观调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上这五个方面是运输经济学的组成。运输经常学运用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其概念非常明确地内涵了发展原则,追求的公平性原则,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是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指针,包括经济优先、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而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协同学是德国功勋科学家哈肯提出建立的,是其子系统以复杂方式作用构成的复合系统,其子系统按一定规则形成相应结构和功能,协同行为有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具有内在性和自主性,自动产生空间、时间和功能有序结构。 二、区域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如何协调发展 首先要了解“协调”和“发展”两个概念。要把协调看作是一种组织管理工作,把协调当作事物发展的一种态势,要处理好区域内经济社会各要素关系,使得区域内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协调应是发展的一种规定,发展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发展用来叙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变化。协调发展是“协调”与“发展”的交集,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内在性的发展聚合,因此,交通运输发展也、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经济系统是以人类的活动为中心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等,具有整体性、适应性、层次性、相关性等。区域经济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系统,是个动态的系统,处于有组织的活动状态,区域内、区域外发生着有机联系。交通运输是按照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标准,某个范围有目的性的空间位移,分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是指承担该区域的客货运输任务的各种交通运输设备、资源、人员及相应的管理组织的整体,按照不同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子系统。其中铁路运输子系统运输能力大,但其固定成本很高;公路运输子系统资金投资少,但公路运输系统的运输成本高;水运子系统运输成本是最低的,但是水路运输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航空运输子系统速度快,但是航空运输子系统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管道运输子系统具有特定性,适用于天然气和流向比较集中的原油等。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在运输生产过程、生产时间具有连续性,随着社会经济的需求,运输任务也随着变动。区域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区域经济的开放性靠交通运输来实现,它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我国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来看,交通运输发展是协调发展的战略,它强化区域经济系统内外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本地区对优势资源的开发,以更进一步促进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 三、如何评价两者的协调发展 首先我们要看到两个系统发展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应解决选择指标和建立指标体系,了得到准确的、客观的、可靠的结果。作到全面但不可包罗万象原则,应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应基于理论体系,指标的选取要考虑到相关性,指标的选取应易于收集、量化,在共同的原则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以交通运输与经济两个子系统为单位进行。要采用合适的指标选取原则及方法,指标的初选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并对初选的指标进行完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评价其水平。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解决多指标降维问题,消除了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影响,较好的解决了权数处理问题,有利于提取系统的主要信息,但一定要注意确定主成分的个数。当然还要确定协调发展系数的计算方法,判断系统之间是否协调发展,避免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并针对区域制定适合的管理措施、方案,以期有助于促进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管理。 作者:崔双静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运输管理所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与大气环境治理 摘要: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场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形象的环境治理行动中,交通运输行业理应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从创新管理、技术革新入手,向传统宣战,在改善生态环境工作中,走在全社会的前列。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在交通运输行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对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交通运输;雾霾;治理;大气污染 近年来,我国空气污染呈加重趋势,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程度稳居全国前列,PM2.5超标呈常态化,空气污染已成影响人民生活品质、影响我国国际形象的一大公害,治霾防霾刻不容缓。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源很多,主要有工业源、交通源、生活源等。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还百姓一片蓝天白云,交通运输行业责无旁贷。 1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合理设置收费站 我国很多公路收费站存在车辆扎堆等待缴费的情况,有资料显示,汽车怠速3min消耗的燃油相当于正常行驶1km消耗的燃油,而且发动机在怠速时,燃油燃烧不充分,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正常行驶的数倍。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合理设置收费站及收费车道数量,避免或减少大量机动车原地怠速的情况,特别是大力推广ETC不停车收费技术。 2严格推行上路车辆准入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激增,相当一部分机动车排放不达标,属于“黄标车”。一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数辆达标汽车的排放量,因此淘汰黄标车势在必行。黄标车的治理不仅在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应实行黄标车淘汰制度。同时,对汽车生产环节,国家应对进入市场的每一款车型进行检测评估,严格按国家标准实行准入制度。对技术落后的车型,应严格限制其生产和销售。只有从机动车生产和销售环节把住关口,才能为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治污创造有利的条件。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显得颇为必要而紧迫。有研究显示,在北京市一个出行者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比乘私家车出行平均每年少产生4.1kg的碳氢化物,28.6kg一氧化碳和2.3kg的氧化氮。显然,提高公交车在汽车保有量之中的比例可以很好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产生环境效益。 4构建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在我国的长途货物运输中,应积极谋划交通大格局,特别是能源、建材等大宗货物材料,在具备水运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采用水路运输,在内陆地区优先采用铁路运输。对于水运、铁路不能通达的地区,再转由公路运输。只有构建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才能使能源消耗保持在最低限度,创造最低的能源产出比,将货物运输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5大力发展新能源机动车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燃油汽车仍占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占比还很小,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应采取补贴等形式鼓励人们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 6结语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场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形象的环境治理行动中,交通运输行业理应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从创新管理、技术革新入手,向传统宣战,在改善生态环境工作中,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作者:曹艳民 单位:唐山市交通运输局 交通与运输论文:道路交通运输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稳定、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道路交通运输;问题;对策 0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与此同时,道路交通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交通运输行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当前道路交通中各种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出促进道路交通发展的方案,最大程度上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1我国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1.1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较低 在维护和建设道路交通中,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同时也要耗费大量的化学能源。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率较高,其交通运输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仅占国家能源消耗总量的35%,而我国将近85%以上的能源都应用到交通运输行业上。所以,与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1.2道路交通结构不完善 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较,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不管是从道路交通设计理念,还是从设计原理上来讲,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中。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运输结构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道路运输交通的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道路交通运输结构系统,无论哪种形式的道路交通结构系统,都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应不断提高,相关服务工作水平未达到具体规划要求;在道路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断头路”这一现象,严重制约我国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的网络效应;在建设道路和养护道路过程中,大范围应用一次能源,没有充分使用可再生能源,导致资源不能循环利用。 1.3道路和交通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在道路交通的运行及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汽车排出的尾气直接污染了自然环境。同时,汽车尾气也造成我国很多一线城市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汽车鸣笛也造成了噪音污染等,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和环保部门加大治理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2解决道路交通运输问题的具体措施 2.1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应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我国社会建设成为环境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贯彻和执行十八大会议政策,提出应用智能道路交通系统这一策略。第一,应用智能道路交通系统既可以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也可以符合节约自然资源的要求,并且智能道路交通系统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第二,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减少交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道路交通行业发展中,应用智能化道路交通系统,不但可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质量,而且也能提高交通的安全。同时,在应用智能化交通系统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各地区的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道路交通智能化发展的方向,解决交通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推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2.2加大财力和人力的投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需求量也在不断发展。不论从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还是从发达国家实际情况分析,都需要一个可以支撑国家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所以,这就需要加大力度研究交通系统,改革传统的道路交通结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及时解决道路交通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确保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稳定运行。从各方面上来讲,唯有建立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无论从财力上,还是从人力上,都加大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投入,才能确保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 2.3提高道路的通过能力 在建设我国城市道路过程中,如果采用根据道路需求量增大而加大力度建设道路这一设计理念,可以说这种设计理念过于简单,并未结合其他因素考虑到道路交通建设的重要性。在建设城市初期阶段中,虽然交通运输量并不大,但是急需要形成基本道路结构体系,如果采用单纯依据交通需求增加道路建设这种设计理念是可以满足在交通运输量不大的情况下的需求,但从可持续发展层次上考虑,这种设计理念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根据总体规划的引导,对道路网络系统进行大力建设这是一种科学、可行、有效的方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改造破旧的道路网络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工作。在改造传统道路系统中,应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通过引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等技术,不断加强规划道路交通和管理道路交通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道路运输结构系统是否完善和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为了确保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稳定发展,这既需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完善解决在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鑫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运输管理处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做法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 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是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一)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3.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今年“神舟五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 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感受阶段,抽象思维还很薄弱,向他们讲解词语的意思,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很难让其接受。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在适当点拨的基础上,再加以感受理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直观形象。我在教学过程中用指导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反复揣摩,渐渐领会其意是较为妥帖的方法。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通俗易懂的句段,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 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作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让学生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重点处。通过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通过多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优化小学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摘 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蒙性、训练的综合性和发展的渐进性等特点,坚持从入学抓起,从基础入手,全面抓好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培养能力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智力的竞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学习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更加着力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民族素质这个总目标服务,使学生尽早成为有用之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思想性、工具性、综合性的三大特点,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力,教会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优化阅读教学,必须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抓好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内阅读传授方法,训练思维,发展智力 阅读教学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教师要根据教材特色,深入挖掘、精心挑选教材中可供发展智力的因素,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学高峰,并通过教学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施加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和阅读,使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明确各段之间、各段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为他们理解课文和熟悉课文打基础,也为读写结合找准结合点和生长点。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粗、精、细”三读阅读指导。粗读能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和所学内容的基本思想。精读是用点、线、圈、勾等学习符号标示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特点、关键词句,做到边画边读边想。细读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以下五读:比读,比较所学内容的异同点;联读,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行知识系统化、脉络化的加工;续读,做完练习后,再读课文,加深知识的理解;写读,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写心得笔记,小结知识;忆读,熟读成诵,为写作积累素材,储存词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掘课文中固有的可供发展智力的因素,切实把培养学生智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促进教学的改革。如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段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 蔺相如的什么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2. 廉颇听到这些话后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真是不应该”?3. 蔺相如这种忍让的精神,你觉得可贵在哪里?廉颇知错就改,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又说明了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先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获取基本的知识,接着是启发学生从句与句的关系中领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乎情理的推理,最后要求学生把学习课文和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发表个人独立的见解。这样通过教学完成了“发现事实——进行推理——个人见解”的过程,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提取知识;再通过联想,与生活经验沟通,进行再造想象,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以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把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凭借语言文字去发掘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基本特征,达到了阅读教学所企求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巩固方法,形成能力,培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应从儿童入学时启动,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建立起这样的意念:我是学生,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帮助他们克服对家长、对老师的依赖心理,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由于受应试教育处在一种随意状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指导下进行,同课内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建立读书兴趣小组。这种小组能以点带面,使全校的读书活动得以健康发展。读书兴趣小组,可定期组织活动,指派辅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掌握读书方法;还可以在学生中搞阅读情况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倾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即使农村学校现在大部分都能达到每校生均拥有图书10册以上,不能把这些宝贵的丰富的知识入库封存,而要发挥其育 人成材的功效,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推荐一组书目,并根据这些书的内容,设计出一套问题发给学生,最后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代表,举行比赛。 组织不同范围的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一般涉及学习体会的交流、读书信息的沟通。另外,还可以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读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能帮助学生从一般的阅读转入积极的思考。 举办读书报告会或故事会。这种活动,可以请校外辅导员作专题讲座,它很容易在学生当中产生轰动效应,从而诱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或主题班队会,把阅读中读到的英雄事迹、感人故事、人情风俗等绘声绘色地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再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做文摘卡片的习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和做文摘卡片,既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又是促使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有效手段。为使学生兴趣盎然,定期组织“锦句名言”评价、鉴赏活动,激发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我们要牢固树立抓好课内阅读的方法传授,拓展课外阅读领域,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蒙性、训练的综合性和发展的渐进性等特点,坚持从入学抓起,从基础入手,全面抓好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文献综述 教育理论学者和小学一线教师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证,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尚不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为我们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1.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一线教师经过实践探究,形成了诵读、品读、积累三步教学模式,即合理的诵读、细致的品读、有效的情感体验。而教育理论学者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借助计算机工具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但其教学模式局限于只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一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 2.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偏重知识、缺乏过程、三维目标分开、语文缺失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设计目标与课标目标不一致。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紧扣课题、抓住中心、研透文本、突出重点有效策略。 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引趣激疑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理论学者认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目标设定有关,离开了教学目标就很难比较教学方法的优劣。小学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优化组织语文资源、创设丰富的语境、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学等方法。 二、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 1.关于窦桂梅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 2011年窦桂梅提出了她的第一个教育教学理念——“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二度创造;教学要走出课堂,创造“无围栏”的课堂;教学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让语文教学充分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003年窦桂梅提出了她的第二个教育教学理念——“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是对“三个超越”的提升和完善。窦桂梅的两大教育教学理念为教育工作者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但由于主题教学时是多篇文章进行整合、课内与课外文章相衔接,容量大,预设多,大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容量和难度,不利于现实教学的长久操作。 之后窦桂梅提出她的另一个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回归生活。她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一个环节都努力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和感悟,唤起每一个生命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和震撼。 2.关于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 对于窦桂梅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期刊的文献和书籍。从期刊的文章来看,主要是针对窦桂梅的语文公开课对窦桂梅课堂艺术方面的探究,如《觉醒抵达新境界——从窦桂梅的 珍珠鸟 说开去》、《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窦桂梅教 清平乐·村居 片断赏析》等等。就教学内容本身来看,《清平乐·村居》、《秋天的怀念》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家人的爱,感悟人间亲情。窦桂梅多采用“情感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正是基于教学内容本身、基于窦桂梅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基于窦桂梅本身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性情中人,在做公开课时,特挖掘具有情感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有生命的,字字句句都是有着丰厚的情感。 3.关于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主要有调情、阅读教学与学生人生相结合两种教学方法,如《谈有创意的阅读教学“多角度”》、《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情感》等。窦桂梅为让课堂能够传达她对学生人生的关照,把课堂和学生人生的裂缝弥补起来,导课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新授课中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课堂小节中拓宽学生生命成长的时空,从而让课堂承担“传道”的职能。 4.关于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的研究 (1)导入语 第一,实物演示法,窦桂梅在教学时多利用课文中提到的实物进行导课,例如明代学者魏学伊《核舟记》窦桂梅将核桃带进课 ,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在这枚小小的核桃上刻了五个人,一艘船,八扇窗,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样的导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主动到书中寻找答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二,情境渲染法,有的课文或是悲愤,或是欣喜,情感色彩浓郁,例如古代诗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窦桂梅运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的导课,营造一种情调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提问得法 窦桂梅对课堂的态度决定了她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问的态度,精心准备,温情催化;窦桂梅提倡教师的提问要着眼于学生“开窍”,提问的角度,要巧妙切入,激趣生疑;窦桂梅话语朴素,它的妙处在于开课之始使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有言可发,轻松自在地进行文本阅读,体现了面向学生的广度,开阔思维;窦桂梅设计课堂教学时总是深浅适宜,她一直把握一个原则,提问的深度,难易适当,促进发展;窦桂梅的课堂疏密有致,节奏相宜,循循善诱。 综上所述,经过对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文献的梳理,有关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窦桂梅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在实践教学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窦桂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导课和语言艺术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教育专家提供大胆推陈出新的研究案例,而且为一线教师展示出本色语文课堂听、说、读、写训练的范例。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有关“窦桂梅”研究缺少教育思想深层次的挖掘,缺少对窦桂梅教育教学艺术特质的研究。在观看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后,发现窦桂梅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孩子感悟“两种境界”, 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让孩子们敢于向教材发难,同时课堂是“无围栏”的,她在课堂上一直追求与学生心灵的碰撞,让同学们感受三种情感,即激情、温情、真情。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谈牛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广大英语教师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基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并产生了理性认识,提出阅读教学的要求和方法,使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时代背景;教学要求;遵循原则;具体措施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时代背景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误认为英语阅读,这不是小学英语老师所考虑的,小学英语老师似乎没有多少发言权。而恰恰相反,随着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英语阅读部分在小学学习阶段的重要性日益突现。经过我区几所实验学校的尝试,结果来看,接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学生的语感,口语表达和英语作文以及词汇量都比其他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高。因此,我觉得小学英语教师值得探索英语阅读教学,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没想象中的难。 二、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日常教学中要重视英语阅读教学,明确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我们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制定了符合学生不同认知水平的阅读教学的要求,具体如下: 1.初级阶段:图片辅助或提供注释,理解单词及简单的句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2.发展阶段: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敢读下去。 3.提高阶段: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养成用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小学阅读教学的遵循原则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英语知识水平进行阅读教学,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阅读教学中的趣味性。内容生动的阅读材料会吸引学生兴趣,使他们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习得知识。如我区有一位英语教师在上4ap22的内容时,她把课文中简单的句子加以整理,并添加了一些生动的单词和句子,使它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一个改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她让学生读故事想结局,学生们居然能说出6-7种不同的结局。 2.阅读教学要求的循序性。阅读教学既要防止阅读语言过难,又要避免内容流于简单。过难或过易的阅读材料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材料的选编应难易适度,循序渐进,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重视复现注重运用。 3.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题材的多样性,如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学校、家庭、朋友、动物、植物等。阅读材料体裁的多样性,可以选择片段、故事、对话、童谣等,不拘形式。总之,选材的多样性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利于开阔学生眼界,避免阅读教学的模式。 小学阅读教学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实施,以下为笔者对阅读课模式作出的尝试。阅读教学模式一般可分为三步:整体呈现、课文理解、巩固活用。 第一步为专题呈现(presentation)。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在这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于课文形成一个初步的之的概念,吸引学生对于接下来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挂图、简笔画或者听录音的形式,把故事大概呈现在学生眼前。变化的语调或者夸张的动作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新单词及新语言点。教师还可以在介绍课文时有意识的暂停,让学生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猜测,一方面造成一种悬念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能鼓励他们发展想象力和初步的创作意识。 第二步为理解内容(comprehension)。这同样是输入阶段,是由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理解课文后,教师可以用一系列简短的问题来帮助并且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这部分的问题应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直接反映了是否看懂了课文文章。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重温课文的中心句型。而另一层次的问题,则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新词和新语言点,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就同一现象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生则借此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为接下来的表演等做铺垫。 此外,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时间读书,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采用不同形式的阅读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课文,如全班跟读,全班齐读,分小组读,自由朗读,分角色读等。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注意针对每一次阅读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在重复阅读同样课文的同时保持新鲜感和兴趣,以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熟悉课文。 第三步为巩固(consolidation)和 活用(usage)。这是输出阶段。让学生在这一阶段用他们所学到的英语来进行交际性对话和角色表演。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组织者和平衡者的作用。 分句讲述法: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一分钟,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讲一句,直到把整个故事讲完为止,在学生讲述内容和课文大致相同的前提下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表演法: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按文中的角色分组练习和准备,并且分组准备道具、服装等。在整个准备和表演过程中,教师允许和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以前所学进行发挥创造。如unit 8 are those tomatoes故事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准备道具,在原图动作的基础上自己发挥,将这篇课文表演出来。如该文最后卖菜者的原台词是“they are my carrots.”而在表演过程中就有学生加入了“give me money !money!”还有学生在表演此段喊“police! help!”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表演不仅引来其他观众的兴趣,同时也鼓励了其他表演者也不甘示弱进行发挥。学生表演的热烈让他们对课文的表演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下一次表演的准备过程中都非常投入。 四、小学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帮助学生熟练认读大量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词汇是读懂阅读材料的基础,如果无法熟识认读大量词汇,阅读根本无法谈起。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努力地创设向上,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动机,让学生思考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各种单词,将词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不断的提供学生运用单词的机会,滚雪球式的实现词汇的积累,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恰当的时机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词典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生词是不可避免的。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对非常重要的单词也如此,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读下去。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扩展学生词汇量,让学生学会用英汉词典,帮助孩子学会查英语字典。在教学中,遇到生词,还可以用英语解释英语单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如favorite,英语可以解释为like ...something best.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当前网络教学发达,也可以提供一些在线字典网页,如,只需输入生词,便会出现解释,并且网页上提供美式和英式两种发音,随时供学生点击自学。 (三)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方法和习惯 首先,对阅读材料不应做统一要求,而是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读物,并提出不同的要求。 其次,是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课外材料,小学生对英语材料的阅读往往缺乏科学性,教师有必要多给予一定的指导,指导他们对材料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培养他们简单的略读(skimm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查读(scan),熟读(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哪些可以快速读过,而哪些地方则需要稍作停留认真阅读,不要对个别生词作过多讲究,只要能知其大意或猜测其大意即可。 最后,要纠正学生的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逐字阅读,移动手指或颈部,纠缠生词,病态读书姿势。 (四)设计有效的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是对语篇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也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和运用。经常利用简笔画、肢体语言及其词组短语(key words)的提示,让学生就课文复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某个阶段或单元任务完成之后,全班进行一次推选阅读大王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最近所阅读的材料用英语讲述给其他同学听。如在教完5b《unit3 hobbies》后,可让学生叙述自己和家人的兴趣爱好,并组合成一篇小短文《my family’s hobbies》读给各位同学听。既是对学生的阅读成效的摸底,又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实现自我表现的机会;既是练写、练听,又是练说;既磨练胆量,又培养能力;既是一种反馈,又是一种激励。 (五)开展亲子阅读教学 教师或者是家长与儿童一起利用儿童喜爱的故事书,通过互动开展阅读活动,分享阅读的快乐。时常邀请学生和家长帮忙搜集相关英语阅读资料,并请家长在孩子的阅读训练中加评语,让家长探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收获。这些英语阅读故事可以与课文教学的话题内容相匹配,如在教color时,可以是有趣的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也可以与课文的语言结构相匹配,如在教”have, has”句型时,可以为学生上自编的故事“magic boxes”让家 长参与到学生的英语阅读中来,是使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比较好的手段。一方面,学生能够阅读,家长会有一种成就,对教师的工作会更加支持;另一方面,家长的参与,使学生更加有学习的动力。 总之,我区实施体会阅读教学的体会是,如果缺少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之后,逐步积累起来的知识和词汇量会使他们更喜欢英语,渐渐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并为他们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回归本分 课改几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走过了一段浮华的历程。往往忽略了语文学科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工具性,使得语文学科缺少个性,造成语文教学的盲目性。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老师感到很苦、很累,而语文教学质量却有下滑的趋势。因此本文提倡语文应返璞归真,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分和个性上来。 语文学科的个性是什么?就是“听、说、读、写” 并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回到它的本分——工具性。因此,让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受到情感的熏陶是相当重要的。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首要的地位。本文单就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读好书、写好字,培养阅读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阅读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并且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我在教授六年级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时,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有:千年梦指的是什么梦?为什么能在今天圆了?怎么圆的……我认为这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就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寻找答案的同时,遇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可作出标识,以便在课堂上提出,大家讨论共同解决。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发现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每每解决一个个问题时,他们的兴趣就越发浓厚,信心更足,争先恐后地发言,表现欲极强,在解决了所有问题的同时,我也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我认为学生在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同时,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老师也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精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书、去体会、去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效果的好坏,功夫往往在课外。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只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他们才知道如何围绕课文中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当然,这些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如;我上每一篇新课文时,都要布置预习课文。一让学生回家认真读至少三遍课文,自学生字、词;二在课文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便于在第二天的教学时解决;三是针对课文内容,思考自己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解决;四把本课的四字词语、多音字、反义词或近义词,通过查找词典,抄写在预习本上;最后简单地写一写读后感。通过我长期地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确学习内容,书读的流利,感受也很深刻,别的老师到我班来听课,都觉得我班学生很聪明,学的很活,殊不知,我在课外下的功夫。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师往往会开展游戏活动,增加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但开展活动要以学好语文为最终目的,我们提倡“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下功夫。 在小学阶段,我认为三维目标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从一个极端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老师们在教学中往往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如我在听一些老师们的教学课时,这种感觉就很强烈(当然我不是在批评他们),整节课下来,感觉设计的环节很多,针对一个小小的疑问就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你读读、他说说等等,一节课下来,我们很多听课老师一头雾水,不知道这节课的重难点在哪,而学生们却开心地不得了,所有的环节在一节课上体现,那感觉就像东北的一锅“乱炖“。语文课上成了“快乐大本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来看去不像语文课。形式大于内容,实际效果肯定不佳,必须向40分钟要效率,必须在一、两个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 小学生天生好玩、自制力较弱,当然我们的教学不能只由着学生的性子,光鼓励不批评、光肯定不否定不行。现在的学生往往自我感觉好,缺少挫折感。如,我 的同行往往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不轻易否定,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其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师要读在前面,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预告”书中的亮点,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三、搞好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衔接 三年级上册是进入中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学习目标,要把握一定的度,即不要以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学习目标来学习。三年级具体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从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的,可以参看教师教学用书。 三年级提出的学习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三年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再如,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些规定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关于默读的训练过程。低年级是起始学习阶段,中年级是初见成果的阶段,高年级则比较讲究默读。中年级的课文与低年级相比,篇幅显然长多了,内容也复杂多了,如果此时的默读还停留在出声的或无声的短时间思考的训练中,学生就无法面对和承受中年级的阅读学习任务。因此,默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手段,更是一项发展学生内部语言,提高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语文训练。 新课程为我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留有广阔的余地,教师只要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培养外向型性格,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敢争敢辩,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让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回归本分,为学生今后的各科学习打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语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的施行,改变了以前传统的一对多,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现在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学生的收获。阅读是语文的基本环节和结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对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理解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新的课改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阅读教学逐渐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也从传统的粗略式向细读化方向转变。本文将从阅读教学的重要新出发,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总结出更加适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0.引言 在课改热潮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学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模式。语文是一项最基本的,最不可或缺的科目,对语言和文章的理解领悟是人类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力。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就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课改的要求下,各小学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展开并加深了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对于学生而言,一旦阅读理解的能力不够强,受到影响的不仅是语文这门学科,其他学科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薄弱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无法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会影响学生对题目的领悟力,直接造成错误后果,影响最终的成绩。阅读教学能从各个方面快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本文将从阅读的重要性探究加强阅读教学的意义[1]。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必须掌握的能力。阅读是语文的基本环节和结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自觉注重情感体验,有利于积累丰富的知识,锻炼出良好的语感。阅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一个认字识字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不少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生字生词,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去认识生字词,更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力,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读写能力。 2.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上,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产生了巨大的阻碍。课改后新课标要求学校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阅读是语文的基本环节和结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对于小学教学而言,小学的教学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对处于尚在识字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要加快识字认字的速度,必须养成自我学习、主动求知的习惯,方可加快识字认字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阅读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2]。 《新课标》中对小学低端语文的阅读有一定的要求。总结说,就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成长,学会做人,学会明辨是非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求知精神,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从低端到高端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尽可能多的认识生字词;学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正确流利的朗诵课文;在特殊情况下,能够练就默读能力;对简单的图画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能自主理解简单语句,积累字词;学会正确认识标点符号和不同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意义;能够从简单的儿歌、童谣和古诗中体会简单的情感体验;学会主动阅读简单的故事和童话等。第二阶段是三四年级,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阅读技能,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对这个阶段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能够联系前后文理解句子意思,学会借助字典自我接收新的生字词;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优美的语句,能够在课外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简单的描述;背诵优秀的文章诗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与同学进行图书资料交流,课表规定这个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不低于40万字。 3.加强和提高阅读 学的措施 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爱好,一旦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主动阅读,阅读量就会大大提高。当然,能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首先,学校要增加阅读教学的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保证为阅读教学的成功进行。其次,要明确教学方法,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况下,明确把新课标的要求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接受和学习,也能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3]。 4.结语 总之,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是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的一个体现,高效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巨大的帮助,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大多在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上较为低下,很多新入学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甚至还较为茫然,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在越发强调教育教学创新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在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上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及调整,这也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本文亦将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就选取何种策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新课改极为注重教育教学在形式上以及内容上的创新,但也需要看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育教学创新的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教师也不知道怎样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好坏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能力,更加会对小学生接受更高层级的阅读教学产生影响。鉴于此,依托创新程度高,适用性强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新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当前并未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关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习惯性地运用一般性阅读教学策略开展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情形下,很多低年级小学生不仅对阅读本身逐渐丧失了兴趣,其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也相对较低。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环境也相对较差。在教育领域十分注重创新这一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单调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十分突兀。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状长期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低效率问题长期存在。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首先是新课改目标达成的必经之路。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了重新确定。小学生在刚接触义务教育的前几年时间里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其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相关活动,更加能够使得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本身有更多的了解,随着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的提升,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也能有较好提高,这也会对低年级小学生接受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将教师引导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发挥出引导性作用,在自主阅读备受推崇的今天,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规划,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尝试。例如,在某一课文学习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计划并留下相应的预习任务,通过让学生按照预习计划进行课文阅读,根据预习任务有选择性进行阅读的办法使得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并探究阅读客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生对自主阅读有良好认识后,教师应用更为复杂的阅读教学策略也能容易的多。而自主阅读下小学生积累下的一些阅读技巧,阅读经验,也能帮助小学生不断提升其实际阅读能力,并使其在阅读相关知识学习时有更好表现。 (二)依托课外阅读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能忽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单纯依托小学语文课本开展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以及阅读教学较为单一,将课外阅读形式引入并应用到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较为可行。建议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内课文类型以及阅读教学基本策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和共享。例如,在《有趣的发现》一文学习进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达尔文的传记选段以及达尔文生平小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与理解后,学生对于课本内课文的学习能够更为轻松,课外阅读所积累下的课外知识也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及理解。课外阅读中的一些趣味故事,衍生内容都能大大增加阅读教学本身的趣味性,这对于改变阅读教学单一现状也有很大帮助。此外,在课外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量变也会引起质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能有明显提升。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趣味阅读教学尝试 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也可以对多媒体技术予以较好应用。例如,在《梅兰芳学艺》一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无法对朗读情感有准确把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从而使得学生的有感情朗读可以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梅兰芳的精彩京剧片段或人物专访纪录片等。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设备应用下,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各方面来进行。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各种课文相关知识进行获取,对其他材料进行赏析和阅读,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也能更为顺利。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好应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选择与创新空间便能逐渐增加,这也有利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可以对现阶段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予以运用,诸如微课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与阅读教学进行较好融合。但也需要看到,任何一种创新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都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形下,小学生低年级教学策略的创新需要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避免不合时宜的教学策略存在从而对常规教学活动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作者:周婷 单位: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科学技术和教学水平大力发展的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相应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语文教学贯穿到小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任何学科的开展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程中的主体,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仅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阅读教学是指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师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定的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将阅读教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相关教育理论体系规定,小学语文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尊重主体原则、面向全体原则等。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对症下药,并以学生为出发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第一,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厌倦、焦虑心理。他们年龄较小,好动,在长时间的固定阅读模式过程中思想往往会开小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文章进行仔细分析,并对密集的文字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文章主旨无法把握,出错率较高。第二,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较弱。另外,由于课堂上封建、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倦心理。除此之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语文阅读文章质量差等也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都会对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目标不明确、两者结合程度不紧密、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对课本研究不够透彻等等。小学生属于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如果不能合理满足心理发展的需求,在该教学过程中不能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会使小学生错过渗透的最佳时期。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造有趣的课堂环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教材上的文章来实现的,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本课的主题,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促进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以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翠鸟》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明确本课的教学主题为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生物都能平等对待。在上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翠鸟的外貌特征,可利用PPT来展示翠鸟的外部轮廓,让学生在读完课本后,通过绘画自行填满空余的部分,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翠鸟的了解度,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动物写作需要掌握的顺序与技巧。 (二)为学生创造二次学习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融入课后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二次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翠鸟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大自然的奥妙以及懂得了应该尊重大自然的每一种事物。就以《翠鸟》学习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他们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动物,在具体观察后对自己喜欢的外貌进行外貌描写,或是进行简单绘画。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又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二重保护。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突显语文教学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教师能够积极专研课本知识,为学生学习创设有趣的课堂环境。 四、小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必须结合小学阅读的教学现状,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原则,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作者:杨慧玲 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超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超文本阅读是一种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基于文本而又大于文本的阅读方式。从阅读的内容、阅读深度、阅读时空等方面都超越传统观阅读方式。以超文本阅读理念设计《黄鹤楼送别》教学。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彻超文本阅读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立足文本,从纵向探究,横向拓展等方面鼓励学生超越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超文本;教学设计 新课标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语文能力。超文本阅读教学正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改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超文本的阅读来开拓探究的广度和深度。[1]《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一.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目标的确定,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突破口,统筹安排,整体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在课文、诗歌的空白地方会合理想象。2.过程方法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能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寻找相关信息。3.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二.教学内容设计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独有的“文包诗”体裁的文章,诗文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含义,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和文本对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独特体验。笔者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第一环节是复习填空,整体感知。让学生根据黑板提示,完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填空。一方面是对学生第一课时学习结果的检测,另一方面也是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第二环节是读演结合,品味“藏”情。课文描写了暮春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在长江边分别的情景,流露出二者依依惜别之情,但是全文没有一个情字,读者透过阅读却能感受两位大诗人深厚的情谊。通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藏情”之上。体会二者分别时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笔者这样设计这部分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表演读抓住人物动作体会人物情感,利用“藏”字让学生展开想象,超越文本。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感受人物情感。之后笔者抓住“藏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体现二者依依惜别之情的字词句,通过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对文本进行个性解读。在交流过程中,笔者再次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让学生演读,多次朗读,体会情感。同时,鼓励学生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机会对课文中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开阔学生视野。为使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刻的印象,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提出质疑, 帮助学生体会李白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感。第三环节是总结延伸。课文内容主要是向学生讲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过程,课文内容同样也是对诗歌的解释,所以课文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在教学的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朗读品悟诗歌的意蕴,鼓励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之后谈一谈对诗歌的理解,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尊重学生对诗歌的解读。笔者让学生沿着课文描写的轨迹,循着李白感情变化的方向,自然而然的吟出古诗。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笔者利用板书帮助学生回忆本课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结构和情感两方面把握课文。同时布置学生在课后按照文包诗课文的形式将本学期学习的《寻隐者不遇》写一篇文包诗的文章,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技能,掌握语文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不同的课题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方法。针对本课内容的特点,在超文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 1.自主学习法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资源。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老师的“讲堂”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学堂”。者关注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主对课文信息进行处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书本和老师的思考,目的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个性张扬使自己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情境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创设想象的情境,对于语文课来说非常重要。笔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让学生回忆黄鹤楼边美丽的暮春三月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按照课文中对李白和孟浩然的动作描写进行模仿,让学生边朗读边通过动作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让学生走近离别的情境帮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情感体验。笔者抓住文本描写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孟浩然到了扬州之后会怎么样呢?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消失在长江的尽头,他的脑海里会怎么想呢?两位大诗人如果以后见面了,会怎么对话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文所描写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文的情感,品味古诗的意蕴。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让一些学生担任角色,并出场表演。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模仿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上“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通过两种看体会诗人“有情在心口难开”的情感。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模仿大诗人之间的对话,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入情入境感受二者依依惜别的情感。在学习完整篇课文之后,请全体学生站立,想象自己仿佛是大诗人李白,站在浩浩荡荡的长江边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 4.诵读教学法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千百年来,诵读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产物。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语文学习的新思路、新方法,但是母语教育传统中的“诵读教学”仍是我们当代语文课堂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名师沙华中老师是运用让学生读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与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等诵读教学法的典范。[2]《黄鹤楼送别》整篇文章所渲染的是一种离别之情,可以说,是一篇充满“情”的课文。通过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朗读、齐读,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在认识的客体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在艺术的空白中借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的能力。 作者:薛婷 单位:江苏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渗透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而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可行性。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阅读素材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延伸课外阅读,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心理健康;可行性;对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强化语文学科教育的“工具性”,同时也要重视“人文性”。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育,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中,笔者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素材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而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进行有效的思想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而言,很多素材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且都是通过一些德高望重的专家议定,蕴含的知识也是比较广泛的,如社会、哲学、心理以及人文等。例如,《司马光》的故事,蕴含着“遇事沉着、机智”的道理;《王二小》的故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扁鹊治病》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能讳疾忌医,要勇于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方能及时找到方法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读素材。其实,对于小学语文的教材而言,教师要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很多的。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具有可行性。 (二)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成型,而这个阶段的小学生,一言一行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当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情感丰富的案例,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性格,尽可能地减少负面的情绪和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因为阅读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而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语文阅读素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诗歌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根本上讲,诗歌是情感最为丰富的阅读内容,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其意蕴的丰富,思想情感的表达等,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道德情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一些向往美好生活的诗歌,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功不可没。例如,在诗歌《微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那种面对挫折和困难,积极向上和乐观的态度;在古诗《鸟鸣涧》《暮江吟》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总的来讲,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其次,在散文、童话、寓言故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中,无论是散文、寓言故事还是童话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在课文《落花生》一文中,教师应当通过文章的对话形式、所蕴含的道理等,挖掘其中的人生哲理,让学生懂得如何脚踏实地,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而在寓言故事《东施效颦》一文中,教师应当结合故事所蕴含的寓意,让学生明白人应当有自我意识,不能盲目地效仿,坚持自己正确的,就不会随波逐流。不同的故事,都蕴含着不一样的人生哲理,只要教师积极挖掘,定能找到很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素材。 (二)延伸课外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教育家科威涅克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当将教学的重点和眼光拓展到课外,引领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首先,在延伸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指导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予以不同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因素,积极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的形成。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小学低段的学生应当以寓言、儿童读物和童话故事为主体,如《三毛流浪记》《三字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丛林故事》《中国古今寓言》《我要做好孩子》等。这些极具教育意义的课外阅读读物,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功能,通过阅读素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 作者:李本艳 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南湖街道大湾小学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浅析 【摘要】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文语境和完整的文本,并使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绘本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使用价值。文章阐述了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并对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绘本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兴趣引导 在儿童图书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绘本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并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小学阶段儿童的主要读物。英语绘本以其独有的魅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喜欢阅读,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以往学生单纯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自然而然的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1.了解绘本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绘本教学有情境交融、图文并茂,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英文绘本里往往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理念,绘本以情境图画的形式来解释文字,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说,英语绘本教学就是通过英语故事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学生能够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中,听懂、读懂英语故事,并在教师和图片的共同帮助下讲述英语小故事和小短文,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英语绘本真实的语境和精美的画面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绘本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语句重复中毫不费力的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预测和推理能力。另外英语绘本一般采用简洁明了的语句编排方式,并利用文字、图画两种媒介结合的方式真实的表现故事情节,从而使故事内容跃然纸上。比如四年级绘本材料Theveryhungrycaterpillar中,Hestartstolookforsomefood…Heisabeautifulbutterfly.在这段描述中,绘本把毛毛虫从开始寻找食物到最后化茧成蝶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到了学生的眼前。学生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合理选择英语绘本,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想要让英语绘本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教师对英语绘本的正确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儿童不同的成长经历导致他们对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所差异。不同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选择的英语绘本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低年级的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应当选择那些图画多文字少、内容简洁短小、语法和词句结构难度较小,故事情节较为紧凑的绘本阅读材料,以免造成学生由于难以理解文章意思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比如可以选择由单一句型组成的绘本阅读材料。如I’mgoodat...句型。学生在阅读绘本时,也复习了当前所学习的内容。教师要选择由简单的句子和词语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去听、去读、去表达思想情感。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绘本可以作为他们的课外读物,对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但是教师还要注意选择那些原版的英语绘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需求,有针对性的改编和重新编辑原版句子,把一些生僻的词句改为常用词,把不同的时态进行统一,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原版绘本阅读中出现的难点,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英语绘本阅读产生好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绘本材料只有配合教材合理使用,才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科学设计课堂活动,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 教师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才能让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注意绘本读前活动的设计。在学习和阅读英语绘本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绘本的封面图画,这里边往往藏着一个故事的主体线索。比如学生看到Therunawaybunny这个故事的封面图画后,就知道讲的是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故事,学生从兔妈妈慈祥的眼神中看到了兔妈妈对兔宝宝的爱。其次是绘本阅读中的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看到了一只顽皮的小兔对妈妈说I’mgoingtorun.并引出了一场爱的迷藏。这时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探究故事的结果,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想象后续的情节。小兔子无论是扮成河里的一条鱼,还是花园的一朵花,兔妈妈总能抓住它,当小兔子逃累的时候,妈妈喂了他一根象征着爱的胡萝卜。在看完这个故事后,小学生已经用自己甜美的声音在心里喊道:“妈妈,我爱你”。这个读本把学生置身于语境当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指导学生进行部分拼读。最后是读后活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方法就是反复阅读。对绘本的反复阅读与模仿,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背诵模仿的任务,还可以乘着学生的兴致再推荐一些类似的绘本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考察单词,也不要把绘本阅读与英语教材混为一体,避免学生对绘本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生动形象的绘本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尝试。通过课堂内外的绘本阅读活动,教师用轻松的方式引导儿童进入阅读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建立了英语思维,在生动的语境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提高了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有助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作者:蔡丽芬 单位: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运用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小学生对语文的认知能力。阅读的作用是为了给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掌握更多的词汇以及言语,同时,写作能力的提升反过来也会促进说阅读水平的进步。本文重点对阅读过程中读写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重要的阐释,希望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为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在阅读过程中读写结合的能力越来越重要。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无声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能在文章中找到的优美的好词好句,并且记录下来,应用在写作的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阅读教学时读写结合的能力。 1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写能力的形成具有密不可分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在阅读中积累下优美的词汇,才能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获得灵感。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众多的小学生面临作文难写的状况,一些家长不惜花费高额的学费去学习写作,不如让孩子们多阅读文章,更多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这样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具有灵感,不会感受到作文难写的窘境。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写作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对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令学生意识到阅读与写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阅读中的积累进行合理运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新课标实施以后重点需要改革的方针,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不加以重视,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就难以提高上来,因此,教师应该重点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形成综合性的语文能力打下基础。 2读写结合的几个误区 要想实现本文中提到的目标,也就是将读写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当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效果的不突出,从当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师生之间在这方面的教学活动中,主要进入了以下两个误区中。首先,读写两方面的分离。这一问题是普遍的现象,也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因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多数教师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分开教学,避免学生进入误区,从而引起教学的混乱,因此教学时,尤其是在阅读课时,极少提及与写作相关的内容,进而形成了长期的习惯,学生对于写作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写作文时往往是绞尽脑汁也没有思路,殊不知写作是长期积累的过程,短短的几天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难点,学生在阅读课上基本没有动笔的机会,更不必说锻炼写作的能力了。其次,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并且也没有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脱离开来,但是在重视程度上,仍然时阅读占据重要的地位,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样,写作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练就的一项能力,而是在长期的练习中不断积累的技能,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重视,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后就会受到学生的忽视,不能将写作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来说无疑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上,仅仅设置了一小部分的写作练习,有时甚至没有准备写作练习,这样一来,与相互分离别无二致,在这种重读轻写的影响下,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有所提升。 3提升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3.1阅读的吸收积累:在阅读课上,可以说文章的积累量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没有丰富的辞藻对文章进行堆砌,亦或是没有淳朴的语言进行文章的写作,作文看上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更不必说提升写作能力了。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语言的积累,有效的途径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美好的词句记录下来,并且深刻体会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就能实现写作能力提升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自主的进行探究,而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是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手段之一。3.2阅读的课堂练说:善于表达,敢于表达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重点培养的一项技能,因为只有将一句话表达清楚,才能让人理解,这样写作时句子才会更加顺畅,语言的运用才能更加的合理,因此教师应该在阅读课上多进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练习,让学生多说,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例如编故事,进行故事接龙等方式,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又能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还能从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应用于写作之中,这是锻炼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方式,事实证明,在阅读课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效果。3.3阅读的迁移写作:小学生正处于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从初步构思与定题目,到选材并组织运用材料,再到列出作文结构提纲,以及如何遣词造句,到最后修改整合作文,一连串的写作步骤都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加以指导,一步步地改进与完善。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努力让学生结合日常积累将阅读中获得的感受体会外化为语言文字,实现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4结语 总之,读写结合是一种双向促进的教学机制,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对待。确实存在对应关系的读写要素,要大胆利用并促使其迁移运用;而对于一些过于机械的对应关系,我们要冷静地放弃。真正理解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去实施和完善,更加注重读写结合的隐性结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可操作性。 作者:严佐仓 单位: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镇海峰幼儿园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语文教学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限制,比如理论教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或者不牢固,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直忽视阅读教学,不怎么重视这个项目,近些年,随着教学的改革虽然把阅读教学提高到重视程度,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为了实验改革教学方法,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的长期缺乏,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才会出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盲目性。因此,长期依赖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学习没有了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2.语文教学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中对阅读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也就没有按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教学的过程的首要任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那么它的教学任务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然而,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根据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随想随讲,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被动,因为在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终会致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是主体,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很少,因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历来都是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作用,而学生的主体性常被忽视,即便是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大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就不让广大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又导致整个教学效果不理想。 4.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不能对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一直以来,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地评价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教师就是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难免会导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想到哪里就讲哪里的随意教学。这种教学始终是教师本位,学生依然是很被动,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始终都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一定要明白确定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抓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我们之所以重视阅读教学,就是引文它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阅读能力和运用所学文字知识的能力,能够达到教学计划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效果。所以,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把阅读的实际效果当做首要任务,围绕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个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能以阅读是否通畅和速度是否快速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能够通过阅读得来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可能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2.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一方面依赖于老师的备课,这是关键的步骤,老师在课前应当做好相关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地教学计划,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思维的预先理解和学习,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可是现阶段,一些语文备课工作流于形式,备课没有实效性,所以课堂教学就不能顺利完成,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备课和预习工作,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合理把控教学内容、得当分配课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提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和布置预习工作,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际对阅读教学进行综合把握。 第一,依托课本,认真学习讲授,挖掘课本里知识魅力,让学生充分吸收这“养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和水平,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教学打下奠定基础。第二,结合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改变一成不变的单一授课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课文的字、词、句里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句的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4.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机制,通过该考评的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找出成功和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就要积极思考,做出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或改变教学方式,来促进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提升小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和运用能力。 作者:司秀华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交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能力,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其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分析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学习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的需求;再次,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学生要配合教师;第四,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爱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发展自己;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逐渐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二、加强阅读训练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就要强化阅读训练。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有意识地将相应的阅读方法渗透到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诸多的阅读实践,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以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 教师应该展开各种阅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探究式阅读。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技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强化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优秀的古诗文大约50篇。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强化课外阅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不过也需要教师的指导、督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阅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推荐优秀的适当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做好书刊导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读书、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虽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教师还要多指导学生,使他们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与教师、课本的对话,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下,通过阅读实践来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 作者:曹佩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东岗南小学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 1前言 交通事业与建筑行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发展的。一般而言,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时间都较长,投资较大,且其使用年限也较长。但是由于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在质量控制的不足与进度管理的不当等问题,往往使得公路的实际使用年限比原有设计年限大为缩短。为更好地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下文就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展开研究。 2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1施工材料选择不当 由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较为复杂,故对于不同公路施工所用的施工材料也会有所不同。如市政公路的修建多讲究路面平整性以及其排水功能;而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要具备有足够的抗压抗冻性能的,故在材料选择上也需要依据公路类型来选择;对于高架公路,不但要讲究其使用的功能,还要注意尽量减轻其材料自重。但着眼当前,很多公路工程的建设,由于在施工中没有对材料的选择严加重视,故常常会出现路基施工时期填土选择不当而导致路基形成渗水,且其渗水现象严重。长期以此,在水的侵蚀下便产生了路基塌陷等问题。 2.1.2施工技术水平不高 公路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技术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之一。就路基施工与桥梁涵洞来说,路面、路基检测与质量控制是公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不管是基坑开挖、回填土、整平、碾压等施工作业,还是路基路面的检测技术,都需要依靠一支具专业素质和经验丰富的管理队伍。如,整平与碾压作业,如果没有预留余量,则有可能因为其技术处理不当而容易出现路基开缝、断裂等问题。而对于公路桥梁涵洞建设,在进行模板加工的这一环节时,一定要采用定型的钢模作为基础性地板,并且利用扣碗式支架来进行脚手架搭设。对于这些施工技术,工作人员就要考虑选择何种施工技术,技术水平能否胜任等的问题了。但着眼当前,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队伍在施工技术与专业素质上有所欠缺。 2.1.3受环境的影响因素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还与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关系。主要包括了技术环境方面的地质、水文气象以及地形,管理环境方面的劳动环境、劳动工具等。由于其施工时间较长,故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会对其施工质量有所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在桥梁涵洞建设中的影响极大。因为桥梁涵洞是一项施工十分复杂、不易建设的工程,受地质、水文气象等影响因素需要在开工之前就要对其相关环境信息做一个勘察分析。可通过观察周围土质,以及对施工气候进行测量和对其水质进行抽样检测。以保证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1.4施工机械设备的影响因素 任何的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绝对是施工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对于现代化工程建设来说,机械设备的先进与性能的好坏,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公路施工过程中,从开始的基坑挖槽、回填土、碾压等至最后竣工,这过程中所用的机械都是要按照其工程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类型的。其性能是否稳定、先进、易于操作等都会影响到施工质量。 2.2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施工过程中,对进度进行跟踪并管理是对质量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且,施工进度管理又是施工中所必需的。施工进度管理中,除了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之外,还要考虑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如经济问题、施工环境和条件、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等各方面影响因素。就当前我国交通事业和建筑行业来说,由于其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使得各行各业为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都纷纷将重点工作放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由于其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故众多不稳定因素会带来施工上的一些影响,使得其在进度管理上就有了一些困难。目前我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各方面因素造成进度管理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如,受自然天气的影响,大风、强降雨、降雪等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进度;以及不良地质状况和欠缺的施工技术水平,导致路基施工中常见基坑塌陷等问题;施工准备不足、施工意外造成的工程经费损失等。由于其影响因素不仅多,并且不确定,故对于给进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措施 3.1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与储存做好把关工作 由于不同公路类型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各有不同,故在材料使用上,一定要根据工程特点及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因为材料质量的高低对于工程质量是有所影响的,劣质的原材料虽然能够为施工方节省,但是影响了其工程质量,降低了公路使用年限,这对于施工方和国家来说将是更大的损失。在购置材料时,针对性地选择。如,路基路面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时,其混合料要偏细,为防止路面裂缝,需考虑材料的特性,抗渗、抗压强度、压实度等都是要考虑的。桥梁涵洞施工中,对湿度有要求的,具抗震性的原材料的挑选都要特别注意,需要供应方提供质量保证书。且对于怕撞击的材料,务必对其进行铺设垫板。不仅如此,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对于材料的储存也是要特别注意的。只有把关好原材料的上出发,才能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3.2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工作人员施工技术水平 施工过程中,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强化施工质量的前提保障。将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有利于施工各环节的工作开展,有利于监理对其监督工作发挥有效监督作用。此外,复杂的公路工程要求施工人员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如对于路基土质的选择分析、以及公路路基的承载力强度分析、原材料的选择;桥梁涵洞施工中,对于基地的处理方法、钢筋绑扎过程需注意的事项、模板加工及混凝土施工应使用何种材料与施工方法等等。这些作业过程都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具备有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只有将施工技术提升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保证公路使用年限。 4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在交通事业和建筑行业发达的今天来说,其质量问题越来越备受社会关注。在公路施工中占据关键的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施工建设,很大程度上体现整体公路的施工质量水平。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是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的前提,也是促进我国公路施工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梁雪堂 韦花票 单位:广西华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配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配网项目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配网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则关系到电网安全。本文通过对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探究配网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并为配网工程作出一点借鉴。 关键词:配网;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1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1.1配网工程的设计质量不高 许多方案的设计和规定的设计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设备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反映出配网工程准备阶段的不足,这无形中制约了配网工程的建设[1]。 1.2配网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在配网工程中,一些设计人员素质不高,设计方案能力不能满足正常的设计要求。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令人堪忧,不了解配网工程中的设备和技术,导致因为设备的质量堪忧,影响了配电建设的工期。 2配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因为10kV配网工程是电力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本文就就以江西省10kV工程为例,探究其质量控制的措施。假定一个10kV工程的总投入是200万资金,工程项目有3条支线。那对10kV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有项目设计方面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验收之后的质量控制和交付之后的质量控制。 2.1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10kV配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质量控制是所有环节质量控制的基础,它根据工作进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纸设计两个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全面调查施工地区的情况。它要求对配电网沿线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植被条件等环境因素进行调查,例如有的区域雷雨天气多,设计就需要安装避雷器或避雷线;有的地方植被多,就需要配网工程根据树木的高度,使用搞垮设计技术,避免破坏环境,这些细节性问题必须都要考虑到,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图纸的质量控制要强化对设计过程的监督,比如设计图纸的质量控制需要增加第三方的人进行监督和论证,设计人员应该和政府的规划部门、施工队进行商量,看看图纸是否具备操作性[2]。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质量控制还需要定期对设计的环节进行审核,看看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要求,不断进行修正,最终完全达到要求。 2.210kV配网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技术情况和作业环境准备的控制。对作业情况的准备首先要对人、物的准备。对人的准备包括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准备,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最大化配置人才。对物的准备包括对材料、对机器设备的准备,明确材料和设备的种类,并要做好预算工作。对技术情况准备的控制是要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控制部分,并做好准备工作。比如项目工程中的线路分叉部分会容易发生问题,应该在准备工作时期重点检查与预防。同时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准备,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方案的所有分项工程都能给出明确、细致的技术交底,这样提前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0kV配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它包括:首先是事前控制阶段。事前控制要求施工的各个单位先要编制WHS控制点,然后再由工程项目部和业主等人进行监理。如果合格了,就会得到项目部、业主等人的批准,这样才能确定WHS控制点,这个WHS控制点可以作为质量管理、质量监督等方面的依据。其次是事中控制阶段。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是要对施工已经完毕或者正在进行的部分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单位要根据WHS控制点进行自检,结果报送监理项目部,然后监理项目部要协调好责任方的现场检查和监督,最后形成记录,为验收提供重要依据。最后是事后的质量控制。它是对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并对已经完成工程进行测试,检验其质量。如果有问题,结合配网工程技术要求,可以要求进行返工,重新进行建设。 2.4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验收环节是10kV配网工程的最后质量控制,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决定着工程能否投入使用。10kV配网工程项目的验收包括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检验工程建设中间和最终产品,从过程控制和终端两个部分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验收应该进行分段检验,比如先分成小项目对工程进行通电测试,如果全部合格,再把所有的电网连起来,从整体进行检验。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应该按照规章制度,对一些环节不能进行省略。另一部分是对整个项目的验收环节,这是全面考核项目的建设结果,检验施工质量的最后步骤,它标志着10kV配网工程建设的结束和电力生产的开始。 2.5交付使用之后的质量控制 10kV配网工程项目在验收合格交付使用之后,会按照有关合同的规定,在保修期之内,会由项目经理部带领项目人员对竣工的工程进行回访,并填写质量回访表。然后会根据用户对项目质量的意见进行整改,并报技术部门备案。 3结语 配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电力的安全生产,所以应该加强对整个配网项目的质量控制。本文通过对其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验收等环节的全面质量控制,有效保证了配网工程的可靠性,从而实现可电网的畅通运行。 作者:余杰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永修县供电分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配网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探究 摘要:配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与用户相连的关键环节。对配网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工程质量,则是电网安全的基础。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配网工程项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管理和控制措施,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配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电力系统;电网安全 配网工程作为电网建设的基础,其施工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项目,项目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不断提高配网工程项目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消除配电系统安全隐患,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基本保证,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1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概述及现状 配网工程项目包括了决策、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过程,其中施工管理又分为组织、进度、人员和质量监控等管理。质量控制不仅仅只集中在施工建设阶段,而是贯彻在整个配网工程的各个阶段。工程管理项目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实施质量管理,以保证配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使项目可靠实施,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但是各种因素使得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配网建设难度大,任务重,工期短,施工风险高。配网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保证,其建设往往与成千用户相关,要对整个系统进行修改时,施工方面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会被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其高强度的施工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施工技术的要求及建设成本。第二,目前配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设计质量不高、物资采购中质量审核不严及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就目前配电工程设计情况来看,很多方案设计都与标准和规范不符,未能考虑工程中各项设备的质量要求。这问题不仅仅反映了部分设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还暴露了设计过程中存在评审不严格的问题,导致配网工程在设计阶段的质量不高。而很多配网工程往往忽视在工程物资采购上进行统一的质量核查,出现物质与实际施工需求不符现象,从而拖延了工期。第三,配网工程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管理人员对相关材料、相关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缺乏了解,没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导致配网工程建设中频发各种质量问题,影响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2配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2.1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 决策阶段是指由项目纳入规划或项目建议书开始,经决策下达计划的阶段,包括规划管理、前期计划及费用管理、可研管理、计划管理、计划调整管理、应急项目管理等环节。管理部门应制定技改项目指导原则、准入条件,满足技改项目规划、立项依据的需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编。 2.2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设计阶段是指对已列入年度项目计划的项目,开展设计管理工作,并最终通过设计审批具备条件开展项目实施的阶段。设计阶段是配网工程建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项目的整体水平。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该结合配网工程的特点、规模和性质,灵活合理的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一方面,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最佳的设计单位,确保工程设计的高水平;另一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质量跟踪,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周全考虑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设计中不合理的内容,确保设计的可行性。 2.3施工前准备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正式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要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应重点管理和控制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以便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4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实施阶段是指运用所具备的人、财、物对项目进行相关建设活动的过程,并最终完成项目建设工作的阶段,主要包括现场实施、项目监理、设计变更等环节。对于配电工程而言,施工阶段是质量控制最关键的环节,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从联系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来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管理部门做好工程质量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2.4.1事前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涉及工程质量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好风险分析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工程的物质采购。物资质量的保证为后期配网设备的有效使用提供了前提,物资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配网系统的安全持续运行。树立物资质量全过程控制的意识,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强化配网物资控制,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二是对施工单位的选择。根据配网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求,通过招投标方式,确保选择的施工单位具备良好资质,保障配网工程施工质量;三是优化施工材料、设备、人员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发生资源闲置现象;四是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保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完善,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2.4.2事中控制。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人员应在施工现场安排专业人员对配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控制,严格审核已经完成的环节。及时处理发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保障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配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2.4.3事后控制。所谓事后控制是指施工完成后对其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分析、判断和评价,明确其质量性能。结合配网工程的特点,仔细总结分析各种质量问题。如果合格就进入下一阶段施工,不合格则通过返工等手段确保施工质量,不断地提高配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2.5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验收阶段是项目实施完成后对项目实施内容开展验收工作直至项目成果交付完成的阶段,主要包括竣工验收、启动投运、投产移交等环节。作为施工的最终环节,验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其是对整个工程项目质量最终的检验,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的,检查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把控工程的验收。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方法分别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审查。影响启动投产的问题,应在投产前由施工单位处理完毕;不影响启动投产的问题,应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并限期整改。及时改进和调整已发现的问题,确保工程验收工作顺利进行。对促进项目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2.6收尾阶段的质量控制 收尾阶段是指在工程投产移交后进行结(决)算管理、档案管理、总结回顾、后评价管理的阶段。评价工作遵循“谁决策,谁评价”的原则,对项目目标、实施过程、效益、作用及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和量化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对策建议,建立项目后评价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工程项目决策管理水平。以上所述,是针对整个配网工程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把控而言。而确保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是重要的前提,同样不能忽略。管理人员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观念,承担其应负的责任。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配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3结语 配网工程的质量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配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在其质量管理中,只有实施全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对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并应当以预防为主,才能保证配网的工程质量。 作者:廖伟灵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鹤山供电局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质量控制 摘要: 审计监督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合理工程资金使用,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是提高和规范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工程项目过程监督,从工程竣工的事后一次性审计,转变为对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审计工作从静态向动态转化,将审计关口前移,实施跟踪审计,全过程的服务于工程建设审计,对于规范工程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工程;审计;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1.管理的理念或策略通过标准化跟踪审计流程,创新工作方法,引入外部力量等作法,构筑公司特色的全方位工程跟踪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按照管理规定,加强对工程项目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项目支出,提高工程效益,服务公司发展。建立涉及工程项目立项、招投标、物资管理、合同管理、结算审核、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各方面,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对工程项目投资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和投资风险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议,促进和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达到“规范管理、控制造价、提高效益、服务发展”的审计目标。 3.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一是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完成率100%,工程审计覆盖率100%,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审计;二是审计复审差异率正负3%以内。通过对外部中介机构的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复审差异率正负3%以内,如果超过该范围,进行相关考核。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标准化跟踪审计流程为了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作业标准开展跟踪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完成了企业内部审计项目作业标准化的建设,工程审计项目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将跟踪审计质量统一到同一个高度上来。 2.提前跟踪审计端口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根据多年积累的工程审计经验及成果,认真分析了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联合业务部门制定了《基建项目成本费用开支标准》(,规范基建项目成本费用的开支原则、范围、标准及程序。一是细化管理要求,设定管理红线。进一步明确了各类成本费用的开支内容、标准,细化没有明确规定的费用标准,统一管理要求;结合实际,对部分费用支出设立禁止性规定,旨在引起重视,防范出现违规行为;二是净化支出内容,杜绝无效支出。对所有支出内容进行梳理,并逐条研究,取消与生产成本可能存在重复的支出,取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争议或后续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问题的相关费用,从源头杜绝无效支出。三是规范支付程序,降低管理风险。基建项目费用支出名目多,且每一项费用的支出内容及支出依据各不相同。为统一管理程序,对各类费用的支出程序、支出依据进行明确规定,避免同类费用支出标准不一的现象。 3.创新审计方法,提高跟踪审计工作效率开展了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积极运用。在参照COSO整合框架、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基础上,建成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工程管理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一项,对工程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内容。评价标准以剖析工程管理业务模块的环节、流程乃至关键控制点为主线,得出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内容作为评价标准的基础。评价方法则以测试内容(即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内容)为目标,针对测试对象(即关键控制点的载体)的不同类型,运用观察、询问、审查、重做等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打分,形成对关键控制点、环节、模块乃至系统的整体内控评价。 4.采用分层报告,促进跟踪审计成果运用在报告方式改进方面,尝试采用分层报告的形式,扩充审计成果利用范围。即向被审计单位报告具体项目的完整审计报告;向职能管理部门发送报告某一领域的审计分报告通知相应的主管部门予以应用,强化考核,促进审计成果在“业务管理;就重要风险以审计专题报告的形式上报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公司领导,增强了报告的时效性,及时汇报,提请公司管理层注意,督促整改。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程管理存在问题汇总报告。另外,要求被审单位对照检查,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在公司召开的经济活动分析会、基建例会等工作会议上,就工程管理的存在问题进行报告,促进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加强管理与考核。 5.规范管理,利用好中介机构专业能力中介机构作为工程审计的重要一环,利用好外部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公司服务,提高审计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中介机构选择上实行竞争性谈判。本着“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委托招标公司对工程项目审计所需的造价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竞争性谈判,每两年进行一次,选聘优秀中介机构参与公司工程审计。 在中介机构资质上,要求高标准。要求所有参加工程审计的造价咨询公司必须具备甲级基建项目造价审核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具有相应的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在同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等。在中介机构管理上,实行过程控制,动态管理。签订业务委托合同时,明确审计要求、审计方案,落实人员要求,协调好审计过程中的各项关系,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目标,高标准完成。公司审计部将对委托审计的工程项目进行抽查,对违背技术操作规范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的社会中介机构,可依据合同规定对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违约处罚。根据对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监督检查和评价情况,建立中介机构在公司系统执业质量档案。通过对工程项目审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进行业务过程监督,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投资效益。 作者:刘菲 杨德 郏辰晨 宋文丽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小议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 1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管理方法 针对影响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各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属于可控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对此进行研究,得出可行的控制方法。 1.1提高素质,把好准入关 对于水利工程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执业人员注册制度及管理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照资质等级进行承包工程项目,把好市场准入关。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高度重视水利行业人力资源开发,选拔优秀人才进行深造,并鼓励在职人员继续学习,是水利人力资源得到保值和增值。加强对参与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提升建设部门、勘察设计部门、咨询服务单位、水利工程承包单位等组织机构的行政能力,坚决杜绝越级、挂靠、转包及无证施工等现象的发生。 1.2提高管理水平,健全管理体系 系统、全面的进行质量控制,建立综合管理体系,提高决策力和管理力。根据资源论证,市场需求预测等前期工作,保值决策的适用性;工程开工前严格审查施工单位是否符合标准的企业资质、施工人员是否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标准是否达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督促施工单位将质量检验制度和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落实到位。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指挥、监督、检查和协调,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健全稳定。 1.3优化技术方案,提高施工水平 选择适合施工需求的先进的技术方案,选择具有前沿性的勘察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检测技术以及材料技术,通过对工程技术工作的合理组织和管理,优化技术方案,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水平。同时建立项目部自检体系,加强对作业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及施工的项目部内部自检、各项目部互检和工程专职质检员的专检工作,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严格进行由专人负责的复核性检查工作。 2注意质量控制的失控环节 在水利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易出现意识不强、责任不明、人员素质不高、信息不准确等情况,因此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 2.1提高参与人员质量意识 提高所有参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成员的质量意识,特别是主要工作负责人的质量意识,使所有人意识到工程质量是工程成功的关键。 2.2贯彻落实质量体系的各项要求,明确质量责任制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项目质量体系的各项要求,全面实施工程质量计划。项目负责人和工程成员都要明确自己在保证工程质量工作中的作用,明确质量责任制。 2.3提高参与人员素质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责任人和一线上岗人员都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必须努力提高参加工程项目各参与人员的素质,加强上岗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和技术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上岗人员的操作水平,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质量要求。 3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决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要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工程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必须要做好质量控制。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参与水利工程项目各方面共同利益的体现。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我们水利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作者:李子越单位:阜新市兴光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微探通信工程项目中的质量控制 一、影响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 组织管理不严。 对于通信工程施工项目的设计、施工工作,虽然施工企业针对工程整体任务实行了责任到人的任务划分制,并对项目设计图纸、说明的编写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对图纸的绘制工作进行了规范的指导和要求,并制定了一些施工相关规定,来对施工现场的秩序进行一定的控制。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缺少严格的组织管理,对这些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为:通信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人员责任划分不明确,缺少对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的严格控制。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涉及专业面十分广泛,如若不能对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范围和分工进行明确的划分,那么在实际的通信工程项目专业技术控制及施工当中必然会出现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而出现的重复或是遗漏相关工程设计、施工,工程设计、施工工作管理混乱的现象,致使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图纸在设计上出现问题,在施工时出现失误,进而对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即通信工程项目施工的前期准备过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工程施工管理者要对这一环节给予高度的重视,具体来说可以从技术准备、光缆测试、光缆配盘三个方面对工程质量实施控制。 1.技术准备。在通信工程项目施工之前,一是要对工程整体的设计图进行细致认真的研究,核对设计中所规定的工程量,在对这些进行确认判断没有任何遗漏后,由专门人员对通信工程施工指导规范进行编制,并对备料的具体计划制定。二是在开展施工活动之前,对于施工相关材料、技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具体规范等,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计划以及项目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三是仔细核对通信工程施工必需的各种设备和仪器,看是否存在遗漏,如存在应及时将其补齐。 2.光缆测试。在工程开展施工作业之前,针对光缆的施工,应保障光缆具有完好的技术性能。一是可通过对光时域反射仪的采用来对光缆实行单盘检测,以此来确定其各项标准是否符合工程施工和设计的要求。二是针对光缆的盘长、型号、规格等需实行严格的核对,确定其是否和设计及合同的要求一致。与此同时还要检查光缆外观的质量,如端头封装、包装完好与否,开盘后光缆本身以及表面是否存在损坏等。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如若发现以上损坏现象,应对此做好详细的记录。三是认真检查光缆的相关检测记录和生产合格证。 3.光缆配盘。光缆的配盘工作,应将对路由的重复检测结果作为配盘工作开展的依据,并对敷设光缆的总长进行计算,依照通信光纤的传输质量要求来对光缆的单盘进行选配。 (二)通信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在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否对通信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通信工程项目来说要想保障其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就要针对施工当中的每个细节,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1.光缆架设。在通信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阶段,能否做好光缆的架设工作,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建设后续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建设阶段,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严格控制光缆架设的质量。具体来说,要严格控制光缆弯曲的最小半径值,将其弯曲的最小半径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确保地面与光缆的垂直度符合工程规范要求的标准。 2.光缆续接。光缆的续接作业对于通信工程项目施工来说,是其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工程的通信以及施工质量都具有直接的关系,对此,通信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者必须要给予光缆续接施工以高度的重视,并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其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做法为:第一,配以专业施工人员来对光缆的外部防护套进行剥除,严格控制下刀的深度,以防对光缆纤芯造成损坏。第二,在对光纤的涂覆层进行剥除时,要求施工作业人员要掌握好快、稳、平的剥除方法,确保光纤的完好无损。第三,对光纤的切割工作是整个工序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光纤切割施工时,施工人员要保证动作平稳、自然,避免毛刺、断纤都能够劣质切割断面的出现。第四,光纤的熔接,在对该项目进行施工时,应确保在导槽或是熔接室放置光纤的位置准确无误,这样对于熔接仪器位置的调节和校准都十分有利,在操作时还要对熔接过程中屏幕显示的内容进行仔细的观察,一旦发现屏幕出现分离、过细、过粗等不良的情况时,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的查明,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的处理。 3.测试。在完成光纤的续接工作之后,要做好必要的测试,目前通信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光时域反射仪来进行的。为确保光纤在熔接过程中,其质量符合工程标准,并减少在盘纤时对光纤所造成的损害,应加强光时域反射仪对工程的检测工作。 (三)通信工程项目完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 在整个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对其完工验收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其工程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第一,准备齐全的通信工程完工验收相关文件资料,组织专业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初步的验收和最终的检验。在最后的工程质量检验当中,可参照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的相关规定,对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实行综合、全面的检查。第二,在完成对工程的质量评审工作之后,将通信工程竣工的相关技术资料全部交由质量验收小组,并由验收小组对这些资料进行全面、详细的复查和审核,之后将文件移交到工程使用维护单位。第三,重视对工程隐蔽项目的质量验收工作,做好相关记录,为通信工程未来的投入和使用过程当中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温鹏迅戎惠英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电力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力产品的稳定供应事关国家稳定和发展,而电力产品的稳定供应必须依赖于大量优质的电力工程产品来支撑。施工是形成电力工程项目实体的最后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影响因素;管理措施;施工措施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工程质量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只有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所有因素严加控制,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按建设规范控制质量,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1.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力工程施工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这几个因素的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1人的因素。人是电力工程项目建没的实施者,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它决定了其他几个因素,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1.2材料。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投资、进度控制的前提。对于电力工程,材料种类多,用量大,一种材料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1.3机械设备。机械是指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机械设备其产品质量优劣程度、施工设备、仪器的类型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会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1.4施工方法。施工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三大目标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做到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施工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等,都必须以确保工程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1.5环境因素。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人文环境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应根据电力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2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且能发挥企业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电力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2建设一支优秀的施工人员队伍。现代化的大生产必须依赖于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员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管理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培训,以提高他们素质。这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更要提高其技术素质。 2.3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2.4严格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都应抽样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3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施工措施 3.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作为施工单位,在承揽到电力工程任务后,要与业主一起做好对设计文件的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图预算及技术资料的准备等工作。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把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对设计图中不便于施工的地方尽早提出修改意见,制定出详尽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便于下阶段施工过程的进行。 3.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经由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事中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出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事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施工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工程的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工程和优质工程的管理系统。质量控制工作量最大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所有与建设活动有关的单位都要在此时参与质量形成的活动。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上述三个阶段的系统过程中,前二个阶段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所投入的物质资源的质量控制对最终产品质量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中,无论是对投入物质资源的控制,还是对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的控制,都应当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3.3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通过对工程建设中间产出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验收,从过程控制和终端把关两个方面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实现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一般分为单项工程验收和全部验收。 结语:由于电力建筑工程项目不同于普通产品,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隐蔽性强等特点,造成实施阶段质量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落实好项目质量管理要素,严格控制项目施工质量因素,保证重要分项工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变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探究 变电站这个工程项目在输配电的工程建设项目之中属于技术含量高以及资金投入大的一种。变电站在建设时分为试运行、调试、施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以及可行性研究这几个阶段,控制质量离不开这几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变电站的建设中,主要的参与方有监理方、调试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设备供货商以及业主,对于业主方来说,最为主要的工作即监督现场、协调现场。对于控制变电站建设的质量来说,其可以影响到投运之后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于变电站的相关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这个环节较为重要,因此对于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施工进度以及工程成本产生影响。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接着对相关质量控制内容进行了介绍,最后探讨了变电工程项目怎样对质量进行控制的问题,希望可以为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几点参考。 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具有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之中,对变电站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会直接对工程建成之后的实用性产生影响,若是质量较差,在运行时发生安全事故还会对人民的财产、生命造成危害。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进行返修、补强或者加固等,这就需要再投入器材、机械、人员、经费等,还会增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改造、维修费用的承担,还有,质量与工程使用寿命也息息相关,还会给用户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所以,针对施工项目管理,应该将质量管理进行注重,作为最为关键的一环进行控制。 2.变电站施工项目中的相关质量控制 2.1基本原则。2.1.1质量是第一位。变电站的属性为商品属性,该商品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以及较长的使用周期,所以不管是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将质量放在控制的首位,这是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之中最基本的一项原则。2.1.2以人为本。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之中,人才是最主要的创造者,对质量展开控制的时候,以人为本是必须要坚持的,对人这个因素的注重可以给质量控制带来很多动力,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充分的调动;从人的工作质量出发实现工序质量的保证,从而实现整体工程的质量保证。2.1.3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在这里指的就是对可能影响到产品质量的相关环节全部进行预控制,将那些可能会降低产品质量的不良因素进行排除。2.1.4对质量标准进行坚持。评价产品的质量时,很重要的尺度之一就是质量标准,其数据就是质量控制展开工作的前提。产品质量必须和相关的合同相吻合,还应该严格的展开检查,这样利用数据才能对质量进行控制。2.1.5贯彻守法、公正、科学的职业规范。在变电站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之中进行质量的控制以及出现质量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之中都要对客观事实、科学进行尊重,严格要求、坚持原则、遵纪守法、不持偏见、公正、客观的进行控制以及解决问题。2.2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在变电站的工程建设项目之中主要针对的就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是对各个环节、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为了对工程合同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实现,因此制定了相关的手段、方法以及措施来保证质量,对质量跟踪进行验收、检验、检查以及监督的一种总体的称呼。一般情况之下,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对质量控制的总目标的构成有三方面:工程质量、工序质量以及工作质量,层层展开,动态控制。2.2.1工作质量。所谓工作质量指的就是变电站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之中,所有的相关人员为了对项目建设之中质量控制所涉及到的程度的完善以及工作的水平等,划分质量控制目标:技术工作、后勤工作质量、团队精神、建设工作质量以及管理工作质量。2.2.2工序质量。实施建设项目时是由各个有关联的工作相互结合完成的,工序质量就是这一个个的工作质量。影响到工序质量的因素很复杂,总结一下有:施工环境、施工方法、设备、材料以及人员这五个方面。2.2.3工程质量。这里的工程质量指的就是产品应该对相关的规范、设计中提到的标准属性进行满足。因此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目标就是: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环境协调性以及安全可靠性。通常情况之下,工序质量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工作质量又决定了工序质量,因此,工序质量的实现,应该实现工作质量的提高,这样才可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保证。2.3控制过程。工程项目的组成有: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以及分项工程,实施项目离不开各个工序。因此,控制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就是对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再在分项工程中得以落实,接着控制分部工程的质量,最后是单位工程的质量控制。2.3.1事前控制。所谓事前控制指的就是在施工之前,对准备阶段的质量进行控制,就是指在各个工程对象在施工之前,控制有可能影响各个准备工作的相关因素。2.3.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在这里就是指施工的过程之中,控制所有与施工过程质量有关的方面,其中,包括中间产品,那就是工序产品、分部工程产品、分项工程产品以及工程产品的相关质量控制。2.3.3事后控制。这里的事后控制指的就是对施工过程所产生产品质量的相关控制,含有竣工资料的审核,对承包商所提供的技术性文件以及质量检验报告进行审核,编目工程项目质量所涉及到的技术文件之后进行建档,并且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的状况以及水平。2.4控制标准。控制变电站的施工项目质量进所依循的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在施工的过程中,以此为质量约束标准才可以确保项目的质量。 3.对变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的相关措施 建设变电站的过程相当复杂,影响到变电所的建设质量的相关方面主要有:调试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施工工艺的操作情况和合理性;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的干扰;施工机械操作以及功能的规范性;消耗性材料和电气设备的质量状况;设计的先进性以及合理性。若是想要对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就应该从环境、方法、材料、机械和人这五个方面进行控制,对整个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良好的控制。3.1对人员的控制。对于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展开工程项目的建设时,决策者、管理者以及操作者都是人才发挥作用,其相关的管理、组织、作业、控制能力、技术、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等都会相应的影响工程的相关质量,决定了工程质量。3.2材料的控制。构配件、半成品、成品以及原材料等材料是物质条件,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就是材料质量,应该对材料的相关质量加强控制,这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施工条件进行创造,是保证进度、投资控制的基础。进行施工时,一定要对电气设备的相关验收制度进行完善,按照相关标准严格执行,对台账进行合理的建立、使用,控制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投入工程建设环节之中,应该选取好的供货厂家,合理的展开材料供应的组织,实现施工进度进行的正常,检查验收材料工作应该得以加强,对质量关要严格的进行把关;对材料使用认证方面进行重视,杜绝对不合格的材料进行错用等现象的产生。3.3机械的控制。对于施工机械化来说,施工机械设备是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对于项目的施工阶段,应该对施工现场的条件进行综合的考虑,例如:建筑物的结构、建筑技术经济、机械设备的相关功能、施工的工艺、施工的方法以及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应该配套、合理的使用,对机械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为依据,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选用。合理的保养机械设备,正确的使用机械设备,完善使用机械的制度,将设备运行时的状态调整到最佳。3.4施工方法的控制。控制施工方法这个因素时就是控制施工的方案、工艺、组织设计、技术措施等。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是进行科学施工组织的措施以及手段,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里的施工工艺技术就是施工项目中涉及到的施工组织设计、检验手段、组织措施、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等进行控制。施工方案是不是正确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影响投资、质量、进度控制这几个目标是否能实现。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和制定时,一定要基于实际情况,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和经济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3.5施工环境控制。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因此要以实际的施工特点以及环境条件,对于环境因素应该严加控制,施工以及生产应该文明的进行,合理的堆放材料,实现道路的顺畅,对温度、天气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注重。 作者:田润生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质量控制是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市政工程的管理工作必须从质量控制出发,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责任,完善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成本与效率控制目的,从而满足市政工程的总体要求。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策略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以及有效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方法。 1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 1.1质量控制能力较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由于市政工程的施工环境相对复杂,影响市政工程质量因素日益增加,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能力相较薄弱,造成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①很多市政工程企业从经济利益出发,忽略了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导致市政工程建设过中存在着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市政工程设施的使用,而且最终影响了经济利益的实现。②国家对市政工程的要求日益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标准不断推陈出新,加上市政工程施工队伍技术能力水平有限,影响了市政工作的质量,导致市政工作质量不合格问题。③市政工程工期要求紧张,有限的施工力量导致工期与施工质量之间无法保持平衡,因为过于追求速度导致质量管理不到位问题。④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足,没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导致市政工程监控不严格,从而影响了市政工作的质量。 1.2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施工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影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成效,当前施工人员素质不足导致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常见因素,做好市政工程质量控制必须从人员问题入手。①政府对市政工程要求日益提高,加上现代工程建设队伍中熟练成熟技术人工的短缺,使市政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弥补市政工程中施工技术人员的不足问题已经成为重点。②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施工技术的执行程度。由于施工人员素质的问题直接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③还有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无法调动发挥施工人员的主动积极性,导致市政工程项目中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不足,因此不利于进行直接的质量控制,影响了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工作的成效。④还有些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没能对施工技术人员形成必要的制度约束,导致施工技术人员操作随意性较大,因此影响了工程质量。 1.3工程监控力量不足问题 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全面加强市政工程的监管力度,必须发挥出多方面的合力,但是当前对市政工程监管力量普遍不足,存在着市政工程监督不力的问题。①缺乏完善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往往只依靠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没能发挥出监理部门和行政部门的监督作用,没能形成综合性和多方制约的科学化的监督管理体系。②现有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技术落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不足,不能针对工程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使用有效的方式进行监管,无法发挥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监督管理作用,突出表现为没有充分运用工程数据信息进行监管,监管工作仅凭经验开展监管工作的问题。 2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1发挥项目经理的积极作用 为了做好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发挥出项目经理的重要作用,项目经理作为授权的法人代表,必须起到对市政工程项目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合理把握市政工程项目的进展程度,全面实现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①由项目经理会同技术人员分析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重难点环节,围绕着市政工程进展情况找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②形成完善的市政工程进展反馈机制,充分搜集市政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围绕着细节做好具体的质量控制工作。③提供高质量开展市政工程的条件,做好相关的材料、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的管理工作,为市政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条件,保证市政工程项目的合理运行,实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目标。 2.2形成质量控制分工协作体系 为了做好市政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就市政工程质量控制制订完善的分工协作体系,从宏观与微观上发挥所有人员的合力,充分解决市政工程项目进行中的质量问题。①完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制度体系,从宏观上把握市政工程项目控制的大方向,发挥项目部、管理部、技术部等部门的具体作用。②形成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标准,围绕着市政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采用客观有效的操作标准来指导施工实践,实现对所有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全面约束。③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关注市政工程质量的机制,充分运用监理方和行政部门的监督,达到有效控制市政工程质量的目的。④由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方向转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工程数据进行采集,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市政工程的全面监管。 2.3完善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必须明确控制主体与客体,在清晰目标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使用有效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方法。①组织形成以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主体,由技术人员做好具体的项目监督检查工作,保证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②明确项目控制的总体目标和各工程段的具体管理目标,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的层层嵌套,最终按照项目工程的计划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目的。③保证市政工程项目按照既定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保证以预防性的手段对项目工程的施工进行技术纠偏,切实防止出现严重的质量隐患和质量安全问题,保证市政工程问题处于可控范围内。 3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3.1构建项目质量控制的具体构架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构架体系,特别是在当前分段负责的工程体制之下,就必须形成层层保障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①由市政工程的决策部门授权施工部门、监理部门、行政部门共同组成质量管理机构。②由中层技术人员做为质量控制的主体,围绕着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施工后的验收进行层层把关,形成传导式的施工管理体系,做到全面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③重视邀请第三方参与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立起独立于现有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三方监督评审机制,对市政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给出预判性和实地检验后的意见建议,从而进行独立的市政工程监管,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性。例如,深圳市深南大道工程项目中,深圳市政工程总公司成立了完善的道路工程监督体系,形成了多方参与的监督管理体制,并且对具体的每个标段进行实时监督,最终保证该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2从细节上进行具体的质量控制 落实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履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和施行监督约束机制,都必须从细节着眼,围绕着市政工程的施工实践进行深入控制。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中的所有细节要素,从人员、物料、机械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保证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达到质量控制标准要求。②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专业性和先进性,注重以信息化的技术设备对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力求在数据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全面的进行质量控制管理。③从施工工序角度进行管理,加强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做好关键环节的差缺补漏,保证市政工程正常开展,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例如,深圳市政总公司负责的塘明路工程,全面加强了施工细节管理,运用现代先进的BIM技术,对路段工程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施工要点,并最终获得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奖项。 4结论 质量控制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日益占用重要地位,只有从市政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严格控制市政工程的所有因素,才能达到有效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目标,从而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 作者:叶润生 单位: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办事处市政服务中心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结合从事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多年的经验,就水利施工企业如何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合同质量目标的实现,从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落实质量保证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 对水利施工企业来说,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水利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求发展、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要将质量意识深深地扎根于企业的每个员工心中;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从组织上、技术上、制度上来保证企业的各项质量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检测手段,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以壮士断腕、抓铁有痕的决心狠抓工程质量,才能确保项目合同质量目标的实现。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含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技术保证、管理保证和经济保证五个方面的内容。思想保证:通过加强职工队伍的质量教育工作,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组织保证:通过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优选施工队伍,建立项目QC活动小组,实现全员质量管理,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技术保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熟悉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及工艺标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全员技术水平,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管理保证:通过加强过程质量检控,开展技术交底,实行过程“三检制”,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经济保证:通过完善经济合同,充分发挥经济扛杆作用,奖优罚劣,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制度是约束各级施工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水利施工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在施工全过程中不折不扣的予以落实,按制度办事,按制度兑现奖罚,不但能充分调动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可大大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含岗位责任制度、施工复测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开竣工报告制度、材料检验制度、试验室抽样制度、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评定及奖罚制度、过程“三检”制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工序质量签证制度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等十二个方面的内容。 3落实质量保证措施 3.1组织保证措施 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全权负责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全过程中,积极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建立质量责任制,落实奖罚制度,狠抓质量教育,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素质,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3.2技术保证措施 (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是质量的保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技术交底的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方案工艺要求、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施工程序、质量标准、工期要求、安全措施等。通过技术交底,使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及生产工人,对项目施工各项要领做到心中有数,不违规操作。(2)做好施工测量工作:①做好现场控制桩的交接工作;②做好控制桩的复测工作,复测精度须符合规范规定;③做好施工放样工作,保证建筑物平面位置、高程与设计图纸相符。(3)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必须坚持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上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经甲方代表、设计代表及监理工程师三方联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4)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完善检测试验手段。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和工序构成,其中工序是构成项目的最小要素。工序质量决定单元工程质量,单元工程质量决定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决定单位工程(项目)质量。所以,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尤其是工序质量控制,是实现项目合同质量目标的关键。①要严把工序质量关,严格“三检制”和工序签证制,只有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②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手段,加大质量检查力度,用更加科学的检测试验手段来确保工序质量达标。以高质量的工序来实现项目的高质量。(5)严格材料准入清出制度,严把材料质量关:①原材料进场必须“三证”齐全(产品合格证、抽样化验合格证和供应商资质证);②进场的原材料必须按规范规定抽样检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清出施工现场;③原材料进场后应在指定地点分类码放,并挂标牌标识,标明型号、进场日期、检验日期,经手人等,实现原材料质量的有效追溯;④原材料进场后要专人保管,并加设防护措施,确保原材料质量达标。(6)制定并细化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明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控制要领,并要求各级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执行。(7)改进施工工艺,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以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3.3管理保证措施 (1)开展质量教育宣传,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开展质量教育,向他们宣传本企业的质量方针、政策和制度,让他们熟悉本项目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不违规操作,按规范施工。将质量意识外化于形,内化于心。(2)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加大制度落实力度。施工企业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与相关质量管理责任人层层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出现质量问题从上到下一查到底,该谁的责任由谁负责,不姑息,不迁就,严格按制度追究责任,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处理。 总之,项目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环境及工艺任何一项的疏忽,都会给项目整体质量带来重大影响。水利施工企业只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全面推行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强化过程质量监督,优化施工程序,改进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加大狠抓落实的力度,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就一定能够确保项目质量达标创优。 作者:王辉国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水务局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逐渐备受关注,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非常多的缺陷与不足,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分别是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经济管理能力、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序性、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做好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协调发展,期望能够为同行人士带来帮助。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安装工作备受关注。除此之外,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社会生产的自动化,能够提高各个生产行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各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1]。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了解到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清楚认识到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以及效率,从全局出发,加强分析与探究,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效率,提高机电安装管理的有效发展与可持续进步。 1、机电安装工程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与分析,现阶段机电安装工程在诸多行业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像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无论哪一个行业机电安装工程均具有共性与个性。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工程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包括了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每一个行业中机电安装工程均发展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面临非常多的技术要求与挑战[2]。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为从根本上保证我国行业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机电安装工程中需要提出更多的要求,尤其对于其它类型的工程项目,需要积极探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2、现阶段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与其它工程项目管理的对比中,机电工程安装中要想提高机电安装工程质项目的质量则需要加强项目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笔者认为每一位机电安装人员都需要加强对项目管理的重视,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管理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但是从全局出发,当前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仍旧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机电安装工程合同管理意识欠缺 在迈入21世纪之后社会进入了法制化,合同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保障,且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大多数机电施工队伍在机电安装工程之前需要签订合同,然而据相关调查统计得知,当前大多数机电安装工程并没有制定合同,合同意识有所欠缺,这种情况则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权责不清晰,且工程成本预算比较高,没有严格按照实际的招标要求制定工程设计方案,没有在实际施工中对成本加以控制与管理,长此久往则会对工程经济效益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引发各种纠纷与矛盾。 2.2工程材料管理意识欠缺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机电安装中最为主要的因素便是工程材料,可以说工程材料从根本上决定了机电设备的有序发展,且工程材料已经发展成为了机电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大多数机电安装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以及生产标准,缺乏对工程材料的选择与管理,这种情况下无法保证工程材料的全面性[3]。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因为工程材料管理意识欠缺,所以在整个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无论是材料的数量、种类还是质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甚至还会导致工程质量控制如纸上谈兵,趋于形式化。 2.3工程进度管理意识欠缺 从全局分析可以清楚了解到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同样离不开施工进度,这与其他工程项目相同。且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大多数机电安装工程中缺乏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这种情况会延误工期,甚至还会导致该行业其它项目有所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很多情况下机电安装工程前期是比较缓慢的,未来追赶进度,往往在工程后期赶工期,这种情况则会导致对安装质量的忽略,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正因为缺乏统一管理,所以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工程成本支出有所影响,无法推动机电安装工程的有序发展。 2.4安全施工意识欠缺 毋庸置疑,在当前的发展中安全施工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机电安装施工中也不列外。但是现阶段机电安装工程中安全施工意识欠缺,导致整个工程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对机电安装工程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与制约。从其它方面分析,只有不断增强安全施工意识,才能真正对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加以控制,且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保证机电安装施工的安全性。 3、新时期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对策 3.1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经济管理能力 在整个机电安装工程中需要提高经济管理能力,这种情况下还要求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能够形成比较全面的合同管理意识,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刚才成本预算管理,减少合同条约,减少诸多预算部不全面的现象,实现工程项目的有效性与全面性。 3.2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序性 因为机电安装工程中缺乏管理,所以会导致机电安装现状不容乐观,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为从根本上保证机电安装施工的有序性,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采取统筹规划的方式,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顺序以及安装的时间,不断提高施工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机电安装过程中,要对管道以及线路图等加以分析,做好探测器的安装工作。 3.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需要做到两点:其一是需要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要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我生命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对材料质量安全保证的关键性:其二是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让施工人员能够掌握新技术以及新工艺,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机电安装。尤其在近几年大型工程出现在人们身边,这种情况下则需要保证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人员要对设备有所认识与了解,能够提高安装工程的速度与效率,提高工程的质量管控力度。 3.4做好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协调发展 在机电安装工程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则彰显的更加重要。从一方面出发,只有保障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进度,且能够在机电安装中按照规范要求,那么才能真正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在新时期,为进一步提高机电安装的有效性,需要从各个项目展开,实现对工程项目以及质量的控制。举例说明,在建筑行业中,需要不断提高机电安装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的安装,如此才能真正保证建筑行业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经济管理。4.结语: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各行各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机电设备在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质量以及效率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生产的好与坏,因此,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积极探究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对推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性。 作者:李晨 单位: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探讨 摘要:从影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的要素入手,通过分析现有管理制度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要点,包括制定标准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取办法、培训管理施工人员提升专业水平、实时调整公路工程的具体项目进度。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进度管理 公路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影响城市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基础环节,规避和解决当前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保证公路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做出可行性解决策略分析,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1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影响因素 1.1公路工程材料设备的影响 材料设备是开展公路工程的基本物资需求,是整个工程的基本保障,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也离不开材料和设备。材料规格不规范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并且干扰公路工程的进度。一般来说,材料和设备是主要的影响因素[1]。 1.2公路工程管理施工人员的影响 公路工程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共同协作,项目规划和施工中人员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和进度。受限制于当前的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2],因此需要管理人员的监督、配合与指导。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极大影响着工程质量与进程管理。1.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法的影响随着公路施工要求的提升,施工技术和方法一直在改革创新,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技术方法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工程进度延误会导致大幅度增加施工成本,先进成熟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公路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技术和方法对公路工程质量和进度有重要影响。 1.4公路工程环境的影响 依据公路工程的特性可知,系统性的工程必然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环境和劳动环境两部分。例如天气因素可以显著延缓工程的进度[3],影响工程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在公路施工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2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的现状分析 2.1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匮乏 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还没有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施工技术落后,设备缺失,不仅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质量,还会严重拖后工程进度[4]。通过规范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可以加强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提升实际项目建设的进度管理。 2.2工程监理人员业务水平差 从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现状来看,工程监理人员的管控不明确,监理人员的施工经验匮乏,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缺失[5]。总体工程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开展公路施工中存在很多困难,在遇到实际性的问题时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造成不良后果。 2.3复杂多变的自然天气和地质因素 我国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在开展公路工程时容易受到不同自然天气和地质因素的影响,施工人员在外作业遇到强降雨和大风等天气时,公路工程必然会陷入停滞状态,施工工期明显延长[6]。此外,天气和地质因素还会导致公路施工中出现基坑塌陷的问题,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3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的有效性措施 3.1制定标准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取办法 在公路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取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积极考察施工的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紧密结合施工要求,选择先进和性能较好的设备,保证施工过程中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选用优质材料,保证公路的使用年限。严格选取施工材料和设备可以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在路基路面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严格验收钢筋和混凝土的质量,保证基本要求,通过检测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渗性以及压实度来避免路面断裂[7]。 3.2培训管理施工人员提升专业水平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施工人员对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完善公路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施工企业必须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对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教育,提升专业素养,这是公路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施工前,管理人员要首先学习管理知识,保证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8]。在此基础上,对施工人员开展专业知识教育,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体教学分析路基土质和相应的承载强度,指导施工人员找出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9]。对于最重要的钢筋绑扎操作时,专业教师指导施工人员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板和混凝土,并按照指定的施工方法完成操作。 3.3实时调整公路工程的具体项目进度 公路工程施工中延长工期会显著提升整个工程的成本,但由于自然天气和地质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延长工期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实时调整公路工程的进度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减少环境因素带来的破坏。实时调整计划需要管理人员全面透彻地分析整个公路施工的过程。通过缩减工作的持续时间、优化施工技术以及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10]。平行作业法和搭接作业法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通过调整施工的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来实现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施工时间也不会受到影响。实践证明,合理的进度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工期延误现象,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开展。 4结语 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氛围之中,通过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可以加强公路工程建设,为我国的公路建设提供全新的面貌。笔者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施工技术条件、人员管理和进度管理三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可以用于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但随着公路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机遇与挑战并存是公路工程的常态,这就要求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和总结实践经验来共同促进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 作者:郭锡伟 单位:廊坊市公路工程管理处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 摘要:当前,公路工程量和规模正逐步增大,但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却难以有效保证,因而深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针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予以科学管理的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进度;管理 1影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因素 1.1材料和设备因素。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相应材料和设备,然而,材料和设备质量的高低将对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所采用的设备不先进,设备在运行时若不稳定。同时,所采用的材料规格不规范,将导致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偏低。此外,也对工程进度管理带来了不便。因此,材料和设备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主要因素。 1.2人员因素。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项目规划、勘测和施工等都需要人员操作,因而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在人员的相互配合和监督下才能使得公路工程质量有所保障。因此,人员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主要因素,如果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的技能和其他水平偏低,将对公路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1.3施工技术和方法因素。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施工人员运用施工技术完成公路工程建设。在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控制和进度进行管理时,如果施工技术和方法不符合规范,将导致公路工程质量未能达到标准。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时,如果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比较先进,而且满足施工的基本要求,那么,能够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进度管理,但施工方法和技术不佳,将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难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而且工程进度被延误,进而增加公路工程成本,使得公路工程企业的经济受到损失。 1.4环境因素。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那么,环境因素将对公路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是施工环境还是劳动环境等,都与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有着密切联系,而且环境因素对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影响也非常大,因而需要引起公路工程企业的重视[1]。 2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受到自然天气和地质因素的影响。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在室外进行作业,然后由于自然天气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如果存在强降雨和大风等天气,将导致公路工程施工停止或者是延误,因而工期延长,公路工程施工进度难以保证。此外,如果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状况不佳,会出现基坑塌陷的问题,因而导致公路工程质量下降。总之,当受到自然天气和地质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存在不合理之处。 2.2施工技术和设备不完善。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时,为了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工程进度,应当确保施工技术和设备符合规范[2]。然而,在公路工程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公路工程企业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因而对降低了公路工程质量,那么,工程企业检查出存在的问题需要返工,因而延长了工期,从而导致公路工程项目进度没有得到合理的管理。 2.3工程监理人员问题。在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时,工程监理人员需要发挥其作用,但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对工程监理人员的管控还不明确,因而在工程监理队伍建设期间,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监理人员经验不丰富,因而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与进度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不利于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3]。 3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起到关键作用,为了实现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并完善公路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公路工程企业应当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有利保障。管理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要学习管理知识,为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奠定良好基础,施工人员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其技术水平,通过对路基土质和其承载强度等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同时,在钢筋绑扎时,要选择合适的模板和混凝土等材料,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从而对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合理性。 3.2严格选取施工材料和设备。为了实现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的有效管理,工程企业一定要严格选取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而为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提供有利保障。在选择施工设备时,一定要结合施工要求,选择先进而且性能较好的设备,设备一定有良好的稳定运行能力,进而通过完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硬件设备,使得公路工程在施工时能够顺利进行[4]。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时,必然会用到施工材料,材料规格和质量将对公路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选择优质施工材料,进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例如,在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对钢筋、混凝土等施工材料进行验收,一定要使用符合规范的材料,保证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渗性和压实度等,而且混合料要偏细,进而避免路面断裂,即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能够确保公路的质量不受到影响。 3.3合理调整公路工程项目进度。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加以管理,能够避免工期被延误,降低工程成本,从而使得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公路工程进度的管理,应当合理的调整公路工程项目进度,进而有利于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5]。在公路工程实际管理期间,需要对工程进度予以全面掌握,并在一定效果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进度进行全面分析,最大程度的缩减工作的持续时间,优化技术、管理和经济等配套措施,通过工作量,并延长劳动时间。在对公路工程进度进行调整时,还可以采取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增加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得技术和设备等得到不断的完善,进而实现对公路工程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此外,借助于平行作业法或者是搭接作业法,在此方法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工作的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进行调整,但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改变施工的持续时间,进而确保对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的调整,并实现对公路工程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6]。结束语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加强公路工程建设,能够使得公路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然而,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有诸多机遇,而且面临着很多挑战。新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间,应当对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与进度进行科学管理,进而确保公路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作者:李颜亭 单位:友谊县公路管理站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农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及其管理 摘要:针对农网工程来说,主要是我国进行农村电网改革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农网工程中,将会涉及到工程的管理、质量控制以及项目预算等,同时也会关系到农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了我国农网工程的项目质量控制以及管理的内容作出了分析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农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因素;分析 农村配电网以及县城的配电网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在农村配电网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广,并且电压负荷较为分散,维护的工作比较繁重,同时也受到农村电网末端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技术以及设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也导致了农村电网的整体水平存在着滞后。如果遇到了一些不可抗力,会导致农村电网出现大面积的停电,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的严重。 1.农网工程质量控制以及管理分析 1.1农网工程的设计质量问题分析 针对工程设计来说,主要是和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差,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出现薄弱以及容易受到损害,然而最为直接的便会对工程的工期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质量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了以下方面:第一是工程的设计报告和实际的地质情况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比如在对工程初期探测中,报告当中的毛石混凝土超深量的数量和实际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导致施工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第二是由于项目的设计存在着不规范,农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将会出现设计单位并没有得到有关建筑物的地形以及地质依据便开始进行设计,同时设计的工作已经是在地质勘查以及施工图地质报告阶段已经是设计好,设计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的地形对工程进行考虑,导致了工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也将会导致施工的进度带来影响。 1.2农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针对施工质量管理所导致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存在着以下的几个方面中:第一是由于施工的项目管理存在着不规范,并没有根据有关程序做好施工的报审工作,同时也没有正规的申报项目人员,例如项目经理等。在施工中临时用电以及一些专项的施工方案也没有根据相应的程序作出申报。第二是项目施工并没有做好质量监测的有关工作,同时对项目验收的时候,将会存在着比较多的质量问题。第三是在施工中没有对监管部门的意见给予重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甚至是施工部门为了对审查敷衍,擅自的进行回填处理,导致工程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隐患。第四是由于没有对施工设备做出定期的检查,例如电源箱的检查,如果存在着问题,将会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第五是在施工现场比较混乱,有关安全负责人并没有定期的对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方面的检查工作,施工现场所采用的机械设备也没有做好申报工作,这些设备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质量隐患。 2.解决的措施分析 在农网工程中,项目存在着的问题不仅仅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的影响,同时在项目日后使用的过程中也将会为用户带来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所以,针对农网工程来说,必须要严格的重视项目的质量管理,为上述所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农网工程的施工以及安全管理水平。 2.1必须要对施工管理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责任进行明确 针对管理机构来说,必须要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质量问题将会对工程所带来的损失,并且需要对自身的质量管理责任进行充分的认识,能够分清楚各自的责任以及权限,将责任能够有效的落实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身上,要求每个负责人能够对各自管理范围内的质量以及管理责任进行承担,比如申报部门应该要对自己申报的物质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保证申报物资的准确性。同时施工部门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做出定期的质量检测工作,保证施工设备处于正常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工作,保证设备的参数能够准确。针对采购部门来说必须要对所采购的材料做出质量的检查,保材料的质量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与此同时需要对质量管理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能够保证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正确的做出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以及质量。 2.2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检查力度 针对施工工艺来说,主要是能够检查施工工序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化的检查,比如建筑物是否存在着渗水以及漏水等问题,基础支架是否能准确、电缆是否顺治以及标高能否满足要求等,通过对施工工艺的检查力度进行加大,更好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促进施工顺利进行。 2.3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奖惩制度 通过对奖惩制度进行明确,主要是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约束的一个有效措施,通过对奖惩制度进行明确,能够更好的对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以及标准进行确定。特别是对于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激发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也能够为一些其他的管理人员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主要是一个相互激励的政策。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农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容,不仅仅会关系到工程整体使用情况,同时也将会对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不断的加强对其质量控制以及管理,促进农网工程整体的施工水平,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带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新 单位:国网安徽阜南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人力资源论文: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论文 1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及运用 通过对医院各部门充分的需求调研与分析后,肿瘤医院与广州市H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一起构建了综合性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统称e-HR系统)。相对于传统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软件,e-HR系统除具有传统系统基本人员信息管理功能外,还综合集成多个其他亮点功能。 1.1网络版 与传统只能在特定计算机登陆、运行的单机版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软件不同,e-HR系统通过在中央服务器上安装管理软件,再分配账号,即可实现在有网络连接的任何一台计算机终端登陆与运行该系统。网络版可实现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登陆系统,进行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导出数据等操作。通过分配账号与设置权限,医院领导及医务处、教务科、科研科、护理部、党办、财务处等部门均可自行登陆系统,管理相应模块人员信息,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的同时,做到权限分配的针对性与安全性。不需像传统单机版模式,任何人力资源信息都要向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员索取,从而可充分发挥人员信息功能,提高工作效率。网络版可实现员工自助操作。每个员工均可分配到以员工编号为用户名的账号,用以登陆e-HR系统。登陆系统后,员工可查看其本人的人力资源信息,并可在系统上直接申请更新个人信息(如户籍信息、住址信息、学历信息等),同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的扫描件即可获批。通过在系统上直接抓取数据,员工还可以直接在e-HR系统申请多种业务,有打印在职证明、收入证明、计划生育证明等,填报提交新员工信息采集表、出国培训申请表、年度考核表等。如新员工入职信息采集方面,员工只需要自行登录填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即可写入系统,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同时,亦可省去大量信息录入的工作量。相比于传统单向的人员信息管理模式,员工自助功能可实现员工与医院双方对人力资源信息的对称沟通,以保证人员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亦可一定程度上增强员工主人翁精神。 1.2多管理模块的集成性 e-HR系统是一个动态管理的综合性系统,系统内集成了多种子系统。 1.2.1考勤管理模块。 传统的考勤模式是各部门于每月月底填报纸质考勤数据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手工汇总,再结合工资、奖金标准核发待遇。如果在人数较少的组织里,这算是一种高效而节省管理费用的模式,但在一个拥有近2400位员工的庞大组织里,传统落后的考勤方式会给工作人员带来相当大的工作量。e-HR系统集成的网上填报考勤功能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考勤角色权限的设置,以及对各部门考勤员分配角色后,考勤员可以通过网络在各计算机终端直接填报部门内部人员的出勤情况,甚至可通过考勤打卡机直接记录出勤情况,于月底网上一键提交考勤数据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在e-HR系统上审批、归档,并可自动汇总月度、季度、年度的出勤数据而用于薪酬计发与员工考核等工作。该功能可省略大量的手工汇总纸质考勤数据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归档后的每条考勤记录,均写入职工本人基础信息库存档,可用于日后的查询、统计、分析。 1.2.2劳动(聘用)合同管理模块。 该模块详细记录每个员工每份劳动(聘用)合同的内容,如合同签订次数、合同起始时间、试用期时间、终止时间、合同期限类型、补充协议内容等,通过设置预警信息,系统可在管理员登录时自动提示即将要处理的合同情况,员工亦可通过自助服务随时查看本人的合同情况。相对于传统的使用纸质文档或者office办公软件记录与管理劳动(聘用)合同数据,e-HR系统的按人员逐条记录与自动提醒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3计划生育管理模块。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医院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做好管理工作。e-HR系统通过员工自助操作功能,翔实记录着每一位员工的计划生育信息,以保证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可完整、及时地掌握全院近2400名员工的计划生育情况。对于离职人员,该系统可自动打印计划生育移交函,严格按照上级计生管理部门的要求,做好流动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交接工作。系统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一键式统计出省、市、区、街道等各级管理部门的计生报表。 1.2.4职称评聘管理模块。 医院作为高技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知识密集型组织,职称评聘无论对于员工个人还是医院,都显得尤其重要。肿瘤医院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专科医院,一直秉持严格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素质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中山大学对校内教职工的职称评聘条件远远高于国家、省、市级别的评聘条件,对每个级别职称的通过率都有详细要求,这就客观上使得医院的职称评聘管理工作趋于复杂化、难度化。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职称申报者需要手工填报大量的表格,提交大量的佐证材料,职能管理部门通过人工审核、手工计算、手工排序、手工投票、手工计票等方式进行运作。大量的手工操作容易使数据发生错误,亦使得工作效率底下。e-HR系统集成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块,通过在系统上对各级各类职称评聘条件的设定,申报者可通过员工自助操作功能,直接在系统上填报各类表格。系统根据各个条件指标的相关逻辑性,自动判断申报者是否符合基本条件,自动审核哪些业绩材料符合条件,自动计算科研分数、教学分数、工作量等指标,根据指定的若干个指标自动排序等等,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保障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1.2.5统计分析管理模块。 肿瘤医院作为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某些工作归属于国家教育部与中山大学管理。同时作为副厅级的卫生行业单位,医疗业务又归属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卫生厅管理。上级部门的各类人员统计报表种类繁多、难度不一,给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工作量与难度。通过e-HR系统管理模块扩展功能,可在系统内编辑逻辑关系设计各式各样的人员信息统计报表,如《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年度编制统计报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等,以及中山大学与医院内部的月度、季度、年度统计报表,均可实现一键统计。通过e-HR系统管理模块扩展功能,可对人员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人员职称机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流失率、床护比等,是医院建立科学的招聘计划和人才梯队建设计划等的重要支撑保障。 1.2.6预警提醒功能模块。 系统可根据预先设置的条件,在管理人员登录系统时,自动发出预警提示事项,如当天生日人员、试用期满人员、合同到期人员、外出培训人员、即将离职人员等,并可通过系统自动给生日人员发送祝福短信与邮件。e-HR系统具有多样化管理模块扩展功能,相对于复杂的代码编程设计,该扩展功能操作比较简单,可在系统前台直接编辑子集与字段的加减,由此可自由设置譬如薪酬管理、培训管理、教务管理、学历情况管理、工作经历管理等。 1.3多应用系统的对接性 e-HR系统除了自身集成的多项管理模块外,亦与医院其他的信息管理系统或网络平台做了良好的对接。 1.3.1招聘系统的对接。 在e-HR系统开发前,医院网站主页已有一套招聘系统,医院所有的招聘启事均通过该系统对外,所有应聘者亦只能通过该系统填写简历与申请岗位,而实现了无纸化招聘管理工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在招聘系统上筛选简历、通知面试、确定人选后,可在招聘系统上直接将入选者的基本信息转入e-HR系统人员信息管理模块,既保证了信息的原始性,亦可避免重复手工录入的麻烦。 1.3.2自动化办公(OfficeAutomation,OA)系统的对接。 医院已使用OA系统多年,系统上的各种模块功能已逐渐趋于完善。该系统上有全院员工的基本人事信息,用于支持医院的HIS、HBOS人员数据。在与e-HR系统对接前,每次的人员信息变动都需要在OA系统上进行调整,造成工作量的重复,且难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对接后,只需要维护更新e-HR系统的人员信息,即可自动更新OA系统的人员信息,进而可自动更新医院大部分需使用员工信息的系统数据信息。 1.3.3科研系统的对接。 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科研工作,医院近年来上线了先进的科研管理系统,该系统可详细记录每位员工的每篇论文、每项基金、每项课题、每项专利等,并可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员工的科研业绩对其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有重大影响,e-HR系统与该科研系统的对接,可使科研业绩数据很好地跟职称评聘管理模块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员工职称评聘管理工作。 2体会 2.1管理层的重视 任何一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务必需要管理层的重视,才能强有力地高效实施。尽量使领导充分认识与肯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与改进的必要性,使该项工作提升到必要的高度,寻得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一定程度上提前扫除工作开展的障碍,降低工作开展的难度。 2.2充分的需求调研 开发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需求调研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满足某个部门的需求,亦要满足多部门的需求,甚至一定程度上要满足全体员工的需求,又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拓展性,以便于将来的二次开发与其他系统的有机对接。广泛进行需求调研,反复进行需求论证,提早搭建系统框架是构建整个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2.3开发公司的甄选 市场上从事软件开发的公司非常之多,鱼龙混杂。开发构建一套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工作量大、开发费用高,故需对项目开发公司实力进行严格评估与选择。医院可海选几家知名度较高、美誉度较好的软件开发公司,最好是主营业务方向是从事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开发的公司进行对比,选择几所已经完成终验项目的客户医院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公司开发人员的实力与数量,可更直接地考察合作公司的综合实力。 2.4严格按计划实施 一旦确定合作开发系统的公司,就必须严格按照开发计划稳步实施,以保证项目开发的进度。安排具有较好计算机能力的员工全程跟进项目,与开发公司保持紧密联系与沟通,将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给开发公司。 2.5做好后续维保 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复杂工程,在运行时常会出现意外的故障,项目完成后应与开发公司签订系统的后续维保协议,以保证上线运行后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得以及时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掌握与运用所有员工的入职、薪酬、福利、调动、晋升、婚姻、生育、离职、退休甚至死亡的信息,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与更新的及时性,是医院整体平稳运行与制定发展计划的有力保障,而系统功能的全面性与操作的简便性,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既要立足于医院的现状,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拓展性,使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地满足医院整体发展的动态需要。 作者:黄清 何仲廉 钟俊学 胡献之 范志琴 文朝阳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人力资源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论文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劳动合同的签订存在单面性、缺乏彻底性,续签、变更、解除不及时且有一定的随意性,存在许多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 雇佣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单面性表现在,企业在提供劳动合同文本时,没有健全的双方协商制度,而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不给员工以选择余地,员工缺乏话语权,导致在整个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企业对员工存在着一定的“强制性”。缺乏彻底性表现在,企业一些正式员工的劳动合同存在未签或漏签现象;临时雇佣关系的员工,虽然存在事实的员工与企业间的劳动关系,但却未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在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使得企业同劳动者之间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争议。劳动合同管理的随意性有以下表现形式:第一,员工在企业内部变更工作岗位时,存在劳动合同不能及时进行相应变更或变更了并未与员工进行及时沟通的现象。第二,存在由于企业疏于管理,未按照劳动法对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予以签订、应该解除劳动合同的予以解除,由此便产生了许多劳动关系不清晰的人员。如临时雇佣人员、长期外借人员或借外单位人员、档案关系挂靠人员等。第三,还有一些员工未通过规范的渠道辞职,没有办理正常的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使得劳动合同有名无实,给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2.劳动合同管理流于形式,缺乏规范化管理手段 第一,企业缺乏量化管理劳动者工作业绩的工具和方法,缺乏考核监督机制来确定劳动者是否按要求履行了劳动合同所规定的条款。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企业难以根据员工的绩效进行劳动合同管理,员工也很难根据劳动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争取到合法的利益。第二,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手段等原因,一些电力企业存在无法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解除或终止员工的劳动合同。员工虽然表面上需要定期续签劳动合同,但除非员工触犯法律或存在严重的违纪行为,否则,企业一律同员工续签合同,无论该员工的绩效考核如何,对企业是否有价值。第三,劳动合同期限设定不合理,企业不能根据岗位性质、生产需要及员工特点等方面灵活设置劳动合同期限,而是,一律给予相同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样,便无法有效利用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来管理和激励员工。第四,劳动合同条款一成不变,不能根据不同岗位制定有针对性的合同条款。甚至,有些合同条目存在表达不够准确、不严谨等问题。电力系统中的企业大多使用的劳动合同是根据《劳动合同法》制定的;而不同类别的电力企业,如供电、电建、修造、施工等用人单位的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工种的不同对劳动合同中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条款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异。然而,电力系统中的企业却不能根据自身状况对有关合同条款进行调整,使合同内容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不是为企业量身打造的劳动合同条款又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二、解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大宣传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的力度 通过大力宣传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在保障雇佣双方合法权益方面以及对员工切身利益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员工对劳动合同的重视程度。也让员工理解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既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又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地宣传将会逐渐改变员工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雇佣双方对合同签订的理解和重视。 2.加强劳动合同条款管理 第一,要提高企业和员工对合同条款具体内容的重视程度。在制定劳动合同条款时,需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满足《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员工的绩效方面的条款,要做到尽量能以量化的方式衡量,对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服务期限等方面要尽量做到详细、严谨,对于双方违约责任等方面要做到具体且可实施。只有制定了更加明晰的劳动合同条款,才能提高劳动合同的规范作用,使雇佣双方都能履行相应的义务、享受合理的权利。第二,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繁简得当,对《劳动合同法》有详细、具体规定的内容,可注明出处,依法执行。对于《劳动合同法》未做出规定的内容,应当做出详细的规定。对于一些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更要做到条款具体而明晰,例如一些涉及员工权利、义务的具体条款,要做到雇佣双方对其无异议。此外,对于一些涉及行业特点、岗位特殊需求、专业特殊需要的事项应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第三,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应使用准确、清晰、严谨的词句,尤其对于合同中比较关键的条款,要力求词句表达不产生误解或歧义,确保劳动合同文本所表达的含义与雇佣双方对合同的理解一致。第四,劳动合同中涉及责任的部分要明确。只有做到对双方责任明确的划分,才能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在发生责任事故、追究相关责任时,才不会发生互相推诿使事故迟迟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 3.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协商机制 要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劳动合同协商机制,依法通过企业和劳动人员的协商来约定岗位职责、劳动报酬及条件、合同期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以体现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原则。 4.加强劳动合同期限与合同续签管理 劳动合同期限管理应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劳动者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考核情况等确定其劳动合同期限。对于新招聘员工的劳动合同期限,应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对于掌握企业中长期需求的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或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学历人才,可以与其签订较长合同期限;对于企业短期需求的专业和一般性人员及临时人员,企业可与其签订较短合同期限。对于到期合同的续签,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甄选绩效优良的员工,严格从优续签劳动合同。对于员工在劳动合同期间工作表现优秀、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的,可以选择与其续签长期合同;对于表现一般、没有突出贡献但也没有重大错误的员工,可与其签订短期合同,同时继续观察其今后的表现,作为合同到期后是否再与其续签的依据;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生产和经营状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聘用劳动合同到期的人员。对于企业不需要的人员、表现不佳及有重大违纪违规的人员,在其合同到期后要坚决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 5.建立监督机制以加强劳动合同履行的考核 一方面,要加强对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情况的考核,通过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根据绩效评估实施劳动管理。这样才能避免劳动合同管理的形式化,实行优胜劣汰用人的制度。另一方面,要成立劳动合同履行监管部门,监督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由工会、员工代表、人资部门代表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对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按月或按季度对监督结果给予评估并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 6.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专业人才培训 可以通过引进劳动合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充实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建立培训机制,进行内部挖潜和自我提升,培养劳动合同管理人才。并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其他行业甚至其他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劳动合同管理人员需熟知劳动合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市场最新的形势变化和最新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水平,保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合同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地完善,劳动者对自身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只有充分认识到劳动合同管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在人员配备上为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提供足够的支持,才能使劳动合同管理成为电力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基石。 作者:张智琨 伍睿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人力资源论文: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论文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的价值分析 1.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性。 薪酬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企业人才管理的宗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特征,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合理内部管理基础上的创建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企业的人力资源,促使企业所有的人才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判断一个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企业管理者是否能够从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保证企业职工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是最合理的。因为当职工满足于自身生活需求之后,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生产和建设中。同时,科学的薪酬制度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认知度以及归属感,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留住更多的人才。 二、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施要点 1.创建科学的薪酬管理与体系。 只有采用科学、高度战略管理体系,才能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理的指导与控制,才能够促进企业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薪酬管理也一样,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进行支撑。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对于操作性较强的环节,必须始终坚持务实原则,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制定长期目标,避免出现盲目进行薪酬分配或者改变薪酬制度的现象,保证企业制定的薪酬管理体系能够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生产以及组织有机结合,然后再根据企业的特点对薪酬管理进行建设和实施,这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创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 绩效考核体制是完善薪酬管理的前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创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利用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制对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将企业的具体状况与绩效考核体制进行紧密结合,重点对企业职工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等进行评估与考核,同时还应该全面分析市场劳动价值的变化状况,及时地对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薪酬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保证企业职工的薪酬与实际价值相匹配,让薪酬管理体制更加合理、透明、公正。 3.合理设置企业岗位。 如果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造成大量人才的浪费或者流失,并导致企业的薪酬管理出现问题。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当前的状况,利用调查、观察以及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企业的岗位设置进行分析,并始终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保证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并且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薪酬,即取消人人工资平等的薪酬管理方式。对于对公司贡献大的员工,其职位越高,薪酬同样相对较高,这样能够激发在岗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人本主义的薪酬管理。 人本管理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逐渐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人性化的薪酬管理方式,能够通过人性化的薪酬管理来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让员工参与进来,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特别是企业能够吸收更多的高级人才,采用激励式的薪酬管理机制,为员工提供便于其发挥自身才能的制度空间,让企业的所有职工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才能,进一步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人性化薪酬管理已经逐渐地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点内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将薪酬管理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亚楠 单位: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铁部 人力资源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合同管理论文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1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引发的风险 一旦企业拥有占据企业内大部分比例的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企业对于员工的工作期限将无法完全的控制,尤其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多;同时,签订期限较为短的劳动合同将会在长期合同的影响和对比下越来越少,签订长期合同的员工将会越来越多。从长远来看,《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保护员工工作利益的前提下,积极的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员工在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1.2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引发的风险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引发的风险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由于劳动合同成本终止带来的成本风险和企业违规造成的成本风险。首先,在《劳动合同法》中对企业签订的劳工合同有硬性的规定内容为当企业方想要终止劳动合同时,那企业方必须对劳动方付出一定的经济补偿,通常经济补偿的费用为合同停止前劳动者一个月收入的一半。这条法律的规定就代表着一旦企业方想要主动终止劳动合同,就必须对劳动方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同时,当企业在对员工安排了一定量的工作任务时,企业必须给予员工赔付相应的赔偿金,这也是双方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动法》中的硬性规定,同样是由于劳动合同成本终止带来的成本风险之一;其次,由于企业违规造成的成本风险主要包括自员工工作之日起,工作时间满一月但是不满一年依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要向员工支付双倍的工资、企业违反《劳动合动法》规定不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应向劳动者支付从应该签订无固定合同的时间开始算起的双倍工资、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赔偿金、企业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费用时必须支付赔偿金等内容。 1.3由于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引发的风险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在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就开始使用劳动者劳动能力的违法行为带来法风险、企业在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龄时没有将劳动者在其他企业的工作年龄计算在内的违法行为带来的风险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带来的其他风险等内容。 2运用合同管理规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风险的措施 2.1签订完善、合理、合法的劳动合同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企业必须与劳动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依照《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的规定,签订双方都能够认同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应该对双方的权责义务有清晰明显的描述,劳动合同应该以书面形式签订并且经过劳动方的签名和企业的签名同时认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方应该在使用劳动者一个月内就签订双方的用工合同,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劳动合同的签订不仅能够规定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还能够稳定劳动者的工作情绪从而有效提升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风险。 2.2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签订带来的风险 对于即将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企业在与之签订无固定合同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员工的切实确认和签字,同时,对于可能由于无固定期限合同引发的风险在附属的合同中清晰说明规定员工的行为再次交由员工签订,避免因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员工突然反悔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风险。 2.3按照法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和停止,企业方应该依照《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合同解除的规定依法进行,办理好相关的程序,以书面的形式向员工提醒劳动合同解除的种种注意事项;同时,企业可以要求员工递交辞职书,使员工主动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支付合同终止带来的赔偿金。 作者:张子垚 单位: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论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创新论文 一、传统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激励以物质为主,激励机制单一 首先,企业以物质激励为主,淡化了精神激励。“双因素”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即为激励、保健因素。而以往的人力资源开发,一味顺应“激励因素”,而未重视职工的“保健因素”。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均已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员工的工资直接与岗位绩效相连,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根据“双因素”理论,物质激励通常只可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却并不能增加其满意感,只有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满足员工的“激励因素”。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弹性、个性化管理力度小。根据“复杂人”理论,个体在多种环境和条件下,通常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及需要。例如,年龄偏大的职工,他们渴望有一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而青年职工则希望工作具有挑战或充满趣味性,他们更强调自身的全面发展,希望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在学习中提升挑战新问题的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员工大多被当作“经济人”,不同的员工都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管理,也未形成多维度的激励体系,因而无法全面满足职工间的特殊化需求。 (二)人才选拔缺乏规范性,部门缺乏人才 一直以来,企业的人才选拔都缺乏规范性,事业单位中的人才选拔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等行为,某些单位或部门形成了“任人惟亲”的人才任用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为投机的经营者提供了晋升机会,而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却因为缺乏有效渠道及后台,无法展现自身的才能,从而也导致相应的部门没有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才。久而久之,有能力、心怀抱负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会对单位离心离德,频繁跳槽导致单位部门缺乏相应人才。另外,很多企业都是实行垂直化、多极化管理模式,中间管理层相对较多,基层职工和高层领导层之间通常没有沟通或交流,这就会使很多普通职工无法被上层领导了解和赏识,晋升难度相应加大。另外,有些投机取巧者则会通过该种机会,擅自同某些领导进行权钱交易,以达到职位晋升之目的。加之很多企业或事业单位忽略人力资本投资,甚至认为人才培训是一种负担,对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过于重视,因此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次数比较少,大大降低了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投资,使各类人才的知识更新速度慢,单位更缺乏有能力的人才。 (三)资源配置结构失衡,人才流失严重 在我国,人力资源行业、产业及地区间的配置严重失调,大大降低了其他资源的利用率。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及凋整时期,随着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低附加值的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日益降低,相对而言,各种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则在市场中占主导。在上述结构转型阶段中,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优秀的技术人才。另外,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尽合理,人口与产值的分布极不均衡,使得仅有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人才主体意识逐步增强的当代,人力资源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实属正常现象,也可以说是必须的。然而,某些企业因为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失衡导致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的流失,而得不到及时补充,这对于企业发展及社会人力资源配置都非常不利。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与技术人才的流失,不但会导致企业无法收回当初对该类人员的培养投入,再次招聘或培养人员所耗费的成本也会不断增加。另外,人力资源的流失还可能使企业丢失其商业机密,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扰乱整个行业的发展秩序。 二、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创新的作用 (一)促使管理理念由人力是资源变为人力是资本 企业的培训教育在对企业员工与领导者的培训过程中,不仅重视对新知识、新思想的介绍,还注重促使员工将理论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与管理中去,注重转变员工以前的旧思想为与时展与公司进步一致的新思想。在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培训教师要利用大量的案列和事实使接受培训的管理阶层对新理念有所感受。使他们认识到:人才,是一种可再生、可持续资源,同时也是一种资本性资源。在现代企业管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最无法估量的重要资本,能够给企业创造不可预测的经济效益。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观”,从“人才即为资源”转变为“人才即为资本”。 (二)使管理者树立用好比选好人才更重要的理念 人力资本的价值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是可以逐渐提升的,这种提升的速度远远高于投资带来的财力资本升值的速度。原因很简单,财力资本也是通过人力资本的运作来促进保值、增值的,如果少了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本素质较低,财力资本就无法获得顺利的发展。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本及产权数量较高,在企业额度总产权量中占比约为38%,这表明,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人力资本是靠教育与成人教育保持不断进步的。虽然现在残酷的就业现实导致很多人不能进行专业对口就业,也不能让企业选到与自己企业相关的专业毕业生,但是,只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员工还是能够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做出成绩的。所以,现在好多企业的管理者更愿意给新人一个平台,并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就业培训,用教育、情感、待遇及事业去留住他们。这也是人们接受教育机会更多、素质更高的原因,是教育让企业管理者树立了用好比选好人才更重要的理念。 (三)使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开发与管理的理念 教育的目的是教会人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让人在做事的时候能够有创造性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在科学精神的引导下做人,能够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够使人们达到自我实现和理智地生活与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古已有之,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最先提出来的。历朝历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这一思想。我国当代公民经过社会主义教育,更是对这一思想有更深的理解,并把它运用到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成为了大前提。在社会工作中,以人为本,即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并促进人的积极性的最大化发挥,通过培训指导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充分尊重和满足员工的期望及内心需求,并将全部员工都当作自己人,实现个人和企业和谐发展。 三、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策略的影响 (一)激励国家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激发员工效率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而推动地区间经济的统筹发展。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各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层次不齐,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大多流入到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城市,分布在第一产业及其相关岗位中。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合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教育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了逐步优化与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在继续满足东部沿海人才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更多地投入农村,使农民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现在国家已经采取了三支一扶等各种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调整人力资源分配结构,并利用优厚的条件使更多的人才愿意去农村工作,为农村的社会金融、通讯及信息等第三产业输送更多的人才。还鼓励更多的科技、经济人才献身于西部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使人力资源的潜力得到最大化发挥。 (二)激励企业实施民主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环境 教育的发展使企业负责人的领导素质也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认为发扬民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营造决策民主的工作氛围,在决策中坚持“原权于民”,逐步适应员工实现自我内心需求,让每位职工都能融入和参与管理。企业的薪资分配及年度工作计划等,都在充分听取和参考职员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了科学化分配或安排,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第二,干部任用尽量公平、合理。在企业的干部选拔过程中,避免采用家族式或任人惟亲的人才选拔模式,采用相对公平、开放的人才选拔方式,坚持“任人惟贤”,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想做事、能干事的人得到重用,并逐步晋升到领导岗位上。第三,构建上下级交流及反馈机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尽量做到“扁平化”发展,妥善处理组织层级和管理间的关系,确保信息能得到充分沟通和反馈。现在的企业普遍设立了短信平台或“领导信箱”,让基层职工可以直接同领导沟通,有效避免了信息失真现象出现。第四,营造和谐的企业竞争氛围。逐步推行“开放任用”和“竞聘上岗”等考评模式,产生“鲶鱼效应”,以提高企业的组织活力。 (三)激励企业平衡企业人才流出,规范人员流动 一个湖泊,假如只有入口,而不设立出口,肯定会水满为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如此。一家企业,假如只有人员进入而没有输出,肯定会人满为患。西方不少企业实施I3制,就是要想尽办法去保留1/3的骨干员工;余下的1/3员工则是不被重视,能够进行自由流动,另外还有1/3也可自由流动。在我国,企业并不需要如此大的流动量,不过学非所用甚至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或认为能在别的单位获得更好发展的人员,可允许其流动出去。建立和实施员工聘用合同制后,为企业的人员流动提供了条件与可能,为此也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对这一制度充分加以利用。 (四)激励企业实施人性管理模式,培养员工活力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极为关键。它是指将人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收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企业命运的主宰者。企业都将员工看作其发展的重要资源,相信、认可、利用和激励员工,将其摆在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并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活动,培养员工的活力与创新能力,这不仅使更多的员工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也能使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保持一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开发,即通过对人力资源实行整合、调整与规划,使组织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效率得到全面提升。不管是在国家大局方面,还是在事业单位抑或是企业中,教育已经使人更多地认识到了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都存在诸多问题,并逐步构建和完善薪酬体系,利用更加全面的奖励与激励机制与民主式管理,营造和谐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逐步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作者:袁红兰 副教授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人力资源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下知识经济论文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的调动和任用,以满足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较于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更为关键。因为人是活的,人决定着企业发展的目标,操控着企业向着这一目标前进的各种动作。而出于竞争,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又不可能被其他企业熟知,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间关于设备和财力的竞争也开始向知识和智力的竞争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知识和智力拥有者的“人”就成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特殊资源,拥有知识型人才的企业无疑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知识型人才,企业针对知识开发的独特性,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使然 新时期新环境,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生产模式的制约,机械化、工业化稳步前行。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餐化、碎片化、信息化的时代。大机器、大设备已经越发少见,转而是精致小巧的高科技产品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知识经济是与信息经济紧密相连的,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并与人的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信息共享,新知识生产的技术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竞争便越演越烈。新的社会环境,工作现状,要求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知识型人才,优化现有的人才结构,而如何引进人才,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便成为当下企业发展的重点。 2.经营环境的要求 脱离时代的企业是不能长治久安的,与时俱进向来是企业以求发展的根本之道。知识经济环境下,为了求得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势必发生变化,向知识、信息的道路转变。这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准,及企业员工的素质便有了新的要求。传统型人才势必遭到冷落,知识型员工势必得带重视。因此,以知识与智能为基础,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企业生产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也体现了企业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与时俱进,企业的结构层次越发精简,对员工的要求就明显提高。在这样的构成中,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员工的地位尤其突出,他们不仅自身素质较高,在关注时间的弹性和工作的自主权上也别开生面,这一切都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体现。所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对这样的人才肯定是行不通的,根据新特点新情况,重新设计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今后不遗余力需要做的事情。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1.注重开发培养以打造智能型人才 智能型人才指的是一批拥有高深专业知识并能及时利用咨询获取最新知识的人才,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智能型人才该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因而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对智能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就人才的招聘而言,科学有效的选拔机制和途径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才的真正招聘做好铺垫。科学有效的选拔与招聘方式多种多样,可选用人格测验、情景模拟测验等手段,以保障人才招聘的言之有物。就人才的培养来说,只重理论不重实践是不可行的也是落后的,必需将专业的培训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布,在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才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内容的强化和创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就会有营养,结合人才培养的策略,按照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人手,制订目标,人才的供求就会平衡,人才的水平就会提升,企业的管理就会有序进行。 2.突出战略地位以形成竞争的优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兼并。当时,为了推动企业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向前发展,企业纷纷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战略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作为战略管理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影响着企业战略发展的未来走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指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结合。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还必需与人才的招聘和录用挂钩,从人才的角度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突出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就要把人才视为是企业未来竞争力的筹码。究其根源,就在于太多的竞争优势容易被模仿,比如打广告,某个企业凭借广告优势崛起之后,这种竞争手段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效仿,可以说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长效形式。但人力资源的经验却很难被模仿,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同时是企业结合自身的特色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即使被公开,其他企业也不可能加以用之。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人才,有的企业就能留住他并发挥他的才干,而有的企业却无法留住他的原因之一。 3.构建学习型企业以提升集体能量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PeterSenge)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他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共同愿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Welch)也强调: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从这些言论中,不难发现,构建学习型企业对于提升企业集体能量的重要性。学习型组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遗余力需要努力做的事情,员工之间的状态应该是既合作又竞争,强调知识的共享。为此,就必须鼓励企业员工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互相渗透,指出缺点,学习优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入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成为促进员工间通力合作,发挥集体精神,形成集体文化氛围的核心纽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既是社会环境的使然也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必然要求。今后,注重打造智能型人才、突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和构建学习型企业极其重要,这将是知识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作者:朱洪杰 单位: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 人力资源论文:人力资源知识经济论文 1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它之所以能在国际上处于不败的地位,恰恰就是因为美国对人才的重视。美国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汇聚地,不仅吸纳了世界各地的人才,而且也非常注重本土对人才的培养,正是因为拥有了优质的人力资源,美国的经济实力才能不断地向前迈进。以1975年创立的微软公司为例,自其成立以来,每年以超高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个公司的成功正是由于有以比尔•盖茨为首的高技术人才作支撑。高素质人才不仅善于创新和改革,更加善于经营管理,他们使企业富有竞争力和爆发力。 2知识经济时代下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 2.1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前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但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非常严峻,而每天又有许多新的人口诞生,这就意味着竞争的压力也随之增加。现在正是讲究效率和优胜劣汰的社会,对人力资源来说不但是机遇也是挑战,不仅具有高竞争,而且存在着高压力。这就要求当前的人力资源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强大的压力仍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人力资源应用坚强的意志来面对这些压力,用乐观自信的积极态度为企业创造利益。 2.2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人们要有不断向前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只有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理论才能推动企业的进步。在现今的社会中,一个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要经过一个必要的循环周期,在这个缓慢的循环周期中,可能就有新的产品生产出来,慢慢地就会取代之前的旧产品。也就是说,没有一样产品能够永远占领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更长久地占领市场从而获得收益。由此可见,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源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企业的进步,而且能够使企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3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事物产生。这些新的技术不断地取代了旧的技术,人们只有不断去学习,才能不被这个不断进步的社会所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新知识的掌握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素养,而且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就必须接受外来的新事物、新技术,在封建社会中,清朝政府就是由于固守陈旧,不接受新技术,固步自封,最终只能任由西方国家的欺凌。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具备学习的能力,不断接受新鲜知识和事物,才能发掘出自己的潜能,成为有助于企业和社会的优质的人力资源。 2.4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力 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也越发复杂,优质的人力资源需要有应变的能力。应变能力不仅表现在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上,还表现在面对大量工作压力时,自己对压力的排遣能力上。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的发展,都会面临突发状况,例如一个国家在面对突发的金融危机时,或一个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突然的竞争营销手段时,这都要求有专业的人力资源来化解这些突发的危机。因此,应变能力也是人力资源应该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如果企业中的员工都只会在生产线上重复单一的工作,而完全没有应变能力,那么这个企业始终也只能是做生产加工,完全没有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实力。 3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要注重每个人的培训,因为人是科学和知识的最终载体,而每个人具备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观察每个人的特点,根据个人优势进行培训,然后使其充分发挥特长,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变成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不仅能够留住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也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从而对整个社会进步起到带动和推进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的发展应该被注入新的活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人为本,不断地开发每个人力资源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作者:邓绍渝 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论文:三环组织学习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组织学习的内涵 1.1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的概念自从1953年被学术界正式关注以来,组织学习研究经历了组织学习概念的孕育期、组织学习理论的孕育期、发展期、兴盛期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组织学习的概念呈现多元化局面,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根据概念定义的“种差”及“属性”的不同,可将组织学习的主要定义概括为以下五类。目前学术界对于“组织学习”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其原因主要是组织学习的相关研究往往是从某一角度出发,然后以此为基准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从而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不过他们从不同的侧面都探讨了组织学习的本质。 1.2双环学习和三环学习模式 阿吉瑞斯(ChrisAr-gyris)和谢恩(Schon)在《组织学习》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双环学习的概念。在双环学习理论中,组织将现象观测、本质思考的过程拓展到思维框架,剖析思维模式深处的问题,同时不断反思改善这种思维模式,从更深层次修正自己的行为。双环学习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成性学习,能通过个人学习来改善个人思维模式。在一定条件下,个人思维模式逐渐影响并融入团队思维模式,进而影响组织行为时,就形成了组织学习。下面以戴明环为例子,在“计划———执行———验证———行动”的学习回路中加上了“执行———思维模式———检查过程———行动”的循环回路,便得到双环学习模式图。双环学习模式的个人学习独立于组织而进行,个人思维模式的改进不一定会融入组织的思维模式,也不一定能生成新的知识并在组织成员间进行传播与共享。于是,我国学者金光熙(2005)在研究“双环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环学习模式”,实现了知识的生成、创新与传播,形成了第三个学习循环“计划———行动———评价———理解———总结反思———提炼生成———交流传播———计划”。三环学习模式解决了个人学习如何融入组织学习的问题,将个人与组织的学习成果补充、提炼、创新,形成新的知识经验,通过组织成员不断地交流与传播,最终实现内外知识的共享。比如,工人在加工产品时,为了防止类似的机器故障在其它地方再次发生,他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告诉别人,还将他的学习成果和相关专利提供给设备制造厂家,让有关的集体和个人都共享他的知识成果。三环学习强调的是知识的提炼生成与交流传播,是组织在战略上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不断反思、质疑而形成的集体知识与智慧正是三环学习的根基。 2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分析 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在进行组织学习过程中,通过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组织的学习张力,从而不断地改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质量和数量,保证企业人力资源长期动态、健康持续地发展。反过来,人力资源价值的不断提升与管理的不断创新又会激发组织学习的情感动力和组织边界三维学习张力,进而促进组织学习。下面从三环学习模式角度来探讨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2.1引导员工的自我超越———人本管理 通过不断学习纠正偏差,引导员工培养他们的自我超越意识,产生新的认知,是三环组织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恰恰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内在需要的增长是激励员工不断追求、探索、创造的根源。所以,组织应该以“员工本位”为出发点,更注重员工各式各样的需求,满足和深化内心深处的愿望,从而不断创造和超越,以适应知识“裂变”,创造和保持组织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核心优势,塑造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员工的主动配合。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在“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组合式激励手段,引导员工自我超越,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的客观统一。 2.2改善心智模式,挖掘员工潜能———虚拟管理 组织学习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变革。三环学习模式是不断地对组织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提出质疑,并加以反思,而这一检查和改进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学习文化为根基,人力资源管理定位和反思应在“促进组织学习能力”上。比如说,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逐步代替传统事务型的人事管理,要达到这种转变,需要高素质员工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心智模式的革新。心智模式是指从事某一工作而形成的根植在内心深处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称。改善心智模式就是需要打破传统的框框,消除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从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突破,运用新的方法和运作模式去管理企业,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比如企业可采用虚拟招聘,委托外部人才中介机构有效地筛选组织所需人员,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市场中的信息优势,并适当参与聘期管理、人员测评等各项事务。总而言之,通过三环组织学习,可以改善组织的心智模式,运用虚拟招聘等虚拟管理方法,来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2.3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建立共同愿景———团队管理 三环学习模式的八个要素中“计划”是关键,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实现目标需要怎么样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源管理从良好的职业规划开始,通过组织学习来建设学习型组织、实施团队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包括组织的总战略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其中,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是实现团队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引导员工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并确立符合自身意愿和组织需求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机会。团队管理的核心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机结合,让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建立在组织目标之上,同时使员工认同组织的价值观,以便营造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团队。总之,团队管理作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培养团队精神,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逐步缩小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团队管理的重要内涵。 2.4改变培训理念,促使学习与工作融合———学习管理 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培训可以为组织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员工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织学习不能简单地等同个体学习的加总,因此,组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个体学习”层面,而应更注重“团队学习”和“知识共享”。三环学习模式体现的就是知识共享,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因此,改变培训理念构建企业的知识共享制度,加强团队学习应该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团队学习可使员工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同时也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者集中更多的精力用于组织战略层面的思考。三环组织学习有利于激发知识员工的创造性潜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人数增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根据知识员工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激励手段。那么,管理者需要从更高层次来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营造终生学习的环境;强调团队学习,让他们与同行探讨更专业的问题,满足他们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组织学习理论主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终生学习”,这些举措将会促使学习与工作融合,实现团队式学习管理。并且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交流不仅有利于集中力量创造组织成果和共享学习经验,也有利于组织成员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组织人力资源价值的提升,从微观上激发了组织学习的源动力。 3培育三环组织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3.1建立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育三环学习模式的组织学习,应当建立在系统规划基础之上。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组织战略愿景和组织变革所需达成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地学习是员工自觉地去探索、开发和试验,是源自内心的强烈学习愿望所驱动而进行不懈追求的学习行为。正如彼得•圣吉所说的:“千百年来,能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的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坚持并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以绍兴农村合作银行为例,2010年该行制定了十年发展愿景:把“农村合作银行”转变为“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中型农村商业银行和中端市场的领导者;并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五年发展蓝图:重视“精品”,扩大规模,成为国内收益较高、均衡发展的中型银行———瑞丰银行。正是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该行通过不断地组织学习改变了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和内部流程等,使得业务垂直化、合规管理功能突出等特色鲜明的核心业务流程得以确立。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于员工个人而言,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够准确地认清自身的个性特点、优势和劣势,帮助员工找准职业定位,并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及时进行学习充电,增强职业竞争优势;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职业生涯管理能够深入地了解员工的发展愿望和职业兴趣,为设计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进行人才盘点,使员工感觉受到重视,从而提升员工忠诚度和满意度,降低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如上例中的农村合作银行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改善员工关怀体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因此,建立明确的组织战略目标和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了三环模式的组织学习,同时也实现了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客观统一。 3.2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反思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对企业目标、企业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在三环学习模式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反思”。企业文化同样需要反思,只有在传承中进行变革,不断修正企业文化中存在的缺陷,才能形成更人文、更健康的管理模式。因此,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善于塑造新的企业文化,多渠道聆听不同的意见,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运用三环学习模式,尤其是善于放低姿态,承认错误的企业文化。2009年联想出现大幅度亏损,创始人柳传志重新担任董事会主席,他明确联想困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定位不清晰,复出的目的是为新联想集团重新塑“魂”,让联想变成一个更加融洽、更好的国际化企业文化公司。柳传志对企业文化选择的正确,使得联想经营回暖,重新走上赢利轨道。联想塑“魂”的实质就是反思,柳传志把反思作为主要使命可见其重视程度。又如微软的学习三理念:一是通过自我批评学习;二是通过信息反馈学习;三是通过交流共享学习。这种学习理念被国内外众多企业家所推崇。微软的第一理念和第二理念,通过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学习,形成学习中的“去粗取精”反思文化,是三环学习的第二个学习回路。而通过交流共享学习,是属于高层次的学习,是三环学习中的第三个学习回路。 3.3激励企业成员进行知识创新,增强团队知识的扩散力 在三环组织学习过程中,企业成员必须进行自我提升,完成组织内的知识共享,最终实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持续上升。自我提升的关键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创造一个鼓励知识创新的环境。首先,设立奖励机制,激发知识创新热情。其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筑安全护盾。最后,加强组织成员的知识交流,提高相互之间的信任感,达到团队知识扩散的目的。比如云南白药集团之所以能走在云南药业之前,主要是源于他们优越的知识保护战略,每年投入近百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截止2013年6月,集团共申请专利447项,授权专利379项。云南白药集团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以专利技术为依托,大大增强了组织的创新动力。深圳研祥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每年都会奖励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三方面成效卓越的员工,创新奖金额超过10万。鼓励员工奖项有“啄木鸟奖”和“即时奖励”等,其中“即时奖励”是最具特色的奖励项目。部门经理一旦认可员工的良好表现,员工便在8小时内就能获得写有奖励原因、奖励金额的一张小卡片。同时,研祥还为员工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学习经验的机会,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团队知识的扩散。 3.4不断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 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三环组织学习机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其核心工作就是对组织结构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变革。完善与变革的目标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流程重组、重建信息网络等。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建立更加灵活、更加柔性的网状结构,实现组织内的自主管理和充分授权。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三九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不断调整与完善,从原来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到“两部———两院———四所”模式,把众多的事业部整合为十二大子公司。这种调整与不断完善,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集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促进了组织学习,增强了组织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在组织结构完善方面,浙江正泰集团另辟蹊径。自1994年成立企业集团之后,正泰以品牌为中心,横向联合,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加强组织结构的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企业内部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系统,改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如推广创新奖励机制、领导与员工座谈制度、全员培训制度等。这些都是构成三环组织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为知识创新与共享培育了成长的土壤。 作者:李小明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论文:公路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一、桂林公路文化特色简述 本单位公路文化的特色可以从桂林公路的精神体现出来,即“团结拼搏、追求卓越”。这是根据桂林公路行业自身的性质、任务、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长期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精心培育的、正在逐步变为广大职工的内在诉求和主导意识。这种精神具有团体和文化的双重性,其独特个性是“团结”、“坚韧”,其本质内容是“追求”、“进步”,靠团结拼搏求进步,靠不懈追求谋求科学持续发展。 二、公路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融合 (一)突出公路文化建设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在将公路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融合时,须突出桂林公路文化建设目标的地位。其的总体目标是:推进桂林公路文化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形成统一完整的公路文化体系和工作机制;其核心理念、行为规范、视觉形象被广大员工所认同,并逐步融入到单位的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活化于魂,使单位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明显提高,凝聚力、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形象明显改善,形成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1、价值观念的目标 通过桂林公路文化建设,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集体意识,使大家对公路理念体系有明确的理解,并通过实践,使公路核心价值观得到新的升华。 2、行为规范的目标 通过桂林公路文化建设,增强集体领导者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增强单位管理者的责任心和忠诚度,增强广大员工的职业素养、进取精神,规范全局干部职工队伍的从业行为。 3、管理的目标 通过桂林公路文化建设,引导管理人员用新的管理理念推进改革、完善制度,推动我局管控模式的高效运行,使单位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开放发展、跨越式发展。 4、社会识别的目标 通过桂林公路文化建设,把单位的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改革发展、生产工作和广大员工的日常生活之中,使这套系统得到领导干部的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认知和自觉接受,得到社会公众的基本认同和密切关注(公路行业标志),为我局在桂林塑造一流的公路品牌形象奠定文化基础。 (二)公路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融合应用 1、注重文化认知度在遴选职员的基础性功能 在招聘职员以前,事业单位须将公路文化的价值理念与用人的标准加以有机地结合。面试官借助于多元化的手段,全方位地考察与分析应聘者的价值理念与个性等元素,如若与事业单位的需求并不吻合,那么便无需招录。通过面试之后,人力管理者能够挑选出与本单位公路文化相吻合的人才,从一开始便选出了与合适的工作对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让他们在潜意识中认可了本事业单位的公路文化,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基础。 2、突出相同愿景在加强管理职员的作用 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还须“留得住”,在单位内部构建起有效地管理职员的体制。职员须认可公路文化,并树立起相应的远期发展目标。单位应全面地掌握职员的切实需求与发展目标与愿望,再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发挥公路文化在激励职员积极工作的驱动力,提高工作的热情。在引导职员时,事业单位须让他们把个体的愿景与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切实地规划自我的职业方向。职员也会了解自我和事业单位间存在着休戚休戚与共的内在关联性,即个体要获得成功,不能离开单位这个环境背景。若二者相匹配,职员即会清楚自我在整个单位中的意义以及事业单位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激发职员自我的职责意识与使命感,提高工作的效率。 3、构建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文化 优秀的事业单位会营造合适的发展环境,并采纳合理的用人机制引入人才。通过激励机制文化确保事业单位职员在生活物质方面的需求,实施有效的薪酬机制,营建温馨合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精神激励可以总结为“信赖、尊重、肯定与关爱”,即基于人文主义与人性关怀的视角满足职员精神上的多元需求,在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以及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方面达到动态的平衡。毫无疑问,每位职员都希望获得公平公正的待遇,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人力资源部门在管理时,就应尽量做到公正、公平,规避由于处理不当而打击职员的工作热情,甚至造成厌恶反感情绪。当人力资源所制定的规则公平公正时,职员也明确自身的发展走势,并自然地产生相应的组织归属感。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化,我国公路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相应地凸显出来。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国内绝大多数的公路事业单位均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在公路行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已领悟到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才可以有效地加强整个单位的竞争力,才可以落实好有关公路方面的管理工作,才可以推动我国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莉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公路管理局 人力资源论文:人才留用机制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人才留用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分析 1.1人才留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是通过招录、甄选和培训等方式,将企业内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道德素养,最终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的管理手段。而人才留用机制是企业为了激发公司员工的潜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作用,减少人才无谓流失而建立的制度。所以从二者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人才留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板块。 1.2人才留用机制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 进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企业之间竞争核心的人才就希望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价值,有安全的制度作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人才能力的发挥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人才留用机制的建设则能够较好的弥补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缺憾,让人才真正的感觉到自己有存在感,而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就会促使他们更好的遵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把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 1.3人力资源管理为人才留用机制的建设提供条件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人才留用机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避免人才流失而专门设定的制度。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要比人才留用机制的范围更大、所需的资源也更多,当人力资源管理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时,也能在人才留用机制的建设方面提供更充足的条件。 2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法律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法律是我国人民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的规则,对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同样需要法律作为管理的基础。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和法规,但是在实践中仍然需要出台一些更细化的规定和指导原则来规范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2资金投放不到位 现代是市场经济时代,资金的投放和回笼过程就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但是一些新起的企业,在资金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有限,不能调出更多的资金来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活动等,另外一方面就是资金的投放要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然而我国相当一部分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不能让资金的投放起到实在的效果。 2.3人才的选用不科学 企业在选用人才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人才结构方面考虑。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自己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于学历高的求职者来者不拒,而自己所需的人才却并没有真正招录到,或者有合适的人才时却没有了资金引进。这样就会造成企业人才结构的失衡,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沉重的负担,一方面是人才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价值,长此以往这些人才就会流失;另一方面需要的人才没有充裕的资金引进,对企业工作效率和业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2.4管理制度不健全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也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的建设。但是现代一些企业对于激励机制做的非常不到位,到企业任职的员工走完一批又一批,看似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太大的下降,但是实际情况则是他们的形象、老员工创造的额外价值都失去了,这种人才的流失很难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公司总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3通过健全人才留用机制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1人才留用机制建设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自身价值和尊严的实现有更高的要求,要想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所突破,保证人才留用机制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就要求领导人员重视人才的使用,在充分了解人才市场供给的情况下,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留用计划,一方面保证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制定适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使每个人才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计划的制定要充分尊重人才,让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满足,这样就能对人才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2善于利用科技加快人才留用机制建设的步伐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只有善于利用科技掌握市场动态,才能制定完善的决策和部署。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也会限制企业业务的开展、经济效益的增长、人才的充分使用,因此通过科技产品提高人才留用机制建设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北京宏景世纪eHR-专业版软件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出卓越的作用,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功能丰富而操作简单。eHR-专业版软件是借助开放式的平台,把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巧妙的结合起来,保证了信息搜集的准确性,只有参照市场的情况才能制定切实可行而有效良好的人才留用制度。而且它的功能非常的完善,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情况能够进行仔细的整理,包括工资结构、绩效体系等,而利用准确的数据对员工进行评价,也显得非常的客观公正;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制定提供支持,保证了经营决策的准确性,而且这种新颖的管理机制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人才留用机制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3完善薪酬考核制度以促进人才留用制度作用的发挥 企业的长远发展是要依靠人才作为支撑,而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非常的大,因此必须丰富人才留用制度,其中薪酬考核制度对于人才留用机制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人才留用制度是为了保证人才充分发挥价值,避免人才流失而形成的制度,人才留用制度可以从制度层面给人才一种精神慰藉,但是仅凭精神上的慰藉很难保证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来,而薪酬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则能让人才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才能最终留住人才。 4结束语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规划。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留用机制二者的关系和问题分析,采用了转变观念、制度建设、薪酬管理和人才培训教育等措施,对于建立和完善人才留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人才流失问题的解决,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要,也提升了企业的名誉及影响力。 作者:张锋 单位: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论文: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论文 一、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高速公路行业中实施相对比较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团队凝聚力以及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在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尽最大可能的发掘出人们自身的潜能,对本职员工的工作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人们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出色的完成,进一步的对人才队伍建设不断的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管理以及经营意识进行不断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高速公路的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提高。 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对行业当中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职位体系,同时也要把每一个职位的特点以及所需的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如实的反映,形成一个相对来说层次比较分明的管理体系,这样也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奠定基础,对人力资源的综合性进行全面的提高,进一步的实现全程的管理模式,并且还要结合岗位的需求,将人员进行适合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实干人才的技能培训进行有效的加强。 在和一些实干型的人才相比较,主动性的人才所拥有的特点主要是表现在能够在关键时刻进行毛遂自荐,进而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带动周围的人,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活跃工作氛围,所以,在高速公路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对这类人才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也要不断的完善转岗的激励制度,在任何部门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才岗位的调换,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培养出一些能够适应在不同工作岗位的主动性人才,在目前阶段,转岗的激励制度不仅仅能够在中长期之内发挥出人员的配置优势,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行业发展的活力,目前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每个部门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进而也就导致了高速公路行业中存在着内部缺少复合型的人才,并且也不利于人员的转岗机制进行完善,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针对高速公路人力资源而言,以上这两种人才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着比较大的潜力,所以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挖掘,进行细致化的管理可以进一步的对每一位员工的责任进行充分的发挥,这样才能够对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进行不断的发展和促进,一定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留下一些比较足够的空间,多根据不同的激励制度对员工进行不断的鼓励,对绩效考核评价进行做好,对高层领导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并且在这个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起到表率作用,进而营造出更好的工作环境,在实行精细化的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入到柔性化的管理方法,以此来促进人力资源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果,所以,也要不断加强文化的建设,使每个员工在人文关怀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也能够更好的帮助领导进行决策,同时也能够通过各种的活动来增强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使各级工作人员的感情也方便联络,并且也能够使整个团队更加的具有凝聚力,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还要对利民的思想进行加强,使高速公路的每项工作能够落实的实际当中,更好的为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着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结束语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知道,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将会对高速公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潜力,必须要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以此能够更好的优化人才结构,使行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作者:徐蕾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公路管理局 人力资源论文: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论文 一、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必然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人们顺利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提高人们继续学习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最大程度的强化团队建设的凝聚力量,形成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沿线地方经济发展跟公路管理企业两者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不断强化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整体服务意识,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公路管理经营意识的科学性,最后,使公路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并且吸纳更多的投资者,促进社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建设自始自终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社会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管理好企业的人才队伍,所以,精细化管理应运而生。精细化管理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具备很强的实践意义。公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重视全员化精细化管理的同时重视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把工作贯彻落实,不留死角,有利于企业实现预期的管理目的。 二、公路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办法 公路企业开展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取相对的管理方法,这样才可以实现预期的目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为公路部门的人才发挥工作潜力提供切实的保障。目前环境下,公路部门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主要依赖力量型的、实干型人才。虽然职位设置的不同,实干型人才均会在自己的职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时刻保持一个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所以,实干型人才可以很好的适应大部分岗位工作的需求,特别是部分岗位,它们需要付出很长的时间、很大毅力以及精力才能担任,实干型人才则可以很快的上岗工作。所以,公路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建设一个较为健全的职位体系,把各个职位的特点以及担当这个岗位的责任需要的能力系统的表现出来,建立健全一个层次感强的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管理系统为实干型人才提供相应的工作准则,为日后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切实的保证,同时,可以通过建设岗位能力模型来有效的改善人力资源总体管理效果,公路部门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以及全面性,实现全程化的管理方法,需要按照一个岗位的实际需要,把人才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中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对实干型人才的教育培训,让人才更快的掌握的专业知识,总体提升人才整体的工作素养。 公路管理部门的工作涉及的面非常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将岗位的具体责任全部体现出来,有利于让实干型的人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考以及标准。主动型人才跟实干型的人才相比较而言,主动型人才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毛遂自荐,将自身的专业技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对周边的人起着一种模范带头作用,活跃工作氛围。公路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从根本上考虑主动型人才的特点,不断健全以及完善实现转岗激励机制。单位部门发展会影响到人才岗位调整以及互换,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的是培养一部分能够担任不同类型岗位的主动型人才。转岗激励机制的完成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将公路企业的人员配置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还能够保持发展的活力。 我国公路企业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强烈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公路企业内部缺少复合型人才,同时造成内部人员转岗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通过一个完善的转岗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升他们的整体专业技能。公路企业需要不断鼓励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使员工保持从技能要求较低的领域转向技能要求更高的领域。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可以将各个员工的能力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为公路管理部门的不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公路管理部门发展的过程中,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需要留有足够的伸展空间,借此鼓励和激励员工,与此同时做好绩效考核以及评价工作,为部门的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文化建设,充分掌握大众的心声,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不断强化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及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交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公路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想要更深层次的挖缺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就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展开不同的管理以及培训,有利于充分优化人才结构,实现公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艳芳 单位:浙江省德清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心 人力资源论文: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企业年金的概述 1.1企业年金的概念。 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经济状况建立的,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定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制度,是企业员工福利的重要一部分。企业年金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吸引与留住员工而为员工设定的一种福利养老金。 1.2企业年金的特点。 一是具有养老保障性。企业年金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员工在退休之后的生活,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补充;二是具有福利性。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法律层面上具有非强制性,因此企业建立年金制度具有很强的员工福利性,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政策;三是管理方式多样化。目前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存在多样性,有的企业有自己管理,有的则交由中介部门管理,有的则由金融机构负责;四是国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国家对企业年金的投资等活动给予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2企业年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企业年金的存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企业年金是人力资源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年金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1企业年金有利于吸引人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获取优秀的人才取决于企业分配激励机制和保险福利机制,而企业年金的制度就恰好具有此种信号功能:笔者对海南省某家民营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进行调查:2009年该企业没有实施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员工规模为3020人,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为28.3%,2010年该企业开始实施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费用由企业与职工共同缴纳,年金规模2000多万;2011年,年金规模为3000多万,同时企业的员工人数增长迅速,已经有2800人,并且人才流动率仅为5%,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用工荒的问题。 2.2企业年金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就业安全感。 企业年金是通过将员工的当期收入延期支付,实现了对员工的激励与稳定作用,在知识时代经济环境中,企业培养一名合格的员工需要消耗企业大量的经济费用,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然而员工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加并不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因为优秀员工有可能被别的企业“挖走”,因此如何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减少投资风险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年金作为一种延期支付方式,它能够有效地约束员工的离职行为,因为员工一旦离职企业年金中以养老储蓄积累的资产就无法支付,影响员工的经济收益。因此企业年金有利于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提高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2.3有利于降低企业福利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缴费支出可以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中扣除,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企业因为建立企业年金而需要支付的税收费用,企业税收费用支出的减少,必然会降低企业经营费用成本,同时企业以最小的成本构建的企业年金制度会大大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4企业年金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更新。 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及时根据市场发展要求补充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现有老职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不愿意退出工作岗位,在此情况下,企业通过企业年金制度可以促使老员工选择退休,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与调整有利于企业员工退休的方案促使他们选择自动退休,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企业员工的新老交替,及时保障人力资源的更新。 3企业年金应用于长期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3.1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首先,企业年金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多,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一部针对企业年金制度的具体法律法规,结果造成一旦出现企业年金纠纷就导致适用的法律存在争议,比如企业年金纠纷既属于合同法范畴也属于劳动法范畴,最终导致纠纷的解决难以实现统一化管理与约束;其次,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国针对企业年金制度的优惠税收政策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每个省份所出台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主要由各个省份自己制定,这对于实现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非常不利。 3.2企业年金的运作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狭窄。由于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目前主要的投资方向是银行存款和国债,这些投资渠道获得的效益非常低,满足不了企业年金的增值需求;其次,赋益权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对于企业年金的领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要等职工退休之后才可以领取,这样就会产生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最后,企业年金的成本比较高。社会基金管理公司在企业年金时要求的费过高,造成企业年金参与基金运作的积极性不高。 4通过企业年金激励员工的具体对策 4.1根据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合理确定企业年金计划覆盖人群。 企业年金建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吸引与留住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年金计划的制定一定要与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合理的企业年金体系不仅能够完善与补充企业的薪酬福利体系,而且还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相反不合理的企业年金制度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福利成本,还会引起员工之间的矛盾,影响企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年金的建立必须要密切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首先,企业年金的确定要考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且针对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标准的企业年金标准;其次,企业年金计划要与企业人员结构相匹配。企业年金在建立之前要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员结构,并且通过合理的企业年金方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最后,企业年金计划要与企业产业类型相匹配。要根据企业产业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企业年金模式,比如企业属于新型企业的话,企业年金方案就要重点考虑服务年限的限制,根据工作年限划分收益比例,以此避免人员的流失。 4.2提高对企业年金的认识。 一是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年金的认识。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树立起长期意识,充分认识企业年金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企业可以根据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设计有差别的企业年金保险待遇,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二是提高员工对企业年金的认识。员工要充分认识企业年金制度,转变自己的养老意识,意识到企业年金的重要性并且要转变自己的短缺利益观念,将实现企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明白员工个人利益的满足建立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上。 4.3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基于企业年金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国要尽快出台针对企业年金的法律;其次,建立明确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一是要在资金来源上,对企业和雇员用于缴纳企业年金的收入,实行税前列支、计入成本的优惠政策,同时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应免交个人所得税。二是国家应对企业年金所形成基金的投资运营实行优惠政策,对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收益免征所得税,以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4.4提高企业年金管理的透明度。 为了消除员工对企业年金保值增值的不信任,除了国家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之外,还需要企业加强对企业资金管理,实现企业年金透明度,员工可以随时了解企业年金的运行效益情况,这样就可以避免员工在工作中需要考虑企业年金的运行效益的疑惑因素,促进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企业要给员工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允许员工参与到个人企业年金账户资产的增值保值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作者:何云 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人力资源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论文 一、加强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的措施 人力资源计划由人力资源总体计划、职务编制计划、人员配置计划、人员需求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及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这几个部分组成。电力企业要想加强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就必须认真把握人力资源计划内容,遵循两个前提原则:充分考虑电力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好当前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这样才能够确保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工作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真正服务于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做好风险的预防工作;能够有效地保证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更深层次地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与开发。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需要做到遵循以下流程: 1.诊断并评价现有人力资源状况 如果没有掌握本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那么难以保证人力资源计划的科学合理性,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四点:全面掌握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判断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运用“评价中心”或其他测评技术来评估重要人才,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总体统计。人力资源计划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力资源调查来进行,例如利用调查表来帮助管理者评价组织中的人才;利用职务分析来准确做好人才规划工作。只有这样,人力资源部才能够拟订出科学合理的职务说明书及职务规范。 2.科学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及供给 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及发展战略直接决定其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因此,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必须要与以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计划指标、现有员工状况为依据,这样才能确定年度人力资源总量及工种、岗位、职务等结构性指标。其次,需要科学制定招募、辞退、下岗分流及转岗调配的计划;通过对比人员短缺岗位与人员剩余岗位的需求技能,来进一步解决人员剩余与短缺问题。总之,要能够维持人员供求的平衡, 3.科学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方案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全面评估自身人力资源的现有状况及未来需求,进而掌握人力资源的短缺程度及后期可能出现超员配置的领域。然后,将预测结果与后期人力资源的供应推测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拟订出人力资源发展方案,发展方案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总体计划、人员配置计划、职务编制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及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等等。 二、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的关键 目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技术操作而轻系统规划、重结果管理而轻过程控制。为了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水平,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电力企业全体人员需要统一思想,将人力资源计划纳人企业长期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的范畴。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电力企业各部门是用人的一线部门,对人员的变化需求最为了解,电力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各部门领导人员召开专项会议,使各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计划指导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本企业人员的数量及年龄,绘制出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长期变化曲线;通过分析人员能力及知识结构,制定各岗位卡片,做好各岗位人员替补准备工作,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分析电力企业的岗位情况,帮助员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财人力资源计划进行全程管理并做好及时上报工作。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确定培训项目并制定培训周期;在将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指标纳人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根据人力资源部门及各部门负责人在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在薪酬管理制度中设立与之相对应的薪酬待遇。将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纳人ERP系统,进一步简化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流程,提高人力资源计划管J则之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战略性及主动性的。电力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给人力资源预测工作增加了难度。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通过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来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健发展,需要各电力企业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与研究。 作者:张恺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供电公司 人力资源论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论文 1人力资源管理构成分析 1.1人力资源概述 目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结构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我国为例,我国已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转变为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其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们在知识与信息的吸收方式上日趋多元化,这一方面提升了其信息分析和加工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也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保证。另外,信息在创造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心理素质、智能素质、价值观念、技能水平,而不是人的数量。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并不是自然就有的,而是投资者投资管理的结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管理者主要通过资本投资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和教育投资管理,以便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资源,最终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1.2人力资源发展的性质 要想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首先要了解人力资源的性质和特征。“人力资源”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70年以后。人力资源明确地说明和阐释了人力资本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管理者的分析和绩效管理。此后,人力资源逐渐取代了“人力”或“人事”等传统概念。究其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财政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集中程度过高,此时人在组织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2人力资源及管理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初始化发展阶段,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认识不足,缺乏全局发展观和长期战略定位,人才储存和管理不到位,造成了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2.1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企业纷纷确立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本国优势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升企业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武器,已成为一种新的竞争战略手段。随着当前世界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传统劳动资源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必须优化人力资源构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只有这样,企业乃至国家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诸多挑战,最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各国纷纷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并加强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力度,以有效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2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当前,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整个社会已经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竞争方式也进行着悄无声息但却深入持久的变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另外是新的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应用。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3.1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各国对人力资源发展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全面科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的发展无论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在实际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我国企业要想有效地提升其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导向功能,站在全球战略视角分析其管理的优势与不足,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为员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2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各国在发展中的分工日益明确,其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有效地适应了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总体来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得到高、中、低三个层次管理者的重视和认可,强化其管理职责;二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战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扩展其职能范围,完善其管理功能;三是实现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协调统一,明确各级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 4我国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点低、发展快、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4.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主要包括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产品生产和销售全球化、劳动力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各市场要素进行跨国界自由流动,各国家和地区相互影响和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形成一个清晰认识,加快高素质人才的流动,最终实现预期管理和发展目标。总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增强。 4.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人本管理”策略探寻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质量,因此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普遍关注。企业要想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发挥其管理优势,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具体来说,企业可以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人本管理方针,关心员工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员工绩效激励机制。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传统管理体制改革,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树立新型人才管理观,强化其人才管理和培养意识。 5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主动出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才能准确把握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几种不同的发展趋势,未来人力管理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呈网络化、扁平化,以学习型为形态的团队工作方式,职能出现分化,更多的企业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企业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及时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最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赢得一席发展之地,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周厚齐 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高层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漏施工篇1 1房屋外墙工程渗漏的原因 1.1墙体自身出现的裂缝问题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由于一些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是人员操作技术不符合规范,导致房屋建筑的外墙出现施工裂缝,出现渗漏现象。其具体原因主要包括:①进行混凝土技术施工过程中,没有完全振捣,使得混凝土的振捣密度达不到工程相关要求,在使用时,外墙就会发生渗漏现象;②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墙板与墙体同时施工,导致外墙施工不合理,比如外墙浇筑的混凝土得不到沉实,最终出现外墙裂缝;③后期对混凝土工程的养护不合理,没有注意混凝土的外墙养护技术,在养护过程中,没有对墙体进行洒水,尤其是在夏季,由于光照充足,温度较高,房屋建筑墙体内外具有较大的温度差,最终产生裂缝。 1.2不当的填充墙砌体砖施工导致出现裂缝 在外墙施工中,有一项操作技术是对外墙进行填充,材料是填充墙砌体砖。在进行填充墙砌体砖施工时,如果砂浆没有涂抹均匀,使其密度不高,也容易导致外墙发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使砌体砖充分浸湿,导致砂浆和砖体之间缺乏站粘性,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施工裂缝。另外,其他操作比如施工操作不当导致外墙梁底部出现裂缝,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在墙梁底部砌筑曹锁,使得砖块出现水平裂缝,缝隙不饱满,导致外墙发生渗漏。 1.3外墙抹灰层裂缝与穿墙打孔施工 外墙施工通常需要处理外墙洞口,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墙体渗漏。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大多会在进行装饰面砖施工之前抹一层砂浆,因为砂浆中的含沙量较高,如果人员在搅拌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水和砂浆的比例,就会使得砂浆出现缝隙,当抹在墙体上时,产生空气,就会出现翘砖的现象。另外,如果人员不注意吕金合窗和排水管道的安装,也会出现渗漏问题,因为在这两者的施工中都会运用穿墙打孔技术,实际洞口如果和打孔的洞口存在误差,那么就会使得打出的洞口偏大,一些施工人员会选择用一些填充材料塞住洞口,但是这样会使得雨水进入墙体,久而久之出现墙体渗漏的现象。 1.4建筑物材料应用不合理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外墙渗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建筑材料所引起的外墙渗漏主要表现在:防渗漏材料的膨胀系数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有差异,在同一温度下,混凝土与砌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产生的裂缝使得雨水渗入其中,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积水;在窗体的设计中,如果使用铝合金材料,那么它与钢材料的膨胀系数也是具有差异的,饰面砖的材料容易造成空腔问题,发生渗水;而防渗漏材料是建筑工程外墙施工中的基础措施,防渗漏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外墙的质量。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工程成本,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防渗漏材料,或者偷工减料,出现不规范操作,比如用泥沙代替砂浆,在选择防渗漏材料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使得墙体出现渗水现象。 2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处理墙体的框架结构 对墙体的框架结构进行处理需要从建筑工程的外墙施工之前做起,在施工准备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标准,严格把控砌体砖的质量,砌体砖的干燥收缩值要保持在0.5mm之内,要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含水率不能过高;根据相关操作规范,要做好防水措施,尤其是要做好防雨措施,处理好砖块进场的质量,处理好墙体和房梁、柱的框架结构。在工程施工之前,使得砖体充分浸湿;在砌筑砖体时,要分开砌筑,分别砌筑不同密度的混凝土砌块砖;接下来就是处理墙体的框架结构施工,要把握砌筑高度,为了保证砖体不变形,需要施工人员等待7d,再进行辅助小型砌块施工,,按照具体的规范要求开展施工;在房梁和房柱的交接位置,需要先将凹凸不平的位置涂抹平整,将疙瘩剔除掉,为了保证浆体的严密性,需要利用1:1的水泥涂抹,避免因为交接处不严实而发生外墙渗水问题。 2.2外墙保温层的施工应用 做好房屋建筑外墙保温层的工作,需要先管理保温材料的质量,特别是要注意钢丝网和玻璃纤维的质量。在进行施工时,注意材料之间的连接,保证材料的防腐和防潮,尤其是在墙体的边角处和窗角处,要用钢丝网进行处理。在对保温层进行抹灰时,为了避免外墙出现开裂现象,要按照标准进行施工。为了提高抹灰层和保温层之间的连接度,需要使用相关保护材料,比如抗裂剂。抹灰工作要分别用两次进行,首先要进行抹灰凝结后再铺钢丝网,合格后再进行第二次涂抹,保证涂抹的厚度要均匀,避免发生涂抹层发生开裂现象。 2.3外墙装饰面的防渗漏处理应用 进行外墙施工时,首先需要做墙体清洁工作,清理掉墙体表面的杂质和污物等,再对墙体进行湿润处理,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对墙面的拉毛处理可以用砂浆进行涂抹,保证涂抹层和墙体之间的连接度。在对外墙进行贴砖时,需要先清理掉砖体表面的杂质,待浸泡后对其进行干燥处理,为了防止出现真空裂缝现象,需要检查底灰,如果底灰出现真空裂缝现象,需要先进行处理再开始后续工作。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先保证砂浆的紧实度,在快料的周围,处理掉缝隙,再加入水泥浆。由于墙体的涂料饰面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要严格把控材料的规格和型号,使其与涂料饰面相互匹配,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外墙施工的质量。 2.4外墙的细节部分防渗漏施工处理 为了避免外墙体发生积水现象,需要将墙体上的窗台做成圆弧状,在外墙的底部浇筑混凝土,以提高外墙的防渗强度,保证房屋建筑的使用时间。防渗漏施工技术操作如下:①保证外墙的防水设计,所以需要先完成施工图纸的图纸会审工作,保证防水施工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位,使施工人员清楚明白外墙的防水施工操作;②保证外墙面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防渗性,要注意提前留出建筑的管道和安装孔的位置,安装完设备之后,在孔洞口进行防水密封操作,设计出的腰线、窗台位置需要满足一定坡度,保证防渗效果。在进行门窗施工中,需要先用砂浆压紧,再进行勾缝处理,对于塑钢性的门窗材料,要采用保温效果良好的材料填充,再用密封油膏进行紧实处理。在对女儿墙进行设计和施工时,要保证天顶具有一定斜度,四周的设计要高于中间,设计出反梁,可以采用聚氨酯的防水涂料涂抹在墙砖上,保证外墙具有一定的防水性。2.5把好防渗材料的质量关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外墙具有一定的防水性,需要从源头做起,严把材料的质量关。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防水性较好,质量合格的材料;选择正规厂家生产和具有明确商标的材料;选择规格、尺寸和生产批号都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材料,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防水材料的特性,并对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允许具有合格证明的材料进场,对材料进行随机抽查,禁止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进场。提高建筑工程外墙的防渗透力,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3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外墙中的渗漏问题并不少见,需要引起相关人员和部门的重视,找到渗漏的真正原因,再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加强对防渗材料的监管,规范操作步骤,最终达到防渗漏的目的。 作者:余清江 谢丽锋 单位:河南隆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漏施工篇2 房屋在当前已经成为工程行业的重要产品类型,由于当前房建工程存在建设结构体系复杂、内部电气系统运行需求高的特点,为了保证建筑内部空间的电气系统运行安全、降低渗漏水问题导致房建结构腐蚀问题等,在房屋外墙施工中要采取防渗漏施工措施,以提升外墙结构的防渗性能。 1房屋外墙结构中出现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外墙墙体施工不当导致的裂缝渗漏 由于房建工程当中外墙是非常重要的承载与保护结构,在施工中必须保证其结构完整性,尽量避免发生裂缝病害,但是有部分房建施工团队在外墙施工中存在技术操作不当,导致外墙上存在裂缝,给水分渗漏提供了通道,其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足,在施工中没有控制好振捣密度,导致混凝土结构总体密实度不足,结果造成了裂缝问题。其二,外墙施工所用的混凝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在进行配合比试验时没有对外墙施工的性能需求进行判断,导致其配合比不科学,混凝土施工中出现了裂缝。其三,混凝土施工前对于结构养护需求认识不足,导致外墙施工中没有做好养护工作,造成混凝土结构内外膨胀率存在差异而发生了裂缝。1.2外墙砌筑施工中施工问题导致的裂缝渗漏外墙施工中也会需要砌体砖施工,如果施工作业中没有做好砂浆涂抹调整,保证砂浆平整,或者砂浆配合比不当,都会导致砌体砖砌筑施工中存在缝隙,从而给水分渗漏留下了空间,而如果砌筑中没有对砖体进行足够的浸润,也会导致砌筑施工中砖体黏连不到位,进而影响外墙施工作业质量,导致渗漏问题的出现。 1.3建筑材料防渗性能不足导致的渗漏 由于建筑工程中所用的主要资料就是建材,如果建筑材料不具有防渗漏性能,就会导致渗漏问题。比如在外墙施工中使用的门窗材料与墙体材料之间存在较大的膨胀系数差异,就会导致外墙在使用中发生门窗缝隙而导致渗漏问题,混凝土结构与砖砌结构之间也会由于材料不同而发生膨胀差异,在施工中要对这些材料差异进行综合考量,尽量降低发生渗漏的几率。 2外墙防渗漏技术施工融入房建项目的具体要点 2.1严格控制外墙墙体施工的细节 (1)在施工开始前,根据具体的验收标准,需要严格把控砌块的质量,选取的砌体的干燥收缩值必须小于0.5mm/m,抗压强度必须大于5MPa,在加工混凝土砌块的时候,其含水率必须控制在15%以内。(2)按照有关的标志规范,做好防雨准备,妥善管理进场后的砌块,做好墙体和梁、柱等地方的拉结筋构造。满足要求,在进行施工之前,充分地浸湿砖。(3)在开展砌筑的时候,分开砌筑不同强度以及干密度的加气混凝土砌块。(4)在开展框架结构的墙体施工时,其每天的砌筑高度必须有所控制,最好在1.4m内,当框架结构墙体砌筑到距梁底200mm处时,为了保证砌体的变形环节稳定,最好静待7d。在开展实心同材质辅助小型砌块的施工时,要按照具体要求对顶砖进行施工。(5)梁底和柱边等交接部位,要把泥疙瘩先削除掉,为了确保浆的填嵌密实,要利用1∶1水泥砂抹5mm厚的灰,避免因在交接处发生裂缝而引发外墙漏水。 2.2外墙保温层的施工处理 管理好保温材料的质量,特别是钢丝网和玻璃纤维的质量。在开展外保温层的施工时,注意材料的拼接长度,需要做好防腐环节,尤其是墙角处以及窗户边,要用加强网进行处理。在保温层抹灰施工技术操作中必须通过严格的规范化施工来尽量避免发生开裂问题,同时要通过使用合理的抗裂剂以及黏连剂来对图灰层与保温层之间进行黏连控制,以此来减少裂缝,施工中对于外保温层抹灰施工作业要进行分步施工,第一步要抹灰后进行铺网施工,保证抹灰施工固定好后再实行第二步的抹灰施工,二次抹灰控制好施工厚度,并对抹灰操作的力度进行强化,以防止后期抹灰层由于涂抹力度太小而出现空鼓。 2.3针对外墙结构开展严谨地防渗漏施工技术操作 对于外墙结构来说,最容易发生积水的结构就是窗台,要通过优化设计窗台坡度与弧度来防止技术问题的发生,并要针对外墙情况进行全面的防水设计,外墙设计需要综合考量墙体抗渗需求,在门窗结构施工过程中要通过砂浆填塞的方式做好门窗口的防渗施工,如果外墙结构中有需要处理的裂缝病害需要采取灌注浆的方式进行防渗。针对塑钢窗材料进行防渗填塞时要尽量选择质量有保障的保温材料,并使用密封油膏进行门窗缝隙的填塞。 2.4针对外墙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控 由于建筑抗渗性能与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有极大的关系,在房建施工中针对外墙结构进行防渗漏施工时要确保材料本身的防渗效果。首先要根据外墙结构施工需要进行材料选择,在材料型号选择中要综合考量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防渗性能,保证防渗漏材料的选择符合外墙施工需要。在施工管理中对外墙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对于进场材料进行严谨的抽检以及质量资料审查,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就要对材料进行退换,严禁存在质量问题的建筑与防渗材料进场。针对外墙混凝土材料进行前期配合比试验,确保混凝土施工所用材料的性能,进而降低裂缝出现率,提升外墙防渗效果。 3结束语 总之,渗漏问题是导致房屋结构稳定性下降、用电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外墙结构施工中积极运用防渗漏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外墙结构的完整性与防水效果,为房建使用者提供安全的内部空间。防渗施工需要针对外墙墙体、饰面等结构进行施工技术优化,同时也应积极提升防渗材料质量,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做好外墙防渗的质控,以提升房屋外墙结构的防渗效果。 作者:张汶乾 单位: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高层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漏施工篇3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项目中采取的是地面26层加地下2层的综合形式,总高度176m,建筑面积98206m2。地下2层施工作业均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地面施工中两侧使用劲性钢筋混凝土,并搭建钢结构将其作为中央结构。该结构的6~10层、22~24层、26~屋面1层较为特殊,采取的是钢桁架与抗震墙相综合的方式,外墙部分以金属玻璃居多。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得知,主要由粉质黏土、淤泥质粘土等构成。 2高层建筑外墙渗漏原因分析 2.1墙体自身问题 墙体自身使用状况欠佳是引发外墙渗漏的重要原因,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原材料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将导致墙体自重存在偏差,加上外力作用后续使用中极容易出现渗漏。具体而言,混凝土施工不到位或缺乏合适的振捣措施等均容易引发外墙渗漏现象。除此之外,在养护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裂缝,并伴随渗漏问题。 2.2材料问题 高质原材料是高效施工作业的基本前提,若所用材料的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也容易出现外墙渗漏现象。具体而言,高层建筑外墙施工中若在挑选防水材料时未考虑到温度膨胀系数的影响,实际应用中极容易引发外墙开裂现象,在降雨天气受到风压等因素的影响将出现渗漏。防水材料是提升结构抗渗漏性能的关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施工单位一味压缩成本,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应用于工程中,或是在本该使用泥浆的区域使用泥沙材料,诸如上述问题均会对外墙防水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随之出现渗漏现象。 2.3施工问题 实际施工环节也容易影响外墙整体质量,若施工作业缺乏规范性或所选技术与工程适应性不足,外墙均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渗漏时有发生。此处以外墙抹灰施工为例,由于控制不到位使得外墙各区域的抹灰厚度不均,部分区域的抹灰层过厚,随之产生裂缝并进一步渗漏。此外,由于外墙洞口较为特殊,施工作业时若未得到合适的处理也会对外墙的防渗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3高层建筑外墙防漏工程的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领域,若要从根本上提升外墙抗渗能力必须选择合适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在其支持下避免出现外墙渗漏问题,给高层建筑的正常使用创造良好条件。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从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出发,采取相适应的防漏工程技术。此项工作涉及到多方面内容,下文则对该技术的具体应用做进一步分析。 3.1外墙防渗漏施工 外墙的防渗漏处理,主要围绕如下4个部分展开:(1)窗下墙,该处钢筋混凝土应保持空心状态,当采取空心墙的方式后可与外墙同步浇筑,提升了整体结构稳定性。相邻钢筋网片间也应采取处理措施,即填塞PVC管。结束上述工作后展开规范化施工作业,确保定位准确性。还需注意绑扎应足够稳定,为后续浇筑作业创造良好条件,以免钢筋移动。(2)空调板与阳台板两个部分的降板施工作业。此环节中应充分考虑到模板标高与混凝土坡度,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尤为关键的是空调板根部需得到针对性的处理。关于本工程空调降板施工工艺,具体如图1所示。(3)穿墙螺栓孔的封堵。根据施工情况支立模板钻孔时应调节好位置,使其略微向室外倾斜。以干硬性水泥砂浆为材料对剪力墙展开浇筑施工,必要时向其中掺入适量膨胀剂,在此类材料的作用下可提升填塞效果。(4)建筑外窗。在此区域展开防渗漏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到各项影响因素,诸如窗户规格与形式、外墙保温能力等,针对各工序实际情况为之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确保施工质量。要求各道工序施工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展开,窗台结构的施工应调节好窗台顶面坡向,逐步向外延展且预留的坡度要足够合理。外窗底框结构与窗台间易产生缝隙,该处可使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处理,以达到有效封堵缝隙的效果。此外,若要提升外窗施工质量,尤为关键的前提在于窗户自身的密封性足够优良,否则也会对防渗漏效果带来影响。 3.2外墙装饰面层施工 外墙面施工作业,考虑到整体防渗要求需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技术。现阶段适用于外墙装饰面层的施工技术较多,根据本工程基本特点采取面砖镶贴的方式,具体工艺如图2所示。 3.3砌体工程防漏施工 外墙防渗漏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砌体工程,因此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做好砌体工程防漏施工作业。现代化工程项目中对设备提出较高的要求,应选择高精度测量仪器及时检测砌体结构,调整好各层外墙边线使其达到共线的效果。砌体工程测量作业时有必要预留洞口,此项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管线的规格,以此为基准确定合适的洞口大小。砌筑作业可使用专用砂浆,具体以干混砂浆为宜,其以水泥为基本材料,经过混合、晒洗处理后获得更为精细的砂浆料,根据施工需求确定合适用量,充分搅拌并转移至特定的包装中。此类材料亦可称为干粉砂浆,突出特点在于使用便捷,可省去加水搅拌环节且无须其他操作即可直接使用。根据施工部位的不同可在干粉砂浆材料的基础上做出灵活调整,诸如掺入适量胶粉可提升材料的和易性,使其具有足够的粘结能力,有效避免砌缝开裂现象,最终砌体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渗漏概率。 3.4外墙抹灰防漏施工 外墙防渗漏施工中外墙抹灰是极为重要的收尾环节,此环节施工将直接影响到外墙的防渗漏水平,其重要性等同于前述所提及的任何一项施工作业。基于此施工人员需做好外墙抹灰作业,首先注重前期准备工作,将外墙上的杂物清理干净以提升结构平整性,此举是确保砂浆与外墙有效贴合的重要前提。为顺利抹灰,在此之前应展开质量验收,重点考虑竖向灰缝,在1:3水泥砂浆的基础上可掺入适量膨胀剂,以达到减小渗漏率的效果。根据砌体材料的不同所对应的砂浆性能也应做出调整,重点考虑配合比与强度两项指标,要与砌体特性相适应。抹灰作业时应提升各处的均匀性,不可出现各区域厚度不均的情况,否则会对墙体防渗漏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墙面应保持湿润状态,若过于干燥必须采取补水措施,满足此条件后抹灰施工质量将随之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外墙防漏工程是影响高层建筑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做好外墙防渗漏施工极具必要性,可提升高层建筑安全性及确保使用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外墙防渗漏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技术应用不到位、材料质量欠佳等屡见不鲜,严重威胁到高层建筑的安全。基于此,施工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防渗漏技术,根据各结构的基本特点,将其灵活应用于施工中,确保外墙防渗漏工程质量,给高层建筑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的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俞红霞.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6(6):913-914. [2]鲍建闽.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163-165. [3]潘水平.高层建筑外墙防水防渗漏施工措施[J].建材装饰,2018(12):16-17. 作者:石迎春 单位:重庆杭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篇1 1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有很多超大型工程,且近几年国家要大力发展高铁,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进一步加大更是推动了建筑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与之相随的是我国建筑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较大的施工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深入分析每个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出事故诱发根源,从根本上完善施工安全的漏洞,才能真正的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促进建筑企业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不高 安全管理人员能够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建设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而目前的情况,安全管理人员良莠不齐,有许多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不完备、管理能力不完备等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时相关安全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也造成了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安全管理缺乏规范化 当存在安全事故的情况时,经常出现无法找到相关具体负责人进行承当的情况,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不能够有效的得到落实。同时一些施工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建设基础设施部分与相应工程监管体系的制定方面不够重视,有关证件不齐就开工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明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以及不合格的工程规划还要继续项目施工,抱有极大的侥幸心理。 2.3没有把握施工重点和管理重点 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若采用传统老旧的施工方案来进行施工的话,所引发的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将会对整个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为了解决在不同施工环境中的问题而采用把管理模式与施工环境相结合从而使得工程的安全质量得到提升。不过大多管理机构都会只采用一种方案,用一成不变的标准来衡量整个施工工作,这样造成的安全隐患也是难以控制的。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建立一体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就目前情况要求就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搭建一个完善的综合管理体系,进而更好的开展建筑施工建设内容。由于建筑施工多采用一种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状态,因此通常情况下会发生由于各种意外造成的安全问题。为了构建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在开展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将工作人员的住宿安全做到位,深入落实消防器材的安放,维持好现场道路的交通秩序,完全依照安全管理模式开展作业。 3.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打造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是进行安全建筑施工的有力后盾。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要根据不同施工建设团队的不同施工情况作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得保障制度可以在实践中落实。相关安全工作人员要依照制度严格管控实际施工情况,同时施工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做到安全工作有依据。还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法规,用法律武器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到有法可依。最终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稳定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3.3加强企业安全教育 目前国内市场比较安全事故,大部分的重大安全事故是项目负责人不够重视安全生产、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一线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导致的。某些公司认为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属于额外支出,对一线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管不顾,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够完整,无限压榨工人的劳动力,工作没有规律,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高强度的疲劳工作状态;同时,现场工人由于就业压力大和自身素质较低的原因导致无法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往往会成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警醒行业公司和政府机构的有效调节,还需要安全生产教育两手抓。加大宣传和教育企业建筑安全文化,做到提升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自我责任和安全生产的意识,这对于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4以保险机制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法律机制的监督和约束并不能完全保障企业的安全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施工问题,要想真正做到全部相关部门参与安全管理中来,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和推进我国的保险体制,从而加快保险行业的进步,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制落实到建筑行业,确保所有施工人员的工伤商业保险的办理,否则不允许进行施工许可,进而形成可靠稳定的安全运行机制,将安全工作在企业内稳定推进。其次在安全管理应用中,还要发挥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进行企业项目施工的整体安排,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建筑安全信息网络的构造,有助于全国范围内的各建筑公司间或建筑科研机构之间,展开相关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法和科研技术的探讨,加强技术管理交流互动,进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4结语 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每年都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难以估量的威胁和损失,我们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大量时间研究数据显示,加大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从根本上有效直接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样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不断深入分析研究应用于我国国情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睿 单位:中房集团襄阳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篇2 一、我国建筑安全施工现状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总体来看,少数地区的建筑行业内依旧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如在2017年前半年,市政项目建设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就高达300余人。如果只是单一地对安全事故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在当前阶段的建筑行业里,并没有关注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由此导致现阶段一系列工程施工问题频繁出现,这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具体包括:①现阶段,项目施工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多复杂因素,并且整体施工范围的扩大也加大了施工难度;②缺乏对安全管理方面的关注。为能够切实避免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出现一系列的事故,务必要紧密联系当前阶段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能力,由此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够在未来阶段趋于规范化与标准化。 二、安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施工参与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总体上,施工人员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同时绝大部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相对较差,绝大部分属于进城务工人员,这部分人往往忽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责任意识,在具体操作执行的过程中也并不规范。同时一些施工人员不按照具体标准进行操作,由此导致操作行为违背了具体的规章制度,这种情况同样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二)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建筑施工的整个阶段中,系统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利于后续阶段妥善开展一系列的项目施工。在落实具体项目的整个阶段当中,务必确保能够严格按照各项管理标准的要求来执行操作,同时使得这一系列的标准能够对项目施工阶段中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当前阶段的施工阶段中,安全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由此导致整个施工过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到位。部分建筑企业为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一系列的成本耗费,并未充分地关注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同时在具体的项目施工的整个阶段当中也并未确保各项安全设施落实到位,比如建筑工程附近并未增设临时护栏;在摆放安全网时,没有按照具体的规定来执行操作,也没有按照具体的规定来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堆积物;在项目施工高危地段并未放置必要的安全提示标识等。 三、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预防措施 (一)做好安全意识宣传工作。建筑工程本质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务必要将更多的关注度集中在优化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方面。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不但能够有助于这部分工程负责人员的自身安全得到保障,而且也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的项目施工水平,为广大群众创建一个环境更好的生存空间。企业务必要严格按照当前阶段自身的真实状况落实相应的决策,使得相关项目的负责人能够对此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由此确保其能够充分地将这项政策落实到位。 (二)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整个施工流程安全性的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具体需要充分落实下述几点内容:第一,有关企业务必需要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由此确保项目施工整个阶段的各部分关键要点均能够整合到项目施工的整个安全控制机制当中,这有助于相关的负责人员决策落实切实可行的方式来处理项目施工过程当中的不足之处。第二,建筑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来执行操作,确保相关的管理制度能够解决项目落实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切实避免规章管理机制不能够发挥出合理效用的现象。第三,相关企业务必要严格按照当前阶段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一步细分不同部门自身的权力和职责。若在具体实施的整个阶段当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由有关的项目负责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就要落实到位,从而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在推进建筑工程实施的整个阶段,绝大多数安全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项目施工的负责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施工人员在推行工程建设的整个阶段中,通常情况下会由于其自身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导致实际的工程整改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并由此导致工程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当中,务必要确保人员招聘时制定更为严格的聘用标准,确保相关工程的实施人员具备较高的转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由此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对当前阶段实施的项目工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风险危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够采用更为规范化的施工标准来完成相关工程的建设。由此一来,不但可以有效确保整体的项目施工更加规范化,而且可以切实避免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结语 安全问题决定了建筑企业未来的命运如何。只有切实解决建筑业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稳步有效推进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杨帆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同城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篇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管理的学科,不论是其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内容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建筑工程实施有效地管理,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管理有助于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提高。在建筑施工中,受建筑周期和施工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等多方面的客观影响,加之在施工的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等主观影响,施工过程中极易形成安全隐患,这就必须要求管理人员在施工时采取安全管理的措施,对安全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及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的意识。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对如何保障安全施工方面提出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 1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诱因 建筑施工时保障过程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些建设单位一来既不按照施工建设的程序进行作业;二来不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来执行,这无疑是会对施工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隐患。建设单位不能随意地将工程进行肢解,或者是签订霸王合同、阴阳合同,更不能拖欠工程款地让施工方进行施工,不但会使安全费用的投入达不到标准,还将使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性能受到削弱,从而造成安全防护也达不到标准,若是还要强迫压缩工期则必将出现施工人员进行疲劳操作,酿成事故也在所难免了。再有就是有的监理单位在履行安全监督的职责时,并没有严格地按照施工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监督。将监督的工作重点只是放在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上去了,却忽视了施工的安全,还有的监理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既不掌握也不熟悉,对安全施工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监督,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得不到运用和发挥,就导致了安全监督形同虚设,这不但是对建筑施工监督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施工单位的生产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建设不够健全,或者安全生产的责任没有落到实处,施工时也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加以保障,还有就是建设单位将施工的任务转包给不具备安全施工甚至施工技术也不达标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作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以及有的建筑工程在生产时缺乏安全监督人员,以至于安全监督工作完全得不到开展,加之施工人员整体的安全施工意识不够强,安全素质也不够高,同时自我保护的能力低和安全知识的贫乏,都将使安全问题凸显。目前的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为揽得工程,施工单位将安全施工的设施费用省去不计,在价格上提高竞争力以求中标。这样一来就会从施工中的安全设备与器材等上来节省成本,安全生产就得不到保证。以上种种现象都将诱发工程施工生产时的出现安全问题。 2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生产培训 对安全管理的制度要进行完善,只有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才能有所依据,将施工生产的安全工作做好,减少施工中的伤亡事故发生率,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并且施工单位要设置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建立起安全组织体系来保障施工的安全。在建筑施工单位建立起全面的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包括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的组织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培训教育制度和安全生产的惩罚奖赏制度,等等,要对施工安全的责任进行明确,将施工安全的责任细分到每个岗位每个施工人员的头上,通过明确的责任制度与层层的建立制度,并最终严格地一级一级地将制度进行落实,让每个人都有安全生产施工的意识,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后,还应当从建筑施工的管理层到施工人员进行整体的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从而在建筑施工时更注重安全施工。只有将职工安全意识提高了,并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并进行安全监督,才能更有效的预防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失误。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是对员工在施工中的行为进行约束控制非常必要的手段,安全教育要定时开展,而安全教育的内容也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来对员工展开培训,合适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起良好的安全培训制度,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与意识。 3施工操作进行安全规范与完善建筑行业的分包法 对于施工人员在进入工程场地进行施工之前,要对其进行安全规范的操作培训,并针对施工条件和生产环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要及时地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安全意识,降低因为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人为主观实物,并且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通过了才能让其进行岗位施工操作。对于特种作业的施工人员,例如挖掘机起重机等机械操作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安装与拆卸工人等等,必须要经过国家专业的培训与安全施工考核后,且取得了技能操作的资格等级证书,才能够让他们进行上岗操作。除了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之外,对于施工单位的硬件要求上,则需要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和新的生产工艺与新的建筑材料来进行施工,保障施工的安全。让施工人员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学会使用新的生产设备,以及掌握新的生产工艺,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教育,且要对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此外,还要对建筑行业的分包进行规范,并完善安全法规。对分包与总包资质认定及管理要进行加强,要让所有的建筑工程严格地执行认证的资质标准,切不可超越了资质等级和范围来承接包揽工程,建设单位严禁对工程进行直接分包,更严禁进行多次的转包,总承包商要加强对分包商的管理,对于违法进行分包一定要杜绝。要对安全法规加强建设,对于安全费用要建立起严格的审批与编制制度。保障在生产的过程中有足够的安全费用投入其中,以此来保障安全生产,建筑施工企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一定要做到该花钱的地方就一定花钱,并且数量达到标准,才能让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才能让工程安全得到保障。对于没有获得安全生产的许可证书企业,以及年检不合格不达标的施工单位,要严禁他们参与到工程的投标与招标中,而对于两年之内都没有得到安全生产的许可证书的施工单位,在建筑行业中直接清除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4结语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不但要从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与安全意识抓起,更应该从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之类的源头问题着手。面临激烈的建筑行业的竞争,除了要在施工的过程中提高施工者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还要提高建筑单位本身的安全管理质量,这样才能既保证建筑施工生产过程的安全,又保证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还能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论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困境与对策.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 [2]曾广军.高层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J].建设科技.2010.[3]刘德民.试析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技术[J].福建建材.2011. 作者:张卫斌 施永泉 单位:浙江亚华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篇1 建筑安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水电安装,建筑水电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的好坏。尽管一些部门对水电安装的质量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在现实的施工中存在着很多不按照规章制度施工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安装工程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何对水电安装工程技术进行创新,从而解决其中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一、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分析 (一)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技术。建筑水电施工过程中,每条管道的布局要合理,按照施工的规章制度进行作业,才能保证水电安装的质量。管道材料的质量问题是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安装排水横管会出现倒坡现象,这种倒坡现象包括:管道壁上的污染很严重、楼板存在渗漏情况、伸缩节的位置设置有一定的偏差、管道阀门的装置不够灵活等等。 (二)卫生间器具的安装技术。卫生间内的器具和配件安装没有按照施工标准进行,选择的器具和配件的材料不过关等等就会造成后续的使用问题。 (三)建筑各个关口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检查口和地漏等关键部位的建筑水电施工的原因是检查口和地漏位置的设置不科学、清扫口与墙面的距离不科学和地漏没有设置安装水电装置等等。 (四)电气工程的管道技术。建筑中电气管道的铺设问题是主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中的关键问题。造成管道预埋和铺设问题是由于管道材料的连接和选择。比如:管道套管的直径选择不合理,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连接不严和不牢固。管道材料的厚度不够就会造成管道的弯曲处出现弯扁的情况。没有管道进行穿线就会导致管道被堵的情况,管道口的盒内长短不同,就会造成管道的不齐。在管道进入到盒内时不进行固定等等。 (五)配电箱的安装技术。安装配电箱时没有和墙面紧贴,和墙面产生了一定的空隙。箱体和预留空隙之间及在安装箱体时没有封堵,出现了一定的空鼓和墙面裂纹。对配电箱安装时没有按照系统图对回路进行编号,并且管道的布置不合理。箱盘后的线路没有固定,配线不统一。管线进箱的开孔和钢管匹配不合理等等。 (六)建筑防雷系统安装技术。建筑物中的避雷带按照一定的要求采用镀锌圆钢,引下线的连接接地引出线和避雷带与引下线的焊接质量差,焊接有夹渣等问题。接闪器和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时,没有加补偿器,在穿墙体时没有加保护管。接地体安装铺设的不深等等。 (七)控制和施工质量中的问题。在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往往不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因此,在施工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很差,还有工程概况只是一些设计说明书,很多工作人员因为控制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 (八)消防系统技术。在设计消防用水时,建筑中没有在室外对消防设备进行设计,虽然一些建筑中配备了消防设施但是配备的数量不多并且位置不合理和水泵的压力不够。例如在室外安装的排水管道的管径很小,不能够保证消防用水的要求。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不注意导致管道被杂物堵塞等等。在现实中就会发现,建筑施工时常常会有烂布头和水泥块等堵塞管道。 二、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创新策略 (一)给排水管道的堵塞和渗透问题的创新策略。首先一定要审核建筑设计图纸上的坡度和整体结构是不是存在矛盾,假如两者真的存在矛盾要让建筑设计单位及时解决。建筑施工现场造成的管道位置坡度不均匀的情况,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理要监督施工人员进行调整,禁止倒坡。为了防止安装给排水管道出现的堵塞和渗漏问题,要在管道的材料和配件的质量上严格把关。对管道的材料和配件进行采购时要注重其出厂合格证书,一定要经过检验后再进入到施工的现场。其中,最主要的是:对镀锌管道的材料不能利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不要随意进行替换。在给排水管道开始安装后,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把管道口堵住,避免污染物掉入到开口的管道。在安装管道的过程中要把管道内的杂物彻底底清理干净,为了做到对管道彻底清理干净,可以采用通水的方法,这样做可以确保管道畅通。假如遇到管道不通时,要及时检查管道堵塞的位置从而进行疏通。 (二)电气安装工程技术创新策略。在电气安装工程时一定要注意接地线的组织安装,管线配电连接时一定要做到接跨地线,但是不能用焊接的方式进行。除此之外,也不能把接地线焊接到配线箱的外壳。接地线的铺设一定要单独进行,不能和其他的导线混合链接。建筑中避雷带链接一定不能用直接焊接的方式,连接表面要做到平整,不能虚焊,要快速处理焊接时的残渣。在建筑中要特别标出避雷带的位置,以防止建筑物钢筋和避雷带混合,从而导致短路现象,最终保证建筑的施工安全和电气的安装工程的质量。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深入,建筑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建筑公司,员工的工作效果将直接对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居民对建筑公司的评价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利益和形象,因此,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一是公司要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训练。建筑工程水电安装的技术尽管要求不高,但是在安装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技术要了解掌握。只有这种在工作中探索出来的技术,才能使施工人员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对水电的安装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二是公司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设计出完善的管理体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用群众的力量、居民反馈的信息对员工进行监督,提高员工的责任心,避免公司员工不重视问题。 三、结语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是一项矛盾而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一定要对工程有整体把握,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环节综合考虑相关的原因并且解决相应的问题。建筑工程水电安装的施工质量问题,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法规,但是建筑公司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力度不够,这是导致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想把建筑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好,就要从建筑设计的图纸、建筑材料的采购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管等方面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出现更多的质量问题。 作者:田文栋 建 筑水电安装工程篇2 在建筑工程中,其水电安装内容极为重要,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水电安装技术所用方法的科学与否。一旦水电安装方式处理失误,轻则不能保障建筑安全,重则还会使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侵犯。鉴于此,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有效促进居民生活水平上升,就要切实推动其智能性,创新性发展。 1建筑工程水电安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管道的安装技术问题 在如今水电安装过程中,管道安装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防水套环以及防水翼的制作工作与相关标准不相符,导致预埋管的水平程度不到位。其次,阀门的类型并未选择,阀门朝向存在问题,主干活接位置并未遵循规章,以及启闭安装灵活性差等问题。最后,排水横管方面,其坡度控制不到位,倒坡问题极为严重。 1.2卫生器具的安装技术问题 排水配件的质量是卫生器具安装中关键性的问题,同时,安装尺寸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也在卫生器具与其他配件安装中普遍存在,而坐式大便器的排水口也并未按照规定进行安装。除此,电位联结卫生器具过程中,只是安装了PE接地线,而局部等电位联结并不完善,穿钢管敷设电位联结现象屡屡出现,电位联结在卫生间管道、穿楼板金属套管、管道金属支架等方面也并未体现。 1.3开关插座的安装技术问题 在安装开关、插座等部件时,其位置选定并没有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并且其相关路线连接工作中,接错、误接等问题也屡见不鲜,这些都会很大程度上引起短路以及串联的问题出现,不但会埋下安全隐患,还会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威胁。同时,安装强弱电平行布线时,其间隔距离与设计图不相符,300mm~500mm的终端间距无法保障,就使得弱点信号会被强电信号所干扰。 1.4消防安装技术的问题 在消防安装方面,自动喷淋、自动火灾报警、室内外消火栓、排烟送风这四部分是其主要系统,综合起来可以分为生活泵以及消防泵两种消防安装。其中,生活水泵在压力指示表设计施工中的智能程度达不到要求,导致其不能第一时间进行灭火与补水等工作。除此,风管漏风则是安装排烟风机过程中关键的问题,这就会导致管道井的阻力加强,进而使得排烟管失去作用,致使消防安装不健全。 1.5安全防护安装的技术问题 普及安全防护系统正在展开,一般情况下,业主的身份可以通过防盗报警的信号采集以及门磁开关传感器来进行确认,从而使得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提升安全水平。而在其安装时,求助报警信号往往由于其相关安全节点程序设计系统性不高、信号采集技术欠佳、信号处理系统敏高度不到位等问题而无法进行传达,也就丧失了及时报警的作用,无法达到保护人们人身财产安全的目的。 2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新策略 2.1管道安装技术新策略 在核对建筑管道坡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强化,可以通过相应加大建筑出口管道坡度的方式确保其坡度的更加均匀,同时,安装预埋地管道时,不能采用未经处理的松土,并且全面预检和常规管道试压工作必不可少,管道的1.5倍是其压力的大小。同时为了有效确保建筑给水质量水平,24h的游离氯消毒水滞留就要在建筑给水前进行。 2.2卫生器具安装技术新策略 为了防止建筑工程垃圾进入到各个排水口中而造成污染,就要在管道毛坯安装竣工后将各个管道开口处运用专用建筑橡皮塞进行封堵,并且保障坐便器、浴缸、地漏等卫生器具的排水口处已被封堵。同时,为了确保更加完善健全的卫生器具安装技术,在安装卫生器具与坡度施工过程中,管道通球试验也必不可少,管道直径的3/4是其实验中木球或皮球的直径大小,其试验要在木球或皮球通过管道且并未堵塞渗漏时才能停止。除此以外,电位联结卫生器具时,安全保护措施中,漏电保护器和电位联结是有所差异的,万万不可代替使用,并且,因为套管直接接触底板钢筋,所以即使其与管道间填充物都没有导电性,但是一旦人脚接触后,会使得电位差形成,鉴于此,电位联结工作亟待完善。 2.3开关插座安装技术新策略 有效掌控家电的标高、固定件的固定间距、墙距、高度等方面都是建筑水电安装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其中,不但要保障上下两层统一轴线误差的范围在50mm,同时,若是开关与插座处于同一居室内,就要控制器标高偏差在15mm以内,也要确保门后位置没有安装开关以及插座等部件。与此同时,水电安装开关的方向要统一,其标准是向下是开启,并且要保障箱盒内方木数量大于等于10cm时在进行开关、插座接线。 2.4消防安装技术新策略 为了有效监督水压以及子系统保压的工作,确保试水工作顺利进行,在建筑靠近户内管道的地方安装压力表必不可少。同时,消防栓和外墙的距离是安装消防栓时至关重要的内容,一定要确保其距离在5m~40m之间,并要求其与路边距离在2m之内。除此,根据双速风机控制理念,将自动与手动开关按键设置于控制箱上,地启、停高、低速的排风挡也要相应设计健全,从而使得火灾信号可以在其低速运转时能够被准确捕捉,促使高速排烟挡运转,并且为了使得消防安装更加有效,施工中的直流开关试验不可或缺。 2.5安全防护安装技术新策略 将安全防护的节点程序采用NeuronC语言编写,并运用NobeBuilder节点工具进行安全防护调试,LonWorks总线技术对智能建筑安全防护系统进行有效的设计。远程计算机监控工作的多路报警信号检测设置便可以由特定路由器开展。 结语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中,其水电安装尤为重要,为了能够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但要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处理,还要使得其水电安装技术不断完善,有所突破。也只有如此,人们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加舒适温馨。 作者:吴昊 单位:山东方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篇3 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在进步的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规模日益扩大,各项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有效提升了施工工程的整体效率。但是,由于来自很多方面因素的阻碍,致使在工程实际的进行过程中,其施工质量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水电安装工程开展阶段,其工程技术的应用存在了很多的不合理性,对工程质量的提升造成了很大干扰。对此,在今后的施工进行期间,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对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创新力度,降低问题出现几率,进而为人们的营造一个相对舒适且良好的生活环境。 1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建筑行业飞速进步,建筑规模也得到了很大程度额的扩展。因此,人们对于水电安装工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并且,随着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水电安装技术也越来越趋近于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提升。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在建筑工程具体施工作业进行阶段,不仅不断提升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还应该保证人民群众的用水用电安全[1]。因此,在今后的建筑水电安装施工作业进行阶段,应该强化重视,合理分析,深入探析问题,科学制定技术创新方案,保证可以从根源上对施工水平进行提升。 2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道的安装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的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进行阶段,管道安装使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对这一环节进行施工期间,相关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要求在施工期间,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科学进行安装,确保管道安装工作可以满足相关规定和标准。但是,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管道安装存在了很多问题[2]。一方面,在对防水套环以及防水翼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其与施工标准以及规定存在的差异较大,使得预埋管的安装存在较强的不合理性以及不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工程进行阶段,没有采取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科学的对温度阀门类型进行应用,使得朝向缺乏精准度。此外,针对排水横管,相关人员也没有对坡度进行严格的把控,致使倒坡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严重制约工程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 2.2卫生器具安装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进行阶段,无论是公共卫生器具,还是私用的卫生器具,其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安装工作进行阶段,由于其涉及到的层面相对较多,因此各项施工技术的应用经常存在问题,对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造成了很大阻碍[3]。此外,在对所有的卫生器具进行电位连接的过程中,不能对各个器具进行等电位连接,致使各个器具之间具有一定的电位差,再加上卫生器具与钢管的距离较近,最终导致回流电路存在,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3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研究 3.1管道的安装技术的创新策略 在管道安装具体的进行和开展阶段,要想有效的对管道安装问题进行规避,就应该认真核对管道坡度,让坡度可以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同时,在施工期间,如果有必要,可以扩大出口管道的坡度。在预埋管道施工中,应该将其埋在在松土下,确保可以进一步对施工水平进行提高。此外,为了可以进一步对安装问题进行降低,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应该加大对预检工作以及试压工作的重视,预埋管压力应该控制在管道工作的1.5倍。 3.2卫生器具的安装技术的创新策略 众所周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卫生间是人们活动量非常大的场所,因此,在进行卫生器具安装工作具体的进行阶段,其内部配件应该满足规定,依照流程以及图纸,有序进行。在对卫生间的材料进行应用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使用后期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在具体的卫生器具安装期间,为了可以有效对木屑等造物进入到马桶排水管道情况进行预防,应该对预埋管道毛坯施工完成之后,用橡皮塞进行堵塞。此外,应该做好漏电保护工作,保证水电安装的安全性。 3.3建筑电气预留预埋施工中的几点创新 (1)当前建筑电气预留预埋施工现状:①在建筑电气预留预埋施工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大致罗列如下:质量问题:a.穿管弯曲半径太小,并出现弯瘪、弯皱,严重时出现死弯;b.导管转弯不安规定设过渡盒;c.金属管、防雷接地极等电位焊接存在焊接长度不够、虚焊、漏焊、焊渣未敲落或焊穿管子现象;d.管子埋墙、埋地深度不够,现浇板内敷管集中成排成捆影响结构安全;e.线管通过结构伸缩缝及沉降缝未设置过路盒,留下安全隐患等。施工管理问题:a.PVC管沿梁、剪力墙敷设,浇筑时震动震碎管子,造成管子堵塞;b.PVC管接头留在梁下,浇筑时梁板钢筋加垫块,造成接头脱落,管子堵塞;c.施工管理体系三检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贯彻落实。②应对方案质量方面:a.PVC管根据内径不同采用不同规格弹簧弯管,内径32以上管子煨弯,采用烤管方式进行弯管,做到管子弯曲后,不皱、不裂、不变形;b.配管长度较长时按设计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过线盒;c.焊接时按规范要求,焊完敲落焊渣,并检查焊接质量;d.管子埋入墙内或地面内,管子外表面距墙面、地面深度不小于20mm,保证墙面地面沿管子不裂缝;e.线管通过伸缩缝和沉降缝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箱(盒)防止应平整牢固。施工管理方面:a.每栋责任到人,专业工程师要熟悉图纸及施工规范,旁站人员要做好交底,混凝土浇筑要进行专人看护;b.土建专业要做好班组交底,为保证质量应采取模板上打孔将线管穿出的方式预埋;c.督促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水电须配专业质检员。(2)根据精装房的相关标准,因末端电气点位要求尺寸偏差标准较高,结合现场施工经验,通过以下几点提高电气预埋工程质量。①现场预埋采用激光水平仪结合建筑定位线进行线盒定位,并排线盒采用连筋盒进行加固,中间采用PVC20管填充,保证现场预埋盒水平度、垂直度及定位尺寸无偏差,同时连筋盒钢筋加固后在模板上进行二次加固,保证混凝土振捣不会造成错位。②板上预留线管成品保护,预留后期接管足够长度后,采用透明胶带进行成品保护,盒内采用锁母加管套方式进行成品保护,保证管内不会堵塞,便于后期穿线畅通。 4结束语 针对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来说,其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技术含量相对较强,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随着建筑行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要想进一步对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以及水平进行提升,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问题出现几率。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作业期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对水电安装工程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确保在有效提升施工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且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旭阳.探究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创新策略[J].居舍,2018,23(29):151-152. [2]梁斌,吴丽丽.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问题以及创新策略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7,28(43):201-202. [3]吴昊.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创新策略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3(13):176-177. 作者:杨其伟 李存艳 单位:腾冲玛御谷温泉投资有限公司 腾冲中基能源有限公司
果树种植技术篇1 中国目前是一个农业大国,水果产业作为农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加强我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水果产业的发展水平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极大地促进了水果产业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然而,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低,缺乏科学合理的栽培理念,水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证。可见,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将直接影响果品的质量和安全。 1中国水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但农业耕作观念过于落后,农药和其他化学品使用较为广泛,其中有机磷的组成严重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与对水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相比,人们更倾向于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性,导致对我国水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程度低下,缺乏合理的质量与相关检验部门的安全检查制度,使水果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在果树种植过程中,多数果农仍采用传统栽培方法。他们使用大量的杀虫剂消除昆虫和杂草,并对水果产品产生更大的副作用。从长远来看,会影响果树的生长,长期被杀虫剂侵蚀的果树在水果中有农药残留,严重超过水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2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水果质量和安全检验制度不完善 由于对我国水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关部门对果品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此外,我国尚缺乏完整的水果质量检验法律体系,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果树栽培技术上,与西方国家相比,技术过于滞后,果农仍依赖农药来培育果树,严重制约果品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对果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有所提高,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但从根本上解决果品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困难重重。 2.2不科学的种植技术 不科学的栽培技术主要是指果树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它不能有效地用于现有资源,对土壤和肥料的管理也有局限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此外,为了节约成本,我国大多数果农不使用水果套袋,损害水果表面,如害虫的侵蚀和表皮水的流失、腐烂等,水果的安全不能保证。 2.3种植基地的不合理选择 果树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比如,核桃树不能种植在苹果树周围,因为核桃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分泌物,侵蚀苹果树的根部,影响果树的发育。此外,在工厂周围不能种植果树。在生产过程中,工厂产生大量的烟雾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有毒成分,影响果树生长。 3改进林业果树种植技术的措施 3.1促进绿色农药种植 为了提高我国水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应完善相应的监管措施,确保果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二,应选择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的生态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肥料对果树的生长具有无毒和副作用,作为肥料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有机肥料。此外,选择农业肥料,如三叶草等绿色植物废弃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帮助果树健康生长,动物粪便和玉米秸秆加工,可作为果树生长的肥料。 3.2使用包装措施 水果套装直接影响水果的质量和安全性。一方面可以提高水果的贮水能力,保证水果的含水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水果的价格。精美的包装将吸引更多的买家购买。此外,水果包装可以有效地避免害虫和杀虫剂的侵蚀,提高水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3选择合理的生态环境 果树的生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种植果树之前,应确保根系不受到害虫的侵蚀,以确保幼苗品种优良。同时,在种植苗种时,应选择土壤肥力强的土地,远离工厂的所有污染源,应用绿色废弃物肥料,灌溉幼苗,定期修剪。苹果幼苗应选择粘土和沙子,有助于果树健康成长。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水果产业采用的种植技术过于落后。大多数水果种植者仍然使用杀虫剂杀灭果树中的昆虫和杂草。因此,水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水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经常出现。为解决我国果品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应首先完善相应的检验制度,完善果品产业的种植技术,以科学合理的种植培育优良的果品产品,更好地促进我国水果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作者:刘建 单位:莱芜市国有华山林场 果树种植技术篇2 1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以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的好坏直接受到林果业的影响,林果业作为农林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牵制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林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但目前我国林果业种植技术缺乏合理的种植观念,林果业水平较低,导致果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由此可见,林业果树种植技术的好坏是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2果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目前果品质量生产安全情况令人堪忧,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土地面积广袤,且使用农药很多,而且大部分使用的农药都是化学农药。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提出了生物治虫的方法,响应“无公害食品”的食品理念,但是对果树治虫,果农们还是惯用农药来进行防治,因农药见效快速,且化肥可更快的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因此,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一直存在。目前,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对果林园土壤的检测发现多种重金属元素严重超标,如铬、铅、汞、铜等。然而让人更为震惊的是检测人员竟然还在在土壤中发现了被禁用多年的DDT农药残留物。在众多的国产品中,存在着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现象最多的水果就是人们经常可以买到的苹果。同时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加上人们乱砍滥伐对森林的严重破坏,都是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1] 3果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原因 3.1农药滥用与土壤污染 现阶段,由于我国许多基层果品监管机构并没有成立,以及监管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导致国家果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不健全,此外果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不完善,缺乏整套的规章制度。虽然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高毒农药,如敌敌畏、六六六、甲胺磷、杀虫眯、毒杀芬等,并要求认真整治农药有毒残留,然而收效甚微。禁用农药的查处和收缴不彻底,个别地区现在仍检测出超标农药残留物。所以果品生产安全用药技术急需加强。由于目前中国大部分果农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的果树管理的方式上,如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任意使用,果农对喷药、施肥没有标准等等。甚至部分果农盲目为追求果品个大、等级高、色泽好,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3.2果实保护意识薄弱 在我国,人们对蔬菜的关注度非常高,对蔬菜的购买精挑细选,而果品质量安全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而果农对果实业没有保护意识,为了降低成本,不为果实进行套袋保护,导致果实表面因害虫侵蚀加上果实水分大量流失、腐烂而受到严重损伤,所以果品安全和质量得不到保证[2]。 3.3种植技术不科学,果树生长情况堪忧 果树种植技术不科学主要是指对现有资源不能有效的进行配置利用,没有科学性的管理能力,果树种植过程中,对于土壤和肥料方面的管理有局限,从而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果树的种植地址选择不合理也是导致果树果实品质出现问题的重大因素。果树对于生长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它生长的地方,不能有其他植物共享,因其生长会与果树产生竞争关系,汲取生长所需养分。如在苹果树种植周围不能有核桃树存在,因核桃树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分泌物,导致苹果树的树根不能正常生长,从而影响其发育。而在工厂附近,工厂会产生大量废气和烟尘,其中含有大量有毒化学成分,所以不能在工厂旁种植果树。 4针对果树种植技术的解决措施 4.1推广绿色农药与建立无公害产业园 (1)想要充分提升果品质量安全,除了健全监督措施和加大督查力度以外,还需要大力提倡和宣传使用有机化肥,推广种植人员使用没有化学成分的绿色生态农药。通常选择使用的农药有两种:第一种是商品肥,其中不含化学成分,对果树的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使用本科草类肥料如金合欢、马甲刺等。第二种是使用沙大旺、三叶草、冠花等农家肥来改善种植土壤,经过改良有利于果树成长。再加上动物的粪便、秸秆的加工都能作为肥料。如果需要使用化学肥料,如硫酸钾、尿素等国家认可的化肥,必须经过科学严谨的配合使用。即是将其和微生物肥料或者无公害的肥料相互配合使用,配合的比例需要种植人员充分结合果树的生长情况、土壤土质等实际情况来确定。由于部分果树的种植受气候环境、土壤土质等因素的影响,其如果只采用单一无公害的肥料来施肥,仍然保证不了果树生长态势以及果树果品的质量安全,针对此情况种植人员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施以如微生物肥料,从而让果树的生长和果品的质量安全得到有效地改善。但硝态化肥、六六六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化肥,必须禁用。 (2)要生产出无公害的果品,必须选择生态条件优良的地区,建立无公害的水果生产园地。水果生产园需要保持清洁良好的环境,必须远离交通要道、远离工矿区等地区。让果品产业园进行无公害果品产园基地认证,进行环境评价和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对果树种植员工须加大无公害果品宣传力度,加强培训,建立健全技术保障通过科技入户、举办培训班、科技下乡等推广形式,加大普及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无公害的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模范带头作用,宣传表扬无公害果品生产典型,标立生产基地和示范户,让其起到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的技术保障作用,以此来做好无公害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产服务,同时保障无公害肥料、农药的合理生产的使用,通过以上措施,让无公害果品达标生产。 4.2实行套袋保护措施 首先对果实进行套袋保护,且要注意套袋的时间和套袋的质量。比如,5月份上旬苹果采用塑料膜套袋,而6月上旬需要改用纸套袋,梨树一般在5月下旬套袋。套袋能有效的提高果品的质量:一是能减少果实水分的流失,增强果实的耐藏性;二是通过套袋的果实能变得更干净透亮,果实没有磨损,因此果实的商业价值得以提高。经过调查结果发现,套袋过后果实的商品价值是普通果实价值的两倍以上;其三套袋除了能让果实表面直接免收农药的污染,而且能有效的避免了各类虫害的入侵,从而保证了果实的商业品质。 4.3果树保护与政策管理 对果树采用物理治疗法以及专业的农业知识来提高种植技术,大力普及和推广树干涂白、色彩杀虫方式、清理果园等方法。树干涂白其实是指一种保护树干的虫害防治方式,具体的做法是烧毁被虫害的树干或者藏有害虫的树皮或树枝。再涂上一层5度石硫合剂,从而能有效的防治来年的虫病问题。除此之外,在对果树施肥时,注意保护好寄生菌、瓢虫、草岭等这类捕食性的害虫天敌,因为它们会捕食果树的害虫,从而维护了生态平衡,这就是生物治疗法[3]。针对果树种植,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当前的管理制度,如果品实用安全卫生标准对化学农药的残留量、果树品种、禁用的农药类型以及重金属种类进行严格规范,建立专业的果品监管机制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而让果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达到完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把政策制度制定并运用起来,才能让果树的种植技术和果品质量安全得到改善。 5结语 造成我国果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是由于化学农药污染、有毒气体导致果实内农药残留物超标。果品质量安全事关我国人民生活的品质和身心健康,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分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令人堪忧,这就需要政府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制定管理措施,一步步完善果品质量检测制度,从而让果品检测制度化、专业化。而果品质量安全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果树种植技术的科学性。目前林果业不论是果树种植技术还是果品质量安全都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林果业种植相关人员相互配合才能让果品的质量安全得以提升,需要我们慢慢做好研究,慢慢完善。 作者:李黎 单位: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林业服务中心 果树种植技术篇3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样是一个农业大国,林果业作为农业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林果业发展水平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极大促进了林果业种植技术的创新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科学合理的种植观念,果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由此可以看出,林业果树种植技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果品的质量安全。 1我国果品质量安全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排在前列,但是农业种植观念过于落后,对于农药等化学药品使用较为广泛,其中所含有机磷成分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质量安全。相较于果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人们更加倾向于蔬菜质量安全,导致我国对于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关检测部门缺乏合理的质量安全检测制度,致使果品安全问题愈加严重。多数果农在种植果树过程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培育方式,使用大量的农药来灭虫除草,对果品的副作用较大。长此以往,会对果树生长产生影响,而长时间受农药侵蚀的果树,所结出的果实中有农药残留,严重超出了果品质量安全标准。 2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果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对于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相关部门缺乏科学合理的果品质量检测制度。此外,我国缺少完善的果品质量检测法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在相关果树种植技术方面,相较于西方国家技术过于落后,果农仍然依赖农药来培育果树,严重制约了林果业的健康发展[2]。近几年,我国对于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果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2.2种植技术不科学 种植技术不科学主要是指在果树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对于现有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利用,在土壤和肥料方面的管理存在局限,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此外,我国绝大多数果农为了节省成本,不为果实进行套装,导致果实表面受到损伤,诸如害虫侵蚀以及表皮水分流失、腐烂等,果品安全得不到保证。 2.3种植地址选择不合理 果树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有果树生长的地方,周围不能有其它的植物,否则会同果树产生竞争关系,汲取养分。在苹果树周围不能种植核桃树,核桃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分泌物,侵蚀苹果树的树根,影响果树发育。此外,果树种植地址不能选择在工厂周围,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有毒成分,影响果树生长。 3林业果树种植技术的改善措施 3.1推广绿色农药培育 为了提升我国果品质量安全,首先,应健全相应的监管措施,保证林果业健康发展。其次,应选择没有任何化学成分添加的生态废料,其中所含有的废料对于果树生长无毒副作用,是国家大力宣扬提倡使用的有机肥料。此外,可以选择农家肥料,诸如三叶草等绿色植物废料,能够增强土壤肥力,有助于果树健康生长动物粪便以及玉米秸秆经过加工后,都可以成为果树生长所需要的肥料。 3.2对果实采用套装措施 果实应采用套装技术,对果实按照质量进行分类,套装时间一般选择在果树花即将凋谢时。果品套装对于果实质量安全有着较为直接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加强果实的耐藏性,保证果实中的水分含量;另一方面能够提升果实的商品价格,精美的包装会吸引更多的买家购买。此外,果实套装能够有效地避免害虫和农药的侵蚀,提升果品质量安全。 3.3选择合理的生态环境 果树的生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由此,在果树种植前,应选择根系发达,没有收到害虫侵蚀的树苗,保证树苗的品种优良。同时,在种植树苗时应选择土壤肥力较强的土地,远离工厂等一切污染源头,并施以绿色废料,对树苗进行灌溉,定期修剪。苹果树苗栽种应选择黏土、沙土,有助于果树健康生长。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林果业所采用的种植技术过于落后,多数果农仍然以农药对果树进行灭虫除草,致使果品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果品质量安全问题屡屡出现。针对我国果品质量安全问题,首先应健全相应的检测制度,完善林果业的种植技术,以科学合理的种植观念培育优良的果品,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林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绍军.基于果品质量安全的林业果树种植技术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2) 2白金瑞.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及果品的质量安全探讨[J].绿色科技,2015(2) 作者:李光辉 单位:沂水县诸葛镇林业站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篇1 1数据资源整合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进行涉及众多工程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在之前多是需要通过人工去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据资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终影响其效益的发挥。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关注先进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情况,不断进行采集数据,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数据资源库,保证数据资源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建设数据资源库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分类和存储,同时便于日后查阅,如搜索关键词或是分类序号,可以精准获得自身想要获取的信息。另外,依靠资源库的整合,信息共享更为便捷,数据资源整合效益。 2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比较频繁,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提高信息传输速度,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依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让水利工程施工工作进行前就能够了解和掌握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对获得的相关参数数值做好分析,便于及时解决和改善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另外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提高计算数据的水平与速度,降低技术人员劳动强度,节约其工作时间,保证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技术的研发等工作。 3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水利工程项目一体化建设。当前更多企业会购买集成化设备,获得相关管理系统软件后,不断对其进行改造完善,再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中,以便更好地完成水利工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这时候可以借助第三方管理软件进行功能拓展,可以更为全面的对管利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不同区域的水利工程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应该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系统的适应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求。工程管理中的监测技术的运用就是信息化技术的展现,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时段的同步监测,有效验证监测各种数据信息,提高监测技术的精准度,结合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进行应用,为工程管理系统提供一定数据支持。同时有助于管理方案的优化升级,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改善。 4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在稳步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面临着更多的任务,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实现农田水利灌溉自动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依靠智能化监控系统可以进行远距离智能控制,传感器可以及时掌握当前农田灌溉工作的进行状况,有助于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另外智能监控系统的运用能够监控水资源供需情况,实现对灌溉系统的合理控制。 5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后续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改造工作的进行,还需结合工程实际,选择高质量的信息化技术,促进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志航 单位: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篇2 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是十分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农业产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往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都要依靠人力来进行管理,而这样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缺点,像管理效率较低、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很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效提高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农田水利建设期间的管理问题,为中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特征 1.1精准度较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整合在一起,提高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比如:信息化技术和卫星技术的融合,就可以有效提升信息数据的传输速度,将其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当中,不仅提高了管理速度,也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精准性。 1.2抗干扰性和可控性较强 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规模大和时间长的特点,经常会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施工人员管理方面,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进而导致工程开展受到了影响[1]。而将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凭借其标准化与规范化特点,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设计出更加多样化的功能系统,并针对各个步骤进行设计,加强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减少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2.1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数据信息类型十分丰富且具有王贻胜(河北省黄骅市水务局,河北黄骅061100)多层次特点。比如信息搜集、分析与传送等。而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在准备工作基础上,合理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通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完成信息化技术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高度结合,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集中管理[2]。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减少传统农田作业片区分散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农户的管理水平,确保农业生产工作可以有序进行,提高农田产量,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2.2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信息化水平 以往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一般都要依靠人为管理方式。而将信息化技术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整体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也会朝智能化方向发展。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农田降水量和管道出水量情况,借助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及时将农田水利工程相关信息传输出去[3]。另外,利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将整理好的信息数据反馈给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掌握农田水利工程信息,通过信息分析来改善农田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3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数据扫描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的是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农田水利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搜集,并将这些数据统一汇入到主系统当中,利用系统独有的算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经过分析之后获得相关数据信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指导和警示管理工作当中。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 提高信息采集的完整程度,有效处理人工采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这些农田数据信息实施处理,在海量的大数据信息中了解各个施工步骤的缺陷,以此来了解不同施工步骤之间的关系变化,对整个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监管,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3.2网络通信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系统化特点,其中涉及到了很多施工流程,这些施工流程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确保各个施工环节有效对接,才能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规范化进行,提高数据传输的精准程度和及时性。同时,应用网络通信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信息的传输量,帮助管理人员综合掌控农田水利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对物资、人员和设备能够进行合理调配。特别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遇到技术难题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协调处理,确保整个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3.3GPS技术 目前,GPS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发展速度也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GPS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利数据支持。此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期间所涉及的施工内容都十分复杂且十分严格,传统管理技术无法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因此必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手段进行创新。而将GPS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管理人员收集工程建设信息的水平,还可以提高信息收集效率和精准性,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现如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施工内容和标准较为严格,传统技术以无法满足当前的施工建设需求,所以必须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跟随时代发展趋势,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保障。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帮助,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中国农业快速发展,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 作者:王贻胜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水务局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篇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灌溉所需的用水量非常大,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在农业中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而要想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得到提升,不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还需要重视对施工技术的应用,将施工建设的管理工作做到位。 1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保障农业生产质量,改善农作物种植区域的灌溉条件,推动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工程也有着一定的“短板”,那就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的环境会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同影响。为此,针对不同地区需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来进行施工,同时还需要将施工管理工作做到位。 2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2.1农田勘察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要求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农田勘察工作,充分了解农田的实际情况,根据农田的实际地势、土壤特点研究出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和要求,进而提升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另外,应当根据农田的勘察参数,通过差异化的设计模式来确保工程建设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符。若是工程施工时出现突发情况,可以以勘察资料为依据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2临时排水设施 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临时排水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建设临时排水设施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时可以引流或者疏导较大的洪水和暴雨。在实际施工时,临时排水设施和常用排水设施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二者可以共同发挥作用,以此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排水效果。 2.3土方施工 2.3.1挖方施工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在土方开挖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及时地调整好填方量和挖方量,并与填筑工程有效结合,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在工作进行中,应该明确施工区域,同时做好相关配套设施的准备工作。 2.3.2填筑施工 填筑施工要以具体的工程情况和施工要求为准,技术人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尽量缩短调运土壤的距离,以利于减少工程成本的投入。目前,填筑施工的技术和方法众多,要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以及周围区域的施工环境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技术控制工作,保障施工作业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提高工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持建筑工程的平整。 2.4钢筋混凝土施工 在施工时,要保障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的质量和规格、焊接点平整稳固等。只有各项质量控制指标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才能开展下一步的浇筑工作。加强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施工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为此,应该对模板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模板强度和稳定性符合工程的施工标准。同时,按照分层浇筑的方式开展工作,有效地运用插入式振捣器,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全面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避免工程因干扰而中断,顺利完成振捣工作。搞好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3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 3.1不断完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水平,就需要完善相关的施工管理制度。在进行施工之前,有关部门要开展图纸会审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也应当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做到位,并且需要施工人员反复确认不同项目环节的时间点,将自身的施工准备工作做到位。在开展施工现场管理时,应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质量、进度、安全以及成本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控制。如果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就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3.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施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要加强创新管理,针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将先进的技术与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融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为此,要加大对相关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3.3加强材料管理 水利工程的施工规模相对较大,使用的工程原材料种类多、数量大。为此采购原材料时要选择高质量的产品,在符合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上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兼顾材料价格和质量。采购以后要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存放,防止在存放的过程中出现性能降低的问题,避免发生浪费材料的行为。在材料使用之前要对材料进行检测,判断是否符合施工标准。 3.4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应用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在进行施工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加强各部门的沟通。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监管、指导施工工作。如果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应用选择好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就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一步探讨与研究,重新选择适合的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1]钟德金.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砖瓦世界,2021(4):219. [2]王海军.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探讨[J].商品与质量,2021(2):341. [3]袁杰.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4):2115. 作者:苗壮 单位:菏泽市牡丹区刘庄引黄灌区管理服务中心
口腔医学教学模式探究:口腔医学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1实验设计 1.1教学内容的整合 对“牙齿深龋治疗”所涉及的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合并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块,实现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理论与技能的多重结合。教学团队中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教案设计。教案以临床病例的形式进行整合,循序渐进地将下颌第一磨牙深龋病例所涉及的不同学科知识逐一展开。教学内容涵盖了口腔基础医学部分和口腔临床医学部分,基础部分着重复习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口腔材料学中的相关内容;临床部分则包括口腔内科学中窝洞充填及口腔修复学中嵌体修复的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 1.2教学时序的安排 该教学模块共15学时,依据临床疾病的诊疗程序与教学便利整合为3个单元,每个单元5学时(为整个半天),间隔约周,以便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消化。第一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口腔内科学为主,涉及下颌第一磨牙的牙体解剖特点,深龋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病理机制,深龋的充填治疗原则与方法,充填所用材料。教师讲授及操作示教约2学时,学生进行龋病的充填治疗实验操作3学时。第二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口腔修复学为主,涉及嵌体的适应证、修复原则和制备方法,嵌体材料的选择。教师讲授及操作示教约2学时,其余3学时为学生嵌体洞型预备与蜡型制作的实验操作。第三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深龋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充填治疗及嵌体修复的临床并发证等。采用小组辩论模式,教师做引导,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对充填治疗和嵌体修复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讨论不预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目的是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科学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临床思维方法。 1.3教学方法的组合 教学设计中涉及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前自学,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网络教学等,可在不同阶段单独或组合应用。自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但需要教师提供指导。课前一周将该教学模块的大纲提要发给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及目标,并提供参考书目、教学幻灯片、相关文献等辅助资料,要求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自学,使其建立“深龋治疗”的初步知识框架。自学过程依托了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口腔修复学和口腔内科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这一教学平台,提高了自学效率。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可系统而快捷地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实验操作能掌握基本技能,二者仍是本教学模块中主要的教学方法,不可或缺。在前两个教学单元中,教师先用患龋的离体牙进行理论讲解,再利用仿真头模的情景化教学,进行充填治疗和嵌体修复的实验操作,既节约了教学时数,又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团队协作学习是第三教学单元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5名学生一组,合作分工,检索文献,分析综合,最后形成小组结论;辩论则是对立双方通过搜集的论据,以辩证的思维来论证己方的合理性与他方的缺陷,以此不断加深理解,并最终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 1.4考核手段 教学考核是评价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各项技能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核在整个教学模块教学结束后进行,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理论考核主要通过试卷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临床技能考核则是针对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问卷调查则就该课程模式与传统课程模式的优劣对比进行调查。 2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97分,临床技能考核(充填治疗和嵌体修复)平均成绩为87分;对照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88分,临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为86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有显著性,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显著性。问卷调查显示,85%的实验组学生喜欢模块化课程模式,认为该模式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性比较明确,教学形式比较活泼,理论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而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的缺点是花费时间太多,干扰了技能操作训练的专注性,由于缺乏临床经历,所以无法进行深入的专业讨论。 3讨论 模块化口腔医学教学模式在遵循口腔医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基于问题的课程模式的优势———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3],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具有以下特点。 3.1符合口腔医学教学规律 该教学模式以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步骤———探求原因、发现机制、确定解决方案及临床操作等,使知识点逐步展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将原先独立而割裂的不同学科知识点组合到一起,强化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该专题建立了系统而直观的认识,既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临床诊疗思维的养成规律。但该教学模式局限于临床问题,缺乏学科的整体框架。 3.2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包括创新能力,如知识更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而后者正是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该教学模式通过引导、激励和鞭策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课程开始前,提供相应的教学提纲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文献的收集整理、资料的综合归纳,以此培养学生自我更新能力;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小组内合作与小组间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意识;通过考核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但是,该模式耗时较多,学生在对该学科尚无基本认识的前提下,对于专题的重点以及文献结论的可靠性等不易把握,因此教师在前期的教学设计及准备工作中应进一步细化自学提纲和进行专业指导。 3.3创新教学模块设计 课程模块的设计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对于有代表性的临床问题的选择,不同学科知识点的整合,教学模块实施的细则等,均需要学院在学期开始前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规划。一般而言,对于临床常见病、重点个论,特别是合并有实验操作的具体章节,只要有显著的学科交叉特点,就符合模块化教学设计的要求。例如本研究选取了深龋充填治疗和嵌体修复,既有相对独立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求,又有较强关联性的内容。创新之处就在于充分融合了基础与临床,涵盖了理论与技能。 3.4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 该模式涉及基础与临床多个学科的教学,因此需要组建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以核心课程教师为主,进行定期的教学会议和集体备课,针对不同教学模块进行不同的教案设计,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反馈。参与教学的教师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通晓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知识,能够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学后的评估发现,教师的前期工作量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法,包括案例选择、课程内容设计、相关学科知识的储备,在教学实施中也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用于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讨论的及时引导、结果的针对性评价。对于教师来说,既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也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所以,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学团队是后期教学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 该课程模式的优点在于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以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节约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的目的。 作者:胡建 章非敏 李谨 孙亚洲 顾卫平 马骏驰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教学模式探究:口腔医学教育中网络教学的意义 1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1.1口腔医学网络课程建设 口腔医学网络课程建设主要是将各种教学资源放在网络上供学生学习,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师授课录像、课程标准、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实习指导书、电子案历、各教学单元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等。学生通过网络联入到课程中心,选择课程进行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网上交流讨论。可以进行网上考试,自动出卷,自动评分。教师利用BBS论坛、QQ等进行作业布置与批改,回答学生问题,使教学的实施、教学效果的测试与评价都通过网络进行。 1.2口腔I薹学网络实验室建设 口腔医学网络实验室主要配备口腔仿真模拟系统、多媒体演示交流系统、局域网络监控系统。口腔仿真模拟系统是一套能够模拟真实临床,辅助进入临床前操作教学的口腔专业教学工具,其仿真设计缩小了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差距。口腔仿真模拟系统中综合治疗机完全根据临床实际配置,其中快慢手机、光源、喷水冷却、吸唾系统、面板控制、椅位调节等也完全模拟临床,模型牙齿的材质与天然牙齿具有近似的硬度和密度,能给予学员操作时最大程度的逼真感;面罩装置模拟了人体口腔周围软组织环境,有助于学生掌握支点选择、口镜的使用要点。 多媒体演示交流系统主要由教学电脑、控制面板、口腔内窥镜等组成,教师通过教学电脑播放多媒体课件,通过口腔内窥镜抓拍口腔制备的牙体、洞型等近距离的图像,学生仿真头模旁配备的计算机,可接受教师教学电脑传送来的图像、信息,教师还能够直接监控学生的电脑屏幕。控制面板主要控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如图像发送、呼叫等,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呼叫按钮,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教学交流。局域网络监控系统,通过教室上方安置的摄像头,教师可观察实验室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都能作为视频资料保存下来以供回顾,最后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评价。 2网络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1网络教学使口腔l薹学理论锞教学生动化 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使口腔理论课教学成为集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的教学In,将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抽象内容及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局部放大、动态模拟等方式,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变为具体,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口腔医学是重实践操作和形象化的学科,以往教师单纯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即板书、挂图、幻灯片等授课,学生由于理解力的限制,大部分感觉抽象难懂。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口腔多媒体课件,能够观察大量的临床病例照片、录像、动画,弥补了目前临床见习课时少、罕见病例难以见到的不足,帮助学生将临床与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网络教学使口腔医学实验课教学真实化 学生通过进入临床前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了口腔医疗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后,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类似临床实际的治疗工作。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采用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观看的示教模式,但由于口腔操作范围小,学生视线受到手及头的阻挡,观看视野有限,难以全面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和难点。在网络教学条件下,口腔医学专业实训可借助仿真模拟系统配备的口腔内窥镜与局域网络监控系统,将教师操作过程进行直播,使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见教师在仿头模上的操作。如在牙体牙髓课程教学中通过内置摄像头将牙体根管预备的正确操作步骤传给学生观看。在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中利用肩台制备评估系统掌握肩台预备操作要点。网络教学环境下还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软件,将牙体洞型制备等口腔操作过程通过三维重建、动画播放给学生观看。 2.3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利用充分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医学院校普遍扩招,但投入的教育经费又严重不足,有限的教学资源如何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每一位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下颌阻生牙的拔除手术是口腔医学生实训的一个重点,但30多名学生围在一个狭小的门诊病房中,既不符合口腔外科无菌的原则,也不能让学生看清楚,而网络教学可以通过录像在互联网上反复播放手术的现况,给同学们展现最直接的手术场景,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而且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资源无校界和国界,从网上可以部分获取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利用充分化闭。网络教学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教学更开放。只要有网络,学生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4网络教学使教学方式互动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少,学生对一些没有搞懂的疑难点,很少有机会向教师请教,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少,而网络教学可以实现真正不见面的互动教学,学生在学完一个教学内容后,对一些没有搞懂的知识,可以通过BBS论坛、QQ即时和教师联系,增加了师生的教学交流,从而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通过实验室教学网络,在口腔仿真模拟系统的装置旁配备一台接人了因特网的电脑,教师的示范操作可以传送到所有学生的工作台上去;学生随时都可以通过呼叫按钮提出问题,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呼叫按钮,实现教师与学生间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交流,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按“帮助”键和教师联系;教师通过摄像头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监控,及时纠正学生不当的操作,这样的网络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3]。 3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网络信息技术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师生可以进行更广泛的交流,教育变得更加民主开放。网络教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它必将在未来的医学教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医学教育中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但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i41。相反,网络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扮演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角色,其重要作用无法替代。在使用网络教学中主要存在下面问题及不足。 3.1教师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质量高标准的网络实验室教学需要教师对实验室网络设备的熟练操作,现代化的设备和软件需要对教师进行整体培训。因此,网络教学要求教师主动积极地接受新观念,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技术,依据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特点,研究、开发新技术,探讨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进行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2人文素养教育有待进一步强化 网络教学虽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但它的一些特点与优势也注定了它的不足,特别是在人文教育和性情陶冶方面有着先天的缺陷i51,学生和教师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法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生更多的是知识的获得者,而得不到人格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必须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面授答疑、临床见习、案例讨论、标准化病人的引入、心理辅导等进行教学。 3.3教育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 稳定的网络运行是整个网络实验室教学顺利进行的坚实保证,网络硬件建设应作为口腔网络实验室重点投资对象。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口腔网络实验室需要很大一笔投入;目前国内使用的口腔仿真模拟系统配套耗材、模型等依赖进口,而且许多模型属于一次性使用,教学成本较高,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教育被普遍认同为精英教育,模拟实验教学多数需要学生额外付费,国内口腔医学教育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搞好网络化的教学是每个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口腔医学教学模式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在口腔医学技术的应用 [摘要]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构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可明确课程目标,充实教学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理论及优势的基础上,阐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现状,进而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在现代口腔医学不断进步的形势下,人们对牙齿美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口腔医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义齿加工企业越来越多,致使口腔技师人才紧缺。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较多,动手操作较少,导致学生毕业上岗后无法满足实际要求。所以,必须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有效调整教学方法,使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符合国家教育要求,也可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与成效。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及优势 (一)基本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以参与、互动、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现有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感知与认识,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与创造空间,以此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分解与实践教学任务,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是一种值得全面借鉴与推广的教学方法。 (二)优势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强调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操作能力,以此为义齿加工企业提供优秀的口腔修复技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更加侧重实际操作,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让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听讲,必然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思路,或因想象不出实际操作情况而产生厌烦心理。而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可有效解决这一不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在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排牙方法的讲解中,教师可设定本节课任务,这样在学生学完有关理论知识与查阅有关资料后就不再单纯地被动学习,而会产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与激励下完成本节课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2.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在每节课前设计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均围绕此目标展开,这样,教师教学思路会非常清晰,学生学习目的也比较明确。比如,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卡环弯制的讲解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为掌握常用卡环的弯制、铸造工艺技术,那么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均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突出了教学重点与难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定,可加强知识整合,以此完成设定的任务。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强的学科,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现阶段,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专业课程设置和实际需求不相符的情况 。所以,一定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应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以“够用、必需”为度。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根据工作任务开展的教学活动,非常适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确定教学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其核心主旨就是师生共同完成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在各项任务中融入大纲知识点。同时,必须保证任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综合性及可操作性。通过任务达成,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主要内容及基本技能。此外,还要保证任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为学生提供创造、创新的机会,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准,实现教学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衔接。 (二)教学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探究式学习过程,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学习状态,每位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理解任务,进而利用现有知识与经验进行解决。与此同时,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欲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进取、独立精神。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任务驱动教学中,应先在技师协助下明确教学任务模块,并将其和教学任务、生产实习相结合。在执行任务时,学生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明确自身角色,并站在角色立场考虑问题,体验工作艰辛,以此挖掘个人潜能与创造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担任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即将与此项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依次展现在学生眼前,加深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课后,教师可收集临床病例模型,让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制作修复体,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教学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衔接。 (三)教学成果考核 在传统教学中,考核方式主要为一次性期末考试,未重视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情况及实践技能学习的考核,导致多数学生只是考前突击复习,根本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此种考核方式较为片面,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改革的需求。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考核主要是以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情况及成果为依据,以此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发现自身不足,吸取他人优势,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考核成绩主要由学生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组成,从而全面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保证及注意事项 (一)实施保证 要想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序实施,就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增强教师“双师”素质。因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大部分教师均毕业于口腔医学专业,而不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其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但操作经验与技能不足,而临床技师尽管具有操作经验与技能,但教学能力有限。所以,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达成校企人员双向互动,进而实现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二)注意事项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应对以下几点内容予以注意:(1)注意课前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应对课堂教学任务框架予以设计,对每个环节的实施效果了然于胸,进而确保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序进行。(2)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尽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口腔修复技师,更侧重实践操作,但理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盲目进行实践操作,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口腔修复技师。(3)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在设置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现有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以此设置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任务,而不要将教学任务设置得太过容易或者难度过大,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4)灵活运用。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尽管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效果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可能对部分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综上所述,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衔接。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培训,使其达到教学要求,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成效。 作者:胡洁 唐岳鹏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口腔医学教学模式探究: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求口腔医学专科生重点掌握;作为口腔医学中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其临床实践技能也是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口腔修复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结合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的资源设施和学生学情,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对《口腔修复学》进行课程改革,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改革初探 一、课程的定位 《口腔修复学》是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各专科口腔课程和从事临床口腔修复工作的基础,并且还是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口腔修复学》是以培养学生运用口腔修复理论知识和基本修复操作技能来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缺损和畸形为目的的一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程是以基础医学、口腔基础医学、循证医学、口腔临床医学、材料学、工艺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和修复体制作技能,才能对各类畸形和缺损做出诊断,合理的设计并精确的制作各种修复体,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复治疗。是口腔医学生将来进入临床行医的必要知识结构和技能。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主要体现为:一是素质目标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具备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同时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互相合作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二是知识目标方面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义齿和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的适应证、临床注意事项以及具体修复方法,熟悉各类修复体制作的技术工艺流程,了解颌面部缺损、牙周疾病、咬合病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相关修复治疗选择;三是能力目标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会分析病因,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一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口腔修复学主要学习牙体缺损的修复、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和可摘修复,要求掌握各种修复体的适应证、临床注意事项、牙体预备方法和修复体制作方法等,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基本能形成清晰思路,但是随着所学的修复体种类越来越多,虽然采用了对比学习法,但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混乱、方案选择不当的现象,折射了学生基本理论掌握不牢的现状;[2]二是,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目前的口腔修复学实训主要是临床操作性实训,学生没有认真思考,只是单纯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没有形成整体的思路,在有差异的项目中不能积极地动脑,对各种修复体制备方法缺乏主动对比差异,导致学生在临床上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3]因此,为加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口腔修复学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实用,现就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作一探讨。[4] 三、改革的措施 综合考虑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学情、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及《口腔修复学》课程的特点:一是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口腔修复学是与临床结合紧密且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人们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口腔修复学的理论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为:案例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效果。更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与灵活应用能力,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等,取得了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成效,学生普遍表示更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提供的临床病例很关键,是否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科学性,是否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病例。针对病例提出问题,教师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问题的设置着重于问题的综合分析、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设计问题的排列要有一定的次序,合乎逻辑,形成一个有序递进的导向过程。例如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案的选择这一知识点,可以通过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损、不同缺损牙位、不同缺损范围和患者对修复体要求和修复后效果的多样性等的病例和相关问题的呈现,可以使学生依次学习到嵌体、部分冠、贴面、全冠以及桩核冠等各种修复方法;二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强化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调整多种教学方法的平衡点、侧重点。由知识“灌输”式教学向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转变。在教学中实现师生进行交流、对话、沟通来提高教学效果。由教师授业解惑教学向合作式教学转变。与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多样化教学方式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由传统的闭卷考试向多种考核方式转变,既要考查知识,又要考核能力;三是通过实训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手法的训练。开展以仿真头模操作为主的实训,通过在仿真头模上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尽快对各种医疗器械的性能认识熟悉,掌握各器械设备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教师规范化示教及指导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实践中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克服学生畏难怕错不敢动手操作的心理;四是实行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结合的考评方法,实现临床应用能力的提升。过程考评主要包括考核学生在平时实训操作中体现的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实训课完成预备体的质量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完成情况,综合各项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评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采用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重要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效果 通过对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改革,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在临床进行口腔修复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人们还将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规格口腔医生进一步深化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 作者:黄珊 口腔医学教学模式探究:口腔医学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与实践 摘要:通过早接触临床让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尽早体会口腔医生角色,了解今后要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本文重点探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早接触临床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期望通过改革临床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认可度,增强临床教学效果。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早接触临床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口腔医学专业专科生大多在社区、乡镇卫生院、口腔诊所就业,不但要求学生临床操作能力强,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口腔疾病患者。口腔医学专业专科学制短,一般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医院临床实习。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专业基础理论,接触临床的机会非常少,学生普遍反映对将来要从事的口腔医生这个职业认识模糊,学习兴趣不大。另外,部分教师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对临床案例介绍很少,很多学生感觉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枯燥,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课程内容存在困难。为解决当前教学模式与学生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提出了早接触临床的教学方式[1,2]。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在医学生大一、大二学习期间就采用不同形式的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早接触临床是国际上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其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更加有效地将医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3,4]。近年来,我院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实施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1.1加强专业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目前“2+1”人才培养模式下,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第一年主要接受通识教育,学习英语、计算机、“两课”、少量临床医学基础课程(如人体结构学、人体形态学),基本不接触口腔专业知识,很多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概念,对当初报考口腔医学专业感到茫然,甚至产生悔意,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认可度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等。对于一个没有真实接触过的临床病例,学生很难通过枯燥而深奥的书本知识进行正确理解,口腔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非常抽象,教师的反复灌输有时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使他们在真实的口腔医疗环境中体会到角色的转变,进而产生职业神圣感、荣誉感,通过接触临床病例,学生体会到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认识到只有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适应课堂,才能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如让学生早接触临床拔牙过程,体会患者对拔牙的恐惧、医生的熟练操作,会迅速让学生对将来要学习的牙槽外科产生兴趣;还可以生活中常见的急性牙疼为例,适时介绍急性牙髓炎的基本特点,如夜间疼、自发疼;通过早接触牙齿根管治疗,让学生对以后的牙体牙髓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强化医患沟通技能,树立医者仁心理念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下,早接触临床有助于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职业爱心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带教教师应借助早接触临床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和患者交朋友,培养其医患沟通能力,如让学生询问患者的患病经过,学会采集病史,患者对疾病的咨询反过来又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本知识,从而作出正确的解答。早接触临床会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培养。早接触临床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过渡阶段,以前实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初次面对患者时非常紧张,不知所措,患者也会对其产生不信任感,拒绝实习生的治疗,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下一次接诊患者时就会更加不自信,从而导致恶性循坏。早接触临床有助于学生消除胆怯、恐惧心理,尽快适应角色转变,从容自信地面对患者。 2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2.1“项目导向式”早接触临床 在安排早接触临床时,由于学生仅学过基础课程,对口腔疾病的了解很多来自电视、网络及周围朋友或自己的患病经历,如龋齿、牙疼、牙龈出血等。因此,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如拔牙、根管治疗、牙外伤处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生组成不同的兴趣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专业教师带领,不同时间点安排不同的口腔治疗项目让学生接触临床,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见习。如见习拔牙项目时,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以下问题:接诊时如何和患者沟通?为什么要拔除患牙?能不能不拔?是牙疼患者要求拔除还是其他原因?拔牙要准备哪些器械?术后要注意哪些事项?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接触临床,就会避免盲目见习,效果也会好很多。早接触临床过程中,始终以“项目导向式”安排学生见习,既可以集中安排,也鼓励学生在周末或寒暑假以社会实践的方式接触临床。 2.2“学生传帮式”早接触临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选拔部分优秀的高年级实习生作为教员,学生之间开展传帮带教学。学生之间共同语言较多,沟通较容易,高年级学生的实习经验和体会对低年级学生有很好的帮助,能够避免或减少后者犯同样的错误。如上颌第一前磨牙在拔牙过程中非常容易断根,初学者不易掌握要点和技巧。高年级学生会把他们拔牙过程中的体会讲给低年级学生听,低年级学生在以后实习时就会更加注意;同时高年级学生自信而熟练地接诊患者会对低年级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学生教员带教更能活跃教学气氛,学生少了在教师面前的紧张感。“学生传帮式”早接触临床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在快乐中学习。 2.3“教师示范式”早接触临床 早接触临床质量的好坏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很大的影响。带教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带教教师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方式、手术操作习惯等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早接触临床的带教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医师,某种程度上还是导师,因此,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带教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相反,一个不称职的带教教师将会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直接影响后者专业认可度以及职业热情,对其今后的从医之路也会起到负面作用。在安排学生早接触临床时,我们一般选择技术过硬、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作为带教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早接触临床中,教师要学会引导而不是替代,帮助学生将前期所学基础课程融入具体临床医疗实践中,适时提问,而不急于解答,让学生学会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如见习拔牙过程时,教师提问:拔牙后患者经常问什么时间修复患牙,如果你是医生该怎么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拔牙创口的愈合过程等相关知识。 2.4“医患沟通式”早接触临床 在当今社会各种原因综合作用下,部分患者拒绝示范治疗,甚至会拒绝实习生治疗,新形势下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使学生临床学习的机会大大减少。国家卫计委为规范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活动管理,保护医学生的合法实习权和患者的知情权,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实习医师必须先声明自己的实习医师身份,取得患者同意,才能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5]。医患沟通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医学生必须重视并掌握,当前大多数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患者的病情,忽视了患者心理与情感的需求[6]。在早接触临床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尊重患者、医患关系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应在教学安排方面自学生入学时就开设医患沟通艺术等课程,加强教育;带教教师尽量选择能配合的患者作为学习对象,事前向患者说明,取得患者同意,避免产生医患矛盾。如果患者不希望太多学生围观,带教教师可减少参与的学生数量,尽量避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等负面影响。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和患者交流沟通,初步培养其医疗实践中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 3结论 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早接触真实的口腔医疗环境,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明确认识,提高专业认可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早接触临床教学安排中,可以采取上述4种措施。另外,要特别重视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对医患矛盾现状的认识,让学生获得更多与患者交流的机会,提高自信心,为后期专业课程学习及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何伟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浅谈国外酒店管理:国外酒店管理研究的进展 摘 要:有关酒店管理的文献可以分为酒店服务的内涵与外延、酒店企业经营管理、酒店企业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和海外投资战略等五个研究主题。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酒店管理研究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关键词:酒店管理;服务;文献研究 酒店业(hospitality)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因服务提供者或接受者的理解而异。牛津现代英语字典(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1993)将之定义为对客人或陌生人进行慷慨、友好地招待。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版)》中均不能查阅到“酒店”一词,而后者对“饭店”一词的解释是“较大而设备好的旅馆”。“饭店是在某个或相连的一群建筑物里向公众(主要是旅游者)提供住宿设施和其他餐饮、康乐、商务等相关服务的企业(戴斌, 1998)”。中国国家标准将饭店界定为“能够以夜为时间单位向旅游客人提供配有餐饮及相关服务的住宿设施,按不同习惯也被称为宾馆、酒店、旅馆、旅社、宾舍、度假村、俱乐部、大厦、中心等”。酒店和酒店行业广泛涉及人们的生活,并逐渐发展为一种大规模、国际化的商业活动[1]。综合上述观点,本文中“酒店”和“饭店”均指设施完善的旅馆。与所有盈利性组织相似,为了生存和发展,酒店企业必须仔细评估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环境扫描成为分析酒店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有效手段。由与酒店管理相关杂志所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窥见酒店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近20年来酒店管理研究的进展进行评述,发现世界酒店管理研究的发展态势,并为中国的酒店管理提供借鉴。本文从国际著名杂志所载的文献着手,对酒店管理研究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一、文献研究范围的选定 在对酒店管理文献进行述评之前,作者要做的工作是识别顶尖杂志。根据前人研究,酒店管理领域国际顶尖的六本杂志包括其中前四本所载的文章研究范围比较集中,而后两本旅游管理杂志也经常登载一些酒店理的文章。由于本综述强调学术性,因此作者着重评述了学术性较强的若干杂志上的重要文章。 二、酒店管理的研究领域 在对所收集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后,初步将文献界定为以下若干领域:酒店的内涵与外延、酒店企业的经营管理、酒店企业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和海外投资战略。 1.酒店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酒店服务的内涵是酒店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buttle将酒店产品定义为让顾客满意满意的一系列“经历”。[3]然而,由于顾客往往通过主观的、不一致的评判标准进行判断,这也给酒店经营者带来了问题。ingram基于酒店实践知识的周期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并据此对酒店行业的宽度和内部差异性进行了阐述[1]。美国的标准产业分类(standard industrialclas-sification)与宾馆和饭店业培训委员会根据经营业务的类型和商业水平对酒店服务进行了分类。中国国家统计局单独对住宿业和餐饮业进行了定义。住宿业指“有偿为顾客提供临时住宿的服务活动”,而餐饮业指“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动”。但中国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对酒(饭)店业进行单独界定。酒店行业较难界定,这可能是因为缺乏对酒店经营者的总结性定义。[4]mullins认为,酒店经营包括生产和服务两个要素,而服务要素中的人际关系影响着质量和价值的认知,这可能是酒店经营分类不清的主要原因[5]。由于顾客和酒店经营者对酒店产品的理解不完全,酒店员工无法将顾客满意度有效地进行传递。产业界和学术界对此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2.酒店的经营管理 经营是企业组织将产品、服务传送至消费者的途径。[6]johnston将之划分为三类活动:与顾客相关的经营活动、与信息相关的经营活动、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经营活动[7]。因此,酒店经营过程中的住宿服务是与顾客相关的经营活动,而餐饮服务则是与顾客和产品均相关的经营活动[1]。与制造企业相比,酒店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其管理活动主要是经营,因此,酒店管理的文献主要源于服务运营管理。harris就将经营管理定义为“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管理系统,也包括设计、计划和控制此系统的活动”。[8]近年来,酒店管理的文献越来越多地通过关系营销将营销活动整合至企业的各个方面。营销应该被视为“关系、网络和互动”,而不只是交易。因而,酒店需要对之进行重新思考,构筑内外部关系以培养相互协作和理解是酒店企业应当重视的问题。[9]由于顾客的价值需求导向和识别能力越来越强,服务提供商对多种有益于提高理解服务过程的方式进行了考察,以提供更为一致的服务产品。一些酒店企业既愿意也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制作服务手册,但一些小型酒店认为这并不值得。服务手册既能协助提供标准化的培训活动,又可作为绩效衡量的标准。绩效管理应该是员工标准化活动和创新之间的平衡。brander-brown和mc-donnell将这一原则运用至酒店服务领域。[10]在酒店行业中,一些外部因素限制了劳动力市场,迫使组织进行规模紧缩(downsizing)和范围紧缩 (downscoping),与此同时,顾客却存在更高性价比的需求,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证或提高顾客满意度。以规模紧缩和范围紧缩为特征的公司重构(corporate restructuring)成为21世纪以来酒店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 3.酒店管理中的服务质量 众多研究均发现,影响顾客抱怨行为的因素包括顾客不满意的程度以及许多个人和环境变量。而且,酒店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的顾客抱怨行为也有所不同。也有文章站在员工的角度对服务质量进行研究。ross考察了酒店员工对管理服务质量的认知,发现礼仪、工作努力程度和效率是影响管理服务质量的要素。而且,有效并努力工作与高水平的成就感相关,而礼仪则相反,与自主权相关[11]。huyton等人对中国酒店企业的顾客和员工在生活环境、生活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是否对员工的服务态度和能力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西方文化对中国酒店企业的员工服务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1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价往往具体的、主观的,这说明文化因素在酒店企业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在对澳大利亚的日本游客对酒店服务期望和认知的研究过程中,reisenger和waryszak发现,日本游客认为澳大利亚酒店企业的员工日语不够流利、对日本文化够了解、态度也不够友好[13]。同样,king考察了澳大利亚国际旅游者的酒店住宿经历,发现有形服务(食品与饮料)、感知利益(服务与气氛)以及心理利益(安慰和地位)等方面均可以提升顾客的满意水平。[14]酒店企业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公平地对待顾客,为顾客提供极高的消费价值,才能提高顾客的意度。顾客换购其他企业的服务,就会损失从现有企业获得的利益,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熟悉新服务企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面临新服务企业的服务不如原服务企业的风险。因此,通过研究服务质量以提升价值,成为酒店企业的重要目标。 4.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企业在让顾客满意的同时,需要以员工为中心,因为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绩效都取决于员工。venison指出,为了与员工和顾客沟通,检查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当问题发生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进行弥补,酒店管理者需要站在经营的最前线[15]。stone认为,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管理者相比,酒店管理者会更加沉着、现实、坚定、乐观、勇敢、独立和更加实际并富有竞争性,但他们也较少拥有学者气质,智商没有其他行业的管理者高[16]。worsfold对此研究进行了补充,发现酒店管理者更加坚定、更富冒险精神、更具想象力[17]。这些研究都表明,酒店管理是一项特殊的管理活动,要求管理者具有特别的素质并接受特别的训练。kriegl对酒店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海外派遣管理人员的素质等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人际沟通技巧和文化敏感性、领导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海外工作的动机和兴趣、能力和礼仪等成为酒店企业海外管理者最为重要的素质;在海外派遣的管理者看来,对他们自身的以下五种培训最为重要:海外见习、外语培训、海外学习旅行、国际管理研究等。[18]顾客满意的源泉在于高质量的服务,而在某种程度上,高质量服务取决于员工满的程度。mallinson曾对酒店的清洁主管进行过一项研究,尽管在当代大型酒店企业中清洁主管扮演着管理角色,然而,在传统观念中,这些岗位更多地由老板的妻子或女儿担任,因为其工作简单、单调、重复、技术含量不高,因而其社会地位也受到影响。除非这种印象得到改善,否则澳大利亚酒店行业的清洁主管需要大量从海外输入。[19]英国国家遗产局在1996年报中指出,在酒店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一个恶性循环,员工离职使公司的培训活动减少,而平均工资较低的行业又较难吸引优秀员工。也有研究对员工满意度与员工流动之关系进行了关注。you借用美国等地的研究结合当地情况,构建了一个整合的员工流动模型,并以韩国酒店企业为例对此进行了考察[20]。qu和tse也对香港酒店企业的这一关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员工期望与满意水平之差距,以及员工满意、员工人口统计特征与其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一般言,香港酒店企业的员工对其工作、所在企业和工作环境并不满意,明显低于他们的期望值,这是员工产生离职意向的重要原因。[21]lefever和withiam也认为,招聘和留住人才的问题是任何行业都最为关心的。毫不例外,酒店老板也关心人力资源,特别是如何找到管理人才。通过访谈发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最大优势是学生们为酒店行业作了充足的准备而且多数学生工作热情,充满活力,而劣势则包括学生对自己能力过度高估、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过高而不切实际等。[22]管理层、员工和顾客之间的文化相似性影响着顾客和员工满意度。yu和pine考察了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酒店企业管理层本地化的过程,此研究指出,大陆游客的增加使得许多香港酒店开始增加管理层中本地员工的比例,管理者的文化、酒店企业的背景和雇佣成本往往成为雇佣本地或外籍管理者的重要因素。[23]mcintosh曾经指出,酒店和旅游教育的兴起是最近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然而亚太国家的旅游、酒店学位教育发展较晚,酒店管理学位教育主59曾国军,彭 青:国外酒店管理研究的进展要由学生,而非产业需求推动,因此,大多数的就业机会与毕业生的能力并不匹配。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应该是在课程设计中更多地体现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游客、教育机构、政府、媒体和旅游行业等。[24]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反映了酒店行业对专业经理人员的需要。在英国,巴特塞工学于1967年最早招收酒店和餐饮管理的本科生。1993年,全英国有40多所学校招收了近5 500名酒店和餐饮管理的本科生。这显然反映了英国酒店行业不断成长的需要(ho-通过比较英国高等教育项目(highernationaldiploma)和本科毕业生的课程设置、毕业后的发展等特征发现,hnd项目毕业生更加倾向于留在酒店行业,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课程更加专业、就业面更狭窄。[25]而thomas和harris通案例对酒店管理研究的目的与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鼓励和促进高校酒店管理教师的学术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的工作满意度,而且能改善学生接受教育的感受。[26]也有一些学者对员工培训进行了研究。harris和cannon发现,培训方法及工具的选择会极大地影响培训的效果。对公司高层培训经理和专业培训师的访谈结果显示,公司培训经理和专业培训师在培训方法的选择倾向上存在差异。[27]该研究还对改善培训项目计划、实施整体管理的绩效方法提供了参考意见。然而,由于调查方法的问题该研究并没有提供确切的数据以证明其观点。 5.酒店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 尽管有关制造企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早就开始了,然而,有关服务企业国际化的问题,直到最近才出现。dunning和kundu认为,折衷理论也能较好地解释企业的国际化现象。[28]alexander和lockwood对酒店企业和零售企业的国际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尽管零售企业和酒店的国际化战略及其拓展有高度的相似性,然而,两者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许多酒店企业通过管理合同实现国际化,而零售企业较少如此操作;酒店企业具有多品牌扩张的特征,而零售企业往使用同一品牌。[29]thompson等人对商用汽车业和酒店企业国际化的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两个行中领先企业的案例调查,作者发现:酒店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比制造企业更容易理解,而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更容易受到技术、社会等当地环境的影响。[30]dunning和kundu通过对国际酒店的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缺乏可以被随时开发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竞争优势的自主权优势。[28]中小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不但要具备能够转移到国际市场的所有权优势,而且要有能够支持国际化战略的必要组织能力。以上酒店管理研究的五个领域存在着关联关系。酒店服务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了酒店管理研究的对象,酒店经营管理是对酒店企业的目标和实现手段进行研究,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和海外投资战略均建立在酒店服务的概念界定和经营管理原则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在以上五个领域之外,还有着对管理模式、服务营销、再购意向(cus-tomerrepurchase intention)等诸多不同问题的研究。囿于文章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三、酒店管理研究之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兴起,酒店管理研究开始发展。从献研究可以看出,酒店管理研究之进展体现在两个方面:研究领域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在酒店管理研究的初期,大部分学者将视线集中于何为酒店管理、酒店与传统制造企业管理的差异、酒店与其他服务企业管理的差异等方面。在此之后,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酒店管理开始向各个方向拓展。例如,借鉴营销研究的方法,许多学者在服务营销方面作出了贡献;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酒店管理研究开始出现酒店员工培训、薪酬设计等方面的论述;借鉴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研究框架,一些学者开始探讨酒店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进入时机、区位选择等问题。在探索酒店管理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学术界已经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酒店管理研究的学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者[1]。由于酒店管理研究往往单纯地借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因而往往不能反映酒店企业的丰富性和复杂性。gummesson曾指出,由于传统上受到忽视,酒店管理数量研究的方法一直以来被学术界当作二流的研究方法。[31]事实上,近年来酒店管理研究沿着规范方法(qualitative)和实证方法(positivist)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体系。使用规范的方法最适合构建新知识,是较好地理解问题的第一步。定性研究法能够给定量法以充分的准备。在规范研究的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开始使用实验法、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数据挖潜、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展开酒店管理领域的研究。例如,深度访谈有利于挖掘服务购买过程中往往让人琢磨不透的消费者动机[32]。而woodside采用案例研究法展现了布达佩斯杜纳洲际大饭店(duna inter-continentalhotel)位于欧洲、北美等地的几个企业联合制定销售、采购和装修战略的过程[33]。这被认为是美国企业利用澳大利亚和德国资金在匈牙利拓展市场的经典案例。 四、以往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酒店管理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酒店管理的研究较多地借鉴了经济学、管理学和地理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自身的研究框架体系和方法还不完善。未来的酒店服务将更为专业,伴随着酒店管理学科的成熟,酒店管理需要发展自己的理论、展开本领域的研究以更好地为学科发展和管理实践服务。第二,已有的有关酒店管理的研究均以发达国家酒店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或类似于中国这种转型经济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关中国酒店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三,绩效是企业的目标,战略对企业绩效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尽管文献中有许多有关服务质量、顾客满意、经营手段等对酒店业绩之影响的研究,然而,有关酒店企业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其绩效之关系的研究并未见到,这值得深入研究。经营业绩的衡量也有待进一步商榷。第四,战略与结构总是相伴而生的,经营环境、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四者往往相互匹配。但是,在已有的研究中,缺乏对经营环境、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研究,对四者之匹配关系的研究更为罕见。有关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战略随环境而动、结构伴战略而生的相关研究也有待开展。 浅谈国外酒店管理:国外酒店管理运营启发 本文作者:张艺山 达如罕 单位:新疆职业大学旅游与管理学院 大一第一学期,学生主要学习餐饮运作与管理以及厨房食品操作与管理的内容,第一学期前半学期大一的学生分为两部分实习,一半在学校的餐厅基层及主管岗位实习,一半在厨房的基层及主管岗位实习,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这两部分学生再互换,大一的学生从进校就开始为大二及读本科学位及研究生的学生提供早、中、晚就餐服务,大二及读本科学位及研究生的学生进餐厅使用学校所发的模拟纸币在就餐后支付,这一大概的过程来自于严谨的系统化教学实训设计。 大一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大一的学生早晨7:30就必须到学校的餐厅或厨房开早会,由今天教师引领监督、学生主管来安排每一位学生的任务,15分钟内做好就餐前的准备,7:45这些学生吃员工早餐,8:00开始给在校的其他年级的学生提供早餐服务,按照真实酒店的运作模式,早餐主要是自助餐,在餐厅实训的学生主要提供摆台、清理桌面的服务,厨房的学生随时和餐厅学生沟通,补充食物,清洗餐具的服务。9:30-9:45服务收尾及清理工作,然后开总结小会,把学生碰到的问题讨论,教师引导帮助解决。10:00-11:45开始理论学习,12:15大一的学生就要到学校的餐厅或厨房开午会,由今天的实训指导教师引领监督、学生主管来安排每一位学生的任务,15分钟内做好就餐前的准备,12:45这些学生吃员工午餐,13:00开始给在校的其他年级的学生提供午餐服务,午餐主要是可选菜单点餐,在餐厅实训的学生主要提供引领、摆台、点单、递送饮料餐品、清理桌面及收银的服务,厨房的学生食品制作,补充食物,清洗餐具的服务。14:30-14:45服务收尾及清理工作,然后开总结小会,把学生碰到的问题讨论,教师引导帮助解决。15:30-17:15开始理论学习,17:45大一的学生就要到学校的餐厅或厨房开晚会,真实的实训操作流程、服务时间及服务内容和午餐略有差别:从18:15开始至21:45结束,由于晚餐是按照正统西餐四步吃法,实训时间较长,晚餐菜单是两种西餐晚宴套餐可选其一,摆台按照标准西餐摆台标准操作。 大二上学期的校内实训学习是具有挑战性的,除了完成前厅客房的实践操作管理的学习,还要轮流担当餐饮或厨房部门的管理岗位,指导大一学生服务过程的投诉处理及菜单设计,此外还要完成一次特色的主题宴会的全程设计及服务管理任务。那么,日常前厅客房的实践操作管理的学习每天约6小时,上午下午各约三小时,前厅部门各岗位的任务有完成预定、礼宾、接待、话务中心、夜审、主管的业务,客房部门各岗位的任务有完成布草、客房清洁、公共区清洁、客服、洗衣房、主管的业务,系统设计的流程与大一学生经历的实训流程一样,这一流程也是模拟真时酒店的工作流程设计的。大三上学期的校内实训学习是具有超强责任性的,尽管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是理论学习,较少的实训内容就是轮流担任总经理的岗位,负责学校钥匙的管理,各部门运作情况的巡视监督等任务。下面我们探讨,如何保障这一实训模式的实施。 所有校内实训教学的教师都有五年及以上酒店基层及管理工作经验来保障实训的内容贴近真实酒店的运作情况。实训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过程考核,考核的标准高于酒店实际的操作标准,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提升潜力的空间。学生的校内实训时间充足(约1200小时,相当于国内大多高职院校校内实践课时的6-10倍),校外实习岗位明确,时间充足(约1600-2000小时,约是国内学生的2倍左右时间),这样的时间安排减少学生在今后毕业在酒店工作的适应期。校内实训的岗位涵盖真实酒店的各个岗位(国内学生大多在餐饮岗位实习)。整个学习环境就是一个真实的仿真四星级酒店及其设施设备。新西兰太平洋国际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模式该学院从学生的简历制作到面试录用为学生提供全程服务,合理的分学期在酒店不同部门各岗位的实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的范围更加宽泛。学生在实习期普遍比在学校感觉轻松,每天8小时,在学校每天12个小时左右学习理论及实训,而且和酒店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拿正式员工的收入;酒店的入职培训是科学的分阶段和步骤增加学生的工作量,学生适应较好。学校会派老师去酒店看望学生,给学生支持和帮助。学校实习管理不走形式,与酒店有充分的协议,比如:酒店有责任在学生实习期结束后为每一位学生做评估鉴定,酒店有责任把学生作为正式员工对待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实习学生的利益。 通过分析新西兰太平洋国际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实习运作模式,考虑到很多国内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如师资力量、资金、教师工作时间等等,特提出对国内院校的启示。国内高职院校校内实践课可以考虑优先建设软件设施,模拟真实酒店的问题,建设实训内容培训的高仿真性。衔接各部门:如实训室业余时间的开放、实训指导老师给学生任务安排量的增加,大量延长学生校内自主实训的时间,全面拓展学生实训的内容和深度,来减少学生酒店实习工作的适应期。对于酒店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训内容考虑双语授课,提升用英文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实际英文运用的能力。制定严格的校内实训过程的考核标准,绝不能流于形式,学生必须要通过每一个平时实训考核项目,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少成多,水到渠成为了提升国内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训实习环节的改进和提升变的如此重要,由于涉及的系统各个方面非常宽泛,在此我们主要借鉴新西兰太平洋国际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实习运作模式,探讨对国内院校的启示,以此为国内众多的高职院校在此方面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考。 浅谈国外酒店管理:谈国外酒店管理进展的分析 一、酒店业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国外的酒店管理 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是产业发展的最大支持,自二战以后,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和私家车的普及,以及商务公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盛行,为国外的连锁酒店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国外的酒店产业迎来了告诉发展。民航企业的发展以及欧美国家带薪年假制度的实施,都对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满足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及本国游客在异地对本国酒店的需求,许多发达国家将酒店开设在国外的重点旅游景区。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开放局势的行程,欧美酒店管理集团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完成了对全球酒店市场的占领,并走向了整合发展的道路。并且对以往酒店集团的扩张模式进行了重大改变,由以往的单一酒店接管向管理公司的兼并、联盟进行转型,这种趋势在当今已经越来越重要。并且国外酒店业的发展,根据市场的变化,逐步呈现出品牌化、集团化、专业化的趋势。而与之相比国内酒店业的发展因受到行政命令的方向所限制,逐渐表现出管理经验不足、资金实力薄弱等弱点,导致了品牌知名度不高、体质老化、规模不大等不足之处。 (二)国内酒店业发展现状 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很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逐渐壮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酒店行业经历了80年代的出生阶段,以及90年代的成长阶段,一直到最近几年所处于的加速扩张阶段,我国的酒店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发展,从相关数据上我们可以得知,在近20年来,我国的酒店数量正以每五年超过50%的速度进行飞速增长。虽然我国的酒店业发展速度惊人,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出现了许多问题,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客源与市场供应结构不对称,而酒店业的恶性竞争层出不穷,导致了酒店业发展局势的下滑,并且恶性削价竞争激烈,并且以往的酒店业其发展主要集中于高档酒店,但随着近几年的市场需求表明,一味的追求高档酒店的发展,并不能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想切合,并且也不能对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满足。随着我国进入WTO后,我国的酒店业领域也随之开放,国际管理酒店集团的发展为我国的酒店业带来巨大冲击,但随着这种冲击,我国的酒店业凭借着对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和强大的扩张能力,在国内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并在这种曲折的考验中,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但我国的酒店业所面临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此更需要我国的酒店业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平的经济型酒店。 二、国内外酒店的比较分析 (一)经营宗旨的比较 我国的酒店管理在经营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通常以政治服务为主要目的,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性质的酒店,并且受到儒家“先义后利”等思想的影响,过渡注重酒店经营过程中的社会效益,从而使得经营宗旨产生偏差,对顾客至上等原则的忽视,也造成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服务意识普遍较差。中国酒店并没有将获取顾客的满意度作为盈利的主要目的,通常酒店管理层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是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招待与迎合。在我国的酒店管理工作过程中,大量的工作精力都放在满足上级需求等方面,并没有对服务质量进行提高从而满足客户赢取利润等方面进行足够重视。而国外的酒店经营宗旨主要是以顾客至上为核心思想,在酒店工作的过程之中,首先重视的事顾客的满意程度,其次是对员工利益的有效保障,最后才是酒店的盈利与发展,这种国外的经营方式,是通过其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优惠措施及相应免费的服务,通过让顾客受益等方式来实现,与之相比,中国的酒店经营宗旨上的缺陷,使得中国的酒店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相应的竞争实力,从而处于不利地位。 (二)服务质量的比较 在酒店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通常是以标准化作为开始,在通过对理念的创新,以及对企业品牌的追求,从而走向个性化的道路。但在我国的酒店服务质量方面上,员工的纪律性过于散漫,领导标准化管理的意识薄弱,往往造成员工的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并且服务意识薄弱,因此我国的酒店经营发展应该充分向标准化管理吸取足够经验,通过对奖惩机制的完善,以及对服务标准的要求和操作规范的制定,让员工通过有据可依的形式来增强自身的工作动力。而在国外的经典经营管理中,都是将标准化服务进行广泛普及之后,对个性化服务进行相应的推广及应用,并且在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对其优缺点有明确的体现,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来与客户进行良好关系的建立,并且对顾客的忠诚度进行加强,而因为其标准化管理的完善,提高了额外销售份额。并且国外的经典经营管理中,每一位员工都受到了专业化的培训,通过优秀的服务质量,让顾客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并且酒店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价格的掌控,在旺季和淡季中的价格波动,来赢得顾客,提升市场份额,并成功的打造了品牌形象。我国的酒店经营管理也应该从价格竞争,向服务质量竞争进行转变,在经营风格上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对标准化酒店服务管理的广泛应用,再对顾客实行个性化服务,通过对自身品牌形象的打造,来获得更高的酒店经济效益。 (三)竞争的比较分析 酒店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品牌知名度及企业形象上的公关水平的竞争、二是服务质量和管理模式的竞争、三是在各方面综合条件所体现的价格竞争、四十来自于酒店设备性能和装饰布局的硬件竞争。目前我国酒店市场的竞争主要标准现在价格的竞争方面以及产品的升级程度,而国外的市场竞争则主要表现在员工素质、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等能体现出产品差异化的方向之上,也正是因为这种竞争方向的不同,导致了我国酒店业市场竞争策略上的不足,使得我国的酒店业与国外的酒店集团具有很大差距。一味的注重档次的提升,却忽视了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及客源结构的调整,都使得这种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而国外酒店业凭借着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企业的品牌形象,通过对顾客服务质量的提高,在中外酒店竞争中具有优势地位。并且这种竞争的差距还表现在中国酒店的竞争形式之上,主表体现在个体与集团化的竞争,这种竞争形式的不同,也是我国酒店业缺少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三、结语 并且我国的酒店业在运行机制上也应该向国外进行借鉴,国外的酒店管理法人管理权责分明,并且组织管理结构非常完整,这种产区明晰的管理形式,让酒店管理有快速的工作效率和高度的服务质量,而我国的酒店业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得以发展,产权关系较为模糊,并且法人的成本非常高,造成了我国的服务管理质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从而导致了我国酒店业整体竞争力的下降,并且在服务质量的管理方面,我国的酒店业应从情绪化服务向标准化服务加以过渡,并最终在个性化服务的阶段加大品牌形象的推广。我国的酒店业因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的影响,收到了冲击和挑战,但只有对自身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我国的酒店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翟运涛单位: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浅谈国外酒店管理:国外酒店管理合同研究新进展探析 摘 要:酒店作为当今时代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已经成为众多人士生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酒店的良好经营而言,酒店管理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国外对于酒店管理模式的研究较为先进,为了更好地使我国的酒店管理运营畅通,对于国外相关研究的借鉴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以国际旅游业的专业研究文献做为参考,分析了国外对于酒店管理合同的一些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对我国的酒店管理有所启发。 关键词:酒店;管理合同;契约;研究进程 酒店管理合同作为酒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发挥酒店合同对于酒店管理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国际旅游业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主要分析了国外学者对于酒店管理合同问题的研究,简单谈论了其对于我国酒店的管理合同相关研究的一些启发。 一、其他国家对于酒店管理合同的研究 本文主要依据现有文献的状况,简单从几个方面来展开对其他国家关于酒店的管理合同研究状况的分析。 (一)对于酒店管理合同基本概念以及其运作特征的研究 国外对于酒店管理合同模式的相关概念、运作特点及契约条款安排等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康奈尔大学的James教授的酒店管理合同论著中。他将管理合同的概念分成了三个方面:一、酒店经营管理不需要受酒店业主干预,而是由酒店管理公司全权负责;二、酒店的一切经营及财务费用由酒店业主支付,并由其承担所有权的风险;三、除了重大的疏忽或者是欺诈行为,经营者的其他行为都受到酒店业主保护。James教授还指出了酒店管理合同的一些运作新特点,即:酒店的总经理由酒店管理公司来雇佣,并由公司对其进行指导,而后,总经理就酒店的经营成果向管理公司负全部责任。James教授首次对酒店管理合同相关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界定,解释了双方谈判的策略,以及合同的内容和条款组成,只是他仅把合同限于文本形式,而未能将其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来研究。而Withiam.Glenn则指出了酒店管理合同实是一种较为有益的机制,但他没有对这种机制运行的相关原理做出阐述。 笔者认为酒店管理合同作为一种酒店的协议运营方式,它通过酒店的业主和管理公司签订管理的合约,来约定双方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以及应付的责任,但是这种合同并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文本,而是一种运营的模式。 (二)对于酒店管理合同和其他的管理模式之间的比较的研究 酒店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满足高效率的调配各种资源的需要,以及为酒店客人提供最贴心的服务。目前酒店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合作联营、业主自管、租赁经营以及委托给酒店管理公司来经营等这样几种模式,而酒店管理合同就是委托给酒店管理公司进行经营的模式。 Charles A・Bell(1993)论述了酒店管理合同与特许经营的源头及其发展,并对酒店业主在和管理公司进行谈判及与特许方签订经营协议的时候应当实施的战略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ChekitanS・Dev、M・Krishna Erramilli及Sanjeev Agarwal(2002)则对于酒店管理公司在选择合同模式还是特许模式时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相关探讨。 (三)对于衡量酒店管理公司运营模式绩效的研究 酒店运营的绩效的衡量有助于酒店管理人员监督本酒店的运营业绩,更有效地评价各项任务是否达到了指标。这些指标一般包括盈利指标、营业比率以及运营程度几个部分,做好绩效的衡量,能使这几个方面更直观的呈现在人面前。 Richard C・Morey和David A・Dittman(1995)在对美国本土的54个业主自管酒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酒店运营的绩效衡量标准确定下来,并提供了总经理的绩效打分的模型。Jonathan Berger(1997)从酒店业主及酒店管理公司这两个角度对制定管理合同的相关绩效标准做了一些探讨,并从绩效对于双方利益和其他相关条款的影响出发进行了分析。 (四)对于管理合同相关司法案例的分析以及研究 酒店管理的契约是保证合同正常执行的必不可缺的部分,业主和公司这两方面是契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核心,在执行契约的过程中若出现无法通过沟通而解决的纠纷,则须依据契约规定申请仲裁乃至提起诉讼。 Hart,Wendy和Connor,Fred L・(1994)分析了相关的司法判例,并对酒店业主单方终止管理合同,事后再交由法院裁定的做法的正确性和影响做了相关的探讨。David M・Neff (2005)则对酒店管理合同的仲裁条款的原因和重要性做了分析,并且认为应当更加重视仲裁的条款。 二、国外酒店的管理合同的研究对于我国的启示 积极的引进外来理论是一项研究进步必不可缺的措施,对于国外研究经验的戏曲有助于我们自身研究水平的提升。下面简单针对国外研究在几个方面对我们的启示做一下介绍: (一)重视酒店管理学科专业理论的研究 理论对于一门学科的研究必不可少,加强对于酒店管理模式的理论性研究,将更有利于我们理性的看待酒店管理。但是除了经验性及实证性的研究之外,对于我国的酒店管理合同的研究必须重视对于相关专业的概念以及理论的研究,从理论上掌握酒店管理合同的运营模式。 (二)加强对于不同管理实践的协调及整合 酒店管理合同的研究涉及多种学科,不管是经济学、法学还是管理学等都与其联系颇深,因此,必须要综合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应用到酒店管理研究上来,使酒店管理合同的研究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系统化。 (三)加强对于具有酒店行业特殊性的管理合同的研究 管理合同在社会各个方面应用广泛,比如资产管理合同、基金管理合同等等。但是酒店管理合同具有其他合同不具有的特点,比如无形的服务性、劳动密集性以及季节波动性等,因此,对于酒店管理合同制度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到酒店行业的特殊性。 三、结语 国外对于酒店管理合同方面的研究远高于国内的相关研究,因此要不断地总结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使我国的酒店行业能够更好的运营。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儿童群体,其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0至6岁的留守儿童,出现了亲子关系缺失等严峻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对河南省X市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注重家庭教育、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一大批未成年孩子被留在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与关爱,这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性格养成。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帮助学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X市为例,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对X市五县一区的每个县区都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个县区抽取3个乡镇,对抽取到的乡镇进行深入走访。调查对象为0至6岁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幼儿园教师,研究共调查了18个乡镇,发放两种调查问卷,一种留守儿童监护人问卷,共发放108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问卷回收率为88.9%;一种幼儿园问卷,共发放54份,收回54份,回收率100%。 2.访谈法 本研究对X市18个乡镇的36所幼儿园园长、乡镇干部及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了随机访谈,实地观察了36所幼儿园及乡镇的具体情况,分析了18个乡镇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整体状况。 3.观察法 本研究课题组成员赴X市五县一区的18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观察,对该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幼儿园管理以及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等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观察研究,并在观察过程中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记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状况 在回收的96份问卷中,家庭结构类型的调查结果如下:单亲抚养有57个,占59.4%;隔代抚养有26个,占27.1%;亲戚抚养有13个,占13.5%。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监护人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55.4%,初中学历的占33.1%,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11.5%。监护人整体教育水平较低,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调查发现,该地区留守学龄前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父母亲子联系较少,亲子教育缺失。在回收的96份问卷中,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平均每周电话联系1次及以上的仅为17人,占17.7%;每两周联系1次的有22人,占22.9%;每月联系1次的有29人,占30.2%;一个月到半年联系一次的有14人,占14.6%;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的有8人,8.3%;从未联系过的有6人,占6.3%。调查发现,该地区86.9%的留守学前儿童的监护人对亲子教育的看法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吃饱喝好。56.1%的监护人认为,0至6岁儿童有必要进行学前教育,但监护人对学前教育的看法,仅为幼儿园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监护人仅为3.4%。留守儿童父母长年累月在外为生计奔波,亲子关系缺失,这种不稳定的家庭结构易引发各种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儿童安全保护意识淡薄。86.9%留守学前儿童的监护人不了解儿童安全保护意识是什么,监护人儿童安全保护意识淡薄,留守儿童很容易成为意外伤害及违法犯罪的受害者。 (二)农村幼儿园教育状况 1.幼儿园硬件设施不达标,幼儿园条件差 调查发现,该地区幼儿园在园舍、场地及设施等硬件方面基本都不达标。在被调查的幼儿园中,40.3%的幼儿园园舍面积不足800平米,31.3%的园舍面积在800至1000平米之间,园舍在1000平米以上的仅占28.4%。 2.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学历较低,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 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不足,职称偏低。在被调查的农村幼儿教师中,中专学历占总人数的70.3%,中专以下学历者为20.3%,中专以上学历者9.4%。73.2%的农村幼儿教师无职称,有职称者占26.8%。调查发现,平均每班留守儿童占幼儿园班级人数比例为:超过班级总人数一半以上的为36.8%,占班级总数20%至50%的为43.4%,占班级总数20%以下的为19.8%。农村幼儿园中85.7%的幼儿教师在平时的班级教学中并未对留守儿童特殊照顾。农村幼儿教师精力和体力有限,不能全面、细致地照看每一个留守儿童,更不能及时地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三)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状况 1.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不够 调查发现,河南省X市的政府部门并未专门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照顾,仅仅是对贫困户建档立卡进行帮扶,帮扶的家庭有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而广大留守儿童并未成为帮扶对象。各乡镇也曾考虑过为农村留守儿童改善幼儿教育条件,但是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政府对留守儿童的作为。 2.留守儿童社区教育缺乏调查 发现,X市农村地区完全没有社区教育,更没有关于留守儿童的社区教育。以村委为单位的社区,社区教育的实施率为0%。X市农村地区83.6%的乡镇都有专门为儿童设立的活动中心,活动中心主要是儿童游乐场和育婴店。社区教育的缺乏,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放任自流,不利于孩子成长。 四、建议与对策 (一)注重家庭教育,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临时监护人 注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临时监护人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在外出打工之前就应该考虑家庭情况,至少有一方留在孩子身边照顾孩子,如若不能,也应该为孩子选择有身体条件和经济能力的人做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良好、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因此,不管父母外出打工离家有多远,都应该经常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与沟通,让儿童感受到父母之爱。另外,学前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全面考察临时监护人的抚养能力和文化素养,考虑他们是否有责任心和爱心,能否较为科学地教育留守儿童,能否为留守儿童提供适当的家庭教育。 (二)加强幼儿园师资力量建设,改善农村幼儿园硬件条件 加强幼儿园师资力量建设,改善农村幼儿园软、硬件条件,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就需要加大幼儿教师师资引进,提供多样的幼儿教师研修培训渠道,设计合理的研修内容,设置科学的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课程,从而全面改善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状况。本研究中的幼儿园硬件条件,主要是指幼儿园园舍、场地及设施等方面。改善幼儿园硬件条件,给幼儿提供足够多的户外游戏活动场地,能够使留守儿童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非常重要。农村幼儿园应在儿童入园的时候,对儿童家庭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为每一名留守儿童建立儿童成长记录袋。幼儿教师要在成长记录袋中,详细登记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随时记录儿童在幼儿园期间的表现,包括在园的日常表现、心理变化、与父母或临时监护人的情感沟通情况等。幼儿教师通过成长记录袋,更细致地监控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发现问题时及时地与其父母或者监护人沟通,以尽快解决问题。 (四)加强政府引导,实现社区帮扶教育 在政府引导下的社区帮扶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各个社区或者村庄,应该设立留守儿童成长帮扶小组,在帮扶小组领导下,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聘请教育专家开设讲座、发放育儿知识教育资料、举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关注留守儿童成长,也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适当的引导。实现社区帮扶教育,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合作,共同努力,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者:王萌亚 单位:许昌学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迫切的经济需求,促使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工一方或双方走入城市,而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与父母一方、祖父母、外公外婆、老师、其他亲戚,甚至朋友生活在一起的不断膨胀的特殊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缺位的家庭教育,陈旧的思想熏陶,富裕的课余时间,不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性格塑造、学习成绩的负成长现状,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不安定因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的探索和实践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对策分析 根据当前的中国国情,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家庭的稳定,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本文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做出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更加快乐、阳光的成长。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一)情感缺失,性格塑造出现偏差。长期与父母两地分居,缺少了亲情的呵护,被委托监护人大部分又处在农村,家庭剩余成员稀少,繁多的农活、家务无法搁置,在孩子富裕的课外时间里缺少交流和沟通,形成大部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卑、懦弱或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两级性格。 (二)家庭教育缺位,学习成绩普遍不佳。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与母亲居住的占51%,与父亲居住的占5%,与祖父母居住的占32%,与外祖父母居住的占11%,独居的占1%。迫于落后观念的影响,农村的妇女和祖辈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在孩子课外学习上无法提供应有的辅导,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不能有效利用,对孩子的课外学习只处在口头警示和盲目督促中或放任自流中,这种与小学儿童年龄特征不符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学习积极性不断消减。 (三)经济富裕,价值取向不明。长期在外打工,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盲目崇拜和追捧。物质、金钱成为了亲情缺失的补偿品,养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经济富裕的优越感,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对物质、金钱得到的期望值,建立了以金钱、物质为媒介的交际网络,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曾有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这样问过笔者:“老师,您看我穿的这双鞋值多少钱?”让笔者感到惊讶的是,这位学生买这双鞋花了380元,还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这说明,在儿童心理的转型期,富裕的经济基础能够左右一个孩子的价值取向。 (四)学校对应教育措施欠缺,受教育不全面。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未得到彻底的改变,考上一所好大学仍然是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出路,脱离农口是大部分农村父母的期望;学生的成绩在农村小学教师的评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评等定级之根本。因此,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仍然较大程度的停留在分数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不到落实,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在学校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信息技术平台,提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教育度。构建良性的网络交流平台,拓宽信息技术资源的辐射面,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高效性,通过教学多媒体,手机通讯,班级QQ群,家长微信圈,校讯通等信息技术资源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学科教育。一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和教育问题大力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帮助和关心他们。使学校、家庭、社会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强留守儿童受教育空间。二通过教学多媒体、良性网络视频资源,进行直观教育和感染,净化孩子的心灵,端正留守儿童的行为。三是通过声音、视频等媒体手段链接亲情,增加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次数,用父母的关怀,亲情的温暖,填补他们情感的缺失,健全留守儿童人格。 (二)健全学校教育机制,发挥学校教育机能。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场地,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教育体系的构建,关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要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家庭成员、监护人基本情况、交往对象、家庭经济条件、学习状况、心理特征、性格特点、价值取向等。 (三)完善家庭教育,重视社会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每年有200天(去掉周末和节假日)能够在校学习,期间每天在校时间为8小时,全年1600小时,大约占全年的18.3%,这说明留守儿童全年有81.7%的时间在校外度过。再除去每天睡眠10小时,约占全年的41.7%的时间,还有40%的富裕时间。40%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力保障,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1)完善家庭教育体系。父母应选择离孩子较近的就业地点,增加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时间,多与孩子在情感上和语言上进行交流与沟通,給予孩子心理安慰、健康教育。与学校和被委托监护人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校表现、学业成绩、生活状况、思想动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2)构建社会监护体系。发挥政府职能,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活动场所,保障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和教育现状,适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物质资助,加强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爱。(3)建立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站。在留守儿童辅导站中通过老师辅导、同学互帮、社会爱心人士指导等形式,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学习成绩,消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因多与文化程度不高祖父母、外祖父母、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课外学习辅导上的空白,不但学习成绩底下,更在心理上留下了“低人一等”的阴影。(4)加强农村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富裕优势,利用闲置场所,筹建有益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农村少儿活动中心”。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参加有益活动,杜绝留守孩子参与赌博、迷信等有害活动。今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运用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发挥社会、家庭、学校的各项职能,形成合力,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快乐、阳光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作者:田守明 张楠 单位:甘肃省镇原县平泉镇上刘小学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及教育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在城市打工以获取更多的利益,这种劳动力外迁的现象直接导致亲子离散局面的发生,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监护的状况产生心理问题,成长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江西农村的部分留守儿童的调查,简要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3]。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状况;教育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方面的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教育情况有着潜在的、深远的影响。相较于城市教育质量而言,农村的教育质量存在明显的不足,而农村留守儿童在这种状况下的成长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1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本文选取江西农村某地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选取了600名留守儿童,其中男生300名,女生300名,问卷有效率为93.5%,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校情况、对读书是否有用的看法、在课堂中是否会主动回答问题、逃课的情况、打架斗殴以及沉迷网络等情况[1]。 1.1生活状况:在这些留守儿童里面,有将近20%人的父母在其一岁时就外出去城市工作,他们的生活状况都是由(外)祖父母照料,但是缺少父母关爱的他们很难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难以在亲人感情以及社会认知方面树立正确的挂念。也有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能够自理,但是在其身心发育的关键期间父母没有在身边监护,他们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程度,在成长过程逐渐变得孤僻、冷漠。 1.2教育状况:在对该农村缀学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属于留守儿童的高达92.3%,在问到留守儿童对读书是否有用的看法时,绝大部分的学生表示读书并没有什么用,在将来进入社会后同样可以获得工资,小部分学生表示对读书无所谓。对于是否会在课堂中主动回答问题,93.6%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2]。也有部分学生趁监护人不在时偷偷逃课外出,跟随他人一起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综合以上情况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力度。 1.3心理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31.7%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中表现为孤僻内向,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进行沟通,缺少父母的嘘寒问暖,留守儿童在与外界沟通时表现十分吃力,并且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与同龄儿童相比,在遇到事情时极易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35.4%的留守儿童表现为冷漠乏信,这些留守儿童在长期不与父母沟通的情况下,不能养成待人善良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得不到鼓励,使得学生缺乏自信。26.4%的留守儿童由于常年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边,其行为习惯受他们的影响较深,极易产生仇视、憎恨等不良心理[1]。 2留守儿童产生问题的原因 2.1社会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的发展较为落后,且相对于城市的家庭结构而言,农村很多家庭并没有真正实施少生优生的政策,甚至是一个家庭有3至4个或四个以上的子女,在面对越来越重的家庭压力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直接导致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2]。此外,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户籍的限制也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上学,而且相较于农村的上学费用而言是,城市的高消费让农村父母更无法承担,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是必然的。 2.2学校因素:相较于城市里的学校而言,农村学校的教学育人经验十分缺乏,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弥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时对他们全面发展的作用甚微。农村教学条件差是学生得不到正常教育的主要原因,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表现出学习散漫、缺乏主动性等现象[3]。此外,学校没有针对留守儿童做相关调查,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缺少了解,也没有组织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探讨,忽略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3家庭因素: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其父母自身的文化较低,不能对子女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经验,而且有大部分的农村父母认为让孩子上学就是让他们接受教育,学生的受教育情况以及素质、品德问题都应该由学校负责[4]。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出现这些想法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教育孩子学习的能力,甚至有些父母认为上学并没有什么作用,对孩子受教育并不十分赞同。这些家庭方面的因素是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人生观念偏差的主要原因。 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3.1加强监护人以及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动:在校期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了解班里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发现问题时给予正确的引导。监护人也应该重视孩子的成长发展,监督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沟通的力度,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4]。 3.2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留守儿童的智力:农村学校应该重视教育的质量,利用高新技术开设优质教育,利用多媒体的作用打开留守儿童封闭的心理,培养他们乐观的学习态度,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智力。与此同时,高新技术可以加强留守儿童与他们父母之间的沟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3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力度:农村学校应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小组,并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将学校的留守儿童按照性别、年龄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分类,加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利用父母在其身边时共同与学生进行交流[5]。4结语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父母以及教师需要对其心理问题以及生活状况加以监视,在其成长状况面临许多问题时,需要随时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中还存在很多的缺陷,还需要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一步研究。 作者:钟雪珍 单位:兴国县高兴中心小学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桂越边境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必须着手研究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以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为例,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概述,针对桂越边境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表现,应强化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各界力量的责任,共同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关键词]新常态;边境地区;留守儿童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现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在这种浪潮中,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也纷纷涌入城市务工。但由于农民工子女在大城市里接受义务教育的障碍较多,成本较大,很多外出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分开现象,也就造成了农民工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桂越边境地区栖居着12个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能否改善边远地区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教育现状,又关系到中华各民族间的团结和融合。同时边远山区的贩毒、走私、艾滋病、西方分裂势力的活动也给留守儿童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此,关注边远山区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一、留守儿童问题概述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不能跟随父母到父母谋生所在地生活,而是滞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的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研究中特指6至16周岁的、其父母在户籍以外的城市打工谋生且时间超过半年的农村儿童。桂越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孩子刚出生不久,父母就把他们留在家里给爷爷奶奶照顾,自己去城市打工挣钱来维持整个家庭的开销,而孩子们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被称为“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 桂越边境民族地区地势偏僻,山多地少,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加上不少山地瘠薄干旱,且交通闭塞,农产品销路不畅,单靠土地已经很难维持生计,更谈不上致富。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现状,外出打工挣钱便成为了这些山区农民最理想的选择和出路。然而,由于农民工进城谋生需要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失业风险,加上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紧张,没有举办独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农民工子女入学只能在公办学校寄读或到社会力量开办的学校就读,接受义务教育的障碍较多,成本较大,因此绝大部分农民工只能选择将子女留在农村原籍[1]。据调查,边境民族地区农民工已婚比例达69.88%[2]112。尽管这些已婚父母当中,有不少父母在外出务工时,也把子女带到了身边,但更多的是让子女留在老家,由父母单亲或祖辈亲人等代为教育监护,甚至出现极少数未成年子女独守门户的现象。因此,便产生了规模极为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三)桂越边境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 研究对桂越边境民族地区崇左市天等县13个乡镇和龙州县12个乡镇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留守儿童的年龄为6至16岁。这两个县每个村(屯)的留守儿童分布不是很均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天等县每年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多达13.6万人,随之而来的则是庞大农村留守儿童,达1.53万人是崇左市乃至广西留守儿童人数最多的县份;龙州县每年外出务工创业人员8.3万人,留守儿童近0.56万人。天等、龙州两县是广西崇左市劳务输出大县和多民族县份,其具备了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一般共性和基本特征。 二、新常态下桂越边境民族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表现由于家长角色的长期缺位,造成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对孩子的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无论是在生活、学习上还是在行为、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比同龄儿童多,且十分突出。 (一)边境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比较特殊。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绝大多数农民工都选择外出务工,与家庭和子女的联系较少,工作的持续时间较长。调查发现,有17.3%的留守儿童一年到头(包括春节)见不到父母。一年连一次父母的电话都接不到的孩子占到5.7%,一年只联系一两次的占到11.5%,3个月一次的占到23.8%。最初,由于男性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边境民族地区绝大部分留守家庭都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守。但近年来,夫妻双方外出打工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无论是父母哪一方的缺位,都会造成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不完整,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调查发现,相对而言,由母亲作为监护人照顾的留守儿童要比由祖辈照顾的留守儿童在饮食和衣着上都明显好些。祖辈因既要干农活,又要承担繁重的家务,而是年纪大精力有限,所以很难像母亲那样精心地照顾孩子。边境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高,他们自己完成日常家务的比例远高于非留守儿童。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都为祖辈,由于祖辈逐渐衰老、力有不逮,很难尽到责任,因而这些留守儿童很难得到较好的照料。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照顾,需要承担较大的生活压力,过早地承担起自我照料的任务。调查发现,超过20%的留守儿童在生病时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只能选择自我照顾、自己就医。由于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其田间劳动和家庭劳动需要其他家庭成员来分担,留守儿童也必须分担一部分劳动。在农忙季节,很多留守儿童还必须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和家庭劳动,如插秧、割稻、洗衣、做饭、照顾弟妹等,有的甚至成为家里的半个劳动力。这些劳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留守儿童的独立能力,但过于繁重的家务活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由于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家庭生活环境较差,这种生活压力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留守儿童的监护方面,农村地区往往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为监护。而农村老人在监护孙辈的同时还要承担农业劳动,加之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闭塞、获取信息渠道有限,隔代之间的交流较少,对儿童的照料方面只能提供基本的衣食,对于卫生、营养、教育、心理健康等问题则无能为力,留守儿童因而养成了较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的在品行养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和心理状况 1.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 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与其监护人相关。调查发现,边境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都处于劣势,优秀率远低于非留守儿童,而中下等成绩和下等成绩的人数比非留守儿童略多一些。因此可以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会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在家庭学习辅导和监督方面,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监护人的有效辅导和监督。家庭辅导不仅仅是学业方面的辅导,更包括父母对子女的鞭策、鼓励和关心,而父母外出务工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获得家庭辅导的机会,学习辅导只能落在临时监护人身上。由于临时监护人较低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他们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和意识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辅导。在学习监督方面,留守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还不足,而临时监护人因平时忙于繁重的家务和农活也很少能通过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缺少监管。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只能进行劳动或者看电视、上网等,其学习监管基本属于真空状态。尽管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也非常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距离相隔太远,很少能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当留守儿童的学习出现问题,临时监护人要么放任自流,要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较低,在家庭监督缺位或不利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学校监督来进行弥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也都较低。而且由于桂越边境民族地区交通不便,村落分散,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也并不十分了解,难以提供足够的学校监督[3]。由于缺少合理的引导,一部分留守儿童缺少正确的学习动机,认为读书无用,学习成绩较差,导致留守儿童的辍学率居高不下,很多留守儿童难以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2.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6至16岁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角色的缺位,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普遍产生孤独、无奈、无助等负面情绪,一些留守儿童甚至认为自己被抛弃了。在桂越边境民族农村地区,无论是外出务工的父母还是其他临时监护人普遍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对于留守儿童的这种心理状况的关心不足。很难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就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急躁和担忧等迷茫情绪。而留守女童则更容易受到不良心理状况的影响[4]。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得不到与监护人的正常沟通,沟通范围也仅限于生活琐事,很少与监护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或亲子互动。由于自身承受着较重的经济压力以及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无论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还是其临时监护人都很少主动问及或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由于父母的缺位,留守儿童很难有机会向父母(监护人)表达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留守儿童就会产生自我封闭、烦躁和压抑等情绪,性格变得内向,与人沟通存在不畅。另外,留守儿童逆反心理较强。由于很多父母每年与子女相聚的次数有限,没有起到应有的监护、管理、教育的义务。临时监护人因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好管得太严,对犯错误的留守儿童多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或者只随便给个提醒,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在家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学校纪律等逆反心理现象。 (三)留守儿童的安全状况和品行状况 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有力的家庭监管,往往在人身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照顾,留守儿童首先要面临因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造成的身心健康问题[5]。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边境民族地区很多农村成了“空巢村”,这给了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而留守儿童有较弱的自我保护意识,往往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拐卖、猥亵、强奸案件时有发生;因这些农村离边境线较近,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境外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或利用,成为不法分子从事不法活动的替身或诱迫吸毒。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留守儿童应变和自救的能力也较弱。例如在面对交通事故、溺水、触电、洪灾、泥石流等突发事件时,留守儿童的自救和应对能力很低,身边又缺少家长的救护,往往造成较为严重的人身事故。由于监管不力和心理问题的影响,留守儿童离家出走、违法犯罪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儿童的品行状况会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对儿童的行为示范、管教态度、管教方法、奖惩和教诲都会对儿童品行的养成产生极大的影响[6]。然而由于父母的缺位,留守儿童与祖辈相依为命的家庭结构,让老人们对待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纵容;其他临时监护人也由于各种原因对留守儿童的管教有限,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暴露出了一些品行问题。例如上学经常迟到、逃课,说谎,违纪打架,上网吧打游戏,学习目的异化等问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由于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着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理想和信念逐渐弱化。 三、新常态下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强烈呼声,各级政府在关爱农村儿童,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并取得了较大成效。各级党委、政府也一直高度关注边境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努力优化这些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各级政府以及农村中小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助力度还亟待加强。针对边境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对直接的原因,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一)从根本上消除制度壁垒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就是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导致农民的经济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于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但由于制度的限制使这些农民工的子女很难在城市里接受义务教育而形成了留守儿童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首先要消除导致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打破教育、住房、医疗和就业等方面的制度壁垒,缩小城乡间差距,解除留守儿童进城入学障碍,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能够享受社会生活、经济、政治和教育等领域的平等权利[7]。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父母因常年外出务工而造成的角色缺位,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对此作为家长首先要摒弃错误的教育观,将正确的教育观树立起来,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予以重视。必须切实提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引导农民工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内心需求。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政府可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让家长能够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通过电话或书信对孩子实行教育,使电话和书信成为父母子女之间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桥梁,从而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调查显示,如果3个月见不到父母一次,孩子对于现在生存状况的焦虑,即“烦乱度”会陡然提升。另外,只要每周保持跟孩子1-2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会有明显下降。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尽量保持每星期都与子女联系一两次,每学期都能与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条件的农民工还可以在寒暑假时将子女接到务工城市陪伴子女。在沟通上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多关心子女的内心需求,建立信任、亲密的亲子关系。作为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可以将自己在外务工的艰辛历程作为教育子女的例子,为子女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在家庭教养方式上,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农民工父母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放纵型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比较普遍,这都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要利用村委会、工会、妇联等组织,组织农民工父母学习必要的育儿知识,引导他们采用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多用鼓励、支持和肯定的方式来管教子女,用更多的鼓励和关心来补偿不能长期在子女身边的缺憾,而不要用粗暴的言行和溺爱的行为来管教子女。农民工父母普遍都比较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桂越边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有效地了解子女的学习状态,监督子女的学习。这就要求学校与家庭之间加强沟通,教师可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与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联系,定期汇报儿童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指导农民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如何督促子女完成学业。 (三)发挥学校的主导教育管理及监护作用 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发挥学校的主导教育管理监护作用。一是整合农村各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切实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着力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无学校上学或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边远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大批能够下得去、蹲得住的长期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要全面改善农村教师生存处境,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要改善他们的住房、医疗条件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培训培养问题,不断强化他们的文化使命意识。三是构建以寄宿制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监护体系。构建以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监护体系,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以寄宿制学校为中心的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使政府、社会、家庭把各自的力量汇聚整合到寄宿制学校,再由学校主要承担教育监护留守儿童的直接责任与义务,努力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 (四)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 桂越边境民族地区民风淳朴,农村社区大多以地缘和血缘关系作为纽带[8]。当前在农村基层很少有与儿童相关的社区教育组织。特别是在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村寨,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多,有必要建立起农村的社区交互体系和教育体系,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位。要将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发挥出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比较了解,应该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代偿亲情,对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进行帮助和指导。例如可以在村寨中建立儿童阅览室、家庭教育咨询站、家长学校、上网室、儿童游戏室、作业辅导员等。调查发现,适当的作业是调节儿童心理的法宝,适量的玩耍可扫除孩子的心霾,而阅读则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提升。通过阅读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并提升了他们的心理指标。阅读甚至比游戏、看电视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提升更加有效。因此,农村社区应从引导留守儿童热爱阅读入手,努力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帮助和改善留守儿童心理指标的一条清晰有效的途径。 (五)发挥社会的积极参与协调作用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发挥社会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切实改进留守儿童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工作,为留守儿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社会上有能力的可兴办民营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和心理教育咨询服务;各级妇联和社会志愿者可通过广泛开展关爱活动,营造亲情氛围,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在节日到来时,给留守儿童送图书、书包、文具等,使留守儿童感受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同时,对于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爱心基金,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扶持。加强舆论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边境留守儿童的意义,并积极参与到关爱边境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加以密切配合,才能得到彻底解决。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需要由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其教育、生活、心理等问题制定一套切实可行、持续有效的措施,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许典利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及生活状况,受教育情况、身心发展和健康状况影响,作者组织学生赴随州市随县厉山镇进行了“走进农村留守儿童,携手共建和谐社会”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深入乡村走访调研,进行问卷调查,组织座谈会等,对厉山镇4所小学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了解。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儿童群体 1.实证研究调查范围———厉山镇简介 随州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43所,在校学生34.83万人。小学学校总数200所,小学生总人数14.47万人,其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4.7万人,占所有小学生总数的32.5%(随州市教育局提供,数据截止2011年底)。厉山镇位于随州市西北郊,距市区20公里。厉山版图面积239.5平方公里,有6.2万亩耕地,1.55万亩水面,15万亩林场。其中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辖2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人,劳动力3万人。2008年实现工企业总产值11亿元,农业总产值4.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6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100元。 2.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随州市厉山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1~6年级在读学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厉山镇4所小学总人数1938人,其中留守儿童553人,占所有儿童总数的29%。4所学校位置情况如下:厉山镇中心小学在厉山镇上,条件较好,人数众多,留守儿童总数较少。其他三所全在周边村子里,尤其是王岗中心小学,离镇区远,交通不便,条件不好,学生全部寄宿在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较高。三河中心小学是调点,因其留守儿童众多,存在问题最大,全校286人,留守学生200人,占70%(所有数据来源于厉山镇各个学校提供,截止2014年12月)。我们走访了全部4所学校的校长和部分老师,也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各个村,发现农村7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其中务工者中30%是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打工赚得的劳务费是当地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量人员长期外出务工,使当地百姓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在远离乡镇较远、自然条件相对艰苦的王岗等地,外出务工人员比例上升到88%。我们面向小学各个年级450名学生(包括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发放问卷调查表,收回425份。按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分类进行分析研究。 2.1农村儿童抽样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在抽样学生样本中,从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看,父亲单独外出打工比例最高,占27.9%,其次为父母同时外出打工,占12.3%,母亲单独外出打工比例最低,占9.8%,三类合计比例50.0%,说明随州市农村留守儿童比例相对较高,若按此比例计算,全市约有7万名6~12岁农村留守儿童。 2.2农村留守儿童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在随机抽取的随州市厉山镇农村留守儿童样本中,留守儿童平均年龄较低,为9.5岁。小学留守儿童比例较高,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可能还会呈现上升趋势。在监护方面,9.8%的留守儿童由父亲监护,15.7%的留守儿童由母亲监护,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监护的比例高达72.5%,说明隔代监护现象较为普遍。 2.3随州市外出农民工样本特征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在抽样外出农民工样本中,男性占72.6%,女性占27.4%,男性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36.2岁。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文化程度占23.6%,初中文化程度占43.0%,高中文化程度占30.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4%,说明外出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在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值方面,期望值高的占92.0%,期望值一般的占6.8%,没有期望的占1.2%,说明绝大多数外出农民工对子女都抱有很高期望。从中可以看出,虽然绝大多数外出农民工对子女的学习都抱有较高期望,但是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的影响,随州市外出农民工对子女的年教育投资平均值为2612元,按照目前教育投资需求显然偏低。 2.4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样本特征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在随州市厉山镇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样本中,男性占47.0%,女性占53.0%,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监护人样本的平均年龄57.6岁。在文化程度上,文盲的占13.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9.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9.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5.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0%,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总比例占到82.3%,说明随州市厉山镇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 2.5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联系情况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父母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而对留守儿童生活关心不够,尤其对留守儿童为人处世等做人道理的教育不够。 3.结语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随州市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仍处于一般或较差水平,所占比例为85.7%(表4),生活困难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很多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得不到应有保障,基本生活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作者:李娟 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关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摘要:调查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论文的主要心理问题是自卑、焦虑和人际交往错位。采取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心理辅导等措施,可极大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措施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高护生)是高校学生队伍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个群体,它的特殊性是女生占了99%以上,是真正的女性天下。这些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到青年初期的过渡时期,也是心理上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尤其是女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她们的心理特点,发现她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她们的心理障碍,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引进修订的derogafis,l.r1973年编制的 hopkin’s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1]。该量表在我国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2004级、2005级、2006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组成样本,学生年龄最小16岁,最大23岁,均为女生。共发出问卷2 393份,回收有效问卷2 305份,回收率96.32%。其中,五年制学生?1 367人,三年制学生938人。 2?研究方法 主试选取学院护理系(2006年5月)专科在校生,分班集体问卷测试。被测学生在统一指导下相对独立完成问卷。时间限定为35~45分钟。收集原始数据整理后,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心理问题检出率 从表1可以看出,scl-90因子均分≥2的人数及百分率,除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症状均较严重。特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各项分别高达46.11%、34.83%、31.24%和33.23%。这表明,高护学生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很高的。 2?主要心理问题 从表2差异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采样对象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2],其中偏执、敌对和焦虑更为突出。这说明高护学生相对一般青年有较多心理健康问题。 三、高护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1?自卑 高护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一般,高考决定了她们只能进入高职高专类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她们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近30年来,我国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应试教育社会氛围。从家长、教师到学生,都是以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为成功的标志。没有进入这一行列的学生,多数会产生一种失败的心理,别人问起在哪个学校读书,往往羞于启齿。二是对高职认识上的误区。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教育类型。目前,社会、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教育还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把护理职业看成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在加上当前舆论宣传不到位,部分学校办学水平相对较差等原因,造成部分高护生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2?焦虑 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部分学生是在家长的压力下来上高职的,自己内心并不愿意;还有些学生是所报志愿未实现,被迫同意调剂到现在学校的;也有些是根本不了解这个专业而盲目报考的,一到学校才知道与自己原来理解的完全不一样;等等。二是就业压力。在全国范围的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在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形势,自然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3?人际交往错位 处于青春后期的高护生,自尊心和好奇心都很强。她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自己的家庭里一般都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到高职后,这种优越感消失殆尽,便产生了许多人际交往问题。首先,是社会交往萎缩。到了学校,失去了家庭小环境的庇护,再加上自己是高职生,感觉地位低,怕别人瞧不起,就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更重要的是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难艺在现实社会获得满足的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虚拟的网络社会里。久而久之,沉溺于网络世界的她们更加忽视真实可靠的现实人际关系,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较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其次,是异性交往错位。青春后期年龄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到了较强渴望与异性交往的欲望期。她们渴望有能够亲近、信任她们的异性朋友。但由于感情的冲动性和迷惑性,部分学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少学生还以没有男朋友而感到羞愧,极易诱发品德心理问题,极个别的学生可能由感情问题产生自杀念头。再次,是师生交流障碍。高护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等水平,常被被老师忽视、指责或排斥,因而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师生间的不信任、敌对和疏远的心理。这种心理很自然地带到了高职学校。还有就是高职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少数老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也是产生师生交流障碍的重要原因。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是了解、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定期发放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教师一对一直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等等。在较深入地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举办心理教育讲座、设立专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班级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员等等。?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第一,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第三,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形成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和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加强班风建设,严明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第四,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讨论有关热点问题[3]。通过一系列文化环境建设,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和谐校园环境。?3?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 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的心理。学校应为毕业生就业配备心理辅导员,为毕业生进行职业心理定位。心理辅导员可以为毕业生设计兴趣、人格、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表,通过对毕业生状况逐条分析和心理辅导,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对自己的职业也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定位。通过这类测试,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定位的服务,学生可以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学习中拾遗补缺,找工作时能沉稳应对。就业心理辅导员还可以向毕业生介绍求职心态调整和择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开设就业形势指导课,请知名人士做专题讲座等。同时,给毕业生配备就业心理辅导员,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 浅谈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医专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安徽医专158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 男女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女生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 结论 医疗卫生学校可在护理专业对男生进行扩招,满足临床和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护理专业;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教育的改革,护理专业教育也从过去的中等专业教育提升到了大学专科、本科层次,护理队伍加盟了许多男性工作者。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专业男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不容忽视。为此,作者对就读于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大专班的男女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12月某在校护理专业大三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8份,收回158份。其中男生53名,女生105名;年龄19~25a,平均20.68±1.21a。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1](SCL90)评定心理健康水平,并与全国青年常模[2]进行比较。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3]评定人格特征,由4个分量表组成:P量表,为神经质和精神质;E量表,性格内、外向;N量表,情绪稳定性;L量表,掩饰性。若P量表 作者单位:230022(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周晓琴,蔡春岚);安徽医专(陈命家) 分值>61.5,为精神质和神经质;E量表分值>61.5,为性格外向,<40为性格内向;N量表分值>61.5,为情绪不稳定;L量表分值>60,为掩饰性较大。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对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男女学生SCL90评定与常模比较,见表1,表2,表3。表1 男生SCL90评定与常模比较表2 女生SCL90评定与常模比较表3 男女学生SCL90评定比较由表1、表2、表3可知,男女生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男女生间比较,女生恐怖因子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各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男女学生EPQ评分比较,见表4,表5。表4 男女学生EPQ评分比较 表4、表5显示,EPQ评分P量表分>61.5男生占18.87%,女生占15.24%,精神质的比例男生略高于女生,但总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量表分 40的男生为5.66%,女生为4.76%,性格内向者男生略高于女生,E量表分 61.5的男生22.64%,女生为26.67%,性格外向者女生略高于男生,但总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量表分 61.5的为24.53%,女生为19.05%,情绪不稳定者男生略高于女生,但总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量表分 60的男生比例为1.87%,女生比例为0.95%,但两组总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当今医疗卫生行业对护士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尤其男护士的需求量更大。而现在的医疗卫生学校培养的或在读的护理专业的男生比例很小,大、中型城市男护士都非常紧缺,护士职业教育与需求之间存在缺口。男性接受护理教育比例偏低。为什么男女学生比例悬殊很大,可能原因与多年的传统习惯,医院和患者早已适应了女护士的工作和服务;同时人们也认为女性的心态和性格适合护士职业有关。 本调查显示,男女学生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男女生间比较,女生恐怖因子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各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一点足可以说明男性可以弥补女性不足之处,医院缺少的是真正专业的男护士,尤其在精神科、社区老人康复护理等方面更不能缺少男护士的工作。 浅谈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家长、教师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关注。据有关统计,大学生中“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退休学人数占退休学总人数的3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1]。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休、退学的人数在休、退总人数中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大学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休、退学人数占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2]。研究表明,医学生的主要问题以情绪障碍为主,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3,4]。尽管政府和专业人员不断呼吁给学生减负开展素质教育,但医学生由于学科对知识要求严谨加之医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使得这一群体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有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护理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卫生护理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不仅需要培养精湛的护理技能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但由于护理专业学习枯燥的理论专业知识加之与其他院校交流较少而大部分都是女生,相对缺少人文气氛。有些研究指出血清中的BDNF含量降低导致抑郁[5]。有研究证实,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还与其社会心理因素有关[6]。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学业压力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家庭结构变化和贫富差距扩大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7,8]。本文的目的是调查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以及这些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随机整群抽取某大学护理专业学生481人,其中大一年级170人,大二年级162人,大三年级149人,年龄16~24岁,家庭类型:核心家庭309人(64.2%),大家庭38人(8%),单亲家庭35人(7.2%),父母离异60人(12.5%),重组28人(5.8%),其他11人(2.3%)。 1.2方法 采用SCL-90量表[9],以班级为单位对入选对象进行心理测评,SCL-90为自评调查量表,此量表由DerogatisIR编制(1975)包含9个因子,90个项目,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通常评定近1周的情况。评定方法:分为5级评分(0~4级),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在心理测评师的统一指导下由受试者自己评价。 2结果 2.1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 依据常模确定的因子分和严重等级标准,统计各类症状发生率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各种心理症状发生率有较大差异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等问题相对较多(26.30%),总的心理问题发生率相当高(21.65%),其中抑郁为18.48%,焦虑为16.34%,强迫为9.27%,人际关系为7.72%。健康人数为78.35%。 2.2家庭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差分析显示:在不同家庭类型之间,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总分存在组间差异(P 0.01),其他维度的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进一步分析(LSD)发现: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重组家庭子女多数维度得分高于核心家庭、大家庭或其他家庭(P 0.05)。见表2。 2.3家庭经济情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不同经济状况家庭之间,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等因子均具有显著性(P 0.01),进一步分析(LSD)发现贫困和一般家庭子女的总分和多因子分均高于较好或富裕家庭(P 0.05)。 3讨论 3.1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 国内有关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很多,本文中针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SCL-90调查量表,对在校的481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者占78.35%,21.65%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轻度为12.48%,中度为5.82%,重度为3.35%。而其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结果提示近78.35%的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需要专业咨询或治疗的占8.17%,有10.48%轻度的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改善。其结果与中南大学近几年对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经常感到抑郁、焦虑的大学生分别占20.7%、11.6%有相似之处[10]。与广东省某医学院校马泽威研究抑郁检出率27.8%[11]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跟发达城市比较相对检出率稍低。 3.2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本文调查了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单亲、离异、重组家庭的子女心理问题较多Wang[12]等认为这类人群可能和研究中被试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有关,这些个体在追求高标准时更多是源于父母或者家庭的要求,而不是个人追求;贫困家庭子女较富裕家庭的子女心理问题多。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抑郁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社会上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不够,一提到抑郁症就使人联想到精神病,因此,有些学生尽管出现了问题也不敢大胆地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怕招致舆论和偏见,导致病情逐渐加重[13]。药物治疗只考虑其生物因素,目前抗抑郁药的有效率只在60%~80%,因此应引起家庭与学校的重视,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精神上也要给予支持与理解,多组织大学生参加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和社交活动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样遇到一些事情就能正确对待。 作者:刘俊明1 浦桂萍2 单位:1云南省曲靖市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2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 浅谈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摘 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于新生,有助于他们身心发展和学习生活,因此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本文研究对象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大一本科新生,共133名,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之因应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 高校护理专业 新生 心理健康 策略 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新生于2015年9月份入学。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新生,有助于他们身心发展和学习生活,有必要尽快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具体原因和特点,从而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措施。 一、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结果 此次调查历时一周,采用团体调查办法,共发放问卷133张,回收有效问卷133张,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采用SCL-90(心理卫生状况自评量表)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工具,计90题,测验内容包括10个常用项目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反映睡眠饮食,等等,分别以F1、F2、F3、F4、F5、F6、F7、F8、F9、F10表示,结果按量表要求分为正常、轻度、中度、较严重四档。具体结果见下表: SCL-90评定结果 结果表明:我院新生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个别同学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按存在问题从多到少依次排列为强迫、焦虑、敌对、人际敏感、抑郁等。轻度心理问题以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其他居多,分别占32.3%、19.5%、13.5%、12%;其次是恐怖和焦虑分别占9.7%和9%。中度严重程度的心理障碍以强迫、焦虑、敌对居多,均为2.3%。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为抑郁、敌对、其他反映睡眠饮食,均为0.7%。 二、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一)一般性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身体、心理、家庭、社会诸因素。 1.身体健康因素:个人身体健康与否,对个体心理产生基础性影响:紧密关系到精力是否充沛、承受压力的能力、自信心、注意力、耐心及性格的内向与外向,等等。 2.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因素则是影响的内因。个体心理因素如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比较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还有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性格暴躁、压抑、逆反、自卑等不良心理。青年期是一生中苦闷、烦恼较多、体验十分深刻的时期,青年期大学生内心既敏感又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 3.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行为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 4.社会因素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有很大影响力,导致身心健康状况改变,反应在其心态、情绪、言行举止上,除了对自身产生影响外,反过来可以影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敏感的人群,且正处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期,社会因素包括学校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直接而深刻。 (二)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新生特殊性因素分析 性别结构:护理专业本科生133人,其中女生110人,占82.7%,男生23人,占17.3%。女生占大多数,接近男生的5倍,存在明显的性别不均。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敏感、心胸狭隘、顾忌和羞怯心理,行动上更加犹豫、谨慎。女生多,女性易发性问题必然增多,我院学生曾经因琐事发生小摩擦,从而导致损害同学感情、影响学习的情况比较多,还出现过几例较为严重的精神焦虑、精神分裂的患者,最终甚至导致休学或退学。 专业取向心理:总体而言,选择医学的学生都是明显比较善良、有爱心的。70%的新生开始填报的是临床专业,希望当医生,被调配到护理专业,而志向从事护理专业的学生很少。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可能使其长期处在勉强为之的委屈情绪中。同时发现,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学生60%是希望转专业的。 家庭情况:城市学生少,农村学生多,20%的学生家庭较贫困。农村学生的问题则多集中于人际交往不够积极,自卑情绪和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同时有部分独生子女个人中心主义较重。 地域和民族:新生主要来自江西本省,占80%,另外4%来自新疆自治区,16%来自全国其他各省。新生中有15名少数民族,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布依族、苗族、回族,等等。外省学生和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地域环境上与本地存在差异,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本地习俗与环境。 三、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之应对策略与措施 (一)策略 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在学生大学期间,健康的心理对其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同学朋友关系,高效完成学业,拥有充实愉快的大学生活极其重要。 2.师生、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相结合,各方面相互沟通与协调。其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理解教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理意图和目标非常重要。 3.措施的有效性来源于情况了解程度和把握,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持续深入的了解和跟踪。除本次心理调查外,今后还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多方面详细了解情况;特别是有必要对部分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进行重点、个性了解。 4.重视第一阶段的塑造。新生处在大学初始阶段,这个阶段对塑造其新的习惯、态度,适应大学生活非常重要,相关措施必须高度重视,保证充分到位。 (二)措施 1.了解、交流、活动、合作类措施:了解交流类措施主要是直接了解,沟通理解,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活动、合作类措施以事件为中心,具有参与性和合作性,有助于学生性格走向开朗,同时伴随了解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参与和合作才能建立实在的情感。 (1)师生交流:教师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其生活与学习情况及所思所想。形式一,与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交流,间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形式二,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谈了解,观察和体会学生境况;形式三,开班会。 浅谈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高职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初探及对策 【摘 要】高职护理职业的特殊性及人们的传统观念等各方面的影响使男生从一入学就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压力。本文对高职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高职护理 男生 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护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对男护士的需求,顺应这种趋势各大医科院校在护理学专业都相应增加了对男生的招收。然而护理在传统观念上似乎就是女性的专业,男性护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得到许多人的理解,因而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心理上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男生从一入学就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本文对高职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1 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 1.1高就业率和低报考率对男生学习护理专业具有心理影响 在各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高峰,医学部的老师通常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一边是各大医院抢着要男护士,一边的现实情况是学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男生寥寥无几,早已被抢光。 随着医院越来越青睐男护士,这些年来,每当高考前期,会有各种各样的宣传希望男生填报护理专业,但效果一般。例如,从2005年至今,武科大城市学院护理专业每年招收的男生不超过15人。到大一新生转专业的时间,尽管医学部是该校就业情况较好的学院,申请转入护理专业的学生有50余人,但男生为零。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学习护理专业的男生会遭遇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专业的认同感会逐渐下降。 1.2对护理专业男生适应不良的认识明显不到位 虽然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来开展各项心理干预工作,但对护理专业男生适应不良的认识明显不到位。这些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在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适应不良心理问题。护理专业学生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女性,护理专业的男生作为“弱势”人群,成天生活在女生之中,加之传统观念护理工作是女性干的,他们对这些环境的适应及心理所承受的压力比普通男生绝对要大、要复杂得多,如来自同学、社会等传统观念的歧视,甚至嘲笑。 1.3男性护理学生理想信念、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据一些研究的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显示,所有男生学习动力均是出于个人、家庭和就业压力。和其他专业男生及本专业女生相比,除了硬性规定参加的活动外,男护生参加集体活动大多不积极。他们认为活动本身吸引力不强,内容枯燥、形式主义严重,没有结合男护生的实际需要。但在综合测评、评优评干、入党、奖助学金评定等涉及个人实际利益时,又很在意并积极参与。这就造成了男护生个人实用主义色彩严重,理想信念、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2 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对策 2.1对护理专业男生更多的关注 利用学校社团和社会媒体,对护理专业男生更多的关注。例如,《常州晚报》就曾经向市民读者全面展示了护理专业男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并用生动的图文传递了护理专业男生“男子汉也能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心路历程、不懈追求和坚定决心。 2.2在专业教学安排更多的细节关注 在专业学习中,利用一些实例,例如目前美国的男护士已经占到了护士人群的20%~30%,坚定了他们对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信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男性从事护理事业也是很有前途的,有挑战性的,给学生介绍一些获得卓越成绩的男性护理,如2003年获得第39届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的中国藏族男性护理――巴桑邓珠的光荣事迹。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学生对于男性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心。 2.3让学生了解男性护理的长处 男性在担任繁重体力劳动时具有生理和体力上的上风。碰到突发事件时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男性的稳重果敢能给人以充分的信任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男性护理更轻易获得患者的信赖,在护患沟通中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护理是一项集脑力、体力于一身的高压力性职业,需长期倒班,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尤其在急诊,外科手术室,精神科等科室,更是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等特制,男性护理的加进无疑会使临床护理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优质高效。 男性护理非常受男患者的欢迎。据调查,男患者比女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性护理的护理,男性护理在给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进行导尿、备皮等操纵时会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尴尬情形,所以在涉及隐私的操纵中,男病人可以欣然接受男性护理的护理。这对于心理护理的深度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此外,有利于护理团队发展。 护理队伍成员的单一性别现象,使公众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定势很轻易使人们将护理看成是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也使得人们将护理职员看成是弱势群体,女性护理工作者也可能由于长期得不到来自异性的职业认同而使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男性的加进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招收护理专业男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情绪稳定、外向等人格特征的塑造对培养合格的身心健康的男性护理人才将具有积极意义。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影视后期制作中particleIllusion运用 particleIllusion(简称pIllusion)是wondertouch公司推出的一套快速、方便、有趣、多样化的粒子特效系统及合成影像工具,笔者结合影视后期制作中的经验,将pIllusion的特点与影视后期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结合,巧妙的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难题。 1pIllusion基础知识 实际制作中常有粒子跟随路径的动画,一般来说都是先用直线代替曲线,然后将直线调节成曲线。这个曲线我们称为Bezier曲线,每个顶点由两个控制手柄控制,如果按住Alt键不放继续单击Bezier点将转化为普通的角点,Bezier曲线由P.Bezier[1]开发而来,用于在汽车设计中进行计算机建模,Photoshop、3dsmax、Flash等等很多的软件都有Bezier曲线。在实际使用中,利用以下几个技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Shift+Click:选中选择工具,按住Shift和鼠标左键在“舞台视窗”中左右拖动可以控制播放倒退。Ctrl+shift+s:显示隐藏安全框,用于电视合成很重要,电视机上只能看到安全框内的图像。Alt+a:可以看到Alpha通道[2]效果。Ctrl+t:可以记录一个当前画面到项目文件中,下次打这个项目文件时可以看到这个预览画面。键盘的上下箭头可以控制“属性调节”视窗中“时间线”在关键帧之间跳转,左右键头控制单帧进退播放,Ctrl+左右键头控制5帧进退播放。Shift+键盘的上下箭头,精确控制选中的粒子发射器的位置。Alt+Click“:属性调节”视窗中按住Alt在关键帧上单击鼠标左键,将关键帧转换为Bezier点(与路径控制类似)。在粒子制作中Alpha通道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Alpha是出现在32位图像文件中的一类数据,用于向图像中的像素指定透明度。简单的说一张真彩色的图像包含红、绿、蓝三个颜色信息通道,由这三个颜色信息通道构成了我们的彩色图像。但如果涉及到合成,比如想将图片中水的部分换成草地或者其它,就事先在Photoshop之类的图像软件中制作出Alpha通道,白色表示不透明黑色表示透明,灰色表示半透明。这样将图片保存为PSD、TGA、TIFF一类的图像格式时会在除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外加一个Alpha通道,当pIllusion之类的合成软件导入这种图像时就会按照Al-pha通道的黑白信息将部分图像显示为透明。 2实例制作燃烧的房子 2.1合成原理分析(图1)是这个合成项目的原理图,整个项目由四个图层构成新建一个项目。将当前帧设置为1,开始帧为1、结束帧为300。在“图层视窗”中右键单击,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BackgroundImage(背景图片),打开的“天空”文件,作为particleIllusion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①王丽莎万璞(昭通师专云南昭通657000)摘要:相信大家都对影视中那些超酷眩目的粒子特效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在动作片中的爆炸的场面,武侠片中内力推出的火光,神化片中神奇的光粒子等等一直都是影视制作中比较困难的制作技术,本文巧妙的利用particleIllusion特性解决了实际影视后期中的很多难题。关键词:particleIllusion粒子合成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010-01这个实例的背景。在“图层视窗”中右键单击,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Rename(重命名),在弹出的重命名对话框中输入“烟火和天空”。 2.2创建背景中的烟火在“粒子库视窗”中展开Group2选择Flames粒子发射器,在“粒子库视窗”中展开Group2(组2)选择ShootSmoke(喷射的烟)发射器,在Flames(火)粒子发射器上创建四个ShootSmoke(喷射的烟)粒子发射器。为了烟雾能从“房子”层后升起,所以要让烟雾升得高一些。展开粒子发射器的属性,选中life(生命)属性,在“属性调节视窗”中将第一个关键帧点向上拖动,此时“舞台视窗”中ShootSmoke1的烟雾升高了。相同的方法调节其它ShootSmoke的life属性,将几个发射器的烟雾高度调高。对于“舞台视窗”,使用鼠标的滚轮可以放大缩小显示,按住鼠标中键拖动可以平移显示画面。没有鼠标滚轮可以在“舞台视窗”单击右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Zoom(缩放),按住鼠标左键左右拖动即可。确定Flames0的Life属性处于选中,拖动“属性调节视窗”下方的滑钮将时间线处在合适的位置。在红色的“时间线”与纵坐标数值为100相交点处单击产生关键帧1,这样我们称Flames0在150帧处有Life(生命)属性的关键帧,其属性值为100。然后分别在180帧、250帧、300帧处建立值为170、25、120的三个关键帧。点击播放可以看到火焰燃烧有了忽大忽小的变化,同样的方法可以对发射器的Size(大小)Visibility(可见性)等属性设置动画,使效果更加真实。 3结语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我们能利用particleIllusion的条形粒子可以制作激光剑效果、利用破碎粒子来制作物体散乱,破碎等效果。充分利用particleIllusion特性,可以快速制作出粒子效果,提高影视广告中粒子效果制作的效率。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浅析影视后期剪辑控制 摘要: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迅速发展,后期剪辑师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本文从影视后期剪辑的步骤、原则要求和剪辑点的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影视后期剪辑创作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影视后期;剪辑控制 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它同前期拍摄一样重要,而影视后期制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剪辑,你得把前期拍摄的好的镜头剪出来,这就要求后期制作人员留意剪辑点,几乎每个点都是考虑剪的,悬念做的很好、很巧,如果剪的更巧、接得顺给人印象才更深刻。 一、影视后期剪辑的步骤 影视后期剪辑往往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在电影开拍之前,电影剪辑人员通常要把材料凑成剪辑初稿形成分镜头剧本,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镜头的顺序、人物的动作对话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一般是再进行细致的剪辑和修正,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影片的结构、节奏接近定型。精剪则要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准确、细致的修正,精心处理,使语言双片定稿。综合剪则是最后创作阶段,对构成影片的有关因素进行综合性剪辑和总体的调节直至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这通常是导演和摄制组主创人员共同来完成的。 二、影视后期剪辑的原则要求 首先:不要忽视剧本。若剧本准备周全,你的片子等于完成了;同时,能否延长或缩短一个事件在银幕上的停留时间,是剪接者能否控制影片进度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剪辑师在控制影片节奏和时间安排的一个高度灵敏的手段。 其次: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比如说,一个镜头开始时是一个远景,突然一个人从下面入画,好像是他直起腰来的动作,看的人吓了一跳,这是一种视听效应。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首先是摹拟这种连贯的感觉。你在生活里的感知是连续不断的,或者就影视术语来说,象是一个镜头拍下来的,所以当你要在电影里给人一种连贯的感知经验,你就得做到不让观众看见你的镜头切换。圆接圆,而且是同心圆,你的眼睛来不及看到那接点,因为作为中心的那个圆没有动,于是观众就以为是一个镜头,这就达到了连贯的效果。 再次:每个单独的镜头都是一整组镜头及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使最美的镜头,如果不是放在合适的地方,甚至比最没价值的镜头更糟。同时注意特写镜头等到高潮时再使用,在一部结构均衡的影片中,特写的出现极其自然,但如果出现次数太多,它们便会令人窒息,并失掉它们的重要性。 最后:不要过度使用音乐,如果你这么做,观众会拒绝去听它;不要使用太过量直接的同步声音,暗示性的运用这些声音是最好的,补充性的声音才能组成最好的声音;不要用太多光学效果,或把他们弄得太复杂,叠化和淡入淡出就是影片的标点符号,它们是你的逗点和句点。 以上这些都是剪辑中的原则要求,是我们观察分析影片的一种辅助工具,也是我们进行短片创作的指导和建议性文字。 三、影视后期剪辑点的控制 在影视后期剪辑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画面干净。首先:没有夹帧。就是完整镜头连接,中间没有多余的东西。我们在剪辑时如果在镜头结束时没有剪,后面带着下一个镜头的内容,而这些东西是由于失误加上的,我们并不需要,这就是夹帧;还有我们在连接两个镜头时,中间没有连接好,有黑场,这也是夹帧;通常在剪辑时,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把画面剪干净。其次:镜头完整。镜头的剪辑方式有动接动(动接)、静接静(静接)两种方式。动接时运动镜头必须有起幅、落幅;静接时镜头必须完整,静止镜头要保持一定的长度,比如中景5-8秒。最后:动镜头最后必须定下来。动镜头不能称为结束画面,所以剪辑点动的镜头最后必须静止下来,即使使用动接,最后一个镜头也必须静下来,主体停止运动,或者出画。 剪辑时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声音干净,而声音干净是新手在剪辑中通常被忽略的内容。首先:话要完整。无论是现场原音还是旁白,不能让人说半句话。其次:声音要纯净。特别嘈杂的声音不能使用,必须让观众听明白。最后:声音的音量高低要合适。一个节目的音量要统一,不能有高有低,背景音乐的音量比例要合适,不能让背景音乐的声音影响到说话的声音。 四、结束语 影视后期剪辑要做到存精去粗,准确细致的把握整个影片,避免出现常识性的失误;与观众的观赏习惯、视觉需求、感官刺激、情节欲望基本相一致,不要造成不伦不类的感觉,节奏快慢有度,情节悲喜交替等等。按照某种节奏、某种规律来不断的吸引和满足观众,保持影片风格一致。当然这些只是技术上的要求,而真正要使电影的艺术创作达到高水平,必须使戏活起来。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影视后期制作的创作方法 摘要:翻开历史,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艺术的表现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新的条件。没有影视技术,就没有影视艺术。如何快速经济高效的将它普及开来,如何运用制作技巧,成为行内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也正是主要就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展开了一个小小的探究。 关键词:创作技巧;影视文化;科学技术;影视剪辑;影视后期制作 影视文化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它是一种由声画结合通过屏幕传送的活动影像所构成的文化形态,是兼有科学、艺术属性的审美文化。在当今世界上,既有“科学的艺术”,又有“艺术的科学”。它既是一种多门类、多层次、最现代化的人类文化形态,又是一种以高度发展的视听技术为基础的大众传播文化。它既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体现,有着民族的和地域的心理结构、审美趣味、精神意识等传统的稳态结构和富于朝气的呈现出变迁的历时性特征的时代精神,同时,它又具有专门化文化的身份,有鲜明的个性与自身规律。 一、我国影视后期制作方面还有些许不足 我国的影视后期特效虽然在近十年内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同国外的很多作品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后期制作容易出现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期制作人员只是单纯的技术工,在剪辑时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 2.后期制作人员不能完全理会导演的意图,导致影片效果和预期相距甚远。 3.后期制作人员仅仅是模仿或者是临摹别人的成功范例,不进行创意,没有突破。 二、后期制作阶段的创作技巧 1.观看素材 观看素材是后期制作的的必要过程。观看素材一般是导演和剪辑人员一起进行,在观看素材的同时,应该针对有意义的镜头或段落作一些必要的书面记录,以备剪辑之用。 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还应该把前期拍摄过程中的场记表作一次仔细的整理。把本来按照拍摄日程安排的场次顺序和镜头顺序重新按照分镜头稿本的顺序整理出来,方便接下来剪辑影片时寻找画面用。 2.影片剪辑 (1)影像作为视觉语言的一种表意元素有着独特的意义。 画面中的具体形象作为一个信息的整体,这种具体的形象由多种影像记号组成,传达着一种立体的信息。由于在一个没有特定情境和上下文联系的画面中,影像可以只是一个记号,所以它并不单纯地表示被拍摄的那个具体的实物,而可以使该物在一个社会性语境中起特定的记号作用。作为记号的影像与影像本身是有区别的。如屏幕上的一个人,作为记号不等于就是“这个人”,而由这个人的有关特征来代表“人”的意义,这时被指示者不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组成的“类”概念。创作者在很多时候,正是利用这种“类概念”所创造的心理意象,来进行形象性思维。 (2)镜头转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在转换过程中使的人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流畅,使人的注意力从这一镜头自然地转到下一镜头,也就是说,不要产生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 (3)所谓剪接中匹配原则,就是两幅画面在连接时要具有一种和谐!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影响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理。在剪接中"主要的匹配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位置的匹配:所谓位置的匹配主要指两幅画面中的主体在剪接到一起时,要相互协调,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由于画框的存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画框的移动,主体可以被放置在画面任意一个部位$根据一般的构图规则,主体在画面中应处于视觉中心的位置,这样容易使人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对于电视画面尤其如此。因为电视画面处于流动之中,不容人的注意力去寻找主体,所以它必须处于一个醒目的位置上,让人一眼看去便被主体所吸引。 视线的匹配:指剪接时要注意画面中人物的视线方向要合乎一定的逻辑关系$由于画框对空间的分割作用,物体和人物在屏幕上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为了保持正常的逻辑关系,画面中视线的方向应符合人的心理感受$如表现人物朝气蓬勃的交流关系――对话、对视等――应使两幅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保持相对的方向,如表现视线的方向一致,应使画面中人物的视线向同一方向看。 运动的匹配:所谓运动的匹配,指运动方向性的和谐关系。画面中运动的方向性,也是由于画框的存在而出现的。屏幕上主体的运动方向与实际运动并不一样,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向一个方向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拍摄时摄影机放置的角度不同,在屏幕上可显出平行运动、垂直运动、对角线运动等不同的运动形态。 三、影片包装 影片包装包括包装影片的片头和片尾,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一个短小的宣传片花。这个片花通常可以包括影片的“动作主题”,即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以及编导摄录人员出镜。片头通常用于叠加演职人员的字幕,值得注意的是,片头不是要做得越花哨越好,因为片头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交代一个具有悬念的片段,吸引观众的注意;片尾则可以是影片的精彩片段、演职人员现场工作实况,甚至主题歌的MTV。 影视的后期制作,分工是非常详细的,同样完成一个案子,效率就有高低之分。制作广告片科学的方法,一般分为3D,粗剪,精剪等部分,一般胶片转好磁回来,粗剪和3D同时进行,粗剪其实不是剪辑画面,而是剪辑时间码,所以对画质和机器要求也低,粗剪是看感觉,可以说整个片子的感觉在粗剪里就决定了。得到导演认可后,通过时间码转到精剪设备里去,然后是做画面和特技了,一定要1比1完全无压缩的画质,这对机器的要求就非常高了。最后,一部广告片就出来了。 随着目前电影艺术的发展,影视模式正在不断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和不可估量的前景,电影电视也正以全新的观念和最新科技的不断出新,日益重视高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断震撼着人们的视听。这股强风的汹猛之势使得影视从业人员不得不去思考影视后期制作应走出怎么样的一条道路,也使得影视制作人员不得不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只有更细致深入的了解这一技术,才能在日后的使用中游刃有余,才能真正做到应时而需、物尽其用。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 摘要:在影视制作发展中,影视的后期制作同前期制作一样重要。要注意正确运用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要想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必须根据影视节目的制作要求和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编辑 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画面、声音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影视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以下就影视后期发展的历程、特点、来谈谈影视后期制作。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影视制作相结合,推出了桌面编辑演播室,即今天的音视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是传统设备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记录所有存储的数字化文件反复更新。使得任何片断都可以立即观看并随时任意修改,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原始编辑”,如剪辑、切换、镜头特技转换等,再由计算机完成数字视频的编辑,并将生成的完整视频回放到视频监视设备或转移到录像带上,这种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电视编辑方法。 线性编辑,即通过录像机一对一或者二队一的台式编辑,录像机将母带上的素材通过电―――电复制在另一台录像机上完成第二版复制,这中间完成的诸如出入点设置、转场等都是模拟信号转模拟信号,由于一旦转换完成就记录成为了磁迹,无法随意修改,一旦需要中间插入新的素材或改变某个镜头的长度,整个后面的内容就必须重新制作。 非线性编辑则是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录像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列完整的工艺过程。由于原始素材被数字化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信息存储的位置是并列平行的,与原始素材输入到计算机时的先后顺序无关。这样,我们便可以对存储在硬盘上的数字化音视频素材进行随意的排列组合,并可进行方便的修改,非线性编辑的优势即体现在此,其效率是非常高的。 在非线性编辑没有出现以前,线性编辑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而现在形成了两者共同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交相辉映,它们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基本观念和艺术理念上,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是一模一样的,而这正是后期制作的核心所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线性编辑技术已非常成熟,其使用编录机、编放机、控制器直接对录像带素材进行操作,操作直观、简洁、使用组合编辑、插入编辑,图像和声音可分别进行编辑,再配上特技器、字幕机、时基校正器等,就能充分满足节目制作的需要,完成镜头、技巧的组接、出入点设置、字幕和图形的叠加、音响效果和音乐配加等后期制作。 线性编辑系统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节目信号按时间线性排列,在寻找素材时录像机需进行卷带搜索,只能在一维的时间轴上按照镜头的顺序一段一段地搜索,不能跳跃进行,素材的选择很费时间。 节目制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母带的翻版磨损,线性编辑方式的实质是将原素材复制到另一盘磁带上的过程,由于线性编辑系统中的信号主要是模拟视频,当我们在进行编辑及多带复制时,信号在传输和编辑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干扰,造成信号的损失。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每编辑一版都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或每做一次特技就会有一次信号损失。 通常编辑一部几十分钟的电视片,要选择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镜头,录像机来回搜索反复编辑,使录像机机械磨损严重,录像机操作强度大,寿命减短。另外记录磁带的缺点也不断暴露出来,例如拉伸变形、扭曲、变脆、掉磁以及划伤等都会影响磁带质量,而非线性编辑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各有特点,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两者缺一不可,为了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需根据节目的制作要求,结合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一)在影视节目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头的制作中,选用非线性编辑比较合适。因为在影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中,大量使用多层画面的运动、叠加、透明、画面的快慢动作、三维动画、颜色的特殊处理、字幕的特殊处理等。专题片和纪录片头中,除了应用特技效果以外,还大量使用长于5秒的镜头,这些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起来非常容易。 (二)在新闻片的制作中,因为电视新闻要求每个镜头的长度一般小于5秒,以增加信息量,且在新闻片中较少使用特技效果,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大都采用后期配音或同期声和后期配音混合,因此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比较合适。 (三)在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娱乐节目、访谈节目、直播课堂等场合,一般使用线性编辑设备为主;现场直播、直录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录制设备的响应速度实时,特别是直播,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只能一次成功,不能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是合适的;但在体育比赛的直播中,由于需要重复某些特殊的、精彩的镜头,应以线性设备为主配合使用非线性设备,才能够很好地满足某些特殊需求。 总之,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手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两者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只有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把影视节目制作得更加完美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现代影视后期制作技术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也迎来了数字时代。所谓的影片后期制作过程,就是这种在影片拍摄结束后才进行的编辑操作。无论是动画作品还是影视素材在最初制作完毕后,都是以单一片段的形式分别独立存在的,各个片段经过剪接或者特效处理等许多工作后,才能制作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 1 影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内涵 简单的来说,影视节目的制作可以分为前期准备、实际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阶段。前期准备是策划和准备阶段。拍摄阶段是利用摄影机或摄像机记录画面的过程。后期制作就是利用实际拍摄到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镜头,然后把镜头剪辑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1]。传统的电影剪辑是真正的剪接。拍摄到的底片经过冲洗,要制作一套工作样片,利用这套样片进行剪辑。剪辑师从大量的样片中挑选需要的镜头,用剪刀将胶片剪开,再用胶条或胶水粘连,然后在剪辑台上观看效果。这种剪接是“真正非线性”的,但这种方式对于很多技巧的制作是无能为力的。剪接师无法在两个镜头之间制作一个叠画,也无法调整画面的色彩,所有这些技巧只能在洗印过程中完成,同时剪刀加浆糊式的手工操作效率也很低。传统的电视编辑是在编辑机上进行的。编辑机通常由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组成。编辑通过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把它记录到录像机中的磁带上,然后再寻找下一个镜头。基于计算机的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使剪辑手段得到很大的发展,将素材采集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它不但可以提供各种编辑机所有的特技功能,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扩展,提供编辑机也无能为力的复杂特技效果。 2 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简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也迎来了数字时代。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合成技术和非线性编辑技术[2]。所谓数字合成技术,相对于传统合成技术而言,主要是运用先进计算机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多种源素材(源素材数字化) 采集到计算机里面,并用计算机将其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然后输出到磁带或胶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处理过程。非线性编辑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工艺过程。非线性编辑技术特别是以PC为核心的多媒体非线性制作方式的逐步成熟,使得电视后期制作变得更加多样,且有着诸多优点。首先,可以不考虑镜头的先后次序,先把素材录入到阵列硬盘中,建立素材库。其次,挑选每一个镜头,决定镜头的长短,挑选后的镜头只需要在时间线上排列先后次序,一条电视片就基本剪接完毕。第三,镜头与镜头之间制作特技效果,叠加字幕,效果声、音乐和语言在声音轨上合成。最后,生成特技效果,输出节目。素材节目的存储方式,应根据阵列硬盘容量选择有损压缩或是无损压缩,来存储视音频信号。 3 目前流行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分析 所谓非线性编辑,就是指将各种模拟量素材进行A/D(模/数)转换,并存储于硬盘中,再通过如AfterEfects、Premiere 等软件来进行后期的视频 /音频编辑、特技及声像合成,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录相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工艺过程。现在所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构成的视频、音频工作站。 未使用过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人可能会认为它有些神秘而高深。实际上,对于熟悉传统线性编辑而又具备一定电脑知识的人来说,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并不难。在传统的线性编辑方式下,我们一般使用两台放机、一台录机及切换台、特技台、调音台、字幕机等共同完成编辑过程。如果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我们一般只需一台视频工作站和一台录放机就可以了。 1) 节省费用,降低成本。使用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其设备价格只相当于同等功用的几条传统设备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用于维护的费用则只有十几分之一。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只需一台录放机,而且编辑过程中录放机启动次数较少,因此可以大大延长录放机寿命。据技术部门统计,目前最常见的BVUBetacam 机使用的磁鼓,实际寿命仅为500小时,在传统编辑方式下,以每天工作5小时计算,每一百天就需要更换一次磁鼓! 2) 提高视、音频质量。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是通过录像带(或互连网)将素材采集(引入)到硬盘中,形成一个或多个视音频文件。输入时由硬件自动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整,确保所采集的效果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有些重播片段甚至可以一直存在系统内,每次输出时都是第2版,特技、字幕、配音等处理都是同步实时完成,视音频信号不会损失。传统的编辑设备每转录一次,就会有一次信号损失,每做一次特技,上一遍字幕,插入一段,都必须重新转录一版,到播出时,已“惨不忍睹”。在非线性编辑中,这些问题统统不存在了。 3.2 Premiere模板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运用 Premiere[4] 是一款功能强大、高效、先进的视频编辑工具,专业的影视工作者利用它能够制作精彩的影视节目。Premiere模板其实就是别人制作好的项目文件和视频、音频、图片素材的集合,只要把模板项目文件中的某些剪辑片段替换成自己所需要的,就能够制作出精美的作品。运用 Premiere 模板制作进行后期制作需要有一个或多个已经制作好的Premiere 模板,在运用Premiere 模板进行工作之前,有必要对Premiere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对如何创建项目、导入素材、添加素材到时间轴,对剪辑进行编辑等进行了解,同时在创建项目时要明确具体的项目参数。为进入Premiere 神秘殿堂做好准备。拍摄的视频素材当然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利用Premiere 的采集功能将拍摄的素材采集到电脑中。运用Premiere 模板制作婚庆录像片主要用于制作精彩片头,片头一般具有时间短,但画面丰富、活泼,能给人以视觉的美感。用模板制作片头,我们一般需要先对模板进行定位,然后替换模板中的文件或剪辑片段。 3.3 遮罩技术的应用 遮罩技术在影视编辑、课件制作、片头片尾制作中应用比较广泛。运用Premiere 中的遮罩技术进行视频的后期制作与合成,可避免画面效果的单一。特别是动态遮罩,通过不同的创意,改变遮罩的大小、形状、角度和运动路径,做出动态相融的丰富的画中画效果,使作品画面更加丰富,具有令人耳目一新、出神入化的特殊效果。其关键就是要用好 Premiere 7.0 的静态遮罩(Image Mate) 和动态遮罩(TrackMate) 技术。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软件 [摘要]电子计算机进入电影行业,导致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电脑特技所显示出的近乎无所不能的威力,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如《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等。而这些特技的背后又是什么创造的呢?其实他们真正的“幕后指使者”是软件。是这些软件在创造着一个个的奇迹。本文主要是借助后期制作中常用的几个软件,分析影视后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后期软件特点。 [关键词] 后期制作 三维软件 合成软件 好莱坞的《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这些电影大片想必大家都看过了吧。当人们为影片中异常逼真的武士、形象各异的怪兽、整齐的舰队穿越时空的情景等令人惊叹的特技镜头所打动时,可曾想到是什么创造了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视觉效果?除了电影,还有电视、网络、互动媒体、游戏中大量华丽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效镜头,将人们引入了一个又一个缤纷的数字世界。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影视数字后期技术的神秘面纱吧。 影视后期软件发展概论 电子计算机进入电影行业,导致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电脑特技所显示出的近乎无所不能的威力,使电影可以展示出人类梦想中的世界。早在1962年,计算机便有了自己的图形学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开始探索电脑这一新型的绘画工具。70年代后期,微型计算机的诞生,才使得计算机图形学逐步的渗透到多种领域并开创了许多崭新的行业,比如平面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装潢设计。到了80年代,随着电脑图形技术的成熟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电脑图形处理技术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90年代,几乎每部重要的的好莱坞影片中都包含了一些经过计算机处理过的场景。有些影片不仅场景是虚拟的,演员也是虚拟的:这些都是计算机三维动画的贡献。有了三维动画技术,我们不仅能看到史前生物,宇宙星辰,还能看到经过数字化合成之后的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交流。电影科技工作者们由此预言未来的电影恐怕再也离不开电脑特技了。PC平台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如何选择?这一问题一直困扰这我们。其实,每种应用程序都有自身的制作思想和流程,在制作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好不好用,因人而异,下面就对各种软件进行介绍,使大家对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维软件功能简介 1.SOhimage 3D/Softimage l XSI Softimage3D是Softimage公司出品的三维动画软件,是一个综合运行于SGl32作站和WindowsNT平台上的高端三维动画创作系统。在电脑动画兴起和发展的十多年历史中,Softimage 3D一直都是那些在世界上处于主导地位的影视数字工作室用于制作电影特技、电视系列片、广告和视频游戏的主要工具。Softimage 3D使艺术家能够快速地开发自己的创作思维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制作出独特的效果。在1998年获得奥斯卡视觉效果成就奖提名的三部影片――《失落的世界》中非常逼真的令人恐惧又喜爱的恐龙形象、《星际战队》中的未来昆虫形象和《泰坦尼尼克号》几百个数字动画里的船上乘客,都应用了Softimage 3D技术,1998年,另外四部影片――《蝙蝠侠和罗宾》、《接触》、《第五元素》和《黑衣人》,也全部利用Softimage 3D技术创建了令人惊奇的视觉效果和角色。由于Softimage3D所提供的工具和环境为制作人员带来了最快的制作速度和高质量的动画图像,使它在获得了诸多荣誉的同时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革新的专业三维动画制作软件。Softimage 3D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强的动画能力,它支持各种制作动画的方法,可以产生非常逼真的运动,它所独有的FunctionCurve功能可以轻松地调整动画,而且具有良好的实时反馈能力,使创作人员可以快速地看到将要产生的结果。 Avid公司于1998年并购了Softimage以后,于1999年年底推出了全新一代三维动画软件XSI,由于其非线性动画的特色及大量的技术改进,使业界再次刮目相看。最近,国际最著名的影视特技制作公司“工业光魔”(ILM,Industrial Liclhtand MagiC)作为XSI的用户创作的三部新件《侏罗纪公园|||》、《木乃伊归来》和《人工智能》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与好评,也使业界再次聚焦XSI。三维动画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图形到复杂场景,再到角色动画的三个发展阶段。XSI被业界称为代表未来走向的第三代三维动画软件,不仅因为其强大的非线性动画角色制作能力,也源于它近年来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其在创建模型、渲染、粒子效果、流体、刚体、柔体动力学效果、毛发、布科仿真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优于其他第二代软件;此外,XSI创造性地推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概念,有基于Intemet的内置网络浏览器Net-View,可快速通过网络与远程交换创作资料;有动画合成一体化的内置合成器,从而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制作的多动画特技层精确对位问题,以及动画、拍摄色调、光线、景深匹配等问题,被誉为影视动画创作的一次革命。 2.Maya Maya是AliaslWavefront公司出品的最新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发展的步伐有超过Sofiimage 3D的势头。Maya目前最新版是6.0版。1998年,AliaslWavefront公司正式推出Maya,短短的三年时间,Maya因其强大的功能在3D动画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电影、广播电视、公司演示、游戏可视化等各个领域,且成为三维动画软件中的佼佼者。《星球大战前传》、《透明人》、《角斗士》、《完美风暴》、《恐龙》以及最近的《黑客帝国》、《魔戒》等很多大片中的电脑特技镜头都是应用Maya完成的。逼真的角色动画、丰富的画笔,接近完美的毛发、衣服效果,不仅令影视广告公司对Maya情有独钟,而且许多喜爱三维动画制作、并有志向影视电脑特技方向发展的制作人员也为Maya的强大功能所吸引。 Maya可在Windows NT/2000/XP与SGIIRIX操作系统上运行。在目前市场上用来进行数字和三维动画制作的工具中,Maya是首选解决方案。它是新一代具有全新架构的动画软件。在Maya中最具震撼力的新功能可算是Artisan了。它使得制作人员可以随意地雕刻NURBS面,从而生成各种复杂的形象。如果配有数字化的输入设备(如数字笔),那更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各种复杂的模型。其巨大的灵活性和实力允许对场景中任意节点的任意属性设置动画,甚至允许用户加入自己定制的属性。集成编程语言(MEL)允许用户自行扩充Maya的功能,把内嵌行为或控制作用于角色,以产生高水准的动力学效果,抑或执行程序化的建模和动画。 3.3ds max 3dsmax是当今销量最大的三维建模、动画及渲染软件。由Autodesk公司推出的、应用于PC平台的三维动画软件3dsmax,从1996年开始就一直在三维动画领域叱咤风云,至今,3dsmax获得了65个以上的业界奖项。它的前身就是3D Studio,依靠3D Studio在PC平台中的优势,3dsmax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众人瞩目、它支持WindowsNT/2000/XP,具有优良的多线程运算能力、丰富的建模和动画能力、出色的材质编辑系统、支持多处理器的并行运算,这些优秀的特点吸引了大批三维动画制作者和公司。目前,国内3dsmax的用户人数大大超过了其他三维软件的用户人数,成为一枝独秀。 3dsmax从1.0版发展到现在的8.0版,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2.5版已经具有了各种专业的建模和动画功能,如NURBS、DispaceModify、CamerTraker、MotionCapture等。从电视到电影,你都可以找到3dsmax的身影。3dsmax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插件。全世界有许多专业技术公司在为3dsmiX设计各种插件,他们都有自己的专长,所以各种插件也非常专业。例如增强的粒子系统Sandblaster,设计火、烟、云的Afterburn,制作肌肉的Metareyes,制作人面部动画的Jetareyes。有了这些插件,可以轻松设计出惊人的效果。虽然3ds max在建模、精确度、粒子动力、材质贴图等方面还和Maya等高级软件有一定的差距,但依托数量众多的插件,对一般特效制作来说绰绰有余。在室内装饰、楼房设计等领域,3dsmax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普通使用者来说,3dsmax还是对游戏类显卡支持得最好的三维软件。 4.UahtWave3D 由美国NewTek公司推出的LightWave3D是一款高性价比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是业界为数不多的几款重量级三维动画软件之一。LightWave 3D从AMIGA开始,发展到今天的8.1版本,已经成为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三维动画软件,支持WindowsNT/2000/XP、MacOS 9/X,被广泛应用在电影、电视、游戏、网页、广告、印刷、动画等各领域。LightWave 3D操作简便、易学易用,在生物建模和角色动画方面的功能异常强大;基于光线跟踪、光能传递等技术的渲染模块,令它的渲染品质几尽完美。它以低廉的价格、优异的性能倍受影视特效制作公司和游戏开发商的青睐。火爆一时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中细致逼真的船体模型、((RED PLANET))中的电影特效以及《恐龙危机2》、《生化危机一代号维洛尼卡》等许多经典游戏均是由LightWave 3D开发制作完成的。 LightWave 3D是全球惟一支持大多数工作平台的3D系统。在Intel(WindowsNT/2000/XP)、SGl、SunMicroSystem、PowerMac、DECAIpha等平台上都有一致的操作界面。无论使用高端的工作站系统还是使用PC,lightWave 3D都能胜任。最新推出的LightWave 3D包含了动画制作者所需要的各种先进功能,如光线追踪(Raytracing)、动态模糊(Motion Blur)、镜头光斑特效(LensFlares)、反向运动学(1nverse Kinematics,1K)、NURBS建模(MetaNurbs)、合成(Compositing)、骨骼系统(Bones)等。 合成软件简介 加拿大的DiscreetLogic公司面向高端的Inferno*/F1ame*/Fliht*软件系列。Inferno,运行在多CPU的超级图形工作站Onyx上,既可以制作35mm电影特技,也可以满足从高清晰度电视(HDTV)到普通视频等多种节目的制作需求;Flame*运行在Octane、02、Impact等多种类型的工作站上,主要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是目前国内电视广告制作的主力。 Discreet Logic公司面向低端的基于PC平台的系列软件Edit/Effect/Paint。其中,Edit是专业的非线性编辑软件。Effect则是基于层的合成软件,它有点类似于Inferno/Flame/Flint中的Action模块,用户可以为各层画面设置运动,进行校色、抠像、跟踪等操作,也可以设置灯光。Effect的一大优点是可以直接利用为AdobeAfterEffect设计的各类滤镜,大大地补充了Effect的功能,而且还特别强调与3dsmax的协作。不过作为合成软件,与Inferno/Flame/Flint和MayaFusion相比还存在差距。Paint是一款绘图软件,相当于Inferno/Flame/Flint软件中的绘图模块。利用这个软件,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活动画面进行修饰,有人把它称为“活动画面上的Photoshop”,是PC平台上优秀的绘图软件,也是其他合成软件必备的补充工具。Discreet Logic公司通过让这三款软件相互配合,比如从Edit中可以很方便地调用Effect和Paint,对镜头进行绘制和合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是此系列软件成为PC平台上最具竞争力的后期制作解决方案之一。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影视后期制作中遮罩技术的实现 [摘要]视频遮罩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了Premiere 6.5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实现遮罩技术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遮罩 静态遮罩 动态遮罩 所谓遮罩,就是一个由黑白两色组成一定形状画面的素材,它可以是一张图片。也可以是一段黑白的视频素材。通过设置使遮罩素材中的白色部分显示一个素材的画面,而黑色部分显示另一个素材的画面,从而达到形成两个素材的画面组合成一个新画面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具有遮罩效果的素材是否运动,将遮罩分为静态遮罩和动态遮罩两类。 本文以Premiere 6.5视频制作软件为例。分别阐述影视后期制作中静态遮罩和动态遮罩的实现。在premiere 6.5中有Image Matte、Track Matte。Image Matte只能实现静态遮罩,Track Matte则可以实现画面叠加部分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实现动态遮罩的时候常使用Track Matte来实现,同时Track Matte也可以实现静态遮罩。 一、准备工作 1、素材准备:准备一张用于实现遮罩的黑白图片,黑白图片可以用图片处理软件实现。也可在Premiere 6.5中用字幕功能实现,并且可以将图片制作成自己所需要的形状。另外准备两段视频素材,一段素材作为背景,另一段素材作为被遮罩对象。 2、软件使用准备:用Premiere 6.5制作遮罩之前。有必要对Premiere 6.5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对如何创建项目、导入素材、添加素材到时间轴等进行了解。同时在创建项目时要明确具体的项目参数。 二、静态遮罩的实现 静态遮罩,遮罩层位置、大小和角度固定不变,处于静止状态,不随被遮罩视频片段的运动而变化。静态遮罩的实现相对比较简单,Premiere 6.5中的Image Matte功能就能轻松实现。此外,用Track Matte功能也能够实现。 1、使用Image Matte功能实现静态遮罩: Image Matte功能实现静态遮罩是通过一张黑白图片来实现素材的叠加透明效果,虽然操作不复杂。但它在影视制作中的作用却是很大的,不过这种素材的叠加部分的位置和大小是固定的。将已经准备好到两段视频素材导入到工程文件中,并将其拖入到时间线上。分别将作为背景的视频素材放到视频轨道Video 1A或Video 1B上,将运用遮罩的视频素材放置到视频轨道Video 2上,并使两段视频素材的时间长度保持一致。然后鼠标右击Video 2轨道上面的视频素材,选择Video Options-Transparency Setting。弹出如下对话框(图一): 然后在Kye Type下拉菜单中选择Image Matte,并点击Matte栏中的Choose按钮。按罩存放路径选择准备好的作为遮罩用的图片(如图二),点击OK按钮确定。最后在时间线上预览。可以看到已经实现好的静态遮罩效果。 2、使用Track Matte功能实现静态遮罩: (1)将准备备好的黑白图片和视频素材(包括背景素材和运用遮罩的素材)导人工程文件,并将其拖入到时间线上(Timeline),对视频素材的操作与使用Image Matte功能实现静态遮罩时相同,最后将遮罩图片放置到视频轨道Video 3上。 (2)使视频素材的延时长度同遮罩图片在时间线上的长度保持一致并对齐。如下图(图四): (3)选择Transparency Settings对话框Kye Type下拉菜单中的Track Matte选项(如图五)。点击确定。在时间线上预览,实现了与Image Matte所实现的一样的静态遮罩效果(如图三)。 三、动态遮罩的实现 动态遮罩,遮罩层的位置、大小或是角度随视频片段的运动不断发生变化,处于运动状态,随被遮罩视频片段的运动而变化。Premiere 6.5中运用Track Matte功能来实现动态遮罩。其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在Video 1A或Video 1B轨道上放置作为背景的视频素材,将运用遮罩的视频素材放置到Video 2轨道上,作为遮罩的图片放置到Video 3轨道上。并使Video 2轨道上的素材延时长度同Video 3轨道上遮罩图片的延时长度在时间线上保持一致并对齐(如图四)。 (2)给Video 3轨道上的遮罩图片添加移动效果。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在添加移动效果时,一定要在Motion Settings对话框左下角的Fill Color中将鼠标移动到遮罩图上吸取遮罩周围的颜色,即黑色(如图六),这样才能避免遮罩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只有画面局部被遮的情况。 四、遮罩技术的应用 遮罩技术在影视编辑、课件制作、片头片尾制作中应用比较广泛。运用Premiere中的遮罩技术进行视频的后期制作与合成,可避免画面效果的单一。特别是动态遮罩,通过不同的创意,改变遮罩的大小、形状、角度和运动路径,做出动态相融的丰富的画中画效果,使作品画面更加丰富,具有令人耳目一新、出神入化的特殊效果。其关键就是要用好Premiere 6.5的静态遮罩(Image Matte)和动态遮罩(Track Matte)技术。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影视后期制作教育的“中和美”理念 [摘要] 数字化技术为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美学价值,也带来了新的后期制作手段。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影视后期制作教育应当秉持民族化的美的形态、美学精神与民族性格,以“中和美”的追求为教育理念。 [关键词] 影视后期制作 教育理念 中和美 数字化高科技的发展给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创作手段。二十世纪后期。数字化特技广泛地运用到影视艺术的创作中,《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影片都成功地使电脑特技与真人表演自然协调地合成。进入新世纪后,数字特技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站在数字影视技术最前沿的美国影视界陆续推出了《角斗士》、《珍珠港》等影片。而这一时期《最终幻想》的上映更是使影视数字化走向新的境界。影片中的人物竟然都是由电脑创造的虚拟演员来演出。现在我们一般将这种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影视制作手段称为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的一般流程为:利用实际拍摄所用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镜头,然后把镜头剪辑到一起,加入为影片制作的声音后形成完整的影片。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影视剪辑方法更有效,而且能够自由的加入影片需要的过渡和效果。 目前。国内各高校在与影视制作相关的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教学中。陆续加入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与实验内容。这些专业在影视后期制作教育中一般采用美国等西方国家设计的应用软件。或是采用为某一种工作站及非线编系统设计的专用软件。从使用角度讲,这些软件基本道理相通,技术手段不同,除了部分的特殊高端产品,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一般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但是在教学的理念中,由于我们接触了大量的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高科技影视带来的视觉震撼,或多或少的会以此为目标与追求:而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背景与美学理想看,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更应该秉持民族化的美的形态、美学精神与民族性格,以“中和美”的追求为教育理念。 中国“中和美”的哲学内涵是“致中和”的美学思想。先秦典籍《礼记・中庸》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说的“致中和”包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情感的含蓄性,喜怒哀乐情感含蓄未发:情感的适度性,情感表现而又有节度:‘致中和’是天下之大本与达道,反映了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因而“致中和”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致的,它包含了天与人、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等的精神追求,也即中国的“中和美”的思想主张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持一种亲和态度。而西方的美学追求与中国大为不同,自古希腊的“和谐美”便主张人类对自然与社会持一种二元对立的态度,即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分离,而且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当前西方的文化与美学观念,因此在西方文艺作品特别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以高技术手段为影视后期制作基础的影视作品中,场景的物质性、情感的对立性、视觉的刺激性体现得极为明显。 因而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与西方对于影视艺术的本身认识就有很大不同。首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具有怀旧、保守、内敛的特点。如怀旧的心理影响着中国影视艺术创作很少从想象未来的科幻片或充满现代感的枪战片入手,而是在刀光剑影的武侠片中生发灵感,虽然这些武侠片有时会披着怀旧的外衣而传播现代意识:“相对地,西方的审美趣味则相对更加好奇,超验和想象”。且具有相当强的科技幻想力以及对自然的思考。其次,中国人的审美态度是理想与现实统一,即以和谐为美,主张“发乎情。止乎礼”,文艺中很少有极度的狂欢与痛楚,而是情感与矛盾中止在一定的程度并互反转化:这与西方文艺的骇人惊心、荡气回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次,中国长时间以来注重影视“文以载道”的宣传与教化功能,在叙事中传播民族的精神理念,所以数字化的高科技手段只能带来视觉的享受,只能成为加强教化动能的辅助工具,而不会成为影片本身。 从数字化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状况看,中国与西方在应用范围与创作理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高科技手段表现力的优势更多的是在再现现实环境中或当前条件下难以创造的场景,并使之虚拟化,如飞机爆炸、科幻战争等。这比较符合西方的审美追求,像好莱坞警匪大片一样,以相似的故事情节与结构反复叙述。只要能变换新技术的运用,创造新的奇观场景,一般都可以获得可观的票房。美国大片数字化高科技运用的美学追求、故事编排、人物刻画以及技术运用与影片叙事的相辅与互动是与西方文化相契合的。而中国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却主要是作为影片叙事的辅助工具。或是根据创作需要以现实或历史场景为基础制作虚拟空间。前者如《紧急迫降》中的飞机空难。后者如《圆明园》中的古建筑复原等。但总体来讲,中国的高技术应用表现不温不火。较之西方影片的效果少有惊人的视觉震撼,这种特征更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文化心理。 所以。在中国的影视后期制作教育中,虽然采用了与西方几近相同的制作设备和技术手段。但是教学理念仍应当是中国传统的“中和美”。当然,中国的“中和美”思想也同时包含着先进的理念和落后的因素,当然需要对其进行批判改造与继承发扬。另外,世界全球化与中国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也要求西方美学传统与美学追求与中国的“中和美”交流互补,要求东方与西方在人文与科学、宏观与微观多个层面的比较对话。从而使得东西方都得以继承发扬其各自悠久深远的美学精神精髓,并在此的基础上形成各有特色又各具时代内容的崭新的美学观念。因此。“中和美”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但其精髓一定是始终如一的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礼乐教化”,最终落实在人的培养上:传统美学中的“中和美”理念也应该贯穿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中。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数字媒体背景下影视后期课程改革探析 摘 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影视制作传统的模式和规范,推动了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对影视后期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主要从“理论+实践”“技术+艺术”“项目+团队”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数字技术的积极效果,以提高影视后期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视后期;课程改革 一、影视后期课程的基本内涵 传统的影视后期课程教学,主要是以项目操作为基本形式,将拍摄的影音素材进行剪辑、特效、字幕、音频、动画等方面的后期处理,从而完成影视剧、广告片、宣传片、微电影等形式的媒体制作。在这种课程体系里,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影视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对音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再利用后期合成软件进行特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编辑音视频与制作特效合成的能力;二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创作影视作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分工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意、创新和综合运用影视后期技术的能力。 二、影视后期课程改革的原因剖析 (1)数字技术已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将影视后期制作的记录方式由单一转化为多元,实现了音视频素材c数字化设备的完美结合,尤其是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数字合成技术对时空的准确把握和对画面的整体调控,极大地降低了影视后期制作的难度,体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影视后期课程教学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来进行改革。 (2)进一步提升影视后期课程专业性的要求。影视后期制作的软件应用难度并不高,即便不是专业人士,经过学习也能够很快掌握。然而,在数字背景下,不同领域的制作规范和实现技巧各有不同。因此,有必要从专业角度重新设计课程,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新的规范与技巧,让专业学习与行业需求更加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专业性水平。 (3)当下影视后期课程教学的现状不甚理想。目前,很多影视后期的专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课程的时代特点,教学定位仍主要专注在技术层面上,侧重于软件操作的技能传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独立创作时,往往会发现作品缺少创意与创新,艺术表现力欠缺,在内容的丰富和美观等方面与市场所需的影视产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影视后期课程改革的初步思考 (1)“理论+实践”强化课程的系统性。影视后期课程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关键,二者统一于影视后期课程教学中,体现其系统性。为了使教学更加系统,应将校企合作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企业相关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做到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融合。 (2)“技术+艺术”契合专业的综合性。影视行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行业,既需要具备影视后期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又需要具备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字技术作为创作工具,兼具技术水准与艺术功底的综合型人才,影视后期课程的改革必须以此为方向。 (3)“项目+团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以未来所从事的工作角度看,影视后期的工作形态基本是以项目的形式呈现,而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的良好合作。因此,在影视后期课程中,可以融合企业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训练和引导,这对学生规范创作流程、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项目总监或者客户的角色,提出所需影视作品的主题与要求,学生作为项目的执行者,各个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制定方案、分工协作,按照创作流程制作出合乎项目总监或客户要求的影视作品。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合理地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加速影视后期课程改革,全面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影视制作人才。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文章探讨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期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影视制作人才。方法包括:结合课程特色,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强化基础练习,妥善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突显学生主体,构建示范性课堂。 关键词: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应用能力;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影视产业日渐繁荣,业界对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新兴的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成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出色的影视作品离不开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因而对影视制作教学的要求非常高。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视野和高度去观察影视技术,又要将艺术性的理念渗透到实践应用环节,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懂影视制作技术、又具有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清晰地规划教学时间和任务,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用性。 一、结合课程特色,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抽象思维能力偏弱的问题,且逻辑分析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把必需的相关知识融入到项目的实践过程之中。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要与就业实际要求相联系,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应结合课程特色,根据就业岗位群与职业能力设置课程内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方面:第一阶段内容,学会使用摄像机、录像机等设备,并到外景进行实地拍摄,学习Adobe PR、Adobe AE等软件操作方法;第二阶段内容,掌握AE、PR、AU等Adobe系列软件,熟知遮罩、蒙版、片头、片尾、字幕、特效、转场等技术处理方法;第三阶段内容,进一步学习视频编辑技术,能够综合运用AE、PR、AU等影视后期软件技术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2)能力目标方面:结合企业提出的实际要求,熟练运用软件技术尝试制作一些综合片,如企业宣传片、校庆宣传片、婚礼MV等。3)素质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强化基础练习,妥善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在影视后期制作中,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基础,也是保证。教师应重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强化基础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影视后期各项制作软件。要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熟练掌握相关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音频制作等技能,这是成功制作出一部精美的视频作品的必要基础。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艺术是影视后期制作的灵魂和先导,与技术相得益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技术与艺术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在表现陈年旧事时,一般的做法是将画面设置成泛黄色调,突显“陈旧”之感;在表现历史资料时,可以黑白色调衬托画面,突出“历史”的感觉。这些制作技巧的运用充满艺术性,能够增加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冲击力,加深观众的印象。 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强化基础练习的同时注意技术与艺术的相互渗透。影视作品艺术力的表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艺术的渗透和表达,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三、突显学生主体,构建示范性课堂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应养成平时留心观察电视散文、电视专题片、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的习惯,并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建立并丰富教学案例库。这不仅能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对影视后期制作起到示范作用。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这部纪录片的每一集都好评如潮。此片的制作技术手法多种多样,将中国传统美食的制作手艺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制作人员通过快镜头来表现霉菌发酵的缓慢变化,给观众呈现出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奇幻景象;在表现竹笋、蘑菇等食材的生长周期时,将时间的飞速流逝和食材的悄然变化灵动地表现出来,使画面看起来充满艺术性,更具观赏性。富有趣味性的典型案例,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双向交流,共同探讨作品的节奏、风格和意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当成一个引导者,不急于告诉学生方法和答案,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对一些细节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中职影视后期制作是一门顺应时展的新兴课程。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用艺术的理念教育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用先进的技术去塑造艺术,从而培养出既懂影视制作技术、又具有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助力影视后期酷睿i9激活设计师创新能量 国内影视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对于影视后期至关重要的PC设备也成为关注热点。7月1日,英特尔“助力影视后期技术创新”主题分享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内外电影后期、动漫设计领域的行业大咖及合作伙伴云集一堂,共同分享和交流影视后期最前沿技术。针对诸如影视后期行业等设计师群体在使用PC过程中的核心痛点:慢、卡、顿,英特尔与奥普雷斯设计师电脑之家、Render G、荣联科技联合了搭载最新英特尔酷睿i9处理器的设计师PC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 一加5正式售价2999元起 一加手机于6月21日在北京751 D・PARK 79罐举行一加5(OnePlus 5)会。其采用LPDDR4X制式8GB超大运存,搭载满血高通骁龙835处理器,主频高达2.45GHz,GPU性能相比上代产品提升了25%,拥有64GB/128GB两种存储空间,UFS 2.1存储技术传输速度相比emmc5.1提升了110%。后置1600万像素+2000万像素组合的高清全彩双摄镜头,双核对焦技术比PDAF快40%,全新调试的新一代Optic Amoled高清屏幕配合色温传感器和全新的阅读模式,让屏幕显示更舒适。 变行出发!雷霆世纪变形金刚版新品 6月20日,在《变形金刚5》即将上映之际,雷霆世纪邀请京东游戏、Intel、英伟达、影工场、雷霆世纪粉丝团共聚北京,见证雷霆世纪变形金刚版新品的。现场,雷霆世纪创始人兼CEO陈青松、中国MOD第一人邢凯详细介绍了雷霆世纪此次推出的新品。新品雷霆世纪骑士TF7主机,在产品设计上采用超音速线条的理念,运用最新的水转印(数码影像)技术,将《变形金刚5》中的三个主角元素融入白色机身,精选新7代Kabylake平台处理器i7-7700K、新二代ROG Strix Z270F主板、华硕ROG STRIX GTX1080Ti O11G显卡顶级组合作为主机的硬件配置,为玩家带来极致的游戏体验。同时,借助灵焕的联动风扇和灯条,TF7能带来多方位联动变换的绚丽灯光,为玩家的游戏体验增光添彩。 小米旗下米家品牌米家激光投影电视150英寸等三款重磅新品 6月28日,米家2017年度会在北京健壹景园召开,会上了米家激光投影视150英寸、米家定制九号平衡车Plus以及米家声波电动牙刷三款产品。三款产品分别涉及智能家电、智能出行及个护健康三个领域。其中,米家激光投影电视150英寸由小米生态链公司峰米科技生产,历经两年时间研发,严格按照专业影院标准打造,成为全球首款影院级别激光投影电视;米家声波电动牙刷则是小米生态链首次涉及个护健康领域的产品,由小米生态链公司舒可士科技研发生产;米家定制九号平衡车Plus由小米生态链公司纳恩博研发生产,在续航、承重等八大硬件提升的基础上,更是比上代产品加入了智能跟随、遥控等拓展功能。 vivo隐形指纹亮相上海MWC 2017MWC于2017年6月28日~7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The Human Element(势在人为)”。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移动行业各个领域的超过650家参展商,向广大参会人员展示其最新产品和服务。智能手机品牌vivo也亮相本次展会,带来多项创新技术和功能展示,如基于全新DSP芯片实现逆光拍照和夜景的拍照技术,极具未来感的“隐形指纹”功能,以及搭载定制DAC解码芯片和定制耳放的Hi-Fi方案。 更好的手机不是手机Moto Z模块化系列再添新成员 联想集团于6月27日在京东召开新品首发会,正式全新的Moto Z2 Play智能手机及摩音2代-JBL扬声器模块,售价分别为3299元和699元。Moto Z2 Play是继去年推出的Moto Z系列产品之后又一款拥有时尚超薄设计、全像素双核激光对焦摄像头,以及多种智能体验的模块化智能手机。摩音2代-JBL扬声器模块则在高品质音效的基础上,外观设计更时尚,并且提供蓝色和黑色两种配色供用户选择。 华米科技出米动手表青春版轻表体 长续航 7月4日晚间,华米科技线上了米动手表青春版。相比于市面上已有的运动手表,这款手表更加轻薄小巧,仅重32克,佩戴舒适无感,续航长达45天,待机模式则可达四个月,并有四种颜色和多款表带可供选择。米动手表青春版已在京东商城、天猫Amazfit旗舰店和华米科技微商城开售,售价仅为399元。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影视后期中的数字视频技术AE的应用实践微探 【摘要】数字视频技术AE是影视后期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影视后期设计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数字视频技术AE的应用特点,分析在影视后期设计中数字视频技术AE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影视后期 数字视频技术AE 应用实践 数字视频软件技术的推广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其它科技优化是相关的。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音乐、电影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对数字视频技术的推广和创新都有一定的影响。数字视频软件技术包含的软件非常多,其中包含了很多大型软件开发企业。其中Adobe After Effects简称AE就是应用较为简单,符合需求的一项技术,其蕴含的特技效果插件类别非常多,也是实际发展中应用最多的软件之一。本文主要是分析影视后期中数字视频技术AE的应用实践。 一、影视后期制作的分析 在计算机技术与数字视频技术不断优化和创新的过程中,视频的后期设计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影视后期设计主要是将前期拍摄或者是制作好的素材,结合剪切、拼接的形式创造一个全新的内容,并且在其中融入相符的音乐和字幕,并且影视后期设计的工作也是素材制备成片的一个过程。 影视素材在初次设计完成之后,都是以单独片段存在的,各个片段之间在剪切和特效的处理之后,可以成为一部真正的影视作品。 影视后期设计主要是对影视前期方案、中期的拍摄工作产生影响,其中包含了初剪和精剪两部分,前者是指依据视频后期设计的非线性剪辑软件,后者是应用特效软件来进行特技合成部分的工作。 二、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设计中的应用 现阶段,影视作品、多媒体以及动漫等设计都存在视频后期设计的工作。影视后期设计工作中存在很多专业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AE软件在实际推广中,是一种专业化的视频非线性设计和后期合成软件,在实际视频后期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可以让编辑工作者依据准确、直接的形式创造出具备视觉创新效果的运动图像和特效,从而应用到电影、电视剧作品设计当中。 三、数字视频技术AE在影视后期中的应用 AE是Adobe公司提出的一款图形视频处理软件,是一种后期编辑的软件,符合实施设计和视频特技的机构,其中包含了个人后期制作公司、动漫设计公司等行业。在实际推广中数字视频技术AE主要用在电视剧、电影、网页等多种后期合成和设计工作中。 (一)AE的中层应用 “层”主要是指构成合成图像的基础部分,在合成图像的窗口处添加的素材可以在层而中应用。而AE最根本的工作形式也就是在项目的窗口引入素材中融入合成图像,从而构成合成图像的素材层。通常情况下,可以依据这两种方案来实施素材的剪辑工作。其中在层窗口中,移动时间滑条到相关位置,并且点击in按键设计素材入点,之后点击out按键设计素材的出点,除此之外可以在时间设计窗口,同时直接依据拖拉改变层的出入点。因为时间布局窗口展现的是各层的素材名,在对各层实施复制拷贝的过程中,可以为区分各层提供依据,因此可以依据改变层的名字,按下“确定”键,输入全新的名字,之后按下“确认”键就完成工作。同时,还可以在时间布局窗口中上下拖拉,从而改变各层的顺序。另外,还可以直接设计图层的大小。 (二)动画设计的应用 关键帧主要是指不同时期对影响的不同设计,但是这些都是依据计算机来设计的。一般情况下,可以打开关键帧记录开关,并且构建关键帧来实施层的动画设计,关键帧存在轴心点的、比例以及不透明设计等五种设计,其中设计操作都非常的简单。AE软件对实际方向性的移动具备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践操作中若是应用自动定向,AE可以依据沿路径运动方向,同时应用auto-ori-ent自动定向就可以让层的动作垂直于路径,并不是垂直于页面。 (三)预览和生成视频 预览和构成电影视频在影视的后期设计中具备复杂的特点,在动漫设计工作进行到一定范围之后,可以结合预览来分析其构成的效果,从而有效调节和整改,以此满足设计工作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可以依据Shift 和O键每相隔一帧就预览,从而降低内存,同时也可以依据按住O键实施内存的预览,除此之外,依据空格键也可以结束预览。合成图像完成之后,可以设计影视视频。其中主要进行以下几点工作:保护项目的文件,依据渲染检测各个条目,促使需要渲染的合成图像从项目的窗口转变到渲染窗口中,设计缺省值,同时从LOC菜单选择中,提出需求的登记类型,优化缺省的输出模式设计,并且也可以另择最新的设计,最终单击Render案件就可。对于AE软件而言,需要全面并且认真了解实际软件的应用,同时在实际推广中灵活应用,从而展现软件的功能。 四、未来发展分析 算机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影视后期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创新,并且在技术不断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影视后期的设计软件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现阶段,媒体行业正在向着与计算机技术整合发展的方向前进,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的整合也会为现阶段的影视设计设备的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促使数字化的发展技术符合需求。AE作为一种视频后期的整合软件,现阶段在影视行业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和推广。这就需要编辑工作者不但要具备优质的软件操作技术,还要关注其影视基础理念,这样才选择素材的过程中才更能具备深层次的分析,从而正确面对日益壮大的国际市场,以及不断提升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带来新的元素。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视频技术与后期编辑软件的出现,促使更多的视频编辑软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以往复杂的后期编辑工作,还可以减少饮食后期的编辑步骤,降低后期的编辑工作数量,有效缩短视频工作的编辑步骤,有效提升编辑效率和特技持续的编辑质量和效率,降低视频工作的来动数量,增强整体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影视后期的编辑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多媒体应用分析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的重要内容,以现阶段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分析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向。 【关键词】影视动漫 后期特效 编辑 多媒体 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优化,人们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形式出现了改变,这样促使人们的思想理念也出现了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影视动漫行业也得到了创新。多媒体技术的推广,为影视动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优化了影视动漫的特效制作步骤,提升了后期特效工作制造的质量和效率,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媒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为未来影视动漫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展现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多媒体技术就是指结合了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媒体,对信息资源进行沟通和传f的一种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专业解决文字、图片、音频以及图像等内容。其主要是可以在多个位置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并且对获取的信息资源实施编辑和储备。由此可见,人们在平时提出的多媒体技术,并不是指一种应用设施,而是这种可以对信息资源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其中包含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技术自身具备一定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影视动漫后期特效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在社会经济和技术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各行业也会与多媒体进行合作发展,影视动漫后期特效工作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影视动漫后期特效分析 特效主要是指依据特别的形式创造出虚拟化的场景过程,一般应用的形式有二维、三维以及模拟、特效动画软件等。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主要是指将前期工作中获取到的素材设计成特效镜头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应用二维动画整合和优化形式,结合剪辑方式将特效镜头整合成一个全面的影片,最终完成整体影视动漫的创造,而在影视动漫特效的后期设计中也是优化画面质量的重要形式,目前在影片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影视动漫而言,特效设计包含了两方面,一种是特效设计,另一方面就是后期特效设计,后者的设计包含了线性编辑系统和非线性编辑系统。而线性编辑主要是依据储备的形式将多个录放机之间的视频和音频依据规定的顺序实施拷贝,并不能随意对素材拿放,素材的长度也不能因为线性编辑而产生变化,同时复制母带还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影视动漫的后期设计中应用这种线性编辑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工作人员可以选择非线性编辑实施工作。 三、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应用 (一)虚拟空间、模拟现实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应用 依据后期特效编辑,可以创造出火山爆发、汽车碰撞、虚拟风暴、雨雪以及很多人眼看不到的东西,从而优化整体影视动漫的效果。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结合自身的认识或者是想象创造出更多现实化的场景,从而展现出超出现实的画面和声音效果,当然也可以展现出作者自身想象出来的东西。依据多种二维动画设计软件,可以展现出其自身独特的专业性,并且在系统中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展现出具备现实性的画面。结合模拟空间,可以在模拟空间上对多种信息资源实施调节,从而确保展现出的画面更为准确,优化动漫的艺术性和现实性。通过虚拟或者是模拟出现的空间,可以优化影视动漫设计的调控新,展现出创作者的能力。 (二)视听技术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应用 视听技术在影视动漫后期的特效设计中最基础的一项应用技术,结合二维动画平面产生的视觉和听觉影响,可以提升影视动漫的影响力。结合模拟视听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影视动画中的工作人员和景物等配置相关的灯光、背景音乐等内容,从而创造出一种画面、颜色以及声音整体的环境。在实际设计特效的过程中应用视听技术,可以在作品的整体风格中实施,从作品的整体构成出发,结合视听技术的形式和设施多次试验,在特效设计过程中多次检测,在最终明确有效的方案,这是以往影视动漫创造过程中难以达到的目标。在后期特效编辑过程中应用视听技术,主要是依据技术特点设计艺术环境的一个过程,这就需要结合技术到艺术的专业观念,将合理技术与艺术、人性特点有效的整合到一起。影视动漫的后期特效设计中主要是以多媒体技术为根本,结合多样化的技术理念,才能设计出满足群众审美观念的动漫。同时,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应用视听技术可以创造出更满足人物刻画特点的声音,优化整体场景的展现能力。例如对现实生活中人声音进行处理,可以转变为怪兽、电话以及广播等声音,降低人物的声音频,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声音效果,从而设计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如喧闹的餐厅等环境。 (三)新式影响设施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优化,各种新式的影响设施在动画后期制作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例如在操作中应用电子技术、视频技术、运动捕捉技术等技术,有助于让动画向着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依据多样化的捕捉设施的应用,可以有效模拟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表情,以此展现出真实的人物活动。另外,依据捕捉设施的应用,还可以展现出图像效果或者是影响资料,促使后期的特效设计可以更为优越,其自身的操作也会变得非常简单,人物的动画展现也更为真实可靠,这也是影视动画作用最初展现现实性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可以让影视动漫的创新更为快捷。目前,为了符合人们的不断优化的审美需求,在实际影视动画后期设计中,需要结合更多的多媒体技术一起进行操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多媒体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将会为市场经济中的各方面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平台,也会优化人们的生活形式。影视动漫的后期特效编辑也是如此,只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引导影视动漫产业构建持续发展的方向。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互联网+”下建立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研究 0 引言 团队根据目前各赛事的影视制作需求,和团队自有的过硬的后期影视制作技术,打造自己的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主要负责影视后期制作,包括剪辑、特效、调色、配音、配乐、字幕、渲染等专业设计流程,不仅能迎合广大师生社团群体班集体的需求,锻炼团队的影视制作技术,更为团队发展带来资金支持,能保证工作室的持续发展。 1 工作室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问题 团队中有专门负责影视后期制作的人员,但是成员多是出于个人爱好而自学的,仅有1名学生是专业出身,虽然参与过视频的制作,但对于大型的视频工程的设计和制作还缺少相关的实战经验。有差距就有成长的空间、有发展的动力,团队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掌握必备的知识,保证团队拥有的技术紧跟时代,甚至超越时代。 1.2 营销问题 产品的市场是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得以发展的根本,产品的宣传、微课教师的认可以及各种赛事宣传的需求是团队发展的关键,因此做好宣传、开拓市场是工作室发展的关键问题。 1.3 场地问题 团队作业时工作复杂繁多,设备较多,团队需要一个集中的工作场所;同时为了确保作品质量,非常需要一个良好完善且安静的工作环境。希望学校能在创业孵化中心给予一片工作场所。 2 工作室的推广对策 工作室提供产品:企业宣传片、大赛宣传片、产品会视频、影视特效、动画视频特效、婚庆MV、片头片尾、电子相册、海报、照片修饰、喷绘设计及制作。 工作室面向西安翻译学院全校师生及周边企业、个人等提供合适的视频产品。客户在全院范围内对本工作室进行宣传,提高本工作室的关注人气,面向西安翻译学院的师生以及西安市内的各大中小型企业,对工作室内部的不足作不断的修补与完善,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应有的工作室企业制度;发展阶段将走向陕西省各大高校更大范围内的公司企业,正式成为一家大规模的正规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提供服盏睦程:进行前期沟通,然后提供资料,买家付款、开始制作、返回修改,发送样片、提出修改、确认好评、发送成品。直到视频制作完美。通过互联网,节省注册场地空间,方面随时沟通、面向受众广,客户群多。制作技术好。原创设计、品质非凡、制作迅捷、现场拍摄。 能熟练的使用Photoshop、ai等软件制作技术。能制作各种大小尺寸的喷绘图片。价格根据买家的要求的难易程度而定,双方沟通后定价。 主要产品: (1)海报、照片修饰、喷绘设计。能熟练的使用Photoshop、ai等软件设计制作平面海报、喷绘等。在放大多倍的情况下,画面美观、字体清晰。从视觉上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图1、图2是为齐峰果业制作的展会布置海报。得到公司的好评。 (3)企业宣传片、大赛宣传片、产品会视频、ppt制作、舞蹈配乐等。为学校的社团大赛制作大赛 (2)影视特效、动画视频特效。使用专业软件,制作做各种形象生动的画面,能用各种软件新行修饰。在与客户的反复磋商中,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信一流的影视制作水平、一流的服务精神、一流的团队,一定能让客户满意,达到与客户互利共赢,永久合作的状态。 3 总结 本文对工作室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部分问题做出了对策研究,但本人的专业程度不够,使得本文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后来的学者可以对影视制作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本论文是2016年校级大创项目《“互联网+”下建立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策方案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201612714030 作者简介 彭弘:1997年生,男,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籍贯:广东省
影视后期论文:影视后期制作中particleIllusion运用 particleIllusion(简称pIllusion)是wondertouch公司推出的一套快速、方便、有趣、多样化的粒子特效系统及合成影像工具,笔者结合影视后期制作中的经验,将pIllusion的特点与影视后期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结合,巧妙的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难题。 1pIllusion基础知识 实际制作中常有粒子跟随路径的动画,一般来说都是先用直线代替曲线,然后将直线调节成曲线。这个曲线我们称为Bezier曲线,每个顶点由两个控制手柄控制,如果按住Alt键不放继续单击Bezier点将转化为普通的角点,Bezier曲线由P.Bezier[1]开发而来,用于在汽车设计中进行计算机建模,Photoshop、3dsmax、Flash等等很多的软件都有Bezier曲线。在实际使用中,利用以下几个技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Shift+Click:选中选择工具,按住Shift和鼠标左键在“舞台视窗”中左右拖动可以控制播放倒退。Ctrl+shift+s:显示隐藏安全框,用于电视合成很重要,电视机上只能看到安全框内的图像。Alt+a:可以看到Alpha通道[2]效果。Ctrl+t:可以记录一个当前画面到项目文件中,下次打这个项目文件时可以看到这个预览画面。键盘的上下箭头可以控制“属性调节”视窗中“时间线”在关键帧之间跳转,左右键头控制单帧进退播放,Ctrl+左右键头控制5帧进退播放。Shift+键盘的上下箭头,精确控制选中的粒子发射器的位置。Alt+Click“:属性调节”视窗中按住Alt在关键帧上单击鼠标左键,将关键帧转换为Bezier点(与路径控制类似)。在粒子制作中Alpha通道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Alpha是出现在32位图像文件中的一类数据,用于向图像中的像素指定透明度。简单的说一张真彩色的图像包含红、绿、蓝三个颜色信息通道,由这三个颜色信息通道构成了我们的彩色图像。但如果涉及到合成,比如想将图片中水的部分换成草地或者其它,就事先在Photoshop之类的图像软件中制作出Alpha通道,白色表示不透明黑色表示透明,灰色表示半透明。这样将图片保存为PSD、TGA、TIFF一类的图像格式时会在除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外加一个Alpha通道,当pIllusion之类的合成软件导入这种图像时就会按照Al-pha通道的黑白信息将部分图像显示为透明。 2实例制作燃烧的房子 2.1合成原理分析(图1)是这个合成项目的原理图,整个项目由四个图层构成新建一个项目。将当前帧设置为1,开始帧为1、结束帧为300。在“图层视窗”中右键单击,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BackgroundImage(背景图片),打开的“天空”文件,作为particleIllusion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①王丽莎万璞(昭通师专云南昭通657000)摘要:相信大家都对影视中那些超酷眩目的粒子特效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在动作片中的爆炸的场面,武侠片中内力推出的火光,神化片中神奇的光粒子等等一直都是影视制作中比较困难的制作技术,本文巧妙的利用particleIllusion特性解决了实际影视后期中的很多难题。关键词:particleIllusion粒子合成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010-01这个实例的背景。在“图层视窗”中右键单击,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Rename(重命名),在弹出的重命名对话框中输入“烟火和天空”。 2.2创建背景中的烟火在“粒子库视窗”中展开Group2选择Flames粒子发射器,在“粒子库视窗”中展开Group2(组2)选择ShootSmoke(喷射的烟)发射器,在Flames(火)粒子发射器上创建四个ShootSmoke(喷射的烟)粒子发射器。为了烟雾能从“房子”层后升起,所以要让烟雾升得高一些。展开粒子发射器的属性,选中life(生命)属性,在“属性调节视窗”中将第一个关键帧点向上拖动,此时“舞台视窗”中ShootSmoke1的烟雾升高了。相同的方法调节其它ShootSmoke的life属性,将几个发射器的烟雾高度调高。对于“舞台视窗”,使用鼠标的滚轮可以放大缩小显示,按住鼠标中键拖动可以平移显示画面。没有鼠标滚轮可以在“舞台视窗”单击右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Zoom(缩放),按住鼠标左键左右拖动即可。确定Flames0的Life属性处于选中,拖动“属性调节视窗”下方的滑钮将时间线处在合适的位置。在红色的“时间线”与纵坐标数值为100相交点处单击产生关键帧1,这样我们称Flames0在150帧处有Life(生命)属性的关键帧,其属性值为100。然后分别在180帧、250帧、300帧处建立值为170、25、120的三个关键帧。点击播放可以看到火焰燃烧有了忽大忽小的变化,同样的方法可以对发射器的Size(大小)Visibility(可见性)等属性设置动画,使效果更加真实。 3结语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我们能利用particleIllusion的条形粒子可以制作激光剑效果、利用破碎粒子来制作物体散乱,破碎等效果。充分利用particleIllusion特性,可以快速制作出粒子效果,提高影视广告中粒子效果制作的效率。 影视后期论文:浅析影视后期剪辑控制 摘要: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迅速发展,后期剪辑师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本文从影视后期剪辑的步骤、原则要求和剪辑点的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影视后期剪辑创作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影视后期;剪辑控制 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它同前期拍摄一样重要,而影视后期制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剪辑,你得把前期拍摄的好的镜头剪出来,这就要求后期制作人员留意剪辑点,几乎每个点都是考虑剪的,悬念做的很好、很巧,如果剪的更巧、接得顺给人印象才更深刻。 一、影视后期剪辑的步骤 影视后期剪辑往往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在电影开拍之前,电影剪辑人员通常要把材料凑成剪辑初稿形成分镜头剧本,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镜头的顺序、人物的动作对话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一般是再进行细致的剪辑和修正,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影片的结构、节奏接近定型。精剪则要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准确、细致的修正,精心处理,使语言双片定稿。综合剪则是最后创作阶段,对构成影片的有关因素进行综合性剪辑和总体的调节直至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这通常是导演和摄制组主创人员共同来完成的。 二、影视后期剪辑的原则要求 首先:不要忽视剧本。若剧本准备周全,你的片子等于完成了;同时,能否延长或缩短一个事件在银幕上的停留时间,是剪接者能否控制影片进度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剪辑师在控制影片节奏和时间安排的一个高度灵敏的手段。 其次: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比如说,一个镜头开始时是一个远景,突然一个人从下面入画,好像是他直起腰来的动作,看的人吓了一跳,这是一种视听效应。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首先是摹拟这种连贯的感觉。你在生活里的感知是连续不断的,或者就影视术语来说,象是一个镜头拍下来的,所以当你要在电影里给人一种连贯的感知经验,你就得做到不让观众看见你的镜头切换。圆接圆,而且是同心圆,你的眼睛来不及看到那接点,因为作为中心的那个圆没有动,于是观众就以为是一个镜头,这就达到了连贯的效果。 再次:每个单独的镜头都是一整组镜头及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使最美的镜头,如果不是放在合适的地方,甚至比最没价值的镜头更糟。同时注意特写镜头等到高潮时再使用,在一部结构均衡的影片中,特写的出现极其自然,但如果出现次数太多,它们便会令人窒息,并失掉它们的重要性。 最后:不要过度使用音乐,如果你这么做,观众会拒绝去听它;不要使用太过量直接的同步声音,暗示性的运用这些声音是最好的,补充性的声音才能组成最好的声音;不要用太多光学效果,或把他们弄得太复杂,叠化和淡入淡出就是影片的标点符号,它们是你的逗点和句点。 以上这些都是剪辑中的原则要求,是我们观察分析影片的一种辅助工具,也是我们进行短片创作的指导和建议性文字。 三、影视后期剪辑点的控制 在影视后期剪辑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画面干净。首先:没有夹帧。就是完整镜头连接,中间没有多余的东西。我们在剪辑时如果在镜头结束时没有剪,后面带着下一个镜头的内容,而这些东西是由于失误加上的,我们并不需要,这就是夹帧;还有我们在连接两个镜头时,中间没有连接好,有黑场,这也是夹帧;通常在剪辑时,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把画面剪干净。其次:镜头完整。镜头的剪辑方式有动接动(动接)、静接静(静接)两种方式。动接时运动镜头必须有起幅、落幅;静接时镜头必须完整,静止镜头要保持一定的长度,比如中景5-8秒。最后:动镜头最后必须定下来。动镜头不能称为结束画面,所以剪辑点动的镜头最后必须静止下来,即使使用动接,最后一个镜头也必须静下来,主体停止运动,或者出画。 剪辑时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声音干净,而声音干净是新手在剪辑中通常被忽略的内容。首先:话要完整。无论是现场原音还是旁白,不能让人说半句话。其次:声音要纯净。特别嘈杂的声音不能使用,必须让观众听明白。最后:声音的音量高低要合适。一个节目的音量要统一,不能有高有低,背景音乐的音量比例要合适,不能让背景音乐的声音影响到说话的声音。 四、结束语 影视后期剪辑要做到存精去粗,准确细致的把握整个影片,避免出现常识性的失误;与观众的观赏习惯、视觉需求、感官刺激、情节欲望基本相一致,不要造成不伦不类的感觉,节奏快慢有度,情节悲喜交替等等。按照某种节奏、某种规律来不断的吸引和满足观众,保持影片风格一致。当然这些只是技术上的要求,而真正要使电影的艺术创作达到高水平,必须使戏活起来。 影视后期论文:浅谈影视后期制作的创作方法 摘要:翻开历史,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艺术的表现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新的条件。没有影视技术,就没有影视艺术。如何快速经济高效的将它普及开来,如何运用制作技巧,成为行内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也正是主要就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展开了一个小小的探究。 关键词:创作技巧;影视文化;科学技术;影视剪辑;影视后期制作 影视文化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它是一种由声画结合通过屏幕传送的活动影像所构成的文化形态,是兼有科学、艺术属性的审美文化。在当今世界上,既有“科学的艺术”,又有“艺术的科学”。它既是一种多门类、多层次、最现代化的人类文化形态,又是一种以高度发展的视听技术为基础的大众传播文化。它既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体现,有着民族的和地域的心理结构、审美趣味、精神意识等传统的稳态结构和富于朝气的呈现出变迁的历时性特征的时代精神,同时,它又具有专门化文化的身份,有鲜明的个性与自身规律。 一、我国影视后期制作方面还有些许不足 我国的影视后期特效虽然在近十年内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同国外的很多作品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后期制作容易出现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期制作人员只是单纯的技术工,在剪辑时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 2.后期制作人员不能完全理会导演的意图,导致影片效果和预期相距甚远。 3.后期制作人员仅仅是模仿或者是临摹别人的成功范例,不进行创意,没有突破。 二、后期制作阶段的创作技巧 1.观看素材 观看素材是后期制作的的必要过程。观看素材一般是导演和剪辑人员一起进行,在观看素材的同时,应该针对有意义的镜头或段落作一些必要的书面记录,以备剪辑之用。 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还应该把前期拍摄过程中的场记表作一次仔细的整理。把本来按照拍摄日程安排的场次顺序和镜头顺序重新按照分镜头稿本的顺序整理出来,方便接下来剪辑影片时寻找画面用。 2.影片剪辑 (1)影像作为视觉语言的一种表意元素有着独特的意义。 画面中的具体形象作为一个信息的整体,这种具体的形象由多种影像记号组成,传达着一种立体的信息。由于在一个没有特定情境和上下文联系的画面中,影像可以只是一个记号,所以它并不单纯地表示被拍摄的那个具体的实物,而可以使该物在一个社会性语境中起特定的记号作用。作为记号的影像与影像本身是有区别的。如屏幕上的一个人,作为记号不等于就是“这个人”,而由这个人的有关特征来代表“人”的意义,这时被指示者不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组成的“类”概念。创作者在很多时候,正是利用这种“类概念”所创造的心理意象,来进行形象性思维。 (2)镜头转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在转换过程中使的人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流畅,使人的注意力从这一镜头自然地转到下一镜头,也就是说,不要产生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 (3)所谓剪接中匹配原则,就是两幅画面在连接时要具有一种和谐!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影响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理。在剪接中"主要的匹配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位置的匹配:所谓位置的匹配主要指两幅画面中的主体在剪接到一起时,要相互协调,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由于画框的存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画框的移动,主体可以被放置在画面任意一个部位$根据一般的构图规则,主体在画面中应处于视觉中心的位置,这样容易使人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对于电视画面尤其如此。因为电视画面处于流动之中,不容人的注意力去寻找主体,所以它必须处于一个醒目的位置上,让人一眼看去便被主体所吸引。 视线的匹配:指剪接时要注意画面中人物的视线方向要合乎一定的逻辑关系$由于画框对空间的分割作用,物体和人物在屏幕上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为了保持正常的逻辑关系,画面中视线的方向应符合人的心理感受$如表现人物朝气蓬勃的交流关系――对话、对视等――应使两幅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保持相对的方向,如表现视线的方向一致,应使画面中人物的视线向同一方向看。 运动的匹配:所谓运动的匹配,指运动方向性的和谐关系。画面中运动的方向性,也是由于画框的存在而出现的。屏幕上主体的运动方向与实际运动并不一样,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向一个方向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拍摄时摄影机放置的角度不同,在屏幕上可显出平行运动、垂直运动、对角线运动等不同的运动形态。 三、影片包装 影片包装包括包装影片的片头和片尾,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一个短小的宣传片花。这个片花通常可以包括影片的“动作主题”,即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以及编导摄录人员出镜。片头通常用于叠加演职人员的字幕,值得注意的是,片头不是要做得越花哨越好,因为片头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交代一个具有悬念的片段,吸引观众的注意;片尾则可以是影片的精彩片段、演职人员现场工作实况,甚至主题歌的MTV。 影视的后期制作,分工是非常详细的,同样完成一个案子,效率就有高低之分。制作广告片科学的方法,一般分为3D,粗剪,精剪等部分,一般胶片转好磁回来,粗剪和3D同时进行,粗剪其实不是剪辑画面,而是剪辑时间码,所以对画质和机器要求也低,粗剪是看感觉,可以说整个片子的感觉在粗剪里就决定了。得到导演认可后,通过时间码转到精剪设备里去,然后是做画面和特技了,一定要1比1完全无压缩的画质,这对机器的要求就非常高了。最后,一部广告片就出来了。 随着目前电影艺术的发展,影视模式正在不断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和不可估量的前景,电影电视也正以全新的观念和最新科技的不断出新,日益重视高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断震撼着人们的视听。这股强风的汹猛之势使得影视从业人员不得不去思考影视后期制作应走出怎么样的一条道路,也使得影视制作人员不得不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只有更细致深入的了解这一技术,才能在日后的使用中游刃有余,才能真正做到应时而需、物尽其用。 影视后期论文:浅谈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 摘要:在影视制作发展中,影视的后期制作同前期制作一样重要。要注意正确运用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要想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必须根据影视节目的制作要求和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编辑 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画面、声音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影视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以下就影视后期发展的历程、特点、来谈谈影视后期制作。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影视制作相结合,推出了桌面编辑演播室,即今天的音视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是传统设备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记录所有存储的数字化文件反复更新。使得任何片断都可以立即观看并随时任意修改,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原始编辑”,如剪辑、切换、镜头特技转换等,再由计算机完成数字视频的编辑,并将生成的完整视频回放到视频监视设备或转移到录像带上,这种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电视编辑方法。 线性编辑,即通过录像机一对一或者二队一的台式编辑,录像机将母带上的素材通过电―――电复制在另一台录像机上完成第二版复制,这中间完成的诸如出入点设置、转场等都是模拟信号转模拟信号,由于一旦转换完成就记录成为了磁迹,无法随意修改,一旦需要中间插入新的素材或改变某个镜头的长度,整个后面的内容就必须重新制作。 非线性编辑则是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录像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列完整的工艺过程。由于原始素材被数字化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信息存储的位置是并列平行的,与原始素材输入到计算机时的先后顺序无关。这样,我们便可以对存储在硬盘上的数字化音视频素材进行随意的排列组合,并可进行方便的修改,非线性编辑的优势即体现在此,其效率是非常高的。 在非线性编辑没有出现以前,线性编辑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而现在形成了两者共同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交相辉映,它们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基本观念和艺术理念上,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是一模一样的,而这正是后期制作的核心所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线性编辑技术已非常成熟,其使用编录机、编放机、控制器直接对录像带素材进行操作,操作直观、简洁、使用组合编辑、插入编辑,图像和声音可分别进行编辑,再配上特技器、字幕机、时基校正器等,就能充分满足节目制作的需要,完成镜头、技巧的组接、出入点设置、字幕和图形的叠加、音响效果和音乐配加等后期制作。 线性编辑系统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节目信号按时间线性排列,在寻找素材时录像机需进行卷带搜索,只能在一维的时间轴上按照镜头的顺序一段一段地搜索,不能跳跃进行,素材的选择很费时间。 节目制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母带的翻版磨损,线性编辑方式的实质是将原素材复制到另一盘磁带上的过程,由于线性编辑系统中的信号主要是模拟视频,当我们在进行编辑及多带复制时,信号在传输和编辑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干扰,造成信号的损失。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每编辑一版都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或每做一次特技就会有一次信号损失。 通常编辑一部几十分钟的电视片,要选择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镜头,录像机来回搜索反复编辑,使录像机机械磨损严重,录像机操作强度大,寿命减短。另外记录磁带的缺点也不断暴露出来,例如拉伸变形、扭曲、变脆、掉磁以及划伤等都会影响磁带质量,而非线性编辑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各有特点,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两者缺一不可,为了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需根据节目的制作要求,结合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一)在影视节目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头的制作中,选用非线性编辑比较合适。因为在影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中,大量使用多层画面的运动、叠加、透明、画面的快慢动作、三维动画、颜色的特殊处理、字幕的特殊处理等。专题片和纪录片头中,除了应用特技效果以外,还大量使用长于5秒的镜头,这些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起来非常容易。 (二)在新闻片的制作中,因为电视新闻要求每个镜头的长度一般小于5秒,以增加信息量,且在新闻片中较少使用特技效果,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大都采用后期配音或同期声和后期配音混合,因此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比较合适。 (三)在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娱乐节目、访谈节目、直播课堂等场合,一般使用线性编辑设备为主;现场直播、直录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录制设备的响应速度实时,特别是直播,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只能一次成功,不能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是合适的;但在体育比赛的直播中,由于需要重复某些特殊的、精彩的镜头,应以线性设备为主配合使用非线性设备,才能够很好地满足某些特殊需求。 总之,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手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两者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只有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把影视节目制作得更加完美 影视后期论文:现代影视后期制作技术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也迎来了数字时代。所谓的影片后期制作过程,就是这种在影片拍摄结束后才进行的编辑操作。无论是动画作品还是影视素材在最初制作完毕后,都是以单一片段的形式分别独立存在的,各个片段经过剪接或者特效处理等许多工作后,才能制作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 1 影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内涵 简单的来说,影视节目的制作可以分为前期准备、实际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阶段。前期准备是策划和准备阶段。拍摄阶段是利用摄影机或摄像机记录画面的过程。后期制作就是利用实际拍摄到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镜头,然后把镜头剪辑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1]。传统的电影剪辑是真正的剪接。拍摄到的底片经过冲洗,要制作一套工作样片,利用这套样片进行剪辑。剪辑师从大量的样片中挑选需要的镜头,用剪刀将胶片剪开,再用胶条或胶水粘连,然后在剪辑台上观看效果。这种剪接是“真正非线性”的,但这种方式对于很多技巧的制作是无能为力的。剪接师无法在两个镜头之间制作一个叠画,也无法调整画面的色彩,所有这些技巧只能在洗印过程中完成,同时剪刀加浆糊式的手工操作效率也很低。传统的电视编辑是在编辑机上进行的。编辑机通常由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组成。编辑通过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把它记录到录像机中的磁带上,然后再寻找下一个镜头。基于计算机的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使剪辑手段得到很大的发展,将素材采集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它不但可以提供各种编辑机所有的特技功能,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扩展,提供编辑机也无能为力的复杂特技效果。 2 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简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也迎来了数字时代。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合成技术和非线性编辑技术[2]。所谓数字合成技术,相对于传统合成技术而言,主要是运用先进计算机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多种源素材(源素材数字化) 采集到计算机里面,并用计算机将其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然后输出到磁带或胶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处理过程。非线性编辑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工艺过程。非线性编辑技术特别是以PC为核心的多媒体非线性制作方式的逐步成熟,使得电视后期制作变得更加多样,且有着诸多优点。首先,可以不考虑镜头的先后次序,先把素材录入到阵列硬盘中,建立素材库。其次,挑选每一个镜头,决定镜头的长短,挑选后的镜头只需要在时间线上排列先后次序,一条电视片就基本剪接完毕。第三,镜头与镜头之间制作特技效果,叠加字幕,效果声、音乐和语言在声音轨上合成。最后,生成特技效果,输出节目。素材节目的存储方式,应根据阵列硬盘容量选择有损压缩或是无损压缩,来存储视音频信号。 3 目前流行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分析 所谓非线性编辑,就是指将各种模拟量素材进行A/D(模/数)转换,并存储于硬盘中,再通过如AfterEfects、Premiere 等软件来进行后期的视频 /音频编辑、特技及声像合成,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录相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工艺过程。现在所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构成的视频、音频工作站。 未使用过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人可能会认为它有些神秘而高深。实际上,对于熟悉传统线性编辑而又具备一定电脑知识的人来说,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并不难。在传统的线性编辑方式下,我们一般使用两台放机、一台录机及切换台、特技台、调音台、字幕机等共同完成编辑过程。如果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我们一般只需一台视频工作站和一台录放机就可以了。 1) 节省费用,降低成本。使用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其设备价格只相当于同等功用的几条传统设备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用于维护的费用则只有十几分之一。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只需一台录放机,而且编辑过程中录放机启动次数较少,因此可以大大延长录放机寿命。据技术部门统计,目前最常见的BVUBetacam 机使用的磁鼓,实际寿命仅为500小时,在传统编辑方式下,以每天工作5小时计算,每一百天就需要更换一次磁鼓! 2) 提高视、音频质量。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是通过录像带(或互连网)将素材采集(引入)到硬盘中,形成一个或多个视音频文件。输入时由硬件自动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整,确保所采集的效果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有些重播片段甚至可以一直存在系统内,每次输出时都是第2版,特技、字幕、配音等处理都是同步实时完成,视音频信号不会损失。传统的编辑设备每转录一次,就会有一次信号损失,每做一次特技,上一遍字幕,插入一段,都必须重新转录一版,到播出时,已“惨不忍睹”。在非线性编辑中,这些问题统统不存在了。 3.2 Premiere模板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运用 Premiere[4] 是一款功能强大、高效、先进的视频编辑工具,专业的影视工作者利用它能够制作精彩的影视节目。Premiere模板其实就是别人制作好的项目文件和视频、音频、图片素材的集合,只要把模板项目文件中的某些剪辑片段替换成自己所需要的,就能够制作出精美的作品。运用 Premiere 模板制作进行后期制作需要有一个或多个已经制作好的Premiere 模板,在运用Premiere 模板进行工作之前,有必要对Premiere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对如何创建项目、导入素材、添加素材到时间轴,对剪辑进行编辑等进行了解,同时在创建项目时要明确具体的项目参数。为进入Premiere 神秘殿堂做好准备。拍摄的视频素材当然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利用Premiere 的采集功能将拍摄的素材采集到电脑中。运用Premiere 模板制作婚庆录像片主要用于制作精彩片头,片头一般具有时间短,但画面丰富、活泼,能给人以视觉的美感。用模板制作片头,我们一般需要先对模板进行定位,然后替换模板中的文件或剪辑片段。 3.3 遮罩技术的应用 遮罩技术在影视编辑、课件制作、片头片尾制作中应用比较广泛。运用Premiere 中的遮罩技术进行视频的后期制作与合成,可避免画面效果的单一。特别是动态遮罩,通过不同的创意,改变遮罩的大小、形状、角度和运动路径,做出动态相融的丰富的画中画效果,使作品画面更加丰富,具有令人耳目一新、出神入化的特殊效果。其关键就是要用好 Premiere 7.0 的静态遮罩(Image Mate) 和动态遮罩(TrackMate) 技术。 影视后期论文:浅谈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软件 [摘要]电子计算机进入电影行业,导致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电脑特技所显示出的近乎无所不能的威力,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如《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等。而这些特技的背后又是什么创造的呢?其实他们真正的“幕后指使者”是软件。是这些软件在创造着一个个的奇迹。本文主要是借助后期制作中常用的几个软件,分析影视后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后期软件特点。 [关键词] 后期制作 三维软件 合成软件 好莱坞的《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这些电影大片想必大家都看过了吧。当人们为影片中异常逼真的武士、形象各异的怪兽、整齐的舰队穿越时空的情景等令人惊叹的特技镜头所打动时,可曾想到是什么创造了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视觉效果?除了电影,还有电视、网络、互动媒体、游戏中大量华丽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效镜头,将人们引入了一个又一个缤纷的数字世界。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影视数字后期技术的神秘面纱吧。 影视后期软件发展概论 电子计算机进入电影行业,导致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电脑特技所显示出的近乎无所不能的威力,使电影可以展示出人类梦想中的世界。早在1962年,计算机便有了自己的图形学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开始探索电脑这一新型的绘画工具。70年代后期,微型计算机的诞生,才使得计算机图形学逐步的渗透到多种领域并开创了许多崭新的行业,比如平面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装潢设计。到了80年代,随着电脑图形技术的成熟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电脑图形处理技术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90年代,几乎每部重要的的好莱坞影片中都包含了一些经过计算机处理过的场景。有些影片不仅场景是虚拟的,演员也是虚拟的:这些都是计算机三维动画的贡献。有了三维动画技术,我们不仅能看到史前生物,宇宙星辰,还能看到经过数字化合成之后的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交流。电影科技工作者们由此预言未来的电影恐怕再也离不开电脑特技了。PC平台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如何选择?这一问题一直困扰这我们。其实,每种应用程序都有自身的制作思想和流程,在制作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好不好用,因人而异,下面就对各种软件进行介绍,使大家对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维软件功能简介 1.SOhimage 3D/Softimage l XSI Softimage3D是Softimage公司出品的三维动画软件,是一个综合运行于SGl32作站和WindowsNT平台上的高端三维动画创作系统。在电脑动画兴起和发展的十多年历史中,Softimage 3D一直都是那些在世界上处于主导地位的影视数字工作室用于制作电影特技、电视系列片、广告和视频游戏的主要工具。Softimage 3D使艺术家能够快速地开发自己的创作思维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制作出独特的效果。在1998年获得奥斯卡视觉效果成就奖提名的三部影片――《失落的世界》中非常逼真的令人恐惧又喜爱的恐龙形象、《星际战队》中的未来昆虫形象和《泰坦尼尼克号》几百个数字动画里的船上乘客,都应用了Softimage 3D技术,1998年,另外四部影片――《蝙蝠侠和罗宾》、《接触》、《第五元素》和《黑衣人》,也全部利用Softimage 3D技术创建了令人惊奇的视觉效果和角色。由于Softimage3D所提供的工具和环境为制作人员带来了最快的制作速度和高质量的动画图像,使它在获得了诸多荣誉的同时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革新的专业三维动画制作软件。Softimage 3D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强的动画能力,它支持各种制作动画的方法,可以产生非常逼真的运动,它所独有的FunctionCurve功能可以轻松地调整动画,而且具有良好的实时反馈能力,使创作人员可以快速地看到将要产生的结果。 Avid公司于1998年并购了Softimage以后,于1999年年底推出了全新一代三维动画软件XSI,由于其非线性动画的特色及大量的技术改进,使业界再次刮目相看。最近,国际最著名的影视特技制作公司“工业光魔”(ILM,Industrial Liclhtand MagiC)作为XSI的用户创作的三部新件《侏罗纪公园|||》、《木乃伊归来》和《人工智能》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与好评,也使业界再次聚焦XSI。三维动画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图形到复杂场景,再到角色动画的三个发展阶段。XSI被业界称为代表未来走向的第三代三维动画软件,不仅因为其强大的非线性动画角色制作能力,也源于它近年来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其在创建模型、渲染、粒子效果、流体、刚体、柔体动力学效果、毛发、布科仿真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优于其他第二代软件;此外,XSI创造性地推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概念,有基于Intemet的内置网络浏览器Net-View,可快速通过网络与远程交换创作资料;有动画合成一体化的内置合成器,从而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制作的多动画特技层精确对位问题,以及动画、拍摄色调、光线、景深匹配等问题,被誉为影视动画创作的一次革命。 2.Maya Maya是AliaslWavefront公司出品的最新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发展的步伐有超过Sofiimage 3D的势头。Maya目前最新版是6.0版。1998年,AliaslWavefront公司正式推出Maya,短短的三年时间,Maya因其强大的功能在3D动画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电影、广播电视、公司演示、游戏可视化等各个领域,且成为三维动画软件中的佼佼者。《星球大战前传》、《透明人》、《角斗士》、《完美风暴》、《恐龙》以及最近的《黑客帝国》、《魔戒》等很多大片中的电脑特技镜头都是应用Maya完成的。逼真的角色动画、丰富的画笔,接近完美的毛发、衣服效果,不仅令影视广告公司对Maya情有独钟,而且许多喜爱三维动画制作、并有志向影视电脑特技方向发展的制作人员也为Maya的强大功能所吸引。 Maya可在Windows NT/2000/XP与SGIIRIX操作系统上运行。在目前市场上用来进行数字和三维动画制作的工具中,Maya是首选解决方案。它是新一代具有全新架构的动画软件。在Maya中最具震撼力的新功能可算是Artisan了。它使得制作人员可以随意地雕刻NURBS面,从而生成各种复杂的形象。如果配有数字化的输入设备(如数字笔),那更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各种复杂的模型。其巨大的灵活性和实力允许对场景中任意节点的任意属性设置动画,甚至允许用户加入自己定制的属性。集成编程语言(MEL)允许用户自行扩充Maya的功能,把内嵌行为或控制作用于角色,以产生高水准的动力学效果,抑或执行程序化的建模和动画。 3.3ds max 3dsmax是当今销量最大的三维建模、动画及渲染软件。由Autodesk公司推出的、应用于PC平台的三维动画软件3dsmax,从1996年开始就一直在三维动画领域叱咤风云,至今,3dsmax获得了65个以上的业界奖项。它的前身就是3D Studio,依靠3D Studio在PC平台中的优势,3dsmax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众人瞩目、它支持WindowsNT/2000/XP,具有优良的多线程运算能力、丰富的建模和动画能力、出色的材质编辑系统、支持多处理器的并行运算,这些优秀的特点吸引了大批三维动画制作者和公司。目前,国内3dsmax的用户人数大大超过了其他三维软件的用户人数,成为一枝独秀。 3dsmax从1.0版发展到现在的8.0版,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2.5版已经具有了各种专业的建模和动画功能,如NURBS、DispaceModify、CamerTraker、MotionCapture等。从电视到电影,你都可以找到3dsmax的身影。3dsmax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插件。全世界有许多专业技术公司在为3dsmiX设计各种插件,他们都有自己的专长,所以各种插件也非常专业。例如增强的粒子系统Sandblaster,设计火、烟、云的Afterburn,制作肌肉的Metareyes,制作人面部动画的Jetareyes。有了这些插件,可以轻松设计出惊人的效果。虽然3ds max在建模、精确度、粒子动力、材质贴图等方面还和Maya等高级软件有一定的差距,但依托数量众多的插件,对一般特效制作来说绰绰有余。在室内装饰、楼房设计等领域,3dsmax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普通使用者来说,3dsmax还是对游戏类显卡支持得最好的三维软件。 4.UahtWave3D 由美国NewTek公司推出的LightWave3D是一款高性价比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是业界为数不多的几款重量级三维动画软件之一。LightWave 3D从AMIGA开始,发展到今天的8.1版本,已经成为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三维动画软件,支持WindowsNT/2000/XP、MacOS 9/X,被广泛应用在电影、电视、游戏、网页、广告、印刷、动画等各领域。LightWave 3D操作简便、易学易用,在生物建模和角色动画方面的功能异常强大;基于光线跟踪、光能传递等技术的渲染模块,令它的渲染品质几尽完美。它以低廉的价格、优异的性能倍受影视特效制作公司和游戏开发商的青睐。火爆一时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中细致逼真的船体模型、((RED PLANET))中的电影特效以及《恐龙危机2》、《生化危机一代号维洛尼卡》等许多经典游戏均是由LightWave 3D开发制作完成的。 LightWave 3D是全球惟一支持大多数工作平台的3D系统。在Intel(WindowsNT/2000/XP)、SGl、SunMicroSystem、PowerMac、DECAIpha等平台上都有一致的操作界面。无论使用高端的工作站系统还是使用PC,lightWave 3D都能胜任。最新推出的LightWave 3D包含了动画制作者所需要的各种先进功能,如光线追踪(Raytracing)、动态模糊(Motion Blur)、镜头光斑特效(LensFlares)、反向运动学(1nverse Kinematics,1K)、NURBS建模(MetaNurbs)、合成(Compositing)、骨骼系统(Bones)等。 合成软件简介 加拿大的DiscreetLogic公司面向高端的Inferno*/F1ame*/Fliht*软件系列。Inferno,运行在多CPU的超级图形工作站Onyx上,既可以制作35mm电影特技,也可以满足从高清晰度电视(HDTV)到普通视频等多种节目的制作需求;Flame*运行在Octane、02、Impact等多种类型的工作站上,主要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是目前国内电视广告制作的主力。 Discreet Logic公司面向低端的基于PC平台的系列软件Edit/Effect/Paint。其中,Edit是专业的非线性编辑软件。Effect则是基于层的合成软件,它有点类似于Inferno/Flame/Flint中的Action模块,用户可以为各层画面设置运动,进行校色、抠像、跟踪等操作,也可以设置灯光。Effect的一大优点是可以直接利用为AdobeAfterEffect设计的各类滤镜,大大地补充了Effect的功能,而且还特别强调与3dsmax的协作。不过作为合成软件,与Inferno/Flame/Flint和MayaFusion相比还存在差距。Paint是一款绘图软件,相当于Inferno/Flame/Flint软件中的绘图模块。利用这个软件,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活动画面进行修饰,有人把它称为“活动画面上的Photoshop”,是PC平台上优秀的绘图软件,也是其他合成软件必备的补充工具。Discreet Logic公司通过让这三款软件相互配合,比如从Edit中可以很方便地调用Effect和Paint,对镜头进行绘制和合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是此系列软件成为PC平台上最具竞争力的后期制作解决方案之一。 影视后期论文:影视后期制作中遮罩技术的实现 [摘要]视频遮罩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了Premiere 6.5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实现遮罩技术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遮罩 静态遮罩 动态遮罩 所谓遮罩,就是一个由黑白两色组成一定形状画面的素材,它可以是一张图片。也可以是一段黑白的视频素材。通过设置使遮罩素材中的白色部分显示一个素材的画面,而黑色部分显示另一个素材的画面,从而达到形成两个素材的画面组合成一个新画面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具有遮罩效果的素材是否运动,将遮罩分为静态遮罩和动态遮罩两类。 本文以Premiere 6.5视频制作软件为例。分别阐述影视后期制作中静态遮罩和动态遮罩的实现。在premiere 6.5中有Image Matte、Track Matte。Image Matte只能实现静态遮罩,Track Matte则可以实现画面叠加部分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实现动态遮罩的时候常使用Track Matte来实现,同时Track Matte也可以实现静态遮罩。 一、准备工作 1、素材准备:准备一张用于实现遮罩的黑白图片,黑白图片可以用图片处理软件实现。也可在Premiere 6.5中用字幕功能实现,并且可以将图片制作成自己所需要的形状。另外准备两段视频素材,一段素材作为背景,另一段素材作为被遮罩对象。 2、软件使用准备:用Premiere 6.5制作遮罩之前。有必要对Premiere 6.5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对如何创建项目、导入素材、添加素材到时间轴等进行了解。同时在创建项目时要明确具体的项目参数。 二、静态遮罩的实现 静态遮罩,遮罩层位置、大小和角度固定不变,处于静止状态,不随被遮罩视频片段的运动而变化。静态遮罩的实现相对比较简单,Premiere 6.5中的Image Matte功能就能轻松实现。此外,用Track Matte功能也能够实现。 1、使用Image Matte功能实现静态遮罩: Image Matte功能实现静态遮罩是通过一张黑白图片来实现素材的叠加透明效果,虽然操作不复杂。但它在影视制作中的作用却是很大的,不过这种素材的叠加部分的位置和大小是固定的。将已经准备好到两段视频素材导入到工程文件中,并将其拖入到时间线上。分别将作为背景的视频素材放到视频轨道Video 1A或Video 1B上,将运用遮罩的视频素材放置到视频轨道Video 2上,并使两段视频素材的时间长度保持一致。然后鼠标右击Video 2轨道上面的视频素材,选择Video Options-Transparency Setting。弹出如下对话框(图一): 然后在Kye Type下拉菜单中选择Image Matte,并点击Matte栏中的Choose按钮。按罩存放路径选择准备好的作为遮罩用的图片(如图二),点击OK按钮确定。最后在时间线上预览。可以看到已经实现好的静态遮罩效果。 2、使用Track Matte功能实现静态遮罩: (1)将准备备好的黑白图片和视频素材(包括背景素材和运用遮罩的素材)导人工程文件,并将其拖入到时间线上(Timeline),对视频素材的操作与使用Image Matte功能实现静态遮罩时相同,最后将遮罩图片放置到视频轨道Video 3上。 (2)使视频素材的延时长度同遮罩图片在时间线上的长度保持一致并对齐。如下图(图四): (3)选择Transparency Settings对话框Kye Type下拉菜单中的Track Matte选项(如图五)。点击确定。在时间线上预览,实现了与Image Matte所实现的一样的静态遮罩效果(如图三)。 三、动态遮罩的实现 动态遮罩,遮罩层的位置、大小或是角度随视频片段的运动不断发生变化,处于运动状态,随被遮罩视频片段的运动而变化。Premiere 6.5中运用Track Matte功能来实现动态遮罩。其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在Video 1A或Video 1B轨道上放置作为背景的视频素材,将运用遮罩的视频素材放置到Video 2轨道上,作为遮罩的图片放置到Video 3轨道上。并使Video 2轨道上的素材延时长度同Video 3轨道上遮罩图片的延时长度在时间线上保持一致并对齐(如图四)。 (2)给Video 3轨道上的遮罩图片添加移动效果。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在添加移动效果时,一定要在Motion Settings对话框左下角的Fill Color中将鼠标移动到遮罩图上吸取遮罩周围的颜色,即黑色(如图六),这样才能避免遮罩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只有画面局部被遮的情况。 四、遮罩技术的应用 遮罩技术在影视编辑、课件制作、片头片尾制作中应用比较广泛。运用Premiere中的遮罩技术进行视频的后期制作与合成,可避免画面效果的单一。特别是动态遮罩,通过不同的创意,改变遮罩的大小、形状、角度和运动路径,做出动态相融的丰富的画中画效果,使作品画面更加丰富,具有令人耳目一新、出神入化的特殊效果。其关键就是要用好Premiere 6.5的静态遮罩(Image Matte)和动态遮罩(Track Matte)技术。 影视后期论文:影视后期制作教育的“中和美”理念 [摘要] 数字化技术为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美学价值,也带来了新的后期制作手段。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影视后期制作教育应当秉持民族化的美的形态、美学精神与民族性格,以“中和美”的追求为教育理念。 [关键词] 影视后期制作 教育理念 中和美 数字化高科技的发展给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创作手段。二十世纪后期。数字化特技广泛地运用到影视艺术的创作中,《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影片都成功地使电脑特技与真人表演自然协调地合成。进入新世纪后,数字特技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站在数字影视技术最前沿的美国影视界陆续推出了《角斗士》、《珍珠港》等影片。而这一时期《最终幻想》的上映更是使影视数字化走向新的境界。影片中的人物竟然都是由电脑创造的虚拟演员来演出。现在我们一般将这种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影视制作手段称为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的一般流程为:利用实际拍摄所用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镜头,然后把镜头剪辑到一起,加入为影片制作的声音后形成完整的影片。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影视剪辑方法更有效,而且能够自由的加入影片需要的过渡和效果。 目前。国内各高校在与影视制作相关的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教学中。陆续加入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与实验内容。这些专业在影视后期制作教育中一般采用美国等西方国家设计的应用软件。或是采用为某一种工作站及非线编系统设计的专用软件。从使用角度讲,这些软件基本道理相通,技术手段不同,除了部分的特殊高端产品,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一般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但是在教学的理念中,由于我们接触了大量的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高科技影视带来的视觉震撼,或多或少的会以此为目标与追求:而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背景与美学理想看,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更应该秉持民族化的美的形态、美学精神与民族性格,以“中和美”的追求为教育理念。 中国“中和美”的哲学内涵是“致中和”的美学思想。先秦典籍《礼记・中庸》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说的“致中和”包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情感的含蓄性,喜怒哀乐情感含蓄未发:情感的适度性,情感表现而又有节度:‘致中和’是天下之大本与达道,反映了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因而“致中和”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致的,它包含了天与人、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等的精神追求,也即中国的“中和美”的思想主张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持一种亲和态度。而西方的美学追求与中国大为不同,自古希腊的“和谐美”便主张人类对自然与社会持一种二元对立的态度,即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分离,而且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当前西方的文化与美学观念,因此在西方文艺作品特别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以高技术手段为影视后期制作基础的影视作品中,场景的物质性、情感的对立性、视觉的刺激性体现得极为明显。 因而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与西方对于影视艺术的本身认识就有很大不同。首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具有怀旧、保守、内敛的特点。如怀旧的心理影响着中国影视艺术创作很少从想象未来的科幻片或充满现代感的枪战片入手,而是在刀光剑影的武侠片中生发灵感,虽然这些武侠片有时会披着怀旧的外衣而传播现代意识:“相对地,西方的审美趣味则相对更加好奇,超验和想象”。且具有相当强的科技幻想力以及对自然的思考。其次,中国人的审美态度是理想与现实统一,即以和谐为美,主张“发乎情。止乎礼”,文艺中很少有极度的狂欢与痛楚,而是情感与矛盾中止在一定的程度并互反转化:这与西方文艺的骇人惊心、荡气回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次,中国长时间以来注重影视“文以载道”的宣传与教化功能,在叙事中传播民族的精神理念,所以数字化的高科技手段只能带来视觉的享受,只能成为加强教化动能的辅助工具,而不会成为影片本身。 从数字化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状况看,中国与西方在应用范围与创作理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高科技手段表现力的优势更多的是在再现现实环境中或当前条件下难以创造的场景,并使之虚拟化,如飞机爆炸、科幻战争等。这比较符合西方的审美追求,像好莱坞警匪大片一样,以相似的故事情节与结构反复叙述。只要能变换新技术的运用,创造新的奇观场景,一般都可以获得可观的票房。美国大片数字化高科技运用的美学追求、故事编排、人物刻画以及技术运用与影片叙事的相辅与互动是与西方文化相契合的。而中国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却主要是作为影片叙事的辅助工具。或是根据创作需要以现实或历史场景为基础制作虚拟空间。前者如《紧急迫降》中的飞机空难。后者如《圆明园》中的古建筑复原等。但总体来讲,中国的高技术应用表现不温不火。较之西方影片的效果少有惊人的视觉震撼,这种特征更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文化心理。 所以。在中国的影视后期制作教育中,虽然采用了与西方几近相同的制作设备和技术手段。但是教学理念仍应当是中国传统的“中和美”。当然,中国的“中和美”思想也同时包含着先进的理念和落后的因素,当然需要对其进行批判改造与继承发扬。另外,世界全球化与中国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也要求西方美学传统与美学追求与中国的“中和美”交流互补,要求东方与西方在人文与科学、宏观与微观多个层面的比较对话。从而使得东西方都得以继承发扬其各自悠久深远的美学精神精髓,并在此的基础上形成各有特色又各具时代内容的崭新的美学观念。因此。“中和美”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但其精髓一定是始终如一的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礼乐教化”,最终落实在人的培养上:传统美学中的“中和美”理念也应该贯穿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中。 影视后期论文:数字媒体背景下影视后期课程改革探析 摘 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影视制作传统的模式和规范,推动了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对影视后期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主要从“理论+实践”“技术+艺术”“项目+团队”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数字技术的积极效果,以提高影视后期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视后期;课程改革 一、影视后期课程的基本内涵 传统的影视后期课程教学,主要是以项目操作为基本形式,将拍摄的影音素材进行剪辑、特效、字幕、音频、动画等方面的后期处理,从而完成影视剧、广告片、宣传片、微电影等形式的媒体制作。在这种课程体系里,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影视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对音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再利用后期合成软件进行特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编辑音视频与制作特效合成的能力;二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创作影视作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分工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意、创新和综合运用影视后期技术的能力。 二、影视后期课程改革的原因剖析 (1)数字技术已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将影视后期制作的记录方式由单一转化为多元,实现了音视频素材c数字化设备的完美结合,尤其是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数字合成技术对时空的准确把握和对画面的整体调控,极大地降低了影视后期制作的难度,体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影视后期课程教学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来进行改革。 (2)进一步提升影视后期课程专业性的要求。影视后期制作的软件应用难度并不高,即便不是专业人士,经过学习也能够很快掌握。然而,在数字背景下,不同领域的制作规范和实现技巧各有不同。因此,有必要从专业角度重新设计课程,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新的规范与技巧,让专业学习与行业需求更加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专业性水平。 (3)当下影视后期课程教学的现状不甚理想。目前,很多影视后期的专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课程的时代特点,教学定位仍主要专注在技术层面上,侧重于软件操作的技能传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独立创作时,往往会发现作品缺少创意与创新,艺术表现力欠缺,在内容的丰富和美观等方面与市场所需的影视产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影视后期课程改革的初步思考 (1)“理论+实践”强化课程的系统性。影视后期课程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关键,二者统一于影视后期课程教学中,体现其系统性。为了使教学更加系统,应将校企合作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企业相关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做到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融合。 (2)“技术+艺术”契合专业的综合性。影视行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行业,既需要具备影视后期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又需要具备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字技术作为创作工具,兼具技术水准与艺术功底的综合型人才,影视后期课程的改革必须以此为方向。 (3)“项目+团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以未来所从事的工作角度看,影视后期的工作形态基本是以项目的形式呈现,而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的良好合作。因此,在影视后期课程中,可以融合企业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训练和引导,这对学生规范创作流程、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项目总监或者客户的角色,提出所需影视作品的主题与要求,学生作为项目的执行者,各个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制定方案、分工协作,按照创作流程制作出合乎项目总监或客户要求的影视作品。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合理地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加速影视后期课程改革,全面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影视制作人才。 影视后期论文: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文章探讨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期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影视制作人才。方法包括:结合课程特色,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强化基础练习,妥善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突显学生主体,构建示范性课堂。 关键词: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应用能力;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影视产业日渐繁荣,业界对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新兴的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成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出色的影视作品离不开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因而对影视制作教学的要求非常高。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视野和高度去观察影视技术,又要将艺术性的理念渗透到实践应用环节,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懂影视制作技术、又具有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清晰地规划教学时间和任务,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用性。 一、结合课程特色,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抽象思维能力偏弱的问题,且逻辑分析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把必需的相关知识融入到项目的实践过程之中。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要与就业实际要求相联系,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应结合课程特色,根据就业岗位群与职业能力设置课程内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方面:第一阶段内容,学会使用摄像机、录像机等设备,并到外景进行实地拍摄,学习Adobe PR、Adobe AE等软件操作方法;第二阶段内容,掌握AE、PR、AU等Adobe系列软件,熟知遮罩、蒙版、片头、片尾、字幕、特效、转场等技术处理方法;第三阶段内容,进一步学习视频编辑技术,能够综合运用AE、PR、AU等影视后期软件技术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2)能力目标方面:结合企业提出的实际要求,熟练运用软件技术尝试制作一些综合片,如企业宣传片、校庆宣传片、婚礼MV等。3)素质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强化基础练习,妥善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在影视后期制作中,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基础,也是保证。教师应重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强化基础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影视后期各项制作软件。要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熟练掌握相关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音频制作等技能,这是成功制作出一部精美的视频作品的必要基础。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艺术是影视后期制作的灵魂和先导,与技术相得益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技术与艺术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在表现陈年旧事时,一般的做法是将画面设置成泛黄色调,突显“陈旧”之感;在表现历史资料时,可以黑白色调衬托画面,突出“历史”的感觉。这些制作技巧的运用充满艺术性,能够增加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冲击力,加深观众的印象。 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强化基础练习的同时注意技术与艺术的相互渗透。影视作品艺术力的表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艺术的渗透和表达,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三、突显学生主体,构建示范性课堂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应养成平时留心观察电视散文、电视专题片、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的习惯,并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建立并丰富教学案例库。这不仅能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对影视后期制作起到示范作用。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这部纪录片的每一集都好评如潮。此片的制作技术手法多种多样,将中国传统美食的制作手艺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制作人员通过快镜头来表现霉菌发酵的缓慢变化,给观众呈现出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奇幻景象;在表现竹笋、蘑菇等食材的生长周期时,将时间的飞速流逝和食材的悄然变化灵动地表现出来,使画面看起来充满艺术性,更具观赏性。富有趣味性的典型案例,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双向交流,共同探讨作品的节奏、风格和意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当成一个引导者,不急于告诉学生方法和答案,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对一些细节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中职影视后期制作是一门顺应时展的新兴课程。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用艺术的理念教育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用先进的技术去塑造艺术,从而培养出既懂影视制作技术、又具有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影视后期论文:助力影视后期酷睿i9激活设计师创新能量 国内影视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对于影视后期至关重要的PC设备也成为关注热点。7月1日,英特尔“助力影视后期技术创新”主题分享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内外电影后期、动漫设计领域的行业大咖及合作伙伴云集一堂,共同分享和交流影视后期最前沿技术。针对诸如影视后期行业等设计师群体在使用PC过程中的核心痛点:慢、卡、顿,英特尔与奥普雷斯设计师电脑之家、Render G、荣联科技联合了搭载最新英特尔酷睿i9处理器的设计师PC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 一加5正式售价2999元起 一加手机于6月21日在北京751 D・PARK 79罐举行一加5(OnePlus 5)会。其采用LPDDR4X制式8GB超大运存,搭载满血高通骁龙835处理器,主频高达2.45GHz,GPU性能相比上代产品提升了25%,拥有64GB/128GB两种存储空间,UFS 2.1存储技术传输速度相比emmc5.1提升了110%。后置1600万像素+2000万像素组合的高清全彩双摄镜头,双核对焦技术比PDAF快40%,全新调试的新一代Optic Amoled高清屏幕配合色温传感器和全新的阅读模式,让屏幕显示更舒适。 变行出发!雷霆世纪变形金刚版新品 6月20日,在《变形金刚5》即将上映之际,雷霆世纪邀请京东游戏、Intel、英伟达、影工场、雷霆世纪粉丝团共聚北京,见证雷霆世纪变形金刚版新品的。现场,雷霆世纪创始人兼CEO陈青松、中国MOD第一人邢凯详细介绍了雷霆世纪此次推出的新品。新品雷霆世纪骑士TF7主机,在产品设计上采用超音速线条的理念,运用最新的水转印(数码影像)技术,将《变形金刚5》中的三个主角元素融入白色机身,精选新7代Kabylake平台处理器i7-7700K、新二代ROG Strix Z270F主板、华硕ROG STRIX GTX1080Ti O11G显卡顶级组合作为主机的硬件配置,为玩家带来极致的游戏体验。同时,借助灵焕的联动风扇和灯条,TF7能带来多方位联动变换的绚丽灯光,为玩家的游戏体验增光添彩。 小米旗下米家品牌米家激光投影电视150英寸等三款重磅新品 6月28日,米家2017年度会在北京健壹景园召开,会上了米家激光投影视150英寸、米家定制九号平衡车Plus以及米家声波电动牙刷三款产品。三款产品分别涉及智能家电、智能出行及个护健康三个领域。其中,米家激光投影电视150英寸由小米生态链公司峰米科技生产,历经两年时间研发,严格按照专业影院标准打造,成为全球首款影院级别激光投影电视;米家声波电动牙刷则是小米生态链首次涉及个护健康领域的产品,由小米生态链公司舒可士科技研发生产;米家定制九号平衡车Plus由小米生态链公司纳恩博研发生产,在续航、承重等八大硬件提升的基础上,更是比上代产品加入了智能跟随、遥控等拓展功能。 vivo隐形指纹亮相上海MWC 2017MWC于2017年6月28日~7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The Human Element(势在人为)”。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移动行业各个领域的超过650家参展商,向广大参会人员展示其最新产品和服务。智能手机品牌vivo也亮相本次展会,带来多项创新技术和功能展示,如基于全新DSP芯片实现逆光拍照和夜景的拍照技术,极具未来感的“隐形指纹”功能,以及搭载定制DAC解码芯片和定制耳放的Hi-Fi方案。 更好的手机不是手机Moto Z模块化系列再添新成员 联想集团于6月27日在京东召开新品首发会,正式全新的Moto Z2 Play智能手机及摩音2代-JBL扬声器模块,售价分别为3299元和699元。Moto Z2 Play是继去年推出的Moto Z系列产品之后又一款拥有时尚超薄设计、全像素双核激光对焦摄像头,以及多种智能体验的模块化智能手机。摩音2代-JBL扬声器模块则在高品质音效的基础上,外观设计更时尚,并且提供蓝色和黑色两种配色供用户选择。 华米科技出米动手表青春版轻表体 长续航 7月4日晚间,华米科技线上了米动手表青春版。相比于市面上已有的运动手表,这款手表更加轻薄小巧,仅重32克,佩戴舒适无感,续航长达45天,待机模式则可达四个月,并有四种颜色和多款表带可供选择。米动手表青春版已在京东商城、天猫Amazfit旗舰店和华米科技微商城开售,售价仅为399元。 影视后期论文:影视后期中的数字视频技术AE的应用实践微探 【摘要】数字视频技术AE是影视后期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影视后期设计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数字视频技术AE的应用特点,分析在影视后期设计中数字视频技术AE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影视后期 数字视频技术AE 应用实践 数字视频软件技术的推广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其它科技优化是相关的。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音乐、电影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对数字视频技术的推广和创新都有一定的影响。数字视频软件技术包含的软件非常多,其中包含了很多大型软件开发企业。其中Adobe After Effects简称AE就是应用较为简单,符合需求的一项技术,其蕴含的特技效果插件类别非常多,也是实际发展中应用最多的软件之一。本文主要是分析影视后期中数字视频技术AE的应用实践。 一、影视后期制作的分析 在计算机技术与数字视频技术不断优化和创新的过程中,视频的后期设计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影视后期设计主要是将前期拍摄或者是制作好的素材,结合剪切、拼接的形式创造一个全新的内容,并且在其中融入相符的音乐和字幕,并且影视后期设计的工作也是素材制备成片的一个过程。 影视素材在初次设计完成之后,都是以单独片段存在的,各个片段之间在剪切和特效的处理之后,可以成为一部真正的影视作品。 影视后期设计主要是对影视前期方案、中期的拍摄工作产生影响,其中包含了初剪和精剪两部分,前者是指依据视频后期设计的非线性剪辑软件,后者是应用特效软件来进行特技合成部分的工作。 二、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设计中的应用 现阶段,影视作品、多媒体以及动漫等设计都存在视频后期设计的工作。影视后期设计工作中存在很多专业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AE软件在实际推广中,是一种专业化的视频非线性设计和后期合成软件,在实际视频后期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可以让编辑工作者依据准确、直接的形式创造出具备视觉创新效果的运动图像和特效,从而应用到电影、电视剧作品设计当中。 三、数字视频技术AE在影视后期中的应用 AE是Adobe公司提出的一款图形视频处理软件,是一种后期编辑的软件,符合实施设计和视频特技的机构,其中包含了个人后期制作公司、动漫设计公司等行业。在实际推广中数字视频技术AE主要用在电视剧、电影、网页等多种后期合成和设计工作中。 (一)AE的中层应用 “层”主要是指构成合成图像的基础部分,在合成图像的窗口处添加的素材可以在层而中应用。而AE最根本的工作形式也就是在项目的窗口引入素材中融入合成图像,从而构成合成图像的素材层。通常情况下,可以依据这两种方案来实施素材的剪辑工作。其中在层窗口中,移动时间滑条到相关位置,并且点击in按键设计素材入点,之后点击out按键设计素材的出点,除此之外可以在时间设计窗口,同时直接依据拖拉改变层的出入点。因为时间布局窗口展现的是各层的素材名,在对各层实施复制拷贝的过程中,可以为区分各层提供依据,因此可以依据改变层的名字,按下“确定”键,输入全新的名字,之后按下“确认”键就完成工作。同时,还可以在时间布局窗口中上下拖拉,从而改变各层的顺序。另外,还可以直接设计图层的大小。 (二)动画设计的应用 关键帧主要是指不同时期对影响的不同设计,但是这些都是依据计算机来设计的。一般情况下,可以打开关键帧记录开关,并且构建关键帧来实施层的动画设计,关键帧存在轴心点的、比例以及不透明设计等五种设计,其中设计操作都非常的简单。AE软件对实际方向性的移动具备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践操作中若是应用自动定向,AE可以依据沿路径运动方向,同时应用auto-ori-ent自动定向就可以让层的动作垂直于路径,并不是垂直于页面。 (三)预览和生成视频 预览和构成电影视频在影视的后期设计中具备复杂的特点,在动漫设计工作进行到一定范围之后,可以结合预览来分析其构成的效果,从而有效调节和整改,以此满足设计工作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可以依据Shift 和O键每相隔一帧就预览,从而降低内存,同时也可以依据按住O键实施内存的预览,除此之外,依据空格键也可以结束预览。合成图像完成之后,可以设计影视视频。其中主要进行以下几点工作:保护项目的文件,依据渲染检测各个条目,促使需要渲染的合成图像从项目的窗口转变到渲染窗口中,设计缺省值,同时从LOC菜单选择中,提出需求的登记类型,优化缺省的输出模式设计,并且也可以另择最新的设计,最终单击Render案件就可。对于AE软件而言,需要全面并且认真了解实际软件的应用,同时在实际推广中灵活应用,从而展现软件的功能。 四、未来发展分析 算机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影视后期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创新,并且在技术不断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影视后期的设计软件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现阶段,媒体行业正在向着与计算机技术整合发展的方向前进,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的整合也会为现阶段的影视设计设备的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促使数字化的发展技术符合需求。AE作为一种视频后期的整合软件,现阶段在影视行业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和推广。这就需要编辑工作者不但要具备优质的软件操作技术,还要关注其影视基础理念,这样才选择素材的过程中才更能具备深层次的分析,从而正确面对日益壮大的国际市场,以及不断提升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带来新的元素。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视频技术与后期编辑软件的出现,促使更多的视频编辑软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以往复杂的后期编辑工作,还可以减少饮食后期的编辑步骤,降低后期的编辑工作数量,有效缩短视频工作的编辑步骤,有效提升编辑效率和特技持续的编辑质量和效率,降低视频工作的来动数量,增强整体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影视后期的编辑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影视后期论文: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多媒体应用分析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的重要内容,以现阶段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分析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向。 【关键词】影视动漫 后期特效 编辑 多媒体 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优化,人们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形式出现了改变,这样促使人们的思想理念也出现了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影视动漫行业也得到了创新。多媒体技术的推广,为影视动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优化了影视动漫的特效制作步骤,提升了后期特效工作制造的质量和效率,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媒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为未来影视动漫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展现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多媒体技术就是指结合了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媒体,对信息资源进行沟通和传f的一种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专业解决文字、图片、音频以及图像等内容。其主要是可以在多个位置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并且对获取的信息资源实施编辑和储备。由此可见,人们在平时提出的多媒体技术,并不是指一种应用设施,而是这种可以对信息资源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其中包含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技术自身具备一定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影视动漫后期特效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在社会经济和技术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各行业也会与多媒体进行合作发展,影视动漫后期特效工作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影视动漫后期特效分析 特效主要是指依据特别的形式创造出虚拟化的场景过程,一般应用的形式有二维、三维以及模拟、特效动画软件等。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主要是指将前期工作中获取到的素材设计成特效镜头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应用二维动画整合和优化形式,结合剪辑方式将特效镜头整合成一个全面的影片,最终完成整体影视动漫的创造,而在影视动漫特效的后期设计中也是优化画面质量的重要形式,目前在影片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影视动漫而言,特效设计包含了两方面,一种是特效设计,另一方面就是后期特效设计,后者的设计包含了线性编辑系统和非线性编辑系统。而线性编辑主要是依据储备的形式将多个录放机之间的视频和音频依据规定的顺序实施拷贝,并不能随意对素材拿放,素材的长度也不能因为线性编辑而产生变化,同时复制母带还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影视动漫的后期设计中应用这种线性编辑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工作人员可以选择非线性编辑实施工作。 三、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应用 (一)虚拟空间、模拟现实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应用 依据后期特效编辑,可以创造出火山爆发、汽车碰撞、虚拟风暴、雨雪以及很多人眼看不到的东西,从而优化整体影视动漫的效果。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结合自身的认识或者是想象创造出更多现实化的场景,从而展现出超出现实的画面和声音效果,当然也可以展现出作者自身想象出来的东西。依据多种二维动画设计软件,可以展现出其自身独特的专业性,并且在系统中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展现出具备现实性的画面。结合模拟空间,可以在模拟空间上对多种信息资源实施调节,从而确保展现出的画面更为准确,优化动漫的艺术性和现实性。通过虚拟或者是模拟出现的空间,可以优化影视动漫设计的调控新,展现出创作者的能力。 (二)视听技术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应用 视听技术在影视动漫后期的特效设计中最基础的一项应用技术,结合二维动画平面产生的视觉和听觉影响,可以提升影视动漫的影响力。结合模拟视听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影视动画中的工作人员和景物等配置相关的灯光、背景音乐等内容,从而创造出一种画面、颜色以及声音整体的环境。在实际设计特效的过程中应用视听技术,可以在作品的整体风格中实施,从作品的整体构成出发,结合视听技术的形式和设施多次试验,在特效设计过程中多次检测,在最终明确有效的方案,这是以往影视动漫创造过程中难以达到的目标。在后期特效编辑过程中应用视听技术,主要是依据技术特点设计艺术环境的一个过程,这就需要结合技术到艺术的专业观念,将合理技术与艺术、人性特点有效的整合到一起。影视动漫的后期特效设计中主要是以多媒体技术为根本,结合多样化的技术理念,才能设计出满足群众审美观念的动漫。同时,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应用视听技术可以创造出更满足人物刻画特点的声音,优化整体场景的展现能力。例如对现实生活中人声音进行处理,可以转变为怪兽、电话以及广播等声音,降低人物的声音频,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声音效果,从而设计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如喧闹的餐厅等环境。 (三)新式影响设施在影视动漫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优化,各种新式的影响设施在动画后期制作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例如在操作中应用电子技术、视频技术、运动捕捉技术等技术,有助于让动画向着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依据多样化的捕捉设施的应用,可以有效模拟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表情,以此展现出真实的人物活动。另外,依据捕捉设施的应用,还可以展现出图像效果或者是影响资料,促使后期的特效设计可以更为优越,其自身的操作也会变得非常简单,人物的动画展现也更为真实可靠,这也是影视动画作用最初展现现实性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可以让影视动漫的创新更为快捷。目前,为了符合人们的不断优化的审美需求,在实际影视动画后期设计中,需要结合更多的多媒体技术一起进行操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多媒体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将会为市场经济中的各方面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平台,也会优化人们的生活形式。影视动漫的后期特效编辑也是如此,只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引导影视动漫产业构建持续发展的方向。 影视后期论文:“互联网+”下建立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研究 0 引言 团队根据目前各赛事的影视制作需求,和团队自有的过硬的后期影视制作技术,打造自己的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主要负责影视后期制作,包括剪辑、特效、调色、配音、配乐、字幕、渲染等专业设计流程,不仅能迎合广大师生社团群体班集体的需求,锻炼团队的影视制作技术,更为团队发展带来资金支持,能保证工作室的持续发展。 1 工作室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问题 团队中有专门负责影视后期制作的人员,但是成员多是出于个人爱好而自学的,仅有1名学生是专业出身,虽然参与过视频的制作,但对于大型的视频工程的设计和制作还缺少相关的实战经验。有差距就有成长的空间、有发展的动力,团队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掌握必备的知识,保证团队拥有的技术紧跟时代,甚至超越时代。 1.2 营销问题 产品的市场是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得以发展的根本,产品的宣传、微课教师的认可以及各种赛事宣传的需求是团队发展的关键,因此做好宣传、开拓市场是工作室发展的关键问题。 1.3 场地问题 团队作业时工作复杂繁多,设备较多,团队需要一个集中的工作场所;同时为了确保作品质量,非常需要一个良好完善且安静的工作环境。希望学校能在创业孵化中心给予一片工作场所。 2 工作室的推广对策 工作室提供产品:企业宣传片、大赛宣传片、产品会视频、影视特效、动画视频特效、婚庆MV、片头片尾、电子相册、海报、照片修饰、喷绘设计及制作。 工作室面向西安翻译学院全校师生及周边企业、个人等提供合适的视频产品。客户在全院范围内对本工作室进行宣传,提高本工作室的关注人气,面向西安翻译学院的师生以及西安市内的各大中小型企业,对工作室内部的不足作不断的修补与完善,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应有的工作室企业制度;发展阶段将走向陕西省各大高校更大范围内的公司企业,正式成为一家大规模的正规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提供服盏睦程:进行前期沟通,然后提供资料,买家付款、开始制作、返回修改,发送样片、提出修改、确认好评、发送成品。直到视频制作完美。通过互联网,节省注册场地空间,方面随时沟通、面向受众广,客户群多。制作技术好。原创设计、品质非凡、制作迅捷、现场拍摄。 能熟练的使用Photoshop、ai等软件制作技术。能制作各种大小尺寸的喷绘图片。价格根据买家的要求的难易程度而定,双方沟通后定价。 主要产品: (1)海报、照片修饰、喷绘设计。能熟练的使用Photoshop、ai等软件设计制作平面海报、喷绘等。在放大多倍的情况下,画面美观、字体清晰。从视觉上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图1、图2是为齐峰果业制作的展会布置海报。得到公司的好评。 (3)企业宣传片、大赛宣传片、产品会视频、ppt制作、舞蹈配乐等。为学校的社团大赛制作大赛 (2)影视特效、动画视频特效。使用专业软件,制作做各种形象生动的画面,能用各种软件新行修饰。在与客户的反复磋商中,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信一流的影视制作水平、一流的服务精神、一流的团队,一定能让客户满意,达到与客户互利共赢,永久合作的状态。 3 总结 本文对工作室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部分问题做出了对策研究,但本人的专业程度不够,使得本文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后来的学者可以对影视制作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作者简介 彭弘:1997年生,男,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籍贯:广东省
农业循环经济论文:小议基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基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农业循环经济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农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三农”问题依然存在,若要彻底解决,并成功将科学发展的观念贯彻到基层农业经济发展中,必须要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 基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有不正确的认识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当作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没有与循环经济3R原则产生直接的关系;二是,没有认识到该怎样推进循环农业经济建设,实际过程中,一味的追求速度,而没有重视质量;三是,大部分基层农业还是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要生产手段;四是,基层农业相关工作部门为了最求经济增长的指标,没有正确、有效地引导循环农业建设,甚至成为人为障碍;五是,基层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当前还无法真正成为循环农业经济建设的主要团队;六是,没有积极宣传循环农业经济的优势,或者说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2技术研究滞后 基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循环经济中的主要技术,如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与清洁生产技术等,目前研究不够深入,甚至无法在基层全面推广。这些关键技术的开发,通常以大企业为主,由于单兵作战,无法形成联合攻关的力量,而且大部分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尤其是对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的研究水平不高,没有真正形成促进基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3资金缺乏 基层农业由于相关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无法真正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一是,财政补贴制度设计过程中不够合理。当前执行的政策中考虑环节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的补贴项目仅仅限于少数几项间的补贴,没有一定的制度来支持基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二是,相关优惠政策存在缺陷。当前优惠政策主要是税收方面,但是还没有体现循环经济理念,而且还延续了最终治理的传统意识。另外,鼓励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不够完善,比较单一,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涉及到的各项政策相互冲突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政府投资有限。循环农业发展涉及到的主要群体是资金缺乏的农民,仅仅靠个人力量或者小群体力量是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的。 二、发展基层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真正意义上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对应的措施。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认为当前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 1加强循环农业立法进程的推进,并出台与之有关的补贴性政策与限制性法规 对基层农业进行深入调查,充分明确政府、企业与农户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义务与责任,并将构建农业生态补偿与技术补贴机制当作出发点,对经济发展体系进行完善,进而建立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与工作行动三者相互结合的长效机制。 2构建基层农村物业管理体系,打造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长期有效机制 物业化管理是当前基层农村对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加强基层农村物业化管理能将基础设置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能有效改善基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式,对于推进基层农村废弃物处理资源优化利用、培育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3加强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力度 只有农业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才能提升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重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当前一线农业科技人才水平不高,这是制约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技术角度来分析,要坚持围绕水体净化、生物质能源、废弃物质化利用、农地养护等等关键领域,要重视纤维素转化利用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等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而形成比较全面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在基层农业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是推广循环经济的主要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培养出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才人。 4提升政府资金投资力度 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适当的增加,才能将多元化投资体系完善。基层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没有足够资金的投入,就很难适应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基层农业部门的支农资金预算,有必要转向循环农业。其一,基层农业部门要建立循环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途是建造基础设施,并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推广以及运用;其二,涉及到基层农业的金融机构与产品时,要适当放宽贷款额度与限制,全力支持循环农业建设,尤其是要合理增加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额度,并对税收优惠政策、补助、贴息等等多种经济杠杆的作用,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注入基层农村,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本文作者:杨慧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农牧业局 农业循环经济论文: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可以适当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运行,对建设现代化农业,积极响应农业政策号召具有极大帮助。本文分析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构建与相关对策,通过现阶段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探索此课题的价值。 关键词: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属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内容,更是现阶段国家现实的选择,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影响了协调性,本文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举措与相关措施,为更好推动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构建 1.1实现循环利用 近些年,农业部门按照文明建设的标准,推动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更加重视循环利用。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在循环经济的理念支撑下,重视沼气建设与种植业的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建立起循环利用模式,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沼气产业的循环发展[2]。 1.2推进清洁工程建设 实现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前提是开展清洁工程,为更好的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与相关的废水污染问题,保证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完善各种有机物的废弃处理设施,确保就近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进家禽家畜粪便、生活垃圾与饲料等循环,实现家园清洁与田园清洁。 1.3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近些年,农业部门更关注肥料化、饲料化等的循环利用。通过推进先进技术,使得秸秆肥料化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保证全国秸秆肥料化的利用量达到相关标准。现阶段,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到了2.2亿吨,已经占据了可收集量的27.8%,经过相关方式的转化,实现清洁能源的转化,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具体标准。 1.4运用节约型技术 围绕农业的具体发展方式,应该坚持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根本,重视运用节约型技术,促进农业清洁生产的顺利开展。大力推进测土配方的施肥方式,重视实现一体化技术的生产,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推广更为高效、低毒的防治技术,提升相关的病虫害生态拦截工程,积极改造并修建生态拦截区域,实行科学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迎合保护性耕作的需要。 2注重循环农业的发展方向及重要环节 2.1理念 转变思想观念,从大生产、大生态等方面实现循环农业的发展,摒弃依靠消耗资源发展经济的做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证实现农业经济由单向式资源利用到循环梯级式的利用,在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把握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2.2发展 及时优化相关的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践行。构建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模式,建立科学的生产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确保合理配置相关的农业生产要素,保证提升相关的资源利用率,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推进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解决一系列的脏乱差等问题。 2.3途径 要实现由粗放型、高耗型到集约型、高效型的转变,推动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确保农业的不断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准。重视保护耕地、草原及一系列的生物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完善资源的优化配置。 3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 3.1开发节约型农业 农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资源的合理利用率。注重节约型农业建设,对耕地实行分等级动态管理,强化基本农田建设,在改造过程中实现田地的分配,经过普及相关的施肥知识,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与配套服务,保证及时调整施肥结构,从而更好地提升肥料利用率。注重节约技术的推广,在统一防治措施的利用过程中,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另外,还需要适当的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有效降低农业装备耗能。 3.2落实农业产业链条延伸 循环农业经济的实现需要拓展并延伸相关的产业链,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完美结合,促进农民增收。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且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广先进的合作形式,实现企业与农户结盟的共同体构建,推动相关格局的不断完善。 3.3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在农村清洁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以自然为基本单元,注重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应该积极推进秸秆肥料的优化利用,及时解决秸秆资源浪费与焚烧所造成的严重问题,强化沼气工程的建设,实现农业资源的保护与有效利用。资源的优化利用能够更好的贴合国情实际,以最优质的资源配置,推动国家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构建,需要迎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应努力顺应农业发展的趋势,以更好的方式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实现。我国属于农业大国,虽然农业的发展占有明显优势,但还应与时俱进,用现代化科学手段,指导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构建符合国情的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作者:程丽波 单位:通榆县科学技术馆 农业循环经济论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城郊农业旅游开发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农业旅游开始兴盛起来,城郊农业旅游更是如此。由于其背靠城市,交通、通信便利,已成为广大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当在城郊农业旅游的开发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等。基于此,有学者提升了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城郊农业旅游,以确保农业旅游走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道路,在满足人们欣赏田园风光,感受民俗文化的需要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确保生产和消费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城郊农业旅游;注意事项 农村不仅有优美的田园风光,还蕴含了传统的民俗文化,对身处喧嚣的城市居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这里他们可以回归自然,缅怀传统的生活方式,已得到身心放松。旅游公司基于上述需要开发了城郊农业旅游,为我们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发城郊农业旅游的动机,接着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城郊农业旅游开发的关系,并介绍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城郊农业旅游开发的主要事项。 一、开发城郊农业旅游的动机 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泯灭人类回归自然的渴望,而是加剧了这种渴望,这种渴望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祖先曾长时间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对自然有一种本能的归宿感,另一方面是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而在自然环境中人们的身心可得到放松。农村保留着相对完整的自然环境,且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这是城郊农业旅游开发的动机之一。此外,农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寄托,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具有一定的“乡土情结”,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想要了解传统文化,这是城郊农业旅游开发的另一个动机,即为了满足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需要[1]。在农村人们能欣赏到田园风光,感受到民俗文化,安静的环境、绿色植被、清新的空气、空旷的田野激发了人们对往日生活方式的怀念,在怀念中释怀情怀、陶冶情操,暂时忘却城市生活的压力,所以说农业旅游对城市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旅游企业开发城郊农业旅游的动力所在。 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城郊农业旅游开发的关系 1、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城郊农业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充分考虑了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一般的经济活动更符合生活环境。对于城郊农业旅游,旅游地址处于城郊结合部,由于背靠城市发达的交通网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较为便利,可节省大量的基础建设支出;其经济活动在农村原有的生产资料、闲置的房屋、田园景观上开展,提升了农村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可减少了旅游项目开发成本;其旅游产品以绿色产品为主,现产现销,既不会污染环境,也避免了长途运输产生成本。总的来说,城郊农业旅游利用的是农村的风貌、特色、趣味以及民风民俗等特有资源,并充分发挥了其背靠城市的优势,与循环经济模式的一般的规律相符,后者对前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农业旅游开发不应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应确保两者共同发展[2]。此外,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旅游的吃住玩消耗更多的是人力,而人力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也就是说农业旅游是低资源消耗经济活动,且消耗的资源大多可循环利用,其发展要求与实践属性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一般的规律。 2、城郊农业旅游可开发成循环经济的载体 田园景观是最主要的农业旅游最主要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可通过农业活动生产出来,可循环使用。在农业旅游中,游客消耗的绿色食品、农业产品等产生的废料可作为肥料进入农村生态链,既减少了废料处理的成本或对环境的污染,由减少肥料成本支出。此外,农业旅游还可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耽搁正常的农业产生,形成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总的来说,农业旅游业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农业旅游业当地的餐饮、住宿、娱乐业很好地嵌入了经济发展圈,农村的基础设施会更加的完善,产业链更加稳固,生态保障体系更加有效,使得各项经济活动形成闭环,继而成为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载体[3]。 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城郊农业旅游的开发的注意事项 1、在物质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城郊农业旅游的开发的注意事项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城郊农业旅游开发不仅使得相关消费和生产进入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中,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这是区域、产业、企业层面的循环发展,对于更高层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发展,农业旅游同样可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放松游客的身心,基础实施更人性化,当地人力资源更能得到充分等,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娱乐需要,也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1)旅游企业能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进行开发活动。 城郊农业旅游的开发由具体的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企业只要严格遵循循环经济理论,以循环经济思想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才能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当地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围为游客提供一个向往的乐土,促进农村农业与旅游业的循环发展。在具体的开发中,首先应尽量多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以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其次评估每个项目对生态破坏,并基于减量化原则确定项目的数量、用料、规模、风格、色彩和造型,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风光,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尽量不影响农业的生活方式,做到就地取材,与当地的自然风貌能融合在一起[4]。再次,充分评估环境容量,确保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环境的承受范围内,避免破坏代际平衡和生态平衡;最后做到不使用或使用环境去不友好产品,比如杀虫剂、除草剂。 (2)区域层面形成了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的生态产业链。 随着城郊农业旅游的开发,与之相关的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成熟,继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形成的产业链只有符合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的原则,才能实现生产、消费以及废物再利用的完美闭环,才能使得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副产品互换和资源共享实现从个别企业间行为到产业间行为的发展,把区域各个产业的生产、管理统一起来,对资源进行优化优化配置,形成一个生态网络系统。一个完美的区域生态产业链会从物质循环流动的各个环节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尽可能提升物质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确保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在精神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城郊农业旅游的注意事项 (1)农业旅游开发应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 城市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而城郊农业旅游开发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息娱乐的好去处,所以说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让游客感受到最质朴、最传统的民族文化,领略到城市所没有的民俗风情以及田园风光,让游客在消费高质量的、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的过程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实现身心的发展。在具体的开发中,应注重民俗风情的开发利用:农村与城市最大不同之处是其受到的现代科技文明的影响较小,还能保留一定的民俗风情,这是农业旅游业的价值所在,农村的民俗风情有服饰民俗,比如与鞋帽、装饰品、衣服、佩戴品等;岁时节令习俗,比如元宵节的踩高跷、耍龙灯、观焰火、观灯、舞狮子、跑旱船等活动以及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开展的各项活动;游艺竞技民俗,比如放风筝、狮子舞、武术、赛龙舟、燃爆竹烟花等,此外还包括婚姻礼仪民俗、生产习俗、居住民俗、饮食民俗等。同时还可以开发传统农耕文化资源,比如采用水磨、鸡公车、水车、石碾等几乎绝迹的传统农耕设施;建立农耕文化展室,展览风车、斗笠、升子、石磨、斗、织布机、蓑衣等,并在展览促进行相关的文字介绍,介绍其用途、使用方法,让城市的年轻一代有机会了解农村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注重食文化、商品文化的开发利用:农村有着传统的饮食文化,具有城市快餐文化不具有的魅力,可充分挖掘饮食文化,开发出极具特色的餐饮品类,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景的过程中吃到有品味、有文化的饮食。 (2)把握好城市旅游者的需求。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使得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农村正在逐步丧失其传统的形态,人们渴望能有机会接触田园风光,以弥补往西地域文化的缺失,这也是农业旅游的兴盛的原因之一,所以说农业旅游的开发应把握好城市旅游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原汁原味的乡村形态,最健康的生态环境,最传统的民俗文化,以满族其城市生活传统文化、田园风光的缺失感,让他们身心帆布归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结束语: 与一般的景区开发一样,城郊农业旅游开发应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以便为人们提供更加原汁原味的自然环境,当两者的不同之处是城郊农业旅游开发应更注重民俗文化的开发,其自然环境也更加的脆弱。在城郊旅游的开发中运用相关的循环经济理论和原则能实现经济活动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也能更有效地开发农村的民俗文化,实现生产、消费以及循环的体系化发展,对我们城郊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盼 单位:平顶山教育学院 农业循环经济论文:农业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途径 摘要:农业传统生产方式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农业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重组合原则,能够极大地减少农业生产的资源投入和有害物质排放,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立体化产业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集聚化产业布局等模式,并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注重宣传引导三个方面提供保障。 一、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业长期以来都采取粗放型的传统生产方式,生产集约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1.资源不合理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一方面,大量使用化学类生产要素污染了生态环境。近年来,农民不断加大化学类生产要素投入,以此来提高农业产出。这种干预农业生产的做法,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化肥的长期使用造成了土壤硬化,土地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农民在喷洒农药时,为了加强杀虫效果常常会过量使用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生物,对土壤、空气、水资源的污染更是严重,也给农产品安全带来了隐患。地膜技术在蔬菜种植中被经常使用,但是大多数地膜都很难降解,废弃的地膜或者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降低土壤质量,或者被随意丢弃、造成白色污染。另一方面,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随着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十分迅速,自然资源需求也随之增大,加上农村自然资源多数处于无监管状态,水、土地、草原、树木等资源被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草原荒秃等恶劣后果,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废弃物不当处理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与工业产生废水、废气一样,农业生产也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一旦不能有效处理,就会成为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从种植业来看,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每年大约产生8亿吨秸秆,由于现在农户很少喂养牲畜,这些秸秆便成为没有使用价值的废弃物,为了不影响下茬播种,不少地方采取焚烧方法处理秸秆。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产生的有毒气体则会给人和动物带来伤害,成为近年来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二、农业循环经济对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 循环经济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将生产活动优化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过程,实现了对“高投入、低利用、高废弃”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在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正是看到了循环经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中,循环经济也被大量应用,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生产程度高的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循环经济达到了很高水平。农业循环经济“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减少农业生产中资源、物资的投入和废物的产生,以兼顾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效益”[1]。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困境的必然选择。“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农业生产自觉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2],这与农业循环经济有着高度契合。一方面,从多层、多次利用资源看,农业循环经济是对资源的极大节约。循环经济追求对各种资源的深度利用,将资源的使用价值完全“榨干榨净”,避免生产造成浪费资源。如稻田养鸭模式,借助鸭、水生物、水稻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减少了化学除草以及化肥、农药和饲料用量。另一方面,从再利用废弃物看,农业循环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更大。农业生产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但循环经济将这些废弃物通过再加工则会“变废为宝”,不但减少废弃物污染,还提供了新的生产资料。如运用先进技术将秸秆加工成生物燃料,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利用沼气技术把畜禽粪便发酵成沼气,既解决了粪便处理问题,又产生了新能源。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1.立体化产业链模式 农、林、牧、副、渔各产业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要利用生态经济学规律,通过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形成产业立体化生产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一是建立种植业立体生产模式。将农作物、蔬菜、果树等进行科学套种,实现对土地、水资源、肥料、阳光等综合利用,减少资源要素投入。二是建立农、渔、畜等融合生产模式。将农作物、畜禽、鱼类、微生物等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环状减耗型食物链。以稻田养鱼为例,在水稻田中养鱼,可以在不增加水资源使用的基础上获得鱼和水稻两种产品,同时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物又成为水稻的有机肥,减少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三是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立体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大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能量循环关系,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科学搭配,构建农业生产综合体,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开发。 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农业产生的废弃物大都属于有机物质,为加工再利用提供了可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依据生态学、生产链原理,通过技术处理将秸秆、残渣、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转化为生产要素。一是把废弃物转化为新能源[3]。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发酵产生热能原理,将其转化为沼气、电力、燃料等能源。二是把废弃物转化为肥料。动物内脏、粪便、农作物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通过简单处理就可以用作有机肥。三是把废弃物转化为饲料。将农作物的叶子、秸秆以及农产品残渣作为畜禽饲料,既节约成本,又减少了肉类的激素含量。四是把废弃物转化为材料。即将农业废弃物加工成可降解的装饰材料、生产原料等,如把玉米棒通过粉碎、熏蒸加工成蘑菇、木耳的培养基等。 3.集聚化产业布局模式 集聚化产业布局模式是立体化产业链模式的升级版,它将相关农业企业、工业企业等进行集中布局,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功能集合构建,从更宏观层面实现农业生产循环发展。如可以将农作物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企业、沼气企业等集中布局于同一园区,构建闭合循环生产模式,即农作物企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加工企业产生的残渣作为畜禽饲料或有机肥,养殖业为农作物企业提供畜禽粪便有机肥,沼气企业将各企业的废弃物变为沼气为企业提供能源,这样各类资源和物质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以江苏宜兴市的兴望农牧园为例,该园区布局了猪羊养殖、加工贸易、休闲林果、水稻种植、茶叶等产业项目,实现了沼气综合利用、立体种养、环境控制、农产品加工等高效清洁的循环经济[4]。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涉及观念转变、技术转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单凭企业、农户无法完成。因此,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在资源整合、科技研发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支持农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循环经济生产方式转变。一是出台支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在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日本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循环性社会基本法》,从立法层面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我国也应该出台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明确导向。二是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规划管理。从县域经济、省域经济层面出发,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对本地农业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建设一批主题功能突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升本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三是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政府要从经费、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对采取循环生产的企业进行支持,如减免税收或提供贷款,帮助企业引进废弃物利用技术等。 2.强化科学技术支撑 一是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依据不同循环经济模式,制定生产过程、资源要素使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技术标准,为农业生产各环节循环衔接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推广。依托高校、农科所、技术站等科研院所,围绕农业生产与现代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的衔接,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攻坚项目,同时向农户和企业推广种养协作、间作套种、饲料加工、沼气生产等技术,提高循环经济技术使用率和覆盖面。三是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选取有实力、有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技人才、研发经费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技术应用和创新,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基地。 3.注重宣传引导 农业循环经济是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多方积极参与才能顺利推进。因此,要注重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宣传,提高农民、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加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投入和环境破坏,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对循环经济积极作用的宣传,让农户和企业认识到循环经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使农户和企业自愿采用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三是加大国家扶持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宣传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介,让农户和企业及时了解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选择具体生产模式。 作者:程佳聪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农业循环经济论文: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摘要: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区域差异显著,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以及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不断恶化之势。如何建设好西部农业生态文明,对于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部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可见,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被提到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重要高度。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西部地区在我国的版图上跨度很大,自然条件有很大差异,由于历史的和经济上的原因,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西部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直接关系着我国西部乃至全国农业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步伐。 二、西部地区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制约因素 (一)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全国对森林资源进行了长达40多年大面积的掠夺性采伐,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遭到破坏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西部地区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沿袭着开荒种地的原始农耕模式,牛羊的生产绝大部分还停留在放牧式饲养上,加之个别地方由于急于发展,过度开采,超载放牧牲畜,造成森林、矮杆植物和草山的破坏甚至毁坏。据统计,西部地区以川滇地区天然林区森林资源破坏最为严重,森林单位蓄积量年均递减2.5%以上;其次是新疆天山地区和四川盆地周边山区。由于森林覆盖率过低,加之历史上毁林滥垦、陡坡开荒,使山区失去涵养水源和调节水源的功能,加剧了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占西部总面积57%,而水资源量只占18%,水能资源只占24.4%。干旱缺水日趋严重,据统计,90年代初以来,西部地区农田每年受旱面积达8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比80年代增加1/3,呈加剧趋势。 (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气候的原因,农业生态环境较差,加之耕地条件差,化肥的使用量大,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江河和塘库水体的污染及部分地区水源的水质恶化;同时不合理的施肥还造成土壤表层板结、土壤酸化等严重问题。目前农村点污染与面源污染并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日益突出。 (三)农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较突出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同时我们也使用了世界化肥总消费量的31%,全国农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农药残留超标使农产品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同样,西部近年来,农药施用量也呈增长趋势,一些农药甚至能在土壤中长期残留,这些农药的残留物还可以通过水的传递,将污染扩散到很远的地方,造成农产品严重污染。这些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危害国民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三、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西部农业生态文明的基本对策 (一)大力宣传、强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西部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印发宣传品、经验交流会和采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全方位教育宣传,只有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农业循环对于建设西部农业生态文明的科学道理和经济、社会效益,才能转变单纯追求GDP的观念,提高西部地区各级干群增强农业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让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之中,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等活动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有利于西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按照农业循环经济“3R”原则,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按照“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农业循环经济“3R”原则,西部地区尽量减少进入农业生产的物质量,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减少土壤、水体和农产品中的有害残留;提高农业机械、农业基础设施等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如推行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变废为宝;从深度和广度开发农业资源再利用价值,实现土地、土壤、森林、草地、水体以及动植物等资源的良性再循环。同时在农业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消费等环节,应特别重视循环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提升农业资源循环利用规模,逐步建立起西部农业资源全面的高效再循环利用体系。 (三)科学规划,探寻适宜西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 西部各地区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明显,农业类型多样,不同区域有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为此建设西部农业生态文明不可搞“一刀切”,应根据西部地区实际状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探寻农业循环经济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如可以在具有区域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条件的区域,以农村特色农业型发展模式为主,建立高效独有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平原经济区域可以以农业生态产业园模式和农村庭院模式为主,即在农业生态产业园内通过对一定地域空间内不同农业企业间,以及其他企业、居民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与输出进行优化,从而在该地域内对物质与能量进行综合平衡,利用农村庭院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条件,独立地形成一个无废弃物的循环式结构。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确保西部农业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 科技创新是确保西部农业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西部农业生态文明的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开发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农林牧品种遗传改良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绿色耕种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以及大力发展建造水源涵养林、护坡林、护堤林、防风林等防止水土流失技术等。同时必须正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容量,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施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工程和净土、净水、净气的“三净田”工程;加大江河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的科学性、持续性,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并同时做好农民的后续保障工作;创新手段,提高检测技术技术水平,进一步制止工业污染对农业环境的损害,加大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进一步明确农产品准入标准,完善农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系统,确保西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完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及法律保障制度 西部地区应加快完善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价格、财税、金融等与建设西部农业文明不相符的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立法机构要组织专门人员,根据不同制度的性质和种类,加快步伐对已有的制度进行完善,对还没有的制度加快制定,同时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现象,确实保障西部地区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西部农业生态文明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 作者:方杰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 农业循环经济论文: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产品———废物———再资源”的封闭循环式农业系统的经济模式,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本文力求在对农业循环经济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对策 1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 所谓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和手段,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内部的物质和能量闭路循环,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它是一种农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模式[2]。它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涉及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农业的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及绿色消费等一切有利于农业环境发展的循环经济系统;其次,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双赢的经济形态,它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并且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再生闭路循环利用为特征,实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的目标;再次,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它的实现离不开现代高科技成果和手段;最后,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以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为载体,它的发展必然与合理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息息相关。因此,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3]。 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过多与农业资源有限矛盾突出的国家。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面临着以下几点的困难。第一,我国的农业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很少。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800m2,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有79%的耕地属于中低产地耕地,总体质量偏低,而且目前耕地面积还因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逐年减少。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4,且水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长江以南水资源多但耕地少,并且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缺水少雨。第二,我国面临着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和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农业机械虽有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但仅占世界水平的8.8%。有些农业资源比如秸秆的开发利用率很低,一般都作为燃烧材料使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第三,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一些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等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4-5]。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行清洁生产,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才是长久之计。 3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并且缺乏循环经济的观念。我国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远远达不到担当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任。此外,农业生产中农民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加之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农业循环经济观念在农业生产中缺乏,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相关的技术研究落后。循环经济的发展是要以技术研究为支撑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关键的技术无法得到满足,而且已有的技术推广应用也很不到位。总体看,我国农业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而且推广应用效率低。第三,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期,必须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满足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要求,但我国财政资金投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数额还很有限。第四,缺乏相应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虽然我国已颁布《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一系列促进企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政策。但专门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还没有制定[6-7]。 4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4.1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理念 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尽快把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培养成新型农民。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大力实施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到农村地区创业,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生力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尽快适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根据我国农村的特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宣传车、黑板报等多种传播媒介,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观念的宣传,使广大农民进一步认识和明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由此带来的好处。广泛的推广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利用高科技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强化农业循环经济理念[8-9]。 4.2加强农业科技发展及推广 首先必须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只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推进相应的技术研发。其次政府扶持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起示范和技术扩散作用。最后我们要推广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比如发展滴灌、膜下滴管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集约型生态养殖业;加强农村沼气和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8-9]。 4.3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和多元化投资机制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比如政府对一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支持;在农业税收制度创新方面,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建立新型的税收制度,为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要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如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含量较高和发展前景较好的循环农业科技项目提供专项贷款、设立政府发展循环农业专项担保基金;创造条件,降低风险,吸引工商资本和私人资本投资发展循环农业等[10]。 4.4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广泛宣传,使现有的农业循环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民众所熟知。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有关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这样,才能树立法律的权威保证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然后是制定《农业循环经济法》及各类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要结合我国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制定一部针对性强、内容科学的《农业循环经济法》,以此来引导和规范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作者:李志良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园林科技研究所 农业循环经济论文: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 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是循环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基于此,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内涵的研究,解构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的主体要素、体系架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内涵;问题和对策 1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的基本内涵 农业循环经济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方式,借鉴传统农业经济经营经验,提升社会化经营效果,科学运用农业生产资源,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产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农业经济模式。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确保农业经济呈现健康发展态势的重要技术路径。而通过科学技术元素的有效参与,整合农业循环经济科技因素,形成完善科技服务系统,可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这个科技服务系统就是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其具有以下特点[1]。一是崭新农业生产观。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考虑到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通过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创造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二是崭新农业价值观。把自然当作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将科技开发自然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并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力,充分发挥科技与自然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三是崭新农业经济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循环经济为基础,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及多层次利用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收和节能减排,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的主体要素和体系构架 2.1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的主体要素 主要包括资金、技术、信息三要素。其中,资金要素是基础,一般资金要素的投入主体为政府;技术要素是关键,是破解农业经济发展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的技术实现路径;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2.2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的架构 2.2.1研发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研发体系的构建主体以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其中,科研院所和农业高等院校是科技研发的中坚力量。农业龙头企业是进行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平台,直接面对农业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结构,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满足农业市场各项需求[3]。 2.2.2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民技术人员,其中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体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的组成人员大多是具有高学历的专业性人才或是具有丰富农业实践经验的农民专家,农民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服务体系 主要以政府服务机构为主导,主体是科研机构的服务部门。 2.2.4保障体系 农业技术研发与创新需要强大的保障体系作为支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循环农业发展问题,在政策法律法规、资金方面、人才方面给予倾斜。 3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3.1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研发创新体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激励措施、机制不够健全等方面。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研发长期以来存在重短期效益而轻体制建设的问题[4]。二是农业循环经济推广体系和农业发展需求不对称。特别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滞后、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薄弱等因素,严重制约推广体系作用的发挥。三是农业循环经济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运行机制不能与市场要求接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运行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四是农业循环经济保障体系建设较滞后。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普遍存在着动态监测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难以汇聚人才和技术,难以形成合力。五是农业产业结构和资源调配结构不合理。不少地区存在产业结构的问题,对农业资源的整体调控布局不够,导致整体发展乏力。 3.2发展对策 一是以核心技术为突破口,提升整体研发水平。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是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核心内容,对提升生态农业生产竞争力发挥关键作用。二是提升服务与推广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相关部门是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推广的主力军,为集合科技推广潜力,需要与各级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形成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广大农户带来最直接的科技服务[5]。三是优化整体发展环境,夯实保障基础。农业科技部门、科技人员和相关政府、群众组织要密切配合,形成科技服务系统性网络体系,整体一盘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优化全市生态科技服务环境,夯实各种保障基础,为生态农业的高速发展提供重要物质条件。四是注重统筹兼顾,调整资源配给结构。对农业科技成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优化,提出针对性更强的科技推广服务策略,有效激发地方农业生产经营发展动力。 作者:周煜钦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农业循环经济论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论文 1生态农业的内涵解读 现代农业主要表现为现代石油农业、现代生态农业等各种不同的模式,因为现代石油农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巨量化学物质的投入来提升产量与经济收入的,因而也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极大消耗,甚至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所有也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随之,生态农业这一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尽管全球范围内各国关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名称有所不同,一些国家称之为有机农业,一些国家称之为生物农业或者无公害农业,还有一些国家称之为持续农业等,但是对于其内涵之理解却是一致的。生态农业事实上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和传统农业技术加以结合,全面而合理地运用自然资源以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环境等方面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让农业能够走上良性循环之路,所以,它已经逐步成为如今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潮流之一。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之间具备了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循环经济理论认为这反映出人类积极寻求和自然界和谐共处之理念。循环经济运用于农业上即为生态农业,所以,生态农业也属于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之实质在于用环境友好方式来运用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容量,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活动趋向于生态化,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诸多方面的相互统一。有鉴于此,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之间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两者均要求在农业生产活动之中和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发展的新机制,以达到节约资源与重复利用能源之目标。 2循环经济条件下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 (1)资源化 也就是要以污染排放的最小化为主要目标。应当针对产业链之输出端,即废弃物,以充分提升绿色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要运用对废弃物实施多次的回收、利用与资源闭合式循环,从而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而。资源化原则是一种输出端的方法,能够将废弃物再一次地转换成为资源,从而减少最终的处理量,这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废品回收以及综合利用。为了和资源化的过程保持适应,消费者要提升购买再生产品之意识,从而促进循环经济之实现。 (2)再利用 也就是以废弃物利用的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这一原则属于过程性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延长产品与服务时间,尽可能地多次或者以多种不同方式来使用物品,从而避免其太早成为垃圾。要致力于发展白色农业,也就是要开发与利用各种微生物资源,从而生产出各类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无污染的饲料和其他能源。 (3)减量化 也就是要用资源投入的最小化为主要目标。这一原则所针对的主要是输入端,目的在于减少进入到生产与消费过程之中的物质与能源流量,对于废弃物之产生,主要是运用预防方式而非末端治理方式加以避免的,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对于各种不可再生资源之耗竭性开采与运用。对于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则应当实施总量控制,在农业上主要是运用好该原则,使用最为科学和灵活的方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3循环经济下发展生态农业的几点思路 (一)大力提升农民群众的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当前,循环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并非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经济发展模式,迫切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引导规范。因为我国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整体上较低,对于资源的利用和环保等公共意识显得极为淡薄,所以在向农民群众进行宣传时可向其展示一部分典型示范项目,带领农民群众实地进行参观、考察,并对农民群众实施培训,从而让其更好地了解资源和环境对于农业生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于循环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之宣传,运用可预见的经济收益以激发出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做到自觉了解循环经济原理,积极参与农业循环经济进程,进而取得理想的经济成效。 (二)立足农业生态环保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1)要逐渐增加生态农业建设方面的投入 从而形成支持我国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体系。鉴于生态农业具备了人、财、物力的投入量相当大以及技术含量较高之特点,国际上通常采用投入和补贴等相关支持政策。我国的现代生态农业起步比较晚、层次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比较差、经营较为分散,生态农产品的市场规模也比较小,消费者的认知度相当低,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资金投入、信贷支持、税收减免以及补贴等多个方面实施政策倾斜以及必要扶持,从而更好地拓宽农业投资途径,持续增加对大型农业生态工程以及农业资源保护区之投入。 (2)要建立健全生态农业建设激励体系 要更加积极地倡导与鼓励企业承包与租赁荒地、荒山和荒滩等,开展植树绿化与水土保持等农业领域的综合性开发,切实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的奖惩机制。 (3)要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切实有效地控制各类环境污染的出现。要积极引领农民群众依据当地生态资源环境之实际来发展好生态农业,控制使用化肥与农药等各类化学物质,不断加大有机肥、无毒性的生物肥料的施用力度,从而切实减少因为农业生产而产生的各类污染,并且积极整治水土流失。四是要强化农业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出标准化对于生态农业建设所具有的导向性作用。 (三)提升创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要妥善处理好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明确其职能,加强农村管理工作,做到管理和建设同行,这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有鉴于此,应当建立健全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之引领机制,有效改进与优化资源在城乡间的有效配置以及重新组合,对各地方政府以及农民群众的行为加以引导,对于环境友好的措施应当进行全力扶持与鼓励。应当建立起政府资金和金融资金之间的相互联动体系,切实形成社会资本引领机制,促进对新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之投资,并且致力于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要健全完善环境和发展的综合决策办法,各地政府要设置农业生态发展专业机构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并且组织与协调农业生态环境取得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要增加对生态农业技术开发加以支持之力度 不断提升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持续增加国家财政对于生态农业技术投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吸引社会各方资金用在生态农业科技建设与开发上,从而逐步形成和健全投资与收益相互挂钩的新机制,并且形成多元化生态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为我国生态农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相应的技术条件。 (2)要认真汲收传统生态农业技术之精华 切实推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步伐。因为我国传统生态农业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间作套种、休耕轮作以及精耕细作等技术与经验,因而对于发展生态农业具备了非常好的继承与借鉴价值。然而,生态农业同样还需要高新农业技术之支持,如今,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均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态农业建设之中,从而实现了生态农业的高技术化以及信息化,因而值得我们认真进行学习与借鉴。 (3)要健全完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积极培育我国农村生态农业技术服务、咨询以及转让等各类中介机构,全面鼓励与引导建设各种生态农业协会,从而健全完善生态农业领域的科技推广网络,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进而为生态农业科技实现成果转化奠定良好基础。 (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应当说 农村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之发展需要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切实保障。但是,目前阶段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尚不够健全完善,主要体现为不够系统和灵活,通常是照搬与照抄城市环保立法,在现实之中很难加以执行。相关农村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依然存在着大量空白,往往只能零星地散见于各类单项法规之中,缺少一部真正具备了统领性与可操作性的高位阶法律。因此,要想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生态农业,迫切需要以整合当前较为分散的条文或者立法为基础,形成一部以广大农村地位为主要对象,在农村具备了极强可操作性的、系统性的农村领域循环经济法律。在此基础上,环境法当中也要明文规定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内容列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从而把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之发展状况真正视为判断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明确相关监督机构以及人员,保障生态农业在农村地区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而有效减缓我国农村环境恶化之速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方针政策不仅高度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消除绝对的贫困,同时又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切实解决农村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保障农民群众的健康。这就需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平衡发展,并且实现农村环境保护的最优化。 作者:杨艳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农业循环经济论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探讨 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技术路线概述 对农业循环经济评价的方法是以农业现状的分析为基础,开展综合性评价, 从而展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主要的评价路线是:确定评价目标收集汇总资料综合评价建立指标体系、指标量化、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定性分析。 (二)农业循环经济主要评价指标介绍 在当前的农业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阈值制约下,要从节约各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升经济效益的视角出发,应用循环经济学组织起来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体系, 运用末端物质能量以及回流, 从而形成能够对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型农业生产系统。 要切实降低输入端资源物质之投入,提升循环利用之水平,加大农业生产系统所具有的产出量,切实减少废物产生与排放,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的相互统一。 (1)类指标结构类指标体系 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自上而下分别是目标层、 控制层以及指标层。 控制层指标依据循环经济"3R"原则可以设置四个类指标 ,分别是用以体现区域之中农业生产系统投入端状况的资源投入指标、用以展现农业生产中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状况的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用以体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所要实现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的农业产出指标、用以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安全影响的外部效应评价指标。 这一指标体系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在投入环节中应当选取一部分进入农业生产中的物质以及能量指标,从而反映出农业生产系统之现状以及投入状况,其中,农机总动力、 耗电量以及化肥施用的强度等代表了农业物能之投入。而沼气池则反映出这一地区循环经济的投入状况;二是在利用环节中应当选取农药与农膜运用水平与化肥有效运用系数以反映出农业生产中对资源加以利用的程度,而复种指数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则能够分别凸显出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以及废弃物资源化的能力;三是在产出环节中选择农业 GDP、耕地产出率等项指标以判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经济效益状况;四是在外部效应环节中可选择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系数和人均耕地面积等以反映出农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安全之影响,其中的投入环节和利用环节选择的指标主要展现的是循环经济应当遵循的"3R"原则,而其他两个环节则注重于评价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2)刻度指标建设 要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内涵以及目标之理解,立足于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等行动原则,从农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并且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依据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对诸多因子中加以分析挑选,确定十九个参评因子以构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努力涵盖循环农业发展之总体状况以及动态化发展过程。对于指标重要性之评判则是依据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分类指标和单项指标之权重。分类指标主要有以下四项:一是投入指标,权重为 0.298,各单项指标包括农机总动力权重 0.472、 化肥使用强度权重0.250、农业劳动力 权重 0.118、生产中的物 质消耗占农业 GDP的比例权重 0.077、 农村用电量权重 0.050、 沼气池个数权重0.033;二是利用指标,权重为 0.523,各单项指标包括农药施用水平权重 0.522、农膜使用水平权重 0.064、化肥有效利用系数权重 0.267、复种指数权重 0.107、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权重0.040;三是产出指标,权重为 0.122,各单项指标包括农业 GDP权重 0.467、 农民人均纯收入权重 0.156、 人均粮食产量权重0.293、耕地产出率 权重 0.030、单位畜禽商 品化率权重 0.055;四是外部效应,权重为 0.057,各单项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权重0.625、有效灌溉系数权重 0.239、人均耕地权重 0.163。 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的结果 按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的有关公式来实施数据处理与计算,可以得到循环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一是在评价期间,农业产出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综合分指数变化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趋势十分相似,其发展速度极大地超出了农业总体发展的速度,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拉动性作用。 二是对农业资源利用状况来说, 其发展水平指标出现了逐年下降之趋势,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之发展具有相当强劲的制约作用。 在环境生态效应上,评价期间所出现的变化并不显著。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尽管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循环农业发展效应还是处在比较低的状态下,尤其资源利用指标有下降之趋势,从而可能成为今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障碍。 就农业生产的四个环节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效益比较高,而产出水平的提升幅度是最大的,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性作用;而农业生产投入上也在不断上升;在资源利用环节上,总利用效率不够高,而循环利用的能力比较低,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在生态效应上,其发展的水平低于或者等于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但是依然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3 改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形成长期有效的行为约束与利益激励体系 我国农业资源的减量控制任务相当严峻,要想转变农业资源滥用的状况十分普遍,一旦不加以扭转,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 有鉴于此,要对十分宝贵大农业资源落实减量化控制,这当然也是极为重要的。 要想切实形成长期有效的行为约束与利益激励体系,这是有效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的有效途径。 要立足于对农业生产开展全面指导,将完善农业补贴机制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相互结合起来。对那些严重滥施与滥用的行为, 则应采用停发农业补贴等手段予以惩治,反之,对于那些遵循循环经济准则的公司或农户,则应当实施奖励,从而构建起切实有效的激励体系。 (二)健全以循环经济研究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发展体系 一方面要切实形成保障农业科技有力发展的新观念。更加充分地发展与利用农业科技,这样一来,不仅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质量,为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而付出努力,而且还要更加重视农业科技活动对于本地环境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不利因素,从而以农业科技为基础来减少因为科技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要推进我国农业科技体系之创新。要更加稳妥地探究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技之间的无缝对接, 持续提升农业领域各类新技术之研发与利用,同时,要积极推进秸秆技术、禽粪利用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要继续拓展农业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链朝更加广阔的市场领域进行延伸,努力走出农业产业增产增收新路。 (三)提升农民群体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农民群众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人翁,其自身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对于农业循环经济来说显得极为重要。尽管我国从本世纪初起就开始着手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广应用工作,但时至今日,我国广大农民群体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习惯于单纯追求产量,不注重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有鉴于此,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要高度重视对农民群体实施循环经济教育。 比如,可运用大众传媒以及网络等新媒体向广大农民群众推广应用农业循环经济知识,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农民群体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 (四)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效益 为了实现提升农业循环经济总体效益这一目的, 应当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是要依靠当地的大中型农业企业,通过这类企业来带动广大农户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之中, 以此来发展壮大我国农业的种养植规模。 另一方面是要充分争取政府部门的重视,对投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广大农户进行政策上、技术上等各个方面的帮助,从而保护广大农民群体的利益。最后是要健全绿色产品标识机制,有效惩处以假乱真和鱼目混珠等现象。 作者:孙金岭 单位:甘肃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